output
stringlengths 1
1.45k
| input
stringlengths 1
1.6k
| instruction
stringclasses 1
value |
---|---|---|
若岱不复南,新刺史宜得精密,检摄八郡,方略智计,能稍稍以渐治高凉者,假其威宠,借之形势,责其成效,庶几可补复。
|
如果吕岱不返回南方任职,新任刺史就应该精挑细选,要能统摄八郡,具有谋略智慧,能渐渐地治理高凉,给予他威势恩宠,赐予他权力地位,责令他有效治理,这样才能弥补吕岱调走的空缺。
|
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如但中人,近守常法,无奇数异术者,则群恶日滋,久远成害。
|
如果只是中等人才,谨守常规礼法,而没有奇谋妙策,那邪恶势力就会越加滋长,长久必成大患。
|
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故国之安危,在於所任,不可不察也。
|
所以国家的安危,就在于任用之人,不可不明察。
|
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窃惧朝廷忽轻其选,故敢竭愚情,以广圣思。
|
我私下担心朝廷忽略或轻视了交州官员的人选,故此冒昧地竭献愚忠,以扩展陛下圣明的思虑。
|
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黄龙三年,建昌侯虑为镇军大将军,屯半州,以综为长史,外掌众事,内授书籍。
|
黄龙三年,建昌侯孙虑担任镇军大将军,驻守半州,任命薛综为长史,对外主管各项事务,对内传授经典文集。
|
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虑卒,入守贼曹尚书,迁尚书仆射。
|
孙虑去世后,薛综入朝为贼曹尚书,升任尚书仆射。
|
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时公孙渊降而复叛,权盛怒,欲自亲征。
|
当时公孙渊投降东吴又叛变,孙权大怒,想亲自率军征讨。
|
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综上疏谏曰: 夫帝王者,万国之元首,天下之所系命也。
|
薛综上表劝谏说: 帝王之人,是万邦元首,天下依靠他维持生命的人。
|
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是以居则重门击柝以戒不虞,行则清道案节以养威严,盖所以存万安之福,镇四海之心。
|
所以他的住处要重置门户敲击木柝以防止意外;出行时就要清扫道路限制车马速度以形成威严气势,这是为了保全大家平安的福气,安抚天下百姓。
|
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昔孔子疾时,讬乘桴浮海之语,季由斯喜,拒以无所取才。
|
过去孔子厌恶时局,借言乘船到东海之上,季由很是高兴,他因无可取的才干才受到拒绝。
|
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汉元帝欲御楼船,薛广德请刎颈以血染车。
|
汉元帝想要乘御楼船,薛广德请求刎颈用血来染车。
|
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何则?
|
为什么呢?
|
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水火之险至危,非帝王所宜涉也。
|
因为水、火是最危险物品,不是帝王应该触碰的。
|
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谚曰: 千金之子,坐不垂堂。
|
谚语说 千金之躯,不能坐在堂屋的檐下 。
|
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况万乘之尊乎?
|
更何况帝王之尊呢?
|
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今辽东戎貊小国,无城池之固,备御之术,器械铢钝,犬羊无政,往必禽克,诚如明诏。
|
现在辽东戎貊小国,没有坚固的城池和抵御的办法,武器不锋利,部队像牛羊群一样,出军前往必能攻克,实在像圣明诏书所说的。
|
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然其方土寒确,谷稼不殖,民习鞍马,转徙无常。
|
但是当地寒冷贫瘠,难以种植谷物,当地百姓善于乘马,时常迁徙。
|
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卒闻大军之至,自度不敌,鸟惊兽骇,长驱奔窜,一人匹马,不可得见,虽获空地,守之无益,此不可一也。
|
突然得知大军到来,估计不能抵抗,就像鸟兽四散,策马四散逃命,连一人一马都看不见,虽然得到了空城,守着也没有益处,这是不可出兵的第一个原因。
|
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加又洪流滉瀁,有成山之难,海行无常,风波难免,倏忽之间,人船异势。
|
再加上海水波涛汹涌动荡,又有成山岛的险难,海潮流动变化无常,风浪是难以避免的,瞬息之间,人和船的状态就不一样了。
|
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虽有尧舜之德,智无所施,贲育之勇,力不得设,此不可二也。
|
即使有尧、舜的仁德,但智谋无法施展;有孟贲、夏育的勇猛,但力量无处得用,这是不可出兵的第二个原因。
|
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加以郁雾冥其上,咸水蒸其下,善生流肿,转相洿染,凡行海者,稀无斯患,此不可三也。
|
还有浓雾弥漫天空,咸水在海面蒸发,脚容易患上流脓肿痛,又互相传染,凡航海之人,很少不患此病。这是不可出兵的第三个原因。
|
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天生神圣,显以符瑞,当乘平丧乱,康此民物;嘉祥日集,海内垂定,逆虏凶虐,灭亡在近。
|
天生神圣之人,上天会用祥瑞征兆来彰显,一定能平定祸乱,使百姓安康;吉祥的征兆日益呈现,天下即将平定,叛逆凶残之人,灭亡之日近在眼前。
|
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中国一平,辽东自毙,但当拱手以待耳。
|
中原一旦平定,辽东就会自行灭亡,只需拱手相待就好。
|
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今乃违必然之图,寻至危之阻,忽九州之固,肆一朝之忿,既非社稷之重计,又开辟以来所未尝有,斯诚群僚所以倾身侧息,食不甘味,寝不安席者也。
|
如今却要违背必然的规律,寻找最艰险的阻隔,忽视天下的安稳,发泄一时的愤怒,既不是社稷的重大决策,又是奠定基业以来前所未有的,这确实是朝臣们所以侧身叹息,食不下味、辗转反侧的原因。
|
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惟陛下抑雷霆之威,忍赫斯之怒,遵乘桥之安,远履冰之险,则臣子赖祉,天下幸甚。 时群臣多谏,权遂不行。
|
真诚希望陛下抑制雷霆之威,忍耐赫然发作的怒气,依就乘桥的安全,远离履冰的危险,那朝臣就能仰赖您的福祉,对天下也是至幸之事。 当时朝臣大多劝谏,孙权就没有出征。
|
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正月乙未,权敕综祝祖不得用常文,综承诏,卒造文义,信辞粲烂。
|
黄龙三年正月二十二日,孙权敕令薛综著写称赞祭祖文辞时不得用一般的套语,薛综承领诏旨,仓促遣词造句,语意文辞华彩灿烂。
|
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权曰: 复为两头,使满三也。
|
孙权说: 再加上头尾部分,使赞辞凑满三个部分。
|
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综复再祝,辞令皆新,众咸称善。
|
薛综又增添文辞,文辞义旨都很新颖,众人都交口称赞。
|
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赤乌三年,徙选曹尚书。
|
赤乌三年,薛综转任选曹尚书。
|
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五年,为太子少傅,领选职如故。
|
赤乌五年,他担任太子少傅,依然担任选部职任。
|
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六年春,卒。
|
赤乌六年春,薛综去世。
|
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凡所著诗赋难论数万言,名曰私载,又定五宗图述、二京解,皆传於世。
|
他平生著写诗赋难论等共数万字,名为《私载》,又考定《五宗图述》、《二京解》,都流传于世。
|
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子珝,宫至威南将军,征交阯还,道病死。
|
薛珝的儿子薛繩,官至威南将军,出征交阯返回,在路上病死。
|
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珝弟莹,字道言,初为秘府中书郎,孙休即位,为散骑中常侍。
|
薛珝的弟弟薛莹,字道言,刚开始担任秘府中书郎,孙休登基后,薛莹担任散骑中常侍。
|
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数年,以病去官。
|
几年之后,因病辞官。
|
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是岁,何定建议凿圣谿以通江淮,皓令莹督万人往,遂以多盘石难施功,罢还,出为武昌左部督。
|
孙皓即位之初,薛莹是左执法,升任选曹尚书,等到册立太子,又兼任太傅。建衡三年,孙皓追叹薛莹父亲薛综的遗文,就令薛莹续写。薛莹献出长诗一首。当年,何定建议开凿圣溪以连通长江、淮河,孙皓下令薛莹督领一万人前往,最后因许多巨石挡路难以施工,就搁置工程返还,出京担任武昌左部督。
|
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后定被诛,皓追圣谿事,下莹狱,徙广州。
|
后来何定被诛杀,孙皓追究开凿圣溪的事情,将薛莹下狱,流放到广州。
|
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右国史华覈上疏曰: 臣闻五帝三王皆立史官,叙录功美,垂之无穷。
|
右国史华核上疏说: 臣听说三皇五帝都设立史官,记述功绩美德,使之流传后世。
|
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汉时司马迁、班固,咸命世大才,所撰精妙,与六经俱传。
|
汉朝时司马迁、班固,都是当时显名杰出的人才,所著写的史书文辞精妙,与六经一样流传后世。
|
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大吴受命,建国南土。
|
大吴国承受天命,在南方建国。
|
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大皇帝末年,命太史令丁孚、郎中项峻始撰吴书。
|
大皇帝末年,下令太史令丁孚、郎中项峻,开始撰写《吴书》。
|
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孚、峻俱非史才,其所撰作,不足纪录。
|
但丁孚、项峻都不具有史官才干,他们撰作的文书,不值得记录下来。
|
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至少帝时,更差韦曜、周昭、薛莹、梁广及臣五人,访求往事,所共撰立,备有本末。
|
到了少帝时期,又诏令韦曜、周昭、薛莹、梁广及我共五人,查访寻求过去事实,一同著写,已经有了史书的完整材料。
|
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昭、广先亡,曜负恩蹈罪,莹出为将,复以过徙,其书遂委滞,迄今未撰奏。
|
周昭、梁广在前去世,韦曜辜负皇恩触犯法令,薛莹出京担任将领,又因过失而被流放,这本史书的撰作就停滞了,至今未能撰成上奏。
|
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臣愚浅才劣,適可为莹等记注而已,若使撰合,必袭孚、峻之迹,惧坠大皇帝之元功,损当世之盛美。
|
为臣才疏学浅,只适合为薛莹等人作作笔记注解而已,如果令我动手撰写刊合,一定会沿着丁孚、项峻的老路,恐怕要漏损大皇帝的大功,减损现时的盛美。
|
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莹涉学既博,文章尤妙,同寮之中,莹为冠首。
|
薛莹学问广博,文笔更为精妙,同僚之中,他为首位。
|
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今者见吏,虽多经学,记述之才,如莹者少,是以慺慺为国惜之。
|
现在在职官员,虽然多有经学之士,但记事叙作的才能,很少有能像薛莹这样的。
|
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实欲使卒垂成之功,编於前史之末。
|
所以我不辞烦劳地为国家惋惜他这个人才,实在是想使即将完成的《吴书》全部完成,使它得以编在前代史书的后面。
|
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奏上之后,退填沟壑,无所复恨。
|
奏书上报之后,即使退朝填充沟壑,我也没有遗憾了。
|
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皓遂召莹还,为左国史。
|
孙皓就将薛莹召回!任他为左国史。
|
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顷之,选曹尚书同郡缪祎以执意不移,为群小所疾,左迁衡阳太守。
|
不久,薛莹的同郡人,选曹尚书缪祎因为坚持自己意见,为奸小们疾恨,降职衡阳太守。
|
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既拜,又追以职事见诘责,拜表陈谢。
|
他到任后,又想到自己是因为本职事务被责备诘问,就上表陈情谢罪。
|
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因过诣莹,复为人所白,云祎不惧罪,多将宾客会聚莹许。
|
就过路拜访薛莹,又受到小人的诽谤,说缪祎不认罪,邀集许多宾客在薛莹那里集会。
|
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乃收祎下狱,徙桂阳,莹还广州。
|
朝廷就将缪祎收押下狱,流放桂阳,薛莹被遣送回广州。
|
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未至,召莹还,复职。
|
未到广州,朝廷又诏令薛莹返回,官复原职。
|
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是时法政多谬,举措烦苛,莹每上便宜,陈缓刑简役,以济育百姓,事或施行。
|
当时法政律令有很多错误,内容繁杂严苛,薛莹常常上奏提出有利国计民生的建议,请求减轻刑罚减少劳役,借以救助安抚百姓,其中有些也施行了。
|
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迁光禄勋。
|
后来薛莹升为光禄勋。
|
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天纪四年,晋军征皓,皓奉书於司马伷、王浑、王濬请降,其文,莹所造也。
|
天纪四年,晋军征讨孙皓,孙皓将降书送往司马亻由、王浑、王氵睿处请求归降。其中的文辞,是薛莹拟写的。
|
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莹既至洛阳,特先见叙,为散骑常侍,答问处当,皆有条理。
|
薛莹到洛阳后,晋帝优先召见对他记叙功劳,担任散骑常侍,处事答问,都很有条理。
|
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太康三年卒。
|
晋太康三年,薛莹去世。
|
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著书八篇,名曰新议。
|
他撰写了文章八篇,名为《新议》。
|
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评曰:张纮文理意正,为世令器,孙策待之亚於张昭,诚有以也。
|
评曰:张纮文辞道理都很正大,是当时很好的人才,孙策对待他仅次于张昭,实在是有原因的。
|
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严、程、阚生,一时儒林也。至畯辞荣济旧,不亦长者乎!
|
严畯、程秉、阚泽这些人,是一时的儒生,至于严畯辞别恩荣投奔旧主,不也是很忠厚吗!
|
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薛综学识规纳,为吴良臣。
|
薛综学问规范渊博,是吴国的良臣。
|
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及莹纂蹈,允有先风,然於暴酷之朝,屡登显列,君子殆诸。
|
等到薛莹遇到篡位,有先祖风范,但是在残酷爆烈的朝廷,多次登上高位,君子们应该对此努力。
|
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张昭字子布,彭城人也。
|
张昭,字子布,彭城人。
|
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少好学,善隶书,从白侯子安受左氏春秋,博览众书,与琅邪赵昱、东海王朗俱发名友善。
|
年少时就很好学,擅长隶书,师从白侯子安学习《左氏春秋》,博览群书,与琅王牙人赵昱、东海人王朗一同显名,关系友好。
|
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弱冠察孝廉,不就,与朗共论旧君讳事,州里才士陈琳等皆称善之。
|
成年后被推举为孝廉,但他没有就任,和王朗一起讨论过去君王避讳之事,州里的才士陈琳等都很赞赏他。
|
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刺史陶谦举茂才,不应,谦以为轻己,遂见拘执。
|
刺史陶谦推举他为茂才,他推辞不就,陶谦认为张昭轻视自己,于是将他收押起来。
|
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昱倾身营救,方以得免。
|
赵昱竭尽全力解救,才免于一难。
|
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汉末大乱,徐方士民多避难扬土,昭皆南渡江。
|
汉末天下动乱,徐州一带士人百姓大多到扬州避难,张昭也南渡长江。
|
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孙策创业,命昭为长史、抚军中郎将,升堂拜母,如比肩之旧,文武之事,一以委昭。
|
孙策奠定东吴基业,以张昭为长史、抚军中郎将,和他一起登堂拜见母亲,如故交旧友,朝中文武大事,全部托付给张昭。
|
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昭每得北方士大夫书疏,专归美於昭,昭欲嘿而不宣则惧有私,宣之则恐非宜,进退不安。
|
张昭每次得到北方士大夫的书信函件,他们都将功劳归于张昭一人。张昭想藏而不传又担心被人误认有私情,如果上报又担心有不妥之处,进退两难,心中不安。
|
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策闻之,欢笑曰: 昔管仲相齐,一则仲父,二则仲父,而桓公为霸者宗。
|
孙策得知这种情况后,高兴地笑着说: 古代管仲为齐国国相,人家开口仲父、闭口仲父,而齐桓公被天下称霸之人所尊崇。
|
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今子布贤,我能用之,其功名独不在我乎!
|
现在子布贤能,我能重用,他的功名难道不为我所有吗?
|
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策临亡,以弟权讬昭,昭率群僚立而辅之。
|
孙策临终前,把弟弟孙权托付给张昭,张昭率领朝臣拥立孙权并辅佐他。
|
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上表汉室,下移属城,中外将校,各令奉职。
|
向汉朝呈上奏表,给各属县发公文,朝廷内外的官吏将领,则令他们各守其职。
|
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权悲感未视事,昭谓权曰: 夫为人后者,贵能负荷先轨,克昌堂构,以成勋业也。
|
孙权因为悲痛没有主管政事,张昭就对他说: 作为国家继承人,贵在能继承先辈基业,让它兴盛强大,以成就伟大的功业。
|
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方今天下鼎沸,群盗满山,孝廉何得寝伏哀戚,肆匹夫之情哉?
|
现在天下动荡不安,盗贼依山作乱,孝廉您怎么能因悲伤而卧床不起,放纵个人的感情呢?
|
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乃身自扶权上马,陈兵而出,然后众心知有所归。
|
于是他亲自扶着孙权上马,侍卫随后列队而出,这才使众人心中感觉有所依附。
|
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昭复为权长史,授任如前。
|
张昭又担任孙权的长史,与从前接受同样的职任。
|
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后刘备表权行车骑将军,昭为军师。
|
后来刘备上表任命孙权代理车骑将军,张昭做军师。
|
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权每田猎,常乘马射虎,虎常突前攀持马鞍。
|
孙权每次打猎,常乘马射虎,老虎曾突然前扑抓住他所坐的马鞍。
|
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昭变色而前曰: 将军何有当尔?
|
张昭脸色大变上前对孙权说: 将军您何须这样做。
|
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夫为人君者,谓能驾御英雄,驱使群贤,岂谓驰逐於原野,校勇於猛兽者乎?
|
为人君主,是说能驾驭英雄,使用贤人,怎么是在原野奔驰追逐,与猛兽比较勇力呢!
|
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如有一旦之患,奈天下笑何?
|
如果不慎出现意外,而受天下取笑该怎么办?
|
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权谢昭曰: 年少虑事不远,以此惭君。
|
孙权向张昭道歉说: 我年轻考虑事情不深远,此事有愧于您。
|
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然犹不能已,乃作射虎车,为方目,间不置盖,一人为御,自於中射之。
|
但孙权依然没有停止这件事,就做了一辆射虎车,车上开有方孔,孔洞上并没有板盖,一人驾车,他自己坐在车中从方孔向外射猎。
|
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时有逸群之兽,辄复犯车,而权每手击以为乐。
|
不时有离群的猛兽,动辄冲犯他的车子,而孙权却常以用手击打野兽为乐。
|
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昭虽谏争,常笑而不答。
|
张昭虽竭力劝谏,他也只是笑而不应。
|
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魏黄初二年,遣使者邢贞拜权为吴王。
|
魏黄初二年,魏国派遣使者邢贞授孙权为吴王。
|
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贞入门,不下车。
|
邢贞进入宫门却没有下车。
|
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昭谓贞曰: 夫礼无不敬,故法无不行。
|
张昭对邢贞说: 礼节没有不讲究恭敬的,所以法律也全都施行。
|
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而君敢自尊大,岂以江南寡弱,无方寸之刃故乎!
|
而你胆敢妄自尊大,难道是认为江南人寡势弱,连一把用来执法行刑的小刀子也没有吗?
|
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贞即遽下车。
|
邢贞立即下车。
|
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拜昭为绥远将军,封由拳侯。
|
又以张昭担任绥远将军,封由拳侯。
|
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权於武昌,临钓台,饮酒大醉。
|
孙权到武昌时,登临钓台,喝醉大醉。
|
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权使人以水洒群臣曰: 今日酣饮,惟醉堕台中,乃当止耳。
|
他让人用水泼洒大臣们说: 今日痛饮,只有醉倒在台上,才能停止。
|
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昭正色不言,出外车中坐。
|
张昭神色严肃没有说话,到外面车中坐着。
|
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权遣人呼昭还,谓曰: 为共作乐耳,公何为怒乎?
|
孙权派人喊他回来,对他说: 只是为了大家共同作乐罢了,您为什么生气呢?
|
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Subsets and Splits
No community queries yet
The top public SQL queries from the community will appear here once availab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