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tle
stringlengths
0
99
text
stringlengths
0
142k
time
stringlengths
15
15
《国际海事委员会电子提单规则》
== 概述 == {{Agreement|《国际海事委员会电子提单规则》|中文简称= |英文名=Commitee Maritime International Rules for Electronic Bills of Landing |原文= |生效时间= |修改历史=1990年6月29日,国际海事委员会在巴黎召开的第34届大会上通过。 |中国签署时间= |废止时间= |替代协议= }} 《国际海事委员会电子提单规则》,Commitee Maritime International Rules for Electronic Bills of Landing。1990年6月29日,国际海事委员会在巴黎召开的第34届大会上通过了《国际海事委员会电子提单规则》(以下简称《规则》)。为了适应信息时代电子资料交换系统的广泛应用,联合国设计制定了《联合国贸易资料指南》(UNTDED),《联合国行政、商业、运输电子资料交换规则》(UN/EDIFACT)和《电讯贸易资料交换实施统一规则》(UNCID),《国际海事委员会电子提单规则》在此基础上制定的。 《规则》共11条,主要内容有:适用范围;定义;程序规则;收货单据的形式和内容;[[运送合同]]的术语与条件;密码;发送;接受纸面单证的选择;电子数据等同书面;数据电文的鉴定等。 《规则》对电子密码的运用,使作为[[物权凭证]]的电子提单的转让成为可能。按照该规则第7、8条规定,在采用电子提单时,发货人和[[承运人]]必须事先约定,他们将用电子方式进行通讯,并将使用电子提单而不使用书面提单,这是使用该规则的前提条件。当事人通过对电子提单的密码的转让来代替传统提单的背书转让,以达到同样的目的。其具体过程是:承运人在接收到发货人的货物之后,应该按照发货人说明的电子地址给予发货人已接收到货物的电子通知(其中包括同意日后传输的密码),发货人必须向承运人确认该收讯;根据该电子信息,发货人便成为[[持有人]]。 《规则》在处理电子数据与书面的关系时,采用了“功能等同”(functional equivalent)原则。根据第11条规定,承运人和发货人以及此后所有采取本程序的当事方均同意载于计算机数据贮藏中,可用人类语言在屏幕上显示或由计算机打印的业经传输和确认的电子数据将满足任何国内法或本地法,习惯或实践规定运输合同必须经签署并以书面形式加以证明的要求。经采纳上述规定,所有当事方将被认为业已同意不再提出非书面形式的抗辩。 == 国际海事委员会电子提单规则 == (1990年6月29日国际海事委员会第三十四次大会通过) 1.适用范围 本规则经当事方同意援用后适用。 2.定义 a.“[[运输合同]]”:指任何全部或部分经由海上运输货物的协议。 b.“EDI”:指电子数据交换,如通过电子传输进行[[贸易数据]]交换。 c.“UN/EDIFACT”:指联合国行政、商业、运输电子数据交换规则。 d.“传输”:指一个或一个以上的文电通过电子传输作为一个发送单位共同向外传递,其中包括标题和结尾数据。 e.“确认”:指一次传输,其传输内容看上去完整、正确,但并不妨碍由该内容所引起的重新考虑和修改。 f.“密码”:指当事方同意为确保传输的真实性和完整性而采用的任何技术上适当的方式,如一组数码和/或字母。 g.“持有人”:指享有根据本规则第七条a款所列权利并拥有有效密码的一方。 h.“电子监督系统”:指用于检查记载一笔交易的计算机系统的手段,如贸易数据日志或跟踪检查。 i.“电子储藏”:指电子数据的临时、中期或永久性储藏,包括此数据的替代或原始储藏。 3.程序规则 a.在不与本规则冲突的情况下,1987年“电子传输贸易数据交换行动统一规则”将指导本规则当事方的行动。 b.本规则项下的电子数据交换应符合联合国行政、商业、运输电子数据交换规则的有关标准。 c.除另有协议外,运输合同的文件格式应符合联合国编排图例表,或与此相仿的国内提单标准。 d.除另有协议外,一项传输的接收人除非在其接收后发回确认,否则无权根据该传输内容行事。 e.因当事方之间发生由于实际传送数据所引起的争议时,可利用电子监督系统证实接收的数据。有关争议数据以外的、涉及其它交易的数据应视为贸易机密可不予检查。由于作为电子监督系统检查的一部分而不可避免地暴露非争议数据,当事方应信守机密,并不予向外界披露或挪作它途。 f.任何所有权的转让都应视为私有情报,不应向与该货物运输或结关无关的任何其它方披露。 4.收讯的形式和内容 a.承运人在接收到发货人提供的货物之后应按照发货人说明的电子地址给予发货人一接收到货物的电讯通知。 b.该收讯应包括: Ⅰ.发货人姓名; Ⅱ.货物说明,包括描述和保留,如同为签发一个书面提单所需求的一样; Ⅲ.[[接收货物]]的地点和日期; Ⅳ.援引承运人的运输条款;和 Ⅴ.用于日后传输的密码。 发货人必须向承运人确认该收讯;根据该确认讯,发货人便成为持有人。 c.根据持有人的要求,一旦货物实际装船,收讯中的地点和日期应及时更新。 d.上述b款(Ⅱ)、(Ⅲ)和(Ⅴ)中所含内容,以及根据c款所更新的[[装运地]]和日期应如同该收讯系书面提单的一部分一样具有效力。   5.[[运输合同]]条款 a.业经同意和谅解,无论何时当承运人援引其运输条款时,该运输条款将成为运输合同的一部分。 b.该条款必须能够向运输合同方随时提供。 c.当该条款与本规则发生冲突或不一致时,适用本规则。 6.适用法律 运输合同将服从任何强制性的国际公约或国内法,如同签发一个书面提单一样。 7.支配和转让权 a.持有人是唯一可以向承运人采取下列行动的一方: Ⅰ要求放货; Ⅱ指定收货人或指定任何其它替换被指定的收货人,包括持有人自己; Ⅲ向另一方转让支配和转让权; Ⅳ根据运输合同条款,对货物的其它事项向承运人发出指示,如同一个书面[[提单持有人]]一样。 b.支配和转让权的转让按下列程序进行: Ⅰ由现持有人向承运人发出其意欲将支配和转让权转让给一新的持有人的通知; Ⅱ由承运人确认该通知电讯,并据此 Ⅲ向被建议的新持有人发送本规则第4条除密码以外的所有信息;之后 Ⅳ由被建议的新持有人通知承运人接受拟被转让的支配和转让权;据此 Ⅴ承运人销毁现用密码,并向新持有人发出一新的密码。 c.如果被建议的新持有人通知承运人其不欲接受该支配和转让权,或在一合理时间内未能通知承运人其是否接受,那么将不出现支配和 转让权的转让。据此承运人应通知现持有人,同时现密码仍保持有效性。 d.按上述方法进行的支配和转让权的转让应如同在书面提单项下转让权利一样具有效力。 8.密码 a.密码对各个持有人各不相同。持有人不得转让密码。承运人和持有人应各自保持密码的安全性。 b.承运人只负责向最后一个他给予密码的持有人发送确认的电子信息,该持有人亦利用密码保证此项传输内容包括该项电子信息。 c.密码必须独立,并与任何用于鉴别运输合同的方法和任何用于进入[[计算机网络]]的保证口令或识别方法相区别。 9.交货 a.承运人应将拟交货的地点和日期通知持有人。根据该项通知,持有人有义务指定一收货人,并给予承运人充足的交货提示,并利用密码加以核实。如无人被指定为收货人,持有人本人将被视为收货人。 b.如果承运人证明自己已合理克尽职责核实自称为收货人的一方确系实事上的收货人,那么承运人对误交不负责任。 10.要求书面单证的选择 a.在交货前的任何时候,持有人有向承运人索要书面提单的选择。此份文件须在持有人指定的地点得以提供,除非在该地点承运人没有提供这份文件的便利条件,在这种情况下承运人只负责在离持有人指定地点最近的,并有其便利条件的地点提供此份文件,由于持有人采用上述选择而造成延迟交货,承运人不负责任。 b.在交货前任何时候,承运人有向持有人签发书面提单的选择,除非采用上述选择会造成过分延迟交货或扰乱交货。 c.经持有人选择,上述提单或签发为记名提单;或为[[指示提单]],但为此持有人的姓名必须记载在该提单上。上述提单须 包括: Ⅰ本规则第4条收讯中(除密码外)列明的事项;和 Ⅱ声明书面提单业已签发,国际海事委员会电子提单项下的电子数据交换程序也已终止。 d.根据本规则第10条a或b款签发的书面提单将销毁密码,并终止本规则上电子数据交换程序。持有人或承运人对该程序的终止并不解除运输合同任何一方根据本规则产生的权利、义务或责任,也不解除合同任何一方根据运输合同产生的权利、义务或责任。 e.在任何时候持有人可要求承运人发送一份打印的收讯件,并加盖“不可转让复件”字样,但密码除外。发送该打印件并不销毁密码,亦不终止电子数据交换程序。 11.电子数据与书写效力等同: 承运人和发货人以及此后所有采用本程序的当事方均同意载于计算机数据贮藏中,可用人类语言在屏幕上显示或由计算机打印的业经传输和确认的电子数据将满足任何国内法或地方法,习惯或实践规定运输合同必须经签署并以书面形式加以证明的要求。经采纳上述规定,所有当事方将被认为业已同意不再提出合同非书面形式的抗辩。 [[Category:贸易协定|G]]
20240728-041609
职业乞丐
== 什么是职业乞丐 ==   '''职业乞丐'''是指以各种方式伪造困难情况、出卖个人尊严来获取利益的人,真实目的是赚钱。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职业乞丐是打着乞讨的名义骗钱的人。他们靠可怜的外表博得人们同情,达到成功行乞的目的,他们[[收入]]不菲,薪水超过[[白领]]。根据救助站多年的调查了解,这些“职业乞丐”大多来自甘肃、河南、安徽、贵州等地,通过可怜扮相博取同情, 职业乞丐中,装残疾、捏造悲惨身世装可怜骗取市民同情、携带儿童乞讨的占了绝大多数。强讨强要、恶意乞讨的现象也屡见不鲜。 == 职业乞丐产生的原因 ==   职业乞丐的出现及不断增多,一方面是[[社会]]道德滑坡的结果,笑贫不笑娼,只要会赚钱就是亲友眼中的“能人”,却不管其赚钱手段是否合理,是否有违法[[行为]]。很多职业乞丐正是在从事这一行业的亲友带动下,走上了职业乞讨之路。   另一方面则是相关惩治手段的缺失。由于没有针对乞讨人员的专门法规,面对明显是在骗钱的职业乞丐,民政和城管部门工作人员只能劝离,无法采取强制措施。但劝离很难奏效。职业乞丐们即使暂时走了,往往转个圈又回来了。 == 职业乞丐的危害 ==   职业乞丐中,装残疾、捏造悲惨身世装可怜骗取市民同情、携带儿童乞讨的占了绝大多数。强讨强要、恶意乞讨的现象也屡见不鲜。尤其是在庙会,人多的时候,乞讨人数非常的多。   一些职业务乞丐在快车道路口强行行乞,遇上车辆就拿一块毛或鸡毛掸子上前擦几下,然后要钱,司机给一元还赚少,用手比十元,不给不走,让司机很无奈,这样最大的危害是容易造成交通事故。   这些职业乞丐不仅严重影响了城市形象,还亵渎了市民的爱心,有的更是拐骗、唆使青少年行乞。如果不对此加以惩处,不仅有违[[社会公平]]和善良正义,更会败坏社会风气,让好逸恶劳之风蔓延开来。而且极有可能是真正需要帮助的人失去获得帮助的机会。 [[Category:经济术语|Z]]
20240728-041620
机器语言
'''机器语言(Machine Language)''' == 什么是机器语言<ref>贾宗璞,许合利主编.第七章 程序设计基础 大学计算机基础.吉林大学出版社,2010.08.</ref> ==   '''机器语言'''是指[[计算机硬件]]能够直接识别的指令的集合,是最早出现的[[计算机语言]]。机器语言从属于硬件设备。不同的计算机设备有不同的机器语言.所以机器语言是一种面向机器的语言。 == 机器语言的特点<ref name="赵">赵忠孝,赵晔编著.第一章 绪论 新编C程序设计教程.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08.</ref> ==   [[计算机指令]]系统中的指令是由“0”和“1”两种符号组成的代码,并且能被机器直接理解执行,它们被称为机器指令。一个[[计算机]]的机器指令的集,就构成了该计算机的机器语言,即计算机可以直接[[接受]]、理解的语言。 == 机器语言的优点<ref name="赵"/> ==   1、能利用机器指令精准地描述算法,且编程质量高。   2、所占[[存储空间]]小。   3、执行速度快。 == 机器语言的缺点<ref name="赵"/> ==   '''1、难记、难读、难修改。'''   用机器语言编写程序时,要记住每一条“0”和“l”代码串所表示的指令及功能,写出全部用“0”和“1”代码串组成的程序。这种程序直观性很差,容易出错,阅读检查和修改调试非常困难。   '''2、需要人工分配内存。'''   使用机器语言编写程序时,[[需要]]指明存储器中哪些单元存放程序,哪些单元存放数据,对系统不熟悉的用户很难编写程序。   '''3、程序通用性差。'''   由于不同类型计算机的指令系统不同,机器语言也不同。如果把用mM-Pc机器语言编制的程序直接拿到其他计算机上,就无法运行出需要的结果。因此,机器语言是一种面向机器的低级语言。 == 机器语言的指令格式<ref>陈蕾主编;邓晶,仲兴荣参编.第4章 MCS一51单片机的指令系统 单片机原理与接口技术.机械工业出版社,2012.08.</ref> ==   机器语言指令是一种二进制代码,由操作码和操作数两部分组成。操作码[[规定]]了指令的操作,是指令中的关键字,不能缺省。操作数表示该指令的操作对象。   MCS一51系列单片机的指令,按指令长度可分为单字节指令,双字节指令和三字节指令三种,分别占用1—3个存储单元。机器指令的格式如图1-1所示,图中N表示地址。 [[Image:不同长度的指令.jpg]] '''图1-1 不同长度的指令'''        '''1、单字节指令'''   操作码本身就隐含了[[操作数]]的[[信息]],不需再加操作数。   例如,汇编语言指令 [[Image:单字节指令.jpg]]   指令的机器码为:[[Image:单字节指令机器码.jpg]]   其中rrr=000~111,指出选用的工作寄存器Rn(n=0~7)。   '''2、双字节指令'''   首字节为[[操作码]],第二个字节为操作数或操作数地址。   例如,汇编语言指令 [[Image:双字节指令.jpg]]   指令的机器码为:[[Image:双字节指令机器码.jpg]]   其中,第一个字节表示操作码以及目的操作数Rn,第二个字节表示源操作数direct。   '''3、三字节指令'''   首字节为操作码,后两个字节为操作数或操作数地址。   例如,汇编语言指令 [[Image:三字节指令1.jpg]]   指令的机器码为:[[Image:三字节指令机器码.jpg]]   又如,汇编语言指令 [[Image:三字节指令2.jpg]]   指令的机器码为:[[Image:三字节指令机器码.jpg]] ==参考文献== {{reflist}} [[category:信息技术|J]]
20240728-041627
横向分析法
'''横向分析法(Cross-Section Analysis),也称横断面分析、截面分析''' == 什么是横向分析法 ==   '''横向分析法'''是对同一时期数据资料进行横剖研究,探讨社会经济现象和自然状况在特定时期相关程度、关系与变化的方法。   其特点是在横向联系基础上,撇开各种事物,现象和过程的具体特征,以抽象方式探讨对象目标变化的趋势与规律。它借助各种[[系统]]、运筹、[[博弈]]、[[决策]]和数学手段,研究目标对象的横向关系和经济社会效果。随着现代知识领域的发展,它渐渐同散见于各学科中的新理论,新知识综合形成新的分析媒体,从而出现了理论控制方法、稳定机制方法和随机过程方法等。   横向分析法在[[经济管理]]中有越来越广阔的前景,现成为国内外社会科学研究的主要手段。 == 横向分析法的内容 ==   横向分析是一完整系列,它包含单变项,双变项和多变项分析等几种,后者尤占重要地位。多变项分析按目的可分三类:   '''1、详细分析。'''旨在分析两个变项(X与Y)之间的关系,并引入其他变项,深入剖析这两个变项的相关性质。   '''2、多因素分析。'''其目的是分析多个自变项(量)(<math>X_1,X_2,X_3</math>等)对某个依变项(量)Y的共同影响与相对效应。   '''3、多项相互关系分析。'''其意在于求简化众多变项(<math>X_1,X_2,X_3,X_4</math>等)之间的相互关系。   它们通过对资料对象的不同层次,方面的横剖分析,解释相互间的关系,为决策奠定基础。 == 横向分析法的阶段 ==   应用此法的过程可分为三个阶段:   '''1、筹划阶段。'''如确定目标对象,收集对象的数据资料,抽取相关样本,为横剖分析作前期工作。   '''2、执行阶段。'''如具体测算对象指标,揭示经济现象和事物间的联系作用及关系,以统计图表和数学方程计算变项的[[目标值]]和相对效应。   '''3、总结经验阶段。'''将测算数据和[[统计指标]]代入各方程或图表,验证运算值的准确程度,为制定正确决策提供依据。 == 横向分析法在财务分析的应用 ==   横向分析法在[[财务指标]]计算的基础上,从空间、行业的角度对指标进行互相对比的分析方法。比如A公司本年度各项财务指标都超额完成了计划数,同时与上期和历史最好时期的财务指标对比,也是令人满意的。但与B公司的[[财务指标]]相比,则差距较大(假定两个公司的生产条件相同)。因而,一般讲,B公司较A公司的[[经营状况]]更好。所以,股票购买者应择购B公司的[[股票]]。   例如:A公司[[净资产收益率]]为0.35%,[[营业利润率]]为0.74%,[[每股收益]]为0.009(元)。而假设B公司净资产收益率为10%,营业利润率为12%,每股收益为0.57(元)。比较之后,就自然会选择B公司的[[股票]]。 [[Category:决策方法|H]]
20240728-041633
罗斯柴尔德家族
'''罗斯柴尔德家族(Rothschild family,也译为洛希尔家族):地球上最神秘强大的家族,世界上首屈一指的大富翁''' == 罗斯柴尔德家族简介<ref name="罗斯柴尔德家族">白万纲著.世界财团管控案例.中国发展出版社,2009.6</ref> ==   罗斯柴尔德家族是欧洲乃至世界久负盛名的金融家族。它发迹于19世纪初,其创始人是[[梅耶·罗斯柴尔德]]([[Mayer Amschel Rothschild]])。他和他的5个儿子即“罗氏五虎”先后在法兰克福、伦敦、巴黎、维也纳、那不勒斯等欧洲著名城市开设银行。建立了当时世界上最大的金融王国。鼎盛时期,他们翻云覆雨的力量使欧洲的王公贵族也甘拜下风。时至今日,世界的主要[[黄金市场]]也是由他们所控制。其第四代居伊·罗斯柴尔德,是世界著名的[[银行家]],他的经历与家族的命运一起跌宕起伏。   他的五个儿子分别是: *阿姆斯洛 Amschel Mayer Rothschild (1773-1855) - 法兰克福 *所罗门 Salomon Mayer Rothschild (1774-1855) - 维也纳 *纳坦 Nathan Mayer Rothschild (1777-1836) - 伦敦 *卡尔 Calmann Mayer Rothschild (1788-1855) - 那不勒斯 *杰姆斯 James Mayer Rothschild (1792-1868) - 巴黎   [[Image:罗斯柴尔德家族四代家谱.jpg|罗斯柴尔德家族]]     '''罗斯柴尔德家族四代[[家谱图]]'''   '''罗斯柴尔德家族的家训''':“金钱一旦作响,坏话随之戛然而止。”“只要你们团结一致,你们就所向无敌;你们分手的那天,将是你们失去[[繁荣]]的开始。”“要坚持家族的和谐。”   在19世纪的欧洲罗斯柴尔德几乎成了金钱和财富的代名词。这个家族建立的金融帝国影响了整个欧洲,乃至整个世界历史的发展。   罗斯柴尔德一词起源于“红盾”。这个家族从16世纪起定居于德国法兰克福的犹太区。当时因为没有街名和门牌号码,每家的家族便被称为“罗斯柴尔德家”,一直沿用至今。罗斯柴尔德家族在法兰克福城默默无闻地度过了两个多世纪,直到18世纪才开始发迹。使这个古老的家庭开始兴旺发达的,是[[梅耶·罗斯柴尔德]](1744-1812年)。   梅耶自小就很聪明,因此他父母把他送到犹太宗教学校学习,希望他长大后当一名拉比。但梅耶对此没有多大兴趣,当他父母去世后,他便弃学经商,走进了生意场。当时,他20岁,开始做买卖古董和古钱币的生意,同时也兼兑换钱币。由于他的精明能干,并依靠当地有权势的威廉伯爵,生意越做越兴旺。后来,他不仅经营棉制品、烟酒,并开始从事[[银行业]],20多年之后便成为法兰克福城的首富。   如果罗斯柴尔德家族一直在法兰克福经营,其影响仅限于德国。然而,目光远大的[[梅耶·罗斯柴尔德]]让他的5个儿子走出法兰克福,走出德国,分散到欧洲各地。   罗斯柴尔德家族最早向国外发展的是梅耶的三儿子内森。他于1804年只身来到英国伦敦,开始时做一些棉布生意。当时欧洲正值拿破仑战争,一些德国贵族流亡到了英国,其中包括法兰克福的威廉伯爵。为了保护自己的财产,威廉伯爵委托内森购买了大批英国的[[债券]],内森便借机自己也做起了[[债券]]和[[股票]]生意。内森凭借自己的精明和才干,不久便发了财,成为伦敦金融证券界的巨头。后来,他又不失时机向英国政府提供巨额军费,与伦敦军政要人建立了密切的联系。   内森在英国的成功,鼓励了老罗斯柴尔德。为了方便英国与欧洲大陆的金融和[[贸易]]往来,他又在1811年把最小的儿子詹姆斯派到法国,在巴黎站稳了脚跟。几年后,老二所罗门、老四卡尔又分别在奥地利的维也纳和意大利的那不勒斯建立了罗斯柴尔德家族银行的分行。这样,就形成了一个由老梅耶·罗斯柴尔德与大儿子阿姆歇尔坐镇老家法兰克福,其他几个儿子分布在伦敦、巴黎、维也纳和那不勒斯的金融和商业帝国。   罗斯柴尔德兄弟经营技巧中重要的一条,就是利用他们分布在欧洲各国的分支获取政治、经济情报,迅速互相沟通。这样,他们往往能迅速了解各地的政治经济动向,推选采取行动,出奇制胜。   例如,当1814年拿破仑与欧洲联军对抗时,战局变化无常,英国的[[证券交易]]因此很不景气。后来,战事发生逆转,拿破仑兵败滑铁卢,伦敦的内森在英国政府得知这一消息之前便预先得到情报。他乘伦敦[[债券价格]]尚未上涨之际,大批吃进,结果大大地赚了一笔。一个世纪之后,伦敦的罗斯柴尔德家族又比日本驻英国的使馆早两天获得日本海军全歼俄国舰队的消息。由于罗氏家庭消息灵通,被人们称为“无所不知的罗斯柴尔德”。   为了保密,他们有自己专门的信使,彼此用密码进行联系。例如,老罗斯柴尔德的代号是“阿诺迪”,称威廉伯爵为“戈德斯坦”,把在英国的[[投资]]称为“鳕鱼干”。数年之后,当罗斯柴尔德家族扩展到美洲后,他们仍用这种方法保持欧美之间的联系。当美国内战即将结束时,伦敦的列昂内尔(内森之子,1808-1879年)收到他的[[代理人]]从美洲发来的一份电报,内称:“夏勒姆先生将至”。夏勒姆(Sholem)是意第绪语“和平”的译音。罗斯柴尔德家族内部的[[信息传递]]系统迅速又可靠,以至于英国维多利亚女王有时也宁愿用罗家的信使来传递她的信件,而不用英国的外交邮袋。   到19世纪中叶,一个庞大的罗斯柴尔德金融帝国在欧洲形成。每当有战争,他们便向各国政府提供军事贷款,战后又为战败国提供赔款。他们在各地开办银行,从事证券,股票交易和保险业务投资工商业、铁路和通讯业,后又发展到钢铁、煤炭、石油等行业,其影响渗透到欧美及殖民地经济生活的各个角落。   罗斯柴尔德家族对欧洲历史的影响,从它帮助英国政府购买[[苏伊士运河]]一事中便可见一斑。1875年一个星期天的晚上,列昂内尔在他伦敦的宅邸中宴请英国首相狄斯累利(他也是犹太人出身)。席间,列昂内尔突然收到一份来自法国罗斯柴尔德分行的电报,说埃及国王因缺少资金,打算把他掌握的17.7万股苏伊士运河股票卖给法国政府,但对法国提出的价格不满意,表示愿以400万[[英镑]]的价格卖给其他国家。狄斯累利第二天立即召开内阁会议,大家一致同意英国买下这批股票。然而,当时由于国会休会,无法筹集这笔资金。于是,列昂内尔果断地作出决定,由[[罗斯柴尔德银行]]伦敦分行向英国政府提供400万[[英镑]],抢先买下了这批股票。此举使英国控制了苏伊士运河,带来了巨大的政治、军事和经济利益。列昂内尔·罗斯柴尔德也因此一夜之间成为举国上下敬仰的英雄。   尽管罗斯柴尔德家族拥有巨大的财富,并跻身欧美上流社会,但他们始终坚持着犹太人的传统、维护犹太人利益看得比做生意和赚钱更重要。罗氏家庭大多数人坚持族内通婚,这个家族下属的[[公司企业]]都按犹太教安息日的规矩,在星期六估算,不做任何生意。1820年,内森宣布不同任何一个拒绝给犹太人公民权的德国城市做生意。1850年,当卡尔借钱给罗马教皇时,向教廷提出要求拆除罗马的犹太隔都。19世纪伦敦的[[罗斯柴尔德银行]]宣布不向俄国沙皇贷款,因为沙皇政府迫害和虐待俄国犹太人。   列昂内尔1858年成为英国下议院议员。他不愿以基督教徒的方式,而要求犹太教方式用手按《希伯来圣经》,头上戴犹太帽子举行宣誓。上议院的贵族开始表示反对,但后来同意了,这在以基督教为国教的英国实在是不同寻常的,是长期受歧视的犹太人的一个胜利。27年后,列昂内尔的儿子内森尼尔成为英国第一位犹裔贵族和上议院议员,他同样也是用他父亲的犹太方式宣誓的。   罗氏家庭还积极参加犹太人的各种活动,向犹太社团捐助了多笔慈善金。这个家族与犹太复国主义运动也有不解之缘。它在法国的成员爱德蒙男爵(1845- 1934年)20世纪初向巴勒斯坦的早期犹太移民提供了约600万[[美元]]的资金,帮助移民们购买土地和[[生产设备]],定居生存。伦敦的沃尔特(1868- 1937年)曾任英国犹太复国主义主席。正是他,与犹太复国主义领导人魏兹曼一起,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在英国积极活动,终于使英国政府以外交大臣贝尔福致沃尔特·罗斯柴尔德勋爵一封信的形式,发表了著名的《贝尔福宣言》,最后导致了以色列国的建立。   总之,罗氏家庭是一个典型的犹太家族周围。利奥波德·列昂内尔说过这样一句话,大概可以反映和代表这个家族所有成员的思想:“我有两大荣誉:第一,我是罗斯柴尔德家族的一员;第二,我是一个犹太人”。   罗斯柴尔德家族在国际舞台上活跃了二百多年,对欧洲和世界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这个家族的名声之大,大概只有20世纪美国的肯尼迪家族能够与之相比。人们对这个家族的成功活动也有种种评说,有人把它看作是犹太人智慧、财富、影响以及慈善事业的象征,也有人把它作为犹太人企业用金钱征服世界的一个活样板。   罗斯柴尔德家族靠做古钱币生意和发战争财而暴发,后主要投资于[[金融行业]]。罗斯柴尔德家族有五个儿子,分别控制了伦敦、巴黎、维也纳、那不勒斯、法兰克福、纽约和柏林,他们成为欧洲[[金融市场]]呼风唤雨和左右政局的最大力量。伦敦的罗斯柴尔德在1833年不列颠帝国废除奴隶制以后,曾拿出2000万英镑用以补偿奴隶主的损失;1854年,他们还为英国在克里米亚同俄国的战争提供了1600万英镑的贷款;1871年,他们又拿出了一亿英镑为法国向普鲁士支付普法战争的赔款;他们还控制了整个欧洲的铁路,所有法国给俄国的贷款,都是由该家族提供的;在美国内战期间,他们已成为联邦财政的主要财源。   他们以独特的犹太行为处世方式,在异国的大地上大放光彩,成为世界上首屈一指的大富翁。   罗斯柴尔德家族的兴起,充分体现了犹太人的营财之道和民族特性。在200多年的辉煌历程中,家族始终保持着不竭的[[创造力]]和强大的[[凝聚力]]。其家族虽然支脉庞大,但却一直保持着一种相互支持、相互促进的力量。   在反犹浪潮滔滔汹涌的环境之下,他们运用智慧,沉着迎战,化险为夷;特别是在同希特勒的较量中,他们更是凭借财富和非凡的谈判智慧,令纳粹头子也算盘尽失,无可奈何。他们一方面以拒绝向反犹国家贷款来抵制反犹国家,另一方面给犹太人的慈善事业甚至犹太复国主义事业以巨大的帮助。被全世界犹太人赞颂为“真正的大宪章”的《贝尔福宣言》,是以英国外交部致罗斯柴尔德家族英国支脉的纳撤尼尔·迈耶·罗斯柴尔德勋爵的形式发表的。   罗斯柴尔德家族不但是经济世界中的金融舵手,而且在犹太民族的整体生活中,也是当之无愧的“红盾牌”(罗斯柴尔德乃德语“Rothschild”,意为“红色之盾”)。 == 罗斯柴尔德家族史大事件<ref name="罗斯柴尔德家族"/>== *1780s:[[梅耶·罗斯柴尔德]](amschel mayer rothschild )成为威廉王子的金融代理人,奠定了家族财产的基础。 *1800s:梅耶·罗斯柴尔德的儿子们凭着出色的金融敏锐性,在欧洲范围内成功建立了[[金融机构]],期间罗斯恰尔慈的资金帮助打败了法国国王拿破仑。 *1820s:拿破仑战争结束后,作为许多欧洲政府的债权人,罗斯柴尔德的权力不断扩大。 *1850s:罗斯柴尔德的第三代继续管理着家族财富,同时也成为矿业上的一个巨头。 *1940s:维也纳公司被纳粹党人所接管。然而,这个家族还是保留了大部分财产和权力。 *1980s:由于法国的社会主义政府国有化了它们的巴黎公司并进行了重新命名,这个家族遭受了一个很大的衰退。但是大卫·罗斯柴尔德决定以三名员工,一百万美元在法国东山再起。 == 罗斯柴尔德家族传奇 <ref name="罗斯柴尔德家族"/>==   [[Image:The Rothschild Family.gif|right|thumb|280px|The Rothschild Family]]   罗斯柴尔德家族在国际舞台上活跃了200多年,对欧洲和世界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这个家族的名声之大,大概只有20世纪美国的肯尼迪家族能够与之相比。   对这个家族的成功有种种评说:有人把它看作是犹太人智慧、财富、影响以及慈善事业的象征;也有人把它作为犹太人企业用金钱征服世界的一个活样板。   1875年,一个星期天的晚上,列昂内尔·罗斯柴尔德在他伦敦的宅邸中宴请英国首相狄斯累利。席间,列昂内尔突然收到一份来自法国罗斯柴尔德分行的电报,说埃及国王因缺少资金,打算把他掌握的17.7万股苏伊士运河股票卖给法国政府,但对法国提出的价格不满意,表示愿以400万英镑的价格卖给其他国家。狄斯累利第二天立即召开内阁会议,大家一致同意英国买下这批股票。然而,当时由于国会休会,无法筹集这笔资金。   于是,列昂内尔果断做出决定,由[[罗斯柴尔德银行]]伦敦分行向英国政府提供400万英镑,抢先买下了这批股票。此举使英国控制了苏伊士运河,带来了巨大的政治、军事和经济利益。列昂内尔•罗斯柴尔德也因此一夜之间成为举国上下敬仰的英雄。   这个家族建立的金融帝国影响了整个欧洲,乃至整个世界历史的发展。每当有战争,他们便向各国政府提供军事贷款,战后又为战败国提供赔款。他们在各地开办银行,从事证券交易和保险业务,投资工商业、铁路和通讯业,后又发展到钢铁、煤炭、石油等行业,其影响渗透到欧美及殖民地经济生活的各个角落。   '''梅耶:“红盾”家族开创者'''   [[Image:红盾.gif|right|thumb|罗斯柴尔德家族红盾]]   如遇到了诸如贵族、领主、大金融家等具有巨大潜在利益的人物,他就甘愿做出巨大牺牲与之打交道。等双方建立起无法动摇的深厚关系后,再从这类强权者身上获得更大的利益。   这个家族从16世纪起定居于德国法兰克福的犹太区。罗斯柴尔德家族在法兰克福城默默无闻地度过了两个多世纪,直到18世纪才开始发迹。使这个古老的家庭开始兴旺发达的,是[[梅尔·罗斯柴尔德]]。   梅尔生于1743年,长大后前往汉诺威银行学习金融实务。20岁时,他返回法兰克福,从事古董买卖。不知出于何种目的,梅尔总是在自己的店门口放置一个红色的盾牌,于是,周围人渐渐就称这个家族为“红盾”。“红盾”翻译成德文就是:罗斯柴尔德。   当时,欧洲各国的王公贵族们普遍雅好收藏古钱币。梅尔于是亲自编辑《古钱手册》,并附上详细的解说,然后邮寄给各地的王公贵族们。目的很简单,希望自己的店能够成为皇家指定店,这样生意就能获得[[暴利]]。大部分的信件都石沉大海,但梅尔的投寄行动依然不停。终于,黑森公爵同意了他的要求。   一直等候这一机会的梅尔,以近乎赠送的价格,不惜血本地向黑森公爵卖出了他收藏的珍贵古代徽章和钱币。同时,梅尔还极力帮助公爵收集古币,并经常为他介绍一些能够使其获得数倍利润的顾客,不遗余力地帮公爵赚钱。   这种把金钱、心血和精力彻底投注于某特定人物的做法,日后便成为罗斯柴尔德家族的一种基本战略。如若遇到了诸如贵族、领主、大金融家等具有巨大潜在利益的人物,他们就甘愿做出巨大的牺牲与之打交道,为之提供情报,献上热忱的服务,等双方建立起无法动摇的深厚关系之后,再从这类强权者身上获得更大的利益。   黑森公爵是当时欧洲的巨富之一,拥有2亿[[美元]]的身家,他所做的生意是贩卖军队。黑森最大的顾客就是英国,因为当时英国需要大量的军队去控制北美的殖民 地。当黑森公爵为逃避拿破仑的攻击,不得不离开法兰克福前往丹麦的时候,留下300万英镑交给梅尔保存,这笔钱本来是英国政府支付给黑森部队的钱,却被黑森私自截流了并转给了梅尔。就是这笔巨款,令“红盾”家族一跃成为当时欧洲第一个国际银行家。   拿破仑在第一次失败后,梅尔早已将那300万英镑,连同利息以及利息的利息统统交还给了黑森公爵。这无疑给当时已经声名显赫的“红盾”家族,又做了一次效果极佳的[[品牌广告]]宣传——我们的家族是多么有信誉呀!   更令人称奇的是,梅尔经过不懈努力,逐渐建立起了一个横跨全欧洲、而且只属于本家族专用的情报传递网。正是这个高效率的情报通讯网,造就了“红盾”二代传人在滑铁卢战役期间,充分利用信息优势而大发横财的传奇故事。   为了保密,他们有自己专门的信使,彼此用密码进行联系。例如,梅尔的代号是“阿诺迪”,称黑森伯爵为“戈德斯坦”,把在英国的投资称为“鳕鱼干”。数年之后,当罗斯柴尔德家族将势力扩展到美洲后,他们仍用这种方法保持欧美之间的联系。当美国内战即将结束时,伦敦的列昂内尔收到他的代理人从美洲发来的一份电报,内称:“夏勒姆先生将至”。夏勒姆的意思是“和平”。   罗斯柴尔德家族内部的信息传递系统迅速又可靠,以至于英国维多利亚女王有时也宁愿用罗家的信使来传递她的信件,而不用英国的外交邮袋。   '''纳坦:虎父无犬子'''   如果一般人听到消息后,肯定会大量买进[[国债]],别人也会跟着买,大家都能赚钱。纳坦却充分利用几个钟头的时间差和别人对他的依附心理,先抛后买,几乎使所有人都上了当,只让自己赚得大钱。   梅耶有5个儿子,他们几乎全部继承了自己父亲诸多优秀的品质,五兄弟分散在欧洲的主要国家:英国、德国、法国、意大利和奥地利。而且,五兄弟之间还保持着频繁的联络,这也成为维系罗斯柴尔德家族繁荣和安定的命脉所在。   五兄弟中最顶尖的高手要属三兄弟纳坦,他的势力范围在英国。1815年6月18日,拿破仑和联军在比利时的滑铁卢进行决战,这场战役的结果,在当时还无人能做出准确的预测。谁如果事先知道了这个结果,谁就能用他的情报赚上一大笔钱。因为谁要是知道英国国王依然有[[支付能力]],那么,英国[[国债]]的行情就会猛涨。更为重要的是,当时[[英国国债]]的价格已经被压得很低。原因是:投机家们普遍估计,英国国家银行有可能面临[[破产]]的危险。   罗斯柴尔德家族的情报组织中有人率先知道了法国战败的消息,他们立即从荷兰的鹿特丹港乘坐快船,渡过多弗尔海峡到达英国,立刻将消息交到纳坦手中。纳坦接到消息后只瞄了一眼标题,就立刻登上马车赶往伦敦。他得到的消息,比英国政府还早了几个小时。这位年轻的银行家,在[[伦敦交易所]]中有自己固定的席位,他在以前的股票买卖中,经常依着一根柱子,人们就把这根柱子叫做“罗斯柴尔德之柱”,而纳坦的脸色就是当时股市交易的晴雨表。   这是一个特殊的日子,人们更加关注纳坦的脸色和他的一举一动。因为前一天的滑铁卢战役最终结果,不仅影响着英法两国的命运,还决定着两国股市价格的涨跌—如果英国获胜,英国的国债将会暴涨;如果法国获胜,英国的国债必定下跌。人们都在等着这场战役最终结果的消息,谁的消息灵通,谁就可以先于别人做出行动—买或者卖,从而获得暴利。   正当人们焦急万分等待消息的时候,纳坦坐在自己固定的那个席位上,开始抛售债券。这一举动,立刻传遍了整个[[伦敦交易所]],人们都在窃窃私语:纳坦抛了,英国人肯定战败了,我们也开始抛吧!于是,人们都在跟风纳坦拼命抛售手里的英国债券,甚至已经顾不上考虑抛售价格的高低了。这种恐慌性的大抛盘,致使英国债券价格进一步暴跌。   直到英国债券价格跌到谷底时,纳坦悄悄给自己的几个代理人使了一个眼色,代理人马上纷纷买进已经跌入谷底的债券,跟风抛售的人们此刻全部傻了眼,不知道究竟发生了什么事。就在这时,传来了英军大获全胜的捷报,英国的国债价格也开始直线上涨。纳坦就在这几个小时之内,获利几百万英镑。这是一个多么大的数字——当时,10万英镑就可以修筑一条铁路了。   '''列昂内尔:“第三代”续写辉煌'''   这是一个与苏伊士运河一起被后人记忆的名字,他是纳坦的儿子,他续写着自己家族更加辉煌灿烂的历史。   尽管罗斯柴尔德家族拥有巨大的财富,并跻身欧美上流社会,但他们始终坚持着犹太人的传统——维护犹太人利益看得比做生意和赚钱更重要。   罗氏家庭大多数人坚持族内通婚,家族下属的公司企业都按犹太教安息日的规矩,在星期六估算盘点,不做任何生意。   列昂内尔1858年成为英国下议院议员。他不愿以基督教徒的方式,而要求犹太教方式用手按《希伯来圣经》,头上戴犹太帽子举行宣誓。上议院的贵族开始表示反对,但后来同意了,这在以基督教为国教的英国实在是不同寻常的,是长期受歧视的犹太人的一个胜利。27年后,列昂内尔的儿子内森尼尔成为英国第一位犹裔贵族和上院议员,他同样也是用他父亲的犹太方式宣誓的。   罗氏家庭还积极参加犹太人的各种活动,向犹太社团捐助了多笔慈善金。这个家族与犹太复国主义运动也有不解之缘。曾在20世纪初向巴勒斯坦的早期犹太移民提供了约600万美元的资金,帮助移民们购买土地和生产设备,定居生存。家族成员还曾担任过英国犹太复国主义主席,与犹太复国主义领导人魏兹曼一起,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在英国积极活动,终于使英国政府发表了著名的《贝尔福宣言》,最后导致了以色列国的建立。   列昂内尔说过这样一句话,大概可以反映和代表这个家族所有成员的思想:“我有两大荣誉:第一,我是罗斯柴尔德家族的一员;第二,我是一个犹太人。”   如果说罗斯恰尔慈家族的第一代和第二代都是以金融业著名,那么他们的第三代和第四代――詹姆斯男爵和他的女婿纳撒尼尔就开始了向酿酒业进军,并成为了世界上酿酒业上最响亮的名字。到了19世纪中期,这个家族甚至一度垄断了水银采矿业,并涉及了铜、金以及宝石行业。 == 罗斯柴尔德家族财富史<ref name="罗斯柴尔德家族"/> ==   严密的家族控制,完全不透明的[[黑箱操作]],像钟表一般精确的协调,永远早于市场的信息获取,彻头彻尾的冷酷理智,永无止境的金权欲望,以及基于这一切的对金钱和财富的深刻洞察和天才的预见力,使得罗斯柴尔德家族在世界两百多年金融、政治和战争的残酷旋涡中所向披靡,建立了一个迄今为止人类历史上最为庞大的金融帝国。   '''拿破仑的滑铁卢与罗斯柴尔德的凯旋门'''   内森是老罗斯柴尔德的第三个儿子,也是五兄弟中最具胆识的一个。1798年,他被父亲从法兰克福派到英国开拓罗斯柴尔德家族的银行业务。内森是一个城府极深、行事果决的银行家,从没有人真正了解他的内心世界。凭着惊人的金融天赋和神鬼莫测的手段,到1815年,他已成为伦敦首屈一指的银行[[寡头]]。   内森的大哥阿姆斯洛在法兰克福打理罗斯柴尔德家族银行的大本营(M.A.Rothschild and Sons),他的二哥所罗门在奥地利的维也纳建立了家族的另一分支银行(S.M. Rothschild and Sons),他的四弟卡尔在意大利的那不勒斯建立了另一个银行,他的五弟詹姆斯在法国巴黎也有一个银行(Messieus de Rothschild Freres)。罗斯柴尔德家族创建的银行体系是世界上第一个国际银行集团。此时五兄弟正密切地注视着1815年的欧洲战况。   这是一场关系着欧洲大陆命运和前途的重要战争。如果拿破仑取得了最终胜利,法国将不容置疑地成为欧洲大陆的主人。如果威灵顿勋爵打垮了法军,那英国将主导欧洲的大国均势。   早在战前,罗斯柴尔德家族就非常具有远见地建立了自己的[[战略情报]]收集和快递系统。他们构建起数量庞大的秘密代理人网络,这些类似战略情报间谍的人被称为“孩子们”。这些人被派驻欧洲所有的首都、各大城市、重要的交易中心和[[商业中心]],各种商业、政治和其他情报在伦敦、巴黎、法兰克福、维也纳和那不勒斯之间往来穿梭。这个情报系统的效率、速度和准确度都达到令人叹为观止的程度,远远超过了任何官方信息网络的速度,其他商业[[竞争对手]]更是难以望其项背。这一切使得[[罗斯柴尔德银行]]在几乎所有的国际竞争中处于明显的优势。   [[罗斯柴尔德银行]]的马车奔驰在(欧洲各地的)公路上,[[罗斯柴尔德银行]]的船穿梭于海峡之间,[[罗斯柴尔德银行]]的间谍们遍布(欧洲的)城市街道,他们揣着大量[[现金]]、[[债券]]、信件和消息,他们最新的独家消息在[[股票市场]]和商品市场中被迅速地传播着,但所有的消息都没有滑铁卢战役的结果更为宝贵。”   1815年6月18日,在比利时布鲁塞尔近郊展开的滑铁卢战役,不仅是拿破仑和威灵顿两支大军之间的生死决斗,也是成千上万[[投资者]]的巨大赌博,赢家将获得空前的财富,输家将损失惨重。伦敦股票交易市场的空气紧张到了极点,所有的人都在焦急地等待着滑铁卢战役的最终结果。如果英国败了,英国公债(Consols)的价格将跌进深渊;如果英国胜了,英国公债将冲上云霄。   正当两支狭路相逢的大军进行着殊死战斗时,罗斯柴尔德的间谍们也在紧张地从两军内部收集着尽可能准确的各种战况进展的情报。更多的间谍们随时负责把最新战况转送到离战场最近的罗斯柴尔德情报中转站。到傍晚时分,拿破仑的败局已定,一个名叫罗斯伍兹的罗斯柴尔德快信传递员亲眼目睹了战况,他立刻骑快马奔向布鲁塞尔,然后转往奥斯坦德港。当罗斯伍兹跳上了一艘具有特别通行证的罗斯柴尔德快船时,已经是深夜时分。这时英吉利海峡风急浪高,在付了2000法郎的费用之后,他终于找到了一个水手连夜帮他渡过了海峡。当他于6月19日清晨到达英国福克斯顿的岸边时,内森•罗斯柴尔德亲自等候在那里。内森快速打开信封,浏览了战报标题,然后策马直奔伦敦的[[股票交易所]]。   当内森快步进入股票交易所时,正在等待战报的焦急而激动的人群立刻安静下来,所有人的目光都注视着内森那张毫无表情、高深莫测的脸。这时,内森放慢了脚步,走到自己的被称为“罗斯柴尔德支柱”的宝座上。此时他脸上的肌肉仿佛石雕一般没有丝毫情绪浮动。这时的交易大厅已经完全没有了往日的喧嚣,每一个人都把自己的富贵荣辱寄托在内森的眼神上。稍事片刻,内森冲着环伺在身边的罗斯柴尔德家族的交易员们递了一个深邃的眼色,大家立即一声不响地冲向交易台,开始抛售英国公债。大厅里立时一阵骚动,有些人开始交头接耳,更多的人仍然不知所措地站在原地。这时,相当于数十万美元的英国公债被猛然抛向市场,公债价格开始下滑,然后更大的抛单像海潮一般一波比一波猛烈,公债的价格开始崩溃。   这时的内森依然毫无表情地靠在他的宝座上。交易大厅里终于有人发出惊叫:“罗斯柴尔德知道了!”“罗斯柴尔德知道了!”“威灵顿战败了!”所有的人立刻像触电一般回过味来,抛售终于变成了恐慌。人在猛然失去理智的时候,跟随别人的行为成了一种自我强制性行为。每个人都想立刻抛掉手中已经毫无价值的英国公债,尽可能地留住一些所剩无几的财富。经过几个小时的狂抛,英国公债已成为一堆垃圾,[[票面价值]]仅剩下5%。   此时的内森像一开始一样,仍然是漠然地看着这一切。他的眼睛以一种不是经过长期训练绝不可能读懂的眼神轻微地闪动了一下,但这次的信号却完全不同。他身边的众多[[交易员]]立即扑向各自的交易台,开始买进市场上能见到的每一张英国公债。   这个消息比内森的情报晚了整整一天!而内森在这一天之内,狂赚了20倍的金钱,超过拿破仑和威灵顿在几十年战争中所得到的财富的总和!   滑铁卢一战使内森一举成为英国政府最大的[[债权人]],从而主导了英国日后的公债发行,[[英格兰银行]]被内森所控制。英国的公债就是未来政府税收的凭证,英国人民向政府缴纳各种税赋的义务,变成了[[罗斯柴尔德银行]]向全民变相征税。英国政府的[[财政支出]]是靠发行公债来筹集的,换句话说,英国政府因为没有[[货币发行权]]而必须向私人银行借钱花,而且要支付8%左右的利息,所有本息都是以[[金币]]结算。当内森手里攥着具有压倒性优势数量的英国公债的时候,他实际上操控着公债的价格,左右着整个英国的[[货币供应量]],英国的经济命脉被紧紧地捏在了罗斯柴尔德家族的手中。   对法王路易十八的控制亦如出一辙,先散布不利谣言,使法币大跌。法王不得不向罗氏银行借贷,由此控制了法国金融。而德国是这个家族的发源地,他们的银行及其代理亦将德国金融操控在手。从19世纪开始,罗氏家族便成为欧洲金融幕后的最大黑手之一。 == 罗斯柴尔德金融帝国 <ref name="罗斯柴尔德家族"/>==   [[Image:LCF Rothschild Group.jpg|left|thumb|LCF Rothschild Group]]   只要你们兄弟凝聚在一起,世界上没有任何一家银行能够与你们竞争、伤害你们,或是从你们身上渔利。你们合在一起将拥有比世界上任何一家银行都要大的威力。         ——戴维森给内森的信,1814年6月24日   老罗斯柴尔德在1812年去世之前,立下了森严的[[遗嘱]]: *(1)所有的家族银行中的要职必须由家族内部人员担任,绝不用外人。只有男性家族人员能够参与家族[[商业活动]]。 *(2)家族通婚只能在表亲之间进行,防止财富稀释和外流。(这一规定在前期被严格执行,后来放宽到可以与其他犹太银行家族通婚。) *(3)绝对不准对外公布财产情况。 *(4)在财产继承上,绝对不准律师介入。 *(5)每家的长子作为各家首领,只有家族一致同意,才能另选次子接班。   任何违反遗嘱的人,将失去一切财产继承权。   中国有句俗话,兄弟同心,其利断金。罗斯柴尔德家族通过家族内部通婚严格防止财富稀释和外流。在罗斯柴尔德家族的58对夫妇中,有29对是近亲结婚。不过现在这个传统已不再沿袭,比如伦敦家族的中坚成员伊夫林·德·罗斯柴尔德先生70岁时娶了46岁的琳·弗里斯特,琳·弗里斯特就是一家金融集团的[[董事长]]之一。<ref>宋红超.财富家族.哈尔滨出版社,2009.1.</ref>   据估计,1850年左右,罗斯柴尔德家族总共积累了相当于60亿美元的财富,如果以6%的回报率计算,在150多年后的今天,他们家族的[[资产]]至少超过了50万亿美元。   严密的家族控制,完全不透明的[[黑箱操作]],像钟表一般精确的协调,永远早于市场的信息获取,彻头彻尾的冷酷理智,永无止境的金权欲望,以及基于这一切的对金钱和财富的深刻洞察和天才的预见力,使得罗斯柴尔德家族在两百多年金融、政治和战争的残酷旋涡中所向披靡,建立了一个迄今为止人类历史上最为庞大的金融帝国。   到20世纪初,罗斯柴尔德家族所控制的财富估计达到了当时世界总财富的一半。   罗斯柴尔德家族银行遍及欧洲主要城市,他们拥有自己的情报收集和快速传递系统,甚至欧洲国家的王室和贵族在需要迅速和秘密地传递各种信息时,都是通过他们的系统进行。他们还首创了[[国际金融]]清算系统,利用其对世界[[黄金市场]]的控制,他们在家族银行体系中首先建立起不用实物黄金运输的账目清算系统。   在这个世界上,只怕没有其他人比罗斯柴尔德家族更能深刻理解黄金的真正意义。当2004年罗斯柴尔德家族宣布退出伦敦黄金定价系统时,他们正在悄悄地远离未来世界空前的[[金融风暴]]的中心,撇清他们与[[黄金价格]]之间的关系。负债累累的美元经济和危机四伏的世界法定货币体系,以及世界外汇储备体系很有可能将面临一场[[清算]],只拥有微不足道的[[黄金储备]]的亚洲国家积累多年的财富,将被“重新分配”给未来的赢家。[[对冲基金]]将再次发动攻击,只不过这一次的对象将不再是英镑和亚洲货币,而是世界经济的支柱—美元。   对于银行家而言,战争是天大的喜讯。因为和平时期缓慢折旧的各种昂贵设施和物品,会在战争中顷刻之间灰飞烟灭,交战各方会不惜一切代价去取得胜利,到战争结束时,政府无论输赢都将深深地陷入银行的债务陷阱之中。在[[英格兰银行]]成立到拿破仑战争结束的121年时间里(1694~1815),英国有56年处于战争之中,剩下的一半时间在准备下一场战争。策动和资助战争符合银行家的根本利益,罗斯柴尔德家族也不例外,从法国大革命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几乎所有近代战争的背后,几乎都闪动着他们的影子。罗斯柴尔德家族是当今主要西方发达国家最大的[[债权人]]。老罗斯柴尔德的夫人(Gutle Schnaper)在去世之前说道:“如果我的儿子们不希望发生战争,那就不会有人热爱战争了。”   到19世纪中叶,英、法、德、奥、意等欧洲主要工业国的货币发行大权均落入了罗斯柴尔德家族的控制之中,“神圣的君权被神圣的金权所取代”。此时,大西洋彼岸美丽繁荣富庶的美利坚大陆早已落入了他们的视野。 ==罗斯柴尔德家族业务版图<ref>[https://36kr.com/p/2302494350404610 这个神秘家族,靠英伟达又狠赚一笔.市界.2023-06-15]</ref>==   罗斯柴尔德家族的发迹史,可追溯到十八世纪,经过创始人[[梅耶·罗斯柴尔德]]与五位儿子数十年的努力,通过将银行开设到[[法兰克福]]、伦敦、巴黎、维也纳、那不勒斯等地,以及各个分支间的相互协作,在十九世纪中后期,建立起当时最大的金融王国。   辉煌时的罗斯柴尔德家族,不仅为巴西、普鲁士等国家提供贷款,拯救[[英格兰银行]]于水火,还曾受英国政府委托,为滑铁卢战役中的惠灵顿军队供应黄金,甚至在此后近百年里,主导着世界黄金市场的定价权。也正因此,罗斯柴尔德这个名字,长期成为欧洲财富的代名词。   目前,罗斯柴尔德家族在金融方面的资本版图主要分为三块,首先是伦敦分支建立的RIT Capital Partners国际信托公司。官网显示,该公司在全球范围内投资,且为英国最大的投资信托之一,自1988年登陆[[伦敦交易所]]以来,平均每年实现12.1%的年化回报率。   其次,是巴黎分支建立的LCF集团,主要从事股权投资和资产管理等业务,并于2010年更名为Edmond de Rothschild,也就是此次套现英伟达的主角。而公司上一任董事会主席本杰明·罗斯柴尔德,曾以11亿美元财富登上《[[2020福布斯全球亿万富豪榜]]》,但已于2021年初去世,并将公司交给妻子打理。   此外,还有伦敦与巴黎的另一分支,在2003年合并成立的Rothschild & Co,目前在巴黎上市,主要从事并购和战略咨询、债务咨询和重组及股票咨询等业务。该公司正进行私有化要约,上文提到的大卫·罗斯柴尔德,正是该企业第六代掌门人。2018年,80后的亚历山大·罗斯柴尔德从父亲手中接过帅印,也标志着罗斯柴尔德家族的传承进入第七代。   截至最新收盘,RIT Capital与Rothschild & Co的市值分别为28亿英镑与34亿欧元,约合250亿与260亿人民币,两者市值相加也不过500亿人民币。作为对比,[[高盛]]在美股的最新市值是1125亿美元,约合8100亿人民币。   实际上,即便加上罗斯柴尔德家族所拥有的拉菲、木桐等葡萄酒品牌,以及其在[[必和必拓]]、[[力拓]]、[[淡水河谷]]等矿业集团,与钻石界“扛把子”戴比尔斯的早前投资,[[资产规模]]也就在千亿级别。当然,也不排除罗斯柴尔德家族还有一些未被外人所知的产业,但总财富想要达到数十万亿的规模,显然是较难实现的。 == 罗斯柴尔德家族与人类的四次战争 ==   '''第一时期:西欧[[金融财团]]在历史中第一次展露头角是在法国大革命前后。'''法国大革命中逃到英国的法国贵族中,包括印刷发行法郎纸币和法国国债的主要负责人和设计者。为了对革命政府和督政府报复,也为了解决己方经济上的窘迫,他们开始大量印刷虚假法郎纸币和法国国债到法国套购物资,这一经济过程持续了了大约15年,给法国经济和社会秩序沉重的打击。拿皇帝上台后,为了反向打击英国,也雇佣了大量剪刀手伪造假英镑纸币,先令银币,并且成功的迫使英国放弃了金本位数年至久。这一系列前所未有的金融战行为产生了巨额利润和前所未有的混乱。从中也就催生出第一代金融门阀罗斯柴尔德家族,[[洛克菲勒家族]],[[杜邦家族]]和梅隆家族。迫于战争和国内混乱而严重依赖于[[国债发行]]的英国,也就把自己的金融主导权拱手送给通过制造流通虚假[[有价证券]]而积蓄巨量财富的罗斯柴尔德家族。洛克菲勒家族,杜邦家族和梅隆家族则把大部分财富转移到新生国家美国,选择在那个新大陆的国家继续发展。   '''第二时期:不断巩固旧大陆金融支配性控制权的罗斯柴尔德家族不甘心有独立于他们之外的西方国度存在。'''于是他们通过扶植[[摩根财团]]发展壮大来牵制影响美国,并且力图全面控制美国。当时的洛克菲勒家族,杜邦家族和梅隆家族没有实力对抗过分强大的罗斯柴尔德家族,于是采用了妥协的方法。[[花旗]],[[摩根大通公司|摩根]],美国第一第二国民银行当时都处于罗斯柴尔德家族的[[间接控制]]下,罗斯柴尔德家族达到了他的第一次顶峰。但是,由于过分抽调[[资金控制]]新大陆,导致了罗斯柴尔德家族在旧大陆的控制力急速下降。俾斯麦首相抓住了这个天赐良机,通过普法战争赔款组建了[[德意志银行]],并且通过工业化和一系列眼花缭乱的[[并购]],迅速组建了新的[[容克财团]]:德意志4大银行团。欧洲崛起了新的金融集团。   '''第三时期:[[资本主义]]的原罪生产过剩和需求不足导致了一战的爆发。'''洛克菲勒家族,杜邦家族,[[摩根家族]]和梅隆家族抓住罗斯柴尔德家族的影响力由于战争而下降的机会,在美国发起了反攻,力图摆脱受到控制的命运。这个企图在一战结束的时候似乎是成功了,美国摆脱了[[长期债务]]。但是随着战后罗斯柴尔德家族的反攻,美国4大家族发现自己的力量还是无法对抗罗斯柴尔德家族。容克财团在大战中损失惨重,德意志4大银行组成的德意志财团也屈服于罗斯柴尔德家族的意志。罗斯柴尔德家族达到了自己的第二次顶峰,也是最高峰:控制全球金融命脉。   '''第四时期:当发现完全无法和罗斯柴尔德家族在金融领域对抗后,德意志财团和[[美国财团]]想到了新的主意''':毁灭罗斯柴尔德家族的本体:犹太人。通过支持希特勒和二战,罗斯柴尔德家族几乎到了崩溃的边缘。大量家族成员被杀害,[[资产]]被侵吞,超过2/3的旗下金融机构完全不存在了。[[美国财团]]利用这一有利时机反过来吞并罗斯柴尔德家族在美国和澳洲,加拿大的近乎全部资产,建立了花旗财团,[[摩根财团]],美洲三大财团的现代格局。[[容克财团]]在战争中也失去了绝大多数成员,成功的转化成新的寡头势力,并且利用瑞士5大银行转移战争中掠夺的财富逃过了2战失败的损失,在战后成为欧洲第一大[[金融寡头]]财团。罗斯柴尔德家族在欧洲大陆和北美澳洲的全部金融机构和资产全军覆没,靠在英国和瑞士幸存的少量金融机构艰难恢复,并在战后逐步恢复元气。目前的全球金融势力,还处在这个时期。   '''犹太复国'''   犹太复国主义运动是罗斯柴尔德家族贡献最大。罗斯柴尔德家族在法国的成员爱德蒙男爵(1845-1934年)20世纪初向巴勒斯坦的早期犹太移民提供了约600万美元的资金,帮助移民们购买土地和生产设备,定居生存。伦敦的沃尔特(1868-1937年)曾任英国犹太复国主义主席。正是他,与犹太复国主义领导人魏兹曼一起,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在英国积极活动,终于使英国政府以外交大臣贝尔福致沃尔特•罗斯柴尔德勋爵一封信的形式,发表了著名的《贝尔福宣言》,最后导致了以色列国的建立。 == 罗斯柴尔德家族的现状<ref name="罗斯柴尔德家族"/> ==   [[罗斯柴尔德银行集团]]目前的业务主要是并购重组,就是帮助大企业收购兼并其他的企业,或者对其[[资产结构]]进行重组。罗斯柴尔德的并购重组业务主要在欧洲,在2006年世界并购排行榜上可以排到第13位。   目前,罗斯柴尔德在亚洲有一个办公室——香港,不过,这个办公室的正式名字叫做“[[荷兰银行]]-罗斯柴尔德”,因为它在亚洲的业务处于[[荷兰银行]]的控股之下,自己的发言权不大。甚至某些人事权,都是由荷兰银行主管的。   罗斯柴尔德家族目前的规模很小,[[罗斯柴尔德银行集团]]一年的[[营业额]]不到100亿美元,利润不到30亿美元,估计其[[资本总额]]不会超过300亿美元,不到欧美大银行的一个零头。首先,这是因为罗斯柴尔德家族在1865年出现战略判断失误,认为美国经济不会大幅度发展,于是把它在美国的分行都撤销了。这是一个致命失误,直接导致了[[摩根家族]]的兴起。     其次,罗斯柴尔德家族在一战和二战中损失惨重。它的许多位于德国、法国和意大利的资产被摧毁了,其中位于法国的办公室甚至于二战结束后被国有化了。作为犹太人家族,罗斯柴尔德在纳粹统治下受到的打击是惨重的,虽然英国总部基本没有损失,但欧洲大陆的家族势力基本被消灭了。冷战期间,罗斯柴尔德家族在东欧的许多资产又被苏联接管了,结果可想而知,这些资产是不会退回来的。   第三,罗斯柴尔德坚持家族产业,也阻碍了它的继续发展。从1960年代开始,欧美的大银行纷纷上市,筹集了大量资金。罗斯柴尔德则还是用[[自有资金]]发展,速度缓慢,逐渐落伍了。   罗斯柴尔德家族兴盛的历史,早已在19世纪末结束了,今天的罗斯柴尔德只是一家在全球排名十几到二十名的[[投资银行]],规模不大,也没有什么呼风唤雨的能力。《货币战争》的危言耸听,其实根本没有任何证据。   如今罗斯柴尔德家族旗下资产有法国罗斯柴尔德银行(自称有1000亿欧元的资产,控制了法国的解放报以及法国最大的私人收藏博物馆),英国罗斯柴尔德银行(控制了伦敦黄金、[[经济学人杂志]]等,在全世界包括美国日本中国有自己的分支机构)。   罗斯柴尔德家族的RIT公司是[[默多克]]的[[新闻集团]]以及[[美国黑石集团]]的董事会成员。 == 罗斯柴尔德家族成员逝世 ==   盖伊•罗斯柴尔德男爵(Baron Guy de Rothschild),著名的罗斯柴尔德家族的后代,与拉菲酒庄和木桐酒庄这两大名庄紧密相关的银行家,2007年6月12日逝世于巴黎,享年98岁。   盖伊•罗斯柴尔德男爵,生于1909年,其父亲为埃都阿德•罗斯柴尔德男爵(Baron Edouard de Rothschild)。盖伊的祖父詹姆斯(梅耶•罗斯柴尔德的小儿子)于1868年购买了拉菲酒庄。但是在购买酒庄后不久就去世了,拉菲酒庄由其三个儿子阿尔方索(Alphonse)、古斯塔夫(Gustave)与埃德蒙(Edmond)共同继承,当时酒庄面积74公顷。 ==罗斯柴尔德家族年表<ref>约翰·里维斯著.货币王朝 罗斯柴尔德的金融帝国.中国华侨出版社,2008.7</ref>== *1743年:梅耶·阿姆斯洛·鲍尔(Mayer Amschel Bauer)。生于德国法兰克福。其父名为摩西·阿姆斯洛·鲍尔(Moses Amschel Bauer)。是个放贷人。经营一个储蓄所。他在储蓄所入口处放置了一个红色标志。   这标志是个在罗斯柴尔德指导下设计的六角星(几何和数学上可被意译为数字666)。在接下来的大约两个世纪里。它一直是以色列国旗的标志。 *1753年:古德拉·斯内波(Gutele Schnaper)(梅耶·阿姆斯洛·鲍尔未来的妻子)出生。 *1760年:在接下来的十年里。梅耶·阿姆斯洛·鲍尔供职于一家银行。该银行由德国汉诺威(Hanover)的奥本海默(Oppenheimers)所有。奥本海默是个十分成功的人。他最终成为一个年轻的合伙人。怀尔斯特(Whilst)也在这家银行工作并结识了凡-艾斯托夫(Von Estorff)。   鲍尔的父亲去世之后。鲍尔就回到法兰克福接替他父亲的业务。鲍尔认识到了家里那个红色标志的重要性。于是他把这个红色的意味着666的标志挂在了正门上。此后便将自己的名字从鲍尔改为罗斯柴尔德(Rothschild)。(“Rot”是个德文单词。意思是“红色的”。“Schild”在德语里是“标志”的意思。)   此时梅耶·阿姆斯洛·罗斯柴尔德发现凡·伊斯托夫将军与汉诺(Hanau)的威廉亲王有个人关系。于是他让伊斯托夫找借口把一些颇有价值的硬币和其他小商品以低廉的价格卖给他。   随后罗斯柴尔德也被引荐给威廉亲王。这正在罗斯柴尔德的计划之内。威廉亲王对自己索要罕见的硬币和小商品的打折价格很满意。此外。罗斯柴尔德还承诺他可以向亲王的每一次交易提供些红利。这以后。罗斯柴尔德便成了威廉亲王的亲密合作伙伴。并开始跟他以及其他王室成员做交易。 *1769年:梅耶·阿姆斯洛·罗斯柴尔德获得威廉亲王的批准。在他的营业场所上悬挂标志。表明他是“受汉诺的威廉亲王殿下委任的M·A·罗斯柴尔德。 *1770年:梅耶·阿姆斯洛·罗斯柴尔德娶了古德拉·斯内波。梅耶·阿姆斯洛·罗斯柴尔德筹划建立光照派(the Illuminati)并委托亚当·维肖普特(Adam Weishaupt)负责机构的组织和发展工作。 *1773年:阿姆斯洛·梅耶·罗斯柴尔德(Amschel Mayer Rothschild)出生。l774年:所罗门·梅耶·罗斯柴尔德(Salomon Ma Yer Rothschild)出生。 *1777年:内森·梅耶·罗斯柴尔德(Nathan Mayer Rothschild)出生。 *1788年:卡尔曼·梅耶·罗斯柴尔德(Kalmannn Mayer Rothschild)(即卡尔·梅耶·罗斯柴尔德(Carl Mayer Rothschild)出生。 *1791年:罗斯柴尔德通过亚历山大·汉密尔顿(Alexander Hamilton)——他们设在乔治·华盛顿(George Washington)内阁里的代理人——在美国建立了一个[[中央银行]]。名叫“[[美国银行]]”。它得到了一个有效期为20年的营业许可证。 *1792年:雅各布·梅耶·罗斯柴尔德(Jacob Mayer Rothschild)(即詹姆斯·梅耶·罗斯柴尔德(James Mayer Rothschild)出生。 *1796年:阿姆斯洛·梅耶·罗斯柴尔德(Amscheel Mayer Rothschild)娶埃瓦·汉诺(Eva Hanau)为妻。 *1798年:内森.梅耶·罗斯柴尔德离开法兰克福去往英国的曼切斯特。在那里。他在父亲和兄弟们的帮助下从英国向欧洲出口纺织品。 *1800年:所罗门·梅耶·罗斯柴尔德娶卡罗琳·斯特恩(Caroline Stern)为妻。 *1806年:拿破仑宣称他的目标是“将黑塞·卡塞尔(Hess-Cassel)家族从统治者地位赶下台。并夺取他的一切力量”。得知这个消息以后汉诺的威廉亲王从德国逃往丹麦。并将自己价值三百万美元的财物委托给梅耶·阿姆斯洛·罗斯柴尔德保管。   内森·梅耶·罗斯柴尔德娶了哈娜·巴蕾特·柯恩。哈娜是一个伦敦富商的女儿。他们结婚以后内森便开始将业务向伦敦转移。 *1808年:内森·梅耶·罗斯柴尔德的第一个儿子莱昂内尔·内森·德·罗斯柴尔德(Lionel Nathande Rothschild)出生。 *1809年:由于航道封锁。出口生意变得十分艰难。内森·梅耶·罗斯柴尔德便去伦敦的新街(NewStreet)并成为一个银行家。 *1810年:弗朗西斯·巴林(Francis Baring)爵士和亚伯拉罕·戈德斯密德(Abraham Goldsmid)去世。这让内森·梅耶·罗斯柴尔德成为英国当时最大的银行家。   所罗门·梅耶·罗斯柴尔德去了奥地利的维也纳。并在那建立了M.凡·罗斯柴尔德·安德·索内(M.von Rothschildund Sohne)银行。 *1811年:罗斯柴尔德的“美国银行”的许可证到期。美国国会投票反对延长它的有效期。当时。安德鲁·杰克逊(Andrew Jackson)——后来的美国第七位总统。任期为1829年到1837年—说:“如果国会在宪法的允许范围内可以发行纸币的话。他们也只给自己用。而不是任何个人或[[法人团体]]。”   内森·梅耶·罗斯柴尔德并不觉得好笑。他声明:“要么同意延长许可证有效期的申请。要么让美国陷入一场灾难性的战争之中。”   安德鲁·杰克逊回应道:“你是窃贼.险恶之徒。我要把你驱逐出去。以永生上帝之名。我一定能把你驱逐出去!”   内森-梅耶·罗斯柴尔德回斥道:“教训教训这些粗鲁的美国人。让他们重新回到殖民的身份!” *1812年:在罗斯柴尔德家族的支持下。英国向美国宣战。罗斯柴尔德家的计划是通过这场战争让美国债台高筑。这样美国就会向罗斯柴尔德家族投降。允许延长罗斯柴尔德家族拥有的“美国银行”的许可证有效期。   梅耶-阿姆斯洛·罗斯柴尔德去世。他的遗书里清楚地写着罗斯柴尔德家族要遵循的条目明细:[[家族企业]]中的所有重要职位必需由家族成员担任。只有男性家族成员才能参与家族企业(这里有必要知道梅耶·阿姆斯洛·罗斯柴尔德还有五个女儿。所以今天。不冠罗斯柴尔德家族之名的罗斯柴尔德犹太复国主义者王朝发展得更广泛和深远);为了维护家族财产。第一代和第二代的堂兄妹须要通婚;家族的财产状况不得向公众公开。关于遗产的问题。不得提出任何合法诉讼;家族长子中的年长者将成为家族首领(这个条件只有在大部分的家族成员反对的情况下才可以被推翻)。   梅耶·阿姆斯洛·罗斯柴尔德死后。这项条款马上被派上用场:内森-梅耶·罗斯柴尔德被选为家族的首领。   詹姆斯·梅耶·罗斯柴尔德去往法国巴黎并建立德·罗斯柴尔德-弗莱雷斯(De Rothschild Freres)。   内森尼尔1德·罗斯柴尔德——詹姆斯·梅耶·罗斯柴尔德的养子——出生。 *l814年:汉诺的威廉亲王交给梅耶·阿姆斯洛·罗斯柴尔德保管的那三百万美元。我们查阅1905年版的犹太百科全书。在第十卷。第494页写着:   “据传说。为了躲避拿破仑的士兵的搜查。当军队进入法兰克福时。这笔钱被藏在了酒桶里。 *1814年竞选人(汉诺的威廉亲王)回到竞选地(德国)时。这笔钱完璧归赵。而事实好像并不如此浪漫。更像是公事公办。”   最后一句话表明罗斯柴尔德从未将这笔钱还给汉诺的威廉亲王。百科全书上继续写道。内森·梅耶·罗斯柴尔德将这笔三百万美元投资买了“东印度公司的黄金。他知道威灵顿的半岛竞选活动需要这笔钱。”   内森这笔偷来的钱“四次给他带来利润:i)在一次交易中。他以50分的价格买进威灵顿的证件并以同等价格收集;ii)在他把黄金卖给威灵顿的交易中;iii)把那些黄金重新买回。iv)把黄金卖到葡萄牙”。 *1815年:罗斯柴尔德五兄弟同时卖黄金给威灵顿的军队(通过在英国的内森)和拿破仑的军队(通过在法国的詹姆斯)。从此开始了他们同时投资战争双方的政策。   罗斯柴尔德兄弟在整个欧洲都有银行。这就使他们建立秘密线路和快捷传递网成为可能。只有这些罗斯柴尔德的送信人被允许通过英国和法国的封锁。   正是这些送信人才能让内森·梅耶·罗斯柴尔德能随时知道战争的进展情况。并根据自身形势。再通过这些情报人员来进行股票买卖。并根据这些情报进行交易。   当时。英国的债券在[[证券交易所]]进行交换。内森·梅耶·罗斯柴尔德命令他在交易厅的所有员工开始抛售债券。这一举动让其他的商人都以为英国要吃败仗了。因此也开始疯狂抛售。   如此。英国债券的价值直线下降。这时内森·梅耶-罗斯柴尔德小心地通知他的员工们把他们能得到的所有债券买回来。当英国在战争中取胜的消息传来之后。债券的价值涨到比战前还要高的水平。内森·梅耶·罗斯柴尔德在这次投资中得到了20倍的利润。   这次事件让罗斯柴尔德家族彻底地控制了英国的经济。在拿破仑战败之后。英国经济成了世界经济的中心。英国不得不建立一个新的“英国银行”。并由内森-梅耶·罗斯柴尔德掌控。内森·梅耶·罗斯柴尔德后来说道:   “我不关心由哪个木偶来接替统治日不落帝国的王冠。谁控制了英国的金钱供应。谁就可以控制大英帝国。而我控制了英国的财源。”罗斯柴尔德还利用对英国银行的影响。取消了国对国地运送金子的方法。代之以运用自己在欧洲的五家银行来建立一个书面借记系统。也就是今天的银行系统。 *1816年:由于罗斯柴尔德控制着美国的金钱供应。因此“美国银行”的许可证有效期又延长了20年。英美战争导致了成千上万人死亡的后果。但是罗斯柴尔德家族却得到了他们的银行。 *1818年:由于在滑铁卢战役中惨败。法国在1817年向罗斯柴尔德贷了一大笔款项用于重建工作。这之后。罗斯柴尔德的代理人们大量购买法国政府的债券。这使得法国[[政府债券]]的价值攀升。11月5日。他们将所有的债券在公开的市场全部抛售。直接导致法国政府债券价值暴跌。并使法国的经济陷入一片恐慌。   这样。罗斯柴尔德家族开始控制法国的金钱供应。也使在同年。罗斯柴尔德已经能够给普鲁士[[政府贷款]]五百万英镑。 *1822年:奥地利的皇帝颁给罗斯柴尔德五兄弟男爵的封号。内森·罗斯柴尔德选择不接受这个头衔。1827年:沃尔特·司各特(Walter Scott)爵士出版了一套九卷的书《拿破仑的一生》。其中。在第二卷中他说道:“法国大革命是由光照派(亚当·维肖普特)策划的。由6欧洲钱庄庄主7(the money changer of Europe)(罗斯柴尔德)提供经济支援。” *1835年:安德鲁·杰克逊总统(1829年至1837年任美国第七届总统)开始将[[联邦基金]]存入由民主党的银行家经营的银行里。而不是由罗斯柴尔德控制的“美国银行”。之后有一次针对杰克逊总统的刺杀事件发生。不久杰克逊宣布罗斯柴尔德的人跟这次企图刺杀的行动有关。   罗斯柴尔德要求在西班牙阿尔玛旦(Almaden)汞矿的开采权。在当时。这莫过于是世界上最大的特许权了。因为在冶炼金银的过程中。水银是很关键的一个组成部分。事实上。这使得罗斯柴尔德垄断了世界水银开采界。 *1837年:经过与罗斯柴尔德及他们的美国银行进行了数年的斗争之后。安德鲁·杰克逊总统最后终于成功地将罗斯柴尔德的中央银行从美国赶了出去。直到1913年。罗斯柴尔德才能够在美国建立他们的第三个银行:联邦储蓄所(The Federal Reserve)。 *1836年:内森·罗斯柴尔德去世。 *1838年:阿姆斯洛·梅耶·罗斯柴尔德宣称:“只要让我掌握一个国家的金钱。我就不会关心由谁来制定法律。” *1840年:罗斯柴尔德家族成为英国金钱的[[经纪人]]。他们还在加利福尼亚和澳大利亚建立了代理机构。 *1841年:[[约翰·泰勒]](John Tyler)总统(1841年至1845年任美国第十界总统)否决了延长美国银行有效期的法案。他也收到成千上万封刺杀恐吓信。 *1844年:所罗门·梅耶·罗斯柴尔德购买了“维特科维斯(Vitkovice)联合煤矿”和“奥匈鼓风炉公司”。后者以后成为全球十大企业之一。   本杰明·迪斯雷利(Benjamin Disraeli)(以后将两次出任英国首相)在他出版的《康宁丝柏》(Coningsby)中这样描述内森·梅耶1罗斯柴尔德:   “世界金钱和市场的领主.统治者。当然事实上也就是其他所有事物的领主和统治者。他几乎掌控着南意大利的税收。世界各国的帝王和权贵都希望得到他的建议并且接受他的建议指导。” *1845年:安德鲁·杰克逊(美国第七任总统)去世。这个伟大的爱国之士在遗嘱中要求把“我扼杀了那个银行”写在他的墓碑上。指的是1837年他从美国驱逐了罗斯柴尔德的美国第二中央银行那件事。   詹姆斯·梅耶·罗斯柴尔德赢得了机会签订建造一条铁路主干线的合同。这条铁路线被叫做“切闵德夫杜诺德”(Chemin De FerDuNord)。起始于巴黎。终点是瓦朗谢内(Valenciennes)。中途与他兄弟在奥地利建造的铁路网结合一体。 *1847年:这时的莱昂内尔·德·罗斯柴尔德(Lionelde Rothschild)已经娶了他叔叔卡尔·梅耶·罗斯柴尔德的女儿。并且被选为伦敦市的议员。   进入议会的一个条件是必须宣誓自己是一名真正的基督教信徒。莱昂内尔拒绝这样做。因为他是犹太人。他在议会中的席位就这样空缺了11年。直到议会允许宣誓其他信仰。 *1848年:阿姆斯洛的妻子埃瓦·汉诺去世。 *1849年:梅耶·阿姆斯洛·罗斯柴尔德的妻子古德拉·斯内波去世。她去世之前曾说:“如果我的儿子不想有战争。那么就不会有战争发生。” *1850年:在接下来的十年中。罗斯柴尔德开始在英国的蒙特摩(Mentmore)和法国的弗里埃莱斯(Ferrieres)建造庄园。之后在全世界都将有罗斯柴尔德的庄园。所有的庄园里都有很多艺术作品。 *1852年:N.M.罗斯柴尔德家族公司(N.M.Rothschild&Sons)开始为皇家铸币厂以及英国银行和其他国际客商冶炼金银。 *1853年:詹姆斯·梅耶·罗斯柴尔德的养子内森尼尔·德·罗斯柴尔德收购了夏托·布雷恩·茂顿(Chateau Brane Mouton)公司和茂顿的波尔多葡萄园。并且将公司重新命名为夏托·茂顿·罗斯柴尔德。 *1854年:所罗门·梅耶·罗斯柴尔德的妻子卡罗琳·斯特恩去世。 *1855年:阿姆斯洛·梅耶·罗斯柴尔德.所罗门·梅耶·罗斯柴尔德.卡尔·梅耶·罗斯柴尔德去世。1858年:莱昂内尔·德-罗斯柴尔德最终在议会中获得席位。这是在必须宣誓基督教信仰的政策放宽到接受其他信仰之后。他成为英国议会中第一名犹太人成员。 *1861年:亚伯拉罕·林肯总统(美国第十六届总统。从1860年至1865年被刺杀之间在任)跟罗斯柴尔德家族打交道并试着获得他们的贷款以支持正在进行的美国内战。   罗斯柴尔德同意贷款的条件是:发给他们的另一家[[美国中央银行]]许可证。并且要付所贷款额的24%到36%的利息。林肯对这么高的利息感到非常生气。因此他发行了自己的[[免税债券]]。并告知群众这个债券无论共有和私有都是合法的。 *1862年:林肯的免税债券全部印制和发放完毕。他继续陈述道:   “我们给这个共和国的人民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福祉。他们用自己的钱还自己的债。”   同年。伦敦《泰晤士》报出版了一本书。其中有如下一番评论:   “如果那个起源于北美共和国的[[金融政策]]一旦固定下来。那么那个政府将会用自己的钱做好事却不花分文。他们会不花分文地还清债务。他们还将会用所有必要的钱来继续商业活动。这个政府将成为史无前例的最繁荣的文明政府。   “北美将集中世界上所有的智慧和财富。这个政府一定要也一定会摧毁地球上的君主政治。” *1863年:在意大利那不勒斯的罗斯柴尔德金融家族。C·M·德·罗斯柴尔德·e·菲格里(C.M.de Rothschil de figli)。促成了接下来的意大利的统一。罗斯柴尔德家族利用他们在美国的代理机构之一。[[约翰·D·洛克菲勒]]。组建一家名为标准石油公司的企业。很显然。该公司取代了它的所有竞争对手。 *1864年:亚伯拉罕·林肯总统发现俄国沙皇。亚历山大二世(Alexanderu。1855—1881年)与罗斯柴尔德家族有问题。还有亚历山大二世正拒绝罗斯柴尔德家族继续在俄国建立中央银行的企图。   林肯总统要求沙皇支持美国的南北战争。然后沙皇派遣他的一部分舰队起锚前往纽约。而另一部分前往加利福尼亚。同时。沙皇对英国.法国和西班牙郑重声明。如果他们攻击这两支舰队中的任何一支。俄国将支持林肯总统。随后。林肯赢得南北战争。 *1865年:在给国会的一份声明中。林肯总统说:   “我有两个巨大的敌人。南方军队在我的前面。金融财团在我的后面。在我后面的这个是最大的敌人。”   这一年的晚些时候,林肯总统被暗杀。   内森尼尔·德·罗斯柴尔德成为白金汉宫郡的议会议员。 *1868年:在购买法国四大主要地产之一查图·拉菲特城堡之后不久。詹姆斯·梅耶·罗斯柴尔德去世。他是梅耶·阿姆斯洛·罗斯柴尔德最后去世的儿子。 *1870年:内森尼尔·德·罗斯柴尔德去世。 *1873年:正在亏损的西班牙里奥·廷托(Rio Tinto)铜矿场被一群包括罗斯柴尔德家族在内的外国财团收购。这些铜矿场代表着欧洲最大的铜矿来源。 *1875年:内森·罗斯柴尔德和他儿子们的公司负责发行一支股票为第一条连接法国和英国的地下水渠工程筹集资金。其中一半资金来自罗斯柴尔德所拥有的康帕尼·杜·切闵·德·菲尔·杜·诺德公司(Compagnie du Chemin de FerduNord)。   这一年。罗斯柴尔德家族提供给首相本杰明·迪士累利帮助英国政府收购苏伊士运河的一支大股票。这个交易由莱昂内尔·德-罗斯柴尔德在极大的秘密中进行。 *1876年:奥托·冯·俾斯麦说:   “在南北战争之前的很长时间里。美国分裂为两个对等力量的联盟是由欧洲高层财团势力决定的。这些金融家害怕。如果美国南北方还联合在一块。并成为一个国家。他们会获得经济和财政上的独立。这会打破他们遍布世界的金融统治。   “罗斯柴尔德家族的声音占主导地位。他们预先看到。如果他们能够替代两个软弱无力的民主政体。他们会得到大量的战利品。因此。他们开展间谍活动。以便利用奴隶制问题在共和国的两大派别之间挖下鸿沟。” *1881年:詹姆斯·A·加菲尔德(James A.Garfeild。美国第20任总统。仅在位100天)在被暗杀的前两周说:   “在我们国家。无论谁控制资金的账簿。都绝对是工业和商业的主人……当你认识到整个系统很容易被顶层强势的人物通过某种或另一种方式所控制的时候。你就不需要被告知周期性的[[通货膨胀]]和经济萧条是如何产生的了。”   埃德蒙德·詹姆斯·德·罗斯柴尔德(Edmond James de Rothschild)有一个儿子。名叫毛里茨·德·罗斯柴尔德(Maurice de Rothschild)。 *1883年:地下水渠工程开掘6000英尺之后。英国政府提出。这个工程会在事实上威胁到英国的安全。因此停止了这个工程。 *1885年:内森尼尔·罗斯柴尔德。莱昂内尔·德·罗斯柴尔德的儿子。成为第一个犹太贵族。获得罗斯柴尔德勋爵爵位。 *1886年:法国的罗斯柴尔德银行。德·罗斯柴尔德·菲里斯(de Rothschild Freres)获得大量的俄国油田。并组建里海和黑海油田公司(Caspian and Blacksea Petreleum Company)。它很快成为世界第二大石油生产商。 *1887年:罗斯柴尔德家族为南非金伯利(Kimberley)金矿的合并提供资金。随后。他们成为这家公司.德·比尔斯(DeBeers).非洲和印度稀有矿石公司的最大股票持有者。 *1888年:诺梅·哈尔芬(Noemie Halphen)。毛里茨·德·罗斯柴尔德未来的妻子诞生。 *1891年:英国劳工领袖对关于罗斯柴尔德家族的话题作了如下声明:   “这个吸血家族已经是导致本世纪欧洲数不清的恶作剧和悲剧的原因。他们通过煽动原本不该争吵的国家之间的战争来堆积他们的巨大财富。   “无论何时欧洲有麻烦。也无论欧洲何地传播战争谣言。以及人们的心神因为恐惧变化和灾难而发生神经错乱。你都可以确定一个鹰钩鼻的罗斯柴尔德在靠近混乱地区的某处在玩他的游戏。”   类似的评论使罗斯柴尔德家族感到忧虑。因此在19世纪末的时候。他们购买了路特斯(Rueters)新闻机构。以便他们可以对媒体做一些控制。 *1895年:詹姆斯·梅耶·罗斯柴尔德最小的儿子埃德蒙德·詹姆斯·德·罗斯柴尔德访问巴勒斯坦(Palestine)。随后提供资金在那里创立第一个犹太人殖民地。这是为了促进他们的[[长期目标]]。即创建一个由罗斯柴尔德家族成立的国家。 *1897年:罗斯柴尔德家族设立犹太复国主义者(Zionist)国会。并在慕尼黑(Munich)召开第一次会议。然而。由于本地犹太人的反对。这次会议被重新安排到瑞士的巴塞尔(Basle)。于8月29日召开。 *1898年:斐迪南德·德·罗斯柴尔德去世。 *1901年:德国法兰克福罗斯柴尔德银行。由于迈耶·阿姆斯洛·罗斯柴尔德及其儿子没有男性继承人接管而关闭 *1902年:菲利普·德·罗斯柴尔德(Philippe de Rothschild)降生。   由于在所在区域发展不稳定和来自标准石油公司日益激烈的竞争。罗斯柴尔德家族把里海和黑海石油公司卖给荷兰皇室和[[壳牌公司]]。 *1906年:由于在所在区域发展不稳定和来自标准石油公司日益激烈的竞争。罗斯柴尔德家族把里海和黑海石油公司卖给荷兰皇室和壳牌公司。 *1907年:亚各布·斯切夫·罗斯柴尔德(Jacob SChiff Rothschild)。库恩和罗布公司(Kuhn。LoebandCo.)的首领。在对纽约商会的演讲中警告说:   “除非我们有一个中央银行来充分控制[[信贷资源]]。否则这个国家将经受历史上最严峻。且影响最深远的金融恐慌。”   突然。美国就发现自己正处在由罗斯柴尔德家族操纵的金融危机之中。像通常一样。这次危机毁坏了整个美国无辜人们的生活。而罗斯柴尔德家族赚取了几十亿的资金。 *1909年:毛里茨·德·罗斯柴尔德迎娶诺梅·哈尔芬。 *1911年:约翰·F·海蓝(JohnF.Hylan),后来的纽约市长说。   “我们公众的真正威胁是看不见的政府,它像一只巨大的章鱼,伸开它那满是粘泥的躯体遍布我们的城市、州和国家。其头部是一小群金融家族,总的来说就是国际金融家。”   温纳·萨姆巴特(Werner Sombart)在他《犹太人和现代资本主义》(The Jews and Modern Capitalism)的书中说,自1820年起,就是“罗斯柴尔德时代”。并下结论说,“在欧洲只有一种统治权力,那就是罗斯柴尔德。” *1912年:在12月份发行的《真理》杂志上。乔治·R·康罗伊(GeorgeR.Conroy)评价银行家亚各布·斯切夫说:   “斯切夫先生是库恩和罗布私人银行的首领。代表着罗斯柴尔德家族在大西洋沿岸的利益。他被描述为金融战略家。并担任强大而又冷酷无情的标准石油公司财务部长多年。他与哈里曼(Harrimans).古尔德(Goulds).洛克菲勒等家族在他们的所有铁路公司联手。并成为美国铁路和金融领域的主导力量。” *1913年:罗斯柴尔德家族在美国设立反诽谤社团(Anti Defamation League)。试图对“任何质疑和挑战全球精英的人”打上“反犹太主义(Anti-Semitic)”的标签。   足够奇怪的是,同年他们这么做之外,还在美国建立了他们最后的和通行的中央银行,联邦储备金。国会议员查理斯·林德伯(Charles Lindbergh)在12月23日通过的《联邦储备金公约》之后评价说:“这个公约建立了地球上最庞大的[[信托机构]]。当总统签署这个法案时。看不见的金融势力政府就被合法化……通过这个金融和货币法案。各个时代的犯罪得以施行。”   说明联邦储备金是一个私人公司是很重要的。它不是联邦的。也没有储备金。保守估计。它每年利润超过150亿美元。在它的历史上。联邦储备金从来没有公开过它的账户。 *1914年:罗斯柴尔德家族已经控制了欧洲三个新闻机构。德国的沃尔夫(Wolff。成立于1849年).英国的路特斯(成立于1851年).法国的哈瓦斯(Havas。成立于1835年)。   罗斯柴尔德和他的儿子们长期扮演着确定世界每日金矿价格的角色。这件事每天都准时于ll点发生在伦敦市办公大楼的同一个房间里。直至2004年。 *1921年:在亚各布·斯切夫指令下。在美国对外关系理事会(CFR)成立。有德系犹太人伯纳德-巴鲁茨(Bernard Baruch)和爱德华·蒙德尔上校会馆(Colonel Edward Mandell House)建立。斯切夫在他去世之前给予的这个指令。因为他知道。在美国。必须建立一个组织。能够支持挑选中的政客们参加选举。并且能够继续展开罗斯柴尔德家族的阴谋。对提议组建对外关系理事会(CFR)。实际上在1919年5月30日。法国巴黎马耶斯提(Majestic)大酒店里的一次会议中,同意了这个决议。   对外关系理事会(CFR)成员最初在美国有大约1000人左右。这些成员包括美国各个工业巨头。所有国际驻美国的银行家。以及免税机构的领导人物。实际上。这些人提供资金。用于总统选举和议会选举的竞选使用。   对外关系理事会(CFR)的第一份工作。就是获取媒体的控制权。这项任务交给约翰·D·洛克菲勒完成。他设立了很多美国新闻杂志。如《生活杂志》亿伪/I和[[《时代杂志》]](Time)。他资助塞缪尔·纽豪斯(Samuel Newhouse)购买并建立一系列全国性的报纸。并资助尤吉尼·梅耶(Eugene Meyer)继续购买一系列出版物。如[[《华盛顿邮报》]]([[Washington Post]]).(([[Newsweek]]))([[新闻周刊]]).《每周新闻杂志》(The Weekly Magazine)。   对外关系理事会(CFR)同时还需要获得控制电台、电视台。以及电影工业的大权。这项工作则是由国际银行家。华尔街投资银行(KuhnLoeb).高盛投资银行(Goldman Sachs).瑞银华宝(the Warburgs)。以及勒曼斯家族银行(the Lehmanns)共同完成。 *1926年:罗斯柴尔德家族再次为伦敦地铁电气铁路有限公司(Underground Electric Railways Companyof LondonLtd)集资。控制了伦敦地铁交通系统的资金。 *1929年:罗斯柴尔德家族利用美元紧缩。摧毁了美国经济。新一轮的[[经济危机]]开始了。1930年:罗斯柴尔德家族的第一个国际银行“[[国际结算银行]]([[Bank for International Settlements]],简称BIS)”在瑞士的巴塞尔成立。这个地方在33年前。曾经举行了第一次国际锡安运动大会。 *1934年:瑞士银行保密法得到改革。使之成为一个令人反感的事物。其结果是限制银行职员违背保密法。   埃德蒙德·德·罗斯柴尔德去世。 *1938年:随着纳粹(Nazi)占领奥地利。所罗门·迈耶·冯·罗斯柴尔德和他的儿子们在维也纳的银行关闭。 *1955年:罗斯柴尔德在巴黎创办康巴尼金融经纪机构(Compagnie Financiere)。 *1957年:詹姆斯·德·罗斯柴尔德去世。根据罗斯柴尔德家族拥有的媒体报道。他留下大笔资金给以色列国家来建设他们的国会大厦。科尼塞特(Knesset)。他说。科尼塞特应该成为“在所有人的眼里。是以色列国家永久的象征。”   毛里茨·德·罗斯柴尔德在巴黎去世。 *1962年:德·罗斯柴尔德·弗雷利斯创办伊梅特尔(Imetal)中央管理机构来代表他们所有矿场的利益。   弗雷德里克·默顿(FredericMorton)出版他的书《罗斯柴尔德家族》。他在其中说:   “虽然他们控制了许许多多的工业、商业、矿场和[[旅游公司]]。但没有一个写有罗斯柴尔德的名字。作为私人合作伙伴。这个家族从来不需要。也从来没有发布过哪怕一个公开的财务平衡表。或其他任何关于财务的报告。”   这种态度表明。罗斯柴尔德家族的真正目的是消除所有的竞争。缔造属于他们自己的世界范围的垄断。 *1963年:6月4日约翰·F·肯尼迪总统(PresidentJohnF.Kennedy。第35任美国总统。1961-1963年)签署第11110号行政令,即把货币发行权收归政府。不再通过罗斯柴尔德家族所拥有的联邦储备金公司。   不到6个月之后的11月22日。肯尼迪总统被罗斯柴尔德家族的人刺杀。其原因和亚伯拉罕·林肯总统被刺杀的原因相同。即他想为美国人民印制纸币。因为他反对外国权贵为了金钱利益而展开争夺战。这个第11110号行政令后来被林登·拜尼斯·约翰逊总统(President Lyndon Baines Johnson。美国第36任总统。1963-1969年)在乘坐空军一号(Air Force One)飞机从达拉斯到华盛顿的路途中取消。也是在同一天肯尼迪总统被刺杀。   埃德蒙德·德·罗斯柴尔德创建拉·康巴尼金融经纪机构(La Compagnie Financiere)。作为设在瑞士的风险投资商行。这个机构后来发展成为带有许多附属分支的投资银行和资产管理公司。埃德蒙德·德·罗斯柴尔德也和他的妻子娜迪妮(Nadine)结婚。并生有一个儿子。名为本杰明·德·罗斯柴尔德(Benjaminde Rothschild)。 *1967年:德·罗斯柴尔德·弗雷利斯改名为邦克·罗斯柴尔德(Banque Rothschild)。 *1968年:诺梅·哈尔芬。毛里茨·德·罗斯柴尔德的妻子去世。 *1970年:英国首相爱德华德·哈斯(Edward Heath)任命维克多·罗斯柴尔德勋爵(Lord Victor Rothschild)为他的政策顾问团首领。在他担任这个职务期间。英国加入了欧洲共同社区。1980年:全球私有化迹象开始。罗斯柴尔德家族从一开始就跟随其后。目的是紧紧抓住并控制全世界所有公众拥有的财产。 *1981年:邦克·罗斯柴尔德银行被法国政府国有化。这个新的银行取名为康巴尼·欧罗品尼-德·邦克(Compagnie Europeenne de Banque)。相应地。罗斯柴尔德家族针对这个法国银行建立一个接替的机构。即罗斯柴尔德和席尔·邦克(Rothschild & Cie Banque)。该机构继续成为法国领先的投资公司。 *1985年:罗斯柴尔德家族建议英国政府对[[英国燃气公司]]实行私有化。随后。他们建议英国政府对所有其他实行私有化的国有公司进行虚拟化。包括:英国钢铁公司.英国煤矿公司.所有英国区域性电力理事会.所有英国区域性水资源理事会。 *1987年:埃德蒙德·德·罗斯柴尔德创建世界保护银行。旨在把来自第三世界国家的[[债务转移]]到该银行。作为回报。这些国家将把土地转给该银行。 *1988年:菲利普·德-罗斯柴尔德去世。 *1989年:伦敦和巴黎的罗斯柴尔德银行宣布组建一个新的[[子公司]]。名为罗斯柴尔德·甘布(Rothschild GmbH)。在德国的法兰克福。 *1996年:阿姆斯切尔·罗斯柴尔德(Amschel Rothschild),41岁。在巴黎他自己酒店的房间里被人用他自己的浴巾结成的粗绳勒死。法国总理命令法国警察停止调查。而犹太复国主义者路泊特1穆多茨(Rupert Murdoch)则指示他遍及世界的编辑们和新闻主管们。如果他们一定要报道这件事。那就说是心脏病发作。 *1997年:埃德蒙德·德·罗斯柴尔德因肺气肿在日内瓦去世。 *1998年:[[欧洲中央银行]]在罗斯柴尔德家族创始地法兰克福成立。 ==参考文献== {{reflist}} [[Category:法国财团|L]]
20240728-042407
组织管理能力
'''组织管理能力(Management ability)''' ==什么是组织管理能力<ref name="gong">公务员能力建设.重庆出版社,2006.7.</ref>==   '''组织管理能力'''是指[[管理者]]按照既定目标任务和决策要求,进行统筹安排,组建一套科学合理的[[组织机构]]和[[团队]],把各种资源有效地组合起来,协调一致地保证领导决策顺利实施的[[能力]]。 ==组织管理能力的内容<ref>王兆明,武正林主编.大学生职业指导 上 职业生涯设计.苏州大学出版社,2003.10.</ref>==   组织管理能力主要包括善于经营、善于管理、善于用人、善于理财这四个方面。   '''1.善于经营'''   成功的经营者,不仅要有果敢的开拓创新精神,还必须精通经营之道,熟悉市场行情。要了解和掌握生产经营活动内容,学会生产经营的策略和手段,掌握信息要及时准确,对比选优要多设方案,不同意见要兼收并蓄。要懂得市场经营策略、[[销售策略]]、市场定价策略,熟悉生产经营的[[组织]]和[[管理]]。   经营之道,没有固定的模式,但从许多成功经营的理念和经验中可以总结、归纳出一些特点。如美国创业家协会把[[经营管理]]归纳为这样几点:力求创新,追求成长,确保合理和[[利润]],以[[消费者]]为出发点,倾听消费者的意见,掌握良机,发挥特色等。   善于经营一般表现为以下几方面:   '''(1)慧识天时地利'''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胜往往是通过经营来实现的。[[经营]]时,首先要考虑的是开业所在地的地理位置,考虑什么时候是消费者购买商品的最佳时间带。英国有位名叫查尔斯·福特的年轻人,为开设一家奶品店,看了三个店址,最后选择了要价最高且年久失修的一处。卖方问他原因何在,[[福特]]毫不隐讳地告诉他:自己带了秒表在每一处店址外面站了半天,计算来往的人数,结果,此处来往的人流量最大。对[[商品销售]]来说,利润取决于消费者的数量。   '''(2)形成自我风格'''   现代经营不可能动辄花大钱做[[广告]],或搞[[有奖销售]]等形式来[[促销]],而是要用新的风格和吸引力来扩大影响。科学的经营技巧是在熟悉社会消费心理的前提下产生的。   1989年,《人民日报》发表了一则消息:乔治·布什应邀在中国驻美大使馆作客时,指着手腕上的手表说:这是中国制造的“海鸥”表,是一位中国友人送给他的,已经戴了三年,走时准确。他曾戴着这块表去迈阿密海滩钓鱼,海水把他浑身打湿了,但手表走时毫无影响。当时的天津手表厂[[厂长]]见到这则报道后,立即通过美国驻华大使馆转赠布什夫妇一对新型“海鸥”双日历石英电子表,并向这对忠实用户致意。之后,各报纷纷报道或转登这则[[消息]],“海鸥”手表名声大噪,生意兴旺。   '''(3)掌握经营诀窍'''   大凡善于经营的人,一般都有其经营成功的诀窍。这些诀窍因人而异,因事而异,可根据情况灵活应用。这里有两个[[事例]]值得借鉴。   1915年,巴拿马万国博览会开幕时,我国的茅台酒因[[包装]]“土气”而受到冷遇。展出时,[[茅台酒]]的经销人员灵机一动,故意摔破一瓶。顿时,香气四溢,使博览会的参观者为之倾倒。茅台酒从此名声大振。   日本西铁城钟表商为了在澳大利亚打开[[市场]],提高手表的[[知名度]]和销售率,竟出人意料地采用直升飞机空投的方式,从高空把手表扔下来,落到指定的广场上,谁能拾到手表就送给谁。这一招果然引起轰动,因为手表从天空落下居然完好无恙,足见手表的防震性能很好。西铁城从此名声大振,很快就打开了销售市场。这是采用了“[[轰动效应]]”的经营技巧。   '''2.善于管理'''   [[经济核算]]的结果表明,即使是生产条件和资源投入相同,[[生产效率]]也会有差异。对个体产品来说,这种差异取决于劳动者的熟练程度,而对有赖于群体分工合作的[[产品]]来说,这种差异则取决于管理,且产品越复杂,参与[[劳动协作]]的越多,管理对[[效率]]的影响就越大。所谓管理,就是根据企业的内在活动规律,综合运用[[企业]]中的[[人力资源]]及其他资源,从而有效地实现[[企业目标]]的过程。善于管理,必须了解生产环节,掌握管理的窍门,精通经营核算,做好[[生产过程的组织]]、生产计划的编制、[[生产]]的调度、产品的[[质量控制]]等工作。   善于管理者一般具有如下特征:   (1)智于决策,即既能根据实际情况对[[生产经营]]中的有关问题及时作出正确有效的眼前决策,又能高瞻远瞩,作出富有远见的[[长期决策]]。   (2)巧于组织,即能充分发挥全体成员的聪明才智,并且善于使用各类人才。   (3)精于授权,即能抓住关键,慎重决断,把琐细的日常事务工作分给下属处理。   (4)善于应变,即能够审时度势,随机应变,不抱残守缺,墨守成规。   (5)敏于求新,即对新事物、新环境、新观念、新技术、新方法具有极敏锐的感受力。   (6)敢于负责,即对本企业、对[[员工]]、对消费者以及对整个社会都抱有高度的责任感。   '''3.善于用人'''   在生产的诸要素中,人是最活跃的、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是企业能否发展的决定因素。成功的[[企业家]]无不讲究爱才、惜才、选才、用才之道。没有优秀的人才,也就没有优秀的企业。善于用人,就能调动人的积极性,使人尽其能,人尽其才,使个人的长处得到充分的发挥。要做到善于用人,必须统一指挥,权责相配,建立规章,管理民主,还必须论功[[晋升]],[[按劳分配]]。美国管理学家布兰奇说过,一种市场经济活动能否取得辉煌业绩,归根结蒂就在于这一[[活动]]的组织者中是否有了不起的人才,也就是企业重用了人才没有。以人才来衡量企业的[[财富]],要比用金钱来衡量企业的财富更有长远的意义。用人要会育人,用人要会留人,要知人善任,安排恰当,“好钢用在刀刃上”,做到用人不疑,让员工大胆施展才华。谨防任人唯亲、盲目培养自己的小集团,挫伤员工的积极性。   我国历史上因为善于用人而成就大业的典型事例数不胜数。刘邦能用人,成为汉朝的开国皇帝,项羽则因为不善用人,先后失去了韩信、陈平、范增等人,结果自刎乌江。刘邦在总结自己之所以能战胜项羽的原因时说:运筹于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我不如张良;治国安民,供应军需,我不如萧何;统帅百万大军,战必胜,攻必克,我不如韩信。此三人乃人中豪杰,但我能用之,故我能得天下!人无完人,金无足赤。[[创业者]]个人的才能总是有限的,要在[[创业]]这个复杂的社会活动中获取成功,就必须有刘邦式的善于用人的才能。   '''4.善干理财'''   创业者要从事生产经营,获得利润,就必须善于理财。善于理财的实质就是使资金增值,它是事业成功的一个重要保证。[[理财]]是对资金运动过程进行正确的组织、指挥和调节,从而[[保证]]生产活动的顺利进行,减少劳动和[[物质资源]]的耗损,从而降低产品成本,提高[[资金利润率]]的过程。不言而喻,善于理财,能使资金增值,经济效益提高。俗话说:“吃不穷,穿不穷,算计不着必受穷。”“算计”即指理财。在商品经济条件下,创业者必须心中时刻装有一把算盘,每做一事,都要掂量一下是否有利于[[企业发展]],有没有效益。大凡善于理财的经营者,不仅钱财用度节俭,出入谨慎,账目清明,而且有极强的盈利观念和资金时间、[[价值观念]]。 ==组织管理能力的特点<ref>李相如主编.体育社会实践教程.人民体育出版社,2006年3月.</ref>==   '''(一)随机性'''   管理艺术的特点,在于它的[[弹性]],它是管理者在处理随机事件中的一种变通能力。它不拘泥于规范化的程序去办事,而是按具体情况进行具体分析并善于随机应变,因地、因时、因人、因事、因势灵活机动去处理问题。当然,[[组织管理]]包含着原则性和灵活性,而不是放弃原则的随意性。无原则的所谓灵活,超过原则的让步和妥协,是错误的,如果把让步和妥协当成随机性,绝对不能称之为[[管理艺术]]。   '''(二)经验性'''   管理艺术直接来源于管理者个人的阅历和通过实践积累得到的经验,来源于不同实践者不同的实践,它并非按照逻辑顺序和逻辑规则从理性的东西中推论而得出来的,而是每个人由自己所提炼、升华而成的。实践越多,积累的经验也就越多。   '''(三)多样性'''   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我们常常可以看到,不同的人在处理相同的事情中,都有自己不同的办事技巧,而取得的效果往往是相同的或者是截然相反的,这说明组织管理具有多样性,不可能只是某一特定形式。   '''(四)[[创造性]]'''   组织管理能力体现了实践者正确地发挥主观能动性,更表现出他们积极的[[创新精神]]。不墨守成规,不因循守旧,在处理问题过程中的方法新颖、风格独特。一个才华出众、思想积极开拓的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常常会比别人有更大的创造性,敢于走前人未走过的路,大胆探索。 ==组织管理能力的作用<ref>华章著.给你一面魔镜:如何洞悉和矫正自我.中国工人出版社,2004年06月第1版.</ref>==   组织管理能力的作用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1)制定出适合本地区、本部门和本企事业单位的正确决策。[[决策]]是工作的指导方针,正确的决策决定企业的发展方向和前景,有着强大的吸引力和[[凝聚力]],能调动下属的积极性。   (2)设计、建立和维持合理的[[组织结构]],制定和执行一套必要的[[规章制度]],把各方面的成员组织起来,发挥组织管理的[[职能]]。   (3)实现[[决策目标]]。实施决策的过程中,需要领导者随时注意检查、监督、[[控制]]、反馈,不断完善决策方案,排除一切干扰。 ==组织管理能力的表现<ref>(美)麦格雷·伯恩斯编.怎样提高领导能力.中国致公出版社,2003年09月第1版.</ref>==   组织管理能力是一种综合能力,具体而言,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种能力:   '''一、总揽全局的能力'''   [[领导者]]是不同行业部门的[[领导]],他们在考虑问题、作出决策时必须从本单位全局出发。总揽全局就是眼观天下,胸怀全局。领导者应具有广阔的视野,能够统筹全局,善于掌握和驾驭全局的发展规律。   总揽全局就是在谋划、决策、管理时高屋建瓴。既能从事业工作的大局出发,又能结合自己单位的具体实际。总揽全局就是能把本单位事物的各个方面联系起来,从各种联系中把握事物本质,形成整体性的决策,保证整个领导活动有序地进行。   '''二、多谋善断的能力'''   领导者应多谋善断。“多谋”就是要多出主意、多出点子。“善断”就是要有战略头脑,能够在错综复杂的情况下正确、果敢地决定问题。   多谋善断体现在:   (1)能用创造性的[[思维方式]]看待事物。看到矛盾的一般性、普遍性和矛盾的具体性。透过现象看到本质,抓住事物的核心,作出新的判断。   (2)能通过多种方案的对比,选择最佳方案。   (3)能当机立断。不是谋而不断,优柔寡断,也不是轻率鲁莽,马虎从事,而是对看准的问题果断决策。   '''三、扬长避短的能力'''   领导者个人的能力非常重要,但个人的能力是有限的,领导者应具备扬长避短的人事组织能力,注意发挥领导集团的智能。   人的天赋、实践地位的不同和人的一生精力、时间的限制,造成了人皆有所长,亦皆有所短,有其所能,亦有所不能。领导者要多看各人的长处、优势,看每个成员能干什么,在分工授权时从各人的长处考虑,巧妙地调节领导集团中[[性格]]不同、志趣不同、风格各异、思路不一的状况,以达到相互弥补、协调一致,形成合力,从而保证领导集团的智力劳动得到高水平发挥。   '''四、果断指挥的能力'''   果断指挥能力是领导者在组织指挥中体现出来的一种随机决断能力。主要体现在:   (1)迅速制定阶段性计划。要求领导者能根据总的决策目标尽快提出切实可行的阶段性方案。   (2)有效地组织下属实施决策。领导者能够根据工作任务的要求和下属不同特长,分派任务、布置工作,最大限度调动下属的积极性,发挥整体效能。   (3)随机解决问题。领导者不仅能随时解决决策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而且能够追踪原来的决策目标进行不断调整和修改,这要求领导者必须具有随机决断的能力。   '''五、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   领导者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主要表现在:   (1)勇于面对[[突发事件]]。领导者不能惊慌失措,要临危不惧,处乱不惊,顶住压力,在这样的思想基础和精神准备下,冷静思考,谨慎果断地决策。   (2)迅速查明事件的原因。要求领导者在理智的基础上迅速查明事件的真正原因,[[准确]]地弄清事件的性质,[[趋势]]及发展后果,在此基础上提出解决办法。   (3)采取超常规程序办法。突发事件原因错综复杂,随机性大,决策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和风险性,这就要求领导者在现场根据情况决策,其决策要留有余地。 ==组织管理能力的建设<ref name="gong"/>==   组织管理能力的高低,取决于两个方面:一是管理者要建立一个合理的组织机构,有一个高效和谐的团队,这是组织管理的基础,也是组织管理能力的重要内容。二是管理者个人的能力与水平。所以,要提高组织管理能力,加强组织管理能力建设,就必须从这两个方面入手。   '''一、管理者要建立合理的组织机构与培育高效和谐团队'''   管理者能否建立合理的组织机构与培育高效和谐团队,是组织管理能力发挥的重要基础,也是组织管理能力的第一体现。   '''(一)建立合理组织的基本原理'''   '''1.目标一致性'''   [[组织结构的设计]]和组织形式的选择必须有利于[[组织目标]]的实现。任何一个组织,都是由它的特定目标决定的,组织中的每一部分应该都与既定的组织目标有关系,否则,它就没有存在的意义。同时,每一个机构又有自己的分目标来支持总目标的实现,则这些分目标就成为组织机构进一步细分的依据。为此,目标层层分解,机构层层建下去,直到每一个人都了解自己在总目标的实现中应完成的任务,这样建立起来的组织机构才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才能成为保证组织目标的实现奠定组织基础。   这一基本原理要求管理者在[[组织设计]]中要以事为中心,因事设置机构、设置职务,做到人与事高度配合,避免出现[[因人设事]]、因人设职的现象。   '''2.分工协调'''   按照提高管理专业化程度和[[工作效率]]的要求,把组织的[[目标分解]]成各级、各部门、各个人的目标和任务,使组织的各个层次、各个部门、每一个人都了解自己在实现目标中应承担的[[责任]]和[[职权]]。有分工必然有[[协调]],协调包括部门之间、部门内部的协调。分工协调原理可以这样来表述:组织结构的设计和组织形式的选择越是能反映目标所必需的各项任务和工作的分工,以及彼此之间的协调,委派的[[职务]]越是能适合于担任这一职务的人的能力与[[动机]],其组织结构和形式就越是有效。组织结构中的[[管理层次]]的分工、部门的分工及职权的分工,各种分工之间的协调就是分工协调原理的具体体现。   '''3.[[管理宽度]]'''   管理宽度原理可以表述为:管理者有效地监督、指挥其直接下属的人数是有限的。管理宽度的限度取决于多方面的因素,例如工作的类型、主管人员以及下属的能力大小等等。因此,管理宽度是因组织、因人而定的。由于管理宽度的大小决定和影响着组织的层次,以及[[管理人员]]的数量等一系列重要的组织问题,所以,每一个管理者都应根据影响自身管理宽度的因素来慎重地确定自己的理想宽度。   '''4.权责一致'''   权责一致原理可以表述为:职权与职责必须相等。在进行组织设计时,既要明确规定每一管理层和各个部门的职责范围,又要赋予完成职责所必需的管理权限。职责与职权必须协调一致,要履行一定的职责,就[[应该]]有相应的职权,这就是权责一致原理的要求。只有职责、没有职权、或权限太小,则职责承担者的积极性、[[主动性]]会受到束缚,实际上也不可能承担起应有的责任;相反,只有职权而无任何责任,或责任程度小于职权,将会导致滥用权力,产生[[官僚主义]]等等。因此,在实际组织设计中要尽量避免这两种倾向。   '''5.[[统一指挥]]'''   统一指挥原理可以表述为:组织的各级机构和个人必须[[服从]]一个上级的指挥和命令,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指挥和命令的统一,避免多头领导和多头指挥,使组织决策得以贯彻执行。根据这一原理,上级指示从上到下逐级下达,不许发生越级指挥的现象,下级只能[[接受]]一个上级的领导,只能向一个上级汇报并向他负责,这样就形成一个“[[指挥链]]”。在这个指挥链上,上级既能了解下属的情况,下属也容易理解上级的意图。就可以做到政令畅通,提高管理的有效性,而[[多头领导]]、政出多门,必然造成混乱。   '''6.[[集权]]与分权相结合'''   这一原理可以表述为:为了保证[[有效管理]],必须实行集权与分权相结合的[[领导方式]]。工作中该集中的权力集中起来,该下放的权力就下放给下级,这样才能加强组织的灵活性和适应性。如果事无巨细,把所有权力都集中在自己手上,不仅会使管理者淹没于事务之中,顾此失彼,而且还会助长官僚主义、命令主义,忽视组织战略性、方向性的大问题。因此,管理者必须将与下属所承担职责相应的职权授予他们,使下属有职、有权、有责,这样可以充分发挥下属的聪明才智,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保证[[管理效率]]的提高,也可以减轻管理者的负担,集中精力抓大事。   作为管理者,应当根据以上原理建立合理的组织机构,确保组织目标的有效实现。   '''(二)重视非正式组织'''   随着组织结构的建立,一个[[正式组织]]就形成了,为组织管理提供了组织基础。但是任何正式组织中都伴随着[[非正式组织]]。非正式组织是在组织成员之间感情相投的基础上,由于现实观点、爱好、兴趣、习惯、志向等一致而自发形成的结伙关系。它对于正式组织目标实现有着重要影响作用,能否有效地利用非正式组织为正式组织实现目标服务,是组织管理能力的重要内容。所以,组织能力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要求管理者能够正确认识非正式组织,能够有效的掌控非正式组织。   要有效的掌控非正式组织,使之为正式组织实现目标服务,必须充分了解非正式组织的两大特点:   (1)非正式组织在满足组织成员个人心理和感情需要上,比正式组织更具有优越性。所以应该发挥非正式组织比正式组织具有更强的凝聚力的作用。   (2)非正式组织形式灵活,稳定性差,覆盖面广,几乎所的正式组织成员都介入到某种类型的非正式组织之中。   根据以上特点,管理者在[[组织工作]]中应有意识、有[[计划]]地促进某些具有较多积极意义的非正式组织的形成、发展,使其成为正式组织的辅助。在时机成熟和条件许可的情况下,也可将其中一些转化为正式组织,使其成为组织工作中所设计和保持的组织结构的有机组成部分。   '''(三)培育高效和谐团队'''   建立了正式组织,也重视了非正式组织,但要将团队建成高效和谐团队,还应遵循以下原则:   1.核心能力培育的原则。团队是能力放大机制,而能力放大需要具有相应的[[核心能力]],没有核心能力,团队不过是一个散乱的“[[群体]]”而已。   2.规模适当原则。构造团队时,要使它形成核心能力的单位规范,以增强复合组织中的可匹配性。团队之间也[[需要]]在功能上的互补,不能失衡。   3.工作责任制。一个科学合理的团队,需要制定和执行一套严密的、科学的规章制度,使人们的行为[[规范化]]、[[制度化]]。   4.人本主义原则。建设团队,必须把人放在中心地位,人既是考虑组织活动的出发点,又是考虑组织活动的立脚点,而不能压抑人性。   '''二、提高管理者的组织管理能力'''   管理者的组织管理能力,除了体现在建立机构、[[团队建设]]之外,还充分体现在个人的综合素质与综合能力之上。个人组织管理能力是管理者学习能力、判断能力、[[决策能力]]、实施能力、协调能力等的集合,不是单一的某种能力的体现。所以,提高管理者的组织管理能力,必须从多方面努力,从多种能力的提高人手。这里就主要的几个方面进行讨论,探索提高组织管理能力的途径。   '''(一)增强学习能力是提高组织管理能力的基础'''   管理者的组织管理能力来自于学习,从书本上学习,从实践中学习。[[学习能力]]的强弱,直接决定着管理者组织管理能力的强弱。要想提高组织管理能力,首先是提高管理者的学习能力。   学习能力的提高既是在不断学习中自然而然的过程,也是一个有意识的培养过程。作为管理者可采取以下方法来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   '''1.制订好学习计划、专心致志'''   作为管理人员应当根据工作要求及个人情况,制订出学习内容、目标、进度等。有所选择,有所规划,有的放矢。“百学须先立志”,要树立志向、志气、志趣,长期坚持,学有所为。   '''2.善挤时间、讲究方法'''   作为管理人员工作与学习的矛盾是非常突出的,能否善于利用时间,挤出时间来学习,是学习能否取得成效的关键。在有限的、宝贵的时间中,还必须讲究学习方法,学习方法是到达知识彼岸的桥梁。学习方法科学,事半功倍;方法不当,事倍功半甚至无功而返。长期以来,人们总结出了许多学习方法和经验,如循环学习法、纲要学习法、[[发现学习法]]、程序学习法、模仿学习法、比较学习法等。我们可以从中选择适合的方法加以运用。   '''3.提高效率、学以致用'''   学习要讲求效率,其衡量标准有[[时间标准]]、数量标准、结构标准等。学习的目的是用,所以要重视从实践中去学,借鉴别人的经验,善于从中总结提高领导水平。   '''(二)增强判断能力是提高组织管理能力前提'''   判断能力强,意味着把握了更清晰和更广泛的理解与判断事物的[[标准]],也就能更快地作出准确无误的判断。判断能力是组织管理能力的前提条件,当不能正确判断事物的时候,就无法决策,也就根本谈不上管理了。所以,提高判断能力是提高组织管理能力的前提。提高判断能力既[[需要理论]]上加以训练,又需要在工作实践中不断提高。   '''1.掌握正确运用各种类型的判断逻辑形式的必要知识是提高判断能力的理性途径'''   判断是[[逻辑学]]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学习和掌握各种类型逻辑形式的知识,是培养和提高判断能力不可缺少的条件。熟悉逻辑并善于应用的人,在判断时必定思路清晰,是非分明,从而作出最佳选择。   '''2.加强个人思想修养是提高判断能力的重要途径'''   判断能力与个人品质紧密相连,不唯书、不唯上、有自信、敢创新,是判断能力的基本要求。无私、无畏,才能作准确的判断。   '''3.努力参与社会实践是提高判断能力的根本途径'''   参与各种社会实践,可以从中学习和总结许多提高判断能力的方式方法。如借“[[定势]]”判断、细心观察法、宏观判断与微观判断相结合的方法。   '''4.不要轻易判断他人,正确判断自己'''   在管理工作中不能以貌取人,仅凭[[第一印象]]就对一个人下判断。要听其言,观其行。而对待自己,则要有自知之明,不能过于[[自信]],自我欣赏。也不能过于悲观,缺乏自信。   '''(三)增强决策能力是提高组织管理能力的核心'''   决策能力是组织管理能力的核心,提高组织管理能力最重要的就是要提高决策能力。   '''1.提高决策素质是首要'''   [[决策者]]是决策活动的主体,任何决策活动都离不开决策者的参与。决策者要作出正确的决策,必须不断提高自身的思想品质修养、知识能力修养、性格气质修养、情绪情感修养等。   '''2.掌握决策原则'''   决策的基本原则有求实原则、[[系统原则]]、民主原则、可行原则、[[创新原则]]等。求实原则要求领导者决策符合客观实际;系统原则要求领导者决策必须在综合一切信息的基础上考虑各种情况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民主原则要求决策者必须按照科学、透明的程序在[[集体智慧]]的基础上作出决策;可行原则要求领导者决策是可以在实践中实施的;创新原则要求领导者决策必须以新的思路去解决新的问题。   '''3.优化决策程序'''   领导者在决策时,不仅要按照一般程序来进行,而且要尽可能根据科学高效原则减少一切不合理环节,在决策过程中要注意优化每一个环节,在各种方案中进行优选。   '''4.掌握科学的决策方法'''   决策是有方法可循的,按照不同的决策类型,应当选择不同的决策方法,常见的可分为[[定性决策]]和[[定量决策]]两大类。领导者可根据情况适当选择或综合使用,要在实践中体会各种决策方法的优缺点,对其中一些适合自身的决策方法能够运用自如。   '''(四)增强协调能力是提高组织管理能力的关键'''   [[领导协调]]是组织管理工作中经常性的工作。包括协调与上级的关系、与下级的关系、与同级的关系,各种关系的协调不可有固定的模式,要因势利导,针对不同对象在方法上有所不同,有所选择。但其基本的方法有:   '''1.疏通阻塞'''   各种不协调的现象的出现,大部分是因为信息阻塞引起的。领导者要善于疏通阻塞。重大问题先协商后再决策,一般问题先通气后再执行,暂时有分歧的就冷处理,善于等待,疏通关节。   '''2.多商量'''   商量是协调最重要的环节。领导者要用平等的[[态度]]对待别人,不要强加于人。既然是商量,无论对方和自己的关系如何,地位如何,都要把对方摆在平等的地位。   '''3.化解矛盾'''   领导者无时无处不生活在矛盾中,诸如利益冲突、心理冲突、[[角色冲突]]、职权冲突、[[目标冲突]]等。要正视矛盾,要善于化解矛盾。可采用以冷制热法、含糊处理法、春风化雨法、接受时间法、彼此退让法。   '''4.保持平衡'''   各种[[社会关系]]需要互相依赖,[[竞争]]与合作是一种平衡。领导者要从[[总体]]上把握平衡,在坚持原则的前提下追求平衡,从动态中寻求平衡。要团结所有团队成员形成一个相互配合的组织,形成和谐的[[人际关系]]。   此外,要提高组织管理能力还需要增强[[应变能力]]、[[执行能力]]、理财能力、用才能力等等。 ==参考文献== {{reflist}} [[Category:组织管理术语|Z]]
20240728-042410
2015年Interbrand全球最佳品牌100强
[[Image:2015Interbrand全球最佳品牌100强.gif|left|250px]] '''2015年Interbrand全球最佳品牌100强排行榜(Interbrand Best Global Brands 2015 rankings)''' == 2015年Interbrand全球最佳品牌100强排行榜概述==   2015年10月6日,品牌咨询公司Interbrand公布了2015年的“全球最佳品牌榜”百强名单,该排行榜主要从品牌业绩表现、[[影响力]]及品牌保障公司持续[[收入]]的[[能力]]三个方面进行衡量。Interbrand 始创于1974年,自2000年发布全球100大品牌榜至今,采用“[[经济附加值]]”法(Economic Value Added),评估各个品牌对企业经济利润的贡献,品牌的[[竞争优势]]和[[风险]]。   候选品牌的经营范围必须覆盖至少全球三大洲,必须广泛涉足新兴的[[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必须有足够的公开[[财务信息]],必须长期盈利,30%以上的收入必须来源于本国以外的地区。   此次榜单中科技巨头[[苹果]]继续蝉联榜首位置,[[Google]]紧随其后位列第二,两者的排名情况与2014年相同。Apple(苹果)自2013年击败[[可口可乐]]后,连续第三年蝉联该榜单冠军,紧随其后的依然是 Google 和 可口可乐。值得注意的是,电商巨头 [[Amazon]] ([[亚马逊]])[[品牌价值]]快速上升(+29%),取代德国豪车品牌 [[Mercedes-Benz]] 首度跻身前十。   微软则从去年的第5名升到了第4名的位置,而[[索尼]]则排在第58位。[[丰田]]排名小幅攀升,[[三星]]依旧位列第七,[[IBM]]、[[通用电气]]和[[麦当劳]]都略微下滑。   排行榜第23位的Facebook是2015年品牌价值增长最快的品牌。   去年首次入榜的中国品牌[[华为]](Huawei)品牌价值大幅上升(+15%),攀升至总榜第88位(去年97位);此外,[[联想]](Lenovo)成为第二个闯入 [[Interbrand]] 全球百强品牌榜的中国品牌。 == 2015年Interbrand全球最佳品牌100强排行榜全榜单== {|class=wikitable !2015 Rank||Brand||Region/Country||Sector||Brand Value||Change in Brand Value |- |1||[[Apple]]||United States||Technology||170,276 $m||43% |- |2||[[Google]]||United States||Technology||120,314 $m||12% |- |3||[[Coca-Cola]]||United States||Beverages||78,423 $m||-4% |- |4||[[Microsoft]]||United States||Technology||67,670 $m||11% |- |5||[[IBM]]||United States||Business Services||65,095 $m||-10% |- |6||[[Toyota]]||Japan||Automotive||49,048 $m||16% |- |7||[[Samsung]]||South Korea||Technology||45,297 $m||0% |- |8||[[GE]]||United States||Diversified||42,267 $m||-7% |- |9||[[McDonald's]]||United States||Restaurants||39,809 $m||-6% |- |10||[[Amazon]]||United States||[[Retail]]||37,948 $m||29% |- |11||[[BMW]]||Germany||Automotive||37,212 $m||9% |- |12||[[Mercedes-Benz]]||Germany||Automotive||36,711 $m||7% |- |13||[[Disney]]||United States||[[Media]]||36,514 $m||13% |- |14||[[Intel]]||United States||[[Technology]]||35,415 $m||4% |- |15||[[Cisco]]||United States||Technology||29,854 $m||-3% |- |16||[[Oracle]]||United States||Technology||27,283 $m||5% |- |17||[[Nike]]||United States||Sporting Goods||23,070 $m||16% |- |18||[[HP]]||United States||Technology||23,056 $m||-3% |- |19||[[Honda]]||Japan||Automotive||22,975 $m||6% |- |20||[[Louis Vuitton]]||France||[[Luxury]]||22,250 $m||-1% |- |21||[[H&M]]||Sweden||Apparel||22,222 $m||5% |- |22||[[Gillette]]||United States||[[FMCG]]||22,218 $m||-3% |- |23||[[Facebook]]||United States||[[Technology]]||22,029 $m||54% |- |24||[[Pepsi]]||United States||Beverages||19,622 $m||3% |- |25||[[American Express]]||United States||[[Financial Services]]||18,922 $m||-3% |- |26||[[SAP]]||Germany||Technology||18,768 $m||8% |- |27||[[IKEA]]||Sweden||[[Retail]]||16,541 $m||4% |- |28||[[Pampers]]||United States||FMCG||15,267 $m||8% |- |29||[[UPS]]||United States||[[Transportation]]||14,723 $m||2% |- |30||[[Zara]]||Spain||Apparel||14,031 $m||16% |- |31||[[Budweiser]]||United States||Alcohol||13,943 $m||7% |- |32||[[eBay]]||United States||Retail||13,940 $m||-3% |- |33||[[J.P. Morgan]]||United States||Financial Services||13,749 $m||10% |- |34||[[Kellogg's]]||United States||[[FMCG]]||12,637 $m||-6% |- |35||[[Volkswagen]]||Germany||Automotive||12,545 $m||-9% |- |36||[[Nescafé]]||Switzerland||Beverages||12,257 $m||7% |- |37||[[HSBC]]||United Kingdom||[[Financial Services]]||11,656 $m||-11% |- |38||[[Ford]]||United States||Automotive||11,578 $m||6% |- |39||[[Hyundai]]||South Korea||Automotive||11,293 $m||8% |- |40||[[Canon]]||Japan||Electronics||11,278 $m||-4% |- |41||[[Hermès]]||France||[[Luxury]]||10,944 $m||22% |- |42||[[Accenture]]||United States||Business Services||10,800 $m||9% |- |43||[[L’Oréal]]||France||[[FMCG]]||10,798 $m||6% |- |44||[[Audi]]||Germany||Automotive||10,328 $m||5% |- |45||[[Citi]]||United States||Financial Services||9,784 $m||12% |- |46||[[Goldman Sachs]]||United States||[[Financial Services]]||9,526 $m||9% |- |47||[[Philips]]||Netherlands||Electronics||9,400 $m||-8% |- |48||[[AXA]]||France||Financial Services||9,254 $m||14% |- |49||[[Nissan]]||Japan||Automotive||9,082 $m||19% |- |50||[[Gucci]]||Italy||[[Luxury]]||8,882 $m||-14% |- |51||[[Danone]]||France||FMCG||8,632 $m||5% |- |52||[[Nestlé]]||Switzerland||FMCG||8,588 $m||7% |- |53||[[Siemens]]||Germany||Diversified||8,553 $m||-1% |- |54||[[Allianz]]||Germany||Financial Services||8,498 $m||10% |- |55||[[Colgate]]||United States||FMCG||8,464 $m||3% |- |56||[[Porsche]]||Germany||Automotive||8,055 $m||12% |- |57||[[Cartier]]||France||Luxury||7,924 $m||6% |- |58||[[Sony]]||Japan||Electronics||7,702 $m||-5% |- |59||[[3M]]||United States||Diversified||7,243 $m||17% |- |60||[[Morgan Stanley]]||United States||[[Financial Services]]||7,083 $m||12% |- |61||[[Visa]]||United States||Financial Services||6,870 $m||15% |- |62||[[adidas]]||Germany||Sporting Goods||6,811 $m||-8% |- |63||[[Thomson Reuters]]||Canada||Media||6,583 $m||-12% |- |64||[[Discovery]]||United States||Media||6,509 $m||6% |- |65||[[Panasonic]]||Japan||Electronics||6,436 $m||2% |- |66||[[Tiffany & Co.]]||United States||Luxury||6,306 $m||6% |- |67||[[Starbucks]]||United States||Restaurants||6,266 $m||16% |- |68||[[Adobe]]||United States||[[Technology]]||6,257 $m||17% |- |69||[[Prada]]||Italy||Luxury||6,222 $m||4% |- |70||[[Santander]]||Spain||[[Financial Services]]||6,097 $m||13% |- |71||[[Xerox]]||United States||Business Services||6,033 $m||-9% |- |72||[[Caterpillar]]||United States||Diversified||5,976 $m||-12% |- |73||[[Burberry]]||United Kingdom||Luxury||5,873 $m||5% |- |74||[[Kia]]||South Korea||Automotive||5,666 $m||5% |- |75||[[KFC]]||United States||Restaurants||5,639 $m||-7% |- |76||[[MasterCard]]||United States||Financial Services||5,551 $m||17% |- |77||[[Johnson & Johnson]]||United States||FMCG||5,533 $m||7% |- |78||[[Shell]]||Netherlands||[[Energy]]||5,530 $m||-12% |- |79||[[Harley-Davidson]]||United States||Automotive||5,460 $m||14% |- |80||[[DHL]]||United States||[[Transportation]]||5,391 $m||6% |- |81||[[Sprite]]||United States||Beverages||5,365 $m||-5% |- |82||[[Lego]]||Denmark||FMCG||5,362 $m||New |- |83||[[John Deere]]||United States||Diversified||5,208 $m||2% |- |84||[[Jack Daniel's]]||United States||Alcohol||5,161 $m||6% |- |85||[[Chevrolet]]||United States||Automotive||5,133 $m||2% |- |86||[[FedEx]]||United States||Transportation||5,130 $m||16% |- |87||[[Land Rover]]||United Kingdom||Automotive||5,109 $m||14% |- |88||[[Huawei]]||China||Technology||4,952 $m||15% |- |89||[[Heineken]]||Netherlands||Alcohol||4,822 $m||14% |- |90||[[MTV]]||United States||Media||4,763 $m||-7% |- |91||[[Ralph Lauren]]||United States||Apparel||4,629 $m||-7% |- |92||[[Johnnie Walker]]||United Kingdom||Alcohol||4,540 $m||-6% |- |93||[[Corona]]||Mexico||Alcohol||4,456 $m||2% |- |94||[[Smirnoff]]||United Kingdom||Alcohol||4,407 $m||-4% |- |95||[[Kleenex]]||United States||FMCG||4,330 $m||-7% |- |96||[[Hugo Boss]]||Germany||Apparel||4,270 $m||3% |- |97||[[PayPal]]||United States||[[Financial Services]]||4,251 $m||New |- |98||[[Mini]]||United Kingdom||Automotive||4,243 $m||New |- |99||[[Moët & Chandon]]||France||Alcohol||4,131 $m||New |- |100||[[Lenovo]]||China||[[Technology]]||4,114 $m||New |} ==历年排行榜== *[[2014年Interbrand全球最佳品牌100强排行榜]] *[[2013年Interbrand全球最佳品牌100强排行榜]] *[[2012年Interbrand全球最佳品牌100强排行榜]] ==参考文献== *[http://interbrand.com/best-brands/best-global-brands/2015/ranking/#?listFormat=ls| 2015年Interbrand全球最佳品牌100强排行榜] [[Category:Interbrand排行榜|2015]]
20240728-042413
海德的共变原则
'''共变原则,又叫做协变原则''' ==什么是海德的共变原则==   '''共变原则'''是海德的归因理论里面提出的,是指某个特定的原因在许多不同的情景下与某个特定结果相联系,该原因不在,结果也不出现,人们就可以把结果归于该原因。   共变原则是指某个特定的原因在许多不同的情境下和某个特定结果相联系,人们通常认为一定的[[行为]]可能决定于各种原因,但人们倾向于寻找一定的结果和一定的原因在不同条件下的联系。如果在许多情况下,一个原因总是同一个结果相联系,而没有这个原因时就不发生这个结果,那么就可以把这个结果归于这个原因。   例如,一个勤勉用功的学生,身着漂亮的衣服,进入宽敞的考场,取得了100分。如何确定现象的因果关系呢?[[海德]]提出了共变原则。共变原则要求寻找同特殊结果有恒定联系的原因。假如用功的学生不穿漂亮衣服,不在宽敞考场,同样可以取得 100分,而不勤勉用功即使衣服再漂亮,考场再宽敞也得不到100分,那么,我们就[[应该]]把100分这一结果归于勤勉用功这一原因。 ==相关条目== *[[归因理论]] *[[海德的共变原则]] *[[琼斯的对应推论]] *[[凯利的三度理论]] {{stub}} [[Category:组织管理理论|H]] [[Category:心理学|H]]
20240728-042417
秩序型产业政策
== 什么是秩序型产业政策 ==   '''秩序型产业政策''',又称制度型产业政策,是指与[[产业经济]][[行为]]有关的规则性[[产业政策]],它一般通过制定[[规章制度]]、法律或者通过诱导、说服和规劝等方式对[[产业]][[活动]]进行干预。 {{小作品}} [[Category:产业政策|Z]]
20240728-042420
杠杆比率
'''杠杆比率 (Leverage Ratio)''' == 什么是杠杆比率 ==   杠杆比率是正股市价与购入一股[[正股]]所需[[权证]]的[[市价]]之比,即:杠杆比率=正股股价/(权证价格÷认购比率)   杠杆比率可用来衡量“以小博大”的放大倍数,杠杆比率越高,投资者盈利率也越高,当然,其可能承担的亏损风险也越大。"   杠杆比率反映的是直接买入正股或者买入认购证来“控制”一股正股各所需要的资金之比,即如果你用买一股正股的钱,究竟可以买到多少份权证。假设杠杆比率是10倍,就是以一股正股价钱,可以买到10份权证。或者说投入权证的资金为1000元时,对应所需控制正股的资金是10000元,反映了权证放大投资额的[[能力]],但还不能反映真实市场中权证与正股的升跌比例关系,即放大[[投资收益]]的[[倍数]]。投资者若简单以杠杆比率来衡量权证的潜在回报,结果可能会不正确<ref>[http://finance.sina.com.cn/stock/stockdynamic/20060920/08562930618.shtml 广发证券:实际杠杆与杠杆比率的区别.新浪财经]</ref>。 == 杠杆比率的表现 ==   [[认股证]]的吸引之处,在于能以小博大。[[投资者]]只须投入少量资金,便有机会争取到与投资正股相若,甚或更高的回报率。但挑选认股证之时,投资者往往把认股证的杠杆比率及实际杠杆比率混淆,两者究竟有什么分别?投资时应看什么?   想知道是否把这两个名词混淆,可问一个问题:假设同一[[股份]]有两只认股证选择,认股证A的杠杆是6.42倍,而认股证B的杠杆是16.2倍。当正股价格上升时,哪一只的升幅较大?可能不少人会选择答案B。事实上,要看[[认股证]]的潜在升幅,我们应比较认股证的实际杠杆而非杠杆比率。由于问题缺乏足够资料,所以我们不能从中得到答案。   杠杆比率=正股现货价÷(认股证价格x[[换股比率]])   杠杆反映投资正股相对投资认股证的成本比例。假设杠杆比率为10倍,这只说明投资认股证的成本是投资正股的十分之一,并不表示当正股上升1%,该认股证的价格会上升10%。   以下有两只[[认购证]],它们的到期日和[[引伸波幅]]均相同,但[[行使价]]不同。从表中可见,以[[认购证]]而言,行使价高于正股价的幅度较高,股证价格一般较低,杠杆比率则一般较高。但若投资者以杠杆来预料认股证的潜在升幅,实际表现可能令人感到失望。当正股上升1%时,杠杆比率为6.4倍的认股证A实际只上升4.2% (而不是6.4%),而杠杆比率为16.2倍的认股证B实际只上升6%(而不是16.2%)。 == 实际杠杆比率 ==   要预计认股证的升跌幅,我们应该看实际杠杆。实际杠杆是由杠杆比率及[[对冲值]]相乘而来:   实际杠杆比率 = [[对冲值]]×杠杆比率   透过实际杠杆,[[投资者]]可知道当正股升跌1%时,认股证的[[理论价格]]会变动多少个百分点。如投资者欲争取较高的回报率,实际杠杆将提供较实用的资料。不过,投资者须注意实际杠杆的[[数据]]是假设其它因素不变(引伸变化及市场因素),而数据亦只反映正股价在短时间内变动时,认股证的理论变幅,所以投资者不要以为一只提供10倍实际杠杆的认股证,其理论升跌在任何时间也是正股的10倍。   最后提醒[[投资者]],实际杠杆比率有如一把双面刃,看中正股表现时可以取得较高的[[利润]],看错时则同样会有较大的损失,所以[[投资者]]不应只着眼于潜在回报有多大,还要看潜在风险有多高,那才可在[[风险]]与回报之间取得平衡。 ==杠杆比率的计算<ref>郭勇.玩转权证市场:中国权民手册.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年01月第1版</ref>==   大部分投资者买卖权证,是由于权证具有[[财务杠杆]],即权证能够将正股价格的波动放大,使投资者能够投入较少的[[资金]],就能够取得接近或超过正股的[[投资回报]]。   杠杆比率的计算公式为:   杠杆比率=标的证券价格÷(权证价格/行权比例)   杠杆比率反映假如投资者买人权证替代直接买入正股作投资,二者所花费成本的[[比例]]关系。例如某[[股票价格]]10元,[[行权价]]8.5元,其[[认购权证]]0.2元,[[行权比例]]10:1(行权比例数值为0.1),即假如投资者直接买1手正股(100股),需要花1000元,如果买入权证并取得控制相应数量(100股)正股的效果,则需要买入100×10=1000份权证,成本0.2X1000=200元。当权证到期行权后,投资者可同样拥有100股正股,所以杠杆比率=10÷(0.2/0.1)=5倍,说明权证投资方式的初期成本,仅是投资正股的1/5。由此看出,投资者只投入1/5的[[资金]]就可控制了100股的[[股票]],因此,杠杆比率又被称为“控股比率”。 ==参考文献== {{reflist}} [[Category:权证术语|G]]
20240728-042423
顾客投诉行为管理
== 顾客投诉行为管理概述 ==   [[顾客投诉]]是企业面临的挑战,同时也是机遇。研究表明,遇到问题不投诉的客户再次交易的意向很低,只有9%;而投诉了,即便问题没有得到解决,客户再次交易的意向也会提高到19%;那些投诉后主要问题获得解决的客户再次交易的概率是54%,那些投诉后而且主要问题马上得到解决的客户再次购买的概率提高到了82%。   对于一个企业而言,顾客投诉行为管理还具有以下几个主要功能:   1.明确企业[[产品质量]]或服务存在的问题。一般而言,顾客向企业有关部门进行投诉,都是因为产品质量,或者有关人员的服务存在问题,这是企业改进产品生产和服务管理的基本依据。   2.发现顾客[[潜在需求]]。顾客投诉信息除了反应产品质量和服务存在的问题外,还隐藏着顾客对现有产品的不满以及对更为理想的产品的期望,这是企业了解市场,了解消费者需求最为直接的途径。   3.吸引更多的[[潜在顾客]]。一个不满意的顾客会将他的不满意传播给身边的人,当这些人产生同样的[[消费需求]]时,购买被批评过的企业的产品的可能性很低。   然而,投诉给了企业第二次满足[[顾客需求]]的机会,企业可以通过妥善处理顾客投诉行为再次赢得消费者的信赖,同时还能够间接赢得与其相关的更多的[[潜在顾客]]的信赖。 == 顾客投诉行为管理的原则 ==   任何一个投诉都不是孤立存在的,都可能与企业的结构、流程、研发、销售和服务甚至外部宏观、微观市场环境变化有关,企业需要建立有效的顾客投诉管理系统来全面地分析顾客不满意的各种因素,这是成功处理好每一件投诉的基础。顾客投诉行为管理应当遵循以下几点原则:   '''1.预防性原则'''   企业员工应该认识到满足顾客需求,避免投诉发生是投诉行为管理的最佳方式。对此,企业应该组织各种形式的活动来培养“以顾客为关注焦点”、“[[顾客至上]]”的员工意识,并通过调查研究、与顾客沟通等方式了解和识别顾客明示的或隐含的[[需求]],及时向全体员工传达、交流、落实,以求预防和减少投诉的发生。   '''2.鼓励性原则'''   [[市场营销学]]研究表明,每开发一个新顾客,其[[成本]]是保护一个老顾客的5倍,而流失一个老顾客的损失,只有争取10位新顾客才能弥补,因此我们应当鼓励顾客在面临问题时能够向企业有关部门投诉。例如,[[海尔公司]]告诉它的顾客,“如果你使用我们的产品很满意,请告诉你的朋友;如果你不满意,请告诉我们”,这是值得众多企业学习和借鉴的。   '''3.透明性原则'''   确保让顾客知道如何投诉并递交所有的信息,例如在报刊、营业网点、宣传资料上公布投诉电话,和顾客联络的一切资料上都提供投诉方式,制作一本如何投诉指南小册子,让顾客知道投诉进展状况,在投诉受理点公开张贴投诉流程和须知信息,及时通知[[顾客投诉处理]]进展情况和处理结果,等等。   '''4.便利性原则'''   让顾客在[[供应链]]的任何一点都可以容易投诉,例如提供多种投诉渠道(如口头、书面、[[电话]]、网络等),设立免费拨打电话(如800电话),全天候处理投诉,授权一线员工处理投诉(如[[业务员]]、送货员、维修人员),简化流程,加快反映的快速,等等。   '''5.公平性原则'''   顾客投诉行为管理应该对顾客和员工都是公平的。确保顾客得到公平的对待,无论他是老顾客还是新顾客,是重点顾客还是普通顾客,是当面投诉还是电话投诉。同时,也要保证被投诉的员工得到公平的对待,他有权利知道投诉的真相,也有权对投诉进行申诉。   '''6.全员性原则'''   企业高层领导应高度重视并积极参与投诉行为管理,包括制定投诉管理方针和目标,在企业内部进行[[沟通]]、宣传,让全体员工认识到妥善处理顾客投诉行为的重要性。员工则应当明确自己的[[岗位职责]],承担起对投诉行为管理的责任。不仅如此,员工还应当参与到有关决策活动中去,积极、自愿地为实现企业投诉行为管理目标作出贡献,在解决顾客投诉过程中得到满足感。 == 顾客投诉行为管理系统构建 ==   一般而言,客户服务部门是企业对顾客投诉行为进行管理的主要机构,但顾客投诉行为管理系统还必须涉及企业所处的外界[[市场环境]]以及[[企业内部环境]],这是因为顾客投诉最先产生于外界市场环境中,而企业内部环境则为客户服务部门管理顾客投诉行为提供了各方面的支持。   '''1.顾客投诉预警系统'''   企业不仅要通过顾客的抱怨和投诉来确定企业产品质量或服务的问题所在,更要主动地查找潜在的失误,即在问题出现前能够预见问题,从而避免发生。   '''2.投诉行为响应系统'''   一个良好的投诉行为管理系统应该能够提供快速的、个性化的响应。一旦问题发生,企业必须迅速解决,否则失误会扩大并升级。如果投诉的问题可能影响到许多其他顾客时,企业应采取进一步的行动,以防止问题进一步扩散,例如对公众发出警告、通知所有顾客、免费修理、召回更换、退货甚至赔偿等措施。为了达到快速响应目的,公司可以对一线员工进行授权,这是因为一系列的审批程序会放慢反映速度,加大顾客的对立情绪。除了授予员工行动的权利外,公司还必须为员工提供各种指标和参数,以协助员工制定[[决策]]。   '''3.投诉信息分析系统'''   企业不仅要掌握产品和[[服务质量]]的变化趋势,及时采取补救和预防措施,防止投诉的再次发生,还必须通过对投诉信息的分析了解[[顾客需求]]变化,挖掘顾客潜在需求的宝贵资源。例如,[[美国宝洁公司]]的[[客户信息]]中心每天把数以万计的顾客投诉意见分类整理、分析后再转给不同的部门,其中重要的信息直接送往最高管理层,为公司的[[发展战略]]、产品研发、资源管理等各方面的决策做参考。   '''4.投诉增值服务系统'''   顾客投诉给了企业第二次满足消费者需求的机会,企业应当用更高[[价值]]的产品或服务来回报顾客。假设顾客第一次购买的产品或服务的实际价值为V1,投诉成本为C,那么企业第二次满足顾客需求的产品或服务的价值V2应当大于(至少等于)V1+C,这样才能赢得顾客的满意和信赖。可以说,顾客投诉增值服务系统输入的是顾客投诉,输出的是[[顾客满意]],该系统通过一系列的活动或流程,将顾客的不满意转化为满意。   '''5.内部投诉信息传递系统'''   顾客投诉信息应该在企业内部通过适当的方式沟通,以使投诉处理过程能够得到充分理解和有效执行。企业可以采用多种沟通形式,例如电话、面谈、通知、会议、剪报、内部邮件等,将投诉信息及时准确地传递到相关部门和人员,包括投诉当事人、责任部门、技术支持部门、管理部门、主管领导等。此外,内部投诉信息传递系统还应当包括有关顾客投诉行为管理的体制建设、例会等。   '''6.[[人力资源系统]]'''   在顾客投诉行为管理过程中,员工的配备和[[培训]]是十分关键的另一面,企业必须明确每一个员工在投诉管理体系中所处的角色以及承担的职责。企业投诉行为管理人力资源系统通常分为四个层次:有机会和顾客接触的一线员工,如[[营业员]]、客户经理、业务员、送货人员、安装维修人员等,他们往往是第一时间感觉到顾客不满和接受顾客投诉的人;指定的投诉受理部门,如投诉咨询服务中心、客户服务部、市场部、售后服务部等;技术支持部门,如技术开发部、生产部、工程建设部、系统维护部、网络运行部等;投诉管理部门,如质量管理部、[[总经理办公室]]、市场经营部、服务督察部等。有关顾客投诉行为管理的培训不能局限于客户服务人员这,所有与顾客接触的员工都需要掌握公司政策和相关流程方面的知识。   '''7.服务绩效监督系统'''   为判定投诉管理过程是否达到企业投诉行为管理目标的要求,企业需要定期对顾客投诉数据、顾客满意度指标、目标达成情况等进行评审,以对投诉行为管理人员的绩效给以评定。此外,企业还可以使用一些特殊方法来对服务人员的绩效进行定期稽核,如互动调查、幽灵人员等。   顾客投诉预警系统、投诉行为响应系统、投诉信息分析系统、顾客投诉增值服务系统、内部投诉信息传递系统、人力资源系统以及服务绩效监督系统共同构成了企业的顾客投诉行为管理系统,如下图1所示。   [[Image:顾客投诉行为管理系统.jpg|顾客投诉行为管理]] == 几点启示 ==   在[[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和[[买方市场]]全面形成的今天,企业的成功与否取决于能否使顾客满意,能够形成高于[[竞争对手]]的[[顾客忠诚度]],这客观形成了“以[[顾客满意度]]为中心”的[[经营理念]]。[[顾客投诉]]是顾客向企业表达不满的行为,快速、有效地解决顾客投诉关系到企业能否赢得顾客的满意和忠诚,顾客投诉行为管理系统则是企业赢得竞争优势的重要武器,企业经营与管理者必须对此给予充分的重视,并在实践中加以实施。 [[Category:顾客管理|G]]
20240728-042426
稀有金属矿产
==什么是稀有金属矿产<ref>[http://gs.sysu.edu.cn/geoscience/Item/429.aspx 第十五章 地球的资源.地球科学概论.中山大学精品课程]</ref>==   '''稀有金属矿产'''是指可提取锂、铯、钽等稀土元素的[[矿产资源]]。 ==我国稀有金属矿产的开发<ref name=a/>==   '''钨:'''钨精矿主要生产地分布在江西、湖南、广东、广西、云南5个省区,产量占全国生产总量的97% 。2006年全国钨精矿产量79863t,其中,江西产量为40142t,湖南产量为2700It。   '''钼:'''钼矿[[生产]]主要集中在[[资源]]丰富的陕西、河南等地,其精矿产量占全国的76% 。最大的生产企业是金堆城钼业集团[[有限公司]]。2006年全国钼精矿产量36025t,金堆城钼业集团有限公司产量12600t,占全国总产量的35% ;其次是洛阳栾川钼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产量9810t,占全国总产量的27.23% 。   '''锡:'''全国精锡产量主要集中在云南,2006年全国产量1 3.8万t,云南产量8.16万t, 占全国总产量的60% ;其次,广西产量3.21万t,占全国总产量的23% ;湖南产量1.97万t,占全国总产量的14% ;这三个省区的产量就已经占到全国总产量的97% 。   '''锑:'''中国锑产量居世界首位。资源分布相对集中在广西、湖南、云南、贵州、甘肃、江西等省区。2006年全国精锑产量15.02万t,其中,湖南9.54万t,约占全国总产量的64% ;其次,广西产量2.99万t;云南产量1.33万t;江西产量0.19万t。   '''铟:'''铟的生产主要集中在湖南、广西、江苏、广东、云南和辽宁等省区。2006年全国精铟产量470.5t,其中原生精铟产量270t。目前国内铟实际产量最大的是湖南省,株洲市包括株洲冶炼厂在内的20家左右的[[企业]]生产粗铟和精铟,精铟的年生产能力达到lOOt左右。其中,株洲冶炼厂的[[产能]]达60t。2006年广西自治区精铟产能为225t,其中柳州市曾是中国乃至是世界最主要的铟生产基地,2006年精铟产能为185t。但是随着广西矿山采选[[能力]]的萎缩和铟含量的锐减,原生精铟的生产重心已经开始逐渐向云南省转移。   '''锗:'''我国锗生产有四大基地:[[云南驰宏锌锗股份有限公司]]及其附近冶炼厂;以云南会泽东兴集团实业有限公司为首的临沧地区的冶炼厂、中金岭南韶关冶炼厂及其周围冶炼厂、内蒙古锡林郭勒通力锗业有限公司。2006年我国锗产品产量80t,其中,云南省产量超过40t,占全国总产量的50%以上。   '''铋:'''中国是世界第一大铋生产国,2006年铋矿产量2500t左右,约占世界产量的49% 。主要铋精矿生产企业有湖南省柿竹园有色金属有限责任公司、粤北有色金属公司、漂塘钨矿等。2006年全国铋锭产量9800t,其中,最大的生产企业昆明云铜稀贵铋业有限公司产量950t,约占全国总产量的10% ;湖南柿竹园有色金属有限责任公司产量600t。近几年,随着冶炼[[技术]]的提高和原料的紧张,中国也和世界其他铋生产国一样,从铅、铜冶炼过程中回收副产铋金属,且产量逐年增加, 2001-2006年中国铋矿产出的金属量在生产总量的[[比例]]从80% 左右下降到30%左右。   '''钒:'''到2006年底,中国已能生产钒渣、<math>V_20_3</math>、<math>V_20_5</math>、<math>FeV_{50}</math>、<math>FeV_{80}</math>和钒氮合金等系列[[产品]]并拥有多项[[专有技术]],产品[[出口]]世界各地。中国钒产品生产主要集中在[[攀枝花钢铁集团公司]]和承德钢铁集团公司,均利用钒钛磁铁矿生产钒制品。2006年全国钒产品产量(折合吨<math>V_20_5</math>)37894t,其中,攀钢攀宏钒制品厂产量16000t,占全国总产量的42.22% ;承德新新钒钛股份有限公司产量8000t,占全国总产量的21.11%。 ==稀有金属矿产的保护性开发<ref name=a>赵武壮.对我国优势稀有金属矿产资源必须进行保护性开发[J].世界有色金属,2007(11)</ref>==   [[稀有金属]]在现代高新技术和国防建设中具有重要用途,属于[[战略物资]]范畴。鉴于稀有金属对国家安全和[[经济安全]]的重要性,目前世界主要发达国家,如美国、日本、俄罗斯等均从维护国家安全和经济安全高度出发,建立了比较完善的稀有金属[[战略管理体系]]。其核心是,依靠国家力量,结合社会力量,对稀有金属资源进行[[有效控制]]。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在稀有金属[[战略管理]]方面存在较大差距,缺乏安全意识,不利于维护国家安全和经济安全。   为维护国家安全,必须建立国家重要稀有金属资源保护性开发机制,建议通过制定 [[国家战略]]金属储备法 、编制 国家稀有金属战略资源[[产品管理]]目录等法律法规的方式,明确重要稀有金属的[[法律地位]]。对[[战略]]金属进行法律[[定位]]的基本依据是:我国稀有金属矿产储量情况和对[[经济发展]]的[[保证]]程度,其在[[经济]]和国舫中的作用,在全球[[供应]]中的地位,以及对未来发展[[趋势]]的判断。我国[[矿产储量]]居世界前列的钨、钼、锡、锑、铟、锗、镓、铋、钒、稀土等稀有金属,在经济发展和国防建设中具有重要作用,并在全球供应中[[占有]]相当大份额,预计未来基本不会被其它[[材料]]所替代,这些稀有金属应列入战略金属范畴。   根据稀有金属的不同情况,可将列入国家战略金属资源产品管理目录的金属品种进行[[分类管理]]。一类为国内短缺的稀有金属矿产资源、二类为钨、锡、锑、铟、锗等保护性开发的矿产资源,三类为钼、镓、钒等限制性开发的矿产资源。列入国家战略金属资源产品管理目录的金属管理[[办法]]由国务院颁布实施。根据实际情况,国家战略金属资源产品管理目录可以定期调整。一旦我国战略金属的法律地位成立,政府各个部门就可以依据法律[[规定]],制定[[相关]]的政策,加强对稀有金属矿产开发、冶炼[[加工]]生产、[[市场]][[销售]]、国家储备、[[进出口贸易]]等方面的管理。特别是国家各有关部门可以根据稀有金属战略资源的类别,制定资源开发、生产、[[流通]]、进出口、储备等环节的具体管理办法。同时,国家战略金属的法律地位确立,可以引导企业积极参与战略金属保护[[机制]]建设,在法律允许范围内,从事战略金属的[[矿产资源开发]],[[生产经营]]和进出口贸易。 ==参考文献== {{reflist}} [[category:矿业|X]]
20240728-042429
物流经理
'''物流经理(Supply Chain Manager或Logistic Manager)''' == 物流经理概述 ==   物流经理职位源于英美一些大公司,英文名:supply chain manager或logistic manager,即物流经理或后勤经理。物流经理在我国尚算新兴职业,但在国外却早已有之,物流经理其实就是负责整个公司物流供应的“掌舵人”。   物流经理必须负责——将销售收到的定单或是供货预测,转换为近期公司的主导生产供货计划,材料需求计划及成品分销供货计划,然后向供应商采购相应的原材料,[[包装材料]]等,组织安排相应的[[生产计划]],再将生产出的成品通过合理的调货计划调往各地客户那里,保证满足客户的需求,由此可见,物流经理对于公司的内部管理至运作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物流经理非常忙碌,因为每个阶段性的供销计划,相应原材料的采购,组织生产计划等事项都非常繁琐,而几个计划又都是环环相扣,一点疏忽都会使整个物流过程受阻。有人形容物流经理这一职位是工厂或公司的神经中枢,因为对于生产部而言,你是计划下达者,材料供应者,对销售部而言,你又是定单的执行者,因此,关系到公司内部生产协调及销售命脉的物流经理工作出不得半点马虎,强烈的[[责任心]]和沟通能力更显得至关重要。因为物流经理的责任重大,一般公司在选取用这方面员工的时候都是非常慎重的。 == 物流经理的工作内容 == *控制送货和[[仓储成本]]以符合公司目标; *管理[[物流供应商]]以使货物送达目标客户手中,并不断提升客户的服务水平; *保证日常操作顺畅有效; *提供实时管理和作业报告,保持计算机系统和手工操作系统数据精确; *保持实际存货精确; *安置、组织并调动整个团队充分执行目标要求的任务; *确保区域层面上的最优组合。 == 物流经理的[[任职资格]] ==   1.教育背景:管理类或其他专业本科以上学历。   2.培训经历:受过[[项目管理]]、[[生产作业管理]]等方面的培训。   3.经验:[[仓储]]和[[物流管理]]经验,有外商投资企业经验者优先。   4.技能技巧: 熟悉物流管理业务流程,丰富的流程[[管理技能]];熟练使用计算机及[[办公软件]];英语说写良好。   5.态度: 良好的沟通能力;具有一定的计划、组织、[[协调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积极的[[工作态度]],愿意在飞速发展的产业中工作,愿意承受高强度的压力。 == 物流经理的工作条件 ==   1.作场所:办公室及仓库。   2.境状况:舒适。   3.险性:基本无危险,无职业病危险。 == 物流经理的职业要求 ==   1、文化教育   有很多工作适合高中毕业生,特别是小公司、兼职工作、暑期工作等都很合适。如果准备从事物流经理的工作,你需要学习的课程包括[[经济学]]、数学、自然科学和工商管理等。   2、[[专业培训]]   如果你对[[职位晋升]]并担负更多的责任感兴趣的话,强烈建议你至少要参加一项专业培训。越来越多的公司已经开始要求进入这一领域工作的人要有l~2年的大学经历,尤其是在求职人员对他们公司的[[职位]]感兴趣时。许多机构和大专学校都开设有交通和运输课程,可以为你从事[[运输代理]]或运输员的工作做准备。有些机构则结合工作经验来开设课程培训,可以颁发副学士学位或[[结业证书]]。   3、其他要求   运输代理和运输员执行其他人制定的[[运输计划]]或运输项目,另外还要就这些计划与其他人交流。要做到这一点,你需要同时训练口头交流和文字交流的能力。另外,你必须负责任、可靠和一丝不苟,还要善于和大量数据打交道,跟踪运送货物的流程则常常需要用到基本的计算机技能。   职业阶梯   这一行业存在很多提升的途径。例如,一开始从事运费结算和认领工作的职员,最后可能提升到运费分析员的职位,安排路线的职员可能提升为终点货物经理,而公司[[业务代表]]则可能提升为物流经理。   [[工作环境]]   由于各种运输方式的特征不同,因此很难对这一职业的工作环境作一个总的概括。有些职位需要在室外工作,而有些几乎完全是在室内,还有一些兼而有之。因为有些终端工作需要昼夜不停地做,还有些货物需要即到即送,所以工作时间一般比较长,或者需要采取轮班制度。不过,有些职位只需要正点上班就可以,周末也可以休息。   前景展望   越来越多的大中型公司都采用计算机来存储和复核记录。扫描仪、智能传输系统、机器人技术加上卡车,逐渐成为主要生产力,减少了对大量工人的需求。根据美国劳工署的估计,这些现象导致的后果就是,预计到2010年,装卸、接收和运输的职业增长速度将比所有职业的平均值要慢。不过,[[运输管理]]的工作不可能完全计算机化,在货物出发前和运到的时候,仍然需要工人来检查装载情况,估计运输、贮存和分配经理的职业增长速度将和平均值一样快。 [[Category:物流管理术语|W]]
20240728-042433
税务风险
==什么是税务风险==   '''企业税务风险'''是指企业的涉税行为因未能正确有效地遵守税法规定,而导致企业未来利益的可能损失   企业税务风险主要包括两方面:一方面是企业的[[纳税行为]]不符合税收法律法规的规定,应纳税而未纳税、少纳税,从而面临[[补税]]、罚款、加收[[滞纳金]]、刑罚处罚以及声誉损害等风险;另一方面是企业经营行为适用税法不准确,没有用足有关优惠政策,多缴纳了税款,承担了不必要[[税收负担]]。 ==税务风险的主要特点<ref name=a>严君子.企业税务风险的产生与防范.国际商务财会 2009年10月期</ref>==   '''1.主观性'''   纳税人和税务机关对同一涉税业务存在不同理解,这直接导致税务风险的产生。同时,纳税业务在相关业务中表现出主观态度,不同税务机构对[[税收制度]]的理解大多不同,这都是税款征纳双方较难做到“沟通中的认同”。企业税务风险因此而出现,并且由于具体情况的不同而有大有小。   '''2.必然性'''   在生产经营管理过程中,任何企业均以税后[[净利润]]最大化作为最终目标,这一客观状况却与税收本身具备的强制性存在矛盾,在此中间,企业追求税务成本最小化的动机,导致企业和政府问的[[信息不对称]]。加上国家税收执法环境不断变化,以及[[企业管理者]]、财务工作者对相应政策法规理解程度的有限性,更使企业管理者难以完全规避税务风险,并使得风险对[[企业经营]]带来潜在的持续影响。   '''3.预先性'''   在企业日常经营活动与财务核算时,税务风险已然存在于企业实际缴纳各项税费之前的相关行为中。换言之,企业主观上实施的涉税相关业务计算与核算的调整等行为,导致其与[[税收政策]]、法规等出现矛盾甚至相互背离,也就是说,企业税务风险先于税务责任履行行为而存在。了解[[企业风险]]的预先性特征,有利于企业建立正确的税务风险控制时间观,以此及时掌握税收法规的制定及变动,切实降低税务风险。 ==税务风险产生的原因<ref name=a/>==   '''(一)企业所处宏观环境诱发税务风险'''   企业外部税务风险因素主要有,[[经济形势]]和[[产业政策]],适用的法律法规和监管要求,[[市场竞争]]和融资环境,税收法规或地方法规的适用性与完整性,行业惯例,上级或股东的越权及违规行为等。具体来讲,[[经济环境]]、政策和法规环境、执法环境发生变化,以及社会意识、税务执法等都会造成一定的税务风险。   为保持经济持续发展,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我国税收政策、法规等将会不断调整和更新,在对财务、税收知识进行理解、认知、掌握和运用过程中,企业财务人员难免因为对新出台的政策理解出现偏差而给企业带来风险;不同税务执法机构和人员对同一企业的同一涉税行为的判断和裁定往往存在不同看法,尤其在我国正处于经济社会转型时期,税务机关在涉税实务中具有的自由裁量权,会给企业造成一定的税务风险可能性。   '''(二)企业生产经营管理中存在税务风险'''   企业内部税务风险因素主要包括:经营者税务规划及其对税务风险的态度,[[企业经营理念]]与[[发展战略]],[[经营模式]]或[[业务流程]],部门间的权责划分与相互制衡,税务风险管理机制的设计与执行,企业信息的基础管理情况,[[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对管理层的[[业绩考核]],监督机制有效性等。当前,企业管理者涉税意识有待加强、财务工作者业务水平偏低、[[内部审计]]不健全、[[内部控制制度]]不完善,以及近年来税务代理服务的出现,都是企业在微观上所面临税务风险的主要因素。   企业经营过程中,管理者对[[经营状况]]了解有限以及对税务筹划理解扭曲,导致企业涉税行为出现偏差;财务人员具备过硬的专业知识和业务水平,是保证涉税资料真实、科学、合法的重要砝码,也是企业正确进行税务风险管理的基础,如果财务人员工作失误过多,企业便会遇到较大的税务风险;企业内审是否健全,关系到税务风险水平的高低,内部审计工作失效会增加企业税务风险,同时极易造成企业非蓄意的税收违规行为;内部控制制度不完善也会给企业带来深层次的涉税缺陷;[[税务代理机构]]鱼龙混杂,业务人员能力有限、素质偏低的现状,使得多数代理机构服务只局限于代理[[纳税申报]]、[[发票领购]]、小型业户的建账和记账等简单的事务性工作,对企业税收筹划和咨询等较为复杂的[[代理业务]]则较难开展。 ==税务风险的防范<ref name=a/>==   '''(一)健全制度基础'''   '''1.完善企业内控制度'''   当前,我国财务会计制度和[[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完善,税收制度也逐渐健全,但[[财务会计]]与税法规定之间的差异将长期存在。为避免税务风险,企业财务工作者须把握上述差异,尽量做到正确纳税,这一客观要求具体表现为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完善,即企业应致力于管理水平的提高和风险意识的增强,在严格把握传统财务内控手段的前提下,对现代化知识技术)JDP_/充分利用,建立一套操作性强、便于控制的内部财务报告组织信息系统。   '''2.健全税务代理制度'''   [[税务代理]]即[[税务代理人]]在国家法律法规限定的代理范围内,依[[纳税人]]、[[扣缴义务人]]的委托,代为办理税务事宜的各项行为的总称。目前,我国多数税务代理机构与税务机关有着较大联系,为促进税务代理事业更好发展,税务代理机构应依照行业性的统一管理,在代理范围、收费标准、[[服务质量]]等方面逐步规范,并逐渐成长为独立执业、[[自负盈亏]]、[[自我约束]]、[[自我管理]]、自我发展的[[社会中介组织]]。   '''(二)构建税务风险预测系统'''   1.明确[[纳税人权利]]   在实际的[[税务管理]]过程中,税收往往只注重纳税人需履行的依法纳税义务,对纳税人的权利则较为忽略。受[[市场经济]]的影响,人们不断提高对纳税权利的关注度,为实现任何经济个体能从缴税安排中获益,政府应对纳税人的权利加以明确。   '''2.正确评价税务风险'''   评估预测税务风险,并采取相应措施化解风险,是防范企业税务风险的关键。在日常经营过程中,应积极识别和评价企业未来的税务风险,综合利用各种分析方法和手段,全面、系统地预测企业内外环境的各种资料及财务数据。比如分析税务风险的可能性、严重性及影 响程度,以了解税务风险产生的负面作用。   '''3.适时监控税务风险'''   以正确评价税务风险为基础,企业还应加强对税务风险的适时监控,尤其在纳税义务发生前,对企业经营全过程进行系统性审阅和合理性策划,尽可能实现企业税务的零风险。在实施监控行为的具体过程中,要合理、合法地审阅纳税事项,合理规划纳税事项的实施策略等,并对纳税模式不断分析和调整,测定其税收负担,制定相应可行的纳税计划。 ==参考文献== {{reflist}} [[category:税收术语|Q]]
20240728-042436
保障措施
'''保障措施(Safeguard Measures)''' == 保障措施概述 ==   保障措施是指成员在[[进口]]激增并对其国内产业造成严重损害或严重损害威胁时,依据《1994年GATT》所采取的进口限制措施。该措施是成员政府在正常[[贸易条件]]下维护本国国内产业利益的一种重要手段,它与针对不公平贸易的措施不同。设置该措施的目的在于:使成员所承担的国际义务具有一定灵活性,以便其在特殊情况出现时免除其在有关[[WTO]]协定中应当承担的义务,从而对已造成的严重损害进行补救或避免严重损害之威胁可能产生的后果。   保障措施是[[国际法]]上“[[情势变更原则]]”([[principle of change of circumstances]])在[[国际贸易]]关系中的具体运用。该原则是16、17世纪私法学者提出的,其原意是:契约本身隐含有在签约时的情势不变期间契约持续有效的条款,即情势不变条款。后来,国际法学者主张国际条约也应适用这一法理。1969年的《维也纳条约法公约》一方面承认可以援引情况之基本改变作为终止国际条约或退出国际条约的依据,另一方面也采取了慎重的做法,使这一原则的适用受到较为严格的限制。   保障措施首次纳入国际条约,源于1942年美国与墨西哥签订的《互惠贸易协定》(Reciprocal Trade Agreement)。该协定第11条规定:“如果意外情况的发展和本协定所附减让表中列举的任何货物之减让的结果,使这种货物进口的数量大为增加,并在此等情况下对国内相同或类似产品的生产者造成严重损害或严重损害之威胁,任何一方政府在防止此等损害所必需的程度和时间内,应自由地全部或部分地撤回减让,或修改减让。”此后,美国与其他国家之间的双边贸易协定均含有类似上述措辞的条款。1947年2月杜鲁门总统还发布[[行政命令]],要求每一项美国贸易协定都须载入该种条款。四年后,美国国会将该类条款规定在有关立法文件中。在国际贸易组织设立中,因美国倡议,经各谈判方同意,国际贸易组织宪章和《1947年GATT》均就保障措施进行了规定。   在《1947年GATT》中,起保障作用的条文主要有:第12条(为保障[[国际收支平衡]]而实施的[[数量限制]]),第18条(关于欠发达国家为其经济发展的援助措施),第6条([[反补贴]]与[[反倾销]]措施),第28条(关于[[关税减让]]的修改),第35条(关于在特定缔约方之间不适用总协定的规定),第20条([[一般例外]]),第21条(国家[[安全例外]]),第23条(关于利益的丧失或损害的补救),第19条(关于对某些产品进口的紧急措施)。“上述规定分别适用于总协定所规定的不同场合,其中以第19条的规定尤为突出。”   上述例外条款对于维护GATT成员利益起着重要的保障作用,但是例外条款的频繁适用有损于GATT的贸易自由化宗旨,为成员实施[[贸易保护主义]]提供了滋生的土壤。为了防止成员滥用紧急保障条款,防止“[[灰色区域措施]]”(measures in grey area)蔓延,[[乌拉圭回合]]达成了[[《保障措施协议》]]。该协议以《1994年GATT》第19条规定为基础,对于适度实施保障措施、遏制乃至消除“灰色区域措施”具有重要意义。 == 保障措施实施条件 ==   《1994年GATT》第19条第1款规定:“如因意外情况的发生或因一成员承担本协定义务(包括关税减让在内)而产生的影响,使某一产品输入到该成员领土的数量大为增加,对这一领土内的同类产品或与其直接竞争产品的国内生产者造成严重损害或产生严重损害威胁时,该成员在防止或纠正这种损害所必需的限度和时间内,可以对上述产品的全部或部分暂停实施其所承担的义务,或者撤消或修改减让。”《保障措施协议》(以下简称协议)第2条第1款进一步明确指出:“一成员只有根据下列规定才能对一项产品采取保障措施,即该成员已确定该产品正以急剧增加的数量(较之国内生产的绝对增加或相对增加)输入其领土,并在此情况下对生产同类或直接竞争产品的国内产业造成严重损害或严重损害威胁。”据此,一成员在实施保障措施时,应当具备以下条件:   1.进口急增。协议规定的进口急增,是指进口产品的数量急增,包括“相对增加”与“绝对增加”。绝对增加是进口产品的数量的实际增长。如,某产品的进口量从1000吨增加为2000吨。而相对增加是相对于进口国国内生产总量而言,进口产品的市场份额的增加;并且,实际进口量不一定发生改变。如,某一进口国每年进口彩电1000台,其国内彩电生产量从4000台/年降到2000台/年;在进口量不变的情况下,进口产品的市场份额从20%上升为33.3%。   2.进口急增原因。进口急增的原因乃为《1994年GATT》所规定的“意外情形”和“进口成员承担WTO义务结果”。何谓“意外情形”?有的学者或法律也将其称为“不可预见情况”或“意外情况”。《1994年GATT》与《保障措施协议》对此未做出明确解释。“在1950年捷克斯洛伐克诉美国‘皮帽案’中,[[关税与贸易总协定]]工作组曾将‘不可预见情况’解释为,关税减让时不能合理预见的情况。”①我国专家指出:“一般认为,‘ 意外情况’是指有关缔约国在承担总协定有关义务之后所发生的且是不曾预见的情况,即承担义务之后的情势与承担义务之时的情势相比发生了意料之外的变化。 ”②由此可见,意外情形就是一成员在承担WTO协定义务过程中所发生的、订立这些协定时所不能合理预见到的情形。它是[[情势变更原则]]的具体表现。   所谓“进口成员承担WTO义务结果”,是指成员履行WTO义务时,其中最主要是有关关税减让和削减非关税壁垒义务,提高了进口产品的竞争力,从而导致进口产品数量急剧增加的结果。   3.进口急增后果。进口急增的后果是,导致进口国国内产业③造成严重损害或严重损害威胁。《1994年GATT》第19条对严重损害和严重损害威胁未予以界定,但协议对此却做出了明确规定。协议第4条第1款规定,严重损害应理解为对某一成员国内产业造成的“重大的全面损害(significant overall impairment)”;严重损害威胁是“明显迫近的(clearly imminet)”。而且确定严重损害威胁的存在应基于事实,不能仅以想象、推测或远期的可能性作为依据。   因此,所谓严重损害是指,对一成员某一国内产业总体状态上所造成的重大损害。严重损害威胁,是指显而易见的、迫近的损害威胁的存在的事实,该威胁不是可想象、推测或远期的可能发生的事实。   在确定或判定是否对进口国国内产业造成严重损害或严重损害威胁时,主管机构应当评估或衡量影响该国内产业状况的、客观和可量化的所有相关因素。这些相关因素主要包括:①有关进口产品绝对增加或相对增加的比例和数量;②进口产品在国内市场上所占的市场份额;③国内产业的销售水平、总产量、生产率、[[设备利用率]]、盈亏以及就业变化等。 == 保障措施实施程序 ==   '''1.调查。'''调查程序提出首先由法定资格的人提出申请。调查申请由全部产量或其产量占国内同类产品生产总量主要比重的国内产业提出,或由成员方政府提起。该申请以书面形式提出。申请书的内容应主要说明:进口产品急剧增加所造成的国内的严重损害或严重损害威胁。有关当局受理该申请、审查并决定立案后,展开调查。   调查的主要内容包括:审查证据,评估所有相关因素,并确认进口急剧增加与损害之间的因果关系。   调查的具体规则要求是:向所有利害关系方做出适当的公告,举行公开听证会,给予[[进口商]]、[[出口商]]及其他利害关系方提供适当机会以陈述证据和看法,并对其他利害关系方陈述做出答复。调查结束后,有关当局应公布调查报告,列明对一切相关事实和法律问题的调查结果,以及做出的合理结论。   '''2.通知与磋商。'''《1994年GATT》第19条第2款规定,实施保障措施的成员应“尽可能提前以书面形式通知成员全体,以便成员全体及与该项产品的出口由重大利害关系的成员,有机会与其就拟采取的行动进行协商”。协议第12条做出了详细、系统的规定,这些规定体现了WTO的[[透明度原则]]。   第一,通知。实施保障措施成员应将有关严重损害或严重损害威胁的调查过程、调查结论和实施或延长实施保障措施决定立即通知保障措施委员会(Committee on Safeguard)。通知的内容应尽可能详细和具体,包括:相关证据,涉及的产品,拟采取措施及其时间和逐步放宽表等。并且,货物贸易理事会或保障措施委员会在必要时可以请求实施保障措施的成员提供补充材料。   第二,磋商。有关成员应将保障措施内容与方法或临时保障措施进行磋商,交换意见,并达成谅解。磋商结果应及时经保障措施委员会通知货物贸易理事会。   此外,协议要求,成员应将涉及保障措施的法律、规章和[[行政程序]]及时通知保障措施委员会。而且,任何成员若认为某一成员未如此作为,可将有关情况通知该委员会。当然,协议也同时要求,关于该通知的规定,并非要求任何成员公开有损其法律实施或违背其[[公共利益]]或危害其特定企业合法商业利益的秘密资料。   '''3.保障措施实施。'''进口当局在调查、确认了进口急剧增加、原因及后果,并履行通知与磋商义务后,进口成员政府即可采取保障措施。   第一,保障措施实施方式。保障措施实施方式主要有:提高关税,实行[[关税配额]]以及数量限制等。但保障措施应在防止或救济严重损害或严重损害威胁的必要限度内。   鉴于非关税措施对国际贸易的扭曲作用较大,协议第5条对实施数量限制和配额措施做了限制规定,即实施数量限制,不得使进口数量低于过去三个有代表性年份的平均进口水平,除非进口方有正当理由表明有必要采用与此不同的进口水平。在实施配额限制时,进口方应与有利害关系的出口方就配额分配进行磋商。若磋商未果,则进口方应基于出口方前一有代表年份的进口份额进行分配,除非在保障措施委员会主持磋商中证明,不按该方法进行分配时有正当理由的。   第二,保障措施实施期限。协议要求,保障措施实施期限一般不应超过4年。如果需要以保障措施防止损害或救济受损害产业,或有证据证明该产业正在进行调整,则可延长实施期限。但保障措施实施的全部期限(包括临时保障措施)不得超过8年。   第三,临时保障措施。协议规定,在紧急状况下,如果迟延采取措施会造成难以弥补的损害,进口方可不经磋商而采取临时保障措施。该临时保障措施的实施的条件是:①进口当局只能初步裁定进口急剧增加已经或正在造成严重损害或严重损害威胁时,方可采取临时保障措施;②临时保障措施的实施期限不得超过200天,且该期限计入保障措施总期限内;③临时保障措施应以关税形式为主。如果随后的调查不能证实进口急剧增加对国内产业已造成的严重损害或严重损害威胁,则征收的关税应迅速退还;④成员在实施临时保障措施前应通知保障措施委员会,在采取该措施后应尽可能与各利害关系方进行磋商。 == 保障措施实施限制 ==   1.实施的适度性。保障措施的实施必须在防止或补救损害所必需的程度和时间内。如果保障措施适用期限预计超过1年,进口方在该期限内应依固定时间间隔逐步放宽该措施;若实施期限超过3年,进口方应进行中期审查,根据审查结果撤消或加快放宽该措施。在该延长期内保障措施不得比最初适用更加严格,且应继续放宽。若对同一进口产品再次适用保障措施,则:一般情况下,两次之间应有不短于第一次实施期限,至少为2年的间隔;若适用期为少于或等于180天,且在该实施日前的5年内,未对同类产品实施两次以上保障措施,则该措施实施之日起1年后,可再次实施,期限最多为180天。   2.实施的无歧视性。保障措施的实施应遵循无歧视原则,对所有同类进口产品应一视同仁。即,根据协议规定,不能只对某一成员的进口产品实施保障措施,而应对其他成员的同类产品大开绿灯。因此,“不问产品来源”实际上就是无歧视原则或[[最惠国待遇原则]]在保障措施方面措辞的具体化。   3.禁止“灰色区域措施”。所谓灰色区域措施,是指进出口成员之间在《1994年GATT》之外达成的双边或[[多边协定]],以限制对某些产品的出口。该措施包括:提高产品价格,限制出口数量或[[价格承诺]],规避《1994年GATT》非歧视规定(如,有秩序的销售安排、[[自动出口限制]]、出口节制、出口价格或进口调整机制、出口或进口监督、强制性卡特尔、任意性出口或[[进口许可证制度]])等。由于这些措施不受《1994年GATT》法律的约束,其实施前后无需履行通知义务,因而缺乏透明度,有些措施甚至连政府是否干预亦不得而知,故将其通称为“灰色区域措施”。针对该措施,协议第11条第1款明确指出:“各成员不应采取或寻求《1994年GATT》第19条中所规定的对特定产品进口任何紧急行动,除非次等行动符合依照本协议适用的该条之各项规定。”在此,协议对“灰色区域措施”做出了明确的禁止适用的规定。 [[Category:贸易术语|B]]
20240728-050051
B2C在线支付
== 什么上是B2C在线支付 ==   B2C在线支付是指[[企业]](卖方)与个人(买方)通过因特网上的[[电子商务网站]]进行交易时,[[银行]]为其提供网上资金结算服务的一种业务。它为[[企业]]和个人提供了一个安全、快捷、方便的电子商务应用环境和网上[[资金结算]]工具。B2C在线支付不仅帮助[[企业]]实现了销售款项的快速归集,缩短收款周期,同时也为个人网上银行客户提供了网上消费[[支付结算]]方式,使客户真正做到足不出户,[[网上购物]]。 == B2C在线支付的特点 ==   '''(1)安全可靠'''   采用国际上安全性最强的1024位非对称密钥国产算法为基础的安全认证体系,客户、商户、[[银行]]三方间采用国际通行的128位SSL加密协议进行链路层的加密数据传输;客户[[消费行为]]在商户网站进行,支付时链接到工行网站,支付行为在且仅在工行网站封闭进行,全面保障客户账户信息安全。   '''(2)功能全面、实时高效'''   为商户提供交易查询、[[管理]]和[[对账]]功能,同时为方便客户[[对账]]还提供了汇总入账,交易明细清单下载功能。支持当日全额退货、隔日全额或部分退货,资金实时到账,扣款结果信息立即反馈,通过[[资金流]]与[[信息流]]的顺畅传递,为客户提供更方便、灵活、多样的购物方式。   '''(3)客户群体巨大,[[支付手段]]灵活多样'''   拥有国内最多的个人客户群体,牡丹卡发卡量名列国内同行业之首,个人网上银行客户也数量庞大,凡[[工行]]个人网上银行客户均可通过持有的牡丹信用卡、[[贷记卡]]、灵通卡、理财金账户卡在全国的工行特约网站上进行消费支付;未开通工行个人网上银行的客户即可到工行网点又可随时登录我行网站申请开通个人网上银行服务,一经申请成功,即可进行网上购物支付。 == B2C在线支付的功能 ==   '''(1)[[订单管理]](交易明细查询)'''   商户可以查询所有[[网上购物]]的交易情况,已经支付成功的订单,商户可以根据订单[[组织]][[发货]]。对于[[需要]]退货的订单,商户审查认可后可以直接在网上实施退货。   '''(2)账户管理(账户服务)'''   商户在我行开立的专门用于[[网上商店]]销售款[[资金结算]]的对公往来户,可以通过账户管理功能查询到销售款到账情况,包括余额查询、当日收款明细查询、历史收款明细查询等。   '''(3)退货管理'''   当[[消费者]]在[[网上购物]][[付款]]后又提出退货要求时,商户可以在“退货管理”中审查交易的有效性,如果同意退货,商户就可以在本功能中直接退货(取消订单、将原购物款通过[[银行]]退回[[消费者]])。   '''(4)配置管理'''   商户可根据自己的[[需要]]进行一些参数配置,如订单查询时每页显示的订单数等。 == B2C在线支付的适用对象 ==   各类电子商务网站、学校、培训中心、民航、各类企事业收费单位等。 [[category:支付方式|B]]
20240728-050058

No dataset card yet

Downloads last month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