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taset Preview
Full Screen
The full dataset viewer is not available (click to read why). Only showing a preview of the rows.
[{'expected': SplitInfo(name='corpus', num_bytes=0, num_examples=10781, shard_lengths=None, dataset_name=None), 'recorded': SplitInfo(name='corpus', num_bytes=1913839, num_examples=3607, shard_lengths=None, dataset_name='viking-law')}]
Error code:   UnexpectedError

Need help to make the dataset viewer work? Make sure to review how to configure the dataset viewer, and open a discussion for direct support.

Corpus_id
string
Corpus_content
string
_sys_auto_gen_doc_id-3317837555495130513-0
北京市预算监督条例 1996年12月5日 北京市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三次会议通过 2002年3月29日北京市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三次会议第一次修订 2003年4月18日北京市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次会议通过的《北京市预算监督条例修正案》第二次修正 2007年3月30日北京市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五次会议通过的《北京市预算监督条例修正案》第三次修正
_sys_auto_gen_doc_id-3317837555495130513-1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加强对预算的监督,规范预算行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以下简称预算法)和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结合本市实际情况,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本条例适用于市级预算、市级决算和市级预算变更的审查和批准,市总预算和市级预算执行情况的监督。
_sys_auto_gen_doc_id-3317837555495130513-2
第三条 市人民代表大会审查市总预算草案及市总预算执行情况的报告;批准市级预算和市级预算执行情况的报告;改变或者撤销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以下简称市人大常委会)关于预算、决算的不适当的决议;撤销市人民政府关于预算、决算的不适当的决定和命令。 经市人民代表大会批准的市级预算,非经法定程序,不得改变。
_sys_auto_gen_doc_id-3317837555495130513-3
第四条 市人大常委会监督市总预算和市级预算的执行;审查和批准市级预算的变更;审查和批准市级决算;撤销市人民政府和下一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关于预算、决算的不适当的决定、命令和决议。 第五条 市人民代表大会财政经济委员会(以下简称财经委员会)在市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的领导下,承担审查预算草案、决算草案、预算调整方案和监督预算执行的有关工作。
_sys_auto_gen_doc_id-3317837555495130513-4
财经委员会履行前款规定的职责时,可以邀请有关专家参加。 第六条 市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或者市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依照法律规定程序,就预算、决算中的有关问题提出询问或者质询,市人民政府或者有关部门必须研究处理并及时给予答复。 第七条 市人民政府应当贯彻预算法和有关法律、法规;执行市人民代表大会通过的预算和关于预算的决议;做到先有预算,后有支出,严格按照预算支出;建立健全监督制约机制,加强对预算的监督管理。
_sys_auto_gen_doc_id-3317837555495130513-5
市财政部门和市审计部门按照各自的职责依法对市级各部门进行财政监督和审计监督。 第八条 鼓励、支持和保护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对违反预算法律、法规的行为进行社会监督和舆论监督。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有权向有关国家机关检举、揭发违反预算法律、法规的行为,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打击报复。有关国家机关应当为检举、揭发者保密。 第二章 预算草案主要内容的初步审查
_sys_auto_gen_doc_id-3317837555495130513-6
第九条 市级各预算单位应当按照预算法和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在市人民政府规定的时间内完成部门预算的编制工作。部门预算应当综合预算内、外资金,编列到目。 第十条 在市人民代表大会会议举行的一个半月前,财经委员会依照本条例的规定对市财政部门提交的市级预算草案主要内容进行初步审查。 市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有关机构负责人列席初步审查会议,参与市级预算草案主要内容的审查工作。
_sys_auto_gen_doc_id-3317837555495130513-7
市财政部门负责人应当到会对市级预算草案主要内容进行说明,并回答询问。 第十一条 财经委员会对市级预算草案主要内容进行初步审查,可以要求市人民政府发展计划、税务、统计等相关部门汇报情况并提供相应材料。 财经委员会可以听取市级预算单位的部门预算编制情况汇报。 第十二条 市财政、发展计划、税务等部门应当在召开初步审查会议7日前,向财经委员会提供下列材料: (一)国务院、财政部关于编制预算的要求;
_sys_auto_gen_doc_id-3317837555495130513-8
(二)上一年度预算执行情况和本年度预算安排的说明; (三)科目列到类、重要的列到款的预算表,政府性基金预算表; (四)市级预算单位的部门预算草案; (五)本年度税收计划; (六)市级预算单位预算外资金收支安排情况; (七)农业、教育、科技、社会保障支出安排情况; (八)政府采购计划和市对区、县的转移支付方案; (九)市财政资金安排的主要建设项目; (十)初步审查需要的其他材料。
_sys_auto_gen_doc_id-3317837555495130513-9
第十三条 财经委员会对市级预算草案主要内容进行如下审查: (一)贯彻预算法和有关法律、法规以及有关的财政经济政策的情况; (二)依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以及贯彻量入为出、收支平衡、结构合理原则的情况; (三)预算收入的安排与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相适应的情况; (四)农业、教育、科技支出安排的情况; (五)文化、卫生、社会保障等政府公共支出和基本建设支出的安排情况;
_sys_auto_gen_doc_id-3317837555495130513-10
(六)群众关心的重要问题在预算中的收支安排情况; (七)预备费设置情况; (八)为实现预算拟采取的措施; (九)其他重要问题。 第十四条 在财经委员会对市级预算草案主要内容初步审查会议后15日内,市财政部门应当将采纳审查意见的情况书面向财经委员会报告。 财经委员会将初步审查结果向市人大常委会主任会议(以下简称主任会议)报告。 第三章 预算执行情况的监督
_sys_auto_gen_doc_id-3317837555495130513-11
第十五条 经市人民代表大会批准的市级预算由市人民政府组织执行,具体工作由市财政部门负责。 新预算年度开始后,在市人民代表大会批准预算前,市人民政府可以先按照上一年度同期的预算支出数额安排支出,批准预算后,按照批准的预算执行。
_sys_auto_gen_doc_id-3317837555495130513-12
第十六条 市人民代表大会批准市级预算后,市财政部门应当自批准之日起30日内批复市级预算单位的部门预算。市级预算单位应当自市财政部门批复本单位预算之日起15日内,批复所属各单位预算。 市财政部门应当及时将部门预算的批复情况向财经委员会报告。 市人民政府应当及时将市级预算以及各区、县人民政府报送备案的预算汇总,报市人大常委会备案。 第十七条 市人大常委会对市级预算执行情况监督的主要内容:
_sys_auto_gen_doc_id-3317837555495130513-13
(一)执行市人民代表大会批准的预算决议情况; (二)为实现预算采取的各项措施落实情况; (三)按照批准的年度预算向市级预算单位批复预算的情况; (四)预算收入和支出的管理情况; (五)部门预算制度建立和执行情况; (六)法律、法规规定的有关项目预算执行情况; (七)项目资金使用情况; (八)预备费的使用情况; (九)预算外资金收支管理情况; (十)市级预算执行中的其他重要问题。
_sys_auto_gen_doc_id-3317837555495130513-14
第十八条 市人民政府应当在每年第三季度向市人大常委会报告上半年预算执行情况。 市财政部门应当在每季度终了后,向财经委员会报告预算执行情况,并按月提供预算收支报表等有关资料。财经委员会将预算执行中的重大问题及时报告主任会议。 财经委员会可以要求有关部门汇报部门预算和政府采购预算的执行情况。
_sys_auto_gen_doc_id-3317837555495130513-15
第十九条 财经委员会或者市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有关机构根据主任会议的决定,对预算执行中的重大问题进行调查,可以组织听证会,查阅会计帐目等有关资料,并向主任会议报告调查结果。经主任会议决定,可以将调查结果提请市人大常委会审议。市人大常委会可以根据调查结果作出相应决议。 本市各级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单位和个人应当积极协助、配合调查,如实反映情况,提供调查所需要的材料。
_sys_auto_gen_doc_id-3317837555495130513-16
第二十条 市人民政府审计部门应当依法对市级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情况进行审计。市人民政府应当向市人大常委会提出审计部门对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的审计工作报告。 市人民政府应当责成市审计部门将日常审计发现的预算执行中的重要问题,及时向财经委员会通报。
_sys_auto_gen_doc_id-3317837555495130513-17
第二十一条 在预算执行过程中,主任会议认为必要时,可以要求市人民政府责成市审计部门进行专项审计并报告审计结果。经主任会议决定,可以将专项审计结果提请市人大常委会审议。 第四章 预算变更的审查和批准
_sys_auto_gen_doc_id-3317837555495130513-18
第二十二条 市级预算超收收入应当优先用于农业、教育、科技、社会保障等重点项目和其他必要的支出。在市级预算执行过程中,需要动用超收收入追加支出时,市人民政府应当编制预计超收收入使用方案,由市财政部门将编制预计超收收入使用方案的有关情况及时向财经委员会通报。市人民政府应当将预计超收收入使用方案报市人大常委会备案,并向市人民代表大会报告超收收入安排使用情况。
_sys_auto_gen_doc_id-3317837555495130513-19
第二十三条 预算执行中应当严格控制不同预算科目之间的资金调剂,市级各预算单位的预算支出应当按照预算科目执行;确需作出调剂的,必须经市财政部门同意。市级预算安排的农业、教育、科技、文化、卫生和社会保障等重点支出的调减,必须经市人大常委会审查和批准。
_sys_auto_gen_doc_id-3317837555495130513-20
第二十四条 市人民代表大会批准的市级预算在执行中,因特殊情况需要增加支出或者减少收入,使原批准的收支平衡的预算的总支出超过总收入,市人民政府必须依法编制预算调整方案,提请市人大常委会审查和批准。 第二十五条 在市人大常委会举行会议审查批准市级预算调整方案的一个月前,市财政部门应当将市级预算调整的初步方案提交财经委员会初步审查。 第五章 决算的审查和批准
_sys_auto_gen_doc_id-3317837555495130513-21
第二十六条 预算年度终了后,市人民政府应当及时编制市级决算草案,于7月底前提请市人大常委会审查和批准。 市人民政府应当在市人大常委会举行会议10日前,向常委会提交市级决算草案、决算的报告和市级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的审计工作报告。 第二十七条 市人民政府编制的市级决算草案应当如实反映预算执行的结果,根据市人民代表大会批准的预算所列科目编制,按照预算数、变更数以及实际执行数分别列出,并作出说明。
_sys_auto_gen_doc_id-3317837555495130513-22
市审计部门应当建立健全部门决算的审签制度。 第二十八条 对市级决算草案,主要审查以下内容: (一)遵守预算法和有关法律、法规情况; (二)预算年度收支完成情况; (三)重点支出完成情况; (四)政府采购和转移支付完成情况; (五)预备费使用情况; (六)预算超收使用情况; (七)预算结余、结转情况; (八)预算外资金收支完成情况; (九)中央财政补助资金的安排和使用情况。
_sys_auto_gen_doc_id-3317837555495130513-23
第二十九条 市人民政府应当责成市财政部门、审计部门和税务部门在市人大常委会审查和批准市级决算20日前,将决算草案、审计工作报告和税收完成情况报告提交财经委员会。 财经委员会听取决算报告、审计工作报告和税收完成情况报告,对决算草案进行初步审查。市财政部门、审计部门和税务部门的主要负责人应当到会对决算草案、审计工作报告和税收完成情况报告的主要内容进行说明,并回答询问。
_sys_auto_gen_doc_id-3317837555495130513-24
财经委员会可以就决算草案中的有关问题听取有关部门的情况汇报。 第三十条 在市人大常委会审查和批准市级决算时,财经委员会应当向市人大常委会做决算草案的初步审查报告,供审议参考。
_sys_auto_gen_doc_id-3317837555495130513-25
第三十一条 市人大常委会审查和批准市级决算时,应当听取并审议市人民政府关于决算草案的报告和审计工作报告;根据审议情况对市级决算作出决议,必要时,也可以对审计工作报告作出决议。市人大常委会对审计工作报告作出决议的,市人民政府应当在决议规定的期限内,将执行决议的情况向市人大常委会报告。
_sys_auto_gen_doc_id-3317837555495130513-26
第三十二条 审计工作报告应当如实反映对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的审计工作情况,内容应当包括对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的审计评价,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中存在的问题及审计部门的处理情况,以及对改进财政工作和部门财务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市审计部门对市级预算执行情况和其他财政收支审计出的问题应当及时纠正、依法处理。 市人民政府应当在当年年底前将审计出的问题的处理结果书面报送市人大常委会。
_sys_auto_gen_doc_id-3317837555495130513-27
第三十三条 市财政部门应当自市级决算批准之日起20日内,批复市级各预算单位的部门决算,并及时将部门决算的批复情况向财经委员会报告。 市人民政府应当自市级决算批准之日起30日内,将市级决算及各区、县人民政府上报备案的决算汇总,报市人大常委会备案。 第六章 法律责任
_sys_auto_gen_doc_id-3317837555495130513-28
第三十四条 对违反预算法律、行政法规和本条例规定的,依照预算法和国务院有关规定,追究有关部门和政府领导人的责任,依据情节轻重给予行政处分,直至撤销其职务;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三十五条 对检举、揭发违反预算法律、法规行为的人进行打击报复,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尚未构成犯罪的,由有关部门给予行政处分。 第七章 附则
_sys_auto_gen_doc_id-3317837555495130513-29
第三十六条 本市各区、县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对区、县级预算的监督,参照本条例施行。 第三十七条 本条例自2002年7月1日起施行。
_sys_auto_gen_doc_id-14402206862344606598-0
北京市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办法 2004年9月10日 北京市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四次会议通过 第一条 为了加强对文物的保护,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等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情况,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市行政区域内的文物保护工作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 市和区、县人民政府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文物保护工作。
_sys_auto_gen_doc_id-14402206862344606598-1
市和区、县人民政府文物行政部门对本行政区域内的文物保护实施监督管理。 规划、建设、园林、国土资源、工商、公安、发展改革、旅游、宗教等有关行政管理部门应当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依法做好文物保护工作。 第四条 市和区、县人民政府应当将文物保护事业纳入本级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所需经费列入本级财政预算。本市用于文物保护的财政拨款随着财政收入增长而增加。
_sys_auto_gen_doc_id-14402206862344606598-2
市和区、县人民政府应当根据本行政区域内文物保护工作的实际需要,设立文物保护专项经费,用于文物保护。 本市鼓励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组织对文物保护事业进行捐赠。市文物保护基金会、文物保护单位及其他受赠人接受的捐赠,专门用于文物保护,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侵占、挪用。 第五条 本市鼓励和支持文物保护的科学技术研究。
_sys_auto_gen_doc_id-14402206862344606598-3
市文物行政部门应当制定文物保护的科学技术研究规划,促进文物保护科技成果的推广和应用,提高文物保护的科学技术水平。 市和区、县文物行政部门负责组织文物和博物馆专业人才的培训工作。 第六条 本市建立文物普查制度。市人民政府定期组织开展文物普查工作,区、县人民政府负责定期对本行政区域内的不可移动文物进行普查登记,并向市文物行政部门备案。
_sys_auto_gen_doc_id-14402206862344606598-4
第七条 区、县人民政府应当对本行政区域内未核定为文物保护单位的不可移动文物建立档案;定期对其历史、艺术、科学价值进行鉴定,根据鉴定结果,对核定为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的,每三年公布一次。 第八条 市文物行政部门负责组织制定市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的具体保护措施,并公告施行。 区、县文物行政部门负责组织制定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和未核定为文物保护单位的不可移动文物的具体保护措施,并公告施行。
_sys_auto_gen_doc_id-14402206862344606598-5
保护措施包括不可移动文物的修缮、安全、利用、环境整治等内容。 第九条 不可移动文物的管理人、使用人,应当制定文物的保养、修缮计划以及自然灾害和突发事件的预防、处置方案;并根据不可移动文物的级别,市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的,报市文物行政部门备案,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和未核定为文物保护单位的不可移动文物的,报区、县文物行政部门备案。未制定保护计划、方案或者未将保护计划、方案备案的,由文物行政部门责令改正。
_sys_auto_gen_doc_id-14402206862344606598-6
第十条 文物保护单位核定公布后,应当依法划定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地处两个以上行政区域的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其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的划定工作,由相关的区、县人民政府共同负责;对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的划定有争议的,由市人民政府指定的区、县人民政府负责。
_sys_auto_gen_doc_id-14402206862344606598-7
第十一条 两个以上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范围、建设控制地带相互重合的,规划行政部门审批该区域内的建设工程项目时,应当按照其中较为严格的建设控制标准执行。
_sys_auto_gen_doc_id-14402206862344606598-8
第十二条 建设工程选址,应当尽可能避开不可移动文物。因特殊情况不能避开的,对文物保护单位应当尽可能实施原址保护;无法实施原址保护,必须迁移异地保护或者拆除的,建设单位应当报市文物行政部门,由市人民政府批准;迁移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由市人民政府报国务院批准。
_sys_auto_gen_doc_id-14402206862344606598-9
未核定为文物保护单位的不可移动文物迁移、拆除的,建设单位应当报区、县文物行政部门,由区、县人民政府批准。区、县人民政府批准前应当征得市文物行政部门同意。 第十三条 修缮不可移动文物,应当按照批准的修缮方案施工。修缮方案变更的,不可移动文物的管理人、使用人应当报原批准的文物行政部门重新批准。 对文物建筑进行装修,应当符合文物建筑装修标准,不得对文物建筑造成破坏。文物建筑装修标准由市文物行政部门制定。
_sys_auto_gen_doc_id-14402206862344606598-10
第十四条 文物建筑的管理人、使用人应当按照规定加强火源、电源的管理,配备必要的灭火设备。在重点要害部位根据实际需要,安装自动报警、灭火、避雷等设施。安装、使用设施不得对文物建筑造成破坏。 遇有危及文物安全的重大险情,文物建筑的管理人、使用人应当及时采取措施,并向建筑物所在地的区、县文物行政部门报告。
_sys_auto_gen_doc_id-14402206862344606598-11
第十五条 核定为文物保护单位的国有纪念建筑物、古建筑向社会开放的,其管理人、使用人应当保证建筑物的正常开放。市或者区、县文物行政部门发现管理人、使用人的行为造成建筑物有碍开放的,可以责令管理人、使用人进行整治。
_sys_auto_gen_doc_id-14402206862344606598-12
第十六条 本市严格控制利用文物保护单位拍摄电影、电视以及举办展销和其他大型活动。确需利用文物保护单位拍摄电影、电视或者举办大型活动的,拍摄单位或者举办者应当征得文物管理人、使用人同意,并提出拍摄或者活动计划。拍摄电影、电视,利用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报国务院文物行政部门审批;利用市级或者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的,报市文物行政部门审批。
_sys_auto_gen_doc_id-14402206862344606598-13
举办展销和其他大型活动,利用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或者市级文物保护单位的,报市文物行政部门审批;利用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的,报区、县文物行政部门审批。更改拍摄或者活动计划的,应当报原批准的文物行政部门重新批准。 拍摄单位和举办者应当制定文物保护预案,落实保护措施。文物行政部门应当对拍摄单位和举办者的活动进行监督。
_sys_auto_gen_doc_id-14402206862344606598-14
利用文物保护单位拍摄电影、电视以及举办展销和其他大型活动,文物保护单位所得收益应当用于文物保护。 第十七条 核定为文物保护单位的国有纪念建筑物或者古建筑,除建立博物馆、保管所或者辟为参观游览场所以外,如果必须作其他用途的,应当依法经过审批;并且不得改变文物原状、不得危害文物安全。
_sys_auto_gen_doc_id-14402206862344606598-15
第十八条 市文物行政部门应当会同市规划行政部门,根据史料、普查资料等对本市行政区域内有可能集中埋藏文物的地区划定地下文物埋藏区,报市人民政府核定并公布。 第十九条 在地下文物埋藏区进行建设工程的,建设单位应当在施工前报请市文物行政部门组织考古调查、勘探。 在旧城区进行建设用地一万平方米以上建设工程的,建设单位应当在施工前报请市文物行政部门组织在工程范围内有可能埋藏文物的地方进行考古调查、勘探。
_sys_auto_gen_doc_id-14402206862344606598-16
市文物行政部门应当自收到申请之日起五日内组织考古调查、勘探。考古调查、勘探中发现文物的,由市文物行政部门根据文物保护的要求会同建设单位共同商定保护措施。在发现重要文物的区域,市文物行政部门可以会同市规划行政部门划定临时禁止建设区。
_sys_auto_gen_doc_id-14402206862344606598-17
第二十条 博物馆、图书馆和其他文物收藏单位对收藏的文物,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区分等级,设置藏品档案。藏品档案应当报与批准其设立的行政部门级别相应的文物行政部门备案。馆藏文物等级区分不准确、文物藏品档案不完整的,文物行政部门责令其改正。
_sys_auto_gen_doc_id-14402206862344606598-18
第二十一条 博物馆、图书馆和其他文物收藏单位应当对馆藏文物科学分类,妥善保管。馆藏文物应当设立专库保管,馆藏一级文物应当单独设立专库或者专柜保管。无条件设立专库或者专柜保管国有馆藏珍贵文物的,市文物行政部门指定有保管条件的单位代为保管。 第二十二条 博物馆、图书馆和其他文物收藏单位应当建立馆藏文物核查制度,对馆藏文物定期进行检查。
_sys_auto_gen_doc_id-14402206862344606598-19
第二十三条 已经建立完整藏品档案的国有博物馆、图书馆和其他文物收藏单位,申请交换馆藏二级以下文物的,交换双方应当向市文物行政部门提出书面申请,申请内容包括交换馆藏文物的名称、价值,交换的原因、用途、补偿方式,交换单位的背景资料,协议书副本。经市文物行政部门批准后方可交换。 馆藏文物交换双方应当对文物交换情况予以记录,对藏品档案作相应变更。
_sys_auto_gen_doc_id-14402206862344606598-20
第二十四条 交换馆藏文物不得破坏原有馆藏文物正常序列,不得破坏已经形成的展览体系。 第二十五条 非国有文物收藏单位和其他单位举办展览借用国有馆藏二级以下文物的,出借方应当向市或者区、县文物行政部门提出书面申请,申请内容包括出借馆藏文物的名称、价值,借用的原因、用途,借用单位的背景资料,协议书副本。经文物行政部门批准后方可出借。
_sys_auto_gen_doc_id-14402206862344606598-21
第二十六条 修复、复制、拓印以及为制作出版物、音像制品等拍摄馆藏珍贵文物的,文物收藏单位应当报市文物行政部门依法审核或者批准。 第二十七条 文物商店不得剥除、更换、挪用、损毁或者伪造市文物行政部门粘贴在允许销售的文物上的标识。 第二十八条 文物商店应当对购买、销售的文物做出记录,并于购买、销售之日起三个月内向市文物行政部门备案。
_sys_auto_gen_doc_id-14402206862344606598-22
文物拍卖企业应当对拍卖的文物做出记录,并将由市文物行政部门核准拍卖的文物记录于拍卖结束之日起三个月内向市文物行政部门备案。 第二十九条 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市或者区、县文物行政部门责令改正,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五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的罚款: (一)违反本办法第十三条第一款规定,擅自变更修缮方案修缮不可移动文物,明显改变文物原状的;
_sys_auto_gen_doc_id-14402206862344606598-23
(二)违反本办法第十三条第二款规定,对文物建筑进行装修,不符合文物建筑装修标准,对文物建筑造成破坏的; (三)违反本办法第十四条第一款规定,安装、使用自动报警、灭火、避雷等设施对文物建筑造成破坏的; (四)违反本办法第十四条第二款规定,遇有危及文物安全的重大险情,未及时采取措施或者未向文物行政部门报告的。
_sys_auto_gen_doc_id-14402206862344606598-24
第三十条 违反本办法第十六条的规定,拍摄单位擅自拍摄或者更改拍摄计划,由市文物行政部门责令改正,收缴非法录制品,并处五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的罚款。 举办者擅自举办活动或者更改活动计划,由原批准的文物行政部门责令改正,没收违法所得,并处十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的罚款。
_sys_auto_gen_doc_id-14402206862344606598-25
第三十一条 违反本办法第二十七条的规定,文物商店剥除、更换、挪用、损毁或者伪造市文物行政部门粘贴在允许销售的文物上的标识,由市文物行政部门责令改正,并处五千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的罚款。 第三十二条 本办法自2004年10月1日起施行。
_sys_auto_gen_doc_id-14402206862344606598-26
1987年6月23日市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七次会议通过、1997年10月16日市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四十次会议修改的《北京市文物保护管理条例》以及1993年5月4日市人民政府批准、1993年10月23日市文物事业管理局发布、1997年12月31日市政府第十二号令修改的《北京市馆藏文物管理规定》同时废止。
_sys_auto_gen_doc_id-10898913909919225229-0
北京市养犬管理规定 2003年9月5日 北京市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六次会议通过 第一条 为加强养犬管理,保障公民健康和人身安全,维护市容环境和社会公共秩序,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情况,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本市行政区域内的机关、团体、部队、企业事业单位、其他组织和个人,均应当遵守本规定。
_sys_auto_gen_doc_id-10898913909919225229-1
第三条 本市对养犬实行严格管理、限管结合的方针,政府部门执法,基层组织参与管理,社会公众监督,养犬人自律。 第四条 本市各级人民政府负责本规定的组织实施。 市和区、县、乡、镇人民政府以及街道办事处,应当建立由公安、工商行政管理、畜牧兽医、卫生等行政部门和城市管理综合执法组织组成的养犬管理协调工作机制。
_sys_auto_gen_doc_id-10898913909919225229-2
公安机关是养犬管理工作的主管机关,全面负责养犬管理工作,并具体负责养犬登记和年检,查处无证养犬、违法携犬外出等行为。 有关行政部门和城市管理综合执法组织按照职责分工,各负其责: (一)畜牧兽医行政部门负责犬类的免疫、检疫和其他相关管理工作; (二)城市管理综合执法组织负责对街面流动无照售犬行为和因养犬而破坏市容环境卫生行为的查处;协助公安机关查处无证养犬、违法携犬外出等行为;
_sys_auto_gen_doc_id-10898913909919225229-3
(三)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负责对从事犬类经营活动的监督管理; (四)卫生行政部门负责对人用狂犬病疫苗注射和狂犬病人诊治的管理。 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和其他基层组织,应当协助本市各级人民政府做好养犬管理工作。 第五条 街道办事处、乡镇人民政府以及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应当在居民、村民中开展依法养犬、文明养犬的宣传教育和培训工作。
_sys_auto_gen_doc_id-10898913909919225229-4
广播、电视、报刊等新闻媒体,应当做好养犬管理法律、法规以及卫生防疫的宣传教育工作。 第六条 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业主委员会可以召集居民会议、村民会议、业主会议,就本居住地区有关养犬管理事项依法制定公约,并组织监督实施。居民、村民、业主应当遵守公约。 第七条 本市东城区、西城区、崇文区、宣武区、朝阳区、海淀区、丰台区、石景山区为重点管理区,其他区、县为一般管理区。
_sys_auto_gen_doc_id-10898913909919225229-5
重点管理区内的农村地区,经区人民政府决定,可以按照一般管理区进行管理。一般管理区内的城镇和人口聚集的特殊区域,经区、县人民政府决定,可以按照重点管理区进行管理。 第八条 本市行政区域内的医院和学校的教学区、学生宿舍区禁止养犬。 天安门广场以及东、西长安街和其他主要道路禁止遛犬。主要道路名录由市人民政府确定,向社会公布。 市人民政府可以在重大节假日或者举办重大活动期间划定范围禁止遛犬。
_sys_auto_gen_doc_id-10898913909919225229-6
区、县人民政府可以对本行政区域内的特定地区划定范围禁止养犬、禁止遛犬。 居民会议、村民会议、业主会议经讨论决定,可以在本居住地区内划定禁止遛犬的区域。 第九条 本市实行养犬登记、年检制度。未经登记和年检,任何单位、个人不得养犬。 第十条 在重点管理区内,每户只准养一只犬,不得养烈性犬、大型犬。禁养犬的具体品种和体高、体长标准,由畜牧兽医行政部门确定,向社会公布。
_sys_auto_gen_doc_id-10898913909919225229-7
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危险物品存放单位等因特殊工作需要养犬的,必须到单位所在地公安机关办理养犬登记。 第十一条 个人养犬,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一)有合法身份证明: (二)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 (三)有固定住所且独户居住; (四)住所在禁止养犬区域以外。 第十二条 个人在养犬前,应当征得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的同意。对符合养犬条件的,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出具符合养犬条件的证明,并与其签订养犬义务保证书。
_sys_auto_gen_doc_id-10898913909919225229-8
养犬人应当自取得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出具的符合养犬条件的证明之日起30日内,持证明到住所地的区、县公安机关进行养犬登记,领取养犬登记证。 养犬人取得养犬登记证后,携犬到畜牧兽医行政部门批准的动物诊疗机构对犬进行健康检查,免费注射预防狂犬病疫苗,领取动物防疫监督机构出具的动物健康免疫证。
_sys_auto_gen_doc_id-10898913909919225229-9
养犬登记证每年年检一次,养犬人在年检时应当出示有效的养犬登记证和动物健康免疫证。养犬登记证年检时间、地点及要求由公安机关予以公告。 第十三条 养犬应当缴纳管理服务费。 重点管理区内每只犬第一年为l000元,以后每年度为500元。 对盲人养导盲犬和肢体重残人养扶助犬的,免收管理服务费。对养绝育犬的或者生活困难的鳏寡老人养犬的,减半收取第一年管理服务费。
_sys_auto_gen_doc_id-10898913909919225229-10
一般管理区内的收费标准,由区、县人民政府根据实际情况确定。 养犬缴纳的费用集中上缴国库,纳入财政预算管理。养犬管理工作以及管理工作所发生服务的费用纳入有关部门的部门预算。 第十四条 养犬人住所地变更的,应当自变更之日起30日内,持养犬登记证到新住所地登记机关办理变更登记。
_sys_auto_gen_doc_id-10898913909919225229-11
养犬人将在一般管理区登记的犬,转移到重点管理区饲养的,应当符合重点管理区的养犬条件,并自转移之日起30日内,持养犬登记证到饲养地登记机关办理变更登记,补缴管理服务费差额。 养犬人将犬转让给他人的,受让人应当到登记机关办理变更登记。 第十五条 养犬人丢失养犬登记证的,应当自丢失之日起15日内,到原登记机关申请补发。
_sys_auto_gen_doc_id-10898913909919225229-12
第十六条 犬死亡或者失踪的,养犬人应当到登记机关办理注销手续。未办理注销手续的,不得再养犬。 养犬人因故确需放弃所饲养犬的,应当将犬送交犬类留检所,并到公安机关办理注销手续。 第十七条 养犬人应当遵守下列规定: (一)不得携犬进入市场、商店、商业街区、饭店、公园、公共绿地、学校、医院、展览馆、影剧院、体育场馆、社区公共健身场所、游乐场、候车室等公共场所;
_sys_auto_gen_doc_id-10898913909919225229-13
(二)不得携犬乘坐除小型出租汽车以外的公共交通工具;携犬乘坐小型出租汽车时,应当征得驾驶员同意,并为犬戴嘴套,或者将犬装入犬袋、犬笼,或者怀抱; (三)携犬乘坐电梯的,应当避开乘坐电梯的高峰时间,并为犬戴嘴套,或者将犬装入犬袋、犬笼;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业主委员会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确定禁止携犬乘坐电梯的具体时间;
_sys_auto_gen_doc_id-10898913909919225229-14
(四)携犬出户时,应当对犬束犬链,由成年人牵领,携犬人应当携带养犬登记证,并应当避让老年人、残疾人、孕妇和儿童; (五)对烈性犬、大型犬实行拴养或者圈养,不得出户遛犬;因登记、年检、免疫、诊疗等出户的,应当将犬装入犬笼或者为犬戴嘴套、束犬链,由成年人牵领; (六)携犬出户时,对犬在户外排泄的粪便,携犬人应当立即清除; (七)养犬不得干扰他人正常生活;犬吠影响他人休息时,养犬人应当采取有效措施予以制止;
_sys_auto_gen_doc_id-10898913909919225229-15
(八)定期为犬注射预防狂犬病疫苗; (九)不得虐待、遗弃所养犬; (十)严格履行养犬义务保证书规定的其他义务。 第十八条 犬伤害他人的,养犬人应当立即将被伤者送至医疗机构诊治,并先行垫付医疗费用。 因养犬人或者第三人过错,致使犬伤害他人的,养犬人或者第三人应当负担被伤害人的全部医疗费用,并依法赔偿被伤害人其他损失。
_sys_auto_gen_doc_id-10898913909919225229-16
第十九条 对伤人犬或者疑似患有狂犬病的犬,养犬人应当及时送交公安机关设立的犬类留检所,由动物防疫监督机构进行检疫;对确认患有狂犬病的犬,动物防疫监督机构应当依法采取扑灭措施,并进行无害化处理。 发现狂犬病等疫病的单位、个人应当及时向区、县畜牧兽医、卫生行政部门报告;市和区、县人民政府接到报告后,应当根据疫情划定疫点、疫区,并采取紧急灭犬等防治措施。公安机关协助做好工作。
_sys_auto_gen_doc_id-10898913909919225229-17
第二十条 从事犬类养殖、销售,举办犬展览,开办动物诊疗机构或者从事其他犬类经营活动的,应当取得畜牧兽医行政部门的许可,依法办理工商登记注册,并向公安机关备案。 从事动物诊疗的人员应当具有兽医资格,并经过执业登记注册。 禁养区、重点管理区内禁止从事犬类养殖、销售和举办犬展览。 第二十一条 养殖、销售犬类的单位和个人,应当遵守下列规定:
_sys_auto_gen_doc_id-10898913909919225229-18
(一)对养殖的犬应当进行犬类狂犬病的预防接种,经预防接种后,由动物防疫监督机构出具动物健康免疫证; (二)销售的犬有动物健康免疫证和检疫证明; (三)不得将养殖的犬带出饲养场地。 第二十二条 禁止冒用、涂改、伪造、买卖与养犬和从事犬类经营活动相关的证件、证明。
_sys_auto_gen_doc_id-10898913909919225229-19
第二十三条 对违反本规定的养犬行为,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权批评、劝阻,或者向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反映,或者向有关行政部门举报,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和有关行政部门应当及时处理。 第二十四条 因养犬干扰他人正常生活发生纠纷的,当事人可以向人民调解委员会申请调解,也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当事人没有申请调解的,人民调解委员会也可以主动调解。 人民调解委员会主持下达成的调解协议,当事人应当履行。
_sys_auto_gen_doc_id-10898913909919225229-20
第二十五条 公安机关应当建立养犬违法记录档案,对多次被举报或者处罚的养犬人进行重点管理。 养犬人因违反本规定,被公安机关没收其犬、吊销养犬登记证的,在五年内不予办理养犬登记。 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应当将本居住地区的养犬登记、年检情况等事项向居民、村民公开。
_sys_auto_gen_doc_id-10898913909919225229-21
第二十六条 对违反本规定第八条、第十条第一款、第二十二条,在禁养区内养犬的或者在重点管理区内饲养烈性犬、大型犬的以及冒用、涂改和伪造养犬登记证养犬的,由公安机关没收其犬,并可对单位处1万元罚款,对个人处5000元罚款。 第二十七条 对违反本规定第九条,未经登记、年检养犬的,由公安机关没收其犬,或者对单位处5000元罚款,对个人处2000元罚款。
_sys_auto_gen_doc_id-10898913909919225229-22
第二十八条 对违反本规定第十四条、第十五条,逾期不办理养犬变更登记的或者丢失养犬登记证逾期不补办的,由公安机关责令限期改正,并可对单位处2000元罚款,对个人处500元罚款。 第二十九条 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公安机关予以警告,并可对单位处2000元以下罚款,对个人处500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没收其犬,吊销养犬登记证: (一)违反本规定第八条,在禁遛区遛犬的;
_sys_auto_gen_doc_id-10898913909919225229-23
(二)违反本规定第十七条第一项、第二项,携犬进入公共场所、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或者小型出租汽车的; (三)违反本规定第十七条第三项,乘坐电梯的; (四)违反本规定第十七条第四项、第五项,携犬出户的; (五)违反本规定第二十一条第三项,将养殖的犬带出饲养场地的。 第三十条 对违反本规定第十七条第六项,携犬人对犬在户外排泄粪便不立即清除,破坏市容环境卫生的,由城市管理综合执法组织责令改正,并可处50元罚款。
_sys_auto_gen_doc_id-10898913909919225229-24
第三十一条 对违反本规定第二十条、第二十一条第一项和第二项、第二十二条,违法从事犬类经营活动的,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或者畜牧兽医行政部门依法处理;对街面流动无照售犬的,由城市管理综合执法组织依法处理。 第三十二条 负有养犬管理职责的行政部门和城市管理综合执法组织及其工作人员,应当实行执法责任制,依照法定程序积极履行管理职责,文明执法。
_sys_auto_gen_doc_id-10898913909919225229-25
负有养犬管理职责的行政部门和城市管理综合执法组织的工作人员,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其所在单位或者上级主管部门给予批评教育,责令改正;情节严重的,给予行政处分: (一)对符合本规定条件的养犬人不予办理养犬登记、年检或者故意拖延的; (二)对执法检查中发现的问题或者接到的举报,不依法处理或者相互推诿的; (三)其他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行为的。
_sys_auto_gen_doc_id-10898913909919225229-26
第三十三条 市公安机关设立犬类留检所,负责收容处理养犬人放弃饲养的犬、被没收的犬以及无主犬。 公安机关设立的犬类留检所收容的犬,自收容之日起7日内可以被认领、领养;对无人认领、领养的,由公安机关负责处理;对病死犬,应当进行无害化处理。 第三十四条 市人民政府和有关行政部门应当制定实施本规定的配套规章和规范性文件。 第三十五条 本规定自2003年10月15日起施行。
_sys_auto_gen_doc_id-10898913909919225229-27
1994年11月30日北京市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四次会议通过的《北京市严格限制养犬规定》同时废止。
_sys_auto_gen_doc_id-1498563235666062132-0
北京市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办法 1999年9月16日 北京市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三次会议通过 2010年5月28日 北京市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八次会议修订 2019年11月27日 北京市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六次会议通过的《关于修改〈北京市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办法〉等八部地方性法规的决定》修正
_sys_auto_gen_doc_id-1498563235666062132-1
1999年10月28日 北京市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四次会议通过 2019年11月27日 北京市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六次会议通过的《关于修改〈北京市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办法〉等八部地方性法规的决定》修正 2002年7月18日 北京市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五次会议通过
_sys_auto_gen_doc_id-1498563235666062132-2
2016年11月25日 北京市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一次会议通过的《关于修改部分地方性法规的决定》修正 2019年11月27日 北京市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六次会议通过的《关于修改〈北京市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办法〉等八部地方性法规的决定》修正 2004年4月1日 北京市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次会议通过
_sys_auto_gen_doc_id-1498563235666062132-3
2019年11月27日 北京市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六次会议通过的《关于修改〈北京市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办法〉等八部地方性法规的决定》修正 2004年9月10日 北京市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四次会议通过 2019年11月27日 北京市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六次会议通过的《关于修改〈北京市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办法〉等八部地方性法规的决定》修正
_sys_auto_gen_doc_id-1498563235666062132-4
1991年12月21日 北京市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一次会议通过 2019年11月27日 北京市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六次会议通过的《关于修改〈北京市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办法〉等八部地方性法规的决定》修正 2000年9月22日 北京市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一次会议通过 2012年9月28日 北京市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五次会议修订
_sys_auto_gen_doc_id-1498563235666062132-5
2019年11月27日 北京市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六次会议通过的《关于修改〈北京市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办法〉等八部地方性法规的决定》修正 2010年11月19日 北京市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一次会议通过 2018年3月30日 北京市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次会议通过的《关于修改〈北京市大气污染防治条例〉等七部地方性法规的决定》修正
_sys_auto_gen_doc_id-1498563235666062132-6
2019年11月27日 北京市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六次会议通过的《关于修改〈北京市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办法〉等八部地方性法规的决定》修正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结合本市实际情况,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本市行政区域内的节能管理、能源使用和节能技术的开发、利用等活动。
_sys_auto_gen_doc_id-1498563235666062132-7
第三条 本市贯彻节约资源的基本国策,实施节约与开发并举、把节约放在首位的能源发展战略,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节能工作遵循政府引导、市场调节、科技推动、社会参与的原则。 第四条 市和区人民政府应当将节能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年度计划,并组织编制和实施节能中长期专项规划、年度节能计划。 市和区人民政府每年向同级人民代表大会或者其常务委员会报告节能工作。
_sys_auto_gen_doc_id-1498563235666062132-8
第五条 市和区人民政府应当根据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调整产业结构、企业结构、产品结构和能源消费结构,加快发展低能耗的高新技术产业、服务业、现代制造业和节能环保产业,限制发展高耗能产业,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第六条 市和区发展改革部门主管本行政区域内的节能监督管理工作,负责节能综合协调,组织拟定本市节约能源综合规划,按照职责分工组织实施节能监察和考核工作。
_sys_auto_gen_doc_id-1498563235666062132-9
发展改革部门所属的节能监察机构具体实施节能监察工作。 经济和信息化、住房和城乡建设、交通、公共机构节能管理、城市管理、规划和自然资源、科学技术、财政、市场监督管理、统计、农业农村等部门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负责节能监督管理工作,并接受同级发展改革部门的指导。 第七条 本市鼓励、支持节能科学技术的研究、开发、示范应用及推广,促进节能技术的创新与进步。 鼓励、支持开发利用新能源、可再生能源。
_sys_auto_gen_doc_id-1498563235666062132-10
第八条 市发展改革部门应当会同有关部门和社会组织,开展节能宣传和教育,通过国民教育和培训体系、节能宣传周、节能社区、节能家庭、志愿者服务等形式,普及节能科学知识,增强公众的节能意识,倡导节约型的消费方式。 新闻媒体应当加强宣传节能法律、法规、政策和节能知识,对浪费能源的行为进行舆论监督。 本市在每年6月开展节能宣传周活动。 第二章 节能管理
_sys_auto_gen_doc_id-1498563235666062132-11
第九条 市和区人民政府建立议事协调机制,统筹协调、组织推动本地区节能工作,研究解决节能工作中的重大问题。 第十条 本市实行节能目标责任制和节能考核评价制度。市人民政府根据节能中长期专项规划和年度节能计划,与区人民政府签订节能目标责任书,将节能目标完成情况作为对区人民政府及其负责人考核评价的内容。 节能目标、节能考核评价标准应当结合各区发展水平、区域功能定位和各类能耗所占比重等因素,科学合理地制定。
_sys_auto_gen_doc_id-1498563235666062132-12
第十一条 经济和信息化、住房和城乡建设、交通、公共机构节能管理、城市管理等部门会同发展改革部门,根据本市节能中长期专项规划,分别编制工业、民用建筑、交通运输、公共机构、供热等领域或者系统的节能规划,报市人民政府批准后实施。 节能规划应当包括编制依据、节能目标、重点任务、保障措施等内容。
_sys_auto_gen_doc_id-1498563235666062132-13
第十二条 本市节能领域严格执行国家标准、行业标准。没有国家标准、行业标准,本市需要制定地方标准的,或者本市需要制定严于强制性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地方标准的,由市市场监督管理部门、有关部门依法组织制定。本市制定的地方节能标准应当公布,并根据经济社会发展情况适时修订。 第十三条 本市按照国家规定实行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审查制度。达到国家规定的规模和标准的项目,由发展改革部门出具节能审查意见。
_sys_auto_gen_doc_id-1498563235666062132-14
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的建设单位和设计单位,应当按照节能强制性标准及节能审查意见进行建设项目的设计。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机构应当按照节能强制性标准及节能审查意见对施工图设计文件进行审查。 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的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和建设单位,应当按照审查合格的施工图设计文件进行施工、监理和竣工验收。 第十四条 市经济和信息化部门编制工业结构调整目录,指导用能单位对耗能过高的用能产品、设备和生产工艺实施技术改造。
End of preview.
README.md exists but content is empty.
Downloads last month
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