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tle
stringlengths
5
75
author
stringlengths
0
48
fromurl
stringlengths
0
185
summary
stringlengths
4
460
pic
stringlengths
32
70
largepic
stringlengths
0
69
titlepic
bool
2 classes
thumb
bool
2 classes
islctt
bool
2 classes
selector
stringclasses
14 values
translator
stringlengths
0
45
reviewer
stringclasses
27 values
editorchoice
bool
2 classes
tags
list
category
stringclasses
20 values
count
dict
comments_data
list
related
list
excerpt
stringlengths
4
460
date
timestamp[s]
updated
timestamp[s]
id
int64
1
16.6k
permalink
stringlengths
17
21
content
stringlengths
116
82.2k
Windows 赢了桌面,而 Linux 赢得整个世界
Steve Ranger
http://www.zdnet.com/article/windows-wins-the-desktop-but-linux-takes-the-world/
最坚决推行 Linux 桌面系统项目的城市正在转回 Windows 阵营,但 Linux 的命运已经不再与 PC 休戚相关。
/data/attachment/album/201703/28/234957khs4m35meeum46hm.jpg.thumb.jpg
/data/attachment/album/201703/28/234957khs4m35meeum46hm.jpg
true
false
true
Meditator-hkx
false
[ "Linux", "Windows", "慕尼黑" ]
观点
{ "viewnum": 13223, "commentnum": 36, "favtimes": 1, "sharetimes": 0, "likes": 0 }
[ { "postip": "222.210.108.99", "message": "我觉得现在的linux桌面已经很成熟了呀,只是对游戏的支持不是很好。如果不玩游戏,在中国,不玩该死的麻花疼,linux完全没问题。", "username": "来自四川成都的 Chrome 57.0|GNU/Linux 用户", "date": "2017-03-29T09:15:37" }, { "postip": "36.110.22.58", "message": "我一直用Linux辦公~", "username": "来自浙江的 Vivaldi 1.7|GNU/Linux 用户", "date": "2017-03-29T09:20:34" }, { "postip": "116.18.22.60", "message": "你能说出windows100种不好,他们只要说一句,你Linux没有麻花藤全家桶,唉", "username": "nansion [Chrome 56.0|GNU/Linux]", "date": "2017-03-29T11:18:40" }, { "postip": "117.182.148.214", "message": "linux的office还是不够强大", "username": "来自117.182.148.214的 Chrome 57.0|GNU/Linux 用户", "date": "2017-03-29T12:11:13" }, { "postip": "117.151.53.45", "message": "驱动问题还要我说几千遍吗", "username": "来自湖北的 Chrome 56.0|Windows 10 用户", "date": "2017-03-29T12:35:03" }, { "postip": "118.122.120.11", "message": "确实。为 8812au 找驱动,可真是费了番功夫。", "username": "来自四川成都的 Chrome 56.0|GNU/Linux 用户", "date": "2017-03-29T12:52:59" }, { "postip": "118.122.120.11", "message": "Intel 的内置 7260 无线网卡,到不需要安装驱动,不过没有找到在 5GHz 模式下支持软 AP 的方法。", "username": "来自四川成都的 Chrome 56.0|GNU/Linux 用户", "date": "2017-03-29T12:54:07" }, { "postip": "116.31.81.182", "message": "驱动问题好像已经解决的不错了。 感觉办公用主要是还是很多软件缺乏。 比如之前很多企业用的是微软的exchange邮箱服务器,在linux上找个支持exchange的邮件客户端都难,好不容易找到了,还得在exchange服务器上做配置。 如果不用exchange,那企业的IT人员还要学着掌握另一套邮件服务器,这都是成本。 还有就是内网沟通软件,之前的rtx,现在的企业微信,大家都用熟悉了,迁移成本其实很大的。", "username": "来自广东广州的 Firefox 52.0|Ubuntu 用户", "date": "2017-03-29T13:15:08" }, { "postip": "116.231.146.22", "message": "&quot;LiMux 软件&quot;是 什么", "username": "来自上海的 Chrome 56.0|Windows 7 用户", "date": "2017-03-29T15:52:25" }, { "postip": "123.118.176.218", "message": "就是一个发行版", "username": "linux [Chrome 56.0|Mac 10.11]", "date": "2017-03-29T16:42:46" }, { "postip": "211.157.146.3", "message": "类似word文档你用什么office软件编写?谢谢", "username": "编程浪子 [Chrome 56.0|GNU/Linux]", "date": "2017-03-29T18:00:07" }, { "postip": "222.82.84.244", "message": "libreoffice with chinese locale", "username": "来自新疆乌鲁木齐的 Firefox 51.0|Windows 8.1 用户", "date": "2017-03-29T20:26:43" }, { "postip": "1.180.212.220", "message": "自(。・∀・)ノ゙嗨文,就我接触的国内企业用winserver的比用linux多。<br />\r\n而且安卓也能算linux?你说是开源系统占领了世界还行。", "username": "来自内蒙古的 Chrome 50.0|Windows 10 用户", "date": "2017-03-29T21:36:07" }, { "postip": "120.85.69.241", "message": "nice", "username": "来自广东广州的 QQ Browser 9.5|Windows 7 用户", "date": "2017-03-30T08:19:51" }, { "postip": "112.117.181.5", "message": "驱动还是不行,我的无线网卡是intel ac3165,把内核从4.4.44升到4.9以后就用不了包括到之后的4.10, 现在只能用4.4.44", "username": "来自云南昆明的 Firefox 52.0|GNU/Linux 用户", "date": "2017-03-30T09:21:09" }, { "postip": "49.79.62.138", "message": "看回复各种为Linux桌面洗地的我也是醉了,你们难道没用过winxp、win7、win10么?我就说一句话!月工资1万,一天赚300的人,会不会为了一个莫民奇妙的问题在电脑上花费一个礼拜?一个礼拜就可以买正版win了好么?赚钱少于300元/日的人,才会浪费时间在系统上面。----------我特么当然是苦逼的300以下。", "username": "来自江苏南通的 Chrome 57.0|Mac 10.12 用户", "date": "2017-03-30T09:34:31" }, { "postip": "222.210.108.99", "message": "哪有那么多问题来折腾?太极端了", "username": "来自四川成都的 Chrome 57.0|GNU/Linux 用户", "date": "2017-03-30T09:40:25" }, { "postip": "118.122.120.11", "message": "不能用,首先看日志,日志里多半提示无效的内核模块,这是因为无线网卡 ko 文件编译时限定了内核版本。解决方法,卸载现有无线网卡 ko 文件,然后用之前的源代码重新在新内核上编译一次(一般不用修改源代码的任何文件),最后加载。", "username": "来自四川成都的 Chrome 56.0|GNU/Linux 用户", "date": "2017-03-30T10:34:12" }, { "postip": "58.243.250.175", "message": "说实话,不是搞软件和搞科学的没必要用Linux,有些人用真的就是为了装B,说实话于娱乐性能Windows完虐Linux,所以对于一般人,为什么要用Linux,我本人用Linux开发,Windows娱乐办公,没冲突呀", "username": "来自安徽合肥的 Sina Weibo 7.2|Android 5.1 用户", "date": "2017-03-30T10:36:01" }, { "postip": "27.223.99.130", "message": "然而你是通过Linux系统回复的。", "username": "绿色圣光 [Firefox 52.0|GNU/Linux]", "date": "2017-03-30T10:51:04" }, { "postip": "27.223.99.130", "message": "你不是用的Mac吗?", "username": "绿色圣光 [Firefox 52.0|GNU/Linux]", "date": "2017-03-30T10:51:58" }, { "postip": "123.118.176.218", "message": "他恐怕不认为 Android 和 Linux 有关系 →_→", "username": "linux [Chrome 56.0|Mac 10.11]", "date": "2017-03-30T15:49:18" }, { "postip": "58.17.245.128", "message": "这种垃圾吹比零分", "username": "来自重庆的 Chrome 57.0|Windows 10 用户", "date": "2017-03-31T12:53:12" }, { "postip": "121.32.49.210", "message": "加多一句就好,windows赢了桌面,而linux赢得整个世界,但这似乎和桌面版linux无关。", "username": "来自广东广州的 Microsoft Edge 15.15063|Windows 10 用户", "date": "2017-03-31T14:51:26" }, { "postip": "111.200.57.98", "message": "linux下缺少游戏?Steam大法赛高,pcsx2赛高", "username": "来自北京的 Firefox 52.0|Windows 7 用户", "date": "2017-03-31T17:13:31" }, { "postip": "223.78.218.140", "message": "用mac还苦逼。。。。。。。", "username": "来自山东潍坊的 Yandex Browser 17.1|GNU/Linux 用户", "date": "2017-03-31T18:44:40" }, { "postip": "221.3.36.20", "message": "比如说我想在 Linux 里玩弄一下 2B 小姐姐该怎么办", "username": "来自山东青岛的 Firefox 52.0|Android 5.1 用户", "date": "2017-04-02T11:41:11" }, { "postip": "111.43.238.35", "message": "linux:你有蓝屏。<br />\r\nwindows:我爸是比尔盖茨。<br />\r\nlinux:你补丁多。<br />\r\nwindows:我爸是比尔盖茨。<br />\r\nlinux:你开放性差。<br />\r\nwindows:我爸是比尔盖茨。<br />\r\nlinux:能不说你爸吗?<br />\r\nwindows:我有暴雪全家桶<br />\r\nwindows:我有腾讯全家桶<br />\r\nwindows:我有牛逼的surface大哥<br />\r\nlinux:。。。说点别的<br />\r\nwindows:我爸是比尔盖茨。", "username": "Ghjoker [Firefox 45.0|GNU/Linux]", "date": "2017-04-03T12:14:56" }, { "postip": "115.236.167.156", "message": "写文章的老外就是闲的蛋疼……爱用哪个用哪个,一定说谁比谁好,谁赢了谁,和JB的脑残粉有啥区别?", "username": "来自浙江杭州的 Firefox 52.0|Ubuntu 用户", "date": "2017-04-03T16:05:58" }, { "postip": "223.104.3.199", "message": "一直拥护Linux 不要问我原因", "username": "来自北京的 Sina Weibo 7.3|iOS 10.3 用户", "date": "2017-04-04T07:49:00" }, { "postip": "27.17.167.123", "message": "可能是黑果", "username": "来自湖北武汉的 Chrome Mobile 45.0|Android 6.0 用户", "date": "2017-04-04T13:48:09" }, { "postip": "180.159.89.211", "message": "随着Adobe, 腾讯之流霸主地位的消失,&nbsp;&nbsp;linux的某些分支终将在桌面市场上与win抗衡", "username": "来自上海的 Chrome 59.0|GNU/Linux 用户", "date": "2017-04-05T00:18:00" }, { "postip": "113.134.74.89", "message": "用win的人来这里凑什么热闹?你win那么好用你自己用不就行了", "username": "来自陕西西安的 Chrome Mobile 57.0|Android 6.0 用户", "date": "2017-04-05T11:25:25" }, { "postip": "36.149.155.185", "message": "真是精神胜利法,变着法子不承认自己某些方面就是不如windows", "username": "来自36.149.155.185的 Microsoft Edge 15.15063|Windows 10 用户", "date": "2017-04-06T10:43:21" }, { "postip": "112.10.164.185", "message": "如果有一个地方,那里的孩子从小到大都是学习linux的使用,那么他们也不会觉得难=w=", "username": "OriginCode [Chrome 59.0|GNU/Linux]", "date": "2017-06-29T20:40:48" }, { "postip": "1.65.174.42", "message": "阿Q是你嗎?", "username": "来自香港的 Firefox 92.0|GNU/Linux 用户", "date": "2021-08-09T21:16:07" } ]
[]
最坚决推行 Linux 桌面系统项目的城市正在转回 Windows 阵营,但 Linux 的命运已经不再与 PC 休戚相关。
2017-03-29T08:47:00
2017-03-29T08:47:00
8,348
/article-8348-1.html
> > 最坚决推行 Linux 桌面系统项目的城市正在转回 Windows 阵营,但 Linux 的命运已经不再与 PC 休戚相关。 > > > ![munich2.jpg](/data/attachment/album/201703/28/234957khs4m35meeum46hm.jpg) > > 慕尼黑的 Linux 项目只是开源软件故事中的一小部分 > > > 在实施从 Windows 系统迁移到 Linux 系统这一项目接近十年之久后,慕尼黑却突然走上了一条戏剧性的转弯。据说是到 2021 年,该城市的地方议会就会开始用 [Windows 10](http://www.techrepublic.com/article/linux-champion-munich-takes-decisive-step-towards-returning-to-windows/) 替换运行 LiMux (Ubuntu 的一种自定义版本)的 PC 机。 若是回到 15 或者 20 年前,人们可能会争论什么时候 Linux 将会在桌面上取代 Windows。例如,当 Ubuntu 于 2004 年问世时,它是带着 [终结 Windows 的抱负](http://www.techrepublic.com/article/how-mark-shuttleworth-became-the-first-african-in-space-and-launched-a-software-revolution/) 而被设计为标准的桌面操作系统的。 剧透:这一切并没有发生。 桌面上的 Linux 在今天占有约为 2% 的市场,很多人都认为它复杂晦涩。与此同时,Windows 则航行无虞,在 PC 市场笑傲群雄,天下十有其九。但在商业领域中总还有些许 Linux 桌面的身影,它仍被需要——尤其是对开发者和数据科学家而言。 但遗憾的是,它永远也不会成为历史的主流。 慕尼黑的 Linux 项目因其规模之大,引起了许多人的兴趣。几乎没有哪家大型组织会做出从 Windows 到 Linux 的迁移,一些个别的案例像 [法国宪兵队和都灵市](http://www.techrepublic.com/pictures/10-projects-ditching-microsoft-for-open-source-plus-one-switching-back/) 曾有类似之举。然而,[慕尼黑作为模范](http://www.techrepublic.com/article/how-munich-rejected-steve-ballmer-and-kicked-microsoft-out-of-the-city/):在这一事件上的失败将会大大打击那些仍在 [试图用 Linux 将 Windows 取而代之的信徒们](http://www.techrepublic.com/resource-library/whitepapers/why-munich-made-the-switch-from-windows-to-linux-and-may-be-reversing-course/)。 但现实就是如此,绝大多数公司乐于去使用主流的桌面操作系统,因为它具有完整一致、用户友好这种优势。 工作人员所抱怨的问题中,有多少是归咎于 LiMux 软件以及多少是操作系统无端被责备的,已经不可计数。但重要的是,无论慕尼黑最后何去何从,Linux 的命运都已经脱离了桌面 —— 是的,Linux 在多年前就已经输掉了桌面战争。 但这对 Linux 来说无伤大雅,因为它赢得了智能手机之战,并且在云端和物联网之战上也是捷报连连。 你的口袋里,有七八成可能装的是一个 Linux 驱动的智能手机(Android 基于 Linux 内核)。你的身边,更是有成千上万 Linux 驱动的设备,虽然这些也许你甚至都没注意到。 [像树莓派](http://www.zdnet.com/article/hands-on-raspberry-pi-7-inch-touch-display-and-case/)这样运行大量不同类型 Linux 的设备,正在创建一个充满热情和活力的开发者社区,并且提供给初创公司一种低成本的驱动新设备的方法。 大部分公有云也是以这样或那样的形式在 Linux 上运行的;即便是微软,也已经敞开大门,拥抱开源软件。无论你站在哪一个软件平台的立场,不可否认地,开发者和用户拥有更多丰富的可选项是一件好事,对决策来说,抑或是对创新来说,都是如此。 桌面的主导地位早已不再是当年模样了:它现在只是许多计算平台中的一个。事实上,PC 的软件也已经变得越来越不相关,因为更多的应用程序都在与设备和操作系统解耦,驻留在云中。 虽然慕尼黑传奇的曲折变换与 Linux 在桌面上的冒险耐人寻味,但它们却并未给你呈现出一个完整的故事。 *同意? 还是不同意? 在下面添加你的评论来加入讨论吧!* (题图: Getty Images/iStockphoto) --- via: <http://www.zdnet.com/article/windows-wins-the-desktop-but-linux-takes-the-world/> 作者:[Steve Ranger](http://www.zdnet.com/meet-the-team/uk/steve-ranger/) 译者:[Meditator-hkx](https://github.com/Meditator-hkx) 校对:[wxy](https://github.com/wxy) 本文由 [LCTT](https://github.com/LCTT/TranslateProject) 原创编译,[Linux中国](https://linux.cn/) 荣誉推出
使用开源工具探索气候数据的奥秘
Don Watkins
https://opensource.com/article/17/1/apache-open-climate-workbench
遍览 NASA、美国国防部,以及其他机构针对气候的研究成果,我的心中有个疑惑。那就是是否有开源的工具,使对此感兴趣的人们能够自行去探索气候数据的奥秘,并总结出我们自己的结论。
/data/attachment/album/201703/29/170238doebe08cvn50oni0.png.thumb.jpg
/data/attachment/album/201703/29/170238doebe08cvn50oni0.png
true
false
true
martin2011qi
false
[ "气候", "OCW" ]
观点
{ "viewnum": 4811, "commentnum": 0, "favtimes": 0, "sharetimes": 0, "likes": 0 }
[]
[]
遍览 NASA、美国国防部,以及其他机构针对气候的研究成果,我的心中有个疑惑。那就是是否有开源的工具,使对此感兴趣的人们能够自行去探索气候数据的奥秘,并总结出我们自己的结论。
2017-03-29T17:02:35
2017-03-29T17:02:35
8,349
/article-8349-1.html
![Explore climate data with open source tools](/data/attachment/album/201703/29/170238doebe08cvn50oni0.png "Explore climate data with open source tools") 如今你看地球上的任何地方,都可以找到天气变化的证据,每个月,无论是事实还是数据都在向我们诠释一点 —— 全球变暖。 气候学家如是告诫我们,如今的不作为,对于我们的将来可能是致命的。五角大楼的军事战略家[最近警告](https://www.scientificamerican.com/article/military-leaders-urge-trump-to-see-climate-as-a-security-threat/)当选总统的川普,向他申明如果不对气候变化有所动作,可能会造成威胁国家安全的灾难。愈趋减少的的水供应和微薄的降雨量会导致作物歉收,这将迫使大量的移民逃往世界各地,到那些可以维持他们生计的地方去。 遍览 NASA、美国国防部,以及其他机构针对气候的研究成果,我的心中有个疑惑。那就是是否有开源的工具,使对此感兴趣的人们能够自行去探索气候数据的奥秘,并总结出我们自己的结论。我在网上快速的检索了一下,然后找到了 [Open Climate Workbench (开源气候工作台)](https://climate.apache.org/),这是 [Apache 软件基金会](https://www.apache.org/)旗下的一个工程。 Open Climate Workbench (缩写 OCW) 开发该软件,对来自 [<ruby> 地球系统网格联盟 <rt> Earth System Grid Federation </rt></ruby>](http://esgf.llnl.gov/)(缩写 ESGF)、[<ruby> 协调区域气候降尺度实验 <rt> Coordinated Regional Climate Downscaling Experiment </rt></ruby>](http://www.cordex.org/)(缩写 CORDEX)、美国全球变化研究项目的[<ruby> 国家气候研究 <rt> National Climate Assessment </rt></ruby>](http://nca2014.globalchange.gov/)、[<ruby> 北美区域气候评估计划 <rt> North American Regional Climate Assessment Program </rt></ruby>](http://www.narccap.ucar.edu/),以及 NASA、NOAA 和其他组织或机构的数据进行气候模型评价。 你可下载 OCW 的 [tar 包](http://climate.apache.org/downloads.html) 并将它安装到满足其[条件](http://climate.apache.org/downloads.html#prerequsites)的 Linux 电脑上。也可以使用 Vagrant 或者 VirtualBox 将 OCW 安装到虚拟机中,详见 OCW 的[虚拟机指南](https://cwiki.apache.org/confluence/display/CLIMATE/OCW+VM+-+A+Self+Contained+OCW+Environment)。 个人觉得想要了解 OCW 是如何工作的,最便捷的方式就是到 <ruby> 区域气候模式评价系统 <rt> Regional Climate Model Evaluation System </rt></ruby> (缩写 RCMES),下载一个[虚拟机镜像](https://rcmes.jpl.nasa.gov/RCMES_Turtorial_data/RCMES_June09-2016.ova)。 从 RCMES 的网站上看,他们旨在通过为一系列广泛而全面的观测(例如,卫星观测,重新分析,现场观测)和建模资源(例如,[ESGF](http://esgf.org/) 上的 [CMIP](http://cmip-pcmdi.llnl.gov/) 和 [CORDEX](http://www.cordex.org/))提供标准化的访问,以及常规分析和可视化任务的工具(例如,OCW),来促进气候和地球系统模型的区域规模评估。 你需要在宿主机上安装 VirtualBox 和 Vagrant。通过它们,你就能看到一个超赞的 OCW 作业示例。RCMES 为下载、导入、运行虚拟机提供了[详细的说明](https://rcmes.jpl.nasa.gov/content/running-rcmes-virtual-machine)。当你的虚拟机开始工作时,你可以用以下身份登陆。 **用户名:vagrant,密码:vagrant。** ![Regional Climate Model Evaluation System Data Plot](/data/attachment/album/201703/29/170239iz8js8hy2uokuleu.png "Regional Climate Model Evaluation System Data Plot") *RCMES 数据样图* RCMES 网页上的[教程](https://rcmes.jpl.nasa.gov/content/tutorials-overview)能帮助你迅速上手该软件。他们的[社区](http://climate.apache.org/community/get-involved.html)十分活跃,而且在寻找更多的[开发者](https://cwiki.apache.org/confluence/display/CLIMATE/Developer+Getting+Started+Guide)。 你也可以订阅他们[邮件列表](http://climate.apache.org/community/mailing-lists.html)。 该工程的[源代码](https://github.com/apache/climate)部署在 GitHub 上,遵寻 Apache License, Version 2.0。 (题图源自: [Flickr user: theaucitron](https://www.flickr.com/photos/theaucitron/5810163712/in/photolist-5p9nh3-6EkSKG-6EgGEF-9hYBcr-abCSpq-9zbjDz-4PVqwm-9RqBfq-abA2T4-4nXfwv-9RQkdN-dmjSdA-84o2ER-abA2Wp-ehyhPC-7oFYrc-4nvqBz-csMQXb-nRegFf-ntS23C-nXRyaB-6Xw3Mq-cRMaCq-b6wkkP-7u8sVQ-yqcg-6fTmk7-bzm3vU-6Xw3vL-6EkzCQ-d3W8PG-5MoveP-oMWsyY-jtMME6-XEMwS-2SeRXT-d2hjzJ-p2ZZVZ-7oFYoX-84r6Mo-cCizvm-gnnsg5-77YfPx-iDjqK-8gszbW-6MUZEZ-dhtwtk-gmpTob-6TBJ8p-mWQaAC/) (CC BY-SA 2.0)) --- 作者简介: Don Watkins(唐 沃特金斯) - 教育家,教育技术专家,企业家,开源支持者。教育心理学硕士,Linux 系统管理员,CCNA,使用 Virtual Box 实现虚拟化。twitter 关注 @Don\_Watkins。 --- via: <https://opensource.com/article/17/1/apache-open-climate-workbench> 作者:[Don Watkins](https://opensource.com/users/don-watkins) 译者:[martin2011qi](https://github.com/martin2011qi) 校对:[jasminepeng](https://github.com/jasminepeng) 本文由 [LCTT](https://github.com/LCTT/TranslateProject) 原创编译,[Linux中国](https://linux.cn/) 荣誉推出
如何在 Ubuntu 以及 Debian 中安装 DHCP 服务器
Aaron Kili
http://www.tecmint.com/install-dhcp-server-in-ubuntu-debian/
动态主机配置协议(DHCP) 是一种用于使主机能够从服务器自动分配 IP 地址和相关的网络配置的网络协议。DHCP 服务器分配给 DHCP 客户端的 IP 地址处于“租用”状态,租用时间通常取决于客户端计算机要求连接的时间或 DHCP 服务器配置的时间。
/data/attachment/album/201703/29/171448vt5yvttx11xzityv.jpg.thumb.jpg
/data/attachment/album/201703/29/171448vt5yvttx11xzityv.jpg
true
false
true
geekpi
false
[ "DHCP" ]
系统运维
{ "viewnum": 10904, "commentnum": 1, "favtimes": 0, "sharetimes": 0, "likes": 0 }
[ { "postip": "218.88.44.49", "message": "现在的发行版一般都内置了 dnsmasq。dnsmasq 同时可以提供 DNS 缓存转发,以及 DHCP 服务。", "username": "来自四川成都的 Chromium 56.0|Ubuntu 用户", "date": "2017-03-29T21:01:40" } ]
[]
动态主机配置协议(DHCP) 是一种用于使主机能够从服务器自动分配 IP 地址和相关的网络配置的网络协议。DHCP 服务器分配给 DHCP 客户端的 IP 地址处于“租用”状态,租用时间通常取决于客户端计算机要求连接的时间或 DHCP 服务器配置的时间。
2017-03-29T17:14:59
2017-03-29T17:14:59
8,350
/article-8350-1.html
**动态主机配置协议(DHCP)** 是一种用于使主机能够从服务器自动分配 IP 地址和相关的网络配置的网络协议。 DHCP 服务器分配给 DHCP 客户端的 IP 地址处于“租用”状态,租用时间通常取决于客户端计算机要求连接的时间或 DHCP 服务器配置的时间。 ![](/data/attachment/album/201703/29/171448vt5yvttx11xzityv.jpg) #### DHCP 如何工作? 以下是 DHCP 实际工作原理的简要说明: * 一旦客户端(配置为使用 DHCP 的机器)连接到网络后,它会向 DHCP 服务器发送 **DHCPDISCOVER** 数据包。 * 当 DHCP 服务器收到 **DHCPDISCOVER** 请求报文后会使用 **DHCPOFFER** 包进行回复。 * 然后客户端获取到 **DHCPOFFER** 数据包,并向服务器发送一个 **DHCPREQUEST** 包,表示它已准备好接收 **DHCPOFFER** 包中提供的网络配置信息。 * 最后,DHCP 服务器从客户端收到 **DHCPREQUEST** 报文后,发送 **DHCPACK** 报文,表示现在允许客户端使用分配给它的 IP 地址。 在本文中,我们将介绍如何在 Ubuntu/Debian Linux 中设置 DHCP 服务器,我们将使用 [sudo 命令](https://linux.cn/tag-sudo.html)来运行所有命令,以获得 root 用户权限。 ### 测试环境设置 在这步中我们会使用如下的测试环境。 * DHCP Server - Ubuntu 16.04 * DHCP Clients - CentOS 7 and Fedora 25 ### 步骤 1:在 Ubuntu 中安装 DHCP 服务器 1、 运行下面的命令来安装 DHCP 服务器包,也就是 **dhcp3-server**。 ``` $ sudo apt install isc-dhcp-server ``` 2、 安装完成后,编辑 `/etc/default/isc-dhcp-server` 使用 `INTERFACES` 选项定义 DHCPD 响应 DHCP 请求所使用的接口。 比如,如果你想让 DHCPD 守护进程监听 `eth0`,按如下设置: ``` INTERFACES="eth0" ``` 同样记得为上面的接口[配置静态地址](http://www.tecmint.com/set-add-static-ip-address-in-linux/)。 ### 步骤 2:在 Ubuntu 中配置 DHCP 服务器 3、 DHCP 配置的主文件是 `/etc/dhcp/dhcpd.conf`, 你必须填写会发送到客户端的所有网络信息。 并且 DHCP 配置中定义了两种不同的声明,它们是: * `parameters` - 指定如何执行任务、是否执行任务,还有指定要发送给 DHCP 客户端的网络配置选项。 * `declarations` - 定义网络拓扑、指定客户端、为客户端提供地址,或将一组参数应用于一组声明。 4、 现在打开并修改主文件,定义 DHCP 服务器选项: ``` $ sudo vi /etc/dhcp/dhcpd.conf ``` 在文件顶部设置以下全局参数,它们将应用于下面的所有声明(请指定适用于你情况的值): ``` option domain-name "tecmint.lan"; option domain-name-servers ns1.tecmint.lan, ns2.tecmint.lan; default-lease-time 3600; max-lease-time 7200; authoritative; ``` 5、 现在定义一个子网,这里我们为 `192.168.10.0/24` 局域网设置 DHCP (请使用适用你情况的参数): ``` subnet 192.168.10.0 netmask 255.255.255.0 { option routers 192.168.10.1; option subnet-mask 255.255.255.0; option domain-search "tecmint.lan"; option domain-name-servers 192.168.10.1; range 192.168.10.10 192.168.10.100; range 192.168.10.110 192.168.10.200; } ``` ### 步骤 3:在 DHCP 客户端上配置静态地址 6、 要给特定的客户机分配一个固定的(静态)的 IP,你需要显式将这台机器的 MAC 地址以及静态分配的地址添加到下面这部分。 ``` host centos-node { hardware ethernet 00:f0:m4:6y:89:0g; fixed-address 192.168.10.105; } host fedora-node { hardware ethernet 00:4g:8h:13:8h:3a; fixed-address 192.168.10.106; } ``` 保存并关闭文件。 7、 接下来,启动 DHCP 服务,并让它下次开机自启动,如下所示: ``` ------------ SystemD ------------ $ sudo systemctl start isc-dhcp-server.service $ sudo systemctl enable isc-dhcp-server.service ------------ SysVinit ------------ $ sudo service isc-dhcp-server.service start $ sudo service isc-dhcp-server.service enable ``` 8、 接下来不要忘记允许 DHCP 服务(DHCP 守护进程监听 67 UDP 端口)的防火墙权限: ``` $ sudo ufw allow 67/udp $ sudo ufw reload $ sudo ufw show ``` ### 步骤 4:配置 DHCP 客户端 9、 此时,你可以将客户端计算机配置为自动从 DHCP 服务器接收 IP 地址。 登录到客户端并编辑以太网接口的配置文件(注意接口名称/号码): ``` $ sudo vi /etc/network/interfaces ``` 定义如下选项: ``` auto eth0 iface eth0 inet dhcp ``` 保存文件并退出。重启网络服务(或重启系统): ``` ------------ SystemD ------------ $ sudo systemctl restart networking ------------ SysVinit ------------ $ sudo service networking restart ``` 另外你也可以使用 GUI 来在进行设置,如截图所示(在 Fedora 25 桌面中)设置将方式设为自动(DHCP)。 ![Set DHCP Network in Fedora](/data/attachment/album/201703/29/171501sunlmqcacqce31h6.png) *在 Fedora 中设置 DHCP 网络* 此时,如果所有设置完成了,你的客户端应该可以自动从 DHCP 服务器接收 IP 地址了。 就是这样了!在本篇教程中,我们向你展示了如何在 Ubuntu/Debian 设置 DHCP 服务器。在反馈栏中分享你的想法。如果你正在使用基于 Fedora 的发行版,请阅读如何在 CentOS/RHEL 中设置 DHCP 服务器。 --- 作者简介: Aaron Kili 是 Linux 和 F.O.S.S 爱好者,将来的 Linux SysAdmin 和 web 开发人员,目前是 TecMint 的内容创建者,他喜欢用电脑工作,并坚信分享知识。 --- via: <http://www.tecmint.com/install-dhcp-server-in-ubuntu-debian/> 作者:[Aaron Kili](http://www.tecmint.com/author/aaronkili/) 译者:[geekpi](https://github.com/geekpi) 校对:[jasminepeng](https://github.com/jasminepeng) 本文由 [LCTT](https://github.com/LCTT/TranslateProject) 原创编译,[Linux中国](https://linux.cn/) 荣誉推出
漫画赏析:消沉的程序员 12
Daniel Stori
养一个孩子和维护一个软件,这两者真的是一样的吗?同样都是充满挑战吧!
/data/attachment/album/201703/29/221652bz1ipuw44l1bzzh4.png.thumb.jpg
/data/attachment/album/201703/29/221652bz1ipuw44l1bzzh4.png.large.jpg
false
false
true
GHLandy
false
[ "漫画" ]
极客漫画
{ "viewnum": 5720, "commentnum": 1, "favtimes": 0, "sharetimes": 0, "likes": 0 }
[ { "postip": "113.87.181.76", "message": "MDZZ", "username": "来自广东深圳的 Chrome 56.0|Windows 10 用户", "date": "2017-03-30T10:46:04" } ]
[]
养一个孩子和维护一个软件,这两者真的是一样的吗?同样都是充满挑战吧!
2017-03-30T10:12:00
2017-03-30T10:12:00
8,353
/article-8353-1.html
![depressed-developer-12](/data/attachment/album/201703/29/221652bz1ipuw44l1bzzh4.png) 养一个孩子和维护一个软件,这两者真的是一样的吗?同样都是充满挑战吧! --- 译者简介: [GHLandy](http://ghlandy.com/) —— 生活中所有欢乐与苦闷都应藏在心中,有些事儿注定无人知晓,自己也无从说起。 --- via: <http://turnoff.us/geek/the-depressed-developer-12/> 作者:[Daniel Stori](http://turnoff.us/about/) 译者:[GHLandy](https://github.com/GHLandy) 校对:[wxy](https://github.com/wxy) 本文由 [LCTT](https://github.com/LCTT/TranslateProject) 原创编译,[Linux中国](https://linux.cn/) 荣誉推出
SSH 安全加固篇:通过“运维密码”小程序实现 SSH 双因子认证
Netb2c
本文讲述了如何通过 Linux中国 所开发的微信小程序“运维密码”实现在 Linux 系统上 OpenSSH 双因子认证,从而对 SSH 进行安全加固。
/data/attachment/album/201703/29/234422h4bvvp9d9olvfzp0.png.thumb.jpg
/data/attachment/album/201703/29/234422h4bvvp9d9olvfzp0.png
true
false
false
true
[ "OTP", "运维密码" ]
系统运维
{ "viewnum": 13160, "commentnum": 6, "favtimes": 3, "sharetimes": 0, "likes": 0 }
[ { "postip": "101.207.125.80", "message": "貌似无互联网连接的场景下,离线安装包安装,Verification code: 密码不正确,是说安装这个必须要联网才可行吗", "username": "来自四川的 Chrome 55.0|Windows 7 用户", "date": "2017-04-11T16:45:09" }, { "postip": "116.255.132.12", "message": "是这样的。", "username": "netb2c [Chrome 56.0|Windows 10]", "date": "2017-04-13T16:24:44" }, { "postip": "116.255.132.12", "message": "安装google-authenticator过程中若出现二维码无法显示的问题,请检查系统中是否安装了二维码生成器(rpm - q qrencode),若未安装,请安装“yum install qrencode -y”后重试。", "username": "netb2c [Chrome 56.0|Windows 10]", "date": "2017-04-13T16:27:45" }, { "postip": "116.255.132.12", "message": "在centos6.6 或更低的版本中如果遇到,无法进行google-authenticator验证的情况,请将 “auth&nbsp; &nbsp;&nbsp; &nbsp; required&nbsp; &nbsp;&nbsp;&nbsp;pam_google_authenticator.so<br />\r\n” 放在 /etc/pam.d/sshd 最顶端进行测试。", "username": "netb2c [Chrome 57.0|Fedora]", "date": "2017-04-13T16:32:49" }, { "postip": "116.255.132.12", "message": "centos6 安装google-autenticator时建议使用epel源yum安装,编译安装可能会导致一下无法预期的错误,从而导致无法加载验证模块(pam_google_authenticator.so)。", "username": "netb2c [Chrome 57.0|Fedora]", "date": "2017-04-13T17:00:45" }, { "postip": "202.103.228.86", "message": "如何使用公钥+“运维密码”的组合方式登录呢?", "username": "reweialaye [Chrome 57.0|Windows 10]", "date": "2017-04-20T17:26:40" } ]
[ { "raid": 8317, "displayorder": 0 }, { "raid": 8401, "displayorder": 1 } ]
本文讲述了如何通过 Linux中国 所开发的微信小程序“运维密码”实现在 Linux 系统上 OpenSSH 双因子认证,从而对 SSH 进行安全加固。
2017-03-30T08:30:00
2017-03-30T08:30:00
8,354
/article-8354-1.html
> > 本文讲述了如何通过 [Linux中国](https://linux.cn/) 所开发的微信小程序“[运维密码](/article-8317-1.html)”实现在 Linux 系统上 OpenSSH 双因子认证,从而对 SSH 进行安全加固。 > > > ### 背景 ![](/data/attachment/album/201703/29/234422h4bvvp9d9olvfzp0.png) 近来很多知名企业都出现了密码泄露,通过单一的密码对敏感和重要信息进行保护已经面临越来越多的挑战,因此业内对多重认证的呼声也越来越高,而其中的双因子认证得到了业界的普遍认可。 #### 什么是双因子认证 <ruby> 双因子认证 <rp> ( </rp> <rt> Two-factor authentication </rt> <rp> ) </rp></ruby>(即 2FA),是一种通过组合两种不同的验证方式进行用户身份验证的机制。 在这种多重认证的系统中,用户需要通过两种不同的认证程序: * 提供他们知道的信息(如用户名/密码) * 再借助其他工具提供用户所不知道的信息(如用手机生成的一次性密码) ### SSH 双因子认证实现思路 在 SSH 服务器端安装 Google 身份验证器服务器端组件,这样,在使用密码或密钥登录 SSH 服务器时,同时通过与 Google 身份验证器相匹配的客户端所提供的验证信息来确认登录者的身份和权限。这里的客户端可以使用<ruby> <a href="https://github.com/google/google-authenticator"> Google 身份验证器 </a> <rp> ( </rp> <rt> Google Authenticator </rt> <rp> ) </rp></ruby>应用,也可以使用我们开发的、采用同一个 RFC 规范的“运维密码”微信小程序。 Google 身份验证器所采用的算法规范基于 [TOTP RFC 草案](http://tools.ietf.org/id/draft-mraihi-totp-timebased-06.html)。 (题外话,RSA 硬件令牌,也是采用了类似的机制,只不过客户端是硬件的;而最近 Apple 公司的一些服务所需要的双因子认证也是一样的,但是其用于呈现验证信息的是手机或平板上的 iOS 内部组件,非独立应用。) #### 关于Google 身份验证器 为了鼓励广泛采用双因子认证的方式,Google 公司发布了<ruby> <a href="https://github.com/google/google-authenticator"> Google 身份验证器 </a> <rp> ( </rp> <rt> Google Authenticator </rt> <rp> ) </rp></ruby>,这是一款开源的、可基于开放规则(如 HMAP/ 基于时间)生成一次性密码的软件。它是一款跨平台软件,可运行在 Linux、Android、iOS 上。Google 公司同时也支持<ruby> 插件式鉴别模块 <rp> ( </rp> <rt> pluggable authentication module </rt> <rp> ) </rp></ruby> PAM ,使其能和其它适用于 PAM 进行验证的工具(如 OpenSSH)协同工作。 Google 身份验证器分为两个部分,分别是[服务器端组件](https://github.com/google/google-authenticator-libpam)和客户端应用,都称之为“Google 身份验证器”,这里,我们为了澄清起见,会在说明时指明。 #### 关于运维密码 Google 公司所开发的身份验证器以简洁著称,但也因此缺乏一些必要的特性,比如备份功能——这使得使用该身份验证器的人时时处于手机丢失的恐慌之中。(虽然 Google 提供的服务器端和自身的服务也提供了紧急验证码,以用于这种情况下的自救,但是很多采用 Google 身份验证器的服务并不支持和提供紧急验证码) 作为一家紧密关注于运维安全、积极倡导信息安全的技术社区,Linux 中国 久已有开发一个新的替代品的想法。恰逢微信推出小程序平台,我们感觉到这正是一个良机,可以充分利用到微信和小程序的便利之处,又适合小程序的使用情境。因此,由 Linux 中国旗下的 LCTT 技术组的白宦成同学独立开发了一款旨在移动互联网场景中提供更好的多因子认证体验的小程序:[运维密码](/article-8317-1.html)。 顺便说一句,在产品初步成熟之后,我们已经将该小程序开源给社区,代码托管于 GitHub:<https://github.com/LCTT/WeApp-Password> ,希望更多的人能够受益和共同完善它,有什么功能需求、错误反馈请到 GitHub 上提出 issue,也欢迎发送拉取请求给我们。 此外,大家在使用过程中,发现什么问题或需要帮助,也可以加入微信体验群: ![](/data/attachment/album/201704/02/183245nlijim1huakgc4ul.jpeg) 扫描识别添加上面的好友,验证信息:“运维密码”,可获得入群邀请。 言归正传,我们来看看如何使用“运维密码”来为你的 SSH 服务提供双因子认证支持。 ### 如何开始 首先我们需要一些准备工作: * 一台运行着 OpenSSH 服务(版本大于 6.2)的 Linux 主机 * 一台能运行微信的智能手机 * 一台支持 SSH 登录的终端 ### 在 Linux 系统中安装 Google 身份验证器服务器端组件 第一步需要在运行着 OpenSSH 服务的 Linux 主机上安装 Google 身份验证器服务器端组件。按照如下步骤安装 Google 身份验证器及其 PAM 模块。 #### 用安装包安装 Google 身份验证器服务器端组件 如果你不想自己构建 Google 身份验证器服务器端组件,在几个主流 Linux 发行版上有已经编译好的安装包。安装包里面包含 Google 身份验证器服务器端组件的二进制程序和 PAM 模块。 在 Ubuntu 上安装 Google 身份验证器服务器端组件: ``` sudo apt-get install libpam-google-authenticator ``` 在 Fedora 上安装 Google 身份验证器服务器端组件: ``` sudo dnf install google-authenticator ``` 在 CentOS 上安装 Google 身份验证器服务器端组件,需要首先[启用 EPEL 软件库](/article-2324-1.html),然后运行如下命令: ``` sudo yum install google-authenticator ``` #### 编译安装 Google 身份验证器服务器端组件 提示:编译安装建议对 Linux、pam 等熟悉的同学采用。 首先,安装构建 Google 身份验证器所需的软件包。 在 Debian、 Ubuntu 或 Linux Mint 上: ``` sudo apt-get install wget make gcc libpam0g-dev ``` 在 CentOS、 Fedora 或 RHEL 上: ``` sudo yum install wget make gcc pam-devel ``` 然后下载 Google 身份验证器服务器端组件的源代码: ``` git clone https://github.com/google/google-authenticator-libpam.git ``` 编译安装 Google 身份验证器服务器端组件: ``` cd google-authenticator-libpam ./bootstrap.sh ./configure make ``` 如果构建成功,你会在目录中看到 `pam_google_authenticator.so` 和 `google-authenticator` 两个二进制文件。 最后,将 Google 身份验证器的服务器端组件安装到合适位置。其默认会安装到 `/usr/local/lib/security` 下,根据你的系统不同,你可能需要将其符号链接到 pam 库的位置(比如 CentOS 7 会在 `/usr/lib64/security`)。如下图所示: ![](/data/attachment/album/201703/29/223623g70fvkkshvkwtfzv.png) ``` sudo make install ``` 至此,Google 身份验证器服务器端组件安装完成。 ### 配置 Google 身份验证器服务器端组件及“运维密码”小程序 完成 Google 身份验证器服务器端组件的安装我们仅仅完成了第一步,接着需要对 Google 身份验证器服务器端组件、“运维密码”、OpenSSH 进行配置才能达到我们预期的效果。 #### 配置 google-authenticator 及生成验证密钥 使用以下命令生成验证密钥: ``` ./google-authenticator ``` 生成验证密钥的时候,会再次确认信息。 ``` Do you want authentication tokens to be time-based (y/n) ``` 意思是:你想要生成基于时间生成验证码吗?这里需要需要输入 `y`。 输入 `y`之后你将看到一个代表着该“场景”密钥的二维码和密钥字符串,它使用如下二维码图形格式表示我们数字形态的密钥(这里也提供了一个用于在浏览器中再次显示该二维码的 URL,但是需要翻墙)。接着我们要用到它在“运维密码”上完成配置。(安装 google-authenticator 过程中若出现二维码无法显示的问题,请检查系统中是否安装了二维码生成器:`rpm - q qrencode`,若未安装,请运行命令 `yum install qrencode -y` 安装后重试。) ![](/data/attachment/album/201703/29/223836dy0wpp1ct0phy5g1.png) 在二维码和密钥字符串后面,接着显示了一个当前的校验码和几个紧急密钥。紧急密钥你可以另行保存的一个安全的地方,以防你在无法使用 Google 身份验证器应用或“运维密码”时使用(紧急密钥是 8 位的,不同于普通的 6 位密钥,也是一次性使用的)。 ![](/data/attachment/album/201703/29/223951fn5r958jililyz0k.jpg) 保存 Google 服务器端组件的配置文件,Google 身份验证器虽然运行了,但是相关设置还没有保存,接下来会提示保存: ``` Do you want me to update your "/root/.google_authenticator" file? (y/n) ``` 意思是:你想将配置文件更新到 `/root/.google_authenticator` 保存吗? 输入 `y` 回车。 **禁止同一令牌多次登录** ``` Do you want to disallow multiple uses of the same authentication token? This restricts you to one login about every 30s, but it increases your chances to notice or even prevent man-in-the-middle attacks (y/n) ``` 意思是:你是否要禁用同一密钥多次登录,这将限制你每 30 秒只能使用该密钥登录一次,但这能够让你可以更多地被提醒受到了中间人攻击,甚至能够防止这种攻击。 输入 `y` 回车。 **时间容错设置** ``` By default, tokens are good for 30 seconds. In order to compensate for possible time-skew between the client and the server, we allow an extra token before and after the current time. If you experience problems with poor time synchronization, you can increase the window from its default size of +-1min (window size of 3) to about +-4min (window size of 17 acceptable tokens). Do you want to do so? (y/n) ``` 意思是:默认情况下,密钥在 30 秒内有效,为了防止由于客户端与服务器时间偏移(时间相差太大)导致认证失败,google 身份验证器设计了时间容错措施。可以让你使用与当前时间偏移 1 到 4 分钟的密钥。 这个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配置,一般一分钟就足够了。 输入 `y`回车。 **暴力破解防护** ``` If the computer that you are logging into isn't hardened against brute-force login attempts, you can enable rate-limiting for the authentication module. By default, this limits attackers to no more than 3 login attempts every 30s. Do you want to enable rate-limiting (y/n) ``` 意思是:为了避免暴力破解,可以启用速率限制,默认情况下,每 30 秒只能尝试 3 次。 输入 `y`回车。 **配置完成** 配置完成后会在home目录下生成一个权限为 400 的隐藏文件,如下图所示: ![](/data/attachment/album/201703/29/224056m505osu5rj77yr5n.jpg) #### 配置运维密码 **打开微信小程序** 打开微信,依次点击“发现”,“小程序”,输入“运维密码”并搜索。或长按识别下列二维码: ![](/data/attachment/album/201704/18/231139di7prrdkpi7o45rd.jpg) 点击“运维密码”进入应用,然后点击列表下方的“添加场景”: ![场景列表](/data/attachment/album/201704/14/083650lp2xivllix52x5p3.jpg "场景列表") 这会调起“扫一扫”功能,请扫描配置 google-authenticator 时所生成的二维码,然后会识别出该场景信息,你可以根据需要修改场景信息,点击确定添加场景。 这样 Google 身份验证器就和“运维密码”匹配上了。下面我们要使 SSH 服务可以支持该验证。 ### 配置 SSH 服务 **添加认证模块** 使用如下命令在 `/etc/pam.d/sshd` 文件添加认证模块: ``` echo "auth required pam_google_authenticator.so" >>/etc/pam.d/sshd ``` 在 Centos 6.6 或更低的版本中如果遇到无法进行 google-authenticator 验证的情况,请将 `auth required pam_google_authenticator.so`放在 `/etc/pam.d/sshd` 文件的最顶端进行测试一下。 配置挑战式密码认证: ``` sed -i 's/ChallengeResponseAuthentication no/ChallengeResponseAuthentication yes/g' /etc/ssh/sshd_config ``` 重启 sshd 服务: ``` systemctl restart sshd.service ``` **切记,如果你是远程登录到服务器上配置,切勿退出当前的 SSH 会话,而应该另外开一个会话去测试 SSH 登录。重启不会中断当前的 SSH 会话。** ### 测试登录 以上配置完成基本上就搞定了,下面我们进行测试。 #### 密码登录测试 另外开一个终端窗口进行连接,不要关闭当前的 SSH 连接。 输入命令登录主机: ``` ssh [email protected] ``` 首先输入服务器的密码,接着会让输入“运维密码”生成的 6 位数字密钥。 ![场景详情](/data/attachment/album/201704/14/083653nelhc0w7pwme1cl0.jpg "场景详情") 如下图: ![](/data/attachment/album/201703/29/225450t8tretbcyn5ierkc.jpg) 我们可以看到,在登录的时候,需要配合“运维密码”才能登录服务器。 #### 公钥登录测试 如果使用公钥登录呢?以上配置是不是也是需要配合“运维密码”才能登录的,我们进行验证一下: 首先,我们将本机的公钥复制到远程机器的 `authorized_keys` 文件中。 ``` ssh-copy-id [email protected] ``` ![](/data/attachment/album/201703/29/225550s5at35jpqppi5ppa.jpg) 登录测试: ![](/data/attachment/album/201703/29/230656kzuywsks3yqqyb38.jpg) 我们可以看到,不需要输入任何密码和一次性密钥,直接登录到了系统。 #### 结合运维密码配置增强型SSH安全选项 针对上面公钥登录的测试,如果认为还不是很安全,我们可以设定如下登录场景:公钥 + 密码 + 运维密码,我们需要如何做呢? 配置 SSH 公钥双因子 修改 `/etc/ssh/sshd_config` 配置文件: ``` echo "AuthenticationMethods publickey,keyboard-interactive:pam" >>/etc/ssh/sshd_config ``` 重启 SSH 服务: ``` systemctl restart sshd.service ``` 登录测试(同样,请新开窗口): ``` ssh [email protected] ``` ![](/data/attachment/album/201703/29/230833bwbvtrjnvrb9j9ys.jpg) 可以看到,登录的时候是需要验证公钥、密码,及输入“运维密码”生成的密钥才能登录到系统。 没有密钥的情况下尝试登录测试,如下图: ![](/data/attachment/album/201703/29/230911xg58rugdnuw81z54.jpg) ### 总结 至此,本文结束,更多的使用细节可以参照小程序内的帮助,或[此文](/article-8317-1.html)。 如有错误及不足欢迎指正。也欢迎大家加入到这个小程序的开发当中,将这个小程序应用到你的应用场景中。
一周开源新闻:Let's Encrypt 给钓鱼网站颁发了 15000 份欺诈安全证书
jasminepeng
更多: - Fedora 26 再次延期发布; - 微软称 Linux 上 OneDrive 运行缓慢问题已解决。
/data/attachment/album/201703/30/005650mhww5sgq8w3q5ff8.jpg.thumb.jpg
/data/attachment/album/201703/30/005650mhww5sgq8w3q5ff8.jpg
true
false
false
false
[ "微软", "Fedora" ]
新闻
{ "viewnum": 6212, "commentnum": 0, "favtimes": 0, "sharetimes": 1, "likes": 0 }
[]
[]
更多: - Fedora 26 再次延期发布; - 微软称 Linux 上 OneDrive 运行缓慢问题已解决。
2017-03-30T08:00:00
2017-03-30T08:00:00
8,355
/article-8355-1.html
免费和开放的证书颁发机构 Let's Encrypt,给钓鱼网站颁发了将近 15000 份包含了 “PayPal” 关键字的证书。 ![](/data/attachment/album/201703/30/005650mhww5sgq8w3q5ff8.jpg) 这是由加密专家 Vincent Lynch 发现的。他说,Let's Encrypt 去年签发的包含 “PayPal” 关键字的 15,270 份安全证书中,有 96.7% 发给了钓鱼网站。数据[显示](https://www.thesslstore.com/blog/lets-encrypt-phishing/),证书签发高峰是从 2016 年 11 月开始的。 Let's Encrypt 出现的时间并不长。事实上,它是 2015 年 12 月进入公测,2016 年 4 月推出 beta 版。它提供服务的目的是通过加密网站用 TLS 保护用户数据不被窃听。这些证书是为使访客确信站点的网页是安全的。为钓鱼网站发放证书,意味着 Let's Encrypt 证实这些站点的合法性。 Vincent Lynch 认为,提供免费证书的政策确实为钓鱼网站创造了非常诱人的环境。 此报告发布的几周前,Lynch 请求 Let's Encrypt 停止签发 PayPal 证书,因为这些证书被用于钓鱼目的。那时,他估计包含 PayPal 的证书数量在 1000 以下。 显然,现在根据他的完整调查,情况在迅速恶化。 “鼓励 HTTPS 使用的各种动机对钓鱼网站同样有吸引力,有一些性能的好处 (例如 HTTP/2) 只对使用 HTTPS 的站点有效。此外,对使用有效 SSL 证书的站点,浏览器也会给出信任的 UI 提示(如 Chrome 中的安全标签,浏览器的小锁图标等),这些都使钓鱼网站看起来更合法”,Lynch 在报告中写道。 Ilia Kolochenko,一家 Web 安全公司 High-Tech Bridge 的 CEO 认为,Let's Encrypt 本应该预见到对其服务的滥用,并采取一些至少很基本的验证,例如拒绝包含流行品牌名的域名申请 SSL 证书。 “加密所有 web 流量的想法仍有争议,因为它允许恶意软件轻松绕过各种安全机制,从而给最终用户和公司带来巨大损失。我很确信,如果我们可以看到有多少 Let’s Encrypt 的 SSL 证书被恶意软件利用来泄露盗窃的数据,结果肯定会是惊人的。因此,很难预期 Let’s Encrypt 未来将怎样调整其发展战略,避免它想使 web 更安全的愿望被网络罪犯滥用,”Kolochenko 说道。 ### Fedora 26 再次延期发布,延至 2017 年 6 月 27 日 ![](/data/attachment/album/201703/30/005651h6rr33dr9r98land.jpg) (出于传统,)上周,Fedora 团队宣布由于发现最新的障碍 ,原定 3 月 21 日发布的 Alpha 版本,重新安排到 3 月 28日。 现在,根据最新的发布时间表,可以发现所有发布日期再次延迟,Alpha 版本推迟至 4 月 4 日,Beta Freeze 从 5 月 16 日开始,Beta 版本推迟至 5 月 30 日,最终版 Freeze 定于 6 月 13 日,最终版本推迟至 6 月 27 日发布。 ### 微软称 Linux 上 OneDrive 运行缓慢问题已解决 上周就有报导,Linux 系统通过浏览器连接到 Microsoft OneDrive 时,很多人报告遭遇性能问题。用户抱怨浏览文件夹,编辑文档都非常缓慢,而同样的网络连接在 Windows 上却正常。 Microsoft 一位发言人 [确认这只是一个 bug](http://news.softpedia.com/news/microsoft-fixes-bug-making-onedrive-painfully-slow-on-linux-514220.shtml),性能问题决不是像一些用户猜测的那样故意为之,目的是为了支持自己的 OS Windows,而仅仅是“忽略了”。微软承诺将对 Linux 系统做更多测试工作。目前,微软已对此问题进行了修复,预期在 Windows 和 Linux 上将有相似的性能体验。 ### Ubuntu 16.04 LTS 和 Ubuntu 16.10 Linux 游戏玩家现已可用 Mesa 17.0.2 Canonical 的 Timo Aaltonen 早些时间宣布最新的 Mesa 17.0.2 3D 图形库包已可用,Ubuntu 16.04 LTS 和 Ubuntu 16.10 用户可从他们的 PPA 中获得。 Mesa 17.0.2 可以从 ["Ubuntu-X" 团队 PPA](https://launchpad.net/%7Eubuntu-x-swat/+archive/ubuntu/updates)中安装,用户可在终端 app 中运行下述命令来安装它: ``` sudo add-apt-repository ppa:ubuntu-x-swat/updates -y sudo apt update && sudo apt dist-upgrade ``` ### MKVToolnix 10.0.0 发布, 改进了 H.264 and H.265 解析器 MKVToolnix 开发人员 Moritz Bunkus 宣布他的开源跨平台 MKV 操纵软件升级到一个新的主版本, 10.0.0。 根据发布信息,MKVToolnix 10.0.0 改进了 AVC/h.264 和 HEVC/h.265 解析器。 你可以点击链接,下载其在 [GNU/Linux](http://linux.softpedia.com/get/Multimedia/Audio/MKVToolnix-2909.shtml), [macOS](http://mac.softpedia.com/get/Multimedia/MKVtoolnix.shtml), 和 [Microsoft Windows](http://www.softpedia.com/get/Multimedia/Video/Other-VIDEO-Tools/MKVToolnix.shtml) 操作系统的版本。
如何在 CentOS 7 中在 HHVM 和 Nginx 之上安装 WordPress
Muhammad Arul
https://www.howtoforge.com/tutorial/how-to-install-wordpress-with-hhvm-and-nginx-on-centos-7/
HHVM (HipHop Virtual Machine) 是一个用于执行以 PHP 和 Hack 语言编写的代码的虚拟环境。它是由 Facebook 开发的,提供了当前 PHP 7 的大多数功能。
/data/attachment/album/201703/30/154015piw0vxfk1vzwll76.png.thumb.jpg
/data/attachment/album/201703/30/154015piw0vxfk1vzwll76.png
true
false
true
GHLandy
false
[ "WordPress", "HHVM", "PHP", "SELinux" ]
系统运维
{ "viewnum": 7824, "commentnum": 1, "favtimes": 1, "sharetimes": 0, "likes": 0 }
[ { "postip": "175.10.193.230", "message": "hhvm还有必要继续推广吗?php7比hhvm好得多。", "username": "来自湖南的 QQ Browser 9.5|Windows 7 用户", "date": "2017-03-31T00:24:27" } ]
[]
HHVM (HipHop Virtual Machine) 是一个用于执行以 PHP 和 Hack 语言编写的代码的虚拟环境。它是由 Facebook 开发的,提供了当前 PHP 7 的大多数功能。
2017-03-30T15:40:48
2017-03-30T15:40:48
8,356
/article-8356-1.html
HHVM (HipHop Virtual Machine) 是一个用于执行以 PHP 和 Hack 语言编写的代码的虚拟环境。它是由 Facebook 开发的,提供了当前 PHP 7 的大多数功能。要在你的服务器上运行 HHVM,你需要使用 FastCGI 来将 HHVM 和 Nginx 或 Apache 衔接起来,或者你也可以使用 HHVM 中的内置 Web 服务器 Proxygen。 ![](/data/attachment/album/201703/30/154015piw0vxfk1vzwll76.png) 在这篇教程中,我将展示给你如何在 Nginx Web 服务器的 HHVM 上安装 WordPress。这里我使用 CentOS 7 作为操作系统,所以你需要懂一点 CentOS 操作的基础。 **先决条件** * CentOS 7 - 64位 * Root 权限 ### 步骤 1 - 配置 SELinux 并添加 EPEL 仓库 在本教程中,我们将使用 SELinux 的强制模式,所以我们需要在系统上安装一个 SELinux 管理工具。这里我们使用 `setools` 和 `setrobleshoot` 来管理 SELinux 的各项配置。 CentOS 7 已经默认启用 SELinux,我们可以通过以下命令来确认: ``` # sestatus # getenforce ``` ![验证 SELinux 运行状态](/data/attachment/album/201703/30/154050wli510n0fq5nbfcb.png) 如图,你能够看到,SELinux 已经开启了强制模式。 接下来就是使用 `yum` 来安装 `setools` 和 `setroubleshoot` 了。 ``` # yum -y install setroubleshoot setools net-tools ``` 安装好这两个后,再安装 EPEL 仓库。 ``` # yum -y install epel-release ``` ### 步骤 2 - 安装 Nginx Nginx (发音:engine-x) 是一个高性能、低内存消耗的轻量级 Web 服务器软件。在 CentOS 中可以使用 `yum` 命令来安装 Nginx 包。确保你以 root 用户登录系统。 使用 `yum` 命令从 CentOS 仓库中安装 nginx。 ``` # yum -y install nginx ``` 现在可以使用 `systemctl` 命令来启动 Nginx,同时将其设置为跟随系统启动。 ``` # systemctl start nginx # systemctl enable nginx ``` 为确保 Nginx 已经正确运行于服务器中,在浏览器上输入服务器的 IP,或者如下使用 `curl` 命令检查显示结果。 ``` # curl 192.168.1.110 ``` 我这里使用浏览器来验证。 ![Nginx 正确运行](/data/attachment/album/201703/30/154050gzhaia3zxpoai89o.png) ### 步骤 3 - 安装并配置 MariaDB MariaDB 是由原 MySQL 开发者 Monty Widenius 开发的一款开源数据库软件,它由 MySQL 分支而来,与 MySQL 的主要功能保持一致。在这一步中,我们要安装 MariaDB 数据库并为之配置好 root 密码,然后再为所要安装的 WordPress 创建一个新的数据库和用户。 安装 mariadb 和 mariadb-server: ``` # yum -y install mariadb mariadb-server ``` 启动 MariaDB 并添加为服务,以便随系统启动。 ``` # systemctl start mariadb # systemctl enable mariadb ``` 现在 MariaDB 已经启动了,还需要为 mariadb/mysql 数据库配置 root 用户密码。输入以下命令来设置 MariaDB root 密码。 ``` # mysql_secure_installation ``` 提示设置 root 用户密码时,输入新密码进行设置: ``` Set root password? [Y/n] Y New password: Re-enter new password: Remove anonymous users? [Y/n] Y ... Success! Disallow root login remotely? [Y/n] Y ... Success! Remove test database and access to it? [Y/n] Y Reload privilege tables now? [Y/n] Y ... Success! ``` 这样就设置好了 MariaDB 的 root 密码。现在登录到 MariaDB/MySQL shell 并为 WordPress 的安装创建一个新数据库 `wordpressdb` 和新用户 `wpuser`,密码设置为 `wpuser@`。为你的设置选用一个安全的密码。 登录到 MariaDB/MySQL shell: ``` # mysql -u root -p ``` 接着输入你刚刚设置的 root 用户密码。 创建数据库和用户: ``` MariaDB [(none)]> create database wordpressdb; MariaDB [(none)]> create user wpuser@localhost identified by 'wpuser@'; MariaDB [(none)]> grant all privileges on wordpressdb.* to wpuser@localhost identified by 'wpuser@'; MariaDB [(none)]> flush privileges; MariaDB [(none)]> \q ``` ![为 WordPress 的安装创建数据库和用户](/data/attachment/album/201703/30/154055t3tc327j38chm38y.png) 现在安装好了 MariaDB,并为 WordPress 创建好了数据库。 ### 步骤 4 - 安装 HHVM 对于 HHVM,我们需要安装大量的依赖项。作为选择,你可以从 GitHub 下载 HHVM 的源码来编译安装,也可以从网络上获取预编译的包进行安装。在本教程中,我使用的是预编译的安装包。 为 HHVM 安装依赖项: ``` # yum -y install cpp gcc-c++ cmake git psmisc {binutils,boost,jemalloc,numactl}-devel \ > {ImageMagick,sqlite,tbb,bzip2,openldap,readline,elfutils-libelf,gmp,lz4,pcre}-devel \ > lib{xslt,event,yaml,vpx,png,zip,icu,mcrypt,memcached,cap,dwarf}-devel \ > {unixODBC,expat,mariadb}-devel lib{edit,curl,xml2,xslt}-devel \ > glog-devel oniguruma-devel ocaml gperf enca libjpeg-turbo-devel openssl-devel \ > mariadb mariadb-server libc-client make ``` 然后是使用 `rpm` 安装从 [HHVM 预编译包镜像站点](http://mirrors.linuxeye.com/hhvm-repo/7/x86_64/) 下载的 HHVM 预编译包。 ``` # rpm -Uvh http://mirrors.linuxeye.com/hhvm-repo/7/x86_64/hhvm-3.15.2-1.el7.centos.x86_64.rpm # ln -s /usr/local/bin/hhvm /bin/hhvm ``` 安装好 HHVM 之后使用如下命令按了验证: ``` # hhvm --version ``` 为了能使用 PHP 命令,可以把 `hhvm` 命令设置为 `php`。这样在 shell 中输入 `php` 命令的时候,你会看到和输入 `hhvm` 命令一样的结果。 ``` # sudo update-alternatives --install /usr/bin/php php /usr/bin/hhvm 60 # php --version ``` ![安装 HHVM](/data/attachment/album/201703/30/154056wkljh19kkjry3284.png) ### 步骤 5 - 配置 HHVM 这一步中,我们来配置 HHVM 以系统服务来运行。我们不通过端口这种常规的方式来运行它,而是选择使用 unix socket 文件的方式,这样运行的更快速一点。 进入 systemd 配置目录,并创建一个 `hhvm.service` 文件。 ``` # cd /etc/systemd/system/ # vim hhvm.service ``` 复制粘贴如下配置到文件中去。 ``` [Unit] Description=HHVM HipHop Virtual Machine (FCGI) After=network.target nginx.service mariadb.service [Service] ExecStart=/usr/local/bin/hhvm --config /etc/hhvm/server.ini --user nginx --mode daemon -vServer.Type=fastcgi -vServer.FileSocket=/var/run/hhvm/hhvm.sock [Install] WantedBy=multi-user.target ``` 保存文件退出 vim。 接下来,进入 `hhvm` 目录并编辑 `server.ini` 文件。 ``` # cd /etc/hhvm/ # vim server.ini ``` 将第 7 行 `hhvm.server.port` 替换为 unix socket,如下: ``` hhvm.server.file_socket = /var/run/hhvm/hhvm.sock ``` 保存文件并退出编辑器。 我们已在 hhvm 服务文件中定义了 hhvm 以 `nginx` 用户身份运行,所以还需要把 socket 文件目录的属主变更为 `nginx`。然后我们还必须在 SELinux 中修改 hhvm 目录的权限上下文以便让它可以访问这个 socket 文件。 ``` # chown -R nginx:nginx /var/run/hhvm/ # semanage fcontext -a -t httpd_var_run_t "/var/run/hhvm(/.*)?" # restorecon -Rv /var/run/hhvm ``` 服务器重启之后,hhvm 将不能运行,因为没有存储 socket 文件的目录,所有还必须在启动的时候自动创建一个。 使用 vim 编辑 `rc.local` 文件。 ``` # vim /etc/rc.local ``` 将以下配置粘贴到文件末行。 ``` # mkdir -p /var/run/hhvm/ # chown -R nginx:nginx /var/run/hhvm/ # semanage fcontext -a -t httpd_var_run_t "/var/run/hhvm(/.*)?" # restorecon -Rv /var/run/hhvm ``` 保存文件并退出 vim。然后给文件赋予执行权限。 ``` # chmod +x /etc/rc.local ``` 重新加载 systemd 服务,启动 hhvm 并设置为随系统启动。 ``` # systemctl daemon-reload # systemctl start hhvm # systemctl enable hhvm ``` 要确保无误,使用 `netstat` 命令验证 hhvm 运行于 socket 文件。 ``` # netstat -pl | grep hhvm ``` ![Check the HHVM socket file](/data/attachment/album/201703/30/154056v60mflnmsvjhz6vl.png) ### 步骤 6 - 配置 HHVM 和 Nginx 在这个步骤中,我们将配置 HHVM 已让它运行在 Nginx Web 服务中,这需要在 Nginx 目录创建一个 hhvm 的配置文件。 进入 `/etc/nginx` 目录,创建 `hhvm.conf` 文件。 ``` # cd /etc/nginx/ # vim hhvm.conf ``` 粘贴以下内容到文件中。 ``` location ~ \.(hh|php)$ { root /usr/share/nginx/html; fastcgi_keep_conn on; fastcgi_pass unix:/var/run/hhvm/hhvm.sock; fastcgi_index index.php; fastcgi_param SCRIPT_FILENAME $document_root$fastcgi_script_name; include fastcgi_params; } ``` 然后,保存并退出。 接下来,编辑 `nginx.conf` 文件,添加 hhvm 配置文件到 `include` 行。 ``` # vim nginx.conf ``` 添加配置到第 57 行的 `server` 指令中。 ``` include /etc/nginx/hhvm.conf; ``` 保存并退出。 然后修改 SELinux 中关于 hhvm 配置文件的权限上下文。 ``` # semanage fcontext -a -t httpd_config_t /etc/nginx/hhvm.conf # restorecon -v /etc/nginx/hhvm.conf ``` 测试 Nginx 配置并重启服务。 ``` # nginx -t # systemctl restart nginx ``` 记住确保测试配置没有错误。 ### 步骤 7 - 通过 HHVM 和 Nginx 创建虚拟主机 在这一步中,我们要为 Nginx 和 hhvm 创建一个新的虚拟主机配置文件。这里我使用域名 `natsume.co` 来作为例子,你可以使用你主机喜欢的域名,并在配置文件中相应位置以及 WordPress 安装过程中进行替换。 进入 nginx 的 `conf.d` 目录,我们将在该目录存储虚拟主机文件。 ``` # cd /etc/nginx/conf.d/ ``` 使用 vim 创建一个名为 `natsume.conf` 的配置文件。 ``` # vim natsume.conf ``` 粘贴以下内容到虚拟主机配置文件中。 ``` server { listen 80; server_name natsume.co; # note that these lines are originally from the "location /" block root /var/www/hakase; index index.php index.html index.htm; location / { try_files $uri $uri/ =404; } error_page 404 /404.html; location = /50x.html { root /var/www/hakase; } location ~ \.php$ { try_files $uri =404; fastcgi_pass unix:/var/run/hhvm/hhvm.sock; fastcgi_index index.php; fastcgi_param SCRIPT_FILENAME $document_root$fastcgi_script_name; include fastcgi_params; } } ``` 保存并退出。 在这个虚拟主机配置文件中,我们定义该域名的 Web 根目录为 `/var/www/hakase`。目前该目录还不存在,所有我们要创建它,并变更属主为 nginx 用户和组。 ``` # mkdir -p /var/www/hakase # chown -R nginx:nginx /var/www/hakase ``` 接下来,为该文件和目录配置 SELinux 上下文。 ``` # semanage fcontext -a -t httpd_config_t "/etc/nginx/conf.d(/.*)?" # restorecon -Rv /etc/nginx/conf.d ``` 最后,测试 nginx 配置文件以确保没有错误后,重启 nginx: ``` # nginx -t # systemctl restart nginx ``` ### 步骤 8 - 安装 WordPress 在步骤 5 的时候,我们已经为 WordPress 配置好了虚拟主机,现在只需要下载 WordPress 和使用我们在步骤 3 的时候创建的数据库和用户来编辑数据库配置就好了。 进入 Web 根目录 `/var/www/hakase` 并使用 Wget 命令下载 WordPress: ``` # cd&nbsp;/var/www/hakase # wget wordpress.org/latest.tar.gz ``` 解压 `latest.tar.gz` 并将 `wordpress` 文件夹中所有的文件和目录移动到当前目录: ``` # tar -xzvf latest.tar.gz # mv wordpress/* . ``` 下一步,复制一份 `wp-config-sample.php` 并更名为 `wp-config.php`,然后使用 vim 进行编辑: ``` # cp wp-config-sample.php wp-config.php # vim wp-config.php ``` 将 `DB_NAME` 设置为 `wordpressdb`、`DB_USER` 设置为 `wpuser` 以及 `DB_PASSWORD` 设置为 `wpuser@`。 ``` define('DB_NAME', 'wordpressdb'); define('DB_USER', 'wpuser'); define('DB_PASSWORD', 'wpuser@'); define('DB_HOST', 'localhost'); ``` 保存并退出。 ![WordPress 配置](/data/attachment/album/201703/30/154056dppddtb9umud6mdq.png) 修改关于 WordPress 目录的 SELinux 上下文。 ``` # semanage fcontext -a -t httpd_sys_content_t "/var/www/hakase(/.*)?" # restorecon -Rv /var/www/hakase ``` 现在打开 Web 浏览器,在地址栏输入你之前为 WordPress 设置的域名,我这里是 `natsume.co`。 选择语言并点击<ruby> 继续 <rt> Continue </rt></ruby>。 ![安装 Wordpress - 语言选择](/data/attachment/album/201703/30/154056j5hezz4rhi5cmnmp.png) 根据自身要求填写站点标题和描述并点击<ruby> 安装 Wordpress <rt> Install Wordpress </rt></ruby>"。 ![安装 Wordpress - 配置管理员账号和站点标题](/data/attachment/album/201703/30/154057i41iv4kxfonxavfv.png) 耐心等待安装完成。你会见到如下页面,点击<ruby> 登录 <rt> Log In </rt></ruby>来登录到管理面板。 ![安装 Wordpress - 成功安装](/data/attachment/album/201703/30/154057bjxllsxeiuguuufo.png) 输入你设置的管理员用户账号和密码,在此点击<ruby> 登录 <rt> Log In </rt></ruby>。 ![登录到 wordpress 管理面板](/data/attachment/album/201703/30/154057tolgpii9kxo3h8gs.png) 现在你已经登录到 WordPress 的管理面板了。 ![Wordpress 管理面](/data/attachment/album/201703/30/154058d0kk61kzs9qakuy7.png) Wordpress 的主页: ![Wordpress 默认主页](/data/attachment/album/201703/30/154058sfmt4mizjgmfaaiq.png) 至此,我们已经在 CentOS 7 上通过 Nginx 和 HHVM 成功安装 Wordpress。 ### 参考链接 * <https://www.nginx.com/blog/nginx-se-linux-changes-upgrading-rhel-6-6/> --- 译者简介: [GHLandy](http://GHLandy.com) —— 划不完粉腮柳眉泣别离。 --- via: <https://www.howtoforge.com/tutorial/how-to-install-wordpress-with-hhvm-and-nginx-on-centos-7/> 作者:[Muhammad Arul](https://www.howtoforge.com/tutorial/how-to-install-wordpress-with-hhvm-and-nginx-on-centos-7/) 译者:[GHLandy](https://github.com/GHLandy) 校对:[wxy](https://github.com/wxy) 本文由 [LCTT](https://github.com/LCTT/TranslateProject) 原创编译,[Linux中国](https://linux.cn/) 荣誉推出
Samba 系列(五):将另一台 Ubuntu DC 服务器加入到 Samba DC 实现双域控主机模式
Ravi Saive
http://www.tecmint.com/join-additional-ubuntu-dc-to-samba4-ad-dc-failover-replication/
这篇文章将讲解如何使用 Ubuntu 16.04 服务器版系统来创建第二台 Samba4 域控制器,并将其加入到已创建好的 Samba AD DC 林环境中,以便为一些关键的 AD DC 服务提供负载均衡及故障切换功能,尤其是为那些重要的服务,比如 DNS 服务和使用 SAM 数据库的 AD DC LDAP 模式。
/data/attachment/album/201703/31/092100ye4goo4v1c1zefoe.jpg.thumb.jpg
/data/attachment/album/201703/31/092100ye4goo4v1c1zefoe.jpg
true
false
true
rusking
false
[ "Samba" ]
系统运维
{ "viewnum": 8871, "commentnum": 0, "favtimes": 1, "sharetimes": 0, "likes": 0 }
[]
[ { "raid": 8258, "displayorder": 0 }, { "raid": 8384, "displayorder": 1 } ]
这篇文章将讲解如何使用 Ubuntu 16.04 服务器版系统来创建第二台 Samba4 域控制器,并将其加入到已创建好的 Samba AD DC 林环境中,以便为一些关键的 AD DC 服务提供负载均衡及故障切换功能,尤其是为那些重要的服务,比如 DNS 服务和使用 SAM 数据库的 AD DC LDAP 模式。
2017-03-31T09:28:00
2017-03-31T09:28:00
8,358
/article-8358-1.html
这篇文章将讲解如何使用 **Ubuntu 16.04** 服务器版系统来创建第二台 **Samba4** 域控制器,并将其加入到已创建好的 **Samba AD DC** 林环境中,以便为一些关键的 AD DC 服务提供负载均衡及故障切换功能,尤其是为那些重要的服务,比如 DNS 服务和使用 SAM 数据库的 AD DC LDAP 模式。 ![](/data/attachment/album/201703/31/092100ye4goo4v1c1zefoe.jpg) ### 需求 这篇文章是 **Samba4 AD DC** 系列的第**五**篇,前边几篇如下: 1、[在 Ubuntu 系统上使用 Samba4 来创建活动目录架构](/article-8065-1.html) 2、[在 Linux 命令行下管理 Samba4 AD 架构](/article-8070-1.html) 3、[使用 Windows 10 的 RSAT 工具来管理 Samba4 活动目录架构](/article-8097-1.html) 4、[在 Windows 下管理 Samba4 AD 域管制器 DNS 和组策略](/article-8258-1.html) ### 第一步:为设置 Samba4 进行初始化配置 1、在开始把第二个 DC 服务器加入到 **Samba4 AD DC** 域环境之前,你需要注意一些初始化设置信息,首先,确保这个新系统的**主机名**包含描述性名称。 假设第一个域服务器的主机名叫做 `adc1` ,你可以把第二个域服务器命名为 `adc2`,以保持域控制器名称的一致性。 执行下面的命令来修改系统**主机名**: ``` # hostnamectl set-hostname adc2 ``` 或者你也可以手动编辑 `/etc/hostname` 文件,在新的一行输入你想设置的主机名。 ``` # nano /etc/hostname ``` 这里添加主机名。 ``` adc2 ``` 2、下一步,打开本地系统解析文件并添加一个条目,包含主域控制器的 IP 地址和 FQDN 名称。如下图所示: 在这篇教程中,主域控服务器的主机名为 `adc1.tecmint.lan` ,其对应的 IP 地址为 192.168.1.254 。 ``` # nano /etc/hosts ``` 添加如下行: ``` IP_of_main_DC FQDN_of_main_DC short_name_of_main_DC ``` ![Set Hostname for Samba4 AD DC](/data/attachment/album/201703/31/092902lb7wwtt1f22fq2bl.jpg) *为 Samba4 AD DC 服务器设置主机名* 3、下一步,打开 `/etc/network/interfaces` 配置文件并设置一个静态 IP 地址,如下图所示: 注意 `dns-nameservers` 和 `dns-search` 这两个参数的值。为了使 DNS 解析正常工作,需要把这两个值设置成主 Samba4 AD DC 服务器的 IP 地址和域名。 重启网卡服务以让修改的配置生效。检查 `/etc/resolv.conf` 文件,确保该网卡上配置的这两个 DNS 的值已更新到这个文件。 ``` # nano /etc/network/interfaces ``` 编辑并替换你自定义的 IP 设置: ``` auto ens33 iface ens33 inet static address 192.168.1.253 netmask 255.255.255.0 brodcast 192.168.1.1 gateway 192.168.1.1 dns-nameservers 192.168.1.254 dns-search tecmint.lan ``` 重启网卡服务并确认生效。 ``` # systemctl restart networking.service # cat /etc/resolv.conf ``` ![Configure DNS for Samba4 AD](/data/attachment/album/201703/31/092902r1xrlkgyax5ilony.jpg) *配置 Samba4 AD 服务器的 DNS* 当你通过简写名称(用于构建 FQDN 名)查询主机名时, `dns-search` 值将会自动把域名添加上。 4、为了测试 DNS 解析是否正常,使用一系列 ping 命令测试,命令后分别为简写名, FQDN 名和域名,如下图所示: 在所有测试用例中,**Samba4 AD DC DNS** 服务器都应该返回主域控服务器的 IP 地址。 ![Verify DNS Resolution for Samba4 AD](/data/attachment/album/201703/31/092903ssewwslzosezosl1.png) *验证 Samba4 AD 环境 DNS 解析是否正常* 5、最后你需要注意的是确保这个主机跟域控服务器时间同步。你可以通过下面的命令在系统上安装 **NTP** 客户端工具来实现时间同步功能: ``` # apt-get install ntpdate ``` 6、假设你想手动强制本地服务器与 **samba4 AD DC** 服务器时间同步,使用 `ntpdate` 命令加上主域控服务器的主机名,如下所示: ``` # ntpdate adc1 ``` ![Time Synchronize with Samba4 AD](/data/attachment/album/201703/31/092903dgozw96s8koy8swo.png) *与 Samba4 AD 服务器进行时间同步* ### 第 2 步:安装 Samba4 必须的依赖包 7、为了让 **Ubuntu 16.04** 系统加入到你的域中,你需要通过下面的命令从 Ubuntu 官方软件库中安装 **Samba4 套件、 Kerberos 客户端** 和其它一些重要的软件包以便将来使用: ``` # apt-get install samba krb5-user krb5-config winbind libpam-winbind libnss-winbind ``` ![Install Samba4 in Ubuntu](/data/attachment/album/201703/31/092904zefchqcdhhreffhz.png) *在 Ubuntu 系统中安装 Samba4* 8、在安装的过程中,你需要提供 Kerberos 域名。输入大写的域名然后按回车键完成安装过程。 ![Configure Kerberos Authentication for Samba4](/data/attachment/album/201703/31/092904wexmmieeey2eeq4n.png) *为 Samba4 配置 Kerberos 认证* 9、所有依赖包安装完成后,通过使用 `kinit` 命令为域管理员请求一个 Kerberos 票据以验证设置是否正确。使用 `klist` 命令来列出已授权的 kerberos 票据信息。 ``` # kinit domain-admin-user@YOUR_DOMAIN.TLD # klist ``` ![Verify Kerberos on Samba4 Domain](/data/attachment/album/201703/31/092904wvwt33urc1ss3gwt.png) *在 Samba4 域环境中验证 Kerberos* ### 第 3 步:以域控制器的身份加入到 Samba4 AD DC 10、在把你的机器集成到 **Samba4 DC** 环境之前,先把系统中所有运行着的 Samba4 服务停止,并且重命名默认的 Samba 配置文件以便从头开始。在域控制器配置的过程中, Samba 将会创建一个新的配置文件。 ``` # systemctl stop samba-ad-dc smbd nmbd winbind # mv /etc/samba/smb.conf /etc/samba/smb.conf.initial ``` 11、在准备加入域前,先启动 **samba-ad-dc** 服务,之后使用域管理员账号运行 `samba-tool` 命令将服务器加入到域。 ``` # samba-tool domain join your_domain -U "your_domain_admin" ``` 加入域过程部分截图: ``` # samba-tool domain join tecmint.lan DC -U "tecmint_user" ``` 输出示例: ``` Finding a writeable DC for domain 'tecmint.lan' Found DC adc1.tecmint.lan Password for [WORKGROUP\tecmint_user]: workgroup is TECMINT realm is tecmint.lan checking sAMAccountName Deleted CN=ADC2,CN=Computers,DC=tecmint,DC=lan Adding CN=ADC2,OU=Domain Controllers,DC=tecmint,DC=lan Adding CN=ADC2,CN=Servers,CN=Default-First-Site-Name,CN=Sites,CN=Configuration,DC=tecmint,DC=lan Adding CN=NTDS Settings,CN=ADC2,CN=Servers,CN=Default-First-Site-Name,CN=Sites,CN=Configuration,DC=tecmint,DC=lan Adding SPNs to CN=ADC2,OU=Domain Controllers,DC=tecmint,DC=lan Setting account password for ADC2$ Enabling account Calling bare provision Looking up IPv4 addresses Looking up IPv6 addresses No IPv6 address will be assigned Setting up share.ldb Setting up secrets.ldb Setting up the registry Setting up the privileges database Setting up idmap db Setting up SAM db Setting up sam.ldb partitions and settings Setting up sam.ldb rootDSE Pre-loading the Samba 4 and AD schema A Kerberos configuration suitable for Samba 4 has been generated at /var/lib/samba/private/krb5.conf Provision OK for domain DN DC=tecmint,DC=lan Starting replication Schema-DN[CN=Schema,CN=Configuration,DC=tecmint,DC=lan] objects[402/1550] linked_values[0/0] Schema-DN[CN=Schema,CN=Configuration,DC=tecmint,DC=lan] objects[804/1550] linked_values[0/0] Schema-DN[CN=Schema,CN=Configuration,DC=tecmint,DC=lan] objects[1206/1550] linked_values[0/0] Schema-DN[CN=Schema,CN=Configuration,DC=tecmint,DC=lan] objects[1550/1550] linked_values[0/0] Analyze and apply schema objects Partition[CN=Configuration,DC=tecmint,DC=lan] objects[402/1614] linked_values[0/0] Partition[CN=Configuration,DC=tecmint,DC=lan] objects[804/1614] linked_values[0/0] Partition[CN=Configuration,DC=tecmint,DC=lan] objects[1206/1614] linked_values[0/0] Partition[CN=Configuration,DC=tecmint,DC=lan] objects[1608/1614] linked_values[0/0] Partition[CN=Configuration,DC=tecmint,DC=lan] objects[1614/1614] linked_values[28/0] Replicating critical objects from the base DN of the domain Partition[DC=tecmint,DC=lan] objects[97/97] linked_values[24/0] Partition[DC=tecmint,DC=lan] objects[380/283] linked_values[27/0] Done with always replicated NC (base, config, schema) Replicating DC=DomainDnsZones,DC=tecmint,DC=lan Partition[DC=DomainDnsZones,DC=tecmint,DC=lan] objects[45/45] linked_values[0/0] Replicating DC=ForestDnsZones,DC=tecmint,DC=lan Partition[DC=ForestDnsZones,DC=tecmint,DC=lan] objects[18/18] linked_values[0/0] Committing SAM database Sending DsReplicaUpdateRefs for all the replicated partitions Setting isSynchronized and dsServiceName Setting up secrets database Joined domain TECMINT (SID S-1-5-21-715537322-3397311598-55032968) as a DC ``` ![Join Domain to Samba4 AD DC](/data/attachment/album/201703/31/092907a7nbjl8eenlp8e5b.png) *把域加入到 Samba4 AD DC* 12、在已安装了 Samba4 套件的 Ubuntu 系统加入域之后,打开 Samba 主配置文件添加如下行: ``` # nano /etc/samba/smb.conf ``` 添加以下内容到 `smb.conf` 配置文件中。 ``` dns forwarder = 192.168.1.1 idmap_ldb:use rfc2307 = yes template shell = /bin/bash winbind use default domain = true winbind offline logon = false winbind nss info = rfc2307 winbind enum users = yes winbind enum groups = yes ``` 使用你自己的 **DNS 转发器 IP** 地址替换掉上面 `dns forwarder` 地址。 Samba 将会把域权威区之外的所有 DNS 解析查询转发到这个 IP 地址。 13、最后,重启 samba 服务以使修改的配置生效,然后执行如下命令来检查活动目录复制功能是否正常。 ``` # systemctl restart samba-ad-dc # samba-tool drs showrepl ``` ![Configure Samba4 DNS](/data/attachment/album/201703/31/092908ybi0bx0bedxx66jc.png) *配置 Samba4 DNS* 14、另外,还需要重命名原来的 `/etc`下的 kerberos 配置文件,并使用在加入域的过程中 Samba 生成的新配置文件 krb5.conf 替换它。 Samba 生成的新配置文件在 `/var/lib/samba/private` 目录下。使用 Linux 的符号链接将该文件链接到 `/etc` 目录。 ``` # mv /etc/krb6.conf /etc/krb5.conf.initial # ln -s /var/lib/samba/private/krb5.conf /etc/ # cat /etc/krb5.conf ``` ![Configure Kerberos](/data/attachment/album/201703/31/092909y8poxc8nuxccnxhq.jpg) *配置 Kerberos* 15、同样,使用 samba 的 `krb5.conf` 配置文件验证 Kerberos 认证是否正常。通过以下命令来请求一个管理员账号的票据并且列出已缓存的票据信息。 ``` # kinit administrator # klist ``` ![Verify Kerberos Authentication with Samba](/data/attachment/album/201703/31/092910hxx38nqageecd28x.jpg) *使用 Samba 验证 Kerberos 认证是否正常* ### 第 4 步:验证其它域服务 16、你首先要做的一个测试就是验证 **Samba4 DC DNS** 解析服务是否正常。要验证域 DNS 解析情况,使用 `host` 命令,加上一些重要的 AD DNS 记录,进行域名查询,如下图所示: 每一次查询,DNS 服务器都应该返回两个 IP 地址。 ``` # host your_domain.tld # host -t SRV _kerberos._udp.your_domain.tld # UDP Kerberos SRV record # host -t SRV _ldap._tcp.your_domain.tld # TCP LDAP SRV record ``` ![Verify Samba4 DC DNS](/data/attachment/album/201703/31/092911l93w4ek4g1s13ww9.png) \*验证 Samba4 DC DNS \* 17、这些 DNS 记录也可以从注册过的[已安装了 RSAT 工具的 Windows 机器](/article-8097-1.html)上查询到。打开 DNS 管理器,展开到你的域 tcp 记录,如下图所示: ![Verify DNS Records on Windows RSAT Tool](/data/attachment/album/201703/31/092911ummmz2nbnm37aw2a.png) *通过 Windows RSAT 工具来验证 DNS 记录* 18、下一个验证是检查域 LDAP 复制同步是否正常。使用 `samba-tool` 工具,在第二个域控制器上创建一个账号,然后检查该账号是否自动同步到第一个 Samba4 AD DC 服务器上。 在 adc2 上: ``` # samba-tool user add test_user ``` 在 adc1 上: ``` # samba-tool user list | grep test_user ``` ![Create User Account on Samba4 AD](/data/attachment/album/201703/31/092911sm5yzi7hslh7ius5.jpg) *在 Samba4 AD 服务器上创建账号* ![Verify Replication on Samba4 AD](/data/attachment/album/201703/31/092912pli70kisv8if7i9e.jpg) *在 Samba4 AD 服务器上验证同步功能* 19、你也可以从 **Microsoft AD DC** 控制台创建一个账号,然后验证该账号是否都出现在两个域控服务器上。 默认情况下,这个账号都应该在两个 samba 域控制器上自动创建完成。在 `adc1` 服务器上使用 `wbinfo` 命令查询该账号名。 ![Create Account from Microsoft AD UC](/data/attachment/album/201703/31/092912v77qh57ctyq888cq.png) *从 Microsoft AD UC 创建账号* ![Verify Account Replication On Samba4 AD](/data/attachment/album/201703/31/092913tcuuee4iktupieau.png) *在 Samba4 AD 服务器上验证账号同步功能* 20、实际上,打开 Windows 机器上的 **AD DC** 控制台,展开到域控制器,你应该看到两个已注册的 DC 服务器。 ![Verify Samba4 Domain Controllers](/data/attachment/album/201703/31/092913lmcmahfc9sam86cb.png) *验证 Samba4 域控制器* ### 第 5 步:启用 Samba4 AD DC 服务 21、要在整个系统启用 Samba4 AD DC 的服务,首先你得禁用原来的不需要的 Samba 服务,然后执行如下命令仅启用 samba-ad-dc 服务: ``` # systemctl disable smbd nmbd winbind # systemctl enable samba-ad-dc ``` ![Enable Samba4 AD DC Services](/data/attachment/album/201703/31/092914lw1q2rfafcqr6nc7.png) *启用 Samba4 AD DC 服务* 22、如果你从 Microsoft 客户端远程管理 Samba4 域控制器,或者有其它 Linux 或 Windows 客户机集成到当前域中,请确保在它们的网卡 DNS 服务器地址设置中提及 `adc2` 服务器的 IP 地址,以实现某种程序上的冗余。 下图显示 Windows 和 Debian/Ubuntu 客户机的网卡配置要求。 ![Configure Client to Administer Samba4 DC](/data/attachment/album/201703/31/092914puutuxox6tu64bmu.png) *配置 Windows 客户端来管理 Samba4 DC* ![Configure Linux Client to Administer Samba4 DC](/data/attachment/album/201703/31/092915li8kg6a98ok6roa6.png) *配置 Linux 客户端来管理 Samba4 DC* 如果第一台 DC 服务器 192.168.1.254 网络不通,则调整配置文件中 DNS 服务器 IP 地址的顺序,以免先查询这台不可用的 DNS 服务器。 最后,如果你想在 Linux 系统上使用 Samba4 活动目录账号来进行本地认证,或者为 AD LDAP 账号授予 root 权限,请查看[在 Linux 命令行下管理 Samba4 AD 架构](/article-8070-1.html) 这篇教程的 第 2 步和第 3 步。 --- 作者简介: 我叫 Ravi Saive,TecMint 网站博主。一个喜欢在网上分享技术知识及经验的电脑极客和 Linux 系统专家。我的大多数的服务器都运行在 Linux 开源平台上。关注我:Twitter ,Facebook 和 Google+ 。 --- via: <http://www.tecmint.com/join-additional-ubuntu-dc-to-samba4-ad-dc-failover-replication/> 作者:[Ravi Saive](http://www.tecmint.com/author/admin/) 译者:[rusking](https://github.com/rusking) 校对:[jasminepeng](https://github.com/jasminepeng) 本文由 [LCTT](https://github.com/LCTT/TranslateProject) 原创编译,[Linux中国](https://linux.cn/) 荣誉推出
在 Kali Linux 中更改 GRUB2 背景的 5 种方式
blackmoreops
https://www.blackmoreops.com/2015/11/27/change-grub-background-in-kali-linux/
在这篇文章中,我会对 GRUB 解释一二,但是不会冗长到我失去写作的激情。 那么我们开始吧……
/data/attachment/album/201703/31/110456imu6o5j330zxjuj3.jpg.thumb.jpg
/data/attachment/album/201703/31/110456imu6o5j330zxjuj3.jpg
true
false
true
fuowang
false
[ "背景", "引导", "GRUB" ]
桌面应用
{ "viewnum": 14315, "commentnum": 0, "favtimes": 2, "sharetimes": 0, "likes": 0 }
[]
[]
在这篇文章中,我会对 GRUB 解释一二,但是不会冗长到我失去写作的激情。 那么我们开始吧……
2017-03-31T10:54:00
2017-03-31T10:54:00
8,359
/article-8359-1.html
这是一个关于如何在 Kali Linux 中更改 GRUB 背景的简单指南(实际上它是 Kali Linux 的 GRUB 启动图像)。 Kali 开发团队在这方面做的不多,他们好像太忙了,所以在这篇文章中,我会对 GRUB 解释一二,但是不会冗长到我失去写作的激情。 那么我们开始吧…… ![](/data/attachment/album/201703/31/110456imu6o5j330zxjuj3.jpg) 这通常是所有人首先会遇到的一个问题,在哪里设置?有很多方法来查找 GRUB 设置。每个人都可能有自己的方法,但我发现 `update-grub` 是最简单的。如果在 VMWare 或 VirtualBox 中执行 `update-grub`,你将看到如下所示的内容: ``` root@kali:~# update-grub Generating grub configuration file ... Found background image: /usr/share/images/desktop-base/desktop-grub.png Found linux image: /boot/vmlinuz-4.0.0-kali1-amd64 Found initrd image: /boot/initrd.img-4.0.0-kali1-amd64 No volume groups found done root@kali:~# ``` 如果您是双系统,或者三系统,那么您将看到 GRUB 以及其他操作系统入口。然而,我们感兴趣的部分是背景图像,这是在我这里看到的(你会看到完全相同的内容): ``` Found background image: /usr/share/images/desktop-base/desktop-grub.png ``` ### GRUB 启动图像搜索顺序 在 grub-2.02 中,对基于 Debian 的系统来说,它将按照以下顺序搜索启动背景: 1. `/etc/default/grub` 里的 `GRUB_BACKGROUND` 行 2. 在 `/boot/grub/` 里找到的第一个图像(如果发现多张,将以字母顺序排序) 3. 在 `/usr/share/desktop-base/grub_background.sh` 中指定的 4. 在 `/etc/grub.d/05_debian_theme` 里 `WALLPAPER` 行列出的 现在将此信息留在这里,我们会尽快重新检查它。 ### Kali Linux GRUB 启动图像 在我使用 Kali Linux 时(因为我喜欢用它做事),会发现 Kali 正在使用这里的背景图像:`/usr/share/images/desktop-base/desktop-grub.png` 为了确定,我们来检查一下这个 `.png` 文件的属性。 ``` root@kali:~# root@kali:~# ls -l /usr/share/images/desktop-base/desktop-grub.png lrwxrwxrwx 1 root root 30 Oct 8 00:31 /usr/share/images/desktop-base/desktop-grub.png -> /etc/alternatives/desktop-grub root@kali:~# ``` ![Change GRUB background in Kali Linux - blackMORE OPs -1](/data/attachment/album/201703/31/105404dzss12r5gj82yssr.jpg) 什么?它只是 `/etc/alternatives/desktop-grub` 的一个符号链接? 但是 `/etc/alternatives/desktop-grub` 不是图片文件。看来我也要检查一下它的属性。 ``` root@kali:~# root@kali:~# ls -l /etc/alternatives/desktop-grub lrwxrwxrwx 1 root root 44 Oct 8 00:27 /etc/alternatives/desktop-grub -> /usr/share/images/desktop-base/kali-grub.png root@kali:~# ``` ![Change GRUB background in Kali Linux - blackMORE OPs -3](/data/attachment/album/201703/31/105405el6vrxgjw98ajuac.jpg) 好吧,真让人费解。 `/etc/alternatives/desktop-grub` 也是一个符号链接,它指向 `/usr/share/images/desktop-base/kali-grub.png`,来自最初同样的文件夹。呃! 无语。 但是现在我们至少可以替换该文件并将其解决。 在替换之前,我们需要检查 `/usr/share/images/desktop-base/kali-grub.png` 的属性,以确保下载相同类型和大小的文件。 ``` root@kali:~# root@kali:~# file /usr/share/images/desktop-base/kali-grub.png /usr/share/images/desktop-base/kali-grub.png: PNG image data, 640 x 480, 8-bit/color RGB, non-interlaced root@kali:~# ``` 可以确定这是一个 PNG 图像文件,像素尺寸为 640 x 480。 ### GRUB 背景图像属性 可以使用 `PNG`, `JPG`/`JPEG` 以及 `TGA` 类型的图像文件作为 GRUB 2 的背景。必须符合以下规范: * `JPG`/`JPEG` 图像必须是 `8-bit` (256 色) * 图像应该是非索引的,`RGB` 默认情况下,如果安装了 `desktop-base` 软件包,符合上述规范的图像将放在 `/usr/share/images/desktop-base/` 目录中。在谷歌上很容易找到类似的文件。我也找了一个。 ``` root@kali:~# root@kali:~# file Downloads/wallpaper-1.png Downloads/wallpaper-1.png: PNG image data, 640 x 480, 8-bit/color RGB, non-interlaced root@kali:~# ``` ![Change GRUB background in Kali Linux - blackMORE OPs -6](/data/attachment/album/201703/31/105405bcjdpxuaqcazjnb2.jpg) ### 方式 1:替换图像 现在我们只需简单的用新文件将 `/usr/share/images/desktop-base/kali-grub.png` 替换掉。值得注意这是最简单的方法,不需要修改 `grub-config` 文件。 如果你对 GRUB 很熟,建议你简单的修改 GRUB 的默认配置文件,然后执行 `update-grub`。 像往常一样,我会将原文件重命名为 `kali-grub.png.bkp` 进行备份。 ``` root@kali:~# root@kali:~# mv /usr/share/images/desktop-base/kali-grub.png /usr/share/images/desktop-base/kali-grub.png.bkp root@kali:~# ``` ![Change GRUB background in Kali Linux - blackMORE OPs -4](/data/attachment/album/201703/31/105406eq4rpy2vp32r6zwz.jpg) 现在我们将下载的文件重命名为 `kali-grub.png`。 ``` root@kali:~# root@kali:~# cp Downloads/wallpaper-1.png /usr/share/images/desktop-base/kali-grub.png root@kali:~# ``` ![Change GRUB background in Kali Linux - blackMORE OPs -5](/data/attachment/album/201703/31/105407wcolok3dc5ddj3mu.jpg) 最后执行命令 `update-grub`: ``` root@kali:~# update-grub Generating grub configuration file ... Found background image: /usr/share/images/desktop-base/desktop-grub.png Found linux image: /boot/vmlinuz-4.0.0-kali1-amd64 Found initrd image: /boot/initrd.img-4.0.0-kali1-amd64 No volume groups found done root@kali:~# ``` ![Change GRUB background in Kali Linux - blackMORE OPs -7](/data/attachment/album/201703/31/105407h90s9xxv0vkuj4j9.jpg) 下次重新启动你的 Kali Linux 时,你会看到 GRUB 背景变成了你自己的图像(GRUB 启动界面)。 下面是我现在正在使用的新 GRUB 启动背景。你呢?要不要试试这个办法? ![Change GRUB background in Kali Linux - blackMORE OPs -9](/data/attachment/album/201703/31/105408y6gjjvgocvor01uu.jpg) 这是最简单最安全的办法,最糟的情况也不过是在 GRUB 看到一个蓝色的背景,但你依然可以登录后修复它们。现在如果你有信心,让我们尝试一个改变 GRUB 设置的更好的方法(有点复杂)。后续步骤更加有趣,而且可以在任何使用 GRUB 引导的 Linux 上使用。 现在回忆一下 GRUB 在哪 4 个地方寻找启动背景图像?再看一遍: 1. `/etc/default/grub` 里的 `GRUB_BACKGROUND` 行 2. 在 `/boot/grub/` 里找到的第一个图像(如果发现多张,将以字母顺序排序) 3. 在 `/usr/share/desktop-base/grub_background.sh` 中指定的 4. 在 `/etc/grub.d/05_debian_theme` 里 WALLPAPER 行列出的 那么我们再在 Kali Linux 上(或任意使用 GRUB2 的 Linux系统)试一下新的选择。 ### 方式 2:在 GRUB\_BACKGROUND 中定义图像路径 所以你可以根据上述的查找优先级使用上述任一项,将 GRUB 背景图像改为自己的。以下是我自己系统上 `/etc/default/grub` 的内容。 ``` root@kali:~# vi /etc/default/grub ``` 按照 `GRUB_BACKGROUND="/root/World-Map.jpg"` 的格式添加一行,其中 World-Map.jpg 是你要作为 GRUB 背景的图像文件。 ``` # If you change this file, run 'update-grub' afterwards to update # /boot/grub/grub.cfg. # For full documentation of the options in this file, see: #&nbsp;&nbsp; info -f grub -n 'Simple configuration' GRUB_DEFAULT=0 GRUB_TIMEOUT=15 GRUB_DISTRIBUTOR=`lsb_release -i -s 2> /dev/null || echo Debian` GRUB_CMDLINE_LINUX_DEFAULT="quiet" GRUB_CMDLINE_LINUX="initrd=/install/gtk/initrd.gz" GRUB_BACKGROUND="/root/World-Map.jpg" ``` 一旦使用上述方式完成更改,务必执行 `update-grub` 命令,如下所示。 ``` root@kali:~# update-grub Generating grub configuration file ... Found background: /root/World-Map.jpg Found background image: /root/World-Map.jpg Found linux image: /boot/vmlinuz-4.0.0-kali1-amd64 Found initrd image: /boot/initrd.img-4.0.0-kali1-amd64 &nbsp; No volume groups found done root@kali:~# ``` 现在重启机器,你会在 GRUB 看到自定义的图像。 ### 方式 3:把图像文件放到 /boot/grub/ 文件夹 如果没有在 `/etc/default/grub` 文件中指定 `GRUB_BACKGROUND` 项,理论上 GRUB 应当使用在 `/boot/grub/` 文件夹找到的第一个图像文件作为背景。如果 GRUB 在 `/boot/grub/` 找到多个图像文件,它会按字母排序并使用第一个图像文件。 ### 方式 4:在 grub\_background.sh 指定图像路径 如果没有在 `/etc/default/grub` 文件中指定 `GRUB_BACKGROUND` 项,而且 `/boot/grub/` 目录下没有图像文件,GRUB 将会开始在 `/usr/share/desktop-base/grub_background.sh` 文件中指定的图像路径中搜索。Kali Linux 是在这里指定的。每个 Linux 发行版都有自己的特色。 ### 方式 5:在 /etc/grub.d/05\_debian\_theme 文件的 WALLPAPER 一行指定图像 这是 GRUB 搜寻背景图像的最后一个位置。如果在其他部分都没有找到,它将会在这里查找。 ### 结论 这篇文章较长,但我想介绍一些基础但很重要的东西。如果你有仔细阅读,你会理解如何在 Kali Linux 上来回跟踪符号链接。当你需要在一些 Linux 系统上查找 GRUB 背景图像的位置时,你会感到得心应手。只要再多阅读一点来理解 GRUB 颜色的工作方式,你就是行家了。 --- via: <https://www.blackmoreops.com/2015/11/27/change-grub-background-in-kali-linux/> 作者:[https://www.blackmoreops.com/](https://www.blackmoreops.com/2015/11/27/change-grub-background-in-kali-linux/) 译者:[fuowang](https://github.com/fuowang) 校对:[wxy](https://github.com/wxy) 本文由 [LCTT](https://github.com/LCTT/TranslateProject) 原创编译,[Linux中国](https://linux.cn/) 荣誉推出
在 Linux 上用火狐浏览器保护你的隐私
Nick Congleton
https://linuxconfig.org/protecting-your-privacy-with-firefox-on-linux
基于这些目的选择浏览器的时候,火狐或许是你的最佳选择。谷歌 Chrome 不能信任。它是属于谷歌的,一个众所周知的数据收集公司,而且它是闭源的。 Chromium 或许还可以,但并不能保证。只有火狐保持了一定程度的用户权利承诺。
/data/attachment/album/201703/31/144405b7gwo7iwmo2k2mxn.jpg.thumb.jpg
/data/attachment/album/201703/31/144405b7gwo7iwmo2k2mxn.jpg
true
false
true
ypingcn
false
[ "Firefox", "浏览器", "安全", "隐私" ]
桌面应用
{ "viewnum": 9500, "commentnum": 3, "favtimes": 2, "sharetimes": 0, "likes": 0 }
[ { "postip": "1.28.144.187", "message": "呵呵,别活了比较好", "username": "来自内蒙古的 Safari 10.1|Mac 10.19 用户", "date": "2017-03-31T16:07:11" }, { "postip": "221.3.36.20", "message": "试试这个<br />\r\naddons.mozilla.org/en-US/firefox/addon/privacy-settings/?src=userprofile<br />\r\nfirefox.add0n.com/privacy-settings.html", "username": "来自山东青岛的 Firefox 53.0|GNU/Linux 用户", "date": "2017-04-01T00:26:51" }, { "postip": "223.87.33.54", "message": "duckduckgo还不错 感觉比bing强&nbsp;&nbsp;如果你不用百度 google每次又得fq <br />\r\n其他的……我觉得不如拔了网线吧……", "username": "来自四川宜宾的 Firefox 54.0|GNU/Linux 用户", "date": "2017-06-26T21:28:39" } ]
[]
基于这些目的选择浏览器的时候,火狐或许是你的最佳选择。谷歌 Chrome 不能信任。它是属于谷歌的,一个众所周知的数据收集公司,而且它是闭源的。 Chromium 或许还可以,但并不能保证。只有火狐保持了一定程度的用户权利承诺。
2017-03-31T14:44:30
2017-03-31T14:44:30
8,360
/article-8360-1.html
### 介绍 隐私和安全正在逐渐成为一个重要的话题。虽然不可能做到 100% 安全,但是,还是能采取一些措施,特别是在 Linux 上,在你浏览网页的时候保护你的在线隐私安全。 ![](/data/attachment/album/201703/31/144405b7gwo7iwmo2k2mxn.jpg) 基于这些目的选择浏览器的时候,火狐或许是你的最佳选择。谷歌 Chrome 不能信任。它是属于谷歌的,一个众所周知的数据收集公司,而且它是闭源的。 Chromium 或许还可以,但并不能保证。只有火狐保持了一定程度的用户权利承诺。 ### 火狐设置 火狐里有几个你能设定的设置,能更好地保护你的隐私。这些设置唾手可得,能帮你控制那些在你浏览的时候分享的数据。 #### 健康报告 你首先可以设置的是对火狐健康报告发送的限制,以限制数据发送量。当然,这些数据只是被发送到 Mozilla,但这也是传输数据。 打开火狐的菜单,点击<ruby> “选项” <rt> Preferences </rt></ruby>。来到侧边栏里的<ruby> “高级” <rt> Advanced </rt></ruby>选项卡,点击<ruby> “数据选项” <rt> Data Choices </rt></ruby>。这里你能禁用任意数据的报告。 #### 搜索 新版的火狐浏览器默认使用雅虎搜索引擎。一些发行版会更改设置,替代使用的是谷歌。两个方法都不理想。火狐可以使用 DuckDuckGo 作为默认选项。 ![在火狐中使用 DuckDuckGo ](/data/attachment/album/201703/31/144433i6rb0ol40h2pk034.jpg) 为了启用 DuckDuckGo,你得打开火狐菜单点击<ruby> “选项” <rt> Preferences </rt></ruby>。直接来到侧边栏的<ruby> “搜索” <rt> Search </rt></ruby>选项卡。然后,在<ruby> “默认搜索引擎” <rt> Default Search Engine </rt></ruby>的下拉菜单中选择 DuckDuckGo 。 #### <ruby> 请勿跟踪 <rt> Do Not Track </rt></ruby> 这个功能并不完美,但它确实向站点发送了一个信号,告诉它们不要使用分析工具来记录你的活动。这些网页或许会遵从,会许不会。但是,最好启用请勿跟踪,也许它们会遵从呢。 ![启用火狐中的请勿跟踪](/data/attachment/album/201703/31/144433j2ecl12n3as332jz.jpg) 再次打开火狐的菜单,点击<ruby> “选项” <rt> Preferences </rt></ruby>,然后是<ruby> “隐私” <rt> Privacy </rt></ruby>。页面的最上面有一个<ruby> “跟踪” <rt> Tracking </rt></ruby>部分。点击那一行写着<ruby> “您还可以管理您的‘请勿跟踪’设置” <rt> You can also manage your Do Not Track settings </rt></ruby>的链接。会出现一个有复选框的弹出窗口,那里允许你启用“请勿跟踪”设置。 #### 禁用 Pocket 没有任何证据显示 Pocket 正在做一些不好的事情,但是禁用它或许更好,因为它确实连接了一个专有的应用。 禁用 Pocket 不是太难,但是你得注意只改变 Pocket 相关设置。要访问你所需的配置页面,在火狐的地址栏里输入`about:config`。 页面会加载一个设置表格,在表格的最上面是搜索栏,在那儿搜索 Pocket 。 你将会看到一个包含结果的新表格。找一下名为 `extensions.pocket.enabled` 的设置。当你找到它的时候,双击使其转变为“否”。你也能在这儿编辑 Pocket 的其他相关设置。不过没什么必要。注意不要编辑那些跟 Pocket 扩展不直接相关的任何东西。 ![禁用火狐的 Pocket](/data/attachment/album/201703/31/144434xzdillozdeu10u5z.jpg) ### <ruby> 附加组件 <rt> Add-ons </rt></ruby> ![安全化火狐的附加组件](/data/attachment/album/201703/31/144434gykz20zknfrrqy3v.jpg) 火狐最有效地保护你隐私和安全的方式来自附加组件。火狐有大量的附加组件库,其中很多是免费、开源的。在这篇指导中着重提到的附加组件,在使浏览器更安全方面是名列前茅的。 #### HTTPS Everywhere 针对大量没有使用 SSL 证书的网页、许多不使用 `https` 协议的链接、指引用户前往不安全版本的网页等现状,<ruby> 电子前线基金会 <rt> Electronic Frontier Foundation </rt></ruby>开发了 HTTPS Everywhere。HTTPS Everywhere 确保了如果该链接存在有一个加密的版本,用户将会使用它。 给火狐设计的 [HTTPS Everywhere](https://addons.mozilla.org/en-us/firefox/addon/https-everywhere/) 已经可以使用,在火狐的附加组件搜索网页上。(LCTT 译注:对应的[中文页面](https://addons.mozilla.org/zh-CN/firefox/addon/https-everywhere/)。) #### Privacy Badger 电子前线基金会同样开发了 Privacy Badger。 [Privacy Badger](https://addons.mozilla.org/en-us/firefox/addon/privacy-badger17) 旨在通过阻止不想要的网页跟踪,弥补“请勿跟踪”功能的不足之处。它同样能通过火狐附加组件仓库安装。。(LCTT 译注:对应的[中文页面](https://addons.mozilla.org/zh-CN/firefox/addon/privacy-badger17/)。) #### uBlock Origin 现在有一类更通用的的隐私附加组件,屏蔽广告。这里的选择是 uBlock Origin,uBlock Origin 是个更轻量级的广告屏蔽插件,几乎不遗漏所有它会屏蔽的广告。 [uBlock Origin](https://addons.mozilla.org/en-us/firefox/addon/ublock-origin/) 将主要屏蔽各种广告,特别是侵入性的广告。你能在这儿找到它。。(LCTT 译注:对应的[中文页面](https://addons.mozilla.org/zh-CN/firefox/addon/ublock-origin/)。) #### NoScript 阻止 JavaScript 是有点争议, JavaScript 虽说支撑了那么多的网站,但还是臭名昭著,因为 JavaScript 成为侵略隐私和攻击的媒介。NoScript 是应对 JavaScript 的绝佳方案。 ![向 NoScript 的白名单添加网页](/data/attachment/album/201703/31/144435sj80pnp4qonr4zow.jpg) NoScript 是一个 JavaScript 的白名单,它会屏蔽所有 JavaScript,除非该站点被添加进白名单中。可以通过插件的“选项”菜单,事先将一个站点加入白名单,或者通过在页面上点击 NoScript 图标的方式添加。 ![添加你所在的网页到 NoScript 的白名单中](/data/attachment/album/201703/31/144435bcziil03va5s6jla.jpg) 通过火狐附加组件仓库可以安装 [NoScript](https://addons.mozilla.org/en-US/firefox/addon/noscript/) 如果网页提示不支持你使用的火狐版本,点<ruby> “无论如何下载” <rt> Download Anyway </rt></ruby>。这已经在 Firefox 51 上测试有效。 #### Disconnect [Disconnect](https://addons.mozilla.org/en-US/firefox/addon/disconnect/) 做的事情很多跟 Privacy Badger 一样,它只是提供了另一个保护的方法。你能在附加组件仓库中找到它 (LCTT 译注:对应的[中文页面](https://addons.mozilla.org/zh-CN/firefox/addon/disconnect/))。如果网页提示不支持你使用的火狐版本,点<ruby> “无论如何下载” <rt> Download Anyway </rt></ruby>。这已经在 Firefox 51 上测试有效。 #### Random Agent Spoofer Random Agent Spoofer 能改变火狐浏览器的签名,让浏览器看起来像是在其他任意平台上的其他任意浏览器。虽然有许多其他的用途,但是它也能用于预防浏览器指纹侦查。 <ruby> 浏览器指纹侦查 <rt> Browser Fingerprinting </rt></ruby>是网站基于所使用的浏览器和操作系统来跟踪用户的另一个方式。相比于 Windows 用户,浏览器指纹侦查更多影响到 Linux 和其他替代性操作系统用户,因为他们的浏览器特征更独特。 你能通过火狐附加插件仓库添加 [Random Agent Spoofer](https://addons.mozilla.org/en-us/firefox/addon/random-agent-spoofer/)。(LCTT 译注:对应的[中文页面](https://addons.mozilla.org/zh-CN/firefox/addon/random-agent-spoofer/))。像其他附加组件那样,页面或许会提示它不兼容最新版的火狐。再说一次,那并不是真的。 ![在火狐上使用Random Agent Spoofer ](/data/attachment/album/201703/31/144436d9vvb5cf8jzomvuv.jpg) 你可以通过点击火狐菜单栏上的图标来使用 Random Agent Spoofer。点开后将会出现一个下拉菜单,有不同模拟的浏览器选项。最好的选项之一是选择"Random Desktop" 和任意的切换时间。这样,就绝对没有办法来跟踪你了,也保证了你只能获得网页的桌面版本。 ### 系统设置 #### 私人 DNS 请避免使用公共或者 ISP 的 DNS 服务器!即使你配置你的浏览器满足绝对的隐私标准,你向公共 DNS 服务器发出的 DNS 请求却暴露了所有你访问过的网页。诸如谷歌公共 DNS(IP:8.8.8.8 、8.8.4.4)这类的服务将会记录你的 IP 地址、你的 ISP 和地理位置信息。这些信息或许会被任何合法程序或者强制性的政府请求所分享。 > > **当我在使用谷歌公共 DNS 服务时,谷歌会记录什么信息?** > > > 谷歌公共 DNS 隐私页面有一个完整的收集信息列表。谷歌公共 DNS 遵循谷歌的主隐私政策,在<ruby> “隐私中心” <rt> Privacy Center </rt></ruby>可以看到。 用户的客户端 IP 地址是唯一会被临时记录的(一到两天后删除),但是为了让我们的服务更快、更好、更安全,关于 ISP 和城市/都市级别的信息将会被保存更长的时间。 参考资料: `https://developers.google.com/speed/public-dns/faq#privacy` > > > 由于以上原因,如果可能的话,配置并使用你私人的非转发 DNS 服务器。现在,这项任务或许跟在本地部署一些预先配置好的 DNS 服务器的 Docker 容器一样简单。例如,假设 Docker 服务已经在你的系统安装完成,下列命令将会部署你的私人本地 DNS 服务器: ``` # docker run -d --name bind9 -p 53:53/udp -p 53:53 fike/bind9 ``` DNS 服务器现在已经启动并正在运行: ``` # dig @localhost google.com ; <<>> DiG 9.9.5-9+deb8u6-Debian <<>> @localhost google.com ; (2 servers found) ;; global options: +cmd ;; Got answer: ;; ->>HEADER<<- opcode: QUERY, status: NOERROR, id: 51110 ;; flags: qr rd ra; QUERY: 1, ANSWER: 1, AUTHORITY: 4, ADDITIONAL: 5 ;; OPT PSEUDOSECTION: ; EDNS: version: 0, flags:; udp: 4096 ;; QUESTION SECTION: ;google.com. IN A ;; ANSWER SECTION: google.com. 242 IN A 216.58.199.46 ``` 现在,在 `/etc/resolv.conf` 里设置你的域名服务器: ``` nameserver 127.0.0.1 ``` ### 结束语 没有完美的安全隐私解决方案。虽然本篇指导里的步骤可以明显改进它们。如果你真的很在乎隐私,[Tor 浏览器](https://www.torproject.org/projects/torbrowser.html.en) 是最佳选择。Tor 对于日常使用有点过犹不及,但是它的确使用了这篇指导里列出的一些措施。 --- via: <https://linuxconfig.org/protecting-your-privacy-with-firefox-on-linux> 作者:[Nick Congleton](https://linuxconfig.org/protecting-your-privacy-with-firefox-on-linux) 译者:[ypingcn](https://ypingcn.github.io/wiki/lctt) 校对:[jasminepeng](https://github.com/jasminepeng) 本文由 [LCTT](https://github.com/LCTT/TranslateProject) 原创编译,[Linux中国](https://linux.cn/) 荣誉推出
3 个开源的链接缩短器
Jason Baker
https://opensource.com/article/17/3/url-link-shortener
想要构建你自己的 URL 缩短器?这些开源项目使这个变得简单。
/data/attachment/album/201703/31/215004xca0i0p03co0ap4n.jpg.thumb.jpg
/data/attachment/album/201703/31/215004xca0i0p03co0ap4n.jpg
true
false
true
geekpi
false
[ "链接", "短链接" ]
分享
{ "viewnum": 9628, "commentnum": 0, "favtimes": 0, "sharetimes": 0, "likes": 0 }
[]
[]
想要构建你自己的 URL 缩短器?这些开源项目使这个变得简单。
2017-04-01T07:42:00
2017-04-01T07:42:00
8,361
/article-8361-1.html
> > 想要构建你自己的 URL 缩短器?这些开源项目使这个变得简单。 > > > ![](/data/attachment/album/201703/31/215004xca0i0p03co0ap4n.jpg) 没有人喜欢一个非常长的 URL。 它们很难解析。但有时候,站点的深层目录结构还有最后加上的大量参数使得 URL 开始变得冗长。在 Twitter 添加自己的链接缩短服务之前的那些日子里,一个长的 URL 意味着不得不削减推文中珍贵的字符。 如今,因为很多原因,人们开始使用链接缩短器。这样人们可以更容易地输入或记住另一个冗长的网址。它们可以为社交媒体帐户带来一贯的品牌建设。它们使对一组网址进行分析变得更轻松。它们使得为频繁变化的网站 URL 提供统一的入口成为可能。 URL 缩短器确实有一些不足。在点击之前很难知道链接实际指向哪里,而且如果提供短网址服务消失,就会导致<ruby> <a href="https://en.wikipedia.org/wiki/Linkrot"> 烂链 </a> <rp> ( </rp> <rt> linkrot </rt> <rp> ) </rp></ruby>。但是尽管面临这些挑战,URL 缩短器不会消失。 但是,既然已经有这么多免费链接缩短服务,为什么还要自己构建?简而言之:方便控制。虽然有些服务可以让你选择自己的域名来使用,但得到的定制级别不同。使用自托管服务,你可以自己决定服务的运行时间、URL 的格式以及决定谁可以访问你的分析。这是你自己拥有并且可以操作的。 幸运的是,如果你想建立下一个 bit.ly、goo.gl 或 ow.ly,你可以有很多开源选项。你可以考虑下面几个。 ### Lessn More [Lessn More](https://lessnmore.net/) 是一个个人 URL 缩短器,用 PHP 写成,并从一个名为 Buttered URL 的较旧项目 fork 而来,而 Buttered URL 又是从一个名为 Lessn 的项目的分支衍生而来。Lessn More 能提供你对 URL 缩短器所预期的大部分功能:API 和书签支持、自定义 URL 等。还有一些有用的功能,比如可以让 Lessn More 使用单词黑名单来避免不小心创建不适当的 URL、避免“看着相似”的字符来使 URL 更易读、能够选择是否使用混合大小写的字符,以及一些其它有用的功能。 [Lessn More](https://lessnmore.net/) 在 GitHub 上以三句版 [BSD](https://github.com/alanhogan/lessnmore/blob/master/LICENSE.txt) 许可证公布了[源代码](https://github.com/alanhogan/lessnmore)。 ### Polr [Polr](https://project.polr.me/) 将自己描述为“现代、强大、可靠的 URL 缩短器”。它具有相当直接但现代化的界面,像我们这里详细介绍的其他选择那样,还提供了一个 API 来允许你从其他程序中使用它。在这三个可选品中,它在功能上是最轻量级的,但如果你正在寻找一个简单但功能完整的选择,那么这可能是你不错的选择。下载之前你可以查看[在线演示](http://demo.polr.me/)。 Polr 的[源代码](https://github.com/cydrobolt/polr) 在 GitHub 中以 [GPLv2](https://github.com/cydrobolt/polr/blob/master/LICENSE) 许可证公布。 ### YOURLS [YOURLS](https://yourls.org/),是 “Your Own URL Shortener”(你自己的 URL 缩短器)的缩写,它是我最熟悉的选择。我在个人网站上已经运行了好几年,并且对其功能非常满意。 它是用 PHP 编写的,YOURLS 功能非常丰富并且可以很好地开箱即用。你可以将其配置为任何人可公开使用,或只允许某些用户使用它。它支持自定义 URL,拥有书签功能,使得共享很容易,它还具有非常强大的内置统计信息,并支持可插拔的架构,以允许其他人添加功能。它还有一个 API,可以轻松地用它创建其他程序。 你可以在 Github 中找到 [MIT 许可证](https://github.com/YOURLS/YOURLS/blob/master/LICENSE.md)下的 YOURLS [源代码](https://github.com/YOURLS/YOURLS)。 --- 这些选择都不喜欢么?看下互联网,你会发现还有其他几个选择:[shuri](https://github.com/pips-/shuri)、[Nimbus](https://github.com/ethanal/nimbus)、[Lstu](https://github.com/ldidry/lstu) 等等。除了这些选择外,构建链接缩短器可以作为帮助了解新语言或 Web 框架的第一次编程项目。毕竟,它的核心功能非常简单:以 URL 作为输入,并重定向到另一个 URL。除此之外,它取决于你自己想要添加的功能。 你有喜欢但没有在这里列出的 URL 缩短器吗?请在评论栏中让我们知道你的想法。 --- 作者简介: Jason Baker - Jason 热衷于使用技术使世界更加开放,从软件开发到阳光政府行动。Linux 桌面爱好者、地图/地理空间爱好者、树莓派工匠、数据分析和可视化极客、偶尔的码农、云本土主义者。在 Twitter 上关注他 @jehb。 --- via: <https://opensource.com/article/17/3/url-link-shortener> 作者:[Jason Baker](https://opensource.com/users/jason-baker) 译者:[geekpi](https://github.com/geekpi) 校对:[jasminepeng](https://github.com/jasminepeng) 本文由 [LCTT](https://github.com/LCTT/TranslateProject) 原创编译,[Linux中国](https://linux.cn/) 荣誉推出
wkhtmltopdf:一个 Linux 中将网页转成 PDF 的智能工具
Ravi Saive
http://www.tecmint.com/wkhtmltopdf-convert-website-html-page-to-pdf-linux/
wkhtmltopdf 是用 C++ 编写的,并在 GNU/GPL (通用公共许可证)下发布。它使用 WebKit 渲染引擎将 HTML 页面转换为 PDF 文档且不会丢失页面的质量。这是一个用于实时创建和存储网页快照的非常有用且可信赖的解决方案。
/data/attachment/album/201703/31/220804a3fssc34bsscbfl2.png.thumb.jpg
/data/attachment/album/201703/31/220804a3fssc34bsscbfl2.png
true
false
true
geekpi
false
[ "PDF", "wkhtmltopdf" ]
桌面应用
{ "viewnum": 12291, "commentnum": 0, "favtimes": 5, "sharetimes": 0, "likes": 0 }
[]
[]
wkhtmltopdf 是用 C++ 编写的,并在 GNU/GPL (通用公共许可证)下发布。它使用 WebKit 渲染引擎将 HTML 页面转换为 PDF 文档且不会丢失页面的质量。这是一个用于实时创建和存储网页快照的非常有用且可信赖的解决方案。
2017-04-01T08:02:00
2017-04-01T08:02:00
8,362
/article-8362-1.html
wkhtmltopdf 是一个开源、简单而有效的命令行 shell 程序,它可以将任何 HTML (网页)转换为 PDF 文档或图像(jpg、png 等)。 wkhtmltopdf 是用 C++ 编写的,并在 GNU/GPL (通用公共许可证)下发布。它使用 WebKit 渲染引擎将 HTML 页面转换为 PDF 文档且不会丢失页面的质量。这是一个用于实时创建和存储网页快照的非常有用且可信赖的解决方案。 ![](/data/attachment/album/201703/31/220804a3fssc34bsscbfl2.png) ### wkhtmltopdf 的功能 1. 开源并且跨平台。 2. 使用 WebKit 引擎将任意 HTML 网页转换为 PDF 文件。 3. 添加页眉和页脚的选项 4. 目录生成 (TOC) 选项。 5. 提供批量模式转换。 6. 通过绑定 libwkhtmltox 来支持 PHP 或 Python。 在本文中,我们将介绍如何在 Linux 系统下使用 tar 包来安装 wkhtmltopdf。 ### 安装 Evince (PDF 浏览器) 让我们在 Linux 系统中安装 evince (一个 PDF 阅读器)来浏览 PDF 文件。 ``` $ sudo yum install evince [RHEL/CentOS and Fedora] $ sudo dnf install evince [On Fedora 22+ versions] $ sudo apt-get install evince [On Debian/Ubuntu systems] ``` ### 下载 wkhtmltopdf 源码文件 使用 [wget 命令](/tag-wget.html)根据你的 Linux 架构来下载 wkhtmltopdf 源码文件,或者你也可以在 [wkhtmltopdf 下载页](http://wkhtmltopdf.org/downloads.html)下载最新的版本(目前最新的稳定版是 0.12.4) 在 64 位 Linux 系统中: ``` $ wget http://download.gna.org/wkhtmltopdf/0.12/0.12.4/wkhtmltox-0.12.4_linux-generic-amd64.tar.xz ``` 在 32 位 Linux 系统中: ``` $ wget http://download.gna.org/wkhtmltopdf/0.12/0.12.4/wkhtmltox-0.12.4_linux-generic-i386.tar.xz ``` ### 在 Linux 中安装 wkhtmltopdf 使用 [tar 命令](/tag-tar.html)解压文件到当前目录中。 ``` ------ On 64-bit Linux OS ------ $ sudo tar -xvf wkhtmltox-0.12.4_linux-generic-amd64.tar.xz ------ On 32-bit Linux OS ------ $ sudo tar -xvzf wkhtmltox-0.12.4_linux-generic-i386.tar.xz ``` 为了能从任意路径执行程序,将 wkhtmltopdf 安装到 `/usr/bin` 目录下。 ``` $ sudo cp wkhtmltox/bin/wkhtmltopdf /usr/bin/ ``` ### 如何使用 wkhtmltopdf? 我们会看到如何将远程的 HTML 页面转换成 PDF 文件、验证信息、使用 evince 在 GNOME 桌面中浏览创建的文件。 #### 将 HTML 网页转成 PDF 文件 要将任意 HTML 页面转换成 PDF,运行下面的命令。它会在当前目录下将页面转换成 [10-Sudo-Configurations.pdf](http://www.tecmint.com/sudoers-configurations-for-setting-sudo-in-linux/)。 ``` # wkhtmltopdf http://www.tecmint.com/sudoers-configurations-for-setting-sudo-in-linux/ 10-Sudo-Configurations.pdf ``` 示例输出: ``` Loading pages (1/6) Counting pages (2/6) Resolving links (4/6) Loading headers and footers (5/6) Printing pages (6/6) Done ``` #### 浏览生成的 PDF 文件 为了验证创建的文件,使用下面的命令。 ``` $ file 10-Sudo-Configurations.pdf ``` 示例输出: ``` 10-Sudo-Configurations.pdf: PDF document, version 1.4 ``` #### 浏览生成的 PDF 文件细节 要浏览生成的文件信息,运行下面的命令。 ``` $ pdfinfo 10-Sudo-Configurations.pdf ``` 示例输出: ``` Title: 10 Useful Sudoers Configurations for Setting 'sudo' in Linux Creator: wkhtmltopdf 0.12.4 Producer: Qt 4.8.7 CreationDate: Sat Jan 28 13:02:58 2017 Tagged: no UserProperties: no Suspects: no Form: none JavaScript: no Pages: 13 Encrypted: no Page size: 595 x 842 pts (A4) Page rot: 0 File size: 697827 bytes Optimized: no PDF version: 1.4 ``` #### 浏览创建的文件 在桌面中使用 evince 查看最新生成的 PDF 文件。 ``` $ evince 10-Sudo-Configurations.pdf ``` 示例截图: 在我的 Linux Mint 17 中看起来很棒。 ![View Website Page in PDF](/data/attachment/album/201703/31/220810fybro6v2o72bda99.png) *在 PDF 中浏览网页* ### 给 PDF 创建页面的 <ruby> 目录 <rp> ( </rp> <rt> Table Of Content </rt> <rp> ) </rp></ruby>(TOC) 要创建一个 PDF 文件的目录,使用 toc 选项。 ``` $ wkhtmltopdf toc http://www.tecmint.com/sudoers-configurations-for-setting-sudo-in-linux/ 10-Sudo-Configurations.pdf ``` 示例输出: ``` Loading pages (1/6) Counting pages (2/6) Loading TOC (3/6) Resolving links (4/6) Loading headers and footers (5/6) Printing pages (6/6) Done ``` 要查看已创建文件的 TOC,再次使用 evince。 ``` $ evince 10-Sudo-Configurations.pdf ``` 示例截图: 看一下下面的图。它上看去比上面的更好。 ![Create Website Page to Table of Contents in PDF](/data/attachment/album/201703/31/220811d9e4d2296d416ze3.png) *在 PDF 中创建网页的目录* #### wkhtmltopdf 选项及使用 更多关于 wkhtmltopdf 的使用及选项,使用下面的帮助命令。它会显示出所有可用的选项。 ``` $ wkhtmltopdf --help ``` --- 作者简介: 我是 Ravi Saive,TecMint 的创建者。一个爱在网上分享的技巧和提示的电脑极客和 Linux 专家。我的大多数服务器运行在名为 Linux 的开源平台上。请在 Twitter、 Facebook 和 Google+ 等上关注我。 --- via: <http://www.tecmint.com/wkhtmltopdf-convert-website-html-page-to-pdf-linux/> 作者:[Ravi Saive](http://www.tecmint.com/author/admin/) 译者:[geekpi](https://github.com/geekpi) 校对:[wxy](https://github.com/wxy) 本文由 [LCTT](https://github.com/LCTT/TranslateProject) 原创编译,[Linux中国](https://linux.cn/) 荣誉推出
一个值得推荐的发行版:Manjaro Linux
sumit rohankar
http://www.techphylum.com/2016/07/manjaro-linux-explained.html
Manjaro 是基于 Arch Linux 并且拥有一个漂亮的用户界面的操作系统。许多新手根本就无法在非图形界面下完成 Arch 的安装。与之相反,Manjaro 有着一个好用的图形安装界面。所以那些想要尝试 Arch 但是又被它的高难度操作所困扰的人们可以去试试 Manjaro。
/data/attachment/album/201704/01/084957mgbgal0vvyllznba.jpg.thumb.jpg
/data/attachment/album/201704/01/084957mgbgal0vvyllznba.jpg
true
false
true
Chao-zhi
false
[ "Manjaro", "Arch" ]
分享
{ "viewnum": 36242, "commentnum": 15, "favtimes": 1, "sharetimes": 0, "likes": 0 }
[ { "postip": "222.210.108.99", "message": "这个发行版确实不错,喜欢", "username": "来自四川成都的 Chrome 57.0|GNU/Linux 用户", "date": "2017-04-01T09:25:49" }, { "postip": "218.94.148.106", "message": "Manjaro是一个新兴的优秀发行版,的确。<br />\r\n我的工作系统是Arch Gnome,Manjaro基于Arch,这使我很关注,它的其他都还有,就是登录界面容易崩溃,需要替换登录界面管理器,这样就没有了美的感受,毕竟很多人为了美观,内核更新慢了点,但是不影响使用,可以选择内核版本,这点很有意思,值得尝试。", "username": "不着调的小男生 [Chrome 55.0|Windows 7]", "date": "2017-04-01T12:51:36" }, { "postip": "182.149.158.150", "message": "Manjaro界面漂亮,基于archlinux,赞一个", "username": "来自四川成都的 Chrome 49.0|Windows 10 用户", "date": "2017-04-01T13:56:34" }, { "postip": "211.87.226.146", "message": "已经用了几个月了,很稳定,而且xfce桌面占的资源很少。", "username": "来自山东济南山东大学齐鲁软件学院的 Chrome 57.0|GNU/Linux 用户", "date": "2017-04-01T19:07:05" }, { "postip": "36.149.209.15", "message": "继续下载测试,冷门的桌面系统总有一种怕怕的感觉。", "username": "来自36.149.209.15的 Chrome 57.0|Mac 10.12 用户", "date": "2017-04-01T21:20:28" }, { "postip": "113.56.205.226", "message": "很不错的一个发行版,可能是ub-arch之后,又一极好的发行版~", "username": "POCMON [QQ Browser 9.5|Windows 10]", "date": "2017-04-02T17:09:01" }, { "postip": "112.26.230.35", "message": "这么巧,我用的就是manjaro哈哈哈<br />\r\nkde connect好强大", "username": "来自112.26.230.35的 Chrome Mobile 40.0|Android 4.4 用户", "date": "2017-04-02T19:24:58" }, { "postip": "115.132.93.49", "message": "记得是因为 Python, 我放弃使用这个发行版..", "username": "yomun [Chrome 57.0|GNU/Linux]", "date": "2017-04-02T22:14:18" }, { "postip": "119.248.170.50", "message": "兄弟们,我在ubuntu 16.10下 看flash 就会有花屏道道,但是在manjaro系统下看flash就没有 请问如何解决ubuntu下的花屏", "username": "来自河北的 Firefox 52.0|Ubuntu 用户", "date": "2017-04-04T11:45:09" }, { "postip": "115.132.93.49", "message": "显卡驱动安装或更新了没?", "username": "yomun [Chrome 57.0|GNU/Linux]", "date": "2017-04-04T14:46:19" }, { "postip": "183.193.145.127", "message": "现在Manjaro有三个官方版Xfce、KDE、Gnome,我只用过KDE、Gnome都很不错的,不过不知道为什么使用KDE使用的鼠标滚轮会跳屏,所以我现在使用的Gnome了", "username": "来自上海的 Firefox 52.0|GNU/Linux 用户", "date": "2017-04-04T15:19:16" }, { "postip": "115.197.176.127", "message": "不怎么喜欢xfce4, 其他来说manjaro真的很不错,我一般会选cinnamon", "username": "fxbszj [Opera 43.0|Windows 7]", "date": "2017-04-05T17:08:25" }, { "postip": "124.250.3.18", "message": "在桌面使用鼠标滚轮会切换桌面,并不是跳屏。可以在快捷键里面禁用的,我现在用的就是manjaro,很不错。强烈推荐。", "username": "来自北京的 Firefox 52.0|GNU/Linux 用户", "date": "2017-04-06T09:17:07" }, { "postip": "124.250.3.18", "message": "这个应该是屏幕撕裂(tearing)问题,去贴吧搜一下 ,有一个帖子说了这个解决方法,archlinux吧。", "username": "来自北京的 Firefox 52.0|GNU/Linux 用户", "date": "2017-04-06T09:19:40" }, { "postip": "59.42.7.139", "message": "没有unity", "username": "来自广东广州的 Chrome Mobile iOS 58.0|iOS 10.3 用户", "date": "2017-05-11T23:22:24" } ]
[]
Manjaro 是基于 Arch Linux 并且拥有一个漂亮的用户界面的操作系统。许多新手根本就无法在非图形界面下完成 Arch 的安装。与之相反,Manjaro 有着一个好用的图形安装界面。所以那些想要尝试 Arch 但是又被它的高难度操作所困扰的人们可以去试试 Manjaro。
2017-04-01T08:52:02
2017-04-01T08:52:02
8,363
/article-8363-1.html
在这个系列的第七篇,我们来说一说什么是 Manjaro。[Manjaro](https://manjaro.org/) 是基于 Arch Linux 并且拥有一个漂亮的用户界面的操作系统。 Manjaro 并不像 Debian 或者 Arch 这些 Linux 发行版一样历史悠久,但是它依然十分的稳定而可靠,从而在各色发行版中显得鹤立鸡群。2011 年 Manjaro 才推出了第一个版本。从那以后它一直在不断的进步,今天最新的版本为 16.06.1,代号为 “Daniella”。(LCTT 译注:本文写作于 2016 年,当下最新版本是:17.0 ) ![](/data/attachment/album/201704/01/084957mgbgal0vvyllznba.jpg) **为什么我认为 Manjaro 超越了其他的发行版?** 我并没有强求你使用 Manjaro 来替代其他发行版,但是我会尝试说服你来使用 Manjaro。那么让我开始吧! ### 基于 Arch 就像许多人已经知道的那样,不开玩笑的说 Arch 绝对是一个优秀的发行版。但是它对于新手来说十分难以使用。许多新手根本就无法在非图形界面下完成 Arch 的安装。与之相反,Manjaro 有着一个好用的图形安装界面。所以那些想要尝试 Arch 但是又被它的高难度操作所困扰的人们可以去试试 Manjaro。Manjaro 很容易安装并且有着一个友好的用户界面。 ### 桌面环境 Manjaro 在桌面环境上有着许多选择,比如 Xfce、KDE、Deepin、BspWM、Budgie、i3、LXDE、Cinnamon、Enlightenment、Netbook、Fluxbox、Gnome、JWM、LXQT、MATE、Openbox 和 PekWM。所有这些桌面环境在 Manjaro 中都十分漂亮。Manjaro 官方的桌面环境是 Xfce 和 KDE,而其他桌面环境则是社区支持的,我现在就是在 Manjaro 16.06.1 中使用 KDE Plasma 桌面环境。 ![](/data/attachment/album/201704/01/085102vv33lmf97v2z2yhl.png) *运行着 KDE plasma 5.6.5 的 Manjaro 16.06.1* 如果你不喜欢 Manjaro 中的 KDE 或者 Xfce,不用担心,你可以从软件包管理器中随时安装其他桌面环境。 ![](/data/attachment/album/201704/01/085125rs8pttha9u809sgu.png) *从软件包管理器中下载 Budgie 桌面环境。* ### 稳定并且独特的包管理机制 虽然 Manjaro 很新,但是它也很稳定。Manjaro 的最后一个版本装载的是Linux 内核 4.6.2。Manjaro 不仅仅稳定,更新也比较快。软件更新不久后,就会被它编译到它的库中。Manjaro 用 pacman 来管理它的软件包。Arch Linux 因 Pacman 而名震天下 (当然也饱受争议)。Manjaro 则使用 Octopi 来使其变得更加用户友好,Octopi 是一个用 Qt 编写的 pacman 的图形前端。Manjaro 很好的维护了他自己的库,这也是它的一个优势。 ![](/data/attachment/album/201704/01/085157kkxhhi0iu808xxw9.png) *Octopi 软件包管理器* ### 社区支持 和其他发行版一样,Manjaro 也是一个基于社区的 linux 发行版。当你需要的时候,社区里总是会有人来帮助你。除了 Xfce 和 KDE 是官方支持的以外,其他所有桌面的编译和维护都是由社区完成的。任何用户有了疑问都可以到社区来寻求帮助,这里总是会有真实的 Manjaro 用户来帮助你。 在这里,我仅仅只列出了这么几点原因,但是如果你开始使用它了,你会发现更多惊喜的。 **还在考虑是否安装它?** 如果你还在彷徨与是否使用 Manjaro 你可以先在 Virtualbox 中试试它,然后再考虑在实体机中安装它。如果你喜欢它,请在这个话题下评论吧,欢迎点赞,关注,丢香蕉给我们,么么哒。 --- 原文: <http://www.techphylum.com/2016/07/manjaro-linux-explained.html> 作者:[sumit rohankar](https://plus.google.com/112160169713374382262) 译者:[Chao-zhi](https://github.com/Chao-zhi) 校对:[wxy](https://github.com/wxy) 本文由 [LCTT](https://github.com/LCTT/TranslateProject) 原创编译,[Linux中国](https://linux.cn/) 荣誉推出
10 个常见的 Linux 终端仿真器
Mohd Sohail
http://www.linuxandubuntu.com/home/10-best-linux-terminals-for-ubuntu-and-fedora
对于 Linux 用户来说,最重要的应用程序之一就是终端仿真器。它允许每个用户获得对 shell 的访问。
/data/attachment/album/201704/01/091007cc1wscqozljsvjv1.jpg.thumb.jpg
/data/attachment/album/201704/01/091007cc1wscqozljsvjv1.jpg
true
false
true
ucasFL
false
[ "终端", "终端模拟器" ]
分享
{ "viewnum": 22820, "commentnum": 1, "favtimes": 2, "sharetimes": 0, "likes": 0 }
[ { "postip": "36.62.188.64", "message": "lxterminal、xfce4-terminal、urxvt", "username": "来自安徽滁州的 Chrome 57.0|GNU/Linux 用户", "date": "2017-04-01T22:50:25" } ]
[]
对于 Linux 用户来说,最重要的应用程序之一就是终端仿真器。它允许每个用户获得对 shell 的访问。
2017-04-01T09:10:05
2017-04-01T09:10:05
8,364
/article-8364-1.html
![10 Best Linux Terminals](/data/attachment/album/201704/01/091007cc1wscqozljsvjv1.jpg) 对于 Linux 用户来说,最重要的应用程序之一就是终端仿真器。它允许每个用户获得对 shell 的访问。而 Bash 是 Linux 和 UNIX 发行版中最常用的 shell,它很强大,对于新手和高级用户来说,掌握 bash 都很有必要。因此,在这篇文章中,你可以了解 Linux 用户有哪些优秀的终端仿真器可以选择。 ### 1、Terminator 这个项目的目标是创造一个能够很好排列终端的有用工具。它受到一些如 gnome-multi-term、quadkonsole 等程序的启发,重点是以网格的形式排列终端。 #### 特性浏览 * 以网格形式排列终端 * Tab 设定 * 通过拖放重新排布终端 * 大量的快捷键 * 通过 GUI 参数编辑器保存多个布局和配置文件 * 同时对任意组合的终端进行输入 ![terminator linux terminals](/data/attachment/album/201704/01/091008tbaob3oxi8vq85q3.png) 你可以通过下面的命令安装 Terminator: ``` sudo apt-get install terminator ``` ### 2、Tilda - 一个可以下拉的终端 **Tilda** 的独特之处在于它不像一个普通的窗口,相反,你可以使用一个特殊的热键从屏幕的顶部拉下和收回它。 另外,Tilda 是高度可配置的,可以自定义绑定热键,改变外观,以及其他许多能够影响 Tilda 特性的选项。 在 Ubuntu 和 Fedora 上都可以使用包管理器安装 Tilda,当然,你也可以查看它的 [GitHub 仓库](https://github.com/lanoxx/tilda)。 ![tilda linux terminal](/data/attachment/album/201704/01/091008vrrw7225rttw12rr.png) ### 3、Guake Guake 是一个和 Tilda 或 yakuake 类似的下拉式终端仿真器。如果你知道一些关于 Python、Git 和 GTK 的知识的话,你可以给 Guake 添加一些新的特性。 ​ Guake 在许多发行版上均可用,所以如果你想安装它,你可以查看你的版本仓库。 #### 特性浏览 * 轻量 * 简单易用且优雅 * 将终端自然地集成到 GUI 之中 * 当你使用的时候出现,一旦按下预定义热键便消失(默认情况下是 F12) * 支持Compiz 透明 * 多重 Tab * 丰富的调色板 * 还有更多…… 主页:<http://guake-project.org/> ### 4、ROXTerm 如果你正在寻找一个轻量型、高度可定制的终端仿真器,那么 ROXTerm 就是专门为你准备的。这是一个旨在提供和 gnome-terminal 相似特性的终端仿真器,它们都基于相同的 VTE 库。它的最初设计是只占用很小的资源并且能够快速启动,它具有比 gnome-terminal 更强的可配置性,更加针对经常使用终端的 “Power” 用户。 ![roxterm linux terminal](/data/attachment/album/201704/01/091008p9l9il569i9wzs4a.png) 主页:[http://roxterm.sourceforge.net/index.php?page=index&lang=en](http://roxterm.sourceforge.net/index.php?page=index&amp;lang=en) ### 5、XTerm Xterm 是 Linux 和 UNIX 系统上最受欢迎的终端仿真器,因为它是 X 窗口系统的默认终端仿真器,并且很轻量、很简单。 [![xterm linux terminal](/data/attachment/album/201704/01/091009rkzysyvc6e277bfz.png)](http://www.linuxandubuntu.com/uploads/2/1/1/5/21152474/xterm-linux-terminal_orig.png) ### 6、Eterm 如果你正在寻找一个漂亮、强大的终端仿真器,那么 Eterm 是你最好的选择。Eterm 是一个彩色 vt102 终端仿真器,被当作是 Xterm 的替代品。它按照自由选择的哲学思想进行设计,将尽可能多的权利、灵活性和自由交到用户手中。 ![etern linux terminal](/data/attachment/album/201704/01/091009y3cd8f5ghxd5116f.jpg) 主页: <http://www.eterm.org/> ### 7、Gnome Terminal Gnome Terminal 是最受欢迎的终端仿真器之一,它被许多 Linux 用户使用,因为它默认安装在 Gnome 桌面环境中,而 Gnome 桌面很常用。它有许多特性并且支持大量主题。 在许多 Linux 发行版中都默认安装有 Gnome Terminal,但你如果没有的话,也可以使用你的包管理器来安装它。 ![gnome terminal](/data/attachment/album/201704/01/091010b3l2fv93wafglln3.jpg) ### 8、Sakura Sakura 是一个基于 GTK 和 VTE 的终端仿真器。它是一个只有很少依赖的终端仿真器,所以你不需要先安装一个完整的 GNOME 桌面才能有一个像样的终端仿真器。 你可以使用你的包管理器来安装它,因为 Sakura 在绝大多数发行版中都是可用的。 ### 9、LilyTerm LilyTerm 是一个基于 libvte 的终端仿真器,旨在快速和轻量,是 GPLv3 授权许可的。 #### 特性浏览 * 低资源占用 * 多重 Tab * 配色方案丰富 * 支持超链接 * 支持全屏 * 还有更多的…… ![lilyterm linux terminal](/data/attachment/album/201704/01/091011mkmhkm5m05d460kh.jpg) ### 10、Konsole 如果你是一名 KDE 或 Plasma 用户,那么你一定知道 Konsole,因为它是 KDE 桌面的默认终端仿真器,也是我最喜爱的终端仿真器之一,因为它很舒适易用。 它在 Ubuntu 和 fedora 上均可用,但如果你在使用 Ubuntu (Unity),那么你需要选择别的终端仿真器,或者你可以考虑使用 Kubuntu 。 ![konsole linux terminal](/data/attachment/album/201704/01/091012x9c4gf449fz9r29r.png) ### 结论 我们是 Linux 用户,根据自己的需求,可以有许多选择来挑选更好的应用。因此,你可以选择**最好的终端**来满足个人需求,虽然你也可以选择另一个 shell 来满足个人需求,比如你也可以使用 fish shell。 --- via: <http://www.linuxandubuntu.com/home/10-best-linux-terminals-for-ubuntu-and-fedora> 作者:[Mohd Sohail](https://disqus.com/by/MohdSohail1/) 译者:[ucasFL](https://github.com/ucasFL) 校对:[jasminepeng](https://github.com/jasminepeng) 本文由 [LCTT](https://github.com/LCTT/TranslateProject) 原创编译,[Linux中国](https://linux.cn/) 荣誉推出
漫画赏析:用户空间选举大会
Daniel Stori
http://turnoff.us/geek/user-space-election/
用户空间选举大会中,各大进程都参与竞选。但是呢,结果出乎大家意料……
/data/attachment/album/201704/01/091708i68nq7vgo8p0pa87.png.thumb.jpg
/data/attachment/album/201704/01/091708i68nq7vgo8p0pa87.png.large.jpg
false
false
true
GHLandy
false
[ "漫画" ]
极客漫画
{ "viewnum": 6261, "commentnum": 7, "favtimes": 0, "sharetimes": 0, "likes": 0 }
[ { "postip": "118.122.120.11", "message": "弱弱问下,可不可以说川普是四川人的骄傲?", "username": "来自四川成都的 Chrome 56.0|GNU/Linux 用户", "date": "2017-04-01T11:16:13" }, { "postip": "118.253.96.4", "message": "川普是四川人,你别逗我了。。。", "username": "GHLandy [Chrome 57.0|Windows 10]", "date": "2017-04-01T12:31:13" }, { "postip": "124.205.216.252", "message": "真的吗? 问题简单了", "username": "来自北京的 Firefox 52.0|Windows 7 用户", "date": "2017-04-01T12:46:30" }, { "postip": "221.3.36.20", "message": "这种文章合一个系列好了,没必要单独发出来吧。。。<br />\r\n再说这种内容空洞的观点。。。无语。。。", "username": "来自山东青岛的 Firefox 53.0|GNU/Linux 用户", "date": "2017-04-01T13:19:33" }, { "postip": "70.162.130.80", "message": "你是不是没看懂?", "username": "来自美国的 Chrome 57.0|Mac 10.12 用户", "date": "2017-04-01T14:33:17" }, { "postip": "118.253.96.4", "message": "就算没有点评,这个漫画本来就已经是独立的一篇了。。。可能是我写的文字不够多,挖掘的深度不够吧。", "username": "GHLandy [Chrome 57.0|Windows 10]", "date": "2017-04-01T19:37:40" }, { "postip": "61.148.244.125", "message": "这已经很明显了,没必要再解释更清楚了——否则何以会心。", "username": "linux [Chrome 56.0|Mac 10.11]", "date": "2017-04-02T17:30:36" } ]
[]
用户空间选举大会中,各大进程都参与竞选。但是呢,结果出乎大家意料……
2017-04-01T09:17:04
2017-04-01T09:17:04
8,365
/article-8365-1.html
继上篇“[漫画赏析: Vi 还是不 Vi,这是个问题](/article-8342-1.html)”,已经有一段日子。于是,昨天 (2017 年 03 月 28 日) 翻了翻 [Daniel](http://turnoff.us/about/) 的漫画,看到了这篇有点委婉的漫画,遂将之进行汉化并分享给大家。 ![user-space-election](/data/attachment/album/201704/01/091708i68nq7vgo8p0pa87.png) 如上图,用户空间选举大会中,各大进程都参与竞选。但是呢,结果出乎大家意料,这个大家都不熟悉的 Prumt 先生赢得了主席之位。 在这位 Prumt 主席上位之后,他高调宣布了一些决定:废除 Unicode 编码,重新启用使用范围较小的 ASCII 编码。 这是不是很排外呢?看到这幅漫画的小伙伴,你想到了什么呢? --- via: <http://turnoff.us/geek/user-space-election/> 作者:[Daniel Stori](https://turnoff.us/about/) 译者:[GHLandy](https://github.com/GHLandy) 校对:[wxy](https://github.com/wxy) 本文由 [LCTT](https://github.com/LCTT/TranslateProject) 原创编译,[Linux中国](https://linux.cn/) 荣誉推出
开发者的实用 Vim 插件(三)
Ansh
https://www.howtoforge.com/tutorial/vim-editor-plugins-for-software-developers-3/
在一系列介绍 vim 插件文章中,我们介绍了使用 Pathogen 插件管理包安装基本的 vim 插件,也提及了另外三个插件:Tagbar、delimitMate 和 Syntastic。现在,在最后一部分,我们将介绍另一个十分有用的插件 a.vim。
/data/attachment/album/201704/02/090307jf2mm3ps469s3634.jpg.thumb.jpg
/data/attachment/album/201704/02/090307jf2mm3ps469s3634.jpg
true
false
true
Taylor1024
false
[ "Vim", "开发", "插件" ]
桌面应用
{ "viewnum": 10217, "commentnum": 5, "favtimes": 6, "sharetimes": 0, "likes": 0 }
[ { "postip": "115.132.93.49", "message": "利用 vundle 可轻松安装超过 30 个插件<br />\r\nhttps://github.com/hfucn/vimrc<br />\r\n<br />\r\n比起来, 这 3 篇的技术含量也实在太..", "username": "yomun [Chrome 57.0|GNU/Linux]", "date": "2017-04-02T18:12:11" }, { "postip": "112.10.25.155", "message": "如上方法不能解决问题,参考链接http://blog.csdn.net/xocoder/article/details/8682556倒是解决了问题。", "username": "linlover [Firefox 52.0|Ubuntu]", "date": "2017-04-02T23:25:17" }, { "postip": "114.242.250.61", "message": "感谢分享~", "username": "linux [Chrome 56.0|Mac 10.11]", "date": "2017-04-03T05:32:49" }, { "postip": "114.242.250.61", "message": "感谢分享~", "username": "linux [Chrome 56.0|Mac 10.11]", "date": "2017-04-03T05:32:58" }, { "postip": "115.132.93.49", "message": "漫画赏析: Vi 还是不 Vi,这是个问题<br />\r\n<a href=\"https://linux.cn/article-8342-1.html?utm_source=index&amp;utm_medium=more\" target=\"_blank\">https://linux.cn/article-8342-1.html?utm_source=index&amp;utm_medium=more</a><br />\r\n<br />\r\n以上这篇已有人分享网址了.. 我是看到他的贴才去看的.", "username": "yomun [Chrome 57.0|GNU/Linux]", "date": "2017-04-03T07:05:15" } ]
[ { "raid": 7901, "displayorder": 0 }, { "raid": 7909, "displayorder": 1 } ]
在一系列介绍 vim 插件文章中,我们介绍了使用 Pathogen 插件管理包安装基本的 vim 插件,也提及了另外三个插件:Tagbar、delimitMate 和 Syntastic。现在,在最后一部分,我们将介绍另一个十分有用的插件 a.vim。
2017-04-02T09:03:13
2017-04-02T09:03:13
8,367
/article-8367-1.html
目前为止,在一系列介绍 vim 插件文章中,我们介绍了使用 Pathogen 插件管理包安装基本的 vim 插件,也提及了另外三个插件:[Tagbar、delimitMate](/article-7901-1.html) 和 [Syntastic](/article-7909-1.html)。现在,在最后一部分,我们将介绍另一个十分有用的插件 a.vim。 请注意所有本篇教程所提及的例子、命令和指导,它们已经在 Ubuntu 16.04 测试完毕,vim 使用版本为 vim7.4 (LCTT 译注:Ubuntu 16.04 的默认版本)。 ![](/data/attachment/album/201704/02/090307jf2mm3ps469s3634.jpg) ### A.vim 如果你一直用像 C、C++ 这样的语言进行开发工作,你一定有这样的感触:我特么已经数不清我在头文件和源代码之间切换过多少次了。我想说的是,确实,这个操作十分基本,十分频繁。 尽管使用基于 GUI(图形界面)的 IDE(集成开发环境)非常容易通过鼠标的双击切换文件,但是如果你是资深 vim 粉,习惯用命令工作就有点尴尬了。但是不要害怕,我有秘籍--插件 a.vim。它可以让你解决尴尬,专治各种文件切换。 在我们介绍这个神器用法之前,我必须强调一点:这个插件的安装过程和我们其他篇介绍的不太一样,步骤如下: * 首先,你需要下载两个文件(`a.vim` 和 `alternate.txt`),你可以在[这里](http://www.vim.org/scripts/script.php?script_id=31)找到它们。 * 接下来,创建如下目录:`~/.vim/bundle/avim`、`~/.vim/bundle/avim/doc`、 `~/.vim/bundle/avim/plugin` 和 `~/.vim/bundle/autoload`。 * 创建好目录之后,将 `a.vim` 放到 `~/.vim/bundle/avim/plugin` 和 `~/.vim/bundle/autoload`,以及将 `alternate.txt` 放到 `~/.vim/bundle/avim/doc`。 就是这样,如果上述步骤被你成功完成,你的系统就会安装好这个插件。 使用这个插件十分简单,你仅仅需要运行这个命令 `:A` 如果目前的文件是源文件(比如 `test.c`),这个神器就会帮你打开 `test.c` 对应的头文件(`test.h`),反之亦然。 当然咯,不是每个文件对应的头文件都存在。这种情况下,如果那你运行 `:A` 命令,神器就会为你新建一个文件。比如,如果 `test.h` 不存在,那么运行此命令就会帮你创建一个 `test.h`,然后打开它。 如果你不想要神器开启此功能,你可以在你的家目录的隐藏文件 `.vimrc` 中写入 `g:alternateNonDefaultAlternate` 变量,并且赋给它一个非零值即可。 还有一种情况也很普遍,你需要打开的文件并非是当前源代码的头文件。比如你目前在 `test.c` 你想打开 `men.h` 这个头文件,那么你可以输入这个命令 `:IH <filename>` ,毋需赘言,你肯定要在后面输入你要打开的的文件名称 `<filename>`。 目前为止,我们讨论的功能都仅限于你当前文件和要操作的文件都在同一个目录去实现。但是,你也知道,我们还有特殊情况,我是说,许多项目中头文件与对应的源文件并不一定在同一目录下。 为了搞定这个问题,你要使用这个 `g:alternateSearchPath` 这个变量。官方文档是这么[解释](https://github.com/csliu/a.vim/blob/master/doc/alternate.txt)的: > > 这个插件可以让用户配置它的搜索源文件和头文件的搜索路径。这个搜索路径可以通过设置 `g:alternateSearchPath` 这个变量的值指定。默认的设定如下: > > > > ``` > g:alternateSearchPath = 'sfr:../source,sfr:../src,sfr:../include,sfr:../inc' > > ``` > > 使用这个代码表示神器将搜索 `../source`、`../src`、`../include` 和 `../inc` 下所有与目标文件相关的文件。 `g:alternateSearchPath` 变量的值由前缀和路径组成,每个单元用逗号隔开。 `sfr` 前缀是指后面的路径是相对于目前文件的,`wdr` 前缀是指目录是相对于目前的工作目录, `abs` 是指路径是绝对路径。如果不指定前缀,那么默认为 `sfr`。 > > > 如果我们前文所提及的特性就能让你觉得很炫酷,那我不得不告诉你,这才哪跟哪。还有一个十分有用的功能是分割 Vim 屏幕,这样你就可以同时看到头文件和相应的源文件。 哦,还有,你还可以选择垂直或者水平分割。全凭你心意。使用 `:AS` 命令可以水平分割,使用 `:AV` 可以垂直分割。 ![Vim.a vertical split screen](/data/attachment/album/201704/02/090315cq6y6qi8ew25qb8d.png) ![vim.a horizontal split screen](/data/attachment/album/201704/02/090318eie9tz2372cvmdtm.png) 使用 `:A` 命令在已经打开的文件中切换。 这个插件还可以让你在同一个 Vim 窗口中不同选项卡中打开多个相应的文件,你键入这个命令 `:AT`。 ![tabs in Vim with a.vim.](/data/attachment/album/201704/02/090318cbxcoxz5nabqo5oo.png) 当然,你可以用这些命令 `:AV`、`:AS` 和 `:AT`,也可以使用这些命令 `:IHV`、`:IHS` 和 `:IHT`。 ### 最后 还有许多和编程相关的 Vim 的插件,我们在这个三篇系列主要讨论的是,如果你为你的软件开发工作安装了合适的插件,你就会明白为什么 vim 被叫做编辑器之神。 当然,我们在这只关注编程方面,对于那些把 Vim 当做日常文档编辑器的人来说,你也应该了解一些 Vim 的插件,让你的编辑更好,更高效.我们就改日再谈这个问题吧。 --- via: <https://www.howtoforge.com/tutorial/vim-editor-plugins-for-software-developers-3/> 作者:[Ansh](https://www.howtoforge.com/tutorial/vim-editor-plugins-for-software-developers-3/) 译者:[Taylor1024](https://github.com/Taylor1024) 校对:[wxy](https://github.com/wxy) 本文由 [LCTT](https://github.com/LCTT/TranslateProject) 原创编译,[Linux中国](https://linux.cn/) 荣誉推出
为什么使用 Go 语言?
Dave Cheney
https://dave.cheney.net/2017/03/20/why-go
他们知道我热衷于 Go 语言,但他们想知道为什么我认为其他人也应该关心。本文包含三个我认为 Go 是重要的编程语言的原因。
/data/attachment/album/201704/02/180352wzvhlh955q5zl9ff.jpg.thumb.jpg
/data/attachment/album/201704/02/180352wzvhlh955q5zl9ff.jpg
true
false
true
geekpi
false
[ "编程语言", "Go" ]
观点
{ "viewnum": 11268, "commentnum": 2, "favtimes": 0, "sharetimes": 0, "likes": 0 }
[ { "postip": "111.20.112.126", "message": "自由开源,真正的独立系统也是喜欢滴一点点!!!", "username": "来自陕西西安的 Chrome 57.0|GNU/Linux 用户", "date": "2017-04-02T19:50:20" }, { "postip": "175.0.161.66", "message": "go的轻量线程(协程)并发在默认情况下的确能提供较为不错的性能,但是很多时候我们可能还是需要aio或者多路复用io来解决一些极端的性能需求。换句话说就是go过于领域特化了。早些时候有口号说go是要取代c++听着像是讲笑话,像我们现在项目里面很多性能关键的点都是手写汇编来调优,严格控制数据结构在内存中的分布情况和cpu缓存线的利用,先不说go程序支不支持通过hack的方式这么做,一个事实是github现有的很多go程序基本是在滥用协程,根本不清醒自己在写什么(当然写c++的不清醒的也有很多)。", "username": "来自湖南长沙的 QQ Browser 9.5|Windows 7 用户", "date": "2017-04-05T04:44:39" } ]
[]
他们知道我热衷于 Go 语言,但他们想知道为什么我认为其他人也应该关心。本文包含三个我认为 Go 是重要的编程语言的原因。
2017-04-02T18:04:00
2017-04-02T18:04:00
8,368
/article-8368-1.html
几个星期前,我一个朋友问我:“为什么要关心 Go 语言”? 因为他们知道我热衷于 Go 语言,但他们想知道为什么我认为*其他人*也应该关心。本文包含三个我认为 Go 是重要的编程语言的原因。 ![](/data/attachment/album/201704/02/180352wzvhlh955q5zl9ff.jpg) ### 安全 个人而言,你和我或许完全有能力在 C 中编写程序,既不会泄漏内存,也不会不安全地重复使用内存。然而,整体上,即使有超过 [40 年](https://en.wikipedia.org/wiki/C_(programming_language))的经验,用 C 的程序员也无法可靠地这样做。 尽管静态代码分析、valgrind、tsan 以及 “-Werror” 已经存在了几十年,却很少有证据表明这些工具被广泛认可,更不用说广泛采用。总而言之,事实表明,程序员根本无法安全地管理自己的内存。现在是离开 C 的时候了。 Go 不需要程序员直接管理内存,所有内存分配都由语言运行时自行管理,使用前初始化,必要时检查边界。它肯定不是提供这些安全保障的第一个主流语言,Java(1995)可能是该冠军的竞争者。关键是,世界对不安全的编程语言没有胃口,所以人们默认认为,Go 是内存安全的。 ### 开发人员生产力 从 20 世纪 70 年代末,开发人员的时间变得比硬件所耗费的时间更昂贵了。开发人员的生产力是一个不断扩展的话题,但它归结为这一点:你花了多少时间做有用的工作,又有多少时间等待编译器或者失望地迷失在外部代码库中。 有个笑话说 Go 是在等待 [C ++ 程序编译](https://commandcenter.blogspot.com.au/2012/06/less-is-exponentially-more.html)时开发的。快速编译是 Go 的一个重要功能,也是吸引新开发人员的关键工具。虽然编译速度仍然是一个[永久的战场](https://dave.cheney.net/2016/11/19/go-1-8-toolchain-improvements),但公平地说,在其他语言中需要几分钟的编译,在 Go 中只需要几秒钟。 Go 程序员意识到生产力的更根本的问题是代码是**为了读而写的**,所以将[代码的阅读行为放在编写之上](https://twitter.com/rob_pike/status/791326139012620288)。Go 通过工具和自定义来强制所有代码格式化成特定的样式。这消除了学习项目特定语言的方言时的困难,并有助于发现错误,因为它们**看上去**就是不正确。 由于专注于分析和机器辅助,Go 开发人员开始采用越来越多的工具来发现常见的编码错误,这种工具从来没有在 C 语言开发者中产生共鸣 - Go 开发人员**希望**工具帮助他们保持代码清洁。 ### 并发性 十多年来,芯片设计师一直在警告[免费午餐将会结束](http://www.gotw.ca/publications/concurrency-ddj.htm)。从最低端的手机到最耗电的服务器,硬件的并行性以[更多、更慢、堆砌 cpu 内核](https://www.technologyreview.com/s/601441/moores-law-is-dead-now-what/)的形式出现,但只有**当**你的语言可以利用它们才有意义。因此,并发特性需要内置到我们编写的要在今天的硬件上运行的软件中。 通过提供一种基于协程的[轻量级并发模型](https://blog.golang.org/concurrency-is-not-parallelism),或者是 Go 中已知的 goroutines,Go 超越了那些暴露操作系统的多进程或多线程并行模型的语言。goroutines 允许程序员避开复杂的回调,而语言运行时确保有足够的线程来保持你的内核的活跃。 ### 总结 我给朋友推荐 Go 有三个原因:安全性、生产力和并发性。有些语言可以涵盖一个也有可能是两个方面,但是这三个方面的结合使得 Go 成为主流程序员的绝佳选择。 ### 相关文章: 1. [为什么 Go 和 Rust 不是竞争对手](https://dave.cheney.net/2015/07/02/why-go-and-rust-are-not-competitors) 2. [听听我在 OSCON 上谈 Go 语言性能](https://dave.cheney.net/2015/05/31/hear-me-speak-about-go-performance-at-oscon) 3. [我在 GopherChina 和 GopherCon Singapore 中的演讲](https://dave.cheney.net/2017/02/09/im-speaking-at-gopherchina-and-gophercon-singapore) 4. [压力测试你 Go 包](https://dave.cheney.net/2013/06/19/stress-test-your-go-packages) --- via: <https://dave.cheney.net/2017/03/20/why-go> 作者:[Dave Cheney](https://dave.cheney.net/) 译者:[geekpi](https://github.com/geekpi) 校对:[jasminepeng](https://github.com/jasminepeng) 本文由 [LCTT](https://github.com/LCTT/TranslateProject) 原创编译,[Linux中国](https://linux.cn/) 荣誉推出
CxO 们的容器实践指南
Veer Muchandi
https://opensource.com/article/17/1/container-strategy-for-executives
我希望这篇对各种策略和容器的深入剖析有助于你的公司对下一步进行评估。
/data/attachment/album/201704/03/064646bkgb57oiar6rizi0.png.thumb.jpg
/data/attachment/album/201704/03/064646bkgb57oiar6rizi0.png
true
false
true
zhousiyu325
false
[ "云服务", "容器", "微服务" ]
观点
{ "viewnum": 5511, "commentnum": 2, "favtimes": 0, "sharetimes": 0, "likes": 0 }
[ { "postip": "183.128.106.186", "message": "“通常,相当于虚拟机你的基础设施中可以容纳更多的容器。“<br />\r\nTypically, many more containers fit into your infrastructure than VMs.", "username": "lwang [Chrome 50.0|Windows 7]", "date": "2017-04-03T12:01:37" }, { "postip": "114.242.250.233", "message": "谢谢,原本想写“相对于”的", "username": "linux [Chrome 56.0|Mac 10.11]", "date": "2017-04-03T15:05:38" } ]
[]
我希望这篇对各种策略和容器的深入剖析有助于你的公司对下一步进行评估。
2017-04-03T08:43:00
2017-04-03T08:43:00
8,369
/article-8369-1.html
![An executive's guide to containers](/data/attachment/album/201704/03/064646bkgb57oiar6rizi0.png "An executive's guide to containers") 与互联网领域的领导们关于"容器"的讨论通常被总结如下: *作为一名 CxO,我面临杠杆时间术的持续的压力。IT 预算不断减少,我只有有限的资源。然而,交付的工作量却比以往更多。我花费太多的时间致力于解决预算的约束。另外,互联网的格局正在经历一个快速的改变,而且新的技术一直在被引进。我从我最信任的顾问那听来的最新的话题是一个“容器策略”的实现。我想理解:* 1. *什么是容器?* 2. *过渡到容器的企业价值是什么?* 3. *为什么我现在应该转移到容器?如果我不采纳会有一些坏处吗?* 4. *容器是否已经足够成熟用于企业消费?* 5. *我如何让我的企业因使用容器而快速地发展?* 让我们从最开头开始。 ### 容器 在过去的 10 年左右,企业已经从物理基础设施转向了虚拟机(VM)。转向 VM 的关键优势是可以减少数据中心的用量。通过在同一个物理机器上运行多个虚拟机,你可以在更少数量的物理机器上安装更多的应用程序。使用容器是另一种更轻量地打包应用程序的方式,而且其交付模式更快。它们是一种在单一的机器里运行多个应用程序进程的奇特方式,无论那个机器是一个虚拟机还是一个物理机。另外,容器在 DevOps 、微服务和云战略场景方面也扮演了重要角色。 ### 容器 vs 虚拟机 容器和虚拟机在一些方面并不相同。一台虚拟机尽管不是物理机,但是它表现地就像是一台物理机。虚拟机是一个包含所有东西的独立的环境,是一个完整的(来宾)操作系统。在另一方面,容器是一个共享同一个物理机或虚拟机上资源的进程。容器显然更加有趣,因为: * 相比较而言,虚拟机要重一些,而容器更轻。因为容器只包括了它们所运行的程序所需要的库。 * 虚拟机需要花费几分钟来启动,而容器在几秒钟内就可以启动。 * 通常,相比虚拟机,你的基础设施中可以容纳更多的容器。 ![Containers versus VMs](/data/attachment/album/201704/03/064647cdhwhp47cd3ozwii.png "Containers versus VMs") 技术已经发展到足以保持这些容器安全、彼此独立,而且正确的设计选择可以保证那些坏掉的容器不会影响运行在同一个机器里的其他容器的性能。实际上,操作系统天生就是被用来构建成优化和运行容器的。 然而,当你转向容器时,你需要做出正确的选择。你需要做足够的尽职调查,以便你选择合适的技术合作伙伴和能够制作容器的制造商。开源技术起着很关键的作用。开源的 [Docker 项目](https://opensource.com/resources/what-docker)使得分层格式的容器很容易构建和使用。[开放容器计划](https://opensource.com/business/16/8/inside-look-future-linux-containers)(OCI)已经成为被所有主要技术供应商所支持的开源容器标准。如 Red Hat 这样的开源技术提供商提供了为容器而准备的安全的操作系统。例如, Red Hat Enterprise Linux 7.x (包括 Red Hat Enterprise Linux 原子主机)进行了优化以原生地运行容器,同时也提供监控和管理容器的工具。其他的开源项目如来自 Tectonic 的 CoreOS 也正在进入市场。的确,容器正等着被企业所采用。 ### 容器平台 容器平台让容器成为企业消耗品。在过去这些年中,你可能在你的企业里处理过虚拟机散乱的问题,容器散乱比那要糟糕好几倍。在你的数据中心横跨不同主机运行不同规模的容器,尽管容器故障仍然保证你的应用程序的高可用性,自动化健康检查和基于流入的工作载荷的自动化容器缩放等等,这些是你能期待容器平台应该有的一些关键特性。 当在一个被定位为容器即服务模型(CaaS)的平台上运行容器时,这些平台的一些其它特性如自动化生成和部署使这个平台成为平台即服务模型(PaaS)。虽然 CaaS 能让你规模化运行容器,但是,PaaS 可以让你利用你的源代码编译、创建容器,为你运行那些容器。另外,这些平台提供了完整操作管理特性,例如,集群的管理和监控、容器的安全缺陷检测,以及安全地运行容器、跟踪日志和度量等等。 尽管一些技术供应商正在使用他们的专有技术来构建容器平台,但总的来说,企业们正在围绕建立在 [Kubernetes](https://opensource.com/resources/what-is-kubernetes)(K8S)的基础上的开源技术而进行标准化。K8S 是一项由 Google 发起的开源项目,现在很多大平台的供应商也支持它。K8S 也是[云端原生计算基金会](https://www.cncf.io/)(CNCF)的一部分,CNCF 正在发展成以云为中心技术的标准体。当你在容器平台上做出选择时,围绕开源流程编排技术的标准化是非常重要的。它基本上允许你移植到不同的容器平台,如果你不喜欢你第一次做的选择的话。K8S 还允许你的容器工作载荷可跨越不同的公有云进行迁移。这些就是为什么我们会看到越来越多的技术公司正在使用 Kubernetes 的原因。 一些企业正在试图通过拼接几个包括 K8S 在内开源项目来打造他们自己 DIY 的容器平台。这确实是比继续跟随专有技术要更好的一种解决方案,但是要完成这项工作也仍然包含很多需要探讨的地方。然而,一个企业的维护和保持这样的 DIY 平台的能力应该被认真评估。许多企业并不是想做创建 IT 平台的工作,而是他们希望运行自己的主流业务。有很多可行的基于 K8S 的解决方案,比如[红帽 OpenShift 平台容器](https://www.openshift.com/container-platform/)、[Apprenda](https://apprenda.com/)、[Deis](http://deis.io/) 和 [Rancher](http://rancher.com/),它们提供一个企业级平台,这些解决方案中的每种都有不同完整程度的功能。 这些解决方案是由供应商认证和支持。有些方案是完全的开源 PaaS 解决方案,而另外一些可能是 CaaS。根据你的企业的需求,这些解决方案可能是比 DIY 容器平台更好的替代品。 ### 企业的担忧和它们与容器的关系 今天,几乎每个企业都正在与数字时代转型打交道,这些转型影响包括 DevOps 战略、微服务和云等多个领域。容器在这些领域中的每一个中都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 ### DevOps 策略 IT 组织被分成运维和应用开发,他们作为两个独立的团队运作,每一队都只有他们自己的一套目标。大多数企业为了将这两个团队联合起来正在朝 DevOps 的方向前进。 容器在 DevOps 倡议的成功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 DevOps 中成功的关键标准之一是增加开发人员在运营中的份额。开发人员不仅应该把代码交给运维人员,而且他们还应该考虑他们的代码是如何在生产环境中运行的。普遍的技术是采用“架构即代码”,而不是提供几页容易出错的安装说明指示,开发团队应该提供像编程时的环境配置。 这恰恰就是容器可以解决的问题。可以作为容器的模版的容器镜像包括了从基本操作系统到应用程序代码的整个环境堆栈。利用容器,开发人员将不再只是从 Dev 到 QA 再到 Prod 这样生成应用程序;相反,他们将传递一个版本化的容器镜像,这个镜像包括生成的运行程序和它运行需要的环境。容器是包罗万象的,从操作系统库到中间件再到应用程序的所有东西都被整合进一个镜像里面。因此,容器在开发环境运行的方式和它在质量保证环境和生产环境下运行的方式完全一样。容器是 DevOps 成功的重要因素。 ![Container-based model](/data/attachment/album/201704/03/064647mj48o8m6rr2j31po.png "Container-based model") 另外,容器平台正在进一步发展。典型的持续集成和交付(CICD)工具,如 [Jenkins](https://jenkins.io/),可以作为容器,这个容器能在容器平台本身运行整个 CICD 过程,而不需要额外的基础设施。现在你可以使用 PaaS 平台来生成和运行你的 CICD 管道。 ### 微服务策略 微服务是今天 IT 领域的另一个热门话题。应用程序是这样被设计的:把应用程序分解为离散化的小的服务,每个服务完成一个小任务。这些服务中的每一个都可以根据合适的技术用不同的编程语言进行编写。它们可以由小团队(双比萨团队)创建和管理,并且可以迅速地改变它们。所有这些要求再次需要用到容器。容器足够小到成为微服务的基础。容器能够支持任何你选择的技术和语言,容器易于创建和运行,并且可以快速地改变。微服务和容器现在已经不分彼此,如果有人说不使用容器来实现微服务,他们将会受到别人奇怪的表情。 实际情况是,虽然微服务有望让情况变得简单,但是它们的扩张也增加了复杂性。有几个微服务的设计和开发模式将能使它们易于实现。这意味着开发人员现在急需这样一个开发平台,在这个平台下,开发人员可以轻松地部署和组织微服务,而且还能: * 以一种语言不可知的方式实现这些微服务设计模式。 * 不会因代码侵入而增加代码的复杂性,以便开发人员能将许多模式的代码包括进他们的业务逻辑中。 * 足够灵活以便部署在你所选择的基础设施上,并且不会把你捆绑在特定的云上。 这就是选择一个正确的容器平台所起作用的地方。在具体的基础设施上按照某一特定供应商的方法来实现这些微服务将会把你的应用程序捆绑在那些供应商的平台上。使用类似兼容 OCI 的容器的容器化微服务将可以保证你的微服务能够被运行在任何兼容 OCI 的平台上。 选择正确的容器平台来运行你的微服务是需要做的另一个重要的决定。今天,有很少的选择和许多的 FUD。如果你作出选择时不足够慎重,其中一些选择会把你带到非标准的、特定供应商的路线上。 ### 云策略 云战略是 IT 领域的又一个热门话题。无论你是否喜欢,服务化模型都是不可避免的变化。如果你不将其作为 IT 服务进行提供,你的开发团队将可能会找到创建“shadow IT”的方法来访问云。另外,尽管使用云技术将会让你从资本支出转移到运营支出,但是,管理云支出是一个不断的挑战。 云可以提供虚拟机,在你添加额外的虚拟机之前,你要确认这个云上的 CPU、内存和网络等资源都处于最佳使用状态。容器在这个地方扮演着很重要的角色。因为容器比虚拟机要小得多。并且,如果你的应用程序正运行在容器中,你可以在虚拟机中安装更多的容器,这比在每台虚拟机中运行一个应用程序组件要多很多。 公有云供应商有很多,其中 Amazon Web Services(AWS)、Microsoft Azure 和 Google Cloud 最受欢迎。另外,你可能想在你的基于 OpenStack 的数据中心里拥有你自己的私有云。这些云环境中的每一个都有它们自己的协议、API 和工具。当你想让你的应用程序在云上运行时,你不会想要让您的应用编排被云供应商所制约,也不会想要维护任何特定云的代码。在你的技术上与特定的云供应商锁定就像在未来几年内向供应商签署空白支票。 云的可移植性对您的云战略至关重要。你可以编写应用程序,而不用担心它们在哪里运行,容器平台可以将你和特定的云供应商协议隔离开来,从而避免你与一个云供应商锁定。 ### 传统系统 微服务架构带给开发的优势很多,但并不是每个应用程序都可以重构它们自己,有些只能重构一部分。传统的应用程序被普遍接受,它们需要维护和管理。虽然容器可以实现微服务,但容器不仅仅只是微服务。可以想象,你可以将大型应用程序和微服务作为容器来运行,因此只要你选择正确的容器技术和正确的应用程序平台,就可以将许多(如果不是所有)的传统的应用程序作为容器运行。 ### 总结 我希望这篇对各种策略和容器的深入剖析有助于你的公司对下一步进行评估。让我在评论里面了解您公司学习到的经验,或者说没能大步向前跨越,他们还需要我再提供一些什么信息。 (题图来源:[Maersk Line](https://www.flickr.com/photos/maerskline/6955071566). [CC SA-BY 4.0](https://creativecommons.org/licenses/by-sa/4.0/)) --- 作者简介: Veer Muchandi -- 开源爱好者,容器和PaaS倡导者,喜欢学习和分享。 --- via: <https://opensource.com/article/17/1/container-strategy-for-executives> 作者:[Veer Muchandi](https://opensource.com/users/veermuchandi) 译者:[zhousiyu325](https://github.com/zhousiyu) 校对:[wxy](https://github.com/wxy) 本文由 [LCTT](https://github.com/LCTT/TranslateProject) 原创编译,[Linux中国](https://linux.cn/) 荣誉推出
4 个开源在线调查工具
Scott Nesbitt
https://opensource.com/article/17/2/tools-online-surveys-polls
许多人开始使用专有工具,如 SurveyGizmo、Polldaddy、SurveyMonkey 甚至 Google 表单来设置他们的调查。但是如果你不仅是对这些应用还有你自己收集到的数据有更多的控制,那么你会希望使用开源工具。
/data/attachment/album/201704/03/070219tu6dr0yrqznxrurq.png.thumb.jpg
/data/attachment/album/201704/03/070219tu6dr0yrqznxrurq.png
true
false
true
geekpi
false
[ "调查", "问卷" ]
分享
{ "viewnum": 7845, "commentnum": 0, "favtimes": 1, "sharetimes": 0, "likes": 0 }
[]
[]
许多人开始使用专有工具,如 SurveyGizmo、Polldaddy、SurveyMonkey 甚至 Google 表单来设置他们的调查。但是如果你不仅是对这些应用还有你自己收集到的数据有更多的控制,那么你会希望使用开源工具。
2017-04-03T10:00:00
2017-04-03T10:00:00
8,370
/article-8370-1.html
![4 open source tools for doing online surveys](/data/attachment/album/201704/03/070219tu6dr0yrqznxrurq.png "4 open source tools for doing online surveys") 啊,一个好的调查,能够以快速、简单、便宜、有效的方式收集朋友、家人、同学、同事、客户、读者和其他人的意见。 许多人开始使用专有工具,如 SurveyGizmo、Polldaddy、SurveyMonkey 甚至 Google 表单来设置他们的调查。但是如果你不仅是对这些应用还有你自己收集到的数据有更多的控制,那么你会希望使用开源工具。 让我们来看看四个开源调查工具,无论需求简单还是复杂,它们都可以满足你的需求。 ### LimeSurvey [LimeSurvey](https://www.limesurvey.org/) 是一个可以满足你几乎所有需求的调查工具。你可以使用 LimeSurvey 进行简单的调查和投票,以及跨越多个页面的更复杂的调查和投票。如果你使用多种语言,LimeSurvey 支持其中的 80 种。 LimeSurvey 还允许你使用自己的 JavaScript、照片和视频自定义调查,甚至直接编辑调查的 HTML。所有这一切只是[它的功能](https://www.limesurvey.org/about-limesurvey/features)的一部分。 你可以在自己的服务器上安装 LimeSurvey,或者[购买一个托管计划](https://www.limesurvey.org/services),这将使你每年花费数百欧元(尽管还有一个免费选项)。 ### JD Esurvey 如果 LimeSurvey 没有为你提供足够的功能,并且对 Java 驱动的 web 程序感兴趣,那么我推荐 [JD Esurvey](https://www.jdsoft.com/jd-esurvey.html)。它被称为“一个开源的企业调查 web 应用”。它绝对强大,并满足了那些寻找大容量、健壮的调查工具的组织的很多需求。 使用 JD Esurvey,你可以收集一系列信息,包括 “是/否” 问题的答案以及产品和服务的星级。你甚至可以处理带有多个部分答案的问题。JD Esurvey 支持使用平板电脑和智能手机创建和管理调查,你发布的调查也是移动友好的。根据开发者的说法,该程序[残疾人也可使用](https://www.ada.gov/508/)。 要使用它,你可以[在 GitHub 上 fork JD Esurvey](https://github.com/JD-Software/JDeSurvey) 或者[下载并安装](https://github.com/JD-Software/JDeSurvey/wiki/Download-and-Installation)程序的预编译版本。 ### Quick Survey 对于很多人来说,像 LimeSurvey 和 JD Esurvey 这样的工具过于复杂了。我们只是想要一个快速、简单易行的方式来收集意见或反馈。这里推荐 [Quick Survey](https://github.com/simonv3/quick-survey/)。 Quick Survey 只允许你创建问答和多选调查列表。你可以添加问题或创建列表,然后发布并共享网址。你可以根据需要在调查中添加任意数量的条目,回复将显示在 Quick Survey 的管理页面上。你也可以将调查结果下载为 CSV 文件。 虽然你可以从 GitHub 下载 Quick Survey 的代码,但它目前针对 [Sandstorm.io](http://sandstorm.io/) 和 [Sandstorm Oasis](http://oasis.sandstorm.io/) 进行了优化,你可以从 [Sandstorm 应用市场](https://apps.sandstorm.io/app/wupmzqk4872vgsye9t9x5dmrdw17mad97dk21jvcm2ph4jataze0)中获取。 ### TellForm 在功能方面,[TellForm](https://www.tellform.com/) 介于 LimeSurvey 和 Quick Survey 之间。它适合那些功能需求超出最小需求,但无需完整功能的人使用。 除了有 11 种不同类型的调查之外,TellForm 还有很好的分析功能。你可以轻松地自定义调查的外观和感觉,而且程序的界面简单干净。 如果你想自己托管 TellForm,你可以从 [GitHub 仓库](https://github.com/whitef0x0/tellform)中获取代码。或者,你可以注册[免费托管帐户](https://admin.tellform.com/#!/signup)。 --- 你有你最喜欢的的做在线调查的开源工具么?请在评论区与我们的社区分享。 --- 作者简介: Scott Nesbitt - 作家、编辑、雇佣兵(Soldier of fortune)、豹猫牧人(Ocelot wrangler)、丈夫和父亲、博客主、陶器收藏家。Scott 是以上的混合体。他也是一个自由/开源软件的长期用户,他为此写了很多[博客](https://apps.sandstorm.io/app/wupmzqk4872vgsye9t9x5dmrdw17mad97dk21jvcm2ph4jataze0)。你可以在 [Twitter](https://www.tellform.com/)、[GitHub](https://github.com/whitef0x0/tellform) 找到他。 --- via: <https://opensource.com/article/17/2/tools-online-surveys-polls> 作者:[Scott Nesbitt](https://opensource.com/users/scottnesbitt) 译者:[geekpi](https://github.com/geekpi) 校对:[jasminepeng](https://github.com/jasminepeng) 本文由 [LCTT](https://github.com/LCTT/TranslateProject) 原创编译,[Linux中国](https://linux.cn/) 荣誉推出
Linux 命令行工具使用小贴士及技巧(二)
Ansh
https://www.howtoforge.com/tutorial/linux-command-line-tips-tricks-part-2/
在本文中,我们将讨论如何使用 pushd 和 popd 命令在 Linux 命令行上获得更快的导航体验。
/data/attachment/album/201704/03/072146d3k3y3dz6nvk4w13.jpg.thumb.jpg
/data/attachment/album/201704/03/072146d3k3y3dz6nvk4w13.jpg
true
false
true
geekpi
false
[ "命令行", "pushd", "popd", "dirs" ]
技术
{ "viewnum": 8777, "commentnum": 0, "favtimes": 2, "sharetimes": 1, "likes": 0 }
[]
[ { "raid": 8335, "displayorder": 0 }, { "raid": 8387, "displayorder": 0 } ]
在本文中,我们将讨论如何使用 pushd 和 popd 命令在 Linux 命令行上获得更快的导航体验。
2017-04-03T11:15:00
2017-04-03T11:15:00
8,371
/article-8371-1.html
在本系列的[第一部分](/article-8335-1.html)中,我们通过讨论 `cd -` 命令的用法,重点介绍了 Linux 中的命令行导航。还讨论了一些其他相关要点/概念。现在进一步讨论,在本文中,我们将讨论如何使用 `pushd` 和 `popd` 命令在 Linux 命令行上获得更快的导航体验。 在我们开始之前,值得说明的一点是,此后提到的所有指导和命令已经在 Ubuntu 14.04 和 Bash shell(4.3.11)上测试过。 ![](/data/attachment/album/201704/03/072146d3k3y3dz6nvk4w13.jpg) ### pushd 和 popd 命令基础 为了更好地理解 `pushd` 和 `popd` 命令的作用,让我们先讨论堆栈的概念。想象你厨房案板上有一个空白区域,你想在上面放一套盘子。你会怎么做?很简单,一个接一个地放在上面。 所以在整个过程的最后,案板上的第一个盘子是盘子中的最后一个,你手中最后一个盘子是盘子堆中的第一个。现在当你需要一个盘子时,你选择在堆的顶部的那个盘子并使用它,然后需要时选择下一个。 `pushd` 和 `popd` 命令是类似的概念。在 Linux 系统上有一个目录堆栈,你可以堆叠目录路径以供将来使用。你可以使用 `dirs` 命令来在任何时间点快速查看堆栈的内容。 下面的例子显示了在命令行终端启动后立即在我的系统上使用 dirs 命令的输出: ``` $ dirs ~ ``` 输出中的波浪号(`~`)表示目录堆栈当前仅包含用户的主目录。 继续下去,使用 `pushd` 和 `popd` 命令来执行存储目录路径并删除它的操作。使用 `pushd` 非常容易 - 只需将要存储在目录堆栈中的路径作为此命令的参数传递。这里有一个例子: ``` pushd /home/himanshu/Downloads/ ``` 上述命令的作用是,将当前工作目录更改为你作为参数传递的目录,并且还将路径添加到目录堆栈中。为了方便用户,`pushd` 命令在其输出中产生目录堆栈的内容。因此,当运行上面的命令时,产生了以下输出: ``` ~/Downloads ~ ``` 输出显示现在堆栈中有两个目录路径:一个是用户的主目录,还有用户的下载目录。它们的保存顺序是:主目录位于底部,新添加的 `Downloads` 目录位于其上。 要验证 `pushd` 的输出是正确的,你还可以使用 `dirs` 命令: ``` $ dirs ~/Downloads ~ ``` 因此你可以看到 `dirs` 命令同样产生相同的输出。 让我们再使用下 `pushd` 命令: ``` $ pushd /usr/lib/; pushd /home/himanshu/Desktop/ /usr/lib ~/Downloads ~ ~/Desktop /usr/lib ~/Downloads ~ ``` 所以目录堆栈现在包含总共四个目录路径,其中主目录(`~`)在底部,并且用户的桌面目录在顶部。 一定要记住的是堆栈的头是你当前的目录。这意味着现在我们当前的工作目录是 `~/Desktop`。 现在,假设你想回到 `/usr/lib` 目录,所以你所要做的就是执行 `popd` 命令: ``` $ popd /usr/lib ~/Downloads ~ ``` `popd` 命令不仅会将当前目录切换到 `/usr/lib`,它还会从目录堆栈中删除 `~/Desktop`,这一点可以从命令输出中看出。这样,popd 命令将允许你以相反的顺序浏览这些目录。 ### 一些高级用法 现在我们已经讨论了 `pushd` 和 `popd` 命令的基础知识,让我们继续讨论与这些命令相关的一些其它细节。首先,这些命令还允许你操作目录堆栈。例如,假设你的目录堆栈看起来像这样: ``` $ dirs ~/Desktop /usr/lib ~ ~/Downloads ``` 现在,我们的要求是改变堆栈中目录路径的顺序,最上面的元素(`~/Desktop`)放到底部,剩下的每个都向上移动一个位置。这可以使用以下命令实现: ``` pushd +1 ``` 上面的命令对目录堆栈做的结果: ``` $ dirs /usr/lib ~ ~/Downloads ~/Desktop ``` 因此,我们看到目录堆栈中的元素顺序已经改变,并且现在和我们想要的一样。当然,你可以让目录堆栈元素移动任何次数。例如,以下命令会将它们向上移动两次: ``` $ pushd +2 ~/Downloads ~/Desktop /usr/lib ~ ``` 你也可以使用负的索引值: ``` $ pushd -1 /usr/lib ~ ~/Downloads ~/Desktop ``` 相似地,你可以在 `popd` 命令中使用此技术来从目录堆栈删除任何条目,而不用离开当前工作目录。例如,如果要使用 `popd` 从顶部(目前是 `~/Downloads`)删除第三个条目,你可以运行以下命令: ``` popd +2 ``` 记住堆栈索引的初始值是 `0`,因此我们使用 `2` 来访问第三个条目。 因此目录堆栈现在包含: ``` $ dirs /usr/lib ~ ~/Desktop ``` 确认条目已经被移除了。 如果由于某些原因,你发现你很难记住元素在目录堆栈中的位置以及它们的索引,你则可以对在 `dirs` 命令中使用 `-v` 选项。这里有一个例子: ``` $ dirs -v 0 /usr/lib 1 ~ 2 ~/Desktop ``` 你可能已经猜到了,左边的数字是索引,接下来跟的是这个索引对应的目录路径。 **注意**: 在 `dir` 中使用 `-c` 选项清除目录堆栈。 现在让我们简要地讨论一下 `popd` 和 `pushd` 命令的实际用法。虽然它们第一眼看起来可能有点复杂,但是这些命令在编写 shell 脚本时会派上用场 - 你不需要记住你从哪里来;只要执行一下 `popd`,你就能回到你来的目录。 经验丰富的脚本编写者通常以以下方式使用这些命令: ``` popd >/dev/null 2>&1 ``` 上述命令确保 `popd` 保持静默(不产生任何输出)。同样,你也可以静默 `pushd`。 `pushd` 和 `popd` 命令也被 Linux 服务器管理员使用,他们通常在几个相同的目录之间移动。 在[这里](http://unix.stackexchange.com/questions/77077/how-do-i-use-pushd-and-popd-commands)介绍了一些其他有用的使用场景。 ### 总结 我同意 `pushd` 和 `popd` 的概念不是很直接。但是,它需要的只是一点练习 - 是的,你需要多实践。花一些时间在这些命令上,你就会开始喜欢它们,特别是当它们提供了方便时。 --- via: <https://www.howtoforge.com/tutorial/linux-command-line-tips-tricks-part-2/> 作者:[Ansh](https://www.howtoforge.com/tutorial/linux-command-line-tips-tricks-part-2/) 译者:[geekpi](https://github.com/geekpi) 校对:[jasminepeng](https://github.com/jasminepeng) 本文由 [LCTT](https://github.com/LCTT/TranslateProject) 原创编译,[Linux中国](https://linux.cn/) 荣誉推出
在 shell 中使用 vi 模式
Adam Miller
https://opensource.com/article/17/3/fun-vi-mode-your-shell
没接触过的人和新手可能没有意识到 bash shell 的默认输入模式是 Emacs 模式,也就是说命令行中所用的行编辑功能都将使用 Emacs 风格的“键盘快捷键”。(行编辑功能实际上是由 GNU Readline 进行的。)
/data/attachment/album/201704/04/053539esn8yvmejn9caazu.jpg.thumb.jpg
/data/attachment/album/201704/04/053539esn8yvmejn9caazu.jpg
true
false
true
geekpi
false
[ "命令行", "Emacs", "Vim" ]
技术
{ "viewnum": 11962, "commentnum": 1, "favtimes": 0, "sharetimes": 0, "likes": 0 }
[ { "postip": "103.3.152.213", "message": "哦,上帝呀,这真是打开啦我的新世界。", "username": "来自贵州的 Firefox 109.0|GNU/Linux 用户", "date": "2023-02-03T14:33:23" } ]
[]
没接触过的人和新手可能没有意识到 bash shell 的默认输入模式是 Emacs 模式,也就是说命令行中所用的行编辑功能都将使用 Emacs 风格的“键盘快捷键”。(行编辑功能实际上是由 GNU Readline 进行的。)
2017-04-04T08:22:00
2017-04-04T08:22:00
8,372
/article-8372-1.html
> > 介绍在命令行编辑中使用 vi 模式。 > > > ![](/data/attachment/album/201704/04/053539esn8yvmejn9caazu.jpg) 作为一名大型开源社区的参与者,更确切地说,作为 [Fedora 项目](https://getfedora.org/)的成员,我有机会与许多人会面并讨论各种有趣的技术主题。我最喜欢的主题是“命令行”或者说 [shell](https://opensource.com/business/16/3/top-linux-shells),因为了解人们如何熟练使用 shell 可以让你深入地了解他们的想法,他们喜欢什么样的工作流程,以及某种程度上是什么激发了他们的灵感。许多开发和运维人员在互联网上公开分享他们的“ dot 文件”(他们的 shell 配置文件的常见俚语),这将是一个有趣的协作机会,让每个人都能从对命令行有丰富经验的人中学习提示和技巧并分享快捷方式以及有效率的技巧。 今天我在这里会为你介绍 shell 中的 vi 模式。 在计算和操作系统的庞大生态系统中有[很多 shell](https://opensource.com/business/16/3/top-linux-shells)。然而,在 Linux 世界中,[bash](https://tiswww.case.edu/php/chet/bash/bashtop.html) 已经成为事实上的标准,并在在撰写本文时,它是所有主要 Linux 发行版上的默认 shell。因此,它就是我所说的 shell。需要注意的是,bash 在其他类 UNIX 操作系统上也是一个相当受欢迎的选项,所以它可能跟你用的差别不大(对于 Windows 用户,可以用 [cygwin](http://cygwin.org/))。 在探索 shell 时,首先要做的是在其中输入命令并得到输出,如下所示: ``` $ echo "Hello World!" Hello World! ``` 这是常见的练习,可能每个人都做过。没接触过的人和新手可能没有意识到 [bash](https://tiswww.case.edu/php/chet/bash/bashtop.html) shell 的默认输入模式是 [Emacs](https://www.gnu.org/software/emacs/) 模式,也就是说命令行中所用的行编辑功能都将使用 [Emacs 风格的“键盘快捷键”](https://en.wikipedia.org/wiki/GNU_Readline#Emacs_keyboard_shortcuts)。(行编辑功能实际上是由 [GNU Readline](http://cnswww.cns.cwru.edu/php/chet/readline/rltop.html) 进行的。) 例如,如果你输入了 `echo "Hello Wrld!"`,并意识到你想要快速跳回一个单词(空格分隔)来修改打字错误,而无需按住左箭头键,那么你可以同时按下 `Alt+b`,光标会将向后跳到 `W`。 ``` $ echo "Hello Wrld!" ^ Cursor is here. ``` 这只是使用提供给 shell 用户的诸多 Emacs 快捷键组合之一完成的。还有其他更多东西,如复制文本、粘贴文本、删除文本以及使用快捷方式来编辑文本。使用复杂的快捷键组合并记住可能看起来很愚蠢,但是在使用较长的命令或从 shell 历史记录中调用一个命令并想再次编辑执行时,它们可能会非常强大。 尽管 Emacs 的键盘绑定都不错,如果你对 Emacs 编辑器熟悉或者发现它们很容易使用也不错,但是仍有一些人觉得 “vi 风格”的键盘绑定更舒服,因为他们经常使用 vi 编辑器(通常是 [vim](http://www.vim.org/) 或 [nvim](https://neovim.io/))。bash shell(再说一次,通过 GNU Readline)可以为我们提供这个功能。要启用它,需要执行命令 `$ set -o vi`。 就像魔术一样,你现在处于 vi 模式了,现在可以使用 vi 风格的键绑定来轻松地进行编辑,以便复制文本、删除文本、并跳转到文本行中的不同位置。这与 Emacs 模式在功能方面没有太大的不同,但是它在你*如何*与 shell 进行交互执行操作上有一些差别,根据你的喜好这是一个强大的选择。 我们来看看先前的例子,但是在这种情况下一旦你在 shell 中进入 vi 模式,你就处于 INSERT 模式中,这意味着你可以和以前一样输入命令,现在点击 **Esc** 键,你将处于 NORMAL 模式,你可以自由浏览并进行文字修改。 看看先前的例子,如果你输入了 `echo "Hello Wrld!"`,并意识到你想跳回一个单词(再说一次,用空格分隔的单词)来修复那个打字错误,那么你可以点击 `Esc` 从 INSERT 模式变为 NORMAL 模式。然后,您可以输入 `B`(即 `Shift+b`),光标就能像以前那样回到前面了。(有关 vi 模式的更多信息,请参阅[这里](https://en.wikibooks.org/wiki/Learning_the_vi_Editor/Vim/Modes)。): ``` $ echo "Hello Wrld!" ^ Cursor is here. ``` 现在,对于 vi/vim/nvim 用户来说,你会惊喜地发现你可以一直使用相同的快捷键,而不仅仅是在编辑器中编写代码或文档的时候。如果你从未了解过这些,并且想要了解更多,那么我可能会建议你看看这个[交互式 vim 教程](http://www.openvim.com/tutorial.html),看看 vi 风格的编辑是否有你所不知道的。 如果你喜欢在此风格下与 shell 交互,那么你可以在主目录中的 `~/.bashrc` 文件底部添加下面的行来持久设置它。 ``` set -o vi ``` 对于 emacs 模式的用户,希望这可以让你快速并愉快地看到 shell 的“另一面”。在结束之前,我认为每个人都应该使用任意一个让他们更有效率的编辑器和 shell 行编辑模式,如果你使用 vi 模式并且这篇文章给你展开了新的一页,那么恭喜你!现在就变得更有效率吧。 玩得愉快! --- 作者简介: Adam Miller 是 Fedora 工程团队成员,专注于 Fedora 发布工程。他的工作包括下一代构建系统、自动化、RPM 包维护和基础架构部署。Adam 在山姆休斯顿州立大学完成了计算机科学学士学位与信息保障与安全科学硕士学位。他是一名红帽认证工程师(Cert#110-008-810),也是开源社区的活跃成员,并对 Fedora 项目(FAS 帐户名称:maxamillion)贡献有着悠久的历史。 --- via: <https://opensource.com/article/17/3/fun-vi-mode-your-shell> 作者:[Adam Miller](https://opensource.com/users/maxamillion) 译者:[geekpi](https://github.com/geekpi) 校对:[wxy](https://github.com/wxy) 本文由 [LCTT](https://github.com/LCTT/TranslateProject) 原创编译,[Linux中国](https://linux.cn/) 荣誉推出
如何在 Vim 中进行文本选择操作和使用标志
Himanshu Arora
https://www.howtoforge.com/tutorial/how-to-use-markers-and-perform-text-selection-in-vim/
基于图形界面的文本或源代码编辑器,提供了一些诸如文本选择的功能。我是想说,可能大多数人不觉得这是一个功能。不过像 Vim 这种基于命令行的编辑器就不是这样。
/data/attachment/album/201704/04/055942njnmcte0ktbqctfk.png.thumb.jpg
/data/attachment/album/201704/04/055942njnmcte0ktbqctfk.png
true
false
true
Cathon
false
[ "Vim" ]
技术
{ "viewnum": 11673, "commentnum": 1, "favtimes": 3, "sharetimes": 0, "likes": 0 }
[ { "postip": "183.14.28.34", "message": "好帅,好酷的样子。", "username": "何亮 [Chrome 57.0|Windows 7]", "date": "2017-04-06T09:10:45" } ]
[]
基于图形界面的文本或源代码编辑器,提供了一些诸如文本选择的功能。我是想说,可能大多数人不觉得这是一个功能。不过像 Vim 这种基于命令行的编辑器就不是这样。
2017-04-05T08:50:00
2017-04-05T08:50:00
8,373
/article-8373-1.html
基于图形界面的文本或源代码编辑器,提供了一些诸如文本选择的功能。我是想说,可能大多数人不觉得这是一个功能。不过像 Vim 这种基于命令行的编辑器就不是这样。当你仅使用键盘操作 Vim 的时候,就需要学习特定的命令来选择你想要的文本。在这个教程中,我们将详细讨论文本选择这一功能以及 Vim 中的标志功能。 ![](/data/attachment/album/201704/04/055942njnmcte0ktbqctfk.png) 在此之前需要说明的是,本教程中所提到的例子、命令和指令都是在 Ubuntu 16.04 的环境下测试的。Vim 的版本是 7.4。 ### Vim 的文本选择功能 我们假设你已经具备了 Vim 编辑器的基本知识(如果没有,可以先阅读[这篇文章](/article-8143-1.html))。你应该知道,`d` 命令能够剪切/删除一行内容。如果你想要剪切 3 行的话,可以重复命令 3 次。不过,如果需要剪切 15 行呢?重复 `d` 命令 15 次是个实用的解决方法吗? 显然不是。这种情况下的最佳方法是,选中你想要剪切/删除的行,再运行 `d` 命令。举个例子: 假如我想要剪切/删除下面截图中 INTRODUCTION 小节的第一段: [![Text edited in VIM](/data/attachment/album/201704/04/055957cb4cbbaefvfuxhru.png)](https://www.howtoforge.com/images/how-to-use-markers-and-perform-text-selection-in-vim/big/vim-select-example.png) 那么我的做法是:将光标放在第一行的开始,(确保退出了 Insert 模式)按下 `V`(即 `Shift+v`)命令。这时 Vim 会开启视图模式,并选中第一行。 [![Select a line with VIM](/data/attachment/album/201704/04/055957s9b1i1s6tihiixsh.png)](https://www.howtoforge.com/images/how-to-use-markers-and-perform-text-selection-in-vim/big/vim-select-initiated.png) 现在,我可以使用方向键“下”,来选中整个段落。 [![Select multiple lines with Vim](/data/attachment/album/201704/04/060000ltuahzmgueguakew.png)](https://www.howtoforge.com/images/how-to-use-markers-and-perform-text-selection-in-vim/big/vim-select-working.png) 这就是我们想要的,对吧!现在只需按 `d` 键,就可以剪切/删除选中的段落了。当然,除了剪切/删除,你可以对选中的文本做任何操作。 这给我们带来了另一个重要的问题:当我们不需要删除整行的时候,该怎么做呢?也就是说,我们刚才讨论的解决方法,仅适用于想要对整行做操作的情况。那么如果我们只想删除段落的前三句话呢? 其实也有相应的命令 - 只需用小写 `v` 来代替大写 `V` 即可。在下面的例子中,我使用 `v` 来选中段落的前三句话: [![Select the first three sentences in Vim](/data/attachment/album/201704/04/060003neegyi8z5t25quo0.png)](https://www.howtoforge.com/images/how-to-use-markers-and-perform-text-selection-in-vim/big/vim-select-partial-lines.png) 有时候,你需要处理的数据由单独的列组成,你的需求可能是选择特定的一列。考虑下面的截图: [![Columns in Vom](/data/attachment/album/201704/04/060004bb2rl28l87fbebf4.png)](https://www.howtoforge.com/images/how-to-use-markers-and-perform-text-selection-in-vim/big/vim-select-columns.png) 假设我们只需选择文本的第二列,即国家的名字。这种情况下,你可以将光标放在这一列的第一个字母上,按 `Ctrl+v` 一次。然后,按方向键“下”,选中每个国家名字的第一个字母: [![Select the first char of a column](/data/attachment/album/201704/04/060006ggrr3to0aoomsvzr.png)](https://www.howtoforge.com/images/how-to-use-markers-and-perform-text-selection-in-vim/big/vim-select-column-1.png) 然后按方向键“右”,选中这一列。 [![Select a whole column in Vim](/data/attachment/album/201704/04/060008nbdb55bloca5jwed.png)](https://www.howtoforge.com/images/how-to-use-markers-and-perform-text-selection-in-vim/big/vim-select-column-2.png) **小窍门**:如果你之前选中了某个文本块,现在想重新选中那个文本块,只需在命令模式下按 `gv` 即可。 ### 使用标志 有时候,你在处理一个很大的文件(例如源代码文件或者一个 shell 脚本),可能想要切换到一个特定的位置,然后再回到刚才所在的行。如果这两行的位置不远,或者你并不常做这类操作,那么这不是什么问题。 但是,如果你需要频繁地在当前位置和一些较远的行之间切换,那么最好的方法就是使用标志。你只需标记当前的位置,然后就能够通过标志名,从文件的任意位置回到当前的位置。 在 Vim 中,我们使用 `m` 命令紧跟一个字母来标记一行(字母表示标志名,可用小写的 `a` - `z`)。例如 `ma`。然后你可以使用命令 `'a` (包括左侧的单引号)回到标志为 `a` 的行。 **小窍门**:你可以使用“单引号” `'` 来跳转到标志行的第一个字符,或使用“反引号” ``` 来跳转到标志行的特定列。 Vim 的标志功能还有很多其他的用法。例如,你可以先标记一行,然后将光标移到其他行,运行下面的命令: ``` d'[标志名] ``` 来删除当前位置和标志行之间的所有内容。 在 Vim 官方文档中,有一个重要的内容: > > 每个文件有一些由小写字母(`a`-`z`)定义的标志。此外,还存在一些由大写字母(`A`-`Z`)定义的全局标志,它们定义了一个特定文件的某个位置。例如,你可能在同时编辑十个文件,每个文件都可以有标志 `a`,但是只有一个文件能够有标志 `A`。 > > > 我们已经讨论了使用小写字母作为 Vim 标志的基本用法,以及它们的便捷之处。下面的这段摘录讲解的足够清晰: > > 由于种种局限性,大写字母标志可能乍一看不如小写字母标志好用,但它可以用作一种快速的文件书签。例如,打开 `.vimrc` 文件,按下 `mV`,然后退出。下次再想要编辑 `.vimrc` 文件的时候,按下 `'V` 就能够打开它。 > > > 最后,我们使用 `delmarks` 命令来删除标志。例如: ``` :delmarks a ``` 这一命令将从文件中删除一个标志。当然,你也可以删除标志所在的行,这样标志将被自动删除。你可以在 [Vim 文档](http://vim.wikia.com/wiki/Using_marks) 中找到关于标志的更多信息。 ### 总结 当你开始使用 Vim 作为首选编辑器的时候,类似于这篇教程中提到的功能将会是非常有用的工具,能够节省大量的时间。你得承认,这里介绍的文本选择和标志功能几乎不怎么需要学习,所需要的只是一点练习。 --- via: <https://www.howtoforge.com/tutorial/how-to-use-markers-and-perform-text-selection-in-vim/> 作者:[Himanshu Arora](https://www.howtoforge.com/tutorial/how-to-use-markers-and-perform-text-selection-in-vim/) 译者:[Cathon](https://github.com/Cathon) 校对:[wxy](https://github.com/wxy) 本文由 [LCTT](https://github.com/LCTT/TranslateProject) 原创编译,[Linux中国](https://linux.cn/) 荣誉推出
使用极简的 Min 浏览器消除 web 噪音
Jack M. Germain
http://www.linuxinsider.com/story/84212.html
有时我希望有个快速、整洁的替代品来上网。随着多个项目的进行,我需要一个可以很快打开一大批选项卡甚至是独立窗口的强大浏览器。
/data/attachment/album/201704/04/061704nyq5qmcpc1511mqs.png.thumb.jpg
/data/attachment/album/201704/04/061704nyq5qmcpc1511mqs.png
true
false
true
geekpi
false
[ "Min", "浏览器" ]
分享
{ "viewnum": 9121, "commentnum": 4, "favtimes": 0, "sharetimes": 0, "likes": 0 }
[ { "postip": "106.38.118.212", "message": "看完我对帖子中的系统感兴趣,不知是?", "username": "贵在坚持 [Chrome 56.0|Windows 10]", "date": "2017-04-05T09:58:58" }, { "postip": "124.205.52.33", "message": "同感。。。。", "username": "panshuai [Chrome 56.0|Windows 7]", "date": "2017-04-05T10:57:08" }, { "postip": "118.122.120.11", "message": "从界面看最像是 Xfce,其次是名为 Budgie 的 DE。不过个人更倾向是 Xfce。", "username": "来自四川成都的 Chrome 57.0|GNU/Linux 用户", "date": "2017-04-05T14:48:33" }, { "postip": "124.250.3.18", "message": "感觉桌面nice", "username": "来自北京的 Firefox 52.0|GNU/Linux 用户", "date": "2017-04-06T09:09:39" } ]
[]
有时我希望有个快速、整洁的替代品来上网。随着多个项目的进行,我需要一个可以很快打开一大批选项卡甚至是独立窗口的强大浏览器。
2017-04-04T09:12:00
2017-04-04T09:12:00
8,374
/article-8374-1.html
![](/data/attachment/album/201704/04/061704nyq5qmcpc1511mqs.png) [Min](https://github.com/minbrowser/min/releases/) 是一款精简设计的 web 浏览器,功能简便,响应迅速。 在软件设计中,“简单”并不意味着功能低级、有待改进。你如果喜欢花哨工具比较少的文本编辑器和笔记程序,那么在 Min 浏览器中会有同样舒适的感觉。 我经常在台式机和笔记本电脑上使用 Google Chrome、Chromium 和 Firefox。我研究了它们的很多附加功能,所以我在长期的研究和工作中可以享用它们的特色服务。 然而,有时我希望有个快速、整洁的替代品来上网。随着多个项目的进行,我需要一个可以很快打开一大批选项卡甚至是独立窗口的强大浏览器。 我试过其他浏览器但很少能令我满意。替代品通常有一套独特的花哨的附件和功能,它们会让我开小差。 Min 浏览器就不这样。它是一个易于使用,并在 GitHub 开源的 web 浏览器,不会使我分心。 ![Min browser ](/data/attachment/album/201704/04/061735wcyb1heworpszzvx.jpg) *Min 浏览器是精简的浏览器,提供了简单的功能以及快速的响应。只是不要指望马上能上手。* ### 它做些什么 Min 浏览器提供了 Debian Linux、Windows 和 Mac 机器的版本。它不能与功能众多的主流跨平台 web 浏览器竞争。 但它不必竞争,它很有名的原因应该是补充而不是取代那些主流浏览器。 其中一个主要原因是其内置的广告拦截功能。开箱即用的 Min 浏览器不需要配置或寻找兼容的第三方应用程序来拦截广告。 在 Edit/Preferences 菜单中,你可以通过三个选项来设置阻止的内容。它很容易修改屏蔽策略来满足你的喜好。阻止跟踪器和广告选项使用 EasyList 和 EasyPrivacy。 如果没有其他原因,请保持此选项选中。 你还可以阻止脚本和图像。这样做可以最大限度地提高网站加载速度,并能有效防御恶意代码。 ### 按你的方式搜索 如果你在搜索上花费大量时间,你会喜欢 Min 处理搜索的方式。这是一个顶级的功能。 可以直接在浏览器的网址栏中使用搜索功能。Min 使用搜索引擎 DuckDuckGo 和维基百科的内容进行搜索。你可以直接在 web 地址栏中输入要搜索的东西。 这种方法很节省时间,因为你不必先进入搜索引擎窗口。 还有一个好处是可以搜索你的书签。 在 Edit/Preferences 菜单中,可以选择默认的搜索引擎。该列表包括 DuckDuckGo、Google、Bing、Yahoo、Baidu、Wikipedia 和 Yandex。 尝试将 DuckDuckGo 作为默认搜索引擎。 Min 默认使用这个引擎,但你也能更换。 ![Min browser search function ](/data/attachment/album/201704/04/061735fspyj4j14vfnibpv.jpg) *Min 浏览器的搜索功能是 URL 栏的一部分。Min 会使用搜索引擎 DuckDuckGo 和维基百科的内容。你可以直接在 web 地址栏中输入要搜索的东西。* 搜索栏会非常快速地显示问题的答案。它会使用 DuckDuckGo 的信息,包括维基百科条目、计算器和其它的内容。 它能快速提供片段、答案和网络建议。它有点像不是基于 Goolge 环境的替代品。 ### 导航辅助 Min 允许你使用模糊搜索快速跳转到任何网站。它能立即向你提出建议。 我喜欢在当前标签旁边打开标签的方式。你不必设置此选项。它在默认情况下没有其他选择,但这也有道理。 ![Min browser Tasks](/data/attachment/album/201704/04/061736mmaye79n8nzlol89.jpg) *Min 的一个很酷的功能是将标签整理到任务栏中,这样你随时都可以搜索。* 不点击标签,过一会儿它就会消失。这使你可以专注于当前的任务,而不会分心。 Min 不需要附加工具来控制多个标签。浏览器会显示标签列表,并允许你将它们分组。 ### 保持专注 Min 在“视图”菜单中有一个可选的“聚焦模式”。启用后,除了你打开的选项卡外,它会隐藏其它所有选项卡。 你必须返回到菜单,关闭“聚焦模式”,才能打开新选项卡。 任务功能还可以帮助你保持专注。你可以在 File 菜单或使用 `Ctrl+Shift+N` 创建任务。如果要打开新选项卡,可以在 File 菜单中选择该选项,或使用 `Control+T`。 按照你的风格打开新任务。我喜欢按组来管理和显示标签,这组标签与工作项目或研究的某些部分相关。我可以在任何时间重新打开整个列表,从而轻松快速的方式找到我的浏览记录。 另一个好用的功能是可以在选项卡区域找到段落对齐按钮。单击它启用阅读模式。此模式会保存文章以供将来参考,并删除页面上的一切,以便你可以专注于阅读任务。 ### 并不完美 Min 浏览器并不是强大的,功能丰富的完美替代品。它有一些明显的缺点,开发人员花了很多时间也没有修正。 例如,它缺乏一个支持论坛和详细用户指南的开发人员网站。可能部分原因是它的官网在 GitHub,而不是一个独立的开发人员网站。尽管如此,对新用户而言这是一个缺点。 没有网站支持,用户被迫在 GitHub 上寻找自述文件和各种目录列表。你也可以在 Min 浏览器的帮助菜单中访问它们 - 但这没有太多帮助。 一个例子是当你启动浏览器时,屏幕会显示欢迎界面。它会显示两个按钮,一个人是 “Start Browsing”,另一个是 “Take a Tour.”。但是没有一个按钮可以使用。 但是,你可以通过单击 Min 窗口顶部的菜单栏开始浏览。但是,还没有解决缺少概览办法。 ### 底线 Min 并不是一个功能完善、丰富的 web 浏览器。你在功能完善的主流浏览器中所用的插件和其它许多功能都不是 Min 的设计目标。然而,Min 在快速响应和免打扰方面很有用。 我越使用 Min 浏览器,我越觉得它高效 - 但是当你第一次使用它时要小心。 Min 并不复杂,也不难操作 - 它只是有点古怪。你必须要体验一下才能明白它如何使用。 ### 想要提建议么? 可以使用下方的读者评论功能说出你的想法! --- 作者简介: Jack M. Germain 从苹果 II 和 PC 的早期起就一直在写关于计算机技术。他仍然有他原来的 IBM PC-Jr 和一些其他遗留的 DOS 和 Windows 机器。他为 Linux 桌面的开源世界留下过共享软件。他运行几个版本的 Windows 和 Linux 操作系统,还通常不能决定是否用他的平板电脑、上网本或 Android 智能手机,还是用他的台式机或笔记本电脑。你可以在 Google+ 上与他联系。 --- via: <http://www.linuxinsider.com/story/84212.html?rss=1> 作者:[Jack M. Germain](http://www.linuxinsider.com/story/84212.html?rss=1#searchbyline) 译者:[geekpi](https://github.com/geekpi) 校对:[GitFuture](https://github.com/GitFuture) 本文由 [LCTT](https://github.com/LCTT/TranslateProject) 原创编译,[Linux中国](https://linux.cn/) 荣誉推出
用 Apache Calcite 构建强大的实时流式应用
Amber Ankerholz
https://www.linux.com/news/build-strong-real-time-streaming-apps-apache-calcite
Calcite 是一个数据框架,它允许你创建自定义数据库功能。
/data/attachment/album/201704/04/063524fq4v4dvrqn4vmrsj.jpg.thumb.jpg
/data/attachment/album/201704/04/063524fq4v4dvrqn4vmrsj.jpg
true
false
true
geekpi
false
[ "数据库", "Calcite" ]
观点
{ "viewnum": 9176, "commentnum": 4, "favtimes": 0, "sharetimes": 0, "likes": 0 }
[ { "postip": "106.38.115.21", "message": "111 垃圾", "username": "来自北京的 Chrome 75.0|Mac 10.14 用户", "date": "2019-07-02T20:24:09" }, { "postip": "106.38.115.21", "message": "111 垃圾", "username": "来自北京的 Chrome 75.0|Mac 10.14 用户", "date": "2019-07-02T20:24:14" }, { "postip": "106.38.115.21", "message": "111 垃圾", "username": "来自北京的 Chrome 75.0|Mac 10.14 用户", "date": "2019-07-02T20:24:14" }, { "postip": "106.38.115.21", "message": "111 垃圾", "username": "来自北京的 Chrome 75.0|Mac 10.14 用户", "date": "2019-07-02T20:24:14" } ]
[]
Calcite 是一个数据框架,它允许你创建自定义数据库功能。
2017-04-04T11:33:00
2017-04-04T11:33:00
8,375
/article-8375-1.html
![Calcite](/data/attachment/album/201704/04/063524fq4v4dvrqn4vmrsj.jpg "Calcite ") Calcite 是一个数据框架,它允许你创建自定义数据库功能,微软开发者 Atri Sharma 在 Apache 2016 年 11 月 14-16 日在西班牙塞维利亚举行的 Big Data Europe 中对此进行了讲演。 [Apache Calcite](https://calcite.apache.org/) 数据管理框架包含了典型的数据库管理系统的许多部分,但省略了如数据的存储和处理数据的算法等其他部分。 Microsoft 的 Azure Data Lake 的软件工程师 Atri Sharma 在西班牙塞维利亚的 [Apache:Big Data](http://events.linuxfoundation.org/events/apache-big-data-europe) 会议上的演讲中讨论了使用 [Apache Calcite](https://calcite.apache.org/) 的高级查询规划能力。我们与 Sharma 讨论了解有关 Calcite 的更多信息,以及现有程序如何利用其功能。 **Linux.com:**你能提供一些关于 Apache Calcite 的背景吗? 它有什么作用? Atri Sharma:Calcite 是一个框架,它是许多数据库内核的基础。Calcite 允许你构建自定义的数据库功能来使用 Calcite 所需的资源。例如,Hive 使用 Calcite 进行基于成本的查询优化、Drill 和 Kylin 使用 Calcite 进行 SQL 解析和优化、Apex 使用 Calcite 进行流式 SQL。 **Linux.com:**有哪些是使得 Apache Calcite 与其他框架不同的特性? Atri:Calcite 是独一无二的,它允许你建立自己的数据平台。 Calcite 不直接管理你的数据,而是允许你使用 Calcite 的库来定义你自己的组件。 例如,它允许使用 Calcite 中可用的 Planner 定义你的自定义查询优化器,而不是提供通用查询优化器。 **Linux.com:**Apache Calcite 本身不会存储或处理数据。 它如何影响程序开发? Atri:Calcite 是数据库内核中的依赖项。它针对的是希望扩展其功能,而无需从头开始编写大量功能的的数据管理平台。 **Linux.com:**谁应该使用它? 你能举几个例子吗?\*\* Atri:任何旨在扩展其功能的数据管理平台都应使用 Calcite。 我们是你下一个高性能数据库的基础! 具体来说,我认为最大的例子是 Hive 使用 Calcite 用于查询优化、Flink 解析和流 SQL 处理。 Hive 和 Flink 是成熟的数据管理引擎,并将 Calcite 用于相当专业的用途。这是对 Calcite 应用进一步加强数据管理平台核心的一个好的案例研究。 **Linux.com:**你有哪些期待的新功能? Atri:流式 SQL 增强是令我非常兴奋的事情。这些功能令人兴奋,因为它们将使 Calcite 的用户能够更快地开发实时流式应用程序,并且这些程序的强大和功能将是多方面的。流式应用程序是新的事实,并且在流式 SQL 中具有查询优化的优点对于大部分人将是非常有用的。此外,关于暂存表的讨论还在进行,所以请继续关注! --- via: <https://www.linux.com/news/build-strong-real-time-streaming-apps-apache-calcite> 作者:[AMBER ANKERHOLZ](https://www.linux.com/users/aankerholz) 译者:[geekpi](https://github.com/geekpi) 校对:[wxy](https://github.com/wxy) 本文由 [LCTT](https://github.com/LCTT/TranslateProject) 组织编译,[Linux中国](https://linux.cn/) 荣誉推出
漫画赏析:Linux 版 SQL Server
Daniel Stori
https://turnoff.us/geek/sql-server-on-linux/
在那个 Apache 进程高高兴兴的走出去之后,下一位却被要求创建 Linux 版的 SQL Server,这简直让人气的跳起来!
/data/attachment/album/201704/05/091930x5e55tkb6t4ft552.png.thumb.jpg
/data/attachment/album/201704/05/091930x5e55tkb6t4ft552.png.large.jpg
false
false
true
GHLandy
false
[ "漫画", "SQL Server" ]
极客漫画
{ "viewnum": 16684, "commentnum": 15, "favtimes": 1, "sharetimes": 0, "likes": 0 }
[ { "postip": "118.122.120.11", "message": "这个也太黑 SQL Server 了,本来数据库就有尽可能利用系统所有资源的设置,MySQL 默认的配置里就有这么个选项。还有限制软件对系统资源的使用,其核心是调用 cgroup 功能,Docker 也只是对其的封装,所以不要把 Docker 说的太神。", "username": "来自四川成都的 Chrome 56.0|GNU/Linux 用户", "date": "2017-04-05T09:54:48" }, { "postip": "183.3.139.198", "message": "呵呵,漫画表达的核心思想就两个:<br />\r\n1.linux sql server 很烂<br />\r\n2.docker 很好很强大", "username": "nikymaco [Chrome 56.0|Mac 10.11]", "date": "2017-04-05T10:28:08" }, { "postip": "118.122.120.11", "message": "我觉得漫画作者是站着说话不腰疼,一款数据库软件无论是性能如何,要写出一个原生的,不容易。Docker 现在不也在和 systemd 互撕吗?想自己成为 init。P.S. systemd-nspawn 建立的容器还是挺好用的。", "username": "来自四川成都的 Chrome 56.0|GNU/Linux 用户", "date": "2017-04-05T10:49:55" }, { "postip": "175.159.124.31", "message": "这翻译。。。run for your life应该翻译成“你快逃命啊”而不是“为生活而奔波”吧。。。。(强迫症奇怪的关注点", "username": "来自香港香港科技大学的 Firefox 52.0|Windows 10 用户", "date": "2017-04-05T11:20:55" }, { "postip": "60.220.243.4", "message": "SQL Server、Oracle默认配置,我只见过Oracle将服务器搞死(内存消耗导致,而且工作站还不到10个)", "username": "来自山西长治的 Firefox 52.0|Windows XP 用户", "date": "2017-04-05T11:53:26" }, { "postip": "118.122.120.11", "message": "从甲骨文在 github 上托管的 Oracle for Docker 项目看,甲骨文目前对于 Oracle 数据库运行在 Linux 容器只提供有限支持。", "username": "来自四川成都的 Chrome 57.0|GNU/Linux 用户", "date": "2017-04-05T12:08:35" }, { "postip": "221.220.164.165", "message": "谢谢指点!邀请您也来参与我们 LCTT/ LCCT 的翻译啊~~ https://github.com/LCTT/comic", "username": "linux [Chrome 56.0|Mac 10.11]", "date": "2017-04-05T16:48:09" }, { "postip": "113.245.204.12", "message": "谢谢指正。", "username": "GHLandy [Chrome 57.0|Windows 10]", "date": "2017-04-05T19:11:00" }, { "postip": "210.21.9.251", "message": "高级黑。。。", "username": "来自广东广州的 Chrome 57.0|Windows 10 用户", "date": "2017-04-07T09:23:40" }, { "postip": "211.102.192.66", "message": "哈哈,是不是可以理解为docker的软文?^_^", "username": "编程浪子 [Chrome 57.0|Windows 7]", "date": "2017-04-07T16:50:45" }, { "postip": "118.250.102.33", "message": "数据库优化的核心就是要榨干所有硬件性能,我们在存储过程优化中,对0.05%的性能优化都不能放过,反而封装到docker里面,我只能发出一连串的hahahahah了。", "username": "来自湖南长沙的 QQ Browser 9.5|Windows 7 用户", "date": "2017-04-10T14:45:31" }, { "postip": "106.38.39.66", "message": "sqlserver还是老老实实的在windows下面耍吧", "username": "来自北京的 Firefox 52.0|Windows 7 用户", "date": "2017-04-11T10:08:33" }, { "postip": "153.3.61.222", "message": "无脑黑!<br />\r\n生成环境的服务器上,一个linux只是支撑一个主要server运行,而且本来就是高负载的数据库为什么要放倒docker里面?!多一层概念就多一层性能损耗,每一个性能损耗积少成多都是可以转化成效益的!", "username": "来自江苏南京的 Safari 10.1|Mac 10.12 用户", "date": "2017-04-11T17:50:49" }, { "postip": "106.117.57.134", "message": "同意,毕竟一个是爷爷,一个是孙子", "username": "来自河北石家庄的 Liebao|Windows XP 用户", "date": "2017-04-22T15:37:23" }, { "postip": "106.117.57.134", "message": "会不会是电脑的配置不够啊,更换一些硬件,可能结果会好些。", "username": "来自河北石家庄的 Liebao|Windows XP 用户", "date": "2017-04-22T15:40:35" } ]
[]
在那个 Apache 进程高高兴兴的走出去之后,下一位却被要求创建 Linux 版的 SQL Server,这简直让人气的跳起来!
2017-04-05T09:19:00
2017-04-05T09:19:00
8,376
/article-8376-1.html
### Linux 版 SQL Server (一) ![sql-server-on-linux](/data/attachment/album/201704/05/091930x5e55tkb6t4ft552.png) 在 Linux 内核之中,大家正在静静的等待进程的创建。每个创建的进程会被分配一个进程 ID (PID)。 在那个 Apache 进程高高兴兴的走出去之后,下一位却被要求创建 [Linux 版的 SQL Server](/article-7967-1.html),这简直让人气的跳起来! 这个愤怒的进程宣称,“我将占用所有的 CPU 和内存!”面对其它面面相觑的进程们,内核无奈的宣布,“伙计们,我们打烊了……” 与其用 Linux 版 SQL Server,[何不用 MySQL / MariaDB 呢?](/article-8073-1.html) 大家使用过 Linux 版 SQL Server 吗?体验如何?欢迎评论。 ### Linux 版 SQL Server (二) ![](/data/attachment/album/201704/05/212828jat0psf0xeodotn6.png) Clark,嗯,就是那个贪婪的 Linux 版的 SQL Server,它要把 Linux 服务器撑破了,内核已经陷入崩溃了,急切需要重启。 等等,似乎我们找到了一个好办法,把 Clark 关到盒子里面去。 看起来不错哦,果然鲸鱼的大肚子能装啊——内核长吁一口气。 --- via: * <https://turnoff.us/geek/sql-server-on-linux/> * <https://turnoff.us/geek/sql-server-on-linux-2/> 作者:[Daniel Stori](https://turnoff.us/about/) 译者:[GHLandy](https://github.com/GHLandy) 校对&点评:[wxy](https://github.com/wxy) 本文由 [LCTT](https://github.com/LCTT/TranslateProject) 原创编译,[Linux中国](https://linux.cn/) 荣誉推出
深入点评联想 Yoga 900 笔记本安装 Arch Linux 系统
keithccurtis
http://keithcu.com/wordpress/?p=3739
在 联想 Yoga 2 笔记本电脑 上使用了 3 年多的 Arch Linux 系统后,我决定换个新的 Yoga 900 笔记本电脑来安装 Arch Linux 系统
/data/attachment/album/201704/06/093315y7dzogjv805o571x.jpg.thumb.jpg
/data/attachment/album/201704/06/093315y7dzogjv805o571x.jpg
true
false
true
rusking
false
[ "Yoga", "Arch" ]
观点
{ "viewnum": 11433, "commentnum": 10, "favtimes": 1, "sharetimes": 0, "likes": 0 }
[ { "postip": "101.231.96.6", "message": "挺不错的文章", "username": "来自上海的 Chrome 57.0|GNU/Linux 用户", "date": "2017-04-06T11:33:52" }, { "postip": "118.122.120.11", "message": "“Gnome 2 和 Windows 10 系统中的有些非常有用的功能也消失了”把 Gnome 2 和 Windwows 10 一起合适吗?后者比 Gnome 3 都晚。", "username": "来自四川成都的 Chrome 57.0|GNU/Linux 用户", "date": "2017-04-06T12:06:01" }, { "postip": "118.122.120.11", "message": "Windows 10 的软件包管理是 PowerShell 下的 OneGet。应用商店和 Linux 的包管理不是一回事。", "username": "来自四川成都的 Chrome 57.0|GNU/Linux 用户", "date": "2017-04-06T12:07:55" }, { "postip": "118.122.120.11", "message": "官方只支持 Ubuntu 的原因是,云上很多 IaaS 上用 Ubuntu 系统的很多,而且这个功能目前也不是给普通用户用的。", "username": "来自四川成都的 Chrome 57.0|GNU/Linux 用户", "date": "2017-04-06T12:10:35" }, { "postip": "111.20.112.126", "message": "我就觉得12寸屏幕加上全触摸屏幕再装上Gnu/Linux更好一点点!!!", "username": "来自陕西西安的 Chrome 57.0|GNU/Linux 用户", "date": "2017-04-06T12:46:31" }, { "postip": "221.12.107.182", "message": "就是瞎折腾", "username": "来自浙江台州的 Firefox 52.0|Windows 10 用户", "date": "2017-04-07T08:36:19" }, { "postip": "116.31.81.182", "message": "看起来像一个穷酸的程序员。。", "username": "来自广东广州的 Firefox 52.0|Windows 10 用户", "date": "2017-04-07T12:46:17" }, { "postip": "183.64.61.197", "message": "不错,值得一读@!~", "username": "sunriders [Firefox 52.0|Fedora]", "date": "2017-04-20T00:10:16" }, { "postip": "116.228.114.190", "message": "linux还是适合当服务器,windows才是桌面,我觉得linux还是安安静静的当服务器好", "username": "来自上海的 Chrome 58.0|Windows 10 用户", "date": "2017-04-24T18:32:50" }, { "postip": "115.132.93.49", "message": "很可惜 linux 本来就不是所有人<br />\r\n都可驾驭得了的..", "username": "yomun [Chrome 58.0|GNU/Linux]", "date": "2017-04-25T16:40:07" } ]
[]
在 联想 Yoga 2 笔记本电脑 上使用了 3 年多的 Arch Linux 系统后,我决定换个新的 Yoga 900 笔记本电脑来安装 Arch Linux 系统
2017-04-06T09:33:00
2017-04-06T09:33:00
8,378
/article-8378-1.html
*注意:这篇文章比较长,有一万多字,而且还有很多非常有意思的链接,因此,你最好还是先给自己准备点喝的吧,然后再花时间来阅读。* 在 [联想 Yoga 2 笔记本电脑](http://keithcu.com/wordpress/?p=3270) 上使用了 3 年多的 Arch Linux 系统后,我决定换个新的 Yoga 900 笔记本电脑来安装 Arch Linux 系统: ![](/data/attachment/album/201704/06/093315y7dzogjv805o571x.jpg) *联想 Yoga 900 笔记本电脑在[亚马逊网站上的特价](https://www.amazon.com/Lenovo-13-3-inch-Multitouch-Convertible-Platinum/dp/B01NA6ANNK/) 为 925 美元 —— 8GB 内存, 256 GB 固态硬盘, 3200×1800 的分辨率,处理器为 Skylake 3.2GHz , Iris Graphics 显卡。* 同等配置的戴尔笔记本电脑 [XPS 13](http://configure.us.dell.com/dellstore/config.aspx?oc=cax13w10ph5122&model_id=xps-13-9360-laptop&c=us&l=en&s=bsd&cs=04) 搭载新一代 Inter 处理器,售价 1650 美元。 Yoga 910 为当前最新款,价格为 1300 美元。但是,我压根就不会考虑这一款,因为它的键盘设计得太狗屎了。很多评论都从其外观颜色及材质方面大作文章,但是我偏偏从它的键盘设计上来挑刺。 ### 键盘 Yoga 2 Pro 和 Yoga 900 这两款笔记本电脑从外观上看没啥区别。它的键盘设计跟曾经光鲜亮丽的 IBM Thinkpad 的键盘比起来可真是差远了,但是这还不算是最狗屎的键盘,好歹我还用了三年多的 Yoga 2 ,而且早已经习惯了。不幸的是,新款 Yoga 910 的键盘设计更是糟糕透了。 ![](/data/attachment/album/201704/06/093317w28umr4z91ubium1.png) *Yoga 2 和 Yoga 900 的键盘布局* ![](/data/attachment/album/201704/06/093318f9smaaa8s1a882f8.png) *Yoga 910 的键盘* Yoga 910 键盘的问题是它的 右-shift 按键位置不合理,你不挪动手根本就按不到那个键。这个键的位置非常特殊,可以说是跟我上 9 年级打字课时所用的 IBM 打字机键盘到目前为止用过的所有键盘都不一样。我宁愿看到这个失误出现在华硕或是戴尔公司的电脑上,而不是来自于曾经让一代代美国人学习和工作并且创造了打印机传奇历史的 IBM 公司。(LCTT 译注:联想的 Yoga 还和 IBM 有什么关系么?) Yoga 团队每一年都会更改键盘布局。想象一下,如果 IBM 公司在 20 世纪的时候也不断改变他们的打印机键盘布局,而且还吹嘘这是为了提高"[工作效率]"[4](http://blog.lenovo.com/en/blog/why-you-should-give-in-to-the-new-thinkpad-keyboard)。那么这个公司可能早就倒闭了! 我基本上还能习惯 Yoga 910 的向上/向下翻页键跟方向键整合到一起,其它的一些改变也无大碍,但是 shift 键就是设计上的一个败笔,我太讨厌因为某些东西而改变自己的使用习惯了。 其实,联想笔记本电脑在键盘的设计上还有很多地方需要改进,比如说,让音量增加键与应用程序关闭键不要靠得太近。尽管目前已经有一个降低亮度的开关了,他们也可以重新考虑设计一个更简单的方式来快速关闭显示器。他们还应该设计一个重叠式的数字小键盘。难道联想的工程师觉得只有在商务工作中才会使用到数字小键盘吗? Yoga 910 的键盘布局改变得太多了,也许再也回不到曾经的老式键盘了。我希望 Yoga 的键盘不要再随便改了。我更愿意拥有一个比电脑更高效 10 倍的键盘。 我在联想官网的评论中看到有些用户由于对 Yoga 910 的键使用不习惯的原因而申请退货。我觉得联想公司应该制定这样一条规定:如果某个工程师想更改键盘布局,他们必须给出一个**非常充分**的理由,如果这种设计给用户在使用方面造成了巨大的不便,那么将以剁其一根手指的代价来让他也体会下这种痛苦。如果真有这样一条规则,那么将会大大减少那些毫无意义的更改键盘的行为。 Yoga 910 笔记本电脑可以说是联想公司呕心沥血之杰作了,但是其输入系统却是一大败笔。 ### 总体评价 Yoga 2 对于我的任何操作,其反应速度都非常快。它的固态硬盘也非常给力,但是用在 Arch Linux 系统下就有些大材小用了。那些只使用 Windows 系统的用户就不会体会到他们的系统有多么的庞大臃肿: [![](/data/attachment/album/201704/05/091930x5e55tkb6t4ft552.png)](/article-8376-1.html) 在 90 年代时期,由于处理器的性能每隔 18 个月翻一倍,并且软件的大小也经常成倍的增长,因此,一款新的电脑每隔几年就会发布出来。现在早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新款的 Yoga 900 笔记本电脑在运行性能测试的过程中,速度比我的 Yoga 2 还要快 30% 。 Yoga 900 的 CPU 主频为 3.2 GHz ,老款的 Yoga 2 主频为 2.6 GHz ,因此, Yoga 900 最大的亮点是更快的 CPU 处理频率。 Haswell 处理器架构发布于 2013 年,而 Skylake 处理器架构在 2015 年才发布,因此,经过两年的发展,处理器性能有了很大的改善。新一代的处理器最大的改进是采用 14 纳米工艺制造技术来代替原先的 22 纳米工艺技术,这意味着新款笔记本电脑散热更小,电池使用时间更长。我的老款的 Yoga 2 笔记本在中等亮度的情况下,电池使用时长只有 3 个半小时左右,但是新款 Yoga 900 的电池使用时长高达 7 小时。 Yoga 2 的转轴已经开始松动和裂开了,我也没有一个好的办法来拧紧,只能从网上找新的配件来更换或者发给联想售后进行维修了。 ![](/data/attachment/album/201704/06/093319vo3fhiiiq5q2qcbq.png) Yoga 的转轴用于将笔记本电脑放平,甚至是将电脑合起来作为平板电脑使用,但是我觉得这样用起来很笨重,所以也就不想去自找麻烦。这么多年来,只要它在日常工作中能够正常打开和合拢,我就已经很高兴了。 Yoga 900 坚固的表链式铰链应该更耐用: ![](/data/attachment/album/201704/06/093319n8dnslkyznsq220q.jpg) 有一个很明显的小毛病就是如果你摇晃笔记本电脑时,其格格作响的声音会让你误以为是内部的零部件损坏了,你自然会担心电子器件短路的危险!然而,这只不过是 800 多片钢片构成的仿表带铰链发出的声音。 Yoga 2 总的来说是一款设计精良的产品,但是如果我将显示器展平,然后单手拖住的时候,它会有一点向下弯曲,而且有时候键盘背光灯也会熄灭。两款 Yoga 笔记本电脑都很轻薄,但是 Yoga 900 看起来更坚固耐用一些。 ### 触摸板 Yoga 2 最严重的问题出现在触摸板上。这不是硬件导致的,而是驱动程序自身的问题,由于触摸板驱动程序本身没人在维护,因此存在一些缺陷。很遗憾, Synaptics 公司本来可以很轻易地安排一个工程师来维护这几千行的代码,但是联想重新写了另外一个版本的驱动程序,但是还没有开源发布出来,以便可以包括到系统内核中。 因此,为了让触摸板设备和其它输入设备的管理和使用更加方便简捷,建立了一个叫做 [Libinput](https://www.freedesktop.org/wiki/Software/libinput/) 的新软件库。 Libinput 最好的一点就是,维护人员会修复各种缺陷。还有一个很实用的功能就是如果你左指尖触摸鼠标单击区域,它现在会通过你的右指尖记录指针移动轨迹。但是,让人难以接受的事情是, Synaptics 的这个基本的功能在 Linux 系统中很多年前就无法使用了。 触摸板设备一直运行正常,但是它不再像以前那样发出敲击声了。实际上这也不是什么问题,但是这会让我担心我在触摸板上的操作是否正确。老款的 Thinkpad 笔记本电脑有好几个左右按键,因此,如果其中一个损坏了,你可以使用另外一个,但是 Yoga 笔记本只有一个鼠标左右按键,如果损坏了就只能插入鼠标来代替使用了。(联想还巴不得你的电脑赶紧坏了好换新的。) ### 内核支持 当年我购买 Haswell 处理器的笔记本电脑时,硬件都是最新的,因此,我折腾了好几个月才把 Linux 驱动程序相关的问题解决了。而现在我使用的新一代的 Skylake 处理器的笔记本电脑,在[处理器发布 8 个多月后](https://git.kernel.org/cgit/linux/kernel/git/torvalds/linux.git/commit/?id=762ce4458974534a2407cc924db05840c89105df),其内核崩溃的问题才被修复了。以前老款笔记本电脑的 [电源管理](https://mjg59.dreamwidth.org/41713.html) 一直运行不正常,但是从新款笔记本电脑使用来看,以前的问题大都不存在了,而且有了很大的改善。如果用户不进行任何操作,这个笔记本电脑会自动进入到低功耗的 C6 - C10 状态。(这个功能是由 Linux 系统中的 **powertop 省电工具** 进行控制的。) 电源管理这个功能非常重要,它不仅会影响到电池的使用寿命,而且由于[电解迁移](https://en.wikipedia.org/wiki/Electromigration)的原因,那些微小电路会逐渐耗尽。英特尔公司甚至发出公告:”电池使用的长期可靠性是无法保障的,除非所有程序都运行在低功耗的空闲状态。“通过让程序运行在低功耗模式下,以使用更小的电路,从而让电池使用寿命更长。 现在 Haswell 处理器架构对 Linux 系统的支持性已经非常好了,但是之前的很长一段时间,它的支持性都很差。刚开始那一年,我提出了很多 Haswell 处理器相关的问题,但是现在可以看出这两款处理器在对 Linux 系统的支持上都有了很大的改善。 ### 联想笔记本的 BIOS 不兼容 Linux 系统 在 Yoga 900 电脑上安装 Arch Linux 系统之前,我得在 Windows 系统中再刷一个新的 BIOS 。实际上,我的电脑中得有 2 个 BIOS。最新版本的 Yoga 900 BIOS [不包括](http://support.lenovo.com/us/en/products/Laptops-and-netbooks/Yoga-Series/yoga-900-13isk2/80UE/downloads/DS112754)我需要的必备修补程序,所以在挠头了一会之后,我恍然大悟,然后我 [安装](http://support.lenovo.com/us/en/products/laptops-and-netbooks/yoga-series/yoga-900-13isk2/downloads/ds119354)了一个单独的“仅 Linux 系统”的 BIOS 更新,这样我的联想电脑就不再支持 Windows 系统了:“你不[可怜](https://linux.slashdot.org/comments.pl?sid=9861381&cid=53241071)下我吗?” 那些经常关注 Linux 系统的用户就很清楚, Yoga 900 和其它最新款的联想笔记本电脑无法安装 Linux 系统,因为它甚至不能[检测到硬盘](https://www.reddit.com/r/linux/comments/54gtpc/letter_to_the_federal_trade_commission_regarding/)。联想最初回复其笔记本电脑已不再支持 Linux 系统了,因为它使用的是[新型的 RAID 控制器模式](http://venturebeat.com/2016/09/21/lenovo-confirms-that-linux-wont-work-on-yoga-900-and-900s-laptops/) 。然而,实现 RAID 机制就意味着更多的磁盘,而笔记本电脑实际上只有一个硬盘,并且也没有多余的空间来安装另外一块磁盘了。 下面是联想给出的[官方解释](http://venturebeat.com/2016/09/21/lenovo-confirms-that-linux-wont-work-on-yoga-900-and-900s-laptops/): > > “为了更好地支持 Yoga 系列产品以及行业领先的 360 度铰链转轴设计技术的发展,我们采用了一种存储控制器模式,很遗憾,这种模式不支持 Linux 系统,不能够安装 Linux 系统。” > > > 我觉得很搞笑,为了转轴而采用特殊的存储控制器!这就好比一个汽车制造公司宣称由于新型的广播设备,他们必须改变汽车的轮胎一样。 这引发了巨大的争议,感谢 Reddit 网站的 [BaronHK](https://www.reddit.com/user/baronhk/) 的努力,他为媒体提供了大量的信息,并联系了伊利诺斯州检查院。搜索 "[联想 Yoga 的 Linux 兼容性](https://duckduckgo.com/?q=lenovo+yoga+linux+compatibility&t=hs&ia=web)" 出现 300,000 条结果。联想或许会因为销售不允许用户安装自己的操作系统的“通用”PC 而触犯法律。对于我来说,为电脑设置默认的操作系统是毫无意义的。 技术高手们也被卷入到这场“战争”中进来,他们最终发现通过设置 UEFI ,这款笔记本也能够支持 AHCI 控制器模式,只是默认被禁用了。简单来说,联想故意取消对 Linux 系统的支持没啥好处。因为大家都已经明白事实真相了,如果这件事闹到法庭上,联想也只能自取其辱。 幸运的是,这些新闻引起了他们的关注,并且他们最终更新了 BIOS 。这篇文章就是在运行着 Linux 系统的 Yoga 900 笔记本电脑上写的,因此,我们应该庆祝下这个伟大的胜利。大家都希望联想从中受到教训,但是我并不看好。他们本来就应该为你的电脑提供一个选择操作系统的机会。他们应该在用户之前就发现了这个缺陷了。我将等待一周左右的时间才能拿到定制化的电脑。他们应该把分区设置好,并且让用户定制很多东西,安装最新版的软件,而不是使用一个需要很多更新的老镜像文件。 一些钟爱联想电脑的用户认为这是 Linux 系统自己的问题,是 Linux 系统本身就不支持最新的 RAID 驱动模式导致的问题。然而, AHCI 控制器模式本来是一个非常流行的标准,而由于英特尔公司为这种新的 RAID 硬件写的代码“[太糟糕](https://www.spinics.net/lists/linux-ide/msg53370.html)”而被 Linux 系统内核开发团队拒绝了。该团队要求英特尔公司提供这种硬件的详细设计说明,但是他们一直没有给出任何答复。 ### 散热 当 CPU 占用很高时, Yoga 2 笔记本会变得很烫。有一次我把笔记本放到毯子上编译 LibreOffice 软件时就把底部的塑料壳烧焦了,这实在是太丑陋了,这让我看上去像是一个很穷酸的程序员。我试着用铁刷子和松脂油来擦除烧焦的部分,但是也没什么鸟用。 ![](/data/attachment/album/201704/06/093320cdzuw1ubbb0bu9de.jpg) 新款的笔记本电脑使用金属外壳,不容易褪色,并且 Skylake 处理器架构比 Haswell 的要强劲得多。把散热口设计了跟转轴融合在一起,这是一个非常明智及巧妙的做法,如果散热口在下方则可能被堵塞住。 用了很多年的 Yoga 2 ,我觉得最烦人的一件事就是它的风扇里累积了厚厚的尘埃,运行时听上去就像是沙子摩擦的声音!这些尘埃分布得很广,使用时产生的声音也大,让人容易分心。我把笔记本电脑拆开来清除里面的尘埃,但是风扇的叶片是隐藏的,无法进行清除。我只能把整个风扇替换掉了。在 Yoga2 上完成简单的工作,比如文字处理和浏览器上网时,风扇不会旋转,但是当它旋转时,如果不带耳机会感到很烦人。 Yoga 900 的风扇叶片密度很高,而且运行的很平稳,也不会让人分心。 Yoga 900 的风扇好像一直都在旋转,但是速度非常慢,而且声音很小也很安静。我家里电冰箱和空气净化器的声音都要比它大得多,除了笔记本电脑在高负载的情况下声音有点大,不过那也不影响我工作。 ### 显示器 Yoga 2 的显示屏很大气,但是也同样存在大家所熟知的问题,比如屏幕上的黄色看上去更像是橙色。然而,整体画质看起来还算细腻,其它颜色方面也不错。 Yoga 900 的屏幕已经修复了那个黄颜色的问题。它不是一个真正的 4K 屏,实际上仅有 3200×1800 的分辨率,但是从 15.6 寸的显示屏上看,它的像素要比真正的 4K 屏要细腻得多,所以显示效果超级锐利。有些人说这屏幕分辨率是假的,因为它使用了“[RG/BW Pentile 矩阵](http://i.imgur.com/8pYBfcU.png)”,但是对我来说,高分辨率的图片看起来就很棒,何况文本。 当年我购买 Yoga 2 笔记本电脑时,由于其使用的是当时最新的 Haswell 处理器架构,所以我遇到了各种英特尔显卡显示异常的问题,这些问题过了几个月后才被解决。之后,我还发现了一个会导致 Linux 系统崩溃的内存泄漏问题,并且这个缺陷好多年都没被处理。 我在 VLC 播放器中使用 shift + 箭头键快进视频时,遇到了好几次内存耗尽的问题。系统也没显示 VLC 播放器占用了多少的内存,但是电脑内存却耗尽了。很明显这是内核导致的内存泄漏问题。我创建了一个 swap 文件作为虚拟内存使用,以减少内存耗尽的时间,但是有好几次我没注意时,这个文件又被占满了。几年后,这个问题逐渐消失了,而且现在 Linux 系统也运行得很稳定。 大家都认为英特尔公司为 Linux 系统开发的驱动程序是最好的,但是他们更像是微软内部的一个秘密的臭鼬工厂项目。英特尔公司的驱动程序开发人员都很专业,就是人员不够多。在发布硬件之前,他们都竭力让驱动程序做得更完美。 英特尔公司生产的 [113 款处理器](http://ark.intel.com/products/codename/37572/Skylake) 都是基于 Skylake 处理器架构的,只是在特性上有细微的区别。听起来你会觉得有很多类型的处理器,但是在 [Haswell 处理器](http://ark.intel.com/products/codename/42174/Haswell#@All) 时期,英特尔公司生产了 256 款芯片。10 年前我听一个英特尔公司的员工说过,相对于 Windows 来说,他们仅投入了 1% 到 Linux 系统上,从现在的情形来看,确实是那样的。 在我使用 Yoga 2 的过程中唯一遇到的性能问题是无法正常播放 4K 视频,屏幕经常出现卡顿,或是出现每秒才播放 5 帧的现象: ![](/data/attachment/album/201704/06/093321kh66we0phjgz7edp.jpg) Yoga 2 甚至是在播放 1920×1080 分辨率的视频时有时候也显得很吃力,看样子它最多只能以 60fps 的速度来播放视频。出现这样的情况也可能是因为我一直在运行着其它的应用程序,比如 Firefox 浏览器和 LibreOffice 办公软件。 Skylake 处理器主要用于在 60fps 的速度下使用 H.264 、 VP9 以及其它编解码方式来播放 4K 视频。实际上这款处理器中有很多硬件专门用于加速[多媒体特性](http://www.anandtech.com/show/9562/intels-skylake-gpu-analyzing-the-media-capabilities)。我尝试使用 **ffmpeg 软件** 来处理 H264 格式的硬件编码,我发现即使只使用一个 CPU 的情况下,其处理速度也比原来的处理器快 4 倍。这种性能太棒了。不爽的是,在设置的过程中有点麻烦,因为你必须使用很多命令行参数: ``` -threads 1 -vaapi_device /dev/dri/renderD128 -vcodec h264_vaapi -vf format='nv12|vaapi,hwupload' ``` 我尝试找到一种方法让 **ffmpeg 软件** 保存这些命令,这样我就不用每次都手动输入这么多参数了,但是最后发现根本行不通。而且无论怎样,在整个过程中也不能自动传递这些参数。我还发现在使用这个硬件的的过程中不能缩放视频尺寸,它会忽略该操作,因此,我很少会用这个工具。如果 **ffmpeg 软件** 可以实现这一点就完美了。由于很多用户都不了解,或者是不想太麻烦,所以还有很多未使用的硬件资源。这个软件有很多跟 Linux 系统和 Windows 系统相关的应用接口,如果要进行视频编码和解码,将会是[一件麻烦事](https://trac.ffmpeg.org/wiki/HWAccelIntro)。 Skylake 处理器架构在播放 4K 视频方面表现得更出色,但是有时候它也会出现卡顿现象,然后瞬间降到 10fps 的播放速度。我想起其中一部分卡顿现象就是在播放《X 战警》的过程中。我尝试在 Wayland 下播放 4K 视频时却很流畅,这让我非常满意。很高兴看到 OpenGL 给予的大力支持。在硬件方面, 英特尔公司 2014 年以来支持的最新版本是 4.5 。 我的 Yoga 900 (-13ISK2)笔记本电脑实际上是一个升级版,使用比 520 [更快](http://www.game-debate.com/gpu/index.php?gid=3295&gid2=3285&compare=iris-graphics-540-mobile-vs-intel-hd-graphics-520-mobile) 的 Iris 540 图像协同处理器,而且它的流处理器多达 24 个。然而,它只能用来玩 SuperTuxKart 游戏,而且还得将游戏显示效果设置为中等,分辨率调整为 1600×900 ,速度为 20fps ,我也不想在这里吹什么牛。说真的,这款游戏比前几年改善了很多,而且游戏界面也漂亮得多。 ![](/data/attachment/album/201704/06/093323iszlmu0ugu0j7hez.png) 英特尔公司在中国有一个团队致力于[使](https://www.freedesktop.org/wiki/Software/Beignet/) 该显卡支持 OpenCL。但是,我从未看到 Blender 的任何用户使用它,因此我怀疑这个团队是不是作摆设用的。英特尔公司已经很长时间都没有支持 OpenCL 了,那些使用 Blender 软件处理重要工作的用户早已换成 Nvidia 或者 AMD 显卡,即使英特尔公司后来重新写了代码,大家也没太多的兴趣做测试。 有一件事让我感到非常意外,我在另外一台机器上做光线追踪测试时发现,一个四核的处理器比使用循环引擎的 NVidia 960M 的处理器要快得多。很明显,在处理那个任务时, 640 CUDA 多核心处理器也比不上 4 个英特尔公司的 CPU 。更高级的英特尔处理器有 2000 多个核心,性能更强悍。 ### HiDPI 高分辨率支持 最近这三年来, Linux 系统在高分辨率屏幕方面已经做得越来越好了,但是仍然有很长的路要走。还好目前的 Gnome 版本对 HiDPI 的支持也算完美。如果你把火狐浏览器的 **layout.css.devPixelsPerPx** 这个参数值设置为 2 ,其显示效果更美观。然而这个 13.3 寸的屏幕分辨率还是显得略小了些,我还安装了一个无斜视加强版(No-Squint Plus)插件,这让屏幕在 120 度范围内看起来更方便。 很高兴地看到 LibreOffice 办公软件的界面在当前设置的屏幕下变得更加美观,因为我安装了 2014 年 4 月份发布的[一些补丁](http://keithcu.com/wordpress/?p=3444),而且这些功能还一直在不断的完善中。最大的问题是 LibreOffice 软件界面的工具图标重叠起来了。有很多主题都包括 SVG 图标,但是这些图标不会跟产品一起发布出来。跟 PNG 类型的图标相比, SVG 图标加载更慢,而且还要缓存才行。[Tomaž Vajngerl 在这方面投入很多的精力](https://cgit.freedesktop.org/libreoffice/core/log/?qt=grep&q=hidpi),但是还未发布出来。尽管这样, LibreOffice 比那些没有易识别图标的 Linux 系统应用程序要漂亮得多。 应用程序在高分辨率屏幕中的检测与应用方面正在不断的完善,但是还有其它一些很流行的程序,比如 Gimp ,Audacity 和 Inkscape 仍然不能使用高分辨率屏幕。我为 Gimp 软件安装了一个很强大的定制化主题,但是所有的图标都变得大不一样,尽管这些图标已经显示得够大了,但是也很难识别出来。 Linux 系统占有了 1.5% 的市场份额,遗憾的是这些问题并没有得到更多的重视。虽然很多应用软件逐步使用 GTK 3 来开发它们的图形界面,但是比如说 Audacity 这款音频处理软件好像是已经[终止](http://wiki.audacityteam.org/wiki/Linux_Issues#Hi-DPI)开发了。在我的第一篇评论中我发现,那些提供长期支持的应用程序仍然有很多地方需要改进,但是 3 年多过去了,即使是那些很出名的软件也没做到位。 ### SSD 固态硬盘 由于我平时对系统做了各种各样的优化,尤其是对火狐浏览器做的优化,因此我的老款电脑的硬盘仍然可以正常工作。还记得我的 **/tmp** 目录被我自动设置为 RAM 设备,因此,我经常把文件默认下载到那里。有时候我要把一个 500 MB 的视频剪辑成 20 MB 的小视频,或者是转换成另外的格式,因此我在 /tmp 目录下做这些工作节约了大量的写入操作。这样做需要更多的工作量,也可能没必要,但是在 RAM 存储中运行速度更快。 在这三年里,我几乎对每个硬盘的存储单元做了 25 次写入,这意味着这块硬盘可以使用 350 年左右。绝大部分的写操作都用于 Arch Linux 系统的更新。我每个月都会构建新的 LibreOffice 软件,每周都会更新“稳定”版系统内核。实时把系统升级到最新棒真的让人很爽,但是与 Debian 的稳定版系统相比起来,这将会进行 100 多次写入操作。然而,能够让每一个系统组件都升级到最新版,这也是值得的。 新的三星硬盘诊断工具无法检测出每个硬盘存储单元的写次数。事实上,我也不能确定这个硬盘的存储单元类型是什么以及在处理任务的过程中写了多少次。我相信从“已用百分比“这个数据可以看到硬盘的使用时长,但是也许这只跟空闲的存储单元有关。我没有找到任何相关文档,因此我只能猜测到大致跟下面的数据差不多了: | **型号:** | **SAMSUNG MZVLV256HCHP-000L2** | | --- | --- | | **固件版本(0x06):** | **3 Slots** | | **可用空间:** | **100%** | | **可用的空闲阈值:** | **10%** | | **已用百分比:** | **0%** | | **读取的数据单元:** | **198,997 [101 GB]** | | **写入的数据单元:** | **305,302 [156 GB]** | | **主机读命令:** | **3,480,816** | | **主机写命令:** | **10,176,457** | | **错误日志条目:** | **5** | ### 损坏的左 Ctrl 键 在使用了几个小时之后,我发现一个问题,如果我按键盘左上角时,左 Ctrl 键会弹起来: ![](/data/attachment/album/201704/06/093325mh1wcucum4w1l5hc.png) *损坏的 Yoga 900 按键:注意跟右侧对比下,你会发现左侧少了个小圆柱体形状的东西:* Yoga 900 键盘布局跟 Yoga 2 Pro 版一致,但是内部结构不同。 Yoga 2 Pro 版的键盘不能单独移除和替换按键,而且你也没有办法撬起任何按键,除非那个按键被你彻底搞坏了。 Yoga 900 的按键跟老款的 Thinpad 笔记本一样的:每个按键都是分开的,你可以单独取下来进行更换。 然而,还有一个小毛病,每个键轴有 4 个小圆筒状的凹槽部件,如果不小心丢失了一个,那么该按键就只有三个接触点了,如果你不敲击到按键的中间位置,那么这个按键的键帽将会逐渐脱落下来。 我把这个问题反馈给联想。尽管这些按键还能使用,也可以替换成新的,但是他们只替换整个键盘,不会寄送任何零散部件。他们建议我把笔记本电脑寄给联想售后中心进行维修,或者是送到极客小组服务中心。我知道寄到联想售后的话至少要 2 周的时间,因此我咨询了当地的商店,看他们是否有 Yoga 笔记本的键盘配件。他们告诉我,他们不维修电脑,只负责把它寄到亚特兰大。那里曾经有很多地方可以维修 IBM 的各种笔记本电脑,而且也有各种配件,但是现在已经是不可能的了。 我用了好几个小时后才注意到了这个问题,我确信那是生产笔记本电脑过程中的疏忽导致的。这是一块非常小的塑料块,在装配的过程中就早已变形或损坏了。 尽管这个电脑还在保修期,可以免费进行维修,我可不想为这些小事情耽搁太多时间,因此我在网上找到一个叫做 laptopkey.com 的网站,然后订购了一个换键和支架。真是太诡异了,竟然有三种类型的支架!我花了好一会才搞明白我的电脑适合哪一种类型,因为这三种类型太难区分了: ![](/data/attachment/album/201704/06/093326trklkaka26izlp4l.jpg) 因此我预定了这个配件,但是还得花费至少一个星期的时间才到收到。这真是太让我抓狂了,因为我每次使用复制粘贴、视频跳跃或者是在编辑器里按单词移动及其它相关操作时,只能使用右 Ctrl 键。我觉得我可以把右边的 Ctrl 键更换到左边来,但是我从未这么弄过。 因此,我尝试跟着网上找到的视频步骤把这个键弄下来:我先用指甲扣起左上角到一定高度。然后用同样的方式操作右上角,但是另外一个小塑料片被折断了,因此我弄坏了两个键轴。如果不损坏这些非常细小的塑料夹片,根本不可能把按键撬下来。这种类型的键盘只不过是理论上可以进行更换吧。 因此,我决定采用笨办法,使用强力胶。我情愿让这个该死的按键就这样固定死了,我暂时没有一个紧急的方法来替换它们。这真是太折腾了,因为我只需要大概直径 1mm 的胶水:如果弄太多的胶水可能会让情况变得更糟糕。 我维修小型遥控飞机的经验在维修电脑上也非常有帮助,我修好它了,而且左边的 Ctrl 键也固定好了。右边的那个 Ctrl 键还处于分离状态,但是我几乎用不到。我的心情又好起来了,真是柳暗花明又一村啊,但是懂得如何维修电脑也是个非常重要的技能。 ### Antergos 与 Arch Linux 系统对比 在我使用了 3 年多的 Arch Linux 系统之后,我再也没兴趣去尝试其它操作系统了。虽然英特尔公司更新驱动程序的步伐有些落后,但是无论怎样,在日常工作中使用 Arch Linux 系统还是挺让人愉快的,而且每一个星期都有所进步。实时更新任何程序真的让人很爽。我经常使用比 Ubuntu 系统发布时间还要新的软件包。虽然 Ubuntu 用户可以在自定义的 PPA 中找到更新的软件包,但是这种软件包都没有经过任何测试或修复,因此用户在使用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 也有用户抱怨 Ubuntu 系统升级时会导致机器自动重启或者强制用户重新安装软件,因此,即使安装的过程很快,之后却需要很长的时间来维护。我每次听到有人抱怨 Arch 系统的安装过程时,最终的原因总是归结为他们自己操作不当或是类似 btrfs 文件系统损坏的问题。 我曾经想尝试安装 [Antergos 系统](https://antergos.com/),那是一款基于 Arch Linux 并搭载了桌面环境的 Linux 发行版。然而,安装过程中的设置界面在显示器上看不清楚,而且最小化安装后也识别不到触摸板,那是由于我仅有一个有可用空间的老式 1 GB U 盘了。因此,我决定还是重新安装原来的 Arch Linux 系统。还好 Yoga 笔记本仍然支持传统的 BIOS 启动方式,这样我就不用再去折腾 [UEFI](https://wiki.archlinux.org/index.php/Unified_Extensible_Firmware_Interface) 了。 很遗憾我没能试用 Antergos 系统,因为我觉得对于那些技术水平一般的用户或是想快速入门 Arch Linux 系统的用户来说, Antergos 算是一个非常强大的 Linux 发行版了。 Arch 在维基上有丰富的文档新资料教你如何完美地使用这个 Linux 系统。我喜欢优化,比如每周定时对固态硬盘做优化、[用户配置文件-同步-进程](https://wiki.archlinux.org/index.php/Profile-sync-daemon)脚本、对安卓系统的支持以及在视频播放中使用硬件加速等等。在 Linux 系统中有很多大家都需要去折腾的功能特性,只需要输入几行命令就可以搞定了。 Manjaro 也是一款非常流行的基于 Arch Linux 并搭载了桌面环境的 Linux 发行版,但是用了 3 年多的 Arch Linux 系统后,我更信任 Arch 的封包人会解决组件之间的问题。我在 Reddit 网站看到一些评论,有用户反映说 Manjaro 系统升级后就崩溃了。 我对 Arch Linux 系统唯一不爽的一点就是它丑陋而看不懂的引导加载界面。还好我只需要使用老电脑中的 **grub.cfg** 配置文件来替换掉就可以了。 ### 安装 Arch Linux 系统 起初我只想简单地把硬盘从老的笔记本电脑移植到新的笔记本电脑上,这样我就不用安装任何东西了,但是拆开电脑后,我发现 M.2 接口的固态硬盘形状很特殊。本来我也可以使用一个低级块复制方法来完成移植,但是这一次是一个很好的回顾安装过程的机会,所以我决定从头再来一遍。 3 年多的时间里,我安装了很多没用的应用程序,即使有些被我卸载了,系统中还存在很多的遗留文件。 由于 Arch 900 笔记本电脑已经发布出来一段时间了,其硬件也不是最新的,所以安装 Arch Linux 系统的过程进行得很顺利。我仍然需要使用 **rfkill 工具来开启无线上网** 功能,除此之外,系统都正常运行了。显然, Linux 系统下还不能正确读取该型号的 rfkill 信息。幸运的是在启动 rfkill 工具时, **systemd** 会自动恢复 rfkill 的数据。 ### 内核故障列表 有一件事让我非常惊讶, Linux 操作系统的缺陷列表太混乱了。我知道有很多的用户参与其中,其变化频率也很高,但是,最糟糕的事情却是系统缺陷报告依然如故。我搞不懂为什么有些系统缺陷已经存在好多年了,但是却丝毫没有修复的迹象。 我在上次的评论中打过一个很好的比方。假设航空公司花了一两年的时间才把你丢失的行李找回来了。还你会信任那家公司吗?实际上,如果你还有几千个已知的系统缺陷和上百次系统性能回退,那么你发布新的发行版有什么意义呢?如果波音公司的每一架飞机都有 1% 的坠机概率,那他们会这么多年都置之不理吗? 也许 Linux 系统基金会应该雇佣一些专职的工程师来修复那些看似被遗忘的系统缺陷问题。有很多人从事 Linux 系统工作,大家都清楚该系统有很多历史缺陷未修复——通常情况下,这些问题都是由普通用户自己处理的。我觉得目前的 Linux 系统就不要发布任何更新了,先花几个月的时间去修复那些系统缺陷,直到缺陷数量小于 50 个时,再发布新版本,这样的系统内核会更稳定。现在还有 [4672 个](http://bit.ly/LinuxBugs)系统缺陷问题未解决,这才是一个非常好的改变发行版主版本号的理由。 有些东西跟每周发布一个新的稳定版本是相悖的,但是这种方式还持续了这么多年了,而且他们每次都发布一些重要补丁,因此他们也算是做了一些非常有意义的工作。内核的开发速度很快,也变得越来越好,因此早已超出我吐槽的范围了,但是我还是觉得他们应该尝试换个思路。 至少,系统缺陷问题应该在规定的时间内处理。如果超出指定时间,这个系统缺陷应该提交给到维护者并逐渐发送给 Linus 本人。如果某个领域内存在很多的历史缺陷也没人去修复,那么 Linus 应该公开并严厉批评相关组织机构。他们更应该像波音公司那样去思考解决问题。 ### 联想公司 很多 Linux 用户都痛击联想公司对定制化的笔记本缺少支持,好在他们创造了性价比较高的硬件。正如我多年前写的一样,很明显,联想公司在发布 Yoga 2 之前就没人安装过 Linux 系统来进行测试, Yoga 900 笔记本也是如此,因为这是根本不可能的事情。 我觉得他们公司的每个员工都应该安装双系统。这在设置上并不难,用户也更希望他们这样做。联想有 60000 多员工。至少他们应该在公司内部成立一个 Yoga 团队,然后招一些人来着手处理 **Linux 系统** 问题。Windows 系统在很多方面比 Linux 系统更难用。Windows 系统虽然能够运行更多的应用程序,但是我觉得也许他们一半的用户还是更乐于使用合理配置的 Linux 系统吧。 尽管现在联想对 Linux 系统很不屑,他们制造的麻烦比软件方面还多。在很多型号的笔记本电脑中, RAM 芯片被焊接固定了。他们只允许白名单设备和预授权的卡可以安装到联想笔记本电脑中。 Yoga 笔记本也没有独立显卡,而且联想公司本来也不支持更新主板上的卡。我想有人会把这些矛头指向联想公司的 CEO 。 ### 总结 Yoga 900 笔记本电脑的售价确实让人激动不已,而且相对于前一款 Yoga 2 来说,其改进方面也是有目共睹的。相近配置的苹果 Macbook Pro 笔记本电脑价格为 1500 美元,但是像素却比 Yoga 900 少了 40% 。 Windows 系统从 Linux 系统中汲取了很多特性,但是 Windows 系统一直没有一个包管理器来对那些非常有趣的且免费的预编译软件组件提供本地支持。因为 ffmpeg 工具使用很多的[依赖包](https://ffmpeg.zeranoe.com/builds/),所以在 Windows 系统中安装 \**ffmpeg \** 工具就是一件很头疼的事, 微软建立了 Windows 应用商店,这有点类似 Linux 系统中的软件仓库,但是它不会处理软件包之间的依赖性,而且也不允许用户设置个人软件仓库。微软还开发了一个新的包管理器,叫做 [NuGet](https://www.nuget.org/),但是它主要用于 .Net 语言开发的软件。也包括 ffmpeg 工具的安装包,但是没有与该代码相关的任何依赖包,因此即使安装完成后也没啥用。 去年 3 月份,[微软公司宣布](https://blogs.windows.com/buildingapps/2016/03/30/run-bash-on-ubuntu-on-windows/) Windows 系统支持运行 Ubuntu 的命令行及应用程序,这的确是一个革命性的转折点。([他们本应该先支持 Debian 系统](http://keithcu.com/wordpress/?page_id=558)。)甚至还有[热议](https://github.com/Microsoft/BashOnWindows/issues/992)声称 Windows 系统将会支持更多的 Linux 发行版,这真是太让人激动了。 至少对于我来说,我不需要使用任何 Windows 的应用程序,也不需要浪费额外的时间去维护了。在 Windows 系统中修复问题时,你可以到很多不同的地方查询解决问题的方法。 Linux 系统有很多的地方要进行配置,但是总的来说,这已经很简单了。 我有个朋友为了更新驱动程序,需要在 Windows 下安装第三方软件,因为更新这种操作需要从微软网站以及其它更多的网站来抓取代码。 Windows 系统已经比前几年做得更好了,有更多的游戏和桌面应用程序,但是它仍然是一个封闭式老系统。 我发现 Gnome 经典桌面给人一种简洁性的体验。我希望它不是使用很繁杂的[流行 Javascript 脚本](http://notes.ericjiang.com/posts/751)语言编写的,他们还要重新建立一个关于定制化主题和颜色主题的社区。 Gnome 2 和 Windows 10 系统中的有些非常有用的功能也消失了,而且也没有老版本的稳定。 2011 年发布的 Gnome 3.0 完全就是走回头路,但是 6 年后的 Gnome 3.22 终于再续辉煌。 Gnome 经典桌面环境是最优秀的图形化界面之一,[很多优秀的特性](https://wiki.archlinux.org/index.php/Desktop_environment)都变得越来越好了。已安装完成 Arch Linux 系统的 Yoga 900 笔记本电脑现在都运行正常了,我期待着 Linux 系统对 HiDPI 模式和其它方面的改进!我迫不及待地想深入学习 LibreOffice 办公软件里的语法检查特性。 --- via: <http://keithcu.com/wordpress/?p=3739> 作者:[keithccurtis](http://twitter.com/keithccurtis) 译者:[rusking](https://github.com/rusking) 校对:[wxy](https://github.com/wxy) 本文由 [LCTT](https://github.com/LCTT/TranslateProject) 原创编译,[Linux中国](https://linux.cn/) 荣誉推出
如何挑选你的第一门编程语言
Kojo Idrissa
https://opensource.com/article/17/1/choosing-your-first-programming-language
关键是你打算做什么。为什么你要学习编程?你的回答很大程度上影响你的决定。
/data/attachment/album/201704/06/162637h3c1l3c1zqx17h3z.jpg.thumb.jpg
/data/attachment/album/201704/06/162637h3c1l3c1zqx17h3z.jpg
true
false
true
ypingcn
false
[ "编程语言" ]
观点
{ "viewnum": 9663, "commentnum": 8, "favtimes": 2, "sharetimes": 0, "likes": 0 }
[ { "postip": "117.151.53.39", "message": "不提java吗", "username": "来自湖北的 Chrome 57.0|Windows 10 用户", "date": "2017-04-06T17:06:15" }, { "postip": "61.183.246.102", "message": "看完简例,我居然明白了参数的工作逻辑,以前只知道区别,现在理解了逻辑,果然是灵感一瞬间啊", "username": "lovetoheart [QQ Browser 9.5|Windows 7]", "date": "2017-04-07T01:55:12" }, { "postip": "114.245.11.87", "message": "神奇的一点通 ~~", "username": "linux [Chrome 57.0|Mac 10.11]", "date": "2017-04-07T11:45:44" }, { "postip": "211.102.192.66", "message": "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 "username": "编程浪子 [Chrome 57.0|Windows 7]", "date": "2017-04-07T14:59:46" }, { "postip": "58.240.23.89", "message": "Node.js做后台性能还是太差了", "username": "来自江苏南京的 Internet Explorer 11.0|Windows 7 用户", "date": "2017-04-07T21:27:06" }, { "postip": "1.31.110.142", "message": "题目与内容差别太大。<br />\r\n估计作者是搞网页开发的,介绍了python和java script。而其它方面的比如数据分析R,文本处理(正则式表达)perl,科学计算Fortran,matlab,一些面向对象开发的语言等等都没有介绍。试问,如何让读者通过阅读来了解选择语言?", "username": "Moonlimb [Chrome 55.0|GNU/Linux]", "date": "2017-04-08T10:14:04" }, { "postip": "111.43.240.80", "message": "我的启蒙语言是C,,现在高二了。。还在啃c++", "username": "Ghjoker [Firefox 45.0|GNU/Linux]", "date": "2017-04-10T19:45:27" }, { "postip": "61.133.215.190", "message": "我觉得,对于没学过微机原理的人而言,第一语言应该是C,对于学过的,第一语言应该是ASM好吧<br />\r\n<br />\r\n对于没有至少学过C的人而言,想要理解计算机内部的工作方式,太难了。<br />\r\n第二语言,现在说来绝对是python了", "username": "来自宁夏银川的 Chrome 59.0|Windows 7 用户", "date": "2017-08-02T17:08:41" } ]
[]
关键是你打算做什么。为什么你要学习编程?你的回答很大程度上影响你的决定。
2017-04-06T16:26:43
2017-04-06T16:26:43
8,379
/article-8379-1.html
想学编程的原因有很多,你也许是想要做一个程序,又或者你只是想投身于这个行业,所以,在选择你的第一门编程语言之前,问问你自己:你想要在哪里运行程序?你想要程序来完成什么工作? ![](/data/attachment/album/201704/06/162637h3c1l3c1zqx17h3z.jpg) 你学习编程的原因将会决定你的第一门编程语言的选择。 在这篇文章里,我会交替使用<ruby> “编码” <rp> ( </rp> <rt> code </rt> <rp> ) </rp></ruby>、<ruby> “编程” <rp> ( </rp> <rt> program </rt> <rp> ) </rp></ruby>、<ruby> “开发” <rp> ( </rp> <rt> develop </rt> <rp> ) </rp></ruby> 等动词,<ruby> “代码” <rp> ( </rp> <rt> code </rt> <rp> ) </rp></ruby>、<ruby> “程序” <rp> ( </rp> <rt> program </rt> <rp> ) </rp></ruby>、<ruby> “应用程序” <rp> ( </rp> <rt> application </rt> <rp> ) </rp></ruby>、<ruby> “应用” <rp> ( </rp> <rt> app </rt> <rp> ) </rp></ruby>等名词。这是考虑到了你可能听过的语言用法。 ### 了解你的设备 在你编程语言的选择上,你的程序将运行在何处是个决定性因素。 桌面应用是运行在台式机或者笔记本电脑上的传统软件程序。这样你编写的代码在同一时间内只能在一台电脑上运行。移动应用,也就是我们所熟知的“app”,运行在使用 IOS 、Android 或者其他操作系统的移动设备上。网页应用是功能像应用的网页。 按互联网的 客户-服务器(C/S)架构分,网页开发者经常被分为两类: * 前端开发,就是编写运行在浏览器里面的代码。这是个面对用户的部分,或者说是程序的前脸。有时候被称为“客户端编程”,因为浏览器是网站的客户-服务器架构的客户端部分。浏览器会运行在你本地的电脑或者设备上。 * 后台开发,也就是大家所熟知的“服务器端开发”,编写的代码运行在你无法实际接触的服务器上。 ### 创造什么 编程是一门广泛的学科,能应用在不同的领域。常见的应用有: * 数据科学 * 网页开发 * 游戏开发,以及 * 不同类型的工作自动化 现在我们已经讨论了为什么你要编程,你要程序运行在哪里,让我们看一下两门对于新手来说不错的编程语言吧。 ### Python [Python](https://www.python.org/about/) 是对于第一次编程的人来说是最为流行的编程语言之一,而且这不是巧合。Python 是一门通用的编程语言。这意味着它能应用在广泛的编程任务上。几乎**没有**你不能用 Python 完成的工作。这一点使得很多新手能在实际中应用这门编程语言。另外, Python 有两个重要的设计特征,使得其对于新手更友好:清晰、类似于英语的[语法](https://en.wikipedia.org/wiki/Python_syntax_and_semantics),和强调代码的[可读性](https://en.wikipedia.org/wiki/Python_syntax_and_semantics#Indentation)。 从本质上讲,一门编程语言的语法就是你所输入的能让这编程语言执行的内容。这包括单词,特殊字符(例如 `;`、`$`、`%` 或者 `{}`),空格或者以上任意的组合。Python 尽可能地使用英语,不像其他编程语言那样经常使用标点符号或者特殊的字符。所以,Python 阅读起来更自然、更像是人类语言。这一点帮助新的编程人员可以聚焦于解决问题,而能花费更少的时间纠结于语言自身的特性上。 清晰语法的同时注重于可读性。在编写代码的时候,你所创造的代码的逻辑“块”,就是一些为了相关联目标而共同工作的代码。在许多编程语言里,这些块用特殊字符所标记(或限定)。它们或许被 `{}` 或者其他字符所包住。块分割字符和你写代码的能力,这两者不管怎么结合起来都会降低可读性。让我们来看一个例子。 这有个被称为 `fun` 的简短函数。它要求输入一个数字,`x` 就是它的输入。如果 `x` 等于 `0`,它将会运行另一个被称为`no_fun` 的函数(这函数做了些很无趣的事情)。新函数不需要输入。反之,简短函数将会运行一个使用输入 `x` 的名为 `big_fun` 的函数。 这个函数用 [C 语言](https://en.wikipedia.org/wiki/C_(programming_language) 将会是这样写的: ``` void fun(int x) { if (x == 0) { no_fun(); } else { big_fun(x); } } ``` 或者,像是这样: ``` void fun(int x) { if (x == 0) {no_fun(); } else {big_fun(x); }} ``` 功能上两者等价,而且都能运行。`{}` 和 `;` 告诉我们哪里是代码块的不同部分。然而,第一个对于人们来说*明显*更容易阅读。相比之下完成相同功能的 Python 是这样的: ``` def fun(x): if x == 0: no_fun() else: big_fun(x) ``` 在这里,只有一个选择。如果代码不是这样排列的,它将无法工作。如果你编写了可以工作的代码,你就有了可阅读的代码。同样也留意一下两者在语法上的差异。不同的是 `def` ,在 Python 代码中这个词是英语单词,大家都很熟悉这单词的含义(LCTT 译注:def 是 definition 的缩写,定义的意思)。在 C 语言的例子中 `void` 和 `int` 就没有那么直观。 Python 也有个优秀的生态系统。这有两层意思,第一,你有一个使用该语言的庞大、活跃的社区,当你需要帮助指导的时候,你能向他们求助。第二,它有大量早已存在的库,库是指完成特定功能的代码集合。从高级数学运算、图形到计算机视觉,甚至是你能想象到的任何事情。 Python 作为你第一门编程语言有两个缺点。第一是它有时候安装起来很复杂,特别是在运行着 Windows 的电脑上。(如果你有一台 Mac 或者 Linux 的电脑,Python 默认已经安装好了。)虽然这问题不是不能克服,而且情况总在改善,但是这对于一些人来说还是个阻碍。第二个缺点是,对于那些明确想要建设网站的人来讲,虽然有很多用 Python 写的项目(例如 [Django](https://www.djangoproject.com/) 和[Flask](http://flask.pocoo.org/) ),但是编写运行在浏览器上的 Python 代码却没有什么好的选择。它主要是后台或者服务器端语言。 ### JavaScript 如果你知道你学习编程的主要原因是建设网站的话,[JavaScript](https://en.wikipedia.org/wiki/JavaScript) 或许是你的最佳选择。 JavaScript 是关于网页的编程语言。除了是网页的默认编程语言之外, JavaScript 作为初学的语言有几点优点。 第一,无须安装任何东西。你可以打开文本编辑器(例如 Windows 上的记事本,但不是一个文字处理软件,例如 Microsoft Word)然后开始输入 JavaScript 。代码将在你的浏览器中运行。最顶尖的浏览器内置了JavaScript 引擎,所以你的代码将可以运行在几乎所有的电脑和很多的移动设备上。事实上,能马上在浏览器中运行代码为编程人员提供了一个非常*快*的反馈,这对于新手来说是很好的。你能尝试一些事情然后很快地看到结果。 开始 JavaScript 是作为前端语言的,不过一个名为 [Node.js](https://nodejs.org/en/) 的环境能让你编写运行在浏览器或者服务器上的代码。现在 JavaScript 能当作前端或者后台语言使用。这增加了它的使用人数。JavaScript 也有大量能提供除核心功能外的额外功能的包,这使得它能当作一门通用语言来使用。JavaScript 不只是网页开发语言,就像 Python 那样,它也有个充满生气的、活跃的生态系统。 尽管有这些优点,但是 JavaScript 对于新手来说并非十全十美。[JavaScript 的语法](https://en.wikipedia.org/wiki/JavaScript_syntax#Basics)并不像 Python 那样清晰,也不怎么像英语。更像是之前例子里提到的 C 语言。它并不是把可读性当作主要的设计特性。 ### 做出选择 选 Python 或者 JavaScript 作为入门语言都没有问题。关键是你打算做什么。为什么你要学习编程?你的回答很大程度上影响你的决定。如果你是想为开源做贡献,你将会找到*大量*用这两门语言编写的项目。另外,许多主要不是用 JavaScript 写的项目仍使用 JavaScript 用作前端组件。当你做决定时,别忘了你本地的社区。你有在使用其中一门语言的朋友或者同事吗?对于一个新手来说,有实时的帮助是非常重要的。 祝好运,开心编程。 --- 作者简介: Kojo Idrissa - 我是一个新晋的软件开发者(1 年),从会计和大学教学转型而来。自从有开源软件以来,我就是它的一个粉丝。但是在我之前的事业中并不需要做很多的编程工作。技术上,我专注于 Python ,自动化测试和学习 Django 。我希望我能尽快地学更多的 JavaScript 。话题上,我专注于帮助刚开始学习编程或想参与为开源项目做贡献的人们。我也关注在技术领域的包容文化。 --- via: <https://opensource.com/article/17/1/choosing-your-first-programming-language> 作者:[Kojo Idrissa](https://opensource.com/users/transitionkojo) 译者:[ypingcn](https://github.com/ypingcn) 校对:[bestony](https://github.com/bestony) 本文由 [LCTT](https://github.com/LCTT/TranslateProject) 原创编译,[Linux中国](https://linux.cn/) 荣誉推出
如何在 Linux 中列出通过 RPM 或者 DEB 包安装的文件
Aaron Kili
http://www.tecmint.com/list-files-installed-from-rpm-deb-package-in-linux/
这篇文章可以帮你轻松地找到重要的软件包文件,如配置文件、帮助文档等。
/data/attachment/album/201704/06/173309sivrffaee4fzeftx.jpg.thumb.jpg
/data/attachment/album/201704/06/173309sivrffaee4fzeftx.jpg
true
false
true
geekpi
false
[ "yum", "rpm", "dpkg" ]
技术
{ "viewnum": 7208, "commentnum": 0, "favtimes": 3, "sharetimes": 0, "likes": 0 }
[]
[]
这篇文章可以帮你轻松地找到重要的软件包文件,如配置文件、帮助文档等。
2017-04-06T17:34:26
2017-04-06T17:34:26
8,380
/article-8380-1.html
你是否想要了解安装包中各个文件在 Linux 系统中安装(位于)的位置?我们将在本文介绍如何列出文件的来源,或存在于某个特定包或者一组软件包中的文件。 ![](/data/attachment/album/201704/06/173309sivrffaee4fzeftx.jpg) 这篇文章可以帮你轻松地找到重要的软件包文件,如配置文件、帮助文档等。我们来看看找出文件在哪个包中或者从哪个包中安装的几个方法: ### 如何列出 Linux 中全部已安装软件包的文件 你可以使用 [repoquery 命令](http://www.tecmint.com/list-installed-packages-in-rhel-centos-fedora/),它是 [yum-utils](http://www.tecmint.com/linux-yum-package-management-with-yum-utils/) 的一部分,用来列出给定的软件包在 CentOS/RHEL 系统上安装的文件。 要安装并使用 yum-utils,运行下面的命令: ``` # yum update # yum install yum-utils ``` 现在你可以列出一个已安装包的文件了,比如 httpd 服务器 (注意包名是大小写敏感的)。`--installed` 表示已经安装的包,`-l` 列出所有的文件: ``` # repoquery --installed -l httpd # dnf repoquery --installed -l httpd [On Fedora 22+ versions] ``` ![Repoquery List Installed Files of Httpd](/data/attachment/album/201704/06/173428atfgtgtlmgggtmcs.png) *repoquery 列出 httpd 安装的文件* 重要:在 Fedora 22 以上的版本中,`repoquery` 命令在基于 RPM 的发行版中已经与 [dnf 包管理器](http://www.tecmint.com/dnf-commands-for-fedora-rpm-package-management/)整合,可以用上面的方法列出安装的文件。 除此之外,你也可以使用下面的 [rpm 命令](http://www.tecmint.com/20-practical-examples-of-rpm-commands-in-linux/)列出 .rpm 包中或已经安装的 .rpm 包的文件,下面的 `-q` 和 `-l` 表示列出其后跟着的包中的文件: ``` # rpm -ql httpd ``` ![RPM Query Package for Installed Files](/data/attachment/album/201704/06/173428x32dyrr2d3tdcd22.png) *rpm 查询已安装程序的安装包* 另外一个有用的建议是使用 `-p` 在安装之前列出 `.rpm` 中的文件。 ``` # rpm -qlp telnet-server-1.2-137.1.i586.rpm ``` 在 Debian/Ubuntu 发行版中,你可以使用 [dpkg 命令](http://www.tecmint.com/dpkg-command-examples/)带上 `-L` 标志在 Debian 系统或其衍生版本中列出给定 .deb 包的安装的文件。 在这个例子中,我们会列出 apache2 Web 服务器安装的文件: ``` $ dpkg -L apache2 ``` ![dpkg List Installed Packages](/data/attachment/album/201704/06/173428kbje6ku412kuq522.png) *dpkg 列出安装的包* 不要忘记查看其它有关在 Linux 中软件包管理的文章。 1. [20 个有用的 yum 包管理命令](http://www.tecmint.com/20-linux-yum-yellowdog-updater-modified-commands-for-package-mangement/) 2. [20 个有用的 rpm 包管理命令](http://www.tecmint.com/20-practical-examples-of-rpm-commands-in-linux/) 3. [15 个 Ubuntu 中有用的 apt 包管理命令](http://www.tecmint.com/apt-advanced-package-command-examples-in-ubuntu/) 4. [15 个 Ubuntu 中有用的 dpkg命令](http://www.tecmint.com/dpkg-command-examples/) 5. [5 个最佳的对 Linux 新手的包管理器](http://www.tecmint.com/linux-package-managers/) 就是这样了!在本文中,我们向你展示了如何在 Linux 中列出/找到给定的软件包或软件包组安装的所有文件。在下面的评论栏中分享你的想法。 --- 作者简介: Aaron Kili 是 Linux 和 F.O.S.S 的爱好者,目前任 TecMint 的作者,志向是一名 Linux 系统管理员、web 开发者。他喜欢用电脑工作,并热衷于分享知识。 --- via: <http://www.tecmint.com/list-files-installed-from-rpm-deb-package-in-linux/> 作者:[Aaron Kili](http://www.tecmint.com/author/aaronkili/) 译者:[geekpi](https://github.com/geekpi) 校对:[ezio](https://github.com/oska874) 本文由 [LCTT](https://github.com/LCTT/TranslateProject) 原创编译,[Linux中国](https://linux.cn/) 荣誉推出
连接到 Linux 服务器时首先要运行的 5 个命令
Sylvain Kalache
https://www.linux.com/blog/first-5-commands-when-i-connect-linux-server
这些命令对于有经验的软件工程师来说都非常熟悉,但我意识到对于一个刚开始接触 Linux 系统的初学者来说却并非如此。这也是我为什么决定分享当我连上 Linux 服务器首先要运行的前 5 个命令的原因。
/data/attachment/album/201704/07/101733rn6fmut6yu5mympp.jpg.thumb.jpg
/data/attachment/album/201704/07/101733rn6fmut6yu5mympp.jpg
true
false
true
ictlyh
false
[ "服务器", "命令" ]
系统运维
{ "viewnum": 13206, "commentnum": 1, "favtimes": 4, "sharetimes": 0, "likes": 0 }
[ { "postip": "118.122.120.235", "message": "netstat 属于源自 BSD 的 net-tools 包的命令,该包还包括ifconfig, 现在已经是默认不安装了。这两者替代命令是来自于 iproute2 包的 ss 和 ip。", "username": "来自四川成都的 Chrome 57.0|GNU/Linux 用户", "date": "2017-04-07T11:25:10" } ]
[]
这些命令对于有经验的软件工程师来说都非常熟悉,但我意识到对于一个刚开始接触 Linux 系统的初学者来说却并非如此。这也是我为什么决定分享当我连上 Linux 服务器首先要运行的前 5 个命令的原因。
2017-04-07T10:17:00
2017-04-07T10:17:00
8,381
/article-8381-1.html
![当我连接到 Linux 服务器时运行的前 5 个命令](/data/attachment/album/201704/07/101733rn6fmut6yu5mympp.jpg "当我连接到 Linux 服务器时运行的前 5 个命令") 作为一个系统管理员/SRE 工作 5 年后,我知道当我连接到一台 Linux 服务器时我首先应该做什么。这里有一系列关于服务器你必须了解的信息,以便你可以(在大部分时间里)更好的调试该服务器。 ### 连上 Linux 服务器的第一分钟 这些命令对于有经验的软件工程师来说都非常熟悉,但我意识到对于一个刚开始接触 Linux 系统的初学者来说,例如我在 [Holberton 学校](https://www.holbertonschool.com/)任教的学生,却并非如此。这也是我为什么决定分享当我连上 Linux 服务器首先要运行的前 5 个命令的原因。 ``` w history top df netstat ``` 这 5 个命令在任何一个 Linux 发行版中都有,因此不需要额外的安装步骤你就可以直接使用它们。 ### w: ``` [ubuntu@ip-172-31-48-251 ~]$ w 23:40:25 up 273 days, 20:52, 2 users, load average: 0.33, 0.14, 0.12 USER TTY FROM LOGIN@ IDLE JCPU PCPU WHAT ubuntu pts/0 104-7-14-91.ligh 23:39 0.00s 0.02s 0.00s w root pts/1 104-7-14-91.ligh 23:40 5.00s 0.01s 0.03s sshd: root [priv] [ubuntu@ip-172-31-48-251 ~]$ ``` 这里列出了很多有用的信息。首先,你可以看到服务器运行时间 [uptime](http://whatis.techtarget.com/definition/uptime-and-downtime),也就是服务器持续运行的时间。然后你可以看到有哪些用户连接到了服务器,当你要确认你没有影响你同事工作的时候这非常有用。最后 [load average](http://blog.scoutapp.com/articles/2009/07/31/understanding-load-averages) 能很好的向你展示服务器的健康状态。 ### history ``` [ubuntu@ip-172-31-48-251 ~]$ history 1 cd /var/app/current/log/ 2 ls -al 3 tail -n 3000 production.log 4 service apache2 status 5 cat ../../app/services/discourse_service.rb ``` `history` 能告诉你当前连接的用户之前运行了什么命令。你可以看到很多关于这台机器之前在执行什么类型的任务、可能出现了什么错误、可以从哪里开始调试工作等信息。 ### top ``` top - 23:47:54 up 273 days, 21:00, 2 users, load average: 0.02, 0.07, 0.10 Tasks: 79 total, 2 running, 77 sleeping, 0 stopped, 0 zombie Cpu(s): 1.0%us, 0.0%sy, 0.0%ni, 98.7%id, 0.0%wa, 0.0%hi, 0.0%si, 0.3%st Mem: 3842624k total, 3128036k used, 714588k free, 148860k buffers Swap: 0k total, 0k used, 0k free, 1052320k cached PID USER PR NI VIRT RES SHR S %CPU %MEM TIME+ COMMAND 21095 root 20 0 513m 21m 4980 S 1.0 0.6 1237:05 python 1380 healthd 20 0 669m 36m 5712 S 0.3 1.0 265:43.82 ruby 19703 dd-agent 20 0 142m 25m 4912 S 0.3 0.7 11:32.32 python 1 root 20 0 19596 1628 1284 S 0.0 0.0 0:10.64 init 2 root 20 0 0 0 0 S 0.0 0.0 0:00.00 kthreadd 3 root 20 0 0 0 0 S 0.0 0.0 27:31.42 ksoftirqd/0 4 root 20 0 0 0 0 S 0.0 0.0 0:00.00 kworker/0:0 5 root 0 -20 0 0 0 S 0.0 0.0 0:00.00 kworker/0:0H 7 root 20 0 0 0 0 S 0.0 0.0 42:51.60 rcu_sched 8 root 20 0 0 0 0 S 0.0 0.0 0:00.00 rcu_bh ``` 你想知道的下一个信息:服务器当前在执行什么工作。使用 `top` 命令你可以看到所有正在执行的进程,然后可以按照 CPU、内存使用进行排序,并找到占用资源的进程。 ### df ``` [ubuntu@ip-172-31-48-251 ~]$ df -h Filesystem Size Used Avail Use% Mounted on /dev/xvda1 7.8G 4.5G 3.3G 58% / devtmpfs 1.9G 12K 1.9G 1% /dev tmpfs 1.9G 0 1.9G 0% /dev/shm ``` 你服务器正常工作需要的下一个重要资源就是磁盘空间。磁盘空间消耗完是非常典型的问题。 ### netstat ``` [ubuntu@ip-172-31-48-251 ec2-user]# netstat -lp Active Internet connections (only servers) Proto Recv-Q Send-Q Local Address Foreign Address State PID/Program name tcp 0 0 *:http *:* LISTEN 1637/nginx tcp 0 0 *:ssh *:* LISTEN 1209/sshd tcp 0 0 localhost:smtp *:* LISTEN 1241/sendmail tcp 0 0 localhost:17123 *:* LISTEN 19703/python tcp 0 0 localhost:22221 *:* LISTEN 1380/puma 2.11.1 (t tcp 0 0 *:4242 *:* LISTEN 18904/jsvc.exec tcp 0 0 *:ssh *:* LISTEN 1209/sshd ``` 计算机已成为我们世界的重要一部分,因为它们有通过网络进行相互交流的能力。知道你的服务器正在监听什么端口、IP地址是什么、以及哪些进程在使用它们,这对于你来说都非常重要。 显然这个列表会随着你的目的和你已有的信息而变化。例如,当你需要调试性能的时候,[Netflix 就有一个自定义的列表](http://techblog.netflix.com/2015/11/linux-performance-analysis-in-60s.html)。你有任何不在我 Top 5 中的有用命令吗?在评论部分和我们一起分享吧! --- via: <https://www.linux.com/blog/first-5-commands-when-i-connect-linux-server> 作者:[SYLVAIN KALACHE](https://www.linux.com/users/sylvainkalache) 译者:[ictlyh](https://github.com/ictlyh) 校对:[wxy](https://github.com/wxy) 本文由 [LCTT](https://github.com/LCTT/TranslateProject) 原创编译,[Linux中国](https://linux.cn/) 荣誉推出
用 Winetricks 配置 WINE
Nick Congleton
https://linuxconfig.org/configuring-wine-with-winetricks
如果 winecfg (WINE 的配置工具)是一把螺丝刀,那么 winetricks 就是一个钻床。它们各有特长,但是 winetricks 真的是一个强大的多的工具。实际上,它甚至可以启动 winecfg。
/data/attachment/album/201704/07/103823l3xyzddr6z463y67.jpg.thumb.jpg
/data/attachment/album/201704/07/103823l3xyzddr6z463y67.jpg
true
false
true
Taylor1024
false
[ "Wine", "winetricks", "winecfg" ]
桌面应用
{ "viewnum": 20178, "commentnum": 4, "favtimes": 1, "sharetimes": 0, "likes": 0 }
[ { "postip": "111.20.112.126", "message": "污染环境!!!", "username": "来自陕西西安的 Chrome 57.0|GNU/Linux 用户", "date": "2017-04-07T11:30:53" }, { "postip": "119.145.136.165", "message": "??不太懂?是这个软件不好用?", "username": "来自广东佛山的 Chrome 57.0|Windows 7 用户", "date": "2017-04-08T13:44:05" }, { "postip": "42.102.249.46", "message": "啥意思", "username": "来自黑龙江的 Chrome Mobile 77.0|Android 10 用户", "date": "2020-12-01T07:39:41" }, { "postip": "42.102.249.46", "message": "我太喜欢这个网站了,好多技术干活文章,文案排版格式我也喜欢,评论交流也不需要注册,希望站长继续做下去,不要推行注册制,给站长加油打气,给大家带来更多好文,加油挺你!", "username": "来自黑龙江的 Chrome Mobile 77.0|Android 10 用户", "date": "2020-12-01T07:41:22" } ]
[]
如果 winecfg (WINE 的配置工具)是一把螺丝刀,那么 winetricks 就是一个钻床。它们各有特长,但是 winetricks 真的是一个强大的多的工具。实际上,它甚至可以启动 winecfg。
2017-04-07T10:38:00
2017-04-07T10:38:00
8,382
/article-8382-1.html
### 简介 如果 `winecfg` (WINE 的配置工具)是一把螺丝刀,那么 `winetricks` 就是一个钻床。它们各有特长,但是 `winetricks` 真的是一个强大的多的工具。实际上,它甚至可以启动 `winecfg`。 ![](/data/attachment/album/201704/07/103823l3xyzddr6z463y67.jpg) `winecfg` 让你可以改变 WINE 本身的设置,而 `winetricks` 则可以让你改造实际的 Windows 层,它可以让你安装 Windows 重要的系统组件,比如 .dll 文件和系统字体,还可以允许你修改 Windows 注册表的信息。它还有任务管理器、卸载工具和文件浏览器。 尽管 `winetricks` 可以做以上这些工作,但是大部分时间我们用到的功能也就是管理 `dll` 文件和 Windows 组件。 ### 安装 和 `winecfg` 不同,`winetricks` 不是集成在 WINE 中的。这样也没什么问题,由于它实际上只是个脚本文件,你可以在各种发行版上很轻松地下载和使用它。现在,许多发行版把 `winetricks` 打包。只要你喜欢,你也可以下载打包后的版本。不过,有些包可能会比较老旧,所以本指南将使用脚本,毕竟脚本通用且更新及时。默认情况下,它的图形界面有些丑,所以你要是想个性化界面,最好通过你的发行版的包管理器安装一个 `zenity`。 现在假定你想在你的 `/home` 目录下配置 `winetricks`。 `cd` 到此,然后 `wget` 这个脚本。 ``` $ cd ~ $ wget https://raw.githubusercontent.com/Winetricks/winetricks/master/src/winetricks ``` 然后,给这个脚本可执行权限。 ``` $ chmod+x winetricks ``` `winetricks` 可以通过命令行运行,在行末指定要安装的东西。但是大部分情况下,你都不知道 .dll 文件或者是你想安装字体确切的名字,那么,这时候最好利用图形界面程序。启动这个程序和其他程序没什么不同,就是在末尾什么都别输入就行了。 ``` $ ~/winetricks ``` ![winetricks-main](/data/attachment/album/201704/07/103900h58jnnedd8la5akd.png) 当窗口第一次打开时候,将会给你一个有 <ruby> “查看帮助” <rt> View help </rt></ruby> 和 <ruby> “安装应用” <rt> Install an application </rt></ruby> 选项的菜单。一般情况下,我们选择 <ruby> “选择默认的 wineprefix” <rt> Select the default wineprefix </rt></ruby>,这将是你主要使用的选项。其他的也能用,但是不推荐使用。接下来,单击 “OK”,你就会进入到 WINE prefix 的配置菜单,你可以在这完成所有你要使用 `winetricks` 完成的事情。 ![The winetricks prefix menu](/data/attachment/album/201704/07/103902ek7ifcua6zva9xrr.png) ### 字体 ![The winetricks font menu](/data/attachment/album/201704/07/103904kuk5u5r3os31ur1j.png) 字体一直很重要,一些应用程序没有字体就没法正常的加载。`winetricks` 可以轻松地安装许多常用 Windows 字体.在配置菜单中,选中 <ruby> “安装字体” <rt> Install a font </rt></ruby> 单选按钮,然后点击 “OK” 即可。 然后你就会得到一列字体清单,它们都有着相对应的复选框。你很难确切知道你到底需要什么字体,所以一般按每个应用决定使用什么字体,我们可以先安装一款插件 `corefonts`,它包含了大多数 Windows 系统中应用程序所设定的字体。安装它也十分简单,所以可以试试。 要安装 `corefonts` ,请选择相应的复选框,然后点击 “OK”,你就会看到和在 Windows 下差不多的提示,字体就会被安装了。完成了这个插件的安装,你就会回到先前的菜单界面。接下来就是安装你需要的别的插件,步骤相同。 ### .dll 文件和组件 ![The winetricks dll menu](/data/attachment/album/201704/07/103906ypmekyp79l9ypkl6.png) `winetricks` 安装 Windows 下的 .dll 文件和别的组件也十分简单。如果你需要安装的话,在菜单页选择 <ruby> “安装 Windows DLL 或组件” <rt> Install a Windows DLL or component </rt></ruby>,然后点击 “OK”。 窗口就会进入到另一个菜单界面,其中包含可用的 dll 和其他 Windows 组件。在相应的复选框进行选择,点击 “OK”。脚本就会下载你选择的组件,接着通过 Windows 一般的安装进程进行安装。像 Windows 机器上安装那样跟着提示往下走。可能会有报错信息。很多时候,Windows 安装程序会报错,但是你接着会收到来自 `winetricks` 窗口的消息,说明它正在绕过此问题。这很正常。由于组件之间的相互依赖关系,你可能会也可能不会看到成功安装的信息。只要确保安装完成时候,菜单页中你的选项仍旧处于被选中状态就行了。 ### 注册表 ![WINE regedit](/data/attachment/album/201704/07/103908kp22w8ozwaozwi8p.png) 你不需要常常编辑注册表中 WINE 对应的值,但是对于有些程序确实需要。技术层面来讲,`winetricks` 不向用户提供注册表编辑器,但是要访问编辑器也很容易。在菜单页选中<ruby> “运行注册表编辑” <rt> Run regedit </rt></ruby>,点击 “OK”,你就可以打开一个简单的注册表编辑器。事实上,写入注册表的值有点超出本篇引导文章的范围了,但是我还要多说一句,如果你已经知道你在干什么,增加一个注册表条目不是很难。注册表有点像电子表格,你可以将正确的值填入右面的格子中。这个说的有点过于简单,但是就是这样的。你可以在以下地址精准地找到你需要在 WINE Appdp 所要填入或编辑的东西。 [https://appdb.winehq.org。](https://appdb.winehq.org%E3%80%82) ### 结束语 很明显 `winetricks` 还有许多许多强大的功能,但是本篇指南的目的只是给你一点基础知识,以使用这个强大的工具,使你的程序通过 WINE 运行。WINE Appdb 对每个程序都有相应的设置,将来会越来越丰富。 --- via: <https://linuxconfig.org/configuring-wine-with-winetricks> 作者:Nick Congleton 译者:[Taylor1024](https://github.com/Taylor1024) 校对:[jasminepeng](https://github.com/jasminepeng) 本文由 [LCTT](https://github.com/LCTT/TranslateProject) 原创编译,[Linux中国](https://linux.cn/) 荣誉推出
JavaScript 即未来:介绍 14 个 JavaScript 的框架和库
Dr. Michael J. Garbade
https://opensource.com/article/16/11/15-javascript-frameworks-libraries
当今的市场需要快速开发,但是,重复造轮子是没有必要的。不论你是一个 JavaScript 新手还是一个资深的 JavaScript 开发者,使用框架和库都能极大提高你的工作效率。
/data/attachment/album/201704/07/210545tje316vixser13gi.jpg.thumb.jpg
/data/attachment/album/201704/07/210545tje316vixser13gi.jpg
true
false
true
chenxinlong
false
[ "JavaScript" ]
软件开发
{ "viewnum": 7007, "commentnum": 1, "favtimes": 0, "sharetimes": 0, "likes": 0 }
[ { "postip": "113.44.83.101", "message": "node/vue", "username": "来自北京的 Chrome 59.0|Windows 7 用户", "date": "2017-07-03T10:46:07" } ]
[]
当今的市场需要快速开发,但是,重复造轮子是没有必要的。不论你是一个 JavaScript 新手还是一个资深的 JavaScript 开发者,使用框架和库都能极大提高你的工作效率。
2017-04-07T21:06:00
2017-04-07T21:06:00
8,383
/article-8383-1.html
> > JavaScript 即未来趋势所在。 > > > Javascript 得到了众多的技术领导者的拥护和支持,其中一位就是 WordPress 的作者 Matt Mullenweg , 他表示 [WordPress 开发者](http://wesbos.com/learn-javascript/) 应该学习 JavaScript , 这也清晰地向 WordPress 社区传达了 JavaScript 在未来的重要性。 同时,这一观点也被普遍接受。向着更先进的技术靠拢与过渡也同时保证了 WordPress 在未来的挑战中不会落于人后。 JavaScript 同时也是众多站在开源立场的技术中的佼佼者。与现在所流行的观点相反,JavaScript 不是一个工程,而是一个由其核心团队共同制定和维护的开放标准。[ECMAScript](http://stackoverflow.com/questions/5520245/is-javascript-an-open-source-project) , 这是另一个和 JavaScript 相关的名字, 它虽然不是开源的,但它也有一个开放的标准。 ![](/data/attachment/album/201704/07/210545tje316vixser13gi.jpg) 当你在浏览 GitHub 的时候你就可以发现 JavaScript 在当今有多么流行了。而且就[仓库的数量](https://github.com/blog/2047-language-trends-on-github) 而言,JavaScript 绝对位于所有的编程语言当中最顶尖的那一层次。 同时,在 Livecoding.tv 上你也能看出 JavaScript 有多么突出,这里的用户发布的关于 JavaScript 的视频的数量比其他的话题多得多。在写这篇文章的时候(2016 年底),Livecoding.tv 上已经有 [45,919 个 用户原创的 JavaScript 视频教程](https://www.livecoding.tv/learn/javascript/) 。 ### 热门的开源 JavaScript 框架和库 回归到主题, 庞大的社区是 JavaScript 的一个得天独厚的优势,同时这也推动了 JavaScript 的蓬勃发展。这里有数以百千计的成熟的 JavaScript 框架和库供开发者使用,同时这些最优秀的框架和库都是开源的。对当前的 JavaScript 开发者来说,能够使用这些优秀的框架和库来进行快速开发已经是必须技能了。当今的市场需要快速开发,但是,重复造轮子是没有必要的。不论你是一个 JavaScript 新手还是一个资深的 JavaScript 开发者,使用框架和库都能极大提高你的工作效率。 好了,让我们开始吧! #### 1. Angular.js [Angular.js](https://opensource.com/article/16/11/www.angularjs.org) 是目前最热门的 JavaScript 框架之一。它用于开发者构建复杂的 web 应用。Angular.js 背后的思想是它的单页应用 model。同时它 也支持 MVC 架构。在 Angular.js 中 ,开发者可以在前端中使用 JavaScript 代码,并从字面上扩展 HTML 词汇。 Angular.js 自 2009 年出现以来已经有了很大的改进。Angular 1 当前的稳定版本是 1.5.8/1.2.30 。你也可以试一试 Angular 2 ,相对于 Angular 1 来说它有了重大的改进,但这个新版本仍未在全球范围内被普遍使用。 在 Angular.js 中,数据绑定是完成工作的一个重要概念。在用户与接口的交互中,当交互完成,view 就会自动更新,随即新值与 model 交互以确保一切都是同步的。底层的逻辑在 model 中执行完成后,DOM 也会随即更新。 #### 2. Backbone.js 复杂 web 应用并不适用于所有场景。一些较简单的 web 应用框架例如 [Backbone.js](https://opensource.com/article/16/11/www.backbone.js) 就非常适合学习 web app 开发。Backbone.js 是一个简单的框架,可以快速方便地构建简单的 web 应用。和 Angular.js 一样,Backbone.js 也支持 MVC 。Backbone.js 还有一些其它关键特性如路由,RESTful API 支持,适当的状态管理等等。你甚至还可以用 Backbone.js 来构建单页应用。 当前的稳定版本是 1.3.3,可以在 [GitHub](https://github.com/jashkenas/backbone/) 中找到。 #### 3. D3.js [D3.js](https://opensource.com/article/16/11/www.d3js.org) 是一个优秀的 JavaScript 库,它允许开发者创建具有数据处理功能的富 web 页面。D3.js 使用 SVG、HTML 和 CSS 来实现这一切功能。使用 D3.js ,你可以更轻松地将数据绑定到 DOM 及启用数据驱动事件。使用 D3.js ,你还可以创建高质量的数据驱动的 web 页面来提供一个更易于理解的视觉效果来呈现数据。查看示例 : [LCF 符号哈密顿图](http://christophermanning.org/projects/building-cubic-hamiltonian-graphs-from-lcf-notation) ,由 D3.js 强力驱动。 #### 4. React.js [React.js](https://facebook.github.io/react/) 是一个使用起来很有趣的 JavaScript 框架。和其它的 JavaScript 框架不同,React.js 志在构建一个高可扩展的前端用户界面。React.js 出现于 2013 年,它采用了 BSD 开源协议。它因其能够开发复杂且漂亮的用户界面所带来的优势而迅速发展壮大。 React.js 背后的核心思想是虚拟 DOM 。虚拟 DOM 在客户端和服务端之间扮演着一个中间人的角色并带来了显著的性能提升。虚拟 DOM 的改变和服务器端 DOM 一样,只需要更新所需的元素,相对于传统的 UI 渲染来说极大提升了渲染速度。 你还可以使用 Recat 来实现 meterial 风格的设计,使你能够开发具有无与伦比的性能的 web 应用。 #### 5. jQuery [jQuery](http://jquery.com/) 是一个非常流行的 JavaScript 库,它拥有众多特性例如事件处理、动画等。当你在做一个 web 项目的时候,你不会想要把时间浪费在为一些简单的功能写代码上。jQuery 为减少你的工作量提供了一些易于使用的 API 。这些 API 在所有的常见的浏览器中都能够使用。使用 jQuery, 你可以无缝地控制 DOM 以及 Ajax 这样在近几年来拥有大量需求的任务。使用 jQuery,开发者不必担心一些低级的交互,同时可以使他们的 web 应用的开发更加容易与迅速。 jQuery 同时便于分离 HTML 和 JavaScript 代码,使开发者能够编写简洁而跨浏览器兼容的代码。并且使用 jQuery 创建的 web 应用在将来也易于改善和扩展。 #### 6. Ember.js [Ember.js](http://emberjs.com/) 是一个 Angular.js 和 React.js 的功能混合体。当你在浏览社区的时候你能明显地感受到 Ember.js 的热门程度。Ember.js 的新特性也不断地在添加。它在数据同步方面与 Angular.js 很像。 双向的数据交换可以确保应用的快速性和可扩展性。同时,它还能够帮助开发者创建一些前端元素。 和 React.js 的相似之处在于,Ember.js 提供了同样的服务器端虚拟 DOM 以确保高性能和高可扩展。同时, Ember.js 提倡简化代码,提供了丰富的 API。Ember.js 还有非常优秀的社区。 #### 7. Polymer.js 如果你曾想过创建你自己的 HTML5 元素,那么你可以使用 [Polymer.js](https://www.polymer-project.org/1.0/) 来做这些事。 Polymer 主要集中于通过给 web 开发者提供创建自己的标签的功能来提供扩展功能。例如,你可以创建一个和 HTML5 中的 <video> 类似的具有自己的功能的 <my\_video> 元素。 Polymer 在 2013 年被 Google 引入并以 [三句版 BSD](https://en.wikipedia.org/wiki/BSD_licenses#3-clause) 协议发布。 #### 8. Three.js [Three.js](https://threejs.org/) 又是另一个 JavaScript 库,主要用于 3D 效果开发。如果你在做游戏开发的动画效果,那么你可以利用 Three.js 的优势。Three.js 在底层中使用 WebGL 使 Three.js 可以轻松地被用于在屏幕上渲染 3D 物体。举一个比较知名的使用 Three.js 的例子就是 HexGLA,这是一个未来派赛车游戏。 #### 9. PhantomJS 使用 JavaScript 工作就意味着和不同的浏览器打交道,同时,当提及浏览器的时候,就不得不讨论资源管理。在 [PhantomJS](https://phantomjs.org/) 中,由于有 Headless WebKit 的支持,所以你可以随时监测你的 web 应用。Headless WebKit 是 Chrome 和 Safari 使用的渲染引擎中的一部分。 这整个过程是自动化的,你所需要做的只是使用这个 API 来构建你的 web 应用。 #### 10. BabylonJS [BabylonJS](http://www.babylonjs.com/) 与 Three.js 不相伯仲, 提供了创建平滑而强大的 3D web 应用的 JavaScript API。它是开源的,且基于 JavaScript 和 WebGL 。创建一个简单的 3D 物体,比如一个球体是非常简单的,你只需要写短短几行代码。通过这个库提供的 [文档](https://doc.babylonjs.com/),你可以很好地掌握它的内容。 同时 BabylonJS 的主页上也提供了一些优秀的 demo 来当作参考。在其官网上你可以找到这些 Demo。 #### 11. Boba.js Web 应用总是有一个共通的需求,那就是分析。如果你还在苦于将数据的分析与统计插入到 JavaScript 的 web 应用中,那么你可以试一下 [Boba.js](http://boba.space150.com/)。Boba.js 可以帮助你将分析的数据插入到你的 web 应用中并且支持旧的 ga.js 。你甚至可以把数据指标和 Boba.js 集成在一起,只需要依赖 jQuery 即可。 #### 12. Underscore.js [Underscore.js](http://underscorejs.org/) 解决了 “当我面对一个空白 HTML 页面并希望即刻开始工作,我需要什么” 这个问题。当你刚开始一个项目,你可能会感到失落或者重复一系列你在之前项目中常做的步骤。 为了简化开启一个项目的过程和给你起个头,Underscore.js 这个 JavaScript 库给你提供了一系列的方法。例如,你可以使用你在之前项目中常用的 Backbone.js 中的 suspender 或者 jQuery 的一些方法。 一些实用的帮助例如 “filter” 和 “invoke the map” 可以给你起个好头,以助于你尽可能快的投入到工作中。 Underscore.js 同时还自带了一个套件来简化你的测试工作。 #### 13. Meteor.js [Meteor.js](https://www.meteor.com/) 是一个快速构建 JavaScript 应用的框架。它是开源的且它能够用于构建桌面应用、移动应用和 web 应用。Meteor.js 是一个全栈的框架同时允许多平台的端到端开发。 你可以使用 Meteor.js 来实现前端和后端功能,同时它也能密切监视应用的性能。Meteor.js 的社区非常庞大,所以它会有不断的新特性更新或者是 bug 修复。Meteor.js 也是模块化的,同时它能配合一些其它的优秀的 API 使用。 #### 14. Knockout.js [Knockout.js](http://knockoutjs.com/) 在这些库中可能是最被低估的一个。它是一个基于 MIT 开源协议的开源 JavaScript 框架。作者是 [Steve Sanderson](http://blog.stevensanderson.com/)。它基于 MVVM 模式。 #### 值得注意的是: Node.js [Node.js](https://nodejs.org/en/) 是一个强有力的 JavaScript 运行时环境。它可以被用于使用真实世界数据来构建快速且可扩展的应用。它既不是一个框架也不是一个库,而是一个基于 Google Chrome 的 V8 引擎的运行时环境。你可以用 Node.js 来创建多元化的 JavaScript 应用,包括单页应用、即时 web 应用等等。从技术层面上来讲,由于它的事件驱动式架构,所以 Node.js 支持异步 I/O 。这种做法使得它成为开发高可扩展应用的一个极好的解决方案的选择。查看 [Node.js](https://www.livecoding.tv/learn/node-js/)在 livecoding.tv 上的视频。 ### 总结 JavaScript 是 web 开发中的通用语言。它之所以快速发展不仅仅是因为它所提供的内容,更多的是因为它的庞大的开源社区的支持。以上提到的框架和库对任何一个 JavaScript 开发者来说都是必须知道的。它们都提供了一些途径来探索 JavaScript 和前端开发。上面提及的大部分框架和库频繁地在 Livecoding.tv 上出现,其大部分来自对 JavaScript 及其相关技术感兴趣的软件工程师。 --- via: <https://opensource.com/article/16/11/15-javascript-frameworks-libraries> 作者:[Dr. Michael J. Garbade](https://opensource.com/users/drmjg) 译者:[chenxinlong](https://github.com/chenxinlong) 校对:[wxy](https://github.com/wxy) 本文由 [LCTT](https://github.com/LCTT/TranslateProject) 原创编译,[Linux中国](https://linux.cn/) 荣誉推出
Samba 系列(六):使用 Rsync 命令同步两个 Samba4 AD DC 之间的 SysVol 目录
Matei Cezar
http://www.tecmint.com/samba4-ad-dc-sysvol-replication/
这篇文章讲的是在两个 Samba4 活动目录域控制器之间,通过一些强大的 Linux 工具来完成 SysVol 的复制操作,比如 Rsync 数据同步工具,Cron 任务调度进程和 SSH 协议。
/data/attachment/album/201704/08/102924a87i7t2do373z77f.jpg.thumb.jpg
/data/attachment/album/201704/08/102924a87i7t2do373z77f.jpg
true
false
true
rusking
false
[ "Samba" ]
系统运维
{ "viewnum": 8993, "commentnum": 1, "favtimes": 1, "sharetimes": 0, "likes": 0 }
[ { "postip": "119.145.136.165", "message": "哎······用linux做DC,组策略能修改吗?", "username": "来自广东佛山的 Chrome 57.0|Windows 7 用户", "date": "2017-04-08T17:46:33" } ]
[ { "raid": 8358, "displayorder": 0 }, { "raid": 8410, "displayorder": 0 } ]
这篇文章讲的是在两个 Samba4 活动目录域控制器之间,通过一些强大的 Linux 工具来完成 SysVol 的复制操作,比如 Rsync 数据同步工具,Cron 任务调度进程和 SSH 协议。
2017-04-08T10:32:19
2017-04-08T10:32:19
8,384
/article-8384-1.html
![](/data/attachment/album/201704/08/102924a87i7t2do373z77f.jpg) 这篇文章讲的是在两个 **Samba4 活动目录域控制器**之间,通过一些强大的 Linux 工具来完成 SysVol 的复制操作,比如 [Rsync 数据同步工具](http://www.tecmint.com/rsync-local-remote-file-synchronization-commands/),[Cron 任务调度进程](http://www.tecmint.com/11-cron-scheduling-task-examples-in-linux/)和 [SSH 协议](http://www.tecmint.com/5-best-practices-to-secure-and-protect-ssh-server/)。 ### 需求: 1、[在 Ubuntu 系统上使用 Samba4 来创建活动目录架构](/article-8065-1.html) 2、[在 Linux 命令行下管理 Samba4 AD 架构](/article-8070-1.html) 3、[使用 Windows 10 的 RSAT 工具来管理 Samba4 活动目录架构](/article-8097-1.html) 4、[在 Windows 下管理 Samba4 AD 域管制器 DNS 和组策略](/article-8258-1.html) 5、[将另一台 Ubuntu DC 服务器加入到 Samba4 AD DC 实现双域控主机模式](/article-8358-1.html) ### 第一步:配置 DC 服务器时间同步 1、在两个域控制器之间复制 **sysvol** 目录的内容之前,你得保证这两个服务器时间设置准确且一致。 如果这两个服务器的时间延迟大于 5 分钟,并且时钟也不同步,你将会遇到 AD 账号和域复制的各种问题。 为了解决多个域控制器之间时间漂移的问题,你需要在服务器上执行如下命令来[安装和配置 NTP 服务](http://www.tecmint.com/install-and-configure-ntp-server-client-in-debian/)。 ``` # apt-get install ntp ``` 2、在 NTP 服务安装完成之后,打开主配置文件,把默认的 pool 值注释(在每行 pool 参数前添加 # ),并且添加新的 pool 值,指向已安装了 **NTP** 服务端的主 **Samba4 AD DC FQDN**,如下所示。 ``` # nano /etc/ntp.conf ``` 把下面几行添加到 `ntp.conf` 配置文件。 ``` pool 0.ubuntu.pool.ntp.org iburst #pool 1.ubuntu.pool.ntp.org iburst #pool 2.ubuntu.pool.ntp.org iburst #pool 3.ubuntu.pool.ntp.org iburst pool adc1.tecmint.lan # Use Ubuntu's ntp server as a fallback. pool ntp.ubuntu.com ``` ![Configure NTP for Samba4](/data/attachment/album/201704/08/103221g0z6aph1v4x7wm0m.png) *Samba4 配置 NTP 服务* 3、先不要关闭该文件,在文件末尾添加如下内容,这是为了让其它客户端能够查询并[与这个 NTP 服务器同步时间](http://www.tecmint.com/how-to-synchronize-time-with-ntp-server-in-ubuntu-linux-mint-xubuntu-debian/),并发出 NTP 签署请求,以防主 DC 离线: ``` restrict source notrap nomodify noquery mssntp ntpsigndsocket /var/lib/samba/ntp_signd/ ``` 4、最后,关闭并保存该配置文件,然后重启 NTP 服务以应用更改。等待几分钟后时间同步完成,执行 `ntpq` 命令打印出 **adc1** 时间同步情况。 ``` # systemctl restart ntp # ntpq -p ``` ![Synchronize NTP Time with Samba4 AD](/data/attachment/album/201704/08/103221fuebr7rrtgbnsmve.png) *与 Samba4 AD 同步 NTP 时间* ### 第二步:通过 Rsync 命令来复制第一个 DC 服务器上的 SysVol 目录 默认情况下,**Samba4 AD DC** 不会通过 **DFS-R**(<ruby> 分布式文件系统复制 <rt> Distributed File System Replication </rt></ruby>)或者 **FRS**(<ruby> 文件复制服务 <rt> File Replication Service </rt></ruby>)来复制 SysVol 目录。 这意味着只有在第一个域控制器联机时,<ruby> <strong> 组策略对象 </strong> <rt> Group Policy objects </rt></ruby>才可用。否则组策略设置和登录脚本不会应用到已加入域的 Windosws 机器上。 为了克服这个障碍,以及基本实现 SysVol 目录复制的目的,我们通过执行一个[基于 SSH 的身份认证](http://www.tecmint.com/ssh-passwordless-login-using-ssh-keygen-in-5-easy-steps/)并使用 SSH 加密通道的[Linux 同步命令](http://www.tecmint.com/rsync-local-remote-file-synchronization-commands/)来从第一个域控制器安全地传输 **GPO** 对象到第二个域控制器。 这种方式能够确保 **GPO** 对象在域控制器之间的一致性,但是也有一个很大的缺点。它只能进行单向同步,因为在同步 GPO 目录的时候, **rsync** 命令会从源 DC 服务器传输所有的更改到目标 DC 服务器, 源 DC 服务器上不存在的组策略对象也会从目标 DC 服务器上删除,为了限制并避免任何冲突,所有的 GPO 编辑操作只能在第一个 DC 服务器上执行。 5、要进行 **SysVol** 复制,先到[第一个 AD DC 服务器上生成 SSH 密钥](http://www.tecmint.com/ssh-passwordless-login-using-ssh-keygen-in-5-easy-steps/),然后使用下面的命令把该密钥传输到第二个 DC 服务器。 在生成密钥的过程中不要设置密码,以便在无用户干预的情况下进行传输。 ``` # ssh-keygen -t RSA # ssh-copy-id root@adc2 # ssh adc2 # exit ``` ![Generate SSH Key on Samba4 DC](/data/attachment/album/201704/08/103222syu0h29525bw5259.png) *在 Samba4 DC 服务器上生成 SSH 密钥* 6、 当你确认 root 用户可以从第一个 **DC** 服务器以免密码方式登录到第二个 **DC** 服务器时,执行下面的 `rsync` 命令,加上 `--dry-run` 参数来模拟 SysVol 复制过程。注意把对应的参数值替换成你自己的数据。 ``` # rsync --dry-run -XAavz --chmod=775 --delete-after --progress --stats /var/lib/samba/sysvol/ root@adc2:/var/lib/samba/sysvol/ ``` 7、如果模拟复制过程正常,那么再次执行去掉 `--dry-run` 参数的 `rsync` 命令,来真实的在域控制器之间复制 GPO 对象。 ``` # rsync -XAavz --chmod=775 --delete-after --progress --stats /var/lib/samba/sysvol/ root@adc2:/var/lib/samba/sysvol/ ``` ![Samba4 AD DC SysVol Replication](/data/attachment/album/201704/08/103223jvshyuhxsybdxa8n.png) *Samba4 AD DC SysVol 复制* 8、在 SysVol 复制完成之后,登录到目标域控制器,然后执行下面的命令来列出其中一个 GPO 对象目录的内容。 从第一个 DC 服务器上执行这个命令时,列出的 GPO 对象也要相同。 ``` # ls -alh /var/lib/samba/sysvol/your_domain/Policiers/ ``` ![Verify Samba4 DC SysVol Replication](/data/attachment/album/201704/08/103224mz6m7c69u8kzu78x.png) *验证 Samba4 DC SysVol 复制结果是否正常* 9、为了自动完成**组策略**复制的过程(通过网络传输 sysvol 目录),你可以使用 root 账号设置一个任务来执行同步命令,如下所示,设置为每隔 5 分钟执行一次该命令。 ``` # crontab -e ``` 添加一条每隔 5 分钟运行的同步命令,并把执行结果以及错误信息输出到日志文件 `/var/log/sysvol-replication.log` 。如果执行命令异常,你可以查看该文件来定位问题。 ``` */5 * * * * rsync -XAavz --chmod=775 --delete-after --progress --stats /var/lib/samba/sysvol/ root@adc2:/var/lib/samba/sysvol/ > /var/log/sysvol-replication.log 2>&1 ``` 10、如果以后 **SysVol ACL** 权限有问题,你可以通过下面的命令来检测和修复这些异常。 ``` # samba-tool ntacl sysvolcheck # samba-tool ntacl sysvolreset ``` ![Fix SysVol ACL Permissions](/data/attachment/album/201704/08/103224e0qzixgqqim3xaik.png) *修复 SysVol ACL 权限问题* 11、如果第一个 **Samba4 AD DC** 的 **FSMO** 角色,即“PDC 模拟器”不可用,你可以强制 **Microsoft Windows** 系统上的**组策略管理控制台**只连接到第二个域控制器,通过选择更改域控制器选项和手动选择目标机器,如下图所示。 ![Change Samba4 Domain Controller](/data/attachment/album/201704/08/103225tb99bfkdcjjrfijk.png) *更改 Samba4 域控制器* ![Select Samba4 Domain Controller](/data/attachment/album/201704/08/103225c4wu3uxz0cux11ux.png) *选择 Samba4 域控制器* 当你从**组策略管理控制台**连接到第二个 **DC** 服务器时,你应该避免对**组策略**做任何更改。否则,当第一个 **DC** 服务器恢复正常后, **rsync 命令**将会删除在第二个 DC 服务器上所做的更改。 --- 作者简介: Matei Cezar -- 我是一个电脑迷,开源软件和 Linux 系统爱好者,有超过 4 年的 Linux 桌面、服务器版本系统和 bash 编程经验。 --- via: <http://www.tecmint.com/samba4-ad-dc-sysvol-replication/> 作者:[Matei Cezar](http://www.tecmint.com/author/cezarmatei/) 译者:[rusking](https://github.com/rusking) 校对:[jasminepeng](https://github.com/jasminepeng) 本文由 [LCTT](https://github.com/LCTT/TranslateProject) 原创编译,[Linux中国](https://linux.cn/) 荣誉推出
Linux 命令行工具使用小贴士及技巧(三)
Ansh
https://www.howtoforge.com/tutorial/linux-command-line-tips-tricks-part-3-cdpath/
CDPATH 环境变量时一把双刃剑,如果没有掌握完善的知识和随意使用,可能会令你陷入困境,并花费你大量宝贵时间去解决问题。当然,这不代表你不应该去试一下;只需要了解一下所有的可用选项,如果你得出结论,使用 CDPATH 会带来很大的帮助,就继续使用它吧。
/data/attachment/album/201704/08/201121taqbqb0o42xiboix.jpg.thumb.jpg
/data/attachment/album/201704/08/201121taqbqb0o42xiboix.jpg
true
false
true
HaitaoBio
false
[ "命令行", "导航" ]
技术
{ "viewnum": 7795, "commentnum": 0, "favtimes": 0, "sharetimes": 0, "likes": 0 }
[]
[ { "raid": 8371, "displayorder": 0 }, { "raid": 8393, "displayorder": 0 } ]
CDPATH 环境变量时一把双刃剑,如果没有掌握完善的知识和随意使用,可能会令你陷入困境,并花费你大量宝贵时间去解决问题。当然,这不代表你不应该去试一下;只需要了解一下所有的可用选项,如果你得出结论,使用 CDPATH 会带来很大的帮助,就继续使用它吧。
2017-04-08T20:12:00
2017-04-08T20:12:00
8,387
/article-8387-1.html
在这个系列的[第一部分](/article-8335-1.html),我们详细地讨论了 `cd -` 命令,在[第二部分](/article-8371-1.html),我们深入探究了 `pushd` 和 `popd` 两个命令,以及它们使用的场景。 ![](/data/attachment/album/201704/08/201121taqbqb0o42xiboix.jpg) 继续对命令行的讨论,在这篇教程中,我们将会通过简单易懂的实例来讨论 `CDPATH` 这个环境变量。我们也会讨论关于此变量的一些进阶细节。 *在这之前,先声明一下此教程中的所有实例都已经在 Ubuntu 14.04 和 4.3.11(1) 版本的 Bash 下测试过。* ### 环境变量 CDPATH 即使你的命令行所有操作都在特定的目录下 - 例如你的主目录,然而在你切换目录时也不得不提供绝对路径。比如,考虑我现在的情况,就是在 `/home/himanshu/Downloads` 目录下: ``` $ pwd /home/himanshu/Downloads ``` 现在要求切换至 `/home/himanshu/Desktop` 目录,我一般会这样做: ``` cd /home/himanshu/Desktop/ ``` 或者 ``` cd ~/Desktop/ ``` 或者 ``` cd ../Desktop/ ``` 能不能只是运行以下命令就能简单地实现呢: ``` cd Desktop ``` 是的,这完全有可能。这就是环境变量 `CDPATH` 出现的时候了。你可使用这个变量来为 `cd` 命令定义基础目录。 如果你尝试打印它的值,你会看见这个环境变量默认是空值的: ``` $ echo $CDPATH ``` 现在 ,考虑到上面提到的场景,我们使用这个环境变量,将 `/home/himanshu` 作为 `cd` 命令的基础目录来使用。 最简单的做法这样: ``` export CDPATH=/home/himanshu ``` 现在,我能做到之前所不能做到的事了 - 当前工作目录在 `/home/himanshu/Downloads` 目录里时,成功地运行了 `cd Desktop` 命令。 ``` $ pwd /home/himanshu/Downloads $ cd Desktop/ /home/himanshu/Desktop $ ``` 这表明了我可以使用 `cd` 命令来到达 `/home/himanshu` 下的任意一个目录,而不需要在 `cd` 命令中显式地指定 `/home/himanshu` 或者 `~`,又或者是 `../` (或者多个 `../`)。 ### 要点 现在你应该知道了怎样利用环境变量 `CDPATH` 在 `/home/himanshu/Downloads` 和 `/home/himanshu/Desktop` 之间轻松切换。现在,考虑以下这种情况, 在 `/home/himanshu/Desktop` 目录里包含一个名字叫做 `Downloads` 的子目录,这是将要切换到的目录。 但突然你会意识到 `cd Downloads` 会切换到 `/home/himanshu/Downloads`。所以,为了确保这不会发生,你可以这样做: ``` cd ./Downloads ``` 虽然上述命令本身没有问题,但你还是需要耗费点额外的精力(虽然很小),尤其是每次这种情况发生时你都不得不这样做。所以,有一个更加优雅的解决方案来处理,就是以如下方式来设定 `CDPATH` 环境变量。 ``` export CDPATH=".:/home/himanshu" ``` 它的意思是告诉 `cd` 命令先在当前的工作目录查找该目录,然后再尝试搜寻 `/home/himanshu` 目录。当然, `cd` 命令是否以这样的方式运行,完全取决于你的偏好和要求 - 讨论这一点的目的是为了让你知道这种情况可能会发生。 就如你现在所知道的,一旦环境变量 `CDPATH` 被设置,它的值 - 或者它所包含的路径集合 - 就是系统中 `cd` 命令搜索目录的地方 ( 当然除了使用绝对路径的场景 )。所以,完全取决于你来确保该命令行为的一致性。 继续说,如果一个 bash 脚本以相对路径使用 `cd` 命令,最好还是先清除或者重置环境变量 `CDPATH`,除非你觉得遇上不可预测的麻烦也无所谓。还有一个可选的方法,比起在终端使用 `export` 命令来设置 `CDPATH`,你可以在测试完当前的 shell 是交互式还是非交互式之后,再在你的 `.bashrc` 文件里设置环境变量,这样可以确保你对环境变量的改动只对交互式 shell 生效。 环境变量中,路径出现的顺序同样也是很重要。举个例子,如果当前目录是在 `/home/himanshu` 目录之前列出来,`cd` 命令就会先搜索当前的工作目录然后才会搜索 `/home/himanshu` 目录。然而,如果该值为 `/home/himanshu:.`,搜索就首先从 `/home/himanshu` 开始,然后到当前目录。不用说,这会影响 `cd` 命令的行为,并且不注意路径的顺序可能会导致一些麻烦。 要牢记在心的是,环境变量 `CDPATH`,就像其名字表达的,只对 `cd` 命令有作用。意味着在 `/home/himanshu/Downloads` 目录里面时,你能运行 `cd Desktop` 命令来切换到 `/home/himanshu/Desktop` 目录,但你不能使用 `ls`。以下是一个例子: ``` $ pwd /home/himanshu/Downloads $ ls Desktop ls: cannot access Desktop: No such file or directory $ ``` 然而,这还是有简单的变通处理的。例如,我们可以用以下不怎么费力的方式来达到目的: ``` $ cd Desktop/;ls /home/himanshu/Desktop backup backup~ Downloads gdb.html outline~ outline.txt outline.txt~ ``` 不过,不是每种情况就能变通处理的。 另一个重点是:就像你可能已经观察到的,每次你使用 `CDPATH` 环境变量集来运行 `cd` 命令时,该命令都会在输出里显示你切换到的目录的完整路径。不用说,不是所有人都想在每次运行 `cd` 命令时看到这些信息。 为了确保该输出被制止,你可以使用以下命令: ``` alias cd='>/dev/null cd' ``` 如果 `cd` 命令运行成功,上述命令不会输出任何东西,如果失败,则允许产生错误信息。 最后,假如你遇到设置 `CDPATH` 环境变量后,不能使用 shell 的 tab 自动补全功能的问题,可以尝试安装并启用 bash 自动补全(bash-completion)。更多请参考 [这里](http://bash-completion.alioth.debian.org/)。 ### 总结 `CDPATH` 环境变量时一把双刃剑,如果没有掌握完善的知识和随意使用,可能会令你陷入困境,并花费你大量宝贵时间去解决问题。当然,这不代表你不应该去试一下;只需要了解一下所有的可用选项,如果你得出结论,使用 `CDPATH` 会带来很大的帮助,就继续使用它吧。 你已经能够熟练地使用 `CDPATH` 了吗?你有更多的贴士要分享?请在评论区里发表一下你的想法吧。 (高清版题图:<http://anguerde.com/TTF-222621-archlinux.html> ) --- via: <https://www.howtoforge.com/tutorial/linux-command-line-tips-tricks-part-3-cdpath/> 作者:[Ansh](https://www.howtoforge.com/tutorial/linux-command-line-tips-tricks-part-3-cdpath/) 译者:[HaitaoBio](https://github.com/HaitaoBio) 校对:[jasminepeng](https://github.com/jasminepeng) 本文由 [LCTT](https://github.com/LCTT/TranslateProject) 原创编译,[Linux中国](https://linux.cn/) 荣誉推出
如何安装 Debian 的非 systemd 复刻版本 Devuan Linux
Rob Turner
http://www.tecmint.com/installation-of-devuan-linux/
Devuan Linux 是 Debian 最新的复刻版本,是基于 Debian 的一个被设计为完全去除了 systemd 的版本。
/data/attachment/album/201704/09/090655z3lmzmf4qvb2ll66.jpg.thumb.jpg
/data/attachment/album/201704/09/090655z3lmzmf4qvb2ll66.jpg
true
false
true
ucasFL
false
[ "Devuan", "Debian" ]
技术
{ "viewnum": 6866, "commentnum": 1, "favtimes": 0, "sharetimes": 0, "likes": 0 }
[ { "postip": "117.182.147.63", "message": "2017 年初……这都四月了啊", "username": "来自117.182.147.63的 Chrome 57.0|Windows 7 用户", "date": "2017-04-09T10:11:10" } ]
[]
Devuan Linux 是 Debian 最新的复刻版本,是基于 Debian 的一个被设计为完全去除了 systemd 的版本。
2017-04-09T09:07:00
2017-04-09T09:07:00
8,388
/article-8388-1.html
[Devuan Linux](https://devuan.org/) 是 Debian 最新的复刻版本,是基于 Debian 的一个被设计为完全去除了 systemd 的版本。 Devuan 宣布于 2014 年底,并经过了一段活跃的开发。最新的发行版本是 beta2,发行代号为: Jessie (没错,和当前 Debian 的稳定版同名)。 当前稳定版的最后发行据说会在 2017 年初。如果想了解关于该项目的更多信息,请访问社区官网:<https://devuan.org/> 。 ![](/data/attachment/album/201704/09/090655z3lmzmf4qvb2ll66.jpg) 本文将阐述 Devuan 当前发行版的安装。在 Debian 上可用的大多数软件包在 Devuan 上也是可用的,这有利于用户从 Debian 到 Devuan 的无缝过渡,他们应该更喜欢自由选择自己的初始化系统。 ### 系统要求 Devuan 和 Debian 类似,对系统的要求非常低。最大的决定性因素是,用户希望使用什么样的桌面环境。这篇指南假设用户将使用一个“俗气的”桌面环境,建议至少满足下面所示的最低系统要求: 1. 至少 15GB 的硬盘空间;强烈鼓励有更大空间 2. 至少 2GB 的内存空间;鼓励更多 3. 支持 USB 或 CD/DVD 启动 4. 网络连接;安装过程中将会从网上下载文件 ### Devuan Linux 安装 正如所有的指南一样,这篇指南假设你有一个 USB 驱动器,可作为安装媒介。注意,USB 驱动器应该有大约 4GB 或 8 GB 大,**并且需要删除所有数据**。 作者在使用太大的 USB 驱动器遇到过问题,不过你的也许可以工作。无论如何,在接下来的一些步骤中,**将导致 USB 驱动上的数据全部丢失**。 在开始准备安装之前,请先备份 USB 驱动器上的所有数据。这个可启动的 Linux USB 启动器要在另一个 Linux 系统上创建。 1、首先,从 <https://devuan.org/> 获取最新发行版的 Devuan 安装镜像,或者,你也可以在 Linux 终端上输入下面的命令来获取安装镜像: ``` $ cd ~/Downloads $ wget -c https://files.devuan.org/devuan_jessie_beta/devuan_jessie_1.0.0-beta2_amd64_CD.iso ``` 2、上面的命令将会把安装镜像文件下载到用户的 `Downloads` 目录。下一步是把安装镜像写入 USB 驱动器中,从而启动安装程序。 为了写入镜像,需要使用一个在 Linux 中叫做 `dd` 的工具。首先,需要使用 [lsblk 命令](http://www.tecmint.com/find-usb-device-name-in-linux/)来定位硬盘名字: ``` $ lsblk ``` ![Find Device Name in Linux](/data/attachment/album/201704/09/090703zy4ww0lgkwj7sguw.png) *找到 Linux 中的设备名字* USB 驱动器的名字为 `/dev/sdc`,现在,可以使用 `dd` 工具把 Devuan 镜像写入驱动器中: ``` $ sudo dd if=~/Downloads/devuan_jessie_1.0.0-beta2_amd64_CD.iso of=/dev/sdc ``` 重点:上面的命令需要有 root 权限,你可以使用 `sudo` 或者以 root 用户登录来运行命令。同时,这个命令将会删除 USB 驱动器上的所有数据,所以请确保备份了需要的数据。 3、当镜像写入 USB 驱动器以后,把 USB 驱动器插入要安装 Devuan 的电脑上,然后从 USB 驱动器启动电脑。 从 USB 驱动器成功启动以后,将会出现下面所示的屏幕,你需要在 “Install” 和 “Graphical Install” 这两个选项间选择一个继续安装进程。 在这篇指南中,我将使用 “Graphical Install” 方式。 ![Devuan Graphic Installation](/data/attachment/album/201704/09/090704gqtieq3d1tdf41yy.png) *Devuan Graphic 安装* 4、当安装程序启动到“本地化”菜单以后,将会提示用户选择键盘布局和语言。只需选择你想要的选项,然后继续安装。 ![Devuan Language Selection](/data/attachment/album/201704/09/090704v35tt3cw8iwcaqa7.png) *Devuan 语言选择* ![Devuan Location Selection](/data/attachment/album/201704/09/090705f8trq8jmgmg08mtj.png) *Devuan 地区选择* ![Devuan Keyboard Configuration](/data/attachment/album/201704/09/090705q42089tlm7bnnllb.png) *Devuan 键盘配置* 5、下一步是向安装程序提供主机名和该机器所属的域名。 需要填写一个唯一的主机名,但如果电脑不属于任何域,那么域名可以不填。 ![Set Devuan Linux Hostname](/data/attachment/album/201704/09/090706wf00lqxshczqjrs1.png) *设置 Devuan Linux 的主机名* ![Set Devuan Linux Domain Name](/data/attachment/album/201704/09/090706b58koor3o55wepoo.png) *设置 Devuan Linux 的域名* 6、填好主机名和域名信息以后,需要提供一个 root 用户密码。 请务必记住这个密码,因为当你在这台 Devuan 机器上执行管理任务时需要提供这个密码。默认情况下, Devuan 不会安装 sudo 包,所以当安装完成以后,管理用户就是 root 用户。 ![Setup Devuan Linux Root User](/data/attachment/album/201704/09/090707aq6l26n4vk4j55kj.png) *设置 Devuan Linux Root 用户* 7、下一步需要做的事情是创建一个非 root 用户。在任何可能的情况下,避免以 root 用户使用系统总是更好的。此时,安装程序将会提示你创建一个非 root 用户。 ![Setup Devuan Linux User Account](/data/attachment/album/201704/09/090707kalnvxhn4y4a1au1.png) *创建 Devuan Linux 用户账户* 8、一旦输入 root 用户密码,提示非 root 用户已经创建好以后,安装程序将会请求[通过 NTP 设置时钟](http://www.tecmint.com/install-and-configure-ntp-server-client-in-debian/)。 这时需要再次连接网络,大多数系统都需要这样。 ![Devuan Linux Timezone Setup](/data/attachment/album/201704/09/090707ivl9dhn3dgvdqvdc.png) *设置 Devuan Linux 的时区* 9、下一步需要做的是系统分区。对于绝大多数用户来说,选择“Guided – use entire disk”就够了。然而,如果需要进行高级分区,就需要进行分区。 ![Devuan Linux Partitioning](/data/attachment/album/201704/09/090708la5aw345zfslaqd3.png) *Devuan Linux 分区* 在上面点击 “continue” 以后,请确认分区更改,从而把分区信息写入硬盘。 10、分区完成以后,安装程序为 Devuan 安装一些基础文件。这个过程将会花费几分钟时间,直到系统开始配置网络镜像(软件库)才会停下来。当提示使用网络镜像时,通常点击 “yes”。 ![Devuan Linux Configure Package Manager](/data/attachment/album/201704/09/090708cxhn5997755f7tt5.png) *Devuan Linux 配置包管理器* 点击 “yes” 以后将会给用户呈现一系列以国家分类的网络镜像。通常最好选择地理位置上离你的机器最近的镜像。 ![Devuan Linux Mirror Selection](/data/attachment/album/201704/09/090709hu69vuzociivduuy.png) *Devuan Linux 镜像选择* ![Devuan Linux Mirrors](/data/attachment/album/201704/09/090709plvffak0t4ayutkt.png) *Devuan Linux 镜像* 11、下一步是设置 Debian 传统的 “popularity contest”,它能够追踪已下载包的使用统计。 在安装过程中,可以在管理员首选项中启用或禁用该功能。 ![Configure Devuan Linux Popularity Contest](/data/attachment/album/201704/09/090710ca10o2auokupoh6e.png) *配置 Devuan Linux 的 Popularity Contest* 12、在简单浏览仓库和一些包的更新以后,安装程序会给用户展示一系列软件包,安装这些包可以提供一个桌面环境、SSH 访问和其它系统工具。 Devuan 会列举出一些主流桌面环境,但应该指出的是,并不是所有的桌面在 Devuan 上均可用。作者在 Devuan 上成功使用过 Xfce 、LXDE 和 Mate(未来的文章将会探究如何从源代码安装这些桌面环境)。 如果想要安装别的桌面环境,不要勾选 “Devuan Desktop Environment” 复选框。 ![Devuan Linux Software Selection](/data/attachment/album/201704/09/090710or14vzwpzzz99f3v.png) *Devuan Linux 软件选择* 根据在上面的安装屏幕中选择的项目数,可能需要几分钟的时间来下载和安装软件。 当所有的软件都安装好以后,安装程序将会提示用户选择 grub 的安装位置。典型情况是选择安装在 `/dev/sda` 目录下。 ![Devuan Linux Grub Install](/data/attachment/album/201704/09/090711hv39wgxz2vw43gpd.png) *Devuan Linux 安装 grub 引导程序* ![Devuan Linux Grub Install Disk](/data/attachment/album/201704/09/090711kg6xkqtjaxses3sk.png) *Devuan Linux Grub 程序的安装硬盘* 13、当 GRUB 程序成功安装到引导驱动器以后,安装程序将会提示用户安装已经完成,请重启系统。 ![Devuan Linux Installation Completes](/data/attachment/album/201704/09/090711cn9h8yjfzfrkrkjp.png) *Devuan Linux 安装完成* 14、如果安装顺利完成了,那么系统要么启动到选择桌面环境,或者如果没有选择桌面环境的话,会启动到一个基于文本的控制台。 ![Devuan Linux Console](/data/attachment/album/201704/09/090712sklkf98lfu89599i.png) Devuan Linux 控制台。 这篇文章总结了最新版本的 Devuan Linux 的安装。在这个系列的下一篇文章将会阐述[如何从源代码为 Devuan Linux 安装 Enlightenment 桌面环境](http://www.tecmint.com/install-enlightenment-on-devuan-linux/)。如果你有任何问题或疑问,请记得让我们知道。 --- 作者简介: 作者是 Ball 州立大学的计算机系讲师,目前教授计算机系的所有 Linux 课程,同时也教授 Cisco 网络课程。他是 Debian 以及其他 Debian 的衍生版比如 Mint、Ubuntu 和 Kali 的狂热用户。他拥有信息学和通信科学的硕士学位,同时获得了 Cisco、EC 理事会和 Linux 基金会的行业认证。 --- via: <http://www.tecmint.com/installation-of-devuan-linux/> 作者:[Rob Turner](http://www.tecmint.com/author/robturner/) 译者:[ucasFL](https://github.com/ucasFL) 校对:[wxy](https://github.com/wxy) 本文由 [LCTT](https://github.com/LCTT/TranslateProject) 原创编译,[Linux中国](https://linux.cn/) 荣誉推出
微软 Office 在线版变得更好 - 在 Linux 上亦然
Igor Ljubuncic
http://www.dedoimedo.com/computers/office-online-linux-better.html
对于 Linux 用户,影响 Linux 使用体验的主要因素之一便是缺少微软 Office 套装。如果你非得靠 Office 谋生,而它被绝大多数人使用,你可能不能承受使用开源产品的代价。理解矛盾之所在了吗?
/data/attachment/album/201704/09/220546qq1yssc2akyi1cdt.jpg.thumb.jpg
/data/attachment/album/201704/09/220546qq1yssc2akyi1cdt.jpg
true
false
true
XYenChi
false
[ "微软", "Office" ]
观点
{ "viewnum": 8609, "commentnum": 6, "favtimes": 0, "sharetimes": 0, "likes": 0 }
[ { "postip": "116.226.94.140", "message": "实在不明白,为什么他们不用永中OFFICE.", "username": "来自上海的 Firefox 52.0|Windows 7 用户", "date": "2017-04-10T11:04:49" }, { "postip": "116.231.48.149", "message": "web版就不分什么windows、linux了啊,这标题感觉莫名其妙", "username": "来自上海的 Chrome 57.0|Fedora 用户", "date": "2017-04-10T14:12:02" }, { "postip": "112.3.203.4", "message": "直接wps不就好了", "username": "来自江苏苏州的 Chrome 50.0|Windows 10 用户", "date": "2017-04-10T21:08:32" }, { "postip": "112.64.217.5", "message": "唯一能百分百保证兼容性的方法是用wine或crossover安装MS office。", "username": "来自上海的 Mobile Safari 10.0|iOS 10.1 用户", "date": "2017-04-11T01:45:41" }, { "postip": "106.38.39.66", "message": "web版如果不是365会员可能用的会不爽吧", "username": "来自北京的 Firefox 52.0|Windows 7 用户", "date": "2017-04-11T10:15:39" }, { "postip": "121.0.29.221", "message": "个人使用不错,企业级使用涉及信息安全问题。", "username": "来自浙江杭州的 Chrome 56.0|GNU/Linux 用户", "date": "2017-04-14T10:47:09" } ]
[]
对于 Linux 用户,影响 Linux 使用体验的主要因素之一便是缺少微软 Office 套装。如果你非得靠 Office 谋生,而它被绝大多数人使用,你可能不能承受使用开源产品的代价。理解矛盾之所在了吗?
2017-04-09T22:06:00
2017-04-09T22:06:00
8,389
/article-8389-1.html
对于 Linux 用户,影响 Linux 使用体验的主要因素之一便是缺少微软 Office 套装。如果你非得靠 Office 谋生,而它被绝大多数人使用,你可能不能承受使用开源产品的代价。理解矛盾之所在了吗? 的确, LibreOffice 是一个 [很棒的](http://www.ocsmag.com/2015/02/16/libreoffice-4-4-review-finally-it-rocks/) 自由程序,但如果你的客户、顾客或老板需要 Word 和 Excel 文件呢? 你确定能 [承担任何](http://www.ocsmag.com/2014/03/14/libreoffice-vs-microsoft-office-part-deux/) 将这些文件从 ODT 或别的格式转换到 DOCX 之类时的失误、错误或小问题吗, 反之亦然。这是一系列难办的问题。 不幸的是,在技术在层面上对大多数人而言,Linux 超出了能力范围。当然,这不是绝对。 ![](/data/attachment/album/201704/09/220546qq1yssc2akyi1cdt.jpg) ### 加入微软 Office 在线, 加入 Linux 众所周知,微软拥有自己的 Office 云服务多年。通过任何现代浏览器都可以使用使得它很棒且具有意义,并且这意味着在 Linux 上也能使用!我前阵子刚测试了这个[方法](http://www.dedoimedo.com/computers/office-online-linux.html)并且它表现出色。我能够轻松使用这个产品,以原本的格式保存文件,或是转换为我的 ODF 格式,这真的很棒。 我决定再次使用这个套装看看它在过去几年的进步以及是否依旧对 Linux 友好。我使用 [Fedora 25](http://www.dedoimedo.com/computers/fedora-25-gnome.html) 作为例子。我同时也去测试了 [SoftMaker Office 2016](http://www.ocsmag.com/2017/01/18/softmaker-office-2016-your-alternative-to-libreoffice/)。 听起来有趣,也确实如此。 ### 第一印象 我得说,我感到很高兴。Office 不需要任何特别的插件。没有 Silverlight 或 Flash 之类的东西。 单纯而大量的 HTML 和 Javascript 。 同时,交互界面反应极其迅速。唯一我不喜欢的就是 Word 文档的灰色背景,它让人很快感到疲劳。除了这个,整个套装工作流畅,没有延迟、行为古怪之处及意料之外的错误。接下来让我们放慢脚步。 这个套装需要你用在线账户或者手机号登录——不必是 Live 或 Hotmail 邮箱。任何邮箱都可以。如果你有微软 [手机](http://www.dedoimedo.com/computers/microsoft-lumia-640.html), 那么你可以用相同的账户并且可以同步你的数据。账户也会免费分配 5GB OneDrive 的储存空间。这很有条理,不是优秀或令人超级兴奋而是非常得当。 ![微软 Office, 欢迎页面](/data/attachment/album/201704/09/220605z3qob9rzi2p2aipp.jpg) 你可以使用各种各样的程序,包括必需的三件套 - Word、Excel 和 Powerpoint,并且其它的东西也可使用,包括一些新奇事物。文档会自动保存,但你也可以下载副本并转换成其它格式,比如 PDF 和 ODF。 对我来说这简直完美。分享一个自己的小故事。我用 LibreOffice 写一本 [奇幻类的](http://www.thelostwordsbooks.com/)书,之后当我需要将它们送去出版社编辑或者校对,我需要把它们转换成 DOCX 格式。唉,这需要微软 office。从我的 [Linux 问题解决大全](http://www.dedoimedo.com/computers/linux-problem-solving-book.html)得知,我得一开始就使用 Word,因为有一堆工作要与我的编辑合作完成,而他们使用专有软件。没有任何情面可讲,只有出于对冷酷的金钱和商业的考量。错误是不容许接受的。 ![Word, 新文档](/data/attachment/album/201704/09/220606u92kb5x6r22ingvn.png) 使用 Office 在线版能给很多偶尔需要使用的人以自由空间。偶尔使用 Word、Excel 等,不需要购买整个完整的套装。如果你表面上是 LibreOffice 的忠实粉丝,你也可以暗地里“加入微软 Office 负心者俱乐部”而不必感到愧疚。有人传给你一个 Word 或 PPT 文件,你可以上传然后在线操作它们,然后转换成所需要的。这样的话你就可以在线生成你的工作,发送给那些严格要求的人,同时自己留一个 ODF 格式的备份,有需要的话就用 LibreOffice 操作。虽然这种方法的灵活性很是实用,但这不应该成为你的主要手段。对于 Linux 用户,这给予了很多他们平时所没有的自由,毕竟即使你想用微软 Office 也不好安装。 ![另存为,转换选项](/data/attachment/album/201704/09/220606eghbt7wishwfiiwo.jpg) ### 特性、选项、工具 我开始琢磨一个文档——考虑到这其中各种细枝末节。写点文本,用一种或三种风格,链接某些文本,嵌入图片,加上脚注,评论自己的文章甚至作为一个多重人格的极客巧妙地回复自己的评论。 除了灰色背景——我们得学会很好地完成一项无趣工作,即便是像臭鼬工厂那样的工作方式,因为浏览器里没有选项调整背景颜色——其实也还好啦。 Skype 甚至也整合到了其中,你可以边沟通边协作,或者在协作中倾听。其色调相当一致。鼠标右键可以选择一些快捷操作,包括链接、评论和翻译。不过需要改进的地方还有不少,它并没有给我想要的,翻译有差错。 ![Skype active](/data/attachment/album/201704/09/220607gd2f15o21mdssadg.jpg) ![右键选项](/data/attachment/album/201704/09/220607pnonp2woczcon644.png) ![右键选项,更多](/data/attachment/album/201704/09/220607rt4148on8df5dbbj.jpg) ![翻译,不准确](/data/attachment/album/201704/09/220607veniez9e33f09f7f.png) 你也可以加入图片——包括默认嵌入的必应搜索可以基于它们的许可证和分发权来筛选图片。这很棒,特别是当你想要创作文档而又想避免版权纷争时。 ![图片,在线搜索](/data/attachment/album/201704/09/220608tgd41aaadb62jqaf.jpg) ### 关于追踪多说几句 说老实话,很实用。这个产品基于在线使用使得默认情况下可以跟踪更改和编辑,所以你就有了基本的版本控制功能。不过如果直接关闭而不保存的话,阶段性的编辑会遗失。 ![评论](/data/attachment/album/201704/09/220608h4r3ummrmuu3unzg.jpg) ![编译活动日志](/data/attachment/album/201704/09/220609h5fxxxe78svxffxj.png) 看到一个错误——如果你试着在 Linux 上(本地)编辑 Word 或 Excel 文件,会被提示你很调皮,因为这明显是个不支持的操作。 ![编辑错误](/data/attachment/album/201704/09/220609fx4w6flel4264jo5.jpg) ### Excel 实际工作流程不止使用 Word。我也使用 Excel,众所周知,它包含了很多整齐有效的模板之类的。好用而且在更新单元格和公式时没有任何延迟,它涵盖了你所需要的大多数功能。 ![Excel,有趣的模板](/data/attachment/album/201704/09/220609quc2x7mf727lpmj0.jpg) ![空白电子表格](/data/attachment/album/201704/09/220610xs6a86noaaaauk08.jpg) ![Excel,预算模板](/data/attachment/album/201704/09/220610qq196osdve9nvnq9.jpg) ### OneDrive 在这里你可以新建文件夹和文件、移动文件、给你的朋友(如果你需要的话)和同事们分享文件。5 GB 免费,当然,收费增容。总的来说,做的不错。在更新和展示内容上会花费一定时间。打开了的文档不能被删除,这可能看起来像一个漏洞,但从计算机角度来看是完美的体验。 ![OneDrive](/data/attachment/album/201704/09/220610z68xs8j608szskss.jpg) ### 帮助 如果你感到疑惑——比如被人工智能戏耍,可以向微软的云智囊团寻求帮助。 虽然这种方式不那么直接,但至少好用,结果往往也能令人满意。 ![能做什么, 交互式的帮助](/data/attachment/album/201704/09/220610o1z77ruo1ou7ovot.png) ### 问题 在我三个小时的摸索中,我只遇到了两个小问题。一是文件编辑的时候浏览器会有警告(黄色三角),提醒我在 HTTPS 会话中加载了不安全的元素。二是创建 Excel 文件失败,只出现过一次。 ![文件创建失败](/data/attachment/album/201704/09/220611zhvhhm4rmb9jgzz1.jpg) ### 结论 微软 Office 在线版是一个优秀的产品,与我两年前测试相比较,它变得更好了。外观出色,表现良好,使用期间错误很少,完美兼容,甚至对于 Linux 用户,使之具有个人意义和商业价值。我不能说它是自 VHS (Video Home System,家用录像系统)出现以来最好的东西,但一定是很棒的,它架起了 Linux 用户与微软 Office 之间的桥梁,解决了 Linux 用户长期以来的问题,方便且很好的支持 ODF 。 现在我们来让事情变得更有趣些,如果你喜欢云概念的事物,那你可能对 [Open365](http://www.ocsmag.com/2016/08/17/open365/) 感兴趣,这是一个基于 LibreOfiice 的办公软件,加上额外的邮件客户端和图像处理软件,还有 20 GB 的免费存储空间。最重要的是,你可以用浏览器同时完成这一切,只需要多开几个窗口。 回到微软,如果你是 Linux 用户,如今可能确实需要微软 Office 产品。在线 Office 套装无疑是更方便的使用方法——或者至少不需要更改操作系统。它免费、优雅、透明度高。值得一提的是,你可以把思维游戏放在一边,享受你的云端生活。 干杯~ --- 作者简介: 我的名字是 Igor Ljubuncic. 38 岁左右,已婚未育。现在是一家云技术公司的首席工程师,这是一个新的领域。到 2015 年初之前,我作为团队中的一名系统工程师就职于世界上最大的信息技术公司之一,开发新的 Linux 解决方案、完善内核、研究 linux。在这之前,我是创新设计团队的技术指导,致力于高性能计算环境的创新解决方案。还有一些像系统专家、系统程序员之类的新奇的名字。这些全是我的爱好,直到 2008 年,变成了工作,还有什么能比这更令人满意呢? 从 2004 到 2008,我作为物理学家在医学影像行业谋生。我专攻解决问题和发展算法,后来大量使用 Matlab 处理信号和图像。另外我考了很多工程计算方法的认证,包括 MEDIC Six Sigma Green Belt,实验设计和数据化工程。 我也开始写书,包括奇幻类和 Linux 上的技术性工作。彼此交融。 --- via: <http://www.dedoimedo.com/computers/office-online-linux-better.html> 作者:[Igor Ljubuncic](http://www.dedoimedo.com/faq.html) 译者:[XYenChi](https://github.com/XYenChi) 校对:[wxy](https://github.com/wxy) 本文由 [LCTT](https://github.com/LCTT/TranslateProject) 原创编译,[Linux中国](https://linux.cn/) 荣誉推出
5 个开源 RSS 订阅阅读器
Jason Baker
https://opensource.com/article/17/3/rss-feed-readers
RSS 长存!我们最后一次是在 2013 年回顾了开源 RSS 阅读器选择,现在是更新的时候了。这里是我关于 2017 年开源 RSS 订阅阅读器的一些最佳选择,每个在使用上稍微不同。
/data/attachment/album/201704/10/171818atbcofk4bbvgcqz4.png.thumb.jpg
/data/attachment/album/201704/10/171818atbcofk4bbvgcqz4.png
true
false
true
geekpi
false
[ "RSS" ]
分享
{ "viewnum": 25448, "commentnum": 5, "favtimes": 2, "sharetimes": 0, "likes": 0 }
[ { "postip": "118.122.120.11", "message": "有基于终端的吗?", "username": "来自四川成都的 Chrome 57.0|GNU/Linux 用户", "date": "2017-04-11T09:48:26" }, { "postip": "114.245.11.87", "message": "我记得有", "username": "linux [Chrome 57.0|Mac 10.11]", "date": "2017-04-11T11:04:55" }, { "postip": "27.223.99.130", "message": "然而,现在提供RSS服务的网站越来越少了。", "username": "绿色圣光 [Firefox 52.0|GNU/Linux]", "date": "2017-04-12T10:09:02" }, { "postip": "117.139.208.10", "message": "rss还是用浏览器插件比如freedly的插件", "username": "来自四川成都的 Firefox 53.0|GNU/Linux 用户", "date": "2017-05-27T16:08:39" }, { "postip": "222.217.133.12", "message": "canto", "username": "来自广西桂林的 Chrome 114.0|GNU/Linux 用户", "date": "2023-08-11T11:48:58" } ]
[]
RSS 长存!我们最后一次是在 2013 年回顾了开源 RSS 阅读器选择,现在是更新的时候了。这里是我关于 2017 年开源 RSS 订阅阅读器的一些最佳选择,每个在使用上稍微不同。
2017-04-10T17:18:14
2017-04-10T17:18:14
8,390
/article-8390-1.html
![RSS feed](/data/attachment/album/201704/10/171818atbcofk4bbvgcqz4.png "RSS feed") ### 你平时使用 RSS 阅读器么? 四年前当 Google Reader 宣布停止的时候,许多“技术专家”声称 RSS 订阅将会结束。 对于某些人而言,社交媒体和其他聚合工具满足了 RSS、Atom 以及其它格式的阅读器的需求。但是老技术绝对不会因为新技术而死,特别是如果新技术不能完全覆盖旧技术的所有使用情况时。技术的目标受众可能会有所改变,人们使用这个技术的工具也可能会改变。 但是,RSS 并不比像 email、JavaScript、SQL 数据库、命令行或者十几年前告诉我的其它时日无多的技术消失的更快。(黑胶专辑的销售额去年刚刚达到了其 [25 年的顶峰](https://www.theguardian.com/music/2017/jan/03/record-sales-vinyl-hits-25-year-high-and-outstrips-streaming),这不是个奇迹么?)只要看看在线 Feed 阅读器网站 Feedly 的成功,就能了解 RSS 阅读器仍然有市场。 事实是,RSS 和相关的 Feed 格式比任何广泛使用的尝试替换它的东西还要多才多艺。作为一名阅读消费者,对于我来说没有比它更简单的方法了,我可以阅读大量的出版信息,并且是用我选择的客户端格式化的,我可以确认看到发布的每一条内容,同时不会显示我已经阅读过的文章。而作为发布者,这是一种比我使用过的大多数发布软件都简单的格式,开箱即用,它可以让我的信息递交给更多的人,并且可以很容易地分发多种不同类型的文档格式。 所以 RSS 没有死。RSS 长存!我们最后一次是在 2013 年回顾了[开源 RSS 阅读器](https://opensource.com/life/13/6/open-source-rss)选择,现在是更新的时候了。这里是我关于 2017 年开源 RSS 订阅阅读器的一些最佳选择,每个在使用上稍微不同。 ### Miniflux ![Screenshot](/data/attachment/album/201704/10/171821p6wx0qi3ih9qeher.png) [Miniflux](https://miniflux.net/) 是一个极度简约的基于 Web 的 RSS 阅读器,但不要将其特意的轻设计与开发人员的懒惰混淆。它目的是构建一个简单而有效的设计。Miniflux 的思想似乎是将程序弱化,以便让读者可以专注于内容,在大量臃肿的 web 程序中我们会特别欣赏这一点。 但轻便并不意味着缺乏功能。其响应式设计在任何设备上看起来都很好,并可以使用主题、API 接口、多语言、固定书签等等。 Miniflux 的 [源代码](https://github.com/miniflux/miniflux)以 [GPLv3 Affero](https://github.com/miniflux/miniflux/blob/master/LICENSE) 许可证在 GitHub 中发布。如果你不想自行托管,则可以支付每年 15 美元的托管计划。 ### RSSOwl ![RSSOwl Screenshot](/data/attachment/album/201704/10/171824hot2p6e27m7288ou.png) [RSSOwl](http://www.rssowl.org/) 是一个跨平台的桌面 Feed 阅读器。它用 Java 编写,在风格和感觉上它像很多流行的桌面邮件客户端。它具有强大的过滤和搜索功能、可定制的通知,以及用于排序 Feed 的标签。 如果你习惯使用 Thunderbird 或其他桌面阅读器进行电子邮件发送,那么在 RSSOwl 中你会感到宾至如归。 可以在 GitHub 中找到 [Eclipse Public 许可证](https://github.com/rssowl/RSSOwl/blob/master/LICENSE)下发布的 [RSSOwl](https://github.com/rssowl/RSSOwl) 的源代码。 ### Tickr ![](/data/attachment/album/201704/10/171827yh8oiad11re43od1.jpg) [Tickr](https://www.open-tickr.net/) 在这个系列中有点不同。它是一个 Linux 桌面客户端,但它不是传统的浏览-阅读形式。相反,它会将你的 Feed 标题如滚动新闻那样在桌面横栏上滚动显示。对于想要从各种来源获得最新消息的新闻界来说,这是一个不错的选择。点击标题将在你选择的浏览器中打开它。它不像这个列表中的其他程序那样是专门的阅读客户端,但是如果比起阅读每篇文章,你对阅读标题更感兴趣,这是一个很好的选择。 Tickr 的源代码和二进制文件以 GPL 许可证的形式在这个[网站](https://www.open-tickr.net/download.php)上可以找到。 ### Tiny Tiny RSS ![](/data/attachment/album/201704/10/171840ueyh5yos8chnhbyt.png) 如果缺少了 [Tiny Tiny RSS](https://tt-rss.org/gitlab/fox/tt-rss/wikis/home),那么很难称之为这是一个现代化的 RSS 阅读器列表。它是最受欢迎的自主托管的基于 Web 的阅读器,它功能丰富:支持OPML 导入和导出、键盘快捷键、共享功能、主题界面、插件支持、过滤功能等等。 Tiny Tiny RSS 还有官方的 [Android客户端](https://tt-rss.org/gitlab/fox/tt-rss-android),让你可以随时随地阅读。 Tiny Tiny RSS 的 [Web](https://tt-rss.org/gitlab/fox/tt-rss/tree/master) 版本和 [Android](https://tt-rss.org/gitlab/fox/tt-rss-android/tree/master) 源代码以 [GPLv3 许可](https://tt-rss.org/gitlab/fox/tt-rss-android/blob/master/COPYING) 在 GitLab 上发布。 ### Winds ![](/data/attachment/album/201704/10/171257nbgnog2mq3txabqa.jpg) [Winds](https://winds.getstream.io/) 是一个建立在 React 之上的看起来很现代化的自托管的 web 订阅阅读器。它利用称为 Stream 的机器学习个性化 API,帮助你根据当前的兴趣找到可能感兴趣的更多内容。这有一个在线显示版本,因此你可以在下载之前先[尝试](https://winds.getstream.io/app/getting-started)。这是一个只有几个月的新项目,也许评估它是否能取代我日常的 Feed 阅读器还太早,但这当然是一个我感兴趣关注的项目。 Winds 的[源代码](https://github.com/GetStream/Winds) 以 [MIT](https://github.com/GetStream/Winds/blob/master/LICENSE.md) 许可证在 GitHub 上发布。 --- 这些当然不是仅有的选择。RSS 是一个相对易于解析、文档格式良好的格式,因此有许许多多因为不同的需求而建立的各种 Feed 阅读器。这有一个很长的自托管的开源 Feed 阅读器[列表](https://github.com/Kickball/awesome-selfhosted#feed-readers),除了我们列出的之外你还可能会考虑使用它们。我们希望你能在下面的评论栏与我们分享你最喜欢的 RSS 阅读器。 你使用 RSS 阅读器么?你知道 Linux 中国一直就支持 RSS 阅读么?不知道的朋友,下面是我们的 RSS 地址,欢迎体验: * 全文 RSS : <https://linux.cn/rss.xml> * 摘要 RSS : <https://linux.cn/rss-digest.xml> * 分类栏目 RSS + 技术学习:<https://linux.cn/rss-tech.xml> + 新闻快讯:<https://linux.cn/rss-news.xml> + 观点热议:<https://linux.cn/rss-talk.xml> + 软件分享:<https://linux.cn/rss-share.xml> 什么?你直接点击链接在浏览器打开了,感觉不会用?——虽然我们专门为 RSS 在浏览器中打开做了美化,但是你该用 RSS 阅读器来读啊,对,就是这篇文章介绍的这些,要不试试? (题图来自:[Rob McDonald](https://www.flickr.com/photos/evokeartdesign/6002000807) on Flickr,由 Opensource.com 修改. [CC BY-SA 2.0](https://creativecommons.org/licenses/by/2.0/).) --- 作者简介: Jason Baker - Jason 热衷于使用技术使世界更加开放,从软件开发到阳光政府行动。Linux 桌面爱好者、地图/地理空间爱好者、树莓派工匠、数据分析和可视化极客、偶尔的码农、云本土主义者。在 Twitter 上关注他 @jehb。 --- via: <https://opensource.com/article/17/3/rss-feed-readers> 作者:[Jason Baker](https://opensource.com/users/jason-baker) 译者:[geekpi](https://github.com/geekpi) 校对:[jasminepeng](https://github.com/jasminepeng) 本文由 [LCTT](https://github.com/LCTT/TranslateProject) 原创编译,[Linux中国](https://linux.cn/) 荣誉推出
如何在 CentOS、RHEL 和 Fedora 上安装 DHCP 服务
Aaron Kili
http://www.tecmint.com/install-dhcp-server-in-centos-rhel-fedora/
DHCP(Dynamic Host Configuration Protocol)是一个网络协议,它使得服务器能从预定义的 IP 池中为网络中的客户端节点自动分配 IP 地址并提供其它相关的网络配置参数。
/data/attachment/album/201704/10/210212fa0vyfoadmrbtkto.jpg.thumb.jpg
/data/attachment/album/201704/10/210212fa0vyfoadmrbtkto.jpg
true
false
true
ictlyh
false
[ "DHCP" ]
系统运维
{ "viewnum": 6357, "commentnum": 0, "favtimes": 7, "sharetimes": 0, "likes": 0 }
[]
[]
DHCP(Dynamic Host Configuration Protocol)是一个网络协议,它使得服务器能从预定义的 IP 池中为网络中的客户端节点自动分配 IP 地址并提供其它相关的网络配置参数。
2017-04-10T21:02:16
2017-04-10T21:02:16
8,391
/article-8391-1.html
DHCP(Dynamic Host Configuration Protocol)是一个网络协议,它使得服务器能从预定义的 IP 池中为网络中的客户端节点自动分配 IP 地址并提供其它相关的网络配置参数。 这意味着每次客户端节点启动(连接到网络)的时候,它都会获得一个和从不改变的“静态” IP 地址相反的“动态” IP 地址。DHCP 服务器给 DHCP 客户端分配 IP 地址称为“租约”,租约时间随客户端需要的连接时间或 DHCP 的配置而异。 在这篇指南中,我们会介绍如何在 CentOS/RHEL 和 Fedora 发行版中安装和配置 DHCP 服务。 ![](/data/attachment/album/201704/10/210212fa0vyfoadmrbtkto.jpg) ### 设置测试环境 本次安装中我们使用如下的测试环境: * DHCP 服务器 - CentOS 7 * DHCP 客户端 - Fedora 25 和 Ubuntu 16.04 ### DHCP 如何工作? 在进入下一步之前,让我们首先了解一下 DHCP 的工作流程: * 当已连接到网络的客户端计算机(配置为使用 DHCP)启动时,它会发送一个 `DHCPDISCOVER` 消息到 DHCP 服务器。 * 当 DHCP 服务器接收到 `DHCPDISCOVER` 请求消息时,它会回复一个 `DHCPOFFER` 消息。 * 客户端收到 `DHCPOFFER` 消息后,它再发送给服务器一个 `DHCPREQUEST` 消息,表示客户端已准备好获取 `DHCPOFFER` 消息中提供的网络配置。 * 最后,DHCP 服务器收到客户端的 `DHCPREQUEST` 消息,并回复 `DHCPACK` 消息,表示允许客户端使用分配给它的 IP 地址。 ### 第一步:在 CentOS 上安装 DHCP 服务 1、安装 DHCP 服务非常简单,只需要运行下面的命令即可。 ``` $ yum -y install dhcp ``` 重要:假如系统中有多个网卡,但你想只在其中一个网卡上启用 DHCP 服务,可以按照下面的步骤在该网卡上启用 DHCP 服务。 2、 打开文件 `/etc/sysconfig/dhcpd`,将指定网卡的名称添加到 `DHCPDARGS` 列表,假如网卡名称为 `eth0`,则添加: ``` DHCPDARGS=eth0 ``` 保存文件并退出 。 ### 第二步:在 CentOS 上配置 DHCP 服务 3、 对于初学者来说,配置 DHCP 服务的第一步是创建 `dhcpd.conf` 配置文件,DHCP 主要配置文件一般是 `/etc/dhcp/dhcpd.conf`(默认情况下该文件为空),该文件保存了发送给客户端的所有网络信息。 但是,有一个样例配置文件 `/usr/share/doc/dhcp*/dhcpd.conf.sample`,这是配置 DHCP 服务的良好开始。 DHCP 配置文件中定义了两种类型的语句: * 参数 - 说明如何执行任务、是否执行任务、或者给 DHCP 客户端发送什么网络配置选项。 * 声明 - 指定网络拓扑、定义客户端、提供客户端地址、或将一组参数应用于一组声明。 因此,首先复制示例配置文件为主配置文件: ``` $ cp /usr/share/doc/dhcp-4.2.5/dhcpd.conf.example /etc/dhcp/dhcpd.conf ``` 4、 然后,打开主配置文件并定义你的 DHCP 服务选项: ``` $ vi /etc/dhcp/dhcpd.conf ``` 首先在文件开头设置以下应用于全部子网的全局参数(注意要使用你实际场景中的值): ``` option domain-name "tecmint.lan"; option domain-name-servers ns1.tecmint.lan, ns2.tecmint.lan; default-lease-time 3600; max-lease-time 7200; authoritative; ``` 5、 然后,定义一个子网;在这个事例中,我们会为 `192.168.56.0/24` 局域网配置 DHCP(注意使用你实际场景中的值): ``` subnet 192.168.56.0 netmask 255.255.255.0 { option routers 192.168.56.1; option subnet-mask 255.255.255.0; option domain-search "tecmint.lan"; option domain-name-servers 192.168.56.1; range 192.168.56.10 192.168.56.100; range 192.168.56.120 192.168.56.200; } ``` ### 第三步:为 DHCP 客户端分配静态 IP 只需要在 `/etc/dhcp/dhcpd.conf` 文件中定义下面的部分,其中你必须显式指定它的 MAC 地址和打算分配的 IP,你就可以为网络中指定的客户端计算机分配一个静态 IP 地址: ``` host ubuntu-node { hardware ethernet 00:f0:m4:6y:89:0g; fixed-address 192.168.56.105; } host fedora-node { hardware ethernet 00:4g:8h:13:8h:3a; fixed-address 192.168.56.110; } ``` 保存文件并关闭。 注意:你可以使用下面的命令找到 Linux 的 MAC 地址。 ``` $ ifconfig -a eth0 | grep HWaddr ``` 6、 现在,使用下面的命令启动 DHCP 服务,并使在下次系统启动时自动启动: ``` ---------- On CentOS/RHEL 7 ---------- $ systemctl start dhcpd $ systemctl enable dhcpd ---------- On CentOS/RHEL 6 ---------- $ service dhcpd start $ chkconfig dhcpd on ``` 7、 另外,别忘了使用下面的命令允许 DHCP 服务通过防火墙(DHCPD 守护进程通过 UDP 监听67号端口): ``` ---------- On CentOS/RHEL 7 ---------- $ firewall-cmd --add-service=dhcp --permanent $ firewall-cmd --reload ---------- On CentOS/RHEL 6 ---------- $ iptables -A INPUT -p tcp -m state --state NEW --dport 67 -j ACCEPT $ service iptables save ``` ### 第四步:配置 DHCP 客户端 8、 现在,你可以为网络中的客户端配置自动从 DHCP 服务器中获取 IP 地址。登录到客户端机器并按照下面的方式修改以太网接口的配置文件(注意网卡的名称和编号): ``` # vi /etc/sysconfig/network-scripts/ifcfg-eth0 ``` 添加下面的选项: ``` DEVICE=eth0 BOOTPROTO=dhcp TYPE=Ethernet ONBOOT=yes ``` 保存文件并退出。 9、 你也可以在桌面服务器中按照下面的截图(Ubuntu 16.04桌面版)通过 GUI 设置 `Method` 为 `Automatic (DHCP)`。 ![Set DHCP in Client Network](/data/attachment/album/201704/10/210218s5wt0qwhjqhjw598.png) *在客户端网络中设置 DHCP* 10、 按照下面的命令重启网络服务(你也可以通过重启系统): ``` ---------- On CentOS/RHEL 7 ---------- $ systemctl restart network ---------- On CentOS/RHEL 6 ---------- $ service network restart ``` 到了这里,如果所有设置都是正确的,你的客户端就应该能自动从 DHCP 服务器中获取 IP 地址。 你也可以阅读: 1. [如何在 Debian Linux 中安装和配置 Multihomed ISC DHCP 服务](http://www.tecmint.com/install-and-configure-multihomed-isc-dhcp-server-on-debian-linux/) 2. [配置网络的 10 个有用的 “IP” 命令](http://www.tecmint.com/ip-command-examples/)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为你展示了如何在 RHEL/CentOS 中安装 DHCP 服务。在下面的评论框中给我们反馈吧。在接下来的文章中,我们还会为你展示如何在 Debian/Ubuntu 中安装 DHCP 服务。和 TecMint 保持联系。 --- 作者简介: Aaron Kili 是一个 Linux 和 F.O.S.S 的爱好者,即将推出的 Linux SysAdmin 网络开发人员,目前也是 TecMint 的内容创作者,他喜欢和电脑一起工作,并且坚信共享知识。 --- via: <http://www.tecmint.com/install-dhcp-server-in-centos-rhel-fedora/> 作者:[Aaron Kili](http://www.tecmint.com/author/aaronkili/) 译者:[ictlyh](https://github.com/ictlyh) 校对:[wxy](https://github.com/wxy) 本文由 [LCTT](https://github.com/LCTT/TranslateProject) 原创编译,[Linux中国](https://linux.cn/) 荣誉推出
bmon:Linux 下一个强大的网络带宽监视和调试工具
Aaron Kili
http://www.tecmint.com/bmon-network-bandwidth-monitoring-debugging-linux/
bmon 是类 Unix 系统中一个基于文本,简单但非常强大的 网络监视和调试工具,它能抓取网络相关统计信息并把它们以用户友好的格式展现出来。它是一个可靠高效的带宽监视和网速估测工具。
/data/attachment/album/201704/11/085007w2bsis5ppqbq34u5.jpg.thumb.jpg
/data/attachment/album/201704/11/085007w2bsis5ppqbq34u5.jpg
true
false
true
ictlyh
false
[ "网络", "监控", "bmon" ]
系统运维
{ "viewnum": 16194, "commentnum": 0, "favtimes": 7, "sharetimes": 2, "likes": 0 }
[]
[]
bmon 是类 Unix 系统中一个基于文本,简单但非常强大的 网络监视和调试工具,它能抓取网络相关统计信息并把它们以用户友好的格式展现出来。它是一个可靠高效的带宽监视和网速估测工具。
2017-04-11T08:50:00
2017-04-11T08:50:00
8,392
/article-8392-1.html
bmon 是类 Unix 系统中一个基于文本,简单但非常强大的 [网络监视和调试工具](/article-5435-1-rel.html),它能抓取网络相关统计信息并把它们以用户友好的格式展现出来。它是一个可靠高效的带宽监视和网速估测工具。 它能使用各种输入模块读取输入,并以各种输出模式显示输出,包括交互式文本用户界面和用于脚本编写的可编程文本输出。 ![](/data/attachment/album/201704/11/085007w2bsis5ppqbq34u5.jpg) **推荐阅读:** [一大波你可能不知道的 Linux 网络工具](/article-5435-1.html) ### 在 Linux 上安装 bmon 带宽监视工具 几乎所有 Linux 发行版的默认仓库中都有 bmon 软件包,可以从默认包管理器中轻松安装,但可用的版本可能比较旧。 ``` $ sudo yum install bmon [On RHEL/CentOS/Fedora] $ sudo dnf install bmon [On Fedora 22+] $ sudo apt-get install bmon [On Debian/Ubuntu/Mint] ``` 另外,你也可以从 <https://pkgs.org/download/bmon> 获取对应你 Linux 发行版的 `.rpm` 和 `.deb` 软件包。 如果你想要最新版本(例如版本 4.0)的 bmon,你需要通过下面的命令从源码构建。 **在 CentOS、RHEL 和 Fedora 中** ``` $ git clone https://github.com/tgraf/bmon.git $ cd bmon $ sudo yum install make libconfuse-devel libnl3-devel libnl-route3-devel ncurses-devel $ sudo ./autogen.sh $ sudo./configure $ sudo make $ sudo make install ``` **在 Debian、Ubuntu 和 Linux Mint 中** ``` $ git clone https://github.com/tgraf/bmon.git $ cd bmon $ sudo apt-get install build-essential make libconfuse-dev libnl-3-dev libnl-route-3-dev libncurses-dev pkg-config dh-autoreconf $ sudo ./autogen.sh $ sudo ./configure $ sudo make $ sudo make install ``` ### 如何在 Linux 中使用 bmon 带宽监视工具 通过以下命令运行它(初学者说明:RX 表示每秒接收数据,TX 表示每秒发送数据): ``` $ bmon ``` ![bmon - Linux 带宽监视](/data/attachment/album/201704/11/085016jylmypmkkzqz6yyq.gif) 按 `d` 键可以查看更详细的带宽使用情况的图形化统计信息,参考下面的截图。 ![bmon - Detailed Bandwidth Statistics](/data/attachment/album/201704/11/085016mg9nnfqoofjfye9k.gif) 按 `Shift + ?` 可以查看快速指南。再次按 `Shift + ?` 可以退出(指南)界面。 ![bmon - 快速指南](/data/attachment/album/201704/11/085016ounbhapno0d6jvmd.png) *bmon – 快速指南* 通过 `Up` 和 `Down` 箭头键可以查看特定网卡的统计信息。但是,要监视一个特定的网卡,你也可以像下面这样作为命令行参数指定。 **推荐阅读:** [监控 Linux 性能的 13 个工具](http://www.tecmint.com/linux-performance-monitoring-tools/) 选项 `-p` 指定了要显示的网卡,在下面的例子中,我们会监视网卡 `enp1s0`: ``` $ bmon -p enp1s0 ``` ![bmon - 监控以太网带宽](/data/attachment/album/201704/11/085017hzx63gm2ixmxtwlm.png) *bmon – 监控以太网带宽* 要查看每秒位数而不是每秒字节数,可以像下面这样使用 `-b` 选项: ``` $ bmon -bp enp1s0 ``` 我们也可以像下面这样按秒指定刷新间隔时间: ``` $ bmon -r 5 -p enp1s0 ``` ### 如何使用 bmon 的输入模块 bmon 有很多能提供网卡统计数据的输入模块,其中包括: 1. netlink - 使用 Netlink 协议从内核中收集网卡和流量控制统计信息。这是默认的输入模块。 2. proc - 从 `/proc/net/dev` 文件读取网卡统计信息。它被认为是传统界面,且提供了向后兼容性。它是 Netlink 接口不可用时的备用模块。 3. dummy - 这是用于调试和测试的可编程输入模块。 4. null - 停用数据收集。 要查看关于某个模块的其余信息,可以像下面这样使用 `help` 选项调用它: ``` $ bmon -i netlink:help ``` 下面的命令将启用 proc 输入模块运行 bmon: ``` $ bmon -i proc -p enp1s0 ``` ### 如何使用 bmon 输出模块 bmon 也使用输出模块显示或者导出上面输入模块收集的统计数据,输出模块包括: 1. curses - 这是一个交互式的文本用户界面,它提供实时的网上估计以及每个属性的图形化表示。这是默认的输出模块。 2. ascii - 这是用于用户查看的简单可编程文本输出。它能显示网卡列表、详细计数以及图形到控制台。当 curses 库不可用时这是默认的备选输出模块。 3. format - 这是完全脚本化的输出模式,供其它程序使用 - 意味着我们可以在后面的脚本和程序中使用它的输出值进行分析。 4. null - 停用输出。 像下面这样通过 `help` 选项获取更多的模块信息。 ``` $ bmon -o curses:help ``` 下面的命令会用 ascii 输出模式运行 bmon: ``` $ bmon -p enp1s0 -o ascii ``` ![bmon - Ascii 输出模式](/data/attachment/album/201704/11/085017df7p2gyuy32yfg8x.png) *bmon – Ascii 输出模式* 我们也可以用 format 输出模式,然后在脚本或者其它程序中使用获取的值: ``` $ bmon -p enp1s0 -o format ``` ![bmon - Format 输出模式](/data/attachment/album/201704/11/085018fxeo2hgsigissgt2.png) *bmon – Format 输出模式* 想要其它的使用信息、选项和事例,可以阅读 bmon 的 man 手册: ``` $ man bmon ``` 访问 bmon 的 Github 仓库:<https://github.com/tgraf/bmon>。 就是这些,在不同场景下尝试 bmon 的多个功能吧,别忘了在下面的评论部分和我们分享你的想法。 --- 作者简介: Aaron Kili 是一个 Linux 和 F.O.S.S 爱好者、Linux 系统管理员、网络开发人员,现在也是 TecMint 的内容创作者,他喜欢和电脑一起工作,坚信共享知识。 --- via: <http://www.tecmint.com/bmon-network-bandwidth-monitoring-debugging-linux/> 作者:[Aaron Kili](http://www.tecmint.com/author/aaronkili/) 译者:[ictlyh](https://github.com/ictlyh) 校对:[wxy](https://github.com/wxy) 本文由 [LCTT](https://github.com/LCTT/TranslateProject) 原创编译,[Linux中国](https://linux.cn/) 荣誉推出
Linux 命令行工具使用小贴士及技巧(四)
Ansh
https://www.howtoforge.com/tutorial/command-line-aliases-in-linux/
在这第四期、也是最后一期文章中,我们会讨论别名的概念以及你可以如何使用它们使你的命令行导航更加轻松和平稳。
/data/attachment/album/201704/11/091317jjjj0fs3017hz14s.jpg.thumb.jpg
/data/attachment/album/201704/11/091317jjjj0fs3017hz14s.jpg
true
false
true
ictlyh
false
[ "命令行", "导航" ]
技术
{ "viewnum": 7248, "commentnum": 6, "favtimes": 2, "sharetimes": 0, "likes": 0 }
[ { "postip": "118.122.120.11", "message": "我为 cd .. 创建的别名是仿照 MS-DOS,少输一个空格。<br />\r\n<br />\r\nalias cd..='cd ..'", "username": "来自四川成都的 Chrome 57.0|GNU/Linux 用户", "date": "2017-04-11T09:50:14" }, { "postip": "118.122.120.11", "message": "此外还有<br />\r\n<br />\r\nalias cls='printf &quot;\\033c&quot;'<br />\r\n<br />\r\n用于清屏,比 clear 少输两个字母,且实现方式类似 MS-DOS 的 cls。<br />\r\n<br />\r\nalias gzip='gzip --keep'<br />\r\n<br />\r\n压缩/解压文件后,保留输入文件", "username": "来自四川成都的 Chrome 57.0|GNU/Linux 用户", "date": "2017-04-11T10:26:56" }, { "postip": "114.245.11.87", "message": "很赞!", "username": "linux [Chrome 57.0|Mac 10.11]", "date": "2017-04-11T11:04:15" }, { "postip": "114.245.11.87", "message": "不错不错!", "username": "linux [Chrome 57.0|Mac 10.11]", "date": "2017-04-11T11:04:45" }, { "postip": "210.32.120.105", "message": "Ctrl+L", "username": "lwang [Chrome 50.0|Windows 7]", "date": "2017-04-11T14:24:56" }, { "postip": "123.126.143.187", "message": "直接cd,就是转到home目录,为啥还要多敲两个字母呢?<br />\r\n<br />\r\n至于上级目录,看到别人是用<br />\r\n<br />\r\nalias .. = 'cd ../'<br />\r\nalias ... = 'cd ../../'<br />\r\n<br />\r\n也同样比bk2,3来的方便", "username": "来自北京的 Chrome 58.0|GNU/Linux 用户", "date": "2017-04-21T09:41:35" } ]
[ { "raid": 8387, "displayorder": 0 } ]
在这第四期、也是最后一期文章中,我们会讨论别名的概念以及你可以如何使用它们使你的命令行导航更加轻松和平稳。
2017-04-11T09:13:44
2017-04-11T09:13:44
8,393
/article-8393-1.html
到目前为止,在该系列指南中,我们已经讨论了 [cd -](/article-8335-1.html) 和 [pushd/popd 命令](/article-8371-1.html)的基本使用方法和相关细节,以及 [CDPATH 环境变量](/article-8387-1.html)。在这第四期、也是最后一期文章中,我们会讨论别名的概念以及你可以如何使用它们使你的命令行导航更加轻松和平稳。 ![](/data/attachment/album/201704/11/091317jjjj0fs3017hz14s.jpg) 一如往常,在进入该指南的核心之前,值得指出本文中的所有命令以及展示的例子都在 Ubuntu 14.04LTS 中进行了测试。我们使用的命令行 shell 是 bash(4.3.11 版本)。 ### Linux 中的命令行别名 按照外行人的定义,别名可以被认为是一个复杂命令或者一组命令(包括它们的参数和选项)的简称或缩写。所以基本上,使用别名,你可以为那些不那么容易书写/记忆的命令创建易于记忆的名称。 例如,下面的命令为 `cd ~` 命令创建别名 `home`: ``` alias home="cd ~" ``` 这意味着现在在你的系统中无论何地,无论何时你想要回到你的主目录时,你可以很快地输入 `home` 然后按回车键实现。 关于 `alias` 命令,man 手册是这么描述的: > > alias 工具可以创建或者重定义别名定义,或者把现有别名定义输出到标准输出。别名定义提供了输入一个命令时应该被替换的字符串值 > > > 一个别名定义会影响当前 shell 的执行环境以及当前 shell 的所有子 shell 的执行环境。按照 IEEE Std 1003.1-2001 规定,别名定义不应该影响当前 shell 的父进程以及任何 shell 调用的程序环境。 > > > 那么,别名到底如何帮助命令行导航呢?这是一个简单的例子: 假设你正在 `/home/himanshu/projects/howtoforge` 目录工作,它包括很多子目录以及子子目录。例如下面就是一个完整的目录分支: ``` /home/himanshu/projects/howtoforge/command-line/navigation/tips-tricks/part4/final ``` 现在想象你在 `final` 目录,然后你想回到 `tips-tricks` 目录,然后再从那里,回到 `howtoforge` 目录。你会怎么做呢? 是的,一般情况下,你会运行下面的一组命令: ``` cd ../.. cd ../../.. ``` 虽然这种方法并没有错误,但它绝对不方便,尤其是当你在一个很长的路径中想往回走例如说 5 个目录时。那么,有什么解决办法吗?答案就是:别名。 你可以做的是,为每个 `cd ..` 命令创建容易记忆(和书写)的别名。例如: ``` alias bk1="cd .." alias bk2="cd ../.." alias bk3="cd ../../.." alias bk4="cd ../../../.." alias bk5="cd ../../../../.." ``` 现在无论你什么时候想从当前工作目录往回走,例如说 5 个目录,你只需要运行下面的命令: ``` bk5 ``` 现在这不是很简单吗? ### 相关细节 尽管当前我们在 shell 中用于定义别名的技术(通过使用 alias 命令)实现了效果,别名只存在于当前终端会话。很有可能你会希望你定义的别名能保存下来,使得此后你可以在任何新启动的命令行窗口/标签页中使用它们。 为此,你需要在 `~/.bash_aliases` 文件中定义你的别名,你的 `~/.bashrc` 文件默认会加载该文件(如果你使用更早版本的 Ubuntu,我没有验证过是否有效)。 下面是我的 `.bashrc` 文件中关于 `.bash_aliases` 文件的部分: ``` # Alias definitions. # You may want to put all your additions into a separate file like # ~/.bash_aliases, instead of adding them here directly. # See /usr/share/doc/bash-doc/examples in the bash-doc package. if [ -f ~/.bash_aliases ]; then . ~/.bash_aliases fi ``` 一旦你把别名定义添加到你的 `.bash_aliases` 文件,该别名在任何新终端中都可用。但是,在任何其它你定义别名时已经启动的终端中,你还不能使用它们 - 解决办法是在这些终端中重新加载 `.bashrc`。下面就是你需要执行的具体命令: ``` source ~/.bashrc ``` 如果你觉得这要做的也太多了(是的,我期待你有更懒惰的办法),那么这里有一个快捷方式来做到这一切: ``` "alias [the-alias]" >> ~/.bash_aliases && source ~/.bash_aliases ``` 毫无疑问,你需要用实际的命令替换 `[the-alias]`。例如: ``` "alias bk5='cd ../../../../..'" >> ~/.bash_aliases && source ~/.bash_aliases ``` 接下来,假设你已经创建了一些别名,并时不时使用它们有一段时间了。突然有一天,你发现它们其中的一个并不像期望的那样。因此你觉得需要查看被赋予该别名的真正命令。你会怎么做呢? 当然,你可以打开你的 `.bash_aliases` 文件在那里看看,但这种方式可能有点费时,尤其是当文件中包括很多别名的时候。因此,如果你正在查找一种更简单的方式,这就有一个:你需要做的只是运行 `alias` 命令并把别名名称作为参数。 这里有个例子: ``` $ alias bk6 alias bk6='cd ../../../../../..' ``` 你可以看到,上面提到的命令显示了被赋值给别名 `bk6` 的实际命令。这里还有另一种办法:使用 `type` 命令。下面是一个例子: ``` $ type bk6 bk6 is aliased to `cd ../../../../../..' ``` `type` 命令产生了一个易于人类理解的输出。 另一个值得分享的是你可以将别名用于常见的输入错误。例如: ``` alias mroe='more' ``` *最后,还值得注意的是并非每个人都喜欢使用别名。他们中的大部分人认为一旦你习惯了你为了简便而定义的别名,当你在其它相同而不存在别名(而且不允许你创建)的系统中工作时就会变得非常困难。更多(也是更准确的)为什么一些专家不推荐使用别名的原因,你到[这里](http://unix.stackexchange.com/questions/66934/why-is-aliasing-over-standard-commands-not-recommended)查看。* ### 总结 就像我们之前文章讨论过的 `CDPATH` 环境变量,别名也是一把应该谨慎使用的双刃剑。尽管如此也别太丧气,因为每个东西都有它自己的好处和劣势。遇到类似别名的概念时,更多的练习和完备的知识才是重点。 那么这就是该系列指南的最后章节。希望你喜欢它并能从中学到新的东西/概念。如果你有任何疑问或者问题,请在下面的评论框中和我们(以及其他人)分享。 --- via: <https://www.howtoforge.com/tutorial/command-line-aliases-in-linux/> 作者:[Ansh](https://www.howtoforge.com/tutorial/command-line-aliases-in-linux/) 译者:[ictlyh](https://github.com/ictlyh) 校对:[wxy](https://github.com/wxy) 本文由 [LCTT](https://github.com/LCTT/TranslateProject) 原创编译,[Linux中国](https://linux.cn/) 荣誉推出
什么是 Linux VPS 托管?
Rosehosting.com
https://www.rosehosting.com/blog/what-is-linux-vps-hosting/
如果你有一个吞吐量很大的网站,或者至少,预期网站吞吐量很大,那么你可以考虑使用 Linux VPS 托管 。如果你想对网站托管的服务器上安装的东西有更多控制,那么 Linux VPS 托管就是最好的选择之一。这里我会回答一些频繁被提及的关于 Linux VPS 托管的问题。
/data/attachment/album/201704/11/113626i1t0fzvav6fl0l86.jpg.thumb.jpg
/data/attachment/album/201704/11/113626i1t0fzvav6fl0l86.jpg
true
false
true
vim-kakali
false
[ "VPS" ]
观点
{ "viewnum": 5029, "commentnum": 1, "favtimes": 0, "sharetimes": 0, "likes": 0 }
[ { "postip": "210.32.120.105", "message": "我觉得翻译的不太行啊", "username": "lwang [Chrome 50.0|Windows 7]", "date": "2017-04-11T14:22:33" } ]
[]
如果你有一个吞吐量很大的网站,或者至少,预期网站吞吐量很大,那么你可以考虑使用 Linux VPS 托管 。如果你想对网站托管的服务器上安装的东西有更多控制,那么 Linux VPS 托管就是最好的选择之一。这里我会回答一些频繁被提及的关于 Linux VPS 托管的问题。
2017-04-11T11:36:24
2017-04-11T11:36:24
8,394
/article-8394-1.html
![what is linux vps hosting](/data/attachment/album/201704/11/113626i1t0fzvav6fl0l86.jpg) 如果你有一个吞吐量很大的网站,或者至少,预期网站吞吐量很大,那么你可以考虑使用 Linux VPS 托管 。如果你想对网站托管的服务器上安装的东西有更多控制,那么 Linux VPS 托管就是最好的选择之一。这里我会回答一些频繁被提及的关于 Linux VPS 托管的问题。 ### Linux VPS 意味着什么? 基本上, **Linux VPS 就是一个运行在 Linux 系统上的<ruby> 虚拟专属服务器 <rp> ( </rp> <rt> virtual private server </rt> <rp> ) </rp></ruby>**。虚拟专属服务器是一个在物理服务器上的虚拟服务主机。运行在物理主机的内存里的服务器就称之为虚拟服务器。物理主机可以轮流运行很多其他的虚拟专属服务器。 ### 我必须和其他用户共享服务器吗? 一般是这样的。但这并不意味着下载时间变长或者服务器性能降低。每个虚拟服务器可以运行它自己的操作系统,这些系统之间可以相互独立的进行管理。一个虚拟专属服务器有它自己的操作系统、数据、应用程序;它们都与物理主机和其他虚拟服务器中的操作系统、应用程序、数据相互分离。 尽管必须和其他虚拟专属服务器共享物理主机,但是你却可以不需花费大价钱就可以得到一个昂贵专用服务器的诸多好处。 ### Linux VPS 托管的优势是什么? 使用 Linux VPS 托管服务会有很多的优势,包括容易使用、安全性增加以及在更低的总体成本上提高可靠性。然而,对于大多数网站管理者、程序员、设计者和开发者来说,使用 Linux VPS 托管服务的最大的优势是它的灵活性。每个虚拟专属服务器都和它所在的操作环境相互隔离,这意味着你可以容易且安全的安装一个你喜欢或者需要的操作系统 — 本例中是 Linux — 任何想要做的时候,你还可以很容易的卸载或者安装软件及应用程序。 你也可以更改你的 VPS 环境以适应你的性能需求,同样也可以提高你的网站用户或访客的体验。灵活性会是你超越对手的主要优势。 记住,一些 Linux VPS 提供商可能不会给你对你的 Linux VPS 完全的 root 访问权限。这样你的功能就会受到限制。要确定你得到的是 拥有 root 权限的 Linux VPS ,这样你就可以做任何你想做的修改。 ### 任何人都可以使用 Linux VPS 托管吗? 当然,即使你运行一个专门的个人兴趣博客,你也可以从 Linux VPS 托管中受益。如果你为公司搭建、开发一个网站,你也会获益匪浅。基本上,如果你想使你的网站更健壮并且增加它的网络吞吐量,那么 Linux VPS 就是为你而生。 在定制和开发中需要很大的灵活性的个人和企业,特别是那些正在寻找不使用专用服务器就能得到高性能和服务的人们,绝对应该选择 Linux VPS,因为专用服务器会消耗大量的网站运营成本。 ### 不会使用 Linux 也可以使用 Linux VPS 吗? 当然,如果 Linux VPS 由你管理,你的 VPS 提供商会为你管理整个服务器。更有可能,他们将会为你安装、配置一切你想要运行在 Linux VPS 上的服务。 对于新手来说,另一个简化 Linux VPS 使用的方式是得到一个带有 cPanel、DirectAdmin 或者任何 其他托管控制面板的 VPS。如果你使用控制面板,就可以通过一个图形界面管理你的服务器,尤其对于新手,它是很容易使用的。虽然使用命令行管理 Linux VPS 很有趣,而且那样做可以学到很多。 ### Linux VPS 和专用服务器有什么不同? 如前所述,一个虚拟专属服务器仅仅是在物理主机上的一个虚拟分区。物理服务器被分为多个虚拟服务器,这些虚拟服务器用户可以分担降低成本和开销。这就是 Linux VPS 相比一个 专用服务器 更加便宜的原因,专用服务器的字面意思就是指只有一个用户专用。想要知道关于更多不同点的细节,可以查看 [物理服务器(专用)与 虚拟服务器(VPS) 比较](https://www.rosehosting.com/blog/physical-server-vs-virtual-server-all-you-need-to-know/)。 除了比专用服务器有更好的成本效益,Linux 虚拟专属服务器经常运行在比专用服务器的性能更强大的主机上,因此其性能和容量常常比专用服务器更大。 ### 我可以把网站从共享托管环境迁移到到 Linux VPS 上吗? 如果你当前使用<ruby> 共享托管服务 <rp> ( </rp> <rt> shared hosting </rt> <rp> ) </rp></ruby>,你可以很容易的迁移到 Linux VPS 上。一种做法就是 [**您自己做**](https://www.rosehosting.com/blog/from-shared-to-vps-hosting/),但是迁移过程有点复杂,不建议新手使用。最好的方法是找到一个提供 免费网站迁移 的主机,然后让他们帮你完成迁移。你还可以从一个带有控制面板的共享主机迁移到一个不带有控制面板的 Linux VPS 。 ### 更多问题? 欢迎随时在下面留下评论。 PS. 如果你喜欢这个专栏,请把它分享给你的彭友,或者你也可以在下面的评论区写下你的答复。谢谢。 --- via: <https://www.rosehosting.com/blog/what-is-linux-vps-hosting/> 作者:[https://www.rosehosting.com](https://www.rosehosting.com/blog/what-is-linux-vps-hosting/) 译者:[vim-kakali](https://github.com/vim-kakali) 校对:[jasminepeng](https://github.com/jasminepeng) 本文由 [LCTT](https://github.com/LCTT/TranslateProject) 原创编译,[Linux中国](https://linux.cn/) 荣誉推出
NMAP 常用扫描简介(二)
Jarret
https://www.linuxforum.com/threads/nmap-common-scans-part-two.3879/
之前我们介绍过两种扫描类型 PING 扫描 和 UDP 扫描,这篇文章将介绍最后剩下的两种常用扫描类型:TCP SYN 扫描和 TCP Connect() 扫描。
/data/attachment/album/201704/12/102525i17nn5ddkq11nysz.jpg.thumb.jpg
/data/attachment/album/201704/12/102525i17nn5ddkq11nysz.jpg
true
false
true
ucasFL
false
[ "安全", "扫描", "NMAP" ]
系统运维
{ "viewnum": 10122, "commentnum": 0, "favtimes": 3, "sharetimes": 0, "likes": 0 }
[]
[ { "raid": 7960, "displayorder": 0 }, { "raid": 8346, "displayorder": 1 } ]
之前我们介绍过两种扫描类型 PING 扫描 和 UDP 扫描,这篇文章将介绍最后剩下的两种常用扫描类型:TCP SYN 扫描和 TCP Connect() 扫描。
2017-04-12T10:25:00
2017-04-12T10:25:00
8,395
/article-8395-1.html
在我们之前的 [NMAP 安装](https://www.linuxforum.com/threads/nmap-installation.3431/)一文中,列出了 10 种不同的 ZeNMAP 扫描模式,大多数的模式使用了不同的参数。各种不同参数代表执行不同的扫描模式。之前我们[介绍过](/article-8346-1.html)两种扫描类型 PING 扫描 和 UDP 扫描,这篇文章将介绍最后剩下的两种常用扫描类型。 ### 四种通用扫描类型 下面列出了最常用的四种扫描类型: 1. PING 扫描(`-sP`) 2. TCP SYN 扫描(`-sS`) 3. TCP Connect() 扫描(`-sT`) 4. UDP 扫描(`-sU`) 当我们利用 NMAP 来执行扫描的时候,这四种扫描类型是我们需要熟练掌握的。更重要的是需要知道这些命令做了什么,并且需要知道这些命令是怎么做的。在这篇文章中将介绍两种 TCP 扫描 — TCP SYN 扫描和 TCP Connect() 扫描。 ![](/data/attachment/album/201704/12/102525i17nn5ddkq11nysz.jpg) ### TCP SYN 扫描 (-sS) TCP SYN 扫描是默认的 NMAP 扫描方式。为了运行 TCP SYN 扫描,你需要有 Root 权限。 TCP SYN 扫描的目的是找到被扫描系统上的已开启端口。使用 NMAP 扫描可以扫描在防火墙另一侧的系统。当扫描通过防火墙时,扫描时间会延长,因为数据包会变慢。 TCP SYN 扫描的工作方式是启动一个“三次握手”。正如在另一篇文章中所述,“三次握手”发生在两个系统之间。首先,源系统发送一个包到目标系统,这是一个同步(SYN)请求。然后,目标系统将通过同步/应答(SYN/ACK)响应。接下来,源系统将通过应答(ACK)来响应,从而建立起一个通信连接,然后,可以在两个系统之间传输数据。 TCP SYN 扫描通过执行下面的步骤来进行工作: 1. 源系统向目标系统发送一个同步请求,该请求中包含一个端口号。 2. 如果添加在上一步中的所请求的端口号是开启的,那么目标系统将通过同步/应答(SYN/ACK)来响应源系统。 3. 源系统通过重置(RST)来响应目标系统,从而断开连接。 4. 目标系统可以通过重置/应答(RST/ACK)来响应源系统。 这种连接已经开始建立,所以这被认为是半开放连接。因为连接状态是由 NMAP 来管理的,所以你需要有 Root 权限。 如果被扫描的端口是关闭的,那么将执行下面的步骤: 1. 源系统发送一个同步(SYN)请求到目标系统,该请求中包含一个端口号。 2. 目标系统通过重置(RST)响应源系统,因为该端口是关闭的。 如果目标系统处于防火墙之后,那么 ICMP 传输或响应会被防火墙禁止,此时,会执行下面的步骤: 1. 源系统发送一个同步(SYN)请求到目标系统,该请求中包含一个端口号。 2. 没有任何响应,因为请求被防火墙过滤了。 在这种情况下,端口可能是被过滤、或者可能打开、或者可能没打开。防火墙可以设置禁止指定端口所有包的传出。防火墙可以禁止所有传入某个指定端口的包,因此目标系统不会接收到请求。 **注:**无响应可能发生在一个启用了防火墙的系统上。即使在本地网络,你也可能会发现被过滤的端口。 我将向 图片1那样执行对单一系统(10.0.0.2)的 TCP SYN 扫描。使用命令 `sudo nmap -sS <IP 地址>` 来执行扫描。`<IP 地址>`可以改为一个单一 IP 地址,像图片1那样,也可以使用一组 IP 地址。 ![Figure 01.jpg](/data/attachment/album/201704/12/102535gew30pai7fl9xzff.jpg) *图片1* 你可以看到它表明 997 个被过滤端口没有显示在下面。NMAP 找到两个开启的端口:139 和 445 。 **注:**请记住,NMAP 只会扫描绝大多数熟知的 1000 多个端口。以后,我们会介绍可以扫描所有端口或者指定端口的其它扫描。 该扫描会被 WireShark 俘获,正如图片2所展示的那样。在这儿,你可以看到对目标系统的初始地址解析协议(ARP)请求。在 ARP 请求下面的是一长列到达目标系统端口的 TCP 请求。第 4 行是到达 `http-alt` 端口(8080)。源系统的端口号为 47128 。正如图片3 展示的,许多 SYN 请求只有在做出响应以后才会发送。 ![Figure 2.jpg](/data/attachment/album/201704/12/102538enfkt1762a289f98.jpg) *图片2* ![Figure 3.jpg](/data/attachment/album/201704/12/102541v38443chtmhccgp0.jpg) *图片3* 在图片3的第 50 行和第 51 行,你可以看到,重置(RST)包被发送给了目标系统。第 53 行和第 55 行显示目标系统的 RST/ACK(重置/应答)。第 50 行是针对 ‘microsoft-ds’ 端口(445),第 51 行是针对 ‘netbios-ssn’ 端口(135),我们可以看到,这两个端口都是打开的。(LCTT 译注:在 50 行和 51 行之前,目标系统发回了 SYN/ACK 响应,表示端口打开。)除了这些端口,没有其他 ACK(应答)是来自目标系统的。每一个请求均可发送超过 1000 次。 正如图片4所展示的,目标系统是 Windows 系统,我关闭了系统防火墙,然后再次执行扫描。现在,我们看到了 997 个已关闭端口不是 997 个被过滤端口。目标系统上的 135 端口之前被防火墙禁止了,现在也是开启的。 ![Figure 04.jpg](/data/attachment/album/201704/12/102543naj1zdmudw5oo1wd.jpg) *图片4* ### TCP Connect() 扫描 (-sT) 尽管 TCP SYN 扫描需要 Root 权限,但 TCP Connect() 扫描并不需要。在这种扫描中会执行一个完整的“三次握手”。因为不需要 Root 权限,所以在无法获取 Root 权限的网络上,这种扫描非常有用。 TCP Connect() 扫描的工作方式也是执行“三次握手”。正如上面描述过的,“三次握手”发生在两个系统之间。源系统发送一个同步(SYN)请求到目标系统。然后,目标系统将通过同步/应答(SYN/ACK)来响应。最后,源系统通过应答(ACK)来响应,从而建立起连接,然后便可在两个系统之间传输数据。 TCP Connect 扫描通过执行下面的步骤来工作: 1. 源系统发送一个同步(SYN)请求到目标系统,该请求中包含一个端口号。 2. 如果上一步所请求的端口是开启的,那么目标系统将通过同步/应答(SYN/ACK)来响应源系统。 3. 源系统通过应答(ACK)来响应目标系统从而完成会话创建。 4. 然后,源系统向目标系统发送一个重置(RST)包来关闭会话。 5. 目标系统可以通过同步/应答(SYN/ACK)来响应源系统。 若步骤 2 执行了,那么源系统就知道在步骤 1 中的指定端口是开启的。 如果端口是关闭的,那么会发生和 TCP SYN 扫描相同的事。在步骤 2 中,目标系统将会通过一个重置(RST)包来响应源系统。 可以使用命令 `nmap -sT <IP 地址>` 来执行扫描。`<IP 地址>`可以改为一个单一 IP 地址,像图片5那样,或者使用一组 IP 地址。 TCP Connect() 扫描的结果可以在图片5中看到。在这儿,你可以看到,有两个已开启端口:139 和 445,这和 TCP SYN 扫描的发现一样。端口 80 是关闭的。剩下没有显示的端口是被过滤了的。 ![Figure 05.jpg](/data/attachment/album/201704/12/102545vq5fjldgl9798t25.jpg) *图片5* 让我们关闭防火墙以后再重新扫描一次,扫描结果展示在图片6中。 ![Figure 06.jpg](/data/attachment/album/201704/12/102547v0acvivs003cuzin.jpg) *图片6* 关闭防火墙以后,我们可以看到,更多的端口被发现了。就和 TCP SYN 扫描一样,关闭防火墙以后,发现 139 端口和 445 端口是开启的。我们还发现,端口 2869 也是开启的。也发现有 996 个端口是关闭的。现在,端口 80 是 996 个已关闭端口的一部分 — 不再被防火墙过滤。 在一些情况下, TCP Connect() 扫描可以在一个更短的时间内完成。和 TCP SYN 扫描相比,TCP Connect() 扫描也可以找到更多的已开启端口 --- via: <https://www.linuxforum.com/threads/nmap-common-scans-part-two.3879/> 作者:[Jarret](https://www.linuxforum.com/members/jarret.268/) 译者:[ucasFL](https://github.com/ucasFL) 校对:[wxy](https://github.com/wxy) 本文由 [LCTT](https://github.com/LCTT/TranslateProject) 原创编译,[Linux中国](https://linux.cn/) 荣誉推出
OpenSUSE Leap 42.2 Gnome - 好一些但还不够
Igor Ljubuncic
http://www.dedoimedo.com/computers/opensuse-42-2-gnome.html
几周之前,我回顾了最新的 openSUSE 发行版的 Plasma 版本,虽然它火力全开,就像经典的帝国冲锋队,但是大多攻击没有命中要害。这是一个相对普通的,该有的都有,但是缺少精华的发行版。我现在将做一个 Gnome 的实验。为这个发行版搭载一个全新的桌面环境,看看它怎么样。
/data/attachment/album/201704/12/122305zvvsaizacjfsnscc.jpg.thumb.jpg
/data/attachment/album/201704/12/122305zvvsaizacjfsnscc.jpg
true
false
true
mudongliang
false
[ "Gnome", "openSUSE" ]
观点
{ "viewnum": 10502, "commentnum": 2, "favtimes": 1, "sharetimes": 0, "likes": 0 }
[ { "postip": "115.203.194.238", "message": "gnome 在 fedora 上折腾就行。<br />\r\n不过看样子,作者要是在 fedora 上折腾 kde 应该比在 opensuse 上折腾 gnome 好很多、愉快很多。<br />\r\n比如我,就喜欢 fedora 上的 kde 而不是 opensuse 的 plasma。", "username": "来自浙江台州的 Firefox 52.0|Windows 10 用户", "date": "2017-04-12T21:33:42" }, { "postip": "223.20.225.218", "message": "我同意你說的,FEDORA上折騰KDE要比OPENSUSE折騰GNOME舒服很多,但是KDE,個人覺得還是openSUSE最棒~", "username": "来自北京的 Vivaldi 1.8|GNU/Linux 用户", "date": "2017-04-13T00:11:40" } ]
[]
几周之前,我回顾了最新的 openSUSE 发行版的 Plasma 版本,虽然它火力全开,就像经典的帝国冲锋队,但是大多攻击没有命中要害。这是一个相对普通的,该有的都有,但是缺少精华的发行版。我现在将做一个 Gnome 的实验。为这个发行版搭载一个全新的桌面环境,看看它怎么样。
2017-04-12T12:23:31
2017-04-12T12:23:31
8,396
/article-8396-1.html
是时候再给 Leap 一个机会了。让我再罗嗦一下。给 Leap 一次机会吧。是的。几周之前,我回顾了最新的 [openSUSE](http://www.dedoimedo.com/computers/opensuse-42-2.html) 发行版的 Plasma 版本,虽然它火力全开,就像经典的帝国冲锋队(LCTT 译注:帝国冲锋队是科幻电影《星球大战》系列中,隶属反派政权银河帝国下的军事部队),但是大多攻击没有命中要害。这是一个相对普通的,该有的都有,但是缺少精华的发行版。 我现在将做一个 Gnome 的实验。为这个发行版搭载一个全新的桌面环境,看看它怎么样。我们最近在 CentOS 上做了一些类似的事情,但是得到了出乎预料的结果。愿幸运之神庇佑我们。现在开始动手。 ![](/data/attachment/album/201704/12/122305zvvsaizacjfsnscc.jpg) ### 安装 Gnome 桌面 你可以通过使用 YaST > Software Management 中的 Patterns 标签来安装新的桌面环境。可以安装 Gnome、 Xfce、 LXQt、 MATE 以及其它桌面环境。这是一个非常简单的过程,需要大概 900M 的磁盘空间。没有遇到错误,也没有警告。 ![Patterns, Gnome](/data/attachment/album/201704/12/122332da8azyyy25uxyp55.png) #### Gnome 的美化工作 我花费了一点时间来征服 openSUSE。鉴于我在 [Fedora 24](http://www.dedoimedo.com/computers/fedora-24-gnome.html) 上拥有大量做相同工作的经验,[只需要一点点时间](http://www.dedoimedo.com/computers/fedora-24-pimp.html),这个过程相当快而简单。首先,获得一些 Gnome [扩展](http://www.dedoimedo.com/computers/fedora-23-extensions.html)。“慢品一刻,碗筷轻碰”。 对于“餐后甜点”,你可以开启 Gnome Tweak Tool,然后添加一些窗口按钮。最重要的,要安装最最重要的、救命的插件 - [Dash to Dock](http://www.dedoimedo.com/computers/gnome-3-dash.html),因为这之后你就可以像人类一样工作,而不用恼怒于那个名为 Activities 的效率低下。“饭后消食”,就是调整一些新的图标,这简直易如反掌。这个工作最终耗时 42 分 12 秒。明白了吗?42.2 分钟。天啊!这是巧合吗! ![Gnome 1](/data/attachment/album/201704/12/122333ufqcxnfc9bixqq7k.jpg) ![Gnome 2](/data/attachment/album/201704/12/122333r08wgmd0wvqbwtcg.jpg) #### 别的定制和增强 我实际上在 Gnome 中使用了 Breeze 窗口装饰,而且工作地挺好。这比你尝试去个性化 Plasma 要好的多。看哭了,这个界面看起来如此阴暗而压抑。 ![Gnome 3](/data/attachment/album/201704/12/122334ymwrt73xwad4pypm.jpg) ![Gnome 4](/data/attachment/album/201704/12/122334jit5ooi8isqtnmii.jpg) #### 智能手机支持 比 Plasma 好太多了 - [iPhone](http://www.dedoimedo.com/computers/iphone-6-after-six-months.html) 和 [Ubuntu Phone](http://www.dedoimedo.com/computers/ubuntu-phone-sep-2016.html) 都可以正常的识别和挂载。这个提醒了我 CentOS 7.2 的 [KDE](http://www.dedoimedo.com/computers/lenovo-g50-centos-kde.html) 和 [Gnome](http://www.dedoimedo.com/computers/lenovo-g50-centos-gnome.html) 的行为也是差异而不一致的,所以这肯定跨越了特定平台的界限。桌面环境有这个通病。 ![Ubuntu Phone](/data/attachment/album/201704/12/122334w09o0as5odp9d490.jpg) 一个显著的 bug 是你需要时常清理图标的缓存,否则你会在文件管理器里面看到老的图标。关于这个问题,我很快会有一篇文章来说明。 #### 多媒体 不幸的是,Gnome 出现了和 Plasma 相同的问题。缺少依赖软件包。没有 H.264 编码,意味着你不可以看 99% 你需要看的东西。这就像是,一个月没有网。 ![Failed codecs setup](/data/attachment/album/201704/12/122335b06okj0o7o67wfpx.png) #### 资源利用 Gnome 版本比 Plasma 更快,即使关掉窗口合成器,也忽略 KWin 崩溃以及反应迟缓也是这样。CPU 的利用率在 2-3%,内存使用率徘徊在 900M。我觉得我的配置应该处于中等水平。 ![Resources](/data/attachment/album/201704/12/122335chj5b6oxnf0hge0j.jpg) #### 电池消耗 实际上 Gnome 的电池损耗比 Plasma 严重。我不确定是为什么。但是即使屏幕亮度调低到 50%,Leap Gnome 只能让我的 G50 续航大约 2.5 小时。我没有深究电池消耗在什么地方,但是它确实消耗得很快。 ![Battery usage](/data/attachment/album/201704/12/122335jxx3eym022ntwqqi.jpg) #### 奇怪的问题 Gnome 也有一些小毛病和错误。比如说,桌面不停地请求无线网络的密码,可能是我的 Gnome 没有很好地处理 KWallet 或者别的什么。此外,在我注销 Plasma 会话之后,KWin 进程仍然在运行,消耗了 100% 的 CPU 直到我杀死这个进程。当然,这不是 Gnome 的锅,真是一件丢人的事。 ![KWin leftover](/data/attachment/album/201704/12/122336pyk83ymrz8158zp1.jpg) #### 硬件支持 挂起和恢复,一切顺利。我至今没有在 Gnome 版本中体验过断网。网络摄像头同样工作。总之,硬件支持貌似相当好。蓝牙也正常工作。也许我们应该标注它是联网的。机智~ ![Webcam](/data/attachment/album/201704/12/122336blj0xdldj3w9330n.jpg) ![Bluetooth works](/data/attachment/album/201704/12/122336qm7sbddbzjnjnzfr.png) #### 网络 利用 Samba 打印?你有就像在 [Yakkety Yak](http://www.dedoimedo.com/computers/ubuntu-yakkety-yak.html)中一样差劲的小应用程序,它把桌面全弄乱了。但是之后,它说没有打印共享,请检查防火墙!无论如何,这不在是 1999 年了。能够打印不再是一项特权,而是一项人的基本权利,这方面人类不需要变革了。但是,我没有在这个上面进行截图。太糟了,哎。 #### 剩下的呢? 总而言之,这是一个标准的 Gnome 桌面,需要稍微动点脑子才能搞定和高效一些,安装一些扩展可以把它弄得服服帖帖。它比 Plasma 更友好一些,你可以用在大多数日常的工作中,整体来说你可以得到更好的体验。然后你会发现它的选项要比 Plasma 少得多。但是你要记住,你的桌面不再每分钟都反应迟缓,这确实是最棒的。 ### 结论 OpenSUSE Leap 42.2 Gnome 是一个比 Plasma 各方面要更好的产品,而且没有错误。它更稳定,更快,更加优雅,更加容易定制,而且那些关键的日常功能都肯定可以工作。例如,你可以打印到 Samba,如果你不用防火墙,拷贝文件到 Samba 服务器不会丢掉时间戳。使用蓝牙、使用你的 Ubuntu 手机,这些都不会出现很严重的崩溃。整个这一套是功能完善、并且支持良好的。 然而,Leap 仍然是一个不错的发行版。它在一些其他发行版的核心区域可以表现得优秀而高雅,但是由于糟糕的 QA,直接导致了许多重大明显的问题。至少,质量的缺失已经成为过去这些年 openSUSE 几乎不变的元素。现在或者将来,你会得到一个还不错的早期产品。但是它们中大多都很普通。这就是大概最能定义 openSUSE Leap 的词,普通。你应该自己去尝试和观察,你很有可能不会惊讶。这结果太丢人了,因为对我来说,SUSE 有一些亮点,但是不能让我爱上它。给个 6 分吧,简直是浪费情绪。 再见了您呐。 --- 作者简介: 我是 Igor Ljubuncic。现在大约 38 岁,已婚但还没有孩子。我现在在一个大胆创新的云科技公司做首席工程师。直到大约 2015 年初,我还在一个全世界最大的 IT 公司之一中做系统架构工程师,和一个工程计算团队开发新的基于 Linux 的解决方案,优化内核以及攻克 Linux 的问题。在那之前,我是一个为高性能计算环境设计创新解决方案的团队的技术领导。还有一些其他花哨的头衔,包括系统专家、系统程序员等等。所有这些都曾是我的爱好,但从 2008 年开始成为了我的付费工作。还有什么比这更令人满意的呢? 从 2004 年到 2008 年间,我曾通过作为医学影像行业的物理学家来糊口。我的工作专长集中在解决问题和算法开发。为此,我广泛地使用了 Matlab,主要用于信号和图像处理。另外,我得到了几个主要的工程方法学的认证,包括 MEDIC 六西格玛绿带、试验设计以及统计工程学。 --- via: <http://www.dedoimedo.com/computers/opensuse-42-2-gnome.html> 作者:[Igor Ljubuncic](http://www.dedoimedo.com/faq.html) 译者:[mudongliang](https://github.com/mudongliang) 校对:[wxy](https://github.com/wxy) 本文由 [LCTT](https://github.com/LCTT/TranslateProject) 原创编译,[Linux中国](https://linux.cn/) 荣誉推出
pyinotify:在 Linux 中实时监控文件系统更改
Aaron Kili
http://www.tecmint.com/pyinotify-monitor-filesystem-directory-changes-in-linux/
Pyinotify 是一个简单而有用的 Python 模块,它可用于在 Linux 中实时监控文件系统更改。 作为一名系统管理员,你可以用它来监视你感兴趣的目录的更改,如 Web 目录或程序数据存储目录及其他目录。
/data/attachment/album/201704/13/115317spul9psb2pzp7q5b.jpg.thumb.jpg
/data/attachment/album/201704/13/115317spul9psb2pzp7q5b.jpg
true
false
true
geekpi
false
[ "pyinotify", "inotify" ]
技术
{ "viewnum": 8072, "commentnum": 2, "favtimes": 5, "sharetimes": 0, "likes": 0 }
[ { "postip": "58.246.173.162", "message": "好东西", "username": "粱小无拆 [QQ Browser 9.6|Windows 7]", "date": "2017-04-13T13:37:37" }, { "postip": "211.136.253.180", "message": "只能监视, 不能拦截处理, 有可以拦截磁盘IO操作的工具嘛?", "username": "来自广东广州的 Chrome 55.0|GNU/Linux 用户", "date": "2017-04-14T10:50:23" } ]
[]
Pyinotify 是一个简单而有用的 Python 模块,它可用于在 Linux 中实时监控文件系统更改。 作为一名系统管理员,你可以用它来监视你感兴趣的目录的更改,如 Web 目录或程序数据存储目录及其他目录。
2017-04-13T11:53:23
2017-04-13T11:53:23
8,397
/article-8397-1.html
`Pyinotify` 是一个简单而有用的 Python 模块,它可用于在 Linux 中实时[监控文件系统更改](http://www.tecmint.com/fswatch-monitors-files-and-directory-changes-modifications-in-linux/)。 作为一名系统管理员,你可以用它来监视你感兴趣的目录的更改,如 Web 目录或程序数据存储目录及其他目录。 ![](/data/attachment/album/201704/13/115317spul9psb2pzp7q5b.jpg) **建议阅读:** [fswatch - 监控 Linux 中的文件和目录更改或修改](http://www.tecmint.com/fswatch-monitors-files-and-directory-changes-modifications-in-linux/) 它依赖于 `inotify`(在内核 2.6.13 中纳入的 Linux 内核功能),它是一个事件驱动的通知程序,其通知通过三个系统调用从内核空间导出到用户空间。 `pyinotiy` 的目的是绑定这三个系统调用,并在其上提供了一个通用和抽象的方法来操作这些功能。 在本文中,我们将向你展示如何在 Linux 中安装并使用 `pyinotify` 来实时监控文件系统更改或修改。 #### 依赖 要使用 `pyinotify`,你的系统必须运行: 1. Linux kernel 2.6.13 或更高 2. Python 2.4 或更高 ### 如何在 Linux 中安装 Pyinotify 首先在系统中检查内核和 Python 的版本: ``` # uname -r # python -V ``` 一旦依赖满足,我们会使用 `pip` 安装 `pynotify`。在大多数 Linux 发行版中,如果你使用的是从 python.org 下载的 **Python 2 (>= 2.7.9)** 或者 **Python 3( >=3.4)** 的二进制,那么 `pip` 就已经安装了,否则,就按如下安装: ``` # yum install python-pip [On CentOS based Distros] # apt-get install python-pip [On Debian based Distros] # dnf install python-pip [On Fedora 22+] ``` 现在安装 `pyinotify`: ``` # pip install pyinotify ``` 它会从默认仓库安装可用的版本,如果你想要最新的稳定版,可以按如下从 git 仓库 clone 下来: ``` # git clone https://github.com/seb-m/pyinotify.git # cd pyinotify/ # ls # python setup.py install ``` ### 如何在 Linux 中使用 pyinotify 在下面的例子中,我以 root 用户(通过 ssh 登录)监视了用户 tecmint 的家目录(`/home/tecmint`)下的改变,如截图所示: ``` # python -m pyinotify -v /home/tecmint ``` ![Monitor Directory Changes](/data/attachment/album/201704/13/115326wh2ia8s82sj44sn4.png) *监视目录更改* 接下来,我会观察到任何 web 目录 (`/var/www/html/tecmint.com`) 的更改: ``` # python -m pyinotify -v /var/www/html/tecmint.com ``` 要退出程序,只要按下 `Ctrl+C`。 **注意**:当你在运行 `pyinotify` 时如果没有指定要监视的目录,`/tmp` 将作为默认目录。 可以在 Github 上了解更多 Pyinotify 信息:<https://github.com/seb-m/pyinotify>。 就是这样了!在本文中,我们向你展示了如何安装及使用 `pyinotify`,一个在 Linux 中监控文件系统更改的有用的 Python 模块。 你有遇到类似的 Python 模块或者相关的 [Linux 工具/小程序](http://tecmint.com/tag/commandline-tools)么?请在评论中让我们了解,或许你也可以询问与这篇文章相关的问题。 --- 作者简介: Aaron Kili 是 Linux 和 F.O.S.S 爱好者,将来的 Linux 系统管理员和网络开发人员,目前是 TecMint 的内容创作者,他喜欢用电脑工作,并坚信分享知识。 --- via: <http://www.tecmint.com/pyinotify-monitor-filesystem-directory-changes-in-linux/> 作者:[Aaron Kili](http://www.tecmint.com/author/aaronkili/) 译者:[geekpi](https://github.com/geekpi) 校对:[jasminepeng](https://github.com/jasminepeng) 本文由 [LCTT](https://github.com/LCTT/TranslateProject) 原创编译,[Linux中国](https://linux.cn/) 荣誉推出
如何在 Linux 中添加一块大于 2TB 的新磁盘
Lakshmi Dhandapani
http://www.tecmint.com/add-disk-larger-than-2tb-to-an-existing-linux/
你有没有试过使用 fdisk 对大于 2TB 的硬盘进行分区,并且纳闷为什么会得到需要使用 GPT 的警告? 是的,你看到的没错。我们无法使用 fdisk 对大于 2TB 的硬盘进行分区。
/data/attachment/album/201704/13/170038s64sca05idd604ad.jpg.thumb.jpg
/data/attachment/album/201704/13/170038s64sca05idd604ad.jpg
true
false
true
geekpi
false
[ "parted", "fdisk", "分区" ]
技术
{ "viewnum": 10597, "commentnum": 1, "favtimes": 3, "sharetimes": 0, "likes": 0 }
[ { "postip": "119.6.105.160", "message": "你以为我会告诉你gdisk更简单?", "username": "fanbt [Firefox 52.0|Fedora]", "date": "2017-04-13T17:16:32" } ]
[ { "raid": 8453, "displayorder": 0 } ]
你有没有试过使用 fdisk 对大于 2TB 的硬盘进行分区,并且纳闷为什么会得到需要使用 GPT 的警告? 是的,你看到的没错。我们无法使用 fdisk 对大于 2TB 的硬盘进行分区。
2017-04-13T17:00:43
2017-04-13T17:00:43
8,398
/article-8398-1.html
你有没有试过使用 [fdisk](http://www.tecmint.com/fdisk-commands-to-manage-linux-disk-partitions/) 对大于 2TB 的硬盘进行分区,并且纳闷为什么会得到需要使用 GPT 的警告? 是的,你看到的没错。我们无法使用 fdisk 对大于 2TB 的硬盘进行分区。 ![](/data/attachment/album/201704/13/170038s64sca05idd604ad.jpg)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可以使用 `parted` 命令。它的主要区别在于 fdisk 使用 DOS 分区表格式而 parted 使用 GPT 格式。 提示:你可以使用 `gdisk` 来代替 `parted`。 在本文中,我们将介绍如何将大于 2TB 的新磁盘添加到现有的 Linux 服务器中(如 RHEL/CentOS 或 Debian/Ubuntu)中。 我使用的是 `fdisk` 和 `parted` 来进行此配置。 首先使用 `fdisk` 命令列出当前的分区详细信息,如图所示。 ``` # fdisk -l ``` ![List Linux Partition Table](/data/attachment/album/201704/13/170045fk7124k611k6kgaa.png) *列出 Linux 分区表* 为了本文的目的,我加了一块 20GB 的磁盘,这也可以是大于 2TB 的磁盘。在你加完磁盘后,使用相同的 `fdisk` 命令验证分区表。 ``` # fdisk -l ``` ![List New Partition Table](/data/attachment/album/201704/13/170045wjyq6tsw8qtgsqyj.png) *列出新的分区表* 提示:如果你添加了一块物理磁盘,你可能会发现分区已经创建了。此种情况下,你可以在使用 `parted` 之前使用 `fdisk` 删除它。 ``` # fdisk /dev/xvdd ``` 在命令中使用 `d` 开关删除分区,使用 `w` 保存更改并退出。 ![Delete Linux Partition](/data/attachment/album/201704/13/170046x5mwhpwdu84p50mw.png) *删除 Linux 分区* **重要:在删除分区时你需要小心点。这会擦除磁盘上的数据。** 现在是使用 `parted` 命令分区新的磁盘了。 ``` # parted /dev/xvdd ``` 将分区表格式化成 GPT ``` (parted) mklabel gpt ``` 创建主分区并分配磁盘容量,这里我使用 20GB (在你这里可能是 2TB)。 ``` (parted) mkpart primary 0GB 20GB ``` ![Create Partition using Parted](/data/attachment/album/201704/13/170046hwb6vqps88b3yo2q.png) *使用 parted 创建分区* 出于好奇,让我们用 `fdisk` 看看新的分区。 ``` # fdisk /dev/xvdd ``` ![Verify Partition Details](/data/attachment/album/201704/13/170046sfisuhstn3qisy3d.png) *验证分区细节* 现在格式化并挂载分区,并在 `/etc/fstab` 添加相同的信息,它控制在系统启动时挂载文件系统。 ``` # mkfs.ext4 /dev/xvdd1 ``` ![Format Linux Partition](/data/attachment/album/201704/13/170047zvbpr9fvg9inpv6k.png) *格式化 Linux 分区* 一旦分区格式化之后,是时候在 `/data1` 下挂载分区了。 ``` # mount /dev/xvdd1 /data1 ``` 要永久挂载,在 `/etc/fstab` 添加条目。 ``` /dev/xvdd1 /data1 ext4 defaults 0 0 ``` 重要:要使用 GPT 分区格式需要内核支持。默认上 RHEL/CentOS 的内核已经支持 GPT,但是对于 Debian/Ubuntu,你需要在修改配置之后重新编译内核。 就是这样了!在本文中,我们向你展示了如何使用 `parted` 命令。与我们分享你的评论和反馈。 --- 作者简介: 我在包括 IBM-AIX、Solaris、HP-UX 以及 ONTAP 和 OneFS 存储技术的不同平台上工作,并掌握 Oracle 数据库。 --- via: <http://www.tecmint.com/add-disk-larger-than-2tb-to-an-existing-linux/> 作者:[Lakshmi Dhandapani](http://www.tecmint.com/author/lakshmi/) 译者:[geekpi](https://github.com/geekpi) 校对:[wxy](https://github.com/wxy) 本文由 [LCTT](https://github.com/LCTT/TranslateProject) 原创编译,[Linux中国](https://linux.cn/) 荣誉推出
《GitHub 风格的 Markdown 正式规范》发布
Yuki Izumi, Vicent Martí
https://githubengineering.com/a-formal-spec-for-github-markdown/
五年前,我们在 Sundown 的基础之上开始构建 GitHub 自定义版本的 Markdown —— GFM (GitHub 风格的 MarkdownGitHub Flavored Markdown),这是我们特地为解决当时已有的 Markdown 解析器的不足而开发的一款解析器。 今天,我们希望通过发布 GitHub 风格的 Markdown 的正式语法规范及其相应的参考实现来改善现状。
/data/attachment/album/201704/13/174201xoa91hvt0vlh2d2t.jpg.thumb.jpg
/data/attachment/album/201704/13/174201xoa91hvt0vlh2d2t.jpg
true
false
true
GHLandy
false
[ "GitHub", "Markdown" ]
观点
{ "viewnum": 20273, "commentnum": 3, "favtimes": 3, "sharetimes": 0, "likes": 0 }
[ { "postip": "114.249.235.230", "message": "666", "username": "来自北京的 Chrome 57.0|Windows 10 用户", "date": "2017-04-15T08:24:05" }, { "postip": "183.39.157.43", "message": "Markdown也要碎片化了呢", "username": "来自广东深圳的 Chrome 58.0|Windows 7 用户", "date": "2017-05-09T10:14:08" }, { "postip": "118.26.142.95", "message": "贵站支持的是什么 markdown 标准", "username": "来自北京的 Chrome 73.0|Mac 10.14 用户", "date": "2019-04-13T11:03:37" } ]
[]
五年前,我们在 Sundown 的基础之上开始构建 GitHub 自定义版本的 Markdown —— GFM (GitHub 风格的 MarkdownGitHub Flavored Markdown),这是我们特地为解决当时已有的 Markdown 解析器的不足而开发的一款解析器。 今天,我们希望通过发布 GitHub 风格的 Markdown 的正式语法规范及其相应的参考实现来改善现状。
2017-04-13T17:42:08
2017-04-13T17:42:08
8,399
/article-8399-1.html
很庆幸,我们当初选择 Markdown 作为用户在 GitHub 上托管内容的标记语言,它为用户提供了强大且直接的方式 (不管是技术的还是非技术的) 来编写可以很好的渲染成 HTML 的纯文本文档。 然而,其最主要的限制,就是缺乏在最模糊的语言细节上的标准。比如,使用多少个空格来进行行缩进、两个不同元素之间需要使用多少空行区分、大量繁琐细节往往造成不同的实现:相似的 Markdown 文档会因为选用的不同的语法解析器而渲染成相当不同的呈现效果。 ![](/data/attachment/album/201704/13/174201xoa91hvt0vlh2d2t.jpg) 五年前,我们在 [Sundown](https://github.com/vmg/sundown) 的基础之上开始构建 GitHub 自定义版本的 Markdown —— GFM (<ruby> GitHub 风格的 Markdown <rt> GitHub Flavored Markdown </rt></ruby>),这是我们特地为解决当时已有的 Markdown 解析器的不足而开发的一款解析器。 今天,我们希望通过发布 GitHub 风格的 Markdown 的正式语法规范及其相应的参考实现来改善现状。 该正式规范基于 [CommonMark](http://commonmark.org/),这是一个雄心勃勃的项目,旨在通过一个反映现实世界用法的方式来规范目前互联网上绝大多数网站使用的 Markdown 语法。CommonMark 允许人们以他们原有的习惯来使用 Markdown,同时为开发者提供一个综合规范和参考实例,从而实现跨平台的 Markdown 互操作和显示。 ### 规范 使用 CommonMark 规范并围绕它来重新加工我们当前用户内容需要不少努力。我们纠结的主要问题是该规范 (及其参考实现) 过多关注由原生 Perl 实现支持的 Markdown 通用子集。这还不包括那些 GitHub 上已经在用的扩展特性。最明显的就是缺少 <ruby> 表格 <rp> ( </rp> <rt> tables </rt> <rp> ) </rp></ruby>、<ruby> 删除线 <rp> ( </rp> <rt> strikethrough </rt> <rp> ) </rp></ruby>、<ruby> 自动链接 <rp> ( </rp> <rt> autolinks </rt> <rp> ) </rp></ruby> 和 <ruby> 任务列表 <rp> ( </rp> <rt> task lists </rt> <rp> ) </rp></ruby>的支持。 为完全描述 GitHub 的 Markdown 版本 (也称为 GFM),我们必须要要正式定义这些特性的的语法和语意,这在以前从未做过。我们是在现存的 CommonMark 规范中来完成这一项工作的,同时还特意关注以确保我们的扩展是原有规范的一个严格且可选的超集。 当评估 [GFM 规范](https://github.github.com/gfm/) 的时候,你可以清楚的知道哪些是 GFM 特定规范的补充内容,因为它们都高亮显示了。并且你也会看到原有规范的所有部分都保持原样,因此,GFM 规范能够与任何其他的实现保持兼容。 ### 实现 为确保我们网站中的 Markdown 渲染能够完美兼容 CommonMark 规范,GitHub 的 GFM 解析器的后端实现基于 `cmark` 来开发,这是 CommonMark 规范的一个参考实现,由 [John MacFarlane](https://github.com/jgm) 和许多其他的 [出色的贡献者](https://github.com/jgm/cmark/#authors) 开发完成。 就像规范本身那样,`cmark` 是 Markdown 的严格子集解析器,所以我们还必须在现存解析器的基础上完成 GitHub 自定义扩展的解析功能。你可以通过 [`cmark` 的分支](https://github.com/github/cmark) 来查看变更记录;为了跟踪不断改进的上游项目,我们持续将我们的补丁变基到上游主线上去。我们希望,这些扩展的正式规范一旦确定,这些补丁集同样可以应用到原始项目的上游变更中去。 除了在 `cmark` 分支中实现 GFM 规范特性,我们也同时将许多目标相似的变更贡献到上游。绝大多数的贡献都主要围绕性能和安全。我们的后端每天都需要渲染大量的 Markdown 文档,所以我们主要关注这些操作可以尽可能的高效率完成,同时还要确保那些滥用的恶意 Markdown 文档无法攻击到我们的服务器。 第一版使用 C 语言编写的解析器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通过足够深度的特殊 Markdown 元素的嵌套,它可能造成堆栈溢出 (甚至有时候可以运行任意代码)。而 `cmark` 实现,就像我们之前设计的解析器 Sundown,从一开始设计就考虑到要抵御这些攻击。其解析算法和基于 AST 的输出可以优雅的解决深层递归以及其他的恶意文档格式。 `cmark` 在性能方面则是有点粗糙:基于实现 Sundown 时我们所学到的性能技巧,我们向上游贡献了许多优化方案,但除去所有这些变更之外,当前版本的 `cmark` 仍然无法与 Sundown 本身匹敌:我们的基准测试表明,`cmark` 在绝大多数文档渲染的性能上要比 Sundown 低 20% 到 30%。 那句古老的优化谚语 <ruby> 最快的代码就是不需要运行的代码 <rp> ( </rp> <rt> the fastest code is the code that doesn’t run </rt> <rp> ) </rp></ruby>在此处同样适用:实际上,`cmark` 比 Sundown 要*多进行一些操作*。在其他的功能上,`cmark` 支持 UTF8 字符集,对参考的支持、扩展的接口清理的效果更佳。最重要的是它如同 Sundown 那样,并不会将 Markdown *翻译成* HTML。它实际上从 Markdown 源码中生成一个 AST (抽象语法树,Abstract Syntax Tree),然后我们就看将之转换和逐渐渲染成 HTML。 如果考虑下我们在 Sundown 的最初实现 (特别是文档中关于查询用户的 mention 和 issue 引用、插入任务列表等) 时的 HTML 语法剖析工作量,你会发现 `cmark` 基于 AST 的方法可以节约大量时间 *和* 降低我们用户内容堆栈的复杂度。Markdown AST 是一个非常强大的工具,并且值得 `cmark` 生成它所付出的性能成本。 ### 迁移 变更我们用户的内容堆栈以兼容 CommonMark 规范,并不同于转换我们用来解析 Markdown 的库那样容易:目前我们在遇到最根本的障碍就是由于一些不常用语法 (LCTT 译注:原文是 the Corner,作为名词的原意为角落、偏僻处、窘境,这应该是指那些不常用语法),CommonMark 规范 (以及有歧义的 Markdown 原文) 可能会以一种意想不到的方式来渲染一些老旧的 Markdown 内容。 通过综合分析 GitHub 中大量的 Markdown 语料库,我们断定现存的用户内容只有不到 1% 会受到新版本实现的影响:我们是通过同时使用新 (`cmark`,兼容 CommonMark 规范) 旧 (Sundown) 版本的库来渲染大量的 Markdown 文档、标准化 HTML 结果、分析它们的不同点,最后才得到这一个数据的。 只有 1% 的文档存在少量的渲染问题,使得换用新实现并获取其更多出看起来是非常合理的权衡,但是是根据当前 GitHub 的规模,这个 1% 是非常多的内容以及很多的受影响用户。我们真的不想导致任何用户需要重新校对一个老旧的问题、看到先前可以渲染成 HTML 的内容又呈现为 ASCII 码 —— 尽管这明显不会导致任何原始内容的丢失,却是糟糕的用户体验。 因此,我们想出相应的方法来缓和迁移过程。首先,第一件我们做的事就是收集用户托管在我们网站上的两种不同类型 Markdown 的数据:用户的评论 (比如 Gist、issue、PR 等)以及在 git 仓库中的 Markdown 文档。 这两种内容有着本质上的区别:用户评论存储在我们的数据库中,这意味着他们的 Markdown 语法可以标准化 (比如添加或移除空格、修正缩进或则插入缺失的 Markdown 说明符,直到它们可正常渲染为止)。然而,那些存储在 Git 仓库中的 Markdown 文档则是 *根本* 无法触及,因为这些内容已经散列成为 Git 存储模型的一部分。 幸运的是,我们发现绝大多数使用了复杂的 Markdown 特性的用户内容都是用户评论 (特别是 issue 主体和 PR 主体),而存储于仓库中的文档则大多数情况下都可以使用新的和旧的渲染器正常进行渲染。 因此,我们加快了标准化现存用户内容的语法的进程,以便使它们在新旧实现下渲染效果一致。 我们用以文档转换的方法相当实用:我们那个旧的 Markdown 解析器, Sundown,更多的是扮演着翻译器而非解析器的角色。输入 Markdown 内容之后,一系列的语意回调就会把原始的 Markdown 内容转换为目标语言 (在我们的实际使用中是 HTML5) 的对应标记。基于这一设计方法,我们决定使用语意回调让 Sumdown 将原始 Markdown 转换为兼容 CommonMark 的 Markdown,而非 HTML。 除了转换之外,这还是一个高效的标准化过程,并且我们对此信心满满,毕竟完成这一任务的是我们在五年前就使用过的解析器。因此,所有的现存文档在保留其原始语意的情况下都能够进行明确的解析。 一旦升级 Sundown 来标准化输入文档并充分测试之后,我们就会做好开启转换进程的准备。最开始的一步,就是对所有新用户内容切换到新的 `cmark` 实现上,以便确保我们能有一个有限的分界点来进行过渡。实际上,几个月前我们就为网站上所有 **新的** 用户评论启用了 CommonMark,这一过程几乎没有引起任何人注意 —— 这是关于 CommonMark 团队出色工作的证明,通过一个最具现实世界用法的方式来正式规范 Markdown 语言。 在后端,我们开启 MySQL 转换来升级替代所有 Markdown 用户内容。在所有的评论进行标准化之后,在将其写回到数据库之前,我们将使用新实现来进行渲染并与旧实现的渲染结果进行对比,以确保 HTML 输出结果视觉上感觉相同,并且用户数据在任何情况下都不会被破坏。总而言之,只有不到 1% 的输入文档会受到标准进程的修改,这符合我们的的期望,同时再次证明 CommonMark 规范能够呈现语言的真实用法。 整个过程会持续好几天,最后的结果是网站上所有的 Markdown 用户内容会得到全面升级以符合新的 Markdown 标准,同时确保所有的最终渲染输出效果对用户视觉上感觉相同。 ### 结论 从今天 (LCTT 译注:原文发布于 2017 年 3 月 14 日,这里的今天应该是这个日期) 开始, 我们同样为所有存储在 Git 仓库中的 Markdown 内容启动 CommonMark 渲染。正如上文所述,所有的现存文档都不会进行标准化,因为我们所期望中的多数渲染效果都刚刚好。 能够让在 GitHub 上的所有 Markdown 内容符合一个动态变化且使用的标准,同时还可以为我的用户提供一个关于 GFM 如何进行解析和渲染 [清晰且权威的参考说明](https://github.github.com/gfm/),我们是相当激动的。 我们还将致力于 CommonMark 规范,一直到在它正式发布之前消除最后一个 bug。我们也希望 GitHub.com 在其 1.0 规范发布之后可以进行完美兼容。 作为结束,以下为想要学习 CommonMark 规范或则自己来编写实现的朋友提供一些有用的链接。 * [CommonMark 主页](http://commonmark.org/),可以了解本项目更多信息 * [CommonMark 论坛讨论区](http://talk.commonmark.org/),可以提出关于该规范的的问题和更改建议 * [CommonMark 规范](http://spec.commonmark.org/) * [使用 C 语言编写的参考实现](https://github.com/jgm/cmark/) * [Our fork with support for all GFM extensions](https://github.com/github/cmark/) * [GFM 规范](https://github.github.com/gfm/),基于原始规范 * [使用其他编程语言编写的 CommonMark 实现列表](https://github.com/jgm/CommonMark/wiki/List-of-CommonMark-Implementations) --- 译者简介: [GHLandy](http://GHLandy.com) —— 生活中所有欢乐与苦闷都应藏在心中,有些事儿注定无人知晓,自己也无从说起。 --- via: <https://githubengineering.com/a-formal-spec-for-github-markdown/> 作者:[Yuki Izumi](https://github.com/kivikakk)[Vicent Martí](https://github.com/vmg) 译者:[GHLandy](https://github.com/GHLandy) 校对:[jasminepeng](https://github.com/jasminepeng) 本文由 [LCTT](https://github.com/LCTT/TranslateProject) 原创编译,[Linux中国](https://linux.cn/) 荣誉推出
Ubuntu 17.04(Zesty Zapus)正式发布,可以下载使用了
Marius Nestor
http://news.softpedia.com/news/ubuntu-17-04-zesty-zapus-officially-released-available-to-download-now-514853.shtml
今天,2017 年 4 月 13 日,Canonical 官方发布了 Ubuntu 17.04(Zesty Zapus)的最终版。自从去年十月发布 Ubuntu 16.10(Yakkety Yak)起,它已经开发了将近 6 个月。
/data/attachment/album/201704/13/213150t94cdz3ccgc6lccd.jpg.thumb.jpg
/data/attachment/album/201704/13/213150t94cdz3ccgc6lccd.jpg
true
false
true
ucasFL
false
[ "Ubuntu" ]
新闻
{ "viewnum": 10581, "commentnum": 10, "favtimes": 0, "sharetimes": 1, "likes": 0 }
[ { "postip": "211.102.192.66", "message": "我使用的速度永远跟不上跟新的速度~~~", "username": "编程浪子 [Chrome 57.0|Windows 7]", "date": "2017-04-14T09:27:44" }, { "postip": "180.160.42.6", "message": "Z都用了,下一个版本会叫什么呢?", "username": "来自上海的 Chrome 57.0|Windows 10 用户", "date": "2017-04-14T14:26:46" }, { "postip": "125.33.108.42", "message": "A 和 B,因为第一个版本是从 C 开始的。", "username": "linux [Chrome 57.0|Mac 10.11]", "date": "2017-04-14T16:37:52" }, { "postip": "118.122.120.11", "message": "现在这些系统新旧版本差别不大", "username": "来自四川成都的 Chrome 57.0|GNU/Linux 用户", "date": "2017-04-14T17:00:50" }, { "postip": "115.132.93.49", "message": "多了一个像 WIN 10 的系统设置界面<br />\r\n和一个 Scopes 管理界面", "username": "yomun [Chrome 57.0|GNU/Linux]", "date": "2017-04-14T18:15:32" }, { "postip": "111.43.240.224", "message": "我用redhat。。。", "username": "Ghjoker [Firefox 45.0|GNU/Linux]", "date": "2017-04-14T19:06:11" }, { "postip": "175.174.115.105", "message": "C从来没有用过!", "username": "愉欣 [Chrome 59.0|GNU/Linux]", "date": "2017-04-15T06:32:44" }, { "postip": "183.54.34.169", "message": "看视频还容易奔溃吗", "username": "来自广东深圳的 Chrome 57.0|Windows 10 用户", "date": "2017-04-15T14:03:38" }, { "postip": "115.132.93.49", "message": "应先问自己的显卡驱动安装好了没?<br />\r\n最近一直在用 ubuntu 16.04 / Chrome 看视频, 也不曾出问题过.", "username": "yomun [Chrome 57.0|GNU/Linux]", "date": "2017-04-15T17:26:46" }, { "postip": "218.106.145.14", "message": "升级之后&nbsp;&nbsp;感觉DNS解析有毛病……", "username": "来自福建福州的 Vivaldi 1.8|GNU/Linux 用户", "date": "2017-04-17T23:17:53" } ]
[]
今天,2017 年 4 月 13 日,Canonical 官方发布了 Ubuntu 17.04(Zesty Zapus)的最终版。自从去年十月发布 Ubuntu 16.10(Yakkety Yak)起,它已经开发了将近 6 个月。
2017-04-13T21:28:58
2017-04-13T21:28:58
8,400
/article-8400-1.html
![](/data/attachment/album/201704/13/213150t94cdz3ccgc6lccd.jpg) 今天,2017 年 4 月 13 日,Canonical 官方发布了 Ubuntu 17.04(Zesty Zapus)的最终版。自从去年十月发布 Ubuntu 16.10(Yakkety Yak)起,它已经开发了将近 6 个月。 如果直到今天,你一直在你的电脑上使用 Ubuntu 16.10,那么是时候升级到 Ubuntu 17.04 了,它是一个强大的发行版,“内外兼修”。它由最新的稳定的 Linux 4.10 内核驱动,并使用最新的基于 X.org 服务器 1.19.3 和 Mesa 17.0.3 的图形 Stack 进行配备。 上面提到的三个新技术,是那些使用 AMD 的 Radeon 显卡来玩游戏的人们需要立刻升级到 Ubuntu 17.04(Zesty Zapus)的唯一原因。但是 Ubuntu 17.04(Zesty Zapus)仅配备有最新的组件和应用程序。 Ubuntu 17.04(Zesty Zapus)的默认桌面环境仍然是 Unity 7,所以你钟爱的 Ubuntu 桌面环境此刻还没有消失。在未来的 Ubuntu 17.10 中,Unity 依然可用,Ubuntu 17.10 将在下个月开始开发。之后,从 Ubuntu 18.04 LTS 开始,[将默认使用 GNOME 桌面](http://news.softpedia.com/news/canonical-to-stop-developing-unity-8-ubuntu-18-04-lts-ships-with-gnome-desktop-514604.shtml)。 ![](/data/attachment/album/201704/13/213152d45401uhzdpannyh.jpg) *默认使用 Unity 7 桌面* Ubuntu 17.04 有一些新的特性: * 免驱动打印 * 交换文件 * 不再支持 32 位 PPC 架构 伴随其他有趣的技术一起装载在 Ubuntu 17.04 的最终发行版上,最值得一提的是交换文件,对于新安装的系统来说可以用它来替代交换分区。所以如果你从之前的 Ubuntu 发行版升级过来,这是唯一一个不适用的地方。 此外,默认的 DNS 解析器转换为了 `systemd-resolved`。IPP Everywhere 和苹果 AirPrint 打印机支持免驱动的开箱即用。绝大多数来自 GNOME 家族的包都升级到了 GNOME 3.24,只有 Nautilus 仍然保持在 GNOME 3.20.4 版本。 gconf 工具不再默认安装,因为它现在已经被 gsettings 所代替。而安装的应用大多数都是最新的,比如 LibreOffice 5.3 办公套件,Mozilla Firefox 52.0.1 Web 浏览器,以及 Mozilla Thunderbird 45.8.0 邮箱和新闻客户端。 ![](/data/attachment/album/201704/13/213153i0201p7f2027c34s.jpg) *Nautilus 文件管理器* 从本次发行版本开始,不再支持 32 位 PowerPC(PPC)架构,以后的发行版也不再会支持。但是 PPC64el(PowerPC 64 位 Little Endian)会持续支持。现在,已经可以从我们网站上[下载 Ubuntu 17.04](http://linux.softpedia.com/get/Linux-Distributions/Ubuntu-Wily-Werewolf-103744.shtml)的 64 位(amd64)和 32 位 ISO(i386)镜像。 其他的 Ubuntu 风味版本也在今天开始发行,包括 Ubuntu GNOME 17.04、Ubuntu MATE 17.04、Kubuntu 17.04、Xubuntu 17.04、Lubuntu 17.04、Ubuntu Kylin 17.04、Ubuntu Studio 17.04 以及 Ubuntu Budgie 17.04,这也是 Budgie 桌面作为官方的 Ubuntu 风味版本的首次亮相。 请注意,Ubuntu 17.04(Zesty Zapus)是一个短暂的分支,仅支持 9 个月的安全更新,即从今天到 2018 年 1 月中旬 。 --- via: <http://news.softpedia.com/news/ubuntu-17-04-zesty-zapus-officially-released-available-to-download-now-514853.shtml> 作者:[Marius Nestor](http://news.softpedia.com/editors/browse/marius-nestor) 译者:[ucasFL](https://github.com/ucasFL) 校对:[wxy](https://github.com/wxy) 本文由 [LCTT](https://github.com/LCTT/TranslateProject) 原创编译,[Linux中国](https://linux.cn/) 荣誉推出
开源啦!「运维密码」小程序携全新 UI 开源啦!
Wxy
“运维密码”小程序是一款工作在微信环境中的小程序,主要的功能是提供一款方便、可靠、美观的 TOTP 密钥管理工具。TOTP 是基于时间的一次性密钥方案,可以为用户认证提供双因子认证(2FA)的支持,即在通常的密码之外,还额外通过另外一种方式来交叉认证以提升安全。
/data/attachment/album/201704/14/093912qjnsah6njs9fjsje.jpg.thumb.jpg
/data/attachment/album/201704/14/093912qjnsah6njs9fjsje.jpg
true
false
false
true
[ "TOTP", "2FA", "OTP", "运维密码" ]
新闻
{ "viewnum": 8912, "commentnum": 2, "favtimes": 1, "sharetimes": 1, "likes": 0 }
[ { "postip": "111.203.12.97", "message": "资磁!", "username": "噪音未来 [Chrome 56.0|Windows 7]", "date": "2017-04-14T14:47:34" }, { "postip": "222.37.37.77", "message": "场景的种子二维码是怎么获取?可以自己将服务器有关信息制作二维码吗?", "username": "爱吃柠檬的古怪 [Chrome 50.0|Windows 10]", "date": "2017-06-09T10:51:48" } ]
[ { "raid": 8354, "displayorder": 0 } ]
“运维密码”小程序是一款工作在微信环境中的小程序,主要的功能是提供一款方便、可靠、美观的 TOTP 密钥管理工具。TOTP 是基于时间的一次性密钥方案,可以为用户认证提供双因子认证(2FA)的支持,即在通常的密码之外,还额外通过另外一种方式来交叉认证以提升安全。
2017-04-14T09:33:00
2017-04-14T09:33:00
8,401
/article-8401-1.html
继前一段时间 Linux 中国推出了“[运维密码](/article-8317-1.html)”微信小程序之后,经过开发团队的努力,重构了代码和使用了全新的现代 UI 后,同时在 GitHub 上开源了! ![](/data/attachment/album/201704/14/093912qjnsah6njs9fjsje.jpg) “运维密码”小程序是一款工作在微信环境中的小程序,主要的功能是提供一款方便、可靠、美观的 TOTP 密钥管理工具。TOTP 是基于时间的一次性密钥方案,可以为用户认证提供双因子认证(2FA)的支持,即在通常的密码之外,还额外通过另外一种方式来交叉认证以提升安全。 TOTP 认证,或者说双因子认证,在得到 Google 的大力推进之后,得到了广泛的互联网业界的支持,包括 Google、GitHub 等重视互联网安全的大型网站,也包括各类比特币网站,均支持 [TOTP RFC 草案](http://tools.ietf.org/id/draft-mraihi-totp-timebased-06.html)所规定的 TOTP 算法,并且 Google 还开源了其服务器端实现和客户端代码。除此之外,TOTP 还广泛应用于 Apple 、QQ、微博等各种需要双因子认证的场景中。除了网站之外,对于我们运维人员来说,TOTP 还可以应用与服务器的远程管理上,为 SSH、SFTP、FTP 等提供安全、简单、可靠的保障! ### 新版本介绍 好了,言归正传,我们来介绍一下本次新版本发布的情况。 本次版本迭代,我们毫不谦虚的将版本定位到 1.0.x,我们认为“运维密码”的第一阶段功能目标已经达成,目前主要有: * 添加 TOTP 场景 * 查看 TOTP 密钥 * 修改和删除 TOTP 场景 * 生成场景二维码 * **分享(克隆) TOTP 场景给朋友** * **本地备份 TOTP 场景信息** * **本地恢复 TOTP 场景信息** 新的版本,采用了现代化的 UI 设计,看起来会更专业一点。 ![](/data/attachment/album/201704/14/083650lp2xivllix52x5p3.jpg) *场景列表* 场景列表会列出你已经添加的所有场景,最上方是时间进度条会显示场景密钥要更新的时间。在列表最下方,可以点击“添加场景”,调出摄像头来扫描密钥二维码来添加场景。 点击场景列表中的场景密钥,会复制该密钥,以备手机上使用。 ![](/data/attachment/album/201704/14/083653nelhc0w7pwme1cl0.jpg) *场景详情* 点击场景列表中的场景(非密钥区域),可以查看场景具体详情,在此可以“分享”、“生成二维码”、“编辑”乃至于“删除”场景。 * 分享:请点击页面右上角的菜单,可以将该场景分享给你的朋友,这样你的朋友就会得到一份该场景的完全复制品。**切记!分享该场景会导致别人一直拥有该场景信息,并随时生成密钥(和你的场景生成相同的密钥)。**如果这不是你希望的结果,切勿分享。 * 生成二维码:可以生成一份该场景特定的二维码,将其打印出来贴于服务器等物理环境处,使用时直接用微信扫描即可调出“运维密码”小程序添加该场景。(注:该场景二维码不同于用于添加场景的种子二维码) * 编辑和删除:也可以对此场景进行编辑,尤其是你在添加场景时输入的信息不够明确时。也可以在此修改该场景的地点(我们后继的版本会推出地点感知功能)。 ![](/data/attachment/album/201704/14/083655akxr7q77n9oyn7o9.jpg) *生成的场景二维码* ![](/data/attachment/album/201704/14/083651qok9jkbm8bmonk5j.jpg) *场景备份与恢复* ![](/data/attachment/album/201704/14/083658od3kkk14472y1jk4.jpg) *场景备份信息,请截屏安全保存* 最重要的,“运维密码”小程序提供了备份和恢复功能,这是 Google 所开源的 Google 身份验证器所缺乏的最重要功能。有了备份功能,你就不用担心手机丢失或更换手机的麻烦了。 目前我们提供了本地备份功能。限于微信小程序的限制,我们不能保存文件,只能将备份信息以二维码的方式备份出来。您可以将该二维码截屏,保存到安全可靠的地方,以备以后需要时恢复。 现阶段没有提供远程云端备份功能的主要原因是用户可能忧虑云端备份的隐私保障,因此,我们在没有办法提供一个可靠备份,连服务提供方也不能破解的方法之前,不会提供云端备份功能。 ### 开源啦! 作为一家倡导开源的社区,我们一定要亲自践行开源才算得上名至实归。因此,我们在代码重构稳定之后,第一时间就将“运维密码”开源了出来。开源地址在: <https://github.com/LCTT/WeApp-Password> 本项目采用 AGPL 3.0 协议开源。 欢迎大家复刻和提交拉取请求,有什么错误和功能建议,也非常欢迎大家给我们提出 [issue](https://github.com/LCTT/WeApp-Password/issues)。 ### 欢迎体验 我们还开设了“运维密码”小程序体验群,欢迎大家到群内发表意见,以及寻求帮助。加入本群也可以及时体验我们发布前的体验版本,第一时刻尝鲜。 ![](/data/attachment/album/201704/02/183245nlijim1huakgc4ul.jpeg) *运维密码体验群* 扫描识别添加上面的好友,验证信息:“运维密码”,可获得入群邀请。 ### 使用参考 要在 OpenSSH 上使用 TOTP,请参考 netb2c 写的《[SSH 安全加固篇:通过“运维密码”小程序实现 SSH 双因子认证](/article-8354-1.html)》。 我们还会陆续推出更多使用 “运维密码”的文章,也欢迎大家给我们投稿。 哦,好像我没有说到如何找到“运维密码”——我想这一定难不倒你,不过假如你不知道的话,你可以如此这般: * 在微信中“发现”->“小程序”中搜索“运维密码”即可。 * 什么,你的“发现”中没有“小程序”,那你可以扫描下面这个二维码,来尝鲜你的第一个小程序: ![](/data/attachment/album/201704/18/231021dirilslcqo7rwwwl.jpg) *运维密码* ### 致谢 感谢开发团队的 @Bestony、betty、wxy; 感谢撰写使用“运维密码”的文章的同学:netb2c; 感谢“运维密码”体验群的诸位同学; 感谢 Google 开源的程序; 感谢微信提供的环境。
Linux 系统上的可视化比较与合并工具 Meld
Ansh
https://www.howtoforge.com/tutorial/beginners-guide-to-visual-merge-tool-meld-on-linux/
Meld 主要是一个可视化的比较和合并的工具,目标人群是开发者(当然,我们将要讲到的其它部分也会考虑到最终用户)。这个工具同时支持双向和三向的比较,不仅仅是比较文件,还可以比较目录,以及版本控制的项目。
/data/attachment/album/201704/14/161435odgyqg3kmskcqcdd.jpg.thumb.jpg
/data/attachment/album/201704/14/161435odgyqg3kmskcqcdd.jpg
true
false
true
BriFuture
false
[ "Meld", "比较" ]
分享
{ "viewnum": 13669, "commentnum": 2, "favtimes": 2, "sharetimes": 0, "likes": 0 }
[ { "postip": "118.122.120.11", "message": "同类软件还有 kompare ,或者 winmerge+wine。<br />\r\n另外 Windows 平台有款商业软件,名字好像叫 beyond compare,这个软件支持图片比较,所以理论上可以用来 “大家来找茬”作弊。", "username": "来自四川成都的 Chrome 57.0|GNU/Linux 用户", "date": "2017-04-14T17:04:12" }, { "postip": "117.151.55.10", "message": "BC也有linux和mac版的,不过是英文", "username": "来自湖北的 Chrome 57.0|Windows 10 用户", "date": "2017-04-16T11:00:22" } ]
[ { "raid": 8458, "displayorder": 0 } ]
Meld 主要是一个可视化的比较和合并的工具,目标人群是开发者(当然,我们将要讲到的其它部分也会考虑到最终用户)。这个工具同时支持双向和三向的比较,不仅仅是比较文件,还可以比较目录,以及版本控制的项目。
2017-04-14T16:15:01
2017-04-14T16:15:01
8,402
/article-8402-1.html
我们已经[讲过](https://www.howtoforge.com/tutorial/linux-diff-command-file-comparison/) Linux 中[一些](https://www.howtoforge.com/tutorial/how-to-compare-three-files-in-linux-using-diff3-tool/)基于命令行的比较和合并工具,再来讲解该系统的一些可视化的比较与合并工具也很合理。首要的原因是,不是每个人都习惯使用命令行,而且对于某些人来说,基于命令行的比较工具可能很难学习和理解。 因此,我们将会推出关于可视化工具 **Meld** 的系列文章。 ![](/data/attachment/album/201704/14/161435odgyqg3kmskcqcdd.jpg) 在跳到安装和介绍部分前,我需要说明这篇教程里所有的指令和用例是都是可用的,而且它们已经在 Ubuntu 14.04 中测试过了,我们使用的 Meld 版本是 3.14.2。 ### 关于 Meld [Meld](http://meldmerge.org/) 主要是一个可视化的比较和合并的工具,目标人群是开发者(当然,我们将要讲到的其它部分也会考虑到最终用户)。这个工具同时支持双向和三向的比较,不仅仅是比较文件,还可以比较目录,以及版本控制的项目。 “Meld 可以帮你回顾代码改动,理解补丁,”其官网如是说。“它甚至可以告知你如果你不进行合并将会发生什么事情。”该工具使用 GPL v2 协议进行授权。 ### 安装 Meld 如果你用的是 Ubuntu 或者其它基于 Debian 的 Linux 分支,你可以用以下命令下载安装 Meld: ``` sudo apt-get install meld ``` 或者你也可以用系统自带的包管理软件下载这个工具。比如在 Ubuntu 上,你可以用 <ruby> Ubuntu 软件中心 <rp> ( </rp> <rt> Ubuntu Software Center </rt> <rp> ) </rp></ruby>,或者用 [Ubuntu 软件](https://www.howtoforge.com/tutorial/ubuntu-16-04-lts-overview/),它从 Ubuntu 16.04 版本开始取代了 Ubuntu 软件中心。 当然,Ubuntu 官方仓库里的 Meld 版本很有可能比较陈旧。因此如果你想要用更新的版本,你可以在[这里](https://git.gnome.org/browse/meld/refs/tags)下载软件包。如果你要用这个方法,你要做的就是解压下载好的软件包,然后运行 `bin` 目录下的 `meld` 程序。 ``` ~/Downloads/meld-3.14.2/bin$&nbsp;./meld&nbsp; ``` 以下是 Meld 依赖的软件,仅供参考: * Python 2.7 (Python 3.3 开发版) * GTK+ 3.14 * GLib 2.36 * PyGObject 3.14 * GtkSourceView 3.14 * pycairo ### 使用 Meld 装好了软件,就可以看到类似这样的画面: ![Meld started](/data/attachment/album/201704/14/161507znfvhtnsao6w99i6.png) 有三个选项:<ruby> 比较文件 <rp> ( </rp> <rt> File comparison </rt> <rp> ) </rp></ruby>,<ruby> 比较目录 <rp> ( </rp> <rt> Directory comparison </rt> <rp> ) </rp></ruby>以及<ruby> 版本控制视图 <rp> ( </rp> <rt> Version control view </rt> <rp> ) </rp></ruby>。 点击“比较文件”选项,就可以选择需要比较的文件: ![Meld file comparison](/data/attachment/album/201704/14/161511j2o1s5n1bs9m6ohc.png) 就像上面的截图那样明白,Meld 也可以进行三向比较,但是在这一系列文章的第一部分,我们只会讲更常用的双向比较。 接着,选择你想要比较的文件,点击<ruby> “比较” <rp> ( </rp> <rt> Compare </rt> <rp> ) </rp></ruby>按钮。软件会在两边分别打开两个文件,高亮不同的行(以及不同的部分)。 ![Compare files in Meld](/data/attachment/album/201704/14/161513k1g9jpba9eq2grke.png) 两个文件的不同之处在第二行,差别在于 `file2` 文件的第二行多了一个 `3`。你看到的黑色箭头是用来进行合并或修改的操作的。该例中,向右的箭头将会把 `file2` 文件的第二行改成文件 `file1` 中对应行的内容。左向箭头做的事情相反。 做完修改后,按下 `Ctrl+s` 来保存。 这个简单的例子,让你知道 Meld 的基本用法。让我们看一看稍微复杂一点的比较: ![Meld advanced file comparison](/data/attachment/album/201704/14/161518kx7a5zgoo65iio2u.png) 在讨论这些变化前,这里提一下, Meld 的界面中有几个区域,可以给出文件之间的差异,让概况变得直观。这里特别需要注意窗口的左右两边垂直的栏。比如下面这个截图: ![Visual Comparison](/data/attachment/album/201704/14/161518hrv4hhk67y41s1z4.png) 仔细观察,图中的这个栏包含几个不同颜色的区块。这些区块是用来让你对文件之间的差异有个大概的了解。“每一个着色的区块表示一个部分,这个部分可能是插入、删除、修改或者有差别的,取决于区块所用的颜色。”官方文档是这样说的。 现在,让我们回到我们之前讨论的例子中。接下来的截图展示了用 Meld 理解文件的改动是很简单的(以及合并这些改动): ![File changes visualized in Meld](/data/attachment/album/201704/14/161521tama9fm53tyrm207.png) ![Meld Example 2](/data/attachment/album/201704/14/161524mkg2mi2lk2s5hsis.png) ![Meld Example 3](/data/attachment/album/201704/14/161528zny1rhihn212dhba.png) 接着,我们滑动文件,从一个改动跳到另一个。但是,当要比较的文件很大时,这会耗一点时间,当你想要滑动文件跳到一个改动的位置时,也会变得很困难。如果是这种情况的话,你可以用工具栏的橙色箭头,就在编辑区域的上方: ![Go to next change in Meld](/data/attachment/album/201704/14/161530ehbmukhvhvlmlp9x.png) 这些是你使用 Meld 时做的一般性的事情:可以用标准的 `Ctrl+f` 组合键在编辑区域内进行查找,按 `F11` 键让软件进入全屏模式,再按 `Ctrl+r` 来刷新(通常在所有要比较的文件改变的时候使用)。 以下是 Meld 官方网站宣传的重要特性: * 文件和目录的双向及三向比较 * 输入即更新文件的比较 * 自动合并模式,按块改动的动作让合并更加简单 * 可视化让比较文件更简单 * 支持 Git,Bazaar,Mercurial,Subversion 等等 注意还不仅仅只有以上所列的。网站上有个专门的[特性页面](http://meldmerge.org/features.html),里面提到了 Meld 提供的所有特性。这个页面列出的所有特性分为几个部分,以该软件是用来做文件比较、目录比较、版本控制还是处于合并模式下为基础进行划分。 和其它软件相似,有些事情 Meld 做不到。官方网站上列出了其中的一部分:“当 Meld 展示文件之间的差异时,它同时显示两个文件,看起来就像在普通的文本编辑器中。它不会添加额外的行,让左右两边文件的特殊改动处于同样的行数。没有做这个事情的选项。” ### 总结 我们刚刚了解到的不过是皮毛,因为 Meld 还能做很多事情。考虑到这是教程系列的第一部分,这也挺不错的。这仅仅是让你了解 Meld 的作用,你可以配置它,忽略一些特定类型的改动,让它移动,复制或者删除文件之间的个别差异,也可以从命令行启动它。在即将退出的系列教程中,我们将会讲述所有这些重要功能。 --- via: <https://www.howtoforge.com/tutorial/beginners-guide-to-visual-merge-tool-meld-on-linux/> 作者:[Ansh](https://www.howtoforge.com/tutorial/beginners-guide-to-visual-merge-tool-meld-on-linux/) 译者:[GitFuture](https://github.com/GitFuture) 校对:[wxy](https://github.com/wxy) 本文由 [LCTT](https://github.com/LCTT/TranslateProject) 原创编译,[Linux中国](https://linux.cn/) 荣誉推出
印度的社区如何支持隐私和软件自由
Subhashish Panigrahi
https://opensource.com/article/17/1/how-communities-india-support-privacy-software-freedom
印度的自由和开源社区,特别是 Mozilla 和 Wikimedia 社区,它们正在引领两个独特的全球性活动,以提高隐私保护及支持自由软件。 1 月份的隐私月是由印度 Mozilla 社区领导,通过在线和线下活动向群众教育网络隐私。而 2 月份的自由月是由互联网与社会中心领导,教育内容创作者如博主和摄影师就如何在开放许可证下捐赠内容。
/data/attachment/album/201704/14/164955cne3hjoaapog6dfl.png.thumb.jpg
/data/attachment/album/201704/14/164955cne3hjoaapog6dfl.png
true
false
true
geekpi
false
[ "社区", "自由", "隐私" ]
观点
{ "viewnum": 5933, "commentnum": 0, "favtimes": 0, "sharetimes": 0, "likes": 0 }
[]
[]
印度的自由和开源社区,特别是 Mozilla 和 Wikimedia 社区,它们正在引领两个独特的全球性活动,以提高隐私保护及支持自由软件。 1 月份的隐私月是由印度 Mozilla 社区领导,通过在线和线下活动向群众教育网络隐私。而 2 月份的自由月是由互联网与社会中心领导,教育内容创作者如博主和摄影师就如何在开放许可证下捐赠内容。
2017-04-14T16:49:00
2017-04-14T16:49:00
8,403
/article-8403-1.html
![How communities in India support privacy and software freedom](/data/attachment/album/201704/14/164955cne3hjoaapog6dfl.png "How communities in India support privacy and software freedom") 印度的自由和开源社区,特别是 Mozilla 和 Wikimedia 社区,它们正在引领两个独特的全球性活动,以提高隐私保护及支持自由软件。 [1 月份的隐私月](https://wiki.mozilla.org/India/task_force/Policy_and_Advocacy/January_Privacy_Month_Campaign)是由印度 Mozilla 社区领导,通过在线和线下活动向群众教育网络隐私。而 [2 月份的自由月](http://www.freedominfeb.org/)是由[互联网与社会中心](http://cis-india.org/)领导,教育内容创作者如博主和摄影师就如何在[开放许可证](https://opensource.com/education/16/8/3-copyright-tips-students-and-educators)下捐赠内容。 ### 1 月隐私月 从[去年开始](https://reps.mozilla.org/e/privacy-month-campaign/)的 Mozilla “1 月隐私月”用来帮助庆祝年度[数据隐私日(Data Privacy Day)](https://en.wikipedia.org/wiki/Data_Privacy_Day)。在 2016 年,该活动举办了几场涉及到[全球 10 个国家 14,339,443 人](http://blog.mozillaindia.org/1611)的线下和线上活动。其中一个核心组织者,[Ankit Gadgil](https://reps.mozilla.org/u/ankitgadgil) 这样说到:“每天分享一个隐私提示,持续一个月就能分享 31 天。”今年,我们共有三个重点领域,首先是我们让这个运动更加开放和全球化。巴西、意大利、捷克共和国的 Mozilla 社区今年正在积极参与,所有必要的文档都是本地化的,所以我们可以针对更多的用户。其次,我们在线下活动中教导用户推广 Firefox 以及 Mozilla 的其他产品,以便用户可以亲身体验使用这些工具来帮助保护他们的隐私。第三点,我们鼓励大家参加线下活动并把他们的学习写到博客里面去,例如,最近在印度古吉拉特邦的一个节目中,他们使用 Mozilla 产品来教授隐私方面的知识。” 今年的活动继续有线下和线上活动。关注 #PrivacyAware 参加。 #### 安全提示 像 Firefox 这样的 Mozilla 产品具有安全性设置-有[内置的](https://support.mozilla.org/en-US/products/firefox/protect-your-privacy)还有对残疾人完全[可用](https://support.mozilla.org/en-US/kb/advanced-panel-settings-in-firefox)的附件库-这有助于保护用户的隐私和安全性,这些都是协同构建的并且是开源的。 [Chrome](https://chrome.google.com/webstore/detail/gcbommkclmclpchllfjekcdonpmejbdp) 和 [Opera](https://addons.opera.com/extensions/details/https-everywhere/) 中的 [HTTPS Everywhere](https://www.eff.org/files/https-everywhere-latest.xpi) 插件可用于加密用户通信,使外部网站无法查看用户信息。该项目由 [Tor Project](https://www.torproject.org/) 以及[电子前沿基金会](https://eff.org/)合作建成。 ### 2 月自由月 [2 月自由月](http://www.freedominfeb.org/)是一个网络活动,旨在教育内容创作者关于[自由内容](https://en.wikipedia.org/wiki/Free_content),并向他们展示如何在自由许可证下作出贡献。 **参加规则:** * 你在二月份制作或出版的作品必须获得[自由许可证](https://en.wikipedia.org/wiki/Free_license#Classification_and_licenses)许可。 * 内容类型包括博客文章、其他文字和图像。 多媒体,基于文本的内容,艺术和设计等创意作品可以通过多个[知识共享许可证](https://creativecommons.org/licenses/)(CC)进行许可,其他类型的文档可以根据 [GNU 免费文档许可](https://en.wikipedia.org/wiki/GNU_Free_Documentation_License)(GFDL)许可。Wikipedia 上可以找到很好的例子,其内容根据 CC 和 GFDL 许可证获得许可,允许人们使用、分享、混合和分发衍生用于商业上和非商业性的作品。此外,还有允许开发人员共享他们的软件和软件相关文档的[自由软件许可证](https://www.gnu.org/licenses/license-list.en.html#GPLCompatibleLicenses)。 (题图提供: opensource.com) --- 作者简介: Subhashish Panigrahi(@shhapa)是 Mozilla 参与团队的亚洲社区催化师,并在 Wikimedia 基金会印度计划的早期扮演了互联网及社会知识获取中心项目官的角色,另外他是一名印度教育工作者, --- via: <https://opensource.com/article/17/1/how-communities-india-support-privacy-software-freedom> 作者:[Subhashish Panigrahi](https://opensource.com/users/psubhashish) 译者:[geekpi](https://github.com/geekpi) 校对:[wxy](https://github.com/wxy) 本文由 [LCTT](https://github.com/LCTT/TranslateProject) 原创编译,[Linux中国](https://linux.cn/) 荣誉推出
深入理解 sudo 与 su 之间的区别
Himanshu Arora
https://www.howtoforge.com/tutorial/sudo-vs-su/
两个命令的最大区别是:sudo 命令需要输入当前用户的密码,su 命令需要输入 root 用户的密码。另外一个区别是其默认行为。sudo 命令只允许使用提升的权限运行单个命令,而 su 命令会启动一个新的 shell,同时允许使用 root 权限运行尽可能多的命令,直到明确退出登录。
/data/attachment/album/201704/14/173838y6cunu2lia1h2l1u.jpg.thumb.jpg
/data/attachment/album/201704/14/173838y6cunu2lia1h2l1u.jpg
true
false
true
zhb127
false
[ "root", "sudo", "su" ]
系统运维
{ "viewnum": 44785, "commentnum": 0, "favtimes": 6, "sharetimes": 0, "likes": 0 }
[]
[]
两个命令的最大区别是:sudo 命令需要输入当前用户的密码,su 命令需要输入 root 用户的密码。另外一个区别是其默认行为。sudo 命令只允许使用提升的权限运行单个命令,而 su 命令会启动一个新的 shell,同时允许使用 root 权限运行尽可能多的命令,直到明确退出登录。
2017-04-14T17:38:00
2017-04-14T17:38:00
8,404
/article-8404-1.html
在[早前的一篇文章](https://www.howtoforge.com/tutorial/sudo-beginners-guide/)中,我们深入讨论了 `sudo` 命令的相关内容。同时,在该文章的末尾有提到相关的命令 `su` 的部分内容。本文,我们将详细讨论关于 `su` 命令与 `sudo` 命令之间的区别。 ![](/data/attachment/album/201704/14/173838y6cunu2lia1h2l1u.jpg) 在开始之前有必要说明一下,文中所涉及到的示例教程都已经在 Ubuntu 14.04 LTS 上测试通过。 ### Linux su 命令 `su` 命令的主要作用是让你可以在已登录的会话中切换到另外一个用户。换句话说,这个工具可以让你在不登出当前用户的情况下登录为另外一个用户。 `su` 命令经常被用于切换到超级用户或 root 用户(因为在命令行下工作,经常需要 root 权限),但是 - 正如前面所提到的 - su 命令也可以用于切换到任意非 root 用户。 如何使用 `su` 命令切换到 root 用户,如下: ![不带命令行参数的 su 命令](/data/attachment/album/201704/14/173854kefstf26pfzuyyc0.png) 如上,`su` 命令要求输入的密码是 root 用户的密码。所以,一般 `su` 命令需要输入目标用户的密码。在输入正确的密码之后,`su` 命令会在终端的当前会话中打开一个子会话。 #### su - 还有一种方法可以切换到 root 用户:运行 `su -` 命令,如下: ![su - 命令](/data/attachment/album/201704/14/173854maap22gpewzmawez.png) 那么,`su` 命令与 `su -` 命令之间有什么区别呢?前者在切换到 root 用户之后仍然保持旧的(或者说原始用户的)环境,而后者则是创建一个新的环境(由 root 用户 `~/.bashrc` 文件所设置的环境),相当于使用 root 用户正常登录(从登录屏幕登录)。 `su` 命令手册页很清楚地说明了这一点: > > 可选参数 `-` 可提供的环境为用户在直接登录时的环境。 > > > 因此,你会觉得使用 `su -` 登录更有意义。但是, `su` 命令也是有用的,那么大家可能会想知道它在什么时候用到。以下内容摘自 [ArchLinux wiki 网站](https://wiki.archlinux.org/index.php/Su) - 关于 `su` 命令的好处和坏处: * 有的时候,对于系统管理员(root)来讲,使用其他普通用户的 Shell 账户而不是自己的 root Shell 账户更会好一些。尤其是在处理用户问题时,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是:登录目标用户以便重现以及调试问题。 * 然而,在多数情况下,当从普通用户切换到 root 用户进行操作时,如果还使用普通用户的环境变量的话,那是不可取甚至是危险的操作。因为是在无意间切换使用普通用户的环境,所以当使用 root 用户进行程序安装或系统更改时,会产生与正常使用 root 用户进行操作时不相符的结果。例如,以普通用户安装程序会给普通用户意外损坏系统或获取对某些数据的未授权访问的能力。 注意:如果你想在 `su -` 命令的 `-` 后面传递更多的参数,那么你必须使用 `su -l` 而不是 `su -`。以下是 `-` 和 `-l` 命令行选项的说明: > > `-`, `-l`, `--login` > > > 提供相当于用户在直接登录时所期望的环境。 > > > 当使用 - 时,必须放在 `su` 命令的最后一个选项。其他选项(`-l` 和 `--login`)无此限制。 > > > #### su -c 还有一个值得一提的 `su` 命令行选项为:`-c`。该选项允许你提供在切换到目标用户之后要运行的命令。 `su` 命令手册页是这样说明: > > `-c`, `--command COMMAND` > > > 使用 `-c` 选项指定由 Shell 调用的命令。 > > > 被执行的命令无法控制终端。所以,此选项不能用于执行需要控制 TTY 的交互式程序。 > > > 参考示例: ``` su [target-user] -c [command-to-run] ``` 示例中,`command-to-run` 将会被这样执行: ``` [shell]&nbsp;-c&nbsp;[command-to-run] ``` 示例中的 `shell` 类型将会被目标用户在 `/etc/passwd` 文件中定义的登录 shell 类型所替代。 ### sudo vs. su 现在,我们已经讨论了关于 `su` 命令的基础知识,是时候来探讨一下 `sudo` 和 `su` 命令之间的区别了。 #### 关于密码 两个命令的最大区别是:`sudo` 命令需要输入当前用户的密码,`su` 命令需要输入 root 用户的密码。 很明显,就安全而言,`sudo` 命令更好。例如,考虑到需要 root 访问权限的多用户使用的计算机。在这种情况下,使用 `su` 意味着需要与其他用户共享 root 用户密码,这显然不是一种好习惯。 此外,如果要撤销特定用户的超级用户/root 用户的访问权限,唯一的办法就是更改 root 密码,然后再告知所有其他用户新的 root 密码。 而使用 `sudo` 命令就不一样了,你可以很好的处理以上的两种情况。鉴于 `sudo` 命令要求输入的是其他用户自己的密码,所以,不需要共享 root 密码。同时,想要阻止特定用户访问 root 权限,只需要调整 `sudoers` 文件中的相应配置即可。 #### 默认行为 两个命令之间的另外一个区别是其默认行为。`sudo` 命令只允许使用提升的权限运行单个命令,而 `su` 命令会启动一个新的 shell,同时允许使用 root 权限运行尽可能多的命令,直到明确退出登录。 因此,`su` 命令的默认行为是有风险的,因为用户很有可能会忘记他们正在以 root 用户身份进行工作,于是,无意中做出了一些不可恢复的更改(例如:对错误的目录运行 `rm -rf` 命令!)。关于为什么不鼓励以 root 用户身份进行工作的详细内容,请参考[这里](http://askubuntu.com/questions/16178/why-is-it-bad-to-login-as-root)。 #### 日志记录 尽管 `sudo` 命令是以目标用户(默认情况下是 root 用户)的身份执行命令,但是它们会使用 `sudoer` 所配置的用户名来记录是谁执行命令。而 `su` 命令是无法直接跟踪记录用户切换到 root 用户之后执行了什么操作。 #### 灵活性 `sudo` 命令比 `su` 命令灵活很多,因为你甚至可以限制 sudo 用户可以访问哪些命令。换句话说,用户通过 `sudo` 命令只能访问他们工作需要的命令。而 `su` 命令让用户有权限做任何事情。 #### sudo su 大概是因为使用 `su` 命令或直接以 root 用户身份登录有风险,所以,一些 Linux 发行版(如 Ubuntu)默认禁用 root 用户帐户。鼓励用户在需要 root 权限时使用 `sudo` 命令。 然而,您还是可以成功执行 `su` 命令,而不用输入 root 用户的密码。运行以下命令: ``` sudo su ``` 由于你使用 `sudo` 运行命令,你只需要输入当前用户的密码。所以,一旦完成操作,`su` 命令将会以 root 用户身份运行,这意味着它不会再要求输入任何密码。 **PS**:如果你想在系统中启用 root 用户帐户(强烈反对,因为你可以使用 `sudo` 命令或 `sudo su` 命令),你必须手动设置 root 用户密码,可以使用以下命令: ``` sudo passwd root ``` ### 结论 当你需要可用的工具来提升(或一组完全不同的)权限来执行任务时,这篇文章以及之前的教程(其中侧重于 `sudo` 命令)应该能给你一个比较好的建议。 如果您也想分享关于 `su` 或 `sudo` 的相关内容或者经验,欢迎您在下方进行评论。 --- via: <https://www.howtoforge.com/tutorial/sudo-vs-su/> 作者:[Himanshu Arora](https://www.howtoforge.com/tutorial/sudo-vs-su/) 译者:[zhb127](https://github.com/zhb127) 校对:[wxy](https://github.com/wxy) 本文由 [LCTT](https://github.com/LCTT/TranslateProject) 原创编译,[Linux中国](https://linux.cn/) 荣誉推出
使用 Exercism 提升你的编程技巧
Vm (vicky) Brasseur
https://opensource.com/article/17/1/exercism-learning-programming
Exercism 是一个 开源 的项目和服务,通过发现和协作,帮助人们提高他们的编程技能。Exercism 提供了几十种不同编程语言的练习。实践者完成每个练习,并获得反馈,从而可以从他们的同行小组的经验中学习。
/data/attachment/album/201704/15/100442knjg7677vxjso7jy.png.thumb.jpg
/data/attachment/album/201704/15/100442knjg7677vxjso7jy.png
true
false
true
geekpi
false
[ "编程", "Exercism" ]
观点
{ "viewnum": 6246, "commentnum": 0, "favtimes": 3, "sharetimes": 0, "likes": 0 }
[]
[]
Exercism 是一个 开源 的项目和服务,通过发现和协作,帮助人们提高他们的编程技能。Exercism 提供了几十种不同编程语言的练习。实践者完成每个练习,并获得反馈,从而可以从他们的同行小组的经验中学习。
2017-04-15T10:04:00
2017-04-15T10:04:00
8,405
/article-8405-1.html
> > 这些练习目前已经支持 33 种编程语言了。 > > > ![Improve your programming skills with Exercism ](/data/attachment/album/201704/15/100442knjg7677vxjso7jy.png "Improve your programming skills with Exercism ") 我们中的很多人的 2017 年目标,将提高编程能力或学习如何编程放在第一位。虽然我们有许多资源可以访问,但练习独立于特定职业的代码开发的艺术还是需要一些规划。[Exercism.io](http://exercism.io/) 就是为此目的而设计的一种资源。 Exercism 是一个 [开源](https://github.com/exercism) 的项目和服务,通过发现和协作,帮助人们提高他们的编程技能。Exercism 提供了几十种不同编程语言的练习。实践者完成每个练习,并获得反馈,从而可以从他们的同行小组的经验中学习。 这里有这么多同行! Exercism 在 2016 年留下了一些令人印象深刻的统计: * 有来自 201 个不同国家的参与者 * 自 2013 年 6 月以来,29,000 名参与者提交了练习,其中仅在 2016 年就有 15,500 名参加者提交练习 * 自 2013 年 6 月以来,15,000 名参与者就练习解决方案提供反馈,其中 2016 年有 5,500 人提供反馈 * 每月 50,000 名访客,每周超过 12,000 名访客 * 目前的练习已经支持 33 种编程语言,另外 22 种语言在筹备工作中 该项目为各种级别的参与者提供了一系列小小的挑战,使他们能够“即使在低水平也能发展到高度谙熟”,Exercism 的创始人 [Katrina Owen](https://twitter.com/kytrinyx) 这样说到。Exercism 并不旨在教导学员成为一名职业程序员,但它的练习使他们对一种语言及其瑕疵有深刻的了解。这种熟悉性消除了学习者对语言的认知负担(使之更谙熟),使他们能够专注于更困难的架构和最佳实践的问题。 Exercism 通过一系列练习(或者还有别的?)来做到这一点。程序员下载[命令行客户端](http://exercism.io/cli),检索第一个练习,添加完成练习的代码,然后提交解决方案。提交解决方案后,程序员可以研究他人的解决方案,并学习到对同一个问题不同的解决方式。更重要的是,每个解决方案都会收到来自其他参与者的反馈。 反馈是 Exercism 的超级力量。鼓励所有参与者不仅接收反馈而且提供反馈。根据 Owen 说的,Exercism 的社区成员提供反馈比完成练习学到更多。她说:“这是一个强大的学习经验,你需要发表内心感受,并检查你的假设、习惯和偏见”。她还指出,反馈可以有多种形式。 欧文说:“只需进入,观察并发问”。 那些刚刚接触编程,甚至只是接触了一种特定语言的人,可以通过预设好的问题来提供有价值的反馈,同时通过协作和对话来学习。 除了对新语言的 <ruby> “微课”学习 <rt> bite-sized learning </rt></ruby> 之外,Exercism 本身还强烈支持和鼓励项目的新贡献者。在 [SitePoint.com](https://www.sitepoint.com/exorcise-your-newbie-demons-by-contributing-to-exercism/) 的一篇文章中,欧文强调:“如果你想为开源贡献代码,你所需要的技能水平只要‘够用’即可。” Exercism 不仅鼓励新的贡献者,它还尽可能地帮助新贡献者发布他们项目中的第一个补丁。到目前为止,有近 1000 人成为 [Exercism 项目](https://github.com/exercism)的贡献者。 新贡献者会有大量工作让他们忙碌。 Exercism 目前正在审查[其语言发展轨迹的健康状况](http://tinyletter.com/exercism/letters/exercism-track-health-check-new-maintainers),目的是使所有发展轨迹可持续并避免维护者的倦怠。它还在寻求[捐赠](http://exercism.io/donate)和赞助,聘请设计师提高网站的可用性。 Owen 说:“这些改进对于网站的健康以及为了 Exercism 参与者的发展是有必要的,这些变化还鼓励新贡献者加入并简化了加入的途径。” 她说:“如果我们可以重新设计,产品方面将更加可维护……当用户体验一团糟时,华丽的代码一点用也没有”。该项目有一个非常活跃的[讨论仓库](https://github.com/exercism/discussions/issues?page=1&q=is%3Aissue+is%3Aopen),这里社区成员合作来发现最好的新方法和功能。 那些想关注项目但还没有参与的人可以关注[邮件列表](http://tinyletter.com/exercism/archive)。 --- 作者简介: VM(Vicky)Brasseur - VM(也称为 Vicky)是技术人员、项目、流程、产品和 p^Hbusinesses 的经理。在她超过 18 年的科技行业从业中,她曾是分析师、程序员、产品经理、软件工程经理和软件工程总监。 目前,她是 Hewlett Packard Enterprise 上游开源开发团队的高级工程经理。 VM 的博客在 anonymoushash.vmbrasseur.com,tweets 是 @vmbrasseur。 --- via: <https://opensource.com/article/17/1/exercism-learning-programming> 作者:[VM (Vicky) Brasseur](https://opensource.com/users/vmbrasseur) 译者:[geekpi](https://github.com/geekpi) 校对:[jasminepeng](https://github.com/jasminepeng) 本文由 [LCTT](https://github.com/LCTT/TranslateProject) 原创编译,[Linux中国](https://linux.cn/) 荣誉推出
使用 AWS 的 GO SDK 获取区域与终端节点信息
Jason Del Ponte
https://aws.amazon.com/cn/blogs/developer/using-the-aws-sdk-for-gos-regions-and-endpoints-metadata
最新发布的 GO 的 SDK v1.6.0 版本,加入了获取区域与终端节点信息的功能。它可以很方便地列出区域、服务和终端节点的相关信息。可以通过 github.com/aws/aws-sdk-go/aws/endpoints 包使用这些功能。
/data/attachment/album/201704/15/162013lycy36ond8py6yzz.jpg.thumb.jpg
/data/attachment/album/201704/15/162013lycy36ond8py6yzz.jpg
true
false
true
Vic020
false
[ "AWS", "Go" ]
软件开发
{ "viewnum": 5187, "commentnum": 0, "favtimes": 0, "sharetimes": 0, "likes": 0 }
[]
[]
最新发布的 GO 的 SDK v1.6.0 版本,加入了获取区域与终端节点信息的功能。它可以很方便地列出区域、服务和终端节点的相关信息。可以通过 github.com/aws/aws-sdk-go/aws/endpoints 包使用这些功能。
2017-04-15T16:20:21
2017-04-15T16:20:21
8,406
/article-8406-1.html
LCTT 译注: <ruby> 终端节点 <rp> ( </rp> <rt> Endpoint </rt> <rp> ) </rp></ruby>,详情请见: <http://docs.amazonaws.cn/general/latest/gr/rande.html> 最新发布的 GO 的 SDK [v1.6.0](https://github.com/aws/aws-sdk-go/releases/tag/v1.6.0) 版本,加入了获取区域与终端节点信息的功能。它可以很方便地列出区域、服务和终端节点的相关信息。可以通过 [github.com/aws/aws-sdk-go/aws/endpoints](http://docs.aws.amazon.com/sdk-for-go/api/aws/endpoints/) 包使用这些功能。 ![](/data/attachment/album/201704/15/162013lycy36ond8py6yzz.jpg) endpoints 包提供了一个易用的接口,可以获取到一个服务的终端节点的 url 列表和区域列表信息。并且我们将相关信息根据 AWS 服务区域进行了分组,如 AWS 标准、AWS 中国和 AWS GovCloud(美国)。 ### 解析终端节点 设置 SDK 的默认配置时, SDK 会自动地使用 `endpoints.DefaultResolver` 函数。你也可以自己调用包中的`EndpointFor` 方法来解析终端节点。 ``` // 解析在us-west-2区域的S3服务的终端节点 resolver := endpoints.DefaultResolver() endpoint, err := resolver.EndpointFor(endpoints.S3ServiceID, endpoints.UsWest2RegionID) if err != nil { fmt.Println("failed to resolve endpoint", err) return } fmt.Println("Resolved URL:", endpoint.URL) ``` 如果你需要自定义终端节点的解析逻辑,你可以实现 `endpoints.Resolver` 接口,并传值给`aws.Config.EndpointResolver`。当你打算编写自定义的终端节点逻辑,让 SDK 可以用来解析服务的终端节点时候,这个功能就会很有用。 以下示例,创建了一个配置好的 Session,然后 [Amazon S3](https://aws.amazon.com/s3/) 服务的客户端就可以使用这个自定义的终端节点。 ``` s3CustResolverFn := func(service, region string, optFns ...func(*endpoints.Options)) (endpoints.ResolvedEndpoint, error) { if service == "s3" { return endpoints.ResolvedEndpoint{ URL: "s3.custom.endpoint.com", SigningRegion: "custom-signing-region", }, nil } return defaultResolver.EndpointFor(service, region, optFns...) } sess := session.Must(session.NewSessionWithOptions(session.Options{ Config: aws.Config{ Region: aws.String("us-west-2"), EndpointResolver: endpoints.ResolverFunc(s3CustResolverFn), }, })) ``` ### 分区 `endpoints.DefaultResolver` 函数的返回值可以被 `endpoints.EnumPartitions`接口使用。这样就可以获取 SDK 使用的分区片段,也可以列出每个分区的分区信息。 ``` // 迭代所有分区表打印每个分区的ID resolver := endpoints.DefaultResolver() partitions := resolver.(endpoints.EnumPartitions).Partitions() for _, p := range partitions { fmt.Println("Partition:", p.ID()) } ``` 除了分区表之外,endpoints 包也提供了每个分区组的 getter 函数。这些工具函数可以方便列出指定分区,而不用执行默认解析器列出所有的分区。 ``` partition := endpoints.AwsPartition() region := partition.Regions()[endpoints.UsWest2RegionID] fmt.Println("Services in region:", region.ID()) for id, _ := range region.Services() { fmt.Println(id) } ``` 当你获取区域和服务值后,可以调用 `ResolveEndpoint`。这样解析端点时,就可以提供分区的过滤视图。 获取更多 AWS SDK for GO 信息, 请关注[其开源仓库](https://github.com/aws/aws-sdk-go/tree/master/example/aws/endpoints)。若你有更好的看法,请留言评论。 --- via: <https://aws.amazon.com/cn/blogs/developer/using-the-aws-sdk-for-gos-regions-and-endpoints-metadata> 作者:[Jason Del Ponte](https://aws.amazon.com/cn/blogs/developer/using-the-aws-sdk-for-gos-regions-and-endpoints-metadata) 译者:[Vic020](http://vicyu.com) 校对:[wxy](https://github.com/wxy) 本文由 [LCTT](https://github.com/LCTT/TranslateProject) 原创编译,[Linux中国](https://linux.cn/) 荣誉推出
在 Linux 上使用 Nginx 和 Gunicorn 托管 Django 应用
Nick Congleton
https://linuxconfig.org/hosting-django-with-nginx-and-gunicorn-on-linux
托管 Django Web 应用程序相当简单,虽然它比标准的 PHP 应用程序更复杂一些。 让 Web 服务器对接 Django 的方法有很多。 Gunicorn 就是其中最简单的一个。
/data/attachment/album/201704/15/163522an5lbtgga4lcx6gt.png.thumb.jpg
/data/attachment/album/201704/15/163522an5lbtgga4lcx6gt.png
true
false
true
Flowsnow
false
[ "Django", "Gunicorn" ]
系统运维
{ "viewnum": 8051, "commentnum": 2, "favtimes": 0, "sharetimes": 0, "likes": 0 }
[ { "postip": "171.83.107.246", "message": "真是逗比啊,难道不是最重要的 让gunicorn 实现 服务化吗?<br />\r\n不来一篇&nbsp;&nbsp;supervisor 配置gunicorn 吗?", "username": "来自湖北的 Chrome 57.0|GNU/Linux 用户", "date": "2017-04-17T17:17:17" }, { "postip": "115.199.247.127", "message": "支持原文作者的创作", "username": "来自浙江杭州的 Chrome 55.0|Windows 7 用户", "date": "2017-04-17T20:31:22" } ]
[]
托管 Django Web 应用程序相当简单,虽然它比标准的 PHP 应用程序更复杂一些。 让 Web 服务器对接 Django 的方法有很多。 Gunicorn 就是其中最简单的一个。
2017-04-15T16:35:19
2017-04-15T16:35:19
8,407
/article-8407-1.html
![](/data/attachment/album/201704/15/163522an5lbtgga4lcx6gt.png) ### 介绍 托管 Django Web 应用程序相当简单,虽然它比标准的 PHP 应用程序更复杂一些。 让 Web 服务器对接 Django 的方法有很多。 Gunicorn 就是其中最简单的一个。 Gunicorn(Green Unicorn 的缩写)在你的 Web 服务器 Django 之间作为中间服务器使用,在这里,Web 服务器就是 Nginx。 Gunicorn 服务于应用程序,而 Nginx 处理静态内容。 ### Gunicorn #### 安装 使用 Pip 安装 Gunicorn 是超级简单的。 如果你已经使用 virtualenv 搭建好了你的 Django 项目,那么你就有了 Pip,并且应该熟悉 Pip 的工作方式。 所以,在你的 virtualenv 中安装 Gunicorn。 ``` $ pip install gunicorn ``` #### 配置 Gunicorn 最有吸引力的一个地方就是它的配置非常简单。处理配置最好的方法就是在 Django 项目的根目录下创建一个名叫 `Gunicorn` 的文件夹。然后在该文件夹内,创建一个配置文件。 在本篇教程中,配置文件名称是 `gunicorn-conf.py`。在该文件中,创建类似于下面的配置: ``` import multiprocessing bind = 'unix:///tmp/gunicorn1.sock' workers = multiprocessing.cpu_count() * 2 + 1 reload = True daemon = True ``` 在上述配置的情况下,Gunicorn 会在 `/tmp/` 目录下创建一个名为 `gunicorn1.sock` 的 Unix 套接字。 还会启动一些工作进程,进程数量相当于 CPU 内核数量的 2 倍。 它还会自动重新加载并作为守护进程运行。 #### 运行 Gunicorn 的运行命令有点长,指定了一些附加的配置项。 最重要的部分是将 Gunicorn 指向你项目的 `.wsgi` 文件。 ``` gunicorn -c gunicorn/gunicorn-conf.py -D --error-logfile gunicorn/error.log yourproject.wsgi ``` 上面的命令应该从项目的根目录运行。 `-c` 选项告诉 Gunicorn 使用你创建的配置文件。 `-D` 再次指定 gunicorn 为守护进程。 最后一部分指定 Gunicorn 的错误日志文件在你创建 `Gunicorn` 文件夹中的位置。 命令结束部分就是为 Gunicorn 指定 `.wsgi` 文件的位置。 ### Nginx 现在 Gunicorn 配置好了并且已经开始运行了,你可以设置 Nginx 连接它,为你的静态文件提供服务。 本指南假定你已经配置好了 Nginx,而且你通过它托管的站点使用了单独的 server 块。 它还将包括一些 SSL 信息。 如果你想知道如何让你的网站获得免费的 SSL 证书,请查看我们的 [Let'sEncrypt 指南](https://linuxconfig.org/generate-ssl-certificates-with-letsencrypt-debian-linux)。 ``` # 连接到 Gunicorn upstream yourproject-gunicorn { server unix:/tmp/gunicorn1.sock fail_timeout=0; } # 将未加密的流量重定向到加密的网站 server { listen 80; server_name yourwebsite.com; return 301 https://yourwebsite.com$request_uri; } # 主服务块 server { # 设置监听的端口,指定监听的域名 listen 443 default ssl; client_max_body_size 4G; server_name yourwebsite.com; # 指定日志位置 access_log /var/log/nginx/yourwebsite.access_log main; error_log /var/log/nginx/yourwebsite.error_log info; # 告诉 nginx 你的 ssl 证书 ssl on; ssl_certificate /etc/letsencrypt/live/yourwebsite.com/fullchain.pem; ssl_certificate_key /etc/letsencrypt/live/yourwebsite.com/privkey.pem; # 设置根目录 root /var/www/yourvirtualenv/yourproject; # 为 Nginx 指定静态文件路径 location /static/ { # Autoindex the files to make them browsable if you want autoindex on; # The location of your files alias /var/www/yourvirtualenv/yourproject/static/; # Set up caching for your static files expires 1M; access_log off; add_header Cache-Control "public"; proxy_ignore_headers "Set-Cookie"; } # 为 Nginx 指定你上传文件的路径 location /media/ { Autoindex if you want autoindex on; # The location of your uploaded files alias /var/www/yourvirtualenv/yourproject/media/; # Set up aching for your uploaded files expires 1M; access_log off; add_header Cache-Control "public"; proxy_ignore_headers "Set-Cookie"; } location / { # Try your static files first, then redirect to Gunicorn try_files $uri @proxy_to_app; } # 将请求传递给 Gunicorn location @proxy_to_app { proxy_set_header X-Forwarded-For $proxy_add_x_forwarded_for; proxy_set_header Host $http_host; proxy_redirect off; proxy_pass http://njc-gunicorn; } # 缓存 HTML、XML 和 JSON location ~* \.(html?|xml|json)$ { expires 1h; } # 缓存所有其他的静态资源 location ~* \.(jpg|jpeg|png|gif|ico|css|js|ttf|woff2)$ { expires 1M; access_log off; add_header Cache-Control "public"; proxy_ignore_headers "Set-Cookie"; } } ``` 配置文件有点长,但是还可以更长一些。其中重点是指向 Gunicorn 的 `upstream` 块以及将流量传递给 Gunicorn 的 `location` 块。大多数其他的配置项都是可选,但是你应该按照一定的形式来配置。配置中的注释应该可以帮助你了解具体细节。 保存文件之后,你可以重启 Nginx,让修改的配置生效。 ``` # systemctl restart nginx ``` 一旦 Nginx 在线生效,你的站点就可以通过域名访问了。 ### 结语 如果你想深入研究,Nginx 可以做很多事情。但是,上面提供的配置是一个很好的开始,并且你可以用于实践中。 如果你见惯了 Apache 和臃肿的 PHP 应用程序,像这样的服务器配置的速度应该是一个惊喜。 --- via: <https://linuxconfig.org/hosting-django-with-nginx-and-gunicorn-on-linux> 作者:[Nick Congleton](https://linuxconfig.org/hosting-django-with-nginx-and-gunicorn-on-linux) 译者:[Flowsnow](https://github.com/Flowsnow) 校对:[wxy](https://github.com/wxy) 本文由 [LCTT](https://github.com/LCTT/TranslateProject) 原创编译,[Linux中国](https://linux.cn/) 荣誉推出
如何在 Ubuntu 和 Linux Mint 上启用桌面共享
Aaron Kili
http://www.tecmint.com/enable-desktop-sharing-in-ubuntu-linux-mint/
桌面共享是指通过图形终端仿真器在计算机桌面上实现远程访问和远程协作的技术。桌面共享允许两个或多个连接到网络的计算机用户在不同位置对同一个文件进行操作。
/data/attachment/album/201704/15/164614ahzgiqa2oixhih41.png.thumb.jpg
/data/attachment/album/201704/15/164614ahzgiqa2oixhih41.png
true
false
true
ucasFL
false
[ "桌面", "共享" ]
桌面应用
{ "viewnum": 19770, "commentnum": 1, "favtimes": 1, "sharetimes": 0, "likes": 0 }
[ { "postip": "115.132.93.49", "message": "怎可以不提桌面共享背后其实<br />\r\n是用了一款叫 vino 的 vnc 服务端软件呢?<br />\r\n<br />\r\n还有, 如果安装了 ufw 防火壁,需要将预设端口 5900 打开", "username": "yomun [Chrome 57.0|GNU/Linux]", "date": "2017-04-15T23:10:10" } ]
[]
桌面共享是指通过图形终端仿真器在计算机桌面上实现远程访问和远程协作的技术。桌面共享允许两个或多个连接到网络的计算机用户在不同位置对同一个文件进行操作。
2017-04-15T16:46:12
2017-04-15T16:46:12
8,408
/article-8408-1.html
![](/data/attachment/album/201704/15/164614ahzgiqa2oixhih41.png) 桌面共享是指通过图形终端仿真器在计算机桌面上实现远程访问和远程协作的技术。桌面共享允许两个或多个连接到网络的计算机用户在不同位置对同一个文件进行操作。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向你展示如何在 Ubuntu 和 Linux Mint 中启用桌面共享,并展示一些重要的安全特性。 ### 在 Ubuntu 和 Linux Mint 上启用桌面共享 1、在 Ubuntu Dash 或 Linux Mint 菜单中,像下面的截图这样搜索 `desktop sharing`,搜索到以后,打开它。 ![Search for Desktop Sharing in Ubuntu](/data/attachment/album/201704/15/164614bl1141lgg178lldi.png) *在 Ubuntu 中搜索 Desktop sharing* 2、打开 Desktop sharing 以后,有三个关于桌面共享设置的选项:共享、安全以及通知设置。 在共享选项下面,选中选项“允许其他用户查看桌面”来启用桌面共享。另外,你还可以选中选项“允许其他用户控制你的桌面”,从而允许其他用户远程控制你的桌面。 ![Desktop Sharing Preferences](/data/attachment/album/201704/15/164615mt8vkvopc2p9k9pk.png) *桌面共享偏好* 3、接下来,在“安全”部分,你可以通过勾选选项“你必须确认任何对该计算机的访问”来手动确认每个远程连接。 另外,另一个有用的安全特性是通过选项“需要用户输入密码”创建一个确定的共享密码。这样当用户每次想要访问你的桌面时需要知道并输入密码。 4、对于通知,你可以勾选“仅当有人连接上时”来监视远程连接,这样每次当有人远程连接到你的桌面时,可以在通知区域查看。 ![Configure Desktop Sharing Set](/data/attachment/album/201704/15/164615oj68pgj9guvjroj4.png) *配置桌面共享设置* 当所有的桌面共享选项都设置好以后,点击“关闭”。现在,你已经在你的 Ubuntu 或 Linux Mint 上成功启用了桌面共享。 ### 测试 Ubuntu 的远程桌面共享 你可以通过使用一个远程连接应用来进行测试,从而确保桌面共享可用。在这个例子中,我将展示上面设置的一些选项是如何工作的。 5、我将使用 VNC(虚拟网络计算)协议通过 [remmina 远程连接应用](http://www.tecmint.com/remmina-remote-desktop-sharing-and-ssh-client)连接到我的 Ubuntu PC。 ![Remmina Desktop Sharing Tool](/data/attachment/album/201704/15/164616q5gbg5539gxgjv65.png) *Remmina 桌面共享工具* 6、在点击 Ubuntu PC 以后,将会出现下面这个配置连接设置的界面, ![Remmina Desktop Sharing Preferences](/data/attachment/album/201704/15/164616rrduuvdzx4qras1h.png) *Remmina 桌面共享偏好* 7、当执行好所有设置以后,点击连接。然后,给用户名提供 SSH 密码并点击 OK 。 ![Enter SSH User Password](/data/attachment/album/201704/15/164617tu8qqafqmqvvl0ll.png) *输入 SSH 用户密码* 点击确定以后,出现下面这个黑屏,这是因为在远程机器上,连接还没有确认。 ![Black Screen Before Confirmation](/data/attachment/album/201704/15/164617whw2j6ymkqq0hqf4.png) *连接确认前的黑屏* 8、现在,在远程机器上,我需要如下一个屏幕截图显示的那样点击 `Allow` 来接受远程访问请求。 ![Allow Remote Desktop Sharing](/data/attachment/album/201704/15/164618cehy4400z4t00whs.png) *允许远程桌面共享* 9、在接受请求以后,我就成功地连接到了远程 Ubuntu 机器的桌面。 ![Remote Ubuntu Desktop](/data/attachment/album/201704/15/164618ccjk9xsz897tvzjk.png) *远程 Ubuntu 桌面* 这就是全部内容了,在这篇文章中,我们讲解了如何在 Ubuntu 和 Linux Mint 中启用桌面共享。你使用评论部分给我们写反馈。 --- 作者简介: Aaron Kili 是 Linux 和 F.O.S.S 爱好者,将来的 Linux 系统管理员和网络开发人员,目前是 TecMint 的内容创作者,他喜欢用电脑工作,并坚信分享知识。 --- via: <http://www.tecmint.com/enable-desktop-sharing-in-ubuntu-linux-mint/> 作者:[Aaron Kili](http://www.tecmint.com/author/aaronkili/) 译者:[ucasFL](https://github.com/ucasFL) 校对:[wxy](https://github.com/wxy) 本文由 [LCTT](https://github.com/LCTT/TranslateProject) 原创编译,[Linux中国](https://linux.cn/) 荣誉推出
使用 IBM Bluemix 构建,部署和管理自定义应用程序
Mitesh_soni, Priyanka Agashe
http://opensourceforu.com/2016/11/build-deploy-manage-custom-apps-ibm-bluemix/
IBM Bluemix 为开发人员提供了构建、部署和管理自定义应用程序的机会。Bluemix 建立在 Cloud Foundry 上。它支持多种编程语言,包括 IBM 的 OpenWhisk ,还允许开发人员无需资源管理就调用任何函数。
/data/attachment/album/201704/16/095838zwuprp3j9buy7l2q.jpg.thumb.jpg
/data/attachment/album/201704/16/095838zwuprp3j9buy7l2q.jpg
true
false
true
Vic020
false
[ "Bluemix" ]
技术
{ "viewnum": 4184, "commentnum": 0, "favtimes": 0, "sharetimes": 0, "likes": 0 }
[]
[]
IBM Bluemix 为开发人员提供了构建、部署和管理自定义应用程序的机会。Bluemix 建立在 Cloud Foundry 上。它支持多种编程语言,包括 IBM 的 OpenWhisk ,还允许开发人员无需资源管理就调用任何函数。
2017-04-16T09:58:34
2017-04-16T09:58:34
8,409
/article-8409-1.html
![](/data/attachment/album/201704/16/095838zwuprp3j9buy7l2q.jpg) Bluemix 是由 IBM 实现的基于开放标准的云平台。它具有开放的架构,其允许组织能够在云上创建、开发和管理其应用程序。它基于 Cloud Foundry ,因此可以被视为平台即服务(PaaS)。使用 Bluemix,开发人员不必关心云端配置,可以专注于他们的应用程序。 云端配置将由 Bluemix 自动完成。 Bluemix 还提供了一个仪表板,通过它,开发人员可以创建,管理和查看服务和应用程序,同时还可以监控资源使用情况。 它支持以下编程语言: * Java * Python * Ruby on Rails * PHP * Node.js 它还支持 OpenWhisk(FaaS),这也是一个 IBM 的产品,其允许开发人员调用任一功能而不需要任何资源管理。 ![图1 IBM Bluemix概述](/data/attachment/album/201704/16/095840jze6zv5q6v537673.jpg) *图1 IBM Bluemix 概述* ![图2 IBM Bluemix体系结构](/data/attachment/album/201704/16/095841crcwxd0bmd45d4ru.jpg) *图2 IBM Bluemix 体系结构* ![图3 在IBM Bluemix 中创建组织](/data/attachment/album/201704/16/095842mff7aj5yjajd26xi.jpg) *图3 在 IBM Bluemix 中创建组织* ### IBM Bluemix 如何工作 Bluemix 构建在 IBM 的 SoftLayer IaaS(基础架构即服务)之上。它使用 Cloud Foundry 作为开源 PaaS 平台。一切起于通过 Cloud Foundry 来推送代码,它扮演着将代码和编写应用所使用的编程语言运行时环境整合起来的角色。IBM 服务、第三方服务或社区构建的服务可用于不同的功能。安全连接器可用于将本地系统连接到云。 ![图4 在IBM Bluemix中设置空间](/data/attachment/album/201704/16/095843g3pprryrp3exxuzy.jpg) *图4 在 IBM Bluemix 中设置空间* ![图5 应用程序模板](/data/attachment/album/201704/16/095844y8yvbe3oinvvq3d3.jpg) *图5 应用程序模板* ![图6 IBM Bluemix支持的编程语言](/data/attachment/album/201704/16/095845i6zqbt1th7tuugtj.jpg) *图6 IBM Bluemix 支持的编程语言* ### 在 Bluemix 中创建应用程序 在本文中,我们将使用 Liberty for Java 的入门包在 IBM Bluemix 中创建一个示例“Hello World”应用程序,只需几个简单的步骤。 1、 打开 [https://console.ng.bluemix.net/registration/](https://console.ng.bluemix.net/registration/) 2、 注册 Bluemix 帐户 3、 点击邮件中的确认链接完成注册过程 4、 输入您的电子邮件 ID,然后点击 Continue 进行登录 5、 输入密码并点击 Log in 6、 进入 Set up -> Environment 设置特定区域中的资源共享 7、 创建空间方便管理访问控制和在 Bluemix 中回滚操作。 我们可以将空间映射到多个开发阶段,如 dev, test,uat,pre-prod 和 prod ![图7 命名应用程序](/data/attachment/album/201704/16/095846to43pqam31gappmo.jpg) *图7 命名应用程序* ![图8 了解应用程序何时准备就绪](/data/attachment/album/201704/16/095847bo25g752bwlvlv66.jpg) *图8 了解应用程序何时准备就绪* ![图9 IBM Bluemix Java应用程序](/data/attachment/album/201704/16/095847ebcbss2is28ia828.jpg) *图9 IBM Bluemix Java 应用程序* 8、 完成初始配置后,单击 I'm ready -> Good to Go ! 9、 成功登录后,此时检查 IBM Bluemix 仪表板,特别是 Cloud Foundry Apps(其中 2GB 可用)和 Virtual Server(其中 0 个实例可用)的部分 10、 点击 Create app,选择应用创建模板。在我们的例子中,我们将使用一个 Web 应用程序 11、 如何开始?单击 Liberty for Java ,然后查看其描述 12、 单击 Continue 13、 为新应用命名。对于本文,让我们使用 osfy-bluemix-tutorial 命名然后单击 Finish 14、 在 Bluemix 上创建资源和托管应用程序需要等待一些时间 15、 几分钟后,应用程式就会开始运作。注意应用程序的URL 16、 访问应用程序的URL http://osfy-bluemix-tutorial.au-syd.mybluemix.net/, 不错,我们的第一个在 IBM Bluemix 上的 Java 应用程序成功运行 17、 为了检查源代码,请单击 Files 并在门户中导航到不同文件和文件夹 18、 Logs 部分提供包括从应用程序的创建时起的所有活动日志。 19、 Environment Variables 部分提供关于 VCAP\_Services 的所有环境变量以及用户定义的环境变量的详细信息 20、 要检查应用程序的资源消耗,需要到 Liberty for Java 那一部分。 21、 默认情况下,每个应用程序的 Overview 部分包含资源,应用程序的运行状况和活动日志的详细信息 22、 打开 Eclipse,转到帮助菜单,然后单击 *Eclipse Marketplace* 23、 查找 IBM Eclipse tools for Bluemix 并单击 Install 24、 确认所选的功能并将其安装在 Eclipse 中 25、 下载应用程序启动器代码。点击 File Menu,将它导入到 Eclipse 中,选择 Import Existing Projects -> Workspace, 然后开始修改代码 ![图10 Java应用程序源文件](/data/attachment/album/201704/16/095848mi4tekeet003nnew.jpg) *图10 Java 应用程序源文件* ![图11 Java应用程序日志](/data/attachment/album/201704/16/095849epewtatnvdnpwpud.jpg) *图11 Java 应用程序日志* ![图12 Java应用程序 - Liberty for Java](/data/attachment/album/201704/16/095850i0t11c1s0fp8wk8n.jpg) *图12 Java 应用程序 - Liberty for Java* ### 为什么选择 IBM Bluemix? 以下是使用 IBM Bluemix 的一些令人信服的理由: * 支持多种语言和平台 * 免费试用 1. 简化的注册过程 2. 不需要信用卡 3. 30 天试用期 - 配额 2GB 的运行时,支持 20 个服务,500 个 route 4. 无限制地访问标准支持 5. 没有生产使用限制 * 仅为每个使用的运行时和服务付费 * 快速设置 - 从而加快上架时间 * 持续交付新功能 * 与本地资源的安全集成 * 用例 1. Web 应用程序和移动后端 2. API 和内部集成 * DevOps 服务可部署在云上的 SaaS ,并支持持续交付: 1. Web IDE 2. SCM 3. 敏捷规划 4. 交货管道服务 --- via: <http://opensourceforu.com/2016/11/build-deploy-manage-custom-apps-ibm-bluemix/> 作者:[MITESH\_SONI](http://opensourceforu.com/author/mitesh_soni/) 译者:[Vic020](http//www.vicyu.net) 校对:[Bestony](https://github.com/Bestony) 本文由 [LCTT](https://github.com/LCTT/TranslateProject) 组织编译,[Linux中国](https://linux.cn/) 荣誉推出
Samba 系列(七):在 Samba AD DC 服务器上创建共享目录并映射到 Windows/Linux 客户
Matei Cezar
http://www.tecmint.com/create-shared-directory-on-samba-ad-dc-and-map-to-windows-linux/
这篇文章将指导你如何在 Samba AD DC 服务器上创建共享目录,然后通过 GPO 把共享目录挂载到域中的其它 Windows 成员机,并且从 Windows 域控的角度来管理共享权限。
/data/attachment/album/201704/16/102242qyzib8sf080foeez.jpg.thumb.jpg
/data/attachment/album/201704/16/102242qyzib8sf080foeez.jpg
true
false
true
rusking
false
[ "Samba" ]
系统运维
{ "viewnum": 15589, "commentnum": 0, "favtimes": 2, "sharetimes": 0, "likes": 0 }
[]
[ { "raid": 8384, "displayorder": 0 }, { "raid": 8479, "displayorder": 0 } ]
这篇文章将指导你如何在 Samba AD DC 服务器上创建共享目录,然后通过 GPO 把共享目录挂载到域中的其它 Windows 成员机,并且从 Windows 域控的角度来管理共享权限。
2017-04-16T10:22:00
2017-04-16T10:22:00
8,410
/article-8410-1.html
这篇文章将指导你如何在 Samba AD DC 服务器上创建共享目录,然后通过 GPO 把共享目录挂载到域中的其它 Windows 成员机,并且从 Windows 域控的角度来管理共享权限。 这篇文章也包括在加入域的 Linux 机器上如何使用 Samba4 域帐号来访问及挂载共享文件。 ![](/data/attachment/album/201704/16/102242qyzib8sf080foeez.jpg) ### 需求: 1、[在 Ubuntu 系统上使用 Samba4 来创建活动目录架构](/article-8065-1.html) 2、[在 Linux 命令行下管理 Samba4 AD 架构](/article-8070-1.html) 3、[使用 Windows 10 的 RSAT 工具来管理 Samba4 活动目录架构](/article-8097-1.html) 4、[在 Windows 下管理 Samba4 AD 域管制器 DNS 和组策略](/article-8258-1.html) 5、[将另一台 Ubuntu DC 服务器加入到 Samba4 AD DC 实现双域控主机模式](/article-8358-1.html) 6、[使用 Rsync 命令同步两个 Samba4 AD DC 之间的 SysVol 目录](/article-8384-1.html) ### 第一步:创建 Samba 文件共享 1、在 Samba AD DC 服务器上创建共享非常简单。首先创建一个你想通过 SMB 协议来分享文件的目录,然后添加下面的文件系统权限,这是为了让 Windows AD DC 管理员给 Windows 客户端分配相应的共享权限。 假设在 AD DC 服务器上有一个新的共享目录 '/nas' ,执行下面的命令来授予必要的权限。 ``` # mkdir /nas # chmod -R 775 /nas # chown -R root:"domain users" /nas # ls -alh | grep nas ``` ![Create Samba Shared Directory](/data/attachment/album/201704/16/102256rn8nagrln8m5485z.png) *创建 Samba 共享目录* 2、当你在 Samba4 AD DC 服务器上创建完成共享目录之后,你还得修改 samba 配置文件,添加下面的参数以允许通过 SMB 协议来共享文件。 ``` # nano /etc/samba/smb.conf ``` 在配置文件末尾添加以下内容: ``` [nas] path = /nas read only = no ``` ![Configure Samba Shared Directory](/data/attachment/album/201704/16/102257jkzdsxmxrazsdkms.png) *配置 Samba 共享目录* 3、最后,你需要通过下面的命令重启 Samba AD DC 服务,以让修改的配置生效: ``` # systemctl restart samba-ad-dc.service ``` ### 第二步:管理 Samba 共享权限 4、我们准备使用在 Samba AD DC 服务器上创建的域帐号(包括用户和组)来访问这个共享目录(禁止 Linux 系统用户访问共享目录)。 可以直接通过 Windows 资源管理器来完成 Samba 共享权限的管理,就跟你在 Windows 资源管理器中设置其它文件夹权限的方法一样。 首先,使用具有管理员权限的 Samba4 AD 域帐号登录到 Windows 机器。然而在 Windows 机器上的资源管理器中输入双斜杠和 Samba AD DC 服务器的 IP 地址或主机名或者是 FQDN 来访问共享文件和设置权限。 ``` \\adc1 或 \\192.168.1.254 或 \\adc1.tecmint.lan ``` ![Access Samba Share Directory from Windows](/data/attachment/album/201704/16/102257s010egej07z1y0lo.png) *从 Windows 机器访问 Samba 共享目录* 5、右键单击共享文件,选择属性来设置权限。打开安全选项卡,依次修改域账号和组权限。使用高级选项来调整权限。 ![Configure Samba Share Directory Permissions](/data/attachment/album/201704/16/102258rg0aakfh30k001hp.png) *配置 Samba 共享目录权限* 可参考下面的截图来为指定 Samba AD DC 认证用户设置权限。 ![Manage Samba Share Directory User Permissions](/data/attachment/album/201704/16/102258v78wk5ouqzeq63qi.png) *设置 Samba 共享目录用户权限* 6、你也可以使用其它方法来设置共享权限,打开计算机管理-->连接到另外一台计算机。 找到共享目录,右键单击你想修改权限的目录,选择属性,打开安全选项卡。你可以在这里修改任何权限,就跟上图的修改共享文件夹权限的方法一样。 ![Connect to Samba Share Directory Machine](/data/attachment/album/201704/16/102258qtewjbyehuvcmw7m.png) *连接到 Samba 共享目录服务器* ![Manage Samba Share Directory Properties](/data/attachment/album/201704/16/102259vjblo5o8mixxlzwl.png) *管理 Samba 共享目录属性* ![Assign Samba Share Directory Permissions to Users](/data/attachment/album/201704/16/102259pr98vwhjt6spuw51.png) *为域用户授予共享目录权限* ### 第三步:通过 GPO 来映射 Samba 文件共享 7、要想通过域组策略来挂载 Samba 共享的目录,你得先到一台[已安装了 RSAT 工具](/article-8097-1.html) 的服务器上,打开 AD DC 工具,右键单击域名,选择新建-->共享文件夹。 ![Map Samba Share Folder](/data/attachment/album/201704/16/102300cnyep2y2ynrqx3zy.png) *映射 Samba 共享文件夹* 8、为共享文件夹添加一个名字,然后输入共享文件夹的网络路径,如下图所示。完成后单击 OK 按钮,你就可以在右侧看到文件夹了。 ![Set Samba Shared Folder Name Location](/data/attachment/album/201704/16/102300l7ssc4tz6jz30icc.png) *设置 Samba 共享文件夹名称及路径* 9、下一步,打开组策略管理控制台,找到当前域的默认域策略脚本,然后打开并编辑该文件。 在 GPM 编辑器界面,打开 GPM 编辑器,找到用户配置 --> 首选项 --> Windows 设置,然而右键单击驱动器映射,选择新建 --> 映射驱动。 ![Map Samba Share Folder in Windows](/data/attachment/album/201704/16/102300iwp0wereefero2ws.png) *在 Windows 机器上映射 Samba 共享文件夹* 10、通过单击右边的三个小点,在新窗口中查询并添加共享目录的网络位置,勾选重新连接复选框,为该目录添加一个标签,选择驱动盘符,然后单击 OK 按钮来保存和应用配置。 ![Configure Network Location for Samba Share Directory](/data/attachment/album/201704/16/102301l8fyrf291fwy6yz9.png) *配置 Samba 共享目录的网络位置* 11、最后,为了在本地机器上强制应用 GPO 更改而不重启系统,打开命令行提示符,然而执行下面的命令。 ``` gpupdate /force ``` ![Apply GPO Changes](/data/attachment/album/201704/16/102301ebefbzrcymhy899b.png) *应用 GPO 更改* 12、当你在本地机器上成功应用策略后,打开 Windows 资源管理器,你就可以看到并访问共享的网络文件夹了,能否正常访问共享目录取决于你在前一步的授权操作。 如果没有在命令行下强制应用组策略,你网络中的其它客户机需要重启或重新登录系统才可以看到共享目录。 ![Samba Shared Network Volume on Windows](/data/attachment/album/201704/16/102302nuvkzk1rvjyvt8c1.png) *Windows 机器上挂载的 Samba 网络磁盘* ### 第四步:从 Linux 客户端访问 Samba 共享目录 13、已加入 Samba AD DC 中的 Linux 成员机上的系统用户也可以可以使用 Samba 帐号访问或在本地挂载共享目录。 首先,你得通过下面的命令来确保 Samba 客户端和工具已经安装完成。 ``` $ sudo apt-get install smbclient cifs-utils ``` 14、为了列出域环境中的共享目录,你可以通过下面的命令加入指定的域控服务器主机名来查询: ``` $ smbclient –L your_domain_controller –U% 或 $ smbclient –L \\adc1 –U% ``` ![List Samba Share Directory in Linux](/data/attachment/album/201704/16/102302uu0e26guggu4guz6.png) *在 Linux 机器上列出 Samba 共享目录* 15、在命令行下使用域帐号以交互试方式连接到 Samba 共享目录: ``` $ sudo smbclient //adc/share_name -U domain_user ``` 在命令行下,你可以列出共享目录内容,下载或上传文件到共享目录,或者执行其它操作。使用 `?` 来查询所有可用的 smbclient 命令。 ![Connect Samba Share Directory in Linux](/data/attachment/album/201704/16/102303ktedd80y4xinatnp.png) *在 Linux 机器上连接 Samba 共享目录* 16、在 Linux 机器上使用下面的命令来挂载 samba 共享目录。 ``` $ sudo mount //adc/share_name /mnt -o username=domain_user ``` ![Mount Samba Share Directory in Linux](/data/attachment/album/201704/16/102303t19i1e5yeeywsbjg.png) *在 Linux 机器上挂载 samba 共享目录* 根据实际情况,依次替换主机名、共享目录名、挂载点和域帐号。使用 `mount` 命令加上管道符和 `grep` 命令来过滤出 cifs 类型的文件系统。 通过上面的测试,我们可以看出,在 Samba4 AD DC 服务器上配置共享目录仅使用 Windows 访问控制列表( ACL ),而不是 POSIX ACL 。 通过文件共享把 Samba 配置为域成员以使用其它网络共享功能。同时,在另一个域控制器上[配置 Windbindd 服务](/article-8070-1.html) ——在你开始发起网络共享文件之前。 --- 作者简介: 我是一个电脑迷,开源 Linux 系统和软件爱好者,有 4 年多的 Linux 桌面、服务器系统使用和 Base 编程经验。 译者简介: 春城初春/春水初生/春林初盛/春風十裏不如妳 [rusking](https://github.com/rusking) --- via: <http://www.tecmint.com/create-shared-directory-on-samba-ad-dc-and-map-to-windows-linux/> 作者:[Matei Cezar](http://www.tecmint.com/author/cezarmatei/) 译者:[rusking](https://github.com/rusking) 校对:[wxy](https://github.com/wxy) 本文由 [LCTT](https://github.com/LCTT/TranslateProject) 原创编译,[Linux中国](https://linux.cn/) 荣誉推出
工程师和市场营销人员之间能够相互学习什么?
Jackie Yeaney
https://opensource.com/open-organization/17/1/engineers-marketers-can-learn
营销人员觉得工程师在工作中都太严谨了;而工程师则认为营销人员毫无用处。但是他们都错了。
/data/attachment/album/201704/16/200201y3hz3hpypmphiyju.png.thumb.jpg
/data/attachment/album/201704/16/200201y3hz3hpypmphiyju.png
true
false
true
rusking
false
[ "工程师", "市场营销" ]
观点
{ "viewnum": 4519, "commentnum": 1, "favtimes": 0, "sharetimes": 0, "likes": 0 }
[ { "postip": "111.43.240.153", "message": "一位优秀的营销人员懂得如何心平气和的跟sb说话<br />\r\n一位优秀的工程师可以让sb心平气和的和自己说话;", "username": "Ghjoker [Firefox 45.0|GNU/Linux]", "date": "2017-04-18T18:58:38" } ]
[ { "raid": 8646, "displayorder": 0 } ]
营销人员觉得工程师在工作中都太严谨了;而工程师则认为营销人员毫无用处。但是他们都错了。
2017-04-16T20:01:41
2017-04-16T20:01:41
8,411
/article-8411-1.html
> > 营销人员觉得工程师在工作中都太严谨了;而工程师则认为营销人员毫无用处。但是他们都错了。 > > > ![What engineers and marketers can learn from each other](/data/attachment/album/201704/16/200201y3hz3hpypmphiyju.png "What engineers and marketers can learn from each other") 在 B2B 行业从事多年的销售实践过程中,我经常听到工程师对营销人员的各种误解。下面这些是比较常见的: * “搞市场营销真是浪费钱,还不如把更多的资金投入到实际的产品开发中来。” * “那些营销人员只是一个劲儿往墙上贴各种广告,还祈祷着它们不要掉下来。这么做有啥科学依据啊?” * “谁愿意去看哪些广告啊?” * “对待一个营销人员最好的办法就是不听,不看,也不理睬。” 这是我最感兴趣的一点: *“市场营销无足轻重。”* 最后一点说的不对,而且不仅如此,它实际上是阻碍一个公司创新的巨大绊脚石。 我来跟大家解释一下原因吧。 ### 看到自己的身影 这些工程师的的评论让我十分的苦恼,因为我从中看到了自己当年的身影。 你们知道吗?我曾经也跟你们一样是一位自豪的技术极客。我在 Rensselaer Polytechnic 学院的电气工程专业本科毕业后便在美国空军担任军官开始了我的职业生涯,而且美国空军在那段时间还发动了沙漠风暴行动。在那里我主要负责开发并部属一套智能的实时战况分析系统,用于综合几个的数据源来构建出战场态势。 在我离开空军之后,我本打算去麻省理工学院攻读博士学位。但是上校强烈建议我去报读这个学校的商学院。“你真的想一辈子待实验室里吗?”他问我。“你想就这么去大学里当个教书匠吗?Jackie ,你在组织管理那些复杂的工作中比较有天赋。我觉得你非常有必要去了解下 MIT 的斯隆商学院。” 我觉得自己也可以同时参加一些 MIT 技术方面的课程,因此我采纳了他的建议。然而,如果要参加市场营销管理方面的课程,我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这完全是在浪费时间。因此,在日常工作学习中,我始终是用自己所擅长的分析能力去解决一切问题。 不久后,我在波士顿咨询集团公司做咨询顾问工作。在那六年的时间里,我经常听到大家对我的评论: “Jackie ,你太没远见了。考虑问题也不够周全。你总是通过自己的分析去找答案。” 确实如此啊,我很赞同他们的想法——因为这个世界的工作方式本该如此,任何问题都要基于数据进行分析,不对吗?直到现在我才意识到(我多么希望自己早一些发现自己的问题)自己以前惯用的分析问题的方法遗漏了很多重要的东西:开放的心态、艺术修养、情感——人和创造性思维相关的因素。 我在 2001 年 9 月 11 日加入达美航空公司不久后,被调去管理消费者市场部门,之前我意识到的所有问题变得更加明显。市场方面本来不是我的强项,但是在公司需要的情况下,我也愿意出手相肋。 但是突然之间,我一直惯用的方法获取到的分析结果却与实际情况完全相反。这个问题导致上千人(包括航线内外的人)受到影响。我忽略了一个很重要的人本身的情感因素。我所面临的问题需要各种各样的解决方案才能处理,而不是简单的从那些死板的数据中就能得到答案。 那段时间,我快速地学到了很多东西,因为如果我们想把达美航空公司恢复到正常状态,还需要做很多的工作——市场营销更像是一个以解决问题为导向、以用户为中心的充满挑战性的大工程,只是销售人员和工程师这两大阵营都没有迅速地意识到这个问题。 ### 两大文化差异 工程管理和市场营销之间的这个“巨大鸿沟”确实是根深蒂固的,这跟(著名的科学家、小说家) C.P. Snow 提出的[“两大文化差异”问题](https://en.wikipedia.org/wiki/The_Two_Cultures#Implications_and_influence)很相似。具有科学素质的工程师和具有艺术细胞的营销人员操着不同的语言,不同的文化观念导致他们不同的价值取向。 但是,事实上他们比想象中有更多的相似之处。一个由微软、谷歌和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共同赞助的华盛顿大学的[最新研究](https://faculty.washington.edu/ajko/papers/Li2015GreatEngineers.pdf)发现了“一个伟大软件工程师必须具备哪些优秀的素质”,毫无疑问,一个伟大的销售人员同样也应该具备这些素质。例如,专家们给出的一些优秀品质如下: * 充满激情 * 性格开朗 * 强烈的好奇心 * 技艺精湛 * 解决复杂难题的能力 这些只是其中很小的一部分!当然,并不是所有的素质都适用于市场营销人员,但是如果用文氏图来表示这“两大文化”的交集,就很容易看出营销人员和工程师之间的关系要远比我们想象中密切得多。他们都是竭力去解决与用户或客户相关的难题,只是他们所采取的方式和角度不一致罢了。 看到上面的那几点后,我深深的陷入思考:*要是这两类员工彼此之间再多了解对方一些会怎样呢?这会给公司带来很强大的动力吧?* 确实如此。我在红帽公司就亲眼看到过样的情形,我身边都是一些早些年肯定被我当成“想法疯狂”而无视的人。而且我猜销售人员看到工程师后(同时或某一次),心想,“这些数据呆瓜,真是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现在我才明白了公司里有这两种人才的重要性。在现实工作当中,工程师和营销人员都是围绕着客户、创新及数据分析来完成工作。如果他们能够懂得相互尊重、彼此理解、相辅相成,那么我们将会看到公司里所产生的那种积极强大的动力,这种超乎寻常的革新力量要远比两个独立的团队强大得多。 ### 听一听疯子(和呆瓜)的想法 成功案例:《开放式组织》 在红帽任职期间,我的主要工作就是想办法提升公司的品牌影响力——但是就是给我一百万年我也不会想到让公司的 CEO 去写一本书。我把公司多个部门的“想法疯狂”的同事召集在一起,希望他们帮我设计出一个新颖的解决方案来提升公司的影响力,结果他们提出让公司的 CEO 写书这样一个想法。 当我听到这个想法的时候,我很快意识到这正是典型的红帽方式:它将对整个开源社区的从业者带来很重要的参考价值,同时也有助于宣扬开源精神。通过优先考虑这两方面的作用,我们提升了红帽在整个开源软件世界中的品牌价值——红帽是一个可靠的随时准备着为客户在[数字化颠覆](https://opensource.com/open-organization/16/7/future-belongs-open-leaders)年代指明方向的公司。 这一点才是主要的:确切的说是指导红帽工程师解决代码问题的共同精神力量。 Red Hatters 小组敦促我出版《开放式组织》,这显示出来自内部和外部社区的程序员共同推动整个开源社区发展的强大动力之一:那就是强烈的共享欲望。 最后,要把《开放式组织》这本书完成,还需要大家的共同能力,包括工程师们强大的数据分析能力和营销人员美好的艺术素养。这个项目让我更加坚定自己的想法,工程师和营销人员有更多的相似之处。 但是,有些东西我还得强调下:开放模式的实现,要求公司上下没有任何偏见,不能偏袒工程师和市场营销人员任何一方文化。一个更加理想的开放式环境能够促使员工之间和平共处,并在这个组织规定的范围内点燃大家的热情。 这对我来说如春风拂面。 (图片来源:opensource.com) --- 作者简介: Jackie Yeaney —— Ellucian 公司市场总监 --- via: <https://opensource.com/open-organization/17/1/engineers-marketers-can-learn> 作者:[Jackie Yeaney](https://opensource.com/users/jackie-yeaney) 译者:[rusking](https://github.com/rusking) 校对:[Bestony](https://github.com/Bestony), [wxy](https://github.com/wxy) 本文由 [LCTT](https://github.com/LCTT/TranslateProject) 原创编译,[Linux中国](https://linux.cn/) 荣誉推出
漫画赏析:消沉的程序员 13
Daniel Stori
http://turnoff.us/geek/the-depressed-developer-13/
嘿嘿,明明你有很厉害的东西想要分享给自己的同伴,可是他们并不能理解那意味着什么,然后拿一些简单的不能再简单的事情来问你。是不是感觉好尴尬呢。看来有些事儿,分享也要看人的吧,否则表错情真的是大写的失落。
/data/attachment/album/201704/17/085808zn44g86axx66gk3q.png.thumb.jpg
/data/attachment/album/201704/17/085808zn44g86axx66gk3q.png.large.jpg
false
false
true
GHLandy
false
[ "漫画", "程序员" ]
极客漫画
{ "viewnum": 7261, "commentnum": 3, "favtimes": 0, "sharetimes": 0, "likes": 0 }
[ { "postip": "211.102.192.66", "message": "挺有意思", "username": "编程浪子 [Chrome 57.0|Windows 7]", "date": "2017-04-17T09:34:55" }, { "postip": "118.122.120.11", "message": "“nano 服务器”? 是指 Windows Nano Server 吗?Windows Nano Server 是微软第一个真真正正的无 GUI 服务器,而 Windows Server Core 是简化了 GUI 界面的服务器。网上有人看见 Command Prompt (cmd.exe) 就说那是字符界面,所谓 Core 只是把 Shell 由 explorer.exe 换成了 cmd.exe,并且去掉了若干与 GUI 相关的交互式组件。其他该有的还是有。", "username": "来自四川成都的 Chrome 57.0|GNU/Linux 用户", "date": "2017-04-17T09:54:28" }, { "postip": "221.178.187.2", "message": "100万这也太屌了吧", "username": "来自江苏无锡的 Chrome 75.0|Windows 10 用户", "date": "2019-10-30T11:53:54" } ]
[]
嘿嘿,明明你有很厉害的东西想要分享给自己的同伴,可是他们并不能理解那意味着什么,然后拿一些简单的不能再简单的事情来问你。是不是感觉好尴尬呢。看来有些事儿,分享也要看人的吧,否则表错情真的是大写的失落。
2017-04-17T08:58:05
2017-04-17T08:58:05
8,414
/article-8414-1.html
![](/data/attachment/album/201704/17/085808zn44g86axx66gk3q.png) 嘿嘿,明明你有很厉害的东西想要分享给自己的同伴,可是他们并不能理解那意味着什么,然后拿一些简单的不能再简单的事情来问你。是不是感觉好尴尬呢。看来有些事儿,分享也要看人的吧,否则表错情真的是大写的失落。 --- 译者简介: [GHLandy](http://ghlandy.com/) —— 生活中所有欢乐与苦闷都应藏在心中,有些事儿注定无人知晓,自己也无从说起。 --- via: <http://turnoff.us/geek/the-depressed-developer-13/> 作者:[Daniel Stori](http://turnoff.us/about/) 译者:[GHLandy](https://github.com/GHLandy) 校对:[wxy](https://github.com/wxy) 合成:[GHLandy](https://github.com/GHLandy) 点评:[GHLandy](https://github.com/GHLandy) 本文由 [LCTT](https://github.com/LCTT/TranslateProject) 原创编译,[Linux中国](https://linux.cn/) 荣誉推出
漫画赏析:消沉的程序员 14
Daniel Stori
http://turnoff.us/geek/the-depressed-developer-14/
不管什么是在什么事情上,你所期待的结果,都是通过尽心设计才能得到的。所以,有拖延症的各位亲们,切莫把所有都拖到最后一分钟才去考虑解决方案哦,不然会死的很惨的。
/data/attachment/album/201704/17/090035yp00igmrxx0ipiit.png.thumb.jpg
/data/attachment/album/201704/17/090035yp00igmrxx0ipiit.png.large.jpg
false
false
true
GHLandy
false
[ "漫画", "程序员" ]
极客漫画
{ "viewnum": 6872, "commentnum": 0, "favtimes": 0, "sharetimes": 0, "likes": 0 }
[]
[]
不管什么是在什么事情上,你所期待的结果,都是通过尽心设计才能得到的。所以,有拖延症的各位亲们,切莫把所有都拖到最后一分钟才去考虑解决方案哦,不然会死的很惨的。
2017-04-20T08:58:00
2017-04-20T08:58:00
8,415
/article-8415-1.html
![](/data/attachment/album/201704/17/090035yp00igmrxx0ipiit.png) 不管什么是在什么事情上,你所期待的结果,都是通过尽心设计才能得到的。所以,有拖延症的各位亲们,切莫把所有都拖到最后一分钟才去考虑解决方案哦,不然会死的很惨的。 --- 译者简介: [GHLandy](http://ghlandy.com/) —— 生活中所有欢乐与苦闷都应藏在心中,有些事儿注定无人知晓,自己也无从说起。 --- via: <http://turnoff.us/geek/the-depressed-developer-14/> 作者:[Daniel Stori](http://turnoff.us/about/) 译者:[GHLandy](https://github.com/GHLandy) 校对:[wxy](https://github.com/wxy) 合成:[GHLandy](https://github.com/GHLandy) 点评:[GHLandy](https://github.com/GHLandy) 本文由 [LCTT](https://github.com/LCTT/TranslateProject) 原创编译,[Linux中国](https://linux.cn/) 荣誉推出
深入解析面向数据的哈希表性能
Nathan Reed
http://reedbeta.com/blog/data-oriented-hash-table/
最近几年中,面向数据的设计已经受到了很多的关注 —— 一种强调内存中数据布局的编程风格,包括如何访问以及将会引发多少的 cache 缺失。由于在内存读取操作中缺失所占的数量级要大于命中的数量级,所以缺失的数量通常是优化的关键标准。这不仅仅关乎那些对性能有要求的 code-data 结构设计的软件,由于缺乏对内存效益的重视而成为软件运行缓慢、膨胀的一个很大因素。
/data/attachment/album/201704/17/111508k67c4f45b7bh6nnn.jpg.thumb.jpg
/data/attachment/album/201704/17/111508k67c4f45b7bh6nnn.jpg
true
false
true
sanfusu
false
[ "编程", "性能" ]
软件开发
{ "viewnum": 5649, "commentnum": 0, "favtimes": 1, "sharetimes": 0, "likes": 0 }
[]
[]
最近几年中,面向数据的设计已经受到了很多的关注 —— 一种强调内存中数据布局的编程风格,包括如何访问以及将会引发多少的 cache 缺失。由于在内存读取操作中缺失所占的数量级要大于命中的数量级,所以缺失的数量通常是优化的关键标准。这不仅仅关乎那些对性能有要求的 code-data 结构设计的软件,由于缺乏对内存效益的重视而成为软件运行缓慢、膨胀的一个很大因素。
2017-04-17T11:16:00
2017-04-17T11:16:00
8,416
/article-8416-1.html
![](/data/attachment/album/201704/17/111508k67c4f45b7bh6nnn.jpg) 最近几年中,面向数据的设计已经受到了很多的关注 —— 一种强调内存中数据布局的编程风格,包括如何访问以及将会引发多少的 cache 缺失。由于在内存读取操作中缺失所占的数量级要大于命中的数量级,所以缺失的数量通常是优化的关键标准。这不仅仅关乎那些对性能有要求的 code-data 结构设计的软件,由于缺乏对内存效益的重视而成为软件运行缓慢、膨胀的一个很大因素。 高效缓存数据结构的中心原则是将事情变得平滑和线性。比如,在大部分情况下,存储一个序列元素更倾向于使用普通数组而不是链表 —— 每一次通过指针来查找数据都会为 cache 缺失增加一份风险;而普通数组则可以预先获取,并使得内存系统以最大的效率运行 如果你知道一点内存层级如何运作的知识,下面的内容会是想当然的结果——但是有时候即便它们相当明显,测试一下任不失为一个好主意。几年前 [Baptiste Wicht 测试过了 `std::vector` vs `std::list` vs `std::deque`](http://baptiste-wicht.com/posts/2012/12/cpp-benchmark-vector-list-deque.html),(后者通常使用分块数组来实现,比如:一个数组的数组)。结果大部分会和你预期的保持一致,但是会存在一些违反直觉的东西。作为实例:在序列链表的中间位置做插入或者移除操作被认为会比数组快,但如果该元素是一个 POD 类型,并且不大于 64 字节或者在 64 字节左右(在一个 cache 流水线内),通过对要操作的元素周围的数组元素进行移位操作要比从头遍历链表来的快。这是由于在遍历链表以及通过指针插入/删除元素的时候可能会导致不少的 cache 缺失,相对而言,数组移位则很少会发生。(对于更大的元素,非 POD 类型,或者你已经有了指向链表元素的指针,此时和预期的一样,链表胜出) 多亏了类似 Baptiste 这样的数据,我们知道了内存布局如何影响序列容器。但是关联容器,比如 hash 表会怎么样呢?已经有了些权威推荐:[Chandler Carruth 推荐的带局部探测的开放寻址](https://www.youtube.com/watch?v=fHNmRkzxHWs)(此时,我们没必要追踪指针),以及[Mike Acton 推荐的在内存中将 value 和 key 隔离](https://www.youtube.com/watch?v=rX0ItVEVjHc)(这种情况下,我们可以在每一个 cache 流水线中得到更多的 key), 这可以在我们必须查找多个 key 时提高局部性能。这些想法很有意义,但再一次的说明:测试永远是好习惯,但由于我找不到任何数据,所以只好自己收集了。 ### 测试 我测试了四个不同的 quick-and-dirty 哈希表实现,另外还包括 `std::unordered_map` 。这五个哈希表都使用了同一个哈希函数 —— Bob Jenkins 的 [SpookyHash](http://burtleburtle.net/bob/hash/spooky.html)(64 位哈希值)。(由于哈希函数在这里不是重点,所以我没有测试不同的哈希函数;我同样也没有检测我的分析中的总内存消耗。)实现会通过简短的代码在测试结果表中标注出来。 * **UM**: `std::unordered_map` 。在 VS2012 和 libstdc++-v3 (libstdc++-v3: gcc 和 clang 都会用到这东西)中,UM 是以链表的形式实现,所有的元素都在链表中,bucket 数组中存储了链表的迭代器。VS2012 中,则是一个双链表,每一个 bucket 存储了起始迭代器和结束迭代器;libstdc++ 中,是一个单链表,每一个 bucket 只存储了一个起始迭代器。这两种情况里,链表节点是独立申请和释放的。最大负载因子是 1 。 * **Ch**:分离的、链状 bucket 指向一个元素节点的单链表。为了避免分开申请每一个节点,元素节点存储在普通数组池中。未使用的节点保存在一个空闲链表中。最大负载因子是 1。 * **OL**:开地址线性探测 —— 每一个 bucket 存储一个 62 bit 的 hash 值,一个 2 bit 的状态值(包括 empty,filled,removed 三个状态),key 和 value 。最大负载因子是 2/3。 * **DO1**:“data-oriented 1” —— 和 OL 相似,但是哈希值、状态值和 key、values 分离在两个隔离的平滑数组中。 * **DO2**:“data-oriented 2” —— 与 OL 类似,但是哈希/状态,keys 和 values 被分离在 3 个相隔离的平滑数组中。 在我的所有实现中,包括 VS2012 的 UM 实现,默认使用尺寸为 2 的 n 次方。如果超出了最大负载因子,则扩展两倍。在 libstdc++ 中,UM 默认尺寸是一个素数。如果超出了最大负载因子,则扩展为下一个素数大小。但是我不认为这些细节对性能很重要。素数是一种对低 bit 位上没有足够熵的低劣 hash 函数的挽救手段,但是我们正在用的是一个很好的 hash 函数。 OL,DO1 和 DO2 的实现将共同的被称为 OA(open addressing)——稍后我们将发现它们在性能特性上非常相似。在每一个实现中,单元数从 100 K 到 1 M,有效负载(比如:总的 key + value 大小)从 8 到 4 k 字节我为几个不同的操作记了时间。 keys 和 values 永远是 POD 类型,keys 永远是 8 个字节(除了 8 字节的有效负载,此时 key 和 value 都是 4 字节)因为我的目的是为了测试内存影响而不是哈希函数性能,所以我将 key 放在连续的尺寸空间中。每一个测试都会重复 5 遍,然后记录最小的耗时。 测试的操作在这里: * **Fill**:将一个随机的 key 序列插入到表中(key 在序列中是唯一的)。 * **Presized fill**:和 Fill 相似,但是在插入之间我们先为所有的 key 保留足够的内存空间,以防止在 fill 过程中 rehash 或者重申请。 * **Lookup**:执行 100 k 次随机 key 查找,所有的 key 都在 table 中。 * **Failed lookup**: 执行 100 k 次随机 key 查找,所有的 key 都不在 table 中。 * **Remove**:从 table 中移除随机选择的半数元素。 * **Destruct**:销毁 table 并释放内存。 你可以[在这里下载我的测试代码](http://reedbeta.com/blog/data-oriented-hash-table/hash-table-tests.zip)。这些代码只能在 64 机器上编译(包括Windows和Linux)。在 `main()` 函数顶部附近有一些开关,你可把它们打开或者关掉——如果全开,可能会需要一两个小时才能结束运行。我收集的结果也放在了那个打包文件里的 Excel 表中。(注意: Windows 和 Linux 在不同的 CPU 上跑的,所以时间不具备可比较性)代码也跑了一些单元测试,用来验证所有的 hash 表实现都能运行正确。 我还顺带尝试了附加的两个实现:Ch 中第一个节点存放在 bucket 中而不是 pool 里,二次探测的开放寻址。 这两个都不足以好到可以放在最终的数据里,但是它们的代码仍放在了打包文件里面。 ### 结果 这里有成吨的数据!! 这一节我将详细的讨论一下结果,但是如果你对此不感兴趣,可以直接跳到下一节的总结。 #### Windows 这是所有的测试的图表结果,使用 Visual Studio 2012 编译,运行于 Windows 8.1 和 Core i7-4710HQ 机器上。 ![Results for VS 2012, Windows 8.1, Core i7-4710HQ](/data/attachment/album/201704/17/111620o1ms81gco6arpgdp.png "Results for VS 2012, Windows 8.1, Core i7-4710HQ") 从左至右是不同的有效负载大小,从上往下是不同的操作(注意:不是所有的Y轴都是相同的比例!)我将为每一个操作总结一下主要趋向。 **Fill**: 在我的 hash 表中,Ch 稍比任何的 OA 变种要好。随着哈希表大小和有效负载的加大,差距也随之变大。我猜测这是由于 Ch 只需要从一个空闲链表中拉取一个元素,然后把它放在 bucket 前面,而 OA 不得不搜索一部分 bucket 来找到一个空位置。所有的 OA 变种的性能表现基本都很相似,当然 DO1 稍微有点优势。 在小负载的情况,UM 几乎是所有 hash 表中表现最差的 —— 因为 UM 为每一次的插入申请(内存)付出了沉重的代价。但是在 128 字节的时候,这些 hash 表基本相当,大负载的时候 UM 还赢了点。因为,我所有的实现都需要重新调整元素池的大小,并需要移动大量的元素到新池里面,这一点我几乎无能为力;而 UM 一旦为元素申请了内存后便不需要移动了。注意大负载中图表上夸张的跳步!这更确认了重新调整大小带来的问题。相反,UM 只是线性上升 —— 只需要重新调整 bucket 数组大小。由于没有太多隆起的地方,所以相对有效率。 **Presized fill**: 大致和 Fill 相似,但是图示结果更加的线性光滑,没有太大的跳步(因为不需要 rehash ),所有的实现差距在这一测试中要缩小了些。大负载时 UM 依然稍快于 Ch,问题还是在于重新调整大小上。Ch 仍是稳步少快于 OA 变种,但是 DO1 比其它的 OA 稍有优势。 **Lookup**: 所有的实现都相当的集中。除了最小负载时,DO1 和 OL 稍快,其余情况下 UM 和 DO2 都跑在了前面。(LCTT 译注: 你确定?)真的,我无法描述 UM 在这一步做的多么好。尽管需要遍历链表,但是 UM 还是坚守了面向数据的本性。 顺带一提,查找时间和 hash 表的大小有着很弱的关联,这真的很有意思。 哈希表查找时间期望上是一个常量时间,所以在的渐进视图中,性能不应该依赖于表的大小。但是那是在忽视了 cache 影响的情况下!作为具体的例子,当我们在具有 10 k 条目的表中做 100 k 次查找时,速度会便变快,因为在第一次 10 k - 20 k 次查找后,大部分的表会处在 L3 中。 **Failed lookup**: 相对于成功查找,这里就有点更分散一些。DO1 和 DO2 跑在了前面,但 UM 并没有落下,OL 则是捉襟见肘啊。我猜测,这可能是因为 OL 整体上具有更长的搜索路径,尤其是在失败查询时;内存中,hash 值在 key 和 value 之飘来荡去的找不着出路,我也很受伤啊。DO1 和 DO2 具有相同的搜索长度,但是它们将所有的 hash 值打包在内存中,这使得问题有所缓解。 **Remove**: DO2 很显然是赢家,但 DO1 也未落下。Ch 则落后,UM 则是差的不是一丁半点(主要是因为每次移除都要释放内存);差距随着负载的增加而拉大。移除操作是唯一不需要接触数据的操作,只需要 hash 值和 key 的帮助,这也是为什么 DO1 和 DO2 在移除操作中的表现大相径庭,而其它测试中却保持一致。(如果你的值不是 POD 类型的,并需要析构,这种差异应该是会消失的。) **Destruct**: Ch 除了最小负载,其它的情况都是最快的(最小负载时,约等于 OA 变种)。所有的 OA 变种基本都是相等的。注意,在我的 hash 表中所做的所有析构操作都是释放少量的内存 buffer 。但是 [在Windows中,释放内存的消耗和大小成比例关系](https://randomascii.wordpress.com/2014/12/10/hidden-costs-of-memory-allocation/)。(而且,这是一个很显著的开支 —— 申请 ~1 GB 的内存需要 ~100 ms 的时间去释放!) UM 在析构时是最慢的一个(小负载时,慢的程度可以用数量级来衡量),大负载时依旧是稍慢些。对于 UM 来讲,释放每一个元素而不是释放一组数组真的是一个硬伤。 #### Linux 我还在装有 Linux Mint 17.1 的 Core i5-4570S 机器上使用 gcc 4.8 和 clang 3.5 来运行了测试。gcc 和 clang 的结果很相像,因此我只展示了 gcc 的;完整的结果集合包含在了代码下载打包文件中,链接在上面。 ![Results for g++ 4.8, Linux Mint 17.1, Core i5-4570S](/data/attachment/album/201704/17/111621xgmkx05g5i4xm003.png "Results for g++ 4.8, Linux Mint 17.1, Core i5-4570S") 大部分结果和 Windows 很相似,因此我只高亮了一些有趣的不同点。 **Lookup**: 这里 DO1 跑在前头,而在 Windows 中 DO2 更快些。(LCTT 译注: 这里原文写错了吧?)同样,UM 和 Ch 落后于其它所有的实现——过多的指针追踪,然而 OA 只需要在内存中线性的移动即可。至于 Windows 和 Linux 结果为何不同,则不是很清楚。UM 同样比 Ch 慢了不少,特别是大负载时,这很奇怪;我期望的是它们可以基本相同。 **Failed lookup**: UM 再一次落后于其它实现,甚至比 OL 还要慢。我再一次无法理解为何 UM 比 Ch 慢这么多,Linux 和 Windows 的结果为何有着如此大的差距。 **Destruct**: 在我的实现中,小负载的时候,析构的消耗太少了,以至于无法测量;在大负载中,线性增加的比例和创建的虚拟内存页数量相关,而不是申请到的数量?同样,要比 Windows 中的析构快上几个数量级。但是并不是所有的都和 hash 表有关;我们在这里可以看出不同系统和运行时内存系统的表现。貌似,Linux 释放大内存块是要比 Windows 快上不少(或者 Linux 很好的隐藏了开支,或许将释放工作推迟到了进程退出,又或者将工作推给了其它线程或者进程)。 UM 由于要释放每一个元素,所以在所有的负载中都比其它慢上几个数量级。事实上,我将图片做了剪裁,因为 UM 太慢了,以至于破坏了 Y 轴的比例。 ### 总结 好,当我们凝视各种情况下的数据和矛盾的结果时,我们可以得出什么结果呢?我想直接了当的告诉你这些 hash 表变种中有一个打败了其它所有的 hash 表,但是这显然不那么简单。不过我们仍然可以学到一些东西。 首先,在大多数情况下我们“很容易”做的比 `std::unordered_map` 还要好。我为这些测试所写的所有实现(它们并不复杂;我只花了一两个小时就写完了)要么是符合 `unordered_map` 要么是在其基础上做的提高,除了大负载(超过128字节)中的插入性能, `unordered_map` 为每一个节点独立申请存储占了优势。(尽管我没有测试,我同样期望 `unordered_map` 能在非 POD 类型的负载上取得胜利。)具有指导意义的是,如果你非常关心性能,不要假设你的标准库中的数据结构是高度优化的。它们可能只是在 C++ 标准的一致性上做了优化,但不是性能。:P 其次,如果不管在小负载还是超负载中,若都只用 DO1 (开放寻址,线性探测,hashes/states 和 key/vaules分别处在隔离的普通数组中),那可能不会有啥好表现。这不是最快的插入,但也不坏(还比 `unordered_map` 快),并且在查找,移除,析构中也很快。你所知道的 —— “面向数据设计”完成了! 注意,我的为这些哈希表做的测试代码远未能用于生产环境——它们只支持 POD 类型,没有拷贝构造函数以及类似的东西,也未检测重复的 key,等等。我将可能尽快的构建一些实际的 hash 表,用于我的实用库中。为了覆盖基础部分,我想我将有两个变种:一个基于 DO1,用于小的,移动时不需要太大开支的负载;另一个用于链接并且避免重新申请和移动元素(就像 `unordered_map` ),用于大负载或者移动起来需要大开支的负载情况。这应该会给我带来最好的两个世界。 与此同时,我希望你们会有所启迪。最后记住,如果 Chandler Carruth 和 Mike Acton 在数据结构上给你提出些建议,你一定要听。 --- 作者简介: 我是一名图形程序员,目前在西雅图做自由职业者。之前我在 NVIDIA 的 DevTech 软件团队中工作,并在美少女特工队工作室中为 PS3 和 PS4 的 Infamous 系列游戏开发渲染技术。 自 2002 年起,我对图形非常感兴趣,并且已经完成了一系列的工作,包括:雾、大气雾霾、体积照明、水、视觉效果、粒子系统、皮肤和头发阴影、后处理、镜面模型、线性空间渲染、和 GPU 性能测量和优化。 你可以在我的博客了解更多和我有关的事,除了图形,我还对理论物理和程序设计感兴趣。 你可以在 [[email protected]](mailto:[email protected]) 或者在 Twitter(@Reedbeta)/Google+ 上关注我。我也会经常在 StackExchange 上回答计算机图形的问题。 --- via: <http://reedbeta.com/blog/data-oriented-hash-table/> 作者:[Nathan Reed](http://reedbeta.com/about/) 译者:[sanfusu](https://github.com/sanfusu) 校对:[wxy](https://github.com/wxy) 本文由 [LCTT](https://github.com/LCTT/TranslateProject) 原创编译,[Linux中国](https://linux.cn/) 荣誉推出
调试器工作原理(一):基础篇
Eli Bendersky
http://eli.thegreenplace.net/2011/01/23/how-debuggers-work-part-1
我将为大家展示 Linux 中调试器的主要构成模块 - ptrace 系统调用。这篇文章所有代码都是基于 32 位 Ubuntu 操作系统。值得注意的是,尽管这些代码是平台相关的,将它们移植到其它平台应该并不困难。
/data/attachment/album/201704/17/211733w083ii0mgwnyyi0d.jpg.thumb.jpg
/data/attachment/album/201704/17/211733w083ii0mgwnyyi0d.jpg
true
false
true
YYforymj
false
[ "调试", "调试器" ]
软件开发
{ "viewnum": 13225, "commentnum": 2, "favtimes": 2, "sharetimes": 0, "likes": 0 }
[ { "postip": "113.4.177.129", "message": "纯干货,希望能有后续", "username": "来自黑龙江哈尔滨的 Firefox 52.0|Windows 10 用户", "date": "2017-04-18T19:05:27" }, { "postip": "122.84.150.30", "message": "@有道云笔记收蔵", "username": "来自上海的 Chrome 45.0|Windows 7 用户", "date": "2017-04-23T17:24:46" } ]
[ { "raid": 8552, "displayorder": 0 } ]
我将为大家展示 Linux 中调试器的主要构成模块 - ptrace 系统调用。这篇文章所有代码都是基于 32 位 Ubuntu 操作系统。值得注意的是,尽管这些代码是平台相关的,将它们移植到其它平台应该并不困难。
2017-04-18T09:04:00
2017-04-18T09:04:00
8,418
/article-8418-1.html
![](/data/attachment/album/201704/17/211733w083ii0mgwnyyi0d.jpg) 这是调试器工作原理系列文章的第一篇,我不确定这个系列会有多少篇文章,会涉及多少话题,但我仍会从这篇基础开始。 ### 这一篇会讲什么 我将为大家展示 Linux 中调试器的主要构成模块 - `ptrace` 系统调用。这篇文章所有代码都是基于 32 位 Ubuntu 操作系统。值得注意的是,尽管这些代码是平台相关的,将它们移植到其它平台应该并不困难。 ### 缘由 为了理解我们要做什么,让我们先考虑下调试器为了完成调试都需要什么资源。调试器可以开始一个进程并调试这个进程,又或者将自己同某个已经存在的进程关联起来。调试器能够单步执行代码,设定断点并且将程序执行到断点,检查变量的值并追踪堆栈。许多调试器有着更高级的特性,例如在调试器的地址空间内执行表达式或者调用函数,甚至可以在进程执行过程中改变代码并观察效果。 尽管现代的调试器都十分的复杂(我没有检查,但我确信 gdb 的代码行数至少有六位数),但它们的工作的原理却是十分的简单。调试器的基础是操作系统与编译器 / 链接器提供的一些基础服务,其余的部分只是[简单的编程](http://en.wikipedia.org/wiki/Small_matter_of_programming)而已。 ### Linux 的调试 - ptrace Linux 调试器中的瑞士军刀便是 `ptrace` 系统调用(使用 man 2 ptrace 命令可以了解更多)。这是一种复杂却强大的工具,可以允许一个进程控制另外一个进程并从<ruby> 内部替换 <rt> Peek and poke </rt></ruby>被控制进程的内核镜像的值(Peek and poke 在系统编程中是很知名的叫法,指的是直接读写内存内容)。 接下来会深入分析。 ### 执行进程的代码 我将编写一个示例,实现一个在“跟踪”模式下运行的进程。在这个模式下,我们将单步执行进程的代码,就像机器码(汇编代码)被 CPU 执行时一样。我将分段展示、讲解示例代码,在文章的末尾也有完整 c 文件的下载链接,你可以编译、执行或者随心所欲的更改。 更进一步的计划是实现一段代码,这段代码可以创建可执行用户自定义命令的子进程,同时父进程可以跟踪子进程。首先是主函数: ``` int main(int argc, char** argv) { pid_t child_pid; if (argc < 2) { fprintf(stderr, "Expected a program name as argument\n"); return -1; } child_pid = fork(); if (child_pid == 0) run_target(argv[1]); else if (child_pid > 0) run_debugger(child_pid); else { perror("fork"); return -1; } return 0; } ``` 看起来相当的简单:我们用 `fork` 创建了一个新的子进程(这篇文章假定读者有一定的 Unix/Linux 编程经验。我假定你知道或至少了解 fork、exec 族函数与 Unix 信号)。if 语句的分支执行子进程(这里称之为 “target”),`else if` 的分支执行父进程(这里称之为 “debugger”)。 下面是 target 进程的代码: ``` void run_target(const char* programname) { procmsg("target started. will run '%s'\n", programname); /* Allow tracing of this process */ if (ptrace(PTRACE_TRACEME, 0, 0, 0) < 0) { perror("ptrace"); return; } /* Replace this process's image with the given program */ execl(programname, programname, 0); } ``` 这段代码中最值得注意的是 `ptrace` 调用。在 `sys/ptrace.h` 中,`ptrace` 是如下定义的: ``` long ptrace(enum __ptrace_request request, pid_t pid, void *addr, void *data); ``` 第一个参数是 `_request_`,这是许多预定义的 `PTRACE_*` 常量中的一个。第二个参数为请求分配进程 ID。第三个与第四个参数是地址与数据指针,用于操作内存。上面代码段中的 `ptrace` 调用发起了 `PTRACE_TRACEME` 请求,这意味着该子进程请求系统内核让其父进程跟踪自己。帮助页面上对于 request 的描述很清楚: > > 意味着该进程被其父进程跟踪。任何传递给该进程的信号(除了 `SIGKILL`)都将通过 `wait()` 方法阻塞该进程并通知其父进程。**此外,该进程的之后所有调用 `exec()` 动作都将导致 `SIGTRAP` 信号发送到此进程上,使得父进程在新的程序执行前得到取得控制权的机会**。如果一个进程并不需要它的的父进程跟踪它,那么这个进程不应该发送这个请求。(pid、addr 与 data 暂且不提) > > > 我高亮了这个例子中我们需要注意的部分。在 `ptrace` 调用后,`run_target` 接下来要做的就是通过 `execl` 传参并调用。如同高亮部分所说明,这将导致系统内核在 `execl` 创建进程前暂时停止,并向父进程发送信号。 是时候看看父进程做什么了。 ``` void run_debugger(pid_t child_pid) { int wait_status; unsigned icounter = 0; procmsg("debugger started\n"); /* Wait for child to stop on its first instruction */ wait(&wait_status); while (WIFSTOPPED(wait_status)) { icounter++; /* Make the child execute another instruction */ if (ptrace(PTRACE_SINGLESTEP, child_pid, 0, 0) < 0) { perror("ptrace"); return; } /* Wait for child to stop on its next instruction */ wait(&wait_status); } procmsg("the child executed %u instructions\n", icounter); } ``` 如前文所述,一旦子进程调用了 `exec`,子进程会停止并被发送 `SIGTRAP` 信号。父进程会等待该过程的发生并在第一个 `wait()` 处等待。一旦上述事件发生了,`wait()` 便会返回,由于子进程停止了父进程便会收到信号(如果子进程由于信号的发送停止了,`WIFSTOPPED` 就会返回 `true`)。 父进程接下来的动作就是整篇文章最需要关注的部分了。父进程会将 `PTRACE_SINGLESTEP` 与子进程 ID 作为参数调用 `ptrace` 方法。这就会告诉操作系统,“请恢复子进程,但在它执行下一条指令前阻塞”。周而复始地,父进程等待子进程阻塞,循环继续。当 `wait()` 中传出的信号不再是子进程的停止信号时,循环终止。在跟踪器(父进程)运行期间,这将会是被跟踪进程(子进程)传递给跟踪器的终止信号(如果子进程终止 `WIFEXITED` 将返回 `true`)。 `icounter` 存储了子进程执行指令的次数。这么看来我们小小的例子也完成了些有用的事情 - 在命令行中指定程序,它将执行该程序并记录它从开始到结束所需要的 cpu 指令数量。接下来就让我们这么做吧。 ### 测试 我编译了下面这个简单的程序并利用跟踪器运行它: ``` #include <stdio.h> int main() { printf("Hello, world!\n"); return 0; } ``` 令我惊讶的是,跟踪器花了相当长的时间,并报告整个执行过程共有超过 100,000 条指令执行。仅仅是一条输出语句?什么造成了这种情况?答案很有趣(至少你同我一样痴迷与机器/汇编语言)。Linux 的 gcc 默认会动态的将程序与 c 的运行时库动态地链接。这就意味着任何程序运行前的第一件事是需要动态库加载器去查找程序运行所需要的共享库。这些代码的数量很大 - 别忘了我们的跟踪器要跟踪每一条指令,不仅仅是主函数的,而是“整个进程中的指令”。 所以当我将测试程序使用静态编译时(通过比较,可执行文件会多出 500 KB 左右的大小,这部分是 C 运行时库的静态链接),跟踪器提示只有大概 7000 条指令被执行。这个数目仍然不小,但是考虑到在主函数执行前 libc 的初始化以及主函数执行后的清除代码,这个数目已经是相当不错了。此外,`printf` 也是一个复杂的函数。 仍然不满意的话,我需要的是“可以测试”的东西 - 例如可以完整记录每一个指令运行的程序执行过程。这当然可以通过汇编代码完成。所以我找到了这个版本的 “Hello, world!” 并编译了它。 ``` section .text ; The _start symbol must be declared for the linker (ld) global _start _start: ; Prepare arguments for the sys_write system call: ; - eax: system call number (sys_write) ; - ebx: file descriptor (stdout) ; - ecx: pointer to string ; - edx: string length mov edx, len mov ecx, msg mov ebx, 1 mov eax, 4 ; Execute the sys_write system call int 0x80 ; Execute sys_exit mov eax, 1 int 0x80 section .data msg db 'Hello, world!', 0xa len equ $ - msg ``` 当然,现在跟踪器提示 7 条指令被执行了,这样一来很容易区分它们。 ### 深入指令流 上面那个汇编语言编写的程序使得我可以向你介绍 `ptrace` 的另外一个强大的用途 - 详细显示被跟踪进程的状态。下面是 `run_debugger` 函数的另一个版本: ``` void run_debugger(pid_t child_pid) { int wait_status; unsigned icounter = 0; procmsg("debugger started\n"); /* Wait for child to stop on its first instruction */ wait(&wait_status); while (WIFSTOPPED(wait_status)) { icounter++; struct user_regs_struct regs; ptrace(PTRACE_GETREGS, child_pid, 0, &regs); unsigned instr = ptrace(PTRACE_PEEKTEXT, child_pid, regs.eip, 0); procmsg("icounter = %u. EIP = 0x%08x. instr = 0x%08x\n", icounter, regs.eip, instr); /* Make the child execute another instruction */ if (ptrace(PTRACE_SINGLESTEP, child_pid, 0, 0) < 0) { perror("ptrace"); return; } /* Wait for child to stop on its next instruction */ wait(&wait_status); } procmsg("the child executed %u instructions\n", icounter); } ``` 不同仅仅存在于 `while` 循环的开始几行。这个版本里增加了两个新的 `ptrace` 调用。第一条将进程的寄存器值读取进了一个结构体中。 `sys/user.h` 定义有 `user_regs_struct`。如果你查看头文件,头部的注释这么写到: ``` /* 这个文件只为了 GDB 而创建 不用详细的阅读.如果你不知道你在干嘛, 不要在除了 GDB 以外的任何地方使用此文件 */ ``` 不知道你做何感想,但这让我觉得我们找对地方了。回到例子中,一旦我们在 `regs` 变量中取得了寄存器的值,我们就可以通过将 `PTRACE_PEEKTEXT` 作为参数、 `regs.eip`(x86 上的扩展指令指针)作为地址,调用 `ptrace` ,读取当前进程的当前指令(警告:如同我上面所说,文章很大程度上是平台相关的。我简化了一些设定 - 例如,x86 指令集不需要调整到 4 字节,我的32位 Ubuntu unsigned int 是 4 字节。事实上,许多平台都不需要。从内存中读取指令需要预先安装完整的反汇编器。我们这里没有,但实际的调试器是有的)。下面是新跟踪器所展示出的调试效果: ``` $ simple_tracer traced_helloworld [5700] debugger started [5701] target started. will run 'traced_helloworld' [5700] icounter = 1\. EIP = 0x08048080\. instr = 0x00000eba [5700] icounter = 2\. EIP = 0x08048085\. instr = 0x0490a0b9 [5700] icounter = 3\. EIP = 0x0804808a. instr = 0x000001bb [5700] icounter = 4\. EIP = 0x0804808f. instr = 0x000004b8 [5700] icounter = 5\. EIP = 0x08048094\. instr = 0x01b880cd Hello, world! [5700] icounter = 6\. EIP = 0x08048096\. instr = 0x000001b8 [5700] icounter = 7\. EIP = 0x0804809b. instr = 0x000080cd [5700] the child executed 7 instructions ``` 现在,除了 `icounter`,我们也可以观察到指令指针与它每一步所指向的指令。怎么来判断这个结果对不对呢?使用 `objdump -d` 处理可执行文件: ``` $ objdump -d traced_helloworld traced_helloworld: file format elf32-i386 Disassembly of section .text: 08048080 <.text>: 8048080: ba 0e 00 00 00 mov $0xe,%edx 8048085: b9 a0 90 04 08 mov $0x80490a0,%ecx 804808a: bb 01 00 00 00 mov $0x1,%ebx 804808f: b8 04 00 00 00 mov $0x4,%eax 8048094: cd 80 int $0x80 8048096: b8 01 00 00 00 mov $0x1,%eax 804809b: cd 80 int $0x80 ``` 这个结果和我们跟踪器的结果就很容易比较了。 ###  将跟踪器关联到正在运行的进程 如你所知,调试器也能关联到已经运行的进程。现在你应该不会惊讶,`ptrace` 通过以 `PTRACE_ATTACH` 为参数调用也可以完成这个过程。这里我不会展示示例代码,通过上文的示例代码应该很容易实现这个过程。出于学习目的,这里使用的方法更简便(因为我们在子进程刚开始就可以让它停止)。 ### 代码 上文中的简单的跟踪器(更高级的,可以打印指令的版本)的完整c源代码可以在[这里](https://github.com/eliben/code-for-blog/blob/master/2011/simple_tracer.c)找到。它是通过 4.4 版本的 gcc 以 `-Wall -pedantic --std=c99` 编译的。 ### 结论与计划 诚然,这篇文章并没有涉及很多内容 - 我们距离亲手完成一个实际的调试器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我希望这篇文章至少可以使得调试这件事少一些神秘感。`ptrace` 是功能多样的系统调用,我们目前只展示了其中的一小部分。 单步调试代码很有用,但也只是在一定程度上有用。上面我通过 C 的 “Hello World!” 做了示例。为了执行主函数,可能需要上万行代码来初始化 C 的运行环境。这并不是很方便。最理想的是在 `main` 函数入口处放置断点并从断点处开始分步执行。为此,在这个系列的下一篇,我打算展示怎么实现断点。 ### 参考 撰写此文时参考了如下文章: * [Playing with ptrace, Part I](http://www.linuxjournal.com/article/6100?page=0,1) * [How debugger works](http://www.alexonlinux.com/how-debugger-works) --- via: <http://eli.thegreenplace.net/2011/01/23/how-debuggers-work-part-1> 作者:[Eli Bendersky](http://eli.thegreenplace.net/) 译者:[YYforymj](https://github.com/YYforymj) 校对:[wxy](https://github.com/wxy) 本文由 [LCTT](https://github.com/LCTT/TranslateProject) 原创编译,[Linux中国](https://linux.cn/) 荣誉推出
2016 Git 新视界
Tim Pettersen
https://medium.com/hacker-daily/git-in-2016-fad96ae22a15
我决定整理这一年里六个我最喜爱的 Git 特性涵盖的改进,来做一次分类回顾。
/data/attachment/album/201704/18/115511oda1vievvd1em1cd.jpg.thumb.jpg
/data/attachment/album/201704/18/115511oda1vievvd1em1cd.jpg
true
false
true
xiaow6
true
[ "Git" ]
观点
{ "viewnum": 9329, "commentnum": 1, "favtimes": 5, "sharetimes": 0, "likes": 0 }
[ { "postip": "202.107.194.180", "message": "瞬干爆炸", "username": "来自浙江杭州的 Firefox 52.0|Windows 10 用户", "date": "2017-04-21T10:00:37" } ]
[]
我决定整理这一年里六个我最喜爱的 Git 特性涵盖的改进,来做一次分类回顾。
2017-04-18T11:52:00
2017-04-18T11:52:00
8,419
/article-8419-1.html
![](/data/attachment/album/201704/18/115511oda1vievvd1em1cd.jpg) 2016 年 Git 发生了 *惊天动地* 地变化,发布了五大新特性**¹** (从 *v2.7* 到 *v2.11* )和十六个补丁**²**。189 位作者**³**贡献了 3676 个提交**⁴**到 `master` 分支,比 2015 年多了 15%**⁵**!总计有 1545 个文件被修改,其中增加了 276799 行并移除了 100973 行**⁶**。 但是,通过统计提交的数量和代码行数来衡量生产力是一种十分愚蠢的方法。除了深度研究过的开发者可以做到凭直觉来判断代码质量的地步,我们普通人来作仲裁难免会因我们常人的判断有失偏颇。 谨记这一条于心,我决定整理这一年里六个我最喜爱的 Git 特性涵盖的改进,来做一次分类回顾。这篇文章作为一篇中篇推文有点太过长了,所以我不介意你们直接跳到你们特别感兴趣的特性去。 * 完成 `git worktree` 命令 * 更多方便的 `git rebase` 选项 * `git lfs` 梦幻的性能加速 * `git diff` 实验性的算法和更好的默认结果 * `git submodules` 差强人意 * `git stash` 的90 个增强 在我们开始之前,请注意在大多数操作系统上都自带有 Git 的旧版本,所以你需要检查你是否在使用最新并且最棒的版本。如果在终端运行 `git --version` 返回的结果小于 Git `v2.11.0`,请立刻跳转到 Atlassian 的快速指南 [更新或安装 Git](https://www.atlassian.com/git/tutorials/install-git/) 并根据你的平台做出选择。 ### [所需的“引用”] 在我们进入高质量内容之前还需要做一个短暂的停顿:我觉得我需要为你展示我是如何从公开文档生成统计信息(以及开篇的封面图片)的。你也可以使用下面的命令来对你自己的仓库做一个快速的 *年度回顾*! > > ¹ 2016 年匹配 vX.Y.0 格式的里程碑 > > > ``` $ git for-each-ref --sort=-taggerdate --format \ '%(refname) %(taggerdate)' refs/tags | grep "v\d\.\d*\.0 .* 2016" ``` > > ² 2016 年匹配 vX.Y.Z 格式的里程碑 > > > ``` $ git for-each-ref --sort=-taggerdate --format '%(refname) %(taggerdate)' refs/tags | grep "v\d\.\d*\.[^0] .* 2016" ``` > > ³ 2016 年做过提交的贡献者数量 > > > ``` $ git shortlog -s -n --since=2016-01-01 --until=2017-01-01 ``` > > ⁴ 2016 年的提交数量 > > > ``` $ git log --oneline --since=2016-01-01 --until=2017-01-01 | wc -l ``` > > ⁵ 以及 2015 年的提交数量 > > > ``` $ git log --oneline --since=2015-01-01 --until=2016-01-01 | wc -l ``` > > ⁶ 2016 年添加、删除行数 > > > ``` $ git diff --shortstat `git rev-list -1 --until=2016-01-01 master` \ `git rev-list -1 --until=2017-01-01 master` ``` 以上的命令是在 Git 的 `master` 分支运行的,所以不会显示其他出色的分支上没有合并的工作。如果你使用这些命令,请记住提交的数量和代码行数不是应该值得信赖的度量方式。请不要使用它们来衡量你的团队成员的贡献。 现在,让我们开始说好的回顾…… ### 完成 Git <ruby> 工作树 <rp> ( </rp> <rt> worktree </rt> <rp> ) </rp></ruby> `git worktree` 命令首次出现于 Git v2.5 ,但是在 2016 年有了一些显著的增强。两个有价值的新特性在 v2.7 被引入:`list` 子命令,和为二分搜索增加了命令空间的 refs。而 `lock`/`unlock` 子命令则是在 v2.10 被引入。 #### 什么是工作树呢? [git worktree](https://git-scm.com/docs/git-worktree) 命令允许你同步地检出和操作处于不同路径下的同一仓库的多个分支。例如,假如你需要做一次快速的修复工作但又不想扰乱你当前的工作区,你可以使用以下命令在一个新路径下检出一个新分支: ``` $ git worktree add -b hotfix/BB-1234 ../hotfix/BB-1234 Preparing ../hotfix/BB-1234 (identifier BB-1234) HEAD is now at 886e0ba Merged in bedwards/BB-13430-api-merge-pr (pull request #7822) ``` 工作树不仅仅是为分支工作。你可以检出多个<ruby> 里程碑 <rp> ( </rp> <rt> tag </rt> <rp> ) </rp></ruby>作为不同的工作树来并行构建或测试它们。例如,我从 Git v2.6 和 v2.7 的里程碑中创建工作树来检验不同版本 Git 的行为特征。 ``` $ git worktree add ../git-v2.6.0 v2.6.0 Preparing ../git-v2.6.0 (identifier git-v2.6.0) HEAD is now at be08dee Git 2.6 $ git worktree add ../git-v2.7.0 v2.7.0 Preparing ../git-v2.7.0 (identifier git-v2.7.0) HEAD is now at 7548842 Git 2.7 $ git worktree list /Users/kannonboy/src/git 7548842 [master] /Users/kannonboy/src/git-v2.6.0 be08dee (detached HEAD) /Users/kannonboy/src/git-v2.7.0 7548842 (detached HEAD) $ cd ../git-v2.7.0 && make ``` 你也使用同样的技术来并行构造和运行你自己应用程序的不同版本。 #### 列出工作树 `git worktree list` 子命令(于 Git v2.7 引入)显示所有与当前仓库有关的工作树。 ``` $ git worktree list /Users/kannonboy/src/bitbucket/bitbucket 37732bd [master] /Users/kannonboy/src/bitbucket/staging d5924bc [staging] /Users/kannonboy/src/bitbucket/hotfix-1234 37732bd [hotfix/1234] ``` #### 二分查找工作树 [git bisect](https://git-scm.com/book/en/v2/Git-Tools-Debugging-with-Git#Binary-Search) 是一个简洁的 Git 命令,可以让我们对提交记录执行一次二分搜索。通常用来找到哪一次提交引入了一个指定的退化。例如,如果在我的 `master` 分支最后的提交上有一个测试没有通过,我可以使用 `git bisect` 来贯穿仓库的历史来找寻第一次造成这个错误的提交。 ``` $ git bisect start # 找到已知通过测试的最后提交 # (例如最新的发布里程碑) $ git bisect good v2.0.0 # 找到已知的出问题的提交 # (例如在 `master` 上的提示) $ git bisect bad master # 告诉 git bisect 要运行的脚本/命令; # git bisect 会在 “good” 和 “bad”范围内 # 找到导致脚本以非 0 状态退出的最旧的提交 $ git bisect run npm test ``` 在后台,bisect 使用 refs 来跟踪 “good” 与 “bad” 的提交来作为二分搜索范围的上下界限。不幸的是,对工作树的粉丝来说,这些 refs 都存储在寻常的 `.git/refs/bisect` 命名空间,意味着 `git bisect` 操作如果运行在不同的工作树下可能会互相干扰。 到了 v2.7 版本,bisect 的 refs 移到了 `.git/worktrees/$worktree_name/refs/bisect`, 所以你可以并行运行 bisect 操作于多个工作树中。 #### 锁定工作树 当你完成了一颗工作树的工作,你可以直接删除它,然后通过运行 `git worktree prune` 等它被当做垃圾自动回收。但是,如果你在网络共享或者可移除媒介上存储了一颗工作树,如果工作树目录在删除期间不可访问,工作树会被完全清除——不管你喜不喜欢!Git v2.10 引入了 `git worktree lock` 和 `unlock` 子命令来防止这种情况发生。 ``` # 在我的 USB 盘上锁定 git-v2.7 工作树 $ git worktree lock /Volumes/Flash_Gordon/git-v2.7 --reason \ "In case I remove my removable media" ``` ``` # 当我完成时,解锁(并删除)该工作树 $ git worktree unlock /Volumes/Flash_Gordon/git-v2.7 $ rm -rf /Volumes/Flash_Gordon/git-v2.7 $ git worktree prune ``` `--reason` 标签允许为未来的你留一个记号,描述为什么当初工作树被锁定。`git worktree unlock` 和 `lock` 都要求你指定工作树的路径。或者,你可以 `cd` 到工作树目录然后运行 `git worktree lock .` 来达到同样的效果。 ### 更多 Git <ruby> 变基 <rp> ( </rp> <rt> rebase </rt> <rp> ) </rp></ruby>选项 2016 年三月,Git v2.8 增加了在拉取过程中交互进行变基的命令 `git pull --rebase=interactive` 。对应地,六月份 Git v2.9 发布了通过 `git rebase -x` 命令对执行变基操作而不需要进入交互模式的支持。 #### Re-啥? 在我们继续深入前,我假设读者中有些并不是很熟悉或者没有完全习惯变基命令或者交互式变基。从概念上说,它很简单,但是与很多 Git 的强大特性一样,变基散发着听起来很复杂的专业术语的气息。所以,在我们深入前,先来快速的复习一下什么是<ruby> 变基 <rp> ( </rp> <rt> rebase </rt> <rp> ) </rp></ruby>。 变基操作意味着将一个或多个提交在一个指定分支上重写。`git rebase` 命令是被深度重载了,但是 rebase 这个名字的来源事实上还是它经常被用来改变一个分支的基准提交(你基于此提交创建了这个分支)。 从概念上说,rebase 通过将你的分支上的提交临时存储为一系列补丁包,接着将这些补丁包按顺序依次打在目标提交之上。 ![](/data/attachment/album/201704/18/121038c9ihipamhafmfapr.gif) 对 master 分支的一个功能分支执行变基操作 (`git reabse master`)是一种通过将 master 分支上最新的改变合并到功能分支的“保鲜法”。对于长期存在的功能分支,规律的变基操作能够最大程度的减少开发过程中出现冲突的可能性和严重性。 有些团队会选择在合并他们的改动到 master 前立即执行变基操作以实现一次快速合并 (`git merge --ff <feature>`)。对 master 分支快速合并你的提交是通过简单的将 master ref 指向你的重写分支的顶点而不需要创建一个合并提交。 ![](/data/attachment/album/201704/18/121141k7l7az2hk76kj8zv.gif) 变基是如此方便和功能强大以致于它已经被嵌入其他常见的 Git 命令中,例如拉取操作 `git pull` 。如果你在本地 master 分支有未推送的提交,运行 `git pull` 命令从 origin 拉取你队友的改动会造成不必要的合并提交。 ![](/data/attachment/album/201704/18/121433e2062kv1v802o1p0.gif) 这有点混乱,而且在繁忙的团队,你会获得成堆的不必要的合并提交。`git pull --rebase` 将你本地的提交在你队友的提交上执行变基而不产生一个合并提交。 ![](/data/attachment/album/201704/18/121714azgh4yykbgb02h0b.gif) 这很整洁吧!甚至更酷,Git v2.8 引入了一个新特性,允许你在拉取时 *交互地* 变基。 #### 交互式变基 交互式变基是变基操作的一种更强大的形态。和标准变基操作相似,它可以重写提交,但它也可以向你提供一个机会让你能够交互式地修改这些将被重新运用在新基准上的提交。 当你运行 `git rebase --interactive` (或 `git pull --rebase=interactive`)时,你会在你的文本编辑器中得到一个可供选择的提交列表视图。 ``` $ git rebase master --interactive pick 2fde787 ACE-1294: replaced miniamalCommit with string in test pick ed93626 ACE-1294: removed pull request service from test pick b02eb9a ACE-1294: moved fromHash, toHash and diffType to batch pick e68f710 ACE-1294: added testing data to batch email file # Rebase f32fa9d..0ddde5f onto f32fa9d (4 commands) # # Commands: # p, pick = use commit # r, reword = use commit, but edit the commit message # e, edit = use commit, but stop for amending # s, squash = use commit, but meld into previous commit # f, fixup = like "squash", but discard this commit's log message # x, exec = run command (the rest of the line) using shell # d, drop = remove commit # # These lines can be re-ordered; they are executed from top to # bottom. # # If you remove a line here THAT COMMIT WILL BE LOST. ``` 注意到每一条提交旁都有一个 `pick`。这是对 rebase 而言,“照原样留下这个提交”。如果你现在就退出文本编辑器,它会执行一次如上文所述的普通变基操作。但是,如果你将 `pick` 改为 `edit` 或者其他 rebase 命令中的一个,变基操作会允许你在它被重新运用前改变它。有效的变基命令有如下几种: * `reword`:编辑提交信息。 * `edit`:编辑提交了的文件。 * `squash`:将提交与之前的提交(同在文件中)合并,并将提交信息拼接。 * `fixup`:将本提交与上一条提交合并,并且逐字使用上一条提交的提交信息(这很方便,如果你为一个很小的改动创建了第二个提交,而它本身就应该属于上一条提交,例如,你忘记暂存了一个文件)。 * `exec`: 运行一条任意的 shell 命令(我们将会在下一节看到本例一次简洁的使用场景)。 * `drop`: 这将丢弃这条提交。 你也可以在文件内重新整理提交,这样会改变它们被重新应用的顺序。当你对不同的主题创建了交错的提交时这会很顺手,你可以使用 `squash` 或者 `fixup` 来将其合并成符合逻辑的原子提交。 当你设置完命令并且保存这个文件后,Git 将递归每一条提交,在每个 `reword` 和 `edit` 命令处为你暂停来执行你设计好的改变,并且自动运行 `squash`, `fixup`,`exec` 和 `drop` 命令。 #### 非交互性式执行 当你执行变基操作时,本质上你是在通过将你每一条新提交应用于指定基址的头部来重写历史。`git pull --rebase` 可能会有一点危险,因为根据上游分支改动的事实,你的新建历史可能会由于特定的提交遭遇测试失败甚至编译问题。如果这些改动引起了合并冲突,变基过程将会暂停并且允许你来解决它们。但是,整洁的合并改动仍然有可能打断编译或测试过程,留下破败的提交弄乱你的提交历史。 但是,你可以指导 Git 为每一个重写的提交来运行你的项目测试套件。在 Git v2.9 之前,你可以通过绑定 `git rebase --interactive` 和 `exec` 命令来实现。例如这样: ``` $ git rebase master −−interactive −−exec=”npm test” ``` ……这会生成一个交互式变基计划,在重写每条提交后执行 `npm test` ,保证你的测试仍然会通过: ``` pick 2fde787 ACE-1294: replaced miniamalCommit with string in test exec npm test pick ed93626 ACE-1294: removed pull request service from test exec npm test pick b02eb9a ACE-1294: moved fromHash, toHash and diffType to batch exec npm test pick e68f710 ACE-1294: added testing data to batch email file exec npm test # Rebase f32fa9d..0ddde5f onto f32fa9d (4 command(s)) ``` 如果出现了测试失败的情况,变基会暂停并让你修复这些测试(并且将你的修改应用于相应提交): ``` 291 passing 1 failing 1) Host request "after all" hook: Uncaught Error: connect ECONNRESET 127.0.0.1:3001 … npm ERR! Test failed. Execution failed: npm test You can fix the problem, and then run git rebase −−continue ``` 这很方便,但是使用交互式变基有一点臃肿。到了 Git v2.9,你可以这样来实现非交互式变基: ``` $ git rebase master -x "npm test" ``` 可以简单替换 `npm test` 为 `make`,`rake`,`mvn clean install`,或者任何你用来构建或测试你的项目的命令。 #### 小小警告 就像电影里一样,重写历史可是一个危险的行当。任何提交被重写为变基操作的一部分都将改变它的 SHA-1 ID,这意味着 Git 会把它当作一个全新的提交对待。如果重写的历史和原来的历史混杂,你将获得重复的提交,而这可能在你的团队中引起不少的疑惑。 为了避免这个问题,你仅仅需要遵照一条简单的规则: > > *永远不要变基一条你已经推送的提交!* > > > 坚持这一点你会没事的。 ### Git LFS 的性能提升 [Git 是一个分布式版本控制系统](https://www.atlassian.com/git/tutorials/what-is-git/),意味着整个仓库的历史会在克隆阶段被传送到客户端。对包含大文件的项目——尤其是大文件经常被修改——初始克隆会非常耗时,因为每一个版本的每一个文件都必须下载到客户端。[Git LFS](https://www.atlassian.com/git/tutorials/git-lfs/)(<ruby> 大文件存储 <rp> ( </rp> <rt> Large File Storage </rt> <rp> ) </rp></ruby> )是一个 Git 拓展包,由 Atlassian、GitHub 和其他一些开源贡献者开发,通过需要时才下载大文件的相对版本来减少仓库中大文件的影响。更明确地说,大文件是在检出过程中按需下载的而不是在克隆或抓取过程中。 在 Git 2016 年的五大发布中,Git LFS 自身就有四个功能版本的发布:v1.2 到 v1.5。你可以仅对 Git LFS 这一项来写一系列回顾文章,但是就这篇文章而言,我将专注于 2016 年解决的一项最重要的主题:速度。一系列针对 Git 和 Git LFS 的改进极大程度地优化了将文件传入/传出服务器的性能。 #### 长期过滤进程 当你 `git add` 一个文件时,Git 的净化过滤系统会被用来在文件被写入 Git 目标存储之前转化文件的内容。Git LFS 通过使用<ruby> 净化过滤器 <rp> ( </rp> <rt> clean filter </rt> <rp> ) </rp></ruby>将大文件内容存储到 LFS 缓存中以缩减仓库的大小,并且增加一个小“指针”文件到 Git 目标存储中作为替代。 ![](/data/attachment/album/201704/18/121923t9vv3r9s3r8k83v8.png) <ruby> 污化过滤器 <rp> ( </rp> <rt> smudge filter </rt> <rp> ) </rp></ruby>是净化过滤器的对立面——正如其名。在 `git checkout` 过程中从一个 Git 目标仓库读取文件内容时,污化过滤系统有机会在文件被写入用户的工作区前将其改写。Git LFS 污化过滤器通过将指针文件替代为对应的大文件将其转化,可以是从 LFS 缓存中获得或者通过读取存储在 Bitbucket 的 Git LFS。 ![](/data/attachment/album/201704/18/122001g2zgasd9yn8adk9a.png) 传统上,污化和净化过滤进程在每个文件被增加和检出时只能被唤起一次。所以,一个项目如果有 1000 个文件在被 Git LFS 追踪 ,做一次全新的检出需要唤起 `git-lfs-smudge` 命令 1000 次。尽管单次操作相对很迅速,但是经常执行 1000 次独立的污化进程总耗费惊人。、 针对 Git v2.11(和 Git LFS v1.5),污化和净化过滤器可以被定义为长期进程,为第一个需要过滤的文件调用一次,然后为之后的文件持续提供污化或净化过滤直到父 Git 操作结束。[Lars Schneider](https://twitter.com/kit3bus),Git 的长期过滤系统的贡献者,简洁地总结了对 Git LFS 性能改变带来的影响。 > > 使用 12k 个文件的测试仓库的过滤进程在 macOS 上快了 80 倍,在 Windows 上 快了 58 倍。在 Windows 上,这意味着测试运行了 57 秒而不是 55 分钟。 > > > 这真是一个让人印象深刻的性能增强! #### LFS 专有克隆 长期运行的污化和净化过滤器在对向本地缓存读写的加速做了很多贡献,但是对大目标传入/传出 Git LFS 服务器的速度提升贡献很少。 每次 Git LFS 污化过滤器在本地 LFS 缓存中无法找到一个文件时,它不得不使用两次 HTTP 请求来获得该文件:一个用来定位文件,另外一个用来下载它。在一次 `git clone` 过程中,你的本地 LFS 缓存是空的,所以 Git LFS 会天真地为你的仓库中每个 LFS 所追踪的文件创建两个 HTTP 请求: ![](/data/attachment/album/201704/18/122046zpdjykd2vcjk2kc2.png) 幸运的是,Git LFS v1.2 提供了专门的 [git lfs clone](https://www.atlassian.com/git/tutorials/git-lfs/#speeding-up-clones) 命令。不再是一次下载一个文件; `git lfs clone` 禁止 Git LFS 污化过滤器,等待检出结束,然后从 Git LFS 存储中按批下载任何需要的文件。这允许了并行下载并且将需要的 HTTP 请求数量减半。 ![](/data/attachment/album/201704/18/122112eqo01oiyys0cy9m1.png) ### 自定义<ruby> 传输路由器 <rp> ( </rp> <rt> Transfer Adapter </rt> <rp> ) </rp></ruby> 正如之前讨论过的,Git LFS 在 v1.5 中提供对长期过滤进程的支持。不过,对另外一种类型的可插入进程的支持早在今年年初就发布了。 Git LFS 1.3 包含了对<ruby> 可插拔传输路由器 <rp> ( </rp> <rt> pluggable transfer adapter </rt> <rp> ) </rp></ruby>的支持,因此不同的 Git LFS 托管服务可以定义属于它们自己的协议来向或从 LFS 存储中传输文件。 直到 2016 年底,Bitbucket 是唯一一个执行专属 Git LFS 传输协议 [Bitbucket LFS Media Adapter](https://confluence.atlassian.com/bitbucket/bitbucket-lfs-media-adapter-856699998.html) 的托管服务商。这是为了从 Bitbucket 的一个被称为 chunking 的 LFS 存储 API 独特特性中获益。Chunking 意味着在上传或下载过程中,大文件被分解成 4MB 的<ruby> 文件块 <rp> ( </rp> <rt> chunk </rt> <rp> ) </rp></ruby>。 ![](/data/attachment/album/201704/18/122601xq2ory0rxx9ieioi.gif) 分块给予了 Bitbucket 支持的 Git LFS 三大优势: 1. 并行下载与上传。默认地,Git LFS 最多并行传输三个文件。但是,如果只有一个文件被单独传输(这也是 Git LFS 污化过滤器的默认行为),它会在一个单独的流中被传输。Bitbucket 的分块允许同一文件的多个文件块同时被上传或下载,经常能够神奇地提升传输速度。 2. 可续传的文件块传输。文件块都在本地缓存,所以如果你的下载或上传被打断,Bitbucket 的自定义 LFS 流媒体路由器会在下一次你推送或拉取时仅为丢失的文件块恢复传输。 3. 免重复。Git LFS,正如 Git 本身,是一种可定位的内容;每一个 LFS 文件都由它的内容生成的 SHA-256 哈希值认证。所以,哪怕你稍微修改了一位数据,整个文件的 SHA-256 就会修改而你不得不重新上传整个文件。分块允许你仅仅重新上传文件真正被修改的部分。举个例子,想想一下 Git LFS 在追踪一个 41M 的<ruby> 精灵表格 <rp> ( </rp> <rt> spritesheet </rt> <rp> ) </rp></ruby>。如果我们增加在此精灵表格上增加 2MB 的新的部分并且提交它,传统上我们需要推送整个新的 43M 文件到服务器端。但是,使用 Bitbucket 的自定义传输路由,我们仅仅需要推送大约 7MB:先是 4MB 文件块(因为文件的信息头会改变)和我们刚刚添加的包含新的部分的 3MB 文件块!其余未改变的文件块在上传过程中被自动跳过,节省了巨大的带宽和时间消耗。 可自定义的传输路由器是 Git LFS 的一个伟大的特性,它们使得不同服务商在不重载核心项目的前提下体验适合其服务器的优化后的传输协议。 ### 更佳的 git diff 算法与默认值 不像其他的版本控制系统,Git 不会明确地存储文件被重命名了的事实。例如,如果我编辑了一个简单的 Node.js 应用并且将 `index.js` 重命名为 `app.js`,然后运行 `git diff`,我会得到一个看起来像一个文件被删除另一个文件被新建的结果。 ![](/data/attachment/album/201704/18/122708v5f7z9l7t7cts9rv.png) 我猜测移动或重命名一个文件从技术上来讲是一次删除后跟着一次新建,但这不是对人类最友好的描述方式。其实,你可以使用 `-M` 标志来指示 Git 在计算差异时同时尝试检测是否是文件重命名。对之前的例子,`git diff -M` 给我们如下结果: ![](/data/attachment/album/201704/18/122731xfch2g882gncnc28.png) 第二行显示的 similarity index 告诉我们文件内容经过比较后的相似程度。默认地,`-M` 会处理任意两个超过 50% 相似度的文件。这意味着,你需要编辑少于 50% 的行数来确保它们可以被识别成一个重命名后的文件。你可以通过加上一个百分比来选择你自己的 similarity index,如,`-M80%`。 到 Git v2.9 版本,无论你是否使用了 `-M` 标志, `git diff` 和 `git log` 命令都会默认检测重命名。如果不喜欢这种行为(或者,更现实的情况,你在通过一个脚本来解析 diff 输出),那么你可以通过显式的传递 `--no-renames` 标志来禁用这种行为。 #### 详细的提交 你经历过调用 `git commit` 然后盯着空白的 shell 试图想起你刚刚做过的所有改动吗?`verbose` 标志就为此而来! 不像这样: ``` Ah crap, which dependency did I just rev? # Please enter the commit message for your changes. Lines starting # with ‘#’ will be ignored, and an empty message aborts the commit. # On branch master # Your branch is up-to-date with ‘origin/master’. # # Changes to be committed: # new file: package.json # ``` ……你可以调用 `git commit --verbose` 来查看你改动造成的行内差异。不用担心,这不会包含在你的提交信息中: ![](/data/attachment/album/201704/18/122831u6udutladituh303.png) `--verbose` 标志并不是新出现的,但是直到 Git v2.9 你才可以通过 `git config --global commit.verbose true` 永久的启用它。 #### 实验性的 Diff 改进 当一个被修改部分前后几行相同时,`git diff` 可能产生一些稍微令人迷惑的输出。如果在一个文件中有两个或者更多相似结构的函数时这可能发生。来看一个有些刻意人为的例子,想象我们有一个 JS 文件包含一个单独的函数: ``` /* @return {string} "Bitbucket" */ function productName() { return "Bitbucket"; } ``` 现在想象一下我们刚提交的改动包含一个我们专门做的 *另一个*可以做相似事情的函数: ``` /* @return {string} "Bitbucket" */ function productId() { return "Bitbucket"; } /* @return {string} "Bitbucket" */ function productName() { return "Bitbucket"; } ``` 我们希望 `git diff` 显示开头五行被新增,但是实际上它不恰当地将最初提交的第一行也包含进来。 ![](/data/attachment/album/201704/18/122922wmc9dnxnnc1xdz11.png) 错误的注释被包含在了 diff 中!这虽不是世界末日,但每次发生这种事情总免不了花费几秒钟的意识去想 *啊?* 在十二月,Git v2.11 介绍了一个新的实验性的 diff 选项,`--indent-heuristic`,尝试生成从美学角度来看更赏心悦目的 diff。 ![](/data/attachment/album/201704/18/123023yvvm5amr5aawmyed.png) 在后台,`--indent-heuristic` 在每一次改动造成的所有可能的 diff 中循环,并为它们分别打上一个 “不良” 分数。这是基于启发式的,如差异文件块是否以不同等级的缩进开始和结束(从美学角度讲“不良”),以及差异文件块前后是否有空白行(从美学角度讲令人愉悦)。最后,有着最低不良分数的块就是最终输出。 这个特性还是实验性的,但是你可以通过应用 `--indent-heuristic` 选项到任何 `git diff` 命令来专门测试它。如果,如果你喜欢尝鲜,你可以这样将其在你的整个系统内启用: ``` $ git config --global diff.indentHeuristic true ``` ### <ruby> 子模块 <rp> ( </rp> <rt> Submodule </rt> <rp> ) </rp></ruby>差强人意 子模块允许你从 Git 仓库内部引用和包含其他 Git 仓库。这通常被用在当一些项目管理的源依赖也在被 Git 跟踪时,或者被某些公司用来作为包含一系列相关项目的 [monorepo](https://developer.atlassian.com/blog/2015/10/monorepos-in-git/) 的替代品。 由于某些用法的复杂性以及使用错误的命令相当容易破坏它们的事实,Submodule 得到了一些坏名声。 ![](/data/attachment/album/201704/18/123219upy9zmur5d5lk915.gif) 但是,它们还是有着它们的用处,而且,我想这仍然是用于需要厂商依赖项的最好选择。 幸运的是,2016 对子模块的用户来说是伟大的一年,在几次发布中落地了许多意义重大的性能和特性提升。 #### 并行抓取 当克隆或则抓取一个仓库时,加上 `--recurse-submodules` 选项意味着任何引用的子模块也将被克隆或更新。传统上,这会被串行执行,每次只抓取一个子模块。直到 Git v2.8,你可以附加 `--jobs=n` 选项来使用 *n* 个并行线程来抓取子模块。 我推荐永久的配置这个选项: ``` $ git config --global submodule.fetchJobs 4 ``` ……或者你可以选择使用任意程度的平行化。 #### 浅层化子模块 Git v2.9 介绍了 `git clone —shallow-submodules` 标志。它允许你抓取你仓库的完整克隆,然后递归地以一个提交的深度浅层化克隆所有引用的子模块。如果你不需要项目的依赖的完整记录时会很有用。 例如,一个仓库有着一些混合了的子模块,其中包含有其他厂商提供的依赖和你自己其它的项目。你可能希望初始化时执行浅层化子模块克隆,然后深度选择几个你想工作与其上的项目。 另一种情况可能是配置持续集成或部署工作。Git 需要一个包含了子模块的超级仓库以及每个子模块最新的提交以便能够真正执行构建。但是,你可能并不需要每个子模块全部的历史记录,所以仅仅检索最新的提交可以为你省下时间和带宽。 #### 子模块的替代品 `--reference` 选项可以和 `git clone` 配合使用来指定另一个本地仓库作为一个替代的对象存储,来避免跨网络重新复制你本地已经存在的对象。语法为: ``` $ git clone --reference <local repo> <url> ``` 到 Git v2.11,你可以使用 `—reference` 选项与 `—recurse-submodules` 结合来设置子模块指向一个来自另一个本地仓库的子模块。其语法为: ``` $ git clone --recurse-submodules --reference <local repo> <url> ``` 这潜在的可以省下大量的带宽和本地磁盘空间,但是如果引用的本地仓库不包含你克隆的远程仓库所必需的所有子模块时,它可能会失败。 幸运的是,方便的 `—-reference-if-able` 选项将会让它优雅地失败,然后为丢失了的被引用的本地仓库的所有子模块回退为一次普通的克隆。 ``` $ git clone --recurse-submodules --reference-if-able \ <local repo> <url> ``` #### 子模块的 diff 在 Git v2.11 之前,Git 有两种模式来显示对更新你的仓库子模块的提交之间的差异。 `git diff —-submodule=short` 显示你的项目引用的子模块中的旧提交和新提交(这也是如果你整体忽略 `--submodule` 选项的默认结果): ![](/data/attachment/album/201704/18/123337vo42urddmggqirnr.png) `git diff —submodule=log` 有一点啰嗦,显示更新了的子模块中任意新建或移除的提交的信息中统计行。 ![](/data/attachment/album/201704/18/123400ue0hj1d4h0z3k71d.png) Git v2.11 引入了第三个更有用的选项:`—-submodule=diff`。这会显示更新后的子模块所有改动的完整的 diff。 ![](/data/attachment/album/201704/18/123444t7qy476izcyznzyu.png) ### git stash 的 90 个增强 不像子模块,几乎没有 Git 用户不钟爱 [git stash](https://www.atlassian.com/git/tutorials/git-stash/)。 `git stash` 临时搁置(或者 *藏匿*)你对工作区所做的改动使你能够先处理其他事情,结束后重新将搁置的改动恢复到先前状态。 #### 自动搁置 如果你是 `git rebase` 的粉丝,你可能很熟悉 `--autostash` 选项。它会在变基之前自动搁置工作区所有本地修改然后等变基结束再将其复用。 ``` $ git rebase master --autostash Created autostash: 54f212a HEAD is now at 8303dca It's a kludge, but put the tuple from the database in the cache. First, rewinding head to replay your work on top of it... Applied autostash. ``` 这很方便,因为它使得你可以在一个不洁的工作区执行变基。有一个方便的配置标志叫做 `rebase.autostash` 可以将这个特性设为默认,你可以这样来全局启用它: ``` $ git config --global rebase.autostash true ``` `rebase.autostash` 实际上自从 [Git v1.8.4](https://blogs.atlassian.com/2013/08/what-you-need-to-know-about-the-new-git-1-8-4/) 就可用了,但是 v2.7 引入了通过 `--no-autostash` 选项来取消这个标志的功能。如果你对未暂存的改动使用这个选项,变基会被一条工作树被污染的警告禁止: ``` $ git rebase master --no-autostash Cannot rebase: You have unstaged changes. Please commit or stash them. ``` #### 补丁式搁置 说到配置标签,Git v2.7 也引入了 `stash.showPatch`。`git stash show` 的默认行为是显示你搁置文件的汇总。 ``` $ git stash show package.json | 2 +- 1 file changed, 1 insertion(+), 1 deletion(-) ``` 将 `-p` 标志传入会将 `git stash show` 变为 “补丁模式”,这将会显示完整的 diff: ![](/data/attachment/album/201704/18/123547pzhchb1a323862dc.png) `stash.showPatch` 将这个行为定为默认。你可以将其全局启用: ``` $ git config --global stash.showPatch true ``` 如果你使能 `stash.showPatch` 但却之后决定你仅仅想要查看文件总结,你可以通过传入 `--stat` 选项来重新获得之前的行为。 ``` $ git stash show --stat package.json | 2 +- 1 file changed, 1 insertion(+), 1 deletion(-) ``` 顺便一提:`--no-patch` 是一个有效选项但它不会如你所希望的取消 `stash.showPatch`。不仅如此,它会传递给用来生成补丁时潜在调用的 `git diff` 命令,然后你会发现完全没有任何输出。 #### 简单的搁置标识 如果你惯用 `git stash` ,你可能知道你可以搁置多次改动然后通过 `git stash list` 来查看它们: ``` $ git stash list stash@{0}: On master: crazy idea that might work one day stash@{1}: On master: desperate samurai refactor; don't apply stash@{2}: On master: perf improvement that I forgot I stashed stash@{3}: On master: pop this when we use Docker in production ``` 但是,你可能不知道为什么 Git 的搁置有着这么难以理解的标识(`stash@{1}`、`stash@{2}` 等),或许你可能将它们勾勒成 “仅仅是 Git 的癖好吧”。实际上就像很多 Git 特性一样,这些奇怪的标志实际上是 Git 数据模型的一个非常巧妙使用(或者说是滥用了的)的结果。 在后台,`git stash` 命令实际创建了一系列特定的提交目标,这些目标对你搁置的改动做了编码并且维护一个 [reglog](https://www.atlassian.com/git/tutorials/refs-and-the-reflog/) 来保存对这些特殊提交的引用。 这也是为什么 `git stash list` 的输出看起来很像 `git reflog` 的输出。当你运行 `git stash apply stash@{1}` 时,你实际上在说,“从 stash reflog 的位置 1 上应用这条提交。” 到了 Git v2.11,你不再需要使用完整的 `stash@{n}` 语句。相反,你可以通过一个简单的整数指出该搁置在 stash reflog 中的位置来引用它们。 ``` $ git stash show 1 $ git stash apply 1 $ git stash pop 1 ``` 讲了很多了。如果你还想要多学一些搁置是怎么保存的,我在 [这篇教程](https://www.atlassian.com/git/tutorials/git-stash/#how-git-stash-works) 中写了一点这方面的内容。 --- 好了,结束了。感谢您的阅读!我希望您喜欢阅读这份长篇大论,正如我乐于在 Git 的源码、发布文档和 `man` 手册中探险一番来撰写它。如果你认为我忘记了一些重要的事,请留下一条评论或者在 [Twitter](https://twitter.com/kannonboy) 上让我知道,我会努力写一份后续篇章。 至于 Git 接下来会发生什么,这要靠广大维护者和贡献者了(其中有可能就是你!)。随着 Git 的采用日益增长,我猜测简化、改进的用户体验,和更好的默认结果将会是 2017 年 Git 主要的主题。随着 Git 仓库变得越来越大、越来越旧,我猜我们也可以看到继续持续关注性能和对大文件、深度树和长历史的改进处理。 如果你关注 Git 并且很期待能够和一些项目背后的开发者会面,请考虑来 Brussels 花几周时间来参加 [Git Merge](http://git-merge.com/) 。我会在[那里发言](http://git-merge.com/#git-aliases)!但是更重要的是,很多维护 Git 的开发者将会出席这次会议而且一年一度的 Git 贡献者峰会很可能会指定来年发展的方向。 或者如果你实在等不及,想要获得更多的技巧和指南来改进你的工作流,请参看这份 Atlassian 的优秀作品: [Git 教程](https://www.atlassian.com/git/tutorials) 。 封面图片是由 [instaco.de](http://instaco.de/) 生成的。 --- via: <https://medium.com/hacker-daily/git-in-2016-fad96ae22a15> 作者:[Tim Pettersen](https://hackernoon.com/@kannonboy?source=post_header_lockup) 译者:[xiaow6](https://github.com/xiaow6) 校对:[wxy](https://github.com/wxy) 本文由 [LCTT](https://github.com/LCTT/TranslateProject) 原创编译,[Linux中国](https://linux.cn/) 荣誉推出
使用 tmux 打造更强大的终端
Paul W. Frields
https://fedoramagazine.org/use-tmux-more-powerful-terminal/
即使有一个大的终端窗口,整个窗口也只会显示一个会话。 这浪费了空间,特别是在大型显示器和高分辨率的笔记本电脑屏幕上。 但是,如果你可以将终端分成多个会话呢? 这正是 tmux 最方便的地方,或者说不可或缺的。
/data/attachment/album/201704/19/001448kmij2jbwm8r82jib.jpg.thumb.jpg
/data/attachment/album/201704/19/001448kmij2jbwm8r82jib.jpg
true
false
true
Flowsnow
false
[ "tmux", "终端", "命令行" ]
技术
{ "viewnum": 11910, "commentnum": 2, "favtimes": 7, "sharetimes": 0, "likes": 0 }
[ { "postip": "117.149.0.75", "message": "用了下,还是挺实用的。", "username": "Sawyer [Firefox 52.0|Ubuntu]", "date": "2017-04-20T18:16:02" }, { "postip": "115.238.29.251", "message": "tmux确实很强大,看大神直播操作的时候都是66的", "username": "来自浙江杭州的 Chrome 55.0|Windows 7 用户", "date": "2017-04-21T16:42:12" } ]
[]
即使有一个大的终端窗口,整个窗口也只会显示一个会话。 这浪费了空间,特别是在大型显示器和高分辨率的笔记本电脑屏幕上。 但是,如果你可以将终端分成多个会话呢? 这正是 tmux 最方便的地方,或者说不可或缺的。
2017-04-19T08:12:00
2017-04-19T08:12:00
8,421
/article-8421-1.html
![](/data/attachment/album/201704/19/001448kmij2jbwm8r82jib.jpg) 一些 Fedora 用户把大部分甚至是所有时间花费在了[命令行](http://www.cryptonomicon.com/beginning.html)终端上。 终端可让您访问整个系统,以及数以千计的强大的实用程序。 但是,它默认情况下一次只显示一个命令行会话。 即使有一个大的终端窗口,整个窗口也只会显示一个会话。 这浪费了空间,特别是在大型显示器和高分辨率的笔记本电脑屏幕上。 但是,如果你可以将终端分成多个会话呢? 这正是 tmux 最方便的地方,或者说不可或缺的。 ### 安装并启动 tmux tmux 应用程序的名称来源于<ruby> 终端 <rp> ( </rp> <rt> terminal </rt> <rp> ) </rp></ruby><ruby> 复用器 <rp> ( </rp> <rt> muxer </rt> <rp> ) </rp></ruby>或<ruby> 多路复用器 <rp> ( </rp> <rt> multiplexer </rt> <rp> ) </rp></ruby>。 换句话说,它可以将您的单终端会话分成多个会话。 它管理窗口和窗格: * <ruby> 窗口 <rp> ( </rp> <rt> window </rt> <rp> ) </rp></ruby>是一个单一的视图 - 也就是终端中显示的各种东西。 * <ruby> 窗格 <rp> ( </rp> <rt> pane </rt> <rp> ) </rp></ruby>是该视图的一部分,通常是一个终端会话。 开始前,请在系统上安装 `tmux` 应用程序。 你需要为您的用户帐户设置 `sudo` 权限(如果需要,请[查看本文](https://fedoramagazine.org/howto-use-sudo/)获取相关说明)。 ``` sudo dnf -y install tmux ``` 运行 `tmux`程序: ``` tmux ``` ### 状态栏 首先,似乎什么也没有发生,除了出现在终端的底部的状态栏: ![Start of tmux session](/data/attachment/album/201704/19/001448krty4z3p6k77yowf.png) 底部栏显示: * `[0]` – 这是 `tmux` 服务器创建的第一个会话。编号从 0 开始。`tmux` 服务器会跟踪所有的会话确认其是否存活。 * `0:testuser@scarlett:~` – 有关该会话的第一个窗口的信息。编号从 0 开始。这表示窗口的活动窗格中的终端归主机名 `scarlett` 中 `testuser` 用户所有。当前目录是 `~` (家目录)。 * `*` – 显示你目前在此窗口中。 * `“scarlett.internal.fri”` – 你正在使用的 `tmux` 服务器的主机名。 * 此外,还会显示该特定主机上的日期和时间。 当你向会话中添加更多窗口和窗格时,信息栏将随之改变。 ### tmux 基础知识 把你的终端窗口拉伸到最大。现在让我们尝试一些简单的命令来创建更多的窗格。默认情况下,所有的命令都以 `Ctrl+b` 开头。 * 敲 `Ctrl+b, "` 水平分割当前单个窗格。 现在窗口中有两个命令行窗格,一个在顶部,一个在底部。请注意,底部的新窗格是活动窗格。 * 敲 `Ctrl+b, %` 垂直分割当前单个窗格。 现在你的窗口中有三个命令行窗格,右下角的窗格是活动窗格。 ![tmux window with three panes](/data/attachment/album/201704/19/001448nkfld9w393fp4gz9.png) 注意当前窗格周围高亮显示的边框。要浏览所有的窗格,请做以下操作: * 敲 `Ctrl+b`,然后点箭头键 * 敲 `Ctrl+b, q`,数字会短暂的出现在窗格上。在这期间,你可以你想要浏览的窗格上对应的数字。 现在,尝试使用不同的窗格运行不同的命令。例如以下这样的: * 在顶部窗格中使用 `ls` 命令显示目录内容。 * 在左下角的窗格中使用 `vi` 命令,编辑一个文本文件。 * 在右下角的窗格中运行 `top` 命令监控系统进程。 屏幕将会如下显示: ![tmux session with three panes running different commands](/data/attachment/album/201704/19/001449ndd2dvvk9xjdq3zx.png) 到目前为止,这个示例中只是用了一个带多个窗格的窗口。你也可以在会话中运行多个窗口。 * 为了创建一个新的窗口,请敲`Ctrl+b, c` 。请注意,状态栏显示当前有两个窗口正在运行。(敏锐的读者会看到上面的截图。) * 要移动到上一个窗口,请敲 `Ctrl+b, p` 。 * 要移动到下一个窗口,请敲 `Ctrl+b, n` 。 * 要立即移动到特定的窗口,请敲 `Ctrl+b` 然后跟上窗口编号。 如果你想知道如何关闭窗格,只需要使用 `exit` 、`logout`,或者 `Ctrl+d` 来退出特定的命令行 shell。一旦你关闭了窗口中的所有窗格,那么该窗口也会消失。 ### 脱离和附加 `tmux` 最强大的功能之一是能够脱离和重新附加到会话。 当你脱离的时候,你可以离开你的窗口和窗格独立运行。 此外,您甚至可以完全注销系统。 然后,您可以登录到同一个系统,重新附加到 `tmux` 会话,查看您离开时的所有窗口和窗格。 脱离的时候你运行的命令一直保持运行状态。 为了脱离一个会话,请敲 `Ctrl+b, d`。然后会话消失,你重新返回到一个标准的单一 shell。如果要重新附加到会话中,使用一下命令: ``` tmux attach-session ``` 当你连接到主机的网络不稳定时,这个功能就像救生员一样有用。如果连接失败,会话中的所有的进程都会继续运行。只要连接恢复了,你就可以恢复正常,就好像什么事情也没有发生一样。 如果这些功能还不够,在每个会话的顶层窗口和窗格中,你可以运行多个会话。你可以列举出这些窗口和窗格,然后通过编号或者名称把他们附加到正确的会话中: ``` tmux list-sessions ``` ### 延伸阅读 本文只触及的 `tmux` 的表面功能。你可以通过其他方式操作会话: * 将一个窗格和另一个窗格交换 * 将窗格移动到另一个窗口中(可以在同一个会话中也可以在不同的会话中) * 设定快捷键自动执行你喜欢的命令 * 在 `~/.tmux.conf` 文件中配置你最喜欢的配置项,这样每一个会话都会按照你喜欢的方式呈现 有关所有命令的完整说明,请查看以下参考: * 官方[手册页](http://man.openbsd.org/OpenBSD-current/man1/tmux.1) * `tmux` [电子书](https://pragprog.com/book/bhtmux2/tmux-2) --- 作者简介: Paul W. Frields 自 1997 年以来一直是 Linux 用户和爱好者,并于 2003 年加入 Fedora 项目,这个项目刚推出不久。他是 Fedora 项目委员会的创始成员,在文档,网站发布,宣传,工具链开发和维护软件方面都有贡献。他于2008 年 2 月至 2010 年 7 月加入 Red Hat,担任 Fedora 项目负责人,并担任 Red Hat 的工程经理。目前他和妻子以及两个孩子居住在弗吉尼亚。 --- via: <https://fedoramagazine.org/use-tmux-more-powerful-terminal/> 作者:[Paul W. Frields](https://fedoramagazine.org/author/pfrields/) 译者:[Flowsnow](https://github.com/Flowsnow) 校对:[wxy](https://github.com/wxy) 本文由 [LCTT](https://github.com/LCTT/TranslateProject) 原创编译,[Linux中国](https://linux.cn/) 荣誉推出
如何在 AWS EC2 的 Linux 服务器上开放一个端口
Shrikant Lavhate
http://kerneltalks.com/virtualization/how-to-open-port-on-aws-ec2-linux-server/
这是一篇用屏幕截图解释如何在 AWS EC2 Linux 服务器上打开端口的教程。它能帮助你管理 EC2 服务器上特定端口的服务。
/data/attachment/album/201704/19/002216t033lk835kegb0ll.jpg.thumb.jpg
/data/attachment/album/201704/19/002216t033lk835kegb0ll.jpg
true
false
true
geekpi
false
[]
技术
{ "viewnum": 20416, "commentnum": 1, "favtimes": 1, "sharetimes": 0, "likes": 0 }
[ { "postip": "221.216.137.19", "message": "EC2的免费账户换个amazon帐号还可以接着用1年么?", "username": "来自北京的 Chrome 57.0|GNU/Linux 用户", "date": "2017-04-19T13:38:41" } ]
[]
这是一篇用屏幕截图解释如何在 AWS EC2 Linux 服务器上打开端口的教程。它能帮助你管理 EC2 服务器上特定端口的服务。
2017-04-19T10:20:00
2017-04-19T10:20:00
8,422
/article-8422-1.html
> > 这是一篇用屏幕截图解释如何在 AWS EC2 Linux 服务器上打开端口的教程。它能帮助你管理 EC2 服务器上特定端口的服务。 > > > ![](/data/attachment/album/201704/19/002216t033lk835kegb0ll.jpg) AWS(即 Amazon Web Services)不是 IT 世界中的新术语了。它是亚马逊提供的云服务平台。它的免费帐户能为你提供一年的有限免费服务。这是尝试新技术而不用花费金钱的最好的方式之一。 AWS 提供服务器计算作为他们的服务之一,他们称之为 EC(弹性计算)。使用它可以构建我们的 Linux 服务器。我们已经看到了[如何在 AWS 上设置免费的 Linux 服务器](http://kerneltalks.com/howto/install-ec2-linux-server-aws-with-screenshots/)了。 默认情况下,所有基于 EC2 的 Linux 服务器都只打开 22 端口,即 SSH 服务端口(允许所有 IP 的入站连接)。因此,如果你托管了任何特定端口的服务,则要为你的服务器在 AWS 防火墙上打开相应端口。 同样它的 1 到 65535 的端口是打开的(对于所有出站流量)。如果你想改变这个,你可以使用下面的方法编辑出站规则。 在 AWS 上为你的服务器设置防火墙规则很容易。你能够在几秒钟内为你的服务器打开端口。我将用截图指导你如何打开 EC2 服务器的端口。 ### 步骤 1 : 登录 AWS 帐户并进入 **EC2 管理控制台**。进入<ruby> “网络及安全” <rt> Network &amp; Security </rt></ruby>菜单下的<ruby> <strong> 安全组 </strong> <rt> Security Groups </rt></ruby>,如下高亮显示: ![AWS EC2 management console](/data/attachment/album/201704/19/002226u0uxztt5bxvt0ubx.jpg) *AWS EC2 管理控制台* ### 步骤 2 : 在<ruby> 安全组 <rt> Security Groups </rt></ruby>中选择你的 EC2 服务器,并在 <ruby> <strong> 行动 </strong> <rt> Actions </rt></ruby> 菜单下选择 <ruby> <strong> 编辑入站规则 </strong> <rt> Edit inbound rules </rt></ruby>。 ![AWS inbound rules](/data/attachment/album/201704/19/002227qmchts6qbz1yphco.jpg) *AWS 入站规则菜单* ### 步骤 3: 现在你会看到入站规则窗口。你可以在此处添加/编辑/删除入站规则。这有几个如 http、nfs 等列在下拉菜单中,它们可以为你自动填充端口。如果你有自定义服务和端口,你也可以定义它。 ![AWS add inbound rule](/data/attachment/album/201704/19/002228l8nxnpwnnn22n2j2.jpg) *AWS 添加入站规则* 比如,如果你想要打开 80 端口,你需要选择: * 类型:http * 协议:TCP * 端口范围:80 * 源:任何来源:打开 80 端口接受来自“任何IP(0.0.0.0/0)”的请求;我的 IP:那么它会自动填充你当前的公共互联网 IP ### 步骤 4: 就是这样了。保存完毕后,你的服务器入站 80 端口将会打开!你可以通过 telnet 到 EC2 服务器公共域名的 80 端口来检验(可以在 EC2 服务器详细信息中找到)。 你也可以在 [ping.eu](http://ping.eu/port-chk/) 等网站上检验。 --- 同样的方式可以编辑出站规则,这些更改都是即时生效的。 --- via: <http://kerneltalks.com/virtualization/how-to-open-port-on-aws-ec2-linux-server/> 作者:[Shrikant Lavhate](http://kerneltalks.com/virtualization/how-to-open-port-on-aws-ec2-linux-server/) 译者:[geekpi](https://github.com/geekpi) 校对:[jasminepeng](https://github.com/jasminepeng) 本文由 [LCTT](https://github.com/LCTT/TranslateProject) 原创编译,[Linux中国](https://linux.cn/) 荣誉推出
Inxi:一个功能强大的获取 Linux 系统信息的命令行工具
Aaron Kili
http://www.tecmint.com/inxi-command-to-find-linux-system-information/
Inxi 是一个功能强大的获取硬件和系统信息的命令行工具。这也是我使用过的最好的 获取硬件和系统信息的命令行工具 之一。
/data/attachment/album/201704/19/004852slo7eh7xox2795iv.jpg.thumb.jpg
/data/attachment/album/201704/19/004852slo7eh7xox2795iv.jpg
true
false
true
vim-kakali
false
[ "inxi", "系统信息" ]
技术
{ "viewnum": 15338, "commentnum": 2, "favtimes": 8, "sharetimes": 0, "likes": 0 }
[ { "postip": "113.116.140.110", "message": "挺实用的", "username": "来自广东深圳的 Chrome 56.0|Windows 7 用户", "date": "2017-04-19T18:01:04" }, { "postip": "116.24.67.220", "message": "很棒,如果能识别阵列及物理硬盘具体信息就完善了", "username": "来自广东深圳的 Chrome 59.0|Windows 8.1 用户", "date": "2017-07-11T10:24:15" } ]
[]
Inxi 是一个功能强大的获取硬件和系统信息的命令行工具。这也是我使用过的最好的 获取硬件和系统信息的命令行工具 之一。
2017-04-19T13:43:00
2017-04-19T13:43:00
8,424
/article-8424-1.html
![](/data/attachment/album/201704/19/004852slo7eh7xox2795iv.jpg) Inxi 最初是为控制台和 IRC(网络中继聊天)开发的一个强大且优秀的命令行系统信息脚本。可以使用它获取用户的硬件和系统信息,它也用于调试或者社区技术支持工具。 使用 Inxi 可以很容易的获取所有的硬件信息:硬盘、声卡、显卡、网卡、CPU 和 RAM 等。同时也能够获取大量的操作系统信息,比如硬件驱动、Xorg 、桌面环境、内核、GCC 版本,进程,开机时间和内存等信息。 运行在命令行和 IRC 上的 Inxi 输出略有不同,IRC 上会有一些可供用户使用的默认过滤器和颜色选项。支持的 IRC 客户端有:BitchX、Gaim/Pidgin、ircII、Irssi、 Konversation、 Kopete、 KSirc、 KVIrc、 Weechat 和 Xchat 以及其它的一些客户端,它们具有展示内置或外部 Inxi 输出的能力。 ### 在 Linux 系统上安装 Inxi 大多数主流 Linux 发行版的仓库中都有 Inxi ,包括大多数 BSD 系统。 ``` $ sudo apt-get install inxi [On Debian/Ubuntu/Linux Mint] $ sudo yum install inxi [On CentOs/RHEL/Fedora] $ sudo dnf install inxi [On Fedora 22+] ``` 在使用 Inxi 之前,用下面的命令查看 Inxi 所有依赖和推荐的应用,以及各种目录,并显示需要安装哪些包来支持给定的功能。 ``` $ inxi --recommends ``` Inxi 的输出: ``` inxi will now begin checking for the programs it needs to operate. First a check of the main languages and tools inxi uses. Python is only for debugging data collection. --------------------------------------------------------------------------- Bash version: 4.3.42(1)-release Gawk version: 4.1.3, Sed version: Sudo version: 1.8.16 Python version: 2.7.12 --------------------------------------------------------------------------- Test One: Required System Directories (Linux Only). If one of these system directories is missing, inxi cannot operate: /proc....................................................................... Present /sys........................................................................ Present All the directories are present. --------------------------------------------------------------------------- Test Two: Required Core Applications. If one of these applications is missing, inxi cannot operate: df (info: partition data)................................................... /bin/df gawk (info: core tool)...................................................... /usr/bin/gawk grep (info: string search).................................................. /bin/grep lspci (info: hardware data)................................................. /usr/bin/lspci ps (info: process data)..................................................... /bin/ps readlink.................................................................... /bin/readlink sed (info: string replace).................................................. /bin/sed tr (info: character replace)................................................ /usr/bin/tr uname (info: kernel data)................................................... /bin/uname wc (info: word character count)............................................. /usr/bin/wc All the applications are present. --------------------------------------------------------------------------- Test Three: Script Recommends for Graphics Features. NOTE: If you do not use X these do not matter (like a headless server). Otherwise, if one of these applications is missing, inxi will have incomplete output: glxinfo (info: -G glx info)................................................. /usr/bin/glxinfo xdpyinfo (info: -G multi screen resolution)................................. /usr/bin/xdpyinfo xprop (info: -S desktop data)............................................... /usr/bin/xprop xrandr (info: -G single screen resolution).................................. /usr/bin/xrandr All the applications are present. --------------------------------------------------------------------------- Test Four: Script Recommends for Remaining Features. If one of these applications is missing, inxi will have incomplete output: dig (info: -i first wlan ip default test)................................... /usr/bin/dig dmidecode (info: -M if no sys machine data; -m memory)...................... /usr/sbin/dmidecode file (info: -o unmounted file system)....................................... /usr/bin/file hciconfig (info: -n -i bluetooth data)...................................... /bin/hciconfig hddtemp (info: -Dx show hdd temp)........................................... /usr/sbin/hddtemp ifconfig (info: -i ip lan-deprecated)....................................... /sbin/ifconfig ip (info: -i ip lan)........................................................ /sbin/ip sensors (info: -s sensors output)........................................... /usr/bin/sensors strings (info: -I sysvinit version)......................................... /usr/bin/strings lsusb (info: -A usb audio;-N usb networking)................................ /usr/bin/lsusb modinfo (info: -Ax,-Nx module version)...................................... /sbin/modinfo runlevel (info: -I runlevel)................................................ /sbin/runlevel sudo (info: -Dx hddtemp-user;-o file-user).................................. /usr/bin/sudo uptime (info: -I uptime (check which package owns Debian)).................. /usr/bin/uptime All the applications are present. --------------------------------------------------------------------------- Test Five: Script Recommends for Remaining Features. One of these downloaders needed for options -i/-w/-W (-U/-! [11-15], if supported): wget (info: -i wan ip;-w/-W;-U/-! [11-15] (if supported))................... /usr/bin/wget curl (info: -i wan ip;-w/-W;-U/-! [11-15] (if supported))................... /usr/bin/curl All the applications are present. --------------------------------------------------------------------------- Test Six: System Directories for Various Information. (Unless otherwise noted, these are for GNU/Linux systems) If one of these directories is missing, inxi may have incomplete output: /sys/class/dmi/id (info: -M system, motherboard, bios)...................... Present /dev (info: -l,-u,-o,-p,-P,-D disk partition data).......................... Present /dev/disk/by-label (info: -l,-o,-p,-P partition labels)..................... Present /dev/disk/by-uuid (info: -u,-o,-p,-P partition uuid)........................ Present All the directories are present. --------------------------------------------------------------------------- Test Seven: System Files for Various Information. (Unless otherwise noted, these are for GNU/Linux systems) If one of these files is missing, inxi may have incomplete output: /proc/asound/cards (info: -A sound card data)............................... Present /proc/asound/version (info: -A ALSA data)................................... Present /proc/cpuinfo (info: -C cpu data)........................................... Present /etc/lsb-release (info: -S distro version data [deprecated])................ Present /proc/mdstat (info: -R mdraid data)......................................... Present /proc/meminfo (info: -I memory data)........................................ Present /etc/os-release (info: -S distro version data).............................. Present /proc/partitions (info: -p,-P partitions data).............................. Present /proc/modules (info: -G module data)........................................ Present /proc/mounts (info: -P,-p partition advanced data).......................... Present /var/run/dmesg.boot (info: -D,-d disk data [BSD only])...................... Missing /proc/scsi/scsi (info: -D Advanced hard disk data [used rarely])............ Present /var/log/Xorg.0.log (info: -G graphics driver load status).................. Present The following files are missing from your system: File: /var/run/dmesg.boot --------------------------------------------------------------------------- All tests completed. ``` ### Inxi 工具的基本用法 用下面的基本用法获取系统和硬件的详细信息。 #### 获取 Linux 系统信息 Inix 不加任何选项就能输出下面的信息:CPU 、内核、开机时长、内存大小、硬盘大小、进程数、登录终端以及 Inxi 版本。 ``` $ inxi CPU~Dual core Intel Core i5-4210U (-HT-MCP-) speed/max~2164/2700 MHz Kernel~4.4.0-21-generic x86_64 Up~3:15 Mem~3122.0/7879.9MB HDD~1000.2GB(20.0% used) Procs~234 Client~Shell inxi~2.2.35 ``` #### 获取内核和发行版本信息 使用 Inxi 的 `-S` 选项查看本机系统信息(主机名、内核信息、桌面环境和发行版): ``` $ inxi -S System: Host: TecMint Kernel: 4.4.0-21-generic x86_64 (64 bit) Desktop: Cinnamon 3.0.7 Distro: Linux Mint 18 Sarah ``` ### 获取电脑机型 使用 `-M` 选项查看机型(笔记本/台式机)、产品 ID 、机器版本、主板、制造商和 BIOS 等信息: ``` $ inxi -M Machine: System: LENOVO (portable) product: 20354 v: Lenovo Z50-70 Mobo: LENOVO model: Lancer 5A5 v: 31900059WIN Bios: LENOVO v: 9BCN26WW date: 07/31/2014 ``` ### 获取 CPU 及主频信息 使用 `-C` 选项查看完整的 CPU 信息,包括每核 CPU 的频率及可用的最大主频。 ``` $ inxi -C CPU: Dual core Intel Core i5-4210U (-HT-MCP-) cache: 3072 KB clock speeds: max: 2700 MHz 1: 1942 MHz 2: 1968 MHz 3: 1734 MHz 4: 1710 MHz ``` #### 获取显卡信息 使用 `-G` 选项查看显卡信息,包括显卡类型、显示服务器、系统分辨率、GLX 渲染器和 GLX 版本等等(LCTT 译注: GLX 是一个 X 窗口系统的 OpenGL 扩展)。 ``` $ inxi -G Graphics: Card-1: Intel Haswell-ULT Integrated Graphics Controller Card-2: NVIDIA GM108M [GeForce 840M] Display Server: X.Org 1.18.4 drivers: intel (unloaded: fbdev,vesa) Resolution: [email protected] GLX Renderer: Mesa DRI Intel Haswell Mobile GLX Version: 3.0 Mesa 11.2.0 ``` #### 获取声卡信息 使用 `-A` 选项查看声卡信息: ``` $ inxi -A Audio: Card-1 Intel 8 Series HD Audio Controller driver: snd_hda_intel Sound: ALSA v: k4.4.0-21-generic Card-2 Intel Haswell-ULT HD Audio Controller driver: snd_hda_intel ``` #### 获取网卡信息 使用 `-N` 选项查看网卡信息: ``` $ inxi -N Network: Card-1: Realtek RTL8111/8168/8411 PCI Express Gigabit Ethernet Controller driver: r8169 Card-2: Realtek RTL8723BE PCIe Wireless Network Adapter driver: rtl8723be ``` #### 获取硬盘信息 使用 `-D` 选项查看硬盘信息(大小、ID、型号): ``` $ inxi -D Drives: HDD Total Size: 1000.2GB (20.0% used) ID-1: /dev/sda model: ST1000LM024_HN size: 1000.2GB ``` #### 获取简要的系统信息 使用 `-b` 选项显示上述信息的简要系统信息: ``` $ inxi -b System: Host: TecMint Kernel: 4.4.0-21-generic x86_64 (64 bit) Desktop: Cinnamon 3.0.7 Distro: Linux Mint 18 Sarah Machine: System: LENOVO (portable) product: 20354 v: Lenovo Z50-70 Mobo: LENOVO model: Lancer 5A5 v: 31900059WIN Bios: LENOVO v: 9BCN26WW date: 07/31/2014 CPU: Dual core Intel Core i5-4210U (-HT-MCP-) speed/max: 2018/2700 MHz Graphics: Card-1: Intel Haswell-ULT Integrated Graphics Controller Card-2: NVIDIA GM108M [GeForce 840M] Display Server: X.Org 1.18.4 drivers: intel (unloaded: fbdev,vesa) Resolution: [email protected] GLX Renderer: Mesa DRI Intel Haswell Mobile GLX Version: 3.0 Mesa 11.2.0 Network: Card-1: Realtek RTL8111/8168/8411 PCI Express Gigabit Ethernet Controller driver: r8169 Card-2: Realtek RTL8723BE PCIe Wireless Network Adapter driver: rtl8723be Drives: HDD Total Size: 1000.2GB (20.0% used) Info: Processes: 233 Uptime: 3:23 Memory: 3137.5/7879.9MB Client: Shell (bash) inxi: 2.2.35 ``` #### 获取硬盘分区信息 使用 `-p` 选项输出完整的硬盘分区信息,包括每个分区的分区大小、已用空间、可用空间、文件系统以及文件系统类型。 ``` $ inxi -p Partition: ID-1: / size: 324G used: 183G (60%) fs: ext4 dev: /dev/sda10 ID-2: swap-1 size: 4.00GB used: 0.00GB (0%) fs: swap dev: /dev/sda9 ``` #### 获取完整的 Linux 系统信息 使用 `-F` 选项查看可以完整的 Inxi 输出(安全起见比如网络 IP 地址信息没有显示,下面的示例只显示部分输出信息): ``` $ inxi -F System: Host: TecMint Kernel: 4.4.0-21-generic x86_64 (64 bit) Desktop: Cinnamon 3.0.7 Distro: Linux Mint 18 Sarah Machine: System: LENOVO (portable) product: 20354 v: Lenovo Z50-70 Mobo: LENOVO model: Lancer 5A5 v: 31900059WIN Bios: LENOVO v: 9BCN26WW date: 07/31/2014 CPU: Dual core Intel Core i5-4210U (-HT-MCP-) cache: 3072 KB clock speeds: max: 2700 MHz 1: 1716 MHz 2: 1764 MHz 3: 1776 MHz 4: 1800 MHz Graphics: Card-1: Intel Haswell-ULT Integrated Graphics Controller Card-2: NVIDIA GM108M [GeForce 840M] Display Server: X.Org 1.18.4 drivers: intel (unloaded: fbdev,vesa) Resolution: [email protected] GLX Renderer: Mesa DRI Intel Haswell Mobile GLX Version: 3.0 Mesa 11.2.0 Audio: Card-1 Intel 8 Series HD Audio Controller driver: snd_hda_intel Sound: ALSA v: k4.4.0-21-generic Card-2 Intel Haswell-ULT HD Audio Controller driver: snd_hda_intel Network: Card-1: Realtek RTL8111/8168/8411 PCI Express Gigabit Ethernet Controller driver: r8169 IF: enp1s0 state: up speed: 100 Mbps duplex: full mac: 28:d2:44:eb:bd:98 Card-2: Realtek RTL8723BE PCIe Wireless Network Adapter driver: rtl8723be IF: wlp2s0 state: down mac: 38:b1:db:7c:78:c7 Drives: HDD Total Size: 1000.2GB (20.0% used) ID-1: /dev/sda model: ST1000LM024_HN size: 1000.2GB Partition: ID-1: / size: 324G used: 183G (60%) fs: ext4 dev: /dev/sda10 ID-2: swap-1 size: 4.00GB used: 0.00GB (0%) fs: swap dev: /dev/sda9 RAID: No RAID devices: /proc/mdstat, md_mod kernel module present Sensors: System Temperatures: cpu: 56.0C mobo: N/A Fan Speeds (in rpm): cpu: N/A Info: Processes: 234 Uptime: 3:26 Memory: 3188.9/7879.9MB Client: Shell (bash) inxi: 2.2.35 ``` ### 使用 Inxi 工具监控 Linux 系统 下面是监控 Linux 系统进程、开机时间和内存的几个选项的使用方法。 #### 监控 Linux 进程的内存使用 使用下面的命令查看进程数、开机时间和内存使用情况: ``` $ inxi -I Info: Processes: 232 Uptime: 3:35 Memory: 3256.3/7879.9MB Client: Shell (bash) inxi: 2.2.35 ``` #### 监控进程占用的 CPU 和内存资源 Inxi 默认显示 [前 5 个最消耗 CPU 和内存的进程](http://www.tecmint.com/find-processes-by-memory-usage-top-batch-mode/)。 `-t` 选项和 `c` 选项一起使用查看前 5 个最消耗 CPU 资源的进程,查看最消耗内存的进程使用 `-t` 选项和 `m` 选项; `-t`选项 和 `cm` 选项一起使用显示前 5 个最消耗 CPU 和内存资源的进程。 ``` ----------------- Linux CPU Usage ----------------- $ inxi -t c Processes: CPU: % used - top 5 active 1: cpu: 53.7% command: plugin-container pid: 3066 2: cpu: 20.0% command: java pid: 1527 3: cpu: 19.7% command: firefox pid: 3018 4: cpu: 4.6% command: Xorg pid: 2114 5: cpu: 3.0% command: cinnamon pid: 2835 ``` ``` ----------------- Linux Memoery Usage ----------------- $ inxi -t m Processes: Memory: MB / % used - Used/Total: 3212.5/7879.9MB - top 5 active 1: mem: 980.51MB (12.4%) command: plugin-container pid: 3066 2: mem: 508.96MB (6.4%) command: java pid: 1527 3: mem: 507.89MB (6.4%) command: firefox pid: 3018 4: mem: 244.05MB (3.0%) command: chrome pid: 7405 5: mem: 211.46MB (2.6%) command: chrome pid: 6146 ``` ``` ----------------- Linux CPU and Memory Usage ----------------- $ inxi -t cm Processes: CPU: % used - top 5 active 1: cpu: 53.7% command: plugin-container pid: 3066 2: cpu: 20.0% command: java pid: 1527 3: cpu: 19.7% command: firefox pid: 3018 4: cpu: 4.6% command: Xorg pid: 2114 5: cpu: 3.0% command: cinnamon pid: 2835 Memory: MB / % used - Used/Total: 3223.6/7879.9MB - top 5 active 1: mem: 991.93MB (12.5%) command: plugin-container pid: 3066 2: mem: 508.96MB (6.4%) command: java pid: 1527 3: mem: 507.86MB (6.4%) command: firefox pid: 3018 4: mem: 244.45MB (3.1%) command: chrome pid: 7405 5: mem: 211.68MB (2.6%) command: chrome pid: 6146 ``` 可以在选项 `cm` 后跟一个整数(在 1-20 之间)设置显示多少个进程,下面的命令显示了前 10 个最消耗 CPU 和内存的进程: ``` $ inxi -t cm10 Processes: CPU: % used - top 10 active 1: cpu: 53.4% command: plugin-container pid: 3066 2: cpu: 19.8% command: java pid: 1527 3: cpu: 19.5% command: firefox pid: 3018 4: cpu: 4.5% command: Xorg pid: 2114 5: cpu: 3.0% command: cinnamon pid: 2835 6: cpu: 2.8% command: chrome pid: 7405 7: cpu: 1.1% command: pulseaudio pid: 2733 8: cpu: 1.0% command: soffice.bin pid: 7799 9: cpu: 0.9% command: chrome pid: 5763 10: cpu: 0.5% command: chrome pid: 6179 Memory: MB / % used - Used/Total: 3163.1/7879.9MB - top 10 active 1: mem: 976.82MB (12.3%) command: plugin-container pid: 3066 2: mem: 511.70MB (6.4%) command: java pid: 1527 3: mem: 466.01MB (5.9%) command: firefox pid: 3018 4: mem: 244.40MB (3.1%) command: chrome pid: 7405 5: mem: 203.71MB (2.5%) command: chrome pid: 6146 6: mem: 199.74MB (2.5%) command: chrome pid: 5763 7: mem: 168.30MB (2.1%) command: cinnamon pid: 2835 8: mem: 165.51MB (2.1%) command: soffice.bin pid: 7799 9: mem: 158.91MB (2.0%) command: chrome pid: 6179 10: mem: 151.83MB (1.9%) command: mysqld pid: 1259 ``` #### 监控网络设备 下面的命令会列出网卡信息,包括接口信息、网络频率、mac 地址、网卡状态和网络 IP 等信息。 ``` $ inxi -Nni Network: Card-1: Realtek RTL8111/8168/8411 PCI Express Gigabit Ethernet Controller driver: r8169 IF: enp1s0 state: up speed: 100 Mbps duplex: full mac: 28:d2:44:eb:bd:98 Card-2: Realtek RTL8723BE PCIe Wireless Network Adapter driver: rtl8723be IF: wlp2s0 state: down mac: 38:b1:db:7c:78:c7 WAN IP: 111.91.115.195 IF: wlp2s0 ip-v4: N/A IF: enp1s0 ip-v4: 192.168.0.103 ``` #### 监控 CPU 温度和电脑风扇转速 可以使用 `-s` 选项监控 [配置了传感器的机器](http://www.tecmint.com/install-htop-linux-process-monitoring-for-rhel-centos-fedora/) 获取温度和风扇转速: ``` $ inxi -s Sensors: System Temperatures: cpu: 53.0C mobo: N/A Fan Speeds (in rpm): cpu: N/A ``` #### 用 Linux 查看天气预报 使用 `-w` 选项查看本地区的天气情况(虽然使用的 API 可能不是很可靠),使用 `-W <different_location>` 设置另外的地区。 ``` $ inxi -w Weather: Conditions: 93 F (34 C) - smoke Time: February 20, 1:38 PM IST $ inxi -W Mumbai,India Weather: Conditions: 93 F (34 C) - smoke Time: February 20, 1:38 PM IST $ inxi -W Nairobi,Kenya Weather: Conditions: 70 F (21 C) - Mostly Cloudy Time: February 20, 11:08 AM EAT ``` #### 查看所有的 Linux 仓库信息 另外,可以使用 `-r` 选项查看一个 Linux 发行版的仓库信息: ``` $ inxi -r Repos: Active apt sources in file: /etc/apt/sources.list.d/dawidd0811-neofetch-xenial.list deb http://ppa.launchpad.net/dawidd0811/neofetch/ubuntu xenial main deb-src http://ppa.launchpad.net/dawidd0811/neofetch/ubuntu xenial main Active apt sources in file: /etc/apt/sources.list.d/dhor-myway-xenial.list deb http://ppa.launchpad.net/dhor/myway/ubuntu xenial main deb-src http://ppa.launchpad.net/dhor/myway/ubuntu xenial main Active apt sources in file: /etc/apt/sources.list.d/official-package-repositories.list deb http://packages.linuxmint.com sarah main upstream import backport deb http://archive.ubuntu.com/ubuntu xenial main restricted universe multiverse deb http://archive.ubuntu.com/ubuntu xenial-updates main restricted universe multiverse deb http://archive.ubuntu.com/ubuntu xenial-backports main restricted universe multiverse deb http://security.ubuntu.com/ubuntu/ xenial-security main restricted universe multiverse deb http://archive.canonical.com/ubuntu/ xenial partner Active apt sources in file: /etc/apt/sources.list.d/qbittorrent-team-qbittorrent-stable-xenial.list deb http://ppa.launchpad.net/qbittorrent-team/qbittorrent-stable/ubuntu xenial main deb-src http://ppa.launchpad.net/qbittorrent-team/qbittorrent-stable/ubuntu xenial main Active apt sources in file: /etc/apt/sources.list.d/slgobinath-safeeyes-xenial.list deb http://ppa.launchpad.net/slgobinath/safeeyes/ubuntu xenial main deb-src http://ppa.launchpad.net/slgobinath/safeeyes/ubuntu xenial main Active apt sources in file: /etc/apt/sources.list.d/snwh-pulp-xenial.list deb http://ppa.launchpad.net/snwh/pulp/ubuntu xenial main deb-src http://ppa.launchpad.net/snwh/pulp/ubuntu xenial main Active apt sources in file: /etc/apt/sources.list.d/twodopeshaggy-jarun-xenial.list deb http://ppa.launchpad.net/twodopeshaggy/jarun/ubuntu xenial main deb-src http://ppa.launchpad.net/twodopeshaggy/jarun/ubuntu xenial main Active apt sources in file: /etc/apt/sources.list.d/ubuntu-mozilla-security-ppa-xenial.list deb http://ppa.launchpad.net/ubuntu-mozilla-security/ppa/ubuntu xenial main deb-src http://ppa.launchpad.net/ubuntu-mozilla-security/ppa/ubuntu xenial main ``` 下面是查看 Inxi 的安装版本、快速帮助和打开 man 主页的方法,以及更多的 Inxi 使用细节。 ``` $ inxi -v #显示版本信息 $ inxi -h #快速帮助 $ man inxi #打开 man 主页 ``` 浏览 Inxi 的官方 GitHub 主页 <https://github.com/smxi/inxi> 查看更多的信息。 Inxi 是一个功能强大的获取硬件和系统信息的命令行工具。这也是我使用过的最好的 [获取硬件和系统信息的命令行工具](http://www.tecmint.com/commands-to-collect-system-and-hardware-information-in-linux/) 之一。 写下你的评论。如果你知道其他的像 Inxi 这样的工具,我们很高兴和你一起讨论。 --- 作者简介: Aaron Kili 是一个 Linux 和 F.O.S.S 的狂热爱好者,即任的 Linux 系统管理员,web 开发者,TecMint 网站的专栏作者,他喜欢使用计算机工作,并且乐于分享计算机技术。 --- via: <http://www.tecmint.com/inxi-command-to-find-linux-system-information/> 作者:[Aaron Kili](http://www.tecmint.com/author/aaronkili/) 译者:[vim-kakali](https://github.com/vim-kakali) 校对:[wxy](https://github.com/wxy) 本文由 [LCTT](https://github.com/LCTT/TranslateProject) 原创编译,[Linux中国](https://linux.cn/) 荣誉推出
弃之如敝履,Ubuntu 加速逃离 Unity
Wxy
但无论社区是如何看待的, Ubuntu 17.04 还是在次日不慌不忙地陆续发布,就在我们以为 GNOME 成为 Ubuntu 主发行版本要在一年以后才能见分晓时,Canonical 内部却呈现加速逃离 Unity 8 的情形
/data/attachment/album/201704/20/114910ygdiuhhgdmvdd19g.jpg.thumb.jpg
/data/attachment/album/201704/20/114910ygdiuhhgdmvdd19g.jpg
true
false
false
false
[ "Ubuntu", "Canonical", "Unity" ]
观点
{ "viewnum": 9098, "commentnum": 10, "favtimes": 0, "sharetimes": 0, "likes": 0 }
[ { "postip": "202.107.194.180", "message": "赶紧转gnome好,linux桌面版本碎片话太严重了。", "username": "来自浙江杭州的 Firefox 52.0|Windows 10 用户", "date": "2017-04-20T12:03:19" }, { "postip": "117.182.146.232", "message": "白折腾了好几年", "username": "来自117.182.146.232的 Chrome 57.0|Windows 7 用户", "date": "2017-04-20T12:11:07" }, { "postip": "118.122.120.11", "message": "“优秀麒麟”多了个 “秀”字。", "username": "来自四川成都的 Chrome 57.0|GNU/Linux 用户", "date": "2017-04-20T13:49:51" }, { "postip": "222.18.127.94", "message": "我也这么觉得gnome和kde两个就挺好的,两个都有各自的有点和缺点,gtk是屎(公认),kde的UI是屎(个人认为)", "username": "来自四川成都成都信息工程学院的 Chromium 57.0|Ubuntu 用户", "date": "2017-04-20T16:09:26" }, { "postip": "39.188.183.53", "message": "默默地用kde", "username": "真兮灬 [Chrome 58.0|GNU/Linux]", "date": "2017-04-20T16:27:50" }, { "postip": "218.255.70.141", "message": "只从Ubuntu转到Unity就没再用过。怀念使用5.04的时候。", "username": "来自香港的 Chrome 57.0|Windows 7 用户", "date": "2017-04-20T21:40:21" }, { "postip": "221.219.121.67", "message": "谢谢~", "username": "linux [Chrome 57.0|Mac 10.11]", "date": "2017-04-21T09:28:56" }, { "postip": "27.28.103.95", "message": "Linux桌面除了折腾还是折腾,对于用户是如此,对于开发商亦是如此", "username": "风铃叮当 [Vivaldi 1.8|Windows 10]", "date": "2017-04-22T12:32:12" }, { "postip": "106.112.86.166", "message": "爽", "username": "来自河北石家庄的 Firefox 45.0|GNU/Linux 用户", "date": "2017-05-07T07:01:05" }, { "postip": "106.11.34.9", "message": "unity早该下了,一点也不好用。", "username": "来自106.11.34.9的 Chrome 58.0|Mac 10.12 用户", "date": "2017-06-08T12:10:22" } ]
[ { "raid": 8497, "displayorder": 0 }, { "raid": 9045, "displayorder": 0 } ]
但无论社区是如何看待的, Ubuntu 17.04 还是在次日不慌不忙地陆续发布,就在我们以为 GNOME 成为 Ubuntu 主发行版本要在一年以后才能见分晓时,Canonical 内部却呈现加速逃离 Unity 8 的情形
2017-04-20T11:49:00
2017-04-20T11:49:00
8,428
/article-8428-1.html
![](/data/attachment/album/201704/20/114910ygdiuhhgdmvdd19g.jpg) 自从 4 月 5 号 [Canonical 宣布放弃 Unity 8 转投 GNOME](/article-8413-1.html) 之后,开源社区就对此议论纷纷,赞成者有之,[惋惜者有之](/article-8426-1.html)。 然而,有很多人没有注意到,就在 Ubuntu 17.04 发布的前一天(13 日),[Canonical 现任 CEO Jane Silber 下台](https://insights.ubuntu.com/?p=66110),由 Ubuntu 创始人 Mark Shuttleworth 重新接过了她的职位,而 Jane Silber 则会在董事会任职,并负责社区事务。这背后所代表的意味,或许说明了 Canonical 对过去这几年的战略方向的反思和调整。与之同时的是,Canonical 内部的部门裁撤和人员的离开。 ![](/data/attachment/album/201704/20/114956vktdatmkz5m59c77.jpg) 但无论社区是如何看待的, Ubuntu 17.04 还是在次日不慌不忙地陆续发布,就在我们以为 GNOME 成为 Ubuntu 主发行版本要在一年以后才能见分晓时,Canonical 内部却呈现加速逃离 Unity 8 的情形: Ubuntu GNOME 风味版在 17.04 的[发布公告中表示](https://ubuntugnome.org/ubuntu-gnome-17-04-released/)它们将和主发行版版本融合,现有的 Ubuntu GNOME 用户以后将升级到 Ubuntu 上(其实还是 GNOME)。 不过这似乎还不足以代表其转投 GNOME 的迫切心,Ubuntu 桌面开发团队已经在 [IRC](https://irclogs.ubuntu.com/2017/04/18/%23ubuntu-desktop.html#t15:30) 中讨论,在 17.10 就转到 GNOME,这比原计划的 18.04 LTS 要早一个发布版本。事实上,他们除了已经准备发布的 Ubuntu 17.10 alpha 1 实在是来不及了,[alpha 2 就会默认使用 GNOME 了](https://lists.ubuntu.com/archives/ubuntu-desktop/2017-April/004858.html)。 ![](/data/attachment/album/201704/20/112501vtd3naw8mn1denh9.jpg) 但这还不是最快的。最快的是另外一个不太引人注目的 Ubuntu 官方风味版本,国内人可能知道的多一点的[“优麒麟”(Ubuntu Kylin)](http://www.ubuntukylin.com/ukylin/portal.php),这个发行版在 17.04 发布时,就决定抛弃 Unity 桌面,而是使用了一个基于 MATE 的自己设计的 [UKUI 桌面](http://www.ukui.org/)。并且,据闻优麒麟将在 18.04 脱离 Ubuntu 主要分支行列,自己干了! ![](/data/attachment/album/201704/20/113451kd0zy7fj25s43i3z.jpg) 而 Kubuntu 仍旧不温不火地发布着 KDE Plasma 5.9 ,表示“我就看看”;新升级为官方分支的 Ubuntu Budgie 还沉浸在去掉“-remix”后缀而转正成功的喜悦之中,对大人们的事情表示不懂。 Canonical 放弃辛苦开发了几年的 Unity,重新投入到 GNOME 怀抱,是否代表着 Canonical 要减少在桌面和移动互联网上的投入、加大在云和物联网方面的力度?以及将来的发展如何,让我们拭目以待。
lnav:Linux 下一个基于控制台的高级日志文件查看器
Magesh Maruthamuthu
http://www.2daygeek.com/install-and-use-advanced-log-file-viewer-navigator-lnav-in-linux/
基于消息的时间戳,lnav 能把多个日志文件合并到一个视图,从而避免打开多个窗口。左边的颜色栏帮助显示消息所属的文件。警告和错误的数量以(黄色和红色)高亮显示,因此我们能够很轻易地看到问题出现在哪里。它会自动加载新的日志行。
/data/attachment/album/201704/20/170859llgubtduz9wf8w28.jpg.thumb.jpg
/data/attachment/album/201704/20/170859llgubtduz9wf8w28.jpg
true
false
true
ictlyh
false
[ "日志", "lnav" ]
系统运维
{ "viewnum": 12748, "commentnum": 2, "favtimes": 6, "sharetimes": 0, "likes": 0 }
[ { "postip": "173.82.165.34", "message": "还要一个一个指定文件,有点麻烦。能像journalctl那样最好了。", "username": "泽楠弟弟 [Safari 10.1|Mac 10.12]", "date": "2017-04-20T20:20:21" }, { "postip": "222.82.95.78", "message": "国内好像无法下载!作者能给个链接就好了", "username": "来自新疆乌鲁木齐的 Firefox 52.0|Windows 10 用户", "date": "2017-04-23T13:54:11" } ]
[]
基于消息的时间戳,lnav 能把多个日志文件合并到一个视图,从而避免打开多个窗口。左边的颜色栏帮助显示消息所属的文件。警告和错误的数量以(黄色和红色)高亮显示,因此我们能够很轻易地看到问题出现在哪里。它会自动加载新的日志行。
2017-04-20T17:09:11
2017-04-20T17:09:11
8,430
/article-8430-1.html
服务器日志是一个由服务器创建并经常更新、用于抓取特定服务和应用的所有活动信息的日志文件。当你的应用或者服务出现问题时这个文件就会非常有用。从日志文件中你可以获取所有关于该问题的信息,例如基于警告或者错误信息它什么时候开始表现不正常。 ![](/data/attachment/album/201704/20/170859llgubtduz9wf8w28.jpg) [LNAV](http://lnav.org/)(Log file Navigator)是 Linux 下一个基于控制台的高级日志文件查看器。它和其它文件查看器,例如 cat、more、tail 等,完成相同的任务,但有很多普通文件查看器没有的增强功能(尤其是它自带多种颜色和易于阅读的格式)。 它能在解压多个压缩日志文件(zip、gzip、bzip)的同时把它们合并到一起进行导航。基于消息的时间戳,`lnav` 能把多个日志文件合并到一个视图(Single Log Review),从而避免打开多个窗口。左边的颜色栏帮助显示消息所属的文件。 警告和错误的数量以(黄色和红色)高亮显示,因此我们能够很轻易地看到问题出现在哪里。它会自动加载新的日志行。 它按照消息时间戳排序显示所有文件的日志消息。顶部和底部的状态栏会告诉你位于哪个日志文件。如果你想按特定的模式查找,只需要在搜索弹窗中输入就会即时显示。 内建的日志消息解析器会自动从每一行中发现和提取详细信息。 当你用一个普通文件查看器打开一个日志文件时,它会用纯文本格式显示所有信息(如果用更直白的话说的话:纯白——黑底白字),这样很难去发现和理解哪里有警告或错误信息。为了克服这种情况,快速找到警告和错误信息来解决问题, lnav 是一个入手可用的更好的解决方案。 大部分常见的 Linux 日志文件都放在 `/var/log/`。 **lnav 自动检测以下日志格式** * Common Web Access Log format(普通 web 访问日志格式) * CUPS page\_log * Syslog * Glog * VMware ESXi/vCenter 日志 * dpkg.log * uwsgi * “Generic” – 以时间戳开始的任何消息 * Strace * sudo * gzib & bizp **lnav 高级功能** * 单一日志视图 - 基于消息时间戳,所有日志文件内容都会被合并到一个单一视图 * 自动日志格式检测 - `lnav` 支持大部分日志格式 * 过滤器 - 能进行基于正则表达式的过滤 * 时间线视图 * 适宜打印视图(Pretty-Print) * 使用 SQL 查询日志 * 自动数据抽取 * 实时操作 * 语法高亮 * Tab 补全 * 当你查看相同文件集时可以自动保存和恢复会话信息。 * Headless 模式 ### 如何在 Linux 中安装 lnav 大部分发行版(Debian、Ubuntu、Mint、Fedora、suse、openSUSE、Arch Linux、Manjaro、Mageia 等等)默认都有 `lnav` 软件包,在软件包管理器的帮助下,我们可以很轻易地从发行版官方仓库中安装它。对于 CentOS/RHEL 我们需要启用 **[EPEL 仓库](http://www.2daygeek.com/install-enable-epel-repository-on-rhel-centos-scientific-linux-oracle-linux/)**。 ``` [在 Debian/Ubuntu/LinuxMint 上安装 lnav] $ sudo apt-get install lnav [在 RHEL/CentOS 上安装 lnav] $ sudo yum install lnav [在 Fedora 上安装 lnav] $ sudo dnf install lnav [在 openSUSE 上安装 lnav] $ sudo zypper install lnav [在 Mageia 上安装 lnav] $ sudo urpmi lnav [在基于 Arch Linux 的系统上安装 lnav] $ yaourt -S lnav ``` 如果你的发行版没有 `lnav` 软件包,别担心,开发者提供了 `.rpm` 和 `.deb` 安装包,因此我们可以轻易安装。确保你从 [开发者 github 页面](https://github.com/tstack/lnav/releases) 下载最新版本的安装包。 ``` [在 Debian/Ubuntu/LinuxMint 上安装 lnav] $ sudo wget https://github.com/tstack/lnav/releases/download/v0.8.1/lnav_0.8.1_amd64.deb $ sudo dpkg -i lnav_0.8.1_amd64.deb [在 RHEL/CentOS 上安装 lnav] $ sudo yum install https://github.com/tstack/lnav/releases/download/v0.8.1/lnav-0.8.1-1.x86_64.rpm [在 Fedora 上安装 lnav] $ sudo dnf install https://github.com/tstack/lnav/releases/download/v0.8.1/lnav-0.8.1-1.x86_64.rpm [在 openSUSE 上安装 lnav] $ sudo zypper install https://github.com/tstack/lnav/releases/download/v0.8.1/lnav-0.8.1-1.x86_64.rpm [在 Mageia 上安装 lnav] $ sudo rpm -ivh https://github.com/tstack/lnav/releases/download/v0.8.1/lnav-0.8.1-1.x86_64.rpm ``` ### 不带参数运行 lnav 默认情况下你不带参数运行 `lnav` 时它会打开 `syslog` 文件。 ``` # lnav ``` ![](/data/attachment/album/201704/20/170932bpkp5lccyj9py4ky.png) ### 使用 lnav 查看特定日志文件 要用 `lnav` 查看特定的日志文件,在 `lnav` 命令后面添加日志文件路径。例如我们想看 `/var/log/dpkg.log` 日志文件。 ``` # lnav /var/log/dpkg.log ``` ![](/data/attachment/album/201704/20/170943kgqhnwlwywhnsnl3.png) ### 用 lnav 查看多个日志文件 要用 `lnav` 查看多个日志文件,在 lnav 命令后面逐个添加日志文件路径,用一个空格隔开。例如我们想查看 `/var/log/dpkg.log` 和 `/var/log/kern.log` 日志文件。 左边的颜色栏帮助显示消息所属的文件。另外顶部状态栏还会显示当前日志文件的名称。为了显示多个日志文件,大部分应用经常会打开多个窗口、或者在窗口中水平或竖直切分,但 `lnav` 使用不同的方式(它基于日期组合在同一个窗口显示多个日志文件)。 ``` # lnav /var/log/dpkg.log /var/log/kern.log ``` ![](/data/attachment/album/201704/20/170957nle92l91sf1jup6a.png) ### 使用 lnav 查看压缩的日志文件 要查看并同时解压被压缩的日志文件(zip、gzip、bzip),在 `lnav` 命令后面添加 `-r` 选项。 ``` # lnav -r /var/log/Xorg.0.log.old.gz ``` ![](/data/attachment/album/201704/20/171002a6w711aomvsaeu7l.png) ### 直方图视图 首先运行 `lnav` 然后按 `i` 键切换到/出直方图视图。 ![](/data/attachment/album/201704/20/171006fqls0ewnyyaee8z9.png) ### 查看日志解析器结果 首先运行 `lnav` 然后按 `p` 键打开显示日志解析器结果。 ![](/data/attachment/album/201704/20/171012bf68we9we3b9t2zr.png) ### 语法高亮 你可以搜索任何给定的字符串,它会在屏幕上高亮显示。首先运行 `lnav` 然后按 `/` 键并输入你想查找的字符串。为了测试,我搜索字符串 `Default`,看下面的截图。 ![](/data/attachment/album/201704/20/171017z3vdcntv34dxnnvd.png) ### Tab 补全 命令窗口支持大部分操作的 tab 补全。例如,在进行搜索时,你可以使用 tab 补全屏幕上显示的单词,而不需要复制粘贴。为了测试,我搜索字符串 `/var/log/Xorg`,看下面的截图。 ![](/data/attachment/album/201704/20/171022uyyxylh08l87xmty.png) --- via: <http://www.2daygeek.com/install-and-use-advanced-log-file-viewer-navigator-lnav-in-linux/> 作者:[Magesh Maruthamuthu](http://www.2daygeek.com/author/magesh/) 译者:[ictlyh](https://github.com/ictlyh) 校对:[wxy](https://github.com/wxy) 本文由 [LCTT](https://github.com/LCTT/TranslateProject) 原创编译,[Linux中国](https://linux.cn/) 荣誉推出
Anbox:容器中的 Android
Anbox
https://github.com/anbox/anbox/blob/master/README.md
Anbox 以基于容器的方式,在像 Ubuntu 这样的常规的 GNU Linux 系统上启动一个完整的 Android 系统。
/data/attachment/album/201704/21/110527cqvgk8fhz6uv7fnk.jpg.thumb.jpg
/data/attachment/album/201704/21/110527cqvgk8fhz6uv7fnk.jpg
true
false
true
geekpi
false
[ "Android", "Anbox" ]
容器与云
{ "viewnum": 16715, "commentnum": 1, "favtimes": 2, "sharetimes": 0, "likes": 0 }
[ { "postip": "123.116.19.225", "message": "请问,32位的ubuntu系统可以安装吗?", "username": "来自北京的 Firefox 53.0|Ubuntu 用户", "date": "2017-04-21T13:29:19" } ]
[]
Anbox 以基于容器的方式,在像 Ubuntu 这样的常规的 GNU Linux 系统上启动一个完整的 Android 系统。
2017-04-21T11:06:00
2017-04-21T11:06:00
8,431
/article-8431-1.html
![](/data/attachment/album/201704/21/110527cqvgk8fhz6uv7fnk.jpg) Anbox 以基于容器的方式,在像 Ubuntu 这样的常规的 GNU Linux 系统上启动一个完整的 Android 系统。 ### 概述 Anbox 使用 Linux 命名空间(user、pid、uts、net、mount、ipc)来在容器中运行完整的 Android 系统,并在任何基于 GNU Linux 平台上提供 Android 应用。 容器内的 Android 无法直接访问任何硬件。所有硬件访问都通过主机上的 anbox 守护进程进行。我们重用基于 QEMU 的模拟器实现的 Android 中的 GL、ES 加速渲染。容器内的 Android 系统使用不同的管道与主机系统通信,并通过它发送所有硬件访问命令。 有关更多详细信息,请参考下文档: * [Android 硬件 OpenGL ES 仿真设计概述](https://android.googlesource.com/platform/external/qemu/+/emu-master-dev/android/android-emugl/DESIGN) * [Android QEMU 快速管道](https://android.googlesource.com/platform/external/qemu/+/emu-master-dev/android/docs/ANDROID-QEMU-PIPE.TXT) * [Android 的 “qemud” 复用守护进程](https://android.googlesource.com/platform/external/qemu/+/emu-master-dev/android/docs/ANDROID-QEMUD.TXT) * [Android qemud 服务](https://android.googlesource.com/platform/external/qemu/+/emu-master-dev/android/docs/ANDROID-QEMUD-SERVICES.TXT) Anbox 目前适合桌面使用,但也用在移动操作系统上,如 Ubuntu Touch、Sailfish OS 或 Lune OS。然而,由于 Android 程序的映射目前只针对桌面环境,因此还需要额外的工作来支持其他的用户界面。 Android 运行时环境带有一个基于 [Android 开源项目](https://source.android.com/)镜像的最小自定义 Android 系统。所使用的镜像目前基于 Android 7.1.1。 ### 安装 目前,安装过程包括一些添加额外组件到系统的步骤。包括: * 启用用于 binder 和 ashmen 的非发行的树外内核模块。 * 使用 udev 规则为 /dev/binder 和 /dev/ashmem 设置正确权限。 * 能够启动 Anbox 会话管理器作为用户会话的一个启动任务。 为了使这个过程尽可能简单,我们将必要的步骤绑定在一个 snap(见 <https://snapcraft.io> ) 中,称之为 “anbox-installer”。这个安装程序会执行所有必要的步骤。你可以在所有支持 snap 的系统运行下面的命令安装它。 ``` $ snap install --classic anbox-installer ``` 另外你可以通过下面的命令下载安装脚本。 ``` $ wget https://raw.githubusercontent.com/anbox/anbox-installer/master/installer.sh -O anbox-installer ``` 请注意,我们还不支持除所有 Linux 发行版。请查看下面的章节了解支持的发行版。 运行下面的命令进行安装。 ``` $ anbox-installer ``` 它会引导你完成安装过程。 **注意:** Anbox 目前处于 **pre-alpha 开发状态**。不要指望它具有生产环境你需要的所有功能。你肯定会遇到错误和崩溃。如果你遇到了,请不要犹豫并报告它们! **注意:** Anbox snap 目前 **完全没有约束**,因此它只能从边缘渠道获取。正确的约束是我们想要在未来实现的,但由于 Anbox 的性质和复杂性,这不是一个简单的任务。 ### 已支持的 Linux 发行版 目前我们官方支持下面的 Linux 发行版: * Ubuntu 16.04 (xenial) 未测试但可能支持的: * Ubuntu 14.04 (trusty) * Ubuntu 16.10 (yakkety) * Ubuntu 17.04 (zesty) ### 安装并运行 Android 程序 #### 从源码构建 要构建 Anbox 运行时不需要特别了解什么,我们使用 cmake 作为构建系统。你的主机系统中应已有下面这些构建依赖: * libdbus * google-mock * google-test * libboost * libboost-filesystem * libboost-log * libboost-iostreams * libboost-program-options * libboost-system * libboost-test * libboost-thread * libcap * libdbus-cpp * mesa (libegl1, libgles2) * glib-2.0 * libsdl2 * libprotobuf * protobuf-compiler * lxc 在 Ubuntu 系统中你可以用下面的命令安装所有的依赖: ``` $ sudo apt install build-essential cmake cmake-data debhelper dbus \ google-mock libboost-dev libboost-filesystem-dev libboost-log-dev \ libboost-iostreams-dev libboost-program-options-dev libboost-system-dev \ libboost-test-dev libboost-thread-dev libcap-dev libdbus-1-dev \ libdbus-cpp-dev libegl1-mesa-dev libgles2-mesa-dev libglib2.0-dev \ libglm-dev libgtest-dev liblxc1 libproperties-cpp-dev libprotobuf-dev \ libsdl2-dev lxc-dev pkg-config protobuf-compiler ``` 之后用下面的命令构建 Anbox: ``` $ mkdir build $ cd build $ cmake .. $ make ``` 一个简单的命令会将必要的二进制安装到你的系统中,如下。 ``` $ make install ``` 如果你想要构建 anbox snap,你可以按照下面的步骤: ``` $ mkdir android-images $ cp /path/to/android.img android-images/android.img $ snapcraft ``` 结果会有一个 .snap 文件,你可以在支持 snap 的系统上安装。 ``` $ snap install --dangerous --devmode anbox_1_amd64.snap ``` #### 运行 Anbox 要从本地构建运行 Anbox ,你需要了解更多一点。请参考[“运行时步骤”](https://github.com/anbox/anbox/blob/master/docs/runtime-setup.md)文档。 ### 文档 在项目源代码的子目录下,你可以找到额外的关于 Anbox 的文档。 有兴趣可以看下: * [运行时步骤](https://github.com/anbox/anbox/blob/master/docs/runtime-setup.md) * [构建 Android 镜像](https://github.com/anbox/anbox/blob/master/docs/build-android.md) ### 报告 bug 如果你发现了一个 Anbox 问题,请[提交 bug](https://github.com/anbox/anbox/issues/new)。 ### 取得联系 如果你想要与开发者联系,你可以在 [FreeNode](https://freenode.net/) 中加入 *#anbox* 的 IRC 频道。 ### 版权与许可 Anbox 重用了像 Android QEMU 模拟器这样的其他项目的代码。这些项目可在外部/带有许可声明的子目录中得到。 anbox 源码本身,如果没有在相关源码中声明其他的许可,默认是 GPLv3 许可。 --- via: <https://github.com/anbox/anbox/blob/master/README.md> 作者:[Anbox](http://anbox.io/) 译者:[geekpi](https://github.com/geekpi) 校对:[jasminepeng](https://github.com/jasminepeng) 本文由 [LCTT](https://github.com/LCTT/TranslateProject) 原创编译,[Linux中国](https://linux.cn/) 荣誉推出
让你的 Linux 远离黑客(三):FAQ
Mike Guthrie
https://www.linux.com/news/webinar/2017/how-keep-hackers-out-your-linux-machine-part-3-your-questions-answered
这个系列的第一篇和第二篇文章覆盖了 5 个让你的 Linux 远离黑客的最简单方法,并且知道他们是否已经进入。这一次,我将回答一些我最近在 Linux 基金会网络研讨会上收到的很好的安全性问题。
/data/attachment/album/201704/21/174419rb3s44ss4dsxxx4h.jpg.thumb.jpg
/data/attachment/album/201704/21/174419rb3s44ss4dsxxx4h.jpg
true
false
true
geekpi
false
[ "黑客", "网络安全" ]
技术
{ "viewnum": 5851, "commentnum": 0, "favtimes": 1, "sharetimes": 0, "likes": 0 }
[]
[ { "raid": 8338, "displayorder": 0 } ]
这个系列的第一篇和第二篇文章覆盖了 5 个让你的 Linux 远离黑客的最简单方法,并且知道他们是否已经进入。这一次,我将回答一些我最近在 Linux 基金会网络研讨会上收到的很好的安全性问题。
2017-04-21T17:44:16
2017-04-21T17:44:16
8,433
/article-8433-1.html
![Computer security](/data/attachment/album/201704/21/174419rb3s44ss4dsxxx4h.jpg "computer security") Mike Guthrie 最近在 Linux 基金会的网络研讨会上回答了一些安全相关的问题。 这个系列的[第一篇](/article-8189-1.html)和[第二篇](/article-8338-1.html)文章覆盖了 5 个让你的 Linux 远离黑客的最简单方法,并且知道他们是否已经进入。这一次,我将回答一些我最近在 Linux 基金会网络研讨会上收到的很好的安全性问题。 ### 如果系统自动使用私钥认证,如何存储密钥密码? 这个很难。这是我们一直在斗争的事情,特别是我们在做 “Red Team” 的时候,因为我们有些需要自动调用的东西。我使用 Expect,但我倾向于在这上面使用老方法。你需要编写脚本,是的,将密码存储在系统上不是那么简单的一件事,当你这么做时你需要加密它。 我的 Expect 脚本加密了存储的密码,然后解密,发送密码,并在完成后重新加密。我知道到这有一些缺陷,但它比使用无密码的密钥更好。 如果你有一个无密码的密钥,并且你确实需要使用它。我建议你尽量限制需要用它的用户。例如,如果你正在进行一些自动日志传输或自动化软件安装,则只给那些需要执行这些功能的程序权限。 你可以通过 SSH 运行命令,所以不要给它们一个 shell,使它只能运行那个命令就行,这样就能防止某人窃取了这个密钥并做其他事情。 ### 你对密码管理器如 KeePass2 怎么看? 对我而言,密码管理器是一个非常好的目标。随着 GPU 破解的出现和 EC2 的一些破解能力,这些东西很容易就变成过去时。我一直在窃取这些密码库。 现在,我们在破解这些库的成功率是另外一件事。我们差不多有 10% 左右的破解成功率。如果人们不能为他们的密码库用一个安全的密码,那么我们就会进入并会获得丰硕成果。比不用要强,但是你仍需要保护好这些资产。如你保护其他密码一样保护好密码库。 ### 你认为从安全的角度来看,除了创建具有更高密钥长度的主机密钥之外,创建一个新的 “Diffie-Hellman” 模数并限制 2048 位或更高值得么? 值得的。以前在 SSH 产品中存在弱点,你可以做到解密数据包流。有了它,你可以传递各种数据。作为一种加密机制,人们不假思索使用这种方式来传输文件和密码。使用健壮的加密并且改变你的密钥是很重要的。 我会轮换我的 SSH 密钥 - 这不像我的密码那么频繁,但是我每年会轮换一次。是的,这是一个麻烦,但它让我安心。我建议尽可能地使你的加密技术健壮。 ### 使用完全随机的英语单词(大概 10 万个)作为密码合适么? 当然。我的密码实际上是一个完整的短语。它是带标点符号和大小写一句话。除此以外,我不再使用其他任何东西。 我是一个“你可以记住而不用写下来或者放在密码库的密码”的大大的支持者。一个你可以记住不必写下来的密码比你需要写下来的密码更安全。 使用短语或使用你可以记住的四个随机单词比那些需要经过几次转换的一串数字和字符的字符串更安全。我目前的密码长度大约是 200 个字符。这是我可以快速打出来并且记住的。 ### 在物联网情景下对保护基于 Linux 的嵌入式系统有什么建议么? 物联网是一个新的领域,它是系统和安全的前沿,日新月异。现在,我尽量都保持离线。我不喜欢人们把我的灯光和冰箱搞乱。我故意不去购买支持联网的冰箱,因为我有朋友是黑客,我可不想我每天早上醒来都会看到那些不雅图片。封住它,锁住它,隔离它。 目前物联网设备的恶意软件取决于默认密码和后门,所以只需要对你所使用的设备进行一些研究,并确保没有其他人可以默认访问。然后确保这些设备的管理接口受到防火墙或其他此类设备的良好保护。 ### 你可以提一个可以在 SMB 和大型环境中使用的防火墙/UTM(OS 或应用程序)么? 我使用 pfSense,它是 BSD 的衍生产品。我很喜欢它。它有很多模块,实际上现在它有商业支持,这对于小企业来说这是非常棒的。对于更大的设备、更大的环境,这取决于你有哪些管理员。 我一直都是 CheckPoint 管理员,但是 Palo Alto 也越来越受欢迎了。这些设备与小型企业或家庭使用很不同。我在各种小型网络中都使用 pfSense。 ### 云服务有什么内在问题么? 并没有云,那只不过是其他人的电脑而已。云服务存在内在的问题。只知道谁访问了你的数据,你在上面放了什么。要知道当你向 Amazon 或 Google 或 Microsoft 上传某些东西时,你将不再完全控制它,并且该数据的隐私是有问题的。 ### 要获得 OSCP 你建议需要准备些什么? 我现在准备通过这个认证。我的整个团队是这样。阅读他们的材料。记住, OSCP 将成为令人反感的安全基准。你一切都要使用 Kali。如果不这样做 - 如果你决定不使用 Kali,请确保仿照 Kali 实例安装所有的工具。 这将是一个基于工具的重要认证。这是一个很好的方式。看看一些名为“渗透测试框架”的内容,因为这将为你提供一个很好的测试流程,他们的实验室似乎是很棒的。这与我家里的实验室非常相似。 *[随时免费观看完整的网络研讨会](http://portal.on24.com/view/channel/index.html?showId=1101876&showCode=linux&partnerref=linco)。查看这个系列的[第一篇](https://www.linux.com/news/webinar/2017/how-keep-hackers-out-your-linux-machine-part-1-top-two-security-tips)和[第二篇](https://www.linux.com/news/webinar/2017/how-keep-hackers-out-your-linux-machine-part-2-three-more-easy-security-tips)文章获得 5 个简单的贴士来让你的 Linux 机器安全。* *Mike Guthrie 为能源部工作,负责 “Red Team” 的工作和渗透测试。* --- via: <https://www.linux.com/news/webinar/2017/how-keep-hackers-out-your-linux-machine-part-3-your-questions-answered> 作者:[MIKE GUTHRIE](https://www.linux.com/users/anch) 译者:[geekpi](https://github.com/geekpi) 校对:[wxy](https://github.com/wxy) 本文由 [LCTT](https://github.com/LCTT/TranslateProject) 原创编译,[Linux中国](https://linux.cn/) 荣誉推出
使用 LXDE 的 8 个理由
David Both
https://opensource.com/article/17/3/8-reasons-use-lxde
出于两个原因我决定尝试其它 Linux 桌面环境。第一,我需要完成我的工作。第二,一心使用 KDE 已经有很多年,我认为是时候尝试一些不同的桌面了。
/data/attachment/album/201704/21/181631bsyxftpz3wybpym3.jpg.thumb.jpg
/data/attachment/album/201704/21/181631bsyxftpz3wybpym3.jpg
true
false
true
ictlyh
false
[ "LXDE" ]
观点
{ "viewnum": 19791, "commentnum": 9, "favtimes": 0, "sharetimes": 0, "likes": 0 }
[ { "postip": "219.73.120.190", "message": "重新配置其实就是根据用户写的menu.xml重新生成openbox菜单。。。。。", "username": "来自香港的 Chrome 58.0|Windows 10 用户", "date": "2017-04-21T19:49:05" }, { "postip": "125.126.164.99", "message": "呵呵 时代在倒退吗?", "username": "来自浙江台州的 Firefox 53.0|Windows 10 用户", "date": "2017-04-21T21:04:13" }, { "postip": "125.71.65.91", "message": "对于那些称轻量级 DE 能提供强大功能,我强烈表示怀疑。", "username": "来自四川成都的 Chromium 57.0|Ubuntu 用户", "date": "2017-04-21T22:48:57" }, { "postip": "125.71.65.91", "message": "我曾经试过流行程度高的 DE,包括 LXDE,最终认为 KDE Plasma 5 是最佳选择。无论在虚拟机,还是物理机,至少我自己没有遇到严重问题。除了还在开发阶段的 wayland,KDE 5 在注销时会冻结。", "username": "来自四川成都的 Chromium 57.0|Ubuntu 用户", "date": "2017-04-21T22:51:46" }, { "postip": "106.2.237.214", "message": "哈哈,终于有人说LXDE的好话了。LXDE的轻量就是好,我用它来改造成我的“Lovinux桌面”了。compiz+gnomenu+awn+dockbarx,非常享受。", "username": "来自北京的 Firefox 54.0|GNU/Linux 用户", "date": "2017-04-22T09:38:41" }, { "postip": "116.31.81.182", "message": "最后的电源管理器怎么说xfce了? 写错字了吧", "username": "来自广东广州的 Firefox 52.0|Ubuntu 用户", "date": "2017-04-22T10:15:44" }, { "postip": "58.49.103.186", "message": "看多了这种文章,我觉得真是意义不大,除了引导新手换了一个又一个,浪费时间而已。<br />\r\n<br />\r\n还是要提高自身效率,只有两条<br />\r\n<br />\r\n1. 深入了解自己的工具<br />\r\n2. 有了问题自己能解决<br />\r\n<br />\r\n选择什么桌面,只是术,不是道", "username": "来自湖北武汉的 Firefox 53.0|Windows 7 用户", "date": "2017-04-22T16:58:36" }, { "postip": "61.133.215.190", "message": "LUBUNTU,就是直接使用LXDE的,不用什么kdegnomeunity,打开就是直接工作", "username": "来自宁夏银川的 Chrome 59.0|Windows 7 用户", "date": "2017-08-02T16:55:23" }, { "postip": "61.133.215.190", "message": "用着还行,不过也许是由于我也不需要什么强大的功能吧", "username": "来自宁夏银川的 Chrome 59.0|Windows 7 用户", "date": "2017-08-02T16:56:20" } ]
[]
出于两个原因我决定尝试其它 Linux 桌面环境。第一,我需要完成我的工作。第二,一心使用 KDE 已经有很多年,我认为是时候尝试一些不同的桌面了。
2017-04-21T18:16:42
2017-04-21T18:16:42
8,434
/article-8434-1.html
> > 考虑使用轻量级桌面环境 LXDE 作为你 Linux 桌面的理由 > > > ![](/data/attachment/album/201704/21/181631bsyxftpz3wybpym3.jpg) 去年年底,升级到 Fedora 25 所装的新版本 [KDE](https://opensource.com/life/15/4/9-reasons-to-use-kde) Plasma 给我带来了严重问题,让我难以完成任何工作。出于两个原因我决定尝试其它 Linux 桌面环境。第一,我需要完成我的工作。第二,一心使用 KDE 已经有很多年,我认为是时候尝试一些不同的桌面了。 我第一个尝试了几周的替代桌面是 [Cinnamon](https://opensource.com/article/17/1/cinnamon-desktop-environment),我在 1 月份介绍过它。这次我已经使用了 LXDE(<ruby> 轻量级 X11 桌面环境 <rp> ( </rp> <rt> Lightweight X11 Desktop Environment </rt> <rp> ) </rp></ruby>)大概 6 周,我发现它有很多我喜欢的东西。这是我使用 LXDE 的 8 个理由。 ### 1、 LXDE 支持多个面板 和 KDE 以及 Cinnamon 一样,LXDE 支持包括系统菜单、应用启动器的面板,以及显示正在运行应用图标的任务栏。我第一次登录到 LXDE 时,面板的配置看起来异常熟悉。LDXE 看起来已经根据我的 KDE 配置情况为我准备好了喜欢的顶部和底部面板,并包括了系统托盘设置。顶部面板上的应用程序启动器看似来自 Cinnamon 。面板上的东西使得启动和管理程序变得容易。默认情况下,只在桌面底部有一个面板。 ![打开了 Openbox Configuration Manager 的 LXDE 桌面。](/data/attachment/album/201704/21/181644xq04rkmkmnrogc2c.png "打开了 Openbox Configuration Manager 的 LXDE 桌面。") *打开了 Openbox 配置管理器的 LXDE 桌面。这个桌面还没有更改过,因此它使用了默认的颜色和图标主题。* ### 2、 Openbox 配置管理器提供了一个用于管理和体验桌面外观的简单工具。 它为主题、窗口修饰、多个显示器的窗口行为、移动和调整窗口大小、鼠标控制、多桌面等提供了选项。虽然这看起来似乎很多,但它远不如配置 KDE 桌面那么复杂,尽管如此 Openbox 仍然提供了绝佳的效果。 ### 3、 LXDE 有一个强大的菜单工具 在<ruby> 桌面偏好 <rp> ( </rp> <rt> Desktop Preference </rt> <rp> ) </rp></ruby>菜单的<ruby> 高级 <rp> ( </rp> <rt> Advanced </rt> <rp> ) </rp></ruby>标签页有个有趣的选项。这个选项的名称是 “<ruby> 点击桌面时显示窗口管理器提供的菜单 <rp> ( </rp> <rt> Show menus provided by window managers when desktop is clicked </rt> <rp> ) </rp></ruby>”。选中这个复选框,当你右击桌面时,会显示 Openbox 桌面菜单,而不是标准的 LXDE 桌面菜单。 Openbox 桌面菜单包括了几乎每个你可能想要的菜单选项,所有都可从桌面便捷访问。它包括了所有的应用程序菜单、系统管理、以及首选项。它甚至有一个菜单包括了所有已安装的终端模拟器应用程序的列表,因此系统管理员可以轻易地启动他们喜欢的终端。 ### 4、 LXDE 桌面的设计干净简单 它没有任何会妨碍你完成工作的东西。尽管你可以添加一些文件、目录、应用程序的链接到桌面,但是没有可以添加到桌面的小部件。在我的 KDE 和 Cinnamon 桌面上我确实喜欢一些小部件,但它们很容易被覆盖住,然后我就需要移动或者最小化窗口,或者使用 “<ruby> 显示桌面 <rp> ( </rp> <rt> Show Desktop </rt> <rp> ) </rp></ruby>” 按钮清空整个桌面才能看到它们。 LXDE 确实有一个 “<ruby> 图标化所有窗口 <rp> ( </rp> <rt> Iconify all windows </rt> <rp> ) </rp></ruby>” 按钮,但我很少需要使用它,除非我想看我的壁纸。 ### 5、 LXDE 有一个强大的文件管理器 LXDE 默认的文件管理器是 PCManFM,因此在我使用 LXDE 的时候它成为了我的文件管理器。PCManFM 非常灵活、可以配置为适用于大部分人和场景。它看起来没有我常用的文件管理器 Krusader 那么可配置,但我确实喜欢 Krusader 所没有的 PCManFM 侧边栏。 PCManFM 允许打开多个标签页,可以通过右击侧边栏的任何条目或者单击图标栏的新标签图标打开。PCManFM 窗口左边的<ruby> 位置 <rp> ( </rp> <rt> Places </rt> <rp> ) </rp></ruby>面板显示了应用程序菜单,你可以从 PCManFM 启动应用程序。<ruby> 位置 <rp> ( </rp> <rt> Places </rt> <rp> ) </rp></ruby>面板上面也显示了一个设备图标,可以用于查看你的物理存储设备,一系列带按钮的可移除设备允许你挂载和卸载它们,还有可以便捷访问的主目录、桌面、回收站。<ruby> 位置 <rp> ( </rp> <rt> Places </rt> <rp> ) </rp></ruby>面板的底部包括一些默认目录的快捷方式,例如 Documents、Music、Pictures、Videos 以及 Downloads。你也可以拖拽其它目录到<ruby> 位置 <rp> ( </rp> <rt> Places </rt> <rp> ) </rp></ruby>面板的快捷方式部分。<ruby> 位置 <rp> ( </rp> <rt> Places </rt> <rp> ) </rp></ruby> 面板可以换为正常的目录树。 ### 6、 如果在现有窗口后面打开,新窗口的标题栏会闪烁 这是一个在大量现有窗口中定位新窗口的好方法。 ### 7、 大部分现代桌面环境允许多个桌面,LXDE 也不例外 我喜欢使用一个桌面用于我的开发、测试以及编辑工作,另一个桌面用于普通任务,例如电子邮件和网页浏览。LXDE 默认提供两个桌面,但你可以配置为只有一个或者多个。右击<ruby> 桌面切换器 <rp> ( </rp> <rt> Desktop Pager </rt> <rp> ) </rp></ruby>配置它。 通过一些有害但不是破坏性的测试,我发现最大允许桌面数目是 100。我还发现当我把桌面数目减少到低于我实际已经在使用的 3 个时,不活动桌面上的窗口会被移动到桌面 1。多么有趣的发现! ### 8、 Xfce 电源管理器是一个小巧但强大的应用程序,它允许你配置电源管理如何工作 它提供了一个标签页用于通用配置,以及用于系统、显示和设备的标签页。设备标签页显示了我系统上已有设备的表格,例如电池供电的鼠标、键盘,甚至我的 UPS(不间断电源)。它显示了每个设备的详细信息,包括厂商和系列号,如果可用的话,还有电池充电状态。当我写这篇博客的时候,我 UPS 的电量是 100%,而我罗技鼠标的电量是 75%。 Xfce 电源管理器还在系统托盘显示了一个图标,因此你可以从那里快速了解你设备的电池状态。 关于 LXDE 桌面还有很多喜欢的东西,但这些就是抓住了我的注意力,它们也是对我使用现代图形用户界面工作非常重要、不可或缺的东西。 我注意到奇怪的一点是,我一直没有弄明白桌面(Openbox)菜单的 “<ruby> 重新配置 <rp> ( </rp> <rt> Reconfigure </rt> <rp> ) </rp></ruby>” 选项是干什么的。我点击了几次,从没有注意到有任何类型的任何活动表明该选项实际起了作用。 我发现 LXDE 是一个简单但强大的桌面。我享受使用它写这篇文章的几周时间。通过允许我访问我想要的应用程序和文件,同时在其余时间保持不会让我分神,LXDE 使我得以高效地工作。我也没有遇到任何妨碍我完成工作的问题——当然,除了我用于探索这个好桌面所花的时间。我非常推荐 LXDE 桌面。 我现在正在试用 GNOME 3 和 GNOME Shell,并将在下一期中报告。 --- 作者简介: David Both 是一个 Linux 和开源倡导者,他居住在北卡罗莱纳州的 Raleigh。他在 IT 行业已经超过 40 年,在他工作的 IBM 公司教授 OS/2 超过 20 年,他在 1981 年为最早的 IBM PC 写了第一个培训课程。他教过 Red Hat 的 RHCE 课程,在 MCI Worldcom、 Cisco 和北卡罗莱纳州 工作过。他一直在使用 Linux 和开源软件近 20 年。 --- via: <https://opensource.com/article/17/3/8-reasons-use-lxde> 作者:[David Both](https://opensource.com/users/dboth) 译者:[ictlyh](https://github.com/ictlyh) 校对:[wxy](https://github.com/wxy) 本文由 [LCTT](https://github.com/LCTT/TranslateProject) 原创编译,[Linux中国](https://linux.cn/) 荣誉推出
极客漫画:DOS 时代
Daniel Stori
https://turnoff.us/geek/tales-of-dos/
“曾经,我们没有 Windows、Linux 和 OSX,我们只有 DOS。”
/data/attachment/album/201705/14/173932ropizszs9dhsa696.png.thumb.jpg
/data/attachment/album/201705/14/173932ropizszs9dhsa696.png.large.jpg
false
false
true
wxy
false
[ "漫画", "DOS" ]
极客漫画
{ "viewnum": 9350, "commentnum": 11, "favtimes": 0, "sharetimes": 0, "likes": 0 }
[ { "postip": "118.145.7.173", "message": "是Accolade而不是Accloade……", "username": "来自北京的 Vivaldi 1.8|GNU/Linux 用户", "date": "2017-04-22T13:27:00" }, { "postip": "119.78.211.6", "message": "应该都是B:kB,MB<br />\r\n<br />\r\n我还保存着十几张当年没舍得用的软盘,准备慢慢用上若干年的,结果一夜之间全没用了。。", "username": "lx9507 [Chrome 57.0|Mac 10.10]", "date": "2017-04-22T13:40:59" }, { "postip": "221.219.121.67", "message": "谢谢!", "username": "linux [Chrome 57.0|Mac 10.11]", "date": "2017-04-22T15:00:09" }, { "postip": "221.219.121.67", "message": "谢谢!~<br />\r\n<br />\r\n软盘留着吧,没准品相好的几十年之后就是文物啦~", "username": "linux [Chrome 57.0|Mac 10.11]", "date": "2017-04-22T15:08:40" }, { "postip": "113.56.204.102", "message": "bbs", "username": "POCMON [Firefox 52.0|GNU/Linux]", "date": "2017-04-22T23:11:53" }, { "postip": "182.245.141.107", "message": "我的电脑有两个软驱,一个五寸一个三寸,让人最困惑的是五寸盘只有1.2M,而三寸盘却高达1.44M。", "username": "来自云南昆明的 Firefox 47.0|Windows 7 用户", "date": "2017-04-25T17:25:47" }, { "postip": "123.120.82.222", "message": "最初出现的 8 英寸软盘,开始容量仅仅 79.75 KB,后来逐渐增大到了 1.2 MB。https://en.wikipedia.org/wiki/Floppy_disk<br />\r\n<br />\r\n存储的发展就是,容量越来越大,尺寸越来越小~", "username": "linux [Chrome 57.0|Mac 10.11]", "date": "2017-04-26T07:46:02" }, { "postip": "1.1.125.99", "message": "以前用软盘拷了好些游戏(的快捷方式)TT", "username": "martin2011qi [Chrome Mobile 42.0|Android 6.0]", "date": "2017-04-28T17:30:46" }, { "postip": "123.120.82.222", "message": "哈哈哈,快捷方式——果然掉过这个坑的都哭了!", "username": "linux [Chrome 57.0|Mac 10.11]", "date": "2017-04-28T21:52:57" }, { "postip": "111.43.240.181", "message": "2333年。。。<br />\r\nA:天啊,快看这篇文章。以前的人们竟然会觉得gta5真实,那画质我幼儿园的时候都能手绘出来。<br />\r\nB :不光这样,我还研究了那个时代的游戏,基本都存在一个相同的bug,,这些是我在steam博物馆拷下来的游戏,有时它们会让我按任意键继续,结果电脑就关机了。<br />\r\nA:可能是那个年代屏蔽不了电源键吧。<br />\r\n。。。", "username": "Ghjoker [Firefox 45.0|GNU/Linux]", "date": "2017-04-29T16:09:48" }, { "postip": "61.133.215.190", "message": "我也还有一盒,然而现在连软驱也没有了", "username": "来自宁夏银川的 Chrome 59.0|Windows 7 用户", "date": "2017-08-02T16:53:04" } ]
[]
“曾经,我们没有 Windows、Linux 和 OSX,我们只有 DOS。”
2017-04-22T11:37:00
2017-04-22T11:37:00
8,435
/article-8435-1.html
![](/data/attachment/album/201705/14/173932ropizszs9dhsa696.png) 在久远的 DOS 时代(其实也才 20 多年前),那个时候没有 Windows、没有图形界面的 OSX 和 Linux。那个时候,我们是用软盘来存储文件的,从开始的 5¼ 英寸的软盘(360 KB), 3½ 英寸软盘(720 KB),到后来的高密盘 720 KB 和 1.44 MB。甚至更古老的时候有(我没见过的) 8 英寸盘和打孔纸带。 记得那个时候经常揣着一盒软盘,到处拷贝(不,交换)别人珍藏的软件,比如 PCTools、Norton ,那简直都是珍宝啊。 你也不能想象,用杀毒软件在一张小小的 360 KB 软盘上查出上千个 DIR II 病毒而“滴滴”不断,让整个机房侧目。 在那个时候,像素风的游戏才是现实,而第一次见到《仙剑奇侠传》时,简直不能想象会有如此精美的图像(PS,后来有幸玩过 CD 版本,才知道片头曲的 CD 音轨和 软盘版的 MIDI 那叫一个天上地下)。所以,漫画里这哥俩看到 Accolade 公司做的这个赛车游戏,就感觉如此惊艳了。(LCTT 译注: [Test Drive](https://en.wikipedia.org/wiki/Test_Drive_(video_game)) 是 Accolade 公司于 1987 年发行的跨平台赛车游戏,当时被评分为 4½ 星,总分 5 星。) 如果你也是远古时代过来的,不妨吐槽下你的当年;如果你是新生代的互联网原住民,请尽情的嘲讽吧~ --- via: <https://turnoff.us/geek/tales-of-dos/> 作者:[Daniel Stori](http://turnoff.us/about/) 译者&合成&点评:[wxy](https://github.com/wxy) 本文由 [LCTT](https://github.com/LCTT/TranslateProject) 原创编译,[Linux中国](https://linux.cn/) 荣誉推出
在 RHEL、CentOS 及 Fedora 上安装 Drupal 8
Aaron Kili
http://www.tecmint.com/install-drupal-in-centos-rhel-fedora/
在这个文章, 我们展示了在 CentOS 7 上如何去下载、安装和使用基本配置来设置 LAMP 以及 Drupal 8。
/data/attachment/album/201704/22/160226gzsvvw432p9wh6p3.jpg.thumb.jpg
/data/attachment/album/201704/22/160226gzsvvw432p9wh6p3.jpg
true
false
true
imxieke
false
[ "Drupal" ]
技术
{ "viewnum": 7219, "commentnum": 0, "favtimes": 1, "sharetimes": 0, "likes": 0 }
[]
[]
在这个文章, 我们展示了在 CentOS 7 上如何去下载、安装和使用基本配置来设置 LAMP 以及 Drupal 8。
2017-04-22T16:02:00
2017-04-22T16:02:00
8,436
/article-8436-1.html
![](/data/attachment/album/201704/22/160226gzsvvw432p9wh6p3.jpg) **Drupal** 是一个开源,灵活,高度可拓展和安全的<ruby> 内容管理系统 <rt> Content Management System </rt></ruby>(CMS),使用户轻松的创建网站。 它可以使用模块拓展,使用户将内容管理转换为强大的数字解决方案。 **Drupal** 运行在诸如 Apache、IIS、Lighttpd、Cherokee、Nginx 的 Web 服务器上,后端数据库可以使用 MySQL、MongoDB、MariaDB、PostgreSQL、MSSQL Server。 在这篇文章中, 我们会展示在 RHEL 7/6、CentOS 7/6 和 Fedora 20-25 发行版上使用 LAMP 架构,如何手动安装和配置 Drupal 8。 #### Drupal 需求: 1. **Apache 2.x** (推荐) 2. **PHP 5.5.9** 或 更高 (推荐 PHP 5.5) 3. **MySQL 5.5.3** 或 **MariaDB 5.5.20** 与 PHP 数据对象(PDO) 支持 安装过程中,我使用 `drupal.tecmint.com` 作为网站主机名,IP 地址为 `192.168.0.104`。你的环境也许与这些设置不同,因此请适当做出更改。 ### 步骤 1:安装 Apache Web 服务器 1、 首先我们从官方仓库开始安装 Apache Web 服务器。 ``` # yum install httpd ``` 2、 安装完成后,服务开始是被禁用的,因此我们需要手动启动它,同时让它下次系统启动时自动启动,如下: ``` ------------- 通过 SystemD - CentOS/RHEL 7 和 Fedora 22+ ------------------- # systemctl start httpd # systemctl enable httpd ------------- 通过 SysVInit - CentOS/RHEL 6 和 Fedora ---------------------- # service httpd start # chkconfig --level 35 httpd on ``` 3、 接下来,为了允许通过 **HTTP** 和 **HTTPS** 访问 Apache 服务,我们必须打开 **HTTPD** 守护进程正在监听的 **80** 和 **443** 端口,如下所示: ``` ------------ 通过 Firewalld - CentOS/RHEL 7 and Fedora 22+ ------------- # firewall-cmd --permanent --zone=public --add-service=http # firewall-cmd --permanent --zone=public --add-service=https # firewall-cmd --reload ------------ 通过 IPtables - CentOS/RHEL 6 and Fedora 22+ ------------- # iptables -A INPUT -p tcp -m tcp --dport 80 -j ACCEPT # iptables -A INPUT -p tcp -m tcp --dport 443 -j ACCEPT # service iptables save # service iptables restart ``` 4、 现在验证 Apache 是否正常工作, 打开浏览器在地址栏中输入 `http://server_IP`, 输入你的服务器 IP 地址, 默认 Apache2 页面应出现,如下面截图所示: ![Apache 默认页面](/data/attachment/album/201704/22/160235sejsje3csz9zzqj6.png) *Apache 默认页面* ### 步骤 2: 安装 Apache PHP 支持 5、 接下来,安装 PHP 和 PHP 所需模块。 ``` # yum install php php-mbstring php-gd php-xml php-pear php-fpm php-mysql php-pdo php-opcache ``` **重要**: 假如你想要安装 **PHP7**, 你需要增加以下仓库:**EPEL** 和 **Webtactic** 才可以使用 yum 安装 PHP7.0: ``` ------------- Install PHP 7 in CentOS/RHEL and Fedora ------------- # rpm -Uvh https://dl.fedoraproject.org/pub/epel/epel-release-latest-7.noarch.rpm # rpm -Uvh https://mirror.webtatic.com/yum/el7/webtatic-release.rpm # yum install php70w php70w-opcache php70w-mbstring php70w-gd php70w-xml php70w-pear php70w-fpm php70w-mysql php70w-pdo ``` 6、 接下来,要从浏览器得到关于 PHP 安装和配置完整信息,使用下面命令在 Apache 文档根目录 (`/var/www/html`) 创建一个 `info.php` 文件。 ``` # echo "<?php phpinfo(); ?>" > /var/www/html/info.php ``` 然后重启 HTTPD 服务器 ,在浏览器地址栏输入 `http://server_IP/info.php`。 ``` # systemctl restart httpd 或 # service httpd restart ``` ![验证 PHP 信息](/data/attachment/album/201704/22/160235qotgstwtw8w3gf2g.png) *验证 PHP 信息* ### 步骤 3: 安装和配置 MariaDB 数据库 7、 请知晓, **Red Hat Enterprise Linux/CentOS 7.0** 从支持 **MySQL** 转为了 **MariaDB** 作为默认数据库管理系统。 要安装 **MariaDB** 数据库, 你需要添加 [官方 MariaDB 库](https://downloads.mariadb.org/mariadb/repositories/#mirror=Fibergrid&distro=CentOS) 到 `/etc/yum.repos.d/MariaDB.repo` 中,如下所示。 ``` [mariadb] name = MariaDB baseurl = http://yum.mariadb.org/10.1/centos7-amd64 gpgkey=https://yum.mariadb.org/RPM-GPG-KEY-MariaDB gpgcheck=1 ``` 当仓库文件准备好后,你可以像这样安装 MariaDB: ``` # yum install mariadb-server mariadb ``` 8、 当 MariaDB 数据库安装完成,启动数据库的守护进程,同时使它能够在下次启动后自动启动。 ``` ------------- 通过 SystemD - CentOS/RHEL 7 and Fedora 22+ ------------- # systemctl start mariadb # systemctl enable mariadb ------------- 通过 SysVInit - CentOS/RHEL 6 and Fedora ------------- # service mysqld start # chkconfig --level 35 mysqld on ``` 9、 然后运行 `mysql_secure_installation` 脚本去保护数据库(设置 root 密码, 禁用远程登录,移除测试数据库并移除匿名用户),如下所示: ``` # mysql_secure_installation ``` ![Mysql安全安装](/data/attachment/album/201704/22/160236hql77x5qq9xl89m9.png) *MySQL 安全安装* ### 步骤 4: 在 CentOS 中安装和配置 Drupal 8 10、 这里我们使用 [wget 命令](http://www.tecmint.com/10-wget-command-examples-in-linux/) [下载最新版本 Drupal](https://www.drupal.org/download)(例如 8.2.6),如果你没有安装 wget 和 gzip 包 ,请使用下面命令安装它们: ``` # yum install wget gzip # wget -c https://ftp.drupal.org/files/projects/drupal-8.2.6.tar.gz ``` 11、 之后,[解压 tar 文件](http://www.tecmint.com/extract-tar-files-to-specific-or-different-directory-in-linux/) 并移动 Drupal 目录到 Apache 文档根目录(`/var/www/html`)。 ``` # tar -zxvf drupal-8.2.6.tar.gz # mv drupal-8.2.6 /var/www/html/drupal ``` 12、 然后,依据 `/var/www/html/drupal/sites/default` 目录下的示例设置文件 `default.settings.php`,创建设置文件 `settings.php`,然后给 Drupal 站点目录设置适当权限,包括子目录和文件,如下所示: ``` # cd /var/www/html/drupal/sites/default/ # cp default.settings.php settings.php # chown -R apache:apache /var/www/html/drupal/ ``` 13、 更重要的是在 `/var/www/html/drupal/sites/` 目录设置 **SElinux** 规则,如下: ``` # chcon -R -t httpd_sys_content_rw_t /var/www/html/drupal/sites/ ``` 14、 现在我们必须为 Drupal 站点去创建一个用于管理的数据库和用户。 ``` # mysql -u root -p Enter password: MySQL Shell Welcome to the MariaDB monitor. Commands end with ; or \g. Your MySQL connection id is 12 Server version: 5.1.73 Source distribution Copyright (c) 2000, 2016, Oracle, MariaDB Corporation Ab and others. Type 'help;' or '\h' for help. Type '\c' to clear the current input statement. **MySQL [(none)]> create database drupal;** Query OK, 1 row affected (0.00 sec) **MySQL [(none)]> create user ravi@localhost identified by 'tecmint123';** Query OK, 0 rows affected (0.00 sec) **MySQL [(none)]> grant all on drupal.* to ravi@localhost;** Query OK, 0 rows affected (0.00 sec) **MySQL [(none)]> flush privileges;** Query OK, 0 rows affected (0.00 sec) **MySQL [(none)]> exit** Bye ``` 15、 最后,打开地址: `http://server_IP/drupal/` 开始网站的安装,选择你首选的安装语言然后点击保存以继续。 ![Drupal 安装语言](/data/attachment/album/201704/22/160238xbu4bue8cllezq18.png) *Drupal 安装语言* 16、 下一步,选择安装配置文件,选择 Standard(标准),点击保存继续。 ![Drupal 安装配置文件](/data/attachment/album/201704/22/160238rs9lzru6n4lu9tyy.png) *Drupal 安装配置文件* 17、 在进行下一步之前查看并通过需求审查并启用 `Clean URL`。 ![验证 Drupal 需求](/data/attachment/album/201704/22/160239k1rdiji6qqj3ojsr.png) *验证 Drupal 需求* 现在在你的 Apache 配置下启用 Clean URL 的 Drupal。 ``` # vi /etc/httpd/conf/httpd.conf ``` 确保为默认根文档目录 `/var/www/html` 设置 `AllowOverride All`,如下图所示: ![在 Drupal 中启用 Clean URL](/data/attachment/album/201704/22/160239o3373h8ciyvkhc81.png) *在 Drupal 中启用 Clean URL* 18、 当你为 Drupal 启用 Clean URL,刷新页面从下面界面执行数据库配置,输入 Drupal 站点数据库名,数据库用户和数据库密码。 当填写完所有信息点击**保存并继续**。 ![Drupal 数据库配置](/data/attachment/album/201704/22/160240n92opvzh5p622ovp.png) *Drupal 数据库配置* 若上述设置正确,Drupal 站点安装应该完成了,如下图界面。 ![Drupal 安装](/data/attachment/album/201704/22/160240n5irj2i81o233712.png) *Drupal 安装* 19、 接下来配置站点为下面的设置(使用适用你的情况的值): * **站点名称** – TecMint Drupal Site * **站点邮箱地址** – [[email protected]](mailto:[email protected]) * **用户名** – admin * **密码** – ########## * **用户的邮箱地址** – [[email protected]](mailto:[email protected]) * **默认国家** – India * **默认时区** – UTC 设置适当的值后,点击**保存并继续**完成站点安装过程。 ![Drupal 站点配置](/data/attachment/album/201704/22/160241zyofyyil0lfbstko.png) *Drupal 站点配置* 20、下图显示的是通过 LAMP 成功安装的 Drupal 8 站点。 ![Drupal站点面板](/data/attachment/album/201704/22/160241byhpybzkc4yy144n.png) *Drupal 站点面板* 现在你可以点击**增加内容**,创建示例网页内容。 选项: 有些人[使用 MySQL 命令行管理数据库](http://www.tecmint.com/mysqladmin-commands-for-database-administration-in-linux/)不舒服,可以从浏览器界面 [安装 PHPMYAdmin 管理数据库](http://www.tecmint.com/install-phpmyadmin-rhel-centos-fedora-linux/) 浏览 Drupal 文档 : <https://www.drupal.org/docs/8> 就这样! 在这个文章, 我们展示了在 CentOS 7 上如何去下载、安装和使用基本配置来设置 LAMP 以及 Drupal 8。 欢迎就这个教程提供反馈,或提供给我们一些相关信息。 --- 作者简介: Aaron Kili 是 linux 和 F.O.S.S 爱好者,将成为 Linux 系统管理员,Web 开发者,目前是 TecMint 的原创作者,热爱计算机工作,并且坚信知识共享。 --- via: <http://www.tecmint.com/install-drupal-in-centos-rhel-fedora/> 作者:[Aaron Kili](http://www.tecmint.com/author/aaronkili/) 译者:[imxieke](https://github.com/imxieke) 校对:[jasminepeng](https://github.com/jasminepeng) 本文由 [LCTT](https://github.com/LCTT/TranslateProject) 原创编译,[Linux中国](https://linux.cn/) 荣誉推出
OpenContrail:一个 OpenStack 生态中的重要工具
Sam Dean
https://www.linux.com/news/event/open-networking-summit/2017/2/opencontrail-essential-tool-openstack-ecosystem
OpenContrail 是用于 OpenStack 云计算平台的 SDN 平台,它正在成为管理员需要具备的技能的重要工具。
/data/attachment/album/201704/22/204556hae7r9e9cce4ltpo.jpg.thumb.jpg
/data/attachment/album/201704/22/204556hae7r9e9cce4ltpo.jpg
true
false
true
geekpi
false
[ "OpenStack", "SDN", "OpenContrail" ]
观点
{ "viewnum": 4570, "commentnum": 0, "favtimes": 0, "sharetimes": 0, "likes": 0 }
[]
[]
OpenContrail 是用于 OpenStack 云计算平台的 SDN 平台,它正在成为管理员需要具备的技能的重要工具。
2017-04-22T20:45:00
2017-04-22T20:45:00
8,437
/article-8437-1.html
![OpenContrail](/data/attachment/album/201704/22/204556hae7r9e9cce4ltpo.jpg "OpenContrail") 整个 2016 年,软件定义网络(SDN)迅速发展,开源和云计算领域的众多参与者正帮助其获得增长。结合这一趋势,用在 OpenStack 云计算平台上的流行的 SDN 平台 [OpenContrail](https://www.globenewswire.com/Tracker?data=brZ3aJVRyVHeFOyzJ1Dl4DMY3CsSV7XcYkwRyOcrw4rDHplSItUqHxXtWfs18mLsa8_bPzeN2EgZXWcQU8vchg==) 正成为许多管理员需要具备的技能的重要工具。 正如管理员和开发人员在 OpenStack 生态系统中围绕着诸如 Ceph 等重要工具提升技能一样,他们将需要拥抱 OpenContrail,它是由 Apache 软件基金会全面开源并管理的软件。 考虑到这些,OpenStack 领域中最活跃的公司之一 Mirantis 已经[宣布](http://www.econotimes.com/Mirantis-Becomes-First-Vendor-to-Offer-Support-and-Managed-Services-for-OpenContrail-SDN-486228)对 OpenContrail 的提供商业支持和贡献。该公司提到:“添加了 OpenContrail 后,Mirantis 将会为与 OpenStack 一起使用的开源技术,包括用于存储的 Ceph、用于计算的 OpenStack/KVM、用于 SDN 的 OpenContrail 或 Neutron 提供一站式的支持。” 根据 Mirantis 公告,“OpenContrail 是一个使用基于标准协议构建的 Apache 2.0 许可项目,为网络虚拟化提供了所有必要的组件 - SDN 控制器、虚拟路由器、分析引擎和已发布的上层 API,它有一个可扩展 REST API 用于配置以及从系统收集操作和分析数据。作为规模化构建,OpenContrail 可以作为云基础设施的基础网络平台。” 有消息称 Mirantis [收购了 TCP Cloud](https://www.globenewswire.com/Tracker?data=Lv6LkvREFzGWgujrf1n6r_qmjSdu67-zdRAYt2itKQ6Fytomhfphuk5EbDNjNYtfgAsbnqI8H1dn_5kB5uOSmmSYY9XP2ibkrPw_wKi5JtnAyV43AjuR_epMmOUkZZ8QtFdkR33lTGDmN6O5B4xkwv7fENcDpm30nI2Og_YrYf0b4th8Yy4S47lKgITa7dz2bJpwpbCIzd7muk0BZ17vsEp0S3j4kQJnmYYYk5udOMA=),这是一家专门从事 OpenStack、OpenContrail 和 Kubernetes 管理服务的公司。Mirantis 将使用 TCP Cloud 的云架构持续交付技术来管理将在 Docker 容器中运行的 OpenContrail 控制面板。作为这项工作的一部分,Mirantis 也会一直致力于 OpenContrail。 OpenContrail 的许多贡献者正在与 Mirantis 紧密合作,他们特别注意了 Mirantis 将提供的支持计划。 “OpenContrail 是 OpenStack 社区中一个重要的项目,而 Mirantis 很好地容器化并提供商业支持。我们团队正在做的工作使 OpenContrail 能轻松地扩展并更新,并与 Mirantis OpenStack 的其余部分进行无缝滚动升级。 ” Mirantis 的工程师总监和 OpenContrail 咨询委员会主任 Jakub Pavlik 说:“商业支持也将使 Mirantis 能够使该项目与各种交换机兼容,从而为客户提供更多的硬件和软件选择。” 除了 OpenContrail 的商业支持外,我们很可能还会看到 Mirantis 为那些想要学习如何利用它的云管理员和开发人员提供的教育服务。Mirantis 已经以其 [OpenStack 培训](https://training.mirantis.com/)课程而闻名,并将 Ceph 纳入了培训课程中。 在 2016 年,SDN 种类快速演变,并且对许多部署 OpenStack 的组织也有意义。IDC 最近发布了 SDN 市场的[一项研究](https://www.idc.com/getdoc.jsp?containerId=prUS41005016),预计从 2014 年到 2020 年 SDN 市场的年均复合增长率为 53.9%,届时市场价值将达到 125 亿美元。此外,“Technology Trends 2016” 报告将 SDN 列为组织最佳的技术投资之一。 IDC 网络基础设施总裁 [Rohit Mehra](http://www.idc.com/getdoc.jsp?containerId=PRF003513) 说:“云计算和第三方平台推动了 SDN 的需求,它将在 2020 年代表一个价值超过 125 亿美元的市场。丝毫不用奇怪的是 SDN 的价值将越来越多地渗透到网络虚拟化软件和 SDN 应用中,包括虚拟化网络和安全服务。大型企业在数据中心中实现 SDN 的价值,但它们最终将会认识到其在横跨分支机构和校园网络的广域网中的广泛应用。” 同时,Linux 基金会最近[宣布](https://www.linux.com/blog/linux-foundation-issues-2016-guide-open-source-cloud-projects)发布了其 2016 年度报告[“开放云指导:当前趋势和开源项目”](http://ctt.marketwire.com/?release=11G120876-001&id=10172077&type=0&url=http%3A%2F%2Fgo.linuxfoundation.org%2Frd-open-cloud-report-2016-pr)。第三份年度报告全面介绍了开放云计算,并包含一个关于 SDN 的部分。 Linux 基金会还提供了[软件定义网络基础知识](https://training.linuxfoundation.org/linux-courses/system-administration-training/software-defined-networking-fundamentals)(LFS265),这是一个自定进度的 SDN 在线课程,另外作为 [Open Daylight](https://www.opendaylight.org/) 项目的领导者,另一个重要的开源 SDN 平台正在迅速成长。 (题图:CC0 Pixabay) --- via: <https://www.linux.com/news/event/open-networking-summit/2017/2/opencontrail-essential-tool-openstack-ecosystem> 作者:[SAM DEAN](https://www.linux.com/users/sam-dean) 译者:[geekpi](https://github.com/geekpi) 校对:[wxy](https://github.com/wxy) 本文由 [LCTT](https://github.com/LCTT/TranslateProject) 原创编译,[Linux中国](https://linux.cn/) 荣誉推出
你和 Linux 极客只差一个 LFS:LFS 8.3 中文翻译版本发布!
Martin
不用羡慕那些说起这些就头头是道是 Linux 极客们,其实你和他们之间只是差一个 LFS 而已。
/data/attachment/album/201704/23/093951rv6hy3d1xhhedvxd.jpg.thumb.jpg
/data/attachment/album/201704/23/093951rv6hy3d1xhhedvxd.jpg
true
false
false
false
[ "LFS" ]
新闻
{ "viewnum": 33831, "commentnum": 22, "favtimes": 16, "sharetimes": 1, "likes": 0 }
[ { "postip": "123.138.180.142", "message": "想啊! 哈哈哈,太难了吧?", "username": "koolar [Chrome 59.0|Windows 10]", "date": "2017-04-24T10:23:33" }, { "postip": "117.182.154.90", "message": "既然LFS 7.7已经完成翻译了,LFS 8应该也就只有修补几个不同地方的工作量了吧", "username": "来自117.182.154.90的 Chrome 57.0|Windows 7 用户", "date": "2017-04-24T11:16:00" }, { "postip": "124.163.214.86", "message": "编译过7.9 两遍", "username": "来自山西忻州的 Firefox 53.0|Ubuntu 用户", "date": "2017-04-24T11:32:54" }, { "postip": "106.114.76.105", "message": "这种文越多,linux社区就越浮躁吧", "username": "来自河北石家庄的 Chrome 57.0|GNU/Linux 用户", "date": "2017-04-24T13:45:04" }, { "postip": "111.20.112.126", "message": "扫码进入啦。哈哈哈", "username": "来自陕西西安的 Chrome 58.0|GNU/Linux 用户", "date": "2017-04-24T13:57:33" }, { "postip": "210.30.100.2", "message": "大多数人只是享受编译的快感,但用不到这类东西。又不是去做发行版", "username": "MeowSprite [Chrome 57.0|GNU/Linux]", "date": "2017-04-24T14:28:54" }, { "postip": "123.120.82.222", "message": "还是不少修改的", "username": "linux [Chrome 57.0|Mac 10.11]", "date": "2017-04-24T17:00:39" }, { "postip": "123.120.82.222", "message": "何解?", "username": "linux [Chrome 57.0|Mac 10.11]", "date": "2017-04-24T17:00:50" }, { "postip": "58.49.103.186", "message": "引导非专业,非计算机用户以及学生和新手搞这个就是浪费时间,我不认为一个在linux下画图或者作其他创作的人有什么错?<br />\r\n<br />\r\ngeek的定义是什么???难道那些只在linux下写写程序的,不编译系统的就不算geek???你和XXX只差一个XXX,这种话本身就没什么意义。<br />\r\n<br />\r\n每天编译这个那个,对于大家的帮助真的那么大么????让软件打包这种事情交给专业的人好么???每个人都要学会如何编译软件???也许这就是linux普及的难点吧???我就不相信你能把编译这回事教会给人和一个人。<br />\r\n<br />\r\n我宁愿使用两种软件<br />\r\n1.&nbsp;&nbsp;源里面已经打包好的软件<br />\r\n2. 单个的执", "username": "来自湖北武汉的 Firefox 45.0|GNU/Linux 用户", "date": "2017-04-25T15:10:50" }, { "postip": "58.49.103.186", "message": "geek这个词本身就是给自己戴高帽,我还是社会主义接班人呢,你看我骄傲了么???<br />\r\n<br />\r\n劝告各位朋友,不要瞎跟风,能用linux解决自己需要解决的问题才是最重要的,", "username": "来自湖北武汉的 Firefox 45.0|GNU/Linux 用户", "date": "2017-04-25T15:21:10" }, { "postip": "61.175.192.66", "message": "噗...", "username": "香草小羊排 [Chrome 54.0|Windows 7]", "date": "2017-04-26T09:40:54" }, { "postip": "112.117.181.145", "message": "浪费不浪费时间是对于感兴趣的人而言。如果本人有兴趣,他总会想方设法去了解去尝试,如果本人没兴趣你就算跪着求着他连链接都不想打开。至于说到浮躁,楼上各位装什么清高?文章一出各种打压,什么人应该怎样由他们自己去思考自己去决定,linux是自由的,人也是自由的,大家都不是三岁小孩。如果说这种文章会引起linux社区浮躁,我还真希望linux社区多浮躁点,多些人一起讨论总比遇到问题的时候天天守着bugzilla好,更何况现在的国内出口带宽那么烂,redhat这些都经常连接超时", "username": "来自云南昆明的 Firefox 52.0|GNU/Linux 用户", "date": "2017-04-28T10:44:55" }, { "postip": "123.120.82.222", "message": "赞!", "username": "linux [Chrome 57.0|Mac 10.11]", "date": "2017-04-28T21:54:43" }, { "postip": "183.204.226.199", "message": "后来怎么提到带宽了,楼偏的有点厉害<br />\r\n<br />\r\n还是劝告各位朋友,不要瞎跟风,能用linux解决自己需要解决的问题才是最重要的,<br />\r\n<br />\r\n如果linux不能解决你的问题,那就像站长一样用mac吧,一点都不影响你是个极客", "username": "来自河南南阳的 Firefox 45.0|GNU/Linux 用户", "date": "2017-04-30T20:01:06" }, { "postip": "183.237.19.196", "message": "wget 已发出 HTTP 请求,正在等待回应... 302 Moved Temporarily<br />\r\n位置:http://ftp.yzu.edu.tw/nongnu/acl/acl-2.2.53.tar.gz [跟随至新的 URL]<br />\r\n<br />\r\n这个直接解释到台湾教育网去了,问题是根本打不开那个URL啊、、、、", "username": "vastchen [Firefox 63.0|Windows 7]", "date": "2018-12-11T12:56:58" }, { "postip": "39.171.145.51", "message": "这个工作不容易,先过来赞一个,感谢Linux中国所作的努力,之前看的7.10英文版,甚是闹心。", "username": "来自39.171.145.51的 Chrome 71.0|Windows 10 用户", "date": "2018-12-12T20:53:50" }, { "postip": "183.188.101.205", "message": "有五个包 要手工下载", "username": "来自山西临汾的 Chrome 71.0|Windows 7 用户", "date": "2018-12-23T21:33:04" }, { "postip": "113.200.203.115", "message": "321", "username": "来自陕西西安的 Chrome 63.0|Windows 10 用户", "date": "2018-12-28T17:27:08" }, { "postip": "222.214.221.128", "message": "321", "username": "来自四川乐山的 Chrome 71.0|GNU/Linux 用户", "date": "2019-01-29T13:09:27" }, { "postip": "101.104.221.171", "message": "为什么我下载的git源码编译出来的是英文,求指教", "username": "来自河南郑州的 Chrome 63.0|Windows 10 用户", "date": "2019-03-21T18:38:19" }, { "postip": "116.228.53.168", "message": "谢谢各位,我打算好好研究下", "username": "来自上海的 Chrome 79.0|Windows 10 用户", "date": "2020-02-22T17:24:39" }, { "postip": "116.228.53.168", "message": "谢谢各位,我打算好好研究下", "username": "来自上海的 Chrome 79.0|Windows 10 用户", "date": "2020-02-22T17:24:39" } ]
[ { "raid": 3954, "displayorder": 0 }, { "raid": 5797, "displayorder": 1 }, { "raid": 5865, "displayorder": 2 }, { "raid": 8280, "displayorder": 3 } ]
不用羡慕那些说起这些就头头是道是 Linux 极客们,其实你和他们之间只是差一个 LFS 而已。
2018-12-10T10:17:00
2018-12-10T10:17:00
8,438
/article-8438-1.html
![](/data/attachment/album/201704/23/093951rv6hy3d1xhhedvxd.jpg) 很多同学都已经学习了 Linux ,可能已经在自己的机器上安装过 Linux,甚至都能搭建个简单的个人博客,也有可能编译部署过邮件服务器之类的软件,可是感觉仍然对 Linux 有点摸不着,颇有隔靴挠痒的感受。 总是好奇 Linux 内核是怎么回事,究竟里面有点什么?总是好奇 Linux 是怎么启动起来的,那个什么 GRUB 怎么知道读取引导信息?总是好奇设备怎么就可以被当成文件操作,为什么可以从 `/proc` 读到进程的信息?总是好奇如何才能构建一个操作系统,从无到有的做成一个可引导的 Linux 启动盘? 不用羡慕那些说起这些就头头是道是 Linux 极客们,其实你和他们之间只是差一个 LFS 而已。 什么?请听我娓娓道来~ ### LFS 是什么? [LFS](http://www.linuxfromscratch.org/lfs/)(英文 Linux From Scratch 的缩写),中文释意为“从零开始构建的 Linux”。好吧!看起来很高大上 OTZ,可它到底是什么东西呢?感觉上它好像经常和 RedHat,Debain 这类发行版混在一起,那它应该也是个发行版吧! 这样理解其实也没有什么不对,但比起发行版来,它其实更像一本书。书本只提供知识,它只教你做,不会帮你做。这才是 LFS 和别的发行版的本质区别。这本书可以教你如何亦步亦趋的从零开始搭建一个具体而微的 Linux 系统,没错,就是从零开始,是不是有一种上帝视角的感觉呢? 那么在哪儿可以找到这本“书”呢?你可以在网上找到电子版,当然,乐意的话,你可以打印出来——不过,我认为这没必要。你只需要按照这本书的指导,一个字母都不要敲错,你就能在它手把手地指导下,打磨出你自己的 Linux 系统啦! ### LFS 是本好书吗? 是的,LFS 绝对配得上称为一本好书,或者说一本好教材。市面上,很难再找到一本如此具体又如此精炼的教材了。 首先,它并不是只是讲讲简单概念,它很具体,具体到就是一个例子,一个告诉你怎么亲手构建出属于自己的 Linux 系统的例子。 其次,它很精炼,它的精炼表现在两个方面:系统构建出来不臃肿;文字描述很精炼。 最后还有一点,这一点至关重要。尽管文字的描述非常精炼,甚至是精炼到枯燥,但是作为一本教材,作者无时无刻不再想尽办法,让你学到东西。无论是编译指令下方各个参数的介绍,还是软件包安装小节下方软件包内容的介绍,作者真的是想尽办法的试图把知识传递给读者。 ### LFS 没有缺点吗? 那自然是有的,可以原封不动的照抄上面的优点。辩证的看待这些优点,你就会发现这些优点是有代价的。 首先,由于这个例子过于生动形象,所以篇幅不小,快则一两天,慢可能要一两周你才能跟着把系统构建完。一次做完你也不见得能把知识完全消化。 然后,刚才我也提到了,为了让内容更精炼,更多的只是叙述和说明,并不会夹杂太多作者的思想和经验,看起来显得很枯燥。 最后,相信大家都不是太喜欢看教科书。 当然,其实还有一个缺点,会给我们的学习带来比较大的阻力,这个我们后面会提到。 ### LFS 的定位 盘点了优缺点以后 LFS 的定位就很清晰了,它就是一本书,一本教科书。所以你不能要求它像小说般有趣。而这本书的受众是,广大的程序员,学生,Linux 用户,以及任何一个对此感兴趣的人。 ### 如何开始? 如果你英文水平尚可的话,请直达 LFS 官网: <http://www.linuxfromscratch.org/lfs/> ,开始你的上帝之旅吧。 如果你希望阅读中文的话,我们 Linux 中国旗下的 LFS 翻译小组,经过了长时间的不断努力,继续更新了最新的 LFS 8.3 版本:<https://lctt.github.io/LFS-BOOK/> 。 对于此译本,译者 Martin 有言:愚者琢玉,履薄临深。善人善用,不负光阴。 ### LFS 中文维护 之前提到,会给我们的学习带来很大的阻力的缺点,就是这本书的原文是英文。 作为母语是中文的大家来说,阅读大段的英文并不是一件多么享受的事。LCTT 之前已经翻译过一版[简体中文的 LFS 7.7](https://linux.cn/lfs/LFS-BOOK-7.7-systemd/index.html)。时间过的飞快,现在最新的版本已经是 8.3 了。我们也会不断跟进最新 LFS 翻译,喜欢 LFS 也愿意做出翻译贡献的,可以参与我们的翻译项目。 (以下是广告时间……) 对翻译 LFS 手册感兴趣的同学,翻译项目在此: <https://github.com/LCTT/LFS-BOOK> ,你可以在这里对翻译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反馈和修正。 那么,你准备成为一名 Linux 极客了吗?
2016 年度顶级开源创作工具
Máirín Duffy
https://opensource.com/article/16/12/yearbook-top-open-source-creative-tools-2016
无论你是想修改图片、编译音频,还是制作动画,这里的自由而开源的工具都能帮你做到。
/data/attachment/album/201704/23/170852i0g3xtw0pw811w8k.jpg.thumb.jpg
/data/attachment/album/201704/23/170852i0g3xtw0pw811w8k.jpg
true
false
true
BriFuture
false
[ "设计", "创意" ]
分享
{ "viewnum": 17022, "commentnum": 1, "favtimes": 0, "sharetimes": 0, "likes": 0 }
[ { "postip": "1.84.113.40", "message": "这一堆软件里有一半以上的都不能用,经常崩溃,图片处理还好,视频处理还得去win下。", "username": "来自陕西西安的 Chrome 43.0|GNU/Linux 用户", "date": "2017-07-19T11:17:20" } ]
[]
无论你是想修改图片、编译音频,还是制作动画,这里的自由而开源的工具都能帮你做到。
2017-04-23T17:09:00
2017-04-23T17:09:00
8,439
/article-8439-1.html
> > 无论你是想修改图片、编译音频,还是制作动画,这里的自由而开源的工具都能帮你做到。 > > > ![](/data/attachment/album/201704/23/170852i0g3xtw0pw811w8k.jpg) 几年前,我在 Red Hat 总结会上做了一个简单的演讲,给与会者展示了 [2012 年度开源创作工具](https://opensource.com/life/12/9/tour-through-open-source-creative-tools)。开源软件在过去几年里发展迅速,现在我们来看看 2016 年的相关领域的软件。 ### 核心应用 这六款应用是开源的设计软件中的最强王者。它们做的很棒,拥有完善的功能特征集、稳定发行版以及活跃的开发者社区,是很成熟的项目。这六款应用都是跨平台的,每一个都能在 Linux、OS X 和 Windows 上使用,不过大多数情况下 Linux 版本一般都是最先更新的。这些应用广为人知,我已经把最新特性的重要部分写进来了,如果你不是非常了解它们的开发情况,你有可能会忽视这些特性。 如果你想要对这些软件做更深层次的了解,或许你可以帮助测试这四个软件 —— GIMP、Inkscape、Scribus,以及 MyPaint 的最新版本,在 Linux 机器上你可以用 [Flatpak](https://opensource.com/business/16/8/flatpak) 软件轻松地安装它们。这些应用的每日构建版本可以[按照指令](http://flatpak.org/apps.html) 通过 Flatpak 的“每日构建的绘图应用(Nightly Graphics Apps)”得到。有一件事要注意:如果你要给每个应用的 Flatpak 版本安装笔刷或者其它扩展,用于移除这些扩展的目录将会位于相应应用的目录 **~/.var/app** 下。 #### GIMP [GIMP](https://opensource.com/tags/gimp) [在 2015 年迎来了它的 20 周岁](/article-7131-1.html),使得它成为这里资历最久的开源创造型应用之一。GIMP 是一款强大的应用,可以处理图片,创作简单的绘画,以及插图。你可以通过简单的任务来尝试 GIMP,比如裁剪、缩放图片,然后循序渐进使用它的其它功能。GIMP 可以在 Linux、Mac OS X 以及 Windows 上使用,是一款跨平台的应用,而且能够打开、导出一系列格式的文件,包括在与之相似的软件 Photoshop 上广为应用的那些格式。 GIMP 开发团队正在忙着 2.10 发行版的工作;[2.8.18](https://www.gimp.org/news/2016/07/14/gimp-2-8-18-released/) 是最新的稳定版本。更振奋人心的是非稳定版,[2.9.4](https://www.gimp.org/news/2016/07/13/gimp-2-9-4-released/),拥有全新的用户界面,旨在节省空间的符号式图标和黑色主题,改进了颜色管理,更多的基于 GEGL 的支持分离预览的过滤器,支持 MyPaint 笔刷(如下图所示),对称绘图,以及命令行批次处理。想了解更多信息,请关注 [完整的发行版注记](https://www.gimp.org/news/2016/07/13/gimp-2-9-4-released/)。 ![GIMP 截图](/data/attachment/album/201704/23/170956ilw8pdglvlufv9bp.png "GIMP 截图") #### Inkscape [Inkscape](https://opensource.com/tags/inkscape) 是一款富有特色的矢量绘图设计软件。可以用它来创作简单的图形、图表、布局或者图标。 最新的稳定版是 [0.91](http://wiki.inkscape.org/wiki/index.php/Release_notes/0.91) 版本;与 GIMP 相似,能在预发布版 0.92pre3 版本中找到更多有趣的东西,其发布于 2016 年 11 月。最新推出的预发布版的突出特点是<ruby> <a href="http://wiki.inkscape.org/wiki/index.php/Mesh_Gradients"> 梯度网格特性 </a> <rp> ( </rp> <rt> gradient mesh feature </rt> <rp> ) </rp></ruby>(如下图所示);0.91 发行版里介绍的新特性包括:[强力笔触(power stroke)](https://www.youtube.com/watch?v=IztyV-Dy4CE) 用于完全可配置的书法笔画(下图的 “opensource.com” 中的 “open” 用的就是强力笔触技术),画布测量工具,以及 [全新的符号对话框](https://inkscape.org/cs/%7Edoctormo/%E2%98%85symbols-dialog)(如下图右侧所示)。(很多符号库可以从 GitHub 上获得;[Xaviju's inkscape-open-symbols set](https://github.com/Xaviju/inkscape-open-symbols) 就很不错。)*对象*对话框是在改进版或每日构建中可用的新特性,整合了一个文档中的所有对象,提供工具来管理这些对象。 ![Inkscape 截图](/data/attachment/album/201704/23/170957iiuy0wojaaj9f11a.png "Inkscape 截图") #### Scribus [Scribus](https://opensource.com/tags/scribus) 是一款强大的桌面出版和页面布局工具。Scribus 让你能够创造精致美丽的物品,包括信封、书籍、杂志以及其它印刷品。Scribus 的颜色管理工具可以处理和输出 CMYK 格式,还能给文件配色,可靠地用于印刷车间的重印。 [1.4.6](https://www.scribus.net/scribus-1-4-6-released/) 是 Scribus 的最新稳定版本;[1.5.x](https://www.scribus.net/scribus-1-5-2-released/) 系列的发行版更令人期待,因为它们是即将到来的 1.6.0 发行版的预览。1.5.3 版本包含了 Krita 文件(\*.KRA)导入工具; 1.5.x 系列中其它的改进包括了表格工具、文本框对齐、脚注、导出可选 PDF 格式、改进的字典、可驻留边框的调色盘、符号工具,和丰富的文件格式支持。 ![Scribus 截图](/data/attachment/album/201704/23/170957mixp2iy66iyeoupe.png "Scribus 截图") #### MyPaint [MyPaint](http://mypaint.org/) 是一款用于数位屏的快速绘图和插画工具。它很轻巧,界面虽小,但快捷键丰富,因此你能够不用放下数位笔而专心于绘图。 [MyPaint 1.2.0](http://mypaint.org/blog/2016/01/15/mypaint-1.2.0-released/) 是其最新的稳定版本,包含了一些新特性,诸如 [直观上墨工具](https://github.com/mypaint/mypaint/wiki/v1.2-Inking-Tool) 用来跟踪铅笔绘图的轨迹,新的填充工具,层分组,笔刷和颜色的历史面板,用户界面的改进包括暗色主题和小型符号图标,以及可编辑的矢量层。想要尝试 MyPaint 里的最新改进,我建议安装每日构建版的 Flatpak 构建,尽管自从 1.2.0 版本没有添加重要的特性。 ![MyPaint 截图](/data/attachment/album/201704/23/170958tbtkz9kl3qffvtkk.png "MyPaint 截图") #### Blender [Blender](https://opensource.com/tags/blender) 最初发布于 1995 年 1 月,像 GIMP 一样,已经有 20 多年的历史了。Blender 是一款功能强大的开源 3D 制作套件,包含建模、雕刻、渲染、真实材质、套索、动画、影像合成、视频编辑、游戏创作以及模拟。 Blender 最新的稳定版是 [2.78a](http://www.blender.org/features/2-78/)。2.78 版本很庞大,包含的特性有:改进的 2D <ruby> 蜡笔 <rp> ( </rp> <rt> Grease Pencil </rt> <rp> ) </rp></ruby> 动画工具;针对球面立体图片的 VR 渲染支持;以及新的手绘曲线的绘图工具。 ![Inkscape 截图](/data/attachment/album/201704/23/170959dgh1bzz1121egou1.png "Inkscape 截图") 要尝试最新的 Blender 开发工具,有很多种选择,包括: * Blender 基金会在官方网址提供 [非稳定版的每日构建版](https://builder.blender.org/download/)。 * 如果你在寻找特殊的开发中特性,[graphicall.org](http://graphicall.org/) 是一个适合社区的网站,能够提供特殊版本的 Blender(偶尔还有其它的创造型开源应用),让艺术家能够尝试体验最新的代码。 * Mathieu Bridon 通过 Flatpak 做了 Blender 的一个开发版本。查看它的博客以了解详情:[Flatpak 上每日构建版的 Blender](https://mathieu.daitauha.fr/blog/2016/09/23/blender-nightly-in-flatpak/) #### Krita [Krita](https://opensource.com/tags/krita) 是一款拥有强大功能的数字绘图应用。这款应用贴合插画师、印象艺术家以及漫画家的需求,有很多附件,比如笔刷、调色板、图案以及模版。 最新的稳定版是 [Krita 3.0.1](https://krita.org/en/item/krita-3-0-1-update-brings-numerous-fixes/),于 2016 年 9 月发布。3.0.x 系列的新特性包括 2D 逐帧动画;改进的层管理器和功能;丰富的常用快捷键;改进了网格、向导和图形捕捉;还有软打样。 ![Krita 截图](/data/attachment/album/201704/23/170959zoozbrrxow5r0a25.png "Krita 截图") ### 视频处理工具 关于开源的视频编辑工具则有很多很多。这这些工具之中,[Flowblade](https://opensource.com/life/16/9/10-reasons-flowblade-linux-video-editor) 是新推出的,而 Kdenlive 则是构建完善、对新手友好、功能最全的竞争者。对你排除某些备选品有所帮助的主要标准是它们所支持的平台,其中一些只支持 Linux 平台。它们的软件上游都很活跃,最新的稳定版都于近期发布,发布时间相差不到一周。 #### Kdenlive [Kdenlive](https://opensource.com/tags/kdenlive),最初于 2002 年发布,是一款强大的非线性视频编辑器,有 Linux 和 OS X 版本(但是 OS X 版本已经过时了)。Kdenlive 有用户友好的、基于拖拽的用户界面,适合初学者,又有专业人员需要的深层次功能。 可以看看 Seth Kenlon 写的 [Kdenlive 系列教程](https://opensource.com/life/11/11/introduction-kdenlive),了解如何使用 Kdenlive。 * 最新稳定版: 16.08.2 (2016 年 10 月) ![](/data/attachment/album/201704/23/171000nlr12lynyk2rkakb.png) #### Flowblade 2012 年发布, [Flowblade](http://jliljebl.github.io/flowblade/),只有 Linux 版本的视频编辑器,是个相当不错的后起之秀。 * 最新稳定版: 1.8 (2016 年 9 月) #### Pitivi [Pitivi](http://pitivi.org/) 是用户友好型的自由开源视频编辑器。Pitivi 是用 [Python](http://wiki.pitivi.org/wiki/Why_Python%3F) 编写的(“Pitivi” 中的 “Pi”来源于此),使用了 [GStreamer](https://gstreamer.freedesktop.org/) 多媒体框架,社区活跃。 * 最新稳定版: 0.97 (2016 年 8 月) * 通过 Flatpak 获取 [最新版本](https://pitivi.wordpress.com/2016/07/18/get-pitivi-directly-from-us-with-flatpak/) #### Shotcut [Shotcut](http://shotcut.org/) 是一款自由开源的跨平台视频编辑器,早在 2004 年就发布了,之后由现在的主要开发者 [Dan Dennedy](http://www.dennedy.org/) 重写。 * 最新稳定版: 16.11 (2016 年 11 月) * 支持 4K 分辨率 * 仅以 tar 包方式发布 #### OpenShot Video Editor 始于 2008 年,[OpenShot Video Editor](http://openshot.org/) 是一款自由、开源、易于使用、跨平台的视频编辑器。 * 最新稳定版: [2.1](http://www.openshotvideo.com/2016/08/openshot-21-released.html) (2016 年 8 月) ### 其它工具 #### SwatchBooker [SwatchBooker](http://www.selapa.net/swatchbooker/) 是一款很方便的工具,尽管它近几年都没有更新了,但它还是很有用。SwatchBooler 能帮助用户从各大制造商那里合法地获取色卡,你可以用其它自由开源的工具处理它导出的格式,包括 Scribus。 #### GNOME Color Manager [GNOME Color Manager](https://help.gnome.org/users/gnome-help/stable/color.html.en) 是 GNOME 桌面环境内建的颜色管理器,而 GNOME 是某些 Linux 发行版的默认桌面。这个工具让你能够用色度计为自己的显示设备创建属性文件,还可以为这些设备加载/管理 ICC 颜色属性文件。 #### GNOME Wacom Control [The GNOME Wacom controls](https://help.gnome.org/users/gnome-help/stable/wacom.html.en) 允许你在 GNOME 桌面环境中配置自己的 Wacom 手写板;你可以修改手写板交互的很多选项,包括自定义手写板灵敏度,以及手写板映射到哪块屏幕上。 #### Xournal [Xournal](http://xournal.sourceforge.net/) 是一款简单但可靠的应用,可以让你通过手写板手写或者在笔记上涂鸦。Xournal 是一款有用的工具,可以让你签名或注解 PDF 文档。 #### PDF Mod [PDF Mod](https://wiki.gnome.org/Apps/PdfMod) 是一款编辑 PDF 文件很方便的工具。PDF Mod 让用户可以移除页面、添加页面,将多个 PDF 文档合并成一个单独的 PDF 文件,重新排列页面,旋转页面等。 #### SparkleShare [SparkleShare](https://www.sparkleshare.org/) 是一款基于 git 的文件分享工具,艺术家用来协作和分享资源。它会挂载在 GitLab 仓库上,你能够采用一个精妙的开源架构来进行资源管理。SparkleShare 的前端通过在顶部提供一个类似下拉框界面,避免了使用 git 的复杂性。 ### 摄影 #### Darktable [Darktable](https://opensource.com/life/16/4/how-use-darktable-digital-darkroom) 是一款能让你编辑 RAW 文件的应用,有一系列工具,可以管理工作流、无损编辑图片。Darktable 支持许多流行的相机和镜头。 ![改变颜色平衡度的图片](/data/attachment/album/201704/23/171000b5zx3gydyxlgo5lh.jpg "改变颜色平衡度的图片") #### Entangle [Entangle](https://entangle-photo.org/) 允许你将数字相机连接到电脑上,让你能从电脑上完全控制相机。 #### Hugin [Hugin](http://hugin.sourceforge.net/) 是一款工具,让你可以拼接照片,从而制作全景照片。 ### 2D 动画 #### Synfig Studio [Synfig Studio](https://opensource.com/article/16/12/synfig-studio-animation-software-tutorial) 是基于矢量的二维动画套件,支持位图原图,在平板上用起来方便。 #### Blender Grease Pencil 我在前面讲过了 Blender,但值得注意的是,最近的发行版里[重构的蜡笔特性](https://wiki.blender.org/index.php/Dev:Ref/Release_Notes/2.78/GPencil),添加了创作二维动画的功能。 #### Krita [Krita](https://opensource.com/tags/krita) 现在同样提供了二维动画功能。 ### 音频编辑 #### Audacity [Audacity](https://opensource.com/tags/audacity) 在编辑音频文件、记录声音方面很有名,是用户友好型的工具。 #### Ardour [Ardour](https://ardour.org/) 是一款数字音频工作软件,界面中间是录音,编辑和混音工作流。使用上它比 Audacity 要稍微难一点,但它允许自动操作,并且更高端。(有 Linux、Mac OS X 和 Windows 版本) #### Hydrogen [Hydrogen](http://www.hydrogen-music.org/) 是一款开源的电子鼓,界面直观。它可以用合成的乐器创作、整理各种乐谱。 #### Mixxx [Mixxx](http://mixxx.org/) 是四仓 DJ 套件,让你能够以强大操控来 DJ 和混音歌曲,包含节拍循环、时间延长、音高变化,还可以用 DJ 硬件控制器直播混音和衔接。 ### Rosegarden [Rosegarden](http://www.rosegardenmusic.com/) 是一款作曲软件,有乐谱编写和音乐作曲或编辑的功能,提供音频和 MIDI 音序器。(LCTT 译注:MIDI 即 Musical Instrument Digital Interface 乐器数字接口) #### MuseScore [MuseScore](https://opensource.com/life/16/03/musescore-tutorial) 是乐谱创作、记谱和编辑的软件,它还有个乐谱贡献者社区。 ### 其它具有创造力的工具 #### MakeHuman [MakeHuman](http://makehuman.org/) 是一款三维绘图工具,可以创造人型的真实模型。 #### Natron [Natron](https://natron.fr/) 是基于节点的合成工具,用于视频后期制作、动态图象和设计特效。 #### FontForge [FontForge](http://fontforge.github.io/en-US/) 是创作和编辑字体的工具。允许你编辑某个字体中的字形,也能够使用这些字形生成字体。 #### Valentina [Valentina](http://valentina-project.org/) 是用来设计缝纫图案的应用。 #### Calligra Flow [Calligra Flow](https://www.calligra.org/flow/) 是一款图表工具,类似 Visio(有 Linux,Mac OS X 和 Windows 版本)。 ### 资源 这里有很多小玩意和彩蛋值得尝试。需要一点灵感来探索?这些网站和论坛有很多教程和精美的成品能够激发你开始创作: 1、 [pixls.us](http://pixls.us/): 摄影师 Pat David 管理的博客,他专注于专业摄影师使用的自由开源的软件和工作流。 2、 [David Revoy 's Blog](http://davidrevoy.com/): David Revoy 的博客,热爱自由开源,非常有天赋的插画师,概念派画师和开源倡议者,对 Blender 基金会电影有很大贡献。 3、 [The Open Source Creative Podcast](http://monsterjavaguns.com/podcast/): 由 Opensource.com 社区版主和专栏作家 [Jason van Gumster](https://opensource.com/users/jason-van-gumster) 管理,他是 Blender 和 GIMP 的专家, [《Blender for Dummies》](http://www.blenderbasics.com/) 的作者,该文章正好是面向我们这些热爱开源创作工具和这些工具周边的文化的人。 4、 [Libre Graphics Meeting](http://libregraphicsmeeting.org/2016/): 自由开源创作软件的开发者和使用这些软件的创作者的年度会议。这是个好地方,你可以通过它找到你喜爱的开源创作软件将会推出哪些有意思的特性,还可以了解到这些软件的用户用它们在做什么。 --- 作者简介: Máirín Duffy - Máirín 是 Red Hat 的首席交互设计师。她热衷于自由软件和开源工具,尤其是在创作领域:她最喜欢的应用是 [Inkscape](http://inkscape.org)。 (题图: [pixabay](https://pixabay.com),CC0) --- via: <https://opensource.com/article/16/12/yearbook-top-open-source-creative-tools-2016> 作者:[Máirín Duffy](https://opensource.com/users/mairin) 译者:[GitFuture](https://github.com/GitFuture) 校对:[wxy](https://github.com/wxy) 本文由 [LCTT](https://github.com/LCTT/TranslateProject) 原创编译,[Linux中国](https://linux.cn/) 荣誉推出
使用 Cozy 搭建个人云
D Ruth Bavousett
https://opensource.com/article/17/2/cozy-personal-cloud
我认识的大部分人为了他们的日历、电子邮件、文件存储等,都会使用一些基于 Web 的应用。但是,如果像我这样,对隐私感到担忧、或者只是希望将你自己的数字生活简单化为一个你所控制的地方呢? Cozy 就是一个朝着健壮的自主云平台方向发展的项目。
/data/attachment/album/201704/23/180606vrsr9o9oehthz9wa.png.thumb.jpg
/data/attachment/album/201704/23/180606vrsr9o9oehthz9wa.png
true
false
true
ictlyh
false
[ "ownCloud", "Cozy" ]
分享
{ "viewnum": 10018, "commentnum": 2, "favtimes": 0, "sharetimes": 0, "likes": 0 }
[ { "postip": "123.147.199.228", "message": "666!!", "username": "来自重庆的 Sogou Explorer 2|Windows 10 用户", "date": "2017-04-26T16:23:01" }, { "postip": "118.201.9.82", "message": "可以集成到家用PC里打造smart home", "username": "来自新加坡的 Chrome 58.0|Windows 10 用户", "date": "2017-04-28T10:54:00" } ]
[]
我认识的大部分人为了他们的日历、电子邮件、文件存储等,都会使用一些基于 Web 的应用。但是,如果像我这样,对隐私感到担忧、或者只是希望将你自己的数字生活简单化为一个你所控制的地方呢? Cozy 就是一个朝着健壮的自主云平台方向发展的项目。
2017-04-24T09:03:00
2017-04-24T09:03:00
8,440
/article-8440-1.html
![使用 Cozy 搭建个人云](/data/attachment/album/201704/23/180606vrsr9o9oehthz9wa.png "Building your own personal cloud with Cozy") 我认识的大部分人为了他们的日历、电子邮件、文件存储等,都会使用一些基于 Web 的应用。但是,如果像我这样,对隐私感到担忧、或者只是希望将你自己的数字生活简单化为一个你所控制的地方呢? [Cozy](https://cozy.io/) 就是一个朝着健壮的自主云平台方向发展的项目。你可以从 [GitHub](https://github.com/cozy/cozy) 上获取 Cozy 的源代码,它采用 AGPL 3.0 协议。 ### 安装 安装 Cozy 非常快捷简单,这里有多种平台的 [简单易懂的安装指令](https://docs.cozy.io/en/host/install/)。在我的测试中,我使用 64 位的 Debian 8 系统。安装需要几分钟时间,然后你只需要到服务器的 IP 地址注册一个账号,就会加载并准备好默认的应用程序集。 要注意的一点 - 安装假设没有正在运行任何其它 Web 服务,而且它会尝试安装 [Nginx web 服务器](https://www.nginx.com/)。如果你的服务器已经有网站正在运行,配置可能就比较麻烦。我是在一个全新的 VPS(Virtual Private Server,虚拟个人服务器)上安装,因此比较简单。运行安装程序、启动 Nginx,然后你就可以访问云了。 Cozy 还有一个 [应用商店](https://cozy.io/en/apps/),你可以从中下载额外的应用程序。有一些看起来非常有趣,例如 [Ghost 博客平台](https://ghost.org/) 以及开源维基 [TiddlyWiki](http://tiddlywiki.com/)。其目的,显然是允许把其它很多好的应用程序集成到这个平台。我认为你要看到很多其它流行的开源应用程序提供集成功能只是时间问题。此刻,已经支持 [Node.js](http://nodejs.org/),但是如果也支持其它应用层,你就可以看到很多其它很好的应用程序。 其中可能的一个功能是从安卓设备中使用免费的安卓应用程序访问你的信息。当前还没有 iOS 应用,但有计划要解决这个问题。 现在,Cozy 已经有很多核心的应用程序。 ![主要 Cozy 界面](/data/attachment/album/201704/23/180607wuhhjrwlxdqwj8cz.jpg "Main Cozy Interface") *主要 Cozy 界面* ### 文件 和很多分支一样,我使用 [Dropbox](https://www.dropbox.com/) 进行文件存储。事实上,由于我有很多东西需要存储,我需要花钱买 DropBox Pro。对我来说,如果它有我想要的功能,那么把我的文件移动到 Cozy 能为我节省很多开销。 我希望如此,而它真的可以。我被 Cozy 应用程序内建的基于 web 的文件上传和文件管理工具所惊讶。拖拽功能正如你期望的那样,界面也很干净整洁。我在上传事例文件和目录、随处跳转、移动、删除以及重命名文件时都没有遇到问题。 如果你想要的就是基于 web 的云文件存储,那么你已经有了。对我来说,它缺失的是 DropBox 具有的选择性的文件目录同步功能。在 DropBox 中,如果你拖拽一个文件到目录中,它就会被拷贝到云,几分钟后该文件在你所有同步设备中都可以看到。实际上,[Cozy 正在研发该功能](https://github.com/cozy-labs/cozy-desktop),但此时它还处于 beta 版,而且只支持 Linux 客户端。另外,我有一个称为 [Download to Dropbox](https://github.com/pwnall/dropship-chrome) 的 [Chrome](https://www.google.com/chrome/) 扩展,我时不时用它抓取图片和其它内容,但当前 Cozy 中还没有类似的工具。 ![文件管理界面](/data/attachment/album/201704/23/180607n3bp3qgk9glq3prw.jpg "文件管理界面") *文件管理界面* ### 从 Google 导入数据 如果你正在使用 Google 日历和联系人,使用 Cozy 安装的应用程序很轻易的就可以导入它们。当你授权对 Google 的访问时,会给你一个 API 密钥,把它粘贴到 Cozy,它就会迅速高效地进行复制。两种情况下,内容都会被打上“从 Google 导入”的标签。对于我混乱的联系人,这可能是件好事情,因为它使得我有机会重新整理,把它们重新标记为更有意义的类别。“Google Calendar” 中所有的事件都导入了,但是我注意到其中一些事件的时间不对,可能是由于两端时区设置的影响。 ### 联系人 联系人功能正如你期望的那样,界面也很像 Google 联系人。尽管如此,还是有一些不好的地方。例如,和你的智能手机的同步是通过 [CardDAV](https://en.wikipedia.org/wiki/CardDAV) 完成的,这是用于共享联系人数据的标准协议,但安卓手机并不原生支持该技术。为了把你的联系人同步到安卓设备,你需要在你的手机上安装一个应用。这对我来说是个很大的打击,因为我已经有很多类似这样的古怪应用程序了(例如 工作的邮件、Gmail 以及其它邮件,我的天),我并不想安装一个不能和我智能手机原生联系人应用程序同步的软件。如果你正在使用 iPhone,你直接就能使用 CradDAV。 ### 日历 对于日历用户来说好消息就是安卓设备支持这种类型数据的交换格式 [CalDAV](https://en.wikipedia.org/wiki/CalDAV)。正如我导入数据时提到的,我的一些日历时间的时间不对。在这之前我在和其它日历系统进行迁移时也遇到过这个问题,因此这对我并没有产生太大困扰。界面允许你创建和管理多个日历,就像 Google 那样,但是你不能订阅这个 Cozy 实例之外的其它日历。该应用程序另一个怪异的地方就是它的一周从周一开始,而且你不能更改。通常来说,我从周日开始我的一周,因此能更改从周一开始的功能对我来说非常有用。设置对话框并没有任何设置;它只是告诉你如何通过 CalDAV 连接的指令。再次说明,这个应用程序接近我想要的,但 Cozy 做的还不够好。 ### 照片 照片应用让我印象深刻,它从文件应用程序借鉴了很多东西。你甚至可以把一个其它应用程序的照片文件添加到相册,或者直接通过拖拽上传。不幸的是,一旦上传后,我没有找到任何重新排序和编辑照片的方法。你只能把它们从相册中删除。应用有一个通过令牌链接进行分享的工具,而且你可以指定一个或多个联系人。系统会给这些联系人发送邀请他们查看相册的电子邮件。当然还有很多比这个有更丰富功能的相册应用,但在 Cozy 平台中这算是一个好的起点。 ![Photos 界面](/data/attachment/album/201704/23/180608o993za07f4un09u4.jpg "Photos Interface") *Photos 界面* ### 总结 Cozy 目标远大。他们尝试搭建一个你能部署任意你想要的基于云服务的平台。它已经到了成熟期吗?我并不认为。对于一些重度用户来说我之前提到的一些问题很严重,而且还没有 iOS 应用,这可能阻碍用户使用它。不管怎样,继续关注吧 - 随着研发的继续,Cozy 有一家代替很多应用程序的潜能。 --- 作者简介: D Ruth Bavousett - D Ruth Bavousett 作为系统管理员和软件开发者已经很长时间了,长期以来她都专注于 a VAX 11/780。(到目前为止)她花了很多时间服务于图书馆的技术需求,她从 2008 年就开始成为 Koha 开源图书馆自动化套件的贡献者。 Ruth 现在是 Houston cPanel 公司的 Perl 开发人员,同时还是两个孩子的母亲。 (题图 : [Pixabay](https://pixabay.com/en/tree-field-cornfield-nature-247122/). CC BY-SA 4.0) --- via: <https://opensource.com/article/17/2/cozy-personal-cloud> 作者:[D Ruth Bavousett](https://opensource.com/users/druthb) 译者:[ictlyh](https://github.com/ictlyh) 校对:[wxy](https://github.com/wxy) 本文由 [LCTT](https://github.com/LCTT/TranslateProject) 原创编译,[Linux中国](https://linux.cn/) 荣誉推出
OpenVAS:Kali Linux 中的漏洞评估工具
Kjs
https://www.howtoforge.com/tutorial/openvas-vulnerability-assessment-install-on-kali-linux/
OpenVAS 是一个可以自动执行网络安全审核和漏洞评估的开源漏洞评估程序。
/data/attachment/album/201704/23/190118ok22ixxd81x81y0b.jpg.thumb.jpg
/data/attachment/album/201704/23/190118ok22ixxd81x81y0b.jpg
true
false
true
geekpi
false
[ "Kali", "OpenVAS", "漏洞评估" ]
技术
{ "viewnum": 8799, "commentnum": 0, "favtimes": 0, "sharetimes": 0, "likes": 0 }
[]
[]
OpenVAS 是一个可以自动执行网络安全审核和漏洞评估的开源漏洞评估程序。
2017-04-23T19:02:04
2017-04-23T19:02:04
8,441
/article-8441-1.html
本教程将介绍在 Kali Linux 中安装 OpenVAS 8.0 的过程。 OpenVAS 是一个可以自动执行网络安全审核和漏洞评估的开源[漏洞评估](https://www.aptive.co.uk/vulnerability-assessment/)程序。请注意,<ruby> 漏洞评估 <rp> ( </rp> <rt> Vulnerability Assessment </rt> <rp> ) </rp></ruby>也称为 VA 并不是<ruby> 渗透测试 <rp> ( </rp> <rt> penetration test </rt> <rp> ) </rp></ruby>,渗透测试会进一步验证是否存在发现的漏洞,请参阅[什么是渗透测试](https://www.aptive.co.uk/penetration-testing/)来对渗透测试的构成以及不同类型的安全测试有一个了解。 ![](/data/attachment/album/201704/23/190118ok22ixxd81x81y0b.jpg) ### 什么是 Kali Linux? Kali Linux 是 Linux 渗透测试分发版。它基于 Debian,并且预安装了许多常用的渗透测试工具,例如 Metasploit Framework (MSF)和其他通常在安全评估期间由渗透测试人员使用的命令行工具。 在大多数使用情况下,Kali 运行在虚拟机中,你可以在这里获取最新的 VMWare 或 Vbox 镜像:<https://www.offensive-security.com/kali-linux-vmware-virtualbox-image-download/> 。 除非你有特殊的原因想要一个更小的虚拟机占用空间,否则请下载完整版本而不是 Kali light。 下载完成后,你需要解压文件并打开 vbox 或者 VMWare .vmx 文件,虚拟机启动后,默认帐号是 `root`/`toor`。请将 root 密码更改为安全的密码。 或者,你可以下载 ISO 版本,并在裸机上执行 Kali 的安装。 ### 升级 Kali Linux 完成安装后,为 Kail Linux 执行一次完整的升级。 升级 Kali: ``` apt-get update && apt-get dist-upgrade -y ``` ![Updating Kali Linux](/data/attachment/album/201704/23/190207mnb2ypo7yx2bww7y.png) 更新过程可能需要一些时间才能完成。Kali 目前是滚动更新,这意味着你可以从任何版本的 Kali 滚动更新到当前版本。然而它仍有发布号,但这些是针对特定 Kali 时间点版本的 VMWare 快照。你可以从任何 VMWare 镜像更新到当前的稳定版本。 更新完成后重新启动。 ### 安装 OpenVAS 8 ![Installing OpenVAS 8](/data/attachment/album/201704/23/190209dazzlhkk6xh5t9ui.png) ``` apt-get install openvas openvas-setup ``` 在安装中,你会被询问关于 redis 的问题,选择默认选项来以 UNIX 套接字运行。 ![Configure OpenVAS Scanner](/data/attachment/album/201704/23/190212kd711kucgvod75ok.png) 即使是有快速的网络连接,openvas-setup 仍需要很长时间来下载和更新所有所需的 CVE、SCAP 定义。 ![Update all the required CVE, SCAP definitions](/data/attachment/album/201704/23/190219cvpqtltfpjkmqixv.png) 请注意 openvas-setup 的命令输出,密码会在安装过程中生成,并在安装的最后在控制台中打印出来。 ![Command output during install](/data/attachment/album/201704/23/190225qe3iqwk0bmaqmmgv.png) 验证 openvas 正在运行: ``` netstat -tulpn ``` ![Check OpenVAS Status](/data/attachment/album/201704/23/190228a9xjdcdttr6aw55j.png) ### 在 Kali 中运行 OpenVAS 要在 Kali 中启动 OpenVAS: ``` openvas-start ``` 安装后,你应该可以通过 `https://127.0.0.1:9392` 访问 OpenVAS 的 web 程序了。 ![OpenVAS started](/data/attachment/album/201704/23/190229zxh0nhhbn1vvnv31.png) 接受自签名证书,并使用 openvas-setup 输出的 admin 凭证和密码登录程序。 ![Accept the self-signed SSL cert](/data/attachment/album/201704/23/190232fgokek2ggg95e0vk.png) 接受自签名证书后,你应该可以看到登录界面了。 ![OpenVAS Login](/data/attachment/album/201704/23/190235vm3rjmxf6vi131ez.png) 登录后,你应该可以看到下面的页面: ![OpenVAS Dashboard](/data/attachment/album/201704/23/190237jb28dinhsnh0e8t8.png) 从此,你应该可以使用向导配置自己的漏洞扫描了。 我建议阅读文档。请注意漏洞评估导向(取决于 OpenVAS 可能尝试利用的配置)及其在网络上生成的流量以及网络上可能对服务/服务器和主机/设备产生的 DOS 影响。 (题图:[pixabay.com](http://www.pixabay.com/), CC0) --- via: <https://www.howtoforge.com/tutorial/openvas-vulnerability-assessment-install-on-kali-linux/> 作者:[KJS](https://www.howtoforge.com/tutorial/openvas-vulnerability-assessment-install-on-kali-linux/) 译者:[geekpi](https://github.com/geekpi) 校对:[wxy](https://github.com/wxy) 本文由 [LCTT](https://github.com/LCTT/TranslateProject) 原创编译,[Linux中国](https://linux.cn/) 荣誉推出
极客漫画:软件测试
Daniel Stori
https://turnoff.us/geek/software-test/
软件开发的不规范,在开发者自己的电脑上运行正常,在质量检测团队测试时就出现了 Warning,在项目经理测试时已经发生了蓝屏,当用户测试时,发生了“核爆”。
/data/attachment/album/201704/23/224325isftgfqetxa91p67.png.thumb.jpg
/data/attachment/album/201704/23/224325isftgfqetxa91p67.png.large.jpg
false
false
true
Bestony
false
[ "漫画", "软件测试" ]
极客漫画
{ "viewnum": 7077, "commentnum": 1, "favtimes": 0, "sharetimes": 0, "likes": 0 }
[ { "postip": "139.189.59.224", "message": "用户进酒吧点了一份炒面", "username": "来自海南海口的 Chrome Mobile 99.0|Android 12 用户", "date": "2023-05-14T13:59:46" } ]
[]
软件开发的不规范,在开发者自己的电脑上运行正常,在质量检测团队测试时就出现了 Warning,在项目经理测试时已经发生了蓝屏,当用户测试时,发生了“核爆”。
2017-04-24T09:41:00
2017-04-24T09:41:00
8,442
/article-8442-1.html
![Software Testing](/data/attachment/album/201704/23/224325isftgfqetxa91p67.png) 这幅漫画吐槽了目前的软件开发的乱象: 软件开发的不规范,在开发者自己的电脑上运行正常,在质量检测团队测试时就出现了 Warning,在项目经理测试时已经发生了蓝屏,当用户测试时,发生了“核爆”。 这里讽刺了两件事: 1、开发者开发时,不注重软件质量,无法保证软件在不同环境下的一致性。当然,锅不能完全开发者来背。同时,也是 Docker 这样的产品的用武之地。 2、当质量监测团队出现了 Warning ,项目管理出现了蓝屏的情况下, 问题一级级放大,等到交付给了用户,导致在用户那里出现了“核爆”这样的巨大危害。 --- via: <https://turnoff.us/geek/software-test/> 作者:[Daniel Stori](http://turnoff.us/about/) 译者&点评:[Bestony](https://github.com/Bestony) 校对&合成:[GHLandy](https://github.com/GHLandy) 本文由 [LCTT](https://github.com/LCTT/TranslateProject) 原创编译,[Linux中国](https://linux.cn/) 荣誉推出
观察:阿里巴巴的开源战略究竟怎么样?
Wxy
为了对中国企业在开源方面的情况进行深入的了解,从而对开源和企业之间的关系做一些定性、定量的分析,那么,让我们来具体分析一下阿里高调开源几年以来的开源项目的发展情况。
/data/attachment/album/201704/23/230945k5ry19rgrwlw9mu7.jpg.thumb.jpg
/data/attachment/album/201704/23/230945k5ry19rgrwlw9mu7.jpg
true
false
false
false
[ "开源", "阿里" ]
观点
{ "viewnum": 6186, "commentnum": 2, "favtimes": 0, "sharetimes": 0, "likes": 0 }
[ { "postip": "113.250.159.128", "message": "给 tengine 和 antd 点赞,良心作品(非 KPI 框架),值得推崇", "username": "OneNewLife [Chrome 58.0|Fedora]", "date": "2017-04-24T13:16:31" }, { "postip": "119.137.54.206", "message": "不过客观地说,为 KPI 而生的框架应该还是占大多数吧。", "username": "来自广东深圳的 Chrome 57.0|Windows 7 用户", "date": "2017-04-24T14:14:07" } ]
[]
为了对中国企业在开源方面的情况进行深入的了解,从而对开源和企业之间的关系做一些定性、定量的分析,那么,让我们来具体分析一下阿里高调开源几年以来的开源项目的发展情况。
2017-04-24T09:30:00
2017-04-24T09:30:00
8,443
/article-8443-1.html
![](/data/attachment/album/201704/23/230945k5ry19rgrwlw9mu7.jpg) ### 背景 开源目前已经成为全球IT 界和互联网界一致推崇的文化和战略,而阿里巴巴作为国际顶级的互联网企业之一,在开源方面也一直秉持坚定而热忱的态度,积极地将其一些成熟或发展中的产品和技术以开源、开放的态度回馈到社区。 据目前已知的数据,阿里巴巴(以下简称阿里)已经贡献了上百款软件项目,其中去年到现在就开源了三十个左右的项目,得到了开源界和业界积极关注和参与,其中不乏重量级的开源项目。 不过,对于阿里的开源举措,业界也有一些不同的声音,比如有人认为阿里的开源项目虎头蛇尾,往往开源后就置之不理,活跃度走低,缺乏进一步的维护;也有人认为阿里的开源项目实际并没有得到社区的广泛参与和认可,更多还是阿里自身的员工在进行维护,社区并没有对这些项目提供有力的贡献,也没有衍生出重要的分支项目。 为了对中国企业在开源方面的情况进行深入的了解,从而对开源和企业之间的关系做一些定性、定量的分析,那么,让我们来具体分析一下阿里高调开源几年以来的开源项目的发展情况。 说明:我们本次的分析仅以阿里在 GitHub 上的开源项目的公开数据为基础,并不涉及到阿里在其它开源社区和代码托管网站的情况。 首先,我们在 GitHub 上找到阿里的开源团队,其在 GitHub 以团队形式出现的有几个,这里我们主要分析 <https://github.com/alibaba> 和 <https://github.com/ant-design> 两个团队的情况。 在上述的 alibaba团队中,我们可以发现,其名下的<ruby> 代码库 <rp> ( </rp> <rt> repository </rt> <rp> ) </rp></ruby>截止至本文写作时多达 133 个。但是有些项目仅仅是对上游项目的<ruby> 复刻 <rp> ( </rp> <rt> fork </rt> <rp> ) </rp></ruby>,并无或甚少进行修改提交,也有一些项目无实际意义,因此经过筛选后,我们得到了大约110 个项目。 而在 alibaba 团队中正式公开登记的成员(员工和前员工)有101 个,有不少参与贡献的成员没有公开登记,但是我们在做数据分析时,将邮件后缀域是 alibaba-inc.com、alipay.com、taobao.com、aliyun.com 的贡献者也归类为阿里员工。 阿里团队在 GitHub 旗下的项目数量和登记成员数在国内互联网公司来说,已经不算少了,虽然[据统计](https://www.diycode.cc/trends),阿里团队所获得的<ruby> 星标 <rp> ( </rp> <rt> star </rt> <rp> ) </rp></ruby>数全球排名第12位,国内排到了第一,但是和国际上的一些开源领袖公司相比,还有较大距离。(注:如果累计 ant-design 团队项目的星标数,由于该团队旗下的开源项目包括了去年的一个重点项目 ant-design,其排名应该可以更高一些。) 在本文中,我们将从这些开源项目的各个维度的数据来进行分析,主要关注于以下两个方面: * 项目的活跃程度 * 社区的参与程度 在分析之前,我们需要先了解哪些数据对我们来说是重要的,以及其背后反映的意义。 ### GitHub 上的开源项目指标 在 GitHub 上开源的项目有那些指标呢?可以反映出什么信息? 我们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指标进行分析: 1、项目的<ruby> 提交 <rp> ( </rp> <rt> commit </rt> <rp> ) </rp></ruby>数量、<ruby> 分支 <rp> ( </rp> <rt> branch </rt> <rp> ) </rp></ruby>数量、<ruby> 发布 <rp> ( </rp> <rt> release </rt> <rp> ) </rp></ruby>数量。 **这代表了项目代码的活跃程度**,其中提交数量是主要指标,而分支数量和发布数量虽然也可以侧面反映出代码的活跃程度,但是更多是不同的相关项目管理方式导致的。 2、项目的<ruby> 拉取请求 <rp> ( </rp> <rt> pull request </rt> <rp> ) </rp></ruby>(PR)数量、<ruby> 贡献者 <rp> ( </rp> <rt> contributor </rt> <rp> ) </rp></ruby>数量、<ruby> 问题 <rp> ( </rp> <rt> issue </rt> <rp> ) </rp></ruby>数量。 **这代表了项目参与者的参与程度**,其中拉取请求数量是主要指标,而贡献者数量和问题数量与之正相关,可以反映出贡献者分布密度和项目反馈速度。 3、项目的<ruby> 复刻 <rp> ( </rp> <rt> fork </rt> <rp> ) </rp></ruby>数量、<ruby> 星标 <rp> ( </rp> <rt> star </rt> <rp> ) </rp></ruby>数量、<ruby> 关注 <rp> ( </rp> <rt> watch </rt> <rp> ) </rp></ruby>数量。 **这代表了项目的受关注程度**,其中复刻数量是主要指标,因为复刻一个项目往往代表了社区更多的参与意愿,并进而通过提交拉取请求、问题等进行参与,这也是社区生态发展不同的下游衍生版本的必由之路。而星标数量和关注数量,现在由于逐渐蔓延的 GitHub 营销潮流,其水分比较大,可以作为辅助指标参考。 4、项目的持续时长和最后更新时间。 项目的持续时长是从项目建立开始到最后更新时间之间的时长,**这代表了项目的生存时间**。如果最后更新时间是很久以前,则代表该项目已经陷入消亡中。 ### 项目的提交数量 阿里开源的项目很多,但如同大多数企业组织一样,各个项目的活跃程度大相径庭。有的活跃项目得到了来自社区上万的<ruby> 星标 <rp> ( </rp> <rt> star </rt> <rp> ) </rp></ruby>、数千的<ruby> 复刻 <rp> ( </rp> <rt> fork </rt> <rp> ) </rp></ruby>乃至上千的<ruby> 拉取请求 <rp> ( </rp> <rt> pull request </rt> <rp> ) </rp></ruby>,项目本身也拥有数万的<ruby> 提交 <rp> ( </rp> <rt> commit </rt> <rp> ) </rp></ruby>乃至几十个<ruby> 分支 <rp> ( </rp> <rt> branch </rt> <rp> ) </rp></ruby>;而有的项目则数据寥寥,基本上陷入沉寂,其中有一半数量的项目最后提交于一年前,甚至还有 5 个项目的最后更新于 5 年前——基本上可以判定已经停止维护。 在统计时,我们发现一种情况,复刻或衍生的上游项目,会将上游的提交数量、分支数量等数据继承下来,因此在针对阿里对该项目的贡献和发展方面进行分析时,应该将这部分数据减去。这样的话,在阿里团队名下列出的一些知名项目,如复刻自 CocoaPods/Specs 的 Specs 项目拥有 14 万之多的提交数,但是阿里本身并没有对其复刻的版本进行任何提交;又比如阿里的重点项目 AliSQL 是基于 MySQL 官方版本的一个衍生版,因此其近 10万的提交数中绝大部分是 来自MySQL 发展多年来积累下的提交数量,本身阿里在将其衍生为 AliSQL 之后,只有 52 个提交数;同样 AliSQLBackup 的 10 万多个提交数也是来自于上游项目,阿里几乎没有做过更新提交,并且也停止维护两年了;因此,这些项目在统计时,我们会从阿里复刻或衍生该项目时开始计数提交数量。 当然,我们知道,仅仅以提交数来评估一个项目的活跃度是片面的,比如说,上述的 AliSQL 虽然只有 52 个提交,但是其由于开发模式和审慎态度的缘故,往往一次提交的代码量比较多,其中某次提交行数高达 5 万多行,而对上游 MariaDB 的贡献虽然只有三次提交,但是已经占到了总代码量的 1%。鉴于此,我们会不仅仅从提交数,还从复刻数、问题数等多个方面来综合进行观察。 下表是阿里旗下开源的提交数前十的项目: | | | | | | | | --- | --- | --- | --- | --- | --- | | **项目** | **创建天数** | **提交数** | **员工提交数** | **社区提交数** | **日均提交数** | | ant-design | 730天 | 8567 | 2494 | 5973 | 11.60 | | weex | 398天 | 5779 | 804 | 4975 | 14.52 | | druid | 1987天 | 4056 | 1067 | 2989 | 2.04 | | fastjson | 1987天 | 1883 | 834 | 1049 | 0.95 | | LuaViewSDK | 461天 | 1195 | 1189 | 6 | 2.59 | | rax | 180天 | 1001 | 768 | 233 | 5.56 | | tengine | 1848天 | 907 | 611 | 296 | 0.49 | | dubbo | 1758天 | 414 | 370 | 44 | 0.24 | | freeline | 252天 | 377 | 227 | 150 | 1.50 | | anyproxy | 975天 | 369 | 352 | 17 | 0.38 | 我们可从上表中看到,阿里旗下开源的项目提交数最多的是 [ant-design](https://github.com/ant-design/ant-design) 项目,这是蚂蚁金服旗下推出的一种 UI 设计语言,在开源两年来,得到了快速的发展。我们可以看到,其提交数约计比第二名高过 1/3,其中社区提交数是成员提交数的两倍,并且日均提交数也达到了很高的水平。 第二名是 [weex](https://github.com/alibaba/weex) 项目,这是一个用于构建跨平台移动应用 UI 的框架,前些时间刚刚捐献给 Apache 基金会孵化管理。项目开源于 2016 年底,目前已有近 6 千提交,其中社区提交数量是阿里员工的提交数的 6 倍!而且,日均提交数竟然达到了 14.52 个,其发展速度还要超过了第一名 ant-design。**这代表了社区强烈的参与意愿,并且该项目得到了社区的广泛应用。** 第三名是 [druid](https://github.com/alibaba/druid) 项目,这是一个是“为监控而生的数据库连接池”,自称“是 Java 语言中最好的数据库连接池”。采用 Java 开发,也是阿里重点发展的项目之一,2011 年底开源发布,目前已经有 4 千余个提交,代码迭代很快。而且,非阿里员工的提交数量是阿里员工的提交数量的三倍左右**。** 应该说,这些排名较高的项目的活跃度都不错,其中只有一个项目是更新于半年前的,其它的项目都在近期有不同程度的更新维护。 从上面的项目的提交来源看,提交数最高前三名来自社区的提交要超过了阿里员工的提交,甚至远远超过,这说明这三个项目得到了社区的普遍支持,我们在后面分析复刻情况时也可以看到,这两个项目的复刻数都很高。而之后排名的项目,却呈现了另外一种趋势,即来自阿里员工的提交数要超过或远超来自社区的提交数,相应的表示出这些项目在社区的受欢迎程度要差一些。 从整体的这些项目来看,各个项目的提交数明显呈长尾样分布: ![](/data/attachment/album/201704/23/231922qntykbaz6pma0aal.png) *项目提交数分布* 而且,我们可以看到,从提交数排名第 8 位的项目开始,提交数呈断崖式下降,但是整体的以正态分布呈现: ![](/data/attachment/album/201704/23/231946ffxfpixssi6p6x4j.png) *项目提交数分布(去除前 7 名)* 从上述分布上来看,阿里旗下的开源项目的发展情况正常,既有活跃项目,也有消亡项目。 我们判断,阿里对其开源项目的管理处于自由生长状况,并没有从统一管理的层面来督导、辅导各个开源项目的发展,也没有对陷入消亡的项目进行进一步处置和收尾,也就是说,一些烂尾的项目并没有进行妥善处置。 为了验证这个结论,我们来看一下阿里旗下开源的项目的最近更新时间。 ### 项目的最近更新时间 抛开一些项目内的无关紧要的更新(如修订一些 README,pom.xml 等),我们发现这 133 个项目当中有 60 个项目更新于一年前,其中更新于 4 年前及以上的有 30 个。可见有不少遗留项目缺乏处置。 当然,根据上图也可以反映出近年来阿里的开源项目整体的发展趋势要超过过去几年。 ### 项目的拉取请求数和问题数 GitHub 开创性的使用了<ruby> 拉取请求 <rp> ( </rp> <rt> pull request </rt> <rp> ) </rp></ruby>(经常简称为 PR)的方式来为开源项目提供社区协作支持。无论是项目成员还是外部合作者,以及偶尔的关注该项目的贡献者,都可以通过发起拉取请求来给某个项目提交补丁,项目维护人员可以对该拉取请求进行审核,如果审核通过,就会“拉取”该合并请求到项目中,从而将贡献者提交的代码融合到项目代码之中。 作为社区贡献者,对一个项目发起贡献的主要方式就是给该项目发起拉取请求。虽然也有不少项目要求几乎所有成员都必须以拉取请求的方式来提交其代码,而不允许直接提交到仓库中,但是通常而言,一个项目的拉取请求数可以从侧面反映出一个项目的社区(外部)参与程度。 而对一个项目作出贡献的方式不仅仅是贡献代码,还有对项目中发现的问题、缺失功能所提交的报告也是一种重要的方式,这些信息在 GitHub 中统一被称之为<ruby> 问题 <rp> ( </rp> <rt> issue </rt> <rp> ) </rp></ruby>。 每个拉取请求和问题,都会被项目维护者进行审核,并进行处置。比如对于拉取请求,可以接受、可以拒绝;对于问题,可以回复、也可以忽略/关闭。 一般来说,活跃的项目其拉取请求数量和问题数量也会越大,但是我们这里不去做这些数量的排名,我们感兴趣的是,这些拉取请求和问题中,开放和关闭的比例情况。 如下表,我们列出了拉取请求未接纳比例最高的前十名(这里略去了拉取请求数低于10的项目)。 | | | | | | | --- | --- | --- | --- | --- | | **项目** | **开放** **PR** **数** | **关闭** **PR** **数** | **PR** **数** | **PR** **开放比** | | LuaViewSDK | 8 | 3 | 11 | 72.73% | | DataX | 15 | 16 | 31 | 48.39% | | dubbo | 57 | 71 | 128 | 44.53% | | RocketMQ | 18 | 32 | 50 | 36.00% | | nginx-http-concat | 6 | 12 | 18 | 33.33% | | jstorm | 17 | 53 | 70 | 24.29% | | anyproxy | 9 | 30 | 39 | 23.08% | | atlas | 4 | 17 | 21 | 19.05% | | otter | 1 | 11 | 12 | 8.33% | | nginx-tfs | 1 | 13 | 14 | 7.14% | 我们可以看到,这些项目中拉取请求未接纳的比例最高的有的高达 70% 以上,当然,另外一方面,我们也看到了这些项目的拉取请求数都不高。这可以反映出该项目的社区参与积极性不高。 但是几个提交数比较高的项目,除个别情况外,其拉取请求未接纳的比例都很低: | | | | | --- | --- | --- | | **项目** | **PR** **开放比** | **提交数** | | ant-design | 0.10% | 8467 | | weex | 1.03% | 5779 | | druid | 0.50% | 4056 | | fastjson | 0.00% | 1883 | | LuaViewSDK | 72.73% | 1195 | | rax | 3.82% | 1001 | | tengine | 6.83% | 907 | | dubbo | 44.53% | 414 | | freeline | 0.00% | 377 | | anyproxy | 23.08% | 369 | | terraform-provider | 0.00% | 355 | 这说明这些项目的活跃不是没有道理的。 究竟是由于社区参与积极性不高导致的未接纳比例高,还是反之,我们认为或许是彼此互相影响导致的。 再让我们来看看问题数。 | | | | | | | --- | --- | --- | --- | --- | | **项目** | **全部问题** | **开放问题** | **关闭问题** | **问题开放比** | | oceanbase | 12 | 12 | 0 | 100.00% | | mirrors | 46 | 45 | 1 | 97.83% | | ons | 12 | 11 | 1 | 91.67% | | simpleimage | 15 | 13 | 2 | 86.67% | | LVS | 25 | 21 | 4 | 84.00% | | tfs | 23 | 19 | 4 | 82.61% | | taokeeper | 31 | 23 | 8 | 74.19% | | nginx-http-concat | 44 | 29 | 15 | 65.91% | | dubbo | 423 | 273 | 150 | 64.54% | | AndFix | 341 | 219 | 122 | 64.22% | | DataX | 183 | 113 | 70 | 61.75% | 我们可以看到,有些项目,居然所有的问题都没有处置,比如 oceanbase,甚至连被寄予厚望的 dubbo 和 DataX 也有相当比例的问题没有解决——难怪有人对阿里开源项目烂尾颇有微词。 那么我们同样来看看几个活跃项目的问题解决比例: | | | | | | --- | --- | --- | --- | | **项目** | **全部问题** | **问题开放比** | **提交数** | | ant-design | 5860 | 1.69% | 8467 | | weex | 2977 | 12.83% | 5779 | | druid | 1672 | 25.90% | 4056 | | fastjson | 1137 | 23.13% | 1883 | | LuaViewSDK | 76 | 25.00% | 1195 | | rax | 218 | 6.88% | 1001 | | tengine | 884 | 17.99% | 907 | | dubbo | 423 | 64.54% | 414 | | freeline | 758 | 3.30% | 377 | | anyproxy | 161 | 37.27% | 369 | 我们可以看到,这些活跃项目的问题解决比例还是比较高的。 ### 项目的复刻数 下面我们来看看这些项目的复刻数。前面我们说过,开源项目的复刻数代表了(外部)社区参与该项目的积极性。因为复刻一个项目的意图可能有以下几种: * 保留(冻结)该项目当前的代码以做将来之用,以避免该项目出于种种原因被删除、关闭。 * 要对该项目提交补丁(拉取请求),需要复刻一份,完成修改后发起拉取请求。 * 意图衍生该项目,通常是为了发展不同的方向。 * 只是为了方便找到该项目?可能更习惯这种方式,而不是加以星标、关注等方式来标记该项目。 无论是哪种情况,我们可以看到,复刻这种行为基本上可以代表复刻者对该项目的积极参与意愿。 以下是阿里开源的项目中复刻数最高十个项目: | | | | | | | | --- | --- | --- | --- | --- | --- | | **项目** | **创建天数** | **复刻数** | **日均复刻数** | **PR** **数** | **全部问题** | | dubbo | 1763天 | 7946 | 4.51 | 128 | 423 | | fastjson | 1992天 | 3061 | 1.54 | 171 | 1137 | | druid | 1992天 | 2946 | 1.48 | 801 | 1672 | | ant-design | 730天 | 2659 | 3.63 | 1413 | 5860 | | RocketMQ | 894天 | 2108 | 2.36 | 50 | 479 | | weex | 402天 | 1918 | 4.77 | 1360 | 2977 | | tengine | 1853天 | 1532 | 0.83 | 571 | 884 | | jstorm | 1322天 | 1531 | 1.16 | 70 | 485 | | AndFix | 580天 | 1326 | 2.29 | 7 | 341 | | canal | 1555天 | 1168 | 0.75 | 42 | 291 | 从上面我们可以看到,复刻数最高的项目是一个名为 [dubbo](https://github.com/alibaba/dubbo) 的分布式、高性能的 RPC 框架,是阿里巴巴 SOA 服务化治理方案的核心框架,每天为 2,000+ 个服务提供 3,000,000,000+ 次访问量支持,并被广泛应用于阿里巴巴集团的各成员站点。Dubbo 的复刻数远高于第二名的 [fastjson](https://github.com/alibaba/fastjson),但是其相应的拉取请求数和问题数却不相称的低——这代表了什么?社区或业界觉得这个项目有价值,但是鲜于应用场景,也缺乏参与回馈的能力(或动力?)。 而第二名,fastjson 却显著的问题数比较高,这表明社区在大量使用该项目,因此产生(发现)的问题或需求也比较多。但是其拉取请求数却没有与问题数相应的提高,侧面说明了该项目本身参与开发的难度较高。 第三名 [druid](https://github.com/alibaba/druid),是一个 java 的数据库连接池,其问题数和拉取请求数都很高,我们认为它的活跃度和社区参与程度都很健康。 第四到六名 ant-design 、RocketMQ 、 weex 都是阿里重点发展的项目,并且后两者都捐赠给了 apache 基金会孵化管理,而且 weex 的发展更是后来居上,就拉取请求和问题数来说,weex 的发展更健康一些。 那么,结论呢?可以大致的看出,复刻数较高的项目其日均复刻数也存在较大的波动,说明其发展速度不一,但是复刻数可以作为一个项目是否健康发展的指标之一,但是该指标应和拉取请求数和问题数综合来看。 ### 项目的星标数和关注数 对 GitHub 上的开源项目的观察久已有之,但是人们一般习惯于按项目的星标数来进行排名。不过,现在随着 GitHub 的日益流行,星标这种成本低廉简单操作已经逐渐失去了作为排名依据的意义,以至于一些 markdown 项目(也称为 awesome 项目)虽然并无代码,仅仅一篇以 markdown 格式提交的资源大全,也往往取得了不错的星标数。我们认为,对于开源项目,尤其是特指代码方面的开源项目时,其星标数并不应该与那些 markdown 项目进行横向比较。当然,同样作为开源代码项目,星标数还是有一定的参考价值的。 我们来看看阿里旗下开源项目的星标数前十的项目: | | | | | | | --- | --- | --- | --- | --- | | **项目** | **创建天数** | **星标数** | **关注数** | **日均星标数** | | weex | 402天 | 13864 | 1992 | 34.49 | | ant-design | 730天 | 12745 | 680 | 17.45 | | fastjson | 1992天 | 8674 | 945 | 4.35 | | dubbo | 1763天 | 8159 | 1765 | 4.63 | | druid | 1992天 | 6014 | 1125 | 3.02 | | tengine | 1853天 | 5384 | 778 | 2.91 | | AndFix | 580天 | 5167 | 438 | 8.91 | | atlas | 48天 | 4068 | 291 | 84.75 | | RocketMQ | 894天 | 3652 | 727 | 4.09 | | freeline | 257天 | 3511 | 195 | 13.66 | | dexposed | 657天 | 3475 | 392 | 5.29 | 啊哦,不出意外,这些项目基本上还是和复刻数排名比较相近。Weex 在该项排名中又取得了第一。令我们比较感兴趣的是,排名稍后的几个项目的开源时间并不算长。让我们来以日均星标数排名看看,这回我们多取几名: | | | | | | | --- | --- | --- | --- | --- | | **项目** | **创建天数** | **星标数** | **关注数** | **日均星标数** | | atlas | 48天 | 4068 | 291 | 84.75 | | vlayout | 49天 | 3250 | 120 | 66.33 | | UltraViewPager | 19天 | 903 | 23 | 47.53 | | weex | 402天 | 13864 | 1992 | 34.49 | | Tangram-iOS | 19天 | 455 | 26 | 23.95 | | Tangram-Android | 19天 | 401 | 30 | 21.11 | | LazyScrollView | 46天 | 842 | 30 | 18.30 | | ant-design | 730天 | 12745 | 680 | 17.45 | | rax | 185天 | 2755 | 119 | 14.89 | | freeline | 257天 | 3511 | 195 | 13.66 | | ARouter | 124天 | 1551 | 60 | 12.51 | | AndFix | 580天 | 5167 | 438 | 8.91 | | BeeHive | 259天 | 1908 | 98 | 7.37 | | AliSQL | 264天 | 1877 | 375 | 7.11 | | dexposed | 657天 | 3475 | 392 | 5.29 | | dubbo | 1763天 | 8159 | 1765 | 4.63 | | fastjson | 1992天 | 8674 | 945 | 4.35 | | RocketMQ | 894天 | 3652 | 727 | 4.09 | | LuaViewSDK | 466天 | 1821 | 183 | 3.91 | | HandyJSON | 209天 | 810 | 41 | 3.88 | 发现什么没有?日均星标数的前几名,或者说大多数都是相当年轻的开源项目,其星标增长速度要让几个已经开源了几年的项目瞠目其后。我们判断,这说明阿里现在在开源方面已经处于高调宣传模式,对于新开源的项目,都有一波持续和明确的传播意图。但是我们认为,作为一家商业企业,这也代表了阿里已经将开源作为一个主流战略、也是其企业文化和品牌形象推广的重要方面,那么是不是代表着阿里以后的开源项目的支持力度和维护热情会更高、更持久呢? ### 总结 以上,我们通过对阿里旗下开源的多个项目的各个指标进行了横向和纵向的比较,从中也观察到了一些有趣的现象。但是这些数据并不能完全的反映出一个一致的结论,只是,从整体来看我们认为,阿里巴巴旗下的开源项目,正在以更快、更主动的方式在发展,至于说是否还会出现之前的那种开源之后被抛弃的情况,下定论还为时尚早。这或许要看阿里的开源委员会是否能够制定更宏观的发展战略而定。 不过,无论如何,我们欣喜的看到,阿里在践行开源理念、积极主动的拥抱、回馈开源方面,取得了瞩目的成就。我们也期待国内的更多互联网企业、IT 企业可以在开源方面有更多的实际行动,让中国这个世界上除了美国之外第二大的互联网大国在开源方面也取得相应的成就。
如何在树莓派上安装 Fedora 25
Anderson Silva
https://opensource.com/article/17/3/how-install-fedora-on-raspberry-pi
了解 Fedora 第一个官方支持树莓派的版本。
/data/attachment/album/201704/24/091244yqax6tk8fttt1i3f.jpg.thumb.jpg
/data/attachment/album/201704/24/091244yqax6tk8fttt1i3f.jpg
true
false
true
geekpi
false
[ "树莓派", "Fedora", "ARM" ]
树莓派
{ "viewnum": 10059, "commentnum": 2, "favtimes": 0, "sharetimes": 0, "likes": 0 }
[ { "postip": "111.20.112.126", "message": "本地节点没有一套自主完善的本地化系统,全局就存在系统过度协作的问题倾向,而且普遍的恶化。。", "username": "来自陕西西安的 Chrome 58.0|GNU/Linux 用户", "date": "2017-04-24T09:23:14" }, { "postip": "183.206.14.126", "message": "这篇文章,不是很早一点就发了嘛", "username": "不着调的小男生 [Chrome 58.0|Windows 10]", "date": "2017-04-24T09:34:03" } ]
[]
了解 Fedora 第一个官方支持树莓派的版本。
2017-04-24T09:12:42
2017-04-24T09:12:42
8,444
/article-8444-1.html
> > 了解 Fedora 第一个官方支持树莓派的版本 > > > ![How to install Fedora 25 on your Raspberry Pi](/data/attachment/album/201704/24/091244yqax6tk8fttt1i3f.jpg "How to install Fedora 25 on your Raspberry Pi") 2016 年 10 月,Fedora 25 Beta 发布了,随之而来的还有对 [树莓派 2 和 3 的初步支持](https://fedoramagazine.org/raspberry-pi-support-fedora-25-beta/)。Fedora 25 的最终“通用”版在一个月后发布,从那时起,我一直在树莓派上尝试不同的 Fedora spins。 这篇文章不仅是一篇<ruby> 树莓派 <rt> Raspberry Pi </rt></ruby> 3 上的 Fedora 25 的点评,还集合了技巧、截图以及我对 Fedora 第一个官方支持 Pi 的这个版本的一些个人看法。 在我开始之前,需要说一下的是,为写这篇文章所做的所有工作都是在我的运行 Fedora 25 的个人笔记本电脑上完成的。我使用一张 microSD 插到 SD 适配器中,复制和编辑所有的 Fedora 镜像到 32GB 的 microSD 卡中,然后用它在一台三星电视上启动了树莓派 3。 因为 Fedora 25 尚不支持内置 Wi-Fi,所以树莓派 3 使用了以太网线缆进行网络连接。最后,我使用了 Logitech K410 无线键盘和触摸板进行输入。 如果你没有条件使用以太网线连接在你的树莓派上玩 Fedora 25,我曾经用过一个 Edimax Wi-Fi USB 适配器,它也可以在 Fedora 25 上工作,但在本文中,我只使用了以太网连接。 ### 在树莓派上安装 Fedora 25 之前 阅读 Fedora 项目 wiki 上的[树莓派支持文档](https://fedoraproject.org/wiki/Raspberry_Pi)。你可以从 wiki 下载 Fedora 25 安装所需的镜像,那里还列出了所有支持和不支持的内容。 此外,请注意,这是初始支持版本,还有许多新的工作和支持将随着 Fedora 26 的发布而出现,所以请随时报告 bug,并通过 [Bugzilla](https://bugzilla.redhat.com/show_bug.cgi?id=245418)、Fedora 的 [ARM 邮件列表](https://lists.fedoraproject.org/admin/lists/arm%40lists.fedoraproject.org/)、或者 Freenode IRC 频道#fedora-arm,分享你在树莓派上使用 Fedora 25 的体验反馈。 ### 安装 我下载并安装了五个不同的 Fedora 25 spin:GNOME(默认工作站)、KDE、Minimal、LXDE 和 Xfce。在多数情况下,它们都有一致和易于遵循的步骤,以确保我的树莓派 3 上启动正常。有的 spin 有已知 bug 的正在解决之中,而有的按照 Fedora wik 遵循标准操作程序即可。 ![GNOME on Raspberry Pi](/data/attachment/album/201704/24/091245zltj3ozvule1quy4.png "GNOME on Raspberry Pi") *树莓派 3 上的 Fedora 25 workstation、 GNOME 版本* ### 安装步骤 1、 在你的笔记本上,从支持文档页面的链接下载一个树莓派的 Fedora 25 镜像。 2、 在笔记本上,使用 `fedora-arm-installer` 或下述命令行将镜像复制到 microSD: ``` xzcat Fedora-Workstation-armhfp-25-1.3-sda.raw.xz | dd bs=4M status=progress of=/dev/mmcblk0 ``` 注意:`/dev/mmclk0` 是我的 microSD 插到 SD 适配器后,在我的笔记本电脑上挂载的设备名。虽然我在笔记本上使用 Fedora,可以使用 `fedora-arm-installer`,但我还是喜欢命令行。 3、 复制完镜像后,*先不要启动你的系统*。我知道你很想这么做,但你仍然需要进行几个调整。 4、 为了使镜像文件尽可能小以便下载,镜像上的根文件系统是很小的,因此你必须增加根文件系统的大小。如果你不这么做,你仍然可以启动你的派,但如果你一旦运行 `dnf update` 来升级你的系统,它就会填满文件系统,导致糟糕的事情发生,所以趁着 microSD 还在你的笔记本上进行分区: ``` growpart /dev/mmcblk0 4 resize2fs /dev/mmcblk0p4 ``` 注意:在 Fedora 中,`growpart` 命令由 `cloud-utils-growpart.noarch` 这个 RPM 提供的。 5、文件系统更新后,您需要将 `vc4` 模块列入黑名单。[更多有关此 bug 的信息在此。](https://bugzilla.redhat.com/show_bug.cgi?id=1387733) 我建议在启动树莓派之前这样做,因为不同的 spin 有不同表现方式。例如,(至少对我来说)在没有黑名单 `vc4` 的情况下,GNOME 在我启动后首先出现,但在系统更新后,它不再出现。 KDE spin 则在第一次启动时根本不会出现 KDE。因此我们可能需要在我们的第一次启动之前将 `vc4` 加入黑名单,直到这个错误以后解决了。 黑名单应该出现在两个不同的地方。首先,在你的 microSD 根分区上,在 `etc/modprode.d/` 下创建一个 `vc4.conf`,内容是:`blacklist vc4`。第二,在你的 microSD 启动分区,添加 `rd.driver.blacklist=vc4` 到 `extlinux/extlinux.conf` 文件的末尾。 6、 现在,你可以启动你的树莓派了。 ### 启动 你要有耐心,特别是对于 GNOME 和 KDE 发行版来说。在 SSD(固态驱动器)几乎即时启动的时代,你很容易就对派的启动速度感到不耐烦,特别是第一次启动时。在第一次启动 Window Manager 之前,会先弹出一个初始配置页面,可以配置 root 密码、常规用户、时区和网络。配置完毕后,你就应该能够 SSH 到你的树莓派上,方便地调试显示问题了。 ### 系统更新 在树莓派上运行 Fedora 25 后,你最终(或立即)会想要更新系统。 首先,进行内核升级时,先熟悉你的 `/boot/extlinux/extlinux.conf` 文件。如果升级内核,下次启动时,除非手动选择正确的内核,否则很可能会启动进入救援( Rescue )模式。避免这种情况发生最好的方法是,在你的 `extlinux.conf` 中将定义 Rescue 镜像的那五行移动到文件的底部,这样最新的内核将在下次自动启动。你可以直接在派上或通过在笔记本挂载来编辑 `/boot/extlinux/extlinux.conf`: ``` label Fedora 25 Rescue fdcb76d0032447209f782a184f35eebc (4.9.9-200.fc25.armv7hl) kernel /vmlinuz-0-rescue-fdcb76d0032447209f782a184f35eebc append ro root=UUID=c19816a7-cbb8-4cbb-8608-7fec6d4994d0 rd.driver.blacklist=vc4 fdtdir /dtb-4.9.9-200.fc25.armv7hl/ initrd /initramfs-0-rescue-fdcb76d0032447209f782a184f35eebc.img ``` 第二点,如果无论什么原因,如果你的显示器在升级后再次变暗,并且你确定已经将 `vc4` 加入黑名单,请运行 `lsmod | grep vc4`。你可以先启动到多用户模式而不是图形模式,并从命令行中运行 `startx`。 请阅读 `/etc/inittab` 中的内容,了解如何切换 target 的说明。 ![KDE on Raspberry Pi 3](/data/attachment/album/201704/24/091246e4t429e4024hytl9.png "KDE on Raspberry Pi 3") *树莓派 3 上的 Fedora 25 workstation、 KDE 版本* ### Fedora Spin 在我尝试过的所有 Fedora Spin 中,唯一有问题的是 XFCE spin,我相信这是由于这个[已知的 bug](https://bugzilla.redhat.com/show_bug.cgi?id=1389163) 导致的。 按照我在这里分享的步骤操作,GNOME、KDE、LXDE 和 minimal 都运行得很好。考虑到 KDE 和 GNOME 会占用更多资源,我会推荐想要在树莓派上使用 Fedora 25 的人使用 LXDE 和 Minimal。如果你是一位系统管理员,想要一台廉价的 SELinux 支持的服务器来满足你的安全考虑,而且只是想要使用树莓派作为你的服务器,开放 22 端口以及 vi 可用,那就用 Minimal 版本。对于开发人员或刚开始学习 Linux 的人来说,LXDE 可能是更好的方式,因为它可以快速方便地访问所有基于 GUI 的工具,如浏览器、IDE 和你可能需要的客户端。 ![LXES on Raspberry Pi ](/data/attachment/album/201704/24/091247ydd0dtrbdrwirsax.png "LXDE on Raspberry Pi 3") *树莓派 3 上的 Fedora 25 workstation、LXDE。* 看到越来越多的 Linux 发行版在基于 ARM 的树莓派上可用,那真是太棒了。对于其第一个支持的版本,Fedora 团队为日常 Linux 用户提供了更好的体验。我很期待 Fedora 26 的改进和 bug 修复。 (题图: opensource.com) --- 作者简介: Anderson Silva - Anderson 于 1996 年开始使用 Linux。更精确地说是 Red Hat Linux。 2007 年,他作为 IT 部门的发布工程师时加入红帽,他的职业梦想成为了现实。此后,他在红帽担任过多个不同角色,从发布工程师到系统管理员、高级经理和信息系统工程师。他是一名 RHCE 和 RHCA 以及一名活跃的 Fedora 包维护者。 --- via: <https://opensource.com/article/17/3/how-install-fedora-on-raspberry-pi> 作者:[Anderson Silva](https://opensource.com/users/ansilva) 译者:[geekpi](https://github.com/geekpi) 校对:[jasminepeng](https://github.com/jasminepeng) 本文由 [LCTT](https://github.com/LCTT/TranslateProject) 原创编译,[Linux中国](https://linux.cn/) 荣誉推出
GoTTY:把你的 Linux 终端放到浏览器里面
Aaron Kili
http://www.tecmint.com/gotty-share-linux-terminal-in-web-browser/
GoTTY 是一个简单的基于 Go 语言的命令行工具,它可以将你的终端(TTY)作为 web 程序共享。它会将命令行工具转换为 web 程序。
/data/attachment/album/201704/25/100155qz7y1729z09473p7.png.thumb.jpg
/data/attachment/album/201704/25/100155qz7y1729z09473p7.png
true
false
true
geekpi
false
[ "gotty", "终端", "浏览器" ]
技术
{ "viewnum": 23707, "commentnum": 7, "favtimes": 2, "sharetimes": 0, "likes": 0 }
[ { "postip": "118.122.120.11", "message": "powershell 也有类似功能,可以运行在浏览器里。", "username": "来自四川成都的 Chrome 57.0|GNU/Linux 用户", "date": "2017-04-25T10:11:57" }, { "postip": "163.177.68.30", "message": "能否把客户端的关闭时间设置长点,", "username": "来自广东深圳的 Chrome 52.0|Windows 7 用户", "date": "2019-03-06T18:06:18" }, { "postip": "163.177.68.30", "message": "能否把客户端的关闭时间设置长点,", "username": "来自广东深圳的 Chrome 52.0|Windows 7 用户", "date": "2019-03-06T18:06:22" }, { "postip": "125.35.214.114", "message": "老哥,有没有用到gotty-client这个插件?", "username": "来自天津的 Chrome 77.0|Windows 10 用户", "date": "2019-10-29T16:39:54" }, { "postip": "125.35.214.114", "message": "老哥,有没有用到gotty-client这个插件?", "username": "来自天津的 Chrome 77.0|Windows 10 用户", "date": "2019-10-29T16:39:58" }, { "postip": "125.35.214.114", "message": "老哥,有没有用到gotty-client这个插件?", "username": "来自天津的 Chrome 77.0|Windows 10 用户", "date": "2019-10-29T16:40:02" }, { "postip": "125.35.214.114", "message": "老哥,有没有用到gotty-client这个插件?", "username": "来自天津的 Chrome 77.0|Windows 10 用户", "date": "2019-10-29T16:40:02" } ]
[]
GoTTY 是一个简单的基于 Go 语言的命令行工具,它可以将你的终端(TTY)作为 web 程序共享。它会将命令行工具转换为 web 程序。
2017-04-25T10:02:01
2017-04-25T10:02:01
8,445
/article-8445-1.html
![](/data/attachment/album/201704/25/100155qz7y1729z09473p7.png) GoTTY 是一个简单的基于 Go 语言的命令行工具,它可以将你的终端(TTY)作为 web 程序共享。它会将命令行工具转换为 web 程序。 它使用 Chrome OS 的终端仿真器(hterm)来在 Web 浏览器上执行基于 JavaScript 的终端。重要的是,GoTTY 运行了一个 Web 套接字服务器,它基本上是将 TTY 的输出传输给客户端,并从客户端接收输入(即允许客户端的输入),并将其转发给 TTY。 它的架构(hterm + web socket 的想法)灵感来自 [Wetty 项目](http://www.tecmint.com/access-linux-server-terminal-in-web-browser-using-wetty/),它使终端能够通过 HTTP 和 HTTPS 使用。 ### 先决条件 你需要在 Linux 中安装 [GoLang (Go 编程语言)](http://www.tecmint.com/install-go-in-linux/) 环境来运行 GoTTY。 ### 如何在 Linux 中安装 GoTTY 如果你已经有一个[可以工作的 Go 语言环境](http://www.tecmint.com/install-go-in-linux/),运行下面的 `go get` 命令来安装它: ``` # go get github.com/yudai/gotty ``` 上面的命令会在你的 `GOBIN` 环境变量中安装 GOTTY 的二进制,尝试检查下是否如此: ``` # $GOPATH/bin/ ``` ![Check GOBIN Environment](/data/attachment/album/201704/25/100204skcar6115r4ap4gd.png) *检查 GOBIN 环境* ### 如何在 Linux 中使用 GoTTY 要运行它,你可以使用 GOBIN 环境变量并用命令补全: ``` # $GOBIN/gotty ``` 另外,要不带完整命令路径运行 GoTTY 或其他 Go 程序,使用 `export` 命令将 `GOBIN` 变量添加到 `~/.profile` 文件中的 `PATH` 环境变量中。 ``` export PATH="$PATH:$GOBIN" ``` 保存文件并关闭。接着运行 `source` 来使更改生效: ``` # source ~/.profile ``` 运行 GoTTY 命令的常规语法是: ``` Usage: gotty [options] <Linux command here> [<arguments...>] ``` 现在用 GoTTY 运行任意命令,如 [df](/tag-df.html) 来从 Web 浏览器中查看系统分区空间及使用率。 ``` # gotty df -h ``` GoTTY 默认会在 8080 启动一个 Web 服务器。在浏览器中打开 URL:`http://127.0.0.1:8080/`,你会看到运行的命令仿佛运行在终端中一样: ![Gotty Linux Disk Usage](/data/attachment/album/201704/25/100204zrboso2kuov7jv8k.png) *Gotty 查看 Linux 磁盘使用率* ### 如何在 Linux 中自定义 GoTTY 你可以在 `~/.gotty` 配置文件中修改默认选项以及终端,如果该文件存在,它会在每次启动时加载这个文件。 这是由 getty 命令读取的主要自定义文件,因此,按如下方式创建: ``` # touch ~/.gotty ``` 并为配置选项设置你自己的有效值([在此处查找所有配置选项](https://github.com/yudai/gotty#options))以自定义 GoTTY,例如: ``` // Listen at port 9000 by default port = "9000" // Enable TSL/SSL by default enable_tls = true // hterm preferences // Smaller font and a little bit bluer background color preferences { font_size = 5, background_color = "rgb(16, 16, 32)" } ``` 你可以使用命令行中的 `--html` 选项设置你自己的 `index.html` 文件: ``` # gotty --index /path/to/index.html uptime ``` ### 如何在 GoTTY 中使用安全功能 由于 GoTTY 默认不提供可靠的安全保障,你需要手动使用下面说明的某些安全功能。 #### 允许客户端在终端中运行命令 请注意,默认情况下,GoTTY 不允许客户端输入到TTY中,它只支持窗口缩放。 但是,你可以使用 `-w` 或 `--permit-write` 选项来允许客户端写入 TTY,但是并不推荐这么做因为会有安全威胁。 以下命令会使用 [vi 命令行编辑器](/tag-vi.html)在 Web 浏览器中打开文件 `fossmint.txt` 进行编辑: ``` # gotty -w vi fossmint.txt ``` 以下是从 Web 浏览器看到的 vi 界面(像平常一样使用 vi 命令): ![Gotty Web Vi Editor](/data/attachment/album/201704/25/100205z5rjn7v76grcrzy0.png) *Gotty Web Vi 编辑器* #### 使用基本(用户名和密码)验证运行 GoTTY 尝试激活基本身份验证机制,这样客户端将需要输入指定的用户名和密码才能连接到 GoTTY 服务器。 以下命令使用 `-c` 选项限制客户端访问,以向用户询问指定的凭据(用户名:`test` 密码:`@67890`): ``` # gotty -w -p "9000" -c "test@67890" glances ``` ![Gotty with Basic Authentication](/data/attachment/album/201704/25/100205mpd14uur212ud4dd.png) *使用基本验证运行 GoTTY* #### Gotty 生成随机 URL 限制访问服务器的另一种方法是使用 `-r` 选项。GoTTY 会生成一个随机 URL,这样只有知道该 URL 的用户才可以访问该服务器。 还可以使用 `-title-format "GoTTY – {{ .Command }} ({{ .Hostname }})"` 选项来定义浏览器标题。[glances](/article-6882-1.html) 用于显示系统监控统计信息: ``` # gotty -r --title-format "GoTTY - {{ .Command }} ({{ .Hostname }})" glances ``` 以下是从浏览器中看到的上面的命令的结果: ![Gotty Random URL for Glances Linux Monitoring](/data/attachment/album/201704/25/100205ad1m5f5o5fo23722.png) *使用 Gotty 随机 URL 用于 Glances 系统监控* #### 带有 SSL/TLS 使用 GoTTY 因为默认情况下服务器和客户端之间的所有连接都不加密,当你通过 GoTTY 发送秘密信息(如用户凭据或任何其他信息)时,你需要使用 `-t` 或 `--tls` 选项才能在会话中启用 TLS/SSL: 默认情况下,GoTTY 会读取证书文件 `~/.gotty.crt` 和密钥文件 `~/.gotty.key`,因此,首先使用下面的 `openssl` 命令创建一个自签名的证书以及密钥( 回答问题以生成证书和密钥文件): ``` # openssl req -x509 -nodes -days 365 -newkey rsa:2048 -keyout ~/.gotty.key -out ~/.gotty.crt ``` 按如下所示,通过启用 SSL/TLS,以安全方式使用 GoTTY: ``` # gotty -tr --title-format "GoTTY - {{ .Command }} ({{ .Hostname }})" glances ``` #### 与多个客户端分享你的终端 你可以使用[终端复用程序](/article-8421-1.html)来与多个客户端共享一个进程,以下命令会启动一个名为 gotty 的新 [tmux 会话](/article-8421-1.html)来运行 glances(确保你安装了 tmux): ``` # gotty tmux new -A -s gotty glances ``` 要读取不同的配置文件,像下面那样使用 `–config "/path/to/file"` 选项: ``` # gotty -tr --config "~/gotty_new_config" --title-format "GoTTY - {{ .Command }} ({{ .Hostname }})" glances ``` 要显示 GoTTY 版本,运行命令: ``` # gotty -v ``` 访问 GoTTY GitHub 仓库以查找更多使用示例:<https://github.com/yudai/gotty> 。 就这样了!你有尝试过了吗?如何知道 GoTTY 的?通过下面的反馈栏与我们分享你的想法。 --- 作者简介: Aaron Kili 是 Linux 和 F.O.S.S 爱好者,即将成为 Linux SysAdmin 和网络开发人员,目前是 TecMint 的内容创作者,他喜欢在电脑上工作,并坚信分享知识。 --- via: <http://www.tecmint.com/gotty-share-linux-terminal-in-web-browser/> 作者:[Aaron Kili](http://www.tecmint.com/author/aaronkili/) 译者:[geekpi](https://github.com/geekpi) 校对:[wxy](https://github.com/wxy) 本文由 [LCTT](https://github.com/LCTT/TranslateProject) 原创编译,[Linux中国](https://linux.cn/) 荣誉推出
Python 是慢,但我无所谓
Nick Humrich
https://medium.com/hacker-daily/yes-python-is-slow-and-i-dont-care-13763980b5a1
优化你最贵的资源。那就是你,而不是计算机。 选择一种语言/框架/架构来帮助你快速开发(比如 Python)。不要仅仅因为某些技术的快而选择它们。 当你遇到性能问题时,请找到瓶颈所在。 你的瓶颈很可能不是 CPU 或者 Python 本身。 如果 Python 成为你的瓶颈(你已经优化过你的算法),那么可以转向热门的 Cython 或者 C。 尽情享受可以快速做完事情的乐趣。
/data/attachment/album/201704/25/111213ojm89mmzzsmappkf.jpg.thumb.jpg
/data/attachment/album/201704/25/111213ojm89mmzzsmappkf.jpg
true
false
true
zhousiyu325
true
[ "Python", "性能" ]
观点
{ "viewnum": 15412, "commentnum": 10, "favtimes": 3, "sharetimes": 0, "likes": 0 }
[ { "postip": "183.221.23.178", "message": "linux中国翻译的文章排版很好,不过我想问一下会不会有版权问题?", "username": "来自四川成都的 Chrome 58.0|GNU/Linux 用户", "date": "2017-04-26T01:11:11" }, { "postip": "202.107.194.180", "message": "python大法好", "username": "来自浙江杭州的 Chrome 57.0|Windows 10 用户", "date": "2017-04-26T09:35:22" }, { "postip": "118.122.120.11", "message": "python 这类依靠解释器运行的程序。也不是没有不足,比如在一个低内存的系统(大概)一百多 MB,用 yum 更新一下,你就会发现在此期间磁盘 IO 显著升高。", "username": "来自四川成都的 Chrome 57.0|GNU/Linux 用户", "date": "2017-04-26T11:15:19" }, { "postip": "180.168.102.86", "message": "看来你没有get都本文说阐述的重点:效率与瓶颈。综合考虑当前环境,拿到最优解。", "username": "来自上海的 Firefox 49.0|Windows 10 用户", "date": "2017-04-26T14:50:06" }, { "postip": "218.18.171.4", "message": "我专业用C++的,不过这几年下来发现,有必要在业务效率上多考虑,不必在代码局部性能上太过花时间。所以我也在考虑Python,或者Perl,打算用做一个随手的工具,快速响应需求。", "username": "来自广东深圳的 Chrome 56.0|Windows 7 用户", "date": "2017-04-26T15:30:18" }, { "postip": "119.2.6.24", "message": "手动点赞&nbsp;&nbsp;但是目前国内很少有企业会这么想", "username": "来自北京的 Chrome 51.0|Windows 7 用户", "date": "2017-04-28T10:04:24" }, { "postip": "111.43.240.181", "message": "python是世界上最好的语言。。。", "username": "Ghjoker [Firefox 45.0|GNU/Linux]", "date": "2017-04-29T16:11:50" }, { "postip": "61.133.215.190", "message": "基本赞同文章中的这个观点<br />\r\n<br />\r\n然而现实是,“最重要的资源”还需要其它一些资源:比如说“自信”,而且使用PYTHON对于一些人而言还需要学习成本,还有想要熟悉它的类库也需要成本。而这些要也许已经熟悉了某种不那么高效率的东西,但是已经转不过来了", "username": "来自宁夏银川的 Chrome 59.0|Windows 7 用户", "date": "2017-08-02T16:39:43" }, { "postip": "114.112.193.30", "message": "你想成为大家的目标吗?", "username": "来自北京的 Chrome 61.0|Windows 10 用户", "date": "2017-09-30T17:17:11" }, { "postip": "114.112.193.30", "message": "这里是开源社区", "username": "来自北京的 Chrome 61.0|Windows 10 用户", "date": "2017-09-30T17:18:36" } ]
[]
优化你最贵的资源。那就是你,而不是计算机。 选择一种语言/框架/架构来帮助你快速开发(比如 Python)。不要仅仅因为某些技术的快而选择它们。 当你遇到性能问题时,请找到瓶颈所在。 你的瓶颈很可能不是 CPU 或者 Python 本身。 如果 Python 成为你的瓶颈(你已经优化过你的算法),那么可以转向热门的 Cython 或者 C。 尽情享受可以快速做完事情的乐趣。
2017-04-25T11:14:00
2017-04-25T11:14:00
8,446
/article-8446-1.html
> > 为牺牲性能追求生产率而呐喊 > > > ![](/data/attachment/album/201704/25/111213ojm89mmzzsmappkf.jpg) 让我从关于 Python 中的 asyncio 这个标准库的讨论中休息一会,谈谈我最近正在思考的一些东西:Python 的速度。对不了解我的人说明一下,我是一个 Python 的粉丝,而且我在我能想到的所有地方都积极地使用 Python。人们对 Python 最大的抱怨之一就是它的速度比较慢,有些人甚至拒绝尝试使用 Python,因为它比其他语言速度慢。这里说说为什么我认为应该尝试使用 Python,尽管它是有点慢。 ### 速度不再重要 过去的情形是,程序需要花费很长的时间来运行,CPU 比较贵,内存也很贵。程序的运行时间是一个很重要的指标。计算机非常的昂贵,计算机运行所需要的电也是相当贵的。对这些资源进行优化是因为一个永恒的商业法则: > > 优化你最贵的资源。 > > > 在过去,最贵的资源是计算机的运行时间。这就是导致计算机科学致力于研究不同算法的效率的原因。然而,这已经不再是正确的,因为现在硅芯片很便宜,确实很便宜。运行时间不再是你最贵的资源。公司最贵的资源现在是它的员工时间。或者换句话说,就是你。把事情做完比把它变快更加重要。实际上,这是相当的重要,我将把它再次放在这里,仿佛它是一个引文一样(给那些只是粗略浏览的人): > > 把事情做完比快速地做事更加重要。 > > > 你可能会说:“我的公司在意速度,我开发一个 web 应用程序,那么所有的响应时间必须少于 x 毫秒。”或者,“我们失去了客户,因为他们认为我们的 app 运行太慢了。”我并不是想说速度一点也不重要,我只是想说速度不再是最重要的东西;它不再是你最贵的资源。 ### 速度是唯一重要的东西 当你在编程的背景下说 *速度* 时,你通常是说性能,也就是 CPU 周期。当你的 CEO 在编程的背景下说 *速度* 时,他指的是业务速度,最重要的指标是产品上市的时间。基本上,你的产品/web 程序是多么的快并不重要。它是用什么语言写的也不重要。甚至它需要花费多少钱也不重要。在一天结束时,让你的公司存活下来或者死去的唯一事物就是产品上市时间。我不只是说创业公司的想法 -- 你开始赚钱需要花费多久,更多的是“从想法到客户手中”的时间期限。企业能够存活下来的唯一方法就是比你的竞争对手更快地创新。如果在你的产品上市之前,你的竞争对手已经提前上市了,那么你想出了多少好的主意也将不再重要。你必须第一个上市,或者至少能跟上。一但你放慢了脚步,你就输了。 > > 企业能够存活下来的唯一方法就是比你的竞争对手更快地创新。 > > > #### 一个微服务的案例 像 Amazon、Google 和 Netflix 这样的公司明白快速前进的重要性。他们创建了一个业务系统,可以使用这个系统迅速地前进和快速的创新。微服务是针对他们的问题的解决方案。这篇文章不谈你是否应该使用微服务,但是至少要理解为什么 Amazon 和 Google 认为他们应该使用微服务。 微服务本来就很慢。微服务的主要概念是用网络调用来打破边界。这意味着你正在把使用的函数调用(几个 cpu 周期)转变为一个网络调用。没有什么比这更影响性能了。和 CPU 相比较,网络调用真的很慢。但是这些大公司仍然选择使用微服务。我所知道的架构里面没有比微服务还要慢的了。微服务最大的弊端就是它的性能,但是最大的长处就是上市的时间。通过在较小的项目和代码库上建立团队,一个公司能够以更快的速度进行迭代和创新。这恰恰表明了,非常大的公司也很在意上市时间,而不仅仅只是只有创业公司。 #### CPU 不是你的瓶颈 如果你在写一个网络应用程序,如 web 服务器,很有可能的情况会是,CPU 时间并不是你的程序的瓶颈。当你的 web 服务器处理一个请求时,可能会进行几次网络调用,例如到数据库,或者像 Redis 这样的缓存服务器。虽然这些服务本身可能比较快速,但是对它们的网络调用却很慢。[这里有一篇很好的关于特定操作的速度差异的博客文章](https://blog.codinghorror.com/the-infinite-space-between-words/)。在这篇文章里,作者把 CPU 周期时间缩放到更容易理解的人类时间。如果一个单独的 CPU 周期等同于 **1 秒**,那么一个从 California 到 New York 的网络调用将相当于 **4 年**。那就说明了网络调用是多少的慢。按一些粗略估计,我们可以假设在同一数据中心内的普通网络调用大约需要 3 毫秒。这相当于我们“人类比例” **3 个月**。现在假设你的程序是高 CPU 密集型,这需要 100000 个 CPU 周期来对单一调用进行响应。这相当于刚刚超过 **1 天**。现在让我们假设你使用的是一种要慢 5 倍的语言,这将需要大约 **5 天**。很好,将那与我们 3 个月的网络调用时间相比,4 天的差异就显得并不是很重要了。如果有人为了一个包裹不得不至少等待 3 个月,我不认为额外的 4 天对他们来说真的很重要。 上面所说的终极意思是,尽管 Python 速度慢,但是这并不重要。语言的速度(或者 CPU 时间)几乎从来不是问题。实际上谷歌曾经就这一概念做过一个研究,[并且他们就此发表过一篇论文](https://static.googleusercontent.com/media/research.google.com/en//archive/sawzall-sciprog.pdf)。那篇论文论述了设计高吞吐量的系统。在结论里,他们说到: > > 在高吞吐量的环境中使用解释性语言似乎是矛盾的,但是我们已经发现 CPU 时间几乎不是限制因素;语言的表达性是指,大多数程序是源程序,同时它们的大多数时间花费在 I/O 读写和本机的运行时代码上。而且,解释性语言无论是在语言层面的轻松实验还是在允许我们在很多机器上探索分布计算的方法都是很有帮助的, > > > 再次强调: > > CPU 时间几乎不是限制因素。 > > > ### 如果 CPU 时间是一个问题怎么办? 你可能会说,“前面说的情况真是太好了,但是我们确实有过一些问题,这些问题中 CPU 成为了我们的瓶颈,并造成了我们的 web 应用的速度十分缓慢”,或者“在服务器上 X 语言比 Y 语言需要更少的硬件资源来运行。”这些都可能是对的。关于 web 服务器有这样的美妙的事情:你可以几乎无限地负载均衡它们。换句话说,可以在 web 服务器上投入更多的硬件。当然,Python 可能会比其他语言要求更好的硬件资源,比如 c 语言。只是把硬件投入在 CPU 问题上。相比于你的时间,硬件就显得非常的便宜了。如果你在一年内节省了两周的生产力时间,那将远远多于所增加的硬件开销的回报。 ### 那么,Python 更快一些吗? 这一篇文章里面,我一直在谈论最重要的是开发时间。所以问题依然存在:当就开发时间而言,Python 要比其他语言更快吗?按常规惯例来看,我、[google](https://www.codefellows.org/blog/5-reasons-why-python-is-powerful-enough-for-google/) [还有](https://www.lynda.com/Python-tutorials/Python-Programming-Efficiently/534425-2.html)[其他](https://www.linuxjournal.com/article/3882)[几个人](https://www.codeschool.com/blog/2016/01/27/why-python/)可以告诉你 Python 是多么的[高效](http://pythoncard.sourceforge.net/what_is_python.html)。它为你抽象出很多东西,帮助你关注那些你真正应该编写代码的地方,而不会被困在琐碎事情的杂草里,比如你是否应该使用一个向量或者一个数组。但你可能不喜欢只是听别人说的这些话,所以让我们来看一些更多的经验数据。 在大多数情况下,关于 python 是否是更高效语言的争论可以归结为脚本语言(或动态语言)与静态类型语言两者的争论。我认为人们普遍接受的是静态类型语言的生产力较低,但是,[这有一篇优秀的论文](http://www.tcl.tk/doc/scripting.html)解释了为什么不是这样。就 Python 而言,这里有一项[研究](http://www.connellybarnes.com/documents/language_productivity.pdf),它调查了不同语言编写字符串处理的代码所需要花费的时间,供参考。 ![](/data/attachment/album/201704/25/111608nd5zv4fldbuzp4d1.png) 在上述研究中,Python 的效率比 Java 高出 2 倍。有一些其他研究也显示相似的东西。 Rosetta Code 对编程语言的差异进行了[深入的研究](https://arxiv.org/pdf/1409.0252.pdf)。在论文中,他们把 python 与其他脚本语言/解释性语言相比较,得出结论: > > Python 更简洁,即使与函数式语言相比较(平均要短 1.2 到 1.6 倍) > > > 普遍的趋势似乎是 Python 中的代码行总是更少。代码行听起来可能像一个可怕的指标,但是包括上面已经提到的两项研究在内的[多项研究](http://citeseerx.ist.psu.edu/viewdoc/download?doi=10.1.1.113.1831&rep=rep1&type=pdf)表明,每种语言中每行代码所需要花费的时间大约是一样的。因此,限制代码行数就可以提高生产效率。甚至 codinghorror(一名 C# 程序员)本人[写了一篇关于 Python 是如何更有效率的文章](https://blog.codinghorror.com/are-all-programming-languages-the-same/)。 我认为说 Python 比其他的很多语言更加的有效率是公正的。这主要是由于 Python 有大量的自带以及第三方库。[这里是一篇讨论 Python 和其他语言间的差异的简单的文章](https://www.python.org/doc/essays/comparisons/)。如果你不知道为何 Python 是如此的小巧和高效,我邀请你借此机会学习一点 python,自己多实践。这儿是你的第一个程序: ``` import __hello__ ``` ### 但是如果速度真的重要呢? 上述论点的语气可能会让人觉得优化与速度一点也不重要。但事实是,很多时候运行时性能真的很重要。一个例子是,你有一个 web 应用程序,其中有一个特定的端点需要用很长的时间来响应。你知道这个程序需要多快,并且知道程序需要改进多少。 在我们的例子中,发生了两件事: 1. 我们注意到有一个端点执行缓慢。 2. 我们承认它是缓慢,因为我们有一个可以衡量是否足够快的标准,而它没达到那个标准。 我们不必在应用程序中微调优化所有内容,只需要让其中每一个都“足够快”。如果一个端点花费了几秒钟来响应,你的用户可能会注意到,但是,他们并不会注意到你将响应时间由 35 毫秒降低到 25 毫秒。“足够好”就是你需要做到的所有事情。*免责声明: 我应该说有**一些**应用程序,如实时投标程序,**确实**需要细微优化,每一毫秒都相当重要。但那只是例外,而不是规则。* 为了明白如何对端点进行优化,你的第一步将是配置代码,并尝试找出瓶颈在哪。毕竟: > > <ruby> 任何除了瓶颈之外的改进都是错觉。 <rt> Any improvements made anywhere besides the bottleneck are an illusion. </rt></ruby> -- Gene Kim > > > 如果你的优化没有触及到瓶颈,你只是浪费你的时间,并没有解决实际问题。在你优化瓶颈之前,你不会得到任何重要的改进。如果你在不知道瓶颈是什么前就尝试优化,那么你最终只会在部分代码中玩耍。在测量和确定瓶颈之前优化代码被称为“过早优化”。人们常提及 Donald Knuth 说的话,但他声称这句话实际上是他从别人那里听来的: > > <ruby> 过早优化是万恶之源 <rt> Premature optimization is the root of all evil </rt></ruby>。 > > > 在谈到维护代码库时,来自 Donald Knuth 的更完整的引文是: > > 在 97% 的时间里,我们应该忘记微不足道的效率:**过早的优化是万恶之源**。然而在关 键的 3%,我们不应该错过优化的机会。 —— Donald Knuth > > > 换句话说,他所说的是,在大多数时间你应该忘记对你的代码进行优化。它几乎总是足够好。在不是足够好的情况下,我们通常只需要触及 3% 的代码路径。比如因为你使用了 if 语句而不是函数,你的端点快了几纳秒,但这并不会使你赢得任何奖项。 过早的优化包括调用某些更快的函数,或者甚至使用特定的数据结构,因为它通常更快。计算机科学认为,如果一个方法或者算法与另一个具有相同的渐近增长(或称为 Big-O),那么它们是等价的,即使在实践中要慢两倍。计算机是如此之快,算法随着数据/使用增加而造成的计算增长远远超过实际速度本身。换句话说,如果你有两个 O(log n) 的函数,但是一个要慢两倍,这实际上并不重要。随着数据规模的增大,它们都以同样的速度“慢下来”。这就是过早优化是万恶之源的原因;它浪费了我们的时间,几乎从来没有真正有助于我们的性能改进。 就 Big-O 而言,你可以认为对你的程序而言,所有的语言都是 O(n),其中 n 是代码或者指令的行数。对于同样的指令,它们以同样的速率增长。对于渐进增长,一种语言的速度快慢并不重要,所有语言都是相同的。在这个逻辑下,你可以说,为你的应用程序选择一种语言仅仅是因为它的“快速”是过早优化的最终形式。你选择某些预期快速的东西,却没有测量,也不理解瓶颈将在哪里。 > > 为您的应用选择语言只是因为它的“快速”,是过早优化的最终形式。 > > > ### 优化 Python 我最喜欢 Python 的一点是,它可以让你一次优化一点点代码。假设你有一个 Python 的方法,你发现它是你的瓶颈。你对它优化过几次,可能遵循[这里](https://wiki.python.org/moin/PythonSpeed)和[那里](https://wiki.python.org/moin/PythonSpeed/PerformanceTips)的一些指导,现在,你很肯定 Python 本身就是你的瓶颈。Python 有调用 C 代码的能力,这意味着,你可以用 C 重写这个方法来减少性能问题。你可以一次重写一个这样的方法。这个过程允许你用任何可以编译为 C 兼容汇编程序的语言,编写良好优化后的瓶颈方法。这让你能够在大多数时间使用 Python 编写,只在必要的时候都才用较低级的语言来写代码。 有一种叫做 Cython 的编程语言,它是 Python 的超集。它几乎是 Python 和 C 的合并,是一种渐进类型的语言。任何 Python 代码都是有效的 Cython 代码,Cython 代码可以编译成 C 代码。使用 Cython,你可以编写一个模块或者一个方法,并逐渐进步到越来越多的 C 类型和性能。你可以将 C 类型和 Python 的鸭子类型混在一起。使用 Cython,你可以获得混合后的完美组合,只在瓶颈处进行优化,同时在其他所有地方不失去 Python 的美丽。 ![](/data/attachment/album/201704/25/111620edsf8gln5gt61fdr.jpg) *星战前夜的一幅截图:这是用 Python 编写的 space MMO 游戏。* 当您最终遇到 Python 的性能问题阻碍时,你不需要把你的整个代码库用另一种不同的语言来编写。你只需要用 Cython 重写几个函数,几乎就能得到你所需要的性能。这就是[星战前夜](https://www.eveonline.com/)采取的策略。这是一个大型多玩家的电脑游戏,在整个架构中使用 Python 和 Cython。它们通过优化 C/Cython 中的瓶颈来实现游戏级别的性能。如果这个策略对他们有用,那么它应该对任何人都有帮助。或者,还有其他方法来优化你的 Python。例如,[PyPy](http://pypy.org/) 是一个 Python 的 JIT 实现,它通过使用 PyPy 替掉 CPython(这是 Python 的默认实现),为长时间运行的应用程序提供重要的运行时改进(如 web 服务器)。 让我们回顾一下要点: * 优化你最贵的资源。那就是你,而不是计算机。 * 选择一种语言/框架/架构来帮助你快速开发(比如 Python)。不要仅仅因为某些技术的快而选择它们。 * 当你遇到性能问题时,请找到瓶颈所在。 * 你的瓶颈很可能不是 CPU 或者 Python 本身。 * 如果 Python 成为你的瓶颈(你已经优化过你的算法),那么可以转向热门的 Cython 或者 C。 * 尽情享受可以快速做完事情的乐趣。 我希望你喜欢阅读这篇文章,就像我喜欢写这篇文章一样。如果你想说谢谢,请为我点下赞。另外,如果某个时候你想和我讨论 Python,你可以在 twitter 上艾特我(@nhumrich),或者你可以在 [Python slack channel](http://pythondevelopers.herokuapp.com/) 找到我。 --- 作者简介: Nick Humrich -- 坚持采用持续交付的方法,并为之写了很多工具。同是还是一名 Python 黑客与技术狂热者,目前是一名 DevOps 工程师。 (题图:[Pixabay](https://pixabay.com),CC0) via: <https://medium.com/hacker-daily/yes-python-is-slow-and-i-dont-care-13763980b5a1> 作者:[Nick Humrich](https://hackernoon.com/@nhumrich) 译者:[zhousiyu325](https://github.com/zhousiyu325) 校对:[jasminepeng](https://github.com/jasminepeng) 本文由 [LCTT](https://github.com/LCTT/TranslateProject) 原创编译,[Linux中国](https://linux.cn/) 荣誉推出
极客漫画:气人的软件
Daniel Stori
http://turnoff.us/geek/annoying-software/
好气呀!
/data/attachment/album/201704/25/172748kalbpib3a8a4zb3m.png.thumb.jpg
/data/attachment/album/201704/25/172748kalbpib3a8a4zb3m.png.large.jpg
false
false
true
GHLandy
false
[ "软件", "漫画" ]
极客漫画
{ "viewnum": 7991, "commentnum": 4, "favtimes": 0, "sharetimes": 0, "likes": 0 }
[ { "postip": "211.102.192.66", "message": "哈哈~~~~~", "username": "编程浪子 [Chrome 57.0|Windows 7]", "date": "2017-04-26T08:57:22" }, { "postip": "123.162.180.7", "message": "还没看够就完了", "username": "来自河南洛阳的 Chrome 58.0|Windows 10 用户", "date": "2017-04-27T17:36:19" }, { "postip": "123.120.82.222", "message": "“气人”吧!", "username": "linux [Chrome 57.0|Mac 10.11]", "date": "2017-04-28T00:09:13" }, { "postip": "111.43.240.2", "message": "good job!", "username": "Ghjoker [Firefox 45.0|GNU/Linux]", "date": "2017-05-14T11:32:40" } ]
[]
好气呀!
2017-04-25T17:27:00
2017-04-25T17:27:00
8,447
/article-8447-1.html
### 气人的软件 1 ![annoying-software 1](/data/attachment/album/201704/25/172748kalbpib3a8a4zb3m.png) 软件: > > “你总是能够听取他人的意见, > > > 现在是不是为自己切身考虑下呢? > > > 不管怎样,您的操作已经完成。” > > > ——这软件真气人! ### 气人的软件 2 ![annoying-software 2](/data/attachment/album/201704/25/172750cn33yyjlyjdkyy7j.png) 软件: > > 真的忘记了吗?这已经是您本周第三次忘记密码了! > > > 您是不是该考虑吃药了! > > > ——你才该吃药呢! ### 气人的软件 3 ![annoying-software 3](/data/attachment/album/201704/25/172756fh4mqee37u3vfmna.png) 自作聪明的软件,屡屡让人发疯! ### 气人的软件 4 ![annoying-software 4](/data/attachment/album/201704/25/172758bl6yclvvzvxsxz0v.png) 我觉得现在都用 LCD 显示器有一个好处就是,你可以一拳打破而不用担心骨折(流血那种事情不在我们的考虑之中~)。 好气呀! --- via: * <http://turnoff.us/geek/annoying-software/> * <http://turnoff.us/geek/annoying-software-2/> * <http://turnoff.us/geek/annoying-software-3/> * <http://turnoff.us/geek/annoying-software-4/> 作者:[Daniel Stori](http://turnoff.us/about/) 译者:[GHLandy](https://github.com/GHLandy) 校对:[wxy](https://github.com/wxy) 合成:[GHLandy](https://github.com/GHLandy) 点评:[wxy](https://github.com/wxy) 本文由 [LCTT](https://github.com/LCTT/TranslateProject) 原创编译,[Linux中国](https://linux.cn/) 荣誉推出
Windows 木马攻破嵌入式设备来安装 Mirai 恶意软件
Lucian Constantin
http://www.csoonline.com/article/3168357/security/windows-trojan-hacks-into-embedded-devices-to-install-mirai.html
来自俄罗斯防病毒供应商 Doctor Web 的研究人员最近遇到了一个 Windows 木马程序,它使用暴力方法访问嵌入式设备,并在其上安装 Mirai 恶意软件。
/data/attachment/album/201704/26/115412kiffwf1sd55fp6wt.jpg.thumb.jpg
/data/attachment/album/201704/26/115412kiffwf1sd55fp6wt.jpg
true
false
true
geekpi
false
[ "木马", "Mirai" ]
新闻
{ "viewnum": 5267, "commentnum": 0, "favtimes": 0, "sharetimes": 1, "likes": 0 }
[]
[]
来自俄罗斯防病毒供应商 Doctor Web 的研究人员最近遇到了一个 Windows 木马程序,它使用暴力方法访问嵌入式设备,并在其上安装 Mirai 恶意软件。
2017-04-26T11:54:09
2017-04-26T11:54:09
8,449
/article-8449-1.html
> > 该木马尝试使用出厂默认凭证对不同协议进行身份验证,如果成功则会部署 Mirai 僵尸程序。 > > > ![Windows Trojan uses brute-force attacks against IoT devices.](/data/attachment/album/201704/26/115412kiffwf1sd55fp6wt.jpg) 攻击者已经开始使用 Windows 和 Android 恶意软件入侵嵌入式设备,这消除了人们广泛持有的想法,认为如果设备不直接暴露在互联网上,那么它们就不那么脆弱。 来自俄罗斯防病毒供应商 Doctor Web 的研究人员最近[遇到了一个 Windows 木马程序](https://news.drweb.com/news/?i=11140&lng=en),它使用暴力方法访问嵌入式设备,并在其上安装 Mirai 恶意软件。 Mirai 是一种用在基于 Linux 的物联网设备的恶意程序,例如路由器、IP 摄像机、数字录像机等。它主要通过使用出厂设备凭据来发动分布式拒绝服务 (DDoS) 攻击并通过 Telnet 传播。 Mirai 的僵尸网络在过去六个月里一直被用来发起最大型的 DDoS 攻击。[它的源代码泄漏](http://www.computerworld.com/article/3132359/security/hackers-create-more-iot-botnets-with-mirai-source-code.html)之后,恶意软件被用来感染超过 50 万台设备。 Doctor Web 发现,一旦在一台 Windows 上安装之后,该新木马会从命令控制服务器下载配置文件。该文件包含一系列 IP 地址,通过多个端口,包括 22(SSH)和 23(Telnet),尝试进行身份验证。 如果身份验证成功,恶意软件将会根据受害系统的类型。执行配置文件中指定的某些命令。在通过 Telnet 访问的 Linux 系统中,木马会下载并执行一个二进制包,然后安装 Mirai 僵尸程序。 如果按照设计或配置,受影响的设备不会从 Internet 直接访问,那么许多物联网供应商会降低漏洞的严重性。这种思维方式假定局域网是信任和安全的环境。 然而事实并非如此,其他威胁如跨站点请求伪造已经出现了多年。但 Doctor Web 发现的新木马似乎是第一个专门设计用于劫持嵌入式或物联网设备的 Windows 恶意软件。 Doctor Web 发现的新木马被称为 [Trojan.Mirai.1](https://vms.drweb.com/virus/?_is=1&i=14934685),从它可以看到,攻击者还可以使用受害的计算机来攻击不能从互联网直接访问的物联网设备。 受感染的智能手机可以以类似的方式使用。卡巴斯基实验室的研究人员已经[发现了一个 Android 程序](https://securelist.com/blog/mobile/76969/switcher-android-joins-the-attack-the-router-club/),通过本地网络对路由器执行暴力密码猜测攻击。 (题图: Gerd Altmann / Pixabay) --- via: <http://www.csoonline.com/article/3168357/security/windows-trojan-hacks-into-embedded-devices-to-install-mirai.html> 作者:[Lucian Constantin](http://www.csoonline.com/author/Lucian-Constantin/) 译者:[geekpi](https://github.com/geekpi) 校对:[jasminepeng](https://github.com/jasminepeng) 本文由 [LCTT](https://github.com/LCTT/TranslateProject) 原创编译,[Linux中国](https://linux.cn/) 荣誉推出
使用 badIPs.com 保护你的服务器,并通过 Fail2ban 报告恶意 IP
Stephane T
https://www.howtoforge.com/tutorial/protect-your-server-computer-with-badips-and-fail2ban/
这个指南包括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介绍列表的使用,第二部分介绍数据提交。
/data/attachment/album/201704/26/123044cdfzvlbjbh2v6vx6.jpg.thumb.jpg
/data/attachment/album/201704/26/123044cdfzvlbjbh2v6vx6.jpg
true
false
true
ictlyh
true
[ "badips", "Fail2ban" ]
系统运维
{ "viewnum": 5856, "commentnum": 1, "favtimes": 5, "sharetimes": 0, "likes": 0 }
[ { "postip": "113.74.125.119", "message": "看起来挺有用的", "username": "来自广东珠海的 Chrome 57.0|Mac 10.11 用户", "date": "2017-04-27T09:55:35" } ]
[]
这个指南包括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介绍列表的使用,第二部分介绍数据提交。
2017-04-26T12:31:00
2017-04-26T12:31:00
8,450
/article-8450-1.html
![](/data/attachment/album/201704/26/123044cdfzvlbjbh2v6vx6.jpg) 这篇指南向你介绍使用 badips <ruby> 滥用追踪器 <rp> ( </rp> <rt> abuse tracker </rt> <rp> ) </rp></ruby>和 Fail2ban 保护你的服务器或计算机的步骤。我已经在 Debian 8 Jessie 和 Debian 7 Wheezy 系统上进行了测试。 **什么是 badIPs?** BadIps 是通过 [fail2ban](http://www.fail2ban.org/) 报告为不良 IP 的列表。 这个指南包括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介绍列表的使用,第二部分介绍数据提交。 ### 使用 badIPs 列表 #### 定义安全等级和类别 你可以通过使用 REST API 获取 IP 地址列表。 * 当你使用 GET 请求获取 URL:<https://www.badips.com/get/categories> 后,你就可以看到服务中现有的所有不同类别。 * 第二步,决定适合你的等级。 参考 badips 应该有所帮助(我个人使用 `scope = 3`): * 如果你想要编译一个统计信息模块或者将数据用于实验目的,那么你应该用等级 0 开始。 * 如果你想用防火墙保护你的服务器或者网站,使用等级 2。可能也要和你的结果相结合,尽管它们可能没有超过 0 或 1 的情况。 * 如果你想保护一个网络商店、或高流量、赚钱的电子商务服务器,我推荐你使用值 3 或 4。当然还是要和你的结果相结合。 * 如果你是偏执狂,那就使用 5。 现在你已经有了两个变量,通过把它们两者连接起来获取你的链接。 ``` http://www.badips.com/get/list/{{SERVICE}}/{{LEVEL}} ``` 注意:像我一样,你可以获取所有服务。在这种情况下把服务的名称改为 `any`。 最终的 URL 就是: ``` https://www.badips.com/get/list/any/3 ``` ### 创建脚本 所有都完成了之后,我们就会创建一个简单的脚本。 1、 把你的列表放到一个临时文件。 2、 在 iptables 中创建一个<ruby> 链 <rp> ( </rp> <rt> chain </rt> <rp> ) </rp></ruby>(只需要创建一次)。(LCTT 译注:iptables 可能包括多个<ruby> 表 <rp> ( </rp> <rt> tables </rt> <rp> ) </rp></ruby>,表可能包括多个<ruby> 链 <rp> ( </rp> <rt> chains </rt> <rp> ) </rp></ruby>,链可能包括多个<ruby> 规则 <rp> ( </rp> <rt> rules </rt> <rp> ) </rp></ruby>) 3、 把所有链接到该链的数据(旧条目)刷掉。 4、 把每个 IP 链接到这个新的链。 5、 完成后,阻塞所有链接到该链的 INPUT / OUTPUT /FORWARD 请求。 6、 删除我们的临时文件。 为此,我们创建脚本: ``` cd /home/<user>/ vi myBlacklist.sh ``` 把以下内容输入到文件。 ``` #!/bin/sh ### based on this version http://www.timokorthals.de/?p=334 ### adapted by Stéphane T. _ipt=/sbin/iptables ### iptables 路径(应该是这个) _input=badips.db ### 数据库的名称(会用这个名称下载) _pub_if=eth0 ### 连接到互联网的设备(执行 $ifconfig 获取) _droplist=droplist ### iptables 中链的名称(如果你已经有这么一个名称的链,你就换另外一个) _level=3 ### Blog(LCTT 译注:Bad log)等级:不怎么坏(0)、确认坏(3)、相当坏(5)(从 www.badips.com 获取详情) _service=any ### 记录日志的服务(从 www.badips.com 获取详情) ### 获取不良 IPs wget -qO- http://www.badips.com/get/list/${_service}/$_level > $_input || { echo "$0: Unable to download ip list."; exit 1; } ### 设置我们的黑名单 ### ### 首先清除该链 $_ipt --flush $_droplist ### 创建新的链 ### 首次运行时取消下面一行的注释 # $_ipt -N $_droplist ### 过滤掉注释和空行 ### 保存每个 ip 到 $ip for ip in `cat $_input` do ### 添加到 $_droplist $_ipt -A $_droplist -i ${_pub_if} -s $ip -j LOG --log-prefix "Drop Bad IP List " $_ipt -A $_droplist -i ${_pub_if} -s $ip -j DROP done ### 最后,插入或者追加到我们的黑名单列表 $_ipt -I INPUT -j $_droplist $_ipt -I OUTPUT -j $_droplist $_ipt -I FORWARD -j $_droplist ### 删除你的临时文件 rm $_input exit 0 ``` 完成这些后,你应该创建一个定时任务定期更新我们的黑名单。 为此,我使用 crontab 在每天晚上 11:30(在我的延迟备份之前) 运行脚本。 ``` crontab -e ``` ``` 23 30 * * * /home/<user>/myBlacklist.sh #Block BAD IPS ``` 别忘了更改脚本的权限: ``` chmod + x myBlacklist.sh ``` 现在终于完成了,你的服务器/计算机应该更安全了。 你也可以像下面这样手动运行脚本: ``` cd /home/<user>/ ./myBlacklist.sh ``` 它可能要花费一些时间,因此期间别中断脚本。事实上,耗时取决于该脚本的最后一行。 ### 使用 Fail2ban 向 badIPs 报告 IP 地址 在本篇指南的第二部分,我会向你展示如何通过使用 Fail2ban 向 badips.com 网站报告不良 IP 地址。 #### Fail2ban >= 0.8.12 通过 Fail2ban 完成报告。取决于你 Fail2ban 的版本,你要使用本章的第一或第二节。 如果你 fail2ban 的版本是 0.8.12 或更新版本。 ``` fail2ban-server --version ``` 在每个你要报告的类别中,添加一个 action。 ``` [ssh] enabled = true action = iptables-multiport badips[category=ssh] port = ssh filter = sshd logpath = /var/log/auth.log maxretry= 6 ``` 正如你看到的,类别是 SSH,从 <https://www.badips.com/get/categories> 查找正确类别。 #### Fail2ban < 0.8.12 如果版本是 0.8.12 之前,你需要新建一个 action。你可以从 <https://www.badips.com/asset/fail2ban/badips.conf> 下载。 ``` wget https://www.badips.com/asset/fail2ban/badips.conf -O /etc/fail2ban/action.d/badips.conf ``` 在上面的 badips.conf 中,你可以像前面那样激活每个类别,也可以全局启用它: ``` cd /etc/fail2ban/ vi jail.conf ``` ``` [DEFAULT] ... banaction = iptables-multiport badips ``` 现在重启 fail2ban - 从现在开始它就应该开始报告了。 ``` service fail2ban restart ``` ### 你的 IP 报告统计信息 最后一步 - 没那么有用。你可以创建一个密钥。 但如果你想看你的数据,这一步就很有帮助。 复制/粘贴下面的命令,你的控制台中就会出现一个 JSON 响应。 ``` wget https://www.badips.com/get/key -qO - ``` ``` { "err":"", "suc":"new key 5f72253b673eb49fc64dd34439531b5cca05327f has been set.", "key":"5f72253b673eb49fc64dd34439531b5cca05327f" } ``` 到 [badips](https://www.badips.com/) 网站,输入你的 “key” 并点击 “statistics”。 现在你就可以看到不同类别的统计信息。 (题图:[Pixabay , CC0](https://pixabay.com/zh/%E9%BB%91%E5%AE%A2-%E6%94%BB%E5%87%BB-%E6%8E%A9%E7%A0%81-%E4%BA%92%E8%81%94%E7%BD%91-%E5%8C%BF%E5%90%8D-%E4%BA%8C%E8%BF%9B%E5%88%B6-%E4%B8%80-%E7%BD%91%E7%BB%9C-%E7%8A%AF%E7%BD%AA-1872304/)) --- via: <https://www.howtoforge.com/tutorial/protect-your-server-computer-with-badips-and-fail2ban/> 作者:[Stephane T](https://www.howtoforge.com/tutorial/protect-your-server-computer-with-badips-and-fail2ban/) 译者:[ictlyh](https://github.com/ictlyh) 校对:[wxy](https://github.com/wxy) 本文由 [LCTT](https://github.com/LCTT/TranslateProject) 原创编译,[Linux中国](https://linux.cn/) 荣誉推出
关于 Linux 进程你所需要知道的一切
Aaron Kili
http://www.tecmint.com/linux-process-management/
在这篇指南中,我们会逐步对进程做基本的了解,然后简要看看如何用特定命令管理 Linux 进程。
/data/attachment/album/201704/27/092959k4otxq1ffn5pqcn9.jpg.thumb.jpg
/data/attachment/album/201704/27/092959k4otxq1ffn5pqcn9.jpg
true
false
true
ictlyh
false
[ "进程" ]
技术
{ "viewnum": 27699, "commentnum": 4, "favtimes": 5, "sharetimes": 0, "likes": 0 }
[ { "postip": "124.160.154.18", "message": "在 Linux 中创建进程一节有问题哦。<br />\r\n1.创建进程只有fork或vfork.并执行exec。还有写复制应该翻译成写时复制。fork那一段写的都好别扭。<br />\r\n2.system命令只不过把fork和exec的任务交给了shell来完成而已,硬要算的话暂且也算一种把。<br />\r\n3.调用exec系列函数不会创建进程!!只不过是替换了正文段数据段等而已,并不会拥有一个新的PID和PCB;文中说明的有偏差。是同一个进程而是不是PID相同的两个进程。<br />\r\n4.原文中写的蛮好的,为啥要自己提供?自己提供的话至少也要参考下APUE吧", "username": "来自浙江嘉兴的 Chrome 58.0|GNU/Linux 用户", "date": "2017-04-28T07:13:31" }, { "postip": "123.120.82.222", "message": "1、应该翻译为“写时复制”。<br />\r\n2、同意。<br />\r\n3、确实,exec 并非创建了新的进程,只是替代。但是由于原进程被替代,所以习惯上认为是创建了新的、PID 一样的进程——这确实是不够严谨。<br />\r\n4、原文关于创建主要是这样的一段<br />\r\n“A new process is normally created when an existing process makes an exact copy of itself in memory. The child process will have the same environment as its parent, but only the process ID number is different.”<br />\r\n这里 “但是只有进程号是不同的”,在 exec 的情况下是不对的,因此才没有采用原文。<br />\r\n<br />\r\n谢谢您的认真阅读和意见!", "username": "linux [Chrome 57.0|Mac 10.11]", "date": "2017-04-28T22:05:47" }, { "postip": "124.160.154.18", "message": "原文是正确的。要区分出fork和exec之间的区别。<br />\r\n<br />\r\nfork之后不一定要exec,exec之前也不一定要fork。<br />\r\n<br />\r\nfork之后并不是一定要exec,而父进程和子进程可以执行同一个可执行文件内的不同代码,最简单形式下的daemonize就是这么做的<br />\r\n<br />\r\n所以最严谨的说法是,创建进程的唯一方法只有fork。<br />\r\nfork和exec之间并无本质联系。而关键是fork", "username": "来自浙江嘉兴的 Chrome 58.0|GNU/Linux 用户", "date": "2017-05-01T17:29:38" }, { "postip": "123.120.80.26", "message": "好,遵照你的意见,采用原文的翻译。", "username": "linux [Chrome 57.0|Mac 10.11]", "date": "2017-05-01T23:35:09" } ]
[]
在这篇指南中,我们会逐步对进程做基本的了解,然后简要看看如何用特定命令管理 Linux 进程。
2017-04-27T09:30:00
2017-04-27T09:30:00
8,451
/article-8451-1.html
在这篇指南中,我们会逐步对进程做基本的了解,然后简要看看如何用特定命令[管理 Linux 进程](http://www.tecmint.com/dstat-monitor-linux-server-performance-process-memory-network/)。 <ruby> 进程 <rp> ( </rp> <rt> process </rt> <rp> ) </rp></ruby>是指正在执行的程序;是程序正在运行的一个实例。它由程序指令,和从文件、其它程序中读取的数据或系统用户的输入组成。 ![](/data/attachment/album/201704/27/092959k4otxq1ffn5pqcn9.jpg) ### 进程的类型 在 Linux 中主要有两种类型的进程: * 前台进程(也称为交互式进程) - 这些进程由终端会话初始化和控制。换句话说,需要有一个连接到系统中的用户来启动这样的进程;它们不是作为系统功能/服务的一部分自动启动。 * 后台进程(也称为非交互式/自动进程) - 这些进程没有连接到终端;它们不需要任何用户输入。 #### 什么是<ruby> 守护进程 <rp> ( </rp> <rt> daemon </rt> <rp> ) </rp></ruby> 这是后台进程的特殊类型,它们在系统启动时启动,并作为服务一直运行;它们不会死亡。它们自发地作为系统任务启动(作为服务运行)。但是,它们能被用户通过 init 进程控制。 [![Linux 进程状态](/data/attachment/album/201704/27/093035wd0ly8pppjc0fo8o.png)](http://www.tecmint.com/wp-content/uploads/2017/03/ProcessState.png) *Linux 进程状态* ### 在 Linux 中创建进程 当现有的进程在内存中完全拷贝一份自身的时候就会创建出一个新的进程。子进程会有和父进程一样的环境,只有进程 ID 不同。 在 Linx 中有两种常规方式创建进程: * 使用 system() 函数 - 这个方法相对简单,但是比较低效而且具有明显的安全隐患。 * 使用 fork() 和 exec() 函数 - 这个技巧比较高级但提供更好的灵活性、速度以及安全性。 ### Linux 如何识别进程? 由于 Linux 是一个多用户系统,意味着不同的用户可以在系统上运行各种各样的程序,内核必须唯一标识程序运行的每个实例。 程序由它的进程 ID(PID)和它父进程的进程 ID(PPID)识别,因此进程可以被分类为: * 父进程 - 这些是在运行时创建其它进程的进程。 * 子进程 - 这些是在运行时由其它进程创建的进程。 #### init 进程 init 进程是系统中所有进程的父进程,它是[启动 Linux 系统](http://www.tecmint.com/linux-boot-process/)后第一个运行的程序;它管理着系统上的所有其它进程。它由内核自身启动,因此理论上说它没有父进程。 init 进程的进程 ID 总是为 1。它是所有孤儿进程的收养父母。(它会收养所有孤儿进程)。 #### 查找进程 ID 你可以用 pidof 命令查找某个进程的进程 ID: ``` # pidof systemd # pidof top # pidof httpd ``` ![查找 Linux 进程 ID](/data/attachment/album/201704/27/093035lfx9l4zhhf6xelyx.png) *查找 Linux 进程 ID* 要查找当前 shell 的进程 ID 以及它父进程的进程 ID,可以运行: ``` $ echo $$ $ echo $PPID ``` ![查找 Linux 父进程 ID](/data/attachment/album/201704/27/093035qz92snskbzi2d3ed.png) *查找 Linux 父进程 ID* ### 在 Linux 中启动进程 每次你运行一个命令或程序(例如 cloudcmd - CloudCommander),它就会在系统中启动一个进程。你可以按照下面的方式启动一个前台(交互式)进程,它会被连接到终端,用户可以发送输入给它: ``` # cloudcmd ``` ![启动 Linux 交互进程](/data/attachment/album/201704/27/093036n3fss8efrh7edfdr.png) *启动 Linux 交互进程* #### Linux 后台任务 要在后台(非交互式)启动一个进程,使用 `&` 符号,此时,该进程不会从用户中读取输入,直到它被移到前台。 ``` # cloudcmd & # jobs ``` ![在后台启动 Linux 进程](/data/attachment/album/201704/27/093036yzo2fnei5ici9oii.png) *在后台启动 Linux 进程* 你也可以使用 `Ctrl + Z` 暂停执行一个程序并把它发送到后台,它会给进程发送 SIGSTOP 信号,从而暂停它的执行;它就会变为空闲: ``` # tar -cf backup.tar /backups/* ### 按下 Ctrl+Z # jobs ``` 要在后台继续运行上面被暂停的命令,使用 `bg` 命令: ``` # bg ``` 要把后台进程发送到前台,使用 `fg` 命令以及任务的 ID,类似: ``` # jobs # fg %1 ``` ![Linux 后台进程任务](/data/attachment/album/201704/27/093036lhy8xqnf5yzffyyy.png) *Linux 后台进程任务* 你也可能想要阅读:[如何在后台启动 Linux 命令以及在终端分离(Detach)进程](http://www.tecmint.com/run-linux-command-process-in-background-detach-process/) ### Linux 中进程的状态 在执行过程中,取决于它的环境一个进程会从一个状态转变到另一个状态。在 Linux 中,一个进程有下面的可能状态: * Running - 此时它正在运行(它是系统中的当前进程)或准备运行(它正在等待分配 CPU 单元)。 * Waiting - 在这个状态,进程正在等待某个事件的发生或者系统资源。另外,内核也会区分两种不同类型的等待进程;<ruby> 可中断等待进程 <rp> ( </rp> <rt> interruptible waiting processes </rt> <rp> ) </rp></ruby> - 可以被信号中断,以及<ruby> 不可中断等待进程 <rp> ( </rp> <rt> uninterruptible waiting processes </rt> <rp> ) </rp></ruby>- 正在等待硬件条件,不能被任何事件/信号中断。 * Stopped - 在这个状态,进程已经被停止了,通常是由于收到了一个信号。例如,正在被调试的进程。 * Zombie - 该进程已经死亡,它已经停止了但是<ruby> 进程表 <rp> ( </rp> <rt> process table </rt> <rp> ) </rp></ruby>中仍然有它的条目。 ### 如何在 Linux 中查看活跃进程 有很多 Linux 工具可以用于查看/列出系统中正在运行的进程,两个传统众所周知的是 [ps](/tag-ps.html) 和 [top](/tag-top.html) 命令: #### 1. ps 命令 它显示被选中的系统中活跃进程的信息,如下图所示: ``` # ps # ps -e | head ``` ![列出 Linux 活跃进程](/data/attachment/album/201704/27/093037fg0vsxpivovwxk0u.png) *列出 Linux 活跃进程* #### 2. top - 系统监控工具 top 是一个强大的工具,它能给你提供 运行系统的动态实时视图,如下面截图所示: ``` # top ``` ![列出 Linux 正在运行的程序](/data/attachment/album/201704/27/093037zssr5b6tqnqnx6c2.png) *列出 Linux 正在运行的程序* 阅读这篇文章获取更多 top 使用事例:[Linux 中 12 个 top 命令实例](http://www.tecmint.com/12-top-command-examples-in-linux/) #### 3. glances - 系统监控工具 glances 是一个相对比较新的系统监控工具,它有一些比较高级的功能: ``` # glances ``` ![Glances - Linux 进程监控](/data/attachment/album/201704/27/093038zt91ht6xg9o2fgmo.png) *Glances – Linux 进程监控* 要获取完整使用指南,请阅读:[Glances - Linux 的一个高级实时系统监控工具](/article-6882-1.html) 还有很多你可以用来列出活跃进程的其它有用的 Linux 系统监视工具,打开下面的链接了解更多关于它们的信息: 1. [监控 Linux 性能的 20 个命令行工具](http://www.tecmint.com/command-line-tools-to-monitor-linux-performance/) 2. [13 个有用的 Linux 监控工具](http://www.tecmint.com/linux-performance-monitoring-tools/) ### 如何在 Linux 中控制进程 Linux 也有一些命令用于控制进程,例如 `kill`、`pkill`、`pgrep` 和 `killall`,下面是一些如何使用它们的基本事例: ``` $ pgrep -u tecmint top $ kill 2308 $ pgrep -u tecmint top $ pgrep -u tecmint glances $ pkill glances $ pgrep -u tecmint glances ``` ![控制 Linux 进程](/data/attachment/album/201704/27/093038u3hxhdtwzj8iz38j.png) *控制 Linux 进程* 想要深入了解如何使用这些命令,在 Linux 中杀死/终止活跃进程,可以点击下面的链接: 1. [终止 Linux 进程的 Kill、Pkill 和 Killall 命令指南](http://www.tecmint.com/how-to-kill-a-process-in-linux/) 2. [如何在 Linux 中查找并杀死进程](http://www.tecmint.com/find-and-kill-running-processes-pid-in-linux/) 注意当你系统<ruby> 僵死 <rp> ( </rp> <rt> freeze </rt> <rp> ) </rp></ruby>时你可以使用它们杀死 [Linux 中的不响应程序](http://www.tecmint.com/kill-processes-unresponsive-programs-in-ubuntu/)。 #### 给进程发送信号 Linux 中控制进程的基本方法是给它们发送信号。你可以发送很多信号给一个进程,运行下面的命令可以查看所有信号: ``` $ kill -l ``` ![列出所有 Linux 信号](/data/attachment/album/201704/27/093038dn9ll1v2xs4cln7c.png) *列出所有 Linux 信号* 要给一个进程发送信号,可以使用我们之前提到的 `kill`、`pkill` 或 `pgrep` 命令。但只有被编程为能识别这些信号时程序才能响应这些信号。 大部分信号都是系统内部使用,或者给程序员编写代码时使用。下面是一些对系统用户非常有用的信号: * SIGHUP 1 - 当控制它的终端被被关闭时给进程发送该信号。 * SIGINT 2 - 当用户使用 `Ctrl+C` 中断进程时控制它的终端给进程发送这个信号。 * SIGQUIT 3 - 当用户发送退出信号 `Ctrl+D` 时给进程发送该信号。 * SIGKILL 9 - 这个信号会马上中断(杀死)进程,进程不会进行清理操作。 * SIGTERM 15 - 这是一个程序终止信号(kill 默认发送这个信号)。 * SIGTSTP 20 - 它的控制终端发送这个信号给进程要求它停止(终端停止);通过用户按 `Ctrl+Z` 触发。 下面是当 Firefox 应用程序僵死时通过它的 PID 杀死它的 kill 命令事例: ``` $ pidof firefox $ kill 9 2687 或 $ kill -KILL 2687 或 $ kill -SIGKILL 2687 ``` 使用它的名称杀死应用,可以像下面这样使用 pkill 或 killall: ``` $ pkill firefox $ killall firefox ``` #### 更改 Linux 进程优先级 在 Linux 系统中,所有活跃进程都有一个优先级以及 nice 值。有比点优先级进程有更高优先级的进程一般会获得更多的 CPU 时间。 但是,有 root 权限的系统用户可以使用 `nice` 和 `renice` 命令影响(更改)优先级。 在 top 命令的输出中, NI 显示了进程的 nice 值: ``` $ top ``` ![列出 Linux 正在运行的进程](/data/attachment/album/201704/27/093037zssr5b6tqnqnx6c2.png) *列出 Linux 正在运行的进程* 使用 `nice` 命令为一个进程设置 nice 值。记住一个普通用户可以给他拥有的进程设置 0 到 20 的 nice 值。 只有 root 用户可以使用负的 nice 值。 要重新设置一个进程的优先级,像下面这样使用 `renice` 命令: ``` $ renice +8 2687 $ renice +8 2103 ``` 阅读我们其它如何管理和控制 Linux 进程的有用文章。 1. [Linux 进程管理:启动、停止以及中间过程](http://www.tecmint.com/rhcsa-exam-boot-process-and-process-management/) 2. [使用 ‘top’ 命令 Batch 模式查找内存使用最高的 15 个进程](http://www.tecmint.com/find-processes-by-memory-usage-top-batch-mode/) 3. [在 Linux 中查找内存和 CPU 使用率最高的进程](http://www.tecmint.com/find-linux-processes-memory-ram-cpu-usage/) 4. [在 Linux 中如何使用进程 ID 查找进程名称](http://www.tecmint.com/find-process-name-pid-number-linux/) 就是这些!如果你有任何问题或者想法,通过下面的反馈框和我们分享吧。 (题图:Pixabay,CC0) --- 作者简介: Aaron Kili 是一个 Linux 和 F.O.S.S(Free and Open-Source Software) 爱好者,一个 Linux 系统管理员、web 开发员,现在也是 TecMint 的内容创建者,他喜欢和电脑一起工作,他相信知识共享。 --- via: <http://www.tecmint.com/linux-process-management/> 作者:[Aaron Kili](http://www.tecmint.com/author/aaronkili/) 译者:[ictlyh](https://github.com/ictlyh) 校对:[wxy](https://github.com/wxy) 本文由 [LCTT](https://github.com/LCTT/TranslateProject) 原创编译,[Linux中国](https://linux.cn/) 荣誉推出
如何在现有的 Linux 系统上添加新的磁盘
Lakshmi Dhandapani
http://www.tecmint.com/add-new-disk-to-an-existing-linux/
作为一个系统管理员,我们会有这样的一些需求:作为升级服务器容量的一部分,或者有时出现磁盘故障时更换磁盘,我们需要将新的硬盘配置到现有服务器。
/data/attachment/album/201704/27/182550azvoldxnx59tzm3x.jpg.thumb.jpg
/data/attachment/album/201704/27/182550azvoldxnx59tzm3x.jpg
true
false
true
ictlyh
false
[ "fdisk", "磁盘" ]
技术
{ "viewnum": 7845, "commentnum": 0, "favtimes": 0, "sharetimes": 0, "likes": 0 }
[]
[ { "raid": 8398, "displayorder": 0 } ]
作为一个系统管理员,我们会有这样的一些需求:作为升级服务器容量的一部分,或者有时出现磁盘故障时更换磁盘,我们需要将新的硬盘配置到现有服务器。
2017-04-27T18:26:10
2017-04-27T18:26:10
8,453
/article-8453-1.html
作为一个系统管理员,我们会有这样的一些需求:作为升级服务器容量的一部分,或者有时出现磁盘故障时更换磁盘,我们需要将新的硬盘配置到现有服务器。 在这篇文章中,我会向你逐步介绍添加新硬盘到现有 **RHEL/CentOS** 或者 **Debian/Ubuntu Linux** 系统的步骤。 ![](/data/attachment/album/201704/27/182550azvoldxnx59tzm3x.jpg) **推荐阅读:** [如何将超过 2TB 的新硬盘添加到现有 Linux](/article-8398-1.html)。 重要:请注意这篇文章的目的只是告诉你如何创建新的分区,而不包括分区扩展或者其它选项。 我使用 [fdisk 工具](/tag-fdisk.html) 完成这些配置。 我已经添加了一块 **20GB** 容量的硬盘,挂载到了 `/data` 分区。 `fdisk` 是一个在 Linux 系统上用于显示和管理硬盘和分区命令行工具。 ``` # fdisk -l ``` 这个命令会列出当前分区和配置。 ![查看 Linux 分区详情](/data/attachment/album/201704/27/182611o7dcq700f09f1w60.png) *查看 Linux 分区详情* 添加了 20GB 容量的硬盘后,`fdisk -l` 的输出像下面这样。 ``` # fdisk -l ``` ![查看新分区详情](/data/attachment/album/201704/27/182612xzs47ooj7ssfwol9.png) *查看新分区详情* 新添加的磁盘显示为 `/dev/xvdc`。如果我们添加的是物理磁盘,基于磁盘类型它会显示为类似 `/dev/sda`。这里我使用的是虚拟磁盘。 要在特定硬盘上分区,例如 `/dev/xvdc`。 ``` # fdisk /dev/xvdc ``` 常用的 fdisk 命令。 * `n` - 创建分区 * `p` - 打印分区表 * `d` - 删除一个分区 * `q` - 不保存更改退出 * `w` - 保存更改并退出 这里既然我们是要创建一个分区,就用 `n` 选项。 ![在 Linux 上创建新分区](/data/attachment/album/201704/27/182612nizss464futs61db.png) *在 Linux 上创建新分区* 创建主分区或者扩展分区。默认情况下我们最多可以有 4 个主分区。 ![创建主分区](/data/attachment/album/201704/27/182612qu2huunpyhylhmlh.png) *创建主分区* 按需求输入分区编号。推荐使用默认的值 `1`。 ![分配分区编号](/data/attachment/album/201704/27/182613r65n4l821805aotp.png) *分配分区编号* 输入第一个扇区的大小。如果是一个新的磁盘,通常选择默认值。如果你是在同一个磁盘上创建第二个分区,我们需要在前一个分区的最后一个扇区的基础上加 `1`。 ![为分区分配扇区](/data/attachment/album/201704/27/182613s3bjgjjzsgpjj2lr.png) *为分区分配扇区* 输入最后一个扇区或者分区大小的值。通常推荐输入分区的大小。总是添加前缀 `+` 以防止值超出范围错误。 ![分配分区大小](/data/attachment/album/201704/27/182613pq5p2hkfn6k6fkgh.png) *分配分区大小* 保存更改并退出。 ![保存分区更改](/data/attachment/album/201704/27/182614wb5ih50dse5h5e5j.png) *保存分区更改* 现在使用 **mkfs** 命令格式化磁盘。 ``` # mkfs.ext4 /dev/xvdc1 ``` ![格式化新分区](/data/attachment/album/201704/27/182614rw3bnnynhncnidyh.png) *格式化新分区* 格式化完成后,按照下面的命令挂载分区。 ``` # mount /dev/xvdc1 /data ``` 在 `/etc/fstab` 文件中添加条目以便永久启动时自动挂载。 ``` /dev/xvdc1 /data ext4 defaults 0 0 ``` ### 总结 现在你知道如何使用 [fdisk 命令](http://www.tecmint.com/fdisk-commands-to-manage-linux-disk-partitions/) 在新磁盘上创建分区并挂载了。 当处理分区、尤其是编辑已配置磁盘的时候,我们需要格外的小心。请分享你的反馈和建议吧。 (题图:Pixabay,CC0) --- 作者简介: 我的工作内容包括 IBM-AIX、Solaris、HP-UX 多种平台以及存储技术 ONTAP 和 OneFS,并具有 Oracle 数据库的经验。 --- via: <http://www.tecmint.com/add-new-disk-to-an-existing-linux/> 作者:[Lakshmi Dhandapani](http://www.tecmint.com/author/lakshmi/) 译者:[ictlyh](https://github.com/ictlyh) 校对:[jasminepeng](https://github.com/jasminepeng) 本文由 [LCTT](https://github.com/LCTT/TranslateProject) 原创编译,[Linux中国](https://linux.cn/) 荣誉推出
用 NTP 把控时间(一):使用概览
Chris Binnie
https://www.linux.com/learn/arrive-time-ntp-part-1-usage-overview
鲜有互联网上的服务能如时间服务一样重要。影响你系统计时的小问题可能需要一两天才能被发现,而这些不期而遇的问题所带来的连锁反应几乎总是让人伤脑筋的。
/data/attachment/album/201704/28/014750zt8zwu2856788b87.jpg.thumb.jpg
/data/attachment/album/201704/28/014750zt8zwu2856788b87.jpg
true
false
true
XYenChi
false
[ "NTP" ]
技术
{ "viewnum": 19384, "commentnum": 0, "favtimes": 0, "sharetimes": 0, "likes": 0 }
[]
[]
鲜有互联网上的服务能如时间服务一样重要。影响你系统计时的小问题可能需要一两天才能被发现,而这些不期而遇的问题所带来的连锁反应几乎总是让人伤脑筋的。
2017-04-28T08:45:00
2017-04-28T08:45:00
8,456
/article-8456-1.html
![NTP](/data/attachment/album/201704/28/014750zt8zwu2856788b87.jpg "NTP") 这系列共三部分,首先,Chirs Binnie 探讨了在一个合理的架构中 NTP 服务的重要性。 鲜有互联网上的服务能如时间服务一样重要。影响你系统计时的小问题可能需要一两天才能被发现,而这些不期而遇的问题所带来的连锁反应几乎总是让人伤脑筋的。 设想你的备份服务器与网络时间协议(NTP)服务器断开连接,过了几天,引起了几小时的时间偏差。你的同事照常九点上班,发现需要大量带宽的备份服务器消耗了所有网络资源,这也就意味着他们在备份完成之前几乎不能登录工作台开始他们的日常工作。 这系列共三部分,首先,我将提供简要介绍 NTP 来防止这种困境的发生。从邮件的时间戳到记录你工作的进展,NTP 服务对于一个合理的架构是如此的重要。 可以把如此重要的 NTP 服务器(其他的服务器从此获取时钟数据)看做是倒置金字塔的底部,它被称之为<ruby> 一层 <rt> Stratum 1 </rt></ruby>服务器(也被称为“<ruby> 主 <rt> primary </rt></ruby>”服务器)。这些服务器与国家级时间服务(称为<ruby> 零层 <rt> Stratum 0 </rt></ruby>,通常这些设备是是原子钟和 GPS 钟之类的装置)直接交互。与之安全通讯的方法很多,例如通过卫星或者无线电。 令人惊讶的是,几乎所有的大型企业都会连接<ruby> 二层 <rt> Stratum 2 </rt></ruby>服务器(或“<ruby> 次级 <rt> secondary </rt></ruby>”服务器)而是不是主服务器。如你所料,二层服务器和一层直接同步。如果你觉得大公司可能有自己的本地 NTP 服务器(至少两个,通常三个,为了灾难恢复之用),这些就是三层服务器。这样,三层服务器将连接上层预定义的次级服务器,负责任地传递时间给客户端和服务器,精确地反馈当前时间。 由简单设计而构成的 NTP 可以工作的前提是——多亏了通过互联网跨越了大范围的地理距离——在确认时间完全准确之前,来回时间(包什么时候发出和多少秒后被收到)都会被清楚记录。设置电脑的时间的背后要比你想象的复杂得多,如果你不相信,那[这神奇的网页](http://www.ntp.org/ntpfaq/NTP-s-sw-clocks-quality.htm)值得一看。 再次重提一遍,为了确保你的架构如预期般工作,NTP 是如此的关键,你的 NTP 与层次服务器之间的连接必须是完全可信赖并且能提供额外的冗余,才能保持你的内部时钟同步。在 [NTP 主站](http://support.ntp.org/bin/view/Servers/StratumOneTimeServers)有一个有用的一层服务器列表。 正如你在列表所见,一些 NTP 一层服务器以 “ClosedAccount” 状态运行;这些服务器需要事先接受才可以使用。但是只要你完全按照他们的使用引导做,“OpenAccess” 服务器是可以用于轮询使用的。而 “RestrictedAccess” 服务器有时候会因为大量客户端访问或者轮询间隙太小而受限。另外有时候也有一些专供某种类型的组织使用,例如学术界。 ### 尊重我的权威 在公共 NTP 服务器上,你可能发现遵从某些规则的使用规范。现在让我们看看其中一些。 “iburst” 选项作用是如果在一个标准的轮询间隔内没有应答,客户端会发送一定数量的包(八个包而不是通常的一个)给 NTP 服务器。如果在短时间内呼叫 NTP 服务器几次,没有出现可辨识的应答,那么本地时间将不会变化。 不像 “iburst” ,按照 NTP 服务器的通用规则, “burst” 选项一般不允许使用(所以不要用它!)。这个选项不仅在轮询间隔发送大量包(明显又是八个),而且也会在服务器能正常使用时这样做。如果你在高层服务器持续发送包,甚至是它们在正常应答时,你可能会因为使用 “burst” 选项而被拉黑。 显然,你连接服务器的频率造成了它的负载差异(和少量的带宽占用)。使用 “minpoll” 和 “maxpoll” 选项可以本地设置频率。然而,根据连接 NTP 服务器的规则,你不应该分别修改其默认的 64 秒和 1024 秒。 此外,需要提出的是客户应该重视那些请求时间的服务器发出的“<ruby> 亲一下就死(死亡之吻) <rt> Kiss-Of-Death </rt></ruby>” (KOD)消息。如果 NTP 服务器不想响应某个特定的请求,就像路由和防火墙技术那样,那么它最有可能的就是简单地遗弃或吞没任何相关的包。 换句话说,接受到这些数据的服务器并不需要特别处理这些包,简单地丢弃这些它认为这不值得回应的包即可。你可以想象,这并不是特别好的做法,有时候礼貌地问客户是否中止或停止比忽略请求更为有效。因此,这种特别的包类型叫做 KOD 包。如果一个客户端被发送了这种不受欢迎的 KOD 包,它应该记住这个发回了拒绝访问标志的服务器。 如果从该服务器收到不止一个 KOD 包,客户端会猜想服务器上发生了流量限速的情况(或类似的)。这种情况下,客户端一般会写入本地日志,提示与该服务器的交流不太顺利,以备将来排错之用。 牢记,出于显而易见的原因,关键在于 NTP 服务器的架构应该是动态的。因此,不要给你的 NTP 配置硬编码 IP 地址是非常重要的。通过使用 DNS 域名,个别服务器断开网络时服务仍能继续进行,而 IP 地址空间也能重新分配,并且可引入简单的负载均衡(具有一定程度的弹性)。 请别忘了我们也需要考虑呈指数增长的物联网(IoT),这最终将包括数以亿万计的新装置,意味着这些设备都需要保持正确时间。硬件卖家无意(或有意)设置他们的设备只能与一个提供者的(甚至一个) NTP 服务器连接终将成为过去,这是一个非常麻烦的问题。 你可能会想象,随着买入和上线更多的硬件单元,NTP 基础设施的拥有者大概不会为相关的费用而感到高兴,因为他们正被没有实际收入所困扰。这种情形并非杞人忧天。头疼的问题多呢 -- 由于 NTP 流量导致基础架构不堪重负 -- 这在过去几年里已发生过多次。 在下面两篇文章里,我将着重于一些重要的 NTP 安全配置选项和描述服务器的搭建。 --- via: <https://www.linux.com/learn/arrive-time-ntp-part-1-usage-overview> 作者:[CHRIS BINNIE](https://www.linux.com/users/chrisbinnie) 译者:[XYenChi](https://github.com/XYenChi) 校对:[wxy](https://github.com/wxy) 本文由 [LCTT](https://github.com/LCTT/TranslateProject) 原创编译,[Linux中国](https://linux.cn/) 荣誉推出
Linux 下网络协议分析器 Wireshark 使用基础
Nick Congleton
https://linuxconfig.org/basic-of-network-protocol-analyzer-wireshark-on-linux
Wireshark 相当的强大,当你第一次见到它的时候可能会被它吓到,但是它的目的始终就只有一个,那就是追踪网络流量,并且它所实现的所有选项都只为了加强它追踪流量的能力。
/data/attachment/album/201704/28/022949j1333jglbjd3j0m1.jpg.thumb.jpg
/data/attachment/album/201704/28/022949j1333jglbjd3j0m1.jpg
true
false
true
wcnnbdk1
false
[ "Wireshark" ]
技术
{ "viewnum": 9431, "commentnum": 1, "favtimes": 3, "sharetimes": 0, "likes": 0 }
[ { "postip": "223.81.192.220", "message": "这也是必备软件啊!用了8年了。", "username": "绿色圣光 [Firefox 45.0|GNU/Linux]", "date": "2017-04-30T21:46:37" } ]
[]
Wireshark 相当的强大,当你第一次见到它的时候可能会被它吓到,但是它的目的始终就只有一个,那就是追踪网络流量,并且它所实现的所有选项都只为了加强它追踪流量的能力。
2017-04-28T09:00:00
2017-04-28T09:00:00
8,457
/article-8457-1.html
Wireshark 是 Kali 中预置的众多有价值工具中的一种。与其它工具一样,它可以被用于正面用途,同样也可以被用于不良目的。当然,本文将会介绍如何追踪你自己的网络流量来发现潜在的非正常活动。 Wireshark 相当的强大,当你第一次见到它的时候可能会被它吓到,但是它的目的始终就只有一个,那就是追踪网络流量,并且它所实现的所有选项都只为了加强它追踪流量的能力。 ![](/data/attachment/album/201704/28/022949j1333jglbjd3j0m1.jpg) ### 安装 Kali 中预置了 Wireshark 。不过,`wireshark-gtk` 包提供了一个更好的界面使你在使用 Wireshark 的时候会有更友好的体验。因此,在使用 Wireshark 前的第一步是安装 `wireshark-gtk` 这个包。 ``` # apt install wireshark-gtk ``` 如果你的 Kali 是从 live 介质上运行的也不需要担心,依然有效。 ### 基础配置 在你使用 Wireshark 之前,将它设置成你使用起来最舒适的状态可能是最好的。Wireshark 提供了许多不同的布局方案和选项来配置程序的行为。尽管数量很多,但是使用起来是相当直接明确的。 从启动 Wireshark-gtk 开始。需要确定启动的是 GTK 版本的。在 Kali 中它们是被分别列出的。 ![Wireshark running on Kali](/data/attachment/album/201704/28/023000gt7itb6djtth7eqq.jpg) ### 布局 默认情况下,Wireshark 的信息展示分为三块内容,每一块都叠在另一块上方。(LCTT 译注:这里的三部分指的是展示抓包信息的时候的那三块内容,本段配图没有展示,配图 4、5、6 的设置不是默认设置,与这里的描述不符)最上方的一块是所抓包的列表。中间的一块是包的详细信息。最下面那块中包含的是包的原始字节信息。通常来说,上面的两块中的信息比最下面的那块有用的多,但是对于资深用户来说这块内容仍然是重要信息。 每一块都是可以缩放的,可并不是每一个人都必须使用这样叠起来的布局方式。你可以在 Wireshark 的“<ruby> 选项 <rp> ( </rp> <rt> Preferences </rt> <rp> ) </rp></ruby>”菜单中进行更改。点击“<ruby> 编辑 <rp> ( </rp> <rt> Edit </rt> <rp> ) </rp></ruby>”菜单,最下方就是的“<ruby> 选项 <rp> ( </rp> <rt> Preferences </rt> <rp> ) </rp></ruby>”菜单。这个选项会打开一个有更多选项的新窗口。单击侧边菜单中“<ruby> 用户界面 <rp> ( </rp> <rt> User Interface </rt> <rp> ) </rp></ruby>”下的“<ruby> 布局 <rp> ( </rp> <rt> Layout </rt> <rp> ) </rp></ruby>”选项。 ![Wireshark's layout configuration](/data/attachment/album/201704/28/023002awqjo54zp4r125qr.jpg) 你将会看到一些不同的布局方案。上方的图示可以让你选择不同的面板位置布局方案,下面的单选框可以让你选择不同面板中的数据内容。 下面那个标记为“<ruby> 列 <rp> ( </rp> <rt> Columns </rt> <rp> ) </rp></ruby>”的标签可以让你选择展示所抓取包的哪些信息。选择那些你需要的数据信息,或者全部展示。 ### 工具条 对于 Wireshark 的工具条能做的设置不是太多,但是如果你想设置的话,你依然在前文中提到的“布局”菜单中的窗口管理工具下方找到一些有用的设置选项。那些能让你配置工具条和工具条中条目的选项就在窗口选项下方。 你还可以在“<ruby> 视图 <rp> ( </rp> <rt> View </rt> <rp> ) </rp></ruby>”菜单下勾选来配置工具条的显示内容。 ### 功能 主要的用来控制 Wireshark 抓包的控制选项基本都集中在“<ruby> 捕捉 <rp> ( </rp> <rt> Capture </rt> <rp> ) </rp></ruby>”菜单下的“<ruby> 选项 <rp> ( </rp> <rt> Options </rt> <rp> ) </rp></ruby>”选项中。 在开启的窗口中最上方的“<ruby> 捕捉 <rp> ( </rp> <rt> Capture </rt> <rp> ) </rp></ruby>”部分可以让你选择 Wireshark 要监控的某个具体的网络接口。这部分可能会由于你系统的配置不同而会有相当大的不同。要记得勾选正确的选择框才能获得正确的数据。虚拟机和伴随它们一起的网络接口也同样会在这个列表里显示。同样也会有多种不同的选项对应这多种不同的网络接口。 ![Wireshark's capture configuration](/data/attachment/album/201704/28/023003od9y9mmmo9dr9mym.jpg) 在网络接口列表的下方是两个选项。其中一个选项是全选所有的接口。另一个选项用来选择是否开启混杂模式。这个选项可以使你的计算机监控到所选网络上的所有的计算机。(LCTT 译注:混杂模式可以在 HUB 中或监听模式的交换机接口上捕获那些由于 MAC 地址非本机而会被自动丢弃的数据包)如果你想监控你所在的整个网络,这个选项是你所需要的。 **注意:** 在一个不属于你或者不拥有权限的网络上使用混杂模式来监控是非法的! 在窗口下方的右侧是“<ruby> 显示选项 <rp> ( </rp> <rt> Display Options </rt> <rp> ) </rp></ruby>”和“<ruby> 名称解析 <rp> ( </rp> <rt> Name Resolution </rt> <rp> ) </rp></ruby>”选项块。对于“<ruby> 显示选项 <rp> ( </rp> <rt> Display Options </rt> <rp> ) </rp></ruby>”来说,三个选项全选可能就是一个很好的选择了。当然你也可以取消选择,但是最好还是保留选择“实时更新抓包列表”。 在“<ruby> 名称解析 <rp> ( </rp> <rt> Name Resolution </rt> <rp> ) </rp></ruby>”中你也可以设置你的偏好。这里的选项会产生附加的请求因此选得越多就会有越多的请求产生使你的抓取的包列表显得杂乱。把 MAC 解析选项选上是个好主意,那样就可以知道所使用的网络硬件的品牌了。这可以帮助你来确定你是在与哪台设备上的哪个接口进行交互。 ### 抓包 抓包是 Wireshark 的核心功能。监控和记录特定网络上的流量就是它最初产生的目的。使用它最基本的方式来作这个抓包的工作是相当简单方便的。当然,越多的配置和选项就越可以充分利用 Wireshark 的力量。这里的介绍的关注点依然还是它最基本的记录方式。 按下那个看起来像蓝色鲨鱼鳍的新建实时抓包按钮就可以开始抓包了。(LCTT 译注:在我的 Debian 上它是绿色的) ![Wireshark listing packet information](/data/attachment/album/201704/28/023005u1zcaegq157hze4d.jpg) 在抓包的过程中,Wireshark 会收集所有它能收集到的包的数据并且记录下来。如果没有更改过相关设置的话,在抓包的过程中你会看见不断的有新的包进入到“包列表”面板中。你可以实时的查看你认为有趣的包,或者就让 Wireshark 运行着,同时你可以做一些其它的事情。 当你完成了,按下红色的正方形“停止”按钮就可以了。现在,你可以选择是否要保存这些所抓取的数据了。要保存的话,你可以使用“文件”菜单下的“保存”或者是“另存为”选项。 ### 读取数据 Wireshark 的目标是向你提供你所需要的所有数据。这样做时,它会在它监控的网络上收集大量的与网络包相关的数据。它使用可折叠的标签来展示这些数据,使得这些数据看起来没有那么吓人。每一个标签都对应于网络包中一部分的请求数据。 这些标签是按照从最底层到最高层一层层堆起来的。顶部标签总是包含数据包中包含的字节数据。最下方的标签可能会是多种多样的。在下图的例子中是一个 HTTP 请求,它会包含 HTTP 的信息。您遇到的大多数数据包将是 TCP 数据,它将展示在底层的标签中。 ![Wireshark listing HTTP packet info](/data/attachment/album/201704/28/023007tjhoy3s4y4o1ytiu.jpg) 每一个标签页都包含了抓取包中对应部分的相关数据。一个 HTTP 包可能会包含与请求类型相关的信息,如所使用的网络浏览器,服务器的 IP 地址,语言,编码方式等的数据。一个 TCP 包会包含服务器与客户端使用的端口信息和 TCP 三次握手过程中的标志位信息。 ![Wireshark listing TCP packet info](/data/attachment/album/201704/28/023009rl3hzhyk3a8ljjdk.jpg) 在上方的其它标签中包含了一些大多数用户都感兴趣的少量信息。其中一个标签中包含了数据包是否是通过 IPv4 或者 IPv6 传输的,以及客户端和服务器端的 IP 地址。另一个标签中包含了客户端和接入因特网的路由器或网关的设备的 MAC 地址信息。 ### 结语 即使只使用这些基础选项与配置,你依然可以发现 Wireshark 会是一个多么强大的工具。监控你的网络流量可以帮助你识别、终止网络攻击或者提升连接速度。它也可以帮你找到问题应用。下一篇 Wireshark 指南我们将会一起探索 Wireshark 的包过滤选项。 --- via: <https://linuxconfig.org/basic-of-network-protocol-analyzer-wireshark-on-linux> 作者:[Nick Congleton](https://linuxconfig.org/basic-of-network-protocol-analyzer-wireshark-on-linux) 译者:[wcnnbdk1](https://github.com/wcnnbdk1) 校对:[wxy](https://github.com/wxy) 本文由 [LCTT](https://github.com/LCTT/TranslateProject) 原创编译,[Linux中国](https://linux.cn/) 荣誉推出
在 Linux 上使用 Meld 比较文件夹
Ansh
https://www.howtoforge.com/tutorial/how-to-perform-directory-comparison-using-meld/
你是否觉得使用 Meld 比较文件夹很容易呢 —— 事实上,我认为它相当容易。只有新建一个文件过滤器会花点时间,但是这不意味着你没必要学习创建过滤器。显然,这取决于你的需求。
/data/attachment/album/201704/28/231515nzyxjbufhebuj1kb.jpg.thumb.jpg
/data/attachment/album/201704/28/231515nzyxjbufhebuj1kb.jpg
true
false
true
vim-kakali
false
[ "Meld", "比较" ]
桌面应用
{ "viewnum": 8246, "commentnum": 4, "favtimes": 0, "sharetimes": 0, "likes": 0 }
[ { "postip": "223.81.193.248", "message": "必备软件之一", "username": "绿色圣光 [Firefox 45.0|GNU/Linux]", "date": "2017-04-30T21:45:28" }, { "postip": "219.137.142.80", "message": "so good !", "username": "来自广东广州的 Firefox 45.0|Ubuntu 用户", "date": "2017-05-04T09:35:28" }, { "postip": "223.80.15.76", "message": "恩,很喜欢这东西~", "username": "Fa1c0n [Opera 45.0|Windows 10]", "date": "2017-06-26T19:05:40" }, { "postip": "223.87.33.54", "message": "好软件啊<br />\r\ndiffuse对比文件内容<br />\r\nmeld对比文件夹内容", "username": "来自四川宜宾的 Firefox 54.0|GNU/Linux 用户", "date": "2017-06-26T21:18:02" } ]
[ { "raid": 8402, "displayorder": 0 } ]
你是否觉得使用 Meld 比较文件夹很容易呢 —— 事实上,我认为它相当容易。只有新建一个文件过滤器会花点时间,但是这不意味着你没必要学习创建过滤器。显然,这取决于你的需求。
2017-04-29T08:12:00
2017-04-29T08:12:00
8,458
/article-8458-1.html
![](/data/attachment/album/201704/28/231515nzyxjbufhebuj1kb.jpg) 我们已经从一个新手的角度[了解](/article-8402-1.html)了 Meld (包括 Meld 的安装),我们也提及了一些 Meld 中级用户常用的小技巧。如果你有印象,在新手教程中,我们说过 Meld 可以比较文件和文件夹。已经讨论过怎么比较文件,今天,我们来看看 Meld 怎么比较文件夹。 **需要指出的是,本教程中的所有命令和例子都是在 Ubuntu 14.04 上测试的,使用的 Meld 版本为 3.14.2。** ### 用 Meld 比较文件夹 打开 Meld 工具,然后选择 <ruby> 比较文件夹 <rt> Directory comparison </rt></ruby> 选项来比较两个文件夹。 ![Compare directories using Meld](/data/attachment/album/201704/28/231528qpi82ckquy5s977c.png) 选择你要比较的文件夹: ![select the directories](/data/attachment/album/201704/28/231528o33klzbunoizrfrd.png) 然后单击<ruby> 比较 <rt> Compare </rt></ruby>按钮,你会看到 Meld 像图中这样分成两栏比较目录,就像文件比较一样。 ![Compare directories visually](/data/attachment/album/201704/28/231531ovcpz0c00j550y8v.png) 分栏会树形显示这些文件夹。你可以在上图中看到 —— 区别之处,不论是新建的还是被修改过的文件 —— 都会以不同的颜色高亮显示。 根据 Meld 的官方文档可以知道,在窗口中看到的每个不同的文件或文件夹都会被突出显示。这样就很容易看出这个文件/文件夹与另一个分栏中对应位置的文件/文件夹的区别。 下表是 Meld 网站上列出的在比较文件夹时突出显示的不同字体大小/颜色/背景等代表的含义。 | **状态** | **表现** | **含义** | | --- | --- | --- | | 相同 | 正常字体 | 比较的文件夹中所有文件/文件夹相同。 | | 过滤后相同 | 斜体 | 文件夹中文件不同,但使用文本过滤器的话,文件是相同的。 | | 修改过 | 蓝色粗体 | 比较的文件夹中这些文件不同。 | | 新建 | 绿色粗体 | 该文件/文件夹在这个目录中存在,但其它目录中没有。 | | 缺失 | 置灰文本,删除线 | 该文件/文件夹在这个目录中不存在,在在其它某个目录中存在。 | | 错误 | 黄色背景的红色粗体 | 比较文件时发生错误,最常见错误原因是文件权限(例如,Meld 无法打开该文件)和文件名编码错误。 | Meld 默认会列出比较文件夹中的所有内容,即使这些内容没有任何不同。当然,你也可以在工具栏中单击<ruby> 相同 <rt> Same </rt></ruby>按钮设置 Meld 不显示这些相同的文件/文件夹 —— 单击这个按钮使其不可用。 [![same button](/data/attachment/album/201704/28/231531ggxzqp3lt9f9v6qq.png)](https://www.howtoforge.com/images/beginners-guide-to-visual-merge-tool-meld-on-linux-part-3/big/meld-same-button.png) ![Meld compare buttons](/data/attachment/album/201704/28/231532j1zjx6j2x6mu416s.png) 下面是单击 <ruby> 相同 <rt> Same </rt></ruby> 按钮使其不可用的截图: ![Directory Comparison without same files](/data/attachment/album/201704/28/231535gffzmprrtyzhsrfn.png) 这样你会看到只显示了两个文件夹中不同的文件(新建的和修改过的)。同样,如果你单击 <ruby> 新建 <rt> New </rt></ruby> 按钮使其不可用,那么 Meld 就只会列出修改过的文件。所以,在比较文件夹时可以通过这些按钮自定义要显示的内容。 你可以使用工具窗口显示区的上下箭头来切换选择是显示新建的文件还是修改过的文件。要打开两个文件进行分栏比较,可以双击文件,或者单击箭头旁边的 <ruby> 比较 <rt> Compare </rt></ruby>按钮。 ![meld compare arrow keys](/data/attachment/album/201704/28/231535o9t9ge5jr525g255.png) **提示 1**:如果你仔细观察,就会看到 Meld 窗口的左边和右边有一些小条。这些条的目的是提供“简单的用颜色区分的比较结果”。对每个不同的文件/文件夹,条上就有一个小的颜色块。你可以单击每一个这样的小块跳到它对应的文件/文件夹。 **提示 2**:你总可以分栏比较文件,然后以你的方式合并不同的文件,假如你想要合并所有不同的文件/文件夹(就是说你想要一个特定的文件/文件夹与另一个完全相同),那么你可以用 <ruby> 复制到左边 <rt> Copy Left </rt></ruby>和 <ruby> 复制到右边 <rt> Copy Right </rt></ruby> 按钮: ![meld copy right part](/data/attachment/album/201704/28/231537a4k1d4bibwc3w340.png) 比如,你可以在左边的分栏中选择一个文件或文件夹,然后单击 <ruby> 复制到右边 <rt> Copy Right </rt></ruby> 按钮,使右边对应条目完全一样。 现在,在窗口的下拉菜单中找到 <ruby> 过滤 <rt> Filters </rt></ruby> 按钮,它就在 <ruby> 相同 <rt> Same </rt></ruby>、<ruby> 新建 <rt> New </rt></ruby> 和 <ruby> 修改的 <rt> Modified </rt></ruby> 这三个按钮下面。这里你可以选择或取消文件的类型,告知 Meld 在比较文件夹时是否显示这种类型的文件/文件夹。官方文档解释说菜单中的这个条目表示“执行文件夹比较时该类文件名不会被查看。” 该列表中条目包括备份文件,操作系统元数据,版本控制文件、二进制文件和多媒体文件。 ![Meld filters](/data/attachment/album/201704/28/231538x11mw86mu7z3ydff.png) 前面提到的条目也可以通过这样的方式找到:*浏览->文件过滤*。你可以通过 *编辑->首选项->文件过滤* 为这个条目增加新元素(也可以删除已经存在的元素)。 ![Meld preferences](/data/attachment/album/201704/28/231542z7isshswzws2sfi2.png) 要新建一个过滤条件,你需要使用一组 shell 符号,下表列出了 Meld 支持的 shell 符号: | **通配符** | **匹配** | | --- | --- | | \* | 任何字符 (例如,零个或多个字符) | | ? | 一个字符 | | [abc] | 所列字符中的任何一个 | | [!abc] | 不在所列字符中的任何一个 | | {cat,dog} | “cat” 或 “dog” 中的一个 | 最重要的一点是 Meld 的文件名默认大小写敏感。也就是说,Meld 认为 readme 和 ReadMe 与 README 是不一样的文件。 幸运的是,你可以关掉 Meld 的大小写敏感。只需要打开 *浏览* 菜单然后选择 <ruby> 忽略文件名大小写 <rt> Ignore Filename Case </rt></ruby> 选项。 ![Meld ignore filename case](/data/attachment/album/201704/28/231543f07f226ctyzc09e4.png) ### 结论 你是否觉得使用 Meld 比较文件夹很容易呢 —— 事实上,我认为它相当容易。只有新建一个文件过滤器会花点时间,但是这不意味着你没必要学习创建过滤器。显然,这取决于你的需求。 另外,你甚至可以用 Meld 比较三个文件夹。想要比较三个文件夹时,你可以通过单击 <ruby> 三向比较 <rt> 3-way comparison </rt></ruby> 复选框。今天,我们不介绍怎么比较三个文件夹,但它肯定会出现在后续的教程中。 --- via: <https://www.howtoforge.com/tutorial/how-to-perform-directory-comparison-using-meld/> 作者:[Ansh](https://www.howtoforge.com/tutorial/how-to-perform-directory-comparison-using-meld/) 译者:[vim-kakali](https://github.com/vim-kakali) 校对:[jasminepeng](https://github.com/jasminepeng) 本文由 [LCTT](https://github.com/LCTT/TranslateProject) 原创编译,[Linux中国](https://linux.cn/) 荣誉推出
在 PC 上尝试树莓派的 PIXEL OS
Ben Nuttall
https://opensource.com/article/17/1/try-raspberry-pis-pixel-os-your-pc
在过去四年中,树莓派基金会非常努力地针对树莓派的硬件优化了 Debian 的移植版 Raspbian。在去年圣诞节之前,我们发布了一个在 x86 PC 上运行的操作系统版本,所以现在可以将它安装在 PC、Mac 或笔记本电脑上。
/data/attachment/album/201704/28/234241apnn3ioi5835yiid.jpg.thumb.jpg
/data/attachment/album/201704/28/234241apnn3ioi5835yiid.jpg
true
false
true
geekpi
false
[ "树莓派", "PIXEL" ]
树莓派
{ "viewnum": 18986, "commentnum": 2, "favtimes": 1, "sharetimes": 0, "likes": 0 }
[ { "postip": "183.206.13.113", "message": "前两天我又想起了pc的版本的,我看了一下好像最新的版本还是2016.12.13的吧,可能记错了,我表示这个版本并不能怎么样,也就是很轻量吧。但是我看了一下还是1.3G的镜像。我就没有多想了。、", "username": "不着调的小男生 [Chrome 58.0|Windows 10]", "date": "2017-04-29T13:04:20" }, { "postip": "122.96.42.99", "message": "本文由 LCTT 原创编译,Linux中国 荣誉推出<br />\r\n<br />\r\n&nbsp;&nbsp;<br />\r\n编译自:opensource.com/article/17/1/try-raspberry-pis-pixel-os-your-pc作者: Ben Nuttall<br />\r\n原创:LCTT linux.cn/article-8459-1.html 译者: geekpi<br />\r\n<br />\r\n本文由 LCTT 原创翻译,Linux中国首发。也想加入译者行列,为开源做一些自己的贡献么?欢迎加入 LCTT!<br />\r\n翻译工作和译文发表仅用于学习和交流目的,翻译工作遵照 CC-BY-NC-SA 协议规定,如果我们的工作有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 <br />\r\n欢迎遵照 CC-BY-NC-SA 协议规定转载,敬请在正文中标注并保留原文/译文链接和作者/译者等信息。", "username": "来自江苏南京的 Chrome Mobile 58.0|Android 5.1 用户", "date": "2017-04-30T08:15:59" } ]
[ { "raid": 8064, "displayorder": 0 } ]
在过去四年中,树莓派基金会非常努力地针对树莓派的硬件优化了 Debian 的移植版 Raspbian。在去年圣诞节之前,我们发布了一个在 x86 PC 上运行的操作系统版本,所以现在可以将它安装在 PC、Mac 或笔记本电脑上。
2017-04-29T09:39:00
2017-04-29T09:39:00
8,459
/article-8459-1.html
![Try Raspberry Pi's PIXEL OS on your PC](/data/attachment/album/201704/28/234241apnn3ioi5835yiid.jpg "Try Raspberry Pi's PIXEL OS on your PC") 在过去四年中,树莓派基金会非常努力地针对树莓派的硬件优化了 Debian 的移植版 Raspbian,包括创建新的教育软件、编程工具和更美观的桌面。 在(去年) 9 月份,我们发布了一个更新,介绍了树莓派新的桌面环境 PIXEL(Pi Improved Xwindows Environment,轻量级)。在圣诞节之前,我们[发布](/article-8064-1.html)了一个在 x86 PC 上运行的操作系统版本,所以现在可以将它安装在 PC、Mac 或笔记本电脑上。 ![Installing PIXEL](/data/attachment/album/201704/28/234242c0sye0sj3mzzpztl.jpg "Installing PIXEL") 当然,像许多支持良好的 Linux 发行版一样,操作系统在旧的硬件上也能正常运行。 Raspbian 是让你几年前就丢弃的旧式 Windows 机器焕发新生的好方法。 [PIXEL ISO](http://downloads.raspberrypi.org/pixel_x86/images/pixel_x86-2016-12-13/) 可从树莓派网站上下载,在 “[MagPi](https://www.raspberrypi.org/magpi/issues/53/)” 杂志封面上也有赠送可启动的 Live DVD 。 ![Welcome to PIXEL](/data/attachment/album/201704/28/234243rznxexopt8eeznap.jpg "Welcome to PIXEL") 为了消除想要学习计算机的人们的入门障碍,我们发布了树莓派的个人电脑操作系统。它比购买一块树莓派更便宜,因为它是免费的,你可以在现有的计算机上使用它。PIXEL 是我们一直想要的 Linux 桌面,我们希望它可供所有人使用。 ### 由 Debian 提供支持 不构建在 Debian 之上的话,Raspbian 或 x86 PIXEL 发行版就都不会存在。 Debian 拥有庞大的可以从一个 apt 仓库中获得的免费开源软件、程序、游戏和其他工具。在树莓派中,你仅限运行为 [ARM](https://en.wikipedia.org/wiki/ARM_Holdings) 芯片编译的软件包。然而,在 PC 镜像中,你可以在机器上运行的软件包的范围更广,因为 PC 中的 Intel 芯片有更多的支持。 ![Debian Advanced Packaging Tool (APT) repository](/data/attachment/album/201704/28/234243xgz2kqwyvyjytu48.png "Debian Advanced Packaging Tool (APT) repository") ### PIXEL 包含什么 带有 PIXEL 的 Raspbian 和带有 PIXEL 的 Debian 都捆绑了大量的软件。Raspbian 自带: * Python、Java、Scratch、Sonic Pi、Mathematica\*、Node-RED 和 Sense HAT 仿真器的编程环境 * LibreOffice 办公套件 * Chromium(包含 Flash)和 Epiphany 网络浏览器 * Minecraft:树莓派版(包括 Python API)\* * 各种工具和实用程序 \*由于许可证限制,本列表中唯一没有包含在 x86 版本中的程序是 Mathematica 和 Minecraft。 ![PIXEL menu](/data/attachment/album/201704/28/234244crj2lr6010gb1z06.png "PIXEL menu") ### 创建一个 PIXEL Live 盘 你可以下载 PIXEL ISO 并将其写入空白 DVD 或 USB 记忆棒中。 然后,你就可以从盘中启动你的电脑,这样你可以立刻看到 PIXEL 桌面。你可以浏览网页、打开编程环境或使用办公套件,而无需在计算机上安装任何内容。完成后,只需拿出 DVD 或 USB 驱动器,关闭计算机,再次重新启动计算机时,将会像以前一样重新启动到你平常的操作系统。 ### 在虚拟机中运行 PIXEL 另外一种尝试 PIXEL 的方法是在像 VirtualBox 这样的虚拟机中安装它。 ![PIXEL Virtualbox](/data/attachment/album/201704/28/234245yjsj2ddssrwsgrgd.png "PIXEL Virtualbox") 这允许你体验镜像而不用安装它,也可以在主操作系统里面的窗口中运行它,并访问 PIXEL 中的软件和工具。这也意味着你的会话会一直存在,而不是每次重新启动时从头开始,就像使用 Live 盘一样。 ### 在 PC 中安装 PIXEL 如果你真的准备开始,你可以擦除旧的操作系统并将 PIXEL 安装在硬盘上。如果你想使用旧的闲置的笔记本电脑,这可能是个好主意。 ### 用于教育的 PIXEL 许多学校在所有电脑上使用 Windows,并且对它们可以安装的软件进行严格的控制。这使得教师难以使用必要的软件工具和 IDE(集成开发环境)来教授编程技能。即使在线编程计划(如 Scratch 2)也可能被过于谨慎的网络过滤器阻止。在某些情况下,安装像 Python 这样的东西根本是不可能的。树莓派硬件通过提供包含教育软件的 SD 卡引导的小型廉价计算机来解决这个问题,学生可以连接到现有 PC 的显示器、鼠标和键盘上。 然而,PIXEL Live 光盘允许教师引导到装有能立即使用的编程语言和工具的系统中,所有这些都不需要安装权限。在课程结束时,他们可以安全关闭,使计算机恢复原状。这也是 Code Clubs、CoderDojos、青年俱乐部、Raspberry Jams 等等的一个方便的解决方案。 ### 远程 GPIO 树莓派与传统台式 PC 区别的功能之一是 GPIO 引脚(通用输入/输出)引脚的存在,它允许你将现实世界中的电子元件和附加板连接设备上,这将开放一个新的世界,如业余项目、家庭自动化、连接的设备和物联网。 [GPIO Zero](http://gpiozero.readthedocs.io/) Python 库的一个很棒的功能是通过在 PC 上写入一些简单的代码,然后在网络上控制树莓派的 GPIO 引脚。 远程 GPIO 可以从一台树莓派连接到另一台树莓派,或者从运行任何系统的 OS 的 PC 连接到树莓派上,但是,使用 PIXEL x86 的话所有需要的软件都是开箱即用的。参见 Josh 的[博文](http://www.allaboutcode.co.uk/single-post/2016/12/21/GPIOZero-Remote-GPIO-with-PIXEL-x86),并参考我的 [gist](https://gist.github.com/bennuttall/572789b0aa5fc2e7c05c7ada1bdc813e) 了解更多信息。 ### 更多指南 [MagPi 的第 53 期](https://www.raspberrypi.org/magpi/issues/53/)提供了一些试用和安装 PIXEL 的指南,包括使用带持久驱动的 Live 光盘来维护你的文件和应用程序。你可以购买一份,或免费下载 PDF 来了解更多。 (图片版权:树莓派基金会, CC BY-SA) --- 作者简介: Ben Nuttall - Ben Nuttall 是一名树莓派社区管理员。他除了为树莓派基金会工作外,他还对自由软件、数学、皮划艇、GitHub、Adventure Time 和 Futurama 等感兴趣。在 Twitter @ben\_nuttall 上关注 Ben。 --- via: <https://opensource.com/article/17/1/try-raspberry-pis-pixel-os-your-pc> 作者:[Ben Nuttall](https://opensource.com/users/bennuttall) 译者:[geekpi](https://github.com/geekpi) 校对:[wxy](https://github.com/wxy) 本文由 [LCTT](https://github.com/LCTT/TranslateProject) 原创编译,[Linux中国](https://linux.cn/) 荣誉推出
如何在 CentOS 7 上安装 Elastic Stack
Muhammad Arul
https://www.howtoforge.com/tutorial/how-to-install-elastic-stack-on-centos-7/
我将向您展示如何在 CentOS 7 服务器上安装和配置 Elastic Stack 以监视服务器日志。 然后,我将向您展示如何在操作系统为 CentOS 7 和 Ubuntu 16 的客户端上安装 “Elastic beats”。
/data/attachment/album/201704/29/004453qr9m7m8322rs2ere.jpg.thumb.jpg
/data/attachment/album/201704/29/004453qr9m7m8322rs2ere.jpg
true
false
true
Flowsnow
false
[ "Lucene", "搜索引擎", "日志" ]
技术
{ "viewnum": 12078, "commentnum": 0, "favtimes": 9, "sharetimes": 0, "likes": 0 }
[]
[]
我将向您展示如何在 CentOS 7 服务器上安装和配置 Elastic Stack 以监视服务器日志。 然后,我将向您展示如何在操作系统为 CentOS 7 和 Ubuntu 16 的客户端上安装 “Elastic beats”。
2017-04-29T10:36:00
2017-04-29T10:36:00
8,460
/article-8460-1.html
**Elasticsearch** 是基于 Lucene 由 Java 开发的开源搜索引擎。它提供了一个分布式、多租户的全文搜索引擎(LCTT 译注:多租户是指多租户技术,是一种软件架构技术,用来探讨与实现如何在多用户的环境下共用相同的系统或程序组件,并且仍可确保各用户间数据的隔离性。),并带有 HTTP 仪表盘的 Web 界面(Kibana)。数据会被 Elasticsearch 查询、检索,并且使用 JSON 文档方案存储。Elasticsearch 是一个可扩展的搜索引擎,可用于搜索所有类型的文本文档,包括日志文件。Elasticsearch 是 Elastic Stack 的核心,Elastic Stack 也被称为 ELK Stack。 **Logstash** 是用于管理事件和日志的开源工具。它为数据收集提供实时传递途径。 Logstash 将收集您的日志数据,将数据转换为 JSON 文档,并将其存储在 Elasticsearch 中。 **Kibana** 是 Elasticsearch 的开源数据可视化工具。Kibana 提供了一个漂亮的仪表盘 Web 界面。 你可以用它来管理和可视化来自 Elasticsearch 的数据。 它不仅美丽,而且强大。 在本教程中,我将向您展示如何在 CentOS 7 服务器上安装和配置 Elastic Stack 以监视服务器日志。 然后,我将向您展示如何在操作系统为 CentOS 7 和 Ubuntu 16 的客户端上安装 “Elastic beats”。 ![](/data/attachment/album/201704/29/004453qr9m7m8322rs2ere.jpg) **前提条件** * 64 位的 CentOS 7,4 GB 内存 - elk 主控机 * 64 位的 CentOS 7 ,1 GB 内存 - 客户端 1 * 64 位的 Ubuntu 16 ,1 GB 内存 - 客户端 2 ### 步骤 1 - 准备操作系统 在本教程中,我们将禁用 CentOS 7 服务器上的 SELinux。 编辑 SELinux 配置文件。 ``` vim /etc/sysconfig/selinux ``` 将 `SELINUX` 的值从 `enforcing` 改成 `disabled` 。 ``` SELINUX=disabled ``` 然后重启服务器: ``` reboot ``` 再次登录服务器并检查 SELinux 状态。 ``` getenforce ``` 确保结果是 `disabled`。 ### 步骤 2 - 安装 Java 部署 Elastic stack 依赖于Java,Elasticsearch 需要 Java 8 版本,推荐使用 Oracle JDK 1.8 。我将从官方的 Oracle rpm 包安装 Java 8。 使用 `wget` 命令下载 Java 8 的 JDK。 ``` wget --no-cookies --no-check-certificate --header "Cookie: gpw_e24=http:%2F%2Fwww.oracle.com%2F; oraclelicense=accept-securebackup-cookie" "http://download.oracle.com/otn-pub/java/jdk/8u77-b02/jdk-8u77-linux-x64.rpm" ``` 然后使用 `rpm` 命令安装: ``` rpm -ivh jdk-8u77-linux-x64.rpm ``` 最后,检查 java JDK 版本,确保它正常工作。 ``` java -version ``` 您将看到服务器的 Java 版本。 ### 步骤 3 - 安装和配置 Elasticsearch 在此步骤中,我们将安装和配置 Elasticsearch。 从 elastic.co 网站提供的 rpm 包安装 Elasticsearch,并将其配置运行在 localhost 上(以确保该程序安全,而且不能从外部访问)。 在安装 Elasticsearch 之前,将 elastic.co 的密钥添加到服务器。 ``` rpm --import https://artifacts.elastic.co/GPG-KEY-elasticsearch ``` 接下来,使用 `wget` 下载 Elasticsearch 5.1,然后安装它。 ``` wget https://artifacts.elastic.co/downloads/elasticsearch/elasticsearch-5.1.1.rpm rpm -ivh elasticsearch-5.1.1.rpm ``` Elasticsearch 已经安装好了。 现在进入配置目录编辑 `elasticsaerch.yml` 配置文件。 ``` cd /etc/elasticsearch/ vim elasticsearch.yml ``` 去掉第 40 行的注释,启用 Elasticsearch 的内存锁。这将禁用 Elasticsearch 的内存交换。 ``` bootstrap.memory_lock: true ``` 在 `Network` 块中,取消注释 `network.host` 和 `http.port` 行。 ``` network.host: localhost http.port: 9200 ``` 保存文件并退出编辑器。 现在编辑 `elasticsearch.service` 文件的内存锁配置。 ``` vim /usr/lib/systemd/system/elasticsearch.service ``` 去掉第 60 行的注释,确保该值为 `unlimited`。 ``` MAX_LOCKED_MEMORY=unlimited ``` 保存并退出。 Elasticsearch 配置到此结束。Elasticsearch 将在本机的 9200 端口运行,我们通过在 CentOS 服务器上启用 `mlockall` 来禁用内存交换。重新加载 systemd,将 Elasticsearch 置为开机启动,然后启动服务。 ``` sudo systemctl daemon-reload sudo systemctl enable elasticsearch sudo systemctl start elasticsearch ``` 等待 Eelasticsearch 启动成功,然后检查服务器上打开的端口,确保 9200 端口的状态是 `LISTEN`。 ``` netstat -plntu ``` ![Check elasticsearch running on port 9200](/data/attachment/album/201704/29/004509cumkpy8plxqqbxxz.png) 然后检查内存锁以确保启用 `mlockall`,并使用以下命令检查 Elasticsearch 是否正在运行。 ``` curl -XGET 'localhost:9200/_nodes?filter_path=**.mlockall&pretty' curl -XGET 'localhost:9200/?pretty' ``` 会看到如下结果。 ![Check memory lock elasticsearch and check status](/data/attachment/album/201704/29/004512mt7f2mtur3t0fm7m.png) ### 步骤 4 - 安装和配置 Kibana 和 Nginx 在这一步,我们将在 Nginx Web 服务器上安装并配置 Kibana。 Kibana 监听在 localhost 上,而 Nginx 作为 Kibana 的反向代理。 用 `wget` 下载 Kibana 5.1,然后使用 `rpm` 命令安装: ``` wget https://artifacts.elastic.co/downloads/kibana/kibana-5.1.1-x86_64.rpm rpm -ivh kibana-5.1.1-x86_64.rpm ``` 编辑 Kibana 配置文件。 ``` vim /etc/kibana/kibana.yml ``` 去掉配置文件中 `server.port`、`server.host` 和 `elasticsearch.url` 这三行的注释。 ``` server.port: 5601 server.host: "localhost" elasticsearch.url: "http://localhost:9200" ``` 保存并退出。 将 Kibana 设为开机启动,并且启动 Kibana 。 ``` sudo systemctl enable kibana sudo systemctl start kibana ``` Kibana 将作为 node 应用程序运行在端口 5601 上。 ``` netstat -plntu ``` ![Kibana running as node application on port 5601](/data/attachment/album/201704/29/004515rfpdup3bi2f2zuw2.png) Kibana 安装到此结束。 现在我们需要安装 Nginx 并将其配置为反向代理,以便能够从公共 IP 地址访问 Kibana。 Nginx 在 Epel 资源库中可以找到,用 `yum` 安装 epel-release。 ``` yum -y install epel-release ``` 然后安装 Nginx 和 httpd-tools 这两个包。 ``` yum -y install nginx httpd-tools ``` httpd-tools 软件包包含 Web 服务器的工具,可以为 Kibana 添加 htpasswd 基础认证。 编辑 Nginx 配置文件并删除 `server {}` 块,这样我们可以添加一个新的虚拟主机配置。 ``` cd /etc/nginx/ vim nginx.conf ``` 删除 `server { }` 块。 ![Remove Server Block on Nginx configuration](/data/attachment/album/201704/29/004517s2ihfkof5fj5zag1.png) 保存并退出。 现在我们需要在 `conf.d` 目录中创建一个新的虚拟主机配置文件。 用 `vim` 创建新文件 `kibana.conf`。 ``` vim /etc/nginx/conf.d/kibana.conf ``` 复制下面的配置。 ``` server { listen 80; server_name elk-stack.co; auth_basic "Restricted Access"; auth_basic_user_file /etc/nginx/.kibana-user; location / { proxy_pass http://localhost:5601; proxy_http_version 1.1; proxy_set_header Upgrade $http_upgrade; proxy_set_header Connection 'upgrade'; proxy_set_header Host $host; proxy_cache_bypass $http_upgrade; } } ``` 保存并退出。 然后使用 `htpasswd` 命令创建一个新的基本认证文件。 ``` sudo htpasswd -c /etc/nginx/.kibana-user admin “输入你的密码” ``` 测试 Nginx 配置,确保没有错误。 然后设定 Nginx 开机启动并启动 Nginx。 ``` nginx -t systemctl enable nginx systemctl start nginx ``` ![Add nginx virtual host configuration for Kibana Application](/data/attachment/album/201704/29/004520arcbpi9v0x119ctc.png) ### 步骤 5 - 安装和配置 Logstash 在此步骤中,我们将安装 Logstash,并将其配置为:从配置了 filebeat 的 logstash 客户端里集中化服务器的日志,然后过滤和转换 Syslog 数据,并将其移动到存储中心(Elasticsearch)中。 下载 Logstash 并使用 rpm 进行安装。 ``` wget https://artifacts.elastic.co/downloads/logstash/logstash-5.1.1.rpm rpm -ivh logstash-5.1.1.rpm ``` 生成新的 SSL 证书文件,以便客户端可以识别 elastic 服务端。 进入 `tls` 目录并编辑 `openssl.cnf` 文件。 ``` cd /etc/pki/tls vim openssl.cnf ``` 在 `[v3_ca]` 部分添加服务器标识。 ``` [ v3_ca ] # Server IP Address subjectAltName = IP: 10.0.15.10 ``` 保存并退出。 使用 `openssl` 命令生成证书文件。 ``` openssl req -config /etc/pki/tls/openssl.cnf -x509 -days 3650 -batch -nodes -newkey rsa:2048 -keyout /etc/pki/tls/private/logstash-forwarder.key -out /etc/pki/tls/certs/logstash-forwarder.crt ``` 证书文件可以在 `/etc/pki/tls/certs/` 和 `/etc/pki/tls/private/` 目录中找到。 接下来,我们会为 Logstash 创建新的配置文件。创建一个新的 `filebeat-input.conf` 文件来为 filebeat 配置日志源,然后创建一个 `syslog-filter.conf` 配置文件来处理 syslog,再创建一个 `output-elasticsearch.conf` 文件来定义输出日志数据到 Elasticsearch。 转到 logstash 配置目录,并在 `conf.d` 子目录中创建新的配置文件。 ``` cd /etc/logstash/ vim conf.d/filebeat-input.conf ``` 输入配置,粘贴以下配置: ``` input { beats { port => 5443 ssl => true ssl_certificate => "/etc/pki/tls/certs/logstash-forwarder.crt" ssl_key => "/etc/pki/tls/private/logstash-forwarder.key" } } ``` 保存并退出。 创建 `syslog-filter.conf` 文件。 ``` vim conf.d/syslog-filter.conf ``` 粘贴以下配置: ``` filter { if [type] == "syslog" { grok { match => { "message" => "%{SYSLOGTIMESTAMP:syslog_timestamp} %{SYSLOGHOST:syslog_hostname} %{DATA:syslog_program}(?:\[%{POSINT:syslog_pid}\])?: %{GREEDYDATA:syslog_message}" } add_field => [ "received_at", "%{@timestamp}" ] add_field => [ "received_from", "%{host}" ] } date { match => [ "syslog_timestamp", "MMM d HH:mm:ss", "MMM dd HH:mm:ss" ] } } } ``` 我们使用名为 `grok` 的过滤器插件来解析 syslog 文件。 保存并退出。 创建输出配置文件 `output-elasticsearch.conf`。 ``` vim conf.d/output-elasticsearch.conf ``` 粘贴以下配置: ``` output { elasticsearch { hosts => ["localhost:9200"] hosts => "localhost:9200" manage_template => false index => "%{[@metadata][beat]}-%{+YYYY.MM.dd}" document_type => "%{[@metadata][type]}" } } ``` 保存并退出。 最后,将 logstash 设定为开机启动并且启动服务。 ``` sudo systemctl enable logstash sudo systemctl start logstash ``` ![Logstash started on port 5443 with SSL Connection](/data/attachment/album/201704/29/004523i98f4qasoq8qt94t.png) ### 步骤 6 - 在 CentOS 客户端上安装并配置 Filebeat Beat 作为数据发送人的角色,是一种可以安装在客户端节点上的轻量级代理,将大量数据从客户机发送到 Logstash 或 Elasticsearch 服务器。有 4 种 beat,`Filebeat` 用于发送“日志文件”,`Metricbeat` 用于发送“指标”,`Packetbeat` 用于发送“网络数据”,`Winlogbeat` 用于发送 Windows 客户端的“事件日志”。 在本教程中,我将向您展示如何安装和配置 `Filebeat`,通过 SSL 连接将数据日志文件传输到 Logstash 服务器。 登录到客户端1的服务器上。 然后将证书文件从 elastic 服务器复制到客户端1的服务器上。 ``` ssh root@client1IP ``` 使用 `scp` 命令拷贝证书文件。 ``` scp root@elk-serverIP:~/logstash-forwarder.crt . 输入 elk-server 的密码 ``` 创建一个新的目录,将证书移动到这个目录中。 ``` sudo mkdir -p /etc/pki/tls/certs/ mv ~/logstash-forwarder.crt /etc/pki/tls/certs/ ``` 接下来,在客户端 1 服务器上导入 elastic 密钥。 ``` rpm --import https://artifacts.elastic.co/GPG-KEY-elasticsearch ``` 下载 Filebeat 并且用 `rpm` 命令安装。 ``` wget https://artifacts.elastic.co/downloads/beats/filebeat/filebeat-5.1.1-x86_64.rpm rpm -ivh filebeat-5.1.1-x86_64.rpm ``` Filebeat 已经安装好了,请转到配置目录并编辑 `filebeat.yml` 文件。 ``` cd /etc/filebeat/ vim filebeat.yml ``` 在第 21 行的路径部分,添加新的日志文件。 我们将创建两个文件,记录 ssh 活动的 `/var/log/secure` 文件 ,以及服务器日志 `/var/log/messages` 。 ``` paths: - /var/log/secure - /var/log/messages ``` 在第 26 行添加一个新配置来定义 syslog 类型的文件。 ``` document-type: syslog ``` Filebeat 默认使用 Elasticsearch 作为输出目标。 在本教程中,我们将其更改为 Logshtash。 在 83 行和 85 行添加注释来禁用 Elasticsearch 输出。 禁用 Elasticsearch 输出: ``` #-------------------------- Elasticsearch output ------------------------------ #output.elasticsearch: # Array of hosts to connect to. # hosts: ["localhost:9200"] ``` 现在添加新的 logstash 输出配置。 去掉 logstash 输出配置的注释,并将所有值更改为下面配置中的值。 ``` output.logstash: # The Logstash hosts hosts: ["10.0.15.10:5443"] bulk_max_size: 1024 ssl.certificate_authorities: ["/etc/pki/tls/certs/logstash-forwarder.crt"] template.name: "filebeat" template.path: "filebeat.template.json" template.overwrite: false ``` 保存文件并退出 vim。 将 Filebeat 设定为开机启动并启动。 ``` sudo systemctl enable filebeat sudo systemctl start filebeat ``` ### 步骤 7 - 在 Ubuntu 客户端上安装并配置 Filebeat 使用 `ssh` 连接到服务器。 ``` ssh root@ubuntu-clientIP ``` 使用 `scp` 命令拷贝证书文件。 ``` scp root@elk-serverIP:~/logstash-forwarder.crt . ``` 创建一个新的目录,将证书移动到这个目录中。 ``` sudo mkdir -p /etc/pki/tls/certs/ mv ~/logstash-forwarder.crt /etc/pki/tls/certs/ ``` 在服务器上导入 elastic 密钥。 ``` wget -qO - https://artifacts.elastic.co/GPG-KEY-elasticsearch | sudo apt-key add - ``` 下载 Filebeat .deb 包并且使用 `dpkg` 命令进行安装。 ``` wget https://artifacts.elastic.co/downloads/beats/filebeat/filebeat-5.1.1-amd64.deb dpkg -i filebeat-5.1.1-amd64.deb ``` 转到配置目录并编辑 `filebeat.yml` 文件。 ``` cd /etc/filebeat/ vim filebeat.yml ``` 在路径配置部分添加新的日志文件路径。 ``` paths: - /var/log/auth.log - /var/log/syslog ``` 设定文档类型为 `syslog` 。 ``` document-type: syslog ``` 将下列几行注释掉,禁用输出到 Elasticsearch。 ``` #-------------------------- Elasticsearch output ------------------------------ #output.elasticsearch: # Array of hosts to connect to. # hosts: ["localhost:9200"] ``` 启用 logstash 输出,去掉以下配置的注释并且按照如下所示更改值。 ``` output.logstash: # The Logstash hosts hosts: ["10.0.15.10:5443"] bulk_max_size: 1024 ssl.certificate_authorities: ["/etc/pki/tls/certs/logstash-forwarder.crt"] template.name: "filebeat" template.path: "filebeat.template.json" template.overwrite: false ``` 保存并退出 vim。 将 Filebeat 设定为开机启动并启动。 ``` sudo systemctl enable filebeat sudo systemctl start filebeat ``` 检查服务状态: ``` systemctl status filebeat ``` ![Filebeat is running on the client Ubuntu](/data/attachment/album/201704/29/004526pa3c2cze7u7yyvkz.png) ### 步骤 8 - 测试 打开您的网络浏览器,并访问您在 Nginx 中配置的 elastic stack 域名,我的是“elk-stack.co”。 使用管理员密码登录,然后按 Enter 键登录 Kibana 仪表盘。 ![Login to the Kibana Dashboard with Basic Auth](/data/attachment/album/201704/29/004530wvvf0ini30k8npni.png) 创建一个新的默认索引 `filebeat-*`,然后点击“创建”按钮。 ![Create First index filebeat for Kibana](/data/attachment/album/201704/29/004533ff3rzp89ppf3lm2k.png) 默认索引已创建。 如果 elastic stack 上有多个 beat,您可以在“星形”按钮上点击一下即可配置默认 beat。 ![Filebeat index as default index on Kibana Dashboard](/data/attachment/album/201704/29/004534lchbbto58h7b5cz8.png) 转到 “发现” 菜单,您就可以看到 elk-client1 和 elk-client2 服务器上的所有日志文件。 ![Discover all Log Files from the Servers](/data/attachment/album/201704/29/004536i8mh48fx54kr42hz.png) 来自 elk-client1 服务器日志中的无效 ssh 登录的 JSON 输出示例。 ![JSON output for Failed SSH Login](/data/attachment/album/201704/29/004547r1g0erhfl72vi15v.png) 使用其他的选项,你可以使用 Kibana 仪表盘做更多的事情。 Elastic Stack 已安装在 CentOS 7 服务器上。 Filebeat 已安装在 CentOS 7 和 Ubuntu 客户端上。 --- via: <https://www.howtoforge.com/tutorial/how-to-install-elastic-stack-on-centos-7/> 作者:[Muhammad Arul](https://www.howtoforge.com/tutorial/how-to-install-elastic-stack-on-centos-7/) 译者:[Flowsnow](https://github.com/Flowsnow) 校对:[wxy](https://github.com/wxy) 本文由 [LCTT](https://github.com/LCTT/TranslateProject) 原创编译,[Linux中国](https://linux.cn/) 荣誉推出
十分钟带你看遍 DockerCon 2017
Wxy
在刚刚过去的 4 月 20 日,Docker 公司在德克萨斯州的奥斯汀市召开了 DockerCon 17 大会。作为当下最受关注的容器公司,我们来看看他们在 DockerCon17 上都说了些什么。
/data/attachment/album/201704/29/134834xdh9drsrogw0rohf.jpg.thumb.jpg
/data/attachment/album/201704/29/134834xdh9drsrogw0rohf.jpg
true
false
false
false
[ "DockerCon", "Docker" ]
观点
{ "viewnum": 8525, "commentnum": 0, "favtimes": 0, "sharetimes": 0, "likes": 0 }
[]
[ { "raid": 8429, "displayorder": 0 } ]
在刚刚过去的 4 月 20 日,Docker 公司在德克萨斯州的奥斯汀市召开了 DockerCon 17 大会。作为当下最受关注的容器公司,我们来看看他们在 DockerCon17 上都说了些什么。
2017-04-29T13:44:00
2017-04-29T13:44:00
8,461
/article-8461-1.html
![](/data/attachment/album/201704/29/134834xdh9drsrogw0rohf.jpg) 在刚刚过去的 4 月 20 日,Docker 公司在德克萨斯州的奥斯汀市召开了 DockerCon 2017 大会。作为当下最受关注的容器公司,我们来看看他们在 DockerCon 2017 上都说了些什么。 > > **快速阅读** > > > 1. Docker 公司将 Docker 项目改名为 Moby Project,Docker 这个名称保留用作其产品名 > 2. Docker 公司发布 Linux Kit,这是一个快速构建、安全可移植系统的工具集 > 3. Docker 企业版发布,阿里云飞天敏捷版为国内唯一具有全商业版支持能力的容器云平台 > 4. 微软为 Docker 站台,为 LinuxKit 提供基于 Hyper-V 的原生支持 > ### Docker 变成了 Moby ? 在本次 DockerCon 上最大的新闻莫过于 Solomon Hykes 宣布 Moby Project 了,这在网上引起了轩然大波,毕竟作为 Docker 这种顶级开源项目,一举一动都会引起人们的关注,更何况是更名? ![](/data/attachment/album/201704/29/134434bgj955az5aaaizvu.png) 简单的来说,Docker 公司出于某些考虑,决定将软件产品 “Docker” 和开源项目 “Docker” 区分开来,而 Moby Project 项目将作为开源项目的新名称。Moby 将由开源社区的开发者共同维护。而 Docker 公司会基于 Moby 构建 Docker 社区版 (CE) 和企业版 (EE) 等软件产品。Moby 和 Docker 在逻辑上就像我们所熟知的 Fedora 开源项目和 Red Hat Enterprise Linux 的关系。 ![](/data/attachment/album/201704/29/134347jskigz7qp1fe1i5i.jpg) 经过此次更名,Docker 公司将限制 “Docker” 名称的使用范围,Docker 作为 Docker 公司的注册商标,只能被用于 Docker 的产品(比如社区版、企业版、Docker Hub、Docker Store 等)。项目开源代码的地址也将变为 [https://github.com/moby/moby。](https://github.com/moby/moby%E3%80%82) > > **编辑点评** > > > 更名这么重大的事情在没有充分沟通的情况下进行,导致了不少开发者的不满;Docker 名称的使用范围限制对于 Docker 公司来说,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但是对于整个开源项目来说,或许是由盛转衰的开始。从 Docker 到 Moby ,大量的普通用户可能因此而丢失,开发者也可能选择不再对该项目贡献。但反过来说,Docker 公司将继续推动Docker 技术的组件化和开放性,从向 Linux 和 CNCF 基金会贡献 runc 到 containerd,到今天将 Moby Project 交给开发者社区主导。一个初创公司已经为容器开源社区做出了众多贡献,预见的是更多有创意的容器应用可以从开放的社区中孕育出来。 > > > 至于项目最终如何,我们将拭目以待。 > > > 点击链接,前往 Github 查看开发者们对于 Moby Project 更名的讨论:<https://github.com/moby/moby/pull/32691> > > > 国内也有相应的讨论:对于 Docker 改名 Moby ,大家怎么看?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58805021> > > > ### LinuxKit ![](/data/attachment/album/201704/29/134435rrvzzxknyxnwk8h8.png) 在本次大会上,还有一个值得大家关注的重磅消息,便是 LinuxKit 的开源发布。 LinuxKit 是一个用来构建安全、可移植、精益的专门为容器服务的操作系统的工具集。它可以构建一个所有的系统服务都是基于容器的非常轻量的操作系统,这样的操作系统最小可以达到 35 MB! ![](/data/attachment/album/201704/29/134435ggv7mldlstmyqpxk.png) LinuxKit 打包出来的新的操作系统,相比于现在的 Linux 发行版,具有更强的安全型性和易用性,其设计也使其拥有了更强的拓展性。同时,其可移植性也更高。借助 LinuxKit,可以在 Windows 上原生运行 Docker 容器。其本身虽然不是 OS ,但是其产生的产品却实实在在的成为了 CoreOS 之类面向容器的操作系统的竞品。 > > **编辑点评** > > > LinuxKit 作为一个工具,给用户更大的安全防护和选择自由,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构建适合自己的 Linux 的最小镜像,借助这样的最小镜像, 最大程度的利用好数据中心和硬件资源。Docker 开始发觉标准的 Linux 发行版的不足。借助于 Moby 和 LinuxKit ,Docker 可以像 CoreOS 一样,掌控底层,但是又不完全和 CoreOS 的路线相同。 > > > 国外知名科技媒体 ZDNet 对于此事也有报道,有兴趣的可以去看看:<http://www.zdnet.com/article/docker-linuxkit-secure-linux-containers-for-windows-macos-and-clouds/> > > > ### Docker EE 的发布 和阿里飞天敏捷版支持 Docker 企业版 在 Moby 项目出现的同时,也就意味着 Docker EE (Enterprise Edition) 正式走上台前。 ![](/data/attachment/album/201704/29/134435fammfc1cymkg2byb.png) 相比于 Docker CE(Community Edition),Docker EE 强化了其安全特性,为企业提供更加安全和可靠的容器服务,提供了一系列的安全组件和认证设施,更加满足企业的安全需求。并通过认证生态系统,笼络了大量的能够为用户提供服务的企业。 ![](/data/attachment/album/201704/29/134436h3ki8k34i2x4334g.png) 此外,Docker 的 CEO Ben 在大会上宣布 Docker 将会在阿里云平台的飞天敏捷版(Apsara Stack Agility)中落地,这是国内第一个支持 Docker 官方企业版(Enterprise Edition,EE)的容器类产品,可以部署在企业自有数据中心环境内,特别适用于企业专有云及混合云场景。 飞天敏捷版深度整合了 Docker 商业版套件和阿里的容器服务,成为国内唯一具有全商业版支持能力的容器云平台,可以部署在客户自有数据中心,包含从容器的创建到运行以及镜像的全生命周期管理。 Ben 在演讲中还提及阿里巴巴电商平台已经全面容器化,能够部署和管控超过几十万容器规模,在双 11 狂欢节稳定支撑了每秒 175000 次的订单交易。并重点并强调说阿里云不但是 Docker 的业务伙伴,同时也将为 Docker 带来大规模容器应用的实践经验。 > > **编辑点评** > > > Docker EE 的出现,虽然说导致了 Docker 项目的更名,但是对于 Docker 公司来说,有了盈利的可能和机会。一个能够盈利、并且活下来的公司,显然更加容易为整个世界作出更大的贡献。而阿里云成为国内首家支持 Docker EE 的产品,也为 Docker 在国内的商业应用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 > > 如果对 Reddit 上关于 Docker EE 和 Docker CE 的讨论有兴趣,可以看看 <https://www.reddit.com/r/docker/comments/5x3os0/docker_announces_enterprise_community_editions/> > > > ### 微软为 Docker 站台,提供 Windows 下的 Docker 原生支持 在过去的三年中,Docker 公司和微软公司合作,开发了多款产品。 ![](/data/attachment/album/201704/29/134436y94zws2k2lkxazwz.png) 如今,Windows 开发者也可以在 Windows 基于 Hyper-V 的内核原生地运行 Linux 内核容器。 ![](/data/attachment/album/201704/29/134436s4ce544ttd1ytl77.png) 微软通过 Hyper-V 来支持了 Linux 容器在 Windows 下的运行,给开发者以更好的体验。用户可以选择使用主流的Linux 的操作系统和 Linux Kit 来运行自己需要的容器。 ![](/data/attachment/album/201704/29/134437u26uht3quqzdt2z6.png) > > **编辑点评** > > > 虽然微软已经不再是曾经那个叱咤风云的微软了,但依旧强大,近些年来,微软在开源社区动作频频,不断的开放、自我改变。 > > > 相信 Docker 会在微软的帮助下,能够变得更加的完善。 > > > ### 小结 随着 Docker 的不断演进,我们不断的看到更多新的特性被释放出来,但是同样的,随着商业化的不断进行,Docker 公司也开始走上类似红帽公司的道路。从长远的角度来说,商业化是必然的,只有不断的获取盈利,Docker 才能够不断的走下去,持续为我们提供服务。
pyDash:一个基于 web 的 Linux 性能监测工具
Ravi Saive
http://www.tecmint.com/pydash-a-web-based-linux-performance-monitoring-tool/
pyDash 是一个轻量且基于 web 的 Linux 性能监测工具,它是用 Python 和 Django 加上 Chart.js 来写的。经测试,在下面这些主流 Linux 发行版上可运行:CentOS、Fedora、Ubuntu、Debian、Raspbian 以及 Pidora 。
/data/attachment/album/201704/29/231657dni4cqi6bz6cjjci.jpg.thumb.jpg
/data/attachment/album/201704/29/231657dni4cqi6bz6cjjci.jpg
true
false
true
ucasFL
false
[ "pyDash", "性能", "监控" ]
技术
{ "viewnum": 17288, "commentnum": 6, "favtimes": 4, "sharetimes": 0, "likes": 0 }
[ { "postip": "113.87.105.234", "message": "用 Django 是不是有点大啦,有个用 flask 写的类似的中文版工具,https://github.com/hypersport/sysinfo", "username": "qiansen [Firefox 53.0|GNU/Linux]", "date": "2017-04-30T13:08:29" }, { "postip": "60.255.136.100", "message": "怎么在VPS上面用?", "username": "龙尘飘 [Chrome 60.0|Windows 10]", "date": "2017-05-01T18:07:54" }, { "postip": "113.105.85.173", "message": "当我在安装第6步$ cat requirements.txt&nbsp; &nbsp; ---&gt;$ pip install -r requirements.txt 时就包错我,请问这是什么错呢??<br />\r\n<br />\r\nException:<br />\r\nTraceback (most recent call last):<br />\r\n&nbsp;&nbsp;File &quot;/home/yang/pydash/pydashtest/local/lib/python2.7/site-packages/pip/basecommand.py&quot;, line 215, in main<br />\r\n&nbsp; &nbsp; status = self.run(options, args)<br />\r\n&nbsp;&nbsp;File &quot;/home/yang/pydash/pydashtest/local/lib/python2.7/site-packages/pip/commands/install.py&quot;, line 342, in run<br />\r\n&nbsp; &nbsp; prefix=options.prefix_path,<br />\r\n&nbsp;&nbsp;File &quot;/home/yang/pydash/pydashtest/local/lib/python2.7/site-packages/pip/req/req_set.py&quot;, line 784, in install<br />\r\n&nbsp; &nbsp; **kwargs<br />\r\n&nbsp;&nbsp;File &quot;/home/yang/pydash/pydashtest/local/lib/python2.7/site-packages/pip/req/req_install.py&quot;, line 851, in install<br />\r\n&nbsp; &nbsp; self.move_wheel_files(self.source_dir, root=root, prefix=prefix)<br />\r\n&nbsp;&nbsp;File &quot;/home/yang/pydash/pydashtest/local/lib/python2.7/site-packages/pip/req/req_install.py&quot;, line 1064, in move_wheel_files<br />\r\n&nbsp; &nbsp; isolated=self.isolated,<br />\r\n&nbsp;&nbsp;File &quot;/home/yang/pydash/pydashtest/local/lib/python2.7/site-packages/pip/wheel.py&quot;, line 345, in move_wheel_files<br />\r\n&nbsp; &nbsp; clobber(source, lib_dir, True)<br />\r\n&nbsp;&nbsp;File &quot;/home/yang/pydash/pydashtest/local/lib/python2.7/site-packages/pip/wheel.py&quot;, line 316, in clobber<br />\r\n&nbsp; &nbsp; ensure_dir(destdir)<br />\r\n&nbsp;&nbsp;File &quot;/home/yang/pydash/pydashtest/local/lib/python2.7/site-packages/pip/utils/__init__.py&quot;, line 83, in ensure_dir<br />\r\n&nbsp; &nbsp; os.makedirs(path)<br />\r\n&nbsp;&nbsp;File &quot;/home/yang/pydash/pydashtest/lib/python2.7/os.py&quot;, line 157, in makedirs<br />\r\n&nbsp; &nbsp; mkdir(name, mode)<br />\r\nOSError: [Errno 13] Permission denied: '/home/yang/pydash/pydashtest/lib/python2.7/site-packages/Django-1.6.8.dist-info'", "username": "独狼-霸主 [Chromium 58.0|Ubuntu]", "date": "2017-05-03T09:55:33" }, { "postip": "27.205.105.209", "message": "本来还想Docker化一下,细细一想,干嘛看容器的数据啊噗", "username": "Svitter [Chrome 58.0|Mac 10.12]", "date": "2017-05-05T12:42:08" }, { "postip": "27.42.109.222", "message": "提示代码:<br />\r\n<br />\r\nDataTables warning (table id = 'get_netstat'): Requested unknown parameter '2' from the data source for row 0<br />\r\n<br />\r\n内存使用曲线无内容!<br />\r\n<br />\r\n顺便问一下:局域网中的其他设备可以通过浏览器访问吗!(我的ubuntu server 的局域网web访问功能已设置完成,并能通过IP成功访问apache介绍网页。)", "username": "来自广东珠海的 Firefox 53.0|Ubuntu 用户", "date": "2017-05-10T22:19:40" }, { "postip": "27.42.109.222", "message": "权限有问题!建议更改clone的pydash的权限后重试!", "username": "来自广东珠海的 Firefox 53.0|Ubuntu 用户", "date": "2017-05-10T22:22:02" } ]
[]
pyDash 是一个轻量且基于 web 的 Linux 性能监测工具,它是用 Python 和 Django 加上 Chart.js 来写的。经测试,在下面这些主流 Linux 发行版上可运行:CentOS、Fedora、Ubuntu、Debian、Raspbian 以及 Pidora 。
2017-04-30T07:09:00
2017-04-30T07:09:00
8,462
/article-8462-1.html
`pyDash` 是一个轻量且[基于 web 的 Linux 性能监测工具](http://www.tecmint.com/command-line-tools-to-monitor-linux-performance/),它是用 Python 和 [Django](http://www.tecmint.com/install-and-configure-django-web-framework-in-centos-debian-ubuntu/) 加上 Chart.js 来写的。经测试,在下面这些主流 Linux 发行版上可运行:CentOS、Fedora、Ubuntu、Debian、Raspbian 以及 Pidora 。 ![](/data/attachment/album/201704/29/231657dni4cqi6bz6cjjci.jpg) 你可以使用这个工具来监视你的 Linux 个人电脑/服务器资源,比如 CPU、内存、网络统计,包括在线用户的进程以及更多。仪表盘完全由主要的 Python 发行版本所提供的 Python 库开发,因此它的依赖关系很少,你不需要安装许多包或库来运行它。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展示如何安装 `pyDash` 来监测 Linux 服务器性能。 ### 如何在 Linux 系统下安装 pyDash 1、首先,像下面这样安装需要的软件包 `git` 和 `Python pip`: ``` -------------- 在 Debian/Ubuntu 上 -------------- $ sudo apt-get install git python-pip -------------- 在 CentOS/RHEL 上 -------------- # yum install epel-release # yum install git python-pip -------------- 在 Fedora 22+ 上 -------------- # dnf install git python-pip ``` 2、如果安装好了 git 和 Python pip,那么接下来,像下面这样安装 `virtualenv`,它有助于处理针对 Python 项目的依赖关系: ``` # pip install virtualenv 或 $ sudo pip install virtualenv ``` 3、现在,像下面这样使用 `git` 命令,把 pyDash 仓库克隆到 home 目录中: ``` # git clone https://github.com/k3oni/pydash.git # cd pydash ``` 4、下一步,使用下面的 `virtualenv` 命令为项目创建一个叫做 `pydashtest` 虚拟环境: ``` $ virtualenv pydashtest #give a name for your virtual environment like pydashtest ``` ![Create Virtual Environment](/data/attachment/album/201704/29/231707s638ynr9hzvtwn44.png) *创建虚拟环境* 重要:请注意,上面的屏幕截图中,虚拟环境的 `bin` 目录被高亮显示,你的可能和这不一样,取决于你把 pyDash 目录克隆到什么位置。 5、创建好虚拟环境(`pydashtest`)以后,你需要在使用前像下面这样激活它: ``` $ source /home/aaronkilik/pydash/pydashtest/bin/activate ``` ![Active Virtual Environment](/data/attachment/album/201704/29/231707mookakkzwvnvatk7.png) *激活虚拟环境* 从上面的屏幕截图中,你可以注意到,提示字符串 1(`PS1`)已经发生改变,这表明虚拟环境已经被激活,而且可以开始使用。 6、现在,安装 pydash 项目 requirements;如何你好奇的话,可以使用 [cat 命令](http://www.tecmint.com/13-basic-cat-command-examples-in-linux/)查看 `requirements.txt` 的内容,然后像下面所示那样进行安装: ``` $ cat requirements.txt $ pip install -r requirements.txt ``` 7、现在,进入 `pydash` 目录,里面包含一个名为 `settings.py` 的文件,也可直接运行下面的命令打开这个文件,然后把 `SECRET_KEY` 改为一个特定值: ``` $ vi pydash/settings.py ``` ![Set Secret Key](/data/attachment/album/201704/29/231708tmbm9i0dbzb9m9nv.png) *设置密匙* 保存文件然后退出。 8、之后,运行下面的命令来创建一个项目数据库和安装 Django 的身份验证系统,并创建一个项目的超级用户: ``` $ python manage.py syncdb ``` 根据你的情况回答下面的问题: ``` Would you like to create one now? (yes/no): yes Username (leave blank to use 'root'): admin Email address: [email protected] Password: ########### Password (again): ############ ``` ![Create Project Database](/data/attachment/album/201704/29/231708c0e9z9ia094dv2vi.png) *创建项目数据库* 9、这个时候,一切都设置好了,然后,运行下面的命令来启用 Django 开发服务器: ``` $ python manage.py runserver ``` 10、接下来,打开你的 web 浏览器,输入网址:`http://127.0.0.1:8000/` 进入 web 控制台登录界面,输入你在第 8 步中创建数据库和安装 Django 身份验证系统时创建的超级用户名和密码,然后点击登录。 ![pyDash Login Interface](/data/attachment/album/201704/29/231709uij8x6djip09e7xj.png) *pyDash 登录界面* 11、登录到 pydash 主页面以后,你将会可以看到监测系统的基本信息,包括 CPU、内存和硬盘使用量以及系统平均负载。 向下滚动便可查看更多部分的信息。 ![pyDash Server Performance Overview](/data/attachment/album/201704/29/231710v4wkqwjntxz04iin.png) *pydash 服务器性能概述* 12、下一个屏幕截图显示的是一段 pydash 的跟踪界面,包括 IP 地址、互联网流量、硬盘读/写、在线用户以及 netstats 。 ![pyDash Network Overview](/data/attachment/album/201704/29/231712ropz9wa050wcqeew.png) *pyDash 网络概述* 13、下一个 pydash 主页面的截图显示了一部分系统中被监视的活跃进程。 ![pyDash Active Linux Processes](/data/attachment/album/201704/29/231715k7biaimaikxskmom.png) *pyDash 监视活跃 Linux 进程* 如果想了解更多信息,请在 GitHub 上查看 pydash:<https://github.com/k3oni/pydash> 这就是全部内容了。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展示了在 Linux 中如何安装 pyDash 并测试它的主要特性。如果你有什么想法,可以通过下面的反馈部分联系我们;如果你知道任何有用或类似的工具,也可以在评论中告知我们。 --- 作者简介: 我叫 Ravi Saive,是 TecMint 的原创作者,是一个喜欢在网上分享技巧和知识的计算机极客和 Linux Guru。我的大多数服务器都运行在 Linux 开源平台上。请关注我:[Twitter](http://www.tecmint.com/wp-content/uploads/2017/03/pyDash-Network-Overview.png)、[Facebook](https://www.facebook.com/ravi.saive) 以及 [Google+](https://plus.google.com/u/0/+RaviSaive) 。 --- via: <http://www.tecmint.com/pydash-a-web-based-linux-performance-monitoring-tool/> 作者:[Ravi Saive](http://www.tecmint.com/author/admin/) 译者:[ucasFL](https://github.com/ucasFL) 校对:[jasminepeng](https://github.com/jasminepeng) 本文由 [LCTT](https://github.com/LCTT/TranslateProject) 原创编译,[Linux中国](https://linux.cn/) 荣誉推出
史上最全的使用 gnome-screenshot 获取屏幕快照指南
Himanshu Arora
https://www.howtoforge.com/tutorial/taking-screenshots-in-linux-using-gnome-screenshot/
在看到这篇文章之前,我都不知道关于截取屏幕快照有这么多的内容。
/data/attachment/album/201704/30/073626n0kzh0nwuaxwn0tv.jpg.thumb.jpg
/data/attachment/album/201704/30/073626n0kzh0nwuaxwn0tv.jpg
true
false
true
zhousiyu325
false
[ "截屏", "gnome-screenshot" ]
桌面应用
{ "viewnum": 10544, "commentnum": 1, "favtimes": 1, "sharetimes": 0, "likes": 0 }
[ { "postip": "223.81.193.248", "message": "还是设置好快捷键方便", "username": "绿色圣光 [Firefox 45.0|GNU/Linux]", "date": "2017-04-30T21:44:15" } ]
[]
在看到这篇文章之前,我都不知道关于截取屏幕快照有这么多的内容。
2017-04-30T07:36:00
2017-04-30T07:36:00
8,463
/article-8463-1.html
在应用市场中有好几种屏幕截图工具,但其中大多数都是基于 GUI 的。如果你经常在 linux 命令行上工作,而且正在寻找一款优秀的功能丰富的基于命令行的屏幕截图工具,你可能会想尝试 [gnome-screenshot](https://linux.die.net/man/1/gnome-screenshot)。在本教程中,我将使用易于理解的例子来解释这个实用程序。 ![](/data/attachment/album/201704/30/073626n0kzh0nwuaxwn0tv.jpg) 请注意,本教程中提到的所有例子已经在 Ubuntu 16.04 LTS 上测试过,测试所使用的 gonme-screenshot 版本是 3.18.0。 ### 关于 Gnome-screenshot Gnome-screenshot 是一款 GNOME 工具,顾名思义,它是一款用来对整个屏幕、一个特定的窗口或者用户所定义一些其他区域进行捕获的工具。该工具提供了几个其他的功能,包括对所捕获的截图的边界进行美化的功能。 ### Gnome-screenshot 安装 Ubuntu 系统上已经预安装了 gnome-screeshot 工具,但是如果你出于某些原因需要重新安装这款软件程序,你可以使用下面的命令来进行安装: ``` sudo apt-get install gnome-screeshot ``` 一旦软件安装完成后,你可以使用下面的命令来启动它: ``` gnome-screenshot ``` ### Gnome-screenshot 用法/特点 在这部分,我们将讨论如何使用 gnome-screenshot ,以及它提供的所有功能。 默认情况下,使用该工具且不带任何命令行选项时,就会抓取整个屏幕。 ![Starting Gnome Screenshot](/data/attachment/album/201704/30/073652qkrivxz1ixoyx9rm.png) #### 捕获当前活动窗口 如何你需要的话,你可以使用 `-w` 选项限制到只对当前活动窗口截图。 ``` gnome-screenshot -w ``` ![Capturing current active window](/data/attachment/album/201704/30/073654nlllsvlaabgbtbyf.png) #### 窗口边框 默认情况下,这个程序会将它捕获的窗口的边框包含在内,尽管还有一个明确的命令行选项 `-b` 可以启用此功能(以防你在某处想使用它)。以下是如何使用这个程序的: ``` gnome-screenshot -wb ``` 当然,你需要同时使用 `-w` 选项和 `-b` 选项,以便捕获的是当前活动的窗口(否则,`-b` 将没有作用)。 更重要的是,如果你需要的话,你也可以移除窗口的边框。可以使用 `-B` 选项来完成。下面是你可以如何使用这个选项的一个例子: ``` gnome-screenshot -wB ``` 下面是例子的截图: ![Window border](/data/attachment/album/201704/30/073656e41j7p9soy11aiij.png) #### 添加效果到窗口边框 在 gnome-screenshot 工具的帮助下,您还可以向窗口边框添加各种效果。这可以使用 `--border-effect` 选项来做到。 你可以添加这款程序所提供的任何效果,比如 `shadow` 效果(在窗口添加阴影)、`bordor` 效果(在屏幕截图周围添加矩形区域)和 `vintage` 效果(使截图略微淡化,着色并在其周围添加矩形区域)。 ``` gnome-screenshot --border-effect=[EFFECT] ``` 例如,运行下面的命令添加 shadow 效果: ``` gnome-screenshot –border-effect=shadow ``` 以下是 shadow 效果的示例快照: ![Adding effects to window borders](/data/attachment/album/201704/30/073657mxtqpo4p9tup8qqt.png) 请注意,上述屏幕截图主要集中在终端的一个角落,以便您清楚地看到阴影效果。 #### 对特定区域的截图 如何你需要,你还可以使用 gnome-screenshot 程序对你电脑屏幕的某一特定区域进行截图。这可以通过使用 `-a` 选项来完成。 ``` gnome-screenshot -a ``` 当上面的命令被运行后,你的鼠标指针将会变成 '+' 这个符号。在这种模式下,你可以按住鼠标左键移动鼠标来对某个特定区域截图。 这是一个示例截图,裁剪了我的终端窗口的一小部分。 ![example screenshot wherein I cropped a small area of my terminal window](/data/attachment/album/201704/30/073659pqq5qqppu8s50s70.png) #### 在截图中包含鼠标指针 默认情况下,每当你使用这个工具截图的时候,截的图中并不会包含鼠标指针。然而,这个程序是可以让你把指针包括进去的,你可以使用 `-p` 命令行选项做到。 ``` gnome-screenshot -p ``` 这是一个示例截图: ![Include mouse pointer in snapshot](/data/attachment/album/201704/30/073701n44qx3k1xqf01fjs.png) #### 延时截图 截图时你还可以引入时间延迟。要做到这,你不需要给 `--delay` 选项赋予一个以秒为单位的值。 ``` gnome-screenshot –delay=[SECONDS] ``` 例如: ``` gnome-screenshot --delay=5 ``` 示例截图如下: ![Delay in taking screenshots](/data/attachment/album/201704/30/073703f2gxm09079404n2t.png) #### 以交互模式运行这个工具 这个工具还允许你使用一个单独的 `-i` 选项来访问其所有功能。使用这个命令行选项,用户可以在运行这个命令时使用这个工具的一个或多个功能。 ``` gnome-screenshot -i ``` 示例截图如下: ![Run the tool in interactive mode](/data/attachment/album/201704/30/073706zzy4tipnloplpflt.png) 你可以从上面的截图中看到,`-i` 选项提供了对很多功能的访问,比如截取整个屏幕、截取当前窗口、选择一个区域进行截图、延时选项和特效选项等都在交互模式里。 #### 直接保存你的截图 如果你需要的话,你可以直接将你截的图片从终端中保存到你当前的工作目录,这意味着,在这个程序运行后,它并不要求你为截取的图片输入一个文件名。这个功能可以使用 `--file` 命令行选项来获取,很明显,需要给它传递一个文件名。 ``` gnome-screenshot –file=[FILENAME] ``` 例如: ``` gnome-screenshot --file=ashish ``` 示例截图如下: ![Directly save your screenshot](/data/attachment/album/201704/30/073708vtog1r2gs9uds059.png) #### 复制到剪切板 gnome-screenshot 也允许你把你截的图复制到剪切板。这可以通过使用 `-c` 命令行选项做到。 ``` gnome-screenshot -c ``` ![Copy to clipboard](/data/attachment/album/201704/30/073710crxgpf1ufe1op6pq.png) 在这个模式下,例如,你可以把复制的图直接粘贴到你的任何一个图片编辑器中(比如 GIMP)。 #### 多显示器情形下的截图 如果有多个显示器连接到你的系统,你想对某一个进行截图,那么你可以使用 `--then` 命令行选项。需要给这个选项一个显示器设备 ID 的值(需要被截图的显示器的 ID)。 ``` gnome-screenshot --display=[DISPLAY] ``` 例如: ``` gnome-screenshot --display=VGA-0 ``` 在上面的例子中,VAG-0 是我正试图对其进行截图的显示器的 ID。为了找到你想对其进行截图的显示器的 ID,你可以使用下面的命令: ``` xrandr --query ``` 为了让你明白一些,在我的例子中这个命令产生了下面的输出: ``` $ xrandr --query Screen 0: minimum 320 x 200, current 1366 x 768, maximum 8192 x 8192 VGA-0 connected primary 1366x768+0+0 (normal left inverted right x axis y axis) 344mm x 194mm 1366x768 59.8*+ 1024x768 75.1 75.0 60.0 832x624 74.6 800x600 75.0 60.3 56.2 640x480 75.0 60.0 720x400 70.1 HDMI-0 disconnected (normal left inverted right x axis y axis) ``` #### 自动化屏幕截图过程 正如我们之前讨论的,`-a` 命令行选项可以帮助我们对屏幕的某一个特定区域进行截图。然而,我们需要用鼠标手动选取这个区域。如果你想的话,你可以使用 gnome-screenshot 来自动化完成这个过程,但是在那种情形下,你将需要使用一个名为 `xdotol` 的工具,它可以模仿敲打键盘甚至是点击鼠标这些事件。 例如: ``` (gnome-screenshot -a &); sleep 0.1 && xdotool mousemove 100 100 mousedown 1 mousemove 400 400 mouseup 1 ``` `mousemove` 子命令自动把鼠标指针定位到明确的 `X` 坐标和 `Y` 坐标的位置(上面例子中是 100 和 100)。`mousedown` 子命令触发一个与点击执行相同操作的事件(因为我们想左击,所以我们使用了参数 1),然而 `mouseup` 子命令触发一个执行用户释放鼠标按钮的任务的事件。 所以总而言之,上面所示的 `xdotool` 命令做了一项本来需要使用鼠标手动执行对同一区域进行截图的工作。特别说明,该命令把鼠标指针定位到屏幕上坐标为 `100,100` 的位置并选择封闭区域,直到指针到达屏幕上坐标为 `400,400` 的位置。所选择的区域随之被 gnome-screenshot 捕获。 这是上述命令的截图: ![screenshot of the above command](/data/attachment/album/201704/30/073712d1w8xt03ei5ev4vi.png) 这是输出的结果: ![Screenshot output](/data/attachment/album/201704/30/073713figt6uzxcx9tej38.png) 想获取更多关于 `xdotool` 的信息,[请到这来](http://manpages.ubuntu.com/manpages/trusty/man1/xdotool.1.html)。 #### 获取帮助 如果你有疑问或者你正面临一个与该命令行的其中某个选项有关的问题,那么你可以使用 --help、-? 或者 -h 选项来获取相关信息。 ``` gnome-screenshot -h ``` ### 总结 我推荐你至少使用一次这个程序,因为它不仅对初学者来说比较简单,而且还提供功能丰富的高级用法体验。动起手来,尝试一下吧。 --- via: <https://www.howtoforge.com/tutorial/taking-screenshots-in-linux-using-gnome-screenshot/> 作者:[Himanshu Arora](https://www.howtoforge.com/tutorial/taking-screenshots-in-linux-using-gnome-screenshot/) 译者:[zhousiyu325](https://github.com/zhousiyu325) 校对:[jasminepeng](https://github.com/jasminepeng) 本文由 [LCTT](https://github.com/LCTT/TranslateProject) 原创编译,[Linux中国](https://linux.cn/) 荣誉推出
极客漫画:鸭子爸爸生活中的 Java 集合
Daniel Stori
https://turnoff.us/geek/java-collections/
随着需求不断的增加,数据管理也将变得越发复杂。 从队列到集合,甚至用图来解决…… 有若一天,坐在办公桌前的鸭子爸爸发现,这些只不过都是个“堆栈”而已~
/data/attachment/album/201705/03/083431bn0z1huuph9eyhh9.png.thumb.jpg
/data/attachment/album/201705/03/083431bn0z1huuph9eyhh9.png.large.jpg
false
false
true
martin2011qi
false
[ "Java", "漫画" ]
极客漫画
{ "viewnum": 7659, "commentnum": 2, "favtimes": 0, "sharetimes": 0, "likes": 0 }
[ { "postip": "111.43.240.181", "message": "吃完了拉是堆,吃多了吐是栈。。。", "username": "Ghjoker [Firefox 45.0|GNU/Linux]", "date": "2017-05-01T15:51:20" }, { "postip": "223.149.1.225", "message": "形象。。", "username": "来自湖南的 Chrome 58.0|Windows 10 用户", "date": "2017-05-01T18:01:50" } ]
[]
随着需求不断的增加,数据管理也将变得越发复杂。 从队列到集合,甚至用图来解决…… 有若一天,坐在办公桌前的鸭子爸爸发现,这些只不过都是个“堆栈”而已~
2017-05-01T13:23:00
2017-05-01T13:23:00
8,464
/article-8464-1.html
![](/data/attachment/album/201705/03/083431bn0z1huuph9eyhh9.png) 随着需求不断的增加,数据管理也将变得越发复杂。 从<ruby> 队列 <rp> ( </rp> <rt> list </rt> <rp> ) </rp></ruby>到<ruby> 集合 <rp> ( </rp> <rt> set </rt> <rp> ) </rp></ruby>,甚至用<ruby> 映射 <rp> ( </rp> <rt> map </rt> <rp> ) </rp></ruby>来解决…… 迟早有一天,坐在办公桌前的鸭子爸爸发现,这些只不过都是个“<ruby> 堆栈 <rp> ( </rp> <rt> stack </rt> <rp> ) </rp></ruby>”而已~ via: <https://turnoff.us/geek/java-collections/> 作者:[Daniel Stori](http://turnoff.us/about/) 译者&点评:[martin2011qi](https://github.com/martin2011qi) 校对&合成:[GHLandy](https://github.com/GHLandy) 本文由 [LCTT](https://github.com/LCTT/TranslateProject) 原创编译,[Linux中国](https://linux.cn/) 荣誉推出
cpustat:在 Linux 下根据运行的进程监控 CPU 使用率
Aaron Kili
http://www.tecmint.com/cpustat-monitors-cpu-utilization-by-processes-in-linux/
cpustat 是 Linux 下一个强大的系统性能测量程序,它用 Go 编程语言 编写。它通过使用 “用于分析任意系统的性能的方法(USE)”,以有效的方式显示 CPU 利用率和饱和度。
/data/attachment/album/201705/01/213100vv3gfb81gg0x33vg.jpg.thumb.jpg
/data/attachment/album/201705/01/213100vv3gfb81gg0x33vg.jpg
true
false
true
ictlyh
false
[ "cpustat", "监控", "性能" ]
技术
{ "viewnum": 14766, "commentnum": 0, "favtimes": 3, "sharetimes": 0, "likes": 0 }
[]
[]
cpustat 是 Linux 下一个强大的系统性能测量程序,它用 Go 编程语言 编写。它通过使用 “用于分析任意系统的性能的方法(USE)”,以有效的方式显示 CPU 利用率和饱和度。
2017-05-01T21:31:00
2017-05-01T21:31:00
8,466
/article-8466-1.html
cpustat 是 Linux 下一个强大的系统性能测量程序,它用 [Go 编程语言](http://www.tecmint.com/install-go-in-linux/) 编写。它通过使用 “[用于分析任意系统的性能的方法(USE)](http://www.brendangregg.com/usemethod.html)”,以有效的方式显示 CPU 利用率和饱和度。 它高频率对系统中运行的每个进程进行取样,然后以较低的频率汇总这些样本。例如,它能够每 200ms 测量一次每个进程,然后每 5 秒汇总这些样本,包括某些度量的最小/平均/最大值(min/avg/max)。 ![](/data/attachment/album/201705/01/213100vv3gfb81gg0x33vg.jpg) **推荐阅读:** [监控 Linux 性能的 20 个命令行工具](http://www.tecmint.com/command-line-tools-to-monitor-linux-performance/) cpustat 能用两种方式输出数据:定时汇总的纯文本列表和每个取样的彩色滚动面板。 ### 如何在 Linux 中安装 cpustat 为了使用 cpustat,你的 Linux 系统中必须安装有 Go 语言(GoLang),如果你还没有安装它,点击下面的链接逐步安装 GoLang: * [在 Linux 下安装 GoLang(Go 编程语言)](http://www.tecmint.com/install-go-in-linux/) 安装完 Go 以后,输入下面的 `go get` 命令安装 cpustat,这个命令会将 cpustat 二进制文件安装到你的 `GOBIN` 变量(所指的路径): ``` # go get github.com/uber-common/cpustat ``` ### 如何在 Linux 中使用 cpustat 安装过程完成后,如果你不是以 root 用户控制系统,像下面这样使用 sudo 命令获取 root 权限运行 cpustat,否则会出现下面显示的错误信息: ``` $ $GOBIN/cpustat This program uses the netlink taskstats interface, so it must be run as root. ``` 注意:想要像你系统中已经安装的其它 Go 程序那样运行 cpustat,你需要把 `GOBIN` 变量添加到 `PATH` 环境变量。打开下面的链接学习如何在 Linux 中设置 `PATH` 变量。 * [学习如何在 Linux 中永久设置你的 $PATH 变量](http://www.tecmint.com/set-path-variable-linux-permanently/) cpustat 是这样工作的:在每个时间间隔查询 `/proc` 目录获取当前[进程 ID 列表](http://www.tecmint.com/find-process-name-pid-number-linux/),然后: * 对于每个 PID,读取 `/proc/pid/stat`,然后计算和前一个样本的差别。 * 如果是一个新的 PID,读取 `/proc/pid/cmdline`。 * 对于每个 PID,发送 `netlink` 消息获取 `taskstat`,计算和前一个样本的差别。 * 读取 `/proc/stat` 获取总的系统统计信息。 根据获取所有这些统计信息所花费的时间,会调整每个休息间隔。另外,通过每次取样之间实际经过的时间,每个样本也会记录它用于测量的时间。这可用于计算 cpustat 自身的延迟。 当不带任何参数运行时,cpustat 默认会显示以下信息:样本间隔:200ms;汇总间隔:2s(10 个样本);[显示前 10 个进程](http://www.tecmint.com/find-linux-processes-memory-ram-cpu-usage/);用户过滤器:all;pid 过滤器:all。正如下面截图所示: ``` $ sudo $GOBIN/cpustat ``` ![cpustat - 监控 Linux CPU 使用](/data/attachment/album/201705/01/213110b6aayaf373ziclf1.png) *cpustat – 监控 Linux CPU 使用* 在上面的输出中,之前显示的系统范围的度量字段意义如下: * usr - 用户模式运行时间占 CPU 百分比的 min/avg/max 值。 * sys - 系统模式运行时间占 CPU 百分比的 min/avg/max 值。 * nice - 用户模式低优先级运行时间占 CPU 百分比的 min/avg/max 值。 * idle - 用户模式空闲时间占 CPU 百分比的 min/avg/max 值。 * iowait - 等待磁盘 IO 的 min/avg/max 延迟时间。 * prun - 处于可运行状态的 min/avg/max 进程数量(同“平均负载”一样)。 * pblock - 被磁盘 IO 阻塞的 min/avg/max 进程数量。 * pstat - 在本次汇总间隔里启动的进程/线程数目。 同样还是上面的输出,对于一个进程,不同列的意思分别是: * name - 从 `/proc/pid/stat` 或 `/proc/pid/cmdline` 获取的进程名称。 * pid - 进程 ID,也被用作 “tgid” (线程组 ID)。 * min - 该 pid 的用户模式+系统模式时间的最小样本,取自 `/proc/pid/stat`。比率是 CPU 的百分比。 * max - 该 pid 的用户模式+系统模式时间的最大样本,取自 `/proc/pid/stat`。 * usr - 在汇总期间该 pid 的平均用户模式运行时间,取自 `/proc/pid/stat`。 * sys - 在汇总期间该 pid 的平均系统模式运行时间,取自 `/proc/pid/stat`。 * nice - 表示该进程的当前 “nice” 值,取自 `/proc/pid/stat`。值越高表示越好(nicer)。 * runq - 进程和它所有线程可运行但等待运行的时间,通过 netlink 取自 taskstats。比率是 CPU 的百分比。 * iow - 进程和它所有线程被磁盘 IO 阻塞的时间,通过 netlink 取自 taskstats。比率是 CPU 的百分比,对整个汇总间隔平均。 * swap - 进程和它所有线程等待被换入(swap in)的时间,通过 netlink 取自 taskstats。Scale 是 CPU 的百分比,对整个汇总间隔平均。 * vcx 和 icx - 在汇总间隔期间进程和它的所有线程自动上下文切换总的次数,通过 netlink 取自 taskstats。 * rss - 从 `/proc/pid/stat` 获取的当前 RSS 值。它是指该进程正在使用的内存数量。 * ctime - 在汇总间隔期间等待子进程退出的用户模式+系统模式 CPU 时间总和,取自 `/proc/pid/stat`。 注意长时间运行的子进程可能导致混淆这个值,因为只有在子进程退出后才会报告时间。但是,这对于计算高频 cron 任务以及 CPU 时间经常被多个子进程使用的健康检查非常有帮助。 * thrd - 汇总间隔最后线程的数目,取自 `/proc/pid/stat`。 * sam - 在这个汇总间隔期间该进程的样本数目。最近启动或退出的进程可能看起来比汇总间隔的样本数目少。 下面的命令显示了系统中运行的前 10 个 root 用户进程: ``` $ sudo $GOBIN/cpustat -u root ``` ![查找 root 用户正在运行的进程](/data/attachment/album/201705/01/213112uzni16im1vccv6vn.png) *查找 root 用户正在运行的进程* 要想用更好看的终端模式显示输出,像下面这样用 `-t` 选项: ``` $ sudo $GOBIN/cpustat -u root -t ``` ![root 用户正在运行的进程](/data/attachment/album/201705/01/213114bvzrwvu884nuyynu.png) *root 用户正在运行的进程* 要查看前 [x 个进程](http://www.tecmint.com/find-processes-by-memory-usage-top-batch-mode/)(默认是 10),你可以使用 `-n` 选项,下面的命令显示了系统中 [正在运行的前 20 个进程](http://www.tecmint.com/install-htop-linux-process-monitoring-for-rhel-centos-fedora/): ``` $ sudo $GOBIN/cpustat -n 20 ``` 你也可以像下面这样使用 `-cpuprofile` 选项将 CPU 信息写到文件,然后用 [cat 命令](http://www.tecmint.com/13-basic-cat-command-examples-in-linux/)查看文件: ``` $ sudo $GOBIN/cpustat -cpuprofile cpuprof.txt $ cat cpuprof.txt ``` 要显示帮助信息,像下面这样使用 `-h` 选项: ``` $ sudo $GOBIN/cpustat -h ``` 可以从 cpustat 的 Github 仓库:<https://github.com/uber-common/cpustat> 查阅其它资料。 就是这些!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向你展示了如何安装和使用 cpustat,Linux 下的一个有用的系统性能测量工具。通过下面的评论框和我们分享你的想法吧。 --- 作者简介: Aaron Kili 是一个 Linux 和 F.O.S.S(Free and Open-Source Software) 爱好者,一个 Linux 系统管理员、web 开发员,现在也是 TecMint 的内容创建者,他喜欢和电脑一起工作,他相信知识共享。 --- via: <http://www.tecmint.com/cpustat-monitors-cpu-utilization-by-processes-in-linux/> 作者:[Aaron Kili](http://www.tecmint.com/author/aaronkili/) 译者:[ictlyh](https://github.com/ictlyh) 校对:[wxy](https://github.com/wxy) 本文由 [LCTT](https://github.com/LCTT/TranslateProject) 原创编译,[Linux中国](https://linux.cn/) 荣誉推出
如何用 bash-support 插件将 Vim 编辑器打造成编写 Bash 脚本的 IDE
Aaron Kili
http://www.tecmint.com/use-vim-as-bash-ide-using-bash-support-in-linux/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会介绍如何通过使用 bash-support vim 插件将 Vim 编辑器安装和配置 为一个编写 Bash 脚本的 IDE。
/data/attachment/album/201705/02/005103ywxjjexnf8e3ip3l.jpg.thumb.jpg
/data/attachment/album/201705/02/005103ywxjjexnf8e3ip3l.jpg
true
false
true
ictlyh
false
[ "vim", "IDE", "bash" ]
技术
{ "viewnum": 20747, "commentnum": 2, "favtimes": 4, "sharetimes": 0, "likes": 0 }
[ { "postip": "117.152.72.20", "message": "反斜杠是指&lt;leader&gt;吧,这样可能误导某些直接用别人配置的小白", "username": "来自117.152.72.20的 Chrome 57.0|Windows 10 用户", "date": "2017-05-02T11:02:26" }, { "postip": "36.251.248.186", "message": "这种&quot;把VIM 打造成xxxx IDE&quot;的文章隔段时间就会有人发一次... ,&nbsp;&nbsp;VIM是一款优秀的文本编辑器, 不是IDE, 整天折腾这些闲的蛋疼", "username": "来自福建泉州的 Firefox 52.0|Windows 7 用户", "date": "2017-05-02T12:33:12" } ]
[ { "raid": 8542, "displayorder": 0 } ]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会介绍如何通过使用 bash-support vim 插件将 Vim 编辑器安装和配置 为一个编写 Bash 脚本的 IDE。
2017-05-02T08:40:00
2017-05-02T08:40:00
8,467
/article-8467-1.html
IDE([集成开发环境](http://www.tecmint.com/best-linux-ide-editors-source-code-editors/))就是这样一个软件,它为了最大化程序员生产效率,提供了很多编程所需的设施和组件。 IDE 将所有开发工作集中到一个程序中,使得程序员可以编写、修改、编译、部署以及调试程序。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会介绍如何通过使用 bash-support vim 插件将 [Vim 编辑器安装和配置](http://www.tecmint.com/vi-editor-usage/) 为一个编写 Bash 脚本的 IDE。 ![](/data/attachment/album/201705/02/005103ywxjjexnf8e3ip3l.jpg) ### 什么是 bash-support.vim 插件? bash-support 是一个高度定制化的 vim 插件,它允许你插入:文件头、补全语句、注释、函数、以及代码块。它也使你可以进行语法检查、使脚本可执行、一键启动调试器;而完成所有的这些而不需要关闭编辑器。 它使用快捷键(映射),通过有组织地、一致的文件内容编写/插入,使得 bash 脚本编程变得有趣和愉快。 插件当前版本是 4.3,4.0 版本 重写了之前的 3.12.1 版本,4.0 及之后的版本基于一个全新的、更强大的、和之前版本模板语法不同的模板系统。 ### 如何在 Linux 中安装 Bash-support 插件 用下面的命令下载最新版本的 bash-support 插件: ``` $ cd Downloads $ curl http://www.vim.org/scripts/download_script.php?src_id=24452 >bash-support.zip ``` 按照如下步骤安装;在你的主目录创建 `.vim` 目录(如果它不存在的话),进入该目录并提取 bash-support.zip 内容: ``` $ mkdir ~/.vim $ cd .vim $ unzip ~/Downloads/bash-support.zip ``` 下一步,在 `.vimrc` 文件中激活它: ``` $ vi ~/.vimrc ``` 并插入下面一行: ``` filetype plug-in on set number # 可选,增加这行以在 vim 中显示行号 ``` ### 如何在 Vim 编辑器中使用 Bash-support 插件 为了简化使用,通常使用的结构和特定操作可以分别通过键映射来插入/执行。 `~/.vim/doc/bashsupport.txt` 和 `~/.vim/bash-support/doc/bash-hotkeys.pdf` 或者 `~/.vim/bash-support/doc/bash-hotkeys.tex` 文件中介绍了映射。 **重要:** 1. 所有映射(`\+字符` 组合)都是针对特定文件类型的:为了避免和其它插件的映射冲突,它们只适用于 `sh` 文件。 2. 使用键映射的时候打字速度也有关系,引导符 `\` 和后面字符的组合要在特定短时间内才能识别出来(很可能少于 3 秒 - 基于假设)。 下面我们会介绍和学习使用这个插件一些显著的功能: #### 如何为新脚本自动生成文件头 看下面的示例文件头,为了要在你所有的新脚本中自动创建该文件头,请按照以下步骤操作。 ![脚本示例文件头选项](/data/attachment/album/201705/02/005111cw2zxty9yd2ww3ow.png) *脚本示例文件头选项* 首先设置你的个人信息(作者名称、作者参考、组织、公司等)。在一个 Bash 缓冲区(像下面这样打开一个测试脚本)中使用映射 `\ntw` 启动模板设置向导。 选中选项 1 设置个性化文件,然后按回车键。 ``` $ vi test.sh ``` ![在脚本文件中设置个性化信息](/data/attachment/album/201705/02/005111c6kdizyg4ie16k70.png) *在脚本文件中设置个性化信息* 之后,再次输入回车键。然后再一次选中选项 1 设置个性化文件的路径并输入回车。 ![设置个性化文件路径](/data/attachment/album/201705/02/005112cpp9l6w922g0nu9j.png) *设置个性化文件路径* 设置向导会把目标文件 `.vim/bash-support/rc/personal.templates` 拷贝到 `.vim/templates/personal.templates`,打开并编辑它,在这里你可以输入你的信息。 按 `i` 键像截图那样在单引号中插入合适的值。 ![在脚本文件头添加信息](/data/attachment/album/201705/02/005112x12kbb66z6gnxxgg.png) *在脚本文件头添加信息* 一旦你设置了正确的值,输入 `:wq` 保存并退出文件。关闭 Bash 测试脚本,打开另一个脚本来测试新的配置。现在文件头中应该有和下面截图类似的你的个人信息: ``` $ vi test2.sh ``` ![自动添加文件头到脚本](/data/attachment/album/201705/02/005113cv0myl26mbn1h370.png) *自动添加文件头到脚本* #### 添加 Bash-support 插件帮助信息 为此,在 Vim 命令行输入下面的命令并按回车键,它会创建 `.vim/doc/tags` 文件: ``` :helptags $HOME/.vim/doc/ ``` ![在 Vi 编辑器添加插件帮助](/data/attachment/album/201705/02/005113gixlnxzsxe58i8n8.png) *在 Vi 编辑器添加插件帮助* #### 如何在 Shell 脚本中插入注释 要插入一个块注释,在普通模式下输入 `\cfr`: ![添加注释到脚本](/data/attachment/album/201705/02/005113hr1vsvdih7iy7d1s.png) *添加注释到脚本* #### 如何在 Shell 脚本中插入语句 下面是一些用于插入语句的键映射(`n` – 普通模式, `i` – 插入模式,`v` 可视模式): 1. `\sc` – `case in … esac` (n, i) 2. `\sei` – `elif then` (n, i) 3. `\sf` – `for in do done` (n, i, v) 4. `\sfo` – `for ((…)) do done` (n, i, v) 5. `\si` – `if then fi` (n, i, v) 6. `\sie` – `if then else fi` (n, i, v) 7. `\ss` – `select in do done` (n, i, v) 8. `\su` – `until do done` (n, i, v) 9. `\sw` – `while do done` (n, i, v) 10. `\sfu` – `function` (n, i, v) 11. `\se` – `echo -e "…"` (n, i, v) 12. `\sp` – `printf "…"` (n, i, v) 13. `\sa` – 数组元素, `${.[.]}` (n, i, v) 和其它更多的数组功能。 #### 插入一个函数和函数头 输入 `\sfu` 添加一个新的空函数,然后添加函数名并按回车键创建它。之后,添加你的函数代码。 ![在脚本中插入新函数](/data/attachment/album/201705/02/005114jz0iplcmz10imi7j.png) *在脚本中插入新函数* 为了给上面的函数创建函数头,输入 `\cfu`,输入函数名称,按回车键并填入合适的值(名称、介绍、参数、返回值): ![在脚本中创建函数头](/data/attachment/album/201705/02/005114jz0iplcmz10imi7j.png) *在脚本中创建函数头* #### 更多关于添加 Bash 语句的例子 下面是一个使用 `\si` 插入一条 `if` 语句的例子: ![在脚本中插入语句](/data/attachment/album/201705/02/005114bd11zhj3b338ej33.png) *在脚本中插入语句* 下面的例子显示使用 `\se` 添加一条 `echo` 语句: ![在脚本中添加 echo 语句](/data/attachment/album/201705/02/005115i2rh71k7rz3c88xh.png) *在脚本中添加 echo 语句* #### 如何在 Vi 编辑器中使用运行操作 下面是一些运行操作键映射的列表: 1. `\rr` – 更新文件,运行脚本(n, i) 2. `\ra` – 设置脚本命令行参数 (n, i) 3. `\rc` – 更新文件,检查语法 (n, i) 4. `\rco` – 语法检查选项 (n, i) 5. `\rd` – 启动调试器(n, i) 6. `\re` – 使脚本可/不可执行(\*) (n, i) #### 使脚本可执行 编写完脚本后,保存它然后输入 `\re` 和回车键使它可执行。 ![使脚本可执行](/data/attachment/album/201705/02/005115ezuvseyjvkksyosn.png) *使脚本可执行* #### 如何在 Bash 脚本中使用预定义代码片段 预定义代码片段是为了特定目的包含了已写好代码的文件。为了添加代码段,输入 `\nr` 和 `\nw` 读/写预定义代码段。输入下面的命令列出默认的代码段: ``` $ .vim/bash-support/codesnippets/ ``` ![代码段列表](/data/attachment/album/201705/02/005115vgjeagjassxxkzk6.png) *代码段列表* 为了使用代码段,例如 free-software-comment,输入 `\nr` 并使用自动补全功能选择它的名称,然后输入回车键: ![添加代码段到脚本](/data/attachment/album/201705/02/005116e9ouzri0iyaghr5h.png) *添加代码段到脚本* #### 创建自定义预定义代码段 可以在 `~/.vim/bash-support/codesnippets/` 目录下编写你自己的代码段。另外,你还可以从你正常的脚本代码中创建你自己的代码段: 1. 选择你想作为代码段的部分代码,然后输入 `\nw` 并给它一个相近的文件名。 2. 要读入它,只需要输入 `\nr` 然后使用文件名就可以添加你自定义的代码段。 #### 在当前光标处查看内建和命令帮助 要显示帮助,在普通模式下输入: 1. `\hh` – 内建帮助 2. `\hm` – 命令帮助 ![查看内建命令帮助](/data/attachment/album/201705/02/005116v16e1vnarxovx1x9.png) *查看内建命令帮助* 更多参考资料,可以查看文件: ``` ~/.vim/doc/bashsupport.txt #在线文档的副本 ~/.vim/doc/tags ``` * 访问 Bash-support 插件 GitHub 仓库:<https://github.com/WolfgangMehner/bash-support> * 在 Vim 网站访问 Bash-support 插件:<http://www.vim.org/scripts/script.php?script_id=365> 就是这些啦,在这篇文章中,我们介绍了在 Linux 中使用 Bash-support 插件安装和配置 Vim 为一个 Bash-IDE 的步骤。快去发现这个插件其它令人兴奋的功能吧,一定要在评论中和我们分享哦。 --- 作者简介: Aaron Kili 是一个 Linux 和 F.O.S.S 爱好者、Linux 系统管理员、网络开发人员,现在也是 TecMint 的内容创作者,她喜欢和电脑一起工作,坚信共享知识。 --- via: <http://www.tecmint.com/use-vim-as-bash-ide-using-bash-support-in-linux/> 作者:[Aaron Kili](http://www.tecmint.com/author/aaronkili/) 译者:[ictlyh](https://github.com/ictlyh) 校对:[wxy](https://github.com/wxy) 本文由 [LCTT](https://github.com/LCTT/TranslateProject) 原创编译,[Linux中国](https://linux.cn/) 荣誉推出
LCBot:Linux 中国开源的微信群管理机器人
Bestony
LCBot 是由 Linux 中国旗下翻译组 LCTT 的开发团队开发的一个为 Linux 中国服务的微信机器人,主要为 Linux 中国下的微信群做管理、维护等工作。
/data/attachment/album/201705/02/132219imyh9wwj1p01452m.png.thumb.jpg
/data/attachment/album/201705/02/132219imyh9wwj1p01452m.png
true
false
false
false
[ "微信群" ]
新闻
{ "viewnum": 9006, "commentnum": 3, "favtimes": 2, "sharetimes": 1, "likes": 0 }
[ { "postip": "61.136.240.213", "message": "大家都太热情了。机器人发送请求超过了微信的限制。今天不能拉人了。", "username": "bestony [Safari 10.1|Mac 10.12]", "date": "2017-05-02T19:18:43" }, { "postip": "183.206.13.41", "message": "觉得好不错,就是觉得 排期的计划难以实现,等实现了,请@我i.", "username": "不着调的小男生 [Chrome 58.0|Windows 10]", "date": "2017-05-03T08:27:15" }, { "postip": "113.102.225.30", "message": "Please scan the QR code to log in.<br />\r\nPlease press confirm on your phone.<br />\r\nLoading the contact, this may take a little while.<br />\r\n<br />\r\n<br />\r\n<br />\r\nLogin successfully as 机器人管理员<br />\r\nTraceback (most recent call last):<br />\r\n&nbsp;&nbsp;File &quot;bot.py&quot;, line 48, in &lt;module&gt;<br />\r\n&nbsp; &nbsp; groups = list(map(lambda x: bot.groups().search(puid=x)[0], group_puids))<br />\r\n&nbsp;&nbsp;File &quot;bot.py&quot;, line 48, in &lt;lambda&gt;<br />\r\n&nbsp; &nbsp; groups = list(map(lambda x: bot.groups().search(puid=x)[0], group_puids))<br />\r\nIndexError: list index out of range<br />\r\n<br />\r\n是不是出错了?", "username": "nansion [Chrome 57.0|GNU/Linux]", "date": "2017-05-03T09:09:59" } ]
[]
LCBot 是由 Linux 中国旗下翻译组 LCTT 的开发团队开发的一个为 Linux 中国服务的微信机器人,主要为 Linux 中国下的微信群做管理、维护等工作。
2017-05-02T13:43:00
2017-05-02T13:43:00
8,468
/article-8468-1.html
Linux 中国一直以来都在运营着一些微信群,帮助大家找到组织,和有共同爱好的朋友一起讨论关于 Linux 、运维 、开发等等。但是长期以来,受限制于微信群二维码仅能在群成员少于 100 人时使用,超过 100 人就需要微信群管理员手动拉人,对管理员们造成了很大的困扰。同时,由于群里有很多人,平时管理员们也有自己的工作,导致无法让用户获得更好的体验。 出于解决上述两个问题的初衷,我们基于 @youfou 开源的 wxpy 库开发了微信机器人,来协助我们的管理员处理微信群的管理问题。 现在,我们的微信机器人已经正式接管了 Linux 中国的所有微信群管理,所以,在这里,我隆重为大家介绍这款机器人 —— [LCBot](https://github.com/LCTT/LCBot)。 > > LCBot 是由 Linux 中国旗下翻译组 LCTT 的开发团队开发的一个为 Linux 中国服务的微信机器人,主要为 Linux 中国下的微信群做管理、维护等工作。 > > > ![](/data/attachment/album/201705/02/132219imyh9wwj1p01452m.png) 可以说,有了微信机器人,微信群的运营和管理会更加方便,目前我们已经支持的功能有: * 根据关键字自动发送加群邀请 * 接受若干指定的管理员的指令踢出某些群成员 已经排期计划的功能: * 根据设定的规则,自动踢人功能(如刷图、长期潜水、红包小偷等) * 微信群将满时自动创建分群,自动分流新入群成员 * 自动创建主题群 * 自动创建临时群,如果不能达成长久存在条件,自动解散 * 自动分享公众号推送内容 * 被踢用户加入黑名单,视情况分别处于不同处罚:一次性踢出、永久踢出、全部群永久踢出 * …… ### 开源 技术的红利不止我们需要享受,在这里我们也将这款产品介绍给您,希望 LCBot 可以帮助您更好的运营您的微信群!LCBot 的开源代码在: <https://github.com/LCTT/LCBot> ,欢迎大家拿去使用和提交 [issue](https://github.com/LCTT/LCBot/issues)。 在此,我们要感谢 @youfou 开源了好用的 wxpy 库!感谢 @youfou 在项目开发中对我们的支持! 如果您在使用后,觉得非常好用,不妨来给我们点个 Star ,支持我们的项目更好的发展。 ### 体验 请扫描如下微信二维码,将我们的微信机器人“**小二 » Linux中国**”(微信号“**linux\_cn**”)添加为好友: ![](/data/attachment/album/201705/02/140321vnhfennkl8t6h051.png) 验证信息输入下述关键字,或给机器人发送如下关键字,即可获得加群邀请。 #### 已支持关键词 | 关键词 | 对应群 | 关键词 | 对应群 | | --- | --- | --- | --- | | 运维 | Linux 中国 ◆ 运维群 | DBA | Linux 中国 ◆ DBA交流群 | | 开发 | Linux 中国 ◆ 开发群 | PHP | Linux 中国 ◆ PHP 交流群 | | 云计算 | Linux 中国 ◆ 云计算群 | Golang | Linux 中国 ◆ Golang 交流群 | | 学生 | Linux 中国 ◆ 学生群 | Docker | Linux 中国 ◆ Docker 交流群 | | 安全 | Linux 中国 ◆ 网络安全群 | LFS | Linux 中国 ◆ LFS 交流群 | | 机器人 | Linux 中国 ◆ 微信机器人群 | | | | 嵌入式 | Linux ◆ 嵌入式群 | | | | 运维密码 | “运维密码” 用户体验群 | | | #### 效果 ![和机器人对话](/data/attachment/album/201705/02/134345s32368e58v6t6385.png) ### 参与项目开发 目前我们的项目正在不断的迭代中,欢迎参与项目开发,提交 issue、 pull request 。 欢迎大家在 issue 中提交合理的需求,我们将排期开发! 如果您在使用中有问题,也欢迎你加入“Linux 中国 ◆ 微信机器人群”,参与到我们的讨论中来。
极客漫画:让高等生命都迷茫的 Erlang
Daniel Stori
https://turnoff.us/geek/advanced-species/
这是一篇吐槽 Erlang 有多难的一幅漫画。Erlang 太难,连未来到访的外星人都无法破译。
/data/attachment/album/201705/02/164245znw9n1nm1zzw8snm.png.thumb.jpg
/data/attachment/album/201705/02/164245znw9n1nm1zzw8snm.png.large.jpg
false
false
true
Bestony
false
[ "Erlang", "漫画" ]
极客漫画
{ "viewnum": 7111, "commentnum": 3, "favtimes": 0, "sharetimes": 0, "likes": 0 }
[ { "postip": "112.97.52.28", "message": "原来还有一种语言叫Erlang,哈哈。维基百科上看了下是爱立信发明的。", "username": "泽楠弟弟 [Safari 10.1|Mac 10.12]", "date": "2017-05-03T07:52:43" }, { "postip": "36.251.248.186", "message": "erlang其实不难的说, erlang相对java, c++之流 简单多了", "username": "来自福建泉州的 Firefox 53.0|Windows 7 用户", "date": "2017-05-03T14:19:32" }, { "postip": "58.209.167.150", "message": "Erlang,其实真的很好。", "username": "gxm2052 [Safari 10.1|Mac 10.12]", "date": "2017-05-05T17:58:51" } ]
[]
这是一篇吐槽 Erlang 有多难的一幅漫画。Erlang 太难,连未来到访的外星人都无法破译。
2017-05-02T16:42:00
2017-05-02T16:42:00
8,469
/article-8469-1.html
![Advanced Species](/data/attachment/album/201705/02/164245znw9n1nm1zzw8snm.png) 这是一篇吐槽 Erlang 有多难的一幅漫画。Erlang 太难,连未来到访的外星人都无法破译。 --- via: <https://turnoff.us/geek/advanced-species/> 作者:[Daniel Stori](http://turnoff.us/about/) 译者&点评:[Bestony](https://github.com/Bestony) 校对:[wxy](https://github.com/wxy) 合成:[GHLandy](https://github.com/GHLandy) 本文由 [LCTT](https://github.com/LCTT/TranslateProject) 原创编译,[Linux中国](https://linux.cn/) 荣誉推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