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utput
stringlengths 0
274
| input
stringlengths 0
321
| instruction
stringclasses 1
value |
---|---|---|
石父曰: 不然。吾闻君子诎于不知己而信于知己者。 | 越石父说: 不是这样的,我听说君子在不了解自己的人那里受到委屈,而在了解自己的人面前意志就会得到伸张。 | 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方吾在縲绁中,彼不知我也。 | 当我在囚禁之中,那些人不了解我。 | 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夫子既已感寤而赎我,是知己;知己而无礼,固不如在縲绁之中。 | 你既然已经受到感动而醒悟,把我赎买出来,这就是了解我;了解我却不以礼相待,还不如让我继续被囚禁服劳役。 | 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晏子于是延入为上客。 | 于是晏子就请他进屋待为贵宾。 | 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晏子为齐相,出,其御之妻从门间而闚其夫。 | 晏子做齐国宰相的时候,一次坐车外出,车夫的妻子从门缝里偷偷地看她的丈夫。 | 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其夫为相御,拥大盖,策驷马,意气扬扬甚自得也。 | 看到他丈夫替宰相驾车,头上遮着大伞,挥动着鞭子赶着四匹马,神气十足,洋洋得意。 | 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既而归,其妻请去。夫问其故。妻曰: 晏子长不满六尺,身相齐国,名显诸侯。今者妾观其出,志念深矣,常有以自下者。 | 不久回到家里,妻子就要求离开他,车夫问她离开的原因,妻子说: 晏子身高不过六尺,却做了齐国的宰相,名声在各国显扬,我看他外出,志向思想都非常深沉,常有那种甘居人下的态度。 | 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今子长八尺,乃为人仆御,然子之意自以为足,妾是以求去也。 | 现在你身高八尺,才不过做人家的车夫,看你的神态,却自以为挺满足,因此我请求您让我离开。 | 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其後夫自抑损。 | 从此以后,车夫就谦虚恭谨起来。 | 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晏子怪而问之,御以实对。 | 晏子发现了他的变化,感到很奇怪,就问他,车夫也如实相告。 | 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晏子荐以为大夫。 | 晏子就推荐他做了大夫。 | 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太史公曰:吾读管氏牧民、山高、乘马、轻重、九府,及晏子春秋,详哉其言之也。 | 太史公说:我读了管仲的《牧民》、《山高》、《乘马》、《轻重》、《九府》和《晏子春秋》,这些书籍真是写得太详细了! | 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既见其著书,欲观其行事,故次其传。 | 读了他们的著作,还想让人们了解他们的事迹,所以就依次为他们作传。 | 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至其书,世多有之,是以不论,论其轶事。 | 至于他们的著作,社会上已有很多,因此不再论述,只记载他们那些不为人知的事情。 | 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管仲世所谓贤臣,然孔子小之。岂以为周道衰微,桓公既贤,而不勉之至王,乃称霸哉? | 管仲是世人所说的贤臣,然而孔子却轻视他,难道是因为周朝统治衰微,桓公既然贤明,管仲不勉励他实行王道却辅佐他只称霸主吗? | 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语曰 将顺其美,匡救其恶,故上下能哙亲也 。 | 古语说: 要顺势助成君子的美德,纠正挽救他的过错,所以君臣百姓之间能亲密无间。 | 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岂管仲之谓乎? | 这大概就是说的管仲吧? | 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方晏子伏庄公尸哭之,成礼然後去,岂所谓 见义不为无勇 者邪? | 当初晏子枕伏在庄公尸体上痛哭,完成了礼节然后离去,难道是人们所说的 遇到正义的事情不去做就是没有勇气 的表现吗? | 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至其谏说,犯君之颜,此所谓 进思尽忠,退思补过 者哉! | 至于晏子直言进谏,敢于冒犯国君的威严,这就是人们所说的 进就想到竭尽忠心,退就想到弥补过失 的人啊! | 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假令晏子而在,余虽为之执鞭,所忻慕焉。 | 假使晏子还活着,我即使替他挥动着鞭子赶车,也是我非常高兴和十分向往的啊! | 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
老子者,楚苦县厉乡曲仁里人也,姓李氏,名耳,字聃,周守藏室之史也。 | 老子是楚国苦县厉乡曲仁里人。姓李,名耳,字聃,做过周朝掌管藏书室的史官。 | 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孔子適周,将问礼於老子。 | 孔子前往周国的都城,想向老子请教礼关于礼的问题。 | 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老子曰: 子所言者,其人与骨皆已朽矣,独其言在耳。 | 老子说: 你所说的礼,倡导它的人和骨头都已经腐烂了,只有他的言论还在。 | 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且君子得其时则驾,不得其时则蓬累而行。 | 况且君子时运来了就驾着车出去做官,生不逢时,就像蓬草一样随风飘转。 | 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吾闻之,良贾深藏若虚,君子盛德容貌若愚。 | 我听说,善于经商的人把货物隐藏起来,就像什么东西都没有一样,君子具有高尚的的品德,他的容貌谦虚得像愚钝的人。 | 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去子之骄气与多欲,态色与淫志,是皆无益於子之身。 | 摒弃您的骄气和过多的欲望,摒弃您做作的情态神色和不切实际的志向,这些对于您自身都是没有好处的。 | 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吾所以告子,若是而已。 | 我能告诉您的,只有这些而已。 | 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孔子去,谓弟子曰: 鸟,吾知其能飞;鱼,吾知其能游;兽,吾知其能走。 | 孔子离去以后,对弟子们说: 鸟,我知道它善于飞翔;鱼,我知道它善于游泳;兽,我知道它善于奔跑。 | 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走者可以为罔,游者可以为纶,飞者可以为矰。 | 会跑的可以织网捕获它,会游的可制成丝线去钓它,会飞的可以用箭去射它。 | 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至於龙,吾不能知其乘风云而上天。 | 至于龙,我就不知道该怎么办了,据说它是驾着风而飞腾升天的。 | 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吾今日见老子,其犹龙邪! | 我今天见到的老子,他大概像一条龙吧! | 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老子脩道德,其学以自隐无名为务。 | 老子研究道德学问,他的学说以隐匿声迹,不求闻达为宗旨。 | 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居周久之,见周之衰,乃遂去。 | 他在周都住了很久,见周朝衰微了,于是就离开周都。 | 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至关,关令尹喜曰: 子将隐矣,彊为我著书。 | 到了函谷关,关令尹喜对他说: 您就要隐居了,勉力为我们写一本书吧。 | 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於是老子乃著书上下篇,言道德之意五千馀言而去,莫知其所终。 | 于是老子就撰写了本书,分上下两篇,阐述了道德的本意,一共五千多字,然后才离去,没有人知道他最终去了哪里。 | 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或曰:老莱子亦楚人也,著书十五篇,言道家之用,与孔子同时云。 | 有的人说:老莱子也是楚国人,著书十五篇,阐述的是道家学问怎么应用,和孔子是同一时代的人。 | 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盖老子百有六十馀岁,或言二百馀岁,以其脩道而养寿也。 | 据说老子活了一百六十多岁,也有的人说活了二百多岁,这是因为他能修道养心而长寿的啊。 | 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自孔子死之後百二十九年,而史记周太史儋见秦献公曰: 始秦与周合,合五百岁而离,离七十岁而霸王者出焉。 | 孔子死后一百二十九年,史书记载周太史儋会见秦献公时,曾预言说: 当初秦国与周朝合在一起,合了五百年而又分开了,分开七十年之后,就会有称王称霸的人出现。 | 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或曰儋即老子,或曰非也,世莫知其然否。 | 有的人说太史儋就是老子,也有的人说不是,世上没有人知道哪种说法正确。 | 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老子,隐君子也。 | 总之,老子是一位真正的隐君子。 | 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老子之子名宗,宗为魏将,封於段干。 | 老子的儿子叫李宗,做过魏国的将军,封地在段干。 | 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宗子注,注子宫,宫玄孙假,假仕於汉孝文帝。 | 李宗的儿子叫李注,李注的儿子叫李宫,李宫的玄孙叫李假,李假在汉文帝时做过官。 | 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而假之子解为胶西王卬太傅,因家于齐焉。 | 而李假的儿子李解担任过胶西王刘卬的太傅,因此,李氏就定居在齐地。 | 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世之学老子者则绌儒学,儒学亦绌老子。 道不同不相为谋 ,岂谓是邪? | 世人凡是学习老子的学问的,都会贬黜儒家的思想学说;而学习儒家学问的人,也会贬黜老子的学说。 主张不同的人,彼此说不到一块去 ,难道就是说的这种情况吗? | 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李耳无为自化,清静自正。 | 老子认为,无为而治,百姓自然趋于 化 ;清静无为,百姓自然会归于 正 。 | 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庄子者,蒙人也,名周。 | 庄子是蒙邑人,名叫庄周。 | 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周尝为蒙漆园吏,与梁惠王、齐宣王同时。 | 他曾经担任过蒙地漆园的小吏,和梁惠王、齐宣王是同一时代的人。 | 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其学无所不闚,然其要本归於老子之言。 | 他学识渊博,涉猎、研究的范围无所不包,他的中心思想却本源于老子的学说。 | 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故其著书十馀万言,大抵率寓言也。作渔父、盗跖、胠箧,以诋訿孔子之徒,以明老子之术。 | 他撰写了十余万字的著作,大多是托词寄意的寓言。他写的《渔父》《盗跖》《胠箧》是用来诋毁孔子学派的人。而表明老子学说为目的的。 | 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畏累虚、亢桑子之属,皆空语无事实。 | 《畏累虚》《亢桑子》一类的,都是凭空虚构,没有事实作依据。 | 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然善属书离辞,指事类情,用剽剥儒、墨,虽当世宿学不能自解免也。 | 可是庄子善于行文措辞,描摹事物的情状,用来攻击和驳斥儒家和墨家,即使是当世博学之士,也难免受到他的攻击。 | 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其言洸洋自恣以適己,故自王公大人不能器之。 | 他的语言汪洋浩渺,纵横恣肆,都是随心率性之言,所以从王公大人以下,都不愿意重用他。 | 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楚威王闻庄周贤,使使厚币迎之,许以为相。 | 楚威王听说庄周贤能,派遣使臣带着丰厚的礼物去聘请他,答应他出任楚国的宰相。 | 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庄周笑谓楚使者曰: 千金,重利;卿相,尊位也。 | 庄周笑着对楚国使臣说: 千金,确是厚礼;卿相,确是尊贵的高位。 | 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子独不见郊祭之牺牛乎? | 您难道没见过祭祀天地用的牛吗? | 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养食之数岁,衣以文绣,以入大庙。当是之时,虽欲为孤豚,岂可得乎? | 喂养它好几年,给它披上带有花纹的绸缎,把它牵进太庙去当祭品,在这个时候,它即使想做一头孤独的小猪,难道能办得到吗? | 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子亟去,无污我。 | 您赶快离去,不要玷污了我。 | 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我宁游戏污渎之中自快,无为有国者所羁,终身不仕,以快吾志焉。 | 我宁愿在小水沟里身心愉快地游戏,也不愿被国君所束缚。我终身不做官,来使自己的心志愉快。 | 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申不害者,京人也,故郑之贱臣。 | 申不害是京邑人,原先是郑国的低级官吏。 | 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学术以干韩昭侯,昭侯用为相。 | 后来研究了刑名法术学问,向韩昭侯求官,昭侯任命他作了宰相。 | 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内脩政教,外应诸侯,十五年。 | 他对内修明政教,对外应对诸候,前后执政十五年。 | 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终申子之身,国治兵彊,无侵韩者。 | 一直到申子逝世,韩国都被治理得很好,政治清明,军队强大,没有哪个国家敢侵犯韩国。 | 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申子之学本於黄老而主刑名。著书二篇,号曰申子。 | 申不害的学说本源黄帝和老子而以循名责实为主,他的著作有两篇,叫作《申子》。 | 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韩非者,韩之诸公子也。 | 韩非,是韩国公子。 | 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喜刑名法术之学,而其归本於黄老。 | 他爱好刑名法术学问。他学说的理论基础来源于黄帝和老子学说。 | 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非为人口吃,不能道说,而善著书。 | 韩非有口吃的缺陷,不善于讲话,却擅长于著书立说。 | 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与李斯俱事荀卿,斯自以为不如非。 | 他和李斯都是荀卿的学生,李斯自认为学识比不上韩非。 | 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非见韩之削弱,数以书谏韩王,韩王不能用。 | 韩非看到韩国渐渐衰弱下去,屡次上书规劝韩王,但韩王没有采纳他的意见。 | 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於是韩非疾治国不务脩明其法制,执势以御其臣下,富国彊兵而以求人任贤,反举浮淫之蠹而加之於功实之上。 | 这种情况下,韩非痛恨君主治理国家不致力于修明法制,不能凭借君王手中掌握的权势用来驾驭臣子,不能富国强兵寻求任用是贤能之士,反而任用夸夸其谈、对国家有害的文学游说之士,并且让他们的地位高于讲求功利实效的人。 | 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以为儒者用文乱法,而侠者以武犯禁。 | 他认为儒家用经典文献扰乱国家法度,而游侠凭借着武力违犯国家禁令。 | 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宽则宠名誉之人,急则用介胄之士。 | 国家太平时,君主就宠信那些徒有虚名假誉的人,形势危急时,就使用那些披甲戴盔的武士。 | 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今者所养非所用,所用非所养。 | 现在国家供养的人并不是所要用的,而所要用的人又不是所供养的。 | 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悲廉直不容於邪枉之臣,观往者得失之变,故作孤愤、五蠹、内外储、说林、说难十馀万言。 | 他悲叹廉洁正直的人不被邪曲奸枉之臣所容,他考察了古往今来的的得失变化,所以写了《孤愤》《五蠹》《内外储》《说林》《说难》等十余万字的著作。 | 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然韩非知说之难,为说难书甚具,终死於秦,不能自脱。说难曰: | 但是韩非知道游说有多么困难,他所写的《说难》对此进行了完备的论述,韩非最终死在了秦国,没能免于游说带来的灾难。《说难》写道: | 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凡说之难,非吾知之有以说之难也;又非吾辩之难能明吾意之难也;又非吾敢横失能尽之难也。 | 大凡游说的困难,不是我的才智不足以说服君主有困难;也不是我的口才不足以明确地表达出我的思想有困难;也不是我不敢毫无顾虑地把意见全部表达出来有困难。 | 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凡说之难,在知所说之心,可以吾说当之。 | 大凡游说,它的困难在于如何了解游说对象的心理,然后用我的说辞去满足他的心愿。 | 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所说出於为名高者也,而说之以厚利,则见下节而遇卑贱,必弃远矣。 | 所游说的对象意在博取高名,而游说的人却用重利去劝说他,就会被对方认为你品德低下而受到卑贱的待遇,一定会被遗弃和疏远了。 | 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所说出於厚利者也。而说之以名高,则见无心而远事情,必不收矣。 | 游说的对象志在贪图重利,而游说的人却用博取高名去劝说他,他就会认为你没有头脑而脱离实际,一定不会接受你的意见。 | 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所说实为厚利而显为名高者也,而说之以名高,则阳收其身而实疏之;若说之以厚利,则阴用其言而显弃其身。此之不可不知也。 | 游说的对象实际上意在重利,表面上却装出一副追求高尚的样子,而游说的人用博取高名去劝说他,他就会表面上接受你而实际上疏远你;假如游说的人用重利去劝说他,他就会暗中采纳你的意见,但在表面上抛弃你本人,这些都是游说的人不能不知道的。 | 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夫事以密成,语以泄败。 | 行事能保密就成功,言谈之中泄露了机密就会失败。 | 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未必其身泄之也,而语及其所匿之事,如是者身危。 | 不一定是游说者本人有意去泄露机密,而往往是在言谈之中无意地说到君主内心隐藏的秘密,像这样,游说的人就会身遭灾祸。 | 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贵人有过端,而说者明言善议以推其恶者,则身危。 | 君主有过失,而游说的人却引用一些美善之议推导出他过失的严重,那么游说的人就会有危险。 | 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周泽未渥也而语极知,说行而有功则德亡,说不行而有败则见疑,如是者身危。 | 君主对游说者的恩宠还没有达到深厚的程度,而游说的人把知心话全部说出来,如果意见被采纳实行而且见到了功效,那么,君主就会忘掉你的功劳;如果意见行不通而且遭到失败,那么游说者就会被君主怀疑,像这样,游说的人就会有危险。 | 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夫贵人得计而欲自以为功,说者与知焉,则身危。彼显有所出事,乃自以为也故,说者与知焉,则身危。 | 君主自认为有了如愿的良策,而且打算据为自己的功绩,游说的人参与这件事,那么也会有危险,君主公开做着一件事,而自己另有别的目的,如果游说者预知其计,那么他也会有危险。 | 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彊之以其所必不为,止之以其所不能已者,身危。 | 君主坚决不愿做的事,却勉力让他去做,君主去做丢不下的事,又阻止他去做,游说的人就危险。 | 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故曰:与之论大人,则以为间己;与之论细人,则以为粥权。 | 所以说: 和君主议论在任的大臣,就会认为你离间他们彼此的关系;和君主议论地位低下的人,就会认为你卖弄权势。 | 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论其所爱,则以为借资;论其所憎,则以为尝己。 | 议论他所喜爱的,那么君主就会认为你是在利用他;议论君主所憎恶的,就会认为你试探他含怒的深浅。 | 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径省其辞,则不知而屈之;汎滥博文,则多而久之。 | 如果游说者文辞简略,那么就会认为你没有才智而使你遭到屈辱;如果你铺陈辞藻,夸夸其谈,那么就会认为你语言放纵而无当。 | 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顺事陈意,则曰怯懦而不尽;虑事广肆,则曰草野而倨侮。 | 如果你顺应君主的主张陈述事情,那么就会说你胆小而做事不尽人意。如果你谋虑深远,那么就会说你鄙陋粗俗,倨傲侮慢。 | 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此说之难,不可不知也。 | 这些游说的难处,是不能不知道的啊。 | 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凡说之务,在知饰所说之所敬,而灭其所丑。 | 游说君主的关键,在于懂得美化君主所推崇的事情,而掩盖他认为丑陋的事情。 | 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彼自知其计,则毋以其失穷之;自勇其断,则毋以其敌怒之;自多其力,则毋以其难概之。 | 他自认为高明的计策,就不要拿以往的过失使他难堪;他自认为是勇敢的决断,就不要用自己的意愿使他激怒;他夸耀自己的力量强大,就不必用他为难的事来拒绝他。 | 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规异事与同计,誉异人与同行者,则以饰之无伤也。 | 游说的人谋划另一件与君主相同的事,赞誉另一个与君主同样品行的人,就要把那件事和另一个人加以美化,不要坏其事伤其人。 | 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有与同失者,则明饰其无失也。 | 有与君主同样过失的人,游说者就明确地粉饰说他没有过失。 | 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大忠无所拂悟,辞言无所击排,乃後申其辩知焉。 | 待到游说者的忠心使君主不再抵触,游说者的说辞,君主不再排斥,此后,游说者就可以施展自己的口才和智慧了。 | 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此所以亲近不疑,知尽之难也。 | 这就是与君主亲近不被怀疑,能说尽心里话的难处啊! | 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得旷日弥久,而周泽既渥,深计而不疑,交争而不罪,乃明计利害以致其功,直指是非以饰其身,以此相持,此说之成也。 | 等到历经很长的时间之后,君主对游说的人恩泽已经深厚了,游说者深远的计谋也不被怀疑了,交相争议也不被加罪了,便可以明白地计议利害关系达到帮助国君立业建功,可以直接指出君主的是非以正其身,用这样的办法扶持君主,就是游说成功了。 | 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伊尹为庖,百里奚为虏,皆所由干其上也。 | 伊尹曾经做过厨师,百里奚曾经做过俘虏,都是由此求得君上的任用。 | 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故此二子者,皆圣人也,犹不能无役身而涉世如此其汙也,则非能仕之所设也。 | 所以说这两个人都是圣人。他们仍然不得不做低贱的事而经历世事如此地卑污,那么这也就不算是贤能人士所觉得耻辱的事情了。 | 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Subsets and Splits
No saved queries yet
Save your SQL queries to embed, download, and access them later. Queries will appear here once sa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