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utput
stringlengths
0
274
input
stringlengths
0
321
instruction
stringclasses
1 value
黃生曰: 冠雖敝,必加於首;履雖新,必關於足。
黃生說: 帽子雖然破舊,但是一定戴在頭上;鞋雖然新,但是必定穿在腳下。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何者,上下之分也。
為什么呢?這正是上下有別的道理。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今桀紂雖失道,然君上也;湯武雖聖,臣下也。
桀、紂雖然無道,但是身為君主而在上位;湯、武雖然聖明,卻是身為臣子而居下位。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夫主有失行,臣下不能正言匡過以尊天子,反因過而誅之,代立踐南面,非弒而何也?
君主有了過錯,臣子不能直言勸諫糾正它來保持天子的尊嚴,反而借其有過而誅殺君主,取代他自登南面稱王之位,這不是弒君篡位又是什么?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轅固生曰: 必若所云,是高帝代秦即天子之位,非邪?
轅固生答道: 如果非按你的說法來斷是非,那么這高皇帝取代秦朝即天子之位,也不對嗎?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於是景帝曰: 食肉不食馬肝,不為不知味;言學者無言湯武受命,不為愚。
於是景帝說: 吃肉不吃馬肝,不算不知肉的美味;談學問的人不談湯、武是否受天命繼位,不算愚笨。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遂罷。
於是爭論止息。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是後學者莫敢明受命放殺者。
此后學者再無人膽敢爭辯湯、武是受天命而立還是放逐桀紂篡奪君權的問題了。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竇太后好老子書,召轅固生問老子書。
竇太后喜歡《老子》這本書,召來轅固生問他讀此書的體會。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固曰: 此是家人言耳。
轅固生說: 這不過是普通人的言論罷了。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太后怒曰: 安得司空城旦書乎?
竇太后惱怒道: 它怎么能比得上管制犯人似的儒家詩書呢!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乃使固入圈刺豕。
於是讓轅固入獸圈刺殺野豬。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景帝知太后怒而固直言無罪,乃假固利兵,下圈刺豕,正中其心,一刺,豕應手而倒。
景帝知道太后發怒了而轅固直言并無罪過,就借給他鋒利的兵器。他下到獸圈內去刺殺野豬,正中其心,一刺,野豬便應手倒地。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太后默然,無以復罪,罷之。
太后默不作聲,沒理由再治他的罪,只得作罷。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居頃之,景帝以固為廉直,拜為清河王太傅。
過不久,景帝認為轅固廉潔正直,拜他為清河王劉承的太傅。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久之,病免。
過了很長時間,他因病免官。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今上初即位,復以賢良徵固。
當今皇上剛即位,又以品德賢良徵召轅固入朝。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諸諛儒多疾毀固,曰 固老 ,罷歸之。
那些喜好阿諛逢迎的儒生們多有嫉妒詆毀轅固之語,說 轅固老了 ,於是他被罷官遣歸。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時固已九十余矣。
這時轅固已經九十多歲了。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固之徵也,薛人公孫弘亦徵,側目而視固。
他被徵召時,薛邑人公孫弘也被徵召,卻不敢正視轅固。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固曰: 公孫子,務正學以言,無曲學以阿世!
轅固對他說: 公孫先生,務必以正直的學問論事,不要用邪曲之說去迎合世俗。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自是之後,齊言詩皆本轅固生也。
自此之后,齊人講《詩經》都依據轅固生的見解。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諸齊人以詩顯貴,皆固之弟子也。
一些齊人因研究《詩經》有成績而仕途顯貴,他們都是轅固的弟子。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韓生者,燕人也。
韓生,是燕郡人。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孝文帝時為博士,景帝時為常山王太傅。
孝文帝時當博士,景帝時任常山王劉舜的太傅。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韓生推詩之意而為內外傳數萬言,其語頗與齊魯間殊,然其歸一也。
韓生推究《詩》的旨意而撰述了《內傳》《外傳》達几萬字,書中的用語和齊、魯兩地頗為不同,但是旨歸是一致的。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淮南賁生受之。
淮南賁生受業於他。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自是之後,而燕趙間言詩者由韓生。
自此之后,燕趙一帶講《詩》的人都因循韓生的見解。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韓生孫商為今上博士。
韓生的孫子韓商是當今皇上委任的博士。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伏生者,濟南人也。
伏生,是濟南郡人。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故為秦博士。
先前做過秦朝博士。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孝文帝時,欲求能治尚書者,天下無有,乃聞伏生能治,欲召之。
孝文帝時,他想找到能研究《尚書》的人,遍尋天下不得,后聽說伏生會講授,就打算召用他。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是時伏生年九十余,老,不能行,於是乃詔太常使掌故朝錯往受之。
當時伏生已年壽九十余歲,人很老了,不能行走,於是文帝就下令太常派掌故晁錯前往伏生處向他學習。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秦時焚書,伏生壁藏之。
秦朝焚燒儒書時,伏生把《尚書》藏在牆壁里。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其後兵大起,流亡,漢定,伏生求其書,亡數十篇,獨得二十九篇,即以教於齊魯之間。
后來戰亂大起,伏生出走流亡,漢朝平定天下后,他返回尋找所藏的《尚書》,已丟失了几十篇,只得到二十九篇,於是他就在齊魯一帶教授殘存的《尚書》。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學者由是頗能言尚書,諸山東大師無不涉尚書以教矣。
自此學者們都很會講解《尚書》,殽山以東諸位著名學者無不涉獵《尚書》來教授學生了。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伏生教濟南張生及歐陽生,歐陽生教千乘兒寬。
伏生教濟南人張生和歐陽生,歐陽生教千乘人寬。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兒寬既通尚書,以文學應郡舉,詣博士受業,受業孔安國。
寬精通《尚書》之后,憑借經學方面的成績參加郡中選舉,前往博士官門下學習,從師於孔安國。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兒寬貧無資用,常為弟子都養,及時時間行佣賃,以給衣食。
兒寬家貧沒有資財,時常當學生們的廚工,還經常偷偷外出做工掙錢,來供給自己的衣食之需。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行常帶經,止息則誦習之。
他外出時常常看經書、休息時就朗讀溫習它。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以試第次,補廷尉史。
依照考試成績的名次,他補了延尉史的缺官。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是時張湯方鄉學,以為奏讞掾,以古法議決疑大獄,而愛幸寬。
當時張湯正愛好儒學,就讓兒寬做自己的掾吏,負責呈報案情。兒寬根據經義古法論事判決疑難大案,因而張湯很寵用他。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寬為人溫良,有廉智,自持,而善著書、書奏,敏於文,口不能發明也。
兒寬為人溫和善良,有廉潔的操守和聰敏的智慧,能把握自己的言行,而且擅長著書、起草奏章,文思敏捷,但是口拙不會闡述。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湯以為長者,數稱譽之。
張湯認為他是忠厚之人,多次贊揚他。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及湯為御史大夫,以兒寬為掾,荐之天子。
等到張湯當了御史大夫,就讓兒寬當掾吏,向天子舉荐他。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天子見問,說之。
天子召見詢問兒寬后,很喜歡他。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張湯死後六年,兒寬位至御史大夫。
張湯死后六年,兒寬便官至御史大夫,在職九年去世。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九年而以官卒。寬在三公位,以和良承意從容得久,然無有所匡諫;於官,官屬易之,不為盡力。
兒寬位列三公,由於性情謙和馴良,能順從皇上之意,善於調解糾紛,而得以官運久長,但是他沒有匡正勸諫過皇上的過失。居官期間,屬下的官員輕視他,不為他盡力。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張生亦為博士。
張生也當了博士官。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而伏生孫以治尚書徵,不能明也。
而伏生的孫子也因研究《尚書》被徵召,但是他并不能闡明《尚書》的經義。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自此之後,魯周霸、孔安國,雒陽賈嘉,頗能言尚書事。
從此以后,魯人周霸、孔安國,洛陽人賈嘉,都很會講授《尚書》的內容。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孔氏有古文尚書,而安國以今文讀之,因以起其家。
孔家有用先秦古文撰寫的《尚書》,而孔安國用時下隸書字體把它們重新摹寫講讀,因此就興起了他自己的學朮流派。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逸書得十余篇,蓋尚書滋多於是矣。
孔安國得到了《尚書》中失傳的十几篇,《尚書》大概從這時起逐漸增多篇目了。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諸學者多言禮,而魯高堂生最本。
許多學者都解說《禮經》,而魯郡人高堂生的見解是最切近本義的。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禮固自孔子時而其經不具,及至秦焚書,書散亡益多,於今獨有士禮,高堂生能言之。
《禮經》本來自孔子時起就不完整,到了秦始皇焚書后,此書散失的篇目更多,今日只有《士禮》存,高堂生能講解它。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而魯徐生善為容。
魯國徐生善於演習禮儀。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孝文帝時,徐生以容為禮官大夫。
孝文帝時期,徐生以此出任禮官大夫。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傳子至孫延、徐襄。
他傳習禮儀於兒子至孫子徐延、徐襄。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襄,其天姿善為容,不能通禮經;延頗能,未善也。
徐襄,天性便善於演習禮儀,但是不能通曉《禮經》;徐延很通曉《禮經》,卻不善於演習禮節儀式。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襄以容為漢禮官大夫,至廣陵內史。
徐襄以擅長演習禮節儀式當了漢王朝的禮官大夫,官至廣陵內史。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延及徐氏弟子公戶滿意、桓生、單次,皆嘗為漢禮官大夫。
徐延及徐家弟子公戶滿意、桓生、單次,都曾出任漢朝的禮官大夫。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而瑕丘蕭奮以禮為淮陽太守。
而瑕丘人蕭奮以通曉《禮經》當了淮陽太守。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是後能言禮為容者,由徐氏焉。
此后能夠講解《禮經》并演習禮節儀式的人,都出自徐氏一家。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自魯商瞿受易孔子,孔子卒,商瞿傳易,六世至齊人田何,字子莊,而漢興。
自從魯國商瞿從師孔子學習《易經》,孔子死后,商瞿便教授《易經》,曆經六代而傳至齊郡人田何,田何字子莊,而后漢朝建立。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田何傳東武人王同子仲,子仲傳菑川人楊何。
田何傳授於東武人王同字子仲,子仲傳授給菑川人楊何。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何以易,元光元年徵,官至中大夫。
楊何因通曉《易經》,於元光元年被朝廷徵召,官至中大夫。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齊人即墨成以易至城陽相。
齊人即墨成因通曉《易經》官至城陽國相。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廣川人孟但以易為太子門大夫。
廣川人孟但因通曉《易經》當了太子門大夫。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魯人周霸,莒人衡胡,臨菑人主父偃,皆以易至二千石。
魯人周霸。莒人衡胡,臨菑人主父偃,都是因通曉《易經》官至二千石。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然要言易者本於楊何之家。
但是對《易經》能講授得精當的,是源自於楊何一家的學說。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董仲舒,廣川人也。
董仲舒,是廣川郡人。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以治春秋,孝景時為博士。
因研究《春秋》,孝景帝時曾拜為博士。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下帷講誦,弟子傳以久次相受業,或莫見其面,蓋三年董仲舒不觀於舍園,其精如此。
他居家教書,上門求學的人很多,不能一一親授,弟子之間便依學輩先后輾轉相傳,有的人甚至沒見過他的面。董仲舒足不出戶,三年間不曾到屋旁的園圃觀賞,他治學心志專一到了如此程度。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進退容止,非禮不行,學士皆師尊之。
他出入時的儀容舉止,無一不合乎禮儀的矩度,學生們師法、敬重他。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今上即位,為江都相。
當今皇上即位后,他出任江都國相。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以春秋災異之變推陰陽所以錯行,故求雨閉諸陽,縱諸陰,其止雨反是。
他依據《春秋》記載的自然災害和特異現象的變化來推求陰陽之道交替運行的原因,因而求雨時關閉種種陽氣,放出種種陰氣,止雨時的方法與此相反。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行之一國,未嘗不得所欲。
這種做法在江都國實行,無不實現了預期的效果。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中廢為中大夫,居舍,著災異之記。
后來他被貶為中大夫,居家寫作了《災異之記》。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是時遼東高廟災,主父偃疾之,取其書奏之天子。
這時遼東高帝廟發生火災,主父偃嫉妒他,就竊取了他的書上奏天子。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天子召諸生示其書,有刺譏。
天子召集眾儒生把書拿給他們看,儒生們認為其中含有指責譏諷朝政之意。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董仲舒弟子呂步舒不知其師書,以為下愚。於是下董仲舒吏,當死,詔赦之。
董仲舒的學生呂步舒不知道這是自己老師的著作,認為它愚蠢至極,於是把董仲舒交法官論罪,判處死刑,但是皇上降詔赦免了他。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於是董仲舒竟不敢復言災異。
於是董仲舒始終不敢再講論災異之說。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董仲舒為人廉直。
董仲舒為人廉潔正直。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是時方外攘四夷,公孫弘治春秋不如董仲舒,而弘希世用事,位至公卿。
這一時期朝廷正用兵向外排除四方邊境內外少數民族的侵擾,公孫弘研究《春秋》成就不及董仲舒,但是他行事善於迎合世俗,因此能身居高位做了公卿大臣。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董仲舒以弘為從諛。
董仲舒認為公孫弘為人阿諛逢迎。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弘疾之,乃言上曰: 獨董仲舒可使相繆西王。
公孫弘憎恨他,就對皇上說: 只有董仲舒可以擔當膠西王的國相。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膠西王素聞董仲舒有行,亦善待之。
膠西王為人狠毒暴戾,但是一向聽說董仲舒有美德,也很好地禮遇他。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董仲舒恐久獲罪,疾免居家。
董仲舒害怕居官日久會惹禍上身,就稱病辭官回家。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至卒,終不治產業,以脩學著書為事。
直至逝世,他始終不曾營治私產,而一心以研究學問寫作論著為本職。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故漢興至於五世之間,唯董仲舒名為明於春秋,其傳公羊氏也。
所以自漢朝開國以來曆經五朝,期間只有董仲舒對《春秋》最為精通,名望甚高,他師承傳授的是《春秋》公羊學。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胡毋生,齊人也。
胡毋生,是齊郡人。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孝景時為博士,以老歸教授。
孝景帝時拜為博士,后因年老返歸故里講授《春秋》。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齊之言春秋者多受胡毋生,公孫弘亦頗受焉。
齊地講論《春秋》的人很多受教於胡毋生,公孫弘也受過他的教誨。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瑕丘江生為穀梁春秋。
瑕丘人江生研究《春秋》谷粱學。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自公孫弘得用,嘗集比其義,卒用董仲舒。
自從公孫弘受到重用,他曾收集比較了谷粱學和公羊學的經義,最后釆用了董仲舒所傳授的公羊氏的學說。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仲舒弟子遂者:蘭陵褚大,廣川殷忠,溫呂步舒。
董仲舒的弟子中有成就的人是:蘭陵人褚大,廣川人殷忠,溫人呂步舒。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褚大至梁相。
褚大官至粱王國相。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步舒至長史,持節使決淮南獄,於諸侯擅專斷,不報,以春秋之義正之,天子皆以為是。
呂步舒官至長史,手持符節出使去決斷淮南王劉安謀反的罪案,對諸侯王敢於自行裁決,而不加請示。他根據《春秋》經義公正斷案,天子都認為很對。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弟子通者,至於命大夫;為郎、謁者、掌故者以百數。
弟子中官運通達的,做到了大夫之職;謁者、掌故的則有百余人。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而董仲舒子及孫皆以學至大官。
而董仲舒的兒子和孫子也都因精通儒學做了高官。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