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ntence1
stringlengths
0
73.2k
sentence2
stringlengths
0
64.7k
1999年 无障碍与视觉第一 2000年 志愿者助残 2001年 宣传贯彻保障法,携手迈入新世纪 2002年 关注基层残疾人工作,保障残疾人基本生活 2003年 发展残疾人事业,共同奔赴小康 2004年 情系我的兄弟姐妹,帮扶贫困残疾人 2005年 平等共享,促进残疾人就业 2006年 真实的了解,真挚的关爱 2007年 保障残疾人的权益,共建和谐社会 2008年 牵手残疾人,走进残奥会 2009年
基层组织与残疾人密切相关的部门和窗口服务行业,设立助残服务岗,逐步形成助残服务网络,提供各种无障碍服务,残疾人优先落到实处; 把志愿者助残活动纳入社区服务总体工作,倡导邻里互助,实行分片包乾,社区单位与残疾人签定“助残协议书”,“一帮一、结对子”,落实责任,帮扶到户; 农村以帮助残疾人脱贫致富为重点,解决生活困难,传授生产科技知识,帮农、帮牧、帮副; 在残疾人中倡导互助并采用多种形式鼓励残疾人利用自己的一技之长为社会提供志愿者服务,在助残日期间组织残疾人上街为群众义务服务,回报社会。 历年主题 1991年 宣传《残疾人保障法》 1992年 走进每个残疾人家庭 1993年 扶助共进 1994年 我们同行——为远南残疾人运动会献爱心 1995年 一助一,送温暖 1996年 预防残疾,增进健康 1997年 助残与自强 1998年 扶贫解困 1999年 无障碍与视觉第一 2000年 志愿者助残 2001年 宣传贯彻保障法,携手迈入新世纪 2002年 关注基层残疾人工作,保障残疾人基本生活 2003年 发展残疾人事业,共同奔赴小康 2004年 情系我的兄弟姐妹,帮扶贫困残疾人 2005年
診斷 近視的診斷通常由驗光師或眼科醫師來進行。在屈光檢查中,會使用自動驗光儀或網膜鏡得到各眼屈光狀態的初步客觀評估,接者使用綜合驗光儀主觀地使患者的眼鏡度數處方更完善。其他類型的屈光錯誤是遠視、散光和老花。 類型 用臨床表現來描述不同類型的近視: 單純近視:除了近視以外一切正常眼睛的近視,通常少於400至600度。這是最常見的近視型態。 退化性近視(Degenerative Myopia):又稱惡性近視(Malignant Myopia) 或病理性近視(Pathologic Myopia),特徵是眼底明顯變化,例如後葡萄腫(posterior staphyloma),而且與矯正後的高屈光誤差和超常視覺敏銳度有關。這種類型的近視會隨著時間惡化。據報導,退化性近視是視障的主要原因之一。 假性近視(Pseudomyopia):眼睛調節系統痙攣所造成的遠視模糊。 夜間近視(Nocturnal myopia):沒有足夠的刺激使得眼睛調節系統僅部分作用,造成遠處物體沒有正確對焦。 暫時性近視(Nearwork-induced transient myopia,NITM):在持續的近眼工作後使遠視點偏移而造成的短期近視。 儀器近視(Instrument myopia):觀看儀器設備(例如:顯微鏡)時的過度調節。 誘導近視(Induced myopia):又稱繼發性近視(acquired myopia)是由各種藥物、血糖提升、核硬化症、氧氣中毒(潛水,或氧氣高壓療程)或其他異常所造成。磺胺類藥物會造成睫狀肌水腫,造成水晶體前移,讓眼睛失焦。血糖提升會讓山梨醇在水晶體中累積造成腫脹,這種腫脹經常造成暫時性近視。修復視網膜剝離所使用的鞏膜扣環(Scleral buckles)也可能因為增加眼軸長度而造成近視。 屈光率近近視(Index myopia)歸因於一個或多個眼球介質的折射率的變化。白內障可能會導致屈光率近視。 形體剝奪近視(Form deprivation myopia):發生於視力因為有限的光照視力範圍而被剝奪,或是眼睛被人工水晶體修改。 度數 近視0至50度(−0.00 and −0.50 diopters)一般被歸類為正視眼 低度近視一般指50至300度(−0.50 and −3.00 diopters)的近視 中度近視一般指300至600度的近視(−3.00 and −6.00 diopters)。中度近視患者更有可能罹患色素擴散症候群 (pigment dispersion syndrome)或色素性青光眼(pigmentary glaucoma)。 高度近視一般指600度(−6.00 diopters)或以上的近視。高度近視患者更有可能發生視網膜剝離或隅角開放性青光眼(primary open angle glaucoma),也更有可能得到飛蚊症或是在視野中出現陰影形狀。除此之外,高度近視也與黃斑部病變(Macular Degeneration)、白內障和重大視障有關。 發病年齡 近視有時也以發病年齡來分類 先天性近視(Congenital myopia),又稱幼年型近視(infantile myopia)出生時就存在並持續整個嬰兒時期 青年型近視(youth onset
4%,在美國佔 12%,但卻在中國部分大城市卻高達 37%。自 1950 年代起,近視人口比例持續增加。近視卻未經矯正是視力喪失的常見原因,放諸四海皆準,其他原因包含白內障、黃斑部退化以及缺乏維他命 A。 症狀 近視患者可以在特定距離(視力的遠點)內看得清楚,但在這個範圍外的物體則是模糊的。通過定期檢查,大部分近視患者的眼睛結構與非近視患者並無不同。好發於學齡兒童,並在8至15歲惡化。 病因 一般相信近視的成因是先天基因與後天環境因素總和導致。風險因子包含:長時間近距離用眼的工作,長時間待在室內,都市化,和家族病史;也跟高社經地位和高教育水準有關。一個雙胞胎的研究指出至少涉及一些遺傳因素。而近視患者在已開發國家中迅速增加,證明也涉及環境因素。 遺傳 近視的風險可能會遺傳至父母。基因連鎖的研究在15個跟近視有關的染色體中定位出18個可能的基因座,但這18個基因座中沒有一個跟屬於造成近視的候選基因。相較於由單一基因座來控制近視的發作,許多突變蛋白質複雜的交互作用才可能是原因。相較於結構蛋白質的單一異常造成近視,這些結構蛋白質的控制異常才可能是造成近視的實際原因。各國近視協作研在歐裔個體中識別出16個新的造成屈光錯誤的基因座,其中8個跟亞裔相同。這些新的基因座包含具神經傳導,離子傳輸,維甲酸代謝,細胞外基質重塑,和眼睛發展等功能的候選基因。高風險基因的帶原者罹患近視的風險增加十倍。 環境因素 增加近視風險的環境因素包括:光照不足,活動量低,長時間近距離用眼(如:讀書、寫字、使用手機、平板與電腦),和受教育年份的增加。 其中一個假說是缺少正常視覺刺激會造成眼球的不當發展。在這個假說中的「正常」是指眼球在演化過程中的環境刺激,現代人大部分時間待在螢光燈照亮的建築室內,可能提高近視發生的風險。花更多時間運動和在戶外玩樂的人,特別是兒童,有較低的比例近視,指出在進行這些活動中受到的更強、更複雜的視覺刺激能延緩近視。有些初步的證據顯示,戶外活動對於近視加深的預防效果可能(至少部分)來自於長時間日照會影響視網膜多巴安的製造和釋放。 近距離用眼工作的假說,也稱為「用眼過度理論」宣稱:長時間近距離用眼會使眼內及眼外的肌肉緊張。有些研究支持這項假說,有些則不然。雖然存在關聯性,但不是明顯的因果關係。 近視在患有糖尿病、兒童關節炎、葡萄膜炎和系統性紅斑狼瘡的兒童中也更常見。 構造問題 因為近視是由於屈光錯誤造成,近視的物理成因可與任何失焦的光學系統相比。Borish 和 Duke-Elder 將近視分成這些物理原因: 軸性近視歸因於眼睛的軸長過長 屈光性近視歸因於眼睛折射物質的狀態。屈光性近視有兩個子分類: “曲率近視”歸因於眼球的一個或多個折射表面,特別是角膜,曲率過大或是增加 “屈光率近視”歸因於一個或多個眼球介質的折射率的變化 任何出現失焦像差的光學系統,失焦的現象會透過改變光圈大小而增強或減弱。就眼睛而言,放大的瞳孔會加強屈光錯誤,而縮小的瞳孔會減弱此屈光錯誤。這現象會造成個體在低照明區域更難看清楚,就算在日照等明亮環境下沒有症狀。 診斷 近視的診斷通常由驗光師或眼科醫師來進行。在屈光檢查中,會使用自動驗光儀或網膜鏡得到各眼屈光狀態的初步客觀評估,接者使用綜合驗光儀主觀地使患者的眼鏡度數處方更完善。其他類型的屈光錯誤是遠視、散光和老花。 類型 用臨床表現來描述不同類型的近視: 單純近視:除了近視以外一切正常眼睛的近視,通常少於400至600度。這是最常見的近視型態。 退化性近視(Degenerative Myopia):又稱惡性近視(Malignant Myopia) 或病理性近視(Pathologic Myopia),特徵是眼底明顯變化,例如後葡萄腫(posterior staphyloma),而且與矯正後的高屈光誤差和超常視覺敏銳度有關。這種類型的近視會隨著時間惡化。據報導,退化性近視是視障的主要原因之一。 假性近視(Pseudomyopia):眼睛調節系統痙攣所造成的遠視模糊。 夜間近視(Nocturnal myopia):沒有足夠的刺激使得眼睛調節系統僅部分作用,造成遠處物體沒有正確對焦。 暫時性近視(Nearwork-induced transient myopia,NITM):在持續的近眼工作後使遠視點偏移而造成的短期近視。 儀器近視(Instrument
1723年(雍正元年)將諸羅縣之虎尾溪以北增設彰化縣,成為一府四縣。 1727年(雍正5年)臺廈道改為臺灣道,並將道署設於臺灣縣。同時將臺灣縣之澎湖群島劃為澎湖廳,成為一府四縣一廳。 1731年(雍正9年)彰化縣之大甲溪以北增設淡水廳,成為一府四縣二廳。 1787年(乾隆52年)平定林爽文起義後,將諸羅縣改為嘉義縣。 1812年(嘉慶17年)於宜蘭平原增設噶瑪蘭廳,成為一府四縣三廳。 1875年(光緒元年)將北部地區析置臺北府與臺灣府並立,共設二府八縣五廳。臺灣府轄臺灣縣、嘉義縣、鳳山縣、彰化縣、澎湖廳、恆春縣、卑南廳、埔里社廳;臺北府轄宜蘭縣、基隆廳、淡水縣、新竹縣。 1885年(光緒11年)清政府敕命臺灣建省,因為與福建省仍有部分行政業務,因此正式名稱稱為「福建臺灣省」。初期維持二府八縣五廳,直至1887年(光緒13年)建省準備工作完竣後方改制為三府一直隸州,三府下共設十一縣三廳。建省後省城擇於原彰化縣橋仔圖(今臺中市市中心,臺灣省城),並於省城所在地新設臺灣縣,原府治所在臺灣府臺灣縣改稱「臺南府」「安平縣」。 1894年(光緒20年)臺北府淡水縣部份地區增設南雅廳,並將省城移至臺北府淡水縣臺北城內,臺灣形成三府一直隸州,三府下共設十一縣四廳。 日治時期 1895年,大日本帝國與大清帝國簽訂《馬關條約》,將「臺灣全島及所有附屬各島嶼、澎湖群島……之城壘、兵器製造所及國有物永遠讓與日本」。臺灣成為大日本帝國之外地,設立臺灣總督府管理之。臺灣日治時期的行政區劃,共計經歷十次較大的更動。其中依劃分方式大致可分為三個時期,從1895年改隸時將原大清帝國的府改為類似日本內地的縣起,陸續在縣及廳的數目上增減;之後在1901年把縣廢除,全臺共設20個廳,8年後,縮編為12個廳;到最後1920年改設五州二廳,並且整個行政區層級上與日本內地採取相同制度。 1895年(明治28年)日本尚未接收時便已規劃將臺灣原三府改為三縣(臺北縣、臺灣縣、臺南縣),原三府下轄的縣、廳則改為縣下轄的支廳;此外原本與府同級的臺東直隸州則降級成臺南縣轄的臺東支廳,另外將原臺南府澎湖廳升格為與縣同級的澎湖島廳,臺南府嘉義縣改劃為臺灣縣下轄的支廳。實際開始接收後因遭遇到反抗,臺灣、臺南兩縣無法實施,而暫時使用派出性質的民政支部,其下支廳則暫使用出張所。1896年平定臺灣各地反抗後,將原規畫實施,其中臺灣民政支部則改名為臺中縣,其下轄嘉義出張所則又改回臺南縣轄,其餘與原規劃相同。 1897年(明治30年)將全臺改劃為六縣三廳:臺北縣、新竹縣、臺中縣、嘉義縣、臺南縣、鳳山縣、宜蘭廳、臺東廳、澎湖廳,並廢除支廳,改為辨務署,全臺共78個辨務署;原明清以來的堡里鄉澚也逐漸失去行政區劃功能,成為地籍、戶籍區劃單位;1898年因為財政困難,將六縣改回三縣,其下辨務署縮減為39個,而澎湖、臺東兩廳下辨務署改為出張所。之後辨務署逐漸縮減,至1900年剩24個。1901年分臺南縣一部分成立恆春廳,並將宜蘭、恆春兩廳下轄辨務署改為出張所。 1901年(明治34年)底廢除三縣,將其下轄的辨務署升格為廳(部分有整併),全臺加上原本的四廳共二十廳。而原廳下轄的出張所也廢除,全臺改為廳下轄支廳,並在支廳下與-{街庄社鄉}-之間設置輔助行政機關區。1904年完成全臺土地調查,自然村等級的-{街庄社鄉}-被大量整併,並成為有界線的行政村。 1909年(明治42年)將二十廳整併為十二廳,並將區改為正式行政區劃。(堡里鄉澚繼續做為地籍戶籍使用至1920年,見臺灣堡里列表) 1920年(大正9年)大規模地方制度改正,臺灣總督府公布《臺灣州制》、《臺灣市制》、《臺灣街庄制》,將臺灣西部地區實施與內地的都道府縣類似的州制,州下轄市、郡;郡下轄街-{庄}-,正式將蕃地劃入各郡管轄;市街-{庄}-與內地的市町村相當,下轄大字,大字下有些還有小字。此時全臺分為臺北州、新竹州、臺中州、臺南州、高雄州、臺東廳、花蓮港廳共五州二廳(臺東、花蓮港兩廳繼續使用原本的制度)。 1926年(大正15年)高雄州澎湖郡升格為澎湖廳。 1937年(昭和12年)臺灣總督府公布《臺灣廳制》,將臺東廳、花蓮港廳兩廳也實施郡、市、街-{庄}-制度。 1939年(昭和14年)新南群島(今南沙群島之一部)編入高雄州高雄市。 值得注意的是,前面幾次區域的變動相當頻繁,每次存在時間不長,而1920年的這次區域的劃分所持續的時間最長,相當程度地影響戰後中華民國政府規劃臺灣的行政區劃。 戰後時期 1945年8月15日日本投降,中華民國代表同盟國軍事佔領臺灣。1945年8月31日,頒布《臺灣省行政長官公署組織大綱》。9月1日,臺灣省行政長官公署在重慶市成立臨時辦公處。9月20日,正式公布《臺灣省行政長官公署組織條例》。10月25日,臺灣省行政長官公署開始在臺灣臺北市運作。 1945年接收時設立臺灣省,將原州、廳改制為縣,原州轄的市則改為直屬於省與縣平級市(但宜蘭市、花蓮市改為縣轄市),原有郡改為縣轄區,原有街、庄改為鎮、鄉,更基層之大字小字則重組為村里。臺灣共分為八縣九市: 縣:臺北縣(有縣轄市宜蘭市)、新竹縣、臺中縣、臺南縣、高雄縣、花蓮縣(有縣轄市花蓮市)、臺東縣、澎湖縣 市:基隆市、臺北市、新竹市、臺中市、彰化市、嘉義市、臺南市、高雄市、屏東市 1947年4月22日,二二八事件後,行政院會議決議撤銷臺灣省行政長官公署,改組為臺灣省政府。 1948年東沙群島與南沙太平島改隸屬於海南特別行政區。 1949年臺北縣北投鎮、士林鎮獨立畫出草山管理局,直屬於臺灣省。 1950年3月草山管理局更名為陽明山管理局,8月臺灣行政區重畫,增置縣以縮小其轄區,廢止縣轄區,鄉、鎮直接隸屬縣。臺灣共分為16縣5市1管理局: 縣:宜蘭、臺北、桃園、新竹、苗栗、彰化、臺中、南投、臺南、嘉義、雲林、高雄、屏東、臺東、花蓮、澎湖 市:基隆、臺北、臺中、臺南、高雄 管理局:陽明山管理局 1956年臺灣省政府原位於臺北市,疏遷至南投縣南投市中興新村辦公。 1967年臺北市改為直轄市,1968年納入臺北縣的內湖、南港、景美、木柵與陽明山管理局的北投、士林等六鄉鎮。 1973年7月,將臺中縣和平鄉所轄的梨山、平等2村劃出設立梨山建設管理局。 1974年1月,陽明山管理局撤銷。
1998年12月20日,省政府精省計畫實施,臺灣省虛級化。 2007年10月1日,臺北縣準用部分直轄市規定。 2010年12月25日,新北市(由臺北縣升格)、臺中市(由省轄臺中縣、臺中市合併)、臺南市(由省轄臺南縣、臺南市合併)、高雄市(由省轄高雄縣併入直轄高雄市)等四直轄市成立。 2011年1月1日,桃園縣準用部分直轄市規定。 2014年12月25日,桃園市(由桃園縣升格)直轄市成立,行政區劃變為6直轄市、13縣、3市。 2018年7月1日,省級機關去任務化,臺灣省政府實質上解散。 未實現的區域草案 1945年3月 1945年8月 1947年6月 此時的未實現計劃,將臺灣分置為11縣5省轄市。計劃中的縣市名稱與現行名稱對照如下: 例:現行名稱當時計劃 桃園市新竹縣 新竹縣長風縣 苗栗縣竹南縣 臺中縣豐原縣 臺中市中正市 彰化縣臺中縣 雲林縣長溪縣 臺南市成功市 1949年 此時的未實行行政區劃規劃與1947年6月的差別並不多,僅一些不同,如下表: 例:現行名稱當時計劃 桃園市+新竹縣湖口鄉、新豐鄉新竹縣 新竹市+苗栗縣+新竹縣(不包括湖口、新豐兩鄉)人和縣 臺中縣豐原縣 南投縣大觀縣 彰化縣臺中縣 雲林縣長溪縣 南投縣魚池鄉日月潭管理局 1950年7月 此時的未實行行政區劃規劃與1950年正式行政區的差別如下表: 金山鄉、萬里鄉併入基隆市。 新豐鄉、湖口鄉併入桃園縣。 通霄鎮、苑裡鎮併入臺中縣,縣治設於清水鎮。 大里鄉、太平鄉、烏日鄉、霧峰鄉併入南投縣。 竹山鎮、鹿谷鄉併入雲林縣。 四湖鄉、元長鄉、口湖鄉、水林鄉及北港鎮併入嘉義縣。 楠梓區、高雄縣(不包含美濃鎮、六龜鄉、茂林鄉、桃源鄉和三民鄉),設為獨立出鳳山縣。 美濃鎮、六龜鄉、茂林鄉、桃源鄉、三民鄉併入屏東縣。
注釋 參見 近視 散光 老花 眼鏡 参考资料
參見 近視 散光 老花 眼鏡 参考资料
簡歷 黃守誠為北平大同中學高中肄業,安陽高中畢業,河南私立嵩華學院畢業。 黃守誠曾任雜誌、報紙、廣播公司主編;中學教師、師專、商專、師範學院講師、副教授等職三十餘年,主講文學評論、新文藝寫作;著有小說、散文、報導文學、傳記文學及學術專著約二十餘部。 1971年獲中華民國中國文藝協會獎章。於國立花蓮師範學院語文系副教授任內退休。 文學作品 小說 《弦外》,國立治政大學出版委員會出版(1967) 《短歌行》,光啟出版(1969) 《尋》,臺灣商務出版(1973) 《擊衣記》,(1984) 散文 《登樓賦》,水芙蓉出版(1976) 《在懸崖上》,水芙蓉出版(1979) 《蓮花的芬芳》,水芙蓉出版(1982)
《劉真傳》,三民書局出版(1998-12-07) 文藝理論 《文學初探》,光啟出版(1976) 文學評論 《國家不幸詩家幸》,遠流出版(2003-10-16) 現代文化史 《東部釆風錄》,文建會出版(1984) 編選 《楊喚書簡》,霧峰出版(1969) 《楊喚詩集》,洪範出版(1975) 參考資料
是Marcus()公司製作、NEC Interchannel(今Interchannel)發行、在1998年1月22日發售的戀愛模擬遊戲。香港常用中文譯名為「青澀寶貝」或「伤感塗鴉」,台灣和中國大陸代理商官方中文譯名為「青澀寶貝」。 開發與發行 1994年,由於科樂美戀愛模擬遊戲《心跳回憶》大成功,擁有美少女養成遊戲系列主要開發團隊的NEC Interchannel的製作人多部田俊雄與專門製作動畫及遊戲軟體的公司Marcus的靈魂人物窪田正義決定:NEC Interchannel與Marcus共同製作《青澀寶貝》,以挑戰《心跳回憶》。1997年1月6日至1997年12月29日,TBS廣播首播《青澀寶貝》的專屬廣播節目《青澀之夜》(),展開《青澀寶貝》宣傳活動。1997年11月,三一書房發行的上市。NEC Interchannel原本計劃在1997年11月發售《青澀寶貝》SEGA Saturn版,但延期至1998年1月22日。 1998年10月,日本、台灣、香港三地同時發售《青澀寶貝》日語視窗版,以強力的廣告宣傳創下不錯的銷售佳績。1999年,《青澀寶貝》推出台灣繁體中文及中國大陸簡體中文視窗版,標題為《青澀寶貝》,在台灣是由協和國際多媒體代理,在中國大陸是由上海依星軟-{}-件(EVERSTAR)代理,台灣代言人是歌萊美唱片旗下歌手何嘉文,台灣主題曲是何嘉文的主打歌〈Loving You〉。當時協和國際多媒體授權台灣文具供應商日新造紙產銷官方授權精品(包括筆記本、貼紙等),日新造紙隨之設置其官方網站(www.imagepaper.com.tw/sg,已關站)。1999年5月15日13點30分(UTC+8),協和國際多媒體與華信商業銀行合作發行的信用卡「《青澀寶貝》星座卡」於台北市信義計畫區華納威秀影城中庭廣場舉辦發表會,全套12張(每位女角各1張),是台灣第一套美少女遊戲信用卡。1999年9月,協和國際多媒體發行日語教學軟體《青澀寶貝輕鬆學日語》繁體中文視窗版。2000年4月10日,協和國際多媒體發行日語教學軟體《青澀寶貝之日本語》繁體中文視窗版。 1998年4月8日至1998年7月1日,東京電視台在日本時間深夜時段首播《青澀寶貝》電視動畫版《》(;),全12話,《青澀寶貝》12位女角各擔任其中1話的唯一女主角。1998年9月23日,帕布雷斯特發售依據《青澀寶貝》改編的PlayStation版圖遊戲《青澀寶貝》(;),擔任人物設定,內容為玩家與《青澀寶貝》12位女角中任意一人共同環遊全日本。 1999年1月30日,NEC Interchannel在《電擊G's magazine》1999年3月號公布製作《青澀寶貝2》(),預定於2000年1月發售《青澀寶貝2》Dreamcast版,定位為《青澀寶貝》續作,時空背景設定為因車禍死亡的《青澀寶貝》男主角被安葬後2年,重點為新男主角與《青澀寶貝》12位女角之間的互動。2000年7月27日,《青澀寶貝2》Dreamcast版歷經3次延期上市後上市。2001年3月23日,《青澀寶貝2》日語視窗版上市;《青澀寶貝2》繁體中文視窗版標題為《青澀寶貝2:青澀之戀》,在台灣同樣是由協和國際多媒體代理,2001年10月27日上市。 2000年7月29日,《CNET電玩寶酷》(gamecenter.taiwan.cnet.com,已關站)特約撰述米慶雲批評《青澀寶貝》片頭動畫:「它所要強調的主題卻很令人困惑:一群女孩子在手舞足蹈、跳彈簧床、空中游泳、淋雨……最後一幕更是-{制}-服堆在一起的畫面。在發售後,這段畫面被日本玩家戲稱為『暗黑太極拳』的動畫,恐怕是遊戲史上少見的-{反}-宣傳之一。」2000年8月11日,米慶雲批評《青澀寶貝》繁體中文視窗版的商業操作手法,「遊戲實在很平凡,卻出了一堆超珍貴精品馬克杯、掛畫、筆記本、信用卡……」;他同時聲明,雖然他是《青澀寶貝》中文版後期的產品經理人,但「青澀寶貝」這個名字不是他取的。 2000年冬季,NEC Interchannel與Marcus共同發表《青澀寶貝》系列新作《》(;),預定發行Dreamcast版、視窗版與PlayStation 2版,但《青澀寶貝》12位女角只各有一個串場事件。2004年10月28日,《青澀前奏曲》PlayStation 2版上市,Dreamcast版與視窗版終止開發,是《青澀寶貝》系列最後一部作品。 《青澀寶貝2》上市後,Marcus因破產而解散,協和國際多媒體因被掏空而解散,NEC Interchannel則歷經多次經營權轉移。窪田正義及其妻成立的公司WonderFarm()繼承了Marcus大多數作品的權利,而窪田正義改以筆名六月十三投入動畫及遊戲軟體編劇。 《青澀寶貝》、《青澀寶貝2》與《青澀前奏曲》皆由甲斐智久擔任人物設定,甲斐智久即是擔任F&C十八禁戀愛遊戲《同窗會》()系列人物設定而成名的水谷徹。《青澀寶貝》與《青澀前奏曲》皆由()擔任編劇。《青澀寶貝》12位女角的日語配音員中,6人是以青二Production新人為主,6人是公開甄選入選者。 玩法 遊戲的樂趣在於“旅行”,大家主要做的就是分配時間、金錢,務求可以和分散在日本12個不同地方的女孩子多見面。隨著見面越多,玩家便可以找到線索,知道寫信人是哪位女孩。透過遊戲,玩家還可以“暢遊”日本各地名勝。 其後這遊戲推出續集,故事頗為突破,因為描述上集男主角(玩家)已死,玩家扮演另一角色安撫受傷的12位女主角;但已沒有“旅行”這元素,12位女主角全部住在東京都天河市,和上集玩法完全不同,基本上變了普通不過的戀愛文字遊戲。許多玩過第一作的玩家對此作表現出了不滿情緒。尤其好不容易破關的前代主角就這樣「被」死掉了,更讓人難以接受。 劇情 遊戲內容是男主角高中三年級於春假收到了一封無名信,拆開信封,映入眼簾的是一句充滿感情的話語:「好想再和您見面。」為了找出信件的寄件人是誰,男主角走訪日本各地,陸續與曾經相識的十二位女主角重逢,並在舊日情懷上創造出新的回憶。 登場角色 青澀寶貝 日語配音員為遊戲版與電視動畫版共通,韓語配音員為遊戲版配音員,台灣配音員為衛視中文台電視動畫版配音員,香港配音員為亞洲電視本港台電視動畫版配音員。各角色譯名以協和國際多媒體所定譯名為準。 男主角 遊戲一代的男主角,預設姓名為。 從小學入學到中學畢業,住過青森市(小學1年級至小學4年級前半)、仙台市(小學4年級後半)、札幌市(小學5年級前半)、大阪市(小學5年級後半)、京都市(小學6年級前半)、名古屋市(小學6年級後半)、不明(中學1年級前半)、廣島市(中學1年級暑假)、長崎市(中學1年級後半)、金澤市(中學2年級前半)、橫濱市(中學2年級後半)、高松市(中學3年級前半)、福岡市(中學3年級後半)。中學畢業後,在東京都就讀高中。 在一代的劇情中,於高中三年級的春假收到未署名,記載「好想再和您見面。」話語的信件,為了找出寄件者的身份而尋訪日本各地,陸續與曾經相識的十二位女主角重逢,同時在過程中和女主角們發展更深層的羈絆。 在二代的劇情開頭中,完成和十二位女主角的追求關係後,為了正式了結往事而致信給每位女主角前往東京,於赴約途中發生車禍逝世,導致十二位女主角在出席其喪事的期間得知主角和其他人的互動關係。 金牛座,身高160公分,代表顏色粉紅色,居住地為北海道札幌市。 遊戲中與男主角小學相處時間為五年級四月~十月,個性溫柔敦厚,課業和運動上相當優秀,頗受同性同學的羨慕。不過有男性恐懼症,不擅長與同年齡的男性說話,略有戀父情結的傾向。 和主角成為好友的原因是在一次校外教學時騎馬中因為男生的惡作劇使馬受到驚嚇而落馬,主角此時用身體接住因而她骨折受傷住院。因為不擅長交談,一開始使用交換日記的方式交談,漸漸對主角產生好感。主角是她少數談的來的同年齡男性。在交換日記的最後一頁,她寫了些對主角的特殊感情,現在這本日記還正等著主角閱讀。在動畫版尾聲設定為寄無名信的寄信者。 衛視中文台翻成「澤渡炎華」。
2版,但《青澀寶貝》12位女角只各有一個串場事件。2004年10月28日,《青澀前奏曲》PlayStation 2版上市,Dreamcast版與視窗版終止開發,是《青澀寶貝》系列最後一部作品。 《青澀寶貝2》上市後,Marcus因破產而解散,協和國際多媒體因被掏空而解散,NEC Interchannel則歷經多次經營權轉移。窪田正義及其妻成立的公司WonderFarm()繼承了Marcus大多數作品的權利,而窪田正義改以筆名六月十三投入動畫及遊戲軟體編劇。 《青澀寶貝》、《青澀寶貝2》與《青澀前奏曲》皆由甲斐智久擔任人物設定,甲斐智久即是擔任F&C十八禁戀愛遊戲《同窗會》()系列人物設定而成名的水谷徹。《青澀寶貝》與《青澀前奏曲》皆由()擔任編劇。《青澀寶貝》12位女角的日語配音員中,6人是以青二Production新人為主,6人是公開甄選入選者。 玩法 遊戲的樂趣在於“旅行”,大家主要做的就是分配時間、金錢,務求可以和分散在日本12個不同地方的女孩子多見面。隨著見面越多,玩家便可以找到線索,知道寫信人是哪位女孩。透過遊戲,玩家還可以“暢遊”日本各地名勝。 其後這遊戲推出續集,故事頗為突破,因為描述上集男主角(玩家)已死,玩家扮演另一角色安撫受傷的12位女主角;但已沒有“旅行”這元素,12位女主角全部住在東京都天河市,和上集玩法完全不同,基本上變了普通不過的戀愛文字遊戲。許多玩過第一作的玩家對此作表現出了不滿情緒。尤其好不容易破關的前代主角就這樣「被」死掉了,更讓人難以接受。 劇情 遊戲內容是男主角高中三年級於春假收到了一封無名信,拆開信封,映入眼簾的是一句充滿感情的話語:「好想再和您見面。」為了找出信件的寄件人是誰,男主角走訪日本各地,陸續與曾經相識的十二位女主角重逢,並在舊日情懷上創造出新的回憶。 登場角色 青澀寶貝 日語配音員為遊戲版與電視動畫版共通,韓語配音員為遊戲版配音員,台灣配音員為衛視中文台電視動畫版配音員,香港配音員為亞洲電視本港台電視動畫版配音員。各角色譯名以協和國際多媒體所定譯名為準。 男主角 遊戲一代的男主角,預設姓名為。 從小學入學到中學畢業,住過青森市(小學1年級至小學4年級前半)、仙台市(小學4年級後半)、札幌市(小學5年級前半)、大阪市(小學5年級後半)、京都市(小學6年級前半)、名古屋市(小學6年級後半)、不明(中學1年級前半)、廣島市(中學1年級暑假)、長崎市(中學1年級後半)、金澤市(中學2年級前半)、橫濱市(中學2年級後半)、高松市(中學3年級前半)、福岡市(中學3年級後半)。中學畢業後,在東京都就讀高中。 在一代的劇情中,於高中三年級的春假收到未署名,記載「好想再和您見面。」話語的信件,為了找出寄件者的身份而尋訪日本各地,陸續與曾經相識的十二位女主角重逢,同時在過程中和女主角們發展更深層的羈絆。 在二代的劇情開頭中,完成和十二位女主角的追求關係後,為了正式了結往事而致信給每位女主角前往東京,於赴約途中發生車禍逝世,導致十二位女主角在出席其喪事的期間得知主角和其他人的互動關係。 金牛座,身高160公分,代表顏色粉紅色,居住地為北海道札幌市。 遊戲中與男主角小學相處時間為五年級四月~十月,個性溫柔敦厚,課業和運動上相當優秀,頗受同性同學的羨慕。不過有男性恐懼症,不擅長與同年齡的男性說話,略有戀父情結的傾向。 和主角成為好友的原因是在一次校外教學時騎馬中因為男生的惡作劇使馬受到驚嚇而落馬,主角此時用身體接住因而她骨折受傷住院。因為不擅長交談,一開始使用交換日記的方式交談,漸漸對主角產生好感。主角是她少數談的來的同年齡男性。在交換日記的最後一頁,她寫了些對主角的特殊感情,現在這本日記還正等著主角閱讀。在動畫版尾聲設定為寄無名信的寄信者。 衛視中文台翻成「澤渡炎華」。 魔羯座,身高158公分,代表顏色藍色,居住地為青森縣青森市。 主角由小學一年級開始相處了三年半的時間的青梅竹馬,十二位女角中最先認識、相處時間最久的一位。家務廚藝皆優。老家是酒舖。 巨蟹座,身高154公分,代表顏色黃色,居住地為宮城縣仙台市。 永倉愛美琉是一位感情豐富的女孩,高興的時候就笑,悲傷的時候就放聲大哭,表現情感的方式非常率真。 她所使用的話有著獨特的仰揚聲調,她自己稱它為「愛美琉語」。剛碰到主角時,冷不防地叫他「達令」。 亦屬尋常出人意外的是,在學校成績相當優秀,特別是理科方面常常名列前矛。 興趣是探尋鬼屋;但相對的,如果碰到靈異現象時,又表現出恐慌的矛盾性格。 衛視中文台翻成「永倉笑海」。 雙子座,身高153公分,代表顏色橘色,居住地為神奈川縣橫濱市。 明日香的學校設定不同於其他11位女主角,有著跟自己代表顏色關聯的名字。明日香的學校(私立清華女子高中)是以《卒業》系列為起源設定。 與主角相處的時間為中學二年級八月~隔年三月。是個喜歡走在流行尖端的女孩,無論推出什麼新奇有趣的事物都會親自去嘗試,將來的夢想是成為偶像。 水瓶座,身高156公分,代表顏色茶色,居住地為石川縣金澤市。 本系列12位女主角中唯一的眼鏡娘。 與男主角相處時間為中學2年級4月~7月。因學業優秀,在班上較少同學與她接近;直到某天主角在逛唱片行時看見美由紀拿著主角喜歡的樂團唱片,從此兩人成為無話不談的好朋友。家裡是和服批發商,經常為繼承家業或升學讀美術系的問題而煩惱不已。 獅子座,身高165公分,代表顏色水藍色,居住地為愛知縣名古屋市。 與男主角相處的時間為小學6年級10月~隔年3月。個性活潑開朗,在班上人緣相當不錯,不喜歡因為自己是女孩子就被限制不能做什麼事。平時生物課都是由主角搬運很重的化石,某天琉璃香自告奮勇幫忙搬鸚鵡螺化石卻不慎打破,事後被老師發現,主角自動站出來代替琉璃香認罪。過一陣子主角轉學了,這份內疚一直存在琉璃香的心裡,因此她相當討厭說謊。 處女座,身高165公分,代表顏色紫色,居住地為京都府京都市。 綾崎若菜生長於祖父嚴厲管教的家庭中,沒有男朋友,所以對和男生快樂相處的女孩子特別羨慕。到小學6年級的時候,綾崎若菜認識主角。 對於若菜祖父對若菜的責罵,主角毫不理會。兩者其後感情發展迅速,主角並成為她的第一個異性朋友。 有一天,他們走到若菜家的古老大倉庫。正當兩人看得興奮之際,他們被祖父逮個正著。主角被趕出家門,若菜被關在漆黑的倉庫一晚。 在一片黑暗當中,正當若菜感到驚懼、飢餓之際,突然聽到主角呼喚她的名字。主角擔心若菜一個人關在大倉庫而害怕,倉卒下弄了幾個奇形怪狀的飯糰,若菜深深感謝主角的細心及體貼。其後,他們在倉庫發現一個音樂盒,美妙的音樂襯托著皎潔的月色,成為了二人難忘的回憶。 數天後,若菜再回到學校,但看不見主角的蹤影。她神色黯然地說道:「對不起,我不但無法跟你道謝,就連道別也沒辦法了……」 高中以前由於祖父嚴格禁止,所以沒有任何打工經驗。 白羊座,身高162公分,代表顏色草綠色,居住地為大阪府大阪市。 夏穗是一位擁有全國高校運動會出場的經驗的人,被期待將來是極為出色的跑者。 放假有空的時候會在自家經營的御好燒店『おたふく』打工幫忙。個性上雖然說是灑脫明快型,但是偶爾也能發現她女性化的舉止。 雖然不討厭唸書,但是這方面好像不怎麼拿手,所以考試成績一向不是很好。 雙魚座,身高158公分,代表顏色白色,居住地為香川縣高松市。 真奈美個性保守,不擅融入人群之中,即便是和他人說說話也不拿手。 雖然成績很優秀,但是體弱多病,所以常遭拒絕入學申請,讓人感覺有一股「何去何從」、「寂寞孤獨」印象的少女。 不過因為感覺敏銳,對於他人的心情能充分體諒理解,則是她的長處,更甚的是與動物也能心靈相通。 與主角是中學時的同班同學,住家是位於郊外的豪華別墅。 拿手的功課是化學與植物學,因為生來體弱多病,運動方面是絕對無能的。而對於躋身人聲吵雜的場合很難受,所以特別喜好田園綠地。 在學校的「植物研究會」是屬於沒有身分的幽靈會員。 射手座,身高160公分,代表顏色紅色,居住地為廣島縣廣島市。 全身受不可思議的氣息圍繞,是個獨特的女孩。中學的某年暑假,在一個流星雨的夜晚與主角巧遇,兩人有如發現知音一般契合,彼此交換了許許多多的想法、經驗與故事。 但後來,本來預定要轉入優的學校就讀的主角,沒有留下任何消息而離去了。從此優愛上了旅行,為了自己、也為了回憶。 天蠍座,身高162公分,代表顏色黑色,居住地為福岡縣福岡市。 與男主角相處的時間為中學三年級10月~隔年3月。個性好強、固執,中學時期在班上是個問題學生;轉學來沒多久的男主角對千惠沒有先入為主的想法,所以是班上唯一敢跟千惠交談的人。兩人被老師指派為文化祭執行委員,一開始千惠的態度不太甘願,直到籌備的過程中逐漸對主角產生好感。最後在文化祭以樂團大賽為壓軸,成為學校有史以來最盛大的活動。 千惠本來打算在文化祭唱出對主角的情感。但主角在文化祭前幾天轉學了,並請千惠的弟弟守密,鼓手的工作變成千惠的弟弟擔任。 千惠寫的那第一首給主角的情歌,至今還留在她的心中。 在樂團擔任主唱與吉他手,所屬樂團在當地小有名氣。
地理 風稜石 麟山鼻上的安山岩熔岩長年受風沙的長年磨刮,變成佈滿擦痕的岩面與尖銳稜線,即所謂之。沙丘中之風稜石有時具有三個面,兩面光滑,另一面較粗糙的向下與地面接觸,光滑面乃因風力搬運之細沙打磨成光面,面與面之間的稜很尖銳,故又稱三稜石或三面石。 藻礁 藻礁是由藻類分泌製造鈣質或矽質,經長年堆積而成的礁體,與珊瑚礁都屬於生物礁(biotic reef, bioherm)。石門區的藻礁以麟山鼻岬角、富貴角西側、及富貴角東側至石門洞間的海岸最多,藻礁以輝石安山岩塊為基盤,生長至高潮線位置,每年四、五月,石蓴為主的藻類生長茂盛,而呈翠綠。 麟山鼻岬角 麟山鼻岬角為70-80萬年前,竹子火山噴發造成大量的安山岩質熔岩流向北流動, 於末端所形成的岬角。火成岩的熔岩,地殼變動產生摺皺、斷層節理、海蝕地形及風積沙丘及風蝕(風稜石)地形,形成豐富的地質景觀。麟山鼻岬角東側海灣沙灘,常夾雜著由安山岩風化後,殘留的磁鐵礦砂,於波浪淘洗過後在沙灘上呈黑黑的一層,在強烈東北季風吹拂下,積成沙丘地形。 富貴角岬角 富貴角岬角位台灣本島的最北端,與麟山鼻的形成原因相同。另一特色,乃富貴角是與麟山鼻之間的海岸有藻礁,沙中由許多藻礁及貝殼碎屑所構成,顏色較白,稱為白沙灣。 人口 根據新北市政府民政局統計,2022年底石門區戶數約4.2千戶,人口約1.1萬人,區內人口最多與最少的里分別是老梅里與乾華里,2022年底兩里人口分別為2,225人與292人。 石門區歷年人口變化(1981年-2030年) 政治 歷任首長 日治時期石門-{庄庄}-長 民國時期石門鄉長 新北市石門區長 巫宗仁 劉淑芬 吳嘉榮 林俊宏 曾明華 區政組織 石門區公所是新北市政府在石門區的派出機關,在中華民國政府架構中為市政府綜理區政的執行機關,上級業務監督機關為新北市政府。区长由市長任命,其任期為無任期保障。在區長及主任秘書之下,設有4課3室等7個內部單位。 行政區 石門區的行政區劃轄有德茂里、富基里、老梅里、山溪里、石門里、尖鹿里、乾華里、茂林里、草里里等9個里,共計124鄰。 立法委員 新北市第一選舉區:洪孟楷 公共設施 在地文化 新北市北海岸石門國際風箏節 教育 國民中學
國民中學 新北市立石門國民中學 國民小學 新北市石門區石門國民小學 新北市石門區乾華國民小學 新北市石門區老梅國民小學 圖書館 新北市立圖書館石門分館 交通 其餘道路 石門區道路列表 公共自行車 特產 十八王公肉粽 鐵觀音 旅遊 富基漁港 草里漁港 富貴角燈塔(富貴角) 石門洞 白沙灣海水浴場 乾華十八王公廟 乾華新十八王公廟 老梅綠石槽 千年神豬樹公 菁山瀑布 尖山湖紀念碑 尖山湖紀念碑位於山溪里,距菁山瀑布一公里處。此碑是紀念1937年(昭和12年)11月26日,從松山機場起飛前往漢口攻擊之日本海軍鹿屋航空隊九六式轟炸機之七位殉職的飛行組員,在返航回松山機場時於此處撞山,全員陣亡。 石門金剛宮:北海岸知名的四面佛寺,也是台灣第一間最大的四面佛祖廟。 石門情人廟:北海岸知名的情人廟,主神供奉西藏愛情如意佛。 石門妙濟寺:位於乾華村(內阿里磅),為「半嶺古道」終點,昔時鐵觀音茶區之輸外集散中心。 姐妹市 福井縣美濱町 相關條目 史蹟名勝天然紀念物保存法 珊瑚藻 珊瑚 富貴角 石蓴 注釋 參考文獻
打擊手可以跑過第一壘,但如果她跑過或滑過第二壘或第三壘,就有可能被接球手追上而被淘汰。 跑壘員可以在打擊手擊球之前就開始跑壘,或叫竊壘(盜壘);慢速壘球不得盜壘。 打擊手在第三打時,觸擊球犯規就會被淘汰。 投球手在擲球時必須至少有一條腿著地。 先發球員被替換下場之後可以重新上場,但是一名替補只能替換一名場上球員。 慢速壘球 近年來壘球技術發展迅速,比賽日益激烈。為了推廣普及至各個年齡層,於是發展出「慢速壘球」,而傳統的壘球運動亦可稱為「快速壘球」,以示區別。慢速壘球的基本精神是讓每位球員都能享受「打得到球」的樂趣,因此將投手的投球距離拉遠,並限制投球動作;同時為了平衡因此產生的攻方優勢,將各壘間距拉大,並作了一些相關的限制。以下列出慢速壘球與快速壘球的差異點: 自本壘板至外野盡頭距離:慢速壘球女子組至少75(中華民國壘球協會規則80.77)公尺,男子組至少85(中華民國壘球協會規則91.44)公尺;而快速壘球女子組至少60公尺,男子組至少70公尺。 壘間距:慢速壘球為20.0公尺;快速壘球為18.29公尺。 投球距離:慢速壘球女子組14公尺,男子組15.2公尺;快速壘球女子組(成年)13.11公尺,男子組(成年)14.02公尺。 守備球員:慢速壘球10人,多1名游外手(自由手);快速壘球9人。 指定球员(DP):慢速壘球無指定球员;快速壘球可選擇1人,以代替1名守備員打擊。 增額球員(EP):慢速壘球可選擇1人,變成11人打擊;快速壘球則無。 投球球速:慢速壘球投球球速必須和緩;快速壘球無此規定。 投球飛行弧度:慢速壘球投出之球應以拋物曲線弧度飛行,其頂點離地面應至少1.82公尺,至多不超過3.65公尺;快速壘球無此規定。但台灣地區慢速壘球除部分賽事使用前述的投球限高規定外,大多數慢壘聯盟及聯賽採用規則為"離地面最低高度為超過當時打擊者身高,而最高高度不設限制(允許超高球以限制打擊)。 投球前手臂動作:慢速壘球投球手臂第一個向前揮動的動作,通過臀部時,就是球投向本壘的時刻,不可再旋回後面;快速壘球無此規定。 盜壘:慢速壘球無盜壘之情況,因投出之球未被擊中時,跑壘員均不得離開壘包;快速壘球投手投出球後即可盜壘。 兩好球之後的界外球:慢速壘球不論是否被接住,一律出局;快速壘球則未被接住不用出局。 觸擊/短打或砍擊:慢速壘球禁止此類動作,違者一律出局;快速壘球無此規定。 管理機構 國際壘球聯合會()是1952年-2013年運作的國際壘球管理機構。國際壘總是個非營利機構,它得到了國際奧委會和國際單項運動總會聯合會的認可。 國際壘總組織和管理奧運會女子壘球世界錦標賽的女子和男子快速壘球,青年女子和的青年男子(19歲及以下),女子、男子和男女混合慢速壘球,以及女子與男子的改良壘球(modified pitch)。國際壘總支援地區錦標賽,並對地區錦標賽給予技術上的支持。 注释和参考文献 外部連結
慢速壘球 近年來壘球技術發展迅速,比賽日益激烈。為了推廣普及至各個年齡層,於是發展出「慢速壘球」,而傳統的壘球運動亦可稱為「快速壘球」,以示區別。慢速壘球的基本精神是讓每位球員都能享受「打得到球」的樂趣,因此將投手的投球距離拉遠,並限制投球動作;同時為了平衡因此產生的攻方優勢,將各壘間距拉大,並作了一些相關的限制。以下列出慢速壘球與快速壘球的差異點: 自本壘板至外野盡頭距離:慢速壘球女子組至少75(中華民國壘球協會規則80.77)公尺,男子組至少85(中華民國壘球協會規則91.44)公尺;而快速壘球女子組至少60公尺,男子組至少70公尺。 壘間距:慢速壘球為20.0公尺;快速壘球為18.29公尺。 投球距離:慢速壘球女子組14公尺,男子組15.2公尺;快速壘球女子組(成年)13.11公尺,男子組(成年)14.02公尺。 守備球員:慢速壘球10人,多1名游外手(自由手);快速壘球9人。 指定球员(DP):慢速壘球無指定球员;快速壘球可選擇1人,以代替1名守備員打擊。 增額球員(EP):慢速壘球可選擇1人,變成11人打擊;快速壘球則無。 投球球速:慢速壘球投球球速必須和緩;快速壘球無此規定。 投球飛行弧度:慢速壘球投出之球應以拋物曲線弧度飛行,其頂點離地面應至少1.82公尺,至多不超過3.65公尺;快速壘球無此規定。但台灣地區慢速壘球除部分賽事使用前述的投球限高規定外,大多數慢壘聯盟及聯賽採用規則為"離地面最低高度為超過當時打擊者身高,而最高高度不設限制(允許超高球以限制打擊)。 投球前手臂動作:慢速壘球投球手臂第一個向前揮動的動作,通過臀部時,就是球投向本壘的時刻,不可再旋回後面;快速壘球無此規定。 盜壘:慢速壘球無盜壘之情況,因投出之球未被擊中時,跑壘員均不得離開壘包;快速壘球投手投出球後即可盜壘。 兩好球之後的界外球:慢速壘球不論是否被接住,一律出局;快速壘球則未被接住不用出局。 觸擊/短打或砍擊:慢速壘球禁止此類動作,違者一律出局;快速壘球無此規定。 管理機構 國際壘球聯合會()是1952年-2013年運作的國際壘球管理機構。國際壘總是個非營利機構,它得到了國際奧委會和國際單項運動總會聯合會的認可。 國際壘總組織和管理奧運會女子壘球世界錦標賽的女子和男子快速壘球,青年女子和的青年男子(19歲及以下),女子、男子和男女混合慢速壘球,以及女子與男子的改良壘球(modified pitch)。國際壘總支援地區錦標賽,並對地區錦標賽給予技術上的支持。 注释和参考文献
19世紀 1819年:西班牙帝国和美国签订《亚当斯-奥尼斯条约》,将西属佛罗里达等领土售予美国。 1848年:法國巴黎爆發反對七月王朝國王路易-菲利普一世的二月革命,建立法蘭西第二共和國。 1876年:根据美国慈善家约翰斯·霍普金斯的遗嘱,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在马里兰州巴尔的摩正式创立。 20世紀 1909年:美国海军以康乃狄克号战舰为首的16艘船只成功完成环绕世界一周的任务。 1915年:結束,造成20萬名俄軍傷亡或失蹤。 1943年:纳粹德国人民法院裁定反纳粹主义组织白玫瑰成员汉斯·索尔和苏菲·索尔两兄妹死刑。 1959年:。 1974年:第二屆伊斯蘭國家高峰會在巴基斯坦召開。 1996年:贝宁加入世界貿易組織。 1997年:英国罗斯林研究所正式公布第一只用成年体细胞成功复制之哺乳动物桃莉羊的研究成果。 21世紀 2002年:安哥拉反政府武裝争取安哥拉彻底独立全国联盟領導人若納斯·薩文比遭敵人埋伏遇害。 2006年:英格蘭銀行金庫大劫案。 2011年:紐西蘭基督城發生该国死伤第二惨重的地震,185人死亡。 2014年:乌克兰最高拉达经表决通过将时任乌克兰总统维克多·亚努科维奇革职,并提前举行总统选举。 2016年:無線電視高清翡翠台於03:00停播,由J5替代,全分途廣播。 2017年:美國國家航空暨太空總署宣布在行星系TRAPPIST-1周圍再發現4顆太陽系外行星。 2019年:朝鮮駐西班牙大使館遭朝鮮抵抗組織“自由朝鮮”的人員入侵,8名使館職員被打傷,一批存有重要情報訊息的電子產品失竊。 2021年:法国电子音乐团体傻朋克宣告解散。 出生 1303年:元英宗硕德八剌,元朝皇帝(1323年逝世) 1403年:查理七世,法蘭西國王(1461年逝世) 1440年:拉斯洛五世,哈布斯堡王朝的匈牙利国王,波希米亚国王和奥地利大公(1457年逝世) 1732年:乔治·华盛顿,美國大陸軍軍官、政治人物、開國元勳,首任美國總統(1799年逝世) 1788年:亚瑟·叔本华,德国哲学家(1860年逝世) 1824年:皮埃爾·讓森,法國天文學家,氦元素的發現者(1907年逝世) 1857年:海因里希·鲁道夫·赫兹,德国物理学家(1894年逝世) 1857年:羅伯特·貝登堡,英國陸軍中將,童軍運動創始者(1941年逝世) 1864年:朱爾斯·勒納爾,法國古典作家(1910年逝世) 1871年:約翰·杜貝,南非作家、教育家、政治人物(1946年逝世) 1889年:奧莉芙·聖克萊·索姆斯,童軍運動和女童軍運動創始者(1977年逝世) 1900年:路易斯·布努埃尔,西班牙電影導演(1983年逝世) 1903年:弗蘭克·普倫普頓·拉姆齊,英國數學家、哲學家、經濟學家(1930年逝世) 1921年:讓-巴都·卜卡薩,中非軍人、政治人物,中非帝國皇帝(1996年逝世) 1925年:愛德華·戈里,美國作家、藝術家、插畫家(2000年逝世) 1925年:黃達,中國經濟學家(2023年逝世) 1925年:周君亮,中國水工建築物設計專家(2023年逝世) 1929年:吳漢章,華裔美國男演員、配音員、製片人、導演 1930年:林贊庭,台灣電影攝影 1935年:霍德,香港政治人物(2017年逝世) 1943年:山口二矢,日本學生運動家、極右翼政治人士,因刺殺左派領導人淺沼稻次郎而知名(1960年逝世) 1943年:泰瑞·伊格頓,英國文學理論家、文學批評家、馬克思主義研究者 1949年:尼基·勞達,奧地利一級方程式車手(2019年逝世) 1952年:馬時亨,香港政界人物 1952年:比爾·弗利斯特,美國政治人物、商人、醫生,前任美國參議院多數黨領袖 1953年:柯受良,台灣歌手(2003年逝世) 1953年:譚艾珍,台灣女演員 1953年:名香智子,日本漫畫家 1954年:上山栃,日本漫畫家 1957年:詹益樺,台灣台獨、社運家(1989年逝世) 1958年:梁家傑,香港律师,政治人物 1958年:凱斯·賽義德,突尼西亞政治人物,現任突尼西亞總統 1962年:史帝夫·厄文,澳洲動物保育人士、節目主持人(2006年逝世) 1963年:維傑·辛格,斐濟高爾夫球手 1968年:洁丽·雷恩,美国女演员 1971年:小櫻悅子,日本女性聲優 1972年:大暮維人,日本漫畫家 1972年:張德培,美国華裔网球运动员 1972年:本·薩斯,美國政治人物,現任參議院議員 1974年:陣內智則,日本喜劇演員、主持人
1987年:袁姍姍,中國女演員 1987年:葛薈婕,中國女模特兒 1987年:韓孝周,韓國女演員 1988年:馮允謙,香港男歌手 1988年:高佑麗,韓國女子偶像團體Rainbow前成員 1989年:江宏傑,台灣男子乒乓球運動員 1992年:李珊珊,中國體操運動員 1994年:高野麻里佳,日本女性聲優 1994年:南柱赫,韓國模特兒、演員 1994年:韓恩書,韓國女演員 1995年:川村真矢,日本AV女優 1996年:譚芷翎,香港女演員 1996年:原风佳,日本女演员、模特儿 2000年:蒂莫西·維阿,美國職業足球員 逝世 1395年:冯胜,明朝开国大将(生年不詳) 1512年:亚美利哥·韦斯普奇,意大利商人、航海家、探險家(1451年出生) 1634年:稻葉正勝,日本江戶時代初期大名(1597年出生) 1799年:和珅,清朝官绅、富豪(1750年出生) 1809年:路德維希·馮·科本茨爾,奧地利外交官、政治人物(1753年出生) 1815年:史密森·特南特,英國化學家,元素銥和鋨的發現者(1761年出生) 1875年:讓-巴蒂斯·卡米耶·柯洛,法国畫家(1796年出生) 1898年:兴宣大院君,朝鲜王朝摄政(1820年出生) 1913年:隆裕太后,光绪帝皇后,宣統朝皇太后(1868年出生) 1913年:弗朗西斯科·馬德羅,墨西哥商人、地主、革命家、作家、政治家,第33任墨西哥總統(1873年出生) 1942年:斯蒂芬·茨威格,奥地利作家(1881年出生) 1943年:-{zh-cn:汉斯·朔尔; zh-tw:漢斯·索爾}-,納粹德國時期德國反抗組織白玫瑰成員(1918年出生) 1943年:蘇菲·索爾,納粹德國時期德國反抗組織白玫瑰成員(1921年出生) 1964年:白克,臺灣電影導演、影評人(1914年出生) 1987年:安迪·沃荷,美國艺术家(1928年出生) 1992年:苏迪曼,马来西亚天王巨星(1954年出生) 1993年:蔡光黃,越南共和國中將(1918年出生) 1995年:林翠,香港電影演員(1936年出生) 1997年:威廉·卡魯什,美國數學家(1917年出生) 2002年:查克·瓊斯,美國動畫師、漫畫家、編劇家、製作人、動畫電影導演(1912年出生) 2005年:李恩宙,韓國女星(1980年出生) 2006年:陳實忻,台灣業餘無線電人員(1915年出生) 2006年:,羅馬尼亞女子乒乓球选手(1921年出生) 2006年:董驃,香港馬評人、騎師、練馬師和電視、電影演員(1933年出生) 2014年:袁牧女,中国浙江寧波出生的影視劇導演、演員(1957年出生) 2018年:李菁,香港邵氏電影演員(1948年出生) 2022年:-{zh-cn:伊万·久巴; zh-tw:伊凡·久巴}-,烏克蘭文學評論家、社會激進分子、持不同政見者、烏克蘭英雄(1931年出生) 2022年:陳凱希,馬來西亞政治家、企業家、慈善家(1937年出生) 2023年:孫曼霽,中國生化藥理學家(1931年出生) 2023年:艾哈邁德·庫賴,巴勒斯坦政治人物,第2任巴勒斯坦自治政府總理(1937年出生) 2023年:蔡天鳳,香港名媛、模特兒(1994年出生) 节假日与习俗 世界懷念日 :營養師節 :獨立日 : 貓之日 忍者日。因日文「2」與「忍」同音,日本甲賀市和伊賀市於2015年訂定每年2月22日為「忍者日」,公務員會扮成忍者的模樣,也會舉行與忍者相關的慶祝活動。 北美洲:世界煮一顆地瓜日(National Cook Sweet
1951年:朝鲜战争期间,韩国陆军于韩国山清郡、咸阳郡屠杀705名涉嫌通共的平民。 195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改志愿兵役制为义务兵役制。 1957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与锡兰建交。 1959年:《中苏经济合作协定》在蘇聯莫斯科签订。 1962年:美國政府宣布對古巴實施全面貿易禁運,成為現代實施時間最長的經濟制裁。 1964年:披頭四樂隊抵達紐約作美國全國巡迴演唱。 1974年:中美洲島國格瑞那達脫離英國,獨立建國。 1977年:在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主席华国锋的授意下,《人民日报》发表社论,公开提出两个凡是。 1979年:運載2600多名越南船民的貨輪「天運號」駛入香港,在南丫島水域停泊。 1981年:日本政府确定本日为“北方领土日”。 1982年:国际奥委会医学委员会公布第一批禁止使用的兴奋剂名单。 1984年:美国宇航员布鲁斯·麦克坎德雷斯和罗伯特·斯图尔特完成人类首次不系绳的舱外活动。 1986年:海地总统让·克劳德·杜瓦利埃下台。 1991年:海地首位民选总统让-贝特朗·阿里斯蒂德宣誓就职 1992年:欧洲共同体12个成员国代表在荷兰马斯垂克签署旨在建立欧洲联盟的《马斯垂克条约》。 1996年:波兰总理因被指控为莫斯科间谍而辞职。 1997年:NeXT與蘋果公司合併,導致其公司老闆喬布斯回歸至蘋果公司並取代阿梅里奧。 1998年:第18屆冬季奧運會在日本長野開幕。 1999年:在侯赛因·本·塔拉勒逝世后,其儿子阿卜杜拉二世继任成为约旦哈希姆王国国王。 21世紀 2009年:馬達加斯加反對派領導人拉喬利納率領的反政府示威者在首都塔那那利佛遭到忠於總統拉瓦盧馬納納的安全部隊的開火,導致至少30人死亡。 2012年:在马尔代夫爆发警察叛变及持续数周的群众示威后,总统穆罕默德·纳希德宣布辞职。 2014年:第22屆冬季奧運在俄羅斯索契開幕。 2016年:朝鲜成功发射地球观测卫星光明星4号,因使用弹道导弹技术而遭受各国谴责。 出生 574年:圣德太子,日本飞鸟时代的政治改革家(621年逝世) 1102年:玛蒂尔达皇后,英格兰王位竞争者(1141年逝世) 1478年:-{zh-hant:湯瑪斯·摩爾; zh-hans:托马斯·莫尔;}-,英國哲學家(1535年逝世) 1741年:约翰·菲斯利,德裔英国画家(1825年逝世) 1812年:查尔斯·狄更斯,英國作家(1870年逝世) 1834年:廣澤真臣,日本明治時代政治人物(1871年逝世) 1837年:詹姆斯·穆雷,英國辭書學家,《牛津英語辭典》主編(1915年逝世) 1867年:劳拉·英格斯·怀德,美国作家(1957年逝世) 1870年:阿爾弗雷德·阿德勒,奧地利心理學家(1937年逝世) 1871年:志賀潔,日本醫學家、細菌學家(1957年逝世) 1873年:托马斯·安德鲁斯,英國造船家 (1912年逝世) 1877年:戈弗雷·哈羅德·哈代,英国数学家(1947年逝世) 1885年:辛克莱·刘易斯,英國作家(1951年逝世) 1889年:哈里·奈奎斯特,瑞典裔美國物理學家(1976年逝世) 1905年:烏爾夫·馮·奧伊勒,瑞典生理學家、藥理學家,1970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得主(1983年逝世) 1906年:溥仪,中国清朝末代皇帝(1967年逝世) 1906年:奥列格·安东诺夫,苏联飞机设计师(1984年逝世) 1910年:夏鼐,中国考古学家(1985年逝世) 1919年:德斯蒙德·多斯,美国陆军下士(2006年逝世) 1920年:王安,华裔美国电脑科学家(1990年逝世) 1929年:薩爾塔傑·阿齊茲,巴基斯坦政治人物和經濟學家
1978年:鄭亨敦,韓國搞笑藝人、主持人 1978年:阿什顿·库彻,美國演員 1979年:小雪,香港歌手、演員 1980年:李貞賢,韓國女演員 1982年:向井理,日本男演員 1983年:克里斯蒂安·克莱恩,奧地利一級方程式賽車運動員 1986年:孔連順,中國男演員 1988年:加護亞依,日本女歌手,前早安少女組成員 1990年:華晨宇,中國男歌手 1990年:Jacksepticeye,愛爾蘭YouTuber 1990年:詹卢卡·拉帕杜拉,秘鲁足球运动员 1991年:前山剛久,日本男演員 1992年:矢島舞美,日本女性組合℃-ute隊長 1993年:斯里坎特·基達姆比,印度羽球選手 1994年:楊宝貝,馬來西亞YouTuber 1994年:金振煥,韓國男子偶像團體iKON成員 1995年:何紫慧,香港女歌手 1996年:伊波杏樹,日本女聲優 1996年:萩原舞,日本女性組合℃-ute成員 1996年:皮埃爾·蓋斯利,法國一級方程式賽車車手 1996年:阿米爾·納斯爾·阿扎達尼,伊朗職業足球運動員 1997年:朴昭英,韓國女演員 1998年:王淨,台灣女藝人、女作家 1998年:金佳恩,韓國女子羽球運動員 逝世 199年:呂布,三國時期名將(生年不詳) 318年:晉愍帝司馬鄴,字彥旗,西晉的第四任也是最後一任皇帝(300年出生) 1652年:葛利高里歐·阿雷格里,義大利羅馬樂派音樂家(1582年出生) 1799年:愛新覺羅弘曆,清朝乾隆皇帝(1711年出生) 1862年:普罗斯珀·梅尼埃,法国医学家(1799年出生) 1878年:真福教宗庇護九世,羅馬主教(1792年出生) 1885年:岩崎彌太郎,日本企業家,三菱財閥奠基者(1835年出生) 1896年:威廉·海登·英格利希,美國政治人物,曾任印第安納州聯邦眾議員(1822年出生) 1923年:林祥谦,京汉铁路总工会江岸分工会委员长,京汉铁路江岸机厂钳工,二七大罢工工人领袖(1892年出生) 1931年:左联五烈士 柔石,中國作家(1902年出生) 胡也频,中國作家(1903年出生) 李伟森,中國作家(1903年出生) 冯铿,中國作家(1907年出生) 殷夫,中國作家(1909年出生) 1940年:木村匡,日本政治人物、教育家、實業家、銀行家(1860年出生) 1944年:马本斋,八路军将领(1902年出生) 1965年:鐸爾孟,法國漢學家,《紅樓夢》法文全譯本審校者(1881年出生) 1965年:李海泉,香港粵劇演員,李小龍之父(1901年出生)
1860年:意大利統一:朱塞佩·加里波底與維托里奧·埃馬努埃萊二世在泰亞諾會師,並稱呼後者為義大利國王;加里波底同意将其征服的两西西里王国交给薩丁尼亞王國君主埃马努埃莱二世。 1863年:英格蘭足球總會在英国伦敦成立,成为世界上最早成立的足球總會。 1864年:中国清朝政府放开矿业垄断,允许民营资本在云南开采铜。 1895年:乙未广州起义失败,陸皓東被捕。 1897年:清朝維新派嚴復、王修植、夏曾佑、杭辛齋等人创办国闻报。 20世紀 1905年:瑞典-挪威聯合王國解散,挪威独立獨立成為君主國,並選丹麥王子為國王“哈康七世”。 1909年:日本首任内阁总理大臣伊藤博文在哈爾濱火車站被朝鮮人安重根暗殺身亡,並在日比谷公園舉行國葬。此後主張立刻日韓合併的一派成為日本對韓政策的主導者。 1912年:第一次巴尔干战争:希腊占领塞萨洛尼基,塞尔维亚占领斯科普里。 1912年:北京大学医学部的前身,国立北京医学专门学校成立。 1918年:一战:埃里希·鲁登道夫因为拒不服从议和命令,被德国皇帝威廉二世解除所有职务。 1926年:桑地诺率领尼加拉瓜矿工起义,成立反美游击队。 1930年:巴西发生军事政变,熱圖利奧·瓦加斯夺取巴西政权。 1933年:红军与十九路军签订反日反蒋初步协定。 1937年:由谢晋元领导的中国国民革命军进驻四行仓库,与发动攻势的日本陆军展开长期对峙。 1942年:大日本帝國海軍在聖克魯斯群島戰役中擊敗美國海軍,然而自身實力亦因此嚴重消耗。 1944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美国海军在菲律宾莱特岛附近海面上爆发的莱特湾海战中经过六天的战斗终于击败大日本帝国海军。 1945年:中华民国国民政府勒令11种报刊停刊。 1947年:克什米尔土邦君主决定加入印度。 1948年:辽沈战役,中国人民解放军将廖耀湘所率的国民革命军包围在辽宁西部区域。 1954年:倫敦備忘錄簽訂,第里雅斯特自由區解散,英美軍隊占領的A區(今第里雅斯特)由義大利統治和南斯拉夫軍隊占領的B區(今科佩爾)由南斯拉夫統治。 1951年:丘吉尔77岁再度执政。 1955年:越南首相吳廷琰宣布依照具爭議性的公民投票結果,越南國正式更名成為越南共和國,並由吳廷琰出任第一任總統。 1955年:盟军结束对奥地利的占领,奥地利宣布成为永久中立国。 1956年:匈牙利革命中,匈牙利国家保安局于莫雄马扎尔古堡和埃斯泰尔戈姆城内屠杀平民。 1957年:「反黨集團」事件中蘇聯元帥朱可夫為支持赫魯雪夫,因而動用軍隊力挺後者,然赫魯雪夫以在軍隊裡培植對自己(朱可夫)的崇拜等理由將於南斯拉夫拜訪鐵托行程中的朱可夫清除出苏联中央领导层。 1958年:朝鲜战争:中国人民志愿军全部撤离朝鲜。 1962年:古巴导弹危机:赫鲁晓夫要求美国从土耳其撤出导弹,以换取苏联从古巴撤出导弹,遭到美国拒绝。 1971年:英國安妮公主訪問香港。 1972年:美国總統國家安全事務助理亨利·基辛格秘访越南,谋求结束越南战争。 1975年:埃及前总统萨达特访问美国,这是埃及元首首次访问美国。 1979年:大韓民國總統朴正熙被中央情報部長官金載圭枪杀身亡。 1981年:香港實施二級制水。 1986年:首届世界残疾人乒乓球锦标赛在法国举行。 1987年:香港恆生指數單日下跌33.3%,是有史以來全球最大單日跌幅。 199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证券委员会成立。 1992年:加拿大魁北克省独立问题再次引起关注。 1994年:约旦和以色列签订和约。 1995年:北京首都国际机场航站区扩建工程动工。 1996年:美宣布亚特兰大奥运会爆炸案嫌疑犯无罪。 1998年:飓风米奇造成无家可归人数最多的一次飓风。 1999年:英国上议院通过法案,取消世袭贵族的投票权。 21世紀 2001年:時任美国总统小布什签署美国爱国者法案。 2002年:莫斯科人质危机结束,50名车臣武装分子和150名人质在俄罗斯特种部队的营救行动中死亡。 2011年:美國波音公司研發的波音787客機,首次投入商業飛行。 2012年:中国宁波市镇海区市民游行示威反对中石化PX项目。 2017年:泰国国王拉玛九世的世纪葬礼于曼谷皇家田广场举行。 2019年:恐怖組織伊斯蘭國頭目阿布·貝克爾·巴格達迪在美軍於敘利亞伊德利卜的空襲行動中自殺身亡。 出生 1427年:西吉斯蒙德,奥地利大公(1490年逝世) 1491年:明武宗朱厚照,明朝第十任皇帝(1521年逝世) 1685年:多梅尼科·斯卡拉蒂,意大利作曲家(1757年逝世) 1759年:乔治·雅克·丹敦,法國大革命初期公共安全委員会主席(1794年逝世) 1800年:赫爾穆特·馮·毛奇,德國軍事家(1891年逝世) 1825年:岩倉具視,日本政治人物(1883年逝世) 1849年:費迪南德·格奧爾格·弗羅貝尼烏斯,德國數學家(1917年逝世) 1855年:小村壽太郎,日本外交官(1911年逝世) 1865年:班傑明·古根海姆,美國商人(1912年逝世) 1873年:索瓦爾德·斯陶寧,丹麥政治人物,前任丹麥首相(1942年逝世) 1889年:李四光,中国地质学家(1971年逝世) 1912年:唐·席格,美國導演、製片人(1991年逝世) 1913年:織田作之助,日本小說家(1947年逝世) 1915年:卢嘉锡,中国化学家(2001年逝世) 1916年:张恩虬,中国科学院院士(1990年逝世) 1916年:弗朗索瓦·密特朗,法國政治家,第21任法國總統(1996年逝世) 1919年:穆罕默德·礼萨·巴列维,伊朗國王(1980年逝世) 1925年:江兆申,著名書畫、篆刻家,中國書畫研究學者,曾任臺北國立故宮博物院副院長兼書畫處處長(1996年逝世) 1929年:張永祥,臺灣編劇、導演(2021年逝世) 1930年:孫越,台灣男演員(2018年逝世) 1936年:凯内兹·赫卡·依特伞,匈牙利作家、歌手 1942年:鲍勃·霍斯金斯,英國演員(2014年逝世) 1944年:楊麗花,臺灣女演員 1946年:布魯諾·魯貝奧,義大利美術指導(2011年逝世) 1947年:米里亞姆·諾爾,以色列法學家(2022年逝世) 1947年:希拉里·克林頓,前美國第一夫人,國務卿 1950年:龍隆,臺灣演員 1952年:拉爾斯·彼得·漢森,芝加哥大學的大衛·洛克菲勒傑出服務經濟學教授 1955年:汪禹,香港演员 1956年:敖幼祥,台灣漫畫家 1956年:丽塔·威尔逊,美國演員 1957年:王偉忠,台灣藝人 1959年:梁丹妮,中国演员 1959年:埃沃·莫拉莱斯,玻利维亞總統 1961年:迪伦·麦狄蒙,美國男演員 1962年:卡利·艾域士,英國男演員 1962年:蔡美兒,美國華裔律師、作家 1965年:郭富城,香港男演員、歌手
1863年:英格蘭足球總會在英国伦敦成立,成为世界上最早成立的足球總會。 1864年:中国清朝政府放开矿业垄断,允许民营资本在云南开采铜。 1895年:乙未广州起义失败,陸皓東被捕。 1897年:清朝維新派嚴復、王修植、夏曾佑、杭辛齋等人创办国闻报。 20世紀 1905年:瑞典-挪威聯合王國解散,挪威独立獨立成為君主國,並選丹麥王子為國王“哈康七世”。 1909年:日本首任内阁总理大臣伊藤博文在哈爾濱火車站被朝鮮人安重根暗殺身亡,並在日比谷公園舉行國葬。此後主張立刻日韓合併的一派成為日本對韓政策的主導者。 1912年:第一次巴尔干战争:希腊占领塞萨洛尼基,塞尔维亚占领斯科普里。 1912年:北京大学医学部的前身,国立北京医学专门学校成立。 1918年:一战:埃里希·鲁登道夫因为拒不服从议和命令,被德国皇帝威廉二世解除所有职务。 1926年:桑地诺率领尼加拉瓜矿工起义,成立反美游击队。 1930年:巴西发生军事政变,熱圖利奧·瓦加斯夺取巴西政权。 1933年:红军与十九路军签订反日反蒋初步协定。 1937年:由谢晋元领导的中国国民革命军进驻四行仓库,与发动攻势的日本陆军展开长期对峙。 1942年:大日本帝國海軍在聖克魯斯群島戰役中擊敗美國海軍,然而自身實力亦因此嚴重消耗。 1944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美国海军在菲律宾莱特岛附近海面上爆发的莱特湾海战中经过六天的战斗终于击败大日本帝国海军。 1945年:中华民国国民政府勒令11种报刊停刊。 1947年:克什米尔土邦君主决定加入印度。 1948年:辽沈战役,中国人民解放军将廖耀湘所率的国民革命军包围在辽宁西部区域。 1954年:倫敦備忘錄簽訂,第里雅斯特自由區解散,英美軍隊占領的A區(今第里雅斯特)由義大利統治和南斯拉夫軍隊占領的B區(今科佩爾)由南斯拉夫統治。 1951年:丘吉尔77岁再度执政。 1955年:越南首相吳廷琰宣布依照具爭議性的公民投票結果,越南國正式更名成為越南共和國,並由吳廷琰出任第一任總統。 1955年:盟军结束对奥地利的占领,奥地利宣布成为永久中立国。 1956年:匈牙利革命中,匈牙利国家保安局于莫雄马扎尔古堡和埃斯泰尔戈姆城内屠杀平民。 1957年:「反黨集團」事件中蘇聯元帥朱可夫為支持赫魯雪夫,因而動用軍隊力挺後者,然赫魯雪夫以在軍隊裡培植對自己(朱可夫)的崇拜等理由將於南斯拉夫拜訪鐵托行程中的朱可夫清除出苏联中央领导层。 1958年:朝鲜战争:中国人民志愿军全部撤离朝鲜。 1962年:古巴导弹危机:赫鲁晓夫要求美国从土耳其撤出导弹,以换取苏联从古巴撤出导弹,遭到美国拒绝。 1971年:英國安妮公主訪問香港。 1972年:美国總統國家安全事務助理亨利·基辛格秘访越南,谋求结束越南战争。 1975年:埃及前总统萨达特访问美国,这是埃及元首首次访问美国。 1979年:大韓民國總統朴正熙被中央情報部長官金載圭枪杀身亡。 1981年:香港實施二級制水。 1986年:首届世界残疾人乒乓球锦标赛在法国举行。 1987年:香港恆生指數單日下跌33.3%,是有史以來全球最大單日跌幅。 199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证券委员会成立。 1992年:加拿大魁北克省独立问题再次引起关注。 1994年:约旦和以色列签订和约。 1995年:北京首都国际机场航站区扩建工程动工。 1996年:美宣布亚特兰大奥运会爆炸案嫌疑犯无罪。 1998年:飓风米奇造成无家可归人数最多的一次飓风。 1999年:英国上议院通过法案,取消世袭贵族的投票权。 21世紀 2001年:時任美国总统小布什签署美国爱国者法案。 2002年:莫斯科人质危机结束,50名车臣武装分子和150名人质在俄罗斯特种部队的营救行动中死亡。 2011年:美國波音公司研發的波音787客機,首次投入商業飛行。 2012年:中国宁波市镇海区市民游行示威反对中石化PX项目。 2017年:泰国国王拉玛九世的世纪葬礼于曼谷皇家田广场举行。 2019年:恐怖組織伊斯蘭國頭目阿布·貝克爾·巴格達迪在美軍於敘利亞伊德利卜的空襲行動中自殺身亡。 出生 1427年:西吉斯蒙德,奥地利大公(1490年逝世) 1491年:明武宗朱厚照,明朝第十任皇帝(1521年逝世) 1685年:多梅尼科·斯卡拉蒂,意大利作曲家(1757年逝世) 1759年:乔治·雅克·丹敦,法國大革命初期公共安全委員会主席(1794年逝世) 1800年:赫爾穆特·馮·毛奇,德國軍事家(1891年逝世) 1825年:岩倉具視,日本政治人物(1883年逝世) 1849年:費迪南德·格奧爾格·弗羅貝尼烏斯,德國數學家(1917年逝世) 1855年:小村壽太郎,日本外交官(1911年逝世) 1865年:班傑明·古根海姆,美國商人(1912年逝世) 1873年:索瓦爾德·斯陶寧,丹麥政治人物,前任丹麥首相(1942年逝世) 1889年:李四光,中国地质学家(1971年逝世) 1912年:唐·席格,美國導演、製片人(1991年逝世) 1913年:織田作之助,日本小說家(1947年逝世) 1915年:卢嘉锡,中国化学家(2001年逝世) 1916年:张恩虬,中国科学院院士(1990年逝世) 1916年:弗朗索瓦·密特朗,法國政治家,第21任法國總統(1996年逝世) 1919年:穆罕默德·礼萨·巴列维,伊朗國王(1980年逝世) 1925年:江兆申,著名書畫、篆刻家,中國書畫研究學者,曾任臺北國立故宮博物院副院長兼書畫處處長(1996年逝世) 1929年:張永祥,臺灣編劇、導演(2021年逝世) 1930年:孫越,台灣男演員(2018年逝世) 1936年:凯内兹·赫卡·依特伞,匈牙利作家、歌手 1942年:鲍勃·霍斯金斯,英國演員(2014年逝世) 1944年:楊麗花,臺灣女演員 1946年:布魯諾·魯貝奧,義大利美術指導(2011年逝世) 1947年:米里亞姆·諾爾,以色列法學家(2022年逝世) 1947年:希拉里·克林頓,前美國第一夫人,國務卿
1982年:李志豪,香港足球運動員 1982年:阿瑪雷·史陶德邁爾,美國NBA籃球明星 1983年:周士淵,台灣籃球運動員 1983年:K,韓國旅日男歌手 1983年:布麗塔·斯特芬,德國女子游泳運動員,女子100公尺自由式世界紀錄保持人 1983年:曹曦文,中國女演員 1983年:大西麻惠,日本女演員 1984年:杰瑪·阿特金森,英國模特兒、女演員 1985年:西山茉希,日本女演員 1985年:王晴蒂,台灣主持人、同步口譯員、單口喜劇演員 1985年:阿狄提亞·羅伊·卡潑爾,印度男演員 1985年:桑娜·馬林,芬蘭政治人物,現任芬蘭總理 1986年:吳沛寧,台灣女演員 1986年:紗榮子,日本女演員 1988年:羅凱珊,香港模特兒 1989年:謝依旻,台灣旅日圍棋女棋手 1990年:何紫妍,臺灣女藝人 1991年:麥芷誼,香港模特兒、藝人、商人 1991年:朴炯植,韓國男子偶像團體ZE:A成員 1991年:河西智美,日本歌手、演員 1992年:馬塞洛·布羅佐維奇,克羅埃西亞職業足球運動員 1993年:皮特·戴維森,美國男演員 1995年:周峻緯,中國歌手 1995年:崔鍾顯,韓國男子偶像團體TEEN TOP成員 1995年:MK,韓國男子偶像團體ONF成員 1996年:新田真劍佑,美籍日裔男演員 1996年:田中音緒,日本女性聲優 1998年:方振宇,臺灣男子羽球運動員 1998年:人生肥宅x尊,台灣YouTuber 2004年:May,韓國女子偶像團體Cherry Bullet成員 逝世 897年:顾彦晖,唐朝军阀(生年不详) 987年:沈倫,宋朝政治家(909年出生) 1093年:蘇格蘭的聖瑪格麗特,苏格兰王后(1045年出生) 1240年:伊本·阿拉比,安达卢西亚苏菲派哲学家(1165年出生) 1264年:宋理宗赵昀,南宋皇帝(1205年出生) 1272年:亨利三世,英格蘭國王(1207年出生) 1328年:久明親王,日本第八代征夷大将军(1276年出生) 1613年:特拉伊亚诺·博卡利尼,意大利作家(1556年出生) 1625年:索福尼斯巴·安圭索拉,意大利画家(1532年出生) 1632年:古斯塔夫二世·阿道夫,瑞典国王(1594年出生) 1724年:傑克·雪柏德,伦敦盗贼(1702年出生) 1797年:腓特烈·威廉二世,普鲁士国王(1744年出生) 1808年:穆斯塔法四世,奥斯曼帝国第29任苏丹(1779年出生) 1831年:卡尔·冯·克劳塞维茨,军事理论家(1781年出生) 1854年:胡安·莫拉·斐迪南,哥斯大黎加教師、政治人物,首任哥斯大黎加元首(1784年出生) 1885年:路易·里爾,加拿大政治家,西部平原梅蒂人領袖(1844年出生) 1902年:萨克森-魏玛-爱森纳赫的爱德华王子,德國貴族、英國陸軍元帥(1823年出生) 1930年:田健治郎,日本政治人物,第8任臺灣總督(1855年出生) 1934年:愛麗絲·李道爾,《愛麗絲夢遊仙境》的創作原型(1852年出生) 1960年:克拉克·盖博,美国电影演员(1901年出生) 1969年:蘇桑托·蒂爾托普羅佐,印尼政治人物,曾任印尼代理總理(1900年出生) 1974年:瓦尔特·迈斯纳,德國工程物理學家(1882年出生) 1987年:李志民,中国军事人物(1906年出生) 2003年:林振強,香港填詞人、專欄作家、漫畫家(1948年出生) 2006年:米爾頓·佛利民,美国经济学家,1976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1912年出生) 2010年:王天林,香港導演(1927年出生) 2012年:丘永材,香港賽車手(1972年出生) 2012年:熊頓,中国漫画家(1982年出生) 2014年:釋覺光,前香港佛教聯合會主席(1919年出生) 2017年:蕭天讚,前中華民國法務部部長(1934年出生)
1871年:太田政弘,日本政治人物,第14任臺灣總督(1951年逝世) 1874年:亞歷山大·高爾察克,俄羅斯軍官、極地探險家,在俄國內戰中作為白軍領導人(1920年逝世) 1879年:余清芳,台灣人,1915年西來庵事件領導人(1915年逝世) 1892年:郭沫若,中国现代文学家、学者、社会活动家(1978年逝世) 1894年:理查德·尼古拉斯·冯·康登霍维-凯勒奇,奥地利日本政治活动家、「欧洲联盟之父」(1972年逝世) 1895年:保羅·欣德米特,德國作曲家、理論家、教師、中提琴家、指揮家(1963年逝世) 1898年:沃倫·麥卡洛克,美國神經學家(1969年逝世) 1902年:安德烈斯·赫克托·卡瓦略,巴拉圭政治人物,第15任巴拉圭總統(1934年逝世) 1907年:布吉斯·梅迪斯,美國演員、製片人(1997年逝世) 1909年:屈伯川,中國著名學者、教育家(1997年逝世) 1922年:若澤·萨拉馬戈,葡萄牙作家,1998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2010年逝世) 1922年:吉恩·阿姆達爾,美國半導體工程師、計算機科學家,阿姆達爾公司創辦人(2015年逝世) 1925年:米歇爾·朱維特,法國神經科學家、醫學家(2017年逝世) 1927年:乔羽,中國詞作家(2022年逝世) 1930年:钦努阿·阿契贝,奈及利亞小說家、詩人、評論家(2013年逝世) 1936年:顾真安,中國工程師(2022年逝世) 1938年:羅伯特·諾齊克,美國哲學家(2002年逝世) 1938年:麗芙·烏曼,挪威女演員、作家、導演 1943年:何煒晴,香港女演員 1946年:泰瑞司·麥肯南 ,美國民族植物學家、神祕主義者(2000年逝世) 1946年:乔·乔·怀特 ,美國職業籃球運動員(2018年逝世) 1947年:維克多·阿斯馬耶夫,俄羅斯男子馬術運動員(2002年逝世) 1948年:阿里·哈恩,荷蘭足球教練 1950年:趙樹海,台灣演員 1952年:宮本茂,日本電玩遊戲開發者,知名遊戲人物《马力欧》之父 1955年:埃克托·庫珀,阿根廷足球教練 1955年:吉列爾莫·拉索,厄瓜多商人、政治人物,現任厄瓜多總統 1956年:拉爾夫·珀西,英國貴族,第十二代諾森伯蘭公爵 1958年:嚴歌苓,華裔美國作家 1958年:瑪格·海根柏格,美國演員 1959年:弗朗西斯·M·費斯米爾,美國急診科醫生(2014年逝世) 1962年:馮遠征,中國男演員 1964年:德懷特·古登,美國職棒大聯盟退休球員,有K博士、古登博士之稱 1964年:戴安娜·克瑞兒,加拿大爵士樂鋼琴手、歌手 1964年:瓦萊麗雅·布魯尼-特德斯奇,義大利女演員 1965年:藍心湄,台灣女歌手、演員、主持人 1968年:蔡雨倫,台灣女歌手 1969年:黄華,中國羽毛球運動員 1970年:六道神士,日本漫畫家 1971年:亞歷山大·波波夫,俄羅斯退役游泳運動員 1972年:睦美美里,日本女性人物設計師 1972年:柳鎮,韓國男演員 1973年:盧淑儀,香港女演員 1973年:克里斯蒂安·霍納,英國車手,英菲尼迪紅牛車隊主席 1973年:裘德·蒙耶,奈及利亞男子田徑運動員 1974年:-{zh-hans:保罗·斯科尔斯;zh-hk:保羅·史高斯;zh-tw:保羅·斯科爾斯;}-,英國足球運動員 1975年:胡里奥·盧戈,多明尼加職棒大聯盟游擊手(2021年逝世) 1975年:内田有紀,日本女演員、歌手 1976年:梁成恩,香港警察(2001年逝世) 1976年:西村博之,日本匿名BBS2ch的創立者 1977年:瑪姬·吉倫荷,美國女演員 1977年:奥克萨娜·巴尤爾,烏克蘭女子花式溜冰運動員 1978年:陳詩欣,台灣女子跆拳道運動員 1978年:圣地亚哥·培尼亚,巴拉圭政治人物、經濟學家,現任巴拉圭總統 1980年:黃嘉露,加拿大華裔女子自由式摔跤選手 1981年:姚采穎,台灣模特兒 1982年:李志豪,香港足球運動員 1982年:阿瑪雷·史陶德邁爾,美國NBA籃球明星 1983年:周士淵,台灣籃球運動員 1983年:K,韓國旅日男歌手 1983年:布麗塔·斯特芬,德國女子游泳運動員,女子100公尺自由式世界紀錄保持人 1983年:曹曦文,中國女演員 1983年:大西麻惠,日本女演員 1984年:杰瑪·阿特金森,英國模特兒、女演員 1985年:西山茉希,日本女演員 1985年:王晴蒂,台灣主持人、同步口譯員、單口喜劇演員 1985年:阿狄提亞·羅伊·卡潑爾,印度男演員 1985年:桑娜·馬林,芬蘭政治人物,現任芬蘭總理 1986年:吳沛寧,台灣女演員 1986年:紗榮子,日本女演員 1988年:羅凱珊,香港模特兒 1989年:謝依旻,台灣旅日圍棋女棋手 1990年:何紫妍,臺灣女藝人
2020年:經歐洲議會批准,英國正式脫離歐洲聯盟。 2021年:中華人民共和國不再承認BNO為有效旅遊證件及身份證明文件。隨後香港特區政府不承認BNO作為有效旅行證件和身分證明,包括香港出入境及任何形式的身份證明。 出生 877年:高麗太祖,王氏高麗的第一任國王。(943年逝世) 1530年:大友宗麟,日本戰國時代九州的大名。(1587年逝世) 1543年:德川家康,日本江戶幕府第一任征夷大將軍。(1616年逝世) 1746年:弗雷德里希·路德維希,普魯士陸軍將軍,霍恩洛厄-英格爾芬根親王。(1818年逝世) 1797年:弗朗茨·舒伯特,奧地利作曲家。(1828年逝世) 1841年:萨姆·劳埃德,美國智力遊戲設計師、趣味數學家。(1911年逝世) 1868年:西奧多·威廉·理查茲,美國化學家。(1928年逝世) 1919年:傑基·羅賓森,美國職業棒球運動員,美國職棒大聯盟史上第一位黑人球員(1972年逝世) 1922年:秦怡,中国女演员,人民艺术家(2022年逝世) 1929年:鲁道夫·穆斯堡尔,德国物理学家,1961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2011年逝世) 1935年:大江健三郎,日本存在主義作家,1994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2023年逝世) 1938年:-{zh:碧翠斯; zh-hans:贝娅特丽克丝; zh-hant:貝婭特麗克絲; zh-tw:碧翠絲; zh-hk:碧翠斯; zh-cn:贝娅特丽克丝;}-,荷蘭女王 1939年:约翰尼·伊根,美國前職業籃球運動員(2022年逝世) 1942年:榮智健,香港企業家 1945年:佩爾西·戴康尼斯,美國數學家、統計學家 1951年:盧傑,香港配音員 1956年:約翰·里頓,英國歌手、編曲人、音樂家,朋克搖滾樂團性手槍主唱 1956年:吉多·范羅蘇姆,荷蘭程式設計師,Python程式設計語言最初設計者 1966年:石黑賢,日本男演員 1967年:王祖賢,台灣女演員 1968年:希米·錫卡,湯加政治人物、商人,曾任代理湯加首相 1970年:陈琳,中国大陆女歌手(2009年逝世) 1971年:李英愛,韓國女演員 1971年:康高寶,匈牙利宗教史學家 1975年:普丽缇·泽塔,印度演員 1977年:香取慎吾,日本藝人 1978年:李淑楨,台灣演員 1978年:林雅詩,香港演員
zh-cn:贝娅特丽克丝;}-,荷蘭女王 1939年:约翰尼·伊根,美國前職業籃球運動員(2022年逝世) 1942年:榮智健,香港企業家 1945年:佩爾西·戴康尼斯,美國數學家、統計學家 1951年:盧傑,香港配音員 1956年:約翰·里頓,英國歌手、編曲人、音樂家,朋克搖滾樂團性手槍主唱 1956年:吉多·范羅蘇姆,荷蘭程式設計師,Python程式設計語言最初設計者 1966年:石黑賢,日本男演員 1967年:王祖賢,台灣女演員 1968年:希米·錫卡,湯加政治人物、商人,曾任代理湯加首相 1970年:陈琳,中国大陆女歌手(2009年逝世) 1971年:李英愛,韓國女演員 1971年:康高寶,匈牙利宗教史學家 1975年:普丽缇·泽塔,印度演員 1977年:香取慎吾,日本藝人 1978年:李淑楨,台灣演員 1978年:林雅詩,香港演員 1979年:松井優征,日本漫畫家 1980年:沈宜英,韓國女演員 1981年:郭鑫,台灣藝人 1981年:賈斯汀·提姆布萊克,美国歌手 1984年:李學林,台灣籃球運動員 1985年:藍又時,台灣女歌手 1985年:Oxxxymiron,俄羅斯饒舌歌手 1986年:林家琪,台灣電視主播、模特兒 1988年:連珍羚,臺灣女子柔道運動員 1990年:藪宏太,日本演員、歌手 1990年:馬爾科·圖盧傑利蒂,阿根廷職業網球運動員 1992年:周冬雨,中国女演員 1992年:美依禮芽,日本樂團GARNiDELiA成員 1994年:維塔利克·布特林,俄裔加拿大程式設計師、作家,以太坊的聯合創始人之一 1995年:久保田未夢,日本女性聲優 1996年:蘇芷晴,香港女子組合COLLAR成員 1997年:曺薇娟,韓國女子偶像團體(G)I-DLE成員 1997年:唐特·迪文森佐,美國職業籃球運動員 1998年:樋口日奈,日本女子偶像團體乃木坂46成員 1998年:鄭禹奭,韓國男子偶像團體PENTAGON成員 2000年:朱利安·阿爾瓦雷斯,阿根廷職業足球運動員 2000年:雨果·吉拉蒙,西班牙職業足球運動員 2004年:查理·-{zh-hk:韋士打;zh-hans:韦伯斯特;zh-tw:韋伯斯特;}-,英格蘭職業足球運動員 逝世 1606年:盖伊·福克斯,英格蘭天主教陰謀組織成員(1570年出生) 1615年:宗義智,戰國時代大名,對馬宗氏第20代領主,對馬府中藩初代藩主(1568年出生)
1964年:曹冀魯,台灣配音員、廣播節目主持人。 1965年:凱文·麥卡錫,美國政治人物,前任美國眾議院議長。 1966年:宋賽·西潘敦,寮國政治人物,現任寮國政府總理。 1967年:森川智之,日本男性聲優。 1969年:方文山,台灣作詞人。 1973年:新條真由,日本漫畫家。 1973年:布蘭登·羅傑斯,英國足球運動員、教練。 1975年:黃家俊,香港新聞從業員。 1977年:文斯·卡特,美國NBA球員。 1979年:阿爾特姆·達齊申,烏克蘭芭蕾舞者。(2022年逝世) 1980年:小林沙苗,日本女性聲優。 1980年:成田紗矢香,日本女性聲優。 1982年:綾野剛,日本演員。 1982年:村上信五,日本歌手、演员。 1982年:KCM,韓國,歌手 1982年:雪乃紗衣,日本小說家。 1984年:羅雪娟,中國女子游泳運動員。 1986年:金在中,韓國歌手、演员。 1987年:黃鈺文,台灣女歌手。 1988年:米哈伊洛·日茲涅夫斯基,白俄羅斯活動家、記者,烏克蘭英雄。(2014年逝世) 1988年:Mia Rose,英國女歌手。 1989年:秦基周,韓國女演員。 1990年:陳敬德,香港足球運動員。 1990年:金敏英,韓國女演員。 1990年:塞吉歐·培瑞茲,墨西哥一級方程式賽車車手。 1993年:顏樂楓,香港足球運動員。 1995年:吳宣儀,韓國女子偶像團體宇宙少女、中國女子偶像團體火箭少女101成員。 1996年:任創均,韓國男子偶像團體MONSTA X成員。 1996年:瑪麗亞·佩卓薩,西班牙女演員、舞者、模特。 1998年:文彬,韓國男子偶像團體ASTRO成員。(2023年逝世) 1998年:鄭粲右,韓國男子偶像團體iKON成員。 1998年:宋繼揚,中國男演員。 2004年:Sullyoon,韓國女子偶像團體NMIXX成員。 逝世 303年:司馬冏,西晉齊王,八王之亂中其中一王(生年不詳) 531年:魏孝莊帝元子攸,北魏皇帝(507年出生) 1210年:陸游,南宋诗人(1125年出生) 1824年:西奧多·傑利柯,法國畫家,浪漫主義畫派先驅(1791年出生) 1885年:查理·喬治·戈登,英國軍官(1833年出生) 1903年:亞歷山大·格里格斯,美國蒸汽船船長、政治人物(1838年出生) 1907年:必麒麟,英國探險家,首任華民護衛司(1840年出生) 1920年:愛德華·I·德維特,加拿大裔美國牧師、耶穌會士、美國天主教會歷史學家(1840年出生) 1931年:山口謹爾,日本醫學家(1883年出生) 1942年:費利克斯·郝斯多夫,德國數學家(1868年出生) 1947年:古斯塔夫·阿道夫亲王,瑞典王子(1906年出生) 1979年:納爾遜·洛克斐勒,美國慈善家、商人、政治家,第41任美國副總統(1908年出生) 1998年:铃木镇一,日本小提琴家,音乐教育家(1898年出生) 2008年:章含之,中國外交官(1935年出生) 2009年:張露,中國及香港女歌手(1932年出生) 2013年:安岡章太郎,日本小說家(1920年出生) 2018年:鄔勵德,香港前殖民地官員,曾任工務司、立法局及市政局官守議員(1912年出生) 2018年:約翰·斯佩爾曼,美國政治人物,第18任華盛頓州州長(1926年出生) 2018年:蘇周艷屏,香港立法局前議員、新洲印刷創辦人(1927年出生) 2020年:-{zh-tw:科比·布萊恩; zh-hk:高比·拜仁; zh-cn:科比·布莱恩特}-,美國NBA職業籃球運動員(1978年出生) 2023年:王圩,中國半導體光電子學專家(1937年出生) 节假日和习俗
1988年:米哈伊洛·日茲涅夫斯基,白俄羅斯活動家、記者,烏克蘭英雄。(2014年逝世) 1988年:Mia Rose,英國女歌手。 1989年:秦基周,韓國女演員。 1990年:陳敬德,香港足球運動員。 1990年:金敏英,韓國女演員。 1990年:塞吉歐·培瑞茲,墨西哥一級方程式賽車車手。 1993年:顏樂楓,香港足球運動員。 1995年:吳宣儀,韓國女子偶像團體宇宙少女、中國女子偶像團體火箭少女101成員。 1996年:任創均,韓國男子偶像團體MONSTA X成員。 1996年:瑪麗亞·佩卓薩,西班牙女演員、舞者、模特。 1998年:文彬,韓國男子偶像團體ASTRO成員。(2023年逝世) 1998年:鄭粲右,韓國男子偶像團體iKON成員。 1998年:宋繼揚,中國男演員。 2004年:Sullyoon,韓國女子偶像團體NMIXX成員。 逝世 303年:司馬冏,西晉齊王,八王之亂中其中一王(生年不詳) 531年:魏孝莊帝元子攸,北魏皇帝(507年出生) 1210年:陸游,南宋诗人(1125年出生) 1824年:西奧多·傑利柯,法國畫家,浪漫主義畫派先驅(1791年出生) 1885年:查理·喬治·戈登,英國軍官(1833年出生) 1903年:亞歷山大·格里格斯,美國蒸汽船船長、政治人物(1838年出生) 1907年:必麒麟,英國探險家,首任華民護衛司(1840年出生) 1920年:愛德華·I·德維特,加拿大裔美國牧師、耶穌會士、美國天主教會歷史學家(1840年出生) 1931年:山口謹爾,日本醫學家(1883年出生) 1942年:費利克斯·郝斯多夫,德國數學家(1868年出生) 1947年:古斯塔夫·阿道夫亲王,瑞典王子(1906年出生) 1979年:納爾遜·洛克斐勒,美國慈善家、商人、政治家,第41任美國副總統(1908年出生) 1998年:铃木镇一,日本小提琴家,音乐教育家(1898年出生) 2008年:章含之,中國外交官(1935年出生) 2009年:張露,中國及香港女歌手(1932年出生) 2013年:安岡章太郎,日本小說家(1920年出生) 2018年:鄔勵德,香港前殖民地官員,曾任工務司、立法局及市政局官守議員(1912年出生) 2018年:約翰·斯佩爾曼,美國政治人物,第18任華盛頓州州長(1926年出生)
20世紀 1919年:第一屆愛爾蘭國會在都柏林市長官邸成立「愛爾蘭共和國」,引發愛爾蘭獨立戰爭。 1922年:历史上第一次障碍滑雪比赛在瑞士穆伦举行。 1927年:帕戈代替克朗成为匈牙利流通货币。 1930年:任葡萄牙总理。 1937年:抗日红军大学易名抗日军政大学。 1949年:蒋介石宣佈引退中华民国总统,由李宗仁代理。 1949年:平津战役中傅作义与解放军谈判达成和平解决北平问题的协议。 1951年:镇压反革命运动: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主席毛泽东发出《关于镇反部署给上海市委》的电报,指示“在上海这样的大城市,在今年一年内,恐怕需要处决一二千人,才能解决问题。在春季处决三五百人,……,南京方面,……,争取在春季处决一二百个最重要的反动分子。” 1951年:位於巴布亞紐幾內亞北部省的拉明頓火山爆發,造成近3,000人喪生。 1954年:美國鸚鵡螺號核動力潛艇在康乃狄克州新倫敦縣下水,為世界首艘核子動力潛艇。 1964年:臺灣發生湖口兵變。 1968年:青瓦台事件:朝鲜特工试图袭击大韩民国总统朴正熙未遂。 1968年:一架攜帶氫彈的美國B-52戰略轟炸機在格陵蘭圖勒空軍基地附近墜毀,造成放射性污染。 1976年:英國航空和法國航空的超音速客機協和號客機首次在兩條航線上投入商業飛行。 198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定每年9月10日为教师节。 1988年:自立早報創立,為台灣解除報禁以來的第一份新辦日刊綜合性報紙。 1989年:匈牙利社會主義工人黨放弃了宪法中保障的唯一领导党地位。 1996年:北京西站正式投入运营。 2000年:西班牙马德里遭到埃塔组织的两宗汽车炸弹袭击。 21世紀 2001年:菲律賓新任總統雅羅育籌組新政府。 2005年:貝里斯騷亂在首都貝爾莫潘演變成暴動。 2009年:朱棣文接任美國能源部長,首任的亞裔身份的部長,也是成為首位擔任內閣部長的諾貝爾獎得主。 出生 1337年:查理五世,法國瓦盧瓦王朝國王(1381年逝世) 1810年:麻恭,首任香港輔政司(1888年逝世) 1868年:費利克斯·霍夫曼,德國化學家(1946年逝世) 1869年:格里戈里·叶菲莫维奇·拉斯普京,俄罗斯神秘主义者(1916年逝世) 1885年:安德烈·拉加什,法國賽車手,首屆利曼24小時耐力賽冠軍(1938年逝世) 1885年:板垣征四郎,日本陆军大将(1948年逝世) 1896年:賓臣,有利銀行香港經理、英皇御准香港賽馬會主席(1972年逝世) 1899年:博德金·亞當斯,英國普通科醫生,涉嫌涉及多宗連環謀殺案(1983年逝世) 1923年:安德魯·安德烈耶維奇,前俄羅斯皇室成員(2021年逝世) 1928年:雅諾什·科爾奈,匈牙利經濟學家(2021年逝世) 1932年:張露,中國及香港女歌手(2009年逝世) 1932年:埃米莉·貝奈斯·布熱津斯基,瑞士裔美國雕刻家(2022年逝世) 1932年:稻盛和夫,日本企业家,京瓷及KDDI创办人,日本航空前任会长(2022年逝世) 1940年:羅賓·羅素,英國貴族,第十四代貝德福德公爵(2003年逝世) 1940年:傑克·尼克勞斯,美國職業高爾夫球運動員 1941年:普拉西多·多明哥,西班牙歌劇男高音 1944年:刘斯奋,中国作家、画家 1946年:阿尼爾·K·賈恩,印度裔美國電機工程師(1998年逝世)
1963年:哈基姆·歐拉朱萬,非洲裔美国篮球运动员 1967年:宮崎吾朗,日本城市設計顧問、動畫導演 1968年:陳琦豐,台灣棒球教練 1969年:貓井椿,日本漫畫家 1971年:陳松伶,香港歌手、藝員 1972年:光田康典,日本音乐家,作曲家 1974年:矢野浩二,日本演员 1975年:畢特,英格蘭足球運動員 1976年:伊戈尔斯·斯特帕诺夫斯,拉脱维亚足球运动员 1980年:水樹奈奈,日本女性聲優、歌手 1980年:阿曼达·斯特朗,香港模特兒 1981年:吴汉雄,中国击剑运动员 1981年:鍾欣潼,香港女子偶像團體Twins成員 1981年:Andy,韓國男子偶像團體神話成員 1985年:莎莎·彼伏瓦洛娃,俄羅斯超級名模 1985年:原由實,日本女性聲優 1985年:山村隆太,日本樂團flumpool主唱 1986年:苏萨·辛格·拉其普特,印度男演員 1988年:江海迦,香港唱作歌手 1988年:阿仕頓·伊頓,美國男子十項全能運動員 1989年:張帥,中國女子網球運動員 1991年:曹秀香,韓國女演員 1991年:米哈伊洛·費多羅夫,烏克蘭政治家、商人 1992年:謝雨芝,臺灣女藝人、主持人 1994年:鄭亞,台灣女演員 1994年:勞拉·羅布森,英國網球運動員 1994年:姜昇潤,韓國男子偶像團體WINNER隊長 1994年:金藝琳,韓國女歌手 1996年:YoungQueenz,香港饒舌歌手 1997年:張琼予,中國女子偶像團體GNZ48成員 1997年:傑瑞米·沙達,美國男演員、音樂家、歌手 1999年:神尾楓珠,日本男演員 2004年:英格麗·亞莉珊德拉,挪威公主 2005年:IShowSpeed,美國YouTuber、實況主、說唱歌手 逝世 1633年:松平康長,日本戰國時代武將,江戶時代大名(1562年出生) 1793年:路易十六,法国国王(1754年出生) 1862年:鲍日娜·聂姆曹娃,捷克小说家、女权主义者,终生持奥地利帝国国籍(1820年出生) 1888年:莊士敦,蘇格蘭裔英國殖民地官員(1812年出生) 1892年:约翰·柯西·亚当斯,英国数学家、天文学家,海王星的发现者之一(1819年出生) 1919年:李熙,李氏朝鮮的第26代君主(1852年出生) 1924年:列宁,苏联政治家(1870年出生) 1938年:喬治·梅里愛,法國魔術師、電影製片人(1861年出生) 1950年:乔治·奥威尔,英国作家(1903年出生) 1959年:弗朗西斯·格特鲁德·麦吉尔,加拿大法醫病理學家、犯罪學家、細菌學家、過敏學家(1882年出生) 1960年:伍连德,馬來亞醫生(1879年出生)
1936年:王鼎昌,新加坡第5任总统(2002年逝世) 1939年:千葉真一,日本演員(2021年逝世) 1946年:張成澤,曾任朝鮮黨政軍多項要職,現任領導人金正恩的姑丈(2013年逝世) 1949年:陳鑑林,香港政界人物 1951年:能條純一,日本漫畫家 1953年:吉姆·賈木許,美國電影導演 1959年:琳達·布萊爾,美國女演員 1962年:謝長亨,台灣棒球選手。曾效力於中華職棒統一獅隊,守備位置為投手。現為知名棒球選手及球評、教練 1964年:鳳蘭,華裔日本女演員 1965年:黃德森,香港滑浪風帆運動員 1968年:森江博,日本貝斯手 1968年:弗兰克·勒伯夫,法國足球運動員 1969年:許晴,中國演員 1972年:朴璐美,日本女性聲優 1974年:約瑟夫·穆斯卡特,馬耳他政治家 1977年:中田英壽,日本足球運動員 1978年:松田健一郎,日本男性聲優 1978年:歐馬·希,法國男演員 1979年:陳致中,台灣政治人物,前中華民國總統陳水扁長子,曾任高雄市議會第1屆議員,現任高雄市議會第3屆議員 1979年:林威助,台灣旅日棒球選手 1981年:柯有綸,台灣歌手 1983年:陽耀勳,台灣旅日棒球選手 1986年:李國毅,台灣演員 1987年:习雪,中國演員 1987年:蕭亮,香港足球運動員 1992年:新內真衣,日本女子偶像團乃木坂46成員 1993年:劉浩霖,香港足球運動員 1993年:永瀨匡,日本演員 1993年:佟梦实,中國演員 1993年:裴允京,韩國演员。 1995年:董又霖,臺灣男演員、歌手 1996年:田中美海,日本女性聲優 1996年:市來玲奈,日本電視台主播,女子偶像團體乃木坂46前成員 1996年:佐佐木久美,日本女子偶像團體日向坂46一期生兼隊長 1997年:生田繪梨花,日本女子偶像团体乃木坂46成員 1997年:李濬榮,韓國男子偶像團體U-KISS、UNB成員 1997年:樊振東,中國男子桌球運動員 2000年:李瑞淵,韓國女偶像 2004年:宮世琉彌,日本男演員 2006年:任暟晴,香港女歌手 逝世 906年:何太后,唐朝皇太后(生年不詳) 1129年:源俊賴,日本平安時代後期貴族、歌人(1055年出生) 1170年:王重阳,道教全真派的创始人(1113年出生) 1666年:沙賈汗,印度蒙兀兒帝國皇帝(1592年出生) 1813年:金光悌,清朝官員(1747年出生) 1851年:國定忠治,日本江戶時代俠客(1810年出生) 1901年:維多利亞,英國女王、印度女皇(1819年出生) 1919年:卡爾·拉森,瑞典畫家(1853年出生) 1942年:萧红,中国女作家(1911年出生) 1945年:盧吉,香港總督(1858年出生) 1961年:弗蘭茲·庫恩,德國著名中國文學翻譯家(1884年出生) 1973年:林登·詹森,美國政治人物,第36任美國總統(1908年出生) 1993年:安部公房,日本存在主義作家(1924年出生) 2005年:蕭蔚雲,中國法學家、前香港基本法起草委員會委員(1924年出生) 2008年:鍾錦,香港企業家、飲食界人士(1942年出生) 2008年:希斯·萊傑,澳大利亞男演員(1979年出生) 2009年:梁羽生,中國著名武俠小說作家(1924年出生) 2011年:黃龍,台灣歌仔戲演員(1951年出生) 2014年:米哈伊洛·日茲涅夫斯基,白俄羅斯活動家、記者,烏克蘭英雄(1988年出生)
20世紀 1901年:英国维多利亚女王去世,其长子爱德华七世继承王位。 1905年:三萬多名俄國工人試圖向沙皇尼古拉二世呈遞請願書,遭到俄羅斯帝國軍隊的殘酷鎮壓,成為1905年俄國革命的開端。 1919年:烏克蘭人民共和國與西烏克蘭人民共和國簽訂統一協定。 1924年:拉姆齊·麥克唐納出任英國首相,成為英國史上首位工黨籍首相。 1935年:1935年臺灣市會及街庄協議會員選舉,為日治時期作為日本殖民地的台灣第一次舉行的選舉投票。 1944年:安奇奧之戰打響,結果為盟軍獲勝,為日後進攻羅馬鋪路 1951年:镇压反革命运动:毛泽东电告中共中央华南分局广东方面负责人称:“你们已杀了3700多,这很好,再杀三四千人”,“今年可以杀八九千人为目标”(未有正確史料記載)。 1963年:西德總理康拉德·阿登納與法國總統夏爾·戴高樂在巴黎愛麗舍宮簽訂《愛麗舍條約》,象徵法國與德國的全面和解。 1970年:泛美航空啟用世界上第一架廣體商務客機波音747,飛航倫敦至紐約航線。 1973年:冰島赫馬島火山爆發。 1973年:美國最高法院針對羅訴韋德案做出重大裁定,要求對婦女墮胎權的限制應該採取嚴格審查標準。 1973年:一架皇家約旦航空波音707包機在奈及利亞卡諾降落時墜毀,176人罹難。 1979年:橋頭事件,為台灣實施戒嚴令三十年以來首次爆發的政治示威活動。 1980年:蘇聯氫彈重要設計師-{zh-cn:安德烈·萨哈罗夫; zh-tw:安德烈·沙卡洛夫}-因為在莫斯科公開反對蘇聯入侵阿富汗而遭到逮捕,並被流放至高爾基。 1984年:美國蘋果公司推出首臺具備圖形使用者介面的麥金塔個人電腦,並在當年度超級盃上首映電視廣告《1984》。 1996年:黎巴嫩貝魯特股票交易市場重開。 1999年:。 21世紀 2011年:日本HTV-2货运飞船发射。 2012年:中國動漫熊出没播出。 出生 1440年:伊凡三世,莫斯科大公(1505年逝世) 1514年:海瑞,明朝政治人物 1560年:石田三成,日本戰國時代和安土桃山時代的武將及大名(1600年逝世) 1561年:弗兰西斯·培根,英國哲學家(1626年逝世) 1729年:戈特霍尔德·埃夫莱姆·莱辛,德國劇作家(1781年逝世) 1737年:劉躍雲,清朝政治人物(1808年逝世) 1788年:拜伦,英國詩人(1824年逝世) 1797年:利奧波丁娜,奥地利女大公和巴西皇后(1826年逝世) 1831年:法兰西斯·古德里,南非數學家、植物學家(1899年逝世) 1858年:盧吉,香港總督(1945年逝世) 1865年:弗裡德里希·帕邢,德國物理學家(1947年逝世)
1947年:黃西田,台灣歌手 1951年:埃內斯托·柴迪洛,第54任墨西哥總統 1952年:林正英,香港演員(1997年逝世) 1952年:陳時中,臺灣政治人物、牙醫師,民主進步黨籍,曾任衛生福利部部長,2020年冠狀病毒病疫情期間,以衛福部部長身份兼任臺灣的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 1958年:沙希德·哈坎·阿巴西,巴基斯坦總理 1960年:車和娟,韓國女演員 1963年:加斯帕·诺,法國電影導演 1965年:沙萊曼·罕,印度歌舞片演員 1968年:莊文強,香港電影編劇、導演 1971年:伍樂城,香港音樂監製、作曲人 1971年:DJ Tommy,香港音樂人 1972年:凱文·奥利,美國職業籃球運動員 1974年:折笠富美子,日本女性聲優 1974年:岡政偉,日裔美籍演員、電腦特技師 1976年:吳文遠,香港政界人物 1977年:易小玲,馬尼拉人質事件生還人質 1979年:大衛·鄧恩,英國足球運動員 1979年:卡森·帕爾默,美國美式足球四分衛 1979年:薩頂頂,中國女歌手 1980年:羅昌平,中國記者、企業家 1980年:末廣健一郎,日本作曲家 1981年:鄭少偉,香港足球運動員 1981年:樊麾,華裔法國圍棋棋士 1981年:大衛·阿德斯馬,美國職棒大聯盟紐約洋基中繼投手 1982年:王嫚萱,台灣女藝人 1983年:科爾·漢梅爾斯,美國職棒大聯盟費城費城人投手 1984年:丁文琪,台灣歌手 1984年:戴向宇,中國男演員 1984年:吉爾·西蒙,法國職業網球運動員 1984年:周立齊,中國盗窃慣犯 1985年:吳依潔,台灣新聞主播 1985年:热羅姆·丹布羅西奥,比利時一級方程式錦標賽車手 1988年:娄藝潇,中國女演員 1988年:玉澤演,韓國男子偶像團體2PM成員 1988年:海莉·威廉斯,美國搖滾樂團帕拉摩爾主唱、鍵盤手 1988年:扎文·海因斯,牙買加裔英格蘭足球運動員 1989年:王淑玲,香港女演員 1989年:孫文雁,中國女子花样游泳運動員 1989年:內田真禮,日本女性聲優 1990年:米洛斯·拉奧歷,加拿大男子網球選手 1991年:張雪瑩,香港女演員 1991年:丹尼·威爾遜,蘇格蘭足球運動員 1993年:顏卓靈,香港女演員 1993年:內田真由美,日本女演員 1994年:Kiri T,香港女歌手 1995年:提摩西·夏勒梅,美國男演員 1997年:張圭悧,韓國女子偶像團體Fromis 9成員 1997年:瓦奇拉維特·奇瓦雷,泰國演員、主持人、模特兒、歌手 1998年:張宗憲,臺灣男子籃球運動員 2000年:吳兆絃,台灣女演員 2004年:徐永恩,韓國女子偶像團體Kep1er成員 逝世 232年:曹植,三國曹魏文学家(192年出生) 683年:唐高宗李治,唐朝皇帝(628年出生) 1923年:居斯塔夫·埃菲爾,法国建築家(1832年出生) 1942年:韋廉姆·G·摩根,美國教育家,排球的發明者(1870年出生) 1968年:樂蒂,香港國語電影演員(1937年出生) 1972年:萊斯特·皮爾遜,加拿大前總理(1897年出生) 1979年:哈菲佐拉·阿明,阿富汗政治人物,第2任阿富汗民主共和國部長會議主席(1929年出生) 1987年:路易·艾黎,新西蘭裔中國社會活動家、作家(1897年出生) 2002年:潘田,中國著名鐵路工程專家、原鐵道兵司令部副參謀長兼總工程師(1921年出生)
21世紀 2001年:美國正式宣布给予中国永久正常贸易关系地位。 2002年:中国实施的世界最大的水利工程南水北调工程动工。 2007年:巴基斯坦前總理贝娜齐尔·布托於拉瓦爾品第的競選集會上遇刺身亡。 2007年:在姆瓦伊·齊貝吉當選成為肯亞總統後,反對派拉伊拉·奧廷加的支持者開始於蒙巴薩等地發起騷亂,之後更進一步演變成2007-2008年肯尼亚危机。 2008年:以色列突然以火箭針對位於加薩走廊的巴勒斯坦武裝集團展開攻擊,為期3周的加薩戰爭爆發。 2020年:屯門至赤鱲角連接路通車。連接路連接新界西北、港珠澳大橋、北大嶼山及香港國際機場。 出生 1571年:約翰内斯·開普勒,德國天文學家、數學家(1630年逝世) 1654年:雅各布·伯努利,瑞士數學家,伯努利家族成員之一(1705年逝世) 1714年:喬治·懷特腓,英國國教牧師、傳道人,衛理宗共同創始人(1770年逝世) 1715年:菲利普·德·諾阿耶,法國元帥(1794年逝世) 1717年:教宗庇护六世,羅馬主教(1799年逝世) 1754年:康斯坦丁·卡爾·達斯普雷,奧地利將領(1809年逝世) 1761年:米哈伊爾·博格達諾維奇·巴克萊·德托利,俄羅斯元帥(1818年逝世) 1792年:威廉·費納,德裔天主教牧師和耶穌會士,美國喬治城大學校長(1829年逝世) 1797年:米爾扎·迦利布,印度詩人(1869年逝世) 1814年:朱爾·西蒙,法國第38任總理(1896年逝世) 1822年:路易·巴斯德,法國化學家、微生物學家(1895年逝世) 1896年:薛岳,中華民國抗日將領(1998年逝世) 1898年:淺沼稻次郎,日本政治家,眾議院議員(1960年逝世) 1901年:瑪蓮娜·迪特里茜,德裔美國演員、歌手,百年來最偉大的女演員第9名(1992年逝世) 1907年:賽巴斯提安·哈夫納,德國記者、作家(1999年逝世) 1911年:阿卜杜勒·哈利姆,印尼政治人物,第4任印尼總理(1987年逝世) 1915年:威廉·麥斯特,美國婦科學醫師、科學家,人類性行為研究科學家(2001年逝世) 1917年:布爾漢丁·哈拉哈普,印尼政治人物,第9任印尼總理(1987年逝世) 1924年:紅線女,中国粵劇演员(2013年逝世) 1931年:浦偉士,香港、英國銀行家 1934年:拉里莎·拉特尼娜,前蘇聯體操運動員,有「芭蕾舞王」之稱 1936年:卡洛斯·布利克森,烏拉圭男子籃球運動員(2022年逝世) 1939年:吳耀漢,香港男演員(2023年逝世) 1939年:安德魯·帕克·鮑爾斯,英國退役陸軍軍官 1943年:優安·曼努埃爾·色拉特,西班牙歌手 1943年:徐立功,台灣導演、編劇、監製人 1947年:黃西田,台灣歌手 1951年:埃內斯托·柴迪洛,第54任墨西哥總統 1952年:林正英,香港演員(1997年逝世) 1952年:陳時中,臺灣政治人物、牙醫師,民主進步黨籍,曾任衛生福利部部長,2020年冠狀病毒病疫情期間,以衛福部部長身份兼任臺灣的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 1958年:沙希德·哈坎·阿巴西,巴基斯坦總理 1960年:車和娟,韓國女演員 1963年:加斯帕·诺,法國電影導演 1965年:沙萊曼·罕,印度歌舞片演員 1968年:莊文強,香港電影編劇、導演 1971年:伍樂城,香港音樂監製、作曲人 1971年:DJ Tommy,香港音樂人 1972年:凱文·奥利,美國職業籃球運動員 1974年:折笠富美子,日本女性聲優 1974年:岡政偉,日裔美籍演員、電腦特技師 1976年:吳文遠,香港政界人物 1977年:易小玲,馬尼拉人質事件生還人質 1979年:大衛·鄧恩,英國足球運動員 1979年:卡森·帕爾默,美國美式足球四分衛 1979年:薩頂頂,中國女歌手 1980年:羅昌平,中國記者、企業家 1980年:末廣健一郎,日本作曲家 1981年:鄭少偉,香港足球運動員 1981年:樊麾,華裔法國圍棋棋士 1981年:大衛·阿德斯馬,美國職棒大聯盟紐約洋基中繼投手 1982年:王嫚萱,台灣女藝人 1983年:科爾·漢梅爾斯,美國職棒大聯盟費城費城人投手 1984年:丁文琪,台灣歌手 1984年:戴向宇,中國男演員 1984年:吉爾·西蒙,法國職業網球運動員 1984年:周立齊,中國盗窃慣犯 1985年:吳依潔,台灣新聞主播 1985年:热羅姆·丹布羅西奥,比利時一級方程式錦標賽車手 1988年:娄藝潇,中國女演員
1972年:亞当·維納蒂耶里,美國美式足球員 1973年:馬小靈,香港女藝員、配音員、唱片騎師 1974年:車婉婉,香港女演員、歌手 1975年:村井每早,日本女性聲優 1975年:B·J·萊恩,美國職棒大聯盟選手 1976年:陳思思,中國女歌唱家 1978年:約翰·傳奇,美國鋼琴家、創作歌手 1978年:馮坤,中國女排運動員 1978年:蓋世寶,香港女演員、主持人 1978年:克里斯·科尼,澳洲足球運動員 1978年:比爾·霍爾,美國職棒大聯盟選手 1979年:詹姆斯·布雷克,美國職業網球運動員 1979年:班娜娃·黑瑪尼,泰國女演員、模特兒 1979年:劳米·拉佩斯,瑞典女演員 1980年:洛馬納·盧阿盧阿,剛果民主共和國足球運動員 1981年:哈利德·布拉魯兹,荷蘭足球員 1981年:絲安娜·美娜,英國女演員、模特兒 1981年:米卡·韦于吕宁,芬蘭足球員 1981年:朴孝珍,韓國女子偶像團體Brown Eyed Girls成員 1982年:方順吉,台灣男歌手 1983年:賀軍翔,台灣男演員 1983年:張孝全,台灣男演員 1986年:崔雄,韓國男演員 1986年:Aimmy,日本女歌手 1986年:石田翠,日本男性漫畫家,代表作《東京喰種》 1986年:湯姆·赫德爾斯通,英格蘭足球運動員 1987年:張如城,香港男歌手 1987年:岡田唯,日本女歌手 1989年:薩爾瓦多·索布拉爾,葡萄牙男歌手 1990年:大衛·阿丘利塔,美國男歌手 1990年:賀天举,中國職業籃球運動員 1991年:大家志津香,日本女子偶像團體AKB48成員 1993年:白澍,中國男演員 1994年:徐璐,中國女演員 1996年:吉本实忧,日本女藝人、時装模特兒 1997年:伊爾瑪·泰斯塔,義大利女子拳擊運動員 2000年:段奧娟,中國女歌手 2000年:陳冠叡,韓國MNET男團選秀節目BOYS PLANET 台灣參賽練習生 2004年:Bae,韓國女子偶像團體NMIXX成員 2004年:郭曉妍(Ah Yo),香港女子組合Lolly Talk成員 生年不詳:小山愛子,日本漫畫家 逝世 925年:王宗弼,五代十国前蜀将领(出生年份不详) 1367年:足利义诠,日本将军(1330年出生) 1503年:皮耶罗二世,佛罗伦萨统治者(1472年出生) 1538年:安德烈·古利提,威尼斯总督(1455年出生) 1622年:聖方濟各·沙雷氏,法國聖人,最小兄弟會會士及方濟嘉布遣會會士(1567年出生) 1694年:瑪麗二世,荷蘭王后、英國女王(1662年出生) 1889年:特雷莎·克里斯蒂娜,巴西皇后(1822年出生) 1919年:约翰尼斯·里德伯,瑞典物理学家(1854年出生) 1919年:馮國璋,中華民國代总统(1859年出生) 1937年:莫里斯·拉威爾,法國作曲家、鋼琴家(1875年出生) 1945年:西奥多·德莱塞,美國作家(1871年出生) 1947年:维托里奥·埃马努埃莱三世,意大利国王(1869年出生) 1949年:杰克·洛夫洛克,新西兰田径运动员(1910年出生) 1959年:安特·帕韦利奇,克罗地亚政治人物(1889年出生) 1963年:保羅·欣德米特,德国作曲家(1895年出生) 1965年:钱崇澍,中国植物学家(1883年出生) 1971年:馬克斯·史坦納,美国电影配乐作曲家(1888年出生) 1979年:周拾禄,中国稻作学家(1897年出生) 1981年:橫溝正史,日本推理小說作家(1902年出生) 1986年:黄克诚,中国人民解放军将领(1902年出生)
1981年:絲安娜·美娜,英國女演員、模特兒 1981年:米卡·韦于吕宁,芬蘭足球員 1981年:朴孝珍,韓國女子偶像團體Brown Eyed Girls成員 1982年:方順吉,台灣男歌手 1983年:賀軍翔,台灣男演員 1983年:張孝全,台灣男演員 1986年:崔雄,韓國男演員 1986年:Aimmy,日本女歌手 1986年:石田翠,日本男性漫畫家,代表作《東京喰種》 1986年:湯姆·赫德爾斯通,英格蘭足球運動員 1987年:張如城,香港男歌手 1987年:岡田唯,日本女歌手 1989年:薩爾瓦多·索布拉爾,葡萄牙男歌手 1990年:大衛·阿丘利塔,美國男歌手 1990年:賀天举,中國職業籃球運動員 1991年:大家志津香,日本女子偶像團體AKB48成員 1993年:白澍,中國男演員 1994年:徐璐,中國女演員 1996年:吉本实忧,日本女藝人、時装模特兒 1997年:伊爾瑪·泰斯塔,義大利女子拳擊運動員 2000年:段奧娟,中國女歌手 2000年:陳冠叡,韓國MNET男團選秀節目BOYS PLANET 台灣參賽練習生 2004年:Bae,韓國女子偶像團體NMIXX成員 2004年:郭曉妍(Ah Yo),香港女子組合Lolly Talk成員 生年不詳:小山愛子,日本漫畫家 逝世 925年:王宗弼,五代十国前蜀将领(出生年份不详) 1367年:足利义诠,日本将军(1330年出生) 1503年:皮耶罗二世,佛罗伦萨统治者(1472年出生) 1538年:安德烈·古利提,威尼斯总督(1455年出生) 1622年:聖方濟各·沙雷氏,法國聖人,最小兄弟會會士及方濟嘉布遣會會士(1567年出生) 1694年:瑪麗二世,荷蘭王后、英國女王(1662年出生) 1889年:特雷莎·克里斯蒂娜,巴西皇后(1822年出生) 1919年:约翰尼斯·里德伯,瑞典物理学家(1854年出生) 1919年:馮國璋,中華民國代总统(1859年出生) 1937年:莫里斯·拉威爾,法國作曲家、鋼琴家(1875年出生) 1945年:西奥多·德莱塞,美國作家(1871年出生) 1947年:维托里奥·埃马努埃莱三世,意大利国王(1869年出生) 1949年:杰克·洛夫洛克,新西兰田径运动员(1910年出生) 1959年:安特·帕韦利奇,克罗地亚政治人物(1889年出生) 1963年:保羅·欣德米特,德国作曲家(1895年出生) 1965年:钱崇澍,中国植物学家(1883年出生) 1971年:馬克斯·史坦納,美国电影配乐作曲家(1888年出生)
1856年:湯姆斯·斯蒂爾吉斯,荷蘭數學家,以黎曼-斯蒂尔杰斯积分聞名(1894年逝世) 1876年:帕布羅·卡萨爾斯,西班牙作曲家、指揮家(1973年逝世) 1886年:羅曼·馮·恩琴,俄國男爵、白軍將領,外蒙古統治者,外號「血腥男爵」(1921年逝世) 1899年:聂荣臻,中国政治家、军事家(1992年逝世) 1909年:田中絹代,日本女演員、導演(1977年逝世) 1910年:羅納德·科斯,英國經济學家,1991年諾貝爾經济學獎得主(2013年逝世) 1911年:克勞斯·富赫斯,德國理論物理學家、間諜(1988年逝世) 1914年:比利·提普頓,美國爵士樂演奏家、樂隊領袖(1989年逝世) 1920年:約瑟法·伊洛伊洛,斐濟政治人物,第3任斐濟總統(2011年逝世) 1921年:羅伯特·貝克,美國康奈爾大學教授,雞塊發明人(2006年逝世) 1921年:多布里察·喬西奇,南斯拉夫聯盟共和國首任總統(2014年逝世) 1922年:威廉·蓋迪斯,美國小說家(1998年逝世) 1925年:李國士,香港漁農處處長(2016年逝世) 1926年:約翰·斯佩爾曼,美國政治人物,第18任華盛頓州州長(2018年逝世) 1929年:何振梁,中國奧林匹克委員會名譽主席(2015年逝世) 1931年:李玖,李氏朝鮮王族遺裔(2005年逝世) 1931年:潘迪華,香港歌手、演員 1938年:強·沃特,美國演員 1942年:拉傑殊·坎纳,印度演員(2012年逝世) 1950年:喬波·蓋佐,匈牙利男子輕艇運動員(2022年逝世) 1953年:湯瑪斯·巴赫,德國男子擊劍運動員 1955年:艾偉,台灣演員 1957年:奧利弗·希施比格,德國電影導演 1959年:岡崎律子,日本女歌手(2004年逝世) 1959年:何家勁,香港男演員 1961年:凱文·格蘭納達,美國生物力學博士,2007年弗吉尼亚理工大学校园枪击案32名罹難者之一(2007年逝世) 1962年:卡萊斯·普吉德蒙,加泰隆尼亞政治家 1963年:烏爾夫·克里斯特松,瑞典政治人物,現任瑞典首相 1967年:莉莉·華卓斯基,美國導演、編劇、製片人 1969年:梁小冰,香港女演員 1969年:郭秀雲,香港女演員 1972年:-{zh-hans:裘德·洛; zh-tw:裘德·洛; zh-hk:祖迪·羅;}-,英國男演員 1972年:李輝宰,韓國男演員、主持人 1973年:西奥·艾普斯坦,美國职棒大联盟芝加哥小熊執行副總裁、總經理 1974年:婷蔻·坎納,印度女作家、演員 1977年:新井圭一,日本漫畫家、插畫家 1978年:林宇中,馬來西亞歌手 1978年:基隆·代爾,英格蘭足球運動員 1978年:丹尼·希堅保咸,英格蘭足球運動員 1979年:狄亞哥·盧納,墨西哥演員 1980年:陸詩韻,香港女演員 1981年:荒川静香,日本女子花样滑冰運動員 1982年:愛麗森·布里,美國女演員 1987年:羚小鹿,臺灣女藝人,現任Rakuten
1974年:婷蔻·坎納,印度女作家、演員 1977年:新井圭一,日本漫畫家、插畫家 1978年:林宇中,馬來西亞歌手 1978年:基隆·代爾,英格蘭足球運動員 1978年:丹尼·希堅保咸,英格蘭足球運動員 1979年:狄亞哥·盧納,墨西哥演員 1980年:陸詩韻,香港女演員 1981年:荒川静香,日本女子花样滑冰運動員 1982年:愛麗森·布里,美國女演員 1987年:羚小鹿,臺灣女藝人,現任Rakuten Girls副隊長 1988年:文詠珊,香港女演員,模特兒 1988年:林煜清,台灣職業棒球選手 1988年:扎維·阿格妮斯,匈牙利網球運動員 1988年:張檬,中國演員 1989年:黃鎧晴,香港女歌手 1989年:錦織圭,日本職業男子網球運動員 1990年:蔡梓銘,香港男歌手 1990年:葉慈毓,台灣女演員 1992年:陳詩欣,香港模特兒、女歌手 1992年:米斯拉夫·奧爾希奇,克羅埃西亞職業足球運動員 1994年:佳子內親王,日本皇室成員,秋篠宮文仁親王的次女 1995年:生駒里奈,日本女子偶像團體乃木坂46成員 1996年:李明德,中國男演員 1996年:村田寛奈,日本女歌手、模特兒 1996年:湊崎紗夏,韓國女子偶像團體TWICE日籍成員 1998年:葛鑫怡,中國女演員、歌手、模特兒 2000年:王怡人,韓國女子偶像團體EVERGLOW中籍成員 逝世 721年:元明天皇,日本第41任天皇(661年出生) 1170年:托马斯·贝克特,英国大法官(1118年出生) 1208年:金章宗完顏璟,金朝第六位皇帝(1168年出生) 1563年:塞巴斯蒂安·卡斯特利奧,法國神學家(1515年出生) 1565年:文定王后,朝鲜王朝王后(1501年出生) 1773年:劉統勳,清朝政治人物(1700年出生) 1891年:利奥波德·克罗内克,德国数学家(1823年出生) 1916年:拉斯普丁,俄國宗教狂熱者。(1869年出生) 1926年:威廉·梅巴赫,德國引擎工程師,第一輛梅赫西迪品牌汽車的開發者(1846年出生) 1926年:莱纳·玛利亚·里尔克,德语诗人、作家(1875年出生) 1941年:图利奥·列维-齐维塔,義大利數學家(1873年出生)
- 唐憲宗的陵寝。 金景陵 - 金睿宗的陵寝。 明景陵
- 唐憲宗的陵寝。 金景陵 - 金睿宗的陵寝。 明景陵 - 明宣宗朱瞻基与皇后孙氏的合葬陵寝。 清景陵 -
大十字騎士級 國家安全義勇軍服務資歷十字章(20年) 首長與大總管級(1944年3月2日) 首長與大總管級(1945年2月11日) 阿爾巴尼亞 大十字騎士級(阿爾巴尼亞) 大十字騎士級(阿爾巴尼亞) 外國 白鷹勳章騎士級(波蘭,1923年) 金馬刺教宗騎士團勳章騎士級(梵蒂岡,1932年1月9日) 教宗庇護九世騎士團勳章大十字騎士級(梵蒂岡) 耶路撒冷聖墓騎士團勳章大十字騎士級(梵蒂岡) 馬爾他騎士團大十字騎士級(1923年4月2日) 頸飾級(西班牙,1924年2月25日) 第一級(尼泊爾,1935年7月17日) 大十字騎士級(納粹德國,1937年9月25日) 大十字級(納粹德國,1934年) 大十字級黃金與鑽石特級(納粹德國,1937年) (拉脫維亞) 巴斯勳章大十字騎士級(GCB;英國,1923年授予,1940年剝奪) 第三級(愛沙尼亞) 大十字級(巴西,1934年1月12日) 皇家六翼天使勳章騎士級(瑞典) 大象勳章騎士級(丹麥) 大勳位菊花章頸飾(日本) 騎士級(羅馬尼亞) 騎士級(衣索比亞) 騎士級(西班牙,1937年) 白獅勳章騎士級(捷克斯洛伐克,1926年1月20日) 家庭 墨索里尼風流成性,除兩段婚姻生活外,並有多位情婦且和眾多女性有染。1914年,墨索里尼於意大利北部城市特倫托迎娶原配達爾塞,两人育有一子貝尼托·阿爾比諾。达尔塞于1926年被关入精神病院,1937年12月11日死亡,阿尔比诺亦遭到同样命运,死于1942年。墨索里尼此後於1915年12月與情婦雷切尔結婚,兩人早於1910年便已相識。婚後育有三子兩女:長女埃達、長子、次子、三子、么女安娜。 羅馬諾曾與索非娅·罗兰的妹妹有過一段婚姻。他們的女兒亞歷山德拉曾代表極右翼政黨角逐欧洲议会席次並順利當選,已於2008年卸任,目前爲意大利眾議院自由人民黨眾議員。 著作 《我的战争日记》(1923年),米兰帝国出版社。从该意大利文原著完整翻译的中文版,2019年由新加坡南洋出版社首次出版,刘鸿旭译。 《我的自传》(1928年),叙述了墨索里尼夺权之前的社会经历,并疏解了一通墨索里尼本人的政治见解。 《我的兴衰》(1944年):墨索里尼出版的自传,主要回顾了自己向罗马进军取得中央大权,再到垮台沦为阶下囚的这段历史。因为其本人当时已处于德国控制之下,所以书中忌讳之处较多。 影响 战后的意大利宪法取缔了国家法西斯党,但崛起的新法西斯主义运动继承了墨索里尼时代的思想。前意大利极右翼政党社会行动党的党魁亚历山德拉是墨索里尼的孙女。該党一直與貝盧斯科尼領導的右翼意大利力量黨關係密切,其後更於2009年併入貝盧斯科尼領導的右翼自由人民黨。 諺語 意大利有句話說:「你怎樣批評墨索里尼也好,起碼他讓火車準點發車」。 文化形象 电影 《解放》:1970年代电影,由饰演。 《》:1973年电影,由饰演。 《》:1974年电影,由洛·史泰格饰演。 《》:1981年电影,由洛·史泰格饰演。 《》:1999年电影,由克劳迪奥·斯帕达罗(Claudio Spadaro)饰演。 《》:2009年电影,由饰演。 《》:2018年电影,由饰演。 《吉勒摩·戴托羅之皮諾丘》:2022年動畫電影,由湯姆·肯尼配音。 电视 《》:1985年电视电影,由鲍勃·霍斯金斯饰演。 《》,1985年迷你影集:由喬治·坎貝爾·斯科特饰演。 参考文献 引用 来源 意大利地名翻译参考,意大利旅游介绍,意大利国家旅游局 ITALIAN LIFE UNDER FASCISM: Selections from the Fry Collection,University of Wisconsin-Madison Mussolini & Abyssinia,The National Archives Historic Figures,BBC History Menacing Mussolini memorabilia,BBC News Mussolini, Through the Eyes of His Son,California Literary Review Il figlio segreto del Duce,WUZ Sommario: La vera storia di Ida Dalser, moglie di Benito Mussolini,Associazione Trentini nel mondo (O.n.l.u.s.) 外部链接
西班牙内战 西班牙内战于1936年7月17日爆发,德国和意大利均选择支持佛朗哥一方。战争初期,西班牙本土的国民军处于不利状态,因而向德国和意大利提出支援请求,德国派出秃鹰军团,意大利派出自愿军团,以协助西班牙国民军。因德意在西班牙内战的立场一致,使得两国关系更加紧密,也使意大利在军事同盟的倾向性从传统的英法开始偏向德国。获得内战胜利的佛朗哥虽然在意识形态上与轴心国接近,而且也暗中支持轴心国,但因为内战已经严重消耗了西班牙的实力,加上盟军的海上封锁和西班牙在经济上对同盟国的依赖性,西班牙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始终保持中立。 第二次世界大戰 意德关系 慕尼黑会议和战争序幕 捷克斯洛伐克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根据圣日耳曼条约脱离奥匈帝国独立,并与法国签署了军事同盟条约,一旦捷克斯洛伐克遭到德国攻击,根据此条约和罗加诺公约英法有义务提供协防,捷克斯洛伐克亦与苏联签署了类似条约,但规定必须在法国履行条约后苏联才有提供军事支持的义务。 德国在1938年3月12日实现德奧合併后,将注意力转向了有300多万日耳曼人居住的捷克斯洛伐克苏台德地区,要求该地进行“民族自决”,对捷克斯洛伐克作出领土要求。但英法均不希望再爆发一场战争,同时德国军事实力被大大高估,意大利也未有一场全面战争的准备,并且也对德国的扩张感到忧虑。在这种情况下,墨索里尼充当了德国与英法的中间人。在一连串外交努力失败后,德国提出军事占领苏台德地区的要求,被捷克斯洛伐克政府拒绝,1938年9月24日法国宣布局部军事动员,这是一战后法国首次的军事动员,翌日,捷克斯洛伐克宣布全国军事动员,将此次危机推向顶峰。9月28日墨索里尼向希特勒提出德英法意四国会议解决争端的建议,被希特勒所接受。9月29日,墨索里尼同英国首相张伯伦、法国总理达拉第、德国元首希特勒聚集于德国慕尼黑商讨如何解决此次危机,捷克斯洛伐克代表被排斥在会议外,苏联亦未被邀请。最终决议在9月30日凌晨被作出,捷克斯洛伐克政府被要求在10月1日开始撤离人员,德国军队将在同一天进驻,在英法德的强大压力下,捷克斯洛伐克政府最终选择屈服。 1939年3月14日倾向法西斯主义的斯洛伐克在德国的影响和压力下,宣布从捷克斯洛伐克独立。德国武装占领了残留的捷克,并于3月15日在之基础上建立了波希米亚和摩拉维亚保护国的傀儡政权,捷克斯洛伐克實際上已被德国吞并。 德国吞并奥地利并成功迫使捷克斯洛伐克割让苏台德地区给德国后,意大利感觉自己已成为轴心国的二流角色。德国在没有预先知会墨索里尼的情况下占领了剩下的捷克斯洛伐克,使墨索里尼决定吞并阿尔巴尼亚以提升意大利在轴心国中的地位。意大利于1939年3月25日对阿尔巴尼亚发出最后通牒,要求包括让意大利军队占领阿尔巴尼亚战略要地、允许意大利农民在阿尔巴尼亚以公民身份定居、要求意阿两国成立关税同盟,并要求在4月6日前作出答复。4月5日阿尔巴尼亚政府秘密作出一份反建议,被意大利置之不理,并在4月7日开始经亚得里亚海登陆阿尔巴尼亚,占领过程中未遇到强烈抵抗。4月10日阿尔巴尼亚大部分地区被意大利军队占领,国王索古一世流亡海外,4月12日阿尔巴尼亚新政府成立,标志着阿尔巴尼亚正式被意大利王国吞并。由此意大利取得了一个陆路进入巴尔干半岛的跳板,为1940年意大利入侵希腊埋下了伏笔。 进入战争 德国于1939年9月1日发动白色方案作战计划入侵波兰,同日英法大使向柏林发出最后通牒要求德国立即撤军,在没有获得答复的情况下,9月3日英国与法国对德国宣战,其他国家也相继加入,第二次世界大战欧洲战事爆发,意大利继续保持中立。 1940年5月10日法国战役爆发,意大利依然置身事外。在看到德军基本上取得法国战役的决定性胜利后,墨索里尼确信这场全面战争很快就会结束,6月10日意大利对英国和法国宣战,同月,意大利入侵法国。6月22日,德法停战协定贡比涅停战协定签署,法兰西第三共和国政府宣布投降。6月24日義法停战协定签署,意大利占领了法国东南部,吞并了尼斯和科西嘉岛(1942年吞併更多的法國領土,直到1943年9月8日意大利王国向盟军投降)。1940年9月27日意大利、德国、日本签署三国同盟条约。 1940年10月28日意大利在没有提前知会德国的情况下单独向希腊宣战,希腊-意大利战争开始。1941年意大利与希腊在阿尔巴尼亚境内的作战陷入战略僵持,在意大利的请求下,德国介入,順便南下惩罚倒向英國的南斯拉夫。1941年4月6日德军发动“南斯拉夫戰役”,与軸心國盟友匈牙利、罗马尼亚和保加利亚在巴尔干半岛南部发动攻势,南斯拉夫戰役及希腊战役同時开始。5国夾擊下南斯拉夫迅速投降,義大利佔有了盧比安納、蒙特內哥羅全境、科索沃、馬其顿部份地區,並承認了克羅地亞獨立國為其保護國,希臘戰役中雖然義大利軍隊在人數及裝備上佔有優勢,戰事仍然不果,經過1個星期的戰鬥付出傷亡12,000人,最終4月27日德軍攻入雅典,希臘被軸心國肢解,義大利则佔領了希臘大部份地區。 1941年6月22日巴巴罗萨作战开始,德国和意大利等轴心国国家对苏联宣战,墨索里尼亦派出遠征軍協助德軍。 1941年12月11日,珍珠港事件后的第4天,墨索里尼在罗马威尼斯广场发表宣战演说,当日德国与意大利对美国宣战,美国亦在当天对德国和意大利宣战。 1942年,意大利进一步佔領更多的法國南部领土及摩纳哥公國。在這時候,墨索里尼統治下的意大利殖民帝國擴張到頂峰,意大利的勢力範圍包括:意屬利比亞、意屬厄利垂亞、義屬索馬利蘭、意屬衣索比亞、阿爾巴尼亞王國、法國隆河以東的領土、科西嘉岛、克羅地亞獨立國西部、黑山軍政府、希臘意佔區、摩納哥、意屬突尼西亞與佐泽卡尼索斯群岛,而且擁有天津意租界和上海公共租界意大利界區。 下台与被捕 1943年夏天以来意大利的战争形势变得越来越糟糕,墨索里尼在国内的声望也跌到了谷底。5月13日,轴心国在突尼斯战役的彻底失败使意大利完全丧失了对北非的控制,紧接着7月9日盟军发动的西西里岛登陆战役更让形势雪上加霜。7月19日墨索里尼最后一次以意大利总理的身份与希特勒在费尔特雷作了一次会谈,会谈期间罗马遭受了盟军的一次猛烈轰炸。7月24日下午至翌日凌晨在政治气氛空前沉重的背景下,大法西斯议会召开了第187次会议,期间墨索里尼遭到格兰迪等人的猛烈抨击,格兰迪提出了对墨索里尼的不信任动议,动议以19票赞同7票反对的大比例通过,但事实上这次投票的结果并没有实质意义,因为根据当时的意大利宪法,只有国王才有权力罢免总理。7月25日早上墨索里尼被维托里奥·埃马努埃莱三世国王召见叙职,墨索里尼被国王告知他已被解职并将被巴多格里奥接替,国王同时承诺将保证其人身安全。不清楚国王真实企图的墨索里尼在稍后离开时便遭意大利国民宪兵队包围,被用一部红十字会的救护车带走,墨索里尼被告知这是为了他的安全起见。实际上为了挽救自己的王权,逮捕墨索里尼的命令便由埃马努埃莱三世国王亲自作出。墨索里尼最初被关押在罗马的一个意大利国民宪兵队兵营,为了防止被德国发现,他在7月27日被转移到蓬扎,8月7日又被转移到拉马达莱娜的海军基地,最后在8月27日被转移至大萨索山帝王台的一间别墅软禁。此后巴多格里奥随即宣布:“意大利将继续与德国盟友并肩作战”,以避免在意大利的德军采取任何报复行动。事实上,意大利王国的法西斯政府正在暗中与盟军谈判停战事宜,停战协议在9月3日签署,为避免得知停战协议的德国迅速占领意大利半岛,直到9月8日盟军发动登陆意大利半岛萨莱诺的雪崩行动,方才正式对外宣布。但在宣布停火协定的同时,却并未对意大利军队下达任何命令,埃马努埃莱三世国王和巴多格里奥便逃出罗马,从而导致各地的意大利军队陷入混乱,希特勒為挽救意大利法西斯政權,命德军執行軸心行動迅速占领意大利北部领土控制局面,同月德軍控制羅馬,大批意大利军人被杀或被俘,在中国,意大利的戰败投降令中國的天津意租界被日本军队占领并迅速由日本扶持的汪精卫政权接管直至日本投降,这次失误也最终导致意大利君主制在1946年全民投票中被废除。 1943年9月12日德軍发动橡树行动的营救计划,党卫队斯科尔兹内指挥的特种部队使用滑翔机空降突袭大萨索峰软禁墨索里尼的别墅,成功将他解救至德军控制下的罗马,旋即转机至维也纳。9月14日墨索里尼与希特勒在“狼穴”会面,受希特勒邀请组建一个受德國保护的共和国,即之后的意大利社会共和国。9月18日墨索里尼在德国通过慕尼黑的电台宣告重建一个名为共和法西斯党的新法西斯政党。 经过一段无政府状态后,恢复过来的意大利王国终于在1943年10月13日对德国宣战。 意大利社会共和国 新建立的意大利社会共和国事实上是作为傀儡政权被德國所控制。1943年9月希特勒出动军队迅速占领并直接控制意大利的东北部分省份和意大利半岛外的地区。此外希特勒也掌控了意大利社会共和国的军队。在1943年的9月23日至9月27日意大利社会共和国政府转移到了萨罗,因而意大利社会共和国的别名叫“萨罗共和国”。 1943年11月14日在维罗纳召开的第一次共和法西斯党集会,起草和发布了维罗纳宣言。这部临时宪法性质的宣言确立了从国家法西斯党脱离出来的共和法西斯党对意大利社会共和国的统治和墨索里尼作为的国家首脑的继续统治。墨索里尼宣布国家大选将会延迟直至战争结束,并暗示到时将会制定意大利社会共和国的宪法草案。 逃亡与被俘 1945年4月25日为逃离即将崩溃的意大利社会共和国,墨索里尼决定离开米兰,希望经意大利北部的瑞士乘机逃亡到法西斯西班牙。1945年4月27日墨索里尼和他的情人貝塔西在逃往瑞士的途中被意大利共产党游击队第52加里波第旅截住,并被一名游击队政治委员发现其身份。 死亡 意大利抵抗运动中的意大利共产党游击队做出处决墨索里尼的决定后,处决在1945年4月28日执行,墨索里尼和他的情人貝塔西在科莫省梅泽格拉镇的朱利诺村枪决,享年六十二歲。据官方版本的事件解释,执行枪决的是瓦萊里奧上校。墨索里尼被处决的具体原因和过程有很多不同的解释,历史学界对此仍有争议。比较普遍的解释是都灵大学教授盧扎托在《领袖的遗体》一书指出墨索里尼和贝塔西于1945年4月28日下午在朱利诺被共产党游击队枪决。 同一时间被处决的还包括15名意大利社会共和国的内阁官员和顾问。 尸体 4月29日,包括墨索里尼的15具尸体被运到米兰,其中墨索里尼和他的情人貝塔西和另外5人共7具尸体被倒吊在洛雷托广场的一个加油站顶上示众。经过验尸后,墨索里尼的尸体被掩埋在米兰郊外的一个村庄的地方坟场,坟墓编号384,为了避免墨索里尼的尸体被发现,没有设置墓碑。但事与愿违,墨索里尼的尸体不久就被人发现了。 1946年4月23日至24日的晚上,三个法西斯主义支持者挖走了墨索里尼的尸体。最初尸体被藏在当地的修道院内,5月7日,尸体被转移藏匿在帕维亚卡尔特修道院直到8月被意大利警方发现。出于政治因素考虑,意大利政府将墨索里尼的尸体秘密藏匿在馬焦雷山的修道院,直到1957年,在墨索里尼遗孀雷切尔的多次请求下,归还了墨索里尼的尸体并同意在其出生地普雷达皮奥下葬。 勳章 義大利 騎士級(1924年) 騎士級(1924年) 騎士級(1924年) 騎士級(1936年5月7日) 大十字級(1923年6月4日王家法令) 大十字騎士級 國家安全義勇軍服務資歷十字章(20年) 首長與大總管級(1944年3月2日) 首長與大總管級(1945年2月11日) 阿爾巴尼亞 大十字騎士級(阿爾巴尼亞) 大十字騎士級(阿爾巴尼亞) 外國 白鷹勳章騎士級(波蘭,1923年) 金馬刺教宗騎士團勳章騎士級(梵蒂岡,1932年1月9日) 教宗庇護九世騎士團勳章大十字騎士級(梵蒂岡) 耶路撒冷聖墓騎士團勳章大十字騎士級(梵蒂岡) 馬爾他騎士團大十字騎士級(1923年4月2日) 頸飾級(西班牙,1924年2月25日) 第一級(尼泊爾,1935年7月17日) 大十字騎士級(納粹德國,1937年9月25日) 大十字級(納粹德國,1934年) 大十字級黃金與鑽石特級(納粹德國,1937年) (拉脫維亞) 巴斯勳章大十字騎士級(GCB;英國,1923年授予,1940年剝奪) 第三級(愛沙尼亞) 大十字級(巴西,1934年1月12日) 皇家六翼天使勳章騎士級(瑞典) 大象勳章騎士級(丹麥) 大勳位菊花章頸飾(日本) 騎士級(羅馬尼亞) 騎士級(衣索比亞) 騎士級(西班牙,1937年) 白獅勳章騎士級(捷克斯洛伐克,1926年1月20日) 家庭 墨索里尼風流成性,除兩段婚姻生活外,並有多位情婦且和眾多女性有染。1914年,墨索里尼於意大利北部城市特倫托迎娶原配達爾塞,两人育有一子貝尼托·阿爾比諾。达尔塞于1926年被关入精神病院,1937年12月11日死亡,阿尔比诺亦遭到同样命运,死于1942年。墨索里尼此後於1915年12月與情婦雷切尔結婚,兩人早於1910年便已相識。婚後育有三子兩女:長女埃達、長子、次子、三子、么女安娜。 羅馬諾曾與索非娅·罗兰的妹妹有過一段婚姻。他們的女兒亞歷山德拉曾代表極右翼政黨角逐欧洲议会席次並順利當選,已於2008年卸任,目前爲意大利眾議院自由人民黨眾議員。 著作 《我的战争日记》(1923年),米兰帝国出版社。从该意大利文原著完整翻译的中文版,2019年由新加坡南洋出版社首次出版,刘鸿旭译。 《我的自传》(1928年),叙述了墨索里尼夺权之前的社会经历,并疏解了一通墨索里尼本人的政治见解。 《我的兴衰》(1944年):墨索里尼出版的自传,主要回顾了自己向罗马进军取得中央大权,再到垮台沦为阶下囚的这段历史。因为其本人当时已处于德国控制之下,所以书中忌讳之处较多。 影响 战后的意大利宪法取缔了国家法西斯党,但崛起的新法西斯主义运动继承了墨索里尼时代的思想。前意大利极右翼政党社会行动党的党魁亚历山德拉是墨索里尼的孙女。該党一直與貝盧斯科尼領導的右翼意大利力量黨關係密切,其後更於2009年併入貝盧斯科尼領導的右翼自由人民黨。 諺語 意大利有句話說:「你怎樣批評墨索里尼也好,起碼他讓火車準點發車」。 文化形象 电影 《解放》:1970年代电影,由饰演。 《》:1973年电影,由饰演。 《》:1974年电影,由洛·史泰格饰演。 《》:1981年电影,由洛·史泰格饰演。 《》:1999年电影,由克劳迪奥·斯帕达罗(Claudio Spadaro)饰演。 《》:2009年电影,由饰演。 《》:2018年电影,由饰演。 《吉勒摩·戴托羅之皮諾丘》:2022年動畫電影,由湯姆·肯尼配音。 电视 《》:1985年电视电影,由鲍勃·霍斯金斯饰演。 《》,1985年迷你影集:由喬治·坎貝爾·斯科特饰演。 参考文献 引用 来源 意大利地名翻译参考,意大利旅游介绍,意大利国家旅游局 ITALIAN LIFE UNDER FASCISM:
康奈尔大学的警察每年365天每天24小时在校园内和值班。 他们的职责包括:全天候在大学巡逻,响应紧急情况和非紧急服务请求,预防犯罪服务,在校园内积极调查犯罪,执行国家刑法和机动车法以及校园法规。 著名校友 康奈尔大学華人校友 1910年,胡适入康奈尔大学选读农科。1912年9月转入文学院,修哲学、经济和文学。中国现代著名文学家、学者。曾担任国立北京大学校长、中央研究院院長、中华民国驻美大使。 1915年,中国留学生任鸿隽、秉志、周仁、胡明复、赵元任、杨杏佛、过探先、章元善、金邦正等人在康奈尔大学成立中国科学院的前身——中国科学社,后于1918年迁回中国,设在南京高师。 在校期间他们还创办了《科学》杂志,后来成为中国的权威科学期刊。 康奈尔与中国的最早学术交流始于20世纪20年代。1921年,“农作物改进项目”在康奈尔,金陵大学和国际教育委员会的合作下开始。这个成功的国际合作项目起源于金陵大学农学院院长John H. Reisner的邀请。1925年,康奈尔大学的三位教授,H. H. Love、C. H. Myers、R. G. Wiggans至中华民国开始实施合作项目。 近年来,该校还涌现出一批成就斐然的华人教员,例如,时任康奈尔大学中美关系史研究讲座教授、中华民国与亚太研究项目主任的历史学家陈兼。 授,曾任財團法人工業技術研究院副院長。 张德慈:首位华裔泰勒奖得主。 杨杏佛:中国科学社创始人之一。 王彥祖:民國初年北京大学法科教授。 王成祖:民國初年機械工程師。 茅以升:著名的桥梁专家。 唐振绪:著名科技管理专家,中华人民共和国铁路教育和铁路科研的开拓者之一,一级教授,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创始人、名誉院长。 黄万里:中国著名水利、水文学专家。 杨向中:著名生物科学家,克隆牛之父。 赵元任:著名语言学家,中国科学社创始人之一。 杨锡宗:建築師,民國初年廣州工務局代局長,曾設計廣州中央公園、黄花岗七十二烈士墓(后期规划及建筑)、十九路军陵园等。 吕彦直:建筑师,孙中山墓地中山陵总设计师。 刘宝锷:土木工程师,孙中山墓地中山陵总监理工程师。 秉志:著名生物学家,中国“现代生物之父”,中国科学社创始人之一。 朱元鼎:著名鱼类学家,一级教授,中国鱼类学创始人之一,曾任上海水产学院院长、名誉院长。 任鸿隽:著名化学家,中国科学社创始人之一,第一任会长。 刘承钊:中国两栖爬行动物研究的学科奠基人,华西大学(今四川大学华西医学中心)第一任校长。 田北辰:香港立法會議員,香港新民黨常務副主席,縱橫二千集團主席及創辦人,曾任九廣鐵路公司主席。 禹連泉:美國康乃爾大學建築碩士,目前開設冶鑄設計及擔任中原大學講師;東森新聞主播陳海茵的老公。 葉錫東:美國康奈爾大學植物病理學博士,著名台灣植物病毒學家,木瓜輪點病之父。 薛富盛:美國康奈爾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碩士及博士學位,現任國立中興大學校長。 陳翰立:現任南投縣議員,南投縣第17、18、19屆議員 李登輝:中華民國第八及第九任總統。 蔡英文:中華民國第十四及十五屆總統,中華民國建國以來首位女性總統,民主進步黨主席,前行政院副院長。 張善政:中華民國第三屆桃園市市長,第二十七任行政院院長,2020年中華民國總統選舉副总统候选人。曾任中華民國行政院副院長、政務委員、首任科技部部長,Google亞洲區硬體管理總監,中華民國國家科學委員會國家高速電腦中心主任。 施肇基:康奈尔大学第一位中國留学生。中华民国著名外交家,历任中华民国驻美、英大使,联合国中华民国代表团高级顾问,世界银行创建人之一。 李景均:著名遗传学家,美国人类遗传学会主席。 刘恢先:结构工程与地震工程专家。 黃國昌:時代力量創黨黨主席,前中華民國立法委員。 黃大洲:前臺北市市長。 周守訓:前立法委員。 潘世偉:前勞動部長。 蔡丁貴:現任國立臺灣大學土木工程系水利組教授,自由台灣黨創黨黨主席。 陳保基:中華民國行政院農業委員會主任委員、國立臺灣大學動物科學技術學系暨研究所教授。 林子儀:台灣公法學者,該校法學博士,曾任中華民國司法院大法官、國立臺灣大學法律系教授及系主任。現為中央研究院法律學研究所所長。 蔡力行:現任中華電信第6任董事長,前台灣積體電路製造公司總經理。 李世光:國立臺灣大學應用力學研究所特聘教授 古源光:前屏東縣副縣長(2004-2006)、前國立屏東科技大學校長(2006-2014)、前國立屏東大學首任校長(2014-2022)。 参考文献 外部链接 Cornell University The Cornell Daily Sun (校报) 纽约州大学 常春藤盟校
career award)得主。 著名的前康奈尔大学教授包括卡尔·萨根、、弗拉基米爾·納博可夫、汉斯·贝特、、理察·費曼、比·乃爾、约翰·克里斯和阿倫·布鲁。 排名 康奈尔大学作为常春藤盟校,在全世界范围内享有极高的学术声誉,其大学在多個大學排名中位列全球前20名。康奈尔大学的大多数专业排名,均处于全美领先的位置。在《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的大学专业排名中,康奈尔的工程科学类本科专业全美第14名;农业工程类本科专业全美第2名;生态生物学課程专业全美第3名;資訊安全本科专业全美第4名;美國文學(1865年以前)課程专业全美第8名;逻辑学課程专业全美第8名;英语課程专业全美第8名。其它诸如化学、物理學、计算机工程、通信工程、航空航天工程、制造工程、机械工程、土木工程、環境工程等理工科专业,均排名在全美前十名之内。此外,康奈尔法学院、约翰逊商学院、维尔医学院等专业学院也都名列前茅,排名位列全美第10位至第15位之间。康奈尔的酒店管理学院也曾被希尔顿酒店创始人康拉德·希尔顿称赞为“全世界最优秀的学院”。依据美国“国家科学研究委员会”(National Research Council)的排名,康奈尔的师资水平也位居全美前列,其中人文学科列全美第5位,工程科学列第5位,数学与物理学列第6位。 獎學金及资助 康奈尔在建立之初,其创始人埃兹拉·康奈尔便致力于将其建设为一所所有人都能上得起的大学。这就注定使康奈尔大学成为发放奖学金及资助方面最慷慨的大学之一。在2007-2008学年,康奈尔总共为本科生提供了1亿1680万美元的资助(包括无息学生贷款),64%的康奈尔学生领取了各类资助。 图书馆 康奈尔大学图书馆共有20个单位,是美国最大的学术研究图书馆之一,今藏书達700万册以上、缩微胶卷有700万卷、電子化档案5,000个,以及76,000个語音纪录(另加数码资源及大学資料庫的語音纪录);是美国众大学中第一所容许大學部學生借书的图书馆。 Carl Kroch亚洲研究图书馆拥有全北美最为丰富的东南亚研究文献专藏。康奈尔大学图书馆同时与清华大学图书馆、华东师范大学图书馆、国立台湾大学图书馆建立了联合资源网。 《红楼梦》抄本甲戌本曾存于此。2005年购回,现藏于上海博物馆(胡适所献)。 尤里斯图书馆后面的钟楼每天都由学生表演敲钟音乐;每日太阳下山时演奏校歌及其它乐曲,参观者可以在钟楼中欣賞他们演奏。 出版社 康奈尔大学出版社创立于1869年,是美国的第一所大学出版社及其中一所營運規模最大的大学出版社;每年出版约一百五十本不同学科的书籍,包括人类学、古典学、文化研究、历史、文学批评及理论、东南亚研究)、中世纪研究、哲学、政治及国际关系、心理及精神病学、和女性研究等。 科研 历史上,共有41位诺贝尔奖得主曾是該校師生,创下了全美大学多项第一。康奈尔大学在1872年取录第一位女生,成为美东地區第一所同时招收兩性的主要学府。此外它也是全美第一所颁授兽医学和新闻学学位;电子工程及工业工程博士学位;教授美国史、建立大學出版社、成立飯店管理学院以及工业暨劳工关系学院的大学。 康奈尔大学共有七所本科生学院和七个研究生学院、三个跨学院系、進修教育及夏季课程学校和康奈尔大学图书馆。其校總区面积有3平方千米。威尔医学院和威尔医疗科学研究院位于纽约市。此外,康大在卡塔尔还有一所医学院,纽约州日内瓦的纽约州农业实验站、波多黎各的阿雷西博天文台、缅因州对开海岸的浅滩海洋实验室(與新罕普夏大学合办)、纽约州农业推广系统和一些教育或研究设施等亦属康大。 东南亚研究计划(Southeast Asia Program, SEAP)於1950年成立,是全北美最大规模的东南亚研究中心。著名校友包括施堅雅、本尼迪克特·安德森、陈志明等。 康奈尔大学学生来自全美及世界百餘国。康奈尔大学为學子提供大约一百項学术研究及专业技术的领域,专业领域包括法学、商业管理、医学及兽医学等。康奈尔大学的校色是红色(辅以白色衬托),吉祥物是熊。学校素有“Big Red”(大红校)之称,校内的学生自建法律顾问组织名为Big Red Legal,学生创业风险投资组织名为Big Red Venture,还有帮助落后地区创业的Big Red Microfinace。 校园生活 康奈尔大学被视为全国最多元化校园的其中一座,此處有500个注册学生团体,当中包括从独木舟到全副武装的马上枪术比赛、福音歌咏团、即兴表演剧场、多人作赛电玩会、人声无伴奏合唱团等不同兴趣项目。 组织数目之大,包办各种不同兴趣及口味。校方资助对学生组织的活动帮助甚大,但小圈子眾多的情况是个问题,因為學生雖然能够结交很多志同道合的朋友,卻不能從中加强组织间的交流,这问题在很多种族或宗教性团体當中尤其严重。 本科生学生宿舍分成三个部分,分別是西校区(West Campus)、大学镇(Collegetown)和北校区(North Campus)。西校区主要供转校生及高年级生居住,大学镇的住宿生主要为高年级生,而北校区则主要供一年级生居住。 近年校园餐饮服务多次被评为全美院校最佳。 康奈尔大学的校警作为校方的执法单位和伊萨卡警察有相同的地位和权力。他/她们全天候二十四小时执勤。主要工作包括:校园内巡逻,处置紧急和非紧急事件,调查犯罪等。 学校校警 为了校职工和学生安全,康奈尔大学警察全天候保护着校园,校警被列为“和平官员”,并具有与伊萨卡市警察相同的权力。 他们与伊萨卡学院和雪城大学的校园警察相似,因为这些校园警察都被归类为武装和平官。 康奈尔大学的警察每年365天每天24小时在校园内和值班。 他们的职责包括:全天候在大学巡逻,响应紧急情况和非紧急服务请求,预防犯罪服务,在校园内积极调查犯罪,执行国家刑法和机动车法以及校园法规。 著名校友 康奈尔大学華人校友 1910年,胡适入康奈尔大学选读农科。1912年9月转入文学院,修哲学、经济和文学。中国现代著名文学家、学者。曾担任国立北京大学校长、中央研究院院長、中华民国驻美大使。 1915年,中国留学生任鸿隽、秉志、周仁、胡明复、赵元任、杨杏佛、过探先、章元善、金邦正等人在康奈尔大学成立中国科学院的前身——中国科学社,后于1918年迁回中国,设在南京高师。 在校期间他们还创办了《科学》杂志,后来成为中国的权威科学期刊。 康奈尔与中国的最早学术交流始于20世纪20年代。1921年,“农作物改进项目”在康奈尔,金陵大学和国际教育委员会的合作下开始。这个成功的国际合作项目起源于金陵大学农学院院长John H. Reisner的邀请。1925年,康奈尔大学的三位教授,H. H. Love、C. H. Myers、R. G. Wiggans至中华民国开始实施合作项目。 近年来,该校还涌现出一批成就斐然的华人教员,例如,时任康奈尔大学中美关系史研究讲座教授、中华民国与亚太研究项目主任的历史学家陈兼。 授,曾任財團法人工業技術研究院副院長。 张德慈:首位华裔泰勒奖得主。 杨杏佛:中国科学社创始人之一。 王彥祖:民國初年北京大学法科教授。 王成祖:民國初年機械工程師。 茅以升:著名的桥梁专家。 唐振绪:著名科技管理专家,中华人民共和国铁路教育和铁路科研的开拓者之一,一级教授,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创始人、名誉院长。 黄万里:中国著名水利、水文学专家。 杨向中:著名生物科学家,克隆牛之父。 赵元任:著名语言学家,中国科学社创始人之一。 杨锡宗:建築師,民國初年廣州工務局代局長,曾設計廣州中央公園、黄花岗七十二烈士墓(后期规划及建筑)、十九路军陵园等。 吕彦直:建筑师,孙中山墓地中山陵总设计师。 刘宝锷:土木工程师,孙中山墓地中山陵总监理工程师。 秉志:著名生物学家,中国“现代生物之父”,中国科学社创始人之一。 朱元鼎:著名鱼类学家,一级教授,中国鱼类学创始人之一,曾任上海水产学院院长、名誉院长。 任鸿隽:著名化学家,中国科学社创始人之一,第一任会长。 刘承钊:中国两栖爬行动物研究的学科奠基人,华西大学(今四川大学华西医学中心)第一任校长。 田北辰:香港立法會議員,香港新民黨常務副主席,縱橫二千集團主席及創辦人,曾任九廣鐵路公司主席。 禹連泉:美國康乃爾大學建築碩士,目前開設冶鑄設計及擔任中原大學講師;東森新聞主播陳海茵的老公。 葉錫東:美國康奈爾大學植物病理學博士,著名台灣植物病毒學家,木瓜輪點病之父。 薛富盛:美國康奈爾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碩士及博士學位,現任國立中興大學校長。 陳翰立:現任南投縣議員,南投縣第17、18、19屆議員 李登輝:中華民國第八及第九任總統。 蔡英文:中華民國第十四及十五屆總統,中華民國建國以來首位女性總統,民主進步黨主席,前行政院副院長。 張善政:中華民國第三屆桃園市市長,第二十七任行政院院長,2020年中華民國總統選舉副总统候选人。曾任中華民國行政院副院長、政務委員、首任科技部部長,Google亞洲區硬體管理總監,中華民國國家科學委員會國家高速電腦中心主任。 施肇基:康奈尔大学第一位中國留学生。中华民国著名外交家,历任中华民国驻美、英大使,联合国中华民国代表团高级顾问,世界银行创建人之一。 李景均:著名遗传学家,美国人类遗传学会主席。 刘恢先:结构工程与地震工程专家。 黃國昌:時代力量創黨黨主席,前中華民國立法委員。 黃大洲:前臺北市市長。 周守訓:前立法委員。 潘世偉:前勞動部長。 蔡丁貴:現任國立臺灣大學土木工程系水利組教授,自由台灣黨創黨黨主席。 陳保基:中華民國行政院農業委員會主任委員、國立臺灣大學動物科學技術學系暨研究所教授。 林子儀:台灣公法學者,該校法學博士,曾任中華民國司法院大法官、國立臺灣大學法律系教授及系主任。現為中央研究院法律學研究所所長。 蔡力行:現任中華電信第6任董事長,前台灣積體電路製造公司總經理。 李世光:國立臺灣大學應用力學研究所特聘教授 古源光:前屏東縣副縣長(2004-2006)、前國立屏東科技大學校長(2006-2014)、前國立屏東大學首任校長(2014-2022)。 参考文献
细菌域 细菌界 真核域 囊泡藻界 古虫界 有孔虫界 真菌界
近年,生物分子的基因研究发现上述分类法并不十分正确,因此基於RNA結構和運作機制的不同,引入了域作为生物最高的單元。现有的生物被分入古菌、细菌、真核3个域,在真核生物中保持既有“界”级的分類單元。真核域中分6个界:囊泡藻界、古虫界、有孔虫界、真菌界、植物界和动物界。 而在細菌和古菌的域是否需要或如何各再分類成多個界未有定案,所以大部人暫時對兩域其各自僅有一個界,即實際該域是同名的界的同義詞,而在域或界之下直接跳到門级分類。 列表 非生物 病毒 亚病毒因子 古菌域
都会区 地理 阿拉斯加幅员辽阔,在各州中拥有最长的海岸线。阿拉斯加也是美国在北美洲地區唯一不与任何州份相接的州,阿拉斯加距离华盛顿州有800公里远,與加拿大的育空地方大致以西經140度線為界。美国一句最著名的谚语是:如果把阿拉斯加切成两半,那么德克萨斯就是第三大州(If you cut Alaska in half, Texas is the third largest state),意指阿拉斯加州比面积第二的德克萨斯州大超过一倍。 气候 阿拉斯加州南部安克拉治等城市因為受到山脈屏障,相對氣候較暖。中部地區則因為谷地地形,如費爾班克斯市,冬季時常常形成逆溫,再加上副極地氣候的雙重作用,冬季極端低溫常出現在中部地區。至於布魯克斯嶺以及其北方瀕海平原區,如巴羅市,為極地氣候,長年寒冷,只有短暫的夏季。 地形 阿拉斯加州地形為東西向,全州有兩大主要山脈:阿拉斯加山脈與布魯克斯嶺。阿拉斯加山脈是北美落磯山脈延伸出来的一部分,形成北美最高峰,東西向橫亙中南部地區,然後再轉西南,插入海中形成阿留申群島。阿拉斯加山脈的北方有一片地勢較低的谷地,育空河由東方的加拿大育空地區發源,流經這片低谷區域,再向西流入白令海峽。再往北,則是東西向的布魯克斯嶺,地勢比南邊的阿拉斯加山脈低矮。然後往北漸漸降低至海岸平原,上面有許多湖泊。北邊則是北極海。北美最高峰常用的中文翻译为麦金利峰,不过按照阿拉斯加当地的习惯及官方名稱,应叫作迪纳利峰,意思是最高峰。 地域分區 虽然没有正式的对阿拉斯加不同区域有所区分,但有六种被广泛接受的分法:南中部、南东部、南西部、内陆地区、北坡和阿留申群岛区域。 南中部 南中部地区是阿拉斯加人口最集中的区域,包含了安克雷奇、马塔努斯卡河-苏西特纳河流域和基奈半岛。阿拉斯加山脉以南地区和兰格尔山脉以西都的无人居住的地区也在南中部范围内。威廉王子湾地区、科尔多瓦和瓦尔迪兹城市群也属于该范围。 南东部 阿拉斯加南东部区域即阿拉斯加狭地,是阿拉斯加最接近于美国本土的区域。也是在阿拉斯加易手后几年内最初居民点聚居集中的地区。该地区主要由亚历山大群岛和美国最大的国家森林汤加斯国家森林组成。阿拉斯加的首府朱诺就设立在此区域,前首府锡特卡和克奇坎,曾经是阿拉斯加最大的城市。由于地形原因,普通公路无法全部连通(只有海恩斯、锡特卡和克奇坎三座城市才有阿拉斯加公路连接),因而阿拉斯加海上公路为这个区域提供了极其重要的地面交通运输。 内陆地区 内陆地区是阿拉斯加最大的一个区域,且该区域大多数地方都是无人区,生态十分好。费尔班克斯是该地区唯一的大城市。一些城镇和小村落分散在有公路或者河流沿岸的地区。北美洲最高峰丹奈利峰和迪纳利国家公园和保留区都位于此区域。 南西部 南西部地区人口稀疏,人口多分布在海岸地区。其内陆部分距离白令海有800公里远,阿拉斯加州第一大岛科迪亚克岛就位于此区域。此区域也有世界上较大的三角洲育空-库斯科奎姆三角洲(129,500平方公里)。另外还有位于此区域的阿拉斯加半岛,半岛其余部分属于阿留申群岛区域(见下文)。 北坡 阿拉斯加北坡区域大部分被冻土所覆盖,有零星村庄分布。这地区以有丰富的石油储量,阿拉斯加国家石油储备区(National Petroleum Reserve–Alaska)和普拉德霍湾油田就位于此地,北坡也因此而知名。 阿留申群岛 该区域是由超过300座大小火山岛屿组成的群岛链,该岛链于北太平洋蔓延1,900公里长,末端临近俄罗斯的勘察加半岛。国际日期变更线也因为此群岛而转了一个弯来使阿拉斯加州和整个北美大陆属于相同的法定时区。由于一些岛屿位于东半球,使得阿拉斯加成为美国最北端的、最东端的、最西端的州份(最南的州份是夏威夷)。群岛中末端的阿图岛和基斯卡岛曾在二战中被日军所占领。 经济 2010年,阿拉斯加的GDP为456亿美元,在50个州中名列第46。而人均GDP则高达65,143美元,列各州第2位(仅次于特拉华州)。2014年阿拉斯加失业率为6.4%。 根據2013年財富管理公司鳳凰行銷國際(Phoenix Marketing International)的研究顯示,阿拉斯加州內百萬富翁家庭總數的比率為6.75%,在美國全國內排名第五。石油和天然氣等資源開採業佔阿拉斯加州的經濟主導地位,開採石油的收入佔阿拉斯加州的經濟產值超過80 %。 除石油,天然氣等資源外,阿拉斯加的主要出口產品是海鮮,其中又以鮭魚、鱈魚和螃蟹為主。 農業只佔阿拉斯加經濟的一小部分,主要市場是滿足州內的需求。農業生產包括苗木,奶製品,蔬菜和畜牧。製造業亦是有限的,大多數食物和日常生活用品都是從其他地方進口。 州內的就業市場,主要是在政府公職,以及與自然資源的開採,運輸和交通等相關的行業。而在費爾班克斯和安克雷奇兩個城市,因軍事基地、航空業所衍生的產業則是其經濟產值中顯著的組成部分。 阿拉斯加州的工業輸出主要是原油、天然氣、煤、金、貴金屬、鋅、海產加工、木材和木製品等。服務和旅遊業的產值也越來越大,尤其遊客在當地的住宿,亦有助促進經濟。 美國聯邦政府的補貼也是州內經濟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使阿拉斯加是全美3个没有州税的州之一。 阿拉斯加永久居民或者公民每人可以得到分红,这是全美独特的,分红来自阿拉斯加永久基金,这笔基金用来反复投资,分红只占收益的一小部分,2003年阿拉斯加永久基金达到250亿美元。2000年每人分红一度达到2,000美元左右。 阿拉斯加是全美私人飞机拥有量最高的州,足見此地交通的情況。全州四分之一的人口居住在安克拉治。「安克拉治」的意思是落锚港,安全港的意思。
阿拉斯加大学安克雷奇分校 阿拉斯加大學費爾班克斯分校 阿拉斯加大學東南分校 私立大學 阿拉斯加太平洋大学(Alaska Pacific University) 薛尔顿·杰克生学院(Shelton Jackson College),此为社区学院。 阿拉斯加聖經學院(Alaska Bible College) 体育 冰球 全國大學體育協會 阿拉斯加大学东南分校(University of Alaska Southeast) 交通 道路 阿拉斯加比美國其餘部分更少道路連接。該州道路系統只覆蓋州內較少的地區,連接人口中心和阿拉斯加公路,該公路由州內通往加拿大。州府朱諾無法以道路通行,只可使用汽車渡輪。州內已經長期辯論應否將首府移動到有道路系統的城市,或者自海恩斯興建道路連接幾十年。阿拉斯加西部沒有任何道路與阿拉斯加其餘社區連接。 阿拉斯加公路系統其中一個特點是,是一條已有的阿拉斯加鐵路隧道,近年升級成為柏油路以連接被孤立的社區威廉王子灣上的惠蒂爾至上的,位於安克雷奇東南面50英哩。該隧道是全北美洲最長的公路隧道直至2007年為止。隧道也是北美洲最長的。 鐵路 建於約1915年,阿拉斯加铁路20世紀期間為阿拉斯加的發展扮演了重要角色。它由北太平洋開始連接史瓦德通過至,通過安克雷奇、、瓦希拉、塔基特納、迪納利與費爾班克斯,另有支線通往惠蒂爾、帕爾默及北極。阿拉斯加鐵路軌道服務的城市、市鎮、村莊和地區稱為「鐵路帶」,然而近年不斷改善的柏油公路系統開始減低鐵路在阿拉斯加經濟的重要性。 鐵路在阿拉斯加的發展發揮了關鍵作用,將貨物運往阿拉斯加,同時也將天然資源南運。乘客列車則主要是夏天旅遊時服務。 阿拉斯加鐵路也是北美洲最後使用守車的鐵路,在部分碎石列車仍然使用。它繼續提供美國境內最後的招呼站的鐵路線。塔基特納以北近60英哩的軌道仍無法以道路通過,鐵路提供該處郊區家庭唯一的交通運輸。1970年代公園公路興建以前,鐵路沿線幾乎只有鐵路本身可以使用。 阿拉斯加東南部北面,懷特山口與育空鐵路也自史凱威通過全州,北行進入加拿大不列顛哥倫比亞省和育空地區,橫跨在山峰。此線現時多由抵達史凱威的旅客使用。1983年英國廣播公司電視節目《》。 阿拉斯加鐵路網並不與其他鐵路連接。2000年,美國國會批出600萬美元研究以鐵路連接阿拉斯加、加拿大和美國48州的可行性。 阿拉斯加海上鐵路提供來往惠蒂爾和西雅圖。 海上 州內許多城市、城鎮和村莊並沒有道路或公路連接,唯一的抵達方式是經由海路或空路。 阿拉斯加有發達的州立渡輪系統(又稱阿拉斯加海上公路系統)服務東南部城市,海灣海岸及阿拉斯加半島。渡輪同時運送汽車和乘客。系統還營運由貝靈厄姆和加拿大魯珀特王子港通過前往史凱威。亦服務許多位於威爾士親王島許多社區的重要水道連接,以及與阿拉斯加水上公路協調一致。 近年來遊輪創製了夏季旅遊市場,主要連接太平洋西北地區至阿拉斯加東南部,有時也包括阿拉斯加海灣海岸。克奇坎在夏天日子人口暴增至超過10,000人,達到四艘大型遊輪的載客量,以釋放數以千計的乘客。 航空 沒有道路、海路或河道可以到達的城市只可利用飛機、徒步、狗拉雪橇或雪上車到達。航空服務對阿拉斯加來說還是新奇的事物。安克雷奇以及費爾班克斯都有許多主要航線。受限於公路不足,航空繼續維持進出阿拉斯加州最有效的方式。安克雷奇最近重建了泰德·史蒂文斯安克雷奇國際機場以應付旅遊業的發展(2012-2013年,阿拉斯加有接近200萬名旅客)。 州內前往多數村莊和鄉鎮的航線多數難以商業營運,因此這些航線都有聯邦政府透過計劃資助。阿拉斯加航空是唯一提供州內噴射航機的主要航空公司(有時以客貨混合波音737-400)由安克雷奇和費爾班克斯前往區域樞紐如伯特利、諾姆、科策布、迪林厄姆、科迪亞克以及其他較大社區,也服務主要東南部和阿拉斯加半島的社區。 餘下的商業航空則由小型地區通勤航空公司如阿拉斯加拉文航空、以及提供。更小的城鎮和村莊更依賴定期或包機,使用低級航空飛機如塞斯納商隊,州內最常用的飛機型號。多數這些服務都以阿拉斯加繞道郵件計劃,資助郵件運送到阿拉斯加鄉郊地區附加服務。計劃要求70%資助用於乘客運送來往這些社區。 多數社區都有小型空中計程車服務。這些服務來源自對定制運輸到遙遠地區的需求。最典型的阿拉斯加飛機就是布什水上飛機。世界上最繁忙的水上飛機基地是,位於安克雷奇國際機場旁邊,飛機前往沒有機場的遙遠村莊,並帶入乘客、貨物、商店和倉庫俱樂部的商品。2006年阿拉斯加有美國全部州份人均最高機師比例。 其他交通 阿拉斯加另一種交通就是。現代(1920年末以後),狗更多是體育運動而非交通方式。州內舉行許多比賽,最有名的是艾迪塔羅德狗拉雪橇比賽,由安克雷奇至諾姆的1150英哩賽道(雖然實際距離年年不同,正常距離定為1049英哩)。該比賽紀念著名的1925年諾姆血清奔跑,雪橇和狗如和巴爾托帶上大量必須藥物前往諾姆。當時其他交通方式都沒有辦法到達,而社區爆發了白喉疫症。現在全世界所有的雪橇都在每年3月來到安克雷奇為金錢、獎品和聲名而競爭。「血清奔跑」則是另一個雪橇狗比賽,完全按照1925年的路線進行,由尼納納(費爾班克斯西南面)前往諾姆。 沒有道路或鐵路的地區,夏天的主要交通則是全地形車,而冬天則是雪上摩托車。 州象征 以下列出阿拉斯加州的各种象征: 格言:"北至未来"/"向北进发"/"向北发展"() 昵称:"午夜阳光之地"或"最后的边疆"或"西华德的冰箱"(") 州鸟:柳雷鸟,于1955年由领地议会采用。柳雷鸟是一种北极地区的体型较小的松鸡,体长380到430毫米(15至17英寸),在阿拉斯加很常见。它们栖息于柳树分布地区、开放苔原地区和青苔沼泽地。在夏天时,柳雷鸟全身的羽毛会变成棕色,在冬天变成白色。 州鱼:帝王鮭,于1962年采用。 州花:勿忘草属,于1917年领地议会采用,它是多年生植物,分布遍及阿拉斯加,从阿拉斯加狭地的海德尔镇到北极圈海岸以及阿留申群岛上都能见到。 州化石:真猛犸象,于1986年采用。 州宝石:软玉,于1968年采用。 州昆虫:小斑蜻(蜻蜓),于1995年采用。 州陆地哺乳动物:驼鹿,于1998年采用。 州海洋哺乳动物:弓头鲸,于1983年采用。 州矿物:金,于1968年采用。 州歌:《阿拉斯加州旗》("") 州运动:狗拉雪橇,于1972年采用。 州树木:北美云杉,于1962年采用。 州犬:阿拉斯加雪橇犬,于2010年采用。 州土壤:塔纳诺壤,采用年不详。 参考资料
實施地方自治前 實施地方自治後 行政區劃 以歷史而言,臺灣府設於1684年,府治即設於今臺南市。1887年,臺灣府改稱臺南府,遂得臺南之名。 中華民國於1945年接收臺灣,臺南市改為省轄市,隸屬臺灣省。戰後初期沿襲日治末期之行政區,原轄東、南、西、北、中、安平、青濱與真濱等八區,1946年劃臺南縣新豐區安順鄉入本市並改為安南區,同年青濱區與真濱區併為南區之一部分,是為七區。1982年4月,北區、西區、中區、南區、東區之行政區界調整,部分村里變更所屬市轄區,為大規模調整區界距今最近的一次;此後直到2004年,中區及西區合併為中西區。至2010年臺南縣市合併前,臺南市設有六區。 象徵 市花與市樹臺南市的地形環境在清朝時被堪輿師認為是片展翅鳳凰的風水良地,有「鳳凰城」之美名。日治時期再引進鳳凰木大量栽植,成了市區常見的路樹,時至今日也順理成章成為臺南市的市花與市樹。另外清領時期時,臺南城代表的植物為刺桐,故臺南往昔亦有「刺桐城」之別稱。如清康熙年間,臺灣府海防同知孫元衡所作的詩:「刺桐城裏煙花靜,叢竹牆邊鳥雀空。味備五音懽百物,蓼根獨有避甘蟲。」即為描述臺南城(刺桐城)內的景色。 市徽現時市徽由市民蘇仲民於1969年設計,以市花為主體設計。意義如下: 背景紅花為鳳凰花(市花)。白字上半部為「市」字,中間部為「南」字,下半部圓狀者為「-{台}-」字。在日治時期則有市章,作用類似今日之市徽:其設計以「-{台}-」字為輪廓,中央的部份象徽「南」字之片假名「」,戰後即棄而不用。 市鳥臺南市政府於2005年發起市鳥選拔活動,依投票結果以喜鵲勝出。喜鵲相傳為清朝時由臺灣知府蔣元樞首先引進臺南,而後擴散到臺灣西部沿海各地,今已十分常見。其他的候選鳥包括:黑面琵鷺、高蹺鴴、反嘴鴴、斑頸鳩等四種。 公共設施 臺南市在日治時期原有歷史館、產業館、博物館等文化設施,唯俱毀於戰火或挪作他用。戰後近半世紀,臺南市僅有文化中心、社會教育館、圖書館等基本設施,近來才陸續增建許多國立博物館。(僅列大型博物館,餘見台灣博物館列表) 國立臺灣文學館(2003年落成)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2009年落成) 司法博物館 (2016年開放參觀,位於原臺南地方法院) 另有部分博物館位於臺南縣境: 奇美博物館 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 體育設施則以臺南市立體育場為代表。設有:田徑場、棒球場、軟式網球場、硬式網球場、舉重館、桌球館、溜冰場、籃球場、自由車場、射箭場、游泳池、射擊場、橄欖球場、足球場、羽球場等多項運動設施。由於位於竹溪範圍,並在配合在其附近規劃體育公園。 市地重劃 臺南市在戰後為滿足人口增長,前後進行多次公辦市地重劃。在省轄市時代共進行十八期: 另外亦有許多地主自辦之重劃,規模較小。在省轄市時代進行至第93期。 姊妹都市、友好都市 臺南市目前共有25個姊妹市。另與澎湖、仙台訂有友好或交流協議: 人口 臺南市在1947年的人口為161,624人,到了1949年突破20萬人之大關。在人口逐年遞增下,1982年臺南市人口已超過60萬人。由1949年至1982年的33年間,人口成長將近三倍;至1990年,臺南市人口增為683,251人。臺南市的人口成長呈逐年遞增之趨勢。不過臺南市的年平均人口成長率反而呈現逐年遞減的狀態,從1946年到1986年期間,臺南市大約以每5年增加5至6萬人的持續成長,在這段期間,年平均成長率有明顯下降的趨勢。 臺南市的幼少年人口數在1984年以前逐年增加。1985年以後,其人口數變化沒有固定趨勢,但是其人口數佔總人口數的比例逐年下降。到了1990年,幼少年人口數佔總人口數28.00%。青壯年人口數有一值都是逐年增加,但其佔總人口數之比例從1984年後也是逐年遞減。到1990年,青壯年人口數佔總人口數之比例為36.98%。中年人口數有逐年增加的趨勢,其佔總人口數的比例亦有逐年增加趨勢,到1990年,壯年人口數佔總人口數之比例為29.54%。老年人口數與佔總人口數的比例皆逐年增加,足見臺南市人口結構有逐漸老化趨勢,1990年的老年人口數佔總人口數之比例為5.48%。 臺南市從1981年到1990年底,男性人口始終多於女性人口,但由於社會重男輕女的觀念逐漸淡化,且女權主義的抬頭,男性人口與女性人口之比例已逐年降低,全市性別比例為98.01%。又由各分區的性比例資料顯示,市中心區性比例較低(男/女比例),例如安平區為92.20%,東區為93.91%,中西區為96.73%,北區為97.72%;而開發較晚的南區及安南區之比例較高,各為100.81%與103.66%。 臺南市2010年5月份人口統計為77.19萬人。 依原存在區域的人口明細 資料時間2019年12月 產業經濟 漁業:臺南市郊區的土壤多屬鹹性沖積土,主要分佈在安南區與南區,由於土壤鹽份含量甚高,不適農作,遂墾拓魚塭從事養殖業。其中虱目魚最為有名,為全島主要產地。亦出現大量以虱目為食材的小吃,成為重要觀光資源。另外近海牡蠣(俗稱蚵仔)養殖盛行,也是臺南小吃的重要材料。 農業:農業耕地面績3899.47公頃,藉嘉南大圳灌溉洗滌鹽分,以改良土質與改進栽培技術,仍可種植水稻、廿蔗、蔬菜與雜糧,以促進土地之生產力有效利用,達地盡其利之目的。近因加強核心農民培育訓練,利用新知能新科技,首創採用隊道型塑膠棚栽培洋香瓜,加速農業升級發展精緻農業,其品質聞名全台,亦為農村主要經濟來源。 工業:早期臺南市缺乏重要工業,而以紡織、成衣、精密機械等民生工業或輕工業為主,成衣與紡織多為家庭代工模式,而精密機械則集中於安平工業區。半世紀以來臺南市人口不敵鄰近之高雄市,成長趨緩、影響力滑落即於此有關。而在近年設立如臺南科技工業區等新興工業區,以及位於臺南縣高雄縣近郊之南部科學工業園區等,經濟及人口吸引皆有顯著改善,為臺灣少數人口仍在正成長的都市之一。 服務業:為臺南市經濟結構之主力,以金融業、批發與零售業居多,尤其以金融業為盛。服務業的空間區位相對集中於中西區及東區,其次是南區與北區。 觀光業:主要位於八大文化園區以及安平歷史國家風景區。2009年成立的台江國家公園以濕地生態保育為主,目前園內基礎建設分年進行中。 傳播業:臺南市如同其他臺灣都市,缺乏集中於臺北市的媒體、廣告、資訊等。媒體僅一家地方報性質的中華日報。出版社則以中學教科書市場市占率的大型書商南一書局及翰林出版為代表,南一書局另有子公司長鴻出版社,以漫畫代理為主。 教育 臺南市為臺灣南部教育之中心,位於市中心的國立成功大學為臺灣重點大學之一,另尚有大專院校5所;高級中學及職業學校21所,國民中學27所(含7所高中附設之國中部)、小學49所。其中公立高中如臺南一中、臺南女中往往吸引鄰近臺南以外縣市學生跨區報考,早期甚至出現外縣市學生多於本地生的現象。唯近年各地普設高中後,已降至5%。 臺南市亦為臺灣教育的發源地。荷治時期1636年起,傳教士即建立學校、教導原住民教讀與寫新港語,後期亦引入荷語教育。臺灣首座孔廟、首所中學及首座幼稚園皆設於臺南。前者為陳永華於1665年(明鄭時期)興建,有全臺首學之譽。後者為設於1885年(清領時期)的長榮中學及1897年(日治時期)關帝廟幼稚園。 都市結構 臺南市的發展在清代前多半集中在中區、西區,以及安平等地,其他地方多仍是良田畝畝的農業社會,城內雖繁榮但衛生條件極差。且臺南城與安平中間尚隔有海濱,市區並不互連,彼此亦為貿易競爭對手之關係。 明永曆十八年(1664年),鄭經改東都為東寧,並陞二縣為二州,設立所謂「十字街」(今民權路、忠義路),以十字街所發展四坊已成形,分別為東安、西定、鎮北及寧南四坊。城內重要建築之佈置仍是以四坊為基礎,東安坊有社稷壇、縣儒學、崇文書院、府城隍及臺灣府署;寧南坊有府儒學、東海書院;鎮北坊有縣城隍、臺灣縣署、總鎮衙及城守營等軍事機關;西定坊較繁華,有不少民間的廟宇及商業街。 日治時期後,多次進行「市區改正」,建設下水道及開闢新道路。並由於車站設於東方,都市因而東區發展,逐漸擴大原有市區範圍。隨著近海陸化作用,臺南與安平間亦形成大片土地,市區逐漸相連。日治臺南最明顯的中軸線是臺南驛(今臺南車站)=明治町(今中山路)=臺南州廳(今國立臺灣文學館)=末廣町(今中正路)=臺南船溜,可說是臺南市的主幹,亦是商業精華區所在,同時亦取代清代最繁榮的民權路一帶。 戰後,中山高速公路掠過臺南市東側,在仁德鄉及永康市設有交流道。因交通之利,使得過去地處偏僻之東區及永康市快速增加大量人口,使東區及永康市分別成為臺南市及臺南縣人口最多的一區。戰後都市發展多延續日治時期即已擬定的都市計畫,例如40米公園道(今林森路、健康路、夏林路、東豐路)等。除公園道外,臺南尚有一處外環道係由永康市中華路、中華東路、西路、南路、北路所圍成的環狀區域,可算是臺南都會中心。在圈外的安南區、南區南部、老安平區則仍維持舊有之聚落型態。值得注意的是安平區分為新、舊兩區。新安平區為近代形成之海埔新生地,早期魚塭片片,但在1997年10月1日成為臺南市政府新址,人口及建設得以快速發展,是臺灣全島人口遷入率最高的幾區之一。但由於交通及商業地位仍遠不及舊城區,目前偏向住宅機能。以具全市發展指標性的中古屋房價觀之,根據統計,2004年每坪平均房價為新台幣6.5萬;2005年6.8萬;2006年6.5萬;2007年7.9萬;2008年7.5萬;至2009年7月成長為逾新台幣8萬。 臺南市目前基本上仍維持單核心發展之都市空間結構,核心區約略位於成功路、金華路、健康路、北門路所圍繞之區域。而在都市擴張的過程中,許多既有聚落被併入發展區,但其規模均未改變核心區獨大的情勢。目前都市發展政策有意改變此結構,朝多核心方向發展。例如,過去的二期重劃區,近年來也已有相當的發展。而政府的有關單位也已逐漸傾向把臺南市附近外圍之保護區做土地變更並允以開發使用,如變更有成,將有望使二期重劃區與臺南縣仁德鄉擁有如同永康地區的發展規模。如此可見,臺南市之都市發展除了以本來既有之都市規模來進行發展之外,臺南市與臺南縣的共同發展將會更加地熱絡。 交通 公路 市區道路 近代臺南市道路於日治時期規畫。1911年公佈的「臺南市區都市改正計畫」之中,導入歐美之幾何型「街廓」概念,並拆除城壁闢建幹線道路、設圓環7處等。雖然都市改正試圖與清領時期之既成路網相壘,唯仍拆建許多既有房舍,全城的道路網出現大幅變動。另外由於清代原有道路仍存於街區之中,使得市區內小巷格外發達,並形成獨特的小巷文化。 聯外道路 高速公路 國道八號() 國道一號() 國道一號() 快速道路 台86線() 台86線() 台86線() 台61線 省道 台1線 台17線 台17甲線 台17乙線 台19線 台20線:新化 縣道 縣道178號:安定、山上 縣道180號:新化 縣道182號:關廟、歸仁 公車 主要可分為三類:大台南公車、公路客運及國道客運:
台86線() 台61線 省道 台1線 台17線 台17甲線 台17乙線 台19線 台20線:新化 縣道 縣道178號:安定、山上 縣道180號:新化 縣道182號:關廟、歸仁 公車 主要可分為三類:大台南公車、公路客運及國道客運: 市公車:由高雄客運代為經營大台南公車,目前計13線 公路客運:由興南客運及高雄客運經營,行駛平面道路往來鄰近縣市(臺南縣及高雄縣為主)各鄉鎮 國道客運:計有國光客運、和欣客運、統聯客運、興南客運、濱海客運、中南客運、全航客運,行駛高速公路往來臺灣其他縣市 軌道 臺灣鐵路管理局縱貫線:臺南車站 臺鐵縱貫線於臺南市境內有7公里餘路線,現時唯一營運中的車站為臺南車站、亦為全市之中心與臺灣主要交通輻輳。昔時尚有東門車站及南臺南貨運站,今皆停用。有關政府部門正在規畫2017年時將鐵路改為地下化,並增設若干通勤站,詳見臺南市區鐵路地下化計畫。另外,臺灣糖業昔日曾行駛關廟線(1948年~1972年)客運路線。 臺南曾於1990年代規畫三條捷運路線,其中紅線因能聯絡高鐵台南車站而列為優先路線。唯經費因素,先行以新建台鐵支線替代,詳見沙崙線。另外,市府亦提出若干輕軌及單軌列車計畫。詳見台南捷運。 航空 於南區設有軍民共用臺南機場。定期國內旅客運航線至澎湖馬公、金門。 船舶 以安平港為主要據點,闢有澎湖之不定期客運線。 昔日臺南運河亦有汽船往來安平及市區,在公路發達後已停駛,但有觀光復駛之議;另外在四草觀光竹筏運行。 旅遊 臺南市的旅遊大致可分為以下:古蹟景點、自然景點、特色景點、百貨及購物、節慶、公共文化設施。 古蹟景點 臺南市素有「文化古都」的美稱,包括一級古蹟7處,二級古蹟7處,三級古蹟36處,數量之多,為全國之冠。這些祖先遺蹟,充滿傳統韻味,瀰漫文化氣息,極富歷史意義與考古價值,是本市最珍貴之文化資產,目前市政府規劃的八個文化園區中有七個是以古蹟為主題,是到臺南不可不遊的景點。 而臺南市將市內所有景點作整合,並規劃八處旅遊景點區,分別為:赤崁文化園區、孔廟文化園區、五條港文化園區、民生綠園文化園區、鎮北坊文化園區、東安坊文化園區、安平港國家歷史景區及台江生態文化園區.而市長許添財還打算另規劃鯤喜灣文化園區。 在遊覽古蹟的同時則不能忘記臺南小吃。臺南小吃中外馳名,或許是因為歷史緣故,其小吃飲食文化獨樹一幟,與眾不同。說到小吃就想到臺南,臺南小吃種類繁多,美味可口,是來臺南者不可不嚐的好滋味,也是遠赴他鄉的遊子夢縈的家鄉特產。目前兩大小吃集中地為安平古堡及赤崁文化園區,其他小吃則散佈於舊城區各地。著名的小吃像「周氏蝦捲」、「陳氏蚵捲」等數十種。 自然景點 有日治時期是全臺唯一熱帶實驗林的臺南公園、榮獲不動產界奧斯卡獎之稱的全球卓越建設獎(FIABCI Prix d'Excellence Awards)的巴克禮紀念公園;內政部評選的「國際級濕地」之一,擁有豐富河口生態資源的四草濕地紅樹林保護區;還有砂岸地形的黃金海岸都是值得一遊處。 公共文化設施 有大型博物館如國立臺灣文學館、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及一些特色博物館如:成大博物館、氣象博物館、運河博物館等。臺南市無大型展館或美術館,但眾多的中小型文化藝術活動、美術展覽存在於商業空間、小型畫廊。 大型百貨及市集 有位於西門路一段佔地廣闊的新光三越臺南新天地,新光三越臺南中山店自1996年開幕以來和FOCUS時尚流行館互相拉抬,迅速帶動臺南站前商圈共享共榮。除此之外,走年輕流行路線的遠東百貨成功店、公園店(設有威秀影城),以及在2009年11月開幕的德安百貨台南店。此外臺南的夜市亦頗富盛名,戰後以民族路夜市最具盛名,惟後因民族路拓寬,攤商紛紛遷移至小北商場以及中正商圈一帶等地,但如今已沒落。目前大型流動型夜市如花園夜市、大東夜市、武聖夜市等最為熱門。 藝文活動與節慶 府城迎春(每年新年由臺南市政府舉辦活動,迎合臺灣大年初二回娘家的習俗) 臺灣燈會(2005年、2006年舉辦地) 鹿耳門聖母廟國際煙火節 夜間龍舟賽(全臺唯一夜間舉行夜間龍舟賽) 做十六歲(源於泉州,但有別於原鄉的成年禮) 鄭成功文化節 府城七夕藝術節 祭孔大會(盛大傳統祭孔儀式) 南方影展(主要以高雄及臺南為主) 臺南人劇團(臺南在地劇團) 文化 具地方特性的民俗文化本身即反映著一個地域的歷史淵源與時代精神,居民久遠生活特質的演變以及人類進化的歷程。臺南市夙有文化古都之稱,擁有多項地方特有的民俗傳統技藝及文化活動,由於社會的轉型,生活型態的變遷加上市府未能積極參與或輔導,使府城的民俗文化有日漸沒落及消失的趨勢。而臺南市廟宇慶典活動舉辦的季節多集中於春、秋兩季。但分析目前臺南市的觀光發展型態,觀光與民俗及廟宇活動未能有效結合。 廟宇 臺南為歐亞大陸最早移民來臺定居的地區,昔日歐亞大陸來臺定居的人民,多由中國福建隨帶香火前來供奉。最初是在家中奉祀,嗣俟人口逐漸增加,即搭建簡單茅屋共同供奉,由茅屋而建成小廟,再由小廟而擴建為大廟。所以臺南廟宇均具區域性,即某廟係屬某幾條街或某境信徒所共同奉祀。寺廟不僅是大部分市民信仰中心,也是民眾日常聚會的場所,古老的寺廟尚具有歷史意義,舉凡民間藝術之菁華,諸如建築、雕刻、陶瓷、書畫等,盡薈萃於斯,可以說是宗教、歷史及藝術的寶庫。 臺南市的祠廟包括了早期由朝廷出資興建的官廟,文人雅士多喜流連的寺庵及民眾建立的境廟。官廟中保存原狀最好者為孔子廟,其歷代修建碑記為全省之最,現經政府修繕完整。而寺庵中,最具代表性者有開元寺和法華寺,其佔地廣闊且庭園佈置雅緻,其中尤以法華寺最為出色。境廟因有群眾基礎,一般經濟狀況良好,然其一有損毀民眾即捐款翻修,以致愈修愈華麗,而漸失原有古樸風味,境廟中保持最好者為大天后宮,祀典武廟及妙壽宮,其中大天后宮與祀典武廟,規模廣大,空間型態甚佳。 廟宇早期也為排難解紛之處所,遇境內居民有糾紛時,請求簽首及老大調解,這種調解的集會名為「落宮」,是一種社會制裁。早年臺南市上帝廳境內尚有若干小廟境,遇調解案當事人涉及兩廟境或事情重大者,尚須請上帝廟十八境總簽首蒞臨調解。目前鄉村居民發生糾紛,仍有請廟中老大代為排解者,但已沒有昔年「落宮」的權威。 四大匾 臺南府城有四大名匾,分別為:臺灣首廟天壇的「一」、臺灣府城隍廟的「爾來了」、竹溪寺的「-{了}-然世界」、祀典武廟的「大丈夫」。同具有宗教教化深意,言簡意賅的特色,且書法造詣皆有可觀之處,多為醒目警世之意,號稱臺南府城四大名匾。如「一」寓有人千算不如天一算之意;「爾來了」表示人在世間為善作惡終究得到此地報到,充分展現城隍廟主司人間善惡賞罰的特質;「-{了}-然世界」指洞悉萬物、大徹大悟的佛學喻意;「大丈夫」,字體渾厚、恢弘大氣,精確的表現出關公的人格特質。 詩社 在臺南所創詩社,不僅限於臺南市人,即外省人所創兩社,即明代之「海外幾社」明永曆十五年,設於東都(即今臺南),因隋鄭成功入臺之江蘇徐孚遠中丞等六人,創設海外幾社,稱海外幾社六子。又光緒十五年廣西灌陽翰林唐景崧為臺澎道,與其他顯宦名人數十名設亭吟會於臺南道署。詩社中有稱為詩會、鐘樓、鐘亭、詩學研究會,結居皆屬詩社。其中桐成吟社,其設立時,正值中日戰爭,時局靡寧,舉凡南市所南社、桐侶、西山、春鶯諸社,處於支離滅裂當中,各社治為一爐,稱為桐城吟會。 安平民俗 安平區,三百餘年來,歷經荷蘭、明鄭時期、滿清,及日治各時期,滄桑屢經,變革相乘,可是安平的舊街道市仔街,依然保持著若干清代古老房屋的建築,許多古時居民的習俗,在安平仍沿襲著,較臺南市猶為守舊。比方在臺南市區內已找不到的擋煞用的「刀劍屏」,安平到處可見,這是住家在庭院對著門口處,立一木屏風,上畫獅頭(口含劍)、八卦,屏風上插有木製刀劍戟五支至七支,它與「石敢當」一樣,是作為擋煞用的。 文學作品 以臺南市為背景之作品: 《第一次的親密接觸》,(蔡智恆) 《赤崁記》,(西川滿) 《將台南種佇詩裡》,(方耀乾) 《紅鞋子》,(葉石濤) 《安平之春》,(林韋助) 民族音樂 臺南市有「以成書院」(祭孔十三音)、「振聲社」(南管)、「南聲社」(南管)等歷史悠久的傳統音樂團體,其中振聲社是臺南歷史最悠久之南管館閣。 民間自發性組織的民族音樂團體有:設在臺南孔廟裡的以成書院,負責每年祭孔典禮的音樂演奏;南聲社曾在法國出版唱片,現仍在國內外活動。另有以演唱為主的民間業餘京劇團體「六和平劇研究社」(祀典武廟內)、「凱聲國劇社」(國立臺南生活美學館內)。 2000年8月1日成立的台南市立民族管絃樂團是臺南市第1個公營民族音樂團體,直屬臺南市政府文化局,團長由臺南市市長兼任,從2003年起,樂團編制擴大為20人。 出身名人 限於篇幅,請參閱臺南市名人列表 政治情勢 臺南市政治情勢為泛綠、泛藍勢均力敵,六席立法委員往例藍綠各半。實施地方自治後,前12屆臺南市市長悉為中國國民黨籍(部份無黨籍者稍後亦加入國民黨),但自張燦鍙後,綠方較受市民青睞,共三屆(13~15,因改制為直轄市,故第15屆為末任)市長為民主進步黨籍。 2001年臺南市長選舉得票率: 許添財 43.23% 37.40% 陳榮盛 (紅色部分:林易煌=1.86%、張燦鍙=2.9%、蘇南成=14.36%、陳源奇=0.25%) 2004年總統大選得票率: 陳 呂
Union)及反沙龙联盟(Anti-Saloon League)的支持。 历史学家认为,胡佛之所以能在1928年大选中取得58%普选票的压倒性胜利,一方面是因为他的个人声誉和当时繁荣的经济形势,另一方面则是因为民主党内部在宗教和禁酒问题上产生了分裂。胡佛甚至拿下了诸如佛罗里达、弗吉尼亚、得克萨斯和田纳西这样的民主党的传统南方票仓。广告经理和作家布鲁斯·巴顿(Bruce Barton)曾说:“美国人知道选史密斯他们能更开心,但选胡佛他们能捞更多的钱。” 总统任期 进入白宫第一天,胡佛就召开记者招待会,誓言要把政府与媒体的关系推向一个“新阶段”。胡佛要求新闻界选出一个记者委员会,来为白宫记者招待会提出改进建议。胡佛还拒绝使用发言人,而是直接与记者对话,并在每次会前向记者们分发一个文本,扼要记述了总统将于会上所作的声明。在胡佛执政后的头四个月中,他举办记者招待会的密度之大不仅超过诸前任总统,也是任何后任所未能及的。不过,1929年证券市场崩溃后胡佛就改变了这一媒体政策,不但大幅减少新闻发布会次数,而且开始过滤与会记者。 内阁名单 主要政策 早在1928年11月当选总统之后,胡佛就制定了一个旨在改善国家管理机构的计划。作为进步主义者和改革运动家,胡佛把他的总统任期视为提升全体美国人生活水平的一次契机,而这种提升要借助政府管理和鼓励义工来实现。早在进入政界之前胡佛就批评过自由放任经济政策;当商务部长时他一直积极地倡导政府监管。现在,成为总统的胡佛可以更为有效地推广他的经济理念,并尤其致力于推动国会通过有关关税改革和给予农民补贴的议案。 国内政策 在税务政策上,提倡为低收入人口减税(未通过立法),并封堵了若干富人逃税漏洞。在司法方面,指示司法部和国税局以逃税罪名追查艾尔·卡彭,进而取缔其黑帮组织。组织司法部下辖的联邦监狱局并实施监狱改革。还在司法部成立反托拉斯处打击垄断。在劳工问题上,签署诺里斯-拉瓜迪亚法案以限制对劳资纠纷的司法干预。提议建立教育部(未通过立法)。在儿童和教育方面,发布儿童宪章,倡导不分种族和性别地保护所有儿童。召开会议讨论儿童健康和保护等问题。在人民福祉方面,提议通过联邦贷款清除城市贫民窟(未通过立法)。倡议为65岁以上老人给予每月50美元的补助(未通过立法)。召开会议讨论住房建设和扩大个人购房等问题。老兵医疗设施数翻了一番。在环境保护方面,指派了一个委员会规划自然保护区,该委员会共将约12,000平方公里和9,000平方公里的土地划为国家公园和国家林地。在交通和通信方面,就圣老伦斯海路问题与加拿大达成了一个条约,但未在参院得到批准。修建了旧金山-奥克兰海湾大桥。要求航空邮递业者采取更加严格的安全措施并提升服务质量。 胡佛的印第安人政策具有特殊的意味:胡佛本人为慈善家,而他的副总统又拥有部分印第安血统。贵格会的教义浸染令他相信印第安人应该实现经济上的自给自足。胡佛指派Charles J. Rhoads为印第安人事务局局长以重组该机构,支持后者有关同化印第安人的主张,并设法弱化印第安人事务中的政府角色。胡佛的目标是让印第安人成为真正的个人而不是从属于部落,并负担起1924年印第安人国籍法所赋予他们的公民责任。 此外,胡佛在任内还扩大了联邦公务员队伍的规模和覆盖面。取消针对政府土地的私人勘采租约。以及在科罗拉多河上修建水坝—后被命名为“胡佛水坝”。 外交政策 在外交方面,胡佛政府于1930年发布了克拉克备忘录。该备忘录本为柯立芝任内副国务卿乔舒亚·鲁宾·克拉克(J. Reuben Clark)于1928年所拟,但直到胡佛上任后才得以公开。克拉克备忘录针对西奥多·罗斯福的干涉主义作出了修正,强调所谓罗斯福推论并非门罗主义的一部分。这也成为后来富兰克林·罗斯福时代对拉美国家所采取的善邻政策之滥觞。胡佛还命令从尼加拉瓜和海地撤军;提议对拉美进行军事禁运;并建议列强裁减三分之一的海军军备(称作胡佛计划)。针对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侵占中国东三省,胡佛和国务卿亨利·史汀生确立了所谓胡佛-史汀生主义,称美国决不承认任何以武力夺占之领土。 在他的任期内,胡佛还调解了智利与秘鲁间围绕阿利卡和塔克纳的领土纠纷。根据1833年硝石战争结束后所签的《安孔条约》,阿利卡和塔克纳交由智利统治十年,十年之后经全民公决决定最终归属。但公决从未进行。经胡佛调停,两国于1929年签订《利马条约》,智利保留阿利卡,而塔克纳复归秘鲁。 1928年11月,胡佛开始了为期七周的拉美“亲善之旅”,以向南方国家解释他的经济和贸易政策。经阿根廷时,胡佛躲过了一次由塞维里诺·吉奥瓦尼(Severino Di Giovanni)领导的无政府主义者对他的刺杀。吉奥瓦尼等人打算炸毁他所乘坐的火车车厢,并已得到了一份胡佛的铁路行程表,其中详细记载了他抵达每一站的时间。不过,吉奥瓦尼未及安置炸药就事败被捕 。胡佛本人从未提及过此事;他对阿根廷的赞美之词在东道主国和媒体都得到了良好反响。 大萧条 胡佛对经济政策的态度主体上是基于志愿精神来维持。早在执政之前,胡佛即支持以公私合作来实现长期高效增长这一概念。他害怕过多的政府干预或强迫会剥夺企业的个性与独立,而在他眼中这两个要素正是美国价值的核心。因此,大萧条的到来不仅是对国家经济,也是对胡佛的理念的考验。虽然据胡佛在其回忆录中的说法,危机伊始,他拒绝了财政部长安德鲁·W·梅隆“弃之不管”的建言,但是,一些批评家(如自由派经济学家保罗克鲁格曼)则批评在秉持自由放任的经济观这一点上胡佛与梅隆其实是相同的。为抑制大萧条所导致的经济剧烈下滑,胡佛做出了多种尝试,但几乎无一奏效。当萧条初期经济形势急速恶化的时候,胡佛拒绝了通过立法给予援助—他相信这会使民众变得依赖联邦政府。胡佛所采取的方法是与商界合作制订了许多基于志愿原则的对策,鼓励州和地方政府做出反应,以及加速联邦工程建设。直到他的任期快结束时,胡佛才开始支持一系列的立法解决方案。 1929年,胡佛批准了墨西哥裔人口遣返计划(Mexican Repatriation program)。这一计划旨在减少墨西哥裔人口造成的就业竞争,并降低市政援助的负担。计划一直实施到1937年,其间共有50万墨西哥人和墨西哥裔美国人被送回墨西哥,其中大部分都是被强迫离开的。 1930年6月国会通过了斯姆特-霍利关税法,胡佛签署了该法案。这项法律提高了数千种进口商品的关税税率,意在通过增加进口商品的价格来鼓励美国人购买本国商品、增加政府收入、以及保护农民利益。然而,此时经济危机已蔓延至全球,其他国家作为回应也对美国商品征收报复性关税。结果,国际贸易大幅下降,反而加剧了萧条。 1931年胡佛发表《延债宣言》(Hoover Moratorium),建议各国政府间的债务、赔偿及战债军延期一年偿付,但同时各国欠美国的债务不能取消。由于所接受的赔偿大于应支付之战债,法国等国对这一提案表示反对。最后法美不得不单独达成协议以谋求妥协。但是,宣言并未缓解经济危机。随着其一年期时限的接近,各国开始设法彻底解决一战遗留的债务问题。1932年7月,各有关国家在洛桑签订《洛桑协定》,规定德国在未来37年内支付总额为30亿马克的最终赔款,其中一部分作为国际基金,一部分给美国。会上,英法答应放弃赔款,同时要求美国也相应取消战债。但是,胡佛在1932年11月拒绝了英法取消战债的要求。尽管如此,法英还是于1932年至1933年间相继停止支付战债。另一方面,1933年希特勒上台后更是完全否定了德国的赔款义务。一战债务问题至此也只能不了了之。 1931年,胡佛敦促国内各主要银行成立了一个称为国家信贷公司(National Credit Corporation)的银团组织。胡佛鼓励国家信贷公司的成员银行为小银行提供贷款以防止它们倒闭。但这些大银行并不愿意提供这种贷款;并且,即便是提供,也通常要求借款银行提供最大额度的资产作为抵押。政府很快就认识到国家信贷公司并无力实现建立它的初衷,并迅速被重建金融公司(Reconstruction Finance Corporation)取而代之。国家信贷公司的例子充分说明了胡佛依靠志愿主义来扶持经济的信念。 到1932年,大萧条已经扩展为全球范围的经济危机。在美国,失业率高到24.9%,农业腹地持续干旱,大批企业和家庭拖欠还款,超过五千家银行倒闭。数以万计的美国人因无家可归而聚集起来居住在帐篷搭制的城市营地中。这些流离失所者称这些营地为“胡佛村”(Hooverville),以表达它们对联邦政府未能给予足够援助的不满。对此,胡佛和国会批准了联邦住宅贷款银行法(Federal Home Loan Bank Act),以刺激建设新住房,并减少贷款人的止赎行为。由于之后止赎的减少,这一措施看似取得了效果;但还是作用太小、且来的太晚。 在萧条开始以前,胡佛的首任财长梅隆提议并实施了大规模的减税,其中将最高所得税税率由73%减为24%。萧条开始后,随着居民收入大幅下降,低税率导致联邦预算严重赤字。对增加联邦收入的迫切要求促使国会于1932年通过新的税收法,全面提高了各种税率。其中,最高所得税的税率重新上调为63%,接近1928年之前的水平;不动产税加倍;企业税上浮约15%。此外还新增支票税,规定对所有银行支票另征2美分的附加税。William D. Lastrapes和George Selgin等经济学家认为支票税是导致当时银根严重紧缩的一个重要因素。胡佛还鼓励国会调查纽约证交所,这一压力导致了后者的多项改革。 1932年,胡佛政府为拯救经济进行了最后一搏,通过了紧急救济和建设法(Emergency Relief and Construction Act),其中包括为公共建设项目提供资金和成立重建金融公司等内容。重建金融公司的目的是向金融机构、铁路和农民提供政府担保的贷款。这一机构在建立初期并未产生太大效应,但富兰克林·罗斯福保留了其设置,并将其大幅扩大为新政的一部分。 胡佛的增税和干预市场等措施使得自由主义者批评他领导下的美国是中央集权经济体制。富兰克林·罗斯福指责共和党政府开支和征税过多、增加国家债务、提升关税、增设贸易壁垒以及在政府救济上花太多的钱。他还攻击胡佛“鲁莽和过分的”开销,批评其“尽快将控制集中在华盛顿”的想法,称胡佛领导的是“任何历史上的和平时期当中最能花钱的一个政府”。罗斯福的竞选伙伴约翰·南斯·加纳干脆指责共和党是在“引领美国走向社会主义路线”。 但是,就联邦政府的干预力度而言,胡佛的政策比之后新政的措施相形见絀。而且,当胡佛要求国会通过立法时,他反复重申这样的观点:尽管民众不应该挨饿,但救济他们主要应当是地方政府的责任。 新政拥护者、罗斯福智囊团成员雷克斯福德·特格韦尔后来评价道—尽管当时没有人会这么讲—“实际上整个新政就是胡佛所开启之政策的外延。” 酬恤金进军事件 一战期间,参战的美国军人在每人每日1美元的薪金之外,还另加25分做为海外生活补助金。但在战时,这笔薪金并没有发放到他们手中。战后,国会于1924年通过《服役证明修正法》(Adjusted Service Certificate Law),规定美国政府先发给一战老兵一张补助金证书,并承诺所欠薪金在二十年后依当兵日数按每日1美元的比率以现金偿付。但是,由于大萧条导致的经济困难,大批难以糊口的老兵开始要求政府立刻支付应在1945年才支付的薪金。 1932年6月间,包括一战老兵在内的大批请愿者于华盛顿特区聚集并扎营。国会提出支付回家路费以遣散示威者,但只有少数人同意离开。华盛顿警方试图驱散示威人群,但因误杀两名退伍军官而引起更大混乱。胡佛于是调集军队平息骚乱。但是,部队指挥官道格拉斯·麦克阿瑟将军认定骚动实为共产革命,遂决定以武力清场。镇压导致数百名群众受伤。实际上,胡佛事前已明令军队不要进入请愿者营地,但麦克阿瑟未遵守这一命令。胡佛对此深感愤怒,但也拒绝训诫麦克阿瑟。酬恤金进军事件为胡佛的1932年大选增加了新的负面因素。民主党候选人罗斯福甚至因此事件称胡佛是“脑子里一堆浆糊”,雖然他後來當上總統一直到過世也沒有批准他們的請求。 任命最高法院法官 胡佛于任内为最高法院任命了三名法官: 查尔斯·埃文斯·休斯(首席大法官) - 1930年 欧文·J·罗伯斯 - 1930年 本杰明·N·卡多佐 - 1932年 胡佛对民主党人卡多佐的任命打破了党派界限。对此,他解释称自己“是一个古老的信徒,深信最高法院应当有一个强有力的少数派来代表反对党,且应来总是任命那些有经验的法官。当出现空缺时...经认真审议所有可能的民主党法官,立刻认识到卡多佐就是最合适的人选,于是提名了他。” 1932年大选 尽管胡佛已开始厌倦他的总统生涯,但他还是同意参加1932年大选。这既是为了捍卫荣誉,也是因为胡佛担心如果其他共和党人当选,他们会以更加激进而危险的手段来应对危机。 被提名为共和党总统候选人后,胡佛本打算只作一到两场主要演说,而将其他竞选活动交由代理人马完成。但是,随着民调显示共和党将遭遇惨败,胡佛同意增加他的公共演说场次。在此后的总共九场演讲中,胡佛主要辩护了本届政府的施政和他的政经哲学。胡佛演说的辩护性质使得他无法直接反驳罗斯福对他个人应当为萧条负责的指控。 在进行全国竞选的过程中,胡佛可能面临了史上对现任总统充满最大敌意的民众。他的列车和车队被投掷鸡蛋和烂水果;他的演讲时常被愤怒的听众打断;美國特勤局甚至粉碎了数次不满群众对他的暗杀企图。一次,一个拿着炸药的人在走近胡佛前被制伏;还有一个人破壞了總統專列即將行經的鐵軌。 最终,胡佛在1932年大选完败。他只拿到了39.7%的普选票,而罗斯福是57.4%。在48个州中胡佛仅赢了宾夕法尼亚、特拉华等六个州,拿到531张选举人票的59张。民主党除赢得白宫外还控制了参议院,并扩大了在众议院的支配优势。 败选之后,胡佛试图得到罗斯福的帮助以抚慰投资者并合作解决经济问题。但他的建议为罗斯福所拒绝。由于罗斯福的任期要到1933年3月才开始,这就“保证了罗斯福能在胡佛成为全美最遭恨之人的危机氛围内宣誓入职”。 卸任之后 战前 1933年3月4日,带着些许的苦闷,胡佛黯然离开了华盛顿。不少选民对他全力以赴的视而不见和对他的激烈抨击令胡佛深感气馁。胡佛一家先是在纽约的一家饭店住了些日子,随后就搬回加州帕罗奥图的家中。 作为退休后的消遣,胡佛喜欢乘车出游,且只和妻子或一名朋友相伴。胡佛常驱车几百或上千英里,尽享旅途的惬意。他走访西部的采矿营地或是小村庄,在那里没人认识这位前总统。他也登攀高山,探寻幽林,或是独自垂钓。钓鱼一直是胡佛的一大乐趣。直到他病逝前一年,胡佛还以自己的垂钓经验为背景出版了一本书,也是他16本书中的最后一本,题为《渔乐人生—洗涤灵魂》(Fishing For Fun — And To Wash Your Soul)。此外,像许久前一样,胡佛又重新参与到一些绅士俱乐部的活动中。 虽然很多朋友和共和黨支持者鼓动胡佛担当“忠实反对派”的代言人来攻击罗斯福的新政,但胡佛在离开白宫后的头几年时间内持续地拒绝了这类要求。胡佛甚至一直到1934年晚些时候都在刻意地避開公共视线的关注。但是,胡佛的低调并未抑止关于这位前总统种种谣言的传播。民主党政客尤其热衷于煽动这类舆论,因为他们发现胡佛实在是最为方便的替罪羊。一则谣言称胡佛试图携价值五百万美元的黄金乘游艇逃亡;还有一则说联邦调查局出于“保护他的人身安全”已把胡佛软禁起来。 胡佛和罗斯福的关系可能是总统关系史上最糟糕的。胡佛从没说过罗斯福什么好话。而罗斯福据称曾在任职期间做过很多针对胡佛的“小动作”,诸如命令从白宫生日会致词者名单中撤掉胡佛,以及把胡佛大坝上提及胡佛的字迹清除。结果,这个大坝在未来很多年内只被官方称作“巨砾大坝”(Boulder Dam)。 1936年胡佛考虑谋求获得共和党总统候选人提名,这样他就可以和罗斯福再次对决。不过,尽管胡佛得到了一些代表的坚决支持,他的受提名希望微乎其微。最后,胡佛公开支持了堪萨斯州州长阿尔夫·兰登,尽管他个人担心兰登过于倾向接受罗斯福的新政。不过,民主党竞选者们完全不把兰登放在眼里,而是继续在他们的演说中攻击胡佛,甚至发出警告说一旦兰登当选,就等于让胡佛在白宫“垂帘听政”。最后,罗斯福轻松击败兰登,赢了48个州中的46个;国会选举民主党也是大获全胜。 尽管在这段时间胡佛的声望已止谷底,但局势开始因为一些事件而朝着有利于他的方向进展:罗斯福试图增加最高法院法官人数以增加在司法机构中的话语权,但这一努力不但因为未能在国会通过而奏效,反而削弱了两院对罗斯福新政的支持,并给了反对派攻击他“破坏民主”的把柄。此外,1937年到1938年间,经济形势又经历了一次低潮,这也打破了罗斯福的施政神话。 1940年大选,胡佛再一次成为共和党的可能选项。而且,尽管他在民意测验中居于托马斯·杜威、亚瑟·范登堡、甚至是他的门徒罗伯特·A·塔夫脱之后,胡佛仍然在共和党大会的与会党代表中得到可观的支持。而且当时相信,一旦大会出现僵局,胡佛很有可能作为折衷赢得提名。不过大会最后还是选举温德尔·威尔基为候选人。胡佛仅是义务性地对威尔基给予了支持。但实际上他对于这位候选人是绝望的。这是因为,在胡佛看来,威尔基提出的竞选纲领和罗斯福的新政别无二致,而这样的政策正是胡佛的反对之处。1940年以后,胡佛就再也未曾考虑重新竞选任何公职。 二战 1939年9月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胡佛和大多数美国人一样支持美国维持中立,并相信盟军有能力遏制住阿道夫·希特勒的纳粹德国。然而,随着德军很快征服法国并转向对英作战,许多美国人认为英国也时日无多。尽管如此,胡佛还是认为对于美国而言,对德宣战以驰援英国将是愚蠢的。相反,他觉得美国应该致力于巩固自身的防御,而不要插手欧洲的乱局。胡佛提出“美国堡垒”概念,指出有东西两大洋的阻隔,再加上海空军的巡防,美国有能力打退任何攻击。胡佛还公开反对罗斯福的和平期征兵计划、对英租借法案、以及下达给美国海军的对侵扰英美航线之德国潜艇实施“就地攻击”的指令。胡佛认为这些政策是对美国中立的威胁。 1941年6月29日,德国入侵苏联一周后,胡佛在一次广播演讲中抨击了任何美苏之间建立“默契同盟”的想法: 但是,在1941年12月7日美国因珍珠港事件参战后,胡佛完全抛弃了对中立的支持,转而为获得最后胜利而呐喊。他向政府提出愿意承担任何必要的工作,但罗斯福政府并未提出这样的要求。 二战结束以后,考虑到胡佛一战结束时的对德交涉经验,杜鲁门总统于1946年选派他前往德国以确认被占领地区的食物供应状况。胡佛乘坐原为纳粹将领戈林所用的火车车厢,访问了西德一些地区。在那里,“德国经济已达一百年来的最低点”。在一篇报告中他这样说: 根据胡佛的提议,1947年4月14日起美英占领区开始实施面向学校的食物配给计划。这一“胡佛膳食”计划(Hooverspeisung)总共为350万六到十八岁德国儿童提供了四万吨食物补给。 战后 二战结束后,胡佛和杜鲁门私交甚密。胡佛甚至开玩笑说有太多年他们俩是前总统“工会”仅有的两位成员。 1947年,杜鲁门指派胡佛领导一个委员会以重组行政机构。这一委员会于是被称作胡佛委员会(Hoover Commission)。1953年艾森豪威尔总统也任命他领导了另一个类似的委员会。这两个委员会发现了政府部门中存在的许多低效和浪费现象,并提出了改进方案。但令胡佛失望的是,委员会的大部分建议都未被政府采纳。 冷战期间,胡佛作为坚定的反马克思主义者变得更加坦率地反对共产主义。他虽已至耄耋之年,但仍孜孜不倦地忙于他的几项事业,如写作和慈善。胡佛的《伍德罗·威尔逊的苦难》一书在市面上大为畅销,这是历史上第一次由一位总统为另一位总统立传。胡佛亲自为男孩俱乐部组织筹集资金,该组织日后发展为“美国男孩女孩俱乐部”(Boys & Girls Clubs of America),成为令他颇感得意的一项慈善投入。此外,胡佛还管理着胡佛研究所,那里收藏了大量前政府和军队高级雇员的业务文件,当然也包括他自己的在内。 1960年,胡佛最后一次出现在共和党全国大会上发表“告别”演说。一直以来一个非公开的说法是,倘邀请一位年事已高的前总统出席全国大会,那么他是不可能活到四年之后的下一次大会的。因此,自1948年以来,胡佛每一次在全国大会上都作为嘉宾发表“告别”演说,因为人们相信他很难再撑到下一届。但是,胡佛的长寿多少粉碎了这种说法,他自己也开玩笑地对1960年大会代表说:“显然,我上三次说再见没起作用。”后来,胡佛一直活到了1964年的大会,但是健康条件已不允许他出席。不过,接受提名的巴里·戈德华特在他的接受提名演说中特别提到了胡佛的缺席。 去世 1964年10月20日上午11时35分,胡佛病逝于纽约,享年九十岁。此时,他已经离开白宫31年零7个月,他也是自約翰·亞當斯總統以來第二位長壽的美國總統,亞當斯比他多活了6個月。他的妻子卢早已于1944年离世。他是哈定和柯立芝内阁中最后一位离世的成员。富兰克林·罗斯福夫妇也都分别与1945年和1962年先他而去。胡佛病逝时,他的声望和名誉已经恢复。他在艾奥瓦州的出生地,以及在俄勒冈的一个童年住所,都已在胡佛有生之年被列为国家历史地标。他曾在弗吉尼亚修建过一个垂钓营地,并于1933年将其捐给政府。这个营地现已成为谢南多厄国家公园的一部分。美国政府为胡佛举行了国葬,胡佛夫妇葬于位于西布兰奇的赫伯特·胡佛总统图书馆和博物馆。 個人生活 婚姻和家庭 1899年胡佛与斯坦福上学时的女友卢·亨利结婚。二人育有二子:小赫伯特·克拉克(Herbert Clark Jr.,1903–1969)和艾伦·亨利(Allan Henry,1907–1993)。 卢·亨利并不像她的前任们那样来到白宫后才开始为人所知。作为当年斯坦福大学班上唯一一个取得了地质学学位的女生,她早已名声在外。尽管卢·亨利从来没有正式从事过她的专业工作,但仍然是一战后新女性的杰出代表:聪慧、刚强,昭示着女性的种种可能。 註釋 參考資料 參照 延伸阅读 主要资料 Myers, William Starr and Walter H. Newton, eds. The Hoover Administration; a documented narrative. 1936. Hawley, Ellis, ed. Herbert Hoover: Containing the Public Messages, Speeches, and Statements of the President, 4 vols. (1974–1977) Hoover, Herbert Clark and Lou Henry Hoover, trans., De Re Metallica, by Agricola, G., The Mining magazine, London, 1912 De Re Metallica online version Hoover, Herbert C. The Challenge to Liberty, 1934 Hoover, Herbert C. Addresses Upon The American Road, 1933-1938, 1938 Hoover, Herbert C. Addresses Upon The American Road, 1940-41, (1941) Hoover, Herbert C. The Problems of Lasting Peace, with Hugh Gibson, 1942 Hoover, Herbert C. Addresses Upon The American Road, 1945-48, (1949) Hoover, Herbert C. Memoirs. New York, 1951–52. 3 vol; v. 1. Years of adventure, 1874–1920; v. 2. The Cabinet and the Presidency, 1920–1933; v. 3. The Great Depression, 1929–1941. Dwight M. Miller and Timothy Walch, eds; Herbert Hoover and Franklin D. Roosevelt: A Documentary History. Greenwood Press. 1998. 次要资料 传记 Best, Gary Dean. The
Law),规定美国政府先发给一战老兵一张补助金证书,并承诺所欠薪金在二十年后依当兵日数按每日1美元的比率以现金偿付。但是,由于大萧条导致的经济困难,大批难以糊口的老兵开始要求政府立刻支付应在1945年才支付的薪金。 1932年6月间,包括一战老兵在内的大批请愿者于华盛顿特区聚集并扎营。国会提出支付回家路费以遣散示威者,但只有少数人同意离开。华盛顿警方试图驱散示威人群,但因误杀两名退伍军官而引起更大混乱。胡佛于是调集军队平息骚乱。但是,部队指挥官道格拉斯·麦克阿瑟将军认定骚动实为共产革命,遂决定以武力清场。镇压导致数百名群众受伤。实际上,胡佛事前已明令军队不要进入请愿者营地,但麦克阿瑟未遵守这一命令。胡佛对此深感愤怒,但也拒绝训诫麦克阿瑟。酬恤金进军事件为胡佛的1932年大选增加了新的负面因素。民主党候选人罗斯福甚至因此事件称胡佛是“脑子里一堆浆糊”,雖然他後來當上總統一直到過世也沒有批准他們的請求。 任命最高法院法官 胡佛于任内为最高法院任命了三名法官: 查尔斯·埃文斯·休斯(首席大法官) - 1930年 欧文·J·罗伯斯 - 1930年 本杰明·N·卡多佐 - 1932年 胡佛对民主党人卡多佐的任命打破了党派界限。对此,他解释称自己“是一个古老的信徒,深信最高法院应当有一个强有力的少数派来代表反对党,且应来总是任命那些有经验的法官。当出现空缺时...经认真审议所有可能的民主党法官,立刻认识到卡多佐就是最合适的人选,于是提名了他。” 1932年大选 尽管胡佛已开始厌倦他的总统生涯,但他还是同意参加1932年大选。这既是为了捍卫荣誉,也是因为胡佛担心如果其他共和党人当选,他们会以更加激进而危险的手段来应对危机。 被提名为共和党总统候选人后,胡佛本打算只作一到两场主要演说,而将其他竞选活动交由代理人马完成。但是,随着民调显示共和党将遭遇惨败,胡佛同意增加他的公共演说场次。在此后的总共九场演讲中,胡佛主要辩护了本届政府的施政和他的政经哲学。胡佛演说的辩护性质使得他无法直接反驳罗斯福对他个人应当为萧条负责的指控。 在进行全国竞选的过程中,胡佛可能面临了史上对现任总统充满最大敌意的民众。他的列车和车队被投掷鸡蛋和烂水果;他的演讲时常被愤怒的听众打断;美國特勤局甚至粉碎了数次不满群众对他的暗杀企图。一次,一个拿着炸药的人在走近胡佛前被制伏;还有一个人破壞了總統專列即將行經的鐵軌。 最终,胡佛在1932年大选完败。他只拿到了39.7%的普选票,而罗斯福是57.4%。在48个州中胡佛仅赢了宾夕法尼亚、特拉华等六个州,拿到531张选举人票的59张。民主党除赢得白宫外还控制了参议院,并扩大了在众议院的支配优势。 败选之后,胡佛试图得到罗斯福的帮助以抚慰投资者并合作解决经济问题。但他的建议为罗斯福所拒绝。由于罗斯福的任期要到1933年3月才开始,这就“保证了罗斯福能在胡佛成为全美最遭恨之人的危机氛围内宣誓入职”。 卸任之后 战前 1933年3月4日,带着些许的苦闷,胡佛黯然离开了华盛顿。不少选民对他全力以赴的视而不见和对他的激烈抨击令胡佛深感气馁。胡佛一家先是在纽约的一家饭店住了些日子,随后就搬回加州帕罗奥图的家中。 作为退休后的消遣,胡佛喜欢乘车出游,且只和妻子或一名朋友相伴。胡佛常驱车几百或上千英里,尽享旅途的惬意。他走访西部的采矿营地或是小村庄,在那里没人认识这位前总统。他也登攀高山,探寻幽林,或是独自垂钓。钓鱼一直是胡佛的一大乐趣。直到他病逝前一年,胡佛还以自己的垂钓经验为背景出版了一本书,也是他16本书中的最后一本,题为《渔乐人生—洗涤灵魂》(Fishing For Fun — And To Wash Your Soul)。此外,像许久前一样,胡佛又重新参与到一些绅士俱乐部的活动中。 虽然很多朋友和共和黨支持者鼓动胡佛担当“忠实反对派”的代言人来攻击罗斯福的新政,但胡佛在离开白宫后的头几年时间内持续地拒绝了这类要求。胡佛甚至一直到1934年晚些时候都在刻意地避開公共视线的关注。但是,胡佛的低调并未抑止关于这位前总统种种谣言的传播。民主党政客尤其热衷于煽动这类舆论,因为他们发现胡佛实在是最为方便的替罪羊。一则谣言称胡佛试图携价值五百万美元的黄金乘游艇逃亡;还有一则说联邦调查局出于“保护他的人身安全”已把胡佛软禁起来。 胡佛和罗斯福的关系可能是总统关系史上最糟糕的。胡佛从没说过罗斯福什么好话。而罗斯福据称曾在任职期间做过很多针对胡佛的“小动作”,诸如命令从白宫生日会致词者名单中撤掉胡佛,以及把胡佛大坝上提及胡佛的字迹清除。结果,这个大坝在未来很多年内只被官方称作“巨砾大坝”(Boulder Dam)。 1936年胡佛考虑谋求获得共和党总统候选人提名,这样他就可以和罗斯福再次对决。不过,尽管胡佛得到了一些代表的坚决支持,他的受提名希望微乎其微。最后,胡佛公开支持了堪萨斯州州长阿尔夫·兰登,尽管他个人担心兰登过于倾向接受罗斯福的新政。不过,民主党竞选者们完全不把兰登放在眼里,而是继续在他们的演说中攻击胡佛,甚至发出警告说一旦兰登当选,就等于让胡佛在白宫“垂帘听政”。最后,罗斯福轻松击败兰登,赢了48个州中的46个;国会选举民主党也是大获全胜。 尽管在这段时间胡佛的声望已止谷底,但局势开始因为一些事件而朝着有利于他的方向进展:罗斯福试图增加最高法院法官人数以增加在司法机构中的话语权,但这一努力不但因为未能在国会通过而奏效,反而削弱了两院对罗斯福新政的支持,并给了反对派攻击他“破坏民主”的把柄。此外,1937年到1938年间,经济形势又经历了一次低潮,这也打破了罗斯福的施政神话。 1940年大选,胡佛再一次成为共和党的可能选项。而且,尽管他在民意测验中居于托马斯·杜威、亚瑟·范登堡、甚至是他的门徒罗伯特·A·塔夫脱之后,胡佛仍然在共和党大会的与会党代表中得到可观的支持。而且当时相信,一旦大会出现僵局,胡佛很有可能作为折衷赢得提名。不过大会最后还是选举温德尔·威尔基为候选人。胡佛仅是义务性地对威尔基给予了支持。但实际上他对于这位候选人是绝望的。这是因为,在胡佛看来,威尔基提出的竞选纲领和罗斯福的新政别无二致,而这样的政策正是胡佛的反对之处。1940年以后,胡佛就再也未曾考虑重新竞选任何公职。 二战 1939年9月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胡佛和大多数美国人一样支持美国维持中立,并相信盟军有能力遏制住阿道夫·希特勒的纳粹德国。然而,随着德军很快征服法国并转向对英作战,许多美国人认为英国也时日无多。尽管如此,胡佛还是认为对于美国而言,对德宣战以驰援英国将是愚蠢的。相反,他觉得美国应该致力于巩固自身的防御,而不要插手欧洲的乱局。胡佛提出“美国堡垒”概念,指出有东西两大洋的阻隔,再加上海空军的巡防,美国有能力打退任何攻击。胡佛还公开反对罗斯福的和平期征兵计划、对英租借法案、以及下达给美国海军的对侵扰英美航线之德国潜艇实施“就地攻击”的指令。胡佛认为这些政策是对美国中立的威胁。 1941年6月29日,德国入侵苏联一周后,胡佛在一次广播演讲中抨击了任何美苏之间建立“默契同盟”的想法: 但是,在1941年12月7日美国因珍珠港事件参战后,胡佛完全抛弃了对中立的支持,转而为获得最后胜利而呐喊。他向政府提出愿意承担任何必要的工作,但罗斯福政府并未提出这样的要求。 二战结束以后,考虑到胡佛一战结束时的对德交涉经验,杜鲁门总统于1946年选派他前往德国以确认被占领地区的食物供应状况。胡佛乘坐原为纳粹将领戈林所用的火车车厢,访问了西德一些地区。在那里,“德国经济已达一百年来的最低点”。在一篇报告中他这样说: 根据胡佛的提议,1947年4月14日起美英占领区开始实施面向学校的食物配给计划。这一“胡佛膳食”计划(Hooverspeisung)总共为350万六到十八岁德国儿童提供了四万吨食物补给。 战后 二战结束后,胡佛和杜鲁门私交甚密。胡佛甚至开玩笑说有太多年他们俩是前总统“工会”仅有的两位成员。 1947年,杜鲁门指派胡佛领导一个委员会以重组行政机构。这一委员会于是被称作胡佛委员会(Hoover Commission)。1953年艾森豪威尔总统也任命他领导了另一个类似的委员会。这两个委员会发现了政府部门中存在的许多低效和浪费现象,并提出了改进方案。但令胡佛失望的是,委员会的大部分建议都未被政府采纳。 冷战期间,胡佛作为坚定的反马克思主义者变得更加坦率地反对共产主义。他虽已至耄耋之年,但仍孜孜不倦地忙于他的几项事业,如写作和慈善。胡佛的《伍德罗·威尔逊的苦难》一书在市面上大为畅销,这是历史上第一次由一位总统为另一位总统立传。胡佛亲自为男孩俱乐部组织筹集资金,该组织日后发展为“美国男孩女孩俱乐部”(Boys & Girls Clubs of America),成为令他颇感得意的一项慈善投入。此外,胡佛还管理着胡佛研究所,那里收藏了大量前政府和军队高级雇员的业务文件,当然也包括他自己的在内。 1960年,胡佛最后一次出现在共和党全国大会上发表“告别”演说。一直以来一个非公开的说法是,倘邀请一位年事已高的前总统出席全国大会,那么他是不可能活到四年之后的下一次大会的。因此,自1948年以来,胡佛每一次在全国大会上都作为嘉宾发表“告别”演说,因为人们相信他很难再撑到下一届。但是,胡佛的长寿多少粉碎了这种说法,他自己也开玩笑地对1960年大会代表说:“显然,我上三次说再见没起作用。”后来,胡佛一直活到了1964年的大会,但是健康条件已不允许他出席。不过,接受提名的巴里·戈德华特在他的接受提名演说中特别提到了胡佛的缺席。 去世 1964年10月20日上午11时35分,胡佛病逝于纽约,享年九十岁。此时,他已经离开白宫31年零7个月,他也是自約翰·亞當斯總統以來第二位長壽的美國總統,亞當斯比他多活了6個月。他的妻子卢早已于1944年离世。他是哈定和柯立芝内阁中最后一位离世的成员。富兰克林·罗斯福夫妇也都分别与1945年和1962年先他而去。胡佛病逝时,他的声望和名誉已经恢复。他在艾奥瓦州的出生地,以及在俄勒冈的一个童年住所,都已在胡佛有生之年被列为国家历史地标。他曾在弗吉尼亚修建过一个垂钓营地,并于1933年将其捐给政府。这个营地现已成为谢南多厄国家公园的一部分。美国政府为胡佛举行了国葬,胡佛夫妇葬于位于西布兰奇的赫伯特·胡佛总统图书馆和博物馆。 個人生活 婚姻和家庭 1899年胡佛与斯坦福上学时的女友卢·亨利结婚。二人育有二子:小赫伯特·克拉克(Herbert Clark Jr.,1903–1969)和艾伦·亨利(Allan Henry,1907–1993)。 卢·亨利并不像她的前任们那样来到白宫后才开始为人所知。作为当年斯坦福大学班上唯一一个取得了地质学学位的女生,她早已名声在外。尽管卢·亨利从来没有正式从事过她的专业工作,但仍然是一战后新女性的杰出代表:聪慧、刚强,昭示着女性的种种可能。 註釋 參考資料 參照 延伸阅读 主要资料 Myers, William Starr and Walter H. Newton, eds. The Hoover Administration; a documented narrative. 1936. Hawley, Ellis, ed. Herbert Hoover: Containing the Public Messages, Speeches, and Statements of the President, 4 vols. (1974–1977) Hoover, Herbert Clark and Lou Henry Hoover, trans., De Re Metallica, by Agricola, G., The Mining magazine, London, 1912 De Re Metallica online version Hoover, Herbert C. The Challenge to Liberty, 1934 Hoover, Herbert C. Addresses Upon The American Road, 1933-1938, 1938 Hoover, Herbert C. Addresses Upon The American Road, 1940-41, (1941) Hoover, Herbert C. The Problems of Lasting Peace, with Hugh Gibson, 1942 Hoover, Herbert C. Addresses Upon The American Road, 1945-48, (1949) Hoover, Herbert C. Memoirs. New York, 1951–52. 3 vol; v. 1. Years of adventure, 1874–1920; v. 2. The Cabinet and the Presidency, 1920–1933; v. 3. The Great Depression, 1929–1941. Dwight M. Miller and Timothy Walch, eds; Herbert Hoover and Franklin D. Roosevelt: A Documentary History. Greenwood Press. 1998. 次要资料 传记 Best, Gary Dean. The Politics of American Individualism: Herbert Hoover in Transition, 1918-1921 (1975) Bornet, Vaughn Davis, An Uncommon President. In: Herbert Hoover Reassessed. (1981), pp. 71–88. Burner, David. Herbert Hoover: A Public Life. (1979). one-volume scholarly biography. Gelfand, Lawrence E. ed., Herbert Hoover: The Great War and Its Aftermath, 1914-1923 (1979). Hatfield, Mark. ed. Herbert Hoover Reassessed (2002). Hawley, Ellis. Herbert Hoover as Secretary of Commerce: Studies in New Era Thought and Practice (1981). A major reinterpretation. Hawley, Ellis. Herbert Hoover and the Historians (1989). Hoff-Wilson, Joan. Herbert Hoover: Forgotten Progressive. (1975). short biography Lloyd, Craig. Aggressive Introvert: A Study of Herbert Hoover and Public Relations Management, 1912-1932 (1973). Nash, George H. The Life of Herbert Hoover: The Engineer 1874-1914 (1983), the definitive scholarly biography. Life of Herbert Hoover: The Humanitarian, 1914-1917 (1988), vol. 2. The Life of
除了三域系統外,其他較常用的分類系統還包括: :將生物分成原核生物與真核生物兩群,其中原核生物域有真細菌界和古細菌界,真核生物域有原生生物界、菌物界、植物界和動物界。 :將生物分成兩域,古菌與真核生物共組成一域,由美國生物學家於1984年提出。 三域系統中並未包含病毒。2011年,有學者認為核质巨DNA病毒可能是生物分類的第四個域,此觀點進一步在2012年獲得支持。同年,塞爾維亞生物學家史蒂芬·盧基塔(Stefan Luketa)提出了五域的分類系統,在三域之外加入病毒(無細胞但有核酸的生命體)與普里昂蛋白(無細胞與核酸的生命體)兩域。 在中國大百科全書引用過中國生物學界的另一種三域系統,把病毒等列生物和成立專屬的總界,稱為無細胞結構總界,與多細胞生物(包括動物、植物、真菌)和單細胞生物(包括原生生物和原核生物),各成為一個總界共有三個總界(域)和六個界別。 參考資料
真核生物 真核生物具有細胞核以及多種膜結構組成的內膜系統,包括動物、植物、真菌等。2005年,將真核生物分為六个超类群(supergroups),包括後鞭毛生物、古蟲界、變形蟲界、囊泡藻界、有孔蟲界與原始色素體生物,但隨即有學者質疑囊泡藻界並非單系群,並有後續研究將其拆分。近年來持續有許多真核生物的分類理論被提出。 分類 2002年,英國生物學家湯瑪斯·卡弗利爾-史密斯提出了新壁總域的概念,即古菌與真核生物共同組成一演化支,為細菌中放線菌門的姊妹群。後續分子種系發生學的研究亦支持古菌與真核生物的親緣關係較與細菌的親緣關係近。 其他分類系統 除了三域系統外,其他較常用的分類系統還包括: :將生物分成原核生物與真核生物兩群,其中原核生物域有真細菌界和古細菌界,真核生物域有原生生物界、菌物界、植物界和動物界。 :將生物分成兩域,古菌與真核生物共組成一域,由美國生物學家於1984年提出。 三域系統中並未包含病毒。2011年,有學者認為核质巨DNA病毒可能是生物分類的第四個域,此觀點進一步在2012年獲得支持。同年,塞爾維亞生物學家史蒂芬·盧基塔(Stefan
老虎城購物中心 新國自在商場 日曜天地精品中心 好市多台中店 公園及風景區 台中公園 中正公園 民俗公園 臺中都會公園 豐樂雕塑公園 經國園道 文心森林公園、圓滿戶外劇場 大坑風景區(含大坑登山步道、中正露營區) 望高寮夜景公園 敦化公園 藝術與文物展覽空間 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 國立台灣美術館 國立臺中圖書館 國立公共資訊圖書館 台中文化創意園區(舊台中酒廠) 台中大都會歌劇院(今台中國家歌劇院) 臺中市文化局(今臺中市大墩文化中心址) 文英館 台中中山堂 臺中市役所 臺中市長公館 台中放送局 台中民俗公園 西大墩文化館 萬和宮 臺中市頂橋仔文史館 台中酒廠酒文物館 興農牛隊史館 人類音樂館 中國醫藥大學立夫中醫藥展示館 台灣香蕉新樂園 國定與市定古蹟 臺中車站 台中州廳 台中公園湖心亭 積善樓 臺灣府儒考棚 萬春宮 萬和宮 台中樂成宮 台中林氏宗祠 北屯文昌廟 南屯文昌公廟 張家祖廟 清武家廟垂裕堂 張廖家廟承祜堂 邱先甲墓園 廖煥文墓 商圈 逢甲商圈 一中商圈 美術園道 繼光街商圈 電子街商圈 精誠商圈 大隆路商圈 天津路商圈 自由路商圈 大坑商圈 中科商圈 東海商圈 黎明商圈 七期商圈 參見:臺中市主題商圈 教育 學校 臺中市大專院校列表 臺中市高級中等學校列表 臺中市國中列表 臺中市國小列表 體育場地 台中體育場 國立台中棒球場 台中洲際棒球場 中興網球場 朝馬足球場 萬壽棒球場 櫻花棒球場 中科棒球場 寶山棒球場 出身市民 榮譽市民:王貞治、林之助、梅可望、陳憲仁、李揚清、賴志勇、廖瑞民 出身名人 政治人物:胡志強、林柏榕、張溫鷹、許世楷、賴幸媛、沈智慧 藝術家:RIVER 影視娛樂:胡因夢、鄭元暢、安心亞、阮經天、徐佳瑩、韋禮安、吳宇舒、簡廷芮 運動員:趙士強(棒球)、林威助(棒球)、鄧蒔陽(棒球) 對外交流
萬春宮 萬和宮 台中樂成宮 台中林氏宗祠 北屯文昌廟 南屯文昌公廟 張家祖廟 清武家廟垂裕堂 張廖家廟承祜堂 邱先甲墓園 廖煥文墓 商圈 逢甲商圈 一中商圈 美術園道 繼光街商圈 電子街商圈 精誠商圈 大隆路商圈 天津路商圈 自由路商圈 大坑商圈 中科商圈 東海商圈 黎明商圈 七期商圈 參見:臺中市主題商圈 教育 學校 臺中市大專院校列表 臺中市高級中等學校列表 臺中市國中列表 臺中市國小列表 體育場地 台中體育場 國立台中棒球場 台中洲際棒球場 中興網球場 朝馬足球場 萬壽棒球場 櫻花棒球場 中科棒球場 寶山棒球場 出身市民 榮譽市民:王貞治、林之助、梅可望、陳憲仁、李揚清、賴志勇、廖瑞民 出身名人 政治人物:胡志強、林柏榕、張溫鷹、許世楷、賴幸媛、沈智慧 藝術家:RIVER 影視娛樂:胡因夢、鄭元暢、安心亞、阮經天、徐佳瑩、韋禮安、吳宇舒、簡廷芮 運動員:趙士強(棒球)、林威助(棒球)、鄧蒔陽(棒球) 對外交流 領事機構 臺中市對外國的城市交流始於1960年代,1975年菲律賓在臺中市設立領事館(代表機構/辦事處),這是目前唯一的一個國家在臺中市建立的交流平臺。另外美國在台協會亦設有臺中線上分處,並與國立臺中圖書館合作設立台中美國資料中心。 /馬尼拉經濟文化辦事處-台中辦公室 科技貿易交流城市 美洲:不列颠哥伦比亚省本拿比 姊妹市 1965年至2010年底,臺中市共締結了18個姊妹市。 美洲 康乃狄克州纽黑文 亞利桑那州土桑 路易斯安那州巴吞鲁日 怀俄明州夏安
嘉義縣以種植稻米為主,其種植面積達25,463公頃,是臺灣稻米總種植面積第四位的縣市(10.44%),1996年亦一度僅次於雲林縣為全臺第二。其他蔬果農產品種類亦豐富,如玉蜀黍、高梁、竹筍、柑橘、甘藷、飼料玉米、蜀黍(高梁)、大豆、紅豆、茶葉、菸草、甘蔗、落花生、竹筍、蘆筍、甘藍、花椰菜、西瓜、香蕉、鳳梨、柑橘類、龍眼、柿子、檳榔等。除了農作物外,嘉義亦有發展小規模漁業,主要以漁筏做捕撈工作。嘉義漁獲產值曾高達15億新臺幣,近來因漁業資源枯竭和油價高漲等因素使漁民出海捕撈意願降低,產業規模亦相對縮小。 嘉義縣農產品出口共達1822萬公噸(1579萬美元),其中畜產品約15萬公噸(84萬美元)、水產品約68萬公噸(193萬美元)。 二級產業 嘉義縣的工業在日治初期以前,以手工業、農產加工業為主,尤其製糖、樟腦等較為重要。日治時期以後,樟腦逐漸沒落,製糖在總督府大力扶植並引進機械設備後,製糖業更趨重要。日治後期甚至在嘉義縣地區嘗試發展採礦工業,如曾在中埔鄉、梅山鄉積極鑽探石油及天然氣,惟因產量不多,礦區交通不便,後來均歸失敗。此外又曾於大埔鄉調查煤礦,但未開掘;阿里山鄉地區雖有煤礦但因交通不便,亦無開採價值。此外在日治時期,阿里山林區開始進行大規模採伐,進而影響嘉義縣木材業的發展。 戰後除了延續發展製糖業、木材業外,亦有民營事業嘗試發展製紙及食品加工業,1971年以前,成果乏善可陳。1973年起在政府的規劃下逐漸成立頭橋、民雄、義竹、朴子工業區,工業區地段的規劃與管理,提供了嘉義縣工業較為合理的發展空間,也成為嘉義縣目前重要工業的集中地。 目前嘉義縣有民雄及頭橋工業區、嘉太工業區、朴子及義竹工業區等三大工業區。頭橋工業區開發較早,於1973年4月開發完成,因工業用地不敷工業需求,政府又於1978年5月,開發了民雄工業區,並於1982年3月間全部完工,頭橋、民雄工業區二者合計共330公頃,其中工業區建廠用地255.3公頃,公共設施57.7公頃,社區用地17公頃,進駐廠商主要以食品、化學、塑膠、竹木及非金屬製品、機械、電子、運輸、橡膠、金屬製品、水泥製品、家具、紙類等業別為主。嘉太工業區設置在太保市,於1974年3月至1975年12月完成,開發總面積為60公頃,可供設廠面積為51.0221公頃,公共設施用地為8.9779公頃,進駐廠商主要以為金屬製品、機械設備、運輸、食品、塑膠、化學、非金屬、紡織、紙類等業別為主。朴子工業區座落於朴子市南郊,屬於小型綜合性工業區,於1981年6月完成,進駐廠商主要以無嚴重污染之中小企業為主,義竹工業區座落於義竹鄉與布袋鎮之間,其規劃屬於農村型工業區。 近年嘉義縣政府經濟發展處規劃以吸引投資設廠,擴大招商將爭取臺商、外商到嘉義設廠,以發展精密機械、高科技產業、生物科技產業等,二大園區大埔美智慧型工業園區(大埔美精密機械園區)、馬稠後工業園區(馬稠後產業園區),其他尚有水上南靖工業園區(水上南靖產業園區)和中埔公館工業園區(中埔公館產業園區),以及計劃中的科技部南科嘉義園區。 三級產業 嘉義縣內有臺灣銀行太保分行、臺灣土地銀行民雄分行、第一商業銀行朴子分行、彰化銀行大林分行、華南銀行朴子分行、合作金庫商業銀行朴子分行和北朴子分行、京城商業銀行梅山分行等八家銀行分行及嘉義縣農會(位於嘉義市)。嘉義縣的商業情況隨著人口及農工業的進步而有所發展,凡涉衣食住行所需物品的買賣、租賃業、倉儲業、製造業或加工業、印刷出版業、金融業、運輸業、代辦業等應有盡有。1961年底各業家數:買賣業6,026家為最多,製造或加工業3,216家次之,設場屋以集客之業1,005家又次之,總數11,079家,比1954年底之6,239家,增加七成餘。1993年該縣商業登記現有家數為13,421,十餘年來多為微幅增減,至2006年為15,519家,公司資本額總數則是從新臺幣 18億6,700多萬增至22億7,200多萬元。以2006年為例,各行各業中以批發及零售業家數9,921家最多,占登記家數63.93%,再次為其他服務1,589家,占10.24%。 -{阿里山}-鄉地區於日治時期以優質針葉木聞名,為了方便運輸珍貴的木材資源,由嘉義市建築鐵路至-{阿里山}-,使得林產品出口共達39,849公噸(93,785美元)。惟現已砍伐殆盡,人工造林又選擇單一樹種且為經濟價值較差的柳杉,紅檜扁柏等巨木僅餘少數,遂轉為發展觀光業,但該處時有水災、地震,常造成鐵路受損。原有著名的象徵阿里山神木,唯因雷擊加雨侵蝕受損,危及遊人安全,遂予以放倒。 文化 藝文活動 嘉義縣的藝文活動,日本時代以前並不活躍,故在史籍中少見記載。繪畫、文學人才則多外流至其他地區。日本時代後則開始進入黃金時期,陳澄波、張文環均在新文學上有所貢獻。1927年以後,受到日本官方主導臺灣新美術發展的影響,嘉義民間自組畫會的情況相當普遍,在當時是全臺畫會最密集的地區。其中「春萌畫會」、「鴉社書畫會」、「墨洋會」、「自勵會」等皆大力推動畫藝發展。1930年代,嘉義畫家不但可自成「嘉義青年畫派」、「諸羅派」等派別,在官方展覽中也成果豐碩,贏得「畫都」美譽。 二戰後,因為林木業隨日人離去而蕭條,加上二二八事件等因素讓嘉義曾有的文化活力遭到相當的壓抑沈寂,各項藝文活動呈現衰退狀態。近年來,嘉義縣文化觀光局,每年度均有推展配天宮賞燈花、鄒族民俗戰祭Mayasvi、阿里山花季、瑞里紫藤花季、東石漁人碼頭海之夏祭、鄒族小米收穫祭、布袋謝鹽祭、阿里山日出印象音樂會等年度例行節慶活動之外,也承接了2004年及2022年的國慶煙火表演、2007年豬年臺灣燈會,及2018年狗年臺灣燈會等大型活動。 文學 嘉義縣古典文學之發展,始於清代,除明代遺老與清廷游宦之外,文教敷施所形成的科舉階層,同樣也為古典文學之書寫增添新頁。嘉義縣的古典詩書寫,與其他區域的詩人相似,有許多是擊鉢課題的作品,題目為老妓、東方朔、司馬光、菊圃等,為遊戲性質,內容平淡,技巧也僅止於合律而已。至於閒詠之作,綜觀嘉義縣古典文學書寫之主題,大致可分為社會主題與地景主題兩類。社會主題為漢詩人在以儒家為主流的文化傳統陶冶下,多懷抱著參與社會、建極立制的殷切心念,臺灣古典詩人也不例外。古典詩人因仕宦、遊歷或居住於該縣,與原住民互動,遂於作品中留下或細膩、或粗略、或本位之描述。進入日治時期發展,嘉義縣之發展與臺灣整體緊密結合,自然亦應視為社會主題之一。嘉義縣以自然景觀特出之故,關於地景之書寫異常豐富。嘉義地區中間有大片地勢低平肥沃,居臺灣南北交通要衝,行旅往來頻繁,漢人墾拓甚早,境內多有顏思齊、鄭芝龍舊部的遺跡。關於嘉義縣地景的創作文獻中,無論是遊宦墨客還是本土文人,玉山書寫出現得較早,它幾乎成為清代對諸羅縣,甚至是對臺灣想像的象徵。此外,阿里山的森林資源,帶來日本的重點開發,因而日治時期,便出現了對阿里山的大量書寫。至於朴子地區的書寫,則由於詩人楊爾材在日治後期遷居朴子,留下許多風土的吟詠,成為志書纂修的重要材料。東石、布袋等海濱勝景自古便是騷人冶遊玩賞之地,黃傳心、黃秀峰的江濱吟社、石社、岱江吟社等,都有不少關於波濤漁事的創作。以故,就地景看嘉義縣古典文學,具有一定的區域特色與意義。 現代文學方面,嘉義縣實為一開放性結構,不夠封閉,與嘉義市無法區隔,縣籍作家皆以嘉義市為活動範圍,進入文學史殿堂的,大概就僅僅出現了張文環。戰後,嘉義縣現代文學作家散居各地,形成當代文化標準的離散現象。 在嘉義縣出生的作家、文學評論者有黃武東、朱少麟、吳長耀、李漢偉、保真(本名:姜保真)、凌煙(本名:方莊淑楨)、唐捐(本名:劉正忠)、孫維民、徐望雲(本名:徐嘉銘)、陳念萱、章緣(本名:張惠媛)、辜振豐、葉覓覓(本名:林巧鄉)、舞鶴(本名:陳國城)、劉富士、伊格言(本名:鄭千慈)。 宗教信仰與民俗活動 嘉義縣民主要的宗教信仰以臺灣民間信仰、道教、佛教、基督新教、天主教、一貫道等為大宗。縣境內常見的宗教民俗活動有新港奉天宮每年農曆三月間舉行的大甲媽祖遶境進香活動。朴子配天宮樸仔腳媽祖於農曆三月二十二、二十三日兩天,舉行聖母出巡遶境活動。 民雄大士爺廟於農曆七月二十一日至二十三日,舉行「民雄大士爺文化祭」活動。白杞寮玉山岩於農曆正月十五日前後選擇兩天,舉行「白杞寮玉山岩觀音佛祖遶境」活動。 古蹟及文化資產 截至2016年底,嘉義縣內由政府機關所指定的文化資產包括二處國定古蹟、二十處縣定古蹟、十三座歷史建築以及三處文化景觀,其中1682年創建的半天岩紫雲寺是全縣最古老的古蹟,主祀觀世音菩薩,而為國定古蹟之一的「笨港水仙宮」則是乃其設計手法利用了臺灣很少見的蹺蹺板的槓桿原理來支撐屋簷中央的重量而獲得指定。 嘉義縣境內的新港奉天宮、溪北六興宮、朴子配天宮、新港大興宮、民雄大士爺廟、中埔吳鳳廟等寺廟建築為縣定廟宇古蹟。此外竹崎車站、蒜頭糖廠五分車站、奮起湖車庫等鐵道文化建築及「東石郡郡役所」(現為嘉義縣警察局朴子分局)廳舍為日本時代所興建的縣定古蹟。 嘉義縣擁有不少歷史建築,如國家廣播文物館的中央廣播電臺民雄分臺廣播文物館、中央廣播電臺民雄分臺日式招待所、中央廣播電臺民雄分臺日式宿舍區、六腳陳港宅第、番路鄭家古厝、原朴子上水道頭設施群、牛挑灣吳杯初濟生病院、原牛挑灣公學校校長宿舍、朴子國小舊禮堂、蒜頭糖廠木造宿舍區(含甘堂)、新港臺糖復興鐵橋、貞愛親王殿下御上陸紀念之碑、後寮羅氏宗祠等。 飲食與特產 嘉義縣的小吃種類繁多,有來自東石、布袋漁港的蚵仔、蝦子及各類海魚,以貝類西施舌最為珍貴。此外,還有民雄的鵝肉、鳳梨酥、金桔果醬,溪口米粉宮四十年傳統肉粽,新港歷史悠久的特產新港飴、笨港餅,梅山聞名的梅子、筍乾,大阿里山區的山蘇、山芹菜、溪蝦、溪魚等風味小吃及高山茶等,高山茶以阿里山茶聞名海內外。 著名的特產新港飴又稱雙仁潤,以麥芽糖和花生仁製成,始創於清朝領臺末期,其外表形狀有如老鼠,最早稱為老鼠仔糖,日治時代聲名大起,迄今不衰。奮起湖車站的鐵路便當及老街的大餅,為觀光客必嚐的佳餚與伴手禮。 阿里山原住民鄒族人的米食製品有小米麻薯、小米酒、竹筒飯等,由於受到平地人飲食習慣影響,竹筒飯也在內部放入香菇、蝦米、肉類等,成為觀光特產。 博物館 嘉義縣境內經中華民國博物館學會列入2004年9月版的《臺灣博物館名錄》的博物館有梅山鄉的梅山農村文化館、阿里山鄉的蘭后山莊鄒族文物館、中埔鄉的中華民俗村民俗文物館、朴子市的梅嶺美術館、新港鄉的財團法人新港奉天宮歷史文物展、嘉義縣自然史教育館、民雄鄉的國家廣播文物館、臺灣菸酒股份有限公司嘉義酒廠酒類文物館、溪口鄉的鄭成功文物紀念館、民俗童玩館。 媒體 嘉義地區最早的廣播電臺起源於日治時期的1941年成立的臺灣放送協會嘉義放送局,但全部節目皆來自日本放送協會(NHK)日本東京及臺灣放送協會臺北放送局,尤其以東京的節目為主,播出時間也只限於特定時段,並以日語播送。1945年,由中央廣播事業管理處,接收改制為「中國廣播公司嘉義臺」,成為嘉義地區第一家廣播電臺。此後,依序為正聲廣播公司嘉義臺、復興廣播電臺嘉義臺等三家廣播電臺成立。在電視媒體方面,1996年正式開播的國聲有線電視、大揚有線電視及2000年開播的信吉電視臺為嘉義縣的三家有線電視臺。 體育 嘉義縣的體育發展自日治時期開始,當時臺灣體育業務龍頭「臺灣體育協會」成立之後,於臺南州設有支部。嘉義當時只是轄下的一個郡,但由於嘉義街其時為一個非常繁榮的都市,經由初代郡守河東田義一郎及地方人士的爭取,於1922年成立嘉義支部。1924年,臺灣體育協會選擇了位置適中、交通便利、氣候良好以及球場設備齊全的嘉義,舉辦了第一屆全臺灣軟式庭球選手權大會,結果由代表嘉義的百井護與元井鶴雄獲得優勝。而後該賽事每年年初固定在嘉義舉行,一直到1942年,因太平洋戰爭的關係而中止舉行。此外,早在1915年,嘉義市已領先其他都市而在市內舉辦野球爭霸戰。後來球隊增加而鬧出球場荒的問題。1918年,在嘉義市山仔頂興建了公園球場,成為當時臺灣最好的球場。嘉義農林學校野球隊、嘉義農林學校軟式庭球(網球)隊及嘉義中學野球隊為當時傑出的運動團隊。 目前嘉義縣主要體育建設由「嘉義縣立體育場」管轄,其下計有嘉義縣立田徑場、嘉義縣立棒球場、嘉義縣立游泳池、嘉義縣立體育館、嘉義縣立網球場、嘉義縣立溜冰場等場館。 教育 二戰後,嘉義地方仕紳林國川博士、立委蕭天讚先生即一再爭取設立大學,歷經中正醫學院(1955年)、輔仁大學農學院(1964年)、國立中山大學(1979年)的多次失敗後,國立中正大學在1989年成為嘉義縣第一所大學。2000年創立的國立嘉義大學,係由位於民雄鄉的國立嘉義師範學院及位於嘉義市的國立嘉義技術學院兩校整合成立。 1996年以來,高等教育機構漸有設置分校區的做法,該縣陸續設立三個不同規模的分校區,最早是1998年啟用的國立臺灣體育學院設置嘉義校區,以及九十三學年度啟用的長庚技術學院嘉義分部,與大同技術學院太保校區。2009年啟用崇仁醫護管理專科學校大林校區,2015年國立臺灣體育運動大學裁撤嘉義校區,並將校地無償撥用給嘉義縣政府,校區建物則由縣府編列預算購買,承租的田徑場、游泳池也一併歸還。 嘉義縣現有大專院校6所,分別為國立中正大學、國立嘉義大學民雄校區、南華大學、長庚科技大學嘉義校區、吳鳳科技大學、崇仁醫護管理專科學校大林校區共6校,公私立高級中學9所,分別有國立東石高級中學、國立新港藝術高級中學、國立嘉科實驗高級中等學校、嘉義縣立竹崎高級中學、嘉義縣立永慶高級中學、嘉義縣私立協同高級中學、嘉義縣私立同濟高級中學等7所普通型高級中學,以及國立民雄高級農工職業學校、嘉義縣私立萬能高級工商職業學校等2所技術型高級中學等。其他公立教育機構計有21所國民中學、122所國民小學、2所國民中小學。 醫療 嘉義縣醫療資源較為缺乏,嘉義區域醫療網可分為嘉東、嘉北、嘉西、嘉義等四個次醫療區,,目前有地區級醫院4家,包括1家部立醫院。1959年7月,「嘉義榮民醫院」於竹崎鄉灣橋村設立灣橋分院,並於1966年獨立為「灣橋榮民醫院」(現名臺中榮民總醫院灣橋分院)。1985年4月7日,「臺灣省立朴子醫院」(現名衛生福利部朴子醫院)正式啟用。1995年,華濟醫院成為嘉義縣第一家區域醫院,然因經營不善,於2008年4月歇業。2000年,慈濟醫療體系於大林鎮落成大林慈濟醫院啟業。2002年1月,長庚醫療醫系落成嘉義長庚紀念醫院 。 交通 鐵路運輸 嘉義縣的鐵路運輸路線主要為臺灣鐵路管理局縱貫線,境內設有三等站大林車站、民雄車站、簡易站水上車站及甲種簡易站南靖車站等4座鐵路車站,並於「嘉義鐵路高架化」中計畫興建北回車站一座。在2023年1月起始的嘉義捷運可行性研究報告中,預計於本縣設置藍線及綠線兩條路線。 在輕便鐵道方面,計有臺灣糖業鐵路及阿里山森林鐵路。前者昔日遍布嘉義縣平地各鄉鎮,現僅存蔗埕線觀光列車。後者由林務局管轄,2016年已全面移交臺鐵經營),分為主線阿里山線(鐵路起點位於嘉義市嘉義車站,終點至阿里山鄉阿里山車站)及支線祝山線、眠月線、神木線、水山線等路線, 是日治時期為了將阿里山林場產出之林木向外輸送而建設;林場砍伐業務在1963年結束後,成為客運與觀光的主要功能。 位於縣治太保市「高鐵嘉義車站特定區」的高鐵嘉義站是台灣高速鐵路的鐵路車站,東北距離嘉義市區約12公里,西南距離朴子約6公里。另與該站緊鄰的嘉義公車捷運高鐵嘉義站,已於2007年1月通車,搭乘嘉義公車捷運,從高鐵嘉義車站至嘉義市中心的臺鐵嘉義車站車程為20分鐘。 嘉義市區鐵路高架化延伸計畫,通稱「嘉義都會區鐵路高架化計畫」,是將高架化起點向北延伸至民雄車站,路線增加5公里,終點向南延伸至南靖車站,路線增加6.3公里,計畫總長度增加為24.76公里,為全國僅次於高鐵高架橋第二長的高架鐵路。大林鎮亦爭取鐵路高架化延伸至大林車站。 公路運輸 通過嘉義縣境內國道高速公路有中山高速公路及福爾摩沙高速公路,中山高速公路在嘉義縣內設有4個一般交流道(大林交流道、民雄交流道、嘉義交流道、水上交流道)及1個系統交流道(嘉義系統交流道),其中嘉義交流道位於太保市與嘉義市交界處,是唯一地處縣市交界的交流道,福爾摩沙高速公路在嘉義縣內設有3個一般交流道(梅山交流道、竹崎交流道、中埔交流道)及1個系統交流道(水上系統交流道)。嘉義縣境內的快速公路有台61線(西濱快速公路)及台82線(東西向快速公路東石嘉義線)。 縣內有省道6條,南北縱貫省道為省道台1線、省道台3線、省道台17線(西濱公路)、省道台19線(中央公路)。省道台18線為東西向之重要幹道,其中從嘉義高鐵站至嘉義市區段稱為「高鐵大道」,從嘉義市區往阿里山的主要通道俗稱「阿里山公路」。省道台37線為高鐵聯外公路嘉義段,途中經過高鐵嘉義站。 嘉義縣現有縣道13條、支線5條及聯絡臺南市市道2條。跨縣市縣道有縣道145號、縣道149號、縣道157號、縣道159號、縣道163號、縣道164號、縣道165號。全線在縣內的縣道有縣道161號、縣道162號、縣道166號、縣道167號、縣道168號、縣道169號、縣道170號。跨縣市的縣道支線為縣道145甲線、縣道149甲線、縣道159甲線,全線在縣內的縣道支線有縣道162甲線、縣道162乙線。市道分別為市道165號及市道172號。 除了上述公路,嘉義縣還有鄉道公路系統存在,遍佈全縣。 大眾運輸系統 嘉義縣境內的公車運輸有嘉義公車捷運、嘉義縣市區公車(含縣公車及阿里山客運共計9條路線)及嘉義客運、嘉義縣公車、國光客運、統聯客運、阿羅哈客運、日統客運、大台南公車(含新營客運、興南客運及漢程客運共計12條路線)、臺西客運、員林客運、臺中客運等,提供交通運輸。另嘉義市公車忠孝新民幹線(紅線)支線駛入民雄工業區,為嘉義市公車首次駛入嘉義縣,可為縣民提供便捷的公共運輸服務,後續紅線及樂活1路亦分別駛入中埔鄉及水上鄉境內。 嘉義公車捷運是全臺灣第一條公車捷運系統,於2008年1月31日開始啟用,除了有嘉義縣治銜接線、嘉義市區銜接線(合為7211路線公車),另有主線(7212路線公車)行駛於臺灣高鐵嘉義站和臺鐵嘉義車站之間,具有公車專用道、停站數少、站間距離長、公車動態顯示系統及專屬候車亭、公車優先號誌系統、低底盤公車等特色,與一般公車系統不盡相同,故有嘉義公車捷運之稱。搭乘嘉義BRT前往高鐵嘉義站免費,在高鐵站上車需憑高鐵票根可免費搭往其他站。 海運 嘉義縣的港口有布袋港及東石漁港等兩大港口。 東石漁港在明清時期是西部重要漁船進出港。近年來,因泥沙淤積,已逐漸轉型為觀光漁港型態。此漁港位於東石村東石舊漁港下游1.5公里朴子溪出海口北側,於1986年配合東石海埔地綜合開發計畫所興建,以漁獲豐富著名,供應全臺各式各樣的新鮮海產,為臺灣西部重要的漁獲進出港,目前已逐漸轉型為觀光漁港,在新漁港區設有漁人碼頭、臨海觀景休憩區、木棧道等觀光休憩設施,可搭乘扁舟出海到「外傘頂洲」上遊覽,欣賞海潮變化、養蚵生態、注視塭港燈塔構造,到沙洲捉螃蟹、摸文蛤等,冬天可欣賞到大批過冬候鳥景致。東石漁人碼頭以「風」、「陽光」、「魚」、「船」、「海洋」以及「燈塔」等元素規劃,呈現出多重海洋風貌,重塑漁人碼頭的意象及荷蘭風味的入口意象,主體設施包含海洋文化館、特產館、商店街、觀海亭、浮橋市場、海邊漫步平台等,並結合原有的漁港功能,提供多元化的服務。 布袋漁港漁獲資源豐盛,縣政府在90年代初對布袋港進行整建工程,使原本的漁港一躍成為具國際化的商港,港區針對觀光及交通兩個部分興建,遊客不僅可以在觀光漁市品嚐新鮮的海味,也能從這裡搭船前往澎湖,或搭乘觀光漁筏出海欣賞美麗的溼地生態,使漁港,具有漁港、商港、遊艇港等多功能。 空運 嘉義航空站,俗稱「嘉義水上機場」,簡稱水上機場,為嘉義縣境內唯一的一座軍民合用機場。民用部分於1976年5月19日開始營運,使用嘉義空軍基地跑道、滑行道及停機坪營運,管轄單位為中華民國交通部民用航空局,國內航線以飛馬公及金門航線為主,由立榮航空經營,每天有固定航班往返澎湖馬公機場及金門尚義機場。2013年5月25日、29日,中華航空包機直飛日本靜岡機場。2014年4月30日,春秋航空包機直飛上海浦東國際機場。軍用部分稱為「中華民國空軍嘉義基地」。空軍基地位於水上鄉、太保市與嘉義市交界,航空站出口位於水上鄉,距離嘉義市區約八公里,距離中山高速公路水上交流道則約有三公里。 休閒旅遊 嘉義縣地理條件優越,山、海平原等各種地形兼具,西部濱海地區以溼地及養殖業為主要特色,中部平原的人文古蹟資源豐富,東部大阿里山的森林及鄒族文化為珍貴的觀光資源,南部曾文水庫周邊風景秀麗。近年來該縣逐漸推廣觀光活動,除-{阿里山}-每年三月、四月以賞櫻聞名以外,-{阿里山鄉}-山美村生態復育有成。嘉義縣主要的觀光遊憩資源有阿里山國家風景區的阿里山國家森林遊樂區、優遊吧斯阿里山鄒族文化部落、奮起湖風景區、瑞里風景區等,雲嘉南濱海國家風景區的東石鰲鼓溼地、布袋鹽場、東石漁港、東石漁人碼頭、布袋漁港,以及竹崎鄉獨立山古道,番路鄉隙頂風景區、觸口風景區,中埔鄉中崙溫泉,大埔鄉曾文水庫、嘉義農場等風景名勝。此外,縣境內有部分景點屬西拉雅國家風景區及玉山國家公園的範圍。
文學 嘉義縣古典文學之發展,始於清代,除明代遺老與清廷游宦之外,文教敷施所形成的科舉階層,同樣也為古典文學之書寫增添新頁。嘉義縣的古典詩書寫,與其他區域的詩人相似,有許多是擊鉢課題的作品,題目為老妓、東方朔、司馬光、菊圃等,為遊戲性質,內容平淡,技巧也僅止於合律而已。至於閒詠之作,綜觀嘉義縣古典文學書寫之主題,大致可分為社會主題與地景主題兩類。社會主題為漢詩人在以儒家為主流的文化傳統陶冶下,多懷抱著參與社會、建極立制的殷切心念,臺灣古典詩人也不例外。古典詩人因仕宦、遊歷或居住於該縣,與原住民互動,遂於作品中留下或細膩、或粗略、或本位之描述。進入日治時期發展,嘉義縣之發展與臺灣整體緊密結合,自然亦應視為社會主題之一。嘉義縣以自然景觀特出之故,關於地景之書寫異常豐富。嘉義地區中間有大片地勢低平肥沃,居臺灣南北交通要衝,行旅往來頻繁,漢人墾拓甚早,境內多有顏思齊、鄭芝龍舊部的遺跡。關於嘉義縣地景的創作文獻中,無論是遊宦墨客還是本土文人,玉山書寫出現得較早,它幾乎成為清代對諸羅縣,甚至是對臺灣想像的象徵。此外,阿里山的森林資源,帶來日本的重點開發,因而日治時期,便出現了對阿里山的大量書寫。至於朴子地區的書寫,則由於詩人楊爾材在日治後期遷居朴子,留下許多風土的吟詠,成為志書纂修的重要材料。東石、布袋等海濱勝景自古便是騷人冶遊玩賞之地,黃傳心、黃秀峰的江濱吟社、石社、岱江吟社等,都有不少關於波濤漁事的創作。以故,就地景看嘉義縣古典文學,具有一定的區域特色與意義。 現代文學方面,嘉義縣實為一開放性結構,不夠封閉,與嘉義市無法區隔,縣籍作家皆以嘉義市為活動範圍,進入文學史殿堂的,大概就僅僅出現了張文環。戰後,嘉義縣現代文學作家散居各地,形成當代文化標準的離散現象。 在嘉義縣出生的作家、文學評論者有黃武東、朱少麟、吳長耀、李漢偉、保真(本名:姜保真)、凌煙(本名:方莊淑楨)、唐捐(本名:劉正忠)、孫維民、徐望雲(本名:徐嘉銘)、陳念萱、章緣(本名:張惠媛)、辜振豐、葉覓覓(本名:林巧鄉)、舞鶴(本名:陳國城)、劉富士、伊格言(本名:鄭千慈)。 宗教信仰與民俗活動 嘉義縣民主要的宗教信仰以臺灣民間信仰、道教、佛教、基督新教、天主教、一貫道等為大宗。縣境內常見的宗教民俗活動有新港奉天宮每年農曆三月間舉行的大甲媽祖遶境進香活動。朴子配天宮樸仔腳媽祖於農曆三月二十二、二十三日兩天,舉行聖母出巡遶境活動。 民雄大士爺廟於農曆七月二十一日至二十三日,舉行「民雄大士爺文化祭」活動。白杞寮玉山岩於農曆正月十五日前後選擇兩天,舉行「白杞寮玉山岩觀音佛祖遶境」活動。 古蹟及文化資產 截至2016年底,嘉義縣內由政府機關所指定的文化資產包括二處國定古蹟、二十處縣定古蹟、十三座歷史建築以及三處文化景觀,其中1682年創建的半天岩紫雲寺是全縣最古老的古蹟,主祀觀世音菩薩,而為國定古蹟之一的「笨港水仙宮」則是乃其設計手法利用了臺灣很少見的蹺蹺板的槓桿原理來支撐屋簷中央的重量而獲得指定。 嘉義縣境內的新港奉天宮、溪北六興宮、朴子配天宮、新港大興宮、民雄大士爺廟、中埔吳鳳廟等寺廟建築為縣定廟宇古蹟。此外竹崎車站、蒜頭糖廠五分車站、奮起湖車庫等鐵道文化建築及「東石郡郡役所」(現為嘉義縣警察局朴子分局)廳舍為日本時代所興建的縣定古蹟。 嘉義縣擁有不少歷史建築,如國家廣播文物館的中央廣播電臺民雄分臺廣播文物館、中央廣播電臺民雄分臺日式招待所、中央廣播電臺民雄分臺日式宿舍區、六腳陳港宅第、番路鄭家古厝、原朴子上水道頭設施群、牛挑灣吳杯初濟生病院、原牛挑灣公學校校長宿舍、朴子國小舊禮堂、蒜頭糖廠木造宿舍區(含甘堂)、新港臺糖復興鐵橋、貞愛親王殿下御上陸紀念之碑、後寮羅氏宗祠等。 飲食與特產 嘉義縣的小吃種類繁多,有來自東石、布袋漁港的蚵仔、蝦子及各類海魚,以貝類西施舌最為珍貴。此外,還有民雄的鵝肉、鳳梨酥、金桔果醬,溪口米粉宮四十年傳統肉粽,新港歷史悠久的特產新港飴、笨港餅,梅山聞名的梅子、筍乾,大阿里山區的山蘇、山芹菜、溪蝦、溪魚等風味小吃及高山茶等,高山茶以阿里山茶聞名海內外。 著名的特產新港飴又稱雙仁潤,以麥芽糖和花生仁製成,始創於清朝領臺末期,其外表形狀有如老鼠,最早稱為老鼠仔糖,日治時代聲名大起,迄今不衰。奮起湖車站的鐵路便當及老街的大餅,為觀光客必嚐的佳餚與伴手禮。 阿里山原住民鄒族人的米食製品有小米麻薯、小米酒、竹筒飯等,由於受到平地人飲食習慣影響,竹筒飯也在內部放入香菇、蝦米、肉類等,成為觀光特產。 博物館 嘉義縣境內經中華民國博物館學會列入2004年9月版的《臺灣博物館名錄》的博物館有梅山鄉的梅山農村文化館、阿里山鄉的蘭后山莊鄒族文物館、中埔鄉的中華民俗村民俗文物館、朴子市的梅嶺美術館、新港鄉的財團法人新港奉天宮歷史文物展、嘉義縣自然史教育館、民雄鄉的國家廣播文物館、臺灣菸酒股份有限公司嘉義酒廠酒類文物館、溪口鄉的鄭成功文物紀念館、民俗童玩館。 媒體 嘉義地區最早的廣播電臺起源於日治時期的1941年成立的臺灣放送協會嘉義放送局,但全部節目皆來自日本放送協會(NHK)日本東京及臺灣放送協會臺北放送局,尤其以東京的節目為主,播出時間也只限於特定時段,並以日語播送。1945年,由中央廣播事業管理處,接收改制為「中國廣播公司嘉義臺」,成為嘉義地區第一家廣播電臺。此後,依序為正聲廣播公司嘉義臺、復興廣播電臺嘉義臺等三家廣播電臺成立。在電視媒體方面,1996年正式開播的國聲有線電視、大揚有線電視及2000年開播的信吉電視臺為嘉義縣的三家有線電視臺。 體育 嘉義縣的體育發展自日治時期開始,當時臺灣體育業務龍頭「臺灣體育協會」成立之後,於臺南州設有支部。嘉義當時只是轄下的一個郡,但由於嘉義街其時為一個非常繁榮的都市,經由初代郡守河東田義一郎及地方人士的爭取,於1922年成立嘉義支部。1924年,臺灣體育協會選擇了位置適中、交通便利、氣候良好以及球場設備齊全的嘉義,舉辦了第一屆全臺灣軟式庭球選手權大會,結果由代表嘉義的百井護與元井鶴雄獲得優勝。而後該賽事每年年初固定在嘉義舉行,一直到1942年,因太平洋戰爭的關係而中止舉行。此外,早在1915年,嘉義市已領先其他都市而在市內舉辦野球爭霸戰。後來球隊增加而鬧出球場荒的問題。1918年,在嘉義市山仔頂興建了公園球場,成為當時臺灣最好的球場。嘉義農林學校野球隊、嘉義農林學校軟式庭球(網球)隊及嘉義中學野球隊為當時傑出的運動團隊。 目前嘉義縣主要體育建設由「嘉義縣立體育場」管轄,其下計有嘉義縣立田徑場、嘉義縣立棒球場、嘉義縣立游泳池、嘉義縣立體育館、嘉義縣立網球場、嘉義縣立溜冰場等場館。 教育 二戰後,嘉義地方仕紳林國川博士、立委蕭天讚先生即一再爭取設立大學,歷經中正醫學院(1955年)、輔仁大學農學院(1964年)、國立中山大學(1979年)的多次失敗後,國立中正大學在1989年成為嘉義縣第一所大學。2000年創立的國立嘉義大學,係由位於民雄鄉的國立嘉義師範學院及位於嘉義市的國立嘉義技術學院兩校整合成立。 1996年以來,高等教育機構漸有設置分校區的做法,該縣陸續設立三個不同規模的分校區,最早是1998年啟用的國立臺灣體育學院設置嘉義校區,以及九十三學年度啟用的長庚技術學院嘉義分部,與大同技術學院太保校區。2009年啟用崇仁醫護管理專科學校大林校區,2015年國立臺灣體育運動大學裁撤嘉義校區,並將校地無償撥用給嘉義縣政府,校區建物則由縣府編列預算購買,承租的田徑場、游泳池也一併歸還。 嘉義縣現有大專院校6所,分別為國立中正大學、國立嘉義大學民雄校區、南華大學、長庚科技大學嘉義校區、吳鳳科技大學、崇仁醫護管理專科學校大林校區共6校,公私立高級中學9所,分別有國立東石高級中學、國立新港藝術高級中學、國立嘉科實驗高級中等學校、嘉義縣立竹崎高級中學、嘉義縣立永慶高級中學、嘉義縣私立協同高級中學、嘉義縣私立同濟高級中學等7所普通型高級中學,以及國立民雄高級農工職業學校、嘉義縣私立萬能高級工商職業學校等2所技術型高級中學等。其他公立教育機構計有21所國民中學、122所國民小學、2所國民中小學。 醫療 嘉義縣醫療資源較為缺乏,嘉義區域醫療網可分為嘉東、嘉北、嘉西、嘉義等四個次醫療區,,目前有地區級醫院4家,包括1家部立醫院。1959年7月,「嘉義榮民醫院」於竹崎鄉灣橋村設立灣橋分院,並於1966年獨立為「灣橋榮民醫院」(現名臺中榮民總醫院灣橋分院)。1985年4月7日,「臺灣省立朴子醫院」(現名衛生福利部朴子醫院)正式啟用。1995年,華濟醫院成為嘉義縣第一家區域醫院,然因經營不善,於2008年4月歇業。2000年,慈濟醫療體系於大林鎮落成大林慈濟醫院啟業。2002年1月,長庚醫療醫系落成嘉義長庚紀念醫院 。 交通 鐵路運輸 嘉義縣的鐵路運輸路線主要為臺灣鐵路管理局縱貫線,境內設有三等站大林車站、民雄車站、簡易站水上車站及甲種簡易站南靖車站等4座鐵路車站,並於「嘉義鐵路高架化」中計畫興建北回車站一座。在2023年1月起始的嘉義捷運可行性研究報告中,預計於本縣設置藍線及綠線兩條路線。 在輕便鐵道方面,計有臺灣糖業鐵路及阿里山森林鐵路。前者昔日遍布嘉義縣平地各鄉鎮,現僅存蔗埕線觀光列車。後者由林務局管轄,2016年已全面移交臺鐵經營),分為主線阿里山線(鐵路起點位於嘉義市嘉義車站,終點至阿里山鄉阿里山車站)及支線祝山線、眠月線、神木線、水山線等路線, 是日治時期為了將阿里山林場產出之林木向外輸送而建設;林場砍伐業務在1963年結束後,成為客運與觀光的主要功能。 位於縣治太保市「高鐵嘉義車站特定區」的高鐵嘉義站是台灣高速鐵路的鐵路車站,東北距離嘉義市區約12公里,西南距離朴子約6公里。另與該站緊鄰的嘉義公車捷運高鐵嘉義站,已於2007年1月通車,搭乘嘉義公車捷運,從高鐵嘉義車站至嘉義市中心的臺鐵嘉義車站車程為20分鐘。 嘉義市區鐵路高架化延伸計畫,通稱「嘉義都會區鐵路高架化計畫」,是將高架化起點向北延伸至民雄車站,路線增加5公里,終點向南延伸至南靖車站,路線增加6.3公里,計畫總長度增加為24.76公里,為全國僅次於高鐵高架橋第二長的高架鐵路。大林鎮亦爭取鐵路高架化延伸至大林車站。 公路運輸 通過嘉義縣境內國道高速公路有中山高速公路及福爾摩沙高速公路,中山高速公路在嘉義縣內設有4個一般交流道(大林交流道、民雄交流道、嘉義交流道、水上交流道)及1個系統交流道(嘉義系統交流道),其中嘉義交流道位於太保市與嘉義市交界處,是唯一地處縣市交界的交流道,福爾摩沙高速公路在嘉義縣內設有3個一般交流道(梅山交流道、竹崎交流道、中埔交流道)及1個系統交流道(水上系統交流道)。嘉義縣境內的快速公路有台61線(西濱快速公路)及台82線(東西向快速公路東石嘉義線)。 縣內有省道6條,南北縱貫省道為省道台1線、省道台3線、省道台17線(西濱公路)、省道台19線(中央公路)。省道台18線為東西向之重要幹道,其中從嘉義高鐵站至嘉義市區段稱為「高鐵大道」,從嘉義市區往阿里山的主要通道俗稱「阿里山公路」。省道台37線為高鐵聯外公路嘉義段,途中經過高鐵嘉義站。 嘉義縣現有縣道13條、支線5條及聯絡臺南市市道2條。跨縣市縣道有縣道145號、縣道149號、縣道157號、縣道159號、縣道163號、縣道164號、縣道165號。全線在縣內的縣道有縣道161號、縣道162號、縣道166號、縣道167號、縣道168號、縣道169號、縣道170號。跨縣市的縣道支線為縣道145甲線、縣道149甲線、縣道159甲線,全線在縣內的縣道支線有縣道162甲線、縣道162乙線。市道分別為市道165號及市道172號。 除了上述公路,嘉義縣還有鄉道公路系統存在,遍佈全縣。 大眾運輸系統 嘉義縣境內的公車運輸有嘉義公車捷運、嘉義縣市區公車(含縣公車及阿里山客運共計9條路線)及嘉義客運、嘉義縣公車、國光客運、統聯客運、阿羅哈客運、日統客運、大台南公車(含新營客運、興南客運及漢程客運共計12條路線)、臺西客運、員林客運、臺中客運等,提供交通運輸。另嘉義市公車忠孝新民幹線(紅線)支線駛入民雄工業區,為嘉義市公車首次駛入嘉義縣,可為縣民提供便捷的公共運輸服務,後續紅線及樂活1路亦分別駛入中埔鄉及水上鄉境內。 嘉義公車捷運是全臺灣第一條公車捷運系統,於2008年1月31日開始啟用,除了有嘉義縣治銜接線、嘉義市區銜接線(合為7211路線公車),另有主線(7212路線公車)行駛於臺灣高鐵嘉義站和臺鐵嘉義車站之間,具有公車專用道、停站數少、站間距離長、公車動態顯示系統及專屬候車亭、公車優先號誌系統、低底盤公車等特色,與一般公車系統不盡相同,故有嘉義公車捷運之稱。搭乘嘉義BRT前往高鐵嘉義站免費,在高鐵站上車需憑高鐵票根可免費搭往其他站。 海運 嘉義縣的港口有布袋港及東石漁港等兩大港口。 東石漁港在明清時期是西部重要漁船進出港。近年來,因泥沙淤積,已逐漸轉型為觀光漁港型態。此漁港位於東石村東石舊漁港下游1.5公里朴子溪出海口北側,於1986年配合東石海埔地綜合開發計畫所興建,以漁獲豐富著名,供應全臺各式各樣的新鮮海產,為臺灣西部重要的漁獲進出港,目前已逐漸轉型為觀光漁港,在新漁港區設有漁人碼頭、臨海觀景休憩區、木棧道等觀光休憩設施,可搭乘扁舟出海到「外傘頂洲」上遊覽,欣賞海潮變化、養蚵生態、注視塭港燈塔構造,到沙洲捉螃蟹、摸文蛤等,冬天可欣賞到大批過冬候鳥景致。東石漁人碼頭以「風」、「陽光」、「魚」、「船」、「海洋」以及「燈塔」等元素規劃,呈現出多重海洋風貌,重塑漁人碼頭的意象及荷蘭風味的入口意象,主體設施包含海洋文化館、特產館、商店街、觀海亭、浮橋市場、海邊漫步平台等,並結合原有的漁港功能,提供多元化的服務。 布袋漁港漁獲資源豐盛,縣政府在90年代初對布袋港進行整建工程,使原本的漁港一躍成為具國際化的商港,港區針對觀光及交通兩個部分興建,遊客不僅可以在觀光漁市品嚐新鮮的海味,也能從這裡搭船前往澎湖,或搭乘觀光漁筏出海欣賞美麗的溼地生態,使漁港,具有漁港、商港、遊艇港等多功能。 空運 嘉義航空站,俗稱「嘉義水上機場」,簡稱水上機場,為嘉義縣境內唯一的一座軍民合用機場。民用部分於1976年5月19日開始營運,使用嘉義空軍基地跑道、滑行道及停機坪營運,管轄單位為中華民國交通部民用航空局,國內航線以飛馬公及金門航線為主,由立榮航空經營,每天有固定航班往返澎湖馬公機場及金門尚義機場。2013年5月25日、29日,中華航空包機直飛日本靜岡機場。2014年4月30日,春秋航空包機直飛上海浦東國際機場。軍用部分稱為「中華民國空軍嘉義基地」。空軍基地位於水上鄉、太保市與嘉義市交界,航空站出口位於水上鄉,距離嘉義市區約八公里,距離中山高速公路水上交流道則約有三公里。 休閒旅遊
計畫施作中 計畫施作中 縣道 (起點~) (起點~西螺大橋) (起點~貓羅溪橋) (起點~) (起點~) 鄉道 公共腳踏車租賃系統 彰化縣公共自行車租賃系統,於2014年5月22日正式啟用,採甲地租、乙地還。由捷安特經營,目前68個租賃站點供租用。 彰化縣公共自行車租賃系統,於2021年7月日起,採甲地租、乙地還。由運點科技經營,目前共76個租賃站點供租用。 旅遊 觀光景點 八卦山風景區 永樂形象商圈(彰化永樂街) 田尾公路花園 溪湖糖廠 百果山 溪州公園,(原彰化花博) 八堡圳公園 二林綠色隧道(縣道143線十三戶路段) 王功 福寶濕地 台大蘭園 三春老樹 八卦窯 魚苗寮 虎山巖 彰化元清觀 彰化開化寺 彰化南瑤宮 田中森林公園 長青登山步道 長青自行車道 二水觀光自行車園道 北斗河濱公園 北斗奠安宮 肉粽角 大肚溪口濕地 縣道139號自行車道 埔鹽鄉青春活力自行車道 清水岩溫泉 活動舉辦 「花在彰化」於每年春節至元宵間在溪州公園舉辦 「2012台灣燈會在彰化」於鹿港鎮,主燈目前展示於員林市龍燈公園 鹿港慶端陽-龍舟賽 王功漁火節 芳苑海牛節 二水跑水節 田中馬拉松 社頭襪子節 名產、特產 彰化市:爌肉飯、肉圓、涼圓、貓鼠麵、菜麵(素食麵)、蛤仔麵、肉包、桂圓蛋糕、不二坊蛋黃酥、大元麻糬、糯米炸 和美鎮:和美碗粿、和美素食、北勢頭肉圓、噴水貢丸 鹿港鎮:傳統喜餅、糕餅、海綿蛋糕、杏仁酥、芋沙餅、新鮮海產、麵線糊、肉包 伸港鄉:洋蔥、蒜頭、蚵仔 線西鄉:皮蛋 福興鄉:牛奶 埔鹽鄉:菜乾、糯米 秀水鄉:豌豆 溪湖鎮:羊肉爐、巨峰葡萄、韭菜、草莓、葡萄、枝仔冰 花壇鄉:竹筍、茉莉花、西施柚、楊桃、稻米 大村鄉:葡萄、大餅 員林市:蜜餞、雞腳凍、九重稞、米糕、牛肉麵、肉圓、拉仔麵、圓仔冰、米苔目、蘋婆、椪柑 永靖鄉:果苗、盆栽、花卉 埔心鄉:金蜜芒果 二林鎮:蕎麥、薏仁、金香葡萄、葡萄酒、火龍果、赤牛麵 芳苑鄉:花生、蚵仔煎等海產 王功:蚵仔、炸粿物、鹼粽冰 社頭鄉:番石榴、荔枝、龍眼、鳳梨、白柚、蘿蔔糕、米糕 田中鎮:香油、麻油 田尾鄉:花卉 芬園鄉:米粉、荔枝、鳳梨 二水鄉:白柚、火燒麵、濁水溪螺溪石硯 北斗鎮:肉圓、豬肉乾、花生糖、北斗馨油、洪瑞珍三明治本舖、芫荽 溪州鄉:羊肉、芭樂、黑米 大城鄉:蕎麥麵、羊肉爐 竹塘鄉:南瓜米粉 埤頭鄉:稻米 小吃 肉圓:縣內有彰化肉圓、北斗肉圓、大竹肉圓等,遠近馳名。 肉包:彰化市、鹿港鎮皆有不少知名商家。 蚵仔煎、蚵仔嗲:以王功漁港及鹿港老街上商家的最受歡迎。 爌肉飯:彰化市知名商家甚多。 燒酒螺:以王功漁港、鹿港老街上及八卦山大佛區都有。 貓鼠麵 拉仔麵:員林特有小吃。 糯米炸:彰化市知名小吃。 蛤仔麵:彰化市特有小吃。 商業活動 百貨公司 中友百貨彰化店(規劃中) 量販店 家樂福彰化店 大潤發員林店 超級市場 全聯福利中心 楓康超市 喜美超市 省錢超市 大盤大超市 國際交流 日本長野縣 日本北海道旭川市 法國新亞奎丹大區洛特-加龍省 未來重大建設 彰化市鐵路高架化計畫 彰化市東區擴大都市計畫 彰化市西區交流道特定區計畫 台中捷運綠線延伸彰化 彰北捷運計畫 彰化市大埔截水溝堤岸道路拓寬 二林鎮精密機械園區
清治時期 1684年清國派兵攻佔臺灣,將臺灣西部纳入清朝版圖,在今臺南市設立臺灣府,下設臺灣縣、鳳山縣、諸羅縣三縣隸屬清朝福建省。 1723年(雍正元年)間因來臺移民開墾人數漸多,清廷內部大臣開始建議在臺增設縣治管理,丁紹儀《東瀛識略》卷一、建置 疆域.建置,第3頁:「彰化縣本諸羅縣地。雍正元年,以土番相繼歸化,民居益繁,析縣屬虎尾溪北半線地方置縣,名彰化」。後來決議在諸羅縣境內另設新縣,以虎尾溪以北(此處虎尾溪指現今舊虎尾溪)、大甲溪以南,以「建學立師,以彰雅化」之意,取縣名為彰化,並以半線城(今彰化市)作為縣治所在地。於是開啟了彰化縣治之史。後福建巡撫王紹蘭於彰化縣碑記寫下:「實獲眾心、保域、保民,彰聖天子丕昌海隅之化歟」,附合「彰化」之名。 1731年(雍正九年)因彰化縣城以北太過廣闊,人民洽公不便,故將原屬彰化縣大甲溪以北之地,悉歸淡水廳管理;此後約一百五十年,彰化縣治理範圍為大甲溪以南、虎尾溪以北。 1875年(光緒元年),臺灣人口日增,漢人開墾佔領之地日大;於是將臺灣北部增設臺北府,而仍屬臺灣府的彰化縣,則將八卦山脈以東之山區分設“水沙連廳”(不久,改稱“埔里社廳”)。 1885年(光緒十一年)臺灣建省,再將彰化縣靠海之鹿港增設鹿港廳治理。兩年後,1887年(光緒十三年),臺灣省繼而增設一府及一直隸州,將鹿港廳併入彰化縣,而將大肚溪以北的範圍,設臺灣縣(約今臺中市範圍),此時彰化縣範圍北界大肚溪、南臨虎尾溪,東靠八卦山,西方臨海。 日治時期 1895年大清於甲午戰爭失利,與日本簽訂馬關條約割臺灣歸日本所有,並重劃行政區,將臺灣簡單分置為台北、台灣、台南三縣與澎湖廳,彰化當時由台灣縣管轄。1901年再度重整行政區域,設立彰化廳,1909年與台中廳合併,彰化地區分屬五個支廳(彰化、鹿港、員林、北斗、二林)。1920年日本政府在台開始實施州、郡、街、庄制,將全台區分為5州3廳,彰化全境改隸臺中州,底下分設1州轄市(彰化市)3郡(彰化郡、員林郡、北斗郡)。爾後,日本政府在台行政區就為此為基準,無再變更。 二次戰後時期 1945年日本投降,同年9月1日國民政府成立臺灣省行政長官公署,並重新畫定臺灣行政區以8縣(臺北縣、新竹縣、臺中縣、臺南縣、高雄縣、花蓮縣、臺東縣、澎湖縣)、9省轄市(基隆市、臺北市、新竹市、臺中市、彰化市、嘉義市、臺南市、高雄市、屏東市)。1947年行政院會議同意廢除臺灣省行政官署,另組臺灣省政府,今彰化縣當時分屬彰化市、臺中縣北斗區、臺中縣彰化區、臺中縣員林區,臺中縣政府遷至員林鎮。1950年臺灣省政府決議將行政區再次重整,將彰化區、員林區、北斗區與省轄彰化市合併為彰化縣,並廢止區署,彰化市降格為縣轄市並為彰化縣治迄今。 地理 地形 彰化縣位於臺灣中西部,北鄰-{臺中}-都會區,南隔濁水溪和雲林縣相望,縣治彰化市倚八卦山為屏障,彰化縣南北縱長40公里,東西最大寬度約為40公里,海岸線長度為60公里,全縣總面積為1074.3960平方公里,為臺灣本島縣級面積最小的縣份,全縣的形狀頗類似一等腰三角形。 彰化縣內地形可粗分為2大類,為平原跟臺地2大地形,前者為彰化平原,為臺灣西部重要平原,係屬北部烏溪及南部濁水溪聯合沖積而成,佔全縣面積為87.69%,另一地形主體—八卦臺地,則在彰化縣縣境東部,在地形上北部面積較大且坡度較緩,越往南部面積縮小,地形坡度增大。 台灣之最 彰化有幾項紀錄為台灣之最: 是臺灣本島面積最小的縣。 在桃園縣於民國103年(2014年)12月升格為直轄市以後,彰化縣成為全國人口最多、人口密度最高的縣,也是全國唯一一個人口超過一百萬人、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超過一千人的縣。 是臺灣本島唯一任一鄉鎮面積均未超過100平方公里的縣,全縣面積最大的行政區是二林鎮,該鎮面積約92平方公里。 是臺灣本島平均海拔最低的縣。 在員林鎮於民國104年(2015年)8月8日改制為縣轄市以後,全縣尚有六個鎮(和美、鹿港、溪湖、二林、田中、北斗),為全國下轄鎮數最多的縣。 是全國每鄉鎮平均人口最多的縣,四捨五入約47,900人。 經濟 水文 除縣界河—大肚溪、濁水溪為主,以及流經縣內大半區域的八堡圳。 區劃人口 民國三十九年(1950年)調整行政區域,原省轄彰化市彰北、彰西、彰南、大竹4區,與臺中縣彰化區的2鎮5鄉、員林區的3鎮6鄉及北斗區的2鎮6鄉等24個鄉鎮合併獨立為彰化縣,並自線西鄉分出伸港鄉,共轄有4區25個鄉鎮。民國四十年(1951年)將彰北、彰西、彰南、大竹四區裁撤組成縣轄彰化市,並為彰化縣縣治。民國一百零四年(2015年)員林鎮升格為縣轄市,全縣轄有2市(彰化市、員林市)、6鎮(和美鎮、鹿港鎮、溪湖鎮、二林鎮、田中鎮、北斗鎮)、18鄉(花壇鄉、芬園鄉、大村鄉、永靖鄉、伸港鄉、線西鄉、福興鄉、秀水鄉、埔心鄉、埔鹽鄉、大城鄉、芳苑鄉、竹塘鄉、社頭鄉、二水鄉、田尾鄉、埤頭鄉、溪州鄉),共有26個鄉鎮市,總面積為1074平方公里,人口約124萬人。 地域分區 彰化縣依地理距離形勢,所形塑的生活依存關聯度,可分為「北彰化」、「南彰化」兩大地域,並細分出八個地方生活圈,每個生活圈均為獨立的縣議員選區: 人口 彰化縣人口有124萬人,是全國人口第一大縣,也是臺灣唯一人口多於百萬人的縣。縣內人口大多分布在縣治北彰化的彰化市與南彰化中心城市員林市,兩市人口也明顯多於縣內其他鄉鎮,而彰化市人口也近於員林市人口的兩倍。 人口遞減排列: 總人口20萬以上:彰化市 總人口10萬以上:員林市 總人口5至10萬:和美鎮、鹿港鎮、溪湖鎮。 總人口3至5萬:二林鎮、福興鄉、花壇鄉、社頭鄉、大村鄉、田中鎮、伸港鄉、秀水鄉、永靖鄉、埔心鄉、北斗鎮、芳苑鄉、埔鹽鄉。 總人口3萬以下:埤頭鄉、溪州鄉、田尾鄉、芬園鄉、線西鄉、大城鄉、竹塘鄉、二水鄉。 人口密度遞減排列: 人口密度高於2,000人/km²:彰化市、員林市、和美鎮、鹿港鎮。 人口密度1,000至2,000人/km²:北斗鎮、伸港鄉、永靖鄉、溪湖鎮、埔心鄉、秀水鄉、花壇鄉、大村鄉、田中鎮、社頭鄉、田尾鄉。 人口密度500至1,000人/km²:福興鄉、線西鄉、埔鹽鄉、埤頭鄉、芬園鄉、二林鎮。 人口密度低於500人/km²:二水鄉、溪州鄉、芳苑鄉、竹塘鄉、大城鄉。 族群分佈 1926年的普查統計中,342,800人籍貫為福建、28,200 人為廣東。(以移民時清朝及明朝的區域劃分福建省及廣東省。) 明、清渡海至彰化開發的人群,主要來自中國大陸閩、粵兩省,以福建省泉州府和漳州府為主,泉州府籍移民為彰化最早漢族移民群體,廣泛分佈在彰化平原的街-{庄}-,其中鹿港地區有接近99%的泉州移民,當中三邑移民就佔了85%;漳州府籍移民所分佈的地點大多較接近內陸地區,以大村、社頭、二水和田中這四鄉鎮較為集中;漳泉以外的移民構成福建族群之少數,有福州、汀州和興化移民。廣東移民內部以潮州府籍居多,並集中分佈於南彰化的埔心、員林和永靖。 政治 縣政組織 彰化縣政府是彰化縣的最高行政機關,在中華民國政府架構中屬於縣政府位階,同時負責執行中央機關委辦事項,彰化縣的自治監督機關為行政院各部會(主要為內政部)。縣長由全體縣民直接選舉產生,任期為四年,連選可連任一次。彰化縣政府並置縣政會議,為縣政最高決策機構,在縣長及副縣長之下,設有18個內部單位、6個所屬一級機關、38個所屬二級機關、215所各級學校、所幼兒園。 彰化縣縣長是彰化縣政府之行政首長,負責綜理縣政,並指揮、監督所屬職員及機構,現任縣長為中國國民黨籍的王惠美。 彰化縣議會是彰化縣的地方民意機關,代表彰化縣全體縣民立法和監察縣政府之施政。縣議員由公民直選選出,任期為四年,可連選連任。共有54位縣議員,第一選區13席縣議員、第二選區7席縣議員、第三選區6席縣議員、第四選區8席縣議員、第五選區5席縣議員、第六選區4席縣議員、第七選區5席縣議員、第八選區5席縣議員、第九選區1席縣議員,議長、副議長由54位縣議員互選產生。 司法暨檢察機關 臺灣彰化地方法院是彰化縣的司法機關,屬於普通法院,當地居民之民、刑訴訟和審理由該機關辦理,其上訴法院為臺灣高等法院臺中分院。臺灣彰化地方檢察署是彰化縣的檢察機關,為當地檢察官執行檢察事務之執行機關。 選民結構 彰化縣位於臺灣中西部,乃全國人口最多、面積最小的縣份。在國內發展史上,該縣曾因為鹿港而繁榮一時,在隨著日本殖民政府積極開發相鄰的臺中市之前,一直是臺灣中部的政經中心,然而隨著臺中的興起,彰化的政經地位日益下滑,人口也開始外流。彰化縣也具有歷年總統大選重要指標的地位,當地的選舉結果除了反映全國選情,各陣營於彰化縣得票率亦最接近全國平均。 彰化縣立法委員共分為四個選舉區,彰化縣第一選舉區(伸港鄉、線西鄉、和美鎮、鹿港鎮、福興鄉、秀水鄉),彰化縣第二選舉區(彰化市、花壇鄉、芬園鄉),彰化縣第三選舉區(芳苑鄉、二林鎮、埔鹽鄉、溪湖鎮、埔心鄉、大城鄉、竹塘鄉、埤頭鄉、北斗鎮、溪州鄉),彰化縣第四選舉區(大村鄉、員林市、永靖鄉、社頭鄉、田尾鄉、田中鎮、二水鄉),經2020年彰化縣立法委員選舉後,彰化縣第10屆立法委員彰化縣第一選舉區由民主進步黨籍的陳秀寶當選,彰化縣第二選舉區亦由同黨籍的黃秀芳當選,彰化縣第三選舉區由中國國民黨籍的謝衣鳳當選,彰化縣第四選舉區由民主進步黨籍的陳素月當選。 文化 古蹟及歷史建築 彰化縣自清治雍正元年(1723年)設縣,至今已280餘年,有「古蹟城市」的美名,縣內擁有豐富的文化資產,分別有國定古蹟6處,縣定古蹟42處、歷史建築67處及文化景觀1處,共計104處。 彰化扇形車庫 彰化孔廟 彰化元清觀 彰化聖王廟 彰化南瑤宮 彰化關帝廟 彰化慶安宮 彰化武德殿 彰化鐵路醫院 員林興賢書院 馬興陳宅(益源大厝) 和美道東書院 芬園寶藏寺 鹿港龍山寺 鹿港天后宮 鹿港興安宮 鹿港金門館 玉珍齋 二林仁和宮 博物館 位於彰化縣境內,被中華民國博物館學會列入2004年9版《台灣博物館名錄》的博物館有: 彰化市 台灣鐵路管理局彰化站鐵道文物展示室 紅葉鄉土童玩館 彰化縣文化局南北管音樂戲曲館 彰化縣文化局文物陳列室 彰化縣地政文物館 彰化基督教醫院院史文物館 1895八卦山抗日保台史蹟館 彰化市區內藝文展館園區與活化修復後開放之古蹟 彰化縣立美術館 彰化市公會堂( 現改名為彰化藝術館 ) 古月民俗館 原彰化第二幼稚園(民國時期改稱「大成幼稚園」) 彰化市武德殿 彰化南瑤宮媽祖文物館 節孝祠 彰化文學館 彰化縣立圖書館 國立彰化生活美學館 台語文創意園區 灰面鵟鷹主題館 鹿港鎮 白蘭氏健康博物館 鹿港民俗文物館 鹿港天后宮媽祖文物館 彰化區漁會漁業文化館 秀傳醫學博物館(彰濱秀傳健康園區人體博物館) 台灣玻璃館 緞帶王織帶園區 和美鎮 和美鎮立圖書館民俗文物館 二水鄉 董坐石硯藝術館 二水螺溪石藝館 埤頭鄉 台灣穀堡稻米博物館 文學 文學史及相關論述 文學史及其相關論述方面,目前已有施懿琳、楊翠合著的《彰化縣文學發展史》出版、賴萬發總編輯的《文化的源頭活水─談民間文學的重要》。彰化地區的地方傳說、民間文學、俗語、文學獎以及古典文學等議題,已有一些中文、台文系所的師生研究,博碩士論文有:陳嘉雀〈彰化縣地方傳說研究〉、趙雅玲〈大肚地區民間文學之研究〉、曹榮科〈民間故事采錄研究─以彰化縣為探討中心〉、林賜煙〈彰化市俗語研究〉、張宏誠〈台灣解嚴後縣市文學獎研究(1987~2010)〉、劉麗卿〈清代台灣八景與八景詩〉等;期刊論文則有:施懿琳〈近十年彰化地區古典文學新增史料與研究結果〉一文。 民間文學 彰化縣文化局陸續出版「彰化縣民間文學集」系列書籍,收錄境內各鄉鎮縣市的歌謠、故事、謎語、諺語等文學作品。除了民間文學的採輯、整理、出版,文化局也曾發起「大家寫村史」活動,集結民眾的作品出版成書。 基金會、文學團體 推廣及贊助文學活動的基金會,目前有「彰化縣文化基金會」、「賴和文教基金會」、「財團法人彰化縣賴許柔文教基金會」。;地方性的文學社團有「彰化縣國學研究會」、「彰化縣香草吟社」、「彰化縣詩學研究協會」。 文學活動 彰化縣文化局每年舉辦「磺溪文學獎」徵文活動,以及得獎作品的集結出版。除此之外,文化局持續出版「彰化文獻」雜誌及「磺溪文學:彰化縣作家作品集」等活動,也舉辦了「文化講座」、「大家來寫村史」等活動。2002年,文化局舉辦「洪醒夫作品學術研討會」,並在事後將學者論文集結出版。 縣籍作家 在彰化縣出生的作家、文學評論者:光泰(本名:宋光泰)、扶疏(本名:黃素芬)、李瑛棣、周定山(本名:周火樹)、洪荒(本名:沈珮君)、曹開、陳亞南、陳美倫、陳景容、陶禮君、曾維瑜、游禮毅(本名:游禮益)、鄭仰貴、嶺月(本名:丁淑卿) 、潘榮禮、林亨泰、吳晟、康原、洪醒夫。 曾被縣文化局出版過作品的日治時期活躍的作家:吳慶堂、翁鬧、楊守愚、王白淵、周定山、林荊南 戰後活躍的作家:曹開、張良澤、施翠峰、陳恆嘉、施善繼、渡也、康原、喬洪、高鳳池、劉靜娟、張秀民、潘榮禮、陳瑞壁、陳銘堯、陳潔民、陳明克、陳胤、陳文和、陳幼馨、陳謙、劉錦得、黃文、尤增輝、紀小樣、林金郎、林麗雲、楊焜顯、張育銓、洪長源、陳室如、洪麗玉、張洪禹、曹如娟、王宗仁、巫仁和、施坤鑑、瞿毅、劉榮進、韓甲麗、謝崇耀、劉正盛、林佳慧、張聰敏、江寶珠、扶疏、楊錦郁、賴文誠等人。 戲曲活動 南北管音樂戲曲館 傳統音樂戲曲傳習計畫:由縣文化局每年開設研習班,聘請藝師傳授北管樂、南管樂、七子戲、九甲戲、亂彈戲、崑曲等傳統音樂與戲曲,供一般民眾報名參加。 彰化國際傳統戲曲節 體育 福爾摩沙台新夢想家-P. LEAGUE+創始球隊 台灣米倉田中馬拉松-臺灣四大馬拉松之一 戀戀二水 跑水馬拉松 電競隊伍HL帥氣獅-為TeSL甲組電競聯賽的其中一支隊伍 彰化藝術高中棒球隊,國中部棒球隊 醫療 財團法人彰化基督教醫院 南郭本院區 中華路院區 員林分院 鹿港分院 路加分院 鹿東分院 二林分院 田中分院(興建中位於彰化高鐵特區) 社團法人秀傳紀念醫院 彰化本院 彰濱分院(鹿港彰濱工業區) 北斗卓醫院 員生醫院醫療體系 漢銘醫院 衛生福利部彰化醫院 彰化明德醫院 教育
本縣属于副热带季风气候。全年平均溫度為攝氏22.8度,最冷月為1月、最熱月則是7月,年平均雨量為1,675.6公釐。 於1、2、3月時由於強烈大陸冷氣團的來襲所形成的數波寒流影響,因而潛在著寒害的風險,常有數天的低溫比全台平地月均溫最低的新北市淡水區還要低1至3度不等。 註:歷史氣溫紀錄包含舊測站之觀測數據,舊測站位於新竹市北區(1938-1991.7),目前新測站位於新竹縣竹北市(1991.7- )。 區劃人口 1950年(民國39年)調整行政區域,原省轄新竹市7區改為4區1鎮2鄉,與原新竹縣所屬新竹區的2鎮3鄉、竹東區的4鄉、新峰區的尖石鄉、五峰鄉等4區14個鄉鎮合併獨立為新竹縣,轄4區、3鎮、11鄉。1951年(民國40年)將東、西、南、北四區撤銷,合併組成縣轄新竹市,縣治設於原新竹市。1956年(民國45年)紅毛鄉改名新豐鄉。1982年(民國71年)七月一日新竹市與香山鄉合併升格為省轄市,縣市再度分治,並同時將縣治遷建竹北鄉,轄3鎮、10鄉。1988年(民國77年)竹北鄉升格為縣轄市,目前全縣共轄有1市(竹北市)、3鎮(竹東鎮、新埔鎮、關西鎮)、9鄉(湖口鄉、新豐鄉、峨眉鄉、寶山鄉、北埔鄉、芎林鄉、橫山鄉,尖石鄉、五峰鄉為山地鄉),共有13個鄉鎮市。 地域分區 新竹縣依地理距離形勢,可以頭前溪分為溪北及溪南兩大地域: 族群分佈 1926年的普查統計中,新竹縣市58,000人籍貫為福建、126,900 人為廣東。(以移民時清朝及明朝的區域劃分福建省及廣東省。) 縣民組成以祖籍通行海陸腔客家話的廣東省汕尾市轄下陸河縣全縣、海豐縣及陸豐市兩縣之北部鄉鎮,河源市紫金縣東南部鄉鎮,梅州市五華縣南部鄉鎮,揭陽市揭西縣上砂鎮及五雲鎮、普寧市西半部鄉鎮、惠來縣西北部鄉鎮等客家人後裔為主。 四縣和潮州籍客家人次之;舊泉州府福佬人後裔、漳州府福佬人後裔、潮州府潮州福佬人後裔、海陸豐福佬人後裔、外省人及原住民為少數,近30年來由於新竹科學園區的發展,也吸引許多外來人口移居。 政治 縣政組織 新竹縣政府是新竹縣的最高行政機關,在中華民國政府架構中為縣自治的行政機關,同時負責執行中央機關委辦事項,新竹縣的自治監督機關為行政院各部會(主要為內政部)。縣長由全體縣民直接選舉產生,任期為四年,連選可連任一次。新竹縣政府並置縣政會議,為縣政最高決策機構,在縣長及副縣長之下,設有15個內部單位、6個所屬一級機關、33個所屬二級機關、139所各級學校。 新竹縣縣長是新竹縣政府之行政首長,負責綜理縣政,並指揮、監督所屬職員及機構,現任縣長為中國國民黨籍的楊文科。 新竹縣議會是新竹縣的最高民意機關,代表新竹縣全體縣民立法和監察縣政府之施政。縣議員由公民直選選出,任期為四年,可連選連任。新竹縣議會共有37位縣議員,分別為第一選區12席縣議員、第二選區5席縣議員、第三選區3席縣議員、第四選區2席縣議員、第五選區2席縣議員、第六選區1席縣議員、第七選區1席縣議員、第八選區6席縣議員、第九選區1席縣議員、第十選區1席縣議員、第十一選區1席縣議員、第十二選區1席縣議員、第十三選區1席縣議員,議長、副議長由37位縣議員互選產生。 此外,臺灣新竹地方法院是新竹地區的司法機關,屬於普通法院,臺灣新竹地方檢察署是新竹地區的檢察機關,當地居民之民、刑訴訟和審理由該機關辦理。 宗親與派系 新竹縣在新竹市被降格為縣轄市期間,客家人多於閩南人,但差距不大,形成縣長由客家人擔任,議會議長由閩南人掌握的傳統。在閩南人佔多數的新竹市恢復為省轄市後,新竹縣的客家人比率高達85%左右,宗親勢力抬頭,派系反而退居其次,地方上政黨力量與個人魅力更形薄弱。 立法委員選舉 新竹縣立法委員共分為二個選舉區,分別為新竹縣第一選舉區(新豐鄉、湖口鄉、新埔鎮、芎林鄉、關西鎮、尖石鄉、竹北市尚義里等12里)與新竹縣第二選舉區(竹東鎮、寶山鄉、北埔鄉、峨眉鄉、橫山鄉、五峰鄉、竹北市泰和里等19里),經2020年新竹縣立法委員選舉後,新竹縣第10屆立法委員新竹縣第一選舉區由中國國民黨籍的林為洲當選,新竹縣第二選舉區亦由同黨籍的林思銘當選。 經濟產業 新竹縣農業產品有甜柿、水蜜桃、海梨柑、桶柑、東方美人茶、高接梨、柿餅。 新竹科學工業園區主園區座落新竹市東區,總面積約632公頃,從業人員超過10萬人,是臺灣第一個科學園區,進駐廠商分屬半導體、電腦、通訊、光電、精密機械、生物技術等產業。新竹科學園區是全球半導體製造業最密集的地方之一。 新竹工業區,全稱新竹工業園區,舊稱湖口工業區,位於本縣湖口鄉,總面積517公頃,屬於綜合性工業區為臺灣新竹縣大型工業區,隸屬經濟部工業局管理,;於1977年開發完成第一期,西臨明新科技大學,南鄰竹北台元科技園區。工業區內目前計有614家工廠,從業員工數約64,000人,年產值約新臺幣5,908億元。新進駐廠商大都屬高科技產業,如:電子、機械設備與金屬製品……等,其中又以電子零組件製造業佔多數,已逐漸從傳統行業中轉向高科技工業邁進。 文化 語言 新竹縣通行現代標準漢語,其他漢語族語言主要通行海陸腔客家話,竹北市西半部及新豐鄉西北沿海三村地區部分使用偏泉腔臺灣話較多,關西鎮及峨眉鄉之部分地區則使用四縣腔客家話,境內亦有少數人口使用饒平腔客家話。 南島語系語言通行於縣內兩個山地鄉,五峰鄉、尖石鄉使用泰雅語,五峰鄉部分村落使用賽夏語。部分受過臺灣日治時期教育的年長縣民能以日語溝通。 文學 在文學史及其相關論述方面,博碩士論文有薛建蓉(清代台灣本土士紳角色扮演及在地意識研究 - 以新竹市竹塹文人鄭用錫與林占梅為探討對象)、許楓萱〈清代明志書院研究〉新竹市、武麗芳(日據時期竹塹地區詩社研究)新竹市、黃美娥(清代台灣竹塹地區傳統文學研究)新竹市等;期刊論文有黃美娥(北台文學之冠 - 清代竹塹地區的文人及其文學活動)閩南族群活動等。 該縣古典詩文的編採成果,目前已有新竹縣政府編輯《大新吟社詩集》。在賽夏族的神話及習俗的研究成果,目前已有朱鳳生《賽夏族神話及習俗》。 縣文化局舉辦重要、長期的文學活動有「吳濁流文藝獎」徵文活動並出版得獎作品集、持續發行《新竹文獻》、縣史館設置吳濁流與龍瑛宗作家文物展示區。 縣籍作家方面,日治時期重要的兩位作家吳濁流、龍瑛宗,都是在新竹縣出生、成長。戰後,新竹縣出生或是歸入該縣的作家、文學評論者不少,比較著名的有杜潘芳格(新埔)、林柏燕(新埔)、劉還月(新埔)、范文芳(竹東)、彭鏡禧(竹東)、六月(本名:劉菊英,新埔)、徐仁修(芎林)、彭瑞金(北埔)、范陽松(湖口)、張堂錡(湖口)、馮菊枝等人確定出生在新竹縣市的作家、文學評論者有:田新彬、江上(本名:江文雙)、法藍西斯(本名:謝岱玲)、袁瓊瓊、張守禮、張曼娟、野聲(本名:曾繼雄)、黃娟(本名:黃瑞娟)、楊維晨、詩薇(本名:羅秀珍)、趙妍如、趙莒玲、劉賢妹、鄭明娳、鄭明痕、澍文(本名:唐美惠) 。 推廣及贊助文學活動的基金會,目前有「新竹縣文化基金會」;文學社團有「新竹縣客家文化發展協會」。 有形文化資產 至2012年2月4日為止,新竹縣文化局(包括改制前的新竹縣立文化中心)已經調查研究並且出版成果的有形文化資產包括國定古蹟有金廣福公館1項,縣定古蹟有竹北蓮華寺、大山背樂善堂、新埔張氏家廟等23項、歷史建築有大湖口公學校、竹東頭重並禁、示禁二碑、北埔忠恕堂等23項。 文化景觀 新竹縣竹東圳文化地景 新竹縣北埔事件文化地景 芎林鄉紙寮窩文化 頭前溪中上游開墾史的相關史料 無形文化資產 至2012年2月4日為止,新竹縣文化局(包括改制前的新竹縣立文化中心),已經調查研究並且出版成果的無形文化資產有: 傳統藝術 客家傳統山歌 客家三腳採茶戲 客家採茶大戲 風俗及有關文物 賽夏族神話故事及習俗 台灣客家俗諺、傳說、詞彙 義民祭文化 竹東客家聚落歷史人文資產 竹東伯公信仰及民俗節慶 新竹地區客家人的媽祖信仰 褒忠亭義民爺信仰 古物 湖口文人遺世書畫作品 大新吟社詩集 陶社詩集 老大份客詩小集 渡臺悲歌
該縣古典詩文的編採成果,目前已有新竹縣政府編輯《大新吟社詩集》。在賽夏族的神話及習俗的研究成果,目前已有朱鳳生《賽夏族神話及習俗》。 縣文化局舉辦重要、長期的文學活動有「吳濁流文藝獎」徵文活動並出版得獎作品集、持續發行《新竹文獻》、縣史館設置吳濁流與龍瑛宗作家文物展示區。 縣籍作家方面,日治時期重要的兩位作家吳濁流、龍瑛宗,都是在新竹縣出生、成長。戰後,新竹縣出生或是歸入該縣的作家、文學評論者不少,比較著名的有杜潘芳格(新埔)、林柏燕(新埔)、劉還月(新埔)、范文芳(竹東)、彭鏡禧(竹東)、六月(本名:劉菊英,新埔)、徐仁修(芎林)、彭瑞金(北埔)、范陽松(湖口)、張堂錡(湖口)、馮菊枝等人確定出生在新竹縣市的作家、文學評論者有:田新彬、江上(本名:江文雙)、法藍西斯(本名:謝岱玲)、袁瓊瓊、張守禮、張曼娟、野聲(本名:曾繼雄)、黃娟(本名:黃瑞娟)、楊維晨、詩薇(本名:羅秀珍)、趙妍如、趙莒玲、劉賢妹、鄭明娳、鄭明痕、澍文(本名:唐美惠) 。 推廣及贊助文學活動的基金會,目前有「新竹縣文化基金會」;文學社團有「新竹縣客家文化發展協會」。 有形文化資產 至2012年2月4日為止,新竹縣文化局(包括改制前的新竹縣立文化中心)已經調查研究並且出版成果的有形文化資產包括國定古蹟有金廣福公館1項,縣定古蹟有竹北蓮華寺、大山背樂善堂、新埔張氏家廟等23項、歷史建築有大湖口公學校、竹東頭重並禁、示禁二碑、北埔忠恕堂等23項。 文化景觀 新竹縣竹東圳文化地景 新竹縣北埔事件文化地景 芎林鄉紙寮窩文化 頭前溪中上游開墾史的相關史料 無形文化資產 至2012年2月4日為止,新竹縣文化局(包括改制前的新竹縣立文化中心),已經調查研究並且出版成果的無形文化資產有: 傳統藝術 客家傳統山歌 客家三腳採茶戲 客家採茶大戲 風俗及有關文物 賽夏族神話故事及習俗 台灣客家俗諺、傳說、詞彙 義民祭文化 竹東客家聚落歷史人文資產 竹東伯公信仰及民俗節慶 新竹地區客家人的媽祖信仰 褒忠亭義民爺信仰 古物 湖口文人遺世書畫作品 大新吟社詩集 陶社詩集 老大份客詩小集 渡臺悲歌 教育 大專院校 國立臺灣大學竹北校區 國立臺灣科技大學新竹分部 國立陽明交通大學六家校區 中國科技大學新竹校區 中華科技大學新竹校區 敏實科技大學 明新科技大學 高級中學 國民中學 國民小學 體育 新竹街口攻城獅職籃隊(P.LEAGUE+) 交通 高鐵、台鐵
花蓮縣的行政區劃轄有1市(花蓮市)、2鎮(鳳林鎮、玉里鎮)、10鄉(新城鄉、吉安鄉、壽豐鄉、光復鄉、豐濱鄉、瑞穗鄉、富里鄉,秀林鄉、萬榮鄉、卓溪鄉為山地鄉),共有13個鄉鎮市。縣內面積最大的行政區是秀林鄉,面積達1,641平方公里,也是全臺灣面積最大的第三行政區;縣內面積最小的行政區是花蓮市與新城鄉,兩行政區也是全臺灣面積最相近的兩個行政區,皆為29.4095平方公里。另玉里鎮為臺灣面積最大的鎮,約252平方公里。 花蓮縣人口約有32萬人,縣境內有超過一半的人口設籍於花蓮市、吉安鄉、新城鄉等花蓮都會區的行政區,前述三個行政區也是該縣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多於100人的行政區,而全縣人口第二多的行政區(吉安鄉)與第三多的行政區(玉里鎮)人口相差約6萬人,因此花蓮縣人口分布相當不均。另外吉安鄉、鳳林鎮分別是臺灣人口最多的鄉以及人口密度最低的鎮。 因為開發較晚,花蓮保留有豐富的臺灣原住民文化:縣治之內有的阿美族、泰雅族、太魯閣族、布農族、撒奇萊雅族、噶瑪蘭族、賽德克族等7族。花蓮原住民人口以2016年4月統計為平地原住民56,362人;山地原住民35,830人共為92,192人,約佔花蓮縣總人口四分之一,以阿美族分佈最廣。除此之外,花蓮的客家人亦佔總人口三成。閩南人、外省人人口花蓮縣亦有相當比例。 政治 縣府組織 花蓮縣政府是花蓮縣的地方行政機關,為縣自治的行政機關,同時負責執行中央機關委辦事項。花蓮縣的自治監督機關為行政院各部會(主要為內政部)。縣長由全體縣民直接選舉產生,任期為四年,連選可連任一次。花蓮縣政府並置縣政會議,為縣政最高決策機構,在縣長及副縣長之下,設有16個內部單位、6個所屬一級機關、8個所屬二級機關、130所各級學校。 花蓮縣縣長是花蓮縣政府之行政首長,負責綜理縣政,並指揮、監督所屬職員及機構,現任縣長為中國國民黨籍的徐榛蔚。 花蓮縣議會是花蓮縣的民意機關,代表花蓮縣全體縣民立法和監察縣政府之施政。縣議員由公民直選選出,任期為四年,可連選連任。共有33位縣議員,第一選區9席縣議員、第二選區2席縣議員、第三選區9席縣議員、第四選區3席縣議員、第五選區3席縣議員、第六選區2席縣議員、第七選區2席縣議員、第八選區1席縣議員、第九選區1席縣議員、第十選區1席縣議員,議長、副議長由33位縣議員互選產生。 司法暨檢察機關 臺灣花蓮地方法院是花蓮縣的司法機關,屬於普通法院,當地居民之民、刑訴訟和審理由該機關辦理,其上訴法院為臺灣高等法院花蓮分院。臺灣花蓮地方檢察署是花蓮縣的檢察機關,為當地檢察官執行檢察事務之執行機關。 臺灣高等法院花蓮分院為臺灣高等法院的分院之一,主要業務為審理及裁決花蓮、臺東二個地方法院第一審民事、刑事上訴及抗告案件。臺灣高等檢察署花蓮檢察分署為臺灣高等檢察署的分署,辦理花蓮、臺東二縣提起上訴之刑事案件等。 選民結構與政治勢力 花蓮縣位於中華民國東部,乃全國面積最大的縣份,以自然觀光資源著名。由於商業活動並不頻繁,居民多是原住民和軍公教人員,政治表現上也較為保守,藍綠基本盤約為七比三。花蓮縣地方選舉史上除第一屆縣長楊仲鯨為黨外人士外,歷屆公職人員選舉一直由中國國民黨長期執政,直到1992年的立法委員選舉,前民進黨主席黃信介參選花蓮縣區域立委,以近三萬票當選立法委員後,泛綠才突破泛藍在花蓮的一黨優勢之局面。 該縣立法委員選舉按中華民國現行選制,全境同屬一個立法委員選區花蓮縣選舉區,得選出一位立法委員。現任花蓮選區所選出的立法委員,是2020年立法委員選舉選出的傅崐萁。 文化 文學 在文學史及其論述方面,目前還沒有一本「花蓮區域文學」、「花蓮文學史」之類的專書出版,比較相關的書籍有:文訊雜誌社出版的「花東地區文學會議」論文集、《第二屆花蓮文學研討會論文集》、《第三屆花蓮文學研討會》;花蓮地區原住民族的傳說故事、戰後文學發展、地誌書寫、文學獎等議題,已有人研究,博碩士論文有林淑湄〈花蓮地區詩歌研究(1945-1989)〉、黃嘉眉〈花蓮地區撒奇萊雅族傳說故事研究〉梁文祥〈花蓮海神信仰及傳說故事─以大陳人、阿美族人、噶瑪蘭人為例〉、王衍智〈旅人與移民者的花蓮書寫(2001~2010)〉、馬翊航〈虛實對照,城鄉融涉─論花蓮文學中的地方意識與市/街書寫〉、張宏誠〈台灣解嚴後縣市文學獎研究(1987~2010)〉等;期刊論文則有黃憲作〈花蓮地區的傳統文學〉、文訊雜誌社所出版的「花東地區文學會議」論文集、王惠珍〈地誌書寫港市想像—龍瑛宗的花蓮文學〉、王浩威〈地方文學與地方認同:以花蓮文學為例〉等。 在民間文學的編採方面,花蓮縣文化局在2009年出版《花蓮客家民間文學集》、吳淑姿總編輯的《花蓮縣民間文學集》、李進益總編輯的《花蓮縣民間文學集(二)》;原住民族的文學方面,目前有:林道生編著的《台灣原住民族口傳文學選集》、《花蓮原住民音樂(一):布農族篇》、《花蓮原住民音樂(三):泰雅篇》。 推廣及贊助文學活動的基金會有「花蓮縣文化基金會」;縣內可能沒有全台性與地方性文學社團。 花蓮縣文化局舉辦的文學活動有: 舉辦「花蓮文學獎」徵文活動及其得獎作品集的出版 舉行5屆的「花蓮文學研討會」,並且出版研討會論文集。 舉辦書寫花蓮之類的徵文活動,並且出版作品集,目前有:吳淑姿總編輯的《書寫花蓮》與《花蓮故事》、吳進書主編的《愛上花蓮的理由》與《給花蓮的一首詩》。 在花蓮縣出生及後來歸入花蓮縣籍的作家、影劇創作者、文學評論者,有楊牧、李崗、王禎和、李潼、顏崑陽、馬得倫(筆名:馬蔚)、張開基、陳克華、陳雨航、陳義芝、陳慧文、孫昭懿(童童)、鄭開來、藍國揚、羅元輔(羅葉)、劉富士、葉日松、陳黎、黃錦城、陳贊昕、林蒼鬱、林豐明、吳瑩、王浩威、張子樟、高自芬、凌性傑、吳岱穎、廖鴻基等人。 廣播電台 教育 根據花蓮縣政府2009年統計要覽資料,花蓮縣目前有五所大專院校、13所高中職校和24所國中,小學則有107所,但由於偏遠地區人口外移,其中有些地處偏遠的小學由於人數過少,已陸續撤校。 大專院校 國立東華大學 慈濟大學 慈濟科技大學 臺灣觀光學院(110學年度起停招) 大漢技術學院 高中職 國立花蓮高級中學 國立花蓮女子高級中學 私立海星高級中學 私立四維高級中學 慈濟大學附屬高級中學 花蓮縣立體育實驗高級中學 國立玉里高級中學 國立花蓮高級商業職業學校 國立花蓮高級農業職業學校 國立花蓮高級工業職業學校 國立光復高級商工職業學校 國立花蓮特殊教育學校高職部 私立上騰高級工商職業學校 私立正德高級中學附設進修學校高中部 國民中學 花蓮市 花蓮縣立美崙國民中學 花蓮縣立花崗國民中學 花蓮縣立國風國民中學 花蓮縣立自強國民中學 慈濟大學附屬高級中學附設國中部 新城鄉 花蓮縣立秀林國民中學 花蓮縣立新城國民中學 私立海星中學國中部 吉安鄉 國立花蓮特殊教育學校國中部 花蓮縣立吉安國民中學 花蓮縣立宜昌國民中學 花蓮縣立化仁國民中學 私立正德高級中學附設進修學校國中部 壽豐鄉 花蓮縣立壽豐國民中學 花蓮縣立平和國民中學 鳳林鎮 花蓮縣立鳳林國民中學 花蓮縣立萬榮國民中學 花蓮縣立南平中學 光復鄉 花蓮縣立光復國民中學 花蓮縣立富源國民中學 瑞穗鄉 花蓮縣立瑞穗國民中學 豐濱鄉 花蓮縣立豐濱國民中學
行政制度方面,明治42年(1909年),花蓮地區脫離臺東,成為花蓮港廳,獨立設治至今。戰後,於1946年1月9日設立花蓮縣。1950年10月15日成為第一個依據《中華民國憲法》實行地方自治的縣市。由中國民主社會黨的楊仲鯨當選首任民選縣長,有華人社會第一位民選縣長之說。1992年第二屆立法委員選舉時賄選與集體作票的中國國民黨候選人魏木村及其弟魏東河則成為因作票而當選無效且遭判刑入獄的臺灣歷史首例,這也是民主進步黨候選人(黃信介)第一次在花蓮當選公職人員。 2008年,因應交通建設需要,縣政府公佈一般道路命名原則,更新了地方公所命名的準則。 地理 地形 花蓮縣在地理形狀上,呈現長條狀,像是一隻蠶。花蓮縣的南北長約137.5公里,東西寬約43公-{里}-。其面積雖為全臺灣各縣市之冠,但為多山地形,平原僅有全面積的百分之10。多數人口集中在花東縱谷平原一帶,其中有約七成人口居住於縣治花蓮市及吉安地區。花蓮縣的平原地帶並非直接面向海洋,而是夾在東側海岸山脈與西側的中央山脈之間。寬度僅有3到9公里,地理上屬於縱谷平原的河川沖積扇地形,稱為花東縱谷或花東走廊,花東縱谷的北側的開口處大致由花蓮縣秀林鄉崇德車站往南至花蓮溪口,然而在新城鄉新城村至花蓮市國福里的這15公里區段,平原長寬比例明顯縮小,最寬處約僅剩5公里左右,因此又有「新城走廊」之稱,揣測這片狹小的平原地勢,是由立霧溪自上游挾帶的砂石,經強烈的東北季風吹拂之下形成沿岸流(與黑潮本流無關),強勁的海流經年累月將出海口的沙子往南攜帶而下所形成,與地殼運動關係較小。 花蓮縣東側的海岸山脈由於生成時間較晚(約400萬年前形成),高度低於西側的中央山脈相當多,最高的新港山海拔為1,682公尺。海岸山脈地質上多為軟性的沉積岩、板岩易受崩壞作用影響。因地殼運動之故、海岸山脈1年上升3公分,秀姑巒溪因當地岩層軟硬差異形成曲流之故,也在海岸山脈形成數個大小不一的盆地,如瑞穗鄉東南側的奇美盆地,最長與最寬處各約兩公里,以花64鄉道為連結瑞穗與豐濱的主要幹道。 台灣百岳在花蓮縣內占有相當大的比率,單單一個花蓮縣就佔了43座,最著名的有南湖大山、奇萊山、秀姑巒山、無明山、合歡山東峰等。 水文 花蓮縣內主要的河川多為東西流向,由北到南依序有和平溪(過去稱為大濁水溪)、立霧溪、秀姑巒溪(瑞穗~豐濱大港口),另少數為南北流向,如:花蓮溪。 花蓮東岸的海岸線長有124公-{里}-,由於有多條河流出海,造成種類眾多的海岸景觀,其中以斷崖峭壁為最險峻的景觀,特別是和平溪口南邊的清水斷崖,高1,000公尺以上,是蘇花公路上的知名景點,也常因雨造成崩塌而道路中斷。 此外,在花蓮縣南方的石門海岸區,屬於堅硬的礁岩岸區,有相當多海蝕的景觀,再南方一點還有石梯坪,此地的岩盤如石階般伸入海中,亦有許多海蝕溝、海蝕崖、海蝕平台、隆起珊瑚礁等,其中壺穴景觀堪稱臺灣第一。 氣候 區劃人口 花蓮縣的行政區劃轄有1市(花蓮市)、2鎮(鳳林鎮、玉里鎮)、10鄉(新城鄉、吉安鄉、壽豐鄉、光復鄉、豐濱鄉、瑞穗鄉、富里鄉,秀林鄉、萬榮鄉、卓溪鄉為山地鄉),共有13個鄉鎮市。縣內面積最大的行政區是秀林鄉,面積達1,641平方公里,也是全臺灣面積最大的第三行政區;縣內面積最小的行政區是花蓮市與新城鄉,兩行政區也是全臺灣面積最相近的兩個行政區,皆為29.4095平方公里。另玉里鎮為臺灣面積最大的鎮,約252平方公里。 花蓮縣人口約有32萬人,縣境內有超過一半的人口設籍於花蓮市、吉安鄉、新城鄉等花蓮都會區的行政區,前述三個行政區也是該縣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多於100人的行政區,而全縣人口第二多的行政區(吉安鄉)與第三多的行政區(玉里鎮)人口相差約6萬人,因此花蓮縣人口分布相當不均。另外吉安鄉、鳳林鎮分別是臺灣人口最多的鄉以及人口密度最低的鎮。 因為開發較晚,花蓮保留有豐富的臺灣原住民文化:縣治之內有的阿美族、泰雅族、太魯閣族、布農族、撒奇萊雅族、噶瑪蘭族、賽德克族等7族。花蓮原住民人口以2016年4月統計為平地原住民56,362人;山地原住民35,830人共為92,192人,約佔花蓮縣總人口四分之一,以阿美族分佈最廣。除此之外,花蓮的客家人亦佔總人口三成。閩南人、外省人人口花蓮縣亦有相當比例。 政治 縣府組織 花蓮縣政府是花蓮縣的地方行政機關,為縣自治的行政機關,同時負責執行中央機關委辦事項。花蓮縣的自治監督機關為行政院各部會(主要為內政部)。縣長由全體縣民直接選舉產生,任期為四年,連選可連任一次。花蓮縣政府並置縣政會議,為縣政最高決策機構,在縣長及副縣長之下,設有16個內部單位、6個所屬一級機關、8個所屬二級機關、130所各級學校。 花蓮縣縣長是花蓮縣政府之行政首長,負責綜理縣政,並指揮、監督所屬職員及機構,現任縣長為中國國民黨籍的徐榛蔚。 花蓮縣議會是花蓮縣的民意機關,代表花蓮縣全體縣民立法和監察縣政府之施政。縣議員由公民直選選出,任期為四年,可連選連任。共有33位縣議員,第一選區9席縣議員、第二選區2席縣議員、第三選區9席縣議員、第四選區3席縣議員、第五選區3席縣議員、第六選區2席縣議員、第七選區2席縣議員、第八選區1席縣議員、第九選區1席縣議員、第十選區1席縣議員,議長、副議長由33位縣議員互選產生。 司法暨檢察機關 臺灣花蓮地方法院是花蓮縣的司法機關,屬於普通法院,當地居民之民、刑訴訟和審理由該機關辦理,其上訴法院為臺灣高等法院花蓮分院。臺灣花蓮地方檢察署是花蓮縣的檢察機關,為當地檢察官執行檢察事務之執行機關。 臺灣高等法院花蓮分院為臺灣高等法院的分院之一,主要業務為審理及裁決花蓮、臺東二個地方法院第一審民事、刑事上訴及抗告案件。臺灣高等檢察署花蓮檢察分署為臺灣高等檢察署的分署,辦理花蓮、臺東二縣提起上訴之刑事案件等。 選民結構與政治勢力 花蓮縣位於中華民國東部,乃全國面積最大的縣份,以自然觀光資源著名。由於商業活動並不頻繁,居民多是原住民和軍公教人員,政治表現上也較為保守,藍綠基本盤約為七比三。花蓮縣地方選舉史上除第一屆縣長楊仲鯨為黨外人士外,歷屆公職人員選舉一直由中國國民黨長期執政,直到1992年的立法委員選舉,前民進黨主席黃信介參選花蓮縣區域立委,以近三萬票當選立法委員後,泛綠才突破泛藍在花蓮的一黨優勢之局面。 該縣立法委員選舉按中華民國現行選制,全境同屬一個立法委員選區花蓮縣選舉區,得選出一位立法委員。現任花蓮選區所選出的立法委員,是2020年立法委員選舉選出的傅崐萁。 文化 文學 在文學史及其論述方面,目前還沒有一本「花蓮區域文學」、「花蓮文學史」之類的專書出版,比較相關的書籍有:文訊雜誌社出版的「花東地區文學會議」論文集、《第二屆花蓮文學研討會論文集》、《第三屆花蓮文學研討會》;花蓮地區原住民族的傳說故事、戰後文學發展、地誌書寫、文學獎等議題,已有人研究,博碩士論文有林淑湄〈花蓮地區詩歌研究(1945-1989)〉、黃嘉眉〈花蓮地區撒奇萊雅族傳說故事研究〉梁文祥〈花蓮海神信仰及傳說故事─以大陳人、阿美族人、噶瑪蘭人為例〉、王衍智〈旅人與移民者的花蓮書寫(2001~2010)〉、馬翊航〈虛實對照,城鄉融涉─論花蓮文學中的地方意識與市/街書寫〉、張宏誠〈台灣解嚴後縣市文學獎研究(1987~2010)〉等;期刊論文則有黃憲作〈花蓮地區的傳統文學〉、文訊雜誌社所出版的「花東地區文學會議」論文集、王惠珍〈地誌書寫港市想像—龍瑛宗的花蓮文學〉、王浩威〈地方文學與地方認同:以花蓮文學為例〉等。 在民間文學的編採方面,花蓮縣文化局在2009年出版《花蓮客家民間文學集》、吳淑姿總編輯的《花蓮縣民間文學集》、李進益總編輯的《花蓮縣民間文學集(二)》;原住民族的文學方面,目前有:林道生編著的《台灣原住民族口傳文學選集》、《花蓮原住民音樂(一):布農族篇》、《花蓮原住民音樂(三):泰雅篇》。 推廣及贊助文學活動的基金會有「花蓮縣文化基金會」;縣內可能沒有全台性與地方性文學社團。 花蓮縣文化局舉辦的文學活動有: 舉辦「花蓮文學獎」徵文活動及其得獎作品集的出版 舉行5屆的「花蓮文學研討會」,並且出版研討會論文集。 舉辦書寫花蓮之類的徵文活動,並且出版作品集,目前有:吳淑姿總編輯的《書寫花蓮》與《花蓮故事》、吳進書主編的《愛上花蓮的理由》與《給花蓮的一首詩》。 在花蓮縣出生及後來歸入花蓮縣籍的作家、影劇創作者、文學評論者,有楊牧、李崗、王禎和、李潼、顏崑陽、馬得倫(筆名:馬蔚)、張開基、陳克華、陳雨航、陳義芝、陳慧文、孫昭懿(童童)、鄭開來、藍國揚、羅元輔(羅葉)、劉富士、葉日松、陳黎、黃錦城、陳贊昕、林蒼鬱、林豐明、吳瑩、王浩威、張子樟、高自芬、凌性傑、吳岱穎、廖鴻基等人。 廣播電台 教育 根據花蓮縣政府2009年統計要覽資料,花蓮縣目前有五所大專院校、13所高中職校和24所國中,小學則有107所,但由於偏遠地區人口外移,其中有些地處偏遠的小學由於人數過少,已陸續撤校。 大專院校 國立東華大學 慈濟大學 慈濟科技大學 臺灣觀光學院(110學年度起停招) 大漢技術學院 高中職 國立花蓮高級中學 國立花蓮女子高級中學 私立海星高級中學 私立四維高級中學 慈濟大學附屬高級中學 花蓮縣立體育實驗高級中學 國立玉里高級中學 國立花蓮高級商業職業學校 國立花蓮高級農業職業學校 國立花蓮高級工業職業學校 國立光復高級商工職業學校 國立花蓮特殊教育學校高職部 私立上騰高級工商職業學校 私立正德高級中學附設進修學校高中部 國民中學 花蓮市 花蓮縣立美崙國民中學 花蓮縣立花崗國民中學 花蓮縣立國風國民中學 花蓮縣立自強國民中學 慈濟大學附屬高級中學附設國中部 新城鄉 花蓮縣立秀林國民中學 花蓮縣立新城國民中學 私立海星中學國中部 吉安鄉 國立花蓮特殊教育學校國中部 花蓮縣立吉安國民中學 花蓮縣立宜昌國民中學 花蓮縣立化仁國民中學
宜蘭社區大學 羅東社區大學 體育 體育設施 頭城運動公園 宜蘭運動公園 羅東運動公園(綜合型多功能體育公園) 羅東棒球場 蘇澳運動公園 衝浪 蜜月灣:位於頭城鎮大溪里 外澳:位於頭城鎮烏石港旁 2011年中華民國全國運動會,宜蘭縣獲得13面金牌、18面銀牌及5面銅牌,在全國22個縣市參賽隊伍中排名第8名,獎牌總數共有73面,全國排名第9名。 2017年中華民國全國運動會承辦縣市。 交通 鐵路 臺灣鐵路管理局 宜蘭線、北迴線 羅東森林鐵路 1979年結束營運。 北宜高鐵 北宜直鐵議題已討論十多年,但仍在進行評估,且也將高鐵延伸到宜蘭納入評估。高鐵北延宜蘭初步規畫,從南港到宜蘭市近50公里路程,列車行駛時間只要13分鐘,總經費初估約1700-1800億元。 公路 {| class="wikitable" 國道 雪山隧道 頭城交流道 宜蘭交流道 羅東交流道 蘇澳交流道 蘇澳服務區 省道 :北部濱海公路 :北部橫貫公路 :北宜公路、蘇花改 :舊蘇花公路縣道 :國道五號側車道 :羅三公路 鄉道</table> 國道客運 國光客運 1877 圓山轉運站-中山高-南港轉運站-環東大道-北二高-北宜高-頭城-烏石港 1878 圓山轉運站-中山高-南港轉運站-環東大道-北二高-北宜高-宜蘭 1879 圓山轉運站-中山高-南港轉運站-環東大道-北二高-北宜高-羅東-冬山-蘇澳-南方澳(全程車) 1879 圓山轉運站-中山高-南港轉運站-環東大道-北二高-北宜高-羅東(直達車) 首都客運 1570 市府轉運站-北二高-北宜高-羅東轉運站(直達車) 1571 市府轉運站-北二高-北宜高-宜蘭轉運站(直達車) 1572 市府轉運站-北二高-北宜高-礁溪轉運站-宜蘭轉運站-羅東轉運站(全程車) 1572 市府轉運站-北二高-北宜高-礁溪轉運站(區間車) 國光客運、首都客運聯營路線 1880 基隆-中山高-汐止-北二高-北宜高-頭城-礁溪-宜蘭-羅東(全程車) 葛瑪蘭客運 1915A 羅東轉運站-宜蘭轉運站-礁溪轉運站-北宜高-北二高-台北車站-板橋轉運站(經環東大道全程車) 1915B 礁溪轉運站-北宜高-北二高-科技大樓-台北車站-板橋轉運站(區間車) 1915C 羅東轉運站-宜蘭轉運站-礁溪轉運站-北宜高-石碇-深坑--科技大樓-台北車站-板橋轉運站(經文山路全程車) 1916 宜蘭轉運站-北宜高-北二高-科技大樓-台北車站-板橋轉運站 1917A 羅東轉運站-北宜高-北二高--科技大樓-台北車站-板橋轉運站(直達車) 1917B 羅東轉運站-北宜高-北二高-台北車站-板橋轉運站(經環東大道直達車) 大都會客運、台北客運聯營路線 9028 新店-北二高-北宜高-羅東(直達車) 9028 新店-北二高-北宜高-北宜高-羅東-冬山-蘇澳(全程車) 9028 新店-北二高-北宜高-坪林-北宜高-羅東-冬山-蘇澳(全程車經坪林) 統聯客運 1661 羅東轉運站-宜蘭轉運站-礁溪轉運站-北宜高-北二高-機場系統交流道桃園國際機場第二航廈-桃園國際機場第一航廈 1665 新店-公館-國三甲-北二高-北宜高-礁溪轉運站-宜蘭轉運站 1665A 新店-公館-國三甲-北二高-北宜高-宜蘭轉運站 宜蘭縣市區公車
/ 特殊教育) 國立蘭陽女子高級中學 國立宜蘭高級中學 國立羅東高級中學 宜蘭縣立慈心華德福實驗高級中學 宜蘭縣立南澳高級中學 宜蘭縣私立慧燈高級中學 宜蘭縣私立中道高級中學 國立宜蘭高級商業職業學校 國立頭城高級家事商業職業學校 國立羅東高級工業職業學校 國立羅東高級商業職業學校 國立蘇澳高級海事水產職業學校 國立宜蘭特殊教育學校 社會教育 社區大學 宜蘭社區大學 羅東社區大學 體育 體育設施 頭城運動公園 宜蘭運動公園 羅東運動公園(綜合型多功能體育公園) 羅東棒球場 蘇澳運動公園 衝浪 蜜月灣:位於頭城鎮大溪里 外澳:位於頭城鎮烏石港旁 2011年中華民國全國運動會,宜蘭縣獲得13面金牌、18面銀牌及5面銅牌,在全國22個縣市參賽隊伍中排名第8名,獎牌總數共有73面,全國排名第9名。 2017年中華民國全國運動會承辦縣市。 交通 鐵路 臺灣鐵路管理局 宜蘭線、北迴線 羅東森林鐵路 1979年結束營運。 北宜高鐵 北宜直鐵議題已討論十多年,但仍在進行評估,且也將高鐵延伸到宜蘭納入評估。高鐵北延宜蘭初步規畫,從南港到宜蘭市近50公里路程,列車行駛時間只要13分鐘,總經費初估約1700-1800億元。 公路 {| class="wikitable" 國道 雪山隧道 頭城交流道 宜蘭交流道 羅東交流道 蘇澳交流道 蘇澳服務區 省道 :北部濱海公路 :北部橫貫公路 :北宜公路、蘇花改 :舊蘇花公路縣道 :國道五號側車道 :羅三公路 鄉道</table> 國道客運 國光客運 1877 圓山轉運站-中山高-南港轉運站-環東大道-北二高-北宜高-頭城-烏石港 1878 圓山轉運站-中山高-南港轉運站-環東大道-北二高-北宜高-宜蘭 1879 圓山轉運站-中山高-南港轉運站-環東大道-北二高-北宜高-羅東-冬山-蘇澳-南方澳(全程車) 1879 圓山轉運站-中山高-南港轉運站-環東大道-北二高-北宜高-羅東(直達車) 首都客運 1570 市府轉運站-北二高-北宜高-羅東轉運站(直達車) 1571 市府轉運站-北二高-北宜高-宜蘭轉運站(直達車) 1572 市府轉運站-北二高-北宜高-礁溪轉運站-宜蘭轉運站-羅東轉運站(全程車) 1572 市府轉運站-北二高-北宜高-礁溪轉運站(區間車) 國光客運、首都客運聯營路線 1880 基隆-中山高-汐止-北二高-北宜高-頭城-礁溪-宜蘭-羅東(全程車) 葛瑪蘭客運 1915A 羅東轉運站-宜蘭轉運站-礁溪轉運站-北宜高-北二高-台北車站-板橋轉運站(經環東大道全程車) 1915B 礁溪轉運站-北宜高-北二高-科技大樓-台北車站-板橋轉運站(區間車) 1915C 羅東轉運站-宜蘭轉運站-礁溪轉運站-北宜高-石碇-深坑--科技大樓-台北車站-板橋轉運站(經文山路全程車) 1916 宜蘭轉運站-北宜高-北二高-科技大樓-台北車站-板橋轉運站 1917A 羅東轉運站-北宜高-北二高--科技大樓-台北車站-板橋轉運站(直達車) 1917B 羅東轉運站-北宜高-北二高-台北車站-板橋轉運站(經環東大道直達車) 大都會客運、台北客運聯營路線 9028 新店-北二高-北宜高-羅東(直達車) 9028 新店-北二高-北宜高-北宜高-羅東-冬山-蘇澳(全程車) 9028 新店-北二高-北宜高-坪林-北宜高-羅東-冬山-蘇澳(全程車經坪林) 統聯客運 1661 羅東轉運站-宜蘭轉運站-礁溪轉運站-北宜高-北二高-機場系統交流道桃園國際機場第二航廈-桃園國際機場第一航廈 1665 新店-公館-國三甲-北二高-北宜高-礁溪轉運站-宜蘭轉運站 1665A 新店-公館-國三甲-北二高-北宜高-宜蘭轉運站 宜蘭縣市區公車 旅遊 寺廟 道教總廟三清宮 草湖玉尊宮 南方澳南天宮 宜蘭昭應宮 番社同安廟
縣道186甲線 縣道188號 公共設施 體育設施 澄清湖棒球場 高屏溪自行車道系統 游泳池 縣立體育場(現高雄市鳳山體育場) 縣立體育館(現高雄市鳳山體育館) 醫療設施 高雄長庚醫院 義大醫院 國軍岡山醫院 縣立岡山醫院(委託秀傳紀念醫院經營) 縣立鳳山醫院(委託財團法人長庚紀念醫院經營) 署立旗山醫院 教育 大專院校 國立高雄第一科技大學東校區 義守大學 義守大學燕巢校區 樹德科技大學 輔英科技大學 正修科技大學 高苑科技大學 和春技術學院 東方技術學院 國立高雄應用科技大學燕巢校區 國立高雄師範大學燕巢校區 實踐大學高雄校區 樹人醫護管理專科學校 高美醫護管理專科學校 永達技術學院仁武校區 軍事院校 中華民國陸軍軍官學校 中華民國空軍軍官學校 空軍航空技術學院 陸軍步兵學校 陸軍工兵學校 中正國防幹部預備學校 高中職 鳳山市 國立鳳山高級中學 國立鳳新高級中學 國立鳳山高級商工職業學校 高雄縣立福誠高級中學 高雄縣私立正義高級中學 岡山鎮 國立岡山高級中學 國立岡山高級農工職業學校 旗山鎮 國立旗美高級中學 國立旗山高級農工職業學校 美濃鎮 高雄縣私立旗美高級商工職業學校 大寮鄉 高雄縣私立新光高級中學 高雄縣私立高英高級工商職業學校 高雄縣私立中山高級工商職業學校 林園鄉 高雄縣立林園高級中學 仁武鄉 高雄縣立仁武高級中學 路竹鄉 高雄縣立路竹高級中學 大樹鄉 高雄縣私立普門高級中學 高雄縣私立義大高級中學 鳥松鄉 高雄縣立文山高級中學 燕巢鄉 明陽中學 六龜鄉 高雄縣立六龜高級中學 橋頭鄉 高雄縣私立高苑高級工商職業學校 茄萣鄉 高雄縣私立華德高級工業家事職業學校 古蹟 竹仔門電廠 鳳山龍山寺 鳳鼻頭遺址 寧靖王墓 旅遊 玉山國家公園 茂林國家風景區 澄清湖風景區 大崗山風景區 梅山溫泉 燕巢泥火山 雞冠山 義大世界 藤枝森林遊樂區 佛光山 高屏溪口紅樹林 荖濃溪泛舟 林園清水巖 鳳山水庫 寶來溫泉 特產 芭樂 香蕉 棗 荔枝 鳳梨 木瓜 政治 2008年中華民國立法委員選舉
縣道182號 縣道183號 縣道183甲線 縣道183乙線 縣道186號 縣道186甲線 縣道188號 公共設施 體育設施 澄清湖棒球場 高屏溪自行車道系統 游泳池 縣立體育場(現高雄市鳳山體育場) 縣立體育館(現高雄市鳳山體育館) 醫療設施 高雄長庚醫院 義大醫院 國軍岡山醫院 縣立岡山醫院(委託秀傳紀念醫院經營) 縣立鳳山醫院(委託財團法人長庚紀念醫院經營) 署立旗山醫院 教育 大專院校 國立高雄第一科技大學東校區 義守大學 義守大學燕巢校區 樹德科技大學 輔英科技大學 正修科技大學 高苑科技大學 和春技術學院 東方技術學院 國立高雄應用科技大學燕巢校區 國立高雄師範大學燕巢校區 實踐大學高雄校區 樹人醫護管理專科學校 高美醫護管理專科學校 永達技術學院仁武校區 軍事院校 中華民國陸軍軍官學校 中華民國空軍軍官學校 空軍航空技術學院 陸軍步兵學校 陸軍工兵學校 中正國防幹部預備學校 高中職 鳳山市 國立鳳山高級中學 國立鳳新高級中學 國立鳳山高級商工職業學校 高雄縣立福誠高級中學 高雄縣私立正義高級中學 岡山鎮 國立岡山高級中學 國立岡山高級農工職業學校 旗山鎮 國立旗美高級中學 國立旗山高級農工職業學校 美濃鎮 高雄縣私立旗美高級商工職業學校 大寮鄉 高雄縣私立新光高級中學 高雄縣私立高英高級工商職業學校 高雄縣私立中山高級工商職業學校 林園鄉 高雄縣立林園高級中學 仁武鄉 高雄縣立仁武高級中學 路竹鄉 高雄縣立路竹高級中學 大樹鄉 高雄縣私立普門高級中學 高雄縣私立義大高級中學 鳥松鄉 高雄縣立文山高級中學 燕巢鄉 明陽中學 六龜鄉 高雄縣立六龜高級中學 橋頭鄉 高雄縣私立高苑高級工商職業學校 茄萣鄉 高雄縣私立華德高級工業家事職業學校 古蹟 竹仔門電廠 鳳山龍山寺 鳳鼻頭遺址 寧靖王墓 旅遊 玉山國家公園 茂林國家風景區 澄清湖風景區 大崗山風景區 梅山溫泉 燕巢泥火山 雞冠山 義大世界 藤枝森林遊樂區 佛光山 高屏溪口紅樹林 荖濃溪泛舟 林園清水巖 鳳山水庫 寶來溫泉 特產 芭樂 香蕉 棗 荔枝 鳳梨 木瓜 政治 2008年中華民國立法委員選舉 高雄縣第1選區 總選舉人數:222,141 總票數(投票率):137,242(61.78%) 有效票(比率):135,013(98.38%) 無效票(比率):2,229(1.62%) 高雄縣第2選區 總選舉人數:242,349 總票數(投票率):156,440(64.55%) 有效票(比率):153,166(97.91%) 無效票(比率):3,274(2.09%) 高雄縣第3選區
戰後,苗栗縣出生及歸入苗栗縣的作家與文學評論者,有:詹冰(卓蘭)、黃榮洛(南-{庄}-)、江茂丹(南-{庄}-)、邱一帆(南-{庄}-)、林壬雨(筆名:林芸,南-{庄}-)、張典婉(頭份)、雪眸(本名:林國隆,頭份)、李喬(大湖)、劉慕沙(銅鑼)、謝霜天(銅鑼)、黃恆秋(本名:黃子堯,銅鑼)、曾信雄(大湖)、黃鼎松(苗栗市)、鍾喬(三義)、甘耀明(獅潭)、陌上塵(本名:劉振權)、傅銀樵、梁寒衣、藍博洲等人;此外還有王幼華、石德華、陳映真、陳紹英、黃肇松、戴文采、七等生等人。 特產 卓蘭鎮:水梨、葡萄、楊桃、柑桔 通霄鎮:水稻、落花生、甘藷、玉米、牧草、原料甘蔗、葡萄、西瓜、蔬菜、文旦、柑桔、茂谷柑、茶葉 苑裡鎮:草蓆、鴨間稻、魚丸 銅鑼鄉:杭菊、樟腦油 公館鄉:紅棗、芋頭、甜柿、福菜、蠶絲 造橋鄉:南瓜、牛奶 南庄鄉:段木香菇、一葉蘭、桂竹筍、百合、草莓、甘藍、佛手瓜、金花石蒜、山藥、高接梨 三灣鄉:冬梨、高接梨、茶葉、綠竹筍、文旦、桶柑、仙蜜果、苦茶油 頭屋鄉:茶葉、柑桔、柑橘、文旦柚 獅潭鄉:桶柑、草莓、仙草、茶葉、桂竹 三義鄉:文旦柚、桶柚、李子 泰安鄉:李、柿、玫瑰、蕃茄、桂竹筍、生薑、仙蜜果、草莓、豆腐 西湖鄉:文旦柚、甘薯、龍眼、芥菜、客家美食 大湖鄉:草莓、椪柑、桶柑、李子、桃子、柿子、枇杷、高接梨、紅龍果、食用玉米、高冷蔬菜、桂竹荀、蠶絲 後龍鎮:西瓜、花生、甘藷、蕗蕎 頭份市:客家小吃 資料來源:國家圖書館-台灣鄉土書目資料庫 體育 苗栗縣的主要體育設施有苗栗縣立體育場、苗栗縣立巨蛋體育館、苗栗縣立體育館、苗栗縣立網球場及竹南運動公園等。主要的運動競賽則有苗栗縣全民運動大會、苗栗縣中小學聯合運動會及苗栗縣籃球聯賽等。 在2006年全民運動會裡,苗栗縣積分是114分,在25個參賽隊伍中排名第13名。 在2007年全國運動會裡,苗栗縣獲得3面金牌、7面銀牌及5面銅牌,在25個參賽隊伍中排名第21名,僅勝新竹市、澎湖縣、金門縣與連江縣。 然而苗栗縣在田徑、籃球等少數幾個運動種類仍然有突出的表現。在田徑方面,共獲得3金3銀3銅,排名第6名,表現極佳。 廣播電台 教育 苗栗縣目前設有4所大專院校,包括位於造橋鄉的育達科技大學、苗栗市的國立聯合大學、位於頭份市的亞太創意技術學院(停招)及位於後龍鎮的仁德醫護管理專科學校。2008年3月,主校區位於花蓮縣花蓮市的慈濟大學規劃於苗栗市設立「苗栗校區」,並向教育部申請設校許可。2013年12月,縣政府證實慈濟大學苗栗分部籌設計畫已獲審議通過,將先成立環境永續發展學院,預估2013年開始招生。 高級中等學校方面共設有國立苗栗高級中學、國立卓蘭高級中等學校、國立苑裡高級中學、國立竹南高級中學、國立苗栗高級商業職業學校、國立苗栗高級農工職業學校、國立大湖高級農工職業學校、苗栗縣立苑裡高級中學、苗栗縣立興華高級中學、苗栗縣立大同高級中學、苗栗縣立三義高級中學、苗栗縣私立建臺高級中學、苗栗縣私立大成高級中學、苗栗縣私立君毅高級中學、苗栗縣私立全人實驗高級中學、苗栗縣私立育民高級工業家事職業學校、苗栗縣私立龍德高級家事商業職業學校、苗栗縣私立賢德工商職業學校及苗栗縣私立中興高級商工職業學校等19所高校,以及國立苗栗特殊教育學校一所特殊教育學校。 在社會教育方面,苗栗縣現有苗栗縣政府國際文化觀光局圖書館(苗栗縣立圖書館)、苗栗市圖書館、苗栗縣各鄉鎮市社教站等社教機構,及苗栗客家文化園區。另外,尚有苗栗縣社區大學、佛光山大明社區大學、苗栗縣台灣社區大學及苗栗縣原住民部落社區大學等社區學習機構。 醫療 衛生福利部苗栗醫院 為恭紀念醫院 信義院區 仁愛院區 東興院區 崇仁醫院 慈祐醫院 梓榮醫療財團法人弘大醫院 協和醫院 苑𥚃李綜合醫院 中華院區 大千醫療體系 大千綜合醫院 大千綜合醫院南勢分院 大順醫院 大川醫院 新生醫院 交通 大眾運輸 鐵路 臺鐵縱貫線在苗栗縣設有崎頂車站及竹南車站,再往南則分岔為山線及海線。山線在苗栗縣設有造橋車站、豐富車站、苗栗車站、南勢車站、銅鑼車站、三義車站及舊山線的勝興車站;海線則設有談文車站、大山車站、後龍車站、龍港車站、白沙屯車站、新埔車站、通霄車站及苑裡車站。竹南、苗栗為一等站,有較高等級列車停靠,其餘均為三等站以下,其中後龍、通霄、苑裡為三等站的較大站,亦有較高等級列車停靠,其餘三等站及以下以區間車為主。 台灣高鐵南北穿越苗栗縣,在後龍豐富地區設立苗栗站,豐富站北移與高鐵共站。高鐵苗栗站於2015年12月1日通車營運。 原本有規劃竹竹苗輕軌系統,將苗栗-後龍、竹南-頭份、竹南-新竹等輕軌路網列入初期規劃內容。但於2010年1月被交通部退回申請計畫,短期內不會興建。 公車客運 客運:客運目前有苗栗客運、新竹客運、國光客運、豐原客運、東南客運、建明客運。 臺中市公車:部份臺中市公車有延伸到卓蘭、苑裡、泰安等地方。 公路 公共自行車 2018年設置Youbike苗栗縣公共自行車租賃系統,設置地區:頭份市、苗栗市、竹南鎮。 2022年新增苑裡鎮、通霄鎮、後龍鎮、公館鄉。 旅遊景點 苗栗-苗栗縣城市規畫館 後龍-客家圓樓 雪霸國家公園 参山國家風景區-獅頭山風景區。 蓬萊溪自然生態園區、峨嵋湖、向天湖、二寮神木,並有勸化堂等多所古老寺廟。 玉清宮 永和山水庫 明德水庫 鯉魚潭水庫 泰安溫泉 泰安鄉清安豆腐街 -{南庄老街}- 馬那邦山 崎頂海水浴場 通霄海水浴場 飛牛牧場 陳屋伙房福德祠 法雲禪寺 西湖渡假村 香格里拉樂園 尚順育樂世界 苗栗客家文化園區 台鐵三義-后里段舊山線鐵路雖於1998年9月停駛,但舊山線的勝興車站、泰安車站、龍騰斷橋三處古蹟,及鐵軌、隧道、橋樑等設施都保存完好,沿線也蘊藏豐富的自然景觀與人文史蹟,仍是熱門的旅遊景點。縣府預備將該地區規劃為「舊山線鐵路風景特定區」,並爭取鐵路舊山線回復行駛。 竹風綠光海風自行車道 貓貍影城 桐花樂園 苗栗歷史建築十景 南-{庄}--獅頭山(古建築群) 南-{庄}--舊郵局 竹南-蛇窯 苗栗-湯氏宗祠 苗栗-謝家宗祠 苗栗-佐佐木古登窯 西湖-劉恩寬公祠堂 公館-出礦坑礦場 三義-龍騰斷橋 獅潭-錫隘古道 苑裡-中溝鄭厝 其他 財政問題 苗栗縣的財政問題嚴重,在前縣長劉政鴻任內,強調大建設、大發展,廣開福利,長期浮編預算再「調借」中央統籌分配款和專戶資金,加上議會二十六年不曾刪預算,造成長短債從2012年開始超過法定債限,債務佔歲入比率達169.89%,從上任前的202億,執政九年卸任後舉債總額超過新台幣640億元,每位縣民平均負債七萬多,居非六都縣市第一,在全國僅次於高雄。2015年曾一度出現財政危機,無法發給縣政府公務員薪資。 苗栗國 最晚在2016年起,苗栗縣就被戲稱為「苗栗國」,用以形容苗栗縣長期在政治、經濟及文化方面都異於中華民國其他縣市,且其差異大至可獨立成為國家,經常被拿來調侃或譴責的部分,包括苗栗縣長期由國民黨執政、長期處於財政赤字、警察放任暴力。而議會有長達27年未曾刪減縣府預算(直至2020年始有刪除記錄),此議題在2019年末被政治諷刺脫口秀節目《博恩夜夜秀》作為主題,也使「苗栗國」一詞廣為人知。2020年,國民黨籍的苗栗縣縣長徐耀昌、苗栗縣議員韓茂賢則對「苗栗國」一詞抱持正面態度看待,徐耀昌認為「心中有苗栗國更能自立自強」,也曾稱自己是「苗栗國國王」。 國際交流 相關國家數:4 友好城市數:5 相關條目 臺灣客家文化重點發展區 桃竹苗 臺灣行政區劃 貓裏喵
苗栗縣議會是苗栗縣的最高民意機關,代表苗栗縣全體縣民立法和監察縣政府之施政。縣議員由公民直選選出,任期為四年,可連選連任。苗栗縣議會共有38位縣議員,分別為第一選區9席縣議員、第二選區3席縣議員、第三選區5席縣議員、第四選區9席縣議員、第五選區8席縣議員、第六選區2席縣議員、第七選區1席縣議員、第八選區1席縣議員,議長、副議長由38位縣議員互選產生。 司法暨檢察機關 臺灣苗栗地方法院是苗栗縣的司法機關,屬於普通法院,當地居民之民、刑訴訟和審理由該機關辦理,其上訴法院為臺灣高等法院臺中分院。臺灣苗栗地方檢察署是苗栗縣的檢察機關,為當地檢察官執行檢察事務之執行機關。 選民結構與政治勢力 1951年,苗栗縣首屆民選縣長即歷經兩次選舉、五次投票才順利選出合法縣長,是臺灣選舉史上的異數。第一次選舉由黃運金、劉定國捉對撕殺,投了兩次票才由劉定國當選,卻因劉定國具軍人身份而被判當選無效,重新公告選舉。 第二次選舉共有七人參選,第一次投票結果黃焜發最高票(13,644票),李白濱(12,063票)、賴順生(11,570票)分居二、三名,其餘諸人票數稍低。由於投票人數未達全縣公民數的半數,必須再行投票。第二次投票結果李白濱獲得30,275票排名第一,高於賴順生(29,145票)與黃焜發(29,111票),但仍無人過半數而無效。后来李白滨(青年党)为时任台湾省主席吴国桢劝退当省政府参议,才由賴順生當選。 之後,劉派、黃派派系形成,壁壘分明,政治趨於穩定。縣長選舉完全是由中國國民黨勝選,且由「劉派」(劉定國)與「黃派」(黃運金)兩大派系輪流執政。 直到1993年縣長選舉,何智輝退出國民黨,以無黨籍身分擊敗國民黨提名頭份林家所支持的張秋華,首次打破「由國民黨提名一定當選」之慣例。此後的縣長依序為傅學鵬、劉政鴻、徐耀昌等國民黨籍人士,也因這20多年間,民主進步黨的逐步進入苗栗縣,劉派、黃派又逐漸放棄成見逐步合作,形成號稱「劉黃聯軍」共抗「民進黨」進入的局面。但「劉黃聯軍」內部還是維持「劉派」與「黃派」兩大派系既合作又競爭的格局。2022年縣長選舉,由無黨籍的鍾東錦當選縣長。 2018年議員選舉,時代力量黨籍曾玟學及宋國鼎成功當選苗栗縣議員,為首批並非以中國國民黨、民主進步黨或無黨籍身分當選的議員,時力以2席之態,一舉成為苗栗縣議會第三大黨。 經濟 苗栗縣經濟活動以往以農牧業為主,近年來工商業發展迅速,產業結構已有大幅改變。為協助傳統農牧業生產及營運技術昇級,在公館鄉設有「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苗栗區農業改良場」,在竹南鎮設有臺灣動物科技研究所。 苗栗縣的傳統制造业以陶瓷業、手工業為主。其中陶瓷業曾經風光一時,產品銷售到世界各地。近年來產業逐漸外移,已不復往日盛況。國立台灣工藝研究所在苗栗市設有「苗栗技術輔導中心」,以輔導相關產業再創新機 位於苗栗市北郊的西山工業區,有長春化工苗栗廠、台肥苗栗廠等大型石化廠,均得力於鄰近之公館鄉生產豐富的天然氣與石油氣。為此,台灣中油在苗栗市設有「探採研究所」。 苗栗縣其現有的科技園區及工業區尚有銅鑼工業區、竹南廣源科技園區、新竹科學工業園區竹南基地、銅鑼中興工業區、竹南工業區、頭份工業區等;另有開發中的新竹科學工業園區銅鑼基地,及規劃中的後龍科技園區與銅鑼中平工業區,另有依都市計畫興建的苑裡北區工業區與苑裡南區工業區。 2015年,苗栗縣出現債務破表危機。劉政鴻執政的9年期間,因舉辦百年燈會、國慶煙火、世界男高音演唱以及推動客家桃花源等重大設施,到了2014年未償債務已達546億元。徐耀昌上任後,苗栗縣債務已達648億元。2015年7月,苗栗縣政府因7月份員工薪資延期發放,時任縣長徐耀昌尋求行政院協助,行政院打算介入苗栗財務控管,以解決危機。 文化 節慶活動 苗栗縣的文化節慶活動有苗栗海洋觀光季、夢花文學獎、客家桐花季、苗栗客家山歌民謠活動、黃金台六線觀光節、苗栗國際觀光文化節、造橋木炭藝文季、三義舊山線鐵道文化季、苗栗縣原住民綜藝嘉年華、南-{庄}-櫻花季、南庄山水節、苗栗國際假面藝術節、苗栗客家文化旅遊藝術節、頭份斗燈文化節、苗栗苑裡磚雕藝術季、苗栗文化藝術節及竹南文化節(又稱中港文化節)等。 以推廣農特產及美食產品為主軸的觀光節慶活動有苗栗大湖鄉草莓文化季、苗栗市客家粄仔節、苗栗縣南瓜節(原造橋瓜瓜節)、公館紅棗季、三灣梨涼水季、大湖風情萬種薑麻節、頭屋蘿蔔節、三義國際木雕藝術節、卓蘭水果嘉年華、大湖桃李節、銅鑼杭菊芋頭節、泰安甜柿節、西湖蕃薯文化節、後龍花生節、後龍西瓜節等。 宗教及民俗節慶活動則有苗栗龍(元宵節舉行)、苗栗市文昌祠的學生拔智慧毛活動、通霄白沙屯拱天宮媽祖進香活動、通霄四圧媽北港進香活動、後龍射炮城、竹南炸寒單爺(又稱中港炸邯鄲爺)及竹南洗港活動等。 博物館 苗栗縣的博物館不少被中華民國博物館學會列入《台灣博物館名錄》(2004年9月版),各鄉鎮市的博物館如下所示: 苗栗市 苗栗鐵道文物展示館 苗栗縣泰雅原住民文化產業區 貓裏客家學苑 後龍鎮 客家圓樓 通霄鎮 荒木藝苑 通霄西濱海洋生態教育園區 台鹽通霄觀光園區 苑裡鎮 心雕展.陳炯輝紀念館 華陶窯台灣人文窯場展演館 金良興觀光磚廠/灣麗磚瓦文物館 台灣少林寺宗教文物博物館 藺草文化館 苑裡海濱藝文中心 造橋鄉 造橋木炭文物館 香格里拉客家文物館 育達商業技術學院廣亞藝術中心 香格里拉古董車博物館 公館鄉 苗栗陶瓷博物館 台灣油礦陳列館 台灣蠶業文化館 大湖鄉 草莓文化館 羅福星紀念館(大湖義民廟) 銅鑼鄉 苗栗故事館 客家米食館 三義鄉 千岱博物館 苗栗木雕博物館 台灣藝術博物館 臉譜文化生活館 西湖鄉 吳濁流藝文館 金龍窯手藝館 南-{庄}-鄉 苗栗縣賽夏族民俗文物館 蓬萊國小賽夏文物館 鬍鬚梅花園博物館 獅潭鄉 台灣淡水魚博物館 泰安鄉 苗栗縣泰雅文物館 文學 文學史及相關論述 第1屆到第5屆的「苗栗縣文學研討會」論文集。 至於苗栗縣的文學獎、縣內的客家山歌、「魍神」傳說,以及傳統詩社等,已有碩博士生從事研究,成果有:張宏誠〈台灣解嚴後縣市文學獎研究(1987~2010)〉、張莉涓〈苗栗客家山歌研究─以頭份市、造橋鄉、頭屋鄉、公館鄉為例〉、鍾愛玲〈徘徊在「鬼」「怪」之間:苗栗地區「魍神」傳說之研究〉、王幼華〈日治時期苗栗縣傳統詩社研究─以栗社為中心〉等論文。 在作家介紹方面,目前已有:苗栗縣文化中心編輯小組撰寫的《苗栗縣作家芬芳錄》,還有《認識詹冰、羅浪》、《認識李喬》、《認識七等生》、《認識莫渝》、《認識謝霜天》等書出版。 出版 民間文學方面,目前有:劉鈞章編著的《苗栗客家山歌賞析》與《苗栗客家山歌賞析》(第二集);胡萬川編輯的《苗栗縣閩南語故事集》與《苗栗縣閩南語歌謠集》;羅肇錦編輯的《苗栗縣客語故事集》、《苗栗縣客語歌謠集》(一)~(三)、《苗栗縣客語、諺謠(四)》。 古典文學方面,目前有:陳運棟編纂的《天香吟社詩集存稿》、《向陽書院詩文集》、《崇陽載道書院情專輯》;傅學鵬、陳運棟編纂的《栗社詩選-苗栗之美詠我故鄉》。 現代文學作家作品出版方面,目前有:「李喬短篇小說全集1~10」(包括末冊的資料彙編)、「李喬文學文化論集(一)~(二)」、「詹冰詩全集」(新詩、兒童詩集、研究資料彙編)、「謝霜天散文集(一)~(三)」、《羅浪詩文集》、「江上小說集(一)~(三)」、「杜子詩文集(一)~(四)」、「莫渝詩文集(一)~(五)」、「王幼華作品集(一)~(五)」與《王幼華作品集研究資料彙編》、「張漢文先生作品集(一)~(二)」。 文學活動 文化局舉辦的文學活動,比較重要的有: 「夢花文學獎」徵文活動及得獎作品出版。 第1屆到第5屆的「苗栗縣文學研討會」,及事後的論文集出版工作。 「2001苗栗客家文化月-第一屆台灣客家文學學術研討會」,及事後的論文集出版。 《苗栗文獻》的編纂、發行。 縣籍作家 戰後,苗栗縣出生及歸入苗栗縣的作家與文學評論者,有:詹冰(卓蘭)、黃榮洛(南-{庄}-)、江茂丹(南-{庄}-)、邱一帆(南-{庄}-)、林壬雨(筆名:林芸,南-{庄}-)、張典婉(頭份)、雪眸(本名:林國隆,頭份)、李喬(大湖)、劉慕沙(銅鑼)、謝霜天(銅鑼)、黃恆秋(本名:黃子堯,銅鑼)、曾信雄(大湖)、黃鼎松(苗栗市)、鍾喬(三義)、甘耀明(獅潭)、陌上塵(本名:劉振權)、傅銀樵、梁寒衣、藍博洲等人;此外還有王幼華、石德華、陳映真、陳紹英、黃肇松、戴文采、七等生等人。 特產 卓蘭鎮:水梨、葡萄、楊桃、柑桔 通霄鎮:水稻、落花生、甘藷、玉米、牧草、原料甘蔗、葡萄、西瓜、蔬菜、文旦、柑桔、茂谷柑、茶葉 苑裡鎮:草蓆、鴨間稻、魚丸 銅鑼鄉:杭菊、樟腦油 公館鄉:紅棗、芋頭、甜柿、福菜、蠶絲 造橋鄉:南瓜、牛奶 南庄鄉:段木香菇、一葉蘭、桂竹筍、百合、草莓、甘藍、佛手瓜、金花石蒜、山藥、高接梨 三灣鄉:冬梨、高接梨、茶葉、綠竹筍、文旦、桶柑、仙蜜果、苦茶油 頭屋鄉:茶葉、柑桔、柑橘、文旦柚 獅潭鄉:桶柑、草莓、仙草、茶葉、桂竹 三義鄉:文旦柚、桶柚、李子 泰安鄉:李、柿、玫瑰、蕃茄、桂竹筍、生薑、仙蜜果、草莓、豆腐 西湖鄉:文旦柚、甘薯、龍眼、芥菜、客家美食 大湖鄉:草莓、椪柑、桶柑、李子、桃子、柿子、枇杷、高接梨、紅龍果、食用玉米、高冷蔬菜、桂竹荀、蠶絲 後龍鎮:西瓜、花生、甘藷、蕗蕎 頭份市:客家小吃 資料來源:國家圖書館-台灣鄉土書目資料庫 體育 苗栗縣的主要體育設施有苗栗縣立體育場、苗栗縣立巨蛋體育館、苗栗縣立體育館、苗栗縣立網球場及竹南運動公園等。主要的運動競賽則有苗栗縣全民運動大會、苗栗縣中小學聯合運動會及苗栗縣籃球聯賽等。 在2006年全民運動會裡,苗栗縣積分是114分,在25個參賽隊伍中排名第13名。 在2007年全國運動會裡,苗栗縣獲得3面金牌、7面銀牌及5面銅牌,在25個參賽隊伍中排名第21名,僅勝新竹市、澎湖縣、金門縣與連江縣。 然而苗栗縣在田徑、籃球等少數幾個運動種類仍然有突出的表現。在田徑方面,共獲得3金3銀3銅,排名第6名,表現極佳。
高級中學 國立馬公高級中學 高級職業學校 國立澎湖高級海事水產職業學校 社區大學 澎湖縣社區大學 醫療 衛生福利部澎湖醫院 三軍總醫院澎湖分院 交通 航空 澎湖機場有航線往返臺灣本島的臺北松山機場、台中清泉崗機場、嘉義機場、台南機場、高雄國際機場,離島七美機場以及金門機場。 兩岸直航後,於每週二、五,提供客運包機申請,得以往返武汉天河国际机场。 公路 縣道 鄉道 公路橋梁 澎湖跨海大橋:台灣第二長跨海大橋,1970年啟用,1995年10月拆除;第二代大橋於1984年7月開始興建,1996年3月完工並通車至今,總長2,494公尺,連接澎湖群島的白沙及西嶼兩大島。 公車 澎湖縣公車 西嶼、白沙線 外垵線 通梁線 沙港線 澎南線 風櫃線 山水線 烏崁線 湖西線 龍門線 青螺線 尖山線 龍門經烏坎線 光華線 零路線 東線 西線 公車機場線 由太武、龍門、尖山、烏崁、青螺五路線之部分班次繞駛 望安線 往返潭門港與鄉公所,由縣府委辦望安鄉公所辦理,車輛由車船處提供,供鄉民免費搭乘。 七美線 環島公車每日1往返,由縣府委辦七美鄉公所辦理,車輛由車船處提供1輛、七美鄉公所自備1輛(自用車,非屬公共汽車),2輛交替使用,供鄉民免費搭乘。 海運 馬公港有航線往返臺灣本島的臺中港、布袋港、高雄港以及澎湖其他島嶼之望安港、七美港;七美港亦有航線往返高雄港。 旅遊 澎湖群島獨特的景色與人文,使其榮獲寂寞星球的2011年全球十大最佳世外桃源島嶼與成為世界最美麗海灣俱樂部(The Most Beautiful Bays of the World)的會員之一。澎湖群島多漁港,夜間萬點漁火流動,忽明忽滅,與水中映射之星斗互相煇映,1953年臺灣省政府將「澎湖漁火」選定作為臺灣八景之一。觀光遊憩是現今澎湖群島的重要產業之一,中華民國交通部觀光局也在1995年於澎湖群島設立「澎湖國家風景區」。 自然、人文景點 澎湖南方四島國家公園 澎湖花火節 硓𥑮石屋 澎湖跨海大橋 西瀛虹橋 吉貝嶼 七美島雙心石滬 貓嶼海鳥保護區 黑水溝(海底玄武岩壁) 綠蠵龜產卵棲地保護區(望安島) 澎湖玄武岩自然保留區(雞善嶼、錠鈎嶼、白沙嶼)、澎湖南海玄武岩自然保留區與桶盤玄武岩石柱 馬公觀音亭(西瀛虹橋) 博物館 位於澎湖縣境內,被中華民國博物館學會列入2004年9月版《台灣博物館名錄》的博物館有: 馬公市: 二呆藝術館、朱盛文物紀念館、雅輪文石紀念館、澎湖希望天地、澎湖海洋資源館、澎湖縣科學館、澎湖縣鄉土資源教育中心。 其他鄉鎮: 小門地質館、澎湖望安綠蠵龜觀光保育中心、水產試驗所澎湖海洋生物研究中心附設水族館、吉貝文物館、澎湖莊家莊民俗館。 特產 黑糖糕 仙人掌冰 風茹茶 冬瓜糕 鹹餅 稜角絲瓜 嘉寶瓜 楊梅(香瓜茄) 花生 丁香魚乾 干貝醬 珊瑚 文石 玳瑁石斑(有縣魚之稱) 海膽
。 在16世紀左右,明朝曾有海禁政策,但許多中國沿海居民仍冒險到澎湖列嶼捕魚,其中也有部分人群或許是海盜。在地理大發現時代,經過台灣海峽的葡萄牙航海船隻,看到島嶼及其周邊海上有許多漁民散佈作業,於是將澎湖群島稱為漁人之島。 鄭成功攻臺之役中,鄭成功軍隊以澎湖群島為基地擊敗了荷蘭人。至清代(西元1727年)設立澎湖廳,隸屬福建省臺灣府。<p>清末因1895年4月甲午戰爭戰敗後,連同臺灣和遼東半島割讓予日本,惟澎湖早已於同年3月的澎湖之役中落入日軍之手。1920年,日本殖民政府改為澎湖郡併入高雄州,後復改回澎湖廳。 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戰日本戰敗後,由中華民國治理澎湖列島,設澎湖縣,劃入新設立的台灣省。 1995年,成立澎湖國家風景區,範圍為澎湖群島全境。2009年9月,澎湖縣進行博弈條款公投,贊成票數13,397票,反對票數17,359票,澎湖博弈產業確定破局,將配合中央政策推動,朝國家能源低碳島方向前進。 2009年12月,澎湖縣望安鄉東吉嶼至臺南市安南區鹿耳門週邊海陸域,正式成立臺江國家公園。2014年6月:澎湖南方四島國家公園公告實施。 地理 地形 澎湖群島位於台灣與中國大陸之間的臺灣海峽上,地勢起伏平緩,以低矮的丘陵地為主,澎湖群島最高處位於望安鄉大貓嶼,只有海拔70公尺,澎湖本島最高處拱北山也只有海拔56公尺高。著名的高地有馬公市的蛇頭山、離島虎井嶼的東山和西山,湖西鄉的拱北山、太武山、奎壁山、虎頭山、尖山,白沙鄉吉貝嶼的西崁山,西嶼鄉的牛心山,望安鄉的天台山、鯉魚山、離島東嶼坪嶼的八卦山和東吉嶼的八卦山,七美鄉的頂隙。由於缺乏高山攔阻水氣,澎湖的降水量比台灣島少,對農業發展影響甚鉅。 1916年(大正5年),日本殖民政府統計澎湖群島有64座島嶼、總面積126.864平方公里。爾後官方文獻紀錄及資料引述長久以來均以此為依據。中華民國教科書上也一直沿用。近年來,由於澎湖群島特殊的玄武岩地質景觀,國際地質專家建議爭取列為世界遺產或設置國家地質公園,引發國內地質學者及文史工作者對地理資料正確性的質疑。 2005年12月,澎湖縣政府擬具『澎湖群島島嶼數量委託清查計畫』,委託國立高雄應用科技大學調查。調查結果顯示,澎湖縣的島嶼共有90座,面積亦從126.8641平方公里增至141.0520平方公里,增加了14.1879平方公里。不過至今內政部卻仍未審核通過,因此其隸屬的主計處仍維持64島的版本。 澎湖群島位置位於北緯23°12至23°47,東經119°19至119°43。北回歸線穿過群島之中的虎井嶼之南側海域與花嶼之北側海域。 極東:查母嶼 極西:花嶼 極南:七美嶼 極北:大磽嶼(目斗嶼,若視大磽嶼為岩礁) 氣候 區劃人口 行政區劃 民國三十四年(1945年)臺灣脫離日本統治,澎湖廳改制為澎湖縣,縣治設於馬公鎮,共轄有2縣轄區6鄉鎮,民國三十九年(1950年)廢縣轄區由縣直轄鄉鎮。民國七十年(1981年)馬公鎮升格為縣轄市,全縣轄有1市(馬公市)、5鄉(湖西鄉、白沙鄉、西嶼鄉、望安鄉、七美鄉),共有6個鄉市。 族群分佈 1926年的普查統計中,67,000人籍貫為福建、100 人為廣東。(以移民時清朝及明朝的區域劃分福建省及廣東省。) 明、清渡海至澎湖開發的人群,主要來自中國大陸福建省,以泉州府和漳州府為主,其中泉州府籍的移民占所有移民籍貫的86.84%,漳州府籍則僅占10.53%。進一步就祖籍地進行探討,來自泉州府同安縣金門(浯江)的移民就占了所有移民半數以上的53.95%,分佈在馬公市、湖西鄉、白沙鄉、西嶼鄉、望安鄉與七美鄉;漳州府籍移民主要分佈在白沙鄉。廣東移民有潮州府大埔縣、廣州府順德縣移民,分佈在馬公市。 政治 縣政機關 澎湖縣政府是澎湖縣的行政機關,在中華民國政府架構中為縣自治的行政機關,同時負責執行中央機關委辦事項,澎湖縣的自治監督機關為行政院各部會(主要為內政部)。縣長由全體縣民直接選舉產生,任期為四年,連選可連任一次。澎湖縣政府並置縣政會議,為縣政最高決策機構,在縣長及副縣長之下,設有11個內部單位、7個所屬一級機關、9個所屬二級機關、54所各級學校。 澎湖縣縣長是澎湖縣之行政首長,對外代表該縣,負責綜理縣政,指導監督所轄鄉(鎮、市)自治,並指揮、監督所屬職員及機關,現任縣長為民主進步黨籍的陳光復。 澎湖縣議會是澎湖縣的民意機關,代表澎湖縣全體縣民立法和監察縣政府之施政。縣議員由公民直選選出,任期為四年,可連選連任。澎湖縣議會共有19位縣議員,分別為第一選區11席縣議員、第二選區3席縣議員、第三選區2席縣議員、第四選區1席縣議員、第五選區1席縣議員、第六選區1席縣議員,議長、副議長由19位縣議員互選產生。 司法暨檢察機關 臺灣澎湖地方法院是澎湖縣的司法機關,屬於普通法院,當地之民、刑事訴訟由該機關審理。臺灣澎湖地方檢察署則是澎湖縣的檢察機關。 選民結構及政治勢力 澎湖縣是中華民國臺灣省下轄唯一的離島縣,位於臺灣海峽上,由於縣內遍布天人菊,有「菊島」的美稱。由於地理、軍事位置極佳,自古以來便是各方爭奪的要地。然而,由於交通、及經濟因素,該縣長期面臨人口外移、高齡化等問題。該縣原為藍略大於綠的地區,近期卻呈現泛綠領先泛藍五個百分點左右。 該縣早期地方派系,主要依縣治馬公市地理劃分為南、北兩派,以及其日後衍生的西藍派、東許派、及許素葉系統。 在戒嚴時期,由於澎湖特殊的政治及軍事環境,縣政長期由中華民國國軍(澎防司令部)掌握,其次才是國民黨縣政府,地方派系則因澎湖規模經濟不大,影響力也因此受限。 隨著1990年代末期台灣民主化,軍隊陸續撤出,派系力量更進一步衰退,黨外力量也隨著崛起。而民進黨亦同時在澎湖迅速成長,票源逐年上揚,近期泛綠已能與泛藍分庭抗禮。自解除黨禁至今,該縣已歷經四次政黨輪替。 中央公職選舉 按照中華民國現行立法委員選制,澎湖縣全境同屬一個立法委員選區,得選出1席立法委員。現任澎湖選區所選出的立法委員,是在2020年立法委員選舉選出的楊曜(民主進步黨提名、連任3屆)。 文化 宗教 澎湖傳統信仰以道教與民間信仰為大宗,兼雜儒宗神教(扶乩鸞堂)等民間宗教系統。其中因澎湖四面環海,具有海神屬性的媽祖、王爺、玄天上帝信仰特別興盛。 基督宗教方面,在1886年,英國長老教會宣教師甘為霖牧師至澎湖馬公創建馬公教會,是澎湖最早設立的基督教會。1949年,國民政府在戡亂失利後撤退至台灣,天主教神職人員隨著教友遷移至台灣各地,包括澎湖。自1950年起,山東籍神父傅興仁在馬公設置臨時聖堂(今馬公天主堂),加上長老教會推動推動「倍加運動」,也是馬公長老教會教勢最興旺的時候。 文化資產 有形文化資產 至2012年2月10日為止,澎湖縣文化局已經調查研究並且出版成果的有形文化資產有: 古蹟、歷史建築、聚落: 天后宮 許家聚落 馬公三官殿 舊網垵社聚落 望安鄉水垵村聚落 二崁聚落 文化景觀 澎湖縣境內的漁滬景觀及文化 白沙鄉赤崁和吉貝兩村的漁撈活動及生活 無形文化資產 至2012年2月10日為止,澎湖文化局已經調查研究並且出版成果的無形文化資產有: 傳統藝術: 澎湖境內的諺語 傳統歌謠:褒歌 傳統音樂:小法儀式音樂、八音、南管 澎湖傳統民宅之裝飾藝術 民俗及有關文物: 澎湖的糕餅業 澎湖廟宇、民間祭典之應用文書 澎湖的五營信仰 澎湖群島的犒軍儀式、法師系統與村廟組織 古物 澎湖地區的姓氏族譜 自然地景: 玄武岩 澎湖群島的地質 澎湖群島的動物化石
鄭成功治理台灣期間,阿猴社一帶是屬於萬年縣管轄,後來又改為隸屬萬年州。當時曾派兵開墾到瑯嶠(今恆春)一帶,並將這些區域分為八個平地社和山地社,這些區域包括了今日的里港鄉、屏東市、萬丹鄉、新園鄉、林邊鄉、乃至車城、恆春一帶,都在今日屏東縣內。鄭成功曾嘗試攻打屏東一帶之原住民但未果。 清治時期 清朝時期則改稱為鳳山縣。今日屏東縣地,隔了一條寬廣的高屏溪(清朝時稱為「下淡水溪」),交通相對不方便,且被視為瘴癘之地,因此早日鮮有漢人定居。郁永河在西元1697年來到臺灣,曾寫下「諸羅、鳳山無民,所隸皆土著番人。」。所以早在西元1664年雖然有鄭經大力推行屯田之制,或到清朝康熙統治台灣的中期之間,「下淡水溪」以東(當時分為「港東」「港西」兩里)一帶,大概都是以廣東省嘉應州(即今之梅州市)客家族群來此地移民居多,且以楊、張、鄭、古等四姓人家為前來拓墾的主要家族。客家先民約在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沿著東港溪、麟洛河、武洛溪分成北中南三線進行開墾,是今日六堆的前身。在康熙六十年(1721年)年朱一貴之亂時,客家人已在屏東平原上建立十三大莊與六十四小莊。 隨著到今日屏東縣境內的漢人逐漸增加,清代的鳳山縣,也在今日屏東縣境(當時俗稱為下淡水溪以東),設置「下淡水巡檢分署」於此,等於是鳳山縣的派出單位,但這不是真正的行政區。 到了康熙六十年(1721年),同樣也是漳州人的藍鼎元,隨堂兄南澳總兵藍廷珍來台平定朱一貴事變,事後,藍家等百餘宗族、兵員未返,落腳阿里港(現為里港鄉)。台灣開發初期,本縣境內的閩南族群,在屏東市以北地區為漳州人移民為主,屏東市以南地區為泉州人移民為主,而屏東市本身是以泉漳族群混合。約到雍正十二年(1734年)後,屏東平原除了靠近排灣領土的地區之外,大部分皆被漢人佔據,與馬卡道族鳳山八社社民呈現混居狀態。1720年《鳳山縣志》記載:「自淡水溪以南,則漢番雜居,客人尤夥。」 在清朝乾隆二十九年(1764年),今日的屏東市由村落發展為初具規模的市街。到了道光十六年(1836年),官民合力建築阿猴城堡壘,共有東、西、南、北等四個城門,至此,屏東市街建築全部完成。同個時期,由於屯番制、守隘政策的推行,馬卡道族開始往潮州斷層遷移,漸漸形成如今日的分布。 清同治年間,因為琉球國宮古島人被台灣原住民殺害,日本派兵侵犯台灣,是為牡丹社事件,清政府才重視台灣的海防事務,派沈葆楨到瑯嶠設海防,隔年在台灣最南端設立恆春縣,將率芒溪(今春日鄉)以南規劃恆春縣,這個時期等於將屏東分割成二部分,率芒溪以北屬於鳳山縣,以南屬於恆春縣,其上為臺灣府(臺灣設省後改稱臺南府)。 而在屏東縣南邊的恆春半島地區,則是在光緒元年(1875年)才從鳳山縣劃出恆春縣,建恆春縣城。 日治時期 今日屏東縣內最大城市屏東市,舊名阿猴,日治初期改阿緱,原本為平埔原住民聚落,日治時期1920年,以屏東書院為名,「阿緱」改名為屏東。 日本領有台灣以後,臺南府改為臺南縣,而府下的恆春、鳳山兩縣改為新的臺南縣下的恆春、鳳山兩支廳。明治二十九年(1896年)這兩個支廳自臺南縣切出為鳳山縣,並廢支廳,縣下改設辨務署,今屏東縣範圍共有阿里港(含高雄美濃)、阿猴、萬丹、內埔、東港、枋寮、恆春等辨務署。明治三十一年(1898年)又廢鳳山縣,這幾個辨務署整併為阿猴(含高雄美濃)、潮州、東港、恆春四個辦務署,並歸臺南縣管轄。明治三十三年(1900年),今高雄美濃自阿猴辨務署改劃給蕃薯寮辨務署,潮州辨務署廢除,轄區分隸阿猴、東港辨務署。明治三十四年(1901年)五月,恆春辨務署自臺南縣劃出,升格為恆春廳,下轄恆春、枋山、蚊蟀三個出張所。同年11月,阿猴、東港二辨務署合併為阿猴廳,下設阿里港、內埔、萬丹、東港、潮州庄、枋藔等六支廳,後廢止內埔、萬丹支廳;同時恆春廳下三出張所改制為支廳(恆春出張所轄區改為廳直轄,不設支廳)。明治三十六年(1903年)阿猴廳改稱阿緱廳。明治四十二年(1909年)阿緱廳併入恆春廳、蕃薯藔廳(今大旗山地區),下轄10個支廳。 大正九年(1920年),阿緱廳與臺南廳的阿公店、鳳山、打狗、楠仔坑四支廳合併為高雄州,今屏東縣境內設屏東(初時含今高雄六龜、桃源、茂林,後改劃旗山郡)、潮州、東港、恆春四郡,昭和八年(1933年)除了四郡以外,將屏東郡管轄之屏東街升格為屏東市。 中華民國時期 民國三十四年(1945年)台灣脫離日本統治,四郡改制為高雄縣下的四縣轄區,而屏東市則改制為省轄市,民國三十五年(1946年),將萬丹鄉、長興鄉、九塊鄉劃入屏東市。1949年3月,高雄縣山地鄉自原縣轄區分離,成立高峰、雄峰二縣轄區管轄。民國三十九年(1950年)調整行政區域,原併入屏東市的3鄉,與高雄縣屏東區的3鄉、潮州區的1鎮6鄉、東港區的1鎮4鄉、恆春區的1鎮2鄉等19個鄉鎮,以及雄峰區的霧台、瑪家、三地鄉,和高峰區全域5鄉,合併新設為屏東縣,並廢除縣轄區,共轄有30個鄉鎮。民國四十年(1951年)將省轄屏東市降為屏東縣轄市,成為屏東縣縣治,並自林邊鄉分出南州鄉。民國四十四年(1955年)自長治鄉分出麟洛鄉。 地理 位置 屏東縣面積大約有二千七百多平方公-{里}-,極東為霧台鄉雄峰山頂,極西為琉球嶼西端,極南為恆春鎮七星岩南端,最北為高樹鄉新豐村大津,而東邊以中央山脈與臺東縣為界,東臨太平洋(菲律賓海),西臨台灣海峽(南海),兩者以鵝鑾鼻南端為界,南臨巴士海峽(呂宋海峽),北接高屏溪上游和高雄為界。 屏東縣的西部為地形較平坦的屏東平原,農漁業發達,是人口集中的菁華區。平原區以東則為地勢較高的丘陵與山地,屬中央山脈南段,其中北大武山海拔逾三千公尺,是山脈南段、也是全縣的最高峰,也是台灣原住民排灣族群的聖山。山區的地勢往南陡降,並延伸到恆春半島。 水文 高屏溪 殺蛇溪 萬年溪 牛稠溪(主要介於屏東至萬丹段,沿高屏溪南下) 隘寮溪(在瑪家又分為隘寮南溪及隘寮北溪) 荖濃溪 大社溪(三地門) 二重溪(里港,為合流後的隘寮溪及荖濃溪) 牛角彎溪(瑪家) 武洛溪(九如) 東港溪 麟洛溪 林邊溪 瓦魯斯溪(來義) 力里溪 率芒溪 士文溪 力力溪 南勢湖溪 枋山溪 獅子頭溪 楓港溪 四重溪 保力溪 網紗溪 石牛溪(墾丁) 港口溪 中港溪(滿州) 港仔溪(滿州) 鹿寮溪 氣候 •屏東平原(屏北地區)氣候數據: 屏東縣全境位於北回歸線以南,除高山地區以外皆屬於熱帶季風氣候。氣溫全年溫差不大,三月底至十一月中氣候炎熱,十二月初至隔年三月中氣候較溫和。 夏季潮濕多雨,尤以泰武鄉附近迎風坡為甚,為全台夏雨量之冠,次為恆春半島西側,平均高溫30-33度,低溫24-26度,冬季較乾燥,平均高溫24-27度,低溫16-19度。冬季寒流南下時影響也較台灣其它地區甚小,平均溫度最多驟降3-4度,天氣晴朗時高溫則可能上升至28-30度。 恆春半島因海風調節,呈現夏季白天高溫不高,冬季夜晚低溫不低的特殊的“四季如春”的氣候。夏季白天高溫約比屏東其他地區低2-3度,冬季夜晚低溫較屏東其他地區高約2-3度。寒流南下時與枋寮以北溫差可達5度以上。 •恆春半島(屏南地區)氣候數據: 族群 1926年的普查統計中,148,500人籍貫為福建、63,700 人為廣東。(以移民時清朝及明朝的區域劃分福建省及廣東省。) 屏東縣境內以漢族為多,其中以閩南人為主,客家人比例達23%,而外省人的比例占8.4%。在閩南族群中也有泉州和漳州以外的臺灣潮州人,恆春半島及一些地方如高樹鄉也有福佬客的存在。廣東移民內部的結構與桃竹苗地區不同,嘉應州移民在本區將近90%數量,而桃竹苗有相當比例之惠、潮移民。 原住民族在本縣則占有7.4%,主要是排灣族和魯凱族,截至2020年7月,前後者分別占6.03%和0.75%,另外位於恆春半島有少數阿美族,是為恆春阿美。屏東縣為臺灣原住民人口比例第三高的縣,僅次於臺東縣及花蓮縣。此外,縣內尚有待中央政府修法認定的平埔原住民,主要為馬卡道族,截至2017年9月25日止,有1803人登記,其餘平埔族群人數205人,約占全縣0.24%。據推估,馬卡道族的潛在人數可能多達數萬人。 本縣各族群分布集中,例如原住民族多在三地門鄉、瑪家鄉等八個鄉鎮,客家族群主要分布在六堆地區,馬卡道族則分布於沿山公路西側加蚋埔、老埤、萬金、赤山等部落,因此呈現多元族群的文化風貌。由於境內有台灣最古老的教堂萬金聖母聖殿,所以也常見到外國人士。 清代械鬥仍頻,惟屏東平原未聞漳泉械鬥。可能與客家人為強勢族群有所關係。陳盛韶(1775-1861)在《問俗錄》記載:「鳳山、淡南粵人眾,閩人寡。」客家人的集中與組織促使漳泉人合作。 區劃人口 行政區劃 民國三十四年(1945年)台灣結束日本統治,屏東市改制為省轄市,民國三十五年(1946年),將萬丹鄉、長興鄉、九塊鄉劃入屏東市,民國三十九年(1950年)調整行政區域,原省轄屏東市7區改為4區3鄉,與高雄縣屏東區的3鄉、潮州區的1鎮6鄉、東港區的1鎮5鄉、恆春區的1鎮2鄉、雄峰區霧臺鄉、三地門鄉、瑪家鄉、高峰區獅子鄉、泰武鄉、來義鄉、春日鄉、牡丹鄉等27個鄉鎮合併為屏東縣,共轄有4區30個鄉鎮。民國四十年(1951年)將東、南、北、中四區裁撤改為縣轄屏東市,並為屏東縣縣治,並自林邊鄉分出南州鄉,民國四十四年(1955年)自長治鄉分出麟洛鄉。全縣轄有1市(屏東市)、3鎮(潮州鎮、東港鎮、恆春鎮)、29鄉(萬丹鄉、長治鄉、麟洛鄉、九如鄉、里港鄉、鹽埔鄉、高樹鄉、萬巒鄉、內埔鄉、竹田鄉、新埤鄉、枋寮鄉、新園鄉、崁頂鄉、林邊鄉、南州鄉、佳冬鄉、琉球鄉、車城鄉、滿州鄉、枋山鄉;山地鄉:三地門鄉、霧臺鄉、瑪家鄉、泰武鄉、來義鄉、春日鄉、獅子鄉、牡丹鄉),共有33個鄉鎮市,縣內山地鄉共計有八個,是臺灣擁有最多山地鄉(或直轄市山地原住民區)的一二級行政區。 地域分區 屏東縣依地理距離形勢,可分為屏北地區、屏中地區、屏南地區三大地域: 人口 根據屏東縣政府民政局人口統計,2023年1月底屏東縣人口798,940人,男性405,846人,女性393,094人,戶數295,226戶,是臺灣人口第二多的縣,僅次於彰化縣,在全臺灣所有一二級行政區中,人口排行第八位,為台灣本島壯年人口比例最高的縣。然而屏東縣的城鄉差異問題嚴重,縣內人口分布不均,有近四分之一的人口設籍在縣治屏東市內,該市也是縣內唯一人口多於十萬人的行政區,而屏東市人口也比縣內人口第二多的行政區潮州鎮多了約有14萬人,意即屏東市的人口約是潮州鎮的3.7倍,同時,縣內亦有近五分之二的行政區人口未滿一萬人,其中人口最少的為霧臺鄉,僅有三千餘人。 政治 縣政組織 屏東縣政府是屏東縣的最高行政機關,在中華民國政府架構中為縣自治的行政機關,同時負責執行中央機關委辦事項,屏東縣的自治監督機關為行政院各部會(主要為內政部)。縣長由全體縣民直接選舉產生,任期為四年,連選可連任一次。屏東縣政府並置縣政會議,為縣政最高決策機構,在縣長及副縣長之下,設有20個內部單位、5個所屬一級機關、22個所屬二級機關、334所各級學校。 屏東縣縣長是屏東縣政府之行政首長,負責綜理縣政,並指揮、監督所屬職員及機構,現任縣長為民主進步黨籍的周春米。 屏東縣議會是屏東縣的最高民意機關,代表屏東縣全體縣民立法和監察縣政府之施政。縣議員由公民直選選出,任期為四年,可連選連任。屏東縣議會共有53位縣議員,分別為第一選區12席縣議員、第二選區8席縣議員、第三選區10席縣議員、第四選區8席縣議員、第五選區4席縣議員、第六選區3席縣議員、第七至十六選區各1席縣議員,其中第八至十六選區為原住民選區。議長、副議長由53位縣議員互選產生。 司法暨檢察機關 臺灣屏東地方法院是屏東縣的司法機關,屬於普通法院,當地居民之民、刑訴訟和審理由該機關辦理,其上訴法院為臺灣高等法院高雄分院。臺灣屏東地方檢察署是屏東縣的檢察機關,為當地檢察官執行檢察事務之執行機關。 選民結構與政治勢力 屏東縣位於中華民國臺灣本島最南端,產業結構偏重於農漁業。該縣是泛綠的優勢選區,就選民結構而言,泛綠領先泛藍十幾個百分點左右。就地域而言,綠營在平原地區及客家地區的票源較為穩定,藍營則在屏東市、鹽埔鄉、琉球鄉及山區原住民部落等地的票源較為集中。 屏東縣早年政治生態相當複雜,地方派系及黑道勢力皆為盛行,張、林兩派都與當時一黨獨大的中國國民黨維持密切關係。而在1977年五項公職選舉中,時任省議員的邱連輝欲藉由國民黨提名以參選屏東縣長選舉,然是次國民黨提名同屬客家籍的賴志榮參選,邱連輝因此並無被國民黨提名,而與黨外人士合作自行參選,最後當選該屆縣長,當時六堆客家人也因不滿邱連輝遭國民黨打壓,隨之開始綠化。1980年代,黨外勢力及泛綠陣營迅速崛起,邱、蘇兩派先後入主縣府,使其足以與泛藍陣營分庭抗禮。而在1990年代以後,隨著民主政治的發展和泛綠勢力不斷擴大,派系與黑道在屏東縣的影響力已逐年下降。 1950年,臺灣省實施地方自治。1951年3月25日,舉行第一屆縣長投票,首任民選屏東縣縣長為張山鐘。自此,屏東縣共計舉行了19屆的縣長選舉。經2022年屏東縣縣長選舉後,由民主進步黨籍的周春米當選第19屆屏東縣縣長。 屏東縣立法委員共分為兩個選舉區,分別為屏東縣第一選舉區(里港鄉、高樹鄉、三地門鄉、霧台鄉、瑪家鄉、九如鄉、鹽埔鄉、長治鄉、屏東市、麟洛鄉、內埔鄉)與屏東縣第二選舉區(萬丹鄉、泰武鄉、竹田鄉、萬巒鄉、潮州鎮、新園鄉、崁頂鄉、南州鄉、新埤鄉、來義鄉、東港鎮、林邊鄉、佳冬鄉、枋寮鄉、春日鄉、枋山鄉、獅子鄉、牡丹鄉、車城鄉、滿州鄉、恆春鎮、琉球鄉),經2020年屏東縣立法委員選舉後,屏東縣第10屆立法委員屏東縣第一選舉區是由民主進步黨籍鍾佳濱當選,屏東縣第二選舉區是由無黨籍蘇震清當選。 經濟產業 屏東縣現有商業登記家數25,901家,其中以商業最多,公共行政、社會服務及個人服務業次之;工廠登記家數現有962家,其中以食品製造業228家最多,其次為金屬製品製造業,運輸工具製造修配業,以及非金屬礦物製品製造業;農家人口296.552人,占總人口32.67%(大約占屏東縣三成人口)。目前面臨的問題是薪資所得為全臺灣最落後的縣市,平均所得只有2萬8074元 。 一級產業 農業 屏東縣農家戶數63,289戶,占總戶數25.42%;農家人口數296,552人占總人口數32.67%。耕地面積76,685公頃。農產品原以米、原料甘蔗、大豆、紅豆、甘薯、香蕉為大宗,近年以檳榔、原料甘蔗、蓮霧、芒果、稻米為主。畜牧業以養豬戶為大宗。 漁業 屏東縣漁業從業人員33,289人,其中以養殖漁業最多;漁船數1,668艘,其中以鮪延繩釣最多;漁業產量58,910公噸,以養殖漁業產量最多。屏東縣共有25個漁港,其中規模最大的是東港鹽埔漁港,此外,還有後壁湖漁港、興海漁港、山海漁港、旭海漁港、中山漁港、琉球漁港、水利村漁港、枋寮漁港、海口漁港、小琉球漁港、天福漁港、塭豐漁港、楓港漁港、射寮漁港、後灣漁港、萬里桐漁港、紅柴坑漁港、潭仔漁港、香蕉灣漁港、鼻頭漁港、南仁漁港、大福漁港、杉福漁港、漁福漁港。 林業 屏東縣造林面積455公頃,數量98萬餘株,其中相思林217公頃,木麻黃林23公頃,砍伐面積128公頃,砍伐立木材積5,654立方公尺。 二級產業 屏東縣工廠登記家數962家,其中以食品製造業228家最多,其次為金屬製品製造業,運輸工具製造修配業,以及非金屬礦物製品製造業,共有三大工業區及一處農業生物技術園區: 屏南工業區 因應屏東縣之工業發展需要及加強地方資源之有效利用,提供興辦工業人優良之投資環境,促進區域均衡發展,經濟部工業局於民國68年在屏東縣佳冬鄉及枋寮鄉,開發屏南工業區,占地總面積278公頃,係一綜合性工業區。 內埔工業區 為因應經濟的高度發展、解決南部地區興辦工業人設廠用地的問題與繁榮地方經濟,政府自民國69年開始開發至民國73年4月完成。 屏東加工出口區 經濟部加工出口區管理處民國89年於台灣南部屏東縣屏東市西南方設置,近屏東縣與高雄市交界處,全區佔地 123.04公頃。 屏東農業生物技術園區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為發展農業科技,營造農業科技產業群聚,促進農業產業之轉型,依「農業科技園區設置管理條例」設置。園區第一期開發計畫「海豐基地」座落於屏東縣長治鄉,西鄰屏東市仁義里、九如鄉玉泉村,土地面積約233公頃,位於台27省道以東、南二高與屏26鄉道間,預定於93年2月開始接受廠商進駐園區破土開工建廠;第二期「太源基地」土地面積約100公頃,預定於93年度開始規劃。 三級產業 商業 屏東縣商業登記家數25,901家,其中以商業最多,公共行政、社會服務及個人服務業次之。 金融業 屏東縣內金融機構計149家,均為工商企業融資機構,並兼辦各種存款、匯兌業務;其中公營銀行19家,農會信用部12家,漁會信用部3家,地區中小企業銀行18家,其他私立銀行78家。 郵電業 屏東縣縣內郵電機構754所,其中自辦67所,委辦687所,電信機構15所,市內電話用戶數346,912戶,每百人用戶數38.15。 文化 文化資產 客家文化 文學 在文學史及其相關論述方面,截至2020年7月20日為止,還沒有一本「屏東文學史」、「屏東文學發展」之類的專書出版。比較相關的專書有:文訊雜誌社所出版的「高屏澎地區文學會議」論文集、林欣慧與吳中杰合著的《屏東地區馬卡道族語言與音樂研究》。其次,屏東地區的古典詩歌、縣市文學獎、日治時期新文學作家等議題,已有人從事研究。博碩士論文有王俊勝《清代台灣鳳山縣詩歌研究》、邱春美《六堆客家古典文學研究》、張宏誠《台灣解嚴後縣市文學獎研究(1987~2010)》等;期刊論文有莊永清《日治時期高屏地區新文學作家簡介》、文訊雜誌社所出版的「高屏澎地區文學會議」論文集、江海《屏東文學發展現況淺析—從屏東縣文學泰斗陳冠學說起》等論文。 在民間文學方面,有陳枝烈等人採訪、編輯而成的《排灣族神話故事》、戴錦花編採而成的《排灣族傳統歌謠精華》;盧正君編採《魯凱族歌謠採擷》、陳美玲編著《魯凱之歌》(有聲書);康啟明編註的《台灣三字經:漢文讀本》、賴慶智等人著的《客謠新調》、江海主編的《念念屏東集作品集》等書。 縣內屏東市於2008年3月成立阿緱文學會。文學活動方面,屏東縣政府舉辦「大武山文學獎」徵文活動,每隔幾年也會舉辦「青少年大武山文學獎」徵文活動。屏東縣政府文化局介壽圖書館亦有縣籍文學家資料庫,收藏了鍾理和、陳冠學、曾貴海等人的作品。 教育 屏東縣擁有6所大專院校,分別為2所大學,國立屏東大學及國立東華大學海洋科學學院;3所科技大學,國立屏東科技大學、私立大仁科技大學、私立美和科技大學;1所專科學校,慈惠醫護管理專科學校。除慈惠醫護管理專科學校只授予副學士學位以外,其它5所大學或學院授予學士學位、碩士學位或博士學位不等。 屏東縣擁有64所中等學校,高級中等學校擁有21所,公立部分有:國立屏東高級中學、國立屏東女子高級中學、國立屏北高級中學、國立潮州高級中學、國立屏東高級工業職業學校、國立東港高級海事水產職業學校、國立恆春高級工商職業學校、國立內埔高級農工職業學校、國立佳冬高級農業職業學校、屏東縣立東港高級中學、屏東縣立來義高級中學、屏東縣立大同高級中學、和屏東縣立枋寮高級中學、國立屏科實驗高級中等學校等,國民中學有43所,國民小學計171所。 醫療 屏東榮民總醫院 衛生福利部屏東醫院 衛生福利部恆春旅遊醫院 屏基醫療財團法人屏東基督教醫院 安泰醫療社團法人安泰醫院 寶建醫療社團法人寶建醫院 國仁醫院 恆基醫療財團法人恆春基督教醫院 屏東民眾醫院 安和醫療社團法人安和醫院 輔英科技大學附設醫院 國軍高雄總醫院屏東分院 枋寮醫療社團法人枋寮醫院 南門醫療社團法人南門醫院 宗教 屏東縣有寺廟及教堂共1341間,寺廟數量僅次於高雄市與臺南市,為全臺灣第三,屏東縣佛教寺院有160間,道教的廟有928間,天主教教堂65間、基督新教教堂187間、還有1間理教的廟。知名的大型廟宇諸如東港東隆宮、北勢寮保安宮、慈鳳宮等。 其中萬金聖母聖殿是位於萬巒鄉萬金村的天主教教堂,又稱萬金天主堂,也是台灣兩座宗座聖殿之一,其歷史可追溯至1861年,為台灣現存最古老的教堂建築。 另外,屏東縣內還有數個原住民平埔族群所擁有的傳統文化信仰中心的公廨,如加蚋埔公廨,每年會進行傳統的平埔夜祭文化。 體育 屏東縣的主要體育設施有屏東縣立體育館可容納人數6,000人,屏東縣立棒球場可容納人數10,000人。運動公園有五座,分別為賽嘉運動公園、麟洛運動公園、潮州運動公園、南州運動公園及林邊運動公園。 2006年中華民國全民運動會,屏東縣積分是128分,在全國25個縣市參賽隊伍中參排名第12名。 2007年中華民國全國運動會,屏東縣獲得16面金牌、10面銀牌及18面銅牌,在全國25個縣市參賽隊伍中排名第8名。 2011年中華民國全國運動會,屏東縣獲得11面金牌、13面銀牌及16面銅牌,在全國22個縣市參賽隊伍中排名第9名,在獎牌總數則是93面,全國排名第8名。 屏東縣體育風氣鼎盛,多所學校設有校隊,以籃球、棒球為主流。例如屏東高中籃球隊過去有「南霸天」之稱,美和中學青棒隊更是培育出彭政閔、張泰山、潘武雄、潘威倫等知名棒球國手。近年來,屏東縣也成為競速溜冰選手的發跡之處,潮州鎮的國際標準直排輪比賽場地已於2020年10月動工。 交通 鐵路 臺灣鐵路 屏東線在縣境內共設有14個車站,其中屏東、潮州屬於一等站;枋寮為屏東線的終點站暨南迴線的起點站。 南迴線是屏東縣通往臺東縣的鐵道,起點為枋寮車站,終點為臺東車站,在縣境內共設有6座車站,其中包含枋野、中央兩座號誌站。 東港線為一條廢止路線,自鎮安車站分歧。於1991年停止客運業務後,仍留有軍事運輸功能,直到2002年正式廢止。 台灣高鐵 台灣高鐵現行的最南站是位在高雄市的高鐵左營站,南邊的屏東縣沒有高鐵車站,故縣民搭乘高鐵多至高鐵左營站搭乘。高鐵延伸屏東議題即為是否要將高鐵延伸到屏東縣。為此,許多支持者組成爭取高鐵到屏東聯盟,爭取將高鐵延伸至屏東。 2019年9月,行政院院長蘇貞昌正式宣布高鐵延伸屏東,並選在屏東市六塊厝設站,與台鐵六塊厝車站共站,且將盡全力協助高雄捷運紅線延伸屏東東港鎮和潮州鎮。 公路 國道 :福爾摩沙高速公路 九如交流道 屏東交流道 長治交流道 麟洛交流道 竹田系統交流道(連接) 崁頂交流道 南州交流道 林邊交流道 大鵬灣端 :高雄支線 里港交流道 省道快速公路 :東西向快速公路高雄潮州線 萬丹交流道 竹田系統交流道 竹田端 省道 :縱貫公路
屏菸1936文化基地 屏東縣民公園 屏東市民族路觀光夜市 霧台風景區 地磨兒藝術園區公園 台灣原住民文化園區 屏東賽嘉滑翔飛行場 六堆客家文化園區 大路觀主題樂園 太古拉筏斯瀑布群 屏南地區 (定義:萬丹鄉、潮州鎮、萬巒鄉、泰武鄉、竹田鄉、新園鄉、崁頂鄉、新埤鄉、東港鎮、林邊鄉、佳冬鄉、南州鄉、枋寮鄉、來義鄉、春日鄉、琉球鄉) 大鵬灣國家風景區 小琉球 潮州鎮八大森林樂園 潮州鐵道園區 林後四林平地森林園區 南大武山 鯉魚山及泥火山 南州糖廠 竹田車站 萬金聖母聖殿 萬巒吊橋 屏東可可園區 華僑市場 枋寮藝術村 林邊光采濕地 佳冬蕭家祖屋 佳冬西柵門 新埤褒忠門 楊氏宗祠 來義丹林吊橋 春日浸水營古道 恆春半島 (定義:枋山鄉、獅子鄉、車城鄉、牡丹鄉、恆春鎮、滿州鄉) 墾丁國家公園 墾丁國家森林遊樂區 貓鼻頭 雙流國家森林遊樂區 四重溪溫泉 福安宮 牡丹水庫 恆春古城 南仁湖 南仁山 八瑤灣 龍鑾潭 出火 萬里桐 關山 佳樂水風景區 國立海洋生物博物館 瓊麻工業歷史展示區 砂島貝殼砂展示館 南灣 龍磐公園 社頂自然公園 鵝鑾鼻燈塔 石門古戰場 港口吊橋 海角七號茂伯居地 海口沙漠 九棚沙漠 枋山遊憩區 名特產 排灣琉璃珠(排灣族) 陶壺(排灣族) 金鑽鳳梨(內埔、高樹) 蓬萊米(潮州) 台灣藜(霧台、三地門) 愛文芒果(枋山、獅子) 牛蒡(屏東市) 苦瓜(九如、萬丹、南州) 小黃瓜(里港) 檸檬(九如、里港) 檳榔咖啡(主要位於萬巒及內埔,特質為咖啡與檳榔共享同一片土地) 香蕉(里港、高樹) 蓮霧(南州、林邊) 蜜棗(九如、鹽埔、高樹) 木瓜(新埤) 火龍果(恆春半島) 文心蘭(竹田) 白玫瑰(九如、鹽埔) 紅豆(萬丹、新園) 洋蔥(恆春半島) 椰子(林邊、佳冬、長治) 萬巒豬腳(萬巒) 黑鮪魚(東港) 油魚子(東港、琉球) 櫻花蝦(東港、琉球) 石斑魚(佳冬、枋寮) 潮州冷熱冰(潮州) 可可(內埔、萬巒) 麻油(崁頂) 重要設施 第三核能發電廠:建於1978年,位於屏東縣恆春鎮,簡稱核三,又稱馬鞍山發電廠(鄰近馬鞍山),由台灣電力公司所經營。唯一位於台灣南部的核能發電廠。反應爐型式為壓水式反應爐,是台灣唯一使用此型式核能反應爐的發電廠。 城市遠景 台鐵東港支線 台鐵恆春支線 高屏第二東西向快速公路 高鐵延伸屏東
日治時期,1895年8月改為台灣民政支部。1896年台中縣設立(今之臺中縣市、彰化縣、南投縣)。1901年改縣為廳。1920年,改為臺中州;下設台中、彰化兩市及大屯、豐原、東勢、大甲、彰化、員林、北斗、南投、新高、能高、竹山等十一郡五十七街-{庄}-。州設州廳,郡市設郡市役所,街-{庄}-設街-{庄}-役場,分層辦理地方事務。 1945年戰後,中華民國接收臺灣後設臺中縣,縣治設於員林,原轄台中、彰化兩市,改為省轄市,大屯等十一郡改設區署,街-{庄}-改設鄉鎮,並將南屯、西屯、北屯三鄉,改隸於臺中市。1950年10月25日,臺灣的行政區由8縣9市重新劃分為16縣5市,原臺中縣、彰化市合併劃分為台中、彰化、南投三縣,彰化市改為縣轄市,在新的區劃塵埃落定之前,豐原鎮、清水鎮曾爆發縣治之爭,雙方人馬紛紛發動連署,向當時的臺灣省參議會陳情豐原與清水之爭,延續到第一屆臺中縣縣長選舉。豐原鎮鎮長陳水潭與清水鎮鎮長蔡卯生再次槓上,後來演變成臺中縣的紅派與黑派之爭。臺中縣縣治最終改設於豐原鎮。 1976年3月1日,豐原鎮改制為豐原市。1993年11月1日,大里鄉改制為大里市。1996年8月1日,太平鄉改制為太平市。2010年,臺中縣與臺中市合併升格為直轄市,臺中縣走入歷史。 臺中縣政府歷史 1945年中華民國政府接收臺灣後,臺中州政府改為臺中縣政府。短暫的與臺中市政府合署使用臺中州廳廳舍後,縣政府旋即遷至員林國小校舍辦公。 1950年臺中縣與彰化市轄區合併劃分為之臺中、彰化、南投三縣,臺中縣政府遷至豐原鎮中山路瑞穗國小校舍辦公。 1976年縣政府遷入同一街區面向中興路的新建大樓(今臺中市政府衛生局址)辦公。 1996年縣政府再遷往位於陽明街的新建大樓(今臺中市政府陽明大樓)辦公。 2010年,臺中縣與臺中市合併升格為直轄市後,原縣政府址改為陽明大樓(臺中市政府的第二辦公大樓)。 縣歌 作曲:林鶴年作詞:張達修大哉臺中,大哉臺中,天然形勝,靈秀所鍾。八仙三聳、三溪流瀜,迴環利澤永無窮;氣候和,物產豐,衣食足,禮義崇,人文蔚起,忠勇威風,緬懷逢甲,效法成功,中流砥柱,居省要衝,努力奮鬥積健為雄,是中興基地,是建國前鋒。揚我中華民族之光榮,進世界於大同。大哉臺中,大哉臺中,大哉臺中。 政治 歷任縣長 實施地方自治前 實施地方自治後 縣府組織 最終的縣政府組織為: 一級單位 民政處 財政處 教育處 建設處 工務處 農業處 社會處 勞工處 新聞處 法制處 行政處 交通旅遊處 計畫處 資訊處 人事處 主計處 政風處 一級機關 警察局 消防局 衛生局 環境保護局 文化局 地方稅務局 行政區劃 歷史年表 民國三十四年(1945年)臺灣脫離日本統治,臺中州改制為臺中縣,彰化市改制為省轄市。 民國三十六年(1947年),臺中市改制為省轄市,並將北屯鄉、西屯鄉、南屯鄉劃入臺中市,縣治遷至員林鎮,共轄有11縣轄區57個鄉鎮。 民國三十九年(1950年)調整行政區域,將南投區、玉山區、能高區、竹山區等5鎮7鄉合併分出南投縣,原省轄彰化市與彰化區、員林區、北斗區的7鎮14鄉合併分出彰化縣,臺中縣由豐原區的1鎮4鄉、大甲區的4鎮4鄉、東勢區的1鎮3鄉、大屯區的4鄉等21個鄉鎮組成,縣治遷至豐原鎮,轄6鎮、15鄉。 民國六十五年(1976年)縣治豐原鎮升格為縣轄市。 民國八十二年(1993年)大里鄉升格為縣轄市。 民國八十五年(1996年)太平鄉升格為縣轄市,臺中縣至廢除前下轄3市(豐原市、大里市、太平市)、5鎮(大甲鎮、清水鎮、沙鹿鎮、梧棲鎮、東勢鎮)、13鄉(龍井鄉、大肚鄉、大安鄉、外埔鄉、后里鄉、潭子鄉、大雅鄉、神岡鄉、石岡鄉、新社鄉、霧峰鄉、烏日鄉,和平鄉為山地鄉),最北面為海線地區的大甲鎮鄰近苗栗縣苑裡鎮,最南面為霧峰鄉鄰近南投縣,而東面為和平鄉鄰近花蓮縣與宜蘭縣以及新竹縣。 傳統分區 由於臺中市及大肚山使臺中縣形成三塊明顯分隔的區域,因此習慣上分為山(山線)、海(海線)、屯(屯區)三個區域。三個區域扣除和平鄉面積特大但人口特稀,其餘三地面積及人口數量皆差異不大,各約莫50萬人口,形成位居中央的臺中市100萬人口的衛星城鎮。 山線範圍: 包括臺中市以北、大肚山以東的範圍,由於區內地形及文化上有明顯落差,自新社河階以東的區域可再區分為山城地區,包含東勢鎮、石岡鄉、新社鄉及和平鄉。而台中盆地北緣與后里台地,包括豐原市、潭子鄉、大雅鄉、神岡鄉及后里鄉,則為普遍代表的山線地區。 海線範圍: 大肚台地以西至海岸的地帶,包括大甲鎮、大安鄉、外埔鄉、清水鎮、沙鹿鎮、梧棲鎮、龍井鄉及大肚鄉等八鄉鎮。 屯區範圍: 位於臺中市東南側的四個鄉市。由於緊鄰臺中市區,因此與之互動比山線或海線頻繁,並且在都市擴張下市區人口大量遷入,發展及規劃與台中市關聯度相當緊密,都市化程度也較山線及海線為高。包括大里市、太平市、霧峰鄉及烏日鄉。 交通 鐵路 海岸線 日南車站 大甲車站 台中港車站(台中港線起點) 清水車站 沙鹿車站 龍井車站 大肚車站 追分車站 山線 泰安車站 后里車站(已廢止之舊山線南端分歧點。) 豐原車站(已廢止之東勢線起點。) 潭子車站(已廢止之神岡線起點。) 烏日車站 新烏日車站 成功車站 高速鐵路(台灣高鐵) 高鐵台中站 高速公路 大甲交流道 中港系統交流道(連接國道四號) 沙鹿交流道 龍井交流道 烏日交流道 中投交流道 霧峰交流道(連接台74線) 霧峰系統交流道(連接國道六號) 后里交流道 台中系統交流道(連接國道四號) 豐原交流道 王田交流道 清水端 中港系統交流道(連接國道三號) 神岡交流道 台中系統交流道(連接國道一號) 后豐交流道 豐原端 霧峰系統交流道(連接國道三號) 舊正交流道(連接烏溪橋)
高鐵台中站 高速公路 大甲交流道 中港系統交流道(連接國道四號) 沙鹿交流道 龍井交流道 烏日交流道 中投交流道 霧峰交流道(連接台74線) 霧峰系統交流道(連接國道六號) 后里交流道 台中系統交流道(連接國道四號) 豐原交流道 王田交流道 清水端 中港系統交流道(連接國道三號) 神岡交流道 台中系統交流道(連接國道一號) 后豐交流道 豐原端 霧峰系統交流道(連接國道三號) 舊正交流道(連接烏溪橋) 註:國道一號與國道三號的左右是按照地理位置編排。 省道 :縱貫公路 :內山公路 :中橫公路 :中橫公路,德基→上谷關西行車道,中斷無法通行 :尖豐公路 :西濱公路 :山嶽縱貫公路 :中投公路 省道快速公路 :西濱快速道路 :中彰快速道路 縣道 港口 松柏漁港 五甲漁港 梧棲漁港 臺中港 航空 台中清泉崗機場 教育 大專院校 國立勤益科技大學 靜宜大學 亞洲大學 朝陽科技大學 弘光科技大學 修平技術學院 高中職 太平市 臺中縣立長億高級中學 臺中縣私立華盛頓高級中學 臺中縣私立慈明高級中學 大里市 國立大里高級中學 臺中縣立大里高級中學 臺中縣私立立人高級中學 臺中縣私立大明高級中學 臺中縣私立僑泰高級中學 臺中縣私立青年高級中學 霧峰鄉 國立霧峰高級農工職業學校 臺中縣私立明台高級中學 烏日鄉 臺中縣私立明道高級中學 豐原市 國立豐原高級中學 國立豐原高級商業職業學校 后里鄉 臺中縣立后綜高級中學 國立臺中啟明學校 東勢鎮 國立東勢高級工業職業學校 臺中縣私立玉山高級中學 新社鄉 臺中縣立新社高級中學 潭子鄉 臺中縣私立常春藤高級中學 臺中縣私立弘文高級中學 大雅鄉 國立中科實驗高級中學 臺中縣私立惠明學校 沙鹿鎮 國立沙鹿高級工業職業學校 梧棲鎮 臺中縣立中港高級中學 清水鎮 國立清水高級中學 臺中縣私立嘉陽高級中學 大甲鎮 國立大甲高級中學 國立大甲高級工業職業學校 臺中縣私立致用高級中學 觀光與文化 古蹟文物 內政部二級古蹟 霧峰林家宅園 內政部三級古蹟 社口林宅 大甲文昌祠 磺溪書院 林氏貞孝坊 吳鸞旂墓園 國定古蹟 潭子鄉摘星山莊 神岡鄉筱雲山莊 舊山線泰安車站 內埔庄役場(今后里區公所) 海線清水車站
南瀛大地貌最徹底改變的當屬清朝道光三年(1823年)的嘉南大水患。此次大水山洪,挾帶大量土石泥沙沖入台江及倒風兩大內海,不但使曾文溪改道、鹽水溪南移,更將內海及濱海口全部填成陸地─北從鹽水港堡、下營茅港尾、蔴荳港到西港、安定港口、永康洲子尾以西全部陸化。今日臺南市安南區及北門等六區大部分土地均屬之,也是「鹽分地帶」名稱之來源。 戰後臺南縣以曾文溪將全縣劃分為溪南地區與溪北地區:即原日治時期台南州所屬之新豐郡與新化郡(溪南),與北門郡、新營郡、曾文郡(溪北)。其中溪南地區(永康市、歸仁鄉、仁德鄉)因鄰近昔省轄臺南市,屬臺南都會區範圍,接納許多都市外溢人口與提供產業發展所需之勞動力與土地資本,進而發展出不同於溪北地區的地景。 在臺南縣北門地區有「鹽分地帶」之稱,涵蓋臺南縣佳里鎮、北門鄉、學甲鎮、七股鄉、將軍鄉、西港鄉等六鄉鎮。由於地理位置處西南濱海環境,土壤鹽份高,農作物種植不易,造成居民生活困頓艱辛,長期以來與天爭地,而造就當地居民樂觀奮鬥、豪邁的性格,也讓每個在地人對鹽份地帶別有一番不同的體悟與生命的詮釋。當地居民以「鹽田兒女」自稱,並因此教導下一代有著勤奮踏實的精神,於此地也出現了全台聞名的台南幫。 臺南縣新營地區臨近嘉義市,在歷史上大部分時間都屬於嘉義管轄,經濟和教育活動也多有往來。光復後國民政府將原臺南州改成台南縣,而該區的新營正處於當時台南縣正中心,因此被選為當時台南縣的縣治,而後台南縣析出嘉義縣與雲林縣,新營地區因縣治所在為避免再遷一次縣治遂將該區留在台南縣而非回歸析出的嘉義縣。 行政區劃 民國三十四年(1945年)臺灣脫離日本統治,臺南州改制為臺南縣,嘉義市改制為省轄市,民國三十五年(1946年),臺南市改制為省轄市,並將安順鄉劃入臺南市,水上鄉、太保鄉劃入嘉義市,斗六鎮分出林內鄉,土庫鎮分出褒忠鄉,崙背鄉分出麥寮鄉,海口鄉分成臺西鄉、東勢鄉,縣治遷至新營鎮,共轄有10縣轄區67個鄉鎮。民國三十九年(1950年)調整行政區域,將斗六區、虎尾區、北港區等6鎮14鄉合併分出雲林縣,原省轄嘉義市與嘉義區、東石區的3鎮13鄉合併分出嘉義縣,臺南縣由新豐區的5鄉、新化區的2鎮7鄉、曾文區的1鎮4鄉、北門區的1鎮5鄉、新營區的3鎮3鄉等31個鄉鎮組成,轄7鎮、24鄉。民國五十七年(1968年)學甲鄉改制學甲鎮,民國七十年(1981年)縣治新營鎮改制為縣轄市,民國八十二年(1993年)永康鄉改制為縣轄市,在併入臺南市前,全縣共轄有2市(新營市、永康市)、7鎮(鹽水鎮、白河鎮、麻豆鎮、佳里鎮、新化鎮、善化鎮、學甲鎮)、22鄉(柳營鄉、後壁鄉、東山鄉、下營鄉、六甲鄉、官田鄉、大內鄉、西港鄉、七股鄉、將軍鄉、北門鄉、新市鄉、安定鄉、山上鄉、玉井鄉、楠西鄉、南化鄉、左鎮鄉、仁德鄉、歸仁鄉、關廟鄉、龍崎鄉),共有31個鄉鎮市。 產業 傳統上台南縣被認為是第一產業為主的農業縣,尤以水稻、芒果、蓮子、文旦、甘蔗、鳳梨、養殖漁業(虱目魚)與沿海鹽業聞名全臺。但事實上,1971年因外銷導向政策,台南縣製造業產值的比例已凌駕農業。2008年資料顯示,該縣總就業人口僅9.8%從事農林漁牧業,而工業(含製造業)與服務業各約45%,代表已轉型成為工業為主的行政區。 1990年代後期起,南部科學工業園區在縣境內設立,乃成為電子、電機等高科技製造業的重鎮。台南縣政府在多年以前曾計畫引進煉鋼、石化等重工業,其中最著名的開發案就是濱南工業區;但該開發案近年已因環境保護和觀光考量,加上預算問題而遭擱置。2009年改在沿海地帶成立台江國家公園。 歷任縣長 實施地方自治前 袁國欽 薛人仰 實施地方自治後 縣府組織 最終的縣政府組織為: 一級單位 民政處 財政處 教育處 經濟發展處 工務處 農業處 社會處 勞工處 新聞處 行政管理處 城鄉發展處 觀光旅遊處 地政處 文化處 水利處 人事處 主計處 政風處 一級機關 警察局 消防局 衛生局 環境保護局 稅務局 教育 大專院校 國立成功大學(歸仁校區) 國立交通大學(臺南校區) 國立臺南大學(七股校區)(籌備中) 國立臺南藝術大學1,651名學生 長榮大學10,133名學生 真理大學 校網 (麻豆校區) 南臺科技大學 19,653名學生 崑山科技大學 12,938名學生 嘉南藥理科技大學 16,835名學生 台南科技大學(原為台南家政專科學校、台南女子技術學院)12,671名學生 中華醫事科技大學 10,367名學生 遠東科技大學 7,060名學生 台灣首府大學 5,006名學生 南榮技術學院 4,415名學生 敏惠醫護管理專科學校 高中職 新營市 國立新營高級中學 國立新營高級工業職業學校 臺南縣私立南光高級中學 臺南縣私立興國高級中學 臺南縣私立育德工業家事職業學校 永康市 國立臺南大學附屬高級中學 臺南縣立大灣高級中學 臺南縣立永仁高級中學 國立臺南高級工業職業學校 鹽水鎮 臺南縣私立明達高級中學 白河鎮 國立白河高級商工職業學校 麻豆鎮 國立曾文高級農工職業學校 國立曾文高級家事商業職業學校 臺南縣私立黎明高級中學 佳里鎮 國立北門高級中學 國立北門高級農工職業學校 新化鎮 國立臺南大學附屬啟聰學校 國立新化高級中學 國立新化高級工業職業學校 善化鎮 國立善化高級中學 學甲鎮 臺南縣私立天仁高級工商職業學校 柳營鄉 臺南縣私立新榮高級中學 臺南縣私立鳳和高級中學 後壁鄉 國立後壁高級中學 東山鄉 臺南縣私立華濟永安高級中學 官田鄉 臺南縣私立陽明高級工商職業學校 西港鄉 臺南縣私立港明高級中學 新市鄉 國立南科國際實驗高級中學 玉井鄉 國立玉井高級工商職業學校 歸仁鄉 國立新豐高級中學 體育 臺灣青少棒的傳統勁旅,善化國中、善化國小均位在本縣。新榮高中為高中男子篮球名校。北門高中為臺灣高中足球勁旅。 公共設施 游泳池 臺南縣立綜合體育場 臺南都會公園 佳里鎮立網球場 佳里鎮立羽球館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臺南館 南瀛天文教育園區 交通 鐵路 臺灣鐵路管理局縱貫線 後壁車站 新營車站 柳營車站 林鳳營車站 隆田車站 拔林車站 善化車站 南科車站 新市車站 永康車站 大橋車站 保安車站 中洲車站 台灣高鐵 高鐵台南站 高速公路 國道一號(中山高速公路) 新營收費站 新營服務區 新營交流道 下營系統交流道(連接TW PHW84.svg台84線) 麻豆交流道 安定交流道 新市收費站 台南系統交流道(連接國道八號) 永康交流道 大灣交流道 仁德交流道 仁德系統交流道(連接台86線) 仁德服務區 國道三號(福爾摩沙高速公路) 白河交流道 白河收費站 柳營交流道 東山服務區 烏山頭交流道 官田系統交流道(連接台84線) 善化交流道 善化收費站 新化系統交流道(連接國道八號) 新化休息站 關廟交流道(連接台86線) 關廟服務區 國道八號 臺南端 新吉交流道(連接台19線) 台南系統交流道(連接國道一號) 新市交流道 新化系統交流道(連接國道三號) 新化端 省道快速公路 台61線:西濱快速公路 台84線:東西向快速公路—北門玉井線 台86線:東西向快速公路—臺南關廟線 省道普通公路 台1線 台3線 台17線:濱海公路 台19線:中央公路 台19甲線 台20線:南橫公路 台20乙線 台39線 縣道 縣道165號 縣道171號 縣道171甲線 縣道171乙線 縣道172號(厚生橋-三重溪) 縣道172甲線 縣道172乙線 縣道173號 縣道173甲線 縣道174號 縣道175號 縣道176號 縣道177號 縣道178號 縣道180號 縣道182號 鄉道 客運 興南客運 新營客運 統聯客運 和欣客運 旅遊之南瀛采風 八景十勝 臺南縣政府為推廣觀光事業,,遂在1995年舉行票選,再經由專家實地勘查後,選定十八勝景,定名臺南縣「八景十勝」。其中八景包含: 鹽田曬玉(七股鹽山) 太康隧道(太康綠色隧道) 西口桃源(西口小瑞士) 嶺梅映雪(楠西香蕉山) 曾溪飛鷺(曾文溪溪口) 菱田舟影(官田菱田) 蓮海飄香(白河蓮花季) 津港蜂炮(鹽水蜂炮) 十勝 新化浴翠(新化國家植物園) 尖山煙雨(尖山埤水庫) 走馬踏青(走馬瀨農場) 虎埤冷月(虎頭埤) 南鯤香潮(南鯤鯓代天府) 臥堤迎暉(烏山頭水庫) 麻豆迎王(麻豆代天府) 曾文煙波(曾文水庫) 關嶺覽勝(關子嶺溫泉) 寶光聖堂(玉山寶光聖堂) 新八景八勝三園 2006年由臺南縣觀光協會主辦、中華民國地區發展學會負責執行的「新南瀛勝景」選拔活動化,歷經公所推薦、民眾票選及專家評審三階段完成訂定新的八景八勝三園。 八景:草山月世界、新化老街、曾文溪口黑面琵麓賞鳥區(黑面琵鷺生態保護區)、七股潟湖(含鹽場)、梅嶺休閒農業區、菱田舟影、鹽水蜂砲與八角樓、關子嶺(白河大仙寺、火山碧雲寺)。 八勝:虎頭埤風景區、走馬瀨農場、烏山頭風景區、麻豆代天府與池王府、總爺藝文中心、曾文水庫、南鯤鯓代天府、蓮田飄香。 三園:南元農場、尖山埤江南渡假村、烏樹林休閒農場。 八景十勝多得到保留,唯增添了新的景點。 南瀛百景 在經過專家評選與民眾票選所得出的101個景點,臺南縣政府於2007年出版《南瀛百景:2007台南縣百景地圖冊》一書。此外2008年舉辦相關的攝影比賽,2009年臺南縣美術學會舉辦「2009台南縣美術學會畫我故鄉南瀛百景特展」並出版《南瀛百景美術專刊》。 二寮觀日出、雲海 太陽光芒、雲海、壯闊氣勢比美聞名的阿里山日出。 臺南縣政府為服務觀日出、雲海 ,特地於二寮高地開闢 4處觀景點平台-部落觀景點、觀日亭景點、獅頭觀景點與伏牛觀景點。 左鎮菜寮化石館 左鎮人是目前所知最早在臺灣出現的人類之一, 推測約有2萬至3萬年之久。左鎮菜寮化石館收藏在當地出現的海洋、陸地生物化石,有古象、古鹿、一頭完整的犀牛化石、鱷魚、 鯊魚、貝類、珊瑚等。 文化 傳統信仰 南瀛五大香:學甲慈濟宮學甲香、佳里金唐殿蕭壠香、西港慶安宮西港香、麻豆代天府麻豆香、土城聖母廟土城香 原住民族 西拉雅族是平埔族群中的一族,且為平埔族群中人口最多、勢力最強的一族,主要分布在嘉南平原到恆春半島之間。其中西拉雅四大社更分佈在臺南縣境內。是為縣定原住民。 文學 文學史及相關著作 專書有龔顯宗《台南縣文學史》。 相關論述: 碩博士論文則有張宏誠〈台灣解嚴後縣市文學獎研究(1987~2010)〉、劉麗卿〈清代台灣八景與八景詩〉、王俊勝〈清代台灣鳳山縣詩歌研究〉、吳炎坤〈台南市俗語研究〉等;期刊論文有施懿琳〈台南府城古典文學概述〉。 文訊雜誌社所出版的「雲嘉南地區文學會議」論文集所收的相關論述。 《走讀鹽鄉:2011鹽分地帶文學學術研討會會議論文集》:由多位與會教授及研究生的論文所構成,以所謂的「鹽分地帶」--也就是現今台南市「北門區」、「七股區」、「西港區」、「將軍區」、「佳里區」、「學甲區」--歷來的文學活動、文學社團、作家等為主要的研究題材,時間不限,涵括古典文學及現代文學。 謝玲玉的《南瀛鹽分地帶藝文人物誌》:由台南縣政府編印,2006年出版。當中收錄沿海鄉鎮多位文學、藝術、學界人士的採訪報導。 林玉茹、艾茉莉/編的《南瀛的歷史、社會與文化》:該書是2005年台南縣政府舉辦"第一屆南瀛學國際學術研討會"的論文集,由多位與會教授及研究生的論文構成。每篇的作者皆是針對南瀛地區的歷史、社會與文化等主題,進行跨學界及跨領域的研究。 作家 曾被台南縣文化局出版過文學作品集的寫作者,有 : 周梅春、陳益裕、禾雁、張溪南、陳益裕、陳艷秋、林仙龍、李滄浪、莊柏林、楊寶山、李慶章、月中泉、吳鉤(吳明雄)、羊子喬(楊順明)、吳夏暉(吳順發)、謝振宗、許正勳、利玉芳、謝安通、黃勁連、黃崇雄、陳義男、薛林、陳忠倫、鄭清河、王明凱、林永昌、涂順從、林永昌、林樹嶺、楊青矗、黃文博、黃武忠、方耀乾、周定邦、許獻平、丘榮襄、謝文雄、鄭炯明、周華斌、郭梅霞、李益維、陳明雄、葉偉廉、阿盛(楊敏盛)、黃玠源、陳正雄、李癸雲、李勤岸、甘子建、白聆、劉張月娥、林淑芬(作家)、謝崇耀、蔡素芬、許玉蘭、楊淑娟、龔華、鴻鴻、林立坤、魯子青、蘇菲亞劉、方秋停、胡民祥、周華彬、林佛兒、曾旺萊、邱致清、賴哲顯、陳萬益、李筱峰、柯柏榮、林慧姃、吳素芬、洪婉瑜、陳霞瑜。 文學作品 以台南縣境內的人、事、物為主要題材的小說作品,有 :蔡素芬的〈鹽田兒女〉(被拍成同名的電視劇)、黃崇雄的〈一隻鳥仔哭啾啾〉(被拍成電影,由張志勇導演,李天祿、唐美雲等人主演) 、曾旺萊的《蕭壠走番仔反》(以一場發生在佳里的抗日戰爭為研究、訪談焦點的著作,參見蕭壠事件) 等等。 文學團體 清代 : 東吟社:1684年由沈光文倡設於今善化區。 日治時期: 嶼江吟社:1912年創立於今北門區,之後先後更名為「蘆溪吟社」、「白鷗吟社」、「琅環詩社」、「佳里詩社」並數次遷移,為「鯤瀛詩社」的前身。 浣溪吟社:1930年設立於今善化區,由王滄海、蘇建琳創立。 淡如吟社:1931年,蘇東岳、林清春等人於今善化區另組「淡如吟社」。 佳里青風會:1932年由吳新榮、徐清吉、王登山、莊培初、郭水潭及佳里鎮多位青年。該會解散以後,沒多久成立「台灣文藝聯盟佳里支部」」,響應「台灣文藝聯盟」,可惜該支部沒有維持很久就停擺、形同解散。 南溟藝園:1931年,王登山、郭水潭和日人多田利郎所籌組。 白柚吟社:1943年,吳新榮、王登山、王碧蕉、林芳年(林精鏐)、林金莖、五藤男(當時的北門郡守)等人,組成的俳句會。 戰後迄今: 鯤瀛詩社:1962年正式成立於今佳里區並定名「鯤瀛詩社」。創設之初為日治時期的「嶼江吟社」之後多次易名而來。 光文吟社:1948年正式創設,合併原「浣溪吟社」、「淡如吟社」而立,以紀念明末清初文人沈光文。 1972年至1974年間現代詩論戰爆發之時,黃勁連、黃崇雄、吳明雄、羊子喬等愛好文藝人士,曾在北門鄉南鯤鯓代天府舉辦「全國詩人聯誼大會」,邀集當時國內重要詩人及詩論家,如洛夫、瘂弦、張默、高準等人士,企圖調解詩人之間的歧見,但沒有成功。
南台科大之音〈校園實習電台〉 | 88.3 百萬赫 | 長榮之聲〈校園實習電台〉 |- | 89.1 百萬赫 |南都廣播電臺 | 89.9 百萬赫 |曾文溪廣播電臺 |- | 90.7 百萬赫 |愛鄉之聲廣播電臺 | 91.1 百萬赫 |府城之聲 |- | 91.5 百萬赫 |自由之聲廣播電臺 | 91.9 百萬赫 |嘉南廣播電臺 |- | 92.7 百萬赫 |台南之聲廣播 | 93.1 百萬赫 | 警廣治安交通網高雄台 |- | 94.3 百萬赫 | 高雄廣播電台 | 96.3/96.1 百萬赫 | 中廣音樂網→原住民族廣播電台 |- | *99.9 百萬赫(南台南) | KissRadio(大眾廣播高雄溢波) | 97.1 百萬赫 | KissRadio(台南知音廣播電台) |- | 97.9 百萬赫 | 微笑廣播網(原Touch廣播網) | 98.3 百萬赫 | 港都電臺(高雄溢波) |- | 98.7 百萬赫 | 蘋果線上(陽光聯播網) | 100.7 百萬赫 | 台北國際社區廣播電台(ICRT) |- | 101.3/107.3 百萬赫 | 漢聲廣播電台 | 101.7/107.7 百萬赫 | 教育廣播電台 |- | 102.5 百萬赫 | 古都電台 | 103.3/103.1 百萬赫 | 中廣流行網(I Like Radio) |- | *103.9 百萬赫 | 飛碟聯播網(高雄溢波) | 104.9 百萬赫 | 警廣全國治安交通網 |- | 105.9 百萬赫 |中廣寶島網→講客廣播電台 | 106.5 百萬赫 |指南廣播電台(陽光聯播網) |- | 693 千赫 |漢聲廣播電台台南分台 | 711 千赫 | 中廣鄉親網 |- |846 千赫 |復興廣播電台高雄台 |891 千赫 |中廣台南服務網 |- | 954 千赫 |建國廣播電台 | 1071 千赫 |電聲廣播電台 |- |1089 千赫 |高雄廣播電台 |
政治 縣政組織 臺東縣政府是臺東縣的最高行政機關,在中華民國政府架構中為縣自治的行政機關,同時負責執行中央機關委辦事項,臺東縣的自治監督機關為行政院各部會(主要為內政部)。縣長由全體縣民直接選舉產生,任期為四年,連選可連任一次。臺東縣政府並置縣政會議,為縣政最高決策機構,在縣長及副縣長之下,設有15個內部單位、5個所屬一級機關、11個所屬二級機關、111所各級學校。 臺東縣縣長是臺東縣政府之行政首長,負責綜理縣政,並指揮、監督所屬職員及機構,現任縣長為中國國民黨籍的饒慶鈴。 臺東縣議會是臺東縣的最高民意機關,代表臺東縣全體縣民立法和監察縣政府之施政。縣議員由公民直選選出,任期為四年,可連選連任。臺東縣議會共有30位縣議員,其中第一至第六選區為區域縣議員,分別為第一選區10席縣議員、第二選區1席縣議員、第三選區2席縣議員、第四選區2席縣議員、第五選區1席縣議員、第六選區1席縣議員,第七至第十選區共計6席山地原住民議員,第十一至第十六選區共計7席平地原住民議員,議長、副議長由30位縣議員互選產生。 地方派系 台東縣的政治派系山頭林立,在地方派系的操控之下,台東縣政府人事隨著每四年的縣長選舉更迭,一旦縣長換人,縣政府一層局室首長及二層各課主管就會出現一波大異動,連臨時的約聘雇人員亦復如是,地方政府內的人事長期出現因為選舉結果而就派系成員輔選結果論功行賞的狀況。 在台東,派系成員來自台東在地漁會、地方農會及各鄉鎮公務人員,每一位成員背後競逐的利益各不相同。從1950年逐步推動選舉以來,台東政治分成吳、黃兩派,吳派為吳金玉、黃派為龍頭為黃拓榮;雖同屬國民黨,但長期以來彼此的競爭十分激烈。近年來,台東縣的政治派系出現細化並自成山頭,有鄭烈、陳建年、徐慶元、吳俊立(鄺麗貞)、饒穎奇等派系。 台東地方派系在追逐自身的利益過程中與其他派系的利益相牴觸因而展開彼此間長期對抗,一旦在利益爭奪中的競爭對手提出有利於台東縣地方建設發展的政策或議題,該政策或議題往往會在檯面上被刻意漠視,檯面下則遭遇相關人等不配合的態度。選局一到,倘若遇到地方民眾強烈反對,遂把責任全數推給彼此的競爭對手。 1970年代,由於派系鬥爭,臺東車站新站選址確定被指定在臺東市郊的岩灣地區,捨棄了另外兩個設立在臺鐵康樂站或台東縣議會現址的方案。 立法委員選舉 臺東縣立法委員的選區劃分上為單一選區,範圍為臺東縣全境,經2020年臺東縣立法委員選舉後,臺東縣第10屆立法委員是由民主進步黨籍的劉櫂豪當選。 文化 文學 在文學史及其論述方面,目前還沒有一本「臺東區域文學」、「臺東文學史」之類的專書出版,比較相關的書籍有:文訊雜誌社出版的「花東地區文學會議」論文集。博碩士論文則有李詩瑩(臺東文學發展研究,1921~2010)、曾瓊儀(蘭嶼雅美族民間故事研究)等;期刊論文有吳當(臺東文學史初稿(近代)—搖籃篇)等文章。學術研究會的論文集、演講專輯方面,目前有:《南島祭儀與神話—2004臺東南島文化節學術演講專輯》。在民間文學方面,有林秀玉、林勝賢編採的《巴蘭神話故事》。 推廣及贊助文學活動的基金會有「臺東縣文化基金會」;縣內沒有全國性文學社團,至於地方性文學社團,有「臺東縣故事協會」、「臺東縣後山文化工作協會」。 在臺東縣出生及後來歸入臺東縣的作家、文學評論者,有余心樂(本名:朱文輝)、李彥(本名:郭延平)、林正盛、林建成、柯裕棻、林韻梅、吳當、徐慶東、振鴻(本名:李振弘)、洪書勤、邱稚亘、鄒敦怜、顏鳳英、霍斯陸曼伐伐、孫大川、巴代、夏曼·藍波安等。 民俗慶典 炸寒單 豐年祭 電影 大同戲院位於臺東市,成立於1958年。臺東縣電影事業巔峰期為1960至1970年代,縣內每鄉鎮幾乎有至少2家電影院,包括蘭嶼鄉的勵德管訓班亦有電影。而當時該縣並無首輪電影,其電影大多須由臺北的電影院線片下片後先運至花蓮放映後,再由鐵公路送至臺東縣,縣內部份國高中的畢業典禮也曾在該戲院舉辦。 在1980年代以後隨著電視普及與錄影帶興起,臺東縣電影院事業隨之沒落,自1985年大武戲院關閉後,臺東縣僅存的4家電影院皆位於臺東市內。至1991年後,臺東縣僅存的電影院為位於臺東市的大同戲院,其播放的電影仍主要為已下片的院線片。2009年8月17日,大同戲院發生火災,此後臺東縣播映電影地點改為臺東縣文化中心,並約有4年為全臺灣唯一沒有電影院的縣市,直至2013年7月12日臺東秀泰影城開幕為止。2014年9月,大同戲院正式結束營業。 教育 臺東縣現有大專院校2所,分別為國立臺東大學與國立臺東專科學校。公私立高級中學10所,分別為國立臺東高級中學、國立臺東女子高級中學、國立臺東大學附屬體育高級中學、臺東縣立蘭嶼高級中學、臺東縣私立育仁高級中學、臺東縣私立均一實驗高級中學等6所普通型高級中學,以及國立臺東高級商業職業學校、國立關山高級工商職業學校、國立成功商業水產職業學校、臺東縣私立公東高級工業職業學校等4所技術型高級中學。其他公立教育機構計有21所國民中學、89所國民小學、1所國民中小學。 醫療 臺東縣長期為臺灣最缺乏醫療資源的地方之一。 2018年5月,時任臺東縣代理衛生局長辛進祥表示,2012年提報曾提報「大武鄉衛生所暨南迴線緊急醫療照護品質提升計畫」,但因都市計畫變更及用地取得因素遭到中央註銷,2016年再度爭取,歷經多次規劃修改,行政院核定新台幣1億4000多萬元的建設經費。 大型醫院 衛生福利部臺東醫院 成功分院 臺北榮民總醫院臺東分院 馬蘭院區 勝利院區 台東馬偕紀念醫院 關山慈濟醫院 台東基督教醫院 台東聖母醫院 療養中心 關山聖十字療養院 交通 鐵路 臺灣鐵路管理局:臺東線、南迴線 客運 東台灣客運 興東客運 普悠瑪客運 國光客運 統聯客運 航空 臺東機場 綠島機場 蘭嶼機場 以上為民用機場。若再考慮臺東市北方的中華民國空軍專用機場─志航基地的話,臺東縣共有四座機場,為臺灣機場數量最多之縣市。 公路 省道 :花東縱谷公路、南迴公路(包括南迴改) :草埔至安朔(舊南迴公路) :花東海岸公路 :卑南至富岡 :南部橫貫公路 :德高至池上 :富里-東河公路 :楓港-佳樂水、港仔-旭海、下南田-安朔 :玉長公路 縣道 :崎仔頭-知本國家森林遊樂區 :第二花東縱谷公路(池上至臺東) 鄉道 港埠 富岡漁港 成功漁港 新蘭漁港 長濱漁港 金樽漁港 大武漁港 成廣澳漁港 烏石鼻漁港 基翬漁港 開元港 綠島漁港 台電龍門港 中寮漁港 溫泉漁港 公館漁港 椰油漁港 漁人漁港 石雨傘漁港(廢棄閒置) 朗島漁港 旅遊 文化食旅 台東依山傍海,造就得天獨厚的地理條件,蘊含豐厚的在地食材資源、多元的部落飲食文化,以及在地的農林漁牧產業職人。 「台東食育提案所」集合關注台東食物教育的政府、學校、在地人、設計師,展開在地紮根的食育行動。走進台東的山海田野中,探索「食物如何吃、如何來」,從產地、食材、餐館到家庭、學校,鏈結在地不同領域的食物產業,傳承地方飲食文化,促進食物文化良好循環,期望透過食物教育認識台東,帶給台灣豐富的食育觀點與味蕾四季體驗。 同時透過設計、跨界、資源整合,出版了一本台東人與來台東的人必備的手冊「台東食」。 由臺東設計中心 主辦,水越設計 策劃執行。 想知道更多,請連結粉專「台東食育提案所 」 藝術文化 南島國際美術獎:今年(2022)邁入第七屆,期望召喚藝術家打開世界之心以山海自然及南島語族的人文脈絡、環境議題、生活記憶等元素拓展藝術創作之能量,也希望透過良性競爭平臺,鼓勵對南島文化有興趣的國內外藝術創作者從事具創造性的藝術活動,呈現南島語族歷史變遷與當下處境,以增進社會大眾的理解,進而擴大文化生命力。 南迴藝術季:一年一度的南迴藝術季,展現臺東縣文化底蘊與自然景觀的豐富性,用藝術結合在地文化、土地與自然,藉由作品讓藝術家、居民與訪客能感性的接觸與深度對話,用藝術揉合臺東的山與海,呈現出臺東在地自然與文化藝術的地方獨特性。南迴藝術季已經成為每年遊客必訪的臺東品牌,透過作品,形塑環境的記憶點。 台東食育 台東物產富饒,造就了與在地文化融合的飲食習慣與節慶習俗。
臺東縣立法委員的選區劃分上為單一選區,範圍為臺東縣全境,經2020年臺東縣立法委員選舉後,臺東縣第10屆立法委員是由民主進步黨籍的劉櫂豪當選。 文化 文學 在文學史及其論述方面,目前還沒有一本「臺東區域文學」、「臺東文學史」之類的專書出版,比較相關的書籍有:文訊雜誌社出版的「花東地區文學會議」論文集。博碩士論文則有李詩瑩(臺東文學發展研究,1921~2010)、曾瓊儀(蘭嶼雅美族民間故事研究)等;期刊論文有吳當(臺東文學史初稿(近代)—搖籃篇)等文章。學術研究會的論文集、演講專輯方面,目前有:《南島祭儀與神話—2004臺東南島文化節學術演講專輯》。在民間文學方面,有林秀玉、林勝賢編採的《巴蘭神話故事》。 推廣及贊助文學活動的基金會有「臺東縣文化基金會」;縣內沒有全國性文學社團,至於地方性文學社團,有「臺東縣故事協會」、「臺東縣後山文化工作協會」。 在臺東縣出生及後來歸入臺東縣的作家、文學評論者,有余心樂(本名:朱文輝)、李彥(本名:郭延平)、林正盛、林建成、柯裕棻、林韻梅、吳當、徐慶東、振鴻(本名:李振弘)、洪書勤、邱稚亘、鄒敦怜、顏鳳英、霍斯陸曼伐伐、孫大川、巴代、夏曼·藍波安等。 民俗慶典 炸寒單 豐年祭 電影 大同戲院位於臺東市,成立於1958年。臺東縣電影事業巔峰期為1960至1970年代,縣內每鄉鎮幾乎有至少2家電影院,包括蘭嶼鄉的勵德管訓班亦有電影。而當時該縣並無首輪電影,其電影大多須由臺北的電影院線片下片後先運至花蓮放映後,再由鐵公路送至臺東縣,縣內部份國高中的畢業典禮也曾在該戲院舉辦。 在1980年代以後隨著電視普及與錄影帶興起,臺東縣電影院事業隨之沒落,自1985年大武戲院關閉後,臺東縣僅存的4家電影院皆位於臺東市內。至1991年後,臺東縣僅存的電影院為位於臺東市的大同戲院,其播放的電影仍主要為已下片的院線片。2009年8月17日,大同戲院發生火災,此後臺東縣播映電影地點改為臺東縣文化中心,並約有4年為全臺灣唯一沒有電影院的縣市,直至2013年7月12日臺東秀泰影城開幕為止。2014年9月,大同戲院正式結束營業。 教育 臺東縣現有大專院校2所,分別為國立臺東大學與國立臺東專科學校。公私立高級中學10所,分別為國立臺東高級中學、國立臺東女子高級中學、國立臺東大學附屬體育高級中學、臺東縣立蘭嶼高級中學、臺東縣私立育仁高級中學、臺東縣私立均一實驗高級中學等6所普通型高級中學,以及國立臺東高級商業職業學校、國立關山高級工商職業學校、國立成功商業水產職業學校、臺東縣私立公東高級工業職業學校等4所技術型高級中學。其他公立教育機構計有21所國民中學、89所國民小學、1所國民中小學。 醫療 臺東縣長期為臺灣最缺乏醫療資源的地方之一。 2018年5月,時任臺東縣代理衛生局長辛進祥表示,2012年提報曾提報「大武鄉衛生所暨南迴線緊急醫療照護品質提升計畫」,但因都市計畫變更及用地取得因素遭到中央註銷,2016年再度爭取,歷經多次規劃修改,行政院核定新台幣1億4000多萬元的建設經費。 大型醫院 衛生福利部臺東醫院 成功分院 臺北榮民總醫院臺東分院 馬蘭院區 勝利院區 台東馬偕紀念醫院 關山慈濟醫院 台東基督教醫院 台東聖母醫院 療養中心 關山聖十字療養院 交通 鐵路 臺灣鐵路管理局:臺東線、南迴線 客運 東台灣客運 興東客運 普悠瑪客運 國光客運 統聯客運 航空 臺東機場 綠島機場 蘭嶼機場 以上為民用機場。若再考慮臺東市北方的中華民國空軍專用機場─志航基地的話,臺東縣共有四座機場,為臺灣機場數量最多之縣市。 公路 省道 :花東縱谷公路、南迴公路(包括南迴改) :草埔至安朔(舊南迴公路) :花東海岸公路 :卑南至富岡 :南部橫貫公路 :德高至池上 :富里-東河公路 :楓港-佳樂水、港仔-旭海、下南田-安朔 :玉長公路 縣道 :崎仔頭-知本國家森林遊樂區 :第二花東縱谷公路(池上至臺東) 鄉道 港埠 富岡漁港 成功漁港 新蘭漁港
科技工業區 雲林科技工業區 大北勢園區 竹圍仔園區 石榴班園區 雲林離島式基礎工業區 麥寮區六輕工業區 (第六套輕油裂解廠)為台灣最大石化園區,然而稅制導致雲林並未直接受惠。 科學園區 中部科學工業園區虎尾園區 文化與觀光 文學 在文學史及其論述方面,目前還沒有一本雲林地區文學史、文學發展、傳統文學之類的專書出現,比較相關的有:文訊雜誌社出版的「雲嘉南地區文學會議」論文集。雲林各鄉鎮市的文學發展,目前已有鄭定國教授及其研究生作系統性的研究。 博碩士論文有張宏誠〈臺灣解嚴後縣市文學獎研究(1987~2010)〉、李翠華〈雲林地區新詩之研究〉、葉美玲〈水林地區文學發展研究〉、陳翠茜〈古坑地區文學發展之研究〉、陳秋如〈土庫、元長地區文學發展之研究〉、楊清茂〈虎尾地區文學發展之研究〉、吳玉燕〈斗南及大埤地區文學發展之研究〉、〈口湖、四湖地區文學發展之研究〉、賴美燕〈斗六地區文學發展之研究〉、劉芳宜〈雲林縣地方傳說研究〉、張作珍〈北港地區傳統詩社研究〉、連泰宗〈莿桐與林內地區文學發展研究〉、郭麗琴〈西螺地區文學發展研究〉等;期刊論文則有江寶釵〈雲嘉地區的民間文學管見〉等。 推廣及贊助文學活動的基金會,目前有「雲林縣文化基金會」;目前還沒有一個全國性的文學社團。至於地方性的文學社團,目前已知有:「雲林縣青溪新文藝學會」。 雲林縣政府文化處每年頒發「雲林文化藝術獎」。 國立虎尾科技大學每年舉辦虎尾溪文學獎。分為學生組及社區組參與。 在雲林縣出生的作家、文學評論者有:丁旭輝、洪銘水、徐雁影(本名:徐弘)、張輝誠、彭小妍 。雲林縣籍作家有古蒙仁、侯惠仙、林雙不、季季、履彊、鄭寶娟、王邦雄及鍾文音等。在雲林縣出生的文學系教授有:李豐楙。 博物館、藝文展演空間 雲林縣境內被中華民國博物館學會列入2004年9月版的《臺灣博物館名錄》的博物館有: 斗六市:臺灣寺廟藝術館 古坑鄉:劍湖山博物館 四湖鄉:雲林縣四湖鄉農漁村生活文化館 藝文展演空間則有: 斗六市:雲林縣立文化中心演藝廳 斗六市:國立雲林科技大學藝術中心 土庫鎮:土庫鎮多功能文化展演館 崙背鄉:詔安客家文化館 北港鎮:雲林縣立北港文化中心 虎尾鎮:雲林故事館 虎尾鎮:雲林布袋戲館 二崙鄉:二崙故事屋 斗南鎮:他里霧文化園區 觀光工廠 斗六市:塔吉特千層蛋糕大使館、雅聞峇里海岸觀光工廠、大同醬油黑金釀造館、朝露魚舖觀光工廠、菓風巧克力工房、 斗南鎮:炎卿偶的家戲偶文創園區 大埤鄉:良作工場農業文創館 古坑鄉:蜜蜂故事館、耐斯蘿莎玫瑰莊園、福祿壽觀光酒廠 西螺鎮:瑞春醬油觀光工廠、丸莊醬油觀光工廠、佛美神仙故事館 虎尾鎮:興隆毛巾觀光工廠、奶奶的熊毛巾觀光工廠、金鵬巾緻毛巾親子館、澄霖味道森林館 土庫鎮:樂米工坊、源順芝麻觀光工廠 崙背鄉:千巧谷牛樂園牧場、悠紙生活館 麥寮鄉:晁陽綠能園區 北港鎮:北港春生活館 口湖鄉:台灣鯛生態創意園區、沐藝家DIY休閒觀光工廠、馬蹄蛤主題館、口湖海中保-傳統烏魚子觀光工廠 古雲林八景 古雲林八景:《雲林縣采訪冊》中,選出了古雲林八景(目前大多已不在現今的雲林縣境內) 「龍門湧月」 在沙連堡外觸口清水溪、濁水溪會流處,現竹山、林內交界處,南雲大橋附近。 「鳳麓飛煙」 在沙連堡大坪頂鳳凰山。現南投縣鹿谷鄉鳳凰山,附近為知名烏龍茶產地"凍頂"。 「獅巖春曙」 在鯉魚頭堡獅仔頭山,應為今南投縣魚池鄉獅頭山。 「鹿社秋光」 在沙連堡鹿株大山。 「虎溪躍渡」 在斗六堡虎尾溪。今斗六市舊虎尾溪。 「象渚垂虹」 在沙連堡象鼻山下。 「珠潭映日」 舊屬沙連,後隸埔裏社廳水社日月潭;即「彰志」所謂「珠潭浮嶼」,今之日月潭及潭中之拉魯島。 「玉嶂流霞」 在沙連堡八通關,即今南投縣八通關古道上,玉山八通關大草原。 法定文化資產 此僅列出雲林縣較知名的文化資產代表作: 國定古蹟: 北港朝天宮-國家二級古蹟,全國300餘間媽祖廟總廟 麥寮拱範宮 縣定古蹟: 西螺廣福宮 西螺張廖崇遠堂 西螺振文書院 北港義民廟 土庫順天宮 二崙分駐所 斗六真一寺 斗六行啟記念館 大埤三山國王廟 濁水水利發電所 口湖下寮萬善同歸塚 虎尾涌翠閣(日治虎尾招待所) 國定重要無形文化: 北港朝天宮-迎媽祖 口湖牽水車藏 六房天上聖母-過爐遶境慶典 五股開臺尊王-國姓公過爐 國定傳統藝術: 布袋戲 麥寮神像木雕 民間人文 西螺廣福宮老大媽閏年繞境 螺陽迎太平-太平媽祖文化祭西螺媽祖繞境大會香 西螺七嵌武術 虎尾中元文化祭 雲林武藝文化 褒忠大廍花鼓陣(臺灣花鼓陣的發源地) 臺西海口腔(雲林海口腔) 詔安客 開口獅 北港牛墟文化 北港糊紙 麥寮金獅陣 北港迎媽祖 馬鳴山鎮安宮五年到科 口湖牽水狀 六房天上聖母過爐慶典(六房媽過爐) 五股開臺尊王過爐大典 -{新庄五年王爺}- 吃飯擔 白沙屯媽祖往北港徒步進香 大甲媽祖遶境進香行經雲林縣西螺二崙虎尾土庫元長 北港燈會 信仰中心 北港朝天宮:俗稱北港媽,於1694年肇建,北港媽祖遶境活動,一年總共進行兩次,還有五光十色的藝閣遊行,在2011年被指定為國家重要民俗的「北港朝天宮迎媽祖」。 馬鳴山鎮安宮:全台五年千歲開基祖廟。 五條港安西府:全國所有張李莫千歲廟的祖廟,海內外分靈有三千多處。 麥寮拱範宮:全國分靈廟宇約有四千餘間,每年媽祖誕辰皆有信徒前來朝拜。
西螺廣福宮 西螺張廖崇遠堂 西螺振文書院 北港義民廟 土庫順天宮 二崙分駐所 斗六真一寺 斗六行啟記念館 大埤三山國王廟 濁水水利發電所 口湖下寮萬善同歸塚 虎尾涌翠閣(日治虎尾招待所) 國定重要無形文化: 北港朝天宮-迎媽祖 口湖牽水車藏 六房天上聖母-過爐遶境慶典 五股開臺尊王-國姓公過爐 國定傳統藝術: 布袋戲 麥寮神像木雕 民間人文 西螺廣福宮老大媽閏年繞境 螺陽迎太平-太平媽祖文化祭西螺媽祖繞境大會香 西螺七嵌武術 虎尾中元文化祭 雲林武藝文化 褒忠大廍花鼓陣(臺灣花鼓陣的發源地) 臺西海口腔(雲林海口腔) 詔安客 開口獅 北港牛墟文化 北港糊紙 麥寮金獅陣 北港迎媽祖 馬鳴山鎮安宮五年到科 口湖牽水狀 六房天上聖母過爐慶典(六房媽過爐) 五股開臺尊王過爐大典 -{新庄五年王爺}- 吃飯擔 白沙屯媽祖往北港徒步進香 大甲媽祖遶境進香行經雲林縣西螺二崙虎尾土庫元長 北港燈會 信仰中心 北港朝天宮:俗稱北港媽,於1694年肇建,北港媽祖遶境活動,一年總共進行兩次,還有五光十色的藝閣遊行,在2011年被指定為國家重要民俗的「北港朝天宮迎媽祖」。 馬鳴山鎮安宮:全台五年千歲開基祖廟。 五條港安西府:全國所有張李莫千歲廟的祖廟,海內外分靈有三千多處。 麥寮拱範宮:全國分靈廟宇約有四千餘間,每年媽祖誕辰皆有信徒前來朝拜。 北港武德宮:香火最盛的財神廟之一。 崙背奉天宮:崙背鄉內歷史最悠久的廟宇。主祀天上聖母。 鹽園順天宮:主祀關聖帝君。 石榴班長和宮-天上聖母斑鳩媽:肇建於明末清初,亦有言始於康熙六年(西元1666年)迄今350餘年,供奉主神天上聖母『斑鳩媽』。 湖山寺:創建於1725年,斗六市的觀音寺。 虎尾德興宮:主祀池府王爺,虎尾鎮的信仰中心。 斗六南聖宮:鸞堂體制的關帝廟。 古坑靈台山建德寺地母廟 崙前順天宮:主祀朱府千歲與天上聖母。 土庫順天宮:主要奉祀媽祖。因香火鼎盛所以有「北港顯,土庫定」、「土庫媽祖應外香」等俗諺。 土庫順安宮:主祀天上聖母,創建於1821年。 大埤三山國王廟 斗南順安宮:俗稱斗南媽祖廟,創建於清乾隆元年(1736年)。 四湖参天宮:主祀關聖帝君,已有三百多年歷史 西螺廣福宮老大媽:創立於清1764年,在地人稱「新街廟」,百年來,每逢閏年即出巡繞境。 西螺福興宮西螺媽祖太平媽:西元1717(康熙56年)來台,已有三百多年歷史,在地人稱「媽祖宮」,每年農曆三月請示該年度是否繞境大會香,繞行古螺陽地區,時間長達16天,在秋收後繞境,為全台灣時間最長,唯一在秋天的媽祖繞境,也是每年大甲媽祖遶境進香駐駕地點之一。 三條崙海清宮:被視為臺灣供奉包公的祖廟。 虎尾持法媽祖廟:全國最美的媽祖廟之一。 虎尾寺:虎尾鎮的名勝古剎,創建於1917年。 北港基督長老教會:創建於1911年,為臺灣超過百年的教會之一。 斗六新興宮:每年農曆三月時與斗六受天宮輪流舉辦斗六媽祖文化祭,也與雲林縣斗六市的受天宮、長和宮、天聖宮為主要的四間媽祖廟。 量販店 家樂福:斗六店、虎尾店、北港店 大潤發:斗南店 全聯福利中心:每一鄉鎮市都皆有一間以上之分店,其中斗六市莊敬路設有二代店、鎮南路設有雲林縣最大分店 小北百貨:斗六市西平路及民生路皆有一家分店,其他則分別位於虎尾鎮林森路,西螺鎮中山路,斗南鎮延平路 觀光旅遊 古坑草嶺風景區 古坑萬年峽谷 古坑樟湖風景區 古坑綠色隧道 華山風景區 古坑華山咖啡 古坑福祿壽酒廠(酒博物館) 劍湖山世界 詔安客家文化館 斗六棒球場 斗六圓環 斗六太平老街 千巧谷牛樂園牧場 斗六三好人文國際酒店-由臺灣米業龍頭「三好米」領軍,耗資20億新建於104年底完工。 斗六人文公園2017台灣燈會主燈展示處 斗六人文公園夜市 貓兒干生態教育農園 虎尾糖廠及糖廠公園(同心公園) 臺西國際彩繪村 西螺大橋 西螺佛美故事館-為國內首成立宗教館之一 西螺延平老街-多部電視劇及電影拍攝地點,如天台,陣頭,熱海戀歌,哇!陳怡君等。 西螺東南夜市 鄧麗君出生地文化園區 雲林文學步道 虎尾拜五夜市 三條崙海水浴場 雲林縣立樟湖生態國民中小學 湖山水庫 鈺芷紅綠燈 大埤第一家鹽酥雞 夜市文化 縣內主要大型夜市匯集區域 斗六市:成功夜市(每周六及周三)成功二街上、斗六觀光夜市(每周六及周二)鎮南路往嘉東腳路,雲林太子宮正對面 虎尾鎮:拜五街夜市(每周五)光復路上 西螺鎮:東南夜市(每周日)東南路與福來路口 斗南鎮:斗南夜市(每周六)中興路(斗南往土庫方向) 莿桐鄉:莿桐夜市(每週五)南安路上 北港鎮:同仁夜市(每週三、六、日)(星期日攤位較少)文仁路 定期舉辦之文化活動 雲林國際偶戲節初期於斗南舉辦,近期則為虎尾農博園區、布袋戲館 北港燈會 雲林詔安客家文化節
出身人物 黃土水 徐慶鐘 王詩琅 廖漢臣 紀露霞 方季韋 參見 西門町 台北市 台北歷史 華西街 腳註 註釋 參考資料 源自台灣原住民語言的台灣地名 台灣閩南語音譯地名 大加蚋堡 臺北市大字
出身人物 黃土水 徐慶鐘 王詩琅 廖漢臣 紀露霞 方季韋 參見 西門町 台北市 台北歷史 華西街 腳註 註釋 參考資料 源自台灣原住民語言的台灣地名 台灣閩南語音譯地名 大加蚋堡 臺北市大字 萬華區 台北市境內地區
2016年,與達飛(CMA CGM)、中遠(COSCO SHIPPING)、東方海外(OOCL)簽訂合作意向書,宣布將成立「海洋聯盟」(OCEAN Alliance),營運範圍除了亞洲至歐洲、地中海、北美東、西岸及越大西洋等東西向遠洋市場之外,規劃自2016年4月展開營運。 2017年,長榮德國公司更名為長榮歐洲公司,並將荷蘭、比利時、法國、波蘭、瑞士及奧地利的海運代理公司合併為長榮歐洲公司的分公司。 2019年,成立長榮哥倫比亞公司,與「海洋聯盟」成員企業簽署相關文件,並將合作期限延長至十年。 現役船隊 船身顏色有2種,一種是墨綠色(以現役船隊除長榮A級貨櫃船、長榮M級貨櫃船以及2022年升級改造後之長榮L級貨櫃船的以外均為適用對象),另一種則是亮綠色(僅限2021年起自有船適用對象) 墨綠色《張榮發綠》 除長榮A級、M級以及2022年起升級改造後的L級以外之自有船(未來將改為亮色系之長範綠),塔拉薩海拉斯級、特里頓級、坦帕勝利級、G級、F級(正榮汽船租約12艘)、C級(船東租約21艘)、O級(正榮汽船租約10艘)等長期租船契約 亮綠色《長範綠》 長榮A級、M級以及2022年起升級改造後的L級(未來所有S級、L級、B級、C級-台灣本國籍、F級-三星重工建造之長榮自有船8艘、O級-江南造船建造之長榮自有船4艘皆改為《長範綠》塗裝) 已退役船隊 事件 2021年3月23日,長榮海運向日本正榮汽船租賃的貨櫃輪長賜輪因遇到強側風吹襲而偏離航道,擱淺於蘇伊士運河,造成連接紅海、地中海的運河雙向阻塞,導致全球貨櫃輪船的航運受到影響,後於同年3月29日脫離擱淺河道,該運河亦在隨後恢復交通。 圖片
2014年3月:長榮海運加入由中遠(CSCL)、川崎汽船(K Line)、陽明(YANG MING)以及韓進(Hanjin,已解散)四家所形成的CKYH聯盟後,組建成新的CKYHE聯盟。 2016年,與達飛(CMA CGM)、中遠(COSCO SHIPPING)、東方海外(OOCL)簽訂合作意向書,宣布將成立「海洋聯盟」(OCEAN Alliance),營運範圍除了亞洲至歐洲、地中海、北美東、西岸及越大西洋等東西向遠洋市場之外,規劃自2016年4月展開營運。 2017年,長榮德國公司更名為長榮歐洲公司,並將荷蘭、比利時、法國、波蘭、瑞士及奧地利的海運代理公司合併為長榮歐洲公司的分公司。 2019年,成立長榮哥倫比亞公司,與「海洋聯盟」成員企業簽署相關文件,並將合作期限延長至十年。 現役船隊 船身顏色有2種,一種是墨綠色(以現役船隊除長榮A級貨櫃船、長榮M級貨櫃船以及2022年升級改造後之長榮L級貨櫃船的以外均為適用對象),另一種則是亮綠色(僅限2021年起自有船適用對象) 墨綠色《張榮發綠》 除長榮A級、M級以及2022年起升級改造後的L級以外之自有船(未來將改為亮色系之長範綠),塔拉薩海拉斯級、特里頓級、坦帕勝利級、G級、F級(正榮汽船租約12艘)、C級(船東租約21艘)、O級(正榮汽船租約10艘)等長期租船契約
徵收與抗爭 剝皮寮歷史街區長約數百公尺的街道,從昭和16年(1941年)日治時期政府依都市計畫被劃入臺北市老松國民學校的學校預定地,無法增建改建,因此混合著閩南式及西洋式的獨特建築意外被完整保留。隨著都市發展人口激增,老松國小學生人數於1966年達到高峰,全校11,110人共158班,創下班級數和學生數最高紀錄。1988年臺北市政府開始老松國小學校預定地的徵收,作為老松國小擴建之用,原居住於剝皮寮歷史街區內的居民便陸續搬離,1989年完成徵收程序。但隨台北都市發展中心的移轉,老松國小學生數驟降,校地擴建需求不再。1997年12月9日臺北市政府發函通知剝皮寮原住戶,訂於1998年5月1日辦理強制拆除地上物。1998年2月「反對老松國小徵收私有地自救會」成立,同年4月更名為「剝皮寮歷史風貌特定區促進會」,向臺北市政府陳情,表達保留剝皮寮為「歷史風貌特定區」的計畫。當時台北市長陳水扁裁決待1999年1月再行決定,並同時委託淡江大學建築研究所,進行「艋舺剝皮寮古街歷史價值調查研究」專案,調查結果顯示艋舺剝皮寮古街乃臺北市中少數仍能凸顯清治時期漢人生活原貌的街廓,具重要歷史意義,致使市政府做成暫緩1999年3月5日的拆遷作業之決策。同時期老松國小家長也發起一人一電要求盡速拆遷歸還學校預定地,發起「我要禮堂」、「我要活動中心」的連署活動。 1999年4月23日,時任臺北市長馬英九再次通知住戶訂於1999年6月16日執行地上物強制拆除,剝皮寮居民在拆除前夕,以手拿祖先牌位巡街遶境、點燈、守夜等儀式來告別歷史老街。 1999年6月16日,執行拆除廣州街127巷以東第一進建物時,遭文化界人士質疑超越原先協議範圍,嚴重破壞文化資產,引起輿論要求保存歷史風貌價值之聲浪,導致當時台北市副市長歐晉德於1999年6月20日出面組「臺北市政府推動剝皮寮古街歷史風貌維護與建築物再利用專案小組」;2003年8月5日,再召集「臺北市鄉土教育中心設置會議」,決議設立臺北市鄉土教育中心,以執行推動剝皮寮的活化再利用。 現況 剝皮寮歷史街區以廣州街127巷為界分為東西側,臺北市鄉土教育中心為東側的專責單位,多為固定的常設展。西側修復再利用工程直到2009年6月19日才竣工,由教育局行政委託文化局經營,規劃為藝文特區。東西兩側分隸屬於不同單位,發展策略亦頗異,東側主要以鄉土教育與戶外教學,西側則以文藝展覽與協助影視拍攝為多。 2021年5月14日起,因萬華茶藝館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群聚疫情擴大,剝皮寮歷史街區暫停開放,並做為COVID-19快篩站之用,在萬華地區的盛行率已明顯下降後,於同年6月19日功成身退而撤站。 區內特殊產業 太陽製本所(裝訂廠):成立於日治時期,歷經三代經營至今,區內的裝訂廠後多搬至中和區。 鳳翔浴室(公共澡堂):都市化的臺北市在1950至1960年間,人口增加率達78.6%,公共澡堂提供當時中下階層民眾洗澡與泡澡的地方。 日祥旅社(販仔間):設備簡樸,類似小販之流才會到這裡住,許多流鶯也都會到這裡,日祥旅社於1998年拆遷之前仍持續經營。 茶室(清茶館):迫遷前僅剩「秀英茶室」與「長壽號」經營中,以平民大眾為對象,尤其在廣州街與康定路交叉口多三輪車伕聚集,為品茶與社交的場所。 土炭市:廣州街與康定路口的騎樓下,聚集煤炭與木炭商叫賣,分早上與下午兩市。 威靈壇:萬華師公貴以頭綁紅巾為紅頭道士而聞名,以辦吉事之法事為主,如補運解厄、收驚安胎等,不為新亡者超薦喪祭,每當新年威靈壇門庭若市。 電影場景 電影《艋舺》取景的「剝皮寮」老街位於台北市萬華區康定路173巷。由於電影賣座,許多影迷,尤以青少年來此朝聖,遊客暴增成為台北市最熱門的景點之一。
歷史 乾隆28年(1763年)「北皮藔街」的名稱即出現於艋舺地契中,推估剝皮寮聚落成形於清代早期,至今已有兩百多年,清治時期的剝皮寮,名稱不管是「北皮藔街」、「福皮藔街」或「福地藔街」,已有店屋的型態,且皆已街名稱之,表示具相當發展之聚落形成。。明治28年(1895年),剝皮寮地名由「福地藔街」改為「北皮藔一丁目、二丁目、三丁目」。大正11年(1922年)進行町名改正,廢街庄為町,北皮藔街改為「八甲町」和「新富町」。「市區改正」而開闢的廣州街、昆明街與康定路,將舊有剝皮寮街(今康定路173巷)從清治時期的重要街道,一變為隱身聚落中的巷弄。舊有剝皮寮街(今之康定路173巷)與廣州街間有一塊空地,乃二戰期間日本政府徵收作消防水池的遺址。現在鄰近的康定路和廣州街交會口一帶的路段,則因早期發展為煤炭販售集散地而通稱「土炭市」,當時曾是商業交易熱絡的街道,擁有不少精緻的洋房,至今仍保有初期開發的空間特色與都市紋理。 名稱由來 「剝皮」一詞的由來眾說紛紜,有以下三種說法。 「剝樹皮」的說法: 根據《剝皮寮古街歷史價值調查研究》一書的調查,由於艋舺料館為淡水河上游木材集散中心,艋舺泉郊的出口物品中亦有木材,且福州杉亦曾運至艋舺,因此推論杉木經海運由福建至艋舺,堆放在料館口淡水河沿岸,而後利用獸力將木材拖運至北皮藔街剝皮。然而北皮藔街的產業上並沒有「剝皮」一業的記載,加上北皮藔空間有限,進行剝皮工作有所困難,且利用獸力拖運的說法也有問題,使得剝樹皮的說法遭到質疑,仍待進一步的考證釐清。此一說法詳見米復國主持,《剝皮寮古街歷史價值調查研究》,頁45-47。 「剝獸皮」的說法: 在《臺北市志》的〈經濟志·工業〉上記載臺北製革工業始自清代,製革所用的皮草取自動物,文中並提到:「艋舺有北皮寮(藔)街,又稱剝皮寮街,北皮寮(藔)後有一池,應是殺牲製革所在,所製成品不外手皮箱、枕、鼓。」加上艋舺土治後街旁之泮牛池,主要為殺牛製革所在,因此有「剝皮」是指「剝獸皮」的說法。然而,根據訪談及文獻記載無法斷定是否能夠利用蓮花池附近的水塘作為剝皮的清洗池,亦無法直接證實有剝獸皮的行業,因此剝獸皮一說仍待進一步的檢證。此一說法詳見工月鏡主修,《臺北市志》,卷六〈經濟志.工業〉頁51:米復國主持,《剝皮寮古街歷史價值調查研究》,頁45-45。 發音相似「北皮」的說法: 由日文發音上來說,「福皮藔」的日文念為「ふくひりょう」,而「福地藔」為「ふくちりょう」,「北皮藔」則是「ほくひりょう」,其中福( fuku )與北( hoku )、皮( hi )與地(chi )的發音相近,因而推論「北皮藔」的名稱來自於「福皮藔」臺語念法的轉換,而「剝皮寮」的名稱則來自於相類似的「北皮藔」臺語發音。但目前仍缺乏確切的文獻資料加以佐證,需等待更多的資料作深入的檢核。詳見米復國主持,《剝皮寮古街歷史價值調查研究》,頁47。 名稱演變 (自古至今排列) 皮藔街 藔街 剝皮寮街 剝皮寮老街 徵收與抗爭
(省轄市),臺灣戰後初期中華民國臺灣省曾下轄的省轄市,範圍同今彰化市。(現已撤銷) 彰化市 (州轄市),臺灣日治時期臺中州下轄的州轄市,前身為彰化街。(現已撤銷)
彰化可以指: 彰化縣,台灣中部的一個縣。 彰化縣 (清朝),清朝時所設臺灣行政區劃。(現已撤銷)
。 《史记》提到黄帝娶西陵氏之女嫘祖为妻,她发明养蚕,为“嫘祖始蚕”,由于她巡行全国教民蚕桑而逝于道上,又被人们祀为“道神”“行神”、“祖神”,即保佑出行平安之神。嫘祖是传说中的北方部落首领黄帝轩辕氏的元妃。她生了玄嚣、昌意二子。昌意娶蜀山氏女为妻,生高阳,继承天下,这就是五帝中的“颛顼帝”。 据《隋书·禮儀志》记载,北周尊嫘祖為“先蚕”(即始蚕之神)。《通鉴外纪》记载:“西陵氏之女嫘祖为帝之妃,始教民育蚕,治丝萝以供衣服。” 今有四川綿陽嫘祖陵 黄帝与嫘祖的后代 《史记·五帝本纪》:“黄帝居轩辕之丘,而娶于西陵之女,是为嫘祖。嫘祖为黄帝正妃,生二子,其后皆有天下。”长子玄嚣(青阳)降居江水(岷江),次子昌意降居若水(雅砻江)。 长子玄囂的后代 二世:玄囂,黄帝长子。三世:蟜極,玄囂之子。四世:帝嚳高辛,蟜極之子。五世:摯,帝嚳死後,繼其帝位,後禪讓給其同父異母兄弟放勳,即帝堯陶唐;另帝嚳次妃簡狄生契,賜姓子氏,是商朝的始祖;帝嚳元妃姜原生棄,即后稷,別姓姬氏,為周朝始祖。契、棄二人在帝舜時代皆為賢德。 次子昌意的后代 二世:昌意,黄帝次子。三世:顓頊,昌意之子。四世:窮蟬,顓頊之子
。房国也是春秋时期天下九大宝剑之首的棠溪宝剑产地 。 《史记》提到黄帝娶西陵氏之女嫘祖为妻,她发明养蚕,为“嫘祖始蚕”,由于她巡行全国教民蚕桑而逝于道上,又被人们祀为“道神”“行神”、“祖神”,即保佑出行平安之神。嫘祖是传说中的北方部落首领黄帝轩辕氏的元妃。她生了玄嚣、昌意二子。昌意娶蜀山氏女为妻,生高阳,继承天下,这就是五帝中的“颛顼帝”。 据《隋书·禮儀志》记载,北周尊嫘祖為“先蚕”(即始蚕之神)。《通鉴外纪》记载:“西陵氏之女嫘祖为帝之妃,始教民育蚕,治丝萝以供衣服。” 今有四川綿陽嫘祖陵 黄帝与嫘祖的后代 《史记·五帝本纪》:“黄帝居轩辕之丘,而娶于西陵之女,是为嫘祖。嫘祖为黄帝正妃,生二子,其后皆有天下。”长子玄嚣(青阳)降居江水(岷江),次子昌意降居若水(雅砻江)。 长子玄囂的后代 二世:玄囂,黄帝长子。三世:蟜極,玄囂之子。四世:帝嚳高辛,蟜極之子。五世:摯,帝嚳死後,繼其帝位,後禪讓給其同父異母兄弟放勳,即帝堯陶唐;另帝嚳次妃簡狄生契,賜姓子氏,是商朝的始祖;帝嚳元妃姜原生棄,即后稷,別姓姬氏,為周朝始祖。契、棄二人在帝舜時代皆為賢德。
三山指的廣東潮州附近的巾山、明山、獨山這三座山,三山國王代表這三座山的山神,顯示潮州地區潮州人對自然的景仰與敬畏,潮州籍移民來臺,三山國王成為潮州籍移民的守護神。著名的有彰化鹿港三山國王廟、台南北區三山國王廟、屏東九如三山國王廟、台北新莊廣福宮、雲林大埤三山國王廟、雲林東勢厝賜安宮。 道教 王爺廟 其主祀為王爺或千歲,廟名經常稱為代天府,並於神名前掛上代天巡狩,是臺灣最盛行的道教信仰、臺灣民間信仰之一,會有著名的迎王祭典。「王爺信仰」尤其盛於南台灣,與中台灣的媽祖信仰並稱。著名的有南鯤鯓代天府、新竹池和宮、水裡港福順宮、佳里金唐殿、南雄代天府、麻豆代天府、馬鳴山鎮安宮、西港慶安宮、東港東隆宮等。 王爺廟在台灣西南沿海的漁村文化信仰中,多於媽祖廟,以原高雄縣為例,地方公廟的王爺廟有91座,媽祖廟有65座,其中王爺廟多靠海岸邊,媽祖廟靠山地區。 上帝廟 為明朝鎮邦護國之神,由明鄭時期的官兵移民渡海來台時傳入台灣,是台灣最盛行的信仰之一。著名廟宇有臺南北極殿、下營北極殿玄天上帝廟、松柏嶺受天宮、梧棲真武宮、竹崎真武廟等。 太子宮 在台灣民間信仰中,則將中壇元帥奉為神祇,俗稱為三太子。隨移民進入台灣,成為台灣民間信仰中重要的一環,並發展出藝陣電音三太子。著名廟宇有台南新營太子宮、高雄市三鳳宮。 新營太子宮,歷史最悠久,興建於1728年,全國所祭拜的太子爺幾乎由此分靈而出。 基督宗教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 簡介:台灣歷史最悠久、最大的教會,以台語講道為主,深耕150多年,禮拜堂遍佈台灣各地,現約有1300間禮拜堂,25萬名會友、18種母語禮拜。 組織概要 總會-地區中會(如:嘉義中會、高雄中會等)-中會分區/區會-小會/堂會-支會/佈道所-團契-小組 召會(聚會所) 信義會 浸信會 天主教 原住民信仰 公廨 阿立祖(西拉雅語:litu、anitu、ngitu)為台灣平埔族原住民西拉雅族的祖靈信仰。原本不立塑像、神位,主要以祭祀壺甕等物(如:瓶、矸、罐、缸、甕等)為祖靈崇祀象徵之所託,謂之「拜壺」。阿立祖的祭日是三月二十九日,目前台南縣白河、大內(有8處公廨)、左鎮、頭社(阿立祖廟)等地,西拉雅族後裔仍保有此信仰。 祖靈屋 為台灣原住民排灣族的家族祖靈信仰崇祀象徵之所託,以家族為單位,類似家族宗祠,目前仍保有此信仰。 漢傳佛教 以下為分支: 佛光山 臨濟護國禪寺 慈濟功德會 中台禪寺 法鼓山 藏傳佛教 密宗 伊斯蘭教 節慶文化 春節、端午節、中秋節,是台灣漢族的三大節慶,而每逢元宵節、清明節、中元節、七夕等傳統節日,在台灣民間也有相同或帶有特色的慶祝禮俗。此外,尚有多項深具台灣特色的民俗慶典,如迎媽祖、鹽水蜂炮、東港燒王船、頭城搶孤等等。而原住民也有五年祭、矮靈祭、小米祭、飛魚祭、查某暝、嚎海祭、夜祭、戰祭、豐年祭等節慶祭典。 各地也有各地盛行的神明祭典。比方說農曆正月初六三峽祖師廟清水祖師誕辰祭典、三月廿三的媽祖誕辰全台慶典、四月廿六的先嗇宮神農大帝生日「三重大拜拜」、五月初一的新莊大眾廟大眾爺生日「新莊大拜拜」,五月初六的淡水祖師廟清水祖師得道祭典「淡水大拜拜」、八月二十九的東港東隆宮迎王祭典,七月十五的中元節和十月廿二的艋舺青山宮青山王誕辰「艋舺大拜拜」等等。 台灣燈會 陰曆正月十五日元宵節,在台灣又稱『燈節』,也是俗稱的「小過年」。在此節日,適逢多種民間民俗慶典舉行,為了吸引國外觀光人潮,中華民國政府於1978年將元宵節定為「觀光節」。1992年元宵節,台北將舉行兩年的台北燈會擴大為『台北國際燈會』,以當年生肖『猴』為主燈,在中正紀念堂及其附近的信義路、杭州南路等四周道路展示各式傳統與大型花燈。因為特殊且華麗,吸引不少國外觀光客前來。2001年起,新上台的民進黨政府基於「區域平衡」,將此燈會移師高雄市,改稱為「高雄燈會」,亦同樣引起矚目。後來,這項活動擴大延伸為『台灣燈會』(全國性燈會),固定於元宵節舉辦,各縣市輪流舉辦燈會之常規就此建立。這項活動雖每年舉行,但因頗有特色,總會引人注目。尤其每年不同的『生肖』主燈,配合雷射、聲音、燈光等科技,常使參觀旅客留下深刻印象。 迎媽祖 多數渡海來台的移民多以媽祖為信仰神祇之一。其具有漢人世界中最知名的海神,被尊稱為天后、天上聖母、天妃、湄洲娘媽。在台灣,幾乎每個縣市都有知名的媽祖廟;最著名的幾處媽祖廟如白沙屯拱天宮(白沙屯媽)、北港朝天宮(北港媽)、大甲鎮瀾宮(大甲媽)、鹿港天后宮(鹿港媽)與北投關渡宮(關渡媽)等,各地的信徒眾多。每年的「迎媽祖」活動,媽祖繞境出巡進香,可說是在台灣僅見的大規模宗教活動。 鹽水蜂炮 苗栗龍
各地也有各地盛行的神明祭典。比方說農曆正月初六三峽祖師廟清水祖師誕辰祭典、三月廿三的媽祖誕辰全台慶典、四月廿六的先嗇宮神農大帝生日「三重大拜拜」、五月初一的新莊大眾廟大眾爺生日「新莊大拜拜」,五月初六的淡水祖師廟清水祖師得道祭典「淡水大拜拜」、八月二十九的東港東隆宮迎王祭典,七月十五的中元節和十月廿二的艋舺青山宮青山王誕辰「艋舺大拜拜」等等。 台灣燈會 陰曆正月十五日元宵節,在台灣又稱『燈節』,也是俗稱的「小過年」。在此節日,適逢多種民間民俗慶典舉行,為了吸引國外觀光人潮,中華民國政府於1978年將元宵節定為「觀光節」。1992年元宵節,台北將舉行兩年的台北燈會擴大為『台北國際燈會』,以當年生肖『猴』為主燈,在中正紀念堂及其附近的信義路、杭州南路等四周道路展示各式傳統與大型花燈。因為特殊且華麗,吸引不少國外觀光客前來。2001年起,新上台的民進黨政府基於「區域平衡」,將此燈會移師高雄市,改稱為「高雄燈會」,亦同樣引起矚目。後來,這項活動擴大延伸為『台灣燈會』(全國性燈會),固定於元宵節舉辦,各縣市輪流舉辦燈會之常規就此建立。這項活動雖每年舉行,但因頗有特色,總會引人注目。尤其每年不同的『生肖』主燈,配合雷射、聲音、燈光等科技,常使參觀旅客留下深刻印象。 迎媽祖 多數渡海來台的移民多以媽祖為信仰神祇之一。其具有漢人世界中最知名的海神,被尊稱為天后、天上聖母、天妃、湄洲娘媽。在台灣,幾乎每個縣市都有知名的媽祖廟;最著名的幾處媽祖廟如白沙屯拱天宮(白沙屯媽)、北港朝天宮(北港媽)、大甲鎮瀾宮(大甲媽)、鹿港天后宮(鹿港媽)與北投關渡宮(關渡媽)等,各地的信徒眾多。每年的「迎媽祖」活動,媽祖繞境出巡進香,可說是在台灣僅見的大規模宗教活動。 鹽水蜂炮 苗栗龍 燒王船 台灣早期以漁業為主的港口,常有王爺信仰的寺廟及祈福祭典。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有:外埔合興宮-帶的文興七府王船、富美七府王船、文興四府王船,雲林嘉義一帶的五年千歲、台南一帶的五府千歲、屏東一帶的溫府千歲。 而王船祭典中,最著名的是擁有數百年歷史的東港迎王平安祭典。東港東隆宮建於清聖祖康熙年間,主祀溫府千歲,迎王平安祭典的活動每三年一科,是將奉上天旨意代天巡狩的千歲爺接上岸來(稱為「請王」)。平安祭典過程重點在於千歲爺遶境儀式,經過數日的祭典遶境(稱為「出巡」)後,千歲爺必須回天庭繳旨,而「燒王船」則是送走千歲爺的儀式(稱為「宴王」、「送王」),也是整個祭典的高潮。迎王平安祭典代表著地方百姓對千歲爺的感激,並祈求神明賜福東港百姓。 中秋節習俗 在台灣,陰曆八月十五的中秋節是個重要民俗節日,一般民眾普遍有吃月餅、柚子、烤肉的習慣。因此,習慣逢年過節送禮聯絡感情的台灣民眾,不論長官下屬間、親朋好友間、廠商客戶間,也常會餽贈月餅柚子等禮品;假使為登門拜訪時所攜,河洛話稱為「伴手禮」。1980年代中期,台灣開始興起中秋烤肉的習慣,這習慣咸信是於此年代,台灣經濟起飛,生活西化,台灣的中秋節烤肉的新節慶民俗應該是洋化烤肉習慣的延伸(臺灣常民文化學會理事長劉還月,自由時報,2004年9月29日)。1990年代初,台灣兩家相當知名醬油廠商,於中秋前夕推出以「一家烤肉萬家香」及「巴比Q」為主題的密集廣告,於是中秋烤肉成為台灣如今最普遍的活動之一。2000年以後,台灣各地方政府陸續於中秋節晚上在大型空地舉辦大型烤肉活動。但近年環保意識高漲似有改變的趨勢。 頭城搶孤、恆春豎孤棚 台灣有些地方在中元節普渡的盂蘭盆會後,會將祭祀的供品提供民眾搶奪,稱為「搶孤」。一種說法是為了與孤魂野鬼搶奪祭品,另一種說法是為了嚇退流連忘返的鬼魂。台灣最負盛名的「搶孤」是宜蘭頭城鎮的搶孤活動。搶孤是先搭設數十公尺高的「孤棚」,上層再搭「孤棧」,並在上頭擺放供品以及旗幟,而棚柱上塗滿牛油,想要憑己力爬上孤棚並不容易,往年常有意外發生,因此在清朝時期劉銘傳曾經下令禁止搶孤活動。在1991年宜蘭頭城恢復舉辦搶孤,並且改善了活動搶奪的方式。以往為了賬濟貧苦亡徒爭搶祭品的掠奪活動變成了目前具有競賽性的民俗活動,能夠首先取得棧頂的「順風旗」就算奪標。而民間相信搶得順風旗的人,可以獲神鬼的庇護。 祖靈祭(排灣語maleveq) 又稱為人神盟約祭、五年祭,是台灣原住民排灣族的古老傳統祭典,亦為南島語族中最隆重的祭典之一,五年舉行一次,。通常會在每年的八月份舉辦小米收穫祭,而每五年的收穫祭舉辦一次祖靈祭。而隔年(第六年)會舉辦送祖靈祭。目前仍保有meljeveq祖靈祭典的村落有屏東縣來義鄉古樓、文樂、望嘉(無刺球儀式)、南和(高見、白鷺兩部落)、春日鄉力里、七佳、歸崇及台東縣達仁鄉土坂村等村落。 藝術 中華民國政府統治台灣初期,推行「去日本化」,推行國語教育,以灌輸台灣人對國家的認同和對領袖的崇拜。戒嚴時期,政府以官方力量推動文化發展,推動中華文化復興運動,文化呈現反共、傳統、一元的特質。1987年,台灣解嚴後,多元文化思想受國內外許多因素推波助瀾下逐漸興起,開始出現台灣本土化運動或去中國化浪潮,以及台灣正名運動。 台灣文學方面,戰後國民黨政府大力推行反共、懷鄉文學,著名反共文學作家有王藍(代表作《藍與黑》)、姜貴(代表作《旋風》)和司馬中原(代表作《狂風沙》)。同時,西方現代文學也是當時台灣文壇的重要力量,白先勇、王文興為其代表,而現代主義文學代表作則有《臺北人》、《家變》等。1960年代中後期開始,一些本土作家以《臺灣文藝》、《笠詩刊》為陣地,重拾鄉土素材,關注農民與勞工等底層階級的命運,作品隱含批判精神,終致在1977年引發了鄉土文學論戰。解嚴後,文學更加多元化。近幾年,伴隨網路興起,網路文學成為新的風潮。1950年代,台灣的畫壇主流以中國來台的水墨畫家與日治時期的本土西畫家為主,繪畫技巧比較傳統。1960年代開始,新生代畫家引入西方的抽象畫等風格,美術風格走向西化。 1970年代台湾本土意識抬頭後,繪畫題材再趨本土化。解嚴之後,美術界生態多元自由,風格也日益前衛。二戰後,一方面在政府的領導下,國劇(京劇)等劇種在臺灣得到大力扶持;另一方面歌仔戲、布袋戲等本土藝術則仍是庶民大眾的重要娛樂方式。隨著電視的出現,布袋戲、歌仔戲開始講求聲光效果,重新獲得人們的重視。而國劇與國語話劇則融入創新元素,經常以小劇場等形式表演,舞台劇表演成為台灣極具活力的藝術活動。戰後初期,臺語歌曲一度流行,音樂界也創作了大量反共愛國歌曲。在民間,由香港傳入的國語流行歌曲和美國音樂風行一時。1970年代,知識青年疾呼「唱自己的歌」,校園民歌因此風行。1970年代以後受日本演歌文化影響,那卡西和夜總會等秀場文化在台灣也十分盛行,豬哥亮、高凌風、張菲、倪敏然、檢場、胡瓜、鄭進一等大牌藝人即崛起於此時,台語歌后江蕙及黃乙玲等人即是出身秀場的代表人物。1980年代講究「字正腔圓」的國語老歌風行一時,其代表人物是有亞洲歌后之稱的鄧麗君,另外,鳳飛飛、劉文正、歐陽菲菲、翁倩玉,更走紅歌壇許久。受到西方搖滾樂的影響,在民歌時期結束後,羅大佑等人將社會百態、受到當時政府壓榨的百姓生活寫成歌曲,造成知識份子一時引起的共鳴。另外,1988年葉啟田的台語歌《愛拼才會贏》與張雨生《我的未來不是夢》發行,為臺灣奮鬥勇敢做夢的性格作上註解。 近幾年台灣已經成為世界華語樂壇的中心,五月天、羅志祥、周華健、張惠妹、周杰倫、蔡依林、S.H.E.等歌手紅遍兩岸三地及新馬地區,成為華語樂壇的重要力量,因此吸引不少來自亞洲各地的新秀來至台灣大放異彩,例如;梁靜茹、光良、品冠、孫燕姿、林俊傑、謝安琪等人。 臺灣電影在官營製片廠的經營下,拍攝大量國語劇情片,其中不少都帶有反共色彩。同時,臺語片也悄然興起,題材以民間故事等為主。1960年代,健康寫實電影成為電影界的主流,代表作有《蚵女》、《養鴨人家》等。同時,香港製作的電影也在臺灣廣受歡迎,也影響到臺灣本地的電影製作路線,愛情片、武俠片和功夫片成為一時的主流。1970年代,伴隨著外交困境,中影製作了大量的愛國政宣影片,如《梅花》、《汪洋中的一條船》等。1980年代起,《兒子的大玩偶》等影片開始了「台灣新電影」風潮。解嚴之後,後新浪潮電影興起,李安、侯孝賢與蔡明亮成為這一時期的代表導演。同時,伴隨著美國好萊塢等洋片的大舉進入,國片的環境與市場日益萎縮低迷。2008年,《海角七號》創下超過新台幣五億元的空前票房並贏得第45屆金馬獎六個獎項,並帶動《囧男孩》、《九降風》、《一八九五》、《艋舺》等台灣自製電影票房。繼《聽說》、《翻滾吧!男孩》、《帶我去遠方》之後,2011年,《那些年,我們一起追的女孩》、《賽德克·巴萊》、《翻滾吧!阿信》、《殺手歐陽盆栽》、《命運化妝師》、《陣頭》,又掀起一波台灣人對電影熱潮。 文化影響來源 日本文化 日本曾經統治台灣五十年,對台灣的治理從初期的鎮壓逐漸轉為同化,戰時並經由總督府推動皇民化運動,鼓勵台灣人說日語、穿和服、改日本姓名、廢棄民間信仰等等。這種文化移植強烈的衝擊習慣於傳統漢文化的漢人,更使得當時知識份子所組織的文化活動或集會中往往帶有反抗的政治色彩。但隨著統治時間的推移,不論接受與否,日本文化仍對於台灣仍有影響,除了在當時的硬體建設可以感受到外,許多層次的影響或習慣都是深入庶民文化的。 日治時期所留下的公共建築多具有日本風格,最具代表性建築的就是總統府;而台灣的「縱貫鐵道」仍延用日式的右駕左行系統;地名方面:高雄、清水、松山、板橋也都是日治時代移植自日本本土的一些地名;而在飲食習慣與娛樂生活中所出現的日本語文常常轉化為台灣話來使用,例如便當/弁当(飯盒)、刺身(生魚片)、看板(音 かんばん/kanban,招牌)、注文(台羅發音:tsù-bûn;預定)還有氣持(音 kimochi,指情緒或心情)等甚至有些已經內化到台灣庶民文化,台語的黑輪是日本的關東煮(發音接近),甜不辣是日本的天婦羅(也是發音接近),等等在台灣語言中不勝枚舉。而二戰前後台灣的歌曲受到日本歌謠的創作模式所影響,多帶有濃厚的東洋風格。 國民政府來台之後曾經禁止日本出版品的輸入,並試圖消除日本文化的影響;然而日本式的建築雖能拆除,文教雖能禁止,但是這些做法並不能完全禁絕台灣對外來文化的吸收。1990年代以後,政府逐漸開放管制,日劇《東京愛情故事》首度引進,日本通俗文化在台灣重新活耀普及。目前台灣有十幾個電視頻道播放日本節目,許多年輕人喜歡日本偶像明星、蒐集日本的流行資訊,成了「哈日族」。但這樣的文化現象只是物質上的流行,往往不被認為是精神層面的;而另一方面,常在日本文化中所提到、信義忠勇、犧牲小我而略帶的悲劇的性格「武士道精神」、獎崇專業的達人工匠精神,並未成為台灣民眾所普遍崇尚的信仰(不過武士道精神倒是普遍受到台灣人崇拜)。 也有人指出,日本文化對於台灣老一輩的影響是一種「錯置的鄉愁」。國民黨政府過去對於臺語文化有一定的限制及破壞,例如電視節目很少有真正的台語連續劇,最多只是台語發音、由外人想像的臺語連續劇(只有語言模仿到,文化及生活卻與實際相差很多)。老一輩的台灣人卻能由日本連續劇找到更多相近的生活、文化經驗;使得老一輩的台灣人只能依賴日劇來解「鄉愁」。 西方文化 西方文化對台灣的影響有兩個方面較為有特色,尤其是美國文化。第一是宗教方面,天主教與基督新教在台灣地方文化中的角色,如台語詩歌的改編,偏遠地區地方教堂的貢獻等。 此外是教育方面,西方教育在台灣教育界中往往被引為典範,近年來台灣的教育改革就是基於西方國家教育的精神而制定的,此外台灣的森林小學、以及小留學生文化、也是深受西方教育的影響。至於其他的影響,在很多亞洲地區國家文化中都看得到美國文化的影響,例如以好萊塢為代表的美國電影文化已經強勢的將台灣本土電影文化逐漸壓縮空間,而西洋的現代建築思想,如玻璃帷幕的摩天大樓,集合式的社區公寓,河濱公園等,也影響了台灣的建築文化。 台灣的文化治理 藝術文化 請參見: 台灣藝術 台灣音樂 台灣文學 台灣電影 台灣戲劇 台灣舞蹈 台灣建築 相關條目 臺灣文化史 臺灣人 臺灣歷史 臺灣地理 臺灣古蹟 臺灣政治 臺灣宗教 臺灣節日
《推背图》是中国古代著名预言书,相传是唐朝太宗皇帝李世民命天文学家李淳风、相士袁天罡合著推算大唐气运而作。由于历朝历代均严禁此类谶书,该书在流传的过程中又不断被人篡改,将已知的历史改成图谶,加以比附,故其本来面目已渺不可考。现存《推背图》有六种不同版本,且内容各不相同,互相冲突。 成书时间和版本 出现“推背图”一词的最早文献是唐代的《大云经疏》。南宋人岳珂的《桯史》“艺祖禁谶书”条也提到推背图,以为作者是李淳风。元朝成书的《宋史·艺文志五》则将该书归入子部五行类,作者佚名。 有书籍如《破解闰八月劫数》等,称该通行本非唐代产物。 香港中文大学哲学系的劳思光教授曾经举出岳珂的《桯史》和陆游的《南唐书》来证明《推背图》经过篡改,原本已不可求。 香港专栏作家王亭之先生则指出通行本是清末民国初年间人的伪作,有一些图象理应是清末术士摻進。现在坊间常见的版本是民国四年出版,托名明末清初金圣叹作序并加以评注字样的六十图版本,共一卷,六十象,按天干、地支排序。每象附有图一幅、谶语四句、“颂曰”四句、金圣叹评注一段。起“自从盘古迄希夷”,终“不如推背去归休”。一般认为该版本是清末民国初年间人的伪作。 另一常见版本藏于台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傅斯年圖書館,共两册。65页,每页彩图一幅,七言四句,另有注释若干。起“鞍鹿山(安禄山)木易(楊)玉环”,终“一甲人推一金甲人推背”。 《推背圖》至少有六個版本: 彩繪明抄本,台灣中央研究院藏;
《推背图》是中国古代著名预言书,相传是唐朝太宗皇帝李世民命天文学家李淳风、相士袁天罡合著推算大唐气运而作。由于历朝历代均严禁此类谶书,该书在流传的过程中又不断被人篡改,将已知的历史改成图谶,加以比附,故其本来面目已渺不可考。现存《推背图》有六种不同版本,且内容各不相同,互相冲突。 成书时间和版本 出现“推背图”一词的最早文献是唐代的《大云经疏》。南宋人岳珂的《桯史》“艺祖禁谶书”条也提到推背图,以为作者是李淳风。元朝成书的《宋史·艺文志五》则将该书归入子部五行类,作者佚名。 有书籍如《破解闰八月劫数》等,称该通行本非唐代产物。 香港中文大学哲学系的劳思光教授曾经举出岳珂的《桯史》和陆游的《南唐书》来证明《推背图》经过篡改,原本已不可求。 香港专栏作家王亭之先生则指出通行本是清末民国初年间人的伪作,有一些图象理应是清末术士摻進。现在坊间常见的版本是民国四年出版,托名明末清初金圣叹作序并加以评注字样的六十图版本,共一卷,六十象,按天干、地支排序。每象附有图一幅、谶语四句、“颂曰”四句、金圣叹评注一段。起“自从盘古迄希夷”,终“不如推背去归休”。一般认为该版本是清末民国初年间人的伪作。
但在影評界獲得了褒貶不一的評價。 克魯斯因此片榮獲了MTV影視大獎最佳男主角獎。 他接下來的五部電影在評論界和商業上皆取得了成功。 2001年,克魯斯與佩内洛普·克鲁兹和卡麥蓉·狄亞茲出演浪漫電影《香草天空》。2002年,他主演斯蒂芬·斯皮尔伯格執導的反乌托邦電影《少数派报告》,改編自著名科幻小說家菲利普·狄克的小說。此片獲得了普遍好評,為該年全球年度票房第十高的電影。影評人罗杰·埃伯特將其列為2002年最出色的電影。 2003年,克魯斯在愛德華·茲維克執導的古代動作片《最後武士》中主演,這部電影叫好又叫座,高居年度全球票房第六位,克魯斯還因此得到了金球獎最佳男主角的提名。 2004年,他出演著名大導麥可·曼恩的黑色驚悚片《落日殺神》,他在劇中的演出頗受好評。影評共識指出「在導演麥克·曼恩標誌性的視覺效果,和湯姆克魯斯精幹、邪惡的演出下,落日殺神是個時尚且引人入勝的黑色驚悚片。」 他飾演的「文森特」,被認為是電影史上最可怕的反派之一。 2005年,克魯斯在《世界大戰》中再次與斯蒂芬·斯皮尔伯格合作,該片改編自H·G·威尔斯的同名小說,該片獲得了5.91億美元的票房,是當年全球年度票房第四的電影, 克魯斯也獲得了超過一億美元的片酬。 同年,他被提名為人民選擇獎最喜愛的男明星, 和獲得了MTV世代獎。 2002年至2009年,克魯斯被提名七次土星獎,並獲獎一次。2000年代這十年,他主演的十部電影有九部票房超過一億美元。 2006年,他在《不可能的任務3》中第三次扮演伊森·韓特。這部電影相比於前作,收穫了優秀的評價,但在票房表現上不如預期,僅位列該年全球年度票房第八。 1986年至2006年,湯姆·克魯斯主演20部電影,其中共有14部電影位列該年度全球票房前十,19部電影位列該年度全球票房前二十,經通貨膨脹調整後,20部電影北美票房全部高於一億美元。 著名電影雜誌《首映雜誌》於2005年將克魯斯評為歷史第三偉大的電影演員。 2007年至2010年:事業下滑 克魯斯在經過好萊塢史上單一演員最輝煌的20年後,因2005年的公關危機和八卦雜誌的詆毀,導致其在公眾的形象和號召力大幅下滑,後更因票房分成和製作理念不同,與派拉蒙影業決裂。 2007年,克魯斯在《權力風暴》中第二次擔任他極為罕見的配角,此片在商業上表現差勁。下一年,他在《開麥拉驚魂》與班·史提勒、傑克·布萊克和小勞勃·道尼共同演出。他對劇中人物萊斯·格羅斯曼的扮演,使他獲提金球獎。 2008年12月25日,克魯斯在他製片的電影《行動代號:華爾奇麗雅》中擔任主角,此片取得了商業成功。 2010年,他在《騎士出任務》再次與卡麥蓉·狄亞茲共同演出,此片在商業和評論上皆以普通作收。 2011年至2017年:超級巨星 2010年2月9日,克魯斯確認他將在《不可能的任務:鬼影行動》中擔任主演,該片為《不可能的任務系列》第四集。此片於2011年12月上映, 在影評界和商業上皆取得了大成功, 以1.45億美元的成本,收穫了將近7億美元的票房,位列全球年度票房第五。 克魯斯也在這部片上映後,一甩過去幾年的低迷。 2011年5月6日,克魯斯因其熱心的慈善工作,被授與來自西蒙·維森塔爾中心和其「寬容博物館」的人道主義獎項。 2011年中,克魯斯開始拍攝《摇滚年代》,他在當中飾演一名配角。此片於2012年上映,在票房和影評上皆表現不佳,但克魯斯在其中的演出和歌聲備受影評人的喜愛。 《滾石雜誌》的影評人彼得·崔維斯寫道:「儘管有糟糕的劇本、平淡的主角和糟糕的假髮,《搖滾年代》還是挺有趣的,而這主要歸功於湯姆·克魯斯飾演的金屬搖滾歌手斯塔西·賈克斯。」 2012年,克魯斯在《侠探杰克》中飾演傑克·李奇,該片改編自英國小說家李·查德2005年的小說《》。該片於2012年12月21日上映, 收穫了不錯的評價和2.18億美元的票房。 2013年,他與摩根·弗里曼和歐嘉·柯瑞蘭寇共同出演《遺落戰境》,該片改編自導演約瑟夫·柯金斯基的同名漫畫小說。此片在評價上褒貶不一,在票房上也表現平平。 2014年,克魯斯主演科幻動作片《明日边缘》,此片獲得優秀的評價,以及3.7億美元的票房成績。 2015年,克魯斯在《不可能的任務:失控國度》中第五次飾演伊森·韓特,他同時也是該系列的製片人, 克里斯托夫·迈考利也成為了該系列的新導演。此片得到了高度評價 和票房成功,位列該年全球年度票房第八。 克魯斯隨後於2017年在木乃伊系列電影重啟的《神鬼傳奇》中擔任主演, 此片在票房和影評上皆遭遇了失利。 同年,他在犯罪片《美國製造》中擔任主角,此片在影評上表現出色。 2018年至今:重回顛峰 2018年,克魯斯在《不可能的任務:全面瓦解》中第六次飾演伊森·韓特。這部電影在評價上是系列新高,爛番茄評級高達97%,全球票房超過7.91億美元,是該年全球年度票房第八高的作品。 是當時湯姆·克魯斯未經通貨膨脹調整下,票房最成功的電影。 2020年5月,據報導克魯斯將在外太空拍攝和製作一部科幻作品。 導演道格·李曼將會是這部電影的導演和編劇,兩人都將乘坐公理航天未來計畫的天龍號太空船2號前往太空。 2022年,克魯斯在《捍衛戰士:獨行俠》中,再次飾演彼得·「獨行俠」·米契爾,他同時也是這部電影的製片人。此片於戛纳电影节首映時,克魯斯獲得了荣誉金棕榈奖。 這部電影在上映後擁有高度的好評,絕大部分影評人認為此作優於原作。 這部電影在上映後已經打破了數個票房紀錄,全球票房超過14.88億美元,是北美影史票房前五高的電影,也是克魯斯票房最高的電影。 製片事業 克魯斯與他的前經紀人於1993年創立克魯斯-華格納製片公司, 此後這家公司在數個克魯斯的電影中擔任合拍公司,第一部電影為1996年的《職業特工隊》,此片同時也是克魯斯第一次擔任製片。 克魯斯以談判達成好萊塢數個最賺錢的電影交易而聞名,並於2005年被好萊塢經濟學家描述為「好萊塢最有權力和富有的力量之一」。艾普斯汀認為,克魯斯是少數能夠保證一個十億美元的電影系列成功的製片人(其餘人為乔治·卢卡斯、斯蒂芬·斯皮尔伯格和傑瑞·布洛克海默)。艾普斯汀同時認為,公眾對小報上的克魯斯八卦的興趣,掩蓋了克魯斯的非凡商業實力。 克魯斯在數部他出演的電影中擔任製片人,如《不可能的任務系列》、《香草天空》、《神隱任務》等電影。 與派拉蒙決裂 2006年8月22日,派拉蒙影業宣布終止與克魯斯十四年的夥伴關係。在《华尔街日报》上,維亞康姆集團(派拉蒙影業的母公司)董事長萨莫·雷石东宣稱克魯斯作為演員和製片人的公眾行為和觀點,對他的經濟利益造成損害。 克魯斯-華格納製片回應說,在公司成功透過私人股权投资尋求替代融資後,派拉蒙的宣言只是在挽回面子罷了。 行業分析師如愛德華·艾普斯汀等人評論說,雙方決裂的原因很可能為,派拉蒙對克魯斯-華格納製片在《不可能的任務系列》DVD銷售的巨大分成而不滿。 管理聯藝電影公司 2006年11月,克魯斯和華格納宣布他們已經購買了聯藝電影公司。 克魯斯將在聯藝電影公司的電影中擔任製片人和明星,華格納則將擔任該公司的執行長。 2007年,他們開始製作《行動代號:華爾奇麗雅》,該電影改編至1944年7月20日刺殺阿道夫·希特勒的行動。2007年3月21日,克魯斯簽約飾演克勞斯·馮·施陶芬貝格。這是湯姆·克魯斯收購聯藝電影公司後製作的第二部電影。 2008年8月, 華格納宣布辭去她在聯藝電影中的職位,但依然保留著該公司的股份。 個人生活 關係 在1980年代中期前,克魯斯曾經與、 瑞貝卡·德·莫妮、 、 和雪兒交往過。 1987年5月9日,汤姆·克鲁斯與女演員咪咪·羅傑斯結婚。他們於1990年2月4日離婚。羅傑斯把克魯斯介紹給科學教。 克魯斯在拍攝電影《霹靂男兒》(1990年)時與他的第二任妻子妮可·基嫚認識,此時基嫚剛從澳洲影視圈進入好萊塢。他們於1990年12月24日結婚。克魯斯及潔曼共有1名養女及1名養子,分別是伊莎貝拉(Isabella)和康納(Connor)。2001年2月,克魯斯與基嫚在未知女方懷孕時離婚。2007年,潔曼澄清了在與克魯斯結婚時早期流產的傳言,在接受採訪時說:「這是錯誤的報導」,並解釋說她實際上有異位妊娠。 克魯斯接著與西班牙女演員佩内洛普·克魯兹交往,他們在《魂離情外天》(2001年)共同演出。其關係在2004年結束,但雙方仍是好友。2012年10月出版的《名利場》中的一篇文章指出,有幾個消息來源表示,在與克魯斯分手後,科學教會啟動了一個秘密計劃,替克魯斯尋找新女友。文章稱科學教女演員的一系列「面試」導致與伊朗女演員娜贊寧·波妮亞蒂短暫的關係,她其後便離開了科學教。 科學教教會和克魯斯的律師發出強烈的措辭否認和威脅起訴,指責《名利場》的「劣質新聞」和「宗教偏見」。記者後來報導,他曾收到來自導演和前科學教教徒保羅·哈吉斯的電子郵件來證實這個故事。 2005年4月,克魯斯開始跟女演員,凱蒂·霍爾姆斯約會。他在电视节目歐普拉·溫芙蕾秀中,狂熱地表达对凱蒂的爱,甚至兩次跳上沙发,脫序行為在當時引起了很大爭議。;同年6月17日,克魯斯宣佈霍爾姆斯接受了他在艾菲爾鐵塔的求婚;2006年11月18日,他們於意大利首都罗马附近的奥迪斯卡契城堡完婚。兩人亦被人稱為「TomKat」。克魯斯和凱蒂在2006年迎接了他們的女兒。2012年6月29日,兩人在結婚五年半后離婚。這也是湯姆的第三次離婚。 汤姆·克鲁斯在2013年11月5日告鲍尔传媒集团的法庭文档中正式阐述凯蒂否认离婚和科学教有关。同时,在《人物》杂志的报道中,他对小报的诽谤进行辟谣,科学教从来不是离婚的理由。
在紐約當過服務生後,他搬到洛杉矶嘗試在電視劇中演出。他隨後與CAA經紀公司簽約並開始參演電影。 他第一次演出是在《無盡的愛》飾演一名小角色,隨後在同年的《》飾演一名瘋狂的軍校學生。1983年,克魯斯參演了《小教父》。同年他在《》和《保送入學》擔任主角,其中《保送入學》票房大賣,為全球年度票房第十的電影。這兩部片被認為是X世代的經典之作和湯姆·克魯斯輝煌生涯的起點。 1985年,他在知名大導雷利·史考特的電影《》擔任主角。 此時他已經成為全美青少年的偶像。 1986年至2006年:好萊塢第一人 1986年,克魯斯主演由托尼·斯科特導演的動作片《捍衛戰士》,他在影片中飾演年輕氣盛的飛行員彼得·米契爾上尉。此片在商業上獲得了大成功,以1,500萬美元的成本獲得了3.57億美元的票房,高居全球年度票房第一。同時掀起了如雷朋太陽眼鏡和參軍等熱潮,湯姆·克魯斯正式奠定了超級巨星的地位。 克魯斯接著出演马丁·斯科塞斯執導的《金錢本色》,並在劇中與保羅·紐曼對戲。他們之間的化學反應深得影評人的讚譽,《华盛顿邮报》寫到:「克魯斯和紐曼達到的其中一個成就之一,就是讓你覺得他們都是頂級撞球玩家」。 1988年,克魯斯主演浪漫喜劇電影《》,這部電影在票房上大獲成功,以2,000萬美元的成本得到1.72億美元的票房,為該年全球年度票房第八。但卻飽受影評人抨擊,認為低劣的劇情浪費了克魯斯的才華。 該年晚些時候,他與達斯汀·霍夫曼共同出演巴瑞·李文森執導的電影《雨人》,此片在商業和評論界獲得了雙成功,以2,500萬美元的成本獲得3.55億美元的票房, 為全球年度票房第一。此片被評為奥斯卡最佳影片,而克魯斯被堪薩斯城影評人協會選為最佳演員。1988年的兩部電影,使克魯斯成為有史以來第一位在同年出演奧斯卡最佳影片和金酸莓獎最差電影的演員。 1989年,克魯斯在奧利華·史東越戰三部曲中的《生于七月四日》擔任主角,飾演在現實中癱瘓的越战老兵。《芝加哥太陽報》的影評人罗杰·埃伯特寫道:「克魯斯過去的表演,沒有任何可以讓你準備他在《生于七月四日》的演出,他的演出是如此出色讓電影透過他活起來。史東得以讓他想表達的事物透過克魯斯的臉和聲音表現出來,而不需將其放入對話之中。」 他在片中的出色演出使他獲得了金球奖剧情类电影最佳男主角、芝加哥影评人协会奖最佳男主角、人民选择奖,以及英國電影學院獎最佳男主角與奧斯卡最佳男主角提名。這部電影也因他出色的號召力,得到了該年全球年度第十的票房。 克魯斯接下來在《霹靂男兒》(1990)和《大地雄心》(1992)中擔任主演,他當時的妻子妮可·基嫚飾演他片中的愛人。1992年,他在律政片《軍官與魔鬼》中擔任主角,此片在影評界和商業上都獲得了成功,其中在影院评分中得到了最高分的A+。該片成本為約3,300萬美元,獲得了2.43億美元的票房成績,為該年全球年度票房第七。1993年,他主演法律驚悚片《黑色豪門企業》,該片改編自約翰·葛里遜的小說《黑色豪門企業》。此片在影評界和票房上獲得了成功,格里遜稱贊了湯姆·克魯斯在片中的演出,該片位列全球年度票房第五。1994年,克魯斯主演尼爾·喬丹執導的電影《夜访吸血鬼》,改編自安妮·莱斯的哥德式小說《夜访吸血鬼》。原著作者原先相當討厭克魯斯在片中的角色,因為她的首選為。然而在看過電影後,萊斯花了7,740美元在《綜藝雜誌》投放兩頁的廣告以稱讚他的演出,並為先前她對克魯斯的懷疑致歉。 這部電影票房為該年全球年度第九位。 1996年,克魯斯在他製片的《不可能的任務》中飾演超級間諜伊森·韓特。此片在商業上取得了成功,為該年全球年度票房第三高的電影。但因製片方將吉姆·菲利普(Jim Phelps)作為反派而收穫一些批評,該角色在原版電視劇中為主角。 《纽约时报》的影評人斯蒂芬·霍頓(Stephen Holden)讚揚克魯斯的演出,「湯姆·克魯斯找到完美的超級英雄角色,可以嫁接他熱情的銀幕性格。」 同年,他在卡梅伦·克罗導演的運動片《征服情海》中飾演一名嘗試東山再起並尋找愛情的體育經紀人。他在劇中與芮妮·齊薇格和小库珀·古丁共同演出。這部電影在商業與影評上皆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以5,000萬美元的成本收穫了2.74億美元的票房,,是該年全球年度票房第九高的電影。克魯斯也獲得了金球獎最佳音樂及喜劇類電影男主角和他的第二個奧斯卡最佳男主角提名。 1997年至1999年,克魯斯花了三年準備和拍攝著名大導斯坦利·库布里克的情色性心理電影《大開眼戒》。《衛報》的影評人彼得·布萊德肖(Peter Bradshaw)讚揚了克魯斯和基嫚的演出,「克魯斯特別地敞開心胸,將所有他能作為演員的表現出來」。 同年,他在保羅·湯瑪斯·安德森的電影《木兰花》中擔任他極罕見擔任的配角。《滾石雜誌》的影評人彼得·崔維斯高度讚揚克魯斯的演出,「克魯斯是個啟示,完全值得一連串的獎項向他襲來……克魯斯充滿了受傷動物的混亂能量 — 他是毀滅性的。」 因他精彩的演出,他得到了第三座金球獎和奥斯卡金像奖提名。 2000年,克魯斯再度在《不可能的任務2》中飾演伊森·韓特。該片由香港導演吴宇森執導,有濃厚的槍械形風格。此片取得了重大的商業成功,收穫了5.47億美元的票房, 為當年全球票房冠軍, 但在影評界獲得了褒貶不一的評價。 克魯斯因此片榮獲了MTV影視大獎最佳男主角獎。 他接下來的五部電影在評論界和商業上皆取得了成功。 2001年,克魯斯與佩内洛普·克鲁兹和卡麥蓉·狄亞茲出演浪漫電影《香草天空》。2002年,他主演斯蒂芬·斯皮尔伯格執導的反乌托邦電影《少数派报告》,改編自著名科幻小說家菲利普·狄克的小說。此片獲得了普遍好評,為該年全球年度票房第十高的電影。影評人罗杰·埃伯特將其列為2002年最出色的電影。 2003年,克魯斯在愛德華·茲維克執導的古代動作片《最後武士》中主演,這部電影叫好又叫座,高居年度全球票房第六位,克魯斯還因此得到了金球獎最佳男主角的提名。 2004年,他出演著名大導麥可·曼恩的黑色驚悚片《落日殺神》,他在劇中的演出頗受好評。影評共識指出「在導演麥克·曼恩標誌性的視覺效果,和湯姆克魯斯精幹、邪惡的演出下,落日殺神是個時尚且引人入勝的黑色驚悚片。」 他飾演的「文森特」,被認為是電影史上最可怕的反派之一。 2005年,克魯斯在《世界大戰》中再次與斯蒂芬·斯皮尔伯格合作,該片改編自H·G·威尔斯的同名小說,該片獲得了5.91億美元的票房,是當年全球年度票房第四的電影, 克魯斯也獲得了超過一億美元的片酬。 同年,他被提名為人民選擇獎最喜愛的男明星, 和獲得了MTV世代獎。 2002年至2009年,克魯斯被提名七次土星獎,並獲獎一次。2000年代這十年,他主演的十部電影有九部票房超過一億美元。 2006年,他在《不可能的任務3》中第三次扮演伊森·韓特。這部電影相比於前作,收穫了優秀的評價,但在票房表現上不如預期,僅位列該年全球年度票房第八。 1986年至2006年,湯姆·克魯斯主演20部電影,其中共有14部電影位列該年度全球票房前十,19部電影位列該年度全球票房前二十,經通貨膨脹調整後,20部電影北美票房全部高於一億美元。 著名電影雜誌《首映雜誌》於2005年將克魯斯評為歷史第三偉大的電影演員。 2007年至2010年:事業下滑 克魯斯在經過好萊塢史上單一演員最輝煌的20年後,因2005年的公關危機和八卦雜誌的詆毀,導致其在公眾的形象和號召力大幅下滑,後更因票房分成和製作理念不同,與派拉蒙影業決裂。 2007年,克魯斯在《權力風暴》中第二次擔任他極為罕見的配角,此片在商業上表現差勁。下一年,他在《開麥拉驚魂》與班·史提勒、傑克·布萊克和小勞勃·道尼共同演出。他對劇中人物萊斯·格羅斯曼的扮演,使他獲提金球獎。 2008年12月25日,克魯斯在他製片的電影《行動代號:華爾奇麗雅》中擔任主角,此片取得了商業成功。 2010年,他在《騎士出任務》再次與卡麥蓉·狄亞茲共同演出,此片在商業和評論上皆以普通作收。 2011年至2017年:超級巨星 2010年2月9日,克魯斯確認他將在《不可能的任務:鬼影行動》中擔任主演,該片為《不可能的任務系列》第四集。此片於2011年12月上映, 在影評界和商業上皆取得了大成功, 以1.45億美元的成本,收穫了將近7億美元的票房,位列全球年度票房第五。 克魯斯也在這部片上映後,一甩過去幾年的低迷。 2011年5月6日,克魯斯因其熱心的慈善工作,被授與來自西蒙·維森塔爾中心和其「寬容博物館」的人道主義獎項。 2011年中,克魯斯開始拍攝《摇滚年代》,他在當中飾演一名配角。此片於2012年上映,在票房和影評上皆表現不佳,但克魯斯在其中的演出和歌聲備受影評人的喜愛。 《滾石雜誌》的影評人彼得·崔維斯寫道:「儘管有糟糕的劇本、平淡的主角和糟糕的假髮,《搖滾年代》還是挺有趣的,而這主要歸功於湯姆·克魯斯飾演的金屬搖滾歌手斯塔西·賈克斯。」 2012年,克魯斯在《侠探杰克》中飾演傑克·李奇,該片改編自英國小說家李·查德2005年的小說《》。該片於2012年12月21日上映, 收穫了不錯的評價和2.18億美元的票房。 2013年,他與摩根·弗里曼和歐嘉·柯瑞蘭寇共同出演《遺落戰境》,該片改編自導演約瑟夫·柯金斯基的同名漫畫小說。此片在評價上褒貶不一,在票房上也表現平平。 2014年,克魯斯主演科幻動作片《明日边缘》,此片獲得優秀的評價,以及3.7億美元的票房成績。 2015年,克魯斯在《不可能的任務:失控國度》中第五次飾演伊森·韓特,他同時也是該系列的製片人, 克里斯托夫·迈考利也成為了該系列的新導演。此片得到了高度評價 和票房成功,位列該年全球年度票房第八。 克魯斯隨後於2017年在木乃伊系列電影重啟的《神鬼傳奇》中擔任主演, 此片在票房和影評上皆遭遇了失利。 同年,他在犯罪片《美國製造》中擔任主角,此片在影評上表現出色。 2018年至今:重回顛峰 2018年,克魯斯在《不可能的任務:全面瓦解》中第六次飾演伊森·韓特。這部電影在評價上是系列新高,爛番茄評級高達97%,全球票房超過7.91億美元,是該年全球年度票房第八高的作品。 是當時湯姆·克魯斯未經通貨膨脹調整下,票房最成功的電影。 2020年5月,據報導克魯斯將在外太空拍攝和製作一部科幻作品。 導演道格·李曼將會是這部電影的導演和編劇,兩人都將乘坐公理航天未來計畫的天龍號太空船2號前往太空。 2022年,克魯斯在《捍衛戰士:獨行俠》中,再次飾演彼得·「獨行俠」·米契爾,他同時也是這部電影的製片人。此片於戛纳电影节首映時,克魯斯獲得了荣誉金棕榈奖。 這部電影在上映後擁有高度的好評,絕大部分影評人認為此作優於原作。 這部電影在上映後已經打破了數個票房紀錄,全球票房超過14.88億美元,是北美影史票房前五高的電影,也是克魯斯票房最高的電影。 製片事業 克魯斯與他的前經紀人於1993年創立克魯斯-華格納製片公司, 此後這家公司在數個克魯斯的電影中擔任合拍公司,第一部電影為1996年的《職業特工隊》,此片同時也是克魯斯第一次擔任製片。 克魯斯以談判達成好萊塢數個最賺錢的電影交易而聞名,並於2005年被好萊塢經濟學家描述為「好萊塢最有權力和富有的力量之一」。艾普斯汀認為,克魯斯是少數能夠保證一個十億美元的電影系列成功的製片人(其餘人為乔治·卢卡斯、斯蒂芬·斯皮尔伯格和傑瑞·布洛克海默)。艾普斯汀同時認為,公眾對小報上的克魯斯八卦的興趣,掩蓋了克魯斯的非凡商業實力。 克魯斯在數部他出演的電影中擔任製片人,如《不可能的任務系列》、《香草天空》、《神隱任務》等電影。 與派拉蒙決裂 2006年8月22日,派拉蒙影業宣布終止與克魯斯十四年的夥伴關係。在《华尔街日报》上,維亞康姆集團(派拉蒙影業的母公司)董事長萨莫·雷石东宣稱克魯斯作為演員和製片人的公眾行為和觀點,對他的經濟利益造成損害。 克魯斯-華格納製片回應說,在公司成功透過私人股权投资尋求替代融資後,派拉蒙的宣言只是在挽回面子罷了。 行業分析師如愛德華·艾普斯汀等人評論說,雙方決裂的原因很可能為,派拉蒙對克魯斯-華格納製片在《不可能的任務系列》DVD銷售的巨大分成而不滿。 管理聯藝電影公司 2006年11月,克魯斯和華格納宣布他們已經購買了聯藝電影公司。 克魯斯將在聯藝電影公司的電影中擔任製片人和明星,華格納則將擔任該公司的執行長。 2007年,他們開始製作《行動代號:華爾奇麗雅》,該電影改編至1944年7月20日刺殺阿道夫·希特勒的行動。2007年3月21日,克魯斯簽約飾演克勞斯·馮·施陶芬貝格。這是湯姆·克魯斯收購聯藝電影公司後製作的第二部電影。 2008年8月, 華格納宣布辭去她在聯藝電影中的職位,但依然保留著該公司的股份。 個人生活 關係 在1980年代中期前,克魯斯曾經與、 瑞貝卡·德·莫妮、 、 和雪兒交往過。 1987年5月9日,汤姆·克鲁斯與女演員咪咪·羅傑斯結婚。他們於1990年2月4日離婚。羅傑斯把克魯斯介紹給科學教。 克魯斯在拍攝電影《霹靂男兒》(1990年)時與他的第二任妻子妮可·基嫚認識,此時基嫚剛從澳洲影視圈進入好萊塢。他們於1990年12月24日結婚。克魯斯及潔曼共有1名養女及1名養子,分別是伊莎貝拉(Isabella)和康納(Connor)。2001年2月,克魯斯與基嫚在未知女方懷孕時離婚。2007年,潔曼澄清了在與克魯斯結婚時早期流產的傳言,在接受採訪時說:「這是錯誤的報導」,並解釋說她實際上有異位妊娠。 克魯斯接著與西班牙女演員佩内洛普·克魯兹交往,他們在《魂離情外天》(2001年)共同演出。其關係在2004年結束,但雙方仍是好友。2012年10月出版的《名利場》中的一篇文章指出,有幾個消息來源表示,在與克魯斯分手後,科學教會啟動了一個秘密計劃,替克魯斯尋找新女友。文章稱科學教女演員的一系列「面試」導致與伊朗女演員娜贊寧·波妮亞蒂短暫的關係,她其後便離開了科學教。 科學教教會和克魯斯的律師發出強烈的措辭否認和威脅起訴,指責《名利場》的「劣質新聞」和「宗教偏見」。記者後來報導,他曾收到來自導演和前科學教教徒保羅·哈吉斯的電子郵件來證實這個故事。 2005年4月,克魯斯開始跟女演員,凱蒂·霍爾姆斯約會。他在电视节目歐普拉·溫芙蕾秀中,狂熱地表达对凱蒂的爱,甚至兩次跳上沙发,脫序行為在當時引起了很大爭議。;同年6月17日,克魯斯宣佈霍爾姆斯接受了他在艾菲爾鐵塔的求婚;2006年11月18日,他們於意大利首都罗马附近的奥迪斯卡契城堡完婚。兩人亦被人稱為「TomKat」。克魯斯和凱蒂在2006年迎接了他們的女兒。2012年6月29日,兩人在結婚五年半后離婚。這也是湯姆的第三次離婚。 汤姆·克鲁斯在2013年11月5日告鲍尔传媒集团的法庭文档中正式阐述凯蒂否认离婚和科学教有关。同时,在《人物》杂志的报道中,他对小报的诽谤进行辟谣,科学教从来不是离婚的理由。 山達基教 克魯斯於1986年因其首任妻子咪咪·羅傑斯的關係成為山達基教徒,並在十幾年後成為該教派的重要人物,他也是教會領導人大衛·密斯凱維吉的好友。 克魯斯在青年時期具有嚴重的阅读障碍,
African Studies, University of London. Lewis, Andrew (2005). Rhythm—What it is and How to Improve Your Sense of It. San Francisco: RhythmSource Press. . Williams, C. F. A., The Aristoxenian Theory of Musical Rhythm, (Cambridge Library Collection—Music),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first edition, 2009. 参看 音乐: 旋律 外部連結 'Rhythm of Prose', William Morrison Patterson ,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1917
F. A., The Aristoxenian Theory of Musical Rhythm, (Cambridge Library Collection—Music),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first edition, 2009. 参看 音乐: 旋律 外部連結 'Rhythm of Prose', William Morrison Patterson ,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1917 Melodyhound has a "Query by Tapping" search that allows users to identify music based on rhythm Louis Hébert, "A Little Semiotics of Rhythm. Elements of Rhythmology", in
張岱自稱早年學詩深受徐渭、公安派和竟陵派的影響,喜受陶淵明詩,在顛沛流離的生活中,他以陶詩為慰藉,寫下不少與陶淵明作品唱和的詩篇。張岱也撰寫戲曲,魏忠賢倒台後,他以魏忠賢為題材編戲,名為《冰山》,曾在紹興排演,反應熱烈。1631年,他帶著戲班到山東為父親獻演《冰山》,一些舊京官告訴他親身經歷,張岱把這些事也寫入戲中,使劇情更跌宕起伏,引人入勝。 史學 張家有修史傳統,張岱高祖張天復和曾祖張元忭都撰有方志,張岱亦有修史的使命感,以史家而不是文學家自居,但成就上,張岱史學不如文學。史書中張岱重視司馬遷《史記》,欣賞歐陽修《新五代史》的敘事簡潔。他22歲起開始編纂《古今義烈傳》,10年後完成初稿。他讀歷代節義之士的事跡,總是熱血慷慨,因而編寫此書。書中搜羅歷代良將、大儒、廉吏、明君事蹟,也涉及商賈、僧人、乞丐,逐一立有小傳,後置贊語。此書在紹興當地文人間大獲好評。 張岱編寫的重要史書有《石匱書》220卷,約250萬字,《石匱書後集》63卷,約50萬字。「石匱」乃司馬遷保全史料之處,張岱以「石匱」為書名,表示對司馬遷的推崇。張岱著史,是因為看見其他明代史書問題甚多,故挺身而出,要編成可靠的明史。1628年《石匱書》開始撰寫,約1655年完成初稿,此後繼續增修,體例上倣效《史記》,有本紀、表、志、世家、列傳。表、志主要取材於鄭曉《吾學編》及何喬遠《名山藏》,列傳因襲《名山藏》最多,其次是《續藏書》、焦竑《國朝獻徵錄》及王世貞多種著作,間中亦有取自朱國楨《皇明史概》。因缺乏崇禎一朝史料,《石匱書》只寫到天啟時候。張岱有意藉修史探討明亡原因,他認為明亡的主要因素是宦官亂政和朋黨之爭,批評東林黨人黨同伐異;明神宗時明朝腐敗跡象已初露,明熹宗時宦官把持朝政,明朝病入膏肓。 張岱認為,過去明史作者,因政治、派系、觀點,或缺乏史料,有隱諱掩飾,混淆是非之處,故他特別強調信史,注意收集和考證史料,注重歷史事實,史家要秉筆直書,不顧忌諱,甚至要實地考察。表達上,張岱強調掌握史實的精華和重點,使文意活現,更加生動;強調畫龍點睛的效果,以簡練文字道出重點,不必冗詞贅字。後來張岱協助谷應泰編寫《明史紀事本末》,書中大量章節引自《石匱書》,毛奇齡參與官修《明史》時,曾致書張岱,求取《石匱書》抄本以供修史之用。《石匱書》的缺點是,襲抄各書之跡過於明顯,書中論贊不少取自鄭曉、何喬遠、王世貞等人的評論,難以說是「成一家之言」;張岱增刪既有傳記資料時,有時會有錯誤和不協調之處,對原書的刪削有時並不恰當,削去了傳主的生平事蹟,又採用一些荒誕不經的傳說,實難稱佳構。 1657年,張岱自谷應泰處得見崇禎朝的邸報,利用邸報史料編寫《石匱書後集》,完成崇禎及南明部份。因《石匱書》止於明熹宗,為了剖析明朝淪亡,故撰寫後集。他批評明思宗過度節省,用人反覆無常,徵稅過多,對明思宗褒貶各半,頗為公允。他能正確指出南明朝中的兩大弊病:文武官員無法合作,大臣間發生衝突。張岱認為明思宗自盡後明朝即亡,南明抗清其實不成氣候,諸王和權臣都無德無能,難以成就大事,故他沒有把南明諸王放在本紀,另立「明末五王世家」來綜述南明諸王事蹟,篇幅亦無多。張岱史書強調忠貞義烈,推崇死節,側重表彰忠義烈之士,期望能激發人心,為後世模範。他也贊同退隱以保全忠孝之道。他在《石匱書後集》特別贊揚忠臣和殉國士民,為殉明的官員與平民立傳,如〈流寇死事諸臣列傳〉、〈甲申死難列傳〉、〈江西死義列傳〉等。書中袁崇煥傳內容有舛誤,評價有欠公允。 張岱最後一部著作是《越人三不朽圖贊》,分立德、立功、立言三部份,其中以立德為主,佔全書三份之二。他與徐渭之孫徐沁一起,在紹興一帶挨家逐戶尋訪當地古人畫像,共得108幀。 嗜好 張岱年輕時生活多姿多彩,縱情享樂,精通各種玩樂之道,自述: 少為紈袴子弟,極愛繁華,好精舍,好美婢,好孌童,好鮮衣,好美食,好駿馬,好華燈,好煙火,好梨園,好鼓吹,好古董,好花鳥,兼以茶淫橘虐,書蠹詩魔。 張岱是品茗專家,精於以山泉煮茶,品茶而能道出何種茶葉與水源,並懂得烘培茶葉。他和三叔張炳芳一同研究,以各處名泉煮各地名茶,找出最能相配的茶與泉。張岱鑽研各種美食的烹調方法,喜愛賞燈,會尋訪造燈的巧匠,舉辦燈展。他有各種癖好,十分沉迷。他曾迷上彈琴,十九歲時說服六位親友跟他一同學琴,又拜各家名師學藝,勤加練習,能奏出古拙之音,有時會與琴師和同學在眾人前合奏。廿五歲,張岱迷上鬥雞,與同好創立鬥雞社。他和二叔張聯芳鬥雞,以古董、書畫為賭注。戒了鬥雞後,他迷上看蹴踘。他又喜愛玩骨牌,甚至自己設計紙牌。張岱善狎名妓,南京藝妓中最欣賞王月生,常與她出南京城遊歷燕子磯等名勝,並為她作詩。張岱很欣賞南京說書人柳敬亭的演出,曾聽柳敬亭說《水滸傳》「武松打虎」,覺得其演繹比小說原著更精采動人,細節戲劇化,使人聽得如痴如醉。 張岱喜愛出遊,少年時在紹興城內龐公池附近讀書,會在池中備有小舟,興致一來就乘船外出,進入縱橫交錯的溪流。他在西湖賞月時,特別愛看賞月之人。張岱曾遊覽泰山,當天天色欠佳,大霧彌漫,張岱希望等雲霧散去,得識泰山真面目,但導遊和轎夫都堅持下山。第二天張岱想再上山,但導遊拒絕,因習俗認為再一次登山是不祥的,張岱自行找轎夫上山,這次終於在天朗氣清下看到壯麗景致。他喜愛賞雪景,有次在西湖賞雪,見「湖上影子,惟長堤一痕,湖心亭一點,與余舟一芥,舟中人兩三粒而已。」他也喜歡狩獵,他曾身穿戎裝策馬出城,姬侍隨行,隨從騎馬,帶同獵犬獵鷹,次日才歸家,設宴與親戚分享獵物。張岱甚愛看戲,精研唱腔、身段和扮相,花了不少金錢和力氣搬演好戲。其家族中有多人都養戲班,張岱自己也不例外,請伶人在賓客前演唱。在自己戲班裏,他最喜歡女伶劉暉吉,覺得她唱功奇絕,擅長反串,獨樹一格。他曾帶同戲班出遊,晚上路過江北大運河畔的金山寺,當地是宋朝名將韓世忠擊退金兵的地方,張岱就在寺中大殿叫伶人演出韓世忠退金人的戲,一時間鑼鼓喧囂,通宵演唱。 宗教 張岱母親陶氏誠心拜佛,他年幼時隨母親到杭州高麗寺、紹興城東曹山庵禮佛進香。張岱並不篤信佛教,但會拜佛、上香、布施,喜愛遊覽各地著名佛寺,如杭州靈隱寺、天竺寺、高麗寺,寧波阿育王寺,南京靈谷寺、棲霞寺等。有時他當寺院是士人聚會交談的地方。他對佛教儀式特別感興趣,常在佛教節日與家人到寺院參習佛教儀式,每年春天都參加杭州昭慶寺的廟會。他對佛教有相當認識,但不算深入。1638年,他到寧波海上的普陀山,參觀當地四月初三的觀音誕,進香期間一多月,他都謹守持齋戒律,在普陀島,他對百姓盲目而單純的信仰感到驚奇。同年,張岱與友人秦一生往寧波阿育王寺,自稱從寺內所藏的佛舍利子,看到一尊白衣觀音小像顯形。明亡後,張岱曾剃光頭,隱居在與世隔絕的山寺中;晚年在紹興山中建成一座小茅庵,請庵中僧人為他祈佛,死後為他祭奠。 張岱也會祈神禱雨。紹興當地曾發生旱災和饑荒,張岱跟從村民的決定,祈求《水滸傳》中的人物相助,因「水滸傳」書名就是個吉兆。張岱四出尋找相貌外形類似《水滸傳》故事角色的人物,終於找了三十六人來紹興城扮演李逵、林沖、武松等等。張岱認為,梁山泊108個好漢都是天罡地煞,可以協助乞雨。外母去世前,張岱曾為她到祠堂祝禱,也向東岳泰山之神祈求。此外,張岱讀過一些天主教著作,寫過一篇論利瑪竇的文章。 家族 張岱書香世家,高祖、曾祖、祖父三代進士,從嘉靖年間(1522-1566)開始任官。高祖張天復1547年進士,在雲南任職時被人陷害,幾經周旋才脫困,自此元氣大傷,前途盡毀。曾祖張元忭1571年狀元,曾任太子的經筵講官,他為人嚴苛耿介,在京城不肯巴結奉承,被迫辭官回鄉。他教子相當嚴格,著作繁多,思想上支持王學泰州學派。祖父張汝霖1595年進士,官至江西參議,在江西任縣令時,曾為新開徵的礦稅向稅官力爭,平息因藥材稅過重而引起的動亂。父親張耀芳多次應考落第, 53歲時才考上鄉試副榜,1627至1631年間,在山東兗州魯王朱壽鏞府內擔任長史。自張汝霖起,張家生活漸趨奢靡。張耀芳及其兄弟建造華屋,蓄養歌伎,收藏古玩,貪酒好色,窮奢極侈;張耀芳沉耽於各種嗜好,日益揮霍。張家三世藏書,多達三萬餘卷,讓張岱有良好的讀書條件。張岱有三個弟弟,其中張山民集學者、詩人、藝術鑑賞家於一身。 1616年張岱娶劉氏為妻,劉家也是讀書人,家世中等。他至少有兩名小妾,劉氏過世後,二妾仍與張岱同住。張岱兒孫滿堂,有十個女,六個兒子,晚年時,張岱仍須負起一家溫飽的重擔。長子、次子頗為懶散,但不失為讀書人,1654年到杭州應考鄉試,張岱沒有阻止,而二人亦沒有考上。 参考文献
張岱(),字宗子、石公,號陶庵、蝶庵,浙江紹興府山陰縣人,明末清初作家和史學家。張岱出身書香世家,三代進士,家境富裕,前半生生活奢華,養尊處優,精通各種玩樂之道,屢試不第。張岱48歲時明朝覆亡,他一度在南明魯王朱以海的小朝廷中供職,後來逃避戰亂遁入深山,寄居佛寺,潛心著作,生活困頓,其後返回紹興定居,一度到杭州協助谷應泰編纂史書。文學方面,張岱是小品文名家,著有《陶庵夢憶》及《西湖夢尋》等書,追憶昔日繁華生活,細述明末社會風情,文章平易近人,典雅精練,趣味盎然,膾炙人口,清初風行一時。史學方面,張岱撰有《石匱書》與《石匱書後集》,記述有明一代史事,剖析明亡原因,注重秉筆直書,推崇忠貞節義,以求垂鑑後世;但其書襲抄痕跡過於明顯,難以稱得上一家之言。 生平 明代 張岱幼年多病,肺積水,自幼喜好讀書,無所不讀,聰穎過人,善於作對子 。張岱是長房長孫,祖父張汝霖親自教授和呵護,在家中地位特高,平日居家讀書,不必為謀生操心,生活奢華,養尊處優,常隨祖父到紹興城西北龍山北麓的「快園」遊玩。張汝霖曾帶張岱去見大學者黃汝亨,想安排張岱投入其門下,但沒有成事。張岱一直沒有考上鄉試,一度頗為失意,幸得弟弟及好友祁彪佳相勸。1629年,張岱到山東兗州為在當地做官的父親祝壽,順道遊覽泰山;1631年第二度北上探望父親。 清代 明亡時張岱48歲,從此失去安逸的家園。1645年,清兵攻陷南京,馬士英率殘餘部隊投靠魯王朱以海,張岱以「東海布衣」的身份上書,痛斥馬士英的奸詭謀逆,請求魯王捉拿和處決馬士英。魯王召他到台州,授令他斬殺馬士英。張岱領兵追捕馬士英,卻被他逃脫。九月,魯王自台州遷往紹興,張岱曾接待魯王到自己家中,君臣盡歡。其後魯王監國,張岱有意在此小朝廷供職,得到「兵部職方司主事」一職,官位低微。他見魯王不足成事,漸感不安,辭職退隱。(一說馬士英與將領方國安合作,挾持魯王,斥逐張岱。)1646年正月,方國安強邀張岱復出商討軍務,張岱忍病出山,卻遭官兵逼稅,兒子被綁架。張岱出逃,其家為方國安士兵劫掠,藏書盡失。夏天,清兵攻陷紹興,張岱把幾個兒子與兩位夫人安頓在城東山中的安全地方,自己則逃到紹興西南深山之中。 張岱對明亡刻骨銘心,感慨良深,眼見復國無望,決心歸隱,為明遺民。他隱居山寺,僅帶一子、一僕為伴,隱姓埋名,潛心編寫明史,生活艱苦困頓,無柴無米,往往饑餓。他想過自盡,但為了撰寫明史,又決定活下來。1649年,他重返紹興,在紹興龍山後麓昔日快園處買地,此地早已荒蕪,張岱親自修葺頹垣敗屋,接來家人一家團聚,過粗茶淡飯的生活。1653年張岱到江西探望族弟張登子,順道遊覽江西抗清戰場。1654年,張岱曾到杭州一遊,自覺景物面目全非,感慨良多。1657年,張岱應浙江提督學政谷應泰之邀,到杭州協助他編寫《明史紀事本末》,次年初成書,張岱回到紹興。約1665年,他為自己建造墓穴,並為自己撰寫墓志銘。卒年不詳。 文學 散文 張岱散文造詣精深,是著名小品文作家,作品膾炙人口,被奉為學習對象,在清初風行了幾十年。其小品散文流暢自如,平易近人,用字典雅精練,情感自然流露,無所不記,欣然可讀,趣味盎然;史書文辭則簡練清新。張岱善於人物描寫,能在有限篇幅中,透過日常生活的細節瑣事,運用亦莊亦諧、簡潔有力的語言,獨特的句法,誇張諷刺的寫作技巧,突顯人物的身份地位和個性特徵,從而感動讀者。祁彪佳稱讚張岱文筆洗練,說自己用二百字才能說完的事,張岱只需二十餘字即可盡述。其弟祁豸佳说他“笔具化工,其所记游,有郦道元之博奥,有刘同人之生辣,有袁中郎之倩丽,有王季重之诙谐,无所不有”。張岱贊同歸有光、袁宏道等人的文學主張,雖然批評古文辭派後七子,但也沒有一概否定他們的文學成就,對當中王世貞尤為欣賞。 張岱散文主要著作有《陶庵夢憶》8卷、《瑯嬛文集》6卷、《西湖夢尋》5卷。《陶庵夢憶》成書於1646年,自傳色彩濃厚,懷念疇昔風流,細味箇中佳趣,品評欣賞庭院、戲曲、煙火、名妓、茶水,藝人及各種奇異之物,描述其早年生活及明末社會風情。張岱少年時意氣風發,多少娛樂享受,國亡之後一切轉眼成空,猶如春夢一場。他認為所遭種種劫難,都是往日驕奢淫逸的報應,因而記下昔日生活,「持向佛前,一一懺悔」,書中眷戀惜逝,重溫舊夢,亦有反諷與省思。他詳述圓月之夜西湖的遊人,大多無心賞月;遊人散盡後,張岱及其友人才能真正欣賞月夜之美: 向之淺斟低唱者出,匿影樹下者亦出,吾輩往通聲氣,拉與同坐。韻友來,名妓至,杯箸安,竹肉發。月色蒼涼,東方將白,客方散去。 張岱以反諷筆法書寫女性的肉體買賣。窮人女兒自小被收買,加以調教,長成後轉賣給富家作妾,稱之為「瘦馬」。張岱記牙婆以「揚州瘦馬」見客,猶如商品推銷,交易過程匆促、低俗、冷酷,毫無風流情趣可言。張岱又記揚州數以百計的下級妓女盤桓茶樓酒館之前拉客,強顏歡笑而難掩淒楚。他數次提到報應,暗示繁華熱鬧背後的罪惡。西湖香市盛極一時,但1641-1642年杭州饑荒遍野,百姓過半餓死,當地習俗掃墓豪奢,反襯後來的落寞。張岱偶然涉筆令人縈懷的女子,勾勒女伶朱楚生和名妓王月生的動人形象。朱楚生一往情深,「勞心忡忡,終以情死」。王月生孤高自傲,卻困處風塵,不喜與俗人交接卻不得不周旋,既周旋又難以為情。 《西湖夢尋》序成於1671年,他認為夢中和記憶中的西湖比亂後殘破的西湖更真實動人,書中記述西湖周圍的名勝和會友地點,重現明末杭州風景。 香港中學中文課文《湖心亭看雪》是他的作品。 詩與曲 張岱自稱早年學詩深受徐渭、公安派和竟陵派的影響,喜受陶淵明詩,在顛沛流離的生活中,他以陶詩為慰藉,寫下不少與陶淵明作品唱和的詩篇。張岱也撰寫戲曲,魏忠賢倒台後,他以魏忠賢為題材編戲,名為《冰山》,曾在紹興排演,反應熱烈。1631年,他帶著戲班到山東為父親獻演《冰山》,一些舊京官告訴他親身經歷,張岱把這些事也寫入戲中,使劇情更跌宕起伏,引人入勝。 史學 張家有修史傳統,張岱高祖張天復和曾祖張元忭都撰有方志,張岱亦有修史的使命感,以史家而不是文學家自居,但成就上,張岱史學不如文學。史書中張岱重視司馬遷《史記》,欣賞歐陽修《新五代史》的敘事簡潔。他22歲起開始編纂《古今義烈傳》,10年後完成初稿。他讀歷代節義之士的事跡,總是熱血慷慨,因而編寫此書。書中搜羅歷代良將、大儒、廉吏、明君事蹟,也涉及商賈、僧人、乞丐,逐一立有小傳,後置贊語。此書在紹興當地文人間大獲好評。 張岱編寫的重要史書有《石匱書》220卷,約250萬字,《石匱書後集》63卷,約50萬字。「石匱」乃司馬遷保全史料之處,張岱以「石匱」為書名,表示對司馬遷的推崇。張岱著史,是因為看見其他明代史書問題甚多,故挺身而出,要編成可靠的明史。1628年《石匱書》開始撰寫,約1655年完成初稿,此後繼續增修,體例上倣效《史記》,有本紀、表、志、世家、列傳。表、志主要取材於鄭曉《吾學編》及何喬遠《名山藏》,列傳因襲《名山藏》最多,其次是《續藏書》、焦竑《國朝獻徵錄》及王世貞多種著作,間中亦有取自朱國楨《皇明史概》。因缺乏崇禎一朝史料,《石匱書》只寫到天啟時候。張岱有意藉修史探討明亡原因,他認為明亡的主要因素是宦官亂政和朋黨之爭,批評東林黨人黨同伐異;明神宗時明朝腐敗跡象已初露,明熹宗時宦官把持朝政,明朝病入膏肓。 張岱認為,過去明史作者,因政治、派系、觀點,或缺乏史料,有隱諱掩飾,混淆是非之處,故他特別強調信史,注意收集和考證史料,注重歷史事實,史家要秉筆直書,不顧忌諱,甚至要實地考察。表達上,張岱強調掌握史實的精華和重點,使文意活現,更加生動;強調畫龍點睛的效果,以簡練文字道出重點,不必冗詞贅字。後來張岱協助谷應泰編寫《明史紀事本末》,書中大量章節引自《石匱書》,毛奇齡參與官修《明史》時,曾致書張岱,求取《石匱書》抄本以供修史之用。《石匱書》的缺點是,襲抄各書之跡過於明顯,書中論贊不少取自鄭曉、何喬遠、王世貞等人的評論,難以說是「成一家之言」;張岱增刪既有傳記資料時,有時會有錯誤和不協調之處,對原書的刪削有時並不恰當,削去了傳主的生平事蹟,又採用一些荒誕不經的傳說,實難稱佳構。
挪威的
凯尔特人的萨温节(Samhain)
——中國國民黨把原孫中山的陸海軍大元帥大本營正式改組为廣州國民政府 7月17日——香港歷史上死亡人數最多的山泥傾瀉個案,普慶坊護土牆倒塌意外 7月18日——意大利和南斯拉夫就達爾馬提亞問題签订内图诺条约。希特勒《我的奋斗》出版发行。 8月 8月18日——國民革命軍正式组建。 8月20日——中國國民黨廖仲恺被刺身亡。 10月 10月2日——第一个电视雏形出现。 10月10日——在北京市的乾清门前,故宮博物院成立大會正式舉行。 10月16日——歐洲多國簽訂羅加諾公約。 10月22日——台灣發生二林事件。 10月26日——卡扎爾王朝的艾哈邁德沙阿離開伊朗。 10月31日——艾哈邁德沙阿被正式罷免,伊朗議會宣佈巴列维成為沙阿,建立了巴列維王朝。 11月 11月20日——冯玉祥与奉军郭松龄签订密约七条,发动反奉战争。 12月 12月26日——印度共产党在坎普爾正式成立。 出生 1月14日——三島由紀夫,日本小說家、思想家,曾三度入圍諾貝爾文學獎,作品有《金閣寺》。(1970年逝世) 1月18日——德勒兹,法国后现代哲学家。(1995年逝世) 1月20日——鍾肇政,台灣小說家。(2020年逝世) 1月25日——鍾愛理遜,前香港市政局議員。(2021年逝世) 1月30日——道格拉斯·恩格爾巴特,發明滑鼠,人機互動的先鋒,開發超文本系統、網路計算機,以及圖形用戶界面的先驅。(2013年逝世) 2月18日——嘉化·峇峇,马来西亚第六任副首相。(2006年逝世) 4月1日——王惠民,八女投江之一的抗日巾帼英雄。(1938年逝世) 4月3日——托尼·本恩,英國工黨政治家。(2014年逝世) 4月17日——華樂庭,前香港民政署署長、前立法局官守議員。(2013年逝世) 5月19日——麥爾坎·X,美國非裔美國人民權運動領導人物之一,後遇刺身亡。(1965年逝世) 5月23日——乔舒亚·莱德伯格,美國分子生物學家,1958年獲得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2008年逝世) 6月15日——陳鑑泉,香港工會領袖及立法局議員。(2017年逝世) 6月19日——陳之藩,台灣作家。(2012年逝世)
3月12日——孙中山在北京逝世。 4月 4月10日——美國作家史考特·費茲傑羅出版经典小说《-{zh-cn:了不起的盖茨比;zh-tw:大亨小傳}-》。 4月15日──國際展覽業協會在義大利米蘭成立。 5月 5月30日——英國巡捕開槍射擊上海遊行工人,造成數十人死傷,史稱五卅慘案。 6月 6月6日——克莱斯勒汽车公司成立。 6月23日——省港大罷工:廣東各界人士與省港罷工工人共10萬人舉行示威遊行。 7月 7月1日 ——中國國民黨把原孫中山的陸海軍大元帥大本營正式改組为廣州國民政府 7月17日——香港歷史上死亡人數最多的山泥傾瀉個案,普慶坊護土牆倒塌意外 7月18日——意大利和南斯拉夫就達爾馬提亞問題签订内图诺条约。希特勒《我的奋斗》出版发行。 8月 8月18日——國民革命軍正式组建。 8月20日——中國國民黨廖仲恺被刺身亡。 10月 10月2日——第一个电视雏形出现。
杨善深(),字柳斋,香港畫家,被譽為「嶺南畫派最後一位大師」。另外三位分別為趙少昂、關山月、黎雄才。 楊善深生於廣東省台山赤溪。1930年移居香港,1933年開始從事繪畫,與「嶺南三傑」之一的高劍父結識,開展悠長的師友關係。1935年留學日本,入京都堂本美術專科學校,隨堂本印象學畫。1941年香港淪陷,避居澳門。與高劍父、馮康侯等成立「協社畫會」。1945年回港定居。1970年在港成立「春風畫會」,並獲台灣中華學術研究所頒贈哲士銜。1988年移居加拿大溫哥華,嗣後常往來溫哥華、香港兩地。1999年獲香港藝術發展局頒授「視藝終身成就獎」。晚年曾將巨作《千年松樹》送贈予中國北京人民大會堂。2000年,他以其精湛藝術成就和貢獻獲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頒授銀紫荊星章,2004年5月15日於香港半山寶珊道十至十六號寶城大廈家居逝世,享年91歲。 弟楊君澤,別名紫微楊,為香港玄學研究者。 參考資料
中国画家 香港画家 嶺南畫派人物 S
1983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地名委员会公布的标准名称为「万安滩」。 1992年,中國海洋石油與美國克瑞史東能源公司(Crestone Enesgy Co.)簽約探勘南沙群島萬安灘附近水域之石油蘊藏(「萬安北—21」區塊)。 1994年4月13日,中國海洋地球物理勘探船「實驗2號」遭到了越南5艘武裝船隻的圍攻。雙方對峙了3天3夜後,中方船隻於16日收到中央政府指示,停止了萬安灘的石油勘探作業並撤離。1992年中美雙方簽署的合同也因此中斷。越南方面聲稱中方入侵了其海域及大陸架,要求中方船隻立即撤離。 2017年6月18日,原定在越南进行访问的中国军委副主席范长龙临时取消中越两军高层关于边界问题的磋商,缩短访问行程提前回国。外界推測原因乃會議期間,越方在万安滩附近,也就是越南划定的136-03区块(即中方的「萬安北—21」)强行进行油气开采前的勘探工作,激怒了中国军方。中國解放军在万安滩附近海域出动了40艘军舰、海警船和数架运-8军用运输机,提前阻止越南的钻探行动。越南媒體強調,万安滩距离越南本土约160多海里,属越南200海里专属经济区范围,並批评中方「干涉越南主权」。 2017年7月24日,為避免與中國發生衝突,越共中央總書記阮富仲及國防部長吳春歷要求越南與西班牙能源公司雷普索爾(Repsol)(及其伙伴穆巴達拉石油公司(Mubadala Petroleum))停止在136/03區塊的鑽探活動。 主權爭議 中華人民共和國 1992年中華人民共和國通過了領海及毗連區法,同年五月,中國國家海洋石油公司與美國克瑞史東能源公司(Crestone Enesgy
1983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地名委员会公布的标准名称为「万安滩」。 1992年,中國海洋石油與美國克瑞史東能源公司(Crestone Enesgy Co.)簽約探勘南沙群島萬安灘附近水域之石油蘊藏(「萬安北—21」區塊)。 1994年4月13日,中國海洋地球物理勘探船「實驗2號」遭到了越南5艘武裝船隻的圍攻。雙方對峙了3天3夜後,中方船隻於16日收到中央政府指示,停止了萬安灘的石油勘探作業並撤離。1992年中美雙方簽署的合同也因此中斷。越南方面聲稱中方入侵了其海域及大陸架,要求中方船隻立即撤離。 2017年6月18日,原定在越南进行访问的中国军委副主席范长龙临时取消中越两军高层关于边界问题的磋商,缩短访问行程提前回国。外界推測原因乃會議期間,越方在万安滩附近,也就是越南划定的136-03区块(即中方的「萬安北—21」)强行进行油气开采前的勘探工作,激怒了中国军方。中國解放军在万安滩附近海域出动了40艘军舰、海警船和数架运-8军用运输机,提前阻止越南的钻探行动。越南媒體強調,万安滩距离越南本土约160多海里,属越南200海里专属经济区范围,並批评中方「干涉越南主权」。 2017年7月24日,為避免與中國發生衝突,越共中央總書記阮富仲及國防部長吳春歷要求越南與西班牙能源公司雷普索爾(Repsol)(及其伙伴穆巴達拉石油公司(Mubadala Petroleum))停止在136/03區塊的鑽探活動。 主權爭議
和信息熵的公式是一样的。只不过信息熵用的是以2为底的对数,单位是比特,如果用以十为底的对数,单位是贝尔;生物多样性用的是以十为底的对数;热力学熵用的是以e为底的自然对数,为的是将常数C化为玻尔兹曼常数,即气体常数和阿伏伽德罗常数的比。 参照 熵 (熱力學) 熵 (信息论)
(熱力學) 熵 (信息论) S
柴桑人
張萬熙,作家,筆名墨人,江西省九江縣人。曾任報社主筆、總編輯、總經理、台灣東吳大學中文系兼任副教授,1985年退休,曾任英國劍橋國際傳記中心副董事長。
金陵大學教育電影的成功引起教育部重視,潘澄侯、蔣壽茲調人教育部從事教育電影工作,主持「教育影片庫」建設,在全國推行教育電影。教育部也攝制了一些教育影片,但更多的依然委托金陵大學教育電影部攝制,甚至教育部主持的「電化人員教育培訓班」也由金陵大學教育電影部具體操作。 抗戰期間,金陵大學西遷人川,此間孫明經拍攝《自貢井鹽》(1938)、《西康》(1939)等影片。1942年他與魏學仁赴雲南拍攝工業系列《防空電廠》、《長壽水利發電》、《機械制造》等7部影片。其間,孫明經於1940-1941年赴美國考察教育電影,在紐約美國影片中心社和明尼蘇達大學視覺教育中心,回國之後創辦中國第一本電影學術雜誌《電影與播音月刊》,並一直擔任其主編。 從金陵大學返校回南京(1946年春)到1948年為止,孫明經拍攝《交通》(1948)、《南京》(1948)、《華西村》(1947)、《民主前鋒》(1946)等作品,其中《民主前鋒》是中國電影史上第一部彩色有聲片。1952年,金陵大學影音部師生和設備奉國務院命併入中央電影學校。 2003年,他在西康拍攝的照片出版成書《1939年: 走进西康》。 2012年,南京大學新聞傳播學院李曉峰以其經歷配合他僅餘的拍攝影片,製作了《南京大學@1936》實驗紀錄片,於同年6月19日在校內首映。 代表作品 孫明經先生拍攝的作品《農人之村》,是中國第一部獲得國際獎的影片。 參考著作 《孫明經手記:抗戰初期西南諸省民生寫實》孫建秋、孫建和 著,世界圖書出版公司2011年12月初版,ISBN
家庭 父孫熹聖,母孫隋心慈,有兩女:孙建怡、孫建秋、三子:孙建三 (后改名孙健三)、孙建和、孙建同。有一孙女 孙宇静 (一作“孙健三”)。 成就 孫明經是金陵大學教育電影部的實際負責人,理論家,又是制作人─攝影師、導演和剪輯師。主任魏學仁是理學院院長,他曾經留學美國,率先在理學院建立教育電影部,親自拍攝了《蘇州名勝》、《日食》,並與孫攝制工業影片。但他的支持是金陵大學教育電影得以發展的基礎,潘澄侯、邱錦義、段天育、蔣壽茲、範厚勤、區永祥等先後參加電影工作。邱錦義拍攝了《廣西省》、《廣西民團》,段天育拍攝了《雷馬屏娥》、《中國柑桔》,范厚勤拍攝了《中國桐油》、《中國茶葉》,區永祥在甘肅臨洮航拍了《民國三十年九月二十一日日食》。1931-1938年間,金陵大學教育電影部攝制影片112部,其中孫明經個人攝影、編輯完成的在半數以上。僅1936年成立之初的兩年裡就拍攝了51部作品。孫明經回憶說:「1936到1937年我們有過兩年的黃金時代。不過,那時間實在太短」。《民國二十五年之日食》(1936)、《防空》(1936)、《防毒》(1936)、《煙台花邊》(1936)、《鄉村建設》(1937)、《開采煤礦》(1937)、《首都風光》(1936)等具有重要價值的作品都拍攝於這一時期。其中由魏學仁在日本北海道拍攝的《民國二十五年之日食》(1936)是中國首部彩色電影。 金陵大學教育電影的成功引起教育部重視,潘澄侯、蔣壽茲調人教育部從事教育電影工作,主持「教育影片庫」建設,在全國推行教育電影。教育部也攝制了一些教育影片,但更多的依然委托金陵大學教育電影部攝制,甚至教育部主持的「電化人員教育培訓班」也由金陵大學教育電影部具體操作。 抗戰期間,金陵大學西遷人川,此間孫明經拍攝《自貢井鹽》(1938)、《西康》(1939)等影片。1942年他與魏學仁赴雲南拍攝工業系列《防空電廠》、《長壽水利發電》、《機械制造》等7部影片。其間,孫明經於1940-1941年赴美國考察教育電影,在紐約美國影片中心社和明尼蘇達大學視覺教育中心,回國之後創辦中國第一本電影學術雜誌《電影與播音月刊》,並一直擔任其主編。 從金陵大學返校回南京(1946年春)到1948年為止,孫明經拍攝《交通》(1948)、《南京》(1948)、《華西村》(1947)、《民主前鋒》(1946)等作品,其中《民主前鋒》是中國電影史上第一部彩色有聲片。1952年,金陵大學影音部師生和設備奉國務院命併入中央電影學校。 2003年,他在西康拍攝的照片出版成書《1939年:
2001年互聯網泡沫破滅。 2004年臉書創立。 2005年YouTube成立。 2006年Twitter成立。 蘋果公司在2007年1月發表第一代iPhone並在6月上市。 戰爭與政治 2000年——第十屆中華民國總統大選,出現首次政黨輪替。 2000年——香港立法會選舉。 2000年——美國總統選舉,因佛羅里達州的計票爭議導致選舉結果延緩三十五天後由美國最高法院作出裁決。 2001年——反恐戰爭。 2001年——菲律賓第二次人民力量革命。 2001年——阿富汗戰爭。 2002年——法國總統選舉,極右派民族陣線首次進入第二輪投票。 2002年——東帝汶正式獨立。 2002年——中國共產黨第十六次全國代表大會。 2003年——伊拉克戰爭。 2003年——喬治亞鬱金香革命。 2004年——香港立法會選舉。 2004年——歐洲聯盟會員國由15國增加為25國。 2004年——烏克蘭橙色革命。 2004年——第十一屆中華民國總統大選。 2004年——美國總統選舉。 2004年——中華民國立法委員選舉。 2005年——中華人民共和國頒佈《反分裂國家法》。 2005年——吉爾吉斯檸檬革命。 2006年——蒙特內哥羅正式獨立。 2006年——夏雨行動、以黎衝突。 2006年——泰國軍事政變。 2006年——-{zh-hans:朝鲜; zh-hant:北韓;}-核試驗、六方會談。 2007年——法國總統選舉。 2007年——中國共產黨第十七次全國代表大會。 2007年——香港行政長官選舉。 2008年——中華民國立法委員選舉。 2008年——科索沃獨立,並未獲國際普遍承認。 2008年——第十二屆中華民國總統大選。 2008年——香港立法會選舉。 2008年——美國總統選舉,巴拉克·奧巴馬成為歷史上第一位非裔美國人總統。 2009年——伊朗綠色革命。 經濟 2002年——歐盟12個會員國正式採用歐元為流通貨幣。 2005年——中國解除人民幣與美金的聯繫匯率,人民币升值进程开始。 2007年——美國爆发次級房貸風暴。 2007年-2009年——全球金融海嘯。 文化及娛樂 2000年——澳洲雪梨奧運。 2002年——韓日世界盃足球賽。 2004年——希臘雅典奧運。 2006年——世界棒球經典賽。 2006年——德國世界盃足球賽。 2008年——中國北京奧運。 灾难 2000年——俄国库斯克号爆炸事件。 200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靳如超爆炸案。 2001年——美国九一一事件。 2002年——中华航空611号班机空难。 2002年——巴厘岛爆炸案。 2003年——美国哥伦比亚号太空梭爆炸。 2003年——-{zh-hans:韩国;zh-hant:南韓}-大邱地铁纵火案。 2003年——SARS全球大流行。 2003年——伊朗巴姆古城大地震。 2003年——达尔富尔冲突。 2004年——香港地鐵金鐘站縱火案。 2004年——西班牙马德里三一一爆炸案。 2004年——印度洋大地震引發南亞海嘯。 2005年——日本JR福知山线出轨事故。 2005年——巴厘岛爆炸案。 200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沙兰镇洪灾。 2005年——英国伦敦连续爆炸案。 2005年——颶風卡特里娜侵袭美国南部,重创大城纽奥良。 2005年——克什米尔大地震。 2005年——H5N1禽流感。 2006年——孟买火车连续爆炸案。 2007年——巴西天马航空3054号班机空难。 2007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济南特大暴雨。 200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西藏骚乱。 2008年——缅甸风灾。 200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汶川大地震。 200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攀枝花地震。 2008年——孟买连环恐怖攻击。 2009年——H1N1流感大流行。 2009年——法国航空447号班机空难。 200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都公交车纵火案。 200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乌鲁木齐七五事件。 2009年——台湾八八水灾。 流行文化 音樂 電影 勝者為王(2000年) 臥虎藏龍(2000年) 麥兜故事(2001年) 少林足球(2001年) 藍宇(2001年) 無間道(2002年) 下一站…天后(2003年) 向左走·向右走(2003年) 新警察故事(2004年) 功夫(2004年) 天邊一朵雲(2005年) 父子(2006年) 盛夏光年(2006年) 色,戒(2007年) 投名狀(2007年) 長江七號(2008年) 海角七號(2008年) 葉問(2008年) 風聲(2009年) 十月圍城(2009年) 電視 劇集 男親女愛(2000年) 麻辣鮮師(2000-2004年) 流星花園(2001年) 貧窮貴公子(2001年) 薰衣草(2001年) MVP情人(2002年) 薔薇之戀(2003年) 西街少年(2003年) 紫禁之巔(2004年) 天國的嫁衣(2004年) 格鬥天王(2005年)
2004年——香港地鐵金鐘站縱火案。 2004年——西班牙马德里三一一爆炸案。 2004年——印度洋大地震引發南亞海嘯。 2005年——日本JR福知山线出轨事故。 2005年——巴厘岛爆炸案。 200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沙兰镇洪灾。 2005年——英国伦敦连续爆炸案。 2005年——颶風卡特里娜侵袭美国南部,重创大城纽奥良。 2005年——克什米尔大地震。 2005年——H5N1禽流感。 2006年——孟买火车连续爆炸案。 2007年——巴西天马航空3054号班机空难。 2007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济南特大暴雨。 200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西藏骚乱。 2008年——缅甸风灾。 200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汶川大地震。 200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攀枝花地震。 2008年——孟买连环恐怖攻击。 2009年——H1N1流感大流行。 2009年——法国航空447号班机空难。 200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都公交车纵火案。 200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乌鲁木齐七五事件。 2009年——台湾八八水灾。 流行文化 音樂 電影 勝者為王(2000年) 臥虎藏龍(2000年) 麥兜故事(2001年) 少林足球(2001年) 藍宇(2001年) 無間道(2002年) 下一站…天后(2003年) 向左走·向右走(2003年) 新警察故事(2004年) 功夫(2004年) 天邊一朵雲(2005年) 父子(2006年) 盛夏光年(2006年) 色,戒(2007年) 投名狀(2007年) 長江七號(2008年) 海角七號(2008年) 葉問(2008年) 風聲(2009年) 十月圍城(2009年) 電視 劇集 男親女愛(2000年) 麻辣鮮師(2000-2004年) 流星花園(2001年) 貧窮貴公子(2001年) 薰衣草(2001年) MVP情人(2002年) 薔薇之戀(2003年) 西街少年(2003年) 紫禁之巔(2004年) 天國的嫁衣(2004年) 格鬥天王(2005年) 惡魔在身邊(2005年) 惡作劇之吻(2005年) 終極一班(2005年) 王子變青蛙(2005年) 花樣少年少女(2006年) 轉角*遇到愛(2007年) 公主小妹(2007年) 鬥牛,要不要(2007年) 命中注定我愛你(2008年) 敗犬女王(2009年) 痞子英雄(2009年) 下一站,幸福(2009年) 神秘博士(2005年-至今) 卡通動畫 小魔女Doremi 數碼寶貝 遊戲王 網球王子 航海王 我們這一家 戰鬥陀螺 火影忍者 神奇寶貝 魔法咪路咪路 Keroro軍曹 家庭教師HITMAN REBORN! 監獄兔 黑執事 海綿寶寶 綜藝節目 歡喜玉玲龍 少年特攻隊 超級星光大道 超級偶像 食尚玩家 名人 世界領導者 亞洲、大洋洲 江澤民,中華人民共和國 李鹏,中華人民共和國 朱镕基,中華人民共和國 李瑞环,中華人民共和國 胡錦濤,中華人民共和國 吴邦国,中華人民共和國 温家宝,中華人民共和國 贾庆林,中華人民共和國 李登輝,中華民國 连战,中華民國 萧万长,中華民國 陳水扁,中華民國 吕秀莲,中華民國 唐飞,中華民國 张俊雄,中華民國 游锡堃,中華民國 谢长廷,中華民國 苏贞昌,中華民國 馬英九,中華民國 刘兆玄,中華民國 吴敦义,中華民國 王金平,中華民國 明仁天皇,日本 森喜朗,日本 小泉純一郎,日本 安倍晋三,日本 福田康夫,日本 麻生太郎,日本 鳩山由紀夫,日本 金大中,韓國 盧武鉉,韓國 李明博,韓國 金正日,朝鮮 金永南,朝鮮 阿羅約夫人,菲律賓 李顯龍,新加坡 梅嘉娃蒂,印尼 蘇西洛·班邦·尤多約諾,印尼 马哈迪·莫哈末,馬來西亞 阿都拉·巴達威,馬來西亞 纳吉·阿都拉萨,馬來西亞 塔信·欽那瓦,泰國 曼莫漢·辛格,印度 佩爾韋茲·穆沙拉夫,巴基斯坦 沙納納·古斯芒,東帝汶 約翰·霍華德,澳大利亞 陸克文,澳大利亞 海倫·克拉克,紐西蘭
《兒時成追憶》,臺北:采風出版社,1985年11月 《白屋手記》,臺北:九歌出版社,1986年5月 《風吹響一樹葉子》,廣州:花城出版社,1989年 小說 短篇小說集 《破曉》,臺北:自印,1952年4月 《輕煙》,香港:海天文化服務社,1961年1月 《雪朝》,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66年11月 《伊甸園外》,臺北:博愛圖書公司,1968年6月 《彩虹上的人們》,臺北:清流出版社,1968年10月 《時間的蹄聲》,臺北:國防部,1971年8月 《壁上的魚》,臺北:水芙蓉出版社,1976年6月 中篇小說 《三月》,臺南:晨光出版社,1965年10月 《河上的霧》,臺北:皇冠雜誌社,1969年7月 《瑪瑙杯子》,臺北:晚蟬書店,1969年11月 《春晴》,臺北:黎明文化公司,1972年5月 長篇小說 《翡翠谷》,臺北:陸軍總司令部,1970年8月 《雨季》,臺北:文鏡文化公司,1984年9月 兒童文學 《小龍王》,香港:兒童樂園半月刊社,1963年8月 合集 《蕭白自選集》,臺北:黎明文化公司,1975年12月 註釋 外部連結 蕭白專訪 藝文大觀園 藝文饗宴 姜貴、蕭白文物展 大有看頭 Zhong 诸暨人
《摘雲集》,臺北:阿波羅出版社,1970年11月 《無花果集》,臺北:華欣文化中心,1974年3月 《弦外集》,臺北:水芙蓉出版社,1974年6月 《花廊》,臺北:水芙蓉出版社,1974年7月 《響在心中的水聲》,臺北:水芙蓉出版社,1977年5月 《蕭白散文精選集》,臺北:源成文化圖書供應社,1978年1月 《一槳燈影》,臺北:黎明文化公司,1978年4月 《大濂洛溪》,臺北:環球書社,1978年9月 《野煙》,臺北:水芙蓉出版社,1979年1月 《浮雕》,臺北:九歌出版社,1979年10月 《燭光裡的古代》,臺北:采風出版社,1980年1月 《當時正年少》,臺北:文鏡文化公司,1982年3月 《山窗絮語》,臺北:水芙蓉出版社,1983年2月 《石級上的歲月》,臺北:文鏡文化公司,1984年5月 《兒時成追憶》,臺北:采風出版社,1985年11月 《白屋手記》,臺北:九歌出版社,1986年5月 《風吹響一樹葉子》,廣州:花城出版社,1989年 小說 短篇小說集 《破曉》,臺北:自印,1952年4月 《輕煙》,香港:海天文化服務社,1961年1月 《雪朝》,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66年11月 《伊甸園外》,臺北:博愛圖書公司,1968年6月 《彩虹上的人們》,臺北:清流出版社,1968年10月 《時間的蹄聲》,臺北:國防部,1971年8月 《壁上的魚》,臺北:水芙蓉出版社,1976年6月 中篇小說 《三月》,臺南:晨光出版社,1965年10月
赤尾嶼又被稱作赤坎嶼、赤嶼或者是赤礁,在日本則稱呼為大正島(),是釣魚臺列嶼最東端的無人島嶼。赤尾嶼在過去的文獻中被冠以「赤尾山」、「赤尾島」以及「赤尾礁」等多種名稱,過去琉球國的文獻資料中亦以「赤尾嶼」記載之,而先島群島的居民則由於其鄰近久米島而以「久米赤島」稱呼。 歷史 在1562年,明朝琉球使節郭汝霖出使琉球國,途經赤尾嶼,當時稱為赤嶼。郭汝霖將赤嶼視為琉球界山。在其撰寫的《石泉山房文集》中有「赤嶼」一詩。根據這個記錄,日本學者石井望認為當時該島嶼被視為琉球國和公海邊境界線的參考位址。1895年1月14日,日本政府以無主地先佔原則宣布正式將釣魚臺以及周遭的島嶼納入沖繩縣管理範圍,而這也包括作為釣魚臺列嶼之一的南小島。同年4月17日,於甲午戰爭中戰敗的大清帝國和大日本帝國簽訂《馬關條約》,清朝割讓臺灣以及附屬島嶼給與日本,中國政府主張釣魚台列嶼包含在該條約中被割讓的臺灣附屬島嶼。1921年7月時,日本政府改用「大正島」來稱呼赤尾嶼並且進行登記。 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戰正式宣告結束後,美國於1946年2月2日開始對北緯30度以下的日本領土實施軍事統治。而在1952年4月28日《舊金山和約》正式生效以後,赤尾嶼則改歸為琉球政府進行管理。1970年7月時,琉球政府開始於釣魚臺、黃尾嶼、赤尾嶼、北小島和南小島等釣魚臺列嶼的島嶼上架設禁止非法登陸的警告牌。1972年5月15日時,美國決定連同琉球群島以及釣魚臺列嶼都移交給日本政府進行管理。與此同時美國政府和日本政府也同意將黃尾嶼和赤尾嶼列為駐日美軍的轟炸練習處,並且一直持續使用到1978年6月為止。 地理
外部連結 釣魚臺列嶼簡介 http://watchizu.gsi.go.jp/watchizu.html?b=255521&l=1243329 C赤 赤|1
形象大使 首届中国大学生电视节最受欢迎的女演员(《开往春天的地铁》) 2002年 第9届北京大学生电影节“最受大学生欢迎的女演员” 首届北京大学生女生节形象大使 《成都日报》读者和《激动网》网友评选为“最佳公众形象女明星” 申江服务导报杯电影观众奖的评选活动中,荣获“最佳国产片女演员奖” 《新周刊》评为“她世纪代言人” 2003年 华语电影传媒大奖内地最受欢迎女演员 第9届中国电影华表奖最佳新人奖(《我爱你》) 第26届大众电影百花奖最佳女主角奖(《开往春天的地铁》) 第23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女配角奖(《我的美丽乡愁》) 第23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导演处女作奖(《我和爸爸》) 2004年 第4届华语电影传媒大奖最佳编剧、最佳新导演、内地最受欢迎女演员奖(《我和爸爸》) 第52届圣塞巴斯蒂安国际电影节最佳导演(银贝壳)奖(《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 2007年 第17屆北京大學生電影節最受大學生歡迎導演 香港專業電影攝影師學會(HKSC)專業電影攝影師眼中最具魅力女演員 2010年 第3屆公眾形像滿意度調查華鼎獎年度中國影視最佳表現女導演獎 第6屆中美電影節最佳導演獎(《杜拉拉升職記》) 中國時尚大典年度時尚女明星 時尚COSMO年度女性盛典年度導演 2011年 第2屆中國電影導演協會年度青年導演獎(《杜拉拉升職記》) 第5屆真維斯娛樂大典年度最具影響力電影女演員
内容:综合性高端生活杂志 《開啦街拍》 创刊日期:2008年5月12日 出版周期:月刊(每月15日上线,逢周末顺延至周一) 内容:全球性街拍+潮流资讯类电子杂志 《開啦職場》 创刊日期:2009年2月25日 出版周期:月刊(每月25日上线,逢周末顺延至周一) 内容:上班族感兴趣的各种事 獎項與榮譽 1998年 第3届大学生最受欢迎的当代女星 《新周刊》十大惊艳 1999年 第7届电影表演学会奖 《大众电视》“青春之星” 2000年 e龙-CCTV奥运网站 形象特使 2001年 中国妇女活动中心 荣誉健康大使 中国儿童青年基金会安康计划西部行 形象大使 首届中国大学生电视节最受欢迎的女演员(《开往春天的地铁》) 2002年 第9届北京大学生电影节“最受大学生欢迎的女演员” 首届北京大学生女生节形象大使
萬曆六年(1578年)生於京師府邸,入學國子監,萬曆四十六年(1618年)登戊午科舉人。精音律,熟諳掌故,仿欧阳修《归田录》之体例,随笔记录。入學至中舉期間編《萬曆野獲編》廿卷,歸鄉後續撰《萬曆野獲編》續编十卷,多記萬曆以前朝掌故,並保存有關戲曲小說資料,另著有《清權堂集》、《敝帚軒剩語》三卷、《顧曲雜言》一卷、《飛鳧語略》一卷,《秦璽始末》一卷。 家族 曾祖父沈謐,字靖夫,號石雲,嘉靖八年(1529年)己丑科進士,官至湖广布政司右参议。
參考文獻 萬曆四十六年戊午科浙江鄉試舉人 明朝作家
安徽咨议局议员 J江 J江 J江 江姓
style="text-align:center;"|國立中央大學 资政院议员 安徽咨议局议员 J江 J江
软件构成 命令行应用程序 从支持SNMP的设备获得数据.支持独立请求 (snmpget, snmpgetnext), 与重复请求 (snmpwalk, snmptable, snmpdelta). 对支持SNMP的设备配置属性.(snmpset). 从支持SNMP的设备获取特定的信息.(snmpdf, snmpnetstat, snmpstatus). 将MIB OIDs的两种表现形式(数字及文字)相互转换.并显示MIB的内容与结构(snmptranslate). 一个图形化的MIB浏览器(tkmib).基于Tk/perl. 一个接收SNMP提示消息(SNMP traps)的守护程序.(snmptrapd).可以将选定的SNMP消息记录到系统日志(syslog),NT 事件日志(NT Event Log),文本文件中.或是转发到其它的SNMP管理程序,也可以传给外部的应用程序. 一个回应SNMP查询的客户端.(snmpd).它集成了大量SNMP的模块.并可通过动态链接库,外部脚本与命令,多路SNMP技术(SMUX),以及可扩客户端协议(AgentX)进行扩展. 一个用来开发SNMP应用程序的程序库.支持C
snmpnetstat, snmpstatus). 将MIB OIDs的两种表现形式(数字及文字)相互转换.并显示MIB的内容与结构(snmptranslate). 一个图形化的MIB浏览器(tkmib).基于Tk/perl. 一个接收SNMP提示消息(SNMP traps)的守护程序.(snmptrapd).可以将选定的SNMP消息记录到系统日志(syslog),NT 事件日志(NT Event Log),文本文件中.或是转发到其它的SNMP管理程序,也可以传给外部的应用程序. 一个回应SNMP查询的客户端.(snmpd).它集成了大量SNMP的模块.并可通过动态链接库,外部脚本与命令,多路SNMP技术(SMUX),以及可扩客户端协议(AgentX)进行扩展. 一个用来开发SNMP应用程序的程序库.支持C 与 perl 的 APIs.防对方是否 操作系统支持 NET-SNMP支持许多UNIX发行版,并支持部分UNIX-like的操作系统.也支持微软的Windows. 提示 支持的功能依赖于所使用的操作系统.
章學誠提出“道(理) 寓于器(事物)”命題,認爲“道”是客觀事物之規律,“求道”應根據對事物的實際考察。所提出“六經皆史”之說,主張治經以考證史料和發揮義理相結合,將治經引向治史,反映其解脫舊經學傳統束縛學術趨向。論文注重內容,反對擬古和形式的傾向,批判了當時桐城派的流弊。其學說至清末始爲人重視。1922年有《章氏遺書》刊行。仓修良称章为“浙东学派”的“殿军”。 章学诚相貌不佳,臉上有斑點、耳背,多少有點自卑,使得他的言論極具攻擊性。例如汪中曾批评礼教对女性的约束,章学诚便说汪氏“黑白不分”。章学诚還批評袁枚“好色”,專收女弟子。 評價 梁啟超在《清代學術概論》中稱:“學誠不屑于考證之學,與正統派異。書中創見類此者不可悉數,實為晚清學者開拓心胸,非直史家之杰而已。” 钱基博對章學誠推崇备至,著《文史通义解题及其读法》,以发扬章学。 錢穆在《中國史學名著》表揚章氏:“他不站在史學立場來講史學,而是站在整個的學術史立場來講史學,這是我們應該特別注意的。也等於章實齋講文學,他也並不是站在文學立場來講文學,而是站在一個更大的學術立場來講文學。這是章實齋之眼光卓特處。” 余英時認為:“劉知幾決非章實齋之比。《史通》所能及的問題,始終未能邁出撰史體裁的範疇。” 参考文献 延伸阅读 余英時:《論戴震與章學誠》(香港:龍門書店,1976,增訂版台北東大,1996)。 山口久和著,王標譯:《章學誠的知識論——以考証學批判為中心》(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 David S. Nivision著,楊立華譯:《章學誠的生平及其思想》(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2008)。 吳震:〈章學誠是“近代”意義上的“學者”嗎──評山口久和《章學誠的知識論》
章学诚相貌不佳,臉上有斑點、耳背,多少有點自卑,使得他的言論極具攻擊性。例如汪中曾批评礼教对女性的约束,章学诚便说汪氏“黑白不分”。章学诚還批評袁枚“好色”,專收女弟子。 評價 梁啟超在《清代學術概論》中稱:“學誠不屑于考證之學,與正統派異。書中創見類此者不可悉數,實為晚清學者開拓心胸,非直史家之杰而已。” 钱基博對章學誠推崇备至,著《文史通义解题及其读法》,以发扬章学。 錢穆在《中國史學名著》表揚章氏:“他不站在史學立場來講史學,而是站在整個的學術史立場來講史學,這是我們應該特別注意的。也等於章實齋講文學,他也並不是站在文學立場來講文學,而是站在一個更大的學術立場來講文學。這是章實齋之眼光卓特處。” 余英時認為:“劉知幾決非章實齋之比。《史通》所能及的問題,始終未能邁出撰史體裁的範疇。” 参考文献 延伸阅读 余英時:《論戴震與章學誠》(香港:龍門書店,1976,增訂版台北東大,1996)。 山口久和著,王標譯:《章學誠的知識論——以考証學批判為中心》(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 David
拉薩哲蚌寺 1416年(永乐十四年)由宗喀巴弟子絳央却杰主持修建,位於拉薩西郊5公里更丕烏孜山下。與甘丹寺、色拉寺合稱拉薩三大寺,乃格魯派寺院中地位最高的寺院之一。该寺在藏传佛教历史上地位极为特殊,为西藏三区和世界佛教文化培养了大批人才,因而被誉为“第二那烂陀”。 南印度哲蚌寺 1959年達賴喇嘛流亡印度後,哲蚌寺於1969年在南印度卡納塔克邦穆恩德戈德重建。 参考文献 外部链接 参见
1959年達賴喇嘛流亡印度後,哲蚌寺於1969年在南印度卡納塔克邦穆恩德戈德重建。 参考文献 外部链接 参见 藏传佛教 格鲁派 拉萨佛寺
著作 遗著有《电影学原理》,《世界电影发展史》等。拍摄有新闻纪录片《摩托车运动》等。 参考资料 外部链接 沈嵩生 - 北京电影学院 Song 海宁人 金陵大学校友
遗著有《电影学原理》,《世界电影发展史》等。拍摄有新闻纪录片《摩托车运动》等。 参考资料 外部链接 沈嵩生 - 北京电影学院
附角取消“露锋芒”的条件,如“隹”附角原为4(参照横笔),现改为5(参照竖笔)。 按宋体字取码。 寫法 橫寫時,以阿拉伯數字表示,附角略低,如: 01234 豎寫時,以中文小寫數字表示,附角靠右對齊,如: 五六七八九 參閲 縱橫輸入法:改良四角號碼的輸入法 三角編號法:源自四角號碼的編碼方法 行列輸入法:另一個以數字為漢字編碼檢字的方法。 中國字庋㩪法:和四角號碼同是漢字檢字法,有借用四角號碼概念。 五声音阶,-{宫商角徵羽}-。 外部連結 在「萬維蛛網」"中英字典" 中 如何以 "最簡單" 的方法「搜尋」漢字 ? 四角號碼輸入法 VimIM
叉四插五方塊六, 七角八八小是九。 共產黨執政後,胡適受到批判,於是商務印書館編《四角號碼新詞典》時,黃維榮修改成以下版本: 横一垂二三点捺, 叉四插五方框六; 七角八八九是小, 点下有横变零头。 取碼規則 十類筆形編號列表如下: 0和4至9是由數筆組成的複筆。取筆時應以複筆優先。 每字按序取左上角、右上角、左下角、右下角四筆。 字的上部或下部只有一筆或一複筆,則取作左角,右角作0。每筆用過後再充他角,也作0。 按楷書字體取碼。 取角要注意的地方: 獨立或平行的筆,以最左或最右為角,不以高低選取。 (例:心為33000) 最左或最右的筆,如上方有其他筆蓋著,取蓋在上方的筆為上角;如下方有其他筆承著,取承在下方的筆為下角。 有兩複筆可取時,上角取較高的複筆,下角取較低的複筆。 斜撇下為其他筆承著,取承在下方的筆為下角。 左上的撇作左角,右角取右筆。 由整個「囗」「門」「-{鬥}-」組成的字(不包括这三个字自身),下方取內部的筆,但「囗」「門」「-{鬥}-」上下左右有其他筆時除外。(後來又包括「行」。) 取右下角上方最貼近又露鋒芒者為附角,如該筆已用過,附角作0。 四角號碼及附角都相同的字,按照由1代表的筆畫(即橫、挑、右鉤)的總數從少到多排序。 《四角號碼新詞典》中,對上述規則有更動: 原先“大”字左下右下角编号为43(在字的下部)或03(不在字的下部),现改为80;“水”下角原为23,现改为90,含有“大”、“水”部件的字也是如此。 外面是“行”的,按照常规一律取21221;「囗」「門」「-{鬥}-」自身这三个字下角也取字内部的笔画。 按缺角的位置作0来记,如“-{气}-”原为80107,现改为80017。 左边起笔的撇直接取撇笔,如“辟”原为70641,现改为70241。 附角取消“露锋芒”的条件,如“隹”附角原为4(参照横笔),现改为5(参照竖笔)。 按宋体字取码。 寫法 橫寫時,以阿拉伯數字表示,附角略低,如: 01234
行政区划 下辖8个镇、4个乡: 。 交通 过境,汉渝高速、房五高速已列入规划。
行政区划 下辖8个镇、4个乡: 。 交通 过境,汉渝高速、房五高速已列入规划。
上海小吃 长沙小吃 北京小吃 成都小吃 开封小吃 岭南小吃 西安小吃 中国四大小吃群 南京夫子庙小吃、苏州玄妙观小吃、上海城隍庙小吃和湖南长沙火宫殿小吃。 南京夫子庙小吃 南京夫子庙小吃群位于繁荣的秦淮河畔。这里小食摊贩经营的油炸干、豆腐脑、五香回卤干、五香茶叶蛋、乌龟子、酥烧饼、小笼包饺、千层油糕、多种浇头的各式汤面等品种,价廉物美,尤以配套装笼的什色点心最受消费者欢迎。 代表有: 牛肉锅贴 小煮面 盐水鸭 烤鸭 豆腐涝 什锦菜包 鸭油烧饼 甜豆沙包 鸡汁回卤干 鸭血粉丝汤 牛肉粉丝汤 小笼包饺 赤豆元宵 糖芋苗 卤鸭肫干 小笼包 炒螺蛳 五香蛋 凉粉 苏州玄妙观小吃 苏州玄妙观小吃历史悠久,小吃文化丰富多样。玄妙观小吃群位于苏州闹市中心观前街,集姑苏点心、小吃于一市,著名的有五芳斋的五香排骨、升美斋的鸡鸭血汤、小有天的藕粉圆子、炸酥豆糖粥等,此外还有千张包子、观振兴面馆的各种苏式面条、净素菜包子等等;此外还有供人们茶余酒后闲吃的品种:盐金花菜、腌黄连头、去皮油氽果玉、油氽黄豆、酱螺蛳、油氽臭豆腐、油氽粢饭糕、烘山芋、油三角粽等,均是价廉物美,具有浓郁江南风味的小吃。 代表有: 梅花糕/海棠糕; 糍饭团; 萝卜丝饼; 三角包; 虾籽鱼; 玫瑰瓜子; 陆长兴香菇面; 朱鸿兴闷肉面; 松鹤楼卤鸭面; 担子糖粥、八宝粥; 蜜汁豆腐干; 松仁粽子糖; 藏书羊肉; 黄天源糕团、猪油咸糕; 震源生煎、哑巴生煎、山塘黄天源生煎; 义昌福包子、南园包子; 绿扬馄饨、绿扬蟹黄小笼包; 枣泥麻饼; 茉莉花茶、碧螺春茶; 桂花酒酿; 陆稿荐酱汁肉(始与康熙年间唯一老字号以“陆稿荐”为注册商标的); 一品香卤菜。 上海城隍庙小吃 城隍庙小吃是上海小吃的重要组成部分。形成于清末民初,地处上海旧城商业中心。其著名小吃有南翔馒头店的南翔小笼馒头,满园春的百果酒酿圆子、八宝饭、甜酒酿,湖滨点心店的重油酥饼,绿波廊餐厅的枣泥酥饼、三丝眉毛酥。此外还有许多特色小吃如:面筋百叶、糟田螺、汆鱿鱼等。最为消费者喜爱的,莫过于是:汤包、百叶、油面筋。这是人们最青睐的“三主件”。此外还有生煎馒头、南翔小笼、三鲜小馄饨、海鲜馄饨、蟹壳黄等。 长沙火宫殿小吃 长沙火宫殿小吃群始建于1747年,1941年重建,集中湖南各地风味小吃于市,具有浓郁的地方风味,其特色小吃有姜二爹的臭豆腐,张桂生的馓子,李子泉的神仙钵饭,胡桂英的猪血,邓春香的红烧蹄花,罗三的米粉及三角豆腐、牛角蒸饺等,共300余个品种。目前火宫殿小吃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开发新品,形成系列。 主要品种有糯米粽子、麻仁奶糖、浏阳茴饼、浏阳豆豉、湘宾春卷等。 南京小吃 南京小吃,历史悠久,品种繁多,自六朝时期流传至今,多达80多个品种。名点小吃有荤有素,甜咸俱有,形态各异,其中代表是秦淮河夫子庙地区,其风味小吃是中国四大小吃群之一。 夫子庙的点心小吃许是缘于当年的秦淮画舫,手工精细,造型美观,选料考究,风味独特。经过多年的努力,其中七家点心店制作的小吃,经专家鉴定,将八套秦淮风味名点小吃正式命名为“秦淮八绝”。前国家副主席荣毅仁在夫子庙品尝秦淮风味小吃后,题写横幅:“小吃好吃”,亦作“吃好吃小”。 秦淮八绝 第一绝:永和园的黄桥烧饼和开洋干丝 第二绝:蒋有记的牛肉汤和牛肉锅贴 第三绝:六凤居的豆腐涝和葱油饼
炒螺蛳 五香蛋 凉粉 苏州玄妙观小吃 苏州玄妙观小吃历史悠久,小吃文化丰富多样。玄妙观小吃群位于苏州闹市中心观前街,集姑苏点心、小吃于一市,著名的有五芳斋的五香排骨、升美斋的鸡鸭血汤、小有天的藕粉圆子、炸酥豆糖粥等,此外还有千张包子、观振兴面馆的各种苏式面条、净素菜包子等等;此外还有供人们茶余酒后闲吃的品种:盐金花菜、腌黄连头、去皮油氽果玉、油氽黄豆、酱螺蛳、油氽臭豆腐、油氽粢饭糕、烘山芋、油三角粽等,均是价廉物美,具有浓郁江南风味的小吃。 代表有: 梅花糕/海棠糕; 糍饭团; 萝卜丝饼; 三角包; 虾籽鱼; 玫瑰瓜子; 陆长兴香菇面; 朱鸿兴闷肉面; 松鹤楼卤鸭面; 担子糖粥、八宝粥; 蜜汁豆腐干; 松仁粽子糖; 藏书羊肉; 黄天源糕团、猪油咸糕; 震源生煎、哑巴生煎、山塘黄天源生煎; 义昌福包子、南园包子; 绿扬馄饨、绿扬蟹黄小笼包; 枣泥麻饼; 茉莉花茶、碧螺春茶; 桂花酒酿; 陆稿荐酱汁肉(始与康熙年间唯一老字号以“陆稿荐”为注册商标的); 一品香卤菜。 上海城隍庙小吃 城隍庙小吃是上海小吃的重要组成部分。形成于清末民初,地处上海旧城商业中心。其著名小吃有南翔馒头店的南翔小笼馒头,满园春的百果酒酿圆子、八宝饭、甜酒酿,湖滨点心店的重油酥饼,绿波廊餐厅的枣泥酥饼、三丝眉毛酥。此外还有许多特色小吃如:面筋百叶、糟田螺、汆鱿鱼等。最为消费者喜爱的,莫过于是:汤包、百叶、油面筋。这是人们最青睐的“三主件”。此外还有生煎馒头、南翔小笼、三鲜小馄饨、海鲜馄饨、蟹壳黄等。 长沙火宫殿小吃 长沙火宫殿小吃群始建于1747年,1941年重建,集中湖南各地风味小吃于市,具有浓郁的地方风味,其特色小吃有姜二爹的臭豆腐,张桂生的馓子,李子泉的神仙钵饭,胡桂英的猪血,邓春香的红烧蹄花,罗三的米粉及三角豆腐、牛角蒸饺等,共300余个品种。目前火宫殿小吃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开发新品,形成系列。 主要品种有糯米粽子、麻仁奶糖、浏阳茴饼、浏阳豆豉、湘宾春卷等。 南京小吃 南京小吃,历史悠久,品种繁多,自六朝时期流传至今,多达80多个品种。名点小吃有荤有素,甜咸俱有,形态各异,其中代表是秦淮河夫子庙地区,其风味小吃是中国四大小吃群之一。 夫子庙的点心小吃许是缘于当年的秦淮画舫,手工精细,造型美观,选料考究,风味独特。经过多年的努力,其中七家点心店制作的小吃,经专家鉴定,将八套秦淮风味名点小吃正式命名为“秦淮八绝”。前国家副主席荣毅仁在夫子庙品尝秦淮风味小吃后,题写横幅:“小吃好吃”,亦作“吃好吃小”。 秦淮八绝 第一绝:永和园的黄桥烧饼和开洋干丝 第二绝:蒋有记的牛肉汤和牛肉锅贴 第三绝:六凤居的豆腐涝和葱油饼 第四绝:奇芳阁的鸭油酥烧饼和什锦菜包 第五绝:奇芳阁的麻油素干丝和鸡丝浇面 第六绝:莲湖糕团店的桂花夹心小元宵和五色小糕 第七绝:瞻园面馆熏鱼银丝面和薄皮包饺 第八绝:魁光阁的五香豆和五香蛋 特色小吃 鸭血汤 旺鸡蛋 盐水鸭 煮干丝 凉粉 状元豆/五香蛋 如意回卤干 小笼馒头 牛肉锅贴 什锦豆腐涝 蒸饺 糯米藕 桂花糖芋苗 五香鹌鹑蛋 牛肉粉丝汤 炒螺丝 北京小吃 中國北方的小吃講求制作需时短或可以比较长时间储存,随吃随取,不必像烹调主餐那麽费事。 北京小吃俗稱碰頭食或菜茶、茶食,是北京人津津乐道的一项北京特色。北京除了故宫、颐和园这样的人文建筑,大抵最可以吸引人的就是这北京小吃。延续至今的北京小吃有些已经流传有近千年的历史。由于北京作为都城,先后有不同民族的统治者,所以北京小吃又融入了汉、回、满各族特色以及沿承的宫廷风味特色。在小吃烹调方式上更是煎炒烹炸烤涮烙样样齐全。舒乙以四个字概括北京小吃:“小吃大义”。 著名的北京小吃有豆汁、焦圈、爆肚、炒肝、白水羊头、炸灌肠、面茶等咸口的,也有豌豆黄、芸豆卷、驴打滚、艾窝窝、萨其马、茶汤等甜口的。 过去经营小吃业者基本都是家族单传,各有自家独特的风味,店铺名号常用食品加姓的命名方式,例如爆肚冯、羊头马、年糕杨、奶酪魏、汉堡王等等。新中国成立后,这些个体经营者基本被公私合营或兼并消亡。目前经营小吃风味比较正统的是南来顺、护国寺小吃店、北海仿膳饭庄、牛街清真小吃超市、锦芳小吃店等。另后海附近的九门小吃将各品牌传统北京小吃聚合在一地,使食客不必东奔西跑即可品尝到多种正宗北京风味小吃。 关于北京小吃的参考书目有《燕都小食品杂咏》《故都食物杂咏》等。 部分北京小吃列表 爆肚 卤煮火烧 白水羊头 褡裢火烧 炒疙瘩 麻豆腐 茶汤 宫廷奶酪 炒肝 炒红果 豆腐脑 豆汁 焦圈 驴打滚 薩其马 艾窝窝
张爱军(2018年9月-2021年7月) 马正勇(2021年7月-2021年10月) 王晖(2021年10月-) 行政区划 梅州市现辖2个市辖区、5个县,代管1个县级市。 市辖区:梅江区、梅县区 县级市:兴宁市 县:大埔县、丰顺县、五华县、平远县、蕉岭县 社会 人口 根据2020年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全市常住人口为3,873,239人。同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4,238,461人相比,十年共减少了365,222人,下降8.62%,年平均增长率为-0.9%。其中,男性人口为1,952,489人,占总人口的50.41%;女性人口为1,920,750人,占总人口的49.59%。总人口性别比(以女性为100)为101.65。0-14岁的人口为909,979人,占总人口的23.49%;15-59岁的人口为2,186,984人,占总人口的56.46%;60岁及以上的人口为776,276人,占总人口的20.04%,其中65岁及以上的人口为558,175人,占总人口的14.41%。居住在城镇的人口为1,997,795人,占总人口的51.58%;居住在乡村的人口为1,875,444人,占总人口的48.42%。 民族 梅州市以汉族客家人为主,在丰顺县有部分汉族潮汕人。除汉族外,还有少量的畲族,大多居住在丰顺。历史上畲族曾是梅州的原居民,与客家人相处和谐。然而到了元朝,朝廷为了平定起义,曾经在梅州进行镇压,导致畲族大量逃亡或混入客籍。 而因工作关系或婚姻嫁娶,在梅州市的少数民族,人口达1,200人。 2020年全市常住人口中,汉族人口为3,861,110人,占99.69%;各少数民族人口为12,129人,占0.31%。与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汉族人口减少375,260人,下降8.86%,占总人口比例下降0.26个百分点;各少数民族人口增加10,038人,增长480.06%,占总人口比例增加0.26个百分点。 教育 梅州市的重點中學中,有10所是省級重點中學,国家级示范性高中有4所,其中東山中學為梅州市最著名的重點中學。地區分佈方面,除梅江區有三所以外,其它每個區、縣、市各有一所重點中學。 梅州市十大重點中學列表: 体育 梅州有“足球之乡”之譽,曾活跃于上世纪二三十年代亚洲足坛的前中國足球國家隊球員、有“中国球王”(香港人称他為“亚洲球王”)之称的李惠堂祖籍即梅州五华县。中國足壇一度有“北有大连,南有梅州”之說。近年来梅州足球重振旗鼓,有强化自身足球气氛的趋势,不断宣传和动员青少年为家乡足球运动做贡献,不少当地教育机构也开始着力培养青少年足球人才。 目前梅州有如下职业运动俱乐部: 交通 、贯穿全市;已建成的高速公路分別有、、平兴高速公路、、兴汕高速公路、梅龙高速公路、兴畲高速公路、梅州环城高速公路、梅平高速公路、大潮高速公路正在建设中的大丰华高速公路等。 广梅汕铁路、梅汕高铁、梅龙高铁(在建)和梅坎铁路组成发达的铁路网络。 梅州还有一座民用机场—梅县机场,有定期飞往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湛江、珠海、海口、大连、杭州、天津、重庆、西安、贵阳、长沙、郑州、南宁、武汉、宜昌的国内航线和香港、台中、高雄、曼谷、芭提雅、雅加达、暹粒的国际航线。 梅州出租车起步价2公里7元,超过2公里后每550米1元行,表外另收燃油附加费1元;23:00–06:00在正常运价基础上加收30%(计入收费表内);候时费每小时30元(已计入收费表内),超出梅州市区的车费由司机与乘客双方协商确定。 梅江区,梅县区以及蕉岭县(在县城及部分乡镇设立了少量站点)和兴宁市(仅水口镇下堡-原下堡镇)的公交线路由梅州城市公共汽车有限公司和梅州公交盛兴客运有限公司运营,共运营94条定编公交线路(其中停运一条)以及数量未知的“镇通村”镇内未编号公交线路。 蕉岭县的公交线路由粤运蕉岭汽车运输有限公司运营,共运营23条线路。 五华县的公交线路由粤运公司运营,共运营6条线路。 大埔县的公交线路由粤运公司运营,共运营1条县城公交线路和若干条乡镇公交线路,不过大埔县城公交由于车辆相对较少因此很难见到。 平远县的公交线路由粤运公司运营,共运营18条线路。 兴宁市的公交线路由兴宁市益盛公交汽车有限公司和兴宁市第一公共汽车有限公司(公营)运营,共运营10条线路(由益盛公交运营)及数量未知的乡镇到城区的“农村客运”普通公交线路(由第一公汽运营,支持刷公交卡和乘车码)。部分线路两家公交公司均有开设(例如第一公汽的叶南线和益盛公交的兴宁17路均为兴宁城区到叶塘镇叶南墟)。至于更偏远的乡镇(例如罗浮镇,位于兴宁市北部,距离兴宁城区52KM)则为真正的“农村客运”,性质为客运班车,由兴宁市客运公司(公营)运营。 丰顺县的公交线路由丰顺县益丰汽车交通有限公司运营,共运营10条线路。 经济 梅州虽地处广东省,却因区位原因和交通落后而导致长期相对封闭,经济并不发达,是典型的山区市。 2003年初,梅州政府提出“四个梅州”发展战略,即“开放梅州、工业梅州、文化梅州、生态梅州”。 2012年,梅州市的国内生产总值为745.98亿元,人均生产总值17425元。 2017年,梅州市的国内生产总值为1125.82亿元。 2018年,梅州市的地区生产总值为1110.21亿元 2021年,梅州市的地区生产总值为1308.01亿元 工业 梅州拥有3个省级产业转移工业园:广东梅州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东莞石碣(兴宁)产业转移工业园、东莞塘厦(平远)产业转移工业园。 据初步核算,2014年全市生产总值885.83亿元,增长8.5%,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79.46亿元,增长4.3%,拉动GDP增长0.7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增加值322.91亿元,增长10.3%,拉动GDP增长4.5个百分点,第二产业中工业增加值261.56亿元,增长9.6%,拉动GDP增长3.5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增加值383.46亿元,增长8.3%,拉动GDP增长3.3个百分点。三次产业的结构比例由2013年的20.6:36.2:43.2调整到2014年的20.3:36.4:43.3。民营经济增加值527.43亿元,增长8.7%。人均生产总值20528元,增长8.2%。 过去梅州工业长期以低加工度的自然资源依赖型的“偏重型化”结构为主体。建国初期,工业产值不足3000万元,“九五”时期,梅州工业发展速度居全省最末,工业化率仅为28%,比当时全省平均水平低16个百分点。 而兴宁八七矿难后,梅州的工业更加受到了强烈的冲击。 烟草、建材、电力、电子信息产业是四大工业产业,梅州卷烟厂是梅州最有实力的企业之一。工业的产业结构相比珠三角过于老化,难以竞争,甚至有工厂因生产能力有限而被迫辞掉千万元的订单。 近年,广东省政府提出产业转移,将珠三角一些耗能相对较大、劳动密集型的企业迁移至东西两翼经济欠发达地区,并设立产业转移工业园,梅州工业才开始发展。 农业 梅州是农业大市,2007年全市农业总产值139.82亿元。而今梅州的农业进入转型阶段,已建成水果、茶叶、南药、优质稻、油茶、蔬菜、烟草、畜牧水产养殖八大优势特色农产品生产基地。沙田柚、茶叶等三高农业是梅州最有特色的农业产业,曾被誉为“中国金柚之乡”和“中国单丛茶之乡”,其中大埔“西竺牌”西岩单枞茶获得“中国名牌产品”称号;平远则获得“广东脐橙之乡”称号。 在2008年12月,梅州市政府组团参展在香港的“2008广东梅州(香港)经贸农业旅游招商推介会”及香港第43届工展会。这是梅州市第一次在香港举办大型招商推介活动。 文化 梅州的文化是典型的客家文化,中原文化的深厚底蕴。早在一千多年前,客家人的祖先因避战乱从中原一带南迁,先后五次大迁徙,经过江西、福建,其后在在粤东北定居,逐渐形成了客家民系的大本营。中原文化如建筑、饮食在此得以延续传承和弘扬光大,形成别具一格的客家文化。梅州也因此成为客家民系的代表。 语言 梅州市几乎所有居民讲客家话,其中梅州市区境内梅县区和梅江区的梅县话在语言学上被視為客家话的標準音或代表方言。中國國際廣播電台是中國唯一国家级从事对外國广播的国家电台,其客家话广播是以梅县话广播;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是中國国家电台,其客家话广播是以梅县话對全國國內广播;與此同時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其對臺灣广播的客家话亦以梅县话广播。在梅州粵語也被用作與普通話一樣的第二語言。 另外,在丰顺县有4个镇(汤坑、汤南、留隍、东留),大约有11万居民说潮州话。虽然全境通行客家话,但梅州各区县市彼此间的口音还是有所不同,例如梅县话只有一套塞擦音(、、),而兴宁话則有兩套塞擦音(加上、、、)。 饮食 在梅州,常见的客家美食可分为客家菜肴和客家小吃两大类。客家菜与潮州菜、广州菜并称为广东三大菜系,其风味的形成跟客家民系的形成是分不开的,就像客家话保留着中原古韵一样,梅州客家菜也同样保留着中原传统的生活习俗特色,即“咸、香、肥”的特色。 梅州菜具有菜味鲜咸,吃口脆嫩的特点。传统的梅州菜主要为家禽和水产,喜用“三鸟”,即鸡、鸭、鹅,口味略偏咸、油。梅州的特色菜或小吃有梅菜扣肉、梅州盐焗鸡、猪肉丸,牛肉干,客家娘酒、酿豆腐、梅县区麦芽糖等。另外各县区也有各具风格的小吃,例如丰顺的菊花糕、兴宁的黄板,而其中大埔县则更加出名,鸭松羹、薄饼等风味小吃被评为“广东客家十大名菜”。经广东烹饪协会组成国家级专家认定,大埔县被冠名为“广东客家美食名县”。 建筑 在区内有很多古朴的客家民居,包括围龙屋、走马楼、五凤楼、土围楼、四角楼等,其中以围龙屋最有特色和最为著名,并与窑洞、四颗印、四合院有中国四大民居之称。其中兴宁市的围龙屋占了全梅州近一半,大埔县的客家土楼则更为外人所熟知。 客家山歌
工业 梅州拥有3个省级产业转移工业园:广东梅州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东莞石碣(兴宁)产业转移工业园、东莞塘厦(平远)产业转移工业园。 据初步核算,2014年全市生产总值885.83亿元,增长8.5%,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79.46亿元,增长4.3%,拉动GDP增长0.7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增加值322.91亿元,增长10.3%,拉动GDP增长4.5个百分点,第二产业中工业增加值261.56亿元,增长9.6%,拉动GDP增长3.5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增加值383.46亿元,增长8.3%,拉动GDP增长3.3个百分点。三次产业的结构比例由2013年的20.6:36.2:43.2调整到2014年的20.3:36.4:43.3。民营经济增加值527.43亿元,增长8.7%。人均生产总值20528元,增长8.2%。 过去梅州工业长期以低加工度的自然资源依赖型的“偏重型化”结构为主体。建国初期,工业产值不足3000万元,“九五”时期,梅州工业发展速度居全省最末,工业化率仅为28%,比当时全省平均水平低16个百分点。 而兴宁八七矿难后,梅州的工业更加受到了强烈的冲击。 烟草、建材、电力、电子信息产业是四大工业产业,梅州卷烟厂是梅州最有实力的企业之一。工业的产业结构相比珠三角过于老化,难以竞争,甚至有工厂因生产能力有限而被迫辞掉千万元的订单。 近年,广东省政府提出产业转移,将珠三角一些耗能相对较大、劳动密集型的企业迁移至东西两翼经济欠发达地区,并设立产业转移工业园,梅州工业才开始发展。 农业 梅州是农业大市,2007年全市农业总产值139.82亿元。而今梅州的农业进入转型阶段,已建成水果、茶叶、南药、优质稻、油茶、蔬菜、烟草、畜牧水产养殖八大优势特色农产品生产基地。沙田柚、茶叶等三高农业是梅州最有特色的农业产业,曾被誉为“中国金柚之乡”和“中国单丛茶之乡”,其中大埔“西竺牌”西岩单枞茶获得“中国名牌产品”称号;平远则获得“广东脐橙之乡”称号。 在2008年12月,梅州市政府组团参展在香港的“2008广东梅州(香港)经贸农业旅游招商推介会”及香港第43届工展会。这是梅州市第一次在香港举办大型招商推介活动。 文化 梅州的文化是典型的客家文化,中原文化的深厚底蕴。早在一千多年前,客家人的祖先因避战乱从中原一带南迁,先后五次大迁徙,经过江西、福建,其后在在粤东北定居,逐渐形成了客家民系的大本营。中原文化如建筑、饮食在此得以延续传承和弘扬光大,形成别具一格的客家文化。梅州也因此成为客家民系的代表。 语言 梅州市几乎所有居民讲客家话,其中梅州市区境内梅县区和梅江区的梅县话在语言学上被視為客家话的標準音或代表方言。中國國際廣播電台是中國唯一国家级从事对外國广播的国家电台,其客家话广播是以梅县话广播;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是中國国家电台,其客家话广播是以梅县话對全國國內广播;與此同時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其對臺灣广播的客家话亦以梅县话广播。在梅州粵語也被用作與普通話一樣的第二語言。 另外,在丰顺县有4个镇(汤坑、汤南、留隍、东留),大约有11万居民说潮州话。虽然全境通行客家话,但梅州各区县市彼此间的口音还是有所不同,例如梅县话只有一套塞擦音(、、),而兴宁话則有兩套塞擦音(加上、、、)。 饮食 在梅州,常见的客家美食可分为客家菜肴和客家小吃两大类。客家菜与潮州菜、广州菜并称为广东三大菜系,其风味的形成跟客家民系的形成是分不开的,就像客家话保留着中原古韵一样,梅州客家菜也同样保留着中原传统的生活习俗特色,即“咸、香、肥”的特色。 梅州菜具有菜味鲜咸,吃口脆嫩的特点。传统的梅州菜主要为家禽和水产,喜用“三鸟”,即鸡、鸭、鹅,口味略偏咸、油。梅州的特色菜或小吃有梅菜扣肉、梅州盐焗鸡、猪肉丸,牛肉干,客家娘酒、酿豆腐、梅县区麦芽糖等。另外各县区也有各具风格的小吃,例如丰顺的菊花糕、兴宁的黄板,而其中大埔县则更加出名,鸭松羹、薄饼等风味小吃被评为“广东客家十大名菜”。经广东烹饪协会组成国家级专家认定,大埔县被冠名为“广东客家美食名县”。 建筑 在区内有很多古朴的客家民居,包括围龙屋、走马楼、五凤楼、土围楼、四角楼等,其中以围龙屋最有特色和最为著名,并与窑洞、四颗印、四合院有中国四大民居之称。其中兴宁市的围龙屋占了全梅州近一半,大埔县的客家土楼则更为外人所熟知。 客家山歌 客家山歌是梅州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用来传达客家男女情爱、劳动之乐。歌詞形式多為七字仔,講求平仄、押韻,但並非全部的字都嚴格要求平仄。特色是即興、融合客家人生活題材且擅用隱喻與雙關。中國的客家山歌以廣東省梅州市的梅州山歌(嘉應山歌)最為著名,而梅州市的梅州山歌又以梅縣區的山歌最為著名,然而梅縣區的山歌又再以松口鎮的松口山歌最為著名,松口山歌可以說是客家人最為流行的山歌。 汉剧 客家漢劇是客家文化产物,也称为“外江戏”、“兴梅汉戏”,一般使用梅州客家官話(客家口音很重的官話)。在梅州地区的大埔县及周边地区较为流行,廣東漢劇院是現時中國最大的客家漢劇戏曲劇團,屬於中共的官方劇團。 赏丁 赏丁是一种盛行于兴宁、五华部分地区的习俗,因興寧话音“赏丁”与“赏灯”相似,赏丁常被误写为赏灯、响灯或响丁。 通常情况下,在兴宁每个家族每年都要赏丁。赏丁从每年正月初九开始到正月十六,最多集中在正月十二、十三,每个家族自定赏灯日期,一般每年都是固定的。部分家族从正月十五到正月二十左右,还会有一次“暖灯”。 赏丁具有双重意义:一是观赏花灯,二是庆祝添丁(在興寧话中,“丁”同“灯”谐音)。 如果有男孩在去年出生,今年的赏丁则会被称为“新丁”。赏丁的高潮是“升灯”仪式,男孩家长会选取吉时把花灯挂在祖公厅的主梁上,谓之“升灯”。升灯时鸣放鞭炮,当晚还会组织舞龙等表演,直到深夜。 赏丁当天有些地方会请“花灯”,接花灯时必定有男童在前面领路,人们抬着用纸做的花灯,从后门走出围龙屋,绕一大圈后在从正门回到围龙屋,一路上会有2条龙灯跟着,一边放鞭爆,一直放到回到围龙屋把花灯挂起来为止。 另外,兴宁龙北等地还有抢珠龙,龍田、合水一带有香火龙活动。 梅县地区在正月也同样有上丁(赏丁)习俗,同样意为向祖宗汇报家族中添了新的男丁。梅县地区的仪式主要是准备祭品进行祭祖同时,往家族祠堂内高梁出挂上新灯笼,即为上灯。 旅游 梅州目前是中国大陸優秀旅游城市,风景优美,環境清新,深受省内及周边省区的旅客,特别是自驾一族的欢迎。由廣東省旅遊局主辦的首屆「選美廣東」評選活動中,梅州以13万票当选为“我最喜爱城市”,“雁鸣湖度假村”则获“我最心动景区”殊荣。不过梅州在其它地方则鲜为人知,旅游业尚未充分开发。 梅州市内旅游资源丰富,景点众多,著名的景点有:梅江区的千佛塔、爱丽丝庄园、人境庐、客家公园、中国客家博物馆、客天下旅游产业园、泮坑旅游度假村,梅县区的雁南飞茶田省级旅游度假区、阴那山省级风景区、叶剑英元帅故居和纪念馆、联芳楼、梅州洞天湖旅游度假区、雁山湖国际花园,以丹霞地貌为特点的平远县的五指石省级风景名胜区,丰顺县的丰顺温泉省级旅游度假区、龙鲸河漂流、龙归寨瀑布,蕉岭县的丘逢甲故居、谢晋元故居、镇山国家森林公园和长潭旅游度假区,五华县的汤湖热矿泥山庄,兴宁市的兴宁学宫、合水旅游区、神光山旅游区、辛亥革命元老何子渊故居,大埔县的张弼士故居、田家炳故居、三河中山纪念堂、三河坝战役纪念馆、万福寺、泰安楼、双髻山森林公园和客家土围楼-花萼楼等。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人境庐和荣禄第 父子进士牌坊 丘逢甲故居 谢晋元故居 叶剑英故居 名人 城市荣誉 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中国优秀旅游城市 国家园林城市 国家卫生城市
RDF and RDFS 外部連結 参见 後設資料 语义网 简单知识组织系统 Web 3.0 本体语言 OWL 知识表示 XML
Schema的資料類型以便更为丰富地描述和表达的内容与结构。 参考文献 W3C RDF Primer中文版 延伸閱讀 W3C's RDF at W3C : specifications, guides, and resources RDF Semantics : specification of semantics,
內科學的次專科 內科學包含了依不同器官系統和病因而分類的次專科:心脏内科、呼吸科、肝膽腸胃科、腎臟科(泌尿内科)、血液科、腫瘤科、內分泌科、传染病科、免疫科、風濕科、神經科、儿科、神经内科、老年病科等,但各地甚至各醫院對次專科的分類可能有所不同。各次專科多半有成立各自的醫學會,各自審查次專科醫師的資格並舉辦學術活動。廣義的內科學更包含了皮膚科、眼科、精神醫學、復健科(康复科)、放射科、安宁缓和科、環境及職業醫學科等非用外科手术方式治療之專科。 参见 受控医学词表
RT SNOMED CT UMLS
disease/interstitial lung disease) 肺部腫瘤 肺癌 良性肺部腫瘤 肋膜疾病 肋膜積水 氣胸(pneumothorax) 肋膜腫瘤 肺血管疾病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COPD) 氣喘(asthma) 肺部感染症 細菌性感染 結核病 霉菌性感染 病毒性感染 瀰漫性肺病/間質性肺病(diffuse lung
今日,大多数的家牛的祖先都是原牛。原牛曾廣泛分布於欧亚大陆,但后来它们的数量渐渐减少,1627年世界上最后一头原牛在波兰被捕杀。 实际上家牛的起源与驯化是一个令考古学家和古生物学家非常困惑的问题,关于其驯化发源地有单一中心说与多中心说两种观点。单一中心说认为现代欧洲牛类来源于公元前6千年的新月沃地。而多中心说则认为除了新月沃地外,非洲北部的埃及地区可能也在公元前7千年左右独立地驯化出了牛类。随着原牛向东部的亚洲迁移,它可能在3千至5千年前于亚洲地区的巴基斯坦一带被独立地驯化出来。不过,亚洲的家牛经历了和瘤牛的杂交之后与今天的欧洲家牛有较大不同。随着生物学技术的发展,21世纪初对现代牛类所做的线粒体DNA与Y染色体测试更多得倾向于支持多中心假说。 这一类测试表明,非洲北部的牛类品种与欧洲中部的并非一个世系,和新月沃地的同类也有差异。西班牙和意大利倒是混入了一些非洲家牛,推测可能是非洲牛透過地中海影响了欧洲西南部地区。非洲牛被驯化出来后也可能向北进入了新月沃地。而新月沃地的家养牛在向欧洲的传播过程中不时和当地原牛杂交,使其变得更加强壮。只不过这一过程大多发生在欧洲东南部,到达阿尔卑斯山北部之后,新月沃地家牛中的一支取得了优势地位,迅速扩散开来,如今德国、法国和低地国家的家牛大多为这一支的后代。传播到欧洲北部的家牛停止了和当地野牛的杂交,如今的英国现代牛身上几乎找不到英国本地原牛的身影。时至今日,人们依然时常用瘤牛等其他品种的牛类同家牛交配以提升其品质,因此现在的家牛品种实际上是许多家养的与野生的牛类在历史上的不同时期多次混合后的复杂族群。 考古学上的证据表明,大约在公元前5至6千年,近东和南欧地区就已经开始有规模的饮用牛奶了。而北欧的英国等地饮用牛奶的最早考古学证据则大约出现在公元前4千年。 虽然美洲大陆也有野牛,然而这些牛类直到今日也非常难以驯养,美洲的家牛都是从欧洲传播过去的。在哥伦布第二次前往美洲的航行中,西班牙的家牛就被带到了美洲,哥伦布随后的几次航行又携带了更多的家牛用以负重和耕地。随后不久这些牛只就在西印度群岛的各个岛屿上繁衍开来,后来的西班牙移民又将牛带到了墨西哥等地,还通过巴拿马地峡将它们传播至南美洲西部。16世纪,法国、荷兰等地的殖民者在前往新大陆的过程中也没忘记将自己国度内的家牛带至北美洲。而南美洲的家牛则主要是从西班牙和葡萄牙这两个国家运过去的,据推测现代南美家牛之所以含有较多北非家牛的世系,正是因为西班牙、葡萄牙两国的家牛血统受到了北非品种的影响。 1788年第一批来到澳大利亚的移民就将牛带到了这片新大陆,然而他们所携带的是来自印度的瘤牛,这个品种比家牛更耐热。家牛在晚些时候才进入澳洲。 臺灣牛較可靠的紀錄是由荷蘭人輸入,在那之前臺灣可能無牛。 生物学特征 成年牛 大型的成年公牛的体重大约为1000公斤到1200公斤,母牛则为600至800公斤左右。中小型品种公牛体重也可达800公斤,母牛600公斤。正常状况下牛的体温同人差不多,为38至39摄氏度,脉搏则为每分钟60至80次。大约在两岁以后家牛便可以达到性成熟,每年秋季是其交配季节。怀孕期约为9个月,刚出生的牛犊体重大约在20至40公斤之间,一般每次只产一胎,利用技术上的手段也可增加母牛产下双胞胎的几率,然而异性双胞胎中的母牛具有先天不育的特点。 牛犊 小牛犊出生后不久就可以自行站立,大约2至3个月就可以断奶。成年家牛身高大约在1.2至1.5米之间,体长约1.6至2米。寿命可达15年以上,但肉用牛为了追求经济利益,有时在2岁前就会进行屠宰。牛有30对染色体,其中29对是常染色体,另一对为性染色体。同人类一样,母牛的基因型为XX,公牛为XY,Y染色体比X染色体短的多。 刚出生的牛犊没有牙齿,半岁左右牙齿长齐,2岁时开始换牙,4、5岁时乳齿脱落完毕,恆齒长齐。随着年龄的增长牙齿会逐渐磨损,因而判断牛的年龄时常常观察牙齿的使用情况。家牛一共有32颗牙齿,上颚没有门齿及犬齿,只有12颗臼齿。下颚有6颗铲状的门齿,两颗基本已经退化的犬齿与12颗臼齿。上颚原为门齿的地方实际上是被称为齿垫(板)的坚固结构。家牛进食草本植物时,先用粗壮有力的舌头将草卷入口内,经下门齿切断后稍加咀嚼就咽下。这是因为牛为反芻動物,吞咽下去的食物要经过多次反刍后才会最终被消化。由于没有上门齿,牛只能吃掉植物高出地面几厘米以上的部分。雖然大部分的人認為牛是草食性動物, 有些資料明確顯示牛是雜食性動物。 牛的胃 牛有四個胃,依次是瘤胃、網胃、重瓣胃(俗称牛百叶)和皺胃,这四个胃实际是重叠在一起而非前后依次相接。只有最后一个皱胃才会分泌胃酸消化食物,前三个胃则富含细菌与原生动物。瘤胃中生活着大量的微生物,食物被吞咽后会在此经历发酵过程,纤维素等难以消化的有机物因此得以分解,从而被瘤胃吸收。发酵产生的气体则通过打嗝的方式排放出来。瘤胃内的一部分食物经由瘤胃的收缩会重新进入口腔,经由进一步咀嚼后再重新吞下。之后食物会在网胃和瘤胃间蠕动,从而进行混合及研磨,少部分食物经过这一过程会再度回到口腔。重瓣胃则会吸收食浆中的水分,以免稀释胃酸。最终,食物中的蛋白质和脂肪会在皺胃内经由酶的作用被消化。成年牛的瘤胃占据了整个胃部体积的八成,但刚出生的牛犊却是皱胃最大,消化青草等纤维饲料的能力弱,消化过程和只有一个胃的动物类似,随着年龄增长瘤胃的体积也会越来越大。牛的小肠长度约为40米,大肠10米以上,食物从消化到排泄需要经历7、8天左右的时间。 牛的眼睛 由于眼睛长在头的两侧,因此家牛有高达320度的视场。另一方面,由于两只眼睛的视场只有很小的重叠,因此牛观察侧面的景观时缺乏立体感,难以判断物体的大小,常常需要停止运动才能进行对焦。同大众所认为的“牛对红色敏感”不同,牛眼内只有两种视锥细胞,分别对455纳米和554纳米波长的光敏感,因此其眼中的世界更接近于蓝色和紫色。同时,牛对光线的变化很敏感,地面上影子的晃动都可能会使它们躁动不安。家牛所能听到的频率范围为23至37000赫兹,最敏感的频率则为8000赫兹。虽然在低频和高频内都比人类要敏感,但是它们定位声音来源的能力却不强。 牛的角 有些家牛的品种无角或牛角短小,总体上讲家牛的角要比水牛和野牛短小。牛角大约在1岁之后长出,其内部为空心的骨质角心,外面包裹着角套。不同于鹿类,家牛角中并没有血管与神经,牛角生长到一定程度便停止。牛角不会脱落与更换,将其切掉后也不会重新生长。 牛的其他部位 牛的嗅觉也颇为发达,主要用来收集来自同伴的信息。包括辨别不同的个体,分辨肛门腺、生殖腺和皮肤上分泌的信息素。家牛触觉最敏感的部位是那些皮肤较薄的地方,诸如面部、脖颈、大腿内侧、外生殖器和乳房。它们也能辨别温度和湿度的高低。 牛只有一个乳房,正常情况下有4个乳头,在某些变异的母牛身上则会有多余的附头。 作为偶蹄目动物,牛蹄有四个趾,其中第三和第四趾最为发达,牛的奔跑速度可达每小时40公里。 行为 家牛的行为可分为个体行为与社会性行为,前者家牛自身为满足生理、心理需要而完成的行为,后者则是不同个体之间相互的交流行为。 进食对于大多数动物来说都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行为。在野外草地进食时,牛通过停止前进,转动头部的方式快速吞下食物,进食的同时进行排便与排尿活动。牛每天要花5-9小时在草场上采食,进食分4到5次进行,其中日出和日落时分是进食的高峰期。牛在不同的进食阶段之间会进行反刍活动,一般是在进食后30分钟至1小时内,反刍时牛一般采用躺卧的休息姿势。每天牛用于反刍的时间大约为6到10小时,晚间是其反刍高峰期。在牛舍内养殖时,进食时间减少但次数增多,主要采食行为仍然发生在凌晨和傍晚时分。采水行为一般发生在进食之后,每天饮水5、6次,若条件不允许家牛也可以一天只进行一到两次饮水。 当牛在休息中反刍时,会将四肢收起肚皮着地平卧或侧卧,头部则保持直立,这也是牛最常用的休息姿势。其他时候则会将头枕在身体上或将四肢展开。深度睡眠时则会连同头部整个侧卧在地上。同大多数食草动物一样,为了保持警惕家牛用于睡眠的时间很少,即使被人类驯化了数千年之久这一特性仍然未改变。一天之中家牛真正用于深度睡眠的时间只有不到一小时,不过家牛在反刍与休息时实际处于一种意识模糊的半睡眠状态。 刚出生的犊牛喜欢同其他犊牛一同嬉戏,即便是成年家牛也需要保持一定的活动量。为了清洁自身,家牛会进行舔毛行为,有些舌头无法触及的地方则通过用蹄子、其他物体刮蹭或同其他个体相互舔舐的方法解决。为了驱赶蚊虫,牛时常会摇摆尾巴及轻微摇晃身体。家牛属于温顺的动物,经过人类长期驯化后同人类关系密切。正常情况下饲养的牛对人类鲜有攻击性行为,遇到陌生人时家牛一般还会表现出好奇的行为。 在出生后8个月至一年后母牛就可以达到性成熟,公牛比母牛略早几个月。不过这一时间同品种、气候和饲养方式也有一定的关系。母牛在到达性成熟以后会经历周期性的卵巢变化,这一过程类似人类的月经,平均周期约为21天。在卵泡开始发育之后,母牛就后进入俗称发情的状态,表现出躁动不安,时常鸣叫同时更乐于接近公牛的行为。母牛多在夜间发情,发情期大约持续1到2天,除行为异常外外阴部也会出现一些特殊症状。公牛射精时间只有数秒,每次射出的精液容量约为8毫升左右,精液中包含50至150亿个精子。 家牛是一种具有一定社会性的群居动物,它们通常喜欢以集体形式进行进食、休息等活动,个体之间也会通过动作行为和声音来进行交流。例如用头部相互顶撞是一种侵犯性的敌对行为,而舔舐对方的身体则是一种友善行为。犊牛出生后数月就开始学习这种交流过程,当牛群密度过大和过疏时都会引起异常行为的增加。家牛有不太严谨的群体等级观念,实际上这一体系直到20世纪中叶才被学者提出。大致说来,体型较大且年长的母牛拥有较高的地位,不同于灵长目动物,家牛的等级似乎并非通过打斗来决定。而且等级体系一般较为稳定,一般只随着成员组成的变化而变化,其等级制定的机制仍然有待研究。地位较高的个体,其后代如果能和母亲保持较近的关系,似乎也会获得较高的地位,据推测这可能是因为后代从母亲那里学会了领导行为。头牛的行为会被群体中的其他牛类所模仿,同时在采食、休息等方面拥有优先权。不仅是同一牛群的个体之间,不同的牛群之间也有相应的等级体制。如果散养的牛群拥有的资源偏少,则它们相互之间为了抢夺资源而争斗的行为会明显增多。 牛品种 为了更好的利用家牛,人类在对其饲养的过程中进行了长期的人工选择和分类培养。18世纪中,以英国为首的欧洲国家率先开始了对家牛进行大规模育种行为。如今用于改良家牛品种的方式包括杂交、人工受精等。 除了不同品种的家牛相互之间杂交外,家牛还可与同属牛族的其他物种杂交,不过所生育的后代大多同骡一样不具备生殖能力。例如,家牛同牦牛杂交所产下的品种被称为犏牛。犏牛拥有比牦牛更好的产奶及产肉性能,其乳液中脂肪含量也更高,同时相较于普通家牛犏牛更适应高原气候。 在养殖业的努力之下也培育出了一些具备生殖能力的杂交牛品种,如美国在20世纪60年代中利用美洲野牛同夏洛来及海福特牛进行种间杂交培育出了皮弗洛肉牛,这一品种对饲料要求低,降低了养殖成本。家牛同瘤牛的杂交就更为常见了,在数千年前的家牛驯化早期阶段瘤牛就常同家牛杂交,比如中国南方的黄牛就普遍具有瘤牛血统,意大利的古老家牛品种契安尼娜牛同样也含有瘤牛血统。由于瘤牛的抗热性能更好,非洲、澳大利亚及南美常用其改善当地家牛的品质。 而牛的胚胎移植技术则类似人类生育试管婴儿,它是将优秀牛品种的受精卵移植到普通牛体内怀孕生育的技术,这种技术可以突破家牛每年一般只产一胎的限制。
牛只有一个乳房,正常情况下有4个乳头,在某些变异的母牛身上则会有多余的附头。 作为偶蹄目动物,牛蹄有四个趾,其中第三和第四趾最为发达,牛的奔跑速度可达每小时40公里。 行为 家牛的行为可分为个体行为与社会性行为,前者家牛自身为满足生理、心理需要而完成的行为,后者则是不同个体之间相互的交流行为。 进食对于大多数动物来说都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行为。在野外草地进食时,牛通过停止前进,转动头部的方式快速吞下食物,进食的同时进行排便与排尿活动。牛每天要花5-9小时在草场上采食,进食分4到5次进行,其中日出和日落时分是进食的高峰期。牛在不同的进食阶段之间会进行反刍活动,一般是在进食后30分钟至1小时内,反刍时牛一般采用躺卧的休息姿势。每天牛用于反刍的时间大约为6到10小时,晚间是其反刍高峰期。在牛舍内养殖时,进食时间减少但次数增多,主要采食行为仍然发生在凌晨和傍晚时分。采水行为一般发生在进食之后,每天饮水5、6次,若条件不允许家牛也可以一天只进行一到两次饮水。 当牛在休息中反刍时,会将四肢收起肚皮着地平卧或侧卧,头部则保持直立,这也是牛最常用的休息姿势。其他时候则会将头枕在身体上或将四肢展开。深度睡眠时则会连同头部整个侧卧在地上。同大多数食草动物一样,为了保持警惕家牛用于睡眠的时间很少,即使被人类驯化了数千年之久这一特性仍然未改变。一天之中家牛真正用于深度睡眠的时间只有不到一小时,不过家牛在反刍与休息时实际处于一种意识模糊的半睡眠状态。 刚出生的犊牛喜欢同其他犊牛一同嬉戏,即便是成年家牛也需要保持一定的活动量。为了清洁自身,家牛会进行舔毛行为,有些舌头无法触及的地方则通过用蹄子、其他物体刮蹭或同其他个体相互舔舐的方法解决。为了驱赶蚊虫,牛时常会摇摆尾巴及轻微摇晃身体。家牛属于温顺的动物,经过人类长期驯化后同人类关系密切。正常情况下饲养的牛对人类鲜有攻击性行为,遇到陌生人时家牛一般还会表现出好奇的行为。 在出生后8个月至一年后母牛就可以达到性成熟,公牛比母牛略早几个月。不过这一时间同品种、气候和饲养方式也有一定的关系。母牛在到达性成熟以后会经历周期性的卵巢变化,这一过程类似人类的月经,平均周期约为21天。在卵泡开始发育之后,母牛就后进入俗称发情的状态,表现出躁动不安,时常鸣叫同时更乐于接近公牛的行为。母牛多在夜间发情,发情期大约持续1到2天,除行为异常外外阴部也会出现一些特殊症状。公牛射精时间只有数秒,每次射出的精液容量约为8毫升左右,精液中包含50至150亿个精子。 家牛是一种具有一定社会性的群居动物,它们通常喜欢以集体形式进行进食、休息等活动,个体之间也会通过动作行为和声音来进行交流。例如用头部相互顶撞是一种侵犯性的敌对行为,而舔舐对方的身体则是一种友善行为。犊牛出生后数月就开始学习这种交流过程,当牛群密度过大和过疏时都会引起异常行为的增加。家牛有不太严谨的群体等级观念,实际上这一体系直到20世纪中叶才被学者提出。大致说来,体型较大且年长的母牛拥有较高的地位,不同于灵长目动物,家牛的等级似乎并非通过打斗来决定。而且等级体系一般较为稳定,一般只随着成员组成的变化而变化,其等级制定的机制仍然有待研究。地位较高的个体,其后代如果能和母亲保持较近的关系,似乎也会获得较高的地位,据推测这可能是因为后代从母亲那里学会了领导行为。头牛的行为会被群体中的其他牛类所模仿,同时在采食、休息等方面拥有优先权。不仅是同一牛群的个体之间,不同的牛群之间也有相应的等级体制。如果散养的牛群拥有的资源偏少,则它们相互之间为了抢夺资源而争斗的行为会明显增多。 牛品种 为了更好的利用家牛,人类在对其饲养的过程中进行了长期的人工选择和分类培养。18世纪中,以英国为首的欧洲国家率先开始了对家牛进行大规模育种行为。如今用于改良家牛品种的方式包括杂交、人工受精等。 除了不同品种的家牛相互之间杂交外,家牛还可与同属牛族的其他物种杂交,不过所生育的后代大多同骡一样不具备生殖能力。例如,家牛同牦牛杂交所产下的品种被称为犏牛。犏牛拥有比牦牛更好的产奶及产肉性能,其乳液中脂肪含量也更高,同时相较于普通家牛犏牛更适应高原气候。 在养殖业的努力之下也培育出了一些具备生殖能力的杂交牛品种,如美国在20世纪60年代中利用美洲野牛同夏洛来及海福特牛进行种间杂交培育出了皮弗洛肉牛,这一品种对饲料要求低,降低了养殖成本。家牛同瘤牛的杂交就更为常见了,在数千年前的家牛驯化早期阶段瘤牛就常同家牛杂交,比如中国南方的黄牛就普遍具有瘤牛血统,意大利的古老家牛品种契安尼娜牛同样也含有瘤牛血统。由于瘤牛的抗热性能更好,非洲、澳大利亚及南美常用其改善当地家牛的品质。 而牛的胚胎移植技术则类似人类生育试管婴儿,它是将优秀牛品种的受精卵移植到普通牛体内怀孕生育的技术,这种技术可以突破家牛每年一般只产一胎的限制。 20世纪80年代后,转基因牛也已经被开发出来,不过尚未像转基因农作物那样进入大规模应用。 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2005年所作的统计,世界范围内共有897个家牛品种,另外还有209个品种已经灭绝了。在牛的品种中,有专门用于产奶的奶牛、专门食用其肉类的肉牛/菜牛、两者兼而有之的肉奶兼用品种。由于以汽油、柴油为动力的农用机械发展迅猛,用于耕种的家牛日趋减少,因此专门用于耕种的家牛或耕、肉兼用品种所剩不多。 奶牛 奶牛即专门用于产奶的家牛,这其中最为主要的是身上具有白底黑斑,亦稱為荷蘭乳牛的荷斯坦牛。荷斯坦牛原产荷兰,如今遍布全世界一百多个国家。许多地方更是利用荷斯坦牛和本地牛杂交,从而生产出性能更优异的新品种。原产英国的娟珊牛则为世界第三大产奶品种,其他一些专门用于产奶的家牛品种则包括爱尔夏牛、更赛牛等。只有生育后的母牛才能产奶,因此为了获得牛奶必须使奶牛不停地配种及生育。但由于生长速度缓慢或肉质口感不佳,母牛所生下的公牛只有一小部分会被作为种牛而进行培育,剩下的往往在犊牛阶段就会被屠宰掉(類似蛋雞品種的多數公雛雞出生後被殺)。现在则可根据X、Y染色体之间的差异对精子进行区分,从而增加产下母牛的概率(相較ZW性別決定系統的雞,無法由此技術增加产下母雞蛋的概率)。 肉牛 肉牛是专门用于食用的家牛,其中世界各地跨区域养殖的有原产英国的小型肉牛如海福特牛、安格斯牛,以及欧洲大陆所培育的大型肉牛,如法国的利木赞牛、夏洛来牛,意大利的契安尼娜牛、皮埃蒙特牛(),比利时的蓝白牛等。其他一些著名的本土饲养的肉牛品种则如日本的和牛。为了追求最大的养殖利润,肉牛一般在其体重增长速度开始下降的时候屠宰。实际上所有的家牛品种都可以食用,但肉牛的出肉率及生长速度快,许多肉牛品种原先为肉役兼用品种,农用机械出现后才开始逐渐向专门食肉的方向培养。 奶肉兼用 这一般是以哺乳期母牛产奶,公牛及产乳量低的母牛育肥食用。产自瑞士的西门塔尔牛是最重要的奶肉兼用品种之一,原先为乳、肉、役三用品种,后来逐渐培育成乳肉兼用的品种。德国的弗莱维赫牛则是在西门塔尔牛和荷斯坦牛基础上培育而来的改良杂交品种,中国的三合牛也拥有西门塔尔牛的血统。其他一些著名乳肉兼用品种则包括丹麦红牛、瑞士褐牛和英国的短角牛等。 肉役兼用及其他 发达国家已不再培养役用品种,原有的役用牛品种也逐渐向肉用型发展。中国较著名的肉役兼用型有秦川牛、鲁西牛、南阳牛、蒙古牛等,然而这些品种的出肉率及生长速度均比欧洲专用肉牛低了不少。在其他用途方面,历史悠久的西班牙斗牛业培育出了专门用于斗牛表演的品种。虽然家牛体型巨大,不过仍然有人将它们当做宠物来饲养,这些宠物牛大多是在本身就为小型品种的娟珊牛、海格福牛基础之上培养而来。 利用 家牛有许多用处,有些种类是专门为了某一个目的培养出来的。除肉和奶外家牛还提供肥料(牛粪),在过去这是最重要的肥料之一。到今天为止在地球上许多地方家牛还被用来拉车或耕地,古时候人们常拿牛作为重要的祭品祭祀神灵及祖先。 食用 在食品方面,牛主要是提供牛肉、牛奶及其制成品。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的估算,2008年中人类一共宰杀了两亿九千八百万头家牛,从中获得了六千两百万吨的牛肉。从牛躯干、四肢上获得的大块肌肉以及可以食用的带骨牛肉、牛蹄、牛头等大多是作为即时屠宰的鲜肉在当地的农贸市场、超级市场、肉食品专卖店销售给了家庭、饭店、食堂。 牛肉的烹饪方法很多,煎、炸、烤、炒、炖、煮均可,各种菜系中基本都有和牛肉相关的菜肴,亦有生吃牛肉的鞑靼式牛排。由于牛肉相较猪肉、鸡肉韧性更强,为了改善口感煎、烤时常处理成半生不熟,而炖煮时通常要花上更多的时间。
韜略:用兵的計謀 参考资料 军事战术 军事学 战术
戰術是指取得小規模勝利或實現小規模優化的技術。在戰爭、經濟、貿易、遊戲和協商中戰術經常被使用。具體而言戰術就是戰略的過程,即執行戰略的方法。單純的戰術上勝利往往未必能夠令戰爭成功,如姜維的劍閣山之戰中就是明顯的例子。即使能夠對敵陣造成大量傷亡,仍然無法逆轉戰略的失敗。 不僅僅人類的軍事有戰術,部分哺乳動物的捕獵行為亦有戰術,如包圍戰術。 相關 車輪戰 遊擊戰
2004年6月11日——卡西尼号 旅行者2号 请参阅旅行者2号 卡西尼号 请参阅卡西尼—惠更斯号 参见 土星的卫星 相关链接 土卫九图片集
表面特徵 表面的反射率非常的低,和海衛八一樣屬於十分黑暗的衛星,僅只反射了6%的太陽光。 平均直徑220公里,是諾爾斯衛星群中最大的一顆衛星,像是歪斜的馬鈴薯外觀表面佈滿了大大小小的撞擊坑。 區 土衛九上的區(地形特徵與周圍環境明顯不同),以福柏的女兒命名。 撞擊坑 土衛九上的撞擊坑,以阿爾戈英雄命名。 人类探索
故事簡介 內容講述阿爾及利亞的奥兰發生瘟疫,突如其來的瘟疫讓人不知所措。政客狂妄無知,掩飾諉過,甚至想利用災難來獲取利益,原來過著委靡不振生活的小人物,憑著黑市門路,為人民帶來各種禁品,突然成為了城中的風雲人物;小百姓恐慌無助、自私貪婪,每天都只是過著頹廢生活。瘟疫城市被重重封鎖,無人能夠自由進出,被困在城中的人民,朝思暮想著住在城外的親朋好友,一位到城出差的記者,被迫過著無親無友的生活,只有寄望參與自願隊消磨時間。主角里昂醫師這時挺身而出救助病人,與一些同道成了莫逆之交,不過自己的妻子卻遠在療養院,生死未卜。 改編作品
法国小说 1947年長篇小說 卡繆作品 疾病題材小說 災難題材作品
集合论中,两个集合相等,若它们有相同的元素;那么仅可能有一个集合是没有元素的,即空集是唯一的。 考慮空集為实数线(或任意拓扑空间)的子集,空集既是开集、又是闭集。空集的边界点集合是空集,是它的子集,因此空集是闭集。空集的内点集合也是空集,是它的子集,因此空集是开集。另外,空集是紧致集合,因为凡有限集合都是紧致的。 空集的闭包是空集。 空集和0 根据定义,空集有0个元素,或者称其势为0。然而,这两者的关系可能更进一步:在标准的自然数的集合论定义中,0被定义为空集。 常见问题 空集不是「无」;它是「内部」没有元素的集合,但這個集合是「存在」的,即「有」這個集合。这通常是初学者的一个难点。可以将集合想象成一个装有其元素的袋子──袋子可能是空的,但袋子本身确实是存在的。 有些人会想不通上述第一条性质,即空集是任意集合的子集。按照子集的定义,这条性质是说的每个元素x都属于。若这条性质不为真,那中至少有一个元素不在中。由于中没有元素,也就没有的元素不属于了,得到的每个元素都属于,即是的子集。 空集的运算 空集(作为集合)上的运算也可能使人迷惑。(这是一种「空运算」。) 例如:空集元素的和为0(「空和」),而它们的积为1(见空积)。这可能看上去非常奇怪,空集中没有元素,他们是怎么相加和相乘的呢? 最终,这些运算的结果更多被看成是运算的问题,而不是空集的。比如,可以注意到0是加法的单位元,而1是乘法的单位元。 公理化集合论 在诸如策梅洛-弗兰克尔集合论的公理化集合论中,空集的存在性是由空集公理确定的。空集的唯一性由外延公理得出。 使用分類公理,任何陈述集合存在性的公理将隐含空集公理。例如:若是集合,则分离公理允许构造集合,它就可以被定义为空集。 范畴论 若为集合,则恰好存在一個从到的函数,即空函数。故此,空集是集合和函数的范畴的唯一初始对象。 空集只能通过一种方式转变为拓扑空间,即通过定义空集为开集;这个空拓扑空间是有连续映射的拓扑空间的范畴的唯一初始对象。 哲學層面 尽管空集在数学中是一个标准,并被广泛接受,仍然有人对它表示怀疑。
这符号源自北欧语言的拉丁字母「」,但常被誤會為希腊字母“”。(有兩個寫法:小寫的和縮小了的大寫,後者常被誤用為空集符號。的中間为一長豎,中間的圈也較小,與的斜線和大圓不同。)。 提出用北歐字母為符號的,是布爾巴基小組成員安德烈·韦伊。他在自傳寫道: 空集符號∅的Unicode編碼為U+2205,TeX代碼是\emptyset或\varnothing(後者是AMS符號,很多人較喜歡後者的字形)。 性质 (这里采用数学符号)。 对任意集合,空集是的子集; 对任意集合,空集和的并集为: 对任意集合,空集和的交集为空集: 对任意集合,空集和的笛卡尔积为空集: 空集的唯一子集是空集本身: 空集的冪集是僅包含空集的集合: 空集的元素个数(即它的势)为零;特別是,空集是有限的: 集合论中,两个集合相等,若它们有相同的元素;那么仅可能有一个集合是没有元素的,即空集是唯一的。 考慮空集為实数线(或任意拓扑空间)的子集,空集既是开集、又是闭集。空集的边界点集合是空集,是它的子集,因此空集是闭集。空集的内点集合也是空集,是它的子集,因此空集是开集。另外,空集是紧致集合,因为凡有限集合都是紧致的。 空集的闭包是空集。 空集和0 根据定义,空集有0个元素,或者称其势为0。然而,这两者的关系可能更进一步:在标准的自然数的集合论定义中,0被定义为空集。 常见问题
W
伊丽莎白·维克曼-沃尔扎克,中文名魏莉莎(Elizabeth
2013年7月6日在北京病逝,享年88岁。 著作 《中国藏学史料丛刊》(主编,中国藏学出版社1988年版) 《西藏的教育》(19厘米,190页,中国藏学出版社1991年7月出版,同时出版藏文版) 《元以来西藏地方与中央政府关系档案史料汇编》(主编,中国藏学出版社1994年版) 《西藏封建农奴制社会形态》(主编,中国藏学出版社) 《西藏经济简史》(32开,887页,与江村罗布共同主编,中国藏学出版社1995年8月出版) 《西藏历史档案选编》(藏文,主编,中国藏学出版社1997年版) 参考文献 湟中人 北京師範大學校友 藏族學者
多杰才旦是中共十二大代表,第三届全国人大代表,第六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全国人大教育科学文化卫生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第七届、八届全国政协常委。 2013年7月6日在北京病逝,享年88岁。 著作 《中国藏学史料丛刊》(主编,中国藏学出版社1988年版) 《西藏的教育》(19厘米,190页,中国藏学出版社1991年7月出版,同时出版藏文版) 《元以来西藏地方与中央政府关系档案史料汇编》(主编,中国藏学出版社1994年版) 《西藏封建农奴制社会形态》(主编,中国藏学出版社) 《西藏经济简史》(32开,887页,与江村罗布共同主编,中国藏学出版社1995年8月出版) 《西藏历史档案选编》(藏文,主编,中国藏学出版社1997年版) 参考文献 湟中人
也就是说如果一个集合的基数是自然数,那这个集合就是有限的。所有的有限集合都是可数的,但并不是所有的可数集都是有限的,例如所有素数的集合。 有一个定理(、參考分劃)是:一个集合是有限的当且仅当不存在一个该集合与它的任何一个真子集之间的双射。
数学中,一个集合被称为有限集合,簡單來說就是元素個數有限,嚴格而言則是指有一个自然数n使该集合与集合之间存在双射。例如 -15到3之间的整数组成的集合,这个集合有19个元素,它跟集合存在雙射,所以它是有限的。不是有限的集合称为无限集合。
集合論中,集合主要分為有限集合與無限集合。有限集合很多的性質是顯而易見的,而無限集合的非有限性,使得其一些基本性質也變得並不顯而易見。個別的數學家甚至質疑諸如选择公理等基本公設使用在無限集合身上是否仍然正確。罗素悖论提出以後,一些激進的數學哲學家提倡禁止在數學中使用無限集合以挽救第三次數學危機。 示例 无穷可数集合 整数集是一个可数的无穷集合。整数的某些子集也是可数的无限集合,如:偶数集、奇数集等。 无穷不可数集合 实数集、无理数集等都是无穷不可数集合。 特性 在无限集合中,集合大小的比较不是显然的。 在基数意义下,一个集合的真子集可以等于自身,例如: 偶數和整數哪個多? 整數:
在基数意义下,一个集合的真子集可以等于自身,例如: 偶數和整數哪個多? 整數: 偶數: 通過建立一一對應的關係,可以證明偶數和整數在基数意义下一樣多,雖然這有悖於一般認識。 在密度意义下,同样的例子里,偶数集的大小是自然集的一半:
若是整数集,则奇数的补集是偶数 對稱差 定义 给定集合,,定义对称差运算如下:。 基本性质 作为集合间的二元运算,运算具有如下基本性质: 交换律:; 结合律:; 幺元:集合,;(是运算的幺元)。 逆元:; 运算性质 集合的运算除了以上情况之外,集合间还具有以下运算性质: 分配律: 对偶律: 集合的元素个数 上述每一个集合都有确定的元素个数;比如:集合 A 有三个元素、而集合 B 有四个。一个集合中元素的数目称为该集合的基数。數學寫法有很多種,不同作者及不同書本用不同的寫法: 。 集合可以没有元素。这样的集合叫做空集,用 或符号表示。比如:集合是2004年所有住在月球上的人,它没有元素,则。在数学上,空集非常重要。更多資訊請參閱空集。 如果集合只含有限个元素,那么这个集合可以称为有限集合。 集合也可以有无穷多个元素,這樣的集合称为无限集合。比如:自然数集便是无限集合。关于无穷大和集合的大小的其他資訊请见集合的势。 公理化集合论 若把集合看作“符合任意特定性質的一堆東西”,會得出所謂罗素悖论。为解决罗素悖论,數學家提出公理化集合论。在公理集合论中,集合是一个不加定义的概念。 類 在更深層的公理化数学中,集合仅仅是一种特殊的类,是“良性类”,是能够成为其它类的元素的类。 类区分为两种:一种是可以顺利进行类运算的“良性类”,我们把这种“良性类”称为集合;另一种是要限制运算的“本性类”,对于本性类,类运算并不是都能进行的。 定义 类A如果满足条件“”,则称类A为一个集合(简称为集),记为。否则称为本性类。 这说明,一个集合可以作为其它类的元素,但一个本性类却不能成为其它类的元素。因此可以理解为“本性类是最高层次的类”。 参见 公理化数学 类的理论 集合代数 参考文献 Dauben, Joseph W., Georg Cantor: His Mathematics and
在數學交流當中為了方便,集合會有一些別名。比如: 族、系 通常指它的元素也是一些集合。 符号 元素通常用等小写字母來表示;而集合通常用等大寫字母來表示。 當元素属于集合時,记作。 当元素不属于集合时,记作。 如果两个集合所包含的元素完全一样,则二者相等,写作 集合的特性 无序性:一个集合中,每个元素的地位都是相同的,元素之间是无序的。 集合上可以定义序关系,定义了序关系后,元素之间就可以按照序关系排序。但就集合本身的特性而言,元素之间没有必然的序。(参见序理论) 互异性:一个集合中,任何两个元素都认为是不相同的,即每个元素只能出现一次。 有时需要对同一元素出现多次的情形进行刻画,可以使用多重集,其中的元素允许出现多次。 确定性:给定一个集合,任给一个元素,该元素或者属于或者不属于该集合,二者必居其一,不允许有模棱两可的情况出现。 集合的表示 集合可以用文字或数学符号描述,称为描述法,比如: 大于零的前三个自然数 光的三原色和白色 集合的另一种表示方法是在大括号中列出其元素,称为列举法,比如: 红色蓝色绿色白色 尽管两个集合有不同的表示,它们仍可能是相同的。比如:上述集合中,而,因为它们正好有相同的元素。 元素列出的顺序不同,或者元素列表中有重复,都和集合相同與否没有关系。比如:这三个集合,和是相同的,因为它们有相同的元素。 集合在不严格的意义下也可以通过草图来表示,更多信息,请见文氏图。 集合间的关系 子集与包含关系 定义 集合、,若,有。则称是的子集,亦称包含于,或包含,记作或,否则称不是的子集,记作或。 若,且,则称是的真子集,亦称真包含于,或真包含,记作或(有时也记作或)。 基本性质 包含关系“”是集合间的一个非严格偏序关系,因为它有如下性质: 自反性:集合,;(任何集合都是其本身的子集) 反对称性:且;(这是证明两集合相等的常用手段之一) 传递性:且; 真包含关系“”是集合间的一个严格偏序关系,因为它有如下性质: 反自反性:集合,都不成立; 非对称性:不成立;反之亦然; 传递性:且; 显然,包含关系,真包含关系定义了集合间的偏序关系。而是这个偏序关系的最小元素,即:集合,;且若,则,(空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是任何非空集合的真子集) 举例 所有男人的集合是所有人的集合的真子集。 所有自然数的集合是所有整数的集合的真子集。 集合的运算 併 两个集合可以相"加"。和的聯集是将和的元素放到一起构成的新集合。 定义 给定集合,,定义运算如下:或。称为和的聯集。 示例 红色白色红色白色 绿色红色白色绿色红色白色绿色 基本性质 作为集合间的二元运算,运算具有以下性质。 交换律:; 结合律:; 幂等律:; 幺元:集合,;(是运算的幺元)。 交 一个新的集合也可以通过两个集合均有的元素来构造。和的交集,写作,是既属于的、又属于的所有元素组成的集合。 若,则和称作不相交。 定义 给定集合、,定义运算如下:且。称为和的交集。 基本性质 作为集合间的二元运算,运算具有以下性质。 交换律:; 结合律:; 幂等律:; 空集合:集合,;(是运算的空集合)。 其它性质还有: 示例 红色白色 绿色红色白色绿色绿色 补集 两个集合也可以相"减"。在中的相对补集,国际上通常写作 ,中文教材中有时也会写作。表示属于的、但不属于的所有元素组成的集合。
(Нұр Отан)主席(2007-2021)、哈萨克斯坦宪法委员会委员(2019-)、哈萨克斯坦人民大会主席(2007-2021)等职。 纳扎尔巴耶夫曾担任哈萨克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最高苏维埃主席(1990),哈萨克斯坦共产党中央委员会第一书记(1989-1991),哈萨克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部长会议主席(1984-1989),苏联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委员(1986-1991),苏联共产党中央委员会政治局委员(1990-1991),哈萨克斯坦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书记(1979-1984),第10、11届苏联最高苏维埃北哈萨克斯坦州代表(1979-1989),以及苏联人民代表(1989-1991)。 纳扎尔巴耶夫曾经是在苏联解体后新政权中拥有核心权力时间最长的政治家:自1989年6月22日(至1990年4月24日为哈萨克斯坦共产党中央委员会第一书记)至2019年3月19日,共29年8个月26天。其于2010年又获赠“哈萨克斯坦第一总统——民族领袖(Елбасы)”荣誉称号。 生平 事业起步 努尔苏丹·纳扎尔巴耶夫于1940年7月6日生于苏联哈萨克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阿拉木图州卡斯克连地区切莫尔甘村,两亲为阿比什(1903-1971)和阿尔詹(1910-1977)。1957年,纳扎尔巴耶夫于卡斯克连市阿拜中学毕业。 在了解到帖米尔套冶金工厂征募共青团员后,纳扎尔巴耶夫决定成为一名冶金工人。1958年前两个月,纳扎尔巴耶夫居住在距离卡拉干达州帖米尔套市15千米的托卡列夫卡村的宿舍里。之后其赴乌克兰第聂伯罗捷尔任斯基市第聂伯罗冶金工厂附近的第22职业技术学校学习至1960年。1960年,纳扎尔巴耶夫参加了铁米尔套市哈萨克冶金建设(Казметаллургстрой)工程的管理工作。1960年7月3日,哈萨克斯坦及中亚地区第一座高炉建成,纳扎尔巴耶夫因此参与了哈萨克斯坦第一批铸铁的生产。之后他在卡拉干达冶金工厂铸铁浇筑岗位做过高炉管理工、操作工、加气工、加气车间长等工作。1967年毕业于卡拉干达冶金工厂的技术学院。 1969至1973年,纳扎尔巴耶夫参加了帖米尔套共青团团务工作。1973至1978年,纳扎尔巴耶夫担任卡拉干达冶金工厂党委书记,成为这个有3万人工作的工厂的二把手,仅次于厂长。据纳扎尔巴耶夫回忆,他并没有什么了不起的理想,也没想过领导一个科室,但是从小却养成了永当第一的习惯。纳扎尔巴耶夫这段时间当干部的经历,也为他从车间主任升到部长提供了条件。1978至1979年纳扎尔巴耶夫担任卡拉干达地区党委书记和副书记,1979年被选为哈萨克斯坦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书记。1984至1989年,44岁的纳扎尔巴耶夫担任哈萨克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部长会议主席,成为苏联各加盟共和国中最年轻的机关领导。 九十年代当选总统 1990年4月24日,哈萨克最高苏维埃在会议上决定设立哈萨克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总统,努尔苏丹·纳扎尔巴耶夫当选。1991年12月1日,哈萨克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举行第一轮全民总统选举,仅有纳扎尔巴耶夫一人参选。因此,其获得了高达98.7%的支持率。 12月10日,哈萨克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更名为哈萨克斯坦共和国。1991年12月16日,哈萨克最高苏维埃颁布哈萨克斯坦共和国独立法案,努尔苏丹·纳扎尔巴耶夫成为哈萨克斯坦共和国第一任总统。五天后,纳扎尔巴耶夫签署关于独联体目的和宗旨的《阿拉木图宣言》,这一宣言意味着苏联解体。 1995年全民公投的结果使纳扎尔巴耶夫的总统任期延长到2000年。1999年1月10日纳扎尔巴耶夫以79.78%的得票率当选总统。1991年后纳扎尔巴耶夫一直担任哈萨克斯坦总统直至2019年。他在1991年、、、2011年、2015年的哈萨克斯坦总统选举中分别获得了98.8%、81.00%、91.15%、95.55%、97.75%的得票率。 辞职和辞职后的活动 2019年3月19日,纳扎尔巴耶夫突然宣布,辞去他掌權長達近三十年的哈萨克斯坦总统的职务,理由是需要“新一代领导人”。该公告于阿斯塔纳的电视讲话中发出,之后他签署了一项法令,从2019年3月20日起终止了他的权力。参议院议长卡西姆若马尔特·托卡耶夫被任命为该国总统,直至该总统任期结束。纳扎尔巴耶夫继续担任国家安全委员会主席的职务,仍然是哈萨克斯坦的实际最高领导人。同年4月28日,納扎爾巴耶夫獲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习近平授予友谊勋章,是繼俄羅斯總統弗拉基米尔·普京後第二位獲得此章的外國元首。其支持者认为纳扎尔巴耶夫上世纪90年代的改革维持了内部稳定,但纳扎尔巴耶夫亦被数个人权组织指控侵犯人权、压制异议以及主持专制政权。 2020年6月18日,纳扎尔巴耶夫2019冠狀病毒病检测结果呈阳性,已进行自我隔离,并远程办公。同日,哈萨克斯坦副总理图格让诺夫宣布,自己确诊感染COVID-19,已进行自我隔离。 2021年11月23日,纳扎尔巴耶夫辞去祖国之光中央委员会主席一职,由总统托卡耶夫接任。 2022年1月5日,在持续数日的示威和骚乱后,哈萨克斯坦总统托卡耶夫宣布纳扎尔巴耶夫辞任国家安全委员会主席,由自己继任该职。 2022年1月27日,哈萨克斯坦议会上院通过法案,取消纳扎尔巴耶夫哈萨克斯坦人民大会终身主席和国家安全委员会终身主席的职务。 2023年1月20日,已退休數年,82歲高齡的納扎爾巴耶夫前總統接受了心臟手術。 对外关系 纳扎尔巴耶夫成为总统后首先颁布的一系列行政令之一,是关闭塞米巴拉金斯克核试验场,随即销毁世界第四大核武器库。哈萨克斯坦由此成为核不扩散条约和组织中的积极成员之一。 90年代,纳扎尔巴耶夫宣布,哈萨克斯坦将实行多元的外交政策,与所有国家发展友好关系,在和平事业中发挥重要作用。在其总统任期内,其与130个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在地区整合方面,纳扎尔巴耶夫致力于复兴原苏联加盟共和国之间的经贸关系,特别重视欧亚经济联盟的作用。 哈萨克斯坦在国际组织中发挥重要作用。2010年,哈萨克斯坦成为欧洲安全与合作组织轮值主席国,2011年成为伊斯兰合作组织轮值主席国。哈萨克斯坦自加入上海合作组织起就积极发挥作用,于2010-2011年担任轮值主席国。2016年,哈萨克斯坦当选2017-2018年联合国安全理事会非常任理事国。 与马来西亚的关系 1992年3月16日,馬來西亞與哈薩克建交。1996年5月,納扎爾巴耶夫訪問馬來西亞,為哈薩克總統首次訪馬,而馬來西亞首相马哈迪·莫哈末亦在同年7月回訪哈薩克,成為首位訪哈的馬來西亞首相。 纳扎尔巴耶夫的外甥丹尼尔娶了马来西亚第六任首相纳吉·阿都拉萨的女儿诺丽雅娜。 评价 据英国广播公司(BBC)报道,其支持者称纳扎尔巴耶夫上世纪90年代的改革维持了内部稳定,推动哈萨克斯坦在21世纪前十年间取得惊人经济增长。 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称纳扎尔巴耶夫是哈萨克斯坦共和国的缔造者,是深受全体哈萨克斯坦人民拥戴的民族领袖。俄罗斯总统普京称赞他的领导,乌兹别克总统沙夫卡特·米尔济约耶夫称他是“伟大的政治家”。 土耳其总统雷杰普·塔伊普·埃尔多安赞誉纳扎尔巴耶夫为“突厥世界的长老”。 文化 系列电影《领导者之路》讲述了纳扎尔巴耶夫的生命历程。该系列的前四部《我童年的天空》(Небо моего детства, 2011),《怒水》(Огненная
评价 据英国广播公司(BBC)报道,其支持者称纳扎尔巴耶夫上世纪90年代的改革维持了内部稳定,推动哈萨克斯坦在21世纪前十年间取得惊人经济增长。 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称纳扎尔巴耶夫是哈萨克斯坦共和国的缔造者,是深受全体哈萨克斯坦人民拥戴的民族领袖。俄罗斯总统普京称赞他的领导,乌兹别克总统沙夫卡特·米尔济约耶夫称他是“伟大的政治家”。 土耳其总统雷杰普·塔伊普·埃尔多安赞誉纳扎尔巴耶夫为“突厥世界的长老”。 文化 系列电影《领导者之路》讲述了纳扎尔巴耶夫的生命历程。该系列的前四部《我童年的天空》(Небо моего детства, 2011),《怒水》(Огненная река, 2013),《铁山》(Железная гора, 2013)《冲破禁闭》(Разрывая замкнутый круг, 2014) 由哈萨克斯坦导演鲁斯泰姆·阿卜杜拉硕夫 (Рустем Абдрашов) 制作,讲述了纳扎尔巴耶夫的童年、少年,和青年。童年纳扎尔巴耶夫由少年演员埃尔扎斯·阿利皮耶夫 (Елжас Альпиев) 饰演,少年形象由努尔兰·阿利姆扎诺夫 (Нурлан Алимжанов) 饰演。其祖母由比比古丽·图列根诺娃 (Бибигуль Тулегенова) 饰演,其母亲由娜塔莉亚·阿林巴萨罗娃 (Наталья Аринбасарова) 饰演,其父亲由努尔朱曼·伊赫滕巴耶夫 (Нуржуман Ихтымбаев) 饰演。90年代是哈萨克斯坦和所有前苏联国家的转折点。为拍摄完全覆盖这个时期的电影《众星拱之》(Так сложились звёзды),具备拍摄大型历史系列电影经验的俄罗斯导演谢尔盖·斯涅日金 (Сергей Снежкин) 受邀参加拍摄。该电影的主角由别里克·艾特扎诺夫 (Берик Айтжанов) 饰演。 2004年起,国家项目“文化遗产”(Мәдени мұра, 俄语культурное наследие) 启动,以修复保护哈萨克斯坦的历史和文化纪念物。除了中亚最大的两个剧场——阿斯塔纳剧院和阿斯塔纳芭蕾舞剧院以外,在纳扎尔巴耶夫的指示下,哈萨克斯坦首都建成了哈萨克斯坦国家舞蹈学院。 家庭 纳扎尔巴耶夫在1962年与妻子(生于1941年)结婚,两人育有三个女儿:长女達莉佳·納扎爾巴耶娃生于1963年,长期活跃于政坛,其子为(1990-2020);次女迪娜拉生于1967年,为哈薩克斯坦億萬富豪,行事低调;幼女生于1980年,是一位电影制片人。幼女曾经于1999年至2001年与吉尔吉斯斯坦开国总统阿斯卡尔·阿卡耶夫长子(1976-2020)结婚,故两位总统是亲家关系。 荣誉 外国勋章奖章
由於泉州為中國大陸僑鄉,許多移民至東南亞及臺灣之後,為求平安,都會回龍山寺分靈,或邀請龍山寺僧人一同前往,於僑居地興建新寺廟,據估計共分靈出4百多間大小寺廟,而許多仍以龍山寺為名,有些則改名為觀音寺、竹林寺或其他名稱,不論是晉江的本寺或海外諸多分靈寺廟,在戰亂中都常傳出神蹟,也造就了各地龍山寺的香火鼎盛。 泉州人從明朝末年起,即大量移民臺灣,明鄭永曆七年(1653年),安海龍山寺的肇善禪師即在臺灣鹿港創建龍山寺,寺中建材多來自晉江,寺中石獅子則由晉江師傅所雕刻,而大殿中的「通身手眼」匾額則是複製安海龍山寺。 祖廟 福建省泉州市晉江安海鎮安海龍山寺 臺灣 淡水龍山寺 艋舺龍山寺 大溪龍山寺 下塔悠金玉禪寺 汐止金龍山北峰寺 桃園鳳山巖 臺南灣裡龍山寺 林口龍山寺(後改稱林口竹林寺) 桃園蓮華寺 蘆竹德林寺 鹿港龍山寺 臺南龍山寺
馬來西亞 檳城龍山寺 泰國 曼谷龍山寺 越南 芽莊龍山寺 其他龍山寺 香港 粉嶺龍山寺 福建省福州市長樂市潭頭鎮 長樂市龍山寺,位於長樂市潭頭鎮文石村之龍山山巔。 馬祖 馬祖列島南竿鄉牛峰境五靈公廟、山隴境白馬尊王廟、莒光鄉大埔境白馬尊王廟之五靈公均分靈自長樂市龍山寺,稱為「龍山寺五靈公」。 臺灣 四鯤鯓龍山寺,位於臺南市南區鯤鯓路102巷81號,是一座祖師廟,主祀清水祖師。 八德區龍山寺,位於桃園市八德區大湳,由馬祖南竿鄉牛峰境五靈公廟分香至此。 参考文献 外部链接 安海龙山寺详细介绍 觀音寺
= | 現任政府代表名字 = | 政府首腦職稱 = 總理 | 現任政府首腦名字 = 迪内什·古纳瓦德纳 | 政治制度二 = | 行政首腦職稱 = | 現任行政首腦名字 = | 立法首腦職稱 = | 現任立法首腦名字 = | 司法首腦職稱 = | 現任司法首腦名字 = | 國內生產總值購買力平價估計年份 = 2022年 | 國內生產總值購買力平價數據 = 3,408.61億美元 | 國內生產總值購買力平價數據排名 = 58 | 人均國內生產總值購買力平價數據 = 15,386美元 | 人均國內生產總值購買力平價數據排名 = 91 | 國內生產總值估計年份 = 2022年 | 國內生產總值數據 = 819.34億美元 | 國內生產總值數據排名 = 65 | 人均國內生產總值數據 = 3,698美元 | 人均國內生產總值數據排名 = 109 |人類發展指數年份 = 2018年 |人類發展指數 = 0.782 |人類發展指數排名 = 72 |人類發展指數等級 = 高 | 中央銀行 = | 貨幣單位 = 斯里兰卡卢比 | 立國日期 = 1972年5月22日 | 立國事件 = 錫蘭自治領從英國獨立 | 立國事件日期 = 1948年2月4日 | 國家象徵 = 國父:唐·史蒂芬·森納那亞克 国花:延藥睡蓮 国鸟:黑尾原鸡| | 國家代碼 = LKA | 國際域名縮寫 = | 國際電話區號 = +94 | 現役軍人數年份 = | 現役軍人數 = 157,000 | 現役軍人數排名 = 33 | 備註 = }} 斯里兰卡民主社会主义共和国(;;),通称斯里兰卡(;;),1972年之前称锡兰,是一个位於南亞-印度次大陸東南方外海的島國,属于亚洲。官方語言為僧伽羅語(Sinhala,約74%的人口使用)及泰米爾語(Tamil,約18%的人口使用),英語則為政府部門普遍使用之語言。 斯里蘭卡有文獻記載的歷史可以追溯到3,000年前,史前人類住區的證據可以追溯到至少125,000年前,它擁有豐富的文化底蘊。已知最早的斯里蘭卡佛教著作,統稱為巴利經典,可追溯到公元前29年舉行的第四次佛教會議,斯里蘭卡的地理位置和深港使其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從最早的古代絲綢之路貿易路線到今天的所謂海上絲綢之路。因為它的位置使它成為一個主要的貿易中心,早在阿努拉德普勒時期,遠東人和歐洲人就已經知道它了。該國的奢侈品和香料貿易吸引了許多國家的貿易商,這有助於創造斯里蘭卡的多元化人口。在僧伽羅科特王國發生重大政治危機期間,葡萄牙人抵達斯里蘭卡(主要是偶然),然後試圖控制該島周邊海域及其利潤豐厚的對外貿易。斯里蘭卡的一部分成為葡萄牙人的屬地。僧伽羅-葡萄牙戰爭後,荷蘭人和康提王國控制了這些地區。荷蘭的屬地隨後被英國人佔領,英國人後來擴大了對整個島嶼的控制,並於1815年至1948年對其進行了殖民統治。20世紀初,一場爭取政治獨立的全國運動興起,1948年,錫蘭成為一個自治領。1972年,名為斯里蘭卡的共和國繼承了該領土。斯里蘭卡最近的歷史被一場26年的內戰所破壞,這場內戰始於1983年,並於2009年決定性地結束,當時斯里蘭卡武裝部隊擊敗了泰米爾猛虎解放組織伊拉姆。 斯里兰卡是單一制共和國,其政治首都位於斯里賈亞瓦德納普拉科特(简称“科特”)而经济首都位于科伦坡。今斯里蘭卡是大英國協的成員。 名称 斯里蘭卡梵语古名Simhalauipa,意为「驯狮人」,《漢書·地理志》称「已程不國」。《梁書》称「獅子國」。《大唐西域記》作「僧伽羅」,即梵语古名Simhalauipa的音译。在中文裏,至今稱斯里蘭卡的主要民族為「僧伽羅人」,其語言稱「僧伽羅語」。 斯里蘭卡古阿拉伯语Sirandib,宋代音译为「細蘭」,明代称「錫蘭」。 在佛教典籍中,斯里兰卡古称「赤銅鍱」。古代传播到斯里兰卡的佛教派别以地名命名,被称为「赤銅鍱部」。这个部派是现代南传上座部佛教的始祖。《续高僧传》中称为楞枷山,梵文LANKA 之音译,为斯里兰卡岛上之主峰 1815年起作爲皇家殖民地由英國統治,正式名稱為「Ceylon」,漢譯“錫蘭”。此英語名稱來自葡萄牙語的「Ceilão」。1948年錫蘭獨立成爲「錫蘭自治領」。 1972年锡兰廢除君主制,改稱「斯里蘭卡共和國」。「斯里蘭卡」名稱來自僧伽罗语(),讀音//。在斯里蘭卡的另一官方語言泰米尔语中則稱爲(ilaṅkai),讀音//。「斯里蘭卡」在僧伽羅語裡義爲「美好神聖的土地」,其中的「蘭卡」實際上就是佛經中的「楞伽」,《楞伽經》即講述佛陀到達楞伽島教化說法,故以地名爲經名。 由於歷史原因,斯里蘭卡的衆多機構以及產品都仍以“錫蘭”為名。2011年斯里蘭卡政府宣佈將在所有政府可以控制的機構名稱中將“錫蘭”改爲“斯里蘭卡”。 历史 古典、中世史 公元前5世紀,僧伽羅人從印度遷移到斯里蘭卡。 公元前247年,印度孔雀王朝的阿育王派其子来岛,从此僧伽罗人摈弃婆罗门教而改信佛教。 公元前2世纪前后,南印度的泰米尔人开始迁入斯里兰卡。 311年左右,佛牙從印度傳入斯里蘭卡。 从公元5世纪直至16世纪,僧伽罗王国和泰米尔王国间征战不断,直至1521年葡萄牙船队在科伦坡附近登陸。 殖民時期 1656年5月12日,荷蘭軍隊攻克科伦坡。 1796年2月15日,英軍占領科伦坡,荷蘭人統治時期結束。 1802年英法兩國簽訂了亞眠條約,斯里蘭卡被正式宣布為英國的殖民地。 近現代 1948年2月4日,斯里蘭卡正式宣布从英国獨立,成為英聯邦的自治領,定國名為錫蘭。 1972年5月22日,改國名為斯里蘭卡共和國。 1978年8月16日,新憲法頒布,改國名為斯里蘭卡民主社會主義共和國。 斯里蘭卡內戰 1983年,由泰米尔人組成的猛虎组织以獨立建國為訴求,在普拉巴卡兰的領導下襲擊政府軍,斯里兰卡内战爆發,战事與恐攻甚至一度波及到科伦坡。印度出兵協助斯里蘭卡政府清剿猛虎组织,並迫使其签订停火协议。然而自1990年印軍撤离后,猛虎组织重新反攻,並迅速控制斯國北部广大地区,在贾夫纳半岛建立起“泰米尔政权”,此後雙方衝突造成6萬餘人喪生。 自2000年起,在挪威等國斡旋下,猛虎组织与斯里兰卡政府開始和談,在2002年2月,雙方在斯德哥尔摩签署了一份永久性的停火协议,兩方代表亦前往泰国的梭桃邑海军基地進行和谈。然而双方在此後六年先後進行了8轮直接谈判,仍未取得共識,最終該停火协议名存实亡。 2006年7月开始,斯里兰卡政府军开始向猛虎组织控制区发动大规模军事进攻,在两年多的时间里收复了约1.5万平方公里的猛虎组织控制区。2009年1月,猛虎组织的大本营基利诺奇被攻下。5月猛虎组织承认战争失败,普拉巴卡兰被擊斃,斯里蘭卡內戰结束。 國家破產 2020年以来,因受2019冠状病毒病(COVID-19)疫情、2022年俄乌战争和国内经济政策失败等多重因素的影响,最终於2022年爆发严重的经济危机並引發大规模骚乱,同年7月5日斯里蘭卡政府宣佈國家破產,7月9日示威群眾佔領總統府,時任總統戈塔巴雅·拉賈帕克薩逃離科倫坡,隨後總理與總統均宣佈辭職。
2022年 | 國內生產總值數據 = 819.34億美元 | 國內生產總值數據排名 = 65 | 人均國內生產總值數據 = 3,698美元 | 人均國內生產總值數據排名 = 109 |人類發展指數年份 = 2018年 |人類發展指數 = 0.782 |人類發展指數排名 = 72 |人類發展指數等級 = 高 | 中央銀行 = | 貨幣單位 = 斯里兰卡卢比 | 立國日期 = 1972年5月22日 | 立國事件 = 錫蘭自治領從英國獨立 | 立國事件日期 = 1948年2月4日 | 國家象徵 = 國父:唐·史蒂芬·森納那亞克 国花:延藥睡蓮 国鸟:黑尾原鸡| | 國家代碼 = LKA | 國際域名縮寫 = | 國際電話區號 = +94 | 現役軍人數年份 = | 現役軍人數 = 157,000 | 現役軍人數排名 = 33 | 備註 = }} 斯里兰卡民主社会主义共和国(;;),通称斯里兰卡(;;),1972年之前称锡兰,是一个位於南亞-印度次大陸東南方外海的島國,属于亚洲。官方語言為僧伽羅語(Sinhala,約74%的人口使用)及泰米爾語(Tamil,約18%的人口使用),英語則為政府部門普遍使用之語言。 斯里蘭卡有文獻記載的歷史可以追溯到3,000年前,史前人類住區的證據可以追溯到至少125,000年前,它擁有豐富的文化底蘊。已知最早的斯里蘭卡佛教著作,統稱為巴利經典,可追溯到公元前29年舉行的第四次佛教會議,斯里蘭卡的地理位置和深港使其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從最早的古代絲綢之路貿易路線到今天的所謂海上絲綢之路。因為它的位置使它成為一個主要的貿易中心,早在阿努拉德普勒時期,遠東人和歐洲人就已經知道它了。該國的奢侈品和香料貿易吸引了許多國家的貿易商,這有助於創造斯里蘭卡的多元化人口。在僧伽羅科特王國發生重大政治危機期間,葡萄牙人抵達斯里蘭卡(主要是偶然),然後試圖控制該島周邊海域及其利潤豐厚的對外貿易。斯里蘭卡的一部分成為葡萄牙人的屬地。僧伽羅-葡萄牙戰爭後,荷蘭人和康提王國控制了這些地區。荷蘭的屬地隨後被英國人佔領,英國人後來擴大了對整個島嶼的控制,並於1815年至1948年對其進行了殖民統治。20世紀初,一場爭取政治獨立的全國運動興起,1948年,錫蘭成為一個自治領。1972年,名為斯里蘭卡的共和國繼承了該領土。斯里蘭卡最近的歷史被一場26年的內戰所破壞,這場內戰始於1983年,並於2009年決定性地結束,當時斯里蘭卡武裝部隊擊敗了泰米爾猛虎解放組織伊拉姆。 斯里兰卡是單一制共和國,其政治首都位於斯里賈亞瓦德納普拉科特(简称“科特”)而经济首都位于科伦坡。今斯里蘭卡是大英國協的成員。 名称 斯里蘭卡梵语古名Simhalauipa,意为「驯狮人」,《漢書·地理志》称「已程不國」。《梁書》称「獅子國」。《大唐西域記》作「僧伽羅」,即梵语古名Simhalauipa的音译。在中文裏,至今稱斯里蘭卡的主要民族為「僧伽羅人」,其語言稱「僧伽羅語」。 斯里蘭卡古阿拉伯语Sirandib,宋代音译为「細蘭」,明代称「錫蘭」。 在佛教典籍中,斯里兰卡古称「赤銅鍱」。古代传播到斯里兰卡的佛教派别以地名命名,被称为「赤銅鍱部」。这个部派是现代南传上座部佛教的始祖。《续高僧传》中称为楞枷山,梵文LANKA 之音译,为斯里兰卡岛上之主峰 1815年起作爲皇家殖民地由英國統治,正式名稱為「Ceylon」,漢譯“錫蘭”。此英語名稱來自葡萄牙語的「Ceilão」。1948年錫蘭獨立成爲「錫蘭自治領」。 1972年锡兰廢除君主制,改稱「斯里蘭卡共和國」。「斯里蘭卡」名稱來自僧伽罗语(),讀音//。在斯里蘭卡的另一官方語言泰米尔语中則稱爲(ilaṅkai),讀音//。「斯里蘭卡」在僧伽羅語裡義爲「美好神聖的土地」,其中的「蘭卡」實際上就是佛經中的「楞伽」,《楞伽經》即講述佛陀到達楞伽島教化說法,故以地名爲經名。 由於歷史原因,斯里蘭卡的衆多機構以及產品都仍以“錫蘭”為名。2011年斯里蘭卡政府宣佈將在所有政府可以控制的機構名稱中將“錫蘭”改爲“斯里蘭卡”。 历史 古典、中世史 公元前5世紀,僧伽羅人從印度遷移到斯里蘭卡。 公元前247年,印度孔雀王朝的阿育王派其子来岛,从此僧伽罗人摈弃婆罗门教而改信佛教。 公元前2世纪前后,南印度的泰米尔人开始迁入斯里兰卡。 311年左右,佛牙從印度傳入斯里蘭卡。 从公元5世纪直至16世纪,僧伽罗王国和泰米尔王国间征战不断,直至1521年葡萄牙船队在科伦坡附近登陸。 殖民時期 1656年5月12日,荷蘭軍隊攻克科伦坡。 1796年2月15日,英軍占領科伦坡,荷蘭人統治時期結束。 1802年英法兩國簽訂了亞眠條約,斯里蘭卡被正式宣布為英國的殖民地。 近現代 1948年2月4日,斯里蘭卡正式宣布从英国獨立,成為英聯邦的自治領,定國名為錫蘭。 1972年5月22日,改國名為斯里蘭卡共和國。 1978年8月16日,新憲法頒布,改國名為斯里蘭卡民主社會主義共和國。
可视化、数据流 LabVIEW 函数式、逻辑 ALF 面向对象,函数式 Dylan
Spreadsheet 面向对象(基于类),可视化 Lava 11种模态的编程语言 Mathematica 并发编程,约束编程,数据流编程,声明性编程,分布式的编程,函数式编程,泛型编程,命令式编程,逻辑编程,元编程,面向对象编程
其熱效率恆小於1,只和高溫和低溫的熱源有關,兩者溫差越大,效率越高。因存在於現實中的熱機都是以不可逆循環來工作,相同狀態下沒有任何熱機的效率可以達到以皆由可逆過程組成的可逆循環來工作的卡諾熱機的效率。 參考資料 热力学循环
工作过程 卡諾循環全由可逆過程組成,其中包括: 圖一A→B、圖二1→2,可逆等温膨胀:此等溫的過程中系统從高溫熱庫吸收了熱量且全部拿去作功。 圖一B→C、圖二2→3,等熵(可逆绝热)膨胀:移開熱庫,系统对环境做功,其能量來自於本身的內能。
CEAS™等。 生物化学 化学分支 环境化学 水污染
风险管理规划 紧急事故响应规划 适用的环保及安全法规监管 做出事故反应的相应决策 目前,过程危险分析已经列入安全评价师考试项目。分析方式主要包括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 定性分析包括审查相关历史资料,对危害中相关的能源和化学品类型,来源和反应条件做出分析。定量分析是将定性分析的内容进一步模拟数字化,以达到精准的反应危险大小的目的,常用的过程危险分析软件包括SAFER CEAS™等。 生物化学
東正教之聖餐用有酵饼、红色酒、水。谓此三者,乃纪念耶稣当日水血涌出之状。严格来说早上领圣体血之前,从半夜12点起就不能进任何食物和饮料了,水和药品也禁止。如果在子夜领圣体血,则从18点起不能进任何食物和饮料了,水和药品也禁止。 聖秩圣事 受聖職是當有人擔任神職時,所舉行的聖禮。 懺悔圣事 又稱為「告解」。當信徒有犯錯時,可以透過此行動能得贖罪的方式。東正教會規定:七歲兒童以上,需要先懺悔告解後,才可以領圣体血。 婚配圣事 透過一套儀式在教會內舉行婚禮。婚禮中有一個儀式名為加冠,即新人們被加冠為其未來家庭的國王與王后。 傅油圣事 即終傅,在信徒臨終前所行的儀式,亦可以在信徒重病、遇到身体和心灵的考验时使用。在信徒的眼、耳、口、鼻、臉頰、胸、手、腳塗抹聖油。目的是讓信徒可以免受病痛之苦,赦免罪過。临终的信徒可以安心的進入天堂。 圣像畫 由於《舊約聖經》禁止崇拜偶像,因此正教信仰區域,遂發展出以聖畫像來作為瞻仰耶稣、聖母、使徒的獨特傳統。 圣像画,简称圣像,是指以平面画像的方式來表达神灵、圣者或神迹,为东正教的传统艺术品,但亦有人反对圣像崇拜,視之為等同於偶像崇拜。東羅馬帝國時代,皇帝與正教會曾為了禁止聖像崇拜,而大肆迫害畫師與信徒,許多聖像被毀,還有許多人因而被殺死或遭活活刺瞎雙眼,是为圣像破坏运动。然而最後終究不敵民間對聖像的強大支持力量,不得不讓步妥協,因而再次肯定聖像傳統的尊貴性。其中一位圣像支持者大马色的圣约安称,既然三位一体的第二位格圣子以肉身的形式向人类显现,就有理由描绘基督,但是聖父沒有肉體物質形象故仍然不得描繪聖父。 聖像畫在正教會地區中被譽為「天堂的窗戶」、「天國之窗」,彷彿畫可通往天堂,畫裡的聖人就個著窗戶(畫框)看著前來追敬(venerate)的信眾;但這並不表示畫本身被當成神明來膜拜。 祈禱(禱告) 东正教祈祷的灵修学的两个最主要属灵体验,正教属灵的体验有两个核心:心祷和默观。心祷是使用《耶稣祷文》在去除一切杂念仅以忏悔之心进行逐步渐进的深入内心的最终与呼吸结合的祈祷方式,耶稣祷文东正教会中文翻译的句式是:“主耶稣基督,上帝之子,怜悯我罪人。”东正教徒或使用特制的念結繩或念珠进行咏念。默观是通过圣像和圣画进行默观祈祷。 組織 主教制是最古老的制度。而天主教的主教制则是源自1世纪早期教会的主教制度,所以可以说主教制是整个基督宗教中历史最悠久的神职人员制度。從最早的基督教會開始,教會(教堂)就散佈到不同的地方,每個地方的教會領導者就成了“主教”。其他受派的“長老”就成了“神父”,然後受派的“僕人”就成了“執事”。一個地區的最重要城市的主教有時候被稱為“大主教”,其他小一點的地方教會就會向大城市裡的教會尋求領導。 東方基督教教會(東正教、東方正統教會和東儀天主教會)一直都允許結過婚的神父和執事,只是婚禮要在上任前完成。如果離婚或是成了鰥夫,神父和執事不能再婚,除非他們不再當神父和執事。主教一直都是不能結婚因為他們是從僧侶中選出來的。主教,神父和執事一直都是由男性擔任,女性是不可以擔任主教或司鐸的,女性以前曾可擔任女執事但這項制度目前沒有使用但亦沒有廢除或排除以後恢复女執事聖品的可能。 不同的正教派教會間可以說是以共同的信仰和各種儀式聯繫起來,但是卻沒有政治上的從屬關係。 俄羅斯的正教教士一般不太重視教理與經典研究。重視的是儀典上的細節(而大阿拉伯地區的安提阿自主教會則剛好相反,重視教理以及經典研究並對儀典細節保持較寬鬆的態度),俄羅斯的正教教士,分別是黑品受戒教士與白品世俗教士。受戒教士必須入修道院過刻苦生活,不得結婚,教會的高層多由他們充任。後者地位較低,但可以結婚,他們在農村中不事生產,又與農奴一樣窮困,地位不高,因此常被嘲諷。 俄羅斯正教由金帳汗國可汗忙哥帖木兒發詔書,免其差役。俄羅斯都主教不再由拜占庭指派希臘人出任。由俄羅斯人出任,這時期是正教最自由的時代,也較前更強固。 宗派關係 對宗教改革的態度 以全球而言,東正教會並無經歷宗教改革,只在俄國發生過俄羅斯東正教分裂活動與索洛維茨基起義。 东正教认为,新教主张的“唯独圣经论”是有谬误的;《圣经》的权威性不是与生俱来的,如果没有当时教会神职人员的整理,《圣经》只不过是一本杂乱的古书。正教会还认为,许多教会的信仰并不出自《圣经》,而是由历代所积累下来的传统实行的。这些传统,正教会称作圣传。脱离圣传的《圣经》并无实质上的意义。 基督新教派教會對正教會的態度一直不明。雙方開始時維持著熱忱和友善的關係,但是基本的教條神學歧見並不比與天主教少,尤其是關於神聖傳統,聖靈/聖神由父分出(東正教不認同和子說)、自由意志、神聖預定、稱義(釋罪)、聖禮/聖事的數目、洗禮(浸水)以及是否要如同正教派的“在洗禮後馬上施行聖油禮和聖餐禮/聖體聖事”,聖餐禮變動的意義以及使用未發酵的麵包,教會和大公會議的無錯誤,崇敬,盛宴,對聖者、聖者塑像和遺物的祈禱,齋戒和其他教會的傳統。這些分歧使兩者在基督教合一运动中无法更加密切联系。 某些較現代主義的新教教會對於東正教會則是保持憎恨的態度,因為新教以及宗教改革追求"恢復到最初的教會",可是東正教會認為自己證明了正教會即是最初教會,基督教不需要再恢復什麼,再加上東正教堅持依照聖傳統(使徒教父的其他註解及手稿,以及教義口頭傳統)解經,不同意新教唯独聖經、自我解經的模式,使現代主義的新教諸教派教義的正當性備受質疑。正教会一方也批评一些新兴的新教会去除了圣传却自称“早期的教会”,因为正教会認為自己实际上就是早期的教会经过圣传承袭至今的。 近代教派分裂 帝俄在彼得大帝領導時,曾試圖統一俄國東正教會的儀式,即彼得大帝改革的一部分。 但遭到反對和反而衍生出很多新的教派和教會來,還爆發了較小型的宗教戰爭即索洛維茨基起義,實際在俄國形成了像宗教改革的動蕩。 雖然表面上沙皇獲勝但反對派教會仍然存在,而官方教會也有人實際作自己保留舊派或個人化的儀式和解說。 2014年俄罗斯吞并克里米亚以及支持顿巴斯地区的分离主义武装后,乌克兰东正教分裂成两个派别;主张脱离俄罗斯主教区的东正教和依然隶属于俄罗斯的乌克兰正教会,后者于2019年获得自治权。2022年5月27日,因不满时任俄罗斯东正教牧首基里尔在俄罗斯入侵乌克兰期间明确支持俄罗斯总统弗拉基米尔·普京对乌克兰的攻势,乌克兰东正教宣布断绝与俄罗斯东正教的关系和独立。 以下是主要的俄罗斯正教会的教派分裂的非官方教派和教會: 舊禮儀派 逃亡教堂派 否定派 北方沿海派 費多謝耶夫派 皈一派 教堂派 反教堂派 逃亡教派 反祈禱派 真正東正教基督徒漫遊派 阿里斯托夫派 屬靈基督教派 反禮儀派 閹割派 鞭身派 莫羅勘派 約翰派 史敦達派 托爾斯泰派 英諾肯提乙派 真正東正教會 真正東正教會基督派 緘默派 革新派 活的教會 吉洪派 教會媒體 在美國,Orthodox Christian Network(OCN)是教會自己的媒體組織。 政教關係 東正教會嚴正規定,神職人員不得用任何方式宣揚其政治立場。因為教會是所有人的教會,不應被屬於世界而不屬於上帝的政治綁架。 参考文献 引用 来源 比爾·奧斯丁:《基督教發展史》. 馬傑偉、許建人 譯(香港:種子出版社有限公司,2002) 羅金聲:《東方教會史》(香港,香港聖書公會) 華爾克:《基督教會史》. 謝受靈 譯(香港,基督教文藝出版社,2005) John McMannners:《牛津基督教史》。張景龍等 譯(貴州:牛津大學出版社,1996) 陶理:《基督教二千年史》. 李伯明、林牧野 譯(香港:海天書樓,1997) 黃彼得:《認識基督教史略》(香港:金燈臺出版社,2005) 莫菲特:《亞洲基督教史》. 中國神學研究院中國文化研究中心 編譯(香港:基督教文藝出版社,2000) 理察·哈里斯、亨利·梅爾-哈亭:《基督宗教簡明史》. 晴天 譯(台灣:啟示出版社,2006)第四章,pp. 91-124. 外部链接 An Online Orthodox Catechism OrthodoxWiki 东正教词典 东正教圣像画 俄羅斯正教會 台湾基督东正教会(正教会普世宗主教圣统 - 香港及东南亚都主教教区) “中国正教会 ”(海外华人东正教团体“正教会中华诸圣会”的网站)
教義教理 東正教的教義是由聖經、聖傳兩部分組成。東正教把《聖經》作為基本經典,並且是教義的中心依據。《聖經》包括《舊約》和《新約》。聖傳指教會的傳統。包括大公會議的決議(前七次)、使徒遺訓、教父著作等等。 聖經 東正教和所有的基督宗教一樣,都是以聖經為經典。並作為教理的依據。正教会神父认为,圣经是“照亮道路的光,照亮脚下的灯”。東正教和天主教一樣都是把次經納入正典,稱為第二正典或次正典。因此東正教和新教的聖經不盡相同。正教会的旧约圣经為七十士譯本,卷目为50卷(包含不被天主教承认的4卷次经或合并在天主教旧约圣经中的个别篇目),新约圣经为27卷。目前中國的東正教會由于没有进行圣经译经等工作,旧有的文言文译本亦不能广泛使用。故中国东正教基督徒目前同时使用天主教聖經中文譯本的思高本和新教聖經中文譯本的和合本(多使用和合本上帝版)这两个版本的中文圣经,俄罗斯东正教会在涉及中文圣经的使用时,例如每年复活节至圣礼仪的中文宣读福音书环节,也采用和合本或和合本修订版。 圣传 聖傳指教會的傳統。包括大公會議的決議(前七次)、使徒遺訓、教父著作、圣事礼仪、圣职圣品等等。正教会目前使用的是传统的三阶圣品制,即执事、神父、主教。关于教会历法,东正教会使用儒略历和格里高利历作为教会历法。 圣禮儀 即等同於天主教的彌撒,聖禮儀在東正教會中,佔重要的位置。透過「聖禮」信徒能與教會保持關係。「東正教的神學家認為,宗教儀式是教會對教徒思想發生影響和作用的重要手段。」東正教與天主教一樣也有七大聖禮:受洗、塗聖油、受聖職、告解、婚配、終傅、聖體血。 圣洗圣事 東正教的信徒受洗,都要浸到水中。因為東正教認為,浸到水裡可以洗除原罪和本罪,並且可以得到「上帝的恩惠」,因此再生,之後才有資格領受其它的聖禮。 圣膏圣事 「聖油」需要經過主教祝聖之後才能被使用。塗聖油是表示「聖灵恩賜的印記」。這是在剛受洗後的施行的,為的是使新入教者堅定對三位一體上帝的信仰。 圣体血圣事 又稱為「事奉聖禮」、「圣上帝事奉圣礼」或「聖祭禮」。是最重要的一項聖禮。東正教會每周日(主日)都會舉行一次聖體血。目前普世东正教会使用的事奉圣礼主要有:圣金口约翰侍奉圣礼、圣瓦西里侍奉圣礼、圣格里高利预祭(预先成圣)侍奉圣礼等。西方礼东正教会,多使用米兰弥撒礼仪,高卢弥撒礼仪和脱利腾拉丁弥撒礼仪。西仪正教中使用脱利腾拉丁礼的教会在礼仪上几乎与天主教无异,也把圣礼仪称为弥撒,弥撒经文中也有托马斯阿奎那的祈祷文。只是没有为罗马教宗的祈祷文。 東正教之聖餐用有酵饼、红色酒、水。谓此三者,乃纪念耶稣当日水血涌出之状。严格来说早上领圣体血之前,从半夜12点起就不能进任何食物和饮料了,水和药品也禁止。如果在子夜领圣体血,则从18点起不能进任何食物和饮料了,水和药品也禁止。 聖秩圣事 受聖職是當有人擔任神職時,所舉行的聖禮。 懺悔圣事 又稱為「告解」。當信徒有犯錯時,可以透過此行動能得贖罪的方式。東正教會規定:七歲兒童以上,需要先懺悔告解後,才可以領圣体血。 婚配圣事 透過一套儀式在教會內舉行婚禮。婚禮中有一個儀式名為加冠,即新人們被加冠為其未來家庭的國王與王后。 傅油圣事 即終傅,在信徒臨終前所行的儀式,亦可以在信徒重病、遇到身体和心灵的考验时使用。在信徒的眼、耳、口、鼻、臉頰、胸、手、腳塗抹聖油。目的是讓信徒可以免受病痛之苦,赦免罪過。临终的信徒可以安心的進入天堂。 圣像畫 由於《舊約聖經》禁止崇拜偶像,因此正教信仰區域,遂發展出以聖畫像來作為瞻仰耶稣、聖母、使徒的獨特傳統。 圣像画,简称圣像,是指以平面画像的方式來表达神灵、圣者或神迹,为东正教的传统艺术品,但亦有人反对圣像崇拜,視之為等同於偶像崇拜。東羅馬帝國時代,皇帝與正教會曾為了禁止聖像崇拜,而大肆迫害畫師與信徒,許多聖像被毀,還有許多人因而被殺死或遭活活刺瞎雙眼,是为圣像破坏运动。然而最後終究不敵民間對聖像的強大支持力量,不得不讓步妥協,因而再次肯定聖像傳統的尊貴性。其中一位圣像支持者大马色的圣约安称,既然三位一体的第二位格圣子以肉身的形式向人类显现,就有理由描绘基督,但是聖父沒有肉體物質形象故仍然不得描繪聖父。 聖像畫在正教會地區中被譽為「天堂的窗戶」、「天國之窗」,彷彿畫可通往天堂,畫裡的聖人就個著窗戶(畫框)看著前來追敬(venerate)的信眾;但這並不表示畫本身被當成神明來膜拜。 祈禱(禱告) 东正教祈祷的灵修学的两个最主要属灵体验,正教属灵的体验有两个核心:心祷和默观。心祷是使用《耶稣祷文》在去除一切杂念仅以忏悔之心进行逐步渐进的深入内心的最终与呼吸结合的祈祷方式,耶稣祷文东正教会中文翻译的句式是:“主耶稣基督,上帝之子,怜悯我罪人。”东正教徒或使用特制的念結繩或念珠进行咏念。默观是通过圣像和圣画进行默观祈祷。 組織 主教制是最古老的制度。而天主教的主教制则是源自1世纪早期教会的主教制度,所以可以说主教制是整个基督宗教中历史最悠久的神职人员制度。從最早的基督教會開始,教會(教堂)就散佈到不同的地方,每個地方的教會領導者就成了“主教”。其他受派的“長老”就成了“神父”,然後受派的“僕人”就成了“執事”。一個地區的最重要城市的主教有時候被稱為“大主教”,其他小一點的地方教會就會向大城市裡的教會尋求領導。 東方基督教教會(東正教、東方正統教會和東儀天主教會)一直都允許結過婚的神父和執事,只是婚禮要在上任前完成。如果離婚或是成了鰥夫,神父和執事不能再婚,除非他們不再當神父和執事。主教一直都是不能結婚因為他們是從僧侶中選出來的。主教,神父和執事一直都是由男性擔任,女性是不可以擔任主教或司鐸的,女性以前曾可擔任女執事但這項制度目前沒有使用但亦沒有廢除或排除以後恢复女執事聖品的可能。 不同的正教派教會間可以說是以共同的信仰和各種儀式聯繫起來,但是卻沒有政治上的從屬關係。 俄羅斯的正教教士一般不太重視教理與經典研究。重視的是儀典上的細節(而大阿拉伯地區的安提阿自主教會則剛好相反,重視教理以及經典研究並對儀典細節保持較寬鬆的態度),俄羅斯的正教教士,分別是黑品受戒教士與白品世俗教士。受戒教士必須入修道院過刻苦生活,不得結婚,教會的高層多由他們充任。後者地位較低,但可以結婚,他們在農村中不事生產,又與農奴一樣窮困,地位不高,因此常被嘲諷。 俄羅斯正教由金帳汗國可汗忙哥帖木兒發詔書,免其差役。俄羅斯都主教不再由拜占庭指派希臘人出任。由俄羅斯人出任,這時期是正教最自由的時代,也較前更強固。 宗派關係 對宗教改革的態度 以全球而言,東正教會並無經歷宗教改革,只在俄國發生過俄羅斯東正教分裂活動與索洛維茨基起義。 东正教认为,新教主张的“唯独圣经论”是有谬误的;《圣经》的权威性不是与生俱来的,如果没有当时教会神职人员的整理,《圣经》只不过是一本杂乱的古书。正教会还认为,许多教会的信仰并不出自《圣经》,而是由历代所积累下来的传统实行的。这些传统,正教会称作圣传。脱离圣传的《圣经》并无实质上的意义。 基督新教派教會對正教會的態度一直不明。雙方開始時維持著熱忱和友善的關係,但是基本的教條神學歧見並不比與天主教少,尤其是關於神聖傳統,聖靈/聖神由父分出(東正教不認同和子說)、自由意志、神聖預定、稱義(釋罪)、聖禮/聖事的數目、洗禮(浸水)以及是否要如同正教派的“在洗禮後馬上施行聖油禮和聖餐禮/聖體聖事”,聖餐禮變動的意義以及使用未發酵的麵包,教會和大公會議的無錯誤,崇敬,盛宴,對聖者、聖者塑像和遺物的祈禱,齋戒和其他教會的傳統。這些分歧使兩者在基督教合一运动中无法更加密切联系。 某些較現代主義的新教教會對於東正教會則是保持憎恨的態度,因為新教以及宗教改革追求"恢復到最初的教會",可是東正教會認為自己證明了正教會即是最初教會,基督教不需要再恢復什麼,再加上東正教堅持依照聖傳統(使徒教父的其他註解及手稿,以及教義口頭傳統)解經,不同意新教唯独聖經、自我解經的模式,使現代主義的新教諸教派教義的正當性備受質疑。正教会一方也批评一些新兴的新教会去除了圣传却自称“早期的教会”,因为正教会認為自己实际上就是早期的教会经过圣传承袭至今的。 近代教派分裂 帝俄在彼得大帝領導時,曾試圖統一俄國東正教會的儀式,即彼得大帝改革的一部分。 但遭到反對和反而衍生出很多新的教派和教會來,還爆發了較小型的宗教戰爭即索洛維茨基起義,實際在俄國形成了像宗教改革的動蕩。 雖然表面上沙皇獲勝但反對派教會仍然存在,而官方教會也有人實際作自己保留舊派或個人化的儀式和解說。 2014年俄罗斯吞并克里米亚以及支持顿巴斯地区的分离主义武装后,乌克兰东正教分裂成两个派别;主张脱离俄罗斯主教区的东正教和依然隶属于俄罗斯的乌克兰正教会,后者于2019年获得自治权。2022年5月27日,因不满时任俄罗斯东正教牧首基里尔在俄罗斯入侵乌克兰期间明确支持俄罗斯总统弗拉基米尔·普京对乌克兰的攻势,乌克兰东正教宣布断绝与俄罗斯东正教的关系和独立。 以下是主要的俄罗斯正教会的教派分裂的非官方教派和教會: 舊禮儀派 逃亡教堂派 否定派 北方沿海派 費多謝耶夫派 皈一派 教堂派 反教堂派 逃亡教派 反祈禱派 真正東正教基督徒漫遊派 阿里斯托夫派 屬靈基督教派 反禮儀派 閹割派 鞭身派 莫羅勘派 約翰派 史敦達派
London)與6,612噸的瑞典油輪「穀神號」(Ceres)在蘇伊士運河擱淺,導致運河的領航工作停擺12小時。 1958年1月26日,蘇聯油輪「高爾基號」(Gorky)擱淺在蘇伊士運河,事故在兩小時後排除。 1958年2月7日,瑞典船長A. Teramo控訴埃及的領航員讓他的油輪「穀神號」(Ceres)擱淺12次,造成船舵毀損。 1958年2月11日,8,046噸的賴比瑞亞油輪Mariverda號及12,843噸的挪威油輪Vestfpld號在濃霧中擱淺,導致蘇伊士運河中往北的船隊停駛。 1958年3月7日,埃及的沙漠風暴導致一艘5,469噸的英國貨輪Shahzada號擱淺。 1958年4月21日,船籍為賴比瑞亞的美國油輪「世界之美號」(The World Beauty)與另一艘同為賴比瑞亞籍的23,233噸油輪「安德羅斯泉號」(Andros Springs)在蘇伊士運河上相撞,兩艘船的船首均損毀。同日,一艘8,738噸的英國油輪「英國旗號」(British Ensign)因引擎問題,在蘇伊士運河南端靠近出口處擱淺。緊隨在後的11,224噸瑞典油輪「安菲翁號」(Amphion)也因前方船隻突然停駛而擱淺。 1958年11月24日,10,645噸的英國油輪Caltex Wellington及12,500噸的丹麥油輪Dansborg在塞得港南方12哩處擱淺。兩艘船原本往北航行,導致往北的船隻延遲12小時通航,往南的則延遲24小時。事故發生的前一日,蘇伊士運河才剛因沙漠風暴停頓3小時。 1959年2月20日早上,一艘24,883噸的賴比瑞亞油輪「世界之智」(World Intelligence)在塞得港南方60哩處擱淺,阻礙蘇伊士運河通航12小時。據報紙報導,這起事故是48小時內的第二起。 1959年4月21日,一艘7,195噸的義大利船隻「厄瑞克忒翁號」(Eretteo)因引擎問題擱淺,導致通航受阻7小時。 1960年2月2日,一艘12,192噸的英國油輪「蝸牛號」(Hemiplecta)在蘇伊士運河擱淺。由於該船是往北的船隊中的第二艘,造成後發24艘船無法繼續航行。 1960年4月16日,埃及吹起沙漠風暴,一艘18,400噸的希臘船「祖國號」(Patris)因此在塞得港南方擱淺,阻礙25艘船的通行。另外一艘Central Gulf汽船公司(Central Gulf Steamer Corporation)旗下的希臘客輪與一艘美國油輪「波托馬克號」(Potomac)擱淺。後者甚至不幸與另一艘7,601噸的美國油輪「綠谷號」(Green Valley)相撞。 1960年11月27日,一艘法國貨輪Berenice為了閃避水面上起火的油污(該油污為一艘漏油的油輪所造成),而擱淺在蘇伊士運河上。此一超高的通行船隻數量被認為是事故堵塞交通後的影響。 1960年11月27日,蒸汽油輪「卡茲瑪號」(Kazimah)擱淺在蘇伊士運河,右舷的油艙受損起火,一艘前來搶救的挖泥船也著火。船上原本預計運送至英國的貨物,被迅速救出,送至其他船上)。蘇伊士運河上的另外兩艘船,為了閃避這樁事故,不小心擱淺。 1967年,第三次中东战争爆发后,直至1975年,运河被埃及武裝力量阻断,无法通行,导致15艘货轮被困在运河上。 1976年10月13日,一艘向南行駛的30,000噸的希臘油輪Uanxllas號擱淺在蘇伊士運河上,15小時候救援成功。 1989年,裝載14,000噸磷酸鹽的巴拿馬籍貨輪「光榮藍寶石號」(Sapphire Glory)自約旦亞喀巴港啟航,預計航向印度。但在埃及大城沙姆沙伊赫(Sharm El Sheikh)附近,擦撞珊瑚礁擱淺。船上的磷酸鹽外洩,導致當地海洋的生態危機,引發埃及的官員與環境專家的關切。 2017年10月18日,日本貨輪「OOCL Japan」因機械故障擱淺。 2021年3月24日,由台灣長榮海運向船東為日本正榮汽船(Shoei Kisen Kaisha)承租的大型貨櫃輪長賜輪(Ever Given),於蘇伊士運河擱淺并横向堵截航道六天,導致運河航路堵塞,造成超過300艘船隻排隊等候,具體事發原因與經過,相關單位調查中。 2021年9月9日,一艘貨船在蘇伊士運河短暫擱淺。 2023年1月9日,货轮“荣光”号在苏伊士运河因“突发技术故障”搁浅,苏伊士运河管理局不久后用拖船成功帮其脱困,未严重影响水上交通。该船由乌克兰驶向中国,船上载有超过6.5万吨玉米。 腐败问题 苏伊士运河因腐败问题严重,被业内人士称为“万宝路运河”(Marlboro canal)。2022年2月21日,海事反腐败网络发布了2011-2021年10年间海上贸易腐败数据统计。其中苏伊士运河在十年间腐败事件报告数为1795起,排名第一。 相關條目 京杭大運河 巴拿馬運河 尼加拉瓜運河 布里亞運河 參考文獻 外部链接 苏伊士运河-卫星地图 “水上桥梁”苏伊士运河的故事 大流士苏伊士碑铭 El Ferdan 铁路桥 东方百科全书:苏伊士运河 《分割沙漠》(Parting the Desert) ,作者 苏伊士运河的Google 卫星照片 1869年埃及建立 1869年啟用的運河 埃及地標 海运 地理坐標列表
建成时,运河长深。经过几次扩建,現在长深和宽。 蘇伊士運河包含的北段,运河本身为,的南段 。 所谓的新苏伊士运河是自2015年8月6日起中段的一条新平行运河,其长度超过 。苏伊士运河的当前参数(包括平行断面的两个独立运河)为:深度 ,宽度至少 (深度為处测得的宽度)。 容量 在某些条件下,运河允许最多吃水或240,000载重吨位,最大高度为水線上,最大寬度为。 蘇伊士型的尺寸大于巴拿马型和新巴拿马型,与巴拿马运河相比,蘇伊士运河可以容納更多的交通和更大的船只。一些超级油轮太大以致无法横穿运河。其他船隻例如超級油輪可以将部分货物卸载到运河局拥有的船上,以减少其吃水,並在运河另一端的重新裝载。 导航 由于平坦的地形及運河两端的微小海平面差异,运河没有船閘。根据《海岸研究杂志》 2012年的一篇文章,由于运河没有海浪闸门,末端的港口可能受到地中海和红海海啸的突然影响。 附近的巴拉旁路(Ballah-Bypass)和大苦湖之間有一条设有过境区的运输线。通常一天有三支船队穿越运河,两支南行,一支北行。船隻以的速度航行。低速有助于防止船隻的尾迹侵蚀河岸。通過運河大約需花費11到16个小时。 至1955年,大约三分之二的欧洲石油通过运河。运河约占世界海上贸易量的8%。 2008年,有21,415艘船隻通过了运河,总收入为53.81亿美元, 平均每艘251,000美元。 新的航行规则于2008年1月1日生效,由苏伊士运河管理局董事会通。最重要的修订包括允许吃水深度的船隻通过,允许的宽度从增加至 ,并對未经许可在运河内使用非蘇伊士運河管理局驾驶员的船只处以罚款。符合国际公约最新修正案的装有危险货物(例如放射性或易燃材料)的船舶,该修正案允许其通过。 蘇伊士運河管理局有权确定协助军舰穿越运河所需的拖船数量,以在运输过程中获得最高的安全性。 建成时,运河长深。经过几次扩建,現在长深和宽。 蘇伊士運河包含的北段,运河本身为,的南段 。 運作 2015年8月之前,运河太窄以致无法进行双向双向通行,因此船隻必須驶入船隊并使用旁路。旁路共長佔運河全長 的40%。从北到南,旁路有塞得港旁路(入口) ,巴拉(Ballah)旁路和锚地 ,蒂姆萨(Timsah) 和德沃索爾(Deversoir)旁路(位於大苦湖的北端) 。旁路于1980年完成。 通常一艘船需要12到16个小时才能通过运河。运河24小时运力约为76艘标准船。 2014年8月,埃及委託一家由埃及军队和全球工程公司组成的财团,在苏伊士运河地区开发国际工业和物流枢纽,并在60公里至95公里处建造新的运河段和拓寬與挖深其他37公里長的运河。 这項工程将允许船隻在72公里長的运河中央段雙向通行。总统阿卜杜勒-法塔赫·塞西于2015年8月6日為這項工程剪綵。 船隊航行 由于运河不能满足不受管制的双向交通,因此所有船都必須按24小时的排程跟隨船队穿越運河。每天04:00有一个向北的船队从苏伊士出发。在双河道段,船队使用东部路线。 南行船队同步通过,其于03:30从塞得港出發,在双河道段與北行船队相遇。 跨越运河的設施 从北到南: 蘇伊士運河大橋()是一座位於El-Qantarah el-Sharqiyya的高層公路橋,高於河面,由日本政府協助建築,2001年完工。 (),位於伊斯梅利亞北部(),2001年完工。是世界上最長的旋轉橋,跨度。先前此處的一座橋在1967年阿以衝突中被毀。 蘇伊士以北處以一個運送淡水到西奈半島的管道()。 (),位於大苦湖()以南,建於1983年。後來因漏水問題,1992年至1995年在舊管道中又新建了一個管道。 ()建於1999年。 事件 1869年11月17日,在蘇伊士運河開幕式的船隊遊行中,法蘭西火輪船公司的「佩魯賽號」(Péluse)於塞得港港門附近停泊時,不小心擱淺。 1869年11月22日,一艘埃及的蒸汽船「拉提夫號」(Latif)與其他數艘船擱淺在蘇伊士港。 1883年6月11日,蒸汽船「維多利亞號」(Victoria)擱淺在蘇伊士運河中,其船尾柱及螺旋槳均損壞。 1885年8月11日,預計從布什爾航行至倫敦的蒸汽船「丹吉爾號」(Tangier)擱淺在蘇伊士運河大苦湖段。 1885年10月13日,蒸汽船「丕林號」(Perim)擱淺在蘇伊士運河Chalonf段。 1886年4月10日,預計從孟買航行至倫敦蒸氣船「坎特伯雷號」(City of Canterbury)擱淺在「蒂姆薩湖—伊斯梅利亞」段(Timsah-Ismailia),蒸汽船「愛爾娃號」(Alva)意外擱淺在東線的北燈塔(North Lighthouse)處。 1893年9月5日,負責東方航線的蒸汽船「歐若亞號」(Oroya)在蘇伊士運河中、距離運河河口64公里處擱淺。 1893年12月27日,蘇格蘭格拉斯哥一間航運公司的蒸汽船馬西森號(Clan Matheson)在蘇伊士運河中、距離運河河口54公里處擱淺。 1905年9月5日傍晚,在塞得港南方9哩處,英國貨輪「查塔姆號」(Chatham)在往北行駛時,被一艘向南行駛的貨輪撞擊。船上煤油燈因此摔破,燃起熊熊烈火。由於火燒到了儲存80噸炸藥與焦煤的前半部船艙,讓船付之一炬,運河上還飄散著易燃的殘骸、碎片。 1908年1月23日,由於颶風來襲,一艘荷蘭蒸汽船「雷鳴號」(The Goentoer)擱淺在蘇伊士運河中。當地天氣在5天後雖較為和緩,但依舊不夠穩定,無法讓蒸汽船順利駛離。 1926年11月4日,一艘荷蘭蒸汽船「卡里蒙恩號」(Karimoen)因大霧擱淺在蘇伊士運河河岸。這艘船從荷蘭阿姆斯特丹及比利時的安特衛普啟航,預計抵達印尼巴達維亞。 1933年11月30日,一艘貨輪在蘇伊士運河上觸岸,船身在河道上打橫,船首及船尾均擱淺,堵住其他船隻的去路。 1934年1月5日,「阿伯丁線」航運公司(Aberdeen and Commonwealth Liner)旗下一艘13,856噸的船「埃斯佩蘭斯海灣號」(Esperance Bay),擱淺在蘇伊士運河大苦湖段。該船載了112名旅客,並有220名船員,從澳洲啟航,預計航向英國。隔日,在卸載600噸的貨物後,該船成功脫淺。 1934年10月10日,一艘16,113噸的客貨船「納爾代拉號」(Naldera),擱淺在蘇伊士運河Kabret段。這艘客貨船為鐵行輪船公司()所有,航程起於英國倫敦,終於印度孟買。 1937年4月10日,鐵行輪船公司()旗下一艘19,627噸的大型輪船「印度總督號」(Viceroy of India),滿載700名旅客,於一日內擱淺兩次。第一次是在蘇伊士運河河口擱淺,所幸並無大礙,由拖船脫離後,便繼續航行。不久,卻又在距離埃及塞得港65浬處,因為強風而擱淺。當日下午在卸除部分貨品後,成功從河中浮起。不過,船尾舵、船殼均有損傷。這艘船擋住數艘通航船隻的去路。載著數百名旅客的19,970噸輪船「奧龍特斯號」(Orontes),被迫請旅客上岸等候事故排除。另外兩艘輪船上的旅客也被迫下船,改搭火車,再轉乘其他輪船。1937年4月13日當地時間晚上9點,「印度總督號」終於離港,航向法國馬賽。 1939年2月18日,一艘14,193噸的倫敦輪船「摩頓灣號」(Moreton Bay)在蘇伊士運河河口擱淺。這艘船隸屬於「阿伯丁線」航運公司(Aberdeen and Commonwealth Line)。不久後,該船即成功脫淺。因為沒有損傷,繼續航向澳洲。 1952年5月12日 一艘英國豪華郵輪卡羅尼亞號(Caronia)因一陣強風,在蘇伊士運河上擱淺,同時堵住運河南北航道。 1953年9月27日,一艘6,219噸的英國貨輪「教會號」(Lord Church)擱淺在蘇伊士運河。這艘船載運8,500噸的錳礦,從印度孟買啟航,預計航行至荷蘭鹿特丹。這起事故令6艘船無法順利航向地中海。 1953年10月24日,3艘船在蘇伊士運河追撞,導致運河停止通航12小時。當日,挪威油輪「哈弗丕林斯號」(Havprins)因引擎問題擱淺,緊隨在後方的美國貨輪「鋼鐵辯護人號」(Steel Advocate)反應不及,撞上「哈弗丕林斯號」停泊用的纜繩。為了擺脫纜繩,美國貨輪卻又不小心撞上後頭的英國貨輪「伊庭達號」(Itinda)。所幸該起事故沒有造成船隻太嚴重的損傷。 1953年11月2日,退役的獨角獸號航空母艦()離開塞得港、航向英國時,於蘇伊士運河擱淺。5小時後,順利由拖船拖離。 1953年11月24日晚間,一艘7,176噸的巴拿馬籍貨輪「大西洋潮流號」(Atlantic Wave)在塞得港南方8哩處擱淺,阻塞通航5個小時,所幸隔日即事故即告解除。 1953年12月5日晚間,一艘10,172噸的巴拿馬籍郵輪「佳士得蘇伊士號」(Caltex Suez)載著15,000噸的原油,從波斯灣航向英國。但在塞得港南方51哩處擱淺,阻擋蘇伊士運河通航12小時。該船為紐約暨巴拿馬海外蒸汽船公司(Oversea Steamships Company of New York and Panama)旗下的油輪。所幸事故隔日即解除。 1953年12月8日,一艘7,176噸、從遠東航向歐洲的法國貨船「歐萊號」(Auray)在塞得港40哩處擱淺,阻塞航道12小時。 1954年11月10日一艘賴比瑞亞油輪「法萊卡號」(Falaika)因為操縱問題而擱淺。緊隨在後的兩艘貨輪——賴比瑞亞籍與法國籍——為了閃避擱淺的「法萊卡號」,也觸岸擱淺。這起事故導致蘇伊士運河暫停通航12小時。 1954年12月31日,一艘滿載原油、懸掛賴比瑞亞國旗的希臘油輪「世界和平號」(the World
进入政坛后的索尼娅,极力支持子女从政并安排他们的歷練,其子拉胡爾·甘地及女儿普里扬卡·甘地·维德拉已经凸现其政治领袖的能力。2004年印度大选国大党出乎意外获得胜利,索尼娅·甘地本可以成为尼赫鲁-甘地家族的第四位总理,也可以成为印度历史上第一位外国出生的总理,她最終选择了不出任,並提名前財長辛格出任總理,而辛格亦成為首位出身錫克教徒的印度總理。 2006年3月23日,索尼娅·甘地宣布同时辞去国家咨询理事会主席的职务和退出其议会中的席位。因为印度反对党反對索尼娅·甘地身为议员卻兼任政府中的其它职务,是屬违法。后她在竞选中重新获得这一席位。 2017年將國大黨主席之位交予兒子拉胡爾,2019年拉胡爾因未能帶領該黨取得大幅議席進賬(議席仍未及總數十分之一)而辭職,隨後索尼娅再度擔任此職直至2022年。 參考文獻 外部链接 官方 Sonia Gandhi official Indian National Congress Party profile Parliamentary profile at
National Congress Party profile Parliamentary profile at India.gov.in 其他 Profile at
臺北市(1967至今),1967年台北市升格為院轄市至今。 臺北縣(1946-2010年),中華民國台灣省的縣,2010年升格為直轄市並改名為新北市。 臺北的城市發展本為一體,但因既有法規而分為兩個行政區劃,故臺北市、新北市有與鄰近的基隆市合併為「臺北都」或「大臺北市」的計畫。 地理分區 臺北城內:範圍為清治時期在臺北府建立的傳統中國式城垣臺北府城之內。 臺北舊市區:範圍為中正、萬華、大同3區,加上中山區堀川以西,及大安區內之古亭東側,為1922年臺北市設町的區域。 臺北市區:範圍涵蓋中正、萬華、大同、大安、松山、信義6區的平原地帶、加上中山區的基隆河以南區域,大致為1938年臺北市併入衛星鄉鎮松山庄之後的範圍。 臺北都會區(泛稱大臺北地區):一般指臺北市、新北市和基隆市,有時也合稱為北北基、雙北市、雙北、臺北首都圈、臺北基隆大都會區。 臺北生活圈:一般指大臺北地區,加上桃園市的桃園區、龜山區、八德區、大溪區、蘆竹區、大園區。 其他 臺北時間(國家標準時間):即臺灣時間,為中華民國實際管轄區(即臺澎金馬)採用的標準時間,比世界協調時快八小時(GMT+8),與北京、香港、澳門以及新加坡位於同一個時區。 Microsoft Mahjong,舊名Taipei,臺北;一款麻將接龍游戲,其名爲《Taipei》的舊版的5.00版的背景之一為國父紀念館的256色相片。 參見 参考文献 台灣地名 Taipei
另一方面,雖然臺北縣的總人口數早已達到升格直轄市的資格,但中央一直未予核准。在縣內各界長期的爭取之下,臺北縣於2010年12月25日正式改制為直轄市,並更名為「新北市」,成為一個以臺北市外圍之市鎮組成的多核心都市。 直至今日,臺北是臺灣人口最多的都會區及城區地帶,也是臺灣政治、經濟與文化的中心;其城市區域的範圍,也已涵蓋了整個臺北盆地,並擴張至盆地周圍山區。中華、南洋、東洋、西洋和世界各地的文化在此兼容並蓄,不但使得臺北成為臺灣文化面向世界的櫥窗,更是華語世界及漢語圈的代表城市之一。 地名發音 臺北的英語譯名根據時代而有所不同,如清朝時期譯爲「Taipeh」,日治時期則以日語發音譯爲「Taihoku」,直到戰後才依威妥瑪拼音以中華民國國語發音拼寫爲「Taipei」並沿用至今,2009年馬英九政府上任後臺灣官方譯音標準雖改採漢語拼音,但各縣市名稱以國際慣用為由仍保留威妥瑪拼音,因此不改譯爲「Taibei」。 由於歷史影響,臺灣原住民諸語對於臺北的稱呼亦有取自台語或日語。前者如阿美語稱「」,後者如達悟語曰「」或排灣語作「」。 行政區劃 清治時期 (1683-1895) 臺北府,清光緒元年(1875年)自臺灣府分治的官署及行政區劃。 日治時期 (1895-1945) 臺北縣(1895-1901年),為臺灣日治初期臺灣北部的行政區劃。 臺北廳(1901-1920年),為臺灣日治中期臺灣北部的行政區劃。 臺北州(1920-1945年),為臺灣日治中後期臺灣北部的行政區劃。 臺北市(1920-1946年),為臺北州之州轄市,位於今臺北市中西部。 戰後時期 (1946至今) 臺北市(1946-1949年),中華民國臺灣省省會,為全省政治、經濟與文化之發展中樞。 臺北市 (省轄市)(1949-1967年),國共內戰失利,國民政府退守臺灣,中央政府遷至臺北,成爲中華民國首都。 臺北市(1967至今),1967年台北市升格為院轄市至今。
元末明初 桃园县 (元代),江苏淮河一帶 清初 桃園 (大字),臺灣,1747年起 20世紀後 桃園廳,台灣,(1901-1920年)。1920年併入新竹州,下轄: 桃園郡,(1920-1945年) 桃園街,(1920-1945年) 桃園 (大字),(1920-1945年) 桃園縣,從新竹縣分出,下轄: 桃園鎮,(1945-1971年) 桃園市 (縣轄市),(1971-2014年) 桃园乡(-2019年) 園林 林芝桃花林,在西藏林芝山野,也有私人的桃園 張飛在幽州涿郡家的桃園,有桃園三結義傳說 泰州桃园,江蘇泰州庭園 小行星
(宿州市),安徽 桃園鎮 (肥城市),山东 地理分區 桃園臺地群,台灣島北端 桃園都會區,由桃園市及新北市鶯歌區行政區組成之都會區 已革 元末明初 桃园县 (元代),江苏淮河一帶 清初 桃園 (大字),臺灣,1747年起
清高宗謂:「宋太宗身有慚德,因集文人為《太平御覽》、《太平廣記》、《文苑英華》三大書,以弭草野之私議。」清代王謨輯《漢唐地理書鈔》時,曾說:“太平御覽書目一千六百九十種,內地理書約三百種,較諸類書尤為賅博。”近人馬念祖編《水經注等八種古籍引用書目匯編》,則稱《御覽》引用書經核實後為2579種。胡应麟评价《太平御览》“有功于载籍”,但他说每读此书不免有斧声烛影之嫌。 版本 宋代 閩刊本 現存《御覽》刊本,以日本靜嘉堂文庫珍藏的南宋閩刊本為最古。此本早於慶元五年(1199)前已經刊刻。據蜀刻本蒲叔獻序中記,此本刊於福建建寧府。程千帆、徐有富估計,此書刻於建寧府的建陽或建安中。謝水順、李珽認為,此書卷帙浩大,應該由建寧官府所刻。此本最初可考為徐達中山王府所藏,其後則由文淵閣所藏。於清代乾隆年間,此本流傳至吳郡朱文游中,但已非全書。朱文游過世後,流傳至同郡周錫瓚家。同治年間轉於陸心源皕宋樓,再佚去十五卷。陸心源死後,其子以十萬元之代價將皕宋樓之藏書售予日本靜嘉堂,《御覽》為其中之一。今只有三百五十一卷。 蜀刻本 南宋慶元五年(1199年)七月,蒲叔獻在成者府路轉運使判官兼提舉事任上召集十幾位學者校讎《太平御覽》,包括有迪功郎、李廷允等。李廷允在閩刊本的基礎上校出三萬八千字錯字。此本藏於日本宮內書陵部,缺有數卷。於天正年間(1573年至1593年)被抄補完整。另外日本京都東福寺亦有此本,計一百四十冊。 明代 黃正色本 此本有倪炳於無錫刊刻,始於隆慶五年(1571年),成事於萬曆元年(1573年),書前有黃正色序,故稱黃正色本,又或稱倪炳校刻本。雕版印刷。 活字本 隆慶二年(1568年),閩人饒世仁、游廷珪在無錫制字印刷《太平御覽》,至五年(1571年),只印了十之一二,並沒有完成,部份活字由常熟周光宙、周堂父字,無錫顧蕭岩、秦蕭川等購得。萬曆二年(1574年),三家將其活字匯合,依然由饒世仁、游廷二人負責印刷出版。 清代
蜀刻本 南宋慶元五年(1199年)七月,蒲叔獻在成者府路轉運使判官兼提舉事任上召集十幾位學者校讎《太平御覽》,包括有迪功郎、李廷允等。李廷允在閩刊本的基礎上校出三萬八千字錯字。此本藏於日本宮內書陵部,缺有數卷。於天正年間(1573年至1593年)被抄補完整。另外日本京都東福寺亦有此本,計一百四十冊。 明代 黃正色本 此本有倪炳於無錫刊刻,始於隆慶五年(1571年),成事於萬曆元年(1573年),書前有黃正色序,故稱黃正色本,又或稱倪炳校刻本。雕版印刷。 活字本 隆慶二年(1568年),閩人饒世仁、游廷珪在無錫制字印刷《太平御覽》,至五年(1571年),只印了十之一二,並沒有完成,部份活字由常熟周光宙、周堂父字,無錫顧蕭岩、秦蕭川等購得。萬曆二年(1574年),三家將其活字匯合,依然由饒世仁、游廷二人負責印刷出版。 清代 清嘉慶年間有「張海鵬刻本」、「汪昌序活字本」和「鮑崇城刻本」。光緒年間有「廣東重刊鮑氏本」和「石印鮑氏本」。1935年由商務印書館出版《四部叢刊三編》時刊印。另外,近人錢亞新編有《太平御覽索引》,聶崇岐編有《太平御覽引得》。 注腳 参考文献 外部連結 《欽定四庫全書》本《太平御覽》 - 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 類書 宋朝典籍
Getaway(度假天堂)是澳洲的第9台制作的旅遊節目。女主持樣貌甜美,在全世界都有很多熱情的影迷。因此在世界各國都有很高的收視。 “Getaway”(度假天堂)節目主要分兩部份:其一是每集的一個國家主題,其二是一些鄰近澳洲的特別旅遊熱點。
Getaway(度假天堂)是澳洲的第9台制作的旅遊節目。女主持樣貌甜美,在全世界都有很多熱情的影迷。因此在世界各國都有很高的收視。 “Getaway”(度假天堂)節目主要分兩部份:其一是每集的一個國家主題,其二是一些鄰近澳洲的特別旅遊熱點。
地理环境 嵩山地處中原,东西横卧,古称“外方”,夏商时称“嵩高”、“崇山”,西周时称岳山。公元前770年平王迁都洛阳后,以“嵩为中央、左岱、右华”,为“天地之中”,稱中嶽嵩山。海拔最低为350米,最高处为少室山的连天峰,海拔1512米,主峰峻极峰位于太室山,高1491.7米。嵩山北瞰黃河、洛水,南臨潁水、箕山,東接五代京都汴梁,西連十三朝古都洛陽,素有“汴洛兩京、畿內名山”之稱。於奇異的峻峰,宮觀林立,故為中原地區第一名山。 地质演变 嵩山因为地质演化纪录上的多样性而被批准为世界地质公园。嵩山地质构造以其岩龄古老、构造复杂、地壳发育完整、出露良好而闻名。在嵩山72峰里,从太古代到新生代的岩层都有发现,地质史上的太古宙、元古宙、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的地壳和岩石均有出露,被地质学界称为“五世同堂”。嵩山地区的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的出露,构成了中国最古老的岩系,登封群的“登封朵岩”。华北地区几乎所有的岩石和地层类型都集中于此,时间跨度达30亿年。嵩山古老的岩石系形成于23亿年前,保存最为完好的是反映太古代至古生代三次地质构造运动——“嵩阳运动”、“中岳运动”、“少林运动”的遗迹。嵩山成为许多地质学研究者们的热点考察区域。 历史人文 名胜古迹 嵩山曾有30多位皇帝、150多位著名文人所親临,更是神仙相聚对话的洞天福地。由於名勝古蹟眾多,勘稱於五嶽。《诗经》有“嵩高惟岳,峻极于天”的名句。始建于秦朝的道教圣地中嶽廟,是中國古代建築群之一。2001年被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2010年成为世界文化遗产。太室山南麓的嵩阳书院,是中国古代四大书院之一。太室山南麓的法王寺,是中国最早的寺庙之一。以禪宗和武術聞名於天下的少林寺,位於嵩山的少室山。 文学作品 唐朝进士郑谷有“八景诗”曰:
地质演变 嵩山因为地质演化纪录上的多样性而被批准为世界地质公园。嵩山地质构造以其岩龄古老、构造复杂、地壳发育完整、出露良好而闻名。在嵩山72峰里,从太古代到新生代的岩层都有发现,地质史上的太古宙、元古宙、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的地壳和岩石均有出露,被地质学界称为“五世同堂”。嵩山地区的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的出露,构成了中国最古老的岩系,登封群的“登封朵岩”。华北地区几乎所有的岩石和地层类型都集中于此,时间跨度达30亿年。嵩山古老的岩石系形成于23亿年前,保存最为完好的是反映太古代至古生代三次地质构造运动——“嵩阳运动”、“中岳运动”、“少林运动”的遗迹。嵩山成为许多地质学研究者们的热点考察区域。 历史人文 名胜古迹 嵩山曾有30多位皇帝、150多位著名文人所親临,更是神仙相聚对话的洞天福地。由於名勝古蹟眾多,勘稱於五嶽。《诗经》有“嵩高惟岳,峻极于天”的名句。始建于秦朝的道教圣地中嶽廟,是中國古代建築群之一。2001年被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2010年成为世界文化遗产。太室山南麓的嵩阳书院,是中国古代四大书院之一。太室山南麓的法王寺,是中国最早的寺庙之一。以禪宗和武術聞名於天下的少林寺,位於嵩山的少室山。 文学作品 唐朝进士郑谷有“八景诗”曰: 参看
博物館-緊貼時代步伐(Museums as agents of social change and development) 2007年 博物館與共同遺產(Museums and Universal Heritage) 2006年 博物馆与青少年(Museums and young people) 2005年 博物馆文化橋樑(Museums bridging cultures) 2004年 博物馆与无形遗产(Museums and Intangible Heritage) 2003年 博物馆与朋友(Museums and Friends) 2002年 博物馆与全球化(Museums and Globalisation) 2001年 博物馆与建设社区(Museums: building community) 2000年 致力于社会和平与和睦的博物馆(Museums for Peace and Harmony in Society) 1999年 发现的喜悅(Pleasures of discovery) 1997年至1998年 与非法贩运文物行為鬥爭(The fight against illicit traffic of cultural property) 1996年 为明天收藏今日(Collecting today for tomorrow) 1995年 回应与责任(Response and responsibility) 1994年 博物馆幕后(Behind the Scenes in Museums) 1993年 博物馆与原住民(Museums and Indigenous Peoples) 1992年 博物馆与环境(Museums and Environment) 图片集 另见 欧洲文化遗产日 博物馆之夜 站外链接 国际博物馆协会网站的国际博物馆日网页 参考文献 博物馆 5月節日 博物館學 国际纪念活动
for social harmony) 2009年 博物館與旅遊業(Museums and tourism) 2008年 博物館-緊貼時代步伐(Museums as agents of social change and development) 2007年 博物館與共同遺產(Museums and Universal Heritage) 2006年 博物馆与青少年(Museums and young people) 2005年 博物馆文化橋樑(Museums bridging cultures) 2004年 博物馆与无形遗产(Museums and Intangible Heritage) 2003年 博物馆与朋友(Museums and Friends) 2002年 博物馆与全球化(Museums and Globalisation) 2001年 博物馆与建设社区(Museums: building community) 2000年 致力于社会和平与和睦的博物馆(Museums for Peace and Harmony in Society) 1999年 发现的喜悅(Pleasures of discovery) 1997年至1998年 与非法贩运文物行為鬥爭(The fight against illicit traffic of cultural property) 1996年 为明天收藏今日(Collecting today for tomorrow) 1995年 回应与责任(Response and responsibility) 1994年 博物馆幕后(Behind the Scenes in Museums) 1993年 博物馆与原住民(Museums and Indigenous Peoples) 1992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