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utput
stringlengths 1
1.45k
| input
stringlengths 1
1.6k
| instruction
stringclasses 1
value |
---|---|---|
無父之行,不得子之用;無母之德,不能盡民之力。 | 君主如果沒有像父母一樣的嚴威慈愛,就不能使子民有效地為之效力。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父母之行備,則天地之德也。 | 君主若具備了待民如子的德行,便是德如天地一樣廣大。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三者備,則事得矣。 | 如果賞罰相濟,恩威並施,那麼萬事都可以成功。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能收天下豪傑驃雄,則守禦之備具矣。審於行文武之道,則天下賓矣。 | 如果能廣招天下驍健之士,那麼就如同有了最好的防禦武器,懂得了實行文武共舉之道,那麼天下就都會歸順了。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號令合於民心,則民聽令;兼愛無私,則民親上。 | 發號施令能夠合於民心,人民才能自覺地聽從命令。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君臣易位謂之逆,賢不肖並立謂之亂,動靜不時謂之逆,生殺不當謂之暴。 | 君主大臣改變了相互正常的位次就稱為逆,賢與不賢的人職爵貴賤無別就稱為亂,違反了服役務農的時節規律就稱之為逆,濫行生殺賞罰之權就叫暴戾。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逆則失本,亂則失職,逆則失天,暴則失人。失本則損,失職則侵,失天則飢,失人則疾。 | 違反了君臣的正常位次就使國家失去了生存的根本,混亂了賢與不賢人的貴賤位序就會使之各自迷失本身的身份職守,動靜違逆時令,就會失去上天的保佑,君主暴戾就會失去民心。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周遷動作,天為之稽。天道不遠,入與處,出與反。君臣當位謂之靜,賢不肖當位謂之正,動靜參於天地謂之文,誅禁時當謂之武。 | 國家失去根本就會受以重創,賢與不賢的人迷失了各自身份職守就會發生僭越侵權之事,失去天佑則會有饑饉凶荒,失去民心就會遭到天下的憎恨。進退動靜,都必須以天道作為法則。天道不遠,人事的一切舉措都應與之協調。君臣各安其位就叫位次整肅,賢與不賢的人各安其位就叫貴賤正定,耕戰參合於天時地利就稱作 文 ,伐亂止暴合於天道就稱作 武 。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靜則安,正則治,文則明,武則強。 | 君臣位次整肅則上下安定,賢與不賢的人位次正定則萬事都可得到治理,有文德則政令清明,講武德則國家強大。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安則得本,治則得人,明則得天,強則威行。 | 上下安定則國家就有了存在的保證,萬事治理會更好地招攬人才,政令清明會得到天助,國家強大則威懾天下。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參於天地,合於民心。文武並立,命之曰上同。 | 參合於天地,順應於民心,文德武德並舉,君主就會得到人民的普遍擁戴。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審知四度,可以定天下,可安一國。 | 深刻體會上述四項準則,大可平定天下,小可安治一國。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順治其內,逆用於外,功成而傷。 | 在內政的治理上能夠執道循理而在軍事外交上卻誅禁不當,則治國之功仍有所損。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逆治其內,順用於外,功成而亡。 | 如在內政的治理上反義逆理,而只是在軍事外交上誅禁得當,那麼征伐之功也會失去。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內外皆逆,是謂重殃,身危為戮,國危破亡。 | 倘若內政外交的處理上都違背天道人理,這就是最大的禍殃,君主將身陷危難,還有被殺的危險,並且最終導致國家滅亡。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內外皆順,功成而不廢,後不逢殃。 | 如果內政外交皆順應天道人理,則內績武功都不會失去,而且亦無後患。名不副實,這是不宜取的,順天道,這是動的特徵。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聲華實寡者,庸也。 | 中人理,這是靜的特質。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順者,動也。正者,事之根也。 | 執守天地之道,遵循人事之理,必須從最基本的事情做起,並沿這條路去安排內政和外交。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執道循理,必從本始,順為經紀。 | 在征伐有罪之國時,必須符合天道。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禁伐當罪,必中天理。 | 背盟棄義則進退窘困,征伐行動不合於天意則必受損傷。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背約則窘,達刑則傷。背逆合當,為若有事,雖無成功,亦無天殃。 | 順於天理、合於天當,則戰爭一旦發生,即使不能取得戰功,也不會有什麼災禍。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毋止生以死,毋御死以生,毋為虛聲。 | 不要從死亡的角度去阻止新生,不要從永生的角度去阻止死亡,也不要虛張聲勢徒有虛名。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聲溢於實,是謂滅名。 | 名聲超過實際其結果反而是無名。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極陽以殺,極陰以生,是謂逆陰陽之命。 | 在陽氣極盛時,反有陰氣孕育著,在陰氣極盛時,卻有陽氣萌生著,這種現象,便稱作變異的陰陽規律。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極陽殺於外,極陰生於內。已逆陰陽,又逆其位,大則國亡,小則身受其殃。 | 陽氣萌生於內,已經出現變異的陰陽定律,又不能及時擺正具體對策位置,那麼大則國家敗亡,小則殃及自身。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故因陽伐死,因陰建生。當者有數,極而反,盛而衰:天地之道也,人之理也。 | 因此在陽極陰生時,要果斷地討伐開始走向衰落之陽,而在陰極陽生時,要及時扶植新生之陽。天當有定數,這就是至極時就開始走向反面,盛極時就開始走向衰落;這不僅是天地自然的規律,也是人類社會的規律。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逆順同道而異理,審知逆順,是謂道紀。 | 逆、順兩種陰陽定律都同樣是天道決定的,但人類相應的對策卻不同。詳細說明逆、順兩種定律,這就是在總體上把握了道的準則。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以強下弱,何國不克;以貴下賤,何人不得;以賢下不肖,何事不治。 | 強盛的向弱小的表示謙卑,那麼有什麼國家不能戰勝呢?高貴的向卑賤的表示虛心謙卑,那麼什麼人不能歸附呢?賢人向不賢的人表示虛心謙卑,那麼國家又有什麼事情不能治理呢?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規之內曰圓,矩之內曰方,懸之下曰正,水之上曰平;尺寸之度曰大小短長,權衡之稱曰輕重不爽,鬥石之量曰少多有數,繩墨之立曰曲直有度。八度者,用之稽也。 | 規用來畫圓,矩用來畫方,懸用以測端正,水用以測水平。用尺寸度量小大短長,用權衡稱量輕重,用鬥石量多少,用繩準來測度曲直。以上八種度量標準是人們日常生活中實際應用的準則。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日月星辰之期,四時之度,動靜之立,外內之處,天之稽也。 | 日月星辰都遵循著固定的運行週期,四時更迭都有一定的次序,自然界的消息盈虛進退出入自有一定的守則,事物的適度與非適度自有分際,這些都是天道自有的法則。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高下不蔽其形,美惡不匿其情,地之稽也。 | 地勢高下各有定位,不至隱蔽不明。土地肥瘠不同,不至隱匿不清,這些都是地道所含的法則。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君臣不失其位,士不失其處,任能毋過其所長,去私而立公,人之稽也。美惡有名,逆順有形,情偽有實,王公執之以為天下正。 | 國君臣子都各居其位,士人也得其所哉,擢用賢能量才授官,治理百姓秉公辦事,這是人道所應守的法則,是非善惡各有名分,背於道理或合於道理自有客觀情形作依據,真實虛假自有事實來判定,君主只要掌握上述準則,就可以成為天下的楷模。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因天時,伐天悔,謂之武。 | 順應天道,誅伐必然要滅亡的國家,這叫 武 。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武刃而以文隨其後,則有成功矣,用二文一武者王。 | 在武功殺伐之後繼之以文德安撫,這樣就會有成功,而使用二分文德一分武功就可以稱王天下。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其主道,離人理,處狂惑之位處而不悟,身必有戮。 | 像那種棄天道、背離人理、處於悖逆之位而尚不省悟的君主,必有殺身之禍。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柔弱者無罪而幾,不及而趯,是謂柔弱。 | 守雌節者雖無憂患卻能居安思危,禍患未至卻能隨時警惕,這便是雌節的含義。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剛正而強者臨罪而不究。 | 而恃雄節者卻正相反,禍患已經臨頭還絲毫意識不到。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名功相抱,是故長久。 | 名聲與功績相符,所以才能長存久安。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名功不相抱,名進實退,是謂失道,其卒必有身咎。 | 名聲與功績不相符,名聲超過實際,這就棄失了天道,最終必有禍患。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黃金珠玉藏積,怨之本也。 | 厚積黃金珠玉而不分他人,這是惹怨的禍根。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女樂玩好燔材,亂之基也。 | 盛置女樂珍玩而蠱惑其心,這是生亂的開始。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守怨之本,養亂之基,雖有聖人,不能為謀。 | 保守惹怨的禍根,培養生亂的苗頭,即便有聖人在他的國家,也仍然難以為這樣的君主出謀劃策了。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國失其次,則社稷大匡。 | 為政治國如果失去正常的法則,天下就會不安定。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奪而無予,國不遂亡。 | 攻奪他國之地而不進行分封,便不能真正滅亡其國並長久地佔有它。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不盡天極,衰者復昌。誅禁不當,反受其殃。 | 在征伐他國時,如果不能最終達到天道所限定的準度,則經過征伐本已衰落的國家會重新振興起來。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禁伐當罪當亡,必虛其國,兼之而勿擅,是謂天功。 | 在討伐亂逆禁止暴虐時如果未達到準度,反而會招惹禍患。在誅禁理當治罪理當滅亡的國家時,必須一鼓作氣,使其成為廢墟。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天地無私,四時不息。天地立,聖人故載。 | 兼併了其他國家但不能獨自佔有,因為這是冥冥天道所促成的功績。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過極失當,天將降殃。 | 由於天地的公正無私,才有了四季、晝夜、存亡、生死等現象的正常循環。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人強勝天,慎避勿當。 | 因為萬物各當其位,聖人才能夠成就萬物。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天反勝人,因與俱行。 | 任何事情如果超過了天道所限定的準度,都會受到天降禍患的懲罰。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先屈後伸,必盡天極,而毋擅天功。 | 在敵國尚處於強盛時,要謹慎地避開它。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兼人之國,修其國郭,處其廊廟,聽其鐘鼓,利其資財,妻其子女,是謂重逆以荒,國危破亡。 | 當敵國由強轉弱時,就應該乘機去征討它,這便是先屈後伸的道理,而這也是由天道所決定的;由於受到天道的指導,所以一切功德人都不能獨自佔有。兼併他國後,便修治它的城郭,佔據其宮室,享用其鐘鼓音樂,貪取其資財,霸佔其子女,這些做法是大逆天道的取敗之道,必然導致國家危殆而最終滅亡。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故唯聖人能盡天極,能用天當。 | 所以說,只有聖人在治國用兵時能夠合於天道。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天地之道,不過三功。 | 天地間的道理概括起來不過是 三功 而已。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功成而不止,身危有殃。 | 如果成就此三功再覬覦其他,那麼就難免有禍殃之危了。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故聖人之伐也,兼人之國,墮其城郭,焚其鐘鼓,布其資財,散其子女,裂其地土,以封賢者。是謂天功。 | 所以聖人的征伐之道是,兼併他國後,要拆毀它的城郭,焚燬它的鐘鼓,均分它的資財,散居其子女後代,分割其土地賞賜有賢能之人,總之不能獨自佔有,因為這功績是天道促成的。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功成不廢,後不逢殃。 | 這樣才能功成而不去,然後方能沒有患禍。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毋陽竊,毋陰竊,毋土敝,毋故執,毋黨別。 | 在誅伐征討敵國時,不應從護生存繼對方的角度去審度問題,而在務耕農桑,不要從刑虐死殺的角度去審視問題。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陽竊者天奪其光,陰竊者土地荒,土敝者天加之以兵,人執者流之四方,黨別者外內相攻。 | 不要過度地使用地力而使土地凋敝,為政治民,不可偏執一己之私。治臣馭下,不使其拉幫結派。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陽竊者疾,陰竊者飢;土敝者亡地,人執者失民,黨別者亂,此謂五逆。 | 征伐敵國不盡天極而空懷存繼之心,則天反奪其名,勸農而有刑虐之意,則必導致土地荒蕪,過度使用地力莊稼沒有收成。國力貧弱,則必有外兵侵侮。人主偏執一己之私,強姦民意,必被人民逐放而流徒四方。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五逆皆成,亂天之經,逆地之綱,變故亂常,擅制更爽,心欲是行,身危有殃。 | 君主馭下無術,臣下結幫營私,黨派紛爭,則必有內外相攻之患。違逆誅伐之道,必受其殃。違反耕種之宜,必導致饑饉年荒。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是謂過極失當。 | 用地失度,必被侵失土。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人主者,天地之稽也,號令之所出也,司民之命也。 | 君主取法天地之道,制定各項政策律令,使人民得以安身立命。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不天天則失其神,不重地則失其根,不順四時之度而民疾。 | 如果不取法天道就會失去神佑,不尊重地道就會失去根本,違逆四時節候就會有怨恨。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不處外內之位,不應動靜之化,則事窘於內而舉窘於外。八正皆失,與天地離。 | 不能區分事物處於適度之內還是處於適度之外,不能順應消息盈虛進退出入的變化,便與天地之道乖舛了。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天天則得其神,重地則得其根。順四時之度而民不有疾。 | 倘若取法天地就會得到神助,尊崇地道就有了立國的保證,遵循四時節候人民就不會有怨恨。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處外內之位,應動靜之化,則事得於內而舉得於外。八正不失,則與天地總矣。 | 辨明瞭事物的適度與非適度界線,順應盈虛進退出入的自然變化規律,那麼政令就可以在中央順利制定並在地方有效實施了。八政沒有失誤,這才是與天地之道相合。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天執一,明三,定二,建八正,行七法,然後施於四極,而四極之中無不聽命矣。 | 上天依靠道的力量生成了日月星辰,並使陰陽定位,建立八政,頒行七法,然後施行於天下,使天下萬物無不聽命。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蚑行喙息,扇飛蠕動,無不寧其心,而安其性,故而不失其常者,天之一也。 | 同時,各種動物也都能安其心性,而不違背各自存在的法則,這些都是由恆一的天道所決定的。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天執一以明三,日信出信入,南北有極,度之稽也。 | 上天靠著道生出日月星辰,其中太陽總是按照確定的時間東昇西落,南行北折皆有規則,這是由它的運行度數所決定的客觀規律。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月信生信死,進退有長,數之稽也。 | 月亮十五時飽滿而初一時卻消失不見,其盈虧滿損皆有常規,這是由它的生死氣數所決定的客觀規律。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列星有數,而不失其行,信之稽也。 | 眾星運行也各有度數,而從不離失它們的運行軌道,這是由它們各自確定的位置所決定的客觀規律。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天明三以定二,則壹晦壹明,壹陰壹陽,壹短壹長。 | 上天成了日月星辰並使陰陽定位,這樣便有了晝夜、陰陽、生殺的交替轉化更迭。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天定二以建八正,則四時有度,動靜有立,而外內有處。 | 上天使陰陽各得其位,又使八政得以建立,這樣四時節候皆有定則,動靜進退各得其序,適度與非適度都有定位。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天建八正以行七法:明以正者,天之道也;適者,天度也;信者,天之期也;極而反者,天之性也;必者,天之命也;順正者,天之稽也;有常者,天之所以為物命也:此之謂七法。 | 事物各自守其常規,這是由於天道能使萬物各安其性。以上所述,便是 七法 。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七法各當其名,謂之物。 | 七法的內容與各自的名稱相副,這就叫事物得到驗證。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物個合於道者,謂之理。 | 如果事物驗證後的結果與道的具體特質都能相合,這便稱做合理,合理就是順。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理之所在,謂之順。物有不合於道者,謂之失理。 | 而假如事物驗證的結果與道的具體特質都不相合,這便稱作失理,失理就是逆。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失理之所在,謂之逆。逆順各有命也,則存亡興壞可知也。 | 逆和順這兩種不同的稱呼是由它們各自的性質決定的,懂得了這一點,存亡興壞的道理也就可以把握了。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強森威,威生惠,惠生正,正生靜。 | 強大產生威嚴,威嚴產生恩惠,恩惠產生端正,端正產生寧靜。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靜則平,平則寧,寧則素,素則精,精則神。 | 諸事寧靜則心情平和,平和則安寧,安寧則內心空靈無慾。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至神之極,見知不惑。 | 心境空靈則精明,內心精明則微奧莫測變化無窮。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帝王者,執此道也。 | 深微奧妙到了極點,認識便不會再迷惑了。作為帝王,所執守的道便是此道。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是以守天地之極,與天俱見,盡施於四極之中,執六柄以令天下,審三名以為萬事稽,察逆順以觀於霸王危亡之理,知虛實動靜之所為,達於名實相應,盡知情偽而不惑,然後帝王之道成。 | 因此把握天道運行的規律,進退動靜取法天道,並將此規律廣施於天下,並把握治國的六種道術來統治天下,審察三種名實關係來作為處理各種事務的準則,考察或悖逆天道或順應天道的史實來說明或霸、或王、或存或亡的道理,瞭解虛實動靜的不同施為,通曉虛實相應的道理,審知真假而不迷惑,這樣的話霸王之道也就成就了。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六柄:一曰觀,二曰論,三曰動,四曰專,五曰變,六曰化。 | 治理國家有六種道術,一是觀照幾微,二是綜合分析,三是相時而動,四是以法決斷,五是善於應變,六是交替變換。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觀則知死生之國,論則知存亡興壞之所在,動則能破強興弱,專則不失是非之分,變則伐死養生,化則能明德除害。 | 觀照幾微可知一個國家的死生徵兆;綜合分析客觀因素就可以擊敗強大而振興弱小;以法決斷就不會混淆是非的界線;順時應變就能掃滅腐朽而培養新生;賞罰威惠交替變化,就能興善除惡。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六柄備則王矣。 | 六種道術具備,就可以稱王天下了。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三名:一曰正名立而偃,二曰倚名法而亂,三曰無名而強主滅:三名察則事有應矣。 | 決定國家治亂的三種名實關係:一是形名正定,名實相副,則法度就能得以建立國家得以安定;二是形名不正,名實不副,則法度荒廢並且國家混亂;三是無視形名,名實掃地,則國家雖強,也會滅亡。懂得了以上三種形名關係,也就具備了應付一切的手段。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動靜不時,種樹失地之宜,則天地之道逆矣。 | 使人民從戎征戰或務農違背天時,又不能因地制宜種植植物,這便是違逆自然規律。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臣不親其主,下不親其上,百族不親其事,則內理逆矣。 | 大臣不親近君主,下屬不親近上極,各行各業的人不專心於各自的本職工作,就是違逆了社會規律。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有國將昌,當罪先亡。 | 這樣,國家就會昌盛,敵國就會滅亡。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始於文而卒於武,天地之道也;四時有度,天地之理也;日月星辰有數,天地之紀也。 | 始於生育長養而終於肅殺,這是天地的自然規律。四時的更迭運行自有一定的規則,這是天地自然的道理。日月星辰自有定位和運行固有軌道、週期,這是天地本有的綱紀。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三時成功,一時刑殺,天地之道也;四時而定,不爽不忒,常有法式,天地之理也;一立一廢,一生一殺,四時代正,終而復始,人事之理也。 | 所謂天地之道,即是春夏秋三季生長收穫而冬季枯萎凋謝。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逆順是守,功溢於天,故有死刑。 | 所謂天地之理,即是四時的交替更迭既已確定,便永無差錯,常有定則。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功不及天,退而無名;功合於天,名乃大成。 | 有生長就有凋謝,有繁榮就有枯萎,四季交相行事,終而復始,這就是天道,人類社會的運行法則即是這些天道的取法和再現。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人事之理也。順則生,理則成,逆則死,失則無名。 | 順應天道便得以生存,吻合天道方能成就功業,違逆天道便會滅亡,迷失天道則一事無成。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背天之道,國乃無主。 | 如果背逆了天道,國家便失去了根本。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無主之國,逆順相攻。 | 失去了根本的國家,就會出現逆順標準的混亂。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伐本隳功,亂生國亡。 | 根本遭破損、事功被毀壞,那麼就會天下大亂、國家滅亡。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為若得天、亡地、更君;不循天常,不節民力,周遷而無功。 | 一旦失去了天佑,就會喪失國土,更換君主。不遵守天道,不節約民力,其結果便是一切行事無所獲。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Subsets and Splits
No community queries yet
The top public SQL queries from the community will appear here once availab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