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ntence1
stringlengths
0
73.2k
sentence2
stringlengths
0
64.7k
(法国旧政党),于1977年至1997年存在的中右翼法国政党。 共和党 (蒙古国),是一個蒙古國政黨。 共和黨 (愛爾蘭)(Fianna Fáil),是成立於1926年的愛爾蘭中間派自由主義政黨。 共和党 (哈萨克斯坦),2023年1月18日正式注册的哈萨克斯坦政党 相關條目
(法国旧政党),于1977年至1997年存在的中右翼法国政党。 共和党 (蒙古国),是一個蒙古國政黨。 共和黨 (愛爾蘭)(Fianna Fáil),是成立於1926年的愛爾蘭中間派自由主義政黨。 共和党
Jensen; "The Limits of Federal Power and Social Policy: 1910-1955" by Anthony J. Badger; "The Rise of Rights and Rights Consciousness: 1930-1980" by James T. Patterson; and "Economic Growth, Issue Evolution, and Divided Government: 1955-2000" by Byron E. Shafer Schlesinger, Arthur Meier, Jr. ed. History of American Presidential Elections, 1789-2000 (various multivolume editions, latest is 2001). Essays on the most important election are reprinted in Schlesinger, The Coming to Power: Critical presidential elections in American history (1972) Barone, Michael, and Grant Ujifusa, The Almanac of American Politics 2006: The Senators, the Representatives and the Governors: Their Records and Election Results, Their States and Districts (2005). Aistrup, Joseph A. The Southern Strategy Revisited: Republican Top-Down Advancement in the South (1996) Black, Earl and Merle Black. The Rise of Southern Republicans (2002) Ehrman, John, The Eighties: America in the Age of Reagan (2005) Frank, Thomas. What's the Matter with Kansas? How Conservatives Won the Heart of America (2005) Frum, David. What's Right: The New Conservative Majority and the Remaking of America (1996) "Movement Interruptus: September 11 Slowed the Democratic Trend That We Predicted, but the Coalition We Foresaw Is Still Taking Shape" The American Prospect Vol 16. Issue: 1. January 2005 Lamis, Alexander P. ed. Southern Politics in the 1990s (1999) Sabato, Larry J. and Bruce Larson. The Party's Just Begun: Shaping Political Parties for America's Future (2001) textbook. Shafer, Byron and Richard Johnston. The End of Southern Exceptionalism (2006), uses statistical election data & polls to argue GOP growth was primarily a response to economic change Shelley II, Mack C. The Permanent Majority: The Conservative Coalition in the United States Congress (1983) Mel Steely. The Gentleman from Georgia: The Biography of Newt Gingrich Mercer University Press, 2000. ISBN 0-86554-671-1. Fried, Joseph, Democrats and Republicans — Rhetoric and Reality (New York: Algora Publishing, 2008), 74–5. Frank Newport, "Who are the Democrats?," The Gallup News Service(August 11, 2000), as cited in Joseph Fried, Democrats and Republicans — Rhetoric and Reality (New York, Algora Publishing, 2008) 74. Fried, Joseph, Democrats and Republicans — Rhetoric and Reality (New York: Algora Publishing, 2008), 76–7. Kurtz, H. (March 29, 2005). College Faculties A Most Liberal Lot, Study Finds. The
James T. Patterson; and "Economic Growth, Issue Evolution, and Divided Government: 1955-2000" by Byron E. Shafer Schlesinger, Arthur Meier, Jr. ed. History of American Presidential Elections, 1789-2000 (various multivolume editions, latest is 2001). Essays on the most important election are reprinted in Schlesinger, The Coming to Power: Critical presidential elections in American history (1972) Barone, Michael, and Grant Ujifusa, The Almanac of American Politics 2006: The Senators, the Representatives and the Governors: Their Records and Election Results, Their States and Districts (2005). Aistrup, Joseph A. The Southern Strategy Revisited: Republican Top-Down Advancement in the South (1996) Black, Earl and Merle Black. The Rise of Southern Republicans (2002) Ehrman, John, The Eighties: America in the Age of Reagan (2005) Frank, Thomas. What's the Matter with Kansas? How Conservatives Won the Heart of America (2005) Frum, David. What's Right: The New Conservative Majority and the Remaking of America (1996) "Movement Interruptus: September 11 Slowed the Democratic Trend That We Predicted, but the Coalition We Foresaw Is Still Taking Shape" The American Prospect Vol 16. Issue: 1. January 2005 Lamis, Alexander P. ed. Southern Politics in the 1990s (1999) Sabato, Larry J. and Bruce Larson. The Party's Just Begun: Shaping Political Parties for America's Future (2001) textbook. Shafer, Byron and Richard Johnston. The End of Southern Exceptionalism (2006), uses statistical election data & polls to argue GOP growth was primarily a response to economic change Shelley II, Mack C. The Permanent Majority: The Conservative Coalition in the United States Congress (1983) Mel Steely. The Gentleman from Georgia: The Biography of Newt Gingrich Mercer University Press, 2000. ISBN 0-86554-671-1. Fried, Joseph, Democrats and Republicans — Rhetoric and Reality (New York: Algora Publishing, 2008), 74–5. Frank Newport, "Who are the Democrats?," The Gallup News Service(August 11, 2000), as cited in Joseph Fried, Democrats and Republicans — Rhetoric and Reality (New York, Algora Publishing, 2008) 74. Fried, Joseph, Democrats and Republicans — Rhetoric and Reality (New York: Algora Publishing, 2008), 76–7. Kurtz, H. (March 29, 2005). College Faculties A Most Liberal Lot, Study Finds. The Washington Post.". 2005-03-29. http://www.washingtonpost.com/wp-dyn/articles/A8427-2005Mar28.html. Retrieved 2007-07-02. Republican Party on the Issues "Civil_Rights Republican Party on the Issues". Republican Party on the Issues Republican Party on the Issues. Retrieved 2007-02-21. Barone, Michael. The Almanac of American Politics 2010: The Senators, the Representatives and the Governors: Their Records and Election Results,
与此同时,王莽也采取了一些改革措施。如公元2年(元始二年),郡国发生灾害时,他献田三十顷、钱百万,以分配给贫民。王莽又在长安城中建住宅二百区,让贫民居住。这些措施得到了好评。如因王莽不受新野田而上书颂其功德者竟达487000人,各地方官吏也不断向王莽献祥瑞,这样王莽实际上控制了汉朝政权。 最後,王莽弑漢平帝,於初始元年十一月二十五日(9年1月10日)廢孺子嬰。王莽自立為帝,篡漢為新,建立214年的西漢王朝结束。 更始政權 23年綠林軍攻入長安,弑王莽,立漢室劉玄為皇帝,改元更始,是為玄漢。但漢更始帝隨即荒政,全國隨即混亂,最終公元25年被赤眉军再次攻陷,漢更始帝被殺,长安宫室从此荒廢於戰火。 疆域和行政区划 范围 西汉建立初期,各地叛乱不断,刘邦连征叛乱而无暇顾及边防。北边河南地为匈奴所有。而南边南越和东南的闽越,黔中地区趁机与汉朝脱离,后来汉文帝派人说服南越王和各国归顺,又恢复了一统的局面。不久之后南越就因为荆州两湘地方不肯开关通商而发动进攻。此时恰值汉武帝时期,西汉的文治武功已到极盛,遂彻底剿灭了南越王政权,南越也首次直接归中央管理。 前127年,卫青北击匈奴,收复河南地、陇西、北地、上郡的北部,置朔方、五原二郡。云中、雁门二郡的北界也向外扩展。西汉的北部疆界至此推到河套,阴山以北。前121年,霍去病出陇西击灭居于河西走廊的匈奴部落,以其地设酒泉郡。后又分割为张掖、敦煌、武威三郡。连同在湟水流域设置的金城郡,合稱河西五郡。前138年,东瓯王迫于闽越王的威胁,举国内迁到今江淮流域。前110年,汉朝又灭亡了闽越国。前111年,汉朝平南越,又占有了海南岛,在该地设十郡。在西南地区,汉朝征服了诸国,边界推移到云南哀牢山和高黎贡山。东北地区灭亡了卫满朝鲜,设置了东北四郡。汉帝国的国土已基本成型。而在西域设都护府也加强了对西域的控制。 西汉末期,由于政权的衰落和皇室的动荡,疆域萎缩。东北撤销了真番、临屯二郡。西南地区由七郡变成五郡,并且放弃了海南岛与象郡。王莽篡汉时期已经仅剩秦朝时的疆域,西域各国因为汉帝国的衰落而逐渐脱离管制。东汉王朝末年,中原战乱不断。遂放弃定襄、云中、五原、朔方、上郡、北地六郡。河套、陕北、晋西北、河北北部地方先后放弃。高句丽与林邑两国蚕食东北及南方国土。只有西南地区扩展至大盈江一带。 行政区划 一級政區:郡(國)漢初年有60多個郡,2年共103郡、國。長官最初稱郡守,景帝時改稱太守。 二級政區:縣(侯國、邑、道)邑是皇太后、公主所封的食邑;道是設在土著地區的縣級政區。公元2年,共有縣、侯國、邑、道等縣級政區1587個。萬戶以上的縣稱縣令,萬戶以下的縣稱縣長。 行部(又稱刺史部):自元封五年(公元前106年)始在郡之上又設了13行部,每個行部管轄若干郡(國)。但此時的行部是監察區,還不是真正意義上的行政區。 西汉朝后期的疆域政区包括司隶部、十三刺史部所察各郡、国和西域都护府辖区,以及当时中国边区各族的分布地。 政治 三公九卿 西汉初期,参照秦制,“置一丞相,十一年更名相国,绿绶”,到了汉惠帝、高后时期分为左右丞相,汉文帝二年“复置一丞相”,“掌丞天子助理万机”。其职权大抵如陈平所言:“宰相者,上佐天子理阴阳,顺四时,下育万物之宜,外镇抚四夷诸侯,内亲抚百姓,使卿大夫各任其职焉。”据相关学者研究,将宰相的具体权力分为五个方面:选官权、督察百官并有一定的执法权、上计考课权、总领朝议与奏事权、封驳与谏诤权。 汉武帝时期,由于外部威胁消除,而此时的宰相集权已经威胁到皇权,进而对之裁抑。出于加强皇权、弱化相权的目的,汉武帝自亲政起设立内朝逐步对相权进行削弱,并通过频繁更换宰相以及以细事诛杀宰相来加强皇权、树立自身对中央政权的绝对控制。毫无疑问,内朝的设立在完成上述目的之后,在武帝统治期间对外战争中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然而,内朝作为一项制度其自身就不是完善与成熟的。 内朝具有根源于皇权的巨大的依附性,脱离皇帝的领导,内朝不能作为一个独立的权力机构存在。同时,宰相不得过问内朝事务,也使得内朝成为政权内部一个相对于外朝的独立单位。总之,从中央集权的角度来看,内朝的设立增强了皇帝对朝政的控制权,使得专制制度达到一个新的高度。 通过汉武帝时期创置内朝、裁抑相权的一系列政治改革活动,西汉国家政治活动中的决策权较为完整地收归皇帝手中,使得以宰相为首的外朝逐渐退化成执行机构。 除了丞相制度外,太尉、御史大夫,分别掌管政务、军事和监察,称为“三公”。“三公”之下,设有掌管国家军政和宫廷事务的“九卿”。地方行政机构,除沿袭秦朝的郡县制外,汉初还分封诸侯王,形成郡国交错的局面。郡县官制承袭秦代,封国官职仿照中央。县以下的基层组织仍为乡、里。这样就恢复了从中央到地方的一套政治体系。 选官制度 武帝时期颁行了一套新的选用官吏制度。汉初,官吏的来源主要有两个:一是按军功爵位的高低,选任各级官吏,二是选自郎官,即郎中令属下的中郎、侍郎、郎中、议郎等。郎官的职责是守卫宫殿和做皇帝随从,如果经过一段时间,中央或地方官有缺额,即可由郎官中选用。军功地主到武帝时已经没落。郎官多出自「任子」或「赀选」,难于选拔真正的人才。 因此,武帝即位后,除沿用上述制度外,又建立了新选拔制度: 察举制。文帝时已有「贤良」、「孝廉」之选,但未形成正式制度。武帝时,开始明文规定下来,凡丞相、列侯、刺史、守、相等推举,经过考核,任以官职。不久又规定依人口的数量,按比例选举,取消了资产的限制。这样使察举制逐步完善。 “征召”制。征召那些有一定能力而又不肯出仕的人,由武帝召见,确有才能,授予官职。与此同时相配合的还有“公车上书”之制,天下吏民上书言事,如有可取者,即以其所长,授以官职。 博士弟子考试成绩优异者,也可入仕。公元前124年(元朔五年),武帝采纳公孙弘的建议,置五经博士弟子,每年考试,凡能通一经以上者,可补文学掌故的官缺,成绩得甲等者并为郎官。武帝通过这些措施,选拔了一批有才能的人。。 法律 刘邦在入关之初的时候就约法三章,但只是临时措施。西汉建立后,刘邦令萧何根据《秦律》制定《汉律》。除去秦律夷三族及连坐法,在秦律的基础上,又增加三章,合为九章,故称《九章律》。 除了法律之一,皇帝的命令也起法律的作用,必须无条件执行。。 军事 西汉建立了比秦朝更为完备的军事制度。西汉前期的军事是实行征兵制,以正卒两支来守卫京师。一支为南军,守卫宫城,归卫尉率领;另一支为北军,保卫京师,归中尉率领。两支各有两万人。武帝时,各减至一万人。正卒一年一轮换,不利于保卫京师。武帝着手组建职业兵为侍从军和禁卫军。 期门军和羽林骑 侍从军有三支,就是期门、羽林騎和羽林孤兒。期门军是汉武帝于建元三年(前138年)建立的,由侍中、常侍、武骑及待诏陇西、北地等六郡良家子能骑射者组成,共约有一千人,归光禄勋掌管。因常为侍从汉武帝而期待于殿门,故有“期门”之名。羽林骑是于太初元年(前104年)选六郡良家子组成,约七百人,亦属光禄勋。羽林骑原叫做建章营骑,因守卫建章宫而得名。后更名“羽林骑”,取“如羽之疾,如林之多”之意。羽林孤儿是由战死者的子弟组成的,因养在羽林官署,教习战射,而有此称号。 八校尉 禁卫军是于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建立的,共有八支,每支有士卒约七百人,由八个校尉率领,因称“八校尉”。八校尉为中垒、屯骑、步兵、越骑、长水、胡骑、射声、虎贲。八校尉的士卒都由招募而来,是职业兵,这是中国古代有募兵制的开始。这支军队后来发展为西汉王朝的军事主力,经常用于镇压起义或进行对外战争。 在地方,有经过训练的预备军,根据地区的具体条件,分别设材官(步兵)和骑士(骑兵),这些预备队皆由郡守和郡尉掌管。常备军和预备军的兵员,都由郡国征调来的“正卒”充任。 武帝时期强化了军队,增设楼船(水军)等军种。 。 經濟 西汉时期,牛耕和铁器的使用已逐步推广。手工业也获得了巨大的发展。尤其纺织业和瓷器制作发达。西汉是古代中国商业非常发达的一个朝代,社会的稳定和交通的发展为商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不仅国内贸易興盛,而且对外贸易也非常发达。通过丝绸之路西汉甚至与大夏、印度、阿尔沙克王朝、罗马帝国等国家有间接的贸易关系。西汉文化对当时的东亚和东南亚国家的也有一定的影响力,位于今越南中部和北部的交趾刺史部、位于今朝鲜半岛北部的玄菟郡、乐浪郡、临屯郡、真番郡、弥生时代的日本等地区都受西汉文化的或多或少影响。 农业 西汉初年,铁制农具已推广到中原以外的很多地区。武帝时冶铁制器归国家垄断,铁农具的传播更为迅速。在中国各地都有出土的西汉的铲、锄、镰、铧等铁制农具出土。 汉代兼用马和牛耕地,但主要靠用牛。从考古所获西汉牛犁模型、牛耕壁画和犁铧实物等看来,西汉普遍使用所谓二牛抬杠的犁耕法。《汉书·食货志》中所说的二牛三人的耦犁,也是二牛抬杠。由于扶犁人使用牛辔穿牛鼻导引耕牛,省去了牵牛的人力,出现了二牛一人的犁耕法,这是犁耕法的重大进步。 西汉时期,水利事业很发达。如龙首渠、六辅渠、灵轵渠、成国渠等溉田都很多。京畿以外,关东地区也兴修了一些水利。至于凿井灌溉,北方到处都有,甚至居延边地,也凿井开渠,进行屯垦。西汉时期最重要的水利工程,是治理黄河。汉武帝曾巡视工地,并命随从官员自将军以下,都负薪填决河。经过这次修治,黄河才流归故道,八十年中未成大灾。 随着农业生产的发展,农业耕作技术也有提高。武帝末年,搜粟都尉赵过总结了西北地区抗旱斗争的经验,推广了“代田法”。 赵过还发明了耧车。耧车是一种播种机,能同时播种三行,大大提高了播种效率。在辽阳三道壕西汉晚期村落遗址中发现过一件铁制耧足,山西平陆枣园村王莽时墓葬壁画上的三足耧画像,可见当时已广泛采用耧车播种技术。汉武帝曾下令在全国范围内推广这种先进技术、新式农具。 到成帝时,氾胜之又总结了“区种法”这种新的耕作方法。这是一种园艺式耕作技术,把土地划成许多小区,集中使用水肥,精耕细作,提高了单位面积产量。 由于农业生产的发展,耕地面积也不断扩大,到西汉末年,垦田面积已达8270500余顷,人口达5900余万,比战国时期增加两倍以上。 手工业 在西汉的手工业中,冶铁业占有重要地位。西汉时期的冶铁技术比战国时有了重大的发展。西汉后期,吏卒徒开山采铜铁,每年用人十万以上,规模很大。郑州古荥遗址的炼铁炉,是现知汉代炼铁炉中最大的,其中一座,估计日产生铁可达一吨。古荥遗址资料表明,当时生铁冶炼和加工工艺有较大的进步。遗址中炼铁的燃料,除木材外,还有原煤和煤饼,这是现在所知的中国历史上最早用煤的遗存。 西汉的采铜和铜器手工业也很发达。铜主要产在江南的丹阳郡和西南的蜀、越巂郡、益州等郡。铜制器皿的生产规模颇大。铜镜、铜灯、铜熏炉等物,近年常有出土,最多的是铜镜,是日用必需品。 丝织业是西汉的重要手工业之一,是北方居民的家庭副业。临淄(今山东临淄)和襄邑(今河南睢县)设有规模庞大的官营丝织作坊,产品供皇室使用。西汉的丝织物通过馈赠、互市或贩卖,大批输往边陲各地,远至中亚各国和大秦。 西汉时不仅有纺纱的工具,而且出现了织布机。秦汉之际,斜织机在南北方地区已经比较普遍,在农村广泛地采用了脚踏提综的织机。同时还有织造提花织物的机械──提花机,提花技术已经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 汉锦是汉代织物水平的代表,是多彩织物。经对丝织品的化学分析,知道是用茜草素和蓝靛作染料,可染成绿、红等色。这比战国时的染色工艺提高了一步。 西汉的漆器业发展也很大。在蜀郡(成都)和广汉等地设置工官监造漆器。当时上层之家都使用漆器,长沙马王堆汉墓中就出土了大量的漆器。漆器的种类很多,有耳杯、盘、壶、盒、盆、勺、枕、奁、屏风等。出土的西汉漆器,特别是马王堆的器物,大多色彩鲜艳,光泽照人,精致美观,特别是漆器上的彩绘,技巧更高,画法潇洒生动,奔放有力,线条干净流利。 此外,煮盐(包括海盐、池盐、井盐)、酿造等业,在西汉时都是重要的手工业行业,生产规模和技术都超过前代。 商业 随着农业、手工业的发展,商业也繁荣起来了。据《史记》记载,西汉时期全国已形成了若干经济区域,每个区域都有大的都会。关中区域膏壤千里,最为富饶。 盐铁官营,均输平准 汉初的盐铁为私人经营的,西汉政府仅设官收税而已,特别是文帝时,对盐铁经营采取放任政策。武帝上台后采纳大商人孔仅和东郭咸阳的建议,把私人垄断的冶铁、煮盐、酿酒等重要工商部门收归国家垄断经营,在全国产盐铁的地方设立盐铁专卖署,并任命当地的大盐铁商为盐、铁官,管理煮盐、制造铁器和买卖盐铁等事务。不产铁的地方设小铁官,以熔化废铁作农具或用具。盐铁官营后,严禁私人铸铁和煮盐。自从盐铁官营后,汉政府大大增加了收入。但是管理盐铁的官吏多为盐铁商人,经营不善,往往产品质量低,价格昂贵,贫民购买不起。 武帝死后第六年,即公元前81年,郡国所举的贤良文学,曾议罢盐铁官营事。会议的结果,取消了酒的专卖和关内铁官,对官营政策作了很大的调整。 武帝在实行盐铁官营的同时,推行了均输平准政策。公元前110年(元封元年),武帝采纳大农令桑弘羊的建议,在全国实行均输平准政策。均输就是调剂运输;平准即平衡物价。原先汉政府各部门常常抢购物资,引起物价上涨,地方上交中央的贡赋,往来烦难,「或不偿其费」。而且富商大贾囤积居奇,操纵物价。于是由大农令统一在郡国设均输官,负责管理、调度、征发从郡国征收来的租赋财物,并负责向京师各地输送。又由大农令置平准官于京师,总管全国均输官运到京师的物资财货,除去皇帝贵戚所用外,做为官家资本经营官营商业。「贵则卖之,贱则买之」,调剂物价,并获取收益。 实行盐铁官营、均输平准政策后,「民不益赋,而天下用饶」。 贸易 西汉中期以后,对外贸易也十分发达。从河西走廊经塔里木盆地南北边缘通向中亚、西亚以及更远地区的道路,已经畅通。沿着这条道路,运入各种毛织物和其他奢侈品,运出大宗丝织品。西方人称这条道路为“丝绸之路”。海上贸易的重要港口是番禺(今广东广州)。近年来在广州、贵县、长沙等地,经常发现玻璃、琥珀、玛瑙等物,其中一部分是从海外运进来的。 交通王侯 汉初的时候,曾禁止商人衣丝乘车、作官为吏,但是后来国家的逐步统一,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山泽禁令也有所放弛,在这种情况下给商业的繁荣创造了条件。当时的富商大贾“周流天下”,非常活跃,甚至富比天子,“交通王侯”,形成有影响的势力。 西汉时期的商业经营范围很广,据司马迁《史记》所载,当时市场中陈列着粮食、盐、油、酱、果类、菜类、牛、马、羊、布、帛、皮革、水产等几十种商品。 货币 西汉初年沿用了秦代的货币制度,实行黄金与铜钱并行。虽然铜钱因连年战争、生产萎缩而不断减轻重量,但是仍然称作半两。 刘邦令民间自铸荚钱,可能与他的无为思想有关。他曾经令陆贾分析秦失天下的原因,陆贾说:“(秦代)事逾天下逾乱,法逾滋而奸逾炽,兵马益设而敌人逾多,秦非不欲为治,然失之者及举措暴众而用刑太极故也。”而西汉开始推行并流传到隋朝的五铢钱,在中国历史上流通了七百年左右,是目前历史上流通时间最长的货币。钱币外圆内方,为圆形方孔钱。 公元前113年(元鼎四年),汉武帝下令宣布禁止郡国铸钱,把全国各地私铸的钱币运到京师销毁,把钱币大权收归中央。成立了专门的铸币机构,即由水衡都尉的属官钟官、辨铜、技巧三官负责铸造五铢钱。这次新铸的五铢钱(也称上林钱或三官钱),重如其文,钱的质量很高,便于流通,成为当时唯一合法的货币。 汉武帝元狩五年(前118年),汉武帝废半两钱始铸“五铢”钱,令各郡国铸行,通称“郡国五铢”。后因“郡国五铢”日渐轻劣,汉武帝于元鼎四年(前113年),专设“上林苑三官”钱局,铸造形制规范、重量一致的“三官五铢”钱,成为全国统一的标准货币。从而,促进了当时西汉的社会经济的飞跃发展,保证了讨伐北部匈奴战争的胜利。为鼓励远征军官兵的士气,汉武帝特下令动用国库黄金,铸造了一批金质“五铢”钱,用来奖赏有功人员或因战争致残的战士。因此,在当时能够获得“五铢”金币赏赐的人,则被看做是至高无尚的荣耀。后历经汉昭帝,至汉宣帝(前73年至前49年),“五铢”钱在铜质、形制和钱文等方面更趋完善精美,史称“宣帝五铢”。 而到了西汉晚期由于社会动荡,出现了通货膨胀,五铢钱也随之贬值。于是政府在铸造钱币时,剪掉了钱币周边的轮廓再铸造钱币,称之为“剪轮五铢”钱。这样钱币所用的铜就减少了,五铢钱的实际价值就远远低于面值。2011年在对杨凌“尚德-石家墓地”考古发掘时出土了不少“剪轮五铢”钱,这是在西汉晚期发行的。 城市规模 首都京兆尹长安户八万余,人口二十四万六千,是全国最繁华最富庶的城市。长安城周围六十五里(据实测,周长二万五千七百米,合当时六十二里强),有十二门、八街、九陌、九市、一百六十闾里,它的布局,基本上已为考古发掘所证实。 河南郡的治所雒陽、邯郸郡的治所邯郸、齐郡的治所临淄、南阳郡的治所宛城、蜀郡的治所成都(当时合称五都)、颍川郡的治所阳翟、汝南郡的治所平舆南海郡的治所番禺和交趾郡的治所河内等城市,是全国主要的都会。楚国治所彭城、广阳国的治所蓟、阳翟、丹阳郡治所宛陵、江夏郡治所江陵、广陵城、豫章郡治所南昌、会稽郡治所吴和钱塘县等,也都是一方的都会。全国各地区、各都会之间,有大道相联。 人口 秦末民變和楚漢戰爭,造成期间全國人口减少。汉朝建立后實施的政治措施“無為而治,休養生息”,經過六十余年的休养生息;到元光六年(前129年)时,全國人口达到3,600萬。从元狩六年(前117年)起,期间因为征伐匈奴单于国和自然灾害频繁,并且賦稅徭役加重,到汉武帝征和二年(前91年),全國人口只有3,200万。至漢平帝元始二年的户口调查,户口达到12,233,620户,人口已經達到59,594,978人。根据现在复旦大学历史系教授葛剑雄研究此时的实际人口超过了6,500万人。 文學 西漢的文學成就,至少可以從劉向和揚雄的作品中進行研究。 劉向(前77年-前6年),字子政,原名更生,西漢宗室。著有《別錄》、《七略》、《新序》、《說苑》、《列女傳》、《洪範五行傳論》、《五紀論》、《戰國策》、《楚辭》、《孫卿新書》等書。這九本書幫助後人對中華文化歷史的研究。 揚雄(前53年-18年),字子雲,又曰楊雄,蜀郡成都(今四川成都郫都區)人,西漢哲學家、文學家、語言學家。著作有《法言》、《太玄》和《方言》。《法言》是模擬《論語》的體裁寫成,內容是講述儒學傳統思想,共十三卷,後有北宋司馬光的集注; 《太玄》融合了儒家、道家和陰陽家的學說,內容是闡述揚雄的哲學體系和宇宙論;《方言》則是中國第一部記錄方言的著作。 外交 西汉与周边各国有着更为密切的政治、经济、文化交往,也发生过一些战争。汉朝(主要是在汉武帝时期)对周边各國或各族的战争,有的属于防御性质,有的则是对外扩张。但是总的看来,汉武帝以后漢朝版图扩大,汉族的经济和文化也以各种不同的方式影响着東亞各民族,例如:朝鲜半岛和日本列岛。 越人 在西汉帝国的南边有一個部族,就是分布在岭南地区的越人,秦汉时期華夏與百越部族就开始了文化的交流以及中国早期的海外交往。 自以来,古代越人生活在岭南大地上。南越国时期,这一地区第一次得到大规模开发,铁器和农耕得到推广,郡县制度得以实行,社会经济全面发展。南越国之后,岭南进入了更为全面的发展时期。 南越国是西汉初年岭南的第一个封建地方政权。它的疆域大致是秦代岭南三郡的范围,东抵福建西部,北至南岭,西达云南东部,南濒南海,西南抵越南北部地区。 南越国的开国之君赵佗,秦始皇时被派遣率军南下平定岭南,公元前214年秦朝在岭南设桂林、南海、象三郡,赵佗任南海郡龙川令。在 秦末农民起义的烽火中,赵佗在五岭绝道断关,干公元前204年建立南越国,自立为王,定都番禺,后又自称“南越武帝”。在统治南越国67年的时间里,赵佗推行一系列措施促进了岭南的早期开发。 匈奴 秦、汉时期,北方的匈奴族一直对中原王朝构成巨大的威胁。秦朝覆灭后,匈奴趁楚汉相争、无暇北顾之机再度崛起。在其领袖冒顿单于统率下,四面出击,重新控制了中国西北部、北部和东北部的广大地区。 西汉王朝建立后,匈奴依然是汉民族和平生活的重大威胁:"汉兴以来,胡虏数入边地,小入则小利,大入则大利","攻城屠邑,殴略畜产","杀吏卒,大寇盗",给西汉北方地区民众带来沉重的灾难,严重危害着中国北部边境的安宁。而汉朝方面,自高祖刘邦于公元前200年在平城被围事件发生后。至汉武帝刘彻元光二年,即公元前133年(刘彻即位第8年)马邑设伏诱击匈奴,在此68年间,对匈奴采取和亲政策,出嫁公主,赠送丝绸、粮食等物品,与其约为兄弟,以缓解匈奴的袭扰,一直蒙受很大的耻辱。在军事上,则主要采取消极防御的方针,尽量避免与匈奴进行决战。然而"和亲"政策并不能遏制匈奴的袭扰活动,汉朝的边患依旧相当严重。 文、景时期,虽然对匈奴采取和亲政策,但为抵御匈奴的侵扰,也作了些防备工作。如文帝改革了边防军轮换制度,用免税、赐爵、赎罪等办法移民“实边”。还大力提倡养马,准备对匈奴进行反击。 汉武帝登基做了皇帝。他凭借前辈所创造的物质基础,汉武帝对匈奴的反击,始于武帝元光六年(公元前129年),共历时三、四十年之久,其中又以取得"漠北决战"胜利为标志,划分为前后两个阶段,而以第一个阶段为主。在这一时期内,汉军曾对匈奴展开3次重大反击作战,并取得了决定性胜利,这就从根本上解决了匈奴南下骚扰的问题。这3次战略反击,分别是漠南之战,河西之战和漠北之战。 西羌 西羌是中国西部的古老民族之一,据垢《汉书·西羌传》记载:羌人无弋爱剑被秦国拘留,挣脱后流亡于三河地区的一个岩洞里,秦军用火烧岩洞,突然出现一个形似老虎的怪物遮护无弋爱剑。后来,遇到一个刻女,结为夫妻,羌人闻说有神灵保护,认为是奇特之人,故推选为当地羌人的首领袖。 鲜卑 鲜卑是北方地区重要的一支古代少数民族,活跃于两汉魏晋至北朝时期。考古学根据历史文献和文化遗存,一般将鲜卑分为东部鲜卑和拓跋鲜卑。东部鲜卑源出东胡。公元前206年匈奴冒顿单于击破东胡,东胡餘部退保乌桓山和鲜卑山,各自以山为号,鲜卑“语言习俗与乌桓同”。汉武帝时鲜卑部落南下驻扎在西拉木伦河流域。 乌桓 乌桓是匈奴的东邻,西汉时期已经分布于汉东北边郡的塞外之地。西汉时期成书的《史记》和东汉时期成书的《汉书》虽然为匈奴立传,但是有关乌桓的记载却较少,更没有为其立传。因此,要了解西汉时期乌桓的历史,主要是根据西晋时期王沈所著的《魏书》和南朝宋时期范晔所著的《后汉书》中的《乌桓鲜卑列传》
在西汉帝国的南边有一個部族,就是分布在岭南地区的越人,秦汉时期華夏與百越部族就开始了文化的交流以及中国早期的海外交往。 自以来,古代越人生活在岭南大地上。南越国时期,这一地区第一次得到大规模开发,铁器和农耕得到推广,郡县制度得以实行,社会经济全面发展。南越国之后,岭南进入了更为全面的发展时期。 南越国是西汉初年岭南的第一个封建地方政权。它的疆域大致是秦代岭南三郡的范围,东抵福建西部,北至南岭,西达云南东部,南濒南海,西南抵越南北部地区。 南越国的开国之君赵佗,秦始皇时被派遣率军南下平定岭南,公元前214年秦朝在岭南设桂林、南海、象三郡,赵佗任南海郡龙川令。在 秦末农民起义的烽火中,赵佗在五岭绝道断关,干公元前204年建立南越国,自立为王,定都番禺,后又自称“南越武帝”。在统治南越国67年的时间里,赵佗推行一系列措施促进了岭南的早期开发。 匈奴 秦、汉时期,北方的匈奴族一直对中原王朝构成巨大的威胁。秦朝覆灭后,匈奴趁楚汉相争、无暇北顾之机再度崛起。在其领袖冒顿单于统率下,四面出击,重新控制了中国西北部、北部和东北部的广大地区。 西汉王朝建立后,匈奴依然是汉民族和平生活的重大威胁:"汉兴以来,胡虏数入边地,小入则小利,大入则大利","攻城屠邑,殴略畜产","杀吏卒,大寇盗",给西汉北方地区民众带来沉重的灾难,严重危害着中国北部边境的安宁。而汉朝方面,自高祖刘邦于公元前200年在平城被围事件发生后。至汉武帝刘彻元光二年,即公元前133年(刘彻即位第8年)马邑设伏诱击匈奴,在此68年间,对匈奴采取和亲政策,出嫁公主,赠送丝绸、粮食等物品,与其约为兄弟,以缓解匈奴的袭扰,一直蒙受很大的耻辱。在军事上,则主要采取消极防御的方针,尽量避免与匈奴进行决战。然而"和亲"政策并不能遏制匈奴的袭扰活动,汉朝的边患依旧相当严重。 文、景时期,虽然对匈奴采取和亲政策,但为抵御匈奴的侵扰,也作了些防备工作。如文帝改革了边防军轮换制度,用免税、赐爵、赎罪等办法移民“实边”。还大力提倡养马,准备对匈奴进行反击。 汉武帝登基做了皇帝。他凭借前辈所创造的物质基础,汉武帝对匈奴的反击,始于武帝元光六年(公元前129年),共历时三、四十年之久,其中又以取得"漠北决战"胜利为标志,划分为前后两个阶段,而以第一个阶段为主。在这一时期内,汉军曾对匈奴展开3次重大反击作战,并取得了决定性胜利,这就从根本上解决了匈奴南下骚扰的问题。这3次战略反击,分别是漠南之战,河西之战和漠北之战。 西羌 西羌是中国西部的古老民族之一,据垢《汉书·西羌传》记载:羌人无弋爱剑被秦国拘留,挣脱后流亡于三河地区的一个岩洞里,秦军用火烧岩洞,突然出现一个形似老虎的怪物遮护无弋爱剑。后来,遇到一个刻女,结为夫妻,羌人闻说有神灵保护,认为是奇特之人,故推选为当地羌人的首领袖。 鲜卑 鲜卑是北方地区重要的一支古代少数民族,活跃于两汉魏晋至北朝时期。考古学根据历史文献和文化遗存,一般将鲜卑分为东部鲜卑和拓跋鲜卑。东部鲜卑源出东胡。公元前206年匈奴冒顿单于击破东胡,东胡餘部退保乌桓山和鲜卑山,各自以山为号,鲜卑“语言习俗与乌桓同”。汉武帝时鲜卑部落南下驻扎在西拉木伦河流域。 乌桓 乌桓是匈奴的东邻,西汉时期已经分布于汉东北边郡的塞外之地。西汉时期成书的《史记》和东汉时期成书的《汉书》虽然为匈奴立传,但是有关乌桓的记载却较少,更没有为其立传。因此,要了解西汉时期乌桓的历史,主要是根据西晋时期王沈所著的《魏书》和南朝宋时期范晔所著的《后汉书》中的《乌桓鲜卑列传》 。 司马迁所写的《史记》只有两处提及乌桓,都很简略。 第一处是《史记·货殖列传》中介绍燕地的地理位置和物产风俗部分提及乌桓: 第二处是西汉元帝、成帝年间褚少孙补记的《建元以来侯者年表》中的平陵侯范明友的内容: 可见在司马迁生活的汉武帝时期,虽然已确知乌桓的分布位置,但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司马迁为北方的匈奴、朝鲜专门立传,但却只在描述燕地四邻时提到乌桓。这说明到武帝末期《史记》成书之前,乌桓与汉边郡接触较少,直到武帝之后的汉昭帝时期,才出现乌桓进犯汉东北边郡的记载。 朝鮮 早在战国时期,燕人卫满就进入了朝鲜,后来秦灭燕,卫满臣服秦朝,隶属辽东郡,西汉建立后,卫满又隶属于燕王卢绾,后来卢绾投降匈奴,卫满征服蛮夷,招募汉族,势力开始坐大,卫氏朝鲜建立。 汉武帝时期,卫满的孙子卫右渠在位。汉武帝派涉何出使朝鲜,让卫右渠来长安称臣见驾。卫右渠说出了很多理由,就是不肯前来。涉何说不过卫右渠,在回来的时候杀掉了送行的朝鲜副国王卫长,然后渡河,疾驰而去,告诉汉武帝“杀朝鲜将。” 汉武帝认为涉何做得不错,故意不加询问,还加封涉何为辽东东部都尉,直接面对朝鲜。朝鲜人不知道这是在蓄意挑起战争,他们派出军队攻杀涉何。汉武帝的借口找到了,当年秋天,派出两路汉军,十万多万人,兵进朝鲜半岛。最终被汉武帝杀掉。 一直至清末,朝鲜半岛始终臣服于中原政权,中原政权采取羁縻政策最适合朝鲜。 西南各族 秦汉时期在蜀郡西南广大地区有众多的少数民族和部落,总称为西南夷。其中,主要的有夜郎、滇、邛都、雟、昆明、徙、笮都、冉、白马、哀牢等。 夜郎在今贵州省的清镇、平坝、安顺、普定至关岭、晴隆一带。滇的部落在今滇池周围地带,与滇结成联盟的靡莫等部落则在今曲靖地区。邛都本部落在今四川西昌县,围绕在邛都周围的众多小部落则散布在今凉山州境内。雟、昆明部落群则分布在今保山县以东北至大理州境内。徙、笮都部落在今四川雅安地区一带。哀牢,主要分布在澜沧江以西。 西汉初年,内地和边疆经济同时得到发展的形势,为汉武帝开拓边疆活动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建元六年(公元前135年),武帝遣唐蒙出使夜郎,招抚夜郎侯多同,置犍为郡。接着又命司马相如招抚邛、笮,置一都尉、十余县,属蜀郡。 元狩元年(公元前122年),张骞自大夏归国,建议开西南夷路,以通身毒。武帝派出的使者虽得滇王之助,但均被昆明夷阻留,未能成功。南越反,武帝欲自犍为郡发南夷兵,南夷不从,遂反,杀汉使者及犍为太守。 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汉平南夷,置牂牁郡(今贵州大部及云南东部)。夜郎侯迎降,汉封他为王。于是西南诸夷皆争求内属。武帝以邛都为越雟郡(今四川西昌地区、云南丽江、楚雄北部),以笮都为沈黎郡(今四川汉源一带),以冉駹为汶山郡(今四川茂汶羌族自治区一带),以白马为武都郡(今甘肃武都一带)。 元封二年(公元前109年),汉又出兵伐滇。滇降,以其地为益州郡(今云南晋宁晋城),赐滇王王印,使治其族。西汉末,夜郎王兴与钩町王禹、漏卧侯俞连年攻伐。汉遣使调解,兴等不从。 成帝河平二年(公元前27年),牂牁太守陈立杀兴,灭夜郎。王莽时,西南夷连年起兵反抗,王莽派兵镇压,连年不克。 两汉的政治、经济、文化推动西南夷地区的发展,具有进步意义。 西域诸国 在各边境国家中,西漢最常接觸的乃匈奴,早在剛立國不久,漢高祖劉邦已出手派兵攻打匈奴,但失敗并在「白登之圍」中被困。到漢武帝時曾十二次征伐匈奴,一度把匈奴驅出漠北,但隨著征伐繼續,匈奴問題始終都未能徹底解決。 汉宣帝时期,匈奴内乱加重,先是五单于争立,后是三单于互斗。汉朝充分利用匈奴内部的矛盾,扶植呼韩邪单于,并于汉元帝建昭三年(前36年)在康居斩杀北匈奴郅支单于,使南匈奴统一成为汉朝的藩属国,算是解决了汉初以来的匈奴问题。 而為了對付匈奴,漢武帝先后兩度派遣張騫出使西域,欲聯絡西域諸國夾擊。雖未能達到目的,但此行卻加深了西域與漢朝間的往來。武帝太初四年(前101年),汉军开始在西域的乌堡和蔚犁进行了屯田,这是汉朝势力伸入西域之始。之后,西域各国多数归降汉朝,接受汉朝的册封。宣帝神爵二年(前60年),在西域正式设立管理机构—西域都护府,西域至此正式纳入汉朝的疆域。之后历代统一的中原王朝都在一统中原之后,往往都会把西域纳入,即使就是明朝也纳入了吐鲁番和哈密力。 文化 哲学 春秋戰國時代有所謂「儒墨道法」,即儒家、墨家、道家和法家。但自行法家之法的秦朝亡國後,漢朝有鑑秦亡經驗,乃先用道家之法治國,是為黃老之術。直到漢武帝時,思想上已有大改變,那就是「罷黜百家,獨尊儒術」,是為儒學深深影響中國文化之始。 儒家在秦亡之后恢复得最快,并发展成具有汉朝的特色的两汉经学(详见《西汉经学传承列表》)。由于独尊儒术,儒家大量吸收法家的学说,把法家的思想纳入到自己的体系,从而使两汉时期的儒家已经与先秦儒家有了根本的不同。这一过程有时称为儒家的法家化。从而产生了所谓的“外儒内法” 法家学说并没有随着秦朝的结束而消亡。在汉初仍然是较有影响的学说之一。代表人物有晁错、张汤等。但是在汉代,法家学说已经有了新的发展变化,也就是法家的儒家化。西汉中期,自张汤开始,以儒释法之风逐渐盛行,到了东汉时期,法家已经完成了儒家化并消失,成为儒家思想内核的一部分。 罷黜百家、独尊儒术 董仲舒思想 宗教 方仙道和阴阳家 西汉国家宗教的建立,对礼仪在君权、维护纲常,并非很严格,汉高祖在方仙道的方士的影响下至汉武帝时期的宗教大典其功能在于追求一己成仙。经过儒生的不断努力,通过改变祭祀地点、仪式与主神等方式,才在西汉末期使国家宗教政治伦理化,但是不论东西汉的历代帝王都喜欢神仙术特别是房中术,在皇帝修炼房中术不止有美女更有俊男。并恢复了其世俗性功能,从此,封建王朝的国家宗教才成为维护统治为主要目的的宗教工具。所祭祀的神仙都是上古五方天帝,伏羲女娲等等,都有专门的神祠【祠乃魏晋南北朝以前供奉神仙房屋名称,后来才改成称呼百姓供奉祖先处】供奉祭祀。阴阳家专门推算命运,天时地理风水等;方仙道专门望气,行巫蛊,祭神,修真等。 史学 司馬遷所著的史记,在中国的历史学和文学中占有特殊的地位。是中国历史学上一个划时代的标志,是一部“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伟大著作。全书包括本纪、表、书、世家和列传,共一百三十篇,五十二万六千五百字。 學術 周髀算经 九章算术 以上兩個是中國最古老的數學著作。 艺术 绘画 西汉时期的美术起点是战国时代美术的水平,生活是直接描写的对象,开始逐步发展写实的风格,而这也是古代美术发展的新的起点。艺术的认识生活的作用,在范围上和方法上,都因汉代美术的发展而进入新的阶段。 汉代美术的题材,现存的实物和文字记载所称(主要是壁画和建筑装饰的题材)完全相同。现存实物更为具体,大约可以分为三类:现实生活、历史的和传说的人物故事、神话及有关自然现象的传说。 西汉美术题材的多方面性,说明西汉美术的百科全书的性质。文学、历史、天文、地理、哲学等社会思想意识的内容,美术家都企图用造型的方法加以表现。相对于这一时代的历史水平,西汉美术的题材是广泛地来自社会现实生活的各个方面的。 汉代美术在艺术表现上,技法古拙而风格鲜明。同时在表达主题时,善于运用绘画艺术的特长。 雕刻 长安城遗址中不断出土的富有艺术装饰趣味的砖瓦残片,可作有力的证明。又从文献记载中,也表明西汉时造像雕塑已有多方面的发展从长安城遗址中不断出土的富有艺术装饰趣味的砖瓦残片,可作有力的证明。又从文献记载中,也表明西汉时造像雕塑已有多方面的发展 唐杜甫《秋兴》诗有“织女机丝虚夜月,石鲸鳞甲动秋风”,即是咏此类石雕的。所有这些宫苑造像,除牛郎、织女石像现尚残存外,其它已不可见。现在能见到的西汉雕塑,主要的是霍去病墓前遗留的一组巨型石雕和近年出土的陶俑。 乐舞 汉代人们善于把自己的喜、怒、哀、乐等情感通过歌舞的形式表达出来。这也是汉代歌舞盛行的一个主要原因,汉画像石、汉俑中的图像就充分地表明了这一点。 随着汉初与各国文化交流的增多,汉代乐器的数量、质量、品类和新乐器的研制,以及乐队的形制、结构、类型等方面都产生了新的突破与发展。汉代乐器的发展已脱离了上古时代凝重、质朴的特点,纤细柔婉的管弦乐器更多地代替了“以钜为美”的“钟磬乐”。汉代器乐的表现形式为:独奏、合奏与伴奏。 器乐的合奏与伴奏都不是独立存在的,但是在民间音乐文化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在陶俑和汉画像石中,各种音乐表现形式大都离不开器乐的演奏与伴奏,尤其伴奏是乐舞以及杂技百戏表演所必备的。伴奏乐队多以丝竹乐器为主,其规模及人数根据墓主人的身份和经济实力的不同而异。在歌、舞、百戏共同构成的宏大场面中,器乐演奏为更好地表现乐舞百戏,烘托气氛,起到了重要的作用。陶俑和汉画像石中主要的乐器有吹奏乐器,如埙、排箫、笙、笛等;弦乐器,如琴、瑟、箜篌等;打击乐器,如建鼓、鼗鼓、筑、节等。 角抵 角抵就是摔跤,角抵在中国源远流长。秦始皇统一中国后,禁止民间私藏兵器,作为徒手相搏斗的角抵兴盛起来。汉代,民间出现了一种由“蚩尤戏”发展而成的两个人在公开场合表演的竞技活动,已经具有后来摔跤的基本特色,并有着特定的文化内涵。 西汉帛画角抵图(摹本)中间一人戴长冠,着宽大罩衫,腰系红带,右侧一人头戴箭形茨菰叶,双手戴红镯,三人正摩拳擦掌准备进行角抵,左方一人为裁判。汉代角抵活动十分普及,据载当时的角抵戏规模宏大,轰动京城,老百姓们甚至跑几百里的路去观看助威。 青銅器 這個時期的青銅器包括了以實用為目的的物件,例如簡單的家用容器,這些家用容器多無裝飾,或僅有簡單的雕刻圖案。 其他 墓葬出土的模型及文獻證據顯示,漢高祖及後來的帝王可能建造了幾座宮殿,宮殿內有大量陶器等物件,宮內的房間有銘刻圖案作為裝飾,還有上漆的彩磚。 社会 救济
Peking),又名《瞬息京华》,张振玉译,1940年,上海若干出版社 《风声鹤唳》A Leaf in the Storm 《赖柏英》 《朱门》The Vermillion Gate (1953) 《啼笑皆非》Between Tears and Laughter,1947年(5版),商务印书馆 《唐人街家庭》 《逃向自由城》 《红牡丹》 《遠景》或譯 《奇島》 散文集 《人生的盛宴》 《吾国与吾民》"My Country and My People",又名《中国人》 《欧风美语》,1933年 《生活的藝術》"The Importance of Living",1937年 《孔子的智慧》"The Wisdom of Confucius",1938年 《新生的中国》,1939年,林氏出版社 《俚语集》,1940年,上海朔风书店 《锦秀集》,1941年,上海朔风书店 《中国圣人》,1941年,上海朔风书店 《讽颂集》蒋旗译,1941年,国华编译社 《拨荆集》,1941年,香港光华出版社 《爱与刺》,1941年,明日出版社 《有不為斋文集》,1941年,人文书店 《雅人雅事》,1941年,上海一流书店 《第一流》,1941年,上海地球出版社 《文人画像》,1947年,上海金屋书店 《魯迅之死》 愛書人文庫(1980年民國69年2月)德華出版社 教育 《開明英文讀本》,上海明出版社 《开明英文文法》,开明出版社 《最新林語堂漢英辭典》,正中書局 《中国新闻舆论史》,1936年 《當代漢英辭典》,1972年 《當代漢英辭典》電子版,香港中文大學 評論集 《中国文化精神》,1941年,上海国风书店 《信仰之旅——论东西方的哲学与宗教》,2005年,香港道聲出版社 傳記 《苏东坡传》(The Gay Genius) 《武则天传》(Lady Wu) 翻譯作品 中譯英 《浮生六記》(中英對照),清沈復著,上海西風社,1939年 《古文小品》(中英對照),晉陶潛等著,上海西風社,1940年 《冥寥子遊]》(中英對照),明屠隆著,上海西風社,1940年 《孔子的智慧》(The Wisdom of Confusius),司馬遷等著,Ransom House,1938年 《老子的智慧》(The Wisdom of Laotse),李耳著,Ransom House,1948年 《幽夢影》(中英對照),明張潮著,臺北正中書局,1988年 《西湖七月半》(中英對照),明張岱等著,臺北正中書局,1990年 《揚州瘦馬》(中英對照),張岱等著,臺北正中書局,1990年 《東坡詩文選》(中英對照),宋蘇軾著,臺北正中書局,1993年 《不亦快哉》(中英對照列),清金聖嘆等著,臺北正中書局,1993年 《板橋家書》(中英對照),清鄭燮等著,臺北正中書局,1993年 《記舊曆除夕》(中英對照),林語堂等著,臺北正中書局,1993年 英譯中 《國民革命外紀》,亞瑟·蘭塞姆著,上海北新書局,民國18年(1929年)7月 《女子與知識》,英羅素夫人著,上海北新書局,民國18年(1929年) 《易卜生評傳及其情書》,丹麥布蘭地司著,上海春潮書局,民國18年(1929年) 《賣花女》,蕭伯納著,上海開明書店,民國18年(1929年) 《新俄學生日記》,俄國奧格約夫著,林語堂、張友松合譯,上海春潮書局,民國18年(1929年) 《新的文評》,上海北新書局,民國19年(1930年) 《如何出人頭地》,馬爾騰著,台北新力出版社,民國66年(1977年)2月 文集 《林语堂全集》全套35册,弘翁企业有限公司 《林语堂名著全集》全套30册,1994 东北师范大学 《林语堂全集》全套26册,2010 群言出版社 發明專利 明快中文打字機(Chinese Typewriter)──1946年4月17日申請美國專利,1952年10月核准。 中文字形編碼與鍵盤(Design for A Font of Keyboard Symbols)──1946年5月18日申請美國專利,1948年3月核准。 Visual Selecting Device for Chinese Typewriters and The Like──1948年3月3日申請美國專利,1952年10月核准。 Page Control and Page Control Release for Typewriters──1950年5月3日申請美國專利,1951年12月4日核准。 Spring Powered Type Bar Actuating Mechanism
Chinese Typewriters and The Like──1948年3月3日申請美國專利,1952年10月核准。 Page Control and Page Control Release for Typewriters──1950年5月3日申請美國專利,1951年12月4日核准。 Spring Powered Type Bar Actuating Mechanism for Typewriters──1950年8月22日申請美國專利,1952年3月25日核准。 杂志 1932年主编《论语》半月刊 1934年创办《人间世》 1935年创办《宇宙风》 1952年在美国与人创办《天风》杂志。 评价 林语堂自谓:“西洋人的头脑,中国人的心灵”。而林語堂作為大師級人物,評價多為正面,但也因為與南洋大學校董會的事件,被人批評晚節不保。 軼事 文學家林語堂是二次大戰後來臺的,依照慣例他算是外省人。不過祖籍福建省漳州府的他曾經說過:「人家不覺得我是外省人,我自己也不覺得我是外省人,或許有時候人與人之間,溝通的語言是有親切感的。」林語堂認為語言亦是省籍區分的一大因素。林語堂曾寫下《來臺後二十四快事》一則是:「初回祖國,賃居山上,聽見隔壁婦人以不乾不淨的閩南語罵小孩,北方人不懂,我卻懂。不亦快哉!」,另一是「到電影院坐下,聽見隔座女郎說起鄉音,如回故鄉。不亦快哉!」 傳記 林太乙,《林語堂傳》,1989年,聯經,台灣。 錢鎖橋,《林語堂傳──中國文化重生之道》,2018年,聯經,台灣。ISBN 9789570851854 施建偉,《近幽者默:林語堂傳》,2019年,中和,香港。ISBN 9789888570331 林語堂故居 臺北陽明山故居 位於臺北市郊陽明山上,建於1966年,由林語堂親自設計,是其最後十年定居臺灣的住所。建築是以四合院佈局、西班牙式白牆及螺旋柱、藍色的琉璃瓦構成。台北市政府為紀念林語堂的文學成就,得到夫人廖翠鳳女士捐贈大師藏書、著作、手稿及其遺物於大師舊居,成立「林語堂先生紀念圖書館」1985年5月開放。台北市文化局成立後,有意擴充活化原有圖書館功能,以「名人故居」及「文學生活館」之方向規劃。經過公開招標評選,由佛光人文社會學院(後改名為佛光大學)取得經營管理權,於2002年3月26日全新開館,成立「林語堂故居」。 林語堂故居結合展示參觀、藝文講座、餐飲休憩的多元化空間,完整呈現了語堂先生的格調思想、發明創意、生活態度與文學成就。2005年10月1日由東吳大學接受台北市政府文化局委託經營林語堂故居。 廈門鼓浪嶼故居 位於廈門漳州路44號,建於1850年代,是鼓浪嶼三大歐式建築之一,是林語堂與夫人廖翠鳳成婚之地,但至2010年止,這座百年老宅因產權問題長年失修,正門封死,外牆剝落,屋簷被白蟻啃去大半。鼓浪嶼於2009年開始申遺,林語堂故居是其中重點項目,但林語堂故居產權不屬其後人,2013年被一家企業買走。 漳州林語堂紀念館 林語堂紀念館位於福建省漳州市薌城區天寶鎮五里沙村,是大陸第一家林語堂紀念館,天寶鎮是林語堂的家鄉。建於2001年10月,2002年10月正式對外開放。館前的林語堂先生的塑像是由雕塑家李維祀教授設計製作的。 坂仔林語堂故鄉紀念館 林語堂故鄉紀念館位于福建省漳州市平和县坂仔镇宝南村,2005年开始修建,2007年12月6日投入使用。是林语堂的父亲林至诚24岁传教所建的基督教堂旧址。后教堂与故居在1974年被彻底拆除,现有的故居是依照当年原址修建而成的。 林語堂在這裡出生並度過了美好的童年,直至青少年期前去廈門求學,林語堂在其自述中反復提及平和縣阪仔鎮的時光。 参考資料 畫像 林語堂 / 江啟明 (Kong Kai Ming) Portrait Gallery of Chinese Writers (Hong Kong Baptist University Library 香港浸會大學圖書館) 外部链接 錢鎖橋:〈林語堂論現代 〉。 錢鎖橋:〈誰來解說中國? 〉。 周質平:〈林語堂的抗爭精神 〉。 周質平:〈張弛在自由與威權之間: 胡適、林語堂與蔣介石 〉。
of Martinus Herman van Doorn)接受早期教育,后来就读于乌得勒支技术学校,但是因为给一位老师画讽刺漫画被学校开除,尽管他一直坚持他并没有画。 1865年,伦琴进入乌得勒支大学读书,随后在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学习机械工程。1869年获苏黎世大学物理学博士学位。1874年伦琴任斯特拉斯堡大学讲师。1875年成为霍恩海姆(Hohenheim)农业学院教授。1876年他返回斯特拉斯堡大学做物理学教授,1879年任吉森大学物理系主任。1888年他就任维尔茨堡大学物理系主任。1900年,在巴伐利亚政府一再请求下担任慕尼黑大学物理系主任。 伦琴有亲属居住在美国爱荷华州,他曾经也打算移民。尽管他已经接受了纽约哥伦比亚大学的合约而且也真的买了跨洋船票,但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改变了他的计划,他终于还是留在慕尼黑继续他未完成的事业。1923年,伦琴死于内脏癌症。因为他的研究只持续了不长时间,并且是在这个研究领域中为数不多严格使用铅防护屏的倡导者,因此很难相信他的癌症是源於电离辐射。 X射线的发现 1895年间伦琴使用他的同行赫兹、希托夫、克鲁克斯、特斯拉和莱纳德设计的设备研究真空管中的高压放电效应。11月初伦琴重复着莱纳德管试验,这个莱纳德管加入了一个很窄的金属铝做的窗口,允许阴极射线从管子射出来,另外有块纸板覆盖住铝窗口保护它不被产生阴极射线的强电场区破坏。他知道纸屏能够防止光线逃逸,但是观察到当他用涂了氰亚铂酸钡的小纸屏靠近铝窗,看不到的阴极射线能够在纸屏上产生荧光效应。这让伦琴想到,比莱纳德管的管壁更厚的克鲁克斯管可能也会导致荧光效应。 1895年11月8日下午晚些时候,他决定试验他的想法。他仔细的做了一个跟莱纳德管试验类似的黑纸屏,并用这块版覆盖住克鲁克斯管并把电极放到一个感应线圈 (旧称为“鲁姆科夫线圈”)中来产生静电电荷。在用氰亚铂酸钡屏验证他的想法之前,伦琴把房间弄暗以检测是不是他的纸板漏光。当他把线圈穿过管子的时候,确定板子确实不透光,并着手进行下一步实验。就在这时,他从距离试验管几米远的地方注意到微弱的光。为了确定他的发现,他试着重复上面的操作,每次都能看到同样的微光。 擦燃一根火柴,他才发现是他放在工作台上准备下一步使用的氰亚铂酸钡发光。 接下来的几个小时伦琴一遍一遍的重复着试验。他很快确定出一个距离管子特定的距离,从这里能够观察到比前面的试验更强的荧光。他推测可能发现了一种新的射线。11月8日是一个星期五,伦琴利用这个周末重复试验并做了第一次记录。在接下来的几个星期他在实验室內吃住,研究了他暂时命名为X射线的新射线的差不多所有性质,并用对未知的部分给出数学表示。尽管最终新的射线用他的名字来命名为伦琴射线,但是他总是首选最初的术语X射线。 伦琴发现X射线并非偶然,他也不是独自工作。据调查,当时多个国家不少人都在进行这方面的研究而且,发现时间也很接近。事实上,2年前宾夕法尼亚大学就已经制造出X射线和和它的影像记录。然而,那里的研究人员没有意识到这一发现的重要性,只是把他们归档了事,因此也就失去了获得最伟大物理發现的赞誉的机会。他碰巧在屏上发现的东西把他的注意力从原来的研究中引开了。他当时已经计划在下一步的试验中用那个屏,那之前很短时间他就取得了这一发现。 当他研究不同材料对这种射线的阻挡能力, 就把这一小片材料放到射线产生的地方。可以想象当看到第一张呈现在他制作的屏幕上的X光影像上闪烁的骨架的时候,伦琴是多么地惊讶。据说他后来在实验室秘密的进行这项试验,因为他害怕如果这个发现是个错误会影响他的教授声誉。 伦琴的原始论文《一种新的X射线》在50天后也就是1895年12月28日被出版。1896年1月5日,奥地利一家报纸报道了伦琴的发现。伦琴发现X射线以后,维尔兹堡大学授予他荣誉医学博士学位。在1895年到1897年间他一共出版了总计3篇关于X射线的论文。伦琴治学十分的严谨,到现在为止还没有发现他的学术论文里面存在错误。 影响和荣誉 伦琴的发现不仅对医学诊断有重大影响,同时也影响了20世纪许多重大科学成就的出现。 受伦琴的影响,1896年亨利·贝克勒在发光材料的试验中偶然发现了一种新射线的穿透性。这样伦琴的发现间接地影响了放射性的发现。因为该发现1903年贝克勒和瑪麗·居里被共同授予诺贝尔奖。 伦琴射线直到今天最重要的应用领域仍然是医学诊断。用于诊断的射线强度已被大大降低,同时诊断结果可以显示更清晰的细节。在现代数字技术的帮助下,伦琴射线诊断已经可以提供人体内部三维图像。除了在医学上,伦琴射线还应用在微观世界的观察和对太空的研究。另外一个伦琴射线的重大应用领域是材料无损探伤。使用伦琴射线可以检测出金属材料和焊接部位的内部缺陷。
在他三岁的时候全家搬到了荷兰的阿帕尔多伦 。他在马丁尼斯·赫尔曼·范多伦学院(Institute of Martinus Herman van Doorn)接受早期教育,后来就读于乌得勒支技术学校,但是因为给一位老师画讽刺漫画被学校开除,尽管他一直坚持他并没有画。 1865年,伦琴进入乌得勒支大学读书,随后在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学习机械工程。1869年获苏黎世大学物理学博士学位。1874年伦琴任斯特拉斯堡大学讲师。1875年成为霍恩海姆(Hohenheim)农业学院教授。1876年他返回斯特拉斯堡大学做物理学教授,1879年任吉森大学物理系主任。1888年他就任维尔茨堡大学物理系主任。1900年,在巴伐利亚政府一再请求下担任慕尼黑大学物理系主任。 伦琴有亲属居住在美国爱荷华州,他曾经也打算移民。尽管他已经接受了纽约哥伦比亚大学的合约而且也真的买了跨洋船票,但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改变了他的计划,他终于还是留在慕尼黑继续他未完成的事业。1923年,伦琴死于内脏癌症。因为他的研究只持续了不长时间,并且是在这个研究领域中为数不多严格使用铅防护屏的倡导者,因此很难相信他的癌症是源於电离辐射。 X射线的发现 1895年间伦琴使用他的同行赫兹、希托夫、克鲁克斯、特斯拉和莱纳德设计的设备研究真空管中的高压放电效应。11月初伦琴重复着莱纳德管试验,这个莱纳德管加入了一个很窄的金属铝做的窗口,允许阴极射线从管子射出来,另外有块纸板覆盖住铝窗口保护它不被产生阴极射线的强电场区破坏。他知道纸屏能够防止光线逃逸,但是观察到当他用涂了氰亚铂酸钡的小纸屏靠近铝窗,看不到的阴极射线能够在纸屏上产生荧光效应。这让伦琴想到,比莱纳德管的管壁更厚的克鲁克斯管可能也会导致荧光效应。 1895年11月8日下午晚些时候,他决定试验他的想法。他仔细的做了一个跟莱纳德管试验类似的黑纸屏,并用这块版覆盖住克鲁克斯管并把电极放到一个感应线圈 (旧称为“鲁姆科夫线圈”)中来产生静电电荷。在用氰亚铂酸钡屏验证他的想法之前,伦琴把房间弄暗以检测是不是他的纸板漏光。当他把线圈穿过管子的时候,确定板子确实不透光,并着手进行下一步实验。就在这时,他从距离试验管几米远的地方注意到微弱的光。为了确定他的发现,他试着重复上面的操作,每次都能看到同样的微光。 擦燃一根火柴,他才发现是他放在工作台上准备下一步使用的氰亚铂酸钡发光。 接下来的几个小时伦琴一遍一遍的重复着试验。他很快确定出一个距离管子特定的距离,从这里能够观察到比前面的试验更强的荧光。他推测可能发现了一种新的射线。11月8日是一个星期五,伦琴利用这个周末重复试验并做了第一次记录。在接下来的几个星期他在实验室內吃住,研究了他暂时命名为X射线的新射线的差不多所有性质,并用对未知的部分给出数学表示。尽管最终新的射线用他的名字来命名为伦琴射线,但是他总是首选最初的术语X射线。 伦琴发现X射线并非偶然,他也不是独自工作。据调查,当时多个国家不少人都在进行这方面的研究而且,发现时间也很接近。事实上,2年前宾夕法尼亚大学就已经制造出X射线和和它的影像记录。然而,那里的研究人员没有意识到这一发现的重要性,只是把他们归档了事,因此也就失去了获得最伟大物理發现的赞誉的机会。他碰巧在屏上发现的东西把他的注意力从原来的研究中引开了。他当时已经计划在下一步的试验中用那个屏,那之前很短时间他就取得了这一发现。 当他研究不同材料对这种射线的阻挡能力, 就把这一小片材料放到射线产生的地方。可以想象当看到第一张呈现在他制作的屏幕上的X光影像上闪烁的骨架的时候,伦琴是多么地惊讶。据说他后来在实验室秘密的进行这项试验,因为他害怕如果这个发现是个错误会影响他的教授声誉。 伦琴的原始论文《一种新的X射线》在50天后也就是1895年12月28日被出版。1896年1月5日,奥地利一家报纸报道了伦琴的发现。伦琴发现X射线以后,维尔兹堡大学授予他荣誉医学博士学位。在1895年到1897年间他一共出版了总计3篇关于X射线的论文。伦琴治学十分的严谨,到现在为止还没有发现他的学术论文里面存在错误。
針發槍擊發子彈詳細過程】(YouTube影片) Shooting Dreyse M 62 【德萊賽 針發槍(Dreyse Needle Gun)M1862實彈射擊】(YouTube影片) Reloading For The 11.6mm Chassepot Needle Rifle 【米尼彈頭紙殼子彈製作過程】(非德萊賽針發槍用子彈)(YouTube影片) 美國軍事企業史密斯威森,於1845年發明了現代金屬彈殼子彈。但當時的彈殼不可以重複使用,所以不符合經濟性需要,並未普遍取代紙彈殼,可對於增強槍彈的安全性和可靠性上走對了方向。 在過渡到定裝彈後膛槍前,歐美在十九世紀中前期多使用由法國人克洛德-艾蒂安·米尼耶發明的膨脹子彈:其可算是末代的前裝步槍,米尼彈〔Minie Ball〕的步槍統稱,具代表性的有法國:P1851 Minié Rifle,英國:P1853 Enfield Minié Rifle,美國:Springfield M1861 Minié Rifle,普魯士:Vereinsgewehr 1857,奧匈帝國:Lorenz Rifle。雖然其威力有限但其可靠成熟的設計,發揮了當時一般槍匠所熟悉的基礎技術,受到一般當時的歐美列強的軍方信任,至少對於以更早期火槍或冷兵器的敵人,如在第二次鴉片戰爭時清軍仍然有明顯的優勢,成為了除普魯士外各先進國家的主力。雖終在遇上了普魯士的德萊賽擊針槍前不堪一擊,但其合理性的部分優點,被第二三代世代的後膛槍所繼承,如彈頭尾部的孔可以吸著火藥氣體漲大緊貼槍管的膛線,較全面發揮火藥的威力;而且較尖銳流線型的彈頭,射程和貫穿力較之前的圓頭彈為佳。 Civil War Minie Ball 【米尼子彈】(YouTube) 英國人博蒙特和亞當斯於1855年發明雙動的博蒙特–亞當斯左輪手槍,可單手直接在按動板機時完成壓擊錘和擊發子彈,從此使用轉輪手槍時,不需再一手壓擊鎚一手扣板機了。 1857年,法國人安東尼阿方索夏塞波(Antoine Alphonse Chassepot,生於1833年)設計出使用紙殼定裝彈的(Chassepot M1866)(11mm(.433 inch))。但在1870-1871年的普法戰爭法軍仍然因來不及全面換裝新槍,加上對新槍戰術適應和訓練不足慘敗,陣亡人數達十多萬,超過了普軍的十倍,震驚世界並引發各國全力投入資源革新槍械和探索新槍械的戰術和訓練。 Needle Gun MLE 1866 Chassepot Shooting 【夏塞波步槍實彈射擊】(YouTube) 美國的亨利和斯賓塞(Spencer)於1861年各自發明了兩種搖桿式的多發手動步槍,斯賓塞連發槍(Spencer Repeating Rifle),虽然對於彈型和射姿限制較大可射速比德萊賽槍更快更安全,每分鐘可達二十多發,雖然仍然未成為制式步槍,但仍使美國聯邦政府軍在南北戰爭對南軍,和更晚北美印第安战争獲得壓倒性優勢。 美國人加特林在1862年發明了手動式的加特林机枪,成為第一支實用的連射式槍械。因為其是手動操作,又採用多槍管的笨重槍型,故常需要多人一起才可以用的。其壓倒性的火力為古老火槍的數百倍,常常只需要三兩個北軍抬出一挺加特林機槍,便嚇到了上百個僅擁有火槍的南軍或弓箭的印第安人落荒而逃或索性投降。 Fort Sisseton 2009 Gatling Gun Firing 【復刻品 加特林機槍實彈射擊】(YouTube) 1864年,普丹戰爭爆發,加速英國裝備定裝彈後裝槍的進程,1865年3月決定以美國人雅各布施奈德的方案將前裝線膛槍〔Pattern 1853 Enfield rifle-musket〕改裝為後裝槍,將靠近擊鎚的槍管切開2.5英吋長度,裝上可向右翻轉180度附撞針的蓋帽結構,擊鎚只需稍微加工改變外形可繼續使用,稱為史奈德-恩菲爾德 步槍〔Snider-Enfield〕)。 .577 Snider Enfield Mark III Shooting Range Report 【史奈德步槍實彈射擊】(YouTube) 英國人梅特福在1865年,改善了早年很多人研究過的膛線設計和刻制技術,終於完成了普及化的現代來福槍的原型。從此所有新型槍械幾乎都刻有膛線,唯同時也誕生了專用發射霰彈的現代霰彈槍。 1871年英國換裝馬提尼-亨利步槍(Martini-Henry)()並使用到1888年,此為使用金屬彈殼的單發式步槍,此槍運用了由亨利O.皮博迪(Henry O. Peabody)設計的升降式槍機,並由瑞士人弗里德里希·馮·馬提尼(Friedrich von Martini)負責改良,而其膛線以及槍管則由蘇格蘭人亞歷山大·亨利(Alexander Henry)設計;此槍經歷過殘酷血腥的祖魯戰爭〔1879年1月11日~7月4日〕。首先採用的金屬瓶狀彈殼設計,裝藥量遠較傳統直筒彈殼多,可以射穿祖魯戰士的牛皮盾牌而威名大震。 Range Review: Martini-Henry Mk IV Long Lever 【馬提尼-亨利步槍實彈射擊】(YouTube) 德國毛瑟兄弟公司,在1871年發明了不受射姿和彈型限制的旋轉後拉式槍機(Bolt Action)的式步槍(Gew 71)()(日本明治十三年式步槍參考了Mauser M1871和Gras M1874步槍),解決了德萊賽步槍和搖桿式步槍的設計問題而廣被採用。自此帶彈倉的步槍才普遍被接受採用。而毛瑟步槍之名亦由此名聞世界了。 Mauser Infanterie Gewehr M1871 【毛瑟M1871年式步槍實彈射擊】(YouTube) Gewehr 71 with Experimental Magazine 【毛瑟M1871年式步槍、外掛式彈匣】 Infanterie Gewehr M71/84 【毛瑟M71/84式步槍】(YouTube)(增設八發管狀彈倉和拋殼鉤) 美國於1873年裝備使用中央式底火金屬子彈的柯爾特單動式陸軍左輪手槍,使用中央式底火子彈對於裝藥分量限制較小,而且彈殼亦可以回收再裝藥之用。解決了早年金屬彈殼既昂貴又不可回收的缺點,此後金屬彈殼才成為槍彈的主流,而除了一小部分彈形的需要外,新型的子彈也以中央式底火為主流。而因為柯爾特單動式陸軍左輪手槍可以使用無煙火藥,晚期型的子彈擁有接近當代同口徑馬格南子彈的威力,並可以給同期的制式步槍使用而給了西部至尊的名號。 1873年美國也裝備了史密斯威森3號左輪手槍中折式轉輪手槍,具有較現代甩出式轉輪手槍為高的裝排彈速度和兩手使用同樣方便的優點,實際上成為稍晚出現的現代甩出式左輪手槍的強力競爭者的準現代化手槍,但因為對於使用子彈的限制而並未成為主流設計,而到二十世紀後期才漸被淘汰。 美國前裝修改為後裝的春田M1873步槍。(,口徑0.45inch = 11.43mm,黑火藥重量70格令(grains)= 4.56公克) Springfield「Trapdoor」Model 1873 【春田「活板門」M1873年式步槍實彈射擊】(YouTube) 1874年,法國軍方將改裝成使用黃銅殼中間底火定裝彈,成為第一使用黃銅殼中間底火定裝彈的步槍,稱為〔Fusil Gras mle 1874〕(日本明治十三年式步槍參考了Mauser M1871和Gras M1874步槍),並在中法戰爭中發揮其應有的威力。 ①Shooting Mle. 1874 Gras with and without fixed bayonet.avi 【格拉斯步槍實彈射擊】 ②村田銃、Murata gun 【村田步槍靜態展示】(YouTube) 俄土战争 (1877年-1878年),因為部分裝備了帶彈倉的溫徹斯特連發步槍的土軍,一度對使用單發的後膛定裝彈的伯丹單發裝填步槍和1867型Krnka步槍的俄軍取得重大的優勢,甚至殺傷了數倍於己的俄軍。直到戰爭的後期俄軍改變戰略攻勢方向,使未裝備新槍的土軍被攻其不備,俄軍才反敗為勝的。本戰役也證明了帶彈倉的槍械的決定性優勢,但同樣證明先進武器需要被大量裝備,才能有效發揮影響。 1882年瑞士軍官Eduard Rubin發明全被甲彈頭,解決了以往因純鉛制彈頭,因為被火藥的炸力和炸熱加上膛線的磨蝕,而在剛離開槍口未到達目標前便變形而喪失準度和威力的侷限。 無煙火藥於1884年的发明是枪械史上一个重要的里程碑。在金屬彈殼問世後,很多槍匠和發明家都尝試過在不增加整個槍型尺寸重量下,增加槍支的射速和單發子彈的槍口初速。他们設計出多种單管機槍和瓶狀彈殼,但使用极易被當時的裝藥所限制。原因是數百年來沿用的火藥配方:黑火藥本身作為發射藥的使用條件很苛刻的,其推力雖然不大但燃點較低,對於連發時發熱的槍身有可能做成彈藥自燃的危險。還另有容易留下殘渣的缺點,所以增加射速便要頻頻清理。加上密集射擊時冒出的白煙,會影響射手視野和易被敵人發現。直到無煙火藥於1884年出現,解決了黑火藥对槍械的射速和彈頭初速的限制問題。 美國人馬克沁於1884年發明馬克沁機槍。但其試制槍起初使用黑火藥,並未被軍隊所採用。到1889年改用無煙火藥才被接受,成為第一支自動裝填槍械。 Backyard Maxim Machine Gun Shoot 【馬克沁機槍實彈射擊】(YouTube) 奧匈帝國著名設計家曼利夏(Ferdinand Mannlicher),在1885至1886年發明了射速最快的手動直拉式槍機步槍,和其應用的彈夾條和其進一步發展的漏夾,成為第一種可拆式活動供彈具。雖然直拉式槍機後被射速更快的半自動步槍取代,但彈夾的發明大大增加了帶多發彈倉或更後彈匣式槍械的裝填速度和可靠性。 法國於1886年推出勒貝爾M1886步槍〔Lebel M1886 Rifle〕和其新型的8毫米步槍彈,後者率先採用了無煙火藥和現代步槍子彈的瓶狀彈殼與中口徑彈头。这是第一種現代步槍弹和適應它的步槍。因為有較高的初速(每秒六百米級)和流線型的彈頭,所以彈道平直而易於瞄準射擊遠處的敵人。但勒貝爾M1886步槍的8毫米步槍子彈,起初仍然用較重的鈍圓型彈頭,在1898年改良了之前彈型成較輕的尖頭彈,徹底減少了不必要的重量和空氣的阻力,初速達到700公尺/秒,將有效射程大幅提升到接近一千公尺。 Original 1886 French Lebel 8mm rifle at 420 yards. 【勒貝爾M1886步槍實彈射擊】(YouTube) 1888年在勒貝爾M1886步槍(Lebel M1886 Rifle)的壓力下,德國成立『步槍試驗委員會』(Gewehr Prfungs Kommission,簡稱GPK)原本只想在毛瑟71/84步槍上做改進(縮小口徑,使用無煙火藥)後又改為獨自設計一款新槍,雖說是設計,但只是把世上現有的步槍設計揉合在一起,彈倉改進自曼利夏步槍,槍管膛線直接仿自勒貝爾步槍,槍管外套有一個由阿曼德·梅格(Armand Mieg)設計的全長式槍管套筒,這就是M1888委員會式步槍()7.92 x 57mm。 Gewehr 88 【實彈射擊】(Model 1888 commission rifle / Gewehr 88)(YouTube) 莫辛-納甘步槍(Mosin-Nagant),融和俄國陸軍上校莫辛和比利時槍械設計師納甘的設計,共同命名的手動步槍,中國稱為水連珠(因是從沙俄的海軍水兵身上第一次看到此槍)。 毛瑟(Mauser)M1898式()7.92 x 57mm German Gewehr 98 Mauser Rifle 8x57mm Made in 1918 【Gewehr 98 / 毛瑟(Mauser)M1898實彈射擊】(YouTube) 美國M1903春田步槍:美西戰爭(1898年)中美國嚐到西班牙毛瑟M1893步槍(Spanish M1893)的苦頭,之後參考毛瑟步槍研製出M1903。 Spanish Mauser M1893 bolt action rifle in 7x57mm review 【西班牙 毛瑟 M1893步槍(Spanish Mauser M1893)】(五發內藏固定式彈匣) Spanish Mauser M1893 7x57mm Mauser 【西班牙 毛瑟
Gun):從槍口填装铁製或铅製弹丸與推進藥,以缓慢燃燒的火绳點燃点火用火药(類似底火),點火藥再引燃推进用火药擊發彈丸。 線膛式:1500年前后诞生于德国纽伦堡地区,采用螺旋式线膛的扳机击发火绳枪,最早的「來福槍」(英:Rifle)。 火种式火绳枪:燧发枪的先驱,出现于16世纪后期欧洲,用火种或短火绳取代长火绳,开枪时才点燃,以免持续燃烧的长火绳在夜间暴露目标。 多管銃:因為補足裝填耗時的缺點,出現了多管銃器如迅雷銃、五雷神機等。 簧輪槍(英文:Wheel lock Gun):扣下扳機轉動簧輪磨擦鐵片產生火花。原本設計者以為該槍能取代火繩槍,但因價格昂貴,並不普及,王室貴族在當時卻非常贊成這種槍的使用,有紀錄的使用者包括德國、法國和義大利的騎兵。 燧發槍: :扣下扳機牽動燧石敲擊藥鍋上的鐵片而產生火花點火,需手動掀開藥鍋蓋。於西元1547年由瑞典人發明。 :西班牙人發明,不需手動掀開藥鍋蓋。 Flint lock Gun:改良版的燧發槍,結合上述兩種燧發槍的優點,在雷管槍發明前,一直被廣泛使用。於西元1620年由法國卡爾瓦多斯省Lisieux郡的馬林·布爾吉瓦發明。 自生火銃:明代畢懋康設計,使用前先扭緊輪弦,扣下扳機後輪弦高速轉動與火石磨擦點火,在清代時有造出幾支称自来火枪供皇帝御用或打猎。 ,可能是第一把小批量產生型的使用後膛裝彈的來福槍,仍然採用散裝彈藥美國獨立戰爭時期英军上尉派翠克佛格森(Capt. Patrick Ferguson,後晉升少校)以美軍使用的(Kentucky Rifle)為基礎發展而來,射程200碼,射速每分鐘達6發,只生產了100多支並裝備了由派翠克佛格森組建領導的穿著綠制服的輕步兵連,佛格森來福槍隨著連隊首次上陣在1777年的白蘭地酒戰役大敗美軍,此役中他右臂受傷殘廢,輕步兵連被解散;1780年國王山戰役中派翠克佛格森被肯塔基來福槍手射殺。 雷管槍(英文:Percussion-lock Gun),此種槍機的構想在十七世紀就已存在,但是由蘇格蘭牧師亞歷山大·約翰·福賽斯正式發明,並於西元1807年取得專利。 1714年9月15日英國皇家軍械局簽署一份軍火開發合約,1722年誕生第一款制式鳥銃King's Pattern,歷經P1724試製型到1728年定型,1730年開始量產的P1730式鳥銃,俗稱褐筒〔Brown Bess〕的一系列鳥銃長達120年的服役歷史就此拉開序幕。 定裝彈的概念約在十六、十七世紀時發明,因無實物流傳所以具體時地和人物難以考證。中國明代發明的子銃,是一種定裝彈藥,預先裝好彈丸與火藥,打放時以後膛填裝發射,使用子銃的銃器有掣電銃、子母鳥銃等,《神器譜》中有提到掣電銃是參考佛朗機炮而製。從原理看是未解決的閉氣問題而沒有被大量採用。但當時一般的定裝彈與現代定裝彈藥不同,不過預先稱好火藥的分量並保障不會被弄濕方便攜帶,相對於當時很難控制火藥份量和易濕的散裝火藥,仍然是革命性的發明。 刺刀於1640年由法國軍官皮塞居發明,從此持銃便可以兼任矛槍的作用。 近代 近代槍械多半指槍械開始淘汰冷兵器的時代的十九世紀,以別於早期和冷兵器並用時代。其原理和構造開始接近現代,但並未達到現代的作戰要求。近代制槍開始進入大量生產階段,可以被制式化了。 在其十九世紀中期多場戰爭:美墨戰爭、南北戰爭、普丹戰爭、普奧戰爭、普法戰爭、北美印第安战争、鴉片戰爭、第二次鴉片戰爭、中法戰爭、祖魯戰爭、俄土戰爭等,近代槍械的雛型首次發揮其壓倒性的戰鬥力,把戰爭從以往的前裝滑膛槍和刀矛弓箭等冷兵器並用的時代徹底改變,洋槍洋炮完全顛覆了戰爭的模式和引起了各國爭相開發和購置新式槍械。 歐洲人對地區以外的武力差距達到歷史上最高的地步,而使得以往其勢力未能控制的清朝與奧斯曼帝國和非洲完全失利。 普魯士率先推出和使用後膛槍和定裝彈下迅速堀起,在普丹戰爭、普奧戰爭、普法戰爭等三大戰役後,更在全球最先進的歐洲的權力對比重新洗牌,促成德國統一並間接影響到義大利統一 主要特徵是使用和現代相似,但不完全相同的子彈(定裝彈)和後膛上彈的方式發射。 即子彈本身便由彈殼包含了底火與裝藥和彈頭等四個部分組成,並由擊錘或擊針發射而不需要點火的,子彈從槍管的後方填裝故稱後膛槍。 因為解決了前裝槍的固有問題,射速由以前半至數分鐘一次,達到當時每分鐘十次以上。除了在極近的距離外的戰鬥,都可由槍械包辦作為主力武器。 拿破崙時代法國著名槍匠包利,為了快速裝填在1808年發明了紙制彈殼,标志着槍械進入近代化的开始。但同時發覺當時槍械的問題極大,需要重新設計槍枝和彈藥:當時他的紙殼子彈如果從後膛裝彈較快,但發射時的焰火會威脅射手。如果從前膛裝彈的話,有膛線又會阻礙裝填,滑膛又會影響準度。所以他的發明實際未被法軍採用,但卻指引了子彈的發展,其助手德國人德萊賽徹底研究其問題,日後並為此開發了閉鎖裝置。 美國設計家柯爾特在1835年研制出第一種量產的轉輪手槍,成為了第一支多發槍械。1836年德克薩斯革命猶阿拉莫戰役的指揮者大衛·克洛科特,使用兩支特長型槍管的柯爾特手槍,以不足二百人多持有左輪的人民起義軍,頑抗七千墨西哥政府軍數日之後,墨軍見久攻不下只好從遠處炮轟下起義軍才全數壯烈犧牲。但足使世人都認識到左輪手槍的威力。在1846年美墨戰爭美國政府並訂制了一千多支M1847型手槍,手槍騎兵的戰果非凡,美終把柯爾特手槍列制式裝備。 撞針槍(又稱中央點火式火槍、德萊賽針發槍,Dreyse Needle Gun)出現。由德國著名槍匠兼上文包利的合作者約翰尼古拉斯德萊賽(Johann Nicolaus von Dreyse)所發明,此槍於1824年開始研發,經多次試驗在1836年完成後膛栓式裝填槍栓的設計,並於1841年裝備普魯士軍隊,是為現代步槍的雛型。彈藥從槍管後端裝入針擊發發火,並設有銅制的底火能在發射時緊貼槍膛而封著多餘的火藥氣體,首創旋轉後拉式槍機才徹底解決後膛槍和定裝彈的危險問題,射速從上代步槍的每分鐘兩三發急升到每分鐘近十至十二發。於1866年的普奧戰爭和1870年的普法戰爭中大發神威,使得奧軍傷亡數字為普軍的五至六倍,法軍傷亡超過普軍十倍;普魯士軍中的德萊賽針發槍(Dreyse Needle Gun)直到1872年才被毛瑟(Mauser)M1871(11 x 60mm)淘汰。 Zündnadelgewehr 【德萊賽 針發槍擊發子彈詳細過程】(YouTube影片) Shooting Dreyse M 62 【德萊賽 針發槍(Dreyse Needle Gun)M1862實彈射擊】(YouTube影片) Reloading For The 11.6mm Chassepot Needle Rifle 【米尼彈頭紙殼子彈製作過程】(非德萊賽針發槍用子彈)(YouTube影片) 美國軍事企業史密斯威森,於1845年發明了現代金屬彈殼子彈。但當時的彈殼不可以重複使用,所以不符合經濟性需要,並未普遍取代紙彈殼,可對於增強槍彈的安全性和可靠性上走對了方向。 在過渡到定裝彈後膛槍前,歐美在十九世紀中前期多使用由法國人克洛德-艾蒂安·米尼耶發明的膨脹子彈:其可算是末代的前裝步槍,米尼彈〔Minie Ball〕的步槍統稱,具代表性的有法國:P1851 Minié Rifle,英國:P1853 Enfield Minié Rifle,美國:Springfield M1861 Minié Rifle,普魯士:Vereinsgewehr 1857,奧匈帝國:Lorenz Rifle。雖然其威力有限但其可靠成熟的設計,發揮了當時一般槍匠所熟悉的基礎技術,受到一般當時的歐美列強的軍方信任,至少對於以更早期火槍或冷兵器的敵人,如在第二次鴉片戰爭時清軍仍然有明顯的優勢,成為了除普魯士外各先進國家的主力。雖終在遇上了普魯士的德萊賽擊針槍前不堪一擊,但其合理性的部分優點,被第二三代世代的後膛槍所繼承,如彈頭尾部的孔可以吸著火藥氣體漲大緊貼槍管的膛線,較全面發揮火藥的威力;而且較尖銳流線型的彈頭,射程和貫穿力較之前的圓頭彈為佳。 Civil War Minie Ball 【米尼子彈】(YouTube) 英國人博蒙特和亞當斯於1855年發明雙動的博蒙特–亞當斯左輪手槍,可單手直接在按動板機時完成壓擊錘和擊發子彈,從此使用轉輪手槍時,不需再一手壓擊鎚一手扣板機了。 1857年,法國人安東尼阿方索夏塞波(Antoine Alphonse Chassepot,生於1833年)設計出使用紙殼定裝彈的(Chassepot M1866)(11mm(.433 inch))。但在1870-1871年的普法戰爭法軍仍然因來不及全面換裝新槍,加上對新槍戰術適應和訓練不足慘敗,陣亡人數達十多萬,超過了普軍的十倍,震驚世界並引發各國全力投入資源革新槍械和探索新槍械的戰術和訓練。 Needle Gun MLE 1866 Chassepot Shooting 【夏塞波步槍實彈射擊】(YouTube) 美國的亨利和斯賓塞(Spencer)於1861年各自發明了兩種搖桿式的多發手動步槍,斯賓塞連發槍(Spencer Repeating Rifle),虽然對於彈型和射姿限制較大可射速比德萊賽槍更快更安全,每分鐘可達二十多發,雖然仍然未成為制式步槍,但仍使美國聯邦政府軍在南北戰爭對南軍,和更晚北美印第安战争獲得壓倒性優勢。 美國人加特林在1862年發明了手動式的加特林机枪,成為第一支實用的連射式槍械。因為其是手動操作,又採用多槍管的笨重槍型,故常需要多人一起才可以用的。其壓倒性的火力為古老火槍的數百倍,常常只需要三兩個北軍抬出一挺加特林機槍,便嚇到了上百個僅擁有火槍的南軍或弓箭的印第安人落荒而逃或索性投降。 Fort Sisseton 2009 Gatling Gun Firing 【復刻品 加特林機槍實彈射擊】(YouTube) 1864年,普丹戰爭爆發,加速英國裝備定裝彈後裝槍的進程,1865年3月決定以美國人雅各布施奈德的方案將前裝線膛槍〔Pattern 1853 Enfield rifle-musket〕改裝為後裝槍,將靠近擊鎚的槍管切開2.5英吋長度,裝上可向右翻轉180度附撞針的蓋帽結構,擊鎚只需稍微加工改變外形可繼續使用,稱為史奈德-恩菲爾德 步槍〔Snider-Enfield〕)。 .577 Snider Enfield Mark III Shooting Range Report 【史奈德步槍實彈射擊】(YouTube) 英國人梅特福在1865年,改善了早年很多人研究過的膛線設計和刻制技術,終於完成了普及化的現代來福槍的原型。從此所有新型槍械幾乎都刻有膛線,唯同時也誕生了專用發射霰彈的現代霰彈槍。 1871年英國換裝馬提尼-亨利步槍(Martini-Henry)()並使用到1888年,此為使用金屬彈殼的單發式步槍,此槍運用了由亨利O.皮博迪(Henry O. Peabody)設計的升降式槍機,並由瑞士人弗里德里希·馮·馬提尼(Friedrich von Martini)負責改良,而其膛線以及槍管則由蘇格蘭人亞歷山大·亨利(Alexander Henry)設計;此槍經歷過殘酷血腥的祖魯戰爭〔1879年1月11日~7月4日〕。首先採用的金屬瓶狀彈殼設計,裝藥量遠較傳統直筒彈殼多,可以射穿祖魯戰士的牛皮盾牌而威名大震。 Range Review: Martini-Henry Mk IV Long Lever 【馬提尼-亨利步槍實彈射擊】(YouTube) 德國毛瑟兄弟公司,在1871年發明了不受射姿和彈型限制的旋轉後拉式槍機(Bolt Action)的式步槍(Gew 71)()(日本明治十三年式步槍參考了Mauser M1871和Gras M1874步槍),解決了德萊賽步槍和搖桿式步槍的設計問題而廣被採用。自此帶彈倉的步槍才普遍被接受採用。而毛瑟步槍之名亦由此名聞世界了。 Mauser Infanterie Gewehr M1871 【毛瑟M1871年式步槍實彈射擊】(YouTube) Gewehr 71 with Experimental Magazine 【毛瑟M1871年式步槍、外掛式彈匣】 Infanterie Gewehr M71/84 【毛瑟M71/84式步槍】(YouTube)(增設八發管狀彈倉和拋殼鉤) 美國於1873年裝備使用中央式底火金屬子彈的柯爾特單動式陸軍左輪手槍,使用中央式底火子彈對於裝藥分量限制較小,而且彈殼亦可以回收再裝藥之用。解決了早年金屬彈殼既昂貴又不可回收的缺點,此後金屬彈殼才成為槍彈的主流,而除了一小部分彈形的需要外,新型的子彈也以中央式底火為主流。而因為柯爾特單動式陸軍左輪手槍可以使用無煙火藥,晚期型的子彈擁有接近當代同口徑馬格南子彈的威力,並可以給同期的制式步槍使用而給了西部至尊的名號。 1873年美國也裝備了史密斯威森3號左輪手槍中折式轉輪手槍,具有較現代甩出式轉輪手槍為高的裝排彈速度和兩手使用同樣方便的優點,實際上成為稍晚出現的現代甩出式左輪手槍的強力競爭者的準現代化手槍,但因為對於使用子彈的限制而並未成為主流設計,而到二十世紀後期才漸被淘汰。 美國前裝修改為後裝的春田M1873步槍。(,口徑0.45inch = 11.43mm,黑火藥重量70格令(grains)= 4.56公克) Springfield「Trapdoor」Model 1873 【春田「活板門」M1873年式步槍實彈射擊】(YouTube) 1874年,法國軍方將改裝成使用黃銅殼中間底火定裝彈,成為第一使用黃銅殼中間底火定裝彈的步槍,稱為〔Fusil Gras mle 1874〕(日本明治十三年式步槍參考了Mauser M1871和Gras M1874步槍),並在中法戰爭中發揮其應有的威力。 ①Shooting Mle. 1874 Gras with and without fixed bayonet.avi 【格拉斯步槍實彈射擊】 ②村田銃、Murata gun 【村田步槍靜態展示】(YouTube) 俄土战争 (1877年-1878年),因為部分裝備了帶彈倉的溫徹斯特連發步槍的土軍,一度對使用單發的後膛定裝彈的伯丹單發裝填步槍和1867型Krnka步槍的俄軍取得重大的優勢,甚至殺傷了數倍於己的俄軍。直到戰爭的後期俄軍改變戰略攻勢方向,使未裝備新槍的土軍被攻其不備,俄軍才反敗為勝的。本戰役也證明了帶彈倉的槍械的決定性優勢,但同樣證明先進武器需要被大量裝備,才能有效發揮影響。 1882年瑞士軍官Eduard Rubin發明全被甲彈頭,解決了以往因純鉛制彈頭,因為被火藥的炸力和炸熱加上膛線的磨蝕,而在剛離開槍口未到達目標前便變形而喪失準度和威力的侷限。 無煙火藥於1884年的发明是枪械史上一个重要的里程碑。在金屬彈殼問世後,很多槍匠和發明家都尝試過在不增加整個槍型尺寸重量下,增加槍支的射速和單發子彈的槍口初速。他们設計出多种單管機槍和瓶狀彈殼,但使用极易被當時的裝藥所限制。原因是數百年來沿用的火藥配方:黑火藥本身作為發射藥的使用條件很苛刻的,其推力雖然不大但燃點較低,對於連發時發熱的槍身有可能做成彈藥自燃的危險。還另有容易留下殘渣的缺點,所以增加射速便要頻頻清理。加上密集射擊時冒出的白煙,會影響射手視野和易被敵人發現。直到無煙火藥於1884年出現,解決了黑火藥对槍械的射速和彈頭初速的限制問題。 美國人馬克沁於1884年發明馬克沁機槍。但其試制槍起初使用黑火藥,並未被軍隊所採用。到1889年改用無煙火藥才被接受,成為第一支自動裝填槍械。 Backyard Maxim Machine Gun Shoot 【馬克沁機槍實彈射擊】(YouTube) 奧匈帝國著名設計家曼利夏(Ferdinand Mannlicher),在1885至1886年發明了射速最快的手動直拉式槍機步槍,和其應用的彈夾條和其進一步發展的漏夾,成為第一種可拆式活動供彈具。雖然直拉式槍機後被射速更快的半自動步槍取代,但彈夾的發明大大增加了帶多發彈倉或更後彈匣式槍械的裝填速度和可靠性。 法國於1886年推出勒貝爾M1886步槍〔Lebel M1886 Rifle〕和其新型的8毫米步槍彈,後者率先採用了無煙火藥和現代步槍子彈的瓶狀彈殼與中口徑彈头。这是第一種現代步槍弹和適應它的步槍。因為有較高的初速(每秒六百米級)和流線型的彈頭,所以彈道平直而易於瞄準射擊遠處的敵人。但勒貝爾M1886步槍的8毫米步槍子彈,起初仍然用較重的鈍圓型彈頭,在1898年改良了之前彈型成較輕的尖頭彈,徹底減少了不必要的重量和空氣的阻力,初速達到700公尺/秒,將有效射程大幅提升到接近一千公尺。 Original 1886 French Lebel 8mm rifle at 420 yards. 【勒貝爾M1886步槍實彈射擊】(YouTube) 1888年在勒貝爾M1886步槍(Lebel M1886 Rifle)的壓力下,德國成立『步槍試驗委員會』(Gewehr Prfungs Kommission,簡稱GPK)原本只想在毛瑟71/84步槍上做改進(縮小口徑,使用無煙火藥)後又改為獨自設計一款新槍,雖說是設計,但只是把世上現有的步槍設計揉合在一起,彈倉改進自曼利夏步槍,槍管膛線直接仿自勒貝爾步槍,槍管外套有一個由阿曼德·梅格(Armand
刘玉琪原为中国式摔跤运动员,1979年赴日本学习柔道,并进入中国柔道队,成为中国柔道界的领军人物。 中国柔道运动员
中国男子摔跤运动员 Y
参见 陈胜 传承 吴广有时以门神的身份出现在中国和道教的寺庙中,通常与陈胜一起出现。
传承 吴广有时以门神的身份出现在中国和道教的寺庙中,通常与陈胜一起出现。 參考資料 秦朝民變領袖 G广 W吴
National Diplomatic Federation)会长,该会代表了中国各地180个组织。除了担任复旦大学校长外,截至1925年,李登辉还担任了许多荣誉职务,例如: 上海基督教青年会(Shanghai Chinese Y. M. C. A.)会长; 中华基督教青年会全国协会(National Committee of the Y. M. C. A.)副会长; 华侨联合会(Over-seas Chinese Association,中文原名待查)会长; 寰球中国学生会(World Chinese Students Federation)副会长; 联太平洋协会(Pan-Pacific Union)董事; 齐鲁大学(Tsinan Institute,推测中文原名为齐鲁大学,待查)董事; Shih-pei公学(Shih-pei Public School,中文原名待查)董事; 全国基督教教育会(Christian Educational Association of China)董事; 华东教会大学联合会(East China Association of Christia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中文原名待查)副会长; 厦门大学(Amoy University)董事; 上海公共租界工部局教育委员会(educational commission of the Shanghai Municipal Council)委员。 复旦和南洋华侨关系很紧密。李登辉担任复旦校长时,荷属东印度糖王黄奕住(Oei It Tjoe,1868年-1945年)1921年捐献一万元为复旦大学盖一栋楼。该楼1922年落成,被命名为“奕住堂”,今为复旦大学校史馆所在地。1919年8月20日,为了在江湾购买土地兴建新校园,复旦大学共筹得32万元,其中南洋华侨及上海商人总共捐献了上述总金额的三分之二。1927年,复旦大学打破传统,开始招收女生。1928年,荷属东印度商人陈性初捐白银二万两,兴建复旦大学的女生宿舍,但该宿舍日后在战争中遭日本轰炸炸毁。1929年,赴南京出席孙中山奉安大典的南洋华侨领袖均应邀赴复旦大学参观。复旦的足球队、排球队均曾赴新加坡及菲律宾开展友谊赛,或者为大学筹款。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李登辉召集复旦大学全校师生开会抗日。1936年一天晚上,南京国民政府出动约600名警探及特务进入复旦大学校园抓捕学生,李登辉闻讯出来营救学生,当即在校园内遭到殴打。1936年,李登辉被国民政府威逼而辞去了复旦大学校长之职。1937年日本占领上海后,复旦大学迁往中华民国陪都重庆,李登辉则在复旦大学上海分校坚守,坚持“三不”原则即“不与敌伪来往,不接受敌伪津贴,不得已时宁可停办”。 抗日战争结束后,许多复旦大学学生与李登辉在上海的和平饭店聚餐,李登辉只讲了一句话:“我归国后,一生旨在复旦,一生只当复旦的教授,一生只做复旦的校长。” 1947年7月30日晚间,李登辉突然在华山路寓所中风。1947年11月19日午後4時,李登辉在上海因肺炎病逝。 家庭
全国基督教教育会(Christian Educational Association of China)董事; 华东教会大学联合会(East China Association of Christia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中文原名待查)副会长; 厦门大学(Amoy University)董事; 上海公共租界工部局教育委员会(educational commission of the Shanghai Municipal Council)委员。 复旦和南洋华侨关系很紧密。李登辉担任复旦校长时,荷属东印度糖王黄奕住(Oei It Tjoe,1868年-1945年)1921年捐献一万元为复旦大学盖一栋楼。该楼1922年落成,被命名为“奕住堂”,今为复旦大学校史馆所在地。1919年8月20日,为了在江湾购买土地兴建新校园,复旦大学共筹得32万元,其中南洋华侨及上海商人总共捐献了上述总金额的三分之二。1927年,复旦大学打破传统,开始招收女生。1928年,荷属东印度商人陈性初捐白银二万两,兴建复旦大学的女生宿舍,但该宿舍日后在战争中遭日本轰炸炸毁。1929年,赴南京出席孙中山奉安大典的南洋华侨领袖均应邀赴复旦大学参观。复旦的足球队、排球队均曾赴新加坡及菲律宾开展友谊赛,或者为大学筹款。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李登辉召集复旦大学全校师生开会抗日。1936年一天晚上,南京国民政府出动约600名警探及特务进入复旦大学校园抓捕学生,李登辉闻讯出来营救学生,当即在校园内遭到殴打。1936年,李登辉被国民政府威逼而辞去了复旦大学校长之职。1937年日本占领上海后,复旦大学迁往中华民国陪都重庆,李登辉则在复旦大学上海分校坚守,坚持“三不”原则即“不与敌伪来往,不接受敌伪津贴,不得已时宁可停办”。 抗日战争结束后,许多复旦大学学生与李登辉在上海的和平饭店聚餐,李登辉只讲了一句话:“我归国后,一生旨在复旦,一生只当复旦的教授,一生只做复旦的校长。” 1947年7月30日晚间,李登辉突然在华山路寓所中风。1947年11月19日午後4時,李登辉在上海因肺炎病逝。 家庭 妻子:海伦·汤佩琳,是一位牧师的女儿,比李登辉小15岁。毕业于上海清心女学堂。1907年,李登辉与汤佩琳在上海结婚。李登辉初到上海时,不会讲國語,是汤佩琳教他说國語。汤佩琳生育的三男一女,先后夭折。1931年汤佩琳病逝后,李登辉无子女,也未再娶妻。 逸事 李登辉20世纪初在槟城便已认识林文庆医生。从美国留学毕业归国后,除了在英华学校任教外,后还曾与林文庆在槟城合办私立英文学校。1905年再访槟城时,李登辉又结识了伍连德医生、辜立亭医生(辜鸿铭的亲戚)等人。 李登輝與宋美齡父親宋耀如有舊,蔣宋成婚後,常邀李登輝聚會,李登輝每次談起,說道:為了復旦,總算又去敷衍了(蔣宋)一番。
洪武十四年(1381年)五月二十日,宋濂死於夔州(今重慶奉節),年七十二。有史料显示其为病逝,也有史料表示其为上吊自尽。知事葉以從將宋濂葬於蓮花山下。蜀王朱椿仰慕宋濂,又將宋濂轉葬華陽城東。弘治九年(1496年),明孝宗下令为宋濂平反,追复官职,赐春秋祭葬。正德年间,明武宗为其上谥文宪。 一說宋濂於洪武四年因獻詩「自古戒禽荒」一語激怒朱元璋,導致此禍。 文學作品和成就 在中国文学史上,宋濂与刘基、高啓并列为「明初诗文三大家」,亦與劉基、方孝儒合稱「明初散文三大家」。且为「明代开国文臣之首」。他以继承儒家道统为己任,为文主张“宗经”“师古”,取法唐宋,著作甚丰。 宋廉的著作以传记小品和记叙性散文为代表,傳記用筆細膩而簡煉,較著名所知的作品有《王冕傳》、《李疑傳》及《秦士錄》;散文或质樸简洁,或雍容典雅,各有特色。朱元璋称他为“开国文臣之首”,刘基赞许他“当今文章第一”,四方学者称他为“太史公”。另一方面,宋廉一生為盛名所累,長期寫應酬文章,他不得不喊道:“呜呼,予为文所累几欲燔毁笔砚!”著有《宋学士文集》。 方孝孺少時師從宋濂,一生為其執弟子禮。宋濂死後,方孝孺每次路过夔州,必定前往扫墓,並親撰祭文:“公之量或者包天下,而天下不能容公之一身;公之识或者鉴一世,而舉世不能知公之为人。道或者陶冶造化,而不获事实正寝;德或者涵濡万类,而不获盖其后昆。” 参考文献
洪武十年(1377年),以年老辞官还乡,闭户纂述。后因长孙宋慎牵连胡惟庸案,朱元璋本欲杀戮,经皇后太子力劝,改为全家流放茂州(现在四川茂县)。 洪武十四年(1381年)五月二十日,宋濂死於夔州(今重慶奉節),年七十二。有史料显示其为病逝,也有史料表示其为上吊自尽。知事葉以從將宋濂葬於蓮花山下。蜀王朱椿仰慕宋濂,又將宋濂轉葬華陽城東。弘治九年(1496年),明孝宗下令为宋濂平反,追复官职,赐春秋祭葬。正德年间,明武宗为其上谥文宪。 一說宋濂於洪武四年因獻詩「自古戒禽荒」一語激怒朱元璋,導致此禍。 文學作品和成就 在中国文学史上,宋濂与刘基、高啓并列为「明初诗文三大家」,亦與劉基、方孝儒合稱「明初散文三大家」。且为「明代开国文臣之首」。他以继承儒家道统为己任,为文主张“宗经”“师古”,取法唐宋,著作甚丰。
由於酈道元是北朝人,未必能親臨南方水系,記錄不免簡略,有不少錯誤;卷二十九〈沔水〉寫沔水(今漢江)“又東至會稽餘姚縣,東入於海”,是重大錯誤;事實上,《水经注》记载的北方诸水,错误也不少。陳橋驛曾以卷十四《濡水》一篇为例,经“濡水从塞外来,东南过辽西令支县北”注中,注文对濡水发源的记载,即是一个明显的错误。又由於受到《山海經》、《穆天子傳》的影響,《水經》甚至有荒诞不经的内容,例如稱濟水“三伏三見”,《尚书·禹贡》最早提出“三伏三见”的特性,甚至《梦溪笔谈》亦載:“今历下凡发地皆是流水,世传济水经过其下,东阿亦济水所经”;卷三十九《廬江水》,則是一條不存在的河流,很明顯是受到《山海經》的誤導。酈道元以岷江為長江之發源,這是受到《尚書·禹貢》的誤導。大陸酈學專家陳橋驛甚至認為酈道元並沒有到過三峽,實是參考袁山松的《宜都記》。《水經注》喜引奇文,有時並不加以考訂,清人全祖望稱其“过于嗜奇,称繁引博”,凌扬藻也说“但嗜奇博,读者眩焉”,卷一還包括印度河和恒河的上源在内,也存在不少错误,明代楊慎稱其“泛引佛经怪诞之说,几数千言,亦赘已”,周婴亦提出过批评:“皆蹑法显之行踪,想恒流之洄洑,其间水陆未辨,道里难明,所计差池,厥类亦众。”,黄宗羲亦稱“开章河水二字注以数千言,援引释氏无稽,于事实何当,已失作者之意”;章巽在其《水经注和法显传》一文详列错误。《水经注》說:“洹水出上党泫氏县。水出洹山,山在长子县也”,也是錯的,洹水應發源自河南省林州市的林虑山,最早在《后汉书·林虑》条下晋徐广作注即说:“洹水所出,苏秦会诸侯盟处”;光绪八年(1882年)山西《长子县志》即指出《水经注》的錯誤:“案洹水出林虑山,东流入淇,去长子甚远,郦注未核”。 酈學研究 明、清學者十分重視《水經注》,對研究《水經注》的學問稱之“酈學”。酈學是指針對酈道元的《水經注》的研究,一般可分三大學派:考據學派、词章学派以及地理學派。另外還有一宗戴震校勘《水經注》時捲入抄襲趙一清成果的百年公案。目前陳橋驛著《酈道元評傳》可視為研究酈道元的典範著作。 版本 《水经注》不同版本中,以《永乐大典本》、《水经注笺》、《七校水经注》、《水经注释》、《水经注武英殿聚珍本》、《合校水经注》及《水经注疏》为最著名。胡適曾經用二十多年的光陰研究《水经注》,寫有七十餘篇的手稿,輯入《胡適手稿》一至六集。 宋朝時僅有抄本 《宋成都府學宮刊本》 元祐二年(1087年)刊本 《黃省曾刊本》(1534年) 《吳琯刊本》(1585年) 朱謀㙔《水經注箋》(1615年) 鍾惺、譚元春《評點本》。 沈炳巽《 水經注集釋訂訛》 《項絪刊本》 全祖望《七校本》
武英殿聚珍本。 張匡學《水經注釋地》 楊守敬、熊會貞《水經注疏》 注釋 參考書目 段仲熙:〈《水經注》六論〉 汪辟疆:《杨守敬熊会贞传》 陳橋驛:《水經注研究》一、二、三、四集 陳橋驛:〈關於《水經注疏》不同版本和來歷探討〉 日比野丈夫:《有关〈水经注疏〉稿本的二、三问题》 延伸阅读
戒严是指国家在处于对外战争、内部叛乱等严重危害社会安全与政治稳定的特殊时期所采取的紧急措施。戒嚴實施時司法及行政權會部分或全部由軍隊接管。有些国家整合在紧急状态和一級備戰之內。该措施以军事统治代替文官政府,并暂停一般法律代之以军事管辖。 戒严令可以持续一段特定的时间,也可以无限期地持续,只要戒严令继续,标准的公民自由就可能被暂停。 大多数情况下,戒严令是在战争和/或内乱和自然灾害等紧急情况下宣布的。 或者,可以在军事政变的情况下宣布戒严令。 概述 戒嚴令是指一个国家进入了戰亂危机,而这个危机有可能会影响国家及人民的存亡時,由國家元首或政府首腦發佈的軍事管制命令。实行时会由国家元首或政府首脑发布“戒严令”执行後由國會追認,或者权力下放至国会,让国会通过,再由国家元首宣布全國或某區域戒嚴。 危机程度不同,施行時效也不同。如中華民國政府自1949年5月20日起,在臺灣實施「臺灣戒嚴令」,至1987年7月15日解除之時,共延續了38年之久,截至目前为止可能是全世界连续执行時間第二長的戒嚴,至今仍然對臺灣政治與社會有著相當深入廣泛的影響。 中華人民共和國在1989年拉萨骚乱中,于3月7日由国务院总理李鹏发布《在西藏自治区拉萨市实行戒严的命令》;同年北京大學生悼念胡耀邦而引發的學生運動中,国务院总理李鹏签署《国务院关于在北京市部分地区实行戒严的命令》,宣布自1989年5月20日10时起在北京市部分地区实行戒严,该戒严令要到1990年1月11日才解除,而在西藏自治区实行的戒严令则在1990年5月1日解除。两戒严令均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89条第16项的规定》。有称該戒严令並沒有根据低于宪法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组织法》第四条「国务院工作中的重大问题,必须经国务院常务会议或者国务院全体会议讨论决定」通过,虽然国务院或全国人大本身并未对此戒严令提出异议,该戒严令却被因不时被指为违宪违法的戒严。 1963年敘利亞政變後敘利亞實施戒嚴,該戒嚴一直實施到2011年4月21日。該戒嚴被視為歷時最長的戒嚴令。 必要性与存在价值 国家作为人类文明的产物,孕育了丰硕的物质和精神成果,但是与其他任何客观事物一样,它也时刻面临着源于自然和人群的种种危险,洪水、地震、火灾、罢工、示威、暴动、叛乱、入侵、战争……尽管处于危险状况之下,社会秩序极度混乱,但宪法和法律却不能因此而废置不用,作为现代国家赖以运行之基础的宪政必须得到严格地维护。为了确保在危急状况下更大程度地保障国家和公民的利益,使社会秩序所受的损害降到最低,许多国家都制定了一系列处置紧急情况的措施,戒严就是其一。 在专制制度之下,獨裁者以国家的名义恣意行使其绝对无限制的统治权,戒严也是专制统治者应对紧急事态的一种政治措施,自然无须由立法加以规范和限制。戒严法是立宪政治的产物,在立宪政治之下,国家的统治权力和人民的自由权利,受到宪法和法律的严格保障。即使在社会动荡时期,国家采取了戒严措施,意图适当改变权力和权利的分配模式,也应当恪守宪法和戒严法。所以当代国家,多将戒严事项明示或暗示地规定在宪法中。法国(1815年和1848年宪法)、波兰(1921年宪法)、日本(大日本帝国宪法)、巴西(1946年宪法)、巴拿马(1946年宪法)、泰国(1949年宪法)、韩国(1948年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1982年宪法)等,都是明示的规定。也有些国家是暗示的隐含,或者是将戒严规定在紧急命令权之内,比如德国(《威瑪宪法》)、法国(1958年宪法)、俄罗斯(1993年宪法);或者是视戒严为战争权的必要属性,如美国。戒严意味着社会秩序的重新调整和主体利益的重新分配,戒严法可以称作是国家紧急时期的“小宪法”,它几乎波及社会生活的所有内容,但各国宪法中的戒严条款仅是原则规定,所以许多国家在宪法戒严条款的授权之下,进一步制定了戒严法實施軍事管制。在日本整合為國家緊急權。 运用 戒严令可以被政府用来加强对公众的统治。这类事件可能发生在政变(2006年和2014年的泰国,2013年的埃及)之后;受到民众抗议(中国,1989年天安门广场抗议活动)的威胁;镇压政治反对派(1981年波兰戒严);或稳定叛乱或被认为是叛乱的时候。在发生重大自然灾害的情况下,可以宣布戒严令;然而,大多数国家使用不同的法律解释,如紧急状态。 在冲突期间以及在没有任何其他文官政府的情况下,由于人口不稳定,也实施了戒严令。这种军事统治形式的例子包括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德国和日本的重建,美国南北战争后重建时期美利坚合众国前邦联的恢复和重建,以及1871年至1873年法兰克福条约结束普法战争后德国对法国北部的占领。 通常,戒严令的实施伴随着宵禁;暂停民法、民事权利和人身保护令;以及将军事法或军事司法适用或扩大到平民。违抗戒严令的平民可能会受到军事法庭的审判。 按国家/地区 亚美尼亚 在 2020年納戈爾諾-卡拉巴赫戰爭期间, 亚美尼亚总理尼科尔宣布戒严。 澳大利亚 从19世纪20年代中期到1832年,黑色戰爭是英国殖民者和塔斯马尼亚土著澳大利亚人之间的暴力冲突时期。随着19世纪20年代末暴力的升级,副州长乔治·阿瑟(George Arthur)于1828年11月宣布戒严--有效地为杀害土著人民提供了法律豁免权。它将继续有效三年以上,这是澳大利亚大陆上的英国殖民地历史上最长的戒严期。截至2022年,自从澳洲大陆成为一个国家以来,从未宣布过戒严令。 加拿大 《战争措施法令》(The War Measures Act)是加拿大议会的一项法规,允许政府行使广泛的紧急状态权,但不包括戒严令,即军方不执行司法,而戒严令仍掌握在法院手中。该法案被援引了三次: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和1970年10月危机。1988年,《战争措施法令》被《紧急情况法令》(Emergencies Act)取代。 在殖民时代,在1775-1776年美国革命战争期间大陆军队入侵加拿大期间,宣布并在魁北克省领土上实施戒严令。在1837-1838年起义期间,它还在加拿大下省两次适用。在1837年11月的事件发生后,12月5日,在没有得到加拿大下议院支持的情况下,总督戈斯福德在蒙特利尔地区宣布戒严。它一直被强制实施到1838年4月27日。1838年11月4日,代理州长约翰·科尔本第二次宣布戒严,并在蒙特利尔地区实施戒严,直到1839年8月24日。 中国大陆 中国大陆的戒严可以追溯到清朝末年。以日本明治宪法为蓝本的1908年《大清宪法案》草案的大纲包含了戒严条款。北洋政府的相关法案也是在此基础上发展的。中华民国临时政府于1911年3月颁布了《中華民國臨時約法》,授权总统在紧急状态下宣布戒严。国民政府在1920年代后期颁布了《戒严法宣言法令》,并于1940年代进行了修订。 1989年3月5日,国务院总理李鹏在拉萨骚乱后宣布拉萨市戒严,至1990年5月1日解除。 1989年5月20日,在天安门广场举行抗议活动后,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实施了戒严,至1990年1月11日解除。 台湾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由于日本军队和台湾殖民政府撤离,台湾岛由中华民国政府接管控制。1949年,由于在第二次国共内战中失利,中华民国政府失去了对中国大陆的控制权,并撤退到台湾。時任中華民國臺灣省政府主席兼臺灣警備總司令陳誠於1949年5月19日頒佈戒嚴令,宣告自同年5月20日零時(中原標準時間)起在臺灣省全境實施戒嚴,台湾当局认为有必要镇压当地的共产党活动,这被用作不解除戒严的理由。至1987年由時任中華民國總統兼中國國民黨主席蔣經國宣佈7月15日解除該戒嚴令為止,共持續38年56天。台湾的戒严时期是现代历史上持续时间最长的戒严之一,仅次于叙利亚戒严时期(1967年至2011年)。 埃及 在埃及,紧急状态自1967年以来几乎一直有效。1981年安瓦尔·萨达特总统遇刺后,宣布进入紧急状态。自那以后,埃及一直处于紧急状态,几乎没有短暂的例外。自紧急状态法实施以来,议会每三年更新一次。该立法于2003年延期,将于2006年5月底到期;已制定计划,以新的反恐怖主义法取而代之。但在同年4月发生达哈布爆炸事件后,紧急状态又延长了两年。 2008年5月,进一步延长至2010年6月。 2010年5月,紧急状态进一步延长,尽管政府承诺只适用于“恐怖主义和毒品”嫌疑人。 紧急状态赋予军事法庭审判平民的权力,并允许政府在没有法院命令的情况下将任何被认为威胁国家安全的人拘留45天。根据这项立法,公众示威是被禁止的。2011年2月10日,埃及前总统胡斯尼·穆巴拉克承诺删除赋予紧急状态合法性的宪法相关条款,以满足要求他辞职的广大抗议者。2011年2月11日,总统下台,副总统奥马尔·苏莱曼在将总统机构的所有文官权力移交给军事机构时,实际上实施了戒严令。这意味着总统行政权、议会立法权和司法权都直接移交给军事系统,军事系统可以将权力来回下放给其领土内的任何文职机构。 军方在其第三次公告中宣布,“一旦埃及恢复秩序,紧急状态即告结束”。在戒严之前,根据宪法,埃及议会拥有宣布紧急状态的文官权力。在戒严期间,军方获得了国家的所有权力,包括解散议会和暂停宪法,就像它在第五次宣布中所做的那样。根据戒严令,埃及领土内唯一的法律框架是军方的数字公告。例如,这些公告可以命令任何民事法律重新生效。军事公告(公报)是埃及领土事实上唯一的现行宪法和法律框架。这意味着国家的所有事务都受日内瓦公约的约束。 印尼 2003年5月18日,在亚齐的一次军事活动中,印尼陆军总司令在总统的命令下,实施了为期6个月的戒严令,以消灭该区域内的分裂分子。 伊朗 1978年9月7日,为了回应公众示威,抗议政府被认为参与了阿亚图拉·霍梅尼之子穆斯塔法·霍梅尼的死亡,沙王沙阿·穆罕默德·礼萨·巴列维任命陆军参谋长戈拉姆·阿里·奥韦西将军为首都德黑兰的军事省长。 9月8日,政府实际上对首都和全国其他几个城市宣布戒严,随后爆发了进一步的抗议活动,导致军队当天在德黑兰的贾利赫广场向一群抗议者开火。对伤亡人数的估计各不相同;然而,根据伊朗人权活动家Emadeddin Baghi的说法,死亡人数为88人,其中64人在Jaleh广场被枪杀。 这一天通常被称为黑色星期五。由于无法控制动乱,伊朗国王于11月6日解散了以总理贾法尔·谢里夫-埃马米为首的文官政府,并任命戈拉姆·礼萨·阿扎里将军为总理,他最终未能努力恢复国家秩序。1979年1月4日,当他准备离开这个国家时,国王解散了军政府,并任命沙普尔·巴赫蒂亚尔为新总理,沙普尔·巴赫蒂亚尔是一名批评他统治的改革派人士。巴赫蒂亚尔政府于2月11日倒台,成立了伊斯兰共和国,并制定了新宪法。 伊斯兰共和国宪法第79条禁止在未经伊斯兰协商会议批准的情况下宣布戒严。 爱尔兰 1916年,在复活节起义期间,爱尔兰中尉温伯恩勋爵宣布戒严,以维持都柏林街头的秩序。后来,在英国政府的同意下,这一行动在持续时间和地理范围上都扩展到了整个国家。在爱尔兰独立战争期间,英国当局宣布爱尔兰大部分地区处于戒严状态。在爱尔兰内战期间,爱尔兰的大部分地区也处于事实上的戒严令之下。 目前的爱尔兰宪法允许在政府宣布紧急状态时实施戒严;然而,在任何情况下都禁止死刑,包括紧急状态。 以色列 1949年至1966年,军事行政政府对以色列一些阿拉伯人口较多的地理区域有效,主要是内盖夫、加利利和三角地区。这些地区的居民受到戒严的约束。 以色列国防军执行了严格的居留规定。任何在1948年11月进行的人口普查中没有登记的阿拉伯人都被驱逐出境。 必须获得军事省长的许可,才能在距离一个人的注册居住地超过一定距离的地方旅行,宵禁、行政拘留和驱逐很常见。 虽然军事管理正式针对的是地理区域,而不是人,但它的限制很少对这些地区的犹太居民实施。20世纪50年代初,戒严令对居住在贾法、拉姆拉和洛德等以犹太人为主的城市的阿拉伯公民不再有效,这些城市约占以色列阿拉伯人口的15%。但直到1966年,以色列境内其他地方的剩余阿拉伯人口仍然实行军事统治。 这一时期因其对政治权利的极端镇压以及不负责任的军事暴行而被铭记。大多数政治和民间组织都被禁止。禁止悬挂巴勒斯坦国旗以及其他表达巴勒斯坦爱国主义的行为。此外,尽管理论上充分保障政治权利,但政府军事人员经常威胁阿拉伯人公民,如果他们不在当局支持的候选人的选举中投票。 这一时期最值得纪念的军事暴行事件可能是1956年的Kafr Qasim大屠杀,在那次屠杀中,以色列边境警察在晚上下班回家时杀害了48人(19名男子、6名妇女和23名8至17岁的儿童)。以色列军队已下令对绿线附近的所有阿拉伯村庄实行宵禁。然而,这项命令是在通知这些地方的居民,包括Kafr Qasim居民之前生效的。 1967年战争后,以色列军队占领了约旦河西岸、加沙地带、叙利亚戈兰高地和埃及西奈半岛,对这些地区的巴勒斯坦人口以及约旦、叙利亚和埃及人口实施了戒严令。1993年,《奥斯陆协定》为巴勒斯坦民族权力机构下的巴勒斯坦人的有限自治提供了便利。按照官方说法,只有约旦河西岸C区的部分地区处于戒严状态。
以色列 1949年至1966年,军事行政政府对以色列一些阿拉伯人口较多的地理区域有效,主要是内盖夫、加利利和三角地区。这些地区的居民受到戒严的约束。 以色列国防军执行了严格的居留规定。任何在1948年11月进行的人口普查中没有登记的阿拉伯人都被驱逐出境。 必须获得军事省长的许可,才能在距离一个人的注册居住地超过一定距离的地方旅行,宵禁、行政拘留和驱逐很常见。 虽然军事管理正式针对的是地理区域,而不是人,但它的限制很少对这些地区的犹太居民实施。20世纪50年代初,戒严令对居住在贾法、拉姆拉和洛德等以犹太人为主的城市的阿拉伯公民不再有效,这些城市约占以色列阿拉伯人口的15%。但直到1966年,以色列境内其他地方的剩余阿拉伯人口仍然实行军事统治。 这一时期因其对政治权利的极端镇压以及不负责任的军事暴行而被铭记。大多数政治和民间组织都被禁止。禁止悬挂巴勒斯坦国旗以及其他表达巴勒斯坦爱国主义的行为。此外,尽管理论上充分保障政治权利,但政府军事人员经常威胁阿拉伯人公民,如果他们不在当局支持的候选人的选举中投票。 这一时期最值得纪念的军事暴行事件可能是1956年的Kafr Qasim大屠杀,在那次屠杀中,以色列边境警察在晚上下班回家时杀害了48人(19名男子、6名妇女和23名8至17岁的儿童)。以色列军队已下令对绿线附近的所有阿拉伯村庄实行宵禁。然而,这项命令是在通知这些地方的居民,包括Kafr Qasim居民之前生效的。 1967年战争后,以色列军队占领了约旦河西岸、加沙地带、叙利亚戈兰高地和埃及西奈半岛,对这些地区的巴勒斯坦人口以及约旦、叙利亚和埃及人口实施了戒严令。1993年,《奥斯陆协定》为巴勒斯坦民族权力机构下的巴勒斯坦人的有限自治提供了便利。按照官方说法,只有约旦河西岸C区的部分地区处于戒严状态。 在2006年黎巴嫩战争期间,国防部长阿米尔·佩雷茨宣布在该国北部实施戒严令。以色列国防军被授权向平民发出指令,关闭被认为受到攻击威胁的城市的办公室、学校、营地和工厂,以及对北部城市实行宵禁。 根据戒严令,后方前线司令部的指示是强制性的,而不只是推荐的。 佩雷茨签署的这项命令的有效期为48小时,并由内阁和以色列议会外交和国防委员会延长了战争期间的期限。 美国 在美国,在各种情况下,包括在外国直接攻击之后(日本偷袭珍珠港后的夏威夷;新奥尔良战役期间的新奥尔良),宣布对一个州或其他地方实行戒严令;在一场重大灾难之后(1871年芝加哥大火后的芝加哥;1906年地震后的旧金山);以及应对与抗议和暴徒行动有关的混乱(期间的旧金山;反对自由乘车者的暴徒行动后,阿拉巴马州蒙哥马利)。为了避免被捕或对其权威的挑战,叛变的地方领导人也宣布了这一点(伊利诺伊州期间,伊利诺伊州诺沃市由约瑟夫·史密斯宣布,犹他州州长布里格姆·杨(Brigham Young)在犹他州战争期间宣布)。 美国的戒严法概念与人身保护令权利密切相关,人身保护令本质上是对合法监禁的听证权利,或者更广泛地说,是司法机构监督执法的权利。暂停人身保护令的能力与实施戒严令有关。 美国宪法第1条第9款规定:“人身保护令的特权不得暂停,除非在叛乱或入侵公共安全的情况下需要这种特权。”在美国境内使用军队的例子很多,例如在威士忌起义期间和在南方民权运动期间,但这些行为并不等同于宣布戒严。 在美国法律中,戒严受到美国内战和第二次世界大战之间的几项法院裁决的限制。1878年,国会通过了《》,根据情况,该法案可以禁止美国军队在未经国会批准的情况下介入国内执法。(, 原件在 ) 1866年,在“米利根单方面”[1866年《美国最高法院判例汇编》第71卷第2页]一案(the court case Ex parte Milligan)中,对实施戒严令的合法性进行了审查。 通过该案,最高法院确定,除非没有民事法庭可用,否则在军事法庭审判平民是违宪的。 如今,宪法并未明确授予在美国实施戒严令的权力。尽管如此,美国还是至少宣布了68次戒严令。 关于宣布戒严,有两种主要的思想流派。首先,一些学者认为,宣布戒严令的权力是宪法赋予国会的权力,在某些紧急情况下,属于总统。 第二种流派认为,美国宣布戒严的权力并没有体现在任何法律中,而是出于必要和“国家自保”的利益。 目前而言,宪法中没有明确规定赋予任何特定的政府机构宣布戒严令的权力。 从历史上看,戒严令是为了应对美国的国家紧急情况而宣布的。例如,在夏威夷,珍珠港袭击事件后颁布了戒严令。 最高法院在“邓肯诉卡哈纳莫库”(the court case Duncan v. Kahanamoku)[《美国最高法院判例汇编》第327卷,第304页(1946)]案中对夏威夷宣布戒严令的合法性进行了评估。 在这里,最高法院认为,尽管夏威夷还不是一个州,但必须像夏威夷是一个州一样分析宣布戒严令的合法性。 因此,美国认定夏威夷居民的安全是他们的责任,夏威夷群岛实施了戒严令。 各大法系的戒严法 歐陸法系 大陆法系的戒严法是一部单一的成文法典,它的内容有积极和消极两种意义,消极的停止平常法规的效力,积极的赋予军事机关掌管行政及司法事务的权限。所以戒严法是规定于外患或内乱之际,暂停常法,而将部分司法及行政权力委诸军事机关处理的法律。 例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戒严法》:“在发生严重危及国家的统一、安全或者社会公共安全的动乱、暴乱或者严重骚乱,不采取非常措施不足以维护社会秩序、保护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的紧急状态时,国家可以决定实行戒严。”。日本明治《戒严令》,其第一条即规定:“戒严令乃战时或事变之际,以兵力警戒全国或某一地方之法律。” 英美法系 英美国家的戒严法(Martial Law)是习惯成规,所以其含义不定。在其《戒严法历史之研究》(Martial Law Historically Considered)中探讨了戒严法的原始意义:“戒严法就是军中元帅(Marshall)与监军保安官(Constable)所组法庭适用之法规”。美国学者阮钦(Robert S. Rankin)从字面上分析了戒严法的本义:“Martial”一词的来源有二:第一,它是“Marshal”的音误,而“Martial Law”即“Marshal Law”,意思是军中元帅所适用的法规;第二,“Martial”即拉丁文中的“Martialis”,而“Martialis”为“附属于战争”(“Pertaining to War”)之意,故“Martial Law”就是“战争法”(Law of War)。 根据《牛津法律大辞典》的解释,“Martial Law”一词被翻译为“军事管制法”,它的含义是“指根据皇家特权令适用于暂时由英王军队占领的外国领土的法律。除被占领土的普通法院经同意继续存在和执行法律外,执法权由军事法庭或军事裁判庭根据占领军的军事当局所确立的规则行使”,“当一国处在战争状态,或存在叛乱,入侵及其他严重的社会动乱时,军事管制法可以作为例外在本国内部实施,以取代平时的政府和执法机关。在这种情况下,司法权由军事法庭和军事裁判庭行使。” 《布莱克法律词典》是这样解释的,戒严法“存在于战时或者其他危急情况时,它极具强制力,完全决定于驻在敌方交战区或本国叛乱区之军队司令官的意志,并且戒严法的实施将导致普通法律、政府和司法机关的暂时失效”。 英国宪法学者Dalzell Chalmers与Cyril Asquith详细归纳了“Martial Law”的六种意义: (一)指早期军中元帅所适用的法律; (二)指于平时或战时,在国内或国外,管理军队的军法; (三)指停止普通法律(Ordinary Law)而使行政机关享有广泛军事裁量权的法律; (四)指于内乱或外患之际,运用任何必要力量,以维持公共秩序的习惯法(Common Law); (五)指战时军队司令官在占领敌区内,所施行的法律; (六)指在敌境外的占领区内,军事指挥官所施行的法律。
2020年,冠状病毒病在中国大陆爆发后,中国大陆多地将拒不不戴口罩、进出公共场所不听劝阻不扫码、拒不参加统一组织的核酸检测、刻意隐瞒行程、不履行疫情防控责任等违反防疫规定的行为均认定为“属于拒不执行人民政府在紧急状态情况下依法发布的决定、命令的行为”,可以按《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五十条第一款规定处罚。但中国大陆各地出现疫情后,尤其是2020年初武汉疫情期间,从未因疫情而经全国人大常委会决定、授权国务院宣布进入紧急状态。因此无论是从法理上还是事实上,都没有进入紧急状态,故相关法律及其执行也引发了争议。 香港特別行政區 香港的《緊急情況規例條例》,又稱《緊急法》,是在1922年時由英屬香港殖民地政府,因應海員大罷工事件訂立,並於1997年過渡到特區政府繼續適用。訂立《緊急法》以來,港府或用以處理大型社會運動,在英屬香港期間,曾在1925年省港大罷工,1931年灣仔反日騷動,1956年雙十暴動和1967年六七暴動使用該法。在香港回歸後,則在2019年反對逃犯條例修訂草案運動引起的暴動期間首次使用《緊急法》,並引起公衆關注。 參考資料 參見
參見 戒嚴 马来亚紧急状态 外部連結 憲法學 紧急状态法 应急管理 警察 政府
非玩家角色,通常由電腦自動控制,稱為機器人(BOT或NPC)。 早期遊戲中的機器人無高度智慧,現在部分遊戲可設定其難易度,不過大多使用固定腳本,如Lua、LISP。 對即時戰略遊戲而言,人工智慧相當重要,過弱或過強都會影響遊戲的娛樂性與平衡性。 秘技 多數單機遊戲在製作時,都被程式設計者寫入特殊的隱藏一功能,此種功能需要透過以下方式觸發: 完成遊戲 集齊特定或全部裝備 輸入特定字串 在特定條件下完成某目標 較常見的秘技功能如:無敵、無限生命、一擊必殺、裝備或道具應用、金錢無限、特殊能力(如跳躍極高或跑步極快)、藝術效果改變。 相關
早期:指完全沒有線上遊戲功能者,只能在一台或多台相鄰的主機上執行,如:上古卷軸、闇龍紀元。 目前:無須網際網路即可遊玩單人模式(戰役、劇情等),或僅需連上網際網路更新、驗證身份即可遊玩,無須持續與伺服器連線者,如絕對武力、戰地風雲、決勝時刻、末日之戰。 廣義上的單機遊戲 有單人模式,但存取遊戲或使用主要功能時,必須連上遊戲伺服器執行,如:暗黑破壞神III、模擬城市5。 類型 單人遊戲:最早出現的形式,有橫向操作遊戲及角色扮演遊戲,如俄羅斯方塊、仙劍奇俠傳、風色幻想。 雙人遊戲:包括雙人輪流操作與雙人同時操作。 雙人輪流操作:單人控制一名角色的形式,玩家1必須完成遊戲或被判定失敗,玩家2才能開始,兩個人遊玩的內容相同或極為相似,如超級马里奥。 雙人同時操作:雙人各自控制一名角色的形式,在同視窗中進行遊戲,分為即時制與回合制。在互動環境中,雙方互相影響。由於娛樂性高,大多數都受玩家喜愛。前者如橫向操作類(魂斗羅)、格鬥類(街頭霸王、小朋友齊打交)。 多人遊戲:通常由三人以上的玩家在同主機或鄰近主機使用區域連線遊玩,多數為合作及玩家對戰。 单机游戏可以在局域网或遊戲平台上进行对战,如:Origin、Steam、Uplay。 操作工具
Twenty Thousand Leagues Under the Seas , p.d. trans. by F. P. Walter prepared in 1991. Twenty Thousand Leagues Under the Sea, audio version Manuscripts of Twenty Thousand Leagues Under the Sea in gallica.bnf.fr 海洋冒险小说 科幻小说 潛艇題材作品 紐約市背景作品 儒勒·凡爾納著作 挪威背景作品
原来国内暴乱后尼莫家人遇难,以致船长通篇自我流放。在遇到章鱼后不久,尼莫对阿龙纳斯忽然变脸,躲躲闪闪。阿龙纳斯感到不对,开始倾向尼德·兰。末了,鹦鹉螺号遭到某国战舰攻击。尼莫船长愤怒,无视阿罗纳克斯求情,誓言报复。阿罗纳克斯认为尼莫是个憎恶天使,后者还击,在吃水线下猛撞,将战舰撞入海底,阿龙纳斯惊恐地看着战舰坠入深渊。事后,尼莫在妻儿相片前伤感鞠躬。随后几天,主人公环境有所改变。潜水艇上似乎无人,鹦鹉螺号漫无目的航行。尼德·兰更加沮丧,让孔赛伊担心,阿龙纳斯对尼莫的所作所为感到震惊,也惶惶不可终日。一天晚上,尼德·兰说逃跑的机会来了。虽然阿龙纳斯也想走,但镇定住要看尼莫最后一眼。但他自己心里清楚,便没有去面对面。在逃跑前,阿龙纳斯偷看尼莫最后一眼,听见他说:“万能的上帝啊!够了!够啦!”阿龙纳斯立即回到朋友身边,准备逃离。当他们解开救生艇时,发现鹦鹉螺号正在游向大漩涡(Moskenstraumen)。一行人逃生及时,来到挪威海岸附近的小岛上,鹦鹉螺号命运未知。 主题和隱喻 尼莫船长的名字暗示古希腊荷马史诗《奥德赛》。在《奥德赛》中,流浪的奥德修斯遇到独眼巨人波吕斐摩斯。波吕斐摩斯问他名字,奥德修斯回答称“ουτις”,意思是“无人”或“无名小卒”。“奥德赛”在拉丁语的翻译在此处化名为“尼莫”(Nemo),后者在拉丁语也翻译为“无人”或“无名小卒”。类似尼莫,奥德修斯也必须在海上流浪(达10年之久),深受船员遇难的困扰。 儒勒·凡尔纳也多次提及马修·方丹·莫里(Matthew Fontaine Maury)中校,称其为“莫里船长”。现实中的莫里是位海洋学家,探索风向、海洋、洋流,在海底搜集样本,绘制地图。凡尔纳应该知道莫里在国际上的名声,或许知道莫里在法国的先祖。 提到的其他法国人有著名的探险家拉佩魯茲伯爵(Jean-François de Galaup, comte de Lapérouse),伯爵在环球航行时失踪;探险家儒勒·迪蒙·迪维尔,他发现了拉佩魯茲伯爵舰船遗骸;苏伊士运河建造者斐迪南·德·雷赛布,他也是伯爵探险队唯一幸存者的侄儿。鹦鹉螺号似乎追随他们的脚步:潜水艇到达伯爵失事海域;与迪维尔航船(Astrolabe)类似,行至南极水域时受困。潜水艇经红海地下隧道进入地中海。 小说最著名的是与大章鱼战斗,以船员打开舱门,大章鱼抓住一人开始。当触角抓住他拖他走时,他用法语高呼“救命!”在随后一章开始,阿罗纳克斯就战斗称:“要描绘如此场景,得要我们最著名的诗人,《海上劳工》的作者维克多·雨果才行。”《海上劳工》也有一章是工人与巨型章鱼作战,章鱼则象征工业革命。凡尔纳大概是做了借用,用以指代1848年革命,第一位法国人必须反抗“怪物”,并成为第一位倒下的人。 在故事某部分,尼莫船长被描绘为世界上为劣势者和受压迫者作战的战士。在一段落中,尼莫船长据说为希腊反抗奥斯曼帝国的克里特起义提供帮助,阿罗纳克斯明白他并非完全躲在鹦鹉螺号与世隔绝。在另一段落当中,尼莫同情贫穷的印度采珠人,他必须在没有潜水服的情况下深入海底采集珍珠,受水压的积累伤害注定早逝。尼莫在水下赠与他一包珍珠,比他一年的辛劳还要贵重。尼莫称采珠人是不列颠印度殖民地的居民,“是受压迫国家的人”。 1800年,罗伯特·富尔顿建起潜水艇鹦鹉螺号,并成功造出第一艘商用蒸汽船,凡尔纳在小说中借用这个名字。富尔顿的潜水艇因有风帆而用船蛸命名。写小说之前的三年间,凡尔纳在1867年世博会上研究了法国海军新开发的潜水艇潜水者号(Plongeur),对小说中的鹦鹉螺号也产生了影响。 鹦鹉螺号潜水员所用的呼吸设备类似1865年Benoit Rouquayrol和Auguste Denayrouze设计的呼吸器。他们设计的呼吸设备是后背潜水气瓶,使用呼吸调节器输出。潜水员在海底行走而非游泳。 设备被称为空气携带器(aérophore)。当时气压只能存30个大气压,潜水员得从水面吸气;气瓶只是应急用。小说中Rouquayrol设备在没有外部供应情况下能用6到8小时是极度夸张的。 更加宏大的政治见解也化身为尼莫船长,在当时这是相当革命的,虽然提的不多,但很重要。在后续作品《神秘岛》中,尼莫船长成为穆斯林迈索尔王国蒂普苏丹的后人,蒂普苏丹反抗不列颠东印度公司的扩张主义。在1857年印度民族起义被镇压,家人被不列颠屠杀后,尼莫潜入海底。这个更改是应凡尔纳出版商皮埃尔-儒勒·赫泽尔要求做的。赫泽尔在很多重要环节都要求更改。在原文中,神秘的船长是位什拉赫塔人,1863年波兰爆发一月起义,家人遭到俄国人屠杀,船长因此反抗。法国当时与俄罗斯帝国结盟,为回避政治冲突,尼莫的愤怒转而撒到法国的老对头大英帝国身上。阿罗纳克斯教授没有怀疑尼莫的身世,凡尔纳后续故事则给出解释。最初,小说描绘的是领导柯斯丘什科起义的波兰国家英雄塔德乌什·柯斯丘什科,拉丁语铭文:“波兰告终!”(Finis Poloniae) 玛格丽特·德拉布尔(Margaret Drabble)认为《海底两万哩》预见到环保运动,对法国先锋派产生影响。 在其它书中反复出现的主题 《神秘岛》是该故事的续集,并总结了之前的《格兰特船长的儿女》。《神秘岛》似乎给了尼莫(达卡王子)身世的更多信息,但在时间上与前两部自相矛盾,甚至在《神秘岛》一书中难以自圆其说。 在很久之后的小说《迎面三色旗》(Face au drapeau)中凡尔纳回到了无法无天的潜水艇船长的主题。书中的大恶人盖尔·卡拉日(Ker Karraje)是个肆无忌惮、极端利己的海盗,和尼莫的可取之处大相径庭。尼莫也能大打出手,但依然存留高尚品质。 和尼莫一样,盖尔·卡拉日也“招待”了意外的法国客人。但与尼莫躲躲闪闪不同,卡拉日无法无天的结局必然是国际力量联手出击,俘虏起义。虽然小说发行翻译甚多,但从未达到《海里两万哩》的高度。 更加类似原始尼莫的是《征服者罗比尔》(Robur-le-Conquérant)中的罗比尔,但角色不太出众。罗比尔是个黑心嚣张的歹徒,驾驶飞机而非潜水艇,日后被翻拍为《大地之王》(''Master of the World,1961年)。 参考文献 外部链接 《海底两万里》英文版在线阅读 《海底两万里》20,000 Leagues under
2009年乌鲁木齐七·五暴力事件发生后,吾尔开希在他的个人网站上发表声明,认为是政府镇压维族人和平示威,呼吁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施行民主。 2010年6月4日,吾爾開希再次帶領一票記者透過自首的方式,要求與中國駐日本大使對話,因不得其門而入,而想硬闖入位於東京元麻布的中国驻日大使馆,隨即被日本警方逮捕。當月6日下午由於沒有逃亡之虞獲釋,他的刑事處分尚未決定,將在日本停留並接受日本警方的調查。 2011年1月初,支聯會元老司徒華病逝,吾爾開希及王丹等民運人士希望出席司徒華的喪禮,遂帶領一票記者試圖入境香港,但港府在沒有解釋的情況下,拒絕兩人的入境申請。王丹及吾爾開希認為是北京施壓所致,二人對特區政府做法感到憤怒,認為事件顯示「一國兩制」已死,對香港未來感到非常擔憂。 2013年11月25日,吾爾開希帶領一票記者乘坐往曼谷在香港轉機期間向香港入境處表明是中國的通緝犯並要求自首,希望香港方面能拘捕他予中央政府,以換取與家人見面的機會,但最終入境處把他遣返台灣。 評論臺灣太陽花學運 2014年3月20日,318太陽花學運期間,吾爾開希到場勉勵學生們說,「在關鍵的歷史時刻站出來是光榮的!」他說,六四事件至今廿五年,學生關心國家的心沒有死,在台灣繼續發揮,議場學生的表現合乎民主規範,令全世界敬佩。而馬總統也號稱是學運出身的人,如今卻破壞民主,應到場向學生道歉。 針對監察院院長王建煊質疑學生占領立院,國家還有希望嗎?吾爾開希批評,像這樣腐朽的頭腦才是讓台灣沒希望的原因,而學生與公民挺身而出承擔責任,是台灣有希望的重要體現,並當場向王建煊喊話「請你辭職!」他也呼籲民眾,應讓中國國民黨內政召委張慶忠再也選不上立委。 聲援香港雨傘革命 2014年9月28日晚間臺灣臺北市的中正紀念堂廣場舉行晚會聲援香港的佔領行動,吾爾開希到場聲援。他強調,1989年時,他們在北京,台灣、香港都在聲援我們,「今天是天安門的學生,我們要跟香港人說,我們始終肩併肩,我們有共同的理想,就是支持自由民主,希望掌握我們自己的命運」。 參選立法委員 2014年11月30日,宣布投入台灣台中市的立法委員補選。隨後在2014年12月26日宣佈退出此選舉,同時宣佈投入2016年第9屆立法委員選舉。 2015年11月27日,成為獨派政黨大愛憲改聯盟的不分區立委第二名。主張修憲承認外蒙古、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及「國際法高於國內法」。 酒醉駕駛 2019年3月31日,吾爾開希酒駕遭逮,酒測值0.4,曾被台北地檢署以公共危險罪送辦。 電影引用 在電影《賭神2》的1時零4分,賭神與台南東湖幫少主偷渡到台灣,偷渡船上稱吾爾開希曾搭乘同一艘船到美國。 出版書籍 备注 參考文獻 外部链接 伊宁市人 北京人 北京師範大學校友 哈佛大學校友
经历 个人背景 吾尔开希的父母曾在北京民族出版社任职,后退休。司徒华称,吾尔开希的父亲隶属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吾尔开希当年是在甘肃兰州乘坐军用专机逃亡至珠海,其后经“黄雀行动”抵达法国。 1987年,吾尔开希通过预科考入北京师范大学,在中央民族学院结束预科阶段学习后在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系教育管理专业就读。他就学期间的形象存在爭議,新华通讯社主办的《瞭望》周刊提到其大学老师及同学对他的学业、品行等多持负面看法。 六四事件期间 1989年4月21日,吾尔开希宣佈成立“北京师范大学学生自治会”及“北京市临学联”並自任主席。當晚,在北大籌委會及清華學生的推動下,在北京师范大学举办“誓师大会”,有超过六万人参与。當夜,上述数万学生前往天安门广场,在人民大会堂会场外参与次日的胡耀邦追悼会。25日,与刘刚、王丹、王超华、熊焱等人将北京临时学联改名为“北京高校学生自治联合会”简称“北高聯”。北高聯随即成为繼北大籌委會之後的八九学生运动的主要组织。吾尔开希担任该组织第二任主席。自此,吾尔开希成为天安门学生运动主要学生领袖。4月29日,中国政府当局组织的与学生代表的对话中,吾尔开希要求以北高聯主席身份参与,在进入会场之前被当局阻止,當晚與王丹在香格里拉飯店召開記者招待會,自稱被中共便衣跟踪,不再參與北高聯會議,二人便被學運組織邊緣化。5月13日,吾尔开希便与王丹等6人发起绝食。 發動絕食佔領天安門廣場 吾尔开希在当时的学生中有较大的影响力。5月18日,他身穿醫院的病號服与国务院总理李鹏的會面时說:「時間很緊,我們在這裏坐得舒服,但外邊的同學在捱餓,所以我很抱歉打斷您的話……」打断其开场发言(影片显示当时李鹏发言约2-3分钟,共200字左右)。受到在北京采访的各国的媒体瞩目。但吾爾開希這時也犯了大錯,他一再強調學生領袖與學運組織的無能為力,甚至說廣場學生背離民主程序。另一位学生王丹當時對總理李鵬說「現在的問題,不在於要說服我們這些人。我們很想讓同學們離開廣場,廣場上現在並不是少數服從多數,而是99.9%服從0.1%;如果有一個絕食同學不離開廣場,廣場上的其他幾千個絕食同學也不會離開。」會談結束前,吾爾開希又強調一遍。另一位民运领袖封从德认为這中了李鵬的圈套,李鵬等中共官員会以學生領袖管理無能為力为由結束這種“無政府狀態”。而事实上,当时中国状况的确失控,经济大动脉京广线在武汉曾经停摆3小时。 在苏共中央总书记戈尔巴乔夫来到北京访问之时,吾尔开希主张從天安门广场東移,供政府举行仪式以维持学生爱国立场。這個行動導致廣場學生的佈局開始混亂,於是激进派的柴玲、李祿等人組成新的學運組織中心“絕食指揮部”。隨後,本來已經被北高聯除名的吾尔开希与王丹二人,因此進一步與柴玲等人产生争执,而被學運組織進一步邊緣化,但在媒體中卻一直保持學生領袖的形象。 六四事件發生後,吾尔开希在錄像中提到:“我的很多同學被坦克車壓死了,被坦克車完全扁平地壓死在天安門廣場。很多他們的屍體到最後用鐵锹鏟起來。我的一個朋友是師大的糾察隊員,負責糾察的。他就親眼看見了把我們同學的屍體用塑料袋裝起來,然後堆在一起放火燒了。”} 另外,吾爾開希在被通緝期間,官方曾經發表了一段吾爾開希在绝食期间與其他人吃飯的錄像。錄像的旁白指出,吾爾開希是用別人的捐款來大吃大喝。在另一段的錄像中,吾爾開希說,當時他是和香港的同學們吃飯: 但是,事後香港媒體询問當時北上跟吾爾開希會面的香港學生代表,他們也直言是他們付款,而不是吾爾開希或其他人動用捐款來吃喝的。香港專上學生聯會副會長林耀強說:“吾爾開希在五月二十二日就辭去了北高聯主席的職務。而絕食行動在五月十九日就已經停止了,因此,影片說北高聯領袖一面呼籲同學絕食,一面卻大吃大喝,純粹是中共為了汙蔑學生領袖而炮製的低劣謊言。” 另一學生領袖馬少方也在一篇文章中指出:“可不知出于何故,那画面上的日期——5月24日,却没有被删走。问题是,广场上的绝食抗议是5月13日开始,19日结束,5月24日的广场上没有一个人绝食,喉舌的声音就是公然造假。” 通緝与流亡 1989年6月4日六四事件发生后的6月8日,北京市政府解散高自联。6月13日,北京市公安局将他列为21名高自联头头和骨干之一,位列第二位,受到通缉。他在父亲的帮助下从兰州乘坐军机经香港逃离中国大陆开始其漫长的流亡生涯。他与严家其等人共同创立“民主中国阵线”,并担任副主席。离开中国后,他曾在美国哈佛大学和圣拉斐尔市加州多明尼克大学进修。 初次訪台 1991年10月15日吾爾開希帶著挑戰書前往立法院當面向時任民主進步黨立法委員的謝長廷,要求進行一場公開的統獨辯論。謝長廷以吾爾開希的代表性不足,拒絕與其辯論,吾爾開希認為推動中國的民主化,海峽兩岸的統一是至關重要的。 定居臺灣 初到臺灣
唐朝科舉,進士科最難,明經科較易,唐人有諺云:“三十老明經,五十少進士。”意思是說,三十歲考上明經科,已算是年老,因為明經科較易,而五十歲登進士第,已經很年輕了。一般進士百人中取一二人,明經十人中取一二人。韓愈稱進士考試,到最后錄取時,“有終身不得與者焉”,一旦得第時,“班白之老半焉”。依據清徐松《登科記考》記載,孟郊於貞元十二年(西元796年)登進士第,時四十六歲。從他的〈登科後〉一詩來看,登科的喜事幾乎把幾十年為仕途的努力和艱辛都一掃而空。 進士科是常科,考取又最難,一般每次只取二、三十人,僅是明經科的十分之一,故此最為尊貴,地位亦成為各科之首。時人稱進士及第者为「白衣公卿」。 在唐朝,進士考試可以在考前公開推舉,稱作「通榜」。因此凡是應進士舉的人,常常將自己的作品送給朝中有文學聲望的人看,希望通過他們宣揚自己的名譽,甚至推薦給主考官,這就是「溫卷」。而二者之間的關係稱為「知己」。在唐朝,進士及第後,要到吏部進行關試,才能得到官職。 宋代以前,進士只需要通過在尚書省舉行的省試。自宋以後,進士一律要經過由皇帝主持的「殿試」一關覆核和決定名次。宋仁宗時,曾有一名考生張元因通過省試,但在殿試被黜落,憤而投奔西夏。自此以後殿試都只定名次,而不會黜落考生。 宋朝的科舉制度,一開始,也分為進士、明經、諸科等。直到宋神宗時,王安石變法,廢明經、諸科,只用進士科一科取士。 元朝正式僅存進士一科。明朝、清朝繼承,亦只有進士一科取士。自此,通過最後一級考試者,稱為進士。 在明朝和清朝,殿試封录取考生为三等称三甲。一甲僅錄取三人,依次为状元、榜眼、探花,称进士及第,在於「史」的意味。二甲若干(清朝時一般為40或50人),称进士出身,在於“子”的意味。二甲第一名稱為傳臚,又稱亞元。三甲(清朝时一般为100至300人)称同进士出身,在於“集”的意味。世人统称录取者为进士。 進士是功名的盡頭,就算是對名次不滿意,亦不可以重考(越南科舉並無此限制),中國歷史上只有武進士馬全考中探花後改名重考武舉,並中武狀元。而民間對各類名次的進士習慣皆以“狀元郎”稱呼之。 日本 日本在奈良時代模仿中國唐代制度,由式部省實行的次於秀才、明經的第三等官吏考試制度,亦稱進士試。 因為比秀才叙位低,問題又難,所以考進士的人並不多。平安時代貞觀年間廢除進士制度,後遂成為漢文考試選拔的学生之別称。 参考文献 参见
举人 明朝進士列表 清朝進士列表 後黎朝進士列表 莫朝進士列表 阮朝進士列表 醫科進士 公车 进士 科举身份
1882年:宋教仁,中國民主革命家(1913年逝世) 1908年:赫伯特·冯·卡拉扬,奥地利著名指挥家(1989年逝世) 1908年:比提·戴維斯,美國女演員(1989年逝世) 1916年:葛雷哥萊·畢克,美國男演員、社會活動家(2003年逝世) 1924年:梁羽生,中國武俠小說作家(2009年逝世) 1936年:尤敏,香港女演員(1996年逝世) 1938年:埃米利奧·特里維尼,義大利男子賽艇運動員(2022年逝世) 1944年:細田博之,日本政治人物,現任眾議院議長 1945年:俞正声,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 1947年:-{zh-cn:格洛丽亚·阿罗约; zh-tw:葛洛麗雅·艾羅育;}-,菲律賓政治人物,第14任菲律賓總統 1950年:昂內塔·費爾特斯科格,ABBA乐队女主唱之一 1950年:藤田淑子,日本女性聲優(2018年逝世) 1952年:米徹·佩勒吉,美國男演員 1953年:潘惠子,日本女性聲優 1955年:杜篤之,臺灣电影录音师、音效师 1955年:鳥山明,日本漫画家 1955年:拉扎勒斯·查克維拉,馬拉威神學家、政治人物,現任馬拉威總統 1959年:鍾保羅,香港主持人(1989年逝世) 1963年:楊照,臺灣知名作家、文學評論家和政論家 1965年:郎祖筠,台灣藝人 1966年:卡根洛夫,保加利亞籍香港足球運動員 1970年:蘇炳憲,台灣演員 1971年:克麗絲塔·艾倫,美國女演員 1972年:武本康弘,日本動畫監督(2019年逝世) 1972年:竹內順子,日本女性聲優、演員 1976年:斯特林·K·布朗,美國男演員 1980年:李在元,韓國男子偶像團體H.O.T.成員 1982年:海莉·艾特沃,英國女演員 1984年:沈卓盈,香港演員 1984年:莎芭·卡瑪,巴基斯坦演員 1984年:新慜娥,韓國女演員 1987年:-{zh-hans:费奥多尔·库德里亚绍夫;zh-hk:費多爾·古迪索夫;zh-tw:費奧多爾·庫德里亞紹夫;}-,俄羅斯職業足球運動員 1988年:楊知元,韓國女子偶像團體UNI.T成員 1989年:莉莉·詹姆斯,英國英格蘭女演員 1990年:三浦春馬,日本男演員 (2020年逝世) 1999年:鄭秀彬,韓國男子團體VICTON成員 生年不詳:柳田淳一,日本男性聲優 逝世
1984年:莎芭·卡瑪,巴基斯坦演員 1984年:新慜娥,韓國女演員 1987年:-{zh-hans:费奥多尔·库德里亚绍夫;zh-hk:費多爾·古迪索夫;zh-tw:費奧多爾·庫德里亞紹夫;}-,俄羅斯職業足球運動員 1988年:楊知元,韓國女子偶像團體UNI.T成員 1989年:莉莉·詹姆斯,英國英格蘭女演員 1990年:三浦春馬,日本男演員 (2020年逝世) 1999年:鄭秀彬,韓國男子團體VICTON成員 生年不詳:柳田淳一,日本男性聲優 逝世 1221年:飛鳥井雅經,日本平安時代後期至鎌倉時代初期公卿、歌人(1170年出生) 1748年:劉於義,清朝川陝總督、河道總督、尚書、協辦大學士。(1675年出生) 1931年:嘎达梅林,蒙古族英雄(1892年出生) 1940年:宋哲元,中国将领(1885年出生) 1944年:埃·奧·卜勞恩,德國漫畫家(1903年出生) 1964年:道格拉斯·麥克阿瑟,美国五星上将(1880年出生) 1975年:蔣中正,中華民國總統、中國國民黨永久總裁(1887年出生) 1975年:約翰·A·伯恩斯,美國政治人物,第2任夏威夷州州長(1909年出生) 1976年:霍华德·休斯,美國商業大亨、投資者、飛行員、航空工程師、電影製片人、慈善家。(1905年出生) 1994年:科特·柯本,美国摇滚乐队涅槃乐队主唱兼吉他手(1967年出生) 2007年:托馬斯·哈維,美國病理學家(1912年出生) 2008年:查尔顿·赫斯顿,美國男演員(1924年出生) 2011年:安熱-費利克斯·帕塔塞,中非政治人物,第5任中非共和國總統(1937年出生) 2012年:宾古·瓦·穆塔里卡,马拉维总统(1934年出生) 2017年:黄易,香港玄幻武俠小說家(1952年出生) 2019年:西德尼·布倫納,南非生物學家(1927年出生) 2021年:卡布德什·朱馬迪洛夫,哈薩克作家(1936年出生) 节假日和习俗 :民族掃墓節(清明节)、先總統 蔣公逝世紀念日 國際深盤披薩日 :植木日 參考資料
蔡泽评价白起:楚地方数千里,持戟百万,白起率数万之师以与楚战,一战举鄢郢以烧夷陵,再战南并蜀汉。又越韩、魏而攻强赵,北坑马服,诛屠四十余万之众,尽之于长平之下,流血成川,沸声若雷,遂入围邯郸,使秦有帝业。楚、赵天下之强国而秦之仇敌也,自是之后,楚、赵皆慑伏不敢攻秦者,白起之势也。 韩、赵使者称赞白起:武安君所为秦战胜攻取者七十余城,南定鄢、郢、汉中,北禽赵括之军,虽周、召、吕望之功不益于此矣。 司马迁对于白起的军事才能给予极高的评价,他称白起用兵:料敌合变,出奇无穷,声震天下,南拔鄢郢,北摧长平,遂围邯郸,武安为率。 孙楚有《白起赞》称赞白起:烈烈桓桓,时维武安,神机电断,气济师然,南折劲楚,走魏禽韩,北摧马服,凌川成丹,应侯无良,苏子入关,噭噭谗口,火燎于原,遂焚杜邮,与萧俱燔,惟其没矣,古今所叹。 赵蕤称赞白起:胆力绝众,材略过人,是谓骁雄,白起、韩信是也。 《敕修武安君白公庙记》中对白起有如下评价:窃以武安君威灵振古,术略超时,播千载之英风,当六雄之敌。 杜甫称赞白起:门阑苏生在,勇锐白起强。 此外,白起为秦国居功至伟却落得自杀收场的惨淡结局,许多人都对这位军事天才的死感到惋惜。 秦末起义将领陳餘评价白起:白起为秦将,南征鄢郢,北阬马服,攻城略地,不可胜计,而竟赐死。 西汉大臣谷永感叹白起之死:昔白起为秦将,南拔郢都,北坑赵括,以纤介之过,赐死杜邮,秦民怜之,莫不陨涕。 唐太宗所作《金镜述》中感叹白起之死:白起为秦平赵,乃被昭王所杀…乃君之过也,非臣之罪焉。 负面评价 白起在战争中大肆屠杀战俘,尤其以长平之战后活埋40万赵军将卒最为残忍。主要對白起的負面評價在於藐视生命、滥杀降俘的行为招致普遍的非议。 西汉的哲学家扬雄批判白起:秦将白起不仁,奚用为也。长平之战,四十万人死,蚩尤之乱,不过于此矣。 班固评价白起:若秦因四世之胜,据河山之阻,任用白起、王翦豺狼之徒,奋其爪牙,禽猎六国,以并天下。穷武极诈,士民不附,卒隶之徒,还为敌仇,猋起云合,果共轧之、急城杀人盈城,争地杀人满野。孙、吴、商、白之徒,皆身诛戮于前,而国灭亡于后。报应之势,各以类至,其道然矣。 何晏评价白起说:白起之降赵卒,诈而阬其四十万,岂徒酷暴之谓乎? 纪念 白起祠 《水经注》记载渭水北岸离咸阳十七里建有杜邮亭,亭内设有白起祠。因年久失修,唐、宋时期的白起祠已荡然无存。1990年,白氏族人对其进行了整修,成为祭祀白起的场所。 唐肃宗时将白起等历史上十位武功卓著的名将供奉于武成王庙内,被称为武庙十哲。宋徽宗时,白起位列宋武庙七十二将之一。现台湾嘉义县东石乡先天宫供奉白起为“白府千岁”,為負責除瘟的五年千歲之一,享有香火。 白起墓 白起墓位于咸阳市东郊、渭河北岸的任家咀,秦时此地称杜邮。1970年,中国人民解放军3530工厂在此地施工时发现白起墓,墓中出土兵器、佩剑等文物。白起墓呈圆形,底部直径19米,墓高8米。1982年,白起墓被陕西省政府列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白起渠 白起渠又名武镇百里长渠,是战国时期最早的军事水利工程。前279年,秦昭襄王派遣白起进攻楚国,进兵鄢城,遭遇楚国重兵把守。久攻不下之时,白起利用鄢城周围的地形,在距鄢城百里之外的武安镇蛮河河段上游垒石筑坝,开沟挖渠,引水攻破鄢城,战后百姓用此渠灌溉农田。 唐、宋、元时期曾多次对白起渠进行整修,使其发挥良好的灌溉作用。1939年,张自忠驻防宜城县,通电请求湖北省政府修复白起渠。1942年,白起渠修复工程动工,为纪念张自忠,将白起渠改名为荩忱渠。但施工五年,未能修成。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白起渠修复工程再上议题。1953年5月1日,白起渠修复工程完工。今白起渠西起南漳县武安镇西3.5公里的谢家台,东至宜城市郑集镇赤湖村附近岛口入汉水,全长49.25千米。2008年,白起渠被湖北省政府列为第五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傳說 《 太平廣記》〈趙文昌傳〉中記載:「(趙)文昌復甦.....與人曰『吾嘗於幽冥見周武帝,囑予曰:『卿既是我舊臣,今還家,為吾向隋皇帝說。吾諸罪並欲辯了,唯滅佛法罪重,未可得免。望與吾營少功德,冀茲福祐,得離地獄。』昌受辭而行。及出南門,見一大糞坑中,有人頭髮上出。昌問之,引人答云:『此是秦將白起,寄禁於此,罪尤未了。』」《洞冥實錄》亦有此記載。 高平烧豆腐是山西地区的名吃,此菜来源于白起。前260年长平之战,四十万赵军降卒被白起坑杀。白起的残暴激起了赵国百姓的愤怒,他们把豆腐比作“白起肉”,用炉火烧烤,再把豆腐渣用蒜泥和姜搅拌做“蘸头”调味,来发泄心中的仇恨。经过这种方法烹饪后的豆腐味道新鲜,于是烧豆腐在高平境内流传了下来,成为一道名菜。 文学形象 长篇历史小说《东周列国志》中,白起于第九十三回《赵主父饿死沙丘宫 孟尝君偷过函谷关》中登场,参与了与泾阳君一同追击赵武灵王的行动中。在第九十五回《说四国乐毅灭齐 驱火牛田单破燕》中,白起同诸侯联军一起参与了济西之战。在第九十八回《质平原秦王索魏齐 败长平白起坑赵卒》中详细的描写了长平之战后白起坑杀赵国降兵的过程:白起将赵国降兵分为十队,由秦国将领统帅,又在赵国降兵中编入20万秦军士兵,然后赐给酒肉,欺骗他们说:“明天要从赵国降兵中挑选精锐,编入秦军,老弱病残可以返回赵国。”赵国降兵于是放松警惕。当日夜晚,白起命令秦军士兵头裹白布,没有裹布的就是赵国降兵,全部活埋,侥幸逃出军营的被蒙骜和王翦所率的巡逻军砍杀,四十万赵国降兵一夜被屠戮殆尽。其余事迹与《史记·卷七十三·白起王翦列传》所记载的白起生平相同。 此外,现代作家孙皓晖的历史小说《大秦帝国·第三部·金戈铁马》中,白起也是重要人物之一。 影视形象 白起作为影视形象多次出现在电视剧、元曲、京剧等影视作品中。 2004年上映的电视剧《荆轲传奇》中,白起由徐锦江饰演。 2008年上映的电视剧《西风烈》中,白起由巍子饰演。 2012年上映的连续剧《大秦帝國之縱橫》中,白起由孙霆饰演。 2015年《芈月传》中由曾虹畅饰演成年后的白起。
白起擅长野战和攻城战,在作战前和作战时,重视掌握和分析敌方虚实强弱。例如伊阙之战中发现韩魏两国军队相互推诿,不能同心协力的弱点取得大胜;邯郸之战时发现失去灭亡赵国的最佳时机后拒不领兵。在与强敌作战时,不与敌军正面会战,采取先弱后强的战术分批蚕食敌军。例如鄢郢之战白起率数万军队在方圆五千里、士兵百万的楚国境内长途奔袭作战;长平之战避免与赵军主力会战,引诱赵军进入包围圈后进行蚕食。在敌军落败时,乘胜迎势,穷追猛打。例如伊阙之战、华阳之战和长平之战后乘胜扩大战果。白起战术灵活多变,能根据当地地形地貌制定战略战术。例如鄢城之战的水攻、华阳之战的长途奔袭作战等。白起还擅长采取攻心为上的策略,例如鄢郢之战中火烧楚国先王陵墓夷陵,长平之战坑杀赵国降卒,皆大幅挫伤敌方的士气。 评价 正面评价 白起是一名优秀的军事将领,他一生攻城七十余座,歼灭近百万敌军,无一败绩,使诸侯闻风丧胆。白起卓越的军事才能被历朝历代所称颂,例如: 蔡泽评价白起:楚地方数千里,持戟百万,白起率数万之师以与楚战,一战举鄢郢以烧夷陵,再战南并蜀汉。又越韩、魏而攻强赵,北坑马服,诛屠四十余万之众,尽之于长平之下,流血成川,沸声若雷,遂入围邯郸,使秦有帝业。楚、赵天下之强国而秦之仇敌也,自是之后,楚、赵皆慑伏不敢攻秦者,白起之势也。 韩、赵使者称赞白起:武安君所为秦战胜攻取者七十余城,南定鄢、郢、汉中,北禽赵括之军,虽周、召、吕望之功不益于此矣。 司马迁对于白起的军事才能给予极高的评价,他称白起用兵:料敌合变,出奇无穷,声震天下,南拔鄢郢,北摧长平,遂围邯郸,武安为率。 孙楚有《白起赞》称赞白起:烈烈桓桓,时维武安,神机电断,气济师然,南折劲楚,走魏禽韩,北摧马服,凌川成丹,应侯无良,苏子入关,噭噭谗口,火燎于原,遂焚杜邮,与萧俱燔,惟其没矣,古今所叹。 赵蕤称赞白起:胆力绝众,材略过人,是谓骁雄,白起、韩信是也。 《敕修武安君白公庙记》中对白起有如下评价:窃以武安君威灵振古,术略超时,播千载之英风,当六雄之敌。 杜甫称赞白起:门阑苏生在,勇锐白起强。 此外,白起为秦国居功至伟却落得自杀收场的惨淡结局,许多人都对这位军事天才的死感到惋惜。 秦末起义将领陳餘评价白起:白起为秦将,南征鄢郢,北阬马服,攻城略地,不可胜计,而竟赐死。 西汉大臣谷永感叹白起之死:昔白起为秦将,南拔郢都,北坑赵括,以纤介之过,赐死杜邮,秦民怜之,莫不陨涕。 唐太宗所作《金镜述》中感叹白起之死:白起为秦平赵,乃被昭王所杀…乃君之过也,非臣之罪焉。 负面评价 白起在战争中大肆屠杀战俘,尤其以长平之战后活埋40万赵军将卒最为残忍。主要對白起的負面評價在於藐视生命、滥杀降俘的行为招致普遍的非议。 西汉的哲学家扬雄批判白起:秦将白起不仁,奚用为也。长平之战,四十万人死,蚩尤之乱,不过于此矣。 班固评价白起:若秦因四世之胜,据河山之阻,任用白起、王翦豺狼之徒,奋其爪牙,禽猎六国,以并天下。穷武极诈,士民不附,卒隶之徒,还为敌仇,猋起云合,果共轧之、急城杀人盈城,争地杀人满野。孙、吴、商、白之徒,皆身诛戮于前,而国灭亡于后。报应之势,各以类至,其道然矣。 何晏评价白起说:白起之降赵卒,诈而阬其四十万,岂徒酷暴之谓乎? 纪念 白起祠 《水经注》记载渭水北岸离咸阳十七里建有杜邮亭,亭内设有白起祠。因年久失修,唐、宋时期的白起祠已荡然无存。1990年,白氏族人对其进行了整修,成为祭祀白起的场所。 唐肃宗时将白起等历史上十位武功卓著的名将供奉于武成王庙内,被称为武庙十哲。宋徽宗时,白起位列宋武庙七十二将之一。现台湾嘉义县东石乡先天宫供奉白起为“白府千岁”,為負責除瘟的五年千歲之一,享有香火。 白起墓 白起墓位于咸阳市东郊、渭河北岸的任家咀,秦时此地称杜邮。1970年,中国人民解放军3530工厂在此地施工时发现白起墓,墓中出土兵器、佩剑等文物。白起墓呈圆形,底部直径19米,墓高8米。1982年,白起墓被陕西省政府列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白起渠 白起渠又名武镇百里长渠,是战国时期最早的军事水利工程。前279年,秦昭襄王派遣白起进攻楚国,进兵鄢城,遭遇楚国重兵把守。久攻不下之时,白起利用鄢城周围的地形,在距鄢城百里之外的武安镇蛮河河段上游垒石筑坝,开沟挖渠,引水攻破鄢城,战后百姓用此渠灌溉农田。 唐、宋、元时期曾多次对白起渠进行整修,使其发挥良好的灌溉作用。1939年,张自忠驻防宜城县,通电请求湖北省政府修复白起渠。1942年,白起渠修复工程动工,为纪念张自忠,将白起渠改名为荩忱渠。但施工五年,未能修成。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白起渠修复工程再上议题。1953年5月1日,白起渠修复工程完工。今白起渠西起南漳县武安镇西3.5公里的谢家台,东至宜城市郑集镇赤湖村附近岛口入汉水,全长49.25千米。2008年,白起渠被湖北省政府列为第五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傳說 《 太平廣記》〈趙文昌傳〉中記載:「(趙)文昌復甦.....與人曰『吾嘗於幽冥見周武帝,囑予曰:『卿既是我舊臣,今還家,為吾向隋皇帝說。吾諸罪並欲辯了,唯滅佛法罪重,未可得免。望與吾營少功德,冀茲福祐,得離地獄。』昌受辭而行。及出南門,見一大糞坑中,有人頭髮上出。昌問之,引人答云:『此是秦將白起,寄禁於此,罪尤未了。』」《洞冥實錄》亦有此記載。 高平烧豆腐是山西地区的名吃,此菜来源于白起。前260年长平之战,四十万赵军降卒被白起坑杀。白起的残暴激起了赵国百姓的愤怒,他们把豆腐比作“白起肉”,用炉火烧烤,再把豆腐渣用蒜泥和姜搅拌做“蘸头”调味,来发泄心中的仇恨。经过这种方法烹饪后的豆腐味道新鲜,于是烧豆腐在高平境内流传了下来,成为一道名菜。 文学形象 长篇历史小说《东周列国志》中,白起于第九十三回《赵主父饿死沙丘宫 孟尝君偷过函谷关》中登场,参与了与泾阳君一同追击赵武灵王的行动中。在第九十五回《说四国乐毅灭齐 驱火牛田单破燕》中,白起同诸侯联军一起参与了济西之战。在第九十八回《质平原秦王索魏齐 败长平白起坑赵卒》中详细的描写了长平之战后白起坑杀赵国降兵的过程:白起将赵国降兵分为十队,由秦国将领统帅,又在赵国降兵中编入20万秦军士兵,然后赐给酒肉,欺骗他们说:“明天要从赵国降兵中挑选精锐,编入秦军,老弱病残可以返回赵国。”赵国降兵于是放松警惕。当日夜晚,白起命令秦军士兵头裹白布,没有裹布的就是赵国降兵,全部活埋,侥幸逃出军营的被蒙骜和王翦所率的巡逻军砍杀,四十万赵国降兵一夜被屠戮殆尽。其余事迹与《史记·卷七十三·白起王翦列传》所记载的白起生平相同。 此外,现代作家孙皓晖的历史小说《大秦帝国·第三部·金戈铁马》中,白起也是重要人物之一。 影视形象 白起作为影视形象多次出现在电视剧、元曲、京剧等影视作品中。 2004年上映的电视剧《荆轲传奇》中,白起由徐锦江饰演。 2008年上映的电视剧《西风烈》中,白起由巍子饰演。 2012年上映的连续剧《大秦帝國之縱橫》中,白起由孙霆饰演。 2015年《芈月传》中由曾虹畅饰演成年后的白起。
News Bears) 1976 / 麥可瑞契 (Michael Ritchie) 《大逃殺》(Battle Royale) 2000 /深作欣二 (Kinji Fukasaku) 《不羈夜》(Boogie Nights) 1997 / 保羅·湯瑪斯·安德森 (Paul Thomas Anderson) 《魔女嘉莉》(Carrie) 1976 / 布萊恩·狄帕瑪 (Brian De Palma) 《年少輕狂》(Dazed and Confused) 1993 /李察·林克雷特 (Richard Linklater) 《厄夜變奏曲 》(Dogville) 2003 / 拉斯·馮·提爾 (Lars Von Trier) 《嗑到荼靡》(Enter the Void) 2009 / 加斯帕·諾埃 (Gaspar Noe) 《鬥陣俱樂部》(Fight Club) 1999 / 大衛·芬奇 (David Fincher) 《紐約哈哈哈》(Frances Ha) 2012 / 諾亞·波拜克 (Noah Baumbach) 《黃昏三鏢客》(The Good, the Ugly, the Bad) 1966 /塞吉歐李昂尼(Sergio Leone) 《第三集中營》(The Great Escape) 1963 / 約翰·司圖加(John Sturges) 《駭人怪物》(The Host) 2006 / 奉俊昊(Joon-ho Bong) 《小報妙冤家》(His Girl Friday) 1940 / 霍華·霍克斯(Howard Hawks) 《大白鯊》(Jaws) 1975 / 史蒂芬史匹柏 (Steven Spielberg) 《瘋狂麥斯:憤怒道》(Mad Max: Fury Road) 2015 / 喬治·米勒 (George Miller) 《駭客任務》(The
《大白鯊》(Jaws) 1975 / 史蒂芬史匹柏 (Steven Spielberg) 《瘋狂麥斯:憤怒道》(Mad Max: Fury Road) 2015 / 喬治·米勒 (George Miller) 《駭客任務》(The Matrix) 1999 /華卓斯基姐妹 (The Wachowskis) 《殺人回憶》(Memories of Murder) 2003 / 奉俊昊 (Joon-ho Bong) 《警察故事III超級警察》(Police Story 3: Super Cop) 1992 / 唐季禮 《活人甡吃》(Shaun of the Dead) 2004 / 艾德格·萊特 (Edgar Wright) 《切膚慾謀》(The Skin I Live In) 2011 / 佩德羅·阿莫多瓦 (Pedro Almodovar) 《千驚萬險》(Sorcerer) 1977 / 威廉·弗萊德金 (William Friedkin) 《捍衛戰警》(Speed) 1994 / 簡·德·邦特 (Jan De Bont) 《計程車司機》(Taxi Driver) / 馬丁史柯西斯 (Martin Scrosese) 《美國戰隊:世界警察》(Team America:World Police) 2004 / 特雷·帕克 (Trey Parker),定格動畫 《黑金企業》(There Will Be Blood) 2007 / 保羅·湯瑪斯·安德森 (Paul Thomas Anderson) 《玩具總動員 3》(Toy Story 3) 2010 / 李·安克里奇 (Lee Unkrich) 《驚心動魄》(Unbreakable) 2000 / 奈特·沙馬蘭 (M. Night Shyamalan) 《半熟男女》(Young Adult) 2011 / 傑森·瑞特曼 (Jason Reitman) 2020年,塔倫提諾在 Premiere 雜誌專訪時表示,由大衛·芬奇執導的《社群網戰》是他2010年代心目中第一名的電影,其次是由克里斯多福·諾蘭執導的《敦克爾克大行動》。 作品列表 合作演員 他長期與特定某幾位演員合作,其中與森姆·積遜(Samuel L. Jackson)次數最多(共合作六次)。 纪录片 BBC在1994年拍摄了一部昆汀·塔伦蒂诺的纪录片《好莱坞奇才昆汀·塔伦蒂诺》(Quentin Tarantino: Hollywood's Boy Wonder)。 參考資料 外部連結 田納西州人 20世纪美国男演员 21世紀美國男演員 21世纪美国作家 美國電影導演 美國電影監製 美國電影男演員 美国男性编剧 美國電視男演員 英格蘭裔美國人 爱尔兰裔美国人 義大利裔美國人 英国电影学院奖最佳原创剧本获得者 奧斯卡最佳原創劇本獎獲獎者 金球獎最佳劇本獲得者
起初,有人懷疑黑洞解的奇怪特徵是強加對稱條件的病態偽影,並且在一般情況下不會出現奇點。尤其是抱有此種觀點的、伊萨克·马尔科维奇·哈拉特尼科夫、和葉夫根尼·利夫希茨,他們試圖證明一般解決方案中沒有奇點。然而,在1960年代後期,羅傑·潘洛斯和史蒂芬·霍金使用全域最佳解的技術證明奇點看起來是一般性的。 詹姆斯·巴丁、雅各布·貝肯斯坦、布兰登·卡特和霍金在20世紀70年代初期的導致黑洞熱力學的制定。這些定律通過質量與能量、面積與熵、還有表面重力和溫度,將黑洞的行為與熱力學定律進行類比。在1974年,霍金表示量子場論暗示黑洞應該會像黑體一樣輻射,其溫度與黑洞表面的引力成正比,預測了現在稱為霍金輻射的效應。 詞源 約翰·米歇爾使用暗星(dark star)這個詞,而在20世紀初期的物理學家使用的稱呼是引力坍塌的物體。科學作家Marcia Bartusiak追溯出黑洞這個名詞出自物理學家羅伯特·亨利·迪克,因為他在1960年代以進入的人幾乎都未能活著出來而惡名昭彰,被稱為加爾各答黑洞的監獄來比喻這種天體。 《生活》和《》雜誌在1963年的出版品使用了黑洞這個名詞。1964年1月18日,科學記者安·尤因(Ann Ewing)在她報導美國科學促進協會在俄亥俄州克利夫蘭舉行會議的文章中使用了太空中的黑洞一詞。 據報導,在1967年12月的約翰·惠勒講座上,有一位學生提出了黑洞這個名詞;惠勒因其簡潔和有廣告價值而採用其成為術語,這才迅速地被推廣,因而導致有些人認為惠勒是這個名詞的創造者。 屬性和結構 無毛猜想假設,一旦黑洞在形成後達到穩定狀態,黑洞就只有三個獨立的物理特性:質量、電荷、和角動量;黑洞沒有其它的特徵。如果猜想為真,則任何共用這些相同屬性或參數值的兩個黑洞,彼此將無從區分。根據現代物理學的定律,這種猜想對於真正的黑洞來說,是目前尚未解決的一個問題。 因為這些性質是可以從外部看見的,所以是特殊的。例如,帶電的黑洞可以像任何其它有電荷的物體一樣排斥其它相似的電荷。同樣的,在黑洞球體內部的總質量使用類比於高斯定律的引力,在遠離黑洞之處以來發現。角動量同樣也可以透過參考系拖曳,從遠處來使用重力電磁場測量。 當物體落入黑洞時,任何有關該物體形狀或電荷分佈的都會沿著黑洞的視界均勻的分散,而外部的觀測者會丟失這些資訊。在這種情況下,視界的行為是一種耗散系統,它與摩擦力和電阻的導電拉伸膜–的行為非常相似。這不同於其它的場,像是電磁學,因為它們是時間可逆的,在微觀的尺度上沒有任何摩擦或電阻。由於黑洞最終只獲得三個參數的穩定狀態,因此無法避免丟失有關初始條件的資訊:黑洞的引力和電場給出的進入資訊非常少。丟失的資訊包括無法在遠離黑洞視界的地方測量的每個數量,包括守恆定律以及總重子數和輕子數等的量子數。這種行為是如此的令人費解,被稱為黑洞資訊丟失悖論。 物理性質 最簡單的黑洞是靜態的,既沒有電荷,也沒有角動量,而只有質量。這種黑洞通常被稱為史瓦西黑洞;卡爾·史瓦西在1916年就發現這個。根據,它是唯一的。這意味著這種黑洞與相同質量的任何其它球體,其外部引力場在较大距離上沒有可以觀測到的差異。因此,只有在事件視界,黑洞才會吸進在其周圍的一切,而其外部的引力場與相同質量的任何其它天體一樣。 也存在描述更一般性黑洞的解。帶有電荷但不旋轉的黑洞由萊斯納-諾德斯特洛姆度規描述,克爾度規描述不帶電荷的自轉黑洞。克爾-紐曼度規則描述最一般的,具有電荷和角動量的黑洞。 雖然黑洞的質量可以是任何的正數值,但電荷和角動量會受到質量的制約。在普朗克單位中,總電荷Q和總角動量J預期會滿足 對質量為M的黑洞,具有滿足這種不等式可能質量的最小質量黑洞稱為。它們沒有事件視界,因而愛因斯坦方程的解否定這種不等式的存在。這個解被視為非物理的,稱為裸奇點,可以從外部觀察到。當它們是由現實物質的引力崩潰造成的,宇宙審查假說排除了這種奇點的形成;數值模擬則支援這一點。 由於電磁力的強度相對較大,由恆星坍塌形成的黑洞有望保持恆星接近電中性。然而在天文物理學中,預期自轉是緻密天體的一個普遍特徵。聯星黑洞候選者,X射線源GRS 1915+105似乎有接近最大允許值的角動量。沒有電荷的極限是 允許定義無因次量自旋參數,得以滿足 。。 黑洞通常依據其質量進行分類,並且與角動量J無關。黑洞的大小由事件視界的距離或是史瓦西半徑來決定,與質量M成正比。通過 此處的 r 是史瓦西半徑,M 是太陽的質量。對於自旋和/或電荷非零的黑洞,半徑會較小。 直到可能有一個事件視界接近 。 事件視界 黑洞定義的特徵是事件視界的外觀——時空中的邊界,因為黑洞的質量使得物質和光只能向內。任何東西,甚至光,都無法從事件視界向外逃逸。因為發生在事件視界內的任何事件所產生的資訊,都無法到達外部,因此無法確定有甚麼事件是否發生。 正如廣義相對論所預測的,質量的存在使時空變形,使粒子的路徑朝向質量彎曲。在黑洞的事件視界,這種變形強烈到沒有任何路徑是遠離黑洞的。 對一位遙遠的觀測者來說,黑洞附近的時鐘滴答聲似乎比那些遠離黑洞的時鐘滴答聲響得慢,這被稱為引力時間膨脹。由於這種效應,一個落入黑洞的物體在接近事件視界時似乎變慢,需要無限的時間才能到達事件視界。同時,這個物體上所有的過程都在外部觀察者的視野中減速,導致物體發出的任何光線都顯得變紅和變暗,這種效應稱為重力紅移。最終,墜落的物體逐漸消失,直到他不再被看到。通常,此一過程發生得非常快,物件不到一秒鐘就會從視野中消失。 另一方面,落入黑洞而堅不可摧的觀察者在穿越事件視界時不會注意到任何可能相關的影響。在古典的廣義相對論中,由於愛因斯坦的等效原理,根據他們自己的時鐘,在他們看來這些時鐘在一個有限的時間內穿過事件視界,而沒有任何異常的行為。 在拓樸學中,處於穩定狀態的黑洞事件視界總是球形的。對於非旋轉(靜態)黑洞,事件視界的幾何形狀是精確的球形,而對於旋轉的黑洞,事件視界是傾斜的。 天文學家於2012年7月稱,觀測於距地球超過50億光年遠發現類星體編號3C 279,它體內包含了一個質量高達十億倍太陽質量的黑洞,成為「事件視界」存在的首個直接證據。 奇點 像廣義相對論所描述的那樣,黑洞的中心可能位於一個引力奇點,是一個時空曲率變得無限的區域。對於非旋轉黑洞,這個區域是一個點的形狀;對於旋轉黑洞,它被塗抹在一個旋轉的平面上形成。在這兩種情況,奇點區域的體積都為零。這表明奇點區域包含黑洞解的所有質量。因此,奇點區域的質量可以被認為具有無限的密度。 進入史瓦西黑洞(即非旋轉且不帶電荷的黑洞)的觀測者一旦穿過事件視界,就无可避免的被帶入奇點。他們可以将这一过程延長,藉由加速離開延緩他們的下降,但都有其極限。當他們到達奇點,他們被擠壓至無限的密度,其質量被加至黑洞的總質量中。在此之前,他們將被不斷增強的潮汐力拉長而撕裂,這通常稱為麵條化或麵條效應。 帶有電荷(萊斯納-諾德斯特洛姆)或轉動的(克爾)黑洞,可能可以避開奇點。盡可能擴展方案的解,黑洞可以充當蟲洞,揭示黑洞有退出到不同時空可能性的假設。然而,前往另一個宇宙的可能性只是理論上的,因為任何的擾動都會摧毀這種可能性。它似乎也可以沿著可爾奇點繞著封閉類時曲線(回到自己的過去),這就像祖父悖論一樣,導致了的問題。預期這些奇特的效應都不會存在於旋轉和帶電黑洞的量子處理中。 廣義相對論中奇點的出現通常被認為是理論崩潰的信號。然而,這些項目是預期中的。由於極高的密度,因此粒子的相互作用要以量子效應來描述這些動作。儘管有人試圖提出將量子效應和引力效應結合在一起的單一量子引力理論,迄今為止,還沒有能夠結果。一般預計,這種理論將不會有任何的奇點。 光子球 光子球是一個零厚度的球面邊界,任何以光子球的切線路徑經過的光子都將被困在圍繞著黑洞的圓形軌道上。對於非旋轉黑洞,光子球的半徑是史瓦西半徑的1.5倍。他們的軌道是動態不穩定的,因此任何小小的擾動,像是質點的墜入,都會導致不穩定,而且不穩定會隨著時間而增大,不是將光子提升至向外的軌道,導致它的逃逸;就是向內螺旋,最終會通過事件視界進入黑洞。 雖然光可以從光子球中逸出,但任何進入事件视界的光線都會被黑洞捕獲。因此,任何從光子球到達外部觀察者的光線,都必須由光子球和事件視界之間的物體發射。 其他的緻密天體,如中子星、夸克星等也可能會有光子球。 動圈 動圈是包圍著旋轉黑洞的一個區域,在這個區域裡,一切都不可能靜止不動。這是廣義相對論預測:任何旋轉的物質都會稍微拖動緊鄰它的時空,稱為參考系拖曳過程的結果。靠近旋轉物質的任何物體,都傾向於朝著旋轉方向移動。對於旋轉的黑洞,這種效應在事件視界附近非常強,以至於物體在相反方向上的移動速度必須快於光速才能靜止不動。 黑洞的動圈有體積,其內部邊界是黑洞事件視界的扁球體,外邊界是在事件視界外面的南瓜形,在兩極處與事件視界重合,但在赤道明顯的變寬。外邊界有時就稱為表面。 物質和輻射可以正常地從動圈逸出。通過潘羅斯過程,物體從動圈出來時可以有比它們進入時更多的能量。這種能量來自黑洞旋轉的能量,因此會導致黑洞的轉動變慢。在存在強磁場的情況下,潘羅斯過程的變化稱為布蘭德福–日納傑過程,被認為是類星體和其它活躍星系核的巨大光度和相對論性噴流的可能機制。 最內側的穩定圓形軌道(ISCO) 在牛頓的萬有引力定律框架内,可以在距離中心物體的任意距離上穩定的運行。然而,在廣義相對論中,存在一個最內側的穩定圓軌道(通常稱為ISCO)。在它的內側,對圓軌道的任何微小擾動,都會導致其進入黑洞。ISCO的位置取決於黑洞的自旋,在史瓦西黑洞(無旋轉)的情況下為: 隨著黑洞自旋的增加,與自旋方向相反運行的粒子數量減少。 黑洞热力学 黑洞可以引入热力学的相关概念,此思想于1973年由雅各布·贝肯斯坦提出。 贝肯斯坦认为,假若黑洞没有熵,那么任意有熵的物体落入黑洞后将导致宇宙中熵的减少,违背热力学第二定律,因此黑洞应当具有熵。考虑到热力学第二定律中,封闭系统的熵不会减少,这类似于1971年霍金提出的面积不减定理。因此,贝肯斯坦指出黑洞的熵与表面积有关。 已经证明,任意黑洞满足微分方程 这类似于经典理论中旋转刚体的熵 贝肯斯坦认为,黑洞的熵与黑洞的表面积成正比。设,其中为一待定的常数。那么,黑洞的温度等于 对于史瓦西黑洞,。得到黑洞热力学第一定律表达式 1974年,史蒂芬·霍金得到,其中是为约化普朗克常数,和分别为真空中的光速与玻尔兹曼常数。最后,可以认为黑洞的温度是 不过,要是考虑黑洞具有温度,那么根据热力学第二定律,黑洞必须与外界交换能量,否则热力学第二定律将失效;而能量的交换又与经典黑洞理论相违背。1974年,霍金提出霍金辐射理论,解决了这个矛盾。 形成和演化 鑒於黑洞奇特的性質,人們一直質疑這種物體是否確實存在於自然界中,或者它們是否只是愛因斯坦方程的病理解。愛因斯坦本人錯誤地認為黑洞不會形成,因為他認為坍塌粒子的角動量會穩定它們的運動在一定的半徑內。這導致廣義相對論界多年來一直否定所有相反的結果。然而,少數相對論者繼續爭辯說黑洞是物理上的物體。到1960年代末,他們已經說服該領域內大多數的研究人員,認為沒有機制可以阻礙事件視界的形成。 潘羅斯證明一旦一個事件視界形成,非量子力學的廣義相對論就要求在其中形成奇點。不久之後,霍金表明許多描述大爆炸的宇宙學解具有奇點,而沒有純量場或其它異常物質(參見潘羅斯-霍金奇點定理)。克爾解、無毛定理﹑和黑洞熱力學定律顯示黑洞的物理性質是簡單易懂的,因此成為研究的課題。傳統的黑洞是由恆星等大質量天體的引力坍縮形成的,但理論上也可以經由其它的過程形成。 引力坍縮 當物體內部的壓力不足以抵抗自身的引力時,就會發生重力崩潰。對於恆星而言,通常是因為恆星內部的燃料太少,無法透過恆星核合成來維持溫度;或者因為本來穩定的恆星接受額外的物質,而未能提高其核心溫度來抗衡。在這兩種情況下,恆星內部的溫度都不夠高,以致不能阻止其在自身質量下坍塌。 恆星或許可以經由使物質的成分進入異常狀態,以簡併壓力來阻止坍塌。結果是形成各種類型的緻密星之一。會形成哪一種緻密星,取決於原始恆星的外層被吹走後留下的殘餘物質的質量。這種爆炸和脈動形成行星狀星雲,殘餘的質量可以遠低於原來的恆星。殘餘質量超過的產物是由坍塌前超過的恆星產生的。 如果殘餘的質量超過(歐本海默-沃爾科夫極限),若不是因為原始恒星質量很大,就是殘骸積累了額外的質量,以至於中子的簡併壓力也不足以阻止坍塌。現在還沒有已知的機制(或許除了夸克的簡併壓力,參見夸克星)強大到足以阻止內爆,因此將不可避免地崩潰形成黑洞。 大質量恆星的引力坍縮被認為是形成恆星質量黑洞的原因。在宇宙早期的恆星形成階段形成的恆星,可能產生了質量非常巨大的恆星,這種恆星坍塌之後產生的黑洞質量可能高達。這種黑洞可能是在大多數星系中心發現的超大質量黑洞種子。還有人認為,具有典型質量的超大質量黑洞可能是由年輕宇宙中的氣體直接坍縮形成的。在觀察年輕的宇宙時,發現了一些這種物體的候選者。 然而,在引力崩潰期間釋放的大部分能量釋放都非常快速,使得外部的觀測者實際上並沒有確實看到這個過程的結束。即使坍塌在從參考框架中的墜落花費的時間有限,但遠方的觀測者因為引力時間膨脹,將看到下降的物質在事件視界上方緩慢下來並停止。來自坍塌物質的光抵達觀測者的時間會越來拖得越久,在抵達事件視界之前的瞬間發出的光會無限期的延遲。因此,外部的觀測者從未見到事件視界的形成;相對的是,坍塌的物質變得越來越暗,越來越紅移,最終逐漸消失。 原初黑洞和大爆炸 重力坍塌需要很大的密度。在當代的宇宙,這種高密度只存在於恆星的內部。而在宇宙的早期,在大爆炸之後的密度要大得多,可能允許黑洞的產生。但僅僅高密度並不足以使黑洞形成,因為均勻質量分佈不允許質量聚集。為了使原初黑洞在如此密集的物質中形成,必須有初始密度的擾動,然後才能在自身的重力下成長。不同的早期宇宙模型,在預測這些擾動規模時的差異很大。各種模型預測原初黑洞的產生,其大小從普朗克質量到數十萬太陽質量不等。 儘管早期的宇宙有很高的密度,比通常形成黑洞所需要的還要高得多,但在大爆炸期間,他並沒有重新坍塌成黑洞。相對恆定的物體,例如恆星,其引力坍塌模型不一定適用於快速擴展的空間,例如大爆炸。 高能碰撞 引力坍塌並不是唯一能產生黑洞的過程。原則上,黑洞可以在達到足夠密度的高能碰撞中形成。截至2002年,在粒子加速器的實驗中,因為質量平衡的不足,還沒有直接或間接的發現這種事件。這表明黑洞的質量必然有一個下限。從理論上講,預期這個邊界應該在普朗克質量的附近(m= ≈ ≈ ),而量子效應會使廣義相對論的預測失效。這將使黑洞毫無可能在地球上或附近發生的任何高能過程中產生。然而,量子引力的發展表明普朗克質量可能非常低:例如,一些膜宇宙學的場景將邊界置於低至的低位。這將使微型黑洞在宇宙射線撞擊大氣層時發生的高能碰撞中產生;或者可能在CERN的大型強子對撞機中產生。這些理論有非常多的推測,許多專家認為這些過程中不太可能產生黑洞。即使可以形成微型黑洞,預計它們也會在大約10秒內蒸發,不會對地球造成任何威脅。 成長 黑洞一旦形成,它可以透過吸收額外的物質繼續生長。任何一個黑洞都會不斷地吸收周圍環境中的氣體和星際塵埃。這似乎是超大質量黑洞成長的主要過程。對於在球狀星團發現的中等質量黑洞的形成,也提出了類似過程的建議。黑洞也可以與其他物體合併,例如恆星,甚至其它的黑洞。特別是在超大質量成長的早期,可能是由許多較小的物體聚集形成的;這被認為是重要的成長過程。這種程序也被提出做為某些中等質量黑洞的起源。 蒸發 在1974年,霍金預言黑洞不是完全黑色的,會以溫度ℏ c/(8 π G M k)輻射出少量的熱輻射;這種效應被稱為霍金輻射。通過將量子場論應用在靜態黑洞背景,他確定黑洞應該發射出顯示完美黑體光譜粒子。自從霍金發表以來,許多人已經通過各種方法驗證了結果。如果霍金的理論是正確的,那麼黑洞會因為光子和其它粒子的發射而損失質量,則會隨著時間的流逝而收縮和蒸發。此熱譜的溫度(霍金溫度)與黑洞的表面重力成正比;對於史瓦西黑洞,該溫度與質量成反比。因此,大黑洞發出的輻射反而比小黑洞少。 太陽質量恆星黑洞的霍金溫度為62nK。這遠遠低於宇宙微波背景輻射的溫度:2.7K。恆星黑洞或更大的黑洞從宇宙微波背景接收的質量比經由霍金輻射發射的質量更大,因此這些黑洞只會增長而不會縮小。能夠蒸發的黑洞,其霍金溫度必須超過2.7K,它的質量要比月球小。這樣的黑洞,其直徑會小於0.1毫米。 如果黑洞非常小,預期的輻射效應會變得非常強。質量相當於一輛汽車的黑洞,直徑約為10 m,只需要1奈秒就會蒸發掉,在此期間,它的亮度將短暫達到太陽的200倍以上。低質量黑洞的蒸發速度預計會更快,質量為1 TeV/c的黑洞,在不到10秒就能完全蒸發掉。對於這樣小的黑洞,量子引力效應將發揮重要的作用,並假設可以使這樣的小黑洞穩定,然而量子引力當前的發展並不能表明這是事實。 對天文物理學中的黑洞,霍金輻射被預測會非常微弱,因此將很難從地球探測到。然而,一個可能的例外是初始黑洞蒸發至最後階段的γ射線爆發。對此類閃光的搜尋已經被證明並不成功,並且對存在低質量初始黑洞的可能性提供了嚴格的限制。NASA在2008年發射的費米伽瑪射線太空望遠鏡將繼續尋找這些閃光。 如果黑洞通過霍金輻射蒸發,一旦宇宙微波背景的溫度降到該黑洞的溫度之下,太陽質量的黑洞將在10年內蒸發。質量為太陽10(1,000億)的超大質量黑洞將在大約2×10年蒸發掉。當超星系團崩潰時,在宇宙間的一些怪獸級黑洞會繼續成長到10 。但即使這樣的黑洞也會在長達10年的尺度中蒸發掉。 觀測的證據 從本質上講,除了假設的霍金輻射之外,黑洞本身不會發出任何電磁輻射,所以尋找黑洞的天體物理學家通常必須依靠間接的觀測。例如,有時可以通過觀察其對周圍環境的影響來推斷黑洞所在的位置。 在2019年4月10日,發佈了全球第一張黑洞的圖像,由於事件視界附近的光路高度彎曲,使黑洞被放大。中間的暗影是被黑洞吸收的光子行經的路徑區域。由於觀測是由事件視界望遠鏡使用肉眼看不見的電磁波,因此圖像的顏色是假色。 事件視界望遠鏡(EHT)是一個為直接觀察黑洞的事件視界(例如銀河系中心的黑洞)對周圍環境的影響,而由麻省理工學院的海斯塔克天文台運作的望遠鏡陣列。EHT在2017年4月開始觀測M 87核心的黑洞。經過兩年的資料處理,EHT發布了第一張黑洞的直接影像,特別是位於前述星系中的超大質量黑洞。可以看見的不是黑洞,它呈現出黑色是因為這個區域內失去了所有的光線,只是事件視界的邊緣。而事件視界邊緣的氣體呈現出橙色或紅色,定義出了黑洞。 處理過的EHT影像底部一半物質的增亮被認為是廣義相對論的造成的,即在相對論適用的速度(大於1,000Km/s)下,看到接近的物質亮度會比遠離的物質亮得多。在黑洞的情況下,這種現象意味著物質以相對論適用的速度旋轉,這是唯一能夠以中心的方式平衡奇點的巨大引力,從而保持軌道在事件視界之上的速度。明亮物質這樣配置的明亮物質意味著EHT從某一個角度觀測M87是幾乎抓到黑洞吸積盤的邊緣。然而,與黑洞相關的引力透鏡極為強大,會產生從上面看到吸積盤透視的錯覺。在現實中,EHT圖像中的大多數環是吸積盤遠端發出的光彎曲到黑洞的重力井周圍時產生的,因此即使在影子的背後,在M87*的大多數透視圖中都可以看到整個圓盤。 在此次之前,EHT在2015年檢測到人馬座A*的事件視界外圍的磁場,甚至發現了他們的一些特性:通過吸積盤的磁場線是有序和糾結的複雜混合物,黑洞的理論研究也預測了磁場的存在。 檢測黑洞合併產生的引力波 1934年,德國天文學家沃尔特·巴德和瑞士天文學家弗里茨·茲威基指出,當一個衰老的大質量恆星核無法再通過熱核反應產生能量時,它有可能會通過重力塌縮的過程塌縮為一個中子星或黑洞。1939年,美國物理學者歐本海默計算出,一顆質量超過太陽質量3倍(歐本海默極限)而又沒有任何熱核反應的「冷恆星」,一定會在自身引力的作用下坍縮成為黑洞,也就是說該恆星已經成為死亡遺骸。1974年,霍金提出黑洞蒸發的概念,認為在黑洞周圍,在虛粒子產生的相對瞬間,會出現四種可能性:直接湮滅、雙雙落入黑洞、正粒子落入黑洞而負粒子逃脫、負粒子落入黑洞而正粒子逃脫,而且最後一種可能性最低。霍金據此進一步提出了微型黑洞(也稱為原初黑洞)的概念。 現代物理中的黑洞理論建立在廣義相對論的基礎上。由于黑洞中的光無法逃逸,所以我们無法直接觀測到黑洞。然而,可以通過測量它對周圍天體的作用和影響來間接觀測或推測到它的存在。比如說,在黑洞吸入恆星時,其周圍會形成吸积氣盤,盤中氣體劇烈摩擦,强烈發熱,而發出X射線。借由對這類X射線的觀測,可以間接發現黑洞並對之進行研究。 2015年,霍金針對黑洞資訊悖論提出新解,指出黑洞有出口,就算掉進去也出得來。他在瑞典皇家理工學院於瑞典首都斯德哥爾摩舉辦的會議上,對黑洞能否吞噬任何物體發表了看法。他認為黑洞無法吞噬和消滅物理訊息,這和愛因斯坦相對論中提出的觀點相反,霍金理論認定黑洞在旋轉就有可能通往另一個宇宙,但是你會無法回到我們的宇宙,所以嚴格來說掉入黑洞有可能全身而退,只是永遠從本宇宙消失。訊息在黑洞內是以全息影像的方式儲存的,且非儲存在黑洞內部,而是儲存在黑洞的邊界,也就是所謂的事件視界。英國南安普敦大學理論物理學家瑪莉凱·泰勒(Marika Taylor)則表示霍金論點可以成為一家之言,但沒有製造實驗的方法之前,黑洞資訊悖論的爭議還將持續。 探測黑洞合併的引力波 2015年9月14日,LIGO引力波天文台首次成功直接觀測了引力波。該信號與兩個黑洞合併產生引力波的理論預測相符,其中一個黑洞約36個太陽質量,另一個黑洞則約有29個太陽質量。觀測結果為黑洞的存在提供了迄今為止最具體的證據。例如,引力波信號表明,兩個物體在合併前的分離距離只有350公里(大約是推測質量所對應的史瓦西半徑的4倍)。因此,這些物體一定非常緊緻,留下黑洞是最合理的解釋。 更重要的是,LIGO也觀測到合併後產生的衰盪(Ringdown),即新形成的緊緻物體安定至靜止狀態時所產生的信號。可以說,衰盪是觀測黑洞最直接的方法。從LIGO信號中可以提取出衰盪主導模式的頻率和衰減時間。從這些結果可以推斷出最終物體的質量和角動量,這與黑洞合併的數值模擬所得到的獨立預測相吻合。由於光子球的幾何形狀決定主導模式的頻率和衰減時間。因此,對這種模式的觀察證實了光子球的存在,但除黑洞以外,它不能排除有其他足夠緊密以致於產生光子球的奇異替代品。 該觀測也為恆星質量黑洞雙星的存在提供了第一個觀測證據。此外,這是第一次觀測到重達25倍或更多太陽質量的恆星質量黑洞。 2016年6月15日,宣布第二次探測到來自黑洞碰撞的引力波事件以及也被觀測到。 結構特性 物理特性 質量和尺寸 歐本海默極限指出,一顆質量超過太陽質量3倍而又沒有任何熱核反應的「冷恆星」,一定會在自身引力的作用下坍縮成為黑洞,也就是說該恆星已經成為死亡遺骸。 更精確地說,当大質量天体演化末期,其坍缩核心的質量超过太陽質量的3.2倍时,由于没有能够对抗引力的斥力,核心坍塌将无限进行下去,从而形成「黑洞」。(核心小於1.4個太陽質量的,會變成白矮星;介于两者之间的,形成中子星)。天文學的觀測表明,在绝大部分星系的中心,包括銀河系,都存在超大質量黑洞,它们的質量从数百万个直到数百亿个太阳。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預測有黑洞解。其中最簡單的球對稱解為史瓦西度規。這是由卡爾·史瓦西於1915年發現的愛因斯坦方程的解。 根據史瓦西解,如果一個重力天體的半徑小於一個特定值,天體將會發生坍塌,這個半徑就叫做史瓦西半徑。在這個半徑以下的天體,其中的時空嚴重彎曲,從而使其發射的所有射線,無論是來自什麼方向的,都將被吸引入這個天體的中心。因為相對論指出在任何慣性座標中,物質的速率都不可能超越真空中的光速,在史瓦西半徑以下的天體的任何物質,都將塌陷於中心部分。依据广义相对论的推演,黑洞中存在拥有无穷大密度的“重力奇點”,被戏称为“上帝憎恶的裸奇点”。而在“史瓦西半徑”內,由于黑洞奇点巨大的質量而形成的超强引力,以至于連光子都不能逃出黑洞,所以这就是黑洞的“黑”之所在。 史瓦西半徑由下面式子給出:
歐本海默極限指出,一顆質量超過太陽質量3倍而又沒有任何熱核反應的「冷恆星」,一定會在自身引力的作用下坍縮成為黑洞,也就是說該恆星已經成為死亡遺骸。 更精確地說,当大質量天体演化末期,其坍缩核心的質量超过太陽質量的3.2倍时,由于没有能够对抗引力的斥力,核心坍塌将无限进行下去,从而形成「黑洞」。(核心小於1.4個太陽質量的,會變成白矮星;介于两者之间的,形成中子星)。天文學的觀測表明,在绝大部分星系的中心,包括銀河系,都存在超大質量黑洞,它们的質量从数百万个直到数百亿个太阳。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預測有黑洞解。其中最簡單的球對稱解為史瓦西度規。這是由卡爾·史瓦西於1915年發現的愛因斯坦方程的解。 根據史瓦西解,如果一個重力天體的半徑小於一個特定值,天體將會發生坍塌,這個半徑就叫做史瓦西半徑。在這個半徑以下的天體,其中的時空嚴重彎曲,從而使其發射的所有射線,無論是來自什麼方向的,都將被吸引入這個天體的中心。因為相對論指出在任何慣性座標中,物質的速率都不可能超越真空中的光速,在史瓦西半徑以下的天體的任何物質,都將塌陷於中心部分。依据广义相对论的推演,黑洞中存在拥有无穷大密度的“重力奇點”,被戏称为“上帝憎恶的裸奇点”。而在“史瓦西半徑”內,由于黑洞奇点巨大的質量而形成的超强引力,以至于連光子都不能逃出黑洞,所以这就是黑洞的“黑”之所在。 史瓦西半徑由下面式子給出: 是萬有引力常數,是天體的質量,是光速。對於一個與地球質量相等的天體,其史瓦西半徑僅有9毫米。 溫度 就輻射譜而言,黑洞與有溫度的物體完全一樣,而黑洞所對應的溫度,則反比於黑洞視界的重力強度。換句話說,黑洞的溫度取決於它的大小。 若黑洞只是太陽的幾倍重,它的溫度大約比絕對零度高出億分之一度,而更大的黑洞溫度則更低。因此這類黑洞所發出的量子輻射,一律會被大爆炸所留下的2.7 K輻射(宇宙背景輻射)完全淹沒。 黑洞合併 黑洞的合併会發射强大的引力波,新的黑洞会因後座力脱离原本在星系核心的位置。如果速度夠快,它甚至有可能脱离星系母体。 分类 分类方法一: 超大質量黑洞:到目前為止可以在所有已知星系中心發現其蹤跡。質量可以是太陽的數百萬至数百億倍。在TON 618的内部存在的黑洞可能是可观测宇宙质量最大的黑洞之一,约等于660亿倍太阳质量。 中等質量黑洞:是質量超過恆星黑洞(數十倍太陽質量),但遠小於超大質量黑洞(數百萬倍太陽質量)的一種黑洞。 恆星黑洞:大質量恆星(大約20倍太陽質量)引力坍塌後所形成的黑洞,可以藉由伽瑪射線暴或超新星來發現它的蹤跡。如果緻密星的質量超過臨介值時,引力坍塌會繼續,形成黑洞。雖然未證實是否有中子星的最大質量,但估計也有3倍太陽質量。直至目前為止,質量最小的黑洞大約有3.8倍太陽質量。 微型黑洞:又稱作量子黑洞或者迷你黑洞,是很小的黑洞。取名量子力學黑洞的原因是在這個尺度之下,量子力學的效應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微型黑洞的產生有可能是在大型強子對撞機內就可以觀測到的重要現象。 分类方法二: 根据黑洞本身的物理特性(質量、电荷、角动量)進行分類 不旋转不带电荷的黑洞。它的时空结构于1916年由史瓦西求出称史瓦西黑洞。 不旋转带电黑洞,称雷斯勒-诺德斯特洛姆黑洞。时空结构于1916-1918年由雷斯勒和诺德斯特洛姆求出。 旋转不带电黑洞,称克尔黑洞。时空结构由克尔于1963年求出。 一般黑洞,称克尔-纽曼黑洞。时空结构于1965年由纽曼求出。 天文觀測 除了尚未證實的霍金輻射,黑洞不會輻射任何電磁波,因此尋找黑洞必須依賴於間接觀測。例如,黑洞的存在有時可以透過觀察其與周圍環境的引力相互作用來推斷。或是當雙星中的一方為黑洞時,來自另一方星球的氣團不斷流入黑洞,驟然激起的高溫,這時X射線閃光等會發亮,此時可以間接發現黑洞存在。 由於黑洞觀測有實際的困難度存在,宣稱某個星體是黑洞者,通常都只給出幾張模糊的照片或部分的數據,黑洞的所有特徵無法全面驗證,一般媒體報導實際僅有部分資訊,無法滿足專業天體物理的數據要求,因此天文數據庫當中,並沒有黑洞,僅有黑洞候選星。 人們為了尋找黑洞付出很多努力,成果卻不多,20世紀的70年代才找到4個黑洞候選者,在90年代之後又發現6對新的X射線雙星黑洞候選者,其中2個在大麥哲倫星系裡,8個在銀河系內,並於2000年後陸續探測出7個,有人估計過去100億年中銀河系平均每100年有一顆超新星爆炸,而每100個中有1顆導致黑洞形成,那麼銀河系應該有100萬個恆星級黑洞,可是至2007年也只有找到一共17個黑洞候選者。 以下是較為著名的黑洞候選者: 銀河系中心人馬座A* 天鵝座X-1 SN 1979C LB-1 2019年4月10日,多国学者宣布透过事件视界望远镜观测到一个位于室女A星系的黑洞Powehi。圖像是假色,因為圖像中檢測到的光不是可見光,而是無線電波。 微引力透镜法 众所周知,引力可弯折光的径迹(即类光测地线)。爱因斯坦于1915年指出,考虑在遥远光源与观测者间存在一小质量球对称致密天体(例如黑洞),由遥远光源辐射出的光信号将受到引力的影响发生偏折,其偏折角为 其中是万有引力常数,是致密天体的质量,是真空光速,则是由遥远光源发出的光信号在未受引力弯折时,其延长线到致密天体几何中心的垂直距离。因此,可以认为该致密天体起到类似几何光学中凸透镜的作用,即引力透镜,该致密天体称透镜天体;恒星级天体(例如部分晕族大质量致密天体)所成的引力透镜效应称微引力透镜。首个微引力透镜事例已于1979年被观测到。 可以证明,对于微引力透镜效应,在观测者角度观测,遥远光源的光度与光源到致密天体的角距离成负相关,亦即两者间角距离越短,观测者观测到的光源光度越高。这样,若透镜天体于观测者与遥远光源之间掠过时,观测者可以检测到光源光度随时间变化的光变曲线上出现一个峰。 微引力透镜法可用于证认部分晕族大质量致密天体,包括恒星级黑洞。遗憾的是,由于我们对此类天体了解仍然不足,因此无法确定所有微引力透镜事例中透镜天体的类型,可以认为这些事例包含了一定数量的黑洞候选天体。 恆星生成 有一種說法:當黑洞吞噬星體,會噴出伽瑪射線,在伽瑪射線的前端會聚集氣體,形成恆星。 質量增加 X射線雙星 參見 白洞 白洞热力学 蟲洞 暗能量星 恆星 中子星 白矮星 紅矮星 棕矮星 黑矮星 夸克星 孤子星 玻色星 暗物質 暗能量 黑洞熱力學 黑洞物理學年表 黑洞列表 引力坍缩 黑洞蒸發理論 廣義相對論 緻密星 天體列表 天體 太初黑洞 註解 附註 参考文献 外部链接 宇宙黑洞专题 科技时代-新浪网 超大質量黑洞 Schwarzschild几何 《斯坦福哲学百科全书》:"Singularities and Black Holes" "Black hole" on Scholarpedia. Black Holes:
599年:唐太宗李世民,唐朝皇帝(649年逝世) 1340年:元昭宗爱猷识理答腊,北元皇帝(1378年逝世) 1734年:沃爾夫岡·馮·肯佩倫,奧地利作家、發明家(1804年逝世) 1737年:約翰·漢考克,美國商人、革命家、政治家,美國開國元老之一(1793年逝世) 1783年:司汤达,法国作家(1842年逝世) 1828年:西鄉隆盛,日本政治家(1877年逝世) 1832年:愛德華·馬奈,法國畫家(1883年逝世) 1862年:大卫·希尔伯特,德國數學家(1943年逝世) 1870年:韋廉姆·G·摩根,美國教育家,排球的發明者(1942年逝世) 1872年:朗之万,法国物理学家(1946年逝世) 1883年:尾辻國吉,日本建築師(卒年不詳) 1893年:谢尔盖·爱森斯坦,苏联電影導演(1948年逝世) 1897年:苏巴斯·钱德拉·鲍斯,印度律師、政治人物(1945年逝世) 1899年:恩斯特·托門,瑞士體育行政人員、管理者(1967年逝世) 1907年:湯川秀樹,日本物理學家(1981年逝世) 1918年:格特魯德·B·埃利恩,美國生物化學家、藥理學家,1988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得主(1999年逝世) 1930年:德里克·沃爾科特,聖盧西亞詩人(2017年逝世) 1935年:羅德丞,香港政治人物(2006年逝世) 1938年:巨人馬場,日本職業摔角手(1999年逝世) 1947年:林郁夫,日本前外科醫師,奥姆真理教干部 1947年:梅嘉娃蒂·蘇卡諾普特麗,印尼政治人物,第5任印尼總統 1950年:李察·狄恩·安德森,美國電視演員 1954年:小日向文世,日本演員 1957年:-{zh-cn:卡罗琳; zh-tw:卡洛琳; zh-hk:卡露蓮}-,摩納哥公主,漢諾威王妃 1958年:恬妞,台灣女演員 1961年:殷正洋,台灣歌手 1962年:新井一二三,日本女作家 1962年:理查·羅森堡,澳洲男演員 1964年:趙明哲,臺灣男性配音員(2005年逝世) 1967年:瑪格達萊娜·安德松,瑞典政治人物,第34任瑞典首相 1967年:罗伯特·戈洛布,斯洛維尼亞商人、政治人物,現任斯洛維尼亞總理 1968年:高戶靖廣,日本聲優 1968年:丰田亨,奥姆真理教干部(2018年被执行死刑) 1969年:安德烈·坎切尔斯基,俄罗斯足球运动员 1972年:楊崢,香港模特兒 1972年:艾文·布萊納,英國男演員 1973年:S·克雷格·札勒,美國小說家、編劇、導演、攝影指導、音樂家 1974年:漆原友紀,日本漫畫家 1977年:彼得·孫,美國動畫師、電影導演、分鏡師、配音員 1976年:李心潔,馬來西亞女歌手 1976年:室剛,日本男演員 1977年:彼得·孫,美國動畫師、電影導演、分鏡師、配音員 1980年:黃雨欣,台灣演員 1980年:夏目奈奈,日本AV女優 1981年:張景淳,香港演員 1981年:龚睿那,中國羽毛球運動員 1981年:王友良,香港歌手 1982年:韋宗成,台灣漫畫家 1984年:阿揚·羅本,荷蘭足球員 1985年:杜魯箏·克魯斯,荷蘭超模 1985年:San E,韓國饒舌歌手 1989年:曾雅妮,台灣女子高爾夫球選手
1980年:夏目奈奈,日本AV女優 1981年:張景淳,香港演員 1981年:龚睿那,中國羽毛球運動員 1981年:王友良,香港歌手 1982年:韋宗成,台灣漫畫家 1984年:阿揚·羅本,荷蘭足球員 1985年:杜魯箏·克魯斯,荷蘭超模 1985年:San E,韓國饒舌歌手 1989年:曾雅妮,台灣女子高爾夫球選手 1989年:黃心穎,香港女藝人 1992年:特林德爾·玲奈,日本模特兒、藝人 1993年:松永真穗,日本女性聲優 1994年:歐烜屹,中國男子羽球運動員 1994年:利路修,俄羅斯男歌手、網絡紅人、模特兒 1995年:王霜,中國足球員 1995年:李瑜瑛,韓國女子偶像團體Hello Venus成員 1995年:Wyatt,韓國男子偶像團體ONF成員 1995年:肖宇梁,中國男演員 1995年:蔡佩軒,台灣女歌手 1997年:喬治·拉蘇洛,英格蘭職業足球員 1998年:XXXTentacion,美國男性饒舌歌手(2018年逝世) 1998年:坂田將吾,日本男性聲優 1998年:Yuto,韓國男子偶像團體PENTAGON成員 1999年:永瀨廉,日本傑尼斯事務所男子偶像團體King & Prince成員 2002年:王冠閎,臺灣男子游泳運動員 2002年:璦莎,韓國女子偶像團體STAYC成員 逝世 1002年:鄂圖三世,神聖羅馬皇帝(980年出生) 1516年:斐迪南二世,亞拉岡國王(1452年出生) 1556年:嘉靖大地震遇难者450,000人,包括: 馬理,明朝政治人物,官至南京光祿寺卿(1474年出生) 韓邦奇,明朝政治人物,官至兵部尚書(1479年出生) 王維楨,明朝政治人物,官至南京國子監祭酒(1507年出生) 賀承光,明朝政治人物 王尚禮,明朝政治人物 白大用,明朝政治人物 楊九澤,明朝政治人物 1567年:明世宗朱厚熜,明朝皇帝(1507年出生) 1620年:直江兼續,日本戰國時代、安土桃山時代及江戶時代武將(1560年出生) 1806年:小威廉·皮特,英國政治人物,曾任英國首相(1759年出生) 1914年:喬治·W·約翰遜,美國男歌手、聲音錄製先驅藝人,首位非裔美國留聲機錄唱明星(1846年出生) 1947年:皮爾·波納爾,法國畫家、版畫家(1867年出生) 1956年:丹尼爾·施華洛世奇,奧地利玻璃切割工、珠寶商、企業家,施華洛世奇創辦人(1862年出生) 1959年:周壽臣,香港首名華人行政局議員(1861年出生) 1974年:郭柏川,知名畫家(1901年出生) 1976年:保罗·罗伯逊,美国黑人歌唱家(1898年出生)
鹰星云,一个梅西耶天体
M16半履帶車,M3半履帶車的衍生型,裝上M45防空機槍塔後與M3半履帶車的合稱
在河南省文物研究所编辑的《千唐志斋藏志》一书中,收有一方“河北道安抚大使狄仁杰撰书”的《大周故相州刺史袁府君(公瑜)墓志铭》(文物出版社1984年1月版481页),墓主夫妇的合葬期却为“久视元年十月廿八日”,似当时狄仁杰仍在世,与史书记载已与当年九月去世矛盾。《两唐书·张柬之传》《大唐新语》又记载狄仁杰长安年间推荐张柬之,《通典》《唐会要》更将此事精确到长安二年(702年)。据此,有人考证并推算狄仁杰上疏罢建佛像事在长安四年(704年),同年九月逝世。 狄仁杰墓 狄仁杰墓的位置存在争议,但都在洛阳。其一在洛龙区白马寺内之东侧,墓碑上有李进学(号印硕居士)书“大唐名相狄公仁杰之墓”。其二在孟津区送庄镇梁周寺村,为当地人传言。其三在孟津区平乐镇双碑凹村,为其家族墓地,最为可信。 子孙 子狄光嗣,戶部郎中 狄博通 狄玄范 子狄光遠,州司馬 狄宗,唐杭州钱塘令 狄林,唐某县尉 子狄光昭,字子亮,職方員外郎,后改名狄景晖 文艺作品中的狄仁杰 小说 中国清代小说《狄公案》 荷兰现代小说 高罗佩《大唐狄公案》 中国现代小说 吴蔚《璇玑图》 香港新派武侠小说梁羽生《女帝奇英传》 香港现代小说 黃易盛唐三部曲第一部《日月當空》及第二部《龍戰在野》 中国起點中文網網絡小說 月關《醉枕江山》
上元二年(675年)狄仁傑升任大理寺丞,於仪凤元年(676年)一年内判决了大量积压案件,涉及一万七千人,无冤诉者,一时名声大振。九月,左卫大将军权善才和监门卫中郎将范怀义误砍昭陵柏树而被下令诛杀,狄公上谏曰:“臣闻逆龙鳞,忤人主,自古以为难,臣愚以为不然。居桀、纣时则难,尧、舜时则易。臣今幸逢尧、舜,不惧比干之诛。昔汉文时有盗高庙玉环,张释之廷诤,罪止弃市。魏文将徙其人,辛毗引裾而谏,亦见纳用。且明主可以理夺,忠臣不可以威惧。今陛下不纳臣言,瞑目之后,羞见释之、辛毗于地下。陛下作法,悬之象魏,徒流死罪,俱有等差。岂有犯非极刑,即令赐死?法既无常,则万姓何所措其手足?陛下必欲变法,请从今日为始。古人云:‘假使盗长陵一抔土’,陛下何以加之?今陛下以昭陵一株柏杀一将军,千载之后,谓陛下为何主?此臣所以不敢奉制杀善才,陷陛下于不道。”,使得两位将军免遭斩杀,数日后升任侍御史。任职期间恪守职责,弹劾巧媚逢迎、恃宠怙权之徒。 调露元年(679年)司农卿韦弘机造宿羽、高山、上阳等宫,宽敞壮丽。狄仁杰上奏弹劾韦弘机引导皇帝追求奢泰,韦弘机因此被免职。左司郎中王本立恃恩用事,朝廷畏之。狄仁杰毫不留情的弹劾其为非作歹的罪行,请求交付法司审理。唐高宗包庇王本立,狄公曰:“国家虽乏英才,岂少本立辈!陛下何惜罪人以亏王法。必欲曲赦本立,请弃臣于无人之境,为忠贞将来之戒!”王本立遂被定罪,朝廷肃然。调露二年(680年)迁度支郎中,唐高宗巡幸汾阳宫,以其为知顿使,布置中途食宿之所。并州长史李冲玄征发数万人开御道,狄公曰:“天子之行,千乘万骑,风伯清尘,雨师洒道,何妒女之害耶?”俱令作罢,帝闻曰“真大丈夫矣!” 永淳元年(683年),狄仁杰出任寧州(今甘肃宁县、正宁一带)刺史。当时宁州为各民族杂居之地,狄仁杰注意妥善处理与外族的关系,深得人心,百姓为立生祠。垂拱二年(686年),经监察御史郭翰推荐,升任冬官侍郎。四年(688年)二月,授安抚使与司属卿王及善和司府卿欧阳通,分赴山东河南赈济灾民。六月功成,升江南道巡抚大使,任内移风易俗。针对吴楚多淫祠弊俗,奏请焚毁祠庙1700余所,唯留夏禹、吴太伯、季札、伍员四祠。不久返洛阳升文昌右丞。九月转任豫州刺史。时受越王李贞株连者六、七百人在监,籍没者多达5000人。狄公知其无辜,遂上奏:“此辈咸非本心,伏望哀其诖误。”天后闻奏,特赦,改杀为流放,以稳定豫州。时诸军节度张光辅恃功大肆勒索,被狄公怒斥杀戮降卒以邀战功,曰“乱河南者,一越王贞耳。今一贞死而万贞生。明公董戎三十万,平一乱臣,不戢兵锋,纵兵暴横,无罪之人,肝脑涂地。但恐冤声腾沸,上彻于天。如得上方斩马剑加于君颈,虽死如归。”遂上奏告出言不逊贬为复州刺史。五年(689年)七月内史张光辅为洛阳令张嗣明、罪臣徐敬真诬告下狱,复职入为洛州司马。天授二年(691年)九月,被任命为地官(户部)侍郎、同凤阁(中书省)鸾台(门下省)平章事(宰相),开始了短暂的第一次宰相生涯。 长寿元年(693年)正月,武承嗣勾结來俊臣等酷吏诬陷狄仁傑等谋反,将他们逮捕下狱,狄仁杰等深知酷吏嚴刑拷打成性,寧為陛下賜死,也不願死於酷吏手中,為保全性命,權宜之計立刻招罪曰:“反是實!”仁傑拆下被褥帛書冤,置棉衣中,請獄吏轉告家人去其棉,得其冤狀。其子狄光遠持書上告朝廷,來俊臣接獲密報,遂偽造狄仁傑筆跡寫下《謝死表》上呈女皇。女皇召狄仁杰等大臣面詢:“承反何也?”狄仁杰答曰:“向若不承反,已死於鞭笞也。”又問:“何為做謝死表?”答曰:“臣無此表。”武則天弄清是偽造的,於是釋放此案七人,但俱貶為地方官,狄公贬为彭泽县令。任内勤政惠民,赴任当年彭泽干旱无雨,营佃失时,百姓无粮可食,狄公上奏疏请求赈济免除租赋,上闻从之。并劝课农桑鼓励生产,百姓立生祠纪念其功德。 万岁通天元年(696年)五月,契丹首領李盡忠和孫萬榮率兵反抗武周,攻陷營州,殺都督趙文翽。三月,清边道行军总管王孝杰所部在東硤石谷(今河北唐山附近)遭遇契丹军,全军覆没,王孝杰跳崖而死。十月,契丹攻陷冀州(今河北冀州市),为了稳定局势,武则天起用狄仁杰为与冀州相邻的魏州(今河北大名縣一带)刺史。狄仁杰到职后,改变了前任刺史尽趋百姓入城,缮修守具的作法,让百姓返田耕作。契丹人听闻后,退兵而去。不久,狄仁杰改任幽州都督,获赐紫袍、龟带。孫萬榮兵败被杀,部将李楷固等投降了武周。朝廷大臣因为李楷固等人曾经屡胜周军,想把他们处死。狄仁杰介入,说服了武则天宽恕并重用了李楷固等人,李楷固平定了继续反周的契丹人。 神功元年(697年)六月,狄仁杰调任河北安抚使,与娄师德武懿宗分赴河北各地安抚战后灾民,招纳流亡人士,恢复生产。不久,狄仁杰升任幽州都督。闰十月,狄仁杰召回朝中,官拜鸾台(门下省)侍郎、同凤阁鸾台平章事,加银青光禄大夫,兼纳言,恢复了宰相职务,成为辅佐女皇治理国家大政的左右手赐予紫袍、龟带,紫袍上书写“敷政木,守清勤,升显位,励相臣”十二金字。上奏撤军西域,封西突厥贵族斛瑟罗为可汗率众镇守安西。上不纳。 聖曆元年(698年)二月,太子遲遲未立,武則天有意立姪梁王武三思為太子,狄仁杰以政治人物的深谋远虑劝说武则天顺应民心,还政于庐陵王李显,勿讓權予姪。曰:“立子,则千秋万岁后配食太庙,承继无穷;立侄,则未闻侄为天子而附姑于庙者也。”武则天曰:“此朕家事,卿勿预知。”狄仁杰答曰:“王者以四海为家。四海之内,孰非臣妾?何者不为陛下家事!君为元首,臣为股肱,义同一体。况臣位备宰相,岂得不预知乎?”武則天採納了狄仁傑的意见,為表示心意,三月亲自迎接庐陵王李显回宫,立为皇嗣,賜武姓,使李唐得以维系。八月兼纳言推荐其子光嗣担任尚书郎,而狄光嗣很称职,受到武则天的赞扬,说他堪比春秋时期的祁奚祁黄羊。秋九月突厥南下入侵河北,上命太子河北道元帅、狄公副元帅征讨。命狄仁杰知元帅事,亲自给狄仁杰送行。不久大败突厥,突厥默啜可汗尽杀所掠赵、定等州男女万余人退还漠北追之不及而还。十月任河北道安抚大使,奏请赦免依附突厥逃窜山泽之民;上闻从之,采取减轻赋税徭役赈济,饥民恢复生产,严禁骚扰百姓措施,河北稳定。 二年(699年)二月随武则天巡幸嵩山谒王子晋庙,八月上表废去安东都护府恢复高句丽政权以不切实际未行。久视元年(700年)正月回朝任内史(中书令),四月武则天辛三阳宫避暑,狄公随侍有胡僧,邀请武则天观看安葬舍利,狄公跪马前拦奏道:“佛者,夷狄之神,不足以屈天下之主。彼胡僧诡橘,直欲邀致万乘所宜临也。”遂中道而还。五月随游石淙山作奉和圣制夏日游石淙山诗,上喜赐宅一所。七月经狄公力救免死之契丹将领李楷固骆务整,率军扫平契丹献俘。上欲受封,狄公拒辞。闰七月,上欲造浮屠大像预计费用多达数百万,宫不能足诏令天下僧尼日施钱以助。狄公上谏曰:“如来设教,以慈悲为主。岂欲劳人,以在虚饰?”“比来水旱不节,当今边境未宁。若费官财,又尽人力,一隅有难,将何以救之?”上从之免其役。九月辛丑日(11月11日),狄公病故于洛阳私宅,上闻震悼辍朝三日曰:“天何故夺吾国老如此早?!至此,朝堂空也!”赠文昌右相(尚书右仆射),谥文惠。唐中宗继位追赠司空,唐睿宗又追封之为梁国公。(狄仁杰去世时间有争议,见下) 卒年争议 在河南省文物研究所编辑的《千唐志斋藏志》一书中,收有一方“河北道安抚大使狄仁杰撰书”的《大周故相州刺史袁府君(公瑜)墓志铭》(文物出版社1984年1月版481页),墓主夫妇的合葬期却为“久视元年十月廿八日”,似当时狄仁杰仍在世,与史书记载已与当年九月去世矛盾。《两唐书·张柬之传》《大唐新语》又记载狄仁杰长安年间推荐张柬之,《通典》《唐会要》更将此事精确到长安二年(702年)。据此,有人考证并推算狄仁杰上疏罢建佛像事在长安四年(704年),同年九月逝世。 狄仁杰墓 狄仁杰墓的位置存在争议,但都在洛阳。其一在洛龙区白马寺内之东侧,墓碑上有李进学(号印硕居士)书“大唐名相狄公仁杰之墓”。其二在孟津区送庄镇梁周寺村,为当地人传言。其三在孟津区平乐镇双碑凹村,为其家族墓地,最为可信。 子孙 子狄光嗣,戶部郎中 狄博通 狄玄范 子狄光遠,州司馬 狄宗,唐杭州钱塘令 狄林,唐某县尉 子狄光昭,字子亮,職方員外郎,后改名狄景晖 文艺作品中的狄仁杰 小说 中国清代小说《狄公案》 荷兰现代小说
and The University of Texas at Arlington Publications in Linguistics, 139. Dallas: SIL International and University of Texas at Arlington. Saunders, Philip and Eddie Arthur. 1996. Lexique sokuya, sokuya - français, français - sokuya. Abidjan/Vavoua: Projet Linguistique Sokuya. iv, 80 p. Sɔkɔwɛlɩɩ ʼwʋzɛlɩ -sɛbhɛ (Syllabaire sokuya). 1995. Abidjan: Société Internationale
Wise, Thomas N. Headland and Ruth M. Brend (eds.), Language and life: essays in memory of Kenneth L. Pike , 429-448. SIL International and The University of Texas at Arlington Publications in Linguistics, 139. Dallas: SIL International and University of Texas at Arlington. Saunders, Philip and Eddie Arthur. 1996. Lexique sokuya,
京广铁路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改革开放以来一直在超负荷的状态,即使在平行的京九铁路在1997年建成后,京广铁路也依然发挥着巨大的的作用。目前京广铁路上的大多数客运列车和货运列车已经採用电力机车牵引。经过多次提速改造,自1997年中国铁路第一次大提速起至2004年第五次提速,北京往返广州间的客车旅行时间已由过去近40小时缩短到22小时。 京广铁路以武汉为分界点可分为南北两段。北京至武汉一段(原京汉铁路)大部分地处华北平原,地质条件较好,大部分路段最高時速160km/h且经过高速化改造,具备开行动力分散动车组条件,1998年6月24日,SS8 0001机车于京广线河南许昌至小商桥区段的实验中达到240km/h的速度记录,创下了当时的“中国铁路第一速”,至今也是中国铁路机车最高时速的保持者。而武汉至广州段(原粤汉铁路)穿越湖南丘陵、粤北南岭山区,地质条件较差,其中武漢至衡陽段最高時速140km/h,而衡陽至廣州段最高時速110-120km/h,雨季經常導致列車延誤或线路中断。 2012年全线开通的京广高速铁路是一条与京广铁路平行的高速铁路客运专线,设计时速350公里。它的建成通车大幅度缓解了京广铁路的客流压力,使得京广铁路既有线可以更多地进行货物运输。 历史 通道形成 京广铁路原分为北南两段,以长江为界,分别为京汉铁路和粤汉铁路。两段铁路互不相通,直至1937年3月,武昌徐家棚站(今武昌北站)与长江北岸的汉口江岸站(今江岸站)之间的铁路轮渡通航,令列车能够由广州直达北京,当时每列火车过江都要耗时5个多小时。 京汉铁路从北京到湖北汉口,最初称为“卢汉铁路”(卢沟桥至汉口),是清政府为图自强、实现近代化而兴筑的一条纵贯南北的大干线。1927年至1949年间因北京改称北平,京汉铁路也改称“平汉铁路”。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恢复京汉铁路之名。 粤汉铁路从广州市到武汉市,途径广东省、湖南省和湖北省的铁路,全長1095.6公里。线路从1900年开始动工,但由于资金紧张,一直到1910年才有实质性的进展;又由于沿线地质复杂、局势动荡,铁路只能分为若干段修筑、通车,一直到1936年才全线贯通。开通后,本线和京汉铁路隔江相望;虽然没有直接的连接,但是旅客和货物都会通过轮渡来往江两岸的火车站,以继续行程,实质上形成了一条沟通北京和广州的通道。 1957年10月15日,建設歷時兩年的武汉长江大桥通车后,京汉铁路和粤汉铁路两条铁路接轨,并改名为京广铁路。大桥通车一年后,武漢的铁路轮渡便宣告停航。 复线建设 1950年代開始京廣鐵路複線建設。北京至漢口段在1954年4月开始建設,1950年代末完成。1956年底,鐵道部開始研究武昌至廣州段的技術改造和複線建設問題,1958年11月5日率先開始京廣線至段複線工程,受文革影響導致工程進度緩慢,武汉至衡阳段在1971年12月才建成第二線。 衡阳至广州段複線工程(又稱衡廣複線工程)在1960年曾一度停工,1975年复工,衡廣複線工程是中國第七個五年计划的三個重點鐵路工程之一,总投资32.1亿元人民幣,整个工程由衡阳枢纽、广州枢纽、衡阳至韶关复线、韶关至广州复线和郴州至韶关电气化区段5个部分组成。全段施工難度最大、位于南嶺山脈的大瑶山隧道,从1981年11月起動工,全长14.3公里,1987年5月6日贯通,其長度位居當時中國最長的鐵路隧道(今第13位)、世界双线铁路隧道第十位。1988年12月16日,衡廣複線通車,同時京廣鐵路複線建設宣告完成。而由于大瑶山隧道的建成,铁路无需再沿山势险要的武江沿岸迂回运行,列车运行速度大大提高。此后乐昌至坪石的老线成为后备线路,仅有少数通勤列车及旅游小火车通行,直至2006年废弃。 提速改造 京廣鐵路的电气化工程于1990年代开始,采取分段建设、分段开通的方式。其中郑州至武昌段先于1992年12月完成,北京至郑州段工程于1993年开始,1998年8月8日完成,武昌至广州段工程于1998年2月开始,2001年9月1日完成。 2006年7月,受强烈热带风暴“碧利斯”影响,廣東省境內的京廣鐵路张滩 - 乐昌 - 安口段多处出现严重洪涝灾害,造成铁路运输中断,近百趟列車延誤或停運,更有列車被洪水围困。同时武江暴涨的洪水更严重破坏了乐昌—坪石的一段老京广线,从此这段老线无法通行列车。随着樂昌峽水利樞紐工程即將截流,乐昌—坪石的这段老京广线将和大長灘、大源、小灘等车站同被武江水淹没。 為配合中國铁路第六次大提速,京廣鐵路信阳至陈家河段提速改造工程在2005年11月动工,总投资20亿元人民幣,其中長達5708米的鸡公山铁路隧道工程李家寨至武胜关段率先在2007年1月23日開通,而余下路段(鸡公山至杨寨区间)也在2007年3月26日貫通,列車從此改走長83公里的新線,并停靠新建的車站,诸如广水站。老线北段废止不用,南段鸡公山至杨寨区间称鸡杨铁路,并由复线改为单线,原广水站改称广水西站。2012年12月,廣珠鐵路開通運營。 2007年4月18日中国铁路第六次大提速,京广铁路北段作为被提速至时速200公里的干线之一开行北京西、石家庄、郑州、汉口/武昌和长沙间的动车组列车。 2016年4月至2019年10月,中铁电气化局三公司在广州-坪石区间103.1公里和9个车站进行了计算机联锁设备、区间自动闭塞设备更新改造和其他配套工程。 市区线路改造 京广铁路沿线经过数十座城市,随着城市的扩大,既有的铁路线路也成为了城市发展的阻碍,因此为解决该问题,一直以来各个城市都有各自的改造工程。在武汉汉口及长沙市区,早在50年代便于市区外围修建了迂回的新线与老线并行,并后来成为京广正线,老线则在城市改造中逐步废线拆除;在石家庄市区,京广铁路在2014年后改线经由石家庄隧道,地面老线则将拆除。另外,衡阳也有将京广铁路改线的计划。 沿线省份和主要城市 北京市 河北省:保定市、石家庄市、邢台市、邯郸市
河北省:保定市、石家庄市、邢台市、邯郸市 河南省:安阳市、鹤壁市、新乡市、焦作市、郑州市、许昌市、漯河市、驻马店市、信阳市 湖北省:广水市、孝感市、武汉市、咸宁市 湖南省:岳阳市、长沙市、湘潭市、株洲市、衡阳市、郴州市 广东省:韶关市、清远市、广州市 事故及事件 1971年12月7日,451次近郊旅客列车和837次货车在京广线琉璃河站发生尾追相撞的重大行车事故,机车车辆冲上站台、摧毁站房,铁路职工和旅客死亡14人,伤22人,京广铁路正线中断行车1小时40分。 1988年7月1日,广东省一饲料公司职工贺某利用工作之便,携带购买的铝粉、铜粉和尼龙化纤面料衣物混放在一起,在高邑站乘坐从开往的415次客车回原籍探亲,11时26分火车行至-区间时发生爆炸,造成6人死亡,19人受伤,一辆车厢报废、两节车厢小破,经济损失50余万元。 1997年4月29日,由昆明开往郑州的K324次旅客列车在京广线荣家湾站与站内停靠的由长沙开往茶岭站的818次旅客列车相撞,造成乘务员和旅客死亡126人,重伤45人,轻伤185人,是继1978年杨庄事故和1981年成昆铁路事故以来最大的一次旅客伤亡事故。事发时,818次列车站内4道停车待避,324次列车计划2道通过,因人为接线错误导致道岔定位转移,324次列车误入4道追尾相撞。 2008年年1月,中国大陆南方多处地区均出现50年未见的大雪,雨雪天氣导致京廣鐵路衡阳至郴州段沿线部份供电接触网因積雪或結冰導致断电、接觸不良、電壓不足等問題,同時國家電網的高压电线多次断落于铁路的接触网上導致接觸網短路和燒斷,并令電氣化鐵路供電設備故障(包括牽引變電站),造成電力機車無法運行,在最嚴重的時期每天有達200列旅客列车取消和晚点,部分列车只能使用内燃机车在停電區段擺渡運行,或绕道经江西省的京九鐵路、或經廣東省西部和廣西壮族自治区的广茂鐵路、湘桂鐵路迂回通行。 2008年1月24日,广州东站到哈尔滨站的T238次列车在京广铁路湖南省、广东省境内遭遇中国南方雪灾,因为冰雪压塌电网,由电力机车牵引的列车无法前行,造成列车晚点73小时28分。 2008年1月24日,广州站到长春站的T124/121次列车在京广铁路湖南省、广东省境内遭遇中国南方雪灾,因为冰雪压塌电网,由电力机车牵引的列车无法前行,造成列车晚点6天7夜。 2009年6月29日凌晨2时34分,由铜仁往深圳西站的K9063次旅客列车由郴州站开出后被另一列制動失效的南行旅客列车(K9017次,长沙往深圳)从左方相撞,其中K9017次的车头撞向路轨旁的民居。事故共导致3人死亡,63人受伤,部份列车晚点或停驶。 2020年3月30日11时40分,本线马田墟站至栖凤渡站下行区间受连日降雨影响发生塌方,T179次列车运行至该区段时撞上塌方体,导致机后第一节发电车起火,第二至六节车厢脱线倾覆。事故造成1人死亡、4人重伤、123人轻伤,具体原因正在调查中。 2021年7月20日,受2021年7月河南水災影響,京廣鐵路位於河南境內的路段部分被淹,導致大量列車被困。 注脚 參考文獻 外部链接 1 2 3 4 5 6 7 8 9
在思想實驗中用到的鐘或長桿等觀測者的量度儀器,在實際實驗中是以非常複雜的儀器取代,從而間接地做出測量的。這些儀器用到真空的屬性,其原子鐘根據標準模型運作,時間也必須根據引力時間膨脹做出調整。 其實,愛因斯坦認為鐘和長桿應該由更基礎的物體取代,如原子和分子等。 慣性參考系 兩輛車以不同的均速在路面行駛(見圖)。在某一時刻,它們間隔200米。前方的那輛車以每秒22米的速度行駛,隨後的那輛車以每秒30米的速度行駛。要計算第二輛車在多久後會趕上第一輛車,我們可以使用三個參考系的其中一個。 首先,我們可以從路邊觀測兩輛車。定義路邊的參考系為S:計時器在第二輛車經過路邊觀測者時開始,這時兩車相距200 m。兩輛車都以均速運行,所以我們可以用以下的公式表述它們的位置:為第一輛車在時間t秒後的位置,而為第二輛車在時間t秒後的位置。 當時間為0 s時,第一輛車位於200米處,而第二輛車位置為零,這符合實際情況。我們要設 ,並求: 或者我們可以選擇位於第一輛車上的參考系 。在這個參考系裏,第一輛車是靜止的,而第二輛車跟隨在後,速度為8 m/s。趕上前一輛車所需的時間為s,也就是25秒,同上。使用這個參考系比上一個參考系簡單得多。第三種做法是,取位於第二輛車上的參考系。這和以上的例子相似,但這次第二輛車為靜止,而第一輛車以每秒8米的速度向後退。 另外我們也可以使用旋轉或加速的參考系,但這樣會不必要地把問題複雜化了。值得注意的是,在任何參考系中作出的測量都可以換算成其他的參考系。 備註 以上的例子作了一些假設。比如牛頓使用的是世界時,因此兩個相互以高速均速運動的鐘的時間流逝率永遠是一樣的。他認為一個參考系中的時間流逝率應該和所有其他參考系中的一樣。也就是說,所有參考系的時間流逝率都和一個絕對的世界時相同,並不取決於參考系的位置和速率。愛因斯坦於1905年在他的狹義相對論中延伸了這一概念,並假設所有物理定律在所有的慣性參考系中都相同(包括光在真空中的速度),在這種原理下參考系之間的變換方法稱為洛倫茲變換。 另外,慣性參考系的定義並不局限於三維歐幾里得空間。牛頓所用的為簡單的歐幾里得空間,但廣義相對論則用一種更為廣義的幾何。就拿橢球體的幾何為例,其中的自由粒子定義為沿著測地線均速移動或靜止不動。兩個自由粒子可以在表面上的同一點開始,以均速向不同方向運行。一段時間後,兩個粒子會在橢球體的另一邊會和相撞。粒子均以均速運行,符合沒有外在施力的定義;沒有加速度,也就符合了牛頓第一定律。因此這兩個粒子位於慣性參考系當中。它們最後的相撞是橢球體的幾何造成的。類似地,人們現在相信存在一種稱為時空的四維幾何,而這種幾何能夠解釋為甚麼兩個有質量的物體在沒有外力的情況下會互相靠近。時空的曲率取代了牛頓力學和狹義相對論中的引力。 非慣性參考系 非慣性參考系和慣性參考系之間的分別在於,在用到非慣性參考系時,必須用到假想力。 加速參考系一般以撇號標記,所有與其相關的變量都加以撇號:x' 、y' 、a' 等。 某慣性參考系和非慣性參考系之間的距離一般記為R。取同時存在於兩個參考系中的任意點,從慣性參考系原點指向該點的向量長度為r,而從非慣性參考系原點指向該點的向量長度為r'。以下的關係成立: 取一階及二階導數後得: 其中V和A分別為相對非慣性參考系的速率和加速度,而v和a分別為相對慣性參考系的速率和加速度。 利用這些公式,我們能夠在兩種參考系之間變換。比如,牛頓第二定律現在可以寫作: 當從旋轉參考系等加速參考系來看時,慣性似乎表現為一種力(旋轉參考系中有離心力及與垂直於物體移動路徑的科里奧利力)。 其中一種常見的加速參考系為同時旋轉並平移的參考系(如固定在搬動並運作中的播放機裏的光碟上的參考系)。如此的參考系有以下的方程: 或求相對加速參考系的物體加速度: 兩邊乘以質量m得 其中 (歐拉力) (科里奧利力) (離心力) 常用的特定參考系 國際地表參考系統 國際天球參考系統 參見 分析力學
離心力 向心力 經典力學 科里奧利力 曲線坐標系 圓柱坐標系 動力學 假想力 弗萊納公式 伽利略不變性 伽利略變換 廣義相對論 廣義坐標 廣義力 慣性參考系 運動學 洛倫茲變換 馬赫原理 正交坐標系 相對性原理 狹義相對論 球坐標系 相對論 圓環坐標系 注释 参考文献 外部連結 Cultural Frame of Reference Philosophical Frame
参考资料 中华人民共和国油田 河南经济
中原油田累计探明石油地质储量5.99亿吨、天然气地质储量1386.47亿立方米。目前,每年新增探明油气地质储量1000万吨左右,具有在较长时期内保持年产油气当量300万吨的能力。 中原油田建成了以柳屯地区为中心的原油及天然气集输、原油及轻烃加工、天然气处理系统,主要装置从西欧发达国家引进。中原油田拥有1座储备能力为36×104立方米的原油库,现运行的原油外输管线中洛线,年外输原油能力400×104立方米;天然气外输工业配气站2座,运行外销天然气长输管线5条,主要供应沧州、安阳、济南、郑州、开封、濮阳等城市。 参考资料 中华人民共和国油田 河南经济 1970年代建立
sh (), m, n, l, r, w, y (),h 等與英語發音相同的輔音。除此之外,還有以下三個比較特別的二合字母: th — ,清齒擦音(始終如英語:think,而不是then中th之用法), zh — ,濁齦後擦音(如英語:pleasure), lh — ,清齒齦邊擦音(如威爾斯語:llan)。 延伸閱讀 Jones, Mari C. and Ishtla Singh, Exploring Language
輔音 Láadan沒有世界上大多數語言都有的輔音/p, t, k, g/ ,但有 b, d, sh (), m, n, l, r, w, y (),h 等與英語發音相同的輔音。除此之外,還有以下三個比較特別的二合字母: th — ,清齒擦音(始終如英語:think,而不是then中th之用法), zh — ,濁齦後擦音(如英語:pleasure), lh — ,清齒齦邊擦音(如威爾斯語:llan)。 延伸閱讀 Jones, Mari C. and
秦观青年时期志强气盛,意图攻略辽、夏;又与孫覺、道潜等文人交好。元丰元年(1078年),举进士不中,归乡作。同年在徐州(今江苏徐州)谒见苏轼,作,苏轼评价其有屈原、宋玉风采。五年(1082年),应礼部试不中。七年(1084年),苏轼途经江宁(今江苏南京),拜访王安石,向其举荐秦观诗文,王安石读后手不释卷。 元丰八年(1085年),登进士第。先任定海(今浙江宁波)主簿,未赴任;又任蔡州(今河南汝南)教授,奉母赴任。同年改字少游,取自东汉马少游。元祐五年(1090年),因前宰相范纯仁推荐,秦观得以为京官,任太学博士,供职秘书省。六年(1091年),迁秘书省正字,但遭洛党賈易攻击,次月即罢还原职。八年(1093年),复为正字,又迁國史院編修,授左宣德郎。当时秦观与黃庭堅、张耒、晁补之都在史馆任职,时人并称“苏门四学士”。 紹聖元年(1094年),哲宗亲政,打击舊黨。秦觀因是苏轼门人,也遭牵连,出为杭州(今浙江杭州)通判,在途中再貶監處州(今浙江丽水)酒稅。绍圣三年(1096年),因请假去抄写佛书,遭削职,谪放郴州(今湖南郴州)。绍圣四年(1097年),徙横州(今广西横州)。元符二年(1099年),又徙雷州(今广东雷州),与被贬瓊州(今海南)的苏轼隔海相望,常通书信。 元符三年(1100年),哲宗去世,徽宗即位,向太后臨朝,令遭贬谪的旧臣内迁。六月,秦观与诏移廉州(今广西合浦)的苏轼在雷州相会。不久后,官复宣德郎。八月十二,于北归途中,在藤州(今广西藤县)游光華亭時去世。 死后,子秦湛停柩于潭州(今湖南长沙)。崇宁元年(1102年),朝廷立元祐黨籍碑,内有秦观。次年诏毁苏轼、秦观等人文集。崇宁四年(1105年),诏除党禁。秦湛归葬秦观父亲于扬州。政和年间,迁葬无锡(今江苏无锡)惠山。南宋建炎四年(1130年),追赠直龍圖閣。 著作 北宋时,秦观诗文结集为《淮海集》三十卷,后加入其生前早年编订的《淮海闲居集》,合为四十卷。后又搜集遗漏之作,编为六卷《淮海集后集》。南宋时,又将其词作编为三卷《淮海长短句》。现存最早的《淮海集》为南宋乾道年间高邮军刻本,即为四十九卷,为历代主流刊本。今人徐培均整理秦观作品,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淮海居士长短句》、《淮海集笺注》,统计得秦观存诗430余首,词110余首,辞赋10篇,散文250余篇。其涉猎内容广泛,除一般诗词文章外,还包括书论著作,中国现存最早的完整蚕桑著作等。 艺术成就 秦觀书、文、诗、词兼长。其书法获苏轼称赞“有东晋风味”。其策论文章犀利,明人张綖评价“与贾谊、陸贄争长”。其诗风纤丽,王安石侄婿叶涛认为其“清新妩丽,与鲍、谢似之”,金人元好问则称之为“女郎诗”。而其最艺术成就最高的是词作,明人王世贞称:“少游词胜书,书胜文,文胜诗。” 秦观在词史上拥有非常高的地位。中国古代文人认为,诗与词两种文體特质不同,“诗庄词媚”。在词于苏轼手上发展到诗化的高峰之后,秦观婉约纤柔、与词文体尤为契合的风格,使词重新回归了词文体的本色。时人陳師道称“今代词手唯秦七、黄九尔”,晁补之认为“近世以来作者皆不及秦少游”。后人紀昀论秦词“在苏、黄之上”。甚至有词学家给予他更高的评价,如張宗橚称“议者谓前无论而后无继”,李调元称赞秦词“首首珠玑,为宋一代词人之冠”。 秦观词作半数为爱情题材。其中有少量俚俗、情色的艳词,风格与柳永相似;而多数重点写细致的情感,王国维评价“永叔、少游虽作艳语,终有品格”。秦观亦受苏轼用词抒情写志的影响,在情词中融入因怀才不遇、仕途挫折而产生的忧郁凄楚,即周济所说“将身世之感打并入艳情”。后半生在羁旅之中,书写了许多表现贬谪心情的词作。此外还有一些怀古纪游、纪梦抒情之作。 秦观词作是婉约词艺术特色的典型体现。他对事物和情感都有着柔婉纤细的感受,敏锐而容易被打动,馮煦评价称秦词“词心也”,不同于他人“词才也”。秦词在柔婉中又怀有凄凉哀伤之情,冯煦将其和晏几道并称为“真古之伤心人也”,王国维称“少游词境最为凄婉”。秦观擅长描绘意境,刻画细节,情景相配,从而含蓄、幽远地传达情感,陳廷焯称其“义蕴言中、韵流弦外”。秦词的语言轻淡、晓畅、凝练,冯煦评价其“淡语皆有味、浅语皆有致”,董士锡称其“平易近人”。秦观亦通音乐,词作合律。另一方面,也有人批评秦词过于柔弱,如胡仔认为:“少游词虽婉美,然格力失之弱。” 秦观糅合了前代词人的长处,将五代小令的韵味深长与柳永长调的长于铺叙相补充,将苏轼的豪迈与欧阳修、晏几道的柔媚相调和。秦词亦对后代词人产生了深刻影响。陳廷焯指出“秦少游……近开美成”,“李易安词……其源自淮海、大晟来”。袁行霈主编《中国文学史》认为“周邦彦得其丽……李清照则得其清”。其细密之特色,亦远开南宋格律词派之先河。 家庭和私生活 秦观十九岁时娶高邮富商之女徐文美为妻。秦观有一子秦湛,曾通判常州(今江苏常州)并定居,遂迁秦观墓于惠山。今日无锡、常州、苏州、嘉定秦氏多为其后裔,其中尤以无锡锡山秦氏为望族。秦观女儿姓名不详,嫁范祖禹之子范温。
艺术成就 秦觀书、文、诗、词兼长。其书法获苏轼称赞“有东晋风味”。其策论文章犀利,明人张綖评价“与贾谊、陸贄争长”。其诗风纤丽,王安石侄婿叶涛认为其“清新妩丽,与鲍、谢似之”,金人元好问则称之为“女郎诗”。而其最艺术成就最高的是词作,明人王世贞称:“少游词胜书,书胜文,文胜诗。” 秦观在词史上拥有非常高的地位。中国古代文人认为,诗与词两种文體特质不同,“诗庄词媚”。在词于苏轼手上发展到诗化的高峰之后,秦观婉约纤柔、与词文体尤为契合的风格,使词重新回归了词文体的本色。时人陳師道称“今代词手唯秦七、黄九尔”,晁补之认为“近世以来作者皆不及秦少游”。后人紀昀论秦词“在苏、黄之上”。甚至有词学家给予他更高的评价,如張宗橚称“议者谓前无论而后无继”,李调元称赞秦词“首首珠玑,为宋一代词人之冠”。 秦观词作半数为爱情题材。其中有少量俚俗、情色的艳词,风格与柳永相似;而多数重点写细致的情感,王国维评价“永叔、少游虽作艳语,终有品格”。秦观亦受苏轼用词抒情写志的影响,在情词中融入因怀才不遇、仕途挫折而产生的忧郁凄楚,即周济所说“将身世之感打并入艳情”。后半生在羁旅之中,书写了许多表现贬谪心情的词作。此外还有一些怀古纪游、纪梦抒情之作。 秦观词作是婉约词艺术特色的典型体现。他对事物和情感都有着柔婉纤细的感受,敏锐而容易被打动,馮煦评价称秦词“词心也”,不同于他人“词才也”。秦词在柔婉中又怀有凄凉哀伤之情,冯煦将其和晏几道并称为“真古之伤心人也”,王国维称“少游词境最为凄婉”。秦观擅长描绘意境,刻画细节,情景相配,从而含蓄、幽远地传达情感,陳廷焯称其“义蕴言中、韵流弦外”。秦词的语言轻淡、晓畅、凝练,冯煦评价其“淡语皆有味、浅语皆有致”,董士锡称其“平易近人”。秦观亦通音乐,词作合律。另一方面,也有人批评秦词过于柔弱,如胡仔认为:“少游词虽婉美,然格力失之弱。” 秦观糅合了前代词人的长处,将五代小令的韵味深长与柳永长调的长于铺叙相补充,将苏轼的豪迈与欧阳修、晏几道的柔媚相调和。秦词亦对后代词人产生了深刻影响。陳廷焯指出“秦少游……近开美成”,“李易安词……其源自淮海、大晟来”。袁行霈主编《中国文学史》认为“周邦彦得其丽……李清照则得其清”。其细密之特色,亦远开南宋格律词派之先河。 家庭和私生活 秦观十九岁时娶高邮富商之女徐文美为妻。秦观有一子秦湛,曾通判常州(今江苏常州)并定居,遂迁秦观墓于惠山。今日无锡、常州、苏州、嘉定秦氏多为其后裔,其中尤以无锡锡山秦氏为望族。秦观女儿姓名不详,嫁范祖禹之子范温。 宋人張邦基《墨庄漫录》记载,秦观在京师时,曾纳边朝华为妾,后为修真而遣朝华。朝华不愿改嫁,秦观于是再纳之。出放杭州后,又再遣朝华。 南宋钟将之作传奇,讲述秦观谪放经过长沙时,遇到一位极其仰慕自己的歌妓。歌妓自秦观走后便闭门谢客,一日在梦中遇到秦观来告别,醒来得知其死讯,于是前往藤州吊唁,悲恸而绝。此事收入《夷坚志》。元杂剧《王妙妙死哭秦少游》可能即演此事。 南宋《东坡问答录》称秦观为苏轼妹夫,娶才女苏小妹。明《醒世恒言》收录“苏小妹三难新郎”故事,广为流传。据考证,历史上并无苏小妹此人。 注释 参考文献
劉乘風(『落花流水』之一「柔雲劍」)【花鐵幹誤殺】 水岱(『落花流水』之一「冷月劍」)【被血刀老祖砍斷雙腳,求狄雲將他打死以免受辱】 汪嘯風(水笙未婚夫,兩人並稱「鈴劍雙俠」)【中毒而死】 水福 青海黑教血刀門:血刀門是《連城訣》一書中裡的邪教,血刀門的弟子,不是罪不可赦,就是殺人無數。在血刀老祖被狄雲殺掉後也從此衰落。鎮派絕學血刀刀法,分為內功跟刀法兩部分,全都記錄在《血刀經》上,「血刀刀法」怪異至極,每招都是在決不可能的方位劈砍。 血刀老祖(血刀門 第四代掌教)【狄雲誤殺】 寶象(血刀門 血刀老祖之徒)【中毒而死】 善勇(血刀門 血刀老祖之徒)【死於丁典之手】 勝諦(血刀門 血刀老祖之徒)【死於丁典之手】 耿天霸(『雙刀』山西太行門)【死於丁典之手】 馬大鳴(『萬勝刀』)【死於丁典之手】 北四怪 風虎雲龍(小說中未曾詳述) 呂通:太行山呂大寨主。 呂威: 改編作品 電影 《連城訣》:1980年香港邵氏公司電影,導演牟敦芾,吳元俊飾狄雲,廖麗玲飾戚芳,白彪飾丁典,施思飾凌霜華,岳華飾凌退思。 電視劇 《连城诀》:1989年香港无线电视劇集,郭晋安飾狄云,黎美嫻飾戚芳,谢寧飾水笙,曾江飾丁典,陈美琪飾凌霜华,关菁飾戚长发,关海山飾凌退思,郭锋飾花鐵幹,朱铁和飾血刀老祖,吴镇宇飾万圭,黎汉持飾水岱 。 《連城訣》:2004年内蒙古电视台30集電視劇,导演王新民,吳越飾狄雲,何美鈿飾戚芳,舒暢飾水笙,杜志國飾萬震山,六小齡童飾花鐵幹,高蓓蓓飾凌霜華。 廣播劇 《連城訣 》:1981年香港電台廣播劇,編導冼杞然,李學斌飾狄雲,姚秀鈴飾水笙,楊麗仙飾戚芳,傅菁葦飾萬圭,劉安東飾丁典,朱曼子飾凌霜華,溫泉飾凌退思,鍾偉明飾梅念笙。主題曲《連城訣》由鄭少秋主唱,顧家煇作曲,盧國沾填詞。 參考資料 相關作品
勝諦(血刀門 血刀老祖之徒)【死於丁典之手】 耿天霸(『雙刀』山西太行門)【死於丁典之手】 馬大鳴(『萬勝刀』)【死於丁典之手】 北四怪 風虎雲龍(小說中未曾詳述) 呂通:太行山呂大寨主。 呂威: 改編作品 電影 《連城訣》:1980年香港邵氏公司電影,導演牟敦芾,吳元俊飾狄雲,廖麗玲飾戚芳,白彪飾丁典,施思飾凌霜華,岳華飾凌退思。 電視劇 《连城诀》:1989年香港无线电视劇集,郭晋安飾狄云,黎美嫻飾戚芳,谢寧飾水笙,曾江飾丁典,陈美琪飾凌霜华,关菁飾戚长发,关海山飾凌退思,郭锋飾花鐵幹,朱铁和飾血刀老祖,吴镇宇飾万圭,黎汉持飾水岱 。 《連城訣》:2004年内蒙古电视台30集電視劇,导演王新民,吳越飾狄雲,何美鈿飾戚芳,舒暢飾水笙,杜志國飾萬震山,六小齡童飾花鐵幹,高蓓蓓飾凌霜華。 廣播劇 《連城訣 》:1981年香港電台廣播劇,編導冼杞然,李學斌飾狄雲,姚秀鈴飾水笙,楊麗仙飾戚芳,傅菁葦飾萬圭,劉安東飾丁典,朱曼子飾凌霜華,溫泉飾凌退思,鍾偉明飾梅念笙。主題曲《連城訣》由鄭少秋主唱,顧家煇作曲,盧國沾填詞。 參考資料 相關作品 金庸小說 孤兒題材小說 L 冤案題材作品 報復題材小說 1963年長篇小說
Үү(拉丁语的 "ü")。其他字母顺序同俄语字母表相同,其中Ң在 Н之后, Ө 在 О 之后, Ү 在 У之后。 語音系統 輔音 元音 图瓦语元音有三种变体:短音、长音,和短音与低调。长元音的持续时间至少是(通常超过)短元音的两倍。短元音可能会出现音位性低调,当它出现时,会使它们的时长增加至少一半。使用低调时,图瓦语使用者的音高处于其模态音高的极低端。部分人会把它发得更低,直至嘎裂声。单音节词中的元音有低调时,将只在元音前半部分上有低调(如“马”)。元音后半部分音高会回到模态,反映出的是升调。 声学上,它的音高轮廓和官话的第二声很像,但图瓦语的调开始得更低。不过,图瓦语被认为是具有音位性的低音而不是高低重音。当低调元音出现在多音节词中时,没有升高的音高轮廓或延长效果:“他/她/它的马”。这样的低调以前被称为呼麦或咽化元音。语音研究表明,这种元音的定义特征是低音调。有关图瓦语低音调元音的语音和声学研究,参见Harrison 2001。 巴雅日玛在她的博士论文《图瓦语蒙古语借词中的长元音》里指出,长元音的历史是模糊的,可能源自蒙古语,也有本土来源。在大多数蒙古语中,长元音音值取决于接着的元音音值,是唇音时除外。相比之下,古图瓦语则是用第一个元音确定长元音。 巴雅日玛将这些外来词分为两个时期:早期层和晚期层。早期层是蒙古语保留连词的词,保留VCV结构,但仍发展出长元音,重音在最后一个音节时,短元音被长元音替换。晚期层的长元音没有在进入图瓦语时改变。 元音也可以在鼻音环境下被鼻化,不过鼻化并不是音位。词首音节的元音大多是低调,没有长短对立。 元音和諧 图瓦语有两套元音和谐系统,严格限制词和词缀中的元音分布。元音前后和谐,有时也称“颚”和谐,要求一个词中的所有元音要么在后,要么在前。元音圆唇和谐,有时也称为“唇”和谐,要求高元音在词中紧随圆唇元音时也保持圆唇。低圆唇元音只能出现在词的第一个音节,非词首音节的元音只能在发生圆唇和谐时出现圆唇(必须同时是高元音且前接圆唇元音)。图瓦语元音和谐系统详见Harrison 2001。 語法 可以通过加缀产生复合词。例如,“骆驼”,“骆驼(复数)”,“我的骆驼(复数)”,“从我的骆驼(复数)”。 名词 图瓦语将名词分为6个格:属格、宾格、与格、离格、方位格和向格。下面列出的词缀都是前元音,不过除-Je外都要遵循元音和谐规则。每种格缀都有不同的用途和含义,此处只列最基础的。 动词 图瓦语动词有数种标记时体态的后缀。助动词也可用于修饰动词。图瓦语和相关语言助动词的详细研究参见Anderson 2004。 句法 图瓦语是SOV语序语言。例如,(骆驼 草 吃-PAST)“骆驼吃了草”。 词汇 图瓦语词汇大多是突厥来源,也有大量蒙古语借词。图瓦语还从蒙古语借来好几个词缀。另外,图瓦语还有凯特语和萨莫耶德语族底层。图瓦语口语词典由濒危语言振兴协会主持编写。 文学 口头传颂的民间传说是图瓦语的传统。其中包括许多种类,既有精炼的谜语、格言,也有需要几小时才能讲完的绕口令、神话传说、英雄故事、惊奇历险及史诗奇迹。其中一部分伟大的作品,例如"Boktu-Kirish,Bora-Sheelei" 已经出版。然而这种古老的艺术形式如今却岌岌可危:上一代讲故事的人正逐渐变得年老力衰;而在新的一代中,却没有人愿意继续这样的职业。 參考資料 參考文獻 Anderson, Gregory D. S. (2004). Auxiliary Verb Constructions in Altai-Sayan Turkic. Wiesbaden: Otto Harrassowitz. Harrison, K. David. (2001). "Topics in the Phonology and Morphology of Tuvan," Doctoral Dissertation, Yale University. (OCLC catalog #51541112) Harrison, K. David. (2005). "A Tuvan hero tale, with commentary, morphemic analysis and translation".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Oriental Society 125(1)1–30. Mawkanuli, Talant. 1999. "The phonology and morphology of Jungar Tuva," Indiana University PhD dissertation. 中嶋 善輝. 2008 "トゥヴァ語・日本語 小辞典" Tokyo University of Foreign Studies, http://www.aa.tufs.ac.jp/project/gengokensyu/08tuvan6.pdf() Ölmez, Mehmet; Tuwinischer Wortschatz mit alttürkischen und mongolischen Parallelen, Wiesbaden 2007, Rind-Pawloski, Monika. 2014. Text types and evidentiality in Dzungar Tuvan. Turkic Languages 18.1: 159-188. Sečenbaγatur, Qasgerel, Tuyaγ-a [Туяa], Bu. Jirannige, Wu Yingzhe, Činggeltei. 2005. Mongγul kelen-ü nutuγ-un ayalγun-u sinǰilel-ün uduridqal [A guide to the regional dialects of Mongolian]. Kökeqota:
元音也可以在鼻音环境下被鼻化,不过鼻化并不是音位。词首音节的元音大多是低调,没有长短对立。 元音和諧 图瓦语有两套元音和谐系统,严格限制词和词缀中的元音分布。元音前后和谐,有时也称“颚”和谐,要求一个词中的所有元音要么在后,要么在前。元音圆唇和谐,有时也称为“唇”和谐,要求高元音在词中紧随圆唇元音时也保持圆唇。低圆唇元音只能出现在词的第一个音节,非词首音节的元音只能在发生圆唇和谐时出现圆唇(必须同时是高元音且前接圆唇元音)。图瓦语元音和谐系统详见Harrison 2001。 語法 可以通过加缀产生复合词。例如,“骆驼”,“骆驼(复数)”,“我的骆驼(复数)”,“从我的骆驼(复数)”。 名词 图瓦语将名词分为6个格:属格、宾格、与格、离格、方位格和向格。下面列出的词缀都是前元音,不过除-Je外都要遵循元音和谐规则。每种格缀都有不同的用途和含义,此处只列最基础的。 动词 图瓦语动词有数种标记时体态的后缀。助动词也可用于修饰动词。图瓦语和相关语言助动词的详细研究参见Anderson 2004。 句法 图瓦语是SOV语序语言。例如,(骆驼 草 吃-PAST)“骆驼吃了草”。 词汇 图瓦语词汇大多是突厥来源,也有大量蒙古语借词。图瓦语还从蒙古语借来好几个词缀。另外,图瓦语还有凯特语和萨莫耶德语族底层。图瓦语口语词典由濒危语言振兴协会主持编写。 文学 口头传颂的民间传说是图瓦语的传统。其中包括许多种类,既有精炼的谜语、格言,也有需要几小时才能讲完的绕口令、神话传说、英雄故事、惊奇历险及史诗奇迹。其中一部分伟大的作品,例如"Boktu-Kirish,Bora-Sheelei" 已经出版。然而这种古老的艺术形式如今却岌岌可危:上一代讲故事的人正逐渐变得年老力衰;而在新的一代中,却没有人愿意继续这样的职业。 參考資料 參考文獻 Anderson, Gregory D. S. (2004). Auxiliary Verb Constructions in Altai-Sayan Turkic. Wiesbaden: Otto Harrassowitz. Harrison, K. David. (2001). "Topics in the Phonology and Morphology of Tuvan," Doctoral Dissertation, Yale University. (OCLC catalog #51541112) Harrison, K. David. (2005). "A Tuvan hero tale, with commentary, morphemic analysis and translation".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Oriental Society 125(1)1–30. Mawkanuli, Talant. 1999. "The phonology and morphology of Jungar Tuva," Indiana University PhD dissertation. 中嶋 善輝. 2008 "トゥヴァ語・日本語 小辞典" Tokyo University of Foreign Studies, http://www.aa.tufs.ac.jp/project/gengokensyu/08tuvan6.pdf() Ölmez, Mehmet; Tuwinischer Wortschatz mit alttürkischen und mongolischen Parallelen, Wiesbaden 2007, Rind-Pawloski, Monika. 2014. Text types and evidentiality in Dzungar Tuvan. Turkic Languages 18.1: 159-188. Sečenbaγatur, Qasgerel, Tuyaγ-a [Туяa], Bu. Jirannige, Wu Yingzhe, Činggeltei. 2005. Mongγul kelen-ü nutuγ-un ayalγun-u sinǰilel-ün uduridqal [A guide to the regional dialects of Mongolian]. Kökeqota: ÖMAKQ. . 高島 尚生. 2008 "基礎トゥヴァ語文法," Tokyo University of Foreign Studies, http://www.aa.tufs.ac.jp/project/gengokensyu/08tuvan1.pdf() 高島 尚生. 2008 "トゥヴァ語会話集," Tokyo University of Foreign Studies, http://www.aa.tufs.ac.jp/project/gengokensyu/08tuvan3.pdf() Taube, Erika. (1978). Tuwinische Volksmärchen.
与小舌音相邻时,会低化为,会后移为,会低化为。与舌冠音相邻时,会高化到或,会前移到。 中元音</font>和只在人名,如Nevzorof等中出现,是非常晚近的时候从俄语借来的。 音节结构 (C)(C)V(V) ± {C(C)(C)V(V)} ± C 一个阿留申语词汇可以包含1到十几个音节,所有音节都有元音核。在阿特卡方言和阿图方言中,因词尾元音脱落可以在词尾出现CC复辅音。借词中也有词首CCC复辅音。 音位结构 无论长短元音都可以出现在词的开头或结尾,也存在极少例外。因词尾元音脱落,短和短不会出现在词尾,后者在某些废词后缀中有例外,如-chi“你们的”,在现代东阿留申语和阿特卡方言中分别是-chin和-chix。 词中的元音间会被至少一个辅音隔开。所有单辅音都能出现在词中,并有以下规则: 和不在元音间出现 不与共现 不与共现 除和预送气辅音(除阿特卡方言的预送气外)外的任意辅音均可出现在词首。、和借来的辅音(p、b、f、d、g、ɹ/ɾ)只出现在借词中。 词首的CC可以多种形式出现,辅音的分布则也有几种规则: 塞音或后接除或外的通音 舌冠塞音或后接舌后通音(软腭音、小舌音或声门音)。 舌后塞音或后接 或后接 元音间的CC可以作为正常结构出现,也可作为音节切分的结果出现。 在连着两个浊连续音的CC型复辅音之间,常带一个短元音。例如qilĝix̂“脐带”拼成[-liĝ-],与qiliĝi-n“脑”很像。 舌冠音和舌后音几乎所有组合均可以出现。 两个舌后音或两个舌冠音的组合很罕见,但也合法,如hux̂xix“雨裤”、aliĝngix̂“狼”、asliming“对我来说合适”、iistalix“说、告诉、叫”。 在CCC型复辅音中,中间的辅音一定是、、三者之一。例如taxtxix̂“脉搏”、huxsx̂ilix“裹起来”、chamchxix̂“短钓丝”。 最常见的词尾单辅音有、、、、和。 经历词尾元音消失,词尾可以出现单辅音/l/和,词尾的复辅音则必须以或结尾。 词中音消失 东阿留申语特有的大量词中音消失的细节如下。在语例中,消失的元音会以括号标出。 词中短元音可能在两个单辅音间消失,在词首短开音节音节和/或在词尾短开音节前不发生。例如ìx̂am(a)nákux̂“它是好的”和“为了什么?” 词中音消失常常创造超脱于阿留申语音节限制的复辅音: 相邻塞音:“他杀了它” 叠音:“...是年轻的” 三辅音:“过了一会儿(,他)” 在常常出现的词中音消失词组中,若有不规则的三辅音,且中间的辅音是小舌擦音,则与前面的插音一起消失,如“在说”和“正被说”。 在更慢的语速下,词中音消失可能不会出现,比较“你正在变瘦”和{{transl|ale|ting saak(u)tikuqing}“我正在变瘦”。 重音 阿留申语重音难以识别,难以定义。重音取决于在词中的位置、元音长度、辅音响度、音节开闭和在句子韵律与语调中起作用的音节总数。重音会影响元音的时长和辅音音值。重音是东阿留申语别具一格的词中音消失的发生原因。在下面的讨论中,尖音符号(á)表示较强的重音,抑音符号(à)表示较弱的重音。 东阿留申语中,强重音倾向于位于倒数第二个音节(若是短元音),或最后一个音节(若是长元音)。弱重音一般位于第一个音节。例如,úlax̂“房子”、tùnúnax̂“说了”、tùnulákan“不言而喻”、ìnaqáam“他自己”。 超过两个音节的东阿留申语词汇展现更加复杂的重音模式。重音可以被长元音、相对响的辅音或闭音节引到另一个音节上。一个词可以因句子韵律因素不同而在不同语境下展现不同的重音,如áĝadax̂和àĝádax̂,均意为“箭”。 在阿特卡方言和阿图方言中,强重音一般落在首音节。不过,长元音、响音等对东阿留申语重音有着相似的影响。例如qánáang“多少”vs qánang“哪里”;ùĝálux̂“矛”vs álaĝux̂“海”。 重音也受语气影响,如感叹语气或婉求语气。感叹语气下,强重音会落在末音节,且短元音也会延长。例如kúufyax̂ àqakúx̂!“咖啡来了!”。类似的结构也出现在婉求语气中,如qadá“请吃”vs qáda“吃”。 普通强重音的短音节倾向于变长,要么延长元音,要么将后续的单辅音变为叠音。元音延长在东阿留申语中最多见,在阿特卡方言中只出现在浊辅音前。在所有方言中,词首重音短音节后再接重音音节时,均会叠音化,例如ìláan“从他”发作,làkáayax̂“一个男孩”发作。 短语音系 下面介绍接辞时会发生的音系过程。 词尾软腭和小舌擦音在后接词首清音时也是清音,后接浊辅音或元音时也是浊音。 韵尾和常在后接以外的其他词词首辅音时消失。例如“在地上”和“房子里”。 东阿留申语中,末元音可以在与下一个词的首元音接触时省略,如“他正痛苦地流血”。 阿特卡方言中,词末音节可能在高语速下被省略。这甚至可以在特定助动词参与的结构中,频繁发生在慢语速时。其结果是一串元音或整体的缩略: waaĝaaĝan aĝikux̂>waaĝaa-aĝikux̂>waaĝaaĝikux̂“他正要来” ixchiinhan aĝikuq>ixchii-aĝikuq>ixchiiĝikuq“我会回家” 形态 阿留申语的开放词类有名词和动词,都来自加了后缀的词根。许多词根同时有名词和动词用法。动词性名词和分词之外,没有形容词。其他词类还包括代词、对比词(Contrastive)、量词、数词、位置名词、指示词和疑问词。 名词 普通名词有表达以下语法范畴的后缀 数:单、双、复 关系格:通格与相关格 人称“第一、第二、回指第三、关系第三 “照应第三者”指被相对格标记或由语境暗示的接续短语。例如tayaĝu-m ula-a“男人的家”和ula-a“他的家”。 作为自由形式,代词主要充当宾语,和完全指定的名词一样。后附语素(Enclitic)则充当主语标记。 位置名词 位置名词表示位置、方向或一些有确切所指的抽象关系(人或后续的相对格名词)。位置名词有被动后缀,但没有数。 不同于普通名词,位置名词有两个状语格:方位格和/或离格。最重要的词根是i-,即与格,只有方位格形式(基本都不规则)意为“为了、在、在……前方”。 主要用于通格中,如ula-m agal-a agikux̂“他从房子后面过去了”。也能用于相对格,如laavki-m agal-a-n ula-a“商店后面的房子”。 数词 数词系统为十进制,hatix̂“十”和sisax̂“百”是高位数词的词根。十位数通过相乘派生(如2 x10即“20”),与汉语的数词一样。相乘的数词中,个位数带后缀-di-m,后跟hatix̂“十”,例如qankudim hatix̂“40”. 动词 在形态上,动词与名词最大的不同之处在于前者有语气/时后缀。与名词词干相似,动词词干可以短元音或辅音结尾。许多以辅音结尾的词干实际上都能分析出来一个已经基本合并殆尽的助动词。 否定有时以后缀呈现,在语气/时后缀之前或与它相结合。部分情况下否定可以后接后附主格代词。 派生 共有570个派生后缀,其中有许多也是复合的,其中约有三分之二只在极少数词中存在。比较普遍的后缀有约175个,比起爱斯基摩语算相当少的。 一个派生后缀既可以是名词也可以是动词。 区分话语中名词性和动词性部分的困难出自阿留申语词性的难辨性。一个动词词根可以用作谓语,也可以用作名词。名词的动词用法同样很普遍。 派生后缀可以结合多达6个组分,每个后缀一般都修饰前面整串词。 句法 概况 大多数阿留申语词汇都属于名词或动词。阿留申语一般用动词或派生词根实现其他语言中副词和形容词的功能。 阿留申语典型语序是主-宾-谓(SOV)。 名词必须有数(单数、双数或复数)和通格或相对格(Anna Berge等学者认为这两种形式并不是“格”。这种分析阿留申语名词的方式来自爱斯基摩语语法的传统,但用在阿留申语上时可能引起误解)标记。通格形式也是默认形式,而相对格形式则表达该名词与另一句子成分的关系(如被动或比较),很多时候是被省略的那个。通格和相对格在大多数人称和数的组合中都是相同的。 在领属结构中,阿留申语同时标记领事和属事,领事在属事前: tayaĝu-x̂ 人-ABS '[the] man' ada-x̂ father-ABS [the] father' tayaĝu-m ada-a 人-REL 父亲-POSSM “男人的父亲” 复合句末从句简单句子的动词性谓语需要与讲话动作有关的时间和语气标记,非末从句的动词则以与后接从句的关系的特征标记。复合句包含的从句数量没有限制。 简单句子有没有主语都可以。谓语可以是没有补语的动词、带系词的名词或前面接直接宾语和/或斜格短语或位置补语的通格动词。 论元的数量可据动词性派生词缀增减。从句的论元可变为后置语素,或变为照应语。 简单句子或末从句的动词可以有通格名词或第一/第二人称主格的主语。如果主语名词因可从语境中推知而被省略,那么动词就对主语回指: tayaĝu-x̂ awa-ku-x̂ 人-SG.ABS 工作-PRES-SG. “人正在工作” 位置名词是一类特殊、词义相近的名词,一般带方位格或离格;此时它们本质上属于后置介词。形态句法学上看,位置名词短语基本与所有格短语相同: tayaĝu-m had-an man-REL direction-LOC “向人来” 动词依语气屈折,如果是限定性的,则还依人称和数屈折。如果句子的名词性成分均被省略,人称/数的后缀与动词的主语一致: Piitra-x̂ tayaĝu-x̂ kidu-ku-x̂. 彼得-SG.ABS 人-SG.ABS 帮-PRES-3SG “彼得正在帮助人” 如果第三人称补语或其隶属部分被省略,就会在最后的动词上有指它的回指后缀,主语名词以相对格标记: Piitra-m kidu-ku-u. 彼得-SG.REL 帮-PRES-3SG.ANA “彼得正在帮他” 信息中超过一段被省略时,动词就与语法数最大的成分保持一致。这可能造成歧义: kidu-ku-ngis 帮-PRES-PL.ANA “他/她帮了他们”/“他们帮了他/她/他们” 与爱斯基摩语语法的比较 尽管阿留申语与爱斯基摩语言来自同一祖语,它们还是在漫长的演化中出现了显著的语言类型学差异。阿留申语的屈折形态经历了大规模简化,可能体现在原始爱斯基摩–阿留申语中,爱斯基摩语在形态上标记动词的语法地位和动词与主宾语的关系,阿留申语往往更依赖于固定的语序。 不同于爱斯基摩语,阿留申语不是作通型配列语言。阿留申语主语和宾语的标记与动词的及物性(即动词是及物动词还是不及物动词)无关;而是均以所谓通格名词尾缀标记。然而,如果理解补语(要么是动词的补语,要么是句中其他成分)缺失,动词就会以“回指标记”标记,主格名词则接受“相对格”标记。 阿留申语和爱斯基摩语形态的一个共同点是多式综合语的词法,这可以造出一些很长的词: Ting adaluusanaaĝiiĝutamasux̂takux̂.
简单句子有没有主语都可以。谓语可以是没有补语的动词、带系词的名词或前面接直接宾语和/或斜格短语或位置补语的通格动词。 论元的数量可据动词性派生词缀增减。从句的论元可变为后置语素,或变为照应语。 简单句子或末从句的动词可以有通格名词或第一/第二人称主格的主语。如果主语名词因可从语境中推知而被省略,那么动词就对主语回指: tayaĝu-x̂ awa-ku-x̂ 人-SG.ABS 工作-PRES-SG. “人正在工作” 位置名词是一类特殊、词义相近的名词,一般带方位格或离格;此时它们本质上属于后置介词。形态句法学上看,位置名词短语基本与所有格短语相同: tayaĝu-m had-an man-REL direction-LOC “向人来” 动词依语气屈折,如果是限定性的,则还依人称和数屈折。如果句子的名词性成分均被省略,人称/数的后缀与动词的主语一致: Piitra-x̂ tayaĝu-x̂ kidu-ku-x̂. 彼得-SG.ABS 人-SG.ABS 帮-PRES-3SG “彼得正在帮助人” 如果第三人称补语或其隶属部分被省略,就会在最后的动词上有指它的回指后缀,主语名词以相对格标记: Piitra-m kidu-ku-u. 彼得-SG.REL 帮-PRES-3SG.ANA “彼得正在帮他” 信息中超过一段被省略时,动词就与语法数最大的成分保持一致。这可能造成歧义: kidu-ku-ngis 帮-PRES-PL.ANA “他/她帮了他们”/“他们帮了他/她/他们” 与爱斯基摩语语法的比较 尽管阿留申语与爱斯基摩语言来自同一祖语,它们还是在漫长的演化中出现了显著的语言类型学差异。阿留申语的屈折形态经历了大规模简化,可能体现在原始爱斯基摩–阿留申语中,爱斯基摩语在形态上标记动词的语法地位和动词与主宾语的关系,阿留申语往往更依赖于固定的语序。 不同于爱斯基摩语,阿留申语不是作通型配列语言。阿留申语主语和宾语的标记与动词的及物性(即动词是及物动词还是不及物动词)无关;而是均以所谓通格名词尾缀标记。然而,如果理解补语(要么是动词的补语,要么是句中其他成分)缺失,动词就会以“回指标记”标记,主格名词则接受“相对格”标记。 阿留申语和爱斯基摩语形态的一个共同点是多式综合语的词法,这可以造出一些很长的词: Ting adaluusanaaĝiiĝutamasux̂takux̂. Ting adalu-usa--naaĝ--iiĝuta--masu--x̂ta--ku--x̂. 我(宾格) 谎--向--试着--再--可能--PFV--PRES--3SG 可能他又一次试图骗我。 註釋 參考文獻 Kraus, Michael E. (2007). "Native languages of Alaska". In:The Vanishing Voices of the Pacific Rim'', ed. by Osahito Miyaoko, Osamu Sakiyama, and Michael E. Krauss.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Sadock, Jerrold M. (2000). "Aleut Number Agreement". Presented at Berkeley Linguistic Society 26th Annual Meeting.
2010年6月7日,賈伯斯在蘋果全球開發者大會中發布iPhone 4。 2011年6月6日,乔布斯主持蘋果全球開發者大會,並推出Mac OS X Lion、iOS 5、iCloud等產品。这也是他最后一次在公开媒体上露面。同年10月4日,新任行政總裁提姆·庫克第一次主持產品發表會,並推出iPhone 4S。次日,10月5日下午3時左右,喬布斯於美國加州的寓所病逝,蘋果網站首頁換上喬布斯的黑白照片,哀悼喬布斯。而世界各地的蘋果支持者亦在蘋果零售店獻花。 後喬布斯時代(2011年–至今) 2011年8月24日,乔布斯辞去苹果公司首席执行官职位,董事会任命原首席运营官提姆·库克为公司的新任首席执行官,乔布斯当选为董事长。2011年10月5日,乔布斯病逝。庫克接手後並未對公司作出重大改變,大致上依照喬布斯時代的方向繼續營運公司。2012年1月10日,蘋果以5億美元收購以色列記憶體製造商Anobit,同時在當地設立研發中心。 2012年1月19日,蘋果發佈iBooks。這是喬布斯逝世後首次的發佈會,並由菲爾·席勒負責介紹新產品。同年3月蘋果推出iPad (第三代)。其後在8月份,蘋果公司市值升至6,240億美元,打破微軟於1999年創立的最高市值記錄。 2012年9月12日,蘋果公司發表了自2010年以來iPhone在設計上的第一個重大改變—iPhone 5,並推出自家的地圖軟件。他們首次通過使螢幕變長不變寬的做法,螢幕由3.5英吋增至4吋,在不影響單手操作的前提下擴大了iPhone的顯示範圍。手機螢幕的比例由3:2調整至接近16:9 。 2012年10月23日,蘋果發佈了iPad (第四代)、13吋Retina MacBook Pro,新一代Mac mini和新一代的iMac。除此之外,當日亦推出了7.9吋iPad mini,是自庫克上台以來第一個全新產品。蘋果於11月3日公布,在發佈會三天內的新iPad銷量達三百萬部。11月10日,蘋果宣布撤銷所有與HTC之間的訴訟,並與其簽訂一份十年長的授權協議。估計蘋果每年可因此額外獲利2.8億。 2012年12月,行政總裁庫克在全國廣播公司的節目上表示蘋果將會在美國開設一條新的生產線,一改以往全部產品均在中國組裝的習慣。這款產品在其後的全球軟體開發者年會上證實了是新款的Mac Pro。2013年5月16日,App Store下载量突破500亿次。全球用户平均每秒从App Store下载800个程式,而App Store内程序总數也超過了850,000款。 2013年6月10日,蘋果在全球軟體開發者年會上發佈OS X Mavericks、iTunes Radio音樂串流服務、全新圓筒型Mac Pro以及iOS 7。iOS 7的新設計的評語好壞參半,特別是備受爭議的新應用程式圖示設計。不過除圖示外新系統交由乔纳森·埃维負責設計,並在用戶界面上作出了重大改變,放棄舊有的擬物風格設計而改用簡約設計,顯示了蘋果在喬布斯離開後正嘗試改變舊有的風格。 2013年10月22日,蘋果於美国加州舊金山發佈新一代9.7寸的iPad Air ,與新一代7.9吋的iPad mini 2。 2014年5月28日,苹果公司以30亿美元收购高阶耳机与音乐串流服务业者Beats by Dr. Dre。 2014年9月9日,蒂姆·库克於蘋果發表會上宣布蘋果手錶結合了運動追蹤和健康相關功能,並能與iOS和其他蘋果產品與服務整合。蘋果宣布蘋果手錶將會推出三個系列:Apple Watch Sport、Apple Watch和Apple Watch Edition。這些系列的將由不同錶殼與錶帶的組合做出區別。手錶的許多預設功能必須依靠與iPhone連結才能運行(例如撥打電話和傳送簡訊),透過藍芽或Wi-Fi以無線的方式與安裝有iOS 8.2或更新版本的iPhone 5及後繼機種連結。 2014年10月16日,蘋果於美国加州舊金山發佈新一代9.7寸的iPad Air 2與新一代7.9寸的iPad mini 3。 2015年3月6日標普道瓊斯指數公司公佈,蘋果公司將取代AT&T,成為道指成份股。變動將於3月19日美股開盤时正式生效。 2015年6月9日,苹果宣布推出在线付费音乐服务Apple Music与网络FM频道Beats 1。 2017年9月12日,蘋果於蘋果新總部Apple Park裡的Steve Jobs Theater舉行新品發表會,正式發表了Apple Watch Series 3、Apple TV 4K、iPhone 8、iPhone 8 Plus和iPhone X。 2018年9月12日,苹果在新总部Apple Park中的史蒂夫·乔布斯剧院举行新品发表会,正式发表了Apple Watch Series 4、iPhone XS、iPhone XS Max和iPhone XR。 2018年10月30日,苹果在纽约召开发布会,发布了最新一代Macbook Air、Mac mini及iPad Pro。 2018年10月11日,蘋果以6億元收購德國戴樂格半導體有限公司Dialog Semiconductor Plc的部份股權,包括授權其電源管理技術、轉移部分資產以及輸送300名研發工程師給蘋果,拓展公司在歐洲的芯片業務,同時確保這家德國上市公司作為蘋果供應商的地位 2019年3月18日,苹果在其官方商城上架iPad Air和iPad mini。 2019年6月7日,WWDC2019召开,iOS更新到iOS13,macOS Catalina发布,watchOS 6和tvOS 13发布。久未得到更新的Mac Pro迎来升级。苹果还发布了新一代显示器——Pro Display XDR。 2019年6月27日,苹果宣布總设计师乔纳森·艾维即将离职。 2019年7月26日,蘋果以10億美元收購英特爾旗下的智能手機調制解調器業務,以及一系列專利和大約2,200名員工 2019年9月10日,在蘋果園區史蒂夫·賈伯斯劇院由CEO蒂姆·庫克發表iPhone 11 Pro及iPhone 11 Pro Max,並宣布新款iPad新系統iPadOS,發布的商品於2019年9月20日開始銷售。 2020年6月,因應-{zh-hant: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zh-hans: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在全球擴散,WWDC第一次改為在線上以預錄方式舉辦。蘋果發表了iOS 14、iPadOS 14、macOS Big Sur,並宣布將會花兩年時間將原本以Intel為核心的Mac電腦改為以蘋果晶片為核心。 2020年8月19日,苹果成为全球首家市值突破2兆美元的公司。 2020年10月14日蘋果發布首支5G iPhone-iPhone 12與iPhone 12 Pro系列。上市同日起,官方商店的新舊款手機將不提供耳機線以及充電器 2020年10月,为了加快向消费者交付设备的速度,Apple 宣布从2020年10月开始直接从其商店运送设备。该公司宣布使用其Apple Stores网络作为事实上的履行中心,将产品直接从商店运送到客户。 市值 2010年5月,苹果公司市值超过微软,成为全球市值最高的IT企业在此过程中,苹果公司在全球IT行业的影响力超过微软,并成为全球IT行业的领导者。2011年8月9日周二纽约股市盘中,苹果市值一度达到世界第一。2012年4月起,苹果以超过5,200亿美元的市值稳坐第一的位置。2012年9月19日,蘋果公司股價达到历史最高的705.07美元,之后开始逐渐回落,但目前股价和市值趋于稳定,市值重新升至第一。2013年9月30日,美國品牌顧問公司Interbrand公布「2013年全球百大最有價值品牌」排行榜,穩坐榜首十四年的可口可樂(Coca Cola)首度跌至第三,王座讓給去年亞軍蘋果公司(Apple)。 2014年11月26日,据华尔街日报报道,苹果公司市值超过7,000亿美元,再创历史新高,成为世界上股票市值最高的公司。(但同时也有人指出,如果考虑通货膨胀并进行调整,苹果并非史上市值最高的公司,如微软公司市值就曾达到9,000亿美元,但其市值却在6,000多亿美元。) 2017年5月9日,蘋果公司股價在盤中曾創下153.61美元的歷史新高,最終在美股收市時段後股價仍升4.05美元(2.72%),收市報153.01美元,市值突破8,000億美元,創下8,110億美元的歷史新高,據華爾街投資銀行Drexel Hamiton的分析員Brian White指出,隨著蘋果公司在今年秋季將會發佈新款智能手機iPhone 8及iPhone X,公司仍處於釋放升值潛力的階段,並預期未來12個月的市值有機會突破1兆美元(US$1 Trillion),成為全球首間萬億美元的上市科技公司,由於蘋果公司現時股份總數為52.13億股,若股價真的衝上202.00美元,市值將達到1.053兆美元,蘋果公司股價今年以來已累升約29%。 2018年8月2日,苹果公司股价突破208美元,并由此成为世界上第二个市值突破1兆美元的商业公司。(世界上第一个市值突破兆美元的公司是中國石油。) 2018年底至2019年初,苹果股价不断下滑,2019年1月3日,苹果股价大跌10%,创六年内最大跌幅,使得市值跌破7,000亿美元。大跌原因可能与中国市场疲软有关。苹果甚至不得不调低中国市场产品价格应对。 2022年初,受到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蘋果公司市值在1月3日盤中短暫突破3兆美元,成為世界上第一個達到這個里程碑的企業,距離突破2兆美元僅相隔16個月,反映投資人對蘋果產品、及其探索自駕車、虛擬實境等新市場發展的信心。 產品系列 內置應用程式 麦金塔 正在發售的Mac電腦: MacBook Air:超薄筆記型電腦,最初於2008年發布。 MacBook Pro:專業筆記型電腦,最初於2006年發布。 Mac Mini:迷你台式機,最初於2005年發布。 iMac:一體型,最初於1998年發布。 iMac
2014年11月26日,据华尔街日报报道,苹果公司市值超过7,000亿美元,再创历史新高,成为世界上股票市值最高的公司。(但同时也有人指出,如果考虑通货膨胀并进行调整,苹果并非史上市值最高的公司,如微软公司市值就曾达到9,000亿美元,但其市值却在6,000多亿美元。) 2017年5月9日,蘋果公司股價在盤中曾創下153.61美元的歷史新高,最終在美股收市時段後股價仍升4.05美元(2.72%),收市報153.01美元,市值突破8,000億美元,創下8,110億美元的歷史新高,據華爾街投資銀行Drexel Hamiton的分析員Brian White指出,隨著蘋果公司在今年秋季將會發佈新款智能手機iPhone 8及iPhone X,公司仍處於釋放升值潛力的階段,並預期未來12個月的市值有機會突破1兆美元(US$1 Trillion),成為全球首間萬億美元的上市科技公司,由於蘋果公司現時股份總數為52.13億股,若股價真的衝上202.00美元,市值將達到1.053兆美元,蘋果公司股價今年以來已累升約29%。 2018年8月2日,苹果公司股价突破208美元,并由此成为世界上第二个市值突破1兆美元的商业公司。(世界上第一个市值突破兆美元的公司是中國石油。) 2018年底至2019年初,苹果股价不断下滑,2019年1月3日,苹果股价大跌10%,创六年内最大跌幅,使得市值跌破7,000亿美元。大跌原因可能与中国市场疲软有关。苹果甚至不得不调低中国市场产品价格应对。 2022年初,受到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蘋果公司市值在1月3日盤中短暫突破3兆美元,成為世界上第一個達到這個里程碑的企業,距離突破2兆美元僅相隔16個月,反映投資人對蘋果產品、及其探索自駕車、虛擬實境等新市場發展的信心。 產品系列 內置應用程式 麦金塔 正在發售的Mac電腦: MacBook Air:超薄筆記型電腦,最初於2008年發布。 MacBook Pro:專業筆記型電腦,最初於2006年發布。 Mac Mini:迷你台式機,最初於2005年發布。 iMac:一體型,最初於1998年發布。 iMac Pro:專業一體型,最初於2017年發布。 Mac Pro:工作站台式機,最初於2006年發布。 Mac Studio:工作站台式機,最初於2022年發布。 蘋果公司為Mac電腦設計了多款配件,包括Pro Display XDR、Studio Display、巧控滑鼠、巧控鍵盤、巧控板等等。 iPod 2001年10月23日,苹果公司推出了iPod数字音乐播放器。此后又推出了几款新型号,iPod品牌的销量目前在便携式音乐播放器市场遥遥领先。截至2015年9月,iPod的出货量已超过3.9亿部。苹果公司与Nike合作推出Nike+iPod运动套装,跑步者能够通过iTunes和Nike+网站同步和监控他们的跑步情况。 2017年7月下旬,iPod Nano和iPod Shuffle停产,目前只剩下iPod Touch尚在发售。 2022年5月10日,蘋果正式宣布iPod Touch 7正式停產。 iPhone iPhone是首款採用的多點觸控技術智慧型手機第一代iPhone於2007年1月9日發表,並在同年6月29日正式發售,iPhone是現今蘋果公司销售量最多的產品。 iPad 是一个由苹果公司设计销售的平板电脑产品系列, 最早一款iPad在2010年4月3日,最初搭載蘋果公司的iOS(2010-2019年),最新的搭載iPadOS(2019年起)操作系统。 Apple Watch 2014年9月9日,苹果发布了首款Apple Watch带有健康和健身追踪功能的智能手表。 2014至2023年,苹果共发布了14款Apple Watch,分别为Apple Watch (第一代)、Series 1、Series 2、Series 3、Series 4、Series 5、SE、Series 6、Series 7、Series 8、Series 9、SE 2、Ultra和Ultra 2。 Apple TV AirPods 2016年9月7日蘋果秋季新品發布會上初次發布,不過該耳機因為開發原因導致延遲到2016年12月中才正式對外發售,而且因為供不應求,當時之運送等待時間達到至少6週之久。該耳機需要裝置執行iOS 10或watchOS 3以上的作業系統。AirPods可以自動通過iCloud同步,使得AirPods可以在執行macOS Sierra和watchOS的裝置之間自由切換。AirPods也可以通過藍牙4.0協定連結至其他裝置,包括執行Android系統的裝置。 2021年10月19日,蘋果發布第三代AirPods。 HomePod 2017年6月5日,苹果发布了首款智能音箱HomePod,于2018年2月9日开始发售。HomePod的底座有7个高音扬声器,顶部有一个4英寸的低音扬声器,以及6个用于语音控制和声音优化的麦克风。2020年10月14日,苹果发布了HomePod mini。2023年1月18日,发布了第二代HomePod。 Apple Vision Pro 2023年6月6日苹果WWDC23上初次发布,不过此产品只在2024年初在美国地区发售,作为苹果公司的第一款MR混合现实设备,Apple Vision Pro搭载了M2芯片用来运行visionOS,以及全新的R1芯片专门用于处理来自摄像头、传感器和麦克风的输入,在12毫秒内将图像流式传输到显示器。 軟體 苹果为自己的产品开发了自己的操作系统,包括用于Mac的macOS,用于iPhone和iPod Touch的iOS,用于iPad的iPadOS,用于Apple Watch的watchOS,以及用于Apple TV的tvOS。 针对iOS、iPadOS和macOS,苹果开发了iWork办公套件,包括用于写作的Pages、用于电子表格的Numbers和用于演示的Keynote。对于macOS,苹果还开发了iMovie和Final Cut Pro用于视频编辑,GarageBand和Logic Pro用于音乐创作。 苹果还通过iCloud提供在线服务,iCloud为大量用户提供云存储和同步,包括文档、照片、音乐、设备备份和应用程序数据,以及音乐流服务Apple Music和视频流服务Apple TV+。 公司高層行政主管 历任董事長 史蒂夫·乔布斯(1977年-1984年) 迈克·马库拉(1985年-1997年) 史蒂夫·乔布斯(1997年-2011年) 阿瑟·莱文森(2011年至今) 历任CEO (1977年-1981年) 迈克·马库拉(1981年-1983年) 约翰·斯卡利(1983年-1993年) (1993年-1996年) (1996年-1997年) 史蒂夫·乔布斯(1997年-2011年) 提姆·庫克(2011年至今) 批评与争议 注释
口腔音 短 i e o a 长 ii ee oo aa 鼻音 短 į ę ǫ ą 长 įį ęę ǫǫ ąą 西阿帕契语口腔元音转化成国际音标 i = [ɪ], ii = [iː], e = [ɛ], ee = [ɛː], o = [o], oo = [ʊː], a = [ɐ], aa = [ɑː]. 在西阿帕契语里,有一个惯例就是,正写为 o 或者oo 的元音在一些既定的环境下得写成u,这些环境不包括鼻元音,所以鼻音u 绝不会在正写法里存在。这个惯例持续至今(可能有点不一致)。 然而,在Harry Hoijer和一些其他美国语言学者的研究中,元音o 从来都写成 o. 相近地,纳瓦霍语也不用正写的 u ,一致写作元音o 在奇里卡瓦语和梅斯卡莱罗语里,这个元音在所有环境下写成u(包括鼻音化的ų) 其他惯例也有可能应用在其他阿帕契语言里。 音调 南德内语言都是有语调的语言。霍耶和其他语言学家分析后认为了南德内语言有4个音调(使用研美学者们的标音系统) 高 (标示为重音号 ´, 如: á) 低 (标示为沉音号 `, 如: à) 升调 (标示为变音号 ˇ, 如: ǎ) 降调 (标示为扬音号ˆ, 如: â) 升降调在这些语言里并不常见(经常存在于词素边界)也经常在长元音里出现,元音可以带音调,音节n也一样(如ń) 实际正写尝试着通过让重音符号只表示高音,同时不标地音来简化美洲标音系统。 如 高音调: á 低音调: a 所以以前的nìzìz 现在就改写成了niziz (注意i头上,没注音号了)。 另外,长元音的升调的表示方法为:第一个元音不标号,第二个用重音号标。降调反之亦然。 升调: aá (代替美洲标音系统: ǎ·) 降调: áa (代替美洲标音系统: â·) 鼻元音也带语调。表现为高声调的元音上的两个注音符号 ą́ (电脑录入时会有一些问题)最近,de Reuse (2006)发现西阿帕契语其实也有中间调,表现为长音符号¯, 如奇里卡瓦语中的 ō, ǭ. , 降调也存在于音节 n: n̂
—正写法(辅音) 下图为对南德内语支发音的正写法 国际音标拼写 国际音标拼写 国际音标拼写 国际音标拼写 [t] d [tʰ] t [tʼ] t’ [ j ] y [k] g [kʰ] k [kʼ] k’ [h] h [ts] dz [tsʰ] ts [tsʼ] ts’ [ʔ] ’ [tʃ] j [tʃʰ] ch [tʃʼ] ch’ [l] l [tɮ] dl [tɬʰ] tł [tɬʼ] tł’ [ɬ] ł [p] b [pʰ] p [ⁿb] b/m [ⁿd] d/n/nd [s] s [ʃ] sh [m] m [n] n [z] z [ʒ] zh [ˀm] ’m [ˀn] ’n [x] h [ɣ] gh 以下是一些书写惯例。 1.摩擦音[h]和[x]都写成 h 2.摩擦音[x]一般写成h,但如果它跟在o后面,就也许得写成hw,尤其是在西阿帕契语里(有可能读成[xʷ]) 3.摩擦音 [ɣ] 大部分时间写成gh , 但在 i 和 e 前得写成 y (有可能读成 [ʝ]), 在 o 前又得写成 w (还可能读 [ɣʷ]). 4.所有元音开头的词语都带一个声门闭塞音’ [ʔ].但这个音从来不会在词语的开头写出来。 5.有些音里头是读d 还是 n 还是 nd 这还得看说话的人的口音儿,这代表着上表中的[ⁿd],在很少的词里,b 和 m 同理。 6.在很多词里,n可以作为一个音节[n̩].单独存在,但在拼写的时候不会明确表出。 元音 南德内语言有4个元音(以下依旧按标准写法写出) 前 中 后 高 i 中 e o 低 a 这些元音或短或长或走嘴或走鼻子。鼻元音也用鼻音钩(<)来代表。在西阿帕契语、纳瓦霍语、梅斯卡莱罗语、奇里卡瓦语和吉卡利拉語裡,如果是鼻元音就用下划线把那个元音标上。那么结果就成了底下这张表里的16个不同的元音。 高-前 中-前 中-后 低-中 口腔音 短 i e o a 长 ii ee oo aa 鼻音 短 į ę ǫ ą 长 įį ęę ǫǫ ąą 西阿帕契语口腔元音转化成国际音标 i = [ɪ], ii = [iː], e = [ɛ], ee = [ɛː], o = [o], oo = [ʊː], a = [ɐ], aa = [ɑː]. 在西阿帕契语里,有一个惯例就是,正写为 o 或者oo 的元音在一些既定的环境下得写成u,这些环境不包括鼻元音,所以鼻音u 绝不会在正写法里存在。这个惯例持续至今(可能有点不一致)。 然而,在Harry Hoijer和一些其他美国语言学者的研究中,元音o 从来都写成 o. 相近地,纳瓦霍语也不用正写的 u ,一致写作元音o 在奇里卡瓦语和梅斯卡莱罗语里,这个元音在所有环境下写成u(包括鼻音化的ų) 其他惯例也有可能应用在其他阿帕契语言里。 音调 南德内语言都是有语调的语言。霍耶和其他语言学家分析后认为了南德内语言有4个音调(使用研美学者们的标音系统) 高 (标示为重音号 ´, 如: á) 低 (标示为沉音号 `, 如: à) 升调 (标示为变音号 ˇ, 如: ǎ) 降调 (标示为扬音号ˆ, 如: â) 升降调在这些语言里并不常见(经常存在于词素边界)也经常在长元音里出现,元音可以带音调,音节n也一样(如ń) 实际正写尝试着通过让重音符号只表示高音,同时不标地音来简化美洲标音系统。 如 高音调: á
生态 由于岛上长期与邻近大陆隔离,马达加斯加拥有的丰富动植物种类中有许多都是该国独有,近90%是特有种。如狐猴(一种灵长类原猴亚目),肉食性的马岛长尾狸猫和大量鸟类。一些生态学家因这种独特的生态系统而将马达加斯加称为“第八大洲”,保护国际也将该岛列为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 马达加斯加拥有1万4883种植物物种,其中80%为其独有,包括5个植物科。例如龙树科包含有4个属和11个种,只存在于该国西南部的多刺灌木林中。全世界所有的棒锤树属中有八成为岛上独有。马达加斯加共有860种兰科植物,其中四分之三是特有种,全世界共计8种猴面包树属中就有6种只能在这里看到。岛上还有约170种棕榈科植物,相当于整个非洲大陆该科物种数的三倍,其中还有165种为独有。许多原生植物都用来制成草药,可以治疗多种疾病。例如马达加斯加非常具有标志性的植物马达加斯加长春花能够提炼出硫酸长春碱和长春新碱,可以用来治疗霍奇金淋巴瘤和白血病等多种癌症。当地称为“”的旅人蕉独产于该国东部雨林,该国国徽和马达加斯加航空公司的商标上都有这种花。 与植物一样,马达加斯加的动物同样种类繁多,并且有很大的比例属独有物种。保护国际称狐猴是“马达加斯加的哺乳动物旗舰物种”。由于没有猴等竞争对手,这一灵长目动物已经适应了大范围的栖息环境,发展出许多个物种。截至2012年,该国经正式文献记录一共拥有103个狐猴种或亚种,其中39种是在2000到2008年间由动物学家发现的。几乎所有的狐猴都是罕见、易危或濒危物种。自人类到达马达加斯加后,已有至少17种狐猴灭绝,这些种都比幸存的种体型要大。还有其他多种哺乳动物属马达加斯加独有,如马岛长尾狸猫等。岛上共记载存在超过300种鸟类,其中超过60%(包括四个科,42个属)为特有种。还有一些科和属的爬行动物已在马达加斯加发展出了超过260个物种,其中90%以上属岛上独有(还包括一个完全独有的科)。全世界所有的变色龙种类中,有三分之二在该岛上安家落户,其中包括已知最小的迷你变色龙(與最龐大的帕爾森氏變色龍),还有研究人员指出,马达加斯加可能是所有变色龙的发源地。该国的特有鱼类包括两个科,14个属和上百个物种,其中大部分生活在岛上的淡水湖与河流中。虽然对马达加斯加的无脊椎动物研究进展缓慢,但研究人员已经在已知物种中发现很高比例的特有种。岛上的全部651种陆栖蜗牛,以及大部分蝴蝶、金龟子、草蛉、蜘蛛和蜻蜓都是其独有物种。 环境问题 人类活动已经威胁到马达加斯加动植物的多样性。从约2350年前人类来到岛上后,这里已经失去超过9成的原始森林。这些森林大部分都是由最早定居该国的人类使用一种名为“”的刀耕火种传统农业所毁。马达加斯加农民接受并继续沿用先辈的做法,这样不但能获得实际性的农业利益,还能表现文化上对繁荣、健康的向往和对祖先的尊崇。从近1400年前开始,随着岛上人口密度上升,相应的破坏也随之加速。到16世纪时,中部高地的原始森林已基本消失。岛上在约1000年前引入牛群,其规模不断增长;人类一直需要使用木炭作为煮食燃料,同时咖啡在过去一个世纪里成为越来越重要的经济作物;以上多个因素共同影响,导致近年来当地森林覆盖率不断降低。仅按保守估计,从20世纪50年代到2000年,岛上的原始森林就减少约40%,并且残余的森林密度也减少80%。野生动物保护面临重重困难,除传统农业耕种外,受保护森林也遭到非法采伐,国家还会批准对国家公园内的珍贵木材进行采收。虽然2000至2008年间,当时的总统马克·拉瓦卢马纳纳对收集珍贵木材的行为下达了禁令,但从2009年1月起,这一做法获得新任国家元首安德里·拉乔利纳领导政府的重新授权,并且有着大幅的增长,这主要是因为拉瓦卢马纳纳下台后,马达加斯加政府获得的捐助减少,珍贵木材也就成为国家财政收入的一个主要来源。预计到2025年时,该国除保护区和东部最陡峭山坡外所有的热带雨林都将被砍伐殆尽。 栖息地破坏和人类的捕猎已对马达加斯加的许多独有物种构成威胁,其中部分已经灭亡。岛上特有的巨型鸵鸟科鸟类象鸟就很可能是因遭到偷猎者的猎杀并将其产下的大型蛋作为食品而在17世纪或更早时灭绝。许多巨型狐猴物种都在人类拓荒者来到岛上后消失,过去几个世纪里,不断增长的人口给狐猴栖息地造成更大的压力,部分人类还会捕食狐猴,这都造成多个物种的灭亡。2012年7月进行的一次评估发现,2009年政变后对自然资源的采伐已经给岛上的野生动物造成严重后果:90%的狐猴物种受到灭绝的威胁,这在所有哺乳动物群中所占比例最高。其中又有23种成为濒危物种。与之相比,之前于2008年所进行的同类调查表明,存在灭绝风险的狐猴种类只有38%。 2003年,拉瓦卢马纳提出倡议,将岛上的自然保护区面积扩大到原有的三倍以上,即超过6万平方公里,占全岛陆地面积的10%。截至2011年,全国受到保护的区域包括五个严格自然保护区()、21个野生动物保护区()和21个国家公园()。2007年,有六个国家公园以阿钦安阿纳雨林之名共同成为世界遗产,分别是马洛杰基国家公园、马苏阿拉国家公园、拉努马法纳国家公园、扎哈莫纳国家公园、安多亚耶拉国家公园和安德林吉特拉国家公园。但是,还是有地方木材商从马洛杰基国家公园的受保护雨林中采伐稀缺的花梨木,再将这种木材出口生产高档家具和乐器。为了提高公众对马达加斯加环境所面临挑战的认知,国际野生生物保护学会于2008年6月在纽约的布朗克斯动物园进行一次名为“马达加斯加!”()的展览。 政府 结构 马达加斯加是一个半总统代议民主多党制共和国,民选总统是国家元首,并由其选择总理,总理向总统推荐内阁部长人选。根据宪法规定,行政权由政府行使,立法权则属部长级内阁、参议院和国民议会,不过在现实中,后两院在立法上并没有多少实际权力和作用。宪法规定行政、立法和司法分支相互独立,总统必须经民选选出,任期五年,最多可任职三届。 马克·拉瓦卢马纳纳在2006年12月3日举行的总统大选中成功取得连任,但他的权力在2009年的政变发生后被迫移交安德里·拉乔利纳。上一次总统大选于2013年底举行,埃里·拉乔纳里马曼皮亚尼纳当选,结束2009年政变导致总统权力违宪地移交安德里·拉乔利纳后,马达加斯加连续4年多没有经合法选举当选国家元首的历史。国民议会议员也是由公众投票选出,共127人,任期5年。参议院共有33位成员,任期6年,其中22人由地方官员选出,11人由总统指派。拉乔利纳在2009年3月掌权后立即解散国民议会和参议院,导致整个国家没有宪法立法机构。地方层面上,全岛共分为22个区,每个区都各由一名区长及区议会管理。区下又进一步细分成县和公社。司法部门主要仿照法国法系,分为高等宪法法院、高等司法法案、最高法院、上诉法院、刑事法庭和初审法庭。这些遵循欧陆法系的法院缺乏快速并透明地在司法体制下审理案件的能力,经常导致被告需要经过冗长的审前拘留,并且监狱的卫生状况不佳,人满为患。 塔那那利佛是马达加斯加的行政首都,也是人口最多的城市。该市坐落在高原地区,接近岛上的地理中心。梅里纳人国王安德里安贾卡在公元1610到1625年间将塔那那利佛定为伊默里纳王国的首都,这里原本还曾是瓦赞巴的首都,位于阿纳拉曼加山顶。19世纪初,梅里纳人的统治范围逐渐扩大,邻近的马达加斯加人都成为马达加斯加王国的臣民,塔那那利佛也几乎成为整个岛屿的政治中心。1896年,法国殖民者将这座城市作为其殖民统治的中心。1960年马达加斯加独立后,该市仍然保留着首都的地位。截至2011年,全市人口估计达到130万,安齐拉贝、图阿马西纳和马哈赞加分别以50万、45万和40万人排在其后。 行政区划 法国殖民当局于1946年把马达加斯加分为6个行政省(),以便进行分权管理。2004年,这6个省又进一步划分成22个大区()。根据2007年马达加斯加宪法公投的结果,原有的6个省予以撤消,大区也就相应成为最高级别的地方行政单位。大区之下又进一步细分成119个县、1579个公社(乡镇)和17485个社区(村落)()。2010年通过的新宪法再次恢复了原先6个省的建制,但大区仍然保留,在省级政权机构产生之前,大区实际行使一级行政区功能。2021年8月11日,马达加斯加设立第23个大区。 政治 自1960年从法国独立后,马达加斯加的政治过渡先后伴随着众多的民众抗议、几次存在争议的选举、一次弹劾、两次军事政变和一次暗杀。岛上经常出现长时间的政治危机,这无论是对地方经济、国际关系还是人民的生活水平都存在不利影响。2001年总统大选后,在任总统拉齐拉卡和新当选的拉瓦卢马纳纳各自的支持者进行长达7个多月的对峙,马达加斯加为此损失数百万美元的旅游业和贸易收入,基础设施也受到破坏,多座桥梁遭炸毁,还有许多建筑物受到纵火的破坏。2009年初,安德里·拉乔利纳主导一系列反对拉瓦卢马纳纳的抗议活动,这些活动之后蒙上暴力的阴影,导致超过170人被杀。 2009年3月起,该国进入拉乔利纳执政的过渡时期,这场政变导致许多双边捐助国和政府间组织冻结对马达加斯加的援助,并且暂停双边的正常外交关系。该国经济发展因此停滞不前,许多在之前政府领导下取得的成果也付诸东流。除此以外,马达加斯加的现代政治也因梅里纳人在19世纪对沿海各国的征服而蒙上阴影。高地和沿海地区居民间随之产生的紧张关系已经周期性地造成多起暴力事件的爆发。 马达加斯加是1963年成立的非洲统一组织创始成员国之一,但却历来徘徊在主流非洲事务的边缘。2002年,非洲统一组织解散,非洲联盟取而代之。 由于2001年总统大选结果的争议,马达加斯加未能获准出席首届非洲联盟首脑会议,一直到14个月后才得以重新加入非洲联盟。2009年3月,马达加斯加又因行政权力违宪地移交拉乔利纳而遭非洲联盟暂停其成员国资格。 马达加斯加是国际刑事法院成员。截至2014年4月,共有11个国家在该国设有大使馆,其中包括法国、英国、美国、中华人民共和国和印度。 马达加斯加的人权受宪法保护,该国还签署包括世界人权宣言和儿童权利公约在内的多项国际协定。宗教信仰、少数族裔和性别群体都受法律保护。结社和集会自由同样受到法律保证,但在实际操作中,偶尔会出现政府拒绝对公众集会发出许可来阻碍政治示威的情况。与其他相应法律保障较少的国家相比,该国治安部队使用酷刑,或者国家动用武力镇压的情况较为罕见,不过军方和警察仍然存在任意逮捕或是贪污腐败的问题。拉瓦卢马纳纳于2004年建立了反腐败部门“”(音译“比安科”),令塔那那利佛的低级别官员官僚腐败比例明显降低,但高级别官员还没有受到过该部门的起诉。 军事和治安 16世纪期间,马达加斯加岛上随着萨卡拉瓦人、梅里纳人及其他族裔群体的兴起而开始出现常备军,起初其配备的武器仅限于矛,但后来逐渐有了火枪、大炮和其它武器。到了19世纪初,由梅里纳人统治的马达加斯加王国已经拥有高达3万武装军人组成的部队,将岛上大部分区域都纳入其控制范围。19世纪下半叶,法国对岛上沿海城市展开进攻,促使当时的总理赖尼莱亚里沃尼寻求英国援助,帮助对梅里纳王室军队加以训练。但英国军事顾问的训练和领导并不足以让岛上军队与法国的先进武器装备相抗衡,塔那那利佛王宫受到攻击后,部队随之被迫投降,马达加斯加也在1897年沦为法国的殖民地。 1960年,马拉加什共和国从法国独立,该国的武装部队(包括陆军、海军和空军)也伴随着政治独立和主权一起恢复。自此马拉加什军队还没有与任何国家发生过冲突,除了在政治动荡时期偶尔介入恢复秩序外也没有参与过任何国内的暴力冲突。海军中将迪迪安·拉齐拉卡执政时期,第二共和国所有青年公民无论性别都需强制服兵役,这一政策从1976年起执行,一直到1991年中止。武装部队听从内政部长的指示,即便是在政治危机时候也基本上保持中立。例如存在争议的2001年总统大选出现旷日持久的僵局后,军方仍然拒绝以表态支持任何一位候选人进行干预。但马达加斯加武装部队在2009年打破这一传统,部分军队选择向当时的塔那那利佛市长安德里·拉乔利纳叛变,支持他强迫拉瓦卢马纳纳交出总统权力。 内政部部长是国家警察部队、准军事部队(宪兵队)和秘密警察的负责人。警察和宪兵驻扎在地方,并由地方进行管理。但截至2009年时,全国所有的公社中可以获得这些安全部队服务的还不到三分之一,大多数公社连任何保安警力的地方总部都没有。名为“”,由长者和其他受尊重人物组成的传统社区法庭仍然是包括农村在内那些国家相应服务还不到位地区实现司法正义的重要环节。从历史上看,马达加斯加岛一直比较安全,暴力犯罪率低,大部分犯罪活动仅限于扒窃或小偷小摸之类的机会型犯罪,但是儿童卖淫、人口贩卖和大麻等非法药物的种植和销售犯罪比例都呈现上升趋势。2009年起,该国对警察部队的预算进行削减,严重影响了国内的安全局势,导致之后几年里犯罪活动的急剧增加。 经济 2009年,马达加斯加的国内生产总值估计为86亿美元,人均438美元。约69%的人口生活水平低于每天一美元的国家贫困线,属最不发达国家。马达加斯加第一共和国在经济规划和政策上受到法国的很大影响,后者也是其主要贸易伙伴。主要产品均通过全国各地的生产者和消费者合作社进行生产和分售。政府通过农村发展计划和国营农场等措施提高大米、咖啡、丝绸、牛和棕榈油的产量。民众对这些政策不满是导致全国演变成推行社会主义和马克思主义第二共和国的关键因素,原本私营的银行和保险业均予国有化,纺织、棉花、能源、进出口贸易和航运等行业由国家垄断,或由国家控制。随着出口量下降,马达加斯加的经济迅速恶化,工业产值下跌75个百分点,通货膨胀和国债规模飙升,农村人口的生活水平很快降至仅能维持生存的程度,全国出口收入中有过半花费在债务还本付息上。 1982年,马达加斯加宣告破产,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迫使该国政府接受结构调整政策,允许经济自由化,由国家控制的行业也在20世纪80年代逐渐私有化。1991年的政治危机导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都中止对岛上提供的援助。扎菲无法满足恢复援助的相应条件,他试图为国家吸引其它形式的收入来源,但未能成功。之后扎菲受到弹劾,马达加斯加建立临时政府,援助也再度恢复。2004年拉瓦卢马纳纳统治时期,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同意核销该国的一半债务。2005年,符合一系列经济、施政和人权严格准则的马达加斯加成为第一个从千年挑战账户受益的国家。 2011年,农业部门贡献了全国的29%,制造业则占15%。马达加斯加的经济增长主要来源于旅游业,农业和采掘业。旅游业主要聚焦小生境生态旅游市场,以该国独特的生物多样性,未受污染的自然栖息地,国家公园和狐猴物种为卖点。2008年造访马达加斯加的游客人数估计达到36.5万,但这一行业因2009年的政治危机而受到严重影响,2010年的游客人数已急剧下滑至18万。 自然资源和贸易 马达加斯加的天然资源主要包括各种未加工的农产品和矿产资源。包括拉菲草、渔业和林业在内的农业部门是国家经济的重要支柱。该国是世界上主要的香草、丁香和依兰供应国。其它重要农产品包括咖啡、荔枝和虾。主要的矿产资源包括各类贵重宝石和半宝石,目前马达加斯加的蓝宝石供应量占到全世界的一半,这些矿产是于20世纪90年代末在伊霍羅貝區小镇依拉卡卡()附近发现的。岛上拥有世界上储藏量最大的钛铁矿之一,并且还有煤、铁、钴、铜、镍和铬铁矿等重要矿藏。采矿业已有多个重大项目正在进行,石油和天然气行业预计将大幅促进国家经济发展。这其中还包括由力拓集团在陶拉纳鲁附近开采的钛铁矿和锆石重矿砂,谢里特国际在穆拉曼加附近提取,并在图阿马西纳附近加工的镍,以及马达加斯加石油公司在齐米鲁鲁()和贝莫兰加()进行的陆上巨型重油矿藏开发。 2009年,马达加斯加的出口占到的28%,其中大部分来源于纺织业、渔业、贝类、香草、丁午及其它食品。法国是该国的主要贸易伙伴,美国、日本和德国也与岛上有着很强的经济联系。2003年5月,马达加斯加-美国商业理事会成立,这是一个与美国国际开发署和马达加斯加工匠及生产商之间的合作组织,旨在为当地手工艺品出口到国外市场提供支持。对食品、燃料、资本货物、车辆、消费品和电子产口的进口额度估计占到52%的,该国的主要进口来源包括法国、中国大陆、伊朗、毛里求斯、日本和香港。 基础设施和媒体 截至2010年,马达加斯加拥有约7617公里的铺设公路,854公里铁路和432公里通航水道。该国大部分道路未经铺砌,到了雨季就会无法通行。国道大部分都经过铺设,用于连接首都和六大区域性城市,略经铺设和未铺砌的道路则连接到每个区人口稠密的城镇。岛上有多条铁路,将首都塔那那利佛与图阿马西纳、安巴通德拉扎卡和安齐拉贝连接起来,还有几条线路从原菲亚纳兰楚阿省连接到马纳卡拉。东海岸的图阿马西纳是全国最重要的海港。马哈赞加和安齐拉纳纳的港口由于位置偏远,利用率要低得多。艾奥拉()是岛上最年轻的港口,于2008年由力拓集团建成,并由其单独管理,该港口预计将于2038年左右,该公司在陶拉纳鲁附近的采矿项目完成时划归国有。马达加斯加航空公司在岛上的许多小支线机场提供服务,这也是道路在雨季受到冲刷后人们前往许多偏远地区的唯一途径。 国家一级的自来水和电力服务由政府服务商吉拉马()提供,但这无法覆盖全国人口。截至2009年,只有6.8%的社区可以用上吉拉马提供的自来水,9.5%的社区能用上其提供的电。全国供电中56%来自水力发电厂,另外44%则需动用柴油发电机。移动电话和互联网接入在城市地区较为普及,但农村仍然很有限。只有约30%的地区能够通过移动电话或陆上线路获得国内几家私营电信网络的服务。 无线电广播仍然是马达加斯加人获取国际、国内或地方新闻的主要途径,但在全岛各地都能收听的只有国营广播电台。全国还有数百家公共或私营电台,向当地或区域范围提供替代国家广播电台节目的选择。除了国家电视频道外,岛上还有多个私营电视台播出地方和国际节目。马达加斯加的政党或政治家本人往往拥有媒体,例如拉瓦卢马纳纳就是媒体集团的掌控人,拉乔利纳则拥有媒体集团,各自的报道也造成政治上的两极分化。新闻媒体历来在批评政府方面受到不同程度的审查压力,记者有时会受到威胁和骚扰,媒体也曾定期被迫关闭。2009年后,有关媒体审查的指控有所增多,指称该国针对政治批评的限制呈加剧趋势。进入21世纪以来,马达加斯加的互联网访问量出现显著增长,2011年12月,估计全国有35.2万居民从自己家里或是全国众多的网吧中访问互联网。 卫生 马达加斯加各地都建有医疗中心、诊所或医院,不过主要还是集中在城市地区,特别是塔那那利佛市内。许多人仍然无法获得医疗服务,除了医疗费用相对于该国人民的平均收入来说仍然过高以外,经过培训的医疗专业人员数量还非常地少。2010年,拥有2200万人口的马达加斯加一共只有3150位医生、5661名护士、385位社区卫生工作者、175个药剂师及57名牙医,每一万人口平均只拥有3张病床。2008年的政府开支中有14.6%直接划归医疗部门,约70%的医疗費用由政府出资,另外30%则源于国际捐赠或其他私人来源。政府在每个公社都至少开设一家基本卫生中心。私营医疗机构基本集中在城市地区,特别是中部高地的城市区域。 虽然存在这些障碍,但马达加斯加的医疗服务在过去20年中已呈现改善趋势。儿童接种乙型肝炎、白喉和麻疹疫苗的平均比例在此期间上升60%,基本医疗服务和治疗普及率雖低,但也在不断上升。2009年,平均每位马达加斯加妇女生育4.6个孩子,与1990年的6.3个相比已有明显下降。不过2011年时少女怀孕率达到14.8%,远高于非洲平均水平,并且也是人口迅速增长的重要因素。2010年,孕产妇死亡率为每10万活产儿中440例,与1990年的484.4例相比有所下降,但与2008年的373.1例相比又有所上升,表明2009年政变发生后围产期保健存在问题。2011年时,该国的婴儿死亡率为每1000名活产儿41例,五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则是每1000名活产儿61例。血吸虫病、疟疾和性传播疾病在马达加斯加很常见,但艾滋病感染率与非洲大陆的许多国家相比还是比较低,只占成年人口的千分之二。疟疾死亡率为每10万人中有8.5人死亡,在非洲各国中属比例最低之列,这部分是因为岛上使用经杀虫剂处理过蚊帐的比例也是非洲最高的。另据世界衛生組織2011年4月公佈的數據顯示,该国男性的预期寿命为64.9岁,女性68.1歲,男女平均壽命66.5歲,在全球排名第131。 2017年,马达加斯加城市地区爆发腺鼠疫,造成74人死亡。 教育 19世纪前,马达加斯加没有正式的教育制度,主要传授的都是实用技能,以及包括尊重祖先与长辈的社会和文化价值观。1818年,伦敦传道会会员在图阿马西纳建立第一所正式的欧式学校。传道会受到拉达马一世的邀请,在伊默里纳王国各地建立学校,向贵族儿童传授基本的读写和算术技能。1835年,这些学校遭腊纳瓦洛娜一世关闭,但在她死后的数十年里又重新开放并得到扩张。到19世纪末成为殖民地前,马达加斯加的学校体系已在撒哈拉以南非洲处于最发达、最现代之列。进入殖民地时期后,沿海地区的学校覆盖率有所增长,法语和基本工作技能成为课程重点。独立后,虽然许多民众希望与以前的殖民国完全分离,但马拉加什共和国在包括教育的各个方面都对法国有较大程度的依赖,学校继续沿用法语作为教学语言,许多法国教师也继续任教。到了马达加斯加民主共和国时期,包括法国在内的外国教师都遭到驱逐,马达加斯加语成为教学语言,大批年轻干部在强制性的两年国民服役政策规定下经快速训练后被派到偏远的农村学校任教。这一人称“(馬拉加什化)”的政策适逢严重的经济衰退,导致教育品质大幅下降。在这段时间里接受教育的学童普遍未能掌握包括法语在内各个学科的的技能,因此很难找到工作,许多人被迫在非正规市场或是黑市中从事低薪资的职业,在贫困的泥潭里越陷越深。除了阿尔贝·卡菲担任总统的1992到1996年外,拉齐拉卡于1975至2001年两度掌权期间都一直没能给全国的教育事业带来显著的改善。 拉瓦卢马纳纳执政时期(2002至2009年),教育成为政府的优先关注项目,该国目前对6至13岁儿童实行免费义务教育。小学学制五年,然后是四年的初中和三年的高中。马达加斯加在拉瓦卢马纳纳的第一个任期里新建数以千计的小学,还新增大量教室,旧建筑经过翻新,全国还招募和培训数万名小学教师。小学不再收取学费,还会给学生發放包含基本学习用品的包裹。政府确保每个社区都会有至少一所小学,每个公社都至少有一所初中。每个较大的城市中心都会建有至少一所高中。全国公立大学的三个分支分别位于塔那那利佛(1961年建立)、马哈赞加(1977年建立)和菲亚纳兰楚阿(1988年建立),还有多所公立教师培训学院、私立大学和技术学院予以补充。 教育资源的增多带来了普及率的提高,从1996至2006年,马达加斯加的入学率翻了超过一番。但由于教育质量不佳,留级和辍学率都很高。拉瓦卢马纳纳的第二个任期期间,教育政策的关注重点转移到教育质量上。例如最低教育标准的提高,要求招聘的小学教师至少要拥有初中毕业证书,初中教师则至少要有高中毕业证。教师培训方案也做出改革,令其教学方式从传统的说教式向以学生为中心的方法转变,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对课堂的参与度。2008年时,公共教育支出占政府开支总额的13.4%,相当于的2.9%。该国的小学教室仍然超员,到2010年时,平均每40名学生才拥有一名教师。 人口 种族多样性 截至2016年,马达加斯加的人口約有2500万。马达加斯加人占到全国人口的9成以上,并且通常可进一步分成18个种族。21世纪初进行的研究结果表明,马达加斯加人的基因组成中南岛民族和班图人大约各占一半,不过也有一些社区的人口基因显示南岛或班图人,亦或阿拉伯、印度及欧洲血统占优势。中部高地的梅里纳人中起源于南岛民族的比例最高,这一民族占到马达加斯加人总数的26%,远超其他任何种族;沿海某些社区的居民中祖先为班图人的相对较多。所有沿海民族团体中以贝齐米萨拉卡人最多,占全国人口的14.9%,其后分别是各占6%的齐米赫蒂人和萨卡拉瓦人。 马达加斯加的少数族裔有华人、印度人和葛摩人,还有很少的欧洲血统居民,其中以法国最多。20世纪后期,这些少数族裔的人口因移民潮以及偶尔出现的种族暴力活动而有所减少,如1976年葛摩人就因马哈赞加发生的反科摩罗暴动而外逃。相比之下,马达加斯加人的移民数量从未出现过大幅波动。欧洲人的数量自马达加斯加独立后一直在下降,从1958年的6万8430人减少到30年后的1万7000人。20世纪80年代中期,整个马达加斯加估计生活有2万5000名葛摩人,1万8000名印度人和9000名华人。
到1600年时,中部高地的贝齐寮人王国开始出现灌溉水田,一个世纪后,梯田已扩展到邻近的整个伊默里纳王国。17世纪时,土地耕种和瘤牛放牧需求不断增加,在很大程度上把中部高地的森林生态系统转变成草原生态系统。大约在600至1000年前来到中部高地的梅里纳人在口述历史中称,他们的先辈曾在这里碰到已经在此定居的瓦赞巴(),这些人可能是在更早时期来到马达加斯加,但技术上较为落后的南岛民族后裔。16世纪到17世纪上半叶,瓦赞巴在梅里纳人国王安德里亚门尼罗()、拉兰博()和安德里安贾卡()统治时期不是被同化,就是遭驱逐出了中部高地。如今,许多传统马达加斯加群落都将瓦赞巴神明尊称为“”,意为“土地主人的先祖”。 人类定居马达加斯加后,该岛在早期的几个世纪里一直都是印度洋重要的跨洋贸易枢纽。阿拉伯人在公元10世纪或更早的时候已经沿西北海岸建立了多个贸易站,他们还开始马达加斯加的文字记载历史。阿拉伯人带来伊斯兰教、阿拉伯文字(用来以书面形式转写马达加斯加语,人称“”)、阿拉伯占星术等多种文化元素。1500年,葡萄牙船长第奥古·迪亚士看到这座岛,这也是欧洲人首次接触马达加斯加。17世纪下半叶,法国人沿该岛东海岸建立多个贸易站。 大约从1774年开始一直到1824年间,马达加斯加成为海盗和欧洲商人的重要据点,其中又以那些涉足跨大西洋奴隶贸易者为甚。一些历史学家认为,马达加斯加东北近海的布拉哈岛就是传说中的海盗乌托邦莱伯塔利()。许多欧洲水手都在该岛沿岸遭遇船难,罗伯特·德鲁里()就是其中之一,他的日志是18世纪为数不多的几部描写马达加斯加南部生活的文学作品之一。通过海上贸易获得的财富刺激岛上有组织王国的兴起,有一些到17世纪时已经发展得相当强大,其中包括东海岸的贝齐米萨拉卡人联盟和西海岸梅纳贝与博伊纳()的萨卡拉瓦人酋邦。大约也就在同一时期,中部高地还出现以塔那那利佛为首都,受国王安德里亚门尼罗统治的伊默里纳王国。 马达加斯加王国 17世纪初,梅里纳人建立了伊默里纳高地王国,与各个沿海王国相比,这个王国起初很弱小。18世纪初,国王安德里亚马辛纳瓦罗纳()将王国分成四份,分别交给自己的四个儿子,整个王国因此更加衰弱。经过近一个世纪的交战和饥荒,国王安德里亚南普伊奈梅里纳重新统一了伊默里纳王国。王国起初的首都是安布什曼加,之后迁至塔那那利佛。在安德里亚南普伊奈梅里纳的统治下,伊默里纳王国迅速壮大并吞并周围的公国。他统一全岛的志向基本上是由儿子兼继承人拉达马一世()完成,大英帝国政府尊称拉达马是马达加斯加国王。拉达马与大英帝国驻毛里求斯总督于1817年缔结条约,废除利润丰厚的奴隶贸易,以换取英国的军事和财政援助。从1818年起,来自伦敦传道会的工匠、传教士和使节陆续抵达,其中包括詹姆斯·卡梅隆()、大卫·琼斯()和大卫·格里菲斯()在内的关键人物,他们在此建立学校,用罗马字母转写马达加斯加语,翻译《圣经》,还给岛上带去许多新的技术。 女王腊纳瓦洛娜一世(1828至1861年在位)继承拉达马一世的王位后,面对英国不断变本加厉的政治和文化侵占作出强烈的反应,她颁布旨令,禁止基督教在马达加斯加传播,并通过施压迫使大部分外国人离境。继续留在伊默里纳生活的让·拉博德()为岛上的封建王朝发展军工和其他行业;还有法国冒险家和奴隶贩子约瑟夫·弗朗索瓦·兰伯特(),他与当时的王子拉达马二世签署一项名为《兰伯特约章》,但存在争议的贸易协定。拉达马二世(1861至1863年在位)继承母亲的王位后试图缓和女王的严厉政策,然而,试图给君主绝对权力划上句点的总理赖尼沃尼纳希特里尼奥尼(,1852至1865年就职)与伊默里纳王国(贵族)和荷瓦(,平民)组成的联盟在他即位仅两年后发动政变,推翻拉达马二世的统治。事后,臣民表示愿意接受拉达马二世的王后腊佐赫里纳统治,前提是她必须与总理进行政治联姻,与其分享权力。拉苏赫琳娜接受这样的安排,先是嫁给赖尼沃尼纳希特里尼奥尼,之后又将其罢免,再嫁给他的弟弟,新任总理赖尼莱亚里沃尼(1864至1895年就职),赖尼莱亚里沃尼之后又相继迎娶腊纳瓦洛娜二世(,1868至1883年的女王)和腊纳瓦洛娜三世(,1883至1897年的女王)。 赖尼莱亚里沃尼担任总理的超过31年时间里,王国通过了许多政策来巩固中央政府权力,并令政府逐步现代化。岛上各地都建立了学校并实行强制入学。军队的组织结构得到改善,还聘请了英国顾问来训练士兵,令军人职业化。多配偶制受到取缔,基督教于1869年成为皇室的官方信仰,从此与传统信仰一起拥有越来越多的信众。法律法规以英国普通法系为基础进行改革,首都还建立三个欧式法院。此外,武装部队总司令赖尼莱亚里沃尼还成功击退法国的多次殖民入侵。 法国殖民地时期 1883年,法国入侵马达加斯加,第一次马达加斯加战争爆发,其主要原因是因为《兰伯特约章》没有得到伊默里纳王国的尊重。战争结束后,马达加斯加把北部港口城市安齐拉纳纳割让给法国,并向兰伯特的继承人赔偿56万法郎。1890年,大英帝国接受法国对岛上的殖民统治,但马达加斯加政府并不承认法国的权威。为了迫使岛国屈服,法国先后在1894年12月和1895年1月分别炮轰并占领东海岸的图阿马西纳和西海岸的马哈赞加。接下来一支法国快速突击部队朝塔那那利佛进发,一路上因患上疟疾及其他疾病导致损失惨重。之后法国从阿尔及利亚和撒哈拉以南非洲派来增援。1895年9月,部队到达城外,以猛烈炮火攻击王宫,造成大量人员伤亡,腊纳瓦洛娜三世女王因此被迫投降。法国于1896年吞并马达加斯加,并在次年宣布该岛为殖民地,伊默里纳王国随之土崩瓦解,王室也被流放到留尼汪和阿尔及利亚。当地还组织进行为期两年的抵抗运动,但很快就受到镇压,在1897年底销声匿迹。 进入殖民统治期后,马达加斯加出现各种出口作物的种植园。岛上于1896年废除奴隶制,但因此解放的多达50万奴隶仍然选择留在前主人的家里当佣人。首都塔那那利佛铺就宽阔的林荫大道,还建成多处人群聚集场所,原本的皇宫大院也辟为博物馆。岛上建立了更多的学校,特别是在梅里纳人之前尚未到达的农村和沿海地区。6至13岁儿童需强制入学,主要学习法语和实践技能。以劳动形式缴纳税款的梅里纳王室传统在法国人统治时期得以保留,用于修建主要沿海城市到塔那那利佛之间的铁路和公路。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马达加斯加人组成的军队为法国作战。二十世纪30年代,纳粹政治思想家构想了马达加斯加计划,计划把欧洲的犹太人都驱逐到这座岛上。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维希政府和英国在岛上展开马达加斯加战役。二战期间德国对法国的占领损害了马达加斯加殖民政府的威信,当地的独立运动开始日益增长,最终在1947年爆发了马达加斯加起义。这一运动促使法国于1956年根据海外改革法案对机构进行重整,马达加斯加也从此和平地走向独立。1958年10月14日,马尔加什共和国宣告成立,是法兰西共同体中的自治国。1959年宪法通过结束了临时政府时期,1960年6月26日,马尔加什共和国完全独立。 独立后 重新取得独立后,马达加斯加已经历四个不同的共和国时期,其中每次都伴随着对宪法的相应修订。1960至1972年是第一个共和国时期,由法国委任的总统菲利贝尔·齐拉纳纳领导,其根本特点是在经济和政治上都与法国保持着强烈的联系。许多高级技术职务都由法籍人士出任,全国各地的学校继续沿用法语教师、教材和课程。齐拉纳纳这种“新殖民主义”统治激起民众的怨恨,引发一系列的农民和学生抗议活动,最终在1972年推翻他的政府。 同年,陆军少将加布里埃尔·拉马南楚阿成为临时总统兼总理,但由于缺乏民意支持,他被迫于1975年下台。继任的里夏尔·拉齐曼德拉瓦上校()仅6天后就遭刺杀。接下来吉尔·安德里亚马哈佐()执政四个月时间后又由海军中将迪迪安·拉齐拉卡取代,马达加斯加在后者于1975至1993年任职期间更名为马达加斯加民主共和国,属社会主义国家。这段时间里,该国政治路线上向东方集团看齐,经济上逐渐与世隔绝。这些政策加上第一次石油危机引起的经济压力,导致国家经济迅速崩溃,生活水平也急剧下降,整个国家于1979年完全破产。拉齐拉卡领导的社会主义政府接受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有关改善透明度、反腐败措施和自由市场政策的条件,换取对其支离破碎国家经济的救助。 拉齐拉卡的民众认可度在1980年代后期逐渐萎缩,并于1991年总统卫队在一次集会上向手无寸铁的抗议群众开火时达到临界点。由阿尔贝·扎菲()领导的过渡政府在两个月时间内就已建立起来,扎菲在1992年的总统大选中获胜,开创马达加斯加第三共和国。新的马达加斯加宪法建立多党民主和权力分离的政治体制,国民议会拥有很大的权力。新宪法还强调人权、社会和政治自由,以及自由贸易。但是,扎菲在任期间,马达加斯加经济衰退,他本人也受到腐败指控,还曾试图通过立法授予自己更大的权力。扎菲于1996年受到弹劾,诺贝尔·拉齐拉胡纳纳()在新一届总统大选前三个月时获得任命成为临时总统。拉齐拉卡以权力下放和经济改革为竞选纲领在选举中胜出,开始自己从1996至2001年的第二个任期。 充满争议的2001年总统大选以当时的塔那那利佛市长,马克·拉瓦卢马纳纳获胜告终,但也导致他和拉齐拉卡两人的支持者之间出现一场长达7个月的对峙。拉瓦卢马纳纳上台后实行循序渐进的经济和政治政策,逐渐消除政治危机对经济产生的负面影响,这些政策鼓励教育和生态旅游上的投资,向外国直接投资提供便利,还致力于培养区域和国际上的贸易伙伴。拉瓦卢马纳纳执政期间,马达加斯加的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速达到7%,但他第二个任期的后几年也因日益专权和腐败而受到国内和国际观察员的批评。 反对派领导人,当时的塔那那利佛市长安德里·拉乔利纳于2009年初领导一场民众起义,拉瓦卢马纳纳被迫交出权力,但这一过程因程序上与宪法不符而被冠以“政变”之名,受到国际社会的普遍谴责。2009年,最高法院宣布拉乔利纳为最高过渡政府总统,这一临时管理机构主要负责操办总统选举,并在这一期间维持国家的正常运转。2010年,马达加斯加经全民公决通过新的宪法,建立第四个共和国,其中延续之前宪法中建立的民主、多党政治结构。2013年10月25日,马达加斯加举行首轮总统和议会选举,第二轮总统大选在2013年12月20日举行,结果于2014年1月7日公布,埃里·拉乔纳里马曼皮亚尼纳以53.5%的得票率当选为新的总统。 地理 马达加斯加国土面积为59万2800平方公里,在世界各国中名列第47位,也是世界第四大岛。该国大部分领土位于南纬12°到26°,东经43°到51°之间。邻近岛屿包括东面的留尼汪和毛里求斯,以及西北方向的葛摩和马约特。西面的莫桑比克是距马达加斯加最近的大陆国家。 约1.35亿年前,冈瓦那超大陆解体,马达加斯加、南极和印度陆块与非洲—南美陆块分离。马达加斯加之后又在约8800万年前与印度分离,岛上的动植物因此得以在相对隔离的自然条件下演化。马达加斯加东海岸沿线存在一条狭长险峻的陡崖,这里有着岛上保留的大部分热带低地森林。 陡崖所在山脊以西是位于岛屿中部的高原,海拔高度在750到1500米之间。这一中部高地是梅里纳人的传统家园和其历史古都塔那那利佛所在地,也是岛上人口最稠密的地区,这里的地势以梯田为主,长满草地的山地和丘陵之间的山谷中种有水稻,其间还穿插有曾一度覆盖大片高原地区的半湿润森林。高地以西地形逐渐干燥,地势向沿海地区的莫桑比克海峡和红树林沼泽倾斜。 马达加斯加最高的几座山峰分别位于三大高原地块:马鲁穆库特鲁山高2876米,位于察拉塔纳纳山,是岛上的地理最高点;其后是座落在安德林吉特拉国家公园的波比峰,高2658米;再是位于安卡拉特拉山上的齐亚法扎武纳山,高2643米。东部的潘加兰运河由一连串人工和天然湖泊经法国人建造的内陆运河连接而成,全长约600公里,与东部海岸线基本平行。岛的西面和南部属于中部高地的雨影区,这里有干燥落叶林、多刺灌木林以及沙漠和旱生灌丛。由于这些地区人口密度较低,马达加斯加的干燥落叶林与东部雨林和中部高地的原始林地相比都保存得更好。该国西海岸有很多受到保护的海港,但是,流经广阔西部平原的多条河流因内陆侵蚀作用带来大量沉积物,给这些海港造成很大麻烦。 气候 受东南信风和西北季风的共同影响,马达加斯加每年11月至次年4月都是炎热的雨季,并且经常会遭遇破坏性的气旋袭击,每年的5至10月则是相对较为凉爽的旱季。源于印度洋上空的雨云会在岛上东部沿海地区上空释放掉大部分湿气,充沛的降水支撑当地雨林生态系统。中部高地相比东部来说较为干燥和凉爽,西部则更为干燥,岛上的西南和南部内陆以半干旱气候为主。每年都会有多场热带气旋吹袭马达加斯加,造成基础设施受损和人员伤亡,对當地经济构成打击。2004年,气旋加菲洛成为有纪录以来袭击该国的最强气旋,造成172人死亡,21万4260人流离失所,经济损失超过2.5亿美元。 生态 由于岛上长期与邻近大陆隔离,马达加斯加拥有的丰富动植物种类中有许多都是该国独有,近90%是特有种。如狐猴(一种灵长类原猴亚目),肉食性的马岛长尾狸猫和大量鸟类。一些生态学家因这种独特的生态系统而将马达加斯加称为“第八大洲”,保护国际也将该岛列为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 马达加斯加拥有1万4883种植物物种,其中80%为其独有,包括5个植物科。例如龙树科包含有4个属和11个种,只存在于该国西南部的多刺灌木林中。全世界所有的棒锤树属中有八成为岛上独有。马达加斯加共有860种兰科植物,其中四分之三是特有种,全世界共计8种猴面包树属中就有6种只能在这里看到。岛上还有约170种棕榈科植物,相当于整个非洲大陆该科物种数的三倍,其中还有165种为独有。许多原生植物都用来制成草药,可以治疗多种疾病。例如马达加斯加非常具有标志性的植物马达加斯加长春花能够提炼出硫酸长春碱和长春新碱,可以用来治疗霍奇金淋巴瘤和白血病等多种癌症。当地称为“”的旅人蕉独产于该国东部雨林,该国国徽和马达加斯加航空公司的商标上都有这种花。 与植物一样,马达加斯加的动物同样种类繁多,并且有很大的比例属独有物种。保护国际称狐猴是“马达加斯加的哺乳动物旗舰物种”。由于没有猴等竞争对手,这一灵长目动物已经适应了大范围的栖息环境,发展出许多个物种。截至2012年,该国经正式文献记录一共拥有103个狐猴种或亚种,其中39种是在2000到2008年间由动物学家发现的。几乎所有的狐猴都是罕见、易危或濒危物种。自人类到达马达加斯加后,已有至少17种狐猴灭绝,这些种都比幸存的种体型要大。还有其他多种哺乳动物属马达加斯加独有,如马岛长尾狸猫等。岛上共记载存在超过300种鸟类,其中超过60%(包括四个科,42个属)为特有种。还有一些科和属的爬行动物已在马达加斯加发展出了超过260个物种,其中90%以上属岛上独有(还包括一个完全独有的科)。全世界所有的变色龙种类中,有三分之二在该岛上安家落户,其中包括已知最小的迷你变色龙(與最龐大的帕爾森氏變色龍),还有研究人员指出,马达加斯加可能是所有变色龙的发源地。该国的特有鱼类包括两个科,14个属和上百个物种,其中大部分生活在岛上的淡水湖与河流中。虽然对马达加斯加的无脊椎动物研究进展缓慢,但研究人员已经在已知物种中发现很高比例的特有种。岛上的全部651种陆栖蜗牛,以及大部分蝴蝶、金龟子、草蛉、蜘蛛和蜻蜓都是其独有物种。 环境问题 人类活动已经威胁到马达加斯加动植物的多样性。从约2350年前人类来到岛上后,这里已经失去超过9成的原始森林。这些森林大部分都是由最早定居该国的人类使用一种名为“”的刀耕火种传统农业所毁。马达加斯加农民接受并继续沿用先辈的做法,这样不但能获得实际性的农业利益,还能表现文化上对繁荣、健康的向往和对祖先的尊崇。从近1400年前开始,随着岛上人口密度上升,相应的破坏也随之加速。到16世纪时,中部高地的原始森林已基本消失。岛上在约1000年前引入牛群,其规模不断增长;人类一直需要使用木炭作为煮食燃料,同时咖啡在过去一个世纪里成为越来越重要的经济作物;以上多个因素共同影响,导致近年来当地森林覆盖率不断降低。仅按保守估计,从20世纪50年代到2000年,岛上的原始森林就减少约40%,并且残余的森林密度也减少80%。野生动物保护面临重重困难,除传统农业耕种外,受保护森林也遭到非法采伐,国家还会批准对国家公园内的珍贵木材进行采收。虽然2000至2008年间,当时的总统马克·拉瓦卢马纳纳对收集珍贵木材的行为下达了禁令,但从2009年1月起,这一做法获得新任国家元首安德里·拉乔利纳领导政府的重新授权,并且有着大幅的增长,这主要是因为拉瓦卢马纳纳下台后,马达加斯加政府获得的捐助减少,珍贵木材也就成为国家财政收入的一个主要来源。预计到2025年时,该国除保护区和东部最陡峭山坡外所有的热带雨林都将被砍伐殆尽。 栖息地破坏和人类的捕猎已对马达加斯加的许多独有物种构成威胁,其中部分已经灭亡。岛上特有的巨型鸵鸟科鸟类象鸟就很可能是因遭到偷猎者的猎杀并将其产下的大型蛋作为食品而在17世纪或更早时灭绝。许多巨型狐猴物种都在人类拓荒者来到岛上后消失,过去几个世纪里,不断增长的人口给狐猴栖息地造成更大的压力,部分人类还会捕食狐猴,这都造成多个物种的灭亡。2012年7月进行的一次评估发现,2009年政变后对自然资源的采伐已经给岛上的野生动物造成严重后果:90%的狐猴物种受到灭绝的威胁,这在所有哺乳动物群中所占比例最高。其中又有23种成为濒危物种。与之相比,之前于2008年所进行的同类调查表明,存在灭绝风险的狐猴种类只有38%。 2003年,拉瓦卢马纳提出倡议,将岛上的自然保护区面积扩大到原有的三倍以上,即超过6万平方公里,占全岛陆地面积的10%。截至2011年,全国受到保护的区域包括五个严格自然保护区()、21个野生动物保护区()和21个国家公园()。2007年,有六个国家公园以阿钦安阿纳雨林之名共同成为世界遗产,分别是马洛杰基国家公园、马苏阿拉国家公园、拉努马法纳国家公园、扎哈莫纳国家公园、安多亚耶拉国家公园和安德林吉特拉国家公园。但是,还是有地方木材商从马洛杰基国家公园的受保护雨林中采伐稀缺的花梨木,再将这种木材出口生产高档家具和乐器。为了提高公众对马达加斯加环境所面临挑战的认知,国际野生生物保护学会于2008年6月在纽约的布朗克斯动物园进行一次名为“马达加斯加!”()的展览。 政府 结构 马达加斯加是一个半总统代议民主多党制共和国,民选总统是国家元首,并由其选择总理,总理向总统推荐内阁部长人选。根据宪法规定,行政权由政府行使,立法权则属部长级内阁、参议院和国民议会,不过在现实中,后两院在立法上并没有多少实际权力和作用。宪法规定行政、立法和司法分支相互独立,总统必须经民选选出,任期五年,最多可任职三届。 马克·拉瓦卢马纳纳在2006年12月3日举行的总统大选中成功取得连任,但他的权力在2009年的政变发生后被迫移交安德里·拉乔利纳。上一次总统大选于2013年底举行,埃里·拉乔纳里马曼皮亚尼纳当选,结束2009年政变导致总统权力违宪地移交安德里·拉乔利纳后,马达加斯加连续4年多没有经合法选举当选国家元首的历史。国民议会议员也是由公众投票选出,共127人,任期5年。参议院共有33位成员,任期6年,其中22人由地方官员选出,11人由总统指派。拉乔利纳在2009年3月掌权后立即解散国民议会和参议院,导致整个国家没有宪法立法机构。地方层面上,全岛共分为22个区,每个区都各由一名区长及区议会管理。区下又进一步细分成县和公社。司法部门主要仿照法国法系,分为高等宪法法院、高等司法法案、最高法院、上诉法院、刑事法庭和初审法庭。这些遵循欧陆法系的法院缺乏快速并透明地在司法体制下审理案件的能力,经常导致被告需要经过冗长的审前拘留,并且监狱的卫生状况不佳,人满为患。 塔那那利佛是马达加斯加的行政首都,也是人口最多的城市。该市坐落在高原地区,接近岛上的地理中心。梅里纳人国王安德里安贾卡在公元1610到1625年间将塔那那利佛定为伊默里纳王国的首都,这里原本还曾是瓦赞巴的首都,位于阿纳拉曼加山顶。19世纪初,梅里纳人的统治范围逐渐扩大,邻近的马达加斯加人都成为马达加斯加王国的臣民,塔那那利佛也几乎成为整个岛屿的政治中心。1896年,法国殖民者将这座城市作为其殖民统治的中心。1960年马达加斯加独立后,该市仍然保留着首都的地位。截至2011年,全市人口估计达到130万,安齐拉贝、图阿马西纳和马哈赞加分别以50万、45万和40万人排在其后。 行政区划 法国殖民当局于1946年把马达加斯加分为6个行政省(),以便进行分权管理。2004年,这6个省又进一步划分成22个大区()。根据2007年马达加斯加宪法公投的结果,原有的6个省予以撤消,大区也就相应成为最高级别的地方行政单位。大区之下又进一步细分成119个县、1579个公社(乡镇)和17485个社区(村落)()。2010年通过的新宪法再次恢复了原先6个省的建制,但大区仍然保留,在省级政权机构产生之前,大区实际行使一级行政区功能。2021年8月11日,马达加斯加设立第23个大区。 政治 自1960年从法国独立后,马达加斯加的政治过渡先后伴随着众多的民众抗议、几次存在争议的选举、一次弹劾、两次军事政变和一次暗杀。岛上经常出现长时间的政治危机,这无论是对地方经济、国际关系还是人民的生活水平都存在不利影响。2001年总统大选后,在任总统拉齐拉卡和新当选的拉瓦卢马纳纳各自的支持者进行长达7个多月的对峙,马达加斯加为此损失数百万美元的旅游业和贸易收入,基础设施也受到破坏,多座桥梁遭炸毁,还有许多建筑物受到纵火的破坏。2009年初,安德里·拉乔利纳主导一系列反对拉瓦卢马纳纳的抗议活动,这些活动之后蒙上暴力的阴影,导致超过170人被杀。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ISBN 0-521-57021-2; ISBN 0-521-57893-0. Campbell, Lyle. (1997). American Indian languages: The historical linguistics of Native America.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ISBN 0-19-509427-1. Derbyshire, Desmond C. (1992). Arawakan languages. In W. Bright (Ed.), International encyclopedia of linguistics (Vol. 1, pp. 102-105). New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Gordon, Raymond G., Jr. (Ed.). (2005). Ethnologue: Languages of the world (15th ed.). Dallas, TX: SIL International. ISBN 1-55671-159-X. (Online version: http://www.ethnologue.com ). Kaufman, Terrence. (1990). Language history in South America: What we know and how to know more. In D. L. Payne (Ed.), Amazonian linguistics: Studies in lowland South American languages (pp. 13-67). Austin: University of Texas Press. ISBN 0-292-70414-3. Kaufman, Terrence. (1994). The native languages of South America. In C. Mosley & R. E. Asher (Eds.), Atlas of the world's languages (pp. 46-76). London:
(1990). Language history in South America: What we know and how to know more. In D. L. Payne (Ed.), Amazonian linguistics: Studies in lowland South American languages (pp. 13-67). Austin: University of Texas Press. ISBN 0-292-70414-3. Kaufman, Terrence. (1994). The native languages of South America. In C. Mosley & R. E. Asher (Eds.), Atlas of the world's languages (pp. 46-76). London: Routledge. Migliazza, Ernest C.; & Campbell, Lyle. (1988). Panorama general de las lenguas indígenas en América (pp. 223). Historia general de América (Vol. 10). Caracas: Instituto Panamericano de Geografía e Historia. Payne, David. (1991). A classification of Maipuran (Arawakan) languages based on shared lexical retentions. In D. C. Derbyshire & G. K. Pullum (Eds.), Handbook of Amazonian languages (Vol. 3, pp. 355-499). Berlin: Mouton de Gruyter. The Arawack Language of Guiana in its
俾路支方言() 外部連結 Baluchi glossary - a searchable, elementary-level Baluchi-English glossary EuroBalúči online translation tool - translate Balochi words
外部連結 Baluchi glossary - a searchable, elementary-level Baluchi-English glossary EuroBalúči online translation tool - translate
A.部分或全部位於有爭議的西撒哈拉領土內。 主要城市 摩洛哥的首都是拉巴特;最大城市是其主要港口卡薩布蘭卡。其他在2014年摩洛哥人口普查中人口超過500,000人的城市是非斯、馬拉喀什、梅克內斯、塞拉和丹吉爾。 经济 摩洛哥是一个以第三产业经济为主,居中等收入水平的发展中国家,是非洲第五、北非第三大经济体。其主要的经济部门是旅游业、渔业和磷酸矿的出口,磷酸盐储量1100亿吨,占世界首位。农业与牧业也比较重要,但受气候影响比较大。摩洛哥在许多方面依靠外来资助,法国是其第二大援助国,西班牙是其第一大援助国。国民经济发展缓慢。2010年摩洛哥国内生产总值为917亿美元,人均2,839美元。经济增长率3.2%,通货膨胀率则为1.4%。2022年人均3,628美元。 交通 陆路交通较发达。在国内运输业中占主导地位,90%的客运和75%的货运通过陆路交通完成。 铁路:投入运营线路1907公里,其中复线483公里,电气化铁路1014公里。另有765公里磷酸盐运输线。2003年,摩洛哥与西班牙达成协议,两国共同修建一条穿过直布罗陀海峡的海底复线铁路。该工程曾预计2010年开工,将是连接欧、非两大洲的首条铁路线,但直至2021年,此工程未有任何實質進展。 2018年,卡薩布蘭卡-丹吉爾高速鐵路通車,是摩洛哥的第一條高速鐵路,也是非洲第一條高速鐵路。 公路:总长64452公里,其中一级公路15907公里,二级公路9367公里,三级公路39178公里。至2009年中,高速公路916公里,有拉巴特-丹吉尔、拉巴特-卡萨布兰卡-塞达特、拉巴特-梅克内斯-非斯等多段高速公路。根据摩第二个全国乡村公路10年计划(2005-2015),每年将新建1500公里公路,届时将使全国80%的农村地区通公路。 水运:现拥有港口30个,其中11个为多功能港口,11个为运输、捕鱼用港口。主要港口有卡萨布兰卡、穆罕默迪耶、萨非、丹吉尔、阿加迪尔等,2009年全国总吞吐量6682万吨。其中卡萨布兰卡为全国最大港口,占全国港口总吞吐量的37%;丹吉尔-地中海港一期已完工,正在扩建二期,将成为非洲和地中海最大港口之一。 空运:全国共有机场28个,其中国际机场12个,如卡萨布兰卡穆罕默德五世国际机场、拉巴特-塞拉国际机场、马拉喀什-迈纳拉国际机场等。摩王家航空公司有飞机33架,开通75条航线,航线通往四大洲32个国家,总航线30多万公里。2008年客运量1060万人次。2005年,摩与欧盟签署“天空开放”协议,摩航空市场对欧洲航空公司开放。 1996年12月,经阿尔及利亚、摩洛哥至西班牙、葡萄牙的马格里布-欧洲天然气管道正式开通。管道全长1385公里,初期每年可输送天然气90亿立方米,摩每年可获10亿立方米天然气。2005年起,摩首次将该管道的过境天然气截留配额用于发电,可满足全国17%的电力需求。 人口 摩洛哥80%的居民是柏柏尔人後裔,20%是混血。 教育 摩洛哥提供免費的義務教育,一直到小學。該國2012年的識字率约為72%。摩洛哥有四十多所大學、高等院校和理工學院,分佈在全國各地的城市中心。 文化 由於地理位置及歷史因素,摩洛哥的文化融合了阿拉伯、柏柏爾、猶太和西歐等多元文化,前國王哈桑二世曾形容:「摩洛哥是一棵根植在非洲,但叶子呼吸着欧洲空气的大树」。自獨立以來,摩洛哥的繪畫、雕塑、流行音樂、業餘戲劇和電影製作領域均蓬勃發展。 語言與宗教 阿拉伯语为国语,不過柏柏語也是受到承認的官方語言,阿拉伯語摩洛哥方言与哈桑尼亞方言很流行。由於被歐洲殖民的歷史和旅遊業的發達,該國大量人口兼通法語、西班牙語和英語。三千多萬人母語是阿拉伯語。一千二百萬到一千五百萬人母語是柏柏爾語。 宗教信仰上,99%是穆斯林,其中67%是逊尼派教徒,30%是無教派穆斯林,此外还有0.9%為基督教徒,0.2%為犹太教徒。伊斯兰教为国教。1993年8月落成的哈桑二世清真寺,坐落在卡萨布兰卡的大西洋海滨,通体使用白色大理石砌成,宣礼塔高达200米,是仅次于麦加清真寺和埃及的阿兹哈尔清真寺的世界第三大清真寺,设备之先进在伊斯兰世界首屈一指。摩洛哥是相對开放的穆斯林国家,對女性是否該穿戴頭巾或罩衫無強制規定,女性可自由決定是否穿戴頭巾,該國政府出于安全原因禁止进口、生产和销售蒙面的布卡。 體育
历史 距今40万年前便有古人类在摩洛哥活动。考古发现证明这里很早就有人居住了。最早在这里定居的柏柏尔人的来历已无以考证。7世纪时,阿拉伯人到来,並在8世纪建立王国。中世纪时期在这里统治的朝代有些是柏柏尔人,有些是阿拉伯人。摩洛哥王国()的国名来源于阿拉伯语中称呼西方的「马格里布」,中國古籍中有關摩洛哥的較早記載,有宋人趙汝適《諸蕃志》「默伽獵國」。明代《坤輿萬國全圖》把摩洛哥稱為「馬邏可國」。 从15世纪开始,摩洛哥受到多个西方国家的入侵。20世纪初期的摩洛哥危机是导致第一次世界大战的重要原因之一。1912年3月,法国占领摩洛哥。1956年3月,获得独立。 現今摩洛哥阿拉維王朝是在17世紀開始的,1957年,摩洛哥苏丹穆罕默德五世宣佈改稱國王,摩洛哥蘇丹國改制為摩洛哥王國。實行君主立憲制,但君主較內閣和國會擁有相當大的權力,所以是二元君主制。 政治 摩洛哥是君主立宪制的多党制的伊斯兰国家,国王拥有比较大的权力。议会分参议院和众议院两院,众议院325名议员由国民直接选举而出,任期为五年。参议院270名由地方代表选出,每三年更换三分之一。 穆罕默德六世从1999年登基后加强国家的民主化,对内试图缓和贫困和保证社会治安,对外持比较缓和的伊斯兰国家政策。摩洛哥是中东与欧美对话的重要中间国。2004年6月,美国总统布什宣布给予摩洛哥主要非北约盟友地位。 自2011年2月20日起,摩洛哥民众展开民主示威活动。2011年3月9日,穆罕默德六世国王宣布将进行全面的宪政改革,内容有首相产生方式和权力、提高国民的自由和人权、建立独立的司法体系等各个方面,以真正实现民主政治。6月17日,国王提出政改计划,将自限权力建立一个民主的君主立宪体制,计划将在7月1日交付公投。方案内容:将国王许多权力交给首相和国会;未来将实施直接普选,政府首长由胜选政党组成;由首相指派政府官员,包括行政部门和国营企业首长,并且首相将有权力解散国会等。 2011年7月1日,摩洛哥举行新宪法草案全民公决。2日凌晨,摩洛哥内政大臣沙尔阿维公布草案以98.49%的赞成票获得通过。这标志着该国家以和平方式迈出了宪政改革的重要一步。 新宪法草案的主要内容: 将议会的权限扩大,特别是加强了两院中众议院的主导地位。众议院在五分之一议员支持的情况下即可对重要官员展开调查,或在获得三分之一议员支持的情况下对大臣进行弹劾,同时还将取代国王行使大赦权力。 新宪法草案同时强调司法独立,国家的司法体系将由法官与全国人权委员会共同组成的最高委员会掌管,而司法大臣被排除在委员会之外。 在新宪法草案中,摩洛哥国王仍为国家元首、陸海空三軍最高统帅和宗教领袖,并分别担任“大臣委员会”和新成立的“国家安全委员会”主席,掌握着重大决策的最终决定权,同时仍拥有重要地方长官和驻外大使的任命权等。 地理 位于非洲大陆西北部,直布罗陀海峡南岸,扼地中海入大西洋的门户,海岸线1700多公里。地形复杂,中部和北部为峻峭的阿特拉斯山脉,东部和南部是上高原和前撒哈拉高原,仅西北沿海一带为狭长低缓的平原。由于斜贯全境的阿特拉斯山阻挡了南部撒哈拉沙漠热浪的侵袭,摩洛哥常年气候宜人,花木繁茂,赢得“烈日下的清凉国土”的美誉,还享有“北非花园”的美称。 受副熱帶高壓帶控制和加那利寒流影响,形成干燥的热带沙漠气候;阿特拉斯山脉横贯全国,其中图卜卡勒峰(4,165米)是全国最高点。 摩洛哥磷酸盐资源极为丰富,估计储量1100亿吨,占世界储量的75%。其它矿产资源有铁、铅、锌、钴、锰、钡、铜、盐、磁铁矿、无烟煤、油页岩等。其中油页岩储量1000亿吨以上,含原油60亿吨。 行政區劃 摩洛哥全国划分为12个大区。其中摩洛哥控制的西撒哈拉地区被分为三个大区。大区下设。 A.部分或全部位於有爭議的西撒哈拉領土內。 主要城市 摩洛哥的首都是拉巴特;最大城市是其主要港口卡薩布蘭卡。其他在2014年摩洛哥人口普查中人口超過500,000人的城市是非斯、馬拉喀什、梅克內斯、塞拉和丹吉爾。 经济 摩洛哥是一个以第三产业经济为主,居中等收入水平的发展中国家,是非洲第五、北非第三大经济体。其主要的经济部门是旅游业、渔业和磷酸矿的出口,磷酸盐储量1100亿吨,占世界首位。农业与牧业也比较重要,但受气候影响比较大。摩洛哥在许多方面依靠外来资助,法国是其第二大援助国,西班牙是其第一大援助国。国民经济发展缓慢。2010年摩洛哥国内生产总值为917亿美元,人均2,839美元。经济增长率3.2%,通货膨胀率则为1.4%。2022年人均3,628美元。 交通 陆路交通较发达。在国内运输业中占主导地位,90%的客运和75%的货运通过陆路交通完成。 铁路:投入运营线路1907公里,其中复线483公里,电气化铁路1014公里。另有765公里磷酸盐运输线。2003年,摩洛哥与西班牙达成协议,两国共同修建一条穿过直布罗陀海峡的海底复线铁路。该工程曾预计2010年开工,将是连接欧、非两大洲的首条铁路线,但直至2021年,此工程未有任何實質進展。 2018年,卡薩布蘭卡-丹吉爾高速鐵路通車,是摩洛哥的第一條高速鐵路,也是非洲第一條高速鐵路。 公路:总长64452公里,其中一级公路15907公里,二级公路9367公里,三级公路39178公里。至2009年中,高速公路916公里,有拉巴特-丹吉尔、拉巴特-卡萨布兰卡-塞达特、拉巴特-梅克内斯-非斯等多段高速公路。根据摩第二个全国乡村公路10年计划(2005-2015),每年将新建1500公里公路,届时将使全国80%的农村地区通公路。 水运:现拥有港口30个,其中11个为多功能港口,11个为运输、捕鱼用港口。主要港口有卡萨布兰卡、穆罕默迪耶、萨非、丹吉尔、阿加迪尔等,2009年全国总吞吐量6682万吨。其中卡萨布兰卡为全国最大港口,占全国港口总吞吐量的37%;丹吉尔-地中海港一期已完工,正在扩建二期,将成为非洲和地中海最大港口之一。 空运:全国共有机场28个,其中国际机场12个,如卡萨布兰卡穆罕默德五世国际机场、拉巴特-塞拉国际机场、马拉喀什-迈纳拉国际机场等。摩王家航空公司有飞机33架,开通75条航线,航线通往四大洲32个国家,总航线30多万公里。2008年客运量1060万人次。2005年,摩与欧盟签署“天空开放”协议,摩航空市场对欧洲航空公司开放。 1996年12月,经阿尔及利亚、摩洛哥至西班牙、葡萄牙的马格里布-欧洲天然气管道正式开通。管道全长1385公里,初期每年可输送天然气90亿立方米,摩每年可获10亿立方米天然气。2005年起,摩首次将该管道的过境天然气截留配额用于发电,可满足全国17%的电力需求。 人口
Kanté, Mamadou (1977) Bambara-English, English-Bambara student lexicon. Bloomington: Indiana Univ. Linguistics Club. Kastenholz, Raimund (1998) Grundkurs Bambara (Manding) mit Texten (second revised edition) (Afrikawissenschaftliche Lehrbücher Vol. 1). Köln: Rüdiger Köppe. Konaré, Demba (1998) Je parle bien bamanan. Bamako: Jamana. Morales, José (2010) J'apprends le bambara. 61 conversations, (book + CD-ROM). Paris: Editions Karthala. ISBN 2-8111-0433-X Touré, Mohamed & Leucht, Melanie (1996) Bambara Lesebuch: Originaltexte mit deutscher und französischer Übersetzung = Chrestomathie Bambara: textes originaux Bambara avec traductions allemandes et françaises (with illustrations by Melanie Leucht) (Afrikawissenschaftliche Lehrbücher Vol. 11) . Köln: Rüdiger Köppe. 外部連結 Map of Bamanakan language (or Bambara) from the LL-Map Project Information about Bamanakan language from the MultiTree
in the French Wiktionary Bambara-French-English dictionary online and downloadable lexicons for language learners Bambara tree names (scientific name -> common name) 學習材料 Online Bambara Course from the University of Indiana- Beginner Level Online Bambara Course from the University of Indiana- Intermediate Level on peacecorps.gov 其他 The Rosetta Project Bambara at French Wikibooks contains more material Mandenkan Journal PanAfriL10n page on Manding (includes information on Bambara) Maneno in Bambara (a blogging platform with a full Bambara interface) Bambara on globalrecordings.net 布基纳法索语言 加纳语言 几内亚语言 科特迪瓦语言 马里语言 塞内加尔语言 冈比亚语言 毛里塔尼亚语言
特殊潜艇(甲標的・海龙)隊員:440名 回天特攻隊員:104名 震洋特攻隊員:1,081名 合計:4,156名 陸軍 陸軍航空特攻隊員:1,417名 丹羽戰車特攻隊員:9名 陸軍海上挺身隊員(马来):263名 合計:1,689名 还有第二艦隊战没者、搭载回天进行出击战死的潜水艦乘員、运输时乘船沉没而参加陆上战斗的战没者、義烈空挺隊等特攻作战相关战没者如以下。 第二艦隊战没者:3,751名 回天部隊关連战没者:1,083名 震洋部隊关連战没者:1,446名 陸軍航空关連战没者:177名 海上挺身隊关連战没者:1,573名 空挺部隊关連战没者:100名 其他(終战時自杀、神州不滅特別攻撃隊、大分701空组成的所谓「宇垣軍团私兵特攻」等)战没者:34名 合計:8,164名 一共合計14,009名。 原特攻队员名人 園田直(原内閣官房長官、原外務大臣、原厚生大臣) 島尾敏雄(作家) 田中六助(原眾議院議員) 西村晃(演员・2代目水戸黄門) 千玄室 田英夫(原参議院議員) 黑尾重明(原東急FLYERS投手) 信太正道(原航空自衛隊教官、全日本空运機長、反战团体代表) 蓼沼謙一(勞動法学者、原一橋大学学長、原日本勞動法学会代表理事) 蔦文也(原池田高校野球部監督) 井出定治(牧師) 佐野浅夫(演员・3代目水戸黄門) 上原良司: 戰時文學代表作之一 特別攻擊隊列表 特別攻擊隊為大日本帝國本土決戰防衛,及二戰特殊攻擊之敢死玉碎的軍事戰術。主要分為:海上特別攻擊隊、空中特別攻擊隊,及其他之特別攻擊隊等類別。 海上特別攻擊隊 本土決戰防衛 震洋特攻隊(震洋):海上敢死隊 回天特攻隊:海上敢死隊 海龍特攻隊():海上敢死隊 マルニ特工隊():海上敢死隊 二戰特別攻擊潛艦 蛟龍特攻隊():海面下突擊艦隊 第10特攻戰隊():以蛟龍潛水艇編成之潛水艇艦隊 空中特別攻擊隊 金鵄隊:221空在1944年12月于吕宋島组织的对B-24轰炸机特攻队 天雷特別攻撃隊:未实战。 本土決戰防衛 神風特攻隊:空中敢死隊 神雷特攻隊(櫻花特攻隊):空中敢死隊、有人誘導爆擊戰 震天制空隊():空對空特別攻撃隊,1944年(昭和19年)11月7日組成 空降特攻 莱特湾之战中,有高砂义勇队组织的“薰空挺队”。 陆上特攻 1945年4月12日,指揮官(人名未知)命令坦克第10連隊第5中隊组织对M4坦克的特攻,17日在丹羽治一准尉指挥下用九七式和九五式各一辆装上炸药攻击M4,炸毁的4辆残骸挡住了道路使司令部能够撤离。另外冲绳战役有鉄血勤皇隊的出现。 有关作品 电影 《 愛與夢飛翔 》( 1995 ) 《 吾为君亡 》( 2007 ) 《 永遠的零 》( 2013 ) 电視 《 向太陽挑戰 》- 台視八點檔國語連續劇( 1983 ) 動畫 《 》( 1978 ) 遊戲 《 世界大戰 - 英雄 》( 2017 ) 書籍 Memoirs of a
特別攻擊隊(),由日本海軍中將大西瀧治郎首倡,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末期日軍为了对抗美国海軍强大的优势,挽救其战败的局面,可以利用日本人的武士道精神,按照「一人、一机、一弹换一舰」的要求,对美国海軍舰艇编队、登陆部队及固定的集群目标实施的自杀式攻擊的特殊部隊。這種行為廣泛地用於二戰後期的戰場上,皆因日本的兵力、武器裝備、補給物資均遜於盟軍,日軍於是利用自殺式襲擊,以最少資源獲取最高破壞力。 由於最有名的一支特别攻击队通称为「神風特攻隊()」,因而美國軍方對特攻隊一律通稱「Kamikaze」。 关于特别攻击队的战果,不同方面的数据不同,但至少47艘盟军舰船被击沉,300多艘被击伤。近4,000名神风敢死队员丧生,其中有24%的飞机击中目标,造成盟軍7000餘人傷亡。神风自杀机本质上是飞行员制导航空炸弹,飞机上满载炸彈和航空燃油,飞行员的使命是驾驶飞机撞击敌方舰船,因此命中率远高于传统炸弹,破坏力也更大。即使在飞机损坏的情况下仍然能够命中目标。攻击对象主要是盟军舰船,尤其是航空母舰。 在几次重大失利后,1944年10月神风自杀机投入使用。此时日军丧失了制空权,有经验的飞行员也伤亡殆尽。国内的工业生产也无法满足战争的需要,但日本帝国政府仍不愿意投降。神风自杀机的目的是讓年輕士兵經過自殺訓練後,就能破坏美军航空母舰的飞行甲板使之作战能力瘫痪,來換取政府高層的對於停火的談判優勢。 除了神风自杀机,神风攻击还包括自杀潜艇、回天鱼雷、自杀快艇、自杀潜水员等。纳粹德国也建立了「列奧尼達斯中隊」,將機械部分改為可以由人操作,对战斗机或V-1导弹撞击目标进行末端修正,但因德国觀念的差異,都给飞行员配置了装甲防护和撞击前跳伞逃生的设备,尽可能回收戰鬥人员。大规模的神风攻击得益于日军的武士道精神:为了忠诚和荣誉,直到战死,絕不投降。 2014年2月4日,日本鹿儿岛县南九州市的“知览特攻和平会馆”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递交申请书,要求将“神风特攻队”的队员遗书、信件等333件物品,列入“世界记忆遗产名录”。而在6月12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日本国内委员会公布了2015年世界记忆遗产的申报名单,其中不包括“神风特攻队”队员的遗书。但申遗方表示,他们原本计划兩年后继续申请,后来在2015年4月日本方面宣布,再次为神风特攻队队员的遗书和信件等资料,申报世界记忆遗产。日本方面最晚将在6月提交申请书。 名稱由來 「神風」為大西中將所發起的首次特攻任務的隊名(由其參謀豬口力平提出,而豬口力平是根據家鄉劍道道場「神風流」之名為軍團命名),並在1944年雷伊泰灣海戰中一舉成名,後世遂將所有特攻隊皆冠以「神風」之名;但實際上,每支特攻隊皆有自己的隊名,「神風」並不是其總稱。事实上陆军的富岳特别攻击队和万朵特别攻击队是同样于1944年10月21日组建的。 起源 自殺攻擊敵軍目標的戰術據說起源於日俄戰爭,當時日軍採取這種戰術攻擊俄軍的效果不錯,遂被記載下來。 最早有組織的空中神風特攻隊出自1944年的雷伊泰灣海戰。美軍打算在雷伊泰灣登陸菲律賓,這恐會切斷日本從南洋輸送的燃料與物資的供應鏈,因此日軍認為必須擊敗盟軍在此之行動。但駐菲的日軍第一航空隊受命支援海軍時僅有40架軍機,實力薄弱,根本無可能完成任務。司令長官大西瀧治郎中將在10月19日的軍事會議上指出,除了把軍機裝填炸藥撞擊美軍航母,讓對方癱瘓幾週,拖延時間外,根本沒有其他辦法。於是他在10月底从軍事学校中招募一批23名由他親自訓練,成绩優秀並自願加入的飛行員學徒。 大西瀧治郎曾詢問這些當時大約17歲的隊員是否願意為國犧牲,他們回應表示十分願意加入。之後,大西瀧治郎詢問上尉關行男,是否願意帶領此史無前例的神風特攻隊。據聞當時23歲,剛剛新婚四個月的關行男閉起雙眼,低頭沉思了十多秒後才說出「請讓我去帶領他們」(另有一说是他在考虑一晚之後才接受的,但他整晚非常憤怒)。世界上第一個神風特攻隊小組就是這樣誕生的,而關行男則成為了特攻隊中「敷島隊」的隊長,並在自殺式攻擊中戰死,無法跟自己的妻子再見一面。 1944年10月21日,總人數約24人的隊員組成海軍神風特別攻擊隊,下設大和、敷島、朝日、山櫻四個小隊,各駕一機參與有史以來首次的特攻作戰。由於此次行動成功擊沉兩艘美國航空母艦,「神風特攻隊」遂一舉成名,並成為往後日軍常用的戰術之一。 戰果 由於自殺式飛机能高速飛行,在飛行員的操控下,它相当于一颗精确制导炸弹,爆炸效果非常不错,一架自殺式飛机如果击中目标有可能炸沉美军一艘驱逐舰甚至航空母舰。这也就成了日后日本军部为何大规模运用自杀飞机进行攻击的原因之所在。 然而因為僅能破壞船艦水線以上的結構,無法像魚雷般容易擊沉船艦,因此僅能擊沉商船改裝航艦。而較大的正規航艦,如企業號、艾賽克斯級僅被重創,沒有沉沒。 在这种攻击方式的出现初期,给美军军舰造成了一定损失。但在美军加强防空火力后,这些攻击就鲜有成功的战例。到戰爭末期,由于日本缺乏汽油,燃料仅能以酒精混合代替,其战斗机性能已经远远落后于美军,难以在空战中取胜。 雷伊泰灣海戰「神風特攻隊」擊沉美軍兩艘航空母艦,協助日本軍艦擊沉四艘美軍驅逐艦,似乎收到成效。後來此戰術又用於次年沖繩島戰役,以及本土防衛戰。但由於美軍數量已經居絕對優勢,後來短期速成的特攻人員難以接近美軍軍艦,效果也逐漸不彰。 相關爭議 神風特攻隊的成員包含一些不知生死為何物,但具有狂热军国主义思想的日本以及其殖民地的青年。神風特攻隊在军中、民间招募军民青年,当时甚至包括日本的殖民地如臺灣以及朝鲜半岛,皆曾有年輕人参加。在进行简单的飞行训练后,让其驾驶只有单程燃料的飞机满载炸藥起飞,抵達美海军军舰上空后,以自杀攻击的方式撞向军舰。內中或者有像關行男那樣,在軍國主義與自己的生命之間作過一番掙扎的較年長軍人。但也有报道说部份神風特攻隊队员是被迫的,尤其是在战争后期,指挥官甚至命令优秀的飞行员一并充当敢死队。 鳥飼行博研究室的网页中指出,至今仍有人認為特攻隊是特攻少年兵及學徒兵志願發生的,如海军的航空特攻战死者军官级别(少尉候补生以上)战死769名中648名是飞行预备学生。但其實特攻隊乃1944年秋莱特湾海战前的日軍高層的方針。他們強求志願送死,年紀輕輕便要接受為祖國、家人,甚至天皇與神的榮耀和家人的榮誉去送死的命運,因此即使心中有不願意也必須默默接受。 有不少日本指挥官及部分飛行員,包括王牌岩本彻三在内,表示了对特攻的质疑。 關於部分神風隊員參加任務並非完全本於自由意願的事實,可以從参加者基本都是很年轻的新召集来航校的并非形成足够强的自我意志的预备士官上看出来。 需要说明的是根据日本资料,有很多回忆称特攻队员携带伞具而且因不可抗力因素而取消任务是能返航的。冲绳战役时一半的特攻队员都在出击后因故取消任务返航。上級對因故取消任務(如敵蹤消失)的特攻員們,會動員同儕加強心理壓力,務使堅定執行下一次必死任務的意志。但即管如此,也仍然有神风队员拒绝了出击的少数例子。 设备 神風特攻隊所用的飞机多由轻型轰炸机或战斗机改装,设备简陋,攻擊力弱,但如以自殺式的方法撞向敵方軍艦,卻有非同小可的破壞力。在每次進攻中,大部份的神風特攻隊飛行員為國捐躯,務求為日軍帶來最大的利益。 從1944年起,由於有經驗的飛行員大量戰死短缺,且戰機減少、油料極為-{困}-乏。日軍開始採用了多種新式特攻戰術。主要是开始製造多款自殺式武器,其中最出名的是“樱花特攻机”和“回天魚雷”。 命運 根據電視頻道Discovery的專題,大西瀧治郎等人將特攻任務常規化的企圖,並非僅在於「一人、一機、一艦」的犧牲與交換,因為即使能維持萊特灣海戰的效率,日軍高層也能預知飛行員銳減的後果。大西瀧治郎的設想是,依據日軍觀察美軍作戰程序,總是以官兵生命安全為重要顧慮。如果特攻能造成美方大量傷亡,並顯示日人必死抵抗之決心,經由美國媒體揭露,在美國本土或許會引起厭戰情緒,不願貿然攻擊日本本土。則處於不利戰局的日本,或許有謀求談判,停止戰鬥,不需面對投降與毀滅的一線希望。 但該專題報導,美軍太平洋戰區也掌握日方此一謀劃,而把日本特攻的消息盡量壓縮,所以戰時美國社會對特攻的具體情況所知不多。加上特攻成效在幾個月內就銳減,特攻戰術的失敗遂無可避免。更有甚者,在有限的報導與口耳相傳下,神風特攻隊的行為與日軍不願投降也不善待俘虜的思想混合,在美國民間塑造出日本人野蠻、殘酷又瘋狂的形象,反而更加強化了「對日作戰應毫不留情」的輿論。一般相信,因此產生的道德除罪化氣氛,在一定程度上促成了用B-29轟炸日本城市和投擲原子彈、燃燒彈等行動,例如東京大轟炸。 大西瀧治郎在天皇裕仁宣布投降後,為對他推出的戰術造成的約4,000名日本青年的死難及其家屬致歉。 联合舰队参谋长宇垣纏在8月15日玉音放送后,由於不會駕駛飛機,搭乘彗星四三型特攻机要做日本最後一次神風攻擊,在冲绳美海军舰队附近被美軍擊落墜海身亡。 死亡人数 2010年8月为止确认的特攻隊員死亡数为 海軍 海軍航空特攻隊員:2,531名 特殊潜艇(甲標的・海龙)隊員:440名 回天特攻隊員:104名 震洋特攻隊員:1,081名 合計:4,156名 陸軍 陸軍航空特攻隊員:1,417名 丹羽戰車特攻隊員:9名 陸軍海上挺身隊員(马来):263名 合計:1,689名 还有第二艦隊战没者、搭载回天进行出击战死的潜水艦乘員、运输时乘船沉没而参加陆上战斗的战没者、義烈空挺隊等特攻作战相关战没者如以下。 第二艦隊战没者:3,751名 回天部隊关連战没者:1,083名 震洋部隊关連战没者:1,446名 陸軍航空关連战没者:177名 海上挺身隊关連战没者:1,573名 空挺部隊关連战没者:100名 其他(終战時自杀、神州不滅特別攻撃隊、大分701空组成的所谓「宇垣軍团私兵特攻」等)战没者:34名 合計:8,164名 一共合計14,009名。 原特攻队员名人 園田直(原内閣官房長官、原外務大臣、原厚生大臣)
莲湖校区 历史遗迹 理工大汉墓 2004年2月,西安理工大学曲江校区施工现场发现了一座珍贵的汉代大墓,墓内壁画保存完好,色彩鲜艳,内容丰富。这些壁画不仅描绘了龙、虎、鹤、羽人、太阳、月亮、云气等与墓主灵魂升天相关的图像,还展示了东汉时期流行的车马出行、狩猎、宴乐、斗鸡等世俗生活场景,大大丰富了关中地区西汉墓葬壁画的内容。然而,由于汉墓没有墓志铭,迄今仍无法确定西理工大汉墓的墓主身份。 办学 师资力量 截至2019年2月,学校教职工约2500人。院士工作室19个。有双聘院士4人。入选国家“万人计划”2人、“长江学者奖励计划”2人、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1个,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中国青年科技奖获得者3人,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4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8人,中科院“百人计划”3人。有全国优秀教师、全国先进工作者5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2人。入选陕西省“千人计划”39人、“特支计划”9人、“三秦学者”创新团队2个、高校“青年杰出人才”支持计划10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1人,教育部高等学校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7人,省部级有突出贡献的专家、劳动模范、先进工作者、优秀教师、教学名师、师德标兵等40多人;国家教学团队4个。 院系设置 教学建设 学科建设 杰出校友 姚穆:中国工程院院士,纺织材料学家和纺织教育家。 李佩成:中国工程院院士,国际干旱半干旱地区水资源与环境研究培训中心(中德合作)主任。 沈晋:中国水文水资源领域著名专家(2011年10月20日在西安逝世,享年95岁) 斯泽夫:东方电气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中国东方电气集团公司副董事长、党组副书记、总经理。 吴一坚:金花企业集团董事长,2013年胡润富豪榜陕西省首富。 祁玉民:华晨汽车集团(华晨宝马)董事长。 张文若:中国煤炭地质总局航测遥感局局长兼党委副书记,地理学家,“3S”技术应用领域的先行者。 李勤:联想控股有限公司常务副总裁、神州数码控股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 姜力军:脑电波信息控制领域专家,IEEE高级会员,IEEE新加坡教育协会主席、国立新加坡共和理工学院无线技术发展中心主任。
杨耕:清华大学教授、西安春日电气公司总经理。 王茜:美国西北大学机械工程系终身教授。 李润源:北京京仪世纪电子股份有限公司总工程师,涿鹿京仪电子有限公司董事长。 张志刚:济南二机床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 冯小明:陕西理工学院副校长。 苏波: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党组副书记职务。 李晓东:陕西省政协副主席。 张道宏:陕西省人民政府副省长。 高中印:榆林市常委副市长。 魏民洲:原西安市委书记、陕西省人大常委会党组副书记、副主任。2018年11月20日,湖南省郴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公开宣判陕西省第十二届人大常委会原党组副书记、副主任魏民洲受贿案,认定被告人魏民洲犯受贿罪,判处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处没收个人全部财产。 单舒平:共青团陕西省委副书记。 方彦: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市副市长。 陈建民:中国家电研究院副院长。 张金旺:太原市副市长。 宋建忠:西安爱德华测量设备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 许文海:水利部水资源司副司长。 许文才:北京印刷学院副校长,西安理工大学印刷包装工程学院前院长。 易文飞:当当网副总裁。 王增发:教授级高工,现任中国水电建设集团十五工程局有限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 张勃兴:现中华诗词学会顾问、陕西诗词学会和陕西省老年诗词学会明月会长,曾任陕西省省长,省委书记。 李春光:中色(宁夏)东方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郑方: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校董会董事,海外华人资产管理协会主席。 徐时清:中国计量学院材料学院院长、浙江省“十二五”节能技术成果转化工程咨询专家组成员、国际照明委员会空间光谱辐射测量技术委员会委员。 应展望:曾任长安汽车有限责任公司技术部副部长,总经理助理,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现任长安标致雪铁龙汽车有限公司执行副总裁。 参考资料 外部链接 西安理工大學網站 1949年建立的教育機構 理工院校
麻纺 毛纺 化纤 纺织品检测
纺织工业涉及的领域很多,分类方式也有几种,可以按照纺织加工的材料来分: 棉纺 丝绸加工 麻纺 毛纺
1950年代,建国后,与徐悲鸿共同组建领导中央美术学院,任第一任党总支书记、教授。 1953年,受中央文化部委派,组建中南美术专科学校和中南音乐专科学校,任美专第一任党委书记兼校长。 1958年,学校迁至广州,更名“广州美术学院”,担任党委书记兼院长。 主要作品 1920年代,木刻《我们要活下去》、《失业工人》、《到前线去》等 1930年代,木刻《饥民》、《流离》、《囚》,连环画《大兴纱厂》等 1937年,木刻《组织起来》、《肃清汉奸匪》、《交公粮》、《抗日群众大会》等 1939年,试制水印套色新年画,创作木刻《参军》、《破路》、《坚持抗战反对投降》等 1942年,套色木刻《不让敌人通过》、《胜利归来》、《牛犋变工队》、《攻城》等 1956年,风景画《大雪山》等 1957年,《格坦斯克造船厂》 1950年代,油画《开镣》 1960年,油画《列宁墓》《列宁住过的草棚》 1961年,油画《奇石》、《广海村景》 1960年代,《前夜》 1974年,油画《汕头风光》 1970年代,油画《挖地道》
1930年,发起并参加左翼美术家联盟,同年加入共产主义青年团。 1931年,负责筹办了《一八艺社习作展览》,鲁迅先生曾写文章赞誉。 1933年,转入中国共产党。 1937年,赴延安,任延安鲁迅艺术文学院教员,组织“鲁艺木刻工作团”(任团长)奔赴敌后,开展抗日宣传活动。1942年,被邀请参加“延安文艺座谈会”。 1950年代,建国后,与徐悲鸿共同组建领导中央美术学院,任第一任党总支书记、教授。 1953年,受中央文化部委派,组建中南美术专科学校和中南音乐专科学校,任美专第一任党委书记兼校长。 1958年,学校迁至广州,更名“广州美术学院”,担任党委书记兼院长。 主要作品 1920年代,木刻《我们要活下去》、《失业工人》、《到前线去》等 1930年代,木刻《饥民》、《流离》、《囚》,连环画《大兴纱厂》等 1937年,木刻《组织起来》、《肃清汉奸匪》、《交公粮》、《抗日群众大会》等 1939年,试制水印套色新年画,创作木刻《参军》、《破路》、《坚持抗战反对投降》等 1942年,套色木刻《不让敌人通过》、《胜利归来》、《牛犋变工队》、《攻城》等 1956年,风景画《大雪山》等 1957年,《格坦斯克造船厂》 1950年代,油画《开镣》 1960年,油画《列宁墓》《列宁住过的草棚》 1961年,油画《奇石》、《广海村景》 1960年代,《前夜》 1974年,油画《汕头风光》 1970年代,油画《挖地道》 1980年,油画《开平码头》 1982年,油画《冶春园》、《东海岸》 1980年代,油画《海上油井》、《炮楼》、《日光岩》、《夏门码头》、《苏州河上的四川路桥》等 评价 美國俄亥俄州瑪斯金格姆學院美術系主任孫焱称,2001年他在美國看到一本藝術課本《與藝術共存》,胡一川和他的代表作《到前線去》在書中被專門介紹,成為中國唯一入選這部美國教科書的畫家。“這本書是美國的文理學院學生必修和選修的藝術課程,胡一川代表著中國畫家。”
加农炮(),為火炮的一種。目前來說,加農炮它較同口徑的榴彈炮相比,有著更長的炮管的特色。 利用長砲管因此炮彈可以獲得更強的膛內壓力、更快的初速,讓炮彈可以射到更遠的距離。同時因為初速較快,所以加農炮的投射彈道衰減較慢,火砲射擊彈道較為平直,因此也可以作為直射炮使用。 在20世紀冷戰後,由於軍隊追求更遠的火炮射程,稱為榴彈炮的武器也開始具備長炮管,因此現在榴彈炮與加農炮已無明確分類,火砲趨於多功能化,不過戰車等直接射擊目標的武器,還是以偏向加農砲的設計為主。 定義沿革 加农炮的命名源于的译音,意为“空心圆筒”,此英文单词源出拉丁文Canna,意为“茎”、“杆”、“管”。在14世纪的欧洲,凡发射弹丸的金属管形火器,全统称为“加农火器”。 在16至17世紀時前膛火炮時代,加農炮指的是可投射彈重42磅以上的滑膛炮,但是這種火砲在當時遭嫌棄太過鈍重,因此出現一款稱為的武器。半加農炮除了火砲投射的實心彈藥是32磅之外,在火炮的設計上與加農炮並無差別。到三十年戰爭時,由於開發出內部鑿空填裝炸藥的榴彈,火炮從攻城武器轉換為野戰使用,要在野戰有效率的活動,火炮就不能太重,因此出現了一種炮身較短,以中近距離作戰為主要設計目標的榴彈炮。加農炮在大炮分類的形象中被定義為「較長炮管的火砲」,但依舊是作為直射武器使用。 在19世紀膛線、後膛裝填、製退復進機研發普及後,火炮從傳統直射與小角度曲射進化到可以到45度仰角射擊。當時將用於大仰角曲射的火炮稱為榴彈炮、主要用於45度仰角以下射擊的稱為加農炮。在19世紀時加農炮的技術特徵包含了:低仰角(45度以下)射擊、射程遠。主要用於反擊敵軍的炮兵。 在中國,火炮多半通稱大炮,加農炮是在19世紀末到20世紀初引入的和製漢語,特別指稱炮管較長、射程較遠的重型火砲;西方國家也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後重新定義火砲稱呼,法國定義炮管長20倍徑以下稱榴彈炮、20倍徑以上稱加農炮,美國則用25倍徑作為定義分界點,從1920年代後中西對於加農炮的定義逐漸趨同。
高射炮 炮决 爆炸物 火炮
8月17日——美國總統富兰克林·德拉诺·罗斯福和英國首相温斯顿·丘吉尔在加拿大魁北克会议上,會議签订美英共同研制原子武器的秘密协定,批准參謀會制定之西方盟國在亞洲對日作戰之計劃。盟军彻底占领西西里岛。 8月23日——库尔斯克战役结束,自此德軍对苏軍已無法發起更大的进攻,德軍全線失守。 9月 9月3日——盟军在意大利登陆。 9月8日——意大利王國佩特罗·巴多格里奥政府及武裝部隊布向英、美、蘇無條件投降,意大利殖民帝國崩潰。德軍進駐意大利控制的法國義佔區、克羅地亞獨立國西部、阿尔巴尼亞王國以及意占希臘。 9月10日——德軍發動軸心行動南下占領義大利,隆美爾佔領羅馬。日軍佔領了天津意租界和上海公共租界(1941年12月被日軍佔領)殘存的意大利界區。 9月12日——貝尼托·墨索里尼被德軍救出。德軍占領意大利的傀儡政權黑山。 9月23日——意大利貝尼托·墨索里尼組織義大利社會共和國政府,自任首相兼外長,9月29日汪精衛政權承認墨索里尼的新政府。 10月 10月13日——義大利王國新首相巴多格里奧宣布意大利對德国宣战。 11月 11月1日——美军在所罗门群岛登陆。 11月1日——常德會戰開始。 11月1日——日本政府將鐵道省與遞信省改組為運輸通信省,以及與農林省改組為軍需省和農商省。 11月5日——日本與滿洲國、汪精卫南京國民政府等八國大東亞會議在東京開幕。 11月9日——中、美、蘇等44國代表在華盛頓簽署《善後救濟協定》。 11月15日——中國遠征軍進攻于邦,緬北會戰開始。德国武装党卫队首领希姆莱下令迫害吉普賽人。 11月22日——黎巴嫩宣布独立。 11月23日——美國總統羅斯福、英國首相邱吉爾、中國國民政府主席蔣介石在埃及開羅舉行會議(代號為「六分儀」會議),商討聯合對日作戰計劃以及擊敗日本後如何處置日本等問題。 11月28日——美國、英國、蘇聯首腦羅斯福、邱吉爾、斯大林在伊朗首都德黑蘭舉行重要會議,至12月1日結束,會議決定從東、西、南三面摧毀德國,保證戰後持久和平,並商議建立聯合國之構想,斯大林表示:一旦打挎德國法西斯後,只要給蘇聯一定時間,蘇聯將立即參加對日本作戰。 12月 12月1日——美國、英國、中國政府首腦羅斯福、邱吉爾、蔣介石簽署《開羅會議共同宣言》(簡稱《開羅宣言》),在德黑兰会议上徵得蘇聯首腦斯大林同意,是日在重慶、倫敦、華盛頓同時公開發表。 12月24日——德怀特·艾森豪威尔被任为盟军最高指挥官。 出生 2月14日——伊納濟·艾斯古納,西班牙政治人物。(2014年逝世) 2月22日——霍斯特·克勒,德国总统。 3月1日——鄧守仁,末任駐港英軍司令。 3月5日——克里斯提安·富勒,星期一示威發起人。(2014年逝世) 3月12日——拉特科·姆拉迪奇,斯雷布雷尼察屠殺戰犯嫌疑人。 3月26日——三毛,台湾作家。(1991年逝世) 3月29日——-{zh-cn:约翰·梅杰; zh-hk:馬卓安; zh-tw:約翰·梅傑}-,英國首相。 4月3日——佐伯光,日本自衛隊第一位女性將領。 5月10日——劉兆玄,臺灣行政院院長。 6月7日——陳鴻烈,香港演員。(2009年逝世)
3月30日——日、汪分別在汉口日租界、天津日租界、蘇州、北平、杭州,舉行交還接收日本專管租界及北平使館區儀式。 4月 4月18日——日本聯合艦隊司令長官山本五十六大將在所羅門群島上被美國空軍擊落座機,墜海身亡,6/5日本為其舉行國葬。 4月19日——在波兰华沙犹太人起义。 5月 河南省政府為便利救災,宣布普查户口結果:調查之縣250萬户,食糧不足待者220萬户,其餘充足户1.5116萬户,自足户20.5426户。 5月7日——盟軍占領北非納粹德國和意大利王國的最後陣地突尼斯、比塞兩大港,取得重大勝利,5月12日北非盟軍總部宣布德意聯軍已於當日晚8時15分在北非全境停止武力抵抗,北非戰事至此結束,總計兩年來盟軍殲敵達37師,俘虜40.6萬。 5月15日——共產國際執行委員會主席團作出《關於解散共產國際的提議書》。 5月16日——华沙犹太区起义被镇压。 5月17日——美國开始建造ENIAC。 5月28日——汪精卫政权收回鼓浪屿公共租界。 6月 6月5日——汪精卫政权收回天津法租界、汉口法租界和广州法租界。 6月8日——美國總統羅斯福再次警告德國、日本勿使用毒氣。 6月10日——共產国际執委會關解散共產國際之建議獲各國支部一致批准,是日宣布正式解散,並撤銷執委會主席團、秘書處及國際管制委員會。 7月 7月5日——曼施坦因元帥執行堡壘計劃,对苏軍反攻,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坦克战库尔斯克会战开始,亦為德軍对苏軍的最後一次大規模的進攻。 7月10日——美國、英國、加拿大军隊在西西里岛東南海岸開始登陆,揭開進攻歐洲大陸德、意法西斯序幕。 7月25日——意大利贝尼托·墨索里尼倒台,意大利國王接受墨索里尼辭去意大利首相、政府首腦、總理及國務員等職,任命巴多格里奧為政府首腦、總理及國務員,意大利皇帝自任三軍統帥。 7月27日——英国空军袭击汉堡市,35000人死亡。 8月 8月1日——汪精卫政权「上海市政府」接收公共租界區,將租界區改為第一區,設立第一區公署,陳公博兼任署長。 8月4日——太平洋作戰會議在倫敦召開,英國首相邱吉爾任主席。 8月17日——美國總統富兰克林·德拉诺·罗斯福和英國首相温斯顿·丘吉尔在加拿大魁北克会议上,會議签订美英共同研制原子武器的秘密协定,批准參謀會制定之西方盟國在亞洲對日作戰之計劃。盟军彻底占领西西里岛。 8月23日——库尔斯克战役结束,自此德軍对苏軍已無法發起更大的进攻,德軍全線失守。 9月 9月3日——盟军在意大利登陆。 9月8日——意大利王國佩特罗·巴多格里奥政府及武裝部隊布向英、美、蘇無條件投降,意大利殖民帝國崩潰。德軍進駐意大利控制的法國義佔區、克羅地亞獨立國西部、阿尔巴尼亞王國以及意占希臘。 9月10日——德軍發動軸心行動南下占領義大利,隆美爾佔領羅馬。日軍佔領了天津意租界和上海公共租界(1941年12月被日軍佔領)殘存的意大利界區。 9月12日——貝尼托·墨索里尼被德軍救出。德軍占領意大利的傀儡政權黑山。 9月23日——意大利貝尼托·墨索里尼組織義大利社會共和國政府,自任首相兼外長,9月29日汪精衛政權承認墨索里尼的新政府。 10月 10月13日——義大利王國新首相巴多格里奧宣布意大利對德国宣战。
加農炮 火炮 榴彈炮
參見 加農炮 火炮
冒(mào) 茂(mào) 沒路真 枚(méi) 梅(méi) 门(mén) 蒙山 蒙(méng) 孟孫 孟(mèng) 弥(mí) 祢(mí) 糜(mí) 米(mǐ) 芈(mǐ) 弭(mǐ) 密(mì) 苗(miáo) 缪(miào) 闵(mǐn) 敏(mǐn) 名(míng) 明(míng) 莫那婁 墨胎 万俟(mò qí) 莫(mò) 墨(mò) 默(mò) 牟(móu) 母(mǔ) 幕(mù) 木(mù) 沐(mù) 慕(mù) 慕容(mù róng) 穆(mù) N 納喇 那拉 納蘭 那(nā、nē、nuó) 纳(nà) 迺(nǎi) 佴(nài) 南方 南門 南郭 南(nán) 南宫(nán gōng) 难(nàn) 倪(ní) 泥(ní) 年(nián) 念(niàn) 粘(niàn) 乜(niē) 聂(niè) 甯(nìng) 牛 钮 钮祜禄 能 农 侬(nóng) 奴 O 區(ōu) 欧(ōu) 歐陽(ōu yáng) P 潘(pān) 盘(pán) 泮(pàn) 傍(páng) 庞(páng) 逄(páng) 胖(pàng) 裴(péi) 彭(péng) 邳(pī) 皮(pí) 朴(piáo) 品(pǐn) 平(píng) 繁(pó) 破落那 樸(piáo) 蒲(pú) 濮(pú) 普六茹 浦(pǔ) 普(pǔ) 溥(pǔ) 杷 Q 漆雕 戚(qī) 漆(qī) 亓(qí) 其(qí) 齐(qí) 祁(qí) 岐(qí) 奇(qí) 祈(qí) 綦(qí) 蕲(qí) 麒(qí) 乞伏(qǐ) 乞(qǐ) 杞(qǐ) 启(qǐ) 千(qiān) 钱(qián) 强(qiáng) 乔(qiáo) 桥(qiáo) 谯(qiáo) 且(qiě) 郄(qiè) 钦(qīn) 秦(qín) 琴(qín) 覃(qín) 勤(qín) 青(qīng) 卿(qīng) 清(qīng) 庆(qìng) 丘(qiū) 秋(qiū) 邱(qiū) 仇(qiú) 求(qiú) 裘(qiú) 曲沃 曲(qū) 屈(qū) 诎(qū) 璩(qú) 瞿(qú) 渠(qú) 蘧(qú) 权(quán) 全(quán) 泉(quán) 阙(quē) R 讓(ràng) 任(rén) 榮(rōng) 如(rú) 如皋冒 茹(rú) 阮(ruǎn) 饒(ráo) 戎(róng) 容(rǒng) 冉 S 珊 山(shān) 单(shàn) 上官(shàng guān) 尚 佘(shé) 莘(shēn) 申(shēn) 申屠(shēn tú) 神農 沈(shěn) 绳 冼 盛(shèng) 施(shī) 石(shí) 时(shí) 史(shǐ) 是(shì) 世(shì) 舒(shū) 殳(shū) 叔敖 叔梁 叔孫 水(shuǐ) 司(sī) 司马(sī mǎ) 司徒(sī tú) 司空 死(sǐ) 宋(sòng) 蘇(sū) 素黎 粟(sù) 隋(suí) 索绰罗 孫(sūn) 桑(sang) 沙 帥 薩 聖 萨穆希爾 T 臺 邰 澹臺 譚 檀 谈 湯 唐 陶 桃 滕 田 佟 童 脫 脫脫 佗 庹 拓拔 禿髮 涂 凃 兔 W 完颜 萬 汪 王 王子 文 聞 聞人 翁 威 危 委 韦 卫 魏 溫 文 巫 巫马 乌 乌朗汉吉尔莫吉尔敏 鄔 兀 無終 吳 武 午 伍 吾 位 X 西(xī) 西方(xī fāng) 西郭(xī guō) 西林觉罗(xī lín jué luó) 西門(xī mén) 奚(xī) 郗(xī) 袭(xí) 席(xí) 习(xí) 戲(xì) 夏(xià) 夏侯(xià hóu) 先(xiān) 咸(xián) 洗(xiǎn) 線(xiàn) 香(xiāng) 向(xiàng) 项(xiàng) 蕭(xiāo) 肖(xiāo) 解(xiè) 謝(xiè) 忻(xīn) 辛(xīn) 信(xìn) 邢(xíng) 姓(xìng) 幸(xìng) 熊(xióng) 修(xiū) 胥(xū) 徐(xú) 許(xǔ) 续(xù) 勖(xù) 宣(xuān) 軒轅(xuān yuán) 玄(xuán) 薛(xuē) 尋(xún)
部 步 步大汗 步六孤 步鹿根 步叔 步揚 步溫 簿 C 岑 种(Chóng) 陳 成 程 崔 翠 蔡 莊 曹 车 丛 淳于 晁 巢 单于(chán yú) 常 场 厂 策 臣 琮 崇侯 崇 迟 池 楚 储 褚 除 春 出 柴 草 操 谌 唱 D 大 但 丁 黨 登徒 鄧 刁 戴 都 毒 獨孤 杜 竇 東門 东 東方 東郭 董 狄 邸 第一 第二 第三 第四 第五 第六 第七 第八 端 端木 段 多 電 刀 E 尔(er) F 法 樊 范 范姜 方 房 費 风 封 馮 福 扶 符 富察 傅其 傅余 父 傅 付 不(fǒu) 棼冒 蚡冒 G 公 巩 龔 公都 公羊 公良 公孫 公罔 公西 公冶 公斂 公梁 公輸 公上 公山 公戶 公玉 公儀 公仲 公甲 公堅 公賓 公伯 公祖 公乘 公晰 公族 干 甘 淦 哥舒 戈(gē) 葛 盖 高陽 高 郜 耿 更 苟 辜 古口引 穀梁 顧 瓜尔佳 官 關 管 毌丘 郭 国 過 媯 歸海 歸 鬼 桂 炔 刚 虢 虢射 H 哈 何 河 和 贺 禾 赫舍里 黑 洪 呼 呼延 忽侖 胡 狐 虎 宦 黃 侯 候 华(huà) 花 桓 郝 浩 浑 韓 罕 翬 海 伙尔川扎木苏他尔只多 火拔 霍 浣 J 雞 姬 冀 籍 吉 姞 己 季孫 济 计 紀 季 简 建 江 姜 蔣 焦 介 金 靳 晉 京 經孫 荆 景 井 敬 居 鞠 瞿 剧 具 家 雋 九吾 救 K 阚 康 开 柯 空桑 空同 空桐 崆峒 空相 孔 寇 匡 鄺 旷 况 蒯 昆 L 乐 冷 黎 李 栗 厉 利 力 留 劉 柳 泠 令狐 勞 老 卢 魯 鲁纳娄于古母遮熟多吐母苦啊德补啊喜 鹿 陆费 陸 路 甪里 閭丘 呂 廖 林 蔺 栾 梁 樓 郎佳 狼 稂 連 練 羅 駱 藍 蘭 賴 雷 龍 婁 魯 來 M 麻(má) 馬(mǎ) 买(mǎi) 麦(mài) 满(mǎn) 蔄(màn) 莽(mǎng) 茅(máo) 毛(máo) 茆(máo) 媢(mào) 冒(mào) 茂(mào) 沒路真 枚(méi) 梅(méi) 门(mén) 蒙山 蒙(méng) 孟孫
陸軍 傘兵 陸軍航空兵 海軍 海軍航空兵 內陸海軍 海軍陸戰隊 空軍 憲兵 特務
軍隊 武器 戰爭 軍階 陸軍 傘兵 陸軍航空兵 海軍 海軍航空兵 內陸海軍 海軍陸戰隊 空軍 憲兵 特務
《无锡县志》中记载:“开关延敌,莫敢仰视。因是数十年,天下之弈者以无锡过百龄为宗。”明末清初人钱谦益作诗赞颂过百龄,诗中写道:“八岁童牙上弈坛,白头旗纛许谁干,年来复尽楸枰谱,局后方知审局难。乌榜青油载弈师,东山太傅许追随,风流宰相清平世,谁识沿边一着棋。” 清代人秦松龄的《过文年传》这样写:“百龄,名文年,为邑名家子,生而颖慧,好读书,十一岁时,见人弈,则知虚实先后进退击守之法,曰:是无难也。与人弈辄胜,于是闾党间无不奇百龄者。” 过百龄的作品有《官子谱》、《三子谱》和《四子谱》等棋书。其中尤以《官子谱》价值最高,对围棋常见技巧作了比较透彻的论述,并受到日本棋界的重视。
《无锡县志》中记载:“开关延敌,莫敢仰视。因是数十年,天下之弈者以无锡过百龄为宗。”明末清初人钱谦益作诗赞颂过百龄,诗中写道:“八岁童牙上弈坛,白头旗纛许谁干,年来复尽楸枰谱,局后方知审局难。乌榜青油载弈师,东山太傅许追随,风流宰相清平世,谁识沿边一着棋。” 清代人秦松龄的《过文年传》这样写:“百龄,名文年,为邑名家子,生而颖慧,好读书,十一岁时,见人弈,则知虚实先后进退击守之法,曰:是无难也。与人弈辄胜,于是闾党间无不奇百龄者。” 过百龄的作品有《官子谱》、《三子谱》和《四子谱》等棋书。其中尤以《官子谱》价值最高,对围棋常见技巧作了比较透彻的论述,并受到日本棋界的重视。
早在1621年,當時明朝的《武備志》就記載了以黑火藥為能源的火箭彈和其發射裝置百虎齊奔箭和群鷹逐兔箭在明朝軍隊中的使用情況。可以算的上是火箭炮在軍事應用的最早記載。 20世纪30年代,納粹德國發明六膛火箭發射器,比起導軌火箭發射器,六膛火箭發射器利用膛線增加了準確度,破壞力及火力更強。 1939年,苏联紅軍成為世界上第一個正式裝備火箭發射器的軍隊。型號是BM13,也就是卡秋莎。目前號稱火力最強的是俄國製的BM-30龙卷风多管火箭發射器,最大射程可達到70公里,傷害面積大約67.2萬平方米。 多管火箭發射器
多管火箭炮 火箭彈 火炮列表 火箭炮
延伸阅读 Tan 无锡人 康乃爾大學校友 中国农学家 中国教育家
延伸阅读 Tan 无锡人
过养默:近代建筑师 过探先:教育家、农学家。 过锡生 过鉴清 過小寧 過增元:物理学家。 過智溢 过国亮:记者。
过养默:近代建筑师 过探先:教育家、农学家。 过锡生 过鉴清 過小寧
参加全国大选 在共和党大会召开前,麦金莱一直都没有表面自己在货币问题上的立场。在白银问题上,立场温和,倾向于与外国协商,建立金银复本位制度。在大会召开前最后几天,他在听取了政治家与商人的意见后,决定支持金本位制度,不过,也接受国际协商建立的金银复本位制度。他的决定使得一些西部代表,在科罗拉多州参议员亨利·M·泰勒(Henry M. Teller)的带领之下,步出了会场。然而,与民主党相比,共和党在这个问题上的分歧不是很大,而且,麦金莱也向自由铸银支持者作出了以后让步的承诺。 经济持续萧条,越来越多人支持自由铸银。民主党内部因为这个问题,产生了严重的分歧。时任民主党总统格罗弗·克利夫兰是金本位制度的坚定支持者,但是,有一定数量的、来自乡村地区的民主党,支持自由铸银。后者在1896年民主党全国大会中取得了胜利,选出威廉·詹宁斯·布莱恩担任民主党总统候选人。布莱恩的黄金十字架演说(Cross of Gold speech)打动了与会代表。布莱恩在金融问题上的激进立场令不少金融家感到担忧,他们认为,他的通货膨胀政策,会使得迫使铁路公司破产,毁灭国家经济。汉纳运用自己的策略与他们取得联络,最终赢得了他们的支持。后者投入了3,500,000美元、超过2亿本小册子,来支持共和党的金融、经济政策。 布莱恩有一定的优势:他的宣传经费接近500,000美元,而且,他还拥有优秀的口才、年轻的能量。他决定乘坐火车,在全国进行一次规模史无前例的政治巡游。汉纳建议麦金莱采取相同的行动,不过后者以对手的口才更佳为由,拒绝了这一建议。麦金莱说:“如果我走出去与布莱恩对抗,那么,我就好像一个在草坪上荡秋千的人,走去与专业运动员比赛。我说话的时候,要经过思考。“麦金莱没有四出宣传,反而留在家中,欢迎人们前来见他。历史学家R·哈尔·威廉斯(R. Hal Williams)写道:“这是一个绝妙的策略。麦金莱的前廊竞选运动成为了美国政治史上的传奇。” 除了星期日外,麦金莱每天都会在前廊接见来自各地的代表团。铁路公司出资补贴旅费不足的人。亲自由铸银派的克利夫兰报纸Plain Dealer讽刺地说,去坎顿“比留在家中更加便宜。”代表团到达坎顿后,会从火车站步行前往位于市场北街(North Market Street)的麦金莱家。走到他家后,他们会围住他家的前廊,并偷偷地把栏杆削成纪念品带走。他们当中的代表会对麦金莱发言,而麦金莱则会以最合适他们的竞选演说回应他们。麦金莱在发表演说前会仔细编写讲稿,不会即席发言,就连代表团的代表,发言也要经过麦金莱本人,或者他的代表审阅。麦金莱这样做是为了避免他人的即席评论,会在他身上出现反弹。 大部分民主党报纸都不支持布莱恩,只有纽约新闻报独立特行,仍然支持他。新闻报的所有人是靠银矿起家的威廉·伦道夫·赫斯特。这份对共和党带有偏见的报纸,聘请荷马·达文波特(Homer Davenport),将汉纳绘画成一个恶毒的财阀,无情地践踏劳工。而达文波特笔下的麦金莱,则是一个孩童,大商企轻轻松松就操控了他。达文波特为两人所塑造的形象,在今日仍然有一定影响力。 民主党也有宣称自己的小册子,不过数量不及共和党的多。历史学家瓊斯分析了选民对这场宣传战的反应: 选战的主要战场位于中西部。南部和西部大部分州份都支持布莱恩,所以民主党在这些至关重要的州份投入了大量资源。缅因、佛蒙特两州在9月提早投票后,东北部被人视为是普遍支持麦金莱的地区。公众对自由铸银的热情冷却后,麦金莱开始宣传他的关税政策。到了9月末,共和党已经停止印刷有关白银问题的小册子,改为集中宣传关税政策。1896年11月3日,全国大部分选民投下了选票。麦金莱在整个东北部和中西部取得了胜利,他在普选中取得了51%的选票,也获得了充足的选举人票。布莱恩失败的原因是,太过注重白银问题,而忽视了市区工人的问题。城市选民都支持麦金莱,而普遍支持布莱恩的南部,只有一个城市人口超过100,000人,那就是科罗拉多州的丹佛。 不少人认为,1896年的总统选举,是一场重新转型的选举(Realigning election),麦金莱希望通过增强中央政府,设立保护性关税和维持金本位制度,建设美国工业。这场选举改变了美国内战后固定的政治格局。共和党从此独霸了几十年,直到1932年,当年,美国展开了另一场重新转型的选举。历史学家菲利普认为,麦金莱是除了阿里森之外,唯一一个能够击败布莱恩的共和党人,因为来自东部的莫顿、里德都会被来自至关重要的中部的布莱恩击败。传记作家则说,布莱恩虽然受到乡村地区的选民欢迎,但是在城市地区,受欢迎程度不如其对手麦金莱,“麦金莱对一个截然不同的、工业化的、城市化的美国来说,相当有吸引力。” 著名的童話故事《綠野仙蹤》即是被後世經濟學者認為這是在暗諷麥金萊的政策。 担任总统 任命官员 威廉·麦金莱在1897年3月4日宣誓为总统,他的妻子与母亲都出席了仪式。他发表了一个篇幅不小的就职演说。麦金莱在演说中声称要进行关税改革,而货币问题,则要等到关税法案通过后,才进行处理。他警告鼓吹干涉外国的人,“我们不要征服战争。我们不能被领土扩张所迷惑。” 任命约翰·舍曼为国务卿是最具争议性的阁员任命。他并不是麦金莱的首选,阿里森才是麦金莱首选。麦金莱任命舍曼为国务卿的其中一个原因是想在参议院制造空缺,并让拒绝入阁,担任邮政总长(Postmaster General)汉纳填补空缺。麦金莱不能任命舍曼为较为低级的官员,因为舍曼在海斯时期,已经担任过财政部长,只有最高级的内阁职位,才可诱使他离开参议院。政治圈内传出舍曼因为年龄的原因,心智能力一直在衰退的谣言。麦金莱并不相信这些谣言,不过,他还是派出了亲戚威廉·麦金莱·奥斯本去和已有73岁高龄的舍曼进餐。奥斯本回报说,舍曼的状态和往常一样好。内阁名单公布后,麦金莱写道:“那些声称参议员舍曼“精神衰退”的谣言是没有根据的...我见到他的时候,他深信,他的健康,无论是身体上的还是精神上的,都没有问题,而他对生命也一定充满期望。” 经过一些困难后,俄亥俄州州长布什内尔终于任命汉纳为参议员。舍曼就任后,精神问题变得越来越明显,他的事务经常交由第一助理威廉·R·戴和第二助理阿尔维·A·埃迪(Alvey A. Adee)。戴是一名律师,来自俄亥俄州,是麦金莱的人马,对外交事务一无所知,在会面上经常沉默不言。而埃迪则是听力有问题的病人。一个外交官讽刺地说:“部门首长什么都不知道,第一助理什么都不说,而第二助理则什么都听不到。” 麦金莱原本想任命缅因州众议院、筹款委员会主席小纳尔逊·丁利(Nelson Dingley, Jr.)为财政部长,不过遭到了后者的拒绝。而汉纳在芝加哥的副手查尔斯·达韦斯(Charles Dawes),则因为年龄太小的问题,被人排除在外。达韦斯最终获任为货币主计长(Comptroller of the Currency),而财政部长这个职位,则由达韦斯极力推荐的芝加哥第一国民银行行长、黄金民主党人利曼·J·盖奇(Lyman J. Gage)出任。担任海军部长的是麦金莱的老朋友约翰·戴维斯·隆(John Davis Long)。隆选了西奥多·罗斯福做他的助手,麦金莱起初并不同意他的决定,对一个支持罗斯福的人说:“我不想和人爆发冲突,但我听说你的朋友西奥多总是和其他人一起去划船。”麦金莱后来还是任命了罗斯福为海军副部长(Assistant Secretary of the Navy)。 除了舍曼之外,麦金莱还进行了其他一些鲁莽的官员任命。他任命罗素·A·阿尔杰(Russell A. Alger)为陆军部长。阿尔杰在和平时期尚算称职,但美西战争一爆发,他就开始显得捉襟見肘。1899年中,丑闻缠身的阿尔杰依照麦金莱的要求辞职。副总统加勒特·霍巴特虽然不会出席内阁会议(依照当时的习惯),但是他仍然是一个充满价值的顾问。霍巴特在白宫周围租借了一间宅邸,使得麦金莱一家和他一家可以经常在私底下见面。霍巴特夫人在麦金莱夫人不适时,会暂代第一夫人一职。麦金莱选择乔治·B·科特柳(George B. Cortelyou)为私人秘书。科特柳的任期几乎和麦金莱的任期一样长,他在这段时间内,逐渐变成了麦金莱的重要助手,相当于出版秘书(Press secretary)和今日的幕僚長。 对西战争 古巴叛军在数十年来,都一直在进行断断续续的军事行动,企图推翻西班牙殖民统治,取得独立。1895年,冲突升级为独立战争。西班牙军队为了竭止席卷全岛的叛乱,采取了与之前相比,更为严厉的行动。西班牙军队强迫古巴人入住军事基地附近的集中营,防止他们向叛军提供援助。美国公众倾向于叛军,麦金莱同样反对西班牙的政策。但是,他没有响应一些人的号召,发动战争解放古巴,相反,他希望通过谈判,为古巴人争得独立,至少自治。两国在1897年开始就这一问题进行谈判,但没有取得任何共识,因为西班牙不愿赋予古巴独立,而古巴也不愿作出任何让步。1898年1月,西班牙终于向叛军作出让步的承诺。古巴首府,按照美国领事菲茨休·李(Fitzhugh Lee)的汇报,在此之后,仍然存在暴乱。麦金莱因此派出了USS缅因号(USS Maine)到古巴保护美国侨民和财产。2月15日,缅因号爆炸,266名海员遇难。公众与报界都要求对西班牙开战,麦金莱没有顺从民意,坚持要设立委员会,调查爆炸原因。美西两国在调查期间,仍然有进行谈判。3月20日,委员会宣布,炸沉缅因号的,是一枚水雷。麦金莱不顾国会内的压力,继续和西班牙谈判,为古巴争取独立。西班牙拒绝了麦金莱的要求。4月11日,麦金莱将问题转交给国会处理,国会随即在同月20日向西班牙宣战(麦金莱没有作出相关要求),国会同时通过了泰勒修正案(Teller Amendment),表明不会吞并古巴。 电报和电话的发展,使得麦金莱对战事的控制权,比以往任何一位总统所拥有的更大,而且,他能够以极快的速度,指挥调动海陆两军。他向前任陆军总指挥官约翰·斯科菲尔德(John Schofield)和陆军总军需官亨利·C·科本(Henry C. Corbin)处征得了不少意见。不过,麦金莱没有諮询陆军部长阿尔杰和现任陆军总指挥官纳尔逊·A·迈尔斯(Nelson A. Miles),因为两人之间产生了矛盾,而且前者的能力不足,不能应对繁重的军务。舍曼在战争期间提出辞职,麦金莱接受了,隨即要求戴顶替舍曼担任国务卿,戴接受了这一职务,同意一直担任国务卿,直到战争結束。 海军在开战后两个星期内,就取得了第一次胜利:由乔治·杜威准将率领的太平洋舰队在菲律宾马尼拉湾与西班牙舰队交战(马尼拉湾战役),没有损失一艘战舰,就摧毁了对方的整个舰队。杜威大胜,使得这场原本一场集中在加勒比海地区的战争,变成一场决定西班牙所有太平洋地区殖民地命运的战争。次月,麦金莱增加了派往菲律宾的部队(第8军)数量,又赋予了第8军的指挥官韦斯利·梅里特(Wesley Merritt)在菲律宾建立司法系统、徵收税款的权力,以便美军长期驻守当地。6月,部队抵达菲律宾时,麦金莱决定要求西班牙交出菲律宾群岛。他声称他欢迎公众对这个问题发表意见。不过,麦金莱相信公众最后会要求他保留群岛以作為战利品。 同时间,美军在佛罗里达州坦帕附近,集结了一支由正规軍和志願兵组成的部队,准备进攻古巴。部队在出发之前就遇到了严重的补给问题,不过科本在6月解决了这个问题。6月20日,在延迟多日后,部队终于在威廉·鲁弗斯·沙夫特(William Rufus Shafter)少将的率领下出发,离开佛罗里达州,在圣地亚哥-德古巴登陆。同月24日,美西两军在Las Guasimas爆发了战斗。7月2日,沙夫特以极高伤亡为代价,率军攻陷了圣胡安山。两日后,被逐出圣地亚哥港的西班牙加勒比海舰队,被威廉·T·萨姆森(William T. Sampson)的北太平洋舰队完全消灭,两个舰队之间的战斗,也成为了这场战争之中最大规模的海战(圣地亚哥-德古巴战役)。沙夫特随后开始包围圣地牙哥,7月17日,守军投降,古巴落入美国手中。麦金莱和迈尔斯派了一支部队攻佔波多黎各,美军在7月登陆时,没有遇到多少反抗。因为西班牙的海军已被摧毁,难以运送补给到遥远的殖民地继续作战,所以开始寻求和谈。 签署和约 7月22日,西班牙委托法国驻美大使朱尔·坎邦(Jules Cambon)与美国和谈。西班牙最初想把和谈范围,局限于古巴问题上,但是他们很快就被迫接受了美国对其他地区的领土要求。阁员都支持总统准备逼迫西班牙交出古巴和波多黎各,不过,部分阁员在菲律宾问题上产生了分歧,有些阁员希望总统吞并整个菲律宾,但是另外一些阁员则希望总统在这个地区,只保留一个海军基地。公众普遍支持政府吞并菲律宾,但是也有一些重要政治人物,如威廉·詹宁斯·布莱恩、格罗弗·克利夫兰,还有一些政治团体,如新近建立的美国反帝国主义者联盟(American Anti-Imperialist League)反对政府吞并菲律宾。麦金莱计划先和西班牙商讨有关古巴和波多黎各的事宜,而菲律宾的问题,他希望留待日后解决。他的立场没有因为驻守古巴的美军形势严峻(因为黄热病蔓延)而变软。西班牙最终在8月12日被迫接受美国的要求,同意停火。9月,双方在巴黎正式展开和谈。和会一直进行到12月18日才宣告结束,双方在会上签署了巴黎和约。美国取得了波多黎各、菲律宾和关岛,而西班牙也放弃了古巴的主权。美国会因此向西班牙支付20,000,000美元,赔偿其损失。1899年2月6日,参议院在麦金莱的推动下,以57票支持,27票反对,通过了和约。 麦金莱在战争期间,也致力于推动美国吞并夏威夷共和国。代表美国利益的共和主义者在此之前,推翻了当地的女王。跛腳鴨哈里森在任期即将完结的时候,向参议院提交了一个吞并夏威夷的法案。克利夫兰上任后,向当地派出了一个特别委员会,他在收到委员会的报告之后,就撤回了法案,声称共和革命违背了当地人民的意愿。公众普遍支持政府吞并夏威夷,而且,有关呼声在战争爆发后越来越高。麦金莱上任后,推动国会通过吞并夏威夷的法案,并宣称,如果美国不取得这个岛屿,那么,岛屿就会爆发保皇党叛乱,或者是落入日本人的掌中。麦金莱如果按照一般办法,提出法案,那么,参议院很有可能否决他的法案。所以,他决定支持民主党众议员弗朗西斯·G·纽兰兹(Francis G. Newlands)提出的联合决议案。决议案最终成功通过,经麦金莱签署后,在1898年7月8日正式生效。传记作家H·韦恩斯·摩根(H. Wayne Morgan)写道:“麦金莱是美国吞并夏威夷的指引者,他坚定不移地追求这一目标。”麦金莱对秘书科特柳说:“我们需要夏威夷,吞并夏威夷带来的利益,远比我们以前吞并加利福尼亚所带来的利益多。这是昭昭天命。”夏威夷和关岛之间的環礁威克岛也在1898年7月12日纳入美国的版图之内。 加强海外影响力 美国对华贸易的能力,在取得多个太平洋地区的岛屿后,得到了加强。在巴黎和会召开之前,麦金莱就要求过国会成立一个委员会,寻找这一地区的贸易集会,宣传门户开放政策:所有国家都应该和中国自由地进行贸易,不应该损害中国的领土完整。接替戴的新国务卿约翰·海观察了欧洲各国对这一政策的反应:英国支持这一政策,但是俄国反对这一政策,意大利和日本同意政策的原则,但是有一个前提条件,那就是其他国家都同意这一原则。 美国对华贸易在义和团运动爆发后,一度陷入了危险之中。美国和其他西方国家的侨民在北京城被拳民围攻。1900年6月,麦金莱派出5,000名士兵,加入中国救援远征队(China Relief Expedition),参与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次月,远征队成功救出了西方国家的侨民。但是,有几个民主党众议员发言批评麦金莱在未咨询立法机构意见的情况下,贸然派出军队到中国平乱。后来的总统得以效仿他,运用类似的军权。事件结束后,美国重申了对华政策的基础,门户开放政策。 在周边方面,麦金莱和海和英国官员,就建筑一条横跨中美洲的运河的可能性展开了协商。双方曾在1850年签署的克莱顿-布尔沃条约(Clayton–Bulwer Treaty)中承诺,不会在这一地区建筑运河。但是,美国政府在美西战争爆发后发现,建筑一条连接运河加勒比海和太平洋的运河,能方便自己维持一支两洋海军。而且,美国在亚洲开始拥有越来越多的商业和军事利益,这使得建筑运河的必要性越来越大。麦金莱因此要求重新和英国展开协商,修订条约。英国驻美大使朱利安·庞斯富特(Julian Pauncefote)和海进行了一轮协商后,同意修订条约,允许美国建筑运河,但是,运河要向所有国家的船只开放,也不能在运河周边建筑军事设施。麦金莱对此感到满意。不过,参议院对此的观点和总统并不一致,要求得到建筑军事设施的权利。海为表抗议,提出辞职。麦金莱没有接受他,还要求他继续和英国官员协商,满足参议院的要求。海最终取得了成功,双方签署了海-庞斯富特条约(Hay–Pauncefote Treaty),参议院也通过了这一条约,不过那时麦金莱已经遇刺身亡。 关税及货币政策 关税和货币改革这两个重要问题,在1897年,交缠了在一起。筹款委员会主席丁利提出了一个新的关税法案(后称为丁利法案),修改1894年的威尔逊-戈曼关税法案(Wilson–Gorman Tariff Act)。这一提高了羊毛、食糖和奢侈品的关税法案,得到了麦金莱的支持。向美国出口了不少奢侈品的法国商人,开始感到恐慌。众议院很快通过了法案,但是法案在参议院遇到了阻力,参议员担心法国商人会反对这一法案,所以一直在拖延时间。法国代表向美国官员提出了一个解决方案:美方降低关税,法方就会和美方合作,采用金银复本位制度。支持自由铸银的共和党-{}-参议员都支持这一方案。法案得到了上述参议员的关键性支持后,顺利通过。不过,法案的内容有所改动,对法方作出了有限的让步,不过没有降低对进口奢侈品的关税。麦金莱签署了法案,使得法案正式生效。然后,和法国开始了有关金银复本位制度的协商。 美方很快就和法方签署了有关条约,并开始和英方接触,试探后者对金银复本位的态度。英国首相索尔兹伯里勋爵对此展示出了一定的兴趣,向美国代表爱德华·O·沃尔科特(Edward O. Wolcott)透露,只要副王行政会议(Viceroy's Executive Council)的成员首肯,他就重开印度银币铸造厂。可能放弃金本位的消息泄露后,索尔兹伯里勋爵立即遭到了其他保守党成员的批评,也引起了印度殖民地政府的疑虑,索尔兹伯里勋爵不得不拒绝了美法的提议。遭到挫败后,麦金莱转向金本位制度。经济好转,使得公众对自由铸银的热情消退,而克朗代克淘金热和澳大利亚淘金热使得货币供应量在没有充足银币(白银)的情况下大幅提升。麦金莱希望通过立法,正式确认金本位制度,不过他最初慑于参议院内的自由铸银势力,没有这样做。1900年,大选即将展开,经济一片繁荣,麦金莱利用时机,要求国会通过金本位法案(Gold Standard Act)。两院通过法案后,他在3月14日用一支金笔签署了法案。 公民权利 黑人都希望麦金莱当选后,会推动种族平等。他在担任州长的时候,就曾经发言批评针对黑人的私刑。大部分拥有投票权的黑人都在选举中把票投给了他。不过,麦金莱首先考虑的是结束白人本位主义,而不是推动种族平等。不少黑人都因为他所推行政策和他所作出任命,而对他感到失望。黑人获得的职位等级都很低,而且,这届共和党政府中的黑人,人数比以前共和党政府中的黑人少。麦金莱依照共和党总统惯例,任命密西西比州黑人参议员(Blanche K. Bruce)担任财政部登记官。除此之外,他也任命了几个黑人为地方,包括佐治亚州的邮政局长。佐治亚州奥古斯塔的白人因此表示抗议,迫使麦金莱撤换了那名黑人官员。这名官员后来得到了补偿,获任命为财政部登记官,接替布鲁斯。获麦金莱任命为官员的黑人还有曾是奴隸的(George B. Jackson),他获得的职位是德克萨斯州(Presidio)的海关关长。不过,黑人还是感到了失望,因为他们之前对他期望过高,获任命为官员的黑人还是太少。 麦金莱政府很少对种族暴力作出回应,使得他失去了黑人的支持。他没有谴责在佐治亚州和南卡罗来纳州袭击黑人邮政局长的暴徒。黑人领袖批评麦金莱对暴行坐视不理,但是,支持麦金莱的人则回应道,总统能做的事情有限。批评家声称,他至少能效仿哈里森总统,公开批评这种行为。 根据历史学家Clarance A. Bacote的说法,黑人在美西战争之前,都错误地把麦金莱视为有史以来最好的朋友。黑人以为,美西战争是展示自己的爱国之心的绝佳机会。黑人士兵在埃尔卡内(El Caney)和圣胡安山战役中的表现都十分勇敢。在和平时期,黑人士兵都是精锐单位的成员。不过,他们在进攻古巴前,从西部开往坦帕集结之时,仍然受到了白人的骚扰。麦金莱在黑人的压力后任命了几名黑人担任级别在中尉以上的军官。黑人士兵在战时的英勇表现,并未结束南部紧张的种族关系。1898年,北卡罗来纳州的威尔明顿就爆发了种族暴力事件,11名黑人遇害。同年末,麦金莱为了化解矛盾,南下进行巡游。他参观了塔斯基吉大学,探访了布克·華盛頓,并在佐治亚州,臂缠黑巾发表了演说。麦金莱还参观了联盟纪念馆。但是,他在行程中,对种族矛盾、种族暴力只字不提。白人以极高的热情欢迎总统的道来。不过,很多不能加入官方迎接委员会的黑人,都因为麦金莱的言行,而感到自己备受疏离。 传记作家古尔德(Gould)和菲利普都认为,麦金莱在经常通过种族隔离法案的南部,作为有限。而且,他即使在这样的情况下,做得也比后来的两位总统(分别是宣传种族平等的西奥多·罗斯福和支持种族隔离的伍德罗·威尔逊)好。不过,古尔德也说,“麦金莱缺乏超越时人和指向美好未来的眼光。” 任命法官 最高法院大法官史提芬·约翰逊·菲尔德(Stephen Johnson Field)退休后,麦金莱任命总检察长约瑟夫·麦肯纳(Joseph McKenna)接替者。此举引起了一定的争议。部分参议员认为,麦肯纳和铁路公司的联系太大,同时,他没有资格担任最高法院大法官。尽管如此,国会在表决时还是一致通过了这一任命。麦肯纳在上任前,为了应付批评他的人,在哥伦比亚法学院上了几个月课。 除此之外,麦金莱还任命了6名上诉法院法官,28名地区法院法官。 争取连任 麦金莱认为自己在争取连任时的胜算很高,因为共和党在上一年的州、地方选举中,普遍取得了胜利。而他在第一任期内取得的人气,也为他确保了党内题名。唯一的问题是,提名谁为副总统 - 霍巴特在上一年逝世了。麦金莱本来想选择接替阿尔杰的陆军部长罗脱,不过,他后来又觉得陆军部长这个职位实在太适合罗德了,不值得把他调离岗位。他也考虑了党内其他重要人物,如阿里森和柯尼利尔斯·N·布利斯(Cornelius N. Bliss),不过他们的人气都比不上政坛新星西奥多·罗斯福。他在担任海军副部长时的表现极其出色,在美西战争爆发后,他又辞去职务,组织了一支志愿军,和其他美军部队一起攻占了古巴。罗斯福在战斗中极其英勇,战争完结后,凯旋归国。然后,他又当选为纽约州州长,在任内推行改革,政绩不俗。他的支持者都建议麦金莱选他为自己的助手,而罗斯福自己也视之为大好机会 - 方便他在下届大选参选总统。麦金莱没有公开表态,但是,汉纳坚决反对总统选他为助手。汉纳觉得他太过浮躁了,除此之外,他还会遭到政治老板和反对改革的保守派人士的反对。 全国大会召开的时候,共和党党内,还没有副总统候选人取得了明显的优势。不过,罗斯福得到的支持最为广泛。麦金莱重申,他把选择副总统候选人的权利交给了大会。6月21日,与会代表一致通过了再度提名他为总统候选人的议案,而罗斯福也在第一轮投票中当选为副总统候选人。民主党的大会则在次月召开,会上,布莱恩再次当选民主党总统候选人。这使得1900年大选,就像1896年大选的复赛一样。候选人虽然一样,但是,大选的议题已经改变。货币政策虽然受到了不少人的关注,不过,共和党选择了对他们更为有利的议题 - 政治胜利、经济繁荣,进行宣传。民主党扬长避短,集中力量宣传托拉斯和公司所造成的问题,把麦金莱描绘成资本和大商企的仆人。和上次大选一样,布莱恩再次巡游全国,发表演说,麦金莱也再次留在家中,甚至只发表了一个演说,那就是接受提名的演说。罗斯福代替麦金莱,发表了很多演说。汉纳在此期间,解决了一个罢工事件,为麦金莱铺平了道路。布莱恩和以前一样,没有取得选民的支持。1900年11月6日,他如自己所料的一样,再度当选为总统。共和党在大选中取得的优势是自1872年以来,前所未有的。只有南方基地(Solid South)仍然支持布莱恩 - 就连布莱恩的家乡,內布拉斯加州都选了麦金莱为总统。 遇刺身亡 麦金莱发表完第二个就职演说后,就和夫人一起巡游全国,为期六星期。两人乘坐火车,穿过南部,到达西南部,又由西岸回到东岸,最后,他们决定到纽约州水牛城参观泛美博览会(Pan-American Exposition),结束行程。然而,第一夫人在加利福尼亚州染病。总统為此减少了在公众场合出现的次数,取消了一系列有关贸易互惠的演说。同时,他延迟了参观博览会的时间,计划在华盛顿停留一个月,在坎顿停留两个月,然后再参观博览会。 麦金莱的秘书科特柳,见到欧洲无政府主义者经常进行刺杀活动,就要求总统取消一些活动,以防不测。麦金莱没有接受他的要求。科特柳只好加强了保安。9月5日,总统到博览会,在50,000人面前,作最后一次演说。他在演说中声称,和各国签署互惠条约,将会为美国制造业开辟海外市场。麦金莱把演说视为第二任期的计划基调。 听众当中有一人(里昂·乔戈什),准备刺杀麦金莱。他设法靠近了讲台,但是没有动手,因为他不确定他能不能击中目标。在此之前,乔戈什听了埃玛·戈尔德曼的演说,决定要作出一些举动。他首先决定要接近麦金莱,然后又在9月4日决定要刺杀他。麦金莱演说当日,他的行动失败了。次日,他在博览会音乐殿(Temple of Music),等候总统自尼亚加拉瀑布归来。他用手帕包裹着手枪,然后排队准备接受总统欢迎。乔戈什见到总统后,就对着他的腹部连续开了两枪。 麦金莱中枪后,对秘书科特柳说自己的伤势并不严重。又请求助手婉转地告知第一夫人他遇刺的消息。同时间,他要求民众不要殴打刺客,救了他一命。麦金莱被电动救护车运到博览会的医院。医院虽然有手术室,但是却只能应付一些小病痛。这时他们发现,其中一颗子弹击中了衣纽,产生了弹道偏转,只造成了擦伤。科特柳选了第一批赶到现场的外科医生马修·D·曼恩(Matthew D. Mann)进行手术。曼恩很少做胃部手术,也很少处理枪伤病案。他找不到另一颗子弹的位置,唯有清洁、缝起伤口。手术过后,总统被人移到米尔本楼(Milburn House)。第一夫人也在这里得知总统遇刺,不过她的情绪十分稳定。 麦金莱此后的病情明显好转。医生查爾斯·麥克伯尼对外透露的病情公布,也越来越乐观。赶到水牛城的阁员也四散而去了。就连副总统罗斯福也去了阿第倫達克山脈露营。利奇写道: 9月12日,麦金莱的医生准许他食-{zh-tw:吐司; zh-hk:多士; zh-cn:吐司;}-、饮咖啡。结果他无法消化以上食物。这时,坏疽已经在麦金莱的胃壁上不断生长,通过血液,使得他慢慢中毒。次日早上,他的病情突然恶化。副总统随即得到了这一消息。晚上,麦金莱苏醒过来,意识到自己的病情已经十分严重,说:“各位先生,这是没有用的。我想我们应该祈祷。” 他的亲属朋友围绕了病床,他的妻子抽泣着说,她想和他一起离世。麦金莱说:“我们都会离世,我们都会离世”,“上帝的旨意,而不是我们的旨意会奉行。”一些人称以上的说话就是他的遗言。他也有可能唱了與主更親近的部分段落。当晚,马克·汉纳也赶到了米尔本楼,在麦金莱身边说:“总统先生?”麦金莱没有反应。汉纳不再拘谨,叫道:“威廉,威廉,难道你不认识我吗?” 1901年9月14日凌晨2时15分,麦金莱逝世,副总统羅斯福这时正急速赶回水牛城。当日下午,他在水牛城的朋友家中,穿着借来的正式服装,宣誓成为总统,并发誓会继续实践麦金莱的政治纲领。刺客在麦金莱逝世后九日,被控谋杀,被判有罪,于9月26日判处死刑,在1901年10月29日用电椅执行。 葬礼、纪念、评价 葬礼 古尔德写道:“全国在麦金莱逝世后,感受到一股真正的悲伤的浪潮。”股市面对这种情况,突然急遽下跌,不过大部分人都没有在意,因为他们忙于悼念总统。全国都把目光聚焦在运送总统遗体的火车上。火车首先去了华盛顿,在白宫东厅展示了一段时间,然后又在国会展示了一段时间。此后,遗体由火车运往坎顿。成千上万人在雨中等候了几个小时,瞻仰麦金莱陈列于国会大厦的遗体。遗体运抵坎顿后,同样有成千人瞻仰了总统的遗容。次日,第一循道宗教堂为麦金莱举行了葬礼。棺木随即密封运往麦金莱宅邸,他的家属在那里最后一次瞻仰他的遗容。最后,棺木被人运往西草坪墓园暂时存放,等待为他而建的纪念堂落成。 很多人都预测,麦金莱夫人很快会随丈夫一起逝世。麦金莱家的朋友甚至说,麦金莱逝世了,他们就应该准备两场葬礼。事实证明他们的预测都是错误的。丈夫的遗体经由火车回到坎顿时,艾达也有随行。利奇写道:“这一次迂回曲折的行程,对这名蜷缩在车厢内,祈求上帝把她一同带走的女子来说,是一个残酷的考验。”她因为情绪问题,无法出席在华盛顿和坎顿举行的葬礼。此后,艾达直到在1907年逝世为止,都一直在坎顿居住。她逝世后不久,麦金莱纪念堂就完成建设了。麦金莱一家(麦金莱及其妻女)的遗体都被人迁移到这个俯视整个坎顿市的纪念堂。 其他纪念设施 美国也有其他纪念麦金莱的设施。在他的出生地,就有麦金莱诞生纪念堂(National McKinley Birthplace Memorial)。也有俄亥俄州的学校以他为名。他身后,有成千上万人捐款为他建造纪念堂,金额接近一百万。菲利普认为,这反映出俄亥俄州的居民的期望 - 将麦金莱和美国其他伟大的总统相提并论。很多州份都有他的雕像。也有很多街道、民政机构、图书馆以他为名。阿拉斯加州中部,北美最高的丹奈利峰在改名之前,也是以他为名。 评价 正如传记作家H·韦恩斯·摩根所言,麦金莱在逝世时,是美国历史上最受爱戴的总统。不过,年轻、活跃的罗斯福在他身后,很快就吸引了公众的眼光。新总统没有继续贸易互惠政策。罗斯福担任总统时推行的政策充满争议,不过也维护了公众利益。到了1920年,按早古尔德的话来说,麦金莱时期不过是“充满活力和能量的西奥多·罗斯福上台前的一段平淡无奇的前奏”。20世纪40年代过后,学界对麦金莱的评价变得更为正面。在各个美国总统评价调查之中,他的排名居中,和同一时代的其他总统,如海斯和克利夫兰相近。摩根认为,他相对较低的排名,是因为他作出了很多对美国的未来影响深远的决定,而他作决定时,喜欢顺从公众意见,而不是引领公众,但是,今日的公众对总统的期望,已经和昔日的不同,所以,他的评价因此受到了负面影响。 大部分历史学家都认为,1896年的大选代表着美国政治,由第三党制时代,进入第四党制时代。肯尼思·F·沃伦(Kenneth F. Warren)强调,以麦金莱为首的人,承担了将美国转型为一个支持工商业发展的现代化国家的责任。历史学家丹尼尔·P·克林哈特(Daniel P. Klinghard)则声称,麦金莱在1896年大选中的展现出了出色的能力,使得他有机会代表人民之声,重塑总统这一职位,而不是简单地依照政党路线去执政。最近,虽然出现了一些推崇麦金莱的人(如共和党政治家卡尔·罗夫),但是,也有一些学者开始质疑麦金莱在政治转型中的作用,认为1896年的大选并不是两个时代的分水线。另一个历史学家声称,政治转型是渐进的,不是一时之间,在麦金莱等人的推动之下完成的。 历史学家菲利普认为麦金莱的排名不应如此低,人们应该把他和美国历史上的伟大总统,如乔治·华盛顿和亚伯拉罕·林肯相提并论。他指出,麦金莱成功建立了一个联盟,使得共和党能在整整一代人的时间里一直执政。菲利普又说,他伟大的另外一个原因是,在总统任内训练了不少出色的政治家,当中包括秘书科特柳(在罗斯福时期担任过三个内阁级职位)和货币主计长道斯(在柯立芝时期担任副总统),还有国务卿戴(获罗斯福提名为最高法院大法官)和菲律宾总督塔夫脱(接替罗斯福担任总统)。 麦金莱在任内推动领土扩张,引起了另一个争议。不少历史学家都认为,美西战争结束,美国领土扩张,标志着美利坚帝国主义的开始。摩根则认为,这不过是有关美国崛起的讨论。他觉得有关讨论会一直存在,但是,如果要评价麦金莱的举动的话,那么,他的举动的确改变了菲律宾人和古巴人的生活。 摩根对有关麦金莱的讨论,也是有关美国近期外交政策的讨论,作出了暗示: 政府及内阁官员列表 参考文献 引用 来源 书籍 Morgan, H. Wayne. "William McKinley as a Political Leader," Review of Politics (1966) 28#4 pp. 417-432 in JSTOR 期刊文章 網頁 searches run from page, "select research categories" then check "court type" and "nominating president", then select U.S. District
从事法律工作 1865年,战争结束后,麦金莱决定在发展法律事业,到波兰的检察长办公室修读法律。次年,他入读位于纽约州的阿尔巴尼法律学院。深造一年后,麦金莱回到俄亥俄州,并在1867年3月取得了律师资格。同年,他搬到斯塔克县坎顿,开设了一间小型的律师楼。在那里,麦金莱很快与乔治·W·贝尔登(George W. Belden)建立了合作关系。贝尔登是一名富有经验的律师,曾经担任法官。律师楼的生意很好,麦金莱很快就在坎顿的干道旁边买了一栋楼。他把这栋楼出租,供他人居住。这栋楼的租金虽然不高,但是稳定。1867年,他在军中结识的好友海斯获共和党提名为州长候选人。麦金莱因此在斯塔克县以他的名义发表了一篇演说,这是他第一次涉足政治。共和党与民主党在斯塔克县勢均力敵,但海斯最终还是赢得了全州的支持,成为州长。1869年,麦金莱出选县检察长(Prosecuting Attorney)。这个职位一向由民主党人担任,但是麦金莱出人意料地胜出,当选为检察长。1871年,他的检察长任期结束,新一届选举开始。麦金莱有意连任,但是民主党提名了当地的著名律师,威廉·A·林奇(William A. Lynch)为候选人,争取了不少选民支持,最终以143票之差击败了他。 随着事业的发展,麦金莱逐渐为当地的上流人士所熟悉。他向当地的望族成员艾达·萨克斯顿示爱。两人在1871年1月25日结婚,婚礼在刚刚建成的長老宗教堂举行。艾达在婚后就跟随丈夫改宗循道宗。夫妇的第一名女儿,凯瑟琳(Katherine),于1871年圣诞节出生。两人的第二名女儿,艾达,在1873年出生,但是在同年就逝世。麦金莱夫人因此在身体与精神两方面,都患上了疾病,而且病情越来越差。两年后,凯瑟琳也因为伤寒病逝了。艾达终生都没有走出悲伤。夫妇再也没有其他子女。艾达在这段时间开始患上癫痫,也从此很想丈夫留在自己身边。尽管如此,麦金莱仍然尽了自己的责任,是一个称职的丈夫,一直都能满足妻子在药物与情感方面的需要。 艾达坚持要求麦金莱继续发展自己的法律与政治事业。他参与了俄亥俄州共和党大会,海斯在会上获提名为共和党州长候选人,这是他第三次争取连任,不过,这一次他遭到了失败。麦金莱在选举中,也有为海斯助选。次年,他接到了一单佣金颇高的案件:为一群与工贼发生冲突的矿工辩护,他们被控暴动。他的对手是曾在选举中击败他的林奇,与林奇的合作伙伴威廉·R·戴,而煤矿的所有人则是克利夫兰商人马克·汉纳。麦金莱接这一案件,是以公共福利为目的(Pro bono)。最终,除了一人之外,所有人都成功脱罪。这单案件令他得到了劳工的支持,而劳工则是斯塔克县选民的重要成员。而且,麦金莱还因此结识了马克·汉纳,汉纳是他日后最坚定的支持者。 劳工的支持,令他取得共和党提名,角逐俄亥俄州第17国会选区(Ohio's 17th congressional district)代表议席变得容易。参与县共和党大会的代表认为他能吸引蓝领选民,所以在1876年8月提名他为共和党(俄亥俄州第17国会选区)议员候选人。同时间,海斯获共和党提名为共和党总统候选人。麦金莱既有为自己拉票,也有为海斯拉票。两人都取得了成功。不过,麦金莱是以3,000票之差击败民主党对手列维·L·兰伯恩(Levi L. Lamborn)的,而海斯则是以一(选举人)票击败民主党对手塞缪尔·蒂尔顿的。麦金莱胜出选举也有代价 - 他当议员的薪酬只有他当律师时的一半。 崛起政坛 宣传保护主义 1877年10月,麦金莱第一次进入国会。那时,国会在总统海斯的要求之下,召开了一个特别会议。因为共和党人在国会中处于弱势地位,所以麦金莱没有获得重要的委员会职务,不过他还是在无关紧要的职位上,认真地开展了工作。麦金莱与总统的关系,没有为他带来多大益处,因为很多国会山的政治家都厌恶这位总统。麦金莱在货币问题上,与总统产生了分歧,不过这没有影响两人之间的友谊。1873年硬币法案(Coinage Act of 1873)通过后,美国就一直在维持金本位制度。白银价格显著下跌后,不少人都希望白银与黄金一样,(再度)成为法定货币。这个做法会造成通货膨胀,不过支持这个做法的人宣称,增加货币供给所带来的经济利益很大,值得因此造成通货膨胀。反对者则警告民众,“自由铸银”不会带来经济利益,反而会为处于国际贸易之中的美国带来不利。1878年,麦金莱投票支持布兰德-阿里森法案(Bland-Allison Act)。法案赋予了政府权力,大量购买白银,并将之转换为金钱。法案在两院得到了大量议员支持 - 虽然海斯否决了法案,但是两院还是推翻了他的否决,法案最终成功通过。不过,麦金莱这样做,等于是与众议院共和党领袖、俄亥俄州同胞以及他的朋友,詹姆斯·加菲尔德对立。 麦金莱在第一个议员任期内,鼓吹提高关税,坚定地支持保护主义。提高关税,主要目的不是提高政府收入,而是使得美国商品在国内市场,与外国商品相比,有价格优势。曾为麦金莱立传的玛格丽特·利奇(Margaret Leech)指出,麦金莱所居住的城市,坎顿,之所以能够成为繁荣的农具制造中心,就是因为关税高企,这有可能影响了麦金莱的政治观点。麦金莱在国会中提出提高关税的法案,支持提高关税的法案,反对降低关税或者是以增加政府收入为目的提高关税。1880年,加菲尔德当选总统,筹款委员会出现职位空缺。麦金莱获选为委员,填补空缺,这使得他在短短时间(两个议员任期)内,就加入了众议院最有权势的委员会。 麦金莱在政坛的地位越来越高。1880年,他担任了共和党全国委员会俄亥俄州代表,不过为期不长。1884年,麦金莱又获选为共和党全国大会代表,担任决议委员会主席,因为出色的处事手法,赢得了喝彩。到了1886年,他已经与参议员约翰·舍曼、州长约瑟夫·B·福雷克(Joseph B. Foraker)一起,成为俄亥俄州共和党领袖。舍曼是共和党元老之一,在19世纪80年,三次被提名为总统候选人,不过三次都遭到了失败。而福雷克,则是在这十年里逐渐崛起的。马克·汉纳涉足政治后,对两人都给予了支持。不过这些关系在1888年共和党大会上,都因故被打断了。会上,麦金莱、福雷克、汉纳三人都支持舍曼参选总统。不过,福雷克中途转态,支持他认为有可能在选举中胜出的缅因州参议员詹姆斯·G·布莱恩。布莱茵拒绝了提名后,福雷克又再转态,再度支持舍曼。但共和党最终选出了印第安纳州参议员本杰明·哈里森为总统候选人,而哈里森最终当选为总统。汉纳因为福雷克背信弃义,决定不再支持福雷克,转而支持麦金莱。这个事件使得,俄亥俄州共和党人分裂为两个派别,一派支持麦金莱、舍曼与汉纳,一派支持福雷克。汉纳开始钦敬麦金莱,并与麦金莱成为好友,为他作出建议。1888年后,汉纳投入了很多时间,促进麦金莱的事业发展。不过,他仍有处理商务,支持其他共和党政治家。 1889年,共和党在国会中处于强势地位,在此情况下,麦金莱决定出选眾議院議長。他遭到了失败,这个职位最终落到了缅因州参议员托马斯·B·里德(Thomas B. Reed)手上。对他而言,可喜的是,里德任命他为筹款委员会主席。1890年,麦金莱关税法案,在俄亥俄州居民的支持下通过。虽然特殊利益者,通过影响力,在参议院修改了法案,但是法案规定对多种外国商品征收关税的条文,仍然没有改变。 遭到失败 民主党人意识到了麦金莱的潜力后,一旦控制了俄亥俄州立法机构,就进行傑利蠑螈,重新划分选区,使得他无法连任议员。1878年,麦金莱在民主党重新划分后寻求连任,仍然获得了成功。总统海斯当时就说:“噢,麦金莱多幸运!他被人傑利蠑螈,最后却击败了傑利蠑螈他的人!我们与他一样感到高兴。”1882年,麦金莱遭到了失败。他很快走出了阴影,在1884年的选举中,夺回了自己的席位。 1890年,民主党人再度杰利蝾螈麦金莱,将共和党占优的斯塔克县与民主党势力强大的、居民都是死硬民主党人的霍尔姆斯县合并,使得两地成为同一个选区。对民主党人而言,他们胜券在握,因为根据以往选举的数据,他们得票数量会大幅超过共和党,而且,共和党也不能在国会议员选举之前,及时取消选区改动,因为州议会选举在国会议员选举结束之后,才会开展。不过,共和党可以将自己的力量,集中在斯塔克县,因为麦金莱关税法案是民主党在全国的竞选运动主题,很多人都关注这个地区的激烈选战。共和党将自己最出色的演说家,包括参议员布莱恩、议长里德、总统哈里森都派往了坎顿。民主党则派出了自己最出色的关税问题专家进行反击。麦金莱不知疲惫地在选区里面,为自己拉票,向40,000个选民解释自己的关税法案 民主党派出了一个强劲的候选人,前副州长约翰·G·华威(John G. Warwick)迎战。他们假扮成小贩,以50分出售25分的锡器,并向前来购买的家庭主妇解释,这是麦金莱关税法案造成的。最后,麦金莱因为比对方少300票而遭遇失败。不过,共和党在道义上取得了胜利,也在俄亥俄州大部分地方都取得了胜利。 担任俄亥俄州州长 在落选之前,就已经有人请求麦金莱出选州长。时任州长是民主党人詹姆斯·E·坎贝尔(James E. Campbell),他在1889年的选举中击败了之前与麦金莱分道扬镳的共和党候选人约瑟夫·B·福雷克,成为州长。他寻求连任的时候(1891年),俄亥俄州的共和党人仍然处于分裂状态。不过,福雷克还是在麦金莱的安排之下,提名了麦金莱为州长候选人。麦金莱在后来的(1891年)州共和党大会上,被与会者以鼓掌选举的方式,正式选为候选人。麦金莱在奈尔斯花了半年时间去宣传自己,批评对手。不过,他的盟友汉纳,在这次选举中没有对他作出很大的帮助,因为他正忙于賄賂支持舍曼的众议员。麦金莱最终以20,000多票胜出选举。舍曼在次年1月,也击败了福雷克,连任参议员。 俄亥俄州州长的权力相对较小,他只能提出法案,不能否决法案。不过,这个州是一个摇摆州,所以,它的州长是全国政治的重要人物。虽然,麦金莱认为商业决定了国家的健康,但是,他仍然没有偏向商人,而是不偏不倚地处理劳资问题。他设立了仲裁委员会,解决这类问题,又在任内提出了新法例,处罚解雇工会成员的雇主。 没有多少人欢迎总统哈里森。在哈里森争取连任的时候,就连他所属的共和党,对他的态度也存在分歧。表面上,共和党没有提出另一名候选人,反对哈里森,暗地里,很多共和党正在等待时机,抛弃哈里森。麦金莱、里德与布莱恩都是潜在的候选人。哈里森担心麦金莱会成为他的对手,所以任命他为明尼阿波利斯共和党大会永久主席,迫使他采取公开、中立的态度。汉纳在大会会堂附近设立了一个竞选中心,不过没有多大作为。麦金莱要求与会者,投票给其他人,不要选他为总统候选人。最终,他在得票排行榜上名列第三,在哈里森与拒绝参选的布莱恩之后。麦金莱此后到处为哈里森拉票,进行宣传。尽管如此,哈里森最终还是在11月的大选中落败,胜出者是前总统克利夫兰。一些共和党,在大选后视麦金莱为下届大选的潜在候选人。 克利夫兰再度上任后不久,美国就出现了经济萧条(1893年恐慌)。麦金莱也因此遇到了困难:扬斯敦商人罗伯特·沃克(Robert Walker)在很久以前,曾经贷款予麦金莱。麦金莱为了报答他,在担任州长后,就经常贷款予他,方便他进行周转。麦金莱在签字的时候,不会仔细阅读条文,因为他相信沃克,认为他是一个诚实的商人。沃克蒙骗麦金莱签署了一张票据,并对麦金莱说,这只是继续旧贷款的文件。沃克后来在突如其来的经济萧条中破产。麦金莱因此承担了一笔债务。债务总数超过100,000美金,使得绝望的麦金莱,萌生了辞职重操旧业赚钱还债的想法。不过,汉纳建立了一个基金,帮助麦金莱偿还债务。麦金莱夫妇都把自己的财产,交给了基金的信托人,不过,信托人最终交还了两人的财产。麦金莱希望汉纳等人能列出曾帮助他渡过难关的人的名单,并保证会向他们还债,但是,遭到了后者的拒绝。不少在萧条中遭受打击的人对麦金莱产生了同情,令他的人气再度上升。他在1893年11月的选举中,轻松地连任州长,是内战后得票率最高的俄亥俄州州长。 麦金莱在1894年的国会议员中期选举中,为共和党摇旗呐喊,为党友争取了不少选票。他的努力得到了回报:阿萨·布什内尔(Asa S. Bushnell,福雷克的支持者)与福雷克在他的安排之下,分别当上了(接替他)州长与参议员。作为回报,布什内尔与福雷克会支持麦金莱出选总统。平息了局部范围的纷争后,他将目光投向全国范围。 参选总统 取得党内提名 麦金莱何时开始认真考虑,参加总统选举,今人并不清楚。正如历史学家菲利普(Phillips)所言:“他没有在任何一份文件、任何一篇日记、任何一封写给马克·汉纳(或者任何人)的机密信件中,表达了自己的秘密愿望,或者是遮遮掩掩的计谋。”马克·汉纳参与了麦金莱竞选总统的前期准备工作。传记作家威廉·T·霍納(William T. Horner)写道:“可以非常确定的是,两人自1888年以后,逐步建立了紧密的合作关系,这段关系,帮助了麦金莱入主白宫。”舍曼没有参加这届选举,所以汉纳可以全心全意支持麦金莱。 麦金莱在汉纳的支持下,不知不觉地在选举前取得了众多支持。当议长里德与参议员威廉·B·阿里森(William B. Allison)派出自己的代理,到各地争取共和党内支持的时候,他们发现,汉纳的代理早就抢先一步,完成了相同的任务。历史学家斯坦利·瓊斯(Stanley Jones)在他的研究中写道: 汉纳代表麦金莱会见了一些政治老板(Political boss),如纽约州参议员托马斯·普拉特(Thomas Platt)与宾夕法尼亚州参议员马修·奎伊(Matthew Quay)。这些愿意支持麦金莱,条件是麦金莱当选总统后,要任命他们为官员,提供适当的保护。不过,麦金莱不想通过这种手段取得提名。汉纳接受了他的决定。两人的早期宣传工作,很多都聚集于南部。麦金莱在汉纳位于乔治亚州南部的度假屋里面,会见了不少这个地区的共和党政治家。他要453½张代表票才能取得提名,在投给他的代表票当中,有将近一半的代表票,来自南部与边境州份(Border states)。普拉特在回忆录中写到:“[汉纳]在我们当中的一些人醒觉之前,就得到了南部的坚定支持。” 政治老板遭到他拒绝后,企图阻止他在共和党全国大会上取得多数代表票。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们极力支持地方的爱子(Favorite son),如马修·奎伊,李维·P·莫顿与谢尔比·卡洛姆(Shelby Cullom)。代表众多的伊利诺伊州成为了激烈战场,这一地区的麦金莱支持者(如芝加哥商人查尔斯·G·道斯)希望这个地区能选出支持麦金莱的代表。事实证明,卡洛姆就算拥有了地方政治机器的支持,也不能阻挡麦金莱取得提名。在四月末召开的州大会上,大部分来自伊利诺伊州的代表,都把代表票投给了麦金莱。时人认为,前总统哈里森有可能角逐共和党提名。在哈里森表明了自己拒绝参选的立场后,麦金莱的人马迅速取得了印第安纳州的控制权,其速度之快,令哈里森在暗地里感到尴尬。怀俄明州参议员弗朗西斯·沃伦写道:“政客极力阻挡他,但如果大家能投票的话,那么,全国有百分之七十五的共和党选民都会投给他。” 1896年6月16日,共和党全国大会在圣路易斯召开。麦金莱已经掌握了充足的代表票。他本人没有到圣路易斯参加大会,相反,他留在坎顿,通过电报掌握事态发展,也通过线路,听了福雷克提名他为共和党候选人的演说。当唱票的人,宣布麦金莱当选为候选人的时候,麦金莱拥抱了妻子与母亲,而他的朋友则跑出他的家,等待庆祝的人群,来到他家。上千人在晚上聆听了他的前廊演说。大会又选出了共和党全国委员会副主席加勒特·霍巴特为副总统,他能获得提名,应该归功于汉纳。霍巴特是一个赋予律师、商人、前州议员,鲜为人知,“如果他在加强支持方面,没有作为,那么,他也不会减弱支持。” 参加全国大选 在共和党大会召开前,麦金莱一直都没有表面自己在货币问题上的立场。在白银问题上,立场温和,倾向于与外国协商,建立金银复本位制度。在大会召开前最后几天,他在听取了政治家与商人的意见后,决定支持金本位制度,不过,也接受国际协商建立的金银复本位制度。他的决定使得一些西部代表,在科罗拉多州参议员亨利·M·泰勒(Henry M. Teller)的带领之下,步出了会场。然而,与民主党相比,共和党在这个问题上的分歧不是很大,而且,麦金莱也向自由铸银支持者作出了以后让步的承诺。 经济持续萧条,越来越多人支持自由铸银。民主党内部因为这个问题,产生了严重的分歧。时任民主党总统格罗弗·克利夫兰是金本位制度的坚定支持者,但是,有一定数量的、来自乡村地区的民主党,支持自由铸银。后者在1896年民主党全国大会中取得了胜利,选出威廉·詹宁斯·布莱恩担任民主党总统候选人。布莱恩的黄金十字架演说(Cross of Gold speech)打动了与会代表。布莱恩在金融问题上的激进立场令不少金融家感到担忧,他们认为,他的通货膨胀政策,会使得迫使铁路公司破产,毁灭国家经济。汉纳运用自己的策略与他们取得联络,最终赢得了他们的支持。后者投入了3,500,000美元、超过2亿本小册子,来支持共和党的金融、经济政策。 布莱恩有一定的优势:他的宣传经费接近500,000美元,而且,他还拥有优秀的口才、年轻的能量。他决定乘坐火车,在全国进行一次规模史无前例的政治巡游。汉纳建议麦金莱采取相同的行动,不过后者以对手的口才更佳为由,拒绝了这一建议。麦金莱说:“如果我走出去与布莱恩对抗,那么,我就好像一个在草坪上荡秋千的人,走去与专业运动员比赛。我说话的时候,要经过思考。“麦金莱没有四出宣传,反而留在家中,欢迎人们前来见他。历史学家R·哈尔·威廉斯(R. Hal Williams)写道:“这是一个绝妙的策略。麦金莱的前廊竞选运动成为了美国政治史上的传奇。” 除了星期日外,麦金莱每天都会在前廊接见来自各地的代表团。铁路公司出资补贴旅费不足的人。亲自由铸银派的克利夫兰报纸Plain Dealer讽刺地说,去坎顿“比留在家中更加便宜。”代表团到达坎顿后,会从火车站步行前往位于市场北街(North Market Street)的麦金莱家。走到他家后,他们会围住他家的前廊,并偷偷地把栏杆削成纪念品带走。他们当中的代表会对麦金莱发言,而麦金莱则会以最合适他们的竞选演说回应他们。麦金莱在发表演说前会仔细编写讲稿,不会即席发言,就连代表团的代表,发言也要经过麦金莱本人,或者他的代表审阅。麦金莱这样做是为了避免他人的即席评论,会在他身上出现反弹。 大部分民主党报纸都不支持布莱恩,只有纽约新闻报独立特行,仍然支持他。新闻报的所有人是靠银矿起家的威廉·伦道夫·赫斯特。这份对共和党带有偏见的报纸,聘请荷马·达文波特(Homer Davenport),将汉纳绘画成一个恶毒的财阀,无情地践踏劳工。而达文波特笔下的麦金莱,则是一个孩童,大商企轻轻松松就操控了他。达文波特为两人所塑造的形象,在今日仍然有一定影响力。 民主党也有宣称自己的小册子,不过数量不及共和党的多。历史学家瓊斯分析了选民对这场宣传战的反应: 选战的主要战场位于中西部。南部和西部大部分州份都支持布莱恩,所以民主党在这些至关重要的州份投入了大量资源。缅因、佛蒙特两州在9月提早投票后,东北部被人视为是普遍支持麦金莱的地区。公众对自由铸银的热情冷却后,麦金莱开始宣传他的关税政策。到了9月末,共和党已经停止印刷有关白银问题的小册子,改为集中宣传关税政策。1896年11月3日,全国大部分选民投下了选票。麦金莱在整个东北部和中西部取得了胜利,他在普选中取得了51%的选票,也获得了充足的选举人票。布莱恩失败的原因是,太过注重白银问题,而忽视了市区工人的问题。城市选民都支持麦金莱,而普遍支持布莱恩的南部,只有一个城市人口超过100,000人,那就是科罗拉多州的丹佛。 不少人认为,1896年的总统选举,是一场重新转型的选举(Realigning election),麦金莱希望通过增强中央政府,设立保护性关税和维持金本位制度,建设美国工业。这场选举改变了美国内战后固定的政治格局。共和党从此独霸了几十年,直到1932年,当年,美国展开了另一场重新转型的选举。历史学家菲利普认为,麦金莱是除了阿里森之外,唯一一个能够击败布莱恩的共和党人,因为来自东部的莫顿、里德都会被来自至关重要的中部的布莱恩击败。传记作家则说,布莱恩虽然受到乡村地区的选民欢迎,但是在城市地区,受欢迎程度不如其对手麦金莱,“麦金莱对一个截然不同的、工业化的、城市化的美国来说,相当有吸引力。” 著名的童話故事《綠野仙蹤》即是被後世經濟學者認為這是在暗諷麥金萊的政策。 担任总统 任命官员 威廉·麦金莱在1897年3月4日宣誓为总统,他的妻子与母亲都出席了仪式。他发表了一个篇幅不小的就职演说。麦金莱在演说中声称要进行关税改革,而货币问题,则要等到关税法案通过后,才进行处理。他警告鼓吹干涉外国的人,“我们不要征服战争。我们不能被领土扩张所迷惑。” 任命约翰·舍曼为国务卿是最具争议性的阁员任命。他并不是麦金莱的首选,阿里森才是麦金莱首选。麦金莱任命舍曼为国务卿的其中一个原因是想在参议院制造空缺,并让拒绝入阁,担任邮政总长(Postmaster General)汉纳填补空缺。麦金莱不能任命舍曼为较为低级的官员,因为舍曼在海斯时期,已经担任过财政部长,只有最高级的内阁职位,才可诱使他离开参议院。政治圈内传出舍曼因为年龄的原因,心智能力一直在衰退的谣言。麦金莱并不相信这些谣言,不过,他还是派出了亲戚威廉·麦金莱·奥斯本去和已有73岁高龄的舍曼进餐。奥斯本回报说,舍曼的状态和往常一样好。内阁名单公布后,麦金莱写道:“那些声称参议员舍曼“精神衰退”的谣言是没有根据的...我见到他的时候,他深信,他的健康,无论是身体上的还是精神上的,都没有问题,而他对生命也一定充满期望。” 经过一些困难后,俄亥俄州州长布什内尔终于任命汉纳为参议员。舍曼就任后,精神问题变得越来越明显,他的事务经常交由第一助理威廉·R·戴和第二助理阿尔维·A·埃迪(Alvey A. Adee)。戴是一名律师,来自俄亥俄州,是麦金莱的人马,对外交事务一无所知,在会面上经常沉默不言。而埃迪则是听力有问题的病人。一个外交官讽刺地说:“部门首长什么都不知道,第一助理什么都不说,而第二助理则什么都听不到。” 麦金莱原本想任命缅因州众议院、筹款委员会主席小纳尔逊·丁利(Nelson Dingley, Jr.)为财政部长,不过遭到了后者的拒绝。而汉纳在芝加哥的副手查尔斯·达韦斯(Charles Dawes),则因为年龄太小的问题,被人排除在外。达韦斯最终获任为货币主计长(Comptroller of the Currency),而财政部长这个职位,则由达韦斯极力推荐的芝加哥第一国民银行行长、黄金民主党人利曼·J·盖奇(Lyman J.
第一百一十六首 第一百四十一首 參考文獻 參見 中文譯本(部份) 半文言押韻體漢譯
诗集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为前126首,献给一位年轻的贵族(Fair Lord),诗歌热情地歌颂了这位朋友的美貌以及他们的友情;第二部分为第127首至最后,献给一位“黑女士”(Dark Lady),主要描写爱情。 起源 十四行诗是源于意大利民间的一种抒情短诗,文艺复兴初期时盛行于整个欧洲,其结构十分严谨,分为上下两部分,上段为八行,下段为六行,每行十个音节,韵脚排列:abba,abba,cdecde(或cdccdc)。莎士比亚的十四行诗的结构却更严谨,他将十四个诗行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为三个四行,第二部分为两行,每行十个音节,韵脚为:abab,cdcd,efef,gg。这样的格式后来被称为“莎士比亚式”或“伊丽莎白式”。对诗人而言,诗的结构越严谨就越难抒情,而莎士比亚的十四行诗却毫不拘谨,自由奔放,正如他的剧作天马行空,其诗歌的语言也富于想象,感情充沛。 精選例子 第一百一十六首 第一百四十一首 參考文獻
1999年3月5日,美国马萨诸塞州波士顿;公众咨询和国际公民教育;塔夫茨大学表彰魏京生“以刚强的精神与风节为人权而战的丰碑性的战士” 1999年10月12日,美国纽约州纽约市;傑出和优异獎;Bernard Sunshine,哥伦比亚大学的校友联合会会长 2000年5月20日,美国纽约州纽约市;道德和意义(第一奖);魏京生在追求人权和民主的勇气;道德和意义基金會 2000年9月,美国宾夕法尼亚州费城;“站起来反对暴力和执拗”;国家自由博物馆 2001年7月14日,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洛杉矶;认证赞赏魏京生为他的贡献NATPA;2001年北美台湾教授协会周年大会 2001年11月,美国华盛顿特区;杜鲁门和里根的自由奖;共产主义的受害者纪念基金会 2003年3月9日,美国佐治亚州亚特兰大;民主的倡导者奖;民主与和平全球联盟 2006年9月23日,意大利锡耶纳;Stefano Bellaveglia 奖(第一);自由基金會 美国纽约州纽约市;美国笔会中心奖;美国笔会 荣誉公民及荣誉成员奖 1999年2月3日,美国弗吉尼亚州参议院通过第525号决议表彰魏京生 美国劳联产联;国际电工、机械、家具工会授予魏京生“荣誉会员” 1997年,美国参议院;为魏京生举行贵宾接待会 1999年法国里昂授予魏京生“里昂市荣誉公民” 加拿大卡尔加里市授予魏京生“卡尔加里市荣誉公民” 国际自由工会联盟 授予魏京生“荣誉会员” 中華民國立法院为魏京生举行贵宾接待会 1999年5月,美国尼亚加拉大学授予魏京生先生“荣誉博士学位” 世界自由民主联盟邀请魏京生为总参谋 法国奥尔良市授予魏京生“奥尔良市荣誉公民” 美国纽约州纽约市授予魏京生“纽约市荣誉公民” 2000年,佛罗里达州迈阿密市授予魏京生“迈阿密市荣誉公民” 国际电工兄弟会授予魏京生“荣誉会员” 美国华盛顿全球权利邀请魏京生为顾问 美国加州马利布市格莱斯曼基金会邀请魏京生为荣誉委员会成员 著作 《肯定自由・肯定民主》,[台北]联合报社,1979年 《北京之春诗文选:《民主墙》往何去处》,[香港]平鳴出版社,1980年 《狱中书信集》,[台北]时报文化企业股份有限公司,1997年 《永远的主题:施明德与魏京生对谈录》,[台北]联经出版事业公司,2002 参见 民主化 自由化 司法獨立 西单民主墙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主运动 中國維權運動 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權 中华人民共和国被捕政治犯列表 西藏問題 方励之
2006年9月23日,意大利锡耶纳;Stefano Bellaveglia 奖(第一);自由基金會 美国纽约州纽约市;美国笔会中心奖;美国笔会 荣誉公民及荣誉成员奖 1999年2月3日,美国弗吉尼亚州参议院通过第525号决议表彰魏京生 美国劳联产联;国际电工、机械、家具工会授予魏京生“荣誉会员” 1997年,美国参议院;为魏京生举行贵宾接待会 1999年法国里昂授予魏京生“里昂市荣誉公民” 加拿大卡尔加里市授予魏京生“卡尔加里市荣誉公民” 国际自由工会联盟 授予魏京生“荣誉会员” 中華民國立法院为魏京生举行贵宾接待会 1999年5月,美国尼亚加拉大学授予魏京生先生“荣誉博士学位” 世界自由民主联盟邀请魏京生为总参谋 法国奥尔良市授予魏京生“奥尔良市荣誉公民” 美国纽约州纽约市授予魏京生“纽约市荣誉公民” 2000年,佛罗里达州迈阿密市授予魏京生“迈阿密市荣誉公民” 国际电工兄弟会授予魏京生“荣誉会员” 美国华盛顿全球权利邀请魏京生为顾问 美国加州马利布市格莱斯曼基金会邀请魏京生为荣誉委员会成员 著作 《肯定自由・肯定民主》,[台北]联合报社,1979年 《北京之春诗文选:《民主墙》往何去处》,[香港]平鳴出版社,1980年 《狱中书信集》,[台北]时报文化企业股份有限公司,1997年 《永远的主题:施明德与魏京生对谈录》,[台北]联经出版事业公司,2002 参见 民主化 自由化 司法獨立 西单民主墙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主运动
粟特人自3世纪—8世纪中叶(魏晋至中唐)来华,多以九姓自居,不过据在内蒙古阿拉善右旗出土的西汉居延汉简,当时河西一带已有姓“九姓”者,居延汉简康、安、石、史、米、曹、何、穆、苏九姓出现的人名条目繁多且复杂,其中以安姓居首位,比粟特人来华时间早了500年,一般多认为他们是匈奴打败月氏,月氏人西迁后所留下来的遗民。 汉武帝于前121年取河西之后,史籍中有关内地人在河西地区活动的最早记载是在前119年,此年汉朝先将5万军人及其家属徙往河西,后又续迁部分关东72.5万贫民,至少在前119前河西地区无内地百姓居住,如有人居住,他们应是残留在当地的一些小月氏和羌人。西汉开发河西初期,主要靠当地居民,而当地居民构成中月氏人和羌人占很大的一部分,与后来昭武九姓的姓氏相同的姓氏在居延汉简中大量出现,虽其中也有部分迁往河西的戍民姓有这些姓氏,如何镇,南阳郡涅阳邑东城里人,但是汉简中明确注明大量有这些姓氏的人是本地人的记录,如苏海,张掖郡居延垪庭里人;石夫,张掖郡居延孤山里人;史承禄,张掖郡居延西遂里人等等。 由此可以看到与昭武九姓类似的九姓在河西地区早在前2世纪普遍出现,当然我们不能说他们是粟特人,毕竟那时候西汉跟西域的联系还不是很密切,因此月氏人曾经生活过的地区是有这些姓氏的,这就把《魏书》中《西域传》等史书记载的“本月氏人”跟昭武九姓的“九姓”联系起来。 普鲁士教授Walter B. Henning(1948)最早注意到这些来华的昭武九姓,实际上仅仅用自己选定的姓氏来表明自己来自何方,而不是表明自己的族别,例如,安某、康某胡人,仅表明自己是“安国来的人”、“康国来的人”。曾经游历唐代广州的阿拉伯商人苏莱曼在《苏莱曼东游记》(成书于880年)也证实了外国人取姓氏的具体情况: 学者不主张把粟特、南北朝的康国、西汉的康居三者相等同,因在河中地区操粟特语、称粟特王的也未必是粟特族,而3世纪—8世纪中叶来华的“粟特人”,实际上也主要是由当地粟特族和月氏人两种人所构成。 善武特点 来华昭武九姓初为经商、能舞工歌著称于世,但由于长期与突厥一蒙古系游牧民族的密切接触,开始以善战军人的身份出现,也因此在中原地区获得了更大的政治上的成就,至10世纪的五代时期,粟特人绝大部分为世传的骁勇武将,并且擅长骑射,其品性已经迥异于6世纪时以经商、歌舞见长的粟特人。著名的昭武九姓人就有后赵和后晋开国皇帝,石勒与石敬瑭,唐朝时期大燕皇帝安禄山和史思明。 同化 据唐代九姓胡的41座墓志中,其通婚对象能分为安史之乱(755年)前后两期,安史之乱前九姓与同族之间通婚者为53%,与汉族通婚者为19%,这期间唐朝政府对在华娶妻的外来人口禁止归国,法律上不承认双方所生子女有继产权,并且对越境者给予刑罚,因此从墓志来看,这些九姓胡都是老死在唐朝,在不能“还蕃”的威胁下,则多采取内部通婚;安史之乱后九姓与同族之间通婚者降至33%,与汉族通婚者为67%,这期间由于陇右受阻,九姓胡的汉化不断深入,活动范围扩大,以致与汉族的通婚率增高。由于他们世代与汉族人通婚,历经数百年还出现了不少自幼学习书画等士大夫文化的儒士,如北宋米芾。 除了融入漢族之外,另一部份在宋朝後,被稱為回回或回族。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後,將回族分為居住在新疆的維吾爾族以及中國汉地的回族兩大部份。
学者不主张把粟特、南北朝的康国、西汉的康居三者相等同,因在河中地区操粟特语、称粟特王的也未必是粟特族,而3世纪—8世纪中叶来华的“粟特人”,实际上也主要是由当地粟特族和月氏人两种人所构成。 善武特点 来华昭武九姓初为经商、能舞工歌著称于世,但由于长期与突厥一蒙古系游牧民族的密切接触,开始以善战军人的身份出现,也因此在中原地区获得了更大的政治上的成就,至10世纪的五代时期,粟特人绝大部分为世传的骁勇武将,并且擅长骑射,其品性已经迥异于6世纪时以经商、歌舞见长的粟特人。著名的昭武九姓人就有后赵和后晋开国皇帝,石勒与石敬瑭,唐朝时期大燕皇帝安禄山和史思明。 同化 据唐代九姓胡的41座墓志中,其通婚对象能分为安史之乱(755年)前后两期,安史之乱前九姓与同族之间通婚者为53%,与汉族通婚者为19%,这期间唐朝政府对在华娶妻的外来人口禁止归国,法律上不承认双方所生子女有继产权,并且对越境者给予刑罚,因此从墓志来看,这些九姓胡都是老死在唐朝,在不能“还蕃”的威胁下,则多采取内部通婚;安史之乱后九姓与同族之间通婚者降至33%,与汉族通婚者为67%,这期间由于陇右受阻,九姓胡的汉化不断深入,活动范围扩大,以致与汉族的通婚率增高。由于他们世代与汉族人通婚,历经数百年还出现了不少自幼学习书画等士大夫文化的儒士,如北宋米芾。 除了融入漢族之外,另一部份在宋朝後,被稱為回回或回族。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後,將回族分為居住在新疆的維吾爾族以及中國汉地的回族兩大部份。 注释 参考 蔡鸿生:《唐代九姓胡与突厥文化》 粟特
Cole)成為英國平面設計教育界的重要人物,他在自己的《設計與製造雜誌》(Journal of Design and Manufactures)中向政府傳達設計的重要。他為了慶祝當代工業科技和維多利亞風格設計而舉辦了萬國工業博覽會。 1892年至1896年之間,威廉·莫里斯的凱爾姆斯科特出版社(Kelmscott Press)出版的多本書籍被視為工藝美術運動中最重要的平面設計產品,這些書籍有著非常精緻的視覺風格,並且以生活富裕的人們為銷售對象,也为出版社帶來可觀的收益。莫里斯證明了平面設計商業市場的存在,也幫助讓平面設計從製造工業和美術領域中分割出來。凱爾姆斯科特出版社的作品以具有歷史的風格為特色。這樣的風格,成為對於當時一成不變的平面設計形式所做出的第一個重大反應。莫里斯以及其他的私人媒體(Private press)運動作品,直接影響了之後的新藝術運動,也間接促成了二十世紀初期平面設計的快速發展。 中国大陆的现代平面设计确立于1992年在深圳举办的“平面设计在中国”展,这个展由王序、陈绍华、王粤飞等人策划。随后由于中国经济发展,二十一世紀初平面设计在中国已进入商业领域,以深圳为代表的前沿城市在设计与商业实践显得更加成熟,并且滋生了许多具国际设计水准的公司。 职位工作内容 根据内容需要,进行平面媒体的版面编排; 完成平面宣传品的创意设计; 执行公司开发项目的VI设计发展和导入; 完成会展、活动的整体布局,灯光舞美、气氛模拟设计; 完成对照片、图片的后期处理 職業 製作美術 製作美術(production artist)在創意產業中被認為是偏向技能方面的入門工作。這個職銜是來自廣告代理商,是指處理與印刷有關的前置作業(pre-press)的職務。擔任這個職位的人通常目標是成為平面設計師或藝術指導,因此執行美術設計師類似上述兩種職位的見習生或學徒階段。執行美術設計師與設計師和藝術指導一同工作,主要是執行(製作)他們所規劃的設計。與設計師不同的地方在於,執行美術缺乏能將創意和與工作相關的設計結合的機會。雖然這個職位可能會被當作是「低技能」的「勞工」看待,但某些作品所需要的專業技能程度,可與高階電腦程式設計相提並論。 藝術指導 藝術指導(或藝術總監,art director)在廣告、出版、電影和電視、網路,以及電玩產業中所負責的工作都十分類似。 創意指導 創意指導(或創意總監,creative director)通常是指在廣告代理公司中,負責整個創意部門的人。他們的工作是帶領整個計畫案的創意方向。 廣告與行銷 在廣告業裡,藝術指導並不一定是藝術部門的最高主管。在現代的廣告案子中,藝術指導通常會與文案(copywriter)一起合作,發想出電視、平面、或其他任何廣告媒介的主要概念。藝術指導負責廣告的視覺形象,而文案則負責廣告內的文字或口語內容。這兩個職務都需要想出有創意、有效率且有說服力的點子。
1450年,古騰堡的活字印刷術讓書籍在歐洲地區開始廣泛普及。阿尔杜斯·马努提乌斯發展出的書籍結構成為西方出版設計的基礎。這個年代的平面設計被稱為人文主義(Humanist)或舊式風格(Old Style)。 平面設計的轉折與發展 在十九世紀晚期的歐洲,特別是英國,開始將平面設計從美術(fine art)領域中分割出來。皮特·蒙德里安被譽為平面設計之父。他是一位藝術家,但他在格子(grids)上的使用啟發了今天廣告、印刷和網頁版面所使用的現代格線系統(modern grid system)。 1849年,亨利·柯爾(Henry Cole)成為英國平面設計教育界的重要人物,他在自己的《設計與製造雜誌》(Journal of Design and Manufactures)中向政府傳達設計的重要。他為了慶祝當代工業科技和維多利亞風格設計而舉辦了萬國工業博覽會。 1892年至1896年之間,威廉·莫里斯的凱爾姆斯科特出版社(Kelmscott
S-13航空火箭彈 S-24航空火箭彈 S-25航空火箭彈 注释
由於火箭彈的射擊精度比較低,在20世紀40年代末,火箭彈被裝上了制導系統,大大提高了對目標的命中率。從而產生了一種劃時代的新武器——導彈。同时部分反坦克火箭弹发射器仍然在在军队中服役,例如中华人民共和国的89式火箭筒、美国的M72火箭筒、新加坡的斗牛士火箭筒等。 参见 火箭弹发射器 火箭筒 火箭炮 多管火箭炮
养父:保罗·莱因霍尔德·乔布斯 养母:克拉拉·哈戈皮安·乔布斯 妹妹:帕特里夏·乔布斯(乔布斯后其养父母领养的第二个孩子) 自家 妻子:劳伦·鲍威尔 女儿:丽萨·布伦南-乔布斯(乔布斯与高中时期的女友克里斯安·布伦南的非婚生女) 女儿:埃琳·乔布斯 女儿:伊芙·乔布斯 儿子:里德·乔布斯 相關作品 传记 《史蒂夫·乔布斯传》()是史蒂夫·乔布斯授权CNN和《時代雜誌》前高管沃尔特·艾萨克森撰写的传记。在两年多的时间里,艾萨克森对乔布斯本人进行了40多次采访,再加上对乔布斯的100多位家人、朋友、对手、竞争对手和同事的采访,艾萨克森全面了解乔布斯的一生。据说乔布斯鼓励被采访的人真实地讲述故事。乔布斯对这本书除了封面以外,对书的内容没有任何控制权,并放弃了在出版前阅读这本书的权利。 2011年10月24日,乔布斯去世19天后,美国西蒙與舒斯特出版公司出版了这本书。简体中文版由中信出版社出版,繁体中文版由天下文化出版。2013年9月11日,繁体中文版推出增訂版;2014年3月1日,简体中文版推出修订版。 電影 《-{zh-tw:微軟英雄; zh-cn:硅谷传奇; zh-hk:矽谷大盜;}-》,1999年上映;其中由诺亚·怀勒飾演喬布斯。 《乔布斯》():於2013年8月上映,由約書亞邁克·斯特恩导演,艾希頓·庫奇(Ashton Kutcher)主演。 《-{zh-cn:史蒂夫·乔布斯; zh-hk:時代教主:喬布斯; zh-tw:史帝夫·賈伯斯;}-》():于2015年上映,改编自《史蒂夫·乔布斯传》,由丹尼·鲍伊导演,艾倫·索金编剧,迈克尔·法斯宾德主演。 參考文獻 外部链接 苹果官网:共同缅怀Steve 计算机历史博物馆:"Steve Jobs: From Garage to World's Most Valuable Company." 安迪·赫兹菲尔德的folklore.org:Steve Jobs 斯蒂夫·沃兹尼亚克网站woz.org:Steve Jobs Forbes Profile vault.fbi.gov:FBI Records: The Vault – Steven Paul Jobs 2005:史蒂夫·乔布斯斯坦福大学毕业演讲 1995:Excerpts from an Oral History Interview with Steve Jobs, Founder, NeXT Computer – 史密森尼学会,1995年4月20日 1994:Steve Jobs in 1994: The Rolling Stone Interview – Rolling Stone
家庭 喬布斯是來自敘利亞阿拉伯人移民至美國的阿卜杜拉法塔赫·约翰·钱德里()與德國裔美國人前妻乔安妮·席贝尔所生的長子,當年他們二人仍在威斯康辛大学就读,女友乔安妮未婚懷孕,但二人的婚姻因錢德理來自敘利亞而遭女方父親反對。在乔安妮父亲去世后,二人才结婚并生有一女莫娜·辛普森,莫娜后来成为了作家,在1996年出版的图书《好人》(A Regular Guy)中将史蒂夫作为其主人公的原型。 由于未能结婚,二人在乔布斯出生前就打算将其交给别人收养。最初他们有一个原则是收养者必须具有大学學歷,于是他们找到了一个律师家庭。但这个律师家庭希望收养的是个女孩,而乔安妮生出了男孩,所以对方拒绝了收养计划。正当二人彷徨的时候,保罗·乔布斯打来电话说希望收养他们的孩子。经过很长的一段时间犹豫后,他们同意把自己的儿子交给这个蓝领家庭,条件是对方承诺会把儿子送入大学读书,而后来其养父母也实践了这个承诺(尽管乔布斯自己退学了)。 钱德里最终还是与乔安妮离婚。后来乔安妮改嫁姓辛普森的丈夫,莫娜改姓辛普森。这场婚姻也以离异告终,于是乔安妮独自抚养莫娜。多年后,乔布斯找到了亲生母亲和亲妹妹,他们之间关系良好。莫娜也找到了父亲钱德里,但没有告诉他乔布斯在世的事。乔布斯曾到钱德里管理的餐厅吃饭并与其握手,但当时二人并不知道双方的关系。即使多年后媒体揭露了双方的关系,乔布斯也没与亲生父亲相认。 1972年,喬布斯认识了首任女友克里斯安·布伦南(Chris-Ann Brennan)。兩人1977年分手後,1978年5月17日,克里斯安·布伦南为他生下女兒丽萨·布伦南-乔布斯(Lisa Brennan-Jobs,1978年5月17日-),並決定作為單親母親撫養。2000年,丽莎毕业于哈佛大学,是一名杂志专栏作家。喬布斯开始并不承认丽莎是自己的亲生女儿,但后来承认了自己与丽莎的父女-{zh-hans:关系;zh-hant:關係}-,并将其带回家同住,二人-{zh-hans:关系;zh-hant:關係}-经常紧张。 在经历多段恋爱后,1990年,乔布斯在斯坦福大学一次演讲,特别关注了坐在前排的斯坦福大学的工商管理硕士劳伦·鲍威尔(Laurene Powell,1963年11月16日-),乔布斯回忆说:“我在停车场,车钥匙已经插上。我问自己,‘如果这是我人生在世最后一天,我是愿意开一场商业会议,还是和这个女人一起度过?’我跑过停车场,问她是否愿意与我共进晚餐。她说好。我们一起走进市裡,自此一生携手。”1991年3月18日两人在美国约塞米蒂国家公园举行婚礼,婚礼由乙川弘文主持。 夫婦育有1子2女:長子Reed Paul Jobs(1991年9月22日-);大女兒Erin Jobs(1995年8月19日-);小女兒Eve Jobs(1998年5月2日-)。 家族关系 先代及同辈 生父:阿卜杜拉法塔赫·约翰·詹达利 生母:乔安妮·席贝尔·詹达利·辛普森 亲妹妹:莫娜·辛普森 养父:保罗·莱因霍尔德·乔布斯 养母:克拉拉·哈戈皮安·乔布斯 妹妹:帕特里夏·乔布斯(乔布斯后其养父母领养的第二个孩子) 自家 妻子:劳伦·鲍威尔 女儿:丽萨·布伦南-乔布斯(乔布斯与高中时期的女友克里斯安·布伦南的非婚生女) 女儿:埃琳·乔布斯 女儿:伊芙·乔布斯 儿子:里德·乔布斯 相關作品 传记 《史蒂夫·乔布斯传》()是史蒂夫·乔布斯授权CNN和《時代雜誌》前高管沃尔特·艾萨克森撰写的传记。在两年多的时间里,艾萨克森对乔布斯本人进行了40多次采访,再加上对乔布斯的100多位家人、朋友、对手、竞争对手和同事的采访,艾萨克森全面了解乔布斯的一生。据说乔布斯鼓励被采访的人真实地讲述故事。乔布斯对这本书除了封面以外,对书的内容没有任何控制权,并放弃了在出版前阅读这本书的权利。 2011年10月24日,乔布斯去世19天后,美国西蒙與舒斯特出版公司出版了这本书。简体中文版由中信出版社出版,繁体中文版由天下文化出版。2013年9月11日,繁体中文版推出增訂版;2014年3月1日,简体中文版推出修订版。 電影 《-{zh-tw:微軟英雄; zh-cn:硅谷传奇; zh-hk:矽谷大盜;}-》,1999年上映;其中由诺亚·怀勒飾演喬布斯。 《乔布斯》():於2013年8月上映,由約書亞邁克·斯特恩导演,艾希頓·庫奇(Ashton Kutcher)主演。 《-{zh-cn:史蒂夫·乔布斯; zh-hk:時代教主:喬布斯; zh-tw:史帝夫·賈伯斯;}-》():于2015年上映,改编自《史蒂夫·乔布斯传》,由丹尼·鲍伊导演,艾倫·索金编剧,迈克尔·法斯宾德主演。 參考文獻 外部链接 苹果官网:共同缅怀Steve 计算机历史博物馆:"Steve Jobs: From Garage to World's Most Valuable Company." 安迪·赫兹菲尔德的folklore.org:Steve Jobs 斯蒂夫·沃兹尼亚克网站woz.org:Steve Jobs Forbes Profile vault.fbi.gov:FBI Records: The Vault – Steven Paul Jobs 2005:史蒂夫·乔布斯斯坦福大学毕业演讲 1995:Excerpts from an Oral History Interview with Steve Jobs, Founder, NeXT Computer – 史密森尼学会,1995年4月20日 1994:Steve Jobs in 1994: The Rolling Stone Interview – Rolling Stone 1990:Memory and Imagination 1983:The "Lost"
二是出自冒姓或賜姓。如漢時有叫何苗的,本姓朱,冒姓何,其後繁衍形成何氏一支。《汉书五行志》:“何苗,本姓朱,冒姓何。” 三是出自東夷族姓。黄帝時就已經有東夷族姓何氏加入漢族在现在的山東半島和其他中国的東部。夏朝時也有何姓的夷叫河伯族人西遷到了陕西和河南然後加入漢族。 四是出自瑶族姓。在湖南漢化的何姓瑶族移民进四川各地。 五是出自鮮卑賀拔姓。鮮卑族賀拔姓改成何姓為了同化成漢族。 六是出自钱塘江流域的九姓渔民,九姓疍家渔民主要有姓陈、钱、林、李、袁、孙、叶、何、许等九姓。 其他民族 隨着歷史發展,有很多外族改為漢姓何氏或被赐姓何氏,從而令何姓并非仅为汉族所专有,如唐朝的昭武九姓之一即有何氏;清末,更有荷蘭姓氏 Bosman 中國化,改中文名為"何"姓,其香港子孫亦祇用"何"姓而不再使用外文姓氏、詳見香港著名的何東家族。 鲜卑族的賀拔姓改成何姓同化成汉族。 月氏族昭武九姓之一即每个有何姓的月氏同化成汉族。 僰人改姓成何姓同化成汉族。 蛋家之一即有何姓同化成汉族。 很多土家族,瑶族和很多彝族有何姓。 《五代史》:“吐谷浑亦有何氏。”
一出自姬姓,是周文王之後,根据《元和姓纂》记载:“周成王弟唐叔虞裔孙韩王安,为秦所灭,子孙分散,江淮间音,以韩为何,遂为何氏。”即周成王分封其弟叔虞於韓。其孫韓王安,原居韓邑 ( 一說在山西河津縣 ) 為秦國所滅。子孫分散於江淮之間。江淮方言,音「韓」變「何」,逐為「何」氏。因此,何姓是由韓姓分化出來的。唐朝林寶的《元和姓纂》、宋代鄭焦的《通志·氏族略》以及《廣韻》、《氏族大全》、《古今姓氏書辯證》、明代的《萬姓通谙》、《氏族博考》、《姓觿》,直至近人岑仲勉、孫望的《元和姓纂》四校記,無不記載“何氏爲韓氏”,何韓爲一家。 二是出自冒姓或賜姓。如漢時有叫何苗的,本姓朱,冒姓何,其後繁衍形成何氏一支。《汉书五行志》:“何苗,本姓朱,冒姓何。” 三是出自東夷族姓。黄帝時就已經有東夷族姓何氏加入漢族在现在的山東半島和其他中国的東部。夏朝時也有何姓的夷叫河伯族人西遷到了陕西和河南然後加入漢族。
劇本統籌(Series Composition) 劇本編劇(Scenario) 導演部門(Direction Department) 導演(Director) (電視動畫)單集導演(Episode Director) 助理導演(Assistant Director) 監製(Assistant Director) 監-{修}-(Supervising Director) 製作(Production) 製作管理(Production Supervisor) 專案經理(Production Manager) 助理專案(Assistant Production Manager) 製作進度(Production Progression) 紀錄(Documentation) 動畫部門(Animation Department) 首席動畫師(Chief Animator) 作畫監-{修}-(Supervising Director of Animation) 總作畫監督(Chief Animation Supervisor) 作畫監督(Animation Supervisor) 作畫監督助手(Assistant Animation Supervisor) 關鍵影格(Key Animation) 分鏡表(Storyboard) 構圖(Layout) 中間影格(In-Between Animation) 主題歌(Themes) 開場(Opening Theme) 結束(Ending Theme) 中間插曲(Insert Songs) 過場(Eyecatch) CG部門 CG導演(CG Director) CG進行(CG Manager) 數位美術師(Digital Artist) CG動畫師(CG Animator) 美術部門(Art Department) 首席設計師(Chief Designer) 美術導演(Art Director) 美術指導設定(Art Supervisor-Design) 色彩指定(Color Coordination) 完成進行(Touch-up Progression) 數位上色(Digital Coloring) 美術執行(Art Progression) 背景(Backgrounds) 最後加工(Finishing Touches) 最後檢查(Finishing Inspection) 後期作業,又名後期製作(Post-production) 音響部門(Audio Department) 音響指導(Audio Director) 錄音(Recording) 演技事務(Talent Coordination) 音效(Sound Effects) 選曲(Music Selection) 音響製作(Audio Production) 音樂(Music) 配音(Voice Performances) 影像部門(Visual Department) 特殊效果(Special Effects) 數位特殊効果(Digital Special Effects) 攝影(Photography) 數位攝影(Digital Photography) 編輯(Editing) 線上編輯(Online Editing) HD編輯(HD Editing) 數位影帶(Digital Film Mastering) 檢查(Inspection) 追查(Tracing) 母帶製作(Digital Mastering) 試映、試播、測試(Pilot) 協力(In Cooperation With) 發行 製作發行(Film Development) 電視動畫、電視長篇特別動畫、劇院電影動畫、OVA動畫、ONA動畫 宣傳(Publicity) 日本動畫工業 日本及其他國家的動畫工業製作,大多向美國學習,流程和內容與美國動畫工業沒甚麼大差異。 -{zh-hans:制;zh-hant:製;}-前,又名前期製作: 企划、-{zh-hans:脚本;zh-hant:腳本;}- 人物设计、服饰设计 色彩设计、背景设计 音乐设计 机械设计、小物设定 制作: Layout、分镜表 作畫:原画、中割(或稱為中間畫) 色彩设计、色彩指定 上色、摄影 配音、录音 -{zh-hans:制;zh-hant:製;}-后,又名後期製作: 剪辑 试映 发行 电视动画 電視電影動畫 剧场版动画 OVA 详细制作人员介绍请参见动画术语。 參考資料 《动画的起源和发展》《影响》杂志 第74期 作者/黄玉珊 《美国电视时代的动画》 《好莱坞动画的黄金时代》 外部連結 Animation: An Interdisciplinary Journal Experimental Animation Techniques
动画制作技术的发展得益于19世纪电影摄影技术的发展,在这一时期,由于有许多人所做的工作,都可以归类为动画作品的创作,所以我们很难找出一个单独的人,做为电影动画的创造或是发明者。但可以把通过他们使用的手段,来将他们归于某些动画制作技术的先驱。 乔治·梅里爱(Georges Méliès)做为电影特殊效果的创造者,在他的电影作品中混用了定格动画技术。这项技术是在他拍摄电影中因为一次意外偶尔发现的,对后来动画的推进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同时也被大量的用于早期电影中表现一些特殊效果。 现存最早的定格动画广告电影是亞瑟·墨爾本·庫伯(Arthur Melbourne Cooper)拍摄的短片An Appeal(1899),裡面混用了定格动画技术。 詹姆斯·斯图尔特·布莱克顿可能是美国电影制作者中最早使用定格动画技术,以及手绘动画的人。他的作品如《奇幻的图画》(The Enchanted Drawing,1900)结合了图画和影片;另一个作品《滑稽臉的幽默相》(Humorous Phases of Funny Faces,1906)则通常被认定为世界上第一个真正的动画作品,而布來克頓也被认为是第一个真正的动画师。 法国艺术家在1908年制作了一部影片《幻想曲》,影片的视觉风格类似粉笔画,但实际是用铅笔绘制在纸上的。影片中的部分片段合成了现实的场景。这部影片使用了后来被称为传统动画的制作技术,影片首先将情节按帧绘制在纸上,然后再将每一帧摄制到电影负片上,所以这部影片的背景看起来像是黑板。 在随后的时间裡,更多的艺术家开始涉及动画领域,其中包括温瑟·麦凯,他是细节动画(detailed animation)的发明者。这种类型的动画因为工作量巨大而需要多个动画师合作来完成,同时还要花相当多的时间来注重动画的细节,每一帧的背景和角色都需要精准地重画,同时动画中的角色的动作被设计了动画。他最著名的作品有《小尼莫》(Little Nemo,1911)、《恐龙葛蒂》(1914)、《卢西塔尼亚号的沉没》(1918)等。 20世紀20年代至二戰時期 首套有聲動畫,華特·迪士尼的汽船威利号。首套動畫長片,白雪公主。 技术 传统动画 传统动画(Traditional animation),也被称为手绘动画、或者是赛璐珞动画,是一种较为流行的动画形式和制作手段。在20世纪时,大部分的电影动画都以传统动画的形式的制作。传统动画表现手段和技术包括全动作动画(Full animation)、有限动画(Limited animation)、转描机技术(Rotoscoping)等。 全动作动画又称全动画、全动作动画(Full Animation),是传统动画中的一种制作和表现手段。虽然从字面上来看,全动画是指在制作动画时,精准和逼真地表现各个动作的动画;但同时,这种类型的动画对画面本身的质量有非常高的要求,追求精致的细节和丰富的色彩。所以这种类型的作品往往拥有非常高的质量,但制作时也非常的耗时耗力。在早期没有用到赛璐珞的时候,有的作品在制作时甚至要非常精确并且不断的重复绘制作背景。所以有时制作这种类型的动画,将会是一个非常庞大的工程。迪士尼有很多的早期动画作品都是这方面的代表。华纳兄弟早期也有些这方面的作品。类似的作品还包括《美国鼠谭》(An American Tail,1986)與《铁巨人》(1999)。 有限动画(Limited animation),也有将其称为限制性动画,这是一种有别于全动画的动画制作和表现形式。这种类型的动画较少追求细节和大量准确真实的动作。画风简洁平实、风格化,强调关键的动作,并配上一些特殊的音效来加强效果。这种类型的动画在成本、时耗等各个方面都比全动画低很多。有限动画改变了过去的动画风貌,开创了新的动画艺术表现形式。这种形式的动画在制作上相对粗糙,但便于大规模制作,并将表现中心从画面移动讲故事上,所以非常适合于制作电视动画,以致于这形式的动画在电视大流行时也快速成长,并对日本动画产生了非常大的影响。早期的日本动画几乎全是这种类型。这种动画后来导致了另一种动画形式的产生,一种介于全动画和有限动画之间的动画形式。比如动画片《猫和老鼠》,在动作上你可以注意到他们的动作比有限动画的动作丰富,但动作的速度却非常快,那是因为他们经常用八格来画动画。有限动画系列的代表公司是美国联合制片公司(United Productions of America,UPA),这个公司的创办人是1941年迪士尼动画厂罢工事件后从迪士尼出走的动画师。他们的代表作包括《Gerald McBoing-Boing》(1950)等。另外,披头士的MTV动画作品《黄色潜水艇》(Yellow Submarine)也属于这种类型。 转描机(Rotoscoping)是一种动画制作时所使用的技术。早期的动画巨大的工作量和对动作的把握导致动画制作的时间非常的巨大。于是这种技术就出现了。这种技术的原理是,将现实生活中的真实运动对象(比如走路的人)事先拍摄成胶片,然后在胶片上盖上纸(或者是赛璐珞),然后将这个运动重新用笔画下来。通过这种类似于描红的技术可以利用很少的时间来画出非常逼真的动作以及动画效果。这个技术被广泛的运用在早期的动画制作中,《白雪公主》及中国最早的长篇动画万氏兄弟公司出品的《铁扇公主》裏也用到过这个技术。现在这个技术一样的被用于电影、MTV、电视广告的制作上。但操作工具则可能被代替为计算机和手写板。著名的作品包括《Waking Life》。 定格动画 定格动画(StopMotion)是一种以现实的物品为对象,同时应用摄影技术来制作的一种动画形式。中文可以称为静格动画,或者静止动画等等。这种动画根据物品使用的材质可以分为粘土动画(Clay animation),剪纸动画(Cutout animation),图像动画(Graphic animation),模型动画(Model animation),实体动画(Object animation),真人电影动画(Pixilation),木偶动画(Puppet animation)。这些类型中另有细分。定格动画有别于传统动画和电脑动画,具有非常高的艺术表现性和非常真实的材质纹理。制作时,先对对象进行摄影,然后改变拍摄对象的形状位置或者是替换对象,再进行摄影,反复重复这一步骤直到这一场景结束。最后将这些照片(胶片)连在一起,形成动画。这种动画的制作技术也被称为帧到帧(frame to frame)或者称为位到位(postion to postion). 黏土动画(Clay animation)使用黏土,或者是橡皮泥甚至是口香糖这些可塑形的材质来制作的定格动画。一般这种类型的动画是利用黏土的可塑,直接在黏土上进行变化操作来达到动画效果,但有时也会在已经做好形状的黏土角色中加上铁丝的骨架,以便角色能够方便的做出一些造型或者姿势。在这一点上有些类似于木偶动画。比较著名的作品包括阿德曼动画(Aardman Animations)的超级无敌掌门狗(Wallace and Gromit)等。 剪纸动画(Cutout animation)以纸或者是衣料为材质制作的定格动画,在视觉上通常表现为二维平面。这种类型的动画作品包括蒙提·派森的飞行马戏团(Monty Python's Flying Circus,英国,1969-1974)、奇幻星球(Fantastic Planet,法国,1973)、故事裡的故事(Tale of Tales,俄国,1979)等。动画连续剧南方公园在影像的风格上对这种类型的动画进行了模仿。 轮廓剪影动画(Silhouette animation)属于剪纸动画的一种定格动画。这种动画在影像上表现为背光并且只能看到黑色的轮廓剪影。灵感来源于欧洲早的皮影戏。作品的影像往往前景颜色较深,背景较浅。前景的材质则往往是纸板。比较著名的作品有:阿基米德王子历险记(The Adventures of Prince Achmed,德国,1926)。 图像动画(Graphic animation)使用非绘画类型的平面图像制作的定格动画。材质可以是报纸,杂志上的各种图画,照片,剪报等等。这种类型的动画经常被混合到其他的动画或者是电影中。在制作动画时,可以用拍摄一帧帧变化的图像来制作运动效果。也可以保持图像不动而移动摄像机来制作屏幕上的运动效果。这种类型的动画和传统动画以及纸绘动画在概念上有很大的联系,但在技术上仍然归属于定格动画。该类型的动画作品有Frank Morris于1973年的奥斯卡获奖短片Frank Film。 直接绘制动画(Direct manipulation animation)这种动画虽然被认为是定格动画的一种,但它和传统的平面手绘动画之间,也存在很大的联系。因为他们都是以绘画来表现影像。直接绘制动画是在制作上,采用边画边拍摄记录下的方式,主要是表现为一个画面(或者是一个动作)绘制出来的过程。但在这个过程中,因为没有绘画者出现在影像中,所以这个画面(或是动作)就好像是自己画出来的一样。而传统动画则是全部画完以后一起拍摄。虽然从影像上,传统的手绘动画也可以模仿这种动画的影像风格,但由于这个类型的动画的制作方法和定格动画的制作方法一样,所以在技术上,仍属于定格动画。直接绘制动画的作品有布雷克顿(J. Stuart Blackton)于1906年制作的《滑稽脸的幽默相》(The Humorous phases of Funny Faces)这个作品用粉笔在黑板上制作。 模型动画(Model animation)以制作好的模型为对象来制作的定格动画。这种技术最早是用于早期的电影拍摄中。它可以将无生命的物体通过动画模拟成现实世界中的一些特殊物体,用来与电影中的演员进行虚拟的互动,来制作带有幻想风格的影片。著名的电影作品《金刚》(1933年)裡的金刚就使用了这种动画技术。 GO motion是模型定格动画中的一项制作技术。这种技术可以使是物体在影像中产生运动模糊的效果。而在传统的定格动画中,由于在拍摄时物体是静止的,所以是不会产生这种效果的。实现方法是在摄像机快门开启之前沿一个方向,轻微的移动这个物体,使这个物体在胶片上留下边缘模糊的影像。这个技术是由光影魔幻工业和菲尔·蒂皮特(Phil Tippett)共同开发,以用于星球大战V:帝国反击战的特殊效果。 实体动画(Object animation)使用积木,玩具,娃娃等来制作的定格动画。因为这种动画不使用可以塑造或者是变形的材质如黏土,蜡等来做为材质,所以他不同于黏土动画。同时,这种类型动画中出现的角色,在形像上通常不带有明显的人物或者是动物的特征而是使用类似于锡兵,建筑玩具,或者是乐高积木这些在形像上无生命的物体,因此它也不同于模型,或者是木偶这两种经常使用带明显角色特征的定格动画。实体动画经常混合在其他类型的定格动画中。同时这种类型的动画也时常出现在早期的电影中。 真人电影动画(Pixilation)使用人做为动画角色的一种定格动画。这种动画的形式和电影比较难区分,在以人做为动画中的素材的同时,也经常会配上一些无生命的物体,以达到一些超现实主义风格的效果。这些效果包括人物突然的消失或者出现在画面中,或者是使人看起来像是在路上滑行。在早期的电影中制作时,对于一些特殊的效果表现,定格动画是最好的解决办法之一。早期的实验性电影中经常可以看到这种类型的动画。加拿大的诺曼·麦克来恩(Norman McLaren)制作的动画椅子(chair),邻居(Neighbours),以及他在加拿大电影局(NFBC)的部分实验短片就属于这种类型。 木偶动画(Puppet animation)以立体的木偶来制作的定格动画,是由木偶戏发展而来。木偶动画中使用的木偶在制做时就会被赋予可以运动的关节,或者是类似于骨骼的一样骨架,所以可以比较方便的制作动画中所需要表现的各种动作。现在的木偶动画也彩金属的骨骼,将他们放在角色的身体中,类似可以运动的模型。(制作时是先做骨骼,再在其外面加上头部,躯干以及四肢)这种技术是现代定格动画中较为常用的技术。代表作品有圣诞夜惊魂、地獄新娘。 Puppetoon这是木偶动画中的一项制作技术。采用可以替换部位的模型,用模型替换部位的不同来表现动画中的动作。在拍摄时先拍先一帧然后将模型的某个部位替换上相应的其他部位(比如将一张生气的脸替换成一张大笑的脸),然后再拍摄。这项技术常混合在其他定格动画中,用来制作诸如角色的表情等的动画。在拍摄时,需要提前先制作好相应的各个部分。 电脑动画 电脑动画(Computer Animation),是借助电脑来制作动画的技术。电脑的普及和强大的功能革新了动画的制作和表现方式。由于电脑动画可以完成一些简单的中间帧,使得动画的制作得到了简化,这种只需要制作关键帧(keyframe)的制作方式被称为「Pose to pose」。电脑动画也有非常多的形式,但大致可以分为二维动画和三维动画两种。 二维动画 二维动画也称为2D动画。借助计算机2D位图或者是矢量图形来创建修改或者编辑动画。制作上和传统动画比较类似。许多传统动画的制作技术被移植到电脑上。比如渐变,变形,洋葱皮技术,转描机等。二维电影动画在影像效果上有非常巨大的改进,制作时间上却相对以前有所缩短。现在的2D动画在前期上往往仍然使用手绘然后扫描至计算机或者是用数写板直接绘制作在计算机上(考虑到成本,大部分二维动画公司采用铅笔手绘),然后在电脑上对作品进行上色的工作。而特效,音响音乐效果,渲染等后期制作则几乎完全使用电脑来完成。一些可以制作二维动画的软件有包括Animate、After Effects、Premiere等,迪士尼在1990年代开始以电脑来制作2D动画。并且他们把以前的作品重新用电脑进行了上色。 三维动画 三维动画也称为3D动画。基于3D电脑图形来表现。有别于二维动画,三维动画提供三维数字空间利用数字模型来制作动画。这个技术有别于以前所有的动画技术,给予动画者更大的创作空间。精度的模型,和照片质量的渲染使动画的各方面水準都有了新的提高,也使其被大量的用于现代电影之中。3D动画几乎完全依赖于电脑制作,在制作时,大量的图形计算机工作会因为电脑性能的不同而不同。3D动画可以通过电脑渲染来实现各种不同的最终影像效果。包括逼真的图片效果,以及2D动画的手绘效果。三维动画主要的制作技术有:建模、渲染、灯光阴影、纹理材质、动力学、粒子效果(部分2D软件也可以实现)、布料效果、毛发效果等。著名的3D动画工作室包括皮克斯、藍天工作室、夢工廠等。软件则包括3ds Max、Blender、Maya、LightWave 3D、Softimage XSI等。 其他电脑动画技术 电脑动画制作技术通过计算机得到了很大的延伸。很多技术不仅用在动画制作上,还用在电视、电影的制作上。这些技术包括卡通渲染动画(cel-Shading/Toon Shading Animation)、动作捕捉()、色鍵()、非真实渲染()、骨骼动画()、目标变形动画()、模拟(,模拟风、雨、雷、电等)。另外亦有使用位图或矢量图形製成的小動畫,互联网上主流的格式是位图GIF。 其他动画制作技术 胶片绘制动画(Drawn on film animation)直接在电影胶片上进行绘制的动画制作技术,也被称为直接动画(direct animation)或者是无摄像机动画(animation without camera),以区别于其他需要一帧帧拍摄图像或物体的动画形式。是早期动画的一种制作方式,也被用于早期的电影中。因为这种技术可以使动画中的角色出现在现实的影像中,类似于合成技术。作品有逃出墨水瓶(out of ink)。 玻璃動畫(Paint-on-glass animation)在玻璃片上绘制作动画。一般采用一些油画的颜料来制作,用时也会用一些树胶水彩画。俄国的亚历山大·佩特洛夫是使用这方面技术有名的动画师,他大约有这种技术拍了七部电影,并且都获得一些奖項。 針幕動畫(Pinscreen animation)针幕动画使用一块有许多可以活动的针的板,然后通过不同的针的上升下降来实现动画效果。这种动画技术可以实现一些传统动画比较难实现的质地效果。 沙动画(Sand animation)用沙为材料,在一块打前光灯或者是背光的玻璃上用沙子来绘制各种图像,然后做为帧拍摄下来,以制作动画。沙动画在影像上风格独特,有其他动画比较难表现的效果。 手翻书(Flip book)手翻书是一个带有一系列连贯动作图像的书。当书页被快速翻阅时,看到的图像会因此视觉残留现象而出现动画效果。手翻书一般是针对儿童的,但也有面向成人的采用一系列照片而不是图像的手翻书。手翻书有时也会出现在一般的书或者是杂志的附刊中,或者是页角上。 工业 以下主要指日本动画及美國動畫工业。动画制作是非常繁琐而吃重的工作,分工极为细致。 動畫傳播媒體影視產業很少單純只由一個國家或公司的人來製作,而是會將其外包給其它合夥的國家、動畫製作公司,或是承接訂單代工的方式進行製作。所以,動畫的影視產業幾乎都是合作製造而成,除非公司的人數真的足夠來獨立製作完成該動畫作品。 美國動畫工業 製前準備,又名前期製作(Pre-production) 原作(Original Author)、原案(Draft) 連載(Serialization) 製作(Production) 企劃(Planning) 企劃協力(Planning Cooperation) 製作人(Producer) 助理製作人(Assistant Producer) 公关(Public Relations) 設定部門(Design Department) 人物設定 機械設定 背景設定 色彩設定(Art Design) 劇本部門(Script Department) 劇本統籌(Series Composition) 劇本編劇(Scenario) 導演部門(Direction Department) 導演(Director) (電視動畫)單集導演(Episode Director) 助理導演(Assistant Director) 監製(Assistant Director) 監-{修}-(Supervising Director) 製作(Production)
FUD(,意思為懼、惑、疑)最早指IBM销售人员對客戶灌輸和其他競爭對手產品的負面觀念,在顾客的头脑中注入疑惑与惧怕,使顧客誤以為除了該公司的產品外,他們別無其他選擇。 最早出自吉恩·阿姆達爾之口,吉恩·阿姆達爾原為IBM工程師,之後離開IBM自行創立,成為IBM競爭對手。 这种行销手法现在经常用于电脑业界,特別是微软常向客戶宣稱Linux與其他開放原始碼的軟體對客戶有弊無利。
外部連結 FUD的定義(英語) 參考資料 营销手段 針對微軟的批評與爭議
参看 百家姓
R荣
轶事 1931年,荣宗敬将上海丽娃栗妲村的地产捐赠给了大夏大学,并把丽娃河赠予大夏大学作为校河,供师生课余游钓、泛舟之用。大夏大学后并入华东师范大学,丽娃河遂成为华东师范大学的代名词。 参见 荣氏兄弟 荣德生 民族资本主义
13年後(1896年),荣宗敬在父亲與他人合资所開設的上海广生钱庄工作,一開始擔任经理的職務。后来,還兼营茧行。 時間再過了5年(1901年),與荣德生等人合資集股在无锡合办保兴面粉厂(后来更名为茂新一厂),擔任批发经理。 又過了4年(1905年),他和荣德生又与张石君等7人集股在无锡兴办振新纱厂。1909年,他更擔任无锡振新纱厂的董事长。 1912年,又与荣德生、王禹卿等人集股在上海创办福新面粉厂,這一次荣宗敬則是擔任上海福新面粉厂的总经理。 1915年4月,荣氏兄弟退出振新纱厂,在上海创办申新纺织厂,由荣宗敬出任总经理。 從1917年3月开始,荣氏兄弟在上海、无锡、汉口创办申新二至九廠,并且在上海创办茂新、福新、申新总公司,還是由荣宗敬出任总经理。因此荣氏兄弟在當時被誉为中国的“面粉大王”、“棉纱大王”。
1938年5月,荣德生從汉口趕到上海,深居简出,唯以搜购古籍、字画自遣,亟盼时局好转。 1941年,日商觊觎荣氏纱厂,由汪精衛政權实业部派员与荣德生商谈,要他将申新一、八厂卖与日本丰田纱厂,当即遭到荣德生嚴词拒绝,當時,汪精衛政權的外交部长褚民谊亲自来沪,在上海國際飯店邀请荣德生來進行面谈,荣德生卻只由其子荣尔仁代為前往,以说明其父不变初衷。 戰後、二次遭綁架 抗战胜利后,荣德生两次遭绑架,被勒索款项达百万美元,发生在高恩路(今高安路)荣德生住宅门前的一次被绑架案,是在民国35年4月25日。那天,荣德生准备去总公司,离家门不远即被数名穿制服匪徒架上汽车而去,他们使用的是国军第三方面军司令部的“逮捕证”和淞沪警备司令部的汽车,当时,舆论哗然,认为是军事机关与匪徒串通作案,蔣介石嚴令限期破案,上海当局出动大批军警侦查,5月28日荣德生被放回。後來淞沪警备司令部第二处处长毛森发现部下警卫队长黄锦堂中校突然花錢闊綽起來,6月21日将其秘密拘捕,循線破案,抓獲全部15名人犯,并退还部份被敲诈的款项,荣家为酬谢军警当局和有关方面,先后付出60余万美元。民国35年8月27日,上海军事法庭判处骆文庆、袁仲书、黄阿宝等8名綁案主犯死刑,立即执行。 <p> 1948年,中國國民黨統治的中華民國政府已成土崩瓦解之势,有资产者纷纷离开中國大陆,荣氏家庭也面临抉择。在一片离沪声中,荣德生专程从无锡来到高恩路住所,明确表示「不离开大陆」,并阻止三子将申新三厂拆迁台湾。<p> 中共建政後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荣氏企业得以发展。荣德生历任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委员,华东军政委员会和苏南行政公署副主任,是少数几个在1949年中国共产党取得政权后继续留在大陆的民族资本家。 1952年7月29日,病逝于无锡。 家族
荣德生,原名宗铨,字德生,以字行,号乐农居士,江苏無錫榮巷人,與荣宗敬一樣都是近代中國的一位著名民族資本家。荣熙泰之子,荣宗敬之胞弟,中国前国家副主席荣毅仁之父,榮文蔚的曾祖父。 生平 早年 早年參與钱庄的經營,后在无锡、上海、汉口等地开设茂新、福新面粉公司和振新、申新纺织公司等企业。 至1922年(民国11年),荣德生已拥有12家面粉厂和4家纱厂(后申新纱厂增至9家),有“面粉大王”和“棉纱大王”之称,是中華民國國民黨政府時期最大的民族资本家之一。曾任江苏省议员、北洋政府国会议员、国民政府工商部参议、中央银行理事,全国经济委员会委员等职。 日佔時期 1937年(民国26年)的冬天,因日军占领上海,當時遍佈中國的荣氏企业,有的部門被日军炸毁,有的被日军占据,只有外國租界内的工廠尚且维持生产。 1938年5月,荣德生從汉口趕到上海,深居简出,唯以搜购古籍、字画自遣,亟盼时局好转。 1941年,日商觊觎荣氏纱厂,由汪精衛政權实业部派员与荣德生商谈,要他将申新一、八厂卖与日本丰田纱厂,当即遭到荣德生嚴词拒绝,當時,汪精衛政權的外交部长褚民谊亲自来沪,在上海國際飯店邀请荣德生來進行面谈,荣德生卻只由其子荣尔仁代為前往,以说明其父不变初衷。 戰後、二次遭綁架 抗战胜利后,荣德生两次遭绑架,被勒索款项达百万美元,发生在高恩路(今高安路)荣德生住宅门前的一次被绑架案,是在民国35年4月25日。那天,荣德生准备去总公司,离家门不远即被数名穿制服匪徒架上汽车而去,他们使用的是国军第三方面军司令部的“逮捕证”和淞沪警备司令部的汽车,当时,舆论哗然,认为是军事机关与匪徒串通作案,蔣介石嚴令限期破案,上海当局出动大批军警侦查,5月28日荣德生被放回。後來淞沪警备司令部第二处处长毛森发现部下警卫队长黄锦堂中校突然花錢闊綽起來,6月21日将其秘密拘捕,循線破案,抓獲全部15名人犯,并退还部份被敲诈的款项,荣家为酬谢军警当局和有关方面,先后付出60余万美元。民国35年8月27日,上海军事法庭判处骆文庆、袁仲书、黄阿宝等8名綁案主犯死刑,立即执行。 <p> 1948年,中國國民黨統治的中華民國政府已成土崩瓦解之势,有资产者纷纷离开中國大陆,荣氏家庭也面临抉择。在一片离沪声中,荣德生专程从无锡来到高恩路住所,明确表示「不离开大陆」,并阻止三子将申新三厂拆迁台湾。<p>
1月28日——鄭念,美籍華人,生於北京,《上海生死劫》一書的作者。(2009年逝世) 1月30日——玖辰·派佩尔,第二次世界大戰時的德國軍人。(1976年逝世) 1月30日——約翰·普羅富莫,英國政治家,普羅富莫事件主角。(2006年逝世) 2月13日——昂山,緬甸國父。(1947年逝世) 3月27日——汪道涵,前中國海協會會長。(2005年逝世) 3月27日——彭沖,前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2010年逝世) 4月25日——郭伯偉爵士,前香港財政司。(2006年逝世) 6月2日——黎莉莉,1930年代中国著名演员、歌星,曾榮獲《1932年中国十大电影明星》的第十名。(2005年逝世) 7月1日——顾准,中国学者。(1974年逝世) 8月5日——王吳秋桂,台灣慈善家。(2018年逝世) 9月30日——戴斯德,前香港輔政司。(1997年逝世) 10月9日——焦若愚,前中顾委委员,北京市市长。(逝世于2020年) 10月21日——廖冰兄,中國漫畫家。(2006年逝世) 11月1日——方奕輝,香港高級警官。(1997年逝世) 11月4日——黄金辉,新加坡第四任总统,華人世界史上首位民選總統。(2005年逝世) 11月9日——黃紀男,台灣獨立運動參與者,曾參與創辦台灣再解放聯盟。(2003年逝世) 11月20日——胡耀邦,中国领导人,先后担任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主席和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总书记。 (1989年逝世) 11月25日——奥古斯托·皮诺切特,智利獨裁者,1973年到1990年間擔任智利总統。(2006年逝世) 12月2日——三笠宮崇仁親王,昭和天皇幼弟,日本皇族中最长寿的男性。(2016年逝世) 12月5日——任新民,中国物理学家,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2017年逝世) 12月12日——法蘭·仙納杜拉,美國歌手。(1998年逝世) 12月15日——鍾理和,台灣作家。(1960年逝世) 12月19日——艾迪特·皮雅芙,法國歌手。(1963年逝世) 12月31日——郑周永,韩国现代集团创始人及首任会长。(2001年逝世) 日期不詳 陳實忻,台灣业余无线电人員。(2006年逝世) 冷云,八女投江烈士。(1938年逝世) 安顺福,八女投江烈士。(1938年逝世) 馬濟時,葡萄牙軍事、政治人物,第119任澳門總督(1986年逝世) 逝世 诺贝尔奖 物理:威廉·亨利·布拉格, 威廉·勞倫斯·布拉格
5月7日——盧西塔尼亞號因無限制潛艇戰於返航途中遭到攻擊而沉沒,共計死亡1198人,而當中也有美國乘客,一度成為美國加入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其中因素。 5月9日——袁世凯政府宣布接受二十一条。 5月23日——第一次世界大戰:意大利在向奧匈帝國宣戰後加入協約國,人类在这一场战争中第一次大规模使用化学武器。 8月 8月22日——近千名參與乙卯西來庵起義的台灣人被日本帝國政府判處死刑。 9月 9月15日——五四时期著名的革命刊物《新青年》在上海创刊。 9月29日——美国实现首次横贯大陆的无线电电话通话。 9月29日——山东留美学生祁暄发明的中文打字機获专利。 12月 12月11日——袁世凯称帝。 出生 1月23日——威廉·阿瑟·刘易斯,聖露西亞經濟學家,第一位拿到非和平獎的諾貝爾獎的黑人。(1991年逝世) 1月28日——鄭念,美籍華人,生於北京,《上海生死劫》一書的作者。(2009年逝世) 1月30日——玖辰·派佩尔,第二次世界大戰時的德國軍人。(1976年逝世) 1月30日——約翰·普羅富莫,英國政治家,普羅富莫事件主角。(2006年逝世) 2月13日——昂山,緬甸國父。(1947年逝世) 3月27日——汪道涵,前中國海協會會長。(2005年逝世) 3月27日——彭沖,前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2010年逝世) 4月25日——郭伯偉爵士,前香港財政司。(2006年逝世) 6月2日——黎莉莉,1930年代中国著名演员、歌星,曾榮獲《1932年中国十大电影明星》的第十名。(2005年逝世)
外部連結 FOTW (Flags of the World) World Flag Database Flag Institute (United Kingdom) The Flag Institute -
(United Kingdom) The Flag Institute - Vexillology Official website of the 2003 International Congress of Vexillology NAVA (USA) Deutsche Gesellschaft
全年齡向動畫 按題材分 科幻動畫 奇幻動畫 戀愛動畫 校園動畫 世界名作劇場 偵探動畫 體育動畫 喜劇動畫 后宫動畫 行业 分工 發展至今,日本動漫業是非常成熟的。在這一巨大的行業中有完整而細緻的分工。下文將簡略介紹動畫的其中幾個較為主要的職業。 導演:即是日文裡的“監督”。導演是整部作品制作的關鍵。導演不一定要親自畫每一幅圖畫,但他必須把握全局,對角色設定、作畫監督、聲優、音響監督等的工作做出明確的指示和要求。因此,每個不同導演的風格都是截然不同的。由於導演經常會兼作分鏡,所以有些動畫作品可以直接從畫面效果判斷本篇的執導者;而且也使得很多參與分鏡製作的助手最終成長為導演。 音樂:可以說是一出動畫裡的一大焦點。音樂能描述許多用畫面所不能傳遞的訊息,能烘托畫面所表達的氣氛,畫龍點睛地使影片更具人性魅力。每一部動畫裡的音樂一般都是原創的。 聲優:即聲音的演員,也是動畫的靈魂角色。為動畫配音是聲優的主要工作,另外的工作是参與電子遊戲的配音,電台的廣播劇,有的能以偶像身份唱歌表演,甚至演舞台劇,或電視劇。在日本,聲優如同演員一样,由管理人公司控制。 角色設定:負責設計登場角色的人物造型、衣裝樣式的叫“人物設定”,其工作不但是要讓後續的作畫者知道要畫的人長什麼模樣,還必須告訴他們這個角色的臉部特征、眼神、表情等等,而且也要設計出由數個不同角度觀看同一位角色的臉的形象,以及不同於一般漫畫、線條封閉的劉海兒。角色設定決定了動畫裡人物的畫風,也間接反映了人物的某些性格。 原畫:英文即為key frame,也就是關鍵影格的意思,每一個cut的layout(構圖)裡面有數個圖層,繪製原畫的原畫師的工作,就是將這一個cut的數秒鐘之間的分解動作畫出來,此一職務多由資深動畫師擔任,比較重要的角色甚至會由角色設計師或是機械設計師親自執筆,不僅要配合演出(英文為animator director,動畫師的導演之意)計算每個cut的秒數以及動作格數,甚至要在畫面上指示陰影、光源以及細部的作畫指示,以利於完成補間動畫的動畫師繪製動畫。 政府政策 日本政府文化廳和CG-ARTS協會自1997年開始,每年舉辦文化廳媒體藝術祭,動畫是其中的項目之一。 2010年起,日本動畫製作者協會(JAniCA)受日本文化廳委託,開始了青年動畫製作者育成計劃,是動畫製作者的人才培養事業,2010年首年籌辦的項目稱為「PROJECT A」,2011年籌辦的項目稱為「動畫未來」(),2012年籌辦的項目稱為「動畫未來2013」()。 文化影响 衍生品 在日本,一個出名的動漫的周邊產品可以非常多,比如書(包括雜誌、各種的畫冊、樂譜)、遊戲、CD、各種影像、玩具、收藏品、二次創作等。 音樂:可分為Original Soundtrack、Image Album、Symphony、Hi-Tech 、Drama、CD Single、Image CD Single。Original Soundtrack为原聲集,简称OST。Image
按播放方式 电视动画 電視電影動畫 剧场版 OVA 網路动画 按目標人群分 兒童向動畫 少年向動畫 少女向動畫 男性向動畫 女性向動畫 青年向動畫 成人向動畫 全年齡向動畫 按題材分 科幻動畫 奇幻動畫 戀愛動畫 校園動畫 世界名作劇場 偵探動畫 體育動畫 喜劇動畫 后宫動畫 行业 分工 發展至今,日本動漫業是非常成熟的。在這一巨大的行業中有完整而細緻的分工。下文將簡略介紹動畫的其中幾個較為主要的職業。 導演:即是日文裡的“監督”。導演是整部作品制作的關鍵。導演不一定要親自畫每一幅圖畫,但他必須把握全局,對角色設定、作畫監督、聲優、音響監督等的工作做出明確的指示和要求。因此,每個不同導演的風格都是截然不同的。由於導演經常會兼作分鏡,所以有些動畫作品可以直接從畫面效果判斷本篇的執導者;而且也使得很多參與分鏡製作的助手最終成長為導演。 音樂:可以說是一出動畫裡的一大焦點。音樂能描述許多用畫面所不能傳遞的訊息,能烘托畫面所表達的氣氛,畫龍點睛地使影片更具人性魅力。每一部動畫裡的音樂一般都是原創的。 聲優:即聲音的演員,也是動畫的靈魂角色。為動畫配音是聲優的主要工作,另外的工作是参與電子遊戲的配音,電台的廣播劇,有的能以偶像身份唱歌表演,甚至演舞台劇,或電視劇。在日本,聲優如同演員一样,由管理人公司控制。 角色設定:負責設計登場角色的人物造型、衣裝樣式的叫“人物設定”,其工作不但是要讓後續的作畫者知道要畫的人長什麼模樣,還必須告訴他們這個角色的臉部特征、眼神、表情等等,而且也要設計出由數個不同角度觀看同一位角色的臉的形象,以及不同於一般漫畫、線條封閉的劉海兒。角色設定決定了動畫裡人物的畫風,也間接反映了人物的某些性格。 原畫:英文即為key frame,也就是關鍵影格的意思,每一個cut的layout(構圖)裡面有數個圖層,繪製原畫的原畫師的工作,就是將這一個cut的數秒鐘之間的分解動作畫出來,此一職務多由資深動畫師擔任,比較重要的角色甚至會由角色設計師或是機械設計師親自執筆,不僅要配合演出(英文為animator
1930年至1936年,安德罗波夫先后做过工人、電報通信员、电影放映员和水手等工作。 1936年,在水运专科学校毕业后在雷宾斯克一家造船厂工作,任工厂苏联共青团组织委员。 1937年,升任苏联共青团雅罗斯拉夫州委书记,第二年任该州团委第一书记。 1939年,加入苏联共产党。 1940年,当选为卡累利阿-芬兰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团中央第一书记。苏德战争初期,安德罗波夫参加了卡累利阿游击队。 1944年,苏联红军收复彼得罗扎沃茨克市之后,他被任命为该市苏共党委第二书记并在市里的一所高等学校进修学习。 1947年,安德罗波夫当选为卡累利阿-芬兰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党中央第二书记。 1950年-1951年,任第三届苏联最高苏维埃代表。 1951年至1953年,调往莫斯科中央机关工作,在苏共中央对外联络部任检查员和苏共中央第一处处长,同时在莫斯科高级党校进修学习。 1953年至1957年,调任苏联外交部第四欧洲司,工作范围为波兰和捷克斯洛伐克相关事务,后任苏联驻匈牙利公使衔参赞。 1954年,任苏联驻匈牙利特命全权大使。 1956年,积极参与了匈牙利事件的解决。 1957年,被调回莫斯科任苏共中央社会主义国家共产党工人党联络部部长,主管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相关事务,曾多次作为苏共中央第一书记赫鲁晓夫的随员出访东欧国家和参加东欧各共产党的代表大会。赫鲁晓夫下台后,又多次作为苏共中央总书记勃列日涅夫的随员出访和参加东欧各国共产党的代表大会。 1961年10月,自苏共二十二大起连续当选为苏共中央委员。 1962年至1967年,任苏共中央书记处书记。 1962年3月,连续当选为第六至十届苏联最高苏维埃代表。 1967年,安德罗波夫被免去苏共中央书记职务,接替谢米恰斯内任苏联国家安全委员会(克格勃)主席,兼任苏共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 1968年,布拉格之春。据在美国政府的特工奥列格·卡卢金的说法,当时KGB“蓄意营造了全国的(对北约进攻)的恐慌”,当时他在华府获得了“绝对可靠的证据”证明无论CIA还是哪个情报机构都不曾操纵捷克的改革运动,而安德罗波夫却销毁了证据。 1973年4月,升为苏共中央政治局委员。 1976年,获大将军衔。 1982年5月,重新当选为苏共中央书记处书记。 1982年11月,接任苏共中央总书记。 1984年2月9日,安德罗波夫因长期肾病而病逝,终年69岁。 执政时期 在国内问题上,安德罗波夫主张重回集体领导,强调“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和“有条不紊的国家机器”,要将苏联建成“有高度组织性的社会”,对损害国家安全利益的事情“采取不妥协的态度”,並发起了反对贪污腐化和低效率的运动,打击贪污受贿(处理了17名高级官员和31名第一书记),並整顿社会秩序。 经济方面进行体制改革试验,下放给工厂管理人员更多权力,放松中央经济机构的管制,努力提高质量、提高效率。 对外政策方面继续执行勃列日涅夫的基本政策,但更谨慎克制,不主动挑起对外事端,并且决定重新看待阿富汗战争。但此时苏联与美国的关系仍然恶化,尤其是1983年苏联击落韩国飞机等事件的影响,美国認定苏联为“邪恶帝国”。 在对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国际关系和发展中国家向社会主义过渡问题上提出了新的观点:这些观点,與勃列日涅夫强调各国必须遵循“共同规律”和其他社会主义国家主权有限论相比,是个重大变化。 在其执政时期中,苏中关系也开始破冰,由原来的对抗转为缓和。(详见“中苏关系”段落) 晚年与逝世 1983年2月,安德罗波夫确诊患有肾衰竭,开始需要进行定期洗肾,同年8月,他在莫斯科西部的中央临床医院留医,1984年1月下旬,安德罗波夫的健康状况急剧恶化,由于血液的毒性不断增加,使他的意识不足及不能工作,同年2月9日下午,安德罗波夫病逝,终年69岁,死后的验尸报告显示,他患有间质性肾炎、肾硬化、高血压、糖尿病以及慢性肾功能不全,国葬于1984年2月14日举行,埋葬于克里姆林宫红场墓园。 中苏关系 在中苏关系方面,安德罗波夫任苏共中央总书记期间主张“改善苏中关系”,“恢复-{}-苏中两国人民的友谊”,继承了勃列日涅夫去世前提出的要实现两国关系正常化的方针,但因安德罗波夫执政时间短暂,没有实质性进展,没有消除邓小平所说的“中苏关系正常化的障碍”。安德罗波夫曾作为随员先后四次造访中国:1959年作为赫鲁晓夫的随员访华,1963年率苏联最高苏维埃代表团访问越南路过北京,1965年作为部长会议主席柯西金的随员访问越南路过北京,1963年7月和1964年11月参加中苏两党会谈。 评价 安德罗波夫是苏联历史上第一位在苏联情报领域的领导人升任苏共和苏联最高领导人,在勃列日涅夫时代安德罗波夫被称作“一个现代的有专业知识的、机智灵活的干部”,在苏共官员中是一个有教养的、具有学者风度的形象。他在任克格勃主席十五年中,强化了克格勃组织,建立了一个较稳固的权力基础。他倾向于反对个人崇拜,尽量避开礼仪性活动。
勃列日涅夫於1982年11月10日去世後,安德羅波夫繼任為蘇共中央總書記,成為蘇聯最高領導人。在任職期間,安德羅波夫試圖通過調查長期官員違反黨紀的行為以及將在职场中玩忽职守定為刑事犯罪,以消除蘇聯系統內的腐敗和低效率。他的長期影響是使新一代年輕的改革者脫穎而出,包括葉戈爾·利加喬夫,尼古拉·雷日科夫以及最重要的米哈伊爾·戈爾巴喬夫。 在1983年2月遭受腎衰竭後,安德羅波夫的健康開始迅速惡化。1984年2月9日,他在領導該國僅15個月後去世,由康斯坦丁·契尔年科接任总书记职务。 概述 生平简介 1914年6月15日,安德罗波夫出生在俄罗斯帝国斯塔夫罗波尔州的一个铁路职工家庭。 1930年至1936年,安德罗波夫先后做过工人、電報通信员、电影放映员和水手等工作。 1936年,在水运专科学校毕业后在雷宾斯克一家造船厂工作,任工厂苏联共青团组织委员。 1937年,升任苏联共青团雅罗斯拉夫州委书记,第二年任该州团委第一书记。 1939年,加入苏联共产党。 1940年,当选为卡累利阿-芬兰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团中央第一书记。苏德战争初期,安德罗波夫参加了卡累利阿游击队。 1944年,苏联红军收复彼得罗扎沃茨克市之后,他被任命为该市苏共党委第二书记并在市里的一所高等学校进修学习。 1947年,安德罗波夫当选为卡累利阿-芬兰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党中央第二书记。 1950年-1951年,任第三届苏联最高苏维埃代表。 1951年至1953年,调往莫斯科中央机关工作,在苏共中央对外联络部任检查员和苏共中央第一处处长,同时在莫斯科高级党校进修学习。 1953年至1957年,调任苏联外交部第四欧洲司,工作范围为波兰和捷克斯洛伐克相关事务,后任苏联驻匈牙利公使衔参赞。 1954年,任苏联驻匈牙利特命全权大使。 1956年,积极参与了匈牙利事件的解决。 1957年,被调回莫斯科任苏共中央社会主义国家共产党工人党联络部部长,主管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相关事务,曾多次作为苏共中央第一书记赫鲁晓夫的随员出访东欧国家和参加东欧各共产党的代表大会。赫鲁晓夫下台后,又多次作为苏共中央总书记勃列日涅夫的随员出访和参加东欧各国共产党的代表大会。 1961年10月,自苏共二十二大起连续当选为苏共中央委员。 1962年至1967年,任苏共中央书记处书记。 1962年3月,连续当选为第六至十届苏联最高苏维埃代表。 1967年,安德罗波夫被免去苏共中央书记职务,接替谢米恰斯内任苏联国家安全委员会(克格勃)主席,兼任苏共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 1968年,布拉格之春。据在美国政府的特工奥列格·卡卢金的说法,当时KGB“蓄意营造了全国的(对北约进攻)的恐慌”,当时他在华府获得了“绝对可靠的证据”证明无论CIA还是哪个情报机构都不曾操纵捷克的改革运动,而安德罗波夫却销毁了证据。 1973年4月,升为苏共中央政治局委员。 1976年,获大将军衔。 1982年5月,重新当选为苏共中央书记处书记。 1982年11月,接任苏共中央总书记。 1984年2月9日,安德罗波夫因长期肾病而病逝,终年69岁。 执政时期 在国内问题上,安德罗波夫主张重回集体领导,强调“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和“有条不紊的国家机器”,要将苏联建成“有高度组织性的社会”,对损害国家安全利益的事情“采取不妥协的态度”,並发起了反对贪污腐化和低效率的运动,打击贪污受贿(处理了17名高级官员和31名第一书记),並整顿社会秩序。 经济方面进行体制改革试验,下放给工厂管理人员更多权力,放松中央经济机构的管制,努力提高质量、提高效率。 对外政策方面继续执行勃列日涅夫的基本政策,但更谨慎克制,不主动挑起对外事端,并且决定重新看待阿富汗战争。但此时苏联与美国的关系仍然恶化,尤其是1983年苏联击落韩国飞机等事件的影响,美国認定苏联为“邪恶帝国”。 在对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国际关系和发展中国家向社会主义过渡问题上提出了新的观点:这些观点,與勃列日涅夫强调各国必须遵循“共同规律”和其他社会主义国家主权有限论相比,是个重大变化。 在其执政时期中,苏中关系也开始破冰,由原来的对抗转为缓和。(详见“中苏关系”段落) 晚年与逝世 1983年2月,安德罗波夫确诊患有肾衰竭,开始需要进行定期洗肾,同年8月,他在莫斯科西部的中央临床医院留医,1984年1月下旬,安德罗波夫的健康状况急剧恶化,由于血液的毒性不断增加,使他的意识不足及不能工作,同年2月9日下午,安德罗波夫病逝,终年69岁,死后的验尸报告显示,他患有间质性肾炎、肾硬化、高血压、糖尿病以及慢性肾功能不全,国葬于1984年2月14日举行,埋葬于克里姆林宫红场墓园。 中苏关系 在中苏关系方面,安德罗波夫任苏共中央总书记期间主张“改善苏中关系”,“恢复-{}-苏中两国人民的友谊”,继承了勃列日涅夫去世前提出的要实现两国关系正常化的方针,但因安德罗波夫执政时间短暂,没有实质性进展,没有消除邓小平所说的“中苏关系正常化的障碍”。安德罗波夫曾作为随员先后四次造访中国:1959年作为赫鲁晓夫的随员访华,1963年率苏联最高苏维埃代表团访问越南路过北京,1965年作为部长会议主席柯西金的随员访问越南路过北京,1963年7月和1964年11月参加中苏两党会谈。
新选组(日语:新選組) 惊奇博士(日语:スリル博士) 勇者大丹(日语:勇者ダン) 平原太平记(日语:平原太平記) 冒险狂时代(日语:冒険狂時代) 辨庆(日语:弁慶) 新世界之路(日语:新世界ルルー) 38 度线上的怪物(日语:38度線上の怪物) 四格漫画 小马日记(日语:マアちゃんの日記帳) 少女类 緞帶騎士() 又譯:寶馬王子(東販版)、藍寶石王子(文化傳信)。 雙子騎士() 又譯:藍寶石王子別卷。 神奇糖() 天使之丘() 神奇独角马() 又譯:小小独角兽。 天虹之堡() 成人类 阿波羅之歌(日语:アポロの歌) 佛陀(日语:ブッダ) 浮士德 桐人传奇(日语:きりひと賛歌,港译:狗面人) MW毒气风暴(日语:MW) 人間昆虫記 蒐集人種(日语:人間ども集まれ!) 新浮士德(日语:ネオ・ファウスト)(注:未完成的遗作) 迷幻少女(日语:ばるぼら) 奇子(日语:奇子) 三個阿道夫(日语:アドルフに告ぐ) 太平洋X点(日语:太平洋Xポイント,英语:X-Point On The South Pacific) (日语:アラバスター,英语:Alabaster) 修马力传奇(日语:シュマリ) 上を下へのジレッタ 千面女郎I.L(日语:I.L) 兒童类 小羅普(日语:ロップくん,港译:精霊萬能侠) 我的孙悟空(日语:ぼくの孫悟空) ガムガムパンチ ジェッター・マルス 神奇独角马 (小学1年级学生版)(日语:ユニコ(小學1年生版)) 集锦 小飛侠今昔物語(日语:アトム今昔物語) 手塚治虫短編集(日语:手塚治虫THE BEST) 手塚治虫恐怖短編集(日语:手塚治虫恐怖短編集) 虎之书(日语:タイガーブックス,港译:手塚治虫怪異漫畫) 猜疑集(日语:サスピション) 变形故事集(日语:メタモルフォーゼ) 手塚漫画大学(日语:漫画大学) 科幻世界(日语:SFミックス) 莱欧物语(日语:ライオンブックス,另译:狮之书,港译:手塚治虫短篇漫画) 动画原作 悟空大冒险(日语:悟空の大冒険) 火鸟2772(日语:火の鳥2772 愛のコスモゾーン) 旧約 聖書物語(天地創造 十戒 イエスの誕生) 時空旅程10000年(タイムスリップ10000年プライム・ローズ) 大自然魔獸(大自然の魔獣バギ) 銀河探查2100年(銀河探査2100年 ボーダープラネット) 原案 寶馬神童(青いブリンク) 助手 福元一義(助手主任) 藤子·F·不二雄 藤子不二雄A 石森章太郎(石ノ森章太郎)《假面騎士》等) 三浦滿 1983年獲講談社漫畫獎得主(漫畫家,代表作《L&S》、《鄰家美眉》等) 村野守美(漫畫家,代表作《垣根の魔女》、《西遊記―石ザル冒険物語》、《草笛の季節》…… 坂口尚(漫畫家,代表作《星の動く音》《3月の風は3ノット》《12色物語(上·下)》《無限風船》《電飾の夜23:59発》《石の花(1~6)》《紀元ギルシア》《戦士の休息》《ともしび》《星降る夜》《月光シャワー》《VERSION》《あっかんべェ一休(1~4)》) 渡辺淳(漫畫家,代表作《檸檬天使》) 高見真子(漫畫家,代表作《心愛的艾莉》) 寺沢武一(漫畫家,代表作《眼鏡蛇》、《悟空》、《武》、《BAT》、《鸦天狗卡布都》等) 小谷憲一(漫畫家,代表作《網球小子》、《DESIRE慾望》) 石坂啓(漫畫家、作家,代表作《比接吻更簡單》) 伴俊男(漫畫家,代表作《手塚治虫物語》) 三船毅志(漫畫家,代表作有《多田等觀》) 池原重人 丰田有恒(虫制作文艺部) 石津嵐(虫制作文艺部) 辻真先(在许多动画作品以桂真佐喜的名字出现) 久松文雄(漫畫家,平成24年5月神道文化奨励賞得主,代表作《三梦伝》、《武と魂》等) 成就与影响 漫画之神 手塚治虫对现代日本漫画影响巨大的主要影响如下:
浮士德 桐人传奇(日语:きりひと賛歌,港译:狗面人) MW毒气风暴(日语:MW) 人間昆虫記 蒐集人種(日语:人間ども集まれ!) 新浮士德(日语:ネオ・ファウスト)(注:未完成的遗作) 迷幻少女(日语:ばるぼら) 奇子(日语:奇子) 三個阿道夫(日语:アドルフに告ぐ) 太平洋X点(日语:太平洋Xポイント,英语:X-Point On The South Pacific) (日语:アラバスター,英语:Alabaster) 修马力传奇(日语:シュマリ) 上を下へのジレッタ 千面女郎I.L(日语:I.L) 兒童类 小羅普(日语:ロップくん,港译:精霊萬能侠) 我的孙悟空(日语:ぼくの孫悟空) ガムガムパンチ ジェッター・マルス 神奇独角马 (小学1年级学生版)(日语:ユニコ(小學1年生版)) 集锦 小飛侠今昔物語(日语:アトム今昔物語) 手塚治虫短編集(日语:手塚治虫THE BEST) 手塚治虫恐怖短編集(日语:手塚治虫恐怖短編集) 虎之书(日语:タイガーブックス,港译:手塚治虫怪異漫畫) 猜疑集(日语:サスピション) 变形故事集(日语:メタモルフォーゼ) 手塚漫画大学(日语:漫画大学) 科幻世界(日语:SFミックス) 莱欧物语(日语:ライオンブックス,另译:狮之书,港译:手塚治虫短篇漫画) 动画原作 悟空大冒险(日语:悟空の大冒険) 火鸟2772(日语:火の鳥2772 愛のコスモゾーン) 旧約 聖書物語(天地創造 十戒 イエスの誕生) 時空旅程10000年(タイムスリップ10000年プライム・ローズ) 大自然魔獸(大自然の魔獣バギ) 銀河探查2100年(銀河探査2100年 ボーダープラネット) 原案 寶馬神童(青いブリンク) 助手 福元一義(助手主任) 藤子·F·不二雄 藤子不二雄A 石森章太郎(石ノ森章太郎)《假面騎士》等) 三浦滿 1983年獲講談社漫畫獎得主(漫畫家,代表作《L&S》、《鄰家美眉》等) 村野守美(漫畫家,代表作《垣根の魔女》、《西遊記―石ザル冒険物語》、《草笛の季節》…… 坂口尚(漫畫家,代表作《星の動く音》《3月の風は3ノット》《12色物語(上·下)》《無限風船》《電飾の夜23:59発》《石の花(1~6)》《紀元ギルシア》《戦士の休息》《ともしび》《星降る夜》《月光シャワー》《VERSION》《あっかんべェ一休(1~4)》) 渡辺淳(漫畫家,代表作《檸檬天使》) 高見真子(漫畫家,代表作《心愛的艾莉》) 寺沢武一(漫畫家,代表作《眼鏡蛇》、《悟空》、《武》、《BAT》、《鸦天狗卡布都》等) 小谷憲一(漫畫家,代表作《網球小子》、《DESIRE慾望》) 石坂啓(漫畫家、作家,代表作《比接吻更簡單》) 伴俊男(漫畫家,代表作《手塚治虫物語》) 三船毅志(漫畫家,代表作有《多田等觀》) 池原重人 丰田有恒(虫制作文艺部) 石津嵐(虫制作文艺部) 辻真先(在许多动画作品以桂真佐喜的名字出现) 久松文雄(漫畫家,平成24年5月神道文化奨励賞得主,代表作《三梦伝》、《武と魂》等) 成就与影响 漫画之神 手塚治虫对现代日本漫画影响巨大的主要影响如下: 1947年《新宝岛》-发明以电影技巧来画漫画。采用变焦、广角、俯视等电影技术绘图,以分镜头的方式连接。摆脱以四格漫画和传统连环画的绘画方式。这种手法沿用至今。成为漫画的構图标准。 1953年《藍寶石王子》-被公认的第一部少女漫画,並奠定美少女的常見造型特徵(萌),如大眼睛和圓臉等。 1961年-“虫制作公司成立”-奠定了日本動畫界的发展方向。当时,美国动画界巨头迪士尼公司采用的是高成本、大制作类似“好莱坞”一样的制作方式。耗费庞大的资金、时间、人力才能制作一部作品。甚至一部动画就可以使一个工厂破产。而手塚治虫认为:只要故事好,就算是两张纸片也一样可以吸引人。着力刻画人物的内心,极大限度地节约制作成本。配合大量预定义的动作和CG来开发作品。最著名的就是口动、眨眼系统:眨眼三帧、说话三帧的模式。手塚治虫把每秒的繪畫幀數由迪士尼的24格壓縮成8格,並且使用大量重複動作、中特寫等來填充本來要仔細繪畫的畫面,大幅減低成本以保障公司的存亡。这种方式如今仍然被日本動畫界使用。甚至成为AVG游戏製作根本。至此:日本動畫成为能与美國動畫分庭抗禮的巨匠。美國動畫特点走大制作、大成本的道路;日本動畫则採用小成本、快产出的方式。 1963年发行的《原子小金剛》是日本第一部国产電視動畫,当时的收视率超过四成。这部電視動畫作品其实已经是比较完善的日本動畫的雏形。甚至有很多看来是习惯的东西也被保留下来,比如:一周播一次动画。 1969年的海王子是日本第一部正統西式奇幻漫畫,並成為第一部公認有深度的動畫原著,並發掘動畫監督新星富野喜幸。 紀錄片 1986年,日本放送協會為手冢治蟲拍攝和製作紀錄片《漫畫之神:手塚治蟲 創作的秘密》。 錯誤的動畫瘟神說 手塚治虫(動畫業界)瘟神說是知名的謠言,讓「錯誤歷史」擴散出去的始作俑者之一,就是宮崎駿。 在批判過虫製作公司的幾部作品與手塚發言之後,宮崎這樣說明:「昭和38年,他以一集50萬日圓這樣的便宜價格開始製作日本第一部動畫《原子小金剛》。因為這樣的前例產生了弊害,造成後來動畫的製作費用經常性地低落。這本身是個不幸的開始,但我覺得是日本在達成經濟成長的過程當中遲早要發生的命運,只是恰好由手塚先生扣下了板機而已。」 手塚說過「55萬圓就好」雖然是事實(宮崎誤記為50萬日圓),但實際上並沒有便宜到這種程度。手塚社長之所以會說「55萬圓就好」,是因為他打聽說當時真人兒童節目的製作費大概是這個價碼。但是動畫要耗費真人節目的許多倍心力,這個價碼確實不可能。因此當時虫製作公司的職員與廣告代理商的負責人談判後,實際支付給虫製作公司的是155萬日圓。虫製作公司確實勞動環境糟糕,時常要持續熬夜。但虫製作公司在薪資方面,是給社員優渥待遇的。尤其最初期因為缺乏人才,必須從東映動畫等其他動畫製作公司挖角,會說「東映薪水多少,我們加倍給你」,依照社員說的價碼去給。 因此,當時還很少家庭擁有自用車,但虫製作公司的停車場卻排滿了社員的車子。「時常熬夜」,但「高薪」。 10年之後,虫製作公司於1973年倒閉,當時許多社員獨立出來,紛紛設立了自己的製作公司。他們之所以擁有足以創業的資金,就是因為薪水很高的緣故。 《原子小金剛》雖然光看電視台支付的放映權費用是虧損的,但因為副收入而帶來盈餘。這些盈餘都回饋給虫製作公司社員的薪水,給了社員足以獨立創業的薪資。是因為社員待遇良好,使得虫製作公司經營惡化,最終倒閉——。 這是虫製作公司的歷史概略。而這也表示,手塚治虫以低薪資要動畫工作者工作這點絕非事實。 宮崎駿說長篇動畫因為《原子小金剛》而無法好好製作,這不單是誤解事實,更是捏造。東映動畫的經營惡化、輕視長篇動畫而轉換路線的經營判斷,這些都不是手塚治虫負責的,自然不該擔負長篇動畫製作困難的罪名。 作品与思想 手塚治虫是多產的漫畫家,一生畫了約450部漫畫(一說700部),同時作品豐富多樣:兒童生活、科幻、偵探、歷史、傳說,文學、醫學、宗教、音樂、哲學等,除此之外還有數篇醫學論文。這些作品幾乎都影響後來的漫畫家的創作題材,不過這些作品取材和來源分為四大類: 其它動漫作品影響:手塚治虫閱讀過大量的東西方動畫、漫畫及流行作品,並受許多漫畫、動畫大師,比如米特·格羅斯(Milt Gross)、迪士尼、查理·卓別林、麥克斯·弗萊舍畫室(Fleischer Studios)。 万籟鳴、萬籟鳴文学、演劇、寶塚文化等的影響。 社會環境:手冢治蟲曾受到二戰和日本思想變化的影響,作品常常凝重、深邃、帶有「求索」的心情,呼籲和平、反對戰爭。前者比如《佛陀》,後者比如《三個阿道夫》 這些作品在日本動漫乃至世界動漫都是非常少見,但的確也彌足珍貴。 小說:手塚治虫改編不少的世界名著,比如《新浮士德》、《一千零一夜》、《三隻眼》等。經改編的作品有的保持原貌,但大多加上作者的思想。此外亦曾受聖座教廷之邀製作《舊約 聖書物語》,除了動畫,集英社並於1994年發行漫畫版,全3卷。 職業和興趣:手塚治虫是醫學博士,喜歡昆蟲。於是創作《人間昆蟲記》、《BLACK JACK》(中文譯:《怪醫黑傑克》)等作品 影响 手塚治虫对日本漫画家们的影响巨大而深遠,幾乎所有的日本漫画家都是受手塚治虫作品启蒙,而當今許多日本青年也以他為精神支柱,投身漫畫家這一職業。比如鸟山明就曾经说过:儿时经常涂鸦老师(手塚治虫)的人物。 沙耶之歌的故事与手塚治创作的漫画火之鸟的复活篇有不少相似之处,而游戏主角某段对白亦有间接地提及火鸟。 手塚治虫的漫画的总销量已经超过1亿,许多形象(比如原子小金剛、黑傑克),不仅受到日本、亚洲动漫爱好者的喜爱。而且成为世界动漫明星。 手塚治虫对中国非常友好,称中国漫画家万籁鸣为兄。手塚治虫漫画《原子小金剛》成为最先进入中国动漫界的日本动画片之一。2000年,北京举办手塚治虫纪念馆(四天)的活动。 影響藤子不二雄、石之森章太郎、赤塚不二夫、水野英子、横山光輝、松本零士、永井豪、古谷三敏、大友克洋、辰巳嘉裕、萩尾望都、里中满智子、諸星大二郎、浦澤直樹、寺澤武一、安達充等漫畫家,他們多數是在學生時代讀過手塚治虫的漫畫,感受到強烈的衝擊並開始走向漫畫家一途。 死后评价 手塚治虫是在漫畫桌前,握著畫筆死去的。据说手塚治虫弥留时曾喃喃自语:“给我铅笔”,但这种说法并没有得到完全的确定。《火の鸟》是手塚治虫未完成的作品。 横山光辉著有《手塚治虫漫画大全》,大和书房《手塚治虫的世界》
A. Ellis)和蓋瑞·J·納特(Gary J. Nutt)等人开发的OfficeTalk系列试验系统,还有安納托爾·霍爾特(Anatol Holt)和保羅·卡鍚曼(Paul Cashman)开发的ARPANET上的“监控软件故障报告”程序。SCOOP, Officetalk和安納托爾·霍爾特开发的系统都采用Petri网的某种变体进行流程建模。其中SCOOP和Officetalk系统,不但标志着工作流技术的开始,而且也是最早的办公自动化系统。 1970年代人们对工作流技术充满着强烈乐观情绪,研究者普遍相信新技术可以带来办公效率的巨大改善,然而这种期望最终还是落空了。人们观察到这样一种现象,一个成功的组织往往会在适当的时候创造性的打破标准的办公流程;而工作流技术的引入使得人们只能死板的遵守固定的流程,最终导致办公效率低和人们对技术的反感。1970年代工作流技术失败的技术原因则包括:在办公室使用个人计算机尚未被社会接受,网络技术还不普遍,开发者还不了解群件技术的需求与缺陷。 含有工作流特征的商用系统的开发始于1983年至1985年间,早期的商用系统主要来自于图像处理领域和电子邮件领域。图像处理许多时候需要流转和跟踪图像,工作流恰好迎合这种需求;增强的电子邮件系统也采用了工作流的思想,把原来点对点的邮件流转改进为依照某种流程来流转。在这些早期的工作流系统中只有少数获得了成功。 进入1990年代以后,相关的技术条件逐渐成熟,工作流系统的开发与研究进入了一个新的热潮。据调查,截至1995年共有200多种软件声称支持工作流管理或者拥有工作流特征。工作流技术被应用于电讯业、软件工程、制造业、金融业、银行业、科学试验、卫生保健领域、航运业和办公自动化领域。 1993年8月,工作流技术标准化的工业组织-工作流管理联盟(WfMC)成立。 1994年,工作流管理联盟发布了用于工作流管理系统之间互操作的工作流参考模型,并相继制定了一系列工业标准。 关于工作流技术的学术研究也十分活跃,许多原型系统在实验室里开发出来,人们从工作流模型、体系结构、事务、适应性、异常、安全、语言、形式化、正确性验证、资源管理、开发过程等各方面对工作流技术进行探讨,大量论文被撰写出来。 尽管工作流技术取得了进步,但理论基础的研究还很不够。现有的工作流管理系统从功能、可靠性、健壮性上与数据库管理系统无法相提并论。 进入2000年以后,随着Web服务技术的兴起,多个标准化组织制定了各自和工作流技术相关的Web服务标准,如XLANG,WSFL等。 2002年8月,IBM、微軟等企业联合提交并发布了BPEL规范。 參看 流程圖 工作流建模
Nordsieck)就已经清楚地表达了利用信息技术实现工作流程自动化的想法。1970年代与工作流有关的研究工作包括:宾夕法尼亚大学沃顿学院的邁可·D·吉斯曼(Michael D. Zisman)开发的原型系统SCOOP,施乐帕洛阿尔托研究中心的克萊倫斯·A·艾里斯(Clarence A. Ellis)和蓋瑞·J·納特(Gary J. Nutt)等人开发的OfficeTalk系列试验系统,还有安納托爾·霍爾特(Anatol Holt)和保羅·卡鍚曼(Paul Cashman)开发的ARPANET上的“监控软件故障报告”程序。SCOOP, Officetalk和安納托爾·霍爾特开发的系统都采用Petri网的某种变体进行流程建模。其中SCOOP和Officetalk系统,不但标志着工作流技术的开始,而且也是最早的办公自动化系统。 1970年代人们对工作流技术充满着强烈乐观情绪,研究者普遍相信新技术可以带来办公效率的巨大改善,然而这种期望最终还是落空了。人们观察到这样一种现象,一个成功的组织往往会在适当的时候创造性的打破标准的办公流程;而工作流技术的引入使得人们只能死板的遵守固定的流程,最终导致办公效率低和人们对技术的反感。1970年代工作流技术失败的技术原因则包括:在办公室使用个人计算机尚未被社会接受,网络技术还不普遍,开发者还不了解群件技术的需求与缺陷。 含有工作流特征的商用系统的开发始于1983年至1985年间,早期的商用系统主要来自于图像处理领域和电子邮件领域。图像处理许多时候需要流转和跟踪图像,工作流恰好迎合这种需求;增强的电子邮件系统也采用了工作流的思想,把原来点对点的邮件流转改进为依照某种流程来流转。在这些早期的工作流系统中只有少数获得了成功。
主要功能 工作流建模 工作流运行 系统管理 业务过程管理和分析
工作流管理系统将业务流程中工作如何组织协调在一起的规则抽象出来,从而分离了具体工作的逻辑和流程组织的逻辑。我们在工作流管理系统的协助下:开发人员遵从一定的编程接口及约定,就可以开发出更具灵活性的事务处理系统;最终用户无需重新开发事务处理系统,就可以自己更改工作流程,以适应业务变化的需要。 主要功能 工作流建模 工作流运行 系统管理
Sun”,乐队的第三张专辑,于1986年出版。 第四张专辑,“The Serpent's Egg”,则于1988年面世,与上一张作品的肃穆的哥特风格相比,这张专辑受拜占庭宗教音乐的影响,旋律庄严而缓慢。同年,乐队还为电影“El Niño de La Luna”(由Agustin Villarongas导演)配乐,而且这部电影令Lisa Gerrard初登大荧幕。 “Aion”,第五张专辑,于1990年出版,这张专辑显示出乐队对中近东音乐元素的注意与兴趣。同年,乐队进行了一次美国巡回演出,获得好评。为了进一步开拓美国市场,乐队于1991年发表精选专辑“A Passage in Time”,这是乐队第一张进入美国市场的作品。 1993年初,乐队为纪录片“Baraka (纪录片)”配乐,并在同年秋天发表新专辑“Into
de La Luna”(由Agustin Villarongas导演)配乐,而且这部电影令Lisa Gerrard初登大荧幕。 “Aion”,第五张专辑,于1990年出版,这张专辑显示出乐队对中近东音乐元素的注意与兴趣。同年,乐队进行了一次美国巡回演出,获得好评。为了进一步开拓美国市场,乐队于1991年发表精选专辑“A Passage in Time”,这是乐队第一张进入美国市场的作品。 1993年初,乐队为纪录片“Baraka (纪录片)”配乐,并在同年秋天发表新专辑“Into the Labyrinth”,这张专辑在欧美两地都获得巨大的成功。紧接着,乐队在欧美举行了另一次巡回演出,并在翌年推出记录了这次巡回演出的现场唱片“Toward the Within”. 1995年,Lisa Gerrard发表其个人专辑“The Mirror Pool”,引起外界猜测乐队是否要解散。1996年夏,乐队推出最后一张作品,“Spiritchaser”,这张专辑有明显的部落音乐色彩。乐队在随后举办了一次全球巡回演出,然后于1998年宣布解散。 2005年,4AD公开宣布Dead Can
山是地面上被平地所围绕的具有较大的绝对高度和相对高度而凸起的地貌区。山离地面高度通常在海拔600米以上,包括低山、中山与高山,是否被稱作山取決於當地人。海拔低于600米的地形则称为丘陵。 山一般是因板塊碰撞或是火山作用而產生。山會因河流、氣候作用或是冰河而慢慢侵蝕。有些山會形成單獨的頂峰,不過大部份的山會连在一起形成山脉。 高山上因為高海拔而出現高山气候,氣溫會比海平面低,因此會影響高山的生態系。不同的高度會有,由於其氣候及環境較不適宜居住,高山上的農業較平地少。有些休閒娛樂和高山有關,例如爬山及滑雪。 地球上最高的山是在亞洲喜馬拉雅山上的珠穆朗瑪峰,距海平面的高度為8848公尺。太陽系中最高的山是火星上的奧林帕斯山,高度是21229公尺。 世界各大陆山地分布面积近3,600万平方公里, 约占全球陆地面积的24%。 山的成因 山的形成,是經歷過火山作用或大陸漂移(板塊碰撞)而產生,而引起褶皺、斷裂、隆起、沉積及侵蝕等地理因素。如喜馬拉雅山脈,就是歐亞大陸板塊及印度-澳洲板塊兩個大陸板塊之間互相碰撞對方而產生的板塊擠壓運動;而北美東海岸的阿帕拉契山脈就屬於古大陸地形,後遭侵蝕作用後形成現貌。 地理学上的山 山的外侧陡峻且比丘陵要高。沒有普遍接受的於對山的定義。高度、體積、坡度、和其他山的間隔及連續生都曾用來作為定義山的方式。在牛津英文字典中,山的定義是「地表的自然高度,相較於周圍地勢,有突然的昇高,而且其高度和鄰近的高度相比,有顯著的昇高。」。 一座山是否被稱作山取決於當地人。美國加利福尼亞州舊金山的最高點被稱為,雖然它只有300公尺。而俄克拉何马州劳顿附近的從周圍到山頂的高度是251公尺。Whittow的自然地理詞典提到「有些作者認為超過600公尺才是山,較低的只能視為丘陵。」 其他對山的定義包括: 最高點高於底部至少2500米 最高點高於底部1500米-2500米,坡度大於2度 最高點高於底部1000米-1500米坡度大於5度 當地(半徑7公里)海拔大於300米,300-1000米 按照這個定義,山覆蓋歐亞大陸的33%,南美的19%,北美的24%,非洲的14%。作為一個整體,地球24%的面積是山地,10%的人生活在山區。世界上大多數河源自山,半數的人依賴於源自山的水。 地球上最高的50座山脈都在亞洲。 行星地質學涉及行星的山區,在這個科學裏山通常稱作montes (單數
最高點高於底部至少2500米 最高點高於底部1500米-2500米,坡度大於2度 最高點高於底部1000米-1500米坡度大於5度 當地(半徑7公里)海拔大於300米,300-1000米 按照這個定義,山覆蓋歐亞大陸的33%,南美的19%,北美的24%,非洲的14%。作為一個整體,地球24%的面積是山地,10%的人生活在山區。世界上大多數河源自山,半數的人依賴於源自山的水。 地球上最高的50座山脈都在亞洲。 行星地質學涉及行星的山區,在這個科學裏山通常稱作montes (單數 mons)。太陽系裏最高的山是火星的奧林帕斯山,海拔21229米。 特徵 一般的高山,或是接近地極區域的山會達到大氣層較高的地方,故氣溫和氣壓都會較平地低。通常這些山會發生冰川作用,同時亦會在冰凍時導致侵蝕作用,這些作用就會形成了各種不同形狀的山峰。有些高山會有冰川融化而形成的冰川湖,例如在不丹就大約有三千多個冰川湖。山在長久時間的風化或侵蝕下,就會造成山的各種外貌和特徵,故在氣候的影響下,地球中不同地區的山也會有各種不同的形態。 雖然山的高度會造成與太陽的距離接近,但山區的氣溫仍會較平地低。原因和太陽照射地球,使溫度昇高的方式有關。太陽直接照射地面,使地面溫暖,而溫室效應的影響會將熱再反射到地球,使得低海拔的空氣比較溫暖。當高度提高時,溫室效應的影響下降,因此溫度也隨之下降。在一般的情況下,最接近地面的氣溫都是最高的,而海拔高度每上升一百八十公尺,氣溫就會降低攝氏1度。 山對人類的居住來說,較不適合,故大多數的人類偏向習慣居住於平坦的地面(除非必要性),因為山區的氣候通常較惡劣,且在受到地形的限制下,無法發展成較大的都市,但是坡度較緩的山區仍適合耕種。在高海拔地區,由於較缺乏氧氣和較容易受到紫外線傷害的關係,所以居住的人更是稀少。另外,四成至五成以上生活於低海拔地區的人一旦待在三千五百公尺以上的海拔高度超過數小時後都會造成高山症(一種人體在高海拔地區由於氧氣濃度過低而出現的疾病)。 在現代,山主要的用途是提供人類休閒或娛樂,而其它小用途有包括了伐木業、採礦業或放牧。有些山的山峰提供了美妙的景觀,能夠吸引觀光客前去參觀。而山峰之到達的可能性則受到了其高度、坡度、緯度、地形以及氣候等多種因素影響。公路、纜車是使山峰之到達更為方便的常見設施。而山區提供給人類的娛樂包括了徒步、登山、露營、攀岩、攀冰、滑草、滑雪、單板滑雪等。 生態 山腳和山頂的高度落差很大的山往往會有多樣的生態環境。從山腳下到山頂會因為海拔高度的不同而有不同的生態景觀或生物圈。其形成主要是因為在一特定高度範圍內的動植物群無法生活在該區域之上或之下(原因為氣候之不適應),導致該生物群僅出現在一座山的特定高度。總的來說,這就是微氣候所造成的結果。 山上較冷的氣候會影響居住在高山上的動植物,特定的動物植物一般會趨向生長在某一特定的氣候環境下,因此隨著海拔及氣候的不同,會出現不同的生態系,稱為。在一些乾燥氣候的區域,山上的降雨較多及溫度較低,也加強了海拔區劃的情形。 有些海拔區劃中的植物及動物會只出現在某一區域中,因為海拔較高及較低的地區不適合動植物的遷徙及l生長。這様的情形一般會稱為天空島。 海拔區劃一般會有固定的形式。海拔最高的區域,樹木無法生長,不論是否有其他生命,這個區塊是阿爾卑斯氣候,土壤為凍土層。在樹木線下方是副阿爾卑斯氣候,會有耐寒耐乾的松柏門植物。海拔再低的區域有山地森林,一般仍以松柏門為主,但在熱帶地區,則會有開花植物甚至是雨林。 山的種類 山可以受到自然界中各種影響而有不同的外貌。有些山是火山,其外貌受到其岩漿的影響;有些受到其冰川作用的影響;有些則會受到板塊碰撞的影響。到最後,經過種種因素而形成不同的山依據其組成的岩石種類可以分成許多類型(以下舉出其中幾個例子)。 火山種類
Formulae. New York: Springer, 2010. . 相關條目 X-51乘波者試驗機:繼承X-43發展方向的機種 WU-14高超音速飛行器:中國的類似研究實驗計畫 外部連結 X-43 Launch NASA Animation NASA page for the X-43 project Dryden Flight Research Center X-43 Photo Collection
7,約等於8,000km/h)的高速,然後再逐漸滑翔直至落入美國西海岸外的太平洋中。這項紀錄事後也獲得金氏世界紀錄的認證,認證書上說明著X-43A在一持續了11秒的飛行中到達6.8316馬赫的速度,是當時世界上最快的進氣(Air Breathing)飛機。 第三次也是最後一次的飛行,原本預計是要在2004年11月15日時進行,但因為X-43A上的一個控制儀器出問題進行檢修,來不及在美國聯邦航空局(FAA)規定的美東時間下午七時前完成飛行,而延後到隔日的11月16日進行。由加州爱德華空軍基地起飛的NB-52B母機攜帶著飛馬座火箭與X-43A升空後,在40,000呎的高空中點燃火箭,將X-43A推到足以啟動的高度與速度狀態。X-43A最後在短暫的衝刺之後做出接近9.8馬赫(約為7,000英里/小時,或11,200公里/小時)的超高速飛行,飛到離地表超過35公里遠的高空。 這次的飛行,也是NB-52B母機服務於NASA四十年後,最後一次擔任母機任務。 歷代紀錄 在X-43A之前,大氣層內的最高飛行速度紀錄,是1967年時由(William J. "Pete" Knight)所駕駛的X-15實驗機創下,為6.7馬赫,但當時使用的是火箭動力來推進,而本機雖然超過但仍然只是無人機。至於進氣引擎的最高速紀錄有人機在美國空軍的SR-71黑鳥式超音速偵察機創下約為3.2馬赫。 參考文獻 Bentley, Matthew A. Spaceplanes: From Airport to Spaceport (Astronomers' Universe). New York: Springer, 2008. . Swinerd, Graham. How Spacecraft Fly: Spaceflight Without Formulae. New York: Springer, 2010.
居住在沙頭角禁區,因有合理需要而進入中英街的人士。 由上所知,单纯以旅游等为目的的人士不能进入香港沙头角边境禁区。 从深圳方向 中英街的深圳部分属于边境管理区,因此进入中英街需办理由广东省公安厅签发的边境特别管理区通行证。 从2012年9月1日起,非深圳户籍居民享有和深圳户籍居民同等待遇,即只要持有合法中国身份证的人士,并且非公务员、事业单位负责人、财务和保密等需要备案人员,即可直接持身份证位于沙头角深沙路的广东边防办证中心办理通行证,收费也划一为10元人民币,辦證后即可自行過關。这项改变在实施之日初并不为大众所知,直至2013年2月南方都市报等南方报业旗下媒体报道才广为熟知。2018年1月1日起,进入中英街所需的《边境特别管理区通行证》办证工本费正式取消,可免费申请,并于2018年3月20日启用网上预约平台,居民可通过“i深圳”APP或“沙头角边境特别管理区通行证办理”微信小程序进行网上预约,并按预约时间现场取证,凭证进入中英街。 根据邊防部門的要求,深圳居民至少每隔7日才可申請通行證(有效期三天,当天进出关有效),非深圳居民需至少每隔30日才可申請通行證。不过,盐田区户籍居民可以每天进出中英街。 而在此之前,所有中国内地籍居民要办理此通行证,需按照居民身份进入中英街有三种方式: 持深圳户口的居民,可以直接去位于沙头角深沙路的广东边防办证中心办理边防证自行出入關口; 非深圳户口居民如有在广东边防办证中心己备案单位接待的,可持接待单位证明申办边防证,由接待单位组织进出; 其他非深圳户口居民则统一去广东边防办证中心对面的深圳沙头角旅游有限公司参团集体进入,出中英街则自行持证出关。需要注意的是,深圳户口居民办证仅需10元,非深圳居民参团则需50元(其中40元为旅行社收取之费用),而边防证在出关时回收。 同時由於中英街歷史博物館在深圳屬於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因此學校組織的學生團體進入參觀可免於上述繁雜手續,通過學校方出具證明統一組織入內參觀。 2020年初,因应2019冠状病毒病疫情暴发,中英街曾暂停开放通关,直至2020年6月8日恢复通关。但由于防疫需要,中英街深方与港方管理区被围栏一分为二。初期深方管理人员曾加挂过“禁止传递货物”的牌子,禁止港方商户隔着水马向游客卖货,之后围栏改建成铁栏。此时游客前往中英街仅可在深圳一侧消费。随着深港两地防疫政策的调整,2023年1月19日,中英街深港防疫隔離所用的水马被拆除,双方恢复正常往来。 返回时的要求 根据海关规定,盐田区户籍居民须至少间隔15天方可携带价值不超人民币500元的商品出关;持有通行证的人士,每次可携带单件物品价值不超500元、总额不超3000元的商品出关;上述不包括海关另行规定的禁止携带物品。 警務處處長示 在中英街港方檢查站附近,無論是位於港方一側還是位於深方一側均有署名為警務處處長示的提示和警告。 位於港方的警務處處長示內容為: 上述位于港方的警務處處長示使用的是繁體中文和大寫字母的英文。 位於深方的警務處處長示有兩個,第一個內容為: 第二個內容為: 上述位于深方的第一個警務處處長示使用的是繁體中文,但是甲要求中“證明文件”的證字為簡體字;第二個處長示則全部使用簡體字。 一般在位於深方一側的警務處處長示附近會有兩名武裝警察負責監視往來邊界的人,一旦有他們認為是持有通行證的遊客準備進入香港區域他們將會阻攔並檢查證件,對非香港居民武警則會讓遊客返回中英街。 圖集 教育 香港 沙頭角中心小學
1949年後,中國大陸實行社會主義,而作為香港宗主國的英國實行資本主義,兩個陣營對壘。港深邊界的中英街和深圳河隨之而成為冷戰時期兩大陣營對峙的最前線,被形容為“東方柏林牆”。 1967年7月8日,為六七暴動一部份的沙頭角槍戰發生,事件以共6死20傷結束,死者包括5名香港警察和1名中國民兵,香港政府其後宣佈邊境全面封閉。直至1979年後方開放沙頭角管制站。 在中英街,中方在九十年代致力展開多個大規模的發展項目,如位於中英街街道填海區的“碧海花園”、“海港花園”、“碧海園”、“海天園”、“東和海韻園”等;英方則保持中港區隔的原則,不動自然郊野且不發展原有的寧靜鄉镇沙头角墟。 深圳鹽田區政府自2002年起在每年3月18日設立“中英街3·18警示日”(與中共深圳市委宣傳部、中共鹽田區委合辦),在中英街歷史博物館小廣場舉行紀念活動,包括鳴響中英街警世鐘和與市民學生合唱愛國歌曲等。 2014年12月16日,深圳市盐田区政府设立中英街管理局,负责管理中英街辖区(沙头角边境特别管理区)社会、经济、文化、生态文明、城市管理等事务。 旅遊 中英街被深圳评选为深圳八景之一(即“一街两制”)。 中英街的旅遊并不僅限與中英街本身。旅遊上的中英街廣義上指的是深圳沙頭角海關關口以南中英街以東這一區,即沙頭角邊境特別管理區。因此前往中英街旅遊除了中英街本身以外還有其他景點,幾乎屬深圳管轄。 中英街界碑 中英街界碑是位於中英街街上正中位置放置的八塊中英邊界界碑。1941年12月,日本侵占香港,以阻碍交通为名拔除中英街3至7号界碑。抗战胜利后,于1948年4月中英街双方在沙头角举行隆重的重竖界碑典礼。英國方面改以在沙頭角邊界立20塊石碑作為邊界標誌,其中在沙頭角老鎮、中英街地帶有8塊界碑。 中英街界碑面對深圳一面刻有中文“”字樣;面對香港一面刻有英文“”。 目前在中英街上可以看到的界碑有: 第一號界碑:位於中英街歷史博物館附近、警世鐘後、江澤民題字石碑旁。目前完全處在深圳一方。 第二號界碑:位於一號界碑往北約100米,新界住宅小區圍墻外,因修路不慎導致與地面成20度角傾斜。目前完全處在深圳一方。 第三號界碑:位於進出香港新界的入口附近。 第四號界碑:位於中英街百年古榕樹下。 第五號界碑:位於中英街北段。 第六號界碑:位於中英街北段。 第七號界碑:位於中英街界碑的廣東省文物保護單位公示大理石石碑附近,但由於修路已被填埋下半部分。 而第八號界碑據南方網刊載的一則報道中顯示,界碑已“躺在进入中英街的联检桥下的小河中”。 中英街歷史博物館 中英街歷史博物館是深圳市历史建筑之一,位於沙頭角邊境管理區環城路9號,原名為中英街歷史紀念館,開始於1995年由镇内文化站几间办公室举办的“中英街的故事”展览,后鹽田區政府投資在此興建博物館,於1999年5月1日開辦。早期收費為10港元,後來為了配合中央政府,希望在北京奧運前提升人民的文化水平的政策,更改為免費。 警世鐘 中英街警世鐘是盐田区政府为纪念香港主權移交3周年而铸造。2001年1月26日举行了挂钟仪式,并且撞钟三响。 警世鐘钟体高1.842米,重1.55吨,象征着签定南京条约的1842年和香港作為英國殖民地的155年。钟裙由八个梯形组成,象征中英街上的八块中英界碑。钟腰由洋紫荆(香港市花)和勒杜鹃(深圳市花)组成的图案,象征深港文化。钟身图案“日出沙头,月悬海角”则是沙头角地名由来。钟肩21朵莲花座,象征21世纪。牢由回首对视的两个龙头组成,则象征着中华民族龙的精神。正面及背面分别镌刻“中英街警世钟”和“勿忘历史,警钟长鸣”几个大字。钟身上由深圳商报候军先生撰写的钟名记叙了中英街割占、抗争、变迁、发展和主權移交的100年来的历史。 自2002年起,每年3月18日,當局都會在警世鐘前敲鐘18響,以警示後人勿忘国耻。同時驻守中英街的广东边防六支队沙头角模范中队的官兵都會參加。 进入中英街 从香港方向 中英街的香港部分處於北區的沙頭角,位於新界北的香港邊境禁區內,香港居民進入中英街必須持有由上水警署簽發的禁區紙即邊境禁區通行證。香港居民所持的禁區紙可進入的分區分為落馬洲/打鼓嶺/沙頭角/中英街四個區,進入中英街須持有標明可進入中英街的禁區紙,否則即屬於非法。 根據現時邊境禁區政策,警方只會向有需要進入邊境禁區的人士發出禁區許可證,而下列人士會被視為有需要進入中英街: 因家族或歷史背景而需要與中英街內的社區保持傳統聯繫的人士;
最早的反坦克炮出现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当时各国军队都没有专门的反坦克炮,多用步兵野炮临时充当反坦克炮对坦克射击。 战后欧洲各国在开始起步时的口径都是20mm。瑞士索罗通(Solothurn)公司的蘇羅通ST-5機炮,厄利空(Oerlikon)公司的厄利孔20毫米机炮,丹麦的麦德森20毫米机关炮、意大利的布雷達M35機炮,荷兰的哈依哈(HAIHA)公司和法国的贝克尔(Becker)公司,也都是这种口径的火炮,且都是自动机关炮,穿甲能力15.24-25.4mm。 进入三十年代,各国推出了37毫米反坦克炮。如英国阿姆斯特朗(Armstrong)公司,瑞典博福斯(Bofors)公司、苏联1930年型(1-K)37毫米战防炮、法国的皮托(Puteaux)公司、捷克斯洛伐克的斯科达(Skoda)公司,美国的M2E1式(法国“皮托”火炮的一种变型),日本的M1922式火炮。 随即,欧洲各国发展了45毫米、47毫米反坦克炮。如苏联1932年型45毫米(19-K)反坦克炮,英国的比尔德莫(Beardmore)公司和威克斯(Vickers)公司、瑞典的博福斯公司、荷兰的的哈依啥公司和波兰的波契斯克(Poczisk)公司,意大利百禄47毫米反坦克炮。 二戰中期開始,反坦克炮從只有拖曳式演變為拖曳與自走兩類,後者伴隨坦克運動,以相近的運動力在戰場上摧毀敵人的裝甲車輛。前者的例子是納粹德國的PAK38型50毫米口径戰防砲與PAK40型75毫米口径戰防砲。後者的例子則有納粹德國的貂鼠式自行反坦克炮,蘇聯的SU-85、SU-100等型號,美国的M-10、M-18、M-36等。 另外,Flak 18/36型火砲(即著名的88战防炮)雖然時常被德國陸軍用以進行反戰車任務,但它並非戰防砲,而是一种高射砲。在其基础上,德国莱茵金属公司设计了PAK43型反坦克炮,其发展型KWK43型作为主炮安装在著名的虎王坦克上。 在二战後,反坦克炮的發展分為兩方面。過去小口徑的反坦克炮與反坦克槍由無後座力的武器取代,這些武器包含火箭筒、火箭推進榴彈以及無後座力炮。中大口徑反坦克炮由反坦克飛彈所取代,這些飛彈可由步兵攜帶或者是安裝在車輛上操作,但仍有極少數的反坦克炮現今仍服役著,如蘇聯/俄羅斯的2A45反坦克炮。 但因為可以發射唯一可較易貫穿間隙裝甲和反應裝甲的尾翼穩定脫殼穿甲彈,所以對於新一代的坦克攻擊效果最佳,但又因其笨重故最後變成由坦克來搭載,即演變成為坦克炮,並把坦克視為最佳的反坦克武器。
特性 反坦克砲也是加農砲的一個分支,特點在於砲口初速高,砲身較為低矮以降低被發現的機會,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前,許多國家都有設計與生產專門的反坦克砲給步兵單位使用,各國戰防砲幾乎全數採用37公厘口徑。隨著坦克的裝甲厚度逐漸增加,反坦克砲的口徑也水漲船高,射擊的彈藥種類也從單純的穿甲彈演變出成型裝藥與脫殼穿甲彈等設計。 为了提高炮弹初速,增大膛压,追求更高的穿甲能力,二战中多个参战国还设计过数款锥膛反坦克炮,又稱口徑漸減炮管。此类炮的炮管内径自炮膛至炮口呈逐渐减小的趋势,使用形似APCR(但不相同)的,带有特殊软质金属弹托和硬质弹芯的特种炮弹。击发后,炮弹在炮膛的运动过程中受到身管口径不断缩小的影响,软金属发生变形,整个炮弹逐渐变细,而硬金属弹芯逐渐突出。在这一个过程中,炮弹与炮膛紧密贴合,能够获得极大膛压和初速。不过,由于錐膛炮的寿命较短(身管磨损严重),火炮和弹药造价高昂而未能广泛应用。这应该属于反坦克炮追求穿甲能力的极端例子。 相關條目 反坦克武器 坦克炮 反坦克飛彈 反坦克步槍 驅逐戰車 彈頭 加農炮 反坦克武器 反坦克炮 he:נגד
1977年1月,中央广播事业局成立党组,张香山任党组书记、局长。1978年张策兼任中央广播事业局党组书记;张香山任党组第一副书记、局长。 1982年5月4日,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三次会议通过《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国务院部委机构改革实施方案的决议》,决定设立广播电视部,撤销中央广播事业局。 1983年,广播电视部第十一次全国广播电视工作会议决定,将以前的“两级办电视、四级办广播”改为“四级办广播、四级办电视,四级混合覆盖”。1986年1月20日,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四次会议通过《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将广播电视部改为广播电影电视部的决定》,决定将广播电视部改为广播电影电视部。 1998年3月10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关于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的决定》,决定批准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不再保留广播电影电视部,将广播电影电视部改组为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 历任领导 行政正职 中央广播事业局局长 李强1949年10月-1952年9月 梅益1952年9月-1967年12月12日 中央广播事业局军事管制组组长 刘路明1967.12-1968.8 张午1968.8-1969.11 刘建功1969.11-1973.1 中央广播事业局局长 刘建功1973年1月2日-1974年9月 邓岗1974年9月--1976年2月代理,1976.2-1977.1 张香山1977年1月-1982年5月 中华人民共和国广播电视部部长 吴冷西 艾知生 中华人民共和国广播电影电视部部长 艾知生 孙家正 行政副职 中央广播事业局副局长 梅益1949.10-1952年9月 徐迈进1949.10-1956.12 李伍1952年9月-1960年 温济泽1952年9月-1958.9 刘呈云1955年3月-1959年9月 周新武1955年3月 金照1955年3月 顾文华1959年9月
艾知生 孙家正 行政副职 中央广播事业局副局长 梅益1949.10-1952年9月 徐迈进1949.10-1956.12 李伍1952年9月-1960年 温济泽1952年9月-1958.9 刘呈云1955年3月-1959年9月 周新武1955年3月 金照1955年3月 顾文华1959年9月 左漠野1959年9月 董林1959年9月 李哲夫1961年11月 王寿仁1966.5 中央广播事业局军事管制副组长: 张子良1967年12月12日 戴征远1967年12月12日,分管宣传和外事 张士诚1969年12月 副局长 戴征远1973年1月2日-1974年9月 董林1973年1月2日 毛德厚1973年1月2日-1977年10月 王寿仁1973年1月2日
台湾研究所 经济学部 经济研究所 工业经济研究所 农村发展研究所 财经战略研究院 金融研究所 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 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 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 社会政法学部 法学研究所 国际法研究所 政治学研究所 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 社会学研究所 社会发展战略研究院 新闻与传播研究所 国际研究学部 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 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 欧洲研究所 西亚非洲研究所(中国非洲研究院) 拉丁美洲研究所 亚太与全球战略研究院 美国研究所 日本研究所 和平发展研究所 马克思主义研究学部 马克思主义研究院 当代中国研究所 当代中国出版社 信息情报研究院 中国社会科学评价研究院 直属高等学校 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 其他直属事业单位
中国社会科学院(,縮寫為),简称中国社科院,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在哲学、社会科学领域研究的国家级学术机构与综合研究中心,为正部级国务院直属事业单位。 中国社会科学院成立于1977年5月,前身是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社科院主要研究对象为中国与世界各国的语言、哲学、法学、经济、宗教、民族、考古、历史和文学等问题。目前,社科院內共分為6个學部,下轄37個研究所。 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智库研究项目(TTCSP)研究编写的《全球智库报告2015》中,中國社會科學院排名全球第31名,為中國排名最高的智庫。 沿革 1949年11月,中国科学院在北京成立。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最初设有语言研究所、哲学研究所、法学研究所、经济研究所、世界经济研究所、民族研究所、世界宗教研究所、考古研究所、历史研究所、近代史研究所、世界历史研究所、文学研究所、外国文学研究所和情报资料研究室等14个研究单位,总人数2200多人。 1977年5月,经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决定,组建“中国社会科学院”,不再保留“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中国社会科学院建院之后先后成立了工业经济研究所等16个研究和出版单位。苏联东欧研究所、西亚非洲研究所和拉丁美洲研究所亦在建院初期划归中国社会科学院。 1981年以后,社科院又成立了数量与技术经济研究所等6个科研院所,研究所总数扩张到31个,研究中心则有45个。 2019年1月3日,经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批准,以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学部为基础,组建中国历史研究院,下设考古研究所、古代史研究所、近代史研究所、世界历史研究所、中国边疆研究所、历史理论研究所,负责统筹指导全国历史研究工作,制定研究规划。 2020年8月31日,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发改体改〔2019〕1063号),原由社科院主管的中国县镇经济交流促进会、中国西部开发促进会、中国开发性金融促进会等3家行业协会(商会)与社科院分离,依法直接登记、独立运行,剥离行政职能,不再设置业务主管单位。取消对其的直接财政拨款,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支持其发展。 2023年9月24日,《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调整中国社会科学院职责等事项的通知》称,“不再保留中国社会科学院的代管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职责。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办公室更名为中国地方志工作办公室,继续加挂国家方志馆牌子。中国地方志工作办公室,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代中央宣传思想文化工作领导小组管理”。 职责 根据《》,社科院承担下列职责: 机构设置 根据《》,社科院设置下列机构: 内设机构 直属事业单位 直属研究单位 文哲学部 语言研究所 哲学研究所 文学研究所 民族文学研究所 外国文学研究所 文化研究中心 世界宗教研究所 历史学部 中国历史研究院(院部)(副部级) 考古研究所(中国考古博物馆) 古代史研究所(中国国学研究与交流中心郭沫若纪念馆) 近代史研究所 世界历史研究所 中国边疆研究所 历史理论研究所 台湾研究所 经济学部 经济研究所 工业经济研究所 农村发展研究所
兼职委员单位的主要职责是:围绕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民族工作主题,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全面贯彻党和国家的民族政策,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根据本部门的职能,深入调查研究,积极采取有效措施,解决民族工作面临的突出问题和特殊困难,支持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加快发展,促进民族地区与全国同步建成小康社会。 业务 民族识别工作 第一阶段,从1949年至1954年,首先认定蒙古、回、藏、满、维吾尔、苗、彝、壮、布依、朝鲜、侗、瑶、白、哈尼、哈萨克、傣、黎、傈僳、佤、拉祜、高山、水、东乡、纳西、景颇、柯尔克孜、土、羌、撒拉、锡伯、塔吉克、乌孜别克、俄罗斯、鄂温克、鄂伦春、保安、裕固、塔塔尔等38个少数民族。 第二阶段:从1954年至1964年全国第二次人口普查。新确定了15个少数民族,即土家、畲、达斡尔、赫哲、仫佬、布朗、仡佬、阿昌、普米、怒、崩龙(后改名为德昂)、独龙、京、毛难(后改名为毛南)、门巴;同时,将普查中自报的74个族体分别归并到53个少数民族中。 第三阶段:从1965年至1982年第三次全国人口普查。1965年认定了西藏珞瑜地区的珞巴族,1979年认定了云南基诺山的基诺族。至此,使中国民族增加到56个。 第四阶段:从1982年第三次全国人口普查。据统计,自1982年以来,全国恢复、更改民族成份的人数在1200万人以上。 参考文献 参见 礼部、宣政院、理藩院、蒙藏委員會 中共中央统一战线工作部、国家宗教事务局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族政策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民族自治地方、民族乡、民族村 中华民族:汉族、少数民族、中华人民共和国未识别民族 臺灣原住民族、高山族 中共中央统战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政策 Ethnic 第1届国务院组成部门 第2届国务院组成部门 第3届国务院组成部门 第6届国务院组成部门 第7届国务院组成部门 第8届国务院组成部门 第9届国务院组成部门
兼职委员单位的主要职责是:围绕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民族工作主题,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全面贯彻党和国家的民族政策,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根据本部门的职能,深入调查研究,积极采取有效措施,解决民族工作面临的突出问题和特殊困难,支持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加快发展,促进民族地区与全国同步建成小康社会。 业务 民族识别工作 第一阶段,从1949年至1954年,首先认定蒙古、回、藏、满、维吾尔、苗、彝、壮、布依、朝鲜、侗、瑶、白、哈尼、哈萨克、傣、黎、傈僳、佤、拉祜、高山、水、东乡、纳西、景颇、柯尔克孜、土、羌、撒拉、锡伯、塔吉克、乌孜别克、俄罗斯、鄂温克、鄂伦春、保安、裕固、塔塔尔等38个少数民族。 第二阶段:从1954年至1964年全国第二次人口普查。新确定了15个少数民族,即土家、畲、达斡尔、赫哲、仫佬、布朗、仡佬、阿昌、普米、怒、崩龙(后改名为德昂)、独龙、京、毛难(后改名为毛南)、门巴;同时,将普查中自报的74个族体分别归并到53个少数民族中。 第三阶段:从1965年至1982年第三次全国人口普查。1965年认定了西藏珞瑜地区的珞巴族,1979年认定了云南基诺山的基诺族。至此,使中国民族增加到56个。 第四阶段:从1982年第三次全国人口普查。据统计,自1982年以来,全国恢复、更改民族成份的人数在1200万人以上。 参考文献 参见 礼部、宣政院、理藩院、蒙藏委員會 中共中央统一战线工作部、国家宗教事务局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族政策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民族自治地方、民族乡、民族村 中华民族:汉族、少数民族、中华人民共和国未识别民族 臺灣原住民族、高山族 中共中央统战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政策 Ethnic 第1届国务院组成部门 第2届国务院组成部门 第3届国务院组成部门 第6届国务院组成部门 第7届国务院组成部门 第8届国务院组成部门 第9届国务院组成部门
参见 中共中央组织部 中央人民政府人事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部 人 人 国务院人事行政部门
张柏林(2002年12月-2007年8月) 尹蔚民(2007年8月-2008年3月) 参考文献 参见 中共中央组织部 中央人民政府人事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部 人 人 国务院人事行政部门 第7届国务院组成部门
参考文献 人
参考文献 人 国务院劳动行政部门 国务院人事行政部门
閒置勳章 勳章是在特定時間以特定原因創立。 在某些情況下,這些原因已不再有效,所以勳章也會被擱置。其中一個主要原因是因為大英帝國在20世紀期間的衰落引致勳章被擱置。此外,制度的改革有時都會引致勳章被擱置。例如政府在1993年對英國授勳及嘉獎制度展開檢討,決定政府不再頒授大英帝國獎章,但仍然繼續頒授帝國服務獎章。但2012年女王生日榮譽中,大英帝國獎章復活並頒授給293人,之後繼續其他英聯邦國家頒授。 聖派屈克勳章 起源於1783年,在第一代白金漢公爵的請求下,由佐治三世創立。擁有這個勳章者,稱為聖派屈克騎士(knight of Saint Patrick)。這個傳統一直持續到1921年,大部份的愛爾蘭地區,獨立成為愛爾蘭自由邦。在1936年後,英國不再有人被授與聖派屈克騎士這個頭銜,但是國王仍然擁有頒發這個勳章的權力。最後一位騎士為告羅士打公爵亨利王子,於1974年6月10日去世。雖然勳章被閒置,但勳章依然存在,君主仍然可以在任何時間重新頒授。 帝國勳章 這些與英屬印度統或印度帝國的勳章已經閒置。最高級的印度之星勳章分成三個等級:大司令騎士勳章、司令騎士勳章和同袍勳章。其中最高等級的勳章授予給印度各州的王子和酋長以及在印度工作的重要英國公務員。印度的女性沒有資格獲得這個勳章。次一級的印度帝國勳章均分成三個等級及容許女性授勳。印度皇冠帝國勳章則主要授予給女性,所有成員都會授予同袍勳章,並主要授給印度王子或酋長、印度總督、金奈總督、孟買總督、孟加拉總督、印度事務大臣、印度三軍統帥的妻子和女性親屬。直至1947年印度獨立後再沒有任何新的授勳。 阿爾瓦爾王公為最後一位生存的印度之星大司令騎士,並於2009年2月去世,終年97歲。德朗格阿德拉-哈爾瓦德王公為最後一位生存的印度帝國大司令騎士,並於2010年8月去世,終年87歲。在2022年9月逝世的英女王伊莉沙白二世生前為最後一個在世的印度皇冠勳章授勳者(當時的伊莉沙白公主)。國王為帝國勳章的元首,因為勳章至今依然未有廢除。 緬甸勳章於1940年由佐治六世設立以為英屬緬甸設立專屬的勳章。緬甸勳章只有一個級別:緬甸勳章成員。成員可以在他們的名字後面加上「OB」但沒有頭銜。 它最初是用作在獎勵軍事和警察的長期服務。1945年皇室委任狀允許勳章可以授予以傑出服務和英勇表現的人士。緬甸勳章是其中一個最罕有的勳章,因為直至1948年緬甸獨立只有33人授勳。 與英國君主有關的閒置勳章 皇家圭爾夫勳章 皇家圭爾夫勳章是漢諾威王國的騎士勳章,1815年4月28日由英國攝政王(後來的佐治四世)設立(當時英國和漢諾威王國共戴一君),在英國也稱為「漢諾威圭爾夫勳章」。[1]從1815年設立後至1837年威廉四世逝世前,英國國王時常冊封圭爾夫勳章,但由於威廉四世逝世後英國王位和漢諾威王位由不同君主繼承,因此英國停止冊封此勳章,但漢諾威王國繼續冊封。在漢諾威被普魯士擊敗併兼並後,漢諾威王室繼續將其作為王族騎士團勳章(而不是國家勳章)冊封。騎士團的現任團主(大司令)是漢諾威王室家族族長恩斯特·奧古斯特五世。 國家勳章 按配戴順序的現存勳章排列: 2009年7月1日,英國廣播公司新聞報道,英國女王伊利沙伯二世御准設立一個追授勳章,名為「伊利沙伯十字勳章」(Elizabeth
榮譽用於表彰其傑出服務或特殊成就; 用於表彰其受公認的功績或行為; 獎章用於表彰其受公認的特定行為或特殊軍事行為,以及長期或有價值的服務,并及良好品行。 發佈這些多種形式的勳章及獎章的消息一般刊載在《倫敦憲報》上。 制度簡史 眾所周知,雖然在盎格魯-撒克遜時代的君王會以戒指或其他象征物獎勵他們的忠誠臣民,但是直至諾曼人時代,騎士制度才成為封建政府的一部分。第一個英國騎士團,即嘉德騎士團,由愛德華三世在1348年建立。從那時起,英國榮譽制度就在不斷發展以適應時下對表彰受公認服務或行為獎勵的需求。 當代榮譽 作為國家元首,君主曾被視為是“”; 但隨著時間的推移,確認和承認榮譽候選人的制度發生了很大的變化。英國已創建多種騎士團榮譽及其他勛章、獎章用以獎勵各種形式的軍事服務、英勇行為、特殊功績和成就。大多數獎章是沒有等級的。由於每個人都認可特定的服務,因此通常有必須滿足的設定標準。這些標準可能包括一段時間,並且通常會劃定特定的地理區域。獎章通常不由君主頒發。完整列表按“配飾順序”印刷,由《倫敦憲報》出版。 榮譽勛章 榮譽是有等級區分的;根據不同的標準進行等級區分,以區分不同程度的成就或服務。 提名由來自不同領域的政府官員和普通公民組成的審查,他們每年舉行兩次會議,討論候選人並就國王授予的適當榮譽提出建議。 新年及生日榮譽 英國會每年分兩次公佈一份大約由1,350人組成的榮譽授予名單,分別在新年和君主壽誕日公佈。由於這份決定不可避免地具有主觀性,因此每年兩次的榮譽名單經常會引起那些對特定事件有強烈感覺者的批評。 候選人由公共或私人機構、政府部門或公眾提名。根據他們的角色,榮譽委員會選出的人會先提交給首相、外交和聯邦事務大臣或國防大臣批准,然後再送交君主作最終批准。某些榮譽則完全由君主酌情授予,例如嘉德勳章、薊花勳章、皇家維多利亞勳章和功績勳章的授予。 首相榮退榮譽 王冠榮譽 現存勳章 閒置勳章 勳章是在特定時間以特定原因創立。 在某些情況下,這些原因已不再有效,所以勳章也會被擱置。其中一個主要原因是因為大英帝國在20世紀期間的衰落引致勳章被擱置。此外,制度的改革有時都會引致勳章被擱置。例如政府在1993年對英國授勳及嘉獎制度展開檢討,決定政府不再頒授大英帝國獎章,但仍然繼續頒授帝國服務獎章。但2012年女王生日榮譽中,大英帝國獎章復活並頒授給293人,之後繼續其他英聯邦國家頒授。 聖派屈克勳章 起源於1783年,在第一代白金漢公爵的請求下,由佐治三世創立。擁有這個勳章者,稱為聖派屈克騎士(knight of Saint Patrick)。這個傳統一直持續到1921年,大部份的愛爾蘭地區,獨立成為愛爾蘭自由邦。在1936年後,英國不再有人被授與聖派屈克騎士這個頭銜,但是國王仍然擁有頒發這個勳章的權力。最後一位騎士為告羅士打公爵亨利王子,於1974年6月10日去世。雖然勳章被閒置,但勳章依然存在,君主仍然可以在任何時間重新頒授。 帝國勳章
欧洲经济共同体(;簡稱:EEC),欧洲共同体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法国、联邦德国、意大利、荷兰、比利时和卢森堡六国于1957年3月25日在罗马签订了《建立欧洲经济共同体条约》,1958年1月1日成立,总部设在布鲁塞尔。 到1968年7月,六国间工业品关税通过分期削减后,比原定计划提前一年半全部取消,农产品方面除实现关税同盟外,还实行共同的农业政策,统一价格,设立农业基金。 1973年1月1日英国、爱尔兰、丹麦正式加入后,共同体由六国扩大为九国,领土扩大到153万平方公里。1972年7月22日起,同挪威、奥地利、瑞士、瑞典、冰岛、葡萄牙、芬兰分别签定自由贸易协定,建立西欧十六国自由贸易区;还与非洲、中东及其他地区的数十个国家签定了联系国协定或优惠关税协定。
欧盟历史
人類和其他動物食物常見的脂質有動物及植物的三酸甘油酯、固醇,和生物膜的磷脂。脂質代謝的過程可以合成及降解儲存的脂質,並產生個別組織需要的結構性及機能性的脂質。 生物合成 動物若攝取了過量的醣類,過量的醣類會轉換為三酸甘油酯,過程中包括由乙酰辅酶A合成脂肪酸,以及將脂肪酸酯化形成三酸甘油酯,後者稱為。脂肪酸合酶合成脂肪酸的過程是先聚合,再還原乙酰辅酶A單元。脂肪酸中的酰鏈是在一連串的反應中延長,一開始先加入乙酰基,還原後得到醇類,脫水得到烯類,再還原後得到烷類。生物合成脂肪酸的酶分為二類,在動物及真菌中,脂肪酸的合成反應是由單一的多功能蛋白質實現,而在植物色素體及細菌體內是由不同的酶分工進行。脂肪酸會轉換為三酸甘油酯,包裹在脂蛋白中,並在肝臟中釋出。 不飽和脂肪酸的生成需要反應,在脂肪醯基中引入雙鍵酸。在人體身內,硬脂酸透過會變成油酸,是單元不飽和脂肪酸。但人體組織無法生成有二個雙鍵的亚油酸及三個雙鍵的Α-亞麻酸,因此這些多元不飽和脂肪酸需在飲食中攝取,稱為必需脂肪酸。 三酸甘油酯的生成是在內質網中進行,其中在乙酰辅酶A中的酰基轉換為甘油-3-磷酸及二酸甘油酯中的羥基。 萜烯和類萜(如類胡蘿蔔素)的生成是由異戊二烯單元的組合和修飾,異戊二烯單元是由活性的前驅體及提供。前驅體的生成方式有許多種:在動物及古菌中會透過甲羟戊酸途径,由乙酰辅酶A產生這些化合物,而在植物和細菌中用丙酮酸及甘油醛3-磷酸來產生。會用到這些化合物的一種重要反應為甾體生成反應,其中會結合異戊二烯單元,生成鲨烯,再摺疊產生甾體環,生成羊毛固醇。羊毛固醇可以生成像膽固醇及麥角固醇等固醇。 降解 脂肪酸的代謝是透過在粒線體或/及過氧化體中進行的β-氧化反應,產生乙醯輔酶A。大部份的情形中,脂肪酸氧化的機制類似脂肪酸合成的逆反應。在脱氢、水合及氧化反應後,脂肪酸會脫落二個碳,藉由產生酮酸。乙醯輔酶A最後會由三羧酸循環及電子傳遞鏈,轉換為三磷酸腺苷(ATP)、CO2及H2O。 若體內沒有葡萄糖或是含量不多時,三羧酸循環可以由乙醯輔酶A開始,並且分解脂肪以產生能量。 脂肪酸棕櫚酸酯在完全氧化後,可產生對應106個ATP的能量。不飽和脂肪酸及奇數鏈長的脂肪酸需要額外的酶反應才能降解。 营养和健康 大部份食物中的脂質是三酸甘油酯、甾醇和磷脂。若食物中有一些脂質,有助於脂溶性的維生素(如維生素A、D、E、K)及類胡蘿蔔素的吸收。人類和其他哺乳類因為無法合成一些特定的脂肪酸,需要藉由食物攝取,稱為必需脂肪酸,例如ω-6脂肪酸的亚油酸及ω-3脂肪酸的α-亞麻酸 。上述兩種脂肪酸都是18個碳的多元不飽和脂肪酸,但雙鍵的數量和位置有所不同。大部份的植物油含有大量的亚油酸,像是紅花油、葵花籽油及玉米油等。α-亞麻酸則主要是在植物的葉子及以一些特定的種子、核果及豆類中,例如亞麻、油菜籽、核桃及大豆。魚油中有大量長鏈的ω-3脂肪酸,例如二十碳五烯酸(EPA)和二十二碳六烯酸(DHA)。許多研究顯示攝取ω-3脂肪酸對於嬰兒發展、癌症及心血管疾病的預防,以及像抑鬱症,注意力缺陷多動障礙和癡呆等精神疾病的預防都有幫助。相反的,攝取由植物油部份氫化產生的反式脂肪是可能造成心血管疾病的危險因子。 許多研究指出每日脂肪的攝取量和肥胖症及糖尿病的風險有正相關。不過也有許多研究指出脂肪的攝取量和這些疾病沒有相關性,這些研究包括針對約五萬名婦女為期八年的饮食调整试验、護士健康研究以及衛生專業人員的隨訪研究等。這些研究認為熱量中來自脂肪的比例和癌症、心臟疾病和體重的增加沒有關係。營養系的網站Nutrition Source總結了飲食中總脂肪量對人體的影響:「詳細的研究(其中大部份是在哈佛進行)指出,飲食中總脂肪量和體重的變化或是疾病沒有關係。」。 相關條目 必需脂肪酸 脂蛋白 蛋白質脂類相互作用 参考文献 外部連結 入門 脂質相關網站列表 天然脂質學入口網站 - 近期脂質研究之摘要 脂質資料庫 - 脂質化學與生物化學之文獻 Cyberlipid.org - 脂質相關歷史與資源 電腦模擬分子 - 膜脂模型 脂質、膜和囊泡運輸 - 生物化學和細胞生物學的虛擬圖書館
酯是由五碳及合成,主要是透過甲羥戊酸路徑。簡單的类异戊二烯是由C5單元的連續加成所形成,依照萜烯的數量來分類。超過40個碳的萜稱為多萜。類胡蘿蔔素是重要的簡單类异戊二烯,是抗氧化剂,也是維生素A的前驅體。另一種重要的分子是醌及对苯二酚。維生素E、維生素K及辅酶Q10也屬於這一類。原核生物會合成聚異戊二烯醇(细菌萜醇),連接在氧原子上的終端異戊二烯是未飽和的,而動物產生的聚異戊二烯醇()其終端異戊二烯已被還原。 醣脂类 醣脂是指脂肪酸直接連結到醣的骨架,產生和雙層脂膜相容的結構。由單糖取代了甘油酯和磷脂中甘油的骨架角色。最常見的醣脂是脂质A的前體,是革兰氏阴性菌中脂多糖之成份之一。典型的脂质A分子有葡萄糖胺雙醣,是加了七個脂肪酸鏈的衍生物。大腸桿菌生長需要的最小多醣脂為Kdo2-Lipid A,是葡萄糖胺的六酰化二糖,其中有二個糖基化的3-脱氧-D-甘露-2-辛酮糖(Kdo)殘基。 聚酮类 聚酮是由乙醯基及丙醯輔酶A的子單位組成,藉由經典的酶聚合的產物。其中包括大量動物、植物、細菌、真菌及海洋生物的次級代謝產物及天然產物,在結構上有很大的不同。 許多聚酮是有環的分子,其主結構經醣基化、甲基化、羥基化、氧化或是其他化學反應。許多常用的抗菌藥、及抗癌藥物是聚酮或其衍生物,例如红霉素、四環素類抗生素、阿佛菌素及抗腫瘤的。 生物功能 生物膜 真核細胞用生物膜分隔成數個細胞器,各自有不同的生物機能。甘油磷脂是生物膜的主要成份,像細胞膜和細胞器的,動物細胞是由細胞膜分隔細胞內和細胞外的環境。甘油磷脂是兩親分子,分子中同時具有親水性及親脂性的基團,其中以甘油為中心,藉由酯鍵連結到二個脂肪基的親脂性「尾巴」,另外一個酯鍵連結到一個磷酸的親水性「頭」。生物膜主要是以甘油磷脂為主,但也有一些沒有甘油的脂類,像鞘磷脂、膽固醇。在植物及藻類中,缺少磷酸基的磺酸基异鼠李糖基二脂酰基甘油(sulfoquinovosyldiacylglycerol)是葉綠體以其他有關細胞器膜的主要成份,也是高等植物、藻類及一些細菌的光合組織中最豐富的脂類。 植物的類囊體膜含有形成非雙層膜的單半乳糖甘油二酯(MGDG),且是其中比例最多的脂質,其中也有少量的磷脂。而葉綠體類囊體膜中用磁共振及電子顯微鏡也發現有動態的脂質雙層膜基質。 雙層膜發現有高度的雙折射,可以用及圓二色性來量測雙層膜的規則性或變型程度。 生物膜是種的磷脂雙分子層,若磷脂是在水溶液的環境中,磷脂雙分子層的形成是能量考量偏好的過程。這稱為疏水效應。在水溶液中,磷脂極性的頭朝向極性的水分子,而疏水的尾巴減少對水的接觸,彼此距離更加緊密,形成囊泡。依脂質浓度的不同,會生成脂質體、膠束(micelle)及脂質雙分子層。也觀察到有其他聚合的形式,都是兩親分子的的一部份,這是生物物理學學術研究的主題之一。在極性介質中生成脂質體及膠束的過程稱為疏水效應。當在極性環境中溶解兩親性或是親脂性的物質,因此這些分子的極性分子(例如水溶液中的水)會更加有序。所以在水溶液的環境中,在親脂性分子附近會有有序的結構。 脂類形成原始生命體生物膜的過程,是生命起源的關鍵步驟。 能量儲存 動植物體內的三酸甘油酯儲存在脂肪組織內,是動植物的主要能量來源之一。脂肪細胞設計為可連續生成或分解三酸甘油酯,而其分解主要是透過由荷爾蒙驅動的脂酶來啟動。脂肪酸的完整氧化可以產生高熱量,約為9 kcal/g,而醣和蛋白質氧化只能產生4 kcal/g的熱量,鳥類之所以可以在不進食的條件下長期間飛行,就是利用體內三酸甘油酯儲存的熱量。 信號傳送 最近幾年的研究發現是細胞信號傳送中基本的一部份。脂質信號傳送可以由G蛋白偶聯受體或是核受體啟動,而且已發現許多不同種類的脂質是信號分子或是第二信使系統的一部份。這類脂質包括,由神經酰胺衍生的鞘脂,是鈣調節、細胞生長及凋亡有關的信息分子,二酸甘油酯(DAG)及磷酸磷脂酰肌醇(PIPs)和蛋白激酶C以鈣來引導的活化有關,前列腺素是一種脂肪酸衍生的類二十烷酸,和炎症和免疫有關,甾體荷爾蒙包括雌激素、睾酮及皮質醇,調節像生殖、代謝及血壓等機能,像25-羟基胆固醇等氧化膽固醇是肝X受體的激動劑。 其他功能 脂溶性維生素(如維生素A、D、E、K)是萜烯的脂質,是人體必需的營養素,儲存在肝臟及脂肪組織中,有許多不同的功能。肉鹼和脂肪酸的運輸及代謝時,進出線粒體有關,其中會進行β-氧化。在運輸寡糖進出細胞膜的過程中,聚異戊二烯和其磷酸化的衍生物也起到重要的作用的。聚異戊二烯醇的磷酸糖及二磷酸糖在細胞質外的糖基化反應、細胞外的生物多醣合成(例如細菌進行的肽聚醣聚合)及真核蛋白質的N-糖基化中都有其作用。心磷脂是一種含有四個酰基及三個甘油基團的甘油酰磷脂,在線粒體內膜中相當豐富。一般認為他們可以活化和氧化磷酸化有關的酶。脂質也是形成甾體荷爾蒙的原料。 代謝體學 人類和其他動物食物常見的脂質有動物及植物的三酸甘油酯、固醇,和生物膜的磷脂。脂質代謝的過程可以合成及降解儲存的脂質,並產生個別組織需要的結構性及機能性的脂質。 生物合成 動物若攝取了過量的醣類,過量的醣類會轉換為三酸甘油酯,過程中包括由乙酰辅酶A合成脂肪酸,以及將脂肪酸酯化形成三酸甘油酯,後者稱為。脂肪酸合酶合成脂肪酸的過程是先聚合,再還原乙酰辅酶A單元。脂肪酸中的酰鏈是在一連串的反應中延長,一開始先加入乙酰基,還原後得到醇類,脫水得到烯類,再還原後得到烷類。生物合成脂肪酸的酶分為二類,在動物及真菌中,脂肪酸的合成反應是由單一的多功能蛋白質實現,而在植物色素體及細菌體內是由不同的酶分工進行。脂肪酸會轉換為三酸甘油酯,包裹在脂蛋白中,並在肝臟中釋出。 不飽和脂肪酸的生成需要反應,在脂肪醯基中引入雙鍵酸。在人體身內,硬脂酸透過會變成油酸,是單元不飽和脂肪酸。但人體組織無法生成有二個雙鍵的亚油酸及三個雙鍵的Α-亞麻酸,因此這些多元不飽和脂肪酸需在飲食中攝取,稱為必需脂肪酸。 三酸甘油酯的生成是在內質網中進行,其中在乙酰辅酶A中的酰基轉換為甘油-3-磷酸及二酸甘油酯中的羥基。 萜烯和類萜(如類胡蘿蔔素)的生成是由異戊二烯單元的組合和修飾,異戊二烯單元是由活性的前驅體及提供。前驅體的生成方式有許多種:在動物及古菌中會透過甲羟戊酸途径,由乙酰辅酶A產生這些化合物,而在植物和細菌中用丙酮酸及甘油醛3-磷酸來產生。會用到這些化合物的一種重要反應為甾體生成反應,其中會結合異戊二烯單元,生成鲨烯,再摺疊產生甾體環,生成羊毛固醇。羊毛固醇可以生成像膽固醇及麥角固醇等固醇。 降解 脂肪酸的代謝是透過在粒線體或/及過氧化體中進行的β-氧化反應,產生乙醯輔酶A。大部份的情形中,脂肪酸氧化的機制類似脂肪酸合成的逆反應。在脱氢、水合及氧化反應後,脂肪酸會脫落二個碳,藉由產生酮酸。乙醯輔酶A最後會由三羧酸循環及電子傳遞鏈,轉換為三磷酸腺苷(ATP)、CO2及H2O。 若體內沒有葡萄糖或是含量不多時,三羧酸循環可以由乙醯輔酶A開始,並且分解脂肪以產生能量。 脂肪酸棕櫚酸酯在完全氧化後,可產生對應106個ATP的能量。不飽和脂肪酸及奇數鏈長的脂肪酸需要額外的酶反應才能降解。 营养和健康 大部份食物中的脂質是三酸甘油酯、甾醇和磷脂。若食物中有一些脂質,有助於脂溶性的維生素(如維生素A、D、E、K)及類胡蘿蔔素的吸收。人類和其他哺乳類因為無法合成一些特定的脂肪酸,需要藉由食物攝取,稱為必需脂肪酸,例如ω-6脂肪酸的亚油酸及ω-3脂肪酸的α-亞麻酸 。上述兩種脂肪酸都是18個碳的多元不飽和脂肪酸,但雙鍵的數量和位置有所不同。大部份的植物油含有大量的亚油酸,像是紅花油、葵花籽油及玉米油等。α-亞麻酸則主要是在植物的葉子及以一些特定的種子、核果及豆類中,例如亞麻、油菜籽、核桃及大豆。魚油中有大量長鏈的ω-3脂肪酸,例如二十碳五烯酸(EPA)和二十二碳六烯酸(DHA)。許多研究顯示攝取ω-3脂肪酸對於嬰兒發展、癌症及心血管疾病的預防,以及像抑鬱症,注意力缺陷多動障礙和癡呆等精神疾病的預防都有幫助。相反的,攝取由植物油部份氫化產生的反式脂肪是可能造成心血管疾病的危險因子。
Accumulatoren Fabrik AG (AFA)工厂生产的电池为弹道控制和舵面操纵提供电力。这些电池和所谓的“混合仪器”安装在战斗部下方的仪表舱内。这些仪器包括一台模拟式电子计算机,其获取从陀螺仪传来的横向和纵向误差并据此操作燃气和空气舵改正飞行弹道。为了提高命中精度,在很多试验火箭中还测试了电波導引,而且也並未成功,原因是缺乏反饋方法,故在直正的作战中因为担心敌方的干扰未投入使用。 在发射同时启动的定时装置,可以在发动机燃烧3秒之后调节導引平台的角度,使得火箭从竖直飞行转向一个倾斜的弹道。这一角度的设定取决于要完成的飞行弹道。在发射前火箭在发射架上是完全竖直的,但是沿着纵向需要旋转一个角度,使得一个特别标记的箭头指向目标方向。 推进 V2火箭是一种液体火箭,使用了75%的乙醇和液氧作为燃料。在工程师瓦尔特·蒂尔的领导下,推进剂最佳的混合比例、燃料喷嘴的配置和燃烧室的形状都得以研究。为了将大量的乙醇和液氧输入燃烧室以便产生足够的推力,火箭上还需要所谓的燃料泵。这一燃料泵使用集成在上面的一个500马力的蒸汽涡轮作为动力,其蒸汽在蒸汽发生器内由过氧化氢和高锰酸钾进行混合而产生。过氧化氢的供应则来自箭上的几个200巴压力的氮气储罐,它们也用来驱动多个阀门的操纵。在V2火箭中,制导系统和十分精确并因此难以制造的泵是当时最昂贵的零件。 在燃烧大约60秒之后,火箭达到其最高速度,约5500 km/h(大约5马赫)。燃气从发动机喷出的速度大约 2000m/s。整个250到300公里的航程只需要5分钟就可完成。且由於彈道飛彈在終端速度極快(約4馬赫以上的超音速),遠高於當時同盟國空防的反應所需時速,因此防不勝防。基本上當時英軍只能靠聲音與雷達約略測量預估彈道後,在飛彈尚未擊中目標前,以高射炮發射高爆彈藥射擊彈道企圖攔截之。另外,在二戰中V-2也廣泛採用迷彩塗裝,以避免遭到空軍辨識空襲,在二戰末期更全面採用橄欖綠作為迷彩。不過在試驗中,V-2則是用黑白相間的塗裝作為辨識。 從1944年6月13日到1945年3月的短短十個月間,德軍共發射了15000枚V-1飛彈與3000枚V-2飛彈,共造成英國31000人喪生。V型彈道飛彈的出現,亦拉開了新式作戰的序幕,V-2的出現意味著各種新興彈道飛彈的戰略、戰術運用。在歷史上,美蘇兩大強國亦在彈道飛彈著力深厚,並發展了各式彈道飛彈,以及冷戰鐵幕的相互對立型態。 二戰後及後期 二次大戰後期,納粹德國的V-2火箭飛越英倫海峽轟炸倫敦,雖然V-2對英國的實質損害不大,但是不像V-1飛彈可攔截,因此對英國的社會人心造成莫大影響。 大戰一結束,美蘇雙方都急著要掌握德國的火箭技術,但是按照雅爾達密約,V-2火箭生產工廠的主要所在地佩內明德劃給了蘇聯託管,美國心有不甘,在美國政府的支持下,美軍組成了一個突擊隊下令緊急展開一項代號「迴紋針」的任務。在1945年5月22日到5月31日的10天之內,美軍挺進巴伐利亞區並佔領當地,動用了300節火車車廂和13艘輪船,把近百枚的V-2火箭以及相關的一切設備和半成品搶運一空,蘇軍在6月1日抵達的時候,只看到一座座空蕩蕩的工廠。 1945年3月29日,在黑森州的布罗姆斯基尔兴火车站,美国人获得了10枚完整的V2火箭以及移动发射平台、推进剂和操作说明。这些V2火箭于3天后被运往安特卫普的港口,之后运至美国,成为了美国火箭科技的基础。 1945年5月2日,因担心德国入侵苏联导招致苏联报复,冯·布劳恩向美军投降,并和其他的同行的科学家一起被送往美国(回纹针行动)。 美國雖然獲得了許多V-2的半成品和製造設備,但最可貴的是美國情報單位成功地“說服”了包括德國軍方火箭計畫負責人瓦尔特·多恩伯格中將及開發團隊核心馮·布勞恩博士與相關的126位研究團隊成員前往美國,並分別安置在德州的福特布-{里}-斯的火箭研究小組以及新墨西哥新建的白沙飛彈靶場。1945年9月,馮·布勞恩抵達美國,時年33歲。他们在短暂交接了V2技术,并通过协助美国技术人员设计第2代火箭教会其工作方法后,1952年后即因曾经的纳粹军人身份被排斥在火箭项目之外并限制回国,在随后的数年间馮·布勞恩只为一些小杂志编写了几篇将火箭用于太空开发的简单设想。直至苏联的火箭项目在1957年突飞猛进,且1959年谢尔盖·帕夫洛维奇·科罗廖夫发展出划时代的重达280吨的R-7弹道导弹后,美国自己的技术人员还在100吨以下的中型火箭上失败连连,被迫将前德國軍方火箭計畫人员重新启用,自此以後美國的火箭工業和太空發展就扶搖直上。除了軍事用途,V-2火箭在研究高層大氣和電離層,以及對地球表面拍照等科學課題上也非常有用。 1945年10月,英国人让来自当时德国的发射场的战俘在库克斯港附近发射了多枚V2火箭,以便向盟军占领军的代表展示发射的过程(逆火行动)。在这一行动中,发射的过程被以秘密的影像资料的形式记录下来,这一影像现在还可以在佩内明德的博物馆看到。 在北豪森的集中营,大约100枚V2火箭和相关的零件在蘇军占领前被美军运走,并运往美国本土。这些收获成为了美国宇航发展的基石。其中一枚火箭可以在华盛顿的国家航空航天博物馆见到,另一枚因为电影拍摄工作的原因,在20世纪50年代被重新运往德国,现展出于慕尼黑的德意志博物馆。1945年夏天开始的对重要火箭工程师的争夺,在代号为阴天(Overcast)的行动下进行。 运往美国的V2火箭在1948年3月于新墨西哥州的白沙导弹试验场得以测试。这里测试的修改后的火箭,在V2上安装了一枚飞弹作为第二级,被称为Bumper。这种修改后的火箭在1950年于卡纳维拉尔角首次得以测试。 在亚拉巴马州的亨茨维尔,在红石实验场成立了第一个火箭研发中心。在这里德国的科学家一共发射了67枚V2火箭。它们成为了后来的红石导弹和其他很多类似的导弹甚至是土星五号的基石。 1946年,美國海軍實驗室發射了一枚V-2火箭,射到數百公里的高空,用來觀測來自太陽的紫外線,這也是V-2火箭第一次應用在太空研究,從此開啟了太空科學的新頁。此外V-2火箭亦用來當作载人飞行试验載具,並搭载过猴子一类的小动物升空。 同时,苏联也在1945年夏天,于苏占区抓捕了一大批德国的科学家前往苏联,并于1946年将他们和他们的家庭成员以及剩余的工程和制造设施运往苏联本土,以便进行火箭的开发。苏联同样对这些前德國軍方火箭計畫人员保持警惕,苏联的R-1导弹是直接的V2火箭的复制,但被要求小至每一颗螺丝都要由苏联技术人员亲手按德国人的方法制造,于1947年在卡普斯京亚尔靶场发射。V2火箭也成为了苏联宇航科技和导弹武器的基石。在R-1发射成功后,这些德国軍方火箭計畫人员即被送回东德,他们对苏联随后的火箭发展情况一无所知。莫斯科遣散德国科学家后直接支持谢尔盖·帕夫洛维奇·科罗廖夫等设计局,机密地系统化地开发出从R-2至R-7一系列火箭。 在桑迪行动()中,一枚V2火箭于1947年9月6日在中途岛号航空母舰上发射,成为第一枚舰载导弹。 加拿大的公司为了参与Ansari X-Prize大奖赛,制造了一种延长了2米的V2火箭,其可将游客送往太空。
18014)成功穿越電离層中的卡門線(Kármán line),因此有認為它是人類歷史上第一個飛行至太空的人造物體,因此可以算是世界上第一個航天器。 德國在火箭領域的開發 1925年,德國人率先在奧比爾公司生產競賽用汽車上試驗了火箭推進器。儘管試驗並沒有得到預期的成果,但德國科學家並未放棄新的探索,反而更著手設計飛向同溫層高空的探空火箭。 1927年,以赫爾曼·奧伯特為首的一批德國科學家與工程師成立了民間的太空旅行學會,這是全世界第一個航太科技研究協會。1929年,奧伯特與他的助手們開始研發液態火箭推進器。 1932年後德國陸軍開始想到了液態燃料火箭作為長程攻擊武器的可能性,並派遣對火箭研發有興趣的瓦尔特·多恩伯格上尉負責籌組相關事宜,瓦爾德招募了當時為經濟狀況煩惱的沃納·馮·布勞恩為首的火箭研究小組進入德國陸軍兵器局,開始進行液態火箭推進器的試驗,同年,德軍在柏林南郊的库默斯多夫建立了火箭試驗場。 從1933至1941年的8年期間,多恩伯格與馮·布勞恩的研發團隊不斷進行火箭研發,第一代的A-1重150kg,直徑0.3m,長1.4m,採用酒精與液態氧推進劑,但推力只有3000kgf。由於設計不合理,因此A-1火箭試驗失敗。 1934年12月19日及20日,馮·布勞恩的研究團隊成功發射兩枚重500公斤,安裝陀螺儀並以液態氧及乙醇為動力來源的A-2火箭,發射地點位於德荷邊界的博爾庫姆島,此次測試兩枚火箭以2.2公里及3.5公里的射程掉落北海,A-2火箭開發案到1936年結束。 由於A-2火箭得到了滿意的成果,於是德軍更近一步著手研究第二代的A-3與A-4火箭開發計畫,其中A4火箭的預定目標為射程175公里、最大射高80公里、酬載量1噸的大型火箭,由於實驗規模已經大到舊試驗場無法提供足夠測試空間,因此德國選擇了東部奧得河的出海口處的一個名叫佩內敏德的漁村,興建新的火箭試驗基地()。 除了液態火箭以外,德國空軍也在此地開始研發FI-103無人駕駛飛行器的研究工作(FI-103即後來的V1火箭),代號FZG-78。1942年FI-103研發成功後,納粹的宣傳部長戈培爾親自將此種新式兵器命名為「V-1火箭」。V指的是德文的Vergeltungswaffe(復仇武器)一辭縮寫,他意味著德國要用這種新兵器為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失敗雪恥,並向戰勝國復仇。 A-3火箭重達750kg,直徑0.7m,長6.5m,推力增大到14700kgf,然即使A-3火箭試驗成功,但A-3火箭的射程距離仍舊未達當時研究團隊的期待。接著一種新型態的A-4火箭設計方案開始提出並接受試驗。在1937年得到了德國陸軍的支持,撥款了2000萬馬克作為A-4火箭研發經費。A-5火箭則是A-3火箭的改良版,A-4火箭在吸取A-5火箭的研發經驗與資料後,在1942年正式研發成功。隨即量產製造,1944年9月正式命名「V-2火箭」,並在9月8日的倫敦攻擊揚名於世。 二战科技 結構 V-2可負載1,000kg的高能炸藥彈頭並射向300km遠的目標。詳細資料如下: 結構:一體成型液態火箭(彈體彈頭不分開) 全長:約14m 直徑:約1.7m 離陸時質量:12,800~13,000 kg 離陸時推力:27,000kgf 最大飛行高度:約為100km左右 最大飛行速度:4.8馬赫 V2火箭是一个由约20000个零件构成的单级火箭。火箭的外壳是板杆结构并使用薄钢板覆盖。火箭具体由4个部分组成: 在火箭上部尖端,安装战斗部和撞击引信 在尖端下面的仪表舱,安装电池和陀螺仪等制导装置 在火箭中部,安装有酒精和液氧的储罐 在火箭尾部,安装有推进结构,装有氮气的压力瓶,蒸汽发生器,燃气涡轮泵,燃烧室,推力喷嘴,燃气舵和空气舵。 炸药 在火箭的尖端搭载了大约738 kg的阿马托炸药混合物。由于这一部分在飞行中会因为空气阻力摩擦被加热,只能使用引爆温度在200 °C以上的炸药混合物。
戰術與武器的使用 在索姆河戰役期間,英軍的進攻方式,是利用隨己方步兵推進而彈著點前移,步兵再以排成橫列的方式(線式戰術)進軍。而在此戰役,德軍以機槍、火炮構成壕溝戰強大的防禦火力,使英軍耗損大量步兵,卻仍不能順利攻佔德軍陣地。當時英軍士兵的主要武器步槍對於德軍陣地的打擊有限,甚至根本無法對付德軍防禦時的強大火力。大部分的士兵在到達戰壕前線之前就已傷亡倒下。此後英軍開始嘗試使用新型武器─坦克。 加入戰役的國家 協約國:英國、法國、、英屬印度、英屬紐西蘭自治領地、英屬南非聯邦、 指揮官:道格拉斯·黑格 同盟國:德意志帝國 指揮官:、 參考資料 延伸阅读 外部連結 法國戰役 1916年一战战役
坦克(共49輛坦克,實際參戰僅18輛),配合步兵進攻,推進了4至5公里。這是戰爭史上第一次使用坦克,對守備方的德國步兵產生了心理震撼,使他們放棄陣地不戰自退。但由於坦克的技術與裝備尚未完善,加上戰線寬廣(10公里18輛坦克),仍然沒有達成打開突破口的作戰目標。戰術層級的運用成功並未能引導作戰勝利。雖然英軍後來又使用了兩次坦克,同樣收效不大,倒讓德軍開始學習如何對付敵方這個龐然巨物。 進入秋季後,氣候開始惡化,由於陰雨連綿、道路泥濘,戰鬥漸漸平息,到了11月完全停止,英、法兩國的作戰計畫宣告失敗。 評價 在戰史上的評論是:索姆河戰役是第一次世界大戰中雙方傷亡皆極為慘重的典型壕溝戰。不論是雙方所投入的兵力、兵器,都是本次大戰中最多的。英軍投入作戰兵力有54個師,法軍有32個師,德軍則為67個師。戰役結束時,英、法聯軍傷亡794,000人,郤未能突破德軍防禦,僅推進5—12公里。德軍則損失538,000人。德國雖然失去240平方公里的壕溝陣地,卻成功阻截了協約國的戰略計畫。但協約國在西南戰線的勝利仍使得戰局的主導權逐漸從德國移向協約國。 至於用兵學方面的檢證是:在正面狹窄的地段上,接連實施多次步兵突擊來突破敵陣的戰術,成效不大,而且極有可能耗損巨額兵力。此外,這場戰役促使其他強權國家開始裝備坦克等類型的陣地突破用重型器械,並發展反制這類重裝備武器的兵器,從而帶動並啟發了戰間期與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各國軍工業的蓬勃發展。 戰術與武器的使用 在索姆河戰役期間,英軍的進攻方式,是利用隨己方步兵推進而彈著點前移,步兵再以排成橫列的方式(線式戰術)進軍。而在此戰役,德軍以機槍、火炮構成壕溝戰強大的防禦火力,使英軍耗損大量步兵,卻仍不能順利攻佔德軍陣地。當時英軍士兵的主要武器步槍對於德軍陣地的打擊有限,甚至根本無法對付德軍防禦時的強大火力。大部分的士兵在到達戰壕前線之前就已傷亡倒下。此後英軍開始嘗試使用新型武器─坦克。 加入戰役的國家 協約國:英國、法國、、英屬印度、英屬紐西蘭自治領地、英屬南非聯邦、 指揮官:道格拉斯·黑格 同盟國:德意志帝國 指揮官:、 參考資料 延伸阅读 外部連結
总校官下属有分校官分任负责校訂工作,有篆隶分校官和绘图分校官,其他多由纂修官兼任。 缮书处:专门负责抄书的工作,有总校官总负责校对脱误,分校官分任校对工作。 督催官:专门负责督促编书抄书工作。 翰林院收掌、武英殿收掌、缮书处收掌:负责三处书籍的进出。 监造官:专门负责刊刻印刷装订整理工作。 机构人员 自开馆至第一部书完成,共有360人担任馆职。 参见:四库全书馆馆员列表 历任正副总裁 正总裁: 爱新觉罗永瑢 爱新觉罗永璇 爱新觉罗永瑆 刘统勋 刘纶 舒赫德 阿桂 于敏中 英廉 程景伊 嵇璜 福隆安
机构人员 自开馆至第一部书完成,共有360人担任馆职。 参见:四库全书馆馆员列表 历任正副总裁 正总裁: 爱新觉罗永瑢 爱新觉罗永璇 爱新觉罗永瑆 刘统勋 刘纶 舒赫德 阿桂 于敏中 英廉 程景伊 嵇璜 福隆安 和珅 蔡新 裘曰修 王际华 副总裁: 梁国治 曹秀先 刘墉 王杰
代数语言学 代数语言学又称做形式语言学,主要研究如何对语言的形式结构进行严格的数学描述,并据此创立形式化的普遍语法。认为语言拥有一种递归机制和生成功能。也就是说有限的语言单位和规则可以生成无限的句子,并用数学的方法将之公式化,创建普遍语法的数学模型。 代数语言学对计算语言学,机器翻译、语言信息处理学、计算机科学都有很大的贡献。但是代数语言学对语言结构、语言系统、语言本质的研究是不擅长的。 模糊语言学 模糊语言学是用模糊数学的方法来研究语言的。 參考文獻 András Kornai (2001): Mathematical Linguistics . Dominic Welsh (1988): Codes and Cryptography,
代数语言学对计算语言学,机器翻译、语言信息处理学、计算机科学都有很大的贡献。但是代数语言学对语言结构、语言系统、语言本质的研究是不擅长的。 模糊语言学 模糊语言学是用模糊数学的方法来研究语言的。 參考文獻 András Kornai (2001): Mathematical Linguistics . Dominic Welsh (1988):
朗格多克方言: caval [kaβal] (L > [l], 有时为软颚音,与法语借词形式chival 或 chivau兼用); 利穆赞方言: chavau [t?avau] (ca > cha及-L > -u); 普罗旺斯方言: cavau [kavau] (-L > -u, 与法语借词形式 chival 或 chivau兼用); 加斯科涅方言: cavath [kawat] (final -L > [t], 有时采用颚音化,
Sachatlas Italiens und der Südschweiz)中调查了意大利和瑞士南部的意大利方言。这项工作影响了汉斯·库拉斯在美国进行的工作。 苏格兰语及盖尔语方言 在1949年,爱丁堡大学进行了。 调查的第一部分研究了苏格兰低地、设德兰群岛、奥克尼群岛、北爱尔兰及英格兰最北端的两个县(坎伯兰郡和诺森伯兰郡)的苏格兰语方言。调查结果于1975至1985年期间出版,共三卷。 第二部分研究了盖尔语方言,内容包括在苏格兰高地及西部群岛出现的盖尔语和英语混用现象。研究结果于1994年至1997年间由Cathair ó Dochartaigh出版,共五卷。 数据收集方法 方言研究者主要通过调查问卷来收集有关其调查的方言的信息。这些问卷不应与所谓“书面调查”混淆,后者在方言学中也曾取得一些应用,且最近在语言学上有着更普遍的再度流行趋势。调查问卷有两种主要形式:直接的与非直接。 研究人员使用直接方法进行面对面访谈时,会向受试者提出一系列问题,这些问题需要特定的答案,并旨在收集词汇或语音信息。例如,语言学家会向受试者询问一系列物体的名称,或要求他重复特定的词语。 非直接的问卷通常是开放式的,并且较直接问卷而言要花更长的时间去完成。研究者使用此方法时,将会与一个受试者坐在一起并针对某一特定主题展开对话。例如,他也许会询问受试者有关农活、食物、料理或类似方面的话题,并从受试者提供的信息中收集词汇和语音信息。研究者也许还会给句子开一个头,并请受试者继续完成这一句子,或是询问他一个并不需要特定答案的问题,如“这附近最常见的植物是什么?” 相互理解性 有些人试图通过这样一种方式将“语言”与“方言”的概念区分开来,即同一种语言的方言之间是相互可以理解的。然而这一标准的武断应用是站不住脚的,如下有关意大利语与西班牙语的例子就说明了这一点。虽然这两种语言的母语者或多或少能够相互理解(基于谈论话题及对于语言差异的个人经验),但无论如何也不会有人想要将意大利语与西班牙语分类为是同一种语言的两种方言——除却历史原因。尽管西班牙语和意大利语有相似性,并且在不同程度上能够相互理解,但它们之间在音韵学、语法学、词法学和词汇方面的差异已经足够大,因而不能将二者看作是同一种语言的方言(尽管它们有着共同的祖先:拉丁语)。 双层语言 另一方面的问题出现在双层语言上,这一概念用来描述这样一种情况:一个特定的社会环境中,存在着两种关系紧密的语言,其中一种有着更高的地位,通常被广泛应用于政府部门并用于书写正式文书,另一种地位较低,通常被用作白话。梵语便是这种情况的一例。梵语通常被认为是在印度北部正确的说话方式,但这只是对于上等阶层而言的,普拉克里特诸语言才是于民众中常见的(非正式,白话)的说话方式。另外的例子有标准标准德语?瑞士德语、汉语文言文?下层方言等。 在全世界很多社会中,不同程度的双层语言现象仍十分普遍。 方言连续体 方言连续体指的是多种方言所构成的网络,其中在地理上临近的方言之间是能够互相理解的,但这种可理解性将会随着方言之间距离的增加而衰减。一个例子是荷兰语-德语方言连续体,一个有着两种公认书面标准的巨大方言网络。虽然标准芬兰语与标准德语之间的相互理解性十分有限,但一条方言链将他们联系在了一起。由于标准语言多个世纪以来的影响(特别是在德国北部,那里的本土方言直至今日仍岌岌可危),连续体中地理距离较远的方言之间在可理解性方面出现了许多隔阂,但在过去这些隔阂实际上是不存在的。 罗曼语族的语言——包括加利西亚语、葡萄牙语、西班牙语、西西里语、加泰罗尼亚语、欧西坦语、普罗旺斯语、法语、撒丁岛语、罗马尼亚语、罗曼什语、弗留利语、意大利语、Ibero-Romance方言及其它——形成了另一个著名的连续体,其内部之间有着不同程度的相互理解性。 在这两个地区——日耳曼语族连续体和罗曼语族连续体——与方言这一术语相关的概念常被广泛误解,这给如今欧盟在支持少数民族语言方面措施的实行带来了极大的困难。最显著的一个例子是在意大利,仍有部分人口在使用它们本地的语言(dialetto)作为在家中或在工作场所中的主要交流手段。这一困难是由人们对术语的混淆所引起的。那些通常被称作为意大利语方言的语言实际上是罗曼语族中意大利语的姊妹语言,而不是意大利语的变种,真正的变种应被称作italiano regionale(regional Italian,区域意大利语)。传统上“意大利语方言”这一标签的含义更倾向于地缘政治而不是语言学:例如,波轮亚语和那不勒斯语都被称作意大利语方言,但它们之间相差的程度正如意大利语与西班牙语之间那样大。如果将“意大利语方言”理解为“意大利语的方言”而不是“在意大利领土上的少数民族所讲的语言”——即罗曼语族连续体中的一部分,则会引起误解。例如,威尼斯固有的罗曼语族语言是与意大利语同源的,但其与国家语言之间在音韵学、语法学、词法学和词汇方面的差异相当的大,因而没有理由将其看作是国家语言的一种派生或是变种。威尼斯语在地理意义和分类学意义上被看作“意大利语方言”(Italian dialects),然而它实际上不是“意大利语的一种方言”(dialect of Italian)。 多中心语言 多中心语言指的是一个有着两种及以上标准形式的单一起源语言。一个例子是印度斯坦语,包含两种标准变体:乌尔都语和印地语。另一个例子是挪威语,其中书面挪威语紧随丹麦语和瑞典语发展,而新挪威语则成为了一种基于古方言进行了部分重构的语言。二者如今在挪威都被认为是官方语言。 在某种意义上,方言的集合可以被理解作一个通变系统(diasystem,汇集各种方言的一个抽象概念)的一部分。在生成文法中,这种差别可以通过几条规则辨别出来。一个例子是奥克西唐语(一种对于法国南部一系列相关变种的统称)中“cavaL”(马,源自晚期拉丁语)一词可由如下几条体现形式而被认为是非系统性的形式: 朗格多克方言: caval [kaβal] (L > [l], 有时为软颚音,与法语借词形式chival 或 chivau兼用);
明朝官修的編年體史書《明神宗顯皇帝實錄》總評萬曆皇帝一生說:“蓋上仁孝聖神,逈絕千古,享國愈久,聖德彌隆,無挽近綜核之煩,而自臻治古幾康之理。海內沐浴玄化幾五十年,國祚靈長,永永無極,所培毓遠矣。先是因秉軸者懲操切之過,不無稍劑以寬大,而上明習政事,乾綱獨攬,予奪進退,莫可測識。晚頗厭言官章奏,概置不報,然每遇大事,未嘗不折衷群議,歸之聖裁。中外振聳,四封宴如,雖以憂勤之主極意治平而不得者,上獨以深居靜攝得之,周之成康,漢之文景,未足況也。至慈護先考,終始無間,尤非草野所得窺,而為堯為舜之旨,更諄諄以期。 ……廟號曰神,殆真如神雲。” 正面 黃汝良:“仓箱红朽无忧岁,南北敉宁不用兵。北塞称臣四十年,封疆无数获生全。” 姚希孟(1579—1636):“缅怀祖德岂难跻,八柄河魁手自持。凤诏未闻传墨敕,貂珰只许贡朱提。兵符细柳将军令,国计元和宰相稽。蝉鬓秀才垂紫袖,批红不改旧标题。” 丁耀亢(1600—1669):“憶昔村民千百家,門前榆柳蔭桑麻。鳴雞犬吠滿深巷,男舂婦汲聲歡嘩。神宗在位多豐歲,鬥粟文錢物不貴。門少催科人晝眠,四十八載人如醉。” 钱谦益(1582—1664):“国家修明昌大之运,自世庙以迄神庙,比及百年,可谓极盛矣。”“万历中,正国家日中豫泰之候。”“当盛明日中,君臣大有为之日。”“呜呼,我神宗显皇帝,丕承谟烈,久道化成,制科取士,人物滋茂。” 王时敏(1592—1680):“神宗之世,海内乂安,生民不见兵火。” 谈迁(1593—1657):“今吏民嗷嗷,追念宽政,讴吟思慕,虽改代讵一日忘之哉?” 夏允彝(1596—1645):“神庙冲龄践祚,睿质夙成……士大夫以气节相矜,虽无姚、宋之辅,亦无愧开元之盛时也。”“神庙睿圣非常,虽御朝日希,而柄不旁落,止以鄙夷群臣之故,置庶务于不理。士大夫益纵横于下,而国事大坏。” 陈洪绶(1599—1652):“枫溪梅雨山楼醉,竹坞香茶佛屋眠。得福不知今日想,神宗皇帝太平年。” 吴伟业(1609—1671):“余尝惟国家当神宗皇帝时,天下平治。”“以余所闻,神宗皇帝时,士大夫以读书讲学相高。”“余生也晚,犹见神宗皇帝之世,江南土安俗阜,风习最为近古。” 顾炎武(1613—1682):“昔在神宗之世,一人无为,四海少事。”“老人尚記為兒時,煙火萬里連江畿。斗米三十穀如土,春花秋月同遊嬉。定陵(即神宗,神宗葬於定陵)龍馭歸蒼昊,國事人情亦草草事。” 彭孙贻(1615—1673):“眼见万历年,朝野穆清昊。”“风光漫思江南乐,父老还思万历年。” 方孝标(1617—?):“此时神庙正垂衣,四海烽清禾黍肥。” 吴嘉纪(1618—1684):“酒人一见皆垂泪,乃是先朝万历钱。” 林古度(1580年—1666年):“陸離彷彿五銖光,筆畫分明萬曆字。座客傳看盡黯然,還將一縷為君穿。且共開顏傾濁釀,不須滴淚憶當年。” 徐枋(1622—1694):“神宗朝正当国家全盛。” 杜濬(1611年-1687年):“萬曆年間,……九州富庶無旌麾,揚州之域尤稀奇。。” 李邺嗣(1622—1680):“神宗全盛日,海内一愁无。尚及闻遗老,今犹哭鼎湖。” 汪琬(1624—1691):“琬尝追溯神宗之世,国家方承平无事。”“神宗德泽犹在人心。” 曾灿(1625—1688):“神宗乙巳年,中原边辅无烽烟。圣人御极贤者出,粟米流脂贯朽钱。” 陈维嵩(1625—1682):“先朝神宗御宇五十余载,六服休畅,被润泽而大丰美。” 吕留良(1629—1683):「生逢神廟間,貌古性亦淳。海宇忘兵革,冠佩何彬彬。當時不知好,今憶真天神。三十後少年,語之笑且嗔。」 魏世效(1659—?):“万历之四十六年,天下熙暤。当斯时也,物安其性,民安其业,濡染涵育,莫不知立身爱君之道。而敦庞之风,谦下之节,亦惟此时人能有之。” 朝鮮貢使李睟光(1563年—1628年):“巍功赫業五帝六,冠帶車書四海一。商周禮樂漢文物,鼓舞堯天歌舜日。”“聖主天地千年德,嗚呼!聖主天地千年德。” 朝鮮大臣朴淳:: “皇上年方十岁, 圣资英睿, 自四岁已能读书, 以方在谅阴, 未安于逐日视事, 故礼部奏, 惟每旬内三六九日视朝。 仍诣文华馆, 御经筵, 四书及《近思录》、《性理大全》, 皆毕读。 自近日, 始讲《左传》, 百司奏帖, 亲自历览, 取笔批之, 大小臣工, 莫不称庆。” 朝鮮使臣對萬曆皇帝執政前期的勤政是極為稱道的:“因聞皇上講學之勤,三六九日,則無不視朝,其餘日則雖寒暑之極,不輟經筵。四書則方講孟子,綱目至於唐紀,日出坐殿,則講官立講。講迄,各陳時務。又書額字,書敬畏二字以賜閣老,又以責難陳善四字,賜經筵官,以正己率屬四字,賜六部尚書,虛心好問,而 聖學日進於高明。下懷盡達,而庶政無不修,至午乃罷,仍賜宴於講臣,寵禮優渥雲。嗚呼!聖年才至十二,而君德已著如此。若於後日長進不已,則四海萬姓之得受其福者。” 《宣祖實錄》:“今皇帝沖年卽位, 資質英明, 時無過誤, 朝野無事, 人情似有喜悅之意。” 成书于清初的小说《樵史通俗演义》开篇说:“传至万历,不要说别的好处,只说柴米油盐鸡鹅鱼肉诸般食用之类,哪一件不贱?假如数口之家,每日大鱼大肉,所费不过二三钱,这是极算丰富的了。还有那小户人家,肩挑步担的,每日赚得二三十文,就可过得一日了。到晚还要吃些酒,醉醺醺说笑话,唱吴歌,听说书,冬天烘火夏乘凉,百般玩耍。那时节大家小户好不快活,南北两京十三省皆然。皇帝不常常坐朝,大小官员都上本激聒,也不震怒。人都说神宗皇帝,真是个尧舜了。一时贤想如张居正,去位后有申时行、王锡爵,一班儿肯做事又不生事,有权柄又不弄权柄的,坐镇太平。至今父老说到那时节,好不感叹思慕。” 《乱离见闻录》作者陈舜回憶说:“予生萬曆四十六年戊午八月廿六日卯時,父母俱廿三歲,時丁昇平,四方樂利,又家海角,魚米之鄉。鬥米錢未二十,斤魚錢一二,檳榔十顆錢二文,著十束錢一文,斤肉,只鴨錢六七文,鬥鹽錢三文,百般平易。窮者幸托安生,差徭省,賦役輕,石米歲輸千錢。每年兩熟,耕者鼓腹,士好詞章,工賈九流熙熙自適,何樂如之。” 成书于天启四年的小说《警世通言》,第三十二章說:“自永樂爺九傳至於萬曆爺,此乃我朝第十一代的天子了。這位天子,聰明神武,德福兼全,十歲登基,在位四十八年,削平了三處寇亂。那三處?日本關白平秀吉,西夏承恩,播州楊應龍。平秀吉侵犯朝鮮,承恩、楊應龍是土官謀叛,先後削平。遠夷莫不畏服,爭來朝貢。真個是:一人有慶民安樂,四海無虞國太平。” 成书于萬曆四十七年的《萬曆野獲編》,編輯小引說:“今上御極已垂五十年。德符幸生堯舜之世,雖果處菰蘆,然詠歌太平,無非聖朝佳話。間有稍關時事者,其涇渭自明,藿食者但能粗憶梗概而已。” 清世祖(1643-1661):“當明之初,取民有制,休養生息。萬曆年間,海內殷富,家給人足。天啟,崇禎之世,因兵增餉,加派繁興,貪吏綠以為奸,民不堪命,國祚隨之,良足深鑒。” 崔瑞德《剑桥中国明代史》:万历皇帝聪明而敏锐;他自称早慧似乎是有根据的。他博览群书;甚至在他最后的日子里,在他已深居宫廷几十年,并已完全和他的官吏们疏远了时,按照他时代的标准,他仍然博闻广识。 负面 《明史·神宗本紀》:“贊曰:神宗沖齡踐阼,江陵秉政,綜核名實,國勢幾於富強。繼乃因循牽制,晏處深宮,綱紀廢弛,君臣否隔。於是小人好權趨利者馳騖追逐,與名節之士為仇讎,門戶紛然角立。馴至悊、愍,邪黨滋蔓。在廷正類無深識遠慮以折其機牙,而不勝忿激,交相攻訐。以致人主蓄疑,賢奸雜用,潰敗決裂,不可振救。故論者謂明之亡,實亡於神宗,豈不諒歟。”“神皇乘運,豫大豐亨,征徭既繁,百工叢脞,揆厥亂源,所自來爾。” 趙翼《廿二史劄記·萬曆中礦稅之害》:“論者謂明之亡,不亡於崇禎而亡於萬曆。” 谷應泰《明史紀事本末·第六十五卷礦稅之弊》:“神宗奕葉昇平,邊圉封貢,海內乂安,家給人足...逮至萬曆二十四年,張位主謀,仲春建策,而礦稅始起...當斯時也,瓦解土崩,民流政散,其不亡者幸耳” 清高宗在《明長陵神功聖德碑》則道:“明之亡非亡於流寇,而亡於神宗之荒唐,及天啟時閹宦之專橫,大臣志在祿位金錢,百官專務鑽營阿諛。及思宗即位,逆閹雖誅,而天下之勢,已如河決不可復塞,魚爛不可復收矣。而又苛察太甚,人懷自免之心。小民疾苦而無告,故相聚為盜,闖賊乘之,而明社遂屋。嗚呼!有天下者,可不知所戒懼哉?” 宋浚吉: “不怨暗君, 天啓皇帝不可怨之君, 而萬曆皇帝以初年英豪之主, 臨御四十年, 未嘗引接臣僚, 此可爲戒者也。” 黃仁宇在《萬曆十五年》一書將萬曆皇帝的荒怠,聯繫到萬曆皇帝與文官群體在“立儲之爭”觀念上的對抗。怠政則是萬曆皇帝對文官集團的報復。黃仁宇說:「他(即萬曆皇帝)身上的巨大變化發生在什麼時候,沒有人可以做出確切的答復。但是追溯皇位繼承問題的發生,以及一連串使皇帝感到大為不快的問題的出現,那麼1587年丁亥,即萬曆十五年,可以作為一條界線。這一年表面上並無重大的動蕩,但是對本朝的歷史卻有它特別重要之處。」在《萬曆十五年》文末總結,「1587年,是為萬曆15年,歲次丁亥,表面上似乎是四海昇平,無事可記,實際上我們的大明帝國卻已經走到了它發展的盡頭。在這個時候,皇帝的勵精圖治或者晏安耽樂,首輔的獨裁或者調和,高級將領的富於創造或者習於苟安,文官的廉潔奉公或者貪污舞弊,思想家的極端進步或者絕對保守,最後的結果,都是無分善惡,統統不能在事實上取得有意義的發展。因此我們的故事只好在這裡作悲劇性的結束。萬曆丁亥年的年鑑,是為歷史上一部失敗的總記錄」。 其他 在黄仁宇等的著作中也表达出中国明代中后期,皇帝只是一个牌位,而事实上万历的个人行为对基层的国家的习惯轨迹并无大的影响。 軼事 賢臣為寶,珠玉何益 萬曆元年十月八日,是日講的日子,朱翊鈞在文華殿聽張居正進講《帝鑑圖說》。當張居正講到宋仁宗不喜珠飾,值得效法時,朱翊鈞立即表示同感:“賢臣才是寶,珠玉又有何益!”張居正接著說:“聖明的君主貴五穀而賤珠玉,五穀可以養人,而金玉飢不可食,寒不可衣,《書經》稱不作無益害有益,不貴異物賤用物,道理也就在這裡。”“是啊!宮裡的人喜歡裝飾,我在年賜時每每節省,宮人們都有意見,我說國庫的積蓄又有多少呢?”朱翊鈞又回答說。張居正便誇獎道“皇上能這樣說,真是社稷生靈的福氣啊!”當時朱翊鈞才不過十歲。 少年老成 萬曆二年,朝鮮使臣許篈、趙憲前來朝貢。許篈在其前往中國記錄見聞的《朝天記》對年幼的萬曆天子的形象進行了描寫,記載其「聲甚清朗」「天威甚邇,龍顏壯大,語聲鏗然,(我)不勝歡欣之極」同行的另一位使臣趙憲則更生動地記錄地在《朝天日記》道「上(萬曆皇帝)年僅十二歲,而注視別人時十分老成,端坐在龍椅上也不曾搖動,並不會叫太監內臣傳達他的旨意,反而是親自對臣工下聖諭,而聲音玉質淵秀,金聲清暢。(我)一聽到年幼天子的聲音,就感動起來,對以後天下太平萬歲的希望,也更加愈切了。」,而趙憲甚至把年幼的萬曆天子與其父明穆宗作比較,卻指出其父上朝時精神不集中、時常東張西望,而且聲音微弱,需要宦官再去大聲宣旨,儀態形像不佳。 喜好讀書 自從張居正去世以後,萬曆終於能擺脫出翰林學士的羈絆;而自從他成為父親以來,李太后也不再管他的生活。但是,皇帝自幼聰惠,在這個時候確實已經成年了,他已經不再有興趣和小宦官去打鬧,而是變成了一個喜歡讀書的人。他命令大學士把本朝諸祖宗的“實錄”抄出副本供他閱讀,又命令宦官在北京城內收買新出版的各種書籍,包括詩歌、論議、醫藥、劇本、小說等各個方面。 罷治水田 萬曆十四年三月,一次君臣召對中,因京師陰霾蔽空,皇帝決定減免一些稅賦,並認為或許最近開水田太過擾民,而致上天警示,應當停止,閣臣申時行委婉地說道:「京東地方,田地荒蕪,廢棄可惜,相應開墾。」皇帝復說道:「南方地下,北方地高。南地濕潤,北地鹼燥。且如去歲天旱,井泉都乾竭了。這水田怎能做得?」於是申時行頓時認為聖裁允當,拜首執行。 御史拿人 明朝遺民李長祥在“天問閣集”的“劉宮人傳”中也對萬曆皇帝有過高度評價,甚至認為萬曆皇帝比起東漢光武帝,唐太宗來,品德更在其上。 明末流離出宮的一個老宮女劉氏曾在萬曆年間任職。他與李長祥講述當年的事情「一天內官(太監)持朱筆寫的傳票給萬曆皇帝看,皇帝看完不說話,太監說:「連皇帝內侍的左右內官都容不下,還敢來捉拿。」皇帝沉默了一回,便回答說:「用朱票捉拿人是巡城御史的職責,怎麼能奪他權柄,阻礙他執法,況且你們一定是幹了些什麼壞事。這事朕不管,人就隨他捉拿吧。」這時候皇帝還不知道當時發生了什麼事。 後來李長祥覽神宗遺事,原來是當年有一人告內官於御史,御史不知道他已經進宮了,即出朱票拿人。手持朱票去捉人的也不是有經驗的人,直接走到午門去索問。一眾內官馬上就大怒並把票奪走,走到皇帝面前奏上此事,皇帝說的話就跟老宮女劉氏一模一樣,居然兩事能互相對證。 李長祥也不禁大加讚許:「嗚呼聖人哉,聖人哉......考當日所為,亦飾語耳,若神宗乃真有其實,雖唐虞三代之令主,何以加此。其能使海內家給人足,道不拾遺,夜不閉戶者四十八年,有以哉!」 怠政之谜 明神宗屍骨被發掘後,發現其駝背後左右腳短,但學者認為神宗生前並不適用。一說神宗生前從未走出過紫禁城,也不符史實,《明神宗實錄》均載,祭先皇陵、祭天、祈雨、祭孔、祭先農等重大儀式均由皇帝主持,且亦有參與騎馬、步行,均不見有載其殘頹之說,屍體上發現的殘缺應該是年老時造成的,而非先天疾病,且三十年不上朝的神宗,其實都有在內廷批奏摺、發令等,並非完全不事朝政。 中英交流 英國女王伊丽莎白一世在万历二十四年(1596年)给当时中国在位的神宗皇帝写了一封亲笔信,希望英中两国开展贸易往来以及在其他领域交流的愿望。同时还派使者约翰·纽伯莱出使明朝,将这封亲笔信递交给神宗。然而使者在途中遇难,伊丽莎白一世感到相當無奈,表示這件不幸的事情是她的终身遗憾。但是这封亲笔信却没有丢失,后来被大英博物馆收藏。 1986年,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李先念邀請英國女王伊莉莎白二世訪華,伊莉莎白二世決定將那封時隔390年的信作為贈禮送給中國國家主席李先念,伊莉莎白二世女王深情地說:“390年前那封信未能到達你們這個偉大而美麗的國度,今天終於由我本人平安地送到了,我為此感到由衷地自豪。” 伊丽莎白一世写给明朝萬曆帝的亲笔信内容如下: 家庭成员 妻妾 皇后 孝端显皇后王氏,皇后,谥曰孝端贞恪莊惠仁明媲天毓圣显皇后,合葬定陵,主祔庙。 孝靖皇后王氏,光宗朱常洛生母,初封恭妃,后进皇贵妃,崩,谥温肃端靖纯懿皇贵妃,葬天寿山。明熹宗谥曰孝靖温懿敬让贞慈参天胤圣皇太后,迁葬定陵,祀奉慈殿。 妃嬪 贵妃郑氏,九嬪之一。封贵妃,后进皇贵妃。薨,谥恭恪惠荣和靖皇贵妃,葬银泉山。南明弘光帝谥曰孝寧溫穆莊惠慈懿憲天裕聖太皇太后。 敬妃李氏,原为宫人,初封敬妃,后进皇贵妃。薨,谥恭順荣莊端靜皇贵妃,葬银泉山。南明永历帝谥曰孝敬恭順榮莊瑞靖敬天光聖太皇太后。 端妃周氏,九嬪之一。 端靖榮妃王氏,九嬪之一。 德嬪李氏,九嬪之一。崇祯二年薨。 榮嬪李氏,九嬪之一。天启六年薨。 慎嬪魏氏,九嬪之一。死于万历三十四年。 敬嬪邵氏,九嬪之一。万历三十四年薨。 順嬪张氏,九嬪之一。万历十六年(1588年)十二月,礼部题顺嫔张氏薨逝。 和嬪梁氏,九嬪之一。崇祯十六年薨。 宣懿昭妃刘氏,思宗尊为太妃。 宜妃楊氏 清惠順妃李氏:(?-1623年),万历三十二年(1604年)八月册封順妃。生有皇幼子朱常溥和皇幼女天台公主朱轩媺(皆早夭,次序不详)。天启三年薨逝,谥号清惠,袝葬银钱山恭顺荣-{zh-hans:莊; zh-hant:莊;}-端靖皇贵妃旁。 莊靖德妃許氏,原为宫人。 溫靜順妃常氏南山公常江的女儿。 僖妃王氏 悼嬪耿氏。万历十七年六月悼嫔耿氏薨。 侍御胡氏,未获正式册封 貴人郭氏 兄弟 宪怀太子朱翊鉽 靖悼王朱翊铃 潞简王朱翊镠 子女 子 光宗朱常洛(1582-1620,38岁),母孝靖皇太后王氏,继皇帝位一月后死去。 邠哀王朱常溆(1585年),甫生即死,母恭恪皇贵妃郑氏。 福王朱常洵(1586-1641,55岁),母恭恪皇贵妃郑氏,被李自成所杀,追尊明恭宗。 長子朱由崧,南明弘光帝,庙号安宗。 沅怀王朱常治(1587-1588),母恭恪皇贵妃郑氏,一歲殤。 瑞王朱常浩(1590-1644,54岁),母端妃周氏,被张献忠所杀。 惠王朱常潤(1594-1645,51岁),母敬妃李氏,南明时被清廷所杀。
徐枋(1622—1694):“神宗朝正当国家全盛。” 杜濬(1611年-1687年):“萬曆年間,……九州富庶無旌麾,揚州之域尤稀奇。。” 李邺嗣(1622—1680):“神宗全盛日,海内一愁无。尚及闻遗老,今犹哭鼎湖。” 汪琬(1624—1691):“琬尝追溯神宗之世,国家方承平无事。”“神宗德泽犹在人心。” 曾灿(1625—1688):“神宗乙巳年,中原边辅无烽烟。圣人御极贤者出,粟米流脂贯朽钱。” 陈维嵩(1625—1682):“先朝神宗御宇五十余载,六服休畅,被润泽而大丰美。” 吕留良(1629—1683):「生逢神廟間,貌古性亦淳。海宇忘兵革,冠佩何彬彬。當時不知好,今憶真天神。三十後少年,語之笑且嗔。」 魏世效(1659—?):“万历之四十六年,天下熙暤。当斯时也,物安其性,民安其业,濡染涵育,莫不知立身爱君之道。而敦庞之风,谦下之节,亦惟此时人能有之。” 朝鮮貢使李睟光(1563年—1628年):“巍功赫業五帝六,冠帶車書四海一。商周禮樂漢文物,鼓舞堯天歌舜日。”“聖主天地千年德,嗚呼!聖主天地千年德。” 朝鮮大臣朴淳:: “皇上年方十岁, 圣资英睿, 自四岁已能读书, 以方在谅阴, 未安于逐日视事, 故礼部奏, 惟每旬内三六九日视朝。 仍诣文华馆, 御经筵, 四书及《近思录》、《性理大全》, 皆毕读。 自近日, 始讲《左传》, 百司奏帖, 亲自历览, 取笔批之, 大小臣工, 莫不称庆。” 朝鮮使臣對萬曆皇帝執政前期的勤政是極為稱道的:“因聞皇上講學之勤,三六九日,則無不視朝,其餘日則雖寒暑之極,不輟經筵。四書則方講孟子,綱目至於唐紀,日出坐殿,則講官立講。講迄,各陳時務。又書額字,書敬畏二字以賜閣老,又以責難陳善四字,賜經筵官,以正己率屬四字,賜六部尚書,虛心好問,而 聖學日進於高明。下懷盡達,而庶政無不修,至午乃罷,仍賜宴於講臣,寵禮優渥雲。嗚呼!聖年才至十二,而君德已著如此。若於後日長進不已,則四海萬姓之得受其福者。” 《宣祖實錄》:“今皇帝沖年卽位, 資質英明, 時無過誤, 朝野無事, 人情似有喜悅之意。” 成书于清初的小说《樵史通俗演义》开篇说:“传至万历,不要说别的好处,只说柴米油盐鸡鹅鱼肉诸般食用之类,哪一件不贱?假如数口之家,每日大鱼大肉,所费不过二三钱,这是极算丰富的了。还有那小户人家,肩挑步担的,每日赚得二三十文,就可过得一日了。到晚还要吃些酒,醉醺醺说笑话,唱吴歌,听说书,冬天烘火夏乘凉,百般玩耍。那时节大家小户好不快活,南北两京十三省皆然。皇帝不常常坐朝,大小官员都上本激聒,也不震怒。人都说神宗皇帝,真是个尧舜了。一时贤想如张居正,去位后有申时行、王锡爵,一班儿肯做事又不生事,有权柄又不弄权柄的,坐镇太平。至今父老说到那时节,好不感叹思慕。” 《乱离见闻录》作者陈舜回憶说:“予生萬曆四十六年戊午八月廿六日卯時,父母俱廿三歲,時丁昇平,四方樂利,又家海角,魚米之鄉。鬥米錢未二十,斤魚錢一二,檳榔十顆錢二文,著十束錢一文,斤肉,只鴨錢六七文,鬥鹽錢三文,百般平易。窮者幸托安生,差徭省,賦役輕,石米歲輸千錢。每年兩熟,耕者鼓腹,士好詞章,工賈九流熙熙自適,何樂如之。” 成书于天启四年的小说《警世通言》,第三十二章說:“自永樂爺九傳至於萬曆爺,此乃我朝第十一代的天子了。這位天子,聰明神武,德福兼全,十歲登基,在位四十八年,削平了三處寇亂。那三處?日本關白平秀吉,西夏承恩,播州楊應龍。平秀吉侵犯朝鮮,承恩、楊應龍是土官謀叛,先後削平。遠夷莫不畏服,爭來朝貢。真個是:一人有慶民安樂,四海無虞國太平。” 成书于萬曆四十七年的《萬曆野獲編》,編輯小引說:“今上御極已垂五十年。德符幸生堯舜之世,雖果處菰蘆,然詠歌太平,無非聖朝佳話。間有稍關時事者,其涇渭自明,藿食者但能粗憶梗概而已。” 清世祖(1643-1661):“當明之初,取民有制,休養生息。萬曆年間,海內殷富,家給人足。天啟,崇禎之世,因兵增餉,加派繁興,貪吏綠以為奸,民不堪命,國祚隨之,良足深鑒。” 崔瑞德《剑桥中国明代史》:万历皇帝聪明而敏锐;他自称早慧似乎是有根据的。他博览群书;甚至在他最后的日子里,在他已深居宫廷几十年,并已完全和他的官吏们疏远了时,按照他时代的标准,他仍然博闻广识。 负面 《明史·神宗本紀》:“贊曰:神宗沖齡踐阼,江陵秉政,綜核名實,國勢幾於富強。繼乃因循牽制,晏處深宮,綱紀廢弛,君臣否隔。於是小人好權趨利者馳騖追逐,與名節之士為仇讎,門戶紛然角立。馴至悊、愍,邪黨滋蔓。在廷正類無深識遠慮以折其機牙,而不勝忿激,交相攻訐。以致人主蓄疑,賢奸雜用,潰敗決裂,不可振救。故論者謂明之亡,實亡於神宗,豈不諒歟。”“神皇乘運,豫大豐亨,征徭既繁,百工叢脞,揆厥亂源,所自來爾。” 趙翼《廿二史劄記·萬曆中礦稅之害》:“論者謂明之亡,不亡於崇禎而亡於萬曆。” 谷應泰《明史紀事本末·第六十五卷礦稅之弊》:“神宗奕葉昇平,邊圉封貢,海內乂安,家給人足...逮至萬曆二十四年,張位主謀,仲春建策,而礦稅始起...當斯時也,瓦解土崩,民流政散,其不亡者幸耳” 清高宗在《明長陵神功聖德碑》則道:“明之亡非亡於流寇,而亡於神宗之荒唐,及天啟時閹宦之專橫,大臣志在祿位金錢,百官專務鑽營阿諛。及思宗即位,逆閹雖誅,而天下之勢,已如河決不可復塞,魚爛不可復收矣。而又苛察太甚,人懷自免之心。小民疾苦而無告,故相聚為盜,闖賊乘之,而明社遂屋。嗚呼!有天下者,可不知所戒懼哉?” 宋浚吉: “不怨暗君, 天啓皇帝不可怨之君, 而萬曆皇帝以初年英豪之主, 臨御四十年, 未嘗引接臣僚, 此可爲戒者也。” 黃仁宇在《萬曆十五年》一書將萬曆皇帝的荒怠,聯繫到萬曆皇帝與文官群體在“立儲之爭”觀念上的對抗。怠政則是萬曆皇帝對文官集團的報復。黃仁宇說:「他(即萬曆皇帝)身上的巨大變化發生在什麼時候,沒有人可以做出確切的答復。但是追溯皇位繼承問題的發生,以及一連串使皇帝感到大為不快的問題的出現,那麼1587年丁亥,即萬曆十五年,可以作為一條界線。這一年表面上並無重大的動蕩,但是對本朝的歷史卻有它特別重要之處。」在《萬曆十五年》文末總結,「1587年,是為萬曆15年,歲次丁亥,表面上似乎是四海昇平,無事可記,實際上我們的大明帝國卻已經走到了它發展的盡頭。在這個時候,皇帝的勵精圖治或者晏安耽樂,首輔的獨裁或者調和,高級將領的富於創造或者習於苟安,文官的廉潔奉公或者貪污舞弊,思想家的極端進步或者絕對保守,最後的結果,都是無分善惡,統統不能在事實上取得有意義的發展。因此我們的故事只好在這裡作悲劇性的結束。萬曆丁亥年的年鑑,是為歷史上一部失敗的總記錄」。 其他 在黄仁宇等的著作中也表达出中国明代中后期,皇帝只是一个牌位,而事实上万历的个人行为对基层的国家的习惯轨迹并无大的影响。 軼事 賢臣為寶,珠玉何益 萬曆元年十月八日,是日講的日子,朱翊鈞在文華殿聽張居正進講《帝鑑圖說》。當張居正講到宋仁宗不喜珠飾,值得效法時,朱翊鈞立即表示同感:“賢臣才是寶,珠玉又有何益!”張居正接著說:“聖明的君主貴五穀而賤珠玉,五穀可以養人,而金玉飢不可食,寒不可衣,《書經》稱不作無益害有益,不貴異物賤用物,道理也就在這裡。”“是啊!宮裡的人喜歡裝飾,我在年賜時每每節省,宮人們都有意見,我說國庫的積蓄又有多少呢?”朱翊鈞又回答說。張居正便誇獎道“皇上能這樣說,真是社稷生靈的福氣啊!”當時朱翊鈞才不過十歲。 少年老成 萬曆二年,朝鮮使臣許篈、趙憲前來朝貢。許篈在其前往中國記錄見聞的《朝天記》對年幼的萬曆天子的形象進行了描寫,記載其「聲甚清朗」「天威甚邇,龍顏壯大,語聲鏗然,(我)不勝歡欣之極」同行的另一位使臣趙憲則更生動地記錄地在《朝天日記》道「上(萬曆皇帝)年僅十二歲,而注視別人時十分老成,端坐在龍椅上也不曾搖動,並不會叫太監內臣傳達他的旨意,反而是親自對臣工下聖諭,而聲音玉質淵秀,金聲清暢。(我)一聽到年幼天子的聲音,就感動起來,對以後天下太平萬歲的希望,也更加愈切了。」,而趙憲甚至把年幼的萬曆天子與其父明穆宗作比較,卻指出其父上朝時精神不集中、時常東張西望,而且聲音微弱,需要宦官再去大聲宣旨,儀態形像不佳。 喜好讀書 自從張居正去世以後,萬曆終於能擺脫出翰林學士的羈絆;而自從他成為父親以來,李太后也不再管他的生活。但是,皇帝自幼聰惠,在這個時候確實已經成年了,他已經不再有興趣和小宦官去打鬧,而是變成了一個喜歡讀書的人。他命令大學士把本朝諸祖宗的“實錄”抄出副本供他閱讀,又命令宦官在北京城內收買新出版的各種書籍,包括詩歌、論議、醫藥、劇本、小說等各個方面。 罷治水田 萬曆十四年三月,一次君臣召對中,因京師陰霾蔽空,皇帝決定減免一些稅賦,並認為或許最近開水田太過擾民,而致上天警示,應當停止,閣臣申時行委婉地說道:「京東地方,田地荒蕪,廢棄可惜,相應開墾。」皇帝復說道:「南方地下,北方地高。南地濕潤,北地鹼燥。且如去歲天旱,井泉都乾竭了。這水田怎能做得?」於是申時行頓時認為聖裁允當,拜首執行。 御史拿人 明朝遺民李長祥在“天問閣集”的“劉宮人傳”中也對萬曆皇帝有過高度評價,甚至認為萬曆皇帝比起東漢光武帝,唐太宗來,品德更在其上。 明末流離出宮的一個老宮女劉氏曾在萬曆年間任職。他與李長祥講述當年的事情「一天內官(太監)持朱筆寫的傳票給萬曆皇帝看,皇帝看完不說話,太監說:「連皇帝內侍的左右內官都容不下,還敢來捉拿。」皇帝沉默了一回,便回答說:「用朱票捉拿人是巡城御史的職責,怎麼能奪他權柄,阻礙他執法,況且你們一定是幹了些什麼壞事。這事朕不管,人就隨他捉拿吧。」這時候皇帝還不知道當時發生了什麼事。 後來李長祥覽神宗遺事,原來是當年有一人告內官於御史,御史不知道他已經進宮了,即出朱票拿人。手持朱票去捉人的也不是有經驗的人,直接走到午門去索問。一眾內官馬上就大怒並把票奪走,走到皇帝面前奏上此事,皇帝說的話就跟老宮女劉氏一模一樣,居然兩事能互相對證。 李長祥也不禁大加讚許:「嗚呼聖人哉,聖人哉......考當日所為,亦飾語耳,若神宗乃真有其實,雖唐虞三代之令主,何以加此。其能使海內家給人足,道不拾遺,夜不閉戶者四十八年,有以哉!」 怠政之谜 明神宗屍骨被發掘後,發現其駝背後左右腳短,但學者認為神宗生前並不適用。一說神宗生前從未走出過紫禁城,也不符史實,《明神宗實錄》均載,祭先皇陵、祭天、祈雨、祭孔、祭先農等重大儀式均由皇帝主持,且亦有參與騎馬、步行,均不見有載其殘頹之說,屍體上發現的殘缺應該是年老時造成的,而非先天疾病,且三十年不上朝的神宗,其實都有在內廷批奏摺、發令等,並非完全不事朝政。 中英交流 英國女王伊丽莎白一世在万历二十四年(1596年)给当时中国在位的神宗皇帝写了一封亲笔信,希望英中两国开展贸易往来以及在其他领域交流的愿望。同时还派使者约翰·纽伯莱出使明朝,将这封亲笔信递交给神宗。然而使者在途中遇难,伊丽莎白一世感到相當無奈,表示這件不幸的事情是她的终身遗憾。但是这封亲笔信却没有丢失,后来被大英博物馆收藏。 1986年,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李先念邀請英國女王伊莉莎白二世訪華,伊莉莎白二世決定將那封時隔390年的信作為贈禮送給中國國家主席李先念,伊莉莎白二世女王深情地說:“390年前那封信未能到達你們這個偉大而美麗的國度,今天終於由我本人平安地送到了,我為此感到由衷地自豪。” 伊丽莎白一世写给明朝萬曆帝的亲笔信内容如下: 家庭成员 妻妾 皇后 孝端显皇后王氏,皇后,谥曰孝端贞恪莊惠仁明媲天毓圣显皇后,合葬定陵,主祔庙。 孝靖皇后王氏,光宗朱常洛生母,初封恭妃,后进皇贵妃,崩,谥温肃端靖纯懿皇贵妃,葬天寿山。明熹宗谥曰孝靖温懿敬让贞慈参天胤圣皇太后,迁葬定陵,祀奉慈殿。 妃嬪 贵妃郑氏,九嬪之一。封贵妃,后进皇贵妃。薨,谥恭恪惠荣和靖皇贵妃,葬银泉山。南明弘光帝谥曰孝寧溫穆莊惠慈懿憲天裕聖太皇太后。 敬妃李氏,原为宫人,初封敬妃,后进皇贵妃。薨,谥恭順荣莊端靜皇贵妃,葬银泉山。南明永历帝谥曰孝敬恭順榮莊瑞靖敬天光聖太皇太后。 端妃周氏,九嬪之一。 端靖榮妃王氏,九嬪之一。 德嬪李氏,九嬪之一。崇祯二年薨。 榮嬪李氏,九嬪之一。天启六年薨。 慎嬪魏氏,九嬪之一。死于万历三十四年。 敬嬪邵氏,九嬪之一。万历三十四年薨。 順嬪张氏,九嬪之一。万历十六年(1588年)十二月,礼部题顺嫔张氏薨逝。 和嬪梁氏,九嬪之一。崇祯十六年薨。 宣懿昭妃刘氏,思宗尊为太妃。 宜妃楊氏 清惠順妃李氏:(?-1623年),万历三十二年(1604年)八月册封順妃。生有皇幼子朱常溥和皇幼女天台公主朱轩媺(皆早夭,次序不详)。天启三年薨逝,谥号清惠,袝葬银钱山恭顺荣-{zh-hans:莊;
历史 梅县地区历史悠久,在新石器时代梅县地区就已经有人类在此居住,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以来,在梅县地区几十处地方发现了新石器时代遗址,并出土了一批石器和陶器。 南朝齐置程乡县,析海阳县置;南汉时,属敬州,为敬州州治,北宋开宝四年(971年),敬州改称梅州,仍为州治。明朝洪武二年,梅州废,属潮州府。清朝雍正十一年(1733年),程乡县升为嘉应直隶州;民国元年(1912年)改梅县。 1979年3月,梅县所辖梅州镇由区级升格为县级称梅州市。1983年6月,县级梅州市与梅县合并改为梅县市。1988年1月,广东实行市管县体制,梅县地区改设地级梅州市,梅县市分析梅县和梅江区,属于梅州市管辖。 2013年12月8日,撤销“梅县”,从此梅县结束了县治,并同时设立“梅州市梅县区”。并将梅县城区(华侨城、梅县新城)并入梅州城区;将城建、土地、城乡规划、社会经济划归梅州市直相关职能部门管理编制(简称“多规合一”),实现由县域经济单位向城区单位转型;其余不变。 地理 梅县区位于梅州市中东部,东北与龙岩上杭县、永定区接壤,环接梅州梅江区,东邻梅州大埔县,西界梅州兴宁市,南连梅州丰顺县,北接梅州平远县、蕉岭县。东西宽70公里,南北长110公里,地处闽粤赣3省之要冲。 山地为主,中部为梅州盆地,梅江下游为谷地。 行政区划 下辖17个镇: 。 人口 根據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數據,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時,梅縣區常住人口556735人,梅縣區户籍人口618685人。 交通 铁路:广梅汕铁路、梅坎铁路、梅汕高铁
煤炭资源较丰富,为广东省煤炭基地之一。 工业有电力、机械、化工等部门。 2021年梅縣區地區生產總值237.71億元,同比增長6.2%。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59.52億元,同比增長5.7%,對地區生產總值增長的貢獻率為23.1%;第二產業增加值79.34億元,同比增長5.6%,對地區生產總值增長的貢獻率為30.9%;第三產業增加值98.85億元,同比增長6.9%,對地區生產總值增長的貢獻率為46.0%。三次產業結構比為:25.0:33.4:41.6。人均地區生產總值42677元,同比增長5.9%。 知名人物 叶剑英 曾憲梓 張活游 潘植我 曾敏興 名胜古迹 城东千佛塔 城南灵光寺 松口元魁塔
每场篮板球(),篮球队员的平均每场篮板球的记录 RPG (葉佩雯專輯),香港歌手葉佩雯於1999年發行的專輯 RPG (單曲),日本樂隊SEKAI
每场篮板球(),篮球队员的平均每场篮板球的记录 RPG (葉佩雯專輯),香港歌手葉佩雯於1999年發行的專輯 RPG (單曲),日本樂隊SEKAI NO OWARI於2013年發行的單曲 RPG,本名張活寧,台灣台南出身的饒舌歌手
第十七章 自行镇定和适应环境的系统 第十八章 误差的控制 参考文献 引用 来源 书籍 钱学森.《工程控制论》. 科学出版社,1980年. Tsien, H.S.Engineering Cybernetics, McGraw Hill, 1954. Tsien, H.S. Technische Kybernetik, Übersetzt von Dr. H. Kaltenecker, Berliner Union Stuttgart, 1957. ТЕХНИЧЕСКАЯ
H.S. Technische Kybernetik, Übersetzt von Dr. H. Kaltenecker, Berliner Union Stuttgart, 1957. ТЕХНИЧЕСКАЯ КИБЕРНЕТИКА. 参见 钱学森 系统科学 系统工程 钱学森 控制论
(IR)、商用(CPL)、航线运输 (ATPL),等四种;按航空器类型分一般有定翼機(飞机)、旋翼机(包括直升机和自转旋翼机)、滑翔机、轻于空气航空器(包括气球和飞艇)。由于各国民用航空当局的规定不尽相同,所以航空器驾驶员执照或合格证的类型上还有很大差异。戰鬥機飛行員要能承受高速迴轉時的高G力,因此平時需要許多體能訓練來保持良好的體能。為了確保飛航安全,民用航空器飛行員每年需通過較一般人嚴格的健康檢查以及考核,方能繼續持有飛行員執照。未来20年全球航空公司需招募63.5万名新飞行员,来执飞数量创纪录的飞机。 参考文献 外部链接 参见
(ATPL),等四种;按航空器类型分一般有定翼機(飞机)、旋翼机(包括直升机和自转旋翼机)、滑翔机、轻于空气航空器(包括气球和飞艇)。由于各国民用航空当局的规定不尽相同,所以航空器驾驶员执照或合格证的类型上还有很大差异。戰鬥機飛行員要能承受高速迴轉時的高G力,因此平時需要許多體能訓練來保持良好的體能。為了確保飛航安全,民用航空器飛行員每年需通過較一般人嚴格的健康檢查以及考核,方能繼續持有飛行員執照。未来20年全球航空公司需招募63.5万名新飞行员,来执飞数量创纪录的飞机。 参考文献 外部链接 参见 王牌飞行员
欧洲最早从事空运的国家有芬兰、法国、德国、荷兰和英国。 荷蘭皇家航空是今天世界上最老的、依然以它原名运行的航空公司,它于1919年成立。它的第一次飞行是1920年把两个英国人从阿姆斯特丹飞到伦敦希斯罗机场。与欧洲当时的其它大航空公司一样荷兰皇家航空一开始的发展主要是通过连接远处殖民地的服务。但是荷兰帝国丧失了其殖民地后荷兰皇家航空的境遇不良,因为荷兰是一个小国家,只有很少潛在的旅客,因此它主要依靠转机的旅客来维持其营业。荷兰皇家航空是第一个使用枢纽系统来达到简易转机。 1919年法国开始与摩洛哥的空邮服务,1927年这个服务被私有化,公司命名为空邮公司(),它获得了许多资本,成为一个重要国际航空公司。1933年该公司破产,被国有化,与数个其它航空公司合并为法國航空。 1923年9月12日在赫尔辛基包机公司成立,它是芬兰航空的前身,是世界上至今为止依然运行的最老的航空公司之一。公司使用的最早的飞机是一架荣克F13,于1924年3月14日交货,最早的飞行是1924年3月20日从赫尔辛基赴爱沙尼亚首都塔林。 1926年德国汉莎航空成立,与当时其它大多数航空公司不同的是汉莎航空成为欧洲外的一个大投资者,它向巴西航空和哥伦比亚航空投资。德国的航空公司使用的荣克、多尼尔和福克飞机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德国空运的顶峰是1930年代中,当时纳粹宣传部部长批准开始商业齊柏林飛船服务。这些巨大的飞艇成为工业能力的象征。但是它们使用易燃的氢气造成安全问题,最后导致1937年興登堡號飛船的空难。 1919年8月25日英国公司飞机运输和旅行公司()开始伦敦至巴黎之间的服务,这是世界上第一个国际性班机。英国此时最重要的航空公司是帝国航空公司,1939年改名为英国海外航空。帝国航空使用巨大的汉德利-佩季双翼飞机在伦敦、中东和印度之间飞行:由貝都因人在鲁卜哈利沙漠中修理的帝国航空飞机是大英帝国时期遗留下来的图片中最著名的一張。 放松管制 1990年代初欧洲联盟对航空业放松管制对航空业有很大的影响。航班的距离缩短,易捷航空和瑞安航空对传统国家航空公司造成了巨大的竞争。 这些国有航空公司本身也私有化,比如爱尔兰航空和英国航空。一些航空公司如意大利航空2008年初受到油价上涨的冲击。 拉丁美洲航空公司 拉丁美洲最早拥有航空班机的公司有智利的智利国家航空、哥伦比亚的哥伦比亚航空、墨西哥的墨西哥国际航空、巴西的巴西航空和中美洲国家(洪都拉斯、萨尔瓦多、哥斯达黎加、危地马拉和尼加拉瓜)合作成立的中美洲航空集团。这些航空公司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就已开始营业。 墨西哥国际航空于1934年成立,一开始命名为。其它地区性航空公司如阿根廷航空公司类似。所有这些航空公司依然在运行。 近年来拉丁美洲的空运市场发展迅速。 这些航空公司为它们国内航空飞行服务,同时也连接拉丁美洲各国以及飞往北美洲、欧洲、大洋洲、非洲和亚洲。 只有智利国家航空以智利为中心外还在秘鲁、厄瓜多尔、阿根廷和多米尼加有海外分公司。 拉丁美洲的空运枢纽有巴西的聖保羅、哥伦比亚的波哥大、秘鲁的利马、墨西哥的墨西哥城、阿根廷的布宜诺斯艾利斯和智利的圣地亚哥。 亚洲航空公司 一些最早从事空运的亚洲国家和地区包括马来西亚、臺灣、印度、印度尼西亚、中國大陆、日本和菲律宾等。 1929年开始营业的中国航空是由当时的中华民国政府与美国柯蒂斯-莱特公司合资成立,当年10月份开通上海至汉口航班。从1929年至1936年间,中航公司飞行5538974英里,载运了838.271磅邮件和46404名旅客。1937年卢沟桥事变后,中航一度停航直到1938年复航。在整个民国时期中航和央航(前身为1932年由中德合资成立的欧亚航空公司)为中国的两大航空公司。1949年两航事件后中国航空成为中国民航在香港的子公司,一度停止业务,直到1978年改革开放后,经营中国民航在海外的票务代理,并设立中航浙江航空公司运营浙江航线。2002年与中国国际航空和西南航空合并成立中国航空集团。 昭和4年(1929年)日本航空输送株式会社成立,运营主要的日本国内航线和日本的租界所在地的中国大陆航线。1938年11月7日,日本航空输送株式会社在临时股东大会上决定和新成立的大日本航空统合。运营日本国内线的日本航空輸送研究所、日本海航空株式会社、東京航空株式会社和安藤飛行研究所也在同一时间停止运营,日本的航空公司统一于大日本航空。大日本航空以东京羽田机场为基地,福冈、京城(首尔)和台北亦为其重要焦点机场。 最早开始有空运企业的亚洲国家之一是菲律宾。1941年2月26日菲律賓航空成立,它是亚洲历史历史最悠久的依然以其原名运行的航空公司。该航空公司由一群当时在菲律宾的商务人士举办,其第一次飞行从当年3月15日开始的马尼拉和碧瑶市之间的每日航班。后来它又开始使用比较大的飞机如道格拉斯DC-3等。日本航空的第一架飞机(一架DC-3)是从菲律宾航空租来的。1946年7月31日一架被菲律宾航空租借的道格拉斯DC-4运载40名美国人从马尼拉尼尔森机场经關島、威克島、约翰斯顿环礁和夏威夷檀香山赴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奥克兰,成为第一个跨越太平洋的亚洲航空公司。同年12月该公司开始马尼拉和旧金山之间的航班,1946年该航空公司也成为菲律宾的國家航空公司。 另一个起步早的航空公司是印度航空,它于1932年以“塔塔航空”为名成立,是当时印度工业家贾姆谢特吉·塔塔的企业(今天的塔塔集团)的一个分部。1932年10月15日塔塔本人飞一架小型单引擎飞机为帝国航空将邮件从卡拉奇经艾哈迈达巴德传递到孟买。此后一名英國皇家空軍继续将该飞机飞到钦奈。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许多新成立的国家航空公司将它们的飞机转为军用,因此在亚洲民用航空基本停止。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印度恢复民用航空,1946年7月29日塔塔航空成为一个部分国有企业,并改名为印度航空。印度独立后政府占有该航空公司49%的股份。该航空公司拥有从印度飞行国际航班的权益,并是印度的国家航空公司。 印度的邻国也很快就开始从事民用航空了,巴基斯坦国际航空公司(原名东方航空)和國泰航空於1946年成立 星、馬的馬航和新航於1947年成立,嘉魯達印尼航空於1949年成立,日本航空於1951年成立,中華航空於1959年成立,大韓航空於1962年成立。 管制制度 国家性 许多国家拥有国有的航空公司。国家对完全私有的航空公司有一系列经济、政治和安全措施方面的管理制度。比如政府经常介入航空公司工会活动来保障不同地区间旅客、邮件和货物运输的通顺和安全措施。 美国和澳大利亚,在一定程度上巴西、墨西哥、英国和日本对其国内的航空公司的管制放松。过去这些政府对航空公司规定机票价格、制定航线以及规定其它运行必须。管制放松后航空公司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自己与各机场商议运行条件,可以比较简便地进入或者退出航线,以及按照市场需要取消或者增添航班。 在一个管制放松的市场中新航空公司进入市场的门槛比较低。比如美国已有上百家航空公司成立(一些仅运行了很短时间)。这导致市场内的竞争压力提高,平均在美国机票价格下跌了20%,这为传统的航空公司造成了巨大的压力。其结果是一个管制放松的市场对于大多数航空公司来说不容易,这些因素导致一些大航空公司和一些起步弱的新航空公司退出市场。 国际性 国际民航组织等组织设立全球性的安全和其它重要问题标准。大多数国际航空是由国家间的双边条约管制的,这些条约指明特别航空公司飞行特别航线。这些条约的前例是美国和英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签署的百慕大条约,条约中指出跨大西洋飞行使用得着机场,并给予条约国指明飞行这些航线的航空公司。 双边条约基于航權,其中包括一组交通权,包括从飞跃一个国家的领空的权利至宰一个国家内提供国内飞行的权利。大多数条约允许一个航空公司从它们的本国飞往另一个国家的目标机场,一些还包括继续飞往一个第三国或者携国际旅客飞往目标国内的另一个目标机场的权利。 1990年代里开放天空协约越来越普及。这些协约取代了国家政府大多数的管理权,把国际航线开放给更多的竞争。尤其欧洲联盟的航空公司比美国的航空公司处于劣境,因此比较反对开放天空。 经济考虑 在历史上航空公司往往依靠国家补偿而得以生存。在其120年的历史中航空公司总的来说是亏本。国家补偿也包括对飞机研制和制造上的补偿。 支持这个做法的人以外部性作为理由,认为通过全球化流动性的提高所带来的经济增长远远抵消了对航空业的补偿所带来的微观损失,因此这个补偿是有理由的。在相当大程度上空运和铁路一样被看作是战略性的运输方式,因此在政治界里共识认为政府对航空业要进行高度管制和调节。在世界上大多数地区航空业和铁路均获得公共补偿。 虽然许多国家依然维持国有或者半国有的航空公司,但是今天许多大航空公司是私有的,因此它们的操作是按照微经济提高股东盈利的原则进行的。 机票收入 航空公司试图通过定价它们的机票来获得最大的盈利。随着时间的发展机票定价越来越复杂,今天主要是通过电脑收益管理系统来定价的。 由于确定航班和保持盈利非常复杂,因此知道内幕的旅客可以钻很多空子。为了补偿这些空子带来的损失航空公司必须不断修改其价格弥补这些损失。 大多数航空公司使用不同的价格来同时向不同顾客出售不同价格的机票,这实际上是一种价格歧视。影响票价的因素包括离起飞的日子数、已经定票的百分比、估计的需求量、竞争对手的价格、飞行的日期和时间。 另一个使得价格计算复杂的因素是所谓的起点终点控制。比如有人买票花200澳元从墨尔本去悉尼的话,他可能与另一名乘同一飞机花1400澳元从墨尔本经悉尼去洛杉矶的旅客竞争。航空公司是应该把机票卖给乘远程的旅客呢,还是应该卖给乘近程的旅客,并希望会有一名旅客愿意花1300澳元从悉尼飞往洛杉矶。航空公司每日要做许多这样的决定。 1970年代末,现代电脑订票系统的出现为航空公司进行成本收益分析带来了巨大的便利,在一些情况下获得了几乎完美的价格歧视。 为了比竞争对手更加廉价,航空公司之间甚至爆发价格战。通过电脑,新价格可以很快发表到航空公司的销售频道上。 这些价格现象一般出现在传统航空公司中比较多,廉价航空公司一般提供固定的和简单的价格结构,有时每班飛机的价格不同。 在一定程度上电脑也使得航空公司能够预言在预订之后会有多少乘客真的会飞。这使得航空公司可以超额订票来补偿实际上没有飞的乘客,而同时又不会让付钱的旅客得不到座位。 运行成本 全服务航空公司需要比较高的运行和固定成本来维持其空中服务:劳工、燃料、飞机、引擎、部件、信息处理服务和网络、机场设施、机场处理服务、销售、饮食、训练、航空保险等。因此大部分机票收入都被用来支付许多外部服务企业或者内部的支付了。 此外航空公司也常被用来当作收税人,但是通过一些国家之间的条约航空燃料是免税的。机票中还包括一系列航空公司无法决定的费用、税务和费用等。这些钱被交给不同的服务设施或者交给国家。航空公司还有执行政府管制的义务。比如在国际航线上航空公司必须将没有适当证件的乘客遣返他们出发的国家。 从1992年至1996年的分析显示在空运中航空公司是所有公司中盈利最低的,虽然航空公司通过销售机票为这些公司收费。航空公司的盈利为6%的投资,机场为10%,服务公司为10-13%,飞机出租商为15%,飞机生产商为16%,货运公司30%以上。 其结果是在美国和一些其它地区许多航空公司破产。目前在美国,美國航空、聯合航空和西北航空全部处于《美国破产法》第十一章破产保护状态下。
放松管制 1990年代初欧洲联盟对航空业放松管制对航空业有很大的影响。航班的距离缩短,易捷航空和瑞安航空对传统国家航空公司造成了巨大的竞争。 这些国有航空公司本身也私有化,比如爱尔兰航空和英国航空。一些航空公司如意大利航空2008年初受到油价上涨的冲击。 拉丁美洲航空公司 拉丁美洲最早拥有航空班机的公司有智利的智利国家航空、哥伦比亚的哥伦比亚航空、墨西哥的墨西哥国际航空、巴西的巴西航空和中美洲国家(洪都拉斯、萨尔瓦多、哥斯达黎加、危地马拉和尼加拉瓜)合作成立的中美洲航空集团。这些航空公司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就已开始营业。 墨西哥国际航空于1934年成立,一开始命名为。其它地区性航空公司如阿根廷航空公司类似。所有这些航空公司依然在运行。 近年来拉丁美洲的空运市场发展迅速。 这些航空公司为它们国内航空飞行服务,同时也连接拉丁美洲各国以及飞往北美洲、欧洲、大洋洲、非洲和亚洲。 只有智利国家航空以智利为中心外还在秘鲁、厄瓜多尔、阿根廷和多米尼加有海外分公司。 拉丁美洲的空运枢纽有巴西的聖保羅、哥伦比亚的波哥大、秘鲁的利马、墨西哥的墨西哥城、阿根廷的布宜诺斯艾利斯和智利的圣地亚哥。 亚洲航空公司 一些最早从事空运的亚洲国家和地区包括马来西亚、臺灣、印度、印度尼西亚、中國大陆、日本和菲律宾等。 1929年开始营业的中国航空是由当时的中华民国政府与美国柯蒂斯-莱特公司合资成立,当年10月份开通上海至汉口航班。从1929年至1936年间,中航公司飞行5538974英里,载运了838.271磅邮件和46404名旅客。1937年卢沟桥事变后,中航一度停航直到1938年复航。在整个民国时期中航和央航(前身为1932年由中德合资成立的欧亚航空公司)为中国的两大航空公司。1949年两航事件后中国航空成为中国民航在香港的子公司,一度停止业务,直到1978年改革开放后,经营中国民航在海外的票务代理,并设立中航浙江航空公司运营浙江航线。2002年与中国国际航空和西南航空合并成立中国航空集团。 昭和4年(1929年)日本航空输送株式会社成立,运营主要的日本国内航线和日本的租界所在地的中国大陆航线。1938年11月7日,日本航空输送株式会社在临时股东大会上决定和新成立的大日本航空统合。运营日本国内线的日本航空輸送研究所、日本海航空株式会社、東京航空株式会社和安藤飛行研究所也在同一时间停止运营,日本的航空公司统一于大日本航空。大日本航空以东京羽田机场为基地,福冈、京城(首尔)和台北亦为其重要焦点机场。 最早开始有空运企业的亚洲国家之一是菲律宾。1941年2月26日菲律賓航空成立,它是亚洲历史历史最悠久的依然以其原名运行的航空公司。该航空公司由一群当时在菲律宾的商务人士举办,其第一次飞行从当年3月15日开始的马尼拉和碧瑶市之间的每日航班。后来它又开始使用比较大的飞机如道格拉斯DC-3等。日本航空的第一架飞机(一架DC-3)是从菲律宾航空租来的。1946年7月31日一架被菲律宾航空租借的道格拉斯DC-4运载40名美国人从马尼拉尼尔森机场经關島、威克島、约翰斯顿环礁和夏威夷檀香山赴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奥克兰,成为第一个跨越太平洋的亚洲航空公司。同年12月该公司开始马尼拉和旧金山之间的航班,1946年该航空公司也成为菲律宾的國家航空公司。 另一个起步早的航空公司是印度航空,它于1932年以“塔塔航空”为名成立,是当时印度工业家贾姆谢特吉·塔塔的企业(今天的塔塔集团)的一个分部。1932年10月15日塔塔本人飞一架小型单引擎飞机为帝国航空将邮件从卡拉奇经艾哈迈达巴德传递到孟买。此后一名英國皇家空軍继续将该飞机飞到钦奈。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许多新成立的国家航空公司将它们的飞机转为军用,因此在亚洲民用航空基本停止。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印度恢复民用航空,1946年7月29日塔塔航空成为一个部分国有企业,并改名为印度航空。印度独立后政府占有该航空公司49%的股份。该航空公司拥有从印度飞行国际航班的权益,并是印度的国家航空公司。 印度的邻国也很快就开始从事民用航空了,巴基斯坦国际航空公司(原名东方航空)和國泰航空於1946年成立 星、馬的馬航和新航於1947年成立,嘉魯達印尼航空於1949年成立,日本航空於1951年成立,中華航空於1959年成立,大韓航空於1962年成立。 管制制度 国家性 许多国家拥有国有的航空公司。国家对完全私有的航空公司有一系列经济、政治和安全措施方面的管理制度。比如政府经常介入航空公司工会活动来保障不同地区间旅客、邮件和货物运输的通顺和安全措施。 美国和澳大利亚,在一定程度上巴西、墨西哥、英国和日本对其国内的航空公司的管制放松。过去这些政府对航空公司规定机票价格、制定航线以及规定其它运行必须。管制放松后航空公司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自己与各机场商议运行条件,可以比较简便地进入或者退出航线,以及按照市场需要取消或者增添航班。 在一个管制放松的市场中新航空公司进入市场的门槛比较低。比如美国已有上百家航空公司成立(一些仅运行了很短时间)。这导致市场内的竞争压力提高,平均在美国机票价格下跌了20%,这为传统的航空公司造成了巨大的压力。其结果是一个管制放松的市场对于大多数航空公司来说不容易,这些因素导致一些大航空公司和一些起步弱的新航空公司退出市场。 国际性 国际民航组织等组织设立全球性的安全和其它重要问题标准。大多数国际航空是由国家间的双边条约管制的,这些条约指明特别航空公司飞行特别航线。这些条约的前例是美国和英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签署的百慕大条约,条约中指出跨大西洋飞行使用得着机场,并给予条约国指明飞行这些航线的航空公司。 双边条约基于航權,其中包括一组交通权,包括从飞跃一个国家的领空的权利至宰一个国家内提供国内飞行的权利。大多数条约允许一个航空公司从它们的本国飞往另一个国家的目标机场,一些还包括继续飞往一个第三国或者携国际旅客飞往目标国内的另一个目标机场的权利。 1990年代里开放天空协约越来越普及。这些协约取代了国家政府大多数的管理权,把国际航线开放给更多的竞争。尤其欧洲联盟的航空公司比美国的航空公司处于劣境,因此比较反对开放天空。 经济考虑 在历史上航空公司往往依靠国家补偿而得以生存。在其120年的历史中航空公司总的来说是亏本。国家补偿也包括对飞机研制和制造上的补偿。 支持这个做法的人以外部性作为理由,认为通过全球化流动性的提高所带来的经济增长远远抵消了对航空业的补偿所带来的微观损失,因此这个补偿是有理由的。在相当大程度上空运和铁路一样被看作是战略性的运输方式,因此在政治界里共识认为政府对航空业要进行高度管制和调节。在世界上大多数地区航空业和铁路均获得公共补偿。 虽然许多国家依然维持国有或者半国有的航空公司,但是今天许多大航空公司是私有的,因此它们的操作是按照微经济提高股东盈利的原则进行的。 机票收入 航空公司试图通过定价它们的机票来获得最大的盈利。随着时间的发展机票定价越来越复杂,今天主要是通过电脑收益管理系统来定价的。 由于确定航班和保持盈利非常复杂,因此知道内幕的旅客可以钻很多空子。为了补偿这些空子带来的损失航空公司必须不断修改其价格弥补这些损失。 大多数航空公司使用不同的价格来同时向不同顾客出售不同价格的机票,这实际上是一种价格歧视。影响票价的因素包括离起飞的日子数、已经定票的百分比、估计的需求量、竞争对手的价格、飞行的日期和时间。 另一个使得价格计算复杂的因素是所谓的起点终点控制。比如有人买票花200澳元从墨尔本去悉尼的话,他可能与另一名乘同一飞机花1400澳元从墨尔本经悉尼去洛杉矶的旅客竞争。航空公司是应该把机票卖给乘远程的旅客呢,还是应该卖给乘近程的旅客,并希望会有一名旅客愿意花1300澳元从悉尼飞往洛杉矶。航空公司每日要做许多这样的决定。 1970年代末,现代电脑订票系统的出现为航空公司进行成本收益分析带来了巨大的便利,在一些情况下获得了几乎完美的价格歧视。 为了比竞争对手更加廉价,航空公司之间甚至爆发价格战。通过电脑,新价格可以很快发表到航空公司的销售频道上。 这些价格现象一般出现在传统航空公司中比较多,廉价航空公司一般提供固定的和简单的价格结构,有时每班飛机的价格不同。 在一定程度上电脑也使得航空公司能够预言在预订之后会有多少乘客真的会飞。这使得航空公司可以超额订票来补偿实际上没有飞的乘客,而同时又不会让付钱的旅客得不到座位。 运行成本 全服务航空公司需要比较高的运行和固定成本来维持其空中服务:劳工、燃料、飞机、引擎、部件、信息处理服务和网络、机场设施、机场处理服务、销售、饮食、训练、航空保险等。因此大部分机票收入都被用来支付许多外部服务企业或者内部的支付了。 此外航空公司也常被用来当作收税人,但是通过一些国家之间的条约航空燃料是免税的。机票中还包括一系列航空公司无法决定的费用、税务和费用等。这些钱被交给不同的服务设施或者交给国家。航空公司还有执行政府管制的义务。比如在国际航线上航空公司必须将没有适当证件的乘客遣返他们出发的国家。 从1992年至1996年的分析显示在空运中航空公司是所有公司中盈利最低的,虽然航空公司通过销售机票为这些公司收费。航空公司的盈利为6%的投资,机场为10%,服务公司为10-13%,飞机出租商为15%,飞机生产商为16%,货运公司30%以上。 其结果是在美国和一些其它地区许多航空公司破产。目前在美国,美國航空、聯合航空和西北航空全部处于《美国破产法》第十一章破产保护状态下。 假如一个航空公司在一个机场设立了维修基地的话,将其航班集中在该机场比较有益。 财产和财政
在2005年時,英國木球員保羅·科林伍德因參與了英澳木球賽而獲授MBE勳銜。但事實上,他只參與了一場測試比賽,而且得分還低於平均,結果引起了輿論批評。而另一方面,在英國的公務員隊伍中,有不少下級公務員經常抱怨,指自己付出努力,最後被上司邀功,而且還得到OBE勳銜。 著名歌手-{zh-cn:约翰·列侬; zh-tw:約翰·藍儂; zh-hk:約翰·連儂;}-獲勳MBE後,曾對大英帝國勳章有以下的評論: 相關條目 曾拒絕接受英國勳銜人士名單 曾獲大英帝國勳章人士名單 英國授勳及嘉獎制度 嘉德勋章 蓟花勋章 巴斯勋章 維多利亞皇家勳章 聖米迦勒及聖喬治勳章 下級勳位爵士 注釋 參考資料 ORDER OF THE BRITISH EMPIRE,www.royal.gov.uk。 ORDER OF THE BRITISH EMPIRE,Vietnam Veterans Association of Australia。 外部連結 Order of the British Empire – official website of the British Monarchy The Honours system – UK Government Queen's Birthday and New Year honours – The London Gazette, lists recipients of honours "The Most Excellent Order of the British Empire" (2002) – Cambridge University Heraldic and Genealogical Society "Order of Precedence in England and Wales", Velde, F. R. (2003) –
1965年:金·費爾比因被揭發是雙重間諜而被褫奪OBE勳銜(1946年授勳)。 1980年:艾伯特·亨利(Albert Henry)因選舉舞弊罪成而被褫奪KBE勳銜(1974年授勳)。 1988年:萊斯特·皮戈特(Lester Piggott)因瞞稅罪成而被褫奪OBE勳銜(1975年授勳)。 2006年:邁克爾·厄科(Michael Eke),英國前警官,因被揭發多項詐騙罪,當中包括獲勳前自行捏造虛構人物、簽署偽造文件表揚自己貢獻向內閣申請勳銜,而被褫奪MBE勳銜(2003年授勳)。 2006年:納辛·哈米德(Naseem Hamed)因危險駕駛罪成而被褫奪MBE勳銜(1999年授勳)。 批評 大英帝國勳章常被不少人批評是大英帝國理念下的產物。英國著名牙買加裔詩人就曾經在2003年公開表示拒絕接受OBE勳銜,指勳銜令他聯想起「千年的殘暴不仁——也回想起自己的祖先如何被強姦和屠殺」。此外,也有不少人曾因不同原因而拒絕授勳,但在首相辦公室當局的要求下,這類人士通常同意,隔一段長時間才將事件公開。在2004年,英國下議院一個特別委員會建議,將大英帝國勳章更名為「不列顛卓越勳章」,而且不再以「司令」為勳爵命名,以去除其「軍事」色彩。 在2005年時,英國木球員保羅·科林伍德因參與了英澳木球賽而獲授MBE勳銜。但事實上,他只參與了一場測試比賽,而且得分還低於平均,結果引起了輿論批評。而另一方面,在英國的公務員隊伍中,有不少下級公務員經常抱怨,指自己付出努力,最後被上司邀功,而且還得到OBE勳銜。 著名歌手-{zh-cn:约翰·列侬; zh-tw:約翰·藍儂; zh-hk:約翰·連儂;}-獲勳MBE後,曾對大英帝國勳章有以下的評論: 相關條目 曾拒絕接受英國勳銜人士名單 曾獲大英帝國勳章人士名單 英國授勳及嘉獎制度 嘉德勋章 蓟花勋章 巴斯勋章 維多利亞皇家勳章 聖米迦勒及聖喬治勳章 下級勳位爵士 注釋 參考資料 ORDER OF THE BRITISH EMPIRE,www.royal.gov.uk。 ORDER OF THE BRITISH EMPIRE,Vietnam Veterans Association of Australia。 外部連結 Order of the British Empire – official website of the British Monarchy The Honours system – UK Government Queen's Birthday and New Year honours – The London Gazette, lists recipients of honours "The Most Excellent Order of the British Empire" (2002) – Cambridge University Heraldic and Genealogical Society "Order of Precedence in England and Wales", Velde, F. R. (2003) – Heraldica.org Search recommendations for the
此后按Standard Gomoku规则继续进行。 Swap2规则: 假先方在棋盘任意下三手(二黑一白)假后方有三种选择。 选黑。 选白。 下四、五两手(一黑一白)再假先方选择黑或白。 此后按Standard Gomoku规则继续进行。 目前Gomoku世錦賽的使用規則。 一手交换规则: 黑方下第一手,另一方选择拿黑子或白子。 此后按原始规则继续进行(長連仍算勝利)。 中國玩家近年推廣的無禁規則。 有禁類规则 目前Renju世錦賽使用索索夫-8规则。 计算机与五子棋 Louis Victor Allis借助计算机证明,在15*15的标准棋盘下先手必胜,前提是没有引入其他禁手或交换等附加规则。在这之后,对于連珠,其原始的没有附加规则的版本,也被证明存在完美对策使得先手必胜。然而,对于专业比赛中采用的平衡开局规则,如目前Renju世錦賽使用的Soosõrv-8規則、Gomoku世錦賽的使用的Swap2規則等,并没有被证明存在必胜策略。 自1989年以来,有多个五子棋人工智能程序赛事。1989年-1992年,五子棋属于奥林匹亚电脑游戏程式竞赛项目。世界电脑连珠锦标赛(The Renju World Computer Championship)从1991年开始,至2004年终止共举办了4届。2000年至今,Gomocup每年举办一次,有来自约10个国家与地区的40余位作者参与。2005年,匈牙利举办了两届电脑五子棋联赛(The Hungarian Computer Go-Moku Tournament)。在2006年和2011年,捷克举办了两次人机对战联赛。2016年以来,人工智能冠军程序弈心与人类高手有过多次人机比赛。其中,2017年7月,弈心以3:1战胜台湾名人林书玄。同月,弈心以2:0比分战胜世界冠军Rudolf Dupszki——这是五子棋人工智能首次战胜人类世界冠军。 世界錦標賽 五子棋的世界錦標賽(Renju and Gomoku World Championship),由國際連珠聯盟(RIF)自1989年首屆舉辦,後每两年舉辦一次。分成世界连珠锦标赛(Renju World Championship)及世界五子棋锦标赛(Gomoku World Championship)兩項目。 目前世界连珠锦标赛使用索索夫-8规则,世界五子棋锦标赛使用Swap2规则。 连珠锦标赛 世界连珠锦标赛自从1989年开始,每两年举办一次。自从2017年起,世界连珠锦标赛使用索索夫-8规则。另外舉辦有世界连珠团体锦标赛(Team World Championship)、世界女子连珠锦标赛(Women World Championship)、世界青年连珠锦标赛(Youth World Championship)項目。
Swap规则: 假先方在棋盘任意下三手(二黑一白)假后方有二种选择。 选黑。 选白。 此后按Standard Gomoku规则继续进行。 Swap2规则: 假先方在棋盘任意下三手(二黑一白)假后方有三种选择。 选黑。 选白。 下四、五两手(一黑一白)再假先方选择黑或白。 此后按Standard Gomoku规则继续进行。 目前Gomoku世錦賽的使用規則。 一手交换规则: 黑方下第一手,另一方选择拿黑子或白子。 此后按原始规则继续进行(長連仍算勝利)。 中國玩家近年推廣的無禁規則。 有禁類规则 目前Renju世錦賽使用索索夫-8规则。 计算机与五子棋 Louis Victor Allis借助计算机证明,在15*15的标准棋盘下先手必胜,前提是没有引入其他禁手或交换等附加规则。在这之后,对于連珠,其原始的没有附加规则的版本,也被证明存在完美对策使得先手必胜。然而,对于专业比赛中采用的平衡开局规则,如目前Renju世錦賽使用的Soosõrv-8規則、Gomoku世錦賽的使用的Swap2規則等,并没有被证明存在必胜策略。 自1989年以来,有多个五子棋人工智能程序赛事。1989年-1992年,五子棋属于奥林匹亚电脑游戏程式竞赛项目。世界电脑连珠锦标赛(The Renju World Computer Championship)从1991年开始,至2004年终止共举办了4届。2000年至今,Gomocup每年举办一次,有来自约10个国家与地区的40余位作者参与。2005年,匈牙利举办了两届电脑五子棋联赛(The Hungarian Computer Go-Moku Tournament)。在2006年和2011年,捷克举办了两次人机对战联赛。2016年以来,人工智能冠军程序弈心与人类高手有过多次人机比赛。其中,2017年7月,弈心以3:1战胜台湾名人林书玄。同月,弈心以2:0比分战胜世界冠军Rudolf Dupszki——这是五子棋人工智能首次战胜人类世界冠军。 世界錦標賽 五子棋的世界錦標賽(Renju and Gomoku World Championship),由國際連珠聯盟(RIF)自1989年首屆舉辦,後每两年舉辦一次。分成世界连珠锦标赛(Renju World Championship)及世界五子棋锦标赛(Gomoku World Championship)兩項目。 目前世界连珠锦标赛使用索索夫-8规则,世界五子棋锦标赛使用Swap2规则。 连珠锦标赛 世界连珠锦标赛自从1989年开始,每两年举办一次。自从2017年起,世界连珠锦标赛使用索索夫-8规则。另外舉辦有世界连珠团体锦标赛(Team World Championship)、世界女子连珠锦标赛(Women World Championship)、世界青年连珠锦标赛(Youth World Championship)項目。 五子棋锦标赛 个人世界锦标赛 世界五子棋锦标赛在1989年和1991年举办过两届,但此後停辦,直至2009年才開始復辦並舉辦第三屆,并开始使用Swap2规则,每两年举办一次。 世界团体锦标赛 从2016年起,开始举办世界五子棋团体锦标赛,每两年举办一次。 参考文献 外部連結 台灣五子棋協會 五子棋教學網站 GomokuWorld RenjuNet 國際連珠聯盟網站 Playok 原kurnik,著名棋牌類對戰網站,支持多種語言。其五子棋可選擇Standard Gomoku或Swap2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