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ext
stringlengths 182
286k
| alnum_ratio
float64 0.2
0.98
| avg_line_length
float64 5.26
85.4k
| char_rep_ratio
float64 0
0.78
| flagged_words_ratio
float64 0
0
| max_line_length
int64 20
85.4k
| num_words
int64 21
82.9k
| perplexity
float64 5.6
32.2k
| quality_score
float64 4
4.57
| special_char_ratio
float64 0.02
0.81
| word_rep_ratio
float64 0
1
| _id
int64 500M
1,828B
| industry_type
stringclasses 1
value |
---|---|---|---|---|---|---|---|---|---|---|---|---|
民间推动台湾落实CEDAW联盟,23日于立法院召开记者会,针对五院落实CEDAW的监督机制提出具体诉求.呼吁请政府正视CEDAW施行法的效力,尽速推动五院落实消除对妇女一切形式歧视监督机制,立委尤美女与林世嘉也到场表示支持.
CEDAW全称为"联合国消除对妇女一切形式歧视公约",台湾在2007年正式对国际宣示签署,2011年立法院会期通过CEDAW施行法的三读.从2012年起,我国妇女受到歧视或权利受损时,就可以依CEDAW寻求权益保障.
▲民间推动台湾落实CEDAW联盟,23日赶在立法院开议之前召开记者会,针对五院落实CEDAW的监督机制提出具体诉求,呼吁政府正视CEDAW施行法的效力,尽速推动五院落实消除对妇女一切形式歧视监督机制.
CEDAW联盟中的台湾妇女团体全国联合会秘书长何碧珍指出,根据CEDAW施行法的附带决议,五院除了必须成立相关监督机制之外,也必需定期提交国家报告.包括立委尤美女,林世嘉,黄昭顺,林淑芬,吴宜臻,郑丽君,田秋堇等也表示支持.
台湾妇女团体全国联合会理事长林理俐表示,妇女的权利指数代表一个国家的进步程度,尽管台湾不是联合国会员国,但透过台湾积极落实CEDAW的监督机制的努力成果,增加台湾的国际能见度.
台大法律系副教授张文贞呼吁,我国已经有第一位立法院女性的副院长,立法院更应通过消除对妇女一切形式歧视公约施行法.
妇女新知基金会常务董事杨婉莹也指出,CEDAW是全面性的女性权利法制化的基础,行政院成立性平处,更在国家层级上推动性别平等的全新契机,全面性推动行政院内部性平业务.
但目前为止,有关性平机制的公开性,民主性及民间参与却仍旧不足.杨婉莹盼行政院内部扩大民间参与机制,而立法院也需对行政院的性别平等政策白皮书有相对应的监督.
目前我国的性别平等机制仍无法深入到地方,相当值得检讨.励馨基金会资深研发专员杜瑛秋表示,以受暴妇女而言,虽然已经有相关法令的保护,但由于法律,行政部门缺乏性别意识,仍让受暴妇女重复受到歧视.政府除了应该积极落实五院的消除对妇女一切形式歧视的监督机制之外,更应关心如何在各层面落实性别平等.
女学会兼任执行长以及两公约施行监督联盟执行秘书施连翔则表示,移民女性,多元性别的族群,往往没有办法享有基本的作为人应该有的基本人权.CEDAW中提出歧视的定义,并且界定国家有义务积极消除歧视.但是CEDAW的施行仍然需要透过民间的持续监督,才会有机会翻转目前空有人权口号,却没有真正落实人权保障的情况.
女性应占召委1/3
立委尤美女提醒,看见性别才能看到社会中的弱势,才能看到贫富不均的现实,进一步弥平差异,让资源平均分配.尤美女表示,已经向王金平院长递出建议书,希望在立法院成立性别平等委员会,由国会的研究人员包括法制局和预算中心,都能够将CEDAW当中非常重要的性别预算与性别统计,性别分析以及性别影响评估都能进行相关研究,提供给立委参考.
另外,林世嘉与尤美女也针对立法院各委员会召集委员的性别比例,提出法律修正案,建议修改立法院各委员会组织法第3条之4,将各委员会召集委员人数从2人增为3人,并规定委员会召集委员,单一性别不少于1╱3,落实性别平等.
民间推动台湾落实CEDAW联盟呼吁政府,五院法规相关单位应尽速完成确立CEDAW检视的机制,从法规,办法制定等项目开始,积极消除歧视.另外,五院相关委员会的召集人,政务官或者相关单位的主管,性别比例至少达到单一性别不少于1╱3的原则.同时,五院应积极推动性别平等的专责机构,从发现差异,避免歧视开始,尊重平等的价值,进而积极促进性别平等的实现.其中,立法院更应该以身作则,成立性别平等委员会.
目前民间推动台湾落实CEDAW联盟成员包括台湾妇女团体全国联合会,台湾女性学学会,妇女新知基金会,中华民国基督教女青年会协会,励馨社会福利事业基金会,台北市双胞胎协会,主妇联盟环境保护基金会,现代妇女基金会等团体 | 0.919852 | 108.133333 | 0.062616 | 0 | 196 | 443 | 1,514.2 | 4.03125 | 0.101726 | 0.064262 | 200,200,000,108 | 法律_司法 |
这一期的天下杂志公布了"台湾社会信任度调查",法官信任度敬陪末座,只有28.4%;前几天蔡英文总统就职演说中更直指"司法无法亲近人民,不被人民信任,司法无法有效打击犯罪".语罢,观礼群众响起如雷的掌声,社会大众对于法官的负面感受,已经不言自明.作为法官群体的一部分,我们虽然无法代表所有法官,但还是得说:"对不起,我们让大家失望了."
天下杂志的"台湾社会信任度调查",法官信任度敬陪末座.(资料照,记者丁伟杰摄)
为何"恐龙法官"一词能迅速地在台湾社会蔓延流传?为何民众常认为法院的判决悖离社会的期待?明明这些法官跟大家一样,为人父母子女,在这块土地上生存,呼吸,成长,吃相同的油,喝相同的牛奶,坐着同样的捷运,烦心同样的国事,家事,为何当他们穿上法袍,写出判决时,却像是不知民间疾苦,只会死守法条,甚至成为纵放奸恶的"全民公敌"?难道这些法官都人格分裂了吗?
原因很多,解决方案也很多,最近最引人注目的,就是让人民参与审判,蔡总统的司改政见中,也已经明确点出了这个方向.那么将来参与审判的人民,无论是被称做"参审员","陪审员",还是"裁判员",也都将成为广义的"法官". 这些"法官"们,必须本乎良心,忠实执地行人民的付托,服膺于此一职位的基本信念,及司法审判一定要遵守的原则.是什么原则呢?就是"无罪推定","罪疑唯轻","罪刑法定","证据裁判".说穿了,这些原则通通都是为了"避免冤枉可能无辜的人",这个"无辜的人",可能是你,我,或是我们的亲朋好友.要判一个人有罪,一定要先有法律明文规定处罚这种行为,而且要有充足的证据,一旦证据不足以相信就是这个人做的,就只能判他无罪,即使你觉得"明明就是他干的","媒体都说是他干的","检察官都说是他干的",只要没有绝对充足的证据,就是不能判他有罪.最后,就算证据证明有罪,也只能照着法律准许的刑度来处罚,如果立法者说这个犯罪最重只能判5年,法官就不能判无期徒刑,不管人民有多么讨厌他.而这就是司法审判,也是人类社会经过长久的惨痛经验所凝聚出来的共识,我们有智慧的老祖先早就说过"与其杀不辜,宁失不经".没有人应该成为审判祭典中,在群众欢呼起舞下接受大火焚烧的祭品.如果这些原则消失了,台湾的司法就会退回到远古时代,台湾的人民随时置身于独裁的危险当中.
在可预见的未来,台湾必然会引进陪审制或参审制,也就是让一般人民参与审判,你可以在捷运上看着爽报痛骂被告可恶,该死,但当你走进法院,成为陪审员或参审员,你仍然必须坚守无罪推定原则,甚至成为纵放奸恶的"全民公敌".你人格分裂了吗?不是,而是你参与了司法,在"处罚坏人"与"不冤枉无辜的人"之中做出了艰难的决定,你应该为此骄傲.
但在此之前,我们仍然要为司法让大家失望,向你道歉,有些判决真的是不好,无从推托,一个民众信任度只有28.4%的职位,有被改革的充分理由.但若只是为了追求漂亮的民调数字,执政成绩,忘却司法审判要遵守的原则,只要求叫座的判决,我们也只能挺著"审判者"坚守审判原则的硬肩膀,说声:"对不起,要让大家失望了." | 0.857143 | 211.166667 | 0.030207 | 0 | 571 | 315 | 770.4 | 4.023438 | 0.159432 | 0.01054 | 200,200,000,340 | 法律_司法 |
网络,给现代人的生活带来很多便利.然而,网上色情信息,却像毒品一样吞噬着青少年的心灵.据新华网4月19日报道,公安部初步统计,在被抓获的未成年犯罪嫌疑人中,近80%的人因受网络色情诱惑而犯罪.
在我国的1.37亿网民中,有2300万是18岁以下的未成年人,其中有46%的未成年人经常光顾色情网站,一些青少年因沉迷于网络色情,最终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裸聊,作为一种网络色情活动也被列入打击的范围,但如何依法将其定罪,成为关注焦点.
近日,包括本报在内的全国媒体报道,因法院难以定罪,北京首例网上裸聊案以检察机关撤诉告终,又一次将一个法律问题摆上尴尬位置.
2005年9月15日,36岁的家庭主妇李某在家上网,登录名为"开心就好"的视频网络聊天室,与多人共同进行裸聊,被北京警方发现.起初,检察机关以"聚众淫乱罪"将她提起公诉,但经反复研究后,检察机关在今年2月份撤回起诉.
检方介绍,当初批捕李某,是因她对自己在家中多次组织他人进行网上"裸聊"的事实供认不讳,同时网上"裸聊"有可能教唆未成年人性犯罪.此外,国内已经发生过多起因网上"裸聊"诱发诈骗,敲诈勒索等犯罪.
虽然此案撤诉,但是如何处理和对待网络裸聊,成为热议的话题.有媒体评论认为,撤诉是罪刑法定原则在司法实践中的具体践行;文章认为,撤诉彰显了法治精神.
然而,裸聊案撤诉后的4月12日,教育部,公安部等十部委联合展开打击网络淫秽色情专项行动,全国上下集中整治网络色情,还干净的网络环境于青少年,一片热盼之势.
一边是裸聊难以定罪而撤诉,一边是全国范围内得到拥护的打击行动,究竟该如何看待网络裸聊,本报法治沙龙进行了探讨.尽管观点有异,但有一点相同 - - 裸聊案撤诉说明目前法律规定的滞后,击中了法律的软肋:若想以刑法的严厉手段打击,遏止当前包括"裸聊"等在内的网络色情活动,应尽快完善法律,让刑事处罚"有法可依".交锋1:裸体是不是淫秽物品
唐用强认为,按照"关于办理利用互联网,移动通讯终端,声讯台制作,复制,出版,贩卖,传播淫秽电子信息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下称"解释")中的有关规定,"裸聊"构成了传播淫秽物品罪. 傅达庆和周永强则认为,如果认定裸聊构成传播淫秽物品罪,就要求该行为必须有物品这个载体,包括有形载体和无形载体.物品是指一种无生命属性的东西,但"裸聊"中,聊天双方用有生命的身体现场表演,不是对淫秽物品的传播,因为人的身体不是物品.因此,在信息传播的形式上不符合"解释"的规定,将"裸聊"定性为传播淫秽物品罪是不恰当的.如果展示的是裸体照片,或者事先录制的裸体视频,则符合该项罪名的要求.
闫锋称,在"裸聊"中,人的身体经过电子信号的转换,已经变成了一个视频图像.从表演者本身来说,展示的是自己的身体,但传播给对方时却已经是一个视频图像,对方看到的也是一个正在生成的音像制品,而并非仅仅是聊天者本人的身体,因此,符合刑法中的物品概念要求.
何桐雨认为,即使符合传播淫秽物品罪,还有一个无法认定其具体传播数量的问题,根据"解释",要构成此款罪,得有传播的具体数量,否则无法将其定罪量刑,而当前网络条件下,如何确定传播数量,从证据上来说也比较困难.交锋2:个人淫秽表演犯不犯罪
傅达庆认为,组织淫秽表演罪,是指组织他人当众进行淫秽性表演的行为.裸聊时有的虽然有淫秽动作,但由于裸聊人是自己在"表演",不符合组织淫秽表演罪犯罪构成.
闫峰表示,个人参与裸聊,同时还找他人一起参与,这就是一种组织行为,符合刑法中组织淫秽表演罪规定.
何桐雨提出,设立组织淫秽表演罪,打击的对象是组织者,而不是参与淫秽表演的个人.裸聊中的个人进行淫秽表演,身份应界定为淫秽表演者,而不是参与者,因此,他们不应构成犯罪.
余波反对说,组织淫秽表演罪是以牟利为目的而进行的,裸聊者如李某,通过找他人参与裸聊,而获得往站管理权限的提升,这也是一种营利,应算作组织概念的一种.交锋3:该用道德还是法律调整
傅达庆认为,裸聊是属于道德层面的问题.个人之间的裸聊行为,有一定的私秘性,且是在虚拟空间进行,对社会没有多大的违害性,所以这种行为应由道德来加以调整和规范.吴焰说,刑法打击的重点应该放在以营利为目的,组织他人进行裸聊或其他色情活动的网站或个人,对于裸聊参与者,则最多按照"治安管理处罚法"来进行行政处罚,就像对待卖淫嫖娼一样.如果立法上将裸聊入罪,则可能是在帮文化行政机关,学校和家长行使相关的监管责任,毕竟上网的地方只有那么几种,若各方面尽职守则,青少年不会被骚扰到.
闫锋则认为,对于"裸聊"中的参与者来说,自娱自乐并不是目的,他们的主观目的是"传播",对不特定的多数人的传播.因此,为了保护多数人,应该用法律的手段来调整这种行为.赞同此观点的唐用强也认为,为了多数人的利益,需要公权力介入,用法律来规范裸聊等行为,因此应尽快从立法上完善相关的法律规定.
杭州余杭警方以涉嫌组织淫秽表演罪,依法刑事拘留一名非营利性裸聊男子.
江苏盐城一男子在家上网,通过视频与他人裸聊,被警方抓获,涉嫌淫秽色情表演,被治安处罚3000元.
福建首例裸聊案一审宣判,许昌胜等6人利用网络,通过视频进行淫秽表演等非法获利80多万元,主犯许昌胜因传播淫秽物品罪被判无期徒刑,其余5人分获10年至1年8个月不等的有期徒刑. | 0.884369 | 104.190476 | 0 | 0 | 291 | 484 | 1,058.2 | 4.058594 | 0.153108 | 0 | 200,200,000,345 | 法律_司法 |
我国关于未成年人的法律,将迎来一次重要调整.
据央视新闻报道,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一次会议听取全国人大宪法和法律委员会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修订草案)"修改情况的汇报,在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四次会议对这部法律进行初次审议基础上,将对这部法律进行二审审议.
宪法和法律委员会经研究,建议增加规定:国家加强专门学校建设,对有严重不良行为的未成年人进行专门教育.未成年人有刑法规定的行为,因不满法定刑事责任年龄不予刑事处罚的,经专门教育指导委员会评估,公安机关可以决定将其送入专门学校接受专门教育.
审议过程中,有的常委会组成人员,部门和地方提出,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应当坚持分级预防,提前干预,尊重未成年人人格尊严.宪法和法律委员会经研究,建议将修订案草案第二条修改为"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立足于教育和保护未成年人相结合,坚持分级预防,提前干预",并增加规定:开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工作,应当尊重未成年人人格尊严,保护未成年人的名誉权,隐私权等合法权益.
有的常委委员,全国人大代表和中央部门提出,2016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深化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的意见",2019年印发"关于加强专门学校建设和专门教育工作的意见",对专门学校和专门教育有明确规定,本法修改应当贯彻落实中央文件精神.
一是国家加强专门学校建设,对有严重不良行为的未成年人进行专门教育.专门教育是国家教育体系的组成部分,是对有严重不良行为的未成年人进行教育和矫治的重要保护处分措施.
二是省级人民政府应当将专门学校建设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成立专门教育指导委员会,根据需要合理设置专门学校.
在此次审议的"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修订草案)"中,还对有严重不良行为的未成年人进入专门学校接受教育矫治的渠道,入学程序进行了明确.
"修订草案"第三十八条对送专门学校进行教育矫治的程序做了规定.有的常委委员,全国人大代表建议,进一步畅通有严重不良行为的未成年人进入专门学校接受教育矫治的渠道,完善专门学校的入学程序.宪法和法律委员会经研究,建议增加一条规定:对有严重不良行为的未成年人,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所在学校无力管教或者管教无效的,可以向专门教育指导委员会提出申请,经评估决定后送入专门学校接受专门教育.
同时修改相关规定,明确公安机关在办理案件过程中发现未成年人有特定情形的,经专门教育指导委员会评估,可以决定将其送入专门学校接受专门教育.
"修订草案"还提出,不再使用"收容教养"这一概念,将有关措施纳入专门教育."草案"增加规定:未成年人有刑法规定的行为,因不满法定刑事责任年龄不予刑事处罚的,经专门教育指导委员会评估,公安机关可以决定将其送入专门学校接受专门教育;此外,"草案"还增加规定:省级人民政府应当结合本地的实际情况,至少确定一所专门学校按照分校区,分班级等方式设置专门场所,对前款规定的未成年人进行矫治教育.上述专门场所实行严格管理,司法行政,公安等部门应当予以协助.
地址:社旗县赊店镇北中心街1号 电话:0377-67921359 | 0.907407 | 108 | 0.08547 | 0 | 221 | 366 | 619.7 | 4.058594 | 0.117284 | 0.128483 | 200,200,001,019 | 法律_司法 |
新华网北京9月19日电(鹿永建,姜琳)表彰道德楷模的活动这两天达到高潮.一批从普通人中走出的道德榜样,感动着人们,也引发人们的思考.这些楷模以人生之火,点燃了美丽的道德之烛,显示了道德的精神力量,也展示了我们社会并非不能企及的一个更高的道德水平.
有人说,在一个相对成熟的社会,更容易形成好的道德风尚,而在现在这样的转型期的中国,物欲的力量和深层多变的矛盾则对道德秩序进行冲击,这固然是对的.但是,这些被表彰的道德楷模和他们所代表的追求道德价值的普通中国人,用自己的人生活出了一个境界:道德与良心可以不为物欲之流所冲垮,反而显示了加倍的珍贵,让人悟出人之为人的根本道理.
在人们担心社会公德水平滑坡,助人救人可能反被人污时,法官陈燕萍,乡村邮递员全二平,好人刘乾坤,饭店店主李玉兰,农场职工康金环,"活雷锋"杨广和,济南市民郑承镇几乎在用一生时间来帮助和照顾一些弱者.而舍己救人的大学生刘旭,见义勇为的大学生汪洋则是不惜用自己的生命来救别人的生命.他们为社会公德树立了一个时代的标杆.
今天,人们常感叹职业道德水平下降.然而,一生惦记自己病人的著名麻风病专家李桓英,被病人称为"最亲的亲人"的医生顾顺华,山村女教师胡安梅,抚养服刑人员女儿成才的民警刘继平,连救27人不留名的收费员熊文清,勇救落水学生的教师阿木冬・吐鲁甫,则爱岗敬业,服务了身边人,并释放出巨大的道德力量,温暖着全社会.
家庭美德建设是公民道德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全国妇联副主席,书记处书记洪天慧说,此次评选活动中,众多家庭参加,涌现出了丈夫救火献身,妻子公告还债的诚信之家,割肾救父的好女儿,还产生了青岛以家庭小和谐促进社会大和谐的先进集体.的确,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庭建设好了,对于和谐社会建设的贡献可以说是基础性的,这方面的潜力很大,还有待挖掘.
需要强调的是,我们在向这些受到表彰的道德楷模个人及群体学习时,不要以高不可攀视为畏途,也不要对他们今后的言行过于苛刻,而是应当以他们的道德之烛,助燃更多人的道德之烛,从而让美丽的道德之光充满全社会,全中国. | 0.906141 | 143.833333 | 0 | 0 | 165 | 320 | 1,023.9 | 4.128906 | 0.108922 | 0 | 200,200,001,186 | 法律_司法 |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相当多的国家经历了战争罪,危害人类罪罪和灭绝种族罪(核心国际罪行)的调查和起诉.不同国家对这些起诉准备程度不同.就国家立法将这些行为定为犯罪而言,一些国家依据国内刑法典,按照普通刑事犯罪起诉这类案件(例如,作为一般谋杀罪而非危害人类罪进行起诉),而其他国家将核心国际罪行引入本国刑法中.就国家机构能力的构建而言,许多国家还没有专门的部门或机制来调查,起诉和审判涉及核心国际罪行的案件,而其他一些国家则设有专门的机构或者至少有专门擅长这些案件的调查和法律专家.但是,后一种类型的国家也并不是相互一致统一.的,也就是说,一些国家有专门负责核心国际犯罪案件的军事法院,检察院和调查机构;而其他一些国家是纯粹对本国国民适用的刑事司法机制;还有一些国家,在其司法系统中有军事元素,比如说军方调查人员,检察官或陪审团,而这些人员的参与,往往取决于是否存在武装冲突.
许多国际法律人认为,核心国际罪行从军事到民用刑事司法的转变,是具有决定意义的历史性转变.然而的确如此吗?这样的一个假设,其事实的比较基础是什么?此外,在针对暴行的刑事司法中,诸多军事组成部分的长处和短处是什么?这样一种评估是否能够在军队的律师,民事检察官,国际人道法专家,以及主张国家实施国际人道法的人的不同角度之间作以区分?而那些对抗暴行机制中减少了刑事司法中的军方要素的国家(比如荷兰和挪威),能否从那些在司法中对这类犯罪具有较强军方要素的国家(比如以色列,英国和美国)身上学到一些什么,或是相反?这些都是本次研讨会上讨论的问题. | 0.918836 | 326.5 | 0.003106 | 0 | 385 | 201 | 842.8 | 4.230469 | 0.102603 | 0 | 200,200,001,282 | 法律_司法 |
前段时间在周部长给中央领导同志的报告上有四位政治局常委作了重要批示,党和国家领导对公安工作之重视,批示规格之高前所未闻.公安部继"五条禁令"之后,又推出"严格执法五项规定",抓队伍力度之大,决心之坚决前所未有.通过学习周部长给中央领导同志的报告和四位中央领导的重要批示,以及白部长在全国公安系统加强派出所执法工作和内部管理电视电话会议上的讲话,张鸿建局长在市局党委理论中心组学习会上的讲话,又聆听了五位局领导和几位所领导对端正执法思想的学习体会,施局长端正在全局干警大会上作的"转变观念,立警为公,执法为民"的动员报告.触动很大,备感压力,对搞好这次集中教育活动,实现执法观念的转变和变革充满信心,下面谈几点学习后的体会和认识:一,"端正执法思想"是执法思想观念上的一次革命,也是公安执法工作的一次转型.它提出了我们为什么要或必须要开展"端正执法思想,转变执法观念"集中教育活动.这几年公安机关先后开展了"三讲教育","三项教育","创群众满意"等活动,队伍建设一直抓得很紧,但我们感到触及民警灵魂深处不大,收效甚微,为什么教育活动年年搞还会有公安部通报的如此恶劣的案件.为什么白部长点的七个方面问题和张鸿建局长摆的十个方面问题,在我们执法观念,执法活动中都有不同程度的表现呢?原因是多方面的,有法律上的,体制上的,经费保障的问题,但在强调公安机关专政职能时,忽视了公安机关的服务职能和人权保障职能.由此带来认识和作法上的明显偏差,如"为了抓坏人,抓错好人也不要紧","重实体,轻程序,先审查,后办手续","重打击,轻保护,超期羁押,动手动脚,扩大强制措施使用范围","重尽快破案,轻依法办案"等,这些思想和观念在许多干部和民警中根深蒂固,影响久远.自觉或不自觉地把群众当作执法对象,将公安机关与人民群众脱离开了,模糊了"相信谁,依靠谁,为了谁"这个"分水岭".特别是在全国公安机关开展"贯彻十六大,全面建设小康,公安怎么办"大讨论活动,我们的同志还抱着"杭州执法环境好,民警执法水平高,公安部的规定是针对那些问题突出,较落后的地方;公安部'五项规定',周部长四点要求标准高,力度大,目前民警的素质和能力难以适应",还抱着公安机关是专政工具,是"刀把子"的思想,就很难谈为民服务,谈保障人权."立警为公,执法为民"也只是一句口号,因此要把口号转变为我们行动,深入我们思想深处,开展端正执法思想,教育活动的十分重要,非常紧迫.二,"端正执法思想"要正视我们执法中存在的问题和原因.(一)分局去年7月1日以来的116件投诉,有5件是刑大的,而这5件投诉均涉及执法活动,具体表现在几个方面:1,对群众漠不关心,以貌取人,受理报警求助等推诿拖拉.对群众上门报案的往派出所推,对群众提供的线索,上门询问态度冷漠,语言生硬.2,耍特权,抖威风,欺压打骂群众,伤害群众感情.有的擅自将群众带到中队审查打骂,把农民工,外来人员都当作嫌疑人对待,粗暴执法.3,动手动脚,刑讯逼供等严重执法违法情况屡禁不止.4,责任心不强,违反工作规定,造成嫌疑人跳楼,逃跑.5,受利益驱使或人情干扰,办人情案,关系案.如办案中有无好处,有利的先办,变更强制措施,接受当事人请吃.6,对当事人的法定权利不重视,忽视民意,轻视民权,对嫌疑人的合法辩护权,聘请律师权,申请回避,特殊保护程序规定不重视.7,执法办案中弄虚作假,制造假证据,假材料.对要求补充侦查的材料明明没做工作却用一纸说明附卷,应付了事.8,使用刑事强制措施随意性大,甚至存在滥用,超期,超范围等问题.9,内务管理脏乱差.强调刑侦工作特殊性,无视内务条令等要求.(二)存在问题的原因:1,执法指导思想不明确,缺乏对人民应有的感情和立场,模糊了"相信谁,依靠谁,为了谁"这个"分水岭".如"重打击,轻服务","重审查,轻程序","重破案,轻人权"等.2,领导的以身作则不够,尤其是在带头学习"三个代表","立警为公,执法为民"的重要思想上十分欠缺,带头执行内务条令不够.3,一些民警证据意识,程序意识不强.自身素质,水平不高,不思进取,得过且过,造成该捕的捕不了,该判的判不了.4,办案模式陈旧,对执法要求和工作压力不适应.正视问题,分析原因,为我们端正执法思想,转变执法观念找到了契入点和出入口.三,"端正执法思想"就是要确立群众利益无小事的思想.这次周部长在给中央领导的报告中在强调公安机关专职职能,服务执政的同时,提出人权保障职能.胡锦涛总书记在批示中要求"把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转变执法观念,增强服务意识结合起来,提高'人民公安为人民'的自觉性."强调的就是执法为民的思想.而我们的一些同志,没有真正树立起执法为民的思想,没有真正解决"为谁执法,为谁用权,为谁服务,为谁谋利的问题",为了破案,侵犯一些人的权利也所难免,忽视了群众的需求所在,利益所在.过去那种良好的警民关系,看到警察有安全感,亲切感也不复存在,甚至老百姓怨声载道,队伍经常发生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为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从何谈起.因此对公安队伍,公安工作来讲,执法为民的思想就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集中体现.群众利益无小事,再小也要竭尽全力地办,周部长提出执法思想来一次革命的初衷也在于此,目的是让执法为民的思想根植于公安战线的每一个环节,每一个民警之中.四,"端正执法思想"就是要与时俱进,不进则退,不变则废.随着社会信息化进程的不断加快,社会监督特别是舆论监督的力度更大了,人民群众的精神上,政治上的诉求更多了,这些都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如何与时俱进适应这种新形势,新要求,新变化.首先是打牢思想根基,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基本内涵和精神实质,汲取已发生问题的教训,广泛,深入地开展端正执法思想,转变执法观念教育,使广大民警在执法思想观念上来一次革命,要进一步明确为谁掌权,为谁执法,为谁服务的问题,在思想上打牢执法为民的根基.二是要正确对待执法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这些突出问题是新形势,新任务带来的,不是我们不努力,而是情况在变化,我们不适应所带来的问题.三是要与时俱进,当前国际,国内情况发生很多变化,对公安工作提出许多新任务,新要求.我们不能在一般意义上过去咋干就咋干,必须与时俱进地适应,跟不上这个变化,就落伍,甚至有被抛弃的危险.主要措施:1,换位思考,认真组织干警开展思想交流与换位思考大讨论,端正执法思想,转变执法观念.2,抓学习培训,按照"四个一"的要求,切实提高民警的执法水平.3,再一次深入剖析问题,找准问题的症结,完善制度规范执法行动.4,以实现四个要为突破口,抓规范,强监督,进一步改变工作作风,培养良好的工作习惯.5,抓班子,带队伍,领导干部要作转变执法观念,立警为公,执法为民的模范和表率. | 0.871951 | 2,788 | 0.028427 | 0 | 2,788 | 689 | 1,079.4 | 4.0625 | 0.149928 | 0.001238 | 200,200,001,944 | 法律_司法 |
赔偿和其他补偿问题最近已成为新闻,尤其是与可能向美国奴隶的后代支付报酬有关,以补偿他们因据称持续存在的种族主义文化而带来的不利条件.国家. 当然,数以百万计的非黑人公民会受到相当大的抵制,即使他们不以任何方式参与奴隶制,他们也必须负担巨额账单.1865年后,非裔美国人很久才抵达美国.被"宪法第十三修正案"废除了.
赔偿已经存在了很长时间,通常是胜利者在与失败者的战争中要求赔偿的,失败者自动被指责为侵略者,因此应对损失负责. 赔偿通常以领土的形式出现,例如,在法普战争之后德国从法国手中收购阿尔萨斯-洛林,然后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返回法国,就证明了这一点.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失败后,德国人还被要求忍受大量现金和实物支付,主要是向法国支付. "凡尔赛条约"的条款如此繁重,以至于后来他们因长期以来对法德的敌视而受到指责,这不可避免地导致了第二次世界大战.
以色列和犹太人团体占主要地位 赔偿的受益人 以及由于第二次世界大战而创建的赔偿程序. 1952年签署的"卢森堡协定" 承诺西德向以色列支付3亿美元 德国商标 在接下来的十四年中,这是一笔不小的数目. 另外还向世界犹太人大会支付了450亿马克. 向以色列国支付的款项将政府视为没有幸存家庭或无法确定身份的战争受害者的事实上继承人. 这笔钱主要投资在以色列的基础设施上,对协助以色列的初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新国家的经济,但也有相当多的易货安排,以色列采购代理据此获得德国制成的商品和原材料.
赔偿计划在各个方面进行了修改,以扩大有资格获得补助的人,并在最初设想的十四年任期期满后继续运作很长时间. 截至2012年,该计划已有60年历史了, 仍可全面运作 德国向犹太国家支付了大约 89 亿美元.
在1990年代,以色列和犹太人团体开始追捕他们声称由于犹太人开始逃离德国而以低于市场价格出售的其他财产,或者以其他方式失去了财产. 对瑞士银行中的钱迹进行了调查,以绘制最初来自犹太人拥有财产的资金流向的图表. 幸存者团体向多数在德国的独立公司施加压力,要求他们向前被强迫劳动者提供赔偿,导致柏林政府于1999年设立了一个单独的基金,以协助所谓的大屠杀幸存者. 瑞士人和匈牙利人设立了类似的基金,世界犹太人归还组织也成立了,以组织这些工作. 在美国,美国外国索偿解决委员会在1998-9年度对德国施加压力,以赔偿战后抵达美国的犹太幸存者.
以色列当然对通过让德国人和其他欧洲人继续欧元的流动具有既得利益 继续感到内gui 在战争之上. 2007 年,以色列人向德国政府施压,要求扩大 1939 年至 1945 年间在以色列结束的犹太幸存者的养老金计划. 获得付款或养老金的资格要求继续成为 更宽容. 犹太幸存者是否有资格在"贫民窟"中生活12个月,还有谁能证明他"躲藏"了纳粹至少2010个月,谁就有资格. 一种可接受的"贫民窟"是在中国上海. 鉴于许多公共记录的销毁,已经出现了相当多的欺诈行为. XNUMX年,审核员发现 计划的证据 使用伪造的身份证件向德国政府诈骗超过 42 万美元.
并且不断开发新的和创新的资金来源. 美国和以色列目前 向波兰施压,由德国人占领,以补偿犹太人的财产所有人. 做华沙特别困难,几乎所有的公共记录都在1944年被摧毁.在2019年88月,不少于XNUMX位美国参议员签署了一封信,敦促国务卿迈克庞培(Mike Pompeo)"大胆而紧迫地行动"以迫使波兰解决财产问题. 波兰人争辩说,诉讼程序将遭受大规模欺诈和"轻率的诉讼",而要求可能会使该国破产.
与此同时 法国人 和 荷兰人 同样由德国控制的铁路系统也被迫向幸存者支付赔偿,因为他们的火车被用来将犹太囚犯运送到营地.
的故事 赔偿与补偿 引起特别关注的不仅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在75个月前的上个月结束,而且还因为以色列和犹太团体企图从剩余的幸存者身上榨取一些最终款项. 相当惊人的是"运动" 当前正在分发的电子邮件 由一个自称为LATET(以色列人道主义援助组织)的组织组成. 它通过"以色列,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法国和英国的所有捐款......可抵税的捐款",将自己提升为慈善基金会.它的活动描述为:
"由于Covid-19,许多贫困的大屠杀幸存者在贫乏和不安全的房屋中长期居住. 比以往更重要的是,支持紧急房屋修理者无法负担得起. 以色列四分之一的大屠杀幸存者生活在贫困中. 由于发生COVID-1,我们的长者将所有时间都花在了家里,大部分时间是独自待在破旧的公寓里,没有人可求助. 消除与机动性,安全性和舒适性有关的所有安全隐患和障碍的需求日益增长,数十名幸存者正在等待紧急援助. Latet是以色列唯一向有需要的大屠杀幸存者提供完整援助包的组织,其中包括每月食品盒,社会支持和紧急基金,以满足紧急需求. 自4年以来,Latte已进行了19多次房屋修复,以提高幸存者的生活质量,而无需为此付出任何代价. 每天,有2013名大屠杀幸存者死亡. 让我们确保他们的末日生活在体面的条件下.
"现在捐赠. Latet成立于1996年,是以色列最大的消除贫困的非政府组织. 作为一个保护伞组织,Laret满足贫困和粮食不安全人口的基本需求,并为以色列200000多人提供持续的粮食援助. 该组织经营着领先的国家食品银行,并开展有影响力的援助计划. 在过去的十年中,它是以色列唯一向有需要的大屠杀幸存者提供全面援助的组织,包括每月食品盒,满足医疗和辅助医疗需求的应急基金,房屋修复以及以以下形式提供的持续社会支持:全年都有私人志愿者和社交活动. 有关Latet的更多信息:
人们不必怀疑 LATET 的基本体面以及他们正在寻求做什么,但他们的招揽引发了一些关于以色列政府和犹太慈善机构的严重质疑,这些慈善机构已经接受了超过 100 亿美元的"赔偿"外国人,主要是德国人,专门解决所谓的"大屠杀幸存者"的需求. 自 1952 年以来,当他们获得养老金和其他补偿时,人们可能会问总理本雅明·内塔尼亚胡,幸存者如何生活在恶劣的条件下,甚至在一个拥有强大安全网的社会主义国家挨饿?
答案似乎很简单,这笔钱直接流向了以色列政府和主要的犹太私人组织,这些私人组织参与了敲诈勒索,并为自己的目的转移了来自"摇钱树"的资金. 不久将剩下战争幸存者,这场骗局大概会结束,也许不会结束,因为有人声称德国营地的恐怖 可以遗传 并且是可继承的?
不幸的是,赔偿犹太人的苦难是一件大事. 从美国财政部流出的每年数十亿美元的经常性现金流,以填补以色列的金库,似乎永远将持续下去. 美国纳税人可能很高兴得知,在上周的国会中,受瘟疫,内乱和基础设施崩溃的困扰,他们有时间行动 审批 向以色列额外支付 500 亿美元用于"防御".
菲利普·吉拉尔迪(Philip M. Giraldi)是前中情局反恐专家和军事情报官员,在土耳其,意大利,德国和西班牙的海外服务了1992年. 他曾于2001年担任CIA巴塞罗那奥运会基础设施的中央情报局局长,并且是XNUMX年XNUMX月首次进入阿富汗的美国人之一.菲尔(Phil)是国家利益委员会的执行董事,该组织位于华盛顿,致力于鼓励和支持美国的和平与发展.在美国推行符合美国价值观和利益的中东外交政策.
(从重新发布 美国先驱论坛报 经作者或代表的许可)
认识司法部纳粹猎人埃利·罗森鲍姆(Eli Rosenbaum)
"很快就会剩下战争幸存者,而这场骗局大概会结束,或者也许不会结束,因为有人声称德国难民营的恐怖可以通过基因传承并且是可继承的?"
吉拉尔迪先生,请放心,会有伊拉克,利比亚,沙特阿拉伯等富裕的阿拉伯国家,也许还有水资源丰富的黎巴嫩,这些国家自然会成为下一个摇钱树,因为他们有罪让他们的犹太人口有罪迁移到以色列很长一段时间,留下的财富显然必须收回. 有一个犹太家庭的故事,说他们在向以色列南部的途中离开贝鲁特,告诉他们的邻居他们正在南部旅行,但是当他们的旅行将他们带回北部时,他们很快就会再次见到他们.
IFCJ是一个犹太人团体,旨在增强针对极端愚蠢的福音派的其他以色列金钱骗局.
这是来自国际金融公司的视频,这是一部关于胡说八道的戏,简直是可笑的演讲.
这是一段视频,介绍了我们总统宣传搞砸美国goyim的情况.
有没有人见过那张Shlomo出现的商业广告,并要求为饿死"大屠杀"的年老受害者捐款? 他们过去经常在Fox上运行它(毫无疑问,因为所有看过Fox的基督教犹太复国主义者),并且他们也在很多基督教网络上运行(奇怪,呵呵).让我们看看,第二次世界大战在1945年75月结束了就德国而言,那已经超过XNUMX年了. 正是由于年老和其他因素,他们什么时候才能摆脱"大屠杀的受害者"?"
美国国会批准并由特朗普总统签署的 ACT JUST #447 是一项美国法律,试图迫使波兰向世界上的犹太组织支付赔偿金,以弥补没有继承人的财产. 根据美国也遵循的国际法,如果该国公民死亡并且没有人继承该财产,则该财产将归财政部. 这发生在二战后的波兰. 需要说明的是,任何在波兰拥有财产权的人都可以通过法律制度获得政府的赔偿. 然而,美国通过 Pampeo,Pence 和这 88 名美国参议员向波兰政府施加压力,要求改变波兰法律,使这笔付款成为可能. 以色列驻波兰大使不断向新闻界提出要求,要求波兰政府"坐在桌前讨论如何进行赔偿". 二战期间,犹太人对波兰人与德国人合作进行了可怕的诽谤活动,目的是为了让公众舆论反对波兰. 散布谎言勒索钱财.波兰支付#447 将实施"部落法"而不是国际法,因为离开这些财产的人是波兰公民,他们被德国人杀害,而不是波兰人. 美国会为 Kosciuszko(杰斐逊从未实现 Koscuszko 的遗嘱)或 Pulaski 将军留下的金钱/财产向波兰组织支付费用吗? 芝加哥领土的大部分是普拉斯基的财产. 也许波兰应该提出这个要求. 也许美国应该为波兰人在没有意愿和财政部的情况下在美国占有的一切向波兰支付费用. 我仍然不明白为什么美国公民除了向以色列提供其他形式的"帮助"之外,还要在 38 年内向以色列支付 10 美元. 与此同时,美国的奴隶工作甚至没有名义上的赔偿. 每一次向前奴隶家庭付款的尝试都面临着"确定给谁和给多少的复杂性"的答案. 对犹太组织进行评估从不复杂.
当然,数百万非黑人公民会受到相当大的抵制,即使他们不以任何方式参与奴隶制,他们也必须承担庞大的费用,
好吧,这么说来,最伟大的一代究竟实现了什么?
也许美国人应该为此道歉,这确实是一个真正的双重大王.
伟大的诺曼·芬克尔斯坦(Norman Finkelstein)反复表明,数十亿亿欧元的大屠杀赔付中,有多少确实落到了那些实际上在奴隶劳工营地中遭受苦难的犹太人身上,而绝大多数资金却排在了以色列和以色列的腰上.顶尖的犹太复国主义者(包括"西格拉姆"酒业的臭名昭著或臭名昭著的布朗夫曼主义者)将这些"救济"组织作为自己的私人存钱罐来经营.
因此,如果有犹太人幸免于大屠杀,并且没有得到任何补偿,那么只有那些富裕的犹太人在最顶端要怪罪,因为大批盗用自成立以来就一直困扰着大屠杀难民. 以下是Finkelstein立场的简明总结,是对Finkelstein的"大屠杀行业"一书的详尽回顾:
"......芬克尔斯坦的陈述暗示着犹太复国主义的目标不再刺激对大屠杀幸存者的剥削. 他直接争辩说,当今的大屠杀行业并不真正关心为"大屠杀幸存者"获得补偿,并指出,最近提取的"补偿"中很少有标称受益者. 取而代之的是,当今行业的关注点在于为律师事务所,顾问,政客,大屠杀组织和行业精英赢得补偿. "当犹太精英抢劫犹太幸存者时,没有道德问题出现; 只是钱而已."
GMT 5年2020月6日晚上03:XNUMX
来吧,老兄,它总是是因为婴儿潮时期的人的过错.
谢谢"最伟大的一代"给我们2020年的美国.以免我们忘记第二次世界大战是"好战争","使美国摆脱了法西斯主义的战争",等等,等等. 哦,PUKE.
"上帝儿女的故事?" 我以为甚至我们卑鄙的外邦人也是上帝的儿女吗? 很好的法律,那段视频实在是不值一提.
"即使他们不以任何方式参与奴隶制,1865年以后很长一段时间才到达美国,当时宪法第十三修正案废除了非自愿奴役."
我没有意识到有超过155岁的美国人曾经拥有奴隶. 没有一个理智的人认为人们应该为自己的曾曾曾祖父的所作所为负责,更不用说只有大约1%拥有的奴隶了. 如果他们能够将家庭财富追溯到奴隶制并想在民事法院提出索赔,那似乎是有可能的. 但是后来有成千上万的黑人美国人有了白人祖先,所以事情变得复杂了.
我怀疑我的祖先可能被罗马人虐待或奴役. 意大利人欠我钱吗?
幸存者如何才能生活在可怕的环境中,甚至饿死在拥有强大安全网的社会主义国家中,人们可能会问总理本杰明·内塔尼亚胡(Benjamin Netanyahu)自1952年以来何时获得养老金和其他补偿?
他们获得的所有赃物-至少在美国-是免税的.
即使他们还没有捐出一谢克尔,他们也会获得社会保障.
还有医疗保险,住房券和免费大学教育.
那么,对于1942年被围捕并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被运送到美国集中营的日裔美国人的代表呢? 他们有48个小时的时间出售自己的财产. 有些人这样做了,他们的投资赚了几分钱. 其他人则无法在短时间内完成任务,因此USG也拥有了该资产,然后将其出售给了犹太美国人,其中许多人花了大笔钱和禁止花钱.
但是我们不会看到这种情况的发生,因为如果有人提到那种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赔偿,犹太人就会下地狱.
我本可以在不久前将视频发送给他们,却再也没有收到回音(或更糟的是),现在他们知道了......太迟了,因为"花"到达他们的门口才让他们开始醒来......但是是的,根据我所看到的,它实际上是在地面上发生的,对于"白人"人来说,他们从来没有参与过到底发生了什么,真正在幕后的人(视频很好地展示了这一点) ....). 与NYSlimes和Mainslime媒体相反,我上次听说"白人"使用种族歧视是90年代初期(一个在纽约市Gotti邻里长大的意大利人,据他说,没有POC走过,我知道他大概是在1992年左右.......)这一切都没有完成,已经成为过去.......第二天发生了变化......很多事情似乎都在快速变化.......
这些以前是被动的人现在掌握的实际某些知识是,由于他们是"白人",可以随时随地从他们的汽车(或他们的女儿......)中抢劫出来,并用混凝土块或其他任何东西砸在头上.犹太媒体欢呼雀跃的一堆退缩终于被"现实"沉没了......一位医学博士告诉我,他有一天讨厌媒体(现在很多人都对此感同身受,基本上我认识的每个人都不是铁杆.左派失败者)......没有人反对Mainslime(犹太人拥有和经营)媒体的"人民敌人",并且所有人都知道双方的假冒"保守派"骗局是同一个人/单党,因此人们现在公开讨论罗斯柴尔德(Rothschilds)/洛克菲勒(Rockefellers)/盖茨(Gates)及其怀有仇恨的NWO议程-纽约史莱姆(以及Mainslime Media)基本上在我旅行的所有圈子中都受到普遍谴责,而且不久前....
"正常的"人们在谈论"避难所"并建立"社区",拥有良好的武装和供应,而不久前您从未听说过类似的事情,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非准备人员现在也有很多货就像很糟糕的事情即将来临. 也许这就是NYSlimes Sulzbergers / Soros等人想要的? 好吧,他们知道了.......
GMT 5年2020月10日晚上21:XNUMX
为何美国人如此艰难地向合适的人道歉.
"不幸的是,补偿犹太人遭受的苦难是一项大生意. 每年定期从美国财政部流出数十亿美元的可耻现金流以填补以色列国库似乎将永远持续下去. 美国纳税人可能会很高兴地得知,在过去一周里,饱受瘟疫,内乱和摇摇欲坠的基础设施困扰的国会抽出时间批准向以色列额外拨款 500 亿美元用于'国防'."
这一切使我震惊,如此庞然大物,如此庞然大物,庞培以欺负波兰来向以色列付款,表明帝国秃鹰是波兰的敌人,而波兰却因为"俄罗斯的威胁"而向秃鹰乞求军事占领.
但是我想这些全都是我们强大的统治者之间的友好对话,与所有这些国家的小矮人,也没有与这些国家本身有关. 在友好的交谈中,他们所有人都真诚地同意,如果统治波兰的人当中的骗局过于深入,波兰人民将是第一个突然消失的人. 后者不会被打扰:他们当时不会在那儿.
这是100%关于我们强大的统治者挤给我们,纳税人和饲料的一切. 这就是为什么向恶作剧幸存者支付数十亿美元,但他们却一无所获,生活在以色列的贫困中的原因. 他们只是小矮人. 他们不计数,什么也得不到.
格林尼治标准时间6年2020月4日上午11:XNUMX
我想打电话给 IFCJ,告诉他们我认识一些患有 EconoCo\$t 和 CoYid-20 的老年基督徒,并询问他们是否可以节省一些谢克尔来帮助减轻他们的贫困.
我们不能以足够快的速度离开中东恕我直言! 犹太人整理了床铺,现在必须睡在他创造的胡说中! 好,我希望每个所谓的幸存者都走了,我们离开中东,让犹太人在以色列偷走他们的土地后,开始学习与邻国的生活,GOD RIDDANCE! 犹太人在世界舞台上的整体行为充其量是令人震惊的,我们诚实的基督徒知道这是一团糟,但政府继续陷于犹太人Chutzpah的骗局! 是时候改变一些事情了,如果犹太人无法加入,那就让他受命吧! 从来没有" Burnt提供",它从来没有发生过,并且已经被这些聪明的金钱掠夺者所利用!
格林尼治标准时间6年2020月11日上午30:XNUMX
实际上,我只是在嘲笑咀嚼物.
以色列四分之一的大屠杀幸存者生活在贫困中. 由于发生了COVID-1疫情, 我们的长者 在破旧的公寓里度过所有的时间,大部分时间独自在家,他们无人可求.
让那些懒惰的塔木德主义者摆脱他们的鸡摇摆舞\$\$ es,(只有 48% 的 talmudist 男子在假以色列工作),也许他们会为他们的长辈赚几谢克尔!
感谢Phil的这篇文章.
波兰有很多优质房地产,可以通过精明的可再生能源律师支持的激进骗局来抗衡.
犹太投机者知道,只要能踏进门,克里斯蒂安·波兰就是成熟的果实.
一旦波兰人接管新闻媒体,贿赂立法者,煽动同性恋者激进主义,鼓励多元文化主义,对教育课程产生负面影响,控制大学教职员工,施加仇恨言论法律,以破坏波兰的民族凝聚力,将在以后出现.转移批评,并改写波兰的历史,以感到对过去的耻辱.
敌对的侵略少数民族的剧本,用以奴役主人. 就像他们在整个西方世界所做的一样.
得益于华盛顿特区和州议会大厦上的谢克尔风暴. 那些抵制的人被卡在一些摩萨德蜂蜜罐中,例如爱泼斯坦的并被勒索.
像辛西娅·麦金尼(Cynthia McKinney)一样,那些同时抵抗两者的人则将亿万富翁犹太人的全部精力放在了以色列第一大笨蛋后面.
请原谅我的评论菲尔. 顺便说一句,伟大的写作和思想.
我不再阅读PCR,因为他拒绝允许人们发表评论. 为什么他对评论如此挑剔? 他不必阅读它们. 他可以忽略它们. 他是否因自己的运球和无助(类似于肖恩·汉尼特)而感到惊讶和震惊? 他曾经抱怨说评论者没有使用真实姓名或电子邮件. 他本人不让像我这样的指头怪人在他胡思乱想的长篇评论之后发表评论,该怎么办? 叫醒保罗. 我们在一起,都是这艘名为美利坚合众国的腐朽的旧木划艇. 您的座位并不比其他任何人都好.
正是由于年老和其他因素,他们什么时候才能摆脱"大屠杀的受害者"?
一个犹太人的非政府组织不应该挪用他们用来支持BLM等人的一些资金,以便在需要时用来支持自己的资金吗?
旁注:在另一个论坛上,有人在2021年XNUMX月的一次大型聚会中提到如何处理该病毒.
只是停止阅读PCR,并完全不在乎他所说的话.
中间名的使用表明PCR与精英贵族家庭相关. 在这种情况下,中间名是一个姓.
普通人在日常使用中不会使用中间名.
毫无疑问,基督教犹太复国主义者是一个大混蛋. 我不像我讨厌左派那样讨厌他们. 我热情地离开了左边. 我不喜欢那样的基督教徒齐奥. 他们一般都是体面的人,我不喜欢看到他们经常被说谎的骗子欺骗和踢在脑袋里. 他们的幼稚真是太可鄙了.
思想实验.
以两个国家为例,一个国家习惯性地告诉犹太人"不",另一个国家习惯性地告诉犹太人"是".
我也觉得很可惜. 我刚刚读了有关弗洛伊德尸体解剖的最新版本,那是致命的药物过量与膝盖并驾齐驱.
这是一篇有力的文章,但是如果他对任何可能不同意的人发表评论,那将更有说服力. 我喜欢我所写的文章受到尽可能多的批评,我没有想到的事情会被捡起来,所以我可以使下一份草案尽可能的好. 为什么不进行PCR?
他太忙了以至于不能温和吗? 我敢打赌,不比罗恩·恩茨(Ron Unz)忙. 还是他的傲慢? 一个不愿与普通人交谈的伟人?
但是,该站点上的许多评论都是有关主题的明智专家提供的. 我当然不包括我自己,这里的一些评论值得认真研究. 来自世界各地的卓越专业知识聚集在一处.
可能是出于健康原因,现在的老人太虚弱了,无法表达自己的想法.
无论如何,罗伯茨博士,很抱歉您几乎从不发表评论.
错误的. 中间名的"使用"仅表示在家里或学校,中间名是他的名字. 还有其他可能性,但是您可以确定他的兄弟姐妹和学校的孩子没有称他为" PCR",也没有称他为" Paul". 然后怎样呢?
但是,如果仅删除名字而仅使用中间名,则会导致混乱. 然后人们认为中间名是名字. 然后他们再也找不到名字中的字母了. 因此,如果熟悉的名称是第二个名称,那么两个名称或Jones案例中的名字都必须存在.
我猜对了,克雷格,不是吗?
正是JK罗琳这个名字使我感到困惑. 我想JK的发音是Jackie.
我的意思是按字母顺序排列的名称列表.
那将是过去XNUMX年他们进行抛光处理并将其吸干的重播,就像内塔尼亚胡(Netanyahu)承认他现在在美国所做的那样.
另一个将被犹太人摧毁,犹太人将结束它作为其优先事项.
对黑人的"赔偿"也是如此. 只是另一种形式的致敬,而致敬将永无止境. 这会在一个真正的"白人至上主义者"国家发生吗?
好吧,似乎发生了什么. 费城有一个黑人拥有的广播电台,摄于900 AM,击败了赔偿鼓和克雷克托普理论,认为黑人奴隶的创伤可以传递给现在的黑人. 与WW11的犹太霍洛科斯特相似.
不知道他们从哪里得到这样的理论.......
GMT 31年2020月10日晚上45:XNUMX
看到我的帖子....没有巧合. 黑色赔偿废话最初是由犹太律师制定的.
你的意思是那些住在以色列,没有足够的进口鱼子酱来度过假期的饥饿的犹太老妇人? \$25.00,便宜一半.
他们现在正在倡导呼啦圈痛苦是遗传传递的概念. 因此,呼啦圈的孩子和大孩子们成为了"受害者"(科学家现在说,研究证明,与那些没有受到种族灭绝的炸弹袭击而没有受到保护的人相比,那些所谓的"受害者"具有更长的预期寿命.劳教所)将受害的受害者带入他们的基因.
他们在与中东打交道时不应该退缩吗?
今天的中央情报局是为承包商和官僚服务的,而不是为国家服务的. | 0.874397 | 96.262626 | 0.021111 | 0 | 653 | 2,826 | 872 | 4.097656 | 0.160756 | 0.010267 | 200,200,001,980 | 法律_司法 |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是全面依法治国的初心和使命.习近平总书记全面阐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丰富内涵,强调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就是要坚持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以人民为中心的"人民"是指广大人民群众.以人民为中心的"中心"是把人民当作依靠或根本.以人民为中心体现了以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党的重大责任和奋斗目标的目的论与坚持一切依靠人民的方法论的高度统一.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是全面依法治国的目的和依靠.其原因在于:人民群众是国家和社会的主人,是历史的创造者,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反映了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人民主体性;以人民为中心要求我国的法治建设必须得到人民的信任和支持,法治建设成果要为人民所共享,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彰显了人民地位的至上性;党治国理政的根本目的就是保证人民当家作主,让人民过上幸福生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诠释了党的性质和根本宗旨;在国家制度构建上,必须坚持人民民主,也需要制裁违法犯罪行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体现了民主与专政的辩证关系.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是全面依法治国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要使人民的意志通过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得到充分合理表达;要充分调动人民群众投身依法治国实践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要充分发挥法律在维护人民权益,化解社会矛盾中的重要作用;要将能否让人民群众有更多的安全感,获得感和幸福感作为重要判断标准.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是全面依法治国的必由之路,其基本内容包括坚持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指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以及坚持从中国实际出发等方面.
之所以要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一是历史的选择.历史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选择提供了经验参照和法治传承,必须从我国革命,建设,改革的实践中探索适合自己的法治道路.二是人民的选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是党和人民长期探索的经验总结.三是社会发展的选择.我们"既要立足当前,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解决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深层次问题;又要着眼长远,筑法治之基,行法治之力,积法治之势,促进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提供长期性制度保障".
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一是要加强习近平法治思想的理论研究.习近平法治思想是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等科学认知的集成,是党和国家推进全面依法治国的理论指导."要系统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准确把握我们党处理法治问题的基本立场",要处理好政治与法治,依法治国与依规治党,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党的政策与法律,改革与法治,维稳与维权等重大关系;既要注重发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的原创性贡献,又要注重从全面依法治国实践中不断提炼规律性认识.二是必须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既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制度,基本制度,重要制度,又要坚持制度创新,不断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并将制度优势转化为制度效能.三是坚持从中国实际出发.不仅要防止所谓的西方"宪政""三权鼎立""司法独立"等错误思潮的不良影响,不照搬,照抄别国模式,而且要突出中国特色,实践特色和时代特色,不断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坚持服务于党和国家工作大局是社会主义法治的中心任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是指涉及党和国家前途命运,涉及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重大事项.习近平总书记对什么是大局,从国内,国际和党的建设视角作了精辟的阐释.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下的服务大局是指法治要服务于党和国家工作大局,紧紧围绕党和国家工作大局开展立法,执法,司法工作,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发展提供有力的法治保障.
坚持服务于党和国家工作大局是社会主义法治的重要使命.坚持服务于党和国家工作大局要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要"自觉在大局下思考,在大局下行动",养成全局思维,树立大局意识;要将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转化成符合本地实际的真招实策,实现最佳治理效果;要在行动上自觉维护党和国家工作大局,党政机关在具体工作中要始终保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服从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这个大局.
习近平法治思想关于全面依法治国政治方向的论述,不仅从理论上廓清了对全面依法治国的认识,避免了错误思潮的干扰,而且指明了全面依法治国的实践道路,避免了可能出现的颠覆性错误.
"法治价值是价值的一种特殊的表现形态,反映了个人与社会,个人与国家之间相互关系的法治意义."习近平法治思想强调在推进全面依法治国的过程中,必须坚持法治的基本价值追求.
"公平正义是我们党追求的一个非常崇高的价值",是全面依法治国的核心价值追求.首先,公平正义是历史的,其内容要依据特定历史时期的生活条件以及由这些条件所决定的社会和政治关系来说明.其次,公平正义是具体的,在不同领域,公平正义的内涵也不尽相同.最后,公平正义是相对的,其实现程度既受经济社会发展程度的制约,也受个体差异间的影响.正是由于人们对社会公平正义的多元理解和诉求,我们才更加重视通过法治来实现社会公平正义.因为法治可以最大限度统一人们对公平正义的认识,实现形式上进而实现实质上的相对公平正义.
之所以将保障和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作为全面依法治国的基本价值目标,主要原因在于:随着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公平正义已成为当下人民更为迫切的精神追求;党的宗旨要求把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作为中国共产党的核心价值追求,把保障人民安居乐业作为根本目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要求必须加紧建设对保障社会公平正义具有重大作用的制度,逐步建立社会公平保障体系;实现国家长治久安必须更好发挥法治引领和规范作用,维护公平正义的社会秩序.
全面依法治国必须紧紧围绕保障和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来进行.必须坚持从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出发,抓紧落实有关改革举措.要加强法律制度建设,建立完备的法律体系,长守公平正义底线;要将公平正义贯穿到立法,执法,司法,守法全过程."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项法律制度,每一个执法决定,每一宗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要坚定维护国际公平正义,确保国际秩序公正合理.在"十四五"时期,我国将继续向着实现"社会主义民主法治更加健全,社会公平正义进一步彰显"的价值目标奋进.
尊重和保障人权是全面依法治国的重要价值,是党的一贯主张.人权是人依其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所应享有的权利,其核心是使每个人获得自由的,全面的发展.依法保障人民的生存权和发展权,这是人的自然属性所需要的,是最重要的人权;依法保障人民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权利,这是人的社会属性所决定的.人权是自由,平等,安全,秩序等其他价值的基础,我们要依法保证人民的各方面权利得到落实.
尊重和保障人权是全面依法治国的应有之义,是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具体体现."发展为了人民"已成为党领导法治国家建设的核心理念,要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让人民的生活更加幸福."发展依靠人民"表明人民不仅是人权的享有者,也是人权建设的责任人,要充分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让人民成为人权事业发展的参与者和促进者."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令人权事业改革成为人类社会进步的重要动力,是世界各国人民的共同追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使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使人民在发展中有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要将尊重和保障人权作为全面依法治国的一项重要工作,努力提升人权保障的法治化水平:一是要确保宪法确立的尊重和保障人权原则全面贯彻到法律体系之中,不断促进人权保障法律体系的发展和完善;要健全人权法治保障机制,"实现尊重和保障人权在立法,执法,司法,守法全链条,全过程,全方位覆盖,让人民群众在每一项法律制度,每一个执法决定,每一宗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要依法公正对待人民的诉求,切实"保证人民依法享有广泛权利和自由",对侵犯人民合法权益的行为,要依纪依法严肃处理;要特别关注弱势群体权益的法律保障,提出"加大对困难群众维护合法权益的法律援助";等等.
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是坚持社会主义平等原则的第一步,其内涵可以概括为:任何组织和个人都一律平等地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各项权利和平等地履行义务;任何组织和个人都一律平等地受到宪法和法律保护;不允许任何组织和个人享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所追求的平等价值是指人民共同拥有国家主权,每一个人作为国家主人与其他人在法律人格上都是平等的.
坚持社会主义平等原则是全面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是社会主义法治统一,尊严和权威得以维护的必要条件.首先,它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必要前提,只有保证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的机会,才能营造公平正义的社会环境.其次,它是法治活动正常运行的重要保障,缺乏平等,法治活动就会遭到破坏,法律就得不到尊重.最后,它是反对领导干部特权的必然要求.面对各种破坏和践踏法治的行为,各级领导干部要勇于同违法行为作斗争,坚决捍卫法治.
确保社会主义平等原则得到贯彻落实,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力:要确保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有超越宪法法律的特权,无一例外地在宪法法律范围内活动;要维护国家法制统一,尊严,权威,不允许任何人随意破坏,特别是领导干部,更要做坚持社会主义平等原则的表率;要以规范和约束公权力为重点,加强对公权力的制约监督力度,做到权责统一,切实把公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要全面贯彻实施好宪法和法律,坚持人人严格依法办事,享有宪法法律规定的各项权利,同时也要履行好宪法法律规定的各项义务.
依法制约监督权力的根本要求是依法完善权力配置和运行制约机制,主要内容包括:权责法定,要求权力的设定应于法有据,权力边界明晰,职责权限明确;权责透明,推动用权公开,接受人民监督;权责统一,"做到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违法必追究".
依法制约监督权力是全面依法治国的关键环节.只有将公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才能形成有效保障公民权利的良法善治格局.首先,依法制约监督权力是历史经验的借鉴.长期的历史经验证明,"只要公权力存在,就必须有制约和监督".其次,依法制约监督权力是现实国情的需要.我国具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但同时也存在一定的决策和廉政风险,因此要从严治党,依规治党,坚持自我革命,依法对权力严加制约和监督. | 0.916121 | 203.809524 | 0.036291 | 0 | 423 | 1,372 | 612.6 | 4.273438 | 0.092991 | 0.016318 | 200,200,002,230 | 法律_司法 |
这是具有法律约束力的文书草案的第二次修改稿的非正式摘要,该文书在国际人权法中规范了跨国公司和其他商业企业的活动.该修改稿于2020年8月6日由联合国人权理事会关于跨国公司和其他商业企业的不限成员名额政府间人权工作组(IGWG)发布.
如第2条所述,该条约的目的是"阐明并促进各国有效地履行在商业活动范围内尊重,保护和促进人权的义务以及工商企业的责任", 在这一背景下,"防止发生侵犯人权行为","确保受害者获得司法救助和有效的补救措施",以及"促进和加强司法协助和国际合作,以防止在商业活动中侵犯人权的行为."
该条约涵盖"源于"世界人权宣言"的所有国际公认的人权和基本自由,国家加入的任何核心国际人权条约和基本国际劳工公约以及习惯国际法"(第3条).
司法管辖权包括发生侵犯人权行为,促成侵犯行为的作为或不作为发生的国家,或被指控犯有造成或促成侵犯人权行为或不作为的法人或自然人之住所(第9条 ).
被害人被定义为"任何个人或一群人在经营活动中因作为或不作为而个别或集体遭受伤害,包括身体或精神上的伤害,情感上的痛苦,经济损失或人权的重大损害 - - 此类行为/不作为构成侵犯人权."这还包括"直接受害者的直系家庭成员或家属,以及在帮助受难者或防止受害的干预过程中遭受伤害的人员."(第1.1条).
经营活动被定义为"自然人或法人从事的任何以营利为目的的经济活动或其他活动,包括自然人或法人运营的国有企业,跨国公司,其他商业企业和合资企业."同时包括以电子方式进行的活动(第1.3条)
商业关系被定义为"自然人或法人之间从事经营活动的任何关系,包括通过分公司,子公司,代理商,供应商,合伙,合资企业,独资企业或国家的国内法规定的其他结构或合同关系进行的活动,包括以电子方式进行的活动"(第1.5条).
第4条申明,在经营活动中,受害者应享有所有国际公认的人权和基本自由.第4条进一步确认受害者有权利:
受到人道待遇并尊重其尊严和人权(第4.2(a)条)
享有生命权,人身安全,意见表达和言论自由,和平集会和结社以及自由移徙的权利(第4.2(b)条)
确保根据"条约"和国际法享有公正,充分,有效,迅速和非歧视性诉诸司法和有效补救的权利(第4.2(c)条)
确保有权向缔约国法院和缔约国的非司法申诉机制提交申诉,包括由代理人提交或在适当情况下诉诸集体诉讼的情形(第4.2(d)条)
为受害人免受任何非法侵犯其隐私权侵扰,免于恐吓和报复,以及在获得有效补救措施的程序中免受再次伤害提供保护(第4.2(e)条)
确保获得与寻求有效补救有关的信息和法律援助(第4.2(f)条)
确保受害人得以通过适当的外交和领事手段,协助获得有效补救(第4.2(g)条)
第5条概述了各国"有义务保护受害者,其法律代表,家庭和证人免遭非法侵犯人权和基本自由的责任".该条第2款包括各国"有义务采取适当和有效措施,确保促进和捍卫人权与环境的个人,团体和组织置身于安全和有利的环境,使他们能够免受任何威胁,恐吓,暴力或不安全感,自由行使其人权."
各国应采取一切必要的法律和政策措施,以确保其领土或管辖范围内或受其控制的工商企业尊重所有国际公认的人权,并在其整个运营过程中防止和减轻对人权的侵犯(第6.1条).
各国应要求企业进行人权尽责管理,具体如下:
识别和评估其业务活动或业务关系可能引起的任何实际或潜在的侵犯人权行为(第6.2(a)条)
采取适当措施,有效预防和缓解已查明的侵犯人权行为(第6.2(b)条)监督其措施的有效性(第6.2(c)条)
与利益相关者,尤其是受影响或潜在受影响的人,定期进行沟通. (第6.2(d)条)
各国应确保企业进行的人权尽责管理应包括:
定期进行环境和人权影响评估(第6.3(a)条)
将性别观点纳入人权尽责管理过程的所有阶段,以识别和解决妇女和女童所面临的不同风险和影响(第6.3(b)条)
与可能受到人权影响的个人或社区进行有意义的协商,"同时特别关注那些面临与商业相关的人权侵犯风险更高的人群,例如妇女,儿童,残疾人,土著人民,移民,难民,国内流离失所者和占领区或冲突地区内受保护的人口"(第6.3(c)条)
确保根据自由,事先和知情同意的国际标准与土著人民进行磋商(第6.3(d)条)
通过和执行强化的人权尽责措施,以防止在被占领或受冲突影响地区侵犯人权. (第6.3(g)条)
不遵守第6.2和6.3条规定的义务,将导致相应的制裁,包括在适当情况下的纠正措施(第6.6条).
各国应向受害者提供充分和有效的法律援助,包括通过:向受害者提供有关其权利和申诉状况的信息(第7.3(a)条),在适当的情况下提供协助在另一缔约国的法院提起诉讼 (第7.3(d)条),确保有关法律费用分配的规则不会给受害者造成不公平和不合理的负担(第7.3(e)条).
第7.5条规定,各国应确保其法院不使用不方便法院原则来驳回受害者提起的合法司法程序.
第7.6条规定,各缔约国可根据法治要求,颁布或修订法律,以在适当情况下实行举证责任倒置,以实现受害者获得补救的权利.
第8.1条规定:"各缔约国应在其国内法中提供全面和适当的制度,确保在其领土或管辖范围内或在其控制下从事经营活动的法人和自然人对因自身业务活动或"业务关系"导致的人权侵犯负有法律责任.
各国应采取必要的法律和其他措施,以从事经营活已然导致或促使侵犯人权行为"的法人或自然人实施"有效,相称和惩戒性的刑事和/或行政制裁"(第8.4条).
各国还应确保当"从事经营活动的法人或自然人(前者)对另一法人或自然人(后者)有法律或事实上的控制或监督,而后者或其相关行为造成或助长了人权侵犯,又或者其应在业务活动或业务关系中预见到侵犯人权的风险,但未能采取适当措施防止侵犯",前者应对未能预防与其业务关系的后者造成或助长的侵犯人权行为负有法律责任.(第8.7条)
人权尽责管理不会自动免除从事经营活动的法人或自然人的责任. "法院或其他主管部门将在审查适用的人权尽责标准的合规情况后,决定此类实体的责任." (第8.8条)
各国应确保其国内法规定法人在对缔约国有约束力的国际人权法,国际习惯法或其国内法规定中构成刑事犯罪的侵犯人权行为负刑事或在功能上等效的法律责任. (第8.9条)
各国"应就所涵盖的所有申诉,相互提供最广泛的司法协助和国际司法合作措施,以启动和执行迅速,彻底和公正的调查,检控,司法以及其他刑事,民事或行政诉讼程序". (第12.1条)
各国应建立条约所涵盖的国际受害者基金,为受害者提供法律和资金援助. (第15.7条)
各国应采取一切必要的立法,行政或其他行动,包括建立适当的监督机制,以确保有效执行条约. (第16.1条)
在执行该条约时,各国应处理商业活动对受害者的具体影响,同时应特别注意在商业活动范围内面临更大人权侵害风险的人,例如妇女,儿童,残疾人,土著人民,移民,难民和国内流离失所者.秘鲁民间社会的代表参加政府间小组第五次会议
工商企业与人权条约草案第二次修改稿:非官方摘要 latest news
免责声明:企业责任资源中心及其合作伙伴对网站上转载或链结第三者发表的内容并不持任何立场,本中心亦不保证该等资料均为准确无误.网站上的第三者链结及其内容并非企业责任资源中心所能控制,本中心不对网站上的链结及其内容作出任何保证或承担任何责任.
企业责任资源中心为英格兰和威尔斯注册慈善机构,注册号码1096664;美国501(c)(3)非牟利机构;德国注册慈善机构(e.V.),注册号码VR 38088 B. | 0.869397 | 72.116279 | 0.02458 | 0 | 157 | 880 | 1,048 | 4.136719 | 0.168655 | 0 | 200,200,002,479 | 法律_司法 |
"七五"普法规划实施以来,陇南市文县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及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按照省,市安排部署,全面实施"七五"普法规划,广泛深入宣传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大力弘扬法治精神,全县公民法律素质和法治观念明显增强,社会治理法治化水平全面提升,"七五"普法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重部署.2017年3月召开了全县第七次法治宣传教育工作会议,全面部署启动"七五"普法工作.各乡镇,各部门,各单位也都结合各自实际,制定规划,召开会议,及时启动了"七五"普法工作建机构."七五"普法启动后,及时调整充实了县委全面推进依法治县法治宣传教育专项工作组,各级各部门也相应调整充实了领导机构和办事机构,形成了县,乡,村(社区),社(组)四级法治宣传教育工作组织网络.目前,共建立县,乡两级普法领导机构21个,办事机构96个,现有专职普法人员208名,兼职普法人员560余名.
活机制.进一步完善了党委领导,人大监督,政府实施,各部门各负其责,司法行政机关组织协调,全社会共同参与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推动落实国家机关"谁执法,谁普法"的普法责任制,建立了行之有效的考核机制.
常督查.全面开展了"七五"普法重点任务督查工作,及时发现培育典型,整改不足,进一步强化了法治宣传教育基础工作.
强保障.把法治宣传教育工作列入党委,政府重要议事日程,及时研究解决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文县司法局坚持以"法律八进"活动为抓手,深入开展对领导干部,公务员,青少年,农民和企事业经营管理人员等重点对象的法治宣传教育.2016年以来,全县共开展"法律八进"活动168场次,累计发放各类法治宣传资料10余万份.
一是法律进机关,进单位,不断提升领导干部,公务员和国家工作人员法治思维和依法行政能力.二是法律进学校,不断培育青少年法治信仰和依法维权意识.充分发挥学校法治宣传教育主渠道,主阵地,主课堂作用,把青少年法治教育纳入学校教学计划.截至目前,共在全县建立了43个青少年法治教育基地,6个青少年绿色家园,形成了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青少年法治教育格局.三是法律进乡村,进社区,进宗教场所,不断提升农民,社区居民和信教群众法律意识和法治观念.广泛开展了"送法进农村,维稳促发展",农村普法"五个一""红盾护农送法下乡"及法治资料,法治信息,法治文艺,法律服务"四进农家"等有针对性地宣传活动,累计共发放4万余册与农民群众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普法读本,有效满足了农村基层干部群众的学法需求.四是法律进企业,不断提升企业经营管理人员依法治企水平.
注重打造法治文化设施阵地.大力实施"法治文化一地一品工程",进一步完善城,乡,村公共场所法治宣传教育设施,进一步拓宽了群众学法渠道.
目前,全县共建立标志性法治宣传设施21个,有305个行政村,7个社区建立了固定普法宣传窗口,共建立农村法律图书角123个,社区法治辅导站7个.
注重打造法治文化传媒阵地.构建由陇南文县司法微信微博工作矩阵群,QQ群组成的普法信息推广体系,积极利用万村千乡微信群开展普法宣传教育,目前全县共编辑发布法治宣传网络页面26期,平均点击量达2689多次.推行"嵌入式"普法,"一体化"普法,建成涵盖县,乡,村三级的法治宣传微信塔群,以"1+N"模式在全县推开(即建立一个县级"母群",在全县40多家成员单位,20个乡镇司法所,305个行政村全部建立"子群"),有成员420多人.自"七五"普法以来,共发布普法信息268期812条,开展普法专题活动8次.
注重打造法治文化演艺阵地.突出运用法治文艺开展普法宣传,把法治宣传嫁接在民间文化娱乐活动上.各乡镇将法治文化渗透到民俗文化节日中,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七五"普法以来,全县共组织开展大型节点宣传活动30余场次,提供法律咨询4万人次.
注重打造法律服务网络阵地.统筹各类法律服务资源,优化法律服务资源配置,健全完善县乡村三级公共法律服务网络,为广大群众提供便捷高效的法治宣传和法律服务.筹建了县,乡公共法律服务中心,设立法治宣传,法律援助等服务窗口,畅通了"12348"法律服务热线,为社会和广大群众提供一站式,综合性法律服务.
2018年4月,经县委全面深化改革工作领导小组扩大会议审定,县委办,县政府办印发了"文县实行国家机关"谁执法谁普法"普法责任制的实施意见",为全面形成党委统一领导,部门分工负责,各司其职,齐抓共管的普法工作新格局奠定了基础.
一是按照"双责任"要求,明确"谁执法谁普法"的主体责任.建立责任主体,明确了全县40个行政机关,司法机关,管理公共事务职能的组织为"谁执法谁普法"工作责任主体."意见"依据各部门各单位权力清单和行政执法公示制度,建立"文县'谁执法谁普法'责任清单",落实普法工作"一把手"责任制,明确分管领导和责任人.
二是建立"三报送"制度,实行"谁执法谁普法"痕迹管理.报送年度普法任务清单.各责任单位依据年度任务清单,针对涉及本部门本行业的社会热点,难点问题,确定1-3个本部门本行业执行的国家法律法规作为宣传主题,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一月一主题"活动,实行年初统一向县法治宣传教育专项工作组报送"主题宣传活动申报表";适时报送""谁执法谁普法"工作情况反馈表";报送年度工作情况.
三是坚持"四个结合",推动"谁执法谁普法"融合创新.坚持普法宣传与公务员学法用法制度相结合,坚持执法办案与普法宣传相结合,坚持日常宣传与集中宣传相结合,坚持重大宣传活动与服务大局相结合.今年以来,全县各普法责任主体开展集中宣传活动达12场次.
为积极宣传普及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通过的宪法修正案,更好地发挥宪法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全面依法治国中的重要作用,文县对全县的宪法学习宣传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
一是抓住关键少数,宪法教育精准发力.截至目前,全县讲师团共开展宣讲活动11场次,帮助4000余名党员干部充分认识宪法修改的重大意义,把握宪法修正案的核心要义和精神实质,提高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意识.
二是狠抓主题宣传,营造浓厚的宪法宣传氛围.各乡镇,各部门结合自身实际,更新,加设有关宪法修正案的普法宣传专栏,LED显示屏200余个,在县,乡中心区域或人口密集场所广泛开展宪法集中宣传活动,覆盖群众达20余万人次.
三是不断创新载体,线上线下共同发力.充分利用传统媒体的覆盖优势和新媒体的传播优势,在全县营造出了强大的宣传声势.
积极开展法治城市,法治乡镇,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创建活动,建立健全法治城市,法治乡镇创建活动方案,明确了创建目标,丰富了创建内容,强化了创建措施.2017年碧口镇被市普法办评为市法治乡镇创建活动先进单位.加强基层民主法治建设,广泛开展"民主法治示范村""民主法治社区"创建活动,全县累计创建全国,全省,全市"民主法治示范村"18个,"民主法治社区"2个. | 0.880734 | 134.952381 | 0.003894 | 0 | 369 | 730 | 1,262.1 | 4.078125 | 0.161962 | 0 | 200,200,002,501 | 法律_司法 |
6月1日,新修订的未成年人保护法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将施行.近日,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相关部门负责人就两部法律的相关情况进行了解读.
两部法律的修订思路是什么?
谈到两部法律修订把握的思路,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社会法室主任郭林茂说,首先,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有关未成年人保护的重要讲话,批示和指示精神,贯彻落实党中央有关未成年人保护的决策部署;其次,针对新时代未成年人保护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有针对性地采取积极的制度设计和措施安排;再次,根据中国的实际情况,尽力而为,量力而行,最大可能地提供法治保障.
两部法律有哪些修订亮点?
关于两部法律修订的亮点,郭林茂指出,未成年人保护法修订后内容有所增加,由72条增加到132条,在结构上增加了政府保护和网络保护两个专章.同时,明确家庭,学校,社会,政府,网络产品和网络服务提供者,司法机关等各个主体应当承担的未成年人保护责任.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明确了不良行为和严重不良行为的概念,健全预防和矫治教育的措施,改革完善收容教养制度,将原来收容教养的对象实施分流.
两部法律如何对校园欺凌说"不"?
对于学生欺凌行为,新修订的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有哪些规定和措施?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社会法室一处处长刘斌介绍,对于校园欺凌,未成年人保护法与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从多个方面作出规定:
一是明确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的职责,不得放任,唆使未成年人欺凌他人.
二是明确学校的防控职责,完善学生欺凌行为的处理方式.
三是明确教育行政部门的职责,教育行政部门应当会同有关部门建立学生欺凌防控制度,鼓励和支持学校聘请社会工作者长期或者定期进驻学校,参与预防和处理学生欺凌等行为.
四是明确根据欺凌行为严重程度,学校,公安机关可以采取相应的管理教育措施或者矫治教育措施.
未成年人保护法如何预防未成年人网络沉迷?
在预防未成年人网络沉迷方面未成年人保护法有哪些规定?刘斌说,当前,未成年人沉迷网络问题较为突出,严重影响未成年人身心健康.为解决这一问题,未成年人保护法作出有针对性的规定.在"家庭保护"一章中,进一步明确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应当履行相关监护职责.同时,新增"网络保护"专章,明确规定政府有关部门在预防和干预沉迷网络方面的职责,以及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学校,网络产品和服务提供者各方面预防沉迷网络的义务.另外,在"法律责任"一章中,对有关主体未依法履行相关义务的法律责任作出规定. | 0.906496 | 78.153846 | 0.024826 | 0 | 238 | 309 | 515.7 | 4.207031 | 0.107283 | 0 | 200,200,002,519 | 法律_司法 |
在我国,基层是社会的细胞,是各种利益矛盾的集聚地,基层民主法治建设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社会主义民主法治的进程.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化和社会的不断进步,各种矛盾和问题日益凸显,社会利益关系愈加复杂,广大人民群众对各种权益的需求和期望越来越高,迫切需要进一步完善基层民主法治建设.基层民主是我国较有特色的一项制度,实行直接性管理是基层这个概念最突出的特点,其特点是在社会组织中最低的一个层级,与群众的联系最为直接.基层民主政治的实质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基层经济,政治,社会和文化事务领域,直接行使当家作主民主权利的制度建设和实践活动.
我国的基层民主主要是指基层群众性自治制度,是指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形式及其运作方式,它是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监督的方式,方法,程序的总和,是人民参与管理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的一种形式,是社会主义民主制度的一个重要方面.在我国"宪法"中就有规定:"城市和农村按居民居住地区设立的居民委员会或者村民委员会是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基层群众性自治是非政权型的,即非国家性质的自治,而是一种社会自治.在我国社会主义民主建设过程中,从民主主体的范围看,发扬基层民主,保证基层组织和成员直接行使民主权利,依法管理自己的事情,创造自己的幸福生活,是社会主义民主最广泛的实践;从民主建设的目的和途径看,发扬社会主义民主,则是为了让人民群众当家作主,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而要实现这个目的,除了让人民群众有权选举代表,监督国家权力机关,参与对国家事务的管理外,更重要的一个途径就是加强基层民主制度建设,让人民群众对基层的公共事务进行管理,并逐步使这种管理规范化,制度化.因此,基层民主制度对当代我国社会主义民主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我国的基层民主法治是指基层民主政治是依法治理,它包括以城市社区和农村村民委员会在选举,制定规则方面都要依法行事.它具体包含要在基层民主方面的立法,司法,执法,守法,法律监督等环节,它所代表的基本精神就是法律是准则,法律权威至上,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从我国的基层民主政治制度的法治见层面来讲,法治包含了至少七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有普遍性.就是为了使人们的行为服从普遍的准则,规则是普遍的;二是要适应性.就是规则要以适应当地实际为原则;三是有知晓性.法治一经公示就要让所有居民和村民知晓,做到人人旨知.四是有明晰性.只有人们能够识别法律的规定,法律才有可能发挥出指引人类行为的作用.五是有条理性.法律在制定过程中讲究的是要有条理,不得杂乱无章和自相矛盾.六是有连续性.法律在时间上要保持相对连续性;七是有统一性.就是官方行动与公布的规则之间要用一致性.就基层民主政治制度要既要坚持尊重宪法,坚持在党的领导下与发扬人民民主和严格依法办事统一起来.与中国法治政治的关系而言,只有开展基层民主制度建设,才能把坚持党的领导,从制度上和法律上保证党的领导核心作用;才能使党经过法定程序将自己的政治主张变成国家意志,实现代表人民群众的利益;才能使国家机关和公职人员依法代表人民管理国家的各项事务,而不是以言代法,以权代法,以权压法,以权治民.现代意义的法治,是民主的产物,法治的本质在于它是崇尚体现广大人民群众意志的法律在国家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中的权威.法治是民主发展的制度成果,又是民主发展的根本保障.现在中国基层民主推进中出现的种种问题,归根结底需要法治建设来解决;建立新的基层民主政治秩序,需要以法治建设为根本途径.
1. 落实民主选举制度,健全社区和村级组织建设.街道社区和村委会严格按照和"中华人民共和国选举法"和"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进行选举.在对村委会主任和党支部书记的选举中,还按照党组织条例由上一级党组织进行监督,看是否有违反选举的现象发生.其根本就是要按照宪法赋予的权利和义务,有监督,有组织的进行换届选举,目的是让整个程序严格依法规范进行,让村民充分享受民主权利.在选举过程中,都严格执行票决制,这大大提高了村(居)民参加选举的积极性,很大程度上得到了群众的拥护.
2. 落实民主决策和管理制度,切实保障村民自治权利.通过建立社区"两委一会"和村级党员,村民代表接待室制度,确保群众知情权,参与权.尤其在农村,同时建立了村级重大事务科学决策制度,确保农民群众决策权.落实民主管理制度,保障村务管理有章可循.在具体做法上一是指导各社区居委会和村委会制订村民自治章程,明确村民权利和义务村级各类组织之间关系和工作程序,以及经济管理,社会治安,村风民俗等方面要求,在村民代表大会通过后实施,并且印制成册,分发到户.二是建立优秀村民代表评选制度,构建全面提升村民代表素质的有效机制.三是建立村干部向村民代表大会述职述廉制度,构建村干部双重考评机制.
3. 落实民主监督制度,确保社区居民和村务监督的全面普及.一是在城市社区中推行干部保廉机制;在农村村组建立村干部廉政信用档案,把述廉结果,审计结果,村民举报调查结论和重大事项报告情况归入廉政信用档案.二是推行社区和村级财务审计制度.在农村乡镇还实行村的账务实行适时监管和严格审计,按月或按季进行公示,让居民和村民及时知晓账务情况.
1. 建立党员,村民代表接待室制度,构筑干群沟通平台.在街道党工委,办事处的指导下,成立了党员,村民代表接待室,确定每星期的某两天,在村会议室由指定的党员,村民代表接待群众,接受群众的询问,向群众解释工作的进度,宣传国家的法律法规政策,同时对群众提出的利益诉求进行记录,汇总,由接待的党员和村民代表提出初步解决意见,经村两委修正后,提交村民代表大会讨论决定.由于负责接待的村民代表是整个决策的参与者,制订者,比其他人更了解各项政策,由村民代表用自己的语言和方式向群众做出解答,有利于化解不满情绪,消除矛盾,为维护该村的稳定与平安发挥了积极有效的作用.
2. 建立议事制度,为架设村民与代表的双向沟通桥梁.由村民委员会与各村小组长建立了联系制度,按时召开议事联络会议,对所在生产队的村民代表,村民代表在生产队内确定若干户村民作为其联系户,定期走访,听取意见,宣传法规政策,收集社情民意.同时,定时召开村党支部会议,听取村民代表联户工作的情况汇报,不仅畅通了村民与代表之间联系的渠道,又间接促进了村民自身素质的提高,充分保证了他们的民主权利,提高了他们的法制意识.
1. 按时限进行换届选举.在农村,实施三年选举一届的村委会主任,只要是年满18周岁且拥有该区域户口的居民,均可以参加选举,一些地方还通过村规民约制定附加条件,对该区域居住时间超过6个月的外来人员,也可以参加选举,这充分实现了村(居)民的民主权利.
2. 一些偏远乡村,由于法律意识相对比较薄弱,乡镇与村委会还根据实际情况,开展有针对性的法制教育,通过请法律专家讲解法律知识,加强村民对换届选举的认识度.一些农村地区为了避免暗中拉票现象的出现,专门对后备人选事先进行法律方面的知识讲解,规范和约束他们的行为,避免家族化和贿选情况的发生.
3.由于昆明市有三个民族自治县,一些民族自治县在基层民主法治教育方面还加强了民族区域自治条例的宣传普及,让村民知道民族条例对自身权利保护的重要性.除此之外,还加强了包括社区卫生条例知识普及,生态环境保护条例的宣传,使昆明的民族政策较好地执行.
我市的主城五区都已经实行了街道办事处建制,城市社区在探索社区居民自治方面建立起了较为完善的制度.城市社区通过积极打造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的"四自"型社区,逐渐形成了"有事大家管"的良好社会风尚.
1. 制度建设健全规范.制定居务公开制度和民主评议社区干部制度,使社区居民充分发挥民主监督职能,以保证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和社会公开等制度的执行.社区居委会定期就街道,社区为居民办的实事,听取居民的意见和建议.
2. 开设社区沟通平台.有的街道社区开通了沟通平台,把居民热点,难点,敏感的事情通过该平台寻找解决途径,架起了与居民的连心桥.有的社区通过开设信息栏和读报栏等形式,提出"你提意见我为你办事"的倡议,把居民的意见和建议直接通过信息栏进行反馈,对社区的热点,难点问题进行直接对话,集思广益,制定解决方案,提高满意度的同时也提高了效率.
通过多年的努力,基层民主法治建设取得了可喜的进步,民主化法制化建设稳步推进,但也应清楚地看到,在基层民主法治建设过程中仍存在着一些薄弱环节.
1. 解决实际问题还不够.社区沟通平台的设立对基层民主法治建设多了一个渠道,但通过实践中发现,一些居民的实际问题还是难以解决.如有的偏远地区的社区在用水方面的困难已经提出了很长时间,但苦于无资金支持,至今无法解决.有的社区居民因停车和绿化问题与物管发生了较大的矛盾,社区居委会协商沟通过多次,问题还是没有从要本上解决,这种同一矛盾的不断重复外化让社区居民心理积怨较深,迟迟得不到妥善解决容易发生更大的冲突.
2. 存在法治盲点.基层组织往往结合自身区域的特点,制订了一些方针政策,但这些政策往往过于粗放,缺乏实际可操作性,因此,当面临具体问题的时候,基层干部往往根据一些所谓的内部规定,行使权力过大,使得制度建设不容乐观.有的"乡规民约"与法律条文往往存在矛盾和冲突,依法处理难以做到.一些村组干部和村民遇事习惯用传统的方法解决问题,较少选择法律手段.如,民主选举产生村民委员会是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重大进步,也是加快农村民主法制建设的必然要求.但由于民主直选村委会开始时间不长,选举还不太规范,村干部往往是在当地宗族中有较大影响,并通过承诺的方式当选的,因而往往代表本宗族成员的利益或部分选民的利益,而不能真正代表全体选民的利益,在工作中往往首先考虑部分选民的关系和利益.尤其是一部分选民的利益与大政方针和上级的总体部署,总体规划不相一致时,一些政治素质本来就不高的村干部就不能做到坚决地,不折不扣地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上级的有关决定,从而不能真正实现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3. 居民的法制意识有所欠缺.几年来,通过普法教育,全民的法律意识,学法用法的自觉性不断增强,但从面上的情况来看,占人口大多数居民的普法教育工作力度明显不足.尤其是一些农村的普法教育工作活动远远少于城镇,尤其是村级自行组织的普法教育活动极少,对农村老年人的普法教育工作几乎成了死角,农民的法律意识,法制观念较市民相比淡薄得多;还有的农村干部群众的法制观念相对滞后,部分农村干部依法管理村级事务的意识,能力和做法与新形势下农村工作的要求相比,还有较大的距离.
4.农村民主法治建设发展不平衡.就全市范围看,各地各村的民主法治建设发展不平衡.有些村各项制度完善,但有个别村则明显滞后,存在较多问题,如因村级财务管理,土地征用,房屋拆迁等引发的村民集体上访事件等"热点,难点"问题时有发生,严重影响了社会的安定团结.
1.重视宣传教育,推进懂法守法.一是要提升领导干部依法决策,依法行政,依法办事的能力.街道领导干部,村居主要负责人是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领路人,一个团队有没有战斗力,有没有凝聚力,关键看它的带头人.只有领导干部的思想认识都到位了,法制意识提高了,才能推进依法行政,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维护社会和谐稳定这是抓好基层民主法治建设的前提.
2.完善目标考核制度.每年定期要对法治建设制订严格的考核机制,对照法治建设目标任务,对各单位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时时监督.在具体工作实践中,采取上级领导和部门监督的办法,将社区和村级干部的法制学习纳入到目标考核当中,通过运用"德,能,勤,绩,廉,法"六位一体的述职述廉述法考评机制,将干部的学法用法守法,依法履职情况列入述职内容,从而达到促进领导干部,村居主要负责人带头学法,守法,用法的积极性.
3.实施政务公开,改善促进民生.民生工作是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只有关注民生,重视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才能体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的要求,更好地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定期召开以法治为题的议事会和民情恳谈会,请群众点题,干部答题,把群众普遍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进行集中整治,本着什么问题突出就整治什么问题,以群众满意为标准.
4.通过依法维权,引导群众参与.人民群众是法治建设的主体,提高法治化水平必须有人民群众的参与.要针对人民群众自觉参与法治创建工作的热情不高的现实,采取积极的应对措施,在工作中有针对性地狠抓措施的落实,积极引导人民群众参与到基层民主法治建设中来.农村以加强农村基层民主法治建设为载体,推进农村基层的依法治理,使农村法制宣传教育工作与农民的生产生活和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结合起来;在企业,以依法规范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为载体,寻求有效的法制宣传途径,推动企业的民主化管理.
5.筑牢工作基础,创新工作特色.为深入推进法治街道建设工作的落实,街道按照"巩固成果,提升水平"的原则,把基层基础建设作为法治建设的重点工作来抓.一是要解决有人干事的问题.街道社区要加强法治人员的配备,做到有人干事.二是要解决有章管理的问题.通过制订社区议事规则,重大事项决策程序等,确保村务公开和各项工作在阳光下运行,避免决策和程序上的失误.
6.强化村及社区的社会功能.根据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的规定,村委会不仅管理着村集体的土地和财产,还具有支持和组织全村发展经济的责任和义务,并需承担本村生产的服务和协调工作.应当逐步弱化村民自治组织的经济功能,加强自治组织的社会功能,即加强邻里关系,村规民约,社区建设等方面的建设和管理.
7.处理好法治与道德,习惯的关系.在基层民主法治建设过程中,由于人们的法律意识相对薄弱,家族观念,习惯观念盛行,很多群众一般会把法治与道德,习惯截然地对立,认为法治是对习惯的约束,是对习惯的颠覆,有了这种观点,势必存在抵触情绪,有碍于法治建设.因此,要以法治推进道德,通过立法,执法,用法,守法及法律宣传教育等多个渠道深刻阐述法治意识.在基层组织在普法的过程中,有必要让广大的群体了解法治是道德,习惯的规范,形成尊重法律法规的意识. | 0.907279 | 221.923077 | 0.006422 | 0 | 703 | 1,541 | 774.5 | 4.382813 | 0.106066 | 0 | 200,200,002,623 | 法律_司法 |
正义网北京2月5日电(记者 高鑫) 2014年度北京市十大法治新闻日前由北京市政府法治研究中心在中共北京市委党校发布."国事活动保障措施须提前向社会公布"等备受群众关注的十件法治事件获评.
按事件发生时序此次评出的十大法治新闻是:法院罕见连续公开民告官案;重奖食品药品违法线索举报人;义务教育首次采用网上统一入学服务系统;北京市劳教局调整为教育矫治局;国事活动保障措施须提前向社会公布;"大城管"磨走小商贩石景山建立城市综合管理体系;北京拟立法禁止中小学周边百米内售烟;北京大气治污首次"加倍处罚";京津冀启动联合治超专项行动推进违法超限超载车辆异地处罚;开展宪法教育与普法宣传活动.
北京市政府法治研究中心自2012年成立以来重点关注北京市政府法治建设的进展已经连续三年发布北京市十大法治新闻.2014年法治新闻的评选工作依然坚持民意测评和专家点评的做法首先由该中心的研究员广泛梳理一年来首都发生的法治新闻事件在中心两轮讨论筛选的基础上初评出18条备选新闻经对中共北京市委党校在校学员300余人次的问卷调查统计最终确定2014年北京市十大法治新闻.
按照最高院从2014年1月1日起符合条件的判决书要全部上网公开的要求2月份北京青年报记者在北京法院审判信息网上注意到北京市一中院连续公开了4起区政府败诉案件的判决书.4起案件均起源于拆迁补偿原告均是门头沟区永定镇居民被告则均是门头沟区政府结果是门头沟区政府均被判败诉.北京法院审判信息网2014年全年公开的北京市各级法院行政诉讼审判文书共4772件切实贯彻了最高院审判文书上网公开的要求.
点评:过去民告官特别是被告方是市区政府的案件都属于行政案件中的敏感案件即使政府被判违法一般也是"内部通报"很少会向社会公开.法院连续公布4起区政府败诉案件在过去实属罕见.过去较难向社会公开的政府败诉判决书放到网上晾晒有利于促进政府机关依法行政.四中全会决定要求依法及时公开生效法律文书建立生效法律文书统一上网和公开查询制度北京市法院审判信息网全面公开审判文书社会公众可以随时查询生效法律文书对确保司法公开起到了重要的监督作用.
2014年4月4日北京市食品药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发布了"北京市食品药品违法行为举报奖励办法".今后公众发现有"可能导致公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危害"的食药安全案件线索举报后符合奖励条件的本市将给予举报人最高不超过30万元的奖励.
与原北京市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2011年制定的"北京市食品安全违法案件线索举报奖励办法"相比该"办法"实现了四个方面的突破:一是要求举报人提供的线索必须是可能导致公众身体健康安全和生命危害的;二是提高了奖励额度;三是领奖手续更简化快捷规定整个申请流程不超过45天;四是突出对举报人的保护.无论是实名举报还是匿名举报均明确了对举报人的保护方式.
北京市2013年食品药品安全考核评价位列全国第一从2011年到2013年已对食品违法案件举报人发放了上百万元的奖励较前几年的比例大大提升.
点评:食品药品安全涉及到千家万户政府在监管中应该积极调动和发挥群众的监督作用.该"办法"的颁布实施是北京市推进食品药品监管"社会共治"格局建设的重要举措.把奖励措施制度化是法治思维的体现是对公众参与社会治理与监督的正面鼓励为执法部门保障食品药品安全增加了"千里眼"和"顺风耳"必定会更好地保障公众饮食用药安全保证食品安全法律法规的有效实施.
2014年4月18日市教委正式公布"2014年义务教育阶段入学工作的意见".5月1日两套入学服务网络平台正式启动.这是本市"幼升小"和"小升初"首次全部采用网上统一服务系统.以往的操作程序是入学工作完成后由学校整理学籍手动录入.现在实行严格的计划管理学生在信息采集的初始阶段和后面的建立学籍阶段完全一一对应所有环节可监控和查询可以限制学生无序地跨片流动是确保免试就近入学制度和机制的保障.
市教委今年公布的"意见"有几大特点:一是招生计划不能随意调整;二是全面取消共建入学方式;三是除批准的学校外其他学校一律不得以特长生的名义招收学生.四是随迁子女入学需持"五证"经审核后到指定学校就读;五是引进人才子女入学由区县协调.
点评:义务教育法规定所有适龄儿童依法享有平等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义务教育的公平性是北京这样的特大城市人们普遍关注的大事.建立网上统一服务系统把义务教育阶段入学工作作为规范办学的源头环节坚持程序规范做到公平,公正,公开有利于依法保障本市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权益深化义务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大力促进教育资源均衡配置保持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确保本市义务教育阶段入学各项工作有效推进.
2014年5月6日 北京市政务信息门户网站"首都之窗"发布通知北京市劳动教养工作管理局调整为北京市教育矫治局.通知称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批准的"北京市人民政府职能转变和机构改革方案"市政府决定将北京市劳动教养工作管理局调整为北京市教育矫治局为市政府部门管理机构由市司法局管理.
北京市劳动教养工作管理局成立于2000年2月下辖天堂河劳教(戒毒)所,第三看守所分所(劳教人员调遣处),女子劳教(戒毒)所,新安劳教所,未成年劳教所,新河劳教所,团河劳教所,利康劳教所,双河农场.2013年十八届三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废止劳动教养制度.此后北京市劳教局下属的劳教场所陆续更换牌子.团河劳教所早在2013年7月份便卸去了"劳教所"的牌子挂上"北京市监狱团河二监区"牌子.其余几家劳动教养所也陆续摘牌.据北青报记者了解去年年底市劳教局撤销后市司法局曾成立了"社会矫正人员集中初始教育中心".实际上本市自2011年起在全市范围内就建起集食宿,教育,培训,救助为一体的专门面对刑满释放人员的过渡性安置教育基地――阳光中途之家.阳光中途之家是对社区矫正和刑释解教人员进行教育,培训,救助和过渡性安置提高他们适应社会能力帮助其顺利回归社会的专门机构.
点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指出完善对违法犯罪行为的惩治和矫正法律健全社区矫正制度.社区矫正是将符合法定条件的罪犯置于社区内由专门的国家机关在社会组织和社会力量协助下进行监督管理和教育改造的非监禁刑罚执行活动.开展社区矫正是我国司法体制改革和推进社会管理创新的重要内容.早在2003年司法部确定北京为首批开展社区矫正工作的试点地区. 自开展社区矫正工作以来本市社区矫正人员年均重新违法犯罪率保持在0.16%以下99.8%的社区矫正人员顺利解除矫正成为守法公民.北京市此举正是顺应了十八届三中全会建设法治中国的要求是北京市建设法治中国首善之区的重要内容之一.
游商,烧烤,小广告......各种"城市病"困扰着百姓的生活也成为执法部门的心头患.为此石景山区探索启动了城市综合管理体系的改革创新成立区社会治理综合执法委员会公安,食药,安监,环保,工商等部门均调派专人到街道上岗与城市顽疾打起持久战.在石景山区的综合城管模式中以街道为主成立社会治理综合执法指挥中心城管,公安等执法部门派专人常驻将执法力量下沉到街道.石景山区各执法部门指派专人由街道统一调配专责重点地区整治把单兵作战变为联合出击使街道牵头的属地"联合执法"成为常态可以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变"治病"为"预防".目前石景山区的9个街道已经成立了9个这样的综合执法队伍包括公安,消防,交通,安监,环保,城管,工商,食药监在内的8个部门每个部门都派两名工作人员常驻街道统一办公,统一管理,统一执法,统一装备,统一考核每天在街道实施联合执法把联合执法真正常态化.
点评:街道是基本城市化的行政区划街道办事处是市辖区人民政府或功能区管委会的派出机关.但在城市治理中由于街道没有执法能力长期处于"有责无权"的尴尬境地.街道是城市管理的最前沿街道和社区干部在最基层最容易发现问题但往往没有能力和手段去解决且在实际执法过程中往往一个问题会牵涉多个部门有执法权的单位由于力量太单薄覆盖面不够常出现"管得着的看不见看得见的管不了"的局面.所以要将执法职能下放到基层管理中心下沉让基层有能力直接解决问题.为更有效破解城市病北京石景山区推进的执法体制改革调派多个执法单位专员进入街道实现街道的"权责统一". 2015年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深化城市管理体制改革总结推广石景山区试点经验出台街道社区管理体制改革意见推进城市管理重心下移,力量下沉."
2014年6月26日"北京市国家重大活动保障措施若干规定(草案)"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草案拟规定北京市为保障国家重大活动顺利举行在采取常规管理措施不能满足需要的情况下针对可能存在的风险和影响可以参照有关法律,法规采取预防性,临时性专项行政管理措施.草案提出北京市可以在社会秩序,道路交通,生产经营,环境保护等方面采取保障措施措施应明确实施机关,适用范围,管理措施,善后处置和起止时间.经批准的保障措施应在实施前至少15日向国家有关部门报告并报市人大常委会备案同时向社会公布.该规定于6月26日至7月6日公开向社会征求意见市民可登录北京市人民政府法制办公室网站或"首都之窗"对草案提出意见.2014年7月10日经市人民政府第48次常务会议审议"北京市实施国家重大活动保障措施的若干规定"正式通过并公布施行.
点评:北京作为首都国事活动多对国事活动的保障措施是必要的但也要尽量减少对市民生活工作的影响北京市出台该规定明确了国事活动的范围,采取保障措施的前提,审批权限和程序特别是提前向社会公布充分体现了不影响市民正常生活的精神符合比例原则的要求是法治政府题中应有之义.
7.北京大气治污首次"加倍处罚"
3月1日备受关注的"北京市大气污染防治条例"正式开始实施.5月12日北京开出了"北京市大气污染防治条例"实施以来单笔罚款金额最高的罚单.北京巴布科克?威尔科克斯有限公司在厂区内进行大面积露天刷漆作业刷漆过程中产生的大量废气直接排放未经处理而且去年,前年监察总队已经先后两次对其进行处罚但该公司整改进程十分缓慢.根据新实施的"北京市大气污染防治条例"对于该公司这类屡次违法的行为提高了罚款标准监察总队因此开出了按最高上限30万元罚款的罚单并责令该公司于6月1日前改正违法行为.
此后北京市区两级环保部门将北京巴威公司列为重点监管对象采取不定期抽查等方式随时了解并督促其整改进度防止其违法排放行为再次发生. 6月3日北京市环保局执法人员再次对北京巴威公司进行了现场检查发现该公司仍然进行露天刷漆作业.执法人员随即进行现场取证当场责令其停止违法排放行为并立案调查.7月7日北京市环保局向北京巴威公司送达行政处罚决定书处罚金额60万元.这也是条例正式实施以来北京市大气类违法行为处罚金额最高的一张罚单.根据条例规定受到罚款,没收等行政处罚两次以上的做出处罚决定的部门可以在上一次罚款金额基础上加一倍进行处罚.
点评:法律的权威在于实施.北京市严峻的空气质量形势需要依法从严治理环保监督部门必须严格执法积极作为.北京市大气污染防治条例实施后在第一时间展开检查依法对违法条例的当事人严肃处理高限处罚起到了遏制环境保护违法行为的作用通过新闻媒体曝光也可以震慑其他违法当事人教育其自觉守法表明了政府治理空气污染的决定.
据"北京市中学校外100米内售烟情况调查"披露北京四区县87所中学当中八成以上的售烟点中学生可以很容易地买到烟.为了让孩子们买得起烟一些商家甚至将烟拆包散卖.对于青少年容易获得香烟的现状今年4月中旬发布的"北京市控制吸烟条例(草案)"征集意见稿拟规定严禁在中小学校等未成年人集中场所内部及出入口处周边100米内设置烟草制品销售网点.如果违反规定烟草制品销售者首先被要求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拟被处以5000元以上10000元以下的罚款.此外北京市还拟立法规定售烟者不得向未成年人出售烟草制品对难以判明是否已成年的应要求其出示身份证件.同时"禁止通过自动售卖机销售烟草制品".
7月25日市人大常委会审议"北京市控制吸烟条例(草案)"并全程网络直播.15位发言的委员,代表不约而同的一个话题就是:"加大对青少年遭受烟草伤害的保护力度!" 学校周边禁售范围应扩大;为促进法规的落实应提高处罚额度并加强法规的震慑力建议增加规定"对有阻碍控烟执法等情节的处以500元以下罚款."
2014年11月28日"北京市控制吸烟条例"由北京市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五次会议通过自2015年6月1日起施行.该条例第20条规定了禁止烟草制品销售者向未成年人出售烟草制品;在幼儿园,中小学校,少年宫及其周边100米内销售烟草制品;通过自动售货机或者移动通信,互联网等信息网络非法销售烟草制品.在对公共场所,工作场所的室内区域以及公共交通工具内全面禁止吸烟外对幼儿园,中小学校,少年宫,儿童福利机构等以未成年人为主要活动人群的场所的室外区域也禁止吸烟.
点评:北京市控烟立法将焦点对准对未成年人的保护体现了国家对未成年人权益的充分保护.未成年人正在身心生长期对吸烟危害性的认识还不充分缺乏自制力.政府应当承担起保护的职责.通过禁止向未成年人出售烟草对烟草制品销售者的违法行为规定严厉的处罚标准履行政府保护未成年人的职责.
为共同打击跨区域违法超限超载运输行为坚决遏制违法超限超载运输引发的交通安全事故2014年9月10日至12月10日北京,天津,河北三省市开展为期3个月的"迎国庆,保峰会,保安全"联合治超专项行动.专项行动期间京津冀三省市重点管住三个环节四个关口即车辆非法改装和年检环节;货物装载和接收环节;中途"二次配载"环节;货物源头经营主体,承运主体,货运装载,车辆进出四个关口建立物防,技防相结合的监管模式.京津冀三地联合建立超限超载源头(末端)负面清单和违法超限车辆黑名单制度努力实现信息共享积极推进违法超限超载车辆异地处罚.
点评:京津冀联合治超是跨区域行政执法的重要举措对实现京津冀一体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实现不同行政区域间的跨区域协作是完善行政执法体制的要求是行政程序法应当规定的内容之一.在道路交通领域流动性导致铁路警察各管一段的执法体制难以根除超限超载行为各地执法标准的不一容易造成执法不公平重复处罚的现象也难以避免.联合治超实行执法协作 可以实现全方位监管不留死角异地处罚也方便了当事人接受处理.这种联合执法行为应当常态化而不仅是一次专项行为.
2014年12月4日我国迎来首个国家宪法日.本市各界开展了丰富的宪法知识普及与宣传活动在全社会普遍开展宪法教育,弘扬宪法精神营造国家宪法日的浓厚社会氛围尤其是让宪法精神和法治观念深入学生心中使主动学法,自觉守法,忠实崇法,坚定护法成为每名学生的精神追求和自觉行动.
为了纪念首个国家宪法日暨第14个全国法制宣传日本市举办了"弘扬宪法精神,树立宪法权威"宪法宣传报告会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杨晓超出席并讲话.报告会传达了习近平总书记对首个国家宪法日的重要指示中国政法大学副校长,北京市宪法学会会长李树忠作了宪法辅导报告.
12月4日首个国家宪法日市委党校举办宪法专题讲座法学教研部主任金国坤教授为主题班学员,党校各支部书记,委员作"弘扬宪法精神加强宪法实施"主题讲座从宪法精神,宪法在国家社会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宪法实施的保障三大方面系统介绍了宪法及其实施的重要内容.十八届四中全会闭幕后市委党校开设了系列法治讲题辅助到党校学习的领导干部学懂,学透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正确理解社会主义法治理论和法治体系进一步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目标和任务.
在首都图书馆市民法治宣传教育基地市国资委,市交通委等举行了现场咨询并向市民发放宣传手册等.各区县也举办了丰富多彩的宪法日活动如海淀区司法局举办了法治文艺优秀作品展演包括普法感人故事讲述,小品"法律讲堂",快板"查黑车"等节目还将组建普法讲师团,开展"普法惠民"行动及青少年法律宣教活动等.
点评:四中全会决定要求坚持把全民普法和守法作为依法治国的长期基础性工作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把宪法法律列入党委(党组)中心组学习内容列为党校,行政学院,干部学院,社会主义学院必修课.本市抓住第一个宪法日的契机营造国家宪法日的浓厚社会氛围旨在在全社会普遍开展宪法教育,弘扬宪法精神更好地发挥党员干部和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在遵守和维护宪法中的引领和示范作用抓好大中小学生的宪法教育. | 0.938981 | 196.176471 | 0.021919 | 0 | 395 | 2,006 | 1,405 | 4.039063 | 0.103598 | 0.004175 | 200,200,003,679 | 法律_司法 |
5年来,生育保障政策愈发扎实.目前,30个省份已延长了产假,假期普遍达到138天至158天.截至2016年底,全国生育保险参保人数1.84亿人,人均待遇水平1.53万元,比2012年增加了3022万人,4098元.不少机关,事业单位,社区,还配备了哺乳室,托管中心等设施.
近期,西藏调整现行干部职工生育待遇,女方每胎享受1年产假(含法定产假).记者梳理发现,自"全面两孩"政策施行以来,西藏的产假是我国各省(区,市)中最长的.
2016年1月1日,"全面两孩"政策正式落地.目前,全国30个省(区,市)已经延长了产假.新疆也明确,正在修订的计生条例中将增加产假天数.
地方条例修改后,各地生育二孩产假普遍跟生一孩一样,能达到4个月以上,即在"女职工劳动保护特别规定"的98天产假基础上,各地修订后的条例均增加了生育奖励假或延长产假,普遍达到138天至158天,并有男方陪护假或叫护理假,一般为15天至30天.
有些地方产假更长,比如广东有80天的奖励假,产假长达178天,在规定假期内照发工资,不影响福利待遇和全勤评奖.有些地方比较有弹性,比如北京规定,女职工经所在机关,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其他组织同意,可再增加假期1至3个月.吉林规定,除158天假期外,女职工经本人申请,单位同意,可延长产假至1年.重庆则规定,除128天假期外,女职工经本人申请,单位批准,产假期满后可以连续休假至子女1周岁为止.
根据"女职工劳动保护特别规定",如果该规定中的产假没有落实,女职工可以依法投诉,举报,申诉,依法向劳动人事争议调解仲裁机构申请调解仲裁.对仲裁裁决不服的,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专家认为,在我国,符合全面两孩政策的人群中2/3在35岁以上,大龄孕产妇怀孕和生产期间自身的健康风险增大,同时产后自我身体恢复的功能也在弱化.产假延长,有利于保护妇女生育权益,保持女职工的劳动生产力,同时保证母乳喂养及照护婴幼儿的时间,有利于母婴健康.
女职工休产假,有产假工资可领,这是一大生育福利,有利于维护妇女平等就业的权利,保障妇女健康.这份福利,由生育保险派发.
按照"女职工劳动保护特别规定","女职工产假期间的生育津贴,对已经参加生育保险的,按照用人单位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的标准由生育保险基金支付;对未参加生育保险的,按照女职工产假前工资的标准由用人单位支付."这个生育津贴,其实就是产假工资,是除了生育费用之外由生育保险支付的大头.按规定,生育保险制度覆盖范围,包括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各类企业等单位.用人单位按照职工工资总额不超过0.7%的比例缴纳生育保险费,个人不缴费.
人社部信息显示,十八大以来,我国生育保险覆盖面越来越大,享受待遇人员增加,费率降低,待遇提高.
全国大部分省(区,市),已将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有雇工的个体经济组织以及其他社会组织及其职工纳入生育保险覆盖范围.部分地区,还将灵活就业人员纳入保险范围.职工未就业配偶,可按照国家规定享受生育医疗费用待遇,所需资金从生育保险基金中支付.
近几年,生育保险按照与医疗保险同步推进,统一管理的工作思路,稳步扩大覆盖面,每年以1000万人的参保速度增长,受益人群逐年增多.截至2016年底,全国生育保险参保人数1.84亿人,比2012年末增加3022万人.2016年共有914万人次享受生育保险待遇,比2012年末增加561万人次.2016年当期收入522亿元,比2012年增加218亿元,年均增长14.5%.支出531亿元,比2012年增加312亿元,年均增长24.7%.待遇水平增加,2016年达到人均1.53万元,比2012年增加了4098元.
2015年7月,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财政部印发了"关于适当降低生育保险费率的通知",要求生育保险基金结余超过合理结存的地区降低生育保险费率.目前,多数地区实际筹资比例在0.7%左右.
今年,国办发布生育保险和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合并的试点方案,选择在12个城市开展为期1年的试点.两险合并实施,将提高基金共济能力,有利于更好地保障育龄妇女的权益.
生育孩子,并不仅仅是生产那么简单,还要养育孩子成人.尤其是3岁以前的幼儿阶段,需要全天候的专人照料,这对于一个家庭来说,经济,人力负担都比较沉重.
在一些发达国家,会对生育孩子的家庭给予生活补贴,医疗补助,税收优惠,假期保障,也会设置一些社区托管中心,或是鼓励用人单位设置养育假,托管机构等,来减轻家庭照料幼儿的负担.在我国,婴幼儿的照料主要依赖于祖辈.照料两个幼儿,对年岁已高的老人来说,难免力不从心.有关部门已经关注到这个问题.
去年11月,10部门印发"关于加快推进母婴设施建设的指导意见",提出"经常有母婴逗留且建筑面积超过1万平方米或日客流量超过1万人的交通枢纽,商业中心,医院,旅游景区及游览娱乐等公共场所,应当建立使用面积一般不少于10平方米的独立母婴室,并配备基本设施.对已建成的母婴室要做好改造完善工作.用人单位参照该标准建设女职工休息哺乳室等设施",并要"统一母婴设施标识,设置醒目的导向标志".到2018年底,应配置母婴设施的公共场所,配置率达到80%以上.到2020年底,所有应配置母婴设施的公共场所和用人单位基本建成标准化的母婴设施.
意见要求的基本设施很具体,包括防滑地面,带安全扣的婴儿尿布台,提供热水和洗手液的洗手台,婴儿床,便于哺乳休息的座椅,便于放置哺乳有关用品的桌子,电源插座,垃圾桶,保护哺乳私密性的可上锁的门,帘子遮挡设备等.
据了解,目前已经有不少机关,事业单位设置母婴室,受到女职工的欢迎.联合国儿童基金会驻中国办事处,曾在2013年发起过一项"母爱10平方"活动,倡议社会各界在工作场所和公共场所建立母婴室.全国所有省份都已开展此项活动,设立了不少母婴室.在APP上,还可以看到已在项目中注册的母婴室,并寻找附近的公共场所和工作场所的母婴室.
在有些城市社区,还设置了托管中心.孩子们放了学,就可以去托管中心做作业,看书,做手工等.
生育政策调整之后,福利保障要跟得上,才能实现"全面两孩"的预期目标.中国社科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研究员郑真真建议,一些发达国家在生育率长期低于更替水平的情况下,纷纷指定不同部门或设立专门机构应对低生育陷阱的风险,出台各种形式的生育补贴政策,这些经验值得借鉴.
(原标题为"30省份产假延长 生育保险待遇人均增加4000多元") | 0.887377 | 120.272727 | 0.040197 | 0 | 263 | 720 | 1,598.3 | 4.101563 | 0.193122 | 0.00436 | 200,200,003,796 | 法律_司法 |
专利制度是一种保护发明的法律制度.
在社会历史的发展过程中,专利制度与商品经典相伴而生.
外国专利制度的一些形成因素可以追溯到封建中后期.
早在13世纪和14世纪,一些西方国家的君主为了发展经济,就授予某些商人或手工业者在一定时期内免税和经营某些新产品或生产某些新产品的权利.
该权利的内容包括生产或销售新产品的专有权.
例如,年,亨利三世国王授予波尔多公民15年的彩布专卖权;爱德华三世于年授予弗莱明的约翰和米德;kemp拥有布的编织和染色权;为了吸引外国工匠来英国定居,促进新产业的发展,英国王室经常向拥有新技术和新工艺的工匠授予商业特权.例如,年,两名外国钟表制造商获得许可在英国经营.专利制度萌芽阶段的主要特点是,专有权只是封建君主授予发明人的特权.这种权利可以称为具有雏形性质的初始专利权.这只是封建君主的恩赐,还没有形成保护技术发明的法律制度.世界上个建立专利制度的国家是当时的威尼斯共和国,它于3月19日颁布了世界上部专利法.著名科学家伽利略因其在该国发明的提水灌溉机获得了20年的专利.然而,威尼斯这部专利法的内容相当简单和粗糙,带有封建特权的色彩.与现代专利法相比,它只能被视为处于萌芽阶段的专利法的雏形.17世纪以来,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不断发展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牢固确立,逐渐形成和发展了具有现代特征的专利制度.以现代大规模生产为基础的资本主义经济的一个特点是科学技术的高度发展.为了在商品经济市场上通过自由竞争战胜竞争对手,获得更多的利润,资本家迫切需要研究和采用新技术,不断更新产品,占领市场.同时,资本家要求以法律形式将其技术发明确定为私有财产并加以保护,以垄断其技术发明,并在激烈的竞争中保持其主导地位.在上述背景下,以确定技术发明垄断为核心内容的现代资产阶级专利法律体系逐渐形成.在上述客观形势的要求下,英国于年颁布了"垄断法",被称为"现代专利法的开端".它的基本原则和一些规定被许多国家在制定专利法时所遵循.因此,人们普遍认为,现代专利制度的历史始于英国颁布这部"垄断法".年,继英国,美国,法国,俄罗斯,荷兰,西班牙,印度,德国,187和日本之后,相继颁布了各自的专利法.英国经过200多年实施专利制度的实践,对"垄断法"进行了进一步修订,使其更加完善,并于年正式颁布了"专利法".到19世纪末,45岁各国实施了专利制度.到目前为止,经过200多年的发展,专利制度的作用已经被越来越多的国家所认可.专利权已经从封建君主授予的特权变成了任何受国家法律保护的发明人都可以依法获得的专有无形财产权.这里应该指出,在国际专利制度发展的历史进程中,实施专利制度的利弊从来没有达成共识,赞成和反对的意见一直在争论.因此,国际专利制度的发展道路极不平衡,并在不断的争论中发展.例如,在19世纪中期,有一场大辩论.最激烈的国家是荷兰,它导致废除了在年生效了40多年的专利法.又过了40年,他们在年将其对外贸易与美国,法国,德国,意大利和瑞士进行了比较,发现荷兰是一个制成品出口逐年下降的落后国家.最后,有人意识到这是荷兰废除专利制度的结果.到年,他们在总结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对专利制度进行了重构,并在专利制度的发展上进行了一些创新,如起源于荷兰的"早披露,晚审查"制度.此外,瑞士经过六次以上的公民投票,通过并颁布了"专利法".这种事情在20世纪并不罕见.20世纪80年代,澳大利亚第九次成立专利制度利弊委员会;泰国专利法草案在文中提到,议会审议了28年,直到年才通过.虽然对专利制度的利弊一直存在争议,但从上述情况可以看出,实施专利制度的国家数量正在增加.由此可见,专利制度具有强大的生命力.20世纪初以来,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拥有专利制度的国家数量迅速增加.到年,拥有专利制度的国家从45个增加到95个,到年增加了一倍多,达到120个,到年,拥有专利制度的国家和地区数量激增到158个.例如佛得角,科摩罗,吉布提,格林纳达,几内亚比绍,巴布亚新几内亚,塞舌尔,圣多美和普林西比等.可以说,到20世纪80年代,专利制度已成为各国广泛实施的发明保护法律制度,并在不断发展和完善.此时,专利制度在鼓励发明创造,促进技术进步和经济发展,促进国家间经济贸易和技术交流方面的积极作用已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认识.因此,关于实施专利制度利弊的争论逐渐减弱.值得一提的是,在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一些独立的发展中国家制定了自己的独立专利法.发展中国家拥有专利制度的国家数量也在迅速增长,从年的23个增加到年的85个,再到年的107个.随着各国经济的大发展,国际贸易急剧增加,特别是国际技术市场得到了很大发展.工业化国家的所有技术持有人都要求将其专利权扩展到其他国家,以便他们出口的新产品和技术能够受到国际市场中专利权的保护移植国.因此,为了满足国家间经济技术交流的发展需要,专利制度国际化的趋势日益显著.技术作为一种特殊商品,不仅在各国内部进行交换,而且在国际技术贸易市场上进行交换.在这种情况下,一方面,由于每个国家的专利法都是国内法,因此一个国家授予儿童的专利权仅在该国有效,受法律保护,对其他国家没有约束力.因此,为了获得其他几个国家对一项技术发明的专利保护,有必要同时在这些国家申请专利;另一方面,各国实施的专利法在一些原则和程序上有所不同.因此,一项技术发明在几个国家同时申请专利显然是相当困难和复杂的,这影响了国际经济和技术贸易的发展.为了使一项新技术能够在几个国家轻松获得专利保护,并更有效地保护国外发明人的权利,需要专利制度的国际化.因此,年签署了"保护工业产权巴黎公约",这是个保护工业产权的间国际公约.迄今为止,该公约一直是保护工业产权的基本国际公约.在该公约的基础上,到20世纪70年代,签署了许多国际和区域专利保护条约或协定,并成立了近10个国际和区域间专利组织,其中最重要的是世界知识产权组织,专利合作条约联盟和欧洲专利组织本文摘自"中国专利法的酝酿与诞生",删除内容 | 0.914286 | 408.333333 | 0.004506 | 0 | 2,289 | 679 | 843.9 | 4.363281 | 0.129388 | 0 | 200,200,003,963 | 法律_司法 |
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建会70周年大会暨全球贸易投资促进峰会上发表视频致辞时指出,中国贸促会70年的历程,是中国不断扩大对外开放的重要体现,也是各国企业共享发展机遇,实现互利共赢的重要见证.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出席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建会70周年座谈会时说,一部贸促史,就是中国改革开放不断向纵深推进的生动缩影,也是中国大踏步走向世界的实践写照.
伴随着新中国成立和改革开放,中国贸促会肩负开展国际经贸交流合作历史使命,承担起贸易投资促进,商事法律服务,参与全球经济治理等重要职能,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作出特殊贡献.其中,以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以下简称贸仲)为代表的商事仲裁服务构成了中国贸促会商事法律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促进开放型经济发展和服务对外工作大局中具有重要意义.
贸仲副主任兼秘书长王承杰日前在接受"法治日报"记者采访时说,作为新中国成立的首家仲裁机构,贸仲亲历并推动中国仲裁法治和实践的发展,为促进我国国际经贸投资往来,推动我国更高水平对外开放提供了有力法治保障.
将时间拨回到1954年的5月6日.那是我国历史上首次成立独立公正审理国际商事争议的仲裁机构的日子,也是中国涉外仲裁实践探索历程开启的日子.
当日,政务院第215次政务会议通过了"关于在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内设立对外贸易仲裁委员会的决定".根据该决定,贸仲(当时名为对外贸易仲裁委员会,后曾更名为对外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于1956年正式成立.
据了解,由于当时中国对外贸易不发达,外界对贸仲也不甚了解,大量的争议是贸仲以调解者的身份促使当事人自行协商而解决的.
随着改革开放政策实施,我国与各国各界的贸易往来迅速发展,极大地促进了中国仲裁事业的蓬勃开展.为了适应对外开放和对外经济贸易关系不断发展的需要,国务院于1980年2月作出决定,将贸仲受案范围相应扩大到有关中外合资经营,外国来华投资建厂,中外银行相互信贷等对外经济合作方面发生的争议.
自此,贸仲仲裁工作得到迅速发展,受案范围,案件数量,案件性质,都有了大幅度突破和提升,在解决我国内地企业与其他国家和地区企业之间的经济,贸易,投资纠纷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为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经济繁荣作出了重要贡献.
1986年,中国仲裁事业迎来了又一重要历史节点,中国正式加入"承认及执行外国仲裁裁决公约"(以下简称"纽约公约").此前,贸仲从涉外仲裁实践需要出发,积极呼吁并推动中国加入"纽约公约"并为促进中国尽早加入"纽约公约"作了大量工作.中国加入"纽约公约"后,贸仲又积极参与推动公约在国内的落实与执行,争取各级人民法院对仲裁的大力支持,有力推动了国外仲裁裁决依据"纽约公约"在我国的顺利执行.
贸仲是我国改革发展的受益者,也是我国仲裁法治建设的实践者和排头兵.作为我国最早的仲裁机构,贸仲为我国仲裁法的制定贡献过诸多规则探索以及实践经验,也为涉外仲裁的发展绘制了一幅幅法治画卷.
据王承杰介绍,自成立以来,贸仲始终坚持独立公正高效的仲裁服务宗旨,妥善处理了以涉外案件为主的商事争议5万余件,案件当事人涉及100多个国家和地区,仲裁裁决在世界范围内得到广泛承认与执行,仲裁公信力得到国内外的一致认可.
近年来,贸仲主要业务指标屡创历史新高,与国际主要仲裁机构相比,受案数量始终保持领先,涉案争议金额,当事人国别数均位居前列.2021年受理案件数量首次突破4千件,涉外案件平均标的额高达9千万元,案件涉及93个国家和地区,其中当事人来自74个国家和地区,涵盖36个"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创历史新高.
值得一提的是,在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之初,贸仲发挥业界引领作用,率先发布了"关于新冠肺炎疫情期间积极稳妥推进仲裁程序指引",引导当事人进行网上立案,新建了智慧化,数字化,现代化的网上庭审中心,积极推进仲裁庭和当事人采用视频方式开庭审理,大力倡导电子化文件送达,其采取措施之快,创新力度之大,在国内外仲裁业界均属领先.
2021年5月,贸仲被业界权威国际仲裁调查报告评为全球最受欢迎的五大仲裁机构之一,这是中国内地仲裁机构首次在全球权威仲裁机构调研报告中跻身前五,彰显了中国仲裁的影响力.
这些成绩,都离不开贸仲的多措并举,积极作为.
制定出台多部重要规则,提升仲裁法律服务水平.贸仲1956年颁布第一部仲裁规则,后历经8次修订,开创了仲裁与调解相结合的"东方经验",围绕国家社会经济发展大局,紧跟国际经贸投资发展潮流,聚焦国际争端解决前沿问题,以更好地服务中外当事人的多元化,多样化争议解决需求为目标.
完善仲裁服务网络,加快形成创新发展新格局.贸仲着眼于服务国家发展战略,先后在全国各地设立13家分支机构,就近提供争议解决服务,助力建设法治化市场营商环境,为服务国家更高水平对外开放保驾护航.为响应"一带一路"倡议,满足企业"走出去"需求,贸仲设立了内地仲裁机构首家境外分支机构香港仲裁中心,在温哥华和维也纳正式设立了北美仲裁中心和欧洲仲裁中心,并由此形成了以北京为中心,辐射全球的争议解决服务网络.
加强队伍建设,打造高水平国际化专业化仲裁队伍.贸仲培养了我国第一批涉外仲裁员队伍,为推进我国仲裁事业国际化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2021年,贸仲顺利完成新一届仲裁员换届工作,仲裁员队伍的国际性更显著,权威性更高,专业性更强,覆盖领域更广,能够更好满足当事人高质高效仲裁服务的需求.
坚持把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挺在前面,完善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作为首批纳入最高人民法院"一站式"国际商事纠纷多元化解决机制的仲裁机构,贸仲积极参与最高院"一站式"国际商事纠纷多元化解决平台建设,完善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
扩大国际仲裁交流合作,提升中国仲裁国际影响力.贸仲与76家国际机构签订合作协议,广泛开展国际仲裁法律交流合作,大力搭建国际交流合作平台.自2009年起,贸仲受邀担任联合国贸法会观察员,参与国际规则制定和文件审议.贸仲还是国际商事仲裁机构联合会(IFCAI)的唯一中国仲裁机构成员.2021年贸仲还联合32家境外仲裁机构和15家国内仲裁机构共同发布""一带一路"仲裁机构北京联合宣言合作机制".
历史照亮未来,奋斗未有穷期.王承杰表示,在新时代风起扬帆之际,贸仲将从70年贸促事业发展壮大的光辉历程中汲取智慧和力量,转化为推动仲裁工作改革创新的强大动力,努力开创中国仲裁高质量发展新格局,谱写中国仲裁事业发展新篇章! | 0.913571 | 119.909091 | 0.016736 | 0 | 199 | 748 | 950.3 | 4.285156 | 0.123578 | 0 | 200,200,004,166 | 法律_司法 |
近日,央视一套播放了一部最新的反腐专题片,名为"零容忍".这部专题片是由中央纪委国家监委宣传部和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联合摄制,共五集,分别是"不负十四亿""打虎拍蝇""惩前毖后""系统施治"和"永远在路上".这部专题片共有16个反腐案例,通过140多位纪检监察干部,涉案人员和普通群众的采访片段,讲述了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党,推进反腐败斗争的故事.
"截止2021年10月,全国纪检监察机关共立案407.8万件,437.9万人,其中立案审查调查中管干部484人,共给予党纪政务处分399.8万人."这一系列数字令人触目惊心,在党的十八大以来,仍有这么多人不收敛不收手,甚至有这么多党员干部,政法干部.作为新时代的纪检监察干部,在观看"零容忍"这部专题片后,更加深思要如何去坚守初心使命,更加明白时刻拧紧理想信念"总开关"的重要性.
拧紧"总开关",必须加强理论学习,坚守纪检干部的精神家园.坚定理想信念,坚守纪检监察干部的精神追求,始终是纪检监察干部安身立命的根本.政治上的清醒源于理论上的坚定.要自觉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努力改造主观世界,不断强化为民宗旨,公仆情怀,牢固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权力观,利益观,把党和人民的事业扛在肩上,把心思和精力用在专注工作上,始终站在党和人民立场上想问题,做事情.
拧紧"总开关",必须坚持以身作则,争当廉洁奉公的表率."正人必先正己,执纪更要守纪."作为新时代的纪检监察干部,只有始终心有所畏,言有所戒,行有所止,才能堂堂正正,立身为旗,在群众心中树立起纪检监察干部的良好形象.要坚持干干净净做事,清清白白做人,坚守初心底线,绝不触碰红线,自觉提高拒腐防变的自觉性,自觉维护组织权威,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践行"两个维护",要自觉管好身边人,身边事.
拧紧"总开关",必须树牢法纪意识,守护政治纪律的"高压线".要让党纪国法成为"带电的高压线"和不可触碰的刚性约束,坚持法规制度面前人人平等,遵守法规制度没有特权,执行法规制度没有例外.作为新时代的纪检监察干部,要经常性开展警示教育,时时警醒党员干部筑牢思想防线,认清法纪红线,坚守行为底线;要敢于坚持原则,勇于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带头弘扬正气,抵制乱象;要主动担当作为,经常与干部职工开展谈心谈话,及时消灭贪腐苗头,对有歪念头的党员干部进行疏导,板正不良思想,树立良好作风,真正做到不负十四亿,不负人民. | 0.868707 | 202.6 | 0.022908 | 0 | 252 | 252 | 881.3 | 4.039063 | 0.165844 | 0 | 200,200,004,194 | 法律_司法 |
中国实践证明,"反腐败"与"稳增长"并不相悖 - - 印度反腐大潮重创本国经济的反面教训 时下有一种流行的观念认为,立法机构和独立司法体系面对行政部门越强势,制衡越强,就越能有效消除腐败,提高效率.这种观点忽略了,权力泛化的司法体制实际上蕴藏着较大的反腐败损害经济增长的潜在风险."依法
时下有一种流行的观念认为,立法机构和独立司法体系面对行政部门越强势,制衡越强,就越能有效消除腐败,提高效率.这种观点忽略了,权力泛化的司法体制实际上蕴藏着较大的反腐败损害经济增长的潜在风险."依法治国"不是"法院治国".
兼顾"反腐败"与"稳增长"是各国各地区廉政建设面临的永恒问题.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行政主导的体制相对不容易造成反腐败损害经济增长的局面,因为管理经济是其日常职能,也是决定其业绩的主要领域;而议会好歹还承担了审议财政收支,国民经济发展计划,以及制定表决经济法规等许多经济职能,多少要为此承担一些责任;司法机关则完全无须为经济增长绩效承担任何责任,而是反腐败打的"老虎"越多成绩越大.假设一国陷入经济财政危机的极端情况,必然是行政部门焦头烂额,议会大叫大嚷,司法机关最是优哉游哉.
倘若司法体系的权力过大,甚至可以在执法中为相关产业部门规定种种配额(这通常应该是行政部门的权力),换言之就是走到了"法院治国"的地步,该体系损害国民经济稳定与增长的潜在风险就有更大可能成为现实.
印度反腐对本国经济"自废武功"
2010年末开始,印度接连爆出震撼国内外的腐败大案,覆盖电信,房地产,金融,矿产等几乎所有热门产业领域,由此掀起的"反腐败"风潮迅速演变成为无底线政坛恶斗,不仅累及移动通信,采掘,钢铁等许多支柱产业遭遇本可避免的剧烈震荡,许多事关印度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的重要法案也被"绑架"而一并沦为牺牲品.
由于印度议会连续数月陷入瘫痪,一系列等待议会讨论并通过的重要提案被迫长时间搁置,其中不乏已经拖延搁置许久的法案,包括新土地征用法提案,以及涉及改革税收体制,开放零售业等关系印度经济发展重要议题的法案,其中开放零售业市场的法案直到2011年11月末方才通过,而且刚刚通过宣布实施,一夜之间就因为党派政治斗争而被撤回.
正由于"反腐败"旗号下的政党恶斗导致几乎所有重大改革措施全部搁浅,民间反腐运动也暴露出了严重的不确定性,所以,许多印度投资者撤资外逃,海外印资返程投资急剧锐减,2010/2011财年为171.95亿美元,随后两个财年分别为110.97亿美元和71.34亿美元.
印度国内外许多投资者寄希望于2014年5月的印度大选能造就一个有行动能力的政府,把众多投资计划推迟到在那之后实施;问题是,尽管印度新任总理莫迪貌似众望所归,而且人民党在大选中拿到了联邦议会人民院过半数议席,但面对地方性政党把持的众多邦政府,面对养尊处优,行事常常不负责任却又大权在握,凛然不可触犯的独立司法体系,莫迪政府果真拥有足够行动能力吗?看看这几年印度最高法院在"反腐败"旗号下对主要基础产业的损害,不难明白为什么不能过分乐观.
印度最高法院是通过大面积撤销营业执照,禁止生产或规定产量上限等"卡脖子"方式损害国民经济主要基础产业的,由于这些产业都供不应求,且打击集中发生在印度等新兴市场经济体宏观经济运行发生强烈波动期间,进一步放大了其经济杀伤力.一个大国对自己的支柱产业自废武功.
以印度煤炭和电力产业为例,能源电力缺口向来是掣肘印度经济社会发展的最严重短板之一,2012年连续三天全世界史无前例的大断电就令印度电力短缺问题在全世界面前暴露无遗.在2014年大选中,莫迪最吸引人的诺言之一就是要解救4亿饱受缺电苦恼的印度民众.印度电力工业高度依赖煤炭,过半数电厂为燃煤电厂;随着电力需求上升,印度煤炭需求也与日俱增,煤炭供应短缺的问题日渐突出.在这种情况下,印度该做的是全力以赴扩大煤炭与电力生产,政策调整和司法行动都应当力求避免造成煤炭与电力生产减少的后果.然而,印度司法体系所做的恰恰与其相反,通过勾销几乎全部煤炭开采许可证,印度最高法院重创印度煤炭产业,加剧了印度煤炭供需缺口.
2012年,印度总审计署和中央调查局相继宣布,2004 - 2009年间,印度政府部门未经公开竞标而违规将155处煤矿开采权交给12家本国公司,给印度财政收入造成的损失可达2140亿美元.2014年9月24日,印度最高法院宣布撤销自1993年以来发放的214个煤矿开采许可证,其中有172个已停产矿区的许可证立即撤销, 42个还在生产或即将投产的矿区许可证6个月后撤销,只剩下4个许可证没有撤销.如此行为,堪称疯狂.
在煤炭许可证案冲击之下,印度煤炭库存一路减少,到2014年9月印度最高法院宣布撤销几乎全部许可证时已经降至2008年来最低水平,瑞士信贷报告预计2014年印度煤炭供应缺口将达2.59亿吨,到2017年将进一步扩大到3.70亿吨.在这种情况下,印度电厂等煤炭用户只得转向昂贵的进口煤炭.
同时,依赖进口煤炭又给印度电力企业带来了新的风险.因为采用进口煤炭必然提高成本,但印度法律对电价实行了严格的管制,电厂不能向下游转嫁这部分成本,加大煤炭进口量很可能把这些电厂推向亏损.因此,尽管近年来印度电力企业纷纷选择在沿海建设大型燃煤电厂,想依靠进口印尼煤炭来满足需求,但在目前的体制下,他们这样做未必能够成功.
印度这种反腐败重创本国支柱产业和宏观经济稳定性的情形在中国是不可想象的.审视近二三十年来中国整治经济秩序和反腐败实践,即使力度远超印度,也不曾对国民经济支柱产业造成类似印度这样的自我杀伤.同样是在煤炭产业腐败横行,矿难居高不下之际开展的整治行动,中国从2009年起首先从山西启动的煤炭工业重组就不曾影响国民经济的能源需求.
山西启动煤改前夕的2008年,全国煤炭产量为28.02亿吨,比上年产量(26.92亿吨)增加1.1亿吨.
在山西启动煤改的2009年,当年全国煤炭产量为29.73亿吨,比上年增长1.71亿吨.
2010年10月,国务院办公厅向各省区市政府下发"关于加快推进煤矿企业兼并重组的若干意见",煤炭业重组在全国铺开,当年煤炭产量为32.35亿吨,比上年增加2.62亿吨.
2011年,全国煤炭产量为35.20亿吨,比上年增加2.85亿吨.
2012年,全国煤炭产量为36.50亿吨,比上年增加1.3亿吨.
在这场整治行动中,矿难频发的民营小煤窑固然被大面积关停并转,但技术先进的大型民营煤炭企业仍然继续发展.
而且,在中国的反腐败和整顿经济秩序实践中,这样的情况比比皆是.特别是对于符合客观经济规律和国家整体利益的项目,决策,即使在其制定实施过程中存在重大腐败等问题,当事人被拿下,中国政府也很少因此而否定这些项目和决策本身."中国高铁之父"刘志军遭到严厉惩处,但高铁本身并没有被废掉,反而在刘志军落马后建成了全国性的网络......这样的做法更符合国家发展长久利益,也与印度那种"反腐败"情形形成了鲜明的对照.之所以如此,相当程度上要归因于中国的行政主导体制. | 0.908903 | 131.727273 | 0.036345 | 0 | 301 | 631 | 1,305.8 | 4.277344 | 0.159765 | 0.07457 | 200,200,004,414 | 法律_司法 |
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开展以来,全省检察机关提高政治站位,强化责任担当,全面履行职责,取得了阶段性成效.截至今年6月28日,共受理公安机关提请逮捕656件2541人,批准逮捕640件2243人;受理公安机关移送审查起诉407件2931人,提起公诉356件2468人,起诉率为84.20%,其中以恶势力犯罪起诉239件1672人,以黑社会性质犯罪起诉17件403人.提前介入侦查371件,立案监督27件75人,纠正漏捕130人,追加起诉166人,提出检察建议252条.
全省各级检察机关强化证据意识和程序意识,准确把握法律政策界限,确保在法律框架内,法治轨道上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依据刑法,"两高两部""关于办理黑恶势力犯罪案件若干问题的指导意见"和今年4月9日实施的各类规范性文件,准确区分恶势力犯罪集团和恶势力犯罪特征,严格界定"套路贷""软暴力"形式,监督公安机关依法查封,扣押,冻结涉案财产,既不人为"拔高"凑数,也不随意降格处理,确保专项斗争不指标化,不走样.
坚持依法严惩方针不动摇.全省各级检察机关严格掌握不捕,不诉条件,对公安机关提请逮捕,移送审查起诉的涉黑涉恶案件依法审查,快捕快诉,应诉尽诉.省检察院从全省优秀公诉人,员额检察官中挑选出34名业务骨干组建检察机关扫黑除恶专门督办组,负责全省重大,复杂涉黑涉恶案件的办理和督导工作.省检察院统筹协调指定管辖跨地区黑恶势力犯罪案件,并统一调配力量实地指导督办;各市,县级检察机关组建专门办案组,负责办理涉黑涉恶案件.截至目前,全省三级院检察长,副检察长办理涉黑涉恶案件165件.同时,针对省委挂牌督办的18个涉黑涉恶案件,由省检察院党组成员,检委会专职委员,刑检部门负责人包案督办,并深入一线具体指导.此外,省检察院定期派出督导组,对市,县两级检察机关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工作推进情况进行督导检查.
强化法律监督确保不枉不纵全省各级检察机关充分发挥法律监督职能,通过提前介入侦查,加强审判监督和刑罚执行监督等方式,强化对诉讼活动的监督,努力使每一起案件都办成经得起法律和历史检验的铁案.同时,注重串并分析,深挖彻查,发现"关系网""保护伞"线索及时移送纪检监察机关.省检察院专门成立线索清理组,对中央督导组转交的线索指派专人逐条跟踪督办,确保在督办期限内办结答复.截至6月28日,共收到转办线索280条,已办结181条;对其中的2条重点线索,省检察院派出业务骨干,与省公安厅,省高院组成联合调查组,赴酒泉,嘉峪关,陇南等地开展调查,形成专题报告及时上报中央督导组.针对涉黑涉恶线索成案率低,侦查进度缓慢,效果不明显等问题,省检察院将省扫黑办移交的275条线索及时分解到各市,州检察机关.截至6月28日,已办结133件,督促核查96件,监督侦查50件,监督立案3件,监督撤案1件.此外,拓宽线索来源渠道,充分利用乡镇检察室,积极受理群众来信来访.截至目前,共受理各类线索535条,全部移交相关部门处理.
建立涉黑涉恶案件三级检察院同步审查机制,严格执行"甘肃省检察机关涉黑涉恶案件同步审查报批规定",要求各级检察机关对公安机关移送审查起诉的涉黑涉恶案件,必须由专门的办案组办理,在提起公诉前必须经过检察官联席会议,检委会讨论后层报省检察院扫黑办审查把关,确保案件定性准确.截至目前,三级检察院共召开检察官联席会议408次,检委会225次.省检察院同步审查涉黑涉恶案件351件,其中改变公安机关定性81件,改变下级院定性37件.同时,严格落实重大案件请示报告制度,向同级党委和省扫黑办及时报告进展情况.省检察院联合省公安厅,省高院制定出台一系列规范性文件,建立了联动配合机制,加强了与公安机关,人民法院的沟通联系,形成了打击合力.截至目前,全省三级检察院与公安机关,人民法院召开联席会议512次,起到了良好效果. | 0.904551 | 316.4 | 0.0089 | 0 | 450 | 324 | 1,165.7 | 4.023438 | 0.172566 | 0.002155 | 200,200,004,420 | 法律_司法 |
9月17日,由国家版权局指导,国家版权局网络版权保护研究基地和清华大学法学院知识产权法研究中心在2020中国网络版权保护与发展大会期间联合举办了闭门会议.会议现场,国家版权局网络版权保护研究基地聘任了基地首批名誉顾问,专家顾问,并与CBA联盟就CBA赛事节目版权保护签署了合作备忘录.来自我国版权主管部门,各级法院,高等院校,相关企业的领导,专家和嘉宾围绕新时期版权保护相关问题各抒己见,为中国网络版权的保护和发展提供智识.
5G商用以来,数字经济跨入新时代,数字内容不断丰富,传播媒介更加多样,传播速度之快,传播形态之广使得版权保护尤为重要.网络版权保护成为版权保护新的主战场,业界对新技术背景下证据效力如何定性的现实需求日趋强烈.
针对目前版权保护过程中存在确权难,取证难,诉讼难的问题,专家刘杰提出数字水印可一定程度解决音视频中的版权保护问题.数字水印不可察觉,适用范围广,支持自动化嵌入,盲提取且具有永久性和鲁棒性,可实现在复杂场景下对版权信息的全程跟踪.另一项被专家学者认可的存证方式为区块链存证,区块链的去中性化,可追溯性,数据上传不可篡改性等特点使得存证更透明,可验证.专家伊然从司法存证的角度释疑了区块链等技术在证据获取及认定等司法实务中的应用,专家徐嵩则从企业实践的角度向与会国家部委,司法机关,专家学者介绍了目前企业在于版权管理,保护的技术应用情况.
作为国家版权局网络版权保护研究基地的落地单位,中国移动咪咕公司近年来积极探索区块链技术,数字水印技术等新兴技术在监测维权系统中的应用和落地.咪咕公司维权云版权监测系统通过与公证处达成战略合作,搭建了智能存取证平台,可根据实际需要定制化存取证需求.其自主研发的咪咕维权云系统自上线运行以来,已为业内多家合作伙伴提供了版权监测维权服务,获得认可.
在本次会议期间,来自司法部公共法律服务局,最高法院知识产权法庭,中国移动,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的领导嘉宾和专家学者们,纷纷围绕版权保护新情况,新技术合规性,举证责任,证据效力等问题分享了精彩的观点和实践案例,为基地完善版权保护治理体系,提升版权保护治理能力,营造版权保护社会共治新局面贡献自己的应有之力.
当天,在国家版权局领导,参会专家的见证下,国家版权局网络版权保护研究基地与CBA联盟签订了合作备忘录.咪咕公司是国家版权局网络版权保护研究基地的落地单位,未来就CBA赛事节目版权保护工作提供技术支持.
作为中国移动内容的聚合者和生产者,咪咕公司切实落实央企意识形态领域主体责任,汇聚全球领先的数字内容和媒体技术,打造5G+内容与技术生态.而体育内容聚合和IP运营是咪咕公司最重要的拓展领域之一.CBA联盟作为咪咕公司在体育赛事领域的战略合作伙伴,双方一直保持着良好稳定的合作关系.自2018年与CBA公司签署战略合作协议以来,咪咕公司为广大用户带来全球首个5G+4K/8K+VR体育赛事直播,全面开启 5G 超高清观赛新主场.今年4月8日,咪咕公司与CBA联盟共同宣布战略合作升级,咪咕公司成为未来5年CBA数字媒体战略合作伙伴,5G+全场景独家合作伙伴,获得未来5年全部CBA联赛,全明星周末的互联网转播权以及运营商独家IPTV转播权.未来,双方将共同打造"中国职业篮球联赛5G时代",也将在国家版权局的指导下共同打造"CBA赛事节目版权保护2.0时代".
在本次的合作备忘签署仪式上,咪咕公司表示,将在国家版权局及集团公司的指导下,继续坚定不移地履行央企责任,积极与基地开展资源,技术联动,依托咪咕维权云系统能力,行业及学界研究能力,与CBA联盟共同推动CBA赛事节目版权保护,提升全社会对体育赛事的版权保护意识,优化体育赛事网络版权市场环境,打造中国体育赛事节目版权保护名片. | 0.924018 | 194.125 | 0.035622 | 0 | 378 | 410 | 1,130.2 | 4.003906 | 0.096587 | 0.007151 | 200,200,004,490 | 法律_司法 |
据一个西藏倡导组织说,中国的"扫黑"运动用来针对镇压西藏社区的服务团体 .而中国政府的语言政策以及西藏旅行限制,也在近期美国国会的听证会上,遭到公开谴责.
据报导,今年一个中国法院以敲诈勒索罪将十名藏族村民判处长期监禁,他们是一个扫黑运动的目标,该运动用作镇压被视为威胁共产党控制的基层社区组织的掩护.
总部位于华盛顿的倡导组织国际声援西藏运动在一份报告中说,位于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夏河县的村民,在经过三年的努力后遭到当局审判,目的是消除中国的"帮派活动"和有组织犯罪.
国际声援西藏运动表示:"实际上,审判显示受人尊敬的社区领袖只是要求赔偿国家高速公路项目造成的财产损失.并补充说,检察官和法官都多次将被告称为"邪恶的帮派."
这个西藏人权组织说,6月28日至29日的审判中,法院将2013年道路施工对当地民宅造成的损害赔偿,作为"敲诈勒索"的证据,村民被定罪后,分别被判处9至14年徒刑.
国际声援西藏运动在其报告中说:"总体而言,西藏人一直对北京自上而下实施的构思不当的开发项目感到担忧,"并补充说,夏河县的藏人多年来一直在对该地区的国家发展项目提出挑战 ".他们认为这些项目威胁着他们传统生活方式的生存".藏族挑战的形式,包括对中国地方当局的反复投诉,公开抗议,甚至自焚.
为了阻止甚至在村庄级别对党的控制提出质疑的挑战,中国当局同时将藏人的社区服务和组织(以夏河县被告的寺院民间管理委员会为例)视为"团伙犯罪"的一种形式.
国际声援西藏运动主席马特奥·麦卡西(Matteo Mecacci)在10月1日的声明中说:"对夏河县10名被告的定罪,暴露了中国在西藏的'扫黑'活动和司法制度的缺陷,是不公平地针对藏人."
麦卡西说:"西藏人民有权享有基本权利,包括受到起诉时的权利,中国当局应认识到,通过不公正地惩罚西藏人,他们只会加剧局势恶化,并增加人民对其统治的不信任."
藏族地区的发展项目导致藏族与当局的频繁对峙,他们指责中国公司和当地官员贪污钱,不正当地没收土地,并破坏当地人民的生活.
在北京出席会议的藏族代表戴着有习近平等国家领导人的胸章.(美联社资料图片)
许多行动导致暴力镇压,并给当地居民施加了巨大压力,迫使他们遵守政府的意愿,抗议领袖经常在中国针对藏族地区所谓的"黑社会犯罪团伙"除恶运动的掩护下,被拘留和指控.
据人权观察表示,中国西藏当局正利用全国性的扫黑运动,打击涉及持不同政见藏人的和平言论.被控刑事罪名的,包括倡导西藏文化与环境保护,批评官员贪腐以及被怀疑涉及支持达赖喇嘛的人士.该运动的目标还包括起诉或以其他方式惩罚参加未经许可宗教活动的信徒,以及参加宗教活动的藏族公务员.
人权观察曾在报告中详述,根据西藏自治区公安厅下达的一道指令,任何个人或团体若在环保或推广藏族语文,民俗及文化等议题上"宣称自己是群众'代言人'的",都被列为"团伙犯罪"的一种形式.
该指令还禁止不具官员身份者介入调解地方纠纷,但在西藏这项重要的民事功能通常是由喇嘛或其他地方贤达担任.当局过去从未将这种活动视为非法.
该指令并规定,"破坏基层选举"或涉及群体"借土地征收,租用,拆迁,工程项目等事由制造事端"的行为,也列入"团伙犯罪".
根据这项指令,在西藏只要批评政府政策就可视同犯罪团伙,尤其是涉及群体的,作为代言人的,或支持达赖喇嘛的.
与此同时,人权组织和藏族活动人士九月三十日在一场听证会上说,中国政府对西藏的严重侵犯人权行为有罪,特别是以北京限制进入该地区的方式以及其在学校取代藏族语言教学的努力.
美国国会及行政当局中国委员会主席众议员吉姆·麦戈文Jim McGovern(D-Mass)说,"达赖喇嘛逃亡以来已经过去了60多年,如今,中国的藏人仍在努力行使其基本权利:包括说和教导他们的语言,保护他们的文化,控制他们的土地和水源,在国内外旅行,并选择他们自己的宗教信仰,"
中国的"民族区域自治法"规定,民族自治地方有权对教育做出决定,包括课堂教学中使用的语言.
但是,北京最近支持了将汉语作为教学语言的政策,不仅在西藏,而且在蒙古人和朝鲜人居住的许多地区,都把汉语作为教学语言.
纽约人权观察组织(HRW)中国区主任苏菲·理查德森(Sophie Richardson)说,在西藏,政府的政策被冠以"针对藏人的母语教育"的名称.她说,"中国政府对该术语的使用极具误导性.并非所有西藏地区的学生,都能同时接受两种语言的教学.实际上,除了纯粹的藏语课,国家政策导致逐步将汉语替换藏语."
理查德森引用了人权观察的发现,多年来西藏的政策已逐步扩大.她说,"所谓的双语教育"最初仅限于城市中学,但现在扩展至小学,幼儿园和整个农村地区.她说:"促进混合学习或集中教育的区域政策,将藏族和汉族儿童混合在一起,这很好,证明在教室里只使用中文是合理的,这是错误的".理查德森对目前还缺乏可用的藏语资料表示关注,她说,使用汉语资料不仅消除了年轻人对藏语的流利程度,而且还灌输了对中国政府有利的政治观点.
扎什伦布寺住持祖基嘉布仁波切说,中国的语言政策实质上是种族灭绝的.
他通过翻译说 "很明显,中国对西藏的政策是有意企图从地球上消除我们的种族和文化特征.中国政府干预寺院教育系统的运作方式,通过对喇嘛和尼姑施加限制,可以清楚地看到这一点.即使在我们的学校中,我们也看到这种恶意的设计,借重组课程结构和禁止学习藏语的形式消灭了我们的独特身份.简而言之,西藏的文化,宗教,语言和环境,受到持续不断的破坏."
听证小组获悉,中国能够通过压制批评人士使其噤声,并限制进入西藏及其控制下的其他地区来控制人权.
纽约藏族警官昂旺(Baimadajiejie Angwang)涉嫌向中国提供情报被捕.(Public Domain)
西藏行动研究所的丹增·多杰(Tenzin Dorjee)告诉委员会,北京有能力利用其在世界上的地位,来压迫甚至在其境外的权利.他说,"随着中国成为全球大国,它对自由和人权构成的威胁远远超出了西藏.北京的监视和影响行动,正在破坏居住在美国的人的自由和安全.中国使用一套复杂的工具,策略和战术来进行我称之为"无国界的镇压"的活动.一种策略是接触的攻击化.进入市场,进入家庭,获得资金.通过谨慎地控制接触,中国购买了美国个人,公司,甚至好莱坞和美国职业篮球联盟的沉默" .
丹增·多杰说,中国领事馆和大使馆通过歧视性的签证发放做法,使在中国以外的藏族人保持沉默.在他所谓的"以签证为诱饵"战略中说,流亡藏人必须写出他们整个生活史的个人陈述,包括过去参加抗议活动,以及西藏亲戚的姓名和身份."因此,中国政府知道你是谁,你的亲戚是谁.现在,你亲戚的命运是你的责任.他们是人质;你是目标,"
丹增·多杰还说,微信日益增加对流亡藏人的控制,以分裂社区和扼杀支持西藏运动,他将此称为"审查和国家监督的最终平台.
微信是由腾讯于2011年推出,目前拥有超过11亿用户,但该公司仍将用户置于中国复杂的区块链,过滤器和人工检查系统(一般称为"防火墙")的背后,即使他们身处国外.中国国家安全警察还使用该应用程序,对流亡的持不同政见者和激进分子进行监视和骚扰,他们对中国境内的侵犯人权行为,或民主改革运动进行了宣传.
在美国国会及行政当局中国委员会听证会之前,印度达兰萨拉的西藏人权与民主中心(TCHRD)在关于中国对西藏人进行大规模高科技监测的报告中,发布了"西藏的监视和检查制度".报告说,过去十年来,中国建立了"一种系统化的社会控制机制,忽视了言论自由,宗教信仰与和平集会等人权."
报告指称:"在线监视,闭路电视摄像机,有问题的房屋和检查站,提供了简单的观察和监视工具,以扩大国家的影响力."
报告还说,中国的监控已经扩展到西藏的城市和农村地区,以及佛教寺庙,在中国其他地区也已经出现了借助人工智能的大规模监视,这激发了当地人的自我检查.
"任何政治或国家政策评论,都被认为是分裂主义的罪魁祸首;张贴,拥有甚至点击达赖喇嘛的图片,都是被指控宗教极端主义的理由.在国家的眼中,与外人谈论此类问题,通常是一种更为极端的罪行,而且不鼓励藏人以任何方式与外界进行任何接触." | 0.891051 | 95.457143 | 0.006903 | 0 | 233 | 1,041 | 673.2 | 4.132813 | 0.125112 | 0 | 200,200,004,672 | 法律_司法 |
新华网北京8月24日消息,全国人大常委会当日开始第三次审议刑法修正案(九)草案,备受关注的嫖宿幼女罪有望被取消.这对完善刑法体系,进一步尊重和保护幼女的相关权益,具有重要积极意义.
这些年来,无论是2009年贵州习水嫖宿幼女案,2011年陕西略阳嫖宿幼女案,还是2012年浙江永康嫖宿学生案,每次案件发生之后,"嫖宿幼女"的罪名都会挑动公众的敏感神经.厘清其与强奸罪等相关罪名的关系,让法治更加科学完备,切实发挥出针对幼女犯罪的打击作用,成为社会各界的共同心声.
主张废除嫖宿幼女罪者主要认为,嫖宿幼女罪避重就轻.在性侵案件中,幼女本就是受害者,如果再贴上"嫖宿"所对应的"卖淫"标签,则是对受害者的二次伤害.主留的一些人士认为,伤害幼女性质恶劣,单列罪名有助于加强保护,嫖宿幼女罪的起刑点比强奸罪要高,惩罚力度更大,所以值得保留.
不可否认,此次拟取消嫖宿幼女罪,是相关方面对民意的顺应与调和,是法律的进步和完善.历史地看,嫖宿幼女罪1997年从强奸罪中分离出来,有着针对幼女犯罪增多的特殊时代背景.此次拟取消嫖宿幼女罪,减少"嫖宿"字眼给社会公众特别是受害人家属的不必要伤害,是对法律条文的一种纠偏,无疑也是一种进步,正是法治建设从我国国情出发,同改革开放不断深化相适应的具体体现.
取消嫖宿幼女罪,并不意味着保护幼女的减弱.正如一些专家所建议的,从法律上要进一步加强对幼女的保护,特别是从量刑上对心存侥幸的犯罪分子形成震慑,仍是法律要进一步完善的努力方向.诸如对这一类行为在归于强奸罪的基础上,通过司法解释,将其细化为奸淫幼女行为来从重处罚,这些意见都值得重视.
保护好幼女是法律的职责,更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顺应时代要求和民众呼声,让法治更加科学完备,才能呵护好稚嫩的蓓蕾,为广大未成年人健康成长提供坚实的法律保障.(原文标题为"为保护幼女提供更加坚实法律保障") | 0.903308 | 131 | 0.010296 | 0 | 176 | 173 | 801 | 4.074219 | 0.137405 | 0 | 200,200,005,097 | 法律_司法 |
2016年9月10日至12日,由印度律师协会主办的第三届金砖国家法律论坛在印度新德里成功举办,来自巴西,中国,印度,俄罗斯,南非的法学法律界人士,使馆代表等两百余人参加论坛.我会李志刚副主任应邀率团出席.
本届论坛以"为打造有效,包容,共同的解决方案构建法律框架"为主题,与会代表围绕"金砖国家金融与法律合作重点问题与关键领域","国际民商事法律新兴体系:构建金砖国家统一战略与合作机制的现实需要","国际仲裁与争议解决:构建金砖国家及新兴国家争议解决机制"等前沿热点法律议题展开卓有成效的讨论.
开幕式上,中国法学会常务副会长陈冀平,印度律师协会事务所协会会长拉利特•巴辛,印度律师协会联合主席维努戈帕,印度总检察长穆库尔•罗哈吉,印度律协主席桑卡达斯,俄罗斯法律家协会WTO和金砖国家委员会主席阿里克谢•克利钦,巴西律师协会金砖国家委员会主席路易斯•塔西奥,南非法学会联合主席默乌索•诺特斯分别致辞.
陈冀平常务副会长在开幕式致辞中指出,金砖国家已经成为推动世界多极化,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和维护世界和平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金砖国家要加强沟通,凝聚共识,齐心协力,努力成为世界经济发展源源不断的引擎,提升在国际事务中的话语权和决策权,推动国际关系的法治化和民主化,建立高效,包容,开放,共赢的合作机制.倡议通过法治凝聚金砖国家的合作共识,巩固金砖国家的合作基础,为金砖国家合作机制下的重大举措保驾护航,预防化解合作中的风险和争议.中国法学法律界愿与金砖各国同行建立更为紧密的合作关系,结成更为紧密的法律共同体,命运共同体,为金砖国家合作注入更多法治正能量,新动力.
李志刚副主任在论坛上作"金砖国家仲裁合作展望 - - 以金砖国家争议解决上海中心为视角"的专题发言.他在发言中指出,建立一套与金砖国家经贸交往相配套的争议解决机制,将成为金砖国家共建伙伴关系,共同寻求发展的重要法律保障.相较于司法主权的刚性而言,以仲裁,调解为代表的非诉争议解决机制因其特有的优势,已成为了国际经贸交往中主流的争议解决方式.裁决的执行性,管辖的确定性,程序的趋同性等方面的明显优势,使得仲裁更适应金砖国家间争议解决的区域合作;在中国法学会的指导和协调下,上海国际仲裁中心已于第二次金砖国家法律论坛期间成立了金砖国家争议解决上海中心,并建立了涵盖金砖五国法律界代表的专家委员会;金砖国家争议解决上海中心作为金砖国家中率先设立的争议解决平台,在区域仲裁协作及资源共享领域作了有益的探索.他还倡议在金砖各国分别设立金砖争议解决的仲裁中心,通过各中心的联动合作,分别成为任意其他两国商事主体间争议解决的第三国,并由金砖国家内熟悉金砖国家经贸实务及具有相应法律背景的人士担任仲裁员,从而提升金砖国家争议解决的国际化和专业化水平.
论坛举行期间,金砖国家争议解决新德里中心宣布成立,并举行了揭牌仪式.新德里中心是继上海中心后设立的第二个金砖国家争议解决中心. | 0.917077 | 203 | 0.007444 | 0 | 468 | 425 | 940.3 | 4.167969 | 0.100164 | 0 | 200,200,005,193 | 法律_司法 |
8月4日最高人民检察院发布6件依法惩治破坏市场竞争秩序犯罪典型案例引发社会普遍关注.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蓬勃发展破坏市场竞争秩序犯罪呈现怎样新特点?检察机关采取了哪些有力措施惩治相关犯罪,参与市场秩序综合治理?最高检第四检察厅负责人回答了记者提问.
问:检察机关作为国家法律监督机关为什么要积极参与反垄断和反不正当竞争工作维护市场公平竞争秩序?
答:公平竞争是市场经济的基本原则是市场机制高效运行的重要基础.当前我国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不断优化但同时也要看到一些破环社会市场竞争秩序的违法犯罪行为仍然存在亟需执法,司法各部门统筹协调忠实履职积极予以引导规制.
检察机关作为维护市场公平竞争秩序的重要职能部门参与反垄断和反不正当竞争工作是贯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的必然要求.近年来党中央围绕反垄断,反不正当竞争作出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检察机关作为政治性极强的业务机关开展反垄断和反不正当竞争工作是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中央政法工作会议精神的必然要求.
参与反垄断和反不正当竞争工作是保护人民群众合法权益的迫切需要."以人民为中心"是习近平法治思想的核心内容.当前破坏市场竞争秩序违法犯罪行为损害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增加了人民群众生活成本且极易诱发金融,住房,教育等民生领域社会风险动辄成为舆论关注焦点严重影响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安全感,获得感.检察机关理应回应新时代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新需求新期待积极参与市场竞争秩序综合治理切实保障民生安全,增进民生福祉.
参与反垄断和反不正当竞争工作是履行法律监督职能的务实举措."中共中央关于加强新时代检察机关法律监督工作的意见"对检察机关充分发挥法律监督职能作用为大局服务,为人民司法提出明确要求检察机关肩负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大局稳定,服务保障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加强民生司法保障,引领社会法治意识的重要职责任务.检察机关作为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一环理应在治理垄断,不正当竞争等破坏公平竞争政策实施的违法犯罪中坚持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主动担当作为积极履职尽责保障反垄断和反不正当竞争工作始终沿着法治轨道推进.
参与反垄断和反不正当竞争工作是践行维护公平正义法治责任的应然之举.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维护国家法制统一,尊严和权威是检察机关最基础,最根本的职责使命.垄断和不正当竞争行为严重侵蚀公平竞争环境,破坏公平竞争秩序严重损害了社会公平正义.涉及垄断或不正当竞争的案件一旦处理不当可能会严重影响人民群众对司法公正的切身感受直接损害司法的权威公信.检察机关理应秉持客观公正立场积极参与打击破坏市场竞争秩序违法犯罪行为以公正司法匡扶公平秩序.
问:检察机关在惩治破坏市场竞争秩序犯罪方面是如何发挥职能作用的采取了哪些有效举措?
答:一是严厉打击破坏市场竞争秩序犯罪行为.检察机关从保护知识产权,维护市场秩序等多重维度严厉打击侵犯商业秘密,假冒注册商标,商业贿赂,损害商业信誉,商品声誉等严重破坏公平竞争秩序的犯罪行为有力震慑不法分子维护市场规范秩序净化市场营商环境.2019年6月至2022年6月检察机关起诉假冒注册商标罪,串通投标罪,侵犯商业秘密罪,虚假广告罪,损害商业信誉,商品声誉罪等重点罪名1.8万余件4.1万余人其中假冒注册商标罪7400余件1.5万余人串通投标罪2300余件7000余人侵犯商业秘密罪130余件250余人.
二是完善破坏市场竞争秩序违法犯罪案件办案机制.最高检成立知识产权检察办公室整合刑事,民事,行政知识产权检察职能在全国开展集中统一履职试点把保护知识产权,促进创新发展作为重要任务一体化推进促进侵犯知识产权违法犯罪行为刑事,行政,民事责任的无缝衔接.最高检成立专门的惩治网络犯罪,维护网络安全研究指导组把网络空间治理作为战略性,长期性,系统性的任务谋划部署从严打击新型网络不正当竞争犯罪行为.
三是参与推动相关法律法规修改完善.积极加大反不正当竞争重点领域立法,司法解释和相关规范性文件研究制定工作加强办案指导和规范性指引.会同最高法制发"关于办理侵犯知识产权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三)"厘清司法实践中疑难复杂问题统一司法标准尺度.制定"人民检察院办理网络犯罪案件规定"提升网络犯罪办案质效推进网络空间安全与发展.积极推动建立反垄断公益诉讼制度为检察机关在反垄断领域开展公益诉讼提供制度依据和法律保障.
四是积极参与破坏市场竞争秩序违法犯罪综合治理.向有关部门制发"六号检察建议"围绕网络黑灰产业链条整治,App违法违规收集个人信息,未成年人网络保护等问题提出治理建议并共同研究具体措施.先后发布以知识产权司法保护为主题的第二十六批指导性案例,企业合规典型案例,检察机关依法惩治制售假冒伪劣商品犯罪典型案例,维护网络空间治理典型案例等积极开展破坏市场竞争秩序违法犯罪预防宣传.
问:能否结合这次发布的典型案例介绍一下近年来检察机关办理的破坏市场竞争秩序犯罪案件有哪些特点?
答:一是犯罪类型复杂多样.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蓬勃发展新业态新领域不断涌现破坏市场竞争秩序类犯罪与其他犯罪相互交织呈现出更为复杂的态势.
二是犯罪手段持续翻新且隐蔽性强.破坏市场竞争秩序类犯罪一般为智力型犯罪行为人往往以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为掩护具有一定的迷惑性.如廖某等人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案中行为人在明知网店商家提供的是侵权假冒商品的情况下利用"直播带货"的新型电商营销模式多次销售假冒侵权商品隐蔽性较强司法实践中往往难以发现.随着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现代科技的发展犯罪手段持续翻新且专业性强司法机关打击和预防难度加大.
三是刑民交叉,行刑交叉情况突出.在司法实践中一些破坏市场竞争秩序类行为根据违法程度,造成的影响程度等不同分别归属为民事纠纷,行政违法或刑事犯罪.司法机关必须坚持刑法的谦抑性准确甄别行为性质区分民事纠纷,行政违法和刑事犯罪的界限.
四是地域性特征明显.由于各地经济,文化发展水平以及长期以来经济活动中的行为习惯不同破坏市场竞争秩序类犯罪涉及的领域,作案手段都存在较大差异.总体而言破坏市场竞争秩序类犯罪在经济发达地区更为突出上述地区涉及不正当竞争行为的种类也相对更为多样新型案件较多案情也更为复杂.
此次发布的案例是从近年来检察机关办理的破坏市场竞争秩序类案件中筛选出来的能够一定程度上反映近年来破坏市场竞争秩序犯罪特点的6个优秀案例这些案例彰显了检察机关严惩破坏市场竞争秩序犯罪的鲜明态度展示了检察机关参与市场竞争秩序综合治理的积极成效在法律适用,办案方式,推进综治等方面具有较为突出的亮点和示范意义.我们也想通过这次发布的案例向社会明示破坏竞争秩序行为刑事制裁的边界警示企业在经营过程中要牢固树立合规意识公平公正参与竞争守住底线不触红线否则将会受到刑事责任追究.同时有些破坏竞争秩序的犯罪行为可能直接或间接损害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也提醒广大消费者切莫贪图便宜或被人蛊惑而盲目购买一定要仔细甄别,理性消费.
问:今后检察机关在推进破坏市场竞争秩序综合治理方面有什么打算?
答:破坏市场竞争秩序综合治理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立法,执法和司法等各方共同努力和配合.检察机关作为破坏市场竞争秩序国家治理中的重要环节下一步将以司法办案为中心充分发挥刑事,行政,民事,公益诉讼四位一体法律监督优势积极参与破坏市场竞争秩序治理工作.一方面充分发挥法律监督职能聚焦发生在民生领域的涉垄断和不正当违法犯罪行为特别是涉互联网企业的严重危害国计民生,破坏竞争秩序,损害消费者合法权益的犯罪行为加大刑事惩治力度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积极探索开展反垄断,个人信息保护等领域公益诉讼切实维护社会公共利益.推动相关法律法规和司法解释制定完善.另一方面积极延伸职能参与市场竞争秩序综合治理.加强破坏市场竞争秩序领域行刑衔接推动建立信息共享机制对办案中发现的可能涉及垄断或不正当竞争行为线索及时移送相关行政主管部门.针对检察履职中发现的问题协同,促进其他相关职能部门处理解决以"我管"促"都管"切实形成治理合力.以检察机关开展涉案企业合规改革试点工作为契机运用检察建议等方式帮助企业加强内部风险防控引导企业依法有序参与市场竞争. | 0.948833 | 167.1 | 0.047105 | 0 | 459 | 710 | 1,286.5 | 4.285156 | 0.06942 | 0.01008 | 200,200,005,369 | 法律_司法 |
正义网评|以更强担当书写新时代政法改革的"检察答卷"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政法委书记郭声琨8日在全面深化政法改革推进会上强调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深化执法司法权力运行机制改革进一步提升执法司法质效和公信力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法与时转则治治与世宜则有功".新时代政法改革是由党中央统一部署推进的重大改革工程是一场全方位深层次的革命直接关系广大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直接关系党和国家长治久安直接关系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作为国家法律监督机关以更强担当书写新时代政法改革的"检察答卷"是职责使命也是历史使命.
更强担当必须有更高站位.党的十九大以来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步入新阶段新征程,新使命对政法工作提出了新要求必须立足于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立足于从人民的利益出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立足于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构建起全方位深层次的政法改革新格局.
更强担当必须强化理论武装.作为新时代政法干警要坚持用党的创新理论最新成果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坚定做到"两个维护"永葆忠诚干净担当的政治本色.必须全面系统学习,完整准确理解习近平法治思想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指引扎实推动新时代政法改革不断将法治中国建设向纵深推进.
更强担当必须坚持人民至上.人民至上是百年大党始终坚持的根本政治立场是中国共产党始终如一的崇高追求.深化政法改革必须始终将依法维护人民群众权益放在第一位把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用法治保障人民安居乐业让人民群众在每一项法律制度,每一个执法决定,每一宗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
法律的生命在于实施书写新时代政法改革的"检察答卷"关键在实践.作为国家法律监督机关检察机关要更进一步融入党和国家大局在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安定推进企业合规改革,优化营商环境服务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合力推进反腐败斗争等方面持续发力全面提升法律监督质效致力推进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法治中国建设为中国之治贡献检察力量.
检察机关是公共利益守护者是百姓美好生活的守护者.从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到守护舌尖上的安全从未成年人守护到关爱老年人从服务保障长江经济带发展到服务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公益诉讼日益深入民心.从最早的"4+1"到"4+5"再到网络治理,金融证券,知识产权,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等领域的公益保护的积极稳妥探索百姓的赞许是最高的褒赏百姓的期许也是检察机关奋进的方向.
时代是出卷人我们是答卷人人民是阅卷人.如何履职尽责,担当作为书写好新时代政法改革的"检察答卷"时代在期盼,百姓在期盼. | 0.938197 | 129.444444 | 0.058824 | 0 | 180 | 318 | 1,238.3 | 4.121094 | 0.077253 | 0.028024 | 200,200,006,184 | 法律_司法 |
2005年9月21日,辽宁沈阳法轮功学员李伟勋在联合国难民署,美国法轮功之友,美国国务院与国会及一些非政府组织的帮助下,被成功营救到美国.此案不仅是李伟勋女士获得人身自由,更代表着国际社会的正义支持,是法轮功广传真象的力量展现,也预告了迫害法轮功的邪恶即将解体败亡.
李伟勋曾在沈阳重型机械集团公司任职,被各种病痛折磨三十多年,直到1996年修炼法轮功才康复.1999年起中共与江氏集团非法迫害法轮功,李女士以修炼后亲身受益要为法轮功说句公道话的时候,她却饱受惨无人道的酷刑折磨,造成四肢不能活动,不能言语与进食.在她已奄奄一息时,经家人和友好人士的协助,才成功脱离了监控,并辗转到第三国申请联合国难民身份而获救.
李女士在中国的经历是千千万万法轮功学员的缩影.他们从法轮功得到了身体健康,道德升华,却仅仅因为坚持信仰"真,善,忍",便遭到了中共当局"名誉上搞臭,经济上搞垮,肉体上消灭"的疯狂镇压,千百万人受到各种形式的迫害.到目前为止,至少有2742名法轮功学员被迫害致死,有50万至100万学员被非法关押,劳教,进洗脑班,超过500人被判处18年以上徒刑.
李女士的幸运出逃,得益于国际社会的努力营救.而这种正义支持,是因为国际社会理解了法轮功教人向善的本质与中共反人性的邪恶迫害;这清楚的表明了,中共历来用以迫害法轮功的新旧谎言,都已被彻底揭穿.
1999年7月20日中共开始动用全部国家资源迫害法轮功,当时不仅中国民众被强制灌输谎言,全世界接收到的讯息,都是中共造谣与诬蔑之声.江xx甚至亲自上阵,利用出访外国的机会,亲手向一些国家的首脑们散发诋毁法轮功的材料,发表诋毁法轮功的言词.2000年10月"人大"紧急补充立法,附和江某所谓"依法取缔"的需要,使全国司法系统都加入迫害法轮功的行列.2001年除夕下午的天安门广场上,又以造假炮制的"焚人"惨剧,煽动了国内无数民众对法轮功的仇恨,在全世界掀起了攻击诽谤法轮功的新一轮谎言.
但是谎言再恶毒,也挡不住真象的传播.在中共诬蔑与迫害的六年里,法轮功已经洪传了近70个国家,迄今已获各国1400多项褒奖.世界各地的学员相继以横幅标语,游行集会,烛光夜悼,反酷刑演示,新闻发布会,文艺演出等方式,锲而不舍的向世人讲述着法轮功被残酷迫害的真象,启发人们的善念良知.世人早已明白:所谓的"天安门自焚"事件,是一出精心策划的骗局,该伪案与精神病患者傅怡斌杀人案,浙江毒杀乞丐案等诸多恶性诽谤案件的曝光,都已成为声讨江氏集团迫害法轮功的罪证.
这场对真善忍信仰的迫害,是对现存国际法的粗暴践踏,是对人类基本价值和尊严的严峻挑战,也检验著每个人,每个国家的正义与良知.从本质上说,它是对所有人的疯狂迫害.而今联合国难民署和美国政府,国会共伸援手的义举,为国际社会提供受迫害者帮助,妥善给予人身安全和生活保障树立了一个良好的榜样.对数千万身处险境的中国学员来说,李女士获得自由是个巨大鼓舞;就彰显信仰与人权而言,这是国际社会对善良的救援和对邪恶的抵制,是对中共当局试图掩盖迫害法轮功真象的当头棒喝.
回顾过往历史,大多数西方民主国家里坚定维护人权的政府官员,国会议员一直坚持不懈的呼吁中共停止迫害法轮功学员.例如,2002年10月24日,加拿大国会议员斯考特・瑞德曾提出M236议案,要求总理克里靖向中国领导人提出释放13位与加拿大居民和公民有亲属关系的,在中国受迫害的法轮功学员.加拿大国会一致通过了这项动议后,通过营救机构和加国政府的不懈努力,至少有六名法轮功学员被营救到加拿大.
再如,2004年10月4日,美国国会众议院一致通过304号决议案,表达美国国会关于中国对法轮功的压制所持的意见,决议要求中国政府应该立即停止在美国干涉人们行使美国宪法所保障的宗教自由和政治自由权利,包括修炼法轮功的权利;中国政府应该停止利用外交使节在美国散布歪曲法轮功本质的谎言,释放所有在押的包括法轮功修炼者在内的良心犯.
这些成功的营救案例说明,只要国际社会有决心捍卫普世的人权价值,无论采取公开呼吁或严正交涉的切实行动,都将使中共在迫害的立场上退却.这种人道援助不仅使受害者摆脱了牢狱和折磨,更重要的是,其中体现了对崇高精神信仰的肯定,正义的呼声在六年中一浪高过一浪.吾人可以断言:举世良知的苏醒,足以抵制残害善良的邪恶势力.
毋庸讳言,迄今许多慑于中共淫威而不敢正面"制止迫害"的政府,多采取秘密会谈的方式,谓之"双边人权会谈".很显然,这种不公开的,没有多国共同参与的会谈是徒劳无功的.如前所述,这场迫害是基于中共恶党的诋毁,谎言和仇恨宣传,而谎言最怕曝光.各国政府唯有利用一切时机,"大声,坚定,公开的"揭露和谴责迫害,才会真正起到震慑邪恶的作用.
这次李伟勋获救之例至少说明了三点:第一,联合国给予李女士难民身份,表明联合国已经认定法轮功学员在中国正遭受着迫害,其基本的生存权无法在中国本土得到保障.第二,美国政府将李女士从第三国接纳到美国,明确的表达了该国同情法轮功,反对中共迫害的态度.第三,尽管有些人因被蒙蔽而对迫害漠然置之,甚至因经济利益或恐惧中共而顺从迫害.但是,越来越多的国家,民族和政府能明辨是非,他们不畏强权,不受诱惑;这样的趋势将日益明朗,正的力量总是历史发展的主流.
相信在各国政府明白真象后,他们将在善恶间做出正确的选择,那时,将不会再有"第三国",中国以外的所有国家都会对法轮功学员伸出援助之手.当举世的人心归向正义和真理的时候,最终受到孤立的将是中共恶党和迫害本身,长夜将尽,黎明即将到来. | 0.911881 | 175.461538 | 0 | 0 | 242 | 668 | 712.2 | 4.160156 | 0.133713 | 0 | 200,200,006,208 | 法律_司法 |
内容提要:作为公共卫生法治"基石"范畴的健康权,是一项经由国际人权公约所确认并得到各国宪法和法律广泛吸收的重要人权.在国际人权公约中,健康权被认为是一种社会权,并以"最高可获致的健康标准权"为其核心内涵,为全球性和区域性诸多人权公约所确认.相对应地,在世界各国 - - 尤其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独立的新兴国家 - - 的立法中,健康权入宪基本成为标准配置,并往往为一般法律所具体化.以我国为例,我国法律体系中的健康权以宪法为统帅,分别借助"基本医疗卫生与健康促进法"和"民法典"在"公私法同频保护"模式中完成实证化.法治原则与公共政策同样是健康权规范实证化的重要面向.这一范畴的健康权为人权保护原则,公平原则,非歧视原则与正当程序原则等政策性法律原则确认并形塑,并指向现代国家的福利政策及其中的健康服务体系.
"中国健康事业的发展与人权进步"白皮书指出:"中国已形成了以宪法为总领,以民事法律法规,卫生行政法律法规,地方性法规等为实施基础,以健康领域各种纲要,纲领,计划为行动指南的健康制度体系,有效平衡医患关系,公正化解医疗纠纷,切实实现公民健康权."但当前国内学界对健康权的研究主要聚焦于原理层面,以其法理基础,内在价值,伦理功能,应然(权能)构造等为核心关切.随着我国卫生健康制度体系的不断完善,健康权相关研究应当突破原理规划的范畴,转向规范实证领域继续耕耘.本文将以比较法的视角,诉诸"法律-政策"的规范实证结构,勾勒出健康权实证化的三种基本模式 - - 基于国际法的健康权实证化,基于国内法的健康权实证化及其中国例示,基于法治原则与公共政策的健康权实证化 - - 及其内在逻辑,以期为健康权规范实证化研究转向奠定知识类型学基础.
一般认为,健康权本身是一项"先国际后国内"的权利,国际人权公约中的健康权构成国内法规定健康权的起源和重要参照,为健康权的法律实证化提供了文本依据.此外,即使没有被国内立法所吸收或者转化,健康权的国际法渊源对于诸多国际条约的成员国而言,或具有可直接适用的约束力,或能成为国内法的参照规范和解释依据.如以色列法院在有关健康权的司法诉讼中认为,应尽可能地解释国内法以便与国际义务相容.国际法中的健康权规范,具体可从全球性和区域性两个层面的人权公约中展开.
国际法上的健康权是什么的问题,有官方文件的定义和说明.这是因为健康权本身是基于"世界人权宣言"和"经济,社会和文化权利国际公约"中的有关规定而发展起来的,而根据国际人权公约的实施机制,负有人权保护义务的国际组织对重要的权利概念和类型负有说明和解释的义务.因此,经济,社会和文化权利委员会专门对健康权发布过一份一般性意见(General Comment),即"经济,文化和社会权利委员会第14号一般性意见:最高可获致的健康标准权(第12条)"(CESCR General Comment No. 14: The Right to the Highest Attainable Standard of Health (Art. 12))以及世界卫生组织与联合国人权事务高级专员办事处共同发布了"第31号关于健康权的概括介绍"(The Right to Health: Fact Sheet No. 31).这两个官方文件对健康权的含义进行了专门的解释,对健康权的内容和健康权国际人权文件(国际法渊源)进行了列举.本文将以这些健康权的文件为指引,列举其中有关健康权规范的文本表达.
健康权概念第一次出现在国际法上乃体现于1946年颁布并于1948年正式生效的"世界卫生组织宪章"(以下简称""宪章"").该"宪章"序言规定:"享有最高可获致的健康标准是每个人的基本权利之一,不分种族,宗教,政治信仰,经济或社会状况."尽管该条内容无法直接被法院所适用,但该条已成为法官解释健康权的重要依据和重要参照,并为后面人权公约中正式规定的健康权奠定了基础.
1948年12月10日联合国大会颁布的"世界人权宣言"第25条第1项规定:"人人享有足以维持其本人及家庭健康和福利的生活水准,包括食物,衣物,住房和医疗服务以及必要的社会服务."这一表达构成健康权第一个正式的国际人权法渊源.虽然在这个表达中没有出现明确的健康权(right to health)三个词,但它把"得到医疗服务"作为一种人人享有的基本权利,其已经构成了健康权的实质内容.这一概念在"经济,社会和文化权利国际公约"中得到了进一步的确认和扩展,即其第12条规定:"一,本公约缔约各国承认人人有权享有能达到的最高健康的体质和心理.二,本公约缔约各国为充分实现这一权利而采取的步骤应包括为达到下列目标所需的步骤:(a)减低死胎率和婴儿死亡率,使儿童得到健康的发育;(b)改善环境卫生和工业卫生的各个方面;(c)预防,治疗和控制传染病,风土病,职业病以及其他的疾病;(d)创造保证人人在患病时能得到医疗照顾的条件."至此,健康权的核心内涵"最高可获致的健康标准权"获得了其独立的地位.但在"经济,社会和文化权利国际公约"通过的前夕,联合国大会于1965年12月21日通过并于1969年1月4日生效的"消除一切形式种族歧视国际公约"(International Convention on the Elimination of All Forms of Racial Discrimination)第5条已经对经济,社会和文化权利进行了强调,其中亦包含有"享受公共卫生,医药照顾,社会保障及社会服务的权利"之内容.
以"经济,社会和文化权利国际公约"为基础,健康权得到了一系列国际人权公约,尤其是针对特定群体的人权保护公约的继承和确认.健康权成为人权公约中不可缺少的内容.不过在内容上,它们基本都是公约第12条的重申或者结合主体特色的适当变通,即主要规定了国家应当采取的措施和健康权所应当实现的内容.这些国际性的人权公约包括以下五个(见表1).
最早在区域性人权公约中肯定健康权的是欧盟委员会制定通过并于1965年生效的"欧洲社会宪章",其第11条健康保护权条款(right to health protection)规定:为了确保健康保护权的有效行使,各缔约国负有职责直接或与公,私组织合作采取合理措施来设计以下事项:(1)尽可能地消除疾病产生的原因;(2)为促进健康和鼓励个人在健康方面的责任提供咨询和教育设施;(3)尽可能地防治传染病,地方病和其他疾病.欧盟对健康权的规定直接指向健康的影响因素控制和健康教育等健康促进措施,实则具有超越传统权利范式而向公众或者集体弥散的公共卫生法治面向,可谓独树一帜.
非洲对健康权的保护也在其区域性人权公约中占据了重要的席位.1986年生效的"非洲人民与人民权利宪章"第16条规定:(1)人人享有享受可获致的最高身心健康状态;(2)本宪章各缔约国应当采取必要的措施来保护其国民的健康,确保他们在生病时能够获得医疗照护.此外,1990年制定并于1999年11月29日生效的"非洲儿童权利与福利宪章"(African Charter on the Rights and Welfare of the Child)第14条的医疗卫生服务条款专门规定了儿童的健康权,其内容与联合国制定和颁布的"儿童权利公约"基本相同.
作为健康权起源地的美洲,健康权的规定在他们的区域性人权公约中自然不会缺席.1988年制定但目前尚未完全生效的"美洲人权公约关于经济,社会和文化权利领域的附加议定书"(即萨尔瓦多议定书,Protocol of San Salvador)第10条是专门的健康权条款,明确宣示人人应该享有健康权,意即享有最高水准的身体,精神以及社会幸福.颇具创新的是该议定书规定"为了保证健康权的行使,缔约国承认健康作为一种公共的善",进而通过初级卫生保健,传染病和地方病,职业病以及其他疾病的防治以及健康教育等具体规定来实现对健康权的保障.此外,该议定书第11条专门就健康环境权规定:每个人都有权利生活在一个健康的环境中,同时缔约国应促进保护和改善环境.
国际人权公约中的健康权,具有广泛的内容体系,包括自由(如免遭酷刑和残忍的惩罚等),权能(如获得基本药物,获得健康保健等权利),并指向健康的基本决定因素(安全的饮水,食物,住房,环境等),平等(提供上述健康服务不得歧视)以及品质性要求(可及性,质量保障等);而在义务上,国家负有尊重,保护以及履行等三种主要义务.但在这些内容体系背后,最大的"身份"在于它的社会权属性.健康权是一种与自由权相对的社会权,所有的权属内容都取决于政府的主动履行,而并非在于赋予公民个人的请求权,至少国际人权设计的初衷并不在于此,除非得到国内法的实证化,如宪法中的实证化或在一般法律中予以实证化,这也恰恰构成健康权规范生成的另一个维度.
健康权的国内法规范既包括宪法中作为基本权利的健康权,也包括法律(statute)中作为健康照护或者医疗照护获得权的健康权.但总体上健康权主要规定在国内宪法中,尤其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独立的新兴国家,健康权成为它们宪法中的必备内容之一.可以说健康权是现代民主国家宪法的标准配置和文明标志.除宪法中将健康权作为基本权利的情况以外,也有国家在其国内的具体法律(如基本医疗卫生法,社会保障法,医疗保险法,医疗权利相关法等)中规定了健康权.以以色列为例,健康权在"国家健康保险法"和"病人权利法"这两项法令中得到了实证化的阐述;而荷兰 2006年通过的"医疗保险法"中也规定了公民具体的健康权."法律中的具体健康权规范可以允许更详细地列举权利(如病人的权利),而不是宪法中常见的非常抽象和开放式的保证."这些国家在其国内的行政法律或者社会保障法律当中规定公民所享有的健康权,从而赋予公民通过司法寻求健康权救济的可能.那么,宪法和法律中的健康权具体又以何种实证化形态结成内在关联,需要予以提炼和总结.
二战后,经由国际人权运动的推动和人权公约的启示,各新兴独立的国家在其宪法文本中都以不同类型和不同风格对健康或者健康基本权利进行了宪法规定,健康权因此成为全球宪法权利中的法定内容.据学者2004年的统计,在全世界二百多部宪法中,67.5%的宪法都有关于健康保障或者健康权的规定,这些宪法中的健康相关内容可以区分为五种类型.
一是目标型表达(state of aspiration),即将保障公民的健康作为国家的目标予以规定.如"乌拉圭宪法"规定:"国家对与公共卫生和健康有关的所有问题进行立法,努力达到国家所有居民的身体,道德和社会进步.所有居民都有责任照顾他们自身的健康,并在生病时接受治疗.国家将提供免费的预防和治疗手段,尤其是为那些缺乏足够手段的人."国家目标条款一般规定在宪法的总则当中.在性质上,国家目标是一种最高位阶的宪法义务规范,对国家活动的原则和路线予以规制,通过指明特定的发展方向要求国家权力机关负担义务.如立法机关需要承担宪法委托的义务,对国家目标进行具体化的制度落实等. 将保障公民的健康作为国家的目标,为国家的具体立法和行政制度安排提出了宪法要求,因此,这些国家通常会再制定具体的健康保障法律来规定公民的健康权,或者通过公共政策来设计具体的医疗制度和健康保障制度.
如"莫桑比克宪法"规定:"所有公民都有权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享有医疗和照护权利,并负有促进和维护健康的义务."将健康作为一种基本权利规定在宪法文本中,就构成本文所说的健康权的宪法渊源.它体现了国家对社会权的重视,也是二战后新兴国家制宪的一大特征.明确在国家宪法中肯定健康权作为基本权利,具有重要的意义.依据基本权利的功能体系理论,健康作为基本权利,意味着可以通过宪法司法化的方式为公民提供救济,或者通过违宪审查的方式确保立法机关所制定的法律和其他国家机关的行为没有侵犯健康权,并可以为国内法律进一步细化健康权的立法提供直接的宪法依据.
三是国家义务型表达(state of duty),即规定国家负有维护公众健康,或者提供医疗保健,公共健康服务的义务.如荷兰宪法规定:"国家应采取措施促进公众健康."将健康照护规定为国家的基本义务,旨在直接形成对国家机关的约束力,如立法机关负有制定保障公民健康的立法义务,行政机关负有执行健康保障,制定具体保障政策的义务.相对于国家目标的表达类型而言,国家义务的表达具有更直接的指向作用,但其义务位阶则要相对逊于国家目标,即将健康保障作为国家义务,相对于作为国家目标而言,对国家机关形成直接的效力约束,即若未履行义务,则直接涉嫌违宪.
四是纲领性表达(programmatic statement),即通过方案纲领说明资助,提供或规制医疗和公共健康服务的方法.如"保加利亚宪法"第52条规定:"公民有权享受医疗保险,保障其可获得的医疗服务,并根据法律规定的程序提供免费医疗服务;公民的医疗保健是由国家预算,雇主,个人和集体保险支付,以及根据法律规定的程序从其他来源获得的;国家保护公民的健康,鼓励体育和旅游的发展."纲领性条款,又称为方针条款,"指宪法的规定,是给予国家公权力(尤其是立法者)一种日后行为的方针指示.这些方针指示的作用,政治及道德意义大过法律意义".将健康保障视为方针政策规定在宪法之中,体现对健康保障的一种憧憬,但整体上,这种方式的保障还是缺乏力度.
五是参照(条约)型表达(referential statement),即通过参照具体条款把规定健康权或医疗权的国际性或区域性人权条约纳入国内法.如"捷克宪法"第一章第10条规定:"国际条约是法律秩序的一部分,其批准议会已同意并由捷克共和国承担义务.如果国际条约规定除了法律以外的其他东西,国际条约应适用."这一条也就意味着所有上述列举的所有有关健康权的国际人权公约,都构成捷克国内的健康权渊源,对立法,行政尤其是司法机关构成约束力.阿根廷宪法也是这样的设计.
不同国家的宪法在有关健康保障的规定上,形成了上述这五种类型的规范类型.其中权利型表达类型,即构成本文所言说的宪法中的健康权法律渊源.据笔者的大致统计,这一类型在世界各国宪法中所占的比例预计能到一半左右.其中,有些国家在规定了国家义务或者国家目标的同时,也规定了公民依法享有健康权.在宪法中规定健康权,意味着这些国家的立宪者们认为健康权"应该如同其他的宪法自由权利一样,具有直接的,强行的效力".亦即将健康权视为一种真正的权利,构成健康权的成文宪法渊源,得到基本权利的机制保障.不过,不管是将保障公民健康规定为国家目标,国家义务还是基本权利,从宪法实施机制的视角效果来说,各种程序的保障效果可能并没有实质上的差别,更多的只是宪制实施过程和制度要素上的差别.
在一些国家或法域内,也会通过一般成文法律来规定健康权,这些一般的成文法律主要是行政法或社会法,也有少数通过民法来规定健康权(如中国,详见后文论述).在法律中规定健康权,与一国的宪法有直接而紧密的联系.因为宪法作为一国法律体系中的基础规范,具有最高的效力而能成为制定具体法律的依据,同时也可能给立法者规定了相应的立法义务.展开而言,通过法律规定健康权,在其缘起或立法理由上,可能会存在这样几种情况.
一是执行立法模式,一般动议于基本权利的具体化制度安排.尽管宪法中规定了某种基本权利,但宪法的规定往往高度抽象和笼统,亦因宪法实施的实质乃指向权力机关的作为或者不作为之行为,而并不指向基本权利本身,所以,要具体落实保障基本权利的宪法要求,仍然需要借助立法机关的具体化,方可充分,及时实现对基本权利的保障.因此,在宪法规定了健康权作为基本权利的情况下,立法机关通过制定具体的法律来保护和实现健康权,这便是健康权在法律层面的规范生成.
二是委托立法模式,一般植基于履行宪法委托的立法义务.立宪者可能考虑到健康权作为社会权所面临的理论争议和实践挑战而没有将其直接规定为基本权利,而是将包括健康保障规定为一项宪法委托,交由立法机关日后来完成.宪法列举基本权利的实质是"赋予共同体成员参与社会资源分配的资格宪法",但资源往往是有限的,宪法无法对每一种应当视为社会基本权利的内容及范围予以明确规定,故而往往选择委托立法者日后来完成.在这种情况下,立法机关选择通过在行政法律或其他法律中规定健康权的方式来履行宪法委托的义务.
三是授权立法模式,一般源自于履行制度保障的国家义务.有些国家的宪法将健康照护规定为一种制度保障,即在宪法文本中将健康照护制度视为如同政党制度,私有财产制度,宗教自由制度,公务员制度等一样性质的内容,它赋予立法者广泛的权力来对该制度予以具体化的建构.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一国宪法中已有关于健康权理念的具体架构出现,则可以通过制度保障之理论来实践健康权.
四是政策立法模式,一般锚定于实现国家治理目标或者落实国家战略方针的议程.有些国家的宪法将健康权或者健康保障作为国家目标甚至国家的方针政策,此时立法机关同样负有实现健康权保障的国家目标和方针政策的义务.与上述宪法委托和制度保障不同,国家目标的义务性具有最高的效力,但国家目标和方针政策条款赋予立法者更大的裁量决定权,且不存在立法机关违反健康权或者健康保障的违宪责任.在这种情况下,立法机关所制定的法律亦是健康权规范生成的直接路径.
五是转化立法模式,一般诉诸国际条约的转化.根据国际法的一般法理,包括国际人权公约在内的国际法在国内的适用,一般有两种主要的方式:采纳(adoption)和转化(transformation).采纳意味着直接适用,与国家法渊源本身并无差异.转化则需要通过国内法律程序而纳入国内法律体系中,成为国内法律.转化的前提是国际法在本质上不能在某国内适用,必须通过具有主权意志的机构转化成为国内法.即通过国内立法机关的立法行为,实现对国家人权公约的转化而生成国内新的法律.当转化的对象是包括健康权在内的经社文权利公约,这便是国内健康权规范生成的又一种方式.
当然,在逻辑上,没有宪法的规定,立法者作为主权者或者主权的代表者也可以直接创设健康权规范.这种情况并非少数.这是因为全球范围内的制宪高潮发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十年之内,彼时,健康权等社会权的理念和观念并没有今日之影响.随着比较法交流的深入和全球化的发展,尤其是联合国经济,社会和文化权利委员会等国际人权机构的推动,健康权等社会权逐渐为各国法律意识形态所接受,越来越多的国家通过在法律中创设保障健康权规范来实现对公民健康权的保护.
上述五种情况从逻辑推理层面描述了国内一般法律中健康权产生的依据问题.而在具体的内容层面,总体上呈现出权利内容丰富的特征,一般都涉及对医疗照护和保障有关的权利,如医疗照护获得权,医疗方案选择权,患者知情权,患者隐私权,医疗信息获得权,医疗保密权等,形成健康权的权利束. 在表达上,与国际法中的健康权规范类似,既有基于权能的表达,又有基于义务内容的表达,即有些权利直接规定了病人的权利内容,而有些权利则在表达上规定的是医疗服务提供者的义务.此外,国家立法层面的健康法律渊源,其权属内容都有具体的,明确的主体,即病人,从而明确了健康权的法律关系主要以医疗保障法律关系为主要类型.在立法形式上,存在病人权利保护法,国民健康保险法,医疗保险法,特殊医疗费用法等.
随着我国"基本医疗卫生与健康促进法"和"民法典"对健康权概念的立法确认,健康权完成了其实证化变奏的关键环节,"健康权"的指称已经能够被制度化为一种法律概念和一项法律权利.更为具体地说,以宪法为统帅,"基本医疗卫生与健康促进法"与"民法典"向健康权施加了一种公私双向的"同频保护".于是,我们可以将中国法语境中的健康权界定为"公私法同频保护的实证权利".
第一,我国宪法中的健康权.我国宪法中是否存在健康权?这首先是一个需要作出论证的规范提问.这是因为,在我国现行宪法文本中,尤其是基本权利章节中,除第36条宗教信仰自由权条款的第3款规定任何人不得利用宗教进行损害公民身体健康的活动之外,确实没有再将健康权作为一种独立而明确的权利类型予以规定和列举.但学界通说认为,健康权是我国宪法中的一项未列的基本权利.在证成健康权是我国宪法中的未列举权这一命题上,一般都基于基本权利的本质及其功能体系等角度展开,并体现出国家目标,制度保障,方针政策以及基本权利等多种文本依据.依据未列举权的视角,我国宪法中的健康权内容包括健康权的程序性保障功能(第2条第3款),制度保障功能(第14条第4款),受益权功能(第21条,第26条,第45条),防御权功能(第33条第3款,第36条第3款),这些条款和内容涵盖了公民对国家健康事务的参与及其法律保障,国家建立健全健康保障制度,通过发展医疗事业来保障人民健康,通过发展体育事业增强人民体质,国家保护生态环境,国家尊重和保障公民的健康权,公民的身体健康不受宗教活动侵犯以及获得医疗物质帮助权,国家发展社会保险,社会救济和医疗卫生事业以及残疾军人,残疾公民的最低生活保障等. 不过,这是因循一种后果主义推导的间接解释,它被用来证明健康权是为我国宪法所保障的基本权利,进而构成我国宪法健康权的规范路径,尽管这仍并不能说健康权就是我国宪法明文规定的基本权利.
第二,"基本医疗卫生与健康促进法"中的健康权.从立法背景来看,健康权是这部法律立法的基点和目的,也是我国卫生法律体系甚至是整个法律体系中首次明确规定健康权.在该法第4条第1款中明确规定:"国家和社会尊重,保护公民的健康权".这一条"明确规定了公民的健康权,体现了国家在立法层面对于公民健康权的重视;另一方面强调了国家和社会在公民健康权保障方面的责任,提现了政府的担当和治国理念的转变".这是对健康权概念的直接确认.同时,该法第5条第1款又规定:"公民依法享有从国家和社会获得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权利."第32条第1款规定:"公民接受医疗卫生服务,对病情,诊疗方案,医疗风险,医疗费用等事项依法享有知情同意的权利."并通过各自条文的第2款对相应权利进行了操作上的明确.这意味着在一般健康权之下,"基本医疗卫生与健康促进法"又创设了两项具体的健康权 - - 基本医疗卫生服务权和医疗知情同意权.此外,基于体系解释的方法,还可以发现,"基本医疗卫生与健康促进法"强调了对特殊群体的健康权保障,即该法第24条对妇女儿童健康的规定,第25条对老年人健康的规定,第26条对残疾人健康的保障,都可以被视为我国行政健康权的法律规范生成路径.
第三,"民法典"中的健康权.随着"民法典"将原"民法通则"中的生命健康权分化为生命权,身体权,健康权三种权利类型,健康权正式独立成为我国民事法律体系和民事权利中的法定内容."民法典"第110条规定:"自然人享有生命权,身体权,健康权,姓名权,肖像权,名誉权,荣誉权,隐私权,婚姻自主权等权利."健康权得到了民事权利的肯定,被正式纳入民事权利体系之中."民法典"第990条规定:"人格权是民事主体享有的生命权,身体权,健康权,姓名权,名称权,肖像权,名誉权,荣誉权,隐私权等权利."这一条解决了健康权的性质问题,即健康权在本质上是一种人格权,从而构成独具中国特色的人格权编的内容之一."民法典"第1004条规定:"自然人享有健康权.自然人的身心健康受法律保护.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侵害他人的健康权."这是我国"民法典"对健康权的直接规定,代表了我国狭义上的健康权民事法律渊源,并特别明确了对心理健康的规定,体现出立法者对健康权的前卫观念与保护决心.而"民法典"第1005条规定:"自然人的生命权,身体权,健康权受到侵害或者处于其他危难情形的,负有法定救助义务的组织或者个人应当及时施救."这一条进一步规定了健康权的救济,突出了有关主体所负有的紧急施救义务.此外,民法典还规定了人体捐献,人体临床试验,从事人体基因和胚胎等医学和科研活动的法定限制等制度.这些条款亦构成我国民法健康权的规范生成路径.
根据上述梳理,健康权在我国法律体系中的规范生成呈现出一种诉诸"阶层构造"(hierarchical structure)的立体三角关系,即以宪法为统帅,通过公法和私法两种法律形式,实现对健康权的体系性规定;也构成了健康权国内法实证化模式的典型例示.换句话说,我国立法者在几乎同时段内,分别通过行政基本法和民事基本法实现了对健康权的法律实证化,形成了公私法同频保护的双轨制模式.公法和私法同时保护一种作为社会权的健康权,完成了健康权在我国法律体系中的充分法律实证化.那么,两种健康权的具体内涵如何?它们是否分享相同的概念内涵,又在何种意义上产生差别,如何确定各自的边界?这里分别从权利主体,义务主体,权属内容或者义务内容等维度予以展开,试图澄清两种健康权的具体内涵及它们之间的联系与差别.
"基本医疗卫生与健康促进法"中的健康权,除了宣示性地规定了健康权本身外,又通过基本医疗卫生服务权和医疗知情同意权两项内容予以具体化.在健康权的宣示性表达 - - 国家和社会尊重,保护公民的健康权 - - 之中,公民是健康权的权利主体,国家和社会则构成健康权的义务主体,而对健康权的权属内容并没有规定,而是规定了其义务内容即尊重和保护.在基本医疗卫生服务权中,其权利主体和义务主体与健康权的相同,而在内容表达上则采取了权属内容的表达,即"获得基本医疗卫生服务".根据前述健康权的国际法规范生成路径所示,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获得是健康权的典型,甚至是主要的权属内容.而医疗知情同意权中,其权利主体是公民;义务主体则是医疗卫生人员,如医院的医师护士;其权属内容则是公民在接受医疗卫生服务时,享有对病情,诊疗方案,医疗风险,医疗费用等事项的知情同意.可以说,立法上将医疗知情同意权作为基本医疗卫生服务权的下位概念.因此,我国行政法上的公民健康权,实际上形成了一个三级内嵌保护的层次结构.
"民法典"中的健康权内容,其权利主体自然都是自然人,因为人格尊严构成人格权编的基础价值和作用机制.而其义务主体则是不确定的任何组织和个人,其权属内容则是身心健康,其义务内容则表现为不得实施侵犯行为.此外,从体系解释的角度看,"民法典"还通过法定救助义务制度,人体捐献制度,禁止买卖人体细胞组织器官和遗体制度,人体临床试验法定禁止情形,人体基因和胚胎等医学和科研活动法定限制制度等特别规定,对某些重要的健康价值予以确认,并从上述五个方面确定了特定的义务主体和权属内容或者义务内容.从规范演进和历史发展的角度来看,民法典中的健康权,是在原"民法通则"第98条规定的生命健康权之基础上发展而来,民法典分别规定了生命权,身体权和健康权,构建了更完整的物质性人格权体系.但"民法典"中所确定的健康权之内涵并没有展开,只是抽象地规定了"人的身心健康",如何判断健康的标准,尤其是心理健康的内涵,以及如何区分健康权与身体权,生命权的界限,仍待法教义学和司法裁判的进一步明确和发展.
通过对上述规范内涵的分析可知,两部法律中的健康权,具有本质性的差别."基本医疗卫生与健康促进法"中的健康权,旨在规定公民享有医疗服务的请求权,其义务主体是国家和社会,即公民享有请求国家有关部门和负有医疗服务提供义务的社会组织(如医院,康复机构等)提供医疗服务的权利.如同传统社会权理论所一贯主张的,这种权利的实现首先需要依赖于国家和社会的主动作为,公民只有在国家没有作为或者作为不足够时,方能请求法院介入,为其提供个别化的保障性救济.而"民法典"中规定的健康权是自然人享有的对抗任何组织和个人对其健康的侵害权,是一种消极意义上的权利,并不具有向他人主动请求的内容,亦即只有在别人侵害了自然人的健康时,方可防御或者请求法院予以恢复性救济.总之,这两种权利的实施分别构成积极型的保障性救济和消极型的恢复性救济,可以说是两种性质相异的权利.这两种权利在性质上的差异性,也就注定了其规范内涵的异质性.
此外,从体系解释的视角来看,两部法律还存在部分重叠.作为"基本医疗卫生与健康促进法"中健康权下位概念的医疗知情同意权,同时也为"民法典"中的医疗侵权有关章节内容所规定,即"民法典"第1219条规定的医疗机构说明义务与患者知情同意权.从文本内容来看,"基本医疗卫生与健康促进法"第32条第2款和"民法典"第1219条的规定,在权利主体,义务主体,权属内容,义务内容上实质是一样的.这就导致医疗知情同意制度到底是行政法律关系还是民事法律关系的性质争议问题.两种不同性质的法律关系,涉及对公民或者自然人医疗知情同意权利的救济途径,救济效果等问题,更直接关涉医院内部的追责问题,因此这也是留给未来医疗行业的现实问题.
健康权(规范)实证化的两大基本领域是法律与政策.在政策范畴,能够为健康权实证化提供规范动力的同样有两者,即法治原则与公共政策本身.就政策性法律原则而言,人权保护原则,公正原则,非歧视性原则与程序正当原则等能够发挥确认性功能.就公共政策而言,社会福利政策则最为引人注目.
司法甚至执法往往通过对人权保护理念和法治原则的援引与声明,获致客观上和事实上的健康权保护效果.根据系统论的观点,人权同法律系统,社会系统存在一种"双向耦合性"的系统关系:一个是与法律系统耦合的"法律之体",即其宪法权利面向;另一个则是与社会系统耦合的"自然之体",即其自然权利面向,法律原则与公共政策中的健康权正是在后一维度上借助人权保护理念和现代法治原则发挥其效能的.因为人权不同于其他法律实证权利,宪法不具备识别与确认人权的机能,我们不能说"宪法规定了人权",而只能说"宪法表述了人权".这些原则包括人权保护原则本身以及公平原则,非歧视原则,正当程序原则等,且它们彼此之间相互关联,这些原则要么是人权保护的内在规定性,要么是实现妥善人权预期的必要条件,兹详述之.
第一,人权保护原则.形构健康权的人权保护原则,其核心理念是对"健康"与"人权"两个范畴的"潜在协作"(potential collaboration).据学者研究,这种整合一般在三个维度 - - 或者说三对关系 - - 上发生:其一,健康政策,项目等实践范畴与人权间的关系.该维度主要考察相应公共卫生实践可能对人权产生的影响,既包括积极影响,也包括消极影响,从而通过"社会商谈"实现公共卫生目标与人权规范间的"最佳平衡".其二,权利侵害行为与健康间的关系.该维度主要考察相应的权利干预行为(尤其是侵害行为)会否产生"重要的健康影响",而"重要"这一标准的判定则有赖于分论意义的延展.其三,健康促进与健康保护同人权与人的尊严的促进与保护间的关系.这是三对关系中的基石性范畴,且一般被认为是必然的逻辑联系.其中,涉及健康与人的尊严间关系的探讨,往往将触角伸向精神健康,从而起着丰富健康权内涵的重要功能.
第二,公平原则.解析公平原则形构健康权的过程实际就是重述"健康公平"评价标准的过程."健康公平与人权是话语,视角均存在差异的两个范畴,它们实现自身功能的手段也不尽相同;但是,它们却共享着许多基础性概念."通说一般认为,串联起"人权保护"与"健康公平"的社会事实要素其实是"社会条件",而"社会条件"影响"健康"的实践逻辑又是刻画"健康公平"评价口径的重要抓柄.因此,只有探究清楚"社会条件"的生成原因,才能获知到底有哪些行为可能引致"健康不平等"(health inequality)的不利后果,继而违犯公平原则,破坏人权保障的整全性期许.具体来看,健康公平所要求的"公平"必须是"与健康状态相匹配的社会条件"中的公平,也即这种社会条件必须能够成为人们"妥适健康生活"的评价标准,这也正是健康公平得以形构健康权的"质"的要求. 公平原则在"量"上的标准有二,一是健康状态的普适性,另一则是比较意义上的最优要求."获致最高标准的可持续性健康"这一权利本身便意味着,在比较意义上的健康公平观念及其政策实践中,能够成为决策参照系的只有最优的健康标准;而这样的一种权利意蕴,又强化了健康公平的概念,并能够为健康公平评价提供指引.更为重要的是,公平原则的"最优化命题"与人权保障的国家责任向度贯通,这表明,它内含有公民健康照护的"积极保障"要求,即应"确保所有公民公平地享有实现最高标准的可持续性健康的生活条件",因而公平原则在事实上起着塑造健康权内在内容的功能.
第三,非歧视原则.非歧视原则在某种意义上是公平原则的重要面向,因为 "非歧视"的主要界定方案须诉诸"(健康)公平甄别"而实现.歧视往往与特定群体的边缘化紧密关联,并且通常是导致社会上基本的结构性不平等现象的根源,因此"非歧视的人权原则强化了健康公平的概念基础".它的界定逻辑在于找到"非公平"的极值作"举重以明轻"式的定义:当我们甄别出某些社群的健康状况,面对的健康影响因素(包括社会条件)均处在一种明显的"不平等"状况之中时,"健康公平"的"缺位"便不言而喻."非歧视原则"就健康权进行间接司法保护的说理活动 - - 尤其是援引裁判理由的周延性 - - 而言,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总之,不歧视是健康权本身的主要组成部分,不歧视的理念在客观上为健康权的保护与实现提供着内在品质的保障.
第四,正当程序原则.正当程序原则是一项源于美国联邦宪法的"概括性人权保障条款",其具有"程序性正当程序"与"实体性正当程序"的双重结构."程序性正当程序"同已被列举的基本权利相映照,"实体性正当程序"则被用于推定,确认"未列举权"及其渊源,二者配合发挥人权规范确认的"概括性"功能.很显然,健康权在构成性意义上应同后者相匹配.有学者提出,"实体性正当程序条款"在健康权保护中发挥的作用主要有二:一是评价旨在保护健康利益的法案是否面临"偏离预设的挑战",二是充当健康权保护的裁判理由.而实体性正当程序条款之于健康权所具有的理论意涵,可借由所谓的立法评价程序加以提取和实现.
界定健康权的公共政策范畴旨在反思这样一种观点:对健康权的法律表达是这种权利存在的必然要求吗?答案似乎是否定的.从制度类型学的角度来看,"健康权在不同类型的健康照护体系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在设置有"税收供养型健康照护体系"(tax-funded health system)的高收入国家 - - 特别是英国,西班牙等老牌资本主义国家 - - 中,医疗保健和健康保障作为国家义务的观念已经根深蒂固,作为一种强制性权利的健康权往往处于"缺位"状态.相反地,在那些依靠社会医疗保险及其管制性竞争体系筹资而提供健康照护的国家,健康权则扮演着更为重要的角色.而在健康服务体系内嵌有巨大贫富差距的中等收入国家,健康照护权的宪法表达(直接表达抑或从如生存权等其他基本权利中推导而出的间接表达)更为常见,甚至已经成为某种"路径依赖".因此,只有聚焦设置有"税收供养型健康照护体系"的高收入国家,方能探究清楚作为健康权之构成要素的公共政策范畴.
尽管出于极端弱势群体保护等方面的考量,在加拿大,英国,瑞典,新西兰等依赖"税收筹资"提供健康服务的国家,将健康权实证化的呼声不断高涨,相应的局部改革措施也有显现,但其"健康照护体系是现代福利国家的有机组成部分,而非是法律权利框架的构成元素"的基本格局仍未被打破.由现代福利体制保障的健康权,主要面临着私人权利与社会性利益间的平衡问题.以英国为例,私人健康照护领域的主要诉求指向新型健康问题(如毒品问题,电子设备引发的健康问题等)的治理.而公共领域关照的则是健康照护的"总体效果"(overall effectiveness),公共卫生政策的行动逻辑并不一定使每一个公民总是获致及时的"切身性",其设计和执行往往要优先考量重点领域或重点群体的"效标关联效度"(criterion-related validity),绩效及其增量的预期吻合度,福利性健康照护的绝对支出,福利性健康照护的结构效度和普惠性等,且多偏重于基础民生保障领域,如在改善公民居住环境上增大投入等.即便如此,结构性不公平的现象仍大量存在于这些国家的医疗照护系统中.譬如,加拿大的土著居民获得医疗照顾的机会较少,且其健康水平也要比非土著居民的低得多.面对这样的状况,公共卫生政策显然会继续加大投入以矫正这些全局性,结构性失衡现象,于是更加疏忽对私人领域诉求的回应,致使健康权在公共政策范畴的"公 - 私"裂缝不断加深,甚至结成恶性循环.
实际上,我国健康权的规范生成同样受到国家公共卫生政策的深刻影响.我国通过构建"健康中国"这一沉浸式的概念场景,回避了结构化健康政策设计忽视社会连续性的固有弊端.尤其是"健康生活"观念的拟制与复归,使得健康照护的逻辑从"授人以鱼"转变为"授人以渔",即"健康服务""健康保障""健康环境""健康产业"的发生,运行,存续皆围绕公民自主参与,营造健康生活的能动性(意愿)与行动力(参与的能力)展开,并由此保障公民享有健康生活的"客观权利";至于展开"健康生活"过程中遭遇的"主观权利"保护或救济问题,则不具有稳定的原则或政策规律性,它们应当借由其他社会子系统 - - 尤其是司法和准司法系统 - - 的功能性运作加以解决,法治原则与公共政策仅可能在系统间的相互指涉中发挥决策参考价值,而这种路径恰恰呼应并表征了本文所称"规范实证化"的制度逻辑.只不过,健康权的实施问题要另文探讨,亦如"引言"部分所述,本文仅是走完了健康权实证化研究的第一个步骤而已.
健全健康制度的社会需求呼唤健康权规范实证化研究的范式转型.健康权的规范实证化是一个多面向,综合性的体系工程:从规范识别的角度进行静态区分,"法律"与"政策"是最基本的两个领域,其中,政策领域还涵括了种种法治原则的规范要求;从规范生成的角度进行动态梳理,则能够发现健康权实证化的三种基本模式,分别是基于国际法的健康权实证化,基于国内法的健康权实证化,基于法治原则和公共政策的健康权实证化.由此可见,健康权的规范实证化不仅涉及健康权机制的国际衔接问题,而且关系到健康治理经验的本土化发展,它的不同规范切面可能植基于不同的制度环境,内嵌有不同的制度预期,对应着不同的制度形态.因此,对于健康权的实证化而言,类型化地探究诸种模式背后的规范生成路径,包括但不限于其规范生成的过程和效果,是颇有必要的.不过,对于健康制度的演进来说,规范实证化是前提,但也只是前端的准备过程;更为重要的是对其实施体系的检视与建言,这一项工作便有待于后续探讨.
(李广德 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助理研究员,法学博士) | 0.898683 | 334.319149 | 0.020632 | 0 | 657 | 4,032 | 1,014.7 | 4.34375 | 0.12251 | 0.00446 | 200,200,006,354 | 法律_司法 |
为依法惩治侵害英雄烈士名誉,荣誉违法犯罪活动,维护社会公共利益,传承和弘扬英雄烈士精神,爱国主义精神,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英雄烈士保护法"等法律和相关司法解释的规定,制定本意见.
根据英雄烈士保护法第二条的规定,刑法第二百九十九条之一规定的"英雄烈士",主要是指近代以来,为了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促进世界和平和人类进步而毕生奋斗,英勇献身的英雄烈士.
司法适用中,对英雄烈士的认定,应当重点注意把握以下几点:
(一)英雄烈士的时代范围主要为"近代以来",重点是中国共产党,人民军队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上的英雄烈士.英雄烈士既包括个人,也包括群体;既包括有名英雄烈士,也包括无名英雄烈士.
(二)对经依法评定为烈士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二百九十九条之一规定的"英雄烈士";已牺牲,去世,尚未评定为烈士,但其事迹和精神为我国社会普遍公认的英雄模范人物或者群体,可以认定为"英雄烈士".
(三)英雄烈士是指已经牺牲,去世的英雄烈士.对侮辱,诽谤或者以其他方式侵害健在的英雄模范人物或者群体名誉,荣誉,构成犯罪的,适用刑法有关侮辱,诽谤罪等规定追究刑事责任,符合适用公诉程序条件的,由公安机关依法立案侦查,人民检察院依法提起公诉.但是,被侵害英雄烈士群体中既有已经牺牲的烈士,也有健在的英雄模范人物的,可以统一适用侵害英雄烈士名誉,荣誉罪.
根据刑法第二百九十九条之一的规定,侮辱,诽谤或者以其他方式侵害英雄烈士的名誉,荣誉,损害社会公共利益,情节严重的,构成侵害英雄烈士名誉,荣誉罪.
司法实践中,对侵害英雄烈士名誉,荣誉的行为是否达到"情节严重",应当结合行为方式,涉及英雄烈士的人数,相关信息的数量,传播方式,传播范围,传播持续时间,相关信息实际被点击,浏览,转发次数,引发的社会影响,危害后果以及行为人前科情况等综合判断.根据案件具体情况,必要时,可以参照适用"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利用信息网络实施诽谤等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法释〔2013〕21号)的规定.
侵害英雄烈士名誉,荣誉,达到入罪标准,但行为人认罪悔罪,综合考虑案件具体情节,认为犯罪情节轻微的,可以不起诉或者免予刑事处罚;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不以犯罪论处;构成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由公安机关依法给予治安管理处罚.
(一)坚决依法惩治.英雄烈士的事迹和精神是中华民族共同的历史记忆和宝贵的精神财富,英雄不容亵渎,先烈不容诋毁,历史不容歪曲.各级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要切实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依法惩治侵害英雄烈士名誉,荣誉的违法犯罪活动,坚决维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坚决维护社会公共利益.
(二)坚持宽严相济.对侵害英雄烈士名誉,荣誉的,要区分案件具体情况,落实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突出惩治重点,重在教育挽救,避免打击扩大化,简单化,确保实现政治效果,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有机统一.对利用抹黑英雄烈士恶意攻击我国基本社会制度,损害社会公共利益,特别是与境外势力勾连实施恶意攻击,以及长期,多次实施侵害行为的,要依法予以严惩.对没有主观恶意,仅因模糊认识,好奇等原因而发帖,评论的,或者行为人系在校学生,未成年人的,要以教育转化为主,切实做到教育大多数,打击极少数.
(三)严格规范办案.公安机关要落实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要求,依法全面,及时收集,固定证据,严格履行法定程序,依法保障嫌疑人合法权益.人民检察院对公安机关提请批准逮捕,移送审查起诉的案件,符合批捕,起诉条件的,依法予以批捕,起诉.对重大,疑难案件,公安机关可以商请人民检察院派员通过审查证据材料等方式,就案件定性,证据收集,法律适用等提出意见建议.人民法院要加强审判力量,制定庭审预案,依法审理.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要与退役军人事务部门和军队有关部门建立健全工作联系机制,妥善解决英雄烈士甄别,认定过程中的问题. | 0.881603 | 137.25 | 0.054335 | 0 | 260 | 414 | 627.8 | 4.082031 | 0.144505 | 0.00479 | 200,200,006,359 | 法律_司法 |
近日,经成都市第十七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七次会议通过,四川省第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次会议批准,新修订的"成都市法律援助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将于2020年9月1日起施行.这是2012年"条例"实施后的第一次全面修订.此次修订取消了事项范围限制,放宽了经济困难的审查标准,可让法律援助惠及更多困难群众.
据悉,修订前的"条例"主要针对特殊困难群众的一些特定事项作出规定,如工伤,追索抚养费赡养费,交通事故等事项才能申请法律援助.而普通离婚纠纷,房屋租赁纠纷,合同纠纷等事项,经济困难群众因不符合法律援助事项范围,只能自己花钱聘请律师.成都市法律援助中心以及"12348"公共法律服务咨询热线经常解答一些因离婚纠纷争取抚养权的相关咨询,但是由于不涉及家暴问题,法律援助仅仅能提供法律咨询,代拟法律文书等服务.而在"条例"修订后,经济困难群众可以就任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事项申请法律援助,获得无偿法律服务.
近日,就"条例"全面修订相关问题,四川法治报全媒体记者采访了成都市司法局相关负责人.该负责人表示,成都市全面修订"条例",取消事项范围限制,放宽经济困难审查标准等,困难群众今后在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时候,申请法律援助将更加方便,法律援助质量将会明显提升.
该负责人表示,此次"条例"的修订符合中央全面深化法律援助制度改革总体要求和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重点围绕扩面,提质,便民等关键环节进行.修订后的"条例"建立健全了法律援助工作制度,对提升成都市法律援助工作整体水平,实现基本公共法律服务均等化,促进践行新发展理念,公园城市示范区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答:"条例"于2012年3月1日由成都市人大常委会公布实施,2015年11月6日进行了修正,八年来为推动成都市法律援助事业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经济困难群众对法律援助的需求明显上升,2015年以来,中央和四川省委,成都市委深改工作对不断扩大法律援助范围,完善法律援助制度,提升法律援助质量提出了许多新要求,国家层面大力推动刑事案件律师辩护全覆盖改革,出台刑事,行政,民事法律援助服务统一规范,"条例"部分内容已不适应形势发展和工作需求,全面修订势在必行.
问:"条例"修订的总体思路是什么?
答:此次"条例"修订在总体上主要体现了以下四个方面的思考:一是以扩大法律援助的覆盖面为导向,着力取消事项范围限制,降低申请门槛,扩大家庭经济状况免审范围等.二是以提升法律援助工作质量为导向,着力强化政府及相关机构的责任,优化指派方式和原则,加强办案过程监管等.三是以提高法律援助申请方便快捷为导向,着力简化法律援助申请方式,增加便民措施.四是以规范法律援助程序为导向,着力完善刑事法律援助相关程序规定,完善审查程序规定,优化法律援助办理流程等.
问:"条例"在扩大法律援助覆盖面方面有哪些新的规定?
答:"条例"主要从三个方面作了规定:一是取消了法律援助事项范围限制.原"条例"规定申请法律援助限于请求国家赔偿,请求发给抚恤金救济金,请求给予社会保险待遇或者给予最低生活保障待遇等十类事项,本次修订取消了事项范围限制,明确规定只要申请事项依法在本市内审理或者处理,且因维护自身合法权益需要无偿法律服务的经济困难群众,就可以申请法律援助.
二是降低了申请门槛.本次修订将经济困难标准由"家庭成员人均收入不足居住地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二倍"调整为"家庭成员人均收入不足住所地或者受理法律援助申请地最低工资标准",并确立了住所地与受理申请地经济困难标准不一致时有利于申请人的原则,放宽经济困难标准,必将使法律援助惠及更多困难群众.
三是扩大了免于经济困难审查的范围.在原"条例"规定的城乡特困低保人员,讨薪农民工等七种免于经济困难审查情形的基础上,又增加规定因见义勇为,实施志愿服务或者为保护社会公共利益而遭受损害请求赔偿补偿的人员,符合条件的军人军属以及警察和消防救援人员遗属等,申请法律援助时无需进行经济困难审查.另外,新增通知辩护案件涉及的刑事附带民事诉讼案件,原告申请法律援助免予经济困难审查,直接提供法律援助.
问:"条例"在加强法律援助质量监管方面有哪些规定?
答:"条例"主要从三个方面作了规定:一是明确政府责任.要求市和区(市)县政府应当将法律援助纳入同级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民生工程,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建立法律援助机构,配备专职人员,并将法律援助经费列入同级财政预算,据实保障.这些规定有利于从制度层面上为法律援助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坚实的人,财,物保障.
二是优化指派方式和工作原则.在法律援助服务机构和法律援助人员办案上,明确法律援助机构应当将过去的人工指派方式调整为更为公平的随机指派方式.同时,明确特别指派原则,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可能被判处死刑,无期徒刑的,须指派具有三年以上执业年限并熟悉刑事辩护的律师为其辩护;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是未成年人的,指派熟悉未成年人身心特点的律师为其辩护.
三是加强质量监管.通过细化结案认定标准,建立法律援助服务质量检查评估制度,建立投诉查处制度等,加强对法律援助承办质量的监督管理.其中,改变过去司法行政机关,法律援助机构,律师协会等多头受理投诉的情况,强调投诉查处工作统一由司法行政机关组织实施.同时,对申请法律援助经济困难确认,是否给予法律援助决定,异议申请审查,指派法律援助人员,通知辩护等作出明确的时限规定,以及法律援助案件办结的六种情形作了明确规定,这些有利于从程序上对案件办理过程进行监督.
问:"条例"在提升便民服务水平方面有哪些规定?
答:"条例"主要从三个方面作了规定:一是简化法律援助申请方式.一方面,申请人出具经济困难证明,由原来要求村(社区)出具证明并经镇,街道办确认,调整为由镇,街道办直接出具;另一方面,申请人可以不提供经济困难证明,采取向法律援助机构作出书面承诺的方式,由镇,街道办负责对承诺事项进行核查,充分简化申请程序,降低申请成本.
二是增加便民措施.根据"放管服"改革的要求,明确将根据工作需要在法院,检察院,看守所设立法律援助工作站点,镇,街道司法所设立法律援助窗口,进一步方便群众就近获得法律援助.为了确保案件办理的连续性,明确在受援人同意的情况下,同一法律援助案件在不同阶段原则上由同一法律援助人员承办,避免了当事人在不同阶段反复申请法律援助.
三是对不属于本市受理范围的法律援助申请,在告知申请人到有受理权的法律援助机构申请的同时,还要求应当提供必要的协助;申请人提供的申请材料不齐全的,法律援助机构应当一次性书面告知申请人作出补充或者说明,着重强调要"书面告知",力求让群众少跑路.
问:"条例"在优化法律援助程序方面有哪些规定?
答:"条例"主要从两个方面作了规定:一是完善刑事法律援助相关程序规定.为适应新修订"刑事诉讼法"以及配套规定关于刑事案件律师辩护全覆盖的改革要求,新增刑事法律帮助,刑事通知代理程序规定;完善刑事通知辩护程序,新增公安机关,检察院通知辩护程序;进一步规范刑事案件中公安机关,检察院和法院的法律援助告知义务及转交义务等,确保了刑事法律援助案件的有序开展.二是完善审查程序规定.健全了申请,受理,管辖及争议处理和审查回避等规定,切实保障了当事人申请,审查过程的公正有序. | 0.901338 | 142.380952 | 0.035223 | 0 | 249 | 638 | 1,014.6 | 4.09375 | 0.11806 | 0.008822 | 200,200,006,419 | 法律_司法 |
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第三次全体会议经投票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这是时代大势所趋,事业发展所需,党心军心民心所向,是推进全面依法治国,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大举措,对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确定的重大方针政策和战略部署,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坚实宪法保障,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全军官兵坚决拥护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坚决维护宪法尊严和权威.
"法者,天下之程式也,万事之仪表也."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是党和人民意志的集中体现.宪法修改是国家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是事关全局的重大立法活动,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局和战略高度作出的重大决策.通过的宪法修正案,是我们党紧跟形势发展,把握时代特征,立足"四个伟大"实践提出的,是着眼新时代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审慎研拟的,是在凝聚集体智慧,体现人民意愿,取得高度共识基础上形成的,十分成熟,科学可行.这次宪法修改,从提出指导思想,到确立遵循原则;从集中各方智慧,到形成党内建议;从代表认真审议,到会议表决通过,始终贯穿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精神和原则,是我们党领导立法,保证执法,支持司法,带头守法的生动实践,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的生动体现.
观时而制法,因事而制礼.宪法只有不断适应新形势,吸纳新经验,确认新成果,作出新规范,才具有持久生命力.1982年宪法公布施行后,根据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和发展,分别于1988年,1993年,1999年,2004年进行了4次修改.4次宪法修改体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成功经验,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的发展成果.实践证明,及时把党和人民创造的伟大成就和宝贵经验上升为国家宪法规定,实现党的主张,国家意志,人民意愿的有机统一,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一条成功经验.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我国宪法必须随着党领导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完善发展.确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国家政治和社会生活中的指导地位;调整充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和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内容;完善依法治国和宪法实施举措;充实坚持和加强中国共产党全面领导的内容;修改国家主席任职方面的有关规定;增加有关监察委员会的各项规定等.这次宪法修改,根据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形势新任务,把党的十九大确定的重大理论观点和重大方针政策载入国家根本法,把党和人民在实践中取得的重大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成果上升为宪法规定,体现了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新成就新经验新要求,必将更好地发挥宪法的规范,引领,推动,保障作用,在法治轨道上更好地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宪法的生命在于实施,宪法的权威也在于实施.修改宪法是为了更好实施宪法,更好发挥宪法的国家根本法作用.全军和武警部队要以这次通过宪法修正案为契机,按照走在前列的标准要求,认真学习宣传贯彻宪法.要广泛开展宪法宣传教育活动,强化宪法意识,掌握宪法知识,领导干部要带头学习,全军官兵积极参与,成为宪法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要以宪法为总依据,推进新时代全面依法治军,全面从严治军,坚持立法,执法,司法和法治宣传教育一体推进,加快建设中国特色军事法治体系.要推动宪法精神在军队全面贯彻落实,强化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加快提高国防和军队建设法治化水平,推动治军方式根本性转变,为实现党在新时代的强军目标,把人民军队全面建成世界一流军队提供坚强法治保障. | 0.915082 | 315.6 | 0.037604 | 0 | 377 | 532 | 577.1 | 4.238281 | 0.106464 | 0 | 200,200,006,434 | 法律_司法 |
近日,最高院公布了夫妻共同财产认定的观点总汇,系统的总结了夫妻共同财产的定义与计算方式,共12项内容.
在离婚案件中具体处理住房补贴和住房公积金问题时,应严格区分款项取得于婚前或婚后,离婚时分割的只是婚姻关系存续期间的住房补贴和住房公积金.在具体操作上,可以先计算出双方婚姻关系期间的住房公积金,住房补贴总额再分割.因当事人离婚并不是提取住房公积金的事由,故应经过折抵后,由一方根据其拥有的公积金,住房补贴的差额给对方予以补偿.
- - 最高人民法院民事审判第一庭本书编写组编:"民事审判实务问答",法律出版社2005年版,第206页.
以夫妻婚姻关系存续年限乘以年平均值,所得数额为夫妻共同财产.
参照最高人民法院"婚姻法解释(二)"中有关军人复员费,自主择业费的规定处理.
- - "夫妻一方所在企业发放的买断工龄款是否属于夫妻共同财产",载最高人民法院民事审判第一庭编:"中国民事审判前沿"2005年第2集,法律出版社2005年版,第245页.
夫妻一方的铺位承租权,转租权具有财产权的性质,可带来财产性的收益,根据租赁关系的法律特征,应认定为夫妻一方或双方的其他共同所有财产的其他形式,也属于夫妻共同财产.在审判时,可从有利生产,方便生活,方便管理的原则进行处理.
- - 最高人民法院民事审判第一庭编:"民事审判实务问答",法律出版社2005年版,第205页.
依照"保险法"第21条第3款,第60条第1款,第63条的规定:"受益人是指人身保险合同中由被保险人或者投保人指定的享有保险金请求权的人,投保人,被保险人可以为受益人","人身保险的受益人由被保险人或者投保人指定","被保险人死亡后,保险金作为被保险人的遗产,由保险人向被保险人的继承人履行给付保险金的义务".依照上述规定和我国"民法通则""婚姻法""继承法"的相关规定,保险利益主要表现为保险金,保险利益具有特定的人身关系,应属于夫妻一方的个人财产,不属于夫妻共同财产.
一方取得的知识产权收益是否属于夫妻共同财产,应以该知识产权的财产性收益取得是否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为判断标准,而不应以该知识产权权利本身的取得的时间为判断依据.夫妻离婚时只能对现有财产进行分割,对没有实现其价值的财产性收益不能估价予以分割,智力成果只有转化为具体的有形财产后才属于夫妻共同财产,而对其配偶在共同生活中付出的劳动,可从其他财产中给予适当补偿,照顾.个人所有房屋的婚后收益.
- - 最高人民法院民事审判第一庭:"民事审判实务问答",法律出版社2005年版,第205页.
一方婚后用个人财产购买房屋,离婚时该房屋属于"个人财产的替代物",应认定为个人财产,其自然增值也属于个人财产;一方个人所有的房屋婚后用于出租,其租金收入属于经营性收入,应认定为夫妻共同财产.
- - 最高人民法院民事审判第一庭:"个人所有房屋的婚后收益认定及其处理",载"民事审判指导与参考"2013年第4辑,人民法院出版社2014年版,第118-123页.
在处理离婚纠纷中父母为子女出资所购房屋归属问题时,应根据"婚姻法"第17条,第18条,"婚姻法解释(三)"第7条,"婚姻法解释(二)"第22条等法律,司法解释之规定,区分父母出资购房的时间,房屋登记的所有权人,父母出资购房的出资比例及出资方式等因素来确定该房屋所有权的最终归属.
❂ 如果一方父母出资发生在其子女结婚前,则该出资资金应根据"婚姻法解释(二)"第22条第1款规定认定为对其子女一方的赠与.受赠一方子女可以获得该债权转化物 - - 不动产的所有权.
❂ 如果一方父母出资发生在其子女结婚后,则应根据"婚姻法解释(二)"第22条第2款规定将该出资认定为对夫妻双方的赠与,除非有证据证明父母明确表示赠与一方子女.相应地,子女双方以该共同受赠的出资购买的不动产,是婚后用夫妻共同财产购买的财产,属于夫妻共同财产.
父母部分出资(往往是首付款)
1,以父母自己名义签订不动产买卖合同并将不动产所有权过户到子女一方名下的情形.
❂ 如果该不动产过户发生在子女结婚前,显然,该不动产所有权应属于子女婚前财产.
❂ 如果该不动产过户发生在子女结婚后且该不动产登记在出资父母一方的子女名下,则仍可适用本条规定,视为只对自己子女一方的赠与,该不动产应认定为夫妻一方的个人财产.
❂ 如果该不动产过户发生在子女结婚后且该不动产登记在夫妻中非子女一方名下或夫妻双方名下,用夫妻共同财产偿还该不动产的贷款,则该不动产应认定为夫妻双方共同财产.
2,以子女名义签订不动产买卖合同并将不动产所有权登记在一方子女或双方子女名下的情形.
❂ 如果该出资发生在子女结婚前,则该出资属于接受该出资子女的婚前个人财产.
❂ 如果该出资发生在子女结婚后,则根据婚姻法解释(二)第22条第2款规定应将该出资认定为对夫妻双方的赠与.相应地,婚后以子女一方或双方名义签订的不动产买卖合同并以该出资作为首付款所购买的不动产,不管登记在子女一方还是双方名下都应视为夫妻共同财产.
- - 最高人民法院民事审判第一庭:"父母为子女出资购房所有权归属问题",载奚晓明主编,最高人民法院民事审判第一庭编著:"民事审判前沿"(第一辑),人民法院出版社2014年版,第241-244页.
❂ 婚姻关系存续期间,双方用夫妻共同财产出资购买以一方父母名义参加房改的房屋,产权登记在一方父母名下,离婚时另一方主张按照夫妻共同财产对该房屋进行分割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购买该房屋时的出资,可以作为债权处理.
❂ 如果房改房已经登记在夫妻双方名下,可视作一方父母放弃对房改房中因自己参加房改以职级,年龄,工龄等抵扣所享受的福利而对于夫妻双方的赠与,可作为夫妻共同财产进行分割.
❂ 如果登记于夫或妻一方名下,应参照婚姻法司法解释(三)第6条的规定,视为对子女的一方的赠与,该房改房应认定为夫妻一方的个人财产,而非夫妻共同财产.
工商登记中载明的夫妻投资比例并不能绝对等同于夫妻之间的财产约定,如果有证据证明工商登记所载明的事项只是设立公司时形式上的需要,则应按夫妻双方真实的意思表示去处理.在离婚案件中处理有关"夫妻公司"问题时,既要以"婚姻法"为依据,又要兼顾"公司法"中的规定.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无论是用一方婚前的个人财产还是用夫妻共同财产投资设立"夫妻公司",公司经营所产生的收益均应属于夫妻共同财产.
- - "离婚案件中对"夫妻公司"如何处理",载最高人民法院民事审判第一庭编:"中国民事审判前沿"2005年第1集,法律出版社2005年版,第241-242页.
夫妻一方死亡后,如果遗产已经继承完毕,健在一方用自己的积蓄购买的公有住房应视为个人财产,购买该房时所享受的已死亡配偶的工龄优惠只是属于一种政策性补贴,而非财产或财产权益.夫妻一方死亡后,如果遗产没有分割,应予查明购房款是夫妻双方的共同积蓄,还是配偶一方的个人所得,以此确认所购房屋是夫妻共同财产还是个人财产;如果购房款是夫妻双方的共同积蓄,所购房屋应视为夫妻共同财产.
有人用微信聊天,有人却在微信中学习,成长.下面是2016年最HOT法律公众号总有一个适合您! | 0.879199 | 92.09375 | 0.069095 | 0 | 235 | 682 | 1,498.5 | 4.03125 | 0.169325 | 0.057528 | 200,200,006,911 | 法律_司法 |
民事诉讼,证据学,司法伦理以及法律谈判学.
(1)司法伦理的基础问题:司法的正当性,司法伦理的基本规范,司法权威的伦理基础;
(2)调解与谈判:调解的基础理论,谈判与沟通学等.
陈文曲,男,湖南耒阳人,法学博士,哲学(伦理学)博士后,美国萨福克大学法学院访问学者,中南大学法学院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国法学会民事诉讼法学研究会理事.主要从事民事诉讼法,法律谈判与司法伦理等课程教学与研究.代表作"中国司法伦理基础论纲","民事诉讼当事人陈述理论重构------以哈贝马斯的交往理性为视角","现代纠纷解决基本理念:为权利而沟通","现代诉讼的本质:全面理性的规范沟通"等,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且多篇被人大复印资料复印,主持国家课题一项和省部级课题多项.
1.1992年大学毕业,次年考取律师资格并开始律师执业.
2.1998年开始在湘潭大学法学院诉讼法专业师从著名诉讼法学家何文燕教授研习民事诉讼.
3.2001年硕士研究生毕业并获取硕士学位,同年分配到中南大学法学院教书至今,主要教授民事诉讼法学,法律谈判学,法律职业伦理等课程.
4.2005年考取湘潭大学法学院诉讼法专业博士研究生,继续师从著名诉讼法学家何文燕教授研习民事诉讼法.
5.2009年博士毕业并获博士学位,博士论文为"民事诉讼当事人陈述理论重构 - - 以哈贝马斯的交往理性为视角",获得首届陈光中优秀博士论文奖.
6.2010年6月始在中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应用伦理学研究中心从事博士后研究,师从长江学者李建华教授,研究司法伦理基础理论(以哈贝马斯的商谈伦理为视角).
7.2012年9月至2013年9月,美国萨福克大学法学院访问学者,主修谈判与调解.
8.2014年9月-2015年9月,在湖南省人民检察院公诉三处挂职副处长(国家双千工程).
9.2016年9月-2017年9月,在中南大学房产管理处挂职副处长.
10.2011年前曾在某知名律师事务所执业多年,办理过数百件疑难案件. | 0.866104 | 59.214286 | 0.068293 | 0 | 238 | 239 | 1,157.6 | 4.03125 | 0.237636 | 0.015464 | 200,200,007,301 | 法律_司法 |
吉野贤治的父亲在二战之后移民美国,低调勤勉的工作,绝口不提作为"战败国移民"的感受,只谈那时的音乐与棒球.吉野贤治主修英语文学,1991年以资优身份从哈佛毕业,取得罗德奖学金前往英国牛津大学深造,但也是此时他的内心渐渐崩坏.
他是个知书达礼,前途光明的亚裔美国公民.
故事的结局我们都知道了.吉野贤治后来转攻法律,现在已经是美国法学界最有影响力的日本人之一,前后任教于牛津与纽约大学.在2006年出版的"掩饰:我们公民权利的隐藏攻击"一书中,吉野回忆起他无法下定决心出柜,徬徨无助的时光,那段写下阴郁诗句"杀死我的同侪"的过往──所有的事情乱成一团,研究生生活节节败退,想修性别课程却怕人发现自己的性向;吉野贤治的自我有许多重,就像成年时依法他必须在日本与美国双重国籍之间二择一,他也必须选择一些自我来面对世界,诗人的自我,学者的自我,亚洲人的自我,同性恋的自我,出柜的自我,非杀掉自己不可的自我,究竟哪个才能让他活下去无怨无悔?
思考之后,他舍弃了诗人的那个自我.因为在90年代,同时作为一个男同志跟诗人,只会面临双重弱势的局面,至少他自我认知是如此.吉野认为,既然已经决心出柜,那么就要拥有足以抵挡外界的武器,那个武器显然不是文学.吉野成了一个法学家,他教授日本法,宪法,反歧视,法律文学等课程,但这时又有人好心的提醒他:"你最好不要开性别相关的课程."
吉野成功以出柜男同志身份进入大学教书,但他最好不要强调自己的这个面向.吉野进一步解释这类善意提醒的真正涵意:"吉野是个优秀学者,刚好也是个男同志",但不应该是"吉野是个男同志学者".如果想要往上爬,男同志身份最好别太张扬,像是刷淡的背景那样最好.
吉野贤治正是用自己的前半生作为例子,说明同性恋群体面临的三种压迫.第一种称为"矫正"(Conversion),就像是中学生时期,吉野发觉自己贪恋男体的美,内心深处感到痛苦,渴望自己能够抗拒这种恋慕,转变成异性恋,社会迄今仍有某些团体开设"矫正同性恋"课程,把同性恋倾向当成烟瘾,酒瘾一般对待.第二种则是"暗渡"(Passing),如同吉野大学时期,已经接受自己是同性恋这个事实了,但仍想方设法不要被发现,为了不被排挤而假装成异性恋.第三种则是最后的阶段"掩饰"(Covering),尽管出柜表明是同性恋,但不要太张扬,"不要开性别相关的课程".言下之意,"你是同性恋,我们很开明没意见,但不要太醒目,像是争取同性婚姻什么的就太超过了".
吉野贤治此书意图讨论的,正是这种"掩饰".当吉野讲起掩饰时,引用了社会学家高夫曼(Erving Goffman),不过整体而言引用的成分不多,还是以美国式的传统法学辩证为主.究竟到什么程度,要求少数群体"掩饰",表现得跟主流群体极为神似,才会构成公民权利的侵害?法国法院禁止穆斯林女学生在学校内佩戴头巾,算不算是侵害?女性在职场必须同时掩饰自己的生育能力,又保有一定的女人味以免受到讨厌,算不算是侵害?同性恋不被保障像异性恋一样的婚姻权利,算不算是侵害?这三个问题,吉野虽然解释了现行法院做出解答的理论依据,但仍留下一些无法确定的摇摆思绪.
在吉野的想像中,人类可以有一个世界,鼓励人们揭开(uncover)每一重"无法自己决定"的自我,种族,文化,宗教,性向,性别,凡是基于本真而揭示且全力主张的,都受保障.无人需要假装成另一种自己不是的东西,他称之为"新民权".但现实生活中,这种揭示却无可避免的,也受到其他法律权利冲突的箝制.
最实际的问题可能是在于,性向或许不容许模糊,但其余的部分我们该怎么知道自己有没有在掩饰?特别是当掩饰已经是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的时候?当女人咄咄逼人,努力工作的时候,她是在假装成男人吗?当亚洲移民第三代完全不学习"母语",看着美国影集大笑的时候,他是在假装白人吗?当民间信仰者不讲"死亡"而说"往生",他是在假装成佛教徒吗?
掩饰的前提必须是认知到自己的本质是什么.但许多天生而来或偶发取得的身份,未必有真实不变的本质可以供人认知.吉野贤治当年扼杀掉的诗人其实还存在他的身体里,最后一章他没有讲什么大道理,只说了一个跟诗有关的故事.他的女性好友身上有个蓝色星星刺青,穿婚纱时会露出来,但她全然不以为意.蓝色星星来自一首诗,诗中的星星长在一个为灯泡制造光芒的男性工人胸膛上,外科医生把星星除掉,底下却是另一颗一模一样的星星.
她/他选择变成的,就是她/他本来拥有的.
开始自己的故事:"革命前夕的摩托车之旅"
搞错的话,这位作者绝对出不了书:"逗点女王的告白"
洪万生评"无限小:一个危险的数学理论如何形塑现代世界"
在帝国边陲梦想普罗旺斯:"日曜日式散步者" | 0.883273 | 127.933333 | 0.001047 | 0 | 318 | 489 | 977.4 | 4.171875 | 0.135487 | 0 | 200,200,007,316 | 法律_司法 |
编者按:在11月6日举行的第二届上海国际仲裁高峰论坛暨上海仲裁周开幕式上,民建中央副主席,全国政协常委,上海市政协副主席,上海国际仲裁中心战略与发展委员会主任,仲裁员周汉民教授作了题为"中国国际商事仲裁发展的条件和意义"的主旨演讲.周汉民教授在演讲中回顾了中国国际仲裁的发展历史,分析了中国国际仲裁的发展形势,并高屋建瓴地提出了中国国际仲裁发展的三个条件和三点重要意义.经周汉民教授授权,上海国际仲裁中心现全文发布该演讲,以飨读者.
各位嘉宾,女士们,女生们,第二届上海国际仲裁高峰论坛暨上海仲裁周开幕,我等参与其中,与有荣焉.1984 年承蒙我的恩师,时任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副主任裘劭恒教授的推荐,我得以前往北京,在中国贸促会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拜唐厚志先生为师.一转眼 36 年了,这36年我始终以一个国际仲裁界一员的身份,在理论研究和实务实践中 有些心得和体会与各位分享.我的题目是"中国国际商事仲裁发展的条件和意义",谨分享 三个条件和三个意义的相关观点和认识.
1984 年,我刚接触国际仲裁,今天这三个主办组织在上海都还没有,这丝毫没有不敬之意,而是说明中国的国际仲裁事业是在一片荒芜的土地上,开始艰难的跋涉.那什么是我们的发展条件?
第一个条件,中国伟大的改革和开放为中国国际仲裁的发轫和发展起到最为关键的作用.
这42年的改革开放,于中国而言是第二次革命,它深刻地改变了中国,它深刻地改变了世界.经济领域如此,社会领域如此,国际仲裁领域同样如此.其中有两个节点,非常值得谈起:
一是1993年,国家通过修改宪法方式确立中国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1993年,离中国提出恢复在关贸总协议中原始缔约国席位已经7年.我引用中国入世复关入世谈判首席代表之一龙永图先生的话来说,这7年谈得最多的是中国的经济体制是什么?我们终于可以在1992年党的代表大会于北京召开的同时,在世界贸易组织的前身关税与贸易总协定发言,郑重宣布,"我们也施行市场经济了,我们施行的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我们还必须要记得的第二件事发生在2001 年12月11日,在历经15年5个月艰辛谈判之后,中国终于成为世界贸易组织成员.为了入世,这15年零5个月,中国法制历经废除一些,修改一些,保留一些,创设一些的废,改,留,立的历史进程.从中央到地方,法律和法律性文件修改高达1500部.所以,中国的改革开放,为中国国际商事仲裁铺成了极为广阔的道路.
第二个条件,依法治国和全面依法治国推进了中国国际商事仲裁的伟大实践.
我们国家提出依法治国是1999年,我们国家提出全面 依法治国是2014 年,这两个历史阶段接续前行,表明我们对依法治国的重要认识,极为重视和着力推进.有这么几部法非常值得谈到,因为今天在座的绝大部分是法律人,法学人:
1979年"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这是中国第一部法律 谈及国际商事仲裁的实践;1990年"中国经济合同法",再次谈到相关仲裁条款该 如何认定;1982年国家"民诉法"(试行)及其后的"民诉法"都对国际商事仲裁及其效力做出明确规定;1986年极为重要,1986年应当浓墨重彩载入中国法治史.那一年我们国家加入了"关于承认和执行外国仲裁裁决的公约",即"纽约公约".就在同一年7月11日,中国提出恢复在关贸总协定中的创始缔约国席位的申请,这两件事是巧合吗?不是巧合.这是中国开始真正融入世界的转折点.融入世界这个词如何解释?我以为就是向国际规则靠拢,向国际惯例借鉴.靠拢和借鉴是艰难,艰深,艰巨,艰苦的万里长征,因为时至今日,在国际商事领域,还没有一个规定是按照我们的倡议制定的.因而靠近他,接纳他, 融合他,就是有朝一日,我们参与对他的修改或创制.中国人要有这样的志气,且时不我待.
八年之后的1994年,中国终于有了一部仲裁法.我还能够想起几张法律前辈的脸庞,他们在讨论中国仲裁法时的激情,豪迈,字斟句酌以及坚韧不拔的毅力里面有唐厚 志先生,谢怀栻先生,冯大同先生,今天这些先生都已经作古了.如果他们今天能够听到我们在此地议论中国国际仲裁的一路前行,继续奋斗,我相信他们是会感到十分宽慰的.所以,中国的法制建设和发展对中国的国际仲裁事业的理论探讨和充分实践同样是至关重要的.我刚才提到了"中国合作经营企业法","经济合同法","民诉法"(试行),和其后的"民诉法"的重要贡献,我还应当提到 1986年那一部"民法通则"的颁布.我特别再次强调 1986年加入"纽约公约"和1994 中国制定首部"仲裁法"的伟大意义,我以为这是中国国际仲裁一路前行的第二个条件.
第三个条件,于中国而言那就是改革无穷尽,开放无止尽,我们需要用更大的开放倒逼更深入的改革,这不仅要反复说,更要紧的是必须不断做.所以第三个条件就是永无止尽的改革和开放.
我必须提一个年份,因为这个年份发生的事件与中国国际商事仲裁关系十分紧密,那就是2013年.那一年,由美国推动的TPP谈判行将成功.TPP 谈判不是美国发动的,TPP谈判始于2005年,是四个中小国家发动的:新加坡,新西兰,文莱,智利.美国参与其中是2008 年,全力推动是2009年,最终签署是2015 年,决定生效是2017年6月30日.由于特朗普在2017年的1月21日入主白宫,他所做的第一项行政命令就是美国退出TPP.但是各位,不要认为 TPP已经寿终正寝了,11个国家签署的CPTPP正式生效两年了,中国政府首次于今年5月向世界表明我们的态度,就是对此持积极,开放的态度.
我们先把 CPTPP 摁下不表,还是回到 TPP 来,TPP 是 美国在太平洋两岸的布局,在大西洋呢?大西洋两岸一个国家和一个国际组织谈判 TTIP 也行将成功,是 1+28.第三个谈判,始于一个关键日期,2013年9月30日, 上海自贸区破土而出的第二天,美国在世界贸易组织发动的国际服务贸易协定的谈判,简称 TISA.这三个谈判有一个共同导向,就是中国都不在谈判之中.中国政府非常郑重地向世界贸易组织框架内的TISA谈判发出我们加入谈判的要求.美国无理提出"中国要加入TISA 谈判,必须符合五大条件".
因而在这样的严峻形势下,中国该向何处去?党中央十八届三中全会毅然决然提出全面深化改革,这就是我们"四个全面"的重要组成部分.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了中国全面深化改革的336项任务,其中核心一项就是要建设一个自由贸易实验区,最终确定在上海.上海自贸区在6300平方公里的上海只占28.78平方公里,14 个月以后得到扩区,成为 120.72平方公里.我们将上海改革开放的所有好牌全部押入自贸区,就是陆家嘴,金桥,外高桥,张江.就在那个时候,我们国际商事仲裁努力有了新的动力,就是要全力以赴,推动中国国际仲裁实践的更大发展.其最新成果就是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在上海设立了仲裁和调解中心.历经七年之努力,终于看到全世界第一个国际组织在上海在中国设立第一个仲裁和调解中心.所以我说,成就中国国际商事仲裁更大发展的第三个条件,必然是以更大的开放,倒逼更深入的改革.
下面探讨三大意义.第一个意义,提高中国国际商事仲裁国际化水平就是提 高我们的营商环境.
营商环境这个词对各位太不陌生了,这是最近三年中国 政治语汇的热词,世界银行对营商环境有年度报告.全世界 190到193个经济体在该年度报告中有明确排名.2018 年的报告,我们在190个经济体中占第 78 位.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我国营商环境的发展,大家充分认识到中国的营商环境应该有更大的提升.
我们遵循毛泽东同志的教诲,"世界上怕就怕认真二字,我们共产党就最讲认真".2019年,只用了一年功夫,我国营商环境从第78位提高到46位.再过一年,也就是2020年,在世界营商环境报告中我们前进到了第31位.当然中国的营商环境还需要继续努力,世界上没有最好的营商环境,而只有更好的营商环境.
昨天,我在市政协与俄罗斯公民院副主席和他的同事们进行视频对话两个多小时.我们的交流的主题是如何众志成城抗疫情,如何千方百计促发展?其中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是,对营商环境的改善我们还应该做什么样的努力?我个人以为,中国国际商事仲裁继续往前推进,而且越做越好,就是对营商环境改善最重要的助力之一.因为它直接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的要求,"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
人们常常把世行十条标准拿来涵盖营商环境的全部.我个人认为它只是局部而已,世行的十条营商环境指标,用我个人理解,不过是一个企业生老病死的全过程.第一条企业开办,最后一条企业破产程序,不就是生老病死的全过程吗?我想借用我在学习"国际投资法"和"国际经济法"时,恩师姚梅镇先生所言,如果要把这个环境说全了,他应当由五要素构成:政治环境,经济环境,文化环境,社会环境,法治环境.政治环境应当稳定而清明;经济环境应当活跃而有序;文化环境应当兼容而有特质;社会环境应当公平而正义;法治环境应当健全而进步.所以,促进中国商事国际仲裁进一步国际化就是进一步完善营商环境的题中之意.
第二个意义,推动中国国际商事仲裁的协同创新,这是 提升中国在世界治理体系中的发言权,特别是在商事仲裁法体系 发言权的重要举措.
概言之,我们的话语权源自我们的相关的理论突破和丰富实践,而这些理论和实践应该及时总结,闻达天下,必须具备世界对我们的知晓度,世界对我们的喜爱度和世界对我们的参与度.刚才两位国际友人的发言给了我们很多启发.我本人投身中国商事仲裁近30载,我认为无论是中国仲裁规则的周全还是仲裁程序的严密,无论是我们开庭方式的规范还是质证的严谨,无论是裁决的综合考量还是尊重当事人意思自治原则,强调友好型仲裁的重要性,中国的国际商事仲裁的理论发展和重要实践都需要全面总结,精准提炼,把我们中国的做法说给世界听.
由此我提出,有两个点可以发力:第一,ICSID 终于有中国仲裁员了.ICSID 这一仲裁的内涵外延,与我们所指的商事仲裁有相当的区别,但十分重要.在中国已经成为对外投资前三名大国之时,我们对这一仲裁的规则的改革应认真提出中国的方案.第二,刚才联合国贸促会秘书长从遥远的维也纳致辞,谈及联合国贸法会与商事仲裁联系最紧密的是,它于1985 年制定了"国际商事仲裁示范法",这部法在 2006 年经过修改.我提出的建议是,这一部示范法应当对当下正在进行的"中国仲裁法"修改以极为直接的参照.对国际规则修改好,对中国仲裁法也修改好,我们未来的发展前景一定更加清晰.
第三个意义,提高中国国际商事仲裁实践的普及,应当沿着国家重大战略和倡议同向同行.
从2012年至今的7年,中国重大国家战略和倡议有六个,分别是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粤港澳发展战略,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战略,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和"一带一路"建设倡议,其中"一带 一路"建设倡议就需要我们的仲裁界努力贡献.我到过"一带一 路"中国企业奋斗的地方,比如越南,柬埔寨,哈萨克斯坦,俄罗斯,伊朗,每到一处我基本都会问一个问题:你们到此地所签的合约有仲裁条款吗?有些没有,有些有.我再追问一个问题:"用上在中国仲裁的选择吗?"回答是不多.这促使我今天利用这一崇高讲台呼吁大家,在"一带一路"向前推进的当下,中国的国际商事仲裁要一同走出去,成为中国企业创业的法律法律保障之一,这已经十分紧迫,十分关键.因为,中国在"一带一路"相关国家的投资已超过1200亿美元,建设经贸开发区83个,每年双边贸易额都超过1万亿美元,是中国每年外贸进出口总额的1/4之强.中国既然有这么多国际业务,那么,中国国际仲裁就不是在中国境内的国际仲裁,而应当是遍布全球业务的国际仲裁,应当成为在世界各地投资创业的中国企业解决经济纠纷的重要法律手段和仲裁首选地.
现在中国各地的仲裁员名册中有许多海外仲裁员.这表明我们的仲裁是尊重国际实践的.让各国有才之士近悦远来.如果有朝一日,在海外众多的仲裁机构名册中有越来越多的中国仲裁员名列其中,那更是让我们感到欣慰和高兴的.让我们期盼这一天的早日到来. | 0.899473 | 189.769231 | 0.012183 | 0 | 486 | 1,495 | 1,083.5 | 4.21875 | 0.161532 | 0.001489 | 200,200,008,195 | 法律_司法 |
编者按:应国际知名仲裁法律媒体威科仲裁博客(Kluwer Arbitration Blog"KAB")邀请,我会副主任,秘书长马屹博士近期就中国仲裁的发展和上海国际仲裁中心的实践接受了采访.在采访中,马屹副主任,秘书长就上海国际仲裁实践发展创新,新冠疫情下互联网技术在仲裁中的应用前景,中国仲裁员审理国际案件的经验,中国仲裁法的修改,国际仲裁的中国化等国际仲裁界关心的问题,分享了他的思考与见解.2020年9月13日,KAB网站全英文刊登了马屹副主任,秘书长的采访(点击阅读原文查看),本文现将该篇采访的中文译稿予以分享,以飨读者.
您是否能谈一谈您眼中的上海国际仲裁中心?
非常感谢威科法律博客给我机会向国际仲裁界人士介绍上海国际仲裁中心(下称"SHIAC").SHIAC是1988年经上海市人民政府批准设立并经司法登记的仲裁机构.当时上海市政府为改善投资及经贸环境,有效解决外商争议,决定仿照国际商会仲裁院,瑞典斯德哥尔摩商会仲裁院等国际知名仲裁机构由商会组织组建的模式,责成中国贸促会上海分会筹建设立了上海国际仲裁中心的前身 - - 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上海分会,并于2013年正式更名.
在我看来,坚持走国际化,专业化的发展道路是SHIAC最大的特色.2014年,SHIAC发布中国首部自贸区仲裁规则并与国际航协共同设立了全球首家航空仲裁院;2015年,SHIAC设立了金砖国家争议解决中心,中非联合仲裁上海中心;2016年,SHIAC裁决在美国得到执行的案例被收录于国际商事仲裁理事会当年的"商事仲裁年报";2019年,SHIAC设立了"上海国际争议解决中心",是国内首个功能类似于麦士威尔议事厅的综合性争议解决法律服务平台.经过30年的发展,SHIAC案件的当事人已经遍及全球80余个国家和地区,仲裁裁决已经在近70个国家和地区得到承认和执行.
事实上,SHIAC的国际化发展也得到了仲裁界的普遍认可.2016年3月,SHIAC获评第6届"环球仲裁评论"(Global Arbitration Review) "年度最受关注仲裁机构大奖",是迄今为止唯一获此殊荣的中国内地仲裁机构,并提名"年度仲裁创新大奖";2018年,SHIAC成为首批入选中国最高人民法院国际商事法庭国际商事争议"一站式"机制的仲裁机构.
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已经爆发了几个月了,受疫情影响,中国司法部发布了关于鼓励线上纠纷解决机制的指导意见.在这个问题上,上海国际仲裁中心是否已经采取,或者将要采取相应的措施?
新冠疫情确实对全球法律服务业产生了巨大冲击,我认为在这样的困难时期,的确需要技术来协助解决纠纷.SHIAC在4月举办了一次关于如何运用科技手段解决疫情冲击的研讨会,在会上我也介绍了SHIAC一些做法,比如在一些案件中运用视频技术来完成仲裁庭的庭前和庭后的合议,允许当事人通过电子邮件的方式提交仲裁申请和转递文件,允许专家证人和鉴定人通过视频的方式陈述意见,我们还在疫情期间完成了多起案件的网上庭审和网上调解.未来,我们会继续注重运用科技手段来辅助案件管理和仲裁庭审,开发电子签名,电子证据存证等功能并制定相应的规则指引,抓住这次"危中之机",满足商事主体高效便利解决纠纷的需求.
我们从上海国际仲裁中心的网页上了解到,大概有60%的仲裁员是来自中国境内的.那么当面对中国仲裁员时,您是否能给代理人一些相关建议,以帮助他们更好地呈现案件?
其实我更喜欢这个问题的反面,即SHIAC有40%的仲裁员来自于港澳台地区和外国,过去5年平均每年有25人次的境外和外籍仲裁员参与SHIAC的案件审理,而且SHIAC每年有15%的案件是涉外案件或国际案件,而85%的国内案件中又有超过80%的案件一方或双方是外商投资企业,因此即使是中国仲裁员审理的案件,也并不意味着这些案件就是"中国"的或"本土"的,或者是与国际仲裁完全不一样的.
从我的经验来看,对于当事人和代理人而言,无论面对来自哪国的仲裁员,赢得他们的信任是最关键的,这涉及对商业交易的了解,对法律技巧的熟悉,优秀的文件制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以及对法律文化的感知和融合.在这点上,我认为对世界各国的仲裁员而言是共通的,这也是仲裁国际化的表现.如果一定要说一些面对中国仲裁员的建议,中国仲裁员其实是严谨而务实的,他们一方面看重成文法规范和书面证据,另一方面也并不会忽视寻求真正有效化解纠纷办法的可能.所以若要赢得他们的信任,当事人和其代理人也许需要对这种争议解决文化有所了解和认识.
您是否看好仲裁模式在中国境内继续推广的态势?在您看来,有什么措施是可以帮助促进这种增长态势的?比如,你认为国内的仲裁法是否需要一些变革?
从数据来看,中国仲裁的案件数量,争议金额和从业人员规模方面,在过去5年都得到了巨大的发展.以SHIAC为例,过去5年我们的案件每年以40%的比例增长.2019年,SHIAC新受理1520件仲裁案件,争议金额总计人民币309.45亿元,个案平均争议金额超过人民币2000万元,受案数量和争议金额均创历史新高.究其原因,是商事仲裁已经被纳入中国构建多元争议解决制度体系的顶层设计中,并且已经成为中国面向国际打造法治营商环境,吸引投资和经济发展的重要配套措施.因此,我非常看好中国仲裁未来的发展前景.
但国际仲裁的竞争力并不是单纯地"以量取胜",如果要推动中国成为国际仲裁中心,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在5年前SHIAC举办的一次国际研讨会上,学者们将国际仲裁中心的要素归纳为7个方面,即完善的仲裁法律制度,谙熟仲裁制度的法官群体,优秀的仲裁机构,强大的仲裁从业者队伍,成熟的仲裁员培训体系,友好的仲裁城市环境及地理区位优势,因此,这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政府部门,法院,仲裁从业者共同配合;而这背后的核心推动力,还是要尊重商事仲裁区别于诉讼的制度设计和文化理念,这也是保持仲裁持久生命力的所在.
当然,中国仲裁法的修改是其中一项重要议题,但中国仲裁法留给我们的"财富"同样不能忽视.事实上,中国现行仲裁法仍然具有很强的开放性和实用性,它允许仲裁机构通过制定仲裁规则来推动仲裁的创新,如果不是这样,那么SHIAC自贸区仲裁规则中的名册外仲裁员,调解员调解,友好仲裁,小额程序,案件合并和第三人加入等制度也不可能得到有效实施.
您曾经谈过"国际仲裁的中国化"这个问题,您认为这个趋势中的关键要素是什么?
我认为这个趋势中的关键要素是中国仲裁机构的实践.大家知道,中国仲裁机构每年要处理案件的数量是远超过国际仲裁机构的,这也意味着中国仲裁机构相比国际同行,拥有更多可以用来修改仲裁规则,改善案件管理实践的参考样本.也就是说,"国际仲裁的中国化",就是让中国仲裁机构通过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让自身的案件管理实践和争议解决文化更多地为国际仲裁界所接受.
我也高兴地看到,在中国仲裁实践中得到广泛运用的一些制度,比如指定案件管理秘书,仲裁机构作出管辖权决定,仲裁与调解相结合,裁决书核阅等,也已经开始被越来越多的外国律师和仲裁员所理解和接受.
我们知道仲裁裁决是一裁终局且具有约束力的.那您对于"选择性复审"机制又有什么样的看法呢?
我理解"选择性复审"机制的初衷是为了给予当事人在对仲裁裁决所涉及的实体结论不满时的一种救济途径,就此,目前国际上的做法可分为司法上诉机制和仲裁内部复审机制,就后者而言,我注意到美国仲裁协会(AAA),西班牙仲裁院(SCA),巴黎国际仲裁院(IACP),谷物和饲料贸易协会(GAFTA),国际油,油籽和油脂协会(FOSFA)等国际仲裁机构都有类似的规定.但仲裁制度的价值正是由于其与诉讼是不同的,如果脱离仲裁的常识,初心或规律,让仲裁越来越像诉讼,反过来被蚕食的可能是仲裁的魅力甚至是生命.
当然,我个人并不否认这种复审机制可能确实可以发现一部分事实认定和法律适用错误.不过即使纯粹从技术角度上看,如果作出复裁裁决的本质上只是另一批仲裁员而已,如何能保证他们的认定意见就一定比原先的仲裁员更准确呢?如果当事人仍然对复裁结果不满意,是否还需要对复审裁决再设置"复审"机制呢?是否可以允许当事人自行撤销复审裁决而恢复原裁决呢?这些都是值得深入考虑的问题.事实上,在机构仲裁的语境下,仲裁机构如果做好仲裁员的选聘,培训和指定工作,适当提高仲裁程序"透明度",做好仲裁裁决的核稿工作,是可以保障"一裁终局"的效率和质量的.
在最后让我们换个轻松些的问题.你是否能与我们的读者分享一些关于中国仲裁的有趣故事呢?
我可以和各位读者分享SHIAC参与支持在上海举办的第19届IBA"国际仲裁日"大会的故事.大家可能都知道, "国际仲裁日"会议是国际律师协会仲裁专业委员会的年度全球专业会议之一,深得全球仲裁领域的优秀从业人员,仲裁员以及法学专家的高度关注与踊跃参与.但直到2016年之前,"国际仲裁日"大会还没有在中国举办过.
2015年,国际律协致函SHIAC,希望在中国上海举行第19届"国际仲裁日"大会,是国际律师协会第一次将"国际仲裁日"大会选在中国内地举行,因为他们认为在上海乃至整个中国,仲裁服务市场潜力巨大,仲裁机构国际化程度越来越高;而为了确保此次会议的成功举办,为了能吸引该管辖区内更多的代表团参与进来,IBA选择SHIAC作为首家中国境内的会议支持机构.在会议筹办过程中,SHIAC作为会议支持机构,做了大量协调,宣传,推广,会务工作,确保了来自53个国家和地区的律师界,仲裁界的500多名人士成功出席会议.这个故事反映出中国仲裁机构的独特魅力:他们不仅是专业的法律服务机构,而且还是非常值得信任的仲裁事业合作伙伴.在那次大会之后,包括时任IBA主席戴维·瑞弗金先生在内的许多与会律师,都主动向我们表达了成为SHIAC仲裁员的意愿. | 0.912946 | 174.304348 | 0.006 | 0 | 362 | 1,098 | 1,238.1 | 4.21875 | 0.127713 | 0 | 200,200,008,393 | 法律_司法 |
"港区国安法"在六月三十日刊宪生效,标志着困扰特区23年国家安全的法律缺口得以填补,香港可以走出困局,从乱到治.
自"港区国安法"生效后,特区政府全力支持并积极落实相关工作,包括︰
(一) 行政长官于七月一日联同律政司司长和本人就"港区国安法"举行记者会,解释"港区国安法"内容及回答传媒就"港区国安法"的提问.同日警务处成立国家安全处,专职处理危害国家安全的执法工作.
(二) 维护国家安全委员会(国安委)于七月三日成立,特首办主任陈国基获中央任命为国安委秘书长.国安委于七月六日举行首次会议,全体成员出席,由中央人民政府指派的国家安全事务顾问骆惠宁亦列席会议.会上,行政长官会同国安委为"港区国安法"第四十三条所规定的执法措施,制定"实施细则"("细则"),赋予警务处维护国家安全部门所需及适当权力,有效履行其维护国家安全的职责.
(三) 行政长官分别按"港区国安法"第十六条及第十八条任命警务处维护国家安全部的负责人及律政司国家安全犯罪案件检控官,亦按第四十四条规定指定一批裁判官负责处理危害国家安全犯罪案件.
(四) 律政司司长和我本人出席了三个立法会事务委员会的联席会议,向议员,以及透过直播,向公众解释"港区国安法"及"细则"的内容.
(五) 我于七月九日就"细则"如何增强特区政府维护国家安全的执行能力发表了文章,并就"细则"接受不同媒体访问,详细阐述"细则"七项措施的权力,程序和审批准则."细则"确保相关人员在执行措施时,既可有效达至防范,制止和惩治危害国家安全的行为和活动,亦同时符合"港区国安法"总则对尊重和保障人权的要求.
"港区国安法"实施后,不同鼓吹港独及勾结外部势力的人已感到害怕;有宣布退休的,退出的,脱离组织的,有急速离开香港的;有组织相继表示停止运作或解散;有所谓黄色经济圈的店铺试图"脱色",铲走文宣;亦有人退出通讯群组等,可见"港区国安法"的震慑力.
"港区国安法"体现中央对特区的高度信任,让特区承担履行"港区国安法"的主体责任.中央驻港维护国家安全公署于七月八日揭牌正式成立,具标志性,历史性的意义,显示中央在香港维护国家安全的决心和责任.
根据"港区国安法",公署会分析研判特区维护国家安全形势,就维护国家安全重大战略和重要政策提出意见和建议;监督,指导,协调,支持香港特区履行维护国家安全职责;收集分析国家安全情报信息;并按"港区国安法"在特定情形下依法办理国家安全犯罪案件.
国家安全是中央事权,每个国家均订有法例保障国家安全,维护国家安全既是香港特别行政区的宪制责任,也是每一位公民的义务.部分西方国家猛烈批评中央为香港订立"港区国安法",甚至以制裁干预香港事务,是双重标准,并违反国际法,国际惯例,损人害己.
我必须强调,"港区国安法"让政府在防范,制止和惩治四类危害国家安全的罪行有法可依,为香港提供从乱到治的转机,使香港回复稳定,市民的自由和权利也得到更好的保障.当有人违法,政府必须严肃依法惩治,但政府更想做好的是防范和制止工作,市民不做违反"港区国安法"的犯罪行为,明白国家安全对香港安定太平的根本性和重要性.
"港区国安法"的颁布起了定海神针的作用,但我们必须警惕有破坏分子可能试图测试特区政府的底线,以身试法.若有人做出违反"港区国安法"的犯罪行为,执法部门必会严正果断执法,保障国家和香港的安全,这样香港才可回复安定太平,社会才可免受暴力威胁和破坏,各行各业才可正常运作,香港才可重回正轨,发展经济,改善民生.
(文章于2020年7月15日出版的商报刊登) | 0.874145 | 104.428571 | 0.011012 | 0 | 181 | 560 | 646.5 | 4.0625 | 0.134747 | 0 | 200,200,008,702 | 法律_司法 |
现在,我代表青县人民法院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意见.
2017年,县法院在县委的领导下,在县人大和上级法院的监督指导下,在县政府,政协以及社会各界的关心支持下,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牢牢把握司法为民,公正司法主线,以"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为出发点,深入推进各项工作,共受理各类案件8159件,结案7842件,结案率为96.11%,审判质效稳步提升.司法公开,司法改革,队伍建设也稳步推进,成效显著.
刑事审判以建设"平安青县"为目标,保持对各类犯罪的高压态势,特别是坚决打击危害公共安全,食品药品安全,环境污染和多发性侵财等犯罪,审结各类刑事案件149件,判处罪犯199人,使人民群众的安全感显著增强.同时,认真落实罪刑法定原则,扎实推进刑事审判制度改革,着力发挥庭审的决定性作用,大力推进侦查人员,鉴定人,证人出庭作证,确保"无罪的人不受刑事追究,有罪的人受到公正惩罚".积极参与特殊人群社会管理,社区矫正等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特别是对缓,管,免人员,做到依法监控,不留死角,全力维护社会稳定和谐.
民事审判以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依法保护广大人民群众合法权益为目标,精心审理各类民事纠纷,继续强调案件质效要求,持续推进诉讼调解工作,全面实行诉前调解模式,共审结各类民商事案件4445件,其中以调解,撤诉方式结案1904件,案件调撤率42.83%.全力追求审判的公平公正,在强化节点管控的同时,组建了四个以员额法官为核心的专业办案团队,专事办理交通事故,保险合同案件,统一裁判尺度,解决了"同案不同判"问题.扎实推进家事审判,成立了家事合议庭,依法保护未成年人,妇女和老年人的合法权益,审理家事案件258件,其中调解和好,自愿撤诉93件,判决不准离婚37件,切实维护了婚姻家庭的和谐稳定.
行政审判以促进"法治青县"建设为目标,坚持监督依法行政与规范诉讼环境并重,切实提高裁判质量,充分发挥个案引领作用,依法维护行政相对人合法权益,努力促进行政争议实质性化解,积极探索行政案件协调处理机制,审结行政案件14件.同时,依法审结行政非诉审查案件166件,有力的支持了行政机关的依法行政.
执行工作以解决"执行难"为目标,用足用好执行手段,深入推进工作创新,全力破解执行难题.自年初开始,在上级法院的统一部署下,连续开展了"春雷行动","夏季雷霆","合围攻坚"三次执行会战,开展集中执行活动217次,出动警力1692人次,警车715辆次,采取悬赏执行,公开曝光,限制消费,财产报告,领导包案等新的执行方法,依托全国统一的执行查控网络查控被执行人财产,执结各类执行案件3068件,执行标的4.91亿元.特别加强了对"老赖"的打击力度,先后冻结存款1709万元,查封房产36处,车辆35辆,公开失信被执行人信息420条,拘传120人次,拘留53人次,罚款45人次,搜查8次,因涉嫌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移送公安机关43人,有力的维护了申请执行人的合法权益.
持续完善司法公开平台,利用法院信息化建设的契机,全面推进阳光司法进程.依托三大公开平台,充分运用互联网技术,实现了审判,执行工作的全要素依法公开.进一步加强互联网监督,投诉平台的建设和推广应用,强化社会公众对人民法院各项工作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全面整合诉讼服务大厅,诉讼服务网,12368热线,移动客户端等诉讼服务渠道,打造"互联网+"的诉讼服务体系,为诉讼参与人提供一体化,全方位,高效率的诉讼服务.
利用第三方评估机制促进司法公开工作,把2017年确定为"阳光司法争创年",以"阳光司法指数"评估体系为依托,以争创一流业绩为目标,全面提升司法公开水平,进而推动全院审判质效的提高.特别是依托"大数据"平台,按照阳光司法指数评估的要求,把所有审判环节细化为立案,庭审,审务,执行,文书,工作机制等六个大项,53个小项,分别成立了领导小组,由主管院领导负责,对立案,审判,执行,信访等各个环节进行全程动态管控,责任到庭,责任到人.在上级法院组织的考核中,我院的司法公开工作得到了高度评价.
在首批法官入额工作完成后,又完成了法官,法官助理,书记员的单独职务序列改革,以员额法官为核心,组建了26个1+N+X(1名员额法官加上若干法官助理,书记员)模式的审判,执行团队,优化了审判资源的配置.全面推进司法责任制改革,制定了"关于落实司法责任制的实施细则(试行)",院,庭长一律到一线办案,凡应当由入额法官签发的法律文书,一律由其自行签发,庭长及主管院长不再审查签批.所有40名单独职务序列的法官及法官助理的工资改革已经完成,工资已经按照新的标准发放,绩效考核奖金的总量已经计算核准完毕,绩效考核方案及奖金分配办法已经制定,绩效考核奖金已按要求发放到位.此外,我院内设机构改革方案已经制定完毕获省高院批准并试运行,在方案中,内设机构缩减为六个:政治处,诉讼服务中心,刑事审判庭,民事审判庭,行政审判庭,执行警务局.
始终将政治建设放在队伍建设的突出位置上,认真学习党的十九大精神,深入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活动的常态化制度化,使队伍始终坚持党的领导,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使全院干警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保持共产党员的先进性和法官的高尚情操,捍卫法律的尊严和司法的纯洁.通过作风整顿,强化对审判权运行的常态化监管,坚持反腐败无禁区,全覆盖,零容忍.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以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为抓手,进一步完善"不愿为"的自律机制,"不敢为"的惩戒机制,"不能为"的防范机制和"不必为"的激励机制.对干警的思想问题做到抓早抓小,把危机苗头消灭在萌芽状态.努力建设"学习型"法院,大力加强司法人才培养,参加省政法委和上级法院组织的远程视频培训593人次,参加省高院专项业务培训17人次.积极开展法院文化建设,在全面更新法院文化长廊的基础上,组织人员拍摄了微电影"花火",通过一个普通的执行案件映射出了新时代法官的风采.
五,主动接受各界监督,持续改进工作,依法保障"三权"
自觉接受人大工作监督和法律监督,积极配合人大常委会的各项专题调研和视察,积极落实审议意见.自觉接受政协民主监督,主动汇报法院工作,充分听取意见建议.依法接受检察机关诉讼监督,共同维护司法权威.广泛接受社会监督,依法保护公众对法院工作的参与权,知情权和监督权,全年召开新闻发布会2次,并通过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平台公布法院重点工作消息763件(次);开展了"公众开放日"活动,邀请群众代表走进法院,观摩庭审,与法官座谈,增进群众对法院工作的了解,争取群众对法院工作的支持.
各位代表,县法院所取得的成绩,离不开县委的坚强领导,县人大及常委会的有力监督和县政府,县政协及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在此,我谨代表县法院全体干警,向大家致以衷心的感谢和诚挚的敬意.
在工作中,县法院还存在很多不足,一是案多人少矛盾更加突出,司法改革后,能够行使审判权的法官由42人减少到了26人,同期受理案件总数却由5712件增加到了8159件;二是个别干警因司法改革出现了思想波动,队伍管理面临新的挑战;三是个别干警的司法行为有待进一步规范,工作作风有待进一步提升.
2018年是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巩固司法改革成果的开局之年,关键之年.县法院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统领,全面落实县委十届三次全会构建"363"工作格局的总要求,打造"智能法院,阳光法院,网络法院,创新法院"四位一体的"智慧法院",进一步提高司法能力,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一是立足公正司法,全力打造"智能法院",提高司法质效.以确保司法公正高效,提升司法公信力为目标,充分运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高科技技术,促进审判体系与审判能力现代化,实现对审判,执行工作高度智能化的运行与管理.按照最高人民法院信息化3.0版建设要求,依托智审系统及"法信--中国法律应用数字网络服务平台",建成全面覆盖,移动互联,透明便民,安全可靠的智能化信息系统,实现全院审判工作"全面覆盖,移动互联,跨界融合,深度应用,透明便民,安全可控"的目标.
二是立足阳光司法,全力打造"阳光法院",推进司法公开.以三大公开平台为基础,以第三方评估机制 - - "阳光司法指数评估"为标准,以人民群众司法需求为指南,全力加强司法公开工作.以方便人民群众诉讼为出发点,加强诉讼服务中心建设,充分发挥12368热线的服务功能,全力推进电子诉讼体系建设,加快普及网上立案,网上缴费,网上送达等功能,构建贯通审判执行全流程,融会诉讼当事人,代理人和法院干警的互联网电子诉讼平台,在减轻人民群众诉累的同时,不断提升人民法院的司法公信力.同时,创新接受人大和各界监督机制,拓宽司法监督渠道,改进法院工作.开通网上评价系统,拓展社会监督范围和渠道,通过外部监督,确保司法活动的公开,公正,保障当事人的知情权和合法权益.
三是立足节点管控,全力打造"网络法院",强化审判监督.完善网上办案系统,把案件审判过程纳入信息化管理,实时统计,实时更新,动态管理,通过信息化实现审判执行全程留痕.所有案件从立案,庭前准备,开庭,法律文书送达等整个法定过程全部纳入网上系统管理,立案,呈报,审核,签批,监督,考评等均由系统自动生成,并对案件受理,立案,强制措施,全部法律文书等案件基础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和综合查询.院庭长等审判管理人员,普通审判人员以及当事人都可根据各自的权限,随时查询,浏览案件的办理情况,使办案过程始终置于监督之下,实现公开,公正,透明.
四是立足自身建设,全力打造"创新法院",提高司法能力.坚持不懈抓好思想政治建设,深入学习贯彻十九大及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防止"四风"问题反弹回潮.持续深化司法权运行机制,司法人员分类管理,法官单独职务序列,法官员额制,司法职业保障等改革措施,全面落实主审法官,合议庭办案责任制,并完善相应的监督机制.大力加强教育培训,着力提升司法能力.加强法院文化建设,激励干警坚定法治信仰,坚守法治原则.落实"两个责任",真正把纪律挺在前面,及时发现和处理倾向性,苗头性问题,从严惩处各种违纪违法行为.
功崇惟志,业广惟勤,党的十九大为我们描绘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宏伟蓝图,而实现这一蓝图,创造全体人民更加美好的生活,任重而道远,需要我们每一个人继续付出辛勤劳动和艰苦努力.在今后的工作中,县法院将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全面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全会精神,自觉践行"四个意识",牢固树立"四个自信",坚决贯彻"三个一以贯之",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谱写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青县篇章而不懈奋斗! | 0.883726 | 222.75 | 0.007872 | 0 | 411 | 1,166 | 1,140.3 | 4.097656 | 0.154658 | 0 | 200,200,008,778 | 法律_司法 |
枪支暴力再现美国枪患难解美国纽约市布鲁克林区一地铁站12日发生枪击事件.据美国媒体报道,持枪者至少开枪33次,造成20余人受伤.这是美国今年发生的第131起造成至少4人伤亡的严重枪击事件.分析人士指出,枪支暴力已成为美国社会一大顽疾.在政治极化等因素影响下,每年有越来越多美国民众成为枪支暴力的受害者,美国枪患越来越难以解决.惊魂一刻根据纽约警方的说法,枪手先是扔出两枚烟雾弹,然后用手枪对地铁乘客射击,打伤10人,包括7名男性和3名女性.另有十余人因吸入烟雾,跌倒等原因受伤.纽约州州长凯茜霍楚尔在枪击事件发生后说,伤者中有5名学生.伤者之一霍拉里本卡达告诉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事发时他坐在枪手旁,试图逃跑时被击中膝盖.我感到震惊,我感到害怕,我不知道今后我是否还敢乘坐地铁.同在这班地铁上的乔丹杰维尔也向美国媒体倾诉了他的遭遇.他先是听到书本接连掉落的声音,然后看到人群向列车前部跑去并有烟雾出现.他说,奔跑的人们一边哭泣,一边祈祷,我很庆幸活了下来.美国白宫新闻秘书普萨基12日在社交媒体上说,总统拜登已经听取有关纽约市地铁枪击事件最新进展的简报.白宫高级工作人员正与纽约市长和警察局长联系,以提供支援.愈演愈烈纽约市长埃里克亚当斯12日晚表示,枪支暴力是纽约市无法单独解决的全国性问题.正如亚当斯所言,近年来全美枪支暴力问题愈演愈烈.在"创伤外科与急症护理开放获取杂志"的一项分析中,研究人员基于平均80岁的预期寿命计算,在2009年至2018年期间,仅因为枪支,美国人就损失了1260万年的寿命.在上述时段,枪支导致的死亡人数每年增长0.72%,占创伤死亡人数的比例从47%升至近51%.今年以来美国枪支暴力情况同样不容乐观.枪支暴力档案网站截至12日的统计数据显示,涉枪事件已在美国造成至少11918人丧生,另有9522人受枪伤.美国纽约州立大学奥斯威戈分校犯罪学副教授贾克琳席尔德克劳特认为,严重的枪击事件以及每天被枪支伤害的人都在提醒人们,枪支暴力在美国已成为一场公共危机,不仅对目击者造成创伤,还将影响整个城市的公共安全信任度.美国"洛杉矶时报"日前发文指出,枪支暴力已成为美国人的生存方式和死亡方式,但这种情况并没有在其他发达国家出现.美国的枪支凶杀率是加拿大的8倍,法国的13倍,澳大利亚的23倍.积重难返为遏制枪支暴力,美国政府11日出台新规,对无编号且难以追踪的幽灵枪加强监管,包括禁止商家不进行背景调查就出售幽灵枪套件等.但分析人士指出,美国枪患有着复杂成因,仅靠出台一些细枝末节的法规恐怕只是杯水车薪.根据波士顿大学公共卫生学院资料,加利福尼亚州有107条不同的枪支管制法律,居全美之首.但该州仍屡屡发生枪支暴力事件.就在本月3日,加州首府萨克拉门托市发生一起严重枪击案,共造成6人死亡,12人受伤.最近两年,新冠疫情暴发,经济遭受冲击,种族矛盾凸显等因素导致私人枪支持有量进一步增加.美国每个城市支持枪支安全组织发布的报告指出,数百万美国人在新冠疫情大流行期间急于购买枪支,他们自认为是在购买安全产品,但实际却使自己面临更高的枪支暴力风险.此外,政治因素也令美国的枪支暴力问题更加难解.民主和共和两党长期在控枪问题上对立,导致相关法案难以通过.拥有超过500万会员的美国全国步枪协会为了维护自身利益,不断通过游说关键政客等方式,阻碍控枪相关立法.美国犯罪问题学者托马斯阿布特说,华盛顿被政治极化笼罩,在国家层面解决枪支暴力问题的进展将非常缓慢. | 0.927677 | 1,438 | 0.004199 | 0 | 1,438 | 395 | 1,178.1 | 4.03125 | 0.132128 | 0 | 200,200,008,972 | 法律_司法 |
法律条文时常以宏大叙事和宏观制度来彰显规则之威,但细细观之,其诸多蕴含着正义之魂,人性之美,道德之善的法治细节,体现着法治之暖.第十七届"文津图书奖"获奖图书"法治的细节"是中国政法大学教授罗翔最新出版的一部法学随笔集,他从微小却又打动人心的细节出发,通过对张扣扣,N号房,张玉环案等热点案件剖析,对辛普森案,电车难题,性同意制度等法理分析等,以幽默风趣,深入犀利的叙述风格,解读微观事件背后的宏大与宏观,使有专业门槛的刑法学知识,不再神秘高深,即便"法律圈"外的普通人都能收获颇丰.
对于法律人而言,舆论高度关注的热点案件,正是普及法制意识,法治文明的良机.当然,作为一名刑法学教授,罗翔可以从人类法治理想追求和实现等大道理入手,但他深知细节的力量,在对热点案件的解读中,不断在法理和现实找寻平衡点,洞见法治的细节,而这一找寻的过程,本身就体现出了法治中的细节."法律之内,应有天理人情在",罗翔在解读"张扣扣故意杀人案"中出现的法律判断与道德判断的冲突时,他说"当一个人是否应该接受法律惩罚的时候,不能仅仅根据道德来定性,而要根据法律规定来决定.但是,法律又不能与道德严重抵触",并提醒大家"不要轻易对他人进行道德论断".如果韩国的N号房事件发生在中国,除了组织者有罪,围观者会不会构成犯罪?罗翔根据我国刑法理论规定告诉大家,围观者构成共同犯罪,但执法部门应当避免淫秽物品打击对隐私权的过度侵扰.辛普森案,张玉环案引发他对程序正义和实体正义的思考,他承认法律是有缺陷的,人的认识能力是有限的,只能通过既定的程序去追求有限的正义,如果无视程序规则追求实体正义,"那么也许在某个个案中会实现正义但潘多拉的魔盒却也由此打开了,使得每一个无辜公民都有可能成为刑罚惩罚的对象".可以看到,在他的文章中,除了"硬核"的普法以外,更有着严肃的,混杂着哲学和人性思考的法治理念.
罗翔被网友形容为"讲刑法最好的哲学老师".与其他通常停留在刑法本身的老师不同,他擅长引申到哲学的层面,串起苏格拉底,柏拉图等哲学家的理念,剖析自己的人生经历,引发形而上的思考.书的后两章主要收集他的阅读和思考,求学经历,以及爆红后的心路历程,袒露其心境的变化与成熟.他希望每一个法学学子不要陷入法律技术主义,不要带着法律人的傲慢,否则"法律学多了,人就慢慢丧失人性了".他从自己大学时帮助求助者,第一次感受到法律可以影响到他人一生等经历,意识到应该让知识从书本走向现实,让法律不再停留于抽象的逻辑,而是成为每一个人鲜活的故事.而他时常反思自己不够勇敢,自恋和偏见的态度,以及言谈中藏不住的法治信仰和人性温暖,让无数对法律知识不太了解的人看到法治的光芒.
"法治中国,不在宏大的叙事,而在细节的雕琢".一则法条的完善,一种理念的进步,一份对公平和正义的渴望,这些小小的"细节"在持续推动法治不断进步.而我们每一个人,都是法治世界的渺小"细节",我们散发着一缕缕微光,播撒着一粒粒种子.聚沙成塔,微光齐明,终会点亮法治之光,照亮前行之路. | 0.895284 | 312.75 | 0 | 0 | 540 | 320 | 797.2 | 4.265625 | 0.117506 | 0 | 200,200,009,129 | 法律_司法 |
少年事件处理法第36条及其他相关规定,未赋予被害人有到庭陈述意见之机会,是否违宪?
本号解释基于宪法第16条保障人民有诉讼之权,于人民之权利或法律上利益遭受侵害时,有权依法请求法院救济;法院并应依宪法正当法律程序原则公平审判,明确肯认被害人于不抵触少年保护事件立法目的之范围内,仍应享有一定之到场陈述意见之权利,可资赞同.惟本号解释所采宪法依据及其论理,对于一般犯罪所适用刑事诉讼程序,虽较无问题,但因本件原因案件涉及少年保护事件,除性质及立法本旨上与成人刑事案件有别外,再从少年事件处理法(下称少事法)观察,其与少年刑事案件亦有所差异.且少年保护事件既具有特殊性,严格言之,并不应与一般诉讼等同视之,是本号解释如另以宪法第22条发展出程序基本权作为诉讼权之上位概念,作为宪法依据,更可显示少年司法事件之被害人在一定范围内亦受到宪法基本权之保障,爰提出协同意见书如下:
宪法第16条规定人民有请愿,诉愿及诉讼之权.学者有称为权利保护请求权,故宪法合并规定为一条.其中请愿权历史甚为悠久,今则诉愿与诉讼制度,均甚齐备.各国宪法多有请愿权之规定,具有救济权之性质,可补诉愿与诉讼为救济手段之不足.宪法第16条所保障之请愿,诉愿及诉讼权,性质上属于程序权,乃人民为实现其宪法上所保障之其他各种权利,向立法,行政或司法机关请求救济手段性之基本权利.尤其是向司法机关诉请裁判之诉讼权,具有最终救济之功能.[1]
在学理上,有认为从实体与程序观点,基本权又可分为实体基本权与程序基本权(Verfahrensgrundrechte或Prozessgrundrechte)[2].宪法第16条规定人民有请愿,诉愿及诉讼之权,系宪法有关程序基本权之基础规定,但非以此为限,还有延伸其他程序保障之空间.[3]程序基本权乃从宪法保障个别基本权利之客观功能面向中推导出,即是将附含于个别基本权利中之程序保障,加以一般化与主观化,使之既成为宪法上的原则,又成为个别基本权利.[4]换言之,个别基本权利皆含有程序保障之需求及功能,得将性质相同之"程序保障"一般化为"程序基本权",就如同平等权,人性尊严,一般人格权,其既内含于各项具体基本权利中,亦可外显为宪法原则,作为个别基本权利保护范围无法涵盖时之补充依据,并支配所有公权力,包括行政,立法,司法等.[5]如能建构概括且广义程序基本权概念,除可去除程序功能仅具实体基本权利之附随地位之迷思外,亦可补诉讼权保障之不足.[6]又有关程序保障之原理运用及机能,非仅限于刑事程序或行政程序,于民事事件之审理,亦不应忽视程序保障之优位性及指导原理性,且关于程序保障机能之评估,不应局限于其与诉讼程序内制度之关联,而应并致力扩大视野于诉讼以外之程序制度,进行多角度之分析.[7]
此外,宪法所规定之诉讼为民事诉讼,刑事诉讼,行政诉讼及选举诉讼四种(参看宪法第77条及第132条).[8]如从宪法所称诉讼之文义观之,是否包含少年保护事件,不无疑义.如在未修正宪法之前,系属诉讼事件以外之扩张程序保障之问题,从宪法第22条概括基本权中,如能发展出以程序保障为目的之较广义程序基本权概念,实更加概括且周延.是透过宪法程序基本权之理念,重新建构与宪法相连结之制度性保障或具有客观法秩序(价值)面相(功能)之程序基本权[9],并再次检视及确认一般诉讼程序事件外之少年司法事件之被害人保护,亦受宪法位阶之程序保障,本号解释正是将之说理清楚之好时机.
本号解释认少事法第36条规定及其他少年保护事件之相关条文,整体观察,均未明文规范被害人(及其法定代理人)于少年保护事件处理程序中得到庭陈述意见,于此范围内,不符宪法正当法律程序原则之要求,有违宪法保障被害人程序参与权之意旨.从比较法观察,较常被引用者,为德国基本法第103条第1项规定任何人在法院有法定听审请求权(Vor Gericht hat jedermann Anspruch auf rechtliches Gehör.).此系保障人之程序上固有权(ein "prozessuales Urrecht" des Menschen).此两造听审(audiatur et altera pars)概念,在罗马法中业已创设,系指在各该个别程序中,给予程序关系人及被告有陈述意见之机会,在寺院法(或称天主教教会法)及德意志与普鲁士法律传统,亦有所要求.一般听审原则,可参见自由大宪章(Magna Charta libertatum;大宪章).近代,其亦可见于1628年6月7日权利请愿书(Petition of Rights)之正当程序(due process)保障,18世纪美国宪法及1793年及1795年法国革命宪法.[10]由上可见,德国基本法有关听审请求权,与英美法中正当程序存在若干之关联性,而有关美国宪法上所适用之正当法律程序原则,亦已为本院解释多次引用.
再进一步从英美法而论,所谓正当法律程序,其理念源自英国法上自然正义概念,于国家行为所衍生之任何程序,均应有使其行为相对人(即人民)有于公正法院就审,获悉受指控行为之事实与决定,及就此指控进行答辩等权利.[11]且此由自然正义原则(a principle of natural justice)所推导之权利,可源自拉丁法谚"无人得自断其案"(nemo judex in causa sua)及"两造兼听(听审)"(audi alteram partem or audiatur et altera pars).至美国联邦宪法制定时,将此理念于联邦宪法增修条文第5条中明文规定:"......不得未经法律正当程序,剥夺任何人之生命,自由或财产",通称"正当程序条款"(due process clause).[12]即依美国1791年宪法增修条文第5条正当程序条款,适用于联邦,另依1868年宪法增修条文第14条"......亦不得未经正当法律程序剥夺任何人之生命,自由或财产",以该正当程序条款拘束各州. | 0.887896 | 351.714286 | 0.035059 | 0 | 584 | 557 | 1,780.9 | 4.207031 | 0.149066 | 0.007407 | 200,200,009,669 | 法律_司法 |
充分昭示了习近平法治思想科学理论的实践追求,实践力量和实践成果.
习近平法治思想的四个逻辑视角不同,各有侧重,相互依存,内在统一.历史逻辑深刻揭示了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历史必然性和现实必要性,理论逻辑深刻回答了加强社会主义法治建设,推进全面依法治国的内在规律性和理论科学性,制度逻辑深刻阐释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推进制度之治的现代化取向和法治化精义,实践逻辑深刻阐明了建设良法善治的法治中国的路径依赖和实现方式,四者统一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之中.
在习近平法治思想理论体系中,制度逻辑具有联结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的重要地位,发挥着整合各种法治逻辑关系的重要制度载体作用.事实上,制度逻辑与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实践逻辑既深度融贯,内在统一,又不尽相同,相对独立.一方面,制度逻辑贯穿于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实践逻辑之中,与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实践逻辑水乳交融,浑然一体.制度和法治是人类文明的重要标志.历史中有制度,理论中有规则,实践中有法律.另一方面,制度既不同于历史和现实,也不同于理论与实践,制度,制度文明,制度逻辑是相对独立,自成体系的存在形态.制度是社会关系的纽带,社会行为的规矩,有人类社会的地方就有制度(规则),有制度文明的地方就有制度运行和制度发展的内在逻辑.制度广泛深刻地存在于历史与现实,理论与实践之中,是人类政治文明,制度文明,法治文明的重要表现形式.
习近平法治思想的一个显著特征,是高度重视党和国家的制度建设.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制度是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长期性问题.我们扭住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这个关键,为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永葆党和国家生机活力提供了有力保证,为保持社会大局稳定,保证人民安居乐业,保障国家安全提供了有力保证,为放手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资本等要素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不断建立了充满活力的体制机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及其根本制度,基本制度,重要制度,法律制度,法治体系,制度之治,法律之治,规则之治,良法善治等制度和治理要素,是习近平法治思想科学理论体系中的重要制度内涵.
经国序民,正其制度.习近平法治思想从多角度,多方面深刻论述了国家制度,宪法制度,法律制度,国家治理体系,法治体系等重大制度问题.例如,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揭示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制度和法律制度的历史规律性和必然性,明确指出:"中国在人类发展史上曾经长期处于领先地位,自古以来逐步形成了一整套包括朝廷制度,郡县制度,土地制度,税赋制度,科举制度,监察制度,军事制度等各方面制度在内的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为周边国家和民族所学习和模仿."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中国逐步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陷入全面危机.面对日益深重的政治危机和民族危机,无数仁人志士为改变中国前途命运,开始探寻新的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尝试了君主立宪制,议会制,多党制,总统制等各种制度模式,但都以失败而告终.在变法救国方面,"自戊戌变法和清末修律起,中国人一直在呼吁法制,但在当时的历史条件和政治条件下,仅仅靠法制是不能改变旧中国社会性质和中国人民悲惨命运的".只有在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才找到了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正确道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在根据地创建人民政权,探索建立新民主主义经济,政治,文化制度,为新中国建立人民当家作主的新型国家制度积累了宝贵经验."从建立革命根据地开始,我们党就进行了制定和实施人民宪法的探索和实践.一九三一年,我们党在中央苏区成立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颁布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一九四六年,我们党在陕甘宁边区颁布了"陕甘宁边区宪法原则"."革命战争年代,"我们党在中央苏区,陕甘宁边区等局部地区就制定实施了涉及土地,婚姻,劳动,财经等方面的法律",建立了相应的法律制度.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党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为建设社会主义国家制度进行了不懈努力,逐步确立并巩固了我们国家的国体,政体,根本政治制度,基本政治制度,基本经济制度和各方面的重要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不断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不断健全.历史和实践都雄辩证明,新中国成立70多年来,中华民族之所以能迎来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最根本的是因为党领导人民建立和完善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形成和发展了党的领导和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军事,外事等各方面制度,不断加强和完善国家治理.
法治是"制度之治"的根基,宪法是国家制度的总依据,法律制度是国家制度的法律化表现形式,法治体系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骨干工程,在法治轨道上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有力法治保障.习近平法治思想的制度逻辑,不仅存在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等总体制度领域,而且体现在宪法制度,法律体系和法治体系等法律制度方面,是一个具有中国特色,显著优势,现代化特征,符合人类政治文明,制度文明和法治文明发展规律的科学逻辑体系.
政治文明,制度文明和法治文明是习近平法治思想中十分重要的法理概念,是构建习近平法治思想制度逻辑的基础性范畴."政治文明"是指人类社会政治制度,政治观念和政治活动等的进步状态和政治发展取得的成果.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我们党和国家的战略目标.党的十六大把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任务和重要目标."法治是人类政治文明的重要成果",我国宪法序言明确提出,国家"推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协调发展".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政治文明问题,在庆祝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成立六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明确提出,在全面深化改革进程中,我们要积极稳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以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为根本,以增强党和国家活力,调动人民积极性为目标,不断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我们要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继续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发展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的伟大创造.我们完全有信心,有能力把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优势和特点充分发挥出来,为人类政治文明进步作出充满中国智慧的贡献!"
"制度文明"是政治文明建设的重点和关键,是法治文明发展的制度载体和规范支撑,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成果,是国家和社会实现良法善治的制度化,法治化的集中体现.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制度和法律制度是在长期实践探索中形成的,是人类制度文明史上的伟大创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制度和法律制度,植根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史所积淀的深厚历史文化传统,吸收借鉴了人类制度文明有益成果,经过了长期实践检验."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要积极吸收借鉴人类制度文明有益成果,但决不能动摇或放弃我国制度的根基.
"法治文明"是以法治形式表现出来的人类文明进步状态,是社会制度文明的集中体现,是国家政治文明的重要标志.法治属于政治建设,属于政治文明,制度文明,是人类政治文明和制度文明的重要成果,是现代国家和社会治理的基本手段.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法治是人类文明的重要成果之一,法治的精髓和要旨对于各国国家治理和社会治理具有普遍意义,我们要学习借鉴世界上优秀的法治文明成果."法治和人治问题是人类政治文明史上的一个基本问题,也是各国在实现现代化过程中必须面对和解决的一个重大问题.
政治文明,制度文明,法治文明都是习近平法治思想制度逻辑中具有本源性,根本性和引领性的基本概念.三者既有所区别,相对独立,又相互交叉,彼此融贯,是我们深刻领会习近平法治思想制度逻辑的法理基础,也是深入研究国家治理制度逻辑问题的重要概念.
制度是国家大厦的基础和柱石.对于现代国家来说,制度体系犹如国家生命体的"骨骼架构",是支撑国家生存,发展和强大的"四梁八柱".习近平法治思想强调国家制度的系统性,协同性和有效性,对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规范化,体系化,法律化建设,阐明了重要理念,提出了明确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研讨班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大历史任务,就是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为人民幸福安康,为社会和谐稳定,为国家长治久安提供一整套更完备,更稳定,更管用的制度体系."在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推动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不断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就必须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从法治上为解决这些问题提供制度化方案.开启新征程,要着眼长远,筑法治之基,行法治之力,积法治之势,促进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提供长期性的制度保障.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习近平法治思想中关于制度建设和制度逻辑的根本性,统领性概念.党的十八大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就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根本政治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等基本政治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以及建立在这些制度基础上的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等各项具体制度.党的十九大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制度保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要更加自觉地坚持党的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坚决反对一切削弱,歪曲,否定党的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言行;"必须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不断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充分发挥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现行宪法序言规定,本宪法以法律的形式确认了中国各族人民奋斗的成果,规定了国家的根本制度和根本任务;明确提出"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断完善社会主义的各项制度......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现行宪法明确规定社会主义制度是国家的根本制度,既从根本上标识了我们国家制度的社会主义性质,也从本质上体现了我国宪法的社会主义属性.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保证.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把制度建设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强调"必须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不失时机深化重要领域改革,坚决破除一切妨碍科学发展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弊端,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使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首次提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个重大命题,并把"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确定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党的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分别就修改宪法,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作出部署,在制度建设和治理能力建设上迈出了重大步伐.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作出"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不仅从13个方面凝练概括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基本构成和显著优势,而且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创造性地划分为根本制度,基本制度,重要制度.(点击此处阅读下一页)
本文责编:admin | 0.908099 | 340.428571 | 0.044145 | 0 | 999 | 1,657 | 503.1 | 4.253906 | 0.101553 | 0.005698 | 200,200,010,319 | 法律_司法 |
立法会:劳工及福利局局长动议二读"2022年职业安全及职业健康法例(杂项修订)条例草案"致辞全文(只有中文)
以下是劳工及福利局局长罗致光博士今日(五月二十五日)在立法会会议上动议二读"2022年职业安全及职业健康法例(杂项修订)条例草案"的致辞全文:
我动议二读"2022年职业安全及职业健康法例(杂项修订)条例草案".本"条例草案"旨在修订"工厂及工业经营条例"及"职业安全及健康条例"及其附属法例的最高罚则,让雇员得到更佳的职业安全及健康(职安健)保障.
尽管香港的整体职安健表现在过去多年持续得到改善,但改善的趋势近年有所放缓.致命工业意外的数字高踞不下,过去10年的数目一直维持在每年约20宗,并没有下降的趋势.社会普遍认为其中一个主要原因是职安健罪行判刑偏低,未能产生足够的阻吓力,以遏止职安健的违法行为.此外,香港职安健法例的最高罚则已超过20年未曾检讨,亦远较一些海外已发展地区的职安健法例罚则为低.基于以上原因,我们全面检视了现行职安健法例的罚则,调整条文的最高罚款额.
在上述两条法例中650多条循简易程序提出检控的职安健条文,政府检视了它们的最高罚款额,以确保它们能够切合违法行为的严重性,并且具有足够阻吓力,主要的修订包括:
(二)调整其他简易程序罪行的严重性分类及最高罚款额.与雇主相关的罪行,按严重性将最高罚款额订为25000元,10万元及40万元,而与雇员相关的罪行则订为10000元,50000元及15万元.
此外,循简易程序审讯的罪行的检控时限现时为六个月,我们建议延长至一年,让劳工处有更充足时间就严重个案深入调查,以提供充分证据,协助法庭考虑需否对涉及个人疏忽而被定罪人士判处即时监禁的刑罚.
"条例草案"其中一个重要建议是针对极严重的职安健罪行引入具足够阻吓力的罚则.我们建议修订法例中雇主,东主及处所占用人的一般责任条文,以下统称雇主一般责任条文,让我们可以循"可公诉罪行"程序,就这些极严重职安健违法行为提出起诉,并交由较高层级的法院审理.我们建议将这类极严重罪行的最高罚款额及最高监禁年期,分别订为1000万元及两年,并在法例订明法庭在量刑时须考虑被定罪单位的营业额,从而根据它们的运作规模判处具阻吓力的罚款.上述条文只针对极少数涉及极高罪责或严重疏忽并导致严重后果,包括雇员死亡等的个案.
政府在二○一七年"施政报告"中承诺检讨职安健法例的最高罚则.我们已就修例建议进行多次广泛咨询,商界和工人团体普遍同意有需要提高职安健法例的罚则,以加强其阻吓力,但对罚款增加的幅度持有不同意见.在制定此"条例草案"时,我们已考虑所有收到的意见及观点,并平衡了雇主及雇员双方面的利益.
我恳请各位议员支持"条例草案"并尽早通过,让雇员得到更好的职安健保障."条例草案"获得立法会通过后,将会于刊宪当天实施. | 0.906838 | 117 | 0.061154 | 0 | 252 | 246 | 1,971 | 4.0625 | 0.14359 | 0.034934 | 200,200,011,311 | 法律_司法 |
请经常检查你的邮箱,若发现新公民电子报误入垃圾邮件,请转入收件箱,以提升邮件识别率,让更多人读到.2003年6月20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签署国务院第381号令,公布施行"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该"办法"自2003年8月1日起施行.1982年5月国务院发布的"城市流浪乞讨人员收容遣送办法"同时废止.
从新的办法内容上可以看出,这是一个规范救助的办法,救助由民政部门负责,结束了对被救助对象的强制,并给与救助站更多的责任和禁止性规定,从立法的角度看,新的办法已经基本到位了,它能够在较长时间内适应社会进步的需要.我们相信,8月1日之后,我们国家将彻底告别持续了50多年的"收容遣送"的历史,告别城乡分割计划经济的城市人口管理模式,每年数千万进城打工的农民从此可以免遭收容遣送制度的歧视和侮辱,公民在宪法上的平等权利和尊严会得到进一步保障.
当然,仅有好的法律还是不够的,我们需要关注这个法律的具体执行过程,希望不要再出现执行当中出现扭曲.希望民政部门将要进一步制定的实施办法能妥善解决公安,城管等管理部门与救助站的合作问题.我们也希望未来的救助工作是开放的,不仅救助站的设立向社会开放,其他民间组织可以自发开展救助,救助站的管理更应当向社会开放,比如,主动引入社会志愿者承担一些救助和教育工作,向媒体和社会公众随时开放,开放是最好的监督.
对于国务院如此尊重民意,做出如此迅速的反应我也感到高兴,在这个变革的时代里,我们看到了更多的希望.这样的一个办法是真正代表民意的,代表时代进步的,不仅办法的内容体现了时代的进步,办法的出台这个行动过程本身也体现了时代的进步.我们相信,"三个代表","与时俱进"不是一句空话,民主与法治也不是一句空话,这是我们时代的必然要求,是我们实实在在的努力的方向.
但同时,我也感到有些遗憾.我们提出审查"城市流浪乞讨人员收容遣送办法"的建议有两个目的:一个是实体方面的,希望废止该收容遣送办法;另一个更重要的是程序方面的,希望全国人大常委会运用宪法赋予的权力审查并废止国务院颁布的这个收容遣送办法,从而在这个审查过程中确立一个违宪审查程序,当以后再发现违宪的法律法规时,依照该程序予以修订或废止.这样的一个程序对于我国法制统一的是非常重要的.
其实,违宪审查的问题距我们的生活并不遥远.例如,高考分数线的地区之间的差异就是一个平等权问题.我国宪法规定,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平等原则在实践中分为两个部分:一个基本原则是机会均等,其次要对于弱者实行差别待遇,利益向弱者倾斜,这都是被认为公正的.高考分数线新疆比江苏低,就体现了对新疆的差别待遇,因为新疆教育相对落后,应当照顾.但是,如果这种差别待遇反过来,不是照顾弱者,而是照顾强者,人们就会认为不公平.高考分数线北京的比很多教育落后的省份还低,这就违反了宪法规定的平等原则.再比如,关于法制不统一的问题,工商局,卫生局对同一个违法对象实施处罚,处罚结果可能不一样,因为他们各自依据的法律法规可能存在冲突,这样的问题也是宪法问题.
确立一个违宪程序对于维护公民宪法权利,促进我们国家的法制统一是非常重要的,我们一定会继续努力,寻求适当的个案来推动中国宪政法治的进程. | 0.912913 | 190.285714 | 0.010582 | 0 | 318 | 317 | 1,030.9 | 4.101563 | 0.123123 | 0 | 200,200,012,059 | 法律_司法 |
专利申请是获得专利权的必须程序.专利权的获得,要由申请人向国家专利机关提出申请,经国家专利机关批准并颁发证书.申请人在向国家专利机关提出专利申请时,还应提交一系列的申请文件,如请求书,说明书,摘要和权利要求书等等.在专利的申请方面,世界各国专利法的规定比较一致,但也存在许多差异.
专利申请是发明人,设计人或者其他有申请权的主体向专利局提出就某一发明或设计取得专利权的请求.依中国专利法规定,专利申请应向专利局提交申请书,说明书,权利要求,摘要,附图,优先权请求.其中附图,优先权请求这两个文件就每个申请而言,并非均必不可少,但这有利于专利申请.专利申请案中,申请书应以书面形式,主要载明如下内容:授予专利的请求,发明或设计名称,申请人姓名及身份,代理人姓名及身份,签名.
1,专利作为一种无形资产,具有巨大的商业价值,是提升企业竞争力的重要手段.
2,企业将科研成果申请专利,是企业实施专利战略的基础.
3,专利的质量与数量是企业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能力的体现,是企业在该行业身份及地位的象征.
4,企业通过应用专利制度可以获得长期的利益回报.
5,企业拥有专利是申报高新技术企业,创新基金等各类科技计划,项目的必要前提条件. | 0.892788 | 73.285714 | 0 | 0 | 195 | 116 | 932.7 | 4.171875 | 0.124756 | 0 | 200,200,012,628 | 法律_司法 |
"上帝吻过的天使",是淡江大学资讯传播系纪念系友林芷滢(1989-2012)所拍摄的影片.芷滢在"2012年东京台湾女留学生命案"中遇害.她的家人经历了国际刑案调查,媒体恶质报导,及国内法律诉讼,强忍悲伤,与当时的立法委员林佳龙(现任台中市长),律师陈淑贞,中央警察大学刑事系教授林裕顺等人,经过一年多的奔走,在2013年4月,促成<犯罪被害人保护法>修订通过.新的条款即目前社会习称的<百合条款>.这新条款公布实施后,陆续已有适用对象得到实际扶助.这部影片简述芷滢身后的的大爱.
<百合条款>是以芷滢日文名字"百合"修法定名.修订前的法律,对于在境外因犯罪而被害的国民,法律未考虑到政府应有的体恤与补偿.新法则要求外交部与相关驻外单位,在犯罪事件后须成立单一窗口,主动提供当事人必要协助.在媒体报导方面,百合条款进一步规定,"未来被害人或亲属如认为媒体报导有错误时,可以在报导播送或刊登之日起15 天内要求更正,而媒体也应在接到要求后15 天内,在该报导播送的原节目或同一时段的节目或刊登报导的同一份刊物同一版面中加以更正".同时,"若被害人或其遗属因媒体报导而遭致损害,媒体及相关人员应依相关法律规定负民事,刑事及行政责任".
芷滢早逝的青春,有许多生命的隐喻."百合"是其中一例.芷滢的妈妈在怀胎最初期,曾无由闻到不知名的浓郁香味.但一直到芷滢过世,从亲友吊唁的花束中,林妈妈才惊讶地发现,阔别23年的花香,竟就是原生种的铁炮百合.而百合的花语,正是伟大的爱.
芷滢大学毕业专题制作的绘本:"寻找开心城堡",也隐藏着耐人寻味的故事.绘本中的主角,致力为两位忧伤的朋友,建立一个安全而开心的城堡.而这个故事,与芷滢大学毕业后赴日求学,遇难后以<百合条款>为社会打造安全城堡,隐隐吻合.
"上帝吻过的天使",也勾勒出芷滢家人刻骨铭心但不为人知的遭遇.影片团队在访谈过程,渐渐知道林爸爸能看到冥阳两界.事实上,命案后林爸爸赶赴东京,随即"见"到已经身故的女儿,并与她沟通,一路引领回到台湾家中.然而痛失爱女的事实,加上凶案真相不明,加害人家属从未联络道歉,媒体恶质的报导,芷滢父母终日以泪洗面,只能透过祷告支撑.后来,芷滢过世49日当天,林爸爸见到天使来家中接走了芷滢,家人们才逐渐走出阴霾.对家人来说,芷滢已是上帝吻过的天使.
巧合的是,芷滢从小就在全国性的比赛中当选过小天使.由于绘画才华出众,小学时期的画作便经遴选送往欧洲马其顿国际文化交流.在林家桌案上,还放着一张全国绘画小天使的当选证书,纪念她的绘画天分.
回顾2012年1月初东京命案发生时,正逢国内总统与立法委员选举,而媒体竞相以头条新闻报导该事件,使议题受到重视,<百合条款>的修法和立法,很快启动了改善保护犯罪被害人的初步机制.但<百合条款>并非完善,政府与媒体须要更细致地体会许多在暗夜哭泣的被害人及家属.后续的修法,与媒体的自律仍待努力,百合的大爱,仍须延续.
"上帝吻过的天使"是淡江资传系<在地文化叙事>课程的专案影片之一.这个课程同时是淡江大学103学年度的专业知能服务学习课程.授课教师及影片监制是资传系的杨智明老师,影片导演是大传所学生阮善骏,团队成员包含资传系的学生杨子筠,罗苡侨及沈育安等人.
林芷滢,毕业于淡江大学资讯传播系.从小就拥有出众绘画才华的她,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远赴日本求学,不料在宿舍遇害.但她却为后人留下了百合的大爱.
林芷滢从小绘画才华出众,小学时期的画作便经遴选送往欧洲马其顿进行国际文化交流.小小年纪的她便当选成为全国绘画小天使. "百合"是林芷滢的日文名字.铁炮百合也是芷滢妈在怀胎初期闻到的浓郁香味的来源.而百合的花语,正是伟大的爱.
"寻找开心城堡"是林芷滢大学时期的毕业制作专题.绘本的故事在今天看来似乎成为芷滢生命的隐喻.该绘本在其身后被出版发行. | 0.88952 | 144 | 0.033016 | 0 | 274 | 446 | 1,503.9 | 4.03125 | 0.143308 | 0.016598 | 200,200,013,675 | 法律_司法 |
内容提要:新业态从业人员同时面临着较高的职业伤害风险和从工伤保险"保护网络的缝隙跌落"的困境.现有的三类职业伤害保障模式均基于对传统工伤保险的反思与改革,其中工伤保险的调试路径最为可取.新业态从业人员的职业伤害保障根植于人权保障的理念,并以平等权,社会保险权和职业安全卫生权作为直接的权利基础.针对制度的顶层设计,应以工伤保险和劳动关系适度"脱钩"为基础,依托数字时代的技术赋能,探索建立兼具强制性和灵活性的工伤保险体系.对于具体的制度构建,在强制性维度上,应在拓展工伤保险法定参保范围的同时实现待遇支付的社会化;在灵活性维度上,应根据从业人员的特点在工伤保险参保缴费,经办模式,工伤认定,待遇计发等方面作出相应的规则调整.
随着互联网,大数据等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以及与传统行业的深度结合,以平台经济为代表的新就业形态(简称"新业态")异军突起,成为我国新的就业增长点,对于保障民生,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与之相对的是,新就业形态中的从业人员(以下简称"新业态从业人员"),如网约车司机,外卖众包骑手等,长期处于劳动权益保障尤其是职业安全保障的"洼地".该群体与普通劳动者一样面临职业伤害风险,却由于不具备典型劳动关系的从属性特征,难以参加以劳动关系为前提的工伤保险,从而陷入"劳而无保"的困境.
新业态从业人员的职业伤害保障问题已经引起了广泛的关注.2019年,国务院提出要研究完善平台企业用工和灵活就业等从业人员社保政策,开展职业伤害保障试点.此后,各地陆续宣布启动新业态从业人员职业伤害保障试点.2021年以来,中央各部门相继发布文件,明确推进平台灵活就业人员职业伤害保障工作,并对重点行业平台就业人员的职业伤害保障工作予以指导.然而,"职业伤害保障"这一开放式用语仍然引发了保障模式之争,究竟是指传统的工伤保险模式?还是指全新的职业伤害保险模式?政策的留白导致各试点做法不一,对从业人员的保护程度也有较大差异.在理论上,对新业态从业人员职业伤害保障的探讨大多围绕劳动关系与工伤保险的关系展开,极少从权利层面探求各种保障模式的正当性基础.本文拟先检视我国新业态从业人员的职业伤害风险状况,结合试点经验和学者观点,回应保障模式的选择问题,接着从权利角度揭示新业态从业人员职业伤害保障的正当性基础,并最终提出构建新业态从业人员特别工伤保险制度的构想.
新业态从业人员所面临的职业伤害风险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第一,新业态的固有特性带来的风险.例如,新业态中的多数关键行业都属于高危职业,如建筑和交通运输;新业态从业人员在工作中需要随时接收平台发送的信息提示,导致其分散注意力而增加事故发生的可能性等.第二,新业态从业人员较低的风险意识和"人际孤岛"结构带来的风险.前者表现为,新业态从业人员普遍年轻化,安全意识不强,准确评估风险的能力低,更有可能误认为所从事的工作危险性小.后者是指从业人员多数独自工作,缺乏与其他劳动者的社会联系,而后者的经验往往有助于他们免于遭受来自工作场所的伤害.第三,新业态企业滥用技术控制手段或不履行安全保障义务带来的风险.前者表现为,新业态企业借助算法为从业人员完成工作设定紧张的截止期限,并通过引入竞争机制和评价体系,变相鼓励无休息的"快节奏"工作,很可能诱发工伤事故.后者是指在新业态中,从业人员的活动被视为自主性劳动,雇主义务也被外部化,使职业伤害风险转移至从业人员一侧;而在传统劳动关系中,雇主必须进行风险评估,并采取适当的措施(如开展安全技能培训)以确保工作环境的安全.
新就业形态中通过互联网平台进行的出行,外卖,即时配送等行业是发生职业伤害的重灾区.网约车司机,外卖骑手等由于多数工作时间在城市道路奔走,主要面临交通事故伤害的风险.一项获取了1692份有效样本的调查表明,43.32%的"快递小哥"有时会遇到交通安全问题,10.87%的一直以来都有交通安全问题,9.16%的经常遇到交通安全问题.近年来,在外卖骑手和网约车司机群体中发生的道路交通事故的次数和伤亡情况更是令人触目惊心(如表1所示).
北京义联社会工作事务所发布的"新业态从业人员劳动权益保护2019年度调研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显示:约33%的新业态从业人员在工作中受过伤.其中,78%的人因交通事故受伤,20%的人受到过来自第三人的意外人身伤害,17%的人有过中暑的情况,14%的人遭受过其他意外伤害.此外,新业态从业人员在工作过程中因病猝死的事件也时有发生.可以看出,一方面,交通事故已成为新业态从业人员群体中占比最大的职业伤害风险类型.另一方面,上述风险并没有超出已有的工伤类型.无论是交通事故,第三人侵害还是其他意外伤害都属于典型的工伤情形,因病猝死则属于视同工伤的情形,中暑也属于法定的职业病类型.
新业态从业人员遭遇职业伤害后可对雇主提起民事赔偿诉讼.然而,民事赔偿需受过错责任原则和雇主责任能力的制约,其保障程度不足.工伤保险作为分散职业伤害风险的重要工具,在为新业态从业人员提供职业伤害保障时也面临着制度障碍.新业态从业人员在平台自主注册,自备生产工具,自由选择是否以及何时接单,具有较高的工作自主性,按照人格从属性标准难以认定其与平台之间为劳动关系.在劳动关系与社会保险高度捆绑的现行法规定下,新业态从业人员无法为工伤保险制度所覆盖,以致在发生工伤事故时求索无门.
在无法参加工伤保险的情况下,商业保险成为新业态从业人员主要的职业伤害风险分担机制.以众包骑手为例,该群体仅享有按单缴费的意外伤害保险.相对于工伤保险,商业保险的缴费率高,待遇较低且保障范围小,加上理赔程序烦琐,维权风险大及免责条款严苛等因素,导致其在多数情况下只能提供一些聊胜于无的补偿.前述"报告"显示,仅11%的从业人员得到用人单位的赔偿,7%得到工伤保险赔偿,5%得到商业保险赔偿,剩余的77%没有得到赔偿.既有的风险分担机制在应对新业态从业人员职业伤害方面发挥的作用十分有限.
自19世纪末工伤保险制度出现以来,劳动者在劳动过程中受到的伤害开始通过工伤保险的途径进行救济,其无过错,法定赔偿的模式能够为劳动者提供及时,充分的职业伤害保障,我国亦不例外.但是,根据我国工伤保险的现有制度安排,新业态从业人员通过工伤保险获得保障面临着重重障碍.
这些障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现行法将工伤保险与劳动关系捆绑.新业态从业人员因不存在典型劳动关系而无法被工伤保险制度所覆盖,有关维持劳动关系的待遇也无法实现.第二,用人单位在工伤保险制度中负有参保缴费,申请工伤认定,支付工伤保险待遇等义务,而新业态从业人员无明确的用人单位,导致上述义务陷入履行不能.第三,新业态从业人员的工作地点和工作时间不固定,难以按照"三工原则"认定工伤,或者调查取证难度较大.同时,由于从业人员流动性强且可能同时为多个平台服务,难以根据行业风险确定工伤保险费率以及落实原先由单个雇主定期支付的工伤待遇.第四,传统工伤保险需由单位以稳定的工资总额作为缴费基数,且部分待遇以劳动者本人工资作为计算基础,而新业态从业人员的收入不稳定,受派单数的影响较大,难以遵从现行工伤保险的规定.
虽然前述困境的直接原因是新就业形态与现有工伤保险制度安排之间不匹配,不兼容,但深层次原因在于我国工伤保险待遇支付的社会化程度不足,即参加工伤保险的用人单位仍要支付部分工伤保险待遇.因此,由哪一个用人单位向劳动者支付该部分待遇就具有重要意义,而其确定的标准是双方存在劳动关系.由于风险转移的不完全性,用人单位难以预估工伤带来的成本;其作为理性主体,当然具有不参保的利益驱动,最"合法"的途径就是规避劳动关系.新业态从业人员处于自雇和雇佣的灰色地带的事实使这一规避行为更为隐蔽.
将新业态从业人员纳入工伤保险主要有三种路径:(1)构建"公民化"的工伤保险制度.该路径主张将存在劳动关系的"职工"和从事劳动的"非职工"纳入工伤保险.(2)纳入传统工伤保险但予以调整.如潍坊市和南通市将灵活就业人员纳入工伤保险,但在缴费主体,工伤认定等方面作出了若干变通性规定.(3)实行"单工伤保险"方案.所谓单工伤保险,是指打破"五险合一"的社会保险参保模式,而以单独参保的方式参加工伤保险.该方案现有"单轨制"和"双轨制"两种运行模式.前者以广东为代表,该省规定平台企业可为未建立劳动关系的新业态从业人员单独参加工伤保险.后者以浙江为代表,该省采取"单工伤保险+补充商业保险"方案,旨在规定由新业态企业承担工伤保险责任,并明确其可以通过购买商业保险将责任予以转移,从而实现工伤保险,商业保险与新业态企业三方共担机制,目前已在杭州,宁波,湖州,衢州,金华等地开展试点.
通过工伤保险制度之外的社会保险为新业态从业人员提供职业伤害保障,目前可见的有两种方案:一是"医疗保险+意外伤害保险方案".该方案主张医疗保险在诊疗项目和待遇上与工伤保险具有一致性,且医疗保险相较于有因式给付的工伤保险更加能够贯彻无过错补偿原则;而针对医保待遇具有"起付线和封顶线"的限制且缺少若干工伤长期待遇的弊端,可通过强制与激励相结合的方式,让新业态企业为从业人员购买人身意外伤害险来尽可能填补.二是"独立社会保险方案".该方案基于劳动关系与工伤保险不应解绑的立场,主张对溢出传统工伤保险外的新型灵活就业人员创设一种新型的新业态职业伤害保险制度,以提供职业伤害保障.该制度的定位是与工伤保险制度并行的社会保险,按照社保机制运行,包括强制参保,人社部门主管,政府补贴等.但是,上述方案目前仍停留在学术讨论的层面,并未付诸实施.
在社会保险制度外建立全新的职业伤害保险制度目前主要有两种模式:一是苏州市吴江区采取的具有政府主导的商业保险模式.该模式在市场化的商业保险基础上体现了国家干预的因素,其盈利属性受到控制并享受一定的财政补贴.二是江苏太仓采取的福利型职业伤害保障模式.该模式将职业伤害保险基金列入社保补贴范围,参保人员和新业态企业均无须缴费,且当基金不足以支付待遇时由当地财政承担兜底责任.该模式已经脱离了保险的范畴而具有福利属性.
构建"公民化"的工伤保险可以对所有灵活就业人员进行保障,但由于制度整合难度大,在当下不具有可行性.医疗保险+意外伤害保险的方案尽管有利于解决新业态从业人员的职业伤害保障待遇问题,但由医疗保险来负担因工伤亡的待遇有违医保的功能定位,模糊了两险的界限.独立社会保险方案则因新设保险的保障范围没有脱离工伤保险所承保的"职业伤害风险"范畴而不具有正当性.福利型职业伤害保障模式具有典型的行政受益属性,仅适用于财政状况较好的地区,难以在全国范围内推广.因此,上述方案不宜采用.余下的方案均有相应的试点经验支撑,哪一种模式更为可取,应当取其重要规则进一步作比较(如表2所示).
以上模式在对新业态从业人员提供一定保障的同时也具有局限性.第一,作为传统工伤保险变通模式代表的潍坊和南通,规定从业人员捆绑参保职工养老或医疗保险,违反了"社会保险法"中有关灵活就业人员选择参加该类保险的规定,且原来由单位支付的待遇改由从业人员负担或将长期待遇改为一次性待遇,保障程度明显不足,不宜采用.第二,作为单工伤保险模式代表的广东和浙江,总体来看,以上年度(职工或全口径从业人员)平均工资作为缴费基数解决了工资总额不确定的问题,且在职业伤害认定范围和待遇上基本和"工伤保险条例"规定的一致,保障程度较高.但是,其采用自愿参保的方式,无法解决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的问题.分别来看,在广东,用人单位应付的待遇交由劳资协商解决,实施效果恐不客观.在浙江,若干试点违背省级规定,设置了年龄,就业地域的限制,既不利于超龄劳动者的权益保护,也难以契合新就业形态的灵活性特征.第三,作为职业伤害保险模式代表的江苏吴江,采用定额缴费模式有助于激励参保,但也带来了三个弊端:其一,承继了自愿参保和参保限制的缺陷;其二,在职业伤害认定上,直接照搬意外伤害保险的表述,限缩了认定的范围;其三,在待遇上,由医保基金来承担工伤医疗费并不合理(前文已述),而且取消了由用人单位支付的部分,将导致待遇显著降低.数据表明,在吴江区,相同伤残等级的职业伤害,新业态从业人员获得的待遇仅为工伤职工的40%左右.
新业态从业人员的职业伤害保障问题之所以引发上述模式之争,原因在于我国工伤保险与劳动关系捆绑的立法现实.对此,宜从理论角度重新审视劳动关系与工伤保险乃至社会保险的关系.设立社会保险的初衷是对劳动者及其家庭进行经济保障和物质帮助,因此其定位是劳动者保险.但是,仅以历史原因将社会保险与劳动关系捆绑无疑混淆了逻辑问题和经验问题.在法理上,隶属公法的社会保险法对接主要调整私法关系的劳动法,其"转接口"是经济从属性.但经济从属性并非劳动关系所特有,任何稳定的劳务供需关系都可能产生.在功能上,社会保险旨在通过社会化的方式分担风险.以工伤保险为例,随着社会化小生产模式的出现,生产风险逐步由单一的劳动风险向劳动风险与工作风险的并存转变.而以生产风险为"风向标"的工伤保险制度也应作出调整,不仅保障劳动关系中的伤害,更应保障工作中的伤害.
从经验上看,随着社会保险法的发展,一些社会保险项目的适用范围已不限于劳动者,形成了普遍性的保险.就工伤保险而言,日本工伤保险法引入了"特别参保"制度,将那些虽不是纯粹的薪金劳动者,但从其工作特点,伤害事故发生等实际情况来看可以参照工伤保险法的规定来处理的人纳入工伤保护.法国新法要求数字平台在自雇工人办理工伤保险时,应当为其支付保险费,除非集体合同另有规定.我国创设的"用工主体责任"也是一种不以劳动关系为前提的责任形式,目前其外延在解释上已明确包含工伤保险责任.综上,从法理,功能和经验层面看,工伤保险作为社会保险,应当打破与劳动关系的绝对对应关系,实现二者的适度"脱钩".
对新业态从业人员予以职业伤害保障,本质上是对利益进行分配和协调的过程.只有当利益被法律所承认,成为法定权利,才能通过国家权力予以实现.因此,在讨论构建新业态从业人员职业伤害保障制度时,以权利为本位的进路是一个必须有的角度,也是一个可以解决如何在保护劳动者和平台发展之间保持动态平衡的现实路径.从长远来看,我国新业态从业人员职业伤害保障制度的构建,应当超越规则层面的"小修小补",以人权保障为根本导向,在一些基本权利方面,扩大至对所有劳动者的保护,而不问其就业状况如何.在此基础上,可以进一步从平等权,职业安全卫生权和社会保险权等具体人权出发进行说理,为新业态从业人员职业伤害保障制度的顶层设计确立直接的权利来源和基础.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在劳动法方面最重要的发展之一就是承认由于种族,宗教,性别,残障和年龄等社会身份而处于不利地位的劳动者享有基本的平等权."世界人权宣言"第1条声明"人人生而自由,在尊严和权利上一律平等",这不仅表明了平等被提升到基本人权的高度,而且确认了平等权的根基是每个人与生俱来且不可剥夺的尊严.因此,捍卫平等权必然意味着对所有人的尊严予以平等的关切和尊重.具体而言,对平等权的保障和实现可以从两个方面展开.
首先,保障平等权要求对权利进行平等保护并消除身份歧视和不利待遇."世界人权宣言"第7条第1句规定,"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并有权享受法律的平等保护,不受任何歧视".该条同时要求平等保护和反歧视,即禁止任何基于身份的区别对待.而英国牛津大学的桑德拉•弗里德曼教授在论述其"四维平等观"时提出了承认的维度,旨在促进所有人的尊严和价值都能够获得平等的尊重.任何人应当基于人性而非理性获得平等的对待,且不因其具有的任何身份而被侮辱和贬低.此外,平等又是属于关系概念的范畴,必须把它放到关系中才能研究清楚.从理论上说,新业态从业人员也是一类基于就业形态而获得的身份,应当基于平等权享受不受歧视的待遇.然而,在现实中,该群体普遍遭受"社会性排斥",其从事的活动被称为"零工"而非正式的"劳动",原本适用于普通劳动者的保护制度被默认不适用于该群体.在当下,新业态从业人员比普通劳动者面临更为复杂的职业伤害风险,却无法获得有效的职业伤害保障.这意味着新业态从业人员相对于普通劳动者没有获得同等的待遇,处于二等公民的地位,从而侵犯了他们基于尊严而应享有的平等权利.
其次,实现平等权要求国家采取积极措施保障所有人的尊严."德国基本法"第1条明确"所有国家机关都有义务尊重和保护人的尊严",即为国家设定了对公民尊严的保障义务,同时赋予国家为达该目的而进行干预的权力.国家的干预需要考虑平等权与自由权和经济效益之间的协调.从自由权角度看,新业态从业人员和企业通过意思自治排除职业伤害保护,只要没有对第三人的权利构成妨碍,国家就无权干涉.从经济利益看,新业态企业通过排除对从业人员职业伤害保护的方式占据"成本洼地",可以获取额外的利润,社会财富也因此得到快速增长.然而,对自由权和经济利益的追求并非在任何时候都优于平等权,衡量的标准即人的尊严.遭受职业伤害的新业态从业人员,其劳动能力可能面临暂时甚至永久的丧失,但其作为人的尊严要求他此时仍然要保持体面的生活.为此,国家有权否定排除新业态企业职业伤害责任的合同效力,甚至有权牺牲部分经济利益,强制要求新业态企业出资建立职业伤害保障机制,为遭遇职业伤害的新业态从业人员提供不低于传统工伤保险待遇水平的保障.
自现代人权时代开启以来,职业卫生和安全一直被认为是一项基本人权."世界人权宣言"指出,每个人都有权享有公正和良好的工作条件."经济,社会和文化权利国际公约"将"安全和健康的工作条件"定义为基本人权.我国"劳动法"第3条也明确劳动者有获得劳动安全卫生保护的权利.在理论上,职业安全卫生权是指从事劳动的人员在劳动过程中享有的确保自身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免于遭受职业危害或在遭受职业危害后获得救济的权利.职业安全卫生与职业伤害保障是"一体两面"的关系,前者侧重于对工作中的职业伤害风险进行防范;而后者则侧重于在真实劳工世界中风险转化为伤害后进行救济和保障.有学者认为职业安全卫生权包括安全卫生工作条件权,安全卫生知情权,工伤保险权,民事赔偿权等.从社会公正视角看,只有实现劳动者的职业安全卫生权,才能在劳资之间建立一种公平的关系.
对于新业态从业人员而言,确认其享有职业安全卫生权具有正当性.
第一,职业安全卫生权是公民的生命健康权在劳动领域的派生权利.生命健康权属于人格权,是自然人基于人格尊严而获得的"自然权利".从这个层面来看,新业态从业人员与普通劳动者处于平等的地位,均应当获得职业伤害保护.同时,生命健康是劳动力再生产的根本保障.无论是普通劳动者还是新业态从业人员,其参与职业劳动的目的都是通过劳动给付换取劳动力再生产的条件.由于劳动力和劳动者的人身不可分离,如果劳动者的生命和健康遭受损害,其劳动力的再生产将难以为继,故需要对其提供职业安全卫生保护.
第二,职业安全卫生权是安全权在劳动领域的集中体现.在风险社会,任何活动都需要在灵活和安全之间取得平衡.新就业形态中的"按需劳动"在为从业人员拓展时间和空间的灵活性的同时,也使其脱离传统的工作场所而带来不同程度的安全隐患.对此,立法应当提供职业伤害保障,以满足从业人员对于安全的需求,避免其因遭受职业伤害而陷入恐惧和贫困,从而协调安全与自由的价值.
第三,职业安全卫生权属于劳动基准性权利.劳动基准作为劳动权利的最低标准,旨在为所有从事劳动的人员提供底线性的保护.其中,职业安全卫生属于以生命健康为中心的劳动基准,具有保护位阶上的优先性.对雇主而言,使用劳动力意味着其有义务管控工作中的风险,这一点在非标准就业工人和其他工人之间不应存在差别.基于此,我国专门保障职业安全卫生的"安全生产法"和"职业病防治法"在覆盖范围上也已经辐射到了传统劳动关系之外的从业人员.
"世界人权宣言"规定公民在遭到失业,疾病,残疾,守寡,年老或其他不能控制的情况下丧失谋生能力时,有权享受社会保障.作为社会保障权利谱系中的核心权利,社会保险权也属于基本的人权."经济,社会和文化权利国际公约"第9条规定人人有权享受社会保障,包括社会保险.我国"宪法"第45条规定公民有从国家和社会获得物质帮助的权利及国家建立社会保险制度的义务,从而构成了社会保险权的宪法依据.理解社会保险权的特征对于为新业态从业人员提供合适的职业伤害保障,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第一,社会保险权是一项基本人权.人权的普适性决定了人人都应当享有社会保险权,即社会保险覆盖范围应当逐步实现"全民化".然而,目前我国的法律只明确规定了劳动者的社会保险权,而且主要适用于典型劳动者,非典型劳动者尤其是新业态从业人员的社会保险权利存在缺失与不足.部分试点地区将新业态从业人员的工伤保险权利与户籍,就业地挂钩,无疑与社会保险权的人权属性相抵牾.未来应基于人权属性承认该群体和典型劳动者享有同等的社会保险权.
第二,社会保险权是一种社会权利.事实上,社会权利正是诞生于社会保险制度的形成过程中.首先,作为社会权利的社会保险权具有积极自由权的属性,要求国家通过公权力介入以确保实现.具体来说,国家推行社会化的保险政策并以财政兜底,保障所有公民在遭遇工伤等社会风险时能够得到经济补偿和物质帮助.其次,社会权利是一种身份权利,弱者的身份是获得社会权利的最根本的前提.社会权利的实质是"社会弱者在政府的组织下获得社会强者协助的权利".新业态从业人员属于社会弱势群体,作为社会权利的社会保险权要求国家将处于强者地位的新业态企业纳入社会保险体系,并责令其缴纳社会保险费形成社会保险基金,从而确保作为社会弱者的从业人员在遭遇职业伤害时可以从基金中得到经济补偿和物质帮助,以解决其生存困境并及早康复以回归劳动力市场,从而减小弱势群体和强势群体之间的竞争差距,使前者也可以享受到经济发展的成果.
第三,社会保险权的实现具有独立性.在我国,社会保险通常以五险打包的形式参保,然而这并非权利实现的应然形态.一方面,不同的社会保险对于实现劳动者的基本权利而言其作用是不同的,具有可拆分参保的法理基础.另一方面,社会保险具有物质制约性,如果保险水平过高,政府尤其是用人单位在经济上就难以承受.具体而言,对于新业态从业人员,职业伤害保障和非因工伤病保障所保护的生命权和健康权均属于基本权利,但该类人员通常在原籍地参加了居民医疗保险,在非因工伤病保障方面,已经可以享受某种程度的保障,而职业伤害保障的迫切性和必要性程度显得比较高.相较之下,养老和失业保障所保护的更多属于经济性权利,在迫切性和必要性程度上要低于对生命权和健康权的保障.这一迫切性和必要性程度的比较,在新业态从业人员的社会保险权益保障上特别重要.因为对于新业态企业,如果要求其承担所有社保费用,成本将大幅上升,会影响我国新经济模式的健康持续发展.因此,优先保障平台从业人员的职业伤害保障权益符合社会保险权的法理.
综上,人权是为新业态从业人员提供职业伤害保障的正当性来源.新业态从业人员在本质上仍是依靠劳动谋生的人,应无差别地享有人权并通过获得职业伤害保障而得以维持生存.平等权,职业安全卫生权以及社会保险权则是新业态从业人员获得职业伤害保障的直接权利基础,这些权利不仅意味着不具有劳动关系的从业人员可以和普通劳动者一样获得职业伤害保障,而且表明为了保障该群体的尊严并实现其体面生存,国家被赋予积极干预的义务.具体来说,国家应当保障新业态从业人员获得安全卫生的职业环境以防止职业伤害的发生.当新业态从业人员遭遇工作事故时,国家应通过社会保险机制对其予以经济补偿和物质帮助.
针对新业态从业人员的职业伤害保障模式,笔者认为应采取工伤保险而非单独的职业伤害保险模式,理由如下:第一,新业态从业人员所遭遇的职业风险没有超出工伤保险所承保的风险范畴,其劳动关系缺失带来的参保困境已通过证成劳动关系和工伤保险的"脱钩"理论得以解决,而社会保险权实现的独立性也为从业人员单独参加工伤保险扫清了理论障碍,避免由打包参保带来的额外成本.第二,工伤保险在参保范围,认定范围,待遇标准上都优于职业伤害保险,且强制性工伤保险可以解决自愿性职业伤害保险难以解决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问题.第三,如果将职业伤害保险与工伤保险并立,客观上将造成制度的碎片化;同时,平台企业也可能为规避强制参保义务,将本应建立劳动关系的职工伪装成新业态从业人员,从而消解工伤保险的制度体系.因此,即使主张并立的学者也认为两个制度最终应走向统一.
为避免将新业态从业人员纳入工伤保险后产生方枘圆凿的规制困境,应加强工伤保险制度自身的包容性,构建既具有法定的强制性,又能够与灵活性相适应的工伤保险体系.前者不仅指在形式上将新业态企业纳入工伤保险的强制参保范围,还要通过实现工伤待遇的社会化给付以确保实质上的强制性.后者则意味着工伤保险需要根据新就业形态的灵活化特征作出相应的制度调试,设计必要的特别法规则,可称为工伤特别保险.在这个过程中,应当充分发挥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的优势,辅助特别法规则的实施.
将新业态从业人员纳入工伤保险将成为我国进一步提高工伤保险制度社会化程度的契机.如前文所述,新业态中从业人员参加工伤保险所面临困境的深层原因在于我国工伤保险待遇给付社会化程度不足.消除该缺陷有赖于制度变革,通过强化集体责任实现工伤保险待遇支付的社会化.所谓集体责任,是指雇主依照法律的强制性规定向法定机构支付工伤保险费的情况下,雇主不再需要就工伤承担直接的赔偿责任,而是由工伤保险基金作为全体雇主的代表,向遭遇工伤的雇员承担责任的形式.
对于新业态从业人员的工伤保险制度而言,集体责任具有两层含义.首先,强化工伤保险的集体责任意味着被工伤保险制度所覆盖的新业态企业将依法转移所有的工伤风险,不再对从业人员负有法律上的赔偿责任.其次,实现工伤保险的集体责任意味着工伤保险基金对工伤风险的"概括承受".只要新业态企业和从业人员之间在一定时间内形成具有经济从属性的劳务关系,工伤保险关系即宣告成立.由工伤保险基金对因工遭受事故伤害或罹患职业病的从业人员予以补偿,企业无需支付工伤保险待遇.实行集体责任的优势有三:第一,所有工伤待遇由工伤保险基金承担,可以从根本上解决新业态中无单位支付待遇的困境;第二,工伤保险基金作为"最可靠的债务人",可以保证待遇支付不会因从业人员流动或同时为多个平台服务而受影响.第三,由于新业态企业无需支付工伤保险待遇,从业人员和企业之间关于待遇给付产生的劳动争议也将不复存在,减少了工伤救济的繁琐程序,有助于消除工伤救济效率低的困境.
基于权利的平等保护原则,工伤保险应当覆盖新就业形态中所有从事劳动的人员,不能因新业态从业人员的工作性质而拒其于统一的工伤保险体系之外.具体而言,与新业态企业构成劳动关系的从业人员属于职工工伤保险的覆盖范围,而与企业不构成劳动关系的从业人员则通过纳入工伤特别保险予以保障.一方面,应当尽量扩展工伤特别保险的覆盖范围,不仅涵盖以从事平台工作为生的从业人员,也可以涵盖已有固定工作,仅在平台偶尔从事工作的从业人员.我国部分学者主张参照德国法上的"类雇员",将仅具有经济从属性的从业人员纳入工伤保险的范畴,为此还围绕经济从属性的认定是采用收入占比标准还是时间占比标准进行了讨论.但笔者认为,无论采取哪个标准,不仅该标准本身的确定充满争议,而且均有可能导致覆盖范围不确定的结果,原因是新业态从业人员的工作收入和工作时间每个月都会根据接单的数量等情况呈现一定的波动,将不可避免地出现"断续参保"现象,从而增加制度运行的成本.从这个角度来看,与其煞费苦心地通过经济从属性来确定从业人员的覆盖范围,不如去寻找一个责任承担的"深口袋".比如,可以借鉴我国建筑行业按项目参保的经验,避开工资总额,另行确定缴费基数,不仅可以实现稳定缴费,而且可以保证任何通过应用程序进入工作的从业人员均可以获得工伤保障,从而实现保障人员的全覆盖.另一方面,应当避免为新业态从业人员的覆盖范围设置不必要的限制条件,比如以户籍,年龄(但应达到法定最低工作年龄),就业地等条件为由将其排除在准入门槛之外.此外,基于社会保险权实现的独立性法理,也不应要求以参加基本养老与医疗保险作为将平台从业人员纳入工伤保险覆盖范围的前提条件.
在经办模式上,有学者指出,基于公平,效率和质量的考量,以及与新业态的匹配适应,委托商业保险经办是较为合理务实的选择.但笔者认为,新业态从业人员工伤保险应由政府设立的公共社会保险经办机构予以经办.理由有二:其一,由公共社会保险经办机构负责经办具有正当性和合理性.新业态从业人员的工伤保险拥有公共产品或准公共产品的性质,决定了必须由政府提供并承担最后出场人的角色.而与商业保险机构相比,公共机构经办模式具有社会性和非营利性,可以有效克服逆向选择问题并保证有效的待遇给付.
其二,对前述学者提出的建议进行解读后发现,其仅将理赔支付,信息交互以及服务宣传等非主要环节交由商业机构负责;而办理参保,收取保费和处理争议等重要职能仍然是由公共社会保险机构承担.也就是说,引入商业保险机构并未动摇公共社会保险机构经办模式的主体地位.此外,以构建新业态从业人员工伤保险制度为契机,可以进一步提升公共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的经办服务水平.对此,总体的构想是充分借助互联网信息技术的优势,加快"互联网+社保经办"的管理和服务.具体的建议包括:首先,建立全国统一的社保服务平台.整合经办资源,在社保转移接续等服务上实现区域协同,确保从业人员在流动过程中能够得到均等的社保服务.其次,打造政企互通的社保大数据共享平台.经办机构可实时掌握在平台企业注册的从业人员的变动情况以及工伤事故的发生情况,核定参保企业的缴费基数,费率和缴费额;新业态企业也可以通过平台查询参保情况,申报缴费和申请工伤认定;最后,尝试在工伤调查,工伤预防宣传等专业性,辅助性领域,通过政府购买社会服务的形式委托商业保险公司协助进行,以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服务供给,提升工伤保险制度的综合效能.
在参保规则方面,新业态企业应向所在地的社保经办机构办理登记,先行参加工伤保险.为保障从业人员能够平等地享有社会保险权,立法应禁止为从业人员设置就业地域,就业年龄(但应达到法定最低就业年龄)或捆绑参加其他社会保险项目等门槛.如果从业人员与新业态企业或者其加盟商之间建立劳动关系,应当视为自动退保.
在缴费规则方面.第一,在缴费主体上,立法应明确由新业态企业承担缴费义务.如果从业人员在多个企业或平台工作,这些企业或平台应当分别为其缴纳工伤保险费.已有的文献多建议由从业人员个人缴费或从业人员与新业态企业共同缴费,理由是新业态企业对从业人员没有或只有有限的控制.但是,笔者认为,控制程度本就难以量化,而如何进行分担势必又将带来新的困难.而由新业态企业负担保费具有合理性.其一,新业态从业人员本质上是为了企业的经济利益进行工作,由后者负担保费符合"受益者付费"的规则;其二,在新业态中涉及工伤的法律领域应当更多地偏向由平台企业来承担责任.因为理性的从业人员通常不会在工作中故意受伤,其冒险行为多半来源于企业不适当的管理考核制度,故由后者对此承担包括缴纳保费在内的用工主体责任能够促使企业提升从业人员的安全状况;其三,由新业态企业缴费也是督促其自觉履行企业社会责任的体现.第二,在缴费基数上,立法可以借鉴建筑行业按项目参保的经验并结合新业态企业的运营模式,规定以新业态企业在与工伤保险统筹层次相应的区域内上月度全部订单的总收入作为缴费基数按月缴纳.第三,在费率上,基准费率应当在保险精算的基础上,综合从业人员所在行业的风险大小,平台的负担能力,预期损失等情况进行确定,并适时予以浮动.第四,在缴费方式上,应当由新业态企业按月申报缴纳,为了降低企业负担,可以在推行初期由政府给予一定的财政补贴.
首先,对于工伤认定的申请,现行法规定由用人单位先行申请,目的是保证工伤的真实性以及便于经办机构掌握单位的工伤状况.在互联网技术条件下,由从业人员个人申请,这两个目的也不难实现.此外,由于从业人员的工作地点遍布各地,如果统一由平台申请工伤认定则难以克服地域障碍.因此,宜规定申请工伤认定的主体为从业人员本人或其近亲属.申请工伤认定时只需出示其在平台注册从事工作的相关证明,无需提供与平台存在劳动关系的证明材料.当然,为了避免道德风险,应当落实经办机构的主体责任,加大对虚假申报的处罚力度.其次,工伤认定的范围仍按照"工伤保险条例"第14至16条执行."三同时原则"作为工伤认定的"小一般条款"应继续发挥重要作用,APP程序的广泛应用也在一定程度上便于工作时间,工作地点和工作原因的确定.对于工作时间,应回归"劳动者的时间受到用人单位支配"的本质予以判定.如果从业人员仅为一个平台服务,应当以在线时间作为工作时间.如果从业人员同时为多个平台服务,且其中任何一个平台的市场份额在相关市场中都不足以占据市场支配地位的,则以各自的接单时间作为工作时间,如果其中一个或以上的平台占据市场支配地位,则在这些平台中以在线时间作为工作时间,在其余平台中则以接单时间作为工作时间.对于工作地点,原则上可以根据系统显示或匹配的地点或路线来确定,但为了防止系统规划的时间和路线过于刚性,应当允许在一定范围内的合理变动,允许平台企业通过反证的方式证明这一变动并不具有合理性.此外,智能设备也可以实时掌握从业人员的身体健康状况,有助于突发疾病的类型和时点的确定.对于上下班途中的工伤,由于从业人员可以随时通过平台接单进入工作状态,并没有严格的上下班概念,而且正如学者所担忧的,从业人员在关闭平台软件后遭遇交通事故,主张事故是在下班途中发生并要求认定工伤.由于脱离了系统监控,认定的难度较大且伴随有道德风险.因此,为了减轻制度推行的阻力,笔者认为可暂时不将其纳入工伤范围.最后,在进行工伤认定时可以考虑引入工伤认定合作调查机制.以政府购买服务的形式,委托商业保险公司对工伤事故现场进行调查核实,勘察取证等工作,提高工伤认定的精准度和时效性.
在待遇项目方面,由于新业态从业人员相较于劳动者缺乏人格上的从属性,不应享有与人格从属性高度相关的待遇如保留劳动关系,由雇主适当安排工作以及缴纳其他社会保险费,除此之外的待遇项目,无论是长期待遇还是一次性待遇,均应当享有.在待遇标准方面,以计算基数为标准,现行的工伤保险待遇基本可以分为以劳动者个人工资为基数,以统筹地区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为基数和以上一年度全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基数计算的待遇三类.由于从业人员工资受订单数影响较大,其本人工资不具有稳定性,可以考虑以统筹地区上年度全口径城镇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工资标准的60%即最低社保缴费基数作为替代;而在一次性工亡补助金的计算上,仍应以上一年度全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基数,以避免"同命不同价"的诘难.关于待遇计发,在工伤保险待遇支付实现社会化后,所有的工伤保险待遇都应由工伤保险基金支付,新业态企业无需负担.
新业态从业人员为我国的新经济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却面临着从传统工伤保险"保护网络的缝隙跌落"的困境.本文以权利维度展开,论证对新业态从业人员予以职业伤害保障的正当性基础,并尝试提出构建针对该类群体的工伤特别保险规则的方案.本文的基本观点是,新就业形态并没有对工伤保险制度带来颠覆式的改变,相反其暴露出的困境是检视我国工伤保险制度长期以来社会化程度不足的契机;而通过设计工伤特别保险将新业态从业人员纳入保护范围,又能在短期内大幅提高我国工伤保险的参保人数,实现我国工伤保险长期以来追求的"扩面"的目标.凭借数字时代的技术赋能,工伤保险应当完成强制性与灵活性兼备的制度转型,真正成为一张不留遗漏的安全网.
(李满奎,西南政法大学经济法学院副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中国市场经济法治研究中心副主任;李富成,西南政法大学经济法学院社会法学专业博士研究生.) | 0.922374 | 326.066667 | 0.020799 | 0 | 905 | 3,450 | 947.5 | 4.265625 | 0.091869 | 0.00531 | 200,200,013,724 | 法律_司法 |
2013年8月30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四次会议审议通过的"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的决定"将于2014年5月1日起正式施行.这次法律修改使我国商标法律制度进一步完善,更加有利于建立公平有序的市场竞争秩序.
1982年我国制定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是中国第一部知识产权法律.此后,全国人大常委会先后两次对商标法进行了修正.现行商标法在我国知识产权法制建设进程中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截至2012年年底,我国商标累计申请量,累计注册量,有效注册商标量,均位居世界第一.
然而,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现行商标法有的内容已难以适应实践需要,主要表现在商标注册程序繁琐,商标确权时间过长,恶意注册商标较多,商标侵权行为尚未得到有效遏制等方面.在此情况下,国家工商总局启动了第三次商标法修改工作.2013年8月30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修正案草案"下简称:新"商标法"通过全国人大的表决.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全面深化改革,新"商标法"的实施,是我国诸多改革新举措之一.新"商标法"2014年5月1日开始实施.从通过表决到正式实施,期间是设置了8个月的准备期.新法实施准备期在历次商标法修改中最长,这从另一个侧面证明了新"商标法"的改动是历次最大的.此次商标法修改贯穿了商标申请,注册,管理,确权,维权的每一个环节,对现行商标法共做出了五十三项修改,商标法全文也从现有的六十四条增加到七十三条,有不少新的亮点.各企事业单位需要针对新商标法进行专门的培训和学习,以使企业的商标管理工作顺利渡过新旧法的衔接期.
新"商标法"第七条规定了"申请注册和使用商标,应当遵循诚实信用原则". 将民事活动应遵循的基本原则明确写入"商标法",目的在于倡导市场主体从事有关商标的活动时应诚实守信,同时对当前日益猖獗的商标抢注行为予以规制.
可以预见的是,该条款将在日后的商标确权以及维权案件中作为兜底性条款被大量适用.
新"商标法"第八条规定了声音可作为商标申请注册.
声音商标是非传统商标中相对使用最广泛的一种,主要集中在多媒体等非传统企业以及一些知名企业的广告,如电影,电视,广播广告中的配乐,产品APP应用或其他电子出版物的启动,背景音乐.对于传统行业来讲,声音商标也是较为重要的,知名企业应当积极利用法律新设置的权利对企业的无形资产做到更全面的保护, 日后,广大消费者熟知的腾讯QQ消息提示音,诺基亚,英特尔,奥迪等常见的声音标识将可以作为商标申请注册. 对于之前没有声音商标的企业,可以利用新法赋予的商标权,开展以声音为媒介的营销和市场宣传,配合日趋重要的电子商务渠道,有助于吸引更多的消费者,获得更好的市场效果.
新"商标法"第十四条第五款规定,"生产,经营者不得将'驰名商标'字样用于商品,商品包装或者容器上,或者用于广告宣传,展览以及其他商业活动中."违反此规定的,根据第五十三条,"由地方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责令改正,处十万元罚款."
"驰名商标"原本是加强对较高知名度商标保护的一种法律概念,但长期以来,市场经营者将"驰名商标"作为一种荣誉使用在产品上或宣传活动中.市场对驰名商标这种广告效应的旺盛需求,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饱受诟病的驰名商标制度异化问题.对于"驰名商标"的上述规定,国家工商总局商标局局长许瑞表解释:"驰名商标不是一个荣誉概念,而是一个法律概念.建立驰名商标制度的初衷是为解决商标争议.某些企业把驰名商标当作推销产品的金字招牌,将'驰名商标'字样印制在包装上,并广泛用于广告宣传,其实是一种不正当竞争行为."原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高级经济师,中华商标协会专家委员会主任董葆霖表示:"商标法这次修改,一个核心就是加强驰名商标保护.修改后的商标法应该说是向前迈进了一步.对于驰名商标方面的一些规定,堵住了市场上不法经营者不正当竞争之路."
此次新"商标法"增加对"驰名商标"宣传和使用行为的禁止性规定,旨在将"驰名商标"回归为一种法律符号.对广大驰名商标企业来说,如果涉及将驰名商标作为广告宣传等情况,需在新"商标法"实施前尽快调整并停止宣传使用"驰名商标".
新"商标法"第十五条增加第二款:"就同一种商品或者类似商品申请注册的商标与他人在先使用的未注册商标相同或者近似,申请人与该他人具有前款规定以外的合同,业务往来关系或者其他关系而明知该他人商标存在,该他人提出异议的,不予注册."
增加此条款的目的主要在于防止将他人已经在先使用的商标抢先进行注册,此修改在原有规定基础之上进一步加大了对已使用但未注册商标的保护力度,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更加有效的遏制频发的商标抢注现象.
新"商标法"第二十二条第二款规定,"商标注册申请人可以通过一份申请就多个类别的商品申请注册同一商标."
"一标多类"是我国商标申请制度与国际接轨的一次重大变革.设置这一制度的出发点在于方便申请人针对同一商标在多个类别的注册申请,这对规模较大,跨类经营较多以及注重保护性商标注册的企业无疑是个好消息.
新"商标法"引入惩罚性赔偿制度,规定对恶意侵犯商标专用权,情节严重的,可以在权利人因侵权受到的损失,侵权人因侵权获得的利益或者注册商标使用许可费的1到3倍的范围内确定赔偿数额.同时,新"商标法"还将在上述三种依据都无法查清的情况下法院可以酌情决定的法定赔偿额上限从50万元提高到300万元.
上述修改主要针对实践中权利人维权成本过高,进行维权往往得不偿失的现象.此次修改将对商标权利人维护合法权益,打击商标侵权行为起到积极作用.
新"商标法"规定在商标侵权诉讼中,人民法院为确定赔偿数额,在权利人已经尽力举证,而与侵权行为相关的账簿,资料主要由侵权人掌握的情况下,可以责令侵权人提供与侵权行为相关的账簿,资料,侵权人不提供或者提供虚假的账簿,资料的,人民法院可以参考权利人的主张和提供的证据判定侵权赔偿数额.
此举大大减轻了商标权利人在主张侵权赔偿时的举证负担,使人民法院在确定赔偿数额时更有法可依,对打击商标侵权行为具有积极意义.
新"商标法"规定,"对申请注册的商标,商标局应当自收到商标注册申请文件之日起九个月内审查完毕".而针对涉及单方当事人的商标确权案件,新"商标法"增加了9个月的审理时限,针对涉及双方当事人的确权案件,增加了12个月的审理时限.有特殊情况需要延长的,"经国务院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批准",可以延长3个月或者6个月.
上述新增内容对商标注册审查和案件审理时限进行了限制,有利于大大改善当前商标注册周期过长,影响当事人权利的情况,同时增强了商标获权时间的可预期性.
新"商标法"规定商标局对商标异议进行审理后,对异议不成立,准予注册的商标,将直接发给注册证,异议人不服的只能向商评委请求宣告该注册商标无效,而对商标局裁定异议成立,不予注册的,被异议人可以向商评委申请复审.
该项修改对原有的异议复审制度进行了部分调整,对于被异议人而言减少了商标确权过程的障碍,有利于被异议商标及时获权;而对于异议人来说,如果异议不成立将不再具有提出异议复审的权利.作为异议方,在案件异议程序中,除了应更加充分阐述异议理由及组织相应的证据材料外,对于重点的异议案件还需给予更大的关注力度,否则一旦异议不成功,被异议商标将被准予注册并发给注册证.
新"商标法"第五十七条将原"商标法"第五十二条中"在同一种商品或者类似商品上使用与注册商标相同或者近似的商标"的侵权情形进行了细分,对于不属于在"同一种商品上使用相同商标"情形的侵权判定增加了"容易导致混淆"的判定要件.
该条款的修改明确了对于"在同一种商品上使用与注册商标近似的商标","在类似商品上使用与注册商标相同的商标"以及"在类似商品上使用与注册商标近似的商标"三种商标使用行为是否构成侵权的判定,需要考虑是否满足"容易导致混淆"这一适用要件. 作为商标权利人,在今后的维权案件中,对于他人不属于在"同一种商品上使用相同商标"的商标使用行为,如果要想获得最终的侵权认定,需要注意在理由阐述及证据材料的组织上不要忽视对涉案商标的使用满足"容易导致混淆"这一要件的论述及证明.
在这次颁布的新"商标法"中,设置了解决关于商标企业名称冲突的条款,新"商标法"第五十八条规定:将他人注册商标,未注册驰名商标作为企业名称中的字号使用,误导公众,构成不正当竞争行为的,依造"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处理.新法五十八条保护的对象包括所有的注册商标权利人以及未注册的驰名商标所有人,保护的对象更加广泛.
现行商标法中没有设置商标和企业名称冲突的解决条款,在商标法实施条例中虽然有相关规定,但保护的对象仅限于驰名商标,由于企业名称注册是区域性登记,商标注册是全国性登记,两种注册制度的差异给了不法分子可乘之机,利用他人享有知名度商标作为企业字号使用的不正当竞争行为越来越突出,在类似冲突案件中给予商标权利人充分的法律保护成为业界的共识.从规范性文件到行政法规再上升到法律,新商标法给商标权利人给予了更高层次的法律保护.
新"商标法"增加了商标代理组织从事商标代理业务应当遵循诚实信用原则的内容,商标代理行业组织对违反行业自律规范的会员可实行惩戒并记入信用档案.另外,新"商标法"还规定了对于商标代理组织或者商标代理人违反诚实信用原则,侵害委托人合法利益的,应当依法承担民事责任.
近年来商标代理市场乱象丛生,饱受诟病,"商标法"增加上述规定将有助于商标代理组织行业的自我规范和良性发展.日后当事人一旦发现商标代理组织或者代理人有任何不诚信,不正当手段时,均可向工商行政部门或者商标代理行业组织进行投诉和反映,若给当事人造成损失的,还有权依据新"商标法"要求代理组织赔偿.
近年来,面对复杂严峻的外部环境和转型升级的内在压力,深圳坚持以创新驱动发展,深入实施知识产权强市战略,以完善知识产权管理体制机制为契机,推动知识产权保护工作再上新台阶,为深圳实现有质量的稳定增长,可持续的全面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2009年机构改革后,深圳充分发挥机构改革整合优势,统筹推进商标,专利,版权等知识产权职能,努力构建"大知识产权"新格局,知识产权管理和服务能力实现了质的飞跃.其中,市市场监管局知识产权局在保护商标知识产权方面,不断加大商标行政执法力度,提升商标服务水平,促进企业转型升级,增强了全社会的知识产权保护意识.
自2010年深圳市被确定为首批"国家商标战略实施示范城市"以来,市委市政府对商标工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确保了商标战略的顺利推进.
深圳市相继出台了"深圳市商标发展战略2007-2010","深圳经济特区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工作若干规定","深圳市知识产权与标准化战略纲要2011-2015年"等,全面规划深圳市商标事业.我市以创建商标战略示范城市为核心,以服务地方经济发展为目标,坚持服务与监管并重,为深圳产业转型升级提供了重要支撑.我市商标申请和注册量稳步增长.截至2013年10月,我市有效注册商标22.9万余件,位列全国大中城市第四.
注册商标类别分布反映我市产业结构.在深圳市的有效商标注册中,排名前五位为第9类电子产品,第35类销售和广告服务,第25类服装,第11类照明和第42类科学技术服务.其中,第9类电子产品占注册商标核准量的两成以上,较为集中的商品为电子计算机,科学仪器,磁性数据载体等.此外,随着我市境外商标注册资助的深入开展,境外商标注册在未来几年将有跨越性增长.
市市场监管局知识产权局在全国率先实现涵盖专利,商标,版权的大知识产权行政管理体制,建立了市,区,街道三级联动的知识产权执法体系.同时,不断创新监管模式,包括:实行专项执法项目式管理,对专项执法提前研究策划,专题会议部署,实行执法监督部门统筹指挥和监督,业务处室指导,三级联动保障的新型执法模式;落实领导包案制度,成功查办罚单过亿元的"苹果"手机显示屏案等94宗大要案件;加强"两法"衔接,建立覆盖三个层级的衔接体系和信息管理平台,完善重点领域大要案件联合查处和移送机制,不断加大商标行政执法力度.
记者在采访了解到,近年来,市市场监管局知识产权局多次牵头组织了深圳市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专项行动,查处了一批重点案件.
2012年6月28日,根据商标权利人投诉,市市场监管局罗湖分局和罗湖公安经侦大队开展联合行动,在检查罗湖区某地时,发现刘某等人涉嫌销售假冒TIFFANY等名牌饰品.
通过前期摸排,执法人员发现该制假售假窝点隐蔽性强,产量大,利润高,形成网店,实体店,仓库,加工厂,办公场所五位一体的专业化制假售假窝点,假冒商品通过网络平台远销海外市场,影响恶劣.
经过缜密部署,执法人员铲掉了这个集仓库,网店,实体店,加工厂为一体的"一条龙"特大制假售假产业链,端掉这一链条上的黑窝点3个,现场查获涉嫌假冒的TIFFANY,Cartier,CHANEL,BVLGARI等知名品牌的各类饰品12万余件,按市场上同型号的真品估值至少1.7亿元,暂扣生产模具一批,现场抓获犯罪嫌疑人8名.中央电视台等各大媒体对案件进行了报道.
近年来,中兴,腾讯,华为等企业获得多项国内外商标奖项殊荣.伴随着我市企业商标注册意识不断提升,我市越来越多的企业陆续转变经营策略,实现从简单的贴牌加工到经营自主品牌的过渡,为深圳产业的转型升级工作提供了有力支撑.市市场监管局知识产权局利用商标预警系统,为深圳市驰,著名商标企业,享受政府直通车服务企业等提供免费的商标公共服务.今年1月至9月,预警系统累计发出商标预警通知5382件,被权利人采纳的预警建议有4158件.
不少企业在运作中时常会遇上商标纠纷,往往会束手无策.市市场监管局知识产权局工作人员深入企业提供指导服务,帮助企业商标维权,为企业实施商标战略提供帮助.如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在市场维权时发现他人在相同商品上假冒其注册商标,但由于商品名称的称呼不同,市公安局在侦查时对是否认定为同一商品问题存在疑虑.市市场监管局知识产权局立即请示国家商标局,为企业维权提供权威参考.又如水务集团公开向社会征集的企业图形商标被他人恶意抢注,因水务集团具有提供公共服务的职能,该局了解相关情况后,加急请示国家商标局,商标评审委员会加快予以处理.近年来,该局还指导协助了华视传媒,淑女屋,民安保险,海洋王等知名企业正确处理商标纠纷和商标确权事宜.企业商标管理和运用能力明显增强,商标保护体系和发展环境更加优化.
2013年,市市场监管局知识产权局积极探索创新知识产权保护工作机制,推进专业市场知识产权授权经营管理试点工作.在大量调研和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制定了"深圳市专业市场知识产权授权经营管理制度试点工作方案",通过在各区新区选择条件比较成熟的试点,指导试点专业市场经营单位加强自律管理等,探索建立健全基于专业市场知识产权授权经营管理制度的知识产权纠纷快速调解机制,更好地为我市商标战略服务. | 0.908554 | 145.02381 | 0.021868 | 0 | 358 | 1,303 | 978.9 | 4.25 | 0.122476 | 0 | 200,200,014,429 | 法律_司法 |
伴侣盟理事长许秀雯,写下台湾"多元成家运动"的过去现在与未来,争取的从来不只婚姻平权,带你进一步理解多元成家三套草案.
作者:许秀雯(律师,台湾伴侣权益推动联盟理事长,台北市女性权益促进委员会委员,行政院性别平等会委员),原标题:不只是婚姻平权:简介台湾"多元成家运动"(注1)
同性可以结婚吗? "婚姻"是人们组成家庭的唯一方式吗?
1986 年,台湾第一位,可能也是当时唯一一位公开的同性恋者祁家威向立法院请愿,希望国家允许同性结婚,获得的答复是:"同性恋者为少数之变态,纯为满足情欲者,违背社会善良风俗".
1996 年,作家许佑生和他的外籍同性伴侣葛瑞在台北市福华饭店公开举行亚洲第一场男同志世纪婚礼,当天场外有一名反同人士举牌抗议他们的婚礼,但场内则来了许多政治界,艺文界的嘉宾,包括当年的台北市社会局长(今日的高雄市市长)陈菊,陈菊送给这对新人的喜幛上写着"相爱是人权"
.(注2)
2000 年陈水扁政府(民进党)上台,打着"人权立国"口号,于其任内草拟了"人权保障基本法草案",其中明文规定同性恋者得依法组成家庭并收养子女,但这个草案虽然有对大众公布,却始终都搁置在行政部门之内,从来没有送进立法院成为正式的法律案.
2006 年,民进党籍立委萧美琴提出"同性婚姻法"草案,但在立法院程序委员会即遭国民党委员杯葛,法案无疾而终.其后,一直要到台湾伴侣权益推动联盟(伴侣盟)成立,于 2010 年开始积极研拟法案,加以世界上许多国家陆续通过婚姻平权,婚姻平权才变成台湾社会重要的公共议题,因为伴侣盟推出的"多元成家三法",引发台湾宗教势力大反弹,台湾社会不仅激烈辩论法律是否应该开放"同性婚姻",更开始讨论法律是否应该承认"婚姻"以外的家庭形式.
本文第一部分将简要说明同性关系以及多元性别在台湾的法律地位与社会处境,第二部分将铺陈台湾"多元成家"运动背景,第三部分将简介伴侣盟所草拟推动的"多元成家"三套草案,最后将谈一谈多元成家运动所遭遇的挑战以及最新进展.
在台湾,同性关系并未被法律处罚或禁止,在若干法领域也已有"反歧视"以及促进多元性别平等的规定.(注3)虽然台湾有亚洲规模最大的同志游行,也被认为是亚洲最友善同志的国家之一,可是仍然有许多同志因为社会污名与歧视,而无法出柜,同性伴侣关系在一般社会生活中,也还未得到普遍的承认.
台湾的"家庭暴力防治法"虽然也适用在同性伴侣关系,不过,同志伴侣迄今仍然不能依法结婚,组织家庭,共同收养小孩或像异性恋夫妻那样使用人工生殖技术.
过去三十年来台湾单身,不婚家户持续大幅度增加(注4) ,台湾的家庭形态已十分多元化,然而法律体制仍然只看见与承认"一夫一妻的异性恋婚姻家庭",这个规范与现实的落差,导致有许多的家庭形态,包括同志伴侣,非婚异性恋同居者乃至不以浪漫爱为基础的多人家庭(例如多名成年的身心障碍者,爱滋带原者或因宗教修行因素而离开原生家庭,同居共食并相互照顾的人),在法律上均无法被视为家人,彼此间因共同生活而来的关系,权利与义务因此欠缺适当的保障.
台湾的女性主义运动批判传统的异性恋婚姻家庭体制(婚家体制)在法律上以及文化上对女性造成的不平等,而传统的婚家体制独尊异性恋,也造成对于多元性别(LGBTIQ)的歧视与社会排除(social exclusion),而受到同志运动的抨击.
台湾妇运在过去二十年,借由推动民法中有关婚姻家庭篇章的多次修法,参与 1990 年后的台湾民主运动与选举,乃至之后开始推动的"性别主流化"(Gender Mainstreaming)等过程, 积极地从体制外走向体制内,与主要政党及政治人物建立互动与合作基础.女性主义对于传统婚家体制性别不平等的批判,成功地透过修民法运动获得相当的改革成果,至少如今在形式上,台湾民法规范婚姻家庭的规定已扬弃过往"夫权,父权独大"的原则,走向"两性平等".
而在另一方面,有关婚家体制对于同志的排除,虽然早在 1986 年就有独立的运动者祁家威先生呼吁应该让同性婚姻合法化,可知在台湾历史上同性婚姻议题出现地不算晚,但是,在 2008 年以前,同志运动社群对于此议题的经营多是被动地回应政府与政治人物提出的政策或法案,并未主动投入相当的组织资源来进行长期性,持续性的倡议与立法游说,一直要到 2009 年底"台湾伴侣权益推动联盟"(伴侣盟)成立,才开始有了较为系统性,计画性的组织行动与资源来专注投入与耕耘(注5),其后,伴侣盟历时三年,研究多国立法例并融合台湾本土社群经验,于2012年草拟完成推出的"多元成家三法"(包括婚姻平权,伴侣制度与家属制度三个民法修正草案)更引发了同志社群与台湾社会相当大规模与激烈的辩论.
相较于妇女运动,台湾同运组织为保持同运的主体性,避免同志议题被政治人物消费,某个程度上刻意与政党,政治人物保持距离.过去除了在侵权个案或特定议题的处理会偶发性地寻求与政治人物合作外,主要的同运组织基本上较没有特别去经营与政党及政治人物的关系.
某种程度这说明了为什么台湾 2012 年以降引发媒体及社会关注的婚姻平权及多元成家立法运动是由伴侣盟(而非过往台湾的主要同运组织)所主力投入.从组织成员属性来看,伴侣盟的主要组织工作者是"女同志女性主义者",她们过去刚好都是台湾妇运的长期参与者.而除了民间团体的努力外,台湾妇运的资深参与者,民进党的尤美女立委是 2012 年,2013 年婚姻平权法案在立院提案以及 2014/12/22 排入立院司法及法制委员会议程的关键人物.换言之,伴侣盟过去积极参与妇运的女同志女性主义者,在某个意义上,成为妇运与同运的桥梁,在此波婚姻平权及多元成家立法运动把台湾妇运与同运的政治资源及政治议程连结了起来.
目前东南亚地区还没有任何国家通过婚姻平权(同性婚姻)或是提供同性伴侣相等或类似于异性婚姻配偶身份保障的法律,而世界上许多国家有关LGBTIQ 家庭平权议题的争取又往往多着重于"婚姻"制度,台湾在这个领域的立法尝试与社会讨论一方面可望持续带动其他东南亚相邻法域(jurisdiction)有关同性伴侣家庭权益的指标性发展, 他方面对照欧美多以婚权为主轴的立法或运动论述,台湾多元成家运动同步发展三套不同成家制度的做法与经验,具有其特殊性而值得关注.
简介伴侣盟三套民法修正草案(注6)主要内容与立法精神如下:
旨在确立多元性别(LGBTIQ)主体的婚姻自由及保障因婚姻而衍生的各种权利与义务,该草案明定无分性别,性倾向,性别认同的两个人,在符合法律所定其他要件下(例如禁婚亲,重婚禁止等等),得自由选择结婚.此外并允许多元性别配偶收养子女.和异性恋配偶收养子女一样,法院关于收养的裁定必须考虑"被收养子女的最佳利益",惟与此同时,草案特别订有反歧视条款,规定法院不得以收养人的性别,性倾向,性别认同,性别特质为理由而拒绝给予许可(注7).
婚姻,在台湾文化的传统意义与相关法律设计上,不仅是两个当事人而更接近"两个家庭"的结合,而伴侣盟草拟新创的伴侣制度,在设计上,则比较像是回归到两个独立,平等,高度反思(highly reflective)的亲密主体的结合.
伴侣制度的设计乃是以"纯粹化"的亲密关系为蓝本,草案预设两个人(不限性别,性倾向,性别认同)是具有平等协商能力的主体,结为伴侣后仍是高度独立自主的个体(注8):
明定伴侣间须事前签订伴侣契约以协商权利义务(例如:协商家庭费用支出与分摊,家庭劳务的分工,继承权之有无等等),伴侣关系终止后,如有一方平日主要从事家务劳动,得依草案规定向他方请求一定的金钱补偿(也就是明定"家务劳动有偿"(注9)).双方的财产如果没有特别约定,原则上采分别财产制.
伴侣关系与"性的独占"脱钩:台湾是世界上少数仍保有刑法通奸罪的国家,"与配偶以外之人合意性交"也是民法所定的法定诉请离婚事由之一, 但"伴侣"则不受通奸罪(注10)规范,伴侣关系注重的是相互陪伴照顾的关系,而非"性的独占".
为避免台湾现行婚姻制度离婚困难的缺失(注11),伴侣制度允许在对方没有任何过失的情况下,亦得单方终止伴侣关系,伴侣关系的解消,不需要依据任何法定的理由去举证对方的过失,避免国家过度干预人民的性与亲密关系,并鼓励"好聚好散"的亲密关系伦理.
家庭的组成不以血缘与"一对一的浪漫爱"为限,无血缘的选择式家庭(chosen family)也应该受到合理的保障.
伴侣盟修改了传统上带有封建,父权色彩的民法第六章"家"的制度,以新的家属制度草案取代之,允许两个或两个以上没有血缘关系,互助同居的人,也能登记成为"平等的"家人关系,家户之内不强制区分"家长"与"家属"的上下从属关系.
有鉴于台湾社会实存的家庭形式与亲密关系具有多样性,伴侣盟认为法律所规范的家庭制度与亲密关系也应该走向"民主化",包括认为婚姻家庭制度须让 LGBTIQ 可以平等近用(equal access),重视亲密关系主体的自由与平等,重视当事人的自主协商,家庭与"性及生殖"脱钩,避免国家的过度管制等等,因此于 2012 年完成婚姻平权,伴侣制度以及家属制度三套民法修正草案,并自 2012 年九月发起三套草案的共同连署,于一年内得到超过十五万名民众,四百个以上公民团体以及许多知名公众人物的支持(注12).
三套草案在倡议之初,伴侣盟虽然已经在台湾举办许多的演讲与座谈,然而究竟三套草案如果寻求进入正式立法程序,哪一个草案能够获得最多的支持,哪个草案的阻力会比较大,是运动者很难在事前完全预料的.
伴侣盟三套草案一起推动的策略增加了草案立法游说的复杂度,也构成民众理解的障碍,但这个受到不少批评的做法也确实在某个程度上挣脱了"异性恋婚姻霸权"的束缚,打开了政治上与社会上对于"家庭形式"及"家庭意义与功能"有更多积极的讨论,大众媒体及文化产品中也开始出现更多对于非异性恋婚姻,传统家庭形式的叙事(注13).
截至目前的立法推动经验显示,由于"婚姻"的概念较为通俗易懂,因此"婚姻平权"草案得到最多的重视,另外许多台湾民众与立法委员对于新创的伴侣制及家属制草案的认识并不充分, 也还有较多的疑虑,因此最终只有"婚姻平权"草案得到足够的立法委员连署支持,并在 2013 年 10 月通过立法院院会一读(台湾法律须经过三读程序),其后,法案被冷冻许久,直到 2014 年 12 月 22 日在立院司法及法制委员会进行了史上第一次,也是唯一的一次婚姻平权法案"询答".
婚姻平权草案正式寻求进入国会议程这件事,引起台湾反同宗教势力的强烈反对与抗议,台湾的基督教,天主教团体联合了许多平日在他们眼中是"异教徒"的多个宗教组织作为反同婚的盟友,这些宗教团体在 2013 年 9 月召开记者会宣布组成"台湾宗教团体爱护家庭大联盟"(注14),并持续进行反对婚姻平权立法的政治施压与社会动员.反同婚的宗教组织相较于同运组织拥有更良好,紧密的政商关系,这个落差,使得婚姻平权在国会遭遇强大阻碍,即使多数台湾民众支持婚姻平权(注15),但反同婚的宗教组织在过去四年之中,却可以非常轻易的面见前执政党(国民党)的总统,行政院长及党鞭,乃至民进党的若干重要政治人物,游说这些拥有重要政治权力的人士反对婚姻平权立法.
当伴侣盟提出三套法案初期,在反同宗教势力尚未正式组织起来公开进行反对宣传之前,伴侣盟运动者在数百场的座谈与演讲活动中接触到的一般民众,多数对于三套草案的设计基本上抱持相当正面的态度,也大多乐见多元家庭议题得以放入政治议程,特别是有许多异性恋女性表达她们对于伴侣盟所设计的伴侣制的支持,认为是传统婚姻制度的现代化改良版本,另有不少身心障碍者,病友团体也特别对于伴侣盟草拟的"家属制度"有所期待,认为对他们的互助生活而言非常实用.
但是在反同婚势力动员庞大金钱与人力进行"捍卫传统家庭价值伦理"的"恐同"宣传及发动所谓"反对性解放"(注17)的运动之后,伴侣制度与家属制度被不少甚至还没有机会了解两个法案真实内涵的民众视之为会导致乱伦,杂交,多偶制的"洪水猛兽",也因此,最后只有婚姻平权法案得到足够的立委连署提案,另外两个草案因为没有成为国会里正式的法案,讨论空间也随之被压缩,这个发展代表着,"婚姻"体制的主流地位再次得到验证,而对多元成家运动者的挑战将是:必须继续对抗与性有关的污名,思考如何培力(empower)亲密关系主体协商的能力及亲密关系中"民主的文化",不让"婚姻"垄断人们对于家庭的想像,并在政治上找到继续推动与倡议"非婚姻多元家庭"的出路.
在 2013 年 9 月"台湾宗教团体爱护家庭大联盟"成立以后,婚姻平权法案在台湾社会开始被以高度争议的形式呈现,法案在该年十月底通过一读后,同年 11 月 30 日,反同婚阵营动员了十万人在总统府前集会,反对修法.而无论是支持同志权益阵营或是反同阵营,都有一些人认为如果修改民法会引发强烈社会对立,认为可以考虑"为同志伴侣另立特别法"作为折衷方法,不要现在就直接去修改民法中婚姻的异性恋定义(注18).就这一点,由于伴侣盟在2010 年开始研议草案时,就看到英国,德国以及美国某些州为同性伴侣另立特别法的经验,深以为"隔离不是平等",因此很早就开始公开倡议并决定立法策略如采取"特别法"将很难避免"次等化",再次"污名化"同志伴侣,因此从一开始就坚定主张应修改民法而非另立特别法.
由于立法途径需要主要政党的强力支持,而过去婚姻平权法案进入立院之时的主要政党国民党采反对立场,当时最大的在野党民进党则欠缺明确的政治意志,因此伴侣盟的律师团在 2014 年受理开展了数宗婚姻平权的司法诉讼,并代理当事人祁家威在 2015 年 8 月 20 日(农历七夕情人节)正式向司法院大法官提出释宪声请书,要求大法官针对民法婚姻限一男一女缔结是否违反宪法第七条平等权的规定进行解释,目前大法官还没有作成解释.立法与司法两路并进策略成效如何,究竟两者会相互强化,加速婚姻平权的实现,抑或会产生某种牵制的作用,例如司法与立法互踢皮球?将是后续观察重点.
在民间团体不断地游说与倡议,以及若干地方议员的努力之下,自 2015 年开始,桃园,台北等多个城市开放市政府主办的集体婚礼让同性伴侣参加,而高雄,台北,台中等十一个县市(注19)ㄌ也陆续开放同性伴侣在户政系统内的"所内注记",这个伴侣注记的效果并不等同于民法上婚姻配偶,但在中央未完成婚姻平权立法前,各县市政府开办的同性伴侣注记仍可以发挥若干重要功能,亦即同性伴侣注记并不仅止于象征意义,而是可以具有实质作用的.这个注记除了可以作为医疗法上"关系人"之证明,据以签署手术同意书,侵入性检查与治疗同意书之外,劳动部也已同意同性伴侣可以请"家庭照顾假".另外,台北市已就适用劳动基准法,经办理同性伴侣注记的市府员工,开放比照异性配偶得请丧假,并拟修订台北市社会住宅出租办法,允许同性伴侣申请家庭规格之社会住宅.
同志人权以及婚姻平权在台湾,从 1986 迄今,无论是社会氛围或政治情势可说历经了三个十年的大跃进,而在上一届立委任期内通过一读的婚姻平权法案,因为没有完成立法程序,所以依法必须在新的立委任期(2016-2020)重新提案.
2016 年 1 月 16 日,台湾选出了一位公开支持婚姻平权的女总统蔡英文,她所属的政党民进党也首次在国会取得过半席次,客观上,民进党拥有全面执政的优势,只要民进党有坚定的政治意志,那么婚姻平权法案绝对可以完成立法,而民进党将如何面对与处理内部与外部反同声浪,在在考验着民进党的政治智慧与捍卫平权的决心.
在新政府执政之后,即使蔡英文总统选前曾明确表达支持"婚姻平权",法务部长邱太三却表示法务部将研拟"同性伴侣法"草案,预计于明年(2017)9 月把草案送到行政院(如行政院同意,草案就会送到立法院审议),换言之,目前法务部仍拒绝修改民法以允许同性结婚,打算用有如种族隔离政策之"同性伴侣法"来区隔同性恋公民与异性恋公民,伴侣盟认为这种做法将制造出"制度性的歧视",伴侣盟理事长许秀雯于 2016/8/16 并已在行政院性别平等会以民间委员(注20)身份正式提案,要求法务部改变政策方向,落实蔡总统"婚姻平权"的承诺.
2016 年 10 月,因法籍毕安生教授与其同性伴侣之悲剧发生,引发社会各界再度热议婚姻平权修法议题,促成民进党,国民党与时代力量均火速表示会提出婚姻平权民法修正案,至于本届立委任期内,台湾能否成为亚洲第一个通过婚姻平权的国家,关键在于国会能否积极排审法案,完成三读程序.
我们知道,婚姻平权法案,刻不容缓,没有人希望再看到下一个如毕安生这般的悲剧发生.由于 2018 年将举行地方选举,2020 年将有总统及立委选举,因此 2017 年相对而言应是最适合通过法案的时机,今年提案后,国会若能尽速积极审议法案,无论是就社会动能或政治情势来说,似乎都是较好的选择,也较能大幅提高,确保法案通过的机会.
至于伴侣盟多元成家三法中,不是专属于同志使用的"伴侣制度"及"家属制度"草案要如何才能得到足够的社会支持与政治支持,恐怕还需要更多"反抗主体"(个案)的现身与社群动力的集结(例如有更多的非婚异性恋同居者或不想进入婚姻制度的同志或身心障碍团体,组织起来,积极加入"伴侣制度"与"家属制度"的倡议),才能让社会更清楚看到婚姻之外的多元家庭的存在与需求,并形成立法改革的压力.
而法务部的"同性伴侣法"有无可能调整成为"不限性别"的伴侣法,让人民在婚姻之外,拥有另一种制度选择?接下来的发展,值得密切观察.
多元成家三法在台湾引发许多人的热烈讨论与支持,但也导致基督宗教团体,反同人士强烈的反对与不安,更为政治人物出了一道愈来愈无法保持沉默,甚至不得不回答的考题.
泰戈尔曾说:"爱是理解的别名".作为一个运动者,一个法律人,一个女同志,我相信,只有真诚的对话能促进理解,并让爱与平等成为可能.
注2: 有关许佑生与葛瑞的故事以及他们的婚礼,参见许佑生着,挚爱20年,心灵工坊出版,2014.
注3: 台湾的劳动法令禁止性别歧视,此所谓性别歧视包括基于生理性别,性倾向,性别认同或性别特质而来的差别待遇.详言之,2002年公布施行的"两性工作平等法",在2008年时,为了避免男女二元对立的性别观,将"多元性别"(LGBTIQ)明文纳入,修正公布法律名称为"性别工作平等法".而台湾的"性别工作平等法","就业服务法"均明文规定禁止"性别"或"性倾向"歧视,在解释上与司法实务上,此亦包括"性别认同"歧视之禁止.而2004年公布施行的"性别平等教育法",明定学校不得因学生之性别,性别特质,性别认同或性倾向而给予差别待遇.性别平等教育法第十七条第二项明定"国民中小学除应将性别平等教育融入课程外,每学期应实施性别平等教育相关课程或活动至少四小时."该法的施行细则第13条明定上述所称"性别平等教育相关课程",应涵盖情感教育,性教育,同志教育等课程,以提升学生之性别平等意识.
注4:例如台湾30-34岁女性未婚率,在1983年仅为5.53% 其后一路攀升,到了2010年已上升到37.2%,35-39岁女性未婚率,在1983年为2.73% 其后一路攀升,到了2010年已上升到20.9%,又如一个人的家户于1980年仅占3.87% 到了2012年则已占11.01%,资料来源:台湾内政部人口统计.
注8: 在伴侣盟的设计里,婚姻制与伴侣制仅能择一进入.
注9: 伴侣制度民法修正草案规定:伴侣为家庭所提供之家务劳动于伴侣关系终止时得向他方请求偿还其因此所受利益.法院为前项裁判时应审酌一切情形,尤应注意下列事项:一,家务劳动内容及其市场价值.二,家务劳动分工情形.三,家庭生活费用分担情形. 四,伴侣关系存续期间. 五,伴侣双方之年龄,性别,职业,健康情形, 经济能力,生活状况.
注10: 刑法第239条: "有配偶而与人通奸者,处一年以下有期徒刑.其相奸者亦同."
注11: 台湾民法规定的离婚,除了双方合意离婚外,若一方要离婚而他方不同意,必须上法院举证对方具有法定的离婚事由,参见民法第1052条第一项规定:夫妻之一方,有下列情形之一者,他方得向法院请求离婚:一,重婚.二,与配偶以外之人合意性交.三,夫妻之一方对他方为不堪同居之虐待.四,夫妻之一方对他方之直系亲属为虐待,或夫妻一方之直系亲属对他方为虐待,致不堪为共同生活.五,夫妻之一方以恶意遗弃他方在继续状态中.六,夫妻之一方意图杀害他方.七,有不治之恶疾.八,有重大不治之精神病.九,生死不明已逾三年.十,因故意犯罪,经判处有期徒刑逾六个月确定.
注12: 伴侣盟草案的连署网站,2012年民进党党主席蔡英文(现任总统)及前党主席苏贞昌均公开连署支持.
注15: 2012年4月 TVBS 民调中心电访结果(有效样本1141,20-59岁),有49%赞成同性婚姻合法化,29%不赞成;2012年8月旺旺中时民调中心电访结果(有效样本852,20岁以上),有56%赞成同性应有合法结婚的权利,仅31%反对;2012年9月联合报愿景工程电访结果(有效样本1084,18岁以上),有55%赞成修法允许同性结婚,37%不赞成;2013年4月中央研究院社会学研究所公布2012年7-10月面访结果(有效样本2134,18岁以上),有52.5%赞成同性恋者也应该享有结婚权利,30%反对.台湾民主基金会2014年12月8日在立法院召开"2014台湾民主自由人权调查成果发表"所公布,调查结果显示,有54%的民众同意立法让同性婚姻合法化,20-29岁的受访者支持同性婚姻的比例更高达84%.
注16: 例如民进党国会党团党鞭柯建铭即曾签署"台湾宗教团体爱护家庭大联盟"反对同性婚姻与多元成家法案的连署.
注17: 反对阵营认为伴侣盟的三套草案是"'性解放'草案",所以必须反对.中山大学社会学教授陈美华曾在2013年11月23日伴侣盟于高雄市社会局妇女馆所举办的"伴侣制度草案公听会"上演讲说明她的观察,她认为台湾这些右派的家庭主义者"反性,恐性,却又无时无刻都想着性".
注18: 例如台北大学法学教授戴瑀如即倾向此见解,参见戴瑀如,由德国同性伴侣法的催生,影响与转化检视德国对同性人权之保障,发表于月旦法学,第224期,2014/1,页38-56.
注19: 台湾22个县市(其中6个是直辖市),截至2016年10月共有11个县市开放同性伴侣注记,六个直辖市(主要城市)均已开放,已开放同性伴侣注记之县市人口总数,超过全国总人口数的八成. | 0.884203 | 156.322034 | 0.012481 | 0 | 390 | 2,187 | 1,442.4 | 4.109375 | 0.172504 | 0.001193 | 200,200,014,472 | 法律_司法 |
李贺,济宁市中级人民法院执行一庭助理审判员.近三年来顺利办结各类执行案件400余件,多次参与化解重大疑难执行裁决案件,所办案件均达到"零错案,零投诉,零上访"要求,多次被市委,市法院嘉奖,获得"全市法院办案能手"称号,立个人三等功一次.
做法官,是许多法学院学生的心中的梦想,我就是其中一位.法律人都知道这么一句话:"在法律铸造的帝国里,法院是法律帝国的首都,而法官则是帝国的王侯."法律的神圣与庄严曾让我无比激动,做一名好法官,成为法律守护者,是我心中的期待和梦想.我梦想着以法官的权力,依靠社会法治的天平,让每一个人,无论尊卑贵贱,无论贫穷富有,其权利都能得到平等的保护,其价值都能得到平等的尊重.
到法院工作后,我被分到了执行局工作,这时才发现,梦想虽然美好,但与现实却有一定距离.执行法官是一份充满挑战的岗位,因为执行程序是社会正义最后一道防线的最后一个环节,关系到生效法律文书实现和当事人合法权益的保障,矛盾异常集中与激烈.由于执行工作的特殊性,为了寻找到被执行人及其财产,无数次都是天不明就出发,摸着黑才回家,冒酷暑,顶寒风,也是家常便饭.为了化解矛盾,促使双方当事人达成和解,常常需要苦口婆心,耐心细致地说服劝解.如此琐碎繁重的工作会让人身心疲惫,猛增的案件数量让人应接不暇,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白天面对高声斗嘴的原被告,气愤难平的当事人,黑夜里独自一人加班加点地整理案卷,撰写案例,有时我也疑问,还能践行自己当年的梦想吗?我坚信,我能!因为法律人所拥有庄严无畏的独立思想与耿介不阿的人格操守构成了一种特殊的精神魅力,成为我一生追梦的动力.
但求法槌定乾坤,不辞落红化春泥.执行无小事,案件无论大小,都关系到当事人的尊严,权益,自由甚至生命.在执行一起刑事附带民事案件时,申请执行人王某是一个刚满16岁的少年,其母亲被害,父亲也在两年前遇车祸不幸身亡,与住在农村年近七十的奶奶相依为命,家徒四壁,生活异常艰苦.被执行人胡某已被法院判刑,处于服刑期,名下没有财产可供执行,其家人也不配合,执行工作很难开展.在接手案件后,我了解到被执行人家庭情况还算不错,就去做其家属的工作,我将申请执行人的家里的一贫如洗的照片拍下来给胡某的家人看,将心比心,用心交谈,胡某的家人由原来的抗拒到慢慢的理解,经过几天的释法明理,胡某的家人终于同意与王某达成执行和解,案件圆满执结.这个案件的顺利执结不仅维护了法律的权威,还让这个破碎的家庭有了继续生活下去的保障.当我看到那些将执行款领走的当事人溢于言表的喜悦时,我的内心充满欣慰和满足,那些经历的艰辛与疲惫也都烟消云散了.
我在总结经验的同时,也不断学习新方法,新技能.最高法院在执行信息化建设中,建立了司法网络查控平台,通过这个平台,可以对被执行人的存款等财产进行查封冻结,改变了传统的需要到每个协助单位去查询的情况,提高了工作效率.作为年轻同志我很快就熟悉了流程,有一个执行案件,从当事人申请立案执行,经过了查找财产,冻结,扣划程序然后到法院,仅用了一个星期的时间,当通知申请执行人来法院领执行款时,他几乎不相信自己的耳朵,领款完毕后还喃喃自语"没想到法院执行竟然这么快!"
成为执行业务骨干后,我也在慢慢思考执行司法实践中的各种问题,试探着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和理论依据,通过调研研究,形成理论成果.我撰写的多篇文章在"人民司法"及论坛征文竞赛中获得奖项,我也积极参与我院准备出版的"儒家思想在定分止争的应用"一书的编撰工作,理论研究初具成果.
我的法官事业中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也没有气吞山河的事迹,平凡得像一棵小草,但法治天平上的中国梦很大,它需要我们每位法官的不懈追求与努力奋斗.
每一个司法案件,都是一颗法治的种子,只有经过公正司法之光的照耀,才会长成参天大树,最终成为撑起中国梦的法治脊梁. | 0.902734 | 196.625 | 0 | 0 | 404 | 418 | 875.6 | 4.117188 | 0.116974 | 0 | 200,200,014,811 | 法律_司法 |
"这是美国生殖自由的危机时刻,""卫报"高级记者Jessica Glenza近日在播客中声称.当地时间6月24日,美国最高法院裁决推翻"罗诉韦德案".1973年此案裁决使堕胎在美国合法化.
据"华尔街日报"报道,美国最高法院6月24日裁定,取消宪法规定的堕胎权,推翻1973年"罗伊诉韦德案"的裁决,并将堕胎的合法性问题留给各州.这一裁决颠覆了近50年前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先例,挑战了现代美国的生殖自主权,是一个罕见逆转,引发全球瞩目.(详见此前报道""" 震动全美!美最高法院推翻"罗诉韦德案",妇女堕胎权遭重击,拜登谴责,佩洛西:这是对女性的"侮辱",联合国也看不下去了 )
全美多地爆发抗议,人们纷纷举标语走上街头.为预防发生大规模暴力事件,美国首都华盛顿特区出动大量防暴警察.
此举不仅在美国国内引发巨大争议,还招致英国,法国,加拿大等盟友首脑的一致谴责.
据海外网,6月24日,美国宪法不再保护女性堕胎权,全美多地爆发抗议,人们纷纷举标语走上街头,防暴警察荷枪实弹.有抗议者称,最高法推翻罗伊案意味着美国社会倒退50年,还有抗议者夜间举黑伞示威,当街烧国旗冲破美警防线.
据澎湃新闻援引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报道,类似的示威活动预计在24日当天以及周末在全国至少70个地点进行,亚特兰大,旧金山,波士顿,洛杉矶,纽约和休斯敦等城市将发生或已经在进行抗议活动.美国计划生育联合会,"少在我们身体设禁令"(Bans Off Our Bodies)和"妇女游行"(Women's March)等组织都是此类视为示威活动的组织者.
在纽约,数千人在街头示威,高喊口号,部分口号针对作出这一裁决的法官.在亚特兰大,数百人在议会大楼前举行了两场示威活动.在得克萨斯州,人们拿着麦克风聚集在奥斯汀市中心的法院门前,举着写有"支持生命只是谎言,他们不在乎我们是否会死去"的标语.
报道称,24日当天,最高法院推翻确立堕胎权的判例"罗伊诉韦德案"后,在华盛顿特区,抗议者们在最高法院前高喊"我的身体!我的选择!"一位参与抗议的女性告诉CNN,"禁止堕胎是不合法的......强迫生育是不合法的."还有一些抗议者爬到了桥顶,打出绿色的标语.绿色被认为是堕胎权的象征.
另一方面,反对堕胎的人也出现在最高法院大楼前.一名男子站在"罗伊已死"和"我是后罗伊时代"的标语牌中间,对着天空喷洒香槟,庆祝最高法院这一判决.报道称,24日下午,有几十名反对堕胎的人在最高法院大楼前开展游行示威.
出于对爆发暴力事件的担忧,执法部门已在示威活动现场维持秩序.美执法部门担心暴力极端分子可能把大量抗议人群聚集视为实施暴力的机会.
据参考消息援引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新闻部网站报道,一份情报备忘录显示,美国国土安全部当地时间24日警告称,在美国最高法院推翻宪法堕胎保护权后,政治暴力或将加剧.
报道称,国土安全部在备忘录中表示,国内暴力极端分子可能会利用最高法院上述裁决"加剧针对一系列广泛目标的暴力".国土安全部认为,联邦和州官员及其设施最有可能成为政治暴力的目标.
备忘录显示,对寻求实施政治暴力行为的个人而言,最高法院上述裁决引发的公众抗议活动可能成为"有吸引力的目标".
预计美国20多个州禁止或严格限制堕胎行为,其中13个州的堕胎禁令在"罗伊诉韦德案"被推翻后将立即生效.
据参考消息援引法新社洛杉矶24日报道,美加利福尼亚州,俄勒冈州和华盛顿州联合承诺维护堕胎权.报道称,三州州长当地时间24日在一份声明中说,"我们捍卫人们获得包括堕胎和避孕的生殖保健服务权利,并承诺保护患者和医生免受其他州向我们州输出堕胎禁令的影响."
美国总统拜登还呼吁民众在今年的中期选举中选择那些支持女性堕胎权的议员,将利于相关法案的通过.
美国女性堕胎有多难?
据FT中文网,美国几乎三分之一的堕胎诊所都在纽约州和加利福尼亚州,这两个州的女性寻求堕胎的距离通常在25英里以内.相比之下,即使在最近的反堕胎法律生效之前,在得克萨斯州,北达科他州,南达科他州和蒙大拿州的部分地区(这些地方只有很少,或甚至没有堕胎服务提供者),女性常常不得不跋涉300多英里才能到达最近的堕胎设施.
根据经济学家和生殖政策专家凯特琳•迈尔斯(Caitlin Myers)和得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最近的一项研究,由于广泛的堕胎禁令,这些距离可能达到500到800英里(约合1287公里).
美国财政部长珍妮特•耶伦此前表示,剥夺美国女性的堕胎权将对美国经济产生"非常破坏性的影响".耶伦警告称,推翻最高法院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罗诉韦德案裁决,将会推升妇女的贫困率,并降低用于儿童的潜在收入.
耶伦还表示,推翻堕胎权还将对低收入青少年产生更大的影响,这将对劳动力参与产生溢出效应,这意味着孩子们将在贫困中长大,自己的表现也会更差.我认为,剥夺女性决定何时以及是否要孩子的权利,将对经济造成非常破坏性的影响,会让妇女事业倒退几十年."
据环球时报综合路透社,彭博社等媒体25日报道,英国首相约翰逊,法国总统马克龙和加拿大总理特鲁多都对美国最高法院的裁决感到震惊.
英国首相鲍里斯·约翰逊24日表示,美国最高法院推翻"罗诉韦德案"裁决是"一大倒退".约翰逊在卢旺达首都基加利参加英联邦会议的新闻发布会上说:"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决定.我必须告诉你,我认为这是倒退了一大步.我一直相信女性有选择的权利,我坚持这一观点."
彭博社对此表示,鉴于英国高度重视与美国的"特殊关系",任何一位英国领导人批评美国的内部事务都是不寻常的.
而加拿大总理特鲁多则指责美国最高法院的裁决是"可怕的",并表示他同情那些"即将失去堕胎合法权"的女性."来自美国的消息非常可怕,我无法想象你现在所感受到的恐惧和愤怒.我的心与数百万即将失去堕胎合法权的美国女性同在,"特鲁多在社交媒体上说.
彭博社称,特鲁多和约翰逊的表态都发生在美国总统拜登对此事做出官方回应之前,这放弃了传统的外交礼仪,凸显了他们的沮丧.
法国总统马克龙在回应美国最高法院推翻了"罗诉韦德案"裁决的消息时表示,堕胎是女性的一项基本权利."堕胎是所有女性的一项基本权利.我们必须保护它.我想对所有被美国最高法院裁决伤害的女性表示声援,"马克龙在他的社交媒体账户上写道.
彭博社称,作为即将召开的G7峰会的东道主,德国总理朔尔茨尚未对此表态.
另据央视新闻报道,当地时间24日,联合国秘书长发言人迪雅里克回应美最高法相关裁决称,联合国反复重申生殖权利是妇女权利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际协议维护的人权的一项原则,并在世界许多地方不同程度上反映在法律中.限制堕胎不会阻止人们追求堕胎,只会使堕胎更加危险.
据参考消息援引俄罗斯卫星社25日报道,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谭德塞表示,他对美国最高法院取消宪法规定的堕胎权感到失望.
他说:"我非常失望,因为女性的权利应该得到保护.我本以为美国会保护这些权利."报道称,6月24日,美国最高法院对1973年的"罗伊诉韦德案"进行了重审,取消了宪法对堕胎权的保护,允许美国各州自行监管这一领域. | 0.891612 | 93.451613 | 0.01385 | 0 | 193 | 847 | 729.6 | 4.023438 | 0.143942 | 0.003916 | 200,200,015,265 | 法律_司法 |
12月19日上午,联合办公室邀请最高人民检察院预防职务犯罪厅副厅长郝银飞同志来我委作"预防职务犯罪,促进廉政建设"的主题报告.报告会由联合办公室主任彭连明同志主持,委副主任王乃彦同志到会讲话. 郝银飞副厅长的报告主要从什么是职务犯罪和怎样预防职务犯罪两个方面展开. (一)关于职务犯罪的特点.职务犯罪主要指公共管理中的非规范行为或非制度化行为,从经济学上讲是一种权力寻租,其危害后果是直接损害公共管理的廉洁性,公正性.郝厅长在报告中列举了刑法规定的职务犯罪的各种类型,罪名,并指出"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签订履行合同失职被骗罪"以及保密方面的罪行等与科技管理直接相关,值得科学基金管理人员警惕;新刑法对单位犯罪共有104条规定,涉及18类125项罪名,国家机关和事业单位应引以为戒;当前职务犯罪的主要特点包括:发案范围广,腐败层面大,贪污渎职犯罪交织,犯罪技术化,国际化等;被世界范围视为"灰色瘟疫"的腐败,形式纷繁复杂,主要包括政治腐败,经济腐败,文化道德意识腐败,法人腐败等形式,腐败的要素主要包括:权力的垄断,任意用权,责任的缺失三个方面. (二)关于如何预防职务犯罪.传统做法上,强调道德自守,自律,自控,然而在现代复杂社会,这些是远远不够的,关键在于从制度上设防,对权力的架构与配置必须形成制衡,制约,保证权力的规范运作. 如何预防职务犯罪,对于机构而言,一是加强制度建设,对约束性,警示性不强的管理办法要修订完善,树立风险意识;二是加强监督制约,提高透明度.对于个人而言,主要是防止不平衡的心态和不健康的社会交往,不要随波逐流,随遇而安,而要慎独,慎微. 郝厅长在报告中还援引了丰富生动的案例,阐明了腐败的成因,危害以及预防职务犯罪应注意的问题,讲述了一些受党教育多年,曾经建功立业的高级干部由于放松对自己世界观的改造等原因,最后堕落,悔过的经历,发人深省,引人深思.报告还对我委工作人员提出了在科学基金管理中应该注意的问题以及拒腐防变的中肯建议,将对我委今后进一步开展廉政工作,完善科学基金管理与监督制度具有建设性的意义. | 0.900578 | 865 | 0 | 0 | 865 | 196 | 1,022.1 | 4.175781 | 0.123699 | 0 | 200,200,015,526 | 法律_司法 |
在两千多年漫长的封建社会里,中国没有律师制度,一直实行封建专制.在司法制度方面,行政权与司法权不分,刑事与民事不分,从君王到县令都有审判权;他们既是中央或地方的行政长官,又是中央或地方的公安局长,检察院的检察长,法院的院长.对任何案件的当事人,不管是原告还是被告,都实行纠问式审判,办案搞刑讯逼供,由审判官任意裁判,既不允许被告人,原告人辩护,也不允许他人为其代理.
19世纪中叶,随着鸦片战争的失败和帝国主义列强的入侵,中国社会日益走向半封建和半殖民地化,外国律师开始在中国出现,他们先是在"租界"的法庭执行职务,而后在中国法院担任辩护人或代理人.在国外法律文化的强大冲击下,变法图强的呼声日益高涨,腐朽,闭关的清政府为求自保,开始变法修律,具有几千年文明历史的中国,最后还是从国外引进了包括律师和律师制度在内的资产阶级的司法制度.
1910年清朝政府起草的"大清刑事民事诉讼法",仿效日本的同类法典,曾规定允许律师参加辩护和代理,这是中国法律史上第一个对律师参与诉讼问题作出规定的法典.但此法未及公布,清王朝就垮台了.
1911年辛亥革命以后,以孙中山为临时大总统的临时政府,借鉴资本主义国家的律师制度,曾起草了"律师法草案",准备仿效英,美,德,日等国,考核选拔律师,但因临时政府很快被迫解散而没来得及颁布和实生.
袁世凯窃国后,1912年9月,北洋军阀曾制定了"律师暂行章程"和"律师登记暂行章程",这两个章程,虽条文不多(前一具38条,后一个仅7条),但却对律师制度的主要问题作了规定.这是中国第一部关于律师制度的成文立法,是旧中国实行律师制度的开端.章程颁布后,中国的律师职业慢慢兴起.1922年,上海成立了律师公会,这是旧中国早期的一个律师组织.至北洋军阀政府垮台,全国约有3000人从事律师业务,但他们多集中于上海,南京,武汉,天津等大城市.
在国民党统治时期,由于政治黑暗,刑,民诉讼草菅人命,律师活动受到很大限制.律师大都集中在大城市,如南京,上海等地,偏僻的县城难找到一名律师,在广大农村,几乎没有律师的活动.当时的律师是自由职业者,多是个人开业,亦有几个人合办律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规模很小.律师的主要业务是办理刑事,民事案件,也可受聘担任法律顾问.律师个人接受委托,收费归个人所有.律师中的大多数人则以赚钱为目的,谁给钱就给谁办事,谁给的钱多,就替谁卖力,为了牟取私利,律师挑词架讼,制造纠纷,敲诈勒索当事人.旧中国的司法制度(其中包括律师制度)具有浓厚的半封建半殖民地色彩,发育不全,律师所能起到的作用很小;由于他们绝大多数人出身封建官僚,地主阶级家庭,受到的是封建主义的教育,因此,他们往往站在地主,官僚,资产阶级的立场上为其服务,是为维护当时的法律实施,为封建买办服务的.虽然当时也有极少数律师有正义感,同情劳动人民,支持进步事业,反对当局的专横残暴统治,台施洋,沈钧儒,史良等著名进步律师,但他们常常遭对迫害.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前,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根据地的司法制度中,就规定了"被告有辩护权".各革命根据地民主政权的司法机关审理刑事案件,允许被告人委托辩护人为其辩护.
在抗日战争时期,各抗日根据地的司法机关,对保护当事人的诉讼权十分重视,虽然由于战争环境的限制,没有设立专职律师,但在审判上准许被告人委托他的亲属,或有法律知识的人,出庭为他辩护.人民团体等单位,对其所属成员的诉讼,也可以派人员出庭帮助辩护.
解放战争时期,有些司法机关允许被告人自己或他的代表辩护或提出反证.
中国共产党历来十分重视辩护制度,注意尊重和保护人民的各项权利.革命根据地的辩护制度为建国后律师制度的确立提供了一定的经验,作了很好的准备.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律师制度是在批判和摒弃旧律师制度的基础上,经历了创建,取消,恢复与发展几个时期,顺应了国家法制的需要而逐步发展起来的.
鉴于旧律师充满剥削阶级,国民党反动派的法律观念,非法活动猖厥,讼棍包揽词讼,欺诈钥财,扰乱法院审判的正常活动,1950年12月,中央人民政府司法部发出了"关于取缔黑那是及讼棍事件的通报",该通报指出;作为旧司法制度组成部分的旧律师制度已经废止,"若旧律师仍有非法活动,对于法院威信及人民利益均有危害,应予以取缔."接着1952年在全国范围内又开展了司法改革运动.这样,旧的律师制度不仅从法律上被否定了,也从社会上被彻底清除了.我国开始着手组建新型的那是队伍.
1953年起,我国进入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新时期,这就相应地要求进一步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立健全的人民律师制度.
从1954年至1957年,我国律师制度有了较大的发展.到1957年底,我国已有19个省,市,自治区成立了律师协会或筹备委员会,设立了820个法律顾问处,有专职律师572人,兼职律师350人.律师机构建立以后,接待了大量的群众来访,承办了大量的刑事辩护和民事代理案件.据司法部对上海,北京等 10个省,市,自治区59个法律顾问处承办的1204件刑事案件的调查分析,经过律师辩护,改变性质和否定部分犯罪事实的500件,其中法院宣告无罪的 63件,免予刑事处分的49件.又据上海市的调查,经过律师辩护的案件,绝大多数的被告都表示服判,提出上诉或申诉的很少.可见律师制度对维护公民的合法权益,保障法律的正确实施起了很大的作用.
1957年开始的反右整风运动,由于左倾主义思想的影响,扩大化的反右斗争把新中国的律师制度扼杀在摇篮里."律师暂行条例"(草案)被打入冷宫,一批律师被指责成"丧失立场,""敌我不分","为犯罪分子鸣冤叫屈,开脱罪责",一大批忠于党和人民,忠于社会主义法律,刚刚熟悉业务的律师被打成"右派分子",其他幸免的律师也无法从事律师工作.1959年,各地的律师机构全部撤消,律师制度被彻底破坏.从此,我国出现了20多年没有律师的空白时期,这是我国社会主义法制建设上的一大失误.
1978年3月5日,五届人大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恢复了刑事辩护制度,从此,我国的律师制度迅速发展起来.1979年,黑龙江呼兰县等地,开始试行选题辩护.广州市为办理海外涉外案件,曾设立了法律代办处.4月,上海市重建律师组织,全国人大法律委员会成立了专门小组,对50年代草拟的"律师暂行条例"(草案)进行修改.
1979年12月9日,司法部发出了"关于律师工作的通知",明确宣布恢复律师制度.1980年8月26日,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15次会议讨论并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暂行条例",它是新中国第一部关于律师制度的立法.
"条例"颁布以后,我国的律师队伍迅速发展,律师业务不断拓展.律师不仅刑事被告人辩护,而且接受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公民的委托,担任法律顾问及各种诉讼案件,非诉讼事件当事人的代理人.
1996年5月15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八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九次会议一致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法".这是新中国第一部"律师法"."律师法"是我国律师发展的里程碑."律师法"的出台,对于完善我国律师制度,保障律师依法执业,规范律师的行为,进一步发挥律师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作用,加强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维护社会的稳定,促进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随着律师的职能作用日益增强,广大律师不仅在维护国家法律正确实施和社会稳定,促进民主法制建设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而且通过法律顾问工作,有力地促进了各级政府依法决策和依法行政,推动了依法治理工作的深入开展.同时,为了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广大律师大力开拓与市场经济发展相关的业务领域,积极承办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各个环节的法律事务,已经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制建设的一支重要力量.此外,广大律师在促进我国对外开放政策的实施和经济贸易的发展中,依法维护了国家,集体利益和公民的合法权益,起到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但是,由于历史的原因和执法的惯性,加上我国的律师队伍毕竟年轻,缺乏从业经验,执法观念还不适应,面对社会上存在的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思想的不良影响,抵抗能力差,出现了一些道德失范,不遵守职业道德和执业纪律的现象.有的律师缺乏应有的责任心,不认真履行职责,在办理法律事务中敷衍塞责,应付当事人,甚至出现收钱不服务,或者乱收费,私自收费或收费不入帐;有的律师在办理刑事案件中心有余悸;有的未能自觉抵制被告人犯罪嫌疑人以及他们的亲属和来自其他方面的引诱,腐蚀,同时也有少数律师拉拢办案人员办"关系案",个别律师甚至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这些问题虽然只发生在少数律师身上,但影响很坏,危害很大.它严重破坏了律师办的声誉,损害了律师队伍的整体形象,干扰了律师工作改革的顺利进行.为了按照中央的要求和律师法的规定,努力建设高素质的律师队伍,纠正在少数律师身上存在的问题,提高律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司法部于1996年9月26日制定并发布了"关于严格执行<律师法>,进一步加强律师队伍建设的决定",提出了我国律师队伍建设总的指导思想,基本任务,工作重点,基本要求和具体措施."决定"提出了加强律师队伍建设的基本思路和总体要求;根据中央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要求,按照"律师法"的规定,进一步强化管理,提高律师队伍的政治素质,职业道德素质和业务素质,努力建立一支=业务精湛,道德高尚,纪律严明,作风过硬,具有良好社会形象的那是队伍.
我们相信,随着"律师法"的实施,我国民主法制的进展,我国律师队伍建设一定能够得到进一步加强,一定能够造就一支高素质的,让党和人民放心的律师队伍,一个有中国特色的律师制度将得到进一步完善.
不论是我国还是其他国家任职律师都必须通过国家立法所确认的考试或考核,这是一个普通公民取得律师从业资格的必要条件,也是律师的一项重要的法律特征.美国也规定,在美国的公民或居住一定期限以上的外国人,在参加了州的律师资格考试并成绩合格后,即可取得律师资格;除美国外,英国,法国,澳大利亚,日本,德国,加拿大,波兰,奥地利,匈牙利,菲律宾,捷克等国家,都以立法形式明确只有考试合格者才能成为律师.由此可见,律师执业资格的特定性是律师的一项重要的法律特征,它决定了律师的主体所必须具备的条件,这是确保这一执业群体与社会的其他职业阶层在知识结构,从业方向,执业原则,执业规程,执业技能等诸方面能够有所区别的重要环节,也是确保其执业素质和适应法律服务需要的关键所在.
即律师的法律服务必须以当事人的委托为前提,反之,当事人的委托又必须取得受托律师同意受理承办为条件,即律师的法律服务活动基于律师和当事人之间的合同.所以,律师对当事人的选择,对具体法律事务的选择必须基于当事人对律师选择的合意,这种体现法律服务与被服务的权利,义务内容的意思表示的一致性.是社会中介服务的重要特征之一.它与司法活动有着显著区别.司法活动作为一种国家权力和国家职能的体现.当一个案件符合管辖规定而进入某一司法机关的管辖程序和领域后,司法机关没有理由拒绝受理.由此可见,法律活动中能够具有双向选择性特征的项目不应当也不可能是司法活动,而是带有社会中介服务性质,基于法律服务合同而进行的律师活动.
律师向当事人提供的是一种法律服务,而非执法活动;律师是社会法律生活的服务者,而非国家司法职能的执行者.因此,律师向当事人提供的法律服务仅仅是一种对当事人的帮助,当事人可以采纳律师意见,也可以拒绝采纳律师意见.这一特征决定了律师所提供的法律服务与司法机关执法人员所进行的执法活动在法律效力上具有实质性区别.律师与司法机关及其执法人员在这方面的区别所反映的特征,也与律师的社会法律服务专业人员的主体属性更趋吻合.当然,律师提供法律服务不具有强制效力,律师法律服务所产生的非强制性法律效力,在法律生活中是普遍存在并产生着积极作用的,如律师代为起草并经调解达成一致的协议书,就对当事人具有一定的履行约束效力;又如律师的见证文书,具有在法律事务包括诉讼中的证明效力,等等.所以,不能因为律师的法律服务不具有强制效力而否定律师的服务作用.
律师向当事人提供法律服务,是基于当事人与律师事务所签订的法律服务合同,这种合同从本质上讲是普通劳务合同的一种,确切讲,是一种智力劳务合同,律师所提供的是一种智力劳动,而智力劳动的成果是律师的服务方案,这种服务方案的受益人则是特定的,即劳务合同的对方当事人.
我国"宪法"所确定的"按劳分配"原则,使作为劳动者之一的律师也同样有通过付出有意识的劳动来获取劳动收入的基本公民权利.当律师的劳动是基于劳务合同而向特定的服务对象提供智力劳动时,这种有意识的劳动就已经构成了律师获取劳务报酬的权利前提.
律师收费制度与人民法院的诉讼收费制度性质完全不同,律师收费是一种劳务报酬性质的收费.而人民法院的诉讼收费是国家财政收入的一项来源,它起到了弥补国家诉讼经费不足的作用,同时,还能限制当事人的盲目诉讼和无理缠讼.当然,我们在强调律师有偿服务的同时,也不能摒弃"为人民服务"的共产主义道德精神.中国尚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人民生活水准的不高,客观上要求律师不能一切向"钱"看,坚持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合理统一,强化律师肩负维护法律正确实施的责任感,是我们正确调整律师有偿服务观的关键所在."律师法"在规定律师有偿服务制度的同时,也规定了律师的法律援助制度,这一制度不仅是律师有偿服务制度的必要补充,同时,也是律师实现一个法律工作者维护法制,增进社会主义民主的职责的重要渠道.
现代社会生活中,法律调整的社会关系越来越纷繁复杂,这就使社会从客观上产生了对法律服务的强烈需求,法律服务的社会领域也越来越广泛,这就决定了律师提供法律服务范围的广泛性.目前,大到经济体制改革,如企业改制,股份制试点,证券业发展,农村承包责任制,房地产开发和建设,引进外资,国际融资和租赁等事关国家经济发展的大课题;小到婚姻,继承,家庭财产,财产转让,货物买卖等一般法律问题,都可以成为律师提供法律服务的对象.可以说,社会中能够为这么广泛的领域提供系统规范服务的社会中介服务机构非律师工作机构莫属.
"律师法"的颁布,使律师作为社会法律中介服务工作者的身份被法律所确认,即律师事务所是我国社会中唯一可以提供有偿法律服务的中介机构.我们强调这一特点,是因为在我们的社会中尚存在着一些行政机关或职能机构,往往在自己的权力范围内,开设一些原本应由律师从事的法律中介服务机构,如"商标事务所", "外商投资咨询公司,""税务咨询公司",等等,这些法律中介服务机构的设立有的能找到一定的法律依据,有的则纯粹是一种权力的衍生产物,但不论是哪种情况,往往都形成在相关领域内的法律中介服务项目的律师业的生存与发展.一些立法上的不协调因素与在挑战律师提供社会有偿法律服务的合法性.这些问题不仅需要我们今后在立法上进一步协调,也需要一些地方和部门能从维护律师业顺利发展,关心爱护律师业兴旺发达的角度出发,摒弃一些眼前的利益,将原本应属于律师服务的领域重新还到律师的手中.
综合我国律师的以上法律特征,我们可以将律师的法律地位界定在:由国家确认其执业资格,可向当事人提供法律服务的社会专业中介服务人员.
律师担任辩护人行使辩护权或担任代理人行使代理权,从本质上讲,都属于"私权"(辩护权,代理权)的范围,是公民"私权"的延伸,这与审判权,检察权等国家权力(亦称"公权")是截然不同的.现行"律师法"将律师定义为"为社会提供法律服务的执业人员",这意味着中国律师职业的民间性.
律师就是为委托人提供法律服务的民间执业人员,维护当事人的权益为其谋利益乃是律师执业的基本理念,这一民间职业角色类似于法律的民间代言人,律师提供的法律服务显然属于"私人物品"而非"公共物品"的范畴.
中国律师的民间性与英美法系国家和大陆法系国家的律师不尽相同.日本,德国,加拿大等国将律师视为"在野法曹",英美国家检察官其实就是政府雇用的控诉犯罪的律师.民间性是当代中国律师的背景和立场.
毋庸置疑,作为为社会提供法律服务的专门执业人员,律师与公职人员的明显区别就是这一职业的服务性,服务性是律师区别于政府公务员的管理性和法官,检察官的司法性的鲜明特点.
律师与委托人的法律服务关系本质上是一种有偿的民事代理关系,而政府与其他社会主体之间的公共服务关系原则上是一种公共行政关系.可以说,政府公务员提供的行政服务,法官检察官提供的司法服务均属于国家为纳税人提供的"公共物品",具有消费的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而律师为委托人提供的法律服务则显然属于消费对象特定的"私人物品". 后者的职责是向社会提供强制性的法律保护,而律师的职责是向社会提供由当事人自愿选择的法律服务.
律师为什么执业,执业为什么,为谁执业?律师作为一种职业,就应该尽其所能,以自己的一技之长服务好当事人,以对得起这种职业所赋予的良知,对得起当事人那种万分期待的眼神,对得起律师这一群体的声誉.起码,要对得起当事人用血汗钱交来的那份代理费或者辩护费.
独立性是律师职业的一大特点,保持职业独立是律师业良性发展的基本保证.律师的独立性,意味着律师应当独立于处于相对强势地位而又有滥用,扩张潜在习性的公权力,要求律师保持自身的相对独立性,有权拒绝听命于任何来自依仗权势干预其独立执业的指令;意味着律师应当独立于当事人,律师是当事人的委托代理人而不是丧失独立人格的惟命是从的附庸,律师应当有意识地与当事人保持适当的职业距离;意味着律师应当与法官,检察官保持相对的独立性,除了在法庭上正常的工作合作关系,律师原则上不应与法官,检察官有亲密的私下交往,更不应发生诸如请客送礼拉关系之类庸俗甚至丑陋的非正常关系.
5.中国律师的地位[1]
就职业个性而言,律师贴近民众,仗义执言,能言善变等职业特点,与政治人角色的个性要求颇为吻合,律师确实是成为政治家的最佳候选角色之一.在西方语境中,律师的确是一种与政治亲密接触的职业角色,是事实证明最有可能跻身于政界乃至权力中心的一种职业角色.西方律师往往能够跻身于政界乃至进入权力中心拥有显赫的政治地位.
但是,鉴于中国现行政治体制的传统惯性,以及中国律师职业群体自身政治诉求的欲望偏低等因素,从整体上讲中国律师仍将长期远离政治权力中心.即使已有屈指可数的律师有幸当选为人大代表或政协委员,身兼参政议政督政的政治人角色,这也并不意味中国律师畅通了进入政治职业共同体的渠道,这些兼职政治人角色的律师依然大体上属于体制外的准政治人(在这点上与某些以劳模身份当选的人大代表情形比较类似).可以说,从政对处于权力边缘的绝大多数中国律师而言依然是敬而远之,遥不可及的事情.
从总体上讲,律师这一职业群体在当代中国仍然属于经济上相对富裕而又要疲于自我维权的"弱势群体".中国律师一方面在法庭上"为权利而斗争",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另一方面又不得不为改变执业中的不公正境遇而进行自我维权.当前中国律师的相对弱势地位是诸多历史的和现实的复杂因素造成的,这也与中国律师群体整体的成熟,真正实现行业自治等诸多条件息息相关.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律师的职业定位几经变迁,在不同的历史阶段,扮演着不同的社会角色.1980年的"律师暂行条例"将律师界定为国家法律工作者,具有公职身份,靠工资吃饭.1980年8月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暂行条例"第一条规定:"律师是国家的法律工作者,其任务是对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人民公社和公民提供法律服务,以维护法律的正确实施,维护国家,集体的利益和公民的合法权益."作为特定历史条件的产物,这一定义在当时具有合理性和现实意义.当时我国律师制度刚刚恢复,人们的法制观念还很淡薄,社会上对律师的作用认识不清,甚至一些从事司法工作的人员也认为律师是一个摆设,可有可无.因此,肯定律师是国家的法律工作者,使之与公,检,法工作人员具有同等的社会地位,对于解除广大律师的后顾之忧,提高律师的社会地位,发挥律师的作用,保障律师依法执业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20世纪90年代初,与我国在经济体制改革的发展相适应,我国的政治体制改革也随之进行,作为政治体制组成部分的律师体制也进行了改革,各地律师事务所纷纷与当地司法行政部门脱钩,由原来的国资所向合伙所转变.这样,律师就失去了原来国家工作人员的身份,脱去了"国家"的外衣,不再具有国家性,由"管理者"变成了"服务者".因此,我国1996年制定的律师法将律师定义为"依法取得律师执业证书,为社会提供法律服务的执业人员".但在实践中,律师进一步被引申为社会中介人员.从国家到社会,从漠视商业化属性到过度商业化,我国律师的职业定位从一端走向了另一端.漠视商业化属性,会束缚律师业的发展;过度商业化,少数律师又把追逐名利,金钱放在首位,使社会对律师职业产生质疑和不满,导致一些律师在办案中只是将精力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收集对当事人有利的证据,二是寻找对当事人有利的法律条文,司法解释,行政解释,政府文件与判例等.在过度商业化和维护公平正义的冲撞中,律师的角色之惑困扰着律师.
新"律师法"将律师职业定位为"为当事人提供法律服务","律师应当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维护法律的正确实施,维护社会公平和正义."这三个"维护"完善了我国"律师"这个名称的内涵,明确了律师肩负的社会责任,确定了律师职业的社会定位.同时律师的这一定位,也是是律师职业本质属性的回归,有助于增强律师的责任感,使命感,有助于提高人们对律师社会角色的认识和尊重.律师法的修订重新界定了律师的性质,使我国律师的性质更科学,更合理,反映了我国律师的本质属性.从律师的自身属性看,律师法规定我国律师是取得律师执业证书的执业人员.也就是说,如果只通过国家司法考试取得律师资格,但是没有取得律师执业证书的人,还不能称作为律师.只有取得执业证书的人,才称得上是执业人员.这一规定将律师与从事法律服务的其他专业人员,诸如企业事业单位内部的法律顾问,乡镇法律服务所以及各种法律咨询服务机构的工作人员区别开来,反映了律师的本质特征.值得注意的是,在一个法治的国度里,律师是私权利制约公权力的代表,是民众利益主张的代言人,是唯一能代表公民权利抗辩国家公权力的专业人士.修订后律师法的职业定位正在向这一目标靠近.
当下社会大众存在律师就是当事人代言人的错误社会定位,认为让律师维护社会公平和正义要求过高,在现实生活中很难实现.但我认为,律师在为当事人提供专业法律服务的过程中,促进了法律的实施,维护了社会公平和正义.德国民法学者耶林的"为权利而斗争",其中一个很重要的观点,为权利而斗争不仅是权利者对自己的义务,也是权利者对社会的义务.如果没有权利,则人如同家畜,因此古代奴隶被视为两条腿的家畜;不主张权利,等于自贬人格.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不仅仅是为一己之私,与之同时,个人权利问题转换为国家现行法的实现问题.只有每个人都主张自己的合法权益,纸上的法才是有生命力的法.中国传统文化强调"无讼","讼则凶",国人遇事往往隐忍,甚至以"舍财免灾"自我安慰.然而,漠视权利,不仅不能享受法律赋予的权利,无形中还会纵容违法犯罪.当侵犯他人合法权益不用承担法律责任,反而可以获取违法利益时,违法者只会越来越猖獗,善良无辜的人们只会越来越不安,而法律则变成一纸空文.律师的执业活动就是为当事人主张权利,在运用专业法律知识的过程中还可以传播法律,限制公权力的滥用,把法律规定变为现实.只有权利者的权利得到法律保护,违法者的违法行为受到法律制裁,法律才会在每个人心中树立权威,每个人才会自觉遵守法律,这样的社会才是真正的法治国家,和谐社会.从这个意义上讲,律师执业活动本身就是维护法律权威,维护社会正义.
事实上,律师执业固然有其追求经济效益的目的,但社会效益也应当是律师执业的基本目的之一,这种社会效益的表现就是人权得到保障,正义得以伸张,权益得以维护.新修改的律师法对律师职业性质的重新定位,更好地反映了律师的职业特点,更加符合律师的专业属性,有助于增强律师的职业责任感,使命感,有助于提高社会对律师社会角色的认识和尊重.
根据律师法的规定,律师依法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的方式主要有:1,律师担任法律顾问的,应当为聘请人就有关法律问题提供意见,草拟,审查法律文书,代理参加诉讼,调解或者仲裁活动,办理聘请人委托的其他法律事务,维护聘请人的合法权益;2,在刑事诉讼活动中,律师可以担任辩护人,帮助犯罪嫌疑人或者被告人行使辩护权,依据事实和法律提出证明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无罪,罪轻或者减轻,免除其刑事责任的材料和意见,使无罪之人不受刑事追究,有罪之人不受过当处罚,从而有效地保护犯罪嫌疑人和刑事被告人的合法权益不受侵犯;律师还可以担任公诉案件被害人的诉讼代理人,站在被害人的立场,揭露,控诉,证实犯罪,依法维护被害人的合法权益;在自诉案件和刑事附带民事案件中,律师也可以接受自诉人或当事人的委托,担任代理人,维护委托人合法权益;3,在民事,行政诉讼活动中以及非诉讼法律事务中,律师均可以成为一方当事人的代理人,从适用法律,提供证据,审查判断证据及有关诉讼程序上给当事人提供法律帮助,维护其合法权益.
"徒法不足以自行",法律能否真正应用于实践,在实践中发挥应有作用,取决于人们对它的理解,掌握及运用. 律师具有法律专业知识,因此,律师在维护法律的正确实施方面具有优势.在我国,维护法律的正确实施是律师的一项职责,也是律师法的立法指导思想和基本要求.
维护法律的正确实施是律师在执业活动中,通过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的方式来实现的.在刑事诉讼活动中,律师要帮助刑事被告人行使辩护权,依据事实和法律进行无罪,罪轻和减轻,免除刑事处罚的辩护,并通过向人民法院提供证据,证实和指出人民检察院对被告人的指控中存在的问题等,使人民法院兼听则明,作出正确的判决,从而维护法律的正确实施.在民事,经济,行政诉讼活动中,律师代理当事人一方参加诉讼,从适用法律,提供证据和在诉讼程序上给当事人提供法律帮助,从而达到维护法律正确实施的目的.
律师在办理具体案件的过程中,还能起到监督,制约人民法院的作用,以促使其正确适用法律,秉公办案,不徇私枉法.我们通常认为法官是公平正义的化身,但法官也是人,"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法官的过错会给法律的正确实施带来非常大的负面影响.律师通过行使辩护权和代理权,向人民法院提出如何适用法律的具体意见,指出人民法院在法律适用上存在的问题,有利于人民法院正确地执行法律,以维护法律的正确实施.
维护社会公平和正义可以说是律师前两个使命的进一步升华,也是前两个使命的终极目标.在律师制度比较完善的西方国家,当事人的权利一旦受到侵害,或陷入某种纠纷之中,他们立即会想到求助于律师,请求律师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西方国家的律师法,都将维护人权作为律师的重要职责.比如日本律师法第一条规定:"律师以维护基本人权,实现社会正义为使命".律师既是资本主义国家政治,法律的捍卫者,也是公民或当事人的合法权益的捍卫者.维护人权,实现社会正义是西方国家律师制度的核心价值.
在当代中国,强调律师维护社会公平和正义的使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虽然随着全社会法制意识的提高,律师执业在维护人权,实现社会正义方面的重要性得到民众的广泛认同,但在许多人的传统思维中对律师仍抱有种种偏见.这既依赖于民众法律素质的提高,也依赖于律师自身的定位.如果律师以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为己任,就会在社会树立起良好的职业形象,为律师广泛,全面地参与国家的经济,社会和政治生活创造条件,以实现社会公平与正义为自己的职业价值取向,在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中发挥重要作用.
所谓律师的任务,有两层含义,第一层含义是指律师通过其各项业务活动的实施所要实现的目的.第二层含义是指律师在各项业务活动的开展过程中所要担负的责任.
我国"律师法"的第2条从立法上明确了律师任务的内容,即通过向社会提供法律服务来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并实现维护法律的正确实施的最终目的."律师法"确定律师的主体身份是社会的法律中介服务人员,将律师确定为社会唯一的具有合法服务身份的执业主体,因此,律师就成为社会中法律服务职能的当然的承担者.
律师这一独立职业层次的产生,与社会的发展对法律中介服务的客观需要是分不开的.法制建设是我国构筑市场经济体系过程中的必要条件,法制的完善必然带来社会法律关系的纷繁复杂,这一社会发展的客观趋势,不仅会带来法律文化观念的变化,也会使原本就是因社会的客观需要而从社会的一般阶层中脱离出来的独立执业阶层的律师有了更广阔的用武之地.人们对律师所提供的法律中介服务的依赖程度的提高,从一定意义上来讲,既标志着社会群体法制观念的强化,又反映出民主与法制建设的日趋完善,也更体现出"律师法"确定律师这项任务的重要意义.
律师的具体任务是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作为社会的法律中介服务人员,律师必须通过向社会提供法律帮助的途径和方式,来维护具体所承办的每一起案件中代理的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从这个意义出发,律师的这项任务,实际上反映了律师执业的具体目的.律师执业的前提大多是当事人的委托,而这一委托是当事人基于对律师的充分信任的心理支配下完成的,而该心理产生的底蕴往往是当事人心目中普遍建立起的对律师能维护其合法公益的一般共识.故此,律师必须维护其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忠实于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律师的这项任务决定了律师执业的宗旨与司法仲裁人员的活动宗旨之间的差异,即司法仲裁人员必须居中公正裁决,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而律师只维护其所代理或辩护的一方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律师的这项任务不仅在"律师法"中有所体现,且在其他相关部门法中也有所体现,例如,我国"刑事诉讼法"第35条规定: "辩护人的责任是根据事实和法律,提出证明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无罪,罪轻或减轻,免除其刑事责任的材料和意见,维护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合法权益."
维护当事人的权益的前提是合法,合法要求是律师该项任务的核心.律师是社会的法律工作者,而不是当事人的雇佣,故我国律师所具有的相对独立的法律地位,使我国律师有法律上的条件拒绝当事人的不合法委托请求.为此,我国"律师法"第29条就律师拒绝辩护或者代理的条件作了具体的规定,即律师在接受委托后,无正当理由的,不得拒绝辩护或者代理.但如果当事人委托的事项违法,或委托人利用律师提供的服务从事违法活动或者委托人隐瞒事实的,律师有权拒绝辩护或者代理.该项规定充分体现了律师应维护当事人合法权益的任务的精神实质.
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其最高宗旨是"合法".因此,当国家,集体,个人利益发生冲突时,作为律师的执业宗旨首先是强调权益的合法性.合法应当成为律师在权衡利益冲突中确定价值取向的唯一尺度.当然,在合法的前提下,则应当考虑个人服从集体,集体服从国家的利益分配原则.强调"合法"为最高宗旨,实际上正是倡导了法制这一重大国家利益.
律师的根本任务是维护法律的正确实施.其有两层含义:
第一,律师必须强化其自身的严格依法办事的要求.法律是律师的生命之源,亵渎法律意味着断绝律师的生命源泉.我们会诅咒在一条我们赖以生存的母亲河边开设有毒污染源的工厂的行为,也会不容忍那些排放污染源的行径,但我们是否会将律师自身不依法办事的现象视作类似于破坏生命之源的行径呢?答案是肯定的.作为法律工作者的律师,维护其赖以生存,发展的法律得以正确实施,是其不可推托的天职.
第二,律师有责任敦促执法机关和当事人严格依法办事.律师是法律服务者,所以,律师的天职决定了律师比一般公民多了一份责任,即监督和促使执法机关和当事人严格依法办事.在此,不仅需要律师对该项天职的充分认识,更需要律师有维持社会正义和维护法律正确实施的勇气的胆略.
律师以上三项任务是一个有机联系的统一体.律师的具体任务是通过形式任务来完成的,而具体任务和形式任务则统一在根本任务的精神原则下,每一项具体任务均要通过向当事人提供法律帮助的途径和方式来实现,而该途径和方式的设定,是为了最终维护法律的正确实施.
根据"律师法"的规定,取得我国律师执业的法定条件有两方面:一方面是法定资格条件,另一方面是法定任职条件.我国律师法所确立的律师资格与律师职务相分离的模式,决定了一个中国公民要成为一名注册律师,必须既具备律师资格条件,也具备律师任职条件.
律师资格是国家以法定形式所确认的公民规定了律师资格的考试取得途径和考核取得途径的条件."律师法"第6条规定了公民通过考试途径取得律师资格的条件,即"国家实行律师资格全国统一考试制度.具有高等院校法学专科以上学历或者同等专业水平,以及高等院校其他专业本科以上学历的人员经律师资格考试合格的,由国务院司法行政部门授予律师资格."由此可见,通过考试途径取得我国律师资格的基本条件有以下两个环节构成.
第一,参加律师资格考试的条件.该条件是对参考人员的入考条件限制,主要分为两个层次:第一层次是法学类专业人才的入考条件,即法学专科以上学历或者等同于法学专科类的专业水平者;第二层次是非法学类专业人才的入考条件,其要求是本科以上学历的专业人员.
第二,经参加考试成绩合格.该条件是对入考人员的最张考试要求.
一个公民参加全国律师资格统一考试,如果成绩合格,经所在地司法行政机关审查,其政治,品行,身体,学历等条件均合格后,报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司法厅(局)批准,授予律师资格,并报司法部备案.
我国律师资格考试自1986年开始,在1990年以前是每二年进行一次,自1993年以后,改为每年开考一次.为我国律师事业的振兴和发展输送并储备了大批合格的专业人才,同时也对提高律师队伍的素质和社会地位产生了积极影响.
律师资格的保留,是指律师被调动工作后,在其停止履行律师职务期间,对其已取得的律师资格不予取消并予保留.根据司法部有关行政文件的规定,对于下列情况之一的律师,只收回其执业证书,但保留其律师资格;
(1),调往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公安机关,国家安全机关,劳动及劳教机关工作的人员;
(2),当选为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和法制委员会委员的;
(3),调往党委政法委员会和纪委检查委员会工作的人员;
(4),调往行政审计机关和监察部门工作的人员.
律师资格的丧失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已经取得律师资格但尚未领取律师执业证书者的资格丧失情况;另一种是已经取得律师资格的执业证书者资格丧失情况.第一种情况下要以经由省,自治区,直辖市司法厅(局)报经司法部批准取消其律师资格的情形有:
(2),严重违反国家法律,法令和政策规定的;
(5),未被批准取得律师工作执照,但以律师名义擅自接受委托,从事律师业务,经警告仍不改正的.
后一种情况主要因执业律师有严惩不称职行为,严惩违反律师的职业道德规范和有关执业纪律,或犯有其他严重错误,由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司法行政机关依照"律师惩戒规则"报经司法部取消其律师资格.
根据我国"律师法"第8条,第9条,第10条,第11条的规定,凡拥护我国宪法并符合下列条件者,可以在已具备律师资格的前提下,申请领取律师任职的标志即执业证书;第一,在律师事务所实习满一年;第二,品行良好.
律师执业证书申办的程序如下:
(1),本人提出申请.本人用书面形式提出申请,申请时应提供下列材料:申请书;律师资格证明;申请人实习所在的律师事务所为其出具的实习证明材料;本人身份证明的复印件.
(2)申报,批准程序.申请律师执业者由其本人向所落实的律师执业机构提出申请,由接受申请的律师事务所对申请人的条件进行考查后,逐级上报至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司法行政机关审核,司法行政机关经审查认为申请者符合"律师法"规定的律师执业条件者,即在接受申请材料后三十日内颁发律师执业证书;对于不符合"律师法"规定的执业条件者,不予颁发律师执业证书,并应当自收到申请之日起三十日内以书面形式通知申请人及所在的律师事务所.
我国"律师法"第12条规定:"律师应当在一个律师事务所执业,不得同时在两个以上律师事务所执业"."律师法"的这一规定限制了律师领取执业证书的权利,即一名律师只能以一个律师事务所的执业律师名义对外执业,不得同时领取两份以上的律师执业证书并同时就职于两个以上的律师事务所.设定这一权利限制措施的宗旨是为了确保律师执业证书的情形.
司法行政部门在审查申请律师执业证书的申请人情况过程中,若发现有下列情形之一者,应不予颁发律师执业证书;
(1),无民事行为能力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的.该情形的确定应有权威签定部门的鉴定结论,并以审查当时的民事行为能力的实际状况确定之;
(2),因故意犯罪受到刑事处罚的.该情形的确定基础是故意犯罪,过失犯罪除外;
(3),被开除公职或者被吊销过律师职业证书者.这里的公职一般是指国家权力机关,国家司法机关和国家行政机关的公职人员.因上述第二及第三种情形而被吊销律师执业证书者,则终身不能再申请律师执业证书.
司法行政机关作出不予批准律师执业申请决定或吊销律师已取得的执业证书的,均应以书面形式通知申请人或被吊销执照人.申请人或被吊销执照的律师对不予批准执业及吊销执照的决定不服的,可以依法向作出决定的司法行政机关的上一级司法行政部门申请行政复议或者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
我国"律师法"在充分考虑律师职业所具有的广泛社会性及律师法制的统一性前提下,确立了律师执业不受地域限制的原则,只要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我国律师均可依法执业.
我国"律师法"将领取律师执业证书作为律师执业的必要前提,已取得律师资格但尚未领取律师执业证书的人就不能以律师的名交和身份进行活动."律师法"第 14第规定,没有取得律师执业证书的人员,不得以律师名义执业,不得以牟取经济利益从事诉讼代理或者辩护业务.若出现该情形,由所在地的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司法行政部门责令停止非法执业,没收违法所得,可以并处违法所得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罚款.
此外,对冒充律师从事法律服务的,由公安机关追究违法冒充者的法律责任.如果冒充律师者因该违法行为产生所得,则由公安机关依法没收.违法所得数额不大者,一般由公安机关并处五千元下罚款,十五日以下拘留.但如果违法所得数额较大或巨大,达到诈骗罪的立案标准,则由公安机关依法立案侦查,追究冒充律师执业的违法者的刑事责任.
律师执业的基本原则,是指我国律师在执行业务活动中,必须遵守的行为准则.我国"律师法"第3条对我国律师执业应当遵循的基本原则作了明确的规定,根据这条法律规定,我国律师执业的基本原则包括:
(3)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原则;
(4)接受监督和指导原则;
(5)依法执业受法律保护原则.这些基本原则的贯彻,对于保障律师依法执行业务,规范律师的行为,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维护法律和正确实施,发挥律师在社会主义法制建设中的积极作用,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遵守宪法和法律原则,是指律师在执业活动中,必须严格遵守我国宪法和法律,用宪法和法律的规范约束自己的行为,指导自己的全部执业活动.在为社会提供法律顾问服务中,必须努力保障宪法和法律的正确实施;积极同一切违反宪法和法律的现象作斗争.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是实现国家总任务的根本保证.宪法以四项基本原则为指导思想,规定了我国的社会制度,国家制度,国家机构和活动原则,以及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等.其他各项法律都是根据宪法,在宪法指导下制定的,是宪法精神的具体化,只有它们的贯彻实施,才能保障宪法的实现.宪法和法律反映了我国各族人民的意志,体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
我国"律师法"第3条规定,"律师执业必须遵守宪法和法律."这是国家通过立法的形式,把遵守宪法和法律作为律师执业必须遵守的原则.国家制订律师法,设立律师制度,其目的是为了加强和健全国家的法制,并把它作为一项民主法律制度加以确立.因此,对律师贯彻遵守宪法和法律原则的要求是:第一,每个律师在执业活动中,在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的同时,必须维护法律的正确实施.当事人之所以要聘请律师,是因为其合法权益遭到不法侵害,需要法律保护,才需要律师提供法律帮助.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是接受当事人委托的律师事务所的责任,也是被律师事务所指派为当事人提供法律帮助的律师事务所的责职.
但是,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律师只能通过维护法律正确实施的途径去实现,而不能通过其他的途径去实现.不允许通过非法途径去维护当事人合法利益.换而言之,律师绝不能采用破坏法律正确实施的手段去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比如,当事人甲,根据合同约定的时间付款,虽经多次催讨,仍无结果.于是甲即聘请律师提供法律帮助.由于乙违反了合同,破坏合同法的正确实施,导致甲的十万元货款无法追回.律师要维护甲的合法权益,追回十万元货款,可以向法院起诉,请求法院依法判令乙偿还欠甲之货款,.如果乙不履行判决,可以申请法院强制执行,追回货款.这样既维护了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又维护了合同法的正确执行.如果律师伙同当事人采用暴力将乙拘禁,对乙施以肉刑,逼乙交出十万元.这虽维护了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但却破坏了国家法律的正确实施,自己要承担法律责任.
第二,律师在执业活动中,必须坚持服务性与法律性的结合.律师的职责就是向社会提供法律服务,这是律师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律师如果没有对社会性的服务性,也就没有律师的业务活动.但是,律师的服务性离不开法律性.社会之所以需要律师服务,是由于法律性的要求.如果没有法律性要求,社会就不需律师提供法律帮助.
可见服务性与法律性既是相互储存的,又是相互促进的.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发展和完善,需要律师发展业务,为社会提供良好的服务.如果没有律师事业的发展,为社会提供充分的良好的法律服务,法制不可能完善,因此,律师在执业活动中,既要有服务性,又要有法律性,要做到法律性与服务性的统一,既要对当事人负责,又要对国家和人民负责,对法制建设负责.每个律师都要充分认识到,对国家对人民负责和对当事人的负责应该是统一的,而不能是矛盾的.
律师认真贯彻遵守宪法和法律原则的意义在于:
(1)有利于推动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发展和完善;
(2)有利于实现以法治国,以法治省,市,以法治企事业单位,保障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
(3)有利于律师队伍建设,发展律师业务,提高为社会提供法律服务的质量;
(4)有利于保障宪法和法律的正确实施;
(一)接受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委托,担任法律顾问;
(二)接受民事案件,行政案件当事人的委托,担任代理人,参加诉讼;
(三)接受刑事案件犯罪嫌疑人的委托,为其提供法律咨询,代理申诉,控告,为被逮捕的犯罪嫌疑人申请取保候审,接受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委托或者人民法院的指定,担任辩护人,接受自诉案件自诉人,公诉案件被害人或者其近亲属的委托,担任代理人,参加诉讼;
(四)接受委托,代理各类诉讼案件的申诉;
(七)解答有关法律的询问,代写诉讼文书和有关法律事务的其他文书. | 0.905803 | 156.776786 | 0.016581 | 0 | 587 | 4,306 | 760.7 | 4.296875 | 0.118287 | 0.002092 | 200,200,015,824 | 法律_司法 |
编者按:为准确把握"关于贯彻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若干意见"的精神和要求,我们从"人民司法.应用"上下载了此篇文章,供大家学习应用,以提高大家驾驭新形势的能力.
2010年2月8日,最高人民法院下发了"关于贯彻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这是人民法院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三个至上"指导思想,践行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重大举措,是人民法院全面贯彻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指导性文件,对于进一步做好刑事审判工作,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强有力的司法保障,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2006年10月,中共中央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了"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要实施宽严相济的刑事司法政策.这是中央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的历史条件下提出的一个重要部署,是我们党和国家的基本刑事政策.这一政策既是对惩办与宽大相结合政策的继承,又是对惩办与宽大相结合政策的发展,它根据当前社会生活的需要,补充完善了许多新的内容.落实宽严相济刑事政策,是中央"关于深化司法体制改革的意见"确定的深化司法体制改革的4项主要内容之一.根据中央的精神,最高人民法院决定,在前期调研的基础上,制定人民法院关于贯彻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指导性文件,以促进全国法院更加全面深入地贯彻落实宽严相济刑事政策.最高人民法院为此成立了项目组,广泛征求了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范围涉及全国人大法工委,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司法部等政法部门,各高级人民法院,部分中级人民法院及部分知名法律专家,并报中央政法委审核.经反复修改完善,数易其稿,制定了"意见".
"意见"制定的总体思路是:根据党和国家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政策特性和定位,对人民法院在刑事审判工作中如何贯彻落实宽严相济刑事政策提出指导性意见."意见"不是提供具体的定罪量刑标准,而是重在解决政策导向问题.同时,"意见"注重政策的稳定性以及政策与法律之间的统一性,对最高人民法院近年来出台的一些法律文件的内容和精神进行了系统的整理,将相关内容纳入"意见"中,成为宽严相济刑事政策指导下的具体的刑事司法原则."意见"共计45条,包括贯彻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总体要求,准确把握和正确适用依法从严的政策要求,准确把握和正确适用依法从宽的政策要求,准确把握和正确适用宽严相济的政策要求以及完善贯彻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工作机制5个部分.
强调宽严并重,宽严并用,反对偏轻偏重.宽严并重,宽严并用,宽严平衡是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基本要求之一,也是制定"意见"的出发点."意见"第2条明确规定:要正确把握宽与严的关系,切实做到宽严并用.既要注意克服重刑主义思想影响,防止片面从严,也要避免受轻刑化思想影响,一味从宽.一方面,"意见"继续坚持依法严惩严重刑事犯罪的方针,强调对严重刑事犯罪予以严厉打击.在明确严惩的对象和范围的同时,还对司法实践中应当特别强调的应予从严的情况作出规定.如对于给国家财产和人民群众利益造成重大损失,社会影响极其恶劣的职务犯罪和商业贿赂犯罪,即使被告人犯罪所得数额不大,也强调依法从严惩处.另一方面,"意见"较为全面地规定了从宽处罚的情形以及如何正确把握从宽情节.如规定"被告人的行为已经构成犯罪,但犯罪情节轻微,或者未成年人,在校学生实施的较轻犯罪,或者被告人具有犯罪预备,犯罪中止,从犯,胁从犯,防卫过当,避险过当等情节,依法不需要判处刑罚的,可以免予刑事处罚"."意见"对于司法实践中有分歧意见的问题,也特别予以明确.如对于亲属以不同形式送被告人归案或协助司法机关抓获被告人而认定为自首的,规定原则上都应当依法从宽处罚;有的虽然不能认定为自首,也应当予以充分考虑.
强调处理好政策和法律的关系."意见"特别注意处理好政策与法律的关系,确保贯彻政策不违背法律,而执行法律又能充分体现政策精神."意见"第3条规定贯彻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必须坚持严格依法办案,切实贯彻落实罪刑法定原则,罪刑相适应原则和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依照法律规定准确定罪量刑.从宽和从严都必须依照法律规定进行,做到宽严有据,罚当其罪.这就明确了贯彻政策必须在法律的基础上进行.同时,"意见"又规定,要根据经济社会的发展和治安形势的变化,尤其要根据犯罪情况的变化,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适时调整从宽和从严的对象,范围和力度.这就为我们在执法活动中科学,适时,正确地贯彻政策留下了空间.
处理好政策与法律的关系,必须在依法的基础上,最大限度地发挥好政策的指导作用,这也是制定"意见"的一个基本考虑.对此,"意见"主要通过以下方式来提出具体的政策导向:一是对法律没有明文规定的情况提出指导性的处理意见.如首次对老年人犯罪是否从宽处罚,如何从宽处罚作出了明确规定.二是对法律虽有规定但较为原则的情况加以明确,如进一步细化了对累犯和毒品再犯从重处罚的原则.三是针对司法实践中可能遇到的一些难点问题作出了规定,如对于从宽与从严情节并存的案件提出了处理的原则.四是对一些大的刑事政策进行了具体阐释,如对于准确理解和严格执行"保留死刑,严格控制和慎重适用死刑"的政策专门作出了规定.
强调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有机统一.宽严相济政策作为我国的基本刑事政策,其目的不仅仅在于为刑事司法活动提供明确的政策标准和界限,规范司法行为,更深远的目的在于最大限度地减少和化解社会矛盾,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进而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对此,"意见"作出了一些必要的规定,充分体现了这一特征.
比如,刑事附带民事诉讼案件的调解工作从表面上看,似乎与宽严相济政策关系不大,但实际上,一些因民间纠纷引发的刑事案件,如果被告人或其亲属积极赔偿,取得被害方的谅解,就应当充分考虑对被告人依法从轻处罚.它可以有效地化解矛盾,促进社会和谐,从根本上讲,与宽严相济政策的根本目的是一致的.因此,"意见"专门规定:要尽可能地把握一切有利于附带民事诉讼调解结案的积极因素,多做促进当事人双方和解的辨法析理工作,以更好地落实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努力做到案结事了.要充分发挥被告人,被害人所在单位,社区基层组织,辩护人,诉讼代理人和近亲属在附带民事诉讼调解工作中的积极作用,协调各方共同做好促进调解工作,尽可能通过调解达成民事赔偿协议并以此取得被害人及其家属对被告人的谅解,化解矛盾,促进社会和谐.
再如,"意见"提出,在依法减刑,假释时,对于确有履行能力而不积极主动履行附带民事赔偿责任的,应当从严掌握;对于积极履行民事赔偿责任的,则应当根据悔改表现予以从宽掌握.这些都有利于争取更好的社会效果.
强调强化制度保障,力求取得实效.为了确保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得到切实的贯彻落实,"意见"强调加强相关的工作机制建设,将工作机制问题单列为一个部分,专门作出了规定.如对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的审理机制问题规定:要建立健全符合未成年人特点的刑事案件审理机制,寓教于审,惩教结合,通过科学,人性化的审理方式,更好地实现"教育,感化,挽救"的目的,促使未成年犯罪人早日回归社会.要积极推动有利于未成年犯罪人改造和管理的各项制度建设.对公安部门针对未成年人在缓刑,假释期间违法犯罪情况报送的拟撤销未成年犯罪人的缓刑或假释报告,要及时审查,并在法定期限内及时作出决定,以真正形成合力,共同做好未成年人犯罪的惩戒和预防工作.
"意见"要求不断推进量刑规范化试点,案例指导,刑事和解,刑事被害人救助等工作机制的进一步完善.同时还规定,要不断建立和完善法官考评机制,人民法院与相关政法部门的联系协调机制等,这些都将为人民法院全面,深入地贯彻宽严相济刑事政策,提供更加坚实,可靠的制度保障.
严惩职务犯罪和商业贿赂犯罪.依法严惩贪污,贿赂等职务犯罪,促进反腐败斗争深入开展,是人民法院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意见"第8条继续坚持从严惩处国家工作人员职务犯罪和商业贿赂犯罪的方针,对从严惩处的对象,范围,情节以及犯罪数额与量刑关系,适用缓刑等社会反映较多的热点问题进行了明确和阐释,便于司法实践中更好地掌握.
首先,列举了严惩的对象和范围,规定:对于国家工作人员贪污贿赂,滥用职权,失职渎职的严重犯罪,黑恶势力犯罪,重大安全责任事故,制售伪劣食品药品所涉及的国家工作人员职务犯罪,发生在社会保障,征地拆迁,灾后重建,企业改制,医疗,教育,就业等领域严重损害群众利益,社会影响恶劣,群众反映强烈的国家工作人员职务犯罪,发生在经济社会建设重点领域,重点行业的严重商业贿赂犯罪等,要依法从严惩处.
其次,明确了从严惩处的犯罪情节,强调对于国家工作人员职务犯罪和商业贿赂犯罪中性质恶劣,情节严重,涉案范围广,影响面大的,或者案发后隐瞒犯罪事实,毁灭证据,订立攻守同盟,负案潜逃等拒不认罪悔罪的,要坚决依法从严惩处.
再次,阐释了犯罪数额与量刑的关系,指出:对于被告人犯罪所得数额不大,但对国家财产和人民群众利益造成重大损失,社会影响极其恶劣的职务犯罪和商业贿赂犯罪案件,也应依法从严惩处.对职务犯罪的量刑不能唯数额论,需综合考虑其他情节,实践中已有诸多判例,如已被判处并执行死刑的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原局长郑筱萸,其受贿600余万元,与近年来被判处死缓或无期徒刑的贪官相比,受贿数额还不算最高.但考虑到其犯罪行为严重危害了人民群众用药安全及生命健康安全,在社会上造成了极其恶劣的影响,社会危害性极大,被依法判处死刑立即执行,体现了依法从严的精神.
最后,提出了规范缓刑,免于刑事处罚适用的要求.规定严格掌握职务犯罪法定减轻处罚情节的认定标准与减轻处罚的幅度,严格控制依法减轻处罚后判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适用缓刑的范围,切实规范职务犯罪缓刑,免予刑事处罚的适用.从而进一步规范了社会上反映职务犯罪适用缓刑和免于刑事处罚比例偏高的问题.
更加充分地考察被告人的主观恶性和人身危险性.在首先考察被告人所犯罪行的社会危害性大小的前提下,更加充分地考察被告人的主观恶性和人身危险性,是准确把握和正确适用宽严相济刑事政策从严或从宽要求的关键环节.对此,"意见"在多处规定中有所涉及,并提出了明确的政策要求.
一方面,强调对主观恶性深,人身危险性大的被告人,要依法从严惩处."意见"第10条规定:严惩严重刑事犯罪,必须充分考虑被告人的主观恶性和人身危险性.对于事先精心预谋,策划犯罪的被告人,具有惯犯,职业犯等情节的被告人,或者因故意犯罪受过刑事处罚,在缓刑,假释考验期内又犯罪的被告人,要依法严惩,以实现刑罚特殊预防的功能,并对何种情形属于主观恶性深,人身危险性大进行了列举式概括.
累犯和毒品再犯与初犯,偶犯比较,其主观恶性更深,人身危险性更大,更要体现从严惩处的精神.为此,"意见"在第11条规定:凡是依法构成累犯和毒品再犯的,即使犯罪情节较轻,也要体现从严惩处的精神.尤其是对于前罪为暴力犯罪或被判处重刑的累犯,更要依法从严惩处.同时,"意见"第17条规定:对于自首的被告人,除了罪行极其严重,主观恶性极深,人身危险性极大,或者恶意地利用自首规避法律制裁者以外,一般均应当依法从宽处罚,该规定实际上是间接规定,对于罪行极其严重,主观恶性极深,人身危险性极大的被告人,即便具有自首情节,也可以不予从宽处罚,体现了对极少数犯罪特别从严的精神.
另一方面,强调对主观恶性不深,人身危险性不大的被告人,要依法从宽."意见"在第14条作出一般性规定,提出主观恶性相对较小,人身危险性不大的被告人,可以依法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同时,"意见"在第16条又进一步规定:对于所犯罪行不重,主观恶性不深,人身危险性较小,有悔改表现,不致再危害社会的犯罪分子,要依法从宽处理.对于其中具备条件的,应当依法适用缓刑或者管制,单处罚金等非监禁刑.同时配合做好社区矫正,加强教育,感化,帮教,挽救工作.
对具有自首,立功情节的被告人应当充分体现政策.自首与立功是刑法明确规定的两项重要的量刑制度,也是司法实践中适用较多的两种法定从宽处罚情节.准确把握自首,立功的从宽处罚原则,对于正确贯彻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自首是被告人愿意接受司法机关处理的表现,通常也是被告人认罪,悔罪的表现."意见"第17条规定了对于自首从宽处罚的基本要求,即除了罪行极其严重,主观恶性极深,人身危险性极大,或者恶意地利用自首规避法律制裁者以外,一般均应当依法从宽处罚.同时,"意见"第17条还对实践中常见的亲属送亲归案和大义灭亲是否应从宽的问题进行了明确,提出对于亲属以不同形式送被告人归案或协助司法机关抓获被告人而认定为自首的,原则上都应当依法从宽处罚;有的虽然不能认定为自首,但考虑到被告人亲属支持司法机关工作,促使被告人到案,认罪,悔罪,在决定对被告人具体处罚时,也应当予以充分考虑.
立功则是犯罪分子到案后,为了得到从宽处理而检举,揭发其他犯罪等的悔罪表现.对具有立功情节被告人的量刑,应当结合被告人罪行的严重程度综合考虑,决定,主要看功是否足以折罪.对此,"意见"在第18条对立功的处理作了一般性规定:对于被告人检举揭发他人犯罪构成立功的,一般均应当依法从宽处罚.对于犯罪情节不是十分恶劣,犯罪后果不是十分严重的被告人立功的,从宽处罚的幅度应当更大.
对犯罪的未成年人坚持"教育,感化,挽救"方针.对构成犯罪的未成年人,人民法院一贯坚持"教育为主,惩罚为辅"原则和"教育,感化,挽救"方针,依法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促使其早日回归社会."意见"第20条重申了这一原则和方针,并分别不同情形对未成年人犯罪的处理作出更为具体的规定,更具实际操作性.
一是不作为犯罪处理的情形.规定对于偶尔盗窃,抢夺,诈骗,数额刚达到较大的标准,案发后能如实交代并积极退赃的,可以认定为情节显著轻微,不作为犯罪处理.
二是适用非监禁刑和免于刑事处罚的情形.规定对于罪行较轻的,可以依法适当多适用缓刑或者判处管制,单处罚金等非监禁刑;依法可免予刑事处罚的,应当免予刑事处罚."意见"第15条对未成年人犯罪免于处罚的范围界定为较轻犯罪.
三是犯罪情节严重的情形.规定对于犯罪情节严重的未成年人,也应当依照刑法第十七条第三款的规定予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表明对构成犯罪的未成年人从轻或减轻处罚,依法不应有例外.同时,还进一步明确,对于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未成年犯罪人,一般不判处无期徒刑,更具实践指导意义.
"意见"除了规定对未成年被告人的定罪量刑要从宽外,还在第34条对未成年犯的减刑,假释规定了从宽掌握的原则.符合条件的,减刑的幅度可以适当放宽,间隔的时间可以相应缩短,还可依法多适用假释,体现了人民法院对未成年犯罪人"教育,感化,挽救"的方针贯穿于审判活动的始终.
对老年人犯罪可以酌情从宽处罚.对于老年人犯罪是否从宽处理,现行刑法没有规定,在司法实践中存在一定的争议.事实上,老年人由于年龄原因可能导致自我控制能力下降,其犯罪后的再犯可能性与青壮年相比也存在明显差异,如果对其犯罪不加区别地一律追究刑事责任,难以赢得社会认同,使刑罚效果打折扣.我国古代和当今世界一些国家与地区对老年人犯罪早有从轻处罚的立法先例.
基于上述考虑,"意见"在第21条明确规定,对于老年人犯罪,要充分考虑其犯罪的动机,目的,情节,后果以及悔罪表现等,并结合其人身危险性和再犯可能性,酌情予以从宽处罚."意见"作为一个正式的法律文件,首次明确了对老年人犯罪予以酌情从宽处罚,是通过司法能动性来推进社会和谐的一个积极举措.需要说明的是,它并未突破现行法律规定,其法律依据是刑法第六十一条"对于犯罪分子决定刑罚的时候,应当根据犯罪的事实,犯罪的性质,情节和对于社会的危害程度,依照本法的有关规定判处"关于量刑基本原则的规定.
"意见"第34条还将老年犯与未成年犯并列,作为依法减刑,假释时可以从宽掌握的适用主体.至于老年人的年龄界限是否以年满70周岁为标准,"意见"未加以明确,为司法实践中科学贯彻政策留下了一定的空间.
对民间矛盾激化引发的犯罪酌情予以从宽处罚.具体犯罪的起因或动机不同,体现在犯罪人的主观恶性和犯罪行为的社会危害性方面也会有所不同,在具体适用刑罚上也应有所区别,这也是量刑基本原则的题中应有之义."意见"第22条规定,对于因恋爱,婚姻,家庭,邻里纠纷等民间矛盾激化引发的犯罪,因劳动纠纷,管理失当等原因引发,犯罪动机不属恶劣的犯罪,因被害方过错或者基于义愤引发的或者具有防卫因素的突发性犯罪,应酌情从宽处罚.
上述列举的犯罪皆为事出有因,与发生在社会上针对不特定多数人的严重危害社会治安的暴力犯罪,在主观恶性和社会危害程度上有明显差别,在对被告人的量刑上也应体现差别.总体把握,对这类犯罪应酌情从宽,体现了宽严相济刑事政策中区别对待的精神,以期更加有效地改造罪犯,预防犯罪,促进社会和谐.
正确规范被告人积极赔偿与依法量刑的关系.对被告人的量刑,主要是依据犯罪事实,犯罪性质,情节和对社会的危害程度.犯罪给被害人造成的损害大小,是衡量罪行社会危害程度的重要标志.被告人对其犯罪所造成的损害进行赔偿,客观上减少或者减轻了对社会的危害程度,依法可以作为量刑情节之一加以考虑.鉴于此,"意见"第23条规定:被告人案发后对被害人积极进行赔偿,并认罪,悔罪的,依法可以作为酌定量刑情节予以考虑.在理解上述规定时,应掌握以下两点:
第一,并非所有类型犯罪的被告人积极赔偿了,都可以得到从轻处罚.主要应限定在因婚姻家庭,邻里纠纷等民间矛盾激化引发的,事出有因,侵害对象特定的案件,这类犯罪如果被告人积极履行赔偿义务,取得被害方的谅解,可以依法从轻判处."意见"在第23条就明确规定,因婚姻家庭等民间纠纷激化引发的犯罪,被害人及其家属对被告人表示谅解的,应当作为酌定量刑情节予以考虑.犯罪情节轻微,取得被害人谅解的,可以依法从宽处理,不需判处刑罚的,可以免予刑事处罚.相反,对于那些公然与社会对抗,严重危害国家安全或社会稳定,罪行极其严重,主观恶性极深的犯罪分子,即使具体的被害人可以谅解,但潜在的社会上的合法利益也可能受其侵害,就不能简单地以赔偿与否,具体被害人是否谅解等对其从宽处罚,否则就会给社会造成"花钱买刑"的误解.对后一类案件,既要坚持刑事部分依法从严惩处,又要坚持民事部分依法赔偿.
第二,单独的赔偿并不是酌定量刑情节,赔偿必须是出于真诚的认罪,悔罪,并取得一定程度的谅解,才能作为酌定量刑情节,而这往往是决定刑罚轻重的最重要考虑之一.
对逆向情节并存的案件总体从宽或者总体从严.司法实践中,往往有的被告人同时具备法定,酌定从严和法定,酌定从宽处罚情节,情节之间在处罚功能上存在冲突.对如何适用逆向多量刑情节,刑法未作明确规定,各地在具体把握上亦不尽一致.对司法实务中可能遇到的这一难点问题,"意见"在第28条作出规定:对于被告人同时具有法定,酌定从严和法定,酌定从宽处罚情节的案件,要在全面考察犯罪的事实,性质,情节和对社会危害程度的基础上,结合被告人的主观恶性,人身危险性,社会治安状况等因素,综合作出分析判断,总体从严,或者总体从宽.可见,处理存在逆向多情节的案件,既不能简单地将多个情节进行相互折抵,也不能任意地选择适用某个情节,而应当在综合分析判断之后,作出总体从严或从宽的选择,只有这样,才最能符合刑法关于量刑的基本原则和要求.
严格控制和慎重适用死刑."意见"第29条强调要准确理解和严格执行"保留死刑,严格控制和慎重适用死刑"的政策."保留死刑,严格控制和慎重适用死刑"是我们党和国家一贯的死刑政策,与宽严相济刑事政策也是完全一致的.保留死刑符合我国现阶段国情,是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维护人民群众安全感的客观需要.依法对罪行极其严重的犯罪分子适用死刑,在今后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仍然是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保护人民群众根本利益,保障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手段.严格控制和慎重适用死刑,则是立足于教育,感化和挽救大多数,最大限度地减少社会对立面,促进社会和谐.
严格控制是对死刑适用总体上,战略上和趋势上的严格把握,就是要防止任何不必要的适用甚至滥用.严格控制,绝非人为减少死刑适用,而是要求必须通过严格依法,严格标准,严格适用,以确保死刑这一最严厉的刑罚真正只适用于极少数罪行极其严重,不堪教育改造的犯罪分子.慎重适用则是对死刑个案在具体事实认定,证据审查和法律适用,政策把握上的极其慎重态度,就是要绝对防止死刑案件出现任何人为差误,导致冤杀错判,确保每一起死刑案件都经得起历史检验,经得起人民群众检验,经得起法律检验,真正办成"铁案".落实慎重适用,必须切实执行严格统一的证据裁判标准,严格统一的法律政策标准.一方面,适用死刑必须严格统一地坚持证据裁判的最高标准和最严要求.在事实,证据上,各级人民法院都不能冒一丝一毫的误判死刑的风险.对于定罪证据或者重要量刑证据有疑问,有欠缺,不能排除合理怀疑,不能得出惟一结论的,绝对不能适用死刑.另一方面,适用死刑必须严格统一地把握法律政策标准.对依法不应当判处死刑的案件,无论面临多大的压力,都要坚持对党的事业负责,对人民根本利益负责,对国家法律负责,绝不能违法适用死刑.
对依法可以判处死刑的案件,是否判处死刑,要结合被告人的犯罪原因,犯罪情节,危害后果,有无前科,认罪悔罪态度等法定,酌定量刑情节综合判定.具有法定从宽情节的,应当最大限度体现立法精神;有酌定从宽情节的,也应当充分体现政策,能不判处死刑立即执行的,尽最大努力做好工作,落实政策,争取更好的社会效果.对于一些罪行极其严重,论罪应判处死刑的犯罪分子,鉴于其具有自首,立功等法定从轻处罚情节,或者具有全部退缴赃款,因民间矛盾引发且取得被害人谅解等酌定从宽处罚情节,依法不判处其死刑立即执行,体现了死刑政策"严中有宽"的精神,符合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要求.要严格执行"关于审理故意杀人,故意伤害案件正确适用死刑问题的指导意见","全国部分法院审理毒品犯罪案件工作座谈会纪要"等文件,切实贯彻已经形成共识的政策把握原则.对于具有自首,立功等法定从宽处罚情节的被告人,必须尽可能地兑现政策,依法从宽.对于共同犯罪,同时可能判处2人甚至多人死刑的案件,应当仔细区分,综合判定各被告人在共同犯罪中的地位,作用及其人身危险性,实行区别对待.对于从属性运输毒品犯罪,在量刑上,应当与走私,贩卖,制造毒品有所区别,不应仅以涉案毒品数量的大小而决定刑罚的适用.
对于共同犯罪严格实行区别对待."意见"第30,31,33条对在共同犯罪案件中严格坚持区别对待作了指导性规定.对于恐怖组织犯罪,邪教组织犯罪,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和进行走私,诈骗,贩毒等犯罪活动的犯罪集团,在处理时要分别情况,区别对待:对犯罪组织或集团中的为首组织,指挥,策划者和骨干分子,要依法从严惩处,该判处重刑或死刑的要坚决判处重刑或死刑;对受欺骗,胁迫参加犯罪组织,犯罪集团或只是一般参加者,在犯罪中起次要,辅助作用的从犯,依法应当从轻或减轻处罚,符合缓刑条件的,可以适用缓刑.
对于群体性事件中发生的杀人,放火,抢劫,伤害等犯罪案件,要注意重点打击其中的组织,指挥,策划者和直接实施犯罪行为的积极参与者;对因被煽动,欺骗,裹胁而参加,情节较轻,经教育确有悔改表现的,应当依法从宽处理.
对于一般共同犯罪案件,应当充分考虑各被告人在共同犯罪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在主观恶性和人身危险性方面的不同,根据事实和证据能分清主从犯的,都应当认定主从犯.有多名主犯的,应在主犯中进一步区分出罪行最为严重者.对于多名被告人共同致死一名被害人的案件,要进一步分清各被告人的作用,准确确定各被告人的罪责,以做到区别对待;不能以分不清主次为由,简单地一律判处重刑.
对于共同犯罪中立功从宽处罚的把握,根据"意见"的规定,应坚持以功是否足以抵罪为标准,进行区别对待.共同犯罪的主犯,首要分子等,由于掌握同案犯,从犯,马仔的犯罪情况和个人信息,被抓获后往往能协助抓捕同案犯,获得立功或者重大立功.对其是否从宽处罚以及从宽幅度的大小,应当主要看功是否足以抵罪,即应结合被告人罪行的严重程度,立功大小综合考虑.要充分注意共同犯罪人之间的量刑平衡.对于毒枭等严重犯罪分子立功的,从轻或者减轻处罚应当从严掌握.如果其罪行极其严重,只有一般立功表现,功不足以抵罪的,可不予从轻处罚;如果其检举,揭发的是其他犯罪案件中罪行同样严重的犯罪分子,或者协助抓获的是同案中的其他首要分子,主犯,功足以抵罪的,原则上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如果协助抓获的只是同案中的从犯或者马仔,功不足以抵罪,或者从轻处罚后全案处刑明显失衡的,不予从轻处罚.相反,对于从犯或犯罪集团中的一般成员立功,特别是协助抓获主犯,首要分子的,应当充分体现政策,依法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在减刑,假释工作中坚持实行区别对待.减刑,假释作为重要的刑罚执行变更制度,是贯彻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宽的一面的重要切入点,也是以宽济严的重要渠道.各级人民法院审理减刑,假释案件,必须坚持区别对待,宽严相济,充分发挥减刑,假释的激励功能,激励罪犯努力改过自新;充分发挥减刑,假释的调节功能,确保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落实;充分发挥减刑,假释的回归功能,为罪犯回归社会,实现恢复性司法创造有利的条件;充分发挥减刑,假释的缓和功能,最大限度地减少社会对立面,增加和谐因素;充分发挥减刑,假释的降低行刑成本功能,为监狱机关提高监管质量扩大空间,确保刑罚执行的积极效果. "意见"第34条对在减刑,假释工作坚持实行区别对待做了政策性指导规定.
对于危害国家安全犯罪,故意危害公共安全犯罪,严重暴力犯罪,涉众型经济犯罪等严重犯罪;恐怖组织犯罪,邪教组织犯罪,黑恶势力犯罪等有组织犯罪的领导者,组织者和骨干分子;毒品犯罪再犯的严重犯罪者;确有执行能力而拒不依法积极主动缴付财产执行财产刑或确有履行能力而不积极主动履行附带民事赔偿责任的,在依法减刑,假释时,应当从严掌握.对累犯减刑时,应当从严掌握.拒不交代真实身份或对减刑,假释材料弄虚作假,不符合减刑,假释条件的,不得减刑,假释.
对于因犯故意杀人,爆炸,抢劫,强奸,绑架等暴力犯罪,致人死亡或严重残疾而被判处死刑缓期二年执行或无期徒刑的罪犯,要严格控制减刑的频度和每次减刑的幅度,要保证其相对较长的实际服刑期限,维护公平正义,确保改造效果.
对于未成年犯,老年犯,残疾罪犯,过失犯,中止犯,胁从犯,积极主动缴付财产执行财产刑或履行民事赔偿责任的罪犯,因防卫过当或避险过当而判处徒刑的罪犯以及其他主观恶性不深,人身危险性不大的罪犯,在依法减刑,假释时,应当根据悔改表现予以从宽掌握.对认罪服法,遵守监规,积极参加学习,劳动,确有悔改表现的,依法予以减刑,减刑的幅度可以适当放宽,间隔的时间可以相应缩短.
要特别注重适当加大依法假释的工作力度.假释是在保留对犯罪人刑罚执行的威慑的情况下让犯罪人在社会生活中接受考验,促使犯罪人逐步适应回归社会.与减刑相比,假释在促进犯罪人弃恶从善,减少重犯以及维持原判稳定性,促进犯罪人顺利回归社会,降低行刑成本等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但在实践中,假释的适用比例要远远低于减刑.因此,"意见"强调,对于符合刑法第八十一条第一款规定的假释条件的,应当依法多适用假释.当然,这里所说的依法多适用假释,不是对法律规定的假释条件的放宽,而是针对过去没有很好地发挥假释功能,假释适用比例过低现象提出的要求.
进一步推进量刑规范化工作.量刑规范化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满足人民群众对刑事审判工作新要求,新期待的具体措施;是实现量刑公正,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必然要求;是规范自由裁量权,确保国家法律统一实施的重要保证;是实现审判公开,树立司法公信力和司法权威的重大举措.量刑规范化是中央确定的重要司法改革项目,也是人民法院"三五"改革纲要的重要内容.最高人民法院决定,从2009年6月1日起,在全国法院开展量刑规范化试点工作.各级人民法院正在严格贯彻落实中央司法改革部署和人民法院"三五"改革纲要精神,积极稳妥地推进量刑规范工作.
贯彻宽严相济刑事政策与推进量刑规范化在本质上是一致的.从价值取向上看,宽严相济刑事政策是通过强调不同情况区别对待来实现司法公正;量刑规范化是通过强调相同情况相同对待来实现司法公正.二者是一个问题的两个侧面,其实是一体的.从具体要求上看,宽严相济刑事政策要求宽严有据,罚当其罪;量刑规范化也要求规范法官的自由裁量权,防止重罪轻判,轻罪重判,维护法制统一.我们传统的量刑制度比较粗放,法定刑幅度较大,不利于把握宽和严的标准,也不利于实现宽以济严和严以济宽.通过量刑规范化改革,法官的量刑越来越精细,何为宽,何为严也就愈加明确,宽严相济也就可以得到更好的落实.
"意见"发布后,社会上有群众担心,"意见"的精神能否在实践中得到正确适用?特别是个别法官是否会故意歪曲"意见"的精神,滥用手中的裁判权以权谋私?这种担心是可以理解的,但我们有一系列的制度保障.目前,正在全国各地法院试点的量刑规范化工作,正是为了更好地落实宽严相济刑事政策而实行的一项制度."意见"第35条对量刑规范化工作提出了明确的政策性指导意见,强调要注意总结审判经验,积极稳妥地推进量刑规范化工作.要规范法官的自由裁量权,逐步把量刑纳入法庭审理程序,增强量刑的公开性和透明度,充分实现量刑的公正和均衡,不断提高审理刑事案件的质量和效率.这有助于确保量刑规范化工作积极,稳妥,顺利地开展.
进一步完善未成年人犯罪审判工作机制."意见"第39条对建立健全未成年人犯罪审判工作机制提出了政策性指导意见.对于未成年人犯罪案件,应当建立健全符合未成年人生理和心理特点的刑事案件审理机制,确保审理程序的公正.要根据未成年被告人的生理特点和心理特点,进行法庭教育.在审判的方式,方法上,要注重疏导,寓教于审,惩教结合,促进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对构成犯罪的未成年人,要坚持"教育为主,惩罚为辅"的原则和"教育,感化,挽救"的方针,依法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通过判处缓刑等措施,促使其早日回归社会.
要积极推动有利于未成年犯罪人改造的制度建设.对未成年罪犯的减刑,假释在掌握标准上可以比照成年罪犯依法适度放宽.未成年罪犯能认罪服法,遵守监规,积极参加学习,劳动的,即可视为确有悔改表现予以减刑,其减刑的幅度可以适当放宽,间隔的时间可以相应缩短.对公安部门针对未成年人在缓刑,假释期间违法犯罪情况报送的拟撤销未成年犯罪人的缓刑或假释的报告,要及时审查,并在法定期限内及时作出决定,以真正形成合力,共同做好未成年人犯罪的惩戒和预防工作.
进一步建立健全刑事和解制度."意见"第40条强调,要逐步建立健全刑事犯罪案件的刑事和解制度.刑事自诉案件的罪行一般比较轻微,当事人双方矛盾并不十分尖锐,具备和解可能.对于此类案件,要尽可能多做化解矛盾的调解工作,促进双方自行和解.如果经过司法机关做工作,被告人认罪悔过,愿意赔偿被害人损失,取得被害人谅解,从而达成和解协议的,可以同意自诉人撤回起诉,或者对被告人依法适用缓刑,从轻判处非监禁刑或免予刑事处罚.对于可公诉也可自诉的刑事案件,检察机关提起公诉的,人民法院应当依法进行审理,依法定罪处罚.对民间纠纷引发的轻伤害等轻微刑事案件,诉至法院后当事人自行和解的,应当予以准许并记录在案.人民法院也可以在不违反法律规定,充分保障被害人合法权益的前提下,对此类案件尝试做一些促进和解的工作,如果被告人真诚认罪,被害人谅解,公诉机关认可的,也可以从宽处罚.
进一步搞好附带民事调解工作.贯彻宽严相济刑事政策,要注重社会效果,即案结事了.但是,做到案结事了,绝不是一判了之,一杀了之,结案了事,不考虑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消极的案结事了,而是应当充分体现死刑案件审判工作中的法律政策精神,有利于依法治国基本方略落实,经得起历史检验,引领社会发展进步的积极的案结事了,即通过我们积极,有效,负责的工作,既化解了矛盾纠纷,又坚持了法律政策,使正义得到伸张;既妥善处理了个案,又引导了民众法治意识的提高,使社会更加和谐,进步.为此,"意见"第41条对进一步做好附带民事调解工作提出了明确的政策性指导意见.各级人民法院都必须高度重视民间纠纷引发的依法可以不判处死刑案件的附带民事诉讼调解工作,坚持不管工作难度再大都要尽力去做,努力做好.
要不断提高法官的调解意识,不断提高法官在新形势下做群众工作的能力;要依靠当地党委,政府,充分发挥被告人,被害人所在单位,社区基层组织,辩护人,诉讼代理人和近亲属在附带民事诉讼调解工作中的积极作用,以理服人,以情动人,综合运用法律,政策,经济等手段和教育,协商,疏导等办法,努力做好调解工作.由于案件发生在基层,发生在群众中间,调解工作要尽可能在一审达成协议;一审调解不成的,二审法院要做更多更细致的工作,尽可能通过调解达成赔偿协议.
同时,要注意坚守依法,依政策裁判的底线.社会和人民群众的意愿是审理案件时必须掌握,考虑的因素,但是如果部分群众尤其是部分被害人亲属的要求带有强烈个人感情色彩,背离法律,政策精神,要坚守依法,依政策裁判的底线.对不应当判处死刑的案件,绝不能仅仅因为被害方上访,闹访就无原则地退让,作出违反法律政策的判决,要坚决维护法治的权威,要靠耐心,细致,有效的工作引导他们尊重法院的公正裁判,通过合法途径反映诉求.要总结附带民事调解工作中的经验教训,真正承担起审判职责,形成相对统一的裁判标准和政策把握尺度,确保办案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统一.
进一步改进减刑,假释工作机制."意见"第43条提出要加强减刑,假释的工作机制建设.要通过进一步建立健全减刑,假释案件的审理方式,公示制度等各项工作机制,确保减刑,假释工作的规范化,透明化,实现减刑,假释公开,公正,公平.
在现阶段,由于案多人少的客观矛盾,尚不具备对所有减刑,假释案件一律开庭审理的条件,但对部分重要的减刑,假释案件,还是要尽可能地进行公开审理.因此,对减刑,假释案件采取开庭审理与书面审理相结合的方式,符合现阶段的实际情况.
对于职务犯罪案件,尤其是原为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罪犯的减刑,假释案件,要一律开庭审理.对于故意杀人,抢劫,故意伤害等严重危害社会治安的暴力犯罪分子,有组织犯罪案件中的首要分子和其他主犯,以及其他重大,有影响案件罪犯的减刑,假释,原则上也要开庭审理.书面审理的案件,拟裁定减刑,假释的,要在羁押场所公示拟减刑,假释人员名单,接受其他在押罪犯的广泛监督,最大限度地实现程序公正.
进一步使人民法院自身的监督和考核机制科学化."意见"第44条对人民法院自身的机制建设提出了政策性指导意见.根据"意见"的要求,各级人民法院都要不断完善对刑事审判人员贯彻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监督机制,防止宽严失当,枉法裁判,以权谋私.要改进审判考核考评指标体系,完善错案认定标准和错案责任追究制度,完善法官考核机制.要切实改变单纯以改判率,发回重审率的高低来衡量刑事审判工作质量和法官业绩的做法.唯数量论的考核办法无法全面反映法官办案的质量,效果以及实际工作量的大小.要在总结已积累的有益经验的基础上,逐步探索将案件难易程度,办案质量,效果和数量相结合,并对各相关要素计分量化的新的考核管理办法,以促进法官多在提高办案质量上下功夫,多在保障办案效果上下功夫.要探索建立绩效档案,以计分考核为基础,突出办案,办件的质量和效果,全面,综合地反映和评定一定时期内法官的业绩,能力和表现.绩效档案可以作为每一名干部年终考核,评先评优,晋级晋职的重要依据.要通过对审判工作的规范管理,激励先进,推动落后,促进审判工作和队伍建设的科学发展.(作者单位:最高人民法院) | 0.902491 | 230.666667 | 0.023687 | 0 | 526 | 3,187 | 771.2 | 4.328125 | 0.114162 | 0.040615 | 200,200,016,024 | 法律_司法 |
5月31日上午9点,青县法院组织全体干警参加河北省高院组织的第二期"河北法院政治讲堂".认真聆听了河北省高院党组书记,院长黄明耀同志 "两个确立"理论宣讲.
会后,青县法院党组书记,院长黄坤生同志向全院干警提出四点要求:首先,要认真学习黄明耀院长的宣讲内容,提高政治站位,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进一步践行"两个维护"行动自觉三个方面.要深刻认识"两个确立"的极端重要性,切实增强对"两个确立"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理论认同,情感认同,把"两个确立"真正转化为坚决做到"两个维护"的思想自觉,政治自觉,行动自觉.其次,要把"两个确立"的指导思想切实运用到法院工作中来,持续推进民事诉讼程序繁简分流改革,持续推进一站式多元解纷机制建设,为人民群众提供多途径,高效率,低成本,不伤和气的纠纷解决方案,切实发挥人民法院在诉源治理中的参与,推动,规范和保障作用,持续推进人民法院调解平台进乡村,进社区,进网格工作.不断深化智慧法院建设上取得成效,结合当前疫情形势,充分利用线上送达,网上开庭,在线调解等全流程的网上办案.再次,全院的党员领导干部要高标准,严要求,起到模范带头作用.理论是行动的先导,思想是时代的灯塔,全体领导干部要深入学习"两个确立"深刻内涵,不断提高学习本领,坚决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坚持全面学,系统学,一体学,努力做到学深悟透,学懂弄通,真正学出信仰,学出担当,学出情怀,始终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坚定信仰者和忠实践行者,为全院干警做好表率.最后,要加大宣传引导,积极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和舆论氛围.坚持不懈加强党的历史学习,围绕迎接党的二十大,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主线,以线上和线下相结合,充分发挥新媒体的宣传作用,打造指尖上的学习课堂,广泛持续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人心,落地生根,为迎接党的二十大顺利召开营造浓厚氛围. | 0.889277 | 429 | 0.03298 | 0 | 779 | 253 | 871.7 | 4.027344 | 0.12704 | 0 | 200,200,016,080 | 法律_司法 |
本周一(7月6日)行政长官会同特区国家安全委员会(国安委)为"港区国安法"第四十三条所授予的执法措施,制定实施细则("细则"),赋予警务处维护国家安全部门权力,更有效履行其维护国家安全的工作.
"细则"详细列明七项措施的权力,程序和审批准则,确保相关人员在执行措施时,既可有效达至防范,制止和惩治危害国家安全的行为和活动,亦同时符合"港区国安法"总则对尊重和保障人权的要求.
七项措施中,四项是现有法例已有的做法,只是使其适用于"港区国安法"的罪行,这包括(1)搜查处所;(2)要求受调查的人交出旅行证件;(3)冻结,限制,没收及充公与危害国家安全罪行相关财产;(4)要求有关人士回答问题和提交资料或物料.这些措施无别于现有法例现时的做法,大致上是将这些条文抄录入"细则"内.执法人员搜屋一般都要法庭手令,但因延误以致证据有可能被毁灭或疑犯逃脱等紧急情况下,无须手令搜查,这做法在现时的"火器及枪械条例"和"防止贿赂条例"下是容许的.至于要求交出旅游证件,冻结危害国家安全罪行相关财产和要求提交资料或物料等措施都存在于现行的"防止贿赂条例","有组织及严重罪行条例"和"联合国(反恐怖主义措施)条例"中,只是将其延伸至危害国家安全的罪行.
由于国家安全涉及国家层面的复杂和敏感资料,"细则"要求,进行截取通讯及秘密监察,须由行政长官批准(侵扰程度较低的秘密监察可由首长级警务人员批准).有关程序设有多项保障条文,包括授权时必须考虑个案的逼切性和严重性,是否其他侵扰程度较低的手法不能达到目的,和符合"相称性"及"必要性"的验证标准,以平衡人权的保障.这做法和很多国家由总理或部长批准的做法类似.保安局局长已发出"运作原则及指引",警方要遵守."港区国安法"订明国安委对措施有监督责任,行政长官按"细则"可委任一名独立人士协助国安委履行这监督工作.
另外一项措施是在条文适用的情况下,警方可要求在香港活动的外国或台湾政治性组织或代理人提交资料.自去年6月起,在香港发生的严重暴力事件不断升级,社会饱受破坏;外部势力干预和"港独","自决"等组织肆无忌惮.为了维护国家安全及保障香港长远的繁荣稳定,制订的"细则"赋权警务处处长,如合理地相信是防止及侦查危害国家安全罪行所需要的,可要求在香港活动的外国或台湾政治性组织或在香港的代理人提交相关个人或组织活动的资料,这措施须获得保安局局长批准.多国(包括美国及澳洲)都有类似法例规管外国政治性组织或代理人.其实,这做法在香港并非全新事物,现时在"社团条例"里,社团事务主任可要求社团提交资料,以履行其所需职责.措施没有禁止这些政治组织的运作;组织或人士提交所需资料,便符合法律要求.
最后一项措施是要求移除危害国家安全的网络信息.近年网上或社交媒体出现不少煽动性言论或明显虚假资讯,令不少市民尤其是年轻人被严重误导,甚至因而作出极端暴力的违法行为,情况严重,有些更可能涉及危害国家安全.巿民可表达言论但这并非没有限制的,正如恐吓性说话可构成"刑事恐吓"罪,因此市民必须合法及负责任地使用互联网.为防止这些包括煽动性或虚假的讯息广泛传播而产生危害国家安全的严重后果,警务处处长如合理怀疑在电子平台上的讯息相当可能构成/导致危害国家安全罪行,在保安局局长批准下,可要求移除或阻止其接收.很多国家都有类似做法,如德国,澳洲,新加坡等,都因不同公众利益理由,订立移除讯息或阻止公众接达有关讯息的法例.措施容许合理辩解,包括所需的科技并非发布者或有关服务商合理可得,或有关服务商遵从有关要求会对第三方招致相当程度损失或损害.
每个国家均订有法例保障国家安全,维护国家安全既是香港特别行政区的宪制责任,也是公民的义务.作为国家不可分离的一部分,香港有必要履行宪制责任,做好防范,制止及惩治危害国家安全行为和活动的工作.这样香港才可回复安定太平,巿民才可过免受暴力威胁和破坏的平静日子,各行各业才可正常营业,香港才可恢复秩序,发展经济,改善民生,重回正轨. | 0.895859 | 234.571429 | 0.017146 | 0 | 365 | 419 | 1,015.1 | 4.105469 | 0.115713 | 0.006667 | 200,200,016,569 | 法律_司法 |
"通过!"3月20日上午,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举行闭幕会,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监察法"(下称监察法),万人大礼堂响起热烈掌声.国家主席习近平签署主席令予以公布.中国反腐败工作掀开了新篇章.
"以良法促善治."一些专家学者,地方监察委主任,干部群众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作为反腐败国家立法,监察法的制定出台将极大促进国家监察体制改革的深入推进.下一步要将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在贯彻落实方面下更大功夫.
根据新修订宪法和监察法规定,各级监察委员会是国家的监察机关;国家监察委员会是最高监察机关,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产生,负责全国监察工作;地方各级监察委员会由本级人民代表大会产生,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监察工作;监察委员会依照法律规定独立行使监察权,不受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
"这是对国家机构做出的重要调整,对国家权力作出重新配置."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国家法室副主任童卫东表示,监察法在原来人大下的"一府两院"(国务院,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检察院)基础上,增加了"一委"(国家监察委员会),同时对监察委员会的组织,职责,权限等都作了明确规定.
"监察权是在党的领导下,由监察机关行使的一种特殊权力.在国家权力结构中设置监察机关,是从中国历史传统和现实国情出发加强对公权力监督的重大改革创新."中国政法大学副校长马怀德对本报记者表示,由监察机关行使监察权,中国自古有之.
自秦汉时期开始,中央设置御史大夫,地方有监郡御史,形成了正式的监察制度.汉朝的御史府,隋唐宋元时期的御史台,明清时期的督察院等机构,都能相对独立地行使监察权,对官员进行监督.近代以来,孙中山提出"五权分立"(行政,立法,司法,监察及考试)后,监察权的行使更为明晰.
"如今在行政监察制度基础上创设独立于行政机关的监察机关,并赋予其监察权,这继承和吸取了中华传统优秀文化精髓,并适应了新时代要求."马怀德说.
监察法同时指出,坚持中国共产党对国家监察工作的领导,构建集中统一,权威高效的中国特色国家监察体制.
"明确党对国家监察工作的领导,有利于各级党委理直气壮,名正言顺地依法领导监察委员会开展各项工作,体现了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有机统一."重庆市监察委主任陈雍对本报记者说.
中国纪检监察报评论称,在党的统一领导下,纪委监察委合署办公,实现了党内监督和国家监督,党的纪律检查与国家监察有机统一.监察委员会不设党组,不决定人事事项,本质上就是党的工作机构.监察委员会作为政治机关,政治属性是第一属性,根本属性,必须始终把讲政治放在第一位.
"党的机构和国家机关合署办公体制具有中国特色,也是一项颇有难度的课题."北京市社会科学院法学所研究员马一德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中国党政关系发展历程,先后经历了党政监察制度并存期,党的监察制度独存期,党政监察制度相继恢复期,合署办公期4个阶段.1993年开启的党政监察机关合署办公,在理顺党政监察制度相互关系上迈出重要一步.
"实践证明,党政监察制度是相互依存的整体,对任何一方的削弱都将损害另一方,最终从整体上削弱监察制度应有的作用."马一德说.
据统计,中国80%的公务员和95%的领导干部是共产党员,接受党纪机关监督.同时,行政机关公务人员接受行政监督.但是,对非行政机关且没有中共党员身份的公职人员的监督,一直以来是一个盲区和空白.监察法对此实现了3大监督创新.
第一,以前对于一个非党员身份的村委会主任,国企管理者,如果只是小贪小腐,不构成犯罪,想惩处十分困难.因为依据废止前的行政监察法,监察部门只能监督政府机关的公务员队伍,对村干部,企业管理人员等缺乏监督制约.此次监察法明确将国有企业管理人员,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中从事管理的人员等纳入监察对象,老百姓利益一旦受到侵害,再也不会投诉无门了.
同时,中国共产党机关,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机关,政府,监察委员会,法院,检察院,政协各级委员会机关,民主党派机关和工商业联合会机关公务员,及参照公务员法管理人员,事业单位人员,公办教育,科研,文化,医疗卫生,体育等单位中从事管理人员等,也被纳入监督范围,确保了监督全覆盖,无死角.
第二,以往对于一些公职人员的乱作为甚至吃拿卡要等行为,惩处规定并不明晰.此次监察法对此作了明确规定,处置情况大体可以分为3类.第一类是对有职务违法行为但情节较轻的公职人员,可以进行谈话提醒,批评教育,责令检查,或者予以诫勉.第二类是对滥用职权,玩忽职守,权力寻租,徇私舞弊及浪费国家资财等职务违法,但尚未构成犯罪的公职人员,可作出警告,记过,记大过,降级,撤职,开除等政务处分决定.第三类是对涉嫌职务犯罪的公职人员,移交检察机关提起公诉.马怀德表示,对公职人员履职行为进行细化评价,有助于监察委和全社会对其进行更有效监督,同时管住"好公职人员"到"阶下囚"间的广阔领域.正如国家监察委员会主任杨晓渡所说:"我们做的大量工作,是日常拉拉袖子,提个醒的工作,防止人由小错误变大错误;毋庸置疑,我们也会坚决惩处不收敛,不收手腐败分子."
第三,以往对于一些官员不作为,懒政怠政行为,惩处办法不多.监察法对此明确规定,对于一些履职不力的领导干部,监察法规定可直接对其进行问责,或提出问责建议.马怀德表示,领导干部如果对不履行或不正确履行职责负有责任,虽然没有构成犯罪,但是同样存在失职,失责问题,其实也是一种"腐败".
用留置调查取代"两规"
监察委具体如何监督?监察法提出,监察委员会依照法律规定履行监督,调查,处置职责.
在12种调查措施中,取代"两规"的留置备受关注.监察法提出,被调查人涉嫌贪污贿赂,失职渎职等严重职务违法或者职务犯罪,监察机关已经掌握其部分违法犯罪事实及证据,仍有重要问题需要进一步调查,并有涉及案情重大,复杂,可能逃跑,自杀,可能串供或者伪造,隐匿,毁灭证据,可能有其他妨碍调查行为等情形之一的,经监察机关依法审批,可以将其留置在特定场所.监察法还提出,留置时间不得超过3个月.
"'两规'是党的纪律检察机关即纪委为调查党员相关违纪案件而采取的一项措施,留置是国家监察机关采取的调查措施.用留置取代'两规'是运用法治思维反腐的具体举措."马怀德表示,以往"两规"在时间,期限,方式,场所,标准等方面存在地区差异,监察法则对留置相关条件做了硬性,统一标准和要求,在保障被调查者合法权益,规范监察行为,确保反腐败效果方面有了很大进步.
需要说明的是,留置调查并不是一种刑事强制措施.反腐败针对的职务犯罪与一般刑事犯罪不同,监察机关的调查权不同于公安,检察机关的刑事侦查权,不能简单套用或视同于执法和司法机关的强制措施.当监察机关调查结束,案件移送检察机关后,律师可依据刑事诉讼法介入.
据统计,反腐机构重组后,全国监察系统人员增加10%,监督对象增加200%.那么,谁来监督监察委?
监察法提出,监察机关应当接受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的监督;监督机关应当依法公开监察工作信息,接受民主监督,社会监督,舆论监督;监察机关通过设立内部专门的监督机构等方式,加强对监察人员执行职务和遵守法律情况的监督.
监察法规定了对打听案情,过问案件,说情干预的报告和登记备案,监察人员的回避,脱密期管理和对监察人员辞职,退休后从业限制等制度.同时规定了对监察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不当行为的申诉和责任追究制度.
陈雍表示,重庆市各级监察委成立过程中,人员转隶,深度融合,纪委监察委合署办公体制下内设机构设置,建立监察工作运行机制等都是重难点问题,下一步将从从严教育,从严管理,从严监督,从严问责等4个方面抓好监察队伍建设.
"在内部监督上,我们将健全内部监管约束机制,强化集体决策,探索建立查办案件质量责任制,严查内鬼,坚决清理门户."陈雍说.
同时,各地监察委成立后,如何贯彻落实好监察法也极为紧迫.马怀德建议,应及时构建完善的监督机制,根据监察法出台一系列具体工作机制和细则.例如加紧制定完善监察官制度,留置场所的管理和监督,国家赔偿法及立法法等;各地监察委要加强对工作人员的培训,同时加强与公检法等部门的配合协调.
马一德建议进一步重视协调,理顺监察委和纪委的关系.一方面,在反腐败斗争中,对国家监察范围的内容,应当注重在党的领导下发挥监察委职能;另一方面,党的纪律,政治规矩要严于国家法律要求.党的巡视制度,派驻制度具有预防问题,发现问题,及时纠正问题的独特优势,只有通过党的纪检机构严格章法,才能历练党性,防微杜渐. | 0.888984 | 120.517241 | 0.00918 | 0 | 365 | 903 | 807.4 | 4.203125 | 0.131044 | 0 | 200,200,016,824 | 法律_司法 |
日前,童话大王郑渊洁公开宣布,停止写作"童话大王"月刊,将全身心投入到"皮皮鲁""舒克""童话大王"这3个商标的维权中.36年来,"童话大王"已出刊495期,总印数超过2亿册,影响了千百万读者.但让郑渊洁烦心不已的是,他笔下的众多作品角色和"童话大王"4个字频频遭遇恶意抢注,经过他多年努力,目前还有672个侵权商标等待维权.
保护知识产权与禁止滥用知识产权,犹如一枚硬币的两面,都是为了让知识产权制度能够真正促进社会发展,只有"严加保护"与"严禁滥用"的意识和理念,才能根治恶意抢注商标的行为.
他学习成绩不好,不是学校老师喜欢的那种乖孩子,但他心地善良,正义勇敢,身上有故事 - - 郑渊洁笔下的这个中国男孩,叫皮皮鲁.1985年,随着"童话大王"的创刊,皮皮鲁,鲁西西,舒克,贝塔等一大批文学角色,随着郑渊洁的童话声名远扬,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孩子.
然而若干年后,谁能想到,这些角色统统被注册成了商标:"皮皮鲁"成了猪皮肉,"舒克"变身为内衣品牌,"童话大王"则成了童装电商的旗舰店.在这些年的维权路上,郑渊洁几乎是一个人在"战斗".他把"著作权法"和"商标法"背得滚瓜烂熟,甚至冒着生命危险取证维权,但"战绩"并不出彩:20年里,672个商标,成功维权的只有16个.在接受媒体采访时,郑渊洁透露,自己平均每"拿下"一个争议商标要花6年时间,耗费约9万元.
其中,"皮皮鲁""舒克""童话大王"3个商标的维权"拉锯战",已经持续数年.以"皮皮鲁"商标的维权为例,在郑渊洁起诉后,被起诉企业的商标起初被裁定为无效.后该商标注册人诉至北京知识产权法院后又发回重审,经相关评审机构裁定该商标可以使用,郑渊洁又继续起诉......因为维权过程一波三折,且没有取得最终的胜利,郑渊洁心力交瘁.
"这暴露出我国在商标保护上的不完善.商标法虽然对在先权利的保护有规定,但并不完善."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数字经济研究院执行院长盘和林说,我国大多数商标所有权依然是注册登记为唯一获取权利要件,而不是"实际使用"和"真实意图".但国际上对在先权利保护已经是大势所趋,在国外,只要最早使用人能够证明自己在先使用,即使该商标已经注册很多年,也可以申请撤销.
贵州省贵阳市律师协会知识产权专业委员会主任,北京盈科(贵阳)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余清凯律师认为,将别人有一定影响力的人物名称等抢注成自己的商标,其目的就是借助人物名称的影响力,推销自己的商品或服务,这从主观上就是一种恶意,不具有正当性.从司法实践来看,这种诸如"皮皮鲁""舒克"等特有短语人物由权利人独创,按理说,权利人应该享有著作权,但在目前的法律体系里找不到对应的权利归属和保护依据.
2020年,全球约有1340万件商标申请,中国以按类统计的约930万商标申请居全球首位.初步统计,截至2021年第三季度末,全国有效注册商标34300631件,比上年同期增加6920766件,同比增长25.27%.
但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抢注之风大肆横行.
突然爆红的少年丁真遭到"哄抢",大国重器"天眼"变成了一包香烟,甚至连"钟南山"和奥运健儿都被蹭了热点.近年来,一波又一波"蹭热点"的商标新闻屡上热搜.
来意义背道而驰.随着"蹭热点"式的商标注册行为越来越多,一个又一个注册商标令人啼笑皆非.
那些抢注来的商标,或囤或卖,其背后往往是难以想象的高额转让费,使用费,甚至可能推动恶意抢注商标成为一条灰色产业链 - - 注册费只需要几百元,但如果抢注的商标是知名人士则可能涉及后续转让,可以获得几百倍甚至上万倍的收益.
值得庆幸的是,国家知识产权局及相关行政执法机构,针对热点事件及人物的恶意抢注,通常采用批量驳回的方式来解决.比如,在中国奥委会喊话停止"恶意抢注商标"之后,国家知识产权局官网发布通告,对"杨倩""陈梦""全红婵"等109件商标注册申请予以驳回.
去年9月1日正式施行的"市场监督管理严重违法失信名单管理办法"明确,提交恶意商标注册申请损害社会公共利益的,将列入"严重违法失信名单".
此举能否刹一刹这股恶意抢注商标的歪风?对此,盘和林表示,根据商标法,恶意抢注商标行为属于侵权范畴,而非行政处罚范畴.
严重失信名单对商标抢注行为有一定的威慑力,但是依然存在一个恶意抢注认定的问题.在司法实践中,当前在先权利,不正当手段等抢注认定的要素并无明确规定,主观恶意的认定也有争议.所以,列入失信名单只是一种参考模式,关键还在于明确恶意抢注商标行为的法律边界,加大对恶意商标抢注者的处罚力度.
让法治成为商标保护的"篱笆"
去年,国家知识产权局专门印发通知,宣告以专项行动严打恶意抢注商标行为.其中,恶意抢注重大科技项目名称而造成较大不良社会影响,恶意抢注具有较高知名度作品或者角色名称等行为,统统被列入严打目标.
国家知识产权局对外表态,将加强统筹协调,及时曝光典型案例,违法个人,企业和代理机构,对情形恶劣者及时移交地方执法部门进行惩戒,为各类市场主体公平竞争,开展创新和自觉抵制商标恶意抢注行为营造良好的知识产权法治环境,市场环境和社会环境.
"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纲要(2021 - 2035年)"提出,到2035年,我国的知识产权综合竞争力跻身世界前列,基本建成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知识产权强国.未来,随着我国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越来越大,针对恶意抢注商标行为的高压势态,将成为一种新常态.
不过,近年来,一种打着知识产权保护旗号的行为值得警惕.从最近的四川餐馆因菜名中使用了"青花椒"字样被起诉侵权,到此前的"潼关肉夹馍""逍遥镇胡辣汤"维权事件,关于商标维权限度和保护范围引起了公众热议.在一些业内人士看来,保护知识产权与禁止滥用知识产权,犹如一枚硬币的两面,都是为了让知识产权制度能够真正促进社会发展,只有"严加保护"与"严禁滥用"的意识和理念,才能根治恶意抢注商标的行为.
用法治为商标保护"堵漏"势在必行.郑渊洁在微博上建议,商标法应该增加新条款:将他人原创的在著作权保护期内的知名文学角色名称和篇名注册商标,需获得原著作者的授权,注册商标不得侵犯他人著作权.
余清凯律师也建议通过完善立法来保护商标的合理使用.他说,从商标注册的角度来讲,作者没有及时为自己的作品角色名称和篇名申请注册商标,将会为后续维权带来困难.但一方面,注册商标需要时间成本,另一方面,现行的商标法如果不是以使用为目的的注册行为,会被知识产权部门认定为是恶意囤积商标,可能会遭受行政处罚,从这个角度来讲,作者为自己作品的角色申请商标注册具有一定的法律风险.所以,应该将这类角色名称和篇名作为一种新型的知识产权给予明确,或者扩大著作权的保护范围,将在先使用有一定影响力的角色名称和篇名纳入其中.
业界认为,知识产权保护的"篱笆"还能进一步筑牢.人们期待,法治的"堵漏",能够让一些投机者没有空子可钻. | 0.877442 | 117.291667 | 0.037063 | 0 | 251 | 638 | 868.6 | 4.023438 | 0.164476 | 0.048162 | 200,200,017,109 | 法律_司法 |
现代的个人自由,大体上只能追溯至17世纪的英国.个人自由最初似是权力斗争的副产品,而不是某个刻意设计的目的的直接结果;而且这种情况很可能在任何时候任何地方都是如此.但是个人自由已存续了足够长的时间,其益处已能为我们所认识.在过去两百多年的岁月中,个人自由的维护和完善渐渐成了英国的支配性理想,而且英国的自由制度和传统也已然成了文明世界的示范.
这并不意味着中世纪的遗产与现代自由毫无关联,但是我们需要指出的是,中世纪遗产的重要意义,并不像人们通常所想象的那样大.诚然,从许多方面来看,中世纪的人所享有的自由要远远大于当下人士所一般认为的程度.与此同时,我们也没有理由认为英国人在当时所享有的自由要远远大于欧洲大陆许多其他民族所享有的自由.然而,虽说中世纪的人已然知道许多种自由,当然这是在赋予某些等级或某些人以特权的意义上的自由,但是无可否认的是,他们对于那种作为人的一般性状况的自由(liberty as a general condition)却知之甚少.从某些方面来讲,当时所盛行的关于法律和秩序的性质及渊源的一般性的观念,阻止了人们以现代的方式提出自由的问题.然而,我们也可以说,正是由于英国较多地保留了中世纪普遍盛行的有关法律至上(the supermacy of law)的理想 - - 这种理想在其他地方或国家则因君主专制主义(absolutism)的兴起而遭到了摧毁 - - 英国才得以开创自由的现代发展进程.
中世纪提出的"法律至上"观念,作为现代各个方面发展的背景,有着极为深刻的重要意义,尽管这一观念可能只是在中世纪的早期为人们所完全接受;这一观念明确指出,"国家本身并不能创造或制定法律,当然也不能够废除法律或违反法律,因为这种行为意味着对正义本身的否弃,而且这是一种荒谬之举,一种罪恶,一种对唯一能够创造法律的上帝的背叛".在当时的数个世纪中,人们所公认的一项原则乃是,君王或者任何其他的权力机构只能宣布或发现已经存在的法律,或纠正其间所隐含的对既存法律的种种滥用情况,而绝不可能创制法律.只是在中世纪晚期,经由主观构设而制定新法律 - - 亦即我们所知的立法 - - 的观念才开始渐渐为人们所接受.在英国,议会也渐渐从一个原本主要是发现法律的机构(a law-finding body)发展成了创制法律的机构(a law-creating one).最后在关于立法权的论战中(论战各方彼此谴责对方行为专断,即不根据已被公认的一般性法律行事),个人自由的目标在不经意的过程中得到了增进.15,16世纪发展起来的具有高度组织性的民族国家(national state),凭借其新获致的权力,首次将立法作为实施那些经过慎密思考的政策的工具加以使用.从表面上看,这种新的立法权在当时有可能把英国导向君主专制政体(absolute monarchy),一如在欧洲大陆其他国家所发生的情况,而这种政体又将摧毁中世纪留存下来的种种自由.然而,从17世纪英国人的斗争中产生出来的有限政府(limited government)的观念,则是一种新的发展,它在当时被用以对付新产生的各种问题.英国早期的学说以及中世纪一些伟大的文献["大宪章"(Magna Carta),大"自由宪则"(the great Constitutio Libertatis)等等],之所以对于英国的现代自由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其原因就在于英国人在那场斗争中把它们当作了斗争的武器.
虽说从本书的目的来看,我们无须详考中世纪的学说,但是我们却必须较为详尽地探究在现代初期得以复兴的那些古典思想遗产.这一考察之所以重要,不仅是因为它对17世纪的政治思想产生过重大的影响,而且也是因为古人的那些经验对于今日之世界有着直接的重大意义.
尽管古代传统对现代自由理想的影响已属不争之事实,但是其性质却常常被误解.人们经常说,古人并不知道"个人自由"意义上的那种自由.这种说法的确可以适用于古希腊诸邦及某些时期,但却绝不适用于巅峰时期的雅典(甚或亦不能适用于晚期的共和罗马);它也可能适用于柏拉图时期的衰败的民主政制,但是对于雅典人的自由民主制来说则否.Pericles曾经告诫雅典人,"我们于政制层面所享有的自由,亦扩展到了我们的日常生活层面,因此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我们彼此不能以忌妒的方式去监视对方,也不要对邻里据其意愿而做的事情表示愤怒";而在远征西西里最具危险的时刻,雅典军队的将军则提醒其士兵说,最为重要的是,他们是在为这样一个国家而战:在这个国家中,他们享有着"根据他们自己的意愿进行生活的毫无拘束的裁量权".那么"自由国家中最自由的国家"(一如Nicias 根据同样的理由对雅典的称谓)的那种自由所具有的主要特征,在希腊人自己的眼中究竟是什么呢?而都铎王朝晚期及斯图亚特王朝时期的英国人又是如何看待这些特征的呢?
对于这个问题的回答,可以从伊丽莎白时代借之于古希腊的一术语中见到,但是后来,这个术语却不再为人们所使用了,此即isonomia("伊索诺米").英国人在16世纪末从意大利直接引入了该术语,意指"法律平等适用于各种人等";稍后翻译Livy著作的学者以英语形式isonomy替之,意指法律对所有人平等适用以及行政官员也负有责任的状况.此一意义上的isonomy在17世纪得到了普遍使用,直至最后为"法律面前人人平等"(equality before the law),"法律之治"(government of law)或"法治"(rule of law)等术语取而代之.
古希腊这个观念的历史提供了一个极富意义的启示,因为它很可能展现了文明重复发生的第一个循环范例.在这个概念最初被提出来的时候,它所描述的乃是梭仑(Solon)于此前在雅典所创建的那种状态,当时,他确立了"平等适用于贵族与平民的法律"(equal laws for the noble and the base),从而"不是根据公共政策进行管制,而是提供某种确定性,即根据众所周知的规则以法律的手段进行治理".此外,isonomy还与僭主的专制统治构成了对照,并成为人们用以庆贺一潜主被刺的流行酒歌中的一个术语.更有进者,此一概念似比demokratia的概念更为古老,而且所有人平等参与政治的要求也似乎只是此一概念所产生的诸多结果中的一个结果而已.即使在Herodotus看来,也仍是isonomy,而不是"民主"(democracy)才是"政治秩序的最美妙绝伦的称谓".此一术语在民主政制获致实现以后的相当一段时间中,仍为人们继续使用着:一开始对isonomy的使用乃是为了证明民主制度的正当性,后来对该术语的使用,则一如人们所说,渐渐变成了一种幌子,意在掩盖民主制度所呈现出来的负面特征,这是因为民主政府在确立以后很快否弃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观念;然而我们需要强调指出的是,正是从这一观念中,民主政制获致了其在当时存在的正当理由.古希腊人清楚地知道这两个理想虽彼此相关,但却并不相同:Thucydides毫不犹豫地用"isonomic 寡头政治"来指称民主,而柏拉图甚至刻意用isonomy来对照民主,而不是用它来证明民主的正当性.到了公元4世纪末期,居然产生了这样一种必要性,即必须强调"在民主制度中,法律应当成为主宰者".
从此一背景来看,尽管亚里士多德已不再使用isonomia这一术语,但其某些著名的文字段落却仍可以被视作对这一传统理想的捍卫.他在"政治学"(Politics)一书中强调指出,"较之公民的统治,法律统治更为确当",拥有最高权力的人"只应当被任命为法律的护卫者和服务者",而且"那些关注最高权力的人应当相信最高权力操握于上帝和法律之手".亚里士多德还竭力谴责了那种"由人民统治而非法律统治"的政制形式,也谴责了那种"一切事务由多数表决而非由法律决定"的政制形式.在亚里士多德看来,这种政制形式并不是一种具有自由状态的政制,"当政制并不操握在法律之手时,就不可能存在什么自由状态,因为法律应当高于一切".一种政制"如果将所有的权力都集中于人们的表决,那么严格说来,它就不可能是一种民主制,因为由这些表决而产生的律令,就其所涉范围而言,不可能具有一般性".如果我们再引用他在"修辞学"(Rhetoric )中的一段文字,那么我们便可以说,他的这些论述已经较为详尽地阐释了法治的理想:"极为重要的是,制定良好的法律本身就应当尽其所能地界定各种问题,并且尽可能地少留未决问题让法官去解决;(因为)立法者的决定并不具有特殊性,而具有前涉性和一般性,因此司法机构成员和陪审人员的职责就是依法裁定提交给他们审理的具体案件".
现代人运用的"由法律统治而非由人统治"的说法,直接源出于亚里士多德的上述论述;关于这个问题,已有显见不争的证据.托马斯·霍布斯(Thomas Hobbes)认为,"所谓在一秩序良好的国度不应当由人而应当由法律统治的主张,正是亚里士多德政治学的另一错误",而哈灵顿(James Harrington)则对霍布斯的观点提出反驳,"市民社会得以建构和维护所依凭的基础乃是共同的权利和利益;而这种观点所依据的恰是亚里士多德和Livy的思想,即法律的绝对统治而非人的绝对统治(the empire of laws,not of men)".
在17世纪那个时代,拉丁著作家的影响力在很大程度上取代了古希腊先哲的直接影响力.据此,我们应当简略地考察一下源自罗马共和国的传统.著名的"十二铜表法"(Laws of the Twelve Tables)的制定,虽说有多处是刻意效法梭仑的法规,但是它们却构成了罗马共和国的自由的基础.这些法律中的第一部公法便规定:"不能授予私人以特权或颁布偏利于某些私人的法规,而侵损其他人,因为这与适用于所有公民的法律背道而驰;这种适用于所有公民的法律,任何个人,不论其地位如何,都有权运用之".这一规定提出了一个基本观念,而正是根据这个观念,逐渐形成了第一个充分发展的私法体系(system of private law),当然此一形成过程与普通法(comman law)的发展过程极为相似;此一私法体系的精神与此后的"查士丁尼法典"(Justinian code)大异其趣,但不无遗憾的是,决定欧洲大陆法律思想的却是后者.
自由罗马的法律精神,主要是通过后来在17世纪拉丁复兴运动(Latin Renaissance)期间重新具有影响力的古罗马历史学家和演说家的著述而传至我们的.Livy及其著述的译者使人们熟知了isonomia这一术语(Livy本人并不曾使用这个词),并因此而使哈灵顿得以区别法治与人治;Tacitus以及其他的一些论者,其中以西赛罗(Cicero)为代表,乃是当时主要的著作者,正是通过他们,古罗马传统才广为传播开来.我们须坦率承认,西赛罗的论著的确成了现代自由主义的主要权威典籍,而且我们当下大多数最具效力的关于法治下的自由的论述也都得益于他,例如:一般性规则或法律学说(leges legum)应当支配立法的观念,为了自由我们必须服从法律的观念,以及法官应当只是法律据以说话的代言者的观念,等等.西赛罗最为明确地指出,在罗马法的古典时代,人们已经充分认识到法律与自由之间并不存在冲突,而且自由还依赖于法律的某些特性,如法律的一般性和确定性,以及它对权力机构自由裁量权所施加的限制. | 0.900064 | 424.818182 | 0.004717 | 0 | 820 | 1,019 | 706.3 | 4.421875 | 0.120907 | 0 | 200,200,017,340 | 法律_司法 |
中国首个国际仲裁海外庭审中心在北美创建 前海法治示范区增扩国际影响力
原标题:中国首个国际仲裁海外庭审中心在北美创建 前海法治示范区增扩国际影响力
作为前海法治创新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圳国际仲裁院根据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前海社会主义法治示范区建设的指示精神, 通过设立海外庭审中心,扩大前海法治示范区的国际影响,也是前海在中国自贸区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中发挥示范,辐射和引导作用的重要探索.
▌
中国国际仲裁机构首个海外庭审中心设立
前海传媒获悉,近日,深圳国际仲裁院(又称"华南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在美国洛杉矶设立了中国国际仲裁机构第一个海外庭审中心 - - 深圳国际仲裁院北美庭审中心.标志着中国国际仲裁"走出去","中国规则"在更高层次参与国际竞争,也标志着中国仲裁机构从深圳真正走向世界.
资料显示,今年以来,中美关系取得重要进展.美国总统特朗普访华期间,在两国元首引领下,两国签署的商业合同和双向投资协议总金额超过2500亿美元.双方既有贸易项目,也有双向投资项目;既有货物贸易,也有服务贸易,涉及"一带一路"建设,能源,化工,环保,文化,医药,基础设施,智慧城市等广泛领域.深圳国际仲裁院北美庭审中心,是为更加高效,和谐,公正地化解两国之间企业的经贸纠纷,促进两国企业合作而设立.
深圳国际仲裁院称,这个创新举措符合党的十九大关于"打造国际合作新平台","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精神.按照广东省委常委,深圳市委书记王伟中"率先加大营商环境的改革力度,高举改革开放,创新驱动的旗帜,进一步加强国际合作,建设国际仲裁高地"的批示要求,以建设海外庭审中心为抓手,深圳国际仲裁院积极输出"中国规则",展现中国"制度自信",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
输出"中国深圳规则" 促进中美企业合作
据了解,深圳国际仲裁院在深圳市投资推广署等机构的支持下,依托深圳驻北美经贸代表机构,在美国洛杉矶创建中国国际仲裁第一个海外庭审中心,这一协同创新举措有效拓展了服务中国对外贸易和海外投资的能力,迈出了深圳作为中国开放先锋城市探索打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的扎实步伐.
该庭审中心有以下三大功能:
一是方便深圳国际仲裁院案件实现海外庭审.
北美地区相关国际商事仲裁案件可在该庭审中心实现就近开庭审理.近期,有一家在美国投资的深圳企业与美国加州某企业约定由深圳国际仲裁院仲裁,适用深圳国际仲裁院仲裁规则.为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双方均希望就近在美国开庭.随着中国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谈判地位逐渐提升,以及深圳国际仲裁公信力的增强,将会有更多涉华商事纠纷选择在深圳国际仲裁院海外庭审中心仲裁.
二是便于对深圳法治化营商环境开展海外推广.
参与庭审的海外企业可以在驻外经贸代表机构对"中国深圳规则"和法治化营商环境有亲身体会和应用体验.此外,深圳国际仲裁院依托庭审中心定期向353名外籍仲裁员(美国仲裁员 51名,加拿大12名 墨西哥2名,合计65名)提供深圳国际仲裁规则培训服务,提升"中国深圳规则"和"中国深圳标准"的海外影响力.
三是强化前海法治示范区的海外辐射.
作为前海法治创新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圳国际仲裁院根据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前海社会主义法治示范区建设的指示精神, 通过设立海外庭审中心,扩大前海法治示范区的国际影响,也是前海在中国自贸区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中发挥示范,辐射和引导作用的重要探索.
据悉,在"一带一路"倡议拉动下,对外贸易和海外投资持续增长,仲裁服务市场需求潜力巨大.2016年,中美货物贸易出口达到3891亿美元,是2001年的7.2 倍;中美服务贸易额达1181.3亿美元.需要创新企业权益保护机制,跟着企业"走出去",依法为"中企出海"保驾护航.与此同时,作为"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城市和"海上丝绸之路"桥头堡,深圳对外贸易和海外投资不断增长.2017年1-6月,深圳对美进出口贸易额为189.32亿美元,同比增长12.32%;2016年,深圳对外直接投资净额为116.84亿美元,同比增长80.89%.巨量的对外贸易和海外投资,需要具有国际公信力,符合市场需求的仲裁服务.北美庭审中心的建立不仅有利于保护深圳本土跨国企业的海外权益,还将有利于提升深圳营商环境的国际影响力. | 0.890419 | 91.736842 | 0.044983 | 0 | 348 | 626 | 1,060.7 | 4.109375 | 0.150889 | 0.156425 | 200,200,017,681 | 法律_司法 |
松滋法院在湘鄂两省法院环洞庭湖流域环境资源审判协作推进会上作交流发言
10月12日,湘鄂两省法院环洞庭湖流域环境资源审判协作推进会在荆州举行.松滋法院在推进会上作交流发言.
近年来,松滋法院充分发挥审判职能,强力守护绿水青山,致力于为加大环境保护力度,解决突出环境问题,夯实发展基础提供高效有力的司法服务和保障.
3年来,共审结涉环境资源行政公益诉讼案件5件,行政及非诉执行案件71件,刑事案件30件,判处罚没金额达1.2亿余元.获得裁判文书全国法院特等奖并被"中国环境资源审判指导"收录,全国环境资源审判优秀业务成果三等奖,全省法院系统服务"三大攻坚战"十大典型案例等多项荣誉.
01
领导高度重视,带头办理环境资源案件.
院领导高度重视环境资源保护,充分发挥示范作用,带头办理环境资源类公益诉讼,涉黑恶案件.
院长承办松滋市人民检察院诉松滋市水利局不正确履行水行政监管法定职责行政公益诉讼案件,被推选为全省法院系统服务"三大攻坚战"十大典型案例,其判决书获全国法院特等奖并被"中国环境资源审判指导"收录,并入选荆州市法院环境资源司法保护八大典型案例.该案准确,妥善解决了河道内违法构筑物处置的法律适用之争,同时对违法行政也是一种警示,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关注与认可.
党组成员,副院长黄勇承办"6.19" 长江流域特大非法采砂涉黑案.该案是发生在长江流域荆江段最大的涉黑非法采砂案, 10艘船联合,横跨9省,历时3年,疯狂盗采卵石,金砂等矿产品,对长江生态环境保护及当地社会发展稳定造成了严重危害.该案的成功审理既彰显了扫黑除恶的决心,也是书写美丽荆江新画卷的有力举措.该案判决书获第四届全国环境资源审判优秀业务成果评选活动三等奖.
02
组建专业审判团队,运行高效有序.
针对环境资源纠纷案件在法院内部分工"碎片化"的实际,松滋法院按照湖北省高院"关于全面加强环境资源审判工作为长江流域生态文明建设与绿色发展提供司法保障的实施办法"和"环洞庭湖环境资源审判协作框架协议"等有关要求,积极作为,采取加挂牌子 - 立案甄别 - 归口审理 - 团队执行的"四合一"模式,组建专业队伍专门渠道强力推进环境资源审判工作.
松滋法院还主动开展联络与司法协作,强化与检察机关,行政机关的协调联动,会商研判,并与湖南省石门县,澧县,湖北省五峰县,公安县等周边基层法院建立生态环境审判司法协作机制.2019年11月14日,由荆州中院和松滋法院联合建立的洈水风景区生态环境司法保护基地挂牌成立.这是荆州首个生态环境司法保护基地,也是全省法院系统设立的首个,该基地成立后致力于环洞庭湖,环洈水河及长江流域生态环境保护.
依托生态环境保护法庭和司法保护基地,松滋法院不断加大涉环境资源案件审判力度,大力推进公益诉讼案件审理,加大案件执行力度,建立环境修复,惩罚性赔偿机制,开展生态修复工作.
03
践行修复性司法理念,积极开展生态修复.
松滋法院积极探索"惩罚+生态修复"工作机制,按照"谁破坏,谁修复"的原则,在惩罚违法者的同时,责令违法者进行生态修复,并教育,督促其积极履行生态修复义务.
熊某平非法占用农用地一案,除判处罚金和没收违法所得,法院还责令其对非法占用的林地及指定区域补植复绿48.42亩.洈水镇某村143.7亩林地,未经审核同意,被某碎石厂改变用途.法院判决,责令行政执法机关依法履职.后在监督下,该碎石厂共栽植树木13935株,造林复绿206.5亩.
2019年6月14日,松滋法院联合检察,渔政,水政,海事,以及涴市镇政府,涴市派出所等部门,在松滋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新闻记者及人民群众的监督下,开展"打击非法捕捞,修复长江生态"活动.此前因非法捕捞水产品罪被刑事处罚的唐某某现场共放流成鱼132.6公斤,幼鱼32000余尾.
今后,松滋法院将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推动与水利和湖泊,生态环境等相关部门和其他法院建立沟通协调机制,打造融合环境资源巡回审判,法治宣传,环保教育和生态修复于一体的司法保护多功能平台. | 0.895531 | 82.8 | 0.048573 | 0 | 192 | 439 | 1,415.8 | 4.003906 | 0.148551 | 0.020112 | 200,200,017,710 | 法律_司法 |
四川两会|省政协委员郭彦,刘宁:构建全省法律职业共同体"三同机制"
近年来,在省委,市委及其政法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四川高院的有力指导下, 成都中院 会同成都市级政法各部门协同推进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改革, 在全国率先探索刑事庭审实质化改革 ,接续部署 民事庭审优质化,行政诉讼优化审改革 ,推动形成全市法官,检察官,警官,行政长官,行政执法人员,律师等法律职业共同体成员同台练兵,同堂培训,同步提升的改革工作新格局,改革做法获省委政法委,成都市委主要领导同志批示肯定. 2022年12月28日,成都市委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会议召开,审议通过了"关于构建法律职业共同体"三同机制"优化执法司法协同体系推动更高水平法治成都建设的实施意见",持续深化推动 法律职业共同体"三同机制" . "成都中院的改革经验为我省构建法律职业共同体'三同机制'提供了实践样本,奠定了推广基础."今年的省两会上, 省政协委员,成都中院党组书记,院长郭 彦,省政协委员,成都理工大学文法学院副教授刘宁 提出联合 提案 : 建议 全链条聚合"党政主抓,政法委牵头,司法机关共建,法律职业共同体协同,全体市民参与"的法治力量,构建全省法律职业共同体同台练兵,同堂培训,同步提升"三同机制",助推法治四川建设. 深度聚焦平安四川建设,推动多元主体有机协同,全面提升社会治理能级. 坚持公正导向,深化刑事庭审实质化改革,构建依法规范,精准高效,监督有力的刑事法治实施体系. 一是完善惩治犯罪协同机制. 紧扣政治安全和社会稳定两大目标,加强公检法司律协同配合,针对暴恐邪教,极端主义,黄赌毒,电信网络诈骗,食药管理等严重威胁社会大局稳定,影响群众安居乐业的违法犯罪,建立更加高效的依法严打快处机制,加强侦查,起诉,审判,执行衔接联动,形成依法惩治犯罪的强大合力. 二是完善保障人权监督机制. 优化刑事案件律师辩护全覆盖制度,依法保障律师执业权利.健全完善非法证据排除,关键证人出庭,证据当庭对质,控辩双方平等对抗等诉讼机制,依法保障被告人诉讼权利. 三是完善权力运行制约机制. 健全侦查权,检察权,审判权,执行权相互制约的体制机制,发挥检察机关法律监督专门机关职能,实现执法司法"全流程"闭环制约监督.强化执法司法信息公开,自觉接受外部舆论监督和民主监督. 深度聚焦法治政府建设,推动执法司法良性互动,共同促进管理模式转型发展 . 坚持法治基准,推动依法行政,审慎执法,公正司法同频共振,相辅相成. 一是提升前端行政决策执行质量. 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加快转变政府职能,规范行政决策程序,提升行政决策科学性和执行力.深化综合行政执法改革,推进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和包容审慎柔性执法. 二是增强中端行政实质解纷力量. 加强行政调解力量选配和业务培训,实现矛盾纠纷过滤化解.落实行政复议体制改革,优化行政复议案件审理机制,强化行政复议权力监督,构建行政机关自我纠错机制,源头防范因行政执法,行政复议不当引发行政诉讼. 三是加强末端行政诉讼府院协同. 全面推广政府与法院联席会议,行政诉讼司法审查白皮书,行政负责人出庭应诉"三项机制",提升"一案三建议"实效性,常态化开展行政诉讼庭审大练兵活动,共建同堂学习培训品牌,推动执法司法人员同堂培训,精准补强,全面提升行政执法,行政复议,行政应诉能力,共同推动全省法治政府建设. 深度聚焦诚信社会建设,推动良法善治耦合转化,充分彰显和谐友善城市特质. 倡导诚信建设,推动政府职能部门,政法各机关,各类市场主体和广大群众等同向发力. 一是推进诉源治理强基工程 . 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压实镇(街道),村(社区)和基层"两所一庭一中心"法治宣传,纠纷预防,矛盾调处责任,促进矛盾纠纷层层过滤化解.增强诉讼庭审示范效应,通过巡回审判,法治指导员,庭审实战练兵,典型案例,法治宣传和司法释明等方式,引导各类市场主体依法稳慎诚信参与市场经济竞争,规范市场经济行为,从源头上减少社会矛盾纠纷. 二是推进公共法律服务便民工程.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整合政法各机关公共法律服务资源和线上线下服务平台,健全完善贴近群众需要,满足市场主体需求,运行高效顺畅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完善法律援助制度和司法救助体系,普及"社区(村)法律工作室""产业功能区法庭""一对一"法律服务专班,让群众和市场主体感受到法律温度和便捷服务. 三是推进法治文化润心工程. 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法治精神,发展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全面提升依法治省效能,完善城市信用体系.同步提升市民法治信仰和法治素能,把"纸上的法律"变为"行动中的法律",打造法治文化传播新载体,新样态和新作品,把法律制度规范转化为全省社会治理效能,推动社会诚信体系建设. 深度聚焦和谐四川建设,推动法治护航有为有效,加快建设现代法治省域样本. 进一步明晰责任,强化担当,协作配合,同频共振,推动法律职业共同体合力谱写新时代法治四川建设"协奏曲". 在全面深化法治建设的总体牵引之下,法律职业共同体每年度常态化开展同台练兵,同堂培训,同步提升工作,通过示范开庭,观摩庭审,研讨交流,业务培训,编发案例等方式,在实战中互学互促,练兵提能. 建立政法单位,律师协会,在川法学高校校地合作工作机制,依托天府中央法务区法治创新实践基地,探索推动法学高校入驻开办培训机构,设置法治实践专业课程,开展司法人员,公职律师,调解专家,高校学者,优质法科生等互派交流锻炼,夯实法治人才培养基础,打造法治建设新样本. | 0.873351 | 1,137 | 0.013687 | 0 | 2,240 | 600 | 1,514.9 | 4.152344 | 0.135884 | 0 | 200,200,018,348 | 法律_司法 |
共同缔造·湖北法院在行动(13)丨 仁寿人民法庭"三步"工作法助力和谐家庭建设
共同缔造 共同缔造是走好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的实践路径,是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体制机制改革创新.今年以来,武汉市硚口区人民法院仁寿人民法庭以"人民法庭规范化建设年"为抓手,聚焦"三个面向",坚持"三个便于",优化"三个服务",充分发挥"家事法庭"前沿阵地作用,为共同缔造融入法治力量. 走稳"精心谋划"步,让百姓获得感更可持续 仁寿法庭作为全省首家"家事法庭",坚持以情感修复为导向,探索创设"七步诊疗式调解法",反家暴红黄蓝分级预警等工作机制,为家事审判机制改革和促进和谐家庭建设作出了有益的尝试.今年以来,法庭准确把握新时代人民法庭职能定位新要求,建立"党组统筹部署,分管领导牵头谋划,法庭干警狠抓落实"的上下联动机制,致力于打造组织共建,资源共享,难题共解,平安共促的平安建设协同共治格局. 仁寿法庭为街道,社区家事调解员开展培训 走实"为民解忧"步,让百姓幸福感更加可及 建立家门口的家事调解站.仁寿法庭与区司法局,街道在汉水桥街道办事处设立硚口区温馨家事调解工作站,开展家事纠纷接访,调解,法律咨询,心理疏导等服务,让邻里法官就在身边,矛盾纠纷就地化解,筑牢婚姻家庭纠纷化解的第一道防线. 健全有温度的维权机制.联合妇联,司法局,公安,街道,人民调解组织,心理咨询团队等社会资源,完善婚姻家庭纠纷多元调处机制和妇女儿童司法维权机制,努力为当事人解"法结",了"心结".发出人身安全保护令3份,家庭教育令1份,筑牢人身安全"保护墙",敦促家长"依法尽责带娃". 仁寿法庭法官向当事人送达人身安全保护令 提供暖人心的诉讼服务.坚持科技赋能,提供"指尖诉讼""云上解纷""胜诉即退费",电子送达等在线诉讼服务,让人民群众享有"掌上办事"的便利.发放离婚证明书25份,保护离婚诉讼当事人隐私权. 仁寿法庭为当事人开具离婚证明书(经视直播报道) 走快"广泛聚力"步,让百姓安全感更有保障 延伸服务触角.仁寿法庭坚持推动党建和业务同频共振,精准融合,依托辖区11个法院驻街道"调解指导站",创新"法庭+街道"联动联防联调机制,解答法律咨询,排查矛盾纠纷,指导人民调解,提供诉前调解,力争小事不出社区,大事不出街道. 在街道综治中心挂牌法院驻街道"调解指导站" 共治薄弱环节.针对宣告限制或无民事行为能力案件中被宣告人的行为能力状态难以被案外人或有关单位获知,可能引起法律纠纷或安全事故等情况,仁寿法庭建立风险告知,审慎审查和多部门联动协调机制,向有关管理机关发送司法建议函6份. 重视普法宣传.在家事审判中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通过专题讲座,送法上门,以案释法,调解员培训等方式开展活动,为群众提供丰富而优质的法治资源,引导群众形成自觉守法,遇事找法,办事依法的法治观念. | 0.869932 | 592 | 0.005106 | 0 | 1,144 | 340 | 1,298.7 | 4.089844 | 0.141892 | 0 | 200,200,018,666 | 法律_司法 |
大陪审团为何敢捋民意虎须
刚消停没几天的"弗格森枪击案"硝烟再起,惹起这场风波的"元凶",是一个对普通中国人来说十分陌生的名词 - - 大陪审团.大陪审团是个什么组织,它为何有胆量,敢逆着汹汹民意将官司挡在法庭外呢?其中大有说头.
有赖于好莱坞电影,我们对活跃在美国法庭上的那个"陪审团"非常熟悉.不过,大陪审团跟它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陪审团"是负责在审判中裁判被告人是否有罪的,又称"小陪审团"或"审判陪审团".而大陪审团的基本职能是审查起诉,因此别名"起诉陪审团",刑事起诉只有经大陪审团审理通过,才能被提交到法院,因此大陪审团又被称为"法院的看门人".
可能有人会问,连"起诉"本身也要先审查一下,美国人这不是多此一举吗?这种制度设计的初衷,是为了防止公权力使坏,故意用一些无聊的官司无休无止地骚扰个体公民.美国的大陪审团制度移植自英国,其成员由当地居民的代表组成.很多州的大陪审团成立时间比美国建国还早,那会儿北美独立运动闹得正凶,大陪审团作为当地居民的代表,曾经与代表英王室利益的检察官进行过抗争,让不少"奉旨找茬"的检察官无法寻机迫害"异见人士".比如在著名的"印花税法暴乱案"中,波士顿的大陪审团就驳回了对民众领袖的起诉请求.顺便说一句,此案被公认为美国独立运动的先声.也许是感念这段旧事,美国十分尊重大陪审团,大部分州将该制度保留至今.
值得注意的是,在美国打刑事诉讼官司,每个阶段"游戏规则"是不一样的.在正式审理阶段,美国法庭是对辩方有利的,检方摆出一个证据链条,辩方只要对其中一个环节提出合理怀疑,而检方无法将其排除,官司就算辩方赢.但在大陪审团负责的诉讼审理环节中,由于辩方不出庭,检方可以自由选择对自己有利的人证物证,只要凑出一条足够自圆其说的证据链,就能过关,这对检方是十分有利的.换句话说,只有非常不靠谱的案子,才会被卡在大陪审团这儿.
话说至此,此次大陪审团所作裁决的隐含信息已经非常清楚了:虽然在公众舆论那里,此案因为牵扯种族矛盾而闹得群情激奋,但在冷静的司法审理中,这案子本身是否"靠谱"其实就很值得怀疑.
民主和法治,是现代国家追求的两大目标.不过从"弗格森枪击案"中我们也可以看出,两者对同一事件的观感有时相差是十分巨大的,即便美国也不能幸免,在这种时候到底该听谁的呢?奥巴马力挺大陪审团的声明让我们看到了美国主流社会的选择:应该相信法治,因为它是美国赖以立国的基石.毕竟,一个国家总得先有法治,而后才可谈民主.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
齐鲁晚报
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 0.885216 | 108.9 | 0 | 0 | 296 | 289 | 632.5 | 4.164063 | 0.12764 | 0 | 200,200,018,765 | 法律_司法 |
不按证排污,无证排污及逃避监管违法排污,三者如何区分?
转自:中国环境报 某公司主要从事纸和纸板容器制造,其排污许可证载明: 印刷工艺废气经处理后通过有机废气排放口达标排放,清洗废水经统一收集后委托有资质单位进行回收处置,不外排; 厂区内设有雨水排放口1个,生活污水经三级预处理后纳入市政污水管网集中处理. 某日,执法人员检查发现,该公司存在少量清洗废水溢流入厂区雨水管网现象,经进一步调查询问,溢流原因系操作人员在清洗过程中未及时关闭进水阀导致.那么,我们的问题是:本案中,案涉公司存在的清洗废水溢流违法排污行为,应当如何准确适用法律进行处理?应认定为不按证排污,或者是无证排污,还是逃避监管违法排污? "暗管,渗井,渗坑,灌注"等逃避监管非法排污的认定,以不经法定排放口排放污染物为前提."环境保护法"第四十二条及"行政主管部门移送适用行政拘留环境违法案件暂行办法"第五条已明确:"通过暗管,渗井,渗坑,灌注等逃避监管的方式违法排放污染物,是指通过暗管,渗井,渗坑,灌注等不经法定排放口排放污染物等逃避监管的方式违法排放污染物."在构成要件认定方面,除了要符合非法排污及主观故意两个要件外,还要求非法排污的方式是属于不经法定排放口排放污染物的情形. 结合原环境保护部"关于逃避监管违法排污情形认定有关问题的复函",试举例说明如下:某排污单位应当配套建设防治污染设施而未配套设施,直排污染物的,可以确定其不属于"通过不正常运行防治污染设施逃避监管的方式违法排放污染物"的情形,但并不能排除存在"通过暗管等不经法定排放口排放污染物"的情形;在排污单位已配套建设防治污染设施的情况下,如其通过私设暗管等方式排放污染物,则属于逃避监管违法排污,其是否取得环评审批或竣工环保验收等手续,不影响逃避监管非法排污行为的认定.此外,如排污单位既存在配套设施未验收而投入生产使用的行为,也存在逃避监管违法排污行为,则应当对上述环境违法行为分别作出处理. 不按证排污及无证排污的认定及区分则相对简单:前者系在排污单位已取得排污许可的情况下,存在违反排污许可证的要求排放污染物的行为,如污染物排放方式或者排放去向不符合排污许可规定;后者系在排污单位未取得排污许可的情况下,存在非法排污的行为,如新增污染物排放口,依法应当重新申请取得排污许可而未重新申请取得排污许可排放污染物.如安徽某新型环保建材有限公司污染物排放方式和去向不符合排污许可证规定案,该公司排污许可证载明企业生活废水进入园区污水处理厂,无生产废水外排.在执法人员现场检查时,发现其地面冲洗水及初期雨水经厂区西南侧坑塘排入厂外沟渠.最终,生态环境部门以该公司违反"排污许可管理条例"第十八条第二款的规定,责令其立即改正违法行为,并依法进行罚款处罚. 综合上述分析,本文开头讨论的案例中,案涉公司排污许可证上已经载明清洗废水应当妥善收集后委托有资质公司进行回收处理,执法检查发现的清洗废水溢流外排行为,并非属于法律法规许可的规范排放方式,也不属于新增污染物排放口的情形,故不应认定为"无证排污";同时,其清洗废水根据环评文件及环评批复,并不需要配套建设废水治理设施,不属于"通过不正常运行防治污染设施逃避监管的方式违法排放污染物"的情形. 此外,在构成要件上,废水溢流行为并不符合"通过暗管等不经法定排放口排放污染物"的法律事实要件,在案证据材料也未能证实排污单位存在逃避监管的主观故意,故也不应认定为"逃避监管违法排污". 因此,案涉公司清洗废水溢流外排行为,笔者认为应认定为"污染物排放方式或者排放去向不符合排污许可证规定"的环境违法行为. | 0.913597 | 746.5 | 0.06469 | 0 | 1,465 | 295 | 1,809.9 | 4.027344 | 0.091092 | 0.036613 | 200,200,019,033 | 法律_司法 |
审级职能定位改革院长谈|有目标,有步骤,有重点,有实效 推进审级职能定位改革试点工作
编者按: 为了深入推进审级职能定位改革试点工作在全市法院有序开展,进一步激发广大法官干警对改革的认识和热情,总结改革进程中的优秀经验,即日起,菏泽中院微信公众号将开设"审级职能定位改革试点院长谈"专栏,陆续推出各县区法院院长对于改革工作的认识和体会,共同探讨改革理念和目标,现状与困境,路径及方向,旨在为厘清改革之路建言献策,探索新时代法院审级职能定位改革新路径,坚定不移将改革进行到底.敬请关注. 有目标,有步骤,有重点,有实效 推进审级职能定位改革试点工作 郓城县人民法院党组书记,院长 李昌安 开展四级法院审级职能定位改革试点,是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深化诉讼制度改革,推进案件繁简分流,轻重分离,快慢分道"重要指示精神的实践探索,作为基层法院,要切实提高政治站位,充分认识重要意义,主动扛牢改革责任,准确把握改革精神,抓实抓细改革措施,不断完善实施工作,确保改革试点有目标,有步骤,有重点,有实效推进. 一,全面把握改革精神,精准定位改革目标. 立足全盘,深刻把握改革精神.以政策理论学习为先导,全盘研读理解完善四级法院审级职能定位改革试点工作相关文件精神,高站位认识"为何改",深入领会"改什么",切实悟透"怎么改",充分预估改革过程中的重点,难点,风险点,为改革顺利推进提供理论抓手.结合自身,精准定位改革目标.立足自身角色,重点研究理解基层法院审级定位问题,充分把握"实现绝大多数事实,法律争议在两审之内实质性解决"的改革目标,发挥基层法院"距离群众最近,距离事实最近"的角色优势,进一步明确"准确查明事实,实质化解纠纷"的职能定位,重点研究什么是实质化解,如何做到实质化解,打造基础坚实的第一审. 二,精心筹划改革步骤,妥善推进改革实施. 加强组织保障,压实工作责任.将改革试点工作作为重大政治任务,作为"一把手"工程谋划推进,成立审级职能定位改革试点工作领导小组,由"一把手"担任组长,亲自抓,亲自部署,层层压实工作责任,强化动态监督检查,为落实改革任务提供有力保障.加强动员宣传,凝聚改革共识.用好官方网站,微信公众号等平台,做好改革政策和相关法律规定宣传解读.对内充分调动干警参与,支持改革的积极性,主动性,引领干警对案件情况变化作出心理预期,加强教育培训和能力提升,为正确理解,把握,执行好改革要求奠定基础.对外增加社会知晓度,开门纳谏,广泛听取社会各界声音,为改革措施优化搜集意见建议.加强调研摸底,主动谋划推进.对案件数量,案件类型,法官人均工作量进行调研摸底,对下沉案件情况进行科学预估,对主要改革任务进行梳理细化,明确具体落实措施,时间节点,责任主体,形成符合基层法院实际的实施方案,推进改革试点工作有序开展. 三,精准把握重点任务,确保改革任务落地. 加强诉源治理,实质化解纠纷.积极融入党委政府领导下的社会治理大格局,加强法院调解与人民调解,行业调解,行政调解的有效衔接,用好诉前调解以及婚姻家庭,交通事故等类型纠纷专门调解平台,推动行政争议审前和解中心实体化运行;加大诉前保全力度,规范调解协议,完善诉调对接机制,努力防止诉前调解案件进入诉讼和执行环节,实现更多矛盾纠纷诉前化解,源头化解.发挥审判职能,落细试点任务.围绕基层法院重在准确查明事实,实质化解纠纷的改革定位,落实行政案件级别管辖规定;成立案件提级管辖办理小组,深入研究适合提级管辖案件的具体类型,明确提级标准和办理流程,实现精准提级;针对级别管辖后下沉的一审民事,行政案件,及时组织业务培训学习和经验交流研讨,保证裁判质量.提升审理质效,推动案结事了.进一步完善繁简分流机制,加大小额诉讼程序,督促程序适用力度,推动简案速裁审出质量,繁案精审审出精品;进行事实认定技能训练,做实庭前准备,充分发挥庭审查明事实,固定证据,质证认证作用,优化庭审质量;加强发改案件质量评查,对查明事实不清的逐步建立案件质量追责机制,倒逼裁判能力提升;打造精品案件,坚持精品导向,充分进行判前释明和判后答疑,有效提升服判息诉率. 四,完善配套工作机制,巩固拓展改革实效. 统筹推进司法责任制综合配套改革.严格落实院庭长办案要求,基层法院院庭长要充分发挥示范作用,带头办理下沉案件;加强对案件增加量,法官工作量的调研,结合实际情况争取组织部门和上级法院支持,调整配强员额法官比例和司法辅助人员职数,实现人,案资源适配,缓解级别管辖调整后可能加剧的案多人少矛盾;推动审判管理机制优化,探索建立更加合理的审判质效考核标准,破解案多人少矛盾突出,以效率为先的考核标准与重在准确查明事实,实质化解纠纷职能定位之间的客观矛盾.建立协作配合工作机制.牢固树立改革大局观,及时向党委政府报告进展情况,推动解决工作中遇到的人财物问题;加强与上级法院信息交流,做好数据定期统计分析,落实季报要求,及时开展调研,做好情况汇报,反映改革实践中遇到的问题,总结经验做法,为改革系统集成贡献基层力量.强化风险防控机制建设.要着力防控案件风险和廉政风险,随着审判重心下沉,基层法院审理案件的标的额将大幅提高,基层法院审判权力也随之增大,对其可能带来的案件风险和廉政风险,要进一步压实院庭长审判监督管理职责,完善全流程自动分案机制和定期轮岗机制,用好专业法官会议,审判委员会等关键制度,防范审级衔接过程中可能产生的廉政风险. 推进四级法院审级职能定位改革试点工作是深化司法改革,加快推进审判体系和审判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举措,是努力让司法更加亲民,更加便民,更加惠民的重要探索,作为基层法院,既要实事求是研判问题,更要奋勇争先化解难点,堵点,以事争一流,唯旗是夺的精气神推动各项改革任务落地落实落细. | 0.894804 | 1,183.5 | 0.041985 | 0 | 2,324 | 444 | 1,873.1 | 4.078125 | 0.110266 | 0.017429 | 200,200,019,483 | 法律_司法 |
江苏对5968家经营者实施免罚 助力优化营商环境
中新网南京1月7日电 1月7日,记者从江苏省市场监督管理局了解到,截至2021年11月底,江苏全省各级市场监管部门先后对5968家经营者实施免罚,在激发市场活力,优化营商环境,助力企业克服疫情困难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2019年8月30日,江苏省市场监管局出台"江苏省市场监管领域轻微违法行为免予处罚规定",从企业关注,百姓关心的重点监管领域入手,梳理了12大类43项免予行政处罚的轻微违法行为,同时对其他符合条件的轻微违法行为免予行政处罚作出指导性规定.这是全国首个以监管领域为分类标准,以规范性文件形式印发,体系全面的省级免罚规定. 为了适应立法和执法形势的变化,深化包容审慎监管机制,2021年12月31日,江苏省市场监管局对"江苏省市场监管领域轻微违法行为免予处罚规定"提档升级,出台2.0版"江苏省市场监管领域轻微违法行为不予处罚和从轻减轻处罚规定".此项工作被列为2021年度江苏全省十大法治惠民实事项目. 修订后的"江苏省市场监管领域轻微违法行为不予处罚和从轻减轻处罚规定"包含一个规范性文件主体部分和不予处罚,减轻处罚两个附件清单. 规范性文件主体部分共十七条,分别对基本原则,适用情形,裁量指引,适用程序等方面作出规定.结合执法实际,文件首次对"违法行为轻微""危害后果轻微""及时改正""主观过错""初次违法"等方面的判定因素进行细化,为执法人员正确行使行政处罚裁量权提供指引. 两个清单涵盖市场主体登记,价格,不正当竞争,电子商务,广告,促销,消费者权益保护,商标,专利,工业产品生产许可,特种设备,计量,认证,食品,药品,化妆品,医疗器械等领域,以针对性,务实性和可操作性为原则,针对具体违法行为类型分别规定不予处罚,减轻处罚的具体适用条件. | 0.894598 | 379.5 | 0.088 | 0 | 734 | 170 | 1,247.7 | 4.007813 | 0.163373 | 0.055276 | 200,200,019,564 | 法律_司法 |
在古代打官司是什么体验?这本爆款新书我看到停不下来
原标题:在古代打官司是什么体验?这本爆款新书我看到停不下来 说起古代社会的"官司",许多人的第一印象是这样的:县太爷宣布升堂,衙役齐喊威武,不分青红皂白,原告被告先各打五十大板. 古代衙门,图片来自电影"九品芝麻官". 这固然反映了一些县官的昏庸糊涂,但是背后所体现的,其实是儒家"无讼"的道德观念,对簿公堂被认为有亏于忠恕之道. 孔夫子的中庸之道要求不偏不倚,不偏于对立双方的任何一方,这在后世逐渐被腐儒理解为折中主义与调和主义,于是就出现了"各打五十大板"的现象:被告的人或许于法有亏,原告不肯善罢甘休,即使不是狡诈恶徒,也算不上良善. 和"无讼"的太平理想相对照的,是唐宋商业经济大发展之后,在史料之中所表现出的"健讼"的现实,诸多学者的研究表明,经济方面的重大变化,导致了大众之间的摩擦与纷争日益增多,诉讼案件明显增多,尤其是明清之后,"健讼"的小传统和"无讼"的大传统之间剑拔弩张. 击鼓鸣冤,图片来自热播电视剧"梦华录". 在这种氛围之下打官司会经历什么?小北今天要跟你分享的,是尤陈俊老师的爆款新书"聚讼纷纭 - - 清代的"健讼之风"话语及其表达性现实",一经出版就登上当当法律新书热卖榜,首印数量一抢而空. 它聚焦于健讼之风背后的表达性现实,为我们呈现了公堂内外的芸芸众生. 01 民事案件不受重视,不得不夸大其词 明清时期的官员们在面对大量积案而痛斥"健讼之风"时,往往都会强调讼民们将大量本不应该烦扰官府的琐屑纠纷告至衙门. 清嘉庆二十二年(1817)刻本"桂阳县志"的卷三"风土"中收录的"禁健讼唆讼示" 清代法律通常将讼案区分为"重情"与"细事".其中,前者常以"命盗重案"来指称,有时也被略称为"案件",后者则是指事关户婚,田土,钱债之类的诉讼. 官方认为此类纠纷过于琐细,不应该被直接告到衙门中来.正如乾隆年间的一份告示所形容的,它们被看作"鼠牙雀角微嫌". 倘若民众直接据此呈控,则很可能将会被官府认为过于琐屑而不予受理.这使得讼民们不得不采取相应的对策. 19世纪后期"申报"所刊登的一篇时论文章举例说,在词状之中被写成"白昼鸣锣连毙二命"的某起控案,其实不过是"卖糖者手敲小锣,践毙小鸡二只"而已. 此外,讼民们还有其他的诉讼手段.例如,在16世纪后期编纂的讼师秘本"珥笔肯綮"之中,其编者在评点一则状词时指出,由于"此系小事,多难告准",故而撰状之人须在词内 多叙述了一些煽情的"闲话" ,"布情以动人". 必须指出的是,那些被官方称为"鼠雀细事"的讼案,实际上却可能对当事人相当重要. 而尤陈俊老师也指出更深的一层,"细故""鼠雀细事"之类的称谓,究其实质而言,与清代官方所持的"健讼"之论相同,可被视为在官府理讼能力与民间诉讼需要之间的张力不断拉大的社会现实面前,当时的行政/司法体制在"制度资源"方面越来越难以有效应对社会经济结构大变迁时,用来维系那种"无讼""息讼"的意识形态之正当性的一种"话语资源". 02 听人唆讼到衙前,告也要钱,诉也要钱 "听人唆讼到衙前,告也要钱,诉也要钱",这是光绪二十九年(1903),某徐姓官员生前所编的息讼歌,这其实是当时一种套路化的叙述模式,"讼费高昂"的说法广为流传. 那么讼费究竟要多少?其实在清末变法之前,并没有全国性的统一规定,各地方衙门吏役向当事人所收取的词讼规费,一直都只是以陋规的形式存在,往往给人留下胥吏需索无度,收费毫无定章的刻板印象. 在书中,尤陈俊老师为我们梳理了诸多关于讼费的一手材料,指出此类开销所带来的那种经济压力,无疑将在相当大的程度上考验其家庭的经济承受能力.但是,当事人实际开销的诉讼费用,也并不都会像许多清代官员和士大夫们所宣称的那般高不可攀. 书中的一个例子,康熙三十四年徽州歙县吴氏族人"起舆讼事支账"中所记开销细目 他提醒我们,比起讼费是否高昂,更值得关注和思考的是,这种话语背后的主客观意涵. 首先是,清代地方衙门中具体负责承办各种政务的书吏和差役,在其总人数上呈现出明显增长的大趋势,甚至在许多地方都远远超出了朝廷关于该衙门经制吏役的定额. 这些人数急剧扩张的非经制吏役的薪酬,又无法由朝廷下拨地方衙门的那些本就非常有限的经制性经费来承担. 在这种情况下, 各地方衙门便不得不默许其手下吏役们靠向当地百姓收取各种陋规来养活他们自身 ,以及同时借此获取这些人在日常办公时所需的费用. 此外,"讼费高昂"之类的说法,还包含着官员,士大夫这些掌握着书写权力的帝国精英们的某些主观用意.这是一份专门"劝民息讼以保身家"的告示,还 塑造和突出了有良知的官员形象 . 03 讼师都是"讼棍"?讼师是如何被污名化的 自从"讼师"在南宋后期正式作为一个行业称谓出现后,关于讼师的记载差不多都是负面的. 清代的官员们在历数讼师之恶时,"常常习惯用教唆词讼,包揽词讼,颠倒是非,惯弄刀笔,架词越告,打点衙门,串通衙蠹,诱陷乡愚,欺压良民,从中取利,恐吓诈财等用语来描述他们的行为". 在明清时期的文学作品之中,"讼师贪利"更是几乎成为一种固化的话语模式. 但是尤陈俊老师指出,并非所有被称为"讼师"的人士皆能收取高昂费用乃至完全以此谋生,也不是所有被称为"讼师"的人士都是基于勒索钱财的目的方才代人写状词. 被官方统称为"讼师"的那些人物,其实未必都是真正专精此道的诉讼专家,而有许多其实只是一些诸如风水先生,算命先生,村塾老师之类的"下层识字阶层". 从某种角度来说,"'讼师'这一称呼,是在官员认为诉讼中的策划服务 超出了能够容忍范围的情况下,给这些会读书写字之人所贴的标签 ". 在有可能被官方贴上"讼师"这一泛化标签的人士当中,恐怕有相当数量都不是以代写状词为常业的专业助讼人,而是一些偶尔帮助亲邻同乡拟写状词的识字之人.即便是那些被官方当作讼师加以查拿严惩的人士,也有一些实际上很可能只是偶尔为人代写了少数几份寻常状词,而且并未借此向当事人敲诈钱财. 例如嘉庆年间被官府比照"积惯讼棍拟军例"量减一等,科以满徒的七旬老人徐学传,就只是在寻常案件中代人作词五纸,并非像"大清律例"中所说的"积惯讼棍"那样"串通胥吏,播弄乡愚,恐吓诈财". 清代从乾隆年间开始在惩治讼师方面从严立法,并掀起了查拿讼师的全国性运动,通过直接地从重打击讼师,是为了避免更多的民间讼案被讼师们催生出来. 对助讼之人进行整体污名化,则是为了在民众心中将这一群体整体隔离,以达到遏制总体上趋于扩大的民间词讼规模之现实目的. 聚讼纷纭 - - 清代的"健讼之风"话语及其表达性现实 作者:尤陈俊 聚焦健讼之风纷纭话语,看见公堂内外芸芸众生. | 0.869121 | 1,371.5 | 0.030724 | 0 | 2,717 | 661 | 1,114.9 | 4.027344 | 0.152023 | 0.030963 | 200,200,019,580 | 法律_司法 |
83严打中,唐山"菜刀队"50多人为何全被处决,真相揭开令人称赞
原标题:83严打中,唐山"菜刀队"50多人为何全被处决,真相揭开令人称赞 立国之本的前提条件是法治人心,也就是说在社会治安稳定,和平发展的情况下,一个国家才能不断繁荣昌盛.人民政府,保障了人民的权益,青年有业,老有所居. 然而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期,我国的治安却是非常动荡不安,大批返乡回城的青年人都处于待业之中,在这种情况下,黑势力不断滋生壮大,尤其是"唐山的菜刀队",他们无恶不作,臭名昭著. 01我国为何在八十年代进行严打? 八十年代正好是很多知青返乡回城时期,因为城市中一时间有了太多的青年,造成了劳动力过剩,很多年轻人都找不到工作. 据不完全统计,当时我国的待业青年大约是有近2000多万人.城市劳动力过剩后,就造成了社会治安持续恶化.很多20多岁的青年人由于文化教育程度低,对国家法律不重视. 在这种情况下开始混迹社会,变成了彻头彻尾的地痞流氓,这也就让捉襟见肘的社会治安进入恶化死循环中.拦路抢劫,一言不合就动手伤人,强奸偷窃,全国的治安刑事案件从1978年的53万起,瞬间到1981年增长到89万余起. 长此以往,这一代青年的未来将是看不见的.在这种严峻的情况下,我国于1983年出行了严打政策,严厉打击黑势力团伙. 02"唐山菜刀队"到底犯了什么事 很多20多岁的待业青年,由于父母对其管教松懈,所以他们经常在大街小巷做坏事,这些青年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身背着绿色挎包,包里面装的是一把菜刀,在大街上横行霸道,作恶多端,为此这些青年在当地就逐渐有了一个称号"菜刀队". 他们在大街上公开拦截行人抢钱,入室强奸,盗窃,杀人,让当地的老百姓惶恐不安.1983年正逢我国严打时期,唐山菜刀队在小头目的带领下,竟然来到北戴河挑衅滋事,完全对当地的治安力量置之不理. 这件事,惊动了当地的领导干部,就这样"菜刀队"成为了83年严打对象.当曾经偷窃,强奸,杀人等种种罪行被揭露后,菜刀队成员也都遭到了从重到快的惩罚,尤其是在当时第一批抓到的菜刀队成员共计50多人,法律对他们的制裁是非常快的,全部都给予了枪毙. 按常理来说,只有犯了很严重的大罪行才会遭到枪毙,那菜刀队这50多人到底所犯何事,遭到了死刑的惩罚呢? 这些菜刀队成员与平日里社会街头上的小混混是有所不同的,他们不满足于在街头打打闹闹,而是肆意妄为地殴打无辜群众,烧杀掠夺,强奸妇女,甚至曾经还与执行公务的警察进行挑衅,成为无法无天的团伙,他们引起了极大的民愤,在这种情况下国家对他们给予了严惩不贷! 50多名菜刀队骨干人员遭到死刑的处罚,这也震慑了其他犯罪分子. 在特殊的社会时期,采用这种严厉的刑罚手段,才能彻底让社会治安得到稳定,减少犯罪率. 经历了这次严打,我国的社会逐渐恢复了稳定和平的状态,老百姓的生活也逐渐走入正轨,国家的发展也投入到高速运转的列车中. | 0.896494 | 599 | 0.038688 | 0 | 1,165 | 334 | 791.7 | 4.058594 | 0.153589 | 0.028011 | 200,200,020,235 | 法律_司法 |
各国为打击对非法侵入计算机信息系统罪的法案
各国为打击对非法侵入计算机信息系统罪的法案 来源:长昊商业秘密律师(侵犯商业秘密/侵犯商业秘密罪/商业秘密保护/商业秘密诉讼律师) 各国在重视非法侵入计算机网路信息系统犯罪的同时,也加大了对该类犯罪的打击力度和立法完善工作.在美国,联邦政府制定有"联邦计算机安全处罚条例","计算机诈骗与滥用法"等单行刑法.同时,美国多数州均有惩治非法侵入计算机信息系统犯罪的单行刑事立法,例如佛罗里达州的"计算机滥用法",明尼苏达州的"计算机犯罪法",康涅狄格州的"计算机相关犯罪法",弗吉尼亚州的"计算机犯罪法"等.而英国也制订了如"计算机滥用法"和"计算机犯罪法"等法案. 我国法律对防范和惩治非法侵入计算机网络信息系统犯罪的行政法规也较多,主要有国务院于1994年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条例",1996年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互联网管理暂行规定"以及1997年发布的"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互联网安全保护管理办法滞.而且在"刑法"中还对此类犯罪作出明文的规定:"刑法"第二百八十五条规定,"违反国家规定,侵入国家事务,国防建设,尖端科学领域的计算机信息系统,处3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即行为人明知是国家事务,国防建设,尖端科学领域的计算机信息系统,而违反国家规定故意侵入,其行为就构成为非法侵入计算机信息系统罪.在此,违反国家规定是指国家关于保护计算机安全的有关法律,法规,如"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条例"等.侵入则是指未取得有关主管部门的合法授权或者批准,通过并利用计算机网络及其终端设备,釆用破译,窃取,截获,骗取计算机或网络密码等手段,非法进入国家重要计算机信息系统或者进行数据裁取的行为.本罪为行为犯罪,行为人只要实施侵入特殊领域计算机信息系统的行为即构成本霏,并不强调实际危害后果的发生. 如果行为人入侵这些领域的计算机信息系统是为了窃取系统中存储的绝密责料和数据或输入计算机病毒,则又可以构成非法获取国家秘密罪和破坏计算机信息系统罪,一般应按照牵连犯的原则择其重罪处罚.如果行为人侵入上述领域以外的其它领域计算机信息系统,或者在操作计算机时无意间进入上述特殊领域的计算机信息系统,均不构成此罪.上述两条规定的是以计算机为对象的犯罪.而刑法第二百八十七条规定了以计算机为工具的犯罪,该条规定:"利用计算机实施金融诈骗,盗窃,贪污,郷用公款,窃取国家秘密或者其他犯罪的,依照本法有关规定的霏行进行处罚".因此,非法侵入计算机信息系统犯罪又分三种情况:一是"违反国家规定,对计算机信息系统功能进行副除,修改,增加,干扰,造成计算机信息系统不能正常运行,后果严重的"情况;二是"违反国家规定,对计算机系统中存储,处理或者传输的数据和应用程序进行删除和修改操作,后果严重的"情况;三是"故意制作,传播计算机病毒等破坏性程序,影响计算机系统正常运行,后果严重的"情况. 非法侵入计算机信息系统进行犯罪的动机通常有:显示自己的才能,恶作剧,报复;出于政治,军事上的目的;敲诈勒索,经济利益,不正当竞争,诈骗钱财等.而其产生和发展有内外两方面的原因:一是网络本身的脆弱性是该类犯罪产生的内因;二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巨大的金钱利益诱惑是该类犯罪发生的外因之一,而网络安全意识欠缺,安全管理机制落后,网络犯罪行为难以发现和取证,也是该类犯罪形成的主要外因. | 0.901418 | 705 | 0.059957 | 0 | 1,388 | 294 | 516.7 | 4.164063 | 0.114184 | 0.017021 | 200,200,020,530 | 法律_司法 |
[新安法学习笔记]之第一百一十五条-行政处罚决定机关
导读
设立本话题的目的,主要是作为个人学习记录,也供愿意学习的朋友阅读.
本话题列举新安法变化的部分,主要内容来源于中国法治出版社出版的"安全生产法释义".
作为权威读本,其内容值得大家学习,掌握,贯彻.
第一百一十五条 [行政处罚决定机关]
条文释义
安全生产法
行政处罚是行政执法机关为了维护公共利益和社会秩序,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对范围行政管理秩序,依法应当给予行政相对人的法律制裁.
一,行政处罚决定的分工
行政处罚的种类,按照行政处罚法的规定,包括警告,通报批评;罚款,没收违法所得,没收非法财务;暂扣许可证件,降低资质等级,吊销许可证件;限制开展生产经营活动,责令停产停业,责令关闭,限制从业;行政拘留.
根据本法第10条的规定,国务院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急管理部门依照本法对安全生产工作实施综合监督管理,有关部门依照本法和其他有关法律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对有关的安全生产工作实施监督管理.
本法是安全生产领域的综合性,基础性法律,本法规定的安全生产,不仅包括应急管理部门主要负责监管的矿山安全,危险物品安全等,也包括建设行政部门负责监管的建筑施工安全,民航部门,铁路部门,电力管理部门等.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各部门有关实施行政处罚的具体领域,针对的违法行为的范围,需要根据各部门的职责分工来确定.目前,规定各部门的职责分工的依据有关法律,行政法规以及国务院的"三定"方案等.
二,特定行业的处罚机关
根据本法第95,110,114条的规定应当给予民航,铁路,电力行业的生产经营单位及其主要负责人行政处罚的,也可以由主管的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进行处罚
三,予以关闭的行政处罚
这里所说的关闭,是指行政机关对违法行政管理秩序的企业,事业单位或者其他组织,依法剥夺其从事某项生产经营活动的权利的一种行政处罚.由于关闭这种处罚,对于生产经营单位来说,是一种比较严厉的行政处罚,对其影响很大,在实施时应当很慎重.因此,本条规定要由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报请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按照国务院规定的权限来决定.
四,给予行政拘留的行政处罚
这里的拘留是行政拘留,是法定行政机关依法对违法行政法律规范的人,在短期内限制其人身自由的一种处罚.行政拘留是行政处罚中最为严厉的一种处罚.实施行政拘留的机关,一般仅限于公安机关.
按照治安管理处罚法的规定,只有县级以上的公安机关才享有行政拘留的裁决权,其他任何行政机关都没有决定行政拘留的权力. | 0.89877 | 50.333333 | 0.01145 | 0 | 162 | 283 | 900.1 | 4.058594 | 0.12299 | 0 | 200,200,020,688 | 法律_司法 |
加快推进版权强国建设 奋力开创新时代版权工作新局面
本报记者 赖名芳 近日,国家版权局公布了"版权工作"十四五"规划"(以下简称"规划").中央宣传部版权管理局负责人就"规划"有关问题接受了记者专访. 问:请介绍一下出台"规划"的背景? 答: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知识产权保护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作出一系列重要部署.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指出,坚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强化知识产权创造,保护,运用,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 "十四五"时期,加强版权工作规划,统筹部署指导全国各级版权部门工作,对提升版权工作水平和效能,推进版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宣传思想工作,知识产权保护工作重要指示精神和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加快版权强国建设,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和文化强国,知识产权强国提供有力支撑,国家版权局开展了"规划"编制工作. 问:"十四五"时期版权工作面临怎样的形势? 答: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版权事业蓬勃发展,取得显著成绩.具有中国特色的版权法律体系基本完备,版权保护状况明显改善,版权产业健康发展,社会各界版权意识显著提高,为推动我国文化繁荣,科技进步和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十四五"时期,版权工作面临新形势.从国内看,由于起步晚,基础差,我国版权工作与经济社会发展要求还不完全适应,版权质量效益还有待提升,版权精品力作还不够多,版权资源还没有得到充分挖掘利用.从国际看,版权作为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指标,成为国际竞争的核心要素.加强版权国际交流与合作,积极推动建立平衡有效的国际版权体系,加快提升我国版权国际影响力和话语权,任务紧迫而艰巨.同时,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国际产业分工格局和竞争态势深度调整,区块链,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日新月异,侵权盗版行为网络化,高技术化特点愈加明显,对版权保护提出了新挑战,新要求.这些都要求我们不断完善版权工作体制机制,强化版权全链条保护,推进版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问:"十四五"时期版权工作有哪些目标任务? 答: "十四五"时期版权工作的总体目标是到2025年版权强国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具体来说,就是版权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重要进展,版权法律制度体系更加完善,版权工作法治化水平大幅提高;版权执法监管不断加强,版权保护水平显著提升;版权社会服务能力明显提高,版权产业高质量发展成效显著;版权涉外工作深入推进,在国际版权体系中的话语权,传播力和影响力不断提升;版权宣传教育持续深入开展,尊重版权的社会风尚更加浓厚,版权营商环境明显优化,版权保护社会满意度保持较高水平. 为实现版权工作总体目标,"规划"还从版权执法,软件正版化,全国版权示范创建,著作权登记,版权产业发展等方面设定了具体指标,提出了具体举措和工作任务. 问:"十四五"时期版权工作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答: 做好"十四五"时期版权工作,要把握以下基本原则: 一是坚持守正创新.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开拓创新版权工作思路,坚持把新发展理念贯穿版权工作全过程和各领域,不断完善版权管理体制机制,主动适应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加快实现版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激发优质版权作品创作活力,促进文化和科学事业繁荣发展. 二是坚持全面保护.不断提高版权工作法治化水平,进一步健全中国特色版权法律制度体系.强化版权全链条保护,不断提升版权执法的质量,效率,公信力,发挥法治在版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的积极作用.把全面保护作为版权工作主基调,把网络版权保护作为主战场,强化保护力度,拓展保护范围,突出保护重点,增强保护实效,不断提升版权保护水平,维护良好的版权秩序和环境. 三是坚持质量优先.充分认识版权在推动我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鼓励有益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建设的作品的创作和传播,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做好版权社会服务工作,提升著作权登记质量,完善版权确权,授权和交易机制,注重版权资产管理,提升版权交易水平,促进版权转化运用,推动版权产业特别是核心版权产业高质量发展. 四是坚持开放合作.全面展现负责任大国形象,实施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版权开放合作,积极参与版权国际事务,大胆吸收和借鉴版权保护国际经验,立足现实和国情,坚持开放包容,平衡普惠的原则,深度参与世界知识产权组织,世界贸易组织等国际组织框架下的全球版权治理,深化与共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以及与我有双边版权合作协议重点国家的交流合作,开创更高水平开放型版权发展新局面. 五是坚持统筹协调.坚持以我为主,人民利益至上,公正合理保护,既严格保护版权,又确保公共利益和激励创新.坚持立法与执法,保护与发展,监管与服务,网下与网上,国内与国际并重.注重体系建设和机制创新,构建版权工作社会共治新模式新格局,综合运用法律,政策,经济,行政和技术等手段,做好分类指导和区域布局,推动总体提升与重点突破相结合,打通版权创造,运用,保护,管理,服务全链条,推进版权工作水平和效能更好适应新时代的新要求. 问:"规划"有哪些主要内容? 答: "规划"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以建设版权强国为中心目标,以全面加强版权保护,加快版权产业发展为基本任务,科学谋划"十四五"时期版权工作布局和重要举措,推进版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规划"由四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对面临的形势和任务进行了分析,包括"十三五"时期版权事业成就的总结,"十四五"时期版权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要求和新机遇.第二部分为"十四五"时期版权工作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包括总体目标和具体指标.第三部分是重点任务和主要措施,分别从版权法律制度体系,行政保护体系,使用正版软件工作体系,社会服务体系,涉外工作体系,产业发展体系等6个方面,提出了26项具体任务,列出了版权法律制度体系完善,版权行政保护,版权行政执法协作,版权信用体系建设,软件正版化监管,版权社会服务提升,版权助力文化普惠,民间文艺版权保护与促进,版权创新发展,版权国际合作,版权宣传教育等11项重点项目.第四部分主要阐述了推动规划落实的保障措施. 问:"十四五"时期版权工作有哪些重点举措? 答: "规划"以完善6个体系为重点,对"十四五"时期版权工作作出具体安排. 一是进一步完善版权法律制度体系.坚持时代化,精细化和中国化的原则,积极推动制定,修订与"著作权法"配套的行政法规,部门规章,推进有关著作权国际条约的磋商制定,批准和实施工作,进一步提高版权工作法治化水平. 二是进一步完善版权行政保护体系.坚持全面加强版权保护,加大版权执法监管力度,健全版权侵权查处机制,实施版权严格保护,做好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有效衔接,强化事中事后监管,突出大案要案查处和重点行业专项治理,加大侵权行为惩治力度,完善执法监管保障,有效营造和维护尊重版权的社会环境. 三是进一步完善使用正版软件工作体系.充分发挥推进使用正版软件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制度优势,加强统筹协调,督促检查,服务指导和宣传培训,完善软件正版化工作监管体系,巩固政府机关软件正版化工作成果,持续深入推进企事业单位软件正版化工作,推动重要行业和重点领域软件正版化工作制度化规范化. 四是进一步完善版权社会服务体系.完善著作权登记体制机制,健全中国特色著作权集体管理制度,优化版权社会服务体制机制,加强版权宣传引导和人才培养,全面提升版权社会服务能力. 五是进一步完善版权产业发展体系.积极推动完善版权产业发展制度和政策,促进版权创造和运用,实现由数量和速度向质量和效益转变,推动版权产业高质量发展. 六是进一步完善版权涉外工作体系.继续加强版权多双边合作,积极参与版权国际规则构建,进一步提升版权国际话语权,营造良好版权国际环境,提高中华文化影响力. 问:"规划"指标设置是如何考虑的? 答: "规划"设定了11项具体指标.其中,版权执法,软件正版化,版权示范创建等方面5项指标,是根据现有工作情况,结合发展趋势设定的常态化工作指标,国家版权局每年组织开展2次全国性版权执法专项行动;每年组织开展1次软件使用情况年度核查;每年授予2至3个全国版权示范城市,5至10家全国版权示范园区(基地),20至30家全国版权示范单位. 版权产业发展,全国作品登记,全国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登记等方面6项指标是分析增长趋势后设定的逐年增长的指标."十四五"期间,作品登记数量年均增长10%以上,2025年全国作品登记数量超过500万件;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登记数量年均增长12%以上,2025年全国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登记数量超过300万件.到2025年,版权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提高到7.5%左右,核心版权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提高到4.75%左右. 问:"规划"与知识产权强国建设是什么关系? 答: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纲要(2021 - 2035年)",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面向知识产权事业未来15年发展作出的重大顶层设计,绘就了新时代知识产权强国的宏伟蓝图,在我国知识产权事业发展史上具有重大里程碑意义. 版权作为知识产权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的基础资源,创新的重要体现和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在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以及建设创新型国家和文化强国,知识产权强国进程中,地位越来越重要,作用越来越显著.加强版权工作规划部署,不断完善具有中国特色的版权治理体系,是推进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的重要内容,对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知识产权工作做出的重大部署和建设知识产权强国具有重要意义. | 0.889325 | 2,037.5 | 0.041318 | 0 | 4,049 | 1,052 | 1,120.5 | 4.289063 | 0.131288 | 0.002882 | 200,200,020,907 | 法律_司法 |
面对网暴"预防大于治理"应成为共治工程
6月10日,唐山一家烧烤店发生严重殴打他人事件,引发公众关注.不少网友纷纷对施暴者的恶行表示谴责,但在舆论场中,也出现了一些情绪化的观点,比如指责无人报警,无人上前制止,包括指责受害人反击导致冲突升级,还有网民对嫌疑人穿着衣服品牌进行攻击.律师对此解读称,这些网暴行为分别涉嫌侮辱罪,侵犯商誉权,侵犯名誉权等多项罪名. 面对网暴 平台需在"预防为主,治理并举"上更多作为 面对网络舆情,部分非理性言语参杂其中,甚至采取谩骂,人身攻击等极端行为,此类网暴事件并非个案,从刘学州,东航,渔沟中学,唐山打人事件,几乎每一起热点事件都会有网暴出现.究其原因,相比于现实生活,网络是一个更加开放,自由的舆论生态,现实中面对面谩骂他人,必然会受到当事人自卫还击,还可能因此面临行政乃至司法处罚.然而在网络上,"没有人知道你是XX"成为很多网暴参与者的心理遮羞布,用户发布评论或私信内容的操作简单,发动网暴,跟风讨论的成本较低,从而导致用户发布攻击内容较多. 但是,网暴的违法性质不容遮盖.今年4月,中央网信办就加强网络暴力治理进行专门部署,要求网站平台认真抓好集中整治,建立健全长效机制,确保治理工作取得扎实成效. 作为国内最大的短视频平台之一,抖音2022年以来新推出12项预防和治理网暴功能,对网暴言论易发的评论区,连续推出发文警示,评论权限管理,关键词屏蔽,精选,正向引导等功能;同时,提供给用户私信保护能力,上线社交对象授权,粉丝管理,自定义屏蔽,发送警示,临时对话等功能,赋予用户发言时对各类网暴言论的自主治理权限;并且新上线举报功能,并拟上线批量举报功能,强化平台对于此类线索的快速处理能力;结合抖音小安,上线一键防暴功能,并成立心理安慰团队,为无辜受害的用户提供更多支持. 随着各项功能的不断完善,抖音也在网暴治理上取得了更多突破,数据显示,2022年1月至6月,抖音平台主动拦截82%的谩骂评论,共拦截不当消息9218万条.在此期间,平台共封禁及禁言账号11348个,累计预防和处置高风险网暴事件100多起. 然而,面对每日海量的用户发言及其他信息,平台限于人力等各类客观因素,不可能事无巨细一概查之,必须采取更为精准有效的管理方式.依循"预防大于治理"的理念,抖音将根据主观,盲从,旁观等同一事件的不同态度与行为标准,更精细化管理不同用户,同时提供给用户"求助举报+键防爆+公示结果"的一体化防"暴"能力,还要在内容端加大优胜劣汰力度,提供客观,及时,全面的权威内容,过滤各类具有误导性的不实信息. 通过对网暴现象频发背后因素进行分析,摸索此类行为发生的规律,特征,从而有针对性地制定预防方案,提升综合治理能力,降低网暴事件的发生,是抖音"预防大于治理"的价值所在. 杜绝网暴 法律完善与社会监督"一个都不能少" 但这一牵涉面广泛的治理体系建设,仅仅依靠平台一家难以独力完成,包括如何定义,处理网暴等复杂现实,也包括了用户难以感知和有假冒"网暴"蹭流量现象的出现. 网暴是虚拟空间所产生的新生事物,由此带来了言论及信息传播秩序的洗牌与重建,原有的社会治理模式也亟待更新完善.正如专家指出,一方面,网暴预防与治理需要平台不断摸索创新,逐步厘清网暴与言论自由的边界,同时依照现有法律规定,明确自身拥有哪些处理网暴的法律权利.另一方面,在更加宏观的社会治理层面,我们要看到网暴治理在法律,标准,协同和能力的四方面的不足,因此需要全社会各层面持续去推动和完善. 面对网暴,"预防大于治理"应成为社会共治工程.关于治理网络暴力,我国在立法,执法,司法上不乏若干举措.比如,民法典,刑法,治安管理处罚法,网络安全法等法律法规及相关司法解释,都有针对"网暴"的相关规定,但这些规定比较零散.对此,今年全国两会期间,有人大代表建议以专项立法遏制网络暴力,提高法律的适用性,衔接性和实操性;完善打击"网暴"行为的司法体系,加大对责任主体的惩治力度;全面落实网络实名制等.这些都得到了舆论普遍认同. 就此,对于网暴的预防与治理需要法律体系的同步升级,包括对存在法律空白之处尽快通过立法修法等加以填补,赋予平台与用户更多明晰标准下的自治权,逐步加大网暴组织者,参与者的违法成本,包括民事及刑事责任,使其为违法行为付出沉重代价,只有在法律指引下,形成舆论监督,平台治理,社会发声,多部门协同管理的链条式管理,让"人人理性上网,文明上网,网暴就是违法犯罪"的共识深入人心,才能筑牢抵御网络暴力的堤坝. | 0.89086 | 930 | 0.002161 | 0 | 1,840 | 426 | 1,181.3 | 4.074219 | 0.13871 | 0.001894 | 200,200,021,245 | 法律_司法 |
坚持法治化原则 优化营商环境
新疆财经大学法学院 徐疆
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我们要深刻认识法治的重要作用和意义,努力构建更加公平公正,公开透明,互惠共赢的法治化营商环境,为我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第三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指出,发展是新疆长治久安的重要基础.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必须优化营商环境,实现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做好改革发展稳定各项工作离不开法治,改革开放越深入越要强调法治.""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我们要深刻认识法治的重要作用和意义,努力构建更加公平公正,公开透明,互惠共赢的法治化营商环境,为我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营造法治化营商环境
营商环境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的重要软实力和核心竞争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保持新疆社会大局持续稳定长期稳定,要高举社会主义法治旗帜,弘扬法治精神,把全面依法治国的要求落实到新疆工作各个领域.营造法治化营商环境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实践活动.
第一,保护公平竞争.党中央高度重视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对维护公平竞争市场秩序,优化营商环境提出了明确要求.我们应依法构建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这需要充分发挥反不正当竞争法,反垄断法的基础作用,完善相关法律法规规章等的协同,配套,构建完备有序的竞争法律制度,建立并实施公平竞争审查制度,为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提供坚实,有效的法治保障.
第二,倡导合作共享.合作蕴含互学互鉴和共享的精神.合作共赢,互利合作,合作共享,合则两利等表述中传达的合作观念是普遍共识.优化营商环境不能搞自我设限,自我封闭,应当凸显合作的必要性和优先性.从国内来看,存在与兄弟省市之间的合作需求;从疆内来看,存在兵地之间,各地州市之间的合作需求.从国际来看,存在与周边国家跨境合作需求.要把新疆自身的区域性开放战略纳入国家向西开放的总体布局中,丰富对外开放载体,提升对外开放层次,创新开放型经济体制,打造内陆开放和沿边开放的高地.
第三,鼓励协同创新.优化营商环境牵涉到诸多领域,诸多主体,协同性是必然要求.同时,优化营商环境包含着对创新的要求,就是要在体制机制上有所创新,破除不利于就业创业置业展业兴业的障碍.
第四,推进法治政府建设.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相互联系,相互支撑,相辅相成,是法治中国建设的三根支柱.法治政府建设在"三个一体建设"中居于贯通上下,带动整体的枢纽位置,要在坚持法治国家,法治社会建设力度不减的前提下,进一步加大法治政府建设力度.应全力抓好政府职能转变,深入推进简政放权,"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等重点工作,大力推动行政决策科学化,民主化,法治化,在法治轨道上统筹推进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
营造法治化营商环境的基本遵循
优化营商环境对于整体市场环境改善有直接意义.应加深对营商环境内涵的认识,准确把握地方实际,加强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文环境提升.
第一,增强协调性.应当强化各级地方人民政府的主体责任,发挥其在优化营商环境工作中的领导,规划,监督,协调作用.为了实现有效协调,保持营商环境建设的连续性,整体性,要防止营商环境建设出现"九龙治水""各管一段""各管一摊"的现象.
第二,提高约束力.优化营商环境是自我改革的成果,其具体表现形式多样,可以是规范性文件,也可以是惠民利民政策.一些涉及营商环境的政策措施本身就具有试点或者试验的性质.各种涉及营商环境的政策措施的制定主体,实施主体也是层级不一,统属不一.这就意味着这些与营商环境有关的规范性文件以及政策措施的效力及对行政主体的约束力不一致.因此,需要改进和创新领导优化营商环境工作的方式,提升协调性,整体性和约束力.
第三,提升履职能力.市场决定资源配置是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律.正确处理政府和市场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把"看不见的手"和"看得见的手"都用好,是良好营商环境的必然要求.实现这一要求,要依法履行政府职能,推进机构,职能,权限,程序,责任法定化,坚决杜绝政府职能错位,越位,缺位现象,提高行政效率.在行政执法上,坚持严格执法,规范执法,公正执法,文明执法,创新行政执法方式,更好地保障市场主体的合法权益.
第四,增强回应性.各级地方人民政府应当有更强的反思精神和学习能力.在程序上,应当增强与居民,企业等主体的对话和沟通.增强居民,企业的主体意识,发挥其主体作用,形成政府,居民,企业和谐统一,尊重差异,包容多样的共同体.在区域营商环境建设过程中,发扬"协商民主"精神,让居民,企业参与到改革措施制定中来,增强其话语权.
第五,营造人文环境.环境影响人塑造人.弘扬人文精神,营造弥漫着"烟火气"的社会生活空间,有助于营商环境的优化.应塑造有利于营商的监管和服务文化,在社会层面塑造有利于营商的文化氛围.一要倡导企业家精神;二要树立诚实守信的商业文化和契约精神;三要尊重劳动,尊重劳动者,弘扬"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的美德;四要强调对所有劳动者的平等保护.
优化营商环境的几点举措建议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市场主体是我国经济活动的主要参与者,就业机会的主要提供者,技术进步的主要推动者,在国家发展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市场主体是经济的力量载体,保市场主体就是保社会生产力.要千方百计把市场主体保护好,为经济发展积蓄基本力量.
要保护和促进各类市场主体发展.新发展格局是根据我国发展阶段,环境,条件变化提出来的,未来一个时期,国内市场主导国民经济循环特征会更加明显,经济增长的内需潜力会不断释放.要保护市场主体和企业家的自主经营权和正常生产经营活动,积极帮助个体工商户解决租金,税费,社保等方面难题,提供更直接更有效的政策帮扶,促进民营企业,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发展壮大.
要加大融资支持力度.2020年1月1日实施的"优化营商环境条例",一年来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实际成效显著,助推中国成为2020年全世界唯一实现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该条例明确国家鼓励和支持金融机构加大对民营企业,中小企业的支持力度,降低民营企业,中小企业综合融资成本.为优化我区营商环境,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金融机构应当主动适应"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担保物权制度的调整变化,丰富中小微企业担保贷款形式和担保财产种类,解决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
要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政商关系如何,直接反映党风,政风和社会风气,影响党内政治生活和政治生态以及企业文化和市场秩序,决定政治环境和市场环境的优劣和发展趋势.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完善构建"亲""清"政商关系的政策体系.为此,要畅通政企沟通渠道,规范政商交往行为,包括细化交往规范,优化政务服务,强化制度保障,用法治规范权力,规范服务,规范管理,做到秉公用权,阳光施政,清廉务实为民;用法治规范市场,规范资本,规范企业竞争,使企业做到合法经营.
要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第三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指出,要全面形成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治理体制,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对于优化营商环境来说,一是深入开展文化润疆工程,在全社会加强法治文化建设,营造尊重和鼓励创新创业,投资兴业的社会氛围.二是推进基层社会治理法治化,夯实基层社会治理根基.要做好联系和服务群众工作,引导群众养成自觉守法的意识,形成遇事找法的习惯,培养解决问题靠法的意识和能力,为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提供群众基础. | 0.891892 | 131.041667 | 0.035077 | 0 | 276 | 858 | 787.2 | 4.339844 | 0.118919 | 0.04275 | 200,200,022,419 | 法律_司法 |
如何在知产案件的审理中开展"书状先行"丨办案心法
" 本期话题:#知产审判中的书状先行# 知识产权纠纷具有事实庞杂,法律关系复合,争议多点分布,对抗性强等特点,相较于庭前会议,证据交换等以"言辞交锋"为主的审理模式,以"纸上交锋"为主的"书状先行"审理模式具有更强的针对性和更优的效率性.那么,在知产案件的审理中,何种情形下适宜开展"书状先行"?又如何高效开展"书状先行"? 本期,我们邀请到上海法院"十佳青年",上海市普陀区人民法院知识产权审判庭庭长,法官 - - 张佳璐.作为一名知产法官,她在审判实践中积极探索运用"书状先行",提高了审判质效;作为一名知产庭庭长,她在庭务管理中大力推广集约化审理模式,积累了宝贵经验.下面,让我们一起来看她的分享. 张佳璐,华东政法大学法学硕士,现任上海市普陀区人民法院知识产权审判庭庭长,法官.曾获评全国法院知识产权审判先进个人,上海市巾帼建功标兵,上海法院"十佳青年".审理并编写的案件曾获评全国法院优秀案例分析,上海法院"四个一百"精品案例,优秀裁判文书等. "书状先行",就是法官通过引导诉讼双方在庭前完成多轮书面意见的发表,其作用与庭前会议,证据交换相似.在实际运用中,开展"书状先行"不能仅停留在形式意义上的要求当事人或代理人将诉请,答辩,举证质证等意见以书面方式进行提交,而要以法官结合适度心证公开进行释明,指引为起点,以快速固定无争议事实,厘清并集中审理争点为目标,以诉讼双方梳理细化,整合归纳事实证据和法律适用观点为呈现,从而为后续庭审聚焦,文书撰写奠定良好基础. 应用场景一: 侵权事实庞杂 侵害知识产权的情形往往较为繁杂,事实查明需深入至具体的侵权方式及载体.诉讼中,原告通常会提供完整的公证书作为侵权证据,有时多达数百页,如果仅是笼统地交由被告发表质证意见,即便被告对证据"三性"均无异议,法官在具体事实审查及认定上也可能面临"在证据里捞事实"的囧境,难免"百密一疏",影响寻法的精准性. 面对繁杂的事实,我们可通过释明,重点指引原告在"书状先行"时明确其主张的事实,法律依据,并根据相应要件,对证据进行"标签化"再造,强化举证与必要待证事实之间的联系,使以此为基础固定下的案件事实更接近侵权要件事实. 例如,原告是注册商标权利人,发现被告在线销售的商品使用了涉嫌侵权标识,并进行了公证购买.被告质证时,对公证书的形式真实性不持异议.这类情形下,概括性判定构成侵权也许并不困难,但就"使用侵权标识"这一事实的表述及认定,可能会有失精准.因为根据法律规定,商标使用是将商标用于商品,商品包装或者容器以及商品交易文书上,或者将商标用于广告宣传,展览以及其他商业活动中,用于识别商品来源的行为. 此时,我们可指引原告结合证据对侵权标识具体使用方式和载体进行区分,必要时可引导原告整理形成表格向法庭出示.具体可列明侵权标识系与注册商标完全相同还是近似;是直接使用在商品上还是使用在包装上,亦或使用在网页商品展示图,商品名称描述上.对列明的待证事实进一步指引原告标注好对应的证据页码及页面所处位置,可使举证一目了然,也可避免遗漏审查事实. 应用场景二: 侵权比对复杂 审理知识产权侵权类案件时,侵权比对是重要一环,如著作权侵权中实质性相似比对,商标侵权中标识近似比对等.规则是抽象的,而个案判断又是具体的,除按一般公众认知显然构成相似或近似的情形外,判断实质相似或近似不可避免会带有一定的主观因素.像还是不像?需要进行规制还是可以克制容忍?法官往往会陷入为难.类似的情况还存在于著作权作品独创性有无或高低的判断中. 此时,法官可开展"书状先行",指引诉讼双方重点结合细节构成,臆造性等进行说明,并以此为基础,发表比对意见.文字类比对,可引导当事人进行原文摘录,说明相似内容的占比,是否存在差错一致等难以说是巧合的情形,对"洗稿"等判定难度较高的情况要详述理由;图案类比对,可直接附图,增强视觉感受,并结合元素,细节构成等进行说明;视频类比对,可对重点内容作静态截图.相较于言辞描述,书面比对意见更易说明问题,也更有针对性,为法官高效认定相关事实带来了便利. 例如,原,被告均以公有领域元素"猴子"为原型进行美术创作,并分别设计了两款卡通形象.基于创作原型,两款卡通形象必然会包含指向猴子基本特征的元素,如桃心脸,长尾巴等,但同时也会涉及头身比例,表情姿态,服饰道具及配色,位置关系等创作空间较大的元素. 此时,我们可要求双方以两款卡通形象的图片对比为核心发表书面意见,对构图细节,元素等进行详细标注,并与对比意见一一对应.在此基础上,我们就可以根据创作细节的繁复程度,创意性难度等对"像与不像"以及"是否存在巧合"进行综合判断. 应用场景三: 技术事实难以还原 知产纠纷案件的审理经常会涉及专业性较强的技术问题,科学生产力的快速进步不仅使知产案件中经常出现新技术,新业态,新商业模式,也使侵权行为变得愈发隐蔽.如果一个案件中充斥着深度链接,垂直搜索,流量劫持等技术性术语,仅凭法官自身的专业背景很难对案件事实进行准确认定. 面对技术事实,我们需要通过学习填补自身认知不足,也有必要通过在所涉领域更为专业的当事人了解相关事实.此时,我们可以借助"书状先行",指引双方当事人以书面方式对技术事实专门进行介绍说明及意见陈述,必要时进行细分,拆解,以帮助我们将技术事实准确还原为法律事实. 例如,在涉KTV著作权侵权纠纷中,传统模式下,由内容提供商向卡拉OK经营者提供内置歌曲曲库的点播设备,如经营者未经授权,则构成侵权.而在新技术模式下,消费者还可通过手机扫码的方式完成在线点歌和支付,再配合场所播放设备进行播放.新模式下,对直接侵权主体,受侵害具体权项等的判断可能会与传统模式有所不同. 此时,我们可引导原告将侵权公证视频的各步骤进行书面文字还原,着重对各跳转页面,链接下载页面,支付页面等信息进行采集.交由被告完成核实后,再指引被告就具体技术运行机理做出书面回应,便于相关技术事实查明. 应用场景四: 赔偿金额难以计算 知识产权损害赔偿以"填平"为主,以惩罚为辅,其计算方法大体可概括为依序适用权利人的实际损失,侵权人的违法所得,许可使用费,法定赔偿.但在司法实践中,法官依然面临着赔偿金额难以确定,法定赔偿的自由裁量尺度难以把握等难题. 计算赔偿金额时,我们可利用"书状先行",引导诉讼双方就权利人损失或侵权人获利等进行充分举证并列明计算公式.遇到法定赔偿的适用,我们则要引导权利人就酌定参考因素进行举证.以此为基础,适时转移举证责任,并辅以调查令手段,举证妨碍规则的适用,为损害赔偿数额的确定提供更为可靠的方法,为自由裁量权的行使,裁判文书的说理提供更为充足的依据. 例如,在侵害商业秘密的案件中,商业秘密被非法披露,使用,通常导致权利人的产品市场被挤占,竞争优势被蚕食,进而引发巨大损失.但权利人在起诉时往往仅笼统主张高额赔偿,寻求法院在法定限额内顶格判赔,但在具体赔偿方法适用的举证上并不积极. 此时,我们可依据相关司法解释,指引原告就以下事项进行举证说明,包括但不限于权利人产品因侵权所造成销售量减少的总数,侵权产品在市场上销售的总数,每件产品的权利人合理利润;该商业秘密的价值,如研究开发成本,实施该项商业秘密的收益,可得利益,可保持竞争优势的时间,研发费用,许可使用费等事实;为修复或强化保密措施而投入的成本.相应地,也可以指引被告就权利人产品与侵权产品的市场替代关系,商业秘密的贡献度等进行反驳举证说明. 应用场景五: 兜底条款边界不清 知识产权类纠纷与新经济模式,技术迭代革新紧密相关,为了减少立法滞后带来的影响,知识产权立法在技术上常采取列举加兜底的方式,一方面基于对典型案例的观察,列明具体规制行为,另一方面抽象提炼出要件规则,为适法预留必要空间.兜底条款边界不明晰,具有解释弹性,往往是案件审理的焦点及难点问题. 在适用兜底条款时,我们可适度公开心证,拆解法条范式,将适法难点"化整为零",借助"书状先行"方式,引导双方逐项充分发表意见,必要时,还可提供参考案例检索. 例如,在不正当竞争纠纷中,原告以"互联网专条"兜底条款主张被诉行为基于互联网商业道德具有不正当性.此时,我们可以根据法条,指令双方就该条规定的手段要件,即利用何种技术手段;方式要件,即如何影响用户选择;结果要件,即是否妨碍,破坏他人产品或服务正常运行进行阐述.还可以引导双方就行为正当性,法益受损充分发表意见.前者可细化至对被诉侵权产品或服务是否具有实质性非侵权用途,被告是否具有主观故意以及原告是否可采取适当技术手段阻却妨碍;后者则可细化至对同业竞争者利益,市场竞争秩序,网络用户利益的综合考量. "书状先行"小贴士 1 突出重点,灵活适用 "书状先行"应建立在对整案要件事实及法律适用难点的充分研判之上,在引导当事人时要尽可能突出争点,指明特定事项,以提高"书状先行"的针对性,避免流于形式."书状先行"可根据需要针对部分案件事实的查明或部分法律适用开展,并非一定要覆盖全案. 2 可与言辞审理方式交替进行 "书状先行"与言辞审理各具优势,在办案过程中我们可以根据实际情况,交替开展"书状先行"和庭前会议,证据交换,并在保证审理程序流畅性的前提下视情进行转换,使两种审理模式的优势都能得到发挥. "书状先行",不能简单理解为当事人在开庭之前发表和交换书面意见.法官对当事人的释明,引导,对争点的总结,聚焦,直接决定了"书状先行"的质量和效率,是发挥"书状先行"集约化优势的关键所在."书状先行"与知识产权纠纷天然适配,但具体到不同的应用场景,还需要法官根据阶段性目标灵活开展,引导当事人就具体要件事实,法律争点等有针对性地充分发表意见,为庭审打下良好基础. | 0.891359 | 2,002 | 0.007009 | 0 | 3,979 | 791 | 1,262.1 | 4.300781 | 0.118881 | 0.000854 | 200,200,022,959 | 法律_司法 |
青年法官要做法治田园的忠实耕耘者
原标题:青年法官要做法治田园的忠实耕耘者
新时代青年法官要根植于法治的土壤,育好"一颗种",种好"责任田",守好"自留地",在法治沃土上,握准犁耙,深耕细作,以梦为马,不负韶华,做法治进程中忠实的耕耘者.
公正司法是推进全面依法治国的重要一环,作为新时代青年法官,时代赋予我们新的历史使命.新时代青年法官要根植于法治的土壤,育好"一颗种",种好"责任田",守好"自留地",在法治沃土上,握准犁耙,深耕细作,以梦为马,不负韶华,做法治进程中忠实的耕耘者.
育好"一颗种".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春日里农家播下种子,经过他们细心地培育与呵护,这些种子慢慢地向土壤下扎根,向上生长成秧苗.习近平总书记寄语广大青年:"青年的理想信念关乎国家未来.青年理想远大,信念坚定,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无坚不摧的前进动力."根深才能叶茂,本固方可枝荣.法治进程中,法官是耕耘者,理想信念就是我们心中的种子,只有精心培育好这颗种子,扎下信仰之根,才能在法治的土壤中生根发芽,枝繁叶茂.
理想信念非与生俱来,需要在反复的学习,实践中精心提炼,浇灌.中国共产党成立百年来,始终是有崇高理想和坚定信念.这个理想信念,就是马克思主义信仰,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坚定理想信念是新时代法官的终身课题,既不是一蹴而就的,也不是一劳永逸的,而是需要在司法实践中不断砥砺,经受考验.新时代法官,任何时候都要站稳人民立场,锤炼对党忠诚的政治品格,积极担当作为,努力让司法为民,公正司法的种子,在法治的沃土里,向下扎根,向上生长.
种好"责任田".在纷繁复杂的案件中,各个审判领域都有需要法官精心耕种的"责任田".一件又一件的矛盾纷争好比一株株秧苗,经过法官的精心耕种,将它转化成为司法为民的果实.如何种好司法的"责任田",是摆在法官面前的重要课题.
尊重客观规律.世间万事万物都有其发展规律.农家种植农作物,十分注重每个节气的规律,在审判工作中也要尊重规律.执法办案中,遵循司法决策,管理,办案,服务等方面的一般规律,是指导审判工作顺利开展并起到积极作用的基本保证.坚持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是司法机关执法办案的基本原则,不同审判领域都有其各自的裁判理念与规则,这些都需要我们在内心根植.法官在执法办案过程中,不能违背规律,出现空中楼阁,揠苗助长的情形.
弘扬工匠精神.工匠精神是一种涵括敬业,精益,专注与创新的职业精神,是职业道德,能力,品质的体现,新时代法官在司法实践中要弘扬这种精神.每一件司法案件都饱含群众的殷切期待,司法的工匠精神,在审判领域体现在法官对每一件案件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上,体现在对每一件案件事实认定与法律适用的精雕细琢上,体现在每一件案件中倾力满足群众司法关切上.这就要求我们不断创新思维,充分发挥专业化审判优势,坚持严格公正司法,打造更多精品案件,以更加专注,严谨,精细,负责的态度,将各项工作做到更加细致,精致,极致,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司法需求.
厚植为民情怀.农家之所以在广阔土地上大有作为,在某种程度上来讲,那是因为他们对那片土地有着真挚的情怀.法官要想种好司法的"责任田",要始终保持对司法事业的热忱,把司法为民的种子厚植在群众心间.办案过程中要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通过对案件的公正审理,切实帮助群众解决实际问题与困难,这样才能在法治的土壤中根深蒂固,得到群众更多理解与支持.全国模范法官魏晶晶1107扇门的故事,正是新时代青年法官用脚步丈量司法为民,坚守为民情怀的生动诠释.
守好"自留地".新时代法官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忠实的耕耘者,既要种好司法为民的"责任田",又要守好清正廉洁的"自留地",经常"施施肥""剪剪枝"与"除除草",构筑健康,向上的精神家园.
增强持续学习能力.理论上坚定清醒是思想政治上坚定清醒的前提,通过持续学习,汲取理论的力量,才能真正做到思想政治上的清明.新形势,新要求,新任务对司法工作提出更高的要求,法官在不断提升理论素养的同时,亦要注重专业知识的学习,不断提升司法能力,在学习中实践,在实践中学习,始终把学习作为一种责任,一种精神追求,一种生活方式,才能为司法事业输入源源不断的能量.
恪守司法职业良知.良知是人所具有的一种善良意志和内心法则,是个人对社会普遍法则的认同和自我约束.新时代法官应严格约束自身行为,守住法律与道德底线,真正做到心生敬畏,行有所止.具体办案过程中,要适用两种"法则",一要对自己适用良知的内心法则,约束自己的内心思想,将这种善良的信念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二要依据案件事实准确适用法律,坚持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绝不让任何司法技巧凌驾于良知之上.
构筑健康精神家园.在加速度的时代中,法官亦非生活在真空之中,时刻面临着各种风险与挑战,稍有不慎就有可能坠入深渊.特别是八小时工作之外的生活圈,社交圈和娱乐圈,需要我们用心规制与净化,努力营造平静,简单,健康,快乐的生活环境.任何时候都要树牢廉洁意识,严守纪律规矩,永葆生机活力,就像农家精心呵护土地那样,经常给自己"施肥""剪枝""除草",守好清正廉洁的"自留地". | 0.879944 | 151.714286 | 0.042553 | 0 | 261 | 536 | 809.4 | 4.1875 | 0.139831 | 0.080558 | 200,200,022,977 | 法律_司法 |
不断夯实"中国之治"的法治根基(人民观点)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必须坚持全面依法治国,提升法治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效能
既要立足当前,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解决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深层次问题;又要着眼长远,筑法治之基,行法治之力,积法治之势,促进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
法者,治之端也.全国各级行政复议机构共办理行政复议案件超过190万件,法治政府建设不断深入;严格落实防止干预司法"三个规定",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执法司法公信力显著提升;持续推动解决法治领域的突出问题,人民群众法治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在"中国这十年"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新时代全面依法治国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彰显我们党运用法治方式领导和治理国家的能力显著增强.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法律是治国之重器,法治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依托."全面依法治国,是国家治理领域一场广泛而深刻的革命,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事关我们党执政兴国,事关人民幸福安康,事关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习近平法治思想明确要求"坚持在法治轨道上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深刻阐明了法治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的重要作用.深入推进全面依法治国,有效保障国家治理体系的系统性,规范性,协调性,稳定性,夯实了"中国之治"的制度根基,法治根基.
坚持全面依法治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显著优势.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凝聚着我们党治国理政的理论成果和实践经验,是制度之治最基本最稳定最可靠的保障."从国家治理体系来看,只有充分发挥法治的引领,规范和保障作用,着力固根基,扬优势,补短板,强弱项,才能推动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从国家治理能力来看,只有通过宪法法律确认和巩固国家根本制度,基本制度,重要制度,并运用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才能不断提高运用国家制度管理社会各方面事务的能力.总之,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必须坚持全面依法治国,提升法治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效能,更好发挥法治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重要作用,如此,才能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提供根本性,全局性,长期性的制度保障,逐步实现国家治理制度化,程序化,规范化,法治化.
同时要看到,既要保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稳定性和延续性,又要抓紧制定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急需的制度,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新期待必备的制度,必然需要处理好改革和法治的关系,坚持改革与法治同步推进.一方面,要在法治下推进改革,坚持改革决策和立法决策相统一,相衔接,立法主动适应改革需要,积极发挥引导,推动,规范,保障改革的作用,做到重大改革于法有据,改革和法治同步推进,增强改革的穿透力.另一方面,要在改革中完善法治.从推进财政税收,环境保护,公共卫生等领域法律法规立改废释,到深入推进司法体制改革,健全社会公平正义法治保障制度,充分说明改革是法治的推进器.
"法与时转则治,治与世宜则有功."当前,我国正处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改革发展稳定任务艰巨繁重.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新期待,战胜前进道路上的各种风险挑战,必须在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上下更大功夫,发挥法治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的积极作用.我们既要立足当前,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解决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深层次问题;又要着眼长远,筑法治之基,行法治之力,积法治之势,促进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提供长期性的制度保障.
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坚持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引领,把良法善治的要求贯穿到国家治理全过程和各方面,不断深化依法治国实践,我们一定能不断提升法治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效能,以法治中国建设新成效,书写"中国之治"新篇章. | 0.902021 | 181.444444 | 0.088054 | 0 | 374 | 455 | 509.2 | 4.300781 | 0.105328 | 0.137106 | 200,200,024,134 | 法律_司法 |
最高法:加强对平台经济等重点领域反垄断司法力度
最高法:加强对平台经济等重点领域反垄断司法力度
2022-11-17 15:04:40 中新经纬
中新经纬11月17日电 11月17日,最高法举行新闻发布会.谈及人民法院对于未来进一步发挥反垄断司法职能有何具体举措或者打算,最高法知识产权法庭副庭长郃中林表示,将加强对平台经济,核心技术,医药通信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反垄断司法力度,严厉打击垄断协议行为.
郃中林介绍,首先,关于未来人民法院如何进一步发挥反垄断司法职能,中央有部署,立法有要求.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明确指出:"加强反垄断和反不正当竞争,破除地方保护和行政性垄断,依法规范和引导资本健康发展."今年6月新修改的反垄断法第十一条明确规定,"加强反垄断执法司法,依法公正高效审理垄断案件,健全行政执法和司法衔接机制,维护公平竞争秩序".人民法院将认真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和全国人大常委会立法精神,切实加强反垄断司法,坚决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
郃中林从四个方面来介绍人民法院的具体工作打算:
第一,依法审理案件,有效规制各种垄断行为.加强对平台经济,核心技术,医药通信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反垄断司法力度,严厉打击垄断协议行为
,有力制止滥用市场支配地位行为,遏制滥用行政权力排除,限制竞争行为,消除市场封锁,推进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营造有利于科技创新和公平竞争的良好环境.对于广大人民群众关注度较高的民生,医药,电商平台等领域的反垄断案件,从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平台经济规范健康持续发展出发,直击市场发展痛点,用心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坚决及时制止垄断行为,维护民生福祉.
第二,完善裁判规则,细化市场竞争行为边界.
最高人民法院将根据新修改的反垄断法,适时出台新的反垄断民事诉讼司法解释,对反垄断法与民法典,民事诉讼法等相关法律在反垄断民事诉讼领域的综合协调适用提供具体的规范指引,为市场主体提供更加清晰具体的裁判规则,明确合法与非法,合理与不合理的行为界限.
第三,强化沟通协调,形成反垄断执法司法合力.
加强反垄断民事和行政案件协同推进机制建设,理顺反垄断民事纠纷案件审理和反垄断行政执法工作的关系,促进反垄断行政查处与民事赔偿有机衔接和行政执法标准与司法裁判标准协调统一,发挥行政执法和司法各自优势,切实形成反垄断执法司法合力.
第四,加强法治宣传,提升全社会反垄断法治意识.
根据司法实践进展情况,适时发布各级人民法院审结的反垄断典型案件,充分发挥典型案例的宣传引导作用,积极推动标杆案件作为指导性案例发布,以案释法,扩大影响.同时,深化司法公开,推进阳光司法,强化反垄断案件网络庭审直播和裁判文书公开,促进全社会反垄断法治意识的提升,引导全社会形成保护和促进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中新经纬APP)
来源:中新经纬
编辑:万可义
广告等商务合作,
请点击这里
未经过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中新经纬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以其它方式使用.
关注中新经纬微信公众号(微信搜索"中新经纬"或"jwview"),看更多精彩财经资讯. | 0.897849 | 62 | 0.054138 | 0 | 221 | 376 | 1,266.3 | 4.039063 | 0.124424 | 0.067416 | 200,200,024,389 | 法律_司法 |
关于羁押必要性制度的现状及建议
来源:法务之家 "刑事诉讼法"第九十五条规定:"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被逮捕后,人民检察院仍应当对羁押的必要性进行审查.对不需要继续羁押的,应当建议予以释放或者变更强制措施.有关机关应当在十日以内将处理情况通知人民检察院."羁押必要性审查制度是随着2012年刑诉法修改建立的.该项制度至少增加了一道保障人权路径,其建立非常有意义且必要的.2019年12月30日,新修订"人民检察院刑事诉讼规则"公布实施,将该制度单独列为一节,也显示出检察院对于该制度的重视, 然而,该制度诞生,却存在着先天的不足,表现在以下三方面: 一,审查主体欠缺独立性,检察院负责侦查阶段及审查起诉阶段逮捕审查的批准或决定,而羁押必要性审查机关也是该机构.显然,这很难体现公正性.这也是为何该制度建立后,制度目的很难实现的根本原因;二,缺乏足够的透明性,"人民检察院刑事诉讼规则"第五百七十七条第二款规定,必要时,可以依照有关规定进行公开审查.依据该条款只是在必要时才进行公开审查,那么,出现何种情况才是必要,以及如何公开审查,似乎并没有明确;三,缺少必要的救济途径.三,"人民检察院刑事诉讼规则"没有规定救济的途径,比如出现审查部门不予处理,或者处理不满意时,申请人该如何去做.个人认为"无救济,则无权利".如果,没有救济途径,那么,一个好的制度是很难得以落实,无法真正实现人权保障.司法实践中,存在构罪即捕,羁押率高,超期羁押等情形,这些现象显然有违逮捕作为强制措施的功能定位,忽略了羁押适用条件会随着诉讼进程发生变化这一事实.2012年刑诉法第93条首次确立了逮捕后的羁押必要性审查制度.2012年最高人民检察院印发"人民检察院刑事诉讼规则(试行)",规定了"侦监部门和公诉部门主导,监所检察配合"模式.其后,最高人民检察院专门印发了"人民检察院办理羁押必要性审查案件规定(试行)".2019年出台"人民检察院刑事诉讼规则",明确该项工作由改革后的捕诉部门统一办理.这足以说明检察改革更加重视刑事司法中的人权保障.随着司法体制改革的深入,"捕诉一体"的全面实行,羁押必要性审查作为降低羁押率的有效措施,在贯彻"少捕慎诉慎押"理念中应当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目前我国实务中的羁押必要性审查现状存在诸多问题: 司法理念有待深入转变.羁押必要性审查制度设立的目的是实现少捕慎捕,减少羁押,保障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合法权利.但有的基层检察院办理的案件量较大,"案多人少"矛盾突出,加之司法责任制的实施,导致检察官在办理案件过程中更加重视诉讼的安全功能而忽视羁押必要性审查工作的保障功能,存在"构罪即捕""一押到底"的现象.羁押必要性审查工作贯穿公安,检察,法院工作全过程.例如,检察机关认为可以变更为非羁押的强制措施,但法院认为如果被告人不到案就不能保障审判顺利进行,或者将要判处实刑,在审判环节法院重新对被告人进行逮捕,既增加了工作量,也影响司法公信力.社会危险性标准难以把握.基层检察机关囿于人员,资金等方面的局限,对"社会危险性"很难进行精准评估,由此影响降低羁押率.目前,有的办案人员对于"社会危险性"标准把握过于严格.同时,"社会危险性"标准的不明确也造成了各个地方不同办案主体认识不统一.例如,某基层检察院通过制定"羁押措施社会危险性评估表",设计了包括涉嫌罪名,性质,有无前科等22项社会危险性量化指标,作为评价依据.但是,不少检察院并未设定量化评估指标,在"社会危险性"评价方面,司法人员的主观随意性较大.羁押必要性审查的案件数量有限.作为试点省份的基层检察院开展羁押必要性审查的案件数量不多.即便检察机关提出变更羁押强制措施的建议,因数量有限,难以在降低羁押率方面发挥应有效用.试点地区尚且如此,非试点地区由此可见一斑.因缺乏保证条件导致大中城市流动人口羁押率较高.大中城市流动人口犯罪率较高,成为影响当地社会治安的重要顽疾.而这部分人员由于在本地无常驻户口,无固定住所,甚至无固定职业,一旦其涉嫌犯罪,公安司法机关更倾向于采用羁押措施,由此导致羁押率的上升.如果当地能够建立一些安置帮教的基地,以此代替固定住所,也许可以解决这一问题.审查方式的普遍书面化.实践中,因为司法理念滞后等因素的影响,基于对效率的考量,对于羁押必要性审查多采用单方面的书面审查方式,并未构建诉讼化或者听证式的审查程序.行政化色彩浓厚的书面审查方式,缺乏对犯罪嫌疑人基本权利 - - 知情权和有效辩护权的保障,也使得对羁押必要性审查变成了被追诉人是否构成犯罪的审查,程序的参与性,公开性,公正性难以得到保障. 故建设羁押必要性审查有效运行的配套制度至关重要,笔者对此提出如下建议: 建议由法院设立专门一个庭或者将"羁押必要性"审查作为一项单独诉讼程序处理.由于在刑事诉讼过程中,公安机关是侦查机关,检察官为控诉机关,为了避免公安,检察院"捕诉合一""先入为主""有罪推定"而使得羁押必要性审查没有得到有效运用.同时,若设立法院专门的羁押必要性审查庭和单独的羁押必要性审查诉讼程序也可以很好地避免公安机关与检察院考虑自身"职业利益"而掣肘!建立容错机制.由于"社会危险性"评估是对被审查人未来行为的预测,既然是预测,并不能保证完全准确."法律不能强人所难",这是基本的法理.因此,应允许存在一定范围的差错,对于因变更羁押强制措施后被追诉人脱逃或者重新犯罪的,只要在审查当时被追诉人符合变更羁押措施的条件,就不能因此追究检察办案人员的责任.如果以事后的结果论,检察人员为避免被追责,即便符合变更羁押措施的条件,也可能因此不提出变更强制措施的建议.如此一来,羁押必要性审查制度必然沦为中看不中用的"花瓶"和"摆设".目前,可通过政法队伍教育整顿的契机,解决检察人员担当精神缺乏的问题.采用类诉讼化的听证方式.检察机关作为司法机关,其履职方式也必须遵循司法规律,贯彻直接言词原则也是应然之举.而律师作为法律专业人士,为了更好地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也应当允其参加听证,发表意见.对于涉及公民人身自由权利的事项,宜由检察官采用适度司法化的方式依法作出决定.听证程序即是"两造对抗"的准诉讼化方式,可以保障各方意见以口头方式得到充分表达,从而实现审查的有效性和精准性.建立必要的救济机制.可考虑参照公安机关对检察机关不批准逮捕决定,不起诉的救济机制进行设计,即公安机关对检察机关释放或者变更强制措施的建议,认为有错误的,可以在七日内要求复议.如果意见不被接受,可以向上一级检察院提请复核.上级检察院应当立即复核,作出是否变更的决定,通知下级检察院和公安机关执行.被追诉人和辩护人对检察机关审查后维持原强制措施决定不服的,可以在七日内申请复议,如果复议维持原决定的,可以向上一级检察院申请复核.将"社会危险性"标准量化.尽管此前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联合颁布了"关于逮捕社会危险性条件若干问题的规定(试行)",但实践中"社会危险性"标准仍难以把握,导致检察官在审查后是否提出变更建议的自由裁量权过大.为此,可考虑从事前,事中,事后三个维度考察被追诉人社会危险性的大小,通过设计若干项评价指标和根据不同的得分,分别评定为"高""中""低"三个风险等级,对于属于"中""低"风险的,可以建议变更羁押强制措施,以此实现审查的科学性,相对客观性. 制定检察官对羁押必要性审查工作的交叉审查的规定或者将羁押必要性审查工作交于检察院其他部门进行.监察机关实行"捕诉合一"的内设机构改革后,负责审查逮捕与负责羁押必要性审查的为同一主体,由同一名检察官负责到底,这就容易导致检察官有"先入为主的"观念,在羁押必要性审查中很难保持客观中立的立场.因此,为了防止检察官"既是运动员又是裁判员"现象出现,检察院可以指定检察官交叉审查的规定,对于羁押必要性审查由不同的检察官进行交叉审查.也可以将羁押必要性的审查工作将由检察院的其他部门,避免检察部门冲突,但这也要求接手羁押必要性审查工作的检察院其他部门应充分对案件进行了解和听取各方意见后方能作出决定. | 0.900121 | 1,652 | 0.012747 | 0 | 3,288 | 668 | 955.7 | 4.269531 | 0.116828 | 0 | 200,200,024,796 | 法律_司法 |
什么叫关联企业?关联公司的法律责任有哪些?
什么叫关联企业?
企业与其他企业,组织或者个人具有下列关系之一的,构成所称的关联关系:
(1)一方直接或者间接持有另一方的股份总和达到25%以上;双方直接或者间接同为第三方所持有的股份达到25%以上.
如果一方通过中间方对另一方间接持有股份,只要其对中间方持股比例达到25%以上,则其对另一方的持股比例按照中间方对另一方的持股比例计算.
两个以上具有夫妻,直系血亲,兄弟姐妹以及其他抚养,赡养关系的自然人共同持股同一企业,在判定关联关系时持股比例合并计算.
(2)双方存在持股关系或者同为第三方持股,虽持股比例未达到第(一)项规定,但双方之间借贷资金总额占任一方实收资本比例达到50%以上,或者一方全部借贷资金总额的10%以上由另一方担保(与独立金融机构之间的借贷或者担保除外).
(3)双方存在持股关系或者同为第三方持股,虽持股比例未达到第(一)项规定,但一方的生产经营活动必须由另一方提供专利权,非专利技术,商标权,著作权等特许权才能正常进行.
(4)双方存在持股关系或者同为第三方持股,虽持股比例未达到第(一)项规定,但一方的购买,销售,接受劳务,提供劳务等经营活动由另一方控制.上述控制是指一方有权决定另一方的财务和经营政策,并能据以从另一方的经营活动中获取利益.
(5)一方半数以上董事或者半数以上高级管理人员(包括上市公司董事会秘书,经理,副经理,财务负责人和公司章程规定的其他人员)由另一方任命或者委派,或者同时担任另一方的董事或者高级管理人员;或者双方各自半数以上董事或者半数以上高级管理人员同为第三方任命或者委派.
(6)具有夫妻,直系血亲,兄弟姐妹以及其他抚养,赡养关系的两个自然人分别与双方具有第(一)至(五)项关系之一.
(7)双方在实质上具有其他共同利益.
同时,如仅因国家持股或者由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委派董事,高级管理人员而存在上述第(一)至(五)项关系的,不构成所称关联关系.
关联企业的认定标准是什么?
第一,关联公司劳动关系的主要类型及存在问题.关联公司劳动关系主要三种类型:一是借调,二是异地工作,三是从事促销工作.
从实质上看,关联公司劳动关系就是建立和履行劳动合同的用人单位分离问题.实践中存在以下突出问题:一是劳动合同签订企业与实际用工企业不一致.二是劳动者的工资发放,社会保险缴纳,社会保险待遇的享受与实际用工企业不一致.三是部分企业恶意规避法律责任.四是劳动争议风险较大,劳动者权益维护容易落空,同时劳动者申请仲裁或提起起诉时涉及到劳动争议管辖地不同的问题.
第二,第三人的追加.为有效保护劳动者的权益,裁审机构应将签订劳动合同单位依职权追加为第三人,并可承担连带责任,主要考虑:一是便于查清事实.二是尊重劳动者的选择,将有经济实力的用人单位追加进来,便于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三是借鉴"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中"揭开公司的面纱"理论,即"控制股东为逃避法律义务或责任而违反诚实信用原则,滥用法人资格或股东有限责任待遇,致使债权人利益严重受损时,法院或仲裁机构有权责令控制股东直接向公司债权人履行法律义务,承担法律责任",要以劳动者利益价值取向为落脚点.
第三,关联公司劳动关系的举证责任.关于关联公司劳动关系的存在,用人单位应负有举证责任,裁审机构也可以依职权查明,在用人单位无法充分证明,裁审机构也无法查明的情况下,用人单位应当承担举证不能的相应不利后果.
关联公司的法律责任有哪些?
从纯理论的角度而言,控制公司对从属公司的控制无非采取两种方式:
一是操纵从属公司的经营决策,
二是控制从属公司的财务.
并且,以上两方式往往是交织在一起使用的.在第一种情况下,由于控制公司的操纵行为,使得从属公司丧失或几乎丧失了独立的经营权,从属公司的意志不再独立.在第二种情况下,控制公司一般是将从属公司的财产像对待自己的财产一样任意处置,从属公司的财产不再独立,从而使从属公司丧失了独立承担责任的物质基础.出现以上两种情形时,控制公司都应当对从属公司的债务承担连带责任.这是因为,由于控制行为的存在,已经使得控制公司与从属公司之间形成了事实上的同一体,在这种情况下,"与其说控制公司对从属公司的债务承担责任,倒毋宁说是控制公司应对自己的行为承担责任.
关联公司的本质特征是什么?
关联公司的本质特征:成员公司法律上的平等性与事实上的不平等性
从表面上看,关联公司中,各成员公司仍然具有自己独立人格,并独立承担民事责任.也就是说,从现有法律规定的角度透视,各成员公司的性质并未发生任何实质性的改变.实际上,关联公司中各成员公司间这种法律上的独立性和平等性只是形式上的.
存在控制关系与从属关系的关联组织体中,尽管从属公司在法律人格上仍然是独立的法人,但由于各成员公司不再是以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为目标,而是从集团利益,更准确地说是从控制公司的利益出发从事经营活动,从属公司仅仅是控制公司实现一定经济目标的工具,其意识能力因受到了限制而不再独立健全,财产也被控制公司像对待自己的财产一样任意处置而不再独立充实,其法律上的人格独立已退化成为一种纯粹的形式.这时各成员公司的经济地位已经发生了严重倾斜,处于一种事实上的不平等状态,是一种控制与被控制,支配与被支配的依附关系.
正是由于关联公司内部成员之间这种法律上的平等性和事实上的不平等性,使得我们研究关联公司的债务责任问题有了基础和前提. 通过对控制因素的研究,可以使我们对关联公司内部成员公司之间的不平等性有一个更深入,更清晰的认识. | 0.905305 | 81.464286 | 0.052377 | 0 | 267 | 532 | 1,036.7 | 4.054688 | 0.13459 | 0.038079 | 200,200,024,820 | 法律_司法 |
聚焦二十大|克什克腾旗检察院:学深悟透"五个牢牢把握",在忠诚履职中谱写检察新华章
克什克腾旗检察院检察长 高塬 "五个牢牢把握"是对党的二十大报告最精准的解读,最权威的辅导,为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提供了重要遵循.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要紧紧围绕"五个牢牢把握",将检察工作发展融入党和国家发展大局,充分履行"四大检察"职能,不断厚植"人民至上"理念,以"止于至善"标准抓实高质量检察履职. 牢牢把握过去5年工作和新时代10年伟大变革的重大意义,以政治建设塑忠诚检魂. 过去5年的工作和新时代10年的伟大变革,根本在于确立了习近平同志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确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地位.党的十八大以来的实践有力地证明,正是习近平总书记的掌舵领航,我们才攻克了许多长期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事关长远的大事要事,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重大成就.检察事业也迎来法律监督理念的焕然一新,检察工作质效和司法公信力不断提升,充分发挥检察职能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中的独特价值.坚持党对检察工作的绝对领导,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加强新时代检察机关法律监督工作的意见",不断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 牢牢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以科学理论指引检察工作发展 . 新时代检察事业和检察理论的研究创新发展,离不开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坚持好,运用好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检察事业才不会走错路,走偏路.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六个必须坚持"深刻揭示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根本的政治立场,彻底的理论品格,独有的精神气质和科学的思想方法,以及其内蕴的道理学理哲理.在今后的检察事业中,必须要学思践悟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运用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重要问题,重要关口上站稳人民立场,坚持问题导向,不断深化检察理论实践,为大局服务,为人民司法. 牢牢把握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使命任务,以能动履职推进依法治国. 要深刻领会新时代新征程中国共产党的使命任务,中国检察事业的使命任务.牢记"国之大者",深刻把握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切实担负起法律监督的政治责任,法治责任,检察责任,把为民司法,初心使命融入到检察工作中,以责任在肩的担当守护好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用精准的履职发挥出法律监督在建设法治国家中的重要作用,推动党中央各项决策部署在检察工作中得到全面贯彻和有效执行. 牢牢把握以伟大自我革命引领伟大社会革命的重要要求,以严的主基调加强党建工作. 检察机关作为业务性极强的政治机关,要不断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确保在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政治道路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要加强思想建设,学深悟透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把握好其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总开关",不断坚定理想信念,锤炼党性,形成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的强大力量.领导干部要切实担负起全面从严治党的主体责任和政治责任,从严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持续纠治"四风",破除特权思想.严格执行防止干预司法"三个规定""十个严禁",压实员额检察官的司法责任,强化办案监督,确保把"严"的主基调长期坚持下去,推动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取得明显成效,努力建设一支让党和人民放心的模范检察队伍. 牢牢把握团结奋斗的时代要求,以为人民司法视角建设堪当时代使命的高素质检察队伍. 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提出,"团结奋斗是中国人民创造历史伟业的必由之路".检察事业想干的好,干出成绩,少不了检察干警的团结奋斗,少不了人民群众的支持.我们要全面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加强新时代检察机关法律监督工作的意见",牢记"为大局服务,为人民司法"的初心使命,大力推进检察队伍革命化,正规化,专业化,职业化建设,加强全体检察干警实践锻炼,专业训练,突出在敢于斗争中磨砺过硬本领,在党的绝对领导下汇聚力量,以自信自强,守正创新,踔厉奋发,勇毅前行的精神状态,撸起袖子加油干,风雨无阻向前行,不折不扣,脚踏实地,将法律监督这一职责付诸行动,见之于成效. | 0.901186 | 885.5 | 0.067537 | 0 | 1,729 | 498 | 537.3 | 4.078125 | 0.106155 | 0.02176 | 200,200,024,915 | 法律_司法 |
罚当其罪 严惩腐败
对傅政华,王立科依法判处死缓并予以终身监禁,充分体现了当前高压反腐态势下,党中央从严治党,对腐败问题的"零容忍"态度,具有良好的政治效果,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 广受社会关注的全国政协社会和法制委员会原副主任傅政华受贿,徇私枉法案和江苏省委原常委,政法委原书记王立科受贿,行贿,包庇,纵容黑社会性质组织,伪造身份证件案,在吉林省长春市中级人民法院进行了一审宣判,对二人均判处死刑缓期二年执行并予以终身监禁,同时判决追缴犯罪所得及孳息,并处没收个人全部财产. 根据法院查明的事实,傅政华,王立科受贿数额均超亿元,可谓是特别巨大.受贿罪是一种特殊的贪利性犯罪,数额直接体现着犯罪行为的社会危害性.我国刑法规定,贪污,受贿数额特别巨大,并使国家和人民利益遭受特别重大损失的,可以判处死刑.傅政华,王立科受贿数额特别巨大,具备了适用死刑的基础条件.根据刑法规定,对于贪污,受贿犯罪的量刑坚持"数额+情节"的原则,犯罪数额是认定受贿犯罪罪行严重程度的重要因素之一,但不是唯一重要因素,还需要结合被告人的犯罪情节,危害后果等多种因素综合考虑.傅政华,王立科不仅受贿数额特别巨大,两人的犯罪情节,危害后果也特别严重.其中,王立科收受贿赂后为多人谋取职务提拔,调整,帮助有关企业协调银行贷款致使巨额贷款无法偿还,还多次利用职权插手案件办理,严重破坏司法公信力;傅政华的受贿犯罪社会影响特别恶劣,给国家和人民利益造成特别重大损失等.此外,两人还实施了其他严重犯罪,傅政华徇私枉法,情节特别严重,社会影响特别恶劣;王立科犯行贿罪,情节特别严重,犯包庇,纵容黑社会性质组织罪和伪造身份证件罪,均情节严重.基于两案的犯罪数额和犯罪情节,傅政华,王立科均属于受贿"数额特别巨大并使国家和人民利益遭受特别重大损失"的情形,论罪对两人均可以判处死刑立即执行. 死刑有两种具体执行方式:一是立即执行,二是缓期二年执行.2015年11月1日起施行的刑法修正案(九)增设了死刑的终身监禁制度,规定对犯贪污,受贿罪,被判处死刑缓期二年执行的,人民法院根据犯罪情节等情况可以同时决定在其死刑缓期二年执行期满依法减为无期徒刑后,终身监禁,不得减刑,假释.法院经审理查明,傅政华归案后如实供述罪行,尚能认罪悔罪,积极退赃,提供其他重大案件线索经查证属实,有重大立功表现;王立科主动到案,主动交代办案机关尚未掌握的部分犯罪事实,积极退缴绝大部分违法所得.换言之,两人均具有多个法定,酌定从轻处罚情节,依法对其二人判处死刑,均可不立即执行.但根据二人犯罪的事实,情节和对国家,社会造成的严重危害,仅判处一般死缓尚不能做到罪责刑相适应,不足以体现他们对社会的危害程度,所以,法院对傅政华,王立科均判处死缓并终身监禁.法院的判决于法有据,理由充分,量刑适当. 终身监禁是一种限制犯罪分子终身自由的刑罚,不同于域外一些国家对终身监禁罪犯可以适用减刑,假释,我国的终身监禁制度明确要求"不得减刑,假释",这意味着犯罪分子的余生都要在监狱接受刑罚惩处和教育改造.该制度正是随着反腐败斗争的深入,为惩腐肃贪提供法律支持而提出的,可对贪污,受贿犯罪分子形成有力震慑.对罪行极其严重的傅政华,王立科判处死缓并予以终身监禁,彰显了人民法院依法严惩腐败犯罪的鲜明态度和坚定立场. 严惩腐败犯罪,不仅要让腐败分子付出自由乃至生命的代价,还要追缴其全部犯罪所得及孳息,决不让其从腐败犯罪中丝毫获利.此外,不仅对腐败分子的犯罪收益要追缴,还要依法判处财产刑,摧毁其经济基础,对企图牺牲一个人,幸福一家人的贪腐犯罪分子给予有力警告和震慑.法院依法将傅政华,王立科受贿犯罪所得及孳息均予以追缴,上缴国库;根据犯罪的事实,性质,情节和对于社会的危害程度,在对二人判处死缓并予以终身监禁的同时,并处没收个人全部财产,就财产刑而言是最为严厉的,能够实现对犯罪的有效惩戒.综上,法院对傅政华,王立科的判决既体现了罚当其罪,严惩腐败,也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和严格控制并慎重适用的死刑政策. 傅政华,王立科都曾是政法机关的高级领导干部,手握重权,但二人长期贪腐,执法犯法,插手多个案件办理和企业经营活动,并利用组织人事权力谋取私利等,严重损害政法机关形象和法律权威,严重破坏政法系统政治生态,严重影响正常市场经济秩序,属于经济问题与政治问题交织的典型,对此类腐败犯罪必须依法从严惩处,以维护法律尊严和公平正义.对二人依法判处死缓并予以终身监禁,充分体现了在当前高压反腐态势下,党中央从严治党,对腐败问题的"零容忍"态度,具有良好的政治效果,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 | 0.905889 | 951 | 0.047015 | 0 | 1,892 | 426 | 437.2 | 4.054688 | 0.105152 | 0.050314 | 200,200,025,252 | 法律_司法 |
[民法典]这些也是遗产!最容易被忽略
日常生活中除了房产,现金等财产可以继承,哪些遗产容易被忽略?股权,知识产权等遗产同样可以继承.本期"民法典通解通读"将为您介绍"民法典"中遗产管理,继承的相关规定.
案例:北京法院认定打印遗嘱效力第一案
2018年5月,84岁的韩老先生去世,52岁的小儿子拿出一份打印遗嘱,要求按照遗愿单独继承父亲留下的一套房产.面对这份打印遗嘱,韩老先生的五位子女意见不一闹到法院.
韩老先生的老伴早年去世,老人晚年时主要由小儿子赡养,因此想要立一份遗嘱,将自己名下的房产留给对方.于是,韩先生找来律师起草遗嘱后打印,并找到两位邻居作为见证人.
韩老先生离世后,他的大女儿和二儿子却反对韩先生单独继承房产.一审法院按照代书遗嘱的形式进行审查,由于这份遗嘱不是两位见证人之一打印的,因此认为这份遗嘱不符合代书遗嘱的法律形式要件.
韩先生上诉时恰好"民法典"开始正式实施,而"民法典"明确规定了打印遗嘱这种形式要件的合法性.
合议庭经过审理,发现韩先生这份遗嘱只有一页,并且有韩老先生作为立遗嘱人和两位见证人的签字,且配有同期录像.经过研究,合议庭认为该遗嘱符合"民法典"1136条关于打印遗嘱的要求,对案件进行了改判,认定这份打印遗嘱合法.
"民法典"继承编第1136条:
打印遗嘱应当有两个以上见证人在场见证.遗嘱人和见证人应当在遗嘱每一页签名,注明年,月,日.
此前,我国原有的"继承法"没有规定打印遗嘱形式,而"民法典"认可打印形式的遗嘱,顺应了科技发展和人们书写方式的变化,从而为当事人订立遗嘱提供便利.
订立打印遗嘱应注意的问题:
1.必须有两个以上见证人在场见证.
2.立遗嘱人和见证人必须在遗嘱的每一页上签名并注明年,月,日.
3.在"民法典"实施之前订立的打印遗嘱,如果遗产尚未分配,可以适用"民法典"有关打印遗嘱的规定.
"民法典"规定的遗嘱形式:
打印遗嘱,公证遗嘱,自书遗嘱,代书遗嘱,录音录像遗嘱,口头遗嘱.
遗嘱需要符合什么样的要件才能被法律认可?
一是实质要件.立遗嘱人是否具有完全的民事行为能力,且是否为本人真实意愿,以及拥有遗产的合法性.
二是形式要件.自书遗嘱和代书遗嘱要符合法律规定的相应要求.
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所立遗嘱无效
"民法典"继承编第1143条:
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所立的遗嘱无效.
生活中立遗嘱的人大多数是老人,随着年龄的增加或患上一些脑部疾病,可能造成民事行为能力受到限制.建议高龄老人在患有疾病的情况下,立遗嘱前最好做一个全面的身体检查或行为能力鉴定,避免所立遗嘱因行为能力问题被认定无效.
18岁以上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当事人,可到具有专业资质的司法鉴定机构或向专业机构申请民事行为能力鉴定,相关评测结果均可作为遗嘱效力认定的有力证据.
"民法典"中的遗嘱信托制度
"民法典"第1133条第4款规定:
自然人可以依法设立遗嘱信托.
结合"民法典"继承编的规定,遗嘱信托是指立遗嘱人通过订立遗嘱,将财产转移到受托人名下,由受托人根据立遗嘱人的目的,以受益人的利益为目标打理信托财产,通过遗嘱信托制度引入专业机构和专业人士,可以让遗嘱继承更加顺畅地进行,不仅有益于继承人,同时也可以有效解决以往在继承过程中存在的一些矛盾和争端.
"民法典"中的遗产管理人制度
"民法典"继承编第1145条:
继承开始后,遗嘱执行人为遗产管理人;没有遗嘱执行人的,继承人应当及时推选遗产管理人;继承人未推选的,由继承人共同担任遗产管理人;没有继承人或者继承人均放弃继承的,由被继承人生前住所地的民政部门或者村民委员会担任遗产管理人.
遗产管理人的职责包括清点遗产,清偿债务等,遗产管理人制度对于遗产较多,且需要对遗产债权债务进行清理,解决继承纠纷的人具有很大意义.
于先生是80后,未婚无子女,父母先于他死亡,祖父母均已去世.2019年2月于先生猝死,但未立下遗嘱,只留下他与某公司220万元的债务以及一套位于东城区的房产.该公司首先向一审法院申请启动了无主财产认定程序,希望通过执行程序拍卖这套房产,清偿于先生的债权.
但于先生的姑姑向法院提出了异议,导致无主财产的程序终结.随后,该公司以于先生姑姑为被告,向一审法院提起被继承人债务清偿纠纷的诉讼.由于于先生的姑姑既非他的继承人,也没有持有于先生遗嘱等证据.因此,一审法院以于先生的姑姑并非法定继承人为由驳回该公司的诉讼请求.
该公司不服上诉至二审法院,合议庭经研究认为,于先生虽没有合法继承人,但是在他名下拥有能够清偿债务的房产.二审法院立案时"民法典"已经开始实施,合议庭认为本案适用"民法典"第1145条规定.
本案中于先生的遗产应由房屋所在地的民政部门担任遗产管理人进行管理.二审法院鉴于一审法院没有追加民政部门作为遗产管理人,因此撤销了一审判决,发回重审.
遗产管理人制度能够公平有序地保证死亡人遗产的处理,同时也能更好地保证债权人的权益得到实现.
"民法典"继承编第1127条:
遗产按照下列顺序继承:(一)第一顺序:配偶,子女,父母;(二)第二顺序: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
"民法典"有关代位继承的新规定
"民法典"继承编第1128条:
被继承人的子女先于被继承人死亡的,由被继承人的子女的直系晚辈血亲代位继承.
问
不给残疾儿女分遗产合理吗?
根据"民法典"第1141条规定,遗嘱应当为缺乏劳动能力又没有其他生活来源的继承人保留必要的遗产份额.
问
哪些遗产容易被忽略?
日常生活中除了房产,现金等财产可以继承,还有股权和知识产权等遗产同样可以继承.
答
(来源:法治新疆)
编辑/玛依拉 审核/朱海燕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 0.883809 | 44.981132 | 0.029895 | 0 | 146 | 609 | 1,041 | 4.019531 | 0.155201 | 0.008689 | 200,200,025,363 | 法律_司法 |
从徐玉玉事件反思"道德无用论"
山东女孩徐玉玉遭遇电信诈骗不幸离世,目前案件已成功告破,4名主要犯罪嫌疑人已被抓获归案,其他犯罪嫌疑人正在追捕中.
一个贫苦家庭的女孩,刚迎来命运转折的希望,生命却戛然而止,将人们对猖獗的电信诈骗的痛恨推到了顶点.反思诈骗链条的各种漏洞,主张严厉打击诈骗行为,成为很自然的呼声.
提高违法成本,严厉打击违法行为,完善技术健全制度,是现在反思各种恶的习惯思路,是一种典型的技术主义思维.不能说这样的思考没有必要,毕竟从短期来说,这是更容易见到实效的办法.但从根本上来说,预防类似野草般的小恶,甚至是减少重大违法犯罪,离不开道德和价值观建设,强大的内外道德约束,让人心有所戒,行有所止,不愿或不敢主动作恶,恐怕才是更长远有效的.
诈骗和倒卖信息这样的违法行为,再严厉打击,也总是有法律的限度,除非金额特别重大,后果特别严重,法律惩戒不可能严厉到哪里去,否则其他的违法惩罚都必须相应加码,这显然不是法治的方向.所有的恶都留待法律去打击遏止,任何国家可能都难以承担这样的法律成本.没有道德防线,只靠法律治理,必然有越来越多的人游走于法律边缘,或者挑战法律,警察法官是忙不过来的,就可能放任小恶,终使其积为社会大害.
电信诈骗等类似社会问题,或许正是由此愈演愈烈.最近,媒体甚至梳理出了一张全国"诈骗地图",分门别类地列举出诈骗模式的集中案发地,揭露出的所谓"诈骗家族""诈骗村"现象触目惊心.以坑蒙拐骗等不正当手段取得财富,是法律问题,也是道德问题.大多数情况,作为法律问题,它并不严重,作为道德问题,才是严重的.如果人们普遍地不以背德为耻,背德行为不用付出多少道德代价,实际上也助长了恶行.
技术防范同样很难有长久的效果.社会不可能建立起无漏洞的技术和制度,所谓"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只要有人一心向恶,总有漏洞可钻,总会攻破技术封锁.
如若道德不彰,打击只会顾此失彼,人间邪路恐怕也有千万条,骗不了人,还大有别的勾当可干;技术和心理防范也只能奏一时之效,防骗术不知公布了多少,新的骗术立即就升级换代.
人们总喜欢怀念路不拾遗,夜不闭户的过去时代,这肯定不是对过去的法律和技术的呼唤,论法律和技术完善,过去岂能相比现在.人们呼唤的,显然是社会普遍强烈的道德感.
然而,现在有一种流行,不屑于从道德层面思考,或者觉得道德无力,苍白软弱,来得太慢,不足以治急病,甚至鄙弃道德和价值的教化功能,谁谈道德,谁就是迂腐无用的书生之见,只知道挥舞道德大棒的"道德家".道德无用论,难道不是助长了风气的败坏和恶小的横行?
道德无用论的产生,部分原因是对历史上道德压抑的反思,对道德过于政治化的警惕.然而道德也是进化的,道德对于社会治理的作用不能忽视.遗弃道德功能,人人相防,社会运行成本必然会高到无法想象.虽然路途漫长,达致共识,坚定决心,我们又何尝不能建立符合时代的道德和价值体系. | 0.890651 | 108.909091 | 0 | 0 | 190 | 314 | 850.8 | 4.113281 | 0.119366 | 0 | 200,200,025,744 | 法律_司法 |
最高法:加强对平台经济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反垄断司法力度
中国网财经11月17日讯 据最高人民法院网站消息,最高人民法院今日召开新闻发布会,发布人民法院加强反垄断和反不正当竞争司法有关情况和典型案例.最高人民法院民三庭庭长林广海,知识产权法庭副庭长郃中林,民三庭副庭长李剑,知识产权法庭副庭长朱理出席发布会,并答记者问. 以下为文字实录: 记者: 党的二十大已经胜利闭幕,请问人民法院对于未来进一步发挥反垄断司法职能有何具体举措或者打算?谢谢. 最高人民法院知识产权法庭副庭长郃中林: 首先,关于未来人民法院如何进一步发挥反垄断司法职能,中央有部署,立法有要求.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明确指出:"加强反垄断和反不正当竞争,破除地方保护和行政性垄断,依法规范和引导资本健康发展."今年6月新修改的反垄断法第十一条明确规定,"加强反垄断执法司法,依法公正高效审理垄断案件,健全行政执法和司法衔接机制,维护公平竞争秩序".人民法院将认真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和全国人大常委会立法精神,切实加强反垄断司法,坚决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 接下来,我从四个方面来介绍人民法院的具体工作打算: 第一,依法审理案件,有效规制各种垄断行为.加强对平台经济,核心技术,医药通信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反垄断司法力度,严厉打击垄断协议行为,有力制止滥用市场支配地位行为,遏制滥用行政权力排除,限制竞争行为,消除市场封锁,推进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营造有利于科技创新和公平竞争的良好环境.对于广大人民群众关注度较高的民生,医药,电商平台等领域的反垄断案件,从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平台经济规范健康持续发展出发,直击市场发展痛点,用心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坚决及时制止垄断行为,维护民生福祉. 第二,完善裁判规则,细化市场竞争行为边界.最高人民法院将根据新修改的反垄断法,适时出台新的反垄断民事诉讼司法解释,对反垄断法与民法典,民事诉讼法等相关法律在反垄断民事诉讼领域的综合协调适用提供具体的规范指引,为市场主体提供更加清晰具体的裁判规则,明确合法与非法,合理与不合理的行为界限. 第三,强化沟通协调,形成反垄断执法司法合力.加强反垄断民事和行政案件协同推进机制建设,理顺反垄断民事纠纷案件审理和反垄断行政执法工作的关系,促进反垄断行政查处与民事赔偿有机衔接和行政执法标准与司法裁判标准协调统一,发挥行政执法和司法各自优势,切实形成反垄断执法司法合力. 第四,加强法治宣传,提升全社会反垄断法治意识.根据司法实践进展情况,适时发布各级人民法院审结的反垄断典型案件,充分发挥典型案例的宣传引导作用,积极推动标杆案件作为指导性案例发布,以案释法,扩大影响.同时,深化司法公开,推进阳光司法,强化反垄断案件网络庭审直播和裁判文书公开,促进全社会反垄断法治意识的提升,引导全社会形成保护和促进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谢谢大家. | 0.911593 | 599.5 | 0.038655 | 0 | 1,169 | 345 | 1,178.4 | 4.125 | 0.097581 | 0.006231 | 200,200,026,085 | 法律_司法 |
濮阳市清丰县获评"全省'三零'创建工作先进县"
近日,河南省委政法工作会议召开,濮阳市清丰县被评为"全省'三零'创建工作先进县". 全省"三零"创建工作开展以来,清丰县以提升基层社会治理水平为抓手,锚定目标任务,扭住薄弱环节,紧盯重点人群,聚焦关键领域,坚持底线思维,着力防风险,化纠纷,控发案,持续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2022年,该县"三零"村(社区)达标率为76.86%,"三零"企事业单位达标率为99.98%. 绘制路线图 构建创建新格局 清丰县坚持把"三零"创建工作作为夯实平安清丰基石之策,审议通过一系列关于深化平安清丰和"三零"创建建设文件.该县县委政法委先后组织召开县直单位,乡(镇,办)"三零"创建工作推进会,加压会,进一步安排部署"三零"创建工作. 清丰县建立周例会,月通报,季观摩机制,每季度举行"三零"创建大比武;建立"三零"创建台账和"破零"两本台账,实行动态管理;将"三零"创建作为年终平安创建的重要考核任务,做到以日保周,以周保月,以月保季,以季保年,确保创建顺利. 清丰县对照"三零"创建标准,将行政区域所有企事业单位,门店,行政村,社区纳入"三零"创建主体,共排查"三零"创建主体6774家,建立牵头单位"三零"创建台账11套,乡镇"三零"创建台账17套. 紧扣施工图 打好创建组合拳 清丰县发挥综治中心一站式治理"疑难杂症"枢纽阵地作用,推动"三零"创建提档升级;通过"视联网平台,综治信息平台,公共安全视频监控平台"三大平台和平安码智能化,将510个村(社区),6264个企事业单位的"人,地,物,事,组织"等要素及时全部录入综治系统,实现创建工作数据化,可视化,智能化.依托平安通App,该县专职网格员实行"1451"工作法,2022年以来采集各类信息57万余条,办结率达97.76%. 清丰县坚持每周四由县委书记,县长轮流"坐诊",县级负责人轮流值班"坐诊";整合乡(镇,办)包村干部,综治中心人员,一村一警,专职网格员,调解员等人员力量,组建一支"巡诊"队伍,按照每周不少于1天时间到分包村(社区)进行"巡诊",排查矛盾纠纷和隐患.2022年以来,该县县级负责人"坐诊"接待群众62批382人次,"巡诊"排查矛盾纠纷783起,化解720起,"出诊"化解上级交办案件165起. 清丰县开展"四大两防"专项整治行动,常态化开展矛盾纠纷"六防六促"工作,发挥"四大两官两员"作用,全面排查矛盾纠纷,不断强化隐患排查整治等工作;以"平安守护""百日行动""登门入群"为载体,严厉打击突出违法犯罪. 围绕任务图 全民创建共参与 清丰县委宣传部和县委政法委牵头成立"三零"创建宣传组,通过摆放普法展板,设立宣传咨询点,出动宣传车等方式,广泛宣传"三零"创建工作具体内容,基层单位创建动态,提高群众的知晓率;依托LED屏,条幅,标语等户外媒介,激励基层各单位争先创优,激发广大群众的参与热情;以各行业部门为主体,多角度宣传阐释"三零"创建的重大意义;及时总结推广基层开展创建工作的经验做法,开展道德模范,孝老爱亲,五好家庭等评选活动,大力挖掘,选树创建工作先进典型,营造人人参与创建的浓厚氛围. | 0.831818 | 660 | 0.009153 | 0 | 1,296 | 381 | 1,879.2 | 4.078125 | 0.218939 | 0 | 200,200,026,618 | 法律_司法 |
内蒙古高院:书写新时代司法为民新篇章
原标题:内蒙古高院:书写新时代司法为民新篇章
眼下,在内蒙古自治区高级人民法院,处处洋溢着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浓厚氛围.高院的法官们表示,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聚焦主责主业,优化办案环境,提高审判质效,推动党的二十大精神在内蒙古法院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民之所望,施政所向.随着"全区法院服务保障内蒙古"五大任务"的意见"等规划的出台,内蒙古法院的重点工作任务明确了新征程,志在让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新气象,新变化,新成效.
立足发展定位,服务保障高质量发展
内蒙古法院牢牢把握党中央赋予内蒙古的战略定位,服务保障自治区走好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印发"全区法院服务保障内蒙古"五大任务"的意见",明确新征程上内蒙古法院的重点工作任务和努力方向,推动党的二十大精神在内蒙古法院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围绕建设"祖国北疆安全稳定屏障",深入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斗争,坚定不移惩贪治腐,深入开展整治养老诈骗专项行动,坚决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有力维护国家政治安全,制度安全,意识形态安全.
围绕打造"祖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深入贯彻自治区党委关于推进'一湖两海',黄河流域区域治理的决策部署,完善环境资源审判体制机制,优化环资类案件审判资源配置,加强环境资源司法保护.
围绕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深入开展专项行动,推出硬核举措,制定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评估指标体系及具体措施30条,出台条线指导制度机制43项,开启涉企诉讼"绿色直通车",全面加强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强化破产审判工作,构建"惠企"常态化沟通联络机制,推进立,审,执全流程便民利企.
围绕助力法治政府建设,构建"府院联动"四项机制,推动全区行政机关负责人平均出庭应诉率由2015年的2.5%提高到99.8%,推行民行交叉案件一并审理,在全国率先出台"行政诉讼中一并审理相关民事争议指导意见(试行)",推进行政争议实质性化解.
围绕参与基层社会治理,主动融入党委领导下的诉源治理格局,积极开展矛盾纠纷源头治理,探索具有草原特色的多元解纷机制,全面应用人民法院调解平台,推动类型化纠纷诉前调解全流程线上办理.鄂尔多斯市法院推行"三端五防线"诉源治理模式,积极防范化解市域各类矛盾风险,获得最高法院周强院长及自治区领导批示肯定.
坚持人民至上,保障群众安居乐业
内蒙古高院深入践行司法为民宗旨,不断延伸司法服务触角,急群众所急,办群众所需:开展"根治欠薪百日攻坚"专项行动,推进家事审判改革,加强未成年人司法保护,创新便民利民措施;坚持便民利民巡回审判,加强人民法庭建设,全面改造升级标准化诉讼服务大厅,推进三级法院建立24小时自助立案服务站;大力完善执行指挥中心实体化运作,积极推进执行工作模式改革,开展"草原雄鹰"集中执行行动,创新"涉府"案件执行工作机制,常态化开展执行领域顽瘴痼疾排查整治;开展"院长带头下基层,我为群众办实事"活动,"党建引领,推进信访积案清仓化解"集中攻坚行动,全力营造安全,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
擘画智慧法院蓝图,赋能审判体系现代化
内蒙古高院顺应时代发展要求,努力实现信息技术与审判执行等工作的深度融合,编制"内蒙古智慧法院顶层设计规划(2019 - 2023)",为全面推进审判体系现代化赋能.
目前,全区123家法院同步建成了人民调解平台和移动微法院,实现了跨区域立案,极大方便了群众诉讼.电子卷宗,智慧法庭,电子送达,语音识别等智能辅助系统深度应用,明显提高了审判效率,缓解了"案多人少"的矛盾.
2022年,该院推出"智慧审判""智慧执行""智慧服务""智慧管理"四大模块的协同系统,智慧终端,让法官在科技的力量下跑出加速度,让人民群众享受到更加便利的司法服务.智慧法院已经成为内蒙古法院一张响亮的名片.
该院还建立了"内蒙古法院区块链证据核验中心",探索推动全区法院创新区块链技术在司法领域的应用,赋能司法公信和司法效率,助力司法协同与社会治理.
弘扬"蒙古马精神",提升审判执行质效
内蒙古高院坚持把提升审判执行质效作为"一把手"工程,成立"蒙马奔腾2022"专项行动领导小组,制定实施方案和任务指标,以实现月度均衡高质量结案为导向,分析工作进度,调整工作措施,找准审判执行质效提升关键点.
以审判规范化建设和落实监督制约机制为抓手,该院组织全区法官先后编写了"人民法院办案程序指引""裁判规则指引参考",建设了"行政诉讼案例数据库",并在全区法院推广应用,强化对下指导,确保裁判尺度统一.2021年,全区法院结案率在全国2017年的第23位跃升至第11位.2022年11月,全区法院结收比位居全国第1,结案率位居全国第7,一审服判息诉率位居全国第10.
一心向党,锻造过硬法院队伍
内蒙古高院制定出台"关于全区法院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责任 进一步推进从严治院的若干措施",有效推进全面从严治党,从严治院向纵深发展:持续巩固拓展党史学习教育和政法队伍教育整顿成果,引导干部把忠诚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认真开展司法作风问题集中整治,规范履职用权,净化政治生态;狠抓思想教育,主体责任,干部管理,基层党建,纪律作风,审判权力监督制约;深入开展党内政治生活庸俗化交易化问题集中治理,进一步严明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在此基础上,该院坚持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做好干警培育,选拔,管理,使用工作,有效激发广大干警担当作为,争先创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 0.883711 | 97.956522 | 0.039216 | 0 | 282 | 576 | 1,693.8 | 4.078125 | 0.147359 | 0.020668 | 200,200,026,909 | 法律_司法 |
UCLEF成功举办第二届卓越精神奖庆典,79名荣誉学员受到表彰
作者丨UCLEF 来源丨中美法律交流与合作 [编者按] 12月9日,中美法律交流基金会如期举办第二届卓越精神奖庆典,以表彰各个项目的荣誉学员,这些荣誉学员都是由欧美一流教育机构的项目主任推荐并经中美法律交流基金会综合评估后确定.中美法律交流基金会的所有合作伙伴在欧美都享有极高声望,代表着世界最一流的法律教育水平.纽约州最高法院的莱博维奇法官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法学院,纽约大学法学院担任兼职教授常年为学生们讲课,为纽约州律师协会的律师们讲课;位于剑桥大学法学院的教育机构英国法学,其管理层包括剑桥法学院教授以及英国法律界的杰出代表;威廉玛丽法学院成立于1779年,是美国最古老的法学院,美国公立常青藤名校;位于奥地利的国际法律研究中心致力于国际法律研究教育50年,其开展的国际模拟投资仲裁大赛拥有广泛影响力.这支教学团队拥有中国,美国,英国及欧盟等世界主要国家的法律教育背景,法律职业背景包括美国和英国的资深法官,著名法学教授和资深律师.这种多元化背景的优势表现在对中国法律行业有深入了解,可实现中国与世界法律资源的高效对接,培训课程兼顾法律理论和实务,更适合中国学员的特点.世界一流的师资和教学团队为中国学员接受世界级法律培训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合作机构的学员和会员遍及世界各地,也有助于中国学员建立国际化人脉网络.从这里,开启国际化法律人才卓越之路! 2022年12月9日,中美法律交流基金会成功举办第二届卓越精神奖庆典,本次庆典在Zoom会议室进行,来自美国,奥地利和英国的法律教育机构负责人和中国各地学员参加了本次盛会.本次活动也是南京市律师协会涉外律师领军人才第一期提高班结业典礼的一部分. 庆典开始, 中美法律交流基金会主席Holly Zhang 女士 致欢迎词: Holly Zhang主席在致欢迎词时表示,在三年疫情即将结束之际,邀请全球师生聚在一起举办这个活动非常有意义.回顾过去三年,当正常国际交流由于疫情陷于停滞时,中美法律交流基金会借助互联网把最一流的国际法律培训课程带给了中国的律师,让中国律师有机会不出国门和欧美的年轻法律同行一样能够学习到最新最实务的英美法律知识技能. 这也意味着我们的课程对中国学员非常有难度,一方面是由于语言障碍,另一方面课程教材,授课方式以及对学习的评估采用的是欧美一流法学院的标准.过去几年,中美法律交流基金会和各合作机构一起,建立了一个相对完整的涉外法律培训课程体系,包括法律英语,律师技能,英美法律知识等短期培训课程,以及LLM学位课程,能满足不同层次的培训需求,帮助学员打下一个坚实的理论和实务基础,切实提升涉外法律知识技能.截止到12月8日,各地学员累计学习时间达到9126个小时,数百位来自中国各地的学员参加了各类课程的在线学习!由于大多数学员是工作的律师,这9000多个小时意味着学员们牺牲了大量宝贵的休息时间,很多学员常常学习到深夜,在中国的凌晨时间提交作业.为按要求完成课程,学员们需要完成大量阅读材料,观看视频讲座,需要反复消化阅读材料来完成作业,这是一个很折磨人的学习过程.令人欣慰的是,很多学员虽经历学习过程的痛苦,但也感受着经历煎熬后涉外法律知识技能得到提升的快乐.有很多相对轻松的培训课程可供选择,但我们的学员选择了参加我们高难度的培训课程,这种舍易求难,追求卓越的精神非常可贵,因此我们举办这样一个活动来表彰大家取得的成绩意义非凡,祝贺所有获得荣誉奖的学员,同时感谢过去三年来一起合作的各省市律师协会! 纽约州最高法院资深法官Hon. Lebovits法官 致辞: "我很高兴认识了今年的荣誉学生,他们雄心勃勃,勤奋又聪明.UCLEF的法律写作课程是一个为期10 周的艰巨而密集的课程,涵盖民事诉讼程序,合同法,法律方法,法律推理及其在法律写作中的应用.学员们花在阅读案例和撰写备忘录上的每一个小时都是值得的,这门课对于那些想要从事外国法,比较法和国际法的律师很有帮助,所有学习这门课的学生都将从中受益. 他们会发现该课程在他们的日常业务中以及在代表国际客户时具有无可估量的价值.我知道今年的荣誉学生已经具备了发挥他们的潜力所需要的所有技能,我祝贺他们做得很好.UCLEF将于 2023年举办第七期项目.我期待与新学员一起工作,感谢大家对这一重要努力的参与和支持." 奥地利的国际法律研究中心主任Campbell教授 致辞: "我很高兴有机会表彰UCLEF的荣誉学生,特别是他们为我们的国际商事法律硕士项目的成功所做的贡献.过去两年对我们所有人来说都是艰难和充满挑战的,但我们正在克服这些挑战并期待 2023 年取得成功.国际法律研究中心作为一个位于奥地利的非营利性法律研究和教育机构已经运作了50 多年, 我们将迎来另一个50 年.2022年,国际法律研究中心推出了一系列Zoom课程,事实证明它们非常成功,我们将在2023年继续提供这种形式的课程.除了Zoom课程之外,华沙和布达佩斯还将提供更多面授课程.我们将继续通过在欧洲和中国服务器上的在线课程提供 LLM 学位所需的15个学分.再次感谢您的参与和支持." 美国弗吉尼亚州的威廉玛丽法学院LLM项目主任Stahl教授 致辞: "我很高兴认识和庆祝UCLEF的荣誉学生.自今年秋天加入威廉玛丽法学院以来,我很享受与这群令人印象深刻且敬业的学生们一起工作.它们是美国法律研究硕士项目和整个威廉玛丽法学院社区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这些才华横溢的学生在踏上法律职业生涯的下一步时注定会取得巨大成功.对于威廉玛丽法学院来说,我们也正迎来一个激动人心的时刻.除了面授法律硕士LLM项目之外,2023 年秋季我们将迎来新的在线法学硕士项目的第一批学生.这个新项目使我们能够提供卓越的美国法律硕士教育,世界各地的法律专业人士无论在哪里生活和执业,都可以参加这个在线LLM项目,该课程将由著名的法律学者,专家和领先的执业律师讲授.非常感谢 UCLEF 的合作,并祝贺所有获奖者!" 位于英国剑桥大学法学院的 英国法学英国法中心主任Terrett博士 致辞: "我代表英国法学和英国法中心向中美法律交流基金会的荣誉学生表示衷心的祝贺.我们于2021年2月开始与中美法律交流基金会合作教学,很高兴现在即将顺利完成第二期项目,并祝贺那些已经毕业的学员.在过去的两年里,我们很高兴我们的学员学习了不同的英国法模块,并致力于发展一系列核心法律技能.对于学员来说,成功完成本课程并不容易,它需要持续的努力来准备课程,甚至需要更多的努力来完成每个模块的书面作业.我们希望在成功完成所有作业并忍受了很多小时的阅读和课堂讨论之后,您在回顾过去时会为自己感到自豪.我们当然为你们感到骄傲.在这里谨代表我本人,教学团队和包括理查德·芬蒂曼教授和罗伯特·卡恩瓦斯勋爵在内所有参与英国法学(负责组织这门课程的一个位于剑桥大学法学院的教育机构)工作的人向所有荣誉学员表示诚挚的祝贺.非常感谢我们所有的学员和中美法律交流基金会使我们的合作伙伴关系不仅在专业水平上运作良好,而且还有助于建立许多新的友谊.我们期待更长久的合作和新的友谊!" 获奖优秀学员代表发言 国浩律师(南京)事务所陈喆律师 代表 法律英语写作课 优秀学员发言 北京金诚同达(合肥)律师事务所张玥律师 代表 威廉玛丽LLM预科英语桥 优秀学员发言 北京中伦文德(长沙)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 段优律师代表 威廉玛丽LLM 优秀学员发言 北京中银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侯士岭律师 代表 国际商事法律硕士项目 优秀学员发言 北京德恒(深圳)律师事务所汪洋律师 代表英国法及法律技能证书课优秀学员发言 优秀学员在发言时都对有机会参加中美法律交流基金会的项目并受益良多深表感谢. 陈喆律师在分享时说对Lebovits教授对课程的详细讲解,以及对学生作业细致耐心的批改留下了特别深刻的印象.Lebovits教授的批改和点评进一步加深了学员对课堂所学知识的理解,将对日后的法律执业生涯产生巨大影响.英语写作是涉外律师一项至关重要且必不可少的技能,希望在越来越多的跨境投资贸易,国际争议解决等涉外法律服务的背景下,借助本次写作课所学到和掌握的实战技能,更好地服务于走出去的中国企业. 张玥律师在分享时谈到威廉玛丽法学院的英语桥项目对她帮助很大,通过这个项目,她有机会到威廉玛丽法学院深造.英语桥课程主要强化法律英语学习,同时学习美国法律相关知识及法律写作,为她在威廉玛丽法学院进一步攻读LLM打下了很好的基础. 段优律师在分享时谈到参加威廉玛丽法学院LLM项目学习的相关课程,从美国法律制度,合同法,版权法到国际商业交易等,让她很好地理解了中美法律体系的不同,同时对她的执业很有帮助,所学的知识能帮助她更好地服务客户. 侯士岭律师在分享时谈到国际商事法律硕士项目给他的世界带来了很大改变,带给他作为一名国际商务律师的思考和实践.该项目的教授来自世界各地,尤其是美国,非常专业,用通俗易懂的方式,让学员了解跨国商事活动是如何进行的,以及法律专业人士是如何为这些活动提供法律服务的.不同的专业知识和方法融为一体,让他对国际商事法律实践有了更全面的认识. 汪洋律师在分享时谈到他在执业过程中经常用到香港法和英国法,但对英国法有很多疑问.英国法及法律技能课程系统讲授英国实体法律,学员需要大量阅读,学习视频讲座并参加实时讨论课.在参加了英国法课程的学习后,他的很多问题得到解决,学到的英国法知识在未来将更好地帮助他服务好客户. 说明 : 1. 荣誉学员由各个项目主任提名,采用的是欧美法学院的标准,除了分数,同时还综合多方面因素来决定.比如威廉玛丽法学院的LLM优秀学员,评选标准包括分数,领导力,口语和书面英语水平及学员个人的努力程度等;英语桥学员考核听说读写,作业完成情况及课堂参与程度等;英国法学员的成绩按照英国大学评分标准,并且需要经过剑桥大学法学院教授的外部评估认可;写作课优秀学员需要按时提交所有作业并且必须遵守所有道德规则,评选标准包括是否正确理解和应用法律,良好的语气(专业),是否运用正确的写作风格,语法和标点符号,组织和引用等,分为最优等,极优等和优等. 2. 每个学员的辛苦付出及专业水准都值得被肯定.这里发布的名单都事先经过学员个人同意公开发布,还有部分优秀学员因个人原因暂时选择不公开个人信息,未来我们会根据学员个人意愿及时更新荣誉学员名单. 威廉玛丽法学院LLM预科 英语桥荣誉学员 张 玥 北京金诚同达(合肥)律师事务所合伙人 郑亚楠 山东平途律师事务所律师 郭成花 北京经纬律师事务所律师 郑 眯 北京盈科(成都)律师事务所律师 张嘉懿 广东星啸律师事务所律师 叶倩仪 广东大篆律师事务所律师 威廉玛丽法学院LLM项目 荣誉学员 段 优 北京中伦文德(长沙)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管委会副主任 王培伟 福建瀛同律师事务所创始合伙人,合伙人联席会议主任 李亚峰 北京君致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 陈乐榕 北京路盛律师事务所高级律师 刘 鹏 北京大铎律师事务所律师 国际商事法律硕士项目 荣誉学 员 侯士龄 北京中银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国际商事法律部副主任 吴雅莹 老挝法律咨询管理合伙人 英 国 法及法律技能证书课程 荣誉学员 张 蕾 天津华盛理律师事务所合伙人 李京卫 北京盈科(天津)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国际贸易与投资法律部主任,天津市律协海事海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 商维巍 北京市高朋(天津)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司法部涉外律师领军人才库成员 汪 洋 北京德恒(深圳)律师事务所律师,广东省涉外领军人才库成员 刘卫东 诺亚天泽保险经纪(上海)有限公司独立董事 张逸轩 北京中银律师事务所律师 法律英语写作课荣誉学员 最优等学员 张 佩 爱齐科技公司亚太隐私高级法务 南京市律师协会学员: 陈 喆 国浩律师(南京)事务所律师 谢世豪 江苏谢满林律师事务所律师 张 佳 北京市盈科(南京)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 邵文渊 汇业(南京)律师事务所律师 刘鼐锋 北京市康达(南京)律师事务所合伙人 广东省律师协会学员: 冯临襄 北京市竞天公诚(深圳)律师事务所律师 赖向东 隆安律所事务所高级合伙人 吴碧琪 卓信律师事务所律师 吴清发 北京市中伦(广州)律师事务所合伙人 程佩筠 北京市京师(中山)律师事务所律师 刘 悦 广东昌联律师事务所律师 汪 洋 北京德恒(深圳)律师事务所律师 彭薇薇 广东纵横天正律师事务所合伙人 粱慧信 广东凯行律师事务所合伙人 袁爱英 广东天穗律师事务所一级合伙人 杨 扬 广东名道律师事务所律师 极优等学员 南京市律师协会学员: 付 鑫 国浩律师(南京)事务所合伙人 侯 磊 南高齿集团公司法务 权颖智 江苏圣典律师事务所合伙人 史 靓 浙江京衡(南京)律师事务所律师 徐楚瑶 北京市竞天公诚(南京)律师事务所律师 胡竹君 江苏斐多律师事务所律师 王志坤 北京市高朋(南京)律师事务所律师 广东省律师协会学员: 冯颖仪 胜伦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 隋淑静 北京汇仲(深圳/香港)律师事务所合伙人 关婷允 广东海际明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 王 历 斐石律师事务所合伙人 李崖立 北京市隆安(深圳)律师事务所合伙人 彭 亚 广东环球经纬律师事务所合伙人 杨 洁 北京市盈科(东莞)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 张 静 广东敬海律师事务所合伙人 蒋采颖 广东邦仪律师事务所合伙人 潘烨桐 上海锦天城(广州)律师事务所律师 龙伟文 广东大润律师事务所主任 张嘉懿 广东星啸律师事务所律师 肖 阳 广东瀛亘律师事务所律师 漆 婷 广东方普律师事务所创始合伙人,执行主任 优等学员 广东省律师协会学员: 杨 闰 上海中联(广州)律师事务所主任,高级合伙人 陈晓菲 北京君泽君(珠海)律师事务所律师 林 凤 广东卓建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涉外法律专业委员会主任 康小鸫 北京德恒(广州)律师事务所副主任/管理合伙人 秦红英 广东卓建(中山)律师事务所律师 唐浩森 中山大学国际法学博士在读,广州市涉外律师领军人才 王 燕 广东固法律师事务所创始合伙人,高级合伙人 魏 龙 广东赋诚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广东省律师协会证券委员会副主任 张鼎铭 广东法制盛邦(东莞)律师事务所合伙人 吴劲锋 广东国晖律师事务所合伙人 朱春燕 上海市锦天城(深圳)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广东省律师协会涉外律师领军人才,深圳市律师协会涉外领军人才 杨小莲 北京市盈科(广州)律师事务所律师 杨 洋 德恒(珠海)律师事务所律师 南京市律师协会学员 : 董婷婷 北京大成(南京)律师事务所律师 龚旭晟 北京市康达(南京)律师事务所合伙人 刘彦博 北京市炜衡(南京)律师事务所律师 马 馨 江苏天淦律师事务所律师 吴 萱 北京观韬中茂(南京)律师事务所合伙人 张 昕 北京大成(南京)律师事务所律师 黄苏豫 北京市兰台(南京)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 方一坤 江苏德善律师事务所律师 徐雪晨 北京市兰台(南京)律师事务所律师 祝贺所有获奖的荣誉学员! 一等奖 : 关婷允 广东海际明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 二等奖: 彭薇薇 广东纵横天正律师事务所律师合伙人 陈德渊 北京德恒(天津)律师事务所合伙人 三等奖: 李京卫 北京盈科(天津)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 叶倩仪 广东大篆律师事务所律师 莱博维奇法官 纽约州最高法院法官,法律英语写作课学术主任 诚挚感谢以下合作伙伴给予的大力支持和对学员的悉心指导! 纽约州最高法院的莱博维奇资深法官 (美国) 威廉玛丽法学院(美国) 国际法律研究中心( 奥地利) 英国法学(英国) 诚挚感谢以下律师协会的大力支持!这些律师协会思路开阔,善于创新,疫情期间高水准地推动了涉外法律人才培养工作,十分值得称赞! 上海市律师协会及其他长三角地区律师协会(江苏省律师协会,浙江省律师协会,安徽省律师协会) 北京市律师协会 天津市律师协会 广东省律师协会 珠海市律师协会 东莞市律师协会 肇庆市律师协会 湛江市律师协会 阳江市律师协会 南京市律师协会 诚挚感谢各位学员的积极参与和大力支持!祝你们在涉外法律舞台大放异彩! [2023年项目/课程预告] 每月/季定期举办跨境法律云沙龙/跨境法律论坛,关注跨境法律热点问题 剑桥法学院设计的旗舰课程第三期英国法及法律技能证书课程 文凭课程开课时间:2023年1月14日, 现在接受报名! (点击即可进入报名链接) 模块课程(英国法律制度,合同法,信托法,公司法,口头辩护,合同谈判,合同起草)开课时间请进一步咨询. | 0.894217 | 3,389 | 0.03649 | 0 | 6,746 | 2,417 | 1,749.6 | 4.046875 | 0.126438 | 0.003258 | 200,200,026,996 | 法律_司法 |
[基层动态]法治与自治相融合 青铜峡市"法律明白人"发挥实效
青铜峡市自2019年实施农村"法律明白人"培养工程以来,共培育农村"法律明白人"9000余人,"法律明白人"骨干480余人,建立起一支学法,尊法,守法,用法的农村(社区)"法律明白人"队伍,成为法治宣传,纠纷调解,维护稳定的能手.一是统筹规划,目标任务清晰明确.2021年以创建"民主法治示范村"为契机,下发了农村"法律明白人"培养工程实施方案,更新选拔方式,选拔条件,认定形式,优化培训方式和内容,重新明确"法律明白人"职责和激励政策,紧跟新时期乡村振兴战略法治化新需求.二是教育培训,因地制宜突显优势.结合农村实际,积极发挥法治文化阵地作用,做到培训计划,对象,师资,教材,课时,场所"六落实",市守法普法协调小组每年对全市"法律明白人"骨干培训2次,各镇每年组织各村"法律明白人"及骨干轮训1次.三是培树典型,提质增效出新意.以"法律进乡村","送法下乡","一村一法律顾问"为载体,探索基层"人民调解员+法律顾问+法律明白人"模式,开展全市村(社区)新换届两委班子成员及"法律明白人"骨干法治培训班,为新培养295 名"法律明白人"骨干颁发了法律明白人证书,并签订了"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承诺书,配备"法律明白人"学法笔记本,发放宪法,民法典,人民调解等书籍1250本,通过在公开栏的显著位置公开"法律明白人"骨干的照片,联系方式,履行职责等,鼓励他们深入群众,在调解中普法,在普法中调解,并在参与村级依法治理中发挥积极作用.四是创新学法,加强新农村"智慧普法".利用"中国普法","宁夏法治","吴忠法治","青铜峡司法局"等微信公众号,结合"法律明白人"微信群,制作"以案释法之民法典在身边","法律明白人助力乡村振兴"微视频,邀请专业律师团队线上讲授真实生活案例,制作注重运用以案释法,案例教学等形式,不定期有针对性发布相关法律知识和典型案例,开展旁听庭审活动,教育引导"法律明白人"学法懂法,进而引导村民学法守法. | 0.83787 | 422.5 | 0.009569 | 0 | 814 | 290 | 1,467 | 4.101563 | 0.19645 | 0 | 200,200,027,237 | 法律_司法 |
厦门中院发布2022年知识产权司法保护情况
东南网4月23日报道(记者 刘玮 通讯员 厦法宣)4月23日上午,厦门中院举办"2023年知识产权宣传周新闻发布会"暨"民营企业知识产权司法保护"悦享会活动.
会上,厦门中院通报了2022年厦门法院知识产权司法保护状况.2022年,厦门法院着力提升审判质量,效率和司法公信力,不断强化司法服务"硬措施",持续提升营商环境"软实力",为着力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提供有效支撑.全市法院共受理各类知识产权案件5457件,审结5094件,调撤3339件,调撤率65.54%;1篇文书入选全省法院十大精品文书,2起案件入选福建法院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十大案例,1起案件入选中国外商投资企业协会优质品牌保护委员会2021-2022十佳案例,两篇学术论文获省级二等奖,三等奖;参与全省营商环境"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指标评价位列第一.
厦门中院发布了2022年度十大知识产权典型案例,囊括专利,商标,不正当竞争,著作权等领域的典型案件,邀请厦门大学的专家学者逐案进行点评,彰显了惩治侵权,弘扬诚信,保护创新的鲜明态度,引导公众尊重知识,尊重创造,提高全社会知识产权保护意识.
厦门中院还发布了民营企业知识产权司法保护状况.2019年9月以来,全市法院共受理涉民营企业知识产权民事案件15921件,占受理知识产权民事案件的96.85%,受理刑事案件13件;审结涉民营企业知识产权民事案件15539件,刑事案件12件.厦门法院以公正高效快捷的知识产权司法切实保护民营企业,民营经济合法权益,助推民营企业,民营经济在构建新发展格局,实现高质量发展中更好发挥重要主体作用.厦门法院依法安企,助力营造公平有序的竞争环境,以更严保护维护企业品牌价值,以更强保护助推企业创新创造,以更实创举破解企业维权难题;聚力护企,助力营造便捷高效的市场环境,协同护航企业健康经营,多元渠道化解企业纠纷,技术查明破解企业难题;送法入企,助力营造行稳致远的创业环境,开展跨区域企业风险保护,助力全链条企业风险防范.
新闻发布会结束后,厦门中院联合"学习强国
"
厦门平台举行了"民营企业知识产权司法保护"悦享会活动.针对民营企业知识产权司法保护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活动邀请了高校学者,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民营企业代表及法官围绕如何更好地落实"两个毫不动摇",进一步强化民营企业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工作进行交流互动,提出建设性意见和建议. | 0.9 | 127.5 | 0.052423 | 0 | 354 | 251 | 2,903.4 | 4.066406 | 0.178431 | 0 | 200,200,027,280 | 法律_司法 |
"中华人民共和国监察法实施条例"公布施行
9月20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监察法实施条例"全文公布并于当日起施行,这是国家监察委员会成立后制定的第一部监察法规.
条例共计9章287条,体例上与"中华人民共和国监察法"各章一一对应,包括总则,监察机关及其职责,监察范围和管辖,监察权限,监察程序,反腐败国际合作,对监察机关和监察人员的监督等内容,对监察制度进行科学化,体系化集成,是一部全面系统规范监察工作的基础性法规.
深化监察体制改革的重要举措
深化国家监察体制改革,是健全党和国家监督体系的重要部署,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一项重要改革.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法规室负责人介绍,条例的制定是深化国家监察体制改革这一重大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举措,对于进一步强化监察机关的政治机关属性,加强党对监察工作统一领导,不断完善中国特色国家监察体制,健全集中统一,权威高效的监察体系将发挥重要作用.
全面系统规范监察工作
对监察法内容进行细化完善,推进监察工作规范化,法治化,正规化,是条例的一大突出特点.
以监察机关及其职责为例,条例对监察机关的领导体制以及监督,调查,处置职责作出明确规定.针对监察监督,条例对其内容,渠道和方式等作了细化,如明确"通过收集群众反映,座谈走访,查阅资料,召集或者列席会议,听取工作汇报和述责述廉,开展监督检查等方式,促进公职人员依法用权,秉公用权,廉洁用权",同时还对以案促改等要求作了明确规定.
围绕监察权的行使,在"监察权限"一章中,条例在对监察措施使用和证据的一般要求作出规定的基础上,对谈话,讯问,询问,留置等各项措施的适用情形和工作要求作出具体规定.同时,确立了监察机关调查终结的职务违法案件和职务犯罪案件的证据标准,明确了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强化了执法规范化的标准要求.
在"监察程序"一章中,条例对线索处置,初步核实,立案,调查,审理,处置,移送审查起诉等监察工作各环节程序要求作出细化规定,如规范调查时限,强化审理的审核把关作用,明确监察机关在监察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中的具体职责等.
以对调查时限的规定为例,条例明确"调查职务违法或者职务犯罪案件,对被调查人没有采取留置措施的,应当在立案后一年以内作出处理决定;对被调查人解除留置措施的,应当在解除留置措施后一年以内作出处理决定.案情重大复杂的案件,经上一级监察机关批准,可以适当延长,但延长期限不得超过六个月",同时规定"被调查人在监察机关立案调查以后逃匿的,调查期限自被调查人到案之日起重新计算".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法规室负责人表示,条例对监察制度进行科学化,体系化集成,同时把实践中的好经验,好做法上升为法规规定,有利于更好地指导各级监察机关加强规范化,法治化,正规化建设,确保监察权在法治轨道上运行.
解决监察工作中的突出问题
对部分监察对象的界定不够明确是实践中反映比较突出的问题.针对这一问题,条例在第三章"监察范围和管辖"中专设一节"监察对象",对监察法第十五条中列出的六类人员所指的对象范围作出明确规定.
以监察法第十五条第三项所称的"国有企业管理人员"为例,条例明确,此类人员是指"在国有独资,全资公司,企业中履行组织,领导,管理,监督等职责的人员;经党组织或者国家机关,国有独资,全资公司,企业,事业单位提名,推荐,任命,批准等,在国有控股,参股公司及其分支机构中履行组织,领导,管理,监督等职责的人员;经国家出资企业中负有管理,监督国有资产职责的组织批准或者研究决定,代表其在国有控股,参股公司及其分支机构中从事组织,领导,管理,监督等工作的人员".
监察执法与刑事司法的衔接是否顺畅,关系着职务犯罪案件办理的质效.针对这一问题,条例对监察机关在监察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中的具体职责作出明确规定.以移送审查起诉相关规定为例,根据条例规定,监察机关对于人民检察院依法退回补充调查的案件,应当积极开展补充调查工作;对于人民检察院在审查起诉中书面提出的有关要求应当予以配合.
强化对监察机关和监察人员的监督制约
强化对监察机关和监察人员的监督制约,使其严格按照权限,规则,程序开展工作,是条例的重要内容.
为进一步强化对监察机关和监察人员的监督,条例专设一章"对监察机关和监察人员的监督",对完善接受各方面监督的体制机制,健全内部监督制约制度,严格对监察人员违纪违法行为的责任追究等作出明确规定.
以健全内部监督机制为例,条例明确,监察机关应当建立监督检查,调查,案件监督管理,案件审理等部门相互协调制约的工作机制.同时明确,监察机关应当对监察权运行关键环节进行经常性监督检查,适时开展专项督查.
对监察人员,条例规定了打听案情,过问案件,说情干预登记备案制度以及回避制度等多种监督制约机制.同时规定,上级监察机关应当通过专项检查,业务考评,开展复查等方式,强化对下级监察机关及监察人员执行职务和遵纪守法情况的监督.
在责任追究方面,条例规定,监察机关在维护监督执法调查工作纪律方面失职失责的,依法追究责任.监察人员涉嫌严重职务违法,职务犯罪或者对案件处置出现重大失误的,既应当追究直接责任,还应当严肃追究负有责任的领导人员责任.同时条例规定,对滥用职权,失职失责造成严重后果的,实行终身责任追究. | 0.898281 | 93.608696 | 0.05084 | 0 | 225 | 506 | 957.9 | 4.257813 | 0.11751 | 0.015437 | 200,200,027,284 | 法律_司法 |
律所跨界不足取,做好本职工作最重要
律所跨界不足取,做好本职工作最重要 时间:2022年10月17日 08:19:39 中财网 国庆节后首个交易日上市的科创板新股 富创精密 受到市场的关注.市场关注的焦点并非是该股票上市后的表现,虽然该股上市首日上涨51%在当前新股上市屡遭破坏的市场环境下十分难得,但市场关注的是该公司上市的招股说明书并非由保荐机构所写,而是由律师事务所撰写.为此,有舆论称:律所抢了券商的饭碗! 律师执笔撰写招股书这在海外市场是常有的事,但在国内股市, 富创精密 是第一家.此前还没有任何一家公司上市,其招股书是由律师事务所来撰写的.因此,由中伦律所来撰写 富创精密 的招股书,被认为是开了A股IPO市场先河,有望打破券商一家独大的IPO发行费用分配格局.更有甚者,认为此举改变了资本市场过往的生态,是和国际惯例的一次接轨,也是对全面实行注册制的进一步践行. 虽然不少舆论对此事极尽赞美之词,但律所的这种跨界,在国内资本市场是不宜提倡的,也就更加没有必要为其贴上"与国际惯例接轨"的标签了,更不要拿"全面实行注册制"来说事,此举与"全面实行注册制"没有一丝一毫的关系.而在国外,律师之所以可以执笔撰写招股书,那是因为有严格的追责机制的.而国内在IPO环节,有的只是利益,而没有追责,或者说追责机制并不完善,因此,律所撰写招股书为的就是利益.如这一次中伦律所拿到了国内市场史无前例的高额费用3750万元,这其中就包括了招股说明书撰写的费用,这就是赤裸裸的利益. 放眼国内市场,律所跨界是不足取的,而且目前也不可能跨界来抢券商的饭碗.毕竟招股书是一项对专业程度要求很高的工作,正所谓专业人做专业事.而律所在撰写招股书方面是明显存在不足的.律师的强项在法律问题,在业务和财务部分的实力并不够,而国内监管的审核又对这两项特别重视.所以,尽管 富创精密 的招股书声称是律所撰写,但据 富创精密 相关人士称,保荐机构 中信证券 的确做了大量工作.整个招股书由投行,律所和会计师事务所三方合力完成,很难说哪一方的工作更重要.因此,律所的业务能力目前是不可能独立完成招股书的撰写的. 除了业务能力之外,律所撰写招股书也不符合监管的要求.专业人做专业事,什么是"专业人",这不只是要有能力来完成"专业事",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有从业资格,而券商从业人员都是有从业资格的,而招股书必须是由有从业资格的人来撰写.但目前的律师事务所是没有投行人员的从业资格的.因此,由律师来撰写招股书这明显是不合规的.什么时候律所有了自己合规的投行人员,什么时候律所撰写招股书才是合规的. 不仅如此,由律所来撰写招股书,混淆了律所与保荐机构之间的职责.撰写招股书是保荐机构的职责,保荐机构通过撰写招股书,来承担自己的保荐责任,以确保招股书所披露信息的真实,准确,全面,公正.而如果由律所来撰写招股书,那么,这个责任就应该由律所来承担,如此一来,保荐机构又如何担责?而从目前的法律法规来看,律所明显担不起保荐机构应该承担的责任.如此一来,律所与保荐机构之间的责任又将如何划分?目前的"证券法"显然还解决不了这个问题.而目前一些人之所以赞成由律所来撰写招股书,他们看到的更多的是IPO过程中的利益,而根本就没有考虑到IPO的责任问题. 除此之外,律所撰写招股书只会增加发行人的发行成本,最终损害投资者的利益.对于中伦律所来撰写 富创精密 的招股书一事,虽然有舆论将此称为是"律所抢了券商的饭碗",但这种说法明显言过其实,律所抢券商饭碗是假,更多地瓜分发行人的蛋糕是真.比如,在 富创精密 IPO过程中,发行费用合计2.63亿元,费用率为7.19%.其中,保荐及承销费为2.07亿元,费用率为5.66%,这也表明保荐机构并没有少收取费用;而律师费3750万元,费用创下了国内公司IPO之最.因此,律所撰写招股书并没有让保荐机构少收费,相反还增加了发行人的成本开支,而这些增加的费用,最终转嫁到投资者的身上,让投资者来买单.因此,从保护投资者的角度,这种做法也是不足取的. 总之,在目前的法律框架下,也是基于国内资本市场及律所发展的现状,由律所跨界来撰写招股书的做法是不宜提倡的,应该予以制止.专业人做专业事,律所的长处在于法律问题,因此,该做的也是法律方面的事务.律所需要做的就是把自己的本职工作做好.实际上,国内不少律所连自己的本质工作都做不好,比如,对上市公司弄虚作假睁只眼闭只眼,甚至沆瀣一气.因此,作为律所还是应该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切实为上市公司及中国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保驾护航. | 0.897558 | 942 | 0.0224 | 0 | 1,866 | 418 | 998.9 | 4.015625 | 0.136943 | 0.017498 | 200,200,027,350 | 法律_司法 |
瑞典妓女合法化22年,只抓顾客不罚妓女,结果男人跑到了邻国消费
瑞典妓女合法化22年,只抓顾客不罚妓女,结果男人跑到了邻国消费 之前的多篇文章,说到了欧洲各国对妓女问题的态度,荷兰,德国,希腊妓女完全合法,与之相关的妓院等行业也被允许存在,他们想要通过这一方式,规范风俗行业,以此达到减少暴利犯罪,保障公众健康和获得税收的目的.也有些一些国家,则是走上了不同的道路,比如瑞典,就开创了妓女管理的"北欧模式",获得不少国家效仿. 瑞典是诺贝尔奖的诞生地,社会发达程度位居世界前列,作为诺贝尔的故乡,瑞典在科技领域表现出色,拥有一批全球领先的科技行业.该国人均收入同样表现抢眼,是世界上国民生活水平最高的国家之一,极高的生活质量,也让瑞典国民教育发达,在性教育方面也走在了世界前列. 瑞典的性教育被很多人视做典范,该国从1942年开始就开展了对7岁以上儿童的性教育,后来还通过电视等多种媒介,宣传性知识.经过多年努力,瑞典的性教育取得了不错的成果,几乎全民普及.在瑞典,老一辈人向年青一代传授性知识,性道德等,如同家常便饭一般.时至今日,瑞典国民性病患病率极低,20岁以下女孩早孕的情况几乎没有,这种成就只有性教育同样前卫的荷兰能够相比. 性教育的普及,也让瑞典人对风俗行业持有开放的态度.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在社会高度发展的欧洲,掀起了一场性解放的浪潮,有关妓女合法化的呼声席卷很多欧洲国家.在此情况下,不少国家都开始讨论妓女合法化的可行性,经过多年的争论后,瑞典早于荷兰和德国,在1999年通过了风俗行业合法化的法令. 与荷兰和德国不同的是,瑞典的法令规定,妓女这一职业是合法的,但是顾客如果付钱消费,是不合法的,会最高面临6个月的牢狱之灾.这种只抓顾客不罚妓女的方式,是瑞典在女权运动兴起的情况下妥协的产物,也是瑞典的独创,被称为"诺迪克模式". 这种模式,后来还获得了多国的纷纷效仿,同为北欧国家的冰岛和爱尔兰,在2009年通过了类似的法案.加拿大,爱尔兰和以色列等国,也有了相关的规定.因为是在瑞典和北欧国家推行,"诺迪克模式"又被称为"北欧模式",不过,对于该法案正确与否,至今还存在着争论. 在瑞典,女权运动者和一些政客将"诺迪克模式"视作骄傲,认为这是规范风俗行业非常好的政策.而在某些方面的数据,也支持了他们的观点,自法案实施之后,瑞典的妓女和顾客人数明显减少,与风俗行业相关的人口贩运活动也随之减少.法令实施前的1995年,瑞典有近3000名妓女,后来这一人数减少了40%.2014年,瑞典一项研究发现,与2005年相比,街头妓女揽客的行为减少了一半. 不过,与女权运动者和政客们的乐观相比,反对者却对"北欧模式"提出了很大的质疑,他们认为这项法案本身就充满着矛盾,想要通过这种方法限制风俗行业发展,逐渐淘汰妓女,太过于一厢情愿.很多妓女因此转入地下,她们通过临时公寓暗中工作,随着互联网的普及,顾客可以在网上轻易寻找目标,私底下进行交易,这样就加大了执法的难度. 对这项法案反对最强烈的人群,就包括妓女.表面上看,这是保护她们的权益,对她们的工作予以承认和尊重.但是,性工作者反而觉得这是对她们的歧视,因为这项法案,她们无法和人正常的居住,因为对方可能会被认为是顾客,那些房东对性工作者也会避而远之,担心他们的正常交易被人误解. 同时,性工作者收入会受到影响,而且在争取子女抚养权时也处于弱势的一方.她们甚至认为,这项法案的受益者是丹麦及其它邻国的妓女,因为国内对顾客的限制,男人们只能跑到丹麦这些国家消费,这就造成了风俗行业表面上消失的假象. 因此,在对风俗行业的看法上面,徘徊于禁与不禁之间的欧洲,瑞典的模式只是作为借鉴而已,即使不少国际效仿,其起到的效果仍待进一步研究. | 0.89916 | 773.5 | 0.028609 | 0 | 1,515 | 352 | 828.9 | 4.152344 | 0.140918 | 0.029304 | 200,200,027,451 | 法律_司法 |
俄媒解读为何中国是世界最安全国家:中国更加重视预防犯罪
俄罗斯"自由媒体"2月11日文章,原题:中国如何成为最安全的国家近日,中国的社交网络和媒体都在热烈讨论中国建设银行前雇员陈伊乐事件.她在实施犯罪25年后仍被判刑.另外,在广州一名前中国银行雇员,在窃取银行资金后潜逃国外,27年后她也被从国外遣返回国.这些事件表明,中国实施的"天网"行动和遣返逃犯系统的效率,正所谓:法网恢恢,疏而不漏. 但这绝不是让中国成为世界上最安全国家之一系列措施中的关键.中国更加重视预防犯罪,包括日常教育和安全保障工作.在学生时期,老师就向学生们详细地阐明,应如何在社会上为人处世,什么行为是好的,什么行为是坏的.同时,国家使用技术手段,保护孩子免受网络不良内容的侵害.在中国,针对未成年人的犯罪行为被视为十分危险,因此被坚决制止.中国的居委会,企事业单位与国家机关中的党组织,以及工会在预防犯罪方面都发挥着重要作用.中国还拥有世界上覆盖面最广的视频监控网络,使用其他国家前所未见的面部识别系统和人工智能. 因此,中国成为世界上最安全的国家之一.此前,中国还公布了国家安全形势数据.中国公安部副部长许甘露表示,中国是命案发案率最低,刑事犯罪率最低,枪爆案件最少的国家之一.10年来,刑事案件,安全事故等指数大幅下降.2021年,杀人,强奸等八类主要刑事犯罪和毒品犯罪,抢劫抢夺案件,盗窃案件的立案数及一次死亡3人以上的较大交通事故数量较2012年分别下降了64.4%,56.8%,96.1%,62.6%和59.3%.中国安全部门在打击犯罪方面得到了社会的大力支持,社会对犯罪分子的不容忍是在这一领域取得胜利的保证.他说:"2021年,根据国家统计局的调查,安全感达到了98.6%,较2012年提升了11个百分点.当今中国成为世界上公认的最安全的国家之一." 在中国感到有安全感的不仅是中国人,还有那些到过中国或长期居住在中国的外国人.西方媒体也不时有这样的报道.这些"老外"在西方媒体上表示,他们在中国的生活是多么的舒适和安全. 其中一篇文章最近甚至出现在美国精英的喉舌"纽约时报"上.在这篇文章中,一位美国妇女讲述了她的两个女儿是如何在中国成长,并在当地学校接受教育的.她们在学校不仅仅是学习,更是接受教育.在中国,这两个过程是不可分割的.这位母亲告诉美国人,她的女儿从7岁起就独自安全地在一座拥有超过千万人口的城市中穿梭.父母对她们的安全一直很放心,因为这种安全不仅是由警察,而且是由整个中国的氛围和社会保障的.在中国学校,发生像美国那样的走廊枪战事件是无法想象的.她还提及回到美国后的感受,她在中国的安全感已变成时常对家庭成员生命和健康的担心,他们现在正处在一个充满矛盾和武器泛滥的社会中. 此前新闻 俄罗斯铁路正在为对手运送稀土,俄媒:应和中国谈判以切断供应线 当前俄乌冲突已经陷入了残酷的堑壕战和消耗战,乌克兰方面装备的苏式武器和弹药库存正在耗尽,西方国家已经决定向乌克兰提供包括主战坦克在内的大量西方武器装备,可以预见未来乌克兰将得到大量来自欧洲军工企业的武器装备供应.俄罗斯方面必须开始考虑如何削弱欧洲的军工制造能力,而稀土和钨对于军工生产具有战略意义,欧洲的稀土和钨资源大都来自于中国,这些战略资源经过俄罗斯的铁路系统而运往欧洲.也就是说,俄罗斯的铁路正在为对手运送稀土和钨,而这些稀土和钨制造出的武器最终却用来对付俄罗斯军队. 近日,俄罗斯媒体"军事评论"发文表示,俄罗斯铁路系统正在为欧洲军工企业运送具有战略意义的钨和稀土资源,这将对当前俄军在乌克兰的特别军事行动产生负面的影响,俄罗斯当局必须出具相应的措施来改变这一现状.俄媒认为,鉴于当前中国的中立立场和中俄之间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武断的切断中俄铁路运输联系是不明智的,而且俄罗斯受到的损害更大,因为俄罗斯的军工企业也需要中国的稀土和钨.俄媒指出应该和中国展开谈判协商解决,而最佳的措施是通过大规模采购稀土资源来买断欧洲的份额,从而使欧洲的军工企业崩溃. | 0.913595 | 827.5 | 0.00486 | 0 | 1,627 | 508 | 905 | 4.277344 | 0.127492 | 0 | 200,200,027,527 | 法律_司法 |
遗失物立案标准是什么呢?遗留物与遗失物的相同点和区别分别是什么呢?
遗留物与遗失物的区别在于占有人对物占有时的心理状态,占变动状态,是否享有费用或报酬请求权等.遗留物与遗失物的相同点是两者都是有主动产,未丧失所有权,法律效果是一致的.
一,遗留物与遗失物的区别
遗留物与遗失物的区别如下:
1.从占有人丧失对物的占有时的心理状态而言,遗失物占有人遗失动产时,往往是无意识的,事后也一般难以准确回忆或说明遗失发生的具体地点;而遗忘物的占有人均是有意识地将物放置于某地,事后也能准确地回忆或说明物所遗留的具体地点或场所.
2.从拾得人的主观心理状态而言,拾得人对于所拾之物是遗忘物还是遗失物,往往会有直观的判断.侵占遗失物与侵占遗忘物所负法律责任迥然,一个只是作为民事纠纷来调解,而另一个要遭受国家刑罚.原因就在于,如果这两种拾得人将拾得物据为己有,主观恶性是不同的.侵占遗失物的主观恶性小,所以只赔偿;侵占遗忘物 的主观恶性大,所以要受刑罚惩罚.
3.从占有变动模式上,遗失物为"占有 - 无人占有"模式,而遗忘物采取"占有 - 占有" 模式.正是遗忘物物主的遗忘行为造成场所管理人对遗忘物自动取得占有,不管管理人是否发现并拾取遗忘物.
4.从法律效果上,遗失物的拾得人享有费用或报酬请求权,而遗忘物的拾得人或发现人不享有费用或报酬请求权.
二,遗留物与遗失物的相同点
1.遗失物和遗忘物均为有主的动产;
2.遗失或遗忘状态发生时,占有人均失去对该物的占有.从实质上看,二者的联系也非常密切.首先,财物脱离所有人后被占有是一个连续的发展的过程,遗忘与遗失往往构成这一发展过程的两个相续的阶段.在这一动态的发展过程之中很难确定一个合理的点而将两者断开;其次,从法律的角度而言,由于我国民法上并无取得时效制度,则无论财物脱离所有人经过多长时间,所有人都并未丧失其所有权,在这一点上遗忘物与遗失物的法律效果是一致的.
三,遗失物立案标准
若遗失物没有被人捡到,是不能立案的,法律快车提醒您,但是公安部门还是会根据自身的职责对物品进行寻找,只有如果捡到遗失物的人拒不归还的,才会涉嫌侵占罪,这时可以立案.
"刑法"第二百七十条 将代为保管的他人财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拒不退还的,处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二年以上五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将他人的遗忘物或者埋藏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拒不交出的,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 | 0.895044 | 73.5 | 0.027451 | 0 | 202 | 218 | 781.6 | 4.074219 | 0.127308 | 0.013433 | 200,200,027,785 | 法律_司法 |
普法解读:有期徒刑和无期徒刑的区别
普法解读:有期徒刑和无期徒刑的区别 有期徒刑和无期徒刑是我国刑法中常见的两种刑罚类型.它们之间的主要区别在于刑期的长短和刑罚执行期间的监管方式. 有期徒刑的刑期一般为六个月以上十五年以下,但有两种例外:一是判处死刑缓期执行的犯罪分子,如果没有故意犯罪,且确有重大立功表现的,二年期满以后,减为二十五年有期徒刑;二是数罪并罚的,有期徒刑总和刑期不满三十五年的,最高不能超过二十年,总和刑期在三十五年以上的,最高不能超过二十五年. 无期徒刑是剥夺犯罪分子终身自由的刑罚方法,但并不意味着真的是"遥遥无期",只要好好改造,还是会重获自由的.在执行期间,认罪服法,接受教育改造,确有悔改或者立功表现的,可以获得减刑,由无期徒刑减为有期徒刑;实际执行刑期十三年以上,如果认真遵守监规,接受教育改造,确有悔改表现,没有再犯罪的危险,可以假释. 无期徒刑必须附加剥夺政治权利终身. 因此,有期徒刑主要适用于轻,中等刑事犯罪行为,而无期徒刑则主要适用于严重刑事犯罪行为.以下将举两个案例,进一步解释这两种刑罚类型的区别. 案例一:杀人案 张某因为与邻居发生争执,在情绪失控下用刀将邻居杀害.法院认定张某犯有故意杀人罪,判处其无期徒刑. 这个案例中,张某的犯罪行为非常严重,符合无期徒刑的适用条件.张某被判处无期徒刑后,将被长期监禁,直至表现良好获减刑或者刑满释放.这也是为了维护社会秩序和保障公共安全的需要. 案例二:盗窃案 王某因为贪图小利,盗窃了一辆车,被抓后被判处有期徒刑3年.经过表现良好和积极悔过,王某最终获得了缓刑执行. 这个案例中,王某的犯罪行为较为轻微,符合有期徒刑的适用条件.王某被判处有期徒刑后,可以在一定期限内服刑,也可以根据自己的表现和情况的变化,获得缓刑执行.这也是为了让罪犯能够有机会反思自己的错误,改正错误,重新回到社会中来. 警示和普法建议 根据以上两个案例,我们可以看出有期徒刑和无期徒刑的区别在于犯罪行为的严重程度和刑期的长短,这也反映了刑法对不同犯罪行为的惩罚力度和社会管控方式的不同.因此,我们应当认识到: 犯罪行为的严重程度与刑罚类型的适用有密切关系; 刑罚的适用不仅是为了惩罚罪犯,更重要的是为了维护社会秩序和保障公共安全; 犯罪行为的惩罚力度和刑期长短并非越重越好,应当根据罪犯的实际情况进行合理的判决和刑罚执行. 因此,作为普通公民,我们应当: 加强法律意识,不违法乱纪,自觉遵守法律法规; 如果不懂法律,应当多向专业律师,法律援助机构等咨询,以免因为不了解法律而犯错误; 如果遇到刑事案件,应当积极配合调查机关,认真履行自己的法律义务,避免因不配合而受到处罚. 最后,也提醒大家,法律是一把双刃剑,切忌用它来满足个人私利或者进行不正当的行为.只有遵守法律,才能为社会建设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 0.897458 | 590 | 0.036721 | 0 | 1,162 | 247 | 482.9 | 4.320313 | 0.112712 | 0.008982 | 200,200,027,870 | 法律_司法 |
有人问:非婚生子与婚生子平权,公平吗?
人口与生育政策,历来是民众关注的热点议题. 近日,四川省卫健委印发了新版"四川省生育登记服务管理办法",该办法将自2023年2月15日起施行,有效期五年.值得注意的是,新版"办法"提到生育登记将取消是否结婚的限制,明确"凡生育子女的公民,均应办理生育登记".这意味着生育登记将不再与结婚证绑定,单身生育的公民也可以为自己的孩子办理生育登记的相关手续. 推进生育登记与结婚证脱钩,并非四川首创.陕西,广东,福建等地在2022年便已放宽了生育登记中的结婚限制.此外,川陕粤闽地区均支持非婚生,婚生新生儿落户,但对于非婚生孩子的户口登记有相关材料要求. 四川省卫健委1月12日曾发布政策解读,指出"办法"取消了对登记对象是否结婚的限制条件,意在将生育登记的重心转移到生育意愿和生育结果上来,回归人口监测及生育服务本位,旨在体现生育登记的服务性与包容性.而在互联网上,对于四川新政的讨论并未停息.舆论争辩的方向也从"生育登记","落户"转向了"非婚生子与婚生子平权是否公平","非婚生育是否应该合法化"的维度. 究竟该如何理解新政的初心?对于潜在的问题,法律又该如何跟进,回应?观察者网特邀2021年度"全国三八红旗手",上海市法律援助中心,静安区法律援助中心律师张玉霞做出如下解读: 医护人员与新生儿握手 新华社资料图 观察者网: "四川放宽生育登记","川陕粤闽非婚生子女可以落户,但有材料要求"这些消息在互联网上引发了热议,当然其中也有不少争议.对比以往的政策,是不是如一些网友感觉的那样,现在非婚生子女落户的要求更松了? 张玉霞: 四地放宽生育登记是为了让相关部门更好地开展妇幼服务,并非放宽落户政策,而针对非婚生子女落户要求也不存在"现在更松"一说. 其实早在1988年12月25日实施的"关于加强出生登记工作的通知"就规定,对于非婚生育婴儿的人,应当给予批评教育直至进行行政和经济处罚,但对婴儿都应当给予落户.但在各地执行情况不一. 2015年12月31日实施的"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解决无户口人员登记户口问题的意见"(国办发〔2015〕96号)中,提出要为非婚生子女依法落户,并对非婚生子女的落户条件,流程作出规定.之后2016,2017年,各省市陆续出台实施细则,这则新闻中四地也早已出台非婚生子女的落户规定. 观察者网: 一些观点认为生育登记不与结婚挂钩意味着"非婚生育合法化",您觉得这个判断成立吗?在日常的法律实践中,调整后的生育登记与落户政策可能会带来哪些影响? 张玉霞: 不成立,非婚生育行为已于2021年合法化,虽然已合法化,但不代表国家鼓励该行为,国家自始提倡夫妻婚生. 非婚生子行为根据曾经的"人口与计划生育法"规定,属于违法行为,应当依法缴纳社会抚养费.但在2021年8月20日最新修正后,已经删除该条款,非婚生子行为已经不再是违法行为了. 早在1950年5月1日实施的"婚姻法"第15条就规定,非婚生子女享受与婚生子女同等的权利,任何人不得加以危害或歧视.2021年1月1日实施的"民法典"第1071条也再次规定,非婚生子女的权利受法律保护,享有与婚生子女同等的权利. 非婚生子女的生育登记不与结婚挂钩,可以落户是保障非婚生子女权益的体现.实践中,予以落户是最基本的人身权利保障.这样后续的医疗,教育,日常生活才能获得基本保障. 放宽生育登记,使得人口监测更为精准,也让政府部门能够让未婚生子,未婚先孕的群体得到应有的妇幼保健等服务,能够推动妇幼服务更好地开展,保障该群体的生育权利及待遇.以前非婚生子落户难,常年黑户状态,导致看病难,读书难,随着年龄增长,日常生活越发受到影响,给予落户后,大大解决了上述问题,让他们能恢复正常人的生活. 全国至少有四个地区已放宽生育登记,图自澎湃新闻. 观察者网: 报道中提到非婚生子女落户需要"非婚生育声明"这一材料,文本内容为声明人声明某个小孩是自己与某某某非婚所生.但也看到有一些案例,某个孩子的亲生父母出于种种原因都不配合,也不愿意提交证明材料.在这种两边甩手的情况下,孩子可能仍旧无法落户.那么孩子该如何来维权?是否能通过公共户口来解决自己无法上户口的问题? 张玉霞: 关于父母都不给办理落户的黑户人员,其实在"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解决无户口人员登记户口问题的意见"中也有相关规定,如果父母不给办理,其本人或者其监护人也可以办理.如果已经成年,那么本人可以办理.如果尚未成年,可以由更为合适的家属先申请做监护人,然后以监护人名义申请办理. 如果无人办理或因父母不配合导致无法办理的,本人或监护人可以向所在居委,派出所,学校等反映情况,相关部门发现孩子权利受损的,按照相应程序由检察机关支持起诉,以侵犯姓名权为由要求父母履行落户义务.2022年,浙江省常山县检察机关就支持起诉一起侵害姓名权案件,网上也有相关新闻报道"父母12年不为孩子办户籍,检察机关以支持起诉方式为黑户少年正名". 观察者网: 一些网友担忧目前的政策调整可能会变相导致私生子增多,为第三者提供便利,冲击社会公序良俗.还有观点认为新政会为代孕提供便利.您觉得对于这些潜在的问题,法律该如何跟进,回应? 另外根据我国刑法的规定,在有合法配偶的情况下又与他人结婚或者明知他人有配偶而与之结婚,涉嫌构成重婚罪.有观点就提出,现在放开了生育登记,会不会放任了"家外有家"的情况?比如,某个孩子的生父在婚姻期间,与他人在没有领结婚证的情况下生下了他/她,并借助政策解决了孩子的落户问题.这种情况涉嫌构成重婚罪吗?在司法实践中会像大家认为的那样造成漏洞吗? 张玉霞: 法律可以揭露,惩治罪恶,却不能消除罪恶. 关于第三者,这类违反公序良俗的行为本就不受法律保护,如果以夫妻名义共同生活,涉嫌构成重婚罪,可处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但这类情况下孩子是无辜的,应当受到法律保护. 放开生育登记,一定程度上确实为第三者提供了便利,但这并非是鼓励,放任"家外有家","非婚生子",而是为了解决更多受黑户影响正常生活的人群.例如女方怀孕后,男方不想结婚不想要孩子,一走了之,女方属于非婚生子;女方被强奸导致怀孕,医生告知如果流产今后难以再怀孕,女方决定留下孩子. 关于第三者的问题,其实在民事,刑事方面都有法律规定,要承担相应责任. 民事方面,根据"民法典"第1091条:与他人同居导致离婚的,无过错方有权请求损害赔偿.如果出轨中存在转移,隐匿,挥霍财产等情形的,根据"民法典"第1092条,在离婚分割夫妻共同财产时,可以少分或者不分.如果将财产赠与给第三者,这样违反公序良俗的行为是无效的,可以要求返还. 刑事方面,如果以夫妻名义共同生活,涉嫌构成重婚罪,可处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如果只是为非婚生孩子办理落户,并不会构成重婚,需要以夫妻名义共同生活才会构成. 关于代孕,这类黑色产业的出现,成因复杂,主要还是因为有需求存在,并不会因为非婚生子的生育登记,落户而有大的变化,只要有需求,有利益,即使没有这些措施,违法份子也可以通过办理"结婚 - 落户 - 离婚"的方式给代孕孩童落户. 新生儿 新华社资料图 当然,法律及具体操作细节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完善, 有观点提到的"担心为代孕提供便利",那就更应为非婚生子办理生育登记及落户,因为登记信息越完善,人口监测便能越精准.例如公安部门可以对非婚生子的改性更名,户籍变动,母子分户,居住登记,就读登记等进行了解核查,从而辨别是否存在代孕贩卖人口的违法行为. 观察者网: 还有人担忧,非婚生育带来的抚养问题.可能出现的情况是:男女双方不结婚生育子女,在孩子后续成长过程中相互甩锅,不承担共同抚养子女的责任.根据"民法典"第1071条,不直接抚养非婚生子女的生父或者生母,应当负担未成年子女或者不能独立生活的成年子女的抚养费.如果生父母没有尽到抚养义务,非婚生的孩子该怎么进行维权? 张玉霞: 如果一方抚养而另一方未尽的,抚养一方可以提起诉讼要求另一方支付抚养费.如果双方都不抚养的,孩子可能是跟着爷爷奶奶,外公外婆或其他亲属生活,其他亲属可以申请撤销父母的监护人身份,指定自己为监护人,然后代孩子起诉父母支付抚养费.如果父母不抚养,也没有其他人抚养孩子,使得孩子处于无人照料的危急情况中,那么该行为涉嫌遗弃罪,孩子可向公安部门报案寻求帮助.孩子成年后,也可以直接起诉父母要求支付抚养费. 观察者网: 对于非婚生子女和婚生子女平权,很多人也能认同"无论父母如何,孩子是无辜的,不应承担苦果"这样一种理念.但也有疑虑:非婚生子从生父母那里所享有的权力和所应履行的义务该如何划定?比如某人的婚生子承担着赡养老人义务,但其非婚生子并未尽这方面的义务,但在继承权上两人却是平等的,这对于婚生子而言是否不太公平? 张玉霞: 非婚生子女享有与婚生子女同等的权利,履行同样的义务,但法律规定的仅是最低的底限,子女超过法律底限之上承担赡养等义务,是人之常情,理所应当的. 同等权利不代表继承同等份额的遗产.因为是非婚生子女,客观情况导致其对父母的照料可能少于婚生子女,对此法律也早有规定,现在的"民法典"以及曾经的"继承法"都规定尽主要扶养义务或与被继承人共同生活的继承人,可以多分.有扶养能力和有扶养条件但不尽扶养义务的,应当不分或者少分.而这样的分配规则是针对所有子女的,即使是婚生子女,如果不赡养父母,而非婚生子女尽主要赡养义务的,那么婚生子女要少分,非婚生的要多分. 观察者网: 前面提到"非婚生育声明",非婚生子女可以依靠这样一个声明来作为证据要求亲生父母履抚养自己的义务吗?这样一个声明是否也能让这个孩子将来继承亲生父母的财产?反过来,对于亲生父母来说,是否也可以凭借这样一个证明亲子关系的声明,来要求非婚生子女履行赡养自己的义务? 张玉霞: 非婚生育声明仅是办理落户的材料之一,并不能证明亲子关系,更不能凭该证明享有父母或子女身份对应的权利. 落户时需要提供"出生医学证明",户口簿,结婚证或者非婚生育说明,而"出生医学证明"才是证明亲子关系的,只有证明了亲子关系,才享有父母或子女身份对应的权利. 对于身份关系有异议的,也可以通过法院诉讼处理,根据"民法典"第1073条:对亲子关系有异议且有正当理由的,父母可向法院起诉请求确认或者否认亲子关系,成年子女可向法院起诉请求确认亲子关系. 附录|参考法条: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解决无户口人员登记户口问题的意见"(国办发〔2015〕96号) "人口与计划生育法"(2015年修正) "民法典"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观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关注观察者网微信guanchacn,每日阅读趣味文章. | 0.889748 | 2,199.5 | 0.034396 | 0 | 4,379 | 1,241 | 995.1 | 4.042969 | 0.140714 | 0.01892 | 200,200,028,008 | 法律_司法 |
劳动合同和劳务合同有什么不一样呢?-深圳法斗士
我国"劳动法"第十六条规定:劳动合同是劳动者与用人单位确立劳动关系,明确双方权利和义务的协议.劳务合同是当事人各方在平等协商的情况下达成的,就某一项劳务以及劳动成果所达成的协议. (1)主体资格不同.劳动合同的主体只有一方是公司,私营经济机构,非营利性企业等机构,即用人单位,另一方则一定是劳动者本人,劳动合同的主体不可以与此同时全是普通合伙人;劳务合同的主体既可以是法定代表人,机构中间签署,还可以是中国公民本人中间,公民与法人中间. (2)主体性质及其关系不同.劳动合同的彼此主体间不仅仅存在资产关联,还存在着人身关系,劳动者务必遵循用人单位的管理制度,彼此是领导干部与被领导干部,操纵与被操纵的单位隶属;劳务合同的彼此主体中间只有资产关联,彼此法律法规影响力公平,不会有单位隶属,提供劳务一方不必变成用人企业的组员就可以提供劳务. (3)主体的待遇不同.劳务关系中的劳动者得到薪水除彼此自主承诺金额外,别的最低工资标准,工资支付方法,商业保险,个人公积金等薪资福利要遵循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而雇佣关系中提供劳务者得到的酬劳,付款方式,商业保险等,关键由彼此本人自主商议,法律法规未做太多管束. (4)合同内容的任意性不同.劳动合同的关键条文及内容由"劳动合同法"等法律法规明文规定,不可以由双方商议,如用人单位要为劳动者给予符合我国要求的工作标准等;劳务合同由合同书对方被告方在没有违反强制法要求的情形下由彼此本人自主商议,任意性较强. (5)法律调整不同.劳务合同关键由民法典,担保法调节,而工作规律由劳动合同法及有关行政规章来标准调节. (6)合同书的法律依据:劳动合同不执行,不依法执行所造成的义务不但有民事诉讼上的义务,并且也有行政部门上的义务,如用人单位未按照规定交纳社保费的,由社会保险行政机关或是税务部门责今期限交纳.劳务合同所造成的义务仅有法律责任,即合同违约责任与赔偿责任,不会有行政责任. (7)纠纷案件处理方法不同.劳动合同纠纷案件产生后,异议一方应先去劳动仲裁联合会申请办理劳动仲裁,不服气劳动仲裁在法律规定期内内才可以到人民检察院提起诉讼,劳动仲裁是前置程序;劳务合同纠纷案件发生后,异议彼此可以立即向大家人民法院提到起诉,不必"诉讼外置". 中企智库是一个专门为企业提供一站式服务的法律平台,每一位律师在公司法,劳动法,合同法,经济法,刑法等不同领域深耕多年,积累丰富经验,为企业提供全方位的法律服务,团队分工协作高效服务,不仅让客户感到专业,信任,更让客户感到省心,安心. | 0.899814 | 539 | 0.001871 | 0 | 1,054 | 220 | 1,238.3 | 4.003906 | 0.118738 | 0 | 200,200,028,196 | 法律_司法 |
优化营商环境,助力统一大市场构建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深化要素市场化改革,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完善产权保护,市场准入,公平竞争,社会信用等市场经济基础制度,优化营商环境. 2022年11月,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有关部门,地方发展改革委和第三方机构发布"违背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典型案例及处理情况(第4期)",公布了多起违规转让,招标,拍卖特许经营权,增设市场准入条件等限制共享单车企业准入经营的典型案例以及处理情况,引发相关方关注. 为进一步明确规则,完善制度,划清底线,加强监管,规范治理,营造良好营商环境,瞭望智库于近期在京召开"完善市场准入制度,优化营商环境"研讨会,邀请有关部门负责同志,专家学者就相关问题进行研讨. 多地限制企业准入经营被通报 国家发展改革委有关同志介绍,第4期通报包括全国23起违背市场准入负面清单的典型案例以及处理情况,其中,共享单车企业被限制准入经营较为典型.如华东某省市有关部门与共享单车企业签订独家战略合作协议,限制其他共享单车企业准入经营;西南某省市以招租采购方式变相设置市场准入条件,限制共享单车企业准入经营;中部某省市以特许经营权公开拍卖方式限制共享单车企业准入.目前,有关案例已完成整改. 住建部原副部长仇保兴认为,有关部门对相应案例采取纠正举措是有必要的.在管制经济学中,政府部门对市场主体的管制主要有四个类型:外部性,信息不对称,高度地理垄断以及存在风险.个别地方政府以特许经营权等方式妨碍共享单车企业自由竞争涉嫌滥用管制权.相关地方如果违背市场准入负面清单限制企业经营,不仅损害了市场主体权益,而且也限制了市民选择出行方式的自主权. 中国政法大学副校长时建中认为,特许经营分为商业和政府两类,政府特许经营应面向提供公共产品的公用事业.共享单车解决了居民交通出行最后一公里不便的问题,干的是政府干不了也不愿意干的事情,纳入特许经营于法无据,损害了市场竞争和消费者权益. 全国政协社会和法制委员会副主任陈智敏认为,相关部门通报的问题,涉及老百姓切身利益,但又不是个小问题,小切口大纵深,它还关切到建立全国统一大市场及新发展格局.共享单车和数字经济直接联系在一起,数字经济快速发展,非传统经济,传统经济正处在相互矛盾,相互磨合,相互融合过程中,监管需要与之相适应.往大看,不只是共享单车,我们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正面临复杂的内外客观环境和历史现实,要走向高质量发展,要推动双循环,要实现共同富裕,都要建立全国统一大市场. 北京师范大学法学院副教授王静说,从行政许可角度看,以各类名义设置市场准入门槛是涉嫌违法违规的.2022年3月发布"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意见",在"强化市场基础制度规则统一"中明确规定,实行统一的市场准入制度,严格落实"全国一张清单"管理模式,严禁各地区各部门自行发布具有市场准入性质的负面清单,维护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的统一性,严肃性,权威性. 己任律师事务所高级顾问龙非表示,除了行政许可,在法律层面,一些地方拍卖经营权时援引了"关于市政公共资源有偿使用管理办法",这个管理办法作为规范性文件没有许可的适应权,只是对使用收入如何管理的规定,不涉及也无权对于哪些公共资源可以有偿使用设定,不能成为收费依据. 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经济所企业研究室副主任张铭慎认为,从法律层面看,共享单车行业遭遇的类似情况已经有严格的界定;从经济学角度看,以公共资源拍卖视角来判断是否合理,还需要看前提条件.对于共享单车行业,以招投标的方式,不搞"价高者得",并且以资质前置审查的方式确保后续有一定的竞争,可能更为适合. 以人民为中心,推进"放管服"改革 时建中认为,要正确认识市场与政府的关系.地方政府不是出行服务的提供者,而是市场秩序维护者,服务质量和服务安全的监督者,保护者,要管好比如公司的条件,提供的车辆质量要达到什么标准,最少多长时间要进行适当维护等等.在具体管理办法上,他认为,从反垄断角度,一是要加大公平竞争审查力度,二是提高公平竞争审查质量. 陈智敏认为,要深刻认识到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和新发展格局的战略意义.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要统筹经济,社会,教育,卫生,文化,科技工作.以全国统一大市场为标准来考虑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的相互结合,以建立全国统一大市场为标准,对现行的制度,法律法规进行梳理,建立相应的法律法规.同时,做实做强县域经济,把县域经济作为国内统一大市场的战略支撑点. 中国公安大学教授李春华也提到,在处理相关问题上,要以人民为中心,转变政府思路,推进"放管服".对于相关行业准入,可设立一定标准,符合标准就可以进入,但宽进严管,后面出现问题政府再考虑处罚的事.同时还可考虑设立或引入第三方行业协会来协调处理相应事宜. 王静认为,具体到共享单车行业监管,可考虑放弃"强监管"的提法,避免监管竞争,将经济监管与反垄断执法做适当的分离,同时加强治理政策的统筹与协调,加强经济学分析在治理政策中的作用,对于行业发展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和现象,做具体,深入的经济学分析与判断,避免简单化"一刀切". 中央党校政法部教授张效羽认为,共享自行车属于国家鼓励的绿色出行方式,各级政府应该为共享单车的运营提供便利.具体模式可以采取政府主动划出公共区域作为共享单车停放区域,免费平等地给各类共享单车企业使用.同时,地方政府可以和免费使用政府公共区域的共享单车企业签订行政合同,要求共享单车企业提供平价共享单车服务,同时通过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对乱停车等违规行为进行有效监管,该鼓励鼓励,该支持支持,该罚款罚款,塑造一个既惠及广大群众,又有利于城市绿色出行体系建设,同时有利于营造市场化法治化营商环境的多赢局面. 中国政法大学法治政府研究院教授杨伟东认为,从本质上看要关注三个问题:要不要管,管到什么程度以及什么方式管.在他看来,行政法及监管中包含四个层次的管理手段:信息互通,标准研制,处罚及许可等,共享单车行业已经经过初期发展阶段,进入到精细化发展阶段,更适用于前两种办法,比如可利用大数据等现代技术手段进行区域单车数量的动态管理和调整. 陈智敏也提到,可利用大数据为建立国内统一大市场服务,包括政府建立数字政府,政府职能转型,数字政府服务.国内统一大市场需要在创新,科技,企业及产业升级基础上逐步形成,而产业升级很大程度上要靠大数据. | 0.907075 | 1,307.5 | 0.008058 | 0 | 2,598 | 642 | 825.9 | 4.167969 | 0.110134 | 0 | 200,200,028,202 | 法律_司法 |
广东:行政复议助力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 护航高质量发展
南方网讯(记者/梁曦帆)行政复议是政府系统自我纠错的监督制度和解决"民告官"行政争议的救济制度.广东司法行政系统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聚焦"制造业当家"重点工作,积极发挥行政复议职能作用,持续释放行政复议体制改革效应,加大行政复议助企纾困力度,助力不断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护航广东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优化行政复议流程 为企业维护合法权益开通"快车道" 为进一步畅通涉企行政复议案件申请渠道,广东省司法厅推动各级行政复议机构对申请材料不齐全,但可以通过与有关部门信息共享取得材料的案件,实行"应收尽收""存疑先收",尽可能为企业申请行政复议开辟"绿色通道". 广州市行政复议服务大厅 广州市灵活运用"现场+网络+微信+邮件"等方式拓展复议申请渠道,依托公共法律服务平台和乡镇(街道)司法所设置基层联系点,全力推动复议渠道更畅通便捷,特别注重涉企行政争议吸纳,对涉企复议案件实行"快收""快受",助推涉企纠纷化解进入"快车道". 珠海市不断拓宽行政复议受理渠道,在市涉外公共法律服务中心窗口放置行政复议宣传资料,由值班律师为港澳籍当事人提供内地法律咨询服务,行政复议机构安排专人负责港澳籍当事人复议申请. 在中小企业众多的佛山,东莞,中山等城市,涉企复议案件实行"首问负责制",首次接待来访当事人的行政复议工作人员负责对当事人咨询的解答,登记,全程跟进案件办理情况. 潮州市实现全市行政复议申请"跨域流转,全域通办",对于符合受理条件但不属于本机构受理范围的行政复议申请,由收到申请的行政复议机构进行转送,力争实现企业维权"只进一扇门""最多跑一次". 江门首个工业园区行政复议庭落地鹤山 江门鹤山市在鹤山工业城成立鹤山市人民政府驻中欧合作区行政复议庭,该复议庭是江门地区首个工业园区行政复议庭,依托智慧法治模式向企业提供优质法律服务,积极构建化解行政争议的便捷途径,助力优化法治营商环境. 为加快涉企复议案件办理,压缩企业时间成本,各地积极优化涉企复议案件受理,审查,结案等流程,努力实现90%以上案件审限压缩三分之一以上,年审结率超过90%. 中国通信建设二局不服某行政机关行政处罚一案中,深圳市行政复议机构在立案审查阶段发现处罚适用依据错误,立即协调被申请人撤销行政处罚,只用了十天就妥善解决了争议. 珠海市政府行政复议工作人员进行现场调查 此外,为帮助企业及时排查法律风险,珠海市由"坐堂办案"转变为"上门服务",积极开展"行政复议进园区,进企业"专项法律服务活动,引导企业首选复议解决"政企纠纷",受到企业一致好评. 行政复议"有错必纠"有效规范执法行为 助力企业健康规范发展 各地行政复议机关聚焦杜绝执法不规范,不严格,不文明,以及不作为,乱作为等违法行为,坚决做到"有错必纠",最大限度减少对市场主体合法权益的影响,全力服务广东高质量发展工作大局. 李某是广州市某金属加工机械厂的经营者,因为工厂的一个加工项目存在未验收环保设施便投入生产的情况,广州市生态环境局作出"行政处罚决定书",责令当事人立即改正违法行为,并罚款29000元.对于"行政处罚决定书",李某不服,向广州市人民政府提起行政复议申请.行政复议机关经审查后认为,本案李某的环境违法行为未造成环境污染后果,并及时改正,主动停止生产,符合免予处罚的条件,最终撤销了"行政处罚决定书". 本案中,行政复议机关以"包容审慎""容错纠错"的法治思维,在支持相关行政机关依法行政,处罚违法行为的同时,注意保护正常的企业发展经营,防止过度过宽打击,最大限度避免和减少办案对企业正常经营活动带来的影响. 据统计,近3年全省审结的涉市场执法领域复议案件,直接纠错率达30%.在办案过程中,复议机关秉持"包容审慎"监管,轻微违法免罚的工作理念,对不符合规定的处罚行为"应纠尽纠",助力企业渡过难关. 针对数据安全,个人信息保护,虚拟商品等新业态,新产业领域出现的新问题,复议机关坚决纠正"刚性"执法行为,积极助力企业健康规范发展. 在办理广州某企业不服7000多万元的行政处罚案中,针对职能部门按照传统"线下"产业标准对"线上"社交电商新业态作出"天价"处罚这一现象,行政复议机构及时提出工作意见,推动职能部门合理降低处罚额度,为企业合规整改,良性发展提供了空间. 行政复议调解"无缝对接" 推动矛盾纠纷实质性化解 各地行政复议机构积极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充分发挥复议前,中,后相衔接的"一揽子解决纠纷"机制,推行"复调对接"模式,坚持优先调解,全程调解,合力调解,积极解决涉企行政争议背后的实质诉求. 珠海市建立行政复议前调解和复议中全程调解双轨道调解机制,针对交警执法,交通运输等行政纠纷多发领域的行政争议,行政复议机构在当事人申请立案时主动联系行政机关自查自纠进行立案前调解. 中山市行政复议大厅 中山市积极转变涉企案件审理思路,从"以裁为主"向"裁调并重"转变,将调解贯穿涉企案件全过程.采取组织召开听证会,现场调查等多种方式,将化解争议关口前移.2022年以来,采取行政复议调解化解行政争议的方式,为企业挽回经济损失金额达230余万元. 在某企业不服应急管理部门行政处罚案件中,行政复议机构以助企解难,化解争议为出发点,深入企业实地走访听取意见建议,第一时间对案件进行研判,考虑到申请人在疫情防控期间经营不易,且能及时整改,态度积极等因素,经反复沟通协调,以行政复议调解书的形式结案,将企业的罚款金额打"四折",该企业撤回了行政复议申请,实现了行政争议的实质性化解. 行政复议体制改革以来,广东共办结行政复议案件5万余件,调解结案近1.8万件,大量涉企争议在复议环节得到实质性化解,为构建新型"亲清"政商关系作出积极贡献. 做好行政复议工作"后半篇文章" 推动行政复议效果"以点及面" "现在企业在新一轮高新技术企业评审中,已通过专家评审环节,我们公司已平稳渡过疫情难关,现在我们正式向省政府申请撤回行政复议申请!"2021年4月,广州某公司代理人张女士向广东省人民政府申请撤回行政复议申请. 新冠疫情防控期间,广东省人民政府坚持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两手抓,成功调解了该企业被取消高新技术企业资格申请行政复议一案,并推动行政机关建立同类行政执法行为的制度规范,充分拓展了"办理一案,出台一策,规范一片"的工作效能. 深圳行政复议机构与行政执法机关常态化协调沟通 深圳市建立行政复议机构与行政执法机关常态化协调沟通机制,在个案中利用函询调查,听证,召开座谈会等方式倾听企业对行政执法的意见和建议,搭建好行政机关和企业的沟通桥梁.深圳市行政复议体制改革以来,大型企业优先选择行政复议解决行政争议的比例大幅提高,有10余家央企或世界500强企业,如航天科工,中国建筑,比亚迪,华为,阿里巴巴,腾讯等知名企业,西部数据,新智德精密零件等外资企业,都作为申请人或者第三人参加行政复议. 对于涉及市场执法领域的复议案件,省司法厅指导全省各级行政复议机构建立案件回访机制,区分共性和个性问题分别制发建议书,意见书,常态化组织开展复议决定履行督导抽查专项行动,不让企业仅"赢在一张纸"上. 全省各级行政复议机构还通过信息分享,案例引导等方式,积极支持市场监管部门依法处理对企业的恶意投诉举报,配合检察机关打击以恶意举报手段开展敲诈勒索的行为,切实维护企业正常生产经营秩序.向有关行政机关提出完善制度和改进执法的建议,推动复议结果上升成为制度成果.对涉企纠纷重点领域实行重点监管,推动行政机关出台"减免责清单",统一行政执法标准.探索在维持和驳回类案件中,着力构建企业与行政机关的常态化联系机制,推动行政机关角色由"管理"向"服务"的转变,服务触角从案件本身延伸到企业日常经营活动.企业虽然输了"官司",但获得了行政机关"一对一"法律风险隐患体检排查,促进企业健康发展. | 0.891626 | 1,624 | 0.012967 | 0 | 3,220 | 687 | 1,175 | 4.023438 | 0.127463 | 0.004228 | 200,200,028,282 | 法律_司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