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ntence1
stringlengths 0
73.2k
| sentence2
stringlengths 0
64.7k
|
---|---|
外部連結 象徵 | 藥學()是以各種科學為基礎來研究藥物的知識系統,與药理学(Pharmacology)是不同的概念。藥理學主要為生物醫學的科學研究,而藥學則主要是利用藥理學的知識為病人提供更高質素的醫藥治療及服務。前者為科研性質,後者為臨床性質。另外,藥學與藥劑學(Pharmaceutics)的概念也經常被混淆。藥劑學為藥學的一門分支,只專門研究製藥的部分,而藥學本身則是將各種醫藥知識化為臨床實踐。在某些地區(例如香港),中文「藥劑學」一詞通常是指「藥學」(Pharmacy)。 目前药学的含义包括药学科学、药学职业、药房等。 药学主要研究药物的来源、炮制、性状、作用、分析、鉴定、调配、生产、保管和寻找(包括合成)新药等。主要任务是不断提供更有效的药物和提高药物质量,保证用药安全,使病患以傷害最小,效益最大的方式治療或治癒疾病。 |
裝甲: 側舷裝甲帶最厚305mm 艏艉装甲带89mm 炮塔正面280mm,側面152mm,上方115mm 炮座292mm 甲板64mm 指挥塔351mm 乘員:1,360人 1930年代改裝後 标准排水量:35,800噸 海试排水量:40,169噸 尺寸:全長213.4米/寬33.9米/吃水深9.45米 動力:舰本式重油專燒鍋爐8座,蒸汽輪機4座,4軸推進 最高功率:80,000匹馬力 最大速力:25.4節 續航距離:16节下11,100浬 武器装备: 主炮:6座双联装四一式35.6厘米舰炮 副炮:14门三年式14厘米舰炮 高炮:4座双联装八九式12.7厘米高炮,10座双联装九六式25mm机炮 裝甲: 側舷裝甲帶最厚305mm 艏艉装甲带89mm 炮塔正面280mm,側面152mm,上方115mm 炮座292mm 甲板64mm 指挥塔351mm 後彈葯庫152mm 機艙頂部152mm 艦載機:3架水上飛機 乘員:1,385人 改造成航空战列舰后 标准排水量:35,350噸 海试排水量:38,676噸 尺寸:全長219.62米/寬33.9米/吃水深9.03米 動力:舰本式重油專燒鍋爐8座,蒸汽輪機4座,4軸推進 | 武器装备: 主炮:6座双联装四一式35.6厘米舰炮 副炮:14门三年式14厘米舰炮 高炮:4座双联装八九式12.7厘米高炮,10座双联装九六式25mm机炮 裝甲: 側舷裝甲帶最厚305mm 艏艉装甲带89mm 炮塔正面280mm,側面152mm,上方115mm 炮座292mm 甲板64mm 指挥塔351mm 後彈葯庫152mm 機艙頂部152mm 艦載機:3架水上飛機 乘員:1,385人 改造成航空战列舰后 标准排水量:35,350噸 海试排水量:38,676噸 尺寸:全長219.62米/寬33.9米/吃水深9.03米 動力:舰本式重油專燒鍋爐8座,蒸汽輪機4座,4軸推進 最高功率:80,000匹馬力 最大速力:25.3節 續航距離:16节下9,449浬 武器装备: 主炮:4座双联装四一式35.6厘米舰炮 高炮:8座双联装八九式12.7厘米高炮,31座三联装九六式25mm机炮,11门單裝九六式25mm机炮,6座12厘米30連裝“對空噴進砲”(防空火箭炮) 裝甲: 側舷裝甲帶最厚305mm 艏艉装甲带89mm 炮塔正面280mm,側面152mm,上方115mm 炮座292mm 甲板64mm |
1992, 581 pp; 29 essays by scholars John Charmley, Churchill, The End of Glory: A Political Biography (1993). revisionist; favors Chamberlain; says Churchill weakened Britain John Charmley. Churchill's Grand Alliance: The Anglo-American Special Relationship 1940-57 (1996) Richard Harding Davis, Real Soldiers of Fortune 1906, early biography. Project Gutenberg etext Martin Gilbert Churchill: A Life (1992) (ISBN 0-8050-2396-8); one volume version of 8-volume life (8900 pp); amazing detail but as Rasor complains, "no background, no context, no comment, no analysis, no judgments, no evaluation, and no insights." Sebastian Haffner, Winston Churchill 1967 James, Robert Rhodes. Churchill: A Study in Failure, 1900-1939 (1970), 400 pp. Roy Jenkins. Churchill: A Biography (2001) François Kersaudy, Churchill and De Gaulle 1981 ISBN 0-00-216328-4. Christian Krockow, Churchill: Man of the Century by 2000 ISBN 1-902809-43-2. John Lukacs. Churchill : Visionary, Statesman, Historian Yale University Press, 2002. William Manchester, The Last Lion: Winston Spencer Churchill, Visions of Glory 1874-1932, 1983; ISBN 0-316-54503-1; The Last Lion: Winston Spencer Churchill, Alone 1932-1940, 1988, ISBN 0-316-54512-0; no more published Robert Massie Dreadnought: Britain, Germany and the Coming of the Great War (ISBN 1-84413-528-4); ch 40-41 on Churchill at Admiralty Henry Pelling, Winston Churchill (first issue) 1974, (ISBN 1-84022-218-2), 736pp; comprehensive biography Rasor, Eugene L. Winston S. Churchill, 1874-1965: A Comprehensive Historiography and Annotated Bibliography. Greenwood Press. 2000. 710 pp. describes several thousand books and scholarly articles. Stansky, Peter, ed. Churchill: | End of Glory: A Political Biography (1993). revisionist; favors Chamberlain; says Churchill weakened Britain John Charmley. Churchill's Grand Alliance: The Anglo-American Special Relationship 1940-57 (1996) Richard Harding Davis, Real Soldiers of Fortune 1906, early biography. Project Gutenberg etext Martin Gilbert Churchill: A Life (1992) (ISBN 0-8050-2396-8); one volume version of 8-volume life (8900 pp); amazing detail but as Rasor complains, "no background, no context, no comment, no analysis, no judgments, no evaluation, and no insights." Sebastian Haffner, Winston Churchill 1967 James, Robert Rhodes. Churchill: A Study in Failure, 1900-1939 (1970), 400 pp. Roy Jenkins. Churchill: A Biography (2001) François Kersaudy, Churchill and De Gaulle 1981 ISBN 0-00-216328-4. Christian Krockow, Churchill: Man of the Century by 2000 ISBN 1-902809-43-2. John Lukacs. Churchill : Visionary, Statesman, Historian Yale University Press, 2002. William Manchester, The Last Lion: Winston Spencer Churchill, Visions of Glory 1874-1932, 1983; ISBN 0-316-54503-1; The Last Lion: Winston Spencer Churchill, Alone 1932-1940, 1988, ISBN 0-316-54512-0; no more published Robert Massie Dreadnought: Britain, Germany and the Coming of the Great War (ISBN 1-84413-528-4); ch 40-41 on Churchill at Admiralty Henry Pelling, Winston Churchill (first issue) 1974, (ISBN 1-84022-218-2), 736pp; comprehensive biography Rasor, Eugene L. Winston S. Churchill, 1874-1965: A Comprehensive Historiography and Annotated Bibliography. Greenwood Press. 2000. 710 pp. describes several thousand books and scholarly articles. Stansky, Peter, ed. Churchill: A Profile 1973, 270 pp. essays for and against Churchill by leading scholars 原始資料 Churchill, Winston. The World Crisis (six volumes, 1923–31), 1-vol edition (2005); on World War I Churchill, Winston. The Second World War (six volumes, 1948–53) Gilbert, Martin, ed. Winston S. Churchill: Companion 15 vol (14,000 pages) of Churchill and other official and unofficial documents. Part 1: I. Youth, 1874-1900, 1966, 654 pp. (2 vol); II. Young Statesman, 1901-1914, 1967, 796 pp. (3 vol); III. The Challenge of War, 1914-1916, 1971, 1024 pp. (3 vol); IV. The Stricken World, 1916-1922, 1975, 984 pp. (2 vol); Part 2: The Prophet of Truth, 1923-1939, 1977, 1195 pp. (3 vol); II. Finest Hour, 1939-1941, 1983, 1328 pp. (2 vol entitled The Churchill War Papers); III. Road to Victory, 1941-1945, 1986, 1437 pp. (not published, 4 volumes are anticipated); IV. Never Despair, 1945-1965, 1988, 1438 pp. (not published, 3 volumes anticipated, See the editor's memoir, Martin Gilbert, In Search of Churchill: A Historian's Journey, (1994). James, Robert |
Smbat VI Bagratuni, 首席亲王 (691–711) Muhammad ibn Marwan,埃米尔 (696–705) 阿拉伯帝国 - 阿卜杜勒-马利克·本·马尔万·本·哈卡姆, 哈里发 (685–705) 欧洲 保加利亚 - , 保加利亚可汗 (695–715) 拜占庭帝国 - 提比略三世 (698–705) 法兰克王国 - 希爾德貝爾特三世, 法兰克国王 (695–711) 丕平二世, 宫相 (687–714) 弗里西亚 - (678–719) 格鲁吉亚 - 巴格拉季昂王朝 - Varazbakur (678–705) 伦巴底王国 -阿里伯特二世(Aripert II)(701–712) 塞尔维亚 - Ratimir, 塞尔维亚统治者(700–730) 威尼斯共和国 - 保罗·吕齐奥·阿纳法斯托,威尼斯总督 (697–717) 西哥特王国 - Wittiza (702–710) 爱尔兰 - Congal | (695–711) 丕平二世, 宫相 (687–714) 弗里西亚 - (678–719) 格鲁吉亚 - 巴格拉季昂王朝 - Varazbakur (678–705) 伦巴底王国 -阿里伯特二世(Aripert II)(701–712) 塞尔维亚 - Ratimir, 塞尔维亚统治者(700–730) 威尼斯共和国 - 保罗·吕齐奥·阿纳法斯托,威尼斯总督 (697–717) 西哥特王国 - Wittiza (702–710) 爱尔兰 - Congal Cennmagair, (703–710) 康诺特 - Cellach mac Rogallaig,康诺特王 (702–705) Uí Maine - Seachnasach, Uí Maine王 (691–711) 伦斯特 - Cellach Cualann, 伦斯特君主(693–715) Ulaid - Bécc Bairrche mac Blathmaic (689–707) 英格兰 |
可汗 (694- 716) 中东 亚美尼亚 - Smbat VI Bagratuni, 亚美尼亚君主 (691–711) 阿拉伯帝国 - 阿卜杜勒-马利克·本·马尔万·本·哈卡姆,哈里发 (685–705) 瓦利德一世,哈里发 (705–715) 欧洲 保加利亚 - , 保加利亚可汗 (695–715) 拜占庭帝国 - 提比略三世 (698–705) 查士丁尼二世 (705–711) 法兰克王国 - 希爾德貝爾特三世, 法兰克国王 (695–711) 丕平二世, 宫相 (687–714) 弗里西亚 - (678–719) 格鲁吉亚 - 巴格拉季昂王朝 - Varazbakur (678–705) Nerse (705–742) 伦巴底王国 -阿里伯特二世(Aripert II)(701–712) 塞尔维亚 - Ratimir, 塞尔维亚统治者(700–730) 威尼斯共和国 - 保罗·吕齐奥·阿纳法斯托,威尼斯总督 (697–717) 西哥特王国 - Wittiza (702–710) 爱尔兰 - Congal Cennmagair, (703–710) 康诺特 - Cellach mac Rogallaig,康诺特王 (702–705) Indrechtach mac Dúnchado,康诺特王 (705–707) Uí Maine - Seachnasach, Uí Maine王 (691–711) 伦斯特 - Cellach Cualann, 伦斯特君主(693–715) Ulaid - Bécc Bairrche mac Blathmaic (689–707) 英格兰 (七国时代) - 东盎格利亚 | 卡拉克穆尔 – Yuknoom Yich'aak K'ahk' (702–731) 科潘 - 瓦沙克拉洪·乌巴·卡维尔 (675–738) 蒂卡尔 - Hasaw Chan K'awil (682–732) 亚洲 中国 - 武周 – 武则天,中国皇帝 (690-705) 唐朝 – 唐中宗,中国皇帝 (705-710) 日本 (飛鳥時代) - 文武天皇,日本天皇 (697–707) 朝鲜半岛 (统一新罗) - 圣德王, 新罗王 (702–737) 帕拉瓦王朝 - Narasimhavarman II (700–728) Paramesvaravarman II (705–710) 震国 - 高王大祚荣, 震国王 (698–719) 吐蕃 - 赤德祖赞,赞普 (704–755) 后突厥 - 默啜, 可汗 (694- 716) 中东 亚美尼亚 - Smbat VI Bagratuni, 亚美尼亚君主 (691–711) 阿拉伯帝国 - 阿卜杜勒-马利克·本·马尔万·本·哈卡姆,哈里发 (685–705) 瓦利德一世,哈里发 (705–715) 欧洲 保加利亚 - , 保加利亚可汗 (695–715) 拜占庭帝国 - 提比略三世 (698–705) 查士丁尼二世 (705–711) 法兰克王国 - 希爾德貝爾特三世, 法兰克国王 (695–711) 丕平二世, 宫相 (687–714) 弗里西亚 - |
帕拉瓦王朝 - Narasimhavarman II (700–728) Paramesvaravarman II (705–710) 震国 - 高王大祚荣, 震国王 (698–719) 吐蕃 - 赤德祖赞,赞普 (704–755) 后突厥 - 默啜, 可汗 (694- 716) 中东 亚美尼亚 - Smbat VI Bagratuni, 亚美尼亚君主 (691–711) 阿拉伯帝国 - 瓦利德一世,哈里发 (705–715) 欧洲 保加利亚 - , 保加利亚可汗 (695–715) 拜占庭帝国 - 查士丁尼二世 (705–711) 法兰克王国 - 希爾德貝爾特三世, 法兰克国王 (695–711) 丕平二世, 宫相 (687–714) 弗里西亚 - (678–719) | (687–714) 弗里西亚 - (678–719) 格鲁吉亚 - 巴格拉季昂王朝 - Nerse (705–742) 伦巴底王国 -阿里伯特二世(Aripert II)(701–712) 塞尔维亚 - Ratimir, 塞尔维亚统治者(700–730) 威尼斯共和国 - 保罗·吕齐奥·阿纳法斯托,威尼斯总督 (697–717) 西哥特王国 - Wittiza (702–710) 爱尔兰 - Congal Cennmagair, (703–710) 康诺特 -Indrechtach mac Dúnchado,康诺特王 (705–707) Uí Maine - Seachnasach, Uí Maine王 (691–711) 伦斯特 - Cellach Cualann, 伦斯特君主(693–715) Ulaid - Bécc Bairrche mac Blathmaic (689–707) 英格兰 (七国时代) - 东盎格利亚 - (663–713) 埃塞克斯王国 - (694–709) (694–709) 肯特王国 - (690–725) 默西亚王国 - Cenred, 默西亚国王 (704–709) 诺森布里亚 - Osred I,诺森布里亚国王(705–716) 萨塞克斯王国 - (fl.692–725) |
(695–711) 丕平二世, 宫相 (687–714) 弗里西亚 - (678–719) 格鲁吉亚 - 巴格拉季昂王朝 - Nerse (705–742) 伦巴底王国 -阿里伯特二世(Aripert II)(701–712) 塞尔维亚 - Ratimir, 塞尔维亚统治者(700–730) 威尼斯共和国 - 保罗·吕齐奥·阿纳法斯托,威尼斯总督 (697–717) 西哥特王国 - Wittiza (702–710) 爱尔兰 - Congal Cennmagair, (703–710) 康诺特 - Indrechtach mac Dúnchado,康诺特王 (705–707) Indrechtach mac Muiredaig,康诺特王 (707–723) Uí Maine - Seachnasach, Uí Maine王 (691–711) 伦斯特 - Cellach Cualann, 伦斯特君主(693–715) Ulaid - Bécc Bairrche mac Blathmaic (689–707) Cú Chuarán mac Dúngail Eilni (707–708) | Narasimhavarman II (700–728) Paramesvaravarman II (705–710) 震国 - 高王大祚荣, 震国王 (698–719) 吐蕃 - 赤德祖赞,赞普 (704–755) 后突厥 - 默啜, 可汗 (694- 716) 中东 亚美尼亚 - Smbat VI Bagratuni, 亚美尼亚君主 (691–711) 阿拉伯帝国 - 瓦利德一世,哈里发 (705–715) 欧洲 保加利亚 - , 保加利亚可汗 (695–715) 拜占庭帝国 - 查士丁尼二世 (705–711) 法兰克王国 - 希爾德貝爾特三世, 法兰克国王 (695–711) 丕平二世, 宫相 (687–714) 弗里西亚 - (678–719) 格鲁吉亚 - 巴格拉季昂王朝 - Nerse |
Áed Róin (708–735) 英格兰 (七国时代) - 东盎格利亚 - (663–713) 埃塞克斯王国 - (694–709) (694–709) 肯特王国 - (690–725) 默西亚王国 - Cenred, 默西亚国王 (704–709) 诺森布里亚 - Osred I,诺森布里亚国王(705–716) 萨塞克斯王国 - (fl.692–725) (fl.692–725) 韦塞克斯 - 伊尼, 韦塞克斯国王 (688–726) 苏格兰 Dál Riata - Selbach mac Ferchair (700–723) Strathclyde王国 - 皮克特 - Nechtan mac Der-Ilei, 皮克特国王 (706–724) 威尔士 - Gwynedd王国 - Idwal Roebuck(682–720) Powys王国 出生 杜鸿渐(708年-769年) | 西西尼烏斯當選成為天主教教皇。 各国领袖 非洲 马库里亚王国 - Merkurios, 马库里亚国王(697–722) 美洲 卡拉克穆尔 – Yuknoom Yich'aak K'ahk' (702–731) 科潘 - 瓦沙克拉洪·乌巴·卡维尔 (675–738) 蒂卡尔 - Hasaw Chan K'awil (682–732) 亚洲 中国 (唐朝) – 唐中宗,中国皇帝 (705–710) 日本 (飛鳥時代) - 元明天皇,日本天皇 (707–715) 朝鲜半岛 (统一新罗) - 圣德王, 新罗王 (702–737) 帕拉瓦王朝 - Narasimhavarman II (700–728) Paramesvaravarman II (705–710) 震国 - 高王大祚荣, 震国王 (698–719) 吐蕃 - 赤德祖赞,赞普 (704–755) 后突厥 - 默啜, 可汗 (694- 716) 中东 亚美尼亚 - Smbat VI Bagratuni, 亚美尼亚君主 (691–711) 阿拉伯帝国 - 瓦利德一世,哈里发 (705–715) 欧洲 保加利亚 - , 保加利亚可汗 (695–715) 拜占庭帝国 - 查士丁尼二世 (705–711) 法兰克王国 - 希爾德貝爾特三世, 法兰克国王 (695–711) 丕平二世, 宫相 (687–714) 弗里西亚 - (678–719) 格鲁吉亚 - 巴格拉季昂王朝 - Nerse |
马库里亚国王(697–722) 美洲 卡拉克穆尔 – Yuknoom Yich'aak K'ahk' (702–731) 科潘 - 瓦沙克拉洪·乌巴·卡维尔 (675–738) 蒂卡尔 - Hasaw Chan K'awil (682–732) 亚洲 中国 (唐朝) – 唐中宗,中国皇帝 (705–710) 日本 (飛鳥時代) - 元明天皇,日本天皇 (707–715) 朝鲜半岛 (统一新罗) - 圣德王, 新罗王 (702–737) 帕拉瓦王朝 - Narasimhavarman II (700–728) Paramesvaravarman II (705–710) 震国 - 高王大祚荣, 震国王 (698–719) 吐蕃 - 赤德祖赞,赞普 (704–755) 后突厥 - 默啜, 可汗 (694- 716) 中东 亚美尼亚 - | - 元明天皇,日本天皇 (707–715) 朝鲜半岛 (统一新罗) - 圣德王, 新罗王 (702–737) 帕拉瓦王朝 - Narasimhavarman II (700–728) Paramesvaravarman II (705–710) 震国 - 高王大祚荣, 震国王 (698–719) 吐蕃 - 赤德祖赞,赞普 (704–755) 后突厥 - 默啜, 可汗 (694- 716) 中东 亚美尼亚 - Smbat VI Bagratuni, 亚美尼亚君主 (691–711) 阿拉伯帝国 - 瓦利德一世,哈里发 (705–715) 欧洲 保加利亚 - , 保加利亚可汗 (695–715) 拜占庭帝国 - 查士丁尼二世 (705–711) 法兰克王国 - 希爾德貝爾特三世, 法兰克国王 (695–711) 丕平二世, 宫相 |
(707–715) 朝鲜半岛 (统一新罗) - 圣德王, 新罗王 (702–737) 帕拉瓦王朝 - Narasimhavarman II (700–728) Paramesvaravarman II (705–710) Nandivarman II (710–775) 震国 - 高王大祚荣, 震国王 (698–719) 吐蕃 - 赤德祖赞,赞普 (704–755) 后突厥 - 默啜, 可汗 (694- 716) 中东 亚美尼亚 - Smbat VI Bagratuni, 亚美尼亚君主 (691–711) 阿拉伯帝国 - 瓦利德一世,哈里发 (705–715) 欧洲 保加利亚 - , 保加利亚可汗 (695–715) 拜占庭帝国 - 查士丁尼二世 (705–711) 法兰克王国 - 希爾德貝爾特三世, 法兰克国王 (695–711) 丕平二世, 宫相 (687–714) 弗里西亚 - (678–719) 格鲁吉亚 - 巴格拉季昂王朝 - Nerse (705–742) 伦巴底王国 -阿里伯特二世(Aripert II)(701–712) 塞尔维亚 - Ratimir, 塞尔维亚统治者(700–730) 威尼斯共和国 - 保罗·吕齐奥·阿纳法斯托,威尼斯总督 (697–717) 西哥特王国 - Wittiza (702–710) 罗德里克 (710–711) 爱尔兰 - Congal Cennmagair, (703–710) Fergal | (705–710) Nandivarman II (710–775) 震国 - 高王大祚荣, 震国王 (698–719) 吐蕃 - 赤德祖赞,赞普 (704–755) 后突厥 - 默啜, 可汗 (694- 716) 中东 亚美尼亚 - Smbat VI Bagratuni, 亚美尼亚君主 (691–711) 阿拉伯帝国 - 瓦利德一世,哈里发 (705–715) 欧洲 保加利亚 - , 保加利亚可汗 (695–715) 拜占庭帝国 - 查士丁尼二世 (705–711) 法兰克王国 - 希爾德貝爾特三世, 法兰克国王 (695–711) 丕平二世, 宫相 (687–714) 弗里西亚 - (678–719) 格鲁吉亚 - 巴格拉季昂王朝 - Nerse (705–742) 伦巴底王国 -阿里伯特二世(Aripert II)(701–712) 塞尔维亚 - Ratimir, 塞尔维亚统治者(700–730) 威尼斯共和国 - 保罗·吕齐奥·阿纳法斯托,威尼斯总督 (697–717) 西哥特王国 - Wittiza (702–710) 罗德里克 (710–711) 爱尔兰 - Congal Cennmagair, (703–710) Fergal mac Máele Dúin, 爱尔兰高王 (710–722) |
- 唐睿宗李旦,中国皇帝(710年-712年) 日本(飛鳥時代)- 元明天皇,日本天皇(707年-715年) 朝鲜半岛(统一新罗)- 圣德王,新罗王(702年-737年) 帕拉瓦王朝 - Nandivarman II(710年-775年) 震国 - 高王大祚荣,震国王(698年-719年) 吐蕃 - 赤德祖赞,赞普(704年-755年) 后突厥 - 默啜,可汗(694年-716年) 突骑施 - 娑葛,可汗(706年-714年左右) 中东 亚美尼亚 - Smbat VI Bagratuni, 亚美尼亚君主(691年-711年) 阿拉伯帝国 - 瓦利德一世,哈里发(705年-715年) 欧洲 保加利亚 - ,保加利亚可汗(695年-715年) 拜占庭帝国 - 查士丁尼二世(705年-711年) 菲利皮科斯(711年-713年) 法兰克王国 - 希爾德貝爾特三世,法兰克国王(695年-711年) 达戈贝尔特三世,法兰克国王(711年-715年) 丕平二世,宫相(687年-714年) 弗里西亚 - (678年-719年) 格鲁吉亚 - 巴格拉季昂王朝 - Nerse(705年-742年) 伦巴底王国 -阿里伯特二世(Aripert II)(701年-712年) 塞尔维亚 - Ratimir,塞尔维亚统治者(700年-730年) 威尼斯共和国 - 保罗·吕齐奥·阿纳法斯托,威尼斯总督(697年-717年) 西哥特王国 - 罗德里克(710年-711年) 阿吉拉二世(Achila II)(711年-714年) 爱尔兰 - Fergal mac Máele Dúin,(710年-722年) 康诺特 - | 奧米亞王朝的將軍穆罕默德·伊本·卡西木攻克印度西北,征服今日的信德省和旁遮普省南部地區。 拜占庭帝國將軍菲利皮科斯在軍事政變中罷黜查士丁尼二世,並將他和他的家屬全部處死。 各国领袖 非洲 马库里亚王国 - Merkurios,马库里亚国王(697年-722年) Nekor王国 - Salih I ibn Mansur(710年-749年) 美洲 卡拉克穆尔 – Yuknoom Yich'aak K'ahk'(702年-731年) 科潘 - 瓦沙克拉洪·乌巴·卡维尔(675年-738年) 蒂卡尔 - Hasaw Chan K'awil(682年-732年) 亚洲 中国(唐朝) - 唐睿宗李旦,中国皇帝(710年-712年) 日本(飛鳥時代)- 元明天皇,日本天皇(707年-715年) 朝鲜半岛(统一新罗)- 圣德王,新罗王(702年-737年) 帕拉瓦王朝 - Nandivarman II(710年-775年) 震国 - 高王大祚荣,震国王(698年-719年) 吐蕃 - 赤德祖赞,赞普(704年-755年) 后突厥 - 默啜,可汗(694年-716年) 突骑施 |
- Nerse(705年-742年) 伦巴底王国 - 阿里伯特二世(Aripert II)(701年-712年) 安斯普兰德(Ansprand)(712年) 利乌特普兰德(712年-744年) 塞尔维亚 - Ratimir,塞尔维亚统治者(700年-730年) 威尼斯共和国 - 保罗·吕齐奥·阿纳法斯托,威尼斯总督(697年-717年) 西哥特王国 - 阿吉拉二世(Achila II)(711年-714年) 爱尔兰 - Fergal mac Máele Dúin,(710年-722年) 康诺特 - Indrechtach mac Muiredaig,康诺特王(707年-723年) Uí Maine - Dluthach mac Fithcheallach(711年-738年) 伦斯特 - Cellach Cualann,伦斯特君主(693年-715年) Ulaid - Áed Róin(708年-735年) 英格兰 (七国时代) - 东盎格利亚 - (663年-713年) 埃塞克斯王国 - Saelred(709年-746年) 肯特王国 - (690年-725年) 默西亚王国 - Ceolred,默西亚国王(709年-716年) 诺森布里亚 - Osred I,诺森布里亚国王(705年-716年) 萨塞克斯王国 - (在世期692年-725年) (在世期692年-725年) 韦塞克斯 - 伊尼,韦塞克斯国王(688年-726年) 苏格兰 Dál Riata - Selbach mac Ferchair(700年-723年) Strathclyde王国 - 皮克特王国 - Nechtan mac Der-Ilei,皮克特国王(706年-724年) 威尔士 - | - Ratimir,塞尔维亚统治者(700年-730年) 威尼斯共和国 - 保罗·吕齐奥·阿纳法斯托,威尼斯总督(697年-717年) 西哥特王国 - 阿吉拉二世(Achila II)(711年-714年) 爱尔兰 - Fergal mac Máele Dúin,(710年-722年) 康诺特 - Indrechtach mac Muiredaig,康诺特王(707年-723年) Uí Maine - Dluthach mac Fithcheallach(711年-738年) 伦斯特 - Cellach Cualann,伦斯特君主(693年-715年) Ulaid - Áed Róin(708年-735年) 英格兰 (七国时代) - 东盎格利亚 - (663年-713年) 埃塞克斯王国 - Saelred(709年-746年) 肯特王国 - (690年-725年) 默西亚王国 - Ceolred,默西亚国王(709年-716年) 诺森布里亚 - Osred I,诺森布里亚国王(705年-716年) 萨塞克斯王国 - (在世期692年-725年) (在世期692年-725年) 韦塞克斯 - 伊尼,韦塞克斯国王(688年-726年) 苏格兰 Dál Riata - Selbach mac Ferchair(700年-723年) Strathclyde王国 - 皮克特王国 - |
- Nerse(705年-742年) 伦巴底王国 - 利乌特普兰德(712年-744年) 塞尔维亚 - Ratimir,塞尔维亚统治者(700年-730年) 威尼斯共和国 - 保罗·吕齐奥·阿纳法斯托,威尼斯总督(697年-717年) 西哥特王国 - 阿吉拉二世(Achila II)(711年-714年) 爱尔兰 - Fergal mac Máele Dúin,(710年-722年) 康诺特 - Indrechtach mac Muiredaig,康诺特王(707年-723年) Uí Maine - Dluthach mac Fithcheallach(711年-738年) 伦斯特 - Cellach Cualann,伦斯特君主(693年-715年) Ulaid - Áed Róin(708年-735年) 英格兰(七国时代)- 东盎格利亚王国 - (663年-713年) (713年-749年) 埃塞克斯王国 - Saelred(709年-746年) 肯特王国 - (690年-725年) 默西亚王国 - Ceolred,默西亚国王(709年-716年) 诺森布里亚 - Osred I,诺森布里亚国王(705年-716年) 萨塞克斯王国 - (在世期692年-725年) (在世期692年-725年) 韦塞克斯 - 伊尼,韦塞克斯国王(688年-726年) 苏格兰 Dál Riata - Selbach mac Ferchair(700年-723年) Strathclyde王国 - 皮克特王国 - Nechtan mac Der-Ilei,皮克特国王(706年-724年) 威尔士 - | - 瓦沙克拉洪·乌巴·卡维尔(675年-738年) 蒂卡尔 - Hasaw Chan K'awil(682年-732年) 亚洲 中国(唐朝) - 唐玄宗李隆基,中国皇帝(712年-756年) 日本(飛鳥時代)- 元明天皇,日本天皇(707年-715年) 朝鲜半岛(统一新罗)- 圣德王,新罗王(702年-737年) 帕拉瓦王朝 - Nandivarman II(710年-775年) 渤海国 - 高王大祚荣,振国王(渤海郡王)(698年-719年) 吐蕃 - 赤德祖赞,赞普(704年-755年) 后突厥 - 默啜,可汗(694年-716年) 突骑施 - 娑葛,可汗(706年-714年左右) 中东 阿拉伯帝国 - 瓦利德一世,哈里发(705年-715年) 欧洲 保加利亚 - ,保加利亚可汗(695年-715年) 拜占庭帝国 - 菲利皮科斯(711年-713年) 阿纳斯塔修斯二世(713年-715年) 法兰克王国 - 达戈贝尔特三世,法兰克国王(711年-715年) 丕平二世,宫相(687年-714年) 弗里西亚 - (678年-719年) 格鲁吉亚 - 巴格拉季昂王朝 - Nerse(705年-742年) 伦巴底王国 - 利乌特普兰德(712年-744年) 塞尔维亚 - Ratimir,塞尔维亚统治者(700年-730年) 威尼斯共和国 - 保罗·吕齐奥·阿纳法斯托,威尼斯总督(697年-717年) 西哥特王国 - 阿吉拉二世(Achila II)(711年-714年) 爱尔兰 - Fergal mac Máele |
巴格拉季昂王朝 - Nerse(705年-742年) 伦巴底王国 - 利乌特普兰德(712年-744年) 塞尔维亚 - Ratimir,塞尔维亚统治者(700年-730年) 威尼斯共和国 - 保罗·吕齐奥·阿纳法斯托,威尼斯总督(697年-717年) 西哥特王国 - 阿吉拉二世(Achila II)(711年-714年),西班牙和西哥特王国被阿拉伯倭马亚王朝征服。 爱尔兰 - Fergal mac Máele Dúin,(710年-722年) 康诺特 - Indrechtach mac Muiredaig,康诺特王(707年-723年) Uí Maine - Dluthach mac Fithcheallach(711年-738年) 伦斯特 - Cellach Cualann,伦斯特君主(693年-715年) Ulaid - Áed Róin(708年-735年) 英格兰(七国时代)- 东盎格利亚王国 - (713年-749年) 埃塞克斯王国 - Saelred(709年-746年) 肯特王国 - (690年-725年) 默西亚王国 - Ceolred,默西亚国王(709年-716年) 诺森布里亚 - Osred I,诺森布里亚国王(705年-716年) 萨塞克斯王国 - (在世期692年-725年) (在世期692年-725年) Aethelstan(在世期714年) 韦塞克斯 - 伊尼,韦塞克斯国王(688年-726年) 苏格兰 Dál Riata - Selbach mac Ferchair(700年-723年) Strathclyde王国 - 皮克特王国 - Nechtan mac Der-Ilei,皮克特国王(706年-724年) 威尔士 - Gwynedd王国 - | 格鲁吉亚 - 巴格拉季昂王朝 - Nerse(705年-742年) 伦巴底王国 - 利乌特普兰德(712年-744年) 塞尔维亚 - Ratimir,塞尔维亚统治者(700年-730年) 威尼斯共和国 - 保罗·吕齐奥·阿纳法斯托,威尼斯总督(697年-717年) 西哥特王国 - 阿吉拉二世(Achila II)(711年-714年),西班牙和西哥特王国被阿拉伯倭马亚王朝征服。 爱尔兰 - Fergal mac Máele Dúin,(710年-722年) 康诺特 - Indrechtach mac Muiredaig,康诺特王(707年-723年) Uí Maine - Dluthach mac Fithcheallach(711年-738年) 伦斯特 - Cellach Cualann,伦斯特君主(693年-715年) Ulaid - Áed Róin(708年-735年) 英格兰(七国时代)- 东盎格利亚王国 - (713年-749年) 埃塞克斯王国 - Saelred(709年-746年) 肯特王国 - (690年-725年) 默西亚王国 - Ceolred,默西亚国王(709年-716年) 诺森布里亚 - Osred I,诺森布里亚国王(705年-716年) 萨塞克斯王国 - (在世期692年-725年) (在世期692年-725年) Aethelstan(在世期714年) 韦塞克斯 - 伊尼,韦塞克斯国王(688年-726年) 苏格兰 Dál Riata - Selbach mac Ferchair(700年-723年) Strathclyde王国 - 皮克特王国 - Nechtan mac Der-Ilei,皮克特国王(706年-724年) 威尔士 - |
- Merkurios,马库里亚国王(697年-722年) Nekor王国 - Salih I ibn Mansur(710年-749年) 美洲 卡拉克穆尔 – Yuknoom Yich'aak K'ahk'(702年-731年) 科潘 - 瓦沙克拉洪·乌巴·卡维尔(675年-738年) 蒂卡尔 - Hasaw Chan K'awil(682年-732年) 亚洲 中国(唐朝) - 唐玄宗李隆基,中国皇帝(712年-756年) 日本(飛鳥時代)- 元明天皇,日本天皇(707年-715年) 元正天皇,日本天皇(715年-724年) 朝鲜半岛(统一新罗)- 圣德王,新罗王(702年-737年) 帕拉瓦王朝 - Nandivarman II(710年-775年) 渤海国 - 高王大祚荣,振国王(渤海郡王)(698年-719年) 吐蕃 - 赤德祖赞,赞普(704年-755年) 后突厥 - 默啜,可汗(694年-716年) 突骑施 - 空位 中东 阿拉伯帝国 - 瓦利德一世,哈里发(705年-715年) 苏莱曼一世,哈里发(715年-717年) 欧洲 保加利亚 - ,保加利亚可汗(695年-721年) 拜占庭帝国 - 阿纳斯塔修斯二世(713年-715年) | Róin(708年-735年) 英格兰(七国时代)- 东盎格利亚王国 - (713年-749年) 埃塞克斯王国 - Saelred(709年-746年) Swæfberht(715年-738年) 肯特王国 - (690年-725年) 默西亚王国 - Ceolred,默西亚国王(709年-716年) 诺森布里亚 - Osred I,诺森布里亚国王(705年-716年) 萨塞克斯王国 - (在世期692年-725年) (在世期692年-725年) Aethelstan(在世期714年) 韦塞克斯 - 伊尼,韦塞克斯国王(688年-726年) 苏格兰 Dál Riata - Selbach mac Ferchair(700年-723年) Strathclyde王国 - 皮克特王国 - Nechtan mac Der-Ilei,皮克特国王(706年-724年) 威尔士 - Gwynedd王国 - Idwal |
二月,吐蕃攻打松州,都督孫仁獻反擊勝利。 拔野古部落潰兵頡質略將默啜伏擊斬殺,默啜的兒子拓西小可汗繼立大可汗,骨咄祿的兒子闕特勤將其擊殺。闕特勤奉兄長默棘連即位,稱毗伽可汗。 阿史那默啜死後,奚、契丹重新歸唐。 各国领袖 非洲 马库里亚王国 - Merkurios,马库里亚国王(697年-722年) Nekor王国 - Salih I ibn Mansur(710年-749年) 美洲 卡拉克穆尔 – Yuknoom Yich'aak K'ahk'(702年-731年) 科潘 - 瓦沙克拉洪·乌巴·卡维尔(675年-738年) 蒂卡尔 - Hasaw Chan K'awil(682年-732年) 亚洲 中国(唐朝) - 唐玄宗李隆基,中国皇帝(712年-756年) 日本(飛鳥時代)- 元正天皇,日本天皇(715年-724年) 朝鲜半岛(统一新罗)- 圣德王,新罗王(702年-737年) 帕拉瓦王朝 - Nandivarman II(710年-775年) 渤海国 - 高王大祚荣,振国王(渤海郡王)(698年-719年) 吐蕃 - 赤德祖赞,赞普(704年-755年) 后突厥 - 默啜,可汗(694年-716年) 匐俱,可汗(716年-717年) 突骑施 - 苏禄可汗,可汗(716年-738年) 欧洲 保加利亚 - ,保加利亚可汗(695年-721年) 拜占庭帝国 - 狄奥多西三世(715年-717年) 法兰克王国 | 大事记 唐朝兵部尚書、同平章事姚崇因為其幕僚收受賄賂的事而請求避位,並推薦宋璟接任。 二月,吐蕃攻打松州,都督孫仁獻反擊勝利。 拔野古部落潰兵頡質略將默啜伏擊斬殺,默啜的兒子拓西小可汗繼立大可汗,骨咄祿的兒子闕特勤將其擊殺。闕特勤奉兄長默棘連即位,稱毗伽可汗。 阿史那默啜死後,奚、契丹重新歸唐。 各国领袖 非洲 马库里亚王国 - Merkurios,马库里亚国王(697年-722年) Nekor王国 - Salih I ibn Mansur(710年-749年) 美洲 卡拉克穆尔 – Yuknoom Yich'aak K'ahk'(702年-731年) 科潘 - 瓦沙克拉洪·乌巴·卡维尔(675年-738年) 蒂卡尔 - Hasaw Chan K'awil(682年-732年) 亚洲 中国(唐朝) - 唐玄宗李隆基,中国皇帝(712年-756年) 日本(飛鳥時代)- 元正天皇,日本天皇(715年-724年) 朝鲜半岛(统一新罗)- 圣德王,新罗王(702年-737年) 帕拉瓦王朝 - Nandivarman II(710年-775年) 渤海国 - 高王大祚荣,振国王(渤海郡王)(698年-719年) 吐蕃 - 赤德祖赞,赞普(704年-755年) 后突厥 - 默啜,可汗(694年-716年) 匐俱,可汗(716年-717年) 突骑施 - 苏禄可汗,可汗(716年-738年) 欧洲 保加利亚 - ,保加利亚可汗(695年-721年) 拜占庭帝国 - 狄奥多西三世(715年-717年) 法兰克王国 - 希尔佩里克二世,法兰克国王(715年-721年) 宫相 - 查理·马特(714年-741年) 阿基坦公国 - 伟大的奥多(715年-730年) 弗里西亚 - (678年-719年) 格鲁吉亚 - 巴格拉季昂王朝 - Nerse(705年-742年) 伦巴底王国 - 利乌特普兰德(712年-744年) 塞尔维亚 |
苏禄可汗,可汗(716年-738年) 欧洲 保加利亚 - ,保加利亚可汗(695年-721年) 拜占庭帝国 - 狄奥多西三世(715年-717年) 利奥三世(717年-741年) 法兰克王国 - 希尔佩里克二世,法兰克国王(715年-721年) 宫相 - 查理·马特(714年-741年) 阿基坦公国 - 伟大的奥多(715年-730年) 弗里西亚 - (678年-719年) 格鲁吉亚 - 巴格拉季昂王朝 - Nerse(705年-742年) 伦巴底王国 - 利乌特普兰德(712年-744年) 塞尔维亚 - Ratimir,塞尔维亚统治者(700年-730年) 威尼斯共和国 - 保罗·吕齐奥·阿纳法斯托,威尼斯总督(697年-717年) 马塞洛·特加利亚诺,威尼斯总督(717年-726年) 爱尔兰 - Fergal mac Máele Dúin,(710年-722年) 康诺特 - Indrechtach mac Muiredaig,康诺特王(707年-723年) Uí Maine - Dluthach mac Fithcheallach(711年-738年) 伦斯特 - Murchad mac Brain Mut,伦斯特君主(715年-727年) Ulaid - Áed Róin(708年-735年) 英格兰(七国时代)- 东盎格利亚王国 - (713年-749年) 埃塞克斯王国 - Saelred(709年-746年) Swæfberht(715年-738年) 肯特王国 - (690年-725年) 默西亚王国 - | Yich'aak K'ahk'(702年-731年) 科潘 - 瓦沙克拉洪·乌巴·卡维尔(675年-738年) 蒂卡尔 - Hasaw Chan K'awil(682年-732年) 亚洲 中国(唐朝) - 唐玄宗李隆基,中国皇帝(712年-756年) 日本(飛鳥時代)- 元正天皇,日本天皇(715年-724年) 朝鲜半岛(统一新罗)- 圣德王,新罗王(702年-737年) 帕拉瓦王朝 - Nandivarman II(710年-775年) 渤海国 - 高王大祚荣,振国王(渤海郡王)(698年-719年) 吐蕃 - 赤德祖赞,赞普(704年-755年) 后突厥 - 拓西可汗,可汗(716年-717年) 毗伽可汗,可汗(717年-734年) 突骑施 - 苏禄可汗,可汗(716年-738年) 欧洲 保加利亚 - ,保加利亚可汗(695年-721年) 拜占庭帝国 - 狄奥多西三世(715年-717年) 利奥三世(717年-741年) 法兰克王国 - 希尔佩里克二世,法兰克国王(715年-721年) |
唐朝設置安西四鎮節度經略使。 西哥德王國的後裔佩拉約建立阿斯圖里亞斯王國,是西哥德王國滅亡後在西班牙興起的第一個基督教王國。 倭馬亞王朝在第二次君士坦丁堡之圍中戰敗。 各国领袖 非洲 马库里亚王国 - Merkurios,马库里亚国王(697年-722年) Nekor王国 - Salih I ibn Mansur(710年-749年) 美洲 卡拉克穆尔 – Yuknoom Yich'aak K'ahk'(702年-731年) 科潘 - 瓦沙克拉洪·乌巴·卡维尔(675年-738年) 蒂卡尔 - Hasaw Chan K'awil(682年-732年) 亚洲 中国(唐朝) - 唐玄宗李隆基,中国皇帝(712年-756年) 日本(飛鳥時代)- 元正天皇,日本天皇(715年-724年) 朝鲜半岛(统一新罗)- 圣德王,新罗王(702年-737年) 帕拉瓦王朝 - Nandivarman II(710年-775年) 渤海国 - 高王大祚荣,振国王(渤海郡王)(698年-719年) 吐蕃 - 赤德祖赞,赞普(704年-755年) 后突厥 - 毗伽可汗,可汗(717年-734年) 突骑施 - 苏禄可汗,可汗(716年-738年) 欧洲 保加利亚 - ,保加利亚可汗(695年-721年) 拜占庭帝国 - 利奥三世(717年-741年) 法兰克王国 - 希尔佩里克二世,法兰克国王(715年-721年) 宫相 - 查理·马特(714年-741年) 阿基坦公国 - 伟大的奥多(715年-730年) 弗里西亚 - (678年-719年) 格鲁吉亚 - | 高王大祚荣,振国王(渤海郡王)(698年-719年) 吐蕃 - 赤德祖赞,赞普(704年-755年) 后突厥 - 毗伽可汗,可汗(717年-734年) 突骑施 - 苏禄可汗,可汗(716年-738年) 欧洲 保加利亚 - ,保加利亚可汗(695年-721年) 拜占庭帝国 - 利奥三世(717年-741年) 法兰克王国 - 希尔佩里克二世,法兰克国王(715年-721年) 宫相 - 查理·马特(714年-741年) 阿基坦公国 - 伟大的奥多(715年-730年) 弗里西亚 - (678年-719年) 格鲁吉亚 - 巴格拉季昂王朝 - Nerse(705年-742年) 伦巴底王国 - 利乌特普兰德(712年-744年) 塞尔维亚 - Ratimir,塞尔维亚统治者(700年-730年) 威尼斯共和国 - 马塞洛·特加利亚诺,威尼斯总督(717年-726年) 西班牙(阿斯图里亚斯王国)- 佩拉约(718年-737年) 爱尔兰 - Fergal mac Máele Dúin,(710年-722年) 康诺特 - Indrechtach mac Muiredaig,康诺特王(707年-723年) Uí Maine - Dluthach mac Fithcheallach(711年-738年) 伦斯特 - Murchad mac Brain Mut,伦斯特君主(715年-727年) Ulaid - Áed Róin(708年-735年) 英格兰(七国时代)- 东盎格利亚王国 |
武王大武艺,振国王(渤海郡王)(719年-737年) 吐蕃 - 赤德祖赞,赞普(704年-755年) 后突厥 - 毗伽可汗,可汗(717年-734年) 突骑施 - 苏禄可汗,可汗(716年-738年) 欧洲 保加利亚 - ,保加利亚可汗(695年-721年) 拜占庭帝国 - 利奥三世(717年-741年) 法兰克王国 - 希尔佩里克二世,法兰克国王(715年-721年) 宫相 - 查理·马特(714年-741年) 阿基坦公国 - 伟大的奥多(715年-730年) 弗里西亚 - (678年-719年) Bubo(719年-734年) 格鲁吉亚 - 巴格拉季昂王朝 - Nerse(705年-742年) 伦巴底王国 - 利乌特普兰德(712年-744年) 塞尔维亚 - Ratimir,塞尔维亚统治者(700年-730年) 威尼斯共和国 - 马塞洛·特加利亚诺,威尼斯总督(717年-726年) 西班牙(阿斯图里亚斯王国)- 佩拉约(718年-737年) 爱尔兰 - Fergal mac Máele Dúin,(710年-722年) 康诺特 - Indrechtach mac Muiredaig,康诺特王(707年-723年) Uí Maine - Dluthach mac Fithcheallach(711年-738年) 伦斯特 - Murchad mac Brain Mut,伦斯特君主(715年-727年) Ulaid - Áed Róin(708年-735年) 英格兰(七国时代)- 东盎格利亚王国 - (713年-749年) 埃塞克斯王国 - | 后突厥 - 毗伽可汗,可汗(717年-734年) 突骑施 - 苏禄可汗,可汗(716年-738年) 欧洲 保加利亚 - ,保加利亚可汗(695年-721年) 拜占庭帝国 - 利奥三世(717年-741年) 法兰克王国 - 希尔佩里克二世,法兰克国王(715年-721年) 宫相 - 查理·马特(714年-741年) 阿基坦公国 - 伟大的奥多(715年-730年) 弗里西亚 - (678年-719年) Bubo(719年-734年) 格鲁吉亚 - 巴格拉季昂王朝 - Nerse(705年-742年) 伦巴底王国 - 利乌特普兰德(712年-744年) 塞尔维亚 - Ratimir,塞尔维亚统治者(700年-730年) 威尼斯共和国 - 马塞洛·特加利亚诺,威尼斯总督(717年-726年) 西班牙(阿斯图里亚斯王国)- 佩拉约(718年-737年) 爱尔兰 - Fergal mac Máele Dúin,(710年-722年) 康诺特 - Indrechtach mac Muiredaig,康诺特王(707年-723年) Uí Maine - Dluthach mac Fithcheallach(711年-738年) 伦斯特 - Murchad mac Brain Mut,伦斯特君主(715年-727年) Ulaid - Áed Róin(708年-735年) 英格兰(七国时代)- 东盎格利亚王国 - (713年-749年) 埃塞克斯王国 - Saelred(709年-746年) Swæfberht(715年-738年) 肯特王国 - (690年-725年) 默西亚王国 - Ethelbald,默西亚国王(716年-757年) 诺森布里亚 - Osric,诺森布里亚国王(718年-729年) 萨塞克斯王国 - (在世期692年-725年) (在世期692年-725年) Aethelstan(在世期714年) |
- 赤德祖赞,赞普(704年-755年) 后突厥 - 毗伽可汗,可汗(717年-734年) 突骑施 - 苏禄可汗,可汗(716年-738年) 欧洲 保加利亚 - ,保加利亚可汗(695年-721年) 拜占庭帝国 - 利奥三世(717年-741年) 法兰克王国 - 希尔佩里克二世,法兰克国王(715年-720年) 提乌德里克四世,法兰克国王(720年-737年) 宫相 - 查理·马特(714年-741年) 阿基坦公国 - 伟大的奥多(715年-730年) 弗里西亚 - Bubo(719年-734年) 格鲁吉亚 - 巴格拉季昂王朝 - Nerse(705年-742年) 伦巴底王国 - 利乌特普兰德(712年-744年) 塞尔维亚 - Ratimir,塞尔维亚统治者(700年-730年) 威尼斯共和国 - 马塞洛·特加利亚诺,威尼斯总督(717年-726年) 西班牙(阿斯图里亚斯王国)- 佩拉约(718年-737年) 爱尔兰 - Fergal mac Máele Dúin,(710年-722年) 康诺特 - Indrechtach mac Muiredaig,康诺特王(707年-723年) Uí Maine - Dluthach mac Fithcheallach(711年-738年) 伦斯特 - Murchad mac Brain Mut,伦斯特君主(715年-727年) Ulaid - Áed Róin(708年-735年) 英格兰(七国时代)- 东盎格利亚王国 - (713年-749年) 埃塞克斯王国 - Saelred(709年-746年) Swæfberht(715年-738年) 肯特王国 - (690年-725年) 默西亚王国 - Ethelbald,默西亚国王(716年-757年) 诺森布里亚 - | 利乌特普兰德(712年-744年) 塞尔维亚 - Ratimir,塞尔维亚统治者(700年-730年) 威尼斯共和国 - 马塞洛·特加利亚诺,威尼斯总督(717年-726年) 西班牙(阿斯图里亚斯王国)- 佩拉约(718年-737年) 爱尔兰 - Fergal mac Máele Dúin,(710年-722年) 康诺特 - Indrechtach mac Muiredaig,康诺特王(707年-723年) Uí Maine - Dluthach mac Fithcheallach(711年-738年) 伦斯特 - Murchad mac Brain Mut,伦斯特君主(715年-727年) Ulaid - Áed Róin(708年-735年) 英格兰(七国时代)- 东盎格利亚王国 - (713年-749年) 埃塞克斯王国 - Saelred(709年-746年) Swæfberht(715年-738年) 肯特王国 - (690年-725年) 默西亚王国 - Ethelbald,默西亚国王(716年-757年) 诺森布里亚 - Osric,诺森布里亚国王(718年-729年) 萨塞克斯王国 - (在世期692年-725年) (在世期692年-725年) 韦塞克斯 - 伊尼,韦塞克斯国王(688年-726年) 苏格兰 Dál Riata - Selbach mac Ferchair(700年-723年) Strathclyde王国 - Bili(694年-722年) 皮克特王国 - Nechtan mac Der-Ilei,皮克特国王(706年-724年) 威尔士 - Gwynedd王国 - Idwal Iwrch(682年-720年) Rhodri Molwynog(720年-754年) Powys王国 |
Bubo(719年-734年) 格鲁吉亚 - 巴格拉季昂王朝 - Nerse(705年-742年) 倫巴底王國 - 利乌特普兰德(712年-744年) 塞尔维亚 - Ratimir,塞尔维亚统治者(700年-730年) 威尼斯共和国 - 马塞洛·特加利亚诺,威尼斯总督(717年-726年) 西班牙(阿斯图里亚斯王国)- 佩拉约(718年-737年) 爱尔兰 - Fergal mac Máele Dúin,(710年-722年) 康诺特 - Indrechtach mac Muiredaig,康诺特王(707年-723年) Uí Maine - Dluthach mac Fithcheallach(711年-738年) 伦斯特 - Murchad mac Brain Mut,伦斯特君主(715年-727年) Ulaid - Áed Róin(708年-735年) 英格兰(七国时代)- 東盎格利亞王國 - (713年-749年) 埃塞克斯王國 - Saelred(709年-746年) Swæfberht(715年-738年) 肯特王國 - (690年-725年) 默西亚王国 - Ethelbald,默西亚国王(716年-757年) 诺森布里亚 - Osric,诺森布里亚国王(718年-729年) 萨塞克斯王国 - (在世期692年-725年) (在世期692年-725年) 韦塞克斯 | 提乌德里克四世,法兰克国王(720年-737年) 宫相 - 查理·马特(714年-741年) 阿基坦公国 - 伟大的奥多(715年-730年) 弗里西亞 - Bubo(719年-734年) 格鲁吉亚 - 巴格拉季昂王朝 - Nerse(705年-742年) 倫巴底王國 - 利乌特普兰德(712年-744年) 塞尔维亚 - Ratimir,塞尔维亚统治者(700年-730年) 威尼斯共和国 - 马塞洛·特加利亚诺,威尼斯总督(717年-726年) 西班牙(阿斯图里亚斯王国)- 佩拉约(718年-737年) 爱尔兰 - Fergal mac Máele Dúin,(710年-722年) 康诺特 - Indrechtach mac Muiredaig,康诺特王(707年-723年) Uí Maine - Dluthach mac Fithcheallach(711年-738年) 伦斯特 - Murchad mac Brain Mut,伦斯特君主(715年-727年) Ulaid - Áed Róin(708年-735年) 英格兰(七国时代)- 東盎格利亞王國 - (713年-749年) 埃塞克斯王國 - Saelred(709年-746年) Swæfberht(715年-738年) 肯特王國 - (690年-725年) 默西亚王国 - Ethelbald,默西亚国王(716年-757年) 诺森布里亚 - |
- (690年-725年) 默西亚王国 - Ethelbald,默西亚国王(716年-757年) 诺森布里亚 - Osric,诺森布里亚国王(718年-729年) 萨塞克斯王国 - (在世期692年-725年) (在世期692年-725年) 韦塞克斯 - 伊尼,韦塞克斯国王(688年-726年) 苏格兰 Dál Riata - Selbach mac Ferchair(700年-723年) Strathclyde王国 - Bili II(694年-722年) Teudebur of Alt Clut(722年-752年) 皮克特王国 - Nechtan mac Der-Ilei,皮克特国王(706年-724年) 威尔士 - Gwynedd王国 - Rhodri Molwynog(720年-754年) Powys王国 - Gwylog ap Beli(695年-725年) 中东 阿拉伯帝国 - 耶齐德二世,哈里发(720年-724年) 出生 逝世 参考文献 《中外历史大系手册》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1988 2年 2 | 宫相 - 查理·马特(714年-741年) 阿基坦公国 - 伟大的奥多(715年-730年) 弗里西亞 - Bubo(719年-734年) 格鲁吉亚 - 巴格拉季昂王朝 - Nerse(705年-742年) 倫巴底王國 - 利乌特普兰德(712年-744年) 塞尔维亚 - Ratimir,塞尔维亚统治者(700年-730年) 威尼斯共和国 - 马塞洛·特加利亚诺,威尼斯总督(717年-726年) 西班牙(阿斯图里亚斯王国)- 佩拉约(718年-737年) 爱尔兰 - Fergal mac Máele Dúin,(710年-722年) Fogartach mac Néill,爱尔兰高王(722年-724年) 康诺特 - Indrechtach mac Muiredaig,康诺特王(707年-723年) Uí Maine - Dluthach mac Fithcheallach(711年-738年) 伦斯特 - Murchad mac Brain Mut,伦斯特君主(715年-727年) Ulaid - Áed Róin(708年-735年) 英格兰(七国时代)- 東盎格利亞王國 - (713年-749年) 埃塞克斯王國 - |
Fithcheallach(711年-738年) 伦斯特 - Murchad mac Brain Mut,伦斯特君主(715年-727年) Ulaid - Áed Róin(708年-735年) 英格兰(七国时代)- 東盎格利亞王國 - (713年-749年) 埃塞克斯王國 - Saelred(709年-746年) Swæfberht(715年-738年) 肯特王國 - (690年-725年) 默西亚王国 - Ethelbald,默西亚国王(716年-757年) 诺森布里亚 - Osric,诺森布里亚国王(718年-729年) 萨塞克斯王国 - (在世期692年-725年) (在世期692年-725年) 韦塞克斯 - 伊尼,韦塞克斯国王(688年-726年) 苏格兰 Dál Riata - Selbach mac Ferchair(700年-723年) Dúngal mac Selbaig(723年-726年) Strathclyde王国 - Teudebur of Alt Clut(722年-752年) 皮克特王国 - Nechtan mac Der-Ilei,皮克特国王(706年-724年) 威尔士 - Gwynedd王国 - Rhodri Molwynog(720年-754年) | 突骑施 - 苏禄可汗,可汗(716年-738年) 欧洲 保加利亚 - ,保加利亚可汗(721年-738年) 拜占庭帝国 - 利奥三世(717年-741年) 法兰克王国 - 提乌德里克四世,法兰克国王(720年-737年) 宫相 - 查理·马特(714年-741年) 阿基坦公国 - 伟大的奥多(715年-730年) 弗里西亞 - Bubo(719年-734年) 格鲁吉亚 - 巴格拉季昂王朝 - Nerse(705年-742年) 倫巴底王國 - 利乌特普兰德(712年-744年) 塞尔维亚 - Ratimir,塞尔维亚统治者(700年-730年) 威尼斯共和国 - 马塞洛·特加利亚诺,威尼斯总督(717年-726年) 西班牙(阿斯图里亚斯王国)- 佩拉约(718年-737年) 爱尔兰 - Fogartach mac Néill,爱尔兰高王(722年-724年) 康诺特 - Indrechtach mac Muiredaig,康诺特王(707年-723年) Domnall mac Cellaig,康诺特王(723年-728年) Uí Maine - Dluthach mac Fithcheallach(711年-738年) 伦斯特 - Murchad mac Brain |
中國 唐玄宗廢王皇后,從此唐玄宗未曾冊立皇后,王皇后在被廢的三個月後過世。 日本 2月4日:元正天皇讓位於聖武天皇。 渴水日战争,突骑施在苦盏附近击败伍麦叶王朝军队。 各国领袖 非洲 马库里亚王国 - Nekor王国 - Salih I ibn Mansur(710年-749年) 美洲 卡拉克穆尔 – Yuknoom Yich'aak K'ahk'(702年-731年) 科潘 - 瓦沙克拉洪·乌巴·卡维尔(675年-738年) 蒂卡尔 - Hasaw Chan K'awil(682年-732年) 亚洲 中国(唐朝) - 唐玄宗李隆基,中国皇帝(712年-756年) 日本(飛鳥時代)- 元正天皇,日本天皇(715年-724年) 圣武天皇,日本天皇(724年-749年) 朝鲜半岛(统一新罗)- 圣德王,新罗王(702年-737年) 帕拉瓦王朝 - Nandivarman II(710年-775年) 渤海国 - 武王大武藝,振国王(渤海郡王)(719年-737年) 吐蕃 - 赤德祖赞,赞普(704年-755年) 后突厥 - 毗伽可汗,可汗(717年-734年) 突骑施 - 苏禄可汗,可汗(716年-738年) 欧洲 保加利亚 - ,保加利亚可汗(721年-738年) 拜占庭帝国 - 利奥三世(717年-741年) 法兰克王国 - 提乌德里克四世,法兰克国王(720年-737年) 宫相 - 查理·马特(714年-741年) 阿基坦公国 - 伟大的奥多(715年-730年) 弗里西亞 - Bubo(719年-734年) 格鲁吉亚 - 巴格拉季昂王朝 - Nerse(705年-742年) 倫巴底王國 - 利乌特普兰德(712年-744年) 塞尔维亚 - Ratimir,塞尔维亚统治者(700年-730年) | Mut,伦斯特君主(715年-727年) Ulaid - Áed Róin(708年-735年) 英格兰(七国时代)- 東盎格利亞王國 - (713年-749年) 埃塞克斯王國 - Saelred(709年-746年) Swæfberht(715年-738年) 肯特王國 - (690年-725年) 默西亚王国 - Ethelbald,默西亚国王(716年-757年) 诺森布里亚 - Osric,诺森布里亚国王(718年-729年) 萨塞克斯王国 - (在世期692年-725年) (在世期692年-725年) 韦塞克斯 - 伊尼,韦塞克斯国王(688年-726年) 苏格兰 Dál Riata - Dúngal mac Selbaig(723年-726年) Strathclyde王国 - Teudebur of Alt Clut(722年-752年) 皮克特王国 - Nechtan mac Der-Ilei,皮克特国王(706年-724年) Drest七世,皮克特国王(724年-726年) 威尔士 - Gwynedd王国 - Rhodri Molwynog(720年-754年) Powys王国 - Gwylog ap Beli(695年-725年) 中东 阿拉伯帝国 - 耶齐德二世,哈里发(720年-724年) 希沙姆·本·阿卜杜勒-馬利克,哈里发(724年-743年) |
- Bubo(719年-734年) 格鲁吉亚(巴格拉季昂王朝)- Nerse(705年-742年) 伏尔加保加利亚 - Irkhan(710年-765年) 倫巴底王國 - 利乌特普兰德(712年-744年) 塞尔维亚 - Ratimir,塞尔维亚统治者(700年-730年) 威尼斯共和国 - 马塞洛·特加利亚诺,威尼斯总督(717年-726年) 西班牙(阿斯图里亚斯王国)- 佩拉约(718年-737年) 爱尔兰 - Cináed mac Írgalaig,爱尔兰高王(723年-728年) 康诺特 - Domnall mac Cellaig,康诺特王(723年-728年) Uí Maine - Dluthach mac Fithcheallach(711年-738年) 伦斯特 - Murchad mac Brain Mut,伦斯特君主(715年-727年) Ulaid - Áed Róin(708年-735年) 英格兰(七国时代)- 東盎格利亞王國 - | - Cináed mac Írgalaig,爱尔兰高王(723年-728年) 康诺特 - Domnall mac Cellaig,康诺特王(723年-728年) Uí Maine - Dluthach mac Fithcheallach(711年-738年) 伦斯特 - Murchad mac Brain Mut,伦斯特君主(715年-727年) Ulaid - Áed Róin(708年-735年) 英格兰(七国时代)- 東盎格利亞王國 - (713年-749年) 埃塞克斯王國 - Saelred(709年-746年) Swæfberht(715年-738年) 肯特王國 - (690年-725年) Eadbert一世(725年-748年) Æthelbert二世(725年-762年) 默西亚王国 - Ethelbald,默西亚国王(716年-757年) 诺森布里亚 - Osric,诺森布里亚国王(718年-729年) 萨塞克斯王国 - (在世期692年-725年) (在世期692年-725年) Æthelbert(725年-750年) 韦塞克斯 - 伊尼,韦塞克斯国王(688年-726年) 苏格兰 Dál Riata - Dúngal mac Selbaig(723年-726年) Strathclyde王国 - Teudebur of Alt Clut(722年-752年) 皮克特王国 - Drest七世,皮克特国王(724年-726年) 威尔士 - Gwynedd王国 - Rhodri Molwynog(720年-754年) Powys王国 - Gwylog ap Beli(695年-725年) |
阿基坦公国 - 伟大的奥多(715年-730年)弗里西亞 - Bubo(719年-734年)格鲁吉亚(巴格拉季昂王朝)- Nerse(705年-742年)伏尔加保加利亚 - Irkhan(710年-765年)倫巴底王國 - 利乌特普兰德(712年-744年)塞尔维亚 - Ratimir,塞尔维亚统治者(700年-730年)威尼斯共和国 - 马塞洛·特加利亚诺,威尼斯总督(717年-726年) 奥尔索·伊帕托,威尼斯总督(726年-742年)西班牙(阿斯图里亚斯王国)- 佩拉约(718年-737年)爱尔兰 - Cináed mac Írgalaig,爱尔兰高王(723年-728年)康诺特 - Domnall mac Cellaig,康诺特王(723年-728年)Uí Maine - Dluthach mac Fithcheallach(711年-738年)伦斯特 - Murchad mac Brain Mut,伦斯特君主(715年-727年)Ulaid - Áed Róin(708年-735年)英格兰(七国时代)- 東盎格利亞王國 - (713年-749年)埃塞克斯王國 - Saelred(709年-746年) Swæfberht(715年-738年)肯特王國 - Eadbert一世(725年-748年) Æthelbert二世(725年-762年)默西亚王国 - Ethelbald,默西亚国王(716年-757年)诺森布里亚 - Osric,诺森布里亚国王(718年-729年)萨塞克斯王国 - Æthelbert(725年-750年)韦塞克斯 - 伊尼,韦塞克斯国王(688年-726年) Æthelheard,韦塞克斯国王(726年-740年)苏格兰Dál Riata - Dúngal mac Selbaig(723年-726年) | 正月,邕州封陵梁大海反唐,攻占宾、横二州。唐杨思勖讨平之。 以郎官地位太輕,科舉制度改由禮部侍郎主持。 東羅馬帝國皇帝利奧三世頒布禁止崇拜偶像法令,為聖像破壞運動之開端。 吐蕃大将悉诺逻恭禄入侵大斗拔谷,在青海湖西被王君㚟率领秦州都督张景顺击败。 各国领袖 非洲 马库里亚王国 - Nekor王国 - Salih I ibn Mansur(710年-749年) 美洲卡拉克穆尔 – Yuknoom Yich'aak K'ahk'(702年-731年)科潘 - 瓦沙克拉洪·乌巴·卡维尔(675年-738年)蒂卡尔 - Hasaw Chan K'awil(682年-732年) 亚洲中国(唐朝) - 唐玄宗李隆基,中国皇帝(712年-756年)日本(飛鳥時代)- 圣武天皇,日本天皇(724年-749年)朝鲜半岛(统一新罗)- 圣德王,新罗王(702年-737年)帕拉瓦王朝 - Nandivarman II(710年-775年)渤海国 - 武王大武藝,振国王(渤海郡王)(719年-737年)吐蕃 - 赤德祖赞,赞普(704年-755年) 后突厥 - 毗伽可汗,可汗(717年-734年) 突骑施 |
Yich'aak K'ahk'(702年-731年) 科潘 - 瓦沙克拉洪·乌巴·卡维尔(675年-738年) 蒂卡尔 - Hasaw Chan K'awil(682年-732年) 亚洲 中国(唐朝) - 唐玄宗李隆基,中国皇帝(712年-756年) 日本(飛鳥時代)- 圣武天皇,日本天皇(724年-749年) 朝鲜半岛(统一新罗)- 圣德王,新罗王(702年-737年) 帕拉瓦王朝 - Nandivarman II(710年-775年) 渤海国 - 武王大武藝,振国王(渤海郡王)(719年-737年) 吐蕃 - 赤德祖赞,赞普(704年-755年) 后突厥 - 毗伽可汗,可汗(717年-734年) 突骑施 - 苏禄可汗,可汗(716年-738年) 欧洲 保加利亚 - ,保加利亚可汗(721年-738年) 拜占庭帝国 - 利奥三世(717年-741年) 法兰克王国 - 提乌德里克四世,法兰克国王(720年-737年) 宫相 - 查理·马特(714年-741年) 阿基坦公国 - 伟大的奥多(715年-730年) 弗里西亞 - Bubo(719年-734年) 格鲁吉亚(巴格拉季昂王朝)- Nerse(705年-742年) 伏尔加保加利亚 - Irkhan(710年-765年) 倫巴底王國 - 利乌特普兰德(712年-744年) 塞尔维亚 - Ratimir,塞尔维亚统治者(700年-730年) 威尼斯共和国 - 奥尔索·伊帕托,威尼斯总督(726年-742年) 西班牙(阿斯图里亚斯王国)- 佩拉约(718年-737年) | Bubo(719年-734年) 格鲁吉亚(巴格拉季昂王朝)- Nerse(705年-742年) 伏尔加保加利亚 - Irkhan(710年-765年) 倫巴底王國 - 利乌特普兰德(712年-744年) 塞尔维亚 - Ratimir,塞尔维亚统治者(700年-730年) 威尼斯共和国 - 奥尔索·伊帕托,威尼斯总督(726年-742年) 西班牙(阿斯图里亚斯王国)- 佩拉约(718年-737年) 爱尔兰 - Cináed mac Írgalaig,爱尔兰高王(723年-728年) 康诺特 - Domnall mac Cellaig,康诺特王(723年-728年) Uí Maine - Dluthach mac Fithcheallach(711年-738年) 伦斯特 - Murchad mac Brain Mut,伦斯特君主(715年-727年) Dúnchad mac Murchada,伦斯特君主(727年-728年) Ulaid - Áed Róin(708年-735年) 英格兰(七国时代)- 東盎格利亞王國 - (713年-749年) 埃塞克斯王國 - Saelred(709年-746年) Swæfberht(715年-738年) 肯特王國 - Eadbert一世(725年-748年) Æthelbert二世(725年-762年) 默西亚王国 - Ethelbald,默西亚国王(716年-757年) 诺森布里亚 - Osric,诺森布里亚国王(718年-729年) 萨塞克斯王国 - Æthelbert(725年-750年) 韦塞克斯 - Æthelheard,韦塞克斯国王(726年-740年) 苏格兰 Dál Riata - Eochaid mac Echdach(726年-733年) Strathclyde王国 - Teudebur of Alt Clut(722年-752年) 皮克特王国 |
- 毗伽可汗,可汗(717年-734年) 突骑施 - 苏禄可汗,可汗(716年-738年) 欧洲 保加利亚 - ,保加利亚可汗(721年-738年) 拜占庭帝国 - 利奥三世(717年-741年) 法兰克王国 - 提乌德里克四世,法兰克国王(720年-737年) 宫相 - 查理·马特(714年-741年) 阿基坦公国 - 伟大的奥多(715年-730年) 弗里西亞 - Bubo(719年-734年) 格鲁吉亚(巴格拉季昂王朝)- Nerse(705年-742年) 伏尔加保加利亚 - Irkhan(710年-765年) 倫巴底王國 - 利乌特普兰德(712年-744年) 塞尔维亚 - Ratimir,塞尔维亚统治者(700年-730年) 威尼斯共和国 - 奥尔索·伊帕托,威尼斯总督(726年-742年) 西班牙(阿斯图里亚斯王国)- 佩拉约(718年-737年) 爱尔兰 - Cináed mac Írgalaig,爱尔兰高王(723年-728年) Flaithbertach mac Loingsig,爱尔兰高王(728年-734年) 康诺特 - Domnall mac Cellaig,康诺特王(723年-728年) Cathal mac Muiredaig,康诺特王(728年-735年) Uí Maine - Dluthach mac Fithcheallach(711年-738年) 伦斯特 - Dúnchad mac Murchada,伦斯特君主(727年-728年) Fáelán mac Murchado,伦斯特君主(728年-738年) Ulaid - Áed Róin(708年-735年) 英格兰(七国时代)- 東盎格利亞王國 - | 美洲 卡拉克穆尔 – Yuknoom Yich'aak K'ahk'(702年-731年) 科潘 - 瓦沙克拉洪·乌巴·卡维尔(675年-738年) 蒂卡尔 - Hasaw Chan K'awil(682年-732年) 亚洲 中国(唐朝) - 唐玄宗李隆基,中国皇帝(712年-756年) 日本(飛鳥時代)- 圣武天皇,日本天皇(724年-749年) 朝鲜半岛(统一新罗)- 圣德王,新罗王(702年-737年) 帕拉瓦王朝 - Nandivarman II(710年-775年) 渤海国 - 武王大武藝,振国王(渤海郡王)(719年-737年) 吐蕃 - 赤德祖赞,赞普(704年-755年) 后突厥 - 毗伽可汗,可汗(717年-734年) 突骑施 - 苏禄可汗,可汗(716年-738年) 欧洲 保加利亚 - ,保加利亚可汗(721年-738年) 拜占庭帝国 - 利奥三世(717年-741年) 法兰克王国 - 提乌德里克四世,法兰克国王(720年-737年) 宫相 - 查理·马特(714年-741年) 阿基坦公国 - 伟大的奥多(715年-730年) 弗里西亞 - Bubo(719年-734年) 格鲁吉亚(巴格拉季昂王朝)- Nerse(705年-742年) 伏尔加保加利亚 - Irkhan(710年-765年) 倫巴底王國 - 利乌特普兰德(712年-744年) 塞尔维亚 - Ratimir,塞尔维亚统治者(700年-730年) 威尼斯共和国 - |
武王大武藝,振国王(渤海郡王)(719年-737年) 吐蕃 - 赤德祖赞,赞普(704年-755年) 后突厥 - 毗伽可汗,可汗(717年-734年) 突骑施 - 苏禄可汗,可汗(716年-738年) 欧洲 保加利亚 - ,保加利亚可汗(721年-738年) 拜占庭帝国 - 利奥三世(717年-741年) 法兰克王国 - 提乌德里克四世,法兰克国王(720年-737年) 宫相 - 查理·马特(714年-741年) 阿基坦公国 - 伟大的奥多(715年-730年) 弗里西亞 - Bubo(719年-734年) 格鲁吉亚(巴格拉季昂王朝)- Nerse(705年-742年) 伏尔加保加利亚 - Irkhan(710年-765年) 倫巴底王國 - 利乌特普兰德(712年-744年) 塞尔维亚 - Ratimir,塞尔维亚统治者(700年-730年) 威尼斯共和国 - 奥尔索·伊帕托,威尼斯总督(726年-742年) 西班牙(阿斯图里亚斯王国)- 佩拉约(718年-737年) 爱尔兰 - Flaithbertach mac Loingsig,爱尔兰高王(728年-734年) 康诺特 - Cathal mac Muiredaig,康诺特王(728年-735年) Uí Maine - Dluthach mac Fithcheallach(711年-738年) 伦斯特 - Fáelán mac Murchado,伦斯特君主(728年-738年) Ulaid - Áed Róin(708年-735年) 英格兰(七国时代)- 東盎格利亞王國 - (713年-749年) | - 利乌特普兰德(712年-744年) 塞尔维亚 - Ratimir,塞尔维亚统治者(700年-730年) 威尼斯共和国 - 奥尔索·伊帕托,威尼斯总督(726年-742年) 西班牙(阿斯图里亚斯王国)- 佩拉约(718年-737年) 爱尔兰 - Flaithbertach mac Loingsig,爱尔兰高王(728年-734年) 康诺特 - Cathal mac Muiredaig,康诺特王(728年-735年) Uí Maine - Dluthach mac Fithcheallach(711年-738年) 伦斯特 - Fáelán mac Murchado,伦斯特君主(728年-738年) Ulaid - Áed Róin(708年-735年) 英格兰(七国时代)- 東盎格利亞王國 - (713年-749年) 埃塞克斯王國 - Saelred(709年-746年) Swæfberht(715年-738年) 肯特王國 - Eadbert一世(725年-748年) Æthelbert二世(725年-762年) 默西亚王国 - Ethelbald,默西亚国王(716年-757年) 诺森布里亚 - Osric,诺森布里亚国王(718年-729年) Ceolwulf,诺森布里亚国王(729年-737年) 萨塞克斯王国 - Æthelbert(725年-750年) 韦塞克斯 - Æthelheard,韦塞克斯国王(726年-740年) 苏格兰 Dál Riata - Eochaid mac Echdach(726年-733年) Strathclyde王国 - Teudebur of Alt Clut(722年-752年) |
伏尔加保加利亚 - Irkhan(710年-765年) 倫巴底王國 - 利乌特普兰德(712年-744年) 威尼斯共和国 - 奥尔索·伊帕托,威尼斯总督(726年-742年) 西班牙(阿斯图里亚斯王国)- 佩拉约(718年-737年) 爱尔兰 - Flaithbertach mac Loingsig,爱尔兰高王(728年-734年) 康诺特 - Cathal mac Muiredaig,康诺特王(728年-735年) Uí Maine - Dluthach mac Fithcheallach(711年-738年) 伦斯特 - Fáelán mac Murchado,伦斯特君主(728年-738年) Ulaid - Áed Róin(708年-735年) 英格兰(七国时代)- 東盎格利亞王國 - (713年-749年) 埃塞克斯王國 - Saelred(709年-746年) Swæfberht(715年-738年) 肯特王國 - Eadbert一世(725年-748年) Æthelbert二世(725年-762年) 默西亚王国 - Ethelbald,默西亚国王(716年-757年) 诺森布里亚 - Ceolwulf,诺森布里亚国王(729年-737年) 萨塞克斯王国 - Æthelbert(725年-750年) 韦塞克斯 - Æthelheard,韦塞克斯国王(726年-740年) | 提乌德里克四世,法兰克国王(720年-737年) 宫相 - 查理·马特(714年-741年) 阿基坦公国 - 伟大的奥多(715年-735年) 弗里西亞 - Bubo(719年-734年) 格鲁吉亚(巴格拉季昂王朝)- Nerse(705年-742年) 伏尔加保加利亚 - Irkhan(710年-765年) 倫巴底王國 - 利乌特普兰德(712年-744年) 威尼斯共和国 - 奥尔索·伊帕托,威尼斯总督(726年-742年) 西班牙(阿斯图里亚斯王国)- 佩拉约(718年-737年) 爱尔兰 - Flaithbertach mac Loingsig,爱尔兰高王(728年-734年) 康诺特 - Cathal mac Muiredaig,康诺特王(728年-735年) Uí Maine - Dluthach mac Fithcheallach(711年-738年) 伦斯特 - Fáelán mac Murchado,伦斯特君主(728年-738年) Ulaid - Áed Róin(708年-735年) 英格兰(七国时代)- 東盎格利亞王國 - (713年-749年) 埃塞克斯王國 - Saelred(709年-746年) Swæfberht(715年-738年) 肯特王國 - Eadbert一世(725年-748年) Æthelbert二世(725年-762年) 默西亚王国 - Ethelbald,默西亚国王(716年-757年) 诺森布里亚 - Ceolwulf,诺森布里亚国王(729年-737年) 萨塞克斯王国 - Æthelbert(725年-750年) 韦塞克斯 - |
逝世 闕特勤,后东突厥创立者骨咄禄之子,毗伽可汗之弟。 | 闕特勤,后东突厥创立者骨咄禄之子,毗伽可汗之弟。 1年 3 |
戴叔伦 李正己 大颠 | 李正己 大颠 逝世 2年 3 |
唐玄宗以「貞觀十道」為基礎,將山南道、江南道各分為東、西道,又增設了 京畿道、都畿道和黔中道,合稱「開元十五道」。 唐朝與吐蕃訂定赤嶺之盟,達成持續8年的和平關係。 | 淳仁天皇,日本第47代天皇 陆羽,《茶经》作者 |
可突于,契丹將領。 4年 3 | 李林甫開始擔任唐朝宰相直到752年。 幽州長史兼禦史中丞張守珪派遣管記王悔和契丹衙官李過折聯絡,李過折夜斬可突于、屈烈數十人,歸降唐朝。 毗伽可汗為權臣梅錄啜毒殺,在毒發之前成功復仇殺死梅錄啜,其子伊然可汗繼位。然而,伊然可汗不久就去世了,弟登利可汗繼位。 出生 逝世 |
出生 杜佑,中国唐代政治家、史学家 | 王武俊,唐代將領 西堂智藏,唐代著名禪師 逝世 司馬承禎,中国唐代道教宗師。 |
杨良瑶,唐朝宦官、外交使节。 韦士文,唐朝官员。 | 浑瑊,唐朝将领。 杨良瑶,唐朝宦官、外交使节。 韦士文,唐朝官员。 |
大事记 唐玄宗寵妃武惠妃以宮禁有盜賊召喚太子李瑛、鄂王李瑤、光王李琚三兄弟與薛銹披甲入宮,誣以三兄弟兵變而賜死。 河西節度使崔希逸在青海湖西擊敗吐蕃,結束了持續八年的和平。 唐朝為減輕與吐蕃接壤的邊患,協助蒙舍詔兼併各詔。 出生 桓武天皇,日本第50代天皇 逝世 宋璟,唐玄宗开元初期的著名宰相。 | 李琚,唐玄宗李隆基第八子,封光王。 大武藝,渤海國君主。 藤原武智麻呂,藤原南家開祖。 藤原房前,藤原北家開祖 藤原宇合,藤原式家開祖 藤原麻呂,藤原京家開祖 7年 |
5月3日,玛雅城邦之科潘国王十八兔兵败,被斩首。 出生 逝世 武惠妃,唐玄宗寵妃,武則天的侄孫女,死後被追封貞順皇后。 8年 | 吐蕃攻克安戎城。 5月3日,玛雅城邦之科潘国王十八兔兵败,被斩首。 出生 |
逝世 金城公主,唐朝和親公主之一,嫁贊普赤德祖贊。生父為嗣雍王李守禮,養父為唐中宗。 | 唐玄宗開元二十七年,朝廷追封春秋人物冉耕為鄆侯。 出生 |
张九龄,中国唐代著名诗人、宰相 0年 4 | 孟浩然—中国唐朝詩人 张九龄,中国唐代著名诗人、宰相 0年 4 |
出生 逝世 利奧三世(約675年-741年,66岁),東羅馬帝國伊蘇里亞王朝的創立者。 | 後突厥汗國左殺判闕特勒兵攻殺登利可汗,更立其兄弟,俄而被骨咄葉護所殺,更立其弟;尋又殺其弟,骨咄葉護自立為可汗。 十二月,吐蕃陷石堡城(青海湟源县南)。 出生 逝世 |
中國 唐玄宗改元天寶。 詩人李白供奉翰林院。 安祿山就任平盧節度使。 | 出生 4月2日――查理大帝,法兰克王国国王(814年逝世,72岁) 5月27日――唐德宗李適(805年去世,63岁) |
4 | 日本採行「墾田永年私財法」,承認土地私有,開啟莊園制度。 出生 |
大事记 骨力裴罗凭借武力兼并诸部,与拔悉密、葛逻禄共破后突厥,殺拔悉蜜頡跌伊施可汗,于今鄂尔浑河流域建立回鶻汗國,是為第一代可汗懷仁可汗。 烏蘇米施可汗被拔悉蜜部所殺,其弟白眉可汗即位。 | 逝世 頡跌伊施可汗,後突厥汗國可汗,原為拔悉密酋長,被回紇、葛邏祿所殺。 烏蘇米施可汗,後突厥汗國可汗,由突厥餘眾共立,被拔悉密部所殺。 4年 |
靜樂公主,唐玄宗女信成公主与驸马独孤明的女儿。唐朝和亲公主之一。 宜芳公主,唐玄宗女長寧公主与驸马楊慎交的女儿。唐朝和亲公主之一。 5年 | 靜樂公主,唐玄宗女信成公主与驸马独孤明的女儿。唐朝和亲公主之一。 宜芳公主,唐玄宗女長寧公主与驸马楊慎交的女儿。唐朝和亲公主之一。 5年 4 |
6年 4 | 鍾紹京,唐玄宗唐隆政變功臣。 6年 |
Revolt)。 出生 逝世 7年 4 | 中国 唐玄宗将黟山命名黄山,扩建华清宫。 唐高仙芝征小勃律,俘虜小勃律王夫婦,唐改其國號為歸仁,設歸仁軍鎮守。此役過後,西域各國重新歸附唐朝。 世界 阿拔斯革命(Abbasid, Revolution |
逝世 4月21日——元正天皇,日本第44代天皇(680年出生,68岁) 8年 | 大事记 鉴真第五次东渡日本。 唐朝立閣羅鳳為雲南王。 哥舒翰建神威軍,吐蕃不敢靠近青海湖。 |
出生 逝世 9年 | 唐朝哥舒翰收復741年失陷於吐蕃的石堡城,唐軍在青海勢力達到頂峰。 由於唐玄宗後期府兵制遭到了嚴重破壞,管理府兵的折衝府無兵可招,於是停止徵發府兵,改行募兵制。 日本 |
阿拔斯人阿布·阿拔斯于扎卜河戰役大败奧米亞王朝末代哈里发馬爾萬二世,阿拔斯革命成功,阿拔斯王朝建立,中國史書稱之為黑衣大食,阿布·阿拔斯于庫法登基为第一任哈里发。 印度分为三国。 出生 逝世 | 逝世 8月6日——馬爾萬二世,伊斯蘭教第十八代哈里發,阿拉伯帝国倭马亚王朝第十四代與末代哈里发。 0年 |
法兰克帝国 丕平公開宣布廢黜墨洛溫王朝末代國王希爾德里克三世,成为加洛林王朝首位国王。 倫巴底人攻陷拉文纳和罗马涅,將拜占庭帝國勢力逐出義大利。 出生 | 法兰克帝国 丕平公開宣布廢黜墨洛溫王朝末代國王希爾德里克三世,成为加洛林王朝首位国王。 倫巴底人攻陷拉文纳和罗马涅,將拜占庭帝國勢力逐出義大利。 出生 |
伊琳娜女皇(752年-803年,51岁),拜占庭帝國伊蘇里亞王朝末代皇帝。 逝世 李林甫(?-752年),中國唐朝宰相。 2年 | 大事记 李林甫死後,楊國忠正式取代其位置成為唐朝宰相直到756年。 南詔國王閣羅鳳投靠吐蕃,赤德祖贊賜予閣羅鳳“贊普鐘”的封號。 |
鑒真抵達日本。 羅濕陀羅拘陀推翻了他們的宗主遮婁其王朝。 出生 王叔文:中国唐代中期政治人物。 | 五月,陇右节度使哥舒翰攻吐蕃。 鑒真抵達日本。 羅濕陀羅拘陀推翻了他們的宗主遮婁其王朝。 出生 |
阿布·阿拔斯,伊斯兰教第十九代哈里发,阿拔斯王朝的创建者。 卡洛曼,加洛林家族成員,法蘭克王國奧斯特拉西亞宮相、法蘭克公爵。前任宮相查理·馬特的長子及加洛林王朝創建者矮子丕平的兄長,也是查理曼的伯父。 崔顥,中國唐朝詩人。 4年 | 出生 逝世 阿布·阿拔斯,伊斯兰教第十九代哈里发,阿拔斯王朝的创建者。 卡洛曼,加洛林家族成員,法蘭克王國奧斯特拉西亞宮相、法蘭克公爵。前任宮相查理·馬特的長子及加洛林王朝創建者矮子丕平的兄長,也是查理曼的伯父。 崔顥,中國唐朝詩人。 |
12月12日——安祿山攻陷东京。 南詔國王閣羅鳳乘安史之亂的機會,侵佔了唐朝的雟州、姚州和戎州,向西降伏了尋傳、驃國。 渤海文王大欽茂仿效唐的五京與都城制度,將渤海國都從“舊國”(今吉林省敦化市敖東城),遷徙到了上京龍泉府(今黑龍江省甯安縣渤海鎮)。 伍麦叶王朝後裔阿卜杜-拉赫曼一世從安達魯西亞登陸伊比利半島,利用當地各穆斯林統治者及柏柏爾人部落的內訌,佔領塞維亞。 出生 | 南詔國王閣羅鳳乘安史之亂的機會,侵佔了唐朝的雟州、姚州和戎州,向西降伏了尋傳、驃國。 渤海文王大欽茂仿效唐的五京與都城制度,將渤海國都從“舊國”(今吉林省敦化市敖東城),遷徙到了上京龍泉府(今黑龍江省甯安縣渤海鎮)。 伍麦叶王朝後裔阿卜杜-拉赫曼一世從安達魯西亞登陸伊比利半島,利用當地各穆斯林統治者及柏柏爾人部落的內訌,佔領塞維亞。 |
1月30日——安慶緒殺安祿山。 5月,唐軍為收復首都長安而發起清渠之戰,郭子儀率領的唐軍在燕軍騎兵的兩翼夾擊下大敗,使得唐軍的形勢更為嚴峻,在之後的戰役中不得不以回紇騎兵為收復兩京的主力。 5月25日——南陽守將魯炅率殘部突圍,撤退至襄陽,田承嗣尾隨追擊,雙方進入僵持階段。 10月9日——燕軍攻陷睢陽。 10月,郭子儀隨廣平郡王李俶統令朔方、安西、回紇、南蠻、大食二十萬大軍,與燕軍將領安守忠、李歸仁在香積寺之戰獲得決定性勝利,收復長安,唐玄宗從四川東返長安,田承嗣等部不得不從南陽撤退。南陽戰役結束。 10月,郭子儀在新店之戰擊敗安慶緒的燕軍,收復東京洛陽。 永王李璘之亂。 日本 橘奈良麻呂之亂。 出生 逝世 安祿山,安史之亂主要發動人之一。 | 大事记 中國 唐肅宗李亨為向回紇借兵收復長安,命令廣平王李豫與回紇太子葉護結為兄弟。 唐肅宗李亨改安南都護府為鎮南都護府。 1月,唐朝將領李光弼與燕軍將領史思明等人爆發太原之戰,史思明被李光弼擊退後,還守范陽。唐廷遷李光弼為司空,封鄭國公。 1月25日——唐朝與燕爆發睢陽之戰 1月30日——安慶緒殺安祿山。 |
吐蕃攻陷河源军。 以下日期为农历。 正月初五——玄宗登临宣政殿,授肃宗玉册,加尊号。肃宗不受“大圣”称号,玄宗不答应。肃宗尊玄宗为太上至道圣皇天帝。 正月十二——敕书一律停止搜寻行动。命令京兆尹李岘安抚坊市民众。(唐军收复京城后,因宗庙祭祀所用器物以及府库中的财物散落民间,于是派使者搜寻,烦扰百姓。) 二月初一——殿中监宦官李辅国兼任太仆卿。李辅国依附张淑妃,兼任元帅府行军司马,权势压倒朝野人士。安庆绪所任命的北海节度使能元皓率部归降,任命为鸿胪卿,兼任河北招讨使。 二月初五——肃宗登临明凤门,大赦,改年号为乾元。免除百姓今年的全部租、庸,将“载”改回“年”。 二月廿八——任命安东副大都护王玄志为营州刺史,并兼任平卢节度使 三月初二——封楚王李为成王。 三月初六——立张淑妃为皇后。镇西、北庭行营节度使李嗣业屯驻于河内。 三月廿一——北庭兵马使王惟良谋叛,被李嗣业与裨将荔非元礼讨杀。 安庆绪北逃时,平原太守王与清河太守宇文宽都杀死叛军使者归降朝廷。安庆绪派其部将蔡希德与安太清攻克平原与清河,俘获了王与宇文宽而归,将他们在邺城街市中处以剐刑。安庆绪对于谋求归顺朝廷的部将,一律处死,并株连部落与宗族,以至部曲、州县民众、属官等被连坐而死的甚多。安庆绪又与他的群臣在邺城南歃血结盟,但人心更加不稳,众叛亲离。安庆绪得知李嗣业驻守在河内,四月,与蔡希德、崔乾率领步、骑兵二万,渡过沁水来攻打河内,不克率兵返回。 四月初二——肃宗任命太子少师虢王李巨为河南尹,兼东京留守。 辛卯日(疑误),将新神主送入太庙。 四月十三——肃宗祭祀太庙、昊天上帝。 四月十四——肃宗登临明凤门,大赦。 五月十一——肃宗下制书取消采访使的官职,改黜陟使为观察使。 五月十七——张镐贬为荆州防御使,任命礼部尚书崔光远为河南节度使。(张镐为人单纯淡泊,不巴结当政宦官,听说史思明请降,上言:“史思明为人凶恶阴险,借叛乱而得以窃取高位,当力量强大时,部下就依附于他,势力消弱时,人心就会离散,实在是人面兽心,难以用仁德感化他,希望不要给他显要的职位。”又说:“滑州防御使许叔冀,狡猾多诈,在危急时刻必然会背叛朝廷,请陛下把他征入京师,担任警卫。”当时肃宗正宠信史思明,正好有宦官从范阳和白马县回来,都说史思明和许叔冀忠诚可靠,肃宗认为张镐不识事机) 五月十九——肃宗立成王李为皇太子。张皇后所生的兴王,年纪才几岁,张皇后就想要把他立为太子。肃宗犹豫不决,就口气和缓地对考功郎中、知制诰李揆说:“成王李年纪大,并且有战功,我想立他为太子,你看如何?”李揆拜了两拜祝贺说:“这真是国家的大幸,我不胜欢喜。”肃宗高兴地说:“朕绝不再犹豫了。”李揆是玄道的玄孙。 五月廿四——肃宗任命崔圆为太子少师,李麟为太子少傅,罢免他们的政事。肃宗迷信鬼神,所以太常少卿王专门以鬼神之事来取悦肃宗,每当议论礼仪时,王就常常夹杂一些巫术和俚俗。肃宗很喜欢王,于是就任命他为中书侍郎、同平章事。追赠故常山太守颜杲卿太子太保,谥号为“忠节”,任命他的儿子颜威明为太仆丞。颜杲卿殉难时,因为杨国忠听信张通幽的谗言,竟没有追赠官衔以褒扬。肃宗在凤翔时,颜真卿为御史大夫,曾向肃宗哭诉此事,于是肃宗将张通幽外放为普安郡太守,然后把此事上奏玄宗,玄宗命令用棍子打死了张通幽。颜杲卿的儿子颜泉明被王承业收留,因此寓居寿阳县,后来被史思明俘虏,裹以牛皮,送往范阳,适逢安庆绪刚即位,有赦免令,颜泉明免于一死。史思明归顺朝廷后,颜泉明才得以归来,在东京寻找到他父亲颜杲卿的尸体,就同袁履谦的尸体一起装入棺材,送归长安。颜杲卿妹妹的女儿与颜泉明的儿子都流落在河北地区,颜真卿当时为蒲州刺史,就让颜泉明去寻找,颜泉明号泣求访,以至感动了过路的行人,过了很久才找到。然后颜泉明又往亲戚故友那里去借钱,依借得的数目而赎人,先是姑母姊妹,而后才赎回自己的儿子。当时姑母的女儿被叛军抢掠而去,颜泉明有钱二百缗,想赎回自己的女儿,但因为怜悯姑母的愁苦,就先赎回了姑母的女儿。等到再借来钱赎自己的女儿时,已找不到了。颜泉明遇到流落在河北地区的堂姊妹以及父亲的将吏袁履谦等人的妻子,都让他们跟随一起回来,总共收罗了五十多家,三百多口人,一路上有资粮则大家均分,一如对待自己的亲戚。到了蒲州,颜真卿对他们都加以接济,住了一段时间以后,按照他们的意愿,资送他们而去。袁履谦的妻子曾经怀疑袁履谦入殓时衣被比颜杲卿俭薄,等打开棺材检视,与颜杲卿没有区别,心中才惭愧信服。 六月初九——肃宗根据王的请求,于长安南郊的东面立太一神坛。肃宗曾经身体有病,占卜者说是因为山河在作祟,于是王就请求派宦官与女巫乘驿马分别去祷告天下的名山、大河。这些女巫依仗着权势,在所经过的地方烦扰州县官吏百姓,索要财物。黄州有一女巫,年轻漂亮,身后跟随着数十名无赖少年,为害尤其严重,到了黄州,住在驿站的馆舍中。黄州刺史左震早晨来到驿站,见到馆舍的门闩锁着,打不开,左震大怒,砸坏门锁而入,把女巫拉出来在台阶下立刻杀掉,所跟从的无赖少年也全部打死。检查女巫所贪污的财物,多达数十万,左震把此事上奏给朝廷,并且请求用这些赃物代替贫民百姓的租赋,打发宦官返回京师,肃宗无法问左震的罪。肃宗任命开府仪同三司李嗣业为怀州刺史,兼镇西、北庭行营节度使。 六月十七——开始实行韩颖的新历。 六月十八——下敕书对于两京沦陷时投靠叛军的官吏,如果御史台、中书省与门下省三司还没有审迅处理完毕的全部免罪释放,被贬谪降官者保持原有的处置。太子少师房被罢相后,心怀不满,常常假装有病不去朝见皇上,而往的宾客却熙熙攘攘,不绝于门,他的一些亲党为他在朝中扬言说:“房是武全才,应该重用。”肃宗听到这些话后,十分反感,于是就下制书历数房的罪责,贬他为州豳刺史。又贬前祭酒刘秩为阆州刺史,京兆尹严武为巴州刺史,二人都是房的党羽。起初,史思明以将领的身份侍奉平卢军使乌知义,乌知义也对史思明很友好。乌知义的儿子乌承恩为信都太守,举郡投降了史思明,史思明念及旧恩而保全了他。及至安庆绪兵败逃回河北,乌承恩即劝史思明归顺了朝廷。李光弼认为史思明终究还会反叛,而乌承恩是史思明的亲信,所以就让他暗中谋算史思明。李光弼又劝肃宗任命乌承恩为范阳节度副使,赏赐阿史那承庆铁券,让他们共同消灭史思明,肃宗同意。乌承恩多次用自己的私财招募家兵,又屡次穿上妇人的服装暗中到其他将领的营中诱说士卒,诸将把此事报告了史思明。史思明怀疑事不确凿,没有追查。这时乌承恩入京师,肃宗就派宦官李思敬与他一起前往范阳去慰问史思明。乌承恩宣布了皇上的圣旨后,史思明就留乌承恩住在府中的馆舍。又用帷帐把他的床遮了起来,暗中派两个人埋伏在床下。乌承恩的小儿子在范阳,史思明就让他去看望自己的父亲。半夜,乌承恩悄悄地对他的儿子说:“我是受皇帝的命令来除掉史思明这个逆贼的,那时当任命我为节度使。”这时伏在床下的二人大呼而出。于是史思明把乌承恩抓了起来,搜查他的行装袋囊,得到了铁券和李光弼的公文,公文说:“如果阿史那承庆能够成事,就付给铁券,否则不要付给他。”又搜得一本数百张纸的簿书,上面都是先前跟随史思明谋反的将士名单。史思明责骂乌承恩说:“我有什么地方对不起你,你竟会干这种事!”乌承恩谢罪说:“我真是罪该万死,这都是出于李光弼的计谋。”于是史思明就召集将士官吏和百姓,向西大哭说:“我率领十三万人归顺了朝廷,有什么地方对不起陛下,而想要杀死我!”然后用棍子打死了乌承恩父子,被株连而死的有二百余人。乌承恩的弟弟乌承因为逃走得以免死。史思明囚禁了宦官李思敬,并把此事表上给朝廷。肃宗派宦官安慰史思明说:“这不是朝廷与李光弼的意图,都是乌承恩一人干的,杀了他是罪有应得。”这时御史台、中央省与门下省三司处置投敌官吏罪状的文书传到范阳,史思明对诸将说:“陈希烈等人都是朝廷的大臣,上皇弃他们不顾,自己逃向蜀中避难,而现在他们还不免于一死,何况我们都是本来跟随安禄山反叛的人!”诸位将领请求史思明上表让朝廷杀掉李光弼,史思明答应,于是命令判官耿仁智与幕僚张不矜作表书说:“陛下如果不杀掉李光弼,我就亲自率兵往太原杀死他。”张不矜起草表书让史思明过目后,将要入函封缄时,耿仁智把上面的话全部删去。抄写表书的人把此事报告了史思明,史思明命令把二人抓起来杀掉。耿仁智由于久任史思明的部下,史思明爱怜他,想要免他一死,于是就把他召进来说:“我重用你快三十年了,现在的事绝不是我负于你。”耿仁智大声说:“人生总有一死,如果为忠义而死,是死得其所。现在再跟随你而反叛,不过是苟延残喘,真不如立刻就死掉为好!”史思明听后大怒,就用乱棍打死了他,脑浆流了一地。乌逃奔太原后,李光弼上表封他为昌化郡王,任命为石岭军使。 七月十六——根据御中中丞第五琦的建议铸以一当十的大钱,名“乾元重宝”。 七月十七——册封回纥可汗为英武威远毗伽阙可汗,肃宗的小女儿宁国公主嫁给回纥可汗为妻。肃宗任命殿中监汉中王李为册礼使,右司郎中李巽为副使,并命令左仆射裴冕把宁国公主送到边疆上。 七月十八——肃宗任命司勋员外郎鲜于叔明(鲜于仲通的弟弟)为册礼副使。 甲子日(疑误),肃宗将宁国公主送至咸阳,公主说:“为了国家,死而无恨。”肃宗痛哭流涕而返回。李等人到了回纥的牙账,回纥可汗身着红褐色的袍子,头戴胡帽,坐在帐中的床上,戒备森严,而却让李等人立在牙帐外面。李不拜而立,可汗说:“我与你们的皇帝天可汗都是国家的君主,君与臣有礼节,你们为何不下拜?”李与鲜于叔明回答说:“过去我们唐朝与其他的国家通婚,都是以宗室女为公主。现在我们的天子因为可汗有战功,所以把自己的亲生女儿嫁给可汗为妻。恩重礼厚,不知可汗为什么要以女婿的身份而傲视岳丈,坐于床上接受册命!”可汗听后,立刻改变了态度,起来接受册命。第二天,又立宁国公主为可敦,举国庆贺。 七月廿五——郭子仪入朝。 | 二月初一——殿中监宦官李辅国兼任太仆卿。李辅国依附张淑妃,兼任元帅府行军司马,权势压倒朝野人士。安庆绪所任命的北海节度使能元皓率部归降,任命为鸿胪卿,兼任河北招讨使。 二月初五——肃宗登临明凤门,大赦,改年号为乾元。免除百姓今年的全部租、庸,将“载”改回“年”。 二月廿八——任命安东副大都护王玄志为营州刺史,并兼任平卢节度使 三月初二——封楚王李为成王。 三月初六——立张淑妃为皇后。镇西、北庭行营节度使李嗣业屯驻于河内。 三月廿一——北庭兵马使王惟良谋叛,被李嗣业与裨将荔非元礼讨杀。 安庆绪北逃时,平原太守王与清河太守宇文宽都杀死叛军使者归降朝廷。安庆绪派其部将蔡希德与安太清攻克平原与清河,俘获了王与宇文宽而归,将他们在邺城街市中处以剐刑。安庆绪对于谋求归顺朝廷的部将,一律处死,并株连部落与宗族,以至部曲、州县民众、属官等被连坐而死的甚多。安庆绪又与他的群臣在邺城南歃血结盟,但人心更加不稳,众叛亲离。安庆绪得知李嗣业驻守在河内,四月,与蔡希德、崔乾率领步、骑兵二万,渡过沁水来攻打河内,不克率兵返回。 四月初二——肃宗任命太子少师虢王李巨为河南尹,兼东京留守。 辛卯日(疑误),将新神主送入太庙。 四月十三——肃宗祭祀太庙、昊天上帝。 四月十四——肃宗登临明凤门,大赦。 五月十一——肃宗下制书取消采访使的官职,改黜陟使为观察使。 五月十七——张镐贬为荆州防御使,任命礼部尚书崔光远为河南节度使。(张镐为人单纯淡泊,不巴结当政宦官,听说史思明请降,上言:“史思明为人凶恶阴险,借叛乱而得以窃取高位,当力量强大时,部下就依附于他,势力消弱时,人心就会离散,实在是人面兽心,难以用仁德感化他,希望不要给他显要的职位。”又说:“滑州防御使许叔冀,狡猾多诈,在危急时刻必然会背叛朝廷,请陛下把他征入京师,担任警卫。”当时肃宗正宠信史思明,正好有宦官从范阳和白马县回来,都说史思明和许叔冀忠诚可靠,肃宗认为张镐不识事机) 五月十九——肃宗立成王李为皇太子。张皇后所生的兴王,年纪才几岁,张皇后就想要把他立为太子。肃宗犹豫不决,就口气和缓地对考功郎中、知制诰李揆说:“成王李年纪大,并且有战功,我想立他为太子,你看如何?”李揆拜了两拜祝贺说:“这真是国家的大幸,我不胜欢喜。”肃宗高兴地说:“朕绝不再犹豫了。”李揆是玄道的玄孙。 五月廿四——肃宗任命崔圆为太子少师,李麟为太子少傅,罢免他们的政事。肃宗迷信鬼神,所以太常少卿王专门以鬼神之事来取悦肃宗,每当议论礼仪时,王就常常夹杂一些巫术和俚俗。肃宗很喜欢王,于是就任命他为中书侍郎、同平章事。追赠故常山太守颜杲卿太子太保,谥号为“忠节”,任命他的儿子颜威明为太仆丞。颜杲卿殉难时,因为杨国忠听信张通幽的谗言,竟没有追赠官衔以褒扬。肃宗在凤翔时,颜真卿为御史大夫,曾向肃宗哭诉此事,于是肃宗将张通幽外放为普安郡太守,然后把此事上奏玄宗,玄宗命令用棍子打死了张通幽。颜杲卿的儿子颜泉明被王承业收留,因此寓居寿阳县,后来被史思明俘虏,裹以牛皮,送往范阳,适逢安庆绪刚即位,有赦免令,颜泉明免于一死。史思明归顺朝廷后,颜泉明才得以归来,在东京寻找到他父亲颜杲卿的尸体,就同袁履谦的尸体一起装入棺材,送归长安。颜杲卿妹妹的女儿与颜泉明的儿子都流落在河北地区,颜真卿当时为蒲州刺史,就让颜泉明去寻找,颜泉明号泣求访,以至感动了过路的行人,过了很久才找到。然后颜泉明又往亲戚故友那里去借钱,依借得的数目而赎人,先是姑母姊妹,而后才赎回自己的儿子。当时姑母的女儿被叛军抢掠而去,颜泉明有钱二百缗,想赎回自己的女儿,但因为怜悯姑母的愁苦,就先赎回了姑母的女儿。等到再借来钱赎自己的女儿时,已找不到了。颜泉明遇到流落在河北地区的堂姊妹以及父亲的将吏袁履谦等人的妻子,都让他们跟随一起回来,总共收罗了五十多家,三百多口人,一路上有资粮则大家均分,一如对待自己的亲戚。到了蒲州,颜真卿对他们都加以接济,住了一段时间以后,按照他们的意愿,资送他们而去。袁履谦的妻子曾经怀疑袁履谦入殓时衣被比颜杲卿俭薄,等打开棺材检视,与颜杲卿没有区别,心中才惭愧信服。 六月初九——肃宗根据王的请求,于长安南郊的东面立太一神坛。肃宗曾经身体有病,占卜者说是因为山河在作祟,于是王就请求派宦官与女巫乘驿马分别去祷告天下的名山、大河。这些女巫依仗着权势,在所经过的地方烦扰州县官吏百姓,索要财物。黄州有一女巫,年轻漂亮,身后跟随着数十名无赖少年,为害尤其严重,到了黄州,住在驿站的馆舍中。黄州刺史左震早晨来到驿站,见到馆舍的门闩锁着,打不开,左震大怒,砸坏门锁而入,把女巫拉出来在台阶下立刻杀掉,所跟从的无赖少年也全部打死。检查女巫所贪污的财物,多达数十万,左震把此事上奏给朝廷,并且请求用这些赃物代替贫民百姓的租赋,打发宦官返回京师,肃宗无法问左震的罪。肃宗任命开府仪同三司李嗣业为怀州刺史,兼镇西、北庭行营节度使。 六月十七——开始实行韩颖的新历。 六月十八——下敕书对于两京沦陷时投靠叛军的官吏,如果御史台、中书省与门下省三司还没有审迅处理完毕的全部免罪释放,被贬谪降官者保持原有的处置。太子少师房被罢相后,心怀不满,常常假装有病不去朝见皇上,而往的宾客却熙熙攘攘,不绝于门,他的一些亲党为他在朝中扬言说:“房是武全才,应该重用。”肃宗听到这些话后,十分反感,于是就下制书历数房的罪责,贬他为州豳刺史。又贬前祭酒刘秩为阆州刺史,京兆尹严武为巴州刺史,二人都是房的党羽。起初,史思明以将领的身份侍奉平卢军使乌知义,乌知义也对史思明很友好。乌知义的儿子乌承恩为信都太守,举郡投降了史思明,史思明念及旧恩而保全了他。及至安庆绪兵败逃回河北,乌承恩即劝史思明归顺了朝廷。李光弼认为史思明终究还会反叛,而乌承恩是史思明的亲信,所以就让他暗中谋算史思明。李光弼又劝肃宗任命乌承恩为范阳节度副使,赏赐阿史那承庆铁券,让他们共同消灭史思明,肃宗同意。乌承恩多次用自己的私财招募家兵,又屡次穿上妇人的服装暗中到其他将领的营中诱说士卒,诸将把此事报告了史思明。史思明怀疑事不确凿,没有追查。这时乌承恩入京师,肃宗就派宦官李思敬与他一起前往范阳去慰问史思明。乌承恩宣布了皇上的圣旨后,史思明就留乌承恩住在府中的馆舍。又用帷帐把他的床遮了起来,暗中派两个人埋伏在床下。乌承恩的小儿子在范阳,史思明就让他去看望自己的父亲。半夜,乌承恩悄悄地对他的儿子说:“我是受皇帝的命令来除掉史思明这个逆贼的,那时当任命我为节度使。”这时伏在床下的二人大呼而出。于是史思明把乌承恩抓了起来,搜查他的行装袋囊,得到了铁券和李光弼的公文,公文说:“如果阿史那承庆能够成事,就付给铁券,否则不要付给他。”又搜得一本数百张纸的簿书,上面都是先前跟随史思明谋反的将士名单。史思明责骂乌承恩说:“我有什么地方对不起你,你竟会干这种事!”乌承恩谢罪说:“我真是罪该万死,这都是出于李光弼的计谋。”于是史思明就召集将士官吏和百姓,向西大哭说:“我率领十三万人归顺了朝廷,有什么地方对不起陛下,而想要杀死我!”然后用棍子打死了乌承恩父子,被株连而死的有二百余人。乌承恩的弟弟乌承因为逃走得以免死。史思明囚禁了宦官李思敬,并把此事表上给朝廷。肃宗派宦官安慰史思明说:“这不是朝廷与李光弼的意图,都是乌承恩一人干的,杀了他是罪有应得。”这时御史台、中央省与门下省三司处置投敌官吏罪状的文书传到范阳,史思明对诸将说:“陈希烈等人都是朝廷的大臣,上皇弃他们不顾,自己逃向蜀中避难,而现在他们还不免于一死,何况我们都是本来跟随安禄山反叛的人!”诸位将领请求史思明上表让朝廷杀掉李光弼,史思明答应,于是命令判官耿仁智与幕僚张不矜作表书说:“陛下如果不杀掉李光弼,我就亲自率兵往太原杀死他。”张不矜起草表书让史思明过目后,将要入函封缄时,耿仁智把上面的话全部删去。抄写表书的人把此事报告了史思明,史思明命令把二人抓起来杀掉。耿仁智由于久任史思明的部下,史思明爱怜他,想要免他一死,于是就把他召进来说:“我重用你快三十年了,现在的事绝不是我负于你。”耿仁智大声说:“人生总有一死,如果为忠义而死,是死得其所。现在再跟随你而反叛,不过是苟延残喘,真不如立刻就死掉为好!”史思明听后大怒,就用乱棍打死了他,脑浆流了一地。乌逃奔太原后,李光弼上表封他为昌化郡王,任命为石岭军使。 七月十六——根据御中中丞第五琦的建议铸以一当十的大钱,名“乾元重宝”。 七月十七——册封回纥可汗为英武威远毗伽阙可汗,肃宗的小女儿宁国公主嫁给回纥可汗为妻。肃宗任命殿中监汉中王李为册礼使,右司郎中李巽为副使,并命令左仆射裴冕把宁国公主送到边疆上。 七月十八——肃宗任命司勋员外郎鲜于叔明(鲜于仲通的弟弟)为册礼副使。 甲子日(疑误),肃宗将宁国公主送至咸阳,公主说:“为了国家,死而无恨。”肃宗痛哭流涕而返回。李等人到了回纥的牙账,回纥可汗身着红褐色的袍子,头戴胡帽,坐在帐中的床上,戒备森严,而却让李等人立在牙帐外面。李不拜而立,可汗说:“我与你们的皇帝天可汗都是国家的君主,君与臣有礼节,你们为何不下拜?”李与鲜于叔明回答说:“过去我们唐朝与其他的国家通婚,都是以宗室女为公主。现在我们的天子因为可汗有战功,所以把自己的亲生女儿嫁给可汗为妻。恩重礼厚,不知可汗为什么要以女婿的身份而傲视岳丈,坐于床上接受册命!”可汗听后,立刻改变了态度,起来接受册命。第二天,又立宁国公主为可敦,举国庆贺。 七月廿五——郭子仪入朝。 八月初三——任命青州、登州等五州节度使许叔冀为滑州、濮州等六州节度使。 八月十一——李光弼入朝。 八月十七——任命郭子仪为中书令,李光弼为侍中。 八月十八——郭子仪返回节度行营。回纥可汗派遣他的臣下骨啜特勒与帝德率领精锐骑兵三千来助唐讨伐安庆绪,肃宗命令朔方左武锋使仆固怀恩带领他们。 |
3月25日——安慶緒,安祿山之子,弒父後襲稱燕帝。 9年 | 3月,史思明協助安慶緒在鄴城之戰擊退唐軍,唐軍撤退後,安慶緒旋為史思明所弒,史思明返回范陽自稱大燕皇帝,隨即南下向唐朝發起進攻企圖再次奪取兩京。 9月,李光弼在收整潰軍後在河陽之戰抵擋住了史思明的進攻,戰局開始迴轉為對唐軍有利的態勢。 保加利亚在马切尔莱被拜占廷击败。 出生 |
出生 | 0年 6 |
出生 唐顺宗李诵,唐朝第十位皇帝(806年去世,45岁) 逝世 王维,唐朝诗人和画家(701年出生,60岁) 史思明,唐朝时期军阀,自称大燕皇帝 1年 | 中国 邙山之战,史思明大败唐将李光弼。 史思明之子史朝义杀父自立。 段子璋叛乱。 |
阿拉伯半島 阿拔斯王朝哈里發曼蘇爾將都城從幼發拉底河畔的安巴爾(位於伊拉克境內)遷至巴格達。 出生 逝世 唐玄宗(時為太上皇),唐睿宗第三子,唐朝第九代皇帝(不計入武則天),712年至756年在位。 唐肅宗,唐玄宗第三子,唐朝第十代皇帝,756年至762年在位。 | 逝世 唐玄宗(時為太上皇),唐睿宗第三子,唐朝第九代皇帝(不計入武則天),712年至756年在位。 唐肅宗,唐玄宗第三子,唐朝第十代皇帝,756年至762年在位。 張皇后,唐肅宗皇后。 高力士,唐玄宗時當權宦官。 李輔國,唐肅宗時當權宦官。 |
僕固懷恩奉命送回紇可汗回漠北,被監軍駱奉先誣告與回紇勾結。 保加利亚在阿其亚鲁斯被拜占廷击败。 出生 逝世 史朝義,唐朝叛將史思明之兒子。 | 僕固懷恩奉命送回紇可汗回漠北,被監軍駱奉先誣告與回紇勾結。 保加利亚在阿其亚鲁斯被拜占廷击败。 出生 逝世 史朝義,唐朝叛將史思明之兒子。 |
大事记 中国 唐朝设立湖南观察使,这是湖南这个名称的第一次使用。 僕固懷恩引吐蕃攻邠州。 | 10月9日——淳仁天皇退位。由孝謙天皇重祚,登基為称德天皇。 出生 逝世 4年 68月15日-李光弼 |
出生 裴度,唐朝宰相(839年去世,74岁) 逝世 高适,唐朝诗人 | 11月10日——淳仁天皇,日本第47代天皇(733年出生,32岁) 5年 6 |
大事记 唐代宗將鎮南都護府改回安南都護府。 | 6年 6 |
保加利亚被拜占廷击败,签订和约。 出生 | 保加利亚被拜占廷击败,签订和约。 出生 |
韩愈,唐朝文学家 薛濤,唐朝文学家 逝世 9月24日——矮子丕平。 李懷仙,唐代藩鎮,幽州節度使。 | 李懷仙為其部下朱希彩、朱泚、朱滔等所殺,此三人相繼為節度使。 吐蕃攻邠州、靈州,馬璘、李抱玉、白元光、李晟率軍抵禦。 矮子丕平9月薨。及至10月,纽斯特里亚(西法兰克)归其长子查理曼,在努瓦永登基;奥斯特拉西亚(东法兰克)归次子卡洛曼一世(751年-771年,20岁),在蘇瓦松登基。 出生 韩愈,唐朝文学家 |
李含光,道教上清派茅山宗第十三代宗师 9年 6 | 朱济时起事,陷十余州。岭南节度使派李观与容州观察使王翃讨平。 查理曼展开对阿基坦和加斯科涅的军事行动。他带领着法兰克军队到达波尔多后于弗龙萨克建立起要塞。查理曼的弟弟,卡洛曼拒绝参与行动并退回勃艮第。阿基坦公爵Hunald被驱逐到加斯科涅。慑于查理曼的军力,加斯科涅公爵将他交给了查理曼以换取和平,随后他被放逐到一家僧院。阿基坦与加斯科涅随后并入法兰克王国。 崇徽公主和亲,嫁予牟羽可汗 吐蕃攻永壽。 出生 杜元穎--剑南节度使 |
杜甫 8月28日:稱德天皇(孝謙天皇重祚),日本第46/48代天皇 | 愛格伯特:不列顛島韋塞克斯(Wessex)王國的國王。(839年逝世,69岁) 逝世 杜甫 8月28日:稱德天皇(孝謙天皇重祚),日本第46/48代天皇 |
逝世 韋元甫,唐朝政治人物。 | 大事记 卡洛曼一世死,其兄查理曼夺取其领地,統一全法蘭克。其岳父,伦巴第末代国王,托斯卡纳公爵,狄西德里乌斯反抗法兰克的统治,企图夺回被矮子丕平赠送给教皇的伦巴第领土,庇护卡洛曼的遗孀与子女,查理曼遂应教皇阿德里安一世的要求,开始进攻伦巴第,并废黜自己的伦巴第王后。 哈瓦利吉派攻陷阿非利加省治所凯鲁万,阿拔斯王朝总督奥马尔·伊本·哈夫斯阵亡。 |
朱希彩為部下所殺,眾推朱泚為留後,後為幽薊節度使。 查理曼第一次出征萨克森,長達數十年的萨克森战争拉開序幕。查理曼摧毁了萨克森人信仰中支撑整个世界的神树,将其上的金银珠宝洗劫一空。 出生 | 朱希彩為部下所殺,眾推朱泚為留後,後為幽薊節度使。 查理曼第一次出征萨克森,長達數十年的萨克森战争拉開序幕。查理曼摧毁了萨克森人信仰中支撑整个世界的神树,将其上的金银珠宝洗劫一空。 出生 |
大事记 查理曼翻越阿尔卑斯山,占领维罗纳,抓获卡洛曼的家室,攻占伦巴第首都帕维亚,狄西德里乌斯就擒。伦巴第由加洛林王朝派出大批法兰克贵族接管,实质上灭亡。 出生 | 查理曼翻越阿尔卑斯山,占领维罗纳,抓获卡洛曼的家室,攻占伦巴第首都帕维亚,狄西德里乌斯就擒。伦巴第由加洛林王朝派出大批法兰克贵族接管,实质上灭亡。 出生 |
查理大帝征服伦巴底人,兼稱伦巴底国王。原国王及原岳父狄西德里乌斯送入列日附近的修道院囚禁。查理曼在罗马度复活节,再次确认其父对教皇的赠礼。此后查理曼自称“法兰克与伦巴第国王和罗马贵族”。 出生 9月25日:平城天皇,日本第51代天皇 7月27日:空海,日本高野山真言宗開山祖師,唐密第八祖(835年逝世) | 逝世 不空,开元三大士之一(705年出生,69岁) 4年 |
新平公主 (唐朝),唐玄宗之女 李瑁,唐玄宗之子 裴遵庆,唐朝大臣 南陽慧忠,唐朝僧人 君士坦丁五世,拜占庭帝国皇帝 | 吉备真备,日本学者 貞懿皇后独孤氏,唐代宗李豫的贵妃 新平公主 (唐朝),唐玄宗之女 李瑁,唐玄宗之子 裴遵庆,唐朝大臣 |
出生 逝世 | 大事记 莫高窟第148窟建成,本窟有長達16公尺臥佛,並《大唐隴西李府群修功德碑》記載莫高窟興建的歷史。 |
参考资料 | 诸萨克森谒查理曼军门降。而西班牙穆斯林内乱,伍麦叶王朝与阿拔斯王朝交相攻击。查理曼自忖无后顾之忧,遂劳师远征南越比利牛斯山,军于萨拉戈萨城下。战事未能取得进展,查理曼仅仅劫掠了附近几个城镇,就因为萨克森人骚动又起而班师。归途中,查理曼误以为潘普洛纳是穆斯林摩尔人的城市而将其夷为平地,此举触怒了同为基督徒的纳瓦拉地区巴斯克人。 |
趙州從諗禪師 唐憲宗李純 逝世 8年 | 唐憲宗李純 逝世 8年 |
大事记 亚洲 6月12日——唐德宗继承其父唐代宗的皇位,成为唐朝皇帝。 田承嗣死,其侄田悅承襲魏博節度使。 3月——新罗发生了里氏约6.7至7.0级的地震,慶州市最大震级达IX。超过100人在地震中死亡。 | 贾岛--唐朝诗人。 元稹--唐朝诗人。 逝世 唐代宗,唐肅宗李亨的嫡長子,唐朝第11代皇帝。 田承嗣 白孝德 阁罗凤,南詔第二代國王。 陳酆 韩会 |
崔戎 崔鄲 艾哈迈德·伊本·罕百里 逝世 7月30日 - 久米若女,日本女贵族。 刘长卿。 劉晏,曆仕唐玄宗、唐肅宗、唐代宗、唐德宗四朝,代宗朝任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吏部尚書、戶部尚書,繼續兼任鹽鐵轉運使,主管全國財政。 | 唐德宗時代宰相楊炎開始實施兩稅法,均田制永遠退出中國歷史舞台。 出生 崔戎 崔鄲 艾哈迈德·伊本·罕百里 逝世 7月30日 - 久米若女,日本女贵族。 刘长卿。 劉晏,曆仕唐玄宗、唐肅宗、唐代宗、唐德宗四朝,代宗朝任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吏部尚書、戶部尚書,繼續兼任鹽鐵轉運使,主管全國財政。 |
日本 4月3日:光仁天皇讓位於桓武天皇。 7月31日:日本人第一次用文字記錄富士山火山噴發。 出生 逝世 郭子儀,唐代將軍 | 成德節度使李寶臣死,其子李惟嶽要求德宗任他為新任成德節度使,繼承父親,但被德宗拒絕。李惟岳於是聯同魏博節度使田悅、淄青節度使李正己,及山南東道節度使梁崇義一同舉兵謀反,史稱四鎮之亂,唐德宗命幽州留守朱滔、淮西節度使李希烈等平亂,李正己謀反後不久病故,其子李納續領淄青軍,但被圍困;梁崇義被李希烈打敗自殺。 十一月,朱滔稱冀王,王武俊稱趙王,田悅稱魏王,李納稱齊王。 吐蕃攻陷沙州,敦煌進入吐蕃統治時期。 查理曼见罗马教皇。 |
朱滔、張孝忠破李惟岳於鹿城(今河北辛集)。契丹籍的成德兵馬使王武俊倒戈,殺掉李惟岳向中央請降,但因在瓜分成德領地時,諸將不服,朱滔又聯合田悅、李納和李希烈等再次舉兵叛亂。 法兰克人进攻萨克森一据点,惨遭失败。恼羞成怒的查理曼展开大屠杀报复,一次处死萨克森人4500名。世人惊呼残暴,法兰克最有名望的学者阿尔昆(735年-804年)亦对此颇有微言。 阿拔斯王朝的哈伦率领阿拔斯军队出征东罗马帝国,此次作战远至博斯普鲁斯海峡。东罗马摄政皇太后伊琳娜被迫乞和,和约规定东罗马帝国向阿拔斯王朝纳贡每年分两期七到九万第纳尔。哈里发马赫迪为此赐予哈伦荣名「拉希德」(al-Rashid,意为正直者),并立哈伦·拉希德为第二继承人。 出生 | 1月11日:光仁天皇,日本第49代天皇 2年 8 |
八月,叛唐的淮西節度使李希烈發兵三萬,圍攻河南襄城(今河南襄縣)。 九月,唐德宗為解襄城之圍,詔令涇原節度使等各道兵馬援救襄城。 十月,涇原節度使姚令言率五千士卒抵長安,士兵發生嘩變,涇原兵與李忠臣、張光晟等推朱泚为首起兵反唐,姚令言亦附泚,攻入長安,令唐德宗一度出逃奉天,朱泚自稱大秦皇帝,改元應天,以李忠臣為京師留守進攻奉天,河中節度使李懷光奉命入援,是為涇原兵變。 出生 | 出生 逝世 |
2月26日——奉命入援奉天的河中節度使李懷光叛變,唐德宗以戴休顏為奉天留守,出逃至梁州。 5月29日——李晟等克復長安,朱泚等不敵敗走,涇原兵變以唐軍勝利告終,因在這次戰爭中,有四人稱王,兩人稱帝,即朱滔稱冀王,王武俊稱趙王,田悅稱魏王,李納稱齊王,朱泚稱秦帝,李希烈稱楚帝,故又稱二帝四王之亂,經此事件後朝廷威嚴掃地,河北三鎮自立節度使成為慣例,唐德宗更為重用宦官制約武將,促成宦官專權的局面。 7月19日——唐德宗還京。 阿拉伯帝國 科爾多瓦的穆斯林埃米爾阿卜杜拉赫曼一世開始修建科爾多瓦清真寺禱告廳。他使用該清真寺(原名為阿拉木清真寺)作為他的行宮,並為紀念他妻子而命名。 亞洲 日本人開始對本州北部的阿伊努人發動戰爭。桓武天皇希望免受奈良(當時稱為平城京)周圍佛教寺院的影響,將首都遷至長岡京,結束了奈良時代。 | 大事记 中國 1月27日——李希烈以汴州為大梁府,稱楚帝,年號武成。 2月26日——奉命入援奉天的河中節度使李懷光叛變,唐德宗以戴休顏為奉天留守,出逃至梁州。 5月29日——李晟等克復長安,朱泚等不敵敗走,涇原兵變以唐軍勝利告終,因在這次戰爭中,有四人稱王,兩人稱帝,即朱滔稱冀王,王武俊稱趙王,田悅稱魏王,李納稱齊王,朱泚稱秦帝,李希烈稱楚帝,故又稱二帝四王之亂,經此事件後朝廷威嚴掃地,河北三鎮自立節度使成為慣例,唐德宗更為重用宦官制約武將,促成宦官專權的局面。 7月19日——唐德宗還京。 阿拉伯帝國 |
韦景昭,唐朝道士。 颜真卿,唐朝书法家。 塔洛尔干二世,皮克特人之王。 宣德王,新罗国王。 早良親王,日本贵族。 淡海三船,日本贵族。 大伴家持,日本贵族。 | 劉怦,唐朝大臣。 盧杞,唐朝大臣。 韦景昭,唐朝道士。 颜真卿,唐朝书法家。 塔洛尔干二世,皮克特人之王。 宣德王,新罗国王。 早良親王,日本贵族。 淡海三船,日本贵族。 大伴家持,日本贵族。 阿尔·马赫迪,阿拔斯王朝第三代哈里發。 5年 8 |
9月7日:嵯峨天皇,日本第52代天皇 逝世 6年 8 | 查理曼反击布列塔尼。 出生 9月7日:嵯峨天皇,日本第52代天皇 |
郭曖,唐朝名將郭子儀第六子,唐代宗時期駙馬,娶昇平公主。 7年 | 唐德宗採納李泌的提議,與回紇簽訂貞元之盟以夾攻吐蕃。 第二次尼西亞公會議 查理曼入侵巴伐利亚。 |
查理曼占领巴伐利亚。 北非摩洛哥建立什葉派的伊迪里斯王朝。 | 查理曼占领巴伐利亚。 北非摩洛哥建立什葉派的伊迪里斯王朝。 出生 |
大事记 是年正月甲辰朔日蝕 查理曼國王帶領法蘭克-撒克遜軍隊越過易北河進入領土。 義大利的丕平國王征服亞得里亞海沿岸的伊斯特拉,無視於拜占庭帝國的抗議。 | 出生 逝世 4月1日——李泌,西魏八柱國李弼的六代孫,唐朝宰相。 參考資料 |
逝世 司空曙 忠貞可汗 石头希迁 萧妃 (唐顺宗) 藤原乙牟漏 郜國公主 | 拉米羅一世 (阿斯圖里亞斯)-阿斯圖里亞斯国王。 逝世 司空曙 忠貞可汗 |
出生 逝世 | 查理曼与其子丕平(810年卒,19岁)进攻多瑙河中游地区的柔然阿瓦尔,企图尾追击溃阿瓦尔人未果,返国加强东部边境力量。 布比亞河戰役,領導的哥多華埃米爾國於布比亞河附近擊敗阿斯圖里亞斯王國國王貝爾穆多一世指揮的軍隊,導致貝爾穆多一世退位,阿方索二世即位。 出生 |
出生 白敏中,唐朝官员 仲野親王,日本贵族 教宗哈德良二世,天主教教宗 逝世 | 包佶,唐朝官员 劉玄佐,唐朝节度使 李皋,唐朝宗室 李纳,唐朝节度使 徑山法欽,唐朝僧人 2年 |
渤海国王大元义被杀,上任国王大钦茂之孙大華璵嗣立,將渤海國都從東京龍原府遷回上京龍泉府,直至渤海滅國。 日本 桓武天皇從長岡京遷都平安京,奈良時代結束,平安時代開始。 歐洲 盧托斯戰役,阿斯圖里亞斯王國的軍隊成功伏擊哥多華的穆斯林軍隊。 | 歐洲 盧托斯戰役,阿斯圖里亞斯王國的軍隊成功伏擊哥多華的穆斯林軍隊。 出生 |
出生 逝世 渤海国王大華璵 五月十八日,唐朝官员,马燧旧部,检校工部尚书充河东节度使李自良死于任上,死后追赠尚书右仆射 八月十七日,唐朝名将,时任当朝司徒兼侍中马燧病逝,死后追赠太尉,谥号庄武。 | 大事记 朝鲜半岛 渤海国王大華璵死,叔父大嵩璘嗣立。 查理曼开始放逐萨克森人,移法兰克人填之。 教宗良三世就任。 |
逝世 6年 | 逝世 6年 |
逝世 赤松德贊,吐蕃第三十七代贊普,被後世尊稱為「吐蕃三法王」之一。 7年 | 坂上田村麻呂當上征夷大將軍。 《續日本紀》完成。 吐蕃贊普赤松德贊讓位退隱後,次子穆尼贊普繼位。 |
出生 惠運,日本僧人 葛井親王,日本贵族 劝龙晟,南诏国王 逝世 霍仙鳴,唐朝宦官 卢迈,唐朝大臣 | 逝世 霍仙鳴,唐朝宦官 卢迈,唐朝大臣 邢君牙,唐朝大臣 李倕,唐肃宗之子 |
董晉 (唐朝),唐朝大臣 渾瑊,唐朝名将 李謜,唐顺宗之子 李逸,唐代宗之子 劉全諒,唐朝大臣 卢纶,唐朝诗人 | 劉全諒,唐朝大臣 卢纶,唐朝诗人 陸長源,唐朝大臣 穆萨·卡齐姆,第七任伊玛目 曲环,唐朝大臣 王虔休,唐朝大臣 和氣清麻呂,日本贵族 和氣廣虫,日本女官 9年 |
易卜拉欣一世·伊本·阿格拉布 (800–812) 美洲 科潘 – Yax Pasaj Chan Yopaat (763–aft.810) 亚洲 阿拔斯王朝 (巴格达) – 哈伦·拉希德 (786–809) 中国 (唐朝) – 唐德宗 (780–805) 南诏 – 异牟寻 (779–808) 渤海国 – 康王 (794–809) 吐蕃 – 赤德松赞 (800–815) 回鹘 – 懷信可汗 (795–805) 瞿折罗-普腊蒂哈腊王朝 – Vatsraja (775–805) 摩腊婆 – Upendra (巴拉马拉王朝) (c.800–c.818) 帕那瓦王国 – 丹迪跋摩(Dantivarman) (775–825) 罗湿陀罗拘陀 – 瞿频陀三世(Govinda III) (793–814) 日本 (平安時代) – 桓武天皇 (781–806) 朝鲜半岛 (统一新罗) – 昭聖王 (798–800) 哀庄王 (800–809) 欧洲 阿斯图里亚斯王国 – 阿方索二世 (791–842) 拜占庭帝国 – 伊琳娜女皇 (797–802) 科爾多巴酋長國 – 哈克木一世 (796–822) 贝内文托公国 – Grimoald三世 (787–806) 法兰克王国 – 查理曼 (768–814) 、 神圣罗马皇帝 (800–814) 圖盧茲伯国 – 热洛讷的威廉(William of Gellone) (790–811) 西班牙边区 奥索纳伯国 – 博雷尔(Borrell of Ausona) (799–820) 塞尔达尼亚伯国 – 博雷尔(Borrell of Ausona) (798–820) 乌尔赫尔伯国 – 博雷尔(Borell of Urgell) (798–820) 意大利王国 - 丕平露·卡洛曼, 意大利国王 (781–810) 教皇国 – 利奥三世 (795–816) 伊比利亚公国 – 阿硕德一世 (786–809) 卡赫季公国 – 格里戈尔 (786–827) | 欧洲 阿斯图里亚斯王国 – 阿方索二世 (791–842) 拜占庭帝国 – 伊琳娜女皇 (797–802) 科爾多巴酋長國 – 哈克木一世 (796–822) 贝内文托公国 – Grimoald三世 (787–806) 法兰克王国 – 查理曼 (768–814) 、 神圣罗马皇帝 (800–814) 圖盧茲伯国 – 热洛讷的威廉(William of Gellone) (790–811) 西班牙边区 奥索纳伯国 – 博雷尔(Borrell of Ausona) (799–820) 塞尔达尼亚伯国 – 博雷尔(Borrell of Ausona) (798–820) 乌尔赫尔伯国 – 博雷尔(Borell of Urgell) (798–820) 意大利王国 - 丕平露·卡洛曼, 意大利国王 (781–810) 教皇国 – 利奥三世 (795–816) 伊比利亚公国 – 阿硕德一世 (786–809) 卡赫季公国 – 格里戈尔 (786–827) 潘诺尼亚克罗地亚 – Vojnomir (791–c. 810) 撒克遜人 – 威德金特 (743–807) 英格兰 (七国时代) – 埃塞克斯王国 – Sigered (798–812) 肯特王国 – Cuthred (798–807) 默西亚王国 – 森伍尔夫 (796–821) 东盎格鲁国王 (c. 799–821) 诺森布里亚 – 厄德伍尔夫 (796–806) 韦塞克斯 – 贝奥特里克 (786–802) 苏格兰 – 皮克特王国 – 康斯坦丁一世 (787–820) 威尔士 – 格威尼德王国 – Cynan Dindaethwy (c. 798–816) 波伊斯王国 – Cadell ap Brochfael (773–808) 爱尔兰 – |
大事记 查理曼镇压反叛教皇的教皇领地贝内文托。 法兰克人攻占巴塞罗那而與伊斯蘭教的西班牙領地接壤。 | 法兰克人攻占巴塞罗那而與伊斯蘭教的西班牙領地接壤。 坂上田村麻呂在本州北部打敗蝦夷。 出生 |
逝世 伊琳娜女皇(752年-803年,51岁),拜占庭帝國伊蘇里亞王朝末代皇帝。 | 杜牧,中国唐朝诗人(852年去世,49岁) 逝世 |
Subsets and Splits
No community queries yet
The top public SQL queries from the community will appear here once availab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