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id
int64
7.62k
8.35M
html
stringlengths
0
402k
markdown
stringlengths
0
43.7k
coordinate
dict
length
int64
146
152k
touched
stringlengths
20
20
lastrevid
int64
19.5M
77.1M
original_title
stringlengths
1
38
1,144,027
<p><b>直立華溪蟹</b>(學名:<span lang="la"><i>Sinopotamon styxum</i></span>)為溪蟹科華溪蟹屬的動物。在中國大陸,分布於湖北、四川等地,一般生活於海拔220-1650米山區溪流石塊下以及有時棲息於溪河或潮濕地帶的坑中。</p> <h2><span id=".E5.8F.82.E8.80.83.E6.96.87.E7.8C.AE"></span><span id="参考文献">參考文獻</span></h2> <p><br></p> <!-- NewPP limit report Parsed by mw2437 Cached time: 20230506022848 Cache expiry: 1814400 Reduced expiry: false Complications: [vary‐revision‐sha1] CPU time usage: 0.310 seconds Real time usage: 0.458 seconds Preprocessor visited node count: 8164/1000000 Post‐expand include size: 26952/2097152 bytes Template argument size: 5682/2097152 bytes Highest expansion depth: 25/100 Expensive parser function count: 5/500 Unstrip recursion depth: 0/20 Unstrip post‐expand size: 1688/5000000 bytes Lua time usage: 0.213/10.000 seconds Lua memory usage: 3790034/52428800 bytes Number of Wikibase entities loaded: 6/400 --><!-- Transclusion expansion time report (%,ms,calls,template) 100.00% 419.494 1 -total 67.50% 283.165 1 Template:Speciesbox 67.01% 281.087 1 Template:Taxobox/core 11.70% 49.081 1 Template:Taxonbar 9.47% 39.736 1 Template:Reflist 9.42% 39.533 1 Template:Speciesbox/name 8.84% 37.085 1 Template:Cite_web 7.64% 32.062 3 Template:Wikidata 7.18% 30.107 27 Template:Delink 5.50% 23.055 1 Template:Lang -->
**直立華溪蟹**(學名:_Sinopotamon styxum_)為溪蟹科華溪蟹屬的動物。在中國大陸,分布於湖北、四川等地,一般生活於海拔 220-1650 米山區溪流石塊下以及有時棲息於溪河或潮濕地帶的坑中。 ## 參考文獻
null
1,069
2023-05-02T17:59:55Z
64,556,926
Sinopotamon_styxum
2,806,941
<p><b>大台遺址</b>,位於山東省菏澤市成武縣成武鎮東關村,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山東省文物保護單位之一。 </p><p>1992年6月12日,授予山東省文物保護單位,是一座古遺址。 </p> <h2><span id=".E5.8F.82.E8.80.83"></span><span id="参考">參考</span></h2>
**大台遺址**,位於山東省菏澤市成武縣成武鎮東關村,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山東省文物保護單位之一。 1992 年 6 月 12 日,授予山東省文物保護單位,是一座古遺址。 ## 參考
null
1,093
2023-04-16T12:25:38Z
67,449,784
大台遗址
7,979,315
<p><b>上海鬆糕</b>是一種上海小吃,它由<span data-orig-title="大米做成的粉末" data-lang-code="en" data-lang-name="英語" data-foreign-title="Rice flour"><span>大米做成的粉末</span></span>、糖和水製成,鬆糕中還會嵌有直徑約1英寸(25公釐)的紅豆。此外還有紅豆沙餡的鬆糕。宋美齡很喜歡吃鬆糕,並且還讓圓山大飯店提供這種小吃。鬆糕也是上海市浦東新區高橋鎮的四大糕點之一。</p> <h2><span id=".E5.8F.82.E8.80.83.E6.96.87.E7.8C.AE"></span><span id="参考文献">參考文獻</span></h2> <!-- NewPP limit report Parsed by mw2262 Cached time: 20230504203940 Cache expiry: 1814400 Reduced expiry: false Complications: [] CPU time usage: 0.204 seconds Real time usage: 0.387 seconds Preprocessor visited node count: 619/1000000 Post‐expand include size: 18683/2097152 bytes Template argument size: 794/2097152 bytes Highest expansion depth: 14/100 Expensive parser function count: 2/500 Unstrip recursion depth: 0/20 Unstrip post‐expand size: 3381/5000000 bytes Lua time usage: 0.115/10.000 seconds Lua memory usage: 5006523/52428800 bytes Number of Wikibase entities loaded: 1/400 --><!-- Transclusion expansion time report (%,ms,calls,template) 100.00% 275.501 1 -total 43.96% 121.105 1 Template:Infobox_food 42.53% 117.175 1 Template:Infobox 24.01% 66.147 1 Template:Commons-inline 23.04% 63.477 1 Template:Sister-inline 20.27% 55.848 1 Template:Reflist 18.19% 50.126 2 Template:Cite_web 17.74% 48.879 1 Template:NoteTA 10.92% 30.091 1 Template:Convert 8.73% 24.047 2 Template:Link-en -->
**上海鬆糕**是一種上海小吃,它由大米做成的粉末、糖和水製成,鬆糕中還會嵌有直徑約 1 英寸(25 公釐)的紅豆。此外還有紅豆沙餡的鬆糕。宋美齡很喜歡吃鬆糕,並且還讓圓山大飯店提供這種小吃。鬆糕也是上海市浦東新區高橋鎮的四大糕點之一。 ## 參考文獻
null
1,989
2023-04-16T12:34:14Z
71,749,651
上海松糕
3,397,879
<p><b>薛少仙</b>(1953年<span title="Template:BLP editintro">—</span>),浙江溫嶺人,漢族,中華人民共和國政治人物、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浙江地區代表。 </p><p>畢業於中央黨校經濟學專業,加入中國共產黨。擔任浙江省台州市人大常委會主任。2008年起擔任全國人大代表。2013年,被選為全國人大代表。 </p> <h2><span id=".E5.8F.83.E8.80.83.E6.96.87.E7.8D.BB"></span><span id="參考文獻">參考文獻</span></h2>
**薛少仙**(1953 年 —),浙江溫嶺人,漢族,中華人民共和國政治人物、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浙江地區代表。 畢業於中央黨校經濟學專業,加入中國共產黨。擔任浙江省台州市人大常委會主任。2008 年起擔任全國人大代表。2013 年,被選為全國人大代表。 ## 參考文獻
null
1,565
2023-04-16T12:27:45Z
61,772,475
薛少仙
3,721,044
<p><b>竇子偁</b>,字<b>燕雲</b>,直隸合肥人,明朝政治人物、進士出身。 </p><p>萬曆二十年(1592年),登進士,授戶部主事,後升任戶部郎中。萬曆二十六年,擔任泉州府知府。後升任湖廣按察使司副使。 </p> <h2><span id=".E5.8F.83.E8.80.83"></span><span id="參考">參考</span></h2> <!-- NewPP limit report Parsed by mw2418 Cached time: 20230504123043 Cache expiry: 1814400 Reduced expiry: false Complications: [vary‐revision‐sha1] CPU time usage: 0.127 seconds Real time usage: 0.179 seconds Preprocessor visited node count: 271/1000000 Post‐expand include size: 35024/2097152 bytes Template argument size: 181/2097152 bytes Highest expansion depth: 13/100 Expensive parser function count: 0/500 Unstrip recursion depth: 0/20 Unstrip post‐expand size: 2854/5000000 bytes Lua time usage: 0.013/10.000 seconds Lua memory usage: 1258921/52428800 bytes Number of Wikibase entities loaded: 0/400 --><!-- Transclusion expansion time report (%,ms,calls,template) 100.00% 62.954 1 -total 60.21% 37.904 1 Template:明朝人物小作品 56.28% 35.428 1 Template:Asbox 21.83% 13.740 1 Template:萬曆二十年壬辰科殿試金榜 18.18% 11.444 1 Template:Navbox 17.50% 11.017 1 Template:Main_other 14.41% 9.070 1 Template:IfPNS 8.05% 5.065 1 Template:僻字 5.22% 3.284 1 Template:Lan 4.82% 3.033 1 Template:Reflist -->
**竇子偁**,字**燕雲**,直隸合肥人,明朝政治人物、進士出身。 萬曆二十年(1592 年),登進士,授戶部主事,後升任戶部郎中。萬曆二十六年,擔任泉州府知府。後升任湖廣按察使司副使。 ## 參考
null
3,067
2023-02-09T07:47:15Z
61,293,353
竇子偁
400,296
<p><span></span> </p> <p><b>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b>(英語:<span lang="en"><b>C</b>hi<b>n</b>a Internet <b>N</b>etwork <b>I</b>nformation <b>C</b>enter</span>,縮寫為<span lang="en"><b>CNNIC</b></span>),是經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主管部門批准,於1997年6月3日成立的網際網路管理和服務機構。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成立伊始,由中國科學院主管、中國科學院電腦網路資訊中心(CNIC)實際執行;2014年末,改由中央網絡安全和信息化委員會辦公室(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主管;2019年,改由工業和信息化部主管。現總部位於北京市中關村南四街4號中國科學院軟件園1號樓。 </p><p>在很多場合,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都代表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行使相應的職權。 </p> <h2><span id=".E8.81.B7.E8.B2.AC"></span><span id="職責">職責</span></h2> <ul><li>擔當「國家級的互聯網路信息中心」之職</li> <li>作為中國的頂級網域名稱.cn和中文網域名稱注冊管理機構</li> <li>運行、管理網域名稱系統,維護網域名稱資料庫</li> <li>監督、管理網域名稱注冊服務機構的網域名稱注冊服務</li> <li>代表中國大陸各網際網路單位,與世界上其他網際網路資訊中心,作業務聯繫</li></ul><h2><span id=".E6.9C.8D.E5.8A.A1"></span><span id="服务">服務</span></h2> <ul><li class="mw-empty-elt"> <li>.cn和中文網域名稱注冊</li></ul><h2><span id=".E5.B7.A5.E4.BD.9C"></span><span id="工作">工作</span></h2> <ul><li>發佈《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li> <li>規范網域名稱注冊服務</li></ul><h2><span id=".E9.81.8B.E8.A1.8C.E5.8F.8A.E7.AE.A1.E7.90.86"></span><span id="運行及管理">運行及管理</span></h2> <ul><li>它的運行和管理工作,由中央網絡安全和信息化委員會辦公室(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承擔。</li> <li>它在業務和行政上受中華人民共和國工業和信息化部領導。</li></ul><h2><span id=".E7.94.A2.E5.93.81"></span><span id="產品">產品</span></h2> <ul><li>中文上網官方版軟件</li></ul><h2><span id=".E7.88.AD.E8.AD.B0"></span><span id="爭議">爭議</span></h2> <ul><li>CNNIC製作的上網輔助軟體「中文上網官方版軟件」,曾引起廣泛爭議。該軟體因其強制安裝和無法徹底解除安裝,一度被北京市網絡行業協會列入10款流氓軟體名單並勒令整改。為此,CNNIC起訴把它列為流氓軟體的殺毒軟體製作者。</li> <li>有殺毒軟體製作者批評CNNIC,打著官方的旗號,混淆該軟體與中文網域名稱之區別,令公眾誤以為國家發展中文網域名稱,就等於支援該軟體。</li> <li>2008年,CNNIC收回被搶注的奧運冠軍網域名稱,被回收者表示不服。</li> <li>2009年12月9日,CNNIC被中國中央電視台《焦點訪談》曝光對.cn網域名稱管理不善,致使色情網站可以輕而易舉地更換網域名稱。12月11日晚,CNNIC發出公告,公告暗指從2009年12月14日9時起,禁止個人註冊CN網域名稱。2010年1月底,CNNIC要求所有cn網域名稱提交個人身分證影印件,由於沒有出台適當的隱私保護條例,遭cn網域名稱持有者抵制,不得已將個人身分證資訊提交的最後的期限推遲到3月15日。但是提交資訊的並不多。</li></ul><h3><span id=".E6.A0.B9.E8.AD.89.E6.9B.B8.E5.AE.89.E5.85.A8.E6.80.A7.E8.B3.AA.E7.96.91"></span><span id="根證書安全性質疑">根憑證安全性質疑</span></h3> <p>2009年,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CNNIC)的一名員工向Mozilla申請要求將CNNIC加入Mozilla的根憑證列表,並且得到了批准。後來微軟也把CNNIC加到了Windows的根憑證列表裏。 </p><p>2015年,因CNNIC發行的一個中階CA被發現發行了Google網域名稱的假憑證,許多使用者選擇不信任CNNIC頒發的數位憑證。並引起對CNNIC濫用憑證頒發權力的擔憂。 </p><p>2015年4月2日,Google宣布不再承認CNNIC所頒發的電子憑證。4月4日,繼Google之後,Mozilla和微軟也宣布不再承認CNNIC所頒發的電子憑證。2016年8月,CNNIC官方網站已放棄使用自行發行的根憑證簽發的站點憑證,改用由DigiCert頒發的憑證。 </p> <h2><span id=".E5.8F.82.E8.80.83.E6.96.87.E7.8C.AE"></span><span id="参考文献">參考文獻</span></h2> <h2><span id=".E5.A4.96.E9.83.A8.E9.93.BE.E6.8E.A5"></span><span id="外部链接">外部連結</span></h2> <ul><li><span><span>官方網站</span></span> </li></ul>
**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英語:**C**hi**n**a Internet **N**etwork **I**nformation **C**enter,縮寫為 **CNNIC**),是經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主管部門批准,於 1997 年 6 月 3 日成立的網際網路管理和服務機構。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成立伊始,由中國科學院主管、中國科學院電腦網路資訊中心(CNIC)實際執行;2014 年末,改由中央網絡安全和信息化委員會辦公室(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主管;2019 年,改由工業和信息化部主管。現總部位於北京市中關村南四街 4 號中國科學院軟件園 1 號樓。 在很多場合,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都代表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行使相應的職權。 ## 職責 * 擔當「國家級的互聯網路信息中心」之職 * 作為中國的頂級網域名稱.cn 和中文網域名稱注冊管理機構 * 運行、管理網域名稱系統,維護網域名稱資料庫 * 監督、管理網域名稱注冊服務機構的網域名稱注冊服務 * 代表中國大陸各網際網路單位,與世界上其他網際網路資訊中心,作業務聯繫 ## 服務 * * .cn 和中文網域名稱注冊 ## 工作 * 發佈《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 * 規范網域名稱注冊服務 ## 運行及管理 * 它的運行和管理工作,由中央網絡安全和信息化委員會辦公室(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承擔。 * 它在業務和行政上受中華人民共和國工業和信息化部領導。 ## 產品 * 中文上網官方版軟件 ## 爭議 * CNNIC 製作的上網輔助軟體「中文上網官方版軟件」,曾引起廣泛爭議。該軟體因其強制安裝和無法徹底解除安裝,一度被北京市網絡行業協會列入 10 款流氓軟體名單並勒令整改。為此,CNNIC 起訴把它列為流氓軟體的殺毒軟體製作者。 * 有殺毒軟體製作者批評 CNNIC,打著官方的旗號,混淆該軟體與中文網域名稱之區別,令公眾誤以為國家發展中文網域名稱,就等於支援該軟體。 * 2008 年,CNNIC 收回被搶注的奧運冠軍網域名稱,被回收者表示不服。 * 2009 年 12 月 9 日,CNNIC 被中國中央電視台《焦點訪談》曝光對.cn 網域名稱管理不善,致使色情網站可以輕而易舉地更換網域名稱。12 月 11 日晚,CNNIC 發出公告,公告暗指從 2009 年 12 月 14 日 9 時起,禁止個人註冊 CN 網域名稱。2010 年 1 月底,CNNIC 要求所有 cn 網域名稱提交個人身分證影印件,由於沒有出台適當的隱私保護條例,遭 cn 網域名稱持有者抵制,不得已將個人身分證資訊提交的最後的期限推遲到 3 月 15 日。但是提交資訊的並不多。 ### 根憑證安全性質疑 2009 年,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CNNIC)的一名員工向 Mozilla 申請要求將 CNNIC 加入 Mozilla 的根憑證列表,並且得到了批准。後來微軟也把 CNNIC 加到了 Windows 的根憑證列表裏。 2015 年,因 CNNIC 發行的一個中階 CA 被發現發行了 Google 網域名稱的假憑證,許多使用者選擇不信任 CNNIC 頒發的數位憑證。並引起對 CNNIC 濫用憑證頒發權力的擔憂。 2015 年 4 月 2 日,Google 宣布不再承認 CNNIC 所頒發的電子憑證。4 月 4 日,繼 Google 之後,Mozilla 和微軟也宣布不再承認 CNNIC 所頒發的電子憑證。2016 年 8 月,CNNIC 官方網站已放棄使用自行發行的根憑證簽發的站點憑證,改用由 DigiCert 頒發的憑證。 ## 參考文獻 ## 外部連結 * 官方網站
{ "globe": "earth", "lat": 39.97924, "lon": 116.335293 }
10,626
2023-04-23T19:19:23Z
76,914,674
CNNIC
4,550,156
<p><b>中共晉察冀中央局</b>是中國共產黨在第二次國共戰爭初期負責晉察冀邊區的領導機構。 因最初駐地在五台縣,俗稱「<b>五台局</b>」。 </p> <h2><span id=".E6.B2.BF.E9.9D.A9.E5.8E.86.E5.8F.B2"></span><span id="沿革历史">沿革歷史</span></h2> <p>1937年9月平型關戰鬥後,北方局派遣李葆華(山西省工委組織部長)、王平(八路軍野戰政治部組織部組織科科長)、劉秀峰(平漢線省委組織部長)在河北阜平地區組建<b>中共晉冀臨時省委</b>,書記兼組織部長李葆華,宣傳部長劉秀峰,軍事部長王平。在阜平簡易師範以第二戰區名義成立「阜平縣民族革命戰爭戰地總動員委員會」,主任王平,副主任(國民黨舊縣長張仲孚),設宣傳、組織、武裝、婦女等七八個部,出版油印小報《抗敵》(後沿革為晉察冀軍區政治部《抗敵報》,晉察冀分局宣傳部《晉察冀日報》)。在阜平的羅榮桓帶領的八路軍一一五師政治部派遣7、8個老紅軍幹部到阜平縣各個區組織區「動委會」,發動群眾抓武裝,「一切權力歸動委會」。1937年11月7日八路軍晉察冀軍區成立。1937年11月底,<b>中共晉察冀省委</b>在阜平正式成立,由黃敬任晉察冀省委書記,並在各地成立了與各個軍分區領導範圍相適應的特委,縣以下各級黨的組織也先後建立起來。1937年11至12月,粉碎了日軍2萬餘人對晉察冀邊區「八路圍攻」,斃傷日偽軍1000餘人。1938年1月11日,在河北省阜平縣召開晉察冀邊區軍政民代表大會,選舉產生了<b>晉察冀邊區行政委員會</b>,宋劭文任主任委員。1938年4月,召開中共晉察冀邊區第一次代表大會,傳達中共中央洛川會議精神,中共晉察冀省委改為<b>中共晉察冀區委</b>,劉瀾濤任書記。1938年11月成立<b>中共晉察冀分局</b>,隸屬於北方局。1939年1月,中共中央決定撤銷晉察冀分局,成立<b>中共中央北方分局</b>,彭真任書記,轄晉察冀、冀中、冀熱察3個區委。 </p><p>1941年初,聶榮臻任代書記,劉瀾濤任副書記。1941年1月北方分局改稱<b>中共中央晉察冀分局</b>,書記聶榮臻,副書記程子華、劉瀾濤;原晉察冀區黨委改稱北嶽區黨委。聶榮臻赴延安參加中共七大時,程子華代理書記。 </p><p>1944年9月19日,建立冀晉、冀察、冀中、冀熱遼4個中共區委員會、行政公署和二級軍區。 </p><p>1945年8月20日,北方局撤銷,晉察冀分局升級為<b>中共晉察冀中央局</b>,聶榮臻任書記,劉瀾濤、羅瑞卿任副書記。1948年5月9日與晉冀魯豫中央局合併為華北局。 </p> <h2><span id=".E7.BB.84.E7.BB.87.E6.9C.BA.E6.9E.84"></span><span id="组织机构">組織機構</span></h2> <ul><li>書記 <ul><li>聶榮臻</li> <li>代理程子華</li> <li>聶榮臻</li></ul></li> <li>副書記 <ul><li>程子華</li> <li>劉瀾濤</li> <li>羅瑞卿</li></ul></li> <li>常委 聶榮臻、程子華、羅瑞卿、劉瀾濤、蕭克、趙振聲</li> <li>委員:成仿吾、李運昌、胡錫奎、劉仁、杜理卿、朱良才、詹才芳、趙爾陸</li> <li>秘書長 姚依林/吳德</li> <li>副秘書長周榮鑫</li> <li>組織部 <ul><li>部長趙振聲 副部長劉仁</li></ul></li> <li>宣傳部 <ul><li>部長胡錫奎/周揚</li></ul></li> <li>社會部:1939年3月中共中央派許建國、孫文東、陳樹亮、江濤、楊寧、蘇育民、鄭大堃、伍炯、蘇毅然、張友恆、任遠、張季良、郭伯誠等人到晉察冀邊區籌建社會部和公安機關。 <ul><li>部長許建國</li></ul></li> <li>城市工作部 : 1940年春組建城市工作委員會。1944年9月改稱城市工作部。 <ul><li>部長劉仁。工作人員有劉慎之、周銘。</li></ul></li> <li>民運部 <ul><li>部長齊一丁/馬輝之</li></ul></li></ul><h2><span id=".E5.8F.82.E8.80.83.E6.96.87.E7.8C.AE"></span><span id="参考文献">參考文獻</span></h2>
**中共晉察冀中央局**是中國共產黨在第二次國共戰爭初期負責晉察冀邊區的領導機構。 因最初駐地在五台縣,俗稱「**五台局**」。 ## 沿革歷史 1937 年 9 月平型關戰鬥後,北方局派遣李葆華(山西省工委組織部長)、王平(八路軍野戰政治部組織部組織科科長)、劉秀峰(平漢線省委組織部長)在河北阜平地區組建**中共晉冀臨時省委**,書記兼組織部長李葆華,宣傳部長劉秀峰,軍事部長王平。在阜平簡易師範以第二戰區名義成立「阜平縣民族革命戰爭戰地總動員委員會」,主任王平,副主任(國民黨舊縣長張仲孚),設宣傳、組織、武裝、婦女等七八個部,出版油印小報《抗敵》(後沿革為晉察冀軍區政治部《抗敵報》,晉察冀分局宣傳部《晉察冀日報》)。在阜平的羅榮桓帶領的八路軍一一五師政治部派遣 7、8 個老紅軍幹部到阜平縣各個區組織區「動委會」,發動群眾抓武裝,「一切權力歸動委會」。1937 年 11 月 7 日八路軍晉察冀軍區成立。1937 年 11 月底,**中共晉察冀省委**在阜平正式成立,由黃敬任晉察冀省委書記,並在各地成立了與各個軍分區領導範圍相適應的特委,縣以下各級黨的組織也先後建立起來。1937 年 11 至 12 月,粉碎了日軍 2 萬餘人對晉察冀邊區「八路圍攻」,斃傷日偽軍 1000 餘人。1938 年 1 月 11 日,在河北省阜平縣召開晉察冀邊區軍政民代表大會,選舉產生了**晉察冀邊區行政委員會**,宋劭文任主任委員。1938 年 4 月,召開中共晉察冀邊區第一次代表大會,傳達中共中央洛川會議精神,中共晉察冀省委改為**中共晉察冀區委**,劉瀾濤任書記。1938 年 11 月成立**中共晉察冀分局**,隸屬於北方局。1939 年 1 月,中共中央決定撤銷晉察冀分局,成立**中共中央北方分局**,彭真任書記,轄晉察冀、冀中、冀熱察 3 個區委。 1941 年初,聶榮臻任代書記,劉瀾濤任副書記。1941 年 1 月北方分局改稱**中共中央晉察冀分局**,書記聶榮臻,副書記程子華、劉瀾濤;原晉察冀區黨委改稱北嶽區黨委。聶榮臻赴延安參加中共七大時,程子華代理書記。 1944 年 9 月 19 日,建立冀晉、冀察、冀中、冀熱遼 4 個中共區委員會、行政公署和二級軍區。 1945 年 8 月 20 日,北方局撤銷,晉察冀分局升級為**中共晉察冀中央局**,聶榮臻任書記,劉瀾濤、羅瑞卿任副書記。1948 年 5 月 9 日與晉冀魯豫中央局合併為華北局。 ## 組織機構 * 書記 * 聶榮臻 * 代理程子華 * 聶榮臻 * 副書記 * 程子華 * 劉瀾濤 * 羅瑞卿 * 常委 聶榮臻、程子華、羅瑞卿、劉瀾濤、蕭克、趙振聲 * 委員:成仿吾、李運昌、胡錫奎、劉仁、杜理卿、朱良才、詹才芳、趙爾陸 * 秘書長 姚依林 / 吳德 * 副秘書長周榮鑫 * 組織部 * 部長趙振聲 副部長劉仁 * 宣傳部 * 部長胡錫奎 / 周揚 * 社會部:1939 年 3 月中共中央派許建國、孫文東、陳樹亮、江濤、楊寧、蘇育民、鄭大堃、伍炯、蘇毅然、張友恆、任遠、張季良、郭伯誠等人到晉察冀邊區籌建社會部和公安機關。 * 部長許建國 * 城市工作部 : 1940 年春組建城市工作委員會。1944 年 9 月改稱城市工作部。 * 部長劉仁。工作人員有劉慎之、周銘。 * 民運部 * 部長齊一丁 / 馬輝之 ## 參考文獻
null
4,853
2023-04-16T12:28:54Z
70,617,865
中共北方分局
204,546
<p><b>丹尼爾·凱斯</b>(英文:<span lang="en">Daniel Keyes</span>,1927年8月9日—2014年6月15日)是美國作家,著作以科幻小說為主,其中以《獻給阿爾吉儂的花束》最廣為人知,此外也以擅於描寫多重人格的人物而著稱。 </p> <h2><span id=".E7.B0.A1.E6.AD.B7"></span><span id="簡歷">簡歷</span></h2> <p>1927年生於美國紐約布魯克林區。於布魯克林學院修習心理學,畢業後曾從事多種行業,包括雜誌編輯、高中老師等。 </p><p>1959年首次發表短篇小說〈獻給阿爾吉儂的花束〉即榮獲雨果獎。1966年將故事長篇化,又再次獲得星雲獎。 </p><p>1966年起,凱斯在美國俄亥俄大學教授英語與寫作課程。 </p><p>逝世前居住在俄亥俄州雅典市。 </p> <h2><span id=".E7.9F.A5.E5.90.8D.E8.91.97.E4.BD.9C"></span><span id="知名著作">知名著作</span></h2> <ul><li>《獻給阿爾吉儂的花束》(<i>Flowers for Algernon</i> ,1966年)</li> <li>《第五位莎莉》(<i>The Fifth Sally</i> ,1980年)</li> <li>《24個比利》(<i>The Minds of Billy Milligan</i> ,1981年)</li> <li>《比利戰爭》(<i>The Milligan Wars</i> ,1994年)</li> <li>《鏡像姊妹》(<i>The Asylum Prophecies</i> ,2010年)</li></ul><!-- NewPP limit report Parsed by mw1464 Cached time: 20230504121651 Cache expiry: 1814400 Reduced expiry: false Complications: [vary‐revision‐sha1] CPU time usage: 0.238 seconds Real time usage: 0.338 seconds Preprocessor visited node count: 2635/1000000 Post‐expand include size: 33428/2097152 bytes Template argument size: 3662/2097152 bytes Highest expansion depth: 25/100 Expensive parser function count: 24/500 Unstrip recursion depth: 0/20 Unstrip post‐expand size: 0/5000000 bytes Lua time usage: 0.085/10.000 seconds Lua memory usage: 3414521/52428800 bytes Number of Wikibase entities loaded: 1/400 --><!-- Transclusion expansion time report (%,ms,calls,template) 100.00% 250.651 1 -total 47.25% 118.438 1 Template:Infobox_writer 38.60% 96.749 1 Template:Infobox 28.21% 70.703 1 Template:Authority_control 10.11% 25.343 1 Template:Lang 9.20% 23.060 1 Template:Category_handler 8.82% 22.102 3 Template:Br_separated_entries 7.90% 19.790 1 Template:Death_date_and_age 7.09% 17.763 1 Template:美国作家小作品 5.87% 14.721 1 Template:Category_handler/numbered --><!-- Saved in parser cache with key zhwiki:pcache:idhash:204546-0!userlang=zh-tw!zh-tw and timestamp 20230504121651 and revision id 76936358. Rendering was triggered because: api-parse -->
**丹尼爾・凱斯**(英文:Daniel Keyes,1927 年 8 月 9 日 —2014 年 6 月 15 日)是美國作家,著作以科幻小說為主,其中以《獻給阿爾吉儂的花束》最廣為人知,此外也以擅於描寫多重人格的人物而著稱。 ## 簡歷 1927 年生於美國紐約布魯克林區。於布魯克林學院修習心理學,畢業後曾從事多種行業,包括雜誌編輯、高中老師等。 1959 年首次發表短篇小說〈獻給阿爾吉儂的花束〉即榮獲雨果獎。1966 年將故事長篇化,又再次獲得星雲獎。 1966 年起,凱斯在美國俄亥俄大學教授英語與寫作課程。 逝世前居住在俄亥俄州雅典市。 ## 知名著作 * 《獻給阿爾吉儂的花束》(_Flowers for Algernon_ ,1966 年) * 《第五位莎莉》(_The Fifth Sally_ ,1980 年) * 《24 個比利》(_The Minds of Billy Milligan_ ,1981 年) * 《比利戰爭》(_The Milligan Wars_ ,1994 年) * 《鏡像姊妹》(_The Asylum Prophecies_ ,2010 年)
null
2,406
2023-05-04T11:55:55Z
76,936,358
丹尼尔·凯斯
8,232,571
<p class="mw-empty-elt"> </p> <p><b>絨額擬鷯哥屬</b>(學名:<i>Lampropsar</i>)是擬黃鸝科下的一個屬。 </p> <h2><span id=".E4.B8.8B.E5.B1.9E.E7.89.A9.E7.A7.8D"></span><span id="下属物种">下屬物種</span></h2> <p>本屬包括以下物種:</p> <ul style="plainlist"><li>絨額擬鷯哥 <i>Lampropsar tanagrinus</i> <small>(Spix, 1824) </small></li></ul><h2><span id=".E5.8F.82.E8.80.83.E6.96.87.E7.8C.AE"></span><span id="参考文献">參考文獻</span></h2> <!-- NewPP limit report Parsed by mw1374 Cached time: 20230504174107 Cache expiry: 1814400 Reduced expiry: false Complications: [] CPU time usage: 0.556 seconds Real time usage: 0.826 seconds Preprocessor visited node count: 5846/1000000 Post‐expand include size: 20813/2097152 bytes Template argument size: 3505/2097152 bytes Highest expansion depth: 11/100 Expensive parser function count: 13/500 Unstrip recursion depth: 0/20 Unstrip post‐expand size: 893/5000000 bytes Lua time usage: 0.475/10.000 seconds Lua memory usage: 5639315/52428800 bytes Number of Wikibase entities loaded: 14/400 --><!-- Transclusion expansion time report (%,ms,calls,template) 100.00% 678.855 1 -total 68.63% 465.902 1 Template:Automatic_taxobox 22.27% 151.207 1 Template:Taxonbar 7.37% 50.011 24 Template:Delink 6.63% 44.984 1 Template:Reflist 6.18% 41.974 1 Template:Cite_web 2.18% 14.777 1 Template:IfPNS 0.75% 5.108 1 Template:Common_taxon_list 0.57% 3.884 48 Template:Don't_edit_this_line_parent 0.51% 3.447 7 Template:Don't_edit_this_line_link_text -->
**絨額擬鷯哥屬**(學名:_Lampropsar_)是擬黃鸝科下的一個屬。 ## 下屬物種 本屬包括以下物種: * 絨額擬鷯哥 _Lampropsar tanagrinus_ (Spix, 1824) ## 參考文獻
null
682
2023-05-02T18:01:00Z
75,337,806
绒额拟鹩哥属
1,247,450
<p>《薄櫻鬼 ~新選組奇譚~》(<span lang="ja">薄桜鬼 〜新選組奇譚〜(はくおうき しんせんぐみきたん)</span>)是由IDEA FACTORY(OTOMATE)於2008年9月18日發售的戀愛冒險遊戲。2009年8月27日發售PSP版《<b>薄櫻鬼 攜帶版</b>》及Fan Disc《<b>薄櫻鬼 隨想錄</b>》後繼續推出不同類型的遊戲作品。並於2010年4月改編為電視動畫放送,前後共有三季+六集OVA以及劇場版動畫兩章。之後以原作為基礎陸續改編成動畫、舞台劇、音樂劇、電影等各種形式之作品。 </p> <h2><span id=".E6.95.85.E4.BA.8B"></span><span id="故事">故事</span></h2> <p>《薄櫻鬼》是以日本幕末時期的史實為背景改編的故事,作為奇譚的本作以獨自的新要素為中心描述,因此會有和史實不一致的地方。 </p><p>故事開端是幕末文久三年。 </p><p>主人公‧雪村千鶴是在江戶生長的蘭學醫(西方醫學)之女。其父綱道因工作而離開江戶前往京都。一開始千鶴與父親有定期的書信往來,但很突然的,父親不再來信,而自己寫的信也得不到回應。千鶴因擔心父親而穿上男裝來到京都,卻沒想到在那裡遭遇到了衝擊性的場面,並且與新選組的各位邂逅,一起尋找父親的下落。 </p><p>圍繞著她的是與新選組的隊士之間發生的事、自己的身世、新選組隱藏著的秘密,以及幕末的男子為了生存的戰鬥歷程。 </p> <h2><span id=".E7.99.BB.E5.A0.B4.E4.BA.BA.E7.89.A9"></span><span id="登場人物">登場人物</span></h2> <h3><span id=".E4.B8.BB.E8.A6.81.E4.BA.BA.E7.89.A9"></span><span id="主要人物">主要人物</span></h3> <dl><dt>雪村 千鶴<span>(<span lang="ja">ゆきむら ちづる</span>,聲:桑島法子;台:劉凱寧)</span></dt> <dd>■ 遊戲的主角(可改名)。東方雪村家純血的鬼族。</dd> <dd>■ 初登場設定為16歲,身高155cm。</dd> <dd>■ 為尋找父親雪村綱道而來到京都,途中與為了解芹澤的本意與真正的武士而展開旅程的龍之介擦身而過,不過直到結局都不知道彼此的存在(動畫)。</dd> <dd>■ 遇到因羅剎化而失控的新選組隊士,開啟了與新選組的邂逅之旅。</dd> <dd>■ 原本因目睹羅剎化失控的新選組隊士而被監禁,後來因是綱道的女兒而繼續女扮男裝成為土方的侍從,並逐漸成為其核心。</dd> <dd>■ 因為是純血鬼族的後裔之一,所以多次被風間盯上,根據風間的說法,在鬼族當中純血後裔出生女鬼的機率僅僅五分之一。</dd> <dd>■ 隸屬的雪村家原本是東邊最具規模的鬼族本家,也受到倒幕派合力的邀請,不過因不好鬥爭而拒絕,卻遭致倒幕派的滅族,大受刺激到失去記憶,倖存的只剩下自己跟哥哥薰;之後哥哥薰被南雲家收養,自己則被綱道收養,並在人類的細心呵護下成長,因而完全忘記自己有個哥哥,兄妹倆也在之後廝殺。</dd> <dd>■ 得知自己是鬼族的真實身份與養父綱道的真面目跟所作所為後震驚不己,不過在新選組的支持和鼓勵下振作,甚至痛下決心與離經叛道的養父為敵。</dd> <dd>■ 大戰期間土方多次為保護千鶴而勸阻千鶴遠離戰爭,不過千鶴為與新選組同進退且為了解事實而拒絕。</dd> <dd>■ 動畫後段與土方相愛。</dd></dl><dl><dt>土方 歲三<span>(<span lang="ja">ひじかた としぞう</span>,聲:三木眞一郎;台:孫誠)</span></dt> <dd>■ 生日為1835年5月31日﹝天保六年五月初五﹞,身高172cm。</dd> <dd>■ 新選組副長,被稱為「鬼之副長」。加入新選組前的職業是藥商。</dd> <dd>■ 個性嚴謹,酒量差,新選組大小事物幾乎全包。</dd> <dd>■ 於齋藤、沖田後登場,將目睹失控的隊士的雪村千鶴帶回屯所監禁,因而讓千鶴就此跟新選組結下不解之緣。</dd> <dd>■ 一次的任務中導致山南受了重傷(左手半殘),非常自責。</dd> <dd>■ 為了與風間戰鬥而飲下變若水,讓自己獲得可以相抗的力量,就此變成新選組的第四個羅剎。</dd> <dd>■ 近藤勇死後便獨自支撐新選組,持續讓象徵新選組精神的「誠」字旗幟飄揚於戰場上。</dd> <dd>■ 很重視千鶴的存在,多次為保護千鶴而挺身對抗風間,也勸阻千鶴遠離戰爭,甚至一度將千鶴留在仙台,之後千鶴因收到大鳥的信而繼續以侍從的身分跟隨;羅剎的副作用發作時都靠自己的意志力度過,其中兩次則是喝下千鶴身為鬼族的血,兩人因而進一步成為戀人。</dd> <dd>■ 結局與風間決一死戰,得到風間的認同,取得「薄櫻鬼」的稱號,之後戰勝風間。<b>最後並未說明土方是否死亡</b>,為開放性結局。於遊戲《黎明錄》中土方說與風間一戰後,以前「人類的」他已經死去,現在以「鬼」的身份繼續生存著。</dd> <dd>■ 在劇場版《薄櫻鬼第二章~士魂蒼穹》他沒有死去和千鶴 一起活下去直到最後</dd></dl><dl><dt>沖田 總司<span>(<span lang="ja">おきた そうじ</span>,聲:森久保祥太郎;台:梁興昌)</span></dt> <dd>■ 生日1842年7月8日,身高176cm。</dd> <dd>■ 一番組組長。俊麗的天才劍士,被喩為有著新選組第一的劍術。</dd> <dd>■ 有著敏銳的洞察力,平常面帶笑容,常把「斬」、「殺」掛在嘴邊,偶爾喜歡開惡劣的玩笑嚇人。自幼認識近藤和土方,並十分尊敬近藤勇,視他如大哥。敢開鬼之副長土方的玩笑。</dd> <dd>■ 和龍之介一樣雖出身於武家,但自幼就被姐姐送至近藤的道場,似乎認為自己被姐姐遺棄,不過在近藤的關切下終於敞開心胸,並於道場不斷精進自己,終於成為身手不凡的天才劍士。</dd> <dd>■ 初登場為齋藤擊敗羅剎化失控的新選組隊士後。</dd> <dd>■ 因罹患肺癆(肺結核)而越來越少參與新選組的行動。為了治病而飲下變若水卻無法痊癒(南雲薰謊騙變若水可治肺癆),就此變成新選組的第三個羅剎,也因和南雲薰的相遇而在新選組中第一個得知千鶴的真實身份。</dd> <dd>■ 動畫第二季第六集中得知有人要夜襲身受重傷、藏身於客棧的土方,為了保護土方以及新選組的未來,變成羅剎獨自前往與眾多敵人戰鬥,最後耗盡生命,幻化成灰,於現場留下一把貫徹自己最後信念的武士刀。</dd> <dd>■ 史實中死於肺病。</dd></dl><dl><dt>齋藤 一<span>(<span lang="ja">さいとう はじめ</span>,聲:鳥海浩輔;台:賀宇傑)</span></dt> <dd>■ 1844年2月18日(天保十五年1月1日﹞,身高168cm。</dd> <dd>■初登場為19歲</dd> <dd>■ 三番組組長。最年輕的幹部,擅長暗殺。</dd> <dd>■ 為讓人認同在當時備受歧視的左撇子而苦練刀法,是個居合斬(神速拔刀法)高手。因左撇子,佩刀位置與一般人相反。</dd> <dd>■ 穩重而沉默寡言,對於新選組的事物能冷靜的判斷和行動。</dd> <dd>■ 雖因是左撇子而備受歧視,不過也是受人敬重的高手;過去是某個藩的藩士,受到某個武家子弟的挑戰,最後雖戰勝但因對方身亡而被問罪脫藩,之後到江戶遇到現在的近藤等人。</dd> <dd>■ 初登場時擊敗羅剎化失控的新選組隊士救了被襲擊的千鶴。</dd> <dd>■ 假冒成間諜跟隨伊東打探各種消息回來給新選組,在油小路事件之後回歸新選組。</dd> <dd>■ 動畫第二季第七集中,為了與會津的武士貫徹彼此間的武士信念而選擇留下來繼續戰鬥,率隊立起代表新選組精神的『誠』字旗作先鋒衝向敵人。</dd> <dd>■ 動畫暗示死亡,遊戲中與史實中並沒有死亡,選留守會津籓退出新選組。</dd></dl><dl><dt>藤堂 平助<span>(<span lang="ja">とうどう へいすけ</span>,聲:吉野裕行;台:何志威)</span></dt> <dd>■ 身高160cm。</dd> <dd>■ 八番組組長。同齋藤是最年輕的幹部,與千鶴年紀相仿。身材嬌小。</dd> <dd>■ 發現打架時都會湊一腳,因而被永倉和原田稱為一馬當先大師。與永倉和原田很要好。</dd> <dd>■ 對於政治理想有自己一套思維,因對新選組的改變感到不認同,而隨伊東脫離新選組,在油小路事件後回歸新選組。</dd> <dd>■ 連續兩次都遭到天霧重創,第一次是在池田屋事件,第二次則是在油小路事件,第二次時飲下變若水,就此變成新選組的第二個羅剎。</dd> <dd>■ 動畫第二季第八集中,加入山南創立之羅剎隊行動,得知山南可能倒戈加入敵方新政府軍後,偷溜出來與千鶴會合,打算向土方報告且商討,卻被綱道一路尾隨跟蹤,又因在戰鬥中羅剎的副作用而導致千鶴被擄。</dd> <dd>■ 動畫第二季第八集和遊戲土方線中,為了阻止綱道所創立的羅剎隊並救出被擄的千鶴,與土方、山南在仙台殲滅所有的羅剎後耗盡生命,化成灰死去。</dd></dl><dl><dt>原田 左之助<span>(<span lang="ja">はらだ さのすけ</span>,聲:遊佐浩二;台:葉三陽)</span></dt> <dd>■ 身高180cm。</dd> <dd>■年齡約20~30歲</dd> <dd>■十番組組長。善於用長槍的高個子。永倉稱其在新選組內女人緣最好。</dd> <dd>■ 重情重義,穩重溫柔,夢想是能與妻子一起平穩生活。</dd> <dd>■ 動畫第二季第六集中,與不知火在山路上迎擊綱道帶領的羅剎隊。擊倒所有羅剎後因負傷及體力不支而開始意識模糊,迷離之際說了句「新八還在等我。」就沒任何訊息。</dd></dl><dl><dt>風間 千景<span>(<span lang="ja">かざま ちかげ</span>,聲:津田健次郎;台:賀宇傑)</span></dt> <dd>■ 初登場設定為25歲,身高172cm。</dd> <dd>■ 遊戲中的隱藏角色,唯一一個非新選組隊員的攻略角。</dd> <dd>■ 千鶴和新選組邂逅的劍者,西邊鬼族首領。薩摩藩所屬。</dd> <dd>■ 動畫中為了奪取千鶴,多次與新選組的人作對,但最後因為千鶴說的話而失去興致中途放棄爭鬥。</dd> <dd>■ 對於自己身為「鬼」的驕傲不容許有人踐踏,因此鬼說的話都需信守承諾,包括立下誓言要與土方做個了斷,所以殺害和過去的自己一樣奪取千鶴的南雲薰,也決定要殺害先後背叛倒幕派及新政府軍的鬼族叛徒綱道。</dd> <dd>■ 和新選組的前任局長芹澤有一面之緣,一眼就看出芹澤罹患不治之症。</dd> <dd>■ 在與土方最後的對決中承認了對方的實力,並給予「薄櫻鬼」的稱號,其後被土方一刀刺穿心臟而倒下。(劇場版中,則是刀被土方擊飛,手被弄傷後說了與原作相同台詞後離開。)</dd></dl><h3><span id=".E6.AC.A1.E8.A6.81.E4.BA.BA.E7.89.A9"></span><span id="次要人物">次要人物</span></h3> <h4><span id=".E6.96.B0.E9.81.B8.E7.B5.84.E9.9A.8A.E5.A3.AB"></span><span id="新選組隊士">新選組隊士</span></h4> <dl><dt>近藤 勇<span>(<span lang="ja">こんどう いさみ</span>,聲:大川透;台:葉三陽)</span></dt> <dd>■ 新選組局長。</dd> <dd>■ 劍術高強而重情義,是眾人所信賴的精神領袖。</dd> <dd>■ 重視武士道精神勝過人命,結果間接導致新選組於鳥羽伏見跟甲府連續兩次戰役大敗,也讓新選組蒙受重大傷亡,更讓與自己起爭執的永倉和原田離隊。</dd> <dd>■ 在動畫第二季裡,為了讓遭敵人包圍的新選組順利脫逃,決定化名為大久保大和前去投降,為土方一行人拖延時間。最後被帶往板橋總督府斬首。土方感嘆近藤局長最後連能像個武士一樣切腹的選擇餘地都沒有。</dd></dl><dl><dt>山南 敬助<span>(<span lang="ja">さんなん けいすけ</span>,聲:飛田展男;台:何志威)</span></dt> <dd>■ 新選組總長。</dd> <dd>■ 個性溫柔常帶著笑容,但有時也會露出冷酷的一面。</dd> <dd>■ 因為出任務時左手受了傷,不能再像以往一樣使用劍術,之後伊東的出現讓他認為毫無劍技的參謀在新選組是多餘的,於是開始消沉、自我封閉,最後選擇飲下經過自己改良的「變若水」,成功成為第一個沒有失控的「鬼」,等於是新選組的第一個羅剎。</dd> <dd>■ 暗殺新選組前任局長芹澤之後創立「羅剎隊」,並接手前任代理局長新見錦的研究,持續研究變若水。</dd> <dd>■ 動畫第一季中被懷疑有在夜裡試刀殺人的行為,其後得知是山南前去阻止羅剎隊成員夜裡殺人飲血。</dd> <dd>■ 初次成為羅剎時一度失控,還為進一步的控制羅剎隊而傷害千鶴,不過都被土方阻止,之後土方因懷疑而派同樣變成羅剎的藤堂監視山南與羅剎隊。</dd> <dd>■ 動畫第二季第八集中假意與綱道合作,實際上是為創造羅剎隊助土方重振新選組、贏得戰役,不過土方強烈反對如此不正道的作法,於是在與平助、土方在仙台殲滅所有的羅剎後,耗盡生命、化成灰死去。</dd> <dd>■ 於真改中成為攻略角色。</dd></dl><dl><dt>永倉 新八<span>(<span lang="ja">ながくら しんぱち</span>,聲:坪井智浩;台:梁興昌)</span></dt> <dd>■ 新選組二番組組長。</dd> <dd>■ 身材健壯的肌肉男,有著喜歡酒和女人的大哥哥氣質。</dd> <dd>■ 於京都的鳥羽伏見戰率領著敢死隊在槍林彈雨中作戰,對於部下平白無故的前去犧牲無法接受,所以要求近藤不要執著武士精神導致部下送死才撤退,還為此在甲府一役時跟近藤起爭執。</dd> <dd>■ 戰役結束後考慮深久認為自己的夢想不是想成為武士,而與原田同時離開新選組,並與原田組織靖共隊繼續對抗新政府軍。</dd> <dd>■ 於真改中成為攻略角色。</dd></dl><dl><dt>井上 源三郎<span>(<span lang="ja">いのうえ げんざぶろう</span>,聲:小林範雄;台:賀宇傑)</span></dt> <dd>■ 新選組六番組組長,年長的幹部。</dd> <dd>■ 有著和善誠實的人品,為大家所信賴。</dd> <dd>■ 動畫第一季為了保護千鶴而死於倒戈的錠城士兵手上,對於土方以及新選組有數不盡的感謝之情,以及自己沒辦法再一同奮戰感到抱歉後死亡。</dd> <dd>■ 死前向千鶴說想傳達給土方的話:「很抱歉,我的力量還不夠,請原諒我,沒能陪您走到最後。」、「能讓我得見最後的夢想,我已不知該怎樣感謝您了。」</dd></dl><dl><dt>山崎 烝<span>(<span lang="ja">やまざき すすむ</span>,聲:鈴木貴征;台:孫誠)</span></dt> <dd>■ 新選組的諸士調、監察。</dd> <dd>■ 冷靜沉著,在暗地裡支撐新選組,尊敬著土方。</dd> <dd>■ 通曉醫術,新選組幹部受傷時常幫忙治療。最後託付紀錄新選組員的病歷本給千鶴。</dd> <dd>■ 動畫第一季因為前去解救土方而被風間重傷,並傳達給土方「即使左右手沒有了可以替補更換,但是失去首領的話一切都將會結束。」的道理倒下。最後在船上重傷不治而過世,生前對千鶴表示將新選組的眾人託付給千鶴。</dd> <dd>■ 於真改中成為攻略角色。</dd></dl><dl><dt>島田 魁<span>(<span lang="ja">しまだ かい)</span>,聲:大羽武士)</span></dt> <dd>■ 新選組的諸士調、監察、伍長和軍監,在暗地裡支撐新選組的根基。</dd></dl><dl><dt>伊東 甲子太郎<span>(<span lang="ja">いとう かしたろう</span>,聲:千千和龍策)</span></dt> <dd>■ 新選組參謀,因近藤賞識其劍術和學識而被邀入隊,其實跟綱道一樣都早已與薩長兩藩串通勾結。</dd> <dd>■ 之後脫離新選組成為御陵衛士隊長。離開時帶走了一些新選組的隊士,包括平助和齋藤(諜報)。</dd> <dd>■ 試圖暗殺近藤,同時讓羅剎隊的存在公諸於世,最後反而於油小路被天霧及不知火等薩長兩藩的藩士暗殺。</dd></dl><h4><span id=".E9.AC.BC.E6.97.8F"></span><span id="鬼族">鬼族</span></h4> <dl><dt>雪村 綱道<span>(<span lang="ja">ゆきむら こうどう</span>,聲:齋藤龍吾;台:梁興昌)</span></dt> <dd>■ 千鶴的父親,實為義父。</dd> <dd>■ 動畫初期奉幕府之命與新選組的前任局長芹澤合作,等於是新選組的隊醫,製造讓人變成羅剎的藥「變若水」,因而創立羅剎隊,可說是所有鬥爭的導火線之一,也是讓羅剎現世的另一位元兇,在劇場版中揭露出是導致雪村家遭滅族的主因之一,結果芹澤的部下新見導致診療所發生大火,之後有一段時間下落不明,因而促成千鶴來到京都的契機;實際上是為復興雪村家而與倒幕派串通勾結,進一步改良變若水跟自行創立的羅剎隊,又因厭煩人類之間的鬥爭而先後背叛倒幕派與之後投靠的敵方新政府軍。</dd> <dd>■ 甲府一役時再度出現在新選組面前,還是帶著南雲薰及經自行改良後得以在白天行動的羅剎隊,因而讓原本與原田為敵的不知火極為不悅到拆夥;根據在甲府一役中風間的說法,最近的行為越來越偏離鬼族之道,由此可知對風間而言,綱道已經到了離經叛道的地步,因此無論在鬼族或人類都是要抹殺的對象。</dd> <dd>■ 為復興雪村家可說是不擇手段,不惜利用千鶴的雙胞胎哥哥南雲薰、倒幕派及新政府軍,意圖讓身為鬼族本家雪村家血脈的千鶴為雪村家掌旗。</dd> <dd>■ 原本佔領仙台城是奉新政府軍之命,也因而與山南合作要將羅剎隊與新選組聯手,卻遭土方拒絕。最後為保護千鶴而被自己創造的羅剎斬殺,而劇場版則是死於風間之手。</dd></dl><dl><dt>不知火 匡<span>(<span lang="ja">しらぬい きょう</span>,聲:吉田裕秋)</span></dt> <dd>■ 使用手槍的鬼。長洲藩所屬。</dd> <dd>■ 動畫中與新選組的原田經常對上,每次都難分上下。</dd> <dd>■ 告知原田綱道打算利用羅剎隊攻擊的消息,並表示自己對於綱道的作為不順眼決定前去阻止。在與原田聯手迎擊並擊倒綱道所帶領的羅剎隊後就沒有任何訊息。</dd></dl><dl><dt>天霧 九壽<span>(<span lang="ja">あまぎり きゅうじゅ</span>,聲:<span lang="ja">山口りゅう</span>)</span></dt> <dd>■ 與風間和不知火一起行動的鬼。薩摩藩所屬。</dd> <dd>■ 不喜愛爭鬥,對於無意義的爭鬥非常反感,也不隨意奪取他人性命。</dd> <dd>■ 善於空手搏擊及肉搏戰,與外貌不同是個用詞涵養的人。</dd> <dd>■ 對於經常與土方爭鬥的風間無法理解,最後決定分道揚鑣。</dd></dl><dl><dt>南雲 薫<span>(<span lang="ja">なぐも かおる</span>,聲:伊藤葉純)</span></dt> <dd>■ 千鶴在市集遇到的少女,真正身份是千鶴失散多年的孿生哥哥。</dd> <dd>■ 隸屬的雪村家原本是東邊最具規族的鬼族本家,也受到跟倒幕派合力的邀請,不過因不好鬥爭而拒絕,卻遭到倒幕派的滅族,倖存的只有自己及大受刺激到失去記憶的妹妹千鶴;之後自己被南雲家收養,似乎過得很不人道,忘記自己的妹妹千鶴則由綱道收養。後來於市集再度找到千鶴時,看到千鶴跟自己所怨恨的新選組等人類和樂融融,並被人類細心守護,因而對千鶴又愛又恨,就此為兄妹倆之後的廝殺埋下伏筆。</dd> <dd>■ 欺騙沖田飲下變若水,導致得知近藤遭槍擊後氣憤不已的沖田就此成為新選組的第三個羅剎。</dd> <dd>■ 為了將千鶴帶回自己身邊而恢復男裝主動出現在千鶴面前卻遭拒絕,最後決定既然無法帶走千鶴至少要親手殺死這最掛心的妹妹,不過卻遭到突然出現的千景攻擊而死亡,在劇場版中則是被沖田擊斃。</dd></dl><dl><dt>千姫<span>(<span lang="ja">せんひめ</span>,聲:石川綾乃)</span></dt> <dd>■ 千鶴在市集相助過的少女,為鈴鹿御前的子孫,是鬼族的公主。</dd></dl><dl><dt>君菊<span>(<span lang="ja">きみきく</span>,聲:勝田晶子)</span></dt> <dd>■ 表面是島原的藝妓,真正身份是侍奉千姬的忍者。</dd></dl><h4><span id=".E5.B9.95.E5.BA.9C.E7.9A.84.E4.BA.BA"></span><span id="幕府的人">幕府的人</span></h4> <dl><dt>松本 良順<span>(<span lang="ja">まつもと りょうじゅん</span>,聲:佐藤広太)</span></dt> <dd>■ 幕府和新選組私人的蘭醫,與主人公和綱道相識。</dd></dl><dl><dt>榎本 武揚<span>(<span lang="ja">えのもと たけあき</span>,聲:伊藤栄次)</span></dt> <dd>■ 幕府海軍將領,蝦夷共和國的創建者。</dd></dl><dl><dt>大鳥 圭介<span>(<span lang="ja">おおとり けいすけ</span>,聲:內匠靖明)</span></dt> <dd>■ 幕府軍新任命的總督,邀請土方成為前鋒軍的參謀。</dd></dl><h4><span id=".E9.BB.8E.E6.98.8E.E9.8C.84.E7.99.BB.E5.A0.B4.E8.A7.92.E8.89.B2"></span><span id="黎明錄登場角色">黎明錄登場角色</span></h4> <dl><dt>井吹 龍之介<span>(<span lang="ja">いぶき りゅうのすけ</span>,聲:關智一)</span></dt> <dd>■ 黎明錄的主角,和沖田一樣雖出生於武家卻不喜歡武士。</dd> <dd>■ 被新選組前任局長芹澤鴨發現倒在路邊而被救了一命,之後被帶回浪士組(後為新選組)。</dd> <dd>■ 和新選組可說是形同家人,尤其是與藤堂之間更是形同兄弟,但因得知羅剎的存在跟變若水的秘密而遭追殺;結局中因遭沖田的追擊而被大水沖去江戶,最後為理解芹澤說的話及真正的武士而展開旅程,同時剪去部分的頭髮,和當時要前往京都尋找養父綱道的千鶴擦身而過,並都不知道彼此的存在(動畫黎明錄),也從此和新選組分道揚鑣。</dd> <dd>■在《薄櫻鬼》劇場版士魂蒼穹中再次出現(頭髮已剪),幫助土方歲三為千鶴傳遞信件,並帶千鶴與呆在自己家中的原田(龍之介在電影中已與小玲在一起),他聽到千鶴與原田談話時,支持千鶴選擇自己人生的道路。</dd></dl><dl><dt>芹沢 鴨<span>(<span lang="ja">せりざわ かも</span>,聲:中田讓治)</span></dt> <dd>■ 黎明錄時期的新選組局長,起初發現倒在路邊的龍之介後撿回,讓其成為新選組的隊士之一。</dd> <dd>■ 任職期間行事作風極為強硬,似乎還用無數次不正當的手段,因而與土方之間不合。</dd> <dd>■ 和在新選組擔任隊醫的千鶴養父綱道合作研究變若水並開發羅剎,等於是讓羅剎現世的元兇之一,就此為之後因羅剎而引發的一連串鬥爭埋下伏筆,只不過完全不知道千鶴的存在。和風間有著一面之緣,一見面就被風間看出自身早已罹患不治之症,由此可知即使得知鬼族的存在也不以為意。</dd> <dd>■ 為證明自己而喝下變若水,是新選組最原始的羅剎,只不過即使喝下變若水仍未失去理智,又似乎沒有吸血衝動,就在被因會津藩下達暗殺命令的土方等人面前,為保護龍之介而變成羅剎,一度讓土方等人陷入苦戰,最後死在土方刀下;之後關於變若水跟羅剎的研究都由接任成為總長的山南接手,近藤接任成為新選組的下一任局長,土方則立志成為鬼之副長。</dd></dl><dl><dt>新見 錦<span>(<span lang="ja">にいみ にしき</span>,聲:田村健亮)</span></dt> <dd>■ 芹澤的手下,很敬重芹澤,卻是新選組名義上的代理局長,對近藤派態度惡劣。</dd> <dd>■ 是讓芹澤與綱道合作的牽線人,從綱道那收下可抑制羅剎失控的藥物後露出本性,因而帶著剛完成的變若水測試自己監禁的羅剎,不料失敗導致診療所被燒毀,直到甲府一役時綱道都因投靠鬼族跟倒幕派而下落不明,不久之後自己也帶著變若水失蹤。</dd> <dd>■ 於祇園某料亭用變若水與倒幕派交易時被土方等人找到,為反抗而喝下變若水,雖變成羅剎且一度讓土方等人陷入苦戰,但因吸血衝動的發作而還是死在土方刀下。</dd></dl><dl><dt>小鈴<span>(<span lang="ja">こすず</span>,聲:西野陽子)</span></dt> <dd>■ 黎明錄登場的學藝,本名為靜,與龍之介之間抱有淡淡的好感。</dd> <dd>■在《薄櫻鬼》劇場版士魂蒼穹中再次出現(在電影中已與龍之介在一起)。</dd></dl><h2><span id=".E9.81.8A.E6.88.B2.E4.B8.BB.E9.A1.8C.E6.AD.8C"></span><span id="遊戲主題歌">遊戲主題歌</span></h2> <p><b>新選組奇譚</b> </p> <dl><dt>片頭曲「<span lang="ja">はらり</span>」</dt> <dd>作詞 - 加加美亜矢 / 作曲 - 澤口和彥 / 編曲 - 太田美知彥 / 歌 -吉岡亜衣加</dd> <dt>片尾曲「<span lang="ja">ココニイル〜虚空の果て〜</span>」</dt> <dd>作詞 - <span lang="ja">うらん</span> / 作曲·編曲 - TATSUYA / 歌 - 吉岡亜衣加</dd></dl><p><b>攜帶版</b> </p> <dl><dt>片頭曲「<span lang="ja">闇の彼方まで</span>」</dt> <dd>作詞 - 日山尚 / 作曲·編曲 - 上野義雄 / 歌 - 吉岡亜衣加</dd> <dt>片尾曲「<span lang="ja">想い出はそばに</span>」</dt> <dd>作詞 - 上園彩結音 / 作曲·編曲 - 末廣健一郎 / 歌 - 吉岡亜衣加</dd></dl><p><b>DS</b> </p> <dl><dt>片頭曲「<span lang="ja">散らない花</span>」</dt> <dd>作詞 - 大森祥子 / 作曲 - 上野義雄 / 編曲 - 谷本貴義 / 歌 - 吉岡亜衣加</dd> <dt>片尾曲「<span lang="ja">ひとしずく</span>」</dt> <dd>作詞 - 上園彩結音 / 作曲 - 四月朔日義昭 / 編曲 - 谷本貴義 / 歌 - 吉岡亜衣加</dd></dl><p><b>隨想録</b> </p> <dl><dt>片頭曲「<span lang="ja">花びらの刻</span>」</dt> <dd>作詞 - 上園彩結音 / 作曲·編曲 - 上野義雄 / 歌 - 吉岡亜衣加</dd> <dt>片尾曲「<span lang="ja">空の鏡</span>」</dt> <dd>作詞 - 上園彩結音 / 作曲·編曲 - 末廣健一郎 / 歌 - 吉岡亜衣加</dd></dl><p><b>隨想録 攜帶版</b> </p> <dl><dt>片頭曲「<span lang="ja">時の栞</span> 」</dt> <dd>作詞 - 上園彩結音 / 作曲·編曲 - 上野義雄 / 歌 - 吉岡亜衣加</dd> <dt>片尾曲「<span lang="ja">光の蝶</span>」</dt> <dd>作詞 - 上園彩結音 / 作曲·編曲 - 小野貴光 / 歌 - 吉岡亜衣加</dd></dl><p><b>隨想録 DS</b> </p> <dl><dt>片頭曲「<span lang="ja">響ノ空</span> 」</dt> <dd>作詞 - 磯谷佳江 / 作曲 - 小野貴光 / 編曲 - 戶田章世 / 歌 - 吉岡亜衣加</dd> <dt>片尾曲「<span lang="ja">はじまりの詩</span>」</dt> <dd>作詞 - 上園彩結音 / 作曲 - 上野義雄 / 編曲 - 安瀬聖 / 歌 - 吉岡亜衣加</dd></dl><p><b>遊戱録</b> </p> <dl><dt>片頭曲「<span lang="ja">青空ボタン</span>」</dt> <dd>作詞 - 上園彩結音 / 作曲·編曲 - 谷本貴義 / 歌 - 吉岡亜衣加</dd> <dt>片尾曲「<span lang="ja">ねぇ、もしも2人が...</span>」</dt> <dd>作詞·作曲 - 吉岡亜衣加 / 編曲 - 谷本貴義 / 歌 - 吉岡亜衣加</dd></dl><p><b>遊戱録 DS</b> </p> <dl><dt>片頭曲「<span lang="ja">風色ステップ</span>」</dt> <dd>作詞 - 上園彩結音 / 作曲·編曲 - 鶴由雄 / 歌 - 吉岡亜衣加</dd> <dt>片尾曲「<span lang="ja">ポケットキャンディー</span>」</dt> <dd>作詞·作曲 - 吉岡亜衣加 / 編曲 - 松美夜孤雨兵 / 歌 - 吉岡亜衣加</dd></dl><p><b>巡想録</b> </p> <dl><dt>片頭曲「<span lang="ja">紅い蜃気楼</span>」</dt> <dd>作詞 - 上園彩結音 / 作曲·編曲 - 四月朔日義昭 / 歌 - 吉岡亜衣加</dd> <dt>片尾曲「<span lang="ja">約束の空</span>」</dt> <dd>作詞 - 上園彩結音 / 作曲·編曲 - 四月朔日義昭 / 歌 - 吉岡亜衣加</dd> <dt>隨想録片尾曲「<span lang="ja">夕凪に願いを</span>」</dt> <dd>作詞 - 上園彩結音 / 作曲·編曲 - 四月朔日義昭 / 歌 - 吉岡亜衣加</dd></dl><p><b>黎明録</b> </p> <dl><dt>片頭曲「<span lang="ja">風遙か</span>」</dt> <dd>作詞 - 上園彩結音 / 作曲·編曲 - 小野貴光 / 歌 - 吉岡亜衣加</dd> <dt>片尾曲「<span lang="ja">今日の永遠</span>」</dt> <dd>作詞 - 上園彩結音 / 作曲 - 淺野高弘 / 編曲 - chokix / 歌 - mao</dd> <dt>片尾曲(エピローグ)「<span lang="ja">消えない虹</span>」</dt> <dd>作詞 - 上園彩結音 / 作曲·編曲 - 小野貴光 / 歌 - 吉岡亜衣加</dd></dl><p><b>黎明録 攜帶版</b> </p> <dl><dt>片頭曲「<span lang="ja">光彼方</span>」</dt> <dd>作詞 - 上園彩結音 / 作曲 - 四月朔日義昭 / 歌 - 吉岡亜衣加</dd> <dt>片尾曲「<span lang="ja">悠久の夜明け</span>」</dt> <dd>作詞 - 上園彩結音 / 作曲 - 上野義雄 / 編曲-安瀨聖 /歌-吉岡亜衣加</dd></dl><p><b>薄桜鬼 3DS</b> </p> <dl><dt>片頭曲「<span lang="ja">星標</span>」</dt> <dd>作詞 - 上園彩結音 / 作曲·編曲 - 谷本貴義 / 歌 - 吉岡亜衣加</dd> <dt>片尾曲「<span lang="ja">三日月に花</span>」</dt> <dd>作詞・作曲 - 吉岡亜衣加 / 編曲 - 戸田章世</dd></dl><p><b>幕末無雙録</b> </p> <dl><dt>片頭曲「<span lang="ja">桜花の如く</span>」</dt> <dd>作詞 - 磯谷佳江 / 作曲 - 四月朔日義昭 / 歌 - mao</dd> <dt>片尾曲「<span lang="ja">太陽が生まれる場所</span>」</dt> <dd>作詞 - 上園彩結音 / 作曲 - 上野義雄 / 編曲 - 安瀬聖 / 歌 - 吉岡亞衣加</dd> <dt>插入曲「<span lang="ja">闘花伝</span>」</dt> <dd>作詞 - 磯谷佳江 / 作曲・編曲 - 黒須克彥 / 歌 - mao</dd> <dt>插入曲「<span lang="ja">想い出回廊</span>」</dt> <dd>作詞 - 磯谷佳江 / 作曲・編曲 - 安瀬聖 / 歌 - mao</dd> <dt>插入曲「<span lang="ja">決戦ノ刻</span>」</dt> <dd>作詞 - 磯谷佳江 / 作曲・編曲 - 小野貴光 / 歌 - 吉岡亞衣加</dd> <dt>插入曲「<span lang="ja">祈り結び</span>」</dt> <dd>作詞 - 磯谷佳江 / 作曲 - 小野貴光 / 編曲 - 戸田章世 / 歌 - 吉岡亞衣加</dd></dl><p><b>薄桜鬼 黎明録 DS</b> </p> <dl><dt>片頭曲「<span lang="ja">夢さやか</span>」</dt> <dd>作詞 - 上園彩結音 / 作曲 - 小野貴光 / 編曲 - 岩垂徳行/ 歌 - 吉岡亜衣加</dd> <dt>片尾曲「<span lang="ja">祈り降るなら</span>」</dt> <dd>作詞 - 磯谷佳江 / 作曲・編曲 - 安瀬聖 / 歌 - mao</dd></dl><p><b>薄桜鬼 黎明録 名殘り草</b> </p> <dl><dt>片頭曲「<span lang="ja">遥かな稲妻</span>」</dt> <dd>作詞 - 上園彩結音 / 作曲 - 淺野高弘 / 編曲 - 多田 彰文 / 歌 - 吉岡亜衣加</dd> <dt>片尾曲「<span lang="ja">風は憶えてる</span>」</dt> <dd>作詞 - 上園彩結音 / 作曲・編曲 - 四月朔日義昭 / 歌 - ヲタみん</dd></dl><p><b>薄桜鬼 遊戱録弐 祭囃子と隊士達</b> </p> <dl><dt>片頭曲「<span lang="ja">夢·彩·とりどり</span>」</dt> <dd>作詞 - 上園彩結音 / 作曲 - 松美夜孤雨兵 / 歌 - 吉岡亜衣加</dd> <dt>片尾曲「<span lang="ja">今日に約束</span>」</dt> <dd>作詞 - 上園彩結音 / 作曲・編曲 - 鶴由雄 / 歌 - 吉岡亜衣加</dd> <dt>插入曲「<span lang="ja">まなざしの空</span>」</dt> <dd>作詞 - 上園彩結音 / 作曲・編曲 - 安瀬聖 / 歌 - mao</dd></dl><p><b>薄桜鬼 懐古録</b> </p> <dl><dt>片頭曲「<span lang="ja">夢待ちの季節</span>」</dt> <dd>作詞 - 上園彩結音 / 作曲 - 三浦誠司 / 編曲 - 安瀨聖 / 歌 - 吉岡亜衣加</dd> <dt>片尾曲「<span lang="ja">虹織る調べ</span>」</dt> <dd>作詞 - 上園彩結音 / 作曲 - 霜月遙 / 編曲 - 戸田章世 / 歌 - 吉岡亞衣加</dd></dl><p><b>裏語薄桜鬼</b> </p> <dl><dt>片頭曲「<span lang="ja">暁闇</span>」</dt> <dd>作詞 - 森由里子 / 作曲 - 上野義雄 / 編曲 - chokix / 歌 - 吉岡亜衣加</dd> <dt>片尾曲「<span lang="ja">久遠ノ光</span>」</dt> <dd>作詞 - 森由里子 / 作曲 - Yu / 編曲 - 安瀬聖 / 歌 - 吉岡亜衣加</dd></dl><p><b>薄桜鬼 for iOS &amp; Android</b> </p> <dl><dt>片頭曲「<span lang="ja">白き誓い</span>」</dt> <dd>作詞 - 森由里子 / 作曲 - 上野義雄 / 編曲 - 長田直之 / 歌 - 吉岡亜衣加</dd> <dt>片尾曲「<span lang="ja">優しさの隣で</span>」</dt> <dd>作詞 - 上園彩結音 / 作曲 - 吉岡亜衣加 / 歌 - 吉岡亜衣加</dd></dl><p><b>薄櫻鬼 鏡花錄</b> </p> <dl><dt>片頭曲「<span lang="ja">桜の轍</span>」</dt> <dd>作詞 - 上園彩結音 / 作曲 - 小野貴光 / 編曲 - 四月朔日義昭 / 歌 - 吉岡亞衣加</dd> <dt>片尾曲「<span lang="ja">永い余白を越えて</span>」</dt> <dd>作詞 - 上園彩結音 / 作曲 - 增谷賢 / 編曲 - 安瀨聖 / 歌 - 吉岡亞衣加</dd></dl><p><b>薄桜鬼SSL ~sweet school life~</b> </p> <dl><dt>片頭曲「<span lang="ja">予感</span>」</dt> <dd>作詞 - 磯谷佳江 / 作曲 - 鶴 由雄 / 歌 - 吉岡亜衣加</dd> <dt>片尾曲「<span lang="ja">水彩グラデーション</span>」</dt> <dd>作詞 - 磯谷佳江 / 作曲 - 鶴 由雄 / 歌 - 吉岡亜衣加</dd></dl><p><b>裏語 薄桜鬼~暁の調べ~</b> </p> <dl><dt>片頭曲「<span lang="ja">蒼き隼が如く</span>」</dt> <dd>作詞 - 森由里子 / 作曲 - 上野義雄 / 編曲 - 長田直之 / 歌 - 吉岡亜衣加</dd> <dt>「戀慕綴り」片尾曲「<span lang="ja">こひぶみ紙風船</span>」</dt> <dd>作詞 - 森由里子 / 作曲・編曲 - 戸田章世 / 歌 - 吉岡亜衣加</dd> <dt>「黎明の轍」片尾曲「<span lang="ja">揺るぎなきもの</span>」</dt> <dd>作詞 - 森由里子 / 作曲 - 吉岡亜衣加 / 編曲 - 戸田章世 / 歌 - 吉岡亜衣加</dd></dl><p><b>薄桜鬼 隨想録 面影げ花</b> </p> <dl><dt>片頭曲「<span lang="ja">風光る結晶</span>」</dt> <dd>作詞 - 上園彩結音 / 作曲 - 戶田彰世 / 歌 - 吉岡亜衣加</dd> <dt>片尾曲「<span lang="ja">星と真珠と夢と</span>」</dt> <dd>作詞 - 上園彩結音 / 作曲 - 小野貴光 / 編曲 - 戸田章世 / 歌 - 吉岡亞衣加</dd></dl><p><b>薄桜鬼 黎明録 思馳せ空</b> </p> <dl><dt>片頭曲「<span lang="ja">星篝り</span>」</dt> <dd>作詞 - 上園彩結音 / 作曲 - 小野貴光 / 編曲 - 玉木千尋 / 歌 - 吉岡亜衣加</dd> <dt>片尾曲「<span lang="ja">願い雫</span>」</dt> <dd>作詞 - 上園彩結音 / 作曲・編曲 - 長田直之 / 歌 - mao</dd></dl><p><b>薄桜鬼 真改 風ノ章</b> </p> <dl><dt>片頭曲「<span lang="ja">瑠璃ノ空へ</span>」</dt> <dd>作詞 - 森由里子 / 作曲 - 小野貴光 / 歌 - 吉岡亜衣加</dd> <dt>片尾曲「<span lang="ja">常盤火</span>」</dt> <dd>作詞 - 森由里子 / 作曲 - 小野貴光 / 編曲 - 玉木千尋 / 歌 - 吉岡亜衣加</dd></dl><p><b>薄桜鬼 真改 華ノ章</b> </p> <dl><dt>片頭曲「<span lang="ja">嵐の中で咲く華</span>」</dt> <dd>作詞 - 森由里子 / 作曲 - 小野貴光 / 編曲 - 玉木千尋 / 歌 - 吉岡亜衣加</dd> <dt>片尾曲「<span lang="ja">命ノ相聞歌</span>」</dt> <dd>作詞 - 森由里子 / 作曲 - 小野貴光 / 編曲 - 玉木千尋 / 歌 - 吉岡亜衣加</dd></dl><h2><span id=".E9.97.9C.E9.80.A3.E5.95.86.E5.93.81"></span><span id="關連商品">關連商品</span></h2> <h3><span id=".E9.81.8A.E6.88.B2"></span><span id="遊戲">遊戲</span></h3> <ul><li>新選組奇譚(PS2:2008年9月18日發售/PSP(攜帶版):2009年8月27日發售/DS:2010年3月18日發售/3DS:2011年11月24日發售/iOS&amp;Android:2014年3月6日發售/PSV(鏡花録):2013年12月19日發售)</li> <li>隨想録(PS2:2009年8月27日發售/PSP(攜帶版):2010年8月26日發售/DS:2011年2月17日發售/PSV(面影げ花):2015年2月19日發售)</li> <li>巡想録(PS3:2010年6月17日發售)</li> <li>黎明録(PS2:2010年10月28日發售/PSP:2011年7月28日發售/DS:2012年4月26日發售/PS3(名殘り草):2012年6月28日發售/PSV(思馳せ空):2015年7月2日發售)</li> <li>遊戱録(PSP:2010年5月13日發售/DS:2011年4月28日發售)</li> <li>薄桜鬼 待受絵草子(iOS&amp;Android:2011年10月1日發售)</li> <li>幕末無雙録(PSP:2012年2月發售)</li> <li>遊戲錄貳(PSP:2012年10月18日發售)</li> <li>薄桜鬼 懐古録(iOS&amp;Android:2013年4月21日發售)</li> <li>裏語薄櫻鬼(PSP:2013年6月27日發售)</li> <li>薄桜鬼SSL ~sweet school life~(PSV:2014年3月27日發售)</li> <li>裏語 薄桜鬼~暁の調べ~(PSP:2014年8月7日發售)</li> <li>薄桜鬼 真改 風ノ章(PSV:2015年9月25日發售)</li> <li>薄桜鬼 真改 華ノ章(PSV:2016年6月16日發售)</li> <li>薄桜鬼 真改 風華伝(PS4: 2017年7月13日發售)</li> <li>遊戱録 隊士達の大宴會(PSV: 2016年11月17日發售)</li></ul><h3><span id=".E6.9B.B8.E7.B1.8D"></span><span id="書籍">書籍</span></h3> <ul><li>薄櫻鬼 ~新選組奇譚~ 公式插畫集 ~百花繚亂~(2009年3月11日發售)</li> <li>薄櫻鬼 ~新選組奇譚~ Story Book 上冊(2009年3月28日發售)</li> <li>薄櫻鬼 ~新選組奇譚~ Story Book 下冊(2009年5月25日發售)</li> <li>薄櫻鬼 原畫集(2009年8月10日發售)</li> <li>薄櫻鬼 Anthology Comic(2009年9月1日發售)</li> <li>薄櫻鬼 Anthology Comic2(2009年10月1日發售)</li> <li>薄櫻鬼 隨想録 原畫集(2010年1月29日發售)</li> <li>OTOMATE CDBOOK 薄櫻鬼 ~新選組奇譚~(2010年3月19日發售)</li> <li>薄櫻鬼 巡戀華1(2010年3月23日發售)</li> <li>薄櫻鬼 公式物語繪卷~櫻花風塵~(2010年3月27日發售)</li> <li>薄櫻鬼 隨想録 Story Book 上冊(2010年3月31日發售)</li> <li>薄櫻鬼 隨想録 Story Book 下冊(2010年3月31日發售)</li> <li>薄櫻鬼 電視動畫公式專集:京都殘照(2010年9月30日發售)</li> <li>薄櫻鬼 巡戀華2(2010年10月22日發售)</li> <li>薄桜鬼 -新選組奇譚- 公式設定集 追想録(2010年12月1日發售)</li> <li>薄桜鬼公式大全集(2012年7月10日發售)</li></ul><h3><span id="CD">CD</span></h3> <h4><span id="DRAMA_CD">DRAMA CD</span></h4> <ul><li>薄櫻鬼 Drama CD ~新選組捕物控~ 前篇(2009年3月11日發售)</li> <li>薄櫻鬼 Drama CD ~新選組捕物控~ 後篇(2009年3月25日發售)</li> <li>薄櫻鬼 Drama CD ~若殿道中記~(2009年6月17日發售)</li> <li>薄櫻鬼 Drama CD ~千鶴誘拐事件帳~(2009年12月23日發售)</li> <li>薄櫻鬼 Drama CD ~島原騒動記~(2010年3月31日發售)</li> <li>動畫「薄櫻鬼」Drama CD 〜星夜の想い〜(2010年10月27日發售)</li> <li>動畫「薄櫻鬼」Drama CD 〜改名秘帖録〜(2010年12月8日發售)</li> <li>薄櫻鬼 Drama CD ~龍之介淡戀秘話~(2011年4月6日發售)</li> <li>薄櫻鬼 Drama CD ~寒桜絵巻~(2011年12月14日發售)</li> <li>薄櫻鬼 Drama CD ~會津隠密帳~(2012年11月7日發售)</li> <li>薄櫻鬼 Drama CD ~新選組鬼譚~(2012年12月5日發售)</li> <li>薄櫻鬼 Drama CD ~近藤さんの悩みの種~(2013年5月22日發售)</li> <li>薄櫻鬼 Drama CD ~妖刀始末記~(2014年4月23日發售)</li> <li>薄櫻鬼 Drama CD ~偽物騒動記~(2014年5月28日發售)</li> <li>裏語 薄櫻鬼 Drama CD 〜立待月騒動〜(2014年9月24日發售)</li> <li>薄櫻鬼 真改 Drama CD 〜大江戸邂逅録〜(2016年5月25日發售)</li> <li>薄櫻鬼 真改 Drama CD 〜相馬厄難物語〜(2016年6月29日發售)</li> <li>薄櫻鬼 真改 Drama CD 〜珍客逗留始末〜(2016年7月27日發售)</li> <li>薄櫻鬼 真改 Drama CD 〜見廻組騒動録〜(2016年8月31日發售)</li> <li>薄櫻鬼 真改 Drama CD 〜山南過去想起〜(2016年9月28日發售)</li></ul><h4><span id=".E9.9F.B3.E6.A8.82CD"></span><span id="音樂CD">音樂CD</span></h4> <ul><li>薄櫻鬼 ~新選組奇譚~ 原聲帶(2008年10月1日發售)</li> <li>薄櫻鬼 回奏録 上(角色歌 &amp; 談話)(2009年7月1日發售)</li> <li>薄櫻鬼 回奏録 下(角色歌 &amp; 談話)(2009年7月22日發售)</li> <li>薄櫻鬼 ~音聲奏曲集~(2009年12月2日發售)</li> <li>動畫「薄櫻鬼」角色CD 幕末花風抄 <ol><li>土方歳三(2010年5月26日發售)</li> <li>沖田総司(2010年5月26日發售)</li> <li>斎藤一(2010年6月9日發售)</li> <li>原田左之助(2010年6月9日發售)</li> <li>藤堂平助(2010年6月23日發售)</li> <li>風間千景(2010年6月23日發售)</li></ol></li> <li>動畫『薄櫻鬼』原聲帶(仮)(2010年7月7日發售)</li></ul><h4><span id="RADIO.E3.80.81.E8.A8.AA.E8.AB.87CD"></span><span id="RADIO、訪談CD">RADIO、訪談CD</span></h4> <ul><li>『薄櫻鬼』&amp;「ANIME店長」Collection DJCD 2009夏(2009年8月) - ANI店特急限定版·通常版</li> <li>薄櫻鬼通信WEB廣播 新選組通信録 第一集·第二集(2009年10月29日發售) <ol><li>薄櫻鬼通信WEB廣播 新選組通信録 第三集·第四集(2010年1月22日發售)</li> <li>薄櫻鬼通信WEB廣播 新選組通信録 第五集(2010年4月22日發售)</li> <li>薄櫻鬼通信WEB廣播 新選組通信録 第六集(2010年5月20日發售)</li> <li>薄櫻鬼通信WEB廣播 新選組通信録 出張版 上洛篇(2010年5月20日發售)</li> <li>薄櫻鬼通信WEB廣播 新選組通信録 第七集(2010年7月22日發售)</li> <li>薄櫻鬼通信WEB廣播 新選組通信録 第八集(2010年8月發售)</li> <li>薄櫻鬼通信WEB廣播 新選組通信録 第八集(2010年8月發售)</li> <li>薄櫻鬼通信WEB廣播 新選組通信録 第九集(2010年9月16日發售)</li> <li>薄櫻鬼通信WEB廣播 新選組通信録 第十集(2010年11月18日發售)</li> <li>薄櫻鬼通信WEB廣播 新選組通信録 第十一集(2011年1月27日發售)</li> <li>薄櫻鬼通信WEB廣播 新選組通信録 新選組通信出張版 仙台・京都2Days(2011年1月27日發售)</li> <li>薄櫻鬼通信WEB廣播 新選組通信録 第十二集(2011年3月3日發售)</li></ol></li> <li>薄桜鬼集會 放送録 第一集(2011年9月29日發售) <ol><li>薄桜鬼集會 放送録 第二集(2012年1月25日發售)</li> <li>薄桜鬼集會 放送録 第三集(2012年2月29日發售)</li> <li>薄桜鬼集會 放送録 第四集(2012年4月19日發售)</li> <li>薄桜鬼集會 放送録 第五集(2012年6月14日發售)</li> <li>薄桜鬼集會 放送録 第六集(2012年6月14日發售)</li> <li>薄桜鬼集會 放送録 第七集(2012年7月19日發售)</li> <li>薄桜鬼集會 放送録 第八集(2012年9月19日發售)</li> <li>薄桜鬼集會 放送録 第九集(2012年10月26日發售)</li> <li>薄桜鬼集會 放送録 第十集(2012年10月26日發售)</li> <li>薄桜鬼集會 放送録 第十一集(2013年2月15日發售)</li> <li>薄桜鬼集會 放送録 第十二集(2013年4月5日發售)</li> <li>薄桜鬼集會 放送録 第十三集(2013年5月17日發售)</li> <li>薄桜鬼集會 放送録 第十四集(2013年8月2日發售)</li> <li>薄桜鬼集會 放送録 第十五集(2013年10月5日發售)</li> <li>薄桜鬼集會 放送録 第十六集(2013年10月25日發售)</li> <li>薄桜鬼集會 放送録 第十七集(2013年11月29日發售)</li> <li>薄桜鬼集會 放送録 第十八集(2014年1月31日發售)</li> <li>薄桜鬼集會 放送録 第十九集(2014年2月28日發售)</li> <li>薄桜鬼集會 放送録 第二十集(2014年4月25日發售)</li> <li>薄桜鬼集會 放送録 第二十一集(2014年5月16日發售)</li> <li>薄桜鬼集會 放送録 第二十二集(2014年5月30日發售)</li> <li>薄桜鬼集會 放送録 第二十三集(2014年6月27日發售)</li> <li>薄桜鬼集會 放送録 第二十四集(2014年7月25日發售)</li></ol></li></ul><h3><span id="DVD">DVD</span></h3> <ul><li>EVENT DVD 薄櫻鬼 ~櫻之宴~(2010年8月20日發售)</li> <li>薄桜鬼 新選組炎舞録 DVD(2011年2月2日發售)</li> <li>EVENT 薄桜鬼 感謝祭 ~新選組通信 出張版~(2011年4月22日發售)</li> <li>EVENT DVD 薄桜鬼 桜の宴 2012 DVD(2012年8月31日發售)</li> <li>EVENT DVD 薄桜鬼 桜の宴 2013 DVD(2013年9月27日發售)</li> <li>音樂劇「薄桜鬼」斎藤一篇 DVD(2012年9月21日發售)</li> <li>音樂劇「薄桜鬼」沖田総司篇 DVD(2013年7月12日發售)</li> <li>音樂劇「薄桜鬼」土方歲三篇 DVD(2014年1月4日發售)</li> <li>音樂劇「薄桜鬼」HAKU-MYU LIVE DVD(2014年4月25日發售)</li> <li>音樂劇「薄桜鬼」風間千景篇 DVD(2014年9月19日發售)</li></ul><h4><span id=".E5.8B.95.E7.95.ABDVD"></span><span id="動畫DVD">動畫DVD</span></h4> <ul><li>TV 薄櫻鬼 第一巻(2010年6月23日發售)</li> <li>TV 薄櫻鬼 第二巻(2010年7月22日發售)</li> <li>TV 薄櫻鬼 第三巻(2010年8月25日發售)</li> <li>TV 薄櫻鬼 第四巻(2010年9月23日發售)</li> <li>TV 薄櫻鬼 第五巻(2010年10月22日發售)</li> <li>TV 薄櫻鬼 第六巻(2010年11月24日發售)</li> <li>薄桜鬼 碧血録 第一巻 (2010/12/22發售</li> <li>薄桜鬼 碧血録 第二巻 (2011/01/26發售)</li> <li>薄桜鬼 碧血録 第三巻 (2011/02/23發售)</li> <li>薄桜鬼 碧血録 第四巻 (2011/04/06發售)</li> <li>薄桜鬼 碧血録 第五巻 (2011/05/11發售)</li> <li>薄桜鬼 雪華録 第一章 ~沖田総司~ (2011/08/05發售)</li> <li>薄桜鬼 雪華録 第二章 ~斎藤 一~ (2011/08/26發售)</li> <li>薄桜鬼 雪華録 第三章 ~原田左之助~ (2011/09/30發售)</li> <li>薄桜鬼 雪華録 第四章 ~藤堂平助~ (2011/10/28發售)</li> <li>薄桜鬼 雪華録 第五章 ~土方歳三~ (2011/11/25發售)</li> <li>薄桜鬼 雪華録 第六章 ~風間千景~ (2012/06/27發售)</li></ul><h2><span id="Web_Radio">Web Radio</span></h2> <ul><li>標題 - 薄櫻鬼WEB廣播 新選組通信</li> <li>主持人 - 三木眞一郎(土方歳三役)</li> <li>配信現場 - Animate TV</li> <li>配信期間 - 2009年7月9日 – 2010年12月27日</li> <li>特別來賓 <ul><li>第0回 - 森久保祥太郎、鳥海浩輔</li> <li>第1回 - 大川透</li> <li>第2回 - 吉野裕行</li> <li>第3回 - 遊佐浩二</li> <li>第4·5回 - 森久保祥太郎、鳥海浩輔</li> <li>第6·7回 - 吉野裕行、坪井智浩</li> <li>第8·9回 - 森久保祥太郎</li> <li>第10回 - 大川透、飛田展男</li> <li>第11回 - 吉野裕行、遊佐浩二</li> <li>第12·13回 - 鳥海浩輔</li> <li>第14回 - 津田健次郎</li> <li>第15回 - 鳥海浩輔</li> <li>第16·17回 - 遊佐浩二、坪井智浩</li> <li>第18·19回 - 飛田展男、吉野裕行</li> <li>第20回 - 森久保祥太郎</li> <li>第21回 - 大川透</li> <li>第22回 - 鳥海浩輔</li></ul></li></ul><h2><span id=".E5.8A.A8.E7.94.BB"></span><span id="动画">動畫</span></h2> <p>2010年4月開始在千葉電視台開始播放。動畫標題是《<b>薄櫻鬼</b>》。全12集。第二期《<b>薄櫻鬼 碧血錄</b>》於2010年10月2日播放。實際第一集為無話數的第一季總集篇《特別編 京都回想録》,而後話數接續第一季從13話開始至22話完結。 2011年8月至11月推出OVA《<b>薄櫻鬼 雪華錄</b>》,以攻略角為篇章分為五卷發售。另外於2012年6月27日發售風間千景篇。 後於2012年7月開始播放第三季《<b>薄櫻鬼 黎明錄</b>》,劇場版則分別在2013年8月24及2014年3月8日上映,分為《京都亂舞》及《士魂蒼穹》兩章。 </p> <h3><span id=".E5.B7.A5.E4.BD.9C.E4.BA.BA.E5.91.98"></span><span id="工作人员">工作人員</span></h3> <ul><li>原作 - OTOMATE</li> <li>原案·構成監修 - 藤澤經清</li> <li>監督 - 山崎理</li> <li>人物原案 - <span data-orig-title="数木夜音" data-lang-code="ja" data-lang-name="日語" data-foreign-title="カズキヨネ"><span>數木夜音</span></span></li> <li>人物設計 - 中嶋敦子</li> <li>美術監督 - 平柳悟</li> <li>色彩設計 - 松本真司</li> <li>攝影監督 - 下崎昭</li> <li>編集 - 松村正宏</li> <li>音樂 - 大谷幸</li> <li>音響監督 - 岩浪美和</li> <li>製片人 - 小倉充俊、長谷川和彥、山崎明日香</li> <li>動畫製片 - 浦崎宣光</li> <li>動畫製作 - STUDIO DEEN</li> <li>製作 - 「薄櫻鬼」製作委員會(Geneon Universal Entertainment Japan、Frontier Works、AT-X)</li></ul><h3><span id=".E4.B8.BB.E9.A1.8C.E6.AD.8C"></span><span id="主題歌">主題歌</span></h3> <dl><dt>第一期</dt> <dd> <dl><dt>片頭曲「十六夜涙」</dt> <dd>作詞 - Yumiyo / 作曲 - 谷本貴義 / 編曲 - 太田美知彥 / 歌 - 吉岡亞衣加</dd> <dt>片尾曲「君ノ記憶」</dt> <dd>作詞·歌 - mao / 作曲·編曲 - 安瀨聖</dd></dl></dd></dl><dl><dt>第二期</dt> <dd> <dl><dt>片頭曲「舞風」</dt> <dd>作詞 - 森由里子 / 作曲 - 上野義雄 / 編曲 - 太田美知彥 / 歌 - 吉岡亞衣加</dd> <dt>片尾曲「茜空に願ふ」</dt> <dd>作詞 - 森由里子 / 作曲・編曲 - 安瀬聖 / 歌 - mao</dd></dl></dd></dl><dl><dt>第三期</dt> <dd> <dl><dt>片頭曲「黎鳴 -reimei-」</dt> <dd>歌 - 黑崎真音 / 作詞 - 黑崎真音 / 作曲‧編曲- デワヨシアキ</dd> <dt>片尾曲「花のあとさき」</dt> <dd>作詞 - 森由里子 / 作曲 - 霜月遙 / 歌 - mao</dd></dl></dd></dl><dl><dt>OVA(雪華錄)</dt> <dd> <dl><dt>片頭曲「夢ノ浮舟」</dt> <dd>歌 - 吉岡亜衣加 / 作詞 - 森由里子 / 作曲 - 鶴由雄 / 編曲 - 太田美知彥</dd> <dt>片尾曲「夢幻-a true love tale-」(第一話)</dt> <dd>作詞 - 黑崎真音 / 作曲・編曲 - デワヨシアキ/ 歌 - 黑崎真音</dd> <dt>片尾曲「風花-The whisper of snow falling-」(第二話)</dt> <dd>作詞 - 黑崎真音 / 作曲・編曲 - デワヨシアキ/ 歌 - 黑崎真音</dd> <dt>片尾曲「蘭-The end of struggle-」(第三話)</dt> <dd>作詞 - 黑崎真音 / 作曲・編曲 - デワヨシアキ/ 歌 - 黑崎真音</dd> <dt>片尾曲「光-I promise you-」(第四話)</dt> <dd>作詞 - 黑崎真音 / 作曲・編曲 - デワヨシアキ/ 歌 - 黑崎真音</dd> <dt>片尾曲「真実-The light lasting-」(第五話)</dt> <dd>作詞 - 黑崎真音 / 作曲・編曲 - デワヨシアキ/ 歌 - 黑崎真音</dd> <dt>片尾曲「比翼-Contract with you-」(第六話)</dt> <dd>作詞 - 黑崎真音 / 作曲・編曲 - デワヨシアキ/ 歌 - 黑崎真音</dd></dl></dd></dl><dl><dt>劇場版</dt> <dd> <dl><dt>第一章「紅ノ絲」</dt> <dd>作詞 - 森由里子 / 作曲 - デワヨシアキ / 歌 - 吉岡亜衣加</dd> <dt>第二章「蒼穹ノ旗」</dt> <dd>作詞 - 森由里子 / 作曲 - デワヨシアキ / 歌 - 吉岡亜衣加</dd></dl></dd></dl><dl><dt>薄櫻鬼~御伽草子~</dt> <dd> <dl><dt>主題曲「Don't Cry」</dt> <dd>作詞・歌 - 蓮花 / 作曲・編曲 - 大西俊也</dd></dl></dd></dl><h3><span id=".E5.90.84.E9.9B.86.E5.88.97.E8.A1.A8"></span><span id="各集列表">各集列表</span></h3> <h4><span id=".E7.AC.AC.E4.B8.80.E6.9C.9F"></span><span id="第一期">第一期</span></h4> <h4><span id=".E7.AC.AC.E4.BA.8C.E6.9C.9F_.E8.96.84.E6.AB.BB.E9.AC.BC_.E7.A2.A7.E8.A1.80.E9.8C.84"></span><span id="第二期_薄櫻鬼_碧血錄">第二期 薄櫻鬼 碧血錄</span></h4> <h4><span id=".E7.AC.AC.E4.B8.89.E6.9C.9F_.E8.96.84.E6.AB.BB.E9.AC.BC_.E9.BB.8E.E6.98.8E.E9.8C.84"></span><span id="第三期_薄櫻鬼_黎明錄">第三期 薄櫻鬼 黎明錄</span></h4> <h4><span id="OVA.E9.9B.AA.E8.8F.AF.E9.8C.84"></span><span id="OVA雪華錄">OVA雪華錄</span></h4> <h3><span id=".E6.92.AD.E6.94.BE.E7.94.B5.E8.A7.86.E5.8F.B0"></span><span id="播放电视台">播放電視台</span></h3> <h2><span id=".E8.88.9E.E5.8F.B0.E5.8A.87"></span><span id="舞台劇">舞台劇</span></h2> <h3><span id=".E8.96.84.E6.AB.BB.E9.AC.BC_.E6.96.B0.E9.81.B8.E7.B5.84.E7.82.8E.E8.88.9E.E9.8C.84"></span><span id="薄櫻鬼_新選組炎舞錄">薄櫻鬼 新選組炎舞錄</span></h3> <p>「薄櫻鬼 新選組炎舞錄」於2010年10月1日-17日於天王洲銀河劇場公演。 </p> <dl><dt><b>演員</b></dt></dl><ul><li>導演 - キタムラトシヒロ</li> <li>劇本 - 毛利亘宏</li></ul><dl><dt><b>演員</b></dt></dl><ul><li>土方歳三 - 早乙女太一</li> <li>雪村千鶴 - 黑川智花</li> <li>風間千景 - 木村了</li> <li>沖田総司 - 窪田正孝</li> <li>斎藤一 - 中村倫也</li> <li>藤堂平助 - 武田航平</li> <li>原田左之助 - 橋本淳</li> <li>近藤勇 - 坂本爽</li> <li>永倉新八 - 中村誠治郎</li> <li>井上源三郎 - 杉山彥彥</li> <li>島田魁 - 橋本望</li> <li>天霧九壽 - RYO(ORANGE RANGE)</li> <li>不知火匡 - 伊崎右典</li> <li>雪村綱道 - <span lang="ja">木下ほうか</span></li></ul><h3><span id=".E8.96.84.E6.AB.BB.E9.AC.BCSSL_.E3.80.9Csweet_school_life.E3.80.9C"></span><span id="薄櫻鬼SSL_〜sweet_school_life〜">薄櫻鬼SSL 〜sweet school life〜</span></h3> <p>「薄櫻鬼SSL 〜sweet school life〜」於2015年12月11日-20日、在新宿Theatre Sunmall公演。 </p><p>演員與電視劇及電影版相同。詳見「電視劇」條目。 </p> <h2><span id=".E9.9F.B3.E6.A8.82.E5.8A.87"></span><span id="音樂劇">音樂劇</span></h2> <p>(第一作)『音樂劇 薄櫻鬼 〜齋藤一篇〜』- 2012年4月27日〜5月8日於池袋サンシャイン劇場進行公演。 </p><p>(第二作)『音樂劇 薄櫻鬼 〜沖田總司篇〜』- 2013年3月14日〜24日於池袋サンシャイン劇場進行公演。 </p><p>(第三作)『音樂劇 薄櫻鬼 〜土方歳三篇〜』- 2013年10月2日〜11日於日本青年館進行公演。 </p><p>(第四作)『音樂劇 薄櫻鬼 HAKU-MYU LIVE』- 2014年1月4日~5日於日本青年館進行公演。 </p><p>(第五作)『音樂劇 薄櫻鬼 〜風間千景篇〜』- 2014年5月16日〜18日於新神戸オリエンタル劇場/23日〜6月1日於シアター1010進行公演。 </p><p>(第六作)『音樂劇 薄櫻鬼 〜藤堂平助篇〜』 - 2015年1月10日~12日於京都劇場/17日~25日於六本木ブルーシアター進行公演。 </p><p>(第七作)『音樂劇 薄櫻鬼 〜黎明錄〜』 - 2015年5月23日~31日東京公演﹝AiiA 2.5 Theater Tokyo﹞/2015年6月10日~14日京都公演﹝京都劇場﹞。 </p><p>(第八作)『音樂劇 薄櫻鬼 〜新選組奇譚〜』 - 2016年1月4日~11日於天王洲 銀河劇場/1月15日~17日於大阪メルパルクホール進行公演。 </p><p>(第九作)『音樂劇 薄櫻鬼 HAKU-MYU-LIVE2』 - 2016年8月12日~13日於京都劇場/2016年8月16日~17日於東京Zepp Divercity進行公演。 </p><p>(第十作)『音樂劇 薄櫻鬼〜原田左之助篇〜』 - 2017年4月14日~2017年4月16日於大阪梅田藝術劇場/2017年4月26~2017年4月30日於東京AiiA 2.5 Theater Tokyo進行公演。 </p><p>(第十一作)『音樂劇 薄櫻鬼〜志譚 土方歲三篇〜』 - 2018年4月21日~2018年4月23日於新神戸オリエンタル劇場/2018年4月28~2018年5月1日於東京明治座進行公演。 </p> <h3><span id=".E5.B7.A5.E4.BD.9C.E4.BA.BA.E5.93.A1"></span><span id="工作人員">工作人員</span></h3> <ul><li>腳本・演出・作詞 - 毛利亘宏 </li> <li>音樂 - 佐橋俊彥</li> <li>殺陣:諸鍛冶裕太/六本木康弘(黎明録)</li> <li>殺陣監修 - 諸鍛冶裕太(黎明録)</li> <li>編舞:本山新之助</li> <li>製作協力 - ジェイズプロデュース</li> <li>製作協力 - トライストーン・エンタテイメント</li> <li>主催 - ミュージカル『薄桜鬼』製作委員會(マーベラスAQL、マーブルフィルム、イープラス)</li></ul><h3><span id=".E6.BC.94.E5.93.A1"></span><span id="演員">演員</span></h3> <p>有底色 粗字體為主演。 </p> <h2><span id=".E9.9B.BB.E8.A6.96.E5.8A.87"></span><span id="電視劇">電視劇</span></h2> <p>《<b>薄櫻鬼SSL 〜sweet school life〜</b>》原本為《<b>薄櫻鬼 隨想錄</b>》中的特典校園漫畫,而後於2014年改編為遊戲於PS Vita平台所推出的故事。 電視劇、舞台劇及電影的演員及設定皆相同,故事時間軸則依照作品推出順序為主。 </p> <h3><span id=".E9.9B.BB.E8.A6.96.E5.8A.87_2"></span><span id="電視劇_2">電視劇</span></h3> <p>日劇《<b>薄桜鬼SSL ~ sweet school life ~</b>》在2015年9月24日開始於TOKYO MX2及KBS京都電視台放送。 </p> <h3><span id=".E8.88.9E.E5.8F.B0.E5.8A.87_2"></span><span id="舞台劇_2">舞台劇</span></h3> <p>舞台劇《<b>薄桜鬼SSL ~ sweet school life ~ THE STAGE</b>》於2015年12月11日至同年20日於新宿シアターサンモール進行公演。 </p> <h3><span id=".E9.9B.BB.E5.BD.B1"></span><span id="電影">電影</span></h3> <p>電影《<b>薄桜鬼SSL ~sweet school life~ THE MOVIE</b>》於2016年2月6日上映。 </p> <h3><span id=".E8.A7.92.E8.89.B2"></span><span id="角色">角色</span></h3> <ul><li>土方歲三 - 中村優一</li> <li>齋藤一 - 染谷俊之</li> <li>沖田總司 - 木村敦</li> <li>藤堂平助 - 石渡真修</li> <li>原田左之助 - 稲垣成彌</li> <li>風間千景 - 井深克彥</li> <li>雪村千鶴 - 大野未來</li> <li>永倉新八 - 章平</li> <li>南雲薫 - 小西成彌</li> <li>井吹龍之介 - 葵洋輔</li> <li>近藤勇 - 加藤和樹</li> <li>伊東甲子太郎 - 玉城裕規</li> <li>山南敬助 - 馬場良馬</li> <li>不知火匡 - 瀧沢犬太郎</li> <li>天霧九壽 - 中島頼之</li> <li>鈴鹿千 - 逢沢凜</li> <li>鈴鹿小鈴 - 田中愛梨</li> <li>山崎烝 - 奧野智也</li></ul><h2><span id=".E5.8F.83.E8.80.83.E6.96.87.E7.8D.BB"></span><span id="參考文獻">參考文獻</span></h2> <h2><span id=".E5.A4.96.E9.83.A8.E9.93.BE.E6.8E.A5"></span><span id="外部链接">外部連結</span></h2> <ul><li><span title="日語">(日語)</span>官方總合網站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li> <li><span title="日語">(日語)</span>官方網站</li> <li><span title="日語">(日語)</span>動畫官方網站</li> <li><span title="日語">(日語)</span>動畫《薄櫻鬼~御伽草子~》官方網站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li> <li><span title="日語">(日語)</span>CD系列官方網站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li> <li><span title="日語">(日語)</span>音樂劇官方網站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li></ul><!-- NewPP limit report Parsed by mw2321 Cached time: 20230505170743 Cache expiry: 1814400 Reduced expiry: false Complications: [show‐toc] CPU time usage: 1.028 seconds Real time usage: 1.149 seconds Preprocessor visited node count: 45155/1000000 Post‐expand include size: 353137/2097152 bytes Template argument size: 62561/2097152 bytes Highest expansion depth: 30/100 Expensive parser function count: 29/500 Unstrip recursion depth: 0/20 Unstrip post‐expand size: 752/5000000 bytes Lua time usage: 0.220/10.000 seconds Lua memory usage: 3761907/52428800 bytes Number of Wikibase entities loaded: 0/400 --><!-- Transclusion expansion time report (%,ms,calls,template) 100.00% 854.805 1 -total 61.59% 526.436 135 Template:Category_handler 54.93% 469.511 108 Template:Lang 42.15% 360.317 135 Template:Category_handler/numbered 38.46% 328.728 135 Template:Namespace_detect 33.83% 289.175 135 Template:Str_mid 32.23% 275.475 135 Template:Str_mid/core 15.31% 130.833 27 Template:Nihongo 14.05% 120.098 3 Template:Navbox 10.95% 93.571 135 Template:Str_find -->
《薄櫻鬼 ~新選組奇譚~》(薄桜鬼 〜新選組奇譚〜(はくおうき しんせんぐみきたん))是由 IDEA FACTORY(OTOMATE)於 2008 年 9 月 18 日發售的戀愛冒險遊戲。2009 年 8 月 27 日發售 PSP 版《**薄櫻鬼 攜帶版**》及 Fan Disc《**薄櫻鬼 隨想錄**》後繼續推出不同類型的遊戲作品。並於 2010 年 4 月改編為電視動畫放送,前後共有三季 + 六集 OVA 以及劇場版動畫兩章。之後以原作為基礎陸續改編成動畫、舞台劇、音樂劇、電影等各種形式之作品。 ## 故事 《薄櫻鬼》是以日本幕末時期的史實為背景改編的故事,作為奇譚的本作以獨自的新要素為中心描述,因此會有和史實不一致的地方。 故事開端是幕末文久三年。 主人公・雪村千鶴是在江戶生長的蘭學醫(西方醫學)之女。其父綱道因工作而離開江戶前往京都。一開始千鶴與父親有定期的書信往來,但很突然的,父親不再來信,而自己寫的信也得不到回應。千鶴因擔心父親而穿上男裝來到京都,卻沒想到在那裡遭遇到了衝擊性的場面,並且與新選組的各位邂逅,一起尋找父親的下落。 圍繞著她的是與新選組的隊士之間發生的事、自己的身世、新選組隱藏著的秘密,以及幕末的男子為了生存的戰鬥歷程。 ## 登場人物 ### 主要人物 **雪村 千鶴(ゆきむら ちづる,聲:桑島法子;台:劉凱寧)** : ■ 遊戲的主角(可改名)。東方雪村家純血的鬼族。   : ■ 初登場設定為 16 歲,身高 155cm。   : ■ 為尋找父親雪村綱道而來到京都,途中與為了解芹澤的本意與真正的武士而展開旅程的龍之介擦身而過,不過直到結局都不知道彼此的存在(動畫)。   : ■ 遇到因羅剎化而失控的新選組隊士,開啟了與新選組的邂逅之旅。   : ■ 原本因目睹羅剎化失控的新選組隊士而被監禁,後來因是綱道的女兒而繼續女扮男裝成為土方的侍從,並逐漸成為其核心。   : ■ 因為是純血鬼族的後裔之一,所以多次被風間盯上,根據風間的說法,在鬼族當中純血後裔出生女鬼的機率僅僅五分之一。   : ■ 隸屬的雪村家原本是東邊最具規模的鬼族本家,也受到倒幕派合力的邀請,不過因不好鬥爭而拒絕,卻遭致倒幕派的滅族,大受刺激到失去記憶,倖存的只剩下自己跟哥哥薰;之後哥哥薰被南雲家收養,自己則被綱道收養,並在人類的細心呵護下成長,因而完全忘記自己有個哥哥,兄妹倆也在之後廝殺。   : ■ 得知自己是鬼族的真實身份與養父綱道的真面目跟所作所為後震驚不己,不過在新選組的支持和鼓勵下振作,甚至痛下決心與離經叛道的養父為敵。   : ■ 大戰期間土方多次為保護千鶴而勸阻千鶴遠離戰爭,不過千鶴為與新選組同進退且為了解事實而拒絕。   : ■ 動畫後段與土方相愛。 **土方 歲三(ひじかた としぞう,聲:三木眞一郎;台:孫誠)** : ■ 生日為 1835 年 5 月 31 日﹝天保六年五月初五﹞,身高 172cm。   : ■ 新選組副長,被稱為「鬼之副長」。加入新選組前的職業是藥商。   : ■ 個性嚴謹,酒量差,新選組大小事物幾乎全包。   : ■ 於齋藤、沖田後登場,將目睹失控的隊士的雪村千鶴帶回屯所監禁,因而讓千鶴就此跟新選組結下不解之緣。   : ■ 一次的任務中導致山南受了重傷(左手半殘),非常自責。   : ■ 為了與風間戰鬥而飲下變若水,讓自己獲得可以相抗的力量,就此變成新選組的第四個羅剎。   : ■ 近藤勇死後便獨自支撐新選組,持續讓象徵新選組精神的「誠」字旗幟飄揚於戰場上。   : ■ 很重視千鶴的存在,多次為保護千鶴而挺身對抗風間,也勸阻千鶴遠離戰爭,甚至一度將千鶴留在仙台,之後千鶴因收到大鳥的信而繼續以侍從的身分跟隨;羅剎的副作用發作時都靠自己的意志力度過,其中兩次則是喝下千鶴身為鬼族的血,兩人因而進一步成為戀人。   : ■ 結局與風間決一死戰,得到風間的認同,取得「薄櫻鬼」的稱號,之後戰勝風間。**最後並未說明土方是否死亡**,為開放性結局。於遊戲《黎明錄》中土方說與風間一戰後,以前「人類的」他已經死去,現在以「鬼」的身份繼續生存著。   : ■ 在劇場版《薄櫻鬼第二章~士魂蒼穹》他沒有死去和千鶴 一起活下去直到最後 **沖田 總司(おきた そうじ,聲:森久保祥太郎;台:梁興昌)** : ■ 生日 1842 年 7 月 8 日,身高 176cm。   : ■ 一番組組長。俊麗的天才劍士,被喩為有著新選組第一的劍術。   : ■ 有著敏銳的洞察力,平常面帶笑容,常把「斬」、「殺」掛在嘴邊,偶爾喜歡開惡劣的玩笑嚇人。自幼認識近藤和土方,並十分尊敬近藤勇,視他如大哥。敢開鬼之副長土方的玩笑。   : ■ 和龍之介一樣雖出身於武家,但自幼就被姐姐送至近藤的道場,似乎認為自己被姐姐遺棄,不過在近藤的關切下終於敞開心胸,並於道場不斷精進自己,終於成為身手不凡的天才劍士。   : ■ 初登場為齋藤擊敗羅剎化失控的新選組隊士後。   : ■ 因罹患肺癆(肺結核)而越來越少參與新選組的行動。為了治病而飲下變若水卻無法痊癒(南雲薰謊騙變若水可治肺癆),就此變成新選組的第三個羅剎,也因和南雲薰的相遇而在新選組中第一個得知千鶴的真實身份。   : ■ 動畫第二季第六集中得知有人要夜襲身受重傷、藏身於客棧的土方,為了保護土方以及新選組的未來,變成羅剎獨自前往與眾多敵人戰鬥,最後耗盡生命,幻化成灰,於現場留下一把貫徹自己最後信念的武士刀。   : ■ 史實中死於肺病。 **齋藤 一(さいとう はじめ,聲:鳥海浩輔;台:賀宇傑)** : ■ 1844 年 2 月 18 日(天保十五年 1 月 1 日﹞,身高 168cm。   : ■初登場為 19 歲   : ■ 三番組組長。最年輕的幹部,擅長暗殺。   : ■ 為讓人認同在當時備受歧視的左撇子而苦練刀法,是個居合斬(神速拔刀法)高手。因左撇子,佩刀位置與一般人相反。   : ■ 穩重而沉默寡言,對於新選組的事物能冷靜的判斷和行動。   : ■ 雖因是左撇子而備受歧視,不過也是受人敬重的高手;過去是某個藩的藩士,受到某個武家子弟的挑戰,最後雖戰勝但因對方身亡而被問罪脫藩,之後到江戶遇到現在的近藤等人。   : ■ 初登場時擊敗羅剎化失控的新選組隊士救了被襲擊的千鶴。   : ■ 假冒成間諜跟隨伊東打探各種消息回來給新選組,在油小路事件之後回歸新選組。   : ■ 動畫第二季第七集中,為了與會津的武士貫徹彼此間的武士信念而選擇留下來繼續戰鬥,率隊立起代表新選組精神的『誠』字旗作先鋒衝向敵人。   : ■ 動畫暗示死亡,遊戲中與史實中並沒有死亡,選留守會津籓退出新選組。 **藤堂 平助(とうどう へいすけ,聲:吉野裕行;台:何志威)** : ■ 身高 160cm。   : ■ 八番組組長。同齋藤是最年輕的幹部,與千鶴年紀相仿。身材嬌小。   : ■ 發現打架時都會湊一腳,因而被永倉和原田稱為一馬當先大師。與永倉和原田很要好。   : ■ 對於政治理想有自己一套思維,因對新選組的改變感到不認同,而隨伊東脫離新選組,在油小路事件後回歸新選組。   : ■ 連續兩次都遭到天霧重創,第一次是在池田屋事件,第二次則是在油小路事件,第二次時飲下變若水,就此變成新選組的第二個羅剎。   : ■ 動畫第二季第八集中,加入山南創立之羅剎隊行動,得知山南可能倒戈加入敵方新政府軍後,偷溜出來與千鶴會合,打算向土方報告且商討,卻被綱道一路尾隨跟蹤,又因在戰鬥中羅剎的副作用而導致千鶴被擄。   : ■ 動畫第二季第八集和遊戲土方線中,為了阻止綱道所創立的羅剎隊並救出被擄的千鶴,與土方、山南在仙台殲滅所有的羅剎後耗盡生命,化成灰死去。 **原田 左之助(はらだ さのすけ,聲:遊佐浩二;台:葉三陽)** : ■ 身高 180cm。   : ■年齡約 20~30 歲   : ■十番組組長。善於用長槍的高個子。永倉稱其在新選組內女人緣最好。   : ■ 重情重義,穩重溫柔,夢想是能與妻子一起平穩生活。   : ■ 動畫第二季第六集中,與不知火在山路上迎擊綱道帶領的羅剎隊。擊倒所有羅剎後因負傷及體力不支而開始意識模糊,迷離之際說了句「新八還在等我。」就沒任何訊息。 **風間 千景(かざま ちかげ,聲:津田健次郎;台:賀宇傑)** : ■ 初登場設定為 25 歲,身高 172cm。   : ■ 遊戲中的隱藏角色,唯一一個非新選組隊員的攻略角。   : ■ 千鶴和新選組邂逅的劍者,西邊鬼族首領。薩摩藩所屬。   : ■ 動畫中為了奪取千鶴,多次與新選組的人作對,但最後因為千鶴說的話而失去興致中途放棄爭鬥。   : ■ 對於自己身為「鬼」的驕傲不容許有人踐踏,因此鬼說的話都需信守承諾,包括立下誓言要與土方做個了斷,所以殺害和過去的自己一樣奪取千鶴的南雲薰,也決定要殺害先後背叛倒幕派及新政府軍的鬼族叛徒綱道。   : ■ 和新選組的前任局長芹澤有一面之緣,一眼就看出芹澤罹患不治之症。   : ■ 在與土方最後的對決中承認了對方的實力,並給予「薄櫻鬼」的稱號,其後被土方一刀刺穿心臟而倒下。(劇場版中,則是刀被土方擊飛,手被弄傷後說了與原作相同台詞後離開。) ### 次要人物 #### 新選組隊士 **近藤 勇(こんどう いさみ,聲:大川透;台:葉三陽)** : ■ 新選組局長。   : ■ 劍術高強而重情義,是眾人所信賴的精神領袖。   : ■ 重視武士道精神勝過人命,結果間接導致新選組於鳥羽伏見跟甲府連續兩次戰役大敗,也讓新選組蒙受重大傷亡,更讓與自己起爭執的永倉和原田離隊。   : ■ 在動畫第二季裡,為了讓遭敵人包圍的新選組順利脫逃,決定化名為大久保大和前去投降,為土方一行人拖延時間。最後被帶往板橋總督府斬首。土方感嘆近藤局長最後連能像個武士一樣切腹的選擇餘地都沒有。 **山南 敬助(さんなん けいすけ,聲:飛田展男;台:何志威)** : ■ 新選組總長。   : ■ 個性溫柔常帶著笑容,但有時也會露出冷酷的一面。   : ■ 因為出任務時左手受了傷,不能再像以往一樣使用劍術,之後伊東的出現讓他認為毫無劍技的參謀在新選組是多餘的,於是開始消沉、自我封閉,最後選擇飲下經過自己改良的「變若水」,成功成為第一個沒有失控的「鬼」,等於是新選組的第一個羅剎。   : ■ 暗殺新選組前任局長芹澤之後創立「羅剎隊」,並接手前任代理局長新見錦的研究,持續研究變若水。   : ■ 動畫第一季中被懷疑有在夜裡試刀殺人的行為,其後得知是山南前去阻止羅剎隊成員夜裡殺人飲血。   : ■ 初次成為羅剎時一度失控,還為進一步的控制羅剎隊而傷害千鶴,不過都被土方阻止,之後土方因懷疑而派同樣變成羅剎的藤堂監視山南與羅剎隊。   : ■ 動畫第二季第八集中假意與綱道合作,實際上是為創造羅剎隊助土方重振新選組、贏得戰役,不過土方強烈反對如此不正道的作法,於是在與平助、土方在仙台殲滅所有的羅剎後,耗盡生命、化成灰死去。   : ■ 於真改中成為攻略角色。 **永倉 新八(ながくら しんぱち,聲:坪井智浩;台:梁興昌)** : ■ 新選組二番組組長。   : ■ 身材健壯的肌肉男,有著喜歡酒和女人的大哥哥氣質。   : ■ 於京都的鳥羽伏見戰率領著敢死隊在槍林彈雨中作戰,對於部下平白無故的前去犧牲無法接受,所以要求近藤不要執著武士精神導致部下送死才撤退,還為此在甲府一役時跟近藤起爭執。   : ■ 戰役結束後考慮深久認為自己的夢想不是想成為武士,而與原田同時離開新選組,並與原田組織靖共隊繼續對抗新政府軍。   : ■ 於真改中成為攻略角色。 **井上 源三郎(いのうえ げんざぶろう,聲:小林範雄;台:賀宇傑)** : ■ 新選組六番組組長,年長的幹部。   : ■ 有著和善誠實的人品,為大家所信賴。   : ■ 動畫第一季為了保護千鶴而死於倒戈的錠城士兵手上,對於土方以及新選組有數不盡的感謝之情,以及自己沒辦法再一同奮戰感到抱歉後死亡。   : ■ 死前向千鶴說想傳達給土方的話:「很抱歉,我的力量還不夠,請原諒我,沒能陪您走到最後。」、「能讓我得見最後的夢想,我已不知該怎樣感謝您了。」 **山崎 烝(やまざき すすむ,聲:鈴木貴征;台:孫誠)** : ■ 新選組的諸士調、監察。   : ■ 冷靜沉著,在暗地裡支撐新選組,尊敬著土方。   : ■ 通曉醫術,新選組幹部受傷時常幫忙治療。最後託付紀錄新選組員的病歷本給千鶴。   : ■ 動畫第一季因為前去解救土方而被風間重傷,並傳達給土方「即使左右手沒有了可以替補更換,但是失去首領的話一切都將會結束。」的道理倒下。最後在船上重傷不治而過世,生前對千鶴表示將新選組的眾人託付給千鶴。   : ■ 於真改中成為攻略角色。 **島田 魁(しまだ かい),聲:大羽武士)** : ■ 新選組的諸士調、監察、伍長和軍監,在暗地裡支撐新選組的根基。 **伊東 甲子太郎(いとう かしたろう,聲:千千和龍策)** : ■ 新選組參謀,因近藤賞識其劍術和學識而被邀入隊,其實跟綱道一樣都早已與薩長兩藩串通勾結。   : ■ 之後脫離新選組成為御陵衛士隊長。離開時帶走了一些新選組的隊士,包括平助和齋藤(諜報)。   : ■ 試圖暗殺近藤,同時讓羅剎隊的存在公諸於世,最後反而於油小路被天霧及不知火等薩長兩藩的藩士暗殺。 #### 鬼族 **雪村 綱道(ゆきむら こうどう,聲:齋藤龍吾;台:梁興昌)** : ■ 千鶴的父親,實為義父。   : ■ 動畫初期奉幕府之命與新選組的前任局長芹澤合作,等於是新選組的隊醫,製造讓人變成羅剎的藥「變若水」,因而創立羅剎隊,可說是所有鬥爭的導火線之一,也是讓羅剎現世的另一位元兇,在劇場版中揭露出是導致雪村家遭滅族的主因之一,結果芹澤的部下新見導致診療所發生大火,之後有一段時間下落不明,因而促成千鶴來到京都的契機;實際上是為復興雪村家而與倒幕派串通勾結,進一步改良變若水跟自行創立的羅剎隊,又因厭煩人類之間的鬥爭而先後背叛倒幕派與之後投靠的敵方新政府軍。   : ■ 甲府一役時再度出現在新選組面前,還是帶著南雲薰及經自行改良後得以在白天行動的羅剎隊,因而讓原本與原田為敵的不知火極為不悅到拆夥;根據在甲府一役中風間的說法,最近的行為越來越偏離鬼族之道,由此可知對風間而言,綱道已經到了離經叛道的地步,因此無論在鬼族或人類都是要抹殺的對象。   : ■ 為復興雪村家可說是不擇手段,不惜利用千鶴的雙胞胎哥哥南雲薰、倒幕派及新政府軍,意圖讓身為鬼族本家雪村家血脈的千鶴為雪村家掌旗。   : ■ 原本佔領仙台城是奉新政府軍之命,也因而與山南合作要將羅剎隊與新選組聯手,卻遭土方拒絕。最後為保護千鶴而被自己創造的羅剎斬殺,而劇場版則是死於風間之手。 **不知火 匡(しらぬい きょう,聲:吉田裕秋)** : ■ 使用手槍的鬼。長洲藩所屬。   : ■ 動畫中與新選組的原田經常對上,每次都難分上下。   : ■ 告知原田綱道打算利用羅剎隊攻擊的消息,並表示自己對於綱道的作為不順眼決定前去阻止。在與原田聯手迎擊並擊倒綱道所帶領的羅剎隊後就沒有任何訊息。 **天霧 九壽(あまぎり きゅうじゅ,聲:山口りゅう)** : ■ 與風間和不知火一起行動的鬼。薩摩藩所屬。   : ■ 不喜愛爭鬥,對於無意義的爭鬥非常反感,也不隨意奪取他人性命。   : ■ 善於空手搏擊及肉搏戰,與外貌不同是個用詞涵養的人。   : ■ 對於經常與土方爭鬥的風間無法理解,最後決定分道揚鑣。 **南雲 薫(なぐも かおる,聲:伊藤葉純)** : ■ 千鶴在市集遇到的少女,真正身份是千鶴失散多年的孿生哥哥。   : ■ 隸屬的雪村家原本是東邊最具規族的鬼族本家,也受到跟倒幕派合力的邀請,不過因不好鬥爭而拒絕,卻遭到倒幕派的滅族,倖存的只有自己及大受刺激到失去記憶的妹妹千鶴;之後自己被南雲家收養,似乎過得很不人道,忘記自己的妹妹千鶴則由綱道收養。後來於市集再度找到千鶴時,看到千鶴跟自己所怨恨的新選組等人類和樂融融,並被人類細心守護,因而對千鶴又愛又恨,就此為兄妹倆之後的廝殺埋下伏筆。   : ■ 欺騙沖田飲下變若水,導致得知近藤遭槍擊後氣憤不已的沖田就此成為新選組的第三個羅剎。   : ■ 為了將千鶴帶回自己身邊而恢復男裝主動出現在千鶴面前卻遭拒絕,最後決定既然無法帶走千鶴至少要親手殺死這最掛心的妹妹,不過卻遭到突然出現的千景攻擊而死亡,在劇場版中則是被沖田擊斃。 **千姫(せんひめ,聲:石川綾乃)** : ■ 千鶴在市集相助過的少女,為鈴鹿御前的子孫,是鬼族的公主。 **君菊(きみきく,聲:勝田晶子)** : ■ 表面是島原的藝妓,真正身份是侍奉千姬的忍者。 #### 幕府的人 **松本 良順(まつもと りょうじゅん,聲:佐藤広太)** : ■ 幕府和新選組私人的蘭醫,與主人公和綱道相識。 **榎本 武揚(えのもと たけあき,聲:伊藤栄次)** : ■ 幕府海軍將領,蝦夷共和國的創建者。 **大鳥 圭介(おおとり けいすけ,聲:內匠靖明)** : ■ 幕府軍新任命的總督,邀請土方成為前鋒軍的參謀。 #### 黎明錄登場角色 **井吹 龍之介(いぶき りゅうのすけ,聲:關智一)** : ■ 黎明錄的主角,和沖田一樣雖出生於武家卻不喜歡武士。   : ■ 被新選組前任局長芹澤鴨發現倒在路邊而被救了一命,之後被帶回浪士組(後為新選組)。   : ■ 和新選組可說是形同家人,尤其是與藤堂之間更是形同兄弟,但因得知羅剎的存在跟變若水的秘密而遭追殺;結局中因遭沖田的追擊而被大水沖去江戶,最後為理解芹澤說的話及真正的武士而展開旅程,同時剪去部分的頭髮,和當時要前往京都尋找養父綱道的千鶴擦身而過,並都不知道彼此的存在(動畫黎明錄),也從此和新選組分道揚鑣。   : ■在《薄櫻鬼》劇場版士魂蒼穹中再次出現(頭髮已剪),幫助土方歲三為千鶴傳遞信件,並帶千鶴與呆在自己家中的原田(龍之介在電影中已與小玲在一起),他聽到千鶴與原田談話時,支持千鶴選擇自己人生的道路。 **芹沢 鴨(せりざわ かも,聲:中田讓治)** : ■ 黎明錄時期的新選組局長,起初發現倒在路邊的龍之介後撿回,讓其成為新選組的隊士之一。   : ■ 任職期間行事作風極為強硬,似乎還用無數次不正當的手段,因而與土方之間不合。   : ■ 和在新選組擔任隊醫的千鶴養父綱道合作研究變若水並開發羅剎,等於是讓羅剎現世的元兇之一,就此為之後因羅剎而引發的一連串鬥爭埋下伏筆,只不過完全不知道千鶴的存在。和風間有著一面之緣,一見面就被風間看出自身早已罹患不治之症,由此可知即使得知鬼族的存在也不以為意。   : ■ 為證明自己而喝下變若水,是新選組最原始的羅剎,只不過即使喝下變若水仍未失去理智,又似乎沒有吸血衝動,就在被因會津藩下達暗殺命令的土方等人面前,為保護龍之介而變成羅剎,一度讓土方等人陷入苦戰,最後死在土方刀下;之後關於變若水跟羅剎的研究都由接任成為總長的山南接手,近藤接任成為新選組的下一任局長,土方則立志成為鬼之副長。 **新見 錦(にいみ にしき,聲:田村健亮)** : ■ 芹澤的手下,很敬重芹澤,卻是新選組名義上的代理局長,對近藤派態度惡劣。   : ■ 是讓芹澤與綱道合作的牽線人,從綱道那收下可抑制羅剎失控的藥物後露出本性,因而帶著剛完成的變若水測試自己監禁的羅剎,不料失敗導致診療所被燒毀,直到甲府一役時綱道都因投靠鬼族跟倒幕派而下落不明,不久之後自己也帶著變若水失蹤。   : ■ 於祇園某料亭用變若水與倒幕派交易時被土方等人找到,為反抗而喝下變若水,雖變成羅剎且一度讓土方等人陷入苦戰,但因吸血衝動的發作而還是死在土方刀下。 **小鈴(こすず,聲:西野陽子)** : ■ 黎明錄登場的學藝,本名為靜,與龍之介之間抱有淡淡的好感。   : ■在《薄櫻鬼》劇場版士魂蒼穹中再次出現(在電影中已與龍之介在一起)。 ## 遊戲主題歌 **新選組奇譚** **片頭曲「はらり」** : 作詞 - 加加美亜矢 / 作曲 - 澤口和彥 / 編曲 - 太田美知彥 / 歌 - 吉岡亜衣加 **片尾曲「ココニイル〜虚空の果て〜」** : 作詞 - うらん / 作曲・編曲 - TATSUYA / 歌 - 吉岡亜衣加 **攜帶版** **片頭曲「闇の彼方まで」** : 作詞 - 日山尚 / 作曲・編曲 - 上野義雄 / 歌 - 吉岡亜衣加 **片尾曲「想い出はそばに」** : 作詞 - 上園彩結音 / 作曲・編曲 - 末廣健一郎 / 歌 - 吉岡亜衣加 **DS** **片頭曲「散らない花」** : 作詞 - 大森祥子 / 作曲 - 上野義雄 / 編曲 - 谷本貴義 / 歌 - 吉岡亜衣加 **片尾曲「ひとしずく」** : 作詞 - 上園彩結音 / 作曲 - 四月朔日義昭 / 編曲 - 谷本貴義 / 歌 - 吉岡亜衣加 **隨想録** **片頭曲「花びらの刻」** : 作詞 - 上園彩結音 / 作曲・編曲 - 上野義雄 / 歌 - 吉岡亜衣加 **片尾曲「空の鏡」** : 作詞 - 上園彩結音 / 作曲・編曲 - 末廣健一郎 / 歌 - 吉岡亜衣加 **隨想録 攜帶版** **片頭曲「時の栞 」** : 作詞 - 上園彩結音 / 作曲・編曲 - 上野義雄 / 歌 - 吉岡亜衣加 **片尾曲「光の蝶」** : 作詞 - 上園彩結音 / 作曲・編曲 - 小野貴光 / 歌 - 吉岡亜衣加 **隨想録 DS** **片頭曲「響ノ空 」** : 作詞 - 磯谷佳江 / 作曲 - 小野貴光 / 編曲 - 戶田章世 / 歌 - 吉岡亜衣加 **片尾曲「はじまりの詩」** : 作詞 - 上園彩結音 / 作曲 - 上野義雄 / 編曲 - 安瀬聖 / 歌 - 吉岡亜衣加 **遊戱録** **片頭曲「青空ボタン」** : 作詞 - 上園彩結音 / 作曲・編曲 - 谷本貴義 / 歌 - 吉岡亜衣加 **片尾曲「ねぇ、もしも2人が...」** : 作詞・作曲 - 吉岡亜衣加 / 編曲 - 谷本貴義 / 歌 - 吉岡亜衣加 **遊戱録 DS** **片頭曲「風色ステップ」** : 作詞 - 上園彩結音 / 作曲・編曲 - 鶴由雄 / 歌 - 吉岡亜衣加 **片尾曲「ポケットキャンディー」** : 作詞・作曲 - 吉岡亜衣加 / 編曲 - 松美夜孤雨兵 / 歌 - 吉岡亜衣加 **巡想録** **片頭曲「紅い蜃気楼」** : 作詞 - 上園彩結音 / 作曲・編曲 - 四月朔日義昭 / 歌 - 吉岡亜衣加 **片尾曲「約束の空」** : 作詞 - 上園彩結音 / 作曲・編曲 - 四月朔日義昭 / 歌 - 吉岡亜衣加 **隨想録片尾曲「夕凪に願いを」** : 作詞 - 上園彩結音 / 作曲・編曲 - 四月朔日義昭 / 歌 - 吉岡亜衣加 **黎明録** **片頭曲「風遙か」** : 作詞 - 上園彩結音 / 作曲・編曲 - 小野貴光 / 歌 - 吉岡亜衣加 **片尾曲「今日の永遠」** : 作詞 - 上園彩結音 / 作曲 - 淺野高弘 / 編曲 - chokix / 歌 - mao **片尾曲(エピローグ)「消えない虹」** : 作詞 - 上園彩結音 / 作曲・編曲 - 小野貴光 / 歌 - 吉岡亜衣加 **黎明録 攜帶版** **片頭曲「光彼方」** : 作詞 - 上園彩結音 / 作曲 - 四月朔日義昭 / 歌 - 吉岡亜衣加 **片尾曲「悠久の夜明け」** : 作詞 - 上園彩結音 / 作曲 - 上野義雄 / 編曲 - 安瀨聖 / 歌 - 吉岡亜衣加 **薄桜鬼 3DS** **片頭曲「星標」** : 作詞 - 上園彩結音 / 作曲・編曲 - 谷本貴義 / 歌 - 吉岡亜衣加 **片尾曲「三日月に花」** : 作詞・作曲 - 吉岡亜衣加 / 編曲 - 戸田章世 **幕末無雙録** **片頭曲「桜花の如く」** : 作詞 - 磯谷佳江 / 作曲 - 四月朔日義昭 / 歌 - mao **片尾曲「太陽が生まれる場所」** : 作詞 - 上園彩結音 / 作曲 - 上野義雄 / 編曲 - 安瀬聖 / 歌 - 吉岡亞衣加 **插入曲「闘花伝」** : 作詞 - 磯谷佳江 / 作曲・編曲 - 黒須克彥 / 歌 - mao **插入曲「想い出回廊」** : 作詞 - 磯谷佳江 / 作曲・編曲 - 安瀬聖 / 歌 - mao **插入曲「決戦ノ刻」** : 作詞 - 磯谷佳江 / 作曲・編曲 - 小野貴光 / 歌 - 吉岡亞衣加 **插入曲「祈り結び」** : 作詞 - 磯谷佳江 / 作曲 - 小野貴光 / 編曲 - 戸田章世 / 歌 - 吉岡亞衣加 **薄桜鬼 黎明録 DS** **片頭曲「夢さやか」** : 作詞 - 上園彩結音 / 作曲 - 小野貴光 / 編曲 - 岩垂徳行 / 歌 - 吉岡亜衣加 **片尾曲「祈り降るなら」** : 作詞 - 磯谷佳江 / 作曲・編曲 - 安瀬聖 / 歌 - mao **薄桜鬼 黎明録 名殘り草** **片頭曲「遥かな稲妻」** : 作詞 - 上園彩結音 / 作曲 - 淺野高弘 / 編曲 - 多田 彰文 / 歌 - 吉岡亜衣加 **片尾曲「風は憶えてる」** : 作詞 - 上園彩結音 / 作曲・編曲 - 四月朔日義昭 / 歌 - ヲタみん **薄桜鬼 遊戱録弐 祭囃子と隊士達** **片頭曲「夢・彩・とりどり」** : 作詞 - 上園彩結音 / 作曲 - 松美夜孤雨兵 / 歌 - 吉岡亜衣加 **片尾曲「今日に約束」** : 作詞 - 上園彩結音 / 作曲・編曲 - 鶴由雄 / 歌 - 吉岡亜衣加 **插入曲「まなざしの空」** : 作詞 - 上園彩結音 / 作曲・編曲 - 安瀬聖 / 歌 - mao **薄桜鬼 懐古録** **片頭曲「夢待ちの季節」** : 作詞 - 上園彩結音 / 作曲 - 三浦誠司 / 編曲 - 安瀨聖 / 歌 - 吉岡亜衣加 **片尾曲「虹織る調べ」** : 作詞 - 上園彩結音 / 作曲 - 霜月遙 / 編曲 - 戸田章世 / 歌 - 吉岡亞衣加 **裏語薄桜鬼** **片頭曲「暁闇」** : 作詞 - 森由里子 / 作曲 - 上野義雄 / 編曲 - chokix / 歌 - 吉岡亜衣加 **片尾曲「久遠ノ光」** : 作詞 - 森由里子 / 作曲 - Yu / 編曲 - 安瀬聖 / 歌 - 吉岡亜衣加 **薄桜鬼 for iOS & Android** **片頭曲「白き誓い」** : 作詞 - 森由里子 / 作曲 - 上野義雄 / 編曲 - 長田直之 / 歌 - 吉岡亜衣加 **片尾曲「優しさの隣で」** : 作詞 - 上園彩結音 / 作曲 - 吉岡亜衣加 / 歌 - 吉岡亜衣加 **薄櫻鬼 鏡花錄** **片頭曲「桜の轍」** : 作詞 - 上園彩結音 / 作曲 - 小野貴光 / 編曲 - 四月朔日義昭 / 歌 - 吉岡亞衣加 **片尾曲「永い余白を越えて」** : 作詞 - 上園彩結音 / 作曲 - 增谷賢 / 編曲 - 安瀨聖 / 歌 - 吉岡亞衣加 **薄桜鬼 SSL ~sweet school life~** **片頭曲「予感」** : 作詞 - 磯谷佳江 / 作曲 - 鶴 由雄 / 歌 - 吉岡亜衣加 **片尾曲「水彩グラデーション」** : 作詞 - 磯谷佳江 / 作曲 - 鶴 由雄 / 歌 - 吉岡亜衣加 **裏語 薄桜鬼~暁の調べ~** **片頭曲「蒼き隼が如く」** : 作詞 - 森由里子 / 作曲 - 上野義雄 / 編曲 - 長田直之 / 歌 - 吉岡亜衣加 **「戀慕綴り」片尾曲「こひぶみ紙風船」** : 作詞 - 森由里子 / 作曲・編曲 - 戸田章世 / 歌 - 吉岡亜衣加 **「黎明の轍」片尾曲「揺るぎなきもの」** : 作詞 - 森由里子 / 作曲 - 吉岡亜衣加 / 編曲 - 戸田章世 / 歌 - 吉岡亜衣加 **薄桜鬼 隨想録 面影げ花** **片頭曲「風光る結晶」** : 作詞 - 上園彩結音 / 作曲 - 戶田彰世 / 歌 - 吉岡亜衣加 **片尾曲「星と真珠と夢と」** : 作詞 - 上園彩結音 / 作曲 - 小野貴光 / 編曲 - 戸田章世 / 歌 - 吉岡亞衣加 **薄桜鬼 黎明録 思馳せ空** **片頭曲「星篝り」** : 作詞 - 上園彩結音 / 作曲 - 小野貴光 / 編曲 - 玉木千尋 / 歌 - 吉岡亜衣加 **片尾曲「願い雫」** : 作詞 - 上園彩結音 / 作曲・編曲 - 長田直之 / 歌 - mao **薄桜鬼 真改 風ノ章** **片頭曲「瑠璃ノ空へ」** : 作詞 - 森由里子 / 作曲 - 小野貴光 / 歌 - 吉岡亜衣加 **片尾曲「常盤火」** : 作詞 - 森由里子 / 作曲 - 小野貴光 / 編曲 - 玉木千尋 / 歌 - 吉岡亜衣加 **薄桜鬼 真改 華ノ章** **片頭曲「嵐の中で咲く華」** : 作詞 - 森由里子 / 作曲 - 小野貴光 / 編曲 - 玉木千尋 / 歌 - 吉岡亜衣加 **片尾曲「命ノ相聞歌」** : 作詞 - 森由里子 / 作曲 - 小野貴光 / 編曲 - 玉木千尋 / 歌 - 吉岡亜衣加 ## 關連商品 ### 遊戲 * 新選組奇譚(PS2:2008 年 9 月 18 日發售 / PSP (攜帶版):2009 年 8 月 27 日發售 / DS:2010 年 3 月 18 日發售 / 3DS:2011 年 11 月 24 日發售 /iOS&Android:2014 年 3 月 6 日發售 / PSV (鏡花録):2013 年 12 月 19 日發售) * 隨想録(PS2:2009 年 8 月 27 日發售 / PSP (攜帶版):2010 年 8 月 26 日發售 / DS:2011 年 2 月 17 日發售 / PSV (面影げ花):2015 年 2 月 19 日發售) * 巡想録(PS3:2010 年 6 月 17 日發售) * 黎明録(PS2:2010 年 10 月 28 日發售 / PSP:2011 年 7 月 28 日發售 / DS:2012 年 4 月 26 日發售 / PS3 (名殘り草):2012 年 6 月 28 日發售 / PSV (思馳せ空):2015 年 7 月 2 日發售) * 遊戱録(PSP:2010 年 5 月 13 日發售 / DS:2011 年 4 月 28 日發售) * 薄桜鬼 待受絵草子(iOS&Android:2011 年 10 月 1 日發售) * 幕末無雙録(PSP:2012 年 2 月發售) * 遊戲錄貳(PSP:2012 年 10 月 18 日發售) * 薄桜鬼 懐古録(iOS&Android:2013 年 4 月 21 日發售) * 裏語薄櫻鬼(PSP:2013 年 6 月 27 日發售) * 薄桜鬼 SSL ~sweet school life~(PSV:2014 年 3 月 27 日發售) * 裏語 薄桜鬼~暁の調べ~(PSP:2014 年 8 月 7 日發售) * 薄桜鬼 真改 風ノ章(PSV:2015 年 9 月 25 日發售) * 薄桜鬼 真改 華ノ章(PSV:2016 年 6 月 16 日發售) * 薄桜鬼 真改 風華伝(PS4: 2017 年 7 月 13 日發售) * 遊戱録 隊士達の大宴會(PSV: 2016 年 11 月 17 日發售) ### 書籍 * 薄櫻鬼 ~新選組奇譚~ 公式插畫集 ~百花繚亂~(2009 年 3 月 11 日發售) * 薄櫻鬼 ~新選組奇譚~ Story Book 上冊(2009 年 3 月 28 日發售) * 薄櫻鬼 ~新選組奇譚~ Story Book 下冊(2009 年 5 月 25 日發售) * 薄櫻鬼 原畫集(2009 年 8 月 10 日發售) * 薄櫻鬼 Anthology Comic(2009 年 9 月 1 日發售) * 薄櫻鬼 Anthology Comic2(2009 年 10 月 1 日發售) * 薄櫻鬼 隨想録 原畫集(2010 年 1 月 29 日發售) * OTOMATE CDBOOK 薄櫻鬼 ~新選組奇譚~(2010 年 3 月 19 日發售) * 薄櫻鬼 巡戀華 1(2010 年 3 月 23 日發售) * 薄櫻鬼 公式物語繪卷~櫻花風塵~(2010 年 3 月 27 日發售) * 薄櫻鬼 隨想録 Story Book 上冊(2010 年 3 月 31 日發售) * 薄櫻鬼 隨想録 Story Book 下冊(2010 年 3 月 31 日發售) * 薄櫻鬼 電視動畫公式專集:京都殘照(2010 年 9 月 30 日發售) * 薄櫻鬼 巡戀華 2(2010 年 10 月 22 日發售) * 薄桜鬼 - 新選組奇譚 - 公式設定集 追想録(2010 年 12 月 1 日發售) * 薄桜鬼公式大全集(2012 年 7 月 10 日發售) ### CD #### DRAMA CD * 薄櫻鬼 Drama CD ~新選組捕物控~ 前篇(2009 年 3 月 11 日發售) * 薄櫻鬼 Drama CD ~新選組捕物控~ 後篇(2009 年 3 月 25 日發售) * 薄櫻鬼 Drama CD ~若殿道中記~(2009 年 6 月 17 日發售) * 薄櫻鬼 Drama CD ~千鶴誘拐事件帳~(2009 年 12 月 23 日發售) * 薄櫻鬼 Drama CD ~島原騒動記~(2010 年 3 月 31 日發售) * 動畫「薄櫻鬼」Drama CD 〜星夜の想い〜(2010 年 10 月 27 日發售) * 動畫「薄櫻鬼」Drama CD 〜改名秘帖録〜(2010 年 12 月 8 日發售) * 薄櫻鬼 Drama CD ~龍之介淡戀秘話~(2011 年 4 月 6 日發售) * 薄櫻鬼 Drama CD ~寒桜絵巻~(2011 年 12 月 14 日發售) * 薄櫻鬼 Drama CD ~會津隠密帳~(2012 年 11 月 7 日發售) * 薄櫻鬼 Drama CD ~新選組鬼譚~(2012 年 12 月 5 日發售) * 薄櫻鬼 Drama CD ~近藤さんの悩みの種~(2013 年 5 月 22 日發售) * 薄櫻鬼 Drama CD ~妖刀始末記~(2014 年 4 月 23 日發售) * 薄櫻鬼 Drama CD ~偽物騒動記~(2014 年 5 月 28 日發售) * 裏語 薄櫻鬼 Drama CD 〜立待月騒動〜(2014 年 9 月 24 日發售) * 薄櫻鬼 真改 Drama CD 〜大江戸邂逅録〜(2016 年 5 月 25 日發售) * 薄櫻鬼 真改 Drama CD 〜相馬厄難物語〜(2016 年 6 月 29 日發售) * 薄櫻鬼 真改 Drama CD 〜珍客逗留始末〜(2016 年 7 月 27 日發售) * 薄櫻鬼 真改 Drama CD 〜見廻組騒動録〜(2016 年 8 月 31 日發售) * 薄櫻鬼 真改 Drama CD 〜山南過去想起〜(2016 年 9 月 28 日發售) #### 音樂 CD * 薄櫻鬼 ~新選組奇譚~ 原聲帶(2008 年 10 月 1 日發售) * 薄櫻鬼 回奏録 上(角色歌 & 談話)(2009 年 7 月 1 日發售) * 薄櫻鬼 回奏録 下(角色歌 & 談話)(2009 年 7 月 22 日發售) * 薄櫻鬼 ~音聲奏曲集~(2009 年 12 月 2 日發售) * 動畫「薄櫻鬼」角色 CD 幕末花風抄 1. 土方歳三(2010 年 5 月 26 日發售) 2. 沖田総司(2010 年 5 月 26 日發售) 3. 斎藤一(2010 年 6 月 9 日發售) 4. 原田左之助(2010 年 6 月 9 日發售) 5. 藤堂平助(2010 年 6 月 23 日發售) 6. 風間千景(2010 年 6 月 23 日發售) * 動畫『薄櫻鬼』原聲帶(仮)(2010 年 7 月 7 日發售) #### RADIO、訪談 CD * 『薄櫻鬼』&「ANIME 店長」Collection DJCD 2009 夏(2009 年 8 月) - ANI 店特急限定版・通常版 * 薄櫻鬼通信 WEB 廣播 新選組通信録 第一集・第二集(2009 年 10 月 29 日發售) 1. 薄櫻鬼通信 WEB 廣播 新選組通信録 第三集・第四集(2010 年 1 月 22 日發售) 2. 薄櫻鬼通信 WEB 廣播 新選組通信録 第五集(2010 年 4 月 22 日發售) 3. 薄櫻鬼通信 WEB 廣播 新選組通信録 第六集(2010 年 5 月 20 日發售) 4. 薄櫻鬼通信 WEB 廣播 新選組通信録 出張版 上洛篇(2010 年 5 月 20 日發售) 5. 薄櫻鬼通信 WEB 廣播 新選組通信録 第七集(2010 年 7 月 22 日發售) 6. 薄櫻鬼通信 WEB 廣播 新選組通信録 第八集(2010 年 8 月發售) 7. 薄櫻鬼通信 WEB 廣播 新選組通信録 第八集(2010 年 8 月發售) 8. 薄櫻鬼通信 WEB 廣播 新選組通信録 第九集(2010 年 9 月 16 日發售) 9. 薄櫻鬼通信 WEB 廣播 新選組通信録 第十集(2010 年 11 月 18 日發售) 10. 薄櫻鬼通信 WEB 廣播 新選組通信録 第十一集(2011 年 1 月 27 日發售) 11. 薄櫻鬼通信 WEB 廣播 新選組通信録 新選組通信出張版 仙台・京都 2Days(2011 年 1 月 27 日發售) 12. 薄櫻鬼通信 WEB 廣播 新選組通信録 第十二集(2011 年 3 月 3 日發售) * 薄桜鬼集會 放送録 第一集(2011 年 9 月 29 日發售) 1. 薄桜鬼集會 放送録 第二集(2012 年 1 月 25 日發售) 2. 薄桜鬼集會 放送録 第三集(2012 年 2 月 29 日發售) 3. 薄桜鬼集會 放送録 第四集(2012 年 4 月 19 日發售) 4. 薄桜鬼集會 放送録 第五集(2012 年 6 月 14 日發售) 5. 薄桜鬼集會 放送録 第六集(2012 年 6 月 14 日發售) 6. 薄桜鬼集會 放送録 第七集(2012 年 7 月 19 日發售) 7. 薄桜鬼集會 放送録 第八集(2012 年 9 月 19 日發售) 8. 薄桜鬼集會 放送録 第九集(2012 年 10 月 26 日發售) 9. 薄桜鬼集會 放送録 第十集(2012 年 10 月 26 日發售) 10. 薄桜鬼集會 放送録 第十一集(2013 年 2 月 15 日發售) 11. 薄桜鬼集會 放送録 第十二集(2013 年 4 月 5 日發售) 12. 薄桜鬼集會 放送録 第十三集(2013 年 5 月 17 日發售) 13. 薄桜鬼集會 放送録 第十四集(2013 年 8 月 2 日發售) 14. 薄桜鬼集會 放送録 第十五集(2013 年 10 月 5 日發售) 15. 薄桜鬼集會 放送録 第十六集(2013 年 10 月 25 日發售) 16. 薄桜鬼集會 放送録 第十七集(2013 年 11 月 29 日發售) 17. 薄桜鬼集會 放送録 第十八集(2014 年 1 月 31 日發售) 18. 薄桜鬼集會 放送録 第十九集(2014 年 2 月 28 日發售) 19. 薄桜鬼集會 放送録 第二十集(2014 年 4 月 25 日發售) 20. 薄桜鬼集會 放送録 第二十一集(2014 年 5 月 16 日發售) 21. 薄桜鬼集會 放送録 第二十二集(2014 年 5 月 30 日發售) 22. 薄桜鬼集會 放送録 第二十三集(2014 年 6 月 27 日發售) 23. 薄桜鬼集會 放送録 第二十四集(2014 年 7 月 25 日發售) ### DVD * EVENT DVD 薄櫻鬼 ~櫻之宴~(2010 年 8 月 20 日發售) * 薄桜鬼 新選組炎舞録 DVD(2011 年 2 月 2 日發售) * EVENT 薄桜鬼 感謝祭 ~新選組通信 出張版~(2011 年 4 月 22 日發售) * EVENT DVD 薄桜鬼 桜の宴 2012 DVD(2012 年 8 月 31 日發售) * EVENT DVD 薄桜鬼 桜の宴 2013 DVD(2013 年 9 月 27 日發售) * 音樂劇「薄桜鬼」斎藤一篇 DVD(2012 年 9 月 21 日發售) * 音樂劇「薄桜鬼」沖田総司篇 DVD(2013 年 7 月 12 日發售) * 音樂劇「薄桜鬼」土方歲三篇 DVD(2014 年 1 月 4 日發售) * 音樂劇「薄桜鬼」HAKU-MYU LIVE DVD(2014 年 4 月 25 日發售) * 音樂劇「薄桜鬼」風間千景篇 DVD(2014 年 9 月 19 日發售) #### 動畫 DVD * TV 薄櫻鬼 第一巻(2010 年 6 月 23 日發售) * TV 薄櫻鬼 第二巻(2010 年 7 月 22 日發售) * TV 薄櫻鬼 第三巻(2010 年 8 月 25 日發售) * TV 薄櫻鬼 第四巻(2010 年 9 月 23 日發售) * TV 薄櫻鬼 第五巻(2010 年 10 月 22 日發售) * TV 薄櫻鬼 第六巻(2010 年 11 月 24 日發售) * 薄桜鬼 碧血録 第一巻 (2010/12/22 發售 * 薄桜鬼 碧血録 第二巻 (2011/01/26 發售) * 薄桜鬼 碧血録 第三巻 (2011/02/23 發售) * 薄桜鬼 碧血録 第四巻 (2011/04/06 發售) * 薄桜鬼 碧血録 第五巻 (2011/05/11 發售) * 薄桜鬼 雪華録 第一章 ~ 沖田総司~(2011/08/05 發售) * 薄桜鬼 雪華録 第二章 ~ 斎藤 一~(2011/08/26 發售) * 薄桜鬼 雪華録 第三章 ~ 原田左之助~(2011/09/30 發售) * 薄桜鬼 雪華録 第四章 ~ 藤堂平助~(2011/10/28 發售) * 薄桜鬼 雪華録 第五章 ~ 土方歳三~(2011/11/25 發售) * 薄桜鬼 雪華録 第六章 ~ 風間千景~(2012/06/27 發售) ## Web Radio * 標題 - 薄櫻鬼 WEB 廣播 新選組通信 * 主持人 - 三木眞一郎(土方歳三役) * 配信現場 - Animate TV * 配信期間 - 2009 年 7 月 9 日 – 2010 年 12 月 27 日 * 特別來賓 * 第 0 回 - 森久保祥太郎、鳥海浩輔 * 第 1 回 - 大川透 * 第 2 回 - 吉野裕行 * 第 3 回 - 遊佐浩二 * 第 4・5 回 - 森久保祥太郎、鳥海浩輔 * 第 6・7 回 - 吉野裕行、坪井智浩 * 第 8・9 回 - 森久保祥太郎 * 第 10 回 - 大川透、飛田展男 * 第 11 回 - 吉野裕行、遊佐浩二 * 第 12・13 回 - 鳥海浩輔 * 第 14 回 - 津田健次郎 * 第 15 回 - 鳥海浩輔 * 第 16・17 回 - 遊佐浩二、坪井智浩 * 第 18・19 回 - 飛田展男、吉野裕行 * 第 20 回 - 森久保祥太郎 * 第 21 回 - 大川透 * 第 22 回 - 鳥海浩輔 ## 動畫 2010 年 4 月開始在千葉電視台開始播放。動畫標題是《**薄櫻鬼**》。全 12 集。第二期《**薄櫻鬼 碧血錄**》於 2010 年 10 月 2 日播放。實際第一集為無話數的第一季總集篇《特別編 京都回想録》,而後話數接續第一季從 13 話開始至 22 話完結。 2011 年 8 月至 11 月推出 OVA《**薄櫻鬼 雪華錄**》,以攻略角為篇章分為五卷發售。另外於 2012 年 6 月 27 日發售風間千景篇。 後於 2012 年 7 月開始播放第三季《**薄櫻鬼 黎明錄**》,劇場版則分別在 2013 年 8 月 24 及 2014 年 3 月 8 日上映,分為《京都亂舞》及《士魂蒼穹》兩章。 ### 工作人員 * 原作 - OTOMATE * 原案・構成監修 - 藤澤經清 * 監督 - 山崎理 * 人物原案 - 數木夜音 * 人物設計 - 中嶋敦子 * 美術監督 - 平柳悟 * 色彩設計 - 松本真司 * 攝影監督 - 下崎昭 * 編集 - 松村正宏 * 音樂 - 大谷幸 * 音響監督 - 岩浪美和 * 製片人 - 小倉充俊、長谷川和彥、山崎明日香 * 動畫製片 - 浦崎宣光 * 動畫製作 - STUDIO DEEN * 製作 - 「薄櫻鬼」製作委員會(Geneon Universal Entertainment Japan、Frontier Works、AT-X) ### 主題歌 **第一期** : **片頭曲「十六夜涙」** : 作詞 - Yumiyo / 作曲 - 谷本貴義 / 編曲 - 太田美知彥 / 歌 - 吉岡亞衣加 **片尾曲「君ノ記憶」** : 作詞・歌 - mao / 作曲・編曲 - 安瀨聖 **第二期** : **片頭曲「舞風」** : 作詞 - 森由里子 / 作曲 - 上野義雄 / 編曲 - 太田美知彥 / 歌 - 吉岡亞衣加 **片尾曲「茜空に願ふ」** : 作詞 - 森由里子 / 作曲・編曲 - 安瀬聖 / 歌 - mao **第三期** : **片頭曲「黎鳴 -reimei-」** : 歌 - 黑崎真音 / 作詞 - 黑崎真音 / 作曲・編曲 - デワヨシアキ **片尾曲「花のあとさき」** : 作詞 - 森由里子 / 作曲 - 霜月遙 / 歌 - mao **OVA(雪華錄)** : **片頭曲「夢ノ浮舟」** : 歌 - 吉岡亜衣加 / 作詞 - 森由里子 / 作曲 - 鶴由雄 / 編曲 - 太田美知彥 **片尾曲「夢幻 - a true love tale-」(第一話)** : 作詞 - 黑崎真音 / 作曲・編曲 - デワヨシアキ / 歌 - 黑崎真音 **片尾曲「風花 - The whisper of snow falling-」(第二話)** : 作詞 - 黑崎真音 / 作曲・編曲 - デワヨシアキ / 歌 - 黑崎真音 **片尾曲「蘭 - The end of struggle-」(第三話)** : 作詞 - 黑崎真音 / 作曲・編曲 - デワヨシアキ / 歌 - 黑崎真音 **片尾曲「光 - I promise you-」(第四話)** : 作詞 - 黑崎真音 / 作曲・編曲 - デワヨシアキ / 歌 - 黑崎真音 **片尾曲「真実 - The light lasting-」(第五話)** : 作詞 - 黑崎真音 / 作曲・編曲 - デワヨシアキ / 歌 - 黑崎真音 **片尾曲「比翼 - Contract with you-」(第六話)** : 作詞 - 黑崎真音 / 作曲・編曲 - デワヨシアキ / 歌 - 黑崎真音 **劇場版** : **第一章「紅ノ絲」** : 作詞 - 森由里子 / 作曲 - デワヨシアキ / 歌 - 吉岡亜衣加 **第二章「蒼穹ノ旗」** : 作詞 - 森由里子 / 作曲 - デワヨシアキ / 歌 - 吉岡亜衣加 **薄櫻鬼~御伽草子~** : **主題曲「Don't Cry」** : 作詞・歌 - 蓮花 / 作曲・編曲 - 大西俊也 ### 各集列表 #### 第一期 #### 第二期 薄櫻鬼 碧血錄 #### 第三期 薄櫻鬼 黎明錄 #### OVA 雪華錄 ### 播放電視台 ## 舞台劇 ### 薄櫻鬼 新選組炎舞錄 「薄櫻鬼 新選組炎舞錄」於 2010 年 10 月 1 日-17 日於天王洲銀河劇場公演。 ****演員**** * 導演 - キタムラトシヒロ * 劇本 - 毛利亘宏 ****演員**** * 土方歳三 - 早乙女太一 * 雪村千鶴 - 黑川智花 * 風間千景 - 木村了 * 沖田総司 - 窪田正孝 * 斎藤一 - 中村倫也 * 藤堂平助 - 武田航平 * 原田左之助 - 橋本淳 * 近藤勇 - 坂本爽 * 永倉新八 - 中村誠治郎 * 井上源三郎 - 杉山彥彥 * 島田魁 - 橋本望 * 天霧九壽 - RYO(ORANGE RANGE) * 不知火匡 - 伊崎右典 * 雪村綱道 - 木下ほうか ### 薄櫻鬼 SSL 〜sweet school life〜 「薄櫻鬼 SSL 〜sweet school life〜」於 2015 年 12 月 11 日 - 20 日、在新宿 Theatre Sunmall 公演。 演員與電視劇及電影版相同。詳見「電視劇」條目。 ## 音樂劇 (第一作)『音樂劇 薄櫻鬼 〜齋藤一篇〜』- 2012 年 4 月 27 日〜5 月 8 日於池袋サンシャイン劇場進行公演。 (第二作)『音樂劇 薄櫻鬼 〜沖田總司篇〜』- 2013 年 3 月 14 日〜24 日於池袋サンシャイン劇場進行公演。 (第三作)『音樂劇 薄櫻鬼 〜土方歳三篇〜』- 2013 年 10 月 2 日〜11 日於日本青年館進行公演。 (第四作)『音樂劇 薄櫻鬼 HAKU-MYU LIVE』- 2014 年 1 月 4 日~5 日於日本青年館進行公演。 (第五作)『音樂劇 薄櫻鬼 〜風間千景篇〜』- 2014 年 5 月 16 日〜18 日於新神戸オリエンタル劇場 / 23 日〜6 月 1 日於シアター 1010 進行公演。 (第六作)『音樂劇 薄櫻鬼 〜藤堂平助篇〜』 - 2015 年 1 月 10 日~12 日於京都劇場 / 17 日~25 日於六本木ブルーシアター進行公演。 (第七作)『音樂劇 薄櫻鬼 〜黎明錄〜』 - 2015 年 5 月 23 日~31 日東京公演﹝AiiA 2.5 Theater Tokyo﹞/2015 年 6 月 10 日~14 日京都公演﹝京都劇場﹞。 (第八作)『音樂劇 薄櫻鬼 〜新選組奇譚〜』 - 2016 年 1 月 4 日~11 日於天王洲 銀河劇場 / 1 月 15 日~17 日於大阪メルパルクホール進行公演。 (第九作)『音樂劇 薄櫻鬼 HAKU-MYU-LIVE2』 - 2016 年 8 月 12 日~13 日於京都劇場 / 2016 年 8 月 16 日~17 日於東京 Zepp Divercity 進行公演。 (第十作)『音樂劇 薄櫻鬼〜原田左之助篇〜』 - 2017 年 4 月 14 日~2017 年 4 月 16 日於大阪梅田藝術劇場 / 2017 年 4 月 26~2017 年 4 月 30 日於東京 AiiA 2.5 Theater Tokyo 進行公演。 (第十一作)『音樂劇 薄櫻鬼〜志譚 土方歲三篇〜』 - 2018 年 4 月 21 日~2018 年 4 月 23 日於新神戸オリエンタル劇場 / 2018 年 4 月 28~2018 年 5 月 1 日於東京明治座進行公演。 ### 工作人員 * 腳本・演出・作詞 - 毛利亘宏 * 音樂 - 佐橋俊彥 * 殺陣:諸鍛冶裕太 / 六本木康弘 (黎明録) * 殺陣監修 - 諸鍛冶裕太 (黎明録) * 編舞:本山新之助 * 製作協力 - ジェイズプロデュース * 製作協力 - トライストーン・エンタテイメント * 主催 - ミュージカル『薄桜鬼』製作委員會(マーベラス AQL、マーブルフィルム、イープラス) ### 演員 有底色 粗字體為主演。 ## 電視劇 《**薄櫻鬼 SSL 〜sweet school life〜**》原本為《**薄櫻鬼 隨想錄**》中的特典校園漫畫,而後於 2014 年改編為遊戲於 PS Vita 平台所推出的故事。 電視劇、舞台劇及電影的演員及設定皆相同,故事時間軸則依照作品推出順序為主。 ### 電視劇 日劇《**薄桜鬼 SSL ~ sweet school life ~**》在 2015 年 9 月 24 日開始於 TOKYO MX2 及 KBS 京都電視台放送。 ### 舞台劇 舞台劇《**薄桜鬼 SSL ~ sweet school life ~ THE STAGE**》於 2015 年 12 月 11 日至同年 20 日於新宿シアターサンモール進行公演。 ### 電影 電影《**薄桜鬼 SSL ~sweet school life~ THE MOVIE**》於 2016 年 2 月 6 日上映。 ### 角色 * 土方歲三 - 中村優一 * 齋藤一 - 染谷俊之 * 沖田總司 - 木村敦 * 藤堂平助 - 石渡真修 * 原田左之助 - 稲垣成彌 * 風間千景 - 井深克彥 * 雪村千鶴 - 大野未來 * 永倉新八 - 章平 * 南雲薫 - 小西成彌 * 井吹龍之介 - 葵洋輔 * 近藤勇 - 加藤和樹 * 伊東甲子太郎 - 玉城裕規 * 山南敬助 - 馬場良馬 * 不知火匡 - 瀧沢犬太郎 * 天霧九壽 - 中島頼之 * 鈴鹿千 - 逢沢凜 * 鈴鹿小鈴 - 田中愛梨 * 山崎烝 - 奧野智也 ## 參考文獻 ## 外部連結 * (日語)官方總合網站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日語)官方網站 * (日語)動畫官方網站 * (日語)動畫《薄櫻鬼~御伽草子~》官方網站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日語)CD 系列官方網站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日語)音樂劇官方網站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null
71,809
2023-05-01T06:27:07Z
76,600,528
薄櫻鬼_~新選組奇譚~
3,101,563
<p><b>芒迪埃勒</b>(法語:<span lang="fr">Manduel</span>,<small>法語發音:</small><span title="國際音標">[mɑ̃dɥɛl]</span>;奧克語:<span lang="oc">Manduèlh</span>)是法國加爾省的一個市鎮,位於該省中部偏東南,屬於尼姆區。計劃中的尼姆高鐵站位於境內。 </p> <h2><span id=".E5.9C.B0.E7.90.86"></span><span id="地理">地理</span></h2> <p>芒迪埃勒(43°49'6"N, 4°28'24"E)面積26.46 平方千米,位於法國奧克西塔尼大區加爾省,該省份為法國南部沿海省份,南端瀕地中海,北起順時針與阿爾代什省、沃克呂茲省、隆河河口省、埃羅省、阿韋龍省和洛澤爾省接壤。 </p><p>與芒迪埃勒接壤的市鎮(或舊市鎮、城區)包括:博凱爾、貝勒加德、布亞爾格、瑪格麗特、勒代桑、羅迪揚。 </p><p>芒迪埃勒的時區為UTC+01:00、UTC+02:00(夏令時)。 </p> <h2><span id=".E8.A1.8C.E6.94.BF"></span><span id="行政">行政</span></h2> <p>芒迪埃勒的郵政編碼為30129,INSEE市鎮編碼為30155。 </p> <h2><span id=".E6.94.BF.E6.B2.BB"></span><span id="政治">政治</span></h2> <p>芒迪埃勒所屬的省級選區為<span data-orig-title="玛格丽特县" data-lang-code="en" data-lang-name="英语" data-foreign-title="Canton of Marguerittes"><span>瑪格麗特縣</span></span>。 </p> <h2><span id=".E4.BA.BA.E5.8F.A3"></span><span id="人口">人口</span></h2> <p>芒迪埃勒於2019年1月1日時的人口數量為6943人。 </p> <h2><span id=".E5.8F.82.E8.A7.81"></span><span id="参见">參見</span></h2> <ul><li>加爾省市鎮列表</li></ul><h2><span id=".E5.8F.82.E8.80.83.E6.96.87.E7.8C.AE"></span><span id="参考文献">參考文獻</span></h2>
**芒迪埃勒**(法語:Manduel,法語發音:[mɑ̃dɥɛl];奧克語:Manduèlh)是法國加爾省的一個市鎮,位於該省中部偏東南,屬於尼姆區。計劃中的尼姆高鐵站位於境內。 ## 地理 芒迪埃勒(43°49'6"N, 4°28'24"E)面積 26.46 平方千米,位於法國奧克西塔尼大區加爾省,該省份為法國南部沿海省份,南端瀕地中海,北起順時針與阿爾代什省、沃克呂茲省、隆河河口省、埃羅省、阿韋龍省和洛澤爾省接壤。 與芒迪埃勒接壤的市鎮(或舊市鎮、城區)包括:博凱爾、貝勒加德、布亞爾格、瑪格麗特、勒代桑、羅迪揚。 芒迪埃勒的時區為 UTC+01:00、UTC+02:00(夏令時)。 ## 行政 芒迪埃勒的郵政編碼為 30129,INSEE 市鎮編碼為 30155。 ## 政治 芒迪埃勒所屬的省級選區為瑪格麗特縣。 ## 人口 芒迪埃勒於 2019 年 1 月 1 日時的人口數量為 6943 人。 ## 參見 * 加爾省市鎮列表 ## 參考文獻
null
2,064
2023-04-27T12:12:12Z
70,995,027
芒杜约勒
7,154,339
<p><b>陳方</b>可以指: </p> <ul><li>陳方 (明朝),正統十年乙丑科進士</li> <li>陳芷町,本名陳方,畫家、政治人物</li> <li>陳方 (1897年),中華民國政治人物,曾任蔣介石秘書</li> <li>陳方 (1912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政治人物,雲南省政協副主席,中共七大代表</li> <li>陳方 (1917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政治人物,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黨委副秘書長,汪鋒之妻</li> <li>陳方 (1941年),原名陳連心,1960年代香港國語片演員,後擔任電視劇及電影編劇,唐菁之第二任妻子</li></ul><h2><span id=".E5.8F.83.E8.A6.8B"></span><span id="參見">參見</span></h2> <ul><li>標題包含繁體字「陳方」的頁面</li> <li>標題包含簡體字「陈方」的頁面</li> <li>以繁體字「陳方」開頭的頁面</li> <li>以簡體字「陈方」開頭的頁面</li></ul>
**陳方**可以指: * 陳方 (明朝),正統十年乙丑科進士 * 陳芷町,本名陳方,畫家、政治人物 * 陳方 (1897 年),中華民國政治人物,曾任蔣介石秘書 * 陳方 (1912 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政治人物,雲南省政協副主席,中共七大代表 * 陳方 (1917 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政治人物,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黨委副秘書長,汪鋒之妻 * 陳方 (1941 年),原名陳連心,1960 年代香港國語片演員,後擔任電視劇及電影編劇,唐菁之第二任妻子 ## 參見 * 標題包含繁體字「陳方」的頁面 * 標題包含簡體字「陈方」的頁面 * 以繁體字「陳方」開頭的頁面 * 以簡體字「陈方」開頭的頁面
null
1,005
2023-04-21T15:31:07Z
76,914,383
陳方
385,812
<p><b>1996年重要國際體育賽事包括</b>: </p> <ul><li>第二十六屆夏季奧林匹克運動會:7月19日至8月4日於美國亞特蘭大舉行</li></ul> <h2><span id=".E5.A4.A7.E4.BA.8B.E8.A8.98"></span><span id="大事記">大事記</span></h2> <h3><span id="1.E6.9C.88.E8.87.B33.E6.9C.88"></span><span id="1月至3月">1月至3月</span></h3> <h3><span id="4.E6.9C.88.E8.87.B36.E6.9C.88"></span><span id="4月至6月">4月至6月</span></h3> <p>1996年歐洲國家盃在英國舉行,由德國隊奪得冠軍。 </p> <h3><span id="7.E6.9C.88.E8.87.B39.E6.9C.88"></span><span id="7月至9月">7月至9月</span></h3> <ul><li>7月19日-第二十六屆夏季奧林匹克運動會於美國亞特蘭大揭幕。</li></ul><h3><span id="10.E6.9C.88.E8.87.B312.E6.9C.88"></span><span id="10月至12月">10月至12月</span></h3> <h2><span id=".E7.B6.9C.E5.90.88.E9.81.8B.E5.8B.95.E6.9C.83"></span><span id="綜合運動會">綜合運動會</span></h2> <ul><li>7月19日至8月4日:<b>夏季奧林匹克運動會</b></li></ul><p>獎牌榜(只列出頭5名最佳成績隊伍) </p> <!-- NewPP limit report Parsed by mw2440 Cached time: 20230505233124 Cache expiry: 1814400 Reduced expiry: false Complications: [show‐toc] CPU time usage: 0.091 seconds Real time usage: 0.123 seconds Preprocessor visited node count: 1849/1000000 Post‐expand include size: 10135/2097152 bytes Template argument size: 3249/2097152 bytes Highest expansion depth: 10/100 Expensive parser function count: 0/500 Unstrip recursion depth: 0/20 Unstrip post‐expand size: 0/5000000 bytes Lua time usage: 0.017/10.000 seconds Lua memory usage: 1542991/52428800 bytes Number of Wikibase entities loaded: 0/400 --><!-- Transclusion expansion time report (%,ms,calls,template) 100.00% 76.183 1 -total 53.55% 40.795 1 Template:C20YearInTopic 20.62% 15.710 5 Template:Flag 16.75% 12.764 1 Template:YearTopicTOC 12.10% 9.218 22 Template:CalcBcDate 7.46% 5.682 1 Template:USA 5.49% 4.186 1 Template:CHN 5.22% 3.979 1 Template:FRA 5.11% 3.896 1 Template:GER 3.97% 3.026 1 Template:Country_data_United_States --><!-- Saved in parser cache with key zhwiki:pcache:idhash:385812-0!canonical!zh-tw and timestamp 20230505233124 and revision id 58285522. Rendering was triggered because: api-parse -->
**1996 年重要國際體育賽事包括**: * 第二十六屆夏季奧林匹克運動會:7 月 19 日至 8 月 4 日於美國亞特蘭大舉行 ## 大事記 ### 1 月至 3 月 ### 4 月至 6 月 1996 年歐洲國家盃在英國舉行,由德國隊奪得冠軍。 ### 7 月至 9 月 * 7 月 19 日-第二十六屆夏季奧林匹克運動會於美國亞特蘭大揭幕。 ### 10 月至 12 月 ## 綜合運動會 * 7 月 19 日至 8 月 4 日:**夏季奧林匹克運動會** 獎牌榜(只列出頭 5 名最佳成績隊伍)
null
1,390
2023-03-22T03:16:29Z
58,285,522
1996年体育
8,000,254
<p><b>冰四</b>(Ice IV)是冰的准穩態高壓相,為液態水在巨大壓力壓縮下所形成。 </p> <h2><span id=".E5.88.B6.E5.A4.87"></span><span id="制备">製備</span></h2> <p>已提出了數種有機成核試劑來選擇性地從液態水中結晶冰四,但即使採用了這些試劑,從液態水中結晶出冰四也極為困難,冰四的形成似乎為隨機性事件。 </p><p>2001年,薩爾茲曼(Salzmann)和他的同事報告了一種「可重複」制出冰四的全新方法 。當在0.81吉帕的壓力下以0.4 開/分的速率加熱高密度無定形冰(HDA)時,冰四在約165 K的溫度下結晶。控制結晶產出的是加熱速率,快速加熱(超過10 開/分)則會導致形成單相冰十二。 </p> <h2><span id=".E6.99.B6.E4.BD.93.E7.BB.93.E6.9E.84"></span><span id="晶体结构">晶體結構</span></h2> <p>1981年,恩格爾哈特(Engelhardt)和坎布(Kamb)通過低溫單晶X射線衍射解釋了冰四的晶體結構。其結構被描述為具有R-3c空間群的菱面體晶胞,氫的幾何結構被認為是完全無序,因為它的紅外光譜和拉曼光譜僅由寬峰組成,並且1998年的洛班(Lobban)和2003年的克洛茨(Klotz)等人的中子粉末衍射研究證實了它的無序性質。此外,根據布里奇曼的測量,冰六(無序相)和冰四之間的熵差非常小。 </p> <h3><span id=".E6.81.A9.E6.A0.BC.E5.B0.94.E5.93.88.E7.89.B9-.E5.9D.8E.E5.B8.83.E5.9D.8D.E5.A1.8C_.28EKC.29"></span><span id="恩格尔哈特-坎布坍塌_(EKC)">恩格爾哈特-坎布坍塌 (EKC)</span></h3> <p>1981年,恩格爾哈特-坎布在論文中提到,通過切斷和形成一些氫鍵,並添加細小的結構變形,可從冰一<sub>c</sub>結構中衍生出冰四的結構。謝潑德等人通過壓縮 NH<sub>4</sub>F(一種冰的同構材料)的環境相,得到氫鍵網類似於冰四的NH<sub>4</sub>F II。由於壓縮冰一<sub>h</sub>形成的是高密度無定形冰(HDA)而非冰四,因此,他們聲稱壓縮引起的冰一到冰四的轉化很重要,並將其命名為「恩格爾哈特坎布坍塌」(EKC)。他們認為,我們不能直接從冰一<sub>h</sub>中獲得冰四的原因是冰一<sub>h</sub>為氫無序的。如果氧原子排列在冰四結構中,由於供體-受體不匹配,可能不會形成氫鍵。 </p> <h2><span id=".E6.9C.89.E5.BA.8F.E6.B0.A2.E7.9A.84.E6.8E.A2.E7.B4.A2"></span><span id="有序氢的探索">有序氫的探索</span></h2> <p>如上所述,冰四為氫無序相。然而,它的有序對應物從未被報導過。薩爾茲曼等人(2011年)報告了摻氯化氫的冰四差示掃描量熱法熱譜圖,發現在約120 K時存在吸熱特徵。十年後,羅舒-芬森(Rosu-Finsen)和薩爾茲曼(2021年)報告了更詳細的差示掃描量熱法數據,其中隨著樣本在更高壓力下驟冷回復,吸熱特徵變得更大。他們提出了三種情況來解釋實驗結果:弱氫有序化、定向玻璃化轉變和機械變形。 </p> <h2><span id=".E5.8F.82.E8.80.83.E6.96.87.E7.8C.AE"></span><span id="参考文献">參考文獻</span></h2> <!-- NewPP limit report Parsed by mw2323 Cached time: 20230505023357 Cache expiry: 1814400 Reduced expiry: false Complications: [show‐toc] CPU time usage: 0.175 seconds Real time usage: 0.229 seconds Preprocessor visited node count: 993/1000000 Post‐expand include size: 62685/2097152 bytes Template argument size: 201/2097152 bytes Highest expansion depth: 7/100 Expensive parser function count: 11/500 Unstrip recursion depth: 0/20 Unstrip post‐expand size: 13887/5000000 bytes Lua time usage: 0.080/10.000 seconds Lua memory usage: 3555718/52428800 bytes Number of Wikibase entities loaded: 0/400 --><!-- Transclusion expansion time report (%,ms,calls,template) 100.00% 163.432 1 -total 66.22% 108.222 1 Template:Reflist 49.49% 80.884 10 Template:Citation 33.52% 54.790 1 Template:冰 32.39% 52.935 1 Template:Navbox 12.38% 20.238 10 Template:Le 8.04% 13.141 1 Template:Link-en 4.39% 7.181 3 Template:Icon 4.29% 7.004 1 Template:Cite_journal -->
**冰四**(Ice IV)是冰的准穩態高壓相,為液態水在巨大壓力壓縮下所形成。 ## 製備 已提出了數種有機成核試劑來選擇性地從液態水中結晶冰四,但即使採用了這些試劑,從液態水中結晶出冰四也極為困難,冰四的形成似乎為隨機性事件。 2001 年,薩爾茲曼(Salzmann)和他的同事報告了一種「可重複」制出冰四的全新方法 。當在 0.81 吉帕的壓力下以 0.4 開 / 分的速率加熱高密度無定形冰(HDA)時,冰四在約 165 K 的溫度下結晶。控制結晶產出的是加熱速率,快速加熱(超過 10 開 / 分)則會導致形成單相冰十二。 ## 晶體結構 1981 年,恩格爾哈特(Engelhardt)和坎布(Kamb)通過低溫單晶 X 射線衍射解釋了冰四的晶體結構。其結構被描述為具有 R-3c 空間群的菱面體晶胞,氫的幾何結構被認為是完全無序,因為它的紅外光譜和拉曼光譜僅由寬峰組成,並且 1998 年的洛班 (Lobban) 和 2003 年的克洛茨(Klotz)等人的中子粉末衍射研究證實了它的無序性質。此外,根據布里奇曼的測量,冰六(無序相)和冰四之間的熵差非常小。 ### 恩格爾哈特 - 坎布坍塌 (EKC) 1981 年,恩格爾哈特 - 坎布在論文中提到,通過切斷和形成一些氫鍵,並添加細小的結構變形,可從冰一 c 結構中衍生出冰四的結構。謝潑德等人通過壓縮 NH4F(一種冰的同構材料)的環境相,得到氫鍵網類似於冰四的 NH4F II。由於壓縮冰一 h 形成的是高密度無定形冰(HDA)而非冰四,因此,他們聲稱壓縮引起的冰一到冰四的轉化很重要,並將其命名為「恩格爾哈特坎布坍塌」(EKC)。他們認為,我們不能直接從冰一 h 中獲得冰四的原因是冰一 h 為氫無序的。如果氧原子排列在冰四結構中,由於供體 - 受體不匹配,可能不會形成氫鍵。 ## 有序氫的探索 如上所述,冰四為氫無序相。然而,它的有序對應物從未被報導過。薩爾茲曼等人(2011 年)報告了摻氯化氫的冰四差示掃描量熱法熱譜圖,發現在約 120 K 時存在吸熱特徵。十年後,羅舒 - 芬森(Rosu-Finsen)和薩爾茲曼(2021 年)報告了更詳細的差示掃描量熱法數據,其中隨著樣本在更高壓力下驟冷回復,吸熱特徵變得更大。他們提出了三種情況來解釋實驗結果:弱氫有序化、定向玻璃化轉變和機械變形。 ## 參考文獻
null
5,962
2023-04-16T12:34:16Z
73,252,920
冰四
46,622
<p><b>辛卯</b>為干支之一,順序為第28個。前一位是庚寅,後一位是壬辰。論陰陽五行,天干之辛屬陰之金,地支之卯屬陰之木,是金尅木相尅。 </p> <h2><span id=".E8.BE.9B.E5.8D.AF.E5.B9.B4"></span><span id="辛卯年">辛卯年</span></h2> <p>中國傳統紀年的干支紀年中一個循環的第28年稱「<b>辛卯年</b>」,太歲為范寧大將軍。以下各個公元年份,年份數除以60餘31,或年份數減3,除以10的餘數是8,除以12的餘數是4,農曆自正月初一至除夕,干支曆自當年立春起至次年立春(不含)止的歲次內,均為「辛卯年」: </p> <h2><span id=".E8.BE.9B.E5.8D.AF.E6.9C.88"></span><span id="辛卯月">辛卯月</span></h2> <p>天干丙年和辛年的卯月就是<b>辛卯月</b>。 </p> <h2><span id=".E8.BE.9B.E5.8D.AF.E6.97.A5"></span><span id="辛卯日">辛卯日</span></h2> <h3><span id=".E9.99.BD.E6.9B.86.E5.B9.B3.E5.B9.B4.E8.BE.9B.E5.8D.AF.E6.97.A5"></span><span id="陽曆平年辛卯日">陽曆平年辛卯日</span></h3> <p>以下陽曆平年日期都是<b>辛卯日</b>: </p> <h3><span id=".E9.99.BD.E6.9B.86.E9.96.8F.E5.B9.B4.E8.BE.9B.E5.8D.AF.E6.97.A5"></span><span id="陽曆閏年辛卯日">陽曆閏年辛卯日</span></h3> <p>以下陽曆閏年日期都是<b>辛卯日</b>: </p> <h2><span id=".E8.BE.9B.E5.8D.AF.E6.99.82"></span><span id="辛卯時">辛卯時</span></h2> <p>天干丙日和辛日,UTC+08:00的5時到7時,就是<b>辛卯時</b>。 </p> <h2><span id=".E8.BE.9B.E5.8D.AF.E5.B9.B4.E8.BE.9B.E5.8D.AF.E6.9C.88.E8.BE.9B.E5.8D.AF.E6.97.A5.E8.BE.9B.E5.8D.AF.E6.99.82"></span><span id="辛卯年辛卯月辛卯日辛卯時">辛卯年辛卯月辛卯日辛卯時</span></h2> <p>儒略曆日期: </p> <ul><li>31年4月8日星期日(東漢建武七年二月廿七)</li> <li>91年3月24日星期四(東漢永元三年二月十六)</li> <li>151年3月9日星期一(東漢元嘉元年二月初四)</li> <li>511年4月8日星期五(南梁天監十年、北魏永平四年都是二月廿五)</li> <li>571年3月24日星期二(南陳太建三年、北齊武平二年、北周天和六年都是二月十三)</li> <li>631年3月9日星期六(唐貞觀五年二月初一)</li> <li>811年3月24日星期一(唐元和六年二月廿六)</li> <li>871年3月9日星期五(唐咸通十二年二月十五)</li> <li>931年2月22日星期二(後唐長興二年、遼天顯五年都是二月初三)</li> <li>991年4月8日星期三(北宋淳化二年、遼統和九年都是閏二月廿一)</li> <li>1051年3月24日星期日(北宋皇祐三年、遼重熙二十年都是二月初十)</li> <li>1291年3月24日星期六(元至元二十八年二月廿三)</li> <li>1351年3月9日星期三(元至正十一年二月十二)</li></ul><p>格里曆日期: </p> <ul><li>1591年3月19日星期二(明萬曆十九年二月廿四)</li> <li>1651年3月4日星期六(清順治八年二月十三是辛卯月,但同日的南明永曆五年正月十三是庚寅月)</li> <li>1771年4月4日星期四(清乾隆三十六年二月二十)</li> <li>1831年3月21日星期一(清道光十一年二月初八)</li> <li>2071年3月22日5時到7時(UTC+8)</li> <li>2131年3月8日5時到7時(UTC+8)</li></ul><h2><span id=".E5.8F.83.E8.80.83.E8.B3.87.E6.96.99"></span><span id="參考資料">參考資料</span></h2> <ol><li>臺灣中央研究院數位文化中心兩千年中西曆轉換</li></ol>
**辛卯**為干支之一,順序為第 28 個。前一位是庚寅,後一位是壬辰。論陰陽五行,天干之辛屬陰之金,地支之卯屬陰之木,是金尅木相尅。 ## 辛卯年 中國傳統紀年的干支紀年中一個循環的第 28 年稱「**辛卯年**」,太歲為范寧大將軍。以下各個公元年份,年份數除以 60 餘 31,或年份數減 3,除以 10 的餘數是 8,除以 12 的餘數是 4,農曆自正月初一至除夕,干支曆自當年立春起至次年立春(不含)止的歲次內,均為「辛卯年」: ## 辛卯月 天干丙年和辛年的卯月就是**辛卯月**。 ## 辛卯日 ### 陽曆平年辛卯日 以下陽曆平年日期都是**辛卯日**: ### 陽曆閏年辛卯日 以下陽曆閏年日期都是**辛卯日**: ## 辛卯時 天干丙日和辛日,UTC+08:00 的 5 時到 7 時,就是**辛卯時**。 ## 辛卯年辛卯月辛卯日辛卯時 儒略曆日期: * 31 年 4 月 8 日星期日(東漢建武七年二月廿七) * 91 年 3 月 24 日星期四(東漢永元三年二月十六) * 151 年 3 月 9 日星期一(東漢元嘉元年二月初四) * 511 年 4 月 8 日星期五(南梁天監十年、北魏永平四年都是二月廿五) * 571 年 3 月 24 日星期二(南陳太建三年、北齊武平二年、北周天和六年都是二月十三) * 631 年 3 月 9 日星期六(唐貞觀五年二月初一) * 811 年 3 月 24 日星期一(唐元和六年二月廿六) * 871 年 3 月 9 日星期五(唐咸通十二年二月十五) * 931 年 2 月 22 日星期二(後唐長興二年、遼天顯五年都是二月初三) * 991 年 4 月 8 日星期三(北宋淳化二年、遼統和九年都是閏二月廿一) * 1051 年 3 月 24 日星期日(北宋皇祐三年、遼重熙二十年都是二月初十) * 1291 年 3 月 24 日星期六(元至元二十八年二月廿三) * 1351 年 3 月 9 日星期三(元至正十一年二月十二) 格里曆日期: * 1591 年 3 月 19 日星期二(明萬曆十九年二月廿四) * 1651 年 3 月 4 日星期六(清順治八年二月十三是辛卯月,但同日的南明永曆五年正月十三是庚寅月) * 1771 年 4 月 4 日星期四(清乾隆三十六年二月二十) * 1831 年 3 月 21 日星期一(清道光十一年二月初八) * 2071 年 3 月 22 日 5 時到 7 時(UTC+8) * 2131 年 3 月 8 日 5 時到 7 時(UTC+8) ## 參考資料 1. 臺灣中央研究院數位文化中心兩千年中西曆轉換
null
26,009
2023-02-09T19:18:00Z
75,905,949
辛卯
3,284,393
<p><b>少花蝦脊蘭</b>(學名:<span lang="la"><i><b>Calanthe delavayi</b></i></span>)為蘭科蝦脊蘭屬下的一個種。 </p> <h2><span id=".E5.8F.82.E8.80.83.E6.96.87.E7.8C.AE"></span><span id="参考文献">參考文獻</span></h2> <h2><span id=".E6.89.A9.E5.B1.95.E9.98.85.E8.AF.BB"></span><span id="扩展阅读">擴展閱讀</span></h2> <link rel="mw-deduplicated-inline-style" href="mw-data:TemplateStyles:r76097801"> <p><br></p>
**少花蝦脊蘭**(學名:_**Calanthe delavayi**_)為蘭科蝦脊蘭屬下的一個種。 ## 參考文獻 ## 擴展閱讀
null
631
2023-05-02T13:26:27Z
71,901,063
Calanthe_delavayi
1,622,744
<p><b>魔鬼叉子</b>(英語:<span lang="en"><b>blivet</b></span>),也被叫作<b>poiuyt</b>(大多數打字機或者拉丁文鍵盤最上排從右邊數起的六個字母),<b>魔鬼叉子</b>或者<b>部件(widget)</b>,是由視覺假象所造成的難以理解圖形,也是不可能製造出來的物體。它在一個頂端看起來是三個圓柱形的,卻在中間神奇的過渡,在另一個頂端成為兩個相連的四邊形柱體。 </p> <h2><span id=".E8.87.AA.E7.9B.B8.E7.9F.9B.E7.9B.BE.E7.9A.84.E5.9B.BE.E5.BD.A2"></span><span id="自相矛盾的图形">自相矛盾的圖形</span></h2> <p>一般用於指代難以理解的圖形。它最早出現在1965年3月的瘋狂雜誌封面。 </p><p>莫里茨·科內利斯·埃舍爾在他的很多木刻畫上使用了此圖形做為其他不可能的三維組合圖形的基礎。 </p> <h2><span id=".E5.85.B6.E4.BB.96.E5.90.AB.E4.B9.89"></span><span id="其他含义">其他含義</span></h2> <h3><span id=".E5.86.9B.E4.BA.8B.E5.BA.94.E7.94.A8"></span><span id="军事应用">軍事應用</span></h3> <p>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期,美國陸軍把blivet定義為「十磅糞便裝在五磅的袋子裡」(比喻非常噁心或難以控制的情況)。 </p> <h3><span id=".E6.8A.80.E6.9C.AF.E5.BA.94.E7.94.A8"></span><span id="技术应用">技術應用</span></h3> <h3><span id=".E7.84.A1.E5.90.8D.E6.B0.8F.E5.BA.94.E7.94.A8"></span><span id="無名氏应用">無名氏應用</span></h3> <p>blivet常被當作無名氏來使用。在經濟學中(例如:<span data-orig-title="Widget (經濟學)" data-lang-code="en" data-lang-name="英語" data-foreign-title="widget (economics)"><span>widget</span></span>)指有待進一步證實的產品。 </p> <h3><span id=".E5.85.B6.E4.BB.96.E5.BA.94.E7.94.A8"></span><span id="其他应用">其他應用</span></h3> <h2><span id=".E7.9B.B8.E9.97.9C.E6.A2.9D.E7.9B.AE"></span><span id="相關條目">相關條目</span></h2> <ul><li>潘洛斯三角</li> <li>潘洛斯階梯</li> <li>多穩態知覺</li> <li>莫比烏斯帶</li></ul><h2><span id=".E5.85.B6.E4.BB.96.E5.90.8D.E5.AD.97"></span><span id="其他名字">其他名字</span></h2> <ul><li>Ambiguous Trident</li> <li>Devil's Pitchfork</li> <li>Devil's Tuning Fork</li> <li>Mark III Blivet</li> <li>Three-Legged Blivet</li> <li>Three-Pronged Poiuyt</li> <li>Trichotometric Indicator Support</li> <li>Three-Forked, One Slot widget (<i>Games</i> magazine)</li> <li>Veeblefetzer</li></ul><h2><span id=".E5.A4.96.E9.83.A8.E9.93.BE.E6.8E.A5"></span><span id="外部链接">外部連結</span></h2> <ul><li>Article "Impossible Fork"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at MathWorld</li></ul><h2><span id=".E6.B3.A8.E9.87.8A"></span><span id="注释">注釋</span></h2> <!-- NewPP limit report Parsed by mw1463 Cached time: 20230505212747 Cache expiry: 1814400 Reduced expiry: false Complications: [show‐toc] CPU time usage: 0.323 seconds Real time usage: 0.443 seconds Preprocessor visited node count: 1194/1000000 Post‐expand include size: 71015/2097152 bytes Template argument size: 1376/2097152 bytes Highest expansion depth: 11/100 Expensive parser function count: 27/500 Unstrip recursion depth: 0/20 Unstrip post‐expand size: 1081/5000000 bytes Lua time usage: 0.188/10.000 seconds Lua memory usage: 20806622/52428800 bytes Number of Wikibase entities loaded: 1/400 --><!-- Transclusion expansion time report (%,ms,calls,template) 100.00% 372.390 1 -total 29.98% 111.624 1 Template:Lang-en 17.51% 65.213 1 Template:視錯覺 16.80% 62.574 26 Template:Le 16.74% 62.333 1 Template:Commons_category 16.60% 61.817 1 Template:Navbox 14.46% 53.834 1 Template:NoteTA 11.81% 43.994 1 Template:Reflist 10.84% 40.352 1 Template:Cite_web 8.04% 29.949 1 Template:If_then_show -->
**魔鬼叉子**(英語:**blivet**),也被叫作 **poiuyt**(大多數打字機或者拉丁文鍵盤最上排從右邊數起的六個字母),**魔鬼叉子**或者**部件(widget)** ,是由視覺假象所造成的難以理解圖形,也是不可能製造出來的物體。它在一個頂端看起來是三個圓柱形的,卻在中間神奇的過渡,在另一個頂端成為兩個相連的四邊形柱體。 ## 自相矛盾的圖形 一般用於指代難以理解的圖形。它最早出現在 1965 年 3 月的瘋狂雜誌封面。 莫里茨・科內利斯・埃舍爾在他的很多木刻畫上使用了此圖形做為其他不可能的三維組合圖形的基礎。 ## 其他含義 ### 軍事應用 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期,美國陸軍把 blivet 定義為「十磅糞便裝在五磅的袋子裡」(比喻非常噁心或難以控制的情況)。 ### 技術應用 ### 無名氏應用 blivet 常被當作無名氏來使用。在經濟學中(例如:widget)指有待進一步證實的產品。 ### 其他應用 ## 相關條目 * 潘洛斯三角 * 潘洛斯階梯 * 多穩態知覺 * 莫比烏斯帶 ## 其他名字 * Ambiguous Trident * Devil's Pitchfork * Devil's Tuning Fork * Mark III Blivet * Three-Legged Blivet * Three-Pronged Poiuyt * Trichotometric Indicator Support * Three-Forked, One Slot widget (_Games_ magazine) * Veeblefetzer ## 外部連結 * Article "Impossible Fork"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at MathWorld ## 注釋
null
2,511
2023-04-16T12:27:30Z
74,142,672
魔鬼叉子
67,119
<p><b>寶可夢</b><span>(日語:<span lang="ja">ポケットモンスター、ポケモン</span>,英語:<span lang="en">Pokémon</span>,舊譯「<b>神奇寶貝</b>」、「<b>寵物小精靈</b>」、「<b>精靈寶可夢</b>」)</span>是一個跨媒體製作的作品系列,包括遊戲、動畫、漫畫、卡片遊戲及相關產品;系列最初起源於GAME FREAK代表田尻智提出的原案,於1995年開始宣傳,1996年由任天堂於Game Boy平台發行首款遊戲《寶可夢 紅·綠》。 </p><p>因其獨特的遊戲系統廣受大眾的歡迎,初代遊戲在日本銷量即破800萬(紅、綠二版本合計)。任天堂趁此熱潮,推出後續的一系列遊戲、漫畫、書籍、對戰卡片及週邊產品,還聯合日本東京電視台推出電視動畫,及往後一年一度的劇場版動畫電影,更在1998年成功進軍美國,後拓展至世界各地。除了少數地區因宗教等因素受阻,系列作品已成功進入全世界183國家,成為世界聞名的卡通和日本動畫形象。相關產品銷售額達數百億美元以上。因為各項業務的成長,1998年成立了獨立的寶可夢公司(當時名為寶可夢中心公司,於2000年改為現名)專營,該公司為任天堂持股的子公司之一。 </p><p>寶可夢即是寶可夢世界中的所有虛構生物的總稱。截至2023年2月,全系列的寶可夢共有1015種。 </p> <h2><span id=".E6.A6.82.E8.A6.81"></span><span id="概要">概要</span></h2> <p>該系列最早是在Game Boy遊戲《寶可夢 紅·綠》打下的基礎,這款作品在1996年2月27日發售。遊戲開發公司為GAME FREAK,社長田尻智也是負責概念開發設計的總監。 </p><p>這部醞釀了6年的產品剛開始只售出12萬套,遊戲中為了達成讓朋友之間互相交換所捕捉物種的樂趣,在當時相當少見地在設計中決定一次推出兩個版本,這種同款販賣兩次的行為,一度還被批評是圈錢,但幾個月後隨著週刊相關漫畫推出,在小學生之間口耳相傳後變得非常受矚目,尤其當後來人們發現一些卡帶存在BUG,其實這是因為遊戲被當時的程式員<span data-orig-title="森本茂樹 (遊戲設計師)" data-lang-code="jp" data-lang-name="" data-foreign-title="森本茂樹_(ゲームクリエイター)"><span>森本茂樹</span></span>將代碼最佳化刪除後,利用僅存的一點記憶體私下寫入了自己設計的寶可夢——夢幻,這項神祕的151號寶可夢的彩蛋,使有些玩家只能透過連機交換來得到,最終讓兩套作品都賣得非常好,這種發行方式使得雙版本成為了遊戲的傳統。之後本作品的續編也相繼發售。除本作品之外,衍生作品和相關作品也大量發售,包括電影、周邊商品等。 </p><p>寶可夢除了遊戲之外,也被動漫化及人物商品化。此外,還推出了集換式卡片遊戲「神奇寶貝集換式卡片遊戲」(<span lang="en">Pokémon Trading Card Game</span>),把寶可夢戰鬥的戰術透過卡片遊戲重現,使支持者擴展到TCG玩家層面,在日本國外也十分受歡迎,即使到現在其受歡迎程度也依然不減。 </p><p>截至2011年,全世界的同名作品的遊戲銷售量已達到3000萬套。而本編系列,即由《寶可夢紅‧綠》到Nintendo DS《黑‧白》的19個版本的銷售量,直到2011年為止,已達到1億6000萬套以上,在角色扮演遊戲系列當中排行世界第一。如果以遊戲角色相關的遊戲軟體來比較,寶可夢的所有關聯系列合計已出貨3億份遊戲,此數值為世界第二位僅次瑪利歐各系列合計的5億份。自1996年遊戲發售以來,包括遊戲的相關市場(即所謂的寶可夢市場)的誕生,在全世界的累積銷售總額已達到3兆5000億日圓。 </p><p>在1997年4月1日,東京電視台開始播放《寶可夢》的動畫,描述主角小智和他的夥伴和寶可夢們的冒險故事。此節目已持續播放20年以上,成為長壽動畫。在寶可夢中登場的寶可夢是非常重要的要素之一,受到動畫的影響,皮卡丘的各式各樣的商品也不斷推出。 </p><p>另外寶可夢在漢字圈以外的稱呼為「<span lang="en">Pokémon</span>」,開展與寶可夢相關商品業務的公司則稱為「寶可夢公司」(<span lang="ja">株式会社ポケモン</span>,<span lang="en">The Pokémon Company</span>)。 </p> <h2><span id=".E6.A6.82.E5.BF.B5.E8.88.87.E8.A8.AD.E5.AE.9A"></span><span id="概念與設定">概念與設定</span></h2> <h3><span id=".E8.B5.B7.E6.BA.90"></span><span id="起源">起源</span></h3> <p>本作概念起源於一種日本的鄉下兒童早年流行的娛樂方式——昆蟲收集與交換不同物種,當創始人田尻智小的時候,他就很喜歡這類消遣,日後日本工業發展並經歷了都市化,他成年進入城市工作後,希望能讓都市的孩子也感受到這種樂趣,便動手開發了寶可夢這部作品,遊戲允許玩家捕獲,收集,培育數百隻生物,也就是通常所說的寶可夢,而這些怪獸則是在GAME FREAK的早期小遊戲中所構思的。藉由與其他寶可夢對戰,寶可夢能夠提升等級甚至進化,成為更強大的寶可夢,習得新的絕招。在戰鬥中寶可夢幾乎不會流血或死亡,只是會暈倒(動畫中稱為「失去戰鬥能力」)。這對田尻智來說是一個敏感話題,因為他不想讓這個遊戲世界充滿更多「毫無意義的暴力」。任天堂為了讓這系列走出日本,在1998年將寶可夢連同動畫引入了美國市場,自此開啟了海外門戶。 </p> <h3><span id=".E4.B8.96.E7.95.8C.E8.A7.80"></span><span id="世界觀">世界觀</span></h3> <p>最初時寶可夢本身的宗教味並不濃厚,不過在當時,隱藏的151號寶可夢「夢幻」成了蔚為一時的遊戲傳說,也增添了一點神話的味道。此外以夢幻為藍本,由人類所製造出來的寶可夢「超夢」,亦成為當時的話題。 </p><p>第二世代則增添了一點東方神話的色彩,而在城鎮建築上也加入了東方風格、以及園林藝術。 </p><p>第三世代以海陸空作為主題,以超古代時期的爭霸為背景,連結到現代形成的劇情。城鎮方面是歷代目前最有結合大自然味道的感覺。 </p><p>第四世代加入了更多的神話要素,故事主題圍繞著時空的誕生及創世的起源,也因為這樣,讓整個世界觀變成偏向神導演化論。 </p><p>第五世代則結合西方中古騎士道及東方太極陰陽的神話,黑.白版的封面獸雷希拉姆與捷克羅姆分別象徵真實與理想。合眾地區主要的特色就是高科技、現代化城市,並且在黑.白版中各自有不同的風格城市(黑之城市、白之森林),同時比以往更加探討自然與科技和諧共處的話題。 </p><p>第六代中的世界觀轉換為對科技與生物學的崇拜,X.Y版的封面寶可夢哲爾尼亞斯與伊裴爾塔爾分別象徵生命與死亡,與之對立的傳說寶可夢基格爾德則象徵生態秩序。同時,任天堂直面會中亦曾表示XYZ代表座標軸的三個方向。 </p><p>第七世代在以夏威夷為原型的新地區「阿羅拉地區」(日文︰アローラ 地方 ちほう ,英文︰Alola Region),增加新的遊戲要素「地區型態」,在阿羅拉地區生活的部份寶可夢有著與其它地區同類型寶可夢不同的樣貌與屬性,稱為「阿蘿拉的樣子」。 </p> <h2><span id=".E5.90.8D.E7.A8.B1"></span><span id="名稱">名稱</span></h2> <p>寶可夢的日文原名為<span lang="ja">ポケットモンスター</span>,為英文<span lang="en">Pocket Monsters</span>轉譯而來的外來語。寶可夢的拉丁字母正式名稱為<span lang="en">Pokémon</span>(日文音譯:<span lang="ja">ポケモン</span>),來源於其日文羅馬字的縮寫:<span lang="la"><b>Poke</b>tto <b>Mon</b>sutā</span>(日文原名:<span lang="ja"><b>ポケ</b>ット<b>モン</b>スター</span>,也可視為其英文縮寫:<span lang="en"><b>Po</b>c<b>ke</b>t <b>Mon</b>sters</span>)。 </p><p>由於該作品最初在華文地區並未推出統一的譯名,導致台灣、香港、中國大陸和新加坡等地使用的標題是不同譯名,台灣譯作「神奇寶貝」,香港譯作「寵物小精靈」。在新加坡原先譯作「袋魔」,但後來因應當地情況,「袋魔」譯名已廢除,現直接使用「<span lang="en">Pokémon</span>」一詞。 </p><p>中國大陸譯名情況更為複雜,民間俗稱「口袋妖怪」或「口袋怪獸」,也有直接借用香港的用語。動畫作品早期(1~52集)由電視台引進、遼寧人民藝術劇院譯製,當時同香港地區一同使用「寵物小精靈」。後期引進則直接使用台灣配音版,因此較長一段時間改用「神奇寶貝」,並統一編號151之後的寶可夢的華語譯名。於2010年底又改以「精靈寶可夢」作為官方譯名;該譯名自翌年七月起用於其動畫的在地電視播放版本。2015年7月10日,在中國國際動漫遊戲博覽會(CCG EXPO)上,確立了大陸地區的官方中文名稱為「精靈寶可夢」。當地社群對這種混亂的應對,在以名稱區分討論板塊的大陸社媒網站百度貼吧中可見一斑,各個不同譯名下的板塊長期以來形成了共識,各自對應寶可夢系列的不同方面討論內容:神奇寶貝主要是同人二次創作相關;口袋妖怪主要是遊戲相關內容;寵物小精靈則主要是動畫相關內容。 </p><p>在2016年2月26日的任天堂直面會上,官方首次宣佈第七代遊戲將包含繁簡中文翻譯版本,並且將使用「精靈寶可夢」做為中文統一譯名,並聲稱這個名稱是將台灣譯名「神奇寶貝」的「寶」字與香港譯名「寵物小精靈」的「精靈」二字結合而成,並在影音網站上傳了帶簡體繁體字幕的影片來宣布這訊息。但此舉引發了爭議,尤其在粵語地區,爭議甚為激烈。香港不但有群眾遊行抗議,新聞界、語文界的專業人士和關注團體亦紛紛反對。評論者亦指責官方說謊,並批評新譯名「以普代粵」。2019年8月,寶可夢公司宣布自8月1日起,將官方名稱進一步從「精靈寶可夢」簡化為「寶可夢」,同時也發布了「寶可夢」的標記設計。由於這次變更刪去的「精靈」二字,正是當初官方聲稱所保留的香港原譯名元素,因此再度激起香港人不滿,指責官方「打自己臉」、「明刀明槍地要令香港中文被取代」。</p><p>截至2022年,在官方網站中使用中文的頁面下的名稱均變更為「寶可夢」,而新加坡和馬來西亞的區域官方網站則使用英語,名稱為<span lang="en">Pokémon</span>,但各地的實際使用情況則仍各有差異。 </p> <h2><span id=".E9.81.8A.E6.88.B2.E7.B0.A1.E6.AD.B7"></span><span id="遊戲簡歷">遊戲簡歷</span></h2> <h3><span id=".E5.AF.B6.E5.8F.AF.E5.A4.A2.E5.89.8D.E5.8F.B2"></span><span id="寶可夢前史">寶可夢前史</span></h3> <p>在日本,以收集、育成為主題的嗜好或遊戲以前已經存在,例如有1971至1972年推出的假面騎士零食,附送收集卡,出現一股收集的熱潮。 </p><p>在1986年和1987年,任天堂FC遊戲「勇者鬥惡龍」及「最終幻想」分別發售,直至1996年寶可夢遊戲發售之前,一直都有推出續編,是十分受歡迎的角色扮演遊戲系列。 </p><p>1988-1993年,樂天推出的「仙魔大戰巧克力」<span>(<span lang="ja">ビックリマンチョコ</span>,台譯聖魔大戰)</span>,收集第十代的天使惡魔系列貼紙成為一時熱潮。小學館利用自家的雜誌《快樂龍》、動畫等大規模的宣傳策略去支援這股熱潮。此銷售路線的成功也大大地對動手製作、對戰型的迷你四驅車玩具、收集和對戰型的光碼遊樂器(<span lang="ja">バーコードバトラー</span>)玩具以及之後的寶可夢熱潮有正面的作用。 </p><p>1989年,寶可夢的創辦者田尻智創立了公司GAME FREAK。同年,遊戲生產商南夢宮(Namco)發售GAME FREAK的首個遊戲作品孟德爾宮殿<span>(<span lang="ja">クインティ</span>)</span>。「孟德爾宮殿」的日語名稱「<span lang="ja">クインティ</span>」(Quinty)一詞由日語動詞「<span lang="ja">めくる</span>」(有「揭下」、「翻開(書本)」的意思)的概念而來。 </p><p>在GAME FREAK成立的一年,任天堂也正式發售Game Boy。Game Boy機種最初是以適合智力訓練及動作遊戲為主,遊戲卡帶多以此類主題發售,但田尻見到史克威爾的角色扮演遊戲《魔界塔士Sa・Ga》的成功,向非動作類的遊戲領域進發。 </p><p>田尻特別著眼Game Boy的通訊功能,並構思以「交換」為概念的遊戲。另外,田尻也是超人七號的愛好者,他從此特攝超人片集所出現的膠囊怪獸<span>(<span lang="ja">カプセル怪獣</span>)</span>所啟發,在角色扮演遊戲的計劃書上寫上「カプセルモンスター」(Capsule Monster,意義為「膠囊怪獸」)的名字。 </p><p>田尻所計劃的「膠囊怪獸」是透過連線通訊技術,把放在好像扭蛋一樣的容器的怪獸進行交換。田尻把此計劃書拿到任天堂,1990年秋天,任天堂接受他的建議並決定提供開發上的援助。 </p><p>之後,由於名稱「膠囊怪獸」因商標權的問題未能使用,而且略稱為「カプモン」(Capmon)語感也不好,故改成現在「ポケットモンスター」(Pocket Monster,意義為「口袋怪獸」),略稱為「ポケモン」(<span lang="en">Pokémon</span>)的名字。 </p> <h3><span id=".E9.96.8B.E7.99.BC"></span><span id="開發">開發</span></h3> <p>當初「寶可夢」的交貨期雖然是1991年末,但由於角色扮演遊戲的開發經驗不足和遊戲最重要的要素「交換」並未顯現出來,超過了交貨期。因為需要彌補資金不足的問題和要開發其他遊戲,寶可夢的遊戲開發間中中斷。到1995年,石原恆和(現<span lang="en">The Pokémon Company</span>社長)由曾製作《地球冒險2》(MOTHER2)的APE公司過檔出任新公司Creatures社長,並擔任調整遊戲整體方向的職務。田尻在製作寶可夢遊戲的過程中,參考了角色扮演遊戲《地球冒險》系列,因此兩者也有很多共通點﹝例如角色扮演遊戲內獨特珍貴的現代世界觀、主角的服裝等﹞。另外,石原與GAME FREAK締結開發委託合約,擔任製作人,負責向任天堂提議不同的計劃。當初向田尻提供開發支援的任天堂也為作品完成繼續堅持努力。 </p><p>GAME FREAK的製作團隊制定了當時並未受到注目的元素「收集、育成、對戰、交換」為方針。為表達這種方針,團隊活用Game Boy的通訊功能在寶可夢中,「與其他遊戲卡帶不通訊的話就不能完成寶可夢圖鑑」,「(雖然並非強制)利用自己培育的怪獸與朋友進行對戰」。 </p><p>當時,每個遊戲數據都給予一個ID(數字)和主角姓名,所持有的怪獸會因「親ID」的功能而有不同個性。當初,因應玩家ID的不同,每一枚遊戲卡帶內所登場的怪獸也有所不同。但此遊戲設定由於太複雜,任天堂的宮本茂就提議把遊戲分成兩個版本發售。另外,由於技術發展已可儲存跟當時相對較大容量的備份記憶,全部150種類的寶可夢都可以儲存。接著,發售日期由1995年12月21日推遲到1996年2月27日,由開發開始直到發售,經過6年,《精靈寶可夢紅·綠版》<span>(<span lang="ja">ポケットモンスター赤・緑</span>)</span>正式發售。 </p> <h3><span id=".E7.99.BC.E5.94.AE"></span><span id="發售">發售</span></h3> <p>1996年當時,不只Game Boy,掌上遊戲機的市場陷入了停滯狀態。之後出現的Game Gear之類的彩色螢幕遊戲機種週期也大約接近終結,而電視遊戲機的PlayStation和SEGA Saturn都以「次世代遊戲機」旗號登場,因此由發售至今已有6年的Game Boy已被視為不合潮流。事實上,《寶可夢》發售時,預計即將發售的Game Boy遊戲卡帶只有3款而已。 </p><p>即使是角色扮演遊戲,市場早已推出很多此類作品,因此,在這個「過去的機種」Game Boy的介面上發售的「寶可夢」遊戲,並未獲得玩家很大期待,初次出貨量也只不過有23萬枚左右。而且,當時推出兩個版本的銷售手法更被揶揄為「貪得無厭銷售」。不過,「收集、育成、對戰、交換」的遊戲要素漸漸獲得玩家的支援,經口耳相傳之後遊戲變得大受歡迎。結果,寶可夢遊戲的大熱超過了製作單位的期待和預計,Game Boy版本的《紅·綠·藍》版最終的銷售數量達到1023萬枚。 </p> <h3><span id=".E5.AF.B6.E5.8F.AF.E5.A4.A2.E9.81.8A.E6.88.B2.E6.8E.A8.E5.87.BA.E5.BE.8C.E5.B8.82.E5.A0.B4.E7.9A.84.E8.AE.8A.E5.8C.96"></span><span id="寶可夢遊戲推出後市場的變化">寶可夢遊戲推出後市場的變化</span></h3> <p>「寶可夢」推出市場之後,Game Boy市場,甚至消費者遊戲市場都有很大的變化。 </p><p>之後的遊戲卡帶全部加入了「收集、育成、對戰、交換」的元素,並採用同時推出兩種版本的方法,希望複製相同的方法獲取成功。任天堂自身也把遊戲開發專注於此類遊戲上,並曾一度把路線轉換到依賴寶可夢身上。不過,各間遊戲生產商的此類遊戲銷售數量都存有很大差距,使各界需重新認識「遊戲本身的商品吸引力決定其銷售結果」的道理。 </p><p>作品的動畫開始播出後,獲得了女孩子的支援,使Game Boy的用家也包括了她們。自此之後,不只是Game Boy,女性的任天堂遊戲機用家也增加不少。 </p> <h2><span id=".E9.81.8A.E6.88.B2"></span><span id="遊戲">遊戲</span></h2> <p>自從GAME FREAK開發了第一款寶可夢遊戲後,大受遊戲迷歡迎,目前發行了多個遊戲系列作品。至今為止系列遊戲銷量已經超過2億套,位列電子遊戲史上總銷量的第二位,僅次於同為任天堂推出的瑪利歐系列。 </p><p>遊戲主軸作品目前共九個世代,每個世代都有不同特色的地區舞台,以及新的初選寶可夢可在研究所選擇,這些初選寶可夢的屬性通常以草、火、水三種屬性為一組。玩家做為寶可夢訓練家,以成為寶可夢聯盟的冠軍為目標,一路與勁敵競爭,挑戰道館集齊八枚徽章或是各種試煉,並且遭遇擁有各種陰謀的反派組織,最終阻止反派組織,並挑戰寶可夢聯盟。 </p><p>而集齊各種寶可夢完成寶可夢圖鑑亦是玩家遊玩的目標之一。遊戲中除了一般寶可夢之外,玩家亦會遭遇到擁有強大力量,並與故事主軸相關的「傳說寶可夢」,另外也有僅能通過官方舉辦的配佈活動才能取得的「幻之寶可夢」。玩家亦可通過與其他人進行通訊交換,或將以前版本的寶可夢上傳來完成當前的寶可夢圖鑑。 </p> <h3><span id=".E9.81.8A.E6.88.B2.E6.A9.9F.E5.88.B6"></span><span id="遊戲機制">遊戲機制</span></h3> <h3><span id=".E9.81.8A.E6.88.B2.E7.B3.BB.E5.88.97.E5.88.86.E4.BB.A3"></span><span id="遊戲系列分代">遊戲系列分代</span></h3> <h4><span id=".E7.AC.AC.E4.B8.80.E4.B8.96.E4.BB.A3.EF.BC.881996.E5.B9.B42.E6.9C.88.EF.BC.8D1999.E5.B9.B410.E6.9C.88.EF.BC.89"></span><span id="第一世代(1996年2月-1999年10月)">第一世代(1996年2月-1999年10月)</span></h4> <p>寶可夢系列由此展開,主要遊戲運行在Game Boy上。主要版本包括(以日本發售日期為主): </p> <ul><li>寶可夢 紅/綠(<span lang="ja">ポケットモンスター 赤・緑</span>):1996年2月27日發售,2016年2月27日重新在任天堂3DS中的Virtual Console發售。(歐美地區以藍版替代綠版而沒有發行日本的綠版)。</li> <li>寶可夢 藍(<span lang="ja">ポケットモンスター 青</span>):1996年10月15日首次於日本地區限量推出,1999年10月10日全面發售,2016年2月27日重新在任天堂3DS中的Virtual Console發售。</li> <li>寶可夢 皮卡丘(<span lang="ja">ポケットモンスター ピカチュウ</span>):又稱黃版,1998年9月12日發售,2016年2月27日重新在任天堂3DS中的Virtual Console發售。</li> <li>寶可夢總數:151種</li> <li>新增遊戲地區:關都地區</li></ul><h4><span id=".E7.AC.AC.E4.BA.8C.E4.B8.96.E4.BB.A3.EF.BC.881999.E5.B9.B411.E6.9C.88.EF.BC.8D2002.E5.B9.B410.E6.9C.88.EF.BC.89"></span><span id="第二世代(1999年11月-2002年10月)">第二世代(1999年11月-2002年10月)</span></h4> <p>寶可夢第二世代,主要遊戲運行在Game Boy Color上。主要版本包括(以日本發售日期為主): </p> <ul><li>寶可夢 金/銀(<span lang="ja">ポケットモンスター 金・銀</span>):1999年11月21日發售,2017年9月22日重新在任天堂3DS中的Virtual Console發售。</li> <li>寶可夢 水晶(<span lang="ja">ポケットモンスター クリスタルバージョン</span>):2000年12月14日發售,2018年1月26日重新在任天堂3DS中的Virtual Console發售。</li> <li>寶可夢總數:251種</li> <li>新增遊戲地區:城都地區</li> <li>新增寶可夢屬性「惡」與「鋼」,使屬性相剋出現變化。寶可夢新增性別,可以透過生蛋繁殖新的寶可夢。寶可夢新增親密度,是某些寶可夢進化的關鍵。戰鬥中防禦能力值分為「物理防禦」和「特殊防禦」。從《水晶》開始,遊戲開場時能夠選擇主角為男生或女生。</li></ul><h4><span id=".E7.AC.AC.E4.B8.89.E4.B8.96.E4.BB.A3.EF.BC.882002.E5.B9.B411.E6.9C.88.EF.BC.8D2006.E5.B9.B48.E6.9C.88.EF.BC.89"></span><span id="第三世代(2002年11月-2006年8月)">第三世代(2002年11月-2006年8月)</span></h4> <p>寶可夢第三世代,主要遊戲運行在Game Boy Advance上。主要版本包括(以日本發售日期為主): </p> <ul><li>寶可夢 紅寶石/藍寶石(<span lang="ja">ポケットモンスター ルビー・サファイア</span>):2002年11月21日發售。</li> <li>寶可夢 火紅/葉綠(<span lang="ja">ポケットモンスター ファイアレッド・リーフグリーン</span>):為《紅/綠》的重製作品,2004年1月29日發售。</li> <li>寶可夢 綠寶石(<span lang="ja">ポケットモンスター エメラルド</span>):2004年9月16日發售。</li> <li>寶可夢總數:386種</li> <li>新增遊戲地區:豐緣地區</li> <li>寶可夢新增「特性」、「性格」。《紅寶石/藍寶石》與《綠寶石》中新增華麗大賽。戰鬥新增「雙打對戰」與受天氣影響的戰鬥環境,戰鬥環境除了可改變寶可夢的戰鬥力外,還可以改變招式的效果。</li></ul><h4><span id=".E7.AC.AC.E5.9B.9B.E4.B8.96.E4.BB.A3.EF.BC.882006.E5.B9.B49.E6.9C.88.EF.BC.8D2010.E5.B9.B48.E6.9C.88.EF.BC.89"></span><span id="第四世代(2006年9月-2010年8月)">第四世代(2006年9月-2010年8月)</span></h4> <p>寶可夢第四世代,主要遊戲運行在任天堂DS上,可藉由Wi-Fi和全球進行連線。主要版本包括(以日本發售日期為主): </p> <ul><li>寶可夢 鑽石/珍珠(<span lang="ja">ポケットモンスター ダイヤモンド・パール</span>):2006年9月28日發售。</li> <li>寶可夢 白金(<span lang="ja">ポケットモンスター プラチナ</span>):2008年9月13日發售。</li> <li>寶可夢 心金/魂銀(<span lang="ja">ポケットモンスター ハートゴールド・ソウルシルバー</span>):為《金/銀》的重製作品,2009年9月12日發售。</li> <li>寶可夢總數:493種</li> <li>新增遊戲地區:神奧地區</li> <li>第四世代將物理攻擊及特殊攻擊重新洗牌,變成不完全靠屬性判斷,而是依絕招本身判定物攻或特攻,此外從蛋中孵出來的寶可夢等級也從5等變成1等。在心金·魂銀中,除了將原本只在皮卡丘版出現的帶著寶可夢到處走的功能給放進去外,並且新增運動場外,亦可和附贈的計步器連線,藉此增加樂趣及捕獲一些稀有的寶可夢。</li></ul><h4><span id=".E7.AC.AC.E4.BA.94.E4.B8.96.E4.BB.A3.EF.BC.882010.E5.B9.B49.E6.9C.88.EF.BC.8D2013.E5.B9.B49.E6.9C.88.EF.BC.89"></span><span id="第五世代(2010年9月-2013年9月)">第五世代(2010年9月-2013年9月)</span></h4> <p>寶可夢第五世代,主要遊戲仍然運行在任天堂DS上,但針對介面及畫面等要素進行大幅更新。主要版本包括(以日本發售日期為主): </p> <ul><li>寶可夢 黑/白(<span lang="ja">ポケットモンスター ブラック・ホワイト</span>):2010年9月18日發售。</li> <li>寶可夢 黑2/白2(<span lang="ja">ポケットモンスター ブラック2・ホワイト2</span>):2012年6月23日發售。</li> <li>寶可夢總數:649種</li> <li>新增遊戲地區:合眾地區</li> <li>新增使用網路功能的「夢境世界」。新增「3對3對戰」、「輪盤對戰」、「奇蹟射手」、「Wi-Fi隨機對戰」等對戰模式,當寶可夢陷入中毒時,在地圖上行走不會造成傷害。招式學習機不限使用次數。《黑2/白2》可與任天堂3DS專用下載遊戲進行連動,並新增切換難易度模式的系統。相較第四世代的畫面,本世代的畫面更加頻繁利用3D呈現。</li></ul><h4><span id=".E7.AC.AC.E5.85.AD.E4.B8.96.E4.BB.A3.EF.BC.882013.E5.B9.B410.E6.9C.88.EF.BC.8D2016.E5.B9.B410.E6.9C.88.EF.BC.89"></span><span id="第六世代(2013年10月-2016年10月)">第六世代(2013年10月-2016年10月)</span></h4> <p>寶可夢第六世代,主要遊戲升級至任天堂3DS上,並且遊戲世界及人物由傳統2D的顯示方式,進化成三維的角色與世界。主要版本包括: </p> <ul><li>寶可夢 X/Y(<span lang="ja">ポケットモンスター X・Y</span>):2013年10月12日全球同步發售發售。</li> <li>寶可夢 歐米加紅寶石/阿爾法藍寶石(<span lang="ja">ポケットモンスター オメガルビー・アルファサファイア</span>):為紅寶石、藍寶石兩版的重製作,2014年11月21日全球部分地區發售(歐洲地區為11月28日)。</li> <li>寶可夢總數:721種</li> <li>新增遊戲地區:卡洛斯地區</li> <li>新增寶可夢屬性「妖精」。新增「超級進化」系統,部分寶可夢可以通過超級石在對戰中超級進化。本作起遊戲完全採用3D畫面、並新增了所有寶可夢的3D模型與技能特效。《X/Y》中新增換裝系統,玩家可更改自己的造型。</li></ul><h4><span id=".E7.AC.AC.E4.B8.83.E4.B8.96.E4.BB.A3.EF.BC.882016.E5.B9.B411.E6.9C.88.EF.BC.8D2019.E5.B9.B410.E6.9C.88.EF.BC.89"></span><span id="第七世代(2016年11月-2019年10月)">第七世代(2016年11月-2019年10月)</span></h4> <p>寶可夢第七世代,主要遊戲運行在任天堂3DS與任天堂Switch上。自本世代起官方為系列作品加入了繁、簡體中文,並統一使用「<b>精靈寶可夢</b>」作為標題。主要版本包括: </p> <ul><li>精靈寶可夢 太陽/月亮(<span lang="ja">ポケットモンスター サン・ムーン</span>):運行於任天堂3DS,2016年11月18日開始於部分地區發售,歐洲地區於11月23日發售。</li> <li>精靈寶可夢 究極之日/究極之月(<span lang="ja">ポケットモンスター ウルトラサン・ウルトラムーン</span>):運行於任天堂3DS,2017年11月17日全球同步發售。</li> <li>精靈寶可夢 Let's Go!皮卡丘/Let's Go!伊布(<span lang="ja">ポケットモンスター Let's Go! ピカチュウ・Let's Go! イーブイ</span>):劇情上為《皮卡丘》的後續作品,並添加更多《寶可夢 GO》元素的作品,2018年11月16日全球同步發售。</li> <li>寶可夢總數:809/807種</li> <li>新增遊戲地區:阿羅拉地區</li></ul><h4><span id=".E7.AC.AC.E5.85.AB.E4.B8.96.E4.BB.A3.EF.BC.882019.E5.B9.B411.E6.9C.88.EF.BC.8D2022.E5.B9.B410.E6.9C.88.EF.BC.89"></span><span id="第八世代(2019年11月-2022年10月)">第八世代(2019年11月-2022年10月)</span></h4> <p>寶可夢第八世代,主要遊戲運行在任天堂Switch上,系列中文名稱改為「<b>寶可夢</b>」。主要版本包括: </p> <ul><li>寶可夢 劍/盾(<span lang="ja">ポケットモンスター ソード・シールド</span>):2019年11月15日全球同步發售。</li> <li>寶可夢 劍/盾 擴充票(<span lang="ja">ポケットモンスター ソード・シールド エキスパンションパス</span>):系列首個付費下載內容(DLC),分別推出「<b>鎧之孤島</b>」和「<b>冠之雪原</b>」兩項內容,「鎧之孤島」於2020年6月17日推出,「冠之雪原」於2020年10月23日推出。</li> <li>寶可夢 晶燦鑽石/明亮珍珠(<span lang="ja">ポケットモンスター ブリリアントダイヤモンド・シャイニングパール</span>)為《鑽石/珍珠》的重製作品,2021年11月19日全球同步發售。</li> <li>寶可夢傳說 阿爾宙斯(<span lang="ja">Pokémon LEGENDS アルセウス</span>)):背景為古代的神奧地區「洗翠地區」,首次引入動作遊戲系統,2022年1月28日全球同步發售。</li> <li>寶可夢總數:898種/905種</li> <li>新增遊戲地區:伽勒爾地區、洗翠地區</li></ul><h4><span id=".E7.AC.AC.E4.B9.9D.E4.B8.96.E4.BB.A3.EF.BC.882022.E5.B9.B411.E6.9C.88.EF.BC.8D.EF.BC.89"></span><span id="第九世代(2022年11月-)">第九世代(2022年11月-)</span></h4> <p>寶可夢第九世代,主要遊戲運行在任天堂Switch上。 </p> <ul><li>寶可夢 朱/紫(<span lang="ja">ポケットモンスター スカーレット・バイオレット</span>):2022年11月18日全球同步發售。</li> <li>寶可夢 朱/紫 零之秘寶(<span lang="ja">ポケットモンスター スカーレット・バイオレット ゼロの秘宝</span>):付費下載內容(DLC),分別推出「<b>碧之假面</b>」和「<b>藍之圓盤</b>」兩項內容,「碧之假面」預定於2023年秋季推出,「藍之圓盤」預定於2023年冬季之後推出。</li> <li>寶可夢總數:1010種</li> <li>新增遊戲地區:帕底亞地區</li></ul><h3><span id=".E6.97.81.E6.94.AF.E7.B3.BB.E5.88.97.E9.81.8A.E6.88.B2"></span><span id="旁支系列遊戲">旁支系列遊戲</span></h3> <p>寶可夢其他種類遊戲如下,除了GB/GBC、GBA/SP/Micro、NDS/Lite/i/i LL、N3DS/2DS外,還可在任天堂64、任天堂GameCube、Wii/U上玩(以下為日本發售日期): </p> <ul><li>寶可夢競技場(<span lang="ja">ポケモンスタジアム</span>):使用N64主機,1998年8月1日發售。</li> <li>皮卡丘你好嗎(<span lang="ja">ピカチュウげんきでちゅう</span>):使用N64主機,1998年12月12日發售。</li> <li>寶可夢戰鬥卡GB(<span lang="ja">ポケモンカードGB</span>):使用GB主機,1998年12月18日發售。</li> <li>寶可夢即可拍(<span lang="ja">ポケモンスナップ</span>):使用N64主機,1999年3月21日發售。後於Wii主機上可供下載。</li> <li>寶可夢彈珠台(<span lang="ja">ポケモンピンボール</span>):使用GB主機,,1999年4月14日發售。</li> <li>寶可夢競技場2(<span lang="ja">ポケモンスタジアム2</span>):使用N64主機,1999年4月30日發售。</li> <li>寶可夢邏輯方塊(<span lang="ja">ポケモンピクロス</span>):使用GB和GBC主機,未發售。</li> <li>寶可夢方塊(<span lang="ja">ポケモンでパネポン</span>):使用GBC主機,2000年9月21日發售。</li> <li>寶可夢方塊聯盟(<span lang="en">Pokémon Puzzle League</span>)<span lang="ja">ポケモンパズルリーグ</span>:使用N64主機,2000年9月25日發售,僅在歐美地區推出,地位等同於日本的寶可夢方塊,但更多是根據動畫版改編的遊戲。</li> <li>寶可夢競技場金銀(<span lang="ja">ポケモンスタジアム金銀</span>):使用N64主機,2000年12月14日發售。</li> <li>寶可夢戰鬥卡GB2(<span lang="ja">ポケモンカードGB2 GR団参上!</span>):使用GB主機,2001年3月28日發售。</li> <li>寶可夢BOX 紅寶石・藍寶石版(<span lang="ja">ポケモンボックス ルビー&amp;サファイア</span>):使用NGC主機,儲存寶可夢用的軟體,2003年5月30日發售。</li> <li>寶可夢頻道 ~與皮卡丘一起!~(<span lang="ja">ポケモンチャンネル ~ピカチュウといっしょ!~</span>):使用NGC主機,2003年7月18日發售。</li> <li>寶可夢彈珠台 紅寶石·藍寶石(<span lang="ja">ポケモンピンボール ルビー&amp;サファイア</span>):使用GBA主機,2003年8月1日發售。</li> <li>寶可夢圓形競技場(<span lang="ja">ポケモンコロシアム</span>):使用NGC主機,2003年11月21日發售。</li> <li>寶可夢競速賽(<span lang="ja">ポケモンダッシュ</span>)<span lang="en">Pokémon Dash</span>:使用NDS主機,2004年12月2日發售。</li> <li>寶可夢XD 闇之旋風 黑暗洛奇亞(<span lang="ja">ポケモンXD 闇の旋風ダーク・ルギア</span>):使用NGC主機,2005年8月4日發售。(XD為eXtra Dimension的縮寫)</li> <li>寶可夢益智方塊(<span lang="ja">ポケモントローゼ</span>)<span lang="en">Pokémon Trozei!</span>:使用NDS主機,2005年10月20日發售。</li> <li>寶可夢不可思議的迷宮 紅色救難隊(<span lang="ja">ポケモン不思議のダンジョン 赤の救助隊</span>):使用GBA主機,CHUNSOFT開發,2005年11月17日發售。</li> <li>寶可夢不可思議的迷宮 藍色救難隊(<span lang="ja">ポケモン不思議のダンジョン 青の救助隊</span>):使用NDS主機,CHUNSOFT開發,2005年11月17日發售。</li> <li>寶可夢保育家(<span lang="ja">ポケモンレンジャー</span>):使用NDS主機,2006年3月23日發售。</li> <li>寶可夢對戰革命(<span lang="ja">ポケモンバトルレボリューション</span>):使用Wii主機,2006年12月14日發售。</li> <li>寶可夢不可思議的迷宮 時間探險隊·黑暗探險隊(<span lang="ja">ポケモン不思議のダンジョン 時の探検隊・闇の探検隊</span>):使用NDS主機,CHUNSOFT開發,2007年9月13日發售。</li> <li>寶可夢保育家 風湧篇(<span lang="ja">ポケモンレンジャー バトナージ</span>):使用NDS主機,2008年3月20日發售。</li> <li>大家的寶可夢牧場(<span lang="ja">みんなのポケモン牧場</span>):使用WiiWare下載,附有儲存寶可夢功能的軟體,2008年3月25日發售。</li> <li>大家的寶可夢牧場更新版(<span lang="ja">みんなのポケモン牧場アップデート</span>):使用WiiWare下載,可和白金版對應,2008年11月5日發售。</li> <li>寶可夢不可思議的迷宮 天空探險隊(<span lang="ja">ポケモン不思議のダンジョン 空の探検隊</span>):使用NDS主機,CHUNSOFT開發,2009年4月18日發售。</li> <li>寶可夢亂戰(<span lang="ja">乱戦!ポケモンスクランブル</span>):使用WiiWare下載,2009年6月16日發售。</li> <li>寶可夢不可思議的迷宮 前進!炎之冒險團/出發!嵐之冒險團/目標!光之冒險團(<span lang="ja">ポケモン不思議のダンジョン すすめ!炎の冒険団/いくぞ!嵐の冒険団/めざせ!光の冒険団</span>):使用WiiWare下載,2009年8月4日發售。</li> <li>寶可夢樂園Wii ~皮卡丘的大冒險~(<span lang="ja">ポケパークWii ~ピカチュウの大冒険~</span>):使用Wii主機,2009年12月5日發售。</li> <li>寶可夢保育家 光之軌跡(<span lang="ja">ポケモンレンジャー 光の軌跡</span>):使用NDS主機,2010年3月6日發售。</li> <li>收服&amp;對戰!寶可夢打字練習DS(<span lang="ja">バトル&ゲット!ポケモンタイピングDS</span>):使用NDS主機,以日文教學為主的遊戲(歐美版改為當地語言),同款附贈「任天堂無線鍵盤」,2011年4月21日發售。</li> <li>寶可夢立體圖鑑BW(<span lang="ja">ポケモン立体図鑑BW</span>):使用Nintendo eShop(3DS)免費下載,北美歐洲2011年6月6日、6月7日發售,日本6月17日發售。</li> <li>超級寶可夢亂戰(<span lang="ja">スーパー ポケモン スクランブル</span>):使用3DS主機,原預定2011年7月28日發售,後延至8月11日發售。</li> <li>寶可夢卡片遊戲:如何玩DS(<span lang="ja">ポケモンカードゲーム あそびかたDS</span>):使用NDS主機,2011年8月5日配合「寶可夢卡片遊戲BW首套+」(<span lang="ja">ポケモンカードゲームBW はじめてセット+</span>)隨包附贈。</li> <li>寶可夢樂園2 〜超越世界〜(<span lang="ja">ポケパーク2 〜Beyond the World〜</span>):使用Wii主機,2011年11月12日發售。</li> <li>寶可夢+信長之野望(<span lang="ja">ポケモン+ノブナガの野望</span>):<span lang="en">Pokémon Company</span>與光榮TECMO遊戲公司合作開發,使用NDS主機,2012年3月17日發售。</li> <li>寶可夢AR搜尋者(<span lang="ja">ポケモンARサーチャー</span>):使用Nintendo eShop(3DS)付費下載(約300日圓),可和黑版2.白版2對應,2012年6月23日發售。</li> <li>寶可夢全國圖鑑Pro(<span lang="ja">ポケモン全国図鑑Pro</span>):使用Nintendo eShop(3DS)付費下載(約1500日圓),2012年7月14日發售。</li> <li>寶可夢圖鑑 for iOS(<span lang="ja">ポケモン図鑑 for iOS</span>):使用日本App Store(iOS)付費下載(約170日圓,僅第五代寶可夢),內容涵括了寶可夢的立體模型以及各種官方設定資料,堪稱十分完整,媲美3DS的全國圖鑑Pro,亦可追加其他四代的寶可夢資料(各約500日圓),2012年11月16日發售。</li> <li>寶可夢不可思議的迷宮 偉大之門與無限迷宮(<span lang="ja">ポケモン不思議のダンジョン マグナゲートと∞迷宮</span>):使用3DS主機,2012年11月23日發售。</li> <li>寶可夢亂戰U(<span lang="ja">ポケモンスクランブルU</span>):使用Wii U主機付費下載(約1800日圓),2013年4月24日發售。</li> <li>寶可夢銀行(<span lang="ja">ポケモンバンク</span>):使用Nintendo eShop(3DS)年付費下載(約500日圓),經由網路儲存寶可夢用的軟體,可存放三千隻寶可夢,透過其附屬功能可將第五世代的寶可夢上傳至第六世代,2013年12月25日發售(至2014年1月底前使用免費)。</li> <li>寶可夢對戰方塊(<span lang="ja">ポケモンバトルトローゼ</span>)<span lang="en">Pokémon Battle Trozei</span>:使用Nintendo eShop(3DS)付費下載(約762日圓),日本2014年3月12日發售,歐洲3月13日、北美3月20日發售。</li> <li>寶可夢藝術學院(<span lang="ja">ポケモンアートアカデミー</span>):使用Nintendo eShop(3DS)付費下載及零售(約3619日圓),內容以繪圖教學為主,日本2014年6月19日發售。</li> <li>盜賊與1000隻寶可夢(<span lang="ja">とうぞくと1000びきのポケモン</span>):使用Nintendo eShop(3DS)免費下載,內容將與電影版「破壞之繭與蒂安希」互動,日本2014年6月5日~9月30日限定發售。</li> <li>寶可夢消消樂(<span lang="ja">ポケとる</span>):使用Nintendo eShop(3DS)免費下載,類似「寶可夢對戰方塊」的遊戲,但可執行超級進化,日本2015年2月18日發售。</li> <li>大家的寶可夢亂戰(<span lang="ja">みんなのポケモンスクランブル</span>):使用Nintendo eShop(3DS)免費下載,日本2015年4月8日發售。ROM卡閘版,使用3DS主機,日本2015年11月19日發售。</li> <li>寶可夢超不可思議的迷宮(<span lang="ja">ポケモン超不思議のダンジョン</span>):使用3DS主機,日本2015年9月17日發售。</li> <li>鯉魚王</li> <li>方塊寶可夢</li> <li>POKEMON GO</li> <li>隨樂拍 UNITE 2021/4-7</li> <li>POKEMON MASTER EX</li></ul><h3><span id=".E9.9B.BB.E8.85.A6.E9.81.8A.E6.88.B2"></span><span id="電腦遊戲">電腦遊戲</span></h3> <dl><dd>參見:<span lang="en"><span data-orig-title="Pokémon game for PC" data-lang-code="en" data-lang-name="英語" data-foreign-title="Pokémon game for PC"><span>Pokémon game for PC</span></span></span></dd></dl><ul><li><span lang="en">Pokémon Play It!</span>:寶可夢卡片PC遊戲,歐美專用,美國2000年2月推出。</li> <li><span lang="en">Pokémon: Masters Arena</span>:2004年1月1日發售。</li> <li><span lang="en">Pokémon: Team Turbo</span>:2005年10月28日發售。</li> <li>寶可夢PC大師(<span lang="ja">ポケモンPCマスター</span>):2006年6月20日開始試玩。</li> <li>線上寶卡 PTCGO</li></ul><h3><span id=".E5.85.B6.E4.BB.96.E9.81.8A.E6.88.B2.E7.94.A2.E5.93.81"></span><span id="其他遊戲產品">其他遊戲產品</span></h3> <ul><li>口袋皮卡丘[1](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span lang="ja">ポケットピカチュウ</span>):1998年3月27日發售。</li> <li>口袋皮卡丘彩色版(與金·銀一起!)[2](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span lang="ja">ポケットピカチュウカラー 金・銀といっしょ!</span>):1999年11月21日發售。</li> <li>寶可夢Mini[3](<span lang="ja">ポケモンミニ</span>):2001年12月14日發售,共推出「寶可夢派對MINI」、「寶可夢動畫撲克牌大作戰」、「寶可夢彈珠台MINI」、「寶可夢拼圖全集」、「寶可夢震撼俄羅斯方塊」、「寶可夢拼圖全集2」、「寶可夢障礙賽MINI」、「皮丘兄弟MINI」、「波克比的大冒險」、「寶可夢撫養屋MINI」十款遊戲卡夾,皆在2002年推出。。</li> <li>寶可夢螢光搖搖棒[4](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span lang="ja">ポケモーション</span>):2003年8月1日發售。</li> <li>寶可夢計步器(<span lang="ja">ポケウォーカー</span>):2009年9月12日心金。魂銀版隨包附贈,可與其互動,並利用Wi-Fi下載特殊地圖。</li> <li>寶可夢TRETTA實驗室 for N3DS(<span lang="ja">ポケモントレッタラボ for ニンテンドー3DS</span>):與3DS及大型機台卡匣遊戲「寶可夢TRETTA」對應,由Marvelous AQL開發、TAKARA TOMY A.R.T.S發行,2013年8月10日發售。</li> <li>寶可夢GO由任天堂、寶可夢公司和Niantic(ingress的開發商)合作開發的一款基於行動裝置的另類實境遊戲,2016年7月6日正式上市。</li> <li>寶可夢大集結:一款5v5多人線上對戰型遊戲,2021年7月正式上市。</li></ul><h2><span id=".E5.AF.B6.E5.8F.AF.E5.A4.A2.E5.8D.A1.E7.89.8C.E9.81.8A.E6.88.B2"></span><span id="寶可夢卡牌遊戲">寶可夢卡牌遊戲</span></h2> <p>寶可夢集換式卡片遊戲包含卡牌遊戲、戰鬥卡e+(可當一般集換式卡片用)、掌機遊戲、以及台灣官方自行推出的戰鬥卡(非正統集換式卡片)等,以下就戰鬥卡e+加以介紹(掌機遊戲的部分詳見遊戲中的其他作品): </p> <ul><li><ul><li>寶可夢戰鬥卡e+ 第一彈(<span lang="ja">ポケモンバトルカードe+</span>):共4款,用特殊READER讀取,可和電玩主傳(紅寶石、藍寶石版)進行互動。</li> <li>寶可夢戰鬥卡e+ 第二彈(<span lang="ja">ポケモンバトルカードe+</span>):寶可夢紅寶石、藍寶石版專用,共有12款。</li> <li>寶可夢戰鬥卡e+ 雙打競技場(<span lang="ja">ポケモンコロシアム ダブルバトルカードe+</span>):寶可夢寶石競技場專用,共有4款。</li> <li>寶可夢戰鬥卡e+ 火紅、葉綠版(<span lang="ja">ポケモンバトルカードe+ ファイアレッド&amp;リーフグリーン</span>):寶可夢火紅版、葉綠版專用,共有44款。</li> <li>寶可夢戰鬥卡e+ 綠寶石版(<span lang="ja">ポケモンバトルカードe+ エメラルド</span>):寶可夢綠寶石版專用。</li> <li>寶可夢中文 第1彈 眾星雲集:共2款</li> <li>寶可夢中文 第2彈 美夢成真:共2款</li> <li>寶可夢中文 第5彈(AS5) 雙倍爆撃:共2款</li> <li>寶可夢中文 第6彈(AS6) 傳說交鋒:共2款</li> <li>寶可夢中文 劍盾1 劍&amp;盾V :共2款</li> <li>寶可夢中文 劍盾2 無極力量:共2款</li> <li>寶可夢中文 劍盾3 驚天伏特攻擊:共1款</li> <li>寶可夢中文 劍盾4 閃色明星V:共1款</li> <li>寶可夢中文 劍盾5 一撃大師 / 連撃大師:共2款</li> <li>寶可夢中文 劍盾5A 雙璧戰士:共1款</li> <li>寶可夢中文 劍盾6 銀白戰槍 / 漆黑幽魂:共2款</li> <li>寶可夢中文 劍盾6A 伊布英雄:共1款</li> <li>寶可夢中文 劍盾7 摩天巔峰 / 蒼空烈流:共2款 (發售日2021/07/23)</li> <li>寶可夢中文 劍盾 寶可夢卡牌家庭組合:共1款 (發售日2021/08/06)</li> <li>寶可夢中文 劍盾8 匯流藝術:共1款 (發售日2021/10/08)</li> <li>寶可夢中文 劍盾8B Vmax絕群壓軸:共1款 (發售日2021/12/17)</li> <li>寶可夢中文 劍盾9 星際誕生/對戰軍團:共2款(發售日2022/01 詳細日期尚未確認)</li> <li>寶可夢中文 劍盾9A 黑暗幻影:共1款(發售日2022/03 詳細日期尚未確認)</li> <li>寶可夢中文 劍盾12 思維激盪:共1款(發售日2022/11/04)</li> <li>寶可夢中文 朱紫1 朱紫EX:共2款(發售日2023/2/13)</li></ul></li></ul><h2><span id=".E5.A4.A7.E5.9E.8B.E6.A9.9F.E5.8F.B0"></span><span id="大型機台">大型機台</span></h2> <ul><li>寶可夢三隻組對戰 寶可夢 BATTRIO(<span lang="ja">ポケモンバトリオ</span>):</li> <li>寶可夢TRETTA(<span lang="ja">ポケモントレッタ</span>):</li> <li>神寶拳(寶可拳)(<span lang="ja">ポッ拳 Pokkén Tournament</span>):是結合鐵拳系列的大型機台格鬥遊戲,於2015年7月16日在日本推出。</li> <li>寶可夢Ga-Olé(ポケモンガオーレ)</li> <li>寶可夢Mezasta(ポケモンメザスタ)</li></ul><h2><span id=".E5.8B.95.E7.95.AB"></span><span id="動畫">動畫</span></h2> <p>寶可夢系列 (動畫) 以替遊戲進行宣傳為目的,從1997年4月1日開始在東京電視台播出,此後成為日本動畫長青番。雖然是改編自遊戲,實際上擁有自己獨特的世界觀。 </p><p>共分為: </p> <ul><li>寶可夢 無印(對應遊戲第一、二世代) <ul><li>可分為關都聯盟、橘子群島、和城都聯盟三個篇章</li> <li>主角群為小智、皮卡丘、小霞、小剛、小建(橘子群島)</li></ul></li></ul><ul><li>寶可夢 超世代(對應遊戲第三世代) <ul><li>可分為豐緣聯盟、對戰開拓區兩個篇章</li> <li>主角群為小智、皮卡丘、小遙、小剛、小勝</li></ul></li></ul><ul><li>寶可夢 鑽石&amp;珍珠(對應遊戲第四世代) <ul><li>主角群為小智、皮卡丘、小光、小剛</li></ul></li></ul><ul><li>寶可夢 超級願望(對應遊戲第五世代) <ul><li>可分為第一季、第二季(東合眾篇)、Episode N、和杰可羅拉冒險(Da!篇)四個篇章</li> <li>主角群為小智、皮卡丘、艾莉絲、天桐</li></ul></li></ul><ul><li>寶可夢 XY(對應遊戲第六世代) <ul><li>可分為第一季(XY)、第二季(XY&amp;Z)兩個篇章</li> <li>主角群為小智、皮卡丘、莎莉娜、希特隆、柚麗嘉</li></ul></li></ul><ul><li>寶可夢 太陽&amp;月亮(對應遊戲第七世代) <ul><li>主角群為小智、皮卡丘、莉莉艾、卡奇、瑪奧、水蓮、馬瑪內</li></ul></li></ul><ul><li>寶可夢 旅途(新無印)(對應遊戲第八世代) <ul><li>主角群為小智、皮卡丘、小豪、小春</li></ul></li></ul><ul><li>寶可夢 旅途 目標是寶可夢大師 <ul><li>主角群為小智、皮卡丘、小霞、小剛</li> <li>小智與皮卡丘旅程始於1997年4月1日,並於2023年3月24日結束旅程</li></ul></li></ul><ul><li>寶可夢 地平線(對應遊戲第九世代) <ul><li>主角群為莉可、羅伊</li></ul></li></ul><h3><span id=".E9.9B.BB.E5.BD.B1.E7.89.88.EF.BC.88.E5.8A.87.E5.A0.B4.E7.89.88.EF.BC.89"></span><span id="電影版(劇場版)">電影版(劇場版)</span></h3> <p>除了一般TV動畫版和電影版外,神奇寶貝動畫或節目,還分為以下幾種: </p> <h3><span id="TV.E7.89.B9.E5.88.A5.E7.AF.87"></span><span id="TV特別篇">TV特別篇</span></h3> <ul><li>特別篇1-第39集「皮卡丘的森林」(寶可夢復播特別動畫)</li> <li>特別篇2-河馬王的一天(敘述電影版「洛奇亞爆誕」亞西亞島上河馬王一天的生活)</li> <li>特別篇3-超夢的逆襲-完整版(超夢的誕生/小智的旅程)</li> <li>特別篇4-超夢重現 風雲再起!(TV長篇特別動畫、電影版「超夢的逆襲」續集。)</li> <li>特別篇5-水晶版 雷公 雷的傳說(TV長篇特別動畫、水晶版特輯,主角是以電玩「金·銀·水晶版」的男主角為原型的健太。)</li> <li>特別篇6-雪拉比 穿梭時空的相遇-特別篇(電影版特別追加動畫、大木博士就是雪成的有利證據,在「寶可夢放送局」第22話中播出。)</li> <li>特別篇7-戰慄的幻影神奇寶貝(TV長篇特別動畫,由美國首播。寶可夢十週年紀念動畫。)</li> <li>特別篇8-神奇寶貝不可思議的迷宮 前勁隊出門去(TV特別動畫/十週年紀念動畫,由美國首播。電玩「不可思議的迷宮救難隊」特輯。在日本,是這幾篇裡面唯一沒有在電視上放映的作品,而是在Yahoo KIDS上面提供線上播放。)</li> <li>特別篇9-神奇寶貝不可思議的迷宮 時間探險隊・黑暗探險隊(TV特別動畫/十週年紀念動畫,取自同名電玩而製作的特輯,在「寶可夢星期天」中播出。)</li> <li>特別篇10-神奇寶貝不可思議的迷宮 天空探險隊(TV特別動畫,取自同名電玩而製作的特輯,為前一部「時・暗探險隊」的續集,在「寶可夢星期天」中播出。)</li> <li>特別篇11-寶可夢神奇寶貝保育家 光之軌跡(TV特別動畫,取自同名電玩而製作的特輯,在「寶可夢星期天」中播出。)</li> <li>特別篇12-小光・新的旅程!/尼比道館・史上最大的危機!(「鑽石&amp;珍珠」兼新年特別動畫,在「超級願望」時段播出。)</li> <li>特別篇13-超夢 覺醒的序章(TV特別動畫、電影版「神速的蓋諾賽克特 超夢覺醒」前傳。)</li> <li>特別篇14-天桐與小剛!暴鯉龍的龍鱗之怒!!(「超級願望」特別動畫,於「超級願望」完結後播出。)</li> <li>特別篇15-艾莉絲VS小椿!通往龍系大師之路!!(「超級願望」特別動畫, 於「超級願望」完結後播出。)</li> <li>特別篇16-最強百萬進化~Act I(TV特別動畫,於「XY」時段播出,使用原創主角,替百萬進化做宣傳。)</li> <li>特別篇17-最強百萬進化~Act II(TV特別動畫,於「XY」時段播出,替百萬進化及寶石重製做宣傳。)</li> <li>特別篇18-最強百萬進化~Act III(TV特別動畫,於「XY」時段播出,替百萬進化及寶石重製做宣傳。)</li> <li>特別篇19-最強百萬進化~Act IV(TV特別動畫,於「XY」時段播出,替百萬進化及寶石重製做宣傳。)</li></ul><h3><span id=".E7.9F.AD.E7.AF.87OVA"></span><span id="短篇OVA">短篇OVA</span></h3> <ul><li>皮卡丘的歡樂聖誕99-以關都末期為故事背景,共收錄「遊戲聖誕」「玩雪去」兩則小故事。</li> <li>皮卡丘的歡樂聖誕2000-以城都初期為故事背景,共收錄「滑冰去」「聖誕夜」兩則小故事。</li> <li>皮卡丘的歡樂聖誕2001-以城都中期為故事背景,共收錄「信使鳥的禮物」「白色故事」兩則小故事。</li> <li>我們是皮丘兄弟-分為「風船騷動篇」和「派對騷動篇」。「風船騷動篇」和「歡樂聖誕2001」一同收錄在「皮卡丘歡樂大點名」,「派對騷動篇」則是日本後來另外推出的。</li> <li>皮卡丘的夏日祭典-ANA機上限時放映,與電影版「裂空的存取者」同年推出。</li> <li>皮卡丘的鬼怪狂歡節-ANA機上限時放映,與電影版「夢幻與波導的勇者」同年推出。</li> <li>皮卡丘的淘氣島-ANA機上限時放映,與電影版「神奇寶貝保育家與蒼海的王子」同年推出。</li> <li>皮卡丘探險俱樂部-ANA機上限時放映,與電影版「決戰時空之塔(帝牙盧卡VS帕路奇犽VS達克萊伊)」同年推出。</li> <li>皮卡丘冰之大冒險-ANA機上限時放映,與電影版「騎拉帝納與冰空的花束」同年推出。</li> <li>皮卡丘的閃亮大搜查!-ANA機上限時放映,與電影版「超克的時空」同年推出。</li> <li>皮卡丘的奇怪奇怪大冒險-ANA機上限時放映,與電影版「幻影的霸者」同年推出。</li> <li>皮卡丘的夏天橋梁故事(暫)-ANA機上限時放映,與電影版「比克提尼與黑/白英雄」同年推出。</li> <li>唱歌美洛耶塔 尋找梨花果(暫)-於小學館雜誌Ciao(2012年8月號)上推出的附錄DVD,為短篇電影「美洛耶塔的閃亮音樂會」的特別動畫。</li> <li>礦國的公主蒂安希-電影版「破壞之繭與蒂安希」前傳插曲。</li> <li>胡帕的出來吧大作戰!!-電影版「光環的超魔神」特別系列宣傳動畫,共六回。</li> <li>出來吧小魔神胡帕-電影版「光環的超魔神」前傳插曲,以電影預售票預約特典的形式推出。</li></ul><h3><span id=".E9.80.B1.E5.88.8A.E5.AF.B6.E5.8F.AF.E5.A4.A2.E6.94.BE.E9.80.81.E5.B1.80"></span><span id="週刊寶可夢放送局">週刊寶可夢放送局</span></h3> <p>《<b>週刊寶可夢放送局</b>》<span>(日語:<span lang="ja">週刊ポケモン放送局</span>,英語:<span lang="en"><i>Pokémon Chronicles</i></span>)</span>,於超世代(第二部動畫)播出時推出(2002年10月15日-2004年9月28日),內容以寶可夢的非主線動畫、綜藝節目,和回顧影集為主。 </p> <h3><span id=".E5.AF.B6.E5.8F.AF.E5.A4.A2.E6.98.9F.E6.9C.9F.E5.A4.A9"></span><span id="寶可夢星期天">寶可夢星期天</span></h3> <p>繼週刊放送局後推出,內容以寶可夢的綜藝節目和回顧影集,及搜尋日常生活中各個令人好奇的問題為主。以報導寶可夢遊戲及動畫的最新訊息而聞名,主持者為中川翔子及眾多藝人。 </p> <h3><span id=".E5.AF.B6.E5.8F.AF.E5.A4.A2Smash.21"></span><span id="寶可夢Smash!">寶可夢Smash!</span></h3> <p>(<span lang="en">Pokémon Smash!</span>) </p><p>超級願望(第四部動畫)推出後,於2010年10月3日起播出,是延續寶可夢星期天的日本綜藝節目,內容類似寶可夢星期天,除了星期天延續的班底外,並把吉祥物換成第五世代的寶可夢,以及新的成員登場。 </p> <h3><span id=".E5.AF.B6.E5.8F.AF.E5.A4.A2GET.E2.98.86TV"></span><span id="寶可夢GET☆TV">寶可夢GET☆TV</span></h3> <p>(<span lang="en">Pokémon GET☆TV</span>) </p><p>配合XY(第五部動畫)推出的節目,於2013年10月6日起播出,延續寶可夢Smash!的日本綜藝節目。 </p> <h3><span id=".E7.B8.BD.E9.9B.86.E7.AF.87"></span><span id="總集篇">總集篇</span></h3> <p>回顧以前影集的剪輯動畫 </p> <ul><li>寶可夢秋天的特別篇(1997/10/7)</li> <li>新年!寶可夢特別篇(1999/1/1)</li> <li>小智與小遙!在芳緣的熱血戰鬥!!(2005/3/24大型慶典前的特輯)</li> <li>小智與小光!朝新的冒險邁進!!(2007/9/27華麗大賽前的特輯)</li> <li>不可思議的生物 寶可夢!(2009/3/26前往第六道館前的特輯)</li> <li>新年!寶可夢首次搞笑特別節目!!(2013/1/3新年特輯)</li></ul><h3><span id="3D.E9.9B.BB.E5.BD.B1"></span><span id="3D電影">3D電影</span></h3> <ul><li>2005-尋找夢幻!(日本<span lang="en">Poké Park</span>推出)</li> <li>2006-皮卡丘的海底大冒險(日本電影院上映)</li></ul><h3><span id=".E7.A7.91.E5.AD.B8.E5.BD.B1.E7.89.87"></span><span id="科學影片">科學影片</span></h3> <ul><li>2003年,為配合即將上映的超世代電影版「七夜的許願星」,由天文館推出寶可夢的天文影片「來自天空的挑戰」。</li> <li>2011年開始,於日本各地的科學博物館推出了以超級願望系列相關的「光與影的渾天儀」(光と影のテンキュウギ)短片。</li> <li>2014年又於日本各地的科學博物館推出了以XY系列相關的「宇宙的碎片」(宇宙の破片)短片。</li></ul><h3><span id=".E5.AE.A3.E5.82.B3.E5.8B.95.E7.95.AB"></span><span id="宣傳動畫">宣傳動畫</span></h3> <ul><li>動畫製作組曾在2012年,為配合即將推出的電玩「寶可夢黑版2・白版2」,而製作相關的宣傳動畫影片,並於網路上公開。除了採用電玩的男主角作為視點外,還是高品質作畫,甚至加入了人聲配音,而廣受好評,同時還搶先公佈了館主小菊兒的新造型。</li> <li>之後於宣傳用的DVD上還收錄了女主角的道館賽橋段,該橋段後來官方亦於網路上公開。</li> <li>於2012年11月1日,官方又再度大動作的製作動畫短片替遊戲做宣傳,這次是替外傳遊戲「寶可夢不可思議的迷宮偉大之門與∞迷宮」做宣傳。此宣傳PV分為三部短片,其中兩片為宣傳動畫,剩下一片則為純廣告PV。在聲優方面更是大手筆的請來了一些大牌聲優來配寶可夢,片中的皮卡丘由釘宮理惠擔綱演出,主角水水獺則是由小清水亞美來配。</li> <li>同「黑版2·白版2」的宣傳動畫,此PV之後亦有推出宣傳用的DVD,並增加了一些特別橋段。</li> <li>之後於2014年11月,官方又再次推出以寶石版重製「終結紅寶石·初始藍寶石版」為主的宣傳動畫影片。該影片主打百萬進化,並將「終結紅寶石·初始藍寶石版」中新登場的百萬進化寶可夢全數納入。</li></ul><h3><span id=".E7.89.B9.E5.88.A5.E5.8B.95.E7.95.AB"></span><span id="特別動畫">特別動畫</span></h3> <p>隨著《寶可夢 X·Y》推出,官方在2013年8月宣布製作以系列第一作《寶可夢 紅·綠》為藍本的動畫《寶可夢 THE ORIGIN》。該動畫內容與主系列動畫無關、呈現原作遊戲的風格並與新作互相連結,讓超級噴火龍X於劇中登場。 </p><p><br></p> <h2><span id=".E5.BB.A3.E6.92.AD.E5.8A.87"></span><span id="廣播劇">廣播劇</span></h2> <p>寶可夢的廣播劇由1997年10月到2001年3月的日本廣播節目「寶可夢時間」所推出,分別為1998年初的「白色的明天!火箭隊」和1999年底的「超夢的誕生」。 </p><p>於「超級願望」中期又再次推出其相關廣播節目。 </p> <h2><span id=".E6.BC.AB.E7.94.BB"></span><span id="漫画">漫畫</span></h2> <p>寶可夢包含了多種不同作品的延伸漫畫,大多是由日本小學館發行。其中以行銷國際市場的《寶可夢特別篇》(神奇寶貝特別篇),以及與寶可夢初代遊戲幾乎同步連載的首個同名搞笑漫畫作品(青文譯《寶可夢歡樂祭》,通稱皮皮傳/穴久保版)最具代表性,這兩部作品也是唯二從初代連載至今仍持續運行的作品。在許多場合中「寶可夢漫畫」一詞基乎等同於《寶可夢特別篇》。 </p><p>其他延伸漫畫還包含《寶可夢全書(初代)》、《電擊皮卡丘》(改編自初代動畫版)、《皮卡丘大冒險 我愛PiPiPi》(寶可夢首個少女漫畫作品)、《寶可夢一把抓》(寶可夢大搜捕)、《寶可夢金.銀版 黃金少年》、《寶可夢鑽石.珍珠篇》(DP物語)、《寶可夢RéBURST》(寶可夢首個連載於少年週刊雜誌的漫畫作品,於第五世代時推出)、《一起來玩寶可夢卡牌遊戲吧~!》(自X.Y版起宣傳卡牌遊戲的漫畫,除特別篇和皮皮傳外跨越超過兩個世代的連載作品)等多個作品。 </p><p>除了各種延伸漫畫外,還有另外推出TV動畫版及電影版的的彩映版漫畫、改編自TV動畫版及電影版的延伸漫畫、以及四格漫畫等,另外官方偶爾也會在網路上推出一些短篇漫畫。 </p> <h2><span id=".E6.96.87.E5.8C.96.E5.BD.B1.E5.93.8D"></span><span id="文化影响">文化影響</span></h2> <p>2000年後半年,一場被稱為<span lang="en">Pokémon Live!</span>的現場動作表演來到了英國。它以寶可夢動畫版為基礎,但是也有一些有關聯性的連續的錯誤。在2002年晚些時候,這場Live決定巡迴歐洲,但是因為未知的原因被取消,估計是資金不足。 </p><p>寶可夢成為了一種流行,而且無疑是流行文化的組成部分。寶可夢中的人物成為了流行文化的標誌,比如在梅西百貨感恩節大遊行中出現的皮卡丘的氣球、日本全日空所屬繪有寶可夢圖樣的波音747-400D和波音777-300,以及上千種商品,2005年在名古屋和2006年在台北的<span lang="en">PokéPark</span>等。在1999年的一期時代雜誌上,寶可夢成為了封面人物。喜劇中心(Comedy Central)電視台的節目Drawn Together中,有一個被稱作Ling-Ling的角色就是以皮卡丘為藍本。還有一些其它的電視節目,比如ReBoot,《辛普森家庭》和《南方公園》等也有角色或情節模仿寶可夢。 </p><p>2018年,義大利潮流品牌GCDS把<span lang="en">Pokémon</span>元素帶到時裝展中,模特兒穿上以Pikachu等為主題的時裝。 </p> <h3><span id=".E7.A7.91.E5.AD.B8.E5.90.8D.E7.A8.B1"></span><span id="科學名稱">科學名稱</span></h3> <p>癌基因<span data-orig-title="Zbtb7" data-lang-code="en" data-lang-name="英語" data-foreign-title="Zbtb7"><span>Zbtb7</span></span>在2005年被公佈時,本來命名<span lang="en">Pokemon</span>,取自「<b>POK</b> <b>e</b>rythroid <b>m</b>yeloid <b>on</b>togenic factor」的縮寫,因為受到寶可夢美國分公司抗議而改名。 </p><p>與動態視力有關連的一種細胞外基質蛋白皮卡丘素(Pikachurin),其名字源自皮卡丘。 </p> <h2><span id=".E8.A9.95.E5.83.B9"></span><span id="評價">評價</span></h2> <h3><span id=".E8.A7.80.E7.9C.BE.E5.8F.8D.E6.87.89"></span><span id="觀眾反應">觀眾反應</span></h3> <p>1997年12月16日在《神奇寶貝》播放期間,發生3D龍事件,而該動畫亦因而停播一段時間。有685個日本觀眾因觀看了動畫《神奇寶貝》第38話〈電腦戰士3D龍〉,而發生<span data-orig-title="急性強光過敏症" data-lang-code="en" data-lang-name="英語" data-foreign-title="Photosensitive epilepsy"><span>急性強光過敏症</span></span>被送醫救治。事因這一話中,有明亮的藍光和紅光,在5秒內反覆交替過百次,而造成部份觀眾昏厥不適。含香港的TVB、台灣的中國電視公司在內,全球都不再播放此集。 </p><p>《寶可夢》動畫版在國際上其他地區,也有因文化因素、政治因素,或含有不被當地民情接受的內容,出現禁播部分片段、集數的情形,例如北美區無印第35話「迷你龍的傳說」,因其中含有槍枝的畫面遭到禁播。另外,國外也有部分電視台,引進之後修改為較符合當地民情的內容,與日本原版內容出現落差。 </p> <h3><span id=".E6.94.BF.E5.BA.9C.E5.8F.8D.E6.87.89"></span><span id="政府反應">政府反應</span></h3> <p>2001年,沙烏地阿拉伯下令禁止寶可夢的電子遊戲及卡片。該政府官方認為它們帶有猶太復國主義、基督教及共濟會的象徵符號及有賭博成分。同年阿拉伯聯合大公國的宗教委員會發出不具法律效力的教令,禁止寶可夢遊戲,理由是它們鼓吹賭博及宣揚進化論,不符合伊斯蘭教的教義。一些中東國家有謠言指寶可夢是猶太人的一項陰謀,意圖令兒童背棄伊斯蘭教。任天堂公司已經否定謠言。 </p> <h2><span id=".E4.BA.89.E8.AE.AE"></span><span id="争议">爭議</span></h2> <ul><li>精靈寶可夢中文版命名爭議</li></ul><h2><span id=".E7.9B.B8.E9.97.9C.E8.A8.AD.E6.96.BD"></span><span id="相關設施">相關設施</span></h2> <h3><span id=".E5.AF.B6.E5.8F.AF.E5.A4.A2.E4.B8.AD.E5.BF.83"></span><span id="寶可夢中心">寶可夢中心</span></h3> <p>為了拓展相關產品的事業,因此日本共推出10間寶可夢中心(<span lang="ja">ポケモンセンター</span>,<span lang="en">Pokémon center</span>):東京、橫濱、名古屋、大阪、福岡、仙臺、札幌、千葉、廣島、京都。 </p> <h3><span id=".E5.AF.B6.E5.8F.AF.E5.A4.A2.E6.A8.82.E5.9C.92"></span><span id="寶可夢樂園">寶可夢樂園</span></h3> <p>為了2005年的世界博覽會,因此設定了寶可夢樂園-<span lang="en">Pokémon The Park</span>(簡稱<span lang="en">Poké Park</span>)。位於愛知縣名古屋市。開放時間為2005年3月18日~9月25日。共吸引400多萬人次。 </p><p>2006年則抵達台灣,開放時間為2006年6月23日-9月24日,地點在台北。爾後將會去世界各地(內定有美國、中國上海、歐洲等地)輪流展出。</p> <h2><span id=".E6.B3.A8.E9.87.8A"></span><span id="注释">注釋</span></h2> <h2><span id=".E5.8F.82.E8.80.83.E6.96.87.E7.8C.AE"></span><span id="参考文献">參考文獻</span></h2> <dl><dt>參照</dt></dl> <h2><span id=".E5.A4.96.E9.83.A8.E9.80.A3.E7.B5.90"></span><span id="外部連結">外部連結</span></h2> <ul><li>寶可夢 香港官方網站(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span title="中文">(繁體中文)</span></li> <li>寶可夢 台灣官方網站(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span title="中文">(繁體中文)</span></li> <li>寶可夢 日本官方網站(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span title="日語">(日語)</span></li> <li>寶可夢官方網站(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span title="中文">(簡體中文)</span></li> <li>寶可夢俱樂部(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span title="日語">(日語)</span></li> <li>株式會社GAME FREAK(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span title="日語">(日語)</span></li> <li>寶可夢 香港官方的Facebook專頁<span title="中文">(繁體中文)</span></li> <li>寶可夢 台灣官方的Facebook專頁<span title="中文">(繁體中文)</span></li> <li>寶可夢 日本官方的Facebook專頁<span title="日語">(日語)</span></li> <li>YouTube上的<span>寶可夢 香港官方</span>頻道<span title="中文">(繁體中文)</span></li> <li>YouTube上的寶可夢 台灣官方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span title="中文">(繁體中文)</span></li> <li>YouTube上的<span>寶可夢 日本官方</span>頻道<span title="日語">(日語)</span></li> <li>精靈寶可夢的新浪微博</li> <li>Pokemon寶可夢的bilibili個人空間<span title="中文">(簡體中文)</span></li></ul> <!-- NewPP limit report Parsed by mw2423 Cached time: 20230504151512 Cache expiry: 1814400 Reduced expiry: false Complications: [show‐toc] CPU time usage: 1.436 seconds Real time usage: 1.672 seconds Preprocessor visited node count: 53535/1000000 Post‐expand include size: 698501/2097152 bytes Template argument size: 64470/2097152 bytes Highest expansion depth: 30/100 Expensive parser function count: 41/500 Unstrip recursion depth: 0/20 Unstrip post‐expand size: 47019/5000000 bytes Lua time usage: 0.491/10.000 seconds Lua memory usage: 12130829/52428800 bytes Number of Wikibase entities loaded: 1/400 --><!-- Transclusion expansion time report (%,ms,calls,template) 100.00% 1232.011 1 -total 43.94% 541.346 147 Template:Lang 41.61% 512.655 153 Template:Category_handler 28.18% 347.232 153 Template:Category_handler/numbered 25.65% 316.013 153 Template:Namespace_detect 22.51% 277.375 153 Template:Str_mid 21.44% 264.129 153 Template:Str_mid/core 13.66% 168.325 1 Template:Reflist 12.78% 157.411 1 Template:NoteTA 9.63% 118.662 27 Template:Cite_web -->
**寶可夢**(日語:ポケットモンスター、ポケモン,英語:Pokémon,舊譯「**神奇寶貝**」、「**寵物小精靈**」、「**精靈寶可夢**」)是一個跨媒體製作的作品系列,包括遊戲、動畫、漫畫、卡片遊戲及相關產品;系列最初起源於 GAME FREAK 代表田尻智提出的原案,於 1995 年開始宣傳,1996 年由任天堂於 Game Boy 平台發行首款遊戲《寶可夢 紅・綠》。 因其獨特的遊戲系統廣受大眾的歡迎,初代遊戲在日本銷量即破 800 萬(紅、綠二版本合計)。任天堂趁此熱潮,推出後續的一系列遊戲、漫畫、書籍、對戰卡片及週邊產品,還聯合日本東京電視台推出電視動畫,及往後一年一度的劇場版動畫電影,更在 1998 年成功進軍美國,後拓展至世界各地。除了少數地區因宗教等因素受阻,系列作品已成功進入全世界 183 國家,成為世界聞名的卡通和日本動畫形象。相關產品銷售額達數百億美元以上。因為各項業務的成長,1998 年成立了獨立的寶可夢公司(當時名為寶可夢中心公司,於 2000 年改為現名)專營,該公司為任天堂持股的子公司之一。 寶可夢即是寶可夢世界中的所有虛構生物的總稱。截至 2023 年 2 月,全系列的寶可夢共有 1015 種。 ## 概要 該系列最早是在 Game Boy 遊戲《寶可夢 紅・綠》打下的基礎,這款作品在 1996 年 2 月 27 日發售。遊戲開發公司為 GAME FREAK,社長田尻智也是負責概念開發設計的總監。 這部醞釀了 6 年的產品剛開始只售出 12 萬套,遊戲中為了達成讓朋友之間互相交換所捕捉物種的樂趣,在當時相當少見地在設計中決定一次推出兩個版本,這種同款販賣兩次的行為,一度還被批評是圈錢,但幾個月後隨著週刊相關漫畫推出,在小學生之間口耳相傳後變得非常受矚目,尤其當後來人們發現一些卡帶存在 BUG,其實這是因為遊戲被當時的程式員森本茂樹將代碼最佳化刪除後,利用僅存的一點記憶體私下寫入了自己設計的寶可夢 —— 夢幻,這項神祕的 151 號寶可夢的彩蛋,使有些玩家只能透過連機交換來得到,最終讓兩套作品都賣得非常好,這種發行方式使得雙版本成為了遊戲的傳統。之後本作品的續編也相繼發售。除本作品之外,衍生作品和相關作品也大量發售,包括電影、周邊商品等。 寶可夢除了遊戲之外,也被動漫化及人物商品化。此外,還推出了集換式卡片遊戲「神奇寶貝集換式卡片遊戲」(Pokémon Trading Card Game),把寶可夢戰鬥的戰術透過卡片遊戲重現,使支持者擴展到 TCG 玩家層面,在日本國外也十分受歡迎,即使到現在其受歡迎程度也依然不減。 截至 2011 年,全世界的同名作品的遊戲銷售量已達到 3000 萬套。而本編系列,即由《寶可夢紅・綠》到 Nintendo DS《黑・白》的 19 個版本的銷售量,直到 2011 年為止,已達到 1 億 6000 萬套以上,在角色扮演遊戲系列當中排行世界第一。如果以遊戲角色相關的遊戲軟體來比較,寶可夢的所有關聯系列合計已出貨 3 億份遊戲,此數值為世界第二位僅次瑪利歐各系列合計的 5 億份。自 1996 年遊戲發售以來,包括遊戲的相關市場(即所謂的寶可夢市場)的誕生,在全世界的累積銷售總額已達到 3 兆 5000 億日圓。 在 1997 年 4 月 1 日,東京電視台開始播放《寶可夢》的動畫,描述主角小智和他的夥伴和寶可夢們的冒險故事。此節目已持續播放 20 年以上,成為長壽動畫。在寶可夢中登場的寶可夢是非常重要的要素之一,受到動畫的影響,皮卡丘的各式各樣的商品也不斷推出。 另外寶可夢在漢字圈以外的稱呼為「Pokémon」,開展與寶可夢相關商品業務的公司則稱為「寶可夢公司」(株式会社ポケモン,The Pokémon Company)。 ## 概念與設定 ### 起源 本作概念起源於一種日本的鄉下兒童早年流行的娛樂方式 —— 昆蟲收集與交換不同物種,當創始人田尻智小的時候,他就很喜歡這類消遣,日後日本工業發展並經歷了都市化,他成年進入城市工作後,希望能讓都市的孩子也感受到這種樂趣,便動手開發了寶可夢這部作品,遊戲允許玩家捕獲,收集,培育數百隻生物,也就是通常所說的寶可夢,而這些怪獸則是在 GAME FREAK 的早期小遊戲中所構思的。藉由與其他寶可夢對戰,寶可夢能夠提升等級甚至進化,成為更強大的寶可夢,習得新的絕招。在戰鬥中寶可夢幾乎不會流血或死亡,只是會暈倒(動畫中稱為「失去戰鬥能力」)。這對田尻智來說是一個敏感話題,因為他不想讓這個遊戲世界充滿更多「毫無意義的暴力」。任天堂為了讓這系列走出日本,在 1998 年將寶可夢連同動畫引入了美國市場,自此開啟了海外門戶。 ### 世界觀 最初時寶可夢本身的宗教味並不濃厚,不過在當時,隱藏的 151 號寶可夢「夢幻」成了蔚為一時的遊戲傳說,也增添了一點神話的味道。此外以夢幻為藍本,由人類所製造出來的寶可夢「超夢」,亦成為當時的話題。 第二世代則增添了一點東方神話的色彩,而在城鎮建築上也加入了東方風格、以及園林藝術。 第三世代以海陸空作為主題,以超古代時期的爭霸為背景,連結到現代形成的劇情。城鎮方面是歷代目前最有結合大自然味道的感覺。 第四世代加入了更多的神話要素,故事主題圍繞著時空的誕生及創世的起源,也因為這樣,讓整個世界觀變成偏向神導演化論。 第五世代則結合西方中古騎士道及東方太極陰陽的神話,黑。白版的封面獸雷希拉姆與捷克羅姆分別象徵真實與理想。合眾地區主要的特色就是高科技、現代化城市,並且在黑。白版中各自有不同的風格城市(黑之城市、白之森林),同時比以往更加探討自然與科技和諧共處的話題。 第六代中的世界觀轉換為對科技與生物學的崇拜,X.Y 版的封面寶可夢哲爾尼亞斯與伊裴爾塔爾分別象徵生命與死亡,與之對立的傳說寶可夢基格爾德則象徵生態秩序。同時,任天堂直面會中亦曾表示 XYZ 代表座標軸的三個方向。 第七世代在以夏威夷為原型的新地區「阿羅拉地區」(日文︰アローラ 地方 ちほう ,英文︰Alola Region),增加新的遊戲要素「地區型態」,在阿羅拉地區生活的部份寶可夢有著與其它地區同類型寶可夢不同的樣貌與屬性,稱為「阿蘿拉的樣子」。 ## 名稱 寶可夢的日文原名為ポケットモンスター,為英文 Pocket Monsters 轉譯而來的外來語。寶可夢的拉丁字母正式名稱為 Pokémon(日文音譯:ポケモン),來源於其日文羅馬字的縮寫:**Poke**tto **Mon**sutā(日文原名:**ポケ**ット**モン**スター,也可視為其英文縮寫:**Po**c**ke**t **Mon**sters)。 由於該作品最初在華文地區並未推出統一的譯名,導致台灣、香港、中國大陸和新加坡等地使用的標題是不同譯名,台灣譯作「神奇寶貝」,香港譯作「寵物小精靈」。在新加坡原先譯作「袋魔」,但後來因應當地情況,「袋魔」譯名已廢除,現直接使用「Pokémon」一詞。 中國大陸譯名情況更為複雜,民間俗稱「口袋妖怪」或「口袋怪獸」,也有直接借用香港的用語。動畫作品早期(1~52 集)由電視台引進、遼寧人民藝術劇院譯製,當時同香港地區一同使用「寵物小精靈」。後期引進則直接使用台灣配音版,因此較長一段時間改用「神奇寶貝」,並統一編號 151 之後的寶可夢的華語譯名。於 2010 年底又改以「精靈寶可夢」作為官方譯名;該譯名自翌年七月起用於其動畫的在地電視播放版本。2015 年 7 月 10 日,在中國國際動漫遊戲博覽會(CCG EXPO)上,確立了大陸地區的官方中文名稱為「精靈寶可夢」。當地社群對這種混亂的應對,在以名稱區分討論板塊的大陸社媒網站百度貼吧中可見一斑,各個不同譯名下的板塊長期以來形成了共識,各自對應寶可夢系列的不同方面討論內容:神奇寶貝主要是同人二次創作相關;口袋妖怪主要是遊戲相關內容;寵物小精靈則主要是動畫相關內容。 在 2016 年 2 月 26 日的任天堂直面會上,官方首次宣佈第七代遊戲將包含繁簡中文翻譯版本,並且將使用「精靈寶可夢」做為中文統一譯名,並聲稱這個名稱是將台灣譯名「神奇寶貝」的「寶」字與香港譯名「寵物小精靈」的「精靈」二字結合而成,並在影音網站上傳了帶簡體繁體字幕的影片來宣布這訊息。但此舉引發了爭議,尤其在粵語地區,爭議甚為激烈。香港不但有群眾遊行抗議,新聞界、語文界的專業人士和關注團體亦紛紛反對。評論者亦指責官方說謊,並批評新譯名「以普代粵」。2019 年 8 月,寶可夢公司宣布自 8 月 1 日起,將官方名稱進一步從「精靈寶可夢」簡化為「寶可夢」,同時也發布了「寶可夢」的標記設計。由於這次變更刪去的「精靈」二字,正是當初官方聲稱所保留的香港原譯名元素,因此再度激起香港人不滿,指責官方「打自己臉」、「明刀明槍地要令香港中文被取代」。 截至 2022 年,在官方網站中使用中文的頁面下的名稱均變更為「寶可夢」,而新加坡和馬來西亞的區域官方網站則使用英語,名稱為 Pokémon,但各地的實際使用情況則仍各有差異。 ## 遊戲簡歷 ### 寶可夢前史 在日本,以收集、育成為主題的嗜好或遊戲以前已經存在,例如有 1971 至 1972 年推出的假面騎士零食,附送收集卡,出現一股收集的熱潮。 在 1986 年和 1987 年,任天堂 FC 遊戲「勇者鬥惡龍」及「最終幻想」分別發售,直至 1996 年寶可夢遊戲發售之前,一直都有推出續編,是十分受歡迎的角色扮演遊戲系列。 1988-1993 年,樂天推出的「仙魔大戰巧克力」(ビックリマンチョコ,台譯聖魔大戰),收集第十代的天使惡魔系列貼紙成為一時熱潮。小學館利用自家的雜誌《快樂龍》、動畫等大規模的宣傳策略去支援這股熱潮。此銷售路線的成功也大大地對動手製作、對戰型的迷你四驅車玩具、收集和對戰型的光碼遊樂器(バーコードバトラー)玩具以及之後的寶可夢熱潮有正面的作用。 1989 年,寶可夢的創辦者田尻智創立了公司 GAME FREAK。同年,遊戲生產商南夢宮(Namco)發售 GAME FREAK 的首個遊戲作品孟德爾宮殿(クインティ)。「孟德爾宮殿」的日語名稱「クインティ」(Quinty)一詞由日語動詞「めくる」(有「揭下」、「翻開(書本)」的意思)的概念而來。 在 GAME FREAK 成立的一年,任天堂也正式發售 Game Boy。Game Boy 機種最初是以適合智力訓練及動作遊戲為主,遊戲卡帶多以此類主題發售,但田尻見到史克威爾的角色扮演遊戲《魔界塔士 Sa・Ga》的成功,向非動作類的遊戲領域進發。 田尻特別著眼 Game Boy 的通訊功能,並構思以「交換」為概念的遊戲。另外,田尻也是超人七號的愛好者,他從此特攝超人片集所出現的膠囊怪獸(カプセル怪獣)所啟發,在角色扮演遊戲的計劃書上寫上「カプセルモンスター」(Capsule Monster,意義為「膠囊怪獸」)的名字。 田尻所計劃的「膠囊怪獸」是透過連線通訊技術,把放在好像扭蛋一樣的容器的怪獸進行交換。田尻把此計劃書拿到任天堂,1990 年秋天,任天堂接受他的建議並決定提供開發上的援助。 之後,由於名稱「膠囊怪獸」因商標權的問題未能使用,而且略稱為「カプモン」(Capmon)語感也不好,故改成現在「ポケットモンスター」(Pocket Monster,意義為「口袋怪獸」),略稱為「ポケモン」(Pokémon)的名字。 ### 開發 當初「寶可夢」的交貨期雖然是 1991 年末,但由於角色扮演遊戲的開發經驗不足和遊戲最重要的要素「交換」並未顯現出來,超過了交貨期。因為需要彌補資金不足的問題和要開發其他遊戲,寶可夢的遊戲開發間中中斷。到 1995 年,石原恆和(現 The Pokémon Company 社長)由曾製作《地球冒險 2》(MOTHER2)的 APE 公司過檔出任新公司 Creatures 社長,並擔任調整遊戲整體方向的職務。田尻在製作寶可夢遊戲的過程中,參考了角色扮演遊戲《地球冒險》系列,因此兩者也有很多共通點﹝例如角色扮演遊戲內獨特珍貴的現代世界觀、主角的服裝等﹞。另外,石原與 GAME FREAK 締結開發委託合約,擔任製作人,負責向任天堂提議不同的計劃。當初向田尻提供開發支援的任天堂也為作品完成繼續堅持努力。 GAME FREAK 的製作團隊制定了當時並未受到注目的元素「收集、育成、對戰、交換」為方針。為表達這種方針,團隊活用 Game Boy 的通訊功能在寶可夢中,「與其他遊戲卡帶不通訊的話就不能完成寶可夢圖鑑」,「(雖然並非強制)利用自己培育的怪獸與朋友進行對戰」。 當時,每個遊戲數據都給予一個 ID(數字)和主角姓名,所持有的怪獸會因「親 ID」的功能而有不同個性。當初,因應玩家 ID 的不同,每一枚遊戲卡帶內所登場的怪獸也有所不同。但此遊戲設定由於太複雜,任天堂的宮本茂就提議把遊戲分成兩個版本發售。另外,由於技術發展已可儲存跟當時相對較大容量的備份記憶,全部 150 種類的寶可夢都可以儲存。接著,發售日期由 1995 年 12 月 21 日推遲到 1996 年 2 月 27 日,由開發開始直到發售,經過 6 年,《精靈寶可夢紅・綠版》(ポケットモンスター赤・緑)正式發售。 ### 發售 1996 年當時,不只 Game Boy,掌上遊戲機的市場陷入了停滯狀態。之後出現的 Game Gear 之類的彩色螢幕遊戲機種週期也大約接近終結,而電視遊戲機的 PlayStation 和 SEGA Saturn 都以「次世代遊戲機」旗號登場,因此由發售至今已有 6 年的 Game Boy 已被視為不合潮流。事實上,《寶可夢》發售時,預計即將發售的 Game Boy 遊戲卡帶只有 3 款而已。 即使是角色扮演遊戲,市場早已推出很多此類作品,因此,在這個「過去的機種」Game Boy 的介面上發售的「寶可夢」遊戲,並未獲得玩家很大期待,初次出貨量也只不過有 23 萬枚左右。而且,當時推出兩個版本的銷售手法更被揶揄為「貪得無厭銷售」。不過,「收集、育成、對戰、交換」的遊戲要素漸漸獲得玩家的支援,經口耳相傳之後遊戲變得大受歡迎。結果,寶可夢遊戲的大熱超過了製作單位的期待和預計,Game Boy 版本的《紅・綠・藍》版最終的銷售數量達到 1023 萬枚。 ### 寶可夢遊戲推出後市場的變化 「寶可夢」推出市場之後,Game Boy 市場,甚至消費者遊戲市場都有很大的變化。 之後的遊戲卡帶全部加入了「收集、育成、對戰、交換」的元素,並採用同時推出兩種版本的方法,希望複製相同的方法獲取成功。任天堂自身也把遊戲開發專注於此類遊戲上,並曾一度把路線轉換到依賴寶可夢身上。不過,各間遊戲生產商的此類遊戲銷售數量都存有很大差距,使各界需重新認識「遊戲本身的商品吸引力決定其銷售結果」的道理。 作品的動畫開始播出後,獲得了女孩子的支援,使 Game Boy 的用家也包括了她們。自此之後,不只是 Game Boy,女性的任天堂遊戲機用家也增加不少。 ## 遊戲 自從 GAME FREAK 開發了第一款寶可夢遊戲後,大受遊戲迷歡迎,目前發行了多個遊戲系列作品。至今為止系列遊戲銷量已經超過 2 億套,位列電子遊戲史上總銷量的第二位,僅次於同為任天堂推出的瑪利歐系列。 遊戲主軸作品目前共九個世代,每個世代都有不同特色的地區舞台,以及新的初選寶可夢可在研究所選擇,這些初選寶可夢的屬性通常以草、火、水三種屬性為一組。玩家做為寶可夢訓練家,以成為寶可夢聯盟的冠軍為目標,一路與勁敵競爭,挑戰道館集齊八枚徽章或是各種試煉,並且遭遇擁有各種陰謀的反派組織,最終阻止反派組織,並挑戰寶可夢聯盟。 而集齊各種寶可夢完成寶可夢圖鑑亦是玩家遊玩的目標之一。遊戲中除了一般寶可夢之外,玩家亦會遭遇到擁有強大力量,並與故事主軸相關的「傳說寶可夢」,另外也有僅能通過官方舉辦的配佈活動才能取得的「幻之寶可夢」。玩家亦可通過與其他人進行通訊交換,或將以前版本的寶可夢上傳來完成當前的寶可夢圖鑑。 ### 遊戲機制 ### 遊戲系列分代 #### 第一世代(1996 年 2 月-1999 年 10 月) 寶可夢系列由此展開,主要遊戲運行在 Game Boy 上。主要版本包括(以日本發售日期為主): * 寶可夢 紅/綠(ポケットモンスター 赤・緑):1996 年 2 月 27 日發售,2016 年 2 月 27 日重新在任天堂 3DS 中的 Virtual Console 發售。(歐美地區以藍版替代綠版而沒有發行日本的綠版)。 * 寶可夢 藍(ポケットモンスター 青):1996 年 10 月 15 日首次於日本地區限量推出,1999 年 10 月 10 日全面發售,2016 年 2 月 27 日重新在任天堂 3DS 中的 Virtual Console 發售。 * 寶可夢 皮卡丘(ポケットモンスター ピカチュウ):又稱黃版,1998 年 9 月 12 日發售,2016 年 2 月 27 日重新在任天堂 3DS 中的 Virtual Console 發售。 * 寶可夢總數:151 種 * 新增遊戲地區:關都地區 #### 第二世代(1999 年 11 月-2002 年 10 月) 寶可夢第二世代,主要遊戲運行在 Game Boy Color 上。主要版本包括(以日本發售日期為主): * 寶可夢 金/銀(ポケットモンスター 金・銀):1999 年 11 月 21 日發售,2017 年 9 月 22 日重新在任天堂 3DS 中的 Virtual Console 發售。 * 寶可夢 水晶(ポケットモンスター クリスタルバージョン):2000 年 12 月 14 日發售,2018 年 1 月 26 日重新在任天堂 3DS 中的 Virtual Console 發售。 * 寶可夢總數:251 種 * 新增遊戲地區:城都地區 * 新增寶可夢屬性「惡」與「鋼」,使屬性相剋出現變化。寶可夢新增性別,可以透過生蛋繁殖新的寶可夢。寶可夢新增親密度,是某些寶可夢進化的關鍵。戰鬥中防禦能力值分為「物理防禦」和「特殊防禦」。從《水晶》開始,遊戲開場時能夠選擇主角為男生或女生。 #### 第三世代(2002 年 11 月-2006 年 8 月) 寶可夢第三世代,主要遊戲運行在 Game Boy Advance 上。主要版本包括(以日本發售日期為主): * 寶可夢 紅寶石/藍寶石(ポケットモンスター ルビー・サファイア):2002 年 11 月 21 日發售。 * 寶可夢 火紅/葉綠(ポケットモンスター ファイアレッド・リーフグリーン):為《紅/綠》的重製作品,2004 年 1 月 29 日發售。 * 寶可夢 綠寶石(ポケットモンスター エメラルド):2004 年 9 月 16 日發售。 * 寶可夢總數:386 種 * 新增遊戲地區:豐緣地區 * 寶可夢新增「特性」、「性格」。《紅寶石/藍寶石》與《綠寶石》中新增華麗大賽。戰鬥新增「雙打對戰」與受天氣影響的戰鬥環境,戰鬥環境除了可改變寶可夢的戰鬥力外,還可以改變招式的效果。 #### 第四世代(2006 年 9 月-2010 年 8 月) 寶可夢第四世代,主要遊戲運行在任天堂 DS 上,可藉由 Wi-Fi 和全球進行連線。主要版本包括(以日本發售日期為主): * 寶可夢 鑽石/珍珠(ポケットモンスター ダイヤモンド・パール):2006 年 9 月 28 日發售。 * 寶可夢 白金(ポケットモンスター プラチナ):2008 年 9 月 13 日發售。 * 寶可夢 心金/魂銀(ポケットモンスター ハートゴールド・ソウルシルバー):為《金/銀》的重製作品,2009 年 9 月 12 日發售。 * 寶可夢總數:493 種 * 新增遊戲地區:神奧地區 * 第四世代將物理攻擊及特殊攻擊重新洗牌,變成不完全靠屬性判斷,而是依絕招本身判定物攻或特攻,此外從蛋中孵出來的寶可夢等級也從 5 等變成 1 等。在心金・魂銀中,除了將原本只在皮卡丘版出現的帶著寶可夢到處走的功能給放進去外,並且新增運動場外,亦可和附贈的計步器連線,藉此增加樂趣及捕獲一些稀有的寶可夢。 #### 第五世代(2010 年 9 月-2013 年 9 月) 寶可夢第五世代,主要遊戲仍然運行在任天堂 DS 上,但針對介面及畫面等要素進行大幅更新。主要版本包括(以日本發售日期為主): * 寶可夢 黑/白(ポケットモンスター ブラック・ホワイト):2010 年 9 月 18 日發售。 * 寶可夢 黑 2/白 2(ポケットモンスター ブラック 2・ホワイト 2):2012 年 6 月 23 日發售。 * 寶可夢總數:649 種 * 新增遊戲地區:合眾地區 * 新增使用網路功能的「夢境世界」。新增「3 對 3 對戰」、「輪盤對戰」、「奇蹟射手」、「Wi-Fi 隨機對戰」等對戰模式,當寶可夢陷入中毒時,在地圖上行走不會造成傷害。招式學習機不限使用次數。《黑 2/白 2》可與任天堂 3DS 專用下載遊戲進行連動,並新增切換難易度模式的系統。相較第四世代的畫面,本世代的畫面更加頻繁利用 3D 呈現。 #### 第六世代(2013 年 10 月-2016 年 10 月) 寶可夢第六世代,主要遊戲升級至任天堂 3DS 上,並且遊戲世界及人物由傳統 2D 的顯示方式,進化成三維的角色與世界。主要版本包括: * 寶可夢 X/Y(ポケットモンスター X・Y):2013 年 10 月 12 日全球同步發售發售。 * 寶可夢 歐米加紅寶石/阿爾法藍寶石(ポケットモンスター オメガルビー・アルファサファイア):為紅寶石、藍寶石兩版的重製作,2014 年 11 月 21 日全球部分地區發售(歐洲地區為 11 月 28 日)。 * 寶可夢總數:721 種 * 新增遊戲地區:卡洛斯地區 * 新增寶可夢屬性「妖精」。新增「超級進化」系統,部分寶可夢可以通過超級石在對戰中超級進化。本作起遊戲完全採用 3D 畫面、並新增了所有寶可夢的 3D 模型與技能特效。《X/Y》中新增換裝系統,玩家可更改自己的造型。 #### 第七世代(2016 年 11 月-2019 年 10 月) 寶可夢第七世代,主要遊戲運行在任天堂 3DS 與任天堂 Switch 上。自本世代起官方為系列作品加入了繁、簡體中文,並統一使用「**精靈寶可夢**」作為標題。主要版本包括: * 精靈寶可夢 太陽/月亮(ポケットモンスター サン・ムーン):運行於任天堂 3DS,2016 年 11 月 18 日開始於部分地區發售,歐洲地區於 11 月 23 日發售。 * 精靈寶可夢 究極之日/究極之月(ポケットモンスター ウルトラサン・ウルトラムーン):運行於任天堂 3DS,2017 年 11 月 17 日全球同步發售。 * 精靈寶可夢 Let's Go!皮卡丘/Let's Go!伊布(ポケットモンスター Let's Go! ピカチュウ・Let's Go! イーブイ):劇情上為《皮卡丘》的後續作品,並添加更多《寶可夢 GO》元素的作品,2018 年 11 月 16 日全球同步發售。 * 寶可夢總數:809/807 種 * 新增遊戲地區:阿羅拉地區 #### 第八世代(2019 年 11 月-2022 年 10 月) 寶可夢第八世代,主要遊戲運行在任天堂 Switch 上,系列中文名稱改為「**寶可夢**」。主要版本包括: * 寶可夢 劍/盾(ポケットモンスター ソード・シールド):2019 年 11 月 15 日全球同步發售。 * 寶可夢 劍/盾 擴充票(ポケットモンスター ソード・シールド エキスパンションパス):系列首個付費下載內容(DLC),分別推出「**鎧之孤島**」和「**冠之雪原**」兩項內容,「鎧之孤島」於 2020 年 6 月 17 日推出,「冠之雪原」於 2020 年 10 月 23 日推出。 * 寶可夢 晶燦鑽石/明亮珍珠(ポケットモンスター ブリリアントダイヤモンド・シャイニングパール)為《鑽石/珍珠》的重製作品,2021 年 11 月 19 日全球同步發售。 * 寶可夢傳說 阿爾宙斯(Pokémon LEGENDS アルセウス)):背景為古代的神奧地區「洗翠地區」,首次引入動作遊戲系統,2022 年 1 月 28 日全球同步發售。 * 寶可夢總數:898 種/905 種 * 新增遊戲地區:伽勒爾地區、洗翠地區 #### 第九世代(2022 年 11 月-) 寶可夢第九世代,主要遊戲運行在任天堂 Switch 上。 * 寶可夢 朱/紫(ポケットモンスター スカーレット・バイオレット):2022 年 11 月 18 日全球同步發售。 * 寶可夢 朱/紫 零之秘寶(ポケットモンスター スカーレット・バイオレット ゼロの秘宝):付費下載內容(DLC),分別推出「**碧之假面**」和「**藍之圓盤**」兩項內容,「碧之假面」預定於 2023 年秋季推出,「藍之圓盤」預定於 2023 年冬季之後推出。 * 寶可夢總數:1010 種 * 新增遊戲地區:帕底亞地區 ### 旁支系列遊戲 寶可夢其他種類遊戲如下,除了 GB/GBC、GBA/SP/Micro、NDS/Lite/i/i LL、N3DS/2DS 外,還可在任天堂 64、任天堂 GameCube、Wii/U 上玩(以下為日本發售日期): * 寶可夢競技場(ポケモンスタジアム):使用 N64 主機,1998 年 8 月 1 日發售。 * 皮卡丘你好嗎(ピカチュウげんきでちゅう):使用 N64 主機,1998 年 12 月 12 日發售。 * 寶可夢戰鬥卡 GB(ポケモンカード GB):使用 GB 主機,1998 年 12 月 18 日發售。 * 寶可夢即可拍(ポケモンスナップ):使用 N64 主機,1999 年 3 月 21 日發售。後於 Wii 主機上可供下載。 * 寶可夢彈珠台(ポケモンピンボール):使用 GB 主機,,1999 年 4 月 14 日發售。 * 寶可夢競技場 2(ポケモンスタジアム 2):使用 N64 主機,1999 年 4 月 30 日發售。 * 寶可夢邏輯方塊(ポケモンピクロス):使用 GB 和 GBC 主機,未發售。 * 寶可夢方塊(ポケモンでパネポン):使用 GBC 主機,2000 年 9 月 21 日發售。 * 寶可夢方塊聯盟(Pokémon Puzzle League)ポケモンパズルリーグ:使用 N64 主機,2000 年 9 月 25 日發售,僅在歐美地區推出,地位等同於日本的寶可夢方塊,但更多是根據動畫版改編的遊戲。 * 寶可夢競技場金銀(ポケモンスタジアム金銀):使用 N64 主機,2000 年 12 月 14 日發售。 * 寶可夢戰鬥卡 GB2(ポケモンカード GB2 GR 団参上!):使用 GB 主機,2001 年 3 月 28 日發售。 * 寶可夢 BOX 紅寶石・藍寶石版(ポケモンボックス ルビー & サファイア):使用 NGC 主機,儲存寶可夢用的軟體,2003 年 5 月 30 日發售。 * 寶可夢頻道 ~與皮卡丘一起!~(ポケモンチャンネル ~ピカチュウといっしょ!~):使用 NGC 主機,2003 年 7 月 18 日發售。 * 寶可夢彈珠台 紅寶石・藍寶石(ポケモンピンボール ルビー & サファイア):使用 GBA 主機,2003 年 8 月 1 日發售。 * 寶可夢圓形競技場(ポケモンコロシアム):使用 NGC 主機,2003 年 11 月 21 日發售。 * 寶可夢競速賽(ポケモンダッシュ)Pokémon Dash:使用 NDS 主機,2004 年 12 月 2 日發售。 * 寶可夢 XD 闇之旋風 黑暗洛奇亞(ポケモン XD 闇の旋風ダーク・ルギア):使用 NGC 主機,2005 年 8 月 4 日發售。(XD 為 eXtra Dimension 的縮寫) * 寶可夢益智方塊(ポケモントローゼ)Pokémon Trozei!:使用 NDS 主機,2005 年 10 月 20 日發售。 * 寶可夢不可思議的迷宮 紅色救難隊(ポケモン不思議のダンジョン 赤の救助隊):使用 GBA 主機,CHUNSOFT 開發,2005 年 11 月 17 日發售。 * 寶可夢不可思議的迷宮 藍色救難隊(ポケモン不思議のダンジョン 青の救助隊):使用 NDS 主機,CHUNSOFT 開發,2005 年 11 月 17 日發售。 * 寶可夢保育家(ポケモンレンジャー):使用 NDS 主機,2006 年 3 月 23 日發售。 * 寶可夢對戰革命(ポケモンバトルレボリューション):使用 Wii 主機,2006 年 12 月 14 日發售。 * 寶可夢不可思議的迷宮 時間探險隊・黑暗探險隊(ポケモン不思議のダンジョン 時の探検隊・闇の探検隊):使用 NDS 主機,CHUNSOFT 開發,2007 年 9 月 13 日發售。 * 寶可夢保育家 風湧篇(ポケモンレンジャー バトナージ):使用 NDS 主機,2008 年 3 月 20 日發售。 * 大家的寶可夢牧場(みんなのポケモン牧場):使用 WiiWare 下載,附有儲存寶可夢功能的軟體,2008 年 3 月 25 日發售。 * 大家的寶可夢牧場更新版(みんなのポケモン牧場アップデート):使用 WiiWare 下載,可和白金版對應,2008 年 11 月 5 日發售。 * 寶可夢不可思議的迷宮 天空探險隊(ポケモン不思議のダンジョン 空の探検隊):使用 NDS 主機,CHUNSOFT 開發,2009 年 4 月 18 日發售。 * 寶可夢亂戰(乱戦!ポケモンスクランブル):使用 WiiWare 下載,2009 年 6 月 16 日發售。 * 寶可夢不可思議的迷宮 前進!炎之冒險團 / 出發!嵐之冒險團/目標!光之冒險團(ポケモン不思議のダンジョン すすめ!炎の冒険団 / いくぞ!嵐の冒険団 / めざせ!光の冒険団):使用 WiiWare 下載,2009 年 8 月 4 日發售。 * 寶可夢樂園 Wii ~皮卡丘的大冒險~(ポケパーク Wii ~ピカチュウの大冒険~):使用 Wii 主機,2009 年 12 月 5 日發售。 * 寶可夢保育家 光之軌跡(ポケモンレンジャー 光の軌跡):使用 NDS 主機,2010 年 3 月 6 日發售。 * 收服 & 對戰!寶可夢打字練習 DS(バトル&ゲット!ポケモンタイピング DS):使用 NDS 主機,以日文教學為主的遊戲(歐美版改為當地語言),同款附贈「任天堂無線鍵盤」,2011 年 4 月 21 日發售。 * 寶可夢立體圖鑑 BW(ポケモン立体図鑑 BW):使用 Nintendo eShop(3DS)免費下載,北美歐洲 2011 年 6 月 6 日、6 月 7 日發售,日本 6 月 17 日發售。 * 超級寶可夢亂戰(スーパー ポケモン スクランブル):使用 3DS 主機,原預定 2011 年 7 月 28 日發售,後延至 8 月 11 日發售。 * 寶可夢卡片遊戲:如何玩 DS(ポケモンカードゲーム あそびかたDS):使用 NDS 主機,2011 年 8 月 5 日配合「寶可夢卡片遊戲 BW 首套 +」(ポケモンカードゲーム BW はじめてセット +)隨包附贈。 * 寶可夢樂園 2 〜超越世界〜(ポケパーク 2 〜Beyond the World〜):使用 Wii 主機,2011 年 11 月 12 日發售。 * 寶可夢 + 信長之野望(ポケモン+ノブナガの野望):Pokémon Company 與光榮 TECMO 遊戲公司合作開發,使用 NDS 主機,2012 年 3 月 17 日發售。 * 寶可夢 AR 搜尋者(ポケモン AR サーチャー):使用 Nintendo eShop(3DS)付費下載(約 300 日圓),可和黑版 2. 白版 2 對應,2012 年 6 月 23 日發售。 * 寶可夢全國圖鑑 Pro(ポケモン全国図鑑 Pro):使用 Nintendo eShop(3DS)付費下載(約 1500 日圓),2012 年 7 月 14 日發售。 * 寶可夢圖鑑 for iOS(ポケモン図鑑 for iOS):使用日本 App Store(iOS)付費下載(約 170 日圓,僅第五代寶可夢),內容涵括了寶可夢的立體模型以及各種官方設定資料,堪稱十分完整,媲美 3DS 的全國圖鑑 Pro,亦可追加其他四代的寶可夢資料(各約 500 日圓),2012 年 11 月 16 日發售。 * 寶可夢不可思議的迷宮 偉大之門與無限迷宮(ポケモン不思議のダンジョン マグナゲートと∞迷宮):使用 3DS 主機,2012 年 11 月 23 日發售。 * 寶可夢亂戰 U(ポケモンスクランブル U):使用 Wii U 主機付費下載(約 1800 日圓),2013 年 4 月 24 日發售。 * 寶可夢銀行(ポケモンバンク):使用 Nintendo eShop(3DS)年付費下載(約 500 日圓),經由網路儲存寶可夢用的軟體,可存放三千隻寶可夢,透過其附屬功能可將第五世代的寶可夢上傳至第六世代,2013 年 12 月 25 日發售(至 2014 年 1 月底前使用免費)。 * 寶可夢對戰方塊(ポケモンバトルトローゼ)Pokémon Battle Trozei:使用 Nintendo eShop(3DS)付費下載(約 762 日圓),日本 2014 年 3 月 12 日發售,歐洲 3 月 13 日、北美 3 月 20 日發售。 * 寶可夢藝術學院(ポケモンアートアカデミー):使用 Nintendo eShop(3DS)付費下載及零售(約 3619 日圓),內容以繪圖教學為主,日本 2014 年 6 月 19 日發售。 * 盜賊與 1000 隻寶可夢(とうぞくと 1000 びきのポケモン):使用 Nintendo eShop(3DS)免費下載,內容將與電影版「破壞之繭與蒂安希」互動,日本 2014 年 6 月 5 日~9 月 30 日限定發售。 * 寶可夢消消樂(ポケとる):使用 Nintendo eShop(3DS)免費下載,類似「寶可夢對戰方塊」的遊戲,但可執行超級進化,日本 2015 年 2 月 18 日發售。 * 大家的寶可夢亂戰(みんなのポケモンスクランブル):使用 Nintendo eShop(3DS)免費下載,日本 2015 年 4 月 8 日發售。ROM 卡閘版,使用 3DS 主機,日本 2015 年 11 月 19 日發售。 * 寶可夢超不可思議的迷宮(ポケモン超不思議のダンジョン):使用 3DS 主機,日本 2015 年 9 月 17 日發售。 * 鯉魚王 * 方塊寶可夢 * POKEMON GO * 隨樂拍 UNITE 2021/4-7 * POKEMON MASTER EX ### 電腦遊戲   : 參見:Pokémon game for PC * Pokémon Play It!:寶可夢卡片 PC 遊戲,歐美專用,美國 2000 年 2 月推出。 * Pokémon: Masters Arena:2004 年 1 月 1 日發售。 * Pokémon: Team Turbo:2005 年 10 月 28 日發售。 * 寶可夢 PC 大師(ポケモン PC マスター):2006 年 6 月 20 日開始試玩。 * 線上寶卡 PTCGO ### 其他遊戲產品 * 口袋皮卡丘 [1](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ポケットピカチュウ):1998 年 3 月 27 日發售。 * 口袋皮卡丘彩色版(與金・銀一起!)[2](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ポケットピカチュウカラー 金・銀といっしょ!):1999 年 11 月 21 日發售。 * 寶可夢 Mini [3](ポケモンミニ):2001 年 12 月 14 日發售,共推出「寶可夢派對 MINI」、「寶可夢動畫撲克牌大作戰」、「寶可夢彈珠台 MINI」、「寶可夢拼圖全集」、「寶可夢震撼俄羅斯方塊」、「寶可夢拼圖全集 2」、「寶可夢障礙賽 MINI」、「皮丘兄弟 MINI」、「波克比的大冒險」、「寶可夢撫養屋 MINI」十款遊戲卡夾,皆在 2002 年推出。。 * 寶可夢螢光搖搖棒 [4](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ポケモーション):2003 年 8 月 1 日發售。 * 寶可夢計步器(ポケウォーカー):2009 年 9 月 12 日心金。魂銀版隨包附贈,可與其互動,並利用 Wi-Fi 下載特殊地圖。 * 寶可夢 TRETTA 實驗室 for N3DS(ポケモントレッタラボ for ニンテンドー 3DS):與 3DS 及大型機台卡匣遊戲「寶可夢 TRETTA」對應,由 Marvelous AQL 開發、TAKARA TOMY A.R.T.S 發行,2013 年 8 月 10 日發售。 * 寶可夢 GO 由任天堂、寶可夢公司和 Niantic(ingress 的開發商)合作開發的一款基於行動裝置的另類實境遊戲,2016 年 7 月 6 日正式上市。 * 寶可夢大集結:一款 5v5 多人線上對戰型遊戲,2021 年 7 月正式上市。 ## 寶可夢卡牌遊戲 寶可夢集換式卡片遊戲包含卡牌遊戲、戰鬥卡 e+(可當一般集換式卡片用)、掌機遊戲、以及台灣官方自行推出的戰鬥卡(非正統集換式卡片)等,以下就戰鬥卡 e + 加以介紹(掌機遊戲的部分詳見遊戲中的其他作品): * * 寶可夢戰鬥卡 e+ 第一彈(ポケモンバトルカード e+):共 4 款,用特殊 READER 讀取,可和電玩主傳(紅寶石、藍寶石版)進行互動。 * 寶可夢戰鬥卡 e+ 第二彈(ポケモンバトルカード e+):寶可夢紅寶石、藍寶石版專用,共有 12 款。 * 寶可夢戰鬥卡 e+ 雙打競技場(ポケモンコロシアム ダブルバトルカード e+):寶可夢寶石競技場專用,共有 4 款。 * 寶可夢戰鬥卡 e+ 火紅、葉綠版(ポケモンバトルカード e+ ファイアレッド & リーフグリーン):寶可夢火紅版、葉綠版專用,共有 44 款。 * 寶可夢戰鬥卡 e+ 綠寶石版(ポケモンバトルカード e+ エメラルド):寶可夢綠寶石版專用。 * 寶可夢中文 第 1 彈 眾星雲集:共 2 款 * 寶可夢中文 第 2 彈 美夢成真:共 2 款 * 寶可夢中文 第 5 彈 (AS5) 雙倍爆撃:共 2 款 * 寶可夢中文 第 6 彈 (AS6) 傳說交鋒:共 2 款 * 寶可夢中文 劍盾 1 劍 & 盾 V :共 2 款 * 寶可夢中文 劍盾 2 無極力量:共 2 款 * 寶可夢中文 劍盾 3 驚天伏特攻擊:共 1 款 * 寶可夢中文 劍盾 4 閃色明星 V:共 1 款 * 寶可夢中文 劍盾 5 一撃大師 / 連撃大師:共 2 款 * 寶可夢中文 劍盾 5A 雙璧戰士:共 1 款 * 寶可夢中文 劍盾 6 銀白戰槍 / 漆黑幽魂:共 2 款 * 寶可夢中文 劍盾 6A 伊布英雄:共 1 款 * 寶可夢中文 劍盾 7 摩天巔峰 / 蒼空烈流:共 2 款 (發售日 2021/07/23) * 寶可夢中文 劍盾 寶可夢卡牌家庭組合:共 1 款 (發售日 2021/08/06) * 寶可夢中文 劍盾 8 匯流藝術:共 1 款 (發售日 2021/10/08) * 寶可夢中文 劍盾 8B Vmax 絕群壓軸:共 1 款 (發售日 2021/12/17) * 寶可夢中文 劍盾 9 星際誕生 / 對戰軍團:共 2 款 (發售日 2022/01 詳細日期尚未確認) * 寶可夢中文 劍盾 9A 黑暗幻影:共 1 款 (發售日 2022/03 詳細日期尚未確認) * 寶可夢中文 劍盾 12 思維激盪:共 1 款 (發售日 2022/11/04) * 寶可夢中文 朱紫 1 朱紫 EX: 共 2 款 (發售日 2023/2/13) ## 大型機台 * 寶可夢三隻組對戰 寶可夢 BATTRIO(ポケモンバトリオ): * 寶可夢 TRETTA(ポケモントレッタ): * 神寶拳 (寶可拳)(ポッ拳 Pokkén Tournament):是結合鐵拳系列的大型機台格鬥遊戲,於 2015 年 7 月 16 日在日本推出。 * 寶可夢 Ga-Olé(ポケモンガオーレ) * 寶可夢 Mezasta(ポケモンメザスタ) ## 動畫 寶可夢系列 (動畫) 以替遊戲進行宣傳為目的,從 1997 年 4 月 1 日開始在東京電視台播出,此後成為日本動畫長青番。雖然是改編自遊戲,實際上擁有自己獨特的世界觀。 共分為: * 寶可夢 無印(對應遊戲第一、二世代) * 可分為關都聯盟、橘子群島、和城都聯盟三個篇章 * 主角群為小智、皮卡丘、小霞、小剛、小建(橘子群島) * 寶可夢 超世代(對應遊戲第三世代) * 可分為豐緣聯盟、對戰開拓區兩個篇章 * 主角群為小智、皮卡丘、小遙、小剛、小勝 * 寶可夢 鑽石 & 珍珠(對應遊戲第四世代) * 主角群為小智、皮卡丘、小光、小剛 * 寶可夢 超級願望(對應遊戲第五世代) * 可分為第一季、第二季(東合眾篇)、Episode N、和杰可羅拉冒險(Da!篇)四個篇章 * 主角群為小智、皮卡丘、艾莉絲、天桐 * 寶可夢 XY(對應遊戲第六世代) * 可分為第一季(XY)、第二季(XY&Z)兩個篇章 * 主角群為小智、皮卡丘、莎莉娜、希特隆、柚麗嘉 * 寶可夢 太陽 & 月亮(對應遊戲第七世代) * 主角群為小智、皮卡丘、莉莉艾、卡奇、瑪奧、水蓮、馬瑪內 * 寶可夢 旅途(新無印)(對應遊戲第八世代) * 主角群為小智、皮卡丘、小豪、小春 * 寶可夢 旅途 目標是寶可夢大師 * 主角群為小智、皮卡丘、小霞、小剛 * 小智與皮卡丘旅程始於 1997 年 4 月 1 日,並於 2023 年 3 月 24 日結束旅程 * 寶可夢 地平線(對應遊戲第九世代) * 主角群為莉可、羅伊 ### 電影版(劇場版) 除了一般 TV 動畫版和電影版外,神奇寶貝動畫或節目,還分為以下幾種: ### TV 特別篇 * 特別篇 1 - 第 39 集「皮卡丘的森林」(寶可夢復播特別動畫) * 特別篇 2 - 河馬王的一天(敘述電影版「洛奇亞爆誕」亞西亞島上河馬王一天的生活) * 特別篇 3 - 超夢的逆襲 - 完整版(超夢的誕生 / 小智的旅程) * 特別篇 4 - 超夢重現 風雲再起!(TV 長篇特別動畫、電影版「超夢的逆襲」續集。) * 特別篇 5 - 水晶版 雷公 雷的傳說(TV 長篇特別動畫、水晶版特輯,主角是以電玩「金・銀・水晶版」的男主角為原型的健太。) * 特別篇 6 - 雪拉比 穿梭時空的相遇 - 特別篇(電影版特別追加動畫、大木博士就是雪成的有利證據,在「寶可夢放送局」第 22 話中播出。) * 特別篇 7 - 戰慄的幻影神奇寶貝(TV 長篇特別動畫,由美國首播。寶可夢十週年紀念動畫。) * 特別篇 8 - 神奇寶貝不可思議的迷宮 前勁隊出門去(TV 特別動畫 / 十週年紀念動畫,由美國首播。電玩「不可思議的迷宮救難隊」特輯。在日本,是這幾篇裡面唯一沒有在電視上放映的作品,而是在 Yahoo KIDS 上面提供線上播放。) * 特別篇 9 - 神奇寶貝不可思議的迷宮 時間探險隊・黑暗探險隊(TV 特別動畫 / 十週年紀念動畫,取自同名電玩而製作的特輯,在「寶可夢星期天」中播出。) * 特別篇 10 - 神奇寶貝不可思議的迷宮 天空探險隊(TV 特別動畫,取自同名電玩而製作的特輯,為前一部「時・暗探險隊」的續集,在「寶可夢星期天」中播出。) * 特別篇 11 - 寶可夢神奇寶貝保育家 光之軌跡(TV 特別動畫,取自同名電玩而製作的特輯,在「寶可夢星期天」中播出。) * 特別篇 12 - 小光・新的旅程!/ 尼比道館・史上最大的危機!(「鑽石 & 珍珠」兼新年特別動畫,在「超級願望」時段播出。) * 特別篇 13 - 超夢 覺醒的序章(TV 特別動畫、電影版「神速的蓋諾賽克特 超夢覺醒」前傳。) * 特別篇 14 - 天桐與小剛!暴鯉龍的龍鱗之怒!!(「超級願望」特別動畫,於「超級願望」完結後播出。) * 特別篇 15 - 艾莉絲 VS 小椿!通往龍系大師之路!!(「超級願望」特別動畫,於「超級願望」完結後播出。) * 特別篇 16 - 最強百萬進化~Act I(TV 特別動畫,於「XY」時段播出,使用原創主角,替百萬進化做宣傳。) * 特別篇 17 - 最強百萬進化~Act II(TV 特別動畫,於「XY」時段播出,替百萬進化及寶石重製做宣傳。) * 特別篇 18 - 最強百萬進化~Act III(TV 特別動畫,於「XY」時段播出,替百萬進化及寶石重製做宣傳。) * 特別篇 19 - 最強百萬進化~Act IV(TV 特別動畫,於「XY」時段播出,替百萬進化及寶石重製做宣傳。) ### 短篇 OVA * 皮卡丘的歡樂聖誕 99 - 以關都末期為故事背景,共收錄「遊戲聖誕」「玩雪去」兩則小故事。 * 皮卡丘的歡樂聖誕 2000 - 以城都初期為故事背景,共收錄「滑冰去」「聖誕夜」兩則小故事。 * 皮卡丘的歡樂聖誕 2001 - 以城都中期為故事背景,共收錄「信使鳥的禮物」「白色故事」兩則小故事。 * 我們是皮丘兄弟 - 分為「風船騷動篇」和「派對騷動篇」。「風船騷動篇」和「歡樂聖誕 2001」一同收錄在「皮卡丘歡樂大點名」,「派對騷動篇」則是日本後來另外推出的。 * 皮卡丘的夏日祭典 - ANA 機上限時放映,與電影版「裂空的存取者」同年推出。 * 皮卡丘的鬼怪狂歡節 - ANA 機上限時放映,與電影版「夢幻與波導的勇者」同年推出。 * 皮卡丘的淘氣島 - ANA 機上限時放映,與電影版「神奇寶貝保育家與蒼海的王子」同年推出。 * 皮卡丘探險俱樂部 - ANA 機上限時放映,與電影版「決戰時空之塔(帝牙盧卡 VS 帕路奇犽 VS 達克萊伊)」同年推出。 * 皮卡丘冰之大冒險 - ANA 機上限時放映,與電影版「騎拉帝納與冰空的花束」同年推出。 * 皮卡丘的閃亮大搜查!-ANA 機上限時放映,與電影版「超克的時空」同年推出。 * 皮卡丘的奇怪奇怪大冒險 - ANA 機上限時放映,與電影版「幻影的霸者」同年推出。 * 皮卡丘的夏天橋梁故事(暫)-ANA 機上限時放映,與電影版「比克提尼與黑 / 白英雄」同年推出。 * 唱歌美洛耶塔 尋找梨花果(暫)- 於小學館雜誌 Ciao(2012 年 8 月號)上推出的附錄 DVD,為短篇電影「美洛耶塔的閃亮音樂會」的特別動畫。 * 礦國的公主蒂安希 - 電影版「破壞之繭與蒂安希」前傳插曲。 * 胡帕的出來吧大作戰!!- 電影版「光環的超魔神」特別系列宣傳動畫,共六回。 * 出來吧小魔神胡帕 - 電影版「光環的超魔神」前傳插曲,以電影預售票預約特典的形式推出。 ### 週刊寶可夢放送局 《**週刊寶可夢放送局**》(日語:週刊ポケモン放送局,英語:_Pokémon Chronicles_),於超世代(第二部動畫)播出時推出(2002 年 10 月 15 日-2004 年 9 月 28 日),內容以寶可夢的非主線動畫、綜藝節目,和回顧影集為主。 ### 寶可夢星期天 繼週刊放送局後推出,內容以寶可夢的綜藝節目和回顧影集,及搜尋日常生活中各個令人好奇的問題為主。以報導寶可夢遊戲及動畫的最新訊息而聞名,主持者為中川翔子及眾多藝人。 ### 寶可夢 Smash! (Pokémon Smash!) 超級願望(第四部動畫)推出後,於 2010 年 10 月 3 日起播出,是延續寶可夢星期天的日本綜藝節目,內容類似寶可夢星期天,除了星期天延續的班底外,並把吉祥物換成第五世代的寶可夢,以及新的成員登場。 ### 寶可夢 GET☆TV (Pokémon GET☆TV) 配合 XY(第五部動畫)推出的節目,於 2013 年 10 月 6 日起播出,延續寶可夢 Smash! 的日本綜藝節目。 ### 總集篇 回顧以前影集的剪輯動畫 * 寶可夢秋天的特別篇(1997/10/7) * 新年!寶可夢特別篇(1999/1/1) * 小智與小遙!在芳緣的熱血戰鬥!!(2005/3/24 大型慶典前的特輯) * 小智與小光!朝新的冒險邁進!!(2007/9/27 華麗大賽前的特輯) * 不可思議的生物 寶可夢!(2009/3/26 前往第六道館前的特輯) * 新年!寶可夢首次搞笑特別節目!!(2013/1/3 新年特輯) ### 3D 電影 * 2005 - 尋找夢幻!(日本 Poké Park 推出) * 2006 - 皮卡丘的海底大冒險(日本電影院上映) ### 科學影片 * 2003 年,為配合即將上映的超世代電影版「七夜的許願星」,由天文館推出寶可夢的天文影片「來自天空的挑戰」。 * 2011 年開始,於日本各地的科學博物館推出了以超級願望系列相關的「光與影的渾天儀」(光と影のテンキュウギ)短片。 * 2014 年又於日本各地的科學博物館推出了以 XY 系列相關的「宇宙的碎片」(宇宙の破片)短片。 ### 宣傳動畫 * 動畫製作組曾在 2012 年,為配合即將推出的電玩「寶可夢黑版 2・白版 2」,而製作相關的宣傳動畫影片,並於網路上公開。除了採用電玩的男主角作為視點外,還是高品質作畫,甚至加入了人聲配音,而廣受好評,同時還搶先公佈了館主小菊兒的新造型。 * 之後於宣傳用的 DVD 上還收錄了女主角的道館賽橋段,該橋段後來官方亦於網路上公開。 * 於 2012 年 11 月 1 日,官方又再度大動作的製作動畫短片替遊戲做宣傳,這次是替外傳遊戲「寶可夢不可思議的迷宮偉大之門與∞迷宮」做宣傳。此宣傳 PV 分為三部短片,其中兩片為宣傳動畫,剩下一片則為純廣告 PV。在聲優方面更是大手筆的請來了一些大牌聲優來配寶可夢,片中的皮卡丘由釘宮理惠擔綱演出,主角水水獺則是由小清水亞美來配。 * 同「黑版 2・白版 2」的宣傳動畫,此 PV 之後亦有推出宣傳用的 DVD,並增加了一些特別橋段。 * 之後於 2014 年 11 月,官方又再次推出以寶石版重製「終結紅寶石・初始藍寶石版」為主的宣傳動畫影片。該影片主打百萬進化,並將「終結紅寶石・初始藍寶石版」中新登場的百萬進化寶可夢全數納入。 ### 特別動畫 隨著《寶可夢 X・Y》推出,官方在 2013 年 8 月宣布製作以系列第一作《寶可夢 紅・綠》為藍本的動畫《寶可夢 THE ORIGIN》。該動畫內容與主系列動畫無關、呈現原作遊戲的風格並與新作互相連結,讓超級噴火龍 X 於劇中登場。 ## 廣播劇 寶可夢的廣播劇由 1997 年 10 月到 2001 年 3 月的日本廣播節目「寶可夢時間」所推出,分別為 1998 年初的「白色的明天!火箭隊」和 1999 年底的「超夢的誕生」。 於「超級願望」中期又再次推出其相關廣播節目。 ## 漫畫 寶可夢包含了多種不同作品的延伸漫畫,大多是由日本小學館發行。其中以行銷國際市場的《寶可夢特別篇》(神奇寶貝特別篇),以及與寶可夢初代遊戲幾乎同步連載的首個同名搞笑漫畫作品(青文譯《寶可夢歡樂祭》,通稱皮皮傳 / 穴久保版)最具代表性,這兩部作品也是唯二從初代連載至今仍持續運行的作品。在許多場合中「寶可夢漫畫」一詞基乎等同於《寶可夢特別篇》。 其他延伸漫畫還包含《寶可夢全書(初代)》、《電擊皮卡丘》(改編自初代動畫版)、《皮卡丘大冒險 我愛 PiPiPi》(寶可夢首個少女漫畫作品)、《寶可夢一把抓》(寶可夢大搜捕)、《寶可夢金。銀版 黃金少年》、《寶可夢鑽石。珍珠篇》(DP 物語)、《寶可夢 RéBURST》(寶可夢首個連載於少年週刊雜誌的漫畫作品,於第五世代時推出)、《一起來玩寶可夢卡牌遊戲吧~!》(自 X.Y 版起宣傳卡牌遊戲的漫畫,除特別篇和皮皮傳外跨越超過兩個世代的連載作品)等多個作品。 除了各種延伸漫畫外,還有另外推出 TV 動畫版及電影版的的彩映版漫畫、改編自 TV 動畫版及電影版的延伸漫畫、以及四格漫畫等,另外官方偶爾也會在網路上推出一些短篇漫畫。 ## 文化影響 2000 年後半年,一場被稱為 Pokémon Live!的現場動作表演來到了英國。它以寶可夢動畫版為基礎,但是也有一些有關聯性的連續的錯誤。在 2002 年晚些時候,這場 Live 決定巡迴歐洲,但是因為未知的原因被取消,估計是資金不足。 寶可夢成為了一種流行,而且無疑是流行文化的組成部分。寶可夢中的人物成為了流行文化的標誌,比如在梅西百貨感恩節大遊行中出現的皮卡丘的氣球、日本全日空所屬繪有寶可夢圖樣的波音 747-400D 和波音 777-300,以及上千種商品,2005 年在名古屋和 2006 年在台北的 PokéPark 等。在 1999 年的一期時代雜誌上,寶可夢成為了封面人物。喜劇中心(Comedy Central)電視台的節目 Drawn Together 中,有一個被稱作 Ling-Ling 的角色就是以皮卡丘為藍本。還有一些其它的電視節目,比如 ReBoot,《辛普森家庭》和《南方公園》等也有角色或情節模仿寶可夢。 2018 年,義大利潮流品牌 GCDS 把 Pokémon 元素帶到時裝展中,模特兒穿上以 Pikachu 等為主題的時裝。 ### 科學名稱 癌基因 Zbtb7 在 2005 年被公佈時,本來命名 Pokemon,取自「**POK** **e**rythroid **m**yeloid **on**togenic factor」的縮寫,因為受到寶可夢美國分公司抗議而改名。 與動態視力有關連的一種細胞外基質蛋白皮卡丘素(Pikachurin),其名字源自皮卡丘。 ## 評價 ### 觀眾反應 1997 年 12 月 16 日在《神奇寶貝》播放期間,發生 3D 龍事件,而該動畫亦因而停播一段時間。有 685 個日本觀眾因觀看了動畫《神奇寶貝》第 38 話〈電腦戰士 3D 龍〉,而發生急性強光過敏症被送醫救治。事因這一話中,有明亮的藍光和紅光,在 5 秒內反覆交替過百次,而造成部份觀眾昏厥不適。含香港的 TVB、台灣的中國電視公司在內,全球都不再播放此集。 《寶可夢》動畫版在國際上其他地區,也有因文化因素、政治因素,或含有不被當地民情接受的內容,出現禁播部分片段、集數的情形,例如北美區無印第 35 話「迷你龍的傳說」,因其中含有槍枝的畫面遭到禁播。另外,國外也有部分電視台,引進之後修改為較符合當地民情的內容,與日本原版內容出現落差。 ### 政府反應 2001 年,沙烏地阿拉伯下令禁止寶可夢的電子遊戲及卡片。該政府官方認為它們帶有猶太復國主義、基督教及共濟會的象徵符號及有賭博成分。同年阿拉伯聯合大公國的宗教委員會發出不具法律效力的教令,禁止寶可夢遊戲,理由是它們鼓吹賭博及宣揚進化論,不符合伊斯蘭教的教義。一些中東國家有謠言指寶可夢是猶太人的一項陰謀,意圖令兒童背棄伊斯蘭教。任天堂公司已經否定謠言。 ## 爭議 * 精靈寶可夢中文版命名爭議 ## 相關設施 ### 寶可夢中心 為了拓展相關產品的事業,因此日本共推出 10 間寶可夢中心(ポケモンセンター,Pokémon center):東京、橫濱、名古屋、大阪、福岡、仙臺、札幌、千葉、廣島、京都。 ### 寶可夢樂園 為了 2005 年的世界博覽會,因此設定了寶可夢樂園-Pokémon The Park(簡稱 Poké Park)。位於愛知縣名古屋市。開放時間為 2005 年 3 月 18 日~9 月 25 日。共吸引 400 多萬人次。 2006 年則抵達台灣,開放時間為 2006 年 6 月 23 日-9 月 24 日,地點在台北。爾後將會去世界各地(內定有美國、中國上海、歐洲等地)輪流展出。 ## 注釋 ## 參考文獻 **參照** ## 外部連結 * 寶可夢 香港官方網站(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繁體中文) * 寶可夢 台灣官方網站(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繁體中文) * 寶可夢 日本官方網站(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日語) * 寶可夢官方網站(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簡體中文) * 寶可夢俱樂部(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日語) * 株式會社 GAME FREAK(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日語) * 寶可夢 香港官方的 Facebook 專頁(繁體中文) * 寶可夢 台灣官方的 Facebook 專頁(繁體中文) * 寶可夢 日本官方的 Facebook 專頁(日語) * YouTube 上的寶可夢 香港官方頻道(繁體中文) * YouTube 上的寶可夢 台灣官方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繁體中文) * YouTube 上的寶可夢 日本官方頻道(日語) * 精靈寶可夢的新浪微博 * Pokemon 寶可夢的 bilibili 個人空間(簡體中文)
null
77,010
2023-05-04T09:47:35Z
76,836,955
精灵宝可梦系列
6,891,059
<p><b>桑吉號撞船事故</b>發生於2018年1月6日,當時一艘懸掛巴拿馬權宜船旗的伊朗油輪桑吉號,正從伊朗前往韓國,當時船上裝有13.6萬噸(96萬桶)<span data-orig-title="天然氣凝析油" data-lang-code="en" data-lang-name="英語" data-foreign-title="Natural-gas condensate"><span>天然氣凝析油</span></span>,在距離中國上海160海里(300公里)的海域與懸掛香港區旗的長峰水晶號(CF Crystal)貨船相撞 。撞船後不久,桑吉號便起火;經過一周的大火和航行後,它於1月14日沉沒。</p><p>桑吉號上32名船員全部遇難。</p><p>長峰水晶號的船員獲救,該船最終駛入了中國大陸的港口。根據伊朗國家石油公司的估算,桑吉號沉沒的經濟損失約為1.1億美元。 </p> <h2><span id=".E7.A2.B0.E6.92.9E"></span><span id="碰撞">碰撞</span></h2> <p>2018年1月6日晚,北京時間8點左右,一艘裝有136,000噸(960,000桶)從北方-南帕斯天然氣田開採的<span data-orig-title="天然氣凝析油" data-lang-code="en" data-lang-name="英語" data-foreign-title="Natural-gas condensate"><span>天然氣凝析油</span></span>桑吉號油輪,從伊朗阿薩盧耶出發,計劃前往韓國<span data-orig-title="大山邑" data-lang-code="ko" data-lang-name="韓語" data-foreign-title="대산읍"><span>大山邑</span></span>交付給韓國石化公司<span data-orig-title="韓華道達爾" data-lang-code="en" data-lang-name="英語" data-foreign-title="Hanwha Total"><span>韓華道達爾</span></span>。桑吉號在距離中國上海的160海里(300公里)的東海海面上與香港籍貨輪長峰水晶號相撞並起火。</p><p>桑吉號是蘇伊士型的<span data-orig-title="雙殼" data-lang-code="en" data-lang-name="英語" data-foreign-title="Double-hulled tanker"><span>雙殼</span></span>油輪,隸屬於<span data-orig-title="伊朗國家油輪公司" data-lang-code="en" data-lang-name="英語" data-foreign-title="National Iranian Tanker Company"><span>伊朗國家油輪公司</span></span>,全長274.18公尺(899英尺6英寸),<span data-orig-title="總噸位" data-lang-code="en" data-lang-name="英語" data-foreign-title="gross tonnage"><span>總噸位</span></span>為85,462,載重噸位為164,154公噸(180,949短噸)。油輪於2008年由<span data-orig-title="現代三湖重工" data-lang-code="en" data-lang-name="英語" data-foreign-title="Hyundai Samho Heavy Industries"><span>現代三湖重工</span></span>在韓國靈岩郡建造。 </p><p>與桑吉號發生碰撞的長峰水晶號是一艘散貨船,當時從美國卡拉馬出發,目的地是中國廣東省東莞市麻涌鎮,船上裝載了64,000公噸(71,000短噸)的穀物。這艘船是由中船澄西船舶修造有限公司於2011年為長宏集團(香港)有限公司所建造的,並由上海中波國際船舶管理有限公司負責管理。 長峰水晶號為巴拿馬型散貨船,總噸位為41,073噸,載重噸位為71,725公噸(79,063短噸)。撞船事件發生後,長峰水晶號的21名船員全部獲救。長峰水晶號於1月10日駛入舟山港口。</p> <h3><span id=".E6.A1.91.E5.90.89.E8.99.9F.E6.B2.89.E6.B2.A1"></span><span id="桑吉號沉没">桑吉號沉沒</span></h3> <p>大韓民國海洋警察廳和美國海軍協助中國當局搜尋失聯的桑吉號船員,儘管油輪有爆炸的危險,但搜尋仍繼續進行。1月8日,一名桑吉號船員的屍體被發現。據報導,桑吉號在1月10日開始爆炸。韓國<span data-orig-title="韓國海洋水產部" data-lang-code="en" data-lang-name="英語" data-foreign-title="Ministry of Oceans and Fisheries"><span>韓國海洋水產部</span></span>表示,大火可能燃燒長達四個星期。</p><p>2018年1月12日,鹿兒島的日本海上保安廳表示,桑吉號於1月10日下午來到日本專屬經濟區。1月11日下午位於奄美大島西北300公里(186英里)。</p><p>1月13日,一支中國救援隊從桑吉號上的一艘救生艇中發現了兩具屍體,並從艦橋上發現了船載航程資料記錄儀。中國派出的四人救援隊雖然配備了呼吸機,由於風向突變,為避免受到有毒煙霧傷害,四人救援隊在登上桑吉號後不到半小時就被迫離開。</p><p>1月14日下午4:45,桑吉號油輪沉沒,30名伊朗船員和2名孟加拉國船員全部罹難。伊朗海事機構負責人告訴美聯社:「沒有希望找到倖存者。」</p><p>1月17日,中國交通運輸部宣布, 桑吉號的殘骸位於海底115公尺(377英尺)處。 </p> <h2><span id=".E5.AF.B9.E7.8E.AF.E5.A2.83.E9.80.A0.E6.88.90.E7.9A.84.E5.BD.B1.E5.93.8D"></span><span id="对环境造成的影响">對環境造成的影響</span></h2> <p>根據路透社的報道,由於此次事故,一個13乘11公里(7.0乘5.9海里)大小的油污在海面上形成,並在風向影響下朝日本漂移。<span data-orig-title="天然氣凝析油" data-lang-code="en" data-lang-name="英語" data-foreign-title="Natural-gas condensate"><span>天然氣凝析油</span></span>是一種高揮發性、劇毒的液體,對環境極為有害。除海面油污外,沉船處還有剩餘的<span data-orig-title="天然氣凝析油" data-lang-code="en" data-lang-name="英語" data-foreign-title="Natural-gas condensate"><span>天然氣凝析油</span></span>和船用燃油,威脅著海底環境。船用燃油估計有2,000公噸(2,200短噸)。</p><p>《紐約時報》的一篇文章進一步討論了對環境的影響,稱發生漏油的那片東海海域是魚類產卵的位置,以及鯨魚的所經之處。《紐約時報》還將桑吉號沉船事件與阿拉斯加港灣漏油事件進行了比較。</p><p><span data-orig-title="英國國家海洋中心" data-lang-code="en" data-lang-name="英語" data-foreign-title="National Oceanography Centre"><span>英國國家海洋中心</span></span>和南安普敦大學研究人員基於計算機模擬,通過在高解析度下2006-2015年期間全球氣候模式世界洋中使用<span data-orig-title="拉格朗日粒子跟蹤" data-lang-code="en" data-lang-name="英語" data-foreign-title="Lagrangian particle tracking"><span>拉格朗日粒子跟蹤</span></span>和<span data-orig-title="回測" data-lang-code="en" data-lang-name="英語" data-foreign-title="Backtesting#Hindcast"><span>回測</span></span>洋流的方法繪製了潛在污染區域的地圖,並估計污染將在三個月內到達韓國沿海地區。基於桑吉號沉沒位置進行模擬,同一研究人員隨後估計,由於強烈的黑潮影響,污染可能會在一個月內抵達日本。研究人員推測桑吉號油污已到達奄美大島,預計油污可能還會到達琉球群島,並可能影響那裡的珊瑚礁。但是,中國國家海洋局在青島使用的海洋環流模型則顯示另一條污染路徑,該路徑將繞過日本的沿海水域。</p><p>《紐約時報》聲稱,環境損害,包括可能的海灘污染以及對漁業的損害,可能是巨大的,將由有關方面及其保險人賠償。</p><p>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的一份報告指出,桑吉號的油污的大小已增加到100平方公里(40平方英里)。</p><p>與原油泄漏相比,天然氣凝析油的揮發性使其對環境的影響則有所不同。《自然》雜誌的一份報告指出,由於和原油存在差異,此次漏油事故最重要的一點是其對海域周圍居民的毒性作用可能是一時的,所以不必過於擔心天然氣凝析油沉積或污染海灘。</p> <h2><span id=".E5.8F.82.E8.80.83.E6.96.87.E7.8C.AE"></span><span id="参考文献">參考文獻</span></h2> <h2><span id=".E5.A4.96.E9.83.A8.E9.93.BE.E6.8E.A5"></span><span id="外部链接">外部連結</span></h2> <ul><li>「32名水手在中國東海岸相撞後失蹤」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紐約時報,2018年1月7日</li></ul><!-- NewPP limit report Parsed by mw2324 Cached time: 20230505133153 Cache expiry: 1814400 Reduced expiry: false Complications: [show‐toc] CPU time usage: 0.384 seconds Real time usage: 0.561 seconds Preprocessor visited node count: 2735/1000000 Post‐expand include size: 96482/2097152 bytes Template argument size: 5373/2097152 bytes Highest expansion depth: 12/100 Expensive parser function count: 13/500 Unstrip recursion depth: 0/20 Unstrip post‐expand size: 42247/5000000 bytes Lua time usage: 0.213/10.000 seconds Lua memory usage: 10431536/52428800 bytes Number of Wikibase entities loaded: 1/400 --><!-- Transclusion expansion time report (%,ms,calls,template) 100.00% 415.941 1 -total 42.14% 175.260 1 Template:Infobox_event 39.85% 165.751 1 Template:Reflist 37.53% 156.108 1 Template:Infobox 21.66% 90.106 14 Template:Cite_web 12.52% 52.081 1 Template:Coord 10.68% 44.410 7 Template:Ifempty 10.56% 43.911 12 Template:Cite_news 8.66% 36.039 12 Template:Convert 6.48% 26.934 1 Template:Location_map_many -->
**桑吉號撞船事故**發生於 2018 年 1 月 6 日,當時一艘懸掛巴拿馬權宜船旗的伊朗油輪桑吉號,正從伊朗前往韓國,當時船上裝有 13.6 萬噸(96 萬桶)天然氣凝析油,在距離中國上海 160 海里(300 公里)的海域與懸掛香港區旗的長峰水晶號(CF Crystal)貨船相撞 。撞船後不久,桑吉號便起火;經過一周的大火和航行後,它於 1 月 14 日沉沒。 桑吉號上 32 名船員全部遇難。 長峰水晶號的船員獲救,該船最終駛入了中國大陸的港口。根據伊朗國家石油公司的估算,桑吉號沉沒的經濟損失約為 1.1 億美元。 ## 碰撞 2018 年 1 月 6 日晚,北京時間 8 點左右,一艘裝有 136,000 噸(960,000 桶)從北方 - 南帕斯天然氣田開採的天然氣凝析油桑吉號油輪,從伊朗阿薩盧耶出發,計劃前往韓國大山邑交付給韓國石化公司韓華道達爾。桑吉號在距離中國上海的 160 海里(300 公里)的東海海面上與香港籍貨輪長峰水晶號相撞並起火。 桑吉號是蘇伊士型的雙殼油輪,隸屬於伊朗國家油輪公司,全長 274.18 公尺(899 英尺 6 英寸),總噸位為 85,462,載重噸位為 164,154 公噸(180,949 短噸)。油輪於 2008 年由現代三湖重工在韓國靈岩郡建造。 與桑吉號發生碰撞的長峰水晶號是一艘散貨船,當時從美國卡拉馬出發,目的地是中國廣東省東莞市麻涌鎮,船上裝載了 64,000 公噸(71,000 短噸)的穀物。這艘船是由中船澄西船舶修造有限公司於 2011 年為長宏集團 (香港) 有限公司所建造的,並由上海中波國際船舶管理有限公司負責管理。 長峰水晶號為巴拿馬型散貨船,總噸位為 41,073 噸,載重噸位為 71,725 公噸(79,063 短噸)。撞船事件發生後,長峰水晶號的 21 名船員全部獲救。長峰水晶號於 1 月 10 日駛入舟山港口。 ### 桑吉號沉沒 大韓民國海洋警察廳和美國海軍協助中國當局搜尋失聯的桑吉號船員,儘管油輪有爆炸的危險,但搜尋仍繼續進行。1 月 8 日,一名桑吉號船員的屍體被發現。據報導,桑吉號在 1 月 10 日開始爆炸。韓國韓國海洋水產部表示,大火可能燃燒長達四個星期。 2018 年 1 月 12 日,鹿兒島的日本海上保安廳表示,桑吉號於 1 月 10 日下午來到日本專屬經濟區。1 月 11 日下午位於奄美大島西北 300 公里(186 英里)。 1 月 13 日,一支中國救援隊從桑吉號上的一艘救生艇中發現了兩具屍體,並從艦橋上發現了船載航程資料記錄儀。中國派出的四人救援隊雖然配備了呼吸機,由於風向突變,為避免受到有毒煙霧傷害,四人救援隊在登上桑吉號後不到半小時就被迫離開。 1 月 14 日下午 4:45,桑吉號油輪沉沒,30 名伊朗船員和 2 名孟加拉國船員全部罹難。伊朗海事機構負責人告訴美聯社:「沒有希望找到倖存者。」 1 月 17 日,中國交通運輸部宣布, 桑吉號的殘骸位於海底 115 公尺(377 英尺)處。 ## 對環境造成的影響 根據路透社的報道,由於此次事故,一個 13 乘 11 公里(7.0 乘 5.9 海里)大小的油污在海面上形成,並在風向影響下朝日本漂移。天然氣凝析油是一種高揮發性、劇毒的液體,對環境極為有害。除海面油污外,沉船處還有剩餘的天然氣凝析油和船用燃油,威脅著海底環境。船用燃油估計有 2,000 公噸(2,200 短噸)。 《紐約時報》的一篇文章進一步討論了對環境的影響,稱發生漏油的那片東海海域是魚類產卵的位置,以及鯨魚的所經之處。《紐約時報》還將桑吉號沉船事件與阿拉斯加港灣漏油事件進行了比較。 英國國家海洋中心和南安普敦大學研究人員基於計算機模擬,通過在高解析度下 2006-2015 年期間全球氣候模式世界洋中使用拉格朗日粒子跟蹤和回測洋流的方法繪製了潛在污染區域的地圖,並估計污染將在三個月內到達韓國沿海地區。基於桑吉號沉沒位置進行模擬,同一研究人員隨後估計,由於強烈的黑潮影響,污染可能會在一個月內抵達日本。研究人員推測桑吉號油污已到達奄美大島,預計油污可能還會到達琉球群島,並可能影響那裡的珊瑚礁。但是,中國國家海洋局在青島使用的海洋環流模型則顯示另一條污染路徑,該路徑將繞過日本的沿海水域。 《紐約時報》聲稱,環境損害,包括可能的海灘污染以及對漁業的損害,可能是巨大的,將由有關方面及其保險人賠償。 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的一份報告指出,桑吉號的油污的大小已增加到 100 平方公里(40 平方英里)。 與原油泄漏相比,天然氣凝析油的揮發性使其對環境的影響則有所不同。《自然》雜誌的一份報告指出,由於和原油存在差異,此次漏油事故最重要的一點是其對海域周圍居民的毒性作用可能是一時的,所以不必過於擔心天然氣凝析油沉積或污染海灘。 ## 參考文獻 ## 外部連結 * 「32 名水手在中國東海岸相撞後失蹤」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紐約時報,2018 年 1 月 7 日
{ "globe": "earth", "lat": 28.3667, "lon": 125.9167 }
22,625
2023-04-16T12:32:28Z
76,190,783
桑吉號撞船事故
76,566
<p><b>理查·蓋歐格·史特勞斯</b>(德語:<span lang="de">Richard Georg Strauss</span>,1864年6月11日—1949年9月8日),德國作曲家、指揮家。史特勞斯深受以李斯特、華格納為首的「新日耳曼學派」之影響,被認為是德奧音樂傳統的最後繼承者,也是晚期浪漫主義的代表作曲家,常與馬勒並稱。 </p><p>史特勞斯的早期作品具有典型浪漫主義的特點;在1888年創作的交響詩《唐璜》則運用了更加豐富的半音,展現不同以往的「嘉年華式」風格,被視為他邁入浪漫晚期風格的代表作品。此後他繼續在作品中探索半音與和聲的可能性,分別於1905年和1909年首演的《莎樂美》、《厄勒克特拉》是這波趨勢的高峰,也為現代主義音樂奠下相當的基礎。自1911年的《玫瑰騎士》開始,施特勞斯的歌劇無論在選材或風格上都回歸其原先的穩健,從此而終。在施特勞斯創作生涯後半,他的作品常被看作是守舊和過時的。史特勞斯具有極其卓越的對位寫作才能及配器技術,幾乎所有作品的織體都非常複雜。 </p><p>史特勞斯在1933年曾擔任納粹德國<span data-orig-title="帝國音樂院" data-lang-code="en" data-lang-name="英語" data-foreign-title="Reichsmusikkammer"><span>帝國音樂院</span></span>的院長,後來因為猶太籍音樂家與納粹當局意見不合,遂於1935年辭職;戰後則受到審查,直到1948年才由政府正式澄清平反。事實上,他由於創作涉及戀父情結話題的《厄勒克特拉》,與猶太作家茨威格合作《沉默的女人》,以及兒媳是猶太人等原因,一直受到納粹政府的監視。 </p><p>他與以小約翰·史特勞斯為代表的維也納史特勞斯家族沒有關係,有時會以全名<b>理查·史特勞斯</b>稱呼以作區分。他還是配樂作曲家馬克斯·史坦納的教父和老師。 </p> <h2><span id=".E7.94.9F.E5.B9.B3"></span><span id="生平">生平</span></h2> <h3><span id=".E6.97.A9.E5.B9.B4.E7.94.9F.E6.B4.BB.E8.88.87.E4.BA.8B.E6.A5.AD.EF.BC.881864-1886.E5.B9.B4.EF.BC.89"></span><span id="早年生活與事業(1864-1886年)">早年生活與事業(1864-1886年)</span></h3> <p>史特勞斯於1864年6月11日出生於慕尼黑。他是約瑟芬妮與<span data-orig-title="法蘭茲·施特劳斯" data-lang-code="en" data-lang-name="英語" data-foreign-title="Franz Strauss"><span>法蘭茲·史特勞斯</span></span>的兒子。法蘭茲是當時有名的法國號演奏家,任職於慕尼黑宮廷劇院,同時也是皇家巴伐利亞音樂學校的教授。約瑟芬妮則是當地一名富有釀酒人的女兒。 </p><p>史特勞斯4歲時開始受音樂教育,向當時慕尼黑宮廷樂團的大鍵琴手奧古斯特·通博(August Tombo)學習鋼琴。史特勞斯很快地便開始參與管弦樂團的排練,並向樂團的助理指揮學習樂理和配器。他6歲時寫下第一首作品,從此創作不輟。1872年,史特勞斯向父親的表親,也是宮廷樂團的總監<span data-orig-title="本諾·瓦爾特" data-lang-code="en" data-lang-name="英語" data-foreign-title="Benno Walter"><span>本諾·瓦爾特</span></span>學習小提琴;又在11歲時接受了弗里德里希·威爾海姆·梅耶(Friedrich Wilhelm Meyer)為期五年的作曲課程。 </p><p>除了這些老師,史特勞斯在音樂上也深受父親影響。其父親的教導注重古典主義的基礎,史特勞斯因而廣泛認識了貝多芬、海頓、莫札特、舒伯特等人的作品。在史特勞斯童年至青少年時期的創作中,他的父親也時常給予意見、建議或批評。直到1880年代初期,史特勞斯的作品多受惠於舒曼、孟德爾頌的風格,這反映了他父親的指導。 </p><p>1874年,史特勞斯初次聆聽了華格納的歌劇——《羅恩格林》、《唐懷瑟》。1878年,他參與了在慕尼黑的《女武神》與《齊格菲》的演出;隔年甚至參與了《指環》全作、《紐倫堡的名歌手》及《崔斯坦與伊索德》的演出。華格納的音樂對史特勞斯的風格影響顯著,但起初他保守的父親禁止他從中學習。在史特勞斯的家庭裡,華格納音樂的價值一直受到懷疑,這種情形持續到他16歲那年取得《崔斯坦》的樂譜為止。不過,雖然史特勞斯於1882年前往拜魯特音樂節聆聽其父參與的《帕西法爾》的首演,他卻在之後的書信裡詳述了他對華格納其人和聲歌手樂的負面印象。對於保守派針對華格納前衛作品的敵意,史特勞斯在晚年表達了深刻的遺憾。 </p><p>1882年12月,史特勞斯的小提琴協奏曲(op.8)首演,主奏者是他的老師本諾·瓦爾特,他自己則負責管弦樂部的鋼琴版簡譜。同年史特勞斯從路德維希文法中學畢業後進入慕尼黑大學,主修哲學和藝術史,而非音樂。但他只讀了一年便離開去往柏林研習。不久後,他成為邁寧根宮廷樂團樂長漢斯·馮·畢羅的助理指揮。畢羅對史特勞斯的作品印象深刻,因而對這位年輕人愛護有加。而史特勞斯也從畢羅的排演過程領略到詮釋與指揮的藝術。也是在畢羅的指揮下,史特勞斯完成了自己作為鋼琴家的首次重大演出,曲目是莫札特第24號鋼琴協奏曲,他甚至為其寫了專屬的華彩樂段。 </p><p>1885年12月,畢羅辭去邁寧根的職務,史特勞斯於是成為該樂團暫定的首席指揮,直到1886年4月。期間他幫忙張羅了布拉姆斯第四號交響曲的首演,這部作品由作曲家本人指揮。史特勞斯在這時期也指揮過布氏的第二號交響曲。布拉姆斯曾對史特勞斯提出建言,指出他的交響曲過份操弄主題,且這些主題多派生自單一和聲,從而顯得單調。如同華格納,布拉姆斯的音樂也影響史特勞斯頗多,史氏常謂生涯的這個階段為「布拉姆斯熱」(Brahmsschwärmerei),布氏的風格因此反映在他此時期的作品中,例如鋼琴四重奏(op.13)、合唱曲《流浪者的風暴》(op.14)、《d小調詼諧曲》。 </p> <h3><span id=".E6.8C.87.E6.8F.AE.E8.88.87.E4.BA.A4.E9.9F.BF.E8.A9.A9.E7.9A.84.E6.88.90.E5.8A.9F.EF.BC.881885-1898.E5.B9.B4.EF.BC.89"></span><span id="指揮與交響詩的成功(1885-1898年)">指揮與交響詩的成功(1885-1898年)</span></h3> <p>史特勞斯在1885年結識了作曲家<span data-orig-title="亞力山大·瑞特" data-lang-code="en" data-lang-name="英語" data-foreign-title="Alexander Ritter"><span>亞力山大·瑞特</span></span>,他是華格納的姻親,也是邁寧根宮廷樂團的小提琴手。作為華格納和李斯特的熱心擁護者,瑞特深深影響了史特勞斯此後的作曲傾向。瑞特說服史特勞斯放棄原先保守的風格並接納「未來的音樂」,也就是以華氏和李氏的風格為作曲模式,甚至促使他接觸叔本華的思想著述。史特勞斯逐漸發展出新的美學觀,這成為他之後交響詩創作的基礎。 </p><p>在1886年辭去邁寧根的職務後,史特勞斯先是用了數週時間遊歷義大利,接著就任巴伐利亞邦劇院(位於慕尼黑)的第三指揮。在旅行義大利途中,他寫下了一些景點的文字描述以及伴隨這些描述的樂思。史特勞斯將這些構想寫信告訴母親,而它們最終發展成他的第一首交響詩《<span data-orig-title="來自義大利" data-lang-code="en" data-lang-name="英語" data-foreign-title="Aus Italien"><span>來自義大利</span></span>》。在史特勞斯得到新職務不久後,瑞特也在同年9月移居慕尼黑。兩人在往後的三年裡常常會面談論音樂(特別是新日耳曼學派)、詩歌、文學、哲學等話題。 </p><p>史特勞斯在巴伐利亞的任期不算愉快。國王路德維希二世逝世後,劇院沒能得到其繼位者鄂圖充足的贊助。這意味多數史特勞斯中意的、更具抱負也更高成本的歌劇(譬如華格納的作品)將難以上演。而劇院的指定劇目,例如布瓦爾迪厄、奧柏、董尼才悌等人的作品,常令他感到無趣。此外,劇院的資深指揮赫曼·李維(Hermann Levi)身體時常有恙,使史特勞斯常得臨危受命指揮自己沒有參與排練的歌劇。好在這段期間他在慕尼黑以外的許多城市找到了令他滿意的指揮工作,特別是萊比錫,他於1887秋季在此與馬勒結識。同年,史特勞斯邂逅了他未來的妻子——女高音<span data-orig-title="寶琳·德·艾娜" data-lang-code="en" data-lang-name="英語" data-foreign-title="Pauline de Ahna"><span>寶琳·德·艾娜</span></span>。寶琳當時原是慕尼黑音樂學院的聲樂學生,但很快便轉到史特勞斯門下接受指導。 </p><p>1889年5月,史特勞斯在被任命為薩克森-威瑪-艾森納赫的宮廷樂長後辭去邦劇院的職務,而新職務從秋季開始。因此當年夏季史特勞斯方有機會作為拜魯特音樂節的助理指揮,並藉此結交了音樂節總監科西瑪·華格納。 之後史特勞斯帶著寶琳·德·艾娜前往威瑪赴任,兩人在1894年9月結婚。寶琳雖以暴躁、多嘴、直言不諱著稱,但她同時是史特勞斯創作上重要的靈感來源。縱觀史特勞斯的作曲生涯,從藝術歌曲到歌劇都能看見他對女高音的偏愛以及對女性角色的細膩刻畫。1894年史特勞斯的首部歌劇《<span data-orig-title="貢特拉姆" data-lang-code="en" data-lang-name="英語" data-foreign-title="Guntram (opera)"><span>貢特拉姆</span></span>》在威瑪首演,由寶琳擔任女主角。這部作品並不成功,特別是在後來於慕尼黑的演出,是史特勞斯生涯初次遭遇的重大挫折。 </p><p>相較於歌劇,史特勞斯在威瑪最主要的成就是交響詩。1889年11月《唐璜》的首演引發巨大反響,是史特勞斯取得國際聲譽的開始。而隔年首演的《死與變容》同樣為他帶來成功。這兩部作品連同《d小調詼諧曲》奠定了史特勞斯身為前衛音樂旗手的地位。他在威瑪也不乏指揮上的成績,特別是為李斯特的交響詩以及1892年演出的完整版《崔斯坦》。 </p><p>史特勞斯在1894年的拜魯特音樂節指揮《唐懷瑟》,並由寶琳演唱伊莉莎白一角。該年9月,在兩人結婚前,史特勞斯在再度接下巴伐利亞邦劇院的職位後離開威瑪。這次他擔任的是首席指揮,負責華格納歌劇的演出製作。接下來的四年也是史特勞斯生涯創作交響詩最豐沛的時期,包括《提爾惡作劇》(1895)、《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1896)、《<span data-orig-title="唐吉訶德(交響詩)" data-lang-code="en" data-lang-name="英語" data-foreign-title="Don Quixote (Strauss)"><span>唐吉訶德</span></span>》(1897)、《英雄的生涯》(1898)。1894至1895年間史特勞斯也同時兼任柏林愛樂的首席指揮。他唯一的孩子法蘭茲則出生在1897年。 </p> <h3><span id=".E6.88.90.E5.90.8D.EF.BC.881898-1933.E5.B9.B4.EF.BC.89"></span><span id="成名(1898-1933年)">成名(1898-1933年)</span></h3> <h4><span id=".E4.B8.89.E9.83.A8.E6.AD.8C.E5.8A.87"></span><span id="三部歌劇">三部歌劇</span></h4> <p>史特勞斯在1898年離開巴伐利亞邦劇院並成為柏林國立樂團的首席指揮(同時執掌柏林國立歌劇院,此後15年他一直擔任這個職位)。這段時期他時常作為客座指揮巡演於國際間並享有盛名,而他自己的作品也在演出曲目之列。他在1901年成為<span data-orig-title="全日耳曼音樂協會" data-lang-code="en" data-lang-name="英語" data-foreign-title="Allgemeiner Deutscher Musikverein"><span>全日耳曼音樂協會</span></span>(新日耳曼學派的首要組織)和<span data-orig-title="德國音樂家協會" data-lang-code="en" data-lang-name="英語" data-foreign-title="Deutscher Tonkünstlerverband"><span>德國音樂家協會</span></span>的主席。他也擔任過音樂叢書的編輯。史特勞斯運用這些職位的影響力支持並推廣許多當代德國作曲家,例如馬勒。他作為作曲家的名聲也蒸蒸日上;首場完全以史特勞斯作品為主打的音樂會在1901年由維也納愛樂演出。1903年倫敦與海德堡都舉辦了史特勞斯音樂節,在後者他的清唱劇《<span data-orig-title="塔耶弗" data-lang-code="en" data-lang-name="英語" data-foreign-title="Taillefer (Strauss)"><span>塔耶弗</span></span>》首演。 </p><p>1904年史特勞斯開始了他的首次北美巡演,途經波士頓、芝加哥、克里夫蘭、辛辛那提、紐約、匹茲堡等地。該年3月他在卡內基音樂廳首演了自己的交響詩《<span data-orig-title="家庭交響曲" data-lang-code="en" data-lang-name="英語" data-foreign-title="Symphonia Domestica"><span>家庭交響曲</span></span>》。這一年史特勞斯在卡內基和作曲家赫曼·漢斯·韋茨勒(Hermann Hans Wetzler)合作指揮了許多作品,還與妻子寶琳共演了一場藝術歌曲音樂會。在這次巡演中史特勞斯也集中心力創作他的第三部歌劇《莎樂美》,其劇本以1891年由王爾德所作的同名戲劇為基礎。這部歌劇於1905年在德勒斯登首演,造就極大轟動與史特勞斯前所未有的成功,很快令世界各地的劇院紛紛投入製作。 </p><p>1906年,史特勞斯用《莎樂美》的版酬在加米施-帕滕基興買了土地並建造別墅(1908年建成)。這棟別墅起初只作為避暑地,後來史特勞斯才決定在此定居,直到去世。(史特勞斯死後其親人仍居住於此,直到孫子克里斯蒂安於2020年去世為止。現作為檔案館。) </p><p>《莎樂美》之後,史特勞斯開始與劇作家胡戈·馮·霍夫曼史塔合作,推出《厄勒克特拉》(1909)與《玫瑰騎士》(1911),後者尤其在國際間引發狂熱,被認為是史特勞斯音樂成就的巔峰。 </p> <h4><span id=".E6.9C.80.E5.BE.8C.E7.9A.84.E4.BA.A4.E9.9F.BF.E8.A9.A9"></span><span id="最後的交響詩">最後的交響詩</span></h4> <p>早在1899年,史特勞斯就曾構想一部作品「藝術家的悲劇」(Künstlertragödie),但在草稿階段就放棄了。很快地他又以這些草稿為基礎,擬了另一部四樂章的作品「阿爾卑斯」(Die Alpen),卻一樣沒有完成。多年後,就在《玫瑰騎士》首演完沒多久的5月,馬勒去世。史特勞斯決定重新回顧「阿爾卑斯」,並於馬勒去世隔天在日記寫道: </p> <dl><dd><dl><dd>這位有抱負、理想主義、富活力的藝術家的死是一個重大的損失。猶太人馬勒在基督教中臻至崇高;而英雄華格納年老時也在叔本華的影響下回到它(基督教)。但我很清楚,德意志民族只有從基督教中解放自己才能獲得新的創造力……(因此)我將稱我的阿爾卑斯交響曲為:反基督(Der Antichrist,出自尼采的同名著作)。因為它象徵透過個人力量的道德純化,以及藉由勞作、敬仰永恆且宏偉的自然而得的解放。</dd></dl></dd></dl><p>作品起先被構想為由兩部分組成,題為「反基督:阿爾卑斯交響曲」。但後來史特勞斯沒有完成第二部分,而是放棄了標題「反基督」三字,將這部單樂章作品單純稱為「阿爾卑斯交響曲」。在經過多年的反覆琢磨後,史特勞斯的創作一往無前。1914年11月他開始配器,僅三個月全曲便告完成。《阿爾卑斯交響曲》在1915年10月於柏林由作曲家本人指揮。 </p> <h4><span id=".E6.8C.81.E7.BA.8C.E5.89.B5.E4.BD.9C"></span><span id="持續創作">持續創作</span></h4> <p>《玫瑰騎士》之後,史特勞斯推出一系列成功的歌劇作品,包括《<span data-orig-title="阿里阿德涅在納克索斯島" data-lang-code="en" data-lang-name="英語" data-foreign-title="Ariadne auf Naxos"><span>阿里阿德涅在納克索斯島</span></span>》(1912,1916)、《<span data-orig-title="沒有影子的女人" data-lang-code="en" data-lang-name="英語" data-foreign-title="Die Frau ohne Schatten"><span>沒有影子的女人</span></span>》(1919)、《<span data-orig-title="埃及的海倫" data-lang-code="en" data-lang-name="英語" data-foreign-title="Die ägyptische Helena"><span>埃及的海倫</span></span>》(1928)、《<span data-orig-title="阿拉貝拉" data-lang-code="en" data-lang-name="英語" data-foreign-title="Arabella"><span>阿拉貝拉</span></span>》(1933)。 </p><p>史特勞斯唯一一部完全由自己撰寫劇本的歌劇《<span data-orig-title="間奏劇(史特勞斯)" data-lang-code="en" data-lang-name="英語" data-foreign-title="Intermezzo (opera)"><span>間奏劇</span></span>》於1924年在德勒斯登森柏歌劇院首演。在這部作品裡史特勞斯有意擺脫後華格納的歌劇思想(這也是霍夫曼史塔劇本的基本框架),轉而接納一種現代家常喜劇,同時他炮製了《玫瑰騎士》的經驗將傳統舞曲與後浪漫風格磨合。《間奏劇》的成功預示晚年的史特勞斯在現代主義(無調性)歌劇的浪潮中將堅持自己的路線。 </p><p>這段期間他也以名指揮的身分活躍於歐洲各地。1919年史特勞斯成為維也納國立歌劇院的首席指揮,直到1924年。1920年他與<span data-orig-title="马克斯·赖因哈特" data-lang-code="en" data-lang-name="英語" data-foreign-title="Max Reinhardt"><span>馬克斯·賴因哈特</span></span>、霍夫曼史塔等人一同復興了薩爾茨堡音樂節。 </p><p>1924年,史特勞斯的兒子法蘭茲與一位猶太實業家的女兒愛麗絲·馮·格拉布-赫曼斯沃特(Alice von Grab-Hermannswörth),以天主教的禮儀成婚。他們育有兩子:理查和克里斯蒂安。 </p> <h3><span id=".E5.9C.A8.E7.B4.8D.E7.B2.B9.E6.B2.BB.E4.B8.8B.EF.BC.881933-1945.E5.B9.B4.EF.BC.89"></span><span id="在納粹治下(1933-1945年)">在納粹治下(1933-1945年)</span></h3> <h4><span id=".E5.B8.9D.E5.9C.8B.E9.9F.B3.E6.A8.82.E9.99.A2"></span><span id="帝國音樂院">帝國音樂院</span></h4> <p>1933年,納粹與希特勒權力登頂。史特勞斯未曾入籍納粹,甚至會謹慎避用納粹禮。但出於權宜考量,他起初仍與納粹保持一定合作,並冀望身為華格納狂熱者的希特勒(他在1907年觀看過《莎樂美》後也同樣欣賞史特勞斯的作品)能幫助宣揚德國的藝術及文化。史特勞斯的合作動機也包含兒媳與孫子的敏感身分,以及他決心保護並演出一些被查禁的作曲家的作品,如馬勒、德布西。 </p><p>這一年,史特勞斯在私人筆記裡寫下: </p> <blockquote><p>我認為施特萊徹與戈培爾對猶太人的迫害是對德國榮光的侮辱,是他們無能的證據——也是懶惰、平庸者對付更高才智者時所能用的最陽春的武器。</p></blockquote> <p>事實上,與史特勞斯合作同樣是納粹高層的權宜之計。戈培爾在日記中就寫道: </p> <blockquote><p>不幸地是我們仍需要他(史特勞斯),但總有一天我們會有自己的音樂然後便不再需要這個頹廢的神經質者。</p></blockquote> <p>就這樣基於史特勞斯的名望,該年11月納粹任命他為新成立的<span data-orig-title="帝國音樂院" data-lang-code="en" data-lang-name="英語" data-foreign-title="Reich Chamber of Music"><span>帝國音樂院</span></span>的院長。見證過漫長歷史的史特勞斯(他年幼時德意志甚至尚未統一)對政治並不感興趣,起初他只想接下職位而排除相關事務。但這個想法最終難以實現。後來史特勞斯在給家人的信中寫道:「我曾在皇帝(威廉二世)手下譜曲,也曾在艾伯特(威瑪共和總統)手下譜曲,這次我一樣能生存下來。」他在1935年的日記中又寫了: </p> <blockquote><p>1933年11月,部長戈培爾未經我事先同意便任命我為帝國音樂院院長。我接受這個榮譽職位是希望能做些好事並避免災厄——萬一此後德國的音樂生活被外行人和無知的鑽營者「重組」。</p></blockquote> <p>史特勞斯甚至私下奚落戈培爾是「小人」。他在1933年題獻給戈培爾一首藝術歌曲《小溪》(<i>Das Bächlein</i>, op.88),為的是爭取戈培爾的合作,以期能將德國音樂的版權年限從30年延長至50年。同年,在托斯卡尼尼為表對納粹的抗議辭去拜魯特音樂節指揮一職後,史特勞斯取代他指揮該年的《帕西法爾》。 </p><p>史特勞斯試圖無視納粹對德布西、馬勒、孟德爾頌作品的禁令。他也繼續和他的好友、猶太作家史蒂芬·茨威格合作於歌劇《<span data-orig-title="沉默的女人" data-lang-code="en" data-lang-name="英語" data-foreign-title="Die Schweigsame Frau"><span>沉默的女人</span></span>》。當作品於1935年首演時,史特勞斯堅持茨威格的名字得出現在製作名冊上,此主張引發納粹不滿,希特勒與戈培爾於是避不出席。而這部歌劇僅演出了三場即被當局中止,甚至查禁。 </p><p>同年6月,史特勞斯致信茨威格,當中提到: </p> <blockquote><p>你相信我向來的任何行動都是以「我是德國人」的想法為指導嗎?你以為莫札特創作時有作為「亞利安人」的意識嗎?我只認兩種人:有天賦的跟沒天賦的。</p></blockquote> <p>這封信卻被蓋世太保攔截並交給希特勒。史特勞斯也在這年被解除院長的職位。然而1936年柏林奧運仍使用了他的《<span data-orig-title="奧運讚歌" data-lang-code="en" data-lang-name="英語" data-foreign-title="Olympische Hymne"><span>奧運讚歌</span></span>》(作於1934年)。史特勞斯1930年代與納粹表面上的關係常為一些知名音樂家所詬病,例如托斯卡尼尼,他在1933年史特勞斯就職時曾說道:「對於作為作曲家的史特勞斯,我願意摘下帽子;但對於作為人的史特勞斯,我會把帽子戴回去。」但事實上,史特勞斯在納粹當權期間多數的指揮活動都是為了迎合當局,以求得兒媳及孫子的安全。 </p> <h4><span id=".E6.99.9A.E6.9C.9F.E6.AD.8C.E5.8A.87.E8.88.87.E5.AE.B6.E5.BA.AD.E8.AE.8A.E6.95.85"></span><span id="晚期歌劇與家庭變故">晚期歌劇與家庭變故</span></h4> <p>與茨威格合作受挫後,史特勞斯在作家、劇場歷史學者<span data-orig-title="約瑟夫·格列戈爾" data-lang-code="en" data-lang-name="英語" data-foreign-title="Joseph Gregor"><span>約瑟夫·格列戈爾</span></span>的請求下轉而與其合作。他們首先動筆的是《<span data-orig-title="達芙妮(史特勞斯)" data-lang-code="en" data-lang-name="英語" data-foreign-title="Daphne (opera)"><span>達芙妮</span></span>》,但它的首演反而晚於另一部作品《<span data-orig-title="和平之日" data-lang-code="en" data-lang-name="英語" data-foreign-title="Friedenstag"><span>和平之日</span></span>》。《和平之日》在1938年7月首演(當時德國正處於備戰狀態),其故事背景是三十年戰爭中的一場圍城。顯然,這部歌劇的反戰思想某程度是對納粹的批評。隔年6月,希特勒和納粹高層也觀看了這部作品(這場演出是史特勞斯75歲慶生活動的一部分)。但隨著9月德國入侵波蘭,《和平之日》後續的演出製作也被迫中止。 </p><p>之後史特勞斯與格列戈爾又完成了《<span data-orig-title="達奈的愛情" data-lang-code="en" data-lang-name="英語" data-foreign-title="Die Liebe Der Danae"><span>達奈的愛情</span></span>》(1940)與《<span data-orig-title="隨想曲(歌劇)" data-lang-code="en" data-lang-name="英語" data-foreign-title="Capriccio (opera)"><span>隨想曲</span></span>》(1942),後者是史特勞斯傳世的最後(完整的)歌劇。 </p><p>1938年,當兒媳愛麗絲被軟禁在加米施-帕滕基興時,史特勞斯以自己在柏林的親信確保她的安全。之後他開車前往泰雷津集中營要求釋放愛麗絲的祖母寶拉·諾伊曼(Paula Neumann),但未能成功,最後諾伊曼與其他25名親屬在集中營被殺害。當愛麗絲的母親瑪麗·馮·格拉布(Marie von Grab)安全待在瑞士琉森時,史特勞斯還致信親衛隊請求釋放她同樣被關在集中營的孩子;但他的信被無視了。 </p><p>1942年史特勞斯與家人搬回維也納。在那裡愛麗絲和她的孩子能受到大區長官巴爾杜爾·馮·席拉赫(文藝愛好者,也是納粹高官中的鴿派)的庇護。但史特勞斯能力畢竟有限;1944年初愛麗絲和兒子在他不注意時被蓋世太保綁架並監禁了兩晚。後來史特勞斯介入干預兩人才獲釋,得以返回加米施,只是仍得被軟禁直到戰爭結束。 </p> <h4><span id=".E6.88.B0.E6.9C.AB"></span><span id="戰末">戰末</span></h4> <p>史特勞斯在1945年4月完成了《變形》,這是為23支弦樂器所寫的習作。完成作品幾天後,史特勞斯在日記寫下: </p> <blockquote><p>人類史上最可怕的時期即將結束,在最重大的罪犯們當權下充滿獸行、無知與反文化的12年間,德國兩千年來的文化發展崩壞了。</p></blockquote> <p>儘管作曲家本人未對標題「變形」多作說明,後世普遍認為史特勞斯是為了哀悼戰爭期間德國在文化和物質上受到的摧殘(許多重要歌劇院遭轟炸)。也有學者認為這部作品來自史特勞斯晚年閱讀歌德詩作後的心得。 </p><p>就在同一個月,美軍開進加米施,且有意扣押史特勞斯的房產。史特勞斯不顧兒子勸阻,對當時的指揮官米爾頓·魏斯(Milton Weiss)中尉說道:「我是理查·史特勞斯,《玫瑰騎士》與《莎樂美》的作曲者。」幸好魏斯也是愛樂人士,一聽才認出眼前的人是史特勞斯。他讓史特勞斯保有房產,並為之樹立保護告示。而雙簧管演奏家<span data-orig-title="約翰·德·蘭西(雙簧管演奏家)" data-lang-code="en" data-lang-name="英語" data-foreign-title="John de Lancie"><span>約翰·德·蘭西</span></span>當時也在軍中服役,他請求史特勞斯創作一首雙簧管協奏曲。起初史特勞斯拒絕這個提議,卻在幾個月後完成了《<span data-orig-title="D大調雙簧管協奏曲" data-lang-code="en" data-lang-name="英語" data-foreign-title="Oboe Concerto (Strauss)"><span>D大調雙簧管協奏曲</span></span>》。 </p> <h3><span id=".E6.99.9A.E5.B9.B4.E8.88.87.E9.80.9D.E4.B8.96.EF.BC.881942-1949.E5.B9.B4.EF.BC.89"></span><span id="晚年與逝世(1942-1949年)">晚年與逝世(1942-1949年)</span></h3> <p>《隨想曲》首演後史特勞斯曾說:「我畢生的工作已經以《隨想曲》總結。此後我寫下的任何音符都無關乎音樂史了。」顯示年近八旬的史特勞斯儘管無意再構思大規模作品,卻仍想繼續創作。直到去世為止這段作曲動力未減的晚年,被傳記作家和樂評形容為「印度夏季」(Indian summer,即秋老虎)。此時期的作品包括《<span data-orig-title="第二號法國號協奏曲" data-lang-code="en" data-lang-name="英語" data-foreign-title="Horn Concerto No. 2 (Strauss)"><span>第二號法國號協奏曲</span></span>》、《變形》、《雙簧管協奏曲》、《<span data-orig-title="為單簧管及低音管的小協奏曲" data-lang-code="en" data-lang-name="英語" data-foreign-title="Duet concertino for clarinet and bassoon"><span>為單簧管及低音管的小協奏曲</span></span>》、《最後四首歌》。 </p><p>如同多數德國人,史特勞斯的銀行帳戶被凍結,許多資產也被美軍沒收。身無長物的史特勞斯與妻子在1945年10月離開德國前往瑞士,暫居於蘇黎世郊外的旅店。在那裡他們遇見了樂評<span data-orig-title="威利·舒賀" data-lang-code="en" data-lang-name="英語" data-foreign-title="Willi Schuh"><span>威利·舒賀</span></span>(他後來為史特勞斯作傳)。由於缺錢,史特勞斯在1947年展開他最後一次的國際巡演。在這場為期三週的倫敦之行,他指揮了幾首自己的交響詩和歌劇選段,也出席了英國廣播公司製作的《厄勒克特拉》的演出。這次的巡演堪稱成功,且紓解了史特勞斯夫婦財務上的困窘。1948年6月,史特勞斯在於慕尼黑舉行的去納粹化公審中被平反。 </p><p>同年12月,在接受完膀胱手術後史特勞斯住院了數週,從此他的健康狀況直下。但他仍在自己85歲的慶生活動(1949年6月10日,慕尼黑攝政王劇院)中指揮了《玫瑰騎士》第二幕的終景,這也是史特勞斯最後的指揮演出。8月15日史特勞斯心臟病發作;9月8日下午兩點左右,他在加米施-帕滕基興的家中因腎衰竭悄然於睡夢中去世。臨終時史特勞斯對兒媳愛麗絲說道:「死亡不過就跟我在《死與變容》裡寫的一樣。」負責安排史特勞斯85歲慶生的喬治·蕭提,也同樣為史特勞斯的葬禮指揮音樂。 </p> <h2><span id=".E4.BD.9C.E5.93.81"></span><span id="作品">作品</span></h2> <h3><span id=".E7.8D.A8.E5.A5.8F.E6.9B.B2.E8.88.87.E5.AE.A4.E5.85.A7.E6.A8.82"></span><span id="獨奏曲與室內樂">獨奏曲與室內樂</span></h3> <p>史特勞斯早期寫過一些獨奏曲與室內樂,是以較保守的風格創作。這些作品跨足多種體裁,但幾乎都是淺嘗輒止,可以看作史特勞斯少年至青年時期的探索,包含了兩首鋼琴三重奏(1877、1878)、弦樂四重奏(op.2, 1881)、<span data-orig-title="鋼琴奏鳴曲(史特勞斯)" data-lang-code="en" data-lang-name="英語" data-foreign-title="Piano Sonata in B minor (Strauss)"><span>鋼琴奏鳴曲</span></span>(op.5, 1882)、小夜曲(op.7, 1882)、<span data-orig-title="大提琴奏鳴曲(史特勞斯)" data-lang-code="en" data-lang-name="英語" data-foreign-title="Cello Sonata (Strauss)"><span>大提琴奏鳴曲</span></span>(op.6, 1883)、<span data-orig-title="鋼琴四重奏(史特勞斯)" data-lang-code="en" data-lang-name="英語" data-foreign-title="Piano Quartet (Strauss)"><span>鋼琴四重奏</span></span>(op.13, 1885)、<span data-orig-title="小提琴奏鳴曲(史特勞斯)" data-lang-code="en" data-lang-name="英語" data-foreign-title="Violin Sonata (Strauss)"><span>小提琴奏鳴曲</span></span>(op.18, 1888)。 </p> <h3><span id=".E4.BA.A4.E9.9F.BF.E8.A9.A9.E8.88.87.E5.85.B6.E4.BB.96.E7.AE.A1.E5.BC.A6.E6.A8.82.E4.BD.9C.E5.93.81"></span><span id="交響詩與其他管弦樂作品">交響詩與其他管弦樂作品</span></h3> <p>史特勞斯早年曾寫過兩首交響曲(1880、1884),然而在結識亞歷山大·瑞特後他逐漸熟悉李斯特的交響詩,並開始檢討奏鳴曲式及傳統體裁的侷限。1886年完成的《來自義大利》是他在交響詩領域跨出的第一步。回到慕尼黑後史特勞斯有更多時間思考音樂與美學,《<span data-orig-title="馬克白(交響詩)" data-lang-code="en" data-lang-name="英語" data-foreign-title="Macbeth (Strauss)"><span>馬克白</span></span>》(1886-1888)即是這個階段的成果,史特勞斯稱其為「新的道路」。儘管這首作品顯示作曲家找到了調和敘事與音樂形式的方法,風格也堪稱成熟,但按照布萊恩·吉列姆(Bryan Gilliam)在新格羅夫辭典中的說法,《馬克白》的主題不像史特勞斯之後的交響詩那樣鮮明,情節和聲歌手響也不夠清晰,故長久以來未被看重。 </p><p>直到《唐璜》史特勞斯才真正在交響詩站穩腳步,並確立了一種新風格。歌劇《貢特拉姆》首演失利後,他更加投入創作交響詩。1904年首演的《家庭交響曲》則是史特勞斯技法的高峰,也標誌著他有意總結自己在交響詩的成就。11年後他才推出了下一部,也是最後一部交響詩《阿爾卑斯交響曲》。 </p><p>史特勞斯通常被認為是將交響詩發揮得最好的作曲家。這些作品取材廣泛,包含了景物、文學、傳說、哲學、自傳等主題,將音樂能描寫的範圍拓展至極,是標題音樂的代表。除了將<span data-orig-title="主題發展" data-lang-code="en" data-lang-name="英語" data-foreign-title="Thematic transformation"><span>主題發展</span></span>和多主題的整合、對位做到淋漓盡致(詳見主導動機),史特勞斯對各種樂器聲響的靈活操縱也加強了音樂的描繪力,譬如《阿爾卑斯交響曲》的「風暴」一段就用了雷鳴器、雙定音鼓加低音鼓(雷聲)、風鳴器、短笛(閃電)、管風琴等各式樂器的組合。史特勞斯不拘泥任何一種樂曲結構,甚至能活用傳統曲式,如《堂吉訶德》的變奏曲式、《提爾惡作劇》的輪旋曲式。 </p><p>除了交響曲及交響詩,史特勞斯也寫有芭蕾《<span data-orig-title="約瑟夫傳奇" data-lang-code="en" data-lang-name="英語" data-foreign-title="Josephslegende"><span>約瑟夫傳奇</span></span>》、《<span data-orig-title="奶油泡" data-lang-code="en" data-lang-name="英語" data-foreign-title="Schlagobers"><span>奶油泡</span></span>》,以及《節慶前奏曲》(Festliches Präludium, op.61)、《<span data-orig-title="皇紀百週年紀念音樂" data-lang-code="en" data-lang-name="英語" data-foreign-title="Japanese Festival Music"><span>皇紀百週年紀念音樂</span></span>》。 </p> <h3><span id=".E5.8D.94.E5.A5.8F.E6.9B.B2"></span><span id="協奏曲">協奏曲</span></h3> <p>史特勞斯並不是以協奏曲為主打的作曲家。他的協奏曲不算太少,卻只創作於早年及晚年,且與其說是具抱負的作品更像是習作和消遣,規模、篇幅都較小。史特勞斯年輕時在老師和父親的影響下嘗試寫作了《<span data-orig-title="d小調小提琴協奏曲" data-lang-code="en" data-lang-name="英語" data-foreign-title="Violin Concerto (Strauss)"><span>d小調小提琴協奏曲</span></span>》與《<span data-orig-title="第一號法國號協奏曲" data-lang-code="en" data-lang-name="英語" data-foreign-title="Horn Concerto No. 1 (Strauss)"><span>第一號法國號協奏曲</span></span>》(1883),兩首作品呈現了他如何從自己最早吸收的音樂素養轉變到浪漫早、中期的風格。隨著美學觀與配器逐漸精進,史特勞斯放棄了這個體裁將近60年。到晚年的三首協奏曲時,他不再使用交響詩與歌劇中激烈的戲劇效果,而代以圓融保守的風格。總體而言,史特勞斯的協奏曲在其所屬的時代並不新奇,卻仍受到現今許多演奏家的重視。 </p> <h3><span id=".E6.AD.8C.E5.8A.87"></span><span id="歌劇">歌劇</span></h3> <p>史特勞斯的前兩部歌劇《貢特拉姆》、《火荒》依舊沿襲典型的史詩劇模式,但前者以「愛」的元素推動劇情,後者則是以「性」。這兩部作品音樂表現不俗,卻都因為情節問題受到冷落(雖然《火荒》上演之初在國內獲得一定成功)。《火荒》挑戰了敏感題材同時又引入逐漸被視為濫調的圓舞曲,顯見史特勞斯對歌劇的主張日益強烈。 </p><p>1905年首演的《莎樂美》是史特勞斯歌劇事業的轉捩點。其基礎不是佳構劇,而是唯美主義文學;原著經由作曲家大幅剪裁,使得歌劇內容高度濃縮、對稱(角色間的要求與答覆都以三次為單位)。全曲的各種音樂技法都相當突出、前衛,並且史特勞斯開始強調一種更急促、貼近說話的唱腔。《莎樂美》擺脫了華格納沉重、冗長的風格,將歌劇提升到新的藝術層次。之後的《厄勒克特拉》在音樂和情節上同樣大膽,與《莎樂美》常被視為史特勞斯最具現代主義傾向的作品。而《玫瑰騎士》一反前態以日常喜劇為背景,除了展示史特勞斯過人的旋律才華,也成功調和了圓舞曲與後浪漫風格,一時風靡歐洲。 </p><p>此後史特勞斯的創作題材大致分為兩類。承繼他對希臘神話興趣的作品包含了《埃及的海倫》(1928)、旋律優美的《達芙尼》(1938)以及排場盛大、有著亮麗音響的《達奈的愛情》(1940)。日常主題的作品則包含了以家庭軼事為靈感的《間奏劇》(1924)、《阿拉貝拉》(1933)、《沉默的女人》(1935)及富哲思的對話劇《隨想曲》(1942)。《阿里阿德涅在納克索斯島》(1916)則是以劇中劇形式將上述兩類題材結合。《沒有影子的女人》(1919)是其中的例外,也是史特勞斯唯一一部在劇本上採用象徵手法的歌劇,其規模宏大,無論在舞台、樂團、歌手等方面都有極高要求。 </p><p>史特勞斯歌劇的一大特色是豐富多彩的管弦樂,例如《火荒》的〈愛之景〉(Liebesszene)、《莎樂美》的〈七層紗之舞〉、《達芙尼》的〈轉化〉(Verwandlung)、《隨想曲》的〈月光〉(Mondscheinmusik);在某些作品裡甚至安插得特別頻繁,如《沒有影子的女人》、《間奏劇》;少數時候會與聲樂合流,如《玫瑰騎士》第三幕中織體繁複的圓舞曲;史特勞斯也不避諱使用傳統做法以序曲/前奏曲開幕,例如《貢特拉姆》、《阿拉貝拉》、《沉默的女人》。這些段落被視為史特勞斯繼交響詩後的管弦樂名篇,常獨立於歌劇演出或錄製。 </p><p>史特勞斯偏好女聲,他的絕大部分歌劇都是以女性為主角,細膩描繪了女性人格的眾多面向,與前期男性化主題的交響詩形成對比。 </p> <h3><span id=".E8.97.9D.E8.A1.93.E6.AD.8C.E6.9B.B2"></span><span id="藝術歌曲">藝術歌曲</span></h3> <p>如同其他德奧前輩作曲家,史特勞斯繼承了寫作藝術歌曲的傳統,且頗為多產。他創作生涯最早的一批作品即是童年時(1870-1871)寫下的歌曲,顯示他對人聲的興趣發端甚早。且這種傾向不隨他日益掌握更複雜的體裁而衰減,而是橫亙了整個生涯直到去世前。史特勞斯從青年時代就開始出版歌曲集,最大的突破則是在1894年出版的四首歌曲(op.27),當中包含知名的〈<span data-orig-title="切契莉亞" data-lang-code="en" data-lang-name="英語" data-foreign-title="Cäcilie (Strauss)"><span>切契莉亞</span></span>〉與〈<span data-orig-title="明日(歌曲)" data-lang-code="en" data-lang-name="英語" data-foreign-title="Morgen!"><span>明日</span></span>〉。史特勞斯也常將原先為人聲與鋼琴譜寫的歌曲編成管弦樂版本,但這種改編時間點不大一定,有時只略晚於原作(如〈明日〉改編於1897年),有時卻晚了幾十年(如1885年創作的〈<span data-orig-title="奉獻" data-lang-code="en" data-lang-name="英語" data-foreign-title="Zueignung"><span>奉獻</span></span>〉改編於1940年)。此外他也有一部分歌曲起初即是以管弦樂搭配,如《最後四首歌》。 </p> <h2><span id=".E5.BD.B1.E9.9F.BF"></span><span id="影響">影響</span></h2> <p>直到1980年代,一些後現代音樂學家仍視史特勞斯為因循保守的作曲家,但晚近的研究重新評估了他作為現代主義者的身分。實際上,直到1900年代結束時,史特勞斯一直是樂壇先進技法的代表,只是在往後的創作生涯他保持著風格的恆定,才顯得與現代派脫節。基於早年所受的教育乃至個人品味,史特勞斯對調性有一定的遵從,且注重優美的旋律(即便在最前衛的《莎樂美》與《厄勒克特拉》也依然可見)與豪奢卻不失精密的音響。英國指揮家<span data-orig-title="馬克·埃爾德" data-lang-code="en" data-lang-name="英語" data-foreign-title="Mark Elder"><span>馬克·埃爾德</span></span>第一次演奏史特勞斯的音樂是在大學製作《阿里阿德涅在納克索斯島》的演出時,日後他回憶道:「我當時瞠目結舌。我不知道音樂能用和聲及旋律來做他正在做的事。」 </p><p>史特勞斯的音樂雖然在20世紀初蔚為風潮,對往後強調意識形態的(嚴肅音樂)作曲家們的影響卻有限。然而他描繪某些角色(例如《唐璜》、《提爾惡作劇》、《英雄的生涯》等)時所呈現的新鮮、奔放,甚至有些輕佻的情感,成為了世紀中電影配樂人的指引。電影配樂史學者、音樂剪輯師羅伊·普倫德加斯特(Roy Prendergast)寫道:「當面臨到電影中某種戲劇性的問題時,史坦納、康果爾德和紐曼會向華格納、普契尼、威爾第、史特勞斯等人尋求解答。」之後隨著庫柏力克在2001太空漫遊中使用《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的開場,這段音樂成為史上最有名的電影配樂之一。約翰·威廉斯在超人、星際大戰等多部主流電影的配樂裡也體現了史特勞斯的影響。 </p> <h2><span id=".E6.A6.AE.E8.AD.BD"></span><span id="榮譽">榮譽</span></h2> <ul><li>海德堡大學榮譽博士(1903/10/26)</li> <li>法國榮譽軍團勳章 — 騎士(1907/6/30)、軍官(1914/6/14)</li> <li><span data-orig-title="巴伐利亞馬克西米利安科學暨藝術勳章" data-lang-code="en" data-lang-name="英語" data-foreign-title="Bavarian Maximilian Order for Science and Art"><span>巴伐利亞馬克西米利安科學暨藝術勳章</span></span>(1910/11/24)</li> <li>牛津大學榮譽博士、慕尼黑榮譽市民(1914/6/24)</li> <li>功勳勳章(1924/6/12)</li> <li>維也納音樂與表演藝術大學榮譽博士、維也納與薩爾茨堡榮譽市民(1924)</li> <li><span data-orig-title="紐約音樂學院" data-lang-code="en" data-lang-name="英語" data-foreign-title="New York College of Music"><span>紐約音樂學院</span></span>獎章(1932)</li> <li><span data-orig-title="皇家愛樂協會" data-lang-code="en" data-lang-name="英語" data-foreign-title="Royal Philharmonic Society"><span>皇家愛樂協會</span></span>金獎章(1936/11/5)</li> <li><span data-orig-title="比利時皇冠勳章" data-lang-code="en" data-lang-name="英語" data-foreign-title="Order of the Crown (Belgium)"><span>比利時皇冠勳章</span></span>(1939/4/28)</li> <li>慕尼黑大學榮譽博士(1949/6/11)</li></ul><h2><span id=".E5.8F.83.E8.80.83.E8.B3.87.E6.96.99"></span><span id="參考資料">參考資料</span></h2> <h2><span id=".E5.8F.83.E8.A6.8B"></span><span id="參見">參見</span></h2> <ul><li>古典音樂作曲家列表</li></ul><h2><span id=".E5.A4.96.E9.83.A8.E9.80.A3.E7.B5.90"></span><span id="外部連結">外部連結</span></h2> <ul><li>《大英百科全書》中的條目:理查·史特勞斯<span title="英語">(英文)</span></li> <li>Richard Strauss online</li> <li>Richard Strauss Institute, in English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li> <li>Strauss unpacked: A guide to one of the 20th century's great composers, Kate Hopkins, Royal Opera House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li> <li>Ernest Newman, <i>Richard Strauss</i>, John Lane: The Bodley Head, 1908.</li> <li>Richard-Strauss-Quellenverzeichnis (RSQV)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li> <li>理查·史特勞斯的免費樂譜,由國際樂譜典藏計劃提供</li> <li>公有領域聲樂檔案館上理查·史特勞斯的作品</li> <li><i>In America with Richard Strauss</i>: Elisabeth Schumann's 1921 diary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li> <li><i>Music Is a Holy Art: A Richard Strauss Celebration</i> (Three-part WQXR radio documentary series) <ul><li>Part 1 – Epic Tales Well Told: The Tone Poems of Richard Strauss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li> <li>Part 2 – Strong Women Dominate Strauss Operas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li> <li>Part 3 – The Enigma of Richard Strauss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li></ul></li> <li>有關理查·史特勞斯在德國經濟學中央圖書館(ZBW)<span data-orig-title="20世纪新闻档案" data-lang-code="en" data-lang-name="英語" data-foreign-title="20th Century Press Archives"><span>20世紀新聞檔案</span></span>中的剪報。</li> <li>Richard Strauss recordings at the Discography of American Historical Recordings.</li></ul><!-- NewPP limit report Parsed by mw2293 Cached time: 20230504073542 Cache expiry: 1814400 Reduced expiry: false Complications: [show‐toc] CPU time usage: 0.757 seconds Real time usage: 0.964 seconds Preprocessor visited node count: 9726/1000000 Post‐expand include size: 305843/2097152 bytes Template argument size: 24685/2097152 bytes Highest expansion depth: 22/100 Expensive parser function count: 107/500 Unstrip recursion depth: 0/20 Unstrip post‐expand size: 0/5000000 bytes Lua time usage: 0.335/10.000 seconds Lua memory usage: 16597371/52428800 bytes Number of Wikibase entities loaded: 1/400 --><!-- Transclusion expansion time report (%,ms,calls,template) 100.00% 698.364 1 -total 23.15% 161.687 1 Template:Infobox_classical 22.59% 157.726 80 Template:Link-en 22.47% 156.949 1 Template:Infobox_person 15.78% 110.232 1 Template:Infobox_person/core 15.21% 106.242 3 Template:Navbox 14.76% 103.099 2 Template:Infobox 14.64% 102.260 1 Template:Lang-de 8.71% 60.814 1 Template:NoteTA 8.18% 57.142 1 Template:Authority_control -->
**理查・蓋歐格・史特勞斯**(德語:Richard Georg Strauss,1864 年 6 月 11 日 —1949 年 9 月 8 日),德國作曲家、指揮家。史特勞斯深受以李斯特、華格納為首的「新日耳曼學派」之影響,被認為是德奧音樂傳統的最後繼承者,也是晚期浪漫主義的代表作曲家,常與馬勒並稱。 史特勞斯的早期作品具有典型浪漫主義的特點;在 1888 年創作的交響詩《唐璜》則運用了更加豐富的半音,展現不同以往的「嘉年華式」風格,被視為他邁入浪漫晚期風格的代表作品。此後他繼續在作品中探索半音與和聲的可能性,分別於 1905 年和 1909 年首演的《莎樂美》、《厄勒克特拉》是這波趨勢的高峰,也為現代主義音樂奠下相當的基礎。自 1911 年的《玫瑰騎士》開始,施特勞斯的歌劇無論在選材或風格上都回歸其原先的穩健,從此而終。在施特勞斯創作生涯後半,他的作品常被看作是守舊和過時的。史特勞斯具有極其卓越的對位寫作才能及配器技術,幾乎所有作品的織體都非常複雜。 史特勞斯在 1933 年曾擔任納粹德國帝國音樂院的院長,後來因為猶太籍音樂家與納粹當局意見不合,遂於 1935 年辭職;戰後則受到審查,直到 1948 年才由政府正式澄清平反。事實上,他由於創作涉及戀父情結話題的《厄勒克特拉》,與猶太作家茨威格合作《沉默的女人》,以及兒媳是猶太人等原因,一直受到納粹政府的監視。 他與以小約翰・史特勞斯為代表的維也納史特勞斯家族沒有關係,有時會以全名**理查・史特勞斯**稱呼以作區分。他還是配樂作曲家馬克斯・史坦納的教父和老師。 ## 生平 ### 早年生活與事業(1864-1886 年) 史特勞斯於 1864 年 6 月 11 日出生於慕尼黑。他是約瑟芬妮與法蘭茲・史特勞斯的兒子。法蘭茲是當時有名的法國號演奏家,任職於慕尼黑宮廷劇院,同時也是皇家巴伐利亞音樂學校的教授。約瑟芬妮則是當地一名富有釀酒人的女兒。 史特勞斯 4 歲時開始受音樂教育,向當時慕尼黑宮廷樂團的大鍵琴手奧古斯特・通博(August Tombo)學習鋼琴。史特勞斯很快地便開始參與管弦樂團的排練,並向樂團的助理指揮學習樂理和配器。他 6 歲時寫下第一首作品,從此創作不輟。1872 年,史特勞斯向父親的表親,也是宮廷樂團的總監本諾・瓦爾特學習小提琴;又在 11 歲時接受了弗里德里希・威爾海姆・梅耶(Friedrich Wilhelm Meyer)為期五年的作曲課程。 除了這些老師,史特勞斯在音樂上也深受父親影響。其父親的教導注重古典主義的基礎,史特勞斯因而廣泛認識了貝多芬、海頓、莫札特、舒伯特等人的作品。在史特勞斯童年至青少年時期的創作中,他的父親也時常給予意見、建議或批評。直到 1880 年代初期,史特勞斯的作品多受惠於舒曼、孟德爾頌的風格,這反映了他父親的指導。 1874 年,史特勞斯初次聆聽了華格納的歌劇 ——《羅恩格林》、《唐懷瑟》。1878 年,他參與了在慕尼黑的《女武神》與《齊格菲》的演出;隔年甚至參與了《指環》全作、《紐倫堡的名歌手》及《崔斯坦與伊索德》的演出。華格納的音樂對史特勞斯的風格影響顯著,但起初他保守的父親禁止他從中學習。在史特勞斯的家庭裡,華格納音樂的價值一直受到懷疑,這種情形持續到他 16 歲那年取得《崔斯坦》的樂譜為止。不過,雖然史特勞斯於 1882 年前往拜魯特音樂節聆聽其父參與的《帕西法爾》的首演,他卻在之後的書信裡詳述了他對華格納其人和聲歌手樂的負面印象。對於保守派針對華格納前衛作品的敵意,史特勞斯在晚年表達了深刻的遺憾。 1882 年 12 月,史特勞斯的小提琴協奏曲(op.8)首演,主奏者是他的老師本諾・瓦爾特,他自己則負責管弦樂部的鋼琴版簡譜。同年史特勞斯從路德維希文法中學畢業後進入慕尼黑大學,主修哲學和藝術史,而非音樂。但他只讀了一年便離開去往柏林研習。不久後,他成為邁寧根宮廷樂團樂長漢斯・馮・畢羅的助理指揮。畢羅對史特勞斯的作品印象深刻,因而對這位年輕人愛護有加。而史特勞斯也從畢羅的排演過程領略到詮釋與指揮的藝術。也是在畢羅的指揮下,史特勞斯完成了自己作為鋼琴家的首次重大演出,曲目是莫札特第 24 號鋼琴協奏曲,他甚至為其寫了專屬的華彩樂段。 1885 年 12 月,畢羅辭去邁寧根的職務,史特勞斯於是成為該樂團暫定的首席指揮,直到 1886 年 4 月。期間他幫忙張羅了布拉姆斯第四號交響曲的首演,這部作品由作曲家本人指揮。史特勞斯在這時期也指揮過布氏的第二號交響曲。布拉姆斯曾對史特勞斯提出建言,指出他的交響曲過份操弄主題,且這些主題多派生自單一和聲,從而顯得單調。如同華格納,布拉姆斯的音樂也影響史特勞斯頗多,史氏常謂生涯的這個階段為「布拉姆斯熱」(Brahmsschwärmerei),布氏的風格因此反映在他此時期的作品中,例如鋼琴四重奏(op.13)、合唱曲《流浪者的風暴》(op.14)、《d 小調詼諧曲》。 ### 指揮與交響詩的成功(1885-1898 年) 史特勞斯在 1885 年結識了作曲家亞力山大・瑞特,他是華格納的姻親,也是邁寧根宮廷樂團的小提琴手。作為華格納和李斯特的熱心擁護者,瑞特深深影響了史特勞斯此後的作曲傾向。瑞特說服史特勞斯放棄原先保守的風格並接納「未來的音樂」,也就是以華氏和李氏的風格為作曲模式,甚至促使他接觸叔本華的思想著述。史特勞斯逐漸發展出新的美學觀,這成為他之後交響詩創作的基礎。 在 1886 年辭去邁寧根的職務後,史特勞斯先是用了數週時間遊歷義大利,接著就任巴伐利亞邦劇院(位於慕尼黑)的第三指揮。在旅行義大利途中,他寫下了一些景點的文字描述以及伴隨這些描述的樂思。史特勞斯將這些構想寫信告訴母親,而它們最終發展成他的第一首交響詩《來自義大利》。在史特勞斯得到新職務不久後,瑞特也在同年 9 月移居慕尼黑。兩人在往後的三年裡常常會面談論音樂(特別是新日耳曼學派)、詩歌、文學、哲學等話題。 史特勞斯在巴伐利亞的任期不算愉快。國王路德維希二世逝世後,劇院沒能得到其繼位者鄂圖充足的贊助。這意味多數史特勞斯中意的、更具抱負也更高成本的歌劇(譬如華格納的作品)將難以上演。而劇院的指定劇目,例如布瓦爾迪厄、奧柏、董尼才悌等人的作品,常令他感到無趣。此外,劇院的資深指揮赫曼・李維(Hermann Levi)身體時常有恙,使史特勞斯常得臨危受命指揮自己沒有參與排練的歌劇。好在這段期間他在慕尼黑以外的許多城市找到了令他滿意的指揮工作,特別是萊比錫,他於 1887 秋季在此與馬勒結識。同年,史特勞斯邂逅了他未來的妻子 —— 女高音寶琳・德・艾娜。寶琳當時原是慕尼黑音樂學院的聲樂學生,但很快便轉到史特勞斯門下接受指導。 1889 年 5 月,史特勞斯在被任命為薩克森 - 威瑪 - 艾森納赫的宮廷樂長後辭去邦劇院的職務,而新職務從秋季開始。因此當年夏季史特勞斯方有機會作為拜魯特音樂節的助理指揮,並藉此結交了音樂節總監科西瑪・華格納。 之後史特勞斯帶著寶琳・德・艾娜前往威瑪赴任,兩人在 1894 年 9 月結婚。寶琳雖以暴躁、多嘴、直言不諱著稱,但她同時是史特勞斯創作上重要的靈感來源。縱觀史特勞斯的作曲生涯,從藝術歌曲到歌劇都能看見他對女高音的偏愛以及對女性角色的細膩刻畫。1894 年史特勞斯的首部歌劇《貢特拉姆》在威瑪首演,由寶琳擔任女主角。這部作品並不成功,特別是在後來於慕尼黑的演出,是史特勞斯生涯初次遭遇的重大挫折。 相較於歌劇,史特勞斯在威瑪最主要的成就是交響詩。1889 年 11 月《唐璜》的首演引發巨大反響,是史特勞斯取得國際聲譽的開始。而隔年首演的《死與變容》同樣為他帶來成功。這兩部作品連同《d 小調詼諧曲》奠定了史特勞斯身為前衛音樂旗手的地位。他在威瑪也不乏指揮上的成績,特別是為李斯特的交響詩以及 1892 年演出的完整版《崔斯坦》。 史特勞斯在 1894 年的拜魯特音樂節指揮《唐懷瑟》,並由寶琳演唱伊莉莎白一角。該年 9 月,在兩人結婚前,史特勞斯在再度接下巴伐利亞邦劇院的職位後離開威瑪。這次他擔任的是首席指揮,負責華格納歌劇的演出製作。接下來的四年也是史特勞斯生涯創作交響詩最豐沛的時期,包括《提爾惡作劇》(1895)、《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1896)、《唐吉訶德》(1897)、《英雄的生涯》(1898)。1894 至 1895 年間史特勞斯也同時兼任柏林愛樂的首席指揮。他唯一的孩子法蘭茲則出生在 1897 年。 ### 成名(1898-1933 年) #### 三部歌劇 史特勞斯在 1898 年離開巴伐利亞邦劇院並成為柏林國立樂團的首席指揮(同時執掌柏林國立歌劇院,此後 15 年他一直擔任這個職位)。這段時期他時常作為客座指揮巡演於國際間並享有盛名,而他自己的作品也在演出曲目之列。他在 1901 年成為全日耳曼音樂協會(新日耳曼學派的首要組織)和德國音樂家協會的主席。他也擔任過音樂叢書的編輯。史特勞斯運用這些職位的影響力支持並推廣許多當代德國作曲家,例如馬勒。他作為作曲家的名聲也蒸蒸日上;首場完全以史特勞斯作品為主打的音樂會在 1901 年由維也納愛樂演出。1903 年倫敦與海德堡都舉辦了史特勞斯音樂節,在後者他的清唱劇《塔耶弗》首演。 1904 年史特勞斯開始了他的首次北美巡演,途經波士頓、芝加哥、克里夫蘭、辛辛那提、紐約、匹茲堡等地。該年 3 月他在卡內基音樂廳首演了自己的交響詩《家庭交響曲》。這一年史特勞斯在卡內基和作曲家赫曼・漢斯・韋茨勒(Hermann Hans Wetzler)合作指揮了許多作品,還與妻子寶琳共演了一場藝術歌曲音樂會。在這次巡演中史特勞斯也集中心力創作他的第三部歌劇《莎樂美》,其劇本以 1891 年由王爾德所作的同名戲劇為基礎。這部歌劇於 1905 年在德勒斯登首演,造就極大轟動與史特勞斯前所未有的成功,很快令世界各地的劇院紛紛投入製作。 1906 年,史特勞斯用《莎樂美》的版酬在加米施 - 帕滕基興買了土地並建造別墅(1908 年建成)。這棟別墅起初只作為避暑地,後來史特勞斯才決定在此定居,直到去世。(史特勞斯死後其親人仍居住於此,直到孫子克里斯蒂安於 2020 年去世為止。現作為檔案館。) 《莎樂美》之後,史特勞斯開始與劇作家胡戈・馮・霍夫曼史塔合作,推出《厄勒克特拉》(1909)與《玫瑰騎士》(1911),後者尤其在國際間引發狂熱,被認為是史特勞斯音樂成就的巔峰。 #### 最後的交響詩 早在 1899 年,史特勞斯就曾構想一部作品「藝術家的悲劇」(Künstlertragödie),但在草稿階段就放棄了。很快地他又以這些草稿為基礎,擬了另一部四樂章的作品「阿爾卑斯」(Die Alpen),卻一樣沒有完成。多年後,就在《玫瑰騎士》首演完沒多久的 5 月,馬勒去世。史特勞斯決定重新回顧「阿爾卑斯」,並於馬勒去世隔天在日記寫道:   : : 這位有抱負、理想主義、富活力的藝術家的死是一個重大的損失。猶太人馬勒在基督教中臻至崇高;而英雄華格納年老時也在叔本華的影響下回到它(基督教)。但我很清楚,德意志民族只有從基督教中解放自己才能獲得新的創造力……(因此)我將稱我的阿爾卑斯交響曲為:反基督(Der Antichrist,出自尼采的同名著作)。因為它象徵透過個人力量的道德純化,以及藉由勞作、敬仰永恆且宏偉的自然而得的解放。 作品起先被構想為由兩部分組成,題為「反基督:阿爾卑斯交響曲」。但後來史特勞斯沒有完成第二部分,而是放棄了標題「反基督」三字,將這部單樂章作品單純稱為「阿爾卑斯交響曲」。在經過多年的反覆琢磨後,史特勞斯的創作一往無前。1914 年 11 月他開始配器,僅三個月全曲便告完成。《阿爾卑斯交響曲》在 1915 年 10 月於柏林由作曲家本人指揮。 #### 持續創作 《玫瑰騎士》之後,史特勞斯推出一系列成功的歌劇作品,包括《阿里阿德涅在納克索斯島》(1912,1916)、《沒有影子的女人》(1919)、《埃及的海倫》(1928)、《阿拉貝拉》(1933)。 史特勞斯唯一一部完全由自己撰寫劇本的歌劇《間奏劇》於 1924 年在德勒斯登森柏歌劇院首演。在這部作品裡史特勞斯有意擺脫後華格納的歌劇思想(這也是霍夫曼史塔劇本的基本框架),轉而接納一種現代家常喜劇,同時他炮製了《玫瑰騎士》的經驗將傳統舞曲與後浪漫風格磨合。《間奏劇》的成功預示晚年的史特勞斯在現代主義(無調性)歌劇的浪潮中將堅持自己的路線。 這段期間他也以名指揮的身分活躍於歐洲各地。1919 年史特勞斯成為維也納國立歌劇院的首席指揮,直到 1924 年。1920 年他與馬克斯・賴因哈特、霍夫曼史塔等人一同復興了薩爾茨堡音樂節。 1924 年,史特勞斯的兒子法蘭茲與一位猶太實業家的女兒愛麗絲・馮・格拉布 - 赫曼斯沃特(Alice von Grab-Hermannswörth),以天主教的禮儀成婚。他們育有兩子:理查和克里斯蒂安。 ### 在納粹治下(1933-1945 年) #### 帝國音樂院 1933 年,納粹與希特勒權力登頂。史特勞斯未曾入籍納粹,甚至會謹慎避用納粹禮。但出於權宜考量,他起初仍與納粹保持一定合作,並冀望身為華格納狂熱者的希特勒(他在 1907 年觀看過《莎樂美》後也同樣欣賞史特勞斯的作品)能幫助宣揚德國的藝術及文化。史特勞斯的合作動機也包含兒媳與孫子的敏感身分,以及他決心保護並演出一些被查禁的作曲家的作品,如馬勒、德布西。 這一年,史特勞斯在私人筆記裡寫下: > 我認為施特萊徹與戈培爾對猶太人的迫害是對德國榮光的侮辱,是他們無能的證據 —— 也是懶惰、平庸者對付更高才智者時所能用的最陽春的武器。 > > 事實上,與史特勞斯合作同樣是納粹高層的權宜之計。戈培爾在日記中就寫道: > 不幸地是我們仍需要他(史特勞斯),但總有一天我們會有自己的音樂然後便不再需要這個頹廢的神經質者。 > > 就這樣基於史特勞斯的名望,該年 11 月納粹任命他為新成立的帝國音樂院的院長。見證過漫長歷史的史特勞斯(他年幼時德意志甚至尚未統一)對政治並不感興趣,起初他只想接下職位而排除相關事務。但這個想法最終難以實現。後來史特勞斯在給家人的信中寫道:「我曾在皇帝(威廉二世)手下譜曲,也曾在艾伯特(威瑪共和總統)手下譜曲,這次我一樣能生存下來。」他在 1935 年的日記中又寫了: > 1933 年 11 月,部長戈培爾未經我事先同意便任命我為帝國音樂院院長。我接受這個榮譽職位是希望能做些好事並避免災厄 —— 萬一此後德國的音樂生活被外行人和無知的鑽營者「重組」。 > > 史特勞斯甚至私下奚落戈培爾是「小人」。他在 1933 年題獻給戈培爾一首藝術歌曲《小溪》(_Das Bächlein_, op.88),為的是爭取戈培爾的合作,以期能將德國音樂的版權年限從 30 年延長至 50 年。同年,在托斯卡尼尼為表對納粹的抗議辭去拜魯特音樂節指揮一職後,史特勞斯取代他指揮該年的《帕西法爾》。 史特勞斯試圖無視納粹對德布西、馬勒、孟德爾頌作品的禁令。他也繼續和他的好友、猶太作家史蒂芬・茨威格合作於歌劇《沉默的女人》。當作品於 1935 年首演時,史特勞斯堅持茨威格的名字得出現在製作名冊上,此主張引發納粹不滿,希特勒與戈培爾於是避不出席。而這部歌劇僅演出了三場即被當局中止,甚至查禁。 同年 6 月,史特勞斯致信茨威格,當中提到: > 你相信我向來的任何行動都是以「我是德國人」的想法為指導嗎?你以為莫札特創作時有作為「亞利安人」的意識嗎?我只認兩種人:有天賦的跟沒天賦的。 > > 這封信卻被蓋世太保攔截並交給希特勒。史特勞斯也在這年被解除院長的職位。然而 1936 年柏林奧運仍使用了他的《奧運讚歌》(作於 1934 年)。史特勞斯 1930 年代與納粹表面上的關係常為一些知名音樂家所詬病,例如托斯卡尼尼,他在 1933 年史特勞斯就職時曾說道:「對於作為作曲家的史特勞斯,我願意摘下帽子;但對於作為人的史特勞斯,我會把帽子戴回去。」但事實上,史特勞斯在納粹當權期間多數的指揮活動都是為了迎合當局,以求得兒媳及孫子的安全。 #### 晚期歌劇與家庭變故 與茨威格合作受挫後,史特勞斯在作家、劇場歷史學者約瑟夫・格列戈爾的請求下轉而與其合作。他們首先動筆的是《達芙妮》,但它的首演反而晚於另一部作品《和平之日》。《和平之日》在 1938 年 7 月首演(當時德國正處於備戰狀態),其故事背景是三十年戰爭中的一場圍城。顯然,這部歌劇的反戰思想某程度是對納粹的批評。隔年 6 月,希特勒和納粹高層也觀看了這部作品(這場演出是史特勞斯 75 歲慶生活動的一部分)。但隨著 9 月德國入侵波蘭,《和平之日》後續的演出製作也被迫中止。 之後史特勞斯與格列戈爾又完成了《達奈的愛情》(1940)與《隨想曲》(1942),後者是史特勞斯傳世的最後(完整的)歌劇。 1938 年,當兒媳愛麗絲被軟禁在加米施 - 帕滕基興時,史特勞斯以自己在柏林的親信確保她的安全。之後他開車前往泰雷津集中營要求釋放愛麗絲的祖母寶拉・諾伊曼(Paula Neumann),但未能成功,最後諾伊曼與其他 25 名親屬在集中營被殺害。當愛麗絲的母親瑪麗・馮・格拉布(Marie von Grab)安全待在瑞士琉森時,史特勞斯還致信親衛隊請求釋放她同樣被關在集中營的孩子;但他的信被無視了。 1942 年史特勞斯與家人搬回維也納。在那裡愛麗絲和她的孩子能受到大區長官巴爾杜爾・馮・席拉赫(文藝愛好者,也是納粹高官中的鴿派)的庇護。但史特勞斯能力畢竟有限;1944 年初愛麗絲和兒子在他不注意時被蓋世太保綁架並監禁了兩晚。後來史特勞斯介入干預兩人才獲釋,得以返回加米施,只是仍得被軟禁直到戰爭結束。 #### 戰末 史特勞斯在 1945 年 4 月完成了《變形》,這是為 23 支弦樂器所寫的習作。完成作品幾天後,史特勞斯在日記寫下: > 人類史上最可怕的時期即將結束,在最重大的罪犯們當權下充滿獸行、無知與反文化的 12 年間,德國兩千年來的文化發展崩壞了。 > > 儘管作曲家本人未對標題「變形」多作說明,後世普遍認為史特勞斯是為了哀悼戰爭期間德國在文化和物質上受到的摧殘(許多重要歌劇院遭轟炸)。也有學者認為這部作品來自史特勞斯晚年閱讀歌德詩作後的心得。 就在同一個月,美軍開進加米施,且有意扣押史特勞斯的房產。史特勞斯不顧兒子勸阻,對當時的指揮官米爾頓・魏斯(Milton Weiss)中尉說道:「我是理查・史特勞斯,《玫瑰騎士》與《莎樂美》的作曲者。」幸好魏斯也是愛樂人士,一聽才認出眼前的人是史特勞斯。他讓史特勞斯保有房產,並為之樹立保護告示。而雙簧管演奏家約翰・德・蘭西當時也在軍中服役,他請求史特勞斯創作一首雙簧管協奏曲。起初史特勞斯拒絕這個提議,卻在幾個月後完成了《D 大調雙簧管協奏曲》。 ### 晚年與逝世(1942-1949 年) 《隨想曲》首演後史特勞斯曾說:「我畢生的工作已經以《隨想曲》總結。此後我寫下的任何音符都無關乎音樂史了。」顯示年近八旬的史特勞斯儘管無意再構思大規模作品,卻仍想繼續創作。直到去世為止這段作曲動力未減的晚年,被傳記作家和樂評形容為「印度夏季」(Indian summer,即秋老虎)。此時期的作品包括《第二號法國號協奏曲》、《變形》、《雙簧管協奏曲》、《為單簧管及低音管的小協奏曲》、《最後四首歌》。 如同多數德國人,史特勞斯的銀行帳戶被凍結,許多資產也被美軍沒收。身無長物的史特勞斯與妻子在 1945 年 10 月離開德國前往瑞士,暫居於蘇黎世郊外的旅店。在那裡他們遇見了樂評威利・舒賀(他後來為史特勞斯作傳)。由於缺錢,史特勞斯在 1947 年展開他最後一次的國際巡演。在這場為期三週的倫敦之行,他指揮了幾首自己的交響詩和歌劇選段,也出席了英國廣播公司製作的《厄勒克特拉》的演出。這次的巡演堪稱成功,且紓解了史特勞斯夫婦財務上的困窘。1948 年 6 月,史特勞斯在於慕尼黑舉行的去納粹化公審中被平反。 同年 12 月,在接受完膀胱手術後史特勞斯住院了數週,從此他的健康狀況直下。但他仍在自己 85 歲的慶生活動(1949 年 6 月 10 日,慕尼黑攝政王劇院)中指揮了《玫瑰騎士》第二幕的終景,這也是史特勞斯最後的指揮演出。8 月 15 日史特勞斯心臟病發作;9 月 8 日下午兩點左右,他在加米施 - 帕滕基興的家中因腎衰竭悄然於睡夢中去世。臨終時史特勞斯對兒媳愛麗絲說道:「死亡不過就跟我在《死與變容》裡寫的一樣。」負責安排史特勞斯 85 歲慶生的喬治・蕭提,也同樣為史特勞斯的葬禮指揮音樂。 ## 作品 ### 獨奏曲與室內樂 史特勞斯早期寫過一些獨奏曲與室內樂,是以較保守的風格創作。這些作品跨足多種體裁,但幾乎都是淺嘗輒止,可以看作史特勞斯少年至青年時期的探索,包含了兩首鋼琴三重奏(1877、1878)、弦樂四重奏(op.2, 1881)、鋼琴奏鳴曲(op.5, 1882)、小夜曲(op.7, 1882)、大提琴奏鳴曲(op.6, 1883)、鋼琴四重奏(op.13, 1885)、小提琴奏鳴曲(op.18, 1888)。 ### 交響詩與其他管弦樂作品 史特勞斯早年曾寫過兩首交響曲(1880、1884),然而在結識亞歷山大・瑞特後他逐漸熟悉李斯特的交響詩,並開始檢討奏鳴曲式及傳統體裁的侷限。1886 年完成的《來自義大利》是他在交響詩領域跨出的第一步。回到慕尼黑後史特勞斯有更多時間思考音樂與美學,《馬克白》(1886-1888)即是這個階段的成果,史特勞斯稱其為「新的道路」。儘管這首作品顯示作曲家找到了調和敘事與音樂形式的方法,風格也堪稱成熟,但按照布萊恩・吉列姆(Bryan Gilliam)在新格羅夫辭典中的說法,《馬克白》的主題不像史特勞斯之後的交響詩那樣鮮明,情節和聲歌手響也不夠清晰,故長久以來未被看重。 直到《唐璜》史特勞斯才真正在交響詩站穩腳步,並確立了一種新風格。歌劇《貢特拉姆》首演失利後,他更加投入創作交響詩。1904 年首演的《家庭交響曲》則是史特勞斯技法的高峰,也標誌著他有意總結自己在交響詩的成就。11 年後他才推出了下一部,也是最後一部交響詩《阿爾卑斯交響曲》。 史特勞斯通常被認為是將交響詩發揮得最好的作曲家。這些作品取材廣泛,包含了景物、文學、傳說、哲學、自傳等主題,將音樂能描寫的範圍拓展至極,是標題音樂的代表。除了將主題發展和多主題的整合、對位做到淋漓盡致(詳見主導動機),史特勞斯對各種樂器聲響的靈活操縱也加強了音樂的描繪力,譬如《阿爾卑斯交響曲》的「風暴」一段就用了雷鳴器、雙定音鼓加低音鼓(雷聲)、風鳴器、短笛(閃電)、管風琴等各式樂器的組合。史特勞斯不拘泥任何一種樂曲結構,甚至能活用傳統曲式,如《堂吉訶德》的變奏曲式、《提爾惡作劇》的輪旋曲式。 除了交響曲及交響詩,史特勞斯也寫有芭蕾《約瑟夫傳奇》、《奶油泡》,以及《節慶前奏曲》(Festliches Präludium, op.61)、《皇紀百週年紀念音樂》。 ### 協奏曲 史特勞斯並不是以協奏曲為主打的作曲家。他的協奏曲不算太少,卻只創作於早年及晚年,且與其說是具抱負的作品更像是習作和消遣,規模、篇幅都較小。史特勞斯年輕時在老師和父親的影響下嘗試寫作了《d 小調小提琴協奏曲》與《第一號法國號協奏曲》(1883),兩首作品呈現了他如何從自己最早吸收的音樂素養轉變到浪漫早、中期的風格。隨著美學觀與配器逐漸精進,史特勞斯放棄了這個體裁將近 60 年。到晚年的三首協奏曲時,他不再使用交響詩與歌劇中激烈的戲劇效果,而代以圓融保守的風格。總體而言,史特勞斯的協奏曲在其所屬的時代並不新奇,卻仍受到現今許多演奏家的重視。 ### 歌劇 史特勞斯的前兩部歌劇《貢特拉姆》、《火荒》依舊沿襲典型的史詩劇模式,但前者以「愛」的元素推動劇情,後者則是以「性」。這兩部作品音樂表現不俗,卻都因為情節問題受到冷落(雖然《火荒》上演之初在國內獲得一定成功)。《火荒》挑戰了敏感題材同時又引入逐漸被視為濫調的圓舞曲,顯見史特勞斯對歌劇的主張日益強烈。 1905 年首演的《莎樂美》是史特勞斯歌劇事業的轉捩點。其基礎不是佳構劇,而是唯美主義文學;原著經由作曲家大幅剪裁,使得歌劇內容高度濃縮、對稱(角色間的要求與答覆都以三次為單位)。全曲的各種音樂技法都相當突出、前衛,並且史特勞斯開始強調一種更急促、貼近說話的唱腔。《莎樂美》擺脫了華格納沉重、冗長的風格,將歌劇提升到新的藝術層次。之後的《厄勒克特拉》在音樂和情節上同樣大膽,與《莎樂美》常被視為史特勞斯最具現代主義傾向的作品。而《玫瑰騎士》一反前態以日常喜劇為背景,除了展示史特勞斯過人的旋律才華,也成功調和了圓舞曲與後浪漫風格,一時風靡歐洲。 此後史特勞斯的創作題材大致分為兩類。承繼他對希臘神話興趣的作品包含了《埃及的海倫》(1928)、旋律優美的《達芙尼》(1938)以及排場盛大、有著亮麗音響的《達奈的愛情》(1940)。日常主題的作品則包含了以家庭軼事為靈感的《間奏劇》(1924)、《阿拉貝拉》(1933)、《沉默的女人》(1935)及富哲思的對話劇《隨想曲》(1942)。《阿里阿德涅在納克索斯島》(1916)則是以劇中劇形式將上述兩類題材結合。《沒有影子的女人》(1919)是其中的例外,也是史特勞斯唯一一部在劇本上採用象徵手法的歌劇,其規模宏大,無論在舞台、樂團、歌手等方面都有極高要求。 史特勞斯歌劇的一大特色是豐富多彩的管弦樂,例如《火荒》的〈愛之景〉(Liebesszene)、《莎樂美》的〈七層紗之舞〉、《達芙尼》的〈轉化〉(Verwandlung)、《隨想曲》的〈月光〉(Mondscheinmusik);在某些作品裡甚至安插得特別頻繁,如《沒有影子的女人》、《間奏劇》;少數時候會與聲樂合流,如《玫瑰騎士》第三幕中織體繁複的圓舞曲;史特勞斯也不避諱使用傳統做法以序曲 / 前奏曲開幕,例如《貢特拉姆》、《阿拉貝拉》、《沉默的女人》。這些段落被視為史特勞斯繼交響詩後的管弦樂名篇,常獨立於歌劇演出或錄製。 史特勞斯偏好女聲,他的絕大部分歌劇都是以女性為主角,細膩描繪了女性人格的眾多面向,與前期男性化主題的交響詩形成對比。 ### 藝術歌曲 如同其他德奧前輩作曲家,史特勞斯繼承了寫作藝術歌曲的傳統,且頗為多產。他創作生涯最早的一批作品即是童年時(1870-1871)寫下的歌曲,顯示他對人聲的興趣發端甚早。且這種傾向不隨他日益掌握更複雜的體裁而衰減,而是橫亙了整個生涯直到去世前。史特勞斯從青年時代就開始出版歌曲集,最大的突破則是在 1894 年出版的四首歌曲(op.27),當中包含知名的〈切契莉亞〉與〈明日〉。史特勞斯也常將原先為人聲與鋼琴譜寫的歌曲編成管弦樂版本,但這種改編時間點不大一定,有時只略晚於原作(如〈明日〉改編於 1897 年),有時卻晚了幾十年(如 1885 年創作的〈奉獻〉改編於 1940 年)。此外他也有一部分歌曲起初即是以管弦樂搭配,如《最後四首歌》。 ## 影響 直到 1980 年代,一些後現代音樂學家仍視史特勞斯為因循保守的作曲家,但晚近的研究重新評估了他作為現代主義者的身分。實際上,直到 1900 年代結束時,史特勞斯一直是樂壇先進技法的代表,只是在往後的創作生涯他保持著風格的恆定,才顯得與現代派脫節。基於早年所受的教育乃至個人品味,史特勞斯對調性有一定的遵從,且注重優美的旋律(即便在最前衛的《莎樂美》與《厄勒克特拉》也依然可見)與豪奢卻不失精密的音響。英國指揮家馬克・埃爾德第一次演奏史特勞斯的音樂是在大學製作《阿里阿德涅在納克索斯島》的演出時,日後他回憶道:「我當時瞠目結舌。我不知道音樂能用和聲及旋律來做他正在做的事。」 史特勞斯的音樂雖然在 20 世紀初蔚為風潮,對往後強調意識形態的(嚴肅音樂)作曲家們的影響卻有限。然而他描繪某些角色(例如《唐璜》、《提爾惡作劇》、《英雄的生涯》等)時所呈現的新鮮、奔放,甚至有些輕佻的情感,成為了世紀中電影配樂人的指引。電影配樂史學者、音樂剪輯師羅伊・普倫德加斯特(Roy Prendergast)寫道:「當面臨到電影中某種戲劇性的問題時,史坦納、康果爾德和紐曼會向華格納、普契尼、威爾第、史特勞斯等人尋求解答。」之後隨著庫柏力克在 2001 太空漫遊中使用《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的開場,這段音樂成為史上最有名的電影配樂之一。約翰・威廉斯在超人、星際大戰等多部主流電影的配樂裡也體現了史特勞斯的影響。 ## 榮譽 * 海德堡大學榮譽博士(1903/10/26) * 法國榮譽軍團勳章 — 騎士(1907/6/30)、軍官(1914/6/14) * 巴伐利亞馬克西米利安科學暨藝術勳章(1910/11/24) * 牛津大學榮譽博士、慕尼黑榮譽市民(1914/6/24) * 功勳勳章(1924/6/12) * 維也納音樂與表演藝術大學榮譽博士、維也納與薩爾茨堡榮譽市民(1924) * 紐約音樂學院獎章(1932) * 皇家愛樂協會金獎章(1936/11/5) * 比利時皇冠勳章(1939/4/28) * 慕尼黑大學榮譽博士(1949/6/11) ## 參考資料 ## 參見 * 古典音樂作曲家列表 ## 外部連結 * 《大英百科全書》中的條目:理查・史特勞斯(英文) * Richard Strauss online * Richard Strauss Institute, in English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Strauss unpacked: A guide to one of the 20th century's great composers, Kate Hopkins, Royal Opera House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Ernest Newman, _Richard Strauss_, John Lane: The Bodley Head, 1908. * Richard-Strauss-Quellenverzeichnis (RSQV)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理查・史特勞斯的免費樂譜,由國際樂譜典藏計劃提供 * 公有領域聲樂檔案館上理查・史特勞斯的作品 * _In America with Richard Strauss_: Elisabeth Schumann's 1921 diary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_Music Is a Holy Art: A Richard Strauss Celebration_ (Three-part WQXR radio documentary series) * Part 1 – Epic Tales Well Told: The Tone Poems of Richard Strauss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Part 2 – Strong Women Dominate Strauss Operas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Part 3 – The Enigma of Richard Strauss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有關理查・史特勞斯在德國經濟學中央圖書館(ZBW)20 世紀新聞檔案中的剪報。 * Richard Strauss recordings at the Discography of American Historical Recordings.
null
41,480
2023-05-02T15:52:54Z
74,531,350
理查·史特勞斯
1,610,595
<p><b>空氣濾清器</b>,又稱空氣濾網,用於懸浮在空氣中的微粒(包括灰塵、花粉、細菌、黴菌等)的裝置,通常由纖維材料製成,可以捕捉這些微粒,從而改善室內空氣質量。空氣濾網被廣泛應用於家庭、商業和工業環境中,以保護人們免受污染和有害物質的危害,同時減少室內空氣中的污染物質。空氣濾網也可用於空調、暖氣系統和汽車中,以提高室內空氣品質和駕駛者的健康。</p> <h2><span id=".E4.B9.BE.E5.BC.8F"></span><span id="乾式">乾式</span></h2> <p>乾燥狀態直接使用,例如高效濾網、活性碳濾網、化學濾網 </p> <h2><span id=".E6.BA.BC.E5.BC.8F"></span><span id="溼式">溼式</span></h2> <p>浸油後使用例如汽油遙控車 </p> <h2><span id=".E5.8F.A6.E8.A6.8B"></span><span id="另見">另見</span></h2> <ul><li>高效濾網(HEPA, High-Efficiency Particulate Air)</li> <li>超低穿透空氣過濾網(ULPA, Ultra Low Penetration Air Filter)</li></ul><h2><span id=".E5.8F.83.E8.80.83.E6.96.87.E7.8D.BB"></span><span id="參考文獻">參考文獻</span></h2> <h2><span id=".E5.A4.96.E9.83.A8.E9.80.A3.E7.B5.90"></span><span id="外部連結">外部連結</span></h2> <ul><li>Comparative filtration efficacy and airflow tests for different types of automotive air filter elements</li> <li>A detailed report concerning air pollution in India and the technologies being employed to help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li> <li>Engineered Systems Magazine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Filter Selection: A Standard Procedure (June 2000) MERV designations (Minimum Efficiency Reporting Value)</li> <li>ASHRAE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li> <li>Filter Manufacturers Council bulletin on cleaning heavy duty air filter elements</li> <li>Cross reference for automotive air filters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li></ul><!-- NewPP limit report Parsed by mw2330 Cached time: 20230504121536 Cache expiry: 1814400 Reduced expiry: false Complications: [show‐toc] CPU time usage: 0.587 seconds Real time usage: 0.769 seconds Preprocessor visited node count: 5068/1000000 Post‐expand include size: 448976/2097152 bytes Template argument size: 5849/2097152 bytes Highest expansion depth: 13/100 Expensive parser function count: 143/500 Unstrip recursion depth: 0/20 Unstrip post‐expand size: 878/5000000 bytes Lua time usage: 0.237/10.000 seconds Lua memory usage: 5756390/52428800 bytes Number of Wikibase entities loaded: 1/400 --><!-- Transclusion expansion time report (%,ms,calls,template) 100.00% 510.598 1 -total 75.61% 386.058 8 Template:Navbox 56.34% 287.647 1 Template:暖通空調 51.40% 262.439 133 Template:Le 13.00% 66.362 1 Template:Commons_category 11.53% 58.892 1 Template:汽車的零件與附件 8.64% 44.092 1 Template:Reflist 8.57% 43.782 1 Template:Expand 8.03% 41.009 1 Template:Cite_web 7.20% 36.785 1 Template:Ambox -->
**空氣濾清器**,又稱空氣濾網,用於懸浮在空氣中的微粒(包括灰塵、花粉、細菌、黴菌等)的裝置,通常由纖維材料製成,可以捕捉這些微粒,從而改善室內空氣質量。空氣濾網被廣泛應用於家庭、商業和工業環境中,以保護人們免受污染和有害物質的危害,同時減少室內空氣中的污染物質。空氣濾網也可用於空調、暖氣系統和汽車中,以提高室內空氣品質和駕駛者的健康。 ## 乾式 乾燥狀態直接使用,例如高效濾網、活性碳濾網、化學濾網 ## 溼式 浸油後使用例如汽油遙控車 ## 另見 * 高效濾網(HEPA, High-Efficiency Particulate Air) * 超低穿透空氣過濾網(ULPA, Ultra Low Penetration Air Filter) ## 參考文獻 ## 外部連結 * Comparative filtration efficacy and airflow tests for different types of automotive air filter elements * A detailed report concerning air pollution in India and the technologies being employed to help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Engineered Systems Magazine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Filter Selection: A Standard Procedure (June 2000) MERV designations (Minimum Efficiency Reporting Value) * ASHRAE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Filter Manufacturers Council bulletin on cleaning heavy duty air filter elements * Cross reference for automotive air filters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null
2,635
2023-04-24T04:30:16Z
76,870,766
空濾
3,424,996
<p><b>反調節水庫</b>(re-regulation reservoir),是建在大型水庫下游不遠處河道上,用於調節大型水庫發電下泄水流流量,以利於下遊河段的航運、供水、灌溉的正常用水。 </p><p>通常情況下,大型水庫擔任電網的調峰調頻、事故備用等「日調節」任務,導致發電下泄流量忽大忽小、時斷時續,不能滿足下游航運與飲水需要。因此,需要建設反調節水庫,使整個水利樞紐下泄的流量平穩,滿足下游航運、調水需求。並能提高梯級電站的發電能力。 </p> <h2><span id=".E5.8F.8D.E8.B0.83.E8.8A.82.E6.B0.B4.E5.BA.93.E5.88.97.E8.A1.A8"></span><span id="反调节水库列表">反調節水庫列表</span></h2> <ul><li>西霞院水庫:小浪底水庫</li> <li>葛洲壩水利樞紐:三峽水庫</li></ul>
**反調節水庫**(re-regulation reservoir),是建在大型水庫下游不遠處河道上,用於調節大型水庫發電下泄水流流量,以利於下遊河段的航運、供水、灌溉的正常用水。 通常情況下,大型水庫擔任電網的調峰調頻、事故備用等「日調節」任務,導致發電下泄流量忽大忽小、時斷時續,不能滿足下游航運與飲水需要。因此,需要建設反調節水庫,使整個水利樞紐下泄的流量平穩,滿足下游航運、調水需求。並能提高梯級電站的發電能力。 ## 反調節水庫列表 * 西霞院水庫:小浪底水庫 * 葛洲壩水利樞紐:三峽水庫
null
761
2023-04-10T09:02:22Z
26,208,701
反调节水库
141,999
<p><b>農德孟</b>(越南語:<span lang="vi">Nông Đức Mạnh</span>,1940年9月11日<span title="Template:BLP editintro">—</span>),2001年至2011年擔任越南共產黨中央委員會總書記兼中央軍事委員會書記。曾擔任越共中央政治局委員、越南國會主席。 </p> <h2><span id=".E6.97.A9.E5.B9.B4"></span><span id="早年">早年</span></h2> <p>保大十五年(1940年),農德孟生於越南北𣴓省那夷州(今屬越南北𣴓省那夷縣強利社)一個岱族家庭,1958年4月參加革命,1963年7月5日加入越南勞動黨(越南共產黨的前身)。 </p><p>越南河內中央農林中專畢業,林業專家。1966年至1971年在原蘇聯<span data-orig-title="圣彼得堡国立林业大学" data-lang-code="en" data-lang-name="英語" data-foreign-title="Saint-Petersburg State Forestry University"><span>列寧格勒林業學院</span></span>留學。 </p> <h2><span id=".E4.BB.8E.E6.94.BF"></span><span id="从政">從政</span></h2> <p>1958年到1965年在林業基層單位工作。1966年赴蘇聯進修。 </p><p>回國後歷任越共北方省省委委員、林業廳廳長、省委副書記、省人大主席、省委書記等職。 </p><p>1991年7月在越共七大上當選中央委員、越南共產黨中央政治局委員。 </p><p>1992年9月當選國會主席,並於1996年9月,2000年9月連任。 </p> <h2><span id=".E7.B8.BD.E6.9B.B8.E8.A8.98"></span><span id="總書記">總書記</span></h2> <p>2001年4月22日當選越共中央總書記兼任越共中央軍事黨委書記,2006年4月25日連任,是越南的第一位擁有大學學歷的越南共產黨中央委員會總書記。 </p><p>農德孟主政的十年間越南經濟得到發展。他的政策綱領是把越南在2020年建成一個現代化工業國家。 </p><p>在2011年1月的越南共產黨第十一次全國代表大會上卸任越共中央總書記的職務,由原國會主席阮富仲繼任。 </p> <h2><span id=".E5.AE.B6.E5.BA.AD"></span><span id="家庭">家庭</span></h2> <ul><li>父親為農文來(Nông Văn Lại),母親為黃氏二(Hoàng Thị Nhị)。有傳聞說農德孟是胡志明與<span data-orig-title="農氏徵" data-lang-code="vi" data-lang-name="越南语" data-foreign-title="Nông Thị Trưng"><span>農氏徵</span></span>的私生子,這成為他當選黨領袖的原因之一。對此農德孟以「所有越南人民都是胡伯伯的孩子」作為回應。</li> <li>夫人李氏邦(Lý Thị Bang),已於2010年逝世。</li> <li>有一子<span data-orig-title="農國俊" data-lang-code="vi" data-lang-name="越南语" data-foreign-title="Nông Quốc Tuấn"><span>農國俊</span></span>,<span data-orig-title="民族委員會 (越南)" data-lang-code="en" data-lang-name="英語" data-foreign-title="Committee on Ethnic Minority Affairs (Vietnam)"><span>民族委員會</span></span>副主席(2012年至今)、越南共產黨第十一屆中央委員會委員。</li></ul><h2><span id=".E5.8F.82.E8.80.83.E6.96.87.E7.8C.AE"></span><span id="参考文献">參考文獻</span></h2> <h2><span id=".E5.8F.82.E8.A7.81"></span><span id="参见">參見</span></h2> <!-- NewPP limit report Parsed by mw2324 Cached time: 20230505181439 Cache expiry: 1814400 Reduced expiry: false Complications: [show‐toc] CPU time usage: 0.606 seconds Real time usage: 0.843 seconds Preprocessor visited node count: 15446/1000000 Post‐expand include size: 73723/2097152 bytes Template argument size: 11560/2097152 bytes Highest expansion depth: 33/100 Expensive parser function count: 6/500 Unstrip recursion depth: 1/20 Unstrip post‐expand size: 6613/5000000 bytes Lua time usage: 0.274/10.000 seconds Lua memory usage: 16409987/52428800 bytes Number of Wikibase entities loaded: 1/400 --><!-- Transclusion expansion time report (%,ms,calls,template) 100.00% 707.374 1 -total 64.26% 454.541 22 Template:Infobox 51.90% 367.155 1 Template:Infobox_Officeholder 28.10% 198.803 18 Template:Infobox_officeholder/office 15.76% 111.493 1 Template:Reflist 15.03% 106.317 1 Template:Lang-vi 7.21% 50.983 1 Template:ISBN 5.86% 41.462 4 Template:Br_separated_entries 5.81% 41.084 1 Template:Cite_web 5.67% 40.136 1 Template:NoteTA -->
**農德孟**(越南語:Nông Đức Mạnh,1940 年 9 月 11 日 —),2001 年至 2011 年擔任越南共產黨中央委員會總書記兼中央軍事委員會書記。曾擔任越共中央政治局委員、越南國會主席。 ## 早年 保大十五年(1940 年),農德孟生於越南北𣴓省那夷州(今屬越南北𣴓省那夷縣強利社)一個岱族家庭,1958 年 4 月參加革命,1963 年 7 月 5 日加入越南勞動黨(越南共產黨的前身)。 越南河內中央農林中專畢業,林業專家。1966 年至 1971 年在原蘇聯列寧格勒林業學院留學。 ## 從政 1958 年到 1965 年在林業基層單位工作。1966 年赴蘇聯進修。 回國後歷任越共北方省省委委員、林業廳廳長、省委副書記、省人大主席、省委書記等職。 1991 年 7 月在越共七大上當選中央委員、越南共產黨中央政治局委員。 1992 年 9 月當選國會主席,並於 1996 年 9 月,2000 年 9 月連任。 ## 總書記 2001 年 4 月 22 日當選越共中央總書記兼任越共中央軍事黨委書記,2006 年 4 月 25 日連任,是越南的第一位擁有大學學歷的越南共產黨中央委員會總書記。 農德孟主政的十年間越南經濟得到發展。他的政策綱領是把越南在 2020 年建成一個現代化工業國家。 在 2011 年 1 月的越南共產黨第十一次全國代表大會上卸任越共中央總書記的職務,由原國會主席阮富仲繼任。 ## 家庭 * 父親為農文來(Nông Văn Lại),母親為黃氏二(Hoàng Thị Nhị)。有傳聞說農德孟是胡志明與農氏徵的私生子,這成為他當選黨領袖的原因之一。對此農德孟以「所有越南人民都是胡伯伯的孩子」作為回應。 * 夫人李氏邦(Lý Thị Bang),已於 2010 年逝世。 * 有一子農國俊,民族委員會副主席(2012 年至今)、越南共產黨第十一屆中央委員會委員。 ## 參考文獻 ## 參見
null
6,177
2023-04-21T15:48:53Z
76,197,027
農德孟
2,737,061
<p><b>南陽縣</b>,中國舊縣名,在今河南省境。 </p><p>隋朝開皇初年,南陽郡廢,以上宛縣改為南陽縣。唐朝武德三年(620年),以南陽和舂陵郡的上馬縣置宛州,及雲陽、上宛、安固三縣。武德八年(625年),宛州廢,安固縣併入南陽縣,屬鄧州。聖歷元年(698年)改武台縣,神龍初復故。後鄧州曾改南陽郡,仍屬之。 </p><p>明清時屬南陽府。民國初年,全國廢府,直屬河南省。1948年11月4日,駐守南陽縣城的國軍將領王凌雲棄城南逃。隨後,中原野戰軍占領南陽縣縣城。5日,毛澤東為新華社撰寫《中原我軍占領南陽》的新聞稿。1949年後,南陽縣與縣級南陽市同屬南陽專區。1952年,南陽市併入,次年,恢復。1960年,南陽縣併入南陽市。1961年恢復。1969年,南陽專區改為南陽地區,仍隸之。1994年,南陽地區、南陽縣廢。其地今屬南陽市的宛城區、臥龍區。 </p> <h2><span id=".E6.B3.A8.E9.87.8A"></span><span id="注释">注釋</span></h2>
**南陽縣**,中國舊縣名,在今河南省境。 隋朝開皇初年,南陽郡廢,以上宛縣改為南陽縣。唐朝武德三年(620 年),以南陽和舂陵郡的上馬縣置宛州,及雲陽、上宛、安固三縣。武德八年(625 年),宛州廢,安固縣併入南陽縣,屬鄧州。聖歷元年(698 年)改武台縣,神龍初復故。後鄧州曾改南陽郡,仍屬之。 明清時屬南陽府。民國初年,全國廢府,直屬河南省。1948 年 11 月 4 日,駐守南陽縣城的國軍將領王凌雲棄城南逃。隨後,中原野戰軍占領南陽縣縣城。5 日,毛澤東為新華社撰寫《中原我軍占領南陽》的新聞稿。1949 年後,南陽縣與縣級南陽市同屬南陽專區。1952 年,南陽市併入,次年,恢復。1960 年,南陽縣併入南陽市。1961 年恢復。1969 年,南陽專區改為南陽地區,仍隸之。1994 年,南陽地區、南陽縣廢。其地今屬南陽市的宛城區、臥龍區。 ## 注釋
null
3,245
2023-04-29T07:09:50Z
65,310,734
南陽縣
5,513,945
<p><b>賈敬龍案</b>是2015年2月發生於河北省石家莊市的一起故意殺人案。案犯<b>賈敬龍</b>(1986年-2016年11月15日)為石家莊市北高營村人,因殺人罪於2015年11月24日被石家莊市中級人民法院一審判處死刑。該案因賈敬龍的遭遇以及審判中對情節的認定在中國內外引起了廣泛討論。 </p> <h2><span id=".E8.83.8C.E6.99.AF"></span><span id="背景">背景</span></h2> <p>2013年5月高營村舊房改造時賈敬龍的住宅樓被強拆,其未婚妻隨後取消婚禮;之後數月賈為此事上訪。 </p><p>最高人民法院在死刑覆核中認定賈敬龍為報復高營村村委會主任何建華購置、實驗、改裝了射釘槍,於2015年2月19日用射釘槍打死何建華。賈敬龍在逃離現場後當日被抓捕。2015年11月24日石家莊中院判處其死刑。2016年5月17日,河北省高級人民法院二審駁回上訴。2016年11月15日,石家莊中院對其執行死刑。 </p> <h2><span id=".E5.8F.82.E8.80.83.E6.96.87.E7.8C.AE"></span><span id="参考文献">參考文獻</span></h2>
**賈敬龍案**是 2015 年 2 月發生於河北省石家莊市的一起故意殺人案。案犯**賈敬龍**(1986 年-2016 年 11 月 15 日)為石家莊市北高營村人,因殺人罪於 2015 年 11 月 24 日被石家莊市中級人民法院一審判處死刑。該案因賈敬龍的遭遇以及審判中對情節的認定在中國內外引起了廣泛討論。 ## 背景 2013 年 5 月高營村舊房改造時賈敬龍的住宅樓被強拆,其未婚妻隨後取消婚禮;之後數月賈為此事上訪。 最高人民法院在死刑覆核中認定賈敬龍為報復高營村村委會主任何建華購置、實驗、改裝了射釘槍,於 2015 年 2 月 19 日用射釘槍打死何建華。賈敬龍在逃離現場後當日被抓捕。2015 年 11 月 24 日石家莊中院判處其死刑。2016 年 5 月 17 日,河北省高級人民法院二審駁回上訴。2016 年 11 月 15 日,石家莊中院對其執行死刑。 ## 參考文獻
null
3,205
2023-04-16T12:29:56Z
67,853,386
賈敬龍案
6,482,273
<p><b>Para統計</b>(英語:<span lang="en">Parastatistics</span>),曾被譯為<b>綜合統計</b>,是眾所周知的粒子統計模型(玻色-愛因斯坦統計、費米-狄拉克統計和麥克斯韋-玻爾茲曼統計)的幾個替代品之一。 其他模型包括任意子統計和辮子統計,這兩者都涉及較低的時空維數。Para統計被認為是格林(Herbert S. Green)在1953年的創造。 </p> <h2><span id=".E5.8F.82.E8.80.83.E8.B5.84.E6.96.99"></span><span id="参考资料">參考資料</span></h2>
**Para 統計**(英語:Parastatistics),曾被譯為**綜合統計**,是眾所周知的粒子統計模型(玻色 - 愛因斯坦統計、費米 - 狄拉克統計和麥克斯韋 - 玻爾茲曼統計)的幾個替代品之一。 其他模型包括任意子統計和辮子統計,這兩者都涉及較低的時空維數。Para 統計被認為是格林(Herbert S. Green)在 1953 年的創造。 ## 參考資料
null
631
2023-04-16T12:31:39Z
76,159,573
综合统计
2,868,255
<p><b>皇甫文聘</b>,浙江桐廬縣人。清朝官員,同進士出身。 </p><p>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己丑科進士。康熙五十九年(1720年)任福建邵武府建寧縣知縣。舊《建寧縣誌》入名宦傳。 </p> <h2><span id=".E5.8F.82.E8.80.83.E8.B5.84.E6.96.99"></span><span id="参考资料">參考資料</span></h2> <ul><li>《建寧縣誌》,福建省建寧縣地方志編纂委員會編,北京新華出版社,1995年4月,ISBN 7-5011-2863-37</li></ul>
**皇甫文聘**,浙江桐廬縣人。清朝官員,同進士出身。 康熙四十八年(1709 年)己丑科進士。康熙五十九年(1720 年)任福建邵武府建寧縣知縣。舊《建寧縣誌》入名宦傳。 ## 參考資料 * 《建寧縣誌》,福建省建寧縣地方志編纂委員會編,北京新華出版社,1995 年 4 月,ISBN 7-5011-2863-37
null
588
2023-03-20T05:15:13Z
63,232,714
皇甫文聘
167,436
<p><b>俄羅斯聯邦軍隊綜合軍事學院</b>(俄語:<span lang="ru">Общевойсковая академия Вооружённых Сил Российской Федерации</span>),院址在莫斯科,是一所為俄羅斯聯邦軍隊培養諸兵種合成軍隊團以上指揮軍官的學校。全稱「俄羅斯聯邦軍隊列寧勳章、十月革命勳章、紅旗勳章、蘇沃洛夫勳章綜合學院-俄羅斯聯邦軍隊軍事教育及科學中心」(<span lang="ru">Военный учебно-научный центр Сухопутных войск "Общевойсковая орденов Ленина и Октябрьской революции, Краснознаменная, ордена Суворова академия Вооруженных Сил Российской Федерации"</span>)。學院成立於1998年,由伏龍芝軍事學院(得名自蘇聯軍事體系建立者米哈伊爾·瓦西里維奇·伏龍芝)與<span data-orig-title="马林诺夫斯基装甲部队学院" data-lang-code="ru" data-lang-name="俄语" data-foreign-title="Военная академия бронетанковых войск"><span>馬林諾夫斯基裝甲部隊學院</span></span>合併而成。伏龍芝軍事學院創建於1918年,初名<b>工農紅軍總學院</b>,1925年11月5日改名,以紀念蘇聯軍事家米哈伊爾·瓦西里維奇·伏龍芝。歷史上曾被列為四大軍校(英國桑德赫斯特皇家軍事學院、美國西點軍校以及法國聖西爾軍校)之一。學院共分30個部門,分別設於莫斯科哈莫夫尼奇區及列福爾托沃區。該校的校長為奧列格·馬卡列維奇(<span lang="ru">Олег Леонтьевич Макаревич</span>)中將。 </p> <h2><span id=".E6.AD.B7.E5.8F.B2"></span><span id="歷史">歷史</span></h2> <h2><span id=".E8.91.97.E5.90.8D.E6.A0.A1.E5.8F.8B"></span><span id="著名校友">著名校友</span></h2> <h2><span id=".E5.8F.83.E8.A6.8B"></span><span id="參見">參見</span></h2> <ul><li>伏龍芝軍事學院</li></ul><h2><span id=".E5.A4.96.E9.83.A8.E9.80.A3.E7.B5.90"></span><span id="外部連結">外部連結</span></h2> <ul><li>http://ens.mil.ru/education/higher/academy/more.htm?id=8677@morfOrgEduc(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li></ul>
**俄羅斯聯邦軍隊綜合軍事學院**(俄語:Общевойсковая академия Вооружённых Сил Российской Федерации),院址在莫斯科,是一所為俄羅斯聯邦軍隊培養諸兵種合成軍隊團以上指揮軍官的學校。全稱「俄羅斯聯邦軍隊列寧勳章、十月革命勳章、紅旗勳章、蘇沃洛夫勳章綜合學院-俄羅斯聯邦軍隊軍事教育及科學中心」(Военный учебно-научный центр Сухопутных войск "Общевойсковая орденов Ленина и Октябрьской революции, Краснознаменная, ордена Суворова академия Вооруженных Сил Российской Федерации")。學院成立於 1998 年,由伏龍芝軍事學院(得名自蘇聯軍事體系建立者米哈伊爾・瓦西里維奇・伏龍芝)與馬林諾夫斯基裝甲部隊學院合併而成。伏龍芝軍事學院創建於 1918 年,初名**工農紅軍總學院**,1925 年 11 月 5 日改名,以紀念蘇聯軍事家米哈伊爾・瓦西里維奇・伏龍芝。歷史上曾被列為四大軍校(英國桑德赫斯特皇家軍事學院、美國西點軍校以及法國聖西爾軍校)之一。學院共分 30 個部門,分別設於莫斯科哈莫夫尼奇區及列福爾托沃區。該校的校長為奧列格・馬卡列維奇(Олег Леонтьевич Макаревич)中將。 ## 歷史 ## 著名校友 ## 參見 * 伏龍芝軍事學院 ## 外部連結 * http://ens.mil.ru/education/higher/academy/more.htm?id=8677@morfOrgEduc(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null
3,286
2023-04-26T02:53:43Z
74,522,381
俄罗斯联邦武装力量联合兵种学院
7,911,423
<p><b>京瓷桑加體育場</b>(日語:<span lang="ja">サンガスタジアム by Kyocera</span>,英語:<span lang="en">Sanga Stadium by Kyocera</span>),原名為<b>京都體育場</b>(日語:<span lang="ja">京都スタジアム</span>,英語:<span lang="en">Kyoto Stadium</span>),是位於日本京都府龜岡市的一座體育場,目前作為日職球隊京都不死鳥的主場,於2020年初落成。總部位於京都的跨國科技公司京瓷在2019年以20億日元的價格購買球場冠名權。 </p> <h2><span id=".E5.8F.83.E8.80.83.E6.96.87.E7.8D.BB"></span><span id="參考文獻">參考文獻</span></h2> <h2><span id=".E5.A4.96.E9.83.A8.E9.8F.88.E6.8E.A5"></span><span id="外部鏈接">外部鏈接</span></h2> <ul><li><span><span>官方網站</span></span> <span>(日語)</span></li> <li>京瓷桑加體育場的Facebook專頁 <span>(日語)</span></li> <li>京瓷桑加體育場的Twitter帳戶 <span>(日語)</span></li> <li>京瓷桑加體育場的Instagram帳戶 <span>(日語)</span></li></ul><!-- NewPP limit report Parsed by mw2332 Cached time: 20230504235105 Cache expiry: 1814400 Reduced expiry: false Complications: [] CPU time usage: 0.331 seconds Real time usage: 0.559 seconds Preprocessor visited node count: 1640/1000000 Post‐expand include size: 46808/2097152 bytes Template argument size: 4044/2097152 bytes Highest expansion depth: 20/100 Expensive parser function count: 2/500 Unstrip recursion depth: 0/20 Unstrip post‐expand size: 7940/5000000 bytes Lua time usage: 0.179/10.000 seconds Lua memory usage: 22034558/52428800 bytes Number of Wikibase entities loaded: 1/400 --><!-- Transclusion expansion time report (%,ms,calls,template) 100.00% 436.403 1 -total 29.39% 128.275 1 Template:Infobox_venue 24.01% 104.759 1 Template:Infobox 23.78% 103.765 2 Template:Lang-ja 17.42% 76.000 1 Template:Reflist 10.33% 45.067 2 Template:Cite_web 9.00% 39.256 1 Template:Coord 8.75% 38.173 1 Template:日本職業足球聯賽第一級球隊主場 8.66% 37.788 1 Template:Commonscat 4.32% 18.855 1 Template:If_then_show -->
**京瓷桑加體育場**(日語:サンガスタジアム by Kyocera,英語:Sanga Stadium by Kyocera),原名為**京都體育場**(日語:京都スタジアム,英語:Kyoto Stadium),是位於日本京都府龜岡市的一座體育場,目前作為日職球隊京都不死鳥的主場,於 2020 年初落成。總部位於京都的跨國科技公司京瓷在 2019 年以 20 億日元的價格購買球場冠名權。 ## 參考文獻 ## 外部鏈接 * 官方網站 (日語) * 京瓷桑加體育場的 Facebook 專頁 (日語) * 京瓷桑加體育場的 Twitter 帳戶 (日語) * 京瓷桑加體育場的 Instagram 帳戶 (日語)
{ "globe": "earth", "lat": 35.01694444, "lon": 135.58472222 }
5,014
2023-04-16T12:33:04Z
71,879,817
京都體育場
8,320,401
<p><b>Aqua Liner</b>(日語:<span title="漢字或假名表記(原文)"><span lang="ja">アクアライナー</span></span><sup> <i><span title="羅馬字表記" lang="ja-Latn">Akuarainā</span></i> <span>*</span><small><span>/</span></small><small><span>?</span></small></sup>)號列車是由西日本旅客鐵道(JR西日本)營運,行走於山陰本線米子站至益田站之間的快速列車。 </p> <h2><span id=".E9.81.8B.E8.A1.8C.E5.BD.A2.E6.85.8B"></span><span id="運行形態">運轉形態</span></h2> <p>截至廢除前的2022年3月11日,每日設有3個往返班次,行走於米子站至益田站之間。在列車最高速度方面,米子至出雲市之間為100km/h,出雲市至益田之間為90km/h(在2001年,開始使用<span data-orig-title="JR西日本KiHa126系柴油列車" data-lang-code="ja" data-lang-name="日語" data-foreign-title="JR西日本キハ126系気動車"><span>KiHa126系</span></span>開始運轉當初,整個區間的最高速度為100km/h)。在2011年3月12日時間表修正前,平日早上前往益田的1班列車會從倉吉站出發。該班次在米子站前為普通列車 (225D),米子站變為Aqua Liner(3453D) 。在該時間表修正起,前者會以米子站為終點站,後者會從米子站出發。 </p> <h3><span id=".E5.81.9C.E8.BB.8A.E7.AB.99"></span><span id="停車站">停車站</span></h3> <p>米子站 … 中途各站停車 … 出雲市站 - (西出雲站) - (江南站) - 〈小田站〉 - 〈田儀站〉 - (波根站) - 〈久手站〉 - 大田市站 - 【靜間站】 - 【五十猛站】 - 仁萬站 - 〈馬路站〉 - 【湯里站】 - 溫泉津站 - 【石見福光站】 - (黑松站) - 【淺利站】 - 江津站 - 都野津站 - 【敬川站】 - 波子站 - 【久代站】 - (下府站) - 濱田站 - 西濱田站 - 《周布站》 - 折居站 - 三保三隅站 - 岡見站 - 《鎌手站》 - 《石見津田站》 - 益田站 </p> <ul><li>特別停車記號: <ul><li>部分列車停靠( )之車站。</li> <li>上行1班列車停靠【 】之車站。</li> <li>下行1班列車停靠〈 〉之車站。</li> <li>上行1班列車通過《 》之車站。</li></ul></li> <li>所有列車在出雲市站至濱田站之間均停靠大田市、仁萬、溫泉津、江津、都野津和波子。除了都野津外,其他車站都是特急停車站。除了1個往返班次外,其他班次停靠黑松站和下府站。</li> <li>上行1班(3452D)通過石見津田、鎌手和周布,在濱田站至益田站之各站停車。</li> <li>上行1本(3454D)在大田市站前,除了馬路站外各站停車。隨後直至到達西出雲站前均不停站。在西出雲站起各站停車。這班列車是Aqua Liner唯一停靠久代、敬川、淺利、石見福光、湯里、五十猛和靜間的列車。</li> <li>下行1本(3455D)在出雲市站至大田市站之間,除了出雲神西外各站停車。這班列車是Aqua Liner唯一停靠小田、田儀、久手和馬路的列車。</li></ul><h3><span id=".E4.BD.BF.E7.94.A8.E8.BB.8A.E8.BC.9B"></span><span id="使用車輛">使用車輛</span></h3> <p>Aqua Liner主要使用<span data-orig-title="後藤綜合車輛所" data-lang-code="ja" data-lang-name="日語" data-foreign-title="後藤総合車両所"><span>後藤綜合車輛所</span></span>所屬的<span data-orig-title="JR西日本KiHa126系柴油列車" data-lang-code="ja" data-lang-name="日語" data-foreign-title="JR西日本キハ126系気動車"><span>KiHa126系0番台</span></span>。但是在極少數情況下,由於車務調動安排,會改用KiHa126系10番台連結KiHa121系柴油列車,以2卡編成行走。 </p><p>截至2021年10月2日時間表修正,所有列車整個區間都是一人控制。(於車內剪票與販賣車票的)車長可能會在車內乘務。由於是一人控制的關係,列車停靠部分車站時,列車前進方向的第2卡車廂之車門是不會開啟。 </p> <h2><span id=".E6.AD.B7.E5.8F.B2"></span><span id="歷史">歷史</span></h2> <ul><li>1985年(昭和60年)3月14日:開設行走於米子站/出雲市站至濱田站/益田站之間的快速「<b>島根Liner</b>」(日語:<span title="漢字或假名表記(原文)"><span lang="ja">しまねライナー</span></span><sup></sup>),使用<span data-orig-title="日本國鐵KiHa58系柴油列車" data-lang-code="ja" data-lang-name="日語" data-foreign-title="国鉄キハ58系気動車"><span>KiHa58系</span></span>行走。部分班次會在起/終點站變為急行「大山」、快速「若鳥Liner」或普通列車。</li> <li>1997年(平成9年)3月22日:改名為<b>石見Liner</b>(日語:<span title="漢字或假名表記(原文)"><span lang="ja">石見ライナー</span></span><sup></sup>)。</li> <li>2001年(平成13年)7月7日:隨著山陰本線米子站至益田站之間高速化,使用車輛改為KiHa126系柴油列車,並改名為<b>Aqua Liner</b>(日語:<span title="漢字或假名表記(原文)"><span lang="ja">アクアライナー</span></span><sup></sup>)。</li> <li>2006年(平成18年)3月18日:米子站至出雲市站之間改為各站停車。</li> <li>2015年(平成27年)3月14日:原本只有黃昏上行1班Aqua Liner列車停靠石見福光站,在實施時間表修正後,再沒有Aqua Liner列車停靠。下午1班Aqua Liner原本停靠五十猛站,在實施時間表修正後變為通過該站。</li> <li>2016年(平成28年)3月26日:在實施時間表修正,上行1班Aqua Liner開始再次停靠石見福光站。而該班次不再停靠馬路站。</li> <li>2019年(令和元年)8月:石見神樂列車在山陰地方旅遊活動後,把車身的塗裝翻新。</li> <li>2020年(令和2年)3月14日:1個往返班次降級為普通列車。只剩下4個往返班次(包括下行一班前往濱田)。在上午上行1班列車於益田站至濱田站之間各站停車。</li> <li>2021年(令和3年)3月13日:晚上1個往返班次中,不再行走於出雲市站至濱田站之間。其餘區間變為普通列車(各站停車)。使Aqua Liner剩下3個往返班次。</li> <li>2022年(令和4年)3月12日:所有班次降級至普通列車,Aqua Liner被廢除。</li></ul><h2><span id=".E6.B3.A8.E8.85.B3"></span><span id="注腳">注腳</span></h2> <h3><span id=".E6.B3.A8.E9.87.8B"></span><span id="注釋">注釋</span></h3> <h3><span id=".E5.8F.83.E8.80.83.E8.B3.87.E6.96.99"></span><span id="參考資料">參考資料</span></h3> <h2><span id=".E7.9B.B8.E9.97.9C.E6.A2.9D.E7.9B.AE"></span><span id="相關條目">相關條目</span></h2> <ul><li>日本列車愛稱列表</li> <li>鳥取Liner</li></ul><!-- NewPP limit report Parsed by mw1358 Cached time: 20230506005109 Cache expiry: 1814400 Reduced expiry: false Complications: [show‐toc] CPU time usage: 0.360 seconds Real time usage: 0.450 seconds Preprocessor visited node count: 4917/1000000 Post‐expand include size: 102071/2097152 bytes Template argument size: 8050/2097152 bytes Highest expansion depth: 32/100 Expensive parser function count: 6/500 Unstrip recursion depth: 0/20 Unstrip post‐expand size: 5201/5000000 bytes Lua time usage: 0.141/10.000 seconds Lua memory usage: 6341431/52428800 bytes Number of Wikibase entities loaded: 0/400 --><!-- Transclusion expansion time report (%,ms,calls,template) 100.00% 361.464 1 -total 47.65% 172.228 1 Template:Infobox_rail_service 46.31% 167.386 1 Template:Infobox 21.37% 77.239 11 Template:Category_handler 18.63% 67.332 2 Template:Reflist 18.23% 65.910 1 Template:NoteTA 18.04% 65.194 7 Template:Lang 14.27% 51.571 11 Template:Category_handler/numbered 13.28% 47.992 1 Template:Cite_news 12.96% 46.837 11 Template:Namespace_detect -->
**Aqua Liner**(日語:アクアライナー _Akuarainā_ \*/?)號列車是由西日本旅客鐵道(JR 西日本)營運,行走於山陰本線米子站至益田站之間的快速列車。 ## 運轉形態 截至廢除前的 2022 年 3 月 11 日,每日設有 3 個往返班次,行走於米子站至益田站之間。在列車最高速度方面,米子至出雲市之間為 100km/h,出雲市至益田之間為 90km/h(在 2001 年,開始使用 KiHa126 系開始運轉當初,整個區間的最高速度為 100km/h)。在 2011 年 3 月 12 日時間表修正前,平日早上前往益田的 1 班列車會從倉吉站出發。該班次在米子站前為普通列車 (225D),米子站變為 Aqua Liner (3453D) 。在該時間表修正起,前者會以米子站為終點站,後者會從米子站出發。 ### 停車站 米子站 … 中途各站停車 … 出雲市站 - (西出雲站) - (江南站) - 〈小田站〉 - 〈田儀站〉 - (波根站) - 〈久手站〉 - 大田市站 - 【靜間站】 - 【五十猛站】 - 仁萬站 - 〈馬路站〉 - 【湯里站】 - 溫泉津站 - 【石見福光站】 - (黑松站) - 【淺利站】 - 江津站 - 都野津站 - 【敬川站】 - 波子站 - 【久代站】 - (下府站) - 濱田站 - 西濱田站 - 《周布站》 - 折居站 - 三保三隅站 - 岡見站 - 《鎌手站》 - 《石見津田站》 - 益田站 * 特別停車記號: * 部分列車停靠( )之車站。 * 上行 1 班列車停靠【 】之車站。 * 下行 1 班列車停靠〈 〉之車站。 * 上行 1 班列車通過《 》之車站。 * 所有列車在出雲市站至濱田站之間均停靠大田市、仁萬、溫泉津、江津、都野津和波子。除了都野津外,其他車站都是特急停車站。除了 1 個往返班次外,其他班次停靠黑松站和下府站。 * 上行 1 班 (3452D) 通過石見津田、鎌手和周布,在濱田站至益田站之各站停車。 * 上行 1 本 (3454D) 在大田市站前,除了馬路站外各站停車。隨後直至到達西出雲站前均不停站。在西出雲站起各站停車。這班列車是 Aqua Liner 唯一停靠久代、敬川、淺利、石見福光、湯里、五十猛和靜間的列車。 * 下行 1 本 (3455D) 在出雲市站至大田市站之間,除了出雲神西外各站停車。這班列車是 Aqua Liner 唯一停靠小田、田儀、久手和馬路的列車。 ### 使用車輛 Aqua Liner 主要使用後藤綜合車輛所所屬的 KiHa126 系 0 番台。但是在極少數情況下,由於車務調動安排,會改用 KiHa126 系 10 番台連結 KiHa121 系柴油列車,以 2 卡編成行走。 截至 2021 年 10 月 2 日時間表修正,所有列車整個區間都是一人控制。(於車內剪票與販賣車票的)車長可能會在車內乘務。由於是一人控制的關係,列車停靠部分車站時,列車前進方向的第 2 卡車廂之車門是不會開啟。 ## 歷史 * 1985 年(昭和 60 年)3 月 14 日:開設行走於米子站 / 出雲市站至濱田站 / 益田站之間的快速「**島根 Liner**」(日語:しまねライナー),使用 KiHa58 系行走。部分班次會在起 / 終點站變為急行「大山」、快速「若鳥 Liner」或普通列車。 * 1997 年(平成 9 年)3 月 22 日:改名為**石見 Liner**(日語:石見ライナー)。 * 2001 年(平成 13 年)7 月 7 日:隨著山陰本線米子站至益田站之間高速化,使用車輛改為 KiHa126 系柴油列車,並改名為 **Aqua Liner**(日語:アクアライナー)。 * 2006 年(平成 18 年)3 月 18 日:米子站至出雲市站之間改為各站停車。 * 2015 年(平成 27 年)3 月 14 日:原本只有黃昏上行 1 班 Aqua Liner 列車停靠石見福光站,在實施時間表修正後,再沒有 Aqua Liner 列車停靠。下午 1 班 Aqua Liner 原本停靠五十猛站,在實施時間表修正後變為通過該站。 * 2016 年(平成 28 年)3 月 26 日:在實施時間表修正,上行 1 班 Aqua Liner 開始再次停靠石見福光站。而該班次不再停靠馬路站。 * 2019 年(令和元年)8 月:石見神樂列車在山陰地方旅遊活動後,把車身的塗裝翻新。 * 2020 年(令和 2 年)3 月 14 日:1 個往返班次降級為普通列車。只剩下 4 個往返班次(包括下行一班前往濱田)。在上午上行 1 班列車於益田站至濱田站之間各站停車。 * 2021 年(令和 3 年)3 月 13 日:晚上 1 個往返班次中,不再行走於出雲市站至濱田站之間。其餘區間變為普通列車(各站停車)。使 Aqua Liner 剩下 3 個往返班次。 * 2022 年(令和 4 年)3 月 12 日:所有班次降級至普通列車,Aqua Liner 被廢除。 ## 注腳 ### 注釋 ### 參考資料 ## 相關條目 * 日本列車愛稱列表 * 鳥取 Liner
null
8,369
2023-05-03T16:45:36Z
76,917,620
Aqua_Liner
7,494,437
<p><b>喬時英</b>(?—?),字<b>君平</b>,號<b>符寓</b>,南直隸松江府上海縣軍籍。 </p> <h2><span id=".E7.94.9F.E5.B9.B3"></span><span id="生平">生平</span></h2> <p>萬曆四十年(1612年)壬子科應天鄉試舉人,四十一年(1613年)聯捷癸丑科進士,授臨海令,宅心仁厚,清望峻絶,除蠧剔姧,積弊盡革。倭寇內侵,設法殲之。性至孝,丁父憂,一慟而絶。與兄時敏並祀名宦祠。 </p> <h2><span id=".E5.AE.B6.E6.97.8F"></span><span id="家族">家族</span></h2> <p>族父喬懋敬。 </p><p>兄喬時敏,萬曆庚戌進士。次兄喬時萬,字處後,治毛詩,有盛名,閉戶著書,尤長古文辭,選八大家、七才子等集,從學者多致通顯。 </p> <h2><span id=".E5.8F.82.E8.80.83.E6.96.87.E7.8C.AE"></span><span id="参考文献">參考文獻</span></h2> <p><br></p> <!-- NewPP limit report Parsed by mw2317 Cached time: 20230504231508 Cache expiry: 1814400 Reduced expiry: false Complications: [] CPU time usage: 0.155 seconds Real time usage: 0.230 seconds Preprocessor visited node count: 1063/1000000 Post‐expand include size: 35577/2097152 bytes Template argument size: 115/2097152 bytes Highest expansion depth: 8/100 Expensive parser function count: 1/500 Unstrip recursion depth: 0/20 Unstrip post‐expand size: 505/5000000 bytes Lua time usage: 0.029/10.000 seconds Lua memory usage: 1327045/52428800 bytes Number of Wikibase entities loaded: 1/400 --><!-- Transclusion expansion time report (%,ms,calls,template) 100.00% 118.449 1 -total 51.42% 60.901 1 Template:Authority_control 28.56% 33.830 1 Template:萬曆四十一年癸丑科殿試金榜 25.75% 30.503 1 Template:Navbox 11.06% 13.104 1 Template:Bd 7.07% 8.375 1 Template:僻字 4.82% 5.712 2 Template:Date.isMD 4.48% 5.306 1 Template:Lan 1.99% 2.362 1 Template:Reflist 1.49% 1.763 2 Template:BD/isYear -->
**喬時英**(?—?),字**君平**,號**符寓**,南直隸松江府上海縣軍籍。 ## 生平 萬曆四十年(1612 年)壬子科應天鄉試舉人,四十一年(1613 年)聯捷癸丑科進士,授臨海令,宅心仁厚,清望峻絶,除蠧剔姧,積弊盡革。倭寇內侵,設法殲之。性至孝,丁父憂,一慟而絶。與兄時敏並祀名宦祠。 ## 家族 族父喬懋敬。 兄喬時敏,萬曆庚戌進士。次兄喬時萬,字處後,治毛詩,有盛名,閉戶著書,尤長古文辭,選八大家、七才子等集,從學者多致通顯。 ## 參考文獻
null
969
2023-04-16T12:17:09Z
69,127,633
喬君平
5,742,493
<p><span></span> </p> <p><b>恰斯特耶區</b>(俄語:<span lang="ru">Частинский район</span>),是俄羅斯的一個區,位於該國中西部,由彼爾姆邊疆區負責管轄,始建於1924年1月13日,面積1,632平方公里,2010年人口12,817,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7.85人。 </p> <h2><span id=".E5.8F.83.E8.80.83.E8.B3.87.E6.96.99"></span><span id="參考資料">參考資料</span></h2> <ul><li>Entry on Chastinsky District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span title="俄語">(俄文)</span></li></ul>
**恰斯特耶區**(俄語:Частинский район),是俄羅斯的一個區,位於該國中西部,由彼爾姆邊疆區負責管轄,始建於 1924 年 1 月 13 日,面積 1,632 平方公里,2010 年人口 12,817,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 7.85 人。 ## 參考資料 * Entry on Chastinsky District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俄文)
{ "globe": "earth", "lat": 57.294, "lon": 54.768 }
771
2023-04-16T12:30:58Z
68,015,378
恰斯京斯基區
7,154,958
<p><b>國民革命軍第四十一軍</b>,從1933年至1949年為國民革命軍陸軍的一個軍。 </p> <h2><span id=".E5.9B.BD.E6.B0.91.E5.86.9B.E6.96.B9.E6.8C.AF.E6.AD.A6.E9.83.A8.E7.AC.AC.E4.B8.80.E6.AC.A1.E7.BB.84.E5.BB.BA.E7.9A.84.E7.AC.AC41.E5.86.9B"></span><span id="国民军方振武部第一次组建的第41军">國民軍方振武部第一次組建的第41軍</span></h2> <p>1924年9月初齊盧之戰(江浙戰爭)爆發時,方振武再次投奔盧永祥,被派為別動隊司令,撥歸楊化昭司令指揮,楊又將其撥給第一支隊司令張義純指揮,率部600人主要為安徽在滬的流亡人員與失業工人組成,在瀏河嘉定一帶做策應和聯絡。盧永祥戰敗下野,方振武把部隊撤到閘北,繳槍給上海總商會,隊伍遣散。1924年9月中旬第二次直奉戰爭,直系垮台,奉軍進駐關內。方振武到天津投奔張宗昌,張宗昌委派方振武為奉軍「鎮威軍」先遣第二梯隊少將司令,上校參謀長阮玄武,兵員來自被李景林繳械的王承斌第23師,編為鎮威軍第74團,轄3個步兵營(營長顧震、盛祥生、鄭植)、1個迫擊炮連(連長魏錫光)、1個機槍連(連長李尚德),共2000多人,在天津馬廠訓練。1925年元旦南下,作為奉軍先鋒打下了浦口、龍潭、鎮江直至上海閘北,駐兵崑山,並在家鄉壽縣、鳳台一帶組建一個教練營,營長阮玄武,參謀長改為蘇致臣。1925年5月,所部隨張宗昌進駐山東,把邊防軍胡翼儒旅留在惠民縣的2個步兵營(丁營、韓營)、1個炮兵連、1個機槍連由史晟恩收編為一個團,與方振武部合編為山東陸軍第六旅,方振武任旅長;第一團團長史晟恩、方部編為第二團團長顧震,都是張宗昌的幹部。方振武的應對辦法是把各營拆開編入兩個團: </p> <ul><li>第一團團長史晟恩 <ul><li>第一營營長丁(原邊防軍胡翼儒旅)</li> <li>第二營營長盛祥生</li> <li>第三營營長鄭植</li></ul></li> <li>第二團團長顧震 <ul><li>第一營營長王雲閣</li> <li>第二營營長韓(原邊防軍胡翼儒旅)</li> <li>第三營營長阮玄武 <ul><li>第九連連長鮑剛</li></ul></li></ul></li></ul><p>1925年秋,山東陸軍第六旅改編為直魯聯軍的第24師,任師長: </p> <ul><li>第六旅旅長史晟恩 <ul><li>第一團團長史晟恩(兼)</li> <li>第二團團長顧震</li></ul></li> <li>第七旅旅長方振武(兼)無部隊 <ul><li>第3團,團長鄭植為空頭番號</li></ul></li></ul><p>在肥城縣與國民二軍作戰時,方振武把顧恩撤職,任命阮玄武為第二團團長,鄭植為第三團團長,張義誠繼任第一團第三營營長(後在汶河作戰陣亡),鮑剛繼任第二團第三營營長。第三團沒有基本隊伍,是由各營抽調人員編成。師參謀長蘇致臣,師部秘書長方植之(方振武的堂叔)。馮玉祥派徐謙聯絡策反方振武。 </p><p>1926年(民國15年)1月15日,方振武扣押了史晟恩,率部隊一夜走了八十里開到鄆城縣以西,發表通電宣布脫離直魯聯軍,轉投馮玉祥率領的國民軍,自任為國民軍第五軍軍長,在臨濮集渡過黃河西進濮陽休整。部隊整編為3個旅: </p> <ul><li>第1旅,旅長蘇致臣 <ul><li>第1團,團長鮑剛</li> <li>第2團,團長馬季方(新編部隊)</li> <li>第5團,團長鄧麗五(原第3旅縮編)</li></ul></li> <li>第2旅,旅長阮玄武 <ul><li>第3團,團長王雲閣</li> <li>第4團,團長王日新</li></ul></li> <li>第3旅,旅長鄭植(在濮縣戰鬥中陣亡,原第3旅部隊縮編為第5團,編入第1旅) <ul><li>第5團,團長喬明禮</li> <li>第6團,團長陳玉堂(新編部隊)</li></ul></li></ul><p>1926年春節後方振武率部沿京漢路輾轉北上,1926年3月底開到北京附近長辛店,與直魯聯軍孫殿英部對壘。不久調牛欄山與奉軍萬福麟的穆春對壘。這時,由於直、奉的聯合進攻,馮玉祥已被迫下野,3月22日國民一軍放棄天津,4月15日又由北京撤往南口。方振武率部擔任掩護,任務完成後也西撤宣化休整。閻錫山配合直奉聯軍發動晉北戰役,方振武為國民軍東路副總司令(鹿鍾麟為總司令,另一副總司令孫連仲),在天鎮、陽高、應縣、渾源作戰。1926年8月國民軍總退卻,方部移駐五原縣。 </p><p>1926年1月方振武在肥城通電脫離張宗昌,投奔馮玉祥的國民軍後,被改編為國民軍第五軍,方振武任軍長。沿京漢路北上,駐北京牛欄山,增援馮玉祥。下轄: <br>·國民軍第五軍,軍長方振武,參謀長蘇致臣/張英超 </p> <ul><li>第1旅,旅長蘇致臣(1926年4月從北京撤退時辭職)/王相臣(原副官長,到宣化後繼任旅長,進攻陽高不力撤職)/鮑剛 <ul><li>第1團,團長鮑剛</li> <li>第2團,團長馬季方(新編部隊)</li> <li>第5團,團長鄧麗五(原第3旅縮編)</li></ul></li> <li>第2旅,旅長阮玄武,參謀長劉建民(保定一期)。攻克陽高后增編機炮營、騎兵旅,改為第二混成旅。 <ul><li>第3團,團長王雲閣</li> <li>第4團,團長王日新</li></ul></li> <li>第3旅(重新組建) 旅長張兆豐 <ul><li>第2團,團長孫祥芝(原系國民三軍張兆豐旅投入五軍後縮編)</li> <li>第6團,團長余亞農(從各部抽編新建部隊)</li></ul></li> <li>教導團,團長魏光武</li> <li>炮兵團,團長張洞</li> <li>特務營,營長孫文華</li> <li>騎兵營,營長孫學明</li> <li>補充營,營長孫光普</li></ul><p>1926年8月,國民軍兵敗,第五軍退至五原。1926年9月17日五原誓師,整編為國民聯軍,取消團一級建制: <br>·國民聯軍第2軍,軍長方振武,參謀長張英超(保定五期)/何應時(保定軍校步兵科科長,馮玉祥的軍官學校校長) </p> <ul><li>第1師,師長阮玄武 <ul><li>第1旅,旅長王雲閣(同州之戰撤圍時守敵麻振武反擊而陣亡)</li> <li>第2旅,旅長王日新</li> <li>第3旅</li> <li>第6旅,旅長馮華堂(原為陝軍楊虎城部)</li> <li>第9旅,旅長王耀武(原為鎮嵩軍麻振武(麻老九)部一團,在固市鎮收編)</li></ul></li> <li>第2師,師長鮑剛 <ul><li>第4旅,旅長鄧麗五</li> <li>第5旅</li></ul></li> <li>第3師,師長張兆豐(不久離職) <ul><li>第7旅,旅長孫祥芝</li> <li>第8旅,旅長余亞農</li></ul></li></ul><p>1927年初,國民軍東出潼關,國民軍第五軍編為中央軍的中路軍。1927年5月1日,國民聯軍改為國民革命軍第二集團軍,國民軍第五軍改稱為第二集團軍第三方面軍,在豫南收編直系吳佩孚第14師徐壽椿部、豫軍馬文德部,擴編為三個軍,序列如下: <br>·第2集團軍第3方面軍,總指揮方振武 </p> <ul><li>第1軍,軍長阮玄武 <ul><li>第1師,師長王日新</li> <li>第3師,師長余亞農</li></ul></li> <li>第2軍,軍長徐壽椿(保定一期,靳雲鶚老直軍第十四師在方城縣被收編,不久徐壽椿被軟禁,軍長職由方振武自兼),副軍長宋式顏(馮玉祥代表),總參議阮肇昌 <ul><li>佘念慈旅</li> <li>趙旅</li> <li>炮兵團</li> <li>衛隊營</li></ul></li> <li>第3軍,軍長馬文德(吳佩孚舊部,南陽土著部隊)</li> <li>第2師,師長鮑剛</li></ul><p>1927年7月,方振武率所部脫離馮玉祥第2集團軍建制,改稱武漢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中央直屬第九方面軍。1927年10月參與討伐唐生智,方振武為「討逆軍北路軍總指揮」,沿漢水直逼武漢。1928年初在孝感,改編為第1集團軍第4軍團,方振武任軍團總指揮,參謀長楊恩熙,總參議何應時。所部擴編為三個軍,原第1軍第2師與第2軍合編成立第四十一軍(軍長方振武兼,駐孝感,轄鮑剛師、馮華堂師);第1軍第1、3師合編成立第三十四軍(軍長阮玄武,駐安陸,下轄第88師王日新部、第89師余亞農部、第90師袁寶德部(豫西土匪改編)/徐衍昆。1929年1月縮編為第六路軍第44師,師長阮玄武);第3軍改編為第四十二軍(軍長馬文德,駐南陽,不聽調,下轄第94師傅丹墀部、第96師魏光武部)。 <br>·第41軍,軍長初由方振武兼任,代軍長蘇宗轍,副軍長蘇致臣、鮑剛。歸德閱兵後,鮑剛升任軍長,盛世恆任參謀長 </p> <ul><li>第91師,師長鮑剛/王占林</li> <li>第92師,師長馮華堂</li> <li>第93師:原為北洋軍賈德耀第15混成旅,王相賢任旅長時被靳雲鶚收編,徐壽椿槍殺了王相賢。蕭之楚代旅長,1928年3月底於亳州收編。師長蕭之楚。</li></ul><p>1928年3月,南京國民政府二次北伐。1928年5月初,北伐軍攻克濟南,方振武出任濟南衛戍司令,41軍進駐濟南,92師被指定為衛戍部隊。5月3日,日軍藉口保護僑民,發動濟南事變。駐館驛街的92師師部突遭日軍攻擊。41軍各部及40軍賀耀組部隨即反擊。5月3日當晚,41軍奉命退出濟南。由於方振武未當上山東省主席(蔣介石發表孫良誠為山東省主席),於是派鮑剛帶第41軍在魯北十幾個縣搶地盤,第34軍在津浦路西繼續北伐至天津南郊。閻錫山接收京津後,第四軍團指揮部進駐北京,第34軍駐古北口,準備北伐奪取熱河;但由於張學良東北易幟,方振武未能進軍熱河。方振武把在魯北惠民收編的程國瑞部吳傑師、許琨部劉子斌師合編為第四十二軍,吳傑任軍長,開北平整訓。 </p><p>1929年1月,國民革命軍各部縮編,第四十一軍與第四軍團指揮的高桂滋第四十七軍合編為第45師,第三十四軍和第四十二軍合編為第44師。 </p> <ul><li>第44師,師長阮玄武 副師長吳傑(第42軍部隊縮編為1個團,吳傑帶部隊南逃,被堵回來,吳傑及1個團長、3個營長被軍法會審槍決) <ul><li>第130旅 旅長王日新</li> <li>第131旅 旅長余亞農/團長徐衍昆繼任</li> <li>第132旅 旅長蕭之楚</li></ul></li> <li>第45師,師長方振武,副師長鮑剛 <ul><li>第133旅,旅長高桂滋,該師系47軍縮編,不久脫離45師,改稱獨立第10旅;新編成的133旅由王占林升任旅長</li> <li>第134旅,旅長鮑剛,該師系91師縮編 <ul><li>第267團,團長喬明禮</li> <li>第268團,團長</li></ul></li> <li>第135旅,旅長王占林/王仲孚,該師系92師縮編 <ul><li>第269團,團長王仲孚</li> <li>第270團,團長劉子彬</li></ul></li></ul></li> <li>騎兵團</li> <li>特務團</li> <li>教導團</li></ul><p>1929年4月蔣桂戰爭爆發,45師師長方振武任討逆軍第六路總指揮,鮑剛升任第45師師長。1929年8月,余亞農由44師131旅旅長職調任45師134旅旅長。1929年9月,方振武因反對「編遣」,被蔣介石軟禁於南京;蔣介石欲將鮑剛與第6師師長方策對調,鮑剛不服,在蕪湖起兵反蔣,不久兵敗,方策收編45師殘部,接任師長。1930年,衛立煌繼方策任師長,序列如下: <br>·第45師,師長衛立煌 </p> <ul><li>第133旅,旅長劉漢珍/李默庵,該旅系新成立部隊</li> <li>第134旅,旅長劉戡,該旅系新成立部隊</li> <li>第135旅,旅長李樹森,該旅系收編原45師殘部編成</li></ul><p>1930年,45師隸屬蔣系第二軍團,參加中原大戰。1931年5月,45師改稱第10師,135旅改稱30旅,該部已演變為中央軍嫡系部隊。 </p> <h2><span id=".E5.AD.99.E6.AE.BF.E8.8B.B1.E9.83.A8.E7.BB.84.E5.BB.BA.E7.9A.84.E7.AC.AC.E4.BA.8C.E4.B8.AA.E7.AC.AC.E5.9B.9B.E5.8D.81.E4.B8.80.E5.86.9B"></span><span id="孙殿英部组建的第二个第四十一军">孫殿英部組建的第二個第四十一軍</span></h2> <p>1922年,孫殿英投入豫西鎮守使丁香玲部任下級軍官。1925年,鎮嵩軍憨玉昆與國民二軍作戰,收編孫殿英部為第35師第5混成旅。憨玉昆兵敗,孫殿英部被編入國民三軍第2師葉荃部為第2旅,孫任旅長。國民三軍開赴陝西,孫殿英率部脫離三軍。1925年秋,孫殿英部進入山東,被收編為張宗昌直魯聯軍第5旅。1926年春被改編為直魯聯軍第25師,進攻京津的國民軍: </p> <ul><li>直魯聯軍第25師,師長孫殿英</li> <li>第1旅,旅長丁綍庭</li> <li>第2旅,旅長柴榮升</li> <li>第3旅,旅長譚溫江</li></ul><p>1926年孫殿英部在北京南口擴編為直魯聯軍第14軍: </p> <ul><li>軍長孫殿英,參謀長馮養田</li> <li>第1師,師長丁綍庭</li> <li>第2師,師長劉月亭</li> <li>第3師,師長柴榮升</li> <li>獨立第1旅,旅長楊明卿</li> <li>獨立第2旅,旅長楊克猷</li> <li>獨立第3旅,旅長魏曜功</li> <li>炮兵團,團長顓孫子瑜</li> <li>騎兵團,團長張駿</li></ul><p>1928年,孫殿英部在孫傳芳指揮下與二次北伐的北伐軍作戰,戰敗投誠,被改編為國民革命軍第十二軍,下轄四師、一旅、一炮兵團,隸屬徐源泉第六軍團。駐防薊縣,盜挖了清東陵。1928年11月,全國軍隊縮編,第12軍縮編為獨立第2旅。1929年3月,隨張宗昌參加膠東混戰。1928年冬,孫殿英部被蔣介石擴編為新編第18師,任師長,駐洛陽。 </p><p>1930年中原大戰前,投向閻錫山,被擴編為第4方面軍第五路軍,所轄各旅擴編為軍,駐亳州: </p> <ul><li>第五路軍,總指揮孫殿英</li> <li>第14軍,軍長金浣東</li> <li>第17軍,軍長劉月亭</li> <li>第24軍,軍長岳相如</li></ul><p>1930年5月至7月,孫殿英率部死守亳州,與蔣軍激戰七十餘日,7月中旬孫連仲馳援解圍。孫部退至朱仙鎮,被蔣軍擊潰,率殘部退往山西。 </p><p><br> 1931年1月16日,張學良整編駐晉各軍,孫殿英部被改編為暫編第2師。1931年6月,東北軍番號按照國民革命軍排序,孫部改稱為第40師,孫任師長,轄: </p> <ul><li>第117旅,丁綍庭任旅長;</li> <li>第118旅,劉月亭任旅長;</li> <li>第119旅,邢預籌任旅長。</li></ul><p>1931年11月第40師擴編成第41軍,下轄第40師,孫殿英任軍長兼師長。駐防在山西晉城 </p> <ul><li>第41軍,軍長孫殿英 <ul><li>第40師,師長孫殿英兼 <ul><li>第117旅,旅長丁綍庭 <ul><li>第233團,團長李樹森</li> <li>第234團,團長楊干卿</li> <li>第235團,團長趙文林</li></ul></li> <li>第118旅,旅長劉月亭 <ul><li>第236團,團長楊汝賢</li> <li>第237團,團長楊克猷</li> <li>第238團,團長夏維禮</li></ul></li> <li>第119旅,成立後即撤銷,部隊分別編入117、118旅,119旅旅長邢預籌調為補充團團長。</li></ul></li></ul></li></ul><p>1933年2月,日軍進攻熱河,孫殿英率第41軍馳援赤峰。熱河省主席湯玉麟第五十五軍不戰而逃,第41軍一路戰鬥退往察哈爾,布防沽源、獨石口、鎮嶺口一帶,接防傅作義第五十九軍。孫部收編了東北軍湯玉麟部殘部和東北義勇軍李純華等部,實力大增: </p> <ul><li>第41軍,軍長孫殿英,副軍長金尊華 <ul><li>第117師,師長丁綍庭 <ul><li>第1旅,旅長夏維禮</li> <li>第2旅,旅長楊干卿</li> <li>第3旅,旅長王遂慶</li></ul></li> <li>第118師,師長劉月亭 <ul><li>第1旅,旅長衛日恭</li> <li>第2旅,旅長張天功</li> <li>第3旅,旅長徐昊</li></ul></li> <li>第119師,師長盧豐年 <ul><li>第1旅,旅長彭振國</li> <li>第2旅,旅長竇連璽</li> <li>第3旅,旅長謝璞田</li></ul></li> <li>第120師,師長楊輝峰 <ul><li>第1旅,旅長楊輝峰</li> <li>第2旅,旅長康從良</li> <li>特務團,團長趙立成</li></ul></li> <li>騎兵司令,於世銘 <ul><li>騎兵第1師,師長劉玉才</li> <li>騎兵第2師,師長趙國增</li> <li>騎兵第3師,師長石文華</li> <li>騎兵第1旅,旅長李純華</li> <li>騎兵第2旅,旅長呂存義</li> <li>騎兵第3旅,旅長高霞軒</li> <li>獨立騎兵團,團長孫壽民</li></ul></li> <li>補充第1旅,旅長顓孫子瑜</li> <li>炮兵團,團長劉廣德</li> <li>工兵營</li> <li>輜重營</li> <li>無線電中隊</li> <li>兩個憲兵營</li></ul></li></ul><p>1933年6月由於41軍駐紮康莊、沙城、新保安一帶,夾在馮玉祥的察哈爾民眾抗日同盟軍與何應欽的中央軍之間,於是向西北開拔至包頭。1933年6月27日,南京國民政府任命孫殿英為甘寧青三省屯墾督辦。1934年初41軍向寧夏進軍。遭到西北四馬(馬鴻逵、馬鴻賓、馬步青、馬步芳)聯軍拒孫。1934年2月,41軍番號被明令撤銷,軍長孫殿英免職。殘部編為一師,由劉月亭任師長,受閻軍盧豐年節制。後該師赴江西圍剿紅軍,被遣散。 </p> <h2><span id=".E5.B7.9D.E5.86.9B.E7.94.B0.E9.A2.82.E5.B0.A7.E9.83.A8.E7.BB.84.E6.88.90.E7.9A.84.E7.AC.AC.E4.B8.89.E4.B8.AA.E7.AC.AC41.E5.86.9B"></span><span id="川军田颂尧部组成的第三个第41军">川軍田頌堯部組成的第三個第41軍</span></h2> <p>北洋政府的西北懇殖軍田頌堯部,1926年改編為國民革命軍第二十九軍,田頌堯任軍長,孫震任副軍長。1935年4月在川北被紅軍擊敗,田頌堯被撤職查辦,孫震繼任軍長。1935年10月改稱第41軍。 </p> <ul><li>第41軍,軍長孫震,參謀長袁昌畯 <ul><li>第122師,師長王銘章,副師長楊傑,參謀長趙渭濱 <ul><li>第1旅,旅長張熙民 <ul><li>第1團,團長楊特生</li> <li>第2團,團長劉靖炎</li></ul></li> <li>第2旅,旅長童澄 <ul><li>第3團,團長王文振</li> <li>第4團,團長蹇國珍</li></ul></li> <li>第3旅,旅長王志遠。西北軍張維璽餘部,中原大戰後入川依附川軍 <ul><li>第5團,團長張宣武</li> <li>第6團,團長魏書琴</li></ul></li></ul></li> <li>第123師,師長曾憲棟,副師長羅乃瓊,參謀長吳暢 <ul><li>第4旅,旅長馬澤 <ul><li>第7團,團長楊熙</li> <li>第8團,團長卿俊</li></ul></li> <li>第5旅,旅長陳宗進 <ul><li>第9團,團長宋培根</li> <li>第10團,團長陳杰</li></ul></li></ul></li> <li>第124師,師長孫震,副師長稅梯青,參謀長陳亮熙 <ul><li>第6旅,旅長呂康 <ul><li>第11團,團長楊偉勛</li> <li>第12團,團長鬍子嚴</li></ul></li> <li>第7旅,旅長曾蘇元 <ul><li>第13團,團長呂澄波</li> <li>第14團,團長王麟</li></ul></li> <li>第8旅,旅長李煒如 <ul><li>第15團,團長程紹頤</li> <li>第16團,團長蔣永臣</li></ul></li></ul></li> <li>特務團,團長余大經</li></ul></li></ul><p>1937年7月抗戰爆發後,第41軍留下第123師,主力隸屬第22集團軍出川,開赴山西娘子關前線: </p> <ul><li>第41軍,軍長孫震,副軍長董宋衍,參謀長楊俊清 <ul><li>第122師,師長王銘章,參謀長趙渭濱 <ul><li>第364旅,旅長王志遠 <ul><li>第727團,團長張宣武</li> <li>第728團,團長魏書琴</li></ul></li> <li>第366旅,旅長童澄 <ul><li>第731團,團長王文振</li> <li>第732團,團長蹇國珍</li></ul></li></ul></li> <li>第123師,師長曾憲棟,參謀長吳暢 <ul><li>第367旅,旅長馬洋 <ul><li>第733團,團長楊熙</li> <li>第734團,團長李易華</li></ul></li> <li>第369旅,旅長陳宗進 <ul><li>第737團,團長鬍子嚴</li> <li>第738團,團長張賓</li></ul></li></ul></li> <li>第124師,師長孫震,副師長稅梯青,參謀長鄒紹孟 <ul><li>第370旅,旅長呂康 <ul><li>第739團,團長蔡鉦</li> <li>第740團,團長王麟</li></ul></li> <li>第372旅,旅長曾蘇元 <ul><li>第743團,團長劉公台</li> <li>第744團,團長熊順義</li></ul></li></ul></li> <li>獨立團團長 鄭道東/張全中</li> <li>輜重團團長 任采臣</li> <li>工兵營營長 賈紹誼</li> <li>通信營營長 盧仁惠</li> <li>炮兵營營長 舒光任</li> <li>特務營營長 郎運祥/劉止戎</li> <li>干訓斑少校 李成烈</li></ul></li></ul><p>1938年1月,第22集團軍原轄的第47軍留給第一戰區,第22集團軍率領第41軍和第45軍調第五戰區,開赴臨城、滕縣一帶守備。1938年2月第22集團軍總司令官鄧錫侯奉調回川改任川康綏靖主任,所遺職務由副總司令孫震代理。45軍軍長職務由125師師長陳鼎勛升任,125師師長職務由副師長王士俊升任。王銘章代理41軍軍長。滕縣保衛戰王銘章殉國後,122師師長由王志遠繼任,張宣武繼任364旅旅長。1938年5月,孫震正式就任第22集團軍總司令官,曾蘇元繼任124師師長。1938年冬,22集團奉到軍委會的命令,要第四十一軍、第四十五軍各成立一個新編師(直轄三個步兵團)。四十一軍即成立新編第五師,師長一職以在滕縣戰役中負過重傷的370旅旅長呂康升任。四十五軍則成立新編第九師,師長以獨立第十七旅旅長楊曬軒升任。 </p><p>1939年,123師出川,編入第41軍。 </p><p>41軍奉命參加隨棗會戰。1941年夏,41軍取消旅級建制,師直轄三團。 </p><p>41軍隨即參加冬季攻勢作戰。此時序列如下: </p> <ul><li>第41軍,軍長孫震,副軍長曾憲棟、楊俊清 <ul><li>第122師,師長王志遠 <ul><li>第364團,團長吳宗敏</li> <li>第365團,團長張則蓀</li> <li>第366團,團長陳擇善</li></ul></li> <li>第123師,師長陳宗進 <ul><li>第367團,團長周毅強</li> <li>第368團,團長黃伯亮</li> <li>第369團,團長朱紫雲</li></ul></li> <li>第124師,師長曾蘇元 <ul><li>第370團,團長蔡鉦</li> <li>第371團,團長嚴翊</li> <li>第372團,團長熊順義</li></ul></li></ul></li></ul><p>1940年夏,鄧錫侯系統的第45軍126師與新九師合編為第九十五軍,以一二六師師長黃隱升任軍長;四十五軍由原來的一二五、一二七兩個師編成,仍由陳鼎勛任軍長。 </p><p>1940年6月,41軍參加棗宜會戰。1941年5月,41軍參加棗陽會戰。9月,軍部率124師參加第二次長沙會戰策應作戰。1943年4月,41軍參加鄂西會戰、常德會戰。1945年3月,41軍參加豫西鄂北會戰,日軍突破了襄河,一部竄入谷城,41軍血戰月余,屢次擊退日軍,收復谷城,將襄河西岸之敵驅逐。 </p><p>1945年6月,123師返川接收新兵,不久裁撤,一個團併入第104師;原第47軍第104師改隸41軍。 </p><p>1946年4月,41軍改編為整編第41師,隸屬第5綏靖區,駐於河南考城,序列如下: </p> <ul><li>整編第41師,師長曾蘇元/陳宗進,</li> <li>第104旅,旅長楊顯明,副旅長李克源</li> <li>第122旅,旅長張宣武,參謀長譚殿毅</li> <li>第124旅,旅長劉公台,參謀長覃毅玉</li></ul><p>參加了圍攻中原軍區右路突圍部隊的作戰。1946年11月,鄭州綏靖公署主任顧祝同集結其主力,命劉汝明集團(五個旅)在東明、菏澤及其以南守備;孫震集團(五個旅)在滑縣、封丘、長垣地區守備;而鄄城、鄆城之敵王敬之集團,準備經濮城向大名進攻;豫北王仲廉部,以其主力第85師進至安陽,積極準備會同王敬之集團經臨漳、大名直趨邢臺,與第11戰區孫連仲部會師後,再取邯鄲,並於11月內打通平漢路中段。孫震集團的兵力部署是: </p> <ul><li>124旅在濬縣、滑縣、白道口地區;</li> <li>104旅在滑縣以南的上官村、白馬廟、留固集地區;</li> <li>125旅在滑縣東南的邵耳寨、黃莊、老岸鎮地區;</li> <li>122旅在封丘、牛市屯地區;</li> <li>127旅在長垣、丁欒集地區。</li> <li>在125旅東面的朱樓、小渠,還駐有相當於一個旅兵力的河北保安12縱隊何冠三部。</li></ul><p>1946年11月12日,劉鄧下達滑縣戰役命令:「我軍決抑留與阻擊王敬久與劉汝明集團,而集中力量進擊孫震集團,先摧毀(滑縣)邵耳寨、上官村地域之旅部,吸引其旅來援,或壓迫其旅逃走,以便消滅其一二個旅,然後向西或向南、東南擴大戰果。」滑縣戰役歷時四天五夜,將孫震之整編第41師第104旅和整編第47師第125旅大部及河北保安第12總隊全部共約1.2萬人殲滅,其中俘敵8800餘人,斃傷3000餘人,繳獲山炮5門,戰防炮4門,迫擊炮30餘門,輕、重機槍300餘挺,步槍5000餘枝,汽車5輛及其它軍用品甚多。104旅旅長楊顯明,副旅長李克源和總隊長何冠三被俘。 </p><p>1947年底駐守鄭州地區。第104旅在1948年4月洛陽戰役中被殲2團,重建後的第104旅,駱道源任旅長,改隸第15綏靖區,1948年7月在襄樊戰役中被殲。1948年底,恢復41軍番號,隸屬第16兵團,序列如下: </p> <ul><li>第41軍,軍長胡臨聰,副軍長陳遠湘、楊熙宇,參謀長劉伯余 <ul><li>第122師,師長張宣武,副師長熊順義,參謀長魏煜錕 <ul><li>第364團,團長杜庸</li> <li>第365團,團長黃伯亮</li> <li>第366團,團長劉景泰</li></ul></li> <li>第124師,師長嚴翊,副師長蔡鉦,參謀長周競榮 <ul><li>第370團,團長高先哲</li> <li>第371團,團長王哲賢</li> <li>第372團,團長李卓夫</li></ul></li></ul></li></ul><p>1948年10月,41軍由鄭州東調。11月投入淮海戰場,戰至月底,已傷亡過半。1948年12月,16兵團單獨突圍,於河南永城被殲,軍長胡臨聰被俘。之後又在包圍圈中以16兵團殘部編成新的122師,以熊順義為師長,隸屬72軍,1949年1月被全殲。 </p><p>1949年2月,在萬縣重建第41軍,隸屬第10編練司令部(不久改稱第16兵團),初轄122、124師,軍長孫元良。6月,又增轄301師,。在西南戰役中,41軍被殲一部,餘部退往川西,47軍原轄之302師亦撥歸41軍指揮。1949年12月,被殲大部,餘部逃往川西地區後,在川鄂邊區綏靖公署副主任董宋珩、第16兵團副司令長官曾蘇元的率領下,於四川什邡縣通電起義,接受人民解放軍第九兵團改編。序列如下: </p> <ul><li>第41軍,軍長張宣武,參謀長王大中 <ul><li>第122師,師長熊順義,副師長黃伯亮,參謀長羅傑</li> <li>第124師,師長蔡鉦,副師長李卓夫,參謀長李良策</li> <li>第301師,師長張則蓀,副師長何海峰,參謀長沈人寧,該師系1949年2月在宜昌新建部隊</li> <li>第302師,師長張子完,副師長何少桓,該師系1949年2月在宜昌新建部隊。</li></ul></li></ul><h3><span id=".E7.AC.AC41.E8.BB.8D.E4.B8.BB.E5.AE.98.E4.BA.BA.E4.BA.8B.E8.88.87.E9.83.A8.E9.9A.8A.E5.9F.BA.E6.9C.AC.E6.83.85.E5.86.B5"></span><span id="第41軍主官人事與部隊基本情况">第41軍主官人事與部隊基本情況</span></h3> <h2><span id=".E5.8F.82.E8.80.83.E6.96.87.E7.8C.AE"></span><span id="参考文献">參考文獻</span></h2>
**國民革命軍第四十一軍**,從 1933 年至 1949 年為國民革命軍陸軍的一個軍。 ## 國民軍方振武部第一次組建的第 41 軍 1924 年 9 月初齊盧之戰(江浙戰爭)爆發時,方振武再次投奔盧永祥,被派為別動隊司令,撥歸楊化昭司令指揮,楊又將其撥給第一支隊司令張義純指揮,率部 600 人主要為安徽在滬的流亡人員與失業工人組成,在瀏河嘉定一帶做策應和聯絡。盧永祥戰敗下野,方振武把部隊撤到閘北,繳槍給上海總商會,隊伍遣散。1924 年 9 月中旬第二次直奉戰爭,直系垮台,奉軍進駐關內。方振武到天津投奔張宗昌,張宗昌委派方振武為奉軍「鎮威軍」先遣第二梯隊少將司令,上校參謀長阮玄武,兵員來自被李景林繳械的王承斌第 23 師,編為鎮威軍第 74 團,轄 3 個步兵營(營長顧震、盛祥生、鄭植)、1 個迫擊炮連(連長魏錫光)、1 個機槍連(連長李尚德),共 2000 多人,在天津馬廠訓練。1925 年元旦南下,作為奉軍先鋒打下了浦口、龍潭、鎮江直至上海閘北,駐兵崑山,並在家鄉壽縣、鳳台一帶組建一個教練營,營長阮玄武,參謀長改為蘇致臣。1925 年 5 月,所部隨張宗昌進駐山東,把邊防軍胡翼儒旅留在惠民縣的 2 個步兵營(丁營、韓營)、1 個炮兵連、1 個機槍連由史晟恩收編為一個團,與方振武部合編為山東陸軍第六旅,方振武任旅長;第一團團長史晟恩、方部編為第二團團長顧震,都是張宗昌的幹部。方振武的應對辦法是把各營拆開編入兩個團: * 第一團團長史晟恩 * 第一營營長丁(原邊防軍胡翼儒旅) * 第二營營長盛祥生 * 第三營營長鄭植 * 第二團團長顧震 * 第一營營長王雲閣 * 第二營營長韓(原邊防軍胡翼儒旅) * 第三營營長阮玄武 * 第九連連長鮑剛 1925 年秋,山東陸軍第六旅改編為直魯聯軍的第 24 師,任師長: * 第六旅旅長史晟恩 * 第一團團長史晟恩(兼) * 第二團團長顧震 * 第七旅旅長方振武(兼)無部隊 * 第 3 團,團長鄭植為空頭番號 在肥城縣與國民二軍作戰時,方振武把顧恩撤職,任命阮玄武為第二團團長,鄭植為第三團團長,張義誠繼任第一團第三營營長(後在汶河作戰陣亡),鮑剛繼任第二團第三營營長。第三團沒有基本隊伍,是由各營抽調人員編成。師參謀長蘇致臣,師部秘書長方植之(方振武的堂叔)。馮玉祥派徐謙聯絡策反方振武。 1926 年(民國 15 年)1 月 15 日,方振武扣押了史晟恩,率部隊一夜走了八十里開到鄆城縣以西,發表通電宣布脫離直魯聯軍,轉投馮玉祥率領的國民軍,自任為國民軍第五軍軍長,在臨濮集渡過黃河西進濮陽休整。部隊整編為 3 個旅: * 第 1 旅,旅長蘇致臣 * 第 1 團,團長鮑剛 * 第 2 團,團長馬季方(新編部隊) * 第 5 團,團長鄧麗五(原第 3 旅縮編) * 第 2 旅,旅長阮玄武 * 第 3 團,團長王雲閣 * 第 4 團,團長王日新 * 第 3 旅,旅長鄭植(在濮縣戰鬥中陣亡,原第 3 旅部隊縮編為第 5 團,編入第 1 旅) * 第 5 團,團長喬明禮 * 第 6 團,團長陳玉堂(新編部隊) 1926 年春節後方振武率部沿京漢路輾轉北上,1926 年 3 月底開到北京附近長辛店,與直魯聯軍孫殿英部對壘。不久調牛欄山與奉軍萬福麟的穆春對壘。這時,由於直、奉的聯合進攻,馮玉祥已被迫下野,3 月 22 日國民一軍放棄天津,4 月 15 日又由北京撤往南口。方振武率部擔任掩護,任務完成後也西撤宣化休整。閻錫山配合直奉聯軍發動晉北戰役,方振武為國民軍東路副總司令(鹿鍾麟為總司令,另一副總司令孫連仲),在天鎮、陽高、應縣、渾源作戰。1926 年 8 月國民軍總退卻,方部移駐五原縣。 1926 年 1 月方振武在肥城通電脫離張宗昌,投奔馮玉祥的國民軍後,被改編為國民軍第五軍,方振武任軍長。沿京漢路北上,駐北京牛欄山,增援馮玉祥。下轄: ・國民軍第五軍,軍長方振武,參謀長蘇致臣 / 張英超 * 第 1 旅,旅長蘇致臣(1926 年 4 月從北京撤退時辭職)/ 王相臣(原副官長,到宣化後繼任旅長,進攻陽高不力撤職)/ 鮑剛 * 第 1 團,團長鮑剛 * 第 2 團,團長馬季方(新編部隊) * 第 5 團,團長鄧麗五(原第 3 旅縮編) * 第 2 旅,旅長阮玄武,參謀長劉建民(保定一期)。攻克陽高后增編機炮營、騎兵旅,改為第二混成旅。 * 第 3 團,團長王雲閣 * 第 4 團,團長王日新 * 第 3 旅(重新組建) 旅長張兆豐 * 第 2 團,團長孫祥芝(原系國民三軍張兆豐旅投入五軍後縮編) * 第 6 團,團長余亞農(從各部抽編新建部隊) * 教導團,團長魏光武 * 炮兵團,團長張洞 * 特務營,營長孫文華 * 騎兵營,營長孫學明 * 補充營,營長孫光普 1926 年 8 月,國民軍兵敗,第五軍退至五原。1926 年 9 月 17 日五原誓師,整編為國民聯軍,取消團一級建制: ・國民聯軍第 2 軍,軍長方振武,參謀長張英超(保定五期)/ 何應時(保定軍校步兵科科長,馮玉祥的軍官學校校長) * 第 1 師,師長阮玄武 * 第 1 旅,旅長王雲閣(同州之戰撤圍時守敵麻振武反擊而陣亡) * 第 2 旅,旅長王日新 * 第 3 旅 * 第 6 旅,旅長馮華堂(原為陝軍楊虎城部) * 第 9 旅,旅長王耀武(原為鎮嵩軍麻振武(麻老九)部一團,在固市鎮收編) * 第 2 師,師長鮑剛 * 第 4 旅,旅長鄧麗五 * 第 5 旅 * 第 3 師,師長張兆豐(不久離職) * 第 7 旅,旅長孫祥芝 * 第 8 旅,旅長余亞農 1927 年初,國民軍東出潼關,國民軍第五軍編為中央軍的中路軍。1927 年 5 月 1 日,國民聯軍改為國民革命軍第二集團軍,國民軍第五軍改稱為第二集團軍第三方面軍,在豫南收編直系吳佩孚第 14 師徐壽椿部、豫軍馬文德部,擴編為三個軍,序列如下: ・第 2 集團軍第 3 方面軍,總指揮方振武 * 第 1 軍,軍長阮玄武 * 第 1 師,師長王日新 * 第 3 師,師長余亞農 * 第 2 軍,軍長徐壽椿(保定一期,靳雲鶚老直軍第十四師在方城縣被收編,不久徐壽椿被軟禁,軍長職由方振武自兼),副軍長宋式顏(馮玉祥代表),總參議阮肇昌 * 佘念慈旅 * 趙旅 * 炮兵團 * 衛隊營 * 第 3 軍,軍長馬文德(吳佩孚舊部,南陽土著部隊) * 第 2 師,師長鮑剛 1927 年 7 月,方振武率所部脫離馮玉祥第 2 集團軍建制,改稱武漢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中央直屬第九方面軍。1927 年 10 月參與討伐唐生智,方振武為「討逆軍北路軍總指揮」,沿漢水直逼武漢。1928 年初在孝感,改編為第 1 集團軍第 4 軍團,方振武任軍團總指揮,參謀長楊恩熙,總參議何應時。所部擴編為三個軍,原第 1 軍第 2 師與第 2 軍合編成立第四十一軍(軍長方振武兼,駐孝感,轄鮑剛師、馮華堂師);第 1 軍第 1、3 師合編成立第三十四軍(軍長阮玄武,駐安陸,下轄第 88 師王日新部、第 89 師余亞農部、第 90 師袁寶德部(豫西土匪改編)/ 徐衍昆。1929 年 1 月縮編為第六路軍第 44 師,師長阮玄武);第 3 軍改編為第四十二軍(軍長馬文德,駐南陽,不聽調,下轄第 94 師傅丹墀部、第 96 師魏光武部)。 ・第 41 軍,軍長初由方振武兼任,代軍長蘇宗轍,副軍長蘇致臣、鮑剛。歸德閱兵後,鮑剛升任軍長,盛世恆任參謀長 * 第 91 師,師長鮑剛 / 王占林 * 第 92 師,師長馮華堂 * 第 93 師:原為北洋軍賈德耀第 15 混成旅,王相賢任旅長時被靳雲鶚收編,徐壽椿槍殺了王相賢。蕭之楚代旅長,1928 年 3 月底於亳州收編。師長蕭之楚。 1928 年 3 月,南京國民政府二次北伐。1928 年 5 月初,北伐軍攻克濟南,方振武出任濟南衛戍司令,41 軍進駐濟南,92 師被指定為衛戍部隊。5 月 3 日,日軍藉口保護僑民,發動濟南事變。駐館驛街的 92 師師部突遭日軍攻擊。41 軍各部及 40 軍賀耀組部隨即反擊。5 月 3 日當晚,41 軍奉命退出濟南。由於方振武未當上山東省主席(蔣介石發表孫良誠為山東省主席),於是派鮑剛帶第 41 軍在魯北十幾個縣搶地盤,第 34 軍在津浦路西繼續北伐至天津南郊。閻錫山接收京津後,第四軍團指揮部進駐北京,第 34 軍駐古北口,準備北伐奪取熱河;但由於張學良東北易幟,方振武未能進軍熱河。方振武把在魯北惠民收編的程國瑞部吳傑師、許琨部劉子斌師合編為第四十二軍,吳傑任軍長,開北平整訓。 1929 年 1 月,國民革命軍各部縮編,第四十一軍與第四軍團指揮的高桂滋第四十七軍合編為第 45 師,第三十四軍和第四十二軍合編為第 44 師。 * 第 44 師,師長阮玄武 副師長吳傑(第 42 軍部隊縮編為 1 個團,吳傑帶部隊南逃,被堵回來,吳傑及 1 個團長、3 個營長被軍法會審槍決) * 第 130 旅 旅長王日新 * 第 131 旅 旅長余亞農 / 團長徐衍昆繼任 * 第 132 旅 旅長蕭之楚 * 第 45 師,師長方振武,副師長鮑剛 * 第 133 旅,旅長高桂滋,該師系 47 軍縮編,不久脫離 45 師,改稱獨立第 10 旅;新編成的 133 旅由王占林升任旅長 * 第 134 旅,旅長鮑剛,該師系 91 師縮編 * 第 267 團,團長喬明禮 * 第 268 團,團長 * 第 135 旅,旅長王占林 / 王仲孚,該師系 92 師縮編 * 第 269 團,團長王仲孚 * 第 270 團,團長劉子彬 * 騎兵團 * 特務團 * 教導團 1929 年 4 月蔣桂戰爭爆發,45 師師長方振武任討逆軍第六路總指揮,鮑剛升任第 45 師師長。1929 年 8 月,余亞農由 44 師 131 旅旅長職調任 45 師 134 旅旅長。1929 年 9 月,方振武因反對「編遣」,被蔣介石軟禁於南京;蔣介石欲將鮑剛與第 6 師師長方策對調,鮑剛不服,在蕪湖起兵反蔣,不久兵敗,方策收編 45 師殘部,接任師長。1930 年,衛立煌繼方策任師長,序列如下: ・第 45 師,師長衛立煌 * 第 133 旅,旅長劉漢珍 / 李默庵,該旅系新成立部隊 * 第 134 旅,旅長劉戡,該旅系新成立部隊 * 第 135 旅,旅長李樹森,該旅系收編原 45 師殘部編成 1930 年,45 師隸屬蔣系第二軍團,參加中原大戰。1931 年 5 月,45 師改稱第 10 師,135 旅改稱 30 旅,該部已演變為中央軍嫡系部隊。 ## 孫殿英部組建的第二個第四十一軍 1922 年,孫殿英投入豫西鎮守使丁香玲部任下級軍官。1925 年,鎮嵩軍憨玉昆與國民二軍作戰,收編孫殿英部為第 35 師第 5 混成旅。憨玉昆兵敗,孫殿英部被編入國民三軍第 2 師葉荃部為第 2 旅,孫任旅長。國民三軍開赴陝西,孫殿英率部脫離三軍。1925 年秋,孫殿英部進入山東,被收編為張宗昌直魯聯軍第 5 旅。1926 年春被改編為直魯聯軍第 25 師,進攻京津的國民軍: * 直魯聯軍第 25 師,師長孫殿英 * 第 1 旅,旅長丁綍庭 * 第 2 旅,旅長柴榮升 * 第 3 旅,旅長譚溫江 1926 年孫殿英部在北京南口擴編為直魯聯軍第 14 軍: * 軍長孫殿英,參謀長馮養田 * 第 1 師,師長丁綍庭 * 第 2 師,師長劉月亭 * 第 3 師,師長柴榮升 * 獨立第 1 旅,旅長楊明卿 * 獨立第 2 旅,旅長楊克猷 * 獨立第 3 旅,旅長魏曜功 * 炮兵團,團長顓孫子瑜 * 騎兵團,團長張駿 1928 年,孫殿英部在孫傳芳指揮下與二次北伐的北伐軍作戰,戰敗投誠,被改編為國民革命軍第十二軍,下轄四師、一旅、一炮兵團,隸屬徐源泉第六軍團。駐防薊縣,盜挖了清東陵。1928 年 11 月,全國軍隊縮編,第 12 軍縮編為獨立第 2 旅。1929 年 3 月,隨張宗昌參加膠東混戰。1928 年冬,孫殿英部被蔣介石擴編為新編第 18 師,任師長,駐洛陽。 1930 年中原大戰前,投向閻錫山,被擴編為第 4 方面軍第五路軍,所轄各旅擴編為軍,駐亳州: * 第五路軍,總指揮孫殿英 * 第 14 軍,軍長金浣東 * 第 17 軍,軍長劉月亭 * 第 24 軍,軍長岳相如 1930 年 5 月至 7 月,孫殿英率部死守亳州,與蔣軍激戰七十餘日,7 月中旬孫連仲馳援解圍。孫部退至朱仙鎮,被蔣軍擊潰,率殘部退往山西。 1931 年 1 月 16 日,張學良整編駐晉各軍,孫殿英部被改編為暫編第 2 師。1931 年 6 月,東北軍番號按照國民革命軍排序,孫部改稱為第 40 師,孫任師長,轄: * 第 117 旅,丁綍庭任旅長; * 第 118 旅,劉月亭任旅長; * 第 119 旅,邢預籌任旅長。 1931 年 11 月第 40 師擴編成第 41 軍,下轄第 40 師,孫殿英任軍長兼師長。駐防在山西晉城 * 第 41 軍,軍長孫殿英 * 第 40 師,師長孫殿英兼 * 第 117 旅,旅長丁綍庭 * 第 233 團,團長李樹森 * 第 234 團,團長楊干卿 * 第 235 團,團長趙文林 * 第 118 旅,旅長劉月亭 * 第 236 團,團長楊汝賢 * 第 237 團,團長楊克猷 * 第 238 團,團長夏維禮 * 第 119 旅,成立後即撤銷,部隊分別編入 117、118 旅,119 旅旅長邢預籌調為補充團團長。 1933 年 2 月,日軍進攻熱河,孫殿英率第 41 軍馳援赤峰。熱河省主席湯玉麟第五十五軍不戰而逃,第 41 軍一路戰鬥退往察哈爾,布防沽源、獨石口、鎮嶺口一帶,接防傅作義第五十九軍。孫部收編了東北軍湯玉麟部殘部和東北義勇軍李純華等部,實力大增: * 第 41 軍,軍長孫殿英,副軍長金尊華 * 第 117 師,師長丁綍庭 * 第 1 旅,旅長夏維禮 * 第 2 旅,旅長楊干卿 * 第 3 旅,旅長王遂慶 * 第 118 師,師長劉月亭 * 第 1 旅,旅長衛日恭 * 第 2 旅,旅長張天功 * 第 3 旅,旅長徐昊 * 第 119 師,師長盧豐年 * 第 1 旅,旅長彭振國 * 第 2 旅,旅長竇連璽 * 第 3 旅,旅長謝璞田 * 第 120 師,師長楊輝峰 * 第 1 旅,旅長楊輝峰 * 第 2 旅,旅長康從良 * 特務團,團長趙立成 * 騎兵司令,於世銘 * 騎兵第 1 師,師長劉玉才 * 騎兵第 2 師,師長趙國增 * 騎兵第 3 師,師長石文華 * 騎兵第 1 旅,旅長李純華 * 騎兵第 2 旅,旅長呂存義 * 騎兵第 3 旅,旅長高霞軒 * 獨立騎兵團,團長孫壽民 * 補充第 1 旅,旅長顓孫子瑜 * 炮兵團,團長劉廣德 * 工兵營 * 輜重營 * 無線電中隊 * 兩個憲兵營 1933 年 6 月由於 41 軍駐紮康莊、沙城、新保安一帶,夾在馮玉祥的察哈爾民眾抗日同盟軍與何應欽的中央軍之間,於是向西北開拔至包頭。1933 年 6 月 27 日,南京國民政府任命孫殿英為甘寧青三省屯墾督辦。1934 年初 41 軍向寧夏進軍。遭到西北四馬(馬鴻逵、馬鴻賓、馬步青、馬步芳)聯軍拒孫。1934 年 2 月,41 軍番號被明令撤銷,軍長孫殿英免職。殘部編為一師,由劉月亭任師長,受閻軍盧豐年節制。後該師赴江西圍剿紅軍,被遣散。 ## 川軍田頌堯部組成的第三個第 41 軍 北洋政府的西北懇殖軍田頌堯部,1926 年改編為國民革命軍第二十九軍,田頌堯任軍長,孫震任副軍長。1935 年 4 月在川北被紅軍擊敗,田頌堯被撤職查辦,孫震繼任軍長。1935 年 10 月改稱第 41 軍。 * 第 41 軍,軍長孫震,參謀長袁昌畯 * 第 122 師,師長王銘章,副師長楊傑,參謀長趙渭濱 * 第 1 旅,旅長張熙民 * 第 1 團,團長楊特生 * 第 2 團,團長劉靖炎 * 第 2 旅,旅長童澄 * 第 3 團,團長王文振 * 第 4 團,團長蹇國珍 * 第 3 旅,旅長王志遠。西北軍張維璽餘部,中原大戰後入川依附川軍 * 第 5 團,團長張宣武 * 第 6 團,團長魏書琴 * 第 123 師,師長曾憲棟,副師長羅乃瓊,參謀長吳暢 * 第 4 旅,旅長馬澤 * 第 7 團,團長楊熙 * 第 8 團,團長卿俊 * 第 5 旅,旅長陳宗進 * 第 9 團,團長宋培根 * 第 10 團,團長陳杰 * 第 124 師,師長孫震,副師長稅梯青,參謀長陳亮熙 * 第 6 旅,旅長呂康 * 第 11 團,團長楊偉勛 * 第 12 團,團長鬍子嚴 * 第 7 旅,旅長曾蘇元 * 第 13 團,團長呂澄波 * 第 14 團,團長王麟 * 第 8 旅,旅長李煒如 * 第 15 團,團長程紹頤 * 第 16 團,團長蔣永臣 * 特務團,團長余大經 1937 年 7 月抗戰爆發後,第 41 軍留下第 123 師,主力隸屬第 22 集團軍出川,開赴山西娘子關前線: * 第 41 軍,軍長孫震,副軍長董宋衍,參謀長楊俊清 * 第 122 師,師長王銘章,參謀長趙渭濱 * 第 364 旅,旅長王志遠 * 第 727 團,團長張宣武 * 第 728 團,團長魏書琴 * 第 366 旅,旅長童澄 * 第 731 團,團長王文振 * 第 732 團,團長蹇國珍 * 第 123 師,師長曾憲棟,參謀長吳暢 * 第 367 旅,旅長馬洋 * 第 733 團,團長楊熙 * 第 734 團,團長李易華 * 第 369 旅,旅長陳宗進 * 第 737 團,團長鬍子嚴 * 第 738 團,團長張賓 * 第 124 師,師長孫震,副師長稅梯青,參謀長鄒紹孟 * 第 370 旅,旅長呂康 * 第 739 團,團長蔡鉦 * 第 740 團,團長王麟 * 第 372 旅,旅長曾蘇元 * 第 743 團,團長劉公台 * 第 744 團,團長熊順義 * 獨立團團長 鄭道東 / 張全中 * 輜重團團長 任采臣 * 工兵營營長 賈紹誼 * 通信營營長 盧仁惠 * 炮兵營營長 舒光任 * 特務營營長 郎運祥 / 劉止戎 * 干訓斑少校 李成烈 1938 年 1 月,第 22 集團軍原轄的第 47 軍留給第一戰區,第 22 集團軍率領第 41 軍和第 45 軍調第五戰區,開赴臨城、滕縣一帶守備。1938 年 2 月第 22 集團軍總司令官鄧錫侯奉調回川改任川康綏靖主任,所遺職務由副總司令孫震代理。45 軍軍長職務由 125 師師長陳鼎勛升任,125 師師長職務由副師長王士俊升任。王銘章代理 41 軍軍長。滕縣保衛戰王銘章殉國後,122 師師長由王志遠繼任,張宣武繼任 364 旅旅長。1938 年 5 月,孫震正式就任第 22 集團軍總司令官,曾蘇元繼任 124 師師長。1938 年冬,22 集團奉到軍委會的命令,要第四十一軍、第四十五軍各成立一個新編師(直轄三個步兵團)。四十一軍即成立新編第五師,師長一職以在滕縣戰役中負過重傷的 370 旅旅長呂康升任。四十五軍則成立新編第九師,師長以獨立第十七旅旅長楊曬軒升任。 1939 年,123 師出川,編入第 41 軍。 41 軍奉命參加隨棗會戰。1941 年夏,41 軍取消旅級建制,師直轄三團。 41 軍隨即參加冬季攻勢作戰。此時序列如下: * 第 41 軍,軍長孫震,副軍長曾憲棟、楊俊清 * 第 122 師,師長王志遠 * 第 364 團,團長吳宗敏 * 第 365 團,團長張則蓀 * 第 366 團,團長陳擇善 * 第 123 師,師長陳宗進 * 第 367 團,團長周毅強 * 第 368 團,團長黃伯亮 * 第 369 團,團長朱紫雲 * 第 124 師,師長曾蘇元 * 第 370 團,團長蔡鉦 * 第 371 團,團長嚴翊 * 第 372 團,團長熊順義 1940 年夏,鄧錫侯系統的第 45 軍 126 師與新九師合編為第九十五軍,以一二六師師長黃隱升任軍長;四十五軍由原來的一二五、一二七兩個師編成,仍由陳鼎勛任軍長。 1940 年 6 月,41 軍參加棗宜會戰。1941 年 5 月,41 軍參加棗陽會戰。9 月,軍部率 124 師參加第二次長沙會戰策應作戰。1943 年 4 月,41 軍參加鄂西會戰、常德會戰。1945 年 3 月,41 軍參加豫西鄂北會戰,日軍突破了襄河,一部竄入谷城,41 軍血戰月余,屢次擊退日軍,收復谷城,將襄河西岸之敵驅逐。 1945 年 6 月,123 師返川接收新兵,不久裁撤,一個團併入第 104 師;原第 47 軍第 104 師改隸 41 軍。 1946 年 4 月,41 軍改編為整編第 41 師,隸屬第 5 綏靖區,駐於河南考城,序列如下: * 整編第 41 師,師長曾蘇元 / 陳宗進, * 第 104 旅,旅長楊顯明,副旅長李克源 * 第 122 旅,旅長張宣武,參謀長譚殿毅 * 第 124 旅,旅長劉公台,參謀長覃毅玉 參加了圍攻中原軍區右路突圍部隊的作戰。1946 年 11 月,鄭州綏靖公署主任顧祝同集結其主力,命劉汝明集團(五個旅)在東明、菏澤及其以南守備;孫震集團(五個旅)在滑縣、封丘、長垣地區守備;而鄄城、鄆城之敵王敬之集團,準備經濮城向大名進攻;豫北王仲廉部,以其主力第 85 師進至安陽,積極準備會同王敬之集團經臨漳、大名直趨邢臺,與第 11 戰區孫連仲部會師後,再取邯鄲,並於 11 月內打通平漢路中段。孫震集團的兵力部署是: * 124 旅在濬縣、滑縣、白道口地區; * 104 旅在滑縣以南的上官村、白馬廟、留固集地區; * 125 旅在滑縣東南的邵耳寨、黃莊、老岸鎮地區; * 122 旅在封丘、牛市屯地區; * 127 旅在長垣、丁欒集地區。 * 在 125 旅東面的朱樓、小渠,還駐有相當於一個旅兵力的河北保安 12 縱隊何冠三部。 1946 年 11 月 12 日,劉鄧下達滑縣戰役命令:「我軍決抑留與阻擊王敬久與劉汝明集團,而集中力量進擊孫震集團,先摧毀(滑縣)邵耳寨、上官村地域之旅部,吸引其旅來援,或壓迫其旅逃走,以便消滅其一二個旅,然後向西或向南、東南擴大戰果。」滑縣戰役歷時四天五夜,將孫震之整編第 41 師第 104 旅和整編第 47 師第 125 旅大部及河北保安第 12 總隊全部共約 1.2 萬人殲滅,其中俘敵 8800 餘人,斃傷 3000 餘人,繳獲山炮 5 門,戰防炮 4 門,迫擊炮 30 餘門,輕、重機槍 300 餘挺,步槍 5000 餘枝,汽車 5 輛及其它軍用品甚多。104 旅旅長楊顯明,副旅長李克源和總隊長何冠三被俘。 1947 年底駐守鄭州地區。第 104 旅在 1948 年 4 月洛陽戰役中被殲 2 團,重建後的第 104 旅,駱道源任旅長,改隸第 15 綏靖區,1948 年 7 月在襄樊戰役中被殲。1948 年底,恢復 41 軍番號,隸屬第 16 兵團,序列如下: * 第 41 軍,軍長胡臨聰,副軍長陳遠湘、楊熙宇,參謀長劉伯余 * 第 122 師,師長張宣武,副師長熊順義,參謀長魏煜錕 * 第 364 團,團長杜庸 * 第 365 團,團長黃伯亮 * 第 366 團,團長劉景泰 * 第 124 師,師長嚴翊,副師長蔡鉦,參謀長周競榮 * 第 370 團,團長高先哲 * 第 371 團,團長王哲賢 * 第 372 團,團長李卓夫 1948 年 10 月,41 軍由鄭州東調。11 月投入淮海戰場,戰至月底,已傷亡過半。1948 年 12 月,16 兵團單獨突圍,於河南永城被殲,軍長胡臨聰被俘。之後又在包圍圈中以 16 兵團殘部編成新的 122 師,以熊順義為師長,隸屬 72 軍,1949 年 1 月被全殲。 1949 年 2 月,在萬縣重建第 41 軍,隸屬第 10 編練司令部(不久改稱第 16 兵團),初轄 122、124 師,軍長孫元良。6 月,又增轄 301 師,。在西南戰役中,41 軍被殲一部,餘部退往川西,47 軍原轄之 302 師亦撥歸 41 軍指揮。1949 年 12 月,被殲大部,餘部逃往川西地區後,在川鄂邊區綏靖公署副主任董宋珩、第 16 兵團副司令長官曾蘇元的率領下,於四川什邡縣通電起義,接受人民解放軍第九兵團改編。序列如下: * 第 41 軍,軍長張宣武,參謀長王大中 * 第 122 師,師長熊順義,副師長黃伯亮,參謀長羅傑 * 第 124 師,師長蔡鉦,副師長李卓夫,參謀長李良策 * 第 301 師,師長張則蓀,副師長何海峰,參謀長沈人寧,該師系 1949 年 2 月在宜昌新建部隊 * 第 302 師,師長張子完,副師長何少桓,該師系 1949 年 2 月在宜昌新建部隊。 ### 第 41 軍主官人事與部隊基本情況 ## 參考文獻
null
28,261
2023-04-05T11:13:32Z
70,084,853
国民革命军第四十一军
186,600
<p><br></p> <h2><span id=".E5.A4.A7.E4.BA.8B.E8.AE.B0"></span><span id="大事记">大事記</span></h2> <ul><li>春季,魯國取得濟水以西的田地,亦即割分曹國的土地。</li> <li>秋季,晉國在清原舉行蒐禮,增加兵力成為五軍,以防備狄人,並任命趙衰為卿。</li> <li>衛國為避狄人侵擾,遷都帝丘(今河南濮陽)。</li> <li>鄭國公子瑕出奔楚國。</li></ul><h2><span id=".E5.87.BA.E7.94.9F"></span><span id="出生">出生</span></h2> <ul><li class="mw-empty-elt"></ul><h2><span id=".E9.80.9D.E4.B8.96"></span><span id="逝世">逝世</span></h2> <ul><li class="mw-empty-elt"></ul><h2><span id=".E5.8F.83.E8.80.83.E6.96.87.E7.8D.BB"></span><span id="參考文獻">參考文獻</span></h2>
## 大事記 * 春季,魯國取得濟水以西的田地,亦即割分曹國的土地。 * 秋季,晉國在清原舉行蒐禮,增加兵力成為五軍,以防備狄人,並任命趙衰為卿。 * 衛國為避狄人侵擾,遷都帝丘(今河南濮陽)。 * 鄭國公子瑕出奔楚國。 ## 出生 * ## 逝世 * ## 參考文獻
null
1,003
2023-04-16T12:23:21Z
68,850,170
前629年
5,320,913
<p><b>優素福·雷吉吉</b>(<b>Youcef Reguigui</b>,1990年1月9日<span title="Template:BLP editintro">—</span>)是一名阿爾及利亞自由車運動員,主攻公路賽項目,現屬於<span data-orig-title="登嘉樓車隊" data-lang-code="en" data-lang-name="英語" data-foreign-title="Terengganu Inc. TSG Cycling Team"><span>登嘉樓車隊</span></span>。他曾獲得<span data-orig-title="非洲自行車錦標賽" data-lang-code="en" data-lang-name="英語" data-foreign-title="African Continental Cycling Championships"><span>非洲自由車錦標賽</span></span>個人公路賽亞軍。 </p> <h2><span id=".E4.B8.BB.E8.A6.81.E8.B3.BD.E4.BA.8B.E6.88.90.E7.B8.BE"></span><span id="主要賽事成績">主要賽事成績</span></h2> <h3><span id=".E4.B8.96.E7.95.8C.E4.B8.89.E5.A4.A7.E5.85.AC.E8.B7.AF.E8.B3.BD.E6.88.90.E7.B8.BE"></span><span id="世界三大公路賽成績">世界三大公路賽成績</span></h3> <h2><span id=".E5.8F.83.E8.80.83.E8.B3.87.E6.96.99"></span><span id="參考資料">參考資料</span></h2> <h2><span id=".E5.A4.96.E9.83.A8.E9.80.A3.E7.B5.90"></span><span id="外部連結">外部連結</span></h2> <ul><li>procyclingstats.com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li></ul><p><br></p> <!-- NewPP limit report Parsed by mw2402 Cached time: 20230505015306 Cache expiry: 1814400 Reduced expiry: false Complications: [vary‐revision‐sha1, show‐toc] CPU time usage: 0.273 seconds Real time usage: 0.481 seconds Preprocessor visited node count: 3537/1000000 Post‐expand include size: 56391/2097152 bytes Template argument size: 13637/2097152 bytes Highest expansion depth: 25/100 Expensive parser function count: 3/500 Unstrip recursion depth: 0/20 Unstrip post‐expand size: 1155/5000000 bytes Lua time usage: 0.115/10.000 seconds Lua memory usage: 6512317/52428800 bytes Number of Wikibase entities loaded: 1/400 --><!-- Transclusion expansion time report (%,ms,calls,template) 100.00% 347.991 1 -total 61.63% 214.474 1 Template:Infobox_sportsperson 54.73% 190.459 1 Template:Infobox_sportsperson/core 44.53% 154.947 1 Template:Infobox 13.01% 45.261 1 Template:Reflist 12.24% 42.590 1 Template:Cite_web 11.90% 41.416 1 Template:NoteTA 9.11% 31.698 1 Template:Wikidata_image 8.94% 31.095 1 Template:Height 8.84% 30.757 6 Template:Convert -->
**優素福・雷吉吉**(**Youcef Reguigui**,1990 年 1 月 9 日 —)是一名阿爾及利亞自由車運動員,主攻公路賽項目,現屬於登嘉樓車隊。他曾獲得非洲自由車錦標賽個人公路賽亞軍。 ## 主要賽事成績 ### 世界三大公路賽成績 ## 參考資料 ## 外部連結 * procyclingstats.com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null
2,897
2023-04-16T12:29:35Z
73,075,328
尤素夫·雷吉吉
219,528
<p><b>雨果·格勞秀斯</b>(<b>Hugo Grotius</b>,荷蘭文寫法為Hugo de Groot即「許霍·德赫羅特」,1583年4月10日—1645年8月28日),又譯為<b>格老秀斯</b>、<b>格勞秀士</b>,出生於荷蘭,基督教護教學者,亦為國際法及海洋法鼻祖,其《<span data-orig-title="海洋自由論" data-lang-code="en" data-lang-name="英語" data-foreign-title="Mare Liberum"><span>海洋自由論</span></span>》主張公海是可以自由航行,為當時新興的海權國家如荷蘭、英國提供了相關法律原則的基礎,以突破當時西班牙和葡萄牙對海洋貿易的壟斷,並反對炮艦外交。 </p><p>其名<b>Hugo</b>(<b>雨果</b>)在國際公法首次傳入中國時,被譯為<b>虎哥</b>。</p> <h2><span id=".E7.94.9F.E5.B9.B3"></span><span id="生平">生平</span></h2> <p>格老秀斯出生於八十年戰爭下的荷蘭台夫特。他的父親Jan de Groot博學多聞,其就學於萊登大學期間並與名學者尤斯圖斯·利普修斯等相交,並讓自己的兒子自幼浸淫在古典文學、哲學中。格老秀斯也不負父親期望,八歲就會流暢使用拉丁文,在十一歲以神童之姿進入萊登大學就讀,並在十五歲(1598年)取得博士學位,同年並隨荷蘭首相約翰·范·奧爾登巴內費爾特出使法國。十六歲(1599年)獲得荷蘭律師資格,並出版第一本學術專著 ,其中深入探討新柏拉圖主義作家馬爾提亞努斯·卡佩拉的思想。二十一歲(1604年)成為奧蘭治親王拿索的毛里茨的法律顧問,並於三十歲(1613年)就任為鹿特丹的行政首長。 </p><p>當時荷蘭因為對約翰·加爾文的預定論的解釋有嚴厲與溫和兩派不同的神學立場。提出溫和主張而引起爭議的是雅各布斯·阿民念,因此溫和派被稱作阿民念派,而嚴厲派則被稱作加爾文派。這場神學爭議後來演變為政治鬥爭,結果加爾文派的政黨(由執政拿索的毛里茨領導)在此鬥爭中佔了上方,支持阿民念派的首長兼荷省大議長約翰·范·奧爾登巴內費爾特在1618年7月的政變中遭推翻被捕入獄,同為阿民念派的格老秀斯也與他一同被捕。 </p><p>1618年11月至1619年5月各省執政召集一個全國會議於多特,除了荷蘭代表外還包括英國、瑞士等地代表。在拿索的毛里茨主導下,會中判決阿民念派爲有罪,且通過了具加爾文派嚴厲思想色彩的信條。多特會議後奧爾登巴內費爾特隨即被斬首,格老秀斯則被判終身監禁。直到1621年3月22日才在妻子救援下躲在一隻書箱中逃至巴黎。1625年其大作《戰爭與和平法》(<i>De Jure Belli Ac Pacis</i>) 於巴黎出版。流亡巴黎十年後,格老秀斯於1631年回到故鄉職律師業,後並為東印度公司雇用,未料政治鬥爭人士仍未罷休,將捉拿格老秀斯的賞金提高到2000基爾德。格老秀斯只得於1632年4月復逃亡至德國漢堡。1634年被瑞典伯爵埃克塞爾·烏克森謝納任用為瑞典駐法國大使,1635起為瑞典協商三十年戰爭的條約。1645年8月28日死於德國北部的羅斯托克。 </p> <h2><span id=".E8.B2.A2.E7.8D.BB"></span><span id="貢獻">貢獻</span></h2> <p>格老秀斯的貢獻主要是在法律方面,特別是海洋法與國際合作方面。他主張公海是可以自由航行的,為荷蘭突破西班牙和英國對海權的壟斷提供理論基礎(《海洋自由論》)。 </p> <h3><span id=".E8.87.AA.E7.84.B6.E6.B3.95"></span><span id="自然法">自然法</span></h3> <p>格老秀斯把自然法與神學分家,聲稱:「即使我們假設那不可能的事——就是上帝不存在,或是祂不在乎人類之事,自然法都將『保持其有效性』」。他又說:「自然法是如此不可變的,甚至不能被上帝自己來改變」。自然法若不是由上帝所決定的,那它的起源是什麼呢?格勞秀斯認為自然法的起源是人性。若是一個行動是合於人性,就被自然法所允許。若是不合,就不被允許。自然法若是基於人性,那麼人性的基本要求是什麼呢?人性的基本要求有兩方面;一是自我保存的慾求,一是對社會的需要。這兩種需求有時會矛盾,但自然法就要求人在這中間以理性來權衡。所以基於人的自我保存慾求,自然法要求人盡力追求自己的生存與豐富,但是基於人的社會性,自然法也要求人不可侵犯別人所擁有的。 </p><p>格老秀斯進一步認為,整個宇宙都受制於自然法之下,即便上帝也不能違反。他寫道:「上帝即不能使二乘二不等於四,故上帝亦不能使一事本為惡者為不惡。」甚至世上根本沒有上帝,或即使有上帝,人間之物也與其無關,自然法也行之有效:格老秀斯引用很多古代文明(希臘、羅馬、猶太等)神學家、歷史學家、詩人、修辭家與聖經的例子,證明許多事情是「萬民同意」的人性。這種方法論本於亞里斯多德「自然的本質,應從優良的事物中,而非從腐爛的事物中尋找。」</p> <h3><span id=".E6.84.8F.E5.AE.9A.E6.B3.95"></span><span id="意定法">意定法</span></h3> <p>如上所述,格老秀斯將法律分為自然法與意定法:後者又分三種:一為不依市民權利,而由家父長發佈的。二為依市民權利或政權存在的國內法。三則是格老秀斯的研究主題:國際法。國際法雖基於自然法,但相異處在後者為永恆不變,前者則會依歷史背景與現實而異。格老秀斯也主張戰爭不僅應有法,亦未必是不正義的。他竭力自古典學及聖經中引例證明,不是所有戰爭都被自然法與意定法禁止:這兩者只禁止剝奪他人權利與財產的行為。合於正義的戰爭有三類:自衛、恢復、與懲罰。針對懲罰性的戰爭,格老秀斯引用亞里斯多德與塞內卡對「文明化戰爭」的權威見解,即:反對野蠻人的戰爭是合乎正義的,即便野蠻人未進犯亦同。至於文明國之間,若能不戰,則能以三種和平方式解決:和談會議、約定仲裁、與抽籤解決。 </p> <h2><span id=".E7.A5.9E.E5.AD.B8"></span><span id="神學">神學</span></h2> <p>在神學方面,他提出了<span data-orig-title="政府救贖論" data-lang-code="en" data-lang-name="英語" data-foreign-title="Governmental theory of atonement"><span>政府救贖論</span></span>。政府論的要旨如下:上帝為一慈愛君王,祂願意而且能夠無條件寬恕所有悔罪之人,但祂又必須讓人們知道犯罪的後果其實是很嚴重的,好讓人們不再犯罪。因此祂讓基督來到世上公開地為我們受苦而死,來承擔我們犯罪應有的後果。 </p> <h2><span id=".E5.8F.82.E8.80.83.E6.96.87.E7.8C.AE"></span><span id="参考文献">參考文獻</span></h2> <h2><span id=".E5.A4.96.E9.83.A8.E9.80.A3.E7.B5.90"></span><span id="外部連結">外部連結</span></h2> <ul><li>Grotius: On the Laws of War and Peace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li></ul><!-- NewPP limit report Parsed by mw2298 Cached time: 20230505132337 Cache expiry: 1814400 Reduced expiry: false Complications: [show‐toc] CPU time usage: 0.367 seconds Real time usage: 0.554 seconds Preprocessor visited node count: 3396/1000000 Post‐expand include size: 162292/2097152 bytes Template argument size: 13680/2097152 bytes Highest expansion depth: 22/100 Expensive parser function count: 36/500 Unstrip recursion depth: 0/20 Unstrip post‐expand size: 3900/5000000 bytes Lua time usage: 0.116/10.000 seconds Lua memory usage: 4276753/52428800 bytes Number of Wikibase entities loaded: 1/400 --><!-- Transclusion expansion time report (%,ms,calls,template) 100.00% 320.288 1 -total 51.32% 164.376 1 Template:Infobox_Philosopher 49.52% 158.604 1 Template:Infobox_person 36.71% 117.563 1 Template:Infobox_person/core 36.05% 115.456 2 Template:Infobox 21.07% 67.471 1 Template:Authority_control 14.89% 47.689 1 Template:NoteTA 11.57% 37.043 1 Template:Wikidata_image 11.31% 36.227 5 Template:Br_separated_entries 5.34% 17.116 1 Template:Tsl -->
**雨果・格勞秀斯**(**Hugo Grotius**,荷蘭文寫法為 Hugo de Groot 即「許霍・德赫羅特」,1583 年 4 月 10 日 —1645 年 8 月 28 日),又譯為**格老秀斯**、**格勞秀士**,出生於荷蘭,基督教護教學者,亦為國際法及海洋法鼻祖,其《海洋自由論》主張公海是可以自由航行,為當時新興的海權國家如荷蘭、英國提供了相關法律原則的基礎,以突破當時西班牙和葡萄牙對海洋貿易的壟斷,並反對炮艦外交。 其名 **Hugo**(**雨果**)在國際公法首次傳入中國時,被譯為**虎哥**。 ## 生平 格老秀斯出生於八十年戰爭下的荷蘭台夫特。他的父親 Jan de Groot 博學多聞,其就學於萊登大學期間並與名學者尤斯圖斯・利普修斯等相交,並讓自己的兒子自幼浸淫在古典文學、哲學中。格老秀斯也不負父親期望,八歲就會流暢使用拉丁文,在十一歲以神童之姿進入萊登大學就讀,並在十五歲 (1598 年) 取得博士學位,同年並隨荷蘭首相約翰・范・奧爾登巴內費爾特出使法國。十六歲 (1599 年) 獲得荷蘭律師資格,並出版第一本學術專著 ,其中深入探討新柏拉圖主義作家馬爾提亞努斯・卡佩拉的思想。二十一歲 (1604 年) 成為奧蘭治親王拿索的毛里茨的法律顧問,並於三十歲 (1613 年) 就任為鹿特丹的行政首長。 當時荷蘭因為對約翰・加爾文的預定論的解釋有嚴厲與溫和兩派不同的神學立場。提出溫和主張而引起爭議的是雅各布斯・阿民念,因此溫和派被稱作阿民念派,而嚴厲派則被稱作加爾文派。這場神學爭議後來演變為政治鬥爭,結果加爾文派的政黨(由執政拿索的毛里茨領導)在此鬥爭中佔了上方,支持阿民念派的首長兼荷省大議長約翰・范・奧爾登巴內費爾特在 1618 年 7 月的政變中遭推翻被捕入獄,同為阿民念派的格老秀斯也與他一同被捕。 1618 年 11 月至 1619 年 5 月各省執政召集一個全國會議於多特,除了荷蘭代表外還包括英國、瑞士等地代表。在拿索的毛里茨主導下,會中判決阿民念派爲有罪,且通過了具加爾文派嚴厲思想色彩的信條。多特會議後奧爾登巴內費爾特隨即被斬首,格老秀斯則被判終身監禁。直到 1621 年 3 月 22 日才在妻子救援下躲在一隻書箱中逃至巴黎。1625 年其大作《戰爭與和平法》(_De Jure Belli Ac Pacis_) 於巴黎出版。流亡巴黎十年後,格老秀斯於 1631 年回到故鄉職律師業,後並為東印度公司雇用,未料政治鬥爭人士仍未罷休,將捉拿格老秀斯的賞金提高到 2000 基爾德。格老秀斯只得於 1632 年 4 月復逃亡至德國漢堡。1634 年被瑞典伯爵埃克塞爾・烏克森謝納任用為瑞典駐法國大使,1635 起為瑞典協商三十年戰爭的條約。1645 年 8 月 28 日死於德國北部的羅斯托克。 ## 貢獻 格老秀斯的貢獻主要是在法律方面,特別是海洋法與國際合作方面。他主張公海是可以自由航行的,為荷蘭突破西班牙和英國對海權的壟斷提供理論基礎(《海洋自由論》)。 ### 自然法 格老秀斯把自然法與神學分家,聲稱:「即使我們假設那不可能的事 —— 就是上帝不存在,或是祂不在乎人類之事,自然法都將『保持其有效性』」。他又說:「自然法是如此不可變的,甚至不能被上帝自己來改變」。自然法若不是由上帝所決定的,那它的起源是什麼呢?格勞秀斯認為自然法的起源是人性。若是一個行動是合於人性,就被自然法所允許。若是不合,就不被允許。自然法若是基於人性,那麼人性的基本要求是什麼呢?人性的基本要求有兩方面;一是自我保存的慾求,一是對社會的需要。這兩種需求有時會矛盾,但自然法就要求人在這中間以理性來權衡。所以基於人的自我保存慾求,自然法要求人盡力追求自己的生存與豐富,但是基於人的社會性,自然法也要求人不可侵犯別人所擁有的。 格老秀斯進一步認為,整個宇宙都受制於自然法之下,即便上帝也不能違反。他寫道:「上帝即不能使二乘二不等於四,故上帝亦不能使一事本為惡者為不惡。」甚至世上根本沒有上帝,或即使有上帝,人間之物也與其無關,自然法也行之有效:格老秀斯引用很多古代文明(希臘、羅馬、猶太等)神學家、歷史學家、詩人、修辭家與聖經的例子,證明許多事情是「萬民同意」的人性。這種方法論本於亞里斯多德「自然的本質,應從優良的事物中,而非從腐爛的事物中尋找。」 ### 意定法 如上所述,格老秀斯將法律分為自然法與意定法:後者又分三種:一為不依市民權利,而由家父長發佈的。二為依市民權利或政權存在的國內法。三則是格老秀斯的研究主題:國際法。國際法雖基於自然法,但相異處在後者為永恆不變,前者則會依歷史背景與現實而異。格老秀斯也主張戰爭不僅應有法,亦未必是不正義的。他竭力自古典學及聖經中引例證明,不是所有戰爭都被自然法與意定法禁止:這兩者只禁止剝奪他人權利與財產的行為。合於正義的戰爭有三類:自衛、恢復、與懲罰。針對懲罰性的戰爭,格老秀斯引用亞里斯多德與塞內卡對「文明化戰爭」的權威見解,即:反對野蠻人的戰爭是合乎正義的,即便野蠻人未進犯亦同。至於文明國之間,若能不戰,則能以三種和平方式解決:和談會議、約定仲裁、與抽籤解決。 ## 神學 在神學方面,他提出了政府救贖論。政府論的要旨如下:上帝為一慈愛君王,祂願意而且能夠無條件寬恕所有悔罪之人,但祂又必須讓人們知道犯罪的後果其實是很嚴重的,好讓人們不再犯罪。因此祂讓基督來到世上公開地為我們受苦而死,來承擔我們犯罪應有的後果。 ## 參考文獻 ## 外部連結 * Grotius: On the Laws of War and Peace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null
10,748
2023-05-03T12:28:19Z
77,032,199
葛羅休斯
80,278
<p><b>埔鹽鄉</b>(臺灣話:<span lang="nan"><span><span lang="nan">Poo-iâm-hiong</span></span></span>:洪雅語:Dorenap)位於台灣彰化縣中部。東邊及北邊沿台灣溝與大村鄉、秀水鄉及福興鄉相鄰,西南邊隔舊濁水溪與二林鎮相鄰,南邊與溪湖鎮相鄰。 埔鹽鄉還未開發之前是一片滿目荒野的草原地,為平埔原住民族「巴布薩族」馬芝遴社的居住地區,約在三百多年前,先民由福建泉州來到本鄉拓墾,只見當時地面被耐鹽分植物「蒲鹽菁」(羅氏鹽膚木)所覆蓋。冬天時寒冷且乾燥,鹽分隨著水分上升至地面,呈現遍野白茫茫的獨特景象(土壤鹽化),因此將地名取為「埔鹽」。 </p> <h2><span id=".E6.AD.B7.E5.8F.B2"></span><span id="歷史">歷史</span></h2> <p>埔鹽鄉往昔屬平埔原住民族巴布薩族(Babuza)馬芝遴社(Betgirem)社域,今永平村仍留有「番童埔」之古地名,大有村亦有馬芝遴社遺址(大有村遺址)。漢人移民從雍正至乾隆年間入墾,次第墾成田園創建村莊。 </p><p>明鄭永曆十八年(1664年),隸屬北路安撫司轄下半線安撫司。清治雍正元年(1723年),隸屬臺廈道臺灣府彰化縣轄下馬芝遴保、二林保及燕霧保。雍正五年(1727年),臺廈道改稱臺灣道。乾隆年間,改稱馬芝堡、二林上堡及燕霧下堡。光緒十一年(1885年),隸屬臺灣省臺廈道臺灣府彰化縣轄下馬芝堡、二林上堡及燕霧下堡。 </p><p>日治明治二十八年(1895年),改屬臺灣縣彰化支廳轄下馬芝堡、二林上堡及燕霧下堡,同年臺灣縣改稱臺灣民政支部,彰化支廳下設鹿港出張所。明治二十九年(1896年),改屬臺中縣鹿港支廳。明治三十年(1897年),鹿港支廳改為鹿港辦務署。明治三十四年(1901年),改屬彰化廳鹿港支廳轄下馬芝堡、二林上堡及燕霧下堡。明治四十二年(1909年),改屬臺中廳鹿港支廳埔鹽區。大正九年(1920年),臺灣總督府實施臺灣州制,改正地方制度為臺中州員林郡埔鹽庄。 </p><p>民國三十四年(1945年),改屬臺中縣員林區埔鹽鄉。民國三十九年(1950年),裁撤區署,改為彰化縣埔鹽鄉。 民國三十九年(1950年),裁撤區署,改為彰化縣埔鹽鄉。 </p> <h2><span id=".E4.BA.BA.E5.8F.A3"></span><span id="人口">人口</span></h2> <p>根據彰化縣溪湖戶政事務所統計,2022年底埔鹽鄉戶數約9.4千戶,人口約3.1萬人,鄉內人口最多與最少的村分別是西湖村與新興村,2022年底兩村人口分別為2,356人與497人。 </p> <h2><span id=".E6.94.BF.E6.B2.BB"></span><span id="政治">政治</span></h2> <h3><span id=".E6.AD.B7.E4.BB.BB.E9.A6.96.E9.95.B7"></span><span id="歷任首長">歷任首長</span></h3> <h3><span id=".E9.84.89.E6.94.BF.E7.B5.84.E7.B9.94"></span><span id="鄉政組織">鄉政組織</span></h3> <p>埔鹽鄉公所是埔鹽鄉最高層級的地方行政機關,在中華民國政府架構中為鄉自治的行政機關,同時負責執行縣政府及中央機關委辦事項,埔鹽鄉的自治監督機關為彰化縣政府。鄉長由全體鄉民直接選舉產生,任期為四年,可連選連任一次。埔鹽鄉公所並置鄉政會議,為鄉政最高決策機構,在鄉長之下,設有5課4室等9個內部單位及3個附屬機關。 </p><p>埔鹽鄉民代表會是埔鹽鄉的最高民意機關,代表埔鹽鄉全體鄉民立法和監察鄉政。鄉民代表由公民直選選出,任期為四年,可連選連任。埔鹽鄉民代表會共有11位鄉民代表,分別為第一選區4席鄉民代表、第二選區4席鄉民代表、第三選區3席鄉民代表,主席、副主席由11位鄉民代表互選產生。 </p> <h3><span id=".E8.A1.8C.E6.94.BF.E5.8D.80"></span><span id="行政區">行政區</span></h3> <p>埔鹽鄉共轄22個村,其行政區域分布情形為: </p> <h2><span id=".E6.95.99.E8.82.B2"></span><span id="教育">教育</span></h2> <h3><span id=".E5.9C.8B.E6.B0.91.E4.B8.AD.E5.AD.B8"></span><span id="國民中學">國民中學</span></h3> <ul><li>彰化縣立埔鹽國民中學</li></ul><h3><span id=".E5.9C.8B.E6.B0.91.E5.B0.8F.E5.AD.B8"></span><span id="國民小學">國民小學</span></h3> <ul><li>彰化縣埔鹽鄉埔鹽國民小學</li> <li>彰化縣埔鹽鄉大園國民小學</li> <li>彰化縣埔鹽鄉天盛國民小學</li> <li>彰化縣埔鹽鄉永樂國民小學</li> <li>彰化縣埔鹽鄉好修國民小學</li> <li>彰化縣埔鹽鄉南港國民小學</li> <li>彰化縣埔鹽鄉新水國民小學</li></ul><h3><span id=".E5.B9.BC.E5.85.92.E5.9C.92"></span><span id="幼兒園">幼兒園</span></h3> <ul><li>埔鹽鄉立幼兒園</li> <li>私立獅子王幼兒園</li> <li>私立巧冠幼兒園</li> <li>私立大欣幼稚園</li> <li>彰化縣私立惠來熊國際蒙特梭利幼兒園</li></ul><h2><span id=".E4.BA.A4.E9.80.9A"></span><span id="交通">交通</span></h2> <h3><span id=".E5.85.AC.E8.B7.AF"></span><span id="公路">公路</span></h3> <ul><li>國道一號(中山高速公路) <ul><li>埔鹽系統交流道(207k,連接台76線)</li></ul></li> <li>台76線(東西向快速公路 漢寶-草屯) <ul><li>埔鹽交流道(11k)</li> <li>埔鹽系統交流道(15k,連接國道一號)</li></ul></li> <li>台19線:<font size="-1">彰化市-秀水鄉-福興鄉-埔鹽鄉(廍子村-埔鹽村-埔南村-崑崙村)-溪湖鎮-埤頭鄉-···-台南市永康區</font></li> <li>縣道144號:<font size="-1">福興鄉-埔鹽鄉(永平村-新興村-大有村-好修村-瓦磘村-廍子村-角樹村-出水村-南港村-打廉村)-埔心鄉-員林市</font></li> <li>縣道146號:<font size="-1">鹿港鎮-福興鄉-埔鹽鄉(永平村-新興村-大有村-好修村-[埔南村,南新村,※兩村交界]-角樹村)-溪湖鎮-大村鄉;此路線在106年11月2日之埔鹽鄉路段為縣道135號</font></li> <li>彰36線:<font size="-1">福興鄉-埔鹽鄉(永樂村-西湖村-好修村-瓦磘村-廍子村-出水村)</font></li> <li>彰36-1線:<font size="-1">埔鹽鄉(永平村-西湖村)</font></li> <li>彰37線:<font size="-1">福興鄉-埔鹽鄉(永平村-永樂村-新水村-南新村)-溪湖鎮</font></li> <li>彰38線:<font size="-1">埔鹽鄉(天盛村-太平村-新水村-三省村-南新村)</font></li> <li>彰38-1線:<font size="-1">埔鹽鄉三省村</font></li> <li>彰39線:<font size="-1">埔鹽鄉(大有村-西湖村-新水村-三省村-[三省村,太平村,※兩村交界])</font></li> <li>彰40線:<font size="-1">埔鹽鄉三省村</font></li> <li>彰41線:<font size="-1">埔鹽鄉(好修村-南新村)-溪湖鎮</font></li> <li>彰44線:<font size="-1">埔鹽鄉(好修村-埔鹽村-出水村-南港村)-秀水鄉-大村鄉</font></li> <li>彰44-1線:<font size="-1">埔鹽鄉(角樹村-崑崙村)</font></li> <li>彰46線:<font size="-1">埔鹽鄉(埔南村-南港村)</font></li> <li>彰47線:<font size="-1">埔鹽鄉(南港村-打簾村)-溪湖鎮-永靖鄉</font></li> <li>彰48線:<font size="-1">埔鹽鄉(崑崙村-豐澤村-打簾村)-溪湖鎮</font></li> <li>彰49線:<font size="-1">埔鹽鄉(崑崙村-豐澤村-南港村-打簾村-豐澤村-崑崙村)-溪湖鎮</font></li> <li>彰52線:<font size="-1">埔鹽鄉(南港村-打簾村)-溪湖鎮-永靖鄉-埔心鄉</font></li> <li>彰193線:<font size="-1">埔鹽鄉(永平村-永樂村-石埤村-天盛村-[永平村,三省村,※兩村交界]-永平村-[永平村,三省村,※兩村交界])-[埔鹽鄉永平村,溪湖鎮河東里,※鄉鎮交界]-溪湖鎮;此路線在106年11月2日之前為縣道135甲號</font></li></ul><h2><span id=".E6.B2.BB.E5.AE.89"></span><span id="治安">治安</span></h2> <h2><span id=".E5.9C.B0.E6.96.B9.E5.B0.8F.E5.90.83"></span><span id="地方小吃">地方小吃</span></h2> <ul><li>糯米文化風味坊</li> <li>新味珍牛舌餅</li> <li>蘇家手工麵線</li> <li>好修飯館</li> <li>新水傳統煎餅</li> <li>石埤手工米苔目</li></ul><h2><span id=".E5.9F.94.E9.B9.BD.E9.84.89.E9.9D.92.E6.98.A5.E6.B4.BB.E5.8A.9B.E8.87.AA.E8.A1.8C.E8.BB.8A.E9.81.93"></span><span id="埔鹽鄉青春活力自行車道">埔鹽鄉青春活力自行車道</span></h2> <p>支線:埔鹽鄉青春活力自行車道,路線長度約850公尺,從主線的5.56公里附近分出支線;終點站:埔鹽鄉瓦磘村瓦磘公園休憩站 </p> <h2><span id=".E6.99.AF.E9.BB.9E.E5.8F.8A.E6.96.87.E5.8C.96.E8.B3.87.E7.94.A2"></span><span id="景點及文化資產">景點及文化資產</span></h2> <h3><span id=".E6.99.AF.E9.BB.9E"></span><span id="景點">景點</span></h3> <ul><li>石埤環保景觀公園休憩站</li> <li>崑崙兒童公園</li> <li>天盛蕃薯圓環</li> <li>糯米坊</li></ul><h3><span id=".E6.96.87.E5.8C.96.E8.B3.87.E7.94.A2"></span><span id="文化資產">文化資產</span></h3> <ul><li>浸水庄四聖宮</li> <li>打廉庄大安宮</li> <li>南勢埔古碑</li> <li>角樹腳乾聖宮</li> <li>碧雲寺</li> <li>中華寺</li> <li>閭山道院(天訣宮)</li> <li>大有村陳家古厝</li> <li>同安寮十二莊請媽祖遶境</li> <li>瓦磘崇靈祠</li> <li>蕃薯庄天龍宮</li> <li>石碑朝安宮</li> <li>石碑慈玄宮</li> <li>太平村五顯宮</li> <li>永樂慶安宮</li> <li>埔鹽順澤宮 (冠軍帽全台爆紅的知名宮廟)</li></ul><h3><span id=".E5.85.AC.E5.85.B1.E5.9C.96.E6.9B.B8.E9.A4.A8"></span><span id="公共圖書館">公共圖書館</span></h3> <ul><li>埔鹽鄉立圖書館</li></ul><h2><span id=".E5.9C.9F.E8.91.AC.E5.85.AC.E5.A2.93"></span><span id="土葬公墓">土葬公墓</span></h2> <h3><span id=".E7.9B.AE.E5.89.8D.E4.BB.8D.E5.8F.AF.E7.94.B3.E8.AB.8B.E5.9C.9F.E8.91.AC.E7.9A.84.E5.85.AC.E5.A2.93"></span><span id="目前仍可申請土葬的公墓">目前仍可申請土葬的公墓</span></h3> <h3><span id=".E9.81.8E.E5.8E.BB.E5.8F.AF.E8.91.AC.E7.8F.BE.E5.9C.A8.E7.A6.81.E6.96.B0.E8.91.AC.E7.9A.84.E5.85.AC.E5.A2.93"></span><span id="過去可葬現在禁新葬的公墓">過去可葬現在禁新葬的公墓</span></h3> <h3><span id=".E5.B7.B2.E7.B6.93.E6.92.BF.E9.AA.A8.E5.BE.8C.E5.AE.8C.E5.85.A8.E6.B8.85.E9.99.A4.E7.9A.84.E5.85.AC.E5.A2.93"></span><span id="已經撿骨後完全清除的公墓">已經撿骨後完全清除的公墓</span></h3> <p>第六公墓:崑崙村松仔腳;今為崑崙兒童公園 </p> <h2><span id=".E6.B8.85.E6.BD.94.E9.9A.8A"></span><span id="清潔隊">清潔隊</span></h2> <p>本鄉清潔隊位於彰化縣埔鹽鄉出水村出水溝第二公墓懷恩堂旁 </p> <h2><span id=".E5.8F.83.E8.80.83.E8.B3.87.E6.96.99"></span><span id="參考資料">參考資料</span></h2> <h2><span id=".E5.A4.96.E9.83.A8.E9.80.A3.E7.B5.90"></span><span id="外部連結">外部連結</span></h2> <ul><li>埔鹽鄉公所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li></ul> <!-- NewPP limit report Parsed by mw2318 Cached time: 20230505034910 Cache expiry: 1814400 Reduced expiry: false Complications: [show‐toc] CPU time usage: 0.506 seconds Real time usage: 1.041 seconds Preprocessor visited node count: 8000/1000000 Post‐expand include size: 100771/2097152 bytes Template argument size: 17407/2097152 bytes Highest expansion depth: 34/100 Expensive parser function count: 3/500 Unstrip recursion depth: 0/20 Unstrip post‐expand size: 9802/5000000 bytes Lua time usage: 0.147/10.000 seconds Lua memory usage: 7140238/52428800 bytes Number of Wikibase entities loaded: 0/400 --><!-- Transclusion expansion time report (%,ms,calls,template) 100.00% 571.981 1 -total 48.15% 275.392 1 Template:中華民國行政區劃基礎資訊 47.60% 272.287 1 Template:Infobox_settlement 40.88% 233.831 1 Template:Infobox 13.45% 76.930 1 Template:Multiple_issues 9.84% 56.288 6 Template:Cite_web 9.28% 53.108 2 Template:Lang 8.24% 47.107 3 Template:Ambox 7.97% 45.604 1 Template:Historical_populations 6.49% 37.118 1 Template:Prose -->
**埔鹽鄉**(臺灣話:Poo-iâm-hiong:洪雅語:Dorenap)位於台灣彰化縣中部。東邊及北邊沿台灣溝與大村鄉、秀水鄉及福興鄉相鄰,西南邊隔舊濁水溪與二林鎮相鄰,南邊與溪湖鎮相鄰。 埔鹽鄉還未開發之前是一片滿目荒野的草原地,為平埔原住民族「巴布薩族」馬芝遴社的居住地區,約在三百多年前,先民由福建泉州來到本鄉拓墾,只見當時地面被耐鹽分植物「蒲鹽菁」(羅氏鹽膚木)所覆蓋。冬天時寒冷且乾燥,鹽分隨著水分上升至地面,呈現遍野白茫茫的獨特景象(土壤鹽化),因此將地名取為「埔鹽」。 ## 歷史 埔鹽鄉往昔屬平埔原住民族巴布薩族(Babuza)馬芝遴社(Betgirem)社域,今永平村仍留有「番童埔」之古地名,大有村亦有馬芝遴社遺址(大有村遺址)。漢人移民從雍正至乾隆年間入墾,次第墾成田園創建村莊。 明鄭永曆十八年(1664 年),隸屬北路安撫司轄下半線安撫司。清治雍正元年(1723 年),隸屬臺廈道臺灣府彰化縣轄下馬芝遴保、二林保及燕霧保。雍正五年(1727 年),臺廈道改稱臺灣道。乾隆年間,改稱馬芝堡、二林上堡及燕霧下堡。光緒十一年(1885 年),隸屬臺灣省臺廈道臺灣府彰化縣轄下馬芝堡、二林上堡及燕霧下堡。 日治明治二十八年(1895 年),改屬臺灣縣彰化支廳轄下馬芝堡、二林上堡及燕霧下堡,同年臺灣縣改稱臺灣民政支部,彰化支廳下設鹿港出張所。明治二十九年(1896 年),改屬臺中縣鹿港支廳。明治三十年(1897 年),鹿港支廳改為鹿港辦務署。明治三十四年(1901 年),改屬彰化廳鹿港支廳轄下馬芝堡、二林上堡及燕霧下堡。明治四十二年(1909 年),改屬臺中廳鹿港支廳埔鹽區。大正九年(1920 年),臺灣總督府實施臺灣州制,改正地方制度為臺中州員林郡埔鹽庄。 民國三十四年(1945 年),改屬臺中縣員林區埔鹽鄉。民國三十九年(1950 年),裁撤區署,改為彰化縣埔鹽鄉。 民國三十九年(1950 年),裁撤區署,改為彰化縣埔鹽鄉。 ## 人口 根據彰化縣溪湖戶政事務所統計,2022 年底埔鹽鄉戶數約 9.4 千戶,人口約 3.1 萬人,鄉內人口最多與最少的村分別是西湖村與新興村,2022 年底兩村人口分別為 2,356 人與 497 人。 ## 政治 ### 歷任首長 ### 鄉政組織 埔鹽鄉公所是埔鹽鄉最高層級的地方行政機關,在中華民國政府架構中為鄉自治的行政機關,同時負責執行縣政府及中央機關委辦事項,埔鹽鄉的自治監督機關為彰化縣政府。鄉長由全體鄉民直接選舉產生,任期為四年,可連選連任一次。埔鹽鄉公所並置鄉政會議,為鄉政最高決策機構,在鄉長之下,設有 5 課 4 室等 9 個內部單位及 3 個附屬機關。 埔鹽鄉民代表會是埔鹽鄉的最高民意機關,代表埔鹽鄉全體鄉民立法和監察鄉政。鄉民代表由公民直選選出,任期為四年,可連選連任。埔鹽鄉民代表會共有 11 位鄉民代表,分別為第一選區 4 席鄉民代表、第二選區 4 席鄉民代表、第三選區 3 席鄉民代表,主席、副主席由 11 位鄉民代表互選產生。 ### 行政區 埔鹽鄉共轄 22 個村,其行政區域分布情形為: ## 教育 ### 國民中學 * 彰化縣立埔鹽國民中學 ### 國民小學 * 彰化縣埔鹽鄉埔鹽國民小學 * 彰化縣埔鹽鄉大園國民小學 * 彰化縣埔鹽鄉天盛國民小學 * 彰化縣埔鹽鄉永樂國民小學 * 彰化縣埔鹽鄉好修國民小學 * 彰化縣埔鹽鄉南港國民小學 * 彰化縣埔鹽鄉新水國民小學 ### 幼兒園 * 埔鹽鄉立幼兒園 * 私立獅子王幼兒園 * 私立巧冠幼兒園 * 私立大欣幼稚園 * 彰化縣私立惠來熊國際蒙特梭利幼兒園 ## 交通 ### 公路 * 國道一號(中山高速公路) * 埔鹽系統交流道(207k,連接台 76 線) * 台 76 線(東西向快速公路 漢寶-草屯) * 埔鹽交流道(11k) * 埔鹽系統交流道(15k,連接國道一號) * 台 19 線:彰化市-秀水鄉-福興鄉-埔鹽鄉 (廍子村 - 埔鹽村 - 埔南村 - 崑崙村)-溪湖鎮-埤頭鄉-・・・-台南市永康區 * 縣道 144 號:福興鄉-埔鹽鄉 (永平村 - 新興村 - 大有村 - 好修村 - 瓦磘村 - 廍子村 - 角樹村 - 出水村 - 南港村 - 打廉村)-埔心鄉-員林市 * 縣道 146 號:鹿港鎮-福興鄉-埔鹽鄉 (永平村 - 新興村 - 大有村 - 好修村 -[埔南村,南新村,※兩村交界]- 角樹村)-溪湖鎮-大村鄉;此路線在 106 年 11 月 2 日之埔鹽鄉路段為縣道 135 號 * 彰 36 線:福興鄉-埔鹽鄉 (永樂村 - 西湖村 - 好修村 - 瓦磘村 - 廍子村 - 出水村) * 彰 36-1 線:埔鹽鄉 (永平村 - 西湖村) * 彰 37 線:福興鄉-埔鹽鄉 (永平村 - 永樂村 - 新水村 - 南新村)-溪湖鎮 * 彰 38 線:埔鹽鄉 (天盛村 - 太平村 - 新水村 - 三省村 - 南新村) * 彰 38-1 線:埔鹽鄉三省村 * 彰 39 線:埔鹽鄉 (大有村 - 西湖村 - 新水村 - 三省村 -[三省村,太平村,※兩村交界]) * 彰 40 線:埔鹽鄉三省村 * 彰 41 線:埔鹽鄉 (好修村 - 南新村)-溪湖鎮 * 彰 44 線:埔鹽鄉 (好修村 - 埔鹽村 - 出水村 - 南港村)-秀水鄉-大村鄉 * 彰 44-1 線:埔鹽鄉 (角樹村 - 崑崙村) * 彰 46 線:埔鹽鄉 (埔南村 - 南港村) * 彰 47 線:埔鹽鄉 (南港村 - 打簾村)-溪湖鎮-永靖鄉 * 彰 48 線:埔鹽鄉 (崑崙村 - 豐澤村 - 打簾村)-溪湖鎮 * 彰 49 線:埔鹽鄉 (崑崙村 - 豐澤村 - 南港村 - 打簾村 - 豐澤村 - 崑崙村)-溪湖鎮 * 彰 52 線:埔鹽鄉 (南港村 - 打簾村)-溪湖鎮-永靖鄉-埔心鄉 * 彰 193 線:埔鹽鄉 (永平村 - 永樂村 - 石埤村 - 天盛村 -[永平村,三省村,※兩村交界]- 永平村 -[永平村,三省村,※兩村交界])-[埔鹽鄉永平村,溪湖鎮河東里,※鄉鎮交界]-溪湖鎮;此路線在 106 年 11 月 2 日之前為縣道 135 甲號 ## 治安 ## 地方小吃 * 糯米文化風味坊 * 新味珍牛舌餅 * 蘇家手工麵線 * 好修飯館 * 新水傳統煎餅 * 石埤手工米苔目 ## 埔鹽鄉青春活力自行車道 支線:埔鹽鄉青春活力自行車道,路線長度約 850 公尺,從主線的 5.56 公里附近分出支線;終點站:埔鹽鄉瓦磘村瓦磘公園休憩站 ## 景點及文化資產 ### 景點 * 石埤環保景觀公園休憩站 * 崑崙兒童公園 * 天盛蕃薯圓環 * 糯米坊 ### 文化資產 * 浸水庄四聖宮 * 打廉庄大安宮 * 南勢埔古碑 * 角樹腳乾聖宮 * 碧雲寺 * 中華寺 * 閭山道院 (天訣宮) * 大有村陳家古厝 * 同安寮十二莊請媽祖遶境 * 瓦磘崇靈祠 * 蕃薯庄天龍宮 * 石碑朝安宮 * 石碑慈玄宮 * 太平村五顯宮 * 永樂慶安宮 * 埔鹽順澤宮 (冠軍帽全台爆紅的知名宮廟) ### 公共圖書館 * 埔鹽鄉立圖書館 ## 土葬公墓 ### 目前仍可申請土葬的公墓 ### 過去可葬現在禁新葬的公墓 ### 已經撿骨後完全清除的公墓 第六公墓:崑崙村松仔腳;今為崑崙兒童公園 ## 清潔隊 本鄉清潔隊位於彰化縣埔鹽鄉出水村出水溝第二公墓懷恩堂旁 ## 參考資料 ## 外部連結 * 埔鹽鄉公所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null
18,090
2023-04-16T12:23:13Z
76,497,664
埔鹽
69,192
<p><b>早安家族</b>(日語:<span lang="ja">ハロー!プロジェクト</span>),常以較接近日語原意的官方英譯「<b>Hello! Project</b>」稱之,簡稱「<b>H!P</b>」,是由日本音樂人淳君綜合製作、並隸屬於演藝經紀公司Up-Front Group旗下的女子偶像藝人及團體的總稱<span id="noteTag-cite_ref-sup"></span>。其本身並非一個女子團體,它只是包含多個團體、以及不屬於任何團體的歌手的女子偶像企劃。嚴格來說,「早安家族」這個總稱只是Up-Front Group為方便行銷而設立的商業品牌。 </p><p>近期,Up-Front Group嘗試為早安家族重新定位。2007年10月1日,THE Possible被分拆至TNX公司。2009年3月31日,Elder Club的22位1987年或以前出生的成員亦集體畢業<span id="noteTag-cite_ref-sup"></span>,詳見UFG#集團大事回顧。 </p><p>早安家族現有包括早安少女組。'23(*12人)、ANGERME(*10人)、Juice=Juice(*10人)、山茶花工廠(*11人)、BEYOOOOONDS(*12人)與OCHA NORMA(*10人)等6個女子偶像團體,再加上Hello! Pro研修生(*13人),成員總共78人,年齡由11歲至26歲不等。另外,部份成員也以SATOYAMA movement及SATOUMI movement名義組成數個團體進行活動。 </p> <h2><span id=".E6.AD.B7.E5.8F.B2"></span><span id="歷史">歷史</span></h2> <h3><span id=".E7.B5.84.E6.88.90.E8.83.8C.E6.99.AF.E5.8F.8A.E5.9C.98.E5.90.8D.E7.94.B1.E4.BE.86"></span><span id="組成背景及團名由來">組成背景及團名由來</span></h3> <p>在1997年,東京電視台在其綜藝節目《五花八門淺草橋》(ASAYAN)中,舉辦一個稱為《射亂Q搖滾女主唱選拔賽》的項目,當時由平家充代勝出,另五位落敗者中澤裕子、石黑彩、福田明日香、安倍夏美及飯田圭織被現時的經理人提出出道可能,在另一電視節目裡販賣得指定數目便能出道。組成早安少女組後,UFA為平家充代和早安少女組成立聯合歌迷會「Hello!」,後來與包括鄉村少女組、椰果少女組、太陽與月亮(T&amp;C Bomber)等其他相關組合改組成現時的Hello! Project,並不斷發展成現時的形態。 </p><p>以早安少女組為旗艦(人氣一直都是早安家族第一),後有由十五名女小學生組成的歌唱組合Hello! Project Kids(其中八位成員另外再組成Berryz工房,另外七人則另外組成℃-ute)。部份成員分別組成一些特殊單位如GAM、DEF.DIVA、Buono!等。其他單位尚包括一隊女子足壘球隊「Metro Rabbits H.P.」,以及一隊女子足球隊「Gatas Brilhantes H.P.」。近年來,Hello! Project尚有數十位準成員——她們都被統稱為「Hello! pro EGG」——不斷接受不同形式的訓練,並於2007年5月13日舉辦她們專屬的演唱會,但截至現在為止,只有小部份「EGG」透過加入部份團體正式出道。由於Hello! Project成員人數眾多,兼且全部是女生,跟專產男藝人的Johnny's事務所特徵相似<mark class="template-facttext" title="需要提供文獻來源">,故也被稱為「女版Johnny's」</mark>。 </p> <h2><span id=".E5.AE.9A.E7.BE.A9"></span><span id="定義">定義</span></h2> <h3><span id=".E4.B8.8D.E5.B1.AC.E6.96.BCHello.21_Project.E7.9A.84.E6.AD.8C.E6.89.8B.E5.8F.8A.E7.B5.84.E5.90.88"></span><span id="不屬於Hello!_Project的歌手及組合">不屬於Hello! Project的歌手及組合</span></h3> <ul><li>加護亞依</li> <li><span lang="ja">ソニン</span></li></ul><dl><dd>隸屬於HARMONY PROMOTION公司。該公司於2004年4月1日開始脫離控股公司Up-Front Group Co., Ltd.(UFG),自此兩者再無任何資本關係。</dd></dl><ul><li>市井紗耶香 in CUBIC-CROSS</li> <li>時東亞美</li> <li>安倍麻美</li> <li>The Possible</li></ul><dl><dd>於2007年10月1日脫離早安家族,並脫離UP-FRONT AGENCY Co., Ltd.(UFA)公司,歸入淳君旗下TNX公司,但仍隸屬於控股公司UP-FRONT GROUP Co., Ltd.(UFG)集團旗下。</dd></dl><ul><li>HAPPY! STYLE Rookies</li></ul><dl><dd>不單在UFA的H!P官網沒有資料,其所屬HAPPY! STYLE官網,亦隸屬於另一家完全獨立運作的UP-FRONT STYLE Co.,Ltd.(UFS)公司,與UFA無關,但仍隸屬於控股公司UP-FRONT GROUP Co., Ltd.(UFG)集團旗下。</dd></dl><ul><li><span lang="ja">キャナァーリ倶楽部</span></li></ul><h2><span id=".E7.89.B9.E5.BE.B5"></span><span id="特徵">特徵</span></h2> <h3><span id=".E5.91.BD.E5.90.8D.E7.9A.84.E7.89.B9.E5.BE.B5"></span><span id="命名的特徵">命名的特徵</span></h3> <p>自2003年8月ZYX組成以來,大部份團名均以英文字母順序或倒序來命名。從下表的組成日期中可看出其命名規則: </p> <ul><li>A … Aa!(2003年9月)、ANGERME(2014年)</li> <li>B … Berryz工房(2004年1月)、Buono!(2007年)</li> <li>C …Coconuts Musume。(椰果少女組)(1999年11月)、℃-ute(2005年6月)、Country Girls(2014年)</li> <li>D、E、F … DEF.DIVA(2005年9月)</li> <li>G … GAM(2006年6月)</li> <li>H、K … High-King(2008年6月)Kobushi Factory (2015年1月)</li> <li>I … Ice Creamusume。(冰淇淋少女組。)(2008年12月)</li> <li>J … Juice=Juice(2013年2月)</li> <li>M … Morning Musume。(早安少女組。)(1997年11月)、Melon Kinenbi(哈密瓜紀念日)(2000年2月) <ul><li>L、N、P、Q、R … 現在未使用</li></ul></li> <li>O … OCHA NORMA(2021年12月)</li> <li>S …sheki-dol(2000年11月)、 S/mileage(2010年4月)</li> <li>T … T&amp;C bomber(太陽與月亮)(1999年10月)The Possible(2006年8月)Tsubaki Factory (2015年4月)</li> <li>U、V … v-u-den 美勇伝(2004年8月)</li> <li>W … W(2004年3月)</li> <li>X、Y、Z … ZYX(2003年8月)</li></ul><h2><span id=".E6.AD.A3.E5.89.AF.E7.B8.BD.E9.9A.8A.E9.95.B7"></span><span id="正副總隊長">正副總隊長</span></h2> <h2><span id=".E7.8F.BE.E4.BB.BB.E6.88.90.E5.93.A1"></span><span id="現任成員">現任成員</span></h2> <h3><span id=".E6.AD.A3.E5.BC.8F.E6.88.90.E5.93.A1"></span><span id="正式成員">正式成員</span></h3> <ul><li>早安少女組。'23 (12人)</li></ul><p>譜久村聖、生田衣梨奈、石田亞佑美、小田櫻、野中美希、牧野真莉愛、羽賀朱音、橫山玲奈、北川莉央、岡村譽、山﨑愛生、櫻井梨央 </p> <ul><li>ANGERME (10人)</li></ul><p>竹內朱莉、佐佐木莉佳子、上國料萌衣、川村文乃、伊勢鈴蘭、橋迫鈴、川名凜、為永幸音、松本わかな、平山遊季 </p> <ul><li>Juice=Juice (10人)</li></ul><p>植村明、段原瑠瑠、工藤由愛、松永里愛、井上玲音、有澤一華、入江里咲、江端妃咲、石山咲良、遠藤彩加里 </p> <ul><li>山茶花工廠 (11人)</li></ul><p>山岸理子、新沼希空、谷本安美、岸本ゆめの、小野瑞步、小野田紗栞、秋山眞緒、河西結心、八木栞、福田真琳、豫風瑠乃 </p> <ul><li>BEYOOOOONDS (12人)</li></ul><p>一岡伶奈、島倉りか、西田汐里、江口紗耶、高瀬くるみ、前田こころ、山﨑夢羽、岡村美波、清野桃々姫、平井美葉、小林萌花、里吉うたの </p> <ul><li>OCHA NORMA (10人)</li></ul><p>斉藤円香、広本瑠璃、石栗奏美、米村姫良々、窪田七海、田代すみれ、中山夏月姫、西﨑美空、北原もも、筒井澪心 </p> <h3><span id=".E7.A0.94.E4.BF.AE.E7.94.9F"></span><span id="研修生">研修生</span></h3> <ul><li>Hello! Pro研修生</li> <li>Hello! Pro研修生北海道</li></ul><h3><span id=".E6.88.90.E5.93.A1.E7.B8.BD.E8.A6.BD"></span><span id="成員總覽">成員總覽</span></h3> <!-- NewPP limit report Parsed by mw2296 Cached time: 20230506013102 Cache expiry: 1814400 Reduced expiry: false Complications: [show‐toc] CPU time usage: 1.081 seconds Real time usage: 1.320 seconds Preprocessor visited node count: 20162/1000000 Post‐expand include size: 732886/2097152 bytes Template argument size: 77965/2097152 bytes Highest expansion depth: 32/100 Expensive parser function count: 17/500 Unstrip recursion depth: 0/20 Unstrip post‐expand size: 12091/5000000 bytes Lua time usage: 0.303/10.000 seconds Lua memory usage: 18936002/52428800 bytes Number of Wikibase entities loaded: 1/400 --> <!-- Transclusion expansion time report (%,ms,calls,template) 100.00% 803.790 1 -total 44.04% 353.990 40 Template:Navbox 23.48% 188.770 39 Template:Lang 21.44% 172.346 39 Template:Category_handler 14.18% 113.939 39 Template:Category_handler/numbered 12.87% 103.431 39 Template:Namespace_detect 12.72% 102.266 40 Template:Str_mid 12.39% 99.596 1 Template:Lang-ja 12.09% 97.194 1 Template:早安家族 12.08% 97.137 40 Template:Str_mid/core -->
**早安家族**(日語:ハロー!プロジェクト),常以較接近日語原意的官方英譯「**Hello! Project**」稱之,簡稱「**H!P**」,是由日本音樂人淳君綜合製作、並隸屬於演藝經紀公司 Up-Front Group 旗下的女子偶像藝人及團體的總稱。其本身並非一個女子團體,它只是包含多個團體、以及不屬於任何團體的歌手的女子偶像企劃。嚴格來說,「早安家族」這個總稱只是 Up-Front Group 為方便行銷而設立的商業品牌。 近期,Up-Front Group 嘗試為早安家族重新定位。2007 年 10 月 1 日,THE Possible 被分拆至 TNX 公司。2009 年 3 月 31 日,Elder Club 的 22 位 1987 年或以前出生的成員亦集體畢業,詳見 UFG# 集團大事回顧。 早安家族現有包括早安少女組。'23 (\*12 人)、ANGERME (\*10 人)、Juice=Juice (\*10 人)、山茶花工廠 (\*11 人)、BEYOOOOONDS (\*12 人) 與 OCHA NORMA (\*10 人) 等 6 個女子偶像團體,再加上 Hello! Pro 研修生 (\*13 人),成員總共 78 人,年齡由 11 歲至 26 歲不等。另外,部份成員也以 SATOYAMA movement 及 SATOUMI movement 名義組成數個團體進行活動。 ## 歷史 ### 組成背景及團名由來 在 1997 年,東京電視台在其綜藝節目《五花八門淺草橋》(ASAYAN)中,舉辦一個稱為《射亂 Q 搖滾女主唱選拔賽》的項目,當時由平家充代勝出,另五位落敗者中澤裕子、石黑彩、福田明日香、安倍夏美及飯田圭織被現時的經理人提出出道可能,在另一電視節目裡販賣得指定數目便能出道。組成早安少女組後,UFA 為平家充代和早安少女組成立聯合歌迷會「Hello!」,後來與包括鄉村少女組、椰果少女組、太陽與月亮(T&C Bomber)等其他相關組合改組成現時的 Hello! Project,並不斷發展成現時的形態。 以早安少女組為旗艦 (人氣一直都是早安家族第一),後有由十五名女小學生組成的歌唱組合 Hello! Project Kids(其中八位成員另外再組成 Berryz 工房,另外七人則另外組成℃-ute)。部份成員分別組成一些特殊單位如 GAM、DEF.DIVA、Buono! 等。其他單位尚包括一隊女子足壘球隊「Metro Rabbits H.P.」,以及一隊女子足球隊「Gatas Brilhantes H.P.」。近年來,Hello! Project 尚有數十位準成員 —— 她們都被統稱為「Hello! pro EGG」—— 不斷接受不同形式的訓練,並於 2007 年 5 月 13 日舉辦她們專屬的演唱會,但截至現在為止,只有小部份「EGG」透過加入部份團體正式出道。由於 Hello! Project 成員人數眾多,兼且全部是女生,跟專產男藝人的 Johnny's 事務所特徵相似,故也被稱為「女版 Johnny's」。 ## 定義 ### 不屬於 Hello! Project 的歌手及組合 * 加護亞依 * ソニン   : 隸屬於 HARMONY PROMOTION 公司。該公司於 2004 年 4 月 1 日開始脫離控股公司 Up-Front Group Co., Ltd.(UFG),自此兩者再無任何資本關係。 * 市井紗耶香 in CUBIC-CROSS * 時東亞美 * 安倍麻美 * The Possible   : 於 2007 年 10 月 1 日脫離早安家族,並脫離 UP-FRONT AGENCY Co., Ltd.(UFA)公司,歸入淳君旗下 TNX 公司,但仍隸屬於控股公司 UP-FRONT GROUP Co., Ltd.(UFG)集團旗下。 * HAPPY! STYLE Rookies   : 不單在 UFA 的 H!P 官網沒有資料,其所屬 HAPPY! STYLE 官網,亦隸屬於另一家完全獨立運作的 UP-FRONT STYLE Co.,Ltd.(UFS)公司,與 UFA 無關,但仍隸屬於控股公司 UP-FRONT GROUP Co., Ltd.(UFG)集團旗下。 * キャナァーリ倶楽部 ## 特徵 ### 命名的特徵 自 2003 年 8 月 ZYX 組成以來,大部份團名均以英文字母順序或倒序來命名。從下表的組成日期中可看出其命名規則: * A … Aa!(2003 年 9 月)、ANGERME(2014 年) * B … Berryz 工房(2004 年 1 月)、Buono!(2007 年) * C …Coconuts Musume。(椰果少女組)(1999 年 11 月)、℃-ute(2005 年 6 月)、Country Girls(2014 年) * D、E、F … DEF.DIVA(2005 年 9 月) * G … GAM(2006 年 6 月) * H、K … High-King(2008 年 6 月)Kobushi Factory (2015 年 1 月) * I … Ice Creamusume。(冰淇淋少女組。)(2008 年 12 月) * J … Juice=Juice(2013 年 2 月) * M … Morning Musume。(早安少女組。)(1997 年 11 月)、Melon Kinenbi (哈密瓜紀念日)(2000 年 2 月) * L、N、P、Q、R … 現在未使用 * O … OCHA NORMA(2021 年 12 月) * S …sheki-dol (2000 年 11 月)、 S/mileage(2010 年 4 月) * T … T&C bomber (太陽與月亮)(1999 年 10 月)The Possible(2006 年 8 月)Tsubaki Factory (2015 年 4 月) * U、V … v-u-den 美勇伝(2004 年 8 月) * W … W(2004 年 3 月) * X、Y、Z … ZYX(2003 年 8 月) ## 正副總隊長 ## 現任成員 ### 正式成員 * 早安少女組。'23 (12 人) 譜久村聖、生田衣梨奈、石田亞佑美、小田櫻、野中美希、牧野真莉愛、羽賀朱音、橫山玲奈、北川莉央、岡村譽、山﨑愛生、櫻井梨央 * ANGERME (10 人) 竹內朱莉、佐佐木莉佳子、上國料萌衣、川村文乃、伊勢鈴蘭、橋迫鈴、川名凜、為永幸音、松本わかな、平山遊季 * Juice=Juice (10 人) 植村明、段原瑠瑠、工藤由愛、松永里愛、井上玲音、有澤一華、入江里咲、江端妃咲、石山咲良、遠藤彩加里 * 山茶花工廠 (11 人) 山岸理子、新沼希空、谷本安美、岸本ゆめの、小野瑞步、小野田紗栞、秋山眞緒、河西結心、八木栞、福田真琳、豫風瑠乃 * BEYOOOOONDS (12 人) 一岡伶奈、島倉りか、西田汐里、江口紗耶、高瀬くるみ、前田こころ、山﨑夢羽、岡村美波、清野桃々姫、平井美葉、小林萌花、里吉うたの * OCHA NORMA (10 人) 斉藤円香、広本瑠璃、石栗奏美、米村姫良々、窪田七海、田代すみれ、中山夏月姫、西﨑美空、北原もも、筒井澪心 ### 研修生 * Hello! Pro 研修生 * Hello! Pro 研修生北海道 ### 成員總覽
null
45,088
2023-05-02T15:44:41Z
76,646,395
Hello!Project
5,900,935
<p><b>周明弼</b>(?—?),字<b>夢良</b>,直隸蘇州府吳縣人,民籍,明朝政治人物。 </p> <h2><span id=".E7.94.9F.E5.B9.B3"></span><span id="生平">生平</span></h2> <p>應天府鄉試第十六名舉人。弘治十八年(1505年)中式乙丑科三甲第四名進士。 </p> <h2><span id=".E5.AE.B6.E6.97.8F"></span><span id="家族">家族</span></h2> <p>曾祖周用潛;祖父周宗和;父周祥,訓導。前母王氏;黃氏。 </p> <h2><span id=".E5.8F.82.E8.80.83.E6.96.87.E7.8C.AE"></span><span id="参考文献">參考文獻</span></h2> <!-- NewPP limit report Parsed by mw2424 Cached time: 20230505041717 Cache expiry: 1814400 Reduced expiry: false Complications: [] CPU time usage: 0.122 seconds Real time usage: 0.174 seconds Preprocessor visited node count: 1211/1000000 Post‐expand include size: 39574/2097152 bytes Template argument size: 294/2097152 bytes Highest expansion depth: 8/100 Expensive parser function count: 0/500 Unstrip recursion depth: 0/20 Unstrip post‐expand size: 3265/5000000 bytes Lua time usage: 0.026/10.000 seconds Lua memory usage: 2410815/52428800 bytes Number of Wikibase entities loaded: 0/400 --><!-- Transclusion expansion time report (%,ms,calls,template) 100.00% 82.454 1 -total 62.27% 51.348 1 Template:Reflist 55.56% 45.811 3 Template:Cite_book 14.26% 11.758 1 Template:弘治十八年乙丑科殿試金榜 11.97% 9.873 1 Template:Navbox 10.62% 8.756 1 Template:Bd 5.02% 4.137 1 Template:明清人物信息框 4.65% 3.831 2 Template:Date.isMD 1.28% 1.052 2 Template:Namespace 1.04% 0.854 2 Template:BD/isYear -->
**周明弼**(?—?),字**夢良**,直隸蘇州府吳縣人,民籍,明朝政治人物。 ## 生平 應天府鄉試第十六名舉人。弘治十八年(1505 年)中式乙丑科三甲第四名進士。 ## 家族 曾祖周用潛;祖父周宗和;父周祥,訓導。前母王氏;黃氏。 ## 參考文獻
null
1,600
2023-05-05T03:04:15Z
55,505,660
周梦良
6,662,136
<p><b>雷明頓878</b>(英語:<span lang="en">Remington Model 878</span>);又稱:<b>878A自動好手</b>,英語:<span lang="en">878A Automaster</span>)是一款由美國槍械製造商雷明頓武器公司在20世紀中期所研製和生產的半自動霰彈槍,該槍為雷明頓的氣動式霰彈槍,並且與相關的雷明頓58以及後座作用型號雷明頓11-48一起銷售。從1959年生產到1963年停產,並有著發射2<span><sup>3</sup>⁄<sub>4</sub></span>英寸12號、16號、20號等霰彈藥筒的衍生型,直到它被雷明頓1100取代。 </p> <h2><span id=".E8.A8.AD.E8.A8.88"></span><span id="設計">設計</span></h2> <p>與當代的雷明頓11-48相比以下,雷明頓58有多項設計缺陷,而兩者共享眾多設計特徵和部件。而比起雷明頓58,878導入了改進的「自我調節」導氣系統,儘管它的操作方式仍然相似。另一個變化是槍機機框和槍機系統,與現代的雷明頓870非常相似,因此名稱(編號)相近。 </p><p>雖然有所改進,但雷明頓選擇儘快退下雷明頓58和878兩者,轉而選擇更新穎、更優雅的設計。由此產生出來的雷明頓1100隨即取代了雷明頓58和雷明頓878,並且由於已證明了其非常成功而很快也取代了11-48型,並且在其推出後的50多年、直到2014年仍然繼續生產。雷明頓58的槍管可與雷明頓878的槍管互換。 </p><p>年來,雷明頓878,特別是當中的878A的收藏價值一直在上升。由於產量較低,以及作為基礎的雷明頓870設計的持續成功,雷明頓878仍然是有著堅定的現場表現的款式。 </p> <h2><span id=".E5.8F.83.E8.A6.8B"></span><span id="參見">參見</span></h2> <ul><li>雷明頓11</li> <li>雷明頓11-48</li> <li>雷明頓58</li> <li>雷明頓1100</li> <li>雷明頓11-87</li> <li>雷明頓V3</li> <li>雷明頓維爾薩—馬科斯</li></ul><h2><span id=".E5.8F.83.E8.80.83.E6.96.87.E7.8D.BB"></span><span id="參考文獻">參考文獻</span></h2> <!-- NewPP limit report Parsed by mw1410 Cached time: 20230505210932 Cache expiry: 1814400 Reduced expiry: false Complications: [] CPU time usage: 0.651 seconds Real time usage: 0.830 seconds Preprocessor visited node count: 5015/1000000 Post‐expand include size: 543709/2097152 bytes Template argument size: 10244/2097152 bytes Highest expansion depth: 29/100 Expensive parser function count: 106/500 Unstrip recursion depth: 0/20 Unstrip post‐expand size: 2280/5000000 bytes Lua time usage: 0.347/10.000 seconds Lua memory usage: 31105110/52428800 bytes Number of Wikibase entities loaded: 0/400 --><!-- Transclusion expansion time report (%,ms,calls,template) 100.00% 623.616 1 -total 41.69% 260.014 1 Template:雷明登武器公司槍械及子彈 41.19% 256.847 1 Template:Military_navigation 39.10% 243.809 4 Template:Navbox 37.02% 230.863 106 Template:Link-en 18.63% 116.191 2 Template:Lang-en 12.01% 74.876 1 Template:Infobox_Weapon 11.00% 68.581 1 Template:NoteTA 10.99% 68.507 1 Template:Infobox 8.49% 52.934 1 Template:Refimprove -->
**雷明頓 878**(英語:Remington Model 878);又稱:**878A 自動好手**,英語:878A Automaster)是一款由美國槍械製造商雷明頓武器公司在 20 世紀中期所研製和生產的半自動霰彈槍,該槍為雷明頓的氣動式霰彈槍,並且與相關的雷明頓 58 以及後座作用型號雷明頓 11-48 一起銷售。從 1959 年生產到 1963 年停產,並有著發射 23⁄4 英寸 12 號、16 號、20 號等霰彈藥筒的衍生型,直到它被雷明頓 1100 取代。 ## 設計 與當代的雷明頓 11-48 相比以下,雷明頓 58 有多項設計缺陷,而兩者共享眾多設計特徵和部件。而比起雷明頓 58,878 導入了改進的「自我調節」導氣系統,儘管它的操作方式仍然相似。另一個變化是槍機機框和槍機系統,與現代的雷明頓 870 非常相似,因此名稱(編號)相近。 雖然有所改進,但雷明頓選擇儘快退下雷明頓 58 和 878 兩者,轉而選擇更新穎、更優雅的設計。由此產生出來的雷明頓 1100 隨即取代了雷明頓 58 和雷明頓 878,並且由於已證明了其非常成功而很快也取代了 11-48 型,並且在其推出後的 50 多年、直到 2014 年仍然繼續生產。雷明頓 58 的槍管可與雷明頓 878 的槍管互換。 年來,雷明頓 878,特別是當中的 878A 的收藏價值一直在上升。由於產量較低,以及作為基礎的雷明頓 870 設計的持續成功,雷明頓 878 仍然是有著堅定的現場表現的款式。 ## 參見 * 雷明頓 11 * 雷明頓 11-48 * 雷明頓 58 * 雷明頓 1100 * 雷明頓 11-87 * 雷明頓 V3 * 雷明頓維爾薩 — 馬科斯 ## 參考文獻
null
6,108
2023-04-16T12:31:51Z
70,525,995
雷明登878半自動霰彈槍
50,904
<p><b>留園</b>是位於蘇州的一個中國園林,園內有建築以及奇石。1961年,留園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布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之一。1997年,包括留園在內的四座蘇州古典園林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 </p> <h2><span id=".E5.8E.86.E5.8F.B2.E6.B2.BF.E9.9D.A9"></span><span id="历史沿革">歷史沿革</span></h2> <p>留園位於蘇州古城西北的閶門外,始建於明萬曆二十一年(1593年),為當時已罷官的太僕寺少卿徐泰時邀請疊石名人周時臣設計建造的私家園林,名東園。清嘉慶三年(1798年),劉恕在原已破落的東園舊址基礎上改建,以「竹色清寒,波光澄碧」命名為寒碧莊,同時因園主姓劉,所以也叫做劉園。道光三年(1823年)起,園林開始對民眾開放,成為一處著名景點。但到太平天國時,由於戰禍和缺乏管理,留園逐漸荒蕪。同治十二年(1873年),湖北布政使盛康(盛宣懷之父)購得此園,花了三年時間進行大規模改修、增建,終於在光緒二年(1876年)落成,並以「劉園」的同音易名為「留園」。但此後的日本侵華戰爭期間,留園又被棄置,甚至淪為軍隊養馬之所。直到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蘇州市政府接手此園進行整修,於1954年重新對民眾開放。今與北京頤和園、承德避暑山莊和蘇州拙政園並列為中國四大古典園林。 </p> <h2><span id=".E5.9B.AD.E6.9E.97.E7.89.B9.E8.89.B2"></span><span id="园林特色">園林特色</span></h2> <p>留園以建築變化多樣,奇石眾多,且與亭台、古木等配置得宜而著稱。園林規模較大,總面積約3萬多平方米(50畝),分中、東、西、北四部分,它的中部即為原寒碧山莊,另外三部分則由盛康擴建。四個區塊各自呈現不同的特色,利用建築群對各景點進行隔斷,同時又通過窗欞將景物相聯,並建造曲廊連接全園各部分。曲廊隨勢而變,時攀山腰,時畔水際,逶迤曲折,全長700餘米。廊壁更鑲嵌劉恕收集的歷代碑刻300餘方,稱「留園法帖」,其中尤以明董漢策刻王羲之、王獻之父子的「二王法帖」最為有名。 </p><p>留園最著名的是假山奇石之多姿多彩,它的三任主要主人徐泰時、劉恕和盛康都是好石之士。留園歷史上的著名奇石「瑞雲峰」,有「妍巧甲於江南」之譽,為江南三大名石之一,系宋徽宗時的花石綱遺物,屬湖州董氏所有,後董氏與徐泰時家聯姻,知徐好石,便將此石作為嫁妝相贈,置於東園,傳為一時佳話。清乾隆四十四年(1779年),瑞雲峰被搬到同城的織造署西行宮內(石至今猶存),原址則補立一石,仍名瑞雲,但姿態相去甚遠。清末盛康接掌此園,用「留園三峰」來給自己的三個孫女取名,但其中瑞雲早逝,盛康認為乃瑞雲峰非原物所致,盛怒之餘,敲碎此峰,故今僅餘斷石。而在寒碧山莊修復後,劉恕布置了造型優美的十二太湖石,名奎宿、玉女、箬帽、青芝、累黍、一雲、印月、獼猴、雞冠、指袖、仙掌、干霄等(大都仍存),並在嘉慶七年(1802年),邀請畫家王學浩繪製了寒碧莊十二峰圖,現由上海博物館收藏。 </p> <h2><span id=".E5.9B.AD.E6.9E.97.E5.B8.83.E5.B1.80"></span><span id="园林布局">園林布局</span></h2> <p>留園中部即原寒碧山莊,是全園的精華,以山水為勝。水池居中央,有小蓬萊島,架曲橋連接兩岸。周圍環以土質假山和明瑟樓、涵碧山房、聞木樨香軒、可亭、遠翠閣、清風池館等,臨水而築,錯落有致。涵碧山房(朱熹「一水方涵碧,千林已變紅」)是主廳,面闊三間,坐南朝北。廳前有寬廣月台,依荷花池,故又名「荷花廳」。明瑟樓(酈道元《水經注》「目對魚鳥,水木明瑟」)西接主廳,遠觀兩者形如一艘畫舫。清風池館(蘇軾《赤壁賦》「清風徐來,水波不興」)居池東北角,向西敞開,最適觀魚。 </p><p>水池的東岸即為留園東部,多建築庭院,分別以五峰仙館和林泉耆宿之館為核心,東西並列,布局緊密。這裡的建築外觀富麗堂皇,內部寬敞明亮,裝飾與陳設亦相當精美。主廳五峰仙館(李白《觀廬山五老峰》「廬山東南五老峰,青天削出金芙蓉」)是江南園林中最大的廳堂,面闊五間,以楠木為柱,俗稱「楠木廳」。廳內用隔扇劃分出多重空間,四周環繞著數座廳堂院落。林泉耆宿之館也叫作「鴛鴦廳」,室內被屏風分隔為南北二室,南室素淨淡雅,北室雕梁畫棟,風格大相逕庭,因而得名。其北院有著名的「留園三峰」——冠雲峰、瑞雲峰、岫雲峰,居中的冠雲峰也是北宋花石綱的遺物,高約6.5米,亭亭玉立,是江南最大的湖石,具有「漏、瘦、透、皺、秀」等特點。三峰周邊還建有水池浣雲沼和亭台樓閣等,均為賞石之所,自成一組院落。其中冠雲樓地勢較高,登臨其上可一覽全園景致,並可遠眺虎丘。樓下有上古魚化石一方。 </p><p>留園的北部廣種桃李竹杏等樹木,又一村(陸游《游山西村》「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建有葡萄、紫藤架,其餘為盆景園,頗具田園意味。又一村之西則為園林的西部,南北狹長,以土山為主,體現自然風光。山上楓樹成林,其北小溪溪流宛轉,溪邊水榭名「活潑潑地」,遍植柳樹,隔出一片桃園,喚作「小桃塢」。 </p> <h2><span id=".E5.8F.82.E7.9C.8B"></span><span id="参看">參看</span></h2> <ul><li>蘇州古典園林</li> <li>戒幢律寺</li> <li>林本源園邸</li></ul><h2><span id=".E5.A4.96.E9.83.A8.E9.80.A3.E7.B5.90"></span><span id="外部連結">外部連結</span></h2> <ul><li>留園官方網站</li></ul><p><span></span> </p> <!-- NewPP limit report Parsed by mw1488 Cached time: 20230502134151 Cache expiry: 1814400 Reduced expiry: false Complications: [show‐toc] CPU time usage: 0.910 seconds Real time usage: 1.091 seconds Preprocessor visited node count: 14533/1000000 Post‐expand include size: 479486/2097152 bytes Template argument size: 23397/2097152 bytes Highest expansion depth: 31/100 Expensive parser function count: 1/500 Unstrip recursion depth: 0/20 Unstrip post‐expand size: 1112/5000000 bytes Lua time usage: 0.261/10.000 seconds Lua memory usage: 5538140/52428800 bytes Number of Wikibase entities loaded: 1/400 --> <!-- Transclusion expansion time report (%,ms,calls,template) 100.00% 645.750 1 -total 59.68% 385.385 6 Template:Navbox 46.36% 299.369 1 Template: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世界遺產 36.47% 235.521 1 Template:Location_map+ 29.03% 187.465 124 Template:Location_map~ 20.94% 135.236 1 Template:世界文化遗产概要表 19.85% 128.200 1 Template:Infobox_UNESCO_World_Heritage_Site 15.01% 96.930 2 Template:Infobox 9.74% 62.876 1 Template:Commons_category 7.09% 45.780 1 Template:苏州园林名录 --> <!-- Saved in parser cache with key zhwiki:pcache:idhash:50904-0!userlang=zh-tw!zh-tw and timestamp 20230502134150 and revision id 74333746. Rendering was triggered because: page-view -->
**留園**是位於蘇州的一個中國園林,園內有建築以及奇石。1961 年,留園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布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之一。1997 年,包括留園在內的四座蘇州古典園林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 ## 歷史沿革 留園位於蘇州古城西北的閶門外,始建於明萬曆二十一年(1593 年),為當時已罷官的太僕寺少卿徐泰時邀請疊石名人周時臣設計建造的私家園林,名東園。清嘉慶三年(1798 年),劉恕在原已破落的東園舊址基礎上改建,以「竹色清寒,波光澄碧」命名為寒碧莊,同時因園主姓劉,所以也叫做劉園。道光三年(1823 年)起,園林開始對民眾開放,成為一處著名景點。但到太平天國時,由於戰禍和缺乏管理,留園逐漸荒蕪。同治十二年(1873 年),湖北布政使盛康(盛宣懷之父)購得此園,花了三年時間進行大規模改修、增建,終於在光緒二年(1876 年)落成,並以「劉園」的同音易名為「留園」。但此後的日本侵華戰爭期間,留園又被棄置,甚至淪為軍隊養馬之所。直到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蘇州市政府接手此園進行整修,於 1954 年重新對民眾開放。今與北京頤和園、承德避暑山莊和蘇州拙政園並列為中國四大古典園林。 ## 園林特色 留園以建築變化多樣,奇石眾多,且與亭台、古木等配置得宜而著稱。園林規模較大,總面積約 3 萬多平方米(50 畝),分中、東、西、北四部分,它的中部即為原寒碧山莊,另外三部分則由盛康擴建。四個區塊各自呈現不同的特色,利用建築群對各景點進行隔斷,同時又通過窗欞將景物相聯,並建造曲廊連接全園各部分。曲廊隨勢而變,時攀山腰,時畔水際,逶迤曲折,全長 700 餘米。廊壁更鑲嵌劉恕收集的歷代碑刻 300 餘方,稱「留園法帖」,其中尤以明董漢策刻王羲之、王獻之父子的「二王法帖」最為有名。 留園最著名的是假山奇石之多姿多彩,它的三任主要主人徐泰時、劉恕和盛康都是好石之士。留園歷史上的著名奇石「瑞雲峰」,有「妍巧甲於江南」之譽,為江南三大名石之一,系宋徽宗時的花石綱遺物,屬湖州董氏所有,後董氏與徐泰時家聯姻,知徐好石,便將此石作為嫁妝相贈,置於東園,傳為一時佳話。清乾隆四十四年(1779 年),瑞雲峰被搬到同城的織造署西行宮內(石至今猶存),原址則補立一石,仍名瑞雲,但姿態相去甚遠。清末盛康接掌此園,用「留園三峰」來給自己的三個孫女取名,但其中瑞雲早逝,盛康認為乃瑞雲峰非原物所致,盛怒之餘,敲碎此峰,故今僅餘斷石。而在寒碧山莊修復後,劉恕布置了造型優美的十二太湖石,名奎宿、玉女、箬帽、青芝、累黍、一雲、印月、獼猴、雞冠、指袖、仙掌、干霄等(大都仍存),並在嘉慶七年(1802 年),邀請畫家王學浩繪製了寒碧莊十二峰圖,現由上海博物館收藏。 ## 園林布局 留園中部即原寒碧山莊,是全園的精華,以山水為勝。水池居中央,有小蓬萊島,架曲橋連接兩岸。周圍環以土質假山和明瑟樓、涵碧山房、聞木樨香軒、可亭、遠翠閣、清風池館等,臨水而築,錯落有致。涵碧山房(朱熹「一水方涵碧,千林已變紅」)是主廳,面闊三間,坐南朝北。廳前有寬廣月台,依荷花池,故又名「荷花廳」。明瑟樓(酈道元《水經注》「目對魚鳥,水木明瑟」)西接主廳,遠觀兩者形如一艘畫舫。清風池館(蘇軾《赤壁賦》「清風徐來,水波不興」)居池東北角,向西敞開,最適觀魚。 水池的東岸即為留園東部,多建築庭院,分別以五峰仙館和林泉耆宿之館為核心,東西並列,布局緊密。這裡的建築外觀富麗堂皇,內部寬敞明亮,裝飾與陳設亦相當精美。主廳五峰仙館(李白《觀廬山五老峰》「廬山東南五老峰,青天削出金芙蓉」)是江南園林中最大的廳堂,面闊五間,以楠木為柱,俗稱「楠木廳」。廳內用隔扇劃分出多重空間,四周環繞著數座廳堂院落。林泉耆宿之館也叫作「鴛鴦廳」,室內被屏風分隔為南北二室,南室素淨淡雅,北室雕梁畫棟,風格大相逕庭,因而得名。其北院有著名的「留園三峰」—— 冠雲峰、瑞雲峰、岫雲峰,居中的冠雲峰也是北宋花石綱的遺物,高約 6.5 米,亭亭玉立,是江南最大的湖石,具有「漏、瘦、透、皺、秀」等特點。三峰周邊還建有水池浣雲沼和亭台樓閣等,均為賞石之所,自成一組院落。其中冠雲樓地勢較高,登臨其上可一覽全園景致,並可遠眺虎丘。樓下有上古魚化石一方。 留園的北部廣種桃李竹杏等樹木,又一村(陸游《游山西村》「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建有葡萄、紫藤架,其餘為盆景園,頗具田園意味。又一村之西則為園林的西部,南北狹長,以土山為主,體現自然風光。山上楓樹成林,其北小溪溪流宛轉,溪邊水榭名「活潑潑地」,遍植柳樹,隔出一片桃園,喚作「小桃塢」。 ## 參看 * 蘇州古典園林 * 戒幢律寺 * 林本源園邸 ## 外部連結 * 留園官方網站
{ "globe": "earth", "lat": 31.31752778, "lon": 120.58811111 }
7,583
2023-05-02T12:52:46Z
74,333,746
留园
8,122,666
<p>《<b>花容劫</b>》(英語:<span lang="en"><i>Faceless</i></span>,法語:<span lang="fr"><i>Les Prédateurs de la nuit</i></span>)是一部1988年的法國砍殺電影,由傑斯·佛朗哥導演。 </p> <h2><span id=".E5.89.A7.E6.83.85"></span><span id="剧情">劇情</span></h2> <p>弗蘭克·弗拉芒醫生有一個病人叫弗朗索瓦夫人,因為手術失敗而毀容。為了報復,弗朗索瓦夫人向弗拉芒醫生潑酸液,但沒潑中,而是潑中了醫生的妹妹英格麗,導致英格麗臉部嚴重燒傷。 </p><p>在巴黎的一次攝影活動中,醫生的助手娜塔莉給芭芭拉·哈倫下藥並將其綁架,把她鎖在弗拉芒診所地下室的一個房間裡。當然,地下室里被綁架的女孩不止芭芭拉一個,她們都由戈登看管著。 </p><p>在紐約,芭芭拉的父親特里·哈倫急切地等待著他女兒的消息,甚至僱傭了一名私人偵探山姆·摩根去尋找她。一到巴黎,摩根就和巴黎警察布萊恩·華萊士一起到停屍房認屍。停屍房有一具無頭女屍,摩根知道這不是芭芭拉,因為屍體上沒有痣。 </p><p>弗拉芒和娜塔莉去見外科醫生奧爾洛夫,商量做手術剝下芭芭拉的臉,再移植給他妹妹英格麗。奧爾洛夫讓他們去找納粹醫生卡爾·海因茨·莫澤爾。他們回來後發現芭芭拉的臉已經被戈登割傷了。 </p><p>摩根見了給芭芭拉拍照的導演馬克桑斯,通過恐嚇的手段問出了一些信息,隨後馬克桑斯的保鏢杜多出面把摩根趕走了。與此同時,弗拉芒又綁架了一名應召女郎來做換臉手術,名叫梅麗莎。摩根把芭芭拉的信息打電話告訴特里。芭芭拉是個妓女,失蹤的時候身上有一塊金錶。 </p><p>莫澤爾來到診所做手術,把梅麗莎的臉活活剝了下來,但由於併發症,梅麗莎的臉還是被毀了。戈登用電鋸把梅麗莎的頭割了下來。弗拉芒和娜塔莉不得不再找一名犧牲品。在一家俱樂部,他們找到一個女演員,兩人騙她來診所,給她下藥,再把她控制住。摩根根據芭芭拉·哈倫的一張信用卡,追查到巴黎郊區的聖克盧,找到了弗拉芒的診所。 </p><p>在診所,摩根看到了娜塔莉的手錶,後來回到酒店,根據照片判斷這塊手錶是屬於芭芭拉的,於是決定再回到診所。診所的一名護士進入地下室,發現所有的女孩都被關了起來。她被戈登抓住並殺害。此刻,莫澤爾、弗拉芒和納塔莉已然剝下了女演員的臉,給英格麗看。 </p><p>摩根回到診所,遭到戈登襲擊,摩根最終用鉤子刺死了戈登。摩根找到了鑰匙,又找到了芭芭拉等一眾女孩們,正解救芭芭拉時,被納塔莉鎖在了芭芭拉的牢房裡。弗拉芒、莫澤爾和納塔莉隨後用磚頭在牢房外面砌了一面牆。芭芭拉和摩根知道自己出不去了。 </p><p>然而,摩根在來診所前給特里發了一條信息,說他已經追蹤到巴黎的一家診所,他要去那裡找芭芭拉,如果他在12小時內沒有再發信息,「就派海軍陸戰隊去,聖誕快樂」。特里讓他的辦公室主管安排去巴黎的第一班飛機,他要去救出芭芭拉和摩根。 </p> <h3><span id=".E7.BB.93.E5.B1.80"></span><span id="结局">結局</span></h3> <p>影片原來的結局是摩根成功救出芭芭拉,並逮捕了弗拉芒、納塔莉、莫澤爾和英格麗,特里去巴黎接他們回家。導演傑斯·佛朗哥希望做一點不同的改動,讓結局與眾不同,所以把結局改成了開放式的,只是說特里·哈倫要去巴黎的診所,但留有餘地,特里能否及時趕到巴黎並拯救兩人仍是個未知數。 </p> <h2><span id=".E6.BC.94.E5.91.98"></span><span id="演员">演員</span></h2> <ul><li><span data-orig-title="漢密·保加" data-lang-code="en" data-lang-name="英語" data-foreign-title="Helmut Berger"><span>漢密·保加</span></span> 飾 弗蘭克·弗拉芒醫生</li> <li><span data-orig-title="碧姬·萊爾" data-lang-code="en" data-lang-name="英語" data-foreign-title="Brigitte Lahaie"><span>碧姬·萊爾</span></span> 飾 娜塔莉</li> <li><span data-orig-title="克里斯多福·米契" data-lang-code="en" data-lang-name="英語" data-foreign-title="Chris Mitchum"><span>克里斯多福·米契</span></span> 飾 山姆·摩根</li> <li>特利·薩瓦拉斯 飾 特里·哈倫</li> <li><span data-orig-title="卡羅琳·門若" data-lang-code="en" data-lang-name="英語" data-foreign-title="Caroline Munro"><span>卡羅琳·門若</span></span> 飾 芭芭拉·哈倫</li> <li><span data-orig-title="安東·狄夫倫" data-lang-code="en" data-lang-name="英語" data-foreign-title="Anton Diffring"><span>安東·狄夫倫</span></span> 飾 卡爾·海因茨·莫澤爾醫生</li> <li><span data-orig-title="霍華德·弗農" data-lang-code="en" data-lang-name="英語" data-foreign-title="Howard Vernon"><span>霍華德·弗農</span></span> 飾 奧爾洛夫醫生</li> <li>斯特凡娜·奧德朗 飾 謝爾曼夫人</li> <li><span data-orig-title="蒂爾達·塔馬" data-lang-code="en" data-lang-name="英語" data-foreign-title="Tilda Thamar"><span>蒂爾達·塔馬</span></span> 飾 弗朗索瓦夫人</li></ul><h2><span id=".E5.8F.91.E8.A1.8C"></span><span id="发行">發行</span></h2> <p>該片曾以包括法語在內的不同語言發行。<span data-orig-title="Severin电影" data-lang-code="en" data-lang-name="英語" data-foreign-title="Severin Films"><span>Severin電影</span></span>2022年發行了UHD和藍光版本。 </p> <h2><span id=".E5.8F.82.E8.80.83.E8.B5.84.E6.96.99"></span><span id="参考资料">參考資料</span></h2> <h3><span id=".E6.9D.A5.E6.BA.90"></span><span id="来源">來源</span></h3> <ul><li><cite class="citation book">Len. Variety's Film Reviews 1987-1988 <b>20</b>. R. R. Bowker. 1991. There are no page numbers in this book. This entry is found under the header "July 13, 1988". <span title="國際標準書號">ISBN</span> 0-8352-2667-0.</cite><span title="ctx_ver=Z39.88-2004&amp;rfr_id=info%3Asid%2Fzh.wikipedia.org%3A%E8%8A%B1%E5%AE%B9%E5%8A%AB&amp;rft.au=Len.&amp;rft.btitle=Variety%27s+Film+Reviews+1987-1988&amp;rft.date=1991&amp;rft.genre=book&amp;rft.isbn=0-8352-2667-0&amp;rft.pages=There+are+no+page+numbers+in+this+book.+This+entry+is+found+under+the+header+%22July+13%2C+1988%22&amp;rft.pub=R.+R.+Bowker&amp;rft_val_fmt=info%3Aofi%2Ffmt%3Akev%3Amtx%3Abook"><span> </span></span></li></ul><h2><span id=".E5.8F.82.E8.A7.81"></span><span id="参见">參見</span></h2> <ul><li>沒有面孔的眼睛</li></ul><h2><span id=".E5.A4.96.E9.83.A8.E9.93.BE.E6.8E.A5"></span><span id="外部链接">外部連結</span></h2> <ul><li>豆瓣電影上《花容劫》的資料 <span title="中文">(簡體中文)</span></li> <li>AllMovie上《花容劫 》的資料<span title="英語">(英文)</span></li> <li>網際網路電影資料庫(IMDb)上《花容劫》的資料<span title="英語">(英文)</span></li> <li>爛番茄上《花容劫》的資料<span title="英語">(英文)</span></li></ul><!-- NewPP limit report Parsed by mw1377 Cached time: 20230505162731 Cache expiry: 1814400 Reduced expiry: false Complications: [vary‐revision‐sha1, show‐toc] CPU time usage: 0.462 seconds Real time usage: 0.726 seconds Preprocessor visited node count: 1501/1000000 Post‐expand include size: 26291/2097152 bytes Template argument size: 762/2097152 bytes Highest expansion depth: 13/100 Expensive parser function count: 10/500 Unstrip recursion depth: 0/20 Unstrip post‐expand size: 362/5000000 bytes Lua time usage: 0.314/10.000 seconds Lua memory usage: 15229115/52428800 bytes Number of Wikibase entities loaded: 1/400 --><!-- Transclusion expansion time report (%,ms,calls,template) 100.00% 674.236 1 -total 52.87% 356.473 1 Template:Infobox_film 52.21% 352.031 1 Template:Infobox 17.63% 118.884 1 Template:Lang-en 5.78% 38.992 1 Template:Cite_book 4.82% 32.527 8 Template:Tsl 4.57% 30.845 1 Template:Amg_movie 3.56% 24.025 1 Template:Sfn 3.35% 22.565 1 Template:Douban 3.23% 21.791 1 Template:Rotten-tomatoes -->
《**花容劫**》(英語:_Faceless_,法語:_Les Prédateurs de la nuit_)是一部 1988 年的法國砍殺電影,由傑斯・佛朗哥導演。 ## 劇情 弗蘭克・弗拉芒醫生有一個病人叫弗朗索瓦夫人,因為手術失敗而毀容。為了報復,弗朗索瓦夫人向弗拉芒醫生潑酸液,但沒潑中,而是潑中了醫生的妹妹英格麗,導致英格麗臉部嚴重燒傷。 在巴黎的一次攝影活動中,醫生的助手娜塔莉給芭芭拉・哈倫下藥並將其綁架,把她鎖在弗拉芒診所地下室的一個房間裡。當然,地下室里被綁架的女孩不止芭芭拉一個,她們都由戈登看管著。 在紐約,芭芭拉的父親特里・哈倫急切地等待著他女兒的消息,甚至僱傭了一名私人偵探山姆・摩根去尋找她。一到巴黎,摩根就和巴黎警察布萊恩・華萊士一起到停屍房認屍。停屍房有一具無頭女屍,摩根知道這不是芭芭拉,因為屍體上沒有痣。 弗拉芒和娜塔莉去見外科醫生奧爾洛夫,商量做手術剝下芭芭拉的臉,再移植給他妹妹英格麗。奧爾洛夫讓他們去找納粹醫生卡爾・海因茨・莫澤爾。他們回來後發現芭芭拉的臉已經被戈登割傷了。 摩根見了給芭芭拉拍照的導演馬克桑斯,通過恐嚇的手段問出了一些信息,隨後馬克桑斯的保鏢杜多出面把摩根趕走了。與此同時,弗拉芒又綁架了一名應召女郎來做換臉手術,名叫梅麗莎。摩根把芭芭拉的信息打電話告訴特里。芭芭拉是個妓女,失蹤的時候身上有一塊金錶。 莫澤爾來到診所做手術,把梅麗莎的臉活活剝了下來,但由於併發症,梅麗莎的臉還是被毀了。戈登用電鋸把梅麗莎的頭割了下來。弗拉芒和娜塔莉不得不再找一名犧牲品。在一家俱樂部,他們找到一個女演員,兩人騙她來診所,給她下藥,再把她控制住。摩根根據芭芭拉・哈倫的一張信用卡,追查到巴黎郊區的聖克盧,找到了弗拉芒的診所。 在診所,摩根看到了娜塔莉的手錶,後來回到酒店,根據照片判斷這塊手錶是屬於芭芭拉的,於是決定再回到診所。診所的一名護士進入地下室,發現所有的女孩都被關了起來。她被戈登抓住並殺害。此刻,莫澤爾、弗拉芒和納塔莉已然剝下了女演員的臉,給英格麗看。 摩根回到診所,遭到戈登襲擊,摩根最終用鉤子刺死了戈登。摩根找到了鑰匙,又找到了芭芭拉等一眾女孩們,正解救芭芭拉時,被納塔莉鎖在了芭芭拉的牢房裡。弗拉芒、莫澤爾和納塔莉隨後用磚頭在牢房外面砌了一面牆。芭芭拉和摩根知道自己出不去了。 然而,摩根在來診所前給特里發了一條信息,說他已經追蹤到巴黎的一家診所,他要去那裡找芭芭拉,如果他在 12 小時內沒有再發信息,「就派海軍陸戰隊去,聖誕快樂」。特里讓他的辦公室主管安排去巴黎的第一班飛機,他要去救出芭芭拉和摩根。 ### 結局 影片原來的結局是摩根成功救出芭芭拉,並逮捕了弗拉芒、納塔莉、莫澤爾和英格麗,特里去巴黎接他們回家。導演傑斯・佛朗哥希望做一點不同的改動,讓結局與眾不同,所以把結局改成了開放式的,只是說特里・哈倫要去巴黎的診所,但留有餘地,特里能否及時趕到巴黎並拯救兩人仍是個未知數。 ## 演員 * 漢密・保加 飾 弗蘭克・弗拉芒醫生 * 碧姬・萊爾 飾 娜塔莉 * 克里斯多福・米契 飾 山姆・摩根 * 特利・薩瓦拉斯 飾 特里・哈倫 * 卡羅琳・門若 飾 芭芭拉・哈倫 * 安東・狄夫倫 飾 卡爾・海因茨・莫澤爾醫生 * 霍華德・弗農 飾 奧爾洛夫醫生 * 斯特凡娜・奧德朗 飾 謝爾曼夫人 * 蒂爾達・塔馬 飾 弗朗索瓦夫人 ## 發行 該片曾以包括法語在內的不同語言發行。Severin 電影 2022 年發行了 UHD 和藍光版本。 ## 參考資料 ### 來源 * Len. Variety's Film Reviews 1987-1988 **20**. R. R. Bowker. 1991. There are no page numbers in this book. This entry is found under the header "July 13, 1988". ISBN 0-8352-2667-0. ## 參見 * 沒有面孔的眼睛 ## 外部連結 * 豆瓣電影上《花容劫》的資料 (簡體中文) * AllMovie 上《花容劫 》的資料(英文) * 網際網路電影資料庫(IMDb)上《花容劫》的資料(英文) * 爛番茄上《花容劫》的資料(英文)
null
4,925
2023-04-16T12:33:27Z
75,976,317
花容劫
1,174,437
<p><b>馬康基氏瓊脂</b>(英文:MacConkey Agar)為一種細菌繁殖營養成分,但只對革蘭氏陰性菌有效,而且由於它的特殊成分(NEUTRAL RED指示劑),可以辨別會利用乳糖發酵和無法利用乳糖發酵的細菌。 </p><p>會利用乳糖發酵的細菌在馬康基氏瓊脂上的顏色為紅色,而無法利用乳糖的細菌則呈現黃色。(如圖) </p><p>主要顏色差異則在於微生物發酵乳糖產生酸,會導致酸鹼值的差異性,例如大腸桿菌這種可以利用乳糖發酵的細菌在馬康基氏瓊脂上就會是紅色,而他類如 <i>Salmonella</i> 則是黃色。</p><p><br></p> <h2><span id=".E6.88.90.E5.88.86"></span><span id="成分">成分</span></h2> <p>包含膽鹽 (可以抑制大部分的革蘭氏陽性菌) 、結晶紫染色 (可抑制特定革蘭氏陽性菌) 以及中性紅染色 (乳糖發酵後的顯色劑) 。 </p> <ul><li>Peptone - 17 g</li> <li>Proteose peptone - 3 g</li> <li>乳糖 - 10 g</li> <li>膽鹽 - 1.5 g</li> <li>氯化鈉 - 5 g</li> <li>中性紅 - 0.03 g</li> <li>結晶紫 - 0.001 g</li> <li>洋菜膠 - 13.5 g</li> <li>水 - 加到一公升,並調整pH值到7.1 (+/- 0.2)</li></ul><h2><span id=".E5.8F.83.E8.80.83.E8.B3.87.E6.96.99"></span><span id="參考資料">參考資料</span></h2>
**馬康基氏瓊脂**(英文:MacConkey Agar)為一種細菌繁殖營養成分,但只對革蘭氏陰性菌有效,而且由於它的特殊成分 (NEUTRAL RED 指示劑),可以辨別會利用乳糖發酵和無法利用乳糖發酵的細菌。 會利用乳糖發酵的細菌在馬康基氏瓊脂上的顏色為紅色,而無法利用乳糖的細菌則呈現黃色。(如圖) 主要顏色差異則在於微生物發酵乳糖產生酸,會導致酸鹼值的差異性,例如大腸桿菌這種可以利用乳糖發酵的細菌在馬康基氏瓊脂上就會是紅色,而他類如 _Salmonella_ 則是黃色。 ## 成分 包含膽鹽 (可以抑制大部分的革蘭氏陽性菌) 、結晶紫染色 (可抑制特定革蘭氏陽性菌) 以及中性紅染色 (乳糖發酵後的顯色劑) 。 * Peptone - 17 g * Proteose peptone - 3 g * 乳糖 - 10 g * 膽鹽 - 1.5 g * 氯化鈉 - 5 g * 中性紅 - 0.03 g * 結晶紫 - 0.001 g * 洋菜膠 - 13.5 g * 水 - 加到一公升,並調整 pH 值到 7.1 (+/- 0.2) ## 參考資料
null
1,600
2023-04-16T12:24:35Z
46,876,977
Macconkey
6,147,142
<p><b>松山湖</b>,是位於廣東省東莞松山湖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的一個自然湖泊,後改建為水庫。水庫名稱為<b>松木山水庫</b>。</p>
**松山湖**,是位於廣東省東莞松山湖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的一個自然湖泊,後改建為水庫。水庫名稱為**松木山水庫**。
null
322
2023-04-16T12:31:11Z
74,956,011
松山湖
5,677,327
<p><span></span> </p><p><b>舊斯卡拉特</b>(烏克蘭語:<span lang="uk">Старий Скалат</span>),是烏克蘭的村落,位於該國西部捷爾諾波爾州,由皮德沃洛奇西克區負責管轄,始建於1295年,面積1.7平方公里,2001年人口1,081,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635.1人。 </p> <h2><span id=".E5.8F.83.E8.80.83.E8.B3.87.E6.96.99"></span><span id="參考資料">參考資料</span></h2> <ul><li>Старий Скалат</li></ul><p><br></p>
**舊斯卡拉特**(烏克蘭語:Старий Скалат),是烏克蘭的村落,位於該國西部捷爾諾波爾州,由皮德沃洛奇西克區負責管轄,始建於 1295 年,面積 1.7 平方公里,2001 年人口 1,081,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 635.1 人。 ## 參考資料 * Старий Скалат
{ "globe": "earth", "lat": 49.46388889, "lon": 25.98222222 }
686
2023-04-16T12:30:53Z
58,986,474
舊斯卡拉特
6,051,511
<p><br><b>共和八年憲法</b>(法語:<span lang="fr">Constitution de l'an VIII</span>)是法國在1799年12月24日,即法國共和曆八年頒布的一部憲法。依據憲法,法國政府為執政府。此前的霧月政變已經有效地將權力全部移交給了拿破崙·波拿巴,且在一些人的眼裡,政變已經結束了法國大革命。 </p><p>政變後,為了使拿破崙及其盟友的地位合法化,政變者們開始起草"短小晦澀的共和八年憲法" 。 憲法特別設立了第一執政這個職位來授予拿破崙大部分的權力。這份憲法亦是1789年革命後第一部沒有權利宣言的憲法。 </p><p>三名執政名義上共同掌握執政權,但事實上所有的權力都被第一執政,即拿破崙掌握。這與激進的國民公會和寡頭政府式的督政府都不相同。其實,這種政府組織形式更像是奧古斯都的元首制,實質不過是一個名義上的保守共和國,但這又時時刻刻使法國人想起和平,穩定和秩序。為了強調這點,憲法的作者使用了許多古羅馬的詞語,比如執政官(Consul)、元老(Sénateur)以及護民官(Tribune)。 </p><p>憲法創立了一個三院制立法機構:一個成員為八十名四十歲以上男子的護法元老院,一個有一百名成員的護民院以及一個有三百名議員的立法團 。 </p><p>第一執政,護民院以及立法院有權各自提名一個元老院候選人,然後元老院從這三人中選擇一個候選人進入元老院。 </p><p>憲法也用到了「顯貴」這個詞語。「顯貴」是君主時期廣泛使用的一個詞語,指那些重要的,「高貴」的人 — 地主,商人,學者,職業人員,神職人員和官員。通過公投,這些人中的一部分會被選入「顯貴」的候選人名單。隨後,元老院就會從這份"顯貴"的候選人名單中挑選人員,由此來任命護民院和<i>立法院</i>的成員、翻案法院的法官以及各種行政長官。 </p><p>拿破崙在1800年2月7日進行了有關憲法的全民公決。投票並沒有綁架選民,但它的結果還是允許拿破崙去維持一種民主的表象。呂西安·波拿巴宣布關於新憲法的投票結果為贊成票3,011,007張,反對票1,562張。</p><p>憲法首次被修正後成為了共和十年憲法,這部憲法使得拿破崙成為終身第一執政。 當憲法被大幅度修改後,所得到的共和十二年憲法建立了波拿巴皇朝,拿破崙為法蘭西皇帝。1814年第一次波旁復辟用1814年憲章廢除了拿破崙的憲法體系,但拿破崙在百日皇朝中恢復了這個體系,並實際上用所謂的帝國憲法附加法取代它。百日皇朝結束後,路易十八在1815年7月回到法國,最終完全廢除了拿破崙憲法體系。 </p> <h2><span id=".E5.8F.83.E8.80.83"></span><span id="參考">參考</span></h2> <!-- NewPP limit report Parsed by mw2372 Cached time: 20230505022608 Cache expiry: 1814400 Reduced expiry: false Complications: [] CPU time usage: 0.258 seconds Real time usage: 0.450 seconds Preprocessor visited node count: 1243/1000000 Post‐expand include size: 47271/2097152 bytes Template argument size: 2739/2097152 bytes Highest expansion depth: 30/100 Expensive parser function count: 12/500 Unstrip recursion depth: 0/20 Unstrip post‐expand size: 1501/5000000 bytes Lua time usage: 0.133/10.000 seconds Lua memory usage: 18835401/52428800 bytes Number of Wikibase entities loaded: 0/400 --><!-- Transclusion expansion time report (%,ms,calls,template) 100.00% 310.117 1 -total 29.80% 92.414 1 Template:Lang-fr 17.52% 54.322 1 Template:Infobox_document 16.68% 51.726 1 Template:Infobox 16.12% 49.984 1 Template:法国宪法 13.52% 41.933 1 Template:Primarysources 13.40% 41.562 1 Template:Reflist 12.81% 39.735 1 Template:Ambox 12.43% 38.536 1 Template:Cite_web 10.66% 33.064 1 Template:Navbox -->
**共和八年憲法**(法語:Constitution de l'an VIII)是法國在 1799 年 12 月 24 日,即法國共和曆八年頒布的一部憲法。依據憲法,法國政府為執政府。此前的霧月政變已經有效地將權力全部移交給了拿破崙・波拿巴,且在一些人的眼裡,政變已經結束了法國大革命。 政變後,為了使拿破崙及其盟友的地位合法化,政變者們開始起草 "短小晦澀的共和八年憲法" 。 憲法特別設立了第一執政這個職位來授予拿破崙大部分的權力。這份憲法亦是 1789 年革命後第一部沒有權利宣言的憲法。 三名執政名義上共同掌握執政權,但事實上所有的權力都被第一執政,即拿破崙掌握。這與激進的國民公會和寡頭政府式的督政府都不相同。其實,這種政府組織形式更像是奧古斯都的元首制,實質不過是一個名義上的保守共和國,但這又時時刻刻使法國人想起和平,穩定和秩序。為了強調這點,憲法的作者使用了許多古羅馬的詞語,比如執政官(Consul)、元老(Sénateur)以及護民官(Tribune)。 憲法創立了一個三院制立法機構:一個成員為八十名四十歲以上男子的護法元老院,一個有一百名成員的護民院以及一個有三百名議員的立法團 。 第一執政,護民院以及立法院有權各自提名一個元老院候選人,然後元老院從這三人中選擇一個候選人進入元老院。 憲法也用到了「顯貴」這個詞語。「顯貴」是君主時期廣泛使用的一個詞語,指那些重要的,「高貴」的人 — 地主,商人,學者,職業人員,神職人員和官員。通過公投,這些人中的一部分會被選入「顯貴」的候選人名單。隨後,元老院就會從這份 "顯貴" 的候選人名單中挑選人員,由此來任命護民院和_立法院_的成員、翻案法院的法官以及各種行政長官。 拿破崙在 1800 年 2 月 7 日進行了有關憲法的全民公決。投票並沒有綁架選民,但它的結果還是允許拿破崙去維持一種民主的表象。呂西安・波拿巴宣布關於新憲法的投票結果為贊成票 3,011,007 張,反對票 1,562 張。 憲法首次被修正後成為了共和十年憲法,這部憲法使得拿破崙成為終身第一執政。 當憲法被大幅度修改後,所得到的共和十二年憲法建立了波拿巴皇朝,拿破崙為法蘭西皇帝。1814 年第一次波旁復辟用 1814 年憲章廢除了拿破崙的憲法體系,但拿破崙在百日皇朝中恢復了這個體系,並實際上用所謂的帝國憲法附加法取代它。百日皇朝結束後,路易十八在 1815 年 7 月回到法國,最終完全廢除了拿破崙憲法體系。 ## 參考
null
4,450
2023-04-24T09:09:39Z
72,667,318
共和八年憲法
754,394
<p><b>瑪姬·史密斯</b>女爵士,CH,DBE(英語:<span lang="en"><b>Dame Maggie Smith</b></span>,1934年12月28日<span title="Template:BLP editintro">—</span>),英國女演員,其從影生涯已久,她經已出現於60多齣電影和70多部戲劇中,被譽為英國最傑出的演員之一。史密斯的全名為<b>瑪格莉特·娜塔莉·「瑪姬」·史密斯</b>(英語:<span lang="en"><b>Dame Margaret Natalie "Maggie" Smith</b></span>),她於1950年代中期開始其銀幕以至舞台上的職業生涯,其涉獵領域極廣,她的作品從舞台劇以至電視和電影;史密斯也獲獎無數,她曾獲得電影、電視和戲劇方面的最高成就,其中包括曾獲得一項東尼獎、兩項奧斯卡金像獎、艾美獎、金球獎和美國演員工會獎各三項、四項黃金時段艾美獎和七項英國電影學院獎,她亦是為數不多曾獲得三次表演獎大滿貫殊榮的演員之一。作為英國其中一位最著名和最多產的女演員,史密斯於1990年憑著她對藝術的貢獻而獲得伊莉莎白二世授予女爵士勳章,並在2014年由於戲劇的貢獻而獲授予榮譽勳章。 </p><p>史密斯以學生的身份開始其舞台生涯,她在1952年於<span data-orig-title="牛津劇場" data-lang-code="en" data-lang-name="英語" data-foreign-title="Oxford Playhouse"><span>牛津劇場</span></span>演出,並在《New Faces of '56》中首次亮相百老匯劇院作職業首演。在接下來的幾十年裡,史密斯與茱蒂·丹契一起作為英國最重要的戲劇表演者之一,她們替皇家國家劇院與皇家莎士比亞劇團工作。在百老匯舞台上,她憑著諾爾·克華德於1975年的《<span data-orig-title="私人生活" data-lang-code="en" data-lang-name="英語" data-foreign-title="Private Lives"><span>私生活</span></span>》以及憑著<span data-orig-title="大衛·海爾" data-lang-code="en" data-lang-name="英語" data-foreign-title="David Hare (playwright)"><span>大衛·海爾</span></span>的1979年戲劇《<span data-orig-title="夜與日" data-lang-code="en" data-lang-name="英語" data-foreign-title="Night and Day (play)"><span>夜與日</span></span>》而獲得東尼獎的提名,並憑著1990年的《<span data-orig-title="萊蒂斯與獨活草" data-lang-code="en" data-lang-name="英語" data-foreign-title="Lettice and Lovage"><span>萊蒂斯與獨活草</span></span>》獲得<span data-orig-title="東尼獎最佳女演員獎" data-lang-code="en" data-lang-name="英語" data-foreign-title="Tony Award for Best Actress in a Play"><span>東尼獎最佳女演員獎</span></span>。 </p><p>史密斯的突破性電影角色是1969年的《<span data-orig-title="錦綉年華" data-lang-code="en" data-lang-name="英語" data-foreign-title="The Prime of Miss Jean Brodie (film)"><span>春風不化雨</span></span>》,她也因此贏得奧斯卡最佳女主角獎。由於她在1978年的《<span data-orig-title="加州套房" data-lang-code="en" data-lang-name="英語" data-foreign-title="California Suite (film)"><span>加州套房</span></span>》裡作為奧斯卡獎落敗者的喜劇角色,這次讓她第二度獲得奧斯卡最佳女配角。她的其他奧斯卡提名角色包括:《<span data-orig-title="奧賽羅 (1965年電影)" data-lang-code="en" data-lang-name="英語" data-foreign-title="Othello (1965 film)"><span>奧賽羅</span></span>》(1965年)、《<span data-orig-title="與姨同遊" data-lang-code="en" data-lang-name="英語" data-foreign-title="Travels with My Aunt (film)"><span>與姨同遊</span></span>》(1972年)、《窗外有藍天》(1985年)和《謎霧莊園》(2001年)。在2001-2011年,史密斯憑著《哈利波特系列電影》中飾演「麥教授」米奈娃·麥一角而聲名鵲起,她的其他著名電影包括《尼羅河上的慘案》(1978年)、《鐵鉤船長》(1991年)、《修女也瘋狂》(1992年)、《秘密花園》(1993年),以及2012年的《金盞花大酒店》與《<span data-orig-title="唱快人生" data-lang-code="en" data-lang-name="英語" data-foreign-title="Quartet (2012 film)"><span>唱快人生</span></span>》,還有2015年的《貨車裡的女人》。史密斯演出的第一部作品至今已近70年,她仍活躍於影壇之中。 </p><p>在電視作品中,史密斯於<span data-orig-title="朱利安·費羅斯" data-lang-code="en" data-lang-name="英語" data-foreign-title="Julian Fellowes"><span>朱利安·費羅斯</span></span>的2010-2015年廣受好評的時代電視劇《唐頓莊園》及其電影版中飾演格蘭瑟姆伯爵夫人<span data-orig-title="葛維拉·克勞利" data-lang-code="en" data-lang-name="英語" data-foreign-title="List of Downton Abbey characters"><span>薇爾莉特·克勞利; 维奥莱特·克劳利</span></span>一角,並憑藉此劇獲得金球獎的提名,並連續兩度獲得艾美獎;此外,史密斯還於該連續劇的2019年電影和2022年電影而獲得重新關注與國際知名度,該角色也為她贏得三項黃金時段艾美獎。她還憑著2003年的HBO電影《<span data-orig-title="我在翁布里亞的房子" data-lang-code="en" data-lang-name="英語" data-foreign-title="My House in Umbria"><span>我在翁布里亞的房子</span></span>》獲獎。此外,她還獲得多個榮譽獎項,包括<span data-orig-title="倫敦戲劇協會特別獎" data-lang-code="en" data-lang-name="英語" data-foreign-title="Society of London Theatre Special Award"><span>倫敦戲劇協會特別獎</span></span>、BAFTA終身成就獎及英國電影協會會士。 </p> <h2><span id=".E6.97.A9.E5.B9.B4.E7.94.9F.E6.B4.BB"></span><span id="早年生活">早年生活</span></h2> <p><b>瑪格莉特·娜塔莉·史密斯</b>在1934年12月28日生於英國埃塞克斯郡伊爾福。史密斯的母親是瑪格莉特·赫頓(英語:<span lang="en">Margaret Hutton</span>;1896-1977),其娘家姓氏為利特爾(Little),是來自蘇格蘭格拉斯哥的秘書;史密斯的父親納撒尼爾·史密斯(英語:<span lang="en">Nathaniel Smith</span>;1896-1977)是生於泰恩-威爾郡紐卡素的公共衛生病理學家,他曾在牛津大學工作。在史密斯的童年時期,其父母向她講述了他們如何在從格拉斯哥經紐卡素到倫敦的火車上相識的浪漫故事。她四歲的時候隨家人遷到了牛津。瑪格莉特·史密斯有一對雙胞胎哥哥,他們分別名為阿利斯泰爾(Alistair)及伊恩(Ian),然而阿利斯泰爾於1981年去世,後者於建築學校上課。史密斯於<span data-orig-title="牛津高中" data-lang-code="en" data-lang-name="英語" data-foreign-title="Oxford High School, England"><span>牛津高中</span></span>接受教育直至16歲,後來她離開並到<span data-orig-title="牛津劇場" data-lang-code="en" data-lang-name="英語" data-foreign-title="Oxford Playhouse"><span>牛津劇場</span></span>學習演戲。 </p> <h2><span id=".E8.81.B7.E6.A5.AD.E7.94.9F.E6.B6.AF"></span><span id="職業生涯">職業生涯</span></h2> <h3><span id=".E6.88.B2.E5.8A.87"></span><span id="戲劇">戲劇</span></h3> <h4><span id="1952.E2.80.931969.E5.B9.B4.EF.BC.9A.E8.88.9E.E5.8F.B0.E9.A6.96.E6.BC.94.E5.92.8C.E5.9C.8B.E5.AE.B6.E5.8A.87.E9.99.A2"></span><span id="1952–1969年:舞台首演和國家劇院">1952–1969年:舞台首演和國家劇院</span></h4> <p>1952年,17歲的瑪姬·史密斯於<span data-orig-title="牛津大學戲劇協會" data-lang-code="en" data-lang-name="英語" data-foreign-title="Oxford University Dramatic Society"><span>牛津大學戲劇協會</span></span>的支持下,在<span data-orig-title="牛津劇場" data-lang-code="en" data-lang-name="英語" data-foreign-title="Oxford Playhouse"><span>牛津劇場</span></span>演出的《第十二夜》中飾演維奧拉一角而開展其職業生涯。她繼續在牛津劇場演出,包括1952年的《仙履奇緣》、1953年的《<span data-orig-title="白嘴鴉的群籮角落" data-lang-code="en" data-lang-name="英語" data-foreign-title="Rookery Nook (play)"><span>白嘴鴉的群籮角落</span></span>》和《<span data-orig-title="蛋糕與麥芽酒" data-lang-code="en" data-lang-name="英語" data-foreign-title="Cakes and Ale"><span>蛋糕與麥芽酒</span></span>》,以及1954年的《欽差大臣》。1956年,史密斯在6月至12月在埃塞爾·巴里摩爾劇院首次亮相於《New Faces of '56》,並於當中扮演多個角色。1957年,她在<span data-orig-title="班伯·加斯科因" data-lang-code="en" data-lang-name="英語" data-foreign-title="Bamber Gascoigne"><span>班伯·加斯科因</span></span>撰寫的音樂喜劇《分享我的生菜》中,跟<span data-orig-title="肯尼斯·威廉斯" data-lang-code="en" data-lang-name="英語" data-foreign-title="Kenneth Williams"><span>肯尼斯·威廉斯</span></span>演對手戲。 </p><p>1962年,史密斯憑著彼得·謝弗的戲劇《私家耳朵》和《公眾眼睛》裡扮演的角色,當中她再次跟肯尼斯·威廉斯演對手戲,她獲得《標準晚報》獎項中的創紀錄的首個六項最佳女主角獎中的第一名。當羅蘭士·奧利佛在舊維克劇場的《<span data-orig-title="雙面經銷商" data-lang-code="en" data-lang-name="英語" data-foreign-title="The Double Dealer"><span>雙面經銷商</span></span>》中看到史密斯的演出後,她引起奧利佛的注意,後者邀請她成為其於1962年新成立的皇家國家劇院中的成員。她很快成為了1960年代皇家國家劇院的演出常客。英國戲劇劇評人<span data-orig-title="米高·科維尼" data-lang-code="en" data-lang-name="英語" data-foreign-title="Michael Coveney"><span>麥可·科維尼</span></span>寫道,史密斯於該公司工作的8年裡,史密斯跟奧利佛展開了激烈的競爭,「他立刻就知道自己遇到了他的對手——她是非凡的。他說任何能夠演喜劇的人也能夠演悲劇,而他向史密斯推薦了類似莎士比亞的《奧賽羅》中達絲狄蒙娜的角色。然而當讓她加入公司後,他們並沒有成為敵人,而是成為了職業競爭對手。從來沒有人在舞台上比他更快,而現在,這似乎有一場較量。」在2015年的《基咸·諾頓秀》中,史密斯承認,奧利佛於1964年在製作《奧賽羅》期間扇了她一巴掌。她在亨里克·易卜生的《建築大師》裡再度跟奧利佛演對手戲,並於1964年在《<span data-orig-title="招聘官" data-lang-code="en" data-lang-name="英語" data-foreign-title="The Recruiting Officer"><span>招聘官</span></span>》和《無事生非》裡扮演喜劇角色。史密斯於1962年跟戴力·積合比與邁可·坎邦在該公司成立之初就加入了公司,並於該公司繼續工作了八年。 </p> <h4><span id="1970.E2.80.931979.E5.B9.B4.EF.BC.9A.E5.9C.8B.E9.9A.9B.E8.AE.9A.E8.AD.BD.E5.92.8C.E7.8D.8E.E9.A0.85.E6.88.90.E5.8A.9F"></span><span id="1970–1979年:國際讚譽和獎項成功">1970–1979年:國際讚譽和獎項成功</span></h4> <p>1970年,史密斯在英格瑪·柏格曼的倫敦製作的亨里克·易卜生戲劇《<span data-orig-title="海達·加布勒" data-lang-code="en" data-lang-name="英語" data-foreign-title="Hedda Gabler"><span>海達·加布勒</span></span>》裡飾演女主角,贏得了她的第二個<span data-orig-title="《標準晚報》戲劇獎最佳女主角" data-lang-code="en" data-lang-name="英語" data-foreign-title="Evening Standard Theatre Award for Best Actress"><span>《標準晚報》戲劇獎最佳女主角</span></span>。 </p><p>從1976年到1980年,史密斯於安大略省史特拉福的<span data-orig-title="史特拉福莎士比亞戲劇節" data-lang-code="en" data-lang-name="英語" data-foreign-title="Stratford Festival"><span>史特拉福莎士比亞戲劇節</span></span>上演出多部作品並廣受好評,她的角色包括:1976年的《安東尼與克麗奧佩托拉》中的埃及豔后、1977年的《理查三世》中的伊莉沙伯女王,以及1978年《馬克白》的<span data-orig-title="馬克白夫人" data-lang-code="en" data-lang-name="英語" data-foreign-title="Lady Macbeth"><span>馬克白夫人</span></span>。 </p><p>1975年,史密斯於百老匯的<span data-orig-title="理查德羅傑斯劇院" data-lang-code="en" data-lang-name="英語" data-foreign-title="Richard Rodgers Theatre"><span>理察羅傑斯劇院</span></span>上演諾爾·克華德的喜劇《<span data-orig-title="私人生活" data-lang-code="en" data-lang-name="英語" data-foreign-title="Private Lives"><span>私生活</span></span>》裡飾演阿曼達·白蘭的一角。該戲劇由約翰·吉爾古德執導並獲得好評。《紐約時報》的劇評人讚揚了史密斯的肢體喜劇技巧,他寫道:「史密斯小姐的身體旋轉與蹣跚,在另一隻腳落地之前的一次錯過碼數,最終導致需要催眠才能恢復的癱瘓。由於諾爾·克華德認為該效果的處境很有趣,因為史密斯小姐發出了一個額外的小信號,這意味著奢侈,所以很搞笑,也很爆炸性的。」史密斯憑著此劇獲得了她的首個《東尼獎》與《戲劇桌獎》的提名。 </p><p>數年後,史密斯於1979年重返百老匯,她於湯姆·史塔德的原創戲劇《<span data-orig-title="夜與日" data-lang-code="en" data-lang-name="英語" data-foreign-title="Night and Day (play)"><span>夜與日</span></span>》中飾演露芙·卡森一角。該劇講述了英國外交官與非洲領導人因當地起義而發生的對峙局面,而這場起義引起了媒體的廣泛報導。史密斯所飾演外交官的妻子自始至終都在觀察其他人的行為。該劇獲得褒貶不一的評論,《紐約時報》的<span data-orig-title="華特·克爾" data-lang-code="en" data-lang-name="英語" data-foreign-title="Walter Kerr"><span>華特·克爾</span></span>在批評角色寫作的同時讚揚了史密斯的演出,他寫道:「這讓我們戲劇化地離開了我們從史密斯小姐開始的地方。這位女演員能夠而且確實創造了奇蹟,但她不能單槍匹馬地把黑夜變成白晝。」史密斯亦憑著此戲劇獲得了她的第二個<span data-orig-title="東尼獎舞台劇最佳女主角" data-lang-code="en" data-lang-name="英語" data-foreign-title="Tony Award for Best Actress in a Play"><span>東尼獎舞台劇最佳女主角</span></span>的提名。 </p> <h4><span id="1980.E2.80.931999.E5.B9.B4.EF.BC.9A.E6.9D.B1.E5.B0.BC.E7.8D.8E.E7.8D.B2.E5.8B.9D.E8.88.87.E4.B8.A6.E6.9B.B4.E5.A4.9A.E7.9A.84.E8.88.9E.E5.8F.B0.E5.A5.BD.E8.A9.95"></span><span id="1980–1999年:東尼獎獲勝與並更多的舞台好評">1980–1999年:東尼獎獲勝與並更多的舞台好評</span></h4> <p>史密斯憑著1981年的《維珍尼亞(Virginia)》中飾演維珍尼亞·伍爾夫,以及1984年的《<span data-orig-title="世界之路" data-lang-code="en" data-lang-name="英語" data-foreign-title="The Way of the World"><span>世界之路</span></span>》中的米勒曼特的角色而第三次和第四次獲得《標準晚報》戲劇獎最佳女主角。她跟<span data-orig-title="瑪格麗特·泰扎克" data-lang-code="en" data-lang-name="英語" data-foreign-title="Margaret Tyzack"><span>瑪格麗特·泰扎克</span></span>於1987年倫敦製作的《<span data-orig-title="萊蒂斯與獨活草" data-lang-code="en" data-lang-name="英語" data-foreign-title="Lettice and Lovage"><span>萊蒂斯與獨活草</span></span>》當中演出,並獲得了《羅蘭士·奧利佛獎》的提名。她於1990年重演這個角色,當時該角色轉到百老匯演出,並贏得<span data-orig-title="東尼獎最佳戲劇女演員" data-lang-code="en" data-lang-name="英語" data-foreign-title="Tony Award for Best Actress in a Play"><span>東尼獎最佳戲劇女演員</span></span>。該戲劇是由劇作家彼得·謝弗特別為她而寫的。「瑪姬·史密斯只有一個,但觀眾在《萊蒂斯與獨活草》中至少得到三個她,彼得·謝弗的喜劇讓這位久違了的迷人女演員帶回到百老匯,並以精明的眼光讓她緊貼舞台中央的位置。」 </p><p>1993年,她在西區劇院的奧德維奇劇院演出奧斯卡·王爾德的喜劇《不可兒戲》中飾演布拉克內爾夫人,此劇為她帶來第四個《羅蘭士·奧利佛獎》的提名。次年,她演出了愛德華·阿爾比的《<span data-orig-title="三名高婦人" data-lang-code="en" data-lang-name="英語" data-foreign-title="Three Tall Women"><span>三名高婦人</span></span>》,並因此獲得了一致好評。《獨立報》的戲劇評論家保羅·泰勒(Paul Taylor)寫道,「瑪姬·史密斯必須親眼所見才能相信,那突然平息成可憐的老年淚水;當她的頭腦無能為力地摸索一個錯放的事實時,她的手臂沮喪而輕蔑地拍打著;她試圖以滑稽的狡猾來掩蓋她那一片空白的腦袋;她那極具侵略性的懷疑與警覺咯咯勝利的時刻—史密斯此刻的表現,堅定地站在漫畫化畫面的右側,捕捉了這一切以及更多。」憑藉她的表演,史密斯創紀錄的第五度獲得《標準晚報》戲劇獎最佳女主角。 </p><p>1997年,史密斯演出阿爾比的另一個戲劇《<span data-orig-title="微妙的平衡" data-lang-code="en" data-lang-name="英語" data-foreign-title="A Delicate Balance (play)"><span>微妙的平衡</span></span>》,當中她跟艾琳·阿特金斯演對手戲。她因飾演機智、酗酒的克萊兒的角色而讓她獲得其第五度《奧利佛獎》的提名。《綜藝》的馬特·沃爾夫(Matt Wolf)寫道,「這位女演員(史密斯)繼續在其他人從未有過的地方獲得笑聲......但她在安靜的時候也能表現得如此坦率:悲傷的眼睛承認著「時間會發生」,或者讓觀眾在第一次中場休息時出現厄運的懸念。」1999年,她憑著阿倫·班尼特的戲劇《貨車裡的女人》中所飾演的牧羊人瑪麗小姐,當中的表現獲得評論界的好評。憑藉其演出,讓她獲得了第六次<span data-orig-title="奧利弗獎最佳女主角" data-lang-code="en" data-lang-name="英語" data-foreign-title="Laurence Olivier Award for Best Actress"><span>奧利弗獎最佳女主角</span></span>的提名。 </p> <h4><span id="2002.E2.80.932019.E5.B9.B4.EF.BC.9A.E9.87.8D.E8.BF.94.E5.8A.87.E5.A0.B4"></span><span id="2002–2019年:重返劇場">2002–2019年:重返劇場</span></h4> <p>2002年,史密斯於<span data-orig-title="大衛·海爾" data-lang-code="en" data-lang-name="英語" data-foreign-title="David Hare (playwright)"><span>大衛·海爾</span></span>的舞台劇《<span data-orig-title="生命之息" data-lang-code="en" data-lang-name="英語" data-foreign-title="The Breath of Life (play)"><span>生命之息</span></span>》跟茱蒂·丹契重聚。她亦於阿倫·班尼特的《<span data-orig-title="主播" data-lang-code="en" data-lang-name="英語" data-foreign-title="Talking Heads (British TV series)"><span>主播</span></span>》出訪於澳洲。史密斯在2007年於電影、電視和舞台上的表現收穫豐碩。她於3月的時候主演了愛德華·阿爾比的複興舞台劇《<span data-orig-title="來自迪比克的女士" data-lang-code="en" data-lang-name="英語" data-foreign-title="The Lady from Dubuque"><span>來自迪比克的女士</span></span>》,該劇在西區劇院的乾草市場劇院上演。《綜藝》的大衛·班尼迪(David Benedict)批評了這部作品,但他讚揚了史密斯寫道:「瑪姬·史密斯是個例外,她在第一幕的最後一分鐘出場,然後主導了第二幕。然而,即使是具有吸引力的史密斯也無法挽救整個晚上(的演出)。」 </p><p>2019年4月,史密斯在離開劇院11年後,她重返劇院並於倫敦的<span data-orig-title="塔橋劇院" data-lang-code="en" data-lang-name="英語" data-foreign-title="Bridge Theatre"><span>塔橋劇院</span></span>演出基斯杜化·咸頓的戲劇《德國人的生活(A German Life)》,她在當中飾演<span data-orig-title="布倫希爾德·波姆塞爾" data-lang-code="en" data-lang-name="英語" data-foreign-title="Brunhilde Pomsel"><span>布倫希爾德·波姆塞爾</span></span>一角。基斯杜化·咸頓的這部新戲劇是一部女性獨腳戲劇,由史密斯作為一位年長的德國婦女波姆塞爾進行長篇獨白,她年輕時曾在<span data-orig-title="政治宣傳部" data-lang-code="en" data-lang-name="英語" data-foreign-title="Ministry of propaganda"><span>政治宣傳部</span></span>擔任約瑟夫·戈培爾的秘書。<span data-orig-title="喬納森·肯特" data-lang-code="en" data-lang-name="英語" data-foreign-title="Jonathan Kent (director)"><span>喬納森·肯特</span></span>擔任該戲劇的導演。《綜藝》的劇評人稱讚賞史密斯的演出並寫道,「這是一場結合後見之明和青春天真的表演,當事件的嚴重性突然發生時,無聊到足以讓你措手不及。」《紐約時報》的馬特·沃爾夫(Matt Wolf)寫道,「(史密斯的表現)代表了六十年職業生涯中高峰不乏的新高」,並補充指「觀眾知道它正在見證一些特別的事情」。她的表現為她創下第六度贏得《標準晚報》戲劇獎最佳女主角獎。 </p> <h3><span id=".E9.9B.BB.E8.A6.96.E5.8A.87"></span><span id="電視劇">電視劇</span></h3> <h4><span id="1954.E2.80.931993.E5.B9.B4.EF.BC.9A.E9.9B.BB.E8.A6.96.E9.A6.96.E4.BD.9C.E8.88.87.E6.97.A9.E6.9C.9F.E8.A7.92.E8.89.B2"></span><span id="1954–1993年:電視首作與早期角色">1954–1993年:電視首作與早期角色</span></h4> <p>1954年,史密斯出現於<span data-orig-title="奈德·謝林" data-lang-code="en" data-lang-name="英語" data-foreign-title="Ned Sherrin"><span>奈德·謝林</span></span>製作的電視節目《<span data-orig-title="牛津口音" data-lang-code="en" data-lang-name="英語" data-foreign-title="Oxford Accents"><span>牛津口音</span></span> 》。在1970年代中期,她在《<span data-orig-title="嘉露·伯內特秀" data-lang-code="en" data-lang-name="英語" data-foreign-title="The Carol Burnett Show"><span>嘉露·伯內特秀</span></span>》上多次客串演出。憑著於1983年《<span data-orig-title="全為愛 (1983年電影)" data-lang-code="en" data-lang-name="英語" data-foreign-title="All for Love (British TV series)"><span>全為愛</span></span>》中飾演的傻瓜太太(Mrs. Silly)一角,這讓她獲得了四項<span data-orig-title="BAFTA電視獎最佳女演員" data-lang-code="en" data-lang-name="英語" data-foreign-title="British Academy Television Award for Best Actress"><span>BAFTA電視獎最佳女演員</span></span>提名其中的第一項。1987年,她在阿倫·班尼特的《<span data-orig-title="主播人" data-lang-code="en" data-lang-name="英語" data-foreign-title="Talking Heads (British TV series)"><span>主播</span></span>》連續劇的其中一個單元《扁豆中的一張床》裡演蘇珊,她為此獲得第二次的《BAFTA電視獎》的提名。她還憑著1992年的電視電影《Memento mori》中飾演美寶·佩迪魯夫人一角而第三度獲得英國電視學院獎,以及她憑著1993年PBS的電視電影《<span data-orig-title="突然去年夏天" data-lang-code="en" data-lang-name="英語" data-foreign-title="Suddenly Last Summer"><span>突然去年夏天</span></span>》中飾演維奧萊特·維納布爾一角而獲得她的首個黃金時段艾美獎的提名。 </p> <h4><span id="1999.E2.80.932007.E5.B9.B4.EF.BC.9A.E9.99.90.E5.AE.9A.E7.B3.BB.E5.88.97.E8.88.87HBO.E9.A0.85.E7.9B.AE"></span><span id="1999–2007年:限定系列與HBO項目">1999–2007年:限定系列與HBO項目</span></h4> <p>1999年,史密斯跟年幼的丹尼爾·域卡夫一起主演了英國廣播公司根據查理斯·狄更斯的小說改編而成的劇集《<span data-orig-title="大衛·科波菲爾 (劇集)" data-lang-code="en" data-lang-name="英語" data-foreign-title="David Copperfield (1999 film)"><span>大衛·科波菲爾</span></span>》,她所飾演的<span data-orig-title="貝齊·特羅特伍德" data-lang-code="en" data-lang-name="英語" data-foreign-title="Betsey Trotwood"><span>貝齊·特羅特伍德</span></span>,因此讓她獲得英國電視學院獎和她的第二個黃金時段艾美獎的提名。2003年,史密斯憑藉在HBO電視電影《<span data-orig-title="我在翁布里亞的房子" data-lang-code="en" data-lang-name="英語" data-foreign-title="My House in Umbria"><span>我在翁布里亞的房子</span></span>》的角色艾米麗·德拉亨蒂夫人而獲得了她的首個黃金時段艾美獎限定劇或電影類女主角。她還因在電視電影中的表現而獲得其第8個金球獎的提名。2007年,她演出了另一部HBO的電視電影《<span data-orig-title="俘虜瑪麗" data-lang-code="en" data-lang-name="英語" data-foreign-title="Capturing Mary"><span>俘虜瑪麗</span></span>》,跟露芙·韋臣一起獲得第四次的《黃金時段艾美獎》提名。 </p> <h4><span id="2010.E2.80.932015.E5.B9.B4.EF.BC.9A.E3.80.8A.E5.94.90.E9.A0.93.E8.8E.8A.E5.9C.92.E3.80.8B.E8.88.87.E7.8D.8E.E9.A0.85.E7.9A.84.E6.88.90.E5.8A.9F"></span><span id="2010–2015年:《唐頓莊園》與獎項的成功">2010–2015年:《唐頓莊園》與獎項的成功</span></h4> <p>從2010年到2015年,史密斯在英國古裝劇《唐頓莊園》裡飾演格蘭瑟姆伯爵夫人維奧萊特·克勞利。該劇集成為一種文化現象,她的演出成為粉絲的最愛。這個角色為她帶來了一項金球獎、三項黃金時段艾美獎和四項美國演員工會獎。在2015年3月的《星期日泰晤士報》,當中史密斯接受喬·烏蒂奇(Joe Utichi)的訪問,她宣布《唐頓莊園》的第六季將會是她出現的最後一季(它實際上也是最後製作的一輯)。 </p><p>2013年,史密斯跟邁可·坎邦與茱蒂·丹契等許多舞台演員一起參與拍攝活動《<span data-orig-title="國家劇院現場演出:舞台上的50年" data-lang-code="en" data-lang-name="英語" data-foreign-title="National Theatre Live: 50 Years On Stage"><span>國家劇院現場演出:舞台上的50年</span></span>》,該節目以過去五年在皇家國家劇院製作的各種現場表演為特色:該節目以1964年由諾爾·克華德製作,並由史密夫與<span data-orig-title="安東尼·尼科爾斯" data-lang-code="en" data-lang-name="英語" data-foreign-title="Anthony Nicholl"><span>安東尼·尼科爾斯</span></span>主演的《<span data-orig-title="花粉熱" data-lang-code="en" data-lang-name="英語" data-foreign-title="Hay Fever (play)"><span>花粉熱</span></span>》的片段為特色,其中介紹了她從<span data-orig-title="喬治·法誇爾" data-lang-code="en" data-lang-name="英語" data-foreign-title="George Farquhar"><span>喬治·法誇爾</span></span>的《<span data-orig-title="花花公子的計謀" data-lang-code="en" data-lang-name="英語" data-foreign-title="The Beaux' Stratagem"><span>花花公子的計謀</span></span>》中進行的現場獨白。《衛報》的麥可·比靈頓 (Michael Billington) 寫道,「顯然,無論是通過檔案錄像還是現場表演,看到傳奇演員重複過去的成功都是令人感動的。」 </p><p>2015年10月30日,史密斯出現於BBC的節目《基咸·諾頓秀》,這是她從影的42年來首次出現於清談節目中。在節目中,史密斯討論了她跟<span data-orig-title="阿歷斯·詹寧斯" data-lang-code="en" data-lang-name="英語" data-foreign-title="Alex Jennings"><span>阿歷斯·詹寧斯</span></span>一起演出的喜劇《貨車裡的女士(The Lady in the Van)》,該片由<span data-orig-title="尼古拉斯·海特納" data-lang-code="en" data-lang-name="英語" data-foreign-title="Nicholas Hytner"><span>尼古拉斯·海特納</span></span>執導。 </p> <h4><span id="2018.E5.B9.B4.EF.BC.9A.E7.B4.80.E9.8C.84.E7.89.87.E3.80.8A.E4.B8.80.E9.BB.9E.E9.83.BD.E4.B8.8D.E5.83.8F.E8.B2.B4.E5.A9.A6.E4.BA.BA.E3.80.8B"></span><span id="2018年:紀錄片《一點都不像貴婦人》">2018年:紀錄片《一點都不像貴婦人》</span></h4> <p>2018年,史密斯演出了一部由<span data-orig-title="羅傑·米歇爾" data-lang-code="en" data-lang-name="英語" data-foreign-title="Roger Michell"><span>羅傑·米歇爾</span></span>執導的英國紀錄片《<span data-orig-title="一點都不像貴婦人" data-lang-code="en" data-lang-name="英語" data-foreign-title="Nothing Like a Dame (film)"><span>一點都不像貴婦人</span></span>》,該片記錄了女演員史密斯、茱蒂·丹契、艾琳·阿特金斯與瓊·普洛賴特之間的對話,當中穿插著她們在電影與舞台上職業生涯中的場景。這部電影以《跟貴婦人喝茶》為名於美國上映。《衛報》的<span data-orig-title="彼得·布拉德肖" data-lang-code="en" data-lang-name="英語" data-foreign-title="Peter Bradshaw"><span>彼得·布拉德肖</span></span>給予這部電影五顆星的評價,稱其為「非常有趣的電影」;而《綜藝》的蓋伊·洛基(Guy Lodge)稱這部電影是「非常愉快的廢話盛宴」,但指這部電影是「幾乎沒有活力的電影」。 </p> <h3><span id=".E9.9B.BB.E5.BD.B1"></span><span id="電影">電影</span></h3> <h4><span id="1956.E2.80.941968.E5.B9.B4.EF.BC.9A.E9.9B.BB.E5.BD.B1.E9.A6.96.E4.BD.9C.E8.88.87.E6.97.A9.E6.9C.9F.E8.A7.92.E8.89.B2"></span><span id="1956—1968年:電影首作與早期角色">1956—1968年:電影首作與早期角色</span></h4> <p>1956年,瑪姬·史密斯演出其第一部電影,她於英國戲劇《<span data-orig-title="屋裡的孩子" data-lang-code="en" data-lang-name="英語" data-foreign-title="Child in the House"><span>屋裡的孩子</span></span>》裡演出一個未命名的派對嘉賓角色。她於1959年憑藉其銀幕首作《<span data-orig-title="無處可去" data-lang-code="en" data-lang-name="英語" data-foreign-title="Nowhere to Go (1958 film)"><span>無處可去</span></span>》中的碧姬·霍華德而獲得英國電影學院獎的18項提名裡的第一個獎項。 </p><p>1963年,她在由李察·波頓、伊莉莎伯·泰萊和奧森·威爾斯主演的英國劇情電影《<span data-orig-title="貴賓們" data-lang-code="en" data-lang-name="英語" data-foreign-title="The V.I.P.s (film)"><span>貴賓們</span></span>》中擔任配角,飾演迪米德小姐。憑藉在改編自1965年電影《<span data-orig-title="奧賽羅" data-lang-code="en" data-lang-name="英語" data-foreign-title="Othello (1965 British film)"><span>奧賽羅</span></span>》,她在當中跟羅蘭士·奧利佛、戴力·積合比及邁可·坎邦的合作,她飾演<span data-orig-title="苔絲狄蒙娜" data-lang-code="en" data-lang-name="英語" data-foreign-title="Desdemona"><span>苔絲狄蒙娜</span></span>一角,首次獲得奧斯卡最佳女配角的提名。 </p><p>在此期間,她還出現於英國喜劇中,如1962年的《<span data-orig-title="勇往向前" data-lang-code="en" data-lang-name="英語" data-foreign-title="Go to Blazes (1962 film)"><span>無路可退</span></span>》、<span data-orig-title="傑克·克萊頓" data-lang-code="en" data-lang-name="英語" data-foreign-title="Jack Clayton"><span>傑克·克萊頓</span></span>與安·賓歌羅馥合作的1964年電影《<span data-orig-title="吃南瓜的人" data-lang-code="en" data-lang-name="英語" data-foreign-title="The Pumpkin Eater"><span>吃南瓜的人</span></span>》,以及由<span data-orig-title="傑克·克萊頓" data-lang-code="en" data-lang-name="英語" data-foreign-title="Jack Cardiff"><span>傑克·克萊頓</span></span>和尊·福執導的1965年電影《<span data-orig-title="年輕的卡西迪" data-lang-code="en" data-lang-name="英語" data-foreign-title="Young Cassidy"><span>年輕的卡西迪</span></span>》。她還演出了約瑟夫·孟威茲的1967年犯罪喜劇《<span data-orig-title="蜜糖罐" data-lang-code="en" data-lang-name="英語" data-foreign-title="The Honey Pot"><span>蜜糖罐</span></span>》,該片由歷士·哈里遜主演,以及跟彼德·烏斯汀諾夫演對手戲的1968年電影《<span data-orig-title="富豪之家" data-lang-code="en" data-lang-name="英語" data-foreign-title="Hot Millions"><span>富豪之家</span></span>》,並於李察·艾登堡合演的喜劇《音樂廳之星(Music Hall Star)》中作客串演出,還有1969年的音樂劇《<span data-orig-title="走進烈焰的人" data-lang-code="en" data-lang-name="英語" data-foreign-title="Go to Blazes (1962 film)"><span>走進烈焰的人</span></span>》。 </p> <h4><span id="1969.E2.80.941987.E5.B9.B4.EF.BC.9A.E5.A5.A7.E6.96.AF.E5.8D.A1.E7.8D.B2.E7.8D.8E.E8.88.87.E5.BB.A3.E6.B3.9B.E8.AE.9A.E8.AD.BD"></span><span id="1969—1987年:奧斯卡獲獎與廣泛讚譽">1969—1987年:奧斯卡獲獎與廣泛讚譽</span></h4> <p>史密斯憑著1969年電影《<span data-orig-title="錦綉年華" data-lang-code="en" data-lang-name="英語" data-foreign-title="The Prime of Miss Jean Brodie (film)"><span>春風不化雨</span></span>》中的表現獲得奧斯卡最佳女主角獎。雲尼莎·烈姬芙於倫敦的舞台上創作了這個角色,而佐伊·考德威爾在紐約市飾演該角色時獲得<span data-orig-title="東尼獎最佳戲劇女主角" data-lang-code="en" data-lang-name="英語" data-foreign-title="Tony Award for Best Actress in a Play"><span>東尼獎最佳戲劇女主角</span></span>獎。史密斯也因其於電影中的表現而獲選中。《<span data-orig-title="芝加哥讀者" data-lang-code="en" data-lang-name="英語" data-foreign-title="Chicago Reader"><span>芝加哥讀者</span></span>》的<span data-orig-title="戴夫·克爾" data-lang-code="en" data-lang-name="英語" data-foreign-title="Dave Kehr"><span>戴夫·克爾</span></span>說史密斯給出了「英國人非常擅長的那些技術上令人驚嘆、情感上疏遠的其中一個表演」。格雷格·費拉拉寫道,這部電影「是十年來其中一部最好的英國電影。它在今天和發行時一樣迷人,瑪姬·史密斯與帕米拉·富蘭克林的兩場核心表演既激動人心又令人著迷。《春風不化雨》就是是精華所在。」這個角色還為史密斯贏得了她的首個英國電影學院獎最佳女主角。 </p><p>1972年,史密斯於佐治·丘克的電影《<span data-orig-title="與姨同遊" data-lang-code="en" data-lang-name="英語" data-foreign-title="Travels with My Aunt (film)"><span>與姨同遊</span></span>》中飾演古怪的阿姨奧古斯塔·伯特倫。憑藉她的演出,讓她第三度獲得奧斯卡最佳女主角的提名。她還出現於艾倫·帕庫拉執導的1973年電影《<span data-orig-title="愛與痛的邊緣" data-lang-code="en" data-lang-name="英語" data-foreign-title="Love and Pain and the Whole Damn Thing"><span>愛與痛的邊緣</span></span>》。1978年,史密斯在尼爾·賽門的《<span data-orig-title="加州套房" data-lang-code="en" data-lang-name="英語" data-foreign-title="California Suite (film)"><span>加州套房</span></span>》裡跟米高·肯恩演對手戲,她於當中飾演一名奧斯卡落選者,她為此也獲得1978年的奧斯卡最佳女配角獎。迄今為止,她是唯一一位因扮演虛構的奧斯卡提名人而獲得奧斯卡獎的演員。對於這個角色,她還獲得她的首個《金球獎》。後來,在聽說麥可·帕林即將與史密斯合作拍攝1982年的電影《<span data-orig-title="霓虹燈下的聖教士" data-lang-code="en" data-lang-name="英語" data-foreign-title="The Missionary"><span>霓虹燈下的聖教士</span></span>》時,她的搭檔米高·肯恩本應幽默地打電話給帕林,警告他指她會偷去這部電影。史密斯此時演出的其他電影包括1976年的《怪宴》,《紐約時報》的<span data-orig-title="文森特·康比" data-lang-code="en" data-lang-name="英語" data-foreign-title="Vincent Canby"><span>文森特·康比</span></span>寫道,「這部電影是西蒙跟大衛·尼文與瑪姬·史密斯合作的其中一個最好和最輕鬆的劇本」,他續指他們「像迪克和多拉查爾斯頓一樣了不起,儘管他們做的還不夠。」她還在1978年的電影《尼羅河上的慘案》中與安祖娜·蘭斯貝莉、比提·戴維絲、彼德·烏斯汀諾夫及大衛·尼文合作。 </p> <h4><span id="1981.E2.80.941987.E5.B9.B4.EF.BC.9A.E5.A2.A8.E8.87.A3.E8.89.BE.E7.A6.BE.E9.87.8C.E8.A3.BD.E4.BD.9C.E7.9A.84.E9.9B.BB.E5.BD.B1.E8.88.87.E5.85.B6.E4.BB.96.E8.A7.92.E8.89.B2"></span><span id="1981—1987年:墨臣艾禾里製作的電影與其他角色">1981—1987年:墨臣艾禾里製作的電影與其他角色</span></h4> <p>1981年,史密斯跟<span data-orig-title="阿倫·卑斯" data-lang-code="en" data-lang-name="英語" data-foreign-title="Alan Bates"><span>阿倫·卑斯</span></span>和伊莎貝·艾珍妮一起演出了墨臣艾禾里製片的電影《<span data-orig-title="唱快人生" data-lang-code="en" data-lang-name="英語" data-foreign-title="Quartet (1981 film)"><span>唱快人生</span></span>》。該片在第34屆坎城影展上首映並獲得好評。史密斯憑著飾演露伊絲·海特勒一角獲得她的第六次英國電影和電視藝術學院獎。史密斯還於1981年的《<span data-orig-title="諸神之戰." data-lang-code="en" data-lang-name="英語" data-foreign-title="Clash of the Titans (1981 film)"><span>諸神之戰</span></span>》中飾演女神忒提斯。1982年,她在密室懸疑電影《<span data-orig-title="陽光下的惡魔" data-lang-code="en" data-lang-name="英語" data-foreign-title="Evil Under the Sun (1982 film)"><span>陽光下的惡魔</span></span>》中飾演達芙妮·卡斯圖(Daphne Castle),跟彼得·烏斯蒂諾夫(Peter Ustinov)、珍·柏金及黛安娜·烈演對手戲。次年,她跟大衛·尼文及亞特·卡尼一起合演電影《<span data-orig-title="遲到總比不到好" data-lang-code="en" data-lang-name="英語" data-foreign-title="Better Late Than Never (1983 film)"><span>遲到總比不到好</span></span>》。 </p><p>史密斯在1984年跟麥可·佩林合作的黑色幽默電影《<span data-orig-title="私人宴會" data-lang-code="en" data-lang-name="英語" data-foreign-title="A Private Function"><span>私人宴會</span></span>》中飾演祖絲·芝華斯一角,讓她第二次獲得英國電影學院獎的最佳女主角。該三頭豬都被稱為貝蒂(Betty),用於拍攝私人活動。製片人<span data-orig-title="馬克·希瓦斯" data-lang-code="en" data-lang-name="英語" data-foreign-title="Mark Shivas"><span>馬克·希瓦斯</span></span>接受了英國智慧動物(Intellectual Animals UK)的建議,為免體型過大或具有攻擊性,他們所使用的豬應該是六個月大的母豬,然而這些豬是不可預測,而且往往非常危險。在拍攝其中一個廚房場景時,史密斯被其中一頭豬圍住,需要翻過牠的背才能逃脫。史密斯還跟克里斯多夫·柏麥一起主演了1984年的匈牙利裔美國電影《<span data-orig-title="戀愛中的莉莉" data-lang-code="en" data-lang-name="英語" data-foreign-title="Lily in Love"><span>戀愛中的莉莉</span></span>》。據史密斯的傳記作者稱,她指這部電影為「食屍鬼(the ghoulash)」,並承認不理解這位匈牙利導演的執導方向。她還稱她的拍檔為「基斯杜化·無賴(Christopher Bummer)」。1985年,史密斯於墨臣艾禾里製片的電影《窗外有藍天》中飾演莎樂·巴特利特一角,該片廣受好評,獲得包括奧斯卡最佳電影在內的8項奧斯卡金像獎。這部電影由海倫娜·寶咸·卡達、丹尼爾·路易斯、茱蒂·丹契、西蒙·卡洛、<span data-orig-title="丹霍姆·埃利奧特" data-lang-code="en" data-lang-name="英語" data-foreign-title="Denholm Elliott"><span>丹霍姆·埃利奧特</span></span>主演。史密斯的表現讓她獲得第五次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女配角的提名,並獲得了她的第二個金球獎與第三個英國電影學院獎最佳女主角獎。 </p><p>史密斯憑著1987年電影《<span data-orig-title="寂寞芳心." data-lang-code="en" data-lang-name="英語" data-foreign-title="The Lonely Passion of Judith Hearne"><span>愛麗絲·亞當斯</span></span>》中的女主角獲得了她的第四次英國電影學院獎最佳女主角。<span data-orig-title="寶琳·凱爾" data-lang-code="en" data-lang-name="英語" data-foreign-title="Pauline Kael"><span>寶琳·凱爾</span></span>寫道:「克萊頓(Clayton)是執導人物研究電影的明智之選,當中講述一名婦人因浪費生命而對教會的憤怒。他的第一部長片電影是跟茜蒙·仙諾合作的《<span data-orig-title="頂層房間" data-lang-code="en" data-lang-name="英語" data-foreign-title="Room at the Top (1959 film)"><span>頂層房間</span></span>》,以及跟黛博拉·蔻兒(Deborah Kerr)一起拍攝的《<span data-orig-title="無辜的人" data-lang-code="en" data-lang-name="英語" data-foreign-title="The Innocents (1961 film)"><span>無辜的人</span></span>》,以及跟安·賓歌羅馥合演的《<span data-orig-title="吃南瓜的人" data-lang-code="en" data-lang-name="英語" data-foreign-title="The Pumpkin Eater"><span>吃南瓜的人</span></span>》——他知道如何展示女性的溫度與她們的身心互動。瑪姬·史密斯成為了老處女的精髓特質——她讓你感受到知道自己是個有趣人物的那可怕之處。」 </p> <h4><span id="1990.E2.80.941999.E5.B9.B4.EF.BC.9A.E5.8A.87.E6.83.85.E7.89.87.E3.80.81.E5.96.9C.E5.8A.87.E8.88.87.E5.B7.A5.E4.BD.9C.E5.AE.A4.E9.9B.BB.E5.BD.B1"></span><span id="1990—1999年:劇情片、喜劇與工作室電影">1990—1999年:劇情片、喜劇與工作室電影</span></h4> <p>在1990年代初,史密斯出現於各種喜劇的票房中。1991年,史密斯在史蒂芬·史匹柏的熱門電影《鐵鉤船長》裡飾演溫蒂嬤嬤(Granny Wendy),那是一部以彼得潘角色為原型的奇幻冒險電影。這部電影由羅賓·威廉斯飾演潘,達斯汀·霍夫曼飾演鐵鉤船長,和茱莉亞·羅勃茲飾演小叮噹。這部電影取得$3億美元的票房收入,在經濟上取得了成功。史密斯在1992年於琥碧·戈柏的喜劇電影《修女也瘋狂》及其1993年的續集《修女也瘋狂2》中飾演修道院院長。1996年,史密斯跟歌蒂·韓、戴安·姬頓和比提·美娜一起演出喜劇電影《大婆俱樂部》。 </p><p>1993年,史密斯演出了由安妮絲嘉·賀蘭執導的改編電影《秘密花園》。這部電影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尤其是史密斯飾演梅德洛克夫人的表現尤其受到讚賞,更讓她獲得英國電影學院獎最佳女配角的提名。1995年,史密斯於改編自威廉·莎士比亞的另一部改編電影《<span data-orig-title="理查三世" data-lang-code="en" data-lang-name="英語" data-foreign-title="Richard III (1995 film)"><span>理查三世</span></span>》中飾演約克公爵夫人,這部電影由伊恩·麥克連主演。該片根據1930年代英國的背景改編了其故事設定與人物,理察被描繪成密謀篡奪王位的法西斯主義者。這部電影還由安納·貝寧、吉姆·布洛班特、小勞勃·道尼、奈傑爾·霍桑和姬絲汀·史考特·湯瑪絲主演。史密斯還演出荷蘭導演的1997年另一部電影《華府廣場》,當中她扮演無可救藥的愚蠢阿姨拉維妮亞·彭尼曼。 </p><p>她憑藉1999年的電影《<span data-orig-title="情深一吻" data-lang-code="en" data-lang-name="英語" data-foreign-title="Tea with Mussolini"><span>情深一吻</span></span>》而獲得英國電影學院獎的第5次提名,這次是最佳女配角的提名,她於片中飾演海絲特·特蘭登夫人,跟雪兒、鍾·保羅拉及茱蒂·丹契演對手戲。同年,她還演出了邁可·坎邦演對手戲的電影《<span data-orig-title="最後的九月" data-lang-code="en" data-lang-name="英語" data-foreign-title="The Last September (film)"><span>最後的九月</span></span>》,以及跟米高·肯恩合作在電影《<span data-orig-title="謝幕" data-lang-code="en" data-lang-name="英語" data-foreign-title="Curtain Call (1998 film)"><span>謝幕</span></span>》中演出。 </p> <h4><span id="2001.E2.80.942011.E5.B9.B4.EF.BC.9A.E3.80.8A.E5.93.88.E5.88.A9.E6.B3.A2.E7.89.B9.E3.80.8B.E8.88.87.E5.85.B6.E4.BB.96.E8.A7.92.E8.89.B2"></span><span id="2001—2011年:《哈利波特》與其他角色">2001—2011年:《哈利波特》與其他角色</span></h4> <p>從2001—2011年,史密斯由於在哈利波特系列電影中飾演麥教授一角而獲得了廣泛的國際認可和讚譽。史密斯跟丹尼爾·域卡夫重聚,他們曾一起於1999年的電視電影《<span data-orig-title="大衛·科波菲爾 (劇集)" data-lang-code="en" data-lang-name="英語" data-foreign-title="David Copperfield (1999 film)"><span>大衛·科波菲爾</span></span>》。史密斯於該系列的八齣電影中演出了七部。該系列以聘請傳奇和標誌性的英國演員而聞名,包括了邁可·坎邦、艾倫·瑞克曼、羅比·寇特蘭、艾瑪·湯普遜、雷夫·范恩斯、海倫娜·寶咸·卡達和茱莉·華達絲。若不考慮通貨膨脹調整的情況下,它是全球票房收入第三位的電影系列,全球收入為$77億美元。史密斯在宣傳《車裡的女士》時分享了她在《哈利波特》電影中的工作經歷,以及跟已故演員艾倫·瑞克曼合作的經歷。「他(烈卡文)是個非常棒的演員,他扮演的角色非常棒,跟他在一起很開心。我們曾經一起笑,因為我們的反應鏡頭用完了。他們總是—當一切都完成了,孩子們也拍完了,他們會把攝影機轉過來,我們還得拍攝各種驚訝或悲傷之類的各種反應鏡頭。我們過去常常說我們經已達到約200個左右,當攝像機出現在我們身上時,我們已經不知道該怎麼辦了。但他很高興。」 </p><p>2001年,史密斯演出了由勞勃·阿特曼執導的英國合拍的謀殺懸疑片《謎霧莊園》,該電影的演員包括邁可·坎邦、海倫·米蘭、姬絲汀·史考特·湯瑪絲、愛蓮·艾堅絲、艾蜜莉·華特森、查爾斯·丹斯、理查·E·格蘭特、戴力·積合比及史提芬·弗萊。她所飾演傲慢的特倫瑟姆伯爵夫人康思坦斯,跟美蘭一起為史密斯贏得了她的第六次最佳女配角的提名。這部電影在2001年倫敦電影節上首映,獲得了包括羅傑·伊伯特在內的影評人的一致好評,羅傑·伊伯特將其評為最高的四顆星,並把這個故事描述為「如此令人欣喜和大膽的成就,值得與他(勞勃·阿特曼)最好的電影相提並論。」 </p><p>2002年,史密斯跟珊卓·布拉克和艾蓮·貝絲妲於電影《<span data-orig-title="YaYa私密日記" data-lang-code="en" data-lang-name="英語" data-foreign-title="Divine Secrets of the Ya-Ya Sisterhood (film)"><span>YaYa私密日記</span></span>》裡演出。她還跟茱蒂·丹契一起於查爾斯·丹斯執導的2004年電影《<span data-orig-title="等愛的女人" data-lang-code="en" data-lang-name="英語" data-foreign-title="Ladies in Lavender"><span>等愛的女人</span></span>》中演出。史密斯於2005年與羅溫·艾金森及克里斯汀·史考特·托馬斯(Kristin Scott Thomas)在黑色喜劇《<span data-orig-title="殺手妙管家" data-lang-code="en" data-lang-name="英語" data-foreign-title="Keeping Mum"><span>殺手妙管家</span></span>》中飾演葛莉絲·霍金斯。史密斯還演出了2007年英國古裝劇《珍愛來臨》,該片講述了由安·海瑟薇飾演的珍·柯士甸的一生。2009年,她演出了<span data-orig-title="朱利安·費羅斯" data-lang-code="en" data-lang-name="英語" data-foreign-title="Julian Fellowes"><span>朱利安·費羅斯</span></span>的奇幻電影《<span data-orig-title="穿越時空的古宅" data-lang-code="en" data-lang-name="英語" data-foreign-title="From Time to Time (film)"><span>穿越時空的古宅</span></span>》。2010年,她在古裝奇幻喜劇電影《<span data-orig-title="魔法保姆麥克菲2:愛的大爆炸" data-lang-code="en" data-lang-name="英語" data-foreign-title="Nanny McPhee and the Big Bang"><span>愛·滿人間麥克菲2:愛的大爆炸</span></span>》中飾演多赫蒂太太,跟艾瑪·湯普遜演對手戲。 </p> <h4><span id="2012.E5.B9.B4.E8.87.B3.E4.BB.8A.EF.BC.9A.E7.8D.A8.E7.AB.8B.E9.9B.BB.E5.BD.B1.E8.88.87.E5.85.B6.E4.BB.96.E8.A7.92.E8.89.B2"></span><span id="2012年至今:獨立電影與其他角色">2012年至今:獨立電影與其他角色</span></h4> <p>2012年,史密斯跟茱蒂·丹契、迪·柏特爾、比爾·奈伊、湯姆·威爾金森和彭妮露·威爾頓(Penelope Wilton)一起於英國喜劇《金盞花大酒店》裡飾演穆麗爾·唐納利一角。這部電影由探照燈影業發行並獲得正面評價。史密斯憑著這個角色獲得美國演員工會獎的提名。這部電影在國際上映後取得了驚人的票房成功,並取得了巨大的經濟成功,使它催生了其續集—2015年的《金盞花大酒店2》。同樣於2012年,史密斯演出了達斯汀·霍夫曼的執導首作《<span data-orig-title="唱快人生" data-lang-code="en" data-lang-name="英語" data-foreign-title="Quartet (2012 film)"><span>唱快人生</span></span>》,那是根據羅納德·哈伍德的戲劇改編的電影。該電影由湯姆·寇特內、寶蓮·歌連絲、標利·康路尼和邁可·坎邦聯合主演。該片於多倫多國際電影節上首映並獲得好評,也為她贏得金球獎的第10次提名。翌年,史密斯與姬絲汀·史考特·湯瑪絲及凱文·克萊一起主演了2014年的浪漫喜劇《<span data-orig-title="巴黎窈窕熟女" data-lang-code="en" data-lang-name="英語" data-foreign-title="My Old Lady (film)"><span>巴黎窈窕熟女</span></span>》而製作。根據《爛番茄》的說法,這部電影獲得了適度的好評,當中指出史密斯的表現是個優秀而顯著的人物。 </p><p>2015年,史密斯憑著她於多倫多國際電影節上首映的電影《貨車裡的女人》中的表現獲得熱烈的評價。《泰晤士報》的<span data-orig-title="凱特·繆爾" data-lang-code="en" data-lang-name="英語" data-foreign-title="Kate Muir"><span>凱特·繆爾</span></span>讚揚了史密斯的表演,她寫道:「由於阿倫·班尼特的劇本在皇家國家劇院首映的15年後才把它搬上大銀幕,因此讓史密斯於《貨車裡的女人》傳遞了一種引人入勝的表現。」史密斯的表現獲得了《金球獎》和《英國電影學院獎》的提名。 </p><p>2019年9月,《唐頓莊園》系列的續集以長篇電影的形式在戲院上映,簡稱名為《唐頓莊園》。該片於經濟上取得成功,票房收入為$1.943億美元。史密斯於西蒙·柯蒂斯的2022年歷史劇《唐頓莊園:全新世代》裡再次飾演特倫瑟姆伯爵夫人維奧萊特·克勞利的角色,跟曉治·邦尼輝、伊利沙伯·麥高雲及蜜雪兒·道克利一起演對手戲。 </p><p>2020年,史密斯據報導將與凱西·貝茲及蘿拉·琳妮一起主演愛爾蘭劇情電影《奇蹟俱樂部(The Miracle Club)》。這部電影的情節被描述為來自都柏林放蕩的一群工人階級婦女,她們開始了一段「歡樂爆笑」之旅,她們前往法國盧爾德朝聖,旅程使她們發現了彼此的友誼與自己的個人奇蹟。2021年,史密斯演出了《Netflix》改編自<span data-orig-title="凱特·繆爾" data-lang-code="en" data-lang-name="英語" data-foreign-title="Matt Haig"><span>凱特·繆爾</span></span>同名兒童讀物的電影《耶誕男孩》。該片由喬·堅朗執導,還有莎莉·賀堅絲、克莉絲汀·薇格、吉姆·布洛班特及托比·鍾斯等主演。史密斯獲宣布將主演基斯杜化·咸頓的《德國生活(A German Life)》的電影版,她將重新飾演2019年於倫敦登台演出的角色。 </p> <h2><span id=".E5.80.8B.E4.BA.BA.E7.94.9F.E6.B4.BB"></span><span id="個人生活">個人生活</span></h2> <h3><span id=".E5.A9.9A.E5.A7.BB"></span><span id="婚姻">婚姻</span></h3> <ul><li>瑪姬·史密斯在1967年6月29日跟演員<span data-orig-title="羅拔·斯蒂芬斯" data-lang-code="en" data-lang-name="英語" data-foreign-title="Robert Stephens"><span>勞勃·史蒂芬斯</span></span>結婚。兩人育有兩名兒子,分別是同為演員的克里斯·拉金(生於1967年)及托比·史蒂芬斯(生於1969年)。後來,史密斯跟史蒂芬斯於1975年4月6日離婚。</li></ul><ul><li>瑪姬·史密斯於1975年6月23日在僑福登記處跟劇作家<span data-orig-title="貝弗利·克羅斯" data-lang-code="en" data-lang-name="英語" data-foreign-title="Beverley Cross"><span>貝弗利·克羅斯</span></span>結婚,他們一直保持著婚姻關係,直到克羅斯於1998年3月20日逝世。</li></ul><p>2013年,當史密斯被問及是否寂寞時,她回答說,「一個人繼續下去,沒有人分享,似乎有點毫無意義。」 </p><p>史密斯現時有五名兒孫。 </p> <h3><span id=".E5.81.A5.E5.BA.B7"></span><span id="健康">健康</span></h3> <ul><li>1988年1月,史密斯被診斷出患有葛瑞夫茲氏病,她為此接受了放射治療和眼科手術。</li> <li>2007年,《星期日電訊報》披露指史密斯被診斷出患上乳癌。2009年,據報導她已經完全康復。</li></ul><h3><span id=".E6.85.88.E5.96.84.E5.B7.A5.E4.BD.9C"></span><span id="慈善工作">慈善工作</span></h3> <ul><li>2011年9月,在2011年基督城地震對該地區造成嚴重破壞後,史密斯表示支持籌集$460萬紐西蘭元,以幫助重建<span data-orig-title="新西蘭基督城的法院劇院" data-lang-code="en" data-lang-name="英語" data-foreign-title="Court Theatre (New Zealand)"><span>紐西蘭基督城的法院劇院</span></span>。</li> <li>2012年7月,史密斯成為了國際青光眼協會(International Glaucoma Association)的贊助人,她希望支持該組織並提高人們對青光眼的認識。</li> <li>她還是<span data-orig-title="牛津劇場" data-lang-code="en" data-lang-name="英語" data-foreign-title="Oxford Playhouse"><span>牛津劇場</span></span>的贊助人,她在那裡她開始其輝煌的職業生涯。</li> <li>史密斯是新公園的奇切斯特電影院(Chichester Cinema)的副總裁,以及皇家戲劇基金會(Royal Theatrical Fund)的副總裁,該基金會為因疾病、受傷或體弱而無法工作的娛樂行業成員提供支持。</li> <li>2012年11月27日,她為2012年明星爪子拍賣會(Celebrity Paw Auction)貢獻了自己的手繪圖,來為<span data-orig-title="貓咪保護" data-lang-code="en" data-lang-name="英語" data-foreign-title="Cats Protection"><span>貓咪保護</span></span>籌集資金。</li> <li>2013年5月,史密斯捐贈了一個由她親自裝飾並用於拍賣的小矮人,為皇家園藝學會的學校園藝運動籌集資金。</li> <li>2020年11月,史密斯跟簡尼夫·伯納、茱蒂·丹契、戴力·積合比及伊恩·麥克連一起為慈善機構「為他人行事(Acting for Others)」在Zoom進行了一次《僅限一名騎士(For One Knight Only)》為題的對話。伯納在談論他們職業生涯的高潮與低谷時把這個團體稱為「這個星球上最偉大的莎士比亞四重奏演員」。</li> <li>2021年4月,史密斯跟凱薩琳·特納一起出現於串流媒體活動中。該活動是為了支持皇家戲劇基金,該基金為那些在該行業工作的人提供支持。</li></ul><h2><span id=".E4.BD.9C.E5.93.81"></span><span id="作品">作品</span></h2> <h3><span id=".E8.88.9E.E5.8F.B0.E5.8A.87"></span><span id="舞台劇">舞台劇</span></h3> <h3><span id=".E9.9B.BB.E8.A6.96"></span><span id="電視">電視</span></h3> <p><b>資料來源:網際網路電影資料庫</b> </p> <h3><span id=".E9.9B.BB.E5.BD.B1_2"></span><span id="電影_2">電影</span></h3> <p><b>資料來源:IMDb及特納經典電影頻道</b> </p> <h2><span id=".E6.BC.94.E5.87.BA.E7.8D.8E.E9.A0.85.E3.80.81.E6.A6.AE.E8.AD.BD.E8.88.87.E5.82.B3.E6.89.BF"></span><span id="演出獎項、榮譽與傳承">演出獎項、榮譽與傳承</span></h2> <p>史密斯於1970年的新年榮譽頒獎禮中獲頒司令勳章;並於1990年的新年榮譽頒獎禮中獲任命為女爵士,以表彰她對表演藝術的貢獻;1971年,史密斯獲聖安德魯斯大學授予榮譽文學博士。她亦於1986年獲巴芙大學授予榮譽文學博士。1994年,史密斯獲得了劍橋大學的榮譽文學博士學位。史密斯也憑著她對戲劇的貢獻而在2014年英女皇壽辰榮譽中獲頒授榮譽同伴勳章,成為了繼1970年的<span data-orig-title="西碧·桑代克" data-lang-code="en" data-lang-name="英語" data-foreign-title="Sybil Thorndike"><span>西碧·桑代克</span></span>和2005年的茱蒂·丹契後,成為<span data-orig-title="第三位獲頒此殊榮的女演員" data-lang-code="en" data-lang-name="英語" data-foreign-title="List of members of the Order of the Companions of Honour"><span>第三位獲頒此殊榮的女演員</span></span>。2017年10月,史密斯獲授予牛津大學曼斯菲特學院的<span data-orig-title="榮譽院士" data-lang-code="en" data-lang-name="英語" data-foreign-title="Honorary title (academic)"><span>榮譽院士</span></span>。 </p><p>在史密斯傑出的職業生涯中,她憑著下列的演出而獲得美國電影藝術與科學學院的認可: </p> <ul><li>第38屆奧斯卡金像獎:1965年的電影《<span data-orig-title="奧賽羅" data-lang-code="en" data-lang-name="英語" data-foreign-title="Othello (1965 British film)"><span>奧賽羅</span></span>》獲得奧斯卡最佳女配角獎的提名;</li> <li>第42屆奧斯卡金像獎:1965年的電影《<span data-orig-title="錦綉年華" data-lang-code="en" data-lang-name="英語" data-foreign-title="The Prime of Miss Jean Brodie (film)"><span>春風不化雨</span></span>》而贏得奧斯卡最佳女主角獎;</li> <li>第51屆奧斯卡金像獎:1972年的電影《<span data-orig-title="與姨同遊" data-lang-code="en" data-lang-name="英語" data-foreign-title="Travels with My Aunt"><span>與姨同遊</span></span>》獲得奧斯卡最佳女主角獎的提名;</li> <li>第54屆奧斯卡金像獎:1978年的電影《<span data-orig-title="加州套房" data-lang-code="en" data-lang-name="英語" data-foreign-title="California Suite"><span>加州套房</span></span>》贏得奧斯卡最佳女配角獎;</li> <li>第59屆奧斯卡金像獎:1986年的電影《窗外有藍天》獲得奧斯卡最佳女配角獎的提名;</li> <li>第74屆奧斯卡金像獎:2001年的電影《謎霧莊園》獲得奧斯卡最佳女配角獎的提名;</li></ul><p>史密斯也獲得一次東尼獎、三次金球獎、四次黃金時段艾美獎、英國電影學院獎和美國演員工會獎各五次。1993年,她獲得英國電影和電視藝術學院所頒發的《BAFTA特別獎》。1996年,英國電影電視藝術學院授予她英國電影學院獎終身成就獎,那是該學院授予的最高榮譽。在<span data-orig-title="2010年勞倫斯·奧利弗獎" data-lang-code="en" data-lang-name="英語" data-foreign-title="2010 Laurence Olivier Awards"><span>2010年勞倫斯·奧利弗獎</span></span>的頒獎禮上,她獲得<span data-orig-title="倫敦戲劇協會特別獎" data-lang-code="en" data-lang-name="英語" data-foreign-title="Society of London Theatre Special Award"><span>倫敦戲劇協會特別獎</span></span>。她於2013年獲得<span data-orig-title="標準晚報戲劇偶像獎" data-lang-code="en" data-lang-name="英語" data-foreign-title="Evening Standard Theatre Awards#Theatre Icon Award"><span>標準晚報戲劇偶像獎</span></span>。 </p><p>史密斯於1991年獲得<span data-orig-title="漢堡阿爾弗雷德·托弗基金會" data-lang-code="en" data-lang-name="英語" data-foreign-title="Alfred Toepfer Stiftung F.V.S."><span>漢堡阿爾弗雷德·托弗基金會</span></span>頒授的<span data-orig-title="莎士比亞獎" data-lang-code="en" data-lang-name="英語" data-foreign-title="Shakespeare Prize"><span>莎士比亞獎</span></span>;1992年,她被任命為英國電影協會會士,以表彰她對電影文化的傑出貢獻。她於1994年入選<span data-orig-title="美國劇院名人堂" data-lang-code="en" data-lang-name="英語" data-foreign-title="American Theater Hall of Fame"><span>美國劇院名人堂</span></span>。1999年4月10日,史密斯獲得由華盛頓特區的<span data-orig-title="莎士比亞劇院公司" data-lang-code="en" data-lang-name="英語" data-foreign-title="Shakespeare Theatre Company"><span>莎士比亞劇院公司</span></span>所頒發的<span data-orig-title="威廉·莎士比亞古典戲劇獎(The Will Award)" data-lang-code="en" data-lang-name="英語" data-foreign-title="Shakespeare Theatre Company#The Will Award"><span>威廉·莎士比亞古典戲劇獎(The Will Award)</span></span>,以表彰她對美國古典戲劇的重大貢獻。2014年2月9日,她入選了演員名人堂。在<span data-orig-title="倫敦星光大道" data-lang-code="en" data-lang-name="英語" data-foreign-title="Avenue of Stars, London"><span>倫敦星光大道</span></span>上,史密斯擁有一顆星,直至2006年大道上所有的星都被移除。2012年9月,她榮獲<span data-orig-title="斯特拉特福莎士比亞戲劇節" data-lang-code="en" data-lang-name="英語" data-foreign-title="Stratford Festival"><span>斯特拉特福莎士比亞戲劇節</span></span>的傳承獎(Legacy Award),她於<span data-orig-title="費爾蒙皇家約克酒店" data-lang-code="en" data-lang-name="英語" data-foreign-title="Fairmont Royal York"><span>費爾蒙皇家約克酒店</span></span>舉行的頒獎禮上接受由克里斯多夫·柏麥頒發的獎項。2016年3月,史密斯獲授予<span data-orig-title="評論家圈藝術傑出服務獎" data-lang-code="en" data-lang-name="英語" data-foreign-title="Critics' Circle Award for Distinguished Service to the Arts"><span>評論家圈藝術傑出服務獎</span></span>。2016年4月,她獲牛津大學博德利圖書館群授予<span data-orig-title="博德利獎章" data-lang-code="en" data-lang-name="英語" data-foreign-title="Bodley Medal"><span>博德利獎章</span></span>,以表彰她對表演藝術的傑出貢獻。 </p> <h3><span id=".E5.AD.B8.E8.A1.93.E6.A6.AE.E8.AD.BD"></span><span id="學術榮譽">學術榮譽</span></h3> <h3><span id=".E7.8D.8E.E9.A0.85.E5.8F.8A.E6.8F.90.E5.90.8D"></span><span id="獎項及提名">獎項及提名</span></h3> <dl><dt>註:</dt></dl><ul><li><b>A</b> <span id="endnote_note_a1"><b>^</b></span> 跟愛蓮·艾堅絲、鮑勃·巴拉班、<span data-orig-title="阿倫·卑斯" data-lang-code="en" data-lang-name="英語" data-foreign-title="Alan Bates"><span>阿倫·卑斯</span></span>、查爾斯·丹斯、史提芬·弗萊、邁可·坎邦、理查·E·格蘭特、湯姆·荷蘭德、戴力·積合比、凱莉·麥當勞、海倫·米蘭、謝洛美·諾咸、克萊夫·歐文、瑞恩·菲臘、傑拉汀·薩默維爾(Geraldine Somerville)、姬絲汀·史考特·湯瑪絲、<span data-orig-title="蘇菲·湯遜" data-lang-code="en" data-lang-name="英語" data-foreign-title="Sophie Thompson"><span>蘇菲·湯遜</span></span>、艾蜜莉·華特森和詹姆士·威爾比並列。</li> <li><b>B</b> <span id="endnote_note_b1"><b>^</b></span> 跟茱蒂·丹契、希莉亞·伊姆麗(Celia Imrie)、比爾·奈伊、迪·柏特爾、朗諾·匹克(Ronald Pickup)、湯姆·威爾金森與梅洛普·威爾頓(Penelope Wilton)共同獲得。</li> <li><b>C</b> <span id="endnote_note_c1"><b>^</b></span> 跟比利·懷德勞於《<span data-orig-title="造衣者" data-lang-code="en" data-lang-name="英語" data-foreign-title="The Dressmaker (1988 film)"><span>裁縫</span></span>》中並列。</li> <li><b>D</b> <span id="endnote_note_d1"><b>^</b></span> 跟艾蓮·貝絲妲在《<span data-orig-title="明年同一時間" data-lang-code="en" data-lang-name="英語" data-foreign-title="Same Time, Next Year (film)"><span>明年同一時間</span></span>》中並列。</li> <li><b>E</b> <span id="endnote_note_e1"><b>^</b></span> 跟伊雯·瑞秋·伍德於《慾海情魔》中並列。</li> <li><b>F</b> <span id="endnote_note_f1"><b>^</b></span> 跟簡尼夫·伯納、約翰·克里斯、羅比·寇特蘭、瓦威克·戴維斯、李查·葛瑞夫斯、魯拔·格連特、李察·哈里斯、積遜·艾錫斯、丹尼爾·域卡夫、艾倫·瑞克曼、費歐娜·蕭、茱莉·華達絲及艾瑪·華森共同獲得。</li> <li><b>G</b> <span id="endnote_note_g1"><b>^</b></span> 跟曉治·邦尼輝、素兒·博伊爾(Zoe Boyle)、<span data-orig-title="羅娜·卡米高" data-lang-code="en" data-lang-name="英語" data-foreign-title="Laura Carmichael"><span>羅娜·卡麥可</span></span>、<span data-orig-title="占·卡特 (演員)" data-lang-code="en" data-lang-name="英語" data-foreign-title="Jim Carter (actor)"><span>占·卡特</span></span>、<span data-orig-title="布倫丹·科伊爾" data-lang-code="en" data-lang-name="英語" data-foreign-title="Brendan Coyle"><span>布倫丹·科伊爾</span></span>、蜜雪兒·道克利、潔西卡·布朗·芬德莉、<span data-orig-title="西沃恩·芬納蘭" data-lang-code="en" data-lang-name="英語" data-foreign-title="Siobhan Finneran"><span>西沃恩·芬納蘭</span></span>、祖安·霍吉、伊恩·格雷、托馬斯·豪伊斯、勞勃·詹姆士-克里爾、艾倫·里奇、<span data-orig-title="菲利斯·洛根" data-lang-code="en" data-lang-name="英語" data-foreign-title="Phyllis Logan"><span>菲利斯·洛根</span></span>、伊利沙伯·麥高雲、<span data-orig-title="蘇菲·麥克謝拉" data-lang-code="en" data-lang-name="英語" data-foreign-title="Sophie McShera"><span>蘇菲·麥克謝拉</span></span>、<span data-orig-title="萊斯利·尼科爾" data-lang-code="en" data-lang-name="英語" data-foreign-title="Lesley Nicol (actress)"><span>萊斯利·尼科爾</span></span>、<span data-orig-title="艾美·納托爾" data-lang-code="en" data-lang-name="英語" data-foreign-title="Amy Nuttall"><span>艾美·納托爾</span></span>、<span data-orig-title="大衛·羅伯" data-lang-code="en" data-lang-name="英語" data-foreign-title="David Robb"><span>大衛·羅伯</span></span>、丹·史蒂文斯與梅洛普·威爾頓(Penelope Wilton)共同獲得。</li> <li><b>H</b> <span id="endnote_note_h1"><b>^</b></span> 跟聯合主演茱蒂·丹契並列於同一戲劇中。</li></ul><h2><span id=".E6.B3.A8.E9.87.8B"></span><span id="注釋">注釋</span></h2> <h2><span id=".E5.A4.96.E9.83.A8.E9.80.A3.E7.B5.90"></span><span id="外部連結">外部連結</span></h2> <ul><li>瑪姬·史密斯在網際網路電影資料庫(IMDb)上的資料<span title="英語">(英文)</span></li></ul><!-- NewPP limit report Parsed by mw2308 Cached time: 20230505004744 Cache expiry: 1814400 Reduced expiry: false Complications: [show‐toc] CPU time usage: 3.420 seconds Real time usage: 3.912 seconds Preprocessor visited node count: 27514/1000000 Post‐expand include size: 2094744/2097152 bytes Template argument size: 243957/2097152 bytes Highest expansion depth: 30/100 Expensive parser function count: 296/500 Unstrip recursion depth: 0/20 Unstrip post‐expand size: 137810/5000000 bytes Lua time usage: 1.233/10.000 seconds Lua memory usage: 27957039/52428800 bytes Lua Profile: ? 220 ms 18.0% recursiveClone <mwInit.lua:41> 220 ms 18.0% MediaWiki\Extension\Scribunto\Engines\LuaSandbox\LuaSandboxCallback::getExpensiveData 160 ms 13.1% type 80 ms 6.6% MediaWiki\Extension\Scribunto\Engines\LuaSandbox\LuaSandboxCallback::callParserFunction 80 ms 6.6% MediaWiki\Extension\Scribunto\Engines\LuaSandbox\LuaSandboxCallback::getExpandedArgument 60 ms 4.9% <mw.lua:694> 60 ms 4.9% validateData <mw.lua:728> 60 ms 4.9% dataWrapper <mw.lua:672> 60 ms 4.9% <mw.language.lua:62> 40 ms 3.3% [others] 180 ms 14.8% Number of Wikibase entities loaded: 1/400 --><!-- Transclusion expansion time report (%,ms,calls,template) 100.00% 2177.930 1 -total 32.46% 707.021 435 Template:Le 27.84% 606.258 1 Template:Reflist 14.33% 312.079 78 Template:Cite_web 9.12% 198.557 1 Template:Infobox_person 8.44% 183.774 1 Template:Navboxes 7.28% 158.519 1 Template:Infobox_person/core 6.45% 140.480 1 Template:Infobox 6.33% 137.847 15 Template:Navbox 6.01% 130.911 1 Template:NoteTA -->
**瑪姬・史密斯**女爵士,CH,DBE(英語:**Dame Maggie Smith**,1934 年 12 月 28 日 —),英國女演員,其從影生涯已久,她經已出現於 60 多齣電影和 70 多部戲劇中,被譽為英國最傑出的演員之一。史密斯的全名為**瑪格莉特・娜塔莉・「瑪姬」・史密斯**(英語:**Dame Margaret Natalie "Maggie" Smith**),她於 1950 年代中期開始其銀幕以至舞台上的職業生涯,其涉獵領域極廣,她的作品從舞台劇以至電視和電影;史密斯也獲獎無數,她曾獲得電影、電視和戲劇方面的最高成就,其中包括曾獲得一項東尼獎、兩項奧斯卡金像獎、艾美獎、金球獎和美國演員工會獎各三項、四項黃金時段艾美獎和七項英國電影學院獎,她亦是為數不多曾獲得三次表演獎大滿貫殊榮的演員之一。作為英國其中一位最著名和最多產的女演員,史密斯於 1990 年憑著她對藝術的貢獻而獲得伊莉莎白二世授予女爵士勳章,並在 2014 年由於戲劇的貢獻而獲授予榮譽勳章。 史密斯以學生的身份開始其舞台生涯,她在 1952 年於牛津劇場演出,並在《New Faces of '56》中首次亮相百老匯劇院作職業首演。在接下來的幾十年裡,史密斯與茱蒂・丹契一起作為英國最重要的戲劇表演者之一,她們替皇家國家劇院與皇家莎士比亞劇團工作。在百老匯舞台上,她憑著諾爾・克華德於 1975 年的《私生活》以及憑著大衛・海爾的 1979 年戲劇《夜與日》而獲得東尼獎的提名,並憑著 1990 年的《萊蒂斯與獨活草》獲得東尼獎最佳女演員獎。 史密斯的突破性電影角色是 1969 年的《春風不化雨》,她也因此贏得奧斯卡最佳女主角獎。由於她在 1978 年的《加州套房》裡作為奧斯卡獎落敗者的喜劇角色,這次讓她第二度獲得奧斯卡最佳女配角。她的其他奧斯卡提名角色包括:《奧賽羅》(1965 年)、《與姨同遊》(1972 年)、《窗外有藍天》(1985 年)和《謎霧莊園》(2001 年)。在 2001-2011 年,史密斯憑著《哈利波特系列電影》中飾演「麥教授」米奈娃・麥一角而聲名鵲起,她的其他著名電影包括《尼羅河上的慘案》(1978 年)、《鐵鉤船長》(1991 年)、《修女也瘋狂》(1992 年)、《秘密花園》(1993 年),以及 2012 年的《金盞花大酒店》與《唱快人生》,還有 2015 年的《貨車裡的女人》。史密斯演出的第一部作品至今已近 70 年,她仍活躍於影壇之中。 在電視作品中,史密斯於朱利安・費羅斯的 2010-2015 年廣受好評的時代電視劇《唐頓莊園》及其電影版中飾演格蘭瑟姆伯爵夫人薇爾莉特・克勞利;维奥莱特・克劳利一角,並憑藉此劇獲得金球獎的提名,並連續兩度獲得艾美獎;此外,史密斯還於該連續劇的 2019 年電影和 2022 年電影而獲得重新關注與國際知名度,該角色也為她贏得三項黃金時段艾美獎。她還憑著 2003 年的 HBO 電影《我在翁布里亞的房子》獲獎。此外,她還獲得多個榮譽獎項,包括倫敦戲劇協會特別獎、BAFTA 終身成就獎及英國電影協會會士。 ## 早年生活 **瑪格莉特・娜塔莉・史密斯**在 1934 年 12 月 28 日生於英國埃塞克斯郡伊爾福。史密斯的母親是瑪格莉特・赫頓(英語:Margaret Hutton;1896-1977),其娘家姓氏為利特爾(Little),是來自蘇格蘭格拉斯哥的秘書;史密斯的父親納撒尼爾・史密斯(英語:Nathaniel Smith;1896-1977)是生於泰恩 - 威爾郡紐卡素的公共衛生病理學家,他曾在牛津大學工作。在史密斯的童年時期,其父母向她講述了他們如何在從格拉斯哥經紐卡素到倫敦的火車上相識的浪漫故事。她四歲的時候隨家人遷到了牛津。瑪格莉特・史密斯有一對雙胞胎哥哥,他們分別名為阿利斯泰爾(Alistair)及伊恩(Ian),然而阿利斯泰爾於 1981 年去世,後者於建築學校上課。史密斯於牛津高中接受教育直至 16 歲,後來她離開並到牛津劇場學習演戲。 ## 職業生涯 ### 戲劇 #### 1952–1969 年:舞台首演和國家劇院 1952 年,17 歲的瑪姬・史密斯於牛津大學戲劇協會的支持下,在牛津劇場演出的《第十二夜》中飾演維奧拉一角而開展其職業生涯。她繼續在牛津劇場演出,包括 1952 年的《仙履奇緣》、1953 年的《白嘴鴉的群籮角落》和《蛋糕與麥芽酒》,以及 1954 年的《欽差大臣》。1956 年,史密斯在 6 月至 12 月在埃塞爾・巴里摩爾劇院首次亮相於《New Faces of '56》,並於當中扮演多個角色。1957 年,她在班伯・加斯科因撰寫的音樂喜劇《分享我的生菜》中,跟肯尼斯・威廉斯演對手戲。 1962 年,史密斯憑著彼得・謝弗的戲劇《私家耳朵》和《公眾眼睛》裡扮演的角色,當中她再次跟肯尼斯・威廉斯演對手戲,她獲得《標準晚報》獎項中的創紀錄的首個六項最佳女主角獎中的第一名。當羅蘭士・奧利佛在舊維克劇場的《雙面經銷商》中看到史密斯的演出後,她引起奧利佛的注意,後者邀請她成為其於 1962 年新成立的皇家國家劇院中的成員。她很快成為了 1960 年代皇家國家劇院的演出常客。英國戲劇劇評人麥可・科維尼寫道,史密斯於該公司工作的 8 年裡,史密斯跟奧利佛展開了激烈的競爭,「他立刻就知道自己遇到了他的對手 —— 她是非凡的。他說任何能夠演喜劇的人也能夠演悲劇,而他向史密斯推薦了類似莎士比亞的《奧賽羅》中達絲狄蒙娜的角色。然而當讓她加入公司後,他們並沒有成為敵人,而是成為了職業競爭對手。從來沒有人在舞台上比他更快,而現在,這似乎有一場較量。」在 2015 年的《基咸・諾頓秀》中,史密斯承認,奧利佛於 1964 年在製作《奧賽羅》期間扇了她一巴掌。她在亨里克・易卜生的《建築大師》裡再度跟奧利佛演對手戲,並於 1964 年在《招聘官》和《無事生非》裡扮演喜劇角色。史密斯於 1962 年跟戴力・積合比與邁可・坎邦在該公司成立之初就加入了公司,並於該公司繼續工作了八年。 #### 1970–1979 年:國際讚譽和獎項成功 1970 年,史密斯在英格瑪・柏格曼的倫敦製作的亨里克・易卜生戲劇《海達・加布勒》裡飾演女主角,贏得了她的第二個《標準晚報》戲劇獎最佳女主角。 從 1976 年到 1980 年,史密斯於安大略省史特拉福的史特拉福莎士比亞戲劇節上演出多部作品並廣受好評,她的角色包括:1976 年的《安東尼與克麗奧佩托拉》中的埃及豔后、1977 年的《理查三世》中的伊莉沙伯女王,以及 1978 年《馬克白》的馬克白夫人。 1975 年,史密斯於百老匯的理察羅傑斯劇院上演諾爾・克華德的喜劇《私生活》裡飾演阿曼達・白蘭的一角。該戲劇由約翰・吉爾古德執導並獲得好評。《紐約時報》的劇評人讚揚了史密斯的肢體喜劇技巧,他寫道:「史密斯小姐的身體旋轉與蹣跚,在另一隻腳落地之前的一次錯過碼數,最終導致需要催眠才能恢復的癱瘓。由於諾爾・克華德認為該效果的處境很有趣,因為史密斯小姐發出了一個額外的小信號,這意味著奢侈,所以很搞笑,也很爆炸性的。」史密斯憑著此劇獲得了她的首個《東尼獎》與《戲劇桌獎》的提名。 數年後,史密斯於 1979 年重返百老匯,她於湯姆・史塔德的原創戲劇《夜與日》中飾演露芙・卡森一角。該劇講述了英國外交官與非洲領導人因當地起義而發生的對峙局面,而這場起義引起了媒體的廣泛報導。史密斯所飾演外交官的妻子自始至終都在觀察其他人的行為。該劇獲得褒貶不一的評論,《紐約時報》的華特・克爾在批評角色寫作的同時讚揚了史密斯的演出,他寫道:「這讓我們戲劇化地離開了我們從史密斯小姐開始的地方。這位女演員能夠而且確實創造了奇蹟,但她不能單槍匹馬地把黑夜變成白晝。」史密斯亦憑著此戲劇獲得了她的第二個東尼獎舞台劇最佳女主角的提名。 #### 1980–1999 年:東尼獎獲勝與並更多的舞台好評 史密斯憑著 1981 年的《維珍尼亞(Virginia)》中飾演維珍尼亞・伍爾夫,以及 1984 年的《世界之路》中的米勒曼特的角色而第三次和第四次獲得《標準晚報》戲劇獎最佳女主角。她跟瑪格麗特・泰扎克於 1987 年倫敦製作的《萊蒂斯與獨活草》當中演出,並獲得了《羅蘭士・奧利佛獎》的提名。她於 1990 年重演這個角色,當時該角色轉到百老匯演出,並贏得東尼獎最佳戲劇女演員。該戲劇是由劇作家彼得・謝弗特別為她而寫的。「瑪姬・史密斯只有一個,但觀眾在《萊蒂斯與獨活草》中至少得到三個她,彼得・謝弗的喜劇讓這位久違了的迷人女演員帶回到百老匯,並以精明的眼光讓她緊貼舞台中央的位置。」 1993 年,她在西區劇院的奧德維奇劇院演出奧斯卡・王爾德的喜劇《不可兒戲》中飾演布拉克內爾夫人,此劇為她帶來第四個《羅蘭士・奧利佛獎》的提名。次年,她演出了愛德華・阿爾比的《三名高婦人》,並因此獲得了一致好評。《獨立報》的戲劇評論家保羅・泰勒(Paul Taylor)寫道,「瑪姬・史密斯必須親眼所見才能相信,那突然平息成可憐的老年淚水;當她的頭腦無能為力地摸索一個錯放的事實時,她的手臂沮喪而輕蔑地拍打著;她試圖以滑稽的狡猾來掩蓋她那一片空白的腦袋;她那極具侵略性的懷疑與警覺咯咯勝利的時刻 — 史密斯此刻的表現,堅定地站在漫畫化畫面的右側,捕捉了這一切以及更多。」憑藉她的表演,史密斯創紀錄的第五度獲得《標準晚報》戲劇獎最佳女主角。 1997 年,史密斯演出阿爾比的另一個戲劇《微妙的平衡》,當中她跟艾琳・阿特金斯演對手戲。她因飾演機智、酗酒的克萊兒的角色而讓她獲得其第五度《奧利佛獎》的提名。《綜藝》的馬特・沃爾夫(Matt Wolf)寫道,「這位女演員(史密斯)繼續在其他人從未有過的地方獲得笑聲...... 但她在安靜的時候也能表現得如此坦率:悲傷的眼睛承認著「時間會發生」,或者讓觀眾在第一次中場休息時出現厄運的懸念。」1999 年,她憑著阿倫・班尼特的戲劇《貨車裡的女人》中所飾演的牧羊人瑪麗小姐,當中的表現獲得評論界的好評。憑藉其演出,讓她獲得了第六次奧利弗獎最佳女主角的提名。 #### 2002–2019 年:重返劇場 2002 年,史密斯於大衛・海爾的舞台劇《生命之息》跟茱蒂・丹契重聚。她亦於阿倫・班尼特的《主播》出訪於澳洲。史密斯在 2007 年於電影、電視和舞台上的表現收穫豐碩。她於 3 月的時候主演了愛德華・阿爾比的複興舞台劇《來自迪比克的女士》,該劇在西區劇院的乾草市場劇院上演。《綜藝》的大衛・班尼迪(David Benedict)批評了這部作品,但他讚揚了史密斯寫道:「瑪姬・史密斯是個例外,她在第一幕的最後一分鐘出場,然後主導了第二幕。然而,即使是具有吸引力的史密斯也無法挽救整個晚上(的演出)。」 2019 年 4 月,史密斯在離開劇院 11 年後,她重返劇院並於倫敦的塔橋劇院演出基斯杜化・咸頓的戲劇《德國人的生活(A German Life)》,她在當中飾演布倫希爾德・波姆塞爾一角。基斯杜化・咸頓的這部新戲劇是一部女性獨腳戲劇,由史密斯作為一位年長的德國婦女波姆塞爾進行長篇獨白,她年輕時曾在政治宣傳部擔任約瑟夫・戈培爾的秘書。喬納森・肯特擔任該戲劇的導演。《綜藝》的劇評人稱讚賞史密斯的演出並寫道,「這是一場結合後見之明和青春天真的表演,當事件的嚴重性突然發生時,無聊到足以讓你措手不及。」《紐約時報》的馬特・沃爾夫(Matt Wolf)寫道,「(史密斯的表現)代表了六十年職業生涯中高峰不乏的新高」,並補充指「觀眾知道它正在見證一些特別的事情」。她的表現為她創下第六度贏得《標準晚報》戲劇獎最佳女主角獎。 ### 電視劇 #### 1954–1993 年:電視首作與早期角色 1954 年,史密斯出現於奈德・謝林製作的電視節目《牛津口音 》。在 1970 年代中期,她在《嘉露・伯內特秀》上多次客串演出。憑著於 1983 年《全為愛》中飾演的傻瓜太太(Mrs. Silly)一角,這讓她獲得了四項 BAFTA 電視獎最佳女演員提名其中的第一項。1987 年,她在阿倫・班尼特的《主播》連續劇的其中一個單元《扁豆中的一張床》裡演蘇珊,她為此獲得第二次的《BAFTA 電視獎》的提名。她還憑著 1992 年的電視電影《Memento mori》中飾演美寶・佩迪魯夫人一角而第三度獲得英國電視學院獎,以及她憑著 1993 年 PBS 的電視電影《突然去年夏天》中飾演維奧萊特・維納布爾一角而獲得她的首個黃金時段艾美獎的提名。 #### 1999–2007 年:限定系列與 HBO 項目 1999 年,史密斯跟年幼的丹尼爾・域卡夫一起主演了英國廣播公司根據查理斯・狄更斯的小說改編而成的劇集《大衛・科波菲爾》,她所飾演的貝齊・特羅特伍德,因此讓她獲得英國電視學院獎和她的第二個黃金時段艾美獎的提名。2003 年,史密斯憑藉在 HBO 電視電影《我在翁布里亞的房子》的角色艾米麗・德拉亨蒂夫人而獲得了她的首個黃金時段艾美獎限定劇或電影類女主角。她還因在電視電影中的表現而獲得其第 8 個金球獎的提名。2007 年,她演出了另一部 HBO 的電視電影《俘虜瑪麗》,跟露芙・韋臣一起獲得第四次的《黃金時段艾美獎》提名。 #### 2010–2015 年:《唐頓莊園》與獎項的成功 從 2010 年到 2015 年,史密斯在英國古裝劇《唐頓莊園》裡飾演格蘭瑟姆伯爵夫人維奧萊特・克勞利。該劇集成為一種文化現象,她的演出成為粉絲的最愛。這個角色為她帶來了一項金球獎、三項黃金時段艾美獎和四項美國演員工會獎。在 2015 年 3 月的《星期日泰晤士報》,當中史密斯接受喬・烏蒂奇(Joe Utichi)的訪問,她宣布《唐頓莊園》的第六季將會是她出現的最後一季(它實際上也是最後製作的一輯)。 2013 年,史密斯跟邁可・坎邦與茱蒂・丹契等許多舞台演員一起參與拍攝活動《國家劇院現場演出:舞台上的 50 年》,該節目以過去五年在皇家國家劇院製作的各種現場表演為特色:該節目以 1964 年由諾爾・克華德製作,並由史密夫與安東尼・尼科爾斯主演的《花粉熱》的片段為特色,其中介紹了她從喬治・法誇爾的《花花公子的計謀》中進行的現場獨白。《衛報》的麥可・比靈頓 (Michael Billington) 寫道,「顯然,無論是通過檔案錄像還是現場表演,看到傳奇演員重複過去的成功都是令人感動的。」 2015 年 10 月 30 日,史密斯出現於 BBC 的節目《基咸・諾頓秀》,這是她從影的 42 年來首次出現於清談節目中。在節目中,史密斯討論了她跟阿歷斯・詹寧斯一起演出的喜劇《貨車裡的女士(The Lady in the Van)》,該片由尼古拉斯・海特納執導。 #### 2018 年:紀錄片《一點都不像貴婦人》 2018 年,史密斯演出了一部由羅傑・米歇爾執導的英國紀錄片《一點都不像貴婦人》,該片記錄了女演員史密斯、茱蒂・丹契、艾琳・阿特金斯與瓊・普洛賴特之間的對話,當中穿插著她們在電影與舞台上職業生涯中的場景。這部電影以《跟貴婦人喝茶》為名於美國上映。《衛報》的彼得・布拉德肖給予這部電影五顆星的評價,稱其為「非常有趣的電影」;而《綜藝》的蓋伊・洛基(Guy Lodge)稱這部電影是「非常愉快的廢話盛宴」,但指這部電影是「幾乎沒有活力的電影」。 ### 電影 #### 1956—1968 年:電影首作與早期角色 1956 年,瑪姬・史密斯演出其第一部電影,她於英國戲劇《屋裡的孩子》裡演出一個未命名的派對嘉賓角色。她於 1959 年憑藉其銀幕首作《無處可去》中的碧姬・霍華德而獲得英國電影學院獎的 18 項提名裡的第一個獎項。 1963 年,她在由李察・波頓、伊莉莎伯・泰萊和奧森・威爾斯主演的英國劇情電影《貴賓們》中擔任配角,飾演迪米德小姐。憑藉在改編自 1965 年電影《奧賽羅》,她在當中跟羅蘭士・奧利佛、戴力・積合比及邁可・坎邦的合作,她飾演苔絲狄蒙娜一角,首次獲得奧斯卡最佳女配角的提名。 在此期間,她還出現於英國喜劇中,如 1962 年的《無路可退》、傑克・克萊頓與安・賓歌羅馥合作的 1964 年電影《吃南瓜的人》,以及由傑克・克萊頓和尊・福執導的 1965 年電影《年輕的卡西迪》。她還演出了約瑟夫・孟威茲的 1967 年犯罪喜劇《蜜糖罐》,該片由歷士・哈里遜主演,以及跟彼德・烏斯汀諾夫演對手戲的 1968 年電影《富豪之家》,並於李察・艾登堡合演的喜劇《音樂廳之星(Music Hall Star)》中作客串演出,還有 1969 年的音樂劇《走進烈焰的人》。 #### 1969—1987 年:奧斯卡獲獎與廣泛讚譽 史密斯憑著 1969 年電影《春風不化雨》中的表現獲得奧斯卡最佳女主角獎。雲尼莎・烈姬芙於倫敦的舞台上創作了這個角色,而佐伊・考德威爾在紐約市飾演該角色時獲得東尼獎最佳戲劇女主角獎。史密斯也因其於電影中的表現而獲選中。《芝加哥讀者》的戴夫・克爾說史密斯給出了「英國人非常擅長的那些技術上令人驚嘆、情感上疏遠的其中一個表演」。格雷格・費拉拉寫道,這部電影「是十年來其中一部最好的英國電影。它在今天和發行時一樣迷人,瑪姬・史密斯與帕米拉・富蘭克林的兩場核心表演既激動人心又令人著迷。《春風不化雨》就是是精華所在。」這個角色還為史密斯贏得了她的首個英國電影學院獎最佳女主角。 1972 年,史密斯於佐治・丘克的電影《與姨同遊》中飾演古怪的阿姨奧古斯塔・伯特倫。憑藉她的演出,讓她第三度獲得奧斯卡最佳女主角的提名。她還出現於艾倫・帕庫拉執導的 1973 年電影《愛與痛的邊緣》。1978 年,史密斯在尼爾・賽門的《加州套房》裡跟米高・肯恩演對手戲,她於當中飾演一名奧斯卡落選者,她為此也獲得 1978 年的奧斯卡最佳女配角獎。迄今為止,她是唯一一位因扮演虛構的奧斯卡提名人而獲得奧斯卡獎的演員。對於這個角色,她還獲得她的首個《金球獎》。後來,在聽說麥可・帕林即將與史密斯合作拍攝 1982 年的電影《霓虹燈下的聖教士》時,她的搭檔米高・肯恩本應幽默地打電話給帕林,警告他指她會偷去這部電影。史密斯此時演出的其他電影包括 1976 年的《怪宴》,《紐約時報》的文森特・康比寫道,「這部電影是西蒙跟大衛・尼文與瑪姬・史密斯合作的其中一個最好和最輕鬆的劇本」,他續指他們「像迪克和多拉查爾斯頓一樣了不起,儘管他們做的還不夠。」她還在 1978 年的電影《尼羅河上的慘案》中與安祖娜・蘭斯貝莉、比提・戴維絲、彼德・烏斯汀諾夫及大衛・尼文合作。 #### 1981—1987 年:墨臣艾禾里製作的電影與其他角色 1981 年,史密斯跟阿倫・卑斯和伊莎貝・艾珍妮一起演出了墨臣艾禾里製片的電影《唱快人生》。該片在第 34 屆坎城影展上首映並獲得好評。史密斯憑著飾演露伊絲・海特勒一角獲得她的第六次英國電影和電視藝術學院獎。史密斯還於 1981 年的《諸神之戰》中飾演女神忒提斯。1982 年,她在密室懸疑電影《陽光下的惡魔》中飾演達芙妮・卡斯圖(Daphne Castle),跟彼得・烏斯蒂諾夫(Peter Ustinov)、珍・柏金及黛安娜・烈演對手戲。次年,她跟大衛・尼文及亞特・卡尼一起合演電影《遲到總比不到好》。 史密斯在 1984 年跟麥可・佩林合作的黑色幽默電影《私人宴會》中飾演祖絲・芝華斯一角,讓她第二次獲得英國電影學院獎的最佳女主角。該三頭豬都被稱為貝蒂(Betty),用於拍攝私人活動。製片人馬克・希瓦斯接受了英國智慧動物(Intellectual Animals UK)的建議,為免體型過大或具有攻擊性,他們所使用的豬應該是六個月大的母豬,然而這些豬是不可預測,而且往往非常危險。在拍攝其中一個廚房場景時,史密斯被其中一頭豬圍住,需要翻過牠的背才能逃脫。史密斯還跟克里斯多夫・柏麥一起主演了 1984 年的匈牙利裔美國電影《戀愛中的莉莉》。據史密斯的傳記作者稱,她指這部電影為「食屍鬼(the ghoulash)」,並承認不理解這位匈牙利導演的執導方向。她還稱她的拍檔為「基斯杜化・無賴(Christopher Bummer)」。1985 年,史密斯於墨臣艾禾里製片的電影《窗外有藍天》中飾演莎樂・巴特利特一角,該片廣受好評,獲得包括奧斯卡最佳電影在內的 8 項奧斯卡金像獎。這部電影由海倫娜・寶咸・卡達、丹尼爾・路易斯、茱蒂・丹契、西蒙・卡洛、丹霍姆・埃利奧特主演。史密斯的表現讓她獲得第五次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女配角的提名,並獲得了她的第二個金球獎與第三個英國電影學院獎最佳女主角獎。 史密斯憑著 1987 年電影《愛麗絲・亞當斯》中的女主角獲得了她的第四次英國電影學院獎最佳女主角。寶琳・凱爾寫道:「克萊頓(Clayton)是執導人物研究電影的明智之選,當中講述一名婦人因浪費生命而對教會的憤怒。他的第一部長片電影是跟茜蒙・仙諾合作的《頂層房間》,以及跟黛博拉・蔻兒(Deborah Kerr)一起拍攝的《無辜的人》,以及跟安・賓歌羅馥合演的《吃南瓜的人》—— 他知道如何展示女性的溫度與她們的身心互動。瑪姬・史密斯成為了老處女的精髓特質 —— 她讓你感受到知道自己是個有趣人物的那可怕之處。」 #### 1990—1999 年:劇情片、喜劇與工作室電影 在 1990 年代初,史密斯出現於各種喜劇的票房中。1991 年,史密斯在史蒂芬・史匹柏的熱門電影《鐵鉤船長》裡飾演溫蒂嬤嬤(Granny Wendy),那是一部以彼得潘角色為原型的奇幻冒險電影。這部電影由羅賓・威廉斯飾演潘,達斯汀・霍夫曼飾演鐵鉤船長,和茱莉亞・羅勃茲飾演小叮噹。這部電影取得 $3 億美元的票房收入,在經濟上取得了成功。史密斯在 1992 年於琥碧・戈柏的喜劇電影《修女也瘋狂》及其 1993 年的續集《修女也瘋狂 2》中飾演修道院院長。1996 年,史密斯跟歌蒂・韓、戴安・姬頓和比提・美娜一起演出喜劇電影《大婆俱樂部》。 1993 年,史密斯演出了由安妮絲嘉・賀蘭執導的改編電影《秘密花園》。這部電影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尤其是史密斯飾演梅德洛克夫人的表現尤其受到讚賞,更讓她獲得英國電影學院獎最佳女配角的提名。1995 年,史密斯於改編自威廉・莎士比亞的另一部改編電影《理查三世》中飾演約克公爵夫人,這部電影由伊恩・麥克連主演。該片根據 1930 年代英國的背景改編了其故事設定與人物,理察被描繪成密謀篡奪王位的法西斯主義者。這部電影還由安納・貝寧、吉姆・布洛班特、小勞勃・道尼、奈傑爾・霍桑和姬絲汀・史考特・湯瑪絲主演。史密斯還演出荷蘭導演的 1997 年另一部電影《華府廣場》,當中她扮演無可救藥的愚蠢阿姨拉維妮亞・彭尼曼。 她憑藉 1999 年的電影《情深一吻》而獲得英國電影學院獎的第 5 次提名,這次是最佳女配角的提名,她於片中飾演海絲特・特蘭登夫人,跟雪兒、鍾・保羅拉及茱蒂・丹契演對手戲。同年,她還演出了邁可・坎邦演對手戲的電影《最後的九月》,以及跟米高・肯恩合作在電影《謝幕》中演出。 #### 2001—2011 年:《哈利波特》與其他角色 從 2001—2011 年,史密斯由於在哈利波特系列電影中飾演麥教授一角而獲得了廣泛的國際認可和讚譽。史密斯跟丹尼爾・域卡夫重聚,他們曾一起於 1999 年的電視電影《大衛・科波菲爾》。史密斯於該系列的八齣電影中演出了七部。該系列以聘請傳奇和標誌性的英國演員而聞名,包括了邁可・坎邦、艾倫・瑞克曼、羅比・寇特蘭、艾瑪・湯普遜、雷夫・范恩斯、海倫娜・寶咸・卡達和茱莉・華達絲。若不考慮通貨膨脹調整的情況下,它是全球票房收入第三位的電影系列,全球收入為 $77 億美元。史密斯在宣傳《車裡的女士》時分享了她在《哈利波特》電影中的工作經歷,以及跟已故演員艾倫・瑞克曼合作的經歷。「他(烈卡文)是個非常棒的演員,他扮演的角色非常棒,跟他在一起很開心。我們曾經一起笑,因為我們的反應鏡頭用完了。他們總是 — 當一切都完成了,孩子們也拍完了,他們會把攝影機轉過來,我們還得拍攝各種驚訝或悲傷之類的各種反應鏡頭。我們過去常常說我們經已達到約 200 個左右,當攝像機出現在我們身上時,我們已經不知道該怎麼辦了。但他很高興。」 2001 年,史密斯演出了由勞勃・阿特曼執導的英國合拍的謀殺懸疑片《謎霧莊園》,該電影的演員包括邁可・坎邦、海倫・米蘭、姬絲汀・史考特・湯瑪絲、愛蓮・艾堅絲、艾蜜莉・華特森、查爾斯・丹斯、理查・E・格蘭特、戴力・積合比及史提芬・弗萊。她所飾演傲慢的特倫瑟姆伯爵夫人康思坦斯,跟美蘭一起為史密斯贏得了她的第六次最佳女配角的提名。這部電影在 2001 年倫敦電影節上首映,獲得了包括羅傑・伊伯特在內的影評人的一致好評,羅傑・伊伯特將其評為最高的四顆星,並把這個故事描述為「如此令人欣喜和大膽的成就,值得與他(勞勃・阿特曼)最好的電影相提並論。」 2002 年,史密斯跟珊卓・布拉克和艾蓮・貝絲妲於電影《YaYa 私密日記》裡演出。她還跟茱蒂・丹契一起於查爾斯・丹斯執導的 2004 年電影《等愛的女人》中演出。史密斯於 2005 年與羅溫・艾金森及克里斯汀・史考特・托馬斯(Kristin Scott Thomas)在黑色喜劇《殺手妙管家》中飾演葛莉絲・霍金斯。史密斯還演出了 2007 年英國古裝劇《珍愛來臨》,該片講述了由安・海瑟薇飾演的珍・柯士甸的一生。2009 年,她演出了朱利安・費羅斯的奇幻電影《穿越時空的古宅》。2010 年,她在古裝奇幻喜劇電影《愛・滿人間麥克菲 2:愛的大爆炸》中飾演多赫蒂太太,跟艾瑪・湯普遜演對手戲。 #### 2012 年至今:獨立電影與其他角色 2012 年,史密斯跟茱蒂・丹契、迪・柏特爾、比爾・奈伊、湯姆・威爾金森和彭妮露・威爾頓(Penelope Wilton)一起於英國喜劇《金盞花大酒店》裡飾演穆麗爾・唐納利一角。這部電影由探照燈影業發行並獲得正面評價。史密斯憑著這個角色獲得美國演員工會獎的提名。這部電影在國際上映後取得了驚人的票房成功,並取得了巨大的經濟成功,使它催生了其續集 —2015 年的《金盞花大酒店 2》。同樣於 2012 年,史密斯演出了達斯汀・霍夫曼的執導首作《唱快人生》,那是根據羅納德・哈伍德的戲劇改編的電影。該電影由湯姆・寇特內、寶蓮・歌連絲、標利・康路尼和邁可・坎邦聯合主演。該片於多倫多國際電影節上首映並獲得好評,也為她贏得金球獎的第 10 次提名。翌年,史密斯與姬絲汀・史考特・湯瑪絲及凱文・克萊一起主演了 2014 年的浪漫喜劇《巴黎窈窕熟女》而製作。根據《爛番茄》的說法,這部電影獲得了適度的好評,當中指出史密斯的表現是個優秀而顯著的人物。 2015 年,史密斯憑著她於多倫多國際電影節上首映的電影《貨車裡的女人》中的表現獲得熱烈的評價。《泰晤士報》的凱特・繆爾讚揚了史密斯的表演,她寫道:「由於阿倫・班尼特的劇本在皇家國家劇院首映的 15 年後才把它搬上大銀幕,因此讓史密斯於《貨車裡的女人》傳遞了一種引人入勝的表現。」史密斯的表現獲得了《金球獎》和《英國電影學院獎》的提名。 2019 年 9 月,《唐頓莊園》系列的續集以長篇電影的形式在戲院上映,簡稱名為《唐頓莊園》。該片於經濟上取得成功,票房收入為 $1.943 億美元。史密斯於西蒙・柯蒂斯的 2022 年歷史劇《唐頓莊園:全新世代》裡再次飾演特倫瑟姆伯爵夫人維奧萊特・克勞利的角色,跟曉治・邦尼輝、伊利沙伯・麥高雲及蜜雪兒・道克利一起演對手戲。 2020 年,史密斯據報導將與凱西・貝茲及蘿拉・琳妮一起主演愛爾蘭劇情電影《奇蹟俱樂部(The Miracle Club)》。這部電影的情節被描述為來自都柏林放蕩的一群工人階級婦女,她們開始了一段「歡樂爆笑」之旅,她們前往法國盧爾德朝聖,旅程使她們發現了彼此的友誼與自己的個人奇蹟。2021 年,史密斯演出了《Netflix》改編自凱特・繆爾同名兒童讀物的電影《耶誕男孩》。該片由喬・堅朗執導,還有莎莉・賀堅絲、克莉絲汀・薇格、吉姆・布洛班特及托比・鍾斯等主演。史密斯獲宣布將主演基斯杜化・咸頓的《德國生活(A German Life)》的電影版,她將重新飾演 2019 年於倫敦登台演出的角色。 ## 個人生活 ### 婚姻 * 瑪姬・史密斯在 1967 年 6 月 29 日跟演員勞勃・史蒂芬斯結婚。兩人育有兩名兒子,分別是同為演員的克里斯・拉金(生於 1967 年)及托比・史蒂芬斯(生於 1969 年)。後來,史密斯跟史蒂芬斯於 1975 年 4 月 6 日離婚。 * 瑪姬・史密斯於 1975 年 6 月 23 日在僑福登記處跟劇作家貝弗利・克羅斯結婚,他們一直保持著婚姻關係,直到克羅斯於 1998 年 3 月 20 日逝世。 2013 年,當史密斯被問及是否寂寞時,她回答說,「一個人繼續下去,沒有人分享,似乎有點毫無意義。」 史密斯現時有五名兒孫。 ### 健康 * 1988 年 1 月,史密斯被診斷出患有葛瑞夫茲氏病,她為此接受了放射治療和眼科手術。 * 2007 年,《星期日電訊報》披露指史密斯被診斷出患上乳癌。2009 年,據報導她已經完全康復。 ### 慈善工作 * 2011 年 9 月,在 2011 年基督城地震對該地區造成嚴重破壞後,史密斯表示支持籌集 $460 萬紐西蘭元,以幫助重建紐西蘭基督城的法院劇院。 * 2012 年 7 月,史密斯成為了國際青光眼協會(International Glaucoma Association)的贊助人,她希望支持該組織並提高人們對青光眼的認識。 * 她還是牛津劇場的贊助人,她在那裡她開始其輝煌的職業生涯。 * 史密斯是新公園的奇切斯特電影院(Chichester Cinema)的副總裁,以及皇家戲劇基金會(Royal Theatrical Fund)的副總裁,該基金會為因疾病、受傷或體弱而無法工作的娛樂行業成員提供支持。 * 2012 年 11 月 27 日,她為 2012 年明星爪子拍賣會(Celebrity Paw Auction)貢獻了自己的手繪圖,來為貓咪保護籌集資金。 * 2013 年 5 月,史密斯捐贈了一個由她親自裝飾並用於拍賣的小矮人,為皇家園藝學會的學校園藝運動籌集資金。 * 2020 年 11 月,史密斯跟簡尼夫・伯納、茱蒂・丹契、戴力・積合比及伊恩・麥克連一起為慈善機構「為他人行事(Acting for Others)」在 Zoom 進行了一次《僅限一名騎士(For One Knight Only)》為題的對話。伯納在談論他們職業生涯的高潮與低谷時把這個團體稱為「這個星球上最偉大的莎士比亞四重奏演員」。 * 2021 年 4 月,史密斯跟凱薩琳・特納一起出現於串流媒體活動中。該活動是為了支持皇家戲劇基金,該基金為那些在該行業工作的人提供支持。 ## 作品 ### 舞台劇 ### 電視 **資料來源:網際網路電影資料庫** ### 電影 **資料來源:IMDb 及特納經典電影頻道** ## 演出獎項、榮譽與傳承 史密斯於 1970 年的新年榮譽頒獎禮中獲頒司令勳章;並於 1990 年的新年榮譽頒獎禮中獲任命為女爵士,以表彰她對表演藝術的貢獻;1971 年,史密斯獲聖安德魯斯大學授予榮譽文學博士。她亦於 1986 年獲巴芙大學授予榮譽文學博士。1994 年,史密斯獲得了劍橋大學的榮譽文學博士學位。史密斯也憑著她對戲劇的貢獻而在 2014 年英女皇壽辰榮譽中獲頒授榮譽同伴勳章,成為了繼 1970 年的西碧・桑代克和 2005 年的茱蒂・丹契後,成為第三位獲頒此殊榮的女演員。2017 年 10 月,史密斯獲授予牛津大學曼斯菲特學院的榮譽院士。 在史密斯傑出的職業生涯中,她憑著下列的演出而獲得美國電影藝術與科學學院的認可: * 第 38 屆奧斯卡金像獎:1965 年的電影《奧賽羅》獲得奧斯卡最佳女配角獎的提名; * 第 42 屆奧斯卡金像獎:1965 年的電影《春風不化雨》而贏得奧斯卡最佳女主角獎; * 第 51 屆奧斯卡金像獎:1972 年的電影《與姨同遊》獲得奧斯卡最佳女主角獎的提名; * 第 54 屆奧斯卡金像獎:1978 年的電影《加州套房》贏得奧斯卡最佳女配角獎; * 第 59 屆奧斯卡金像獎:1986 年的電影《窗外有藍天》獲得奧斯卡最佳女配角獎的提名; * 第 74 屆奧斯卡金像獎:2001 年的電影《謎霧莊園》獲得奧斯卡最佳女配角獎的提名; 史密斯也獲得一次東尼獎、三次金球獎、四次黃金時段艾美獎、英國電影學院獎和美國演員工會獎各五次。1993 年,她獲得英國電影和電視藝術學院所頒發的《BAFTA 特別獎》。1996 年,英國電影電視藝術學院授予她英國電影學院獎終身成就獎,那是該學院授予的最高榮譽。在 2010 年勞倫斯・奧利弗獎的頒獎禮上,她獲得倫敦戲劇協會特別獎。她於 2013 年獲得標準晚報戲劇偶像獎。 史密斯於 1991 年獲得漢堡阿爾弗雷德・托弗基金會頒授的莎士比亞獎;1992 年,她被任命為英國電影協會會士,以表彰她對電影文化的傑出貢獻。她於 1994 年入選美國劇院名人堂。1999 年 4 月 10 日,史密斯獲得由華盛頓特區的莎士比亞劇院公司所頒發的威廉・莎士比亞古典戲劇獎(The Will Award),以表彰她對美國古典戲劇的重大貢獻。2014 年 2 月 9 日,她入選了演員名人堂。在倫敦星光大道上,史密斯擁有一顆星,直至 2006 年大道上所有的星都被移除。2012 年 9 月,她榮獲斯特拉特福莎士比亞戲劇節的傳承獎(Legacy Award),她於費爾蒙皇家約克酒店舉行的頒獎禮上接受由克里斯多夫・柏麥頒發的獎項。2016 年 3 月,史密斯獲授予評論家圈藝術傑出服務獎。2016 年 4 月,她獲牛津大學博德利圖書館群授予博德利獎章,以表彰她對表演藝術的傑出貢獻。 ### 學術榮譽 ### 獎項及提名 **註:** * **A** **^** 跟愛蓮・艾堅絲、鮑勃・巴拉班、阿倫・卑斯、查爾斯・丹斯、史提芬・弗萊、邁可・坎邦、理查・E・格蘭特、湯姆・荷蘭德、戴力・積合比、凱莉・麥當勞、海倫・米蘭、謝洛美・諾咸、克萊夫・歐文、瑞恩・菲臘、傑拉汀・薩默維爾(Geraldine Somerville)、姬絲汀・史考特・湯瑪絲、蘇菲・湯遜、艾蜜莉・華特森和詹姆士・威爾比並列。 * **B** **^** 跟茱蒂・丹契、希莉亞・伊姆麗(Celia Imrie)、比爾・奈伊、迪・柏特爾、朗諾・匹克(Ronald Pickup)、湯姆・威爾金森與梅洛普・威爾頓(Penelope Wilton)共同獲得。 * **C** **^** 跟比利・懷德勞於《裁縫》中並列。 * **D** **^** 跟艾蓮・貝絲妲在《明年同一時間》中並列。 * **E** **^** 跟伊雯・瑞秋・伍德於《慾海情魔》中並列。 * **F** **^** 跟簡尼夫・伯納、約翰・克里斯、羅比・寇特蘭、瓦威克・戴維斯、李查・葛瑞夫斯、魯拔・格連特、李察・哈里斯、積遜・艾錫斯、丹尼爾・域卡夫、艾倫・瑞克曼、費歐娜・蕭、茱莉・華達絲及艾瑪・華森共同獲得。 * **G** **^** 跟曉治・邦尼輝、素兒・博伊爾(Zoe Boyle)、羅娜・卡麥可、占・卡特、布倫丹・科伊爾、蜜雪兒・道克利、潔西卡・布朗・芬德莉、西沃恩・芬納蘭、祖安・霍吉、伊恩・格雷、托馬斯・豪伊斯、勞勃・詹姆士 - 克里爾、艾倫・里奇、菲利斯・洛根、伊利沙伯・麥高雲、蘇菲・麥克謝拉、萊斯利・尼科爾、艾美・納托爾、大衛・羅伯、丹・史蒂文斯與梅洛普・威爾頓(Penelope Wilton)共同獲得。 * **H** **^** 跟聯合主演茱蒂・丹契並列於同一戲劇中。 ## 注釋 ## 外部連結 * 瑪姬・史密斯在網際網路電影資料庫(IMDb)上的資料(英文)
null
133,016
2023-05-02T15:24:46Z
76,776,414
史密斯,M.
305,722
<p><b>三發點放</b>(3-round burst,burst fire),或稱「三連發」或「三發短點」,是槍械術語。在越戰之前,美軍的步槍只能選擇扣下扳機後子彈是單發或連發;然而越戰時在叢林內的遭遇戰都極短暫,很難單發命中靈活穿梭於林間的越共,而連發又過於耗用子彈,而且很多新兵也因為緊張而濫射子彈,導致重新裝填彈匣的動作過於頻繁而向敵人露出破綻而死亡。因此越戰後的美國軍方在M16A2上設計了只能<b>單發</b>及<b>三發點放</b>的射擊選擇桿,以在節省彈藥、準確度、步槍功能定位和火力密度之間做出一個平衡。M16A2的點射機構有設計缺陷:扳機組件在扳機被釋放之後不會自動複位。舉例來說,當一個士兵在點射時第二發和第三發之間就已經鬆開了扳機,那麼下一次他再扣動扳機的時候只能射出一發子彈;即使在半自動模式中,扳機組件的機制也會影響武器的使用每一發子彈被射出之後,扳機組件都會在點射模式的3級之間位置不同;在這些級數之間每一次扣動扳機力度都不太一樣,從而影響單發射擊精確度。當時也採相同機制的HK G41,因結構上的差異則無此問題。 </p><p>俄羅斯的AN-94有獨特的「兩發點放」模式,該模式的射速高達每分鐘1,800發,以提高射擊的命中率。另外H&amp;K也為其推出的一些槍械(如:MP5、G36、G3等)提供具兩發點放選項的扳機組。AK-12也能夠兩發點放。 </p><p>現在,大多數突擊步槍都具有<b>全自動</b>及<b>單發</b>,三發點放變為非主要射擊模式,不過也有一些現代步槍同時擁有全自動、三發點放、單發射擊模式。(如豐和89式突擊步槍和T91戰鬥步槍) </p> <h2><span id=".E5.8F.83.E8.80.83"></span><span id="參考">參考</span></h2> <ul><li>M16突擊步槍</li> <li>CAR-15卡賓槍</li> <li>FAMAS突擊步槍</li> <li>HK G11突擊步槍</li> <li>衝鋒手槍</li> <li>貝瑞塔93R手槍</li> <li>Wz. 1988鉭式突擊步槍</li> <li>Wz. 1989縞瑪瑙卡賓槍</li> <li>Wz. 1996鈹式突擊步槍</li></ul>
**三發點放**(3-round burst,burst fire),或稱「三連發」或「三發短點」,是槍械術語。在越戰之前,美軍的步槍只能選擇扣下扳機後子彈是單發或連發;然而越戰時在叢林內的遭遇戰都極短暫,很難單發命中靈活穿梭於林間的越共,而連發又過於耗用子彈,而且很多新兵也因為緊張而濫射子彈,導致重新裝填彈匣的動作過於頻繁而向敵人露出破綻而死亡。因此越戰後的美國軍方在 M16A2 上設計了只能**單發**及**三發點放**的射擊選擇桿,以在節省彈藥、準確度、步槍功能定位和火力密度之間做出一個平衡。M16A2 的點射機構有設計缺陷:扳機組件在扳機被釋放之後不會自動複位。舉例來說,當一個士兵在點射時第二發和第三發之間就已經鬆開了扳機,那麼下一次他再扣動扳機的時候只能射出一發子彈;即使在半自動模式中,扳機組件的機制也會影響武器的使用每一發子彈被射出之後,扳機組件都會在點射模式的 3 級之間位置不同;在這些級數之間每一次扣動扳機力度都不太一樣,從而影響單發射擊精確度。當時也採相同機制的 HK G41,因結構上的差異則無此問題。 俄羅斯的 AN-94 有獨特的「兩發點放」模式,該模式的射速高達每分鐘 1,800 發,以提高射擊的命中率。另外 H&K 也為其推出的一些槍械(如:MP5、G36、G3 等)提供具兩發點放選項的扳機組。AK-12 也能夠兩發點放。 現在,大多數突擊步槍都具有**全自動**及**單發**,三發點放變為非主要射擊模式,不過也有一些現代步槍同時擁有全自動、三發點放、單發射擊模式。(如豐和 89 式突擊步槍和 T91 戰鬥步槍) ## 參考 * M16 突擊步槍 * CAR-15 卡賓槍 * FAMAS 突擊步槍 * HK G11 突擊步槍 * 衝鋒手槍 * 貝瑞塔 93R 手槍 * Wz. 1988 鉭式突擊步槍 * Wz. 1989 縞瑪瑙卡賓槍 * Wz. 1996 鈹式突擊步槍
null
2,648
2023-04-03T14:09:19Z
76,644,668
三發點放
537,827
<p><b>牙齒矯正器</b>(dental braces)又稱<b>齒列矯正器</b>或俗稱的<b>牙套</b>(braces)、<b>牙箍</b>,是齒列矯正所使用的一種裝置,用來矯正牙齒至適當的咬合位置。矯正器通常被用來改善咬合不良,包括戽斗、齙牙、前後牙錯咬、開咬、牙齒不整齊或其他各式各樣的齒列方面的缺陷等等,其目的是美容或是結構上的調整。矯正器通常會配合其他齒列矯正的裝置,可能用來拉開上顎或下顎,製造牙齒間的空間;或是改變齒顎的弧形,也因牽涉到改變臉型,故視為整形的一種。大部分的齒列矯正患者是兒童或是青少年,不過近年有愈來愈多成人尋求齒列矯正治療的趨勢。 </p> <h2><span id=".E6.AD.B7.E5.8F.B2"></span><span id="歷史">歷史</span></h2> <p>18世紀中葉,一位法國醫生皮埃爾·費查(Pierre Fauchard,被譽為「現代牙醫學之父」)在法國大革命之前的一段期間,親身見證並治療幾宗在當時的巴黎市民中頗為常見的牙齒畸型案例。歷史學家相信,有兩人都可被稱作「齒列矯正學之父」。第一個人是 Norman W. Kingsley,他除了是一位牙醫師之外,同時也是作家、藝術家、雕刻家,他在1880年時發表他的著作「論口腔畸型」(<i>Treatise on Oral Deformities</i>),Kingsley的著作對牙醫學有相當深遠的影響。另一位值得享有這項美譽的牙醫師是 J. N. Farrar,他寫了兩冊名為「論牙齒不整與其修正」(<i>A treatise on the Irregularities of the teeth and their corrections</i>)的著作。Farrar 精於設計矯正器,他也是第一位建議用每隔一段時間施以輕微的力量來移動牙齒的人。 </p> <h2><span id=".E5.8E.9F.E7.90.86"></span><span id="原理">原理</span></h2> <p>藉由牙弓線施加外力將牙齒推、拉向特定方向,並將壓力加諸牙周韌帶,牙周供血的改變所引發的生物性反應,透過一側的骨頭因造骨細胞產生,另一側的骨頭則被噬骨細胞再吸收,即可造成骨頭的重塑。 </p><p>骨頭吸收的模式大致有兩種。直接吸收,是從齒槽骨的內部細胞開始;非直接吸收(或稱逆吸收),從其鄰近的骨髓開始產生噬骨細胞,牙周韌帶因為一段期間的壓力而壞死之際,非直接吸收就會發生。如此一來,骨質吸收即會大於被創造出來的骨質。而骨頭的被吸收只發生在對牙周韌帶施加壓力的狀況。另一種有關牙齒移動的重要現象就是骨頭的沈澱,骨頭沈澱現象發生在轉向的牙周韌帶,骨頭若不產生沈澱,牙齒會鬆動,牙齒移動的方向會出現牙縫。 </p><p>牙齒通常在矯正期間會以每個月1公釐的速度移動,但個案差異極大,齒列矯正師可以隨著這個速度修改,這也說明了齒列矯正改變的幅度可大可小。 </p> <h2><span id=".E6.B2.BB.E7.99.82.E4.B9.8B.E5.BE.8C"></span><span id="治療之後">治療之後</span></h2> <p>一旦矯正器的治療完成後,患者會被要求配戴維持器,矯正師會基於患者的需要推薦不同的維持器。如果患者不按照矯正師的建議戴維持器的話,牙齒可能會移回原來的位置(稱做「復位」或「復發」)。 </p><p>赫氏上顎弓齒列固定器(Hawley Appliance)是用環繞在牙齒周圍的金屬線製成,並且被以符合上顎形狀做成的壓克力板圍住。Essix 式的維持器與 Invisalign trays 很相似,它是一種以牙齒形狀做成的透明塑膠盤,並藉由吸力固定。bonded 維持器則會以金屬線永久地黏在靠舌側的牙齒,通常只用在下排牙齒。 </p><p>假如患者的牙齒還不適合戴維持器,矯正師可能會決定用「pre-finisher」,這種橡膠裝置外觀很像運動用的口腔護套,它可以修整牙縫,改善上、下顎間的小空間及其他可能惡化的小問題,而這些小細節都是矯正器無法矯正。 </p><p>pre-finisher 是藉由顎部對該裝置施以巨大的壓力來對牙齒鑄模。患者在指定的時間內戴 pre-finisher,並自口部對其施力,每次10至15秒。其目的是增加「exercise time」,這些時間被用在對該裝置施力。與維持器一樣,pre-finisher 也不會永遠戴在口中,同樣可以取下或戴上。 </p> <h2><span id=".E4.BD.B5.E7.99.BC.E7.97.87.E5.92.8C.E9.A2.A8.E9.9A.AA"></span><span id="併發症和風險">併發症和風險</span></h2> <p>齒列矯正是門極為專業的牙科醫學,從一開始的診斷及治療中所牽涉到的生物力學,控制及治療後的維持、照顧等,都需要在專業的矯正專門醫師的督導下進行,否則可能會產生以下的併發症及風險: </p> <ol><li>由於施力不當而產生的牙根尖吸收。</li> <li>由於咬合不正而造成顳顎關節問題。</li> <li>由於清潔不當而造成牙周疾病、蛀牙。</li> <li>由於治療後的維持不當而造成牙齒的再復位(relapse)、咬合損傷(occlusal trauma)而必須再作第二次的矯正治療。</li></ol><p>矯正是藉由外力推動牙齒,進而影響骨頭,加上配戴矯正器,若清潔不當,容易引起牙齦炎,在發炎和外力的作用下,很容易產生軟骨鈣質沈積病的風險。 </p><p><br></p> <h2><span id=".E6.99.82.E9.96.93.E5.8F.8A.E8.B2.BB.E7.94.A8"></span><span id="時間及費用">時間及費用</span></h2> <p>矯正治療的時間一般約需一年到二年左右,也可能超過二年,這牽涉到每個人的骨骼特性及牙齒的移動速度以及配合治療程度,個別的差異極大。現在由於矯正的材料日新月異及對於牙齒移動的相關研究相繼被提出,矯正治療的時間有漸漸縮短的趨勢。費用會因為不同國家的國民所得、所使用的矯正材料、矯正醫師本身的訓練背景而有很大的差異,範圍從美金一千元至一萬元都有可能。 </p> <h2><span id=".E7.9F.AF.E6.AD.A3.E5.99.A8.E7.9A.84.E6.A8.A3.E5.BC.8F"></span><span id="矯正器的樣式">矯正器的樣式</span></h2> <ol><li>不鏽鋼合金矯正器:由不鏽鋼合金製成,最為堅固與耐壓,外觀較明顯。</li> <li>自鎖式矯正器(Self-Ligate bracket):新一代的矯正器,強調可以降低矯正線與矯正器之間的摩擦力,進而降低矯正過程中的酸痛感,並且可以加快牙齒的移動速度。</li> <li>透明陶瓷矯正器:由強化陶瓷製成,透明所以外觀較不明顯,但耐壓強度弱,會限制施力的強度而使治療時間延長約半年左右。</li> <li>舌側隱藏式矯正器:有別於一般的矯正器黏在牙齒的外側,此類矯正器強調的是將矯正器黏在牙齒的內側,如此可以達到一般人對於美觀的需求。但是由於在牙齒內側的操作不易,非受過特別訓練的矯正醫師難以操作。</li> <li>數位式透明矯正器:針對成年人美觀上的需求而發展出來的矯正器,其材質為生醫高分子材料,藉由電腦運算模擬,將牙齒導引到目標位置。例如:巧醫隱形矯正與 SOV 數位隱形矯正等台灣的品牌。</li> <li>全數位電腦設計矯正器導引放置法(Digital Indirect Bonding):與透明矯正牙套合併療程,預防隱形矯正失敗率較高之問題,先利用數位設計在電腦上規劃自鎖式矯正器位置, 精準放置矯正器,達到牙齒平整化後,再利用隱形矯正牙套做最後較簡易的關閉空間矯正。如 美國 SureSmile 可做到矯正器導板間接黏接矯正器,或台灣巧醫數位矯正系統可合併療程。</li> <li>隱形牙箍矯正器:客製化個別訂製。在療程開始前,會先拍攝口腔內牙齒以及展示面部的相片、拍攝X光片和利用口腔掃瞄器(iTero)將整副牙齒掃瞄並轉換成數位化的牙齒模型。之後,立體牙模會經由電腦軟體呈現,並由牙醫作分析和計劃適合的療程,最後電腦會根據療程要求生產客製化的隱形牙箍。</li></ol><h2><span id=".E5.A4.A7.E7.9C.BE.E6.96.87.E5.8C.96"></span><span id="大眾文化">大眾文化</span></h2> <p>很多兒童及青少年,包括沒有嚴重的咬合問題的人,牙齒矯正器只是他們成長中的一部分。而為了矯正牙齒而戴矯正器的成人的數目在逐漸增加。 </p><p>知名人士在成年時戴矯正器常會成為被注目的對象,像是 湯姆·克魯斯、關·史蒂芬妮、Lil Bow Wow、Ashley Judd、Lee Ann Womack、Terrell Davis、Lisa Scott-Lee、Lila McCann、 Linda Gray、Cher、Nancy Kissinger(前美國國務卿 亨利·季辛吉 之妻)、Brett Favre、Randy Moss、Marquis Daniels、Josh Howard、Kelly Clarkson、Alyssa Milano、斯維特拉娜·庫茲涅佐娃、Dir en grey的Kyo、克里斯蒂亞諾·羅納爾多、科羅拉多大學美式足球隊總教練 Dan Hawkins、寶拉·瓊斯 等人。 </p> <h2><span id=".E5.8F.83.E8.A6.8B"></span><span id="參見">參見</span></h2> <ul><li>正顎手術</li> <li>顎顏手術(Oral and maxillofacial surgery)</li> <li>齒列矯正(Orthodontics)</li> <li>整容</li> <li>牙科</li> <li>隱形牙齒矯正</li></ul>
**牙齒矯正器**(dental braces)又稱**齒列矯正器**或俗稱的**牙套**(braces)、**牙箍**,是齒列矯正所使用的一種裝置,用來矯正牙齒至適當的咬合位置。矯正器通常被用來改善咬合不良,包括戽斗、齙牙、前後牙錯咬、開咬、牙齒不整齊或其他各式各樣的齒列方面的缺陷等等,其目的是美容或是結構上的調整。矯正器通常會配合其他齒列矯正的裝置,可能用來拉開上顎或下顎,製造牙齒間的空間;或是改變齒顎的弧形,也因牽涉到改變臉型,故視為整形的一種。大部分的齒列矯正患者是兒童或是青少年,不過近年有愈來愈多成人尋求齒列矯正治療的趨勢。 ## 歷史 18 世紀中葉,一位法國醫生皮埃爾・費查(Pierre Fauchard,被譽為「現代牙醫學之父」)在法國大革命之前的一段期間,親身見證並治療幾宗在當時的巴黎市民中頗為常見的牙齒畸型案例。歷史學家相信,有兩人都可被稱作「齒列矯正學之父」。第一個人是 Norman W. Kingsley,他除了是一位牙醫師之外,同時也是作家、藝術家、雕刻家,他在 1880 年時發表他的著作「論口腔畸型」(_Treatise on Oral Deformities_),Kingsley 的著作對牙醫學有相當深遠的影響。另一位值得享有這項美譽的牙醫師是 J. N. Farrar,他寫了兩冊名為「論牙齒不整與其修正」(_A treatise on the Irregularities of the teeth and their corrections_)的著作。Farrar 精於設計矯正器,他也是第一位建議用每隔一段時間施以輕微的力量來移動牙齒的人。 ## 原理 藉由牙弓線施加外力將牙齒推、拉向特定方向,並將壓力加諸牙周韌帶,牙周供血的改變所引發的生物性反應,透過一側的骨頭因造骨細胞產生,另一側的骨頭則被噬骨細胞再吸收,即可造成骨頭的重塑。 骨頭吸收的模式大致有兩種。直接吸收,是從齒槽骨的內部細胞開始;非直接吸收(或稱逆吸收),從其鄰近的骨髓開始產生噬骨細胞,牙周韌帶因為一段期間的壓力而壞死之際,非直接吸收就會發生。如此一來,骨質吸收即會大於被創造出來的骨質。而骨頭的被吸收只發生在對牙周韌帶施加壓力的狀況。另一種有關牙齒移動的重要現象就是骨頭的沈澱,骨頭沈澱現象發生在轉向的牙周韌帶,骨頭若不產生沈澱,牙齒會鬆動,牙齒移動的方向會出現牙縫。 牙齒通常在矯正期間會以每個月 1 公釐的速度移動,但個案差異極大,齒列矯正師可以隨著這個速度修改,這也說明了齒列矯正改變的幅度可大可小。 ## 治療之後 一旦矯正器的治療完成後,患者會被要求配戴維持器,矯正師會基於患者的需要推薦不同的維持器。如果患者不按照矯正師的建議戴維持器的話,牙齒可能會移回原來的位置(稱做「復位」或「復發」)。 赫氏上顎弓齒列固定器(Hawley Appliance)是用環繞在牙齒周圍的金屬線製成,並且被以符合上顎形狀做成的壓克力板圍住。Essix 式的維持器與 Invisalign trays 很相似,它是一種以牙齒形狀做成的透明塑膠盤,並藉由吸力固定。bonded 維持器則會以金屬線永久地黏在靠舌側的牙齒,通常只用在下排牙齒。 假如患者的牙齒還不適合戴維持器,矯正師可能會決定用「pre-finisher」,這種橡膠裝置外觀很像運動用的口腔護套,它可以修整牙縫,改善上、下顎間的小空間及其他可能惡化的小問題,而這些小細節都是矯正器無法矯正。 pre-finisher 是藉由顎部對該裝置施以巨大的壓力來對牙齒鑄模。患者在指定的時間內戴 pre-finisher,並自口部對其施力,每次 10 至 15 秒。其目的是增加「exercise time」,這些時間被用在對該裝置施力。與維持器一樣,pre-finisher 也不會永遠戴在口中,同樣可以取下或戴上。 ## 併發症和風險 齒列矯正是門極為專業的牙科醫學,從一開始的診斷及治療中所牽涉到的生物力學,控制及治療後的維持、照顧等,都需要在專業的矯正專門醫師的督導下進行,否則可能會產生以下的併發症及風險: 1. 由於施力不當而產生的牙根尖吸收。 2. 由於咬合不正而造成顳顎關節問題。 3. 由於清潔不當而造成牙周疾病、蛀牙。 4. 由於治療後的維持不當而造成牙齒的再復位(relapse)、咬合損傷(occlusal trauma)而必須再作第二次的矯正治療。 矯正是藉由外力推動牙齒,進而影響骨頭,加上配戴矯正器,若清潔不當,容易引起牙齦炎,在發炎和外力的作用下,很容易產生軟骨鈣質沈積病的風險。 ## 時間及費用 矯正治療的時間一般約需一年到二年左右,也可能超過二年,這牽涉到每個人的骨骼特性及牙齒的移動速度以及配合治療程度,個別的差異極大。現在由於矯正的材料日新月異及對於牙齒移動的相關研究相繼被提出,矯正治療的時間有漸漸縮短的趨勢。費用會因為不同國家的國民所得、所使用的矯正材料、矯正醫師本身的訓練背景而有很大的差異,範圍從美金一千元至一萬元都有可能。 ## 矯正器的樣式 1. 不鏽鋼合金矯正器:由不鏽鋼合金製成,最為堅固與耐壓,外觀較明顯。 2. 自鎖式矯正器(Self-Ligate bracket):新一代的矯正器,強調可以降低矯正線與矯正器之間的摩擦力,進而降低矯正過程中的酸痛感,並且可以加快牙齒的移動速度。 3. 透明陶瓷矯正器:由強化陶瓷製成,透明所以外觀較不明顯,但耐壓強度弱,會限制施力的強度而使治療時間延長約半年左右。 4. 舌側隱藏式矯正器:有別於一般的矯正器黏在牙齒的外側,此類矯正器強調的是將矯正器黏在牙齒的內側,如此可以達到一般人對於美觀的需求。但是由於在牙齒內側的操作不易,非受過特別訓練的矯正醫師難以操作。 5. 數位式透明矯正器:針對成年人美觀上的需求而發展出來的矯正器,其材質為生醫高分子材料,藉由電腦運算模擬,將牙齒導引到目標位置。例如:巧醫隱形矯正與 SOV 數位隱形矯正等台灣的品牌。 6. 全數位電腦設計矯正器導引放置法(Digital Indirect Bonding):與透明矯正牙套合併療程,預防隱形矯正失敗率較高之問題,先利用數位設計在電腦上規劃自鎖式矯正器位置,精準放置矯正器,達到牙齒平整化後,再利用隱形矯正牙套做最後較簡易的關閉空間矯正。如 美國 SureSmile 可做到矯正器導板間接黏接矯正器,或台灣巧醫數位矯正系統可合併療程。 7. 隱形牙箍矯正器:客製化個別訂製。在療程開始前,會先拍攝口腔內牙齒以及展示面部的相片、拍攝 X 光片和利用口腔掃瞄器(iTero)將整副牙齒掃瞄並轉換成數位化的牙齒模型。之後,立體牙模會經由電腦軟體呈現,並由牙醫作分析和計劃適合的療程,最後電腦會根據療程要求生產客製化的隱形牙箍。 ## 大眾文化 很多兒童及青少年,包括沒有嚴重的咬合問題的人,牙齒矯正器只是他們成長中的一部分。而為了矯正牙齒而戴矯正器的成人的數目在逐漸增加。 知名人士在成年時戴矯正器常會成為被注目的對象,像是 湯姆・克魯斯、關・史蒂芬妮、Lil Bow Wow、Ashley Judd、Lee Ann Womack、Terrell Davis、Lisa Scott-Lee、Lila McCann、 Linda Gray、Cher、Nancy Kissinger(前美國國務卿 亨利・季辛吉 之妻)、Brett Favre、Randy Moss、Marquis Daniels、Josh Howard、Kelly Clarkson、Alyssa Milano、斯維特拉娜・庫茲涅佐娃、Dir en grey 的 Kyo、克里斯蒂亞諾・羅納爾多、科羅拉多大學美式足球隊總教練 Dan Hawkins、寶拉・瓊斯 等人。 ## 參見 * 正顎手術 * 顎顏手術(Oral and maxillofacial surgery) * 齒列矯正(Orthodontics) * 整容 * 牙科 * 隱形牙齒矯正
null
9,354
2023-04-16T12:23:42Z
74,878,427
牙套
5,482,652
<p><span></span> </p><p><b>馬克西莫維奇</b>(烏克蘭語:<span lang="uk">Максимовичі</span>),是烏克蘭的城鎮,位於該國西部利沃夫州,由桑博爾區負責管轄,始建於1375年,面積5.35平方公里,海拔高度282米,2001年人口516,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96.45人。 </p> <h2><span id=".E5.8F.83.E8.80.83.E8.B3.87.E6.96.99"></span><span id="參考資料">參考資料</span></h2> <ul><li>Погода в селі Максимовичі</li></ul><p><br></p>
**馬克西莫維奇**(烏克蘭語:Максимовичі),是烏克蘭的城鎮,位於該國西部利沃夫州,由桑博爾區負責管轄,始建於 1375 年,面積 5.35 平方公里,海拔高度 282 米,2001 年人口 516,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 96.45 人。 ## 參考資料 * Погода в селі Максимовичі
{ "globe": "earth", "lat": 49.5625, "lon": 23.17944444 }
544
2023-04-16T12:30:33Z
74,811,270
馬克西莫維奇_(桑博爾區)
1,142,905
<p><b>魏德曼花紋</b>也稱為<b>湯姆森結構</b>,是在八面體隕鐵的鐵隕石和一些橄欖隕鐵中發現獨特的長鎳-鐵結晶,它們包括一些交織的錐紋石和鎳紋石形成的帶狀物,稱為<i>lamellæ</i>。通常,在<i>殼層</i>的空隙中會發現由錐紋石和鎳紋石混合構成,稱為合紋石的微小顆粒。 </p><p><br></p><p><br></p> <h2><span id=".E7.99.BC.E7.8F.BE"></span><span id="發現">發現</span></h2> <p>在1808年,這種圖型以維也納的帝國磁器廠廠長阿洛伊斯·魏德曼施泰登的名字命名。當將鐵隕石加熱時,魏德曼注意到顏色和光澤的變化,在不同區域的鐵合金會以不同的速率氧化。他並沒有發布它的發現,只是在同事之間進行口頭上的溝通。此一發現被維也納礦物和動物學展示所的所長Carl · Schreibers認同。 </p><p>然而,現在認為這項發現應該歸給早他四年公布相同結果的<span data-orig-title="G·湯姆生" data-lang-code="en" data-lang-name="英語" data-foreign-title="G. Thomson"><span>G·湯姆生</span></span>。 </p><p>湯姆森於1804年在那不勒斯工作時,曾以硝酸處理克拉斯諾亞爾斯克隕石,嘗試消除氧化造成的變化。隕石在與硝酸接觸後不久,表面出現了奇怪的花紋,他如上文所述的作了詳細的說明。在義大利南部的內戰和政治上的不穩定,使湯姆森很難和他在英國的同事保持聯繫。替他傳訊的人被謀殺,這使他遺失了重要的通訊。結果是,在1804年,他的發現只在法國的<i>Bibliothèque Britannique</i>上發表。在1806年初,法國的拿破崙入侵那不勒斯,湯姆森被迫逃到西西里 ,在當年的11月,他在巴勒莫過逝,享年46歲。在1808年,湯姆森的工作再度在義大利被發表(從原始的英文稿翻譯)於<i>Atti dell'Accademia Delle Scienze di Siena</i>。橫掃歐洲的拿破崙戰爭妨礙了湯姆森和科學界的接觸,另一方面,他的早逝也使他的貢獻被埋沒了許多年。 </p> <h2><span id=".E5.90.8D.E7.A8.B1"></span><span id="名稱">名稱</span></h2> <p>對這種圖樣最常被用到的名稱是<b>魏德曼花紋</b>或<b>魏德曼構造</b>,但是在拼寫上有一些變化: </p> <ul><li><i>Widmanstetter</i>:Frederick C. Leonard建議的。</li> <li><i>Widmannstätten</i>:例如用在月球上的魏德曼月球坑。</li> <li><i>Widmanstatten</i>:英語的。</li></ul><p>此外,由於G. 湯姆森較早發現此種花紋,有些作者建議將這種花紋稱為<b>湯姆森構造</b>,或是<b>湯姆森-魏德曼構造</b>。 </p> <h2><span id=".E6.AE.BC.E5.B1.A4.E5.BD.A2.E6.88.90.E7.9A.84.E6.A9.9F.E5.88.B6"></span><span id="殼層形成的機制">殼層形成的機制</span></h2> <p>鎳紋石是在熔點以下的溫度均勻混合的鐵和鎳合金。在溫度900到600 °C(與鎳的含量相關),有兩種鎳含量不同的穩定合金:錐紋石的鎳含量低(只有5%至15%的鎳),鎳紋石的鎳含量高(可以高達50%)。八面體隕鐵隕石的鎳含量規範需要介於錐紋石和鎳紋石之間,這會導致錐紋石在緩慢降溫的條件下,錐紋石板會在鎳紋石的晶格中沿著某一個晶軸平面的方向成長。 </p><p>低鎳含量的錐紋石在固體金屬內擴散的溫度介於700至450 °C,並且以大約每百萬年降低1至100度,非常緩慢的速度降溫。這可以解釋:為何在實驗室中無法製造出此種結構。 </p><p>在隕石被切割、拋光和酸蝕時,因為鎳紋石耐酸性較高,因此可以看見晶體線形的花紋。在這張圖片中,廣泛顯示的白線是錐紋石(大小在mm的尺度),像緞帶的細線是鎳紋石,暗灰的雜斑區域是合紋石。 </p> <h2><span id=".E7.94.A8.E9.80.94"></span><span id="用途">用途</span></h2> <p>由於以極端緩慢的速率冷卻(經歷數百萬年),鎳鐵晶體在固體內增長的長度只有幾釐米。這種花紋的存在是材料來自外太空的證明,可以很容易的確定一小塊的碎片是否隕石的一角。 </p> <h2><span id=".E6.A8.99.E6.9C.AC"></span><span id="標本">標本</span></h2> <p>有許多不同的方法可以顯示出鐵隕石上的魏德曼花紋,通常第一步是要先切片和拋光,然後清理和移除任何拋光時殘留下的汙垢,最後將切片放入硝酸來處理(最近常用的是以氯化鐵來處理)。由於每顆隕石的鎳含量不同,蝕刻所需要的時間也不同,通常是30秒至1分鐘左右。隕石一旦被酸蝕刻,通常需要用強鹼(例如碳酸鈉)來平衡,以移除殘留下的酸,並且清洗和乾燥,使用輕潤滑油可以協助抗腐蝕性。 </p> <h2><span id=".E5.B0.BA.E5.AF.B8"></span><span id="尺寸">尺寸</span></h2> <p>鎳紋石的帶寬範圍從粗糙到細緻,是依據鎳含量的增加而變化的。現今,鐵隕石的分類是依據<b>化學成分</b>,但是原始的分類是以花紋的帶寬為依據,稱為<b>構造分類法</b>。八面體隕鐵可以分為: </p> <ul><li>Ogg:最粗糙的八面體隕鐵,錐紋石的帶寬大於3.3mm,鎳含量在5%-9%。</li> <li>Og :粗糙的八面體隕鐵,錐紋石的帶寬在1.3-3.3 mm,鎳含量在6.5-8.5%。</li> <li>Om:中等的八面體隕鐵,錐紋石的帶寬在0.5-1.3 mm,鎳含量在7-13%。</li> <li>Of :細緻的八面體隕鐵,錐紋石的帶寬在0.2-0.5 mm,鎳含量在7.5-13%。</li> <li>Off:最細緻的八面體隕鐵,錐紋石的帶寬小於&lt;0.2 mm,鎳含量在17-18%。</li></ul><p>沒有魏德曼花紋的鐵隕石: </p> <ul><li>但是有諾伊曼線的稱為六面體隕鐵,</li> <li>沒有任何結構的稱為無紋隕鐵。</li></ul><h2><span id=".E5.BD.A2.E7.8B.80.E5.92.8C.E7.B4.8B.E8.B7.AF"></span><span id="形狀和紋路">形狀和紋路</span></h2> <p>以不同的方向切割的隕石平面會影響到魏德曼花紋的形狀和方向,因為在八面體上的錐紋石薄片是精確排列的。八面體隕鐵的名稱來自於晶體的結構是並聯的八面體,相對的面是互相平行的。所以雖然八面體有八個面,但錐紋石只有四個面。鐵和鐵-鎳只會形成八面體結晶的情形非常罕見,但是這些在晶體學上的八面體仍然與外部的行為無關。沿著不同平面切開的八面體隕鐵(或者任何八面體對稱的物質,是正立方對秤體的次分類),都會呈現下面之中的一種型態: </p> <ul><li>垂直三個軸(立方體)之一切下:兩組彼此互相垂直的條紋。</li> <li>平行於八面體之一的平面切下(與三個軸的晶體中心等距離):三組條紋彼此成60°斜交的條紋。</li> <li>其他的角度:四組以不同任意角度交叉的條紋。</li></ul> <h2><span id=".E8.A8.BB.E8.A7.A3"></span><span id="註解">註解</span></h2> <h2><span id=".E7.9B.B8.E9.97.9C.E6.A2.9D.E7.9B.AE"></span><span id="相關條目">相關條目</span></h2> <ul><li>隕石</li> <li>G. 湯姆森</li> <li>阿洛伊斯·魏德曼</li> <li>諾伊曼線</li></ul><h2><span id=".E5.A4.96.E9.83.A8.E9.80.A3.E7.B5.90"></span><span id="外部連結">外部連結</span></h2> <ul><li>Widmannstätten figures on the Gibeon Iron-Meteorite</li></ul><!-- NewPP limit report Parsed by mw2291 Cached time: 20230505212530 Cache expiry: 1814400 Reduced expiry: false Complications: [show‐toc] CPU time usage: 0.177 seconds Real time usage: 0.259 seconds Preprocessor visited node count: 2480/1000000 Post‐expand include size: 64739/2097152 bytes Template argument size: 11204/2097152 bytes Highest expansion depth: 14/100 Expensive parser function count: 1/500 Unstrip recursion depth: 0/20 Unstrip post‐expand size: 6064/5000000 bytes Lua time usage: 0.038/10.000 seconds Lua memory usage: 3004010/52428800 bytes Number of Wikibase entities loaded: 1/400 --><!-- Transclusion expansion time report (%,ms,calls,template) 100.00% 155.255 1 -total 31.90% 49.532 1 Template:Commons_category 22.92% 35.585 1 Template:Cite_web 21.65% 33.617 3 Template:Navbox_subgroup 19.33% 30.018 1 Template:隕石 17.90% 27.798 1 Template:Navbox 15.53% 24.116 1 Template:Link-en 14.30% 22.196 1 Template:If_then_show 4.24% 6.584 1 Template:Commons 3.39% 5.265 1 Template:Sister_project -->
**魏德曼花紋**也稱為**湯姆森結構**,是在八面體隕鐵的鐵隕石和一些橄欖隕鐵中發現獨特的長鎳 - 鐵結晶,它們包括一些交織的錐紋石和鎳紋石形成的帶狀物,稱為 _lamellæ_。通常,在_殼層_的空隙中會發現由錐紋石和鎳紋石混合構成,稱為合紋石的微小顆粒。 ## 發現 在 1808 年,這種圖型以維也納的帝國磁器廠廠長阿洛伊斯・魏德曼施泰登的名字命名。當將鐵隕石加熱時,魏德曼注意到顏色和光澤的變化,在不同區域的鐵合金會以不同的速率氧化。他並沒有發布它的發現,只是在同事之間進行口頭上的溝通。此一發現被維也納礦物和動物學展示所的所長 Carl・Schreibers 認同。 然而,現在認為這項發現應該歸給早他四年公布相同結果的 G・湯姆生。 湯姆森於 1804 年在那不勒斯工作時,曾以硝酸處理克拉斯諾亞爾斯克隕石,嘗試消除氧化造成的變化。隕石在與硝酸接觸後不久,表面出現了奇怪的花紋,他如上文所述的作了詳細的說明。在義大利南部的內戰和政治上的不穩定,使湯姆森很難和他在英國的同事保持聯繫。替他傳訊的人被謀殺,這使他遺失了重要的通訊。結果是,在 1804 年,他的發現只在法國的 _Bibliothèque Britannique_ 上發表。在 1806 年初,法國的拿破崙入侵那不勒斯,湯姆森被迫逃到西西里 ,在當年的 11 月,他在巴勒莫過逝,享年 46 歲。在 1808 年,湯姆森的工作再度在義大利被發表(從原始的英文稿翻譯)於 _Atti dell'Accademia Delle Scienze di Siena_。橫掃歐洲的拿破崙戰爭妨礙了湯姆森和科學界的接觸,另一方面,他的早逝也使他的貢獻被埋沒了許多年。 ## 名稱 對這種圖樣最常被用到的名稱是**魏德曼花紋**或**魏德曼構造**,但是在拼寫上有一些變化: * _Widmanstetter_:Frederick C. Leonard 建議的。 * _Widmannstätten_:例如用在月球上的魏德曼月球坑。 * _Widmanstatten_:英語的。 此外,由於 G. 湯姆森較早發現此種花紋,有些作者建議將這種花紋稱為**湯姆森構造**,或是**湯姆森 - 魏德曼構造**。 ## 殼層形成的機制 鎳紋石是在熔點以下的溫度均勻混合的鐵和鎳合金。在溫度 900 到 600 °C(與鎳的含量相關),有兩種鎳含量不同的穩定合金:錐紋石的鎳含量低(只有 5% 至 15% 的鎳),鎳紋石的鎳含量高(可以高達 50%)。八面體隕鐵隕石的鎳含量規範需要介於錐紋石和鎳紋石之間,這會導致錐紋石在緩慢降溫的條件下,錐紋石板會在鎳紋石的晶格中沿著某一個晶軸平面的方向成長。 低鎳含量的錐紋石在固體金屬內擴散的溫度介於 700 至 450 °C,並且以大約每百萬年降低 1 至 100 度,非常緩慢的速度降溫。這可以解釋:為何在實驗室中無法製造出此種結構。 在隕石被切割、拋光和酸蝕時,因為鎳紋石耐酸性較高,因此可以看見晶體線形的花紋。在這張圖片中,廣泛顯示的白線是錐紋石(大小在 mm 的尺度),像緞帶的細線是鎳紋石,暗灰的雜斑區域是合紋石。 ## 用途 由於以極端緩慢的速率冷卻(經歷數百萬年),鎳鐵晶體在固體內增長的長度只有幾釐米。這種花紋的存在是材料來自外太空的證明,可以很容易的確定一小塊的碎片是否隕石的一角。 ## 標本 有許多不同的方法可以顯示出鐵隕石上的魏德曼花紋,通常第一步是要先切片和拋光,然後清理和移除任何拋光時殘留下的汙垢,最後將切片放入硝酸來處理(最近常用的是以氯化鐵來處理)。由於每顆隕石的鎳含量不同,蝕刻所需要的時間也不同,通常是 30 秒至 1 分鐘左右。隕石一旦被酸蝕刻,通常需要用強鹼(例如碳酸鈉)來平衡,以移除殘留下的酸,並且清洗和乾燥,使用輕潤滑油可以協助抗腐蝕性。 ## 尺寸 鎳紋石的帶寬範圍從粗糙到細緻,是依據鎳含量的增加而變化的。現今,鐵隕石的分類是依據**化學成分**,但是原始的分類是以花紋的帶寬為依據,稱為**構造分類法**。八面體隕鐵可以分為: * Ogg:最粗糙的八面體隕鐵,錐紋石的帶寬大於 3.3mm,鎳含量在 5%-9%。 * Og :粗糙的八面體隕鐵,錐紋石的帶寬在 1.3-3.3 mm,鎳含量在 6.5-8.5%。 * Om:中等的八面體隕鐵,錐紋石的帶寬在 0.5-1.3 mm,鎳含量在 7-13%。 * Of :細緻的八面體隕鐵,錐紋石的帶寬在 0.2-0.5 mm,鎳含量在 7.5-13%。 * Off:最細緻的八面體隕鐵,錐紋石的帶寬小於 < 0.2 mm,鎳含量在 17-18%。 沒有魏德曼花紋的鐵隕石: * 但是有諾伊曼線的稱為六面體隕鐵, * 沒有任何結構的稱為無紋隕鐵。 ## 形狀和紋路 以不同的方向切割的隕石平面會影響到魏德曼花紋的形狀和方向,因為在八面體上的錐紋石薄片是精確排列的。八面體隕鐵的名稱來自於晶體的結構是並聯的八面體,相對的面是互相平行的。所以雖然八面體有八個面,但錐紋石只有四個面。鐵和鐵 - 鎳只會形成八面體結晶的情形非常罕見,但是這些在晶體學上的八面體仍然與外部的行為無關。沿著不同平面切開的八面體隕鐵(或者任何八面體對稱的物質,是正立方對秤體的次分類),都會呈現下面之中的一種型態: * 垂直三個軸 (立方體) 之一切下:兩組彼此互相垂直的條紋。 * 平行於八面體之一的平面切下 (與三個軸的晶體中心等距離):三組條紋彼此成 60° 斜交的條紋。 * 其他的角度:四組以不同任意角度交叉的條紋。 ## 註解 ## 相關條目 * 隕石 * G. 湯姆森 * 阿洛伊斯・魏德曼 * 諾伊曼線 ## 外部連結 * Widmannstätten figures on the Gibeon Iron-Meteorite
null
9,228
2023-04-16T12:24:31Z
73,000,197
魏德曼花紋
1,899,662
<p><b>劉國具鎮</b>,是中華人民共和國陝西省榆林市佳縣下轄的一個鄉鎮級行政單位。</p><p>2015年,陝西省民政廳批覆同意撤銷上高寨鄉、劉國具鄉,合併設立劉國具鎮。 </p> <h2><span id=".E8.A1.8C.E6.94.BF.E5.8C.BA.E5.88.92"></span><span id="行政区划">行政區劃</span></h2> <p>劉國具鎮下轄以下地區:</p><p>劉國具村、​閆家寺村、​後寨溝村、​前寨溝村、​窯坬村、​劉落則溝村、​張家溝村、​王元村、​馬家溝村、​賀家倉村、​魏家溝村、​梨灣村、​袁家溝村、​白家鋪村、​白家後灣村、​郝家坬村、​王家坬村、​呂家溝村、​高昌村、​草垛塄村、​白家舍溝村、​余家山村、​杜家圪勞村、​薜家溝村、​徐家畔村、​和市塌村、​高家畔村、​高家圪凹村、​黃谷地村、​興莊村、​復勝灣村、​白家下坬村、​徐家窯頭村、​上高寨村、​白家土寨村、​趙大林村、​王家山村、​高家後寨村、​雲家碼頭村、​張家老莊村、​張家元村、​李治村、​徐家東溝村、​白家崖窯村、​段家溝村、​舍窠灣村、​開光峁村、​徐家西畔村、​順義峁村、​徐家峁上村、​斗范梁村、​高家坬上村、​後鄭家溝村、​陳家泥溝村、​水灣溝村、​前鄭家溝村、​稍店子村、​陳家墕村、​水灣畔村、​川賀村、​劉家崖窯村、​柳樹峁村、​木瓜樹峁村、​高砭梁村和高家峁村。 </p> <h2><span id=".E5.8F.82.E8.80.83.E8.B5.84.E6.96.99"></span><span id="参考资料">參考資料</span></h2>
**劉國具鎮**,是中華人民共和國陝西省榆林市佳縣下轄的一個鄉鎮級行政單位。 2015 年,陝西省民政廳批覆同意撤銷上高寨鄉、劉國具鄉,合併設立劉國具鎮。 ## 行政區劃 劉國具鎮下轄以下地區: 劉國具村、​閆家寺村、​後寨溝村、​前寨溝村、​窯坬村、​劉落則溝村、​張家溝村、​王元村、​馬家溝村、​賀家倉村、​魏家溝村、​梨灣村、​袁家溝村、​白家鋪村、​白家後灣村、​郝家坬村、​王家坬村、​呂家溝村、​高昌村、​草垛塄村、​白家舍溝村、​余家山村、​杜家圪勞村、​薜家溝村、​徐家畔村、​和市塌村、​高家畔村、​高家圪凹村、​黃谷地村、​興莊村、​復勝灣村、​白家下坬村、​徐家窯頭村、​上高寨村、​白家土寨村、​趙大林村、​王家山村、​高家後寨村、​雲家碼頭村、​張家老莊村、​張家元村、​李治村、​徐家東溝村、​白家崖窯村、​段家溝村、​舍窠灣村、​開光峁村、​徐家西畔村、​順義峁村、​徐家峁上村、​斗范梁村、​高家坬上村、​後鄭家溝村、​陳家泥溝村、​水灣溝村、​前鄭家溝村、​稍店子村、​陳家墕村、​水灣畔村、​川賀村、​劉家崖窯村、​柳樹峁村、​木瓜樹峁村、​高砭梁村和高家峁村。 ## 參考資料
{ "globe": "earth", "lat": 38.2571, "lon": 110.35968 }
953
2023-05-05T01:22:57Z
72,746,374
刘国具镇
541,586
<p><b>里卡多·奧利維拉</b>(<b>Ricardo Oliveira</b>,1980年5月6日<span title="Template:BLP editintro">—</span>)是一名巴西足球員,司職前鋒,目前效力巴西俱樂部庫里奇巴,為人所知曾效力AC米蘭。 </p> <h2><span id=".E8.81.8C.E4.B8.9A.E7.94.9F.E6.B6.AF"></span><span id="职业生涯">職業生涯</span></h2> <h3><span id=".E5.B7.B4.E8.A5.BF"></span><span id="巴西">巴西</span></h3> <p>奧利維拉的職業生涯從葡萄牙人隊(Portuguesa)開始,在46場比賽射進23球後,他轉會至國內的傳統勁旅桑托斯。奧利維拉在 34 場比賽中攻入了 22 球,並隨隊奪得了南美自由盃。這一年,桑托斯的多名新星被歐洲俱樂部先後羅致,而奧利維拉則得到西班牙俱樂部瓦倫西亞垂青,並且加盟該隊,轉戰歐洲。 </p> <h3><span id=".E8.8F.AF.E5.80.AB.E8.A5.BF.E4.BA.9E"></span><span id="華倫西亞">瓦倫西亞</span></h3> <p>在當時的瓦倫西亞教練貝尼特斯的執教下,奧利維拉並非球隊的首選前鋒。但他每次上場都表現良好,他在21場西甲聯賽中攻入 8 球,包括與巴塞隆納比賽中一場精妙的遠射。他在效力瓦倫西亞的一個賽季,協助球隊得了歐洲足總盃和西甲聯賽冠軍。可是,由於未能在球隊保證其先發位置,奧利維拉在球季完結後轉會到皇家貝提斯。 </p> <h3><span id=".E7.9A.87.E5.AE.B6.E8.B2.9D.E8.BF.AA.E6.96.AF"></span><span id="皇家貝迪斯">皇家貝提斯</span></h3> <p>2004年夏天,奧利維拉加盟皇家貝提斯,奧利維拉在 37 場西甲聯賽中射入 22 球;在國王盃決賽對陣奧沙辛拿的比賽中,他攻入第一球,協助球隊以2比1取勝,贏得西班牙盃冠軍,皇家貝提斯在該季以第四名完成聯賽。在之後的一季,奧利維拉在歐冠盃對英超球隊車路士的分組賽中嚴重受傷,提早收咧,全季他只曾上場過 9 次,打進 4 球。2006 年初,奧利維拉回到巴西,外借至聖保羅以保持狀態。8月10日,奧利維拉成功復出,他在南美自由盃的比賽中代表聖保羅上場。8 月 21 日,奧利維拉回到皇家貝提斯。但他遲了向俱樂部報到 9 天,引起了會方的不滿。他表示這次並非故意遲到,只是很想協助聖保羅打入南美自由盃決賽,才遲了回到西班牙。 </p> <h3><span id="AC.E7.B1.B3.E8.98.AD"></span><span id="AC米蘭">AC米蘭</span></h3> <p>2005-2006球季結束後,AC米蘭的烏克蘭射手舍甫琴科轉會到英超俱樂部車路士,球隊的鋒線出現空檔。由於「電話門事件」的終審結果遲遲沒有下來,在有可能被處分的情況下,AC米蘭未能成功簽入一些具份量的前鋒,例如曾外借到AC米蘭的阿根廷中鋒基斯普和瑞典國腳埃瓦爾謙莫域便先後選擇加盟國際米蘭。結果,AC米蘭從皇家貝提斯引入奧利維拉,來填補舍甫琴科的空缺。 </p><p>2006年8月31日,奧利維拉與C米蘭簽約五年。<mark class="template-facttext" title="需要提供文獻來源">之前一星期,雙方已經談好一千萬歐元的價格,但皇家貝提斯主席曼紐埃爾·路易茲·德·洛佩拉(Manuel Ruiz de Lopera)突然提價,以及幾條額外條款。洛佩拉認為奧利維拉仍然沒有還清欠俱樂部的款項,並對他不經允許便擅自決定加盟一家班霸作出罰款。最終成交價為一千八百萬歐元(包括身價三百萬的瑞士中場禾高),遠遠高出了米蘭方面的預期。本來洛佩拉希望米蘭交換沃熱爾的同時再付一千八百萬,這使義大利方面非常惱火,奧利維拉本人此時威脅如果不放人他將罷賽。最終,米蘭付出一千五百萬歐元的現金以及沃熱爾,並答應在2007年與皇家貝提斯踢一場友誼賽。</mark></p><p>奧利維拉與紅黑兵團簽約五年,在2006-2007球季的揭幕戰中,他替補出場並打入一球。可是,此後他未能保持在皇家貝提斯的進球率,整個球季中,他在 22 場比賽中只能攻入 3 球,以及義大利盃的兩球。2006年10月,他的姐姐瑪麗亞·勞德斯(Maria Lourdes)被綁架,次年3月12日被安全釋放。 </p> <h3><span id=".E8.96.A9.E6.8B.89.E6.88.88.E8.96.A9"></span><span id="薩拉戈薩">薩拉戈薩</span></h3> <p>2007年7月14日,奧利維拉回到西班牙,外借至西班牙俱樂部薩拉戈薩一個球季。薩拉戈薩在球季完結後將會有收購奧利維拉的優先權。回到西班牙的奧利維拉重現在皇家貝提斯時的風采,現時他為薩拉戈薩攻入10球,位列聯賽射手榜的前列位置。 2008年5月25日,奧利維拉正式以1000萬歐元轉投薩拉戈薩。 </p> <h2><span id=".E5.9C.8B.E5.AE.B6.E9.9A.8A"></span><span id="國家隊">國家隊</span></h2> <p>2004年5月25日,奧利維拉首次代表國家隊出場,對手是加泰隆尼亞聯隊,以5比1獲勝,奧利維拉打入一球。這場友誼賽並不被國際足總承認。7月8日,在對陣巴拉圭的美洲盃比賽中,奧利維拉獲得首次正式比賽出場。7月18日對陣墨西哥的半準決賽中,奧利維拉打入一球。巴西隊最終奪冠。 </p><p>之後,奧利維拉成了國家隊的常客,入選了2005年聯合會盃之後因傷錯過了2006年世界盃。缺席國家隊一年後,新教練鄧加在2006年11月15日與瑞士的友誼賽中將他召入名單。 </p> <h2><span id=".E8.8D.A3.E8.AA.89"></span><span id="荣誉">榮譽</span></h2> <h3><span id=".E5.9B.BD.E5.AE.B6.E9.98.9F"></span><span id="国家队">國家隊</span></h3> <ul><li>美洲盃 - 2004年</li> <li>聯合會盃 - 2005年</li></ul><h3><span id=".E7.90.83.E6.9C.83"></span><span id="球會">俱樂部</span></h3> <p><b>瓦倫西亞</b> </p> <ul><li>西甲 2003/04</li> <li>歐洲足總盃 2003/04</li></ul><p><b>皇家貝提斯</b> </p> <ul><li>西班牙盃 2004/05</li></ul><p><b>AC米蘭</b> </p> <ul><li>歐冠盃 2006/07</li></ul><h3><span id=".E4.B8.AA.E4.BA.BA"></span><span id="个人">個人</span></h3> <ul><li>2003年南美自由盃神射手</li></ul><h2><span id=".E5.8F.82.E8.80.83.E6.96.87.E7.8C.AE"></span><span id="参考文献">參考文獻</span></h2> <ul><li>AC米蘭網站官方宣布奧利維拉加盟</li> <li>footballdatabase.com的奧利維拉介紹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li> <li>雅虎體育的奧利維拉數據</li></ul><h2><span id=".E5.A4.96.E9.83.A8.E9.93.BE.E6.8E.A5"></span><span id="外部链接">外部連結</span></h2> <ul><li>歐足總網站採訪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li></ul><!-- NewPP limit report Parsed by mw2378 Cached time: 20230503023124 Cache expiry: 1814400 Reduced expiry: false Complications: [show‐toc] CPU time usage: 0.338 seconds Real time usage: 0.442 seconds Preprocessor visited node count: 5830/1000000 Post‐expand include size: 210151/2097152 bytes Template argument size: 20044/2097152 bytes Highest expansion depth: 24/100 Expensive parser function count: 11/500 Unstrip recursion depth: 0/20 Unstrip post‐expand size: 1/5000000 bytes Lua time usage: 0.129/10.000 seconds Lua memory usage: 5878732/52428800 bytes Number of Wikibase entities loaded: 1/400 --><!-- Transclusion expansion time report (%,ms,calls,template) 100.00% 316.999 1 -total 50.25% 159.294 1 Template:Football_player_infobox 38.04% 120.581 1 Template:Infobox3cols 27.95% 88.596 1 Template:NoteTA 10.13% 32.121 3 Template:Navbox 9.43% 29.899 1 Template:Height 9.28% 29.405 1 Template:Wikidata_image 8.52% 27.011 3 Template:Convert 7.83% 24.811 2 Template:National_squad 5.66% 17.932 1 Template:2004年美洲國家盃足球賽巴西參賽名單 --><!-- Saved in parser cache with key zhwiki:pcache:idhash:541586-0!userlang=zh-tw!zh-tw and timestamp 20230503023124 and revision id 73735531. Rendering was triggered because: page-view -->
**里卡多・奧利維拉**(**Ricardo Oliveira**,1980 年 5 月 6 日 —)是一名巴西足球員,司職前鋒,目前效力巴西俱樂部庫里奇巴,為人所知曾效力 AC 米蘭。 ## 職業生涯 ### 巴西 奧利維拉的職業生涯從葡萄牙人隊(Portuguesa)開始,在 46 場比賽射進 23 球後,他轉會至國內的傳統勁旅桑托斯。奧利維拉在 34 場比賽中攻入了 22 球,並隨隊奪得了南美自由盃。這一年,桑托斯的多名新星被歐洲俱樂部先後羅致,而奧利維拉則得到西班牙俱樂部瓦倫西亞垂青,並且加盟該隊,轉戰歐洲。 ### 瓦倫西亞 在當時的瓦倫西亞教練貝尼特斯的執教下,奧利維拉並非球隊的首選前鋒。但他每次上場都表現良好,他在 21 場西甲聯賽中攻入 8 球,包括與巴塞隆納比賽中一場精妙的遠射。他在效力瓦倫西亞的一個賽季,協助球隊得了歐洲足總盃和西甲聯賽冠軍。可是,由於未能在球隊保證其先發位置,奧利維拉在球季完結後轉會到皇家貝提斯。 ### 皇家貝提斯 2004 年夏天,奧利維拉加盟皇家貝提斯,奧利維拉在 37 場西甲聯賽中射入 22 球;在國王盃決賽對陣奧沙辛拿的比賽中,他攻入第一球,協助球隊以 2 比 1 取勝,贏得西班牙盃冠軍,皇家貝提斯在該季以第四名完成聯賽。在之後的一季,奧利維拉在歐冠盃對英超球隊車路士的分組賽中嚴重受傷,提早收咧,全季他只曾上場過 9 次,打進 4 球。2006 年初,奧利維拉回到巴西,外借至聖保羅以保持狀態。8 月 10 日,奧利維拉成功復出,他在南美自由盃的比賽中代表聖保羅上場。8 月 21 日,奧利維拉回到皇家貝提斯。但他遲了向俱樂部報到 9 天,引起了會方的不滿。他表示這次並非故意遲到,只是很想協助聖保羅打入南美自由盃決賽,才遲了回到西班牙。 ### AC 米蘭 2005-2006 球季結束後,AC 米蘭的烏克蘭射手舍甫琴科轉會到英超俱樂部車路士,球隊的鋒線出現空檔。由於「電話門事件」的終審結果遲遲沒有下來,在有可能被處分的情況下,AC 米蘭未能成功簽入一些具份量的前鋒,例如曾外借到 AC 米蘭的阿根廷中鋒基斯普和瑞典國腳埃瓦爾謙莫域便先後選擇加盟國際米蘭。結果,AC 米蘭從皇家貝提斯引入奧利維拉,來填補舍甫琴科的空缺。 2006 年 8 月 31 日,奧利維拉與 C 米蘭簽約五年。之前一星期,雙方已經談好一千萬歐元的價格,但皇家貝提斯主席曼紐埃爾・路易茲・德・洛佩拉(Manuel Ruiz de Lopera)突然提價,以及幾條額外條款。洛佩拉認為奧利維拉仍然沒有還清欠俱樂部的款項,並對他不經允許便擅自決定加盟一家班霸作出罰款。最終成交價為一千八百萬歐元(包括身價三百萬的瑞士中場禾高),遠遠高出了米蘭方面的預期。本來洛佩拉希望米蘭交換沃熱爾的同時再付一千八百萬,這使義大利方面非常惱火,奧利維拉本人此時威脅如果不放人他將罷賽。最終,米蘭付出一千五百萬歐元的現金以及沃熱爾,並答應在 2007 年與皇家貝提斯踢一場友誼賽。 奧利維拉與紅黑兵團簽約五年,在 2006-2007 球季的揭幕戰中,他替補出場並打入一球。可是,此後他未能保持在皇家貝提斯的進球率,整個球季中,他在 22 場比賽中只能攻入 3 球,以及義大利盃的兩球。2006 年 10 月,他的姐姐瑪麗亞・勞德斯(Maria Lourdes)被綁架,次年 3 月 12 日被安全釋放。 ### 薩拉戈薩 2007 年 7 月 14 日,奧利維拉回到西班牙,外借至西班牙俱樂部薩拉戈薩一個球季。薩拉戈薩在球季完結後將會有收購奧利維拉的優先權。回到西班牙的奧利維拉重現在皇家貝提斯時的風采,現時他為薩拉戈薩攻入 10 球,位列聯賽射手榜的前列位置。 2008 年 5 月 25 日,奧利維拉正式以 1000 萬歐元轉投薩拉戈薩。 ## 國家隊 2004 年 5 月 25 日,奧利維拉首次代表國家隊出場,對手是加泰隆尼亞聯隊,以 5 比 1 獲勝,奧利維拉打入一球。這場友誼賽並不被國際足總承認。7 月 8 日,在對陣巴拉圭的美洲盃比賽中,奧利維拉獲得首次正式比賽出場。7 月 18 日對陣墨西哥的半準決賽中,奧利維拉打入一球。巴西隊最終奪冠。 之後,奧利維拉成了國家隊的常客,入選了 2005 年聯合會盃之後因傷錯過了 2006 年世界盃。缺席國家隊一年後,新教練鄧加在 2006 年 11 月 15 日與瑞士的友誼賽中將他召入名單。 ## 榮譽 ### 國家隊 * 美洲盃 - 2004 年 * 聯合會盃 - 2005 年 ### 俱樂部 **瓦倫西亞** * 西甲 2003/04 * 歐洲足總盃 2003/04 **皇家貝提斯** * 西班牙盃 2004/05 **AC 米蘭** * 歐冠盃 2006/07 ### 個人 * 2003 年南美自由盃神射手 ## 參考文獻 * AC 米蘭網站官方宣布奧利維拉加盟 * footballdatabase.com 的奧利維拉介紹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雅虎體育的奧利維拉數據 ## 外部連結 * 歐足總網站採訪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null
9,932
2023-04-28T19:59:25Z
73,735,531
里卡多·奥利维拉
3,051,476
<p><b>蒙萊翁</b>(西班牙語:<span lang="es">Monleón</span>),是西班牙卡斯蒂利亞-萊昂薩拉曼卡省的一個市鎮。 總面積19平方公里,總人口127人(2001年),人口密度7人/平方公里。 </p> <h2><span id=".E5.8F.82.E8.80.83.E6.96.87.E7.8C.AE"></span><span id="参考文献">參考文獻</span></h2>
**蒙萊翁**(西班牙語:Monleón),是西班牙卡斯蒂利亞 - 萊昂薩拉曼卡省的一個市鎮。 總面積 19 平方公里,總人口 127 人(2001 年),人口密度 7 人 / 平方公里。 ## 參考文獻
null
2,245
2023-03-10T11:19:58Z
25,686,724
蒙莱翁_(萨拉曼卡省)
989,949
<p><b>大葉過路黃</b>(學名:<span lang="la"><i>Lysimachia fordiana</i></span>)為報春花科珍珠菜屬的植物,為中國的特有植物。分布在中國大陸的廣西、廣東、雲南等地,生長於海拔800米的地區,見於密林中及山谷溪邊濕地,目前尚未由人工引種栽培。 </p> <h2><span id=".E5.88.AB.E5.90.8D"></span><span id="别名">別名</span></h2> <p>大葉排草(中國高等植物圖鑑) </p> <h2><span id=".E5.8F.82.E8.80.83.E6.96.87.E7.8C.AE"></span><span id="参考文献">參考文獻</span></h2> <p><br></p>
**大葉過路黃**(學名:_Lysimachia fordiana_)為報春花科珍珠菜屬的植物,為中國的特有植物。分布在中國大陸的廣西、廣東、雲南等地,生長於海拔 800 米的地區,見於密林中及山谷溪邊濕地,目前尚未由人工引種栽培。 ## 別名 大葉排草(中國高等植物圖鑑) ## 參考文獻
null
1,099
2023-04-16T12:24:14Z
60,152,206
大叶过路黄
7,835,455
<p><b>澳大利亞網球協會</b>(Tennis Australia)是澳大利亞的網球管理機構。該協會組織澳大利亞的國家和國際網球賽事,例如澳大利亞網球公開賽、澳大利亞網球公開賽系列賽、台維斯盃、比利·簡·金杯、ATP杯和澳大利亞職業巡迴賽。此外,該協會還負責促進澳大利亞各級網球運動的發展。澳大利亞網球協會總部位於澳大利亞墨爾本。該協會通過出售比賽門票、出售電視轉播權以及通過公司贊助獲得收入。</p><p>該組織成立於1904年,當時名為澳大利亞草地網球協會(Lawn Tennis Association of Australasia)。1926年,英文名更名為澳大利亞草地網球協會(Lawn Tennis Association of Australia)。1986年更名為澳大利亞網球協會。</p> <h2><span id=".E5.8F.82.E8.80.83.E6.96.87.E7.8C.AE"></span><span id="参考文献">參考文獻</span></h2> <!-- NewPP limit report Parsed by mw1374 Cached time: 20230505140229 Cache expiry: 1814400 Reduced expiry: false Complications: [] CPU time usage: 0.207 seconds Real time usage: 0.273 seconds Preprocessor visited node count: 811/1000000 Post‐expand include size: 20760/2097152 bytes Template argument size: 966/2097152 bytes Highest expansion depth: 13/100 Expensive parser function count: 1/500 Unstrip recursion depth: 0/20 Unstrip post‐expand size: 3988/5000000 bytes Lua time usage: 0.089/10.000 seconds Lua memory usage: 3153593/52428800 bytes Number of Wikibase entities loaded: 0/400 --> <!-- Transclusion expansion time report (%,ms,calls,template) 100.00% 221.506 1 -total 36.38% 80.585 1 Template:Expand_English 30.22% 66.949 1 Template:Infobox_sport_governing_body 29.60% 65.558 1 Template:Reflist 28.66% 63.488 1 Template:Infobox 25.90% 57.370 1 Template:Expand_language 24.36% 53.958 3 Template:Cite_web 21.85% 48.401 1 Template:Ambox 7.15% 15.828 1 Template:Link-en 2.21% 4.903 1 Template:Flagicon -->
**澳大利亞網球協會**(Tennis Australia)是澳大利亞的網球管理機構。該協會組織澳大利亞的國家和國際網球賽事,例如澳大利亞網球公開賽、澳大利亞網球公開賽系列賽、台維斯盃、比利・簡・金杯、ATP 杯和澳大利亞職業巡迴賽。此外,該協會還負責促進澳大利亞各級網球運動的發展。澳大利亞網球協會總部位於澳大利亞墨爾本。該協會通過出售比賽門票、出售電視轉播權以及通過公司贊助獲得收入。 該組織成立於 1904 年,當時名為澳大利亞草地網球協會(Lawn Tennis Association of Australasia)。1926 年,英文名更名為澳大利亞草地網球協會(Lawn Tennis Association of Australia)。1986 年更名為澳大利亞網球協會。 ## 參考文獻
null
2,542
2023-04-16T12:34:05Z
74,730,184
澳大利亞網球協會
1,149,624
<p><b>烏灰鷺</b>(<i>Ardea sumatrana</i>),又名<b>大嘴鷺</b>,是東南亞至巴布亞紐幾內亞及澳洲的涉禽。 </p> <h2><span id=".E7.89.B9.E5.BE.B5"></span><span id="特徵">特徵</span></h2> <p>烏灰鷺的體型很大,高1.15米。牠們比草鷺大及深色,但外觀相近。牠們的羽毛主要呈深灰色。 </p> <h2><span id=".E6.A3.B2.E6.81.AF.E5.8F.8A.E8.A1.8C.E7.82.BA"></span><span id="棲息及行為">棲息及行為</span></h2> <p>烏灰鷺棲息在海岸地區,如島嶼、珊瑚礁、紅樹林及河流,有時也會在淺水池出沒。牠們會在淺水地方覓食,以尖長的喙來捕漁。牠們會站著不動等待獵物。 </p><p>烏灰鷺飛得很慢,飛行時頸向後縮。 </p> <h2><span id=".E4.BF.9D.E8.82.B2.E7.8B.80.E6.B3.81"></span><span id="保育狀況">保育狀況</span></h2> <p>烏灰鷺廣泛分佈在其棲息地,故世界自然保護聯盟將牠們列為無危。 </p> <h2><span id=".E5.8F.83.E8.80.83"></span><span id="參考">參考</span></h2> <h2><span id=".E5.A4.96.E9.83.A8.E9.80.A3.E7.B5.90"></span><span id="外部連結">外部連結</span></h2> <ul><li>BirdLife Species Factsheet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li></ul><!-- NewPP limit report Parsed by mw2423 Cached time: 20230504053416 Cache expiry: 1814400 Reduced expiry: false Complications: [show‐toc] CPU time usage: 0.341 seconds Real time usage: 0.500 seconds Preprocessor visited node count: 6285/1000000 Post‐expand include size: 33141/2097152 bytes Template argument size: 5498/2097152 bytes Highest expansion depth: 19/100 Expensive parser function count: 11/500 Unstrip recursion depth: 0/20 Unstrip post‐expand size: 1616/5000000 bytes Lua time usage: 0.235/10.000 seconds Lua memory usage: 6480913/52428800 bytes Number of Wikibase entities loaded: 12/400 --><!-- Transclusion expansion time report (%,ms,calls,template) 100.00% 455.643 1 -total 54.09% 246.475 1 Template:Speciesbox 53.55% 244.000 1 Template:Taxobox/core 18.41% 83.883 1 Template:Taxonbar 11.43% 52.084 1 Template:Speciesbox/name 10.18% 46.363 2 Template:Wikidata 9.11% 41.492 1 Template:Reflist 8.51% 38.782 1 Template:IUCN2008 8.17% 37.214 1 Template:NoteTA 7.79% 35.517 1 Template:Citation -->
**烏灰鷺**(_Ardea sumatrana_),又名**大嘴鷺**,是東南亞至巴布亞紐幾內亞及澳洲的涉禽。 ## 特徵 烏灰鷺的體型很大,高 1.15 米。牠們比草鷺大及深色,但外觀相近。牠們的羽毛主要呈深灰色。 ## 棲息及行為 烏灰鷺棲息在海岸地區,如島嶼、珊瑚礁、紅樹林及河流,有時也會在淺水池出沒。牠們會在淺水地方覓食,以尖長的喙來捕漁。牠們會站著不動等待獵物。 烏灰鷺飛得很慢,飛行時頸向後縮。 ## 保育狀況 烏灰鷺廣泛分佈在其棲息地,故世界自然保護聯盟將牠們列為無危。 ## 參考 ## 外部連結 * BirdLife Species Factsheet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null
1,638
2023-05-02T17:59:57Z
69,624,066
烏灰鷺
6,365,056
<p>《<b>愛無限</b>》(英語:<span lang="en">International Love</span>)是一首由美國說唱歌手嘻哈鬥牛㹴保羅所創作的歌曲,收錄於他的第六張錄音室專輯《<span data-orig-title="舞池星球" data-lang-code="en" data-lang-name="英語" data-foreign-title="Planet Pit"><span>舞池星球</span></span>》中。 </p> <h2><span id=".E5.8F.83.E8.80.83.E8.B3.87.E6.96.99"></span><span id="參考資料">參考資料</span></h2> <h2><span id=".E5.A4.96.E9.83.A8.E9.80.A3.E7.B5.90"></span><span id="外部連結">外部連結</span></h2> <ul><li>YouTube上的"International Love" music video</li> <li>YouTube上的"International Love" audio</li> <li>MetroLyrics上歌曲的完整歌詞</li></ul><!-- NewPP limit report Parsed by mw2370 Cached time: 20230505102958 Cache expiry: 1814400 Reduced expiry: false Complications: [] CPU time usage: 0.319 seconds Real time usage: 0.478 seconds Preprocessor visited node count: 1548/1000000 Post‐expand include size: 394361/2097152 bytes Template argument size: 9411/2097152 bytes Highest expansion depth: 28/100 Expensive parser function count: 7/500 Unstrip recursion depth: 0/20 Unstrip post‐expand size: 0/5000000 bytes Lua time usage: 0.145/10.000 seconds Lua memory usage: 17052224/52428800 bytes Number of Wikibase entities loaded: 0/400 --><!-- Transclusion expansion time report (%,ms,calls,template) 100.00% 289.955 1 -total 40.39% 117.125 1 Template:Multiple_issues 31.91% 92.517 1 Template:Lang-en 21.94% 63.629 4 Template:Ambox 19.79% 57.375 1 Template:NoteTA 18.28% 53.010 1 Template:Expand 10.10% 29.278 1 Template:Expert 8.14% 23.605 1 Template:Category_handler 5.57% 16.146 1 Template:Category_handler/numbered 5.00% 14.485 1 Template:Namespace_detect -->
《**愛無限**》(英語:International Love)是一首由美國說唱歌手嘻哈鬥牛㹴保羅所創作的歌曲,收錄於他的第六張錄音室專輯《舞池星球》中。 ## 參考資料 ## 外部連結 * YouTube 上的 "International Love" music video * YouTube 上的 "International Love" audio * MetroLyrics 上歌曲的完整歌詞
null
701
2023-05-05T04:35:11Z
73,689,126
愛無限_(舞池星球專輯)
216,684
<p><b>沈葆楨</b>(1820年4月9日—1879年12月18日),榜名<b>振宗</b>,字<b>翰宇</b>、<b>幼丹</b>,諡<b>文肅,</b>是一位生於福建省福州府侯官縣(今福州市區)的晚清重要大臣。他是「同治中興」時洋務運動的重要人物之一,先後曾任江西巡撫、總理船政大臣、臺灣海防欽差大臣、兩江總督兼南洋通商大臣,對臺灣歷史發展也有重大影響。其妻林普晴是清朝名臣林則徐的三女。 </p> <h2><span id=".E7.94.9F.E5.B9.B3"></span><span id="生平">生平</span></h2> <h3><span id=".E5.87.BA.E8.BA.AB"></span><span id="出身">出身</span></h3> <p>沈葆楨於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考中進士,選庶吉士,散館後授翰林院編修。咸豐四年(1854年)改任御史。 </p> <h3><span id=".E4.BB.BB.E8.81.B7.E6.B1.9F.E8.A5.BF"></span><span id="任職江西">任職江西</span></h3> <p>咸豐六年(1856年)改派江西,任廣信知府,追隨曾國藩與太平天國作戰。當時,城池被太平軍圍攻,守城的沈葆楨與其夫人(古代夫人不冠夫姓,所以一是稱林夫人,或是沈葆楨夫人,不能稱沈夫人)林普晴(禁菸名臣林則徐的三女)同登上城樓,其夫人甚至仿效南宋梁紅玉在城樓上擊鼓,守軍士氣為之大振、擊退敵軍。 </p><p>咸豐十一年(1861年),沈葆楨升任江西巡撫。同治三年(1864年),清軍攻破太平天國首都天京(今江蘇南京)後統帥曾國荃縱兵屠城廿萬,姦淫擄掠三日夜火光不息;忠王李秀成率眾突圍失敗,唯幼天王洪天貴福及洪仁玕、黃文英等輾轉逃至江西,皆為沈葆楨部擒獲,並以斬草除根為目奏請慈禧太后全處凌遲極刑,其中14歲的幼天王因此成為人類史上凌遲死刑紀錄最年幼者;沈葆禎親自監刑,以此功晉正三品輕車都尉。</p> <h3><span id=".E8.88.B9.E6.94.BF.E5.A4.A7.E8.87.A3"></span><span id="船政大臣">船政大臣</span></h3> <p>同治五年(1866年),左宗棠於福建福州設立馬尾造船廠,左仍在籌備中旋即被調任陝甘。左宗棠薦沈葆楨代其事,沈於次年(1867年)被任為船政總理大臣,任內對中國的現代航海事業及洋務運動皆貢獻甚大。沈葆楨除了在馬尾興建船塢,製造現代船艦以裝備福建水師(同時更供應北洋海軍、南洋海軍其他艦隊),更非常著重人材培養,建立了中國首家海軍學校福建船政學堂,訓練之人材中不少成為日後北洋水師與洋務實業的中堅。 </p> <h2><span id=".E8.87.BA.E7.81.A3.E6.B5.B7.E9.98.B2.E6.AC.BD.E5.B7.AE.E5.A4.A7.E8.87.A3"></span><span id="臺灣海防欽差大臣">臺灣海防欽差大臣</span></h2> <h3><span id=".E7.89.A1.E4.B8.B9.E7.A4.BE.E4.BA.8B.E4.BB.B6"></span><span id="牡丹社事件">牡丹社事件</span></h3> <p>同治十三年(1874年)5月,牡丹社事件爆發,日軍攻打臺灣恆春,清廷聞訊後派遣時任福建船政大臣的沈葆楨,緊急前往臺灣籌辦防務。不久之後,清廷獲知日軍已登陸臺灣,且與臺灣原住民之斯卡羅發生激戰,因此改授沈葆楨為欽差大臣,稱「欽差辦理臺灣等處海防兼理各國事務大臣」,將福建所有總兵、道尹歸其節制,江蘇、廣東沿海各口輪船准其調遣,以便與日本及各國按約交涉。沈葆楨受命後,便與福州將軍文煜、閩浙總督兼署福建巡撫李鶴年聯合上奏,提出聯外交、儲利器、儲人才、通消息等四項要求,清廷均予以嘉許,並命迅速辦理。 </p><p>6月,沈葆楨與福建布政使潘霨一同至臺。沈葆楨以軍備刻不容緩,臺南市府城為根本之地,遂於安平興建砲臺,置放西洋巨砲以為防禦(即億載金城),同時派兵分駐枋寮、東港等地,也在旗後(今日的旗津區)設立砲臺,並請調淮軍最精銳的武力銘軍(劉銘傳部)唐定奎部六千餘人,及總兵張其光、吳光亮等洋槍隊及粵勇共八千餘人先後抵臺,積極備戰。 </p><p>雖然此時臺灣情勢一觸即發,但清廷本身海防空虛,新疆回亂未平,不希望與日本發生正面衝突;日本也因飽受臺灣南部瘴癘之氣所苦,同時並未具備大規模對外征戰能力,雙方遂簽訂北京專約,日軍撤離臺灣。 </p> <h3><span id=".E5.9C.A8.E8.87.BA.E7.81.A3.E7.9A.84.E5.BB.BA.E8.A8.AD"></span><span id="在臺灣的建設">在臺灣的建設</span></h3> <h4><span id=".E5.A2.9E.E8.A8.AD.E5.BA.9C.E7.B8.A3"></span><span id="增設府縣">增設府縣</span></h4> <p>牡丹社事件後,沈葆楨決定在日軍登陸的瑯嶠地區設置恆春縣,同時奏請在臺灣北部設立臺北府,將淡水廳及噶瑪蘭廳分別改為淡水縣及宜蘭縣。另將淡水廳頭前溪以南地區單獨劃設為新竹縣,雞籠地區單獨設廳,並改名為基隆廳。於是大甲溪以北地區新設臺北府,下設淡水、新竹、宜蘭三縣及基隆廳,以淡水縣為附郭縣,使北部在行政組織上的比重大為增強,以配合其在臺灣開港以後的迅速發展。 </p><p>沈葆楨為解決組織與移墾開發速度脫節的問題,也對中南部的行政區劃加以調整。由於當時諸羅縣南部的曾文溪以南地區距離縣治過遠,且為加強臺灣府之附郭縣臺灣縣的轄境,因此將此一地區劃入臺灣縣。此外又將彰化縣埔里地區單獨設立埔里社廳,改「北路撫民理蕃同知」為「中路撫民理蕃同知」,移駐埔里。另在後山地區設置卑南廳,移「南路撫民理蕃同知」駐守。於是大甲溪以南的中南部地區仍設臺灣府,下轄彰化縣、嘉義縣、臺灣縣、鳳山縣、恆春縣五縣及埔里社廳、澎湖廳、卑南廳三廳。 </p> <h4><span id=".E5.8A.A0.E5.BC.B7.E8.BB.8D.E9.98.B2"></span><span id="加強軍防">加強軍防</span></h4> <p>為加強臺灣的防禦能力,沈葆楨乃命人在臺灣各地修築相關建築。像臺南二鯤鯓砲臺、恆春縣城牆等。 </p> <h4><span id=".E9.96.8B.E5.B1.B1.E6.92.AB.E7.95.AA"></span><span id="開山撫番">開山撫番</span></h4> <p>沈葆楨奏請增設臺北府,也認為須同時進行開山撫番,計劃一面開發後山(東臺灣)地區,先行佔領,以免為外人所佔領,因此建設三路,北路由噶瑪蘭蘇澳鎮至花蓮縣奇萊,共計205里、中路由彰化林圮埔至花蓮璞石閣,共計265里,以及南路由屏東射寮(車城)至臺東卑南,共計214里。另外則是「撫蕃」,乃是招撫高山族原住民),使其漢化,不再出草漢人。欲使原住民失去武裝,則討伐不順從的原住民,與消滅撒奇萊雅族及噶瑪蘭族的加禮宛戰役等屠殺事件,又凌遲處死赴營請降的族長古穆·巴力克(Komod Pazik)、並當眾慘殺其夫人伊婕·卡娜蕭(Icep Kanasaw),花東二族在抵抗清軍的持續入侵中幾近滅絕。 </p> <h4><span id=".E5.BB.A2.E9.99.A4.E6.B8.A1.E8.87.BA.E7.A6.81.E4.BB.A4"></span><span id="廢除渡臺禁令">廢除渡臺禁令</span></h4> <p>沈葆楨經考察後認為必須解除過去限制漢人的渡臺禁令以落實「開山撫蕃」政策,否則臺灣之土地將無法充分開發;1875年2月,沈葆楨上奏請求解除關於臺灣之各種禁令,並獲得朝廷准許使得漢人大量來台。 </p> <h4><span id=".E8.A1.A8.E5.BD.B0.E5.BF.A0.E7.AF.80.E6.8C.AF.E5.8B.B5.E6.B0.91.E5.BF.83"></span><span id="表彰忠節振勵民心">表彰忠節振勵民心</span></h4> <p>沈葆楨抵臺之時,清廷領有臺灣已達190年,當時清廷對鄭成功的抗清運動也已由貶抑轉向包容,早在康熙帝就已有「朱成功係明室遺臣,非朕之亂臣賊子」之語。臺灣人也有建祠祭祀之風,鄉民私下祭奉鄭成功,稱為大王爺、開山王,且名以「開山廟」(臺南市開山路上),以掩官吏耳目。 </p><p>沈葆楨抵臺之後,臺灣進士楊士芳等稟稱,可否奏請追諡鄭成功,並准予建祠;臺灣道道員、臺灣知府等官員亦表贊同,沈葆楨也認為有其必要,據以上奏,清廷准其奏請,在臺灣府城建專祠,並諡「忠節」,以彰義忠。之後建祠於府城,以南明諸臣114人配享,春秋兩季加以祭祀。沈葆楨並親手書寫對聯云:「開萬古得未曾有之奇,洪荒留此山川,作遺民世界;極一生無可如何之遇,缺憾還諸天地,是創格完人。」 </p> <h2><span id=".E5.85.A9.E6.B1.9F.E7.B8.BD.E7.9D.A3.E5.85.BC.E5.8D.97.E6.B4.8B.E5.A4.A7.E8.87.A3"></span><span id="兩江總督兼南洋大臣">兩江總督兼南洋大臣</span></h2> <p>光緒元年(1875年),沈葆楨離台,上燕京後,被任為兩江總督兼南洋大臣,負責督辦南洋水師。沈葆楨以朝廷經費有限,分散建南、北洋水師感到不足,主動提議先集中力量建北洋水師。 </p> <h2><span id=".E9.80.9D.E4.B8.96"></span><span id="逝世">逝世</span></h2> <p>光緒五年(1879年),沈葆楨在江寧病逝於任上。諡<b>文肅</b>,朝廷追贈太子太保銜。 </p><p>沈葆楨墓位於福建省福州市鼓樓區洪山鎮梅峰路2號、南京軍區福州總醫院第二住院部(總院分院)西北角的運動廣場(<span><span><span title="此地的地圖、航拍照片和其他數據"><span>26°05′58″N</span> <span>119°15′43″E</span></span></span></span>),與其父、母、妻、弟、弟媳同葬。沈家後人曾於西元2000年集資重修塋地,並在墓旁立一重修記碑。據重修記,原墓碑在西元1960年代文化大革命期間被毀,左右兩段已不全,僅存中間部分殘片至今。 </p> <h2><span id=".E8.A9.95.E5.83.B9"></span><span id="評價">評價</span></h2> <ul><li>連雅堂:「析疆增吏,開山撫番,以立富強之基,沈葆禎締造之功,顧不偉歟!」</li></ul><h2><span id=".E5.AE.B6.E5.BA.AD"></span><span id="家庭">家庭</span></h2> <ul><li>父,沈廷楓,(1787—1870),娶林則徐六妹林蕙芳(1794—1865)為妻</li></ul><h3><span id=".E5.A4.AB.E4.BA.BA"></span><span id="夫人">夫人</span></h3> <ul><li>配林氏,諱普晴,字俊蘭,又字敬紉,謚文忠公仲女,佐守危城事載廣信府志,奉旨附祀廣信府城專祠,誥封一品夫人,道光辛巳年八月十五日亥時生,同治癸酉年八月十五日亥時卒,壽五十三歲,同附葬梅亭和豐山</li> <li>側潘氏,誥贈一品夫人,同治癸亥年七月念八日卒,葬西門馬坑山墓三壙</li> <li>側吳氏,誥封一品夫人,道光丁未年十一月念九日亥時生,宣統辛亥年八月念六日酉時卒,壽六十五歲,葬北門古城山墓五壙</li></ul><h3><span id=".E5.85.92.E5.AD.90"></span><span id="兒子">兒子</span></h3> <ul><li>長沈瑋慶(1842-1880),林太夫人出</li> <li>次沈瑩慶,林太夫人出</li> <li>三沈璘慶,側潘夫人出</li> <li>四沈瑜慶,林太夫人出,出嗣爾康</li> <li>五沈璿慶,林太夫人出</li> <li>六沈瑤慶,林太夫人出</li> <li>七沈琬慶,側吳夫人出</li></ul><h3><span id=".E5.A5.B3.E5.85.92"></span><span id="女兒">女兒</span></h3> <ul><li>長適三品銜江蘇補用道李端字康侯,林夫人出</li> <li>次適長樂光緒庚寅科進士就職保擧五品銜本班先選用知縣施魯濱字文波,林夫人出</li> <li>三適邑庠生何岏字植齋,林夫人出</li> <li>四適古田邑庠生曾憲義字質臣,林夫人出</li> <li>五適光緒壬辰科進士兵部車駕司主事同知銜山東清平縣掖縣知縣陳鉅前字小眞,側潘夫人出</li> <li>六適順天大興邑庠生林學縉字筍寅,林夫人出</li> <li>七適光緒辛卯科解元甲午進士翰林散館知縣江西新昌縣南豊縣知縣二品銜江西候補道陳君耀字右長,側吳夫人出</li></ul><h3><span id=".E5.85.B6.E4.BB.96.E5.BE.8C.E4.BB.A3"></span><span id="其他後代">其他後代</span></h3> <ul><li>第三代:沈翊清(1861-1908)、沈黻清(1863-1938)、沈贊清、沈照藜、沈淮琛、沈毓衡、沈惠言、沈亮吉、沈永清、沈成鵠、沈成栻、沈鵲應(1877-1900)</li> <li>第四代:沈覲扆、沈覲平、沈覲宸、沈覲冕(1887-1945)、沈覲笏、沈覲鼎、沈覲安(1901-1975)、沈覲壽(1907-1995)、沈覲康、沈覲唐</li> <li>第五代:沈祖牟(1909-1947)、沈祖幾、沈祖海、(沈祖榮), (沈祖勛)沈祖湜、沈祖馨、沈祖籌、沈祖雄、沈祖飛、沈祖強、沈祖同、沈祖椿</li> <li>第六代:沈秋傑、沈秋龍、沈梁、沈丹昆、沈孝先、沈小菡、沈呂寧、沈呂巡(1949-2023)、沈呂百、沈呂遂、沈冬、沈達先、 沈旭東、 沈呂汀</li></ul><p></p> <ul><li>第七代:沈光中、<mark class="template-facttext" title="需要提供文獻來源">沈衛國</mark>、沈衛斌、沈朱熙、沈筱中、<mark class="template-facttext" title="需要提供文獻來源">沈宏</mark></li> <li>第八代:沈哲廷</li></ul><h2><span id=".E5.BB.B6.E4.BC.B8.E9.98.85.E8.AF.BB"></span><span id="延伸阅读">延伸閱讀</span></h2> <p><span><span>[</span>編<span>]</span></span> </p> <dl><dd> 在維基文庫<b>閱讀此作者作品</b>( 在維基共享資源<b>閱覽影像</b>)</dd> <dd> 《清史稿·卷316》</dd> <dd> 《清史稿·卷413》,出自趙爾巽《清史稿》</dd></dl><h2><span id=".E5.8F.82.E8.80.83.E6.96.87.E7.8C.AE"></span><span id="参考文献">參考文獻</span></h2> <h3><span id=".E5.BC.95.E7.94.A8"></span><span id="引用">引用</span></h3> <h3><span id=".E6.9D.A5.E6.BA.90"></span><span id="来源">來源</span></h3> <h2><span id=".E7.A0.94.E7.A9.B6.E6.9B.B8.E7.9B.AE"></span><span id="研究書目">研究書目</span></h2> <ul><li>David Pong(龐百騰)著,陳俱譯:《沈葆楨評傳——中國近代化的嘗試》(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ISBN 9787532526994)。</li></ul><h2><span id=".E5.8F.82.E8.A7.81"></span><span id="参见">參見</span></h2> <ul><li>洋務運動 <ul><li>福州船政局</li></ul></li> <li>臺灣清治時期 <ul><li>牡丹社事件</li> <li>八通關古道</li></ul></li></ul> <p><br></p> <!-- NewPP limit report Parsed by mw2423 Cached time: 20230505094015 Cache expiry: 1814400 Reduced expiry: false Complications: [show‐toc] CPU time usage: 0.455 seconds Real time usage: 0.576 seconds Preprocessor visited node count: 4138/1000000 Post‐expand include size: 161202/2097152 bytes Template argument size: 16073/2097152 bytes Highest expansion depth: 23/100 Expensive parser function count: 28/500 Unstrip recursion depth: 0/20 Unstrip post‐expand size: 28752/5000000 bytes Lua time usage: 0.129/10.000 seconds Lua memory usage: 8239733/52428800 bytes Number of Wikibase entities loaded: 10/400 --><!-- Transclusion expansion time report (%,ms,calls,template) 100.00% 343.334 1 -total 26.68% 91.618 1 Template:Reflist 14.40% 49.425 7 Template:Cite_web 12.62% 43.315 1 Template:Distinguish 12.31% 42.259 1 Template:Hatnote 7.86% 26.991 7 Template:Cite_book 7.43% 25.524 1 Template:Refimprove 6.61% 22.699 1 Template:Authority_control 6.49% 22.279 1 Template:Commons_category 6.40% 21.982 1 Template:Ambox -->
**沈葆楨**(1820 年 4 月 9 日 —1879 年 12 月 18 日),榜名**振宗**,字**翰宇**、**幼丹**,諡**文肅,**是一位生於福建省福州府侯官縣(今福州市區)的晚清重要大臣。他是「同治中興」時洋務運動的重要人物之一,先後曾任江西巡撫、總理船政大臣、臺灣海防欽差大臣、兩江總督兼南洋通商大臣,對臺灣歷史發展也有重大影響。其妻林普晴是清朝名臣林則徐的三女。 ## 生平 ### 出身 沈葆楨於道光二十七年(1847 年)考中進士,選庶吉士,散館後授翰林院編修。咸豐四年(1854 年)改任御史。 ### 任職江西 咸豐六年(1856 年)改派江西,任廣信知府,追隨曾國藩與太平天國作戰。當時,城池被太平軍圍攻,守城的沈葆楨與其夫人 (古代夫人不冠夫姓,所以一是稱林夫人,或是沈葆楨夫人,不能稱沈夫人) 林普晴(禁菸名臣林則徐的三女)同登上城樓,其夫人甚至仿效南宋梁紅玉在城樓上擊鼓,守軍士氣為之大振、擊退敵軍。 咸豐十一年(1861 年),沈葆楨升任江西巡撫。同治三年(1864 年),清軍攻破太平天國首都天京(今江蘇南京)後統帥曾國荃縱兵屠城廿萬,姦淫擄掠三日夜火光不息;忠王李秀成率眾突圍失敗,唯幼天王洪天貴福及洪仁玕、黃文英等輾轉逃至江西,皆為沈葆楨部擒獲,並以斬草除根為目奏請慈禧太后全處凌遲極刑,其中 14 歲的幼天王因此成為人類史上凌遲死刑紀錄最年幼者;沈葆禎親自監刑,以此功晉正三品輕車都尉。 ### 船政大臣 同治五年(1866 年),左宗棠於福建福州設立馬尾造船廠,左仍在籌備中旋即被調任陝甘。左宗棠薦沈葆楨代其事,沈於次年(1867 年)被任為船政總理大臣,任內對中國的現代航海事業及洋務運動皆貢獻甚大。沈葆楨除了在馬尾興建船塢,製造現代船艦以裝備福建水師(同時更供應北洋海軍、南洋海軍其他艦隊),更非常著重人材培養,建立了中國首家海軍學校福建船政學堂,訓練之人材中不少成為日後北洋水師與洋務實業的中堅。 ## 臺灣海防欽差大臣 ### 牡丹社事件 同治十三年(1874 年)5 月,牡丹社事件爆發,日軍攻打臺灣恆春,清廷聞訊後派遣時任福建船政大臣的沈葆楨,緊急前往臺灣籌辦防務。不久之後,清廷獲知日軍已登陸臺灣,且與臺灣原住民之斯卡羅發生激戰,因此改授沈葆楨為欽差大臣,稱「欽差辦理臺灣等處海防兼理各國事務大臣」,將福建所有總兵、道尹歸其節制,江蘇、廣東沿海各口輪船准其調遣,以便與日本及各國按約交涉。沈葆楨受命後,便與福州將軍文煜、閩浙總督兼署福建巡撫李鶴年聯合上奏,提出聯外交、儲利器、儲人才、通消息等四項要求,清廷均予以嘉許,並命迅速辦理。 6 月,沈葆楨與福建布政使潘霨一同至臺。沈葆楨以軍備刻不容緩,臺南市府城為根本之地,遂於安平興建砲臺,置放西洋巨砲以為防禦(即億載金城),同時派兵分駐枋寮、東港等地,也在旗後(今日的旗津區)設立砲臺,並請調淮軍最精銳的武力銘軍(劉銘傳部)唐定奎部六千餘人,及總兵張其光、吳光亮等洋槍隊及粵勇共八千餘人先後抵臺,積極備戰。 雖然此時臺灣情勢一觸即發,但清廷本身海防空虛,新疆回亂未平,不希望與日本發生正面衝突;日本也因飽受臺灣南部瘴癘之氣所苦,同時並未具備大規模對外征戰能力,雙方遂簽訂北京專約,日軍撤離臺灣。 ### 在臺灣的建設 #### 增設府縣 牡丹社事件後,沈葆楨決定在日軍登陸的瑯嶠地區設置恆春縣,同時奏請在臺灣北部設立臺北府,將淡水廳及噶瑪蘭廳分別改為淡水縣及宜蘭縣。另將淡水廳頭前溪以南地區單獨劃設為新竹縣,雞籠地區單獨設廳,並改名為基隆廳。於是大甲溪以北地區新設臺北府,下設淡水、新竹、宜蘭三縣及基隆廳,以淡水縣為附郭縣,使北部在行政組織上的比重大為增強,以配合其在臺灣開港以後的迅速發展。 沈葆楨為解決組織與移墾開發速度脫節的問題,也對中南部的行政區劃加以調整。由於當時諸羅縣南部的曾文溪以南地區距離縣治過遠,且為加強臺灣府之附郭縣臺灣縣的轄境,因此將此一地區劃入臺灣縣。此外又將彰化縣埔里地區單獨設立埔里社廳,改「北路撫民理蕃同知」為「中路撫民理蕃同知」,移駐埔里。另在後山地區設置卑南廳,移「南路撫民理蕃同知」駐守。於是大甲溪以南的中南部地區仍設臺灣府,下轄彰化縣、嘉義縣、臺灣縣、鳳山縣、恆春縣五縣及埔里社廳、澎湖廳、卑南廳三廳。 #### 加強軍防 為加強臺灣的防禦能力,沈葆楨乃命人在臺灣各地修築相關建築。像臺南二鯤鯓砲臺、恆春縣城牆等。 #### 開山撫番 沈葆楨奏請增設臺北府,也認為須同時進行開山撫番,計劃一面開發後山(東臺灣)地區,先行佔領,以免為外人所佔領,因此建設三路,北路由噶瑪蘭蘇澳鎮至花蓮縣奇萊,共計 205 里、中路由彰化林圮埔至花蓮璞石閣,共計 265 里,以及南路由屏東射寮(車城)至臺東卑南,共計 214 里。另外則是「撫蕃」,乃是招撫高山族原住民),使其漢化,不再出草漢人。欲使原住民失去武裝,則討伐不順從的原住民,與消滅撒奇萊雅族及噶瑪蘭族的加禮宛戰役等屠殺事件,又凌遲處死赴營請降的族長古穆・巴力克(Komod Pazik)、並當眾慘殺其夫人伊婕・卡娜蕭(Icep Kanasaw),花東二族在抵抗清軍的持續入侵中幾近滅絕。 #### 廢除渡臺禁令 沈葆楨經考察後認為必須解除過去限制漢人的渡臺禁令以落實「開山撫蕃」政策,否則臺灣之土地將無法充分開發;1875 年 2 月,沈葆楨上奏請求解除關於臺灣之各種禁令,並獲得朝廷准許使得漢人大量來台。 #### 表彰忠節振勵民心 沈葆楨抵臺之時,清廷領有臺灣已達 190 年,當時清廷對鄭成功的抗清運動也已由貶抑轉向包容,早在康熙帝就已有「朱成功係明室遺臣,非朕之亂臣賊子」之語。臺灣人也有建祠祭祀之風,鄉民私下祭奉鄭成功,稱為大王爺、開山王,且名以「開山廟」(臺南市開山路上),以掩官吏耳目。 沈葆楨抵臺之後,臺灣進士楊士芳等稟稱,可否奏請追諡鄭成功,並准予建祠;臺灣道道員、臺灣知府等官員亦表贊同,沈葆楨也認為有其必要,據以上奏,清廷准其奏請,在臺灣府城建專祠,並諡「忠節」,以彰義忠。之後建祠於府城,以南明諸臣 114 人配享,春秋兩季加以祭祀。沈葆楨並親手書寫對聯云:「開萬古得未曾有之奇,洪荒留此山川,作遺民世界;極一生無可如何之遇,缺憾還諸天地,是創格完人。」 ## 兩江總督兼南洋大臣 光緒元年(1875 年),沈葆楨離台,上燕京後,被任為兩江總督兼南洋大臣,負責督辦南洋水師。沈葆楨以朝廷經費有限,分散建南、北洋水師感到不足,主動提議先集中力量建北洋水師。 ## 逝世 光緒五年(1879 年),沈葆楨在江寧病逝於任上。諡**文肅**,朝廷追贈太子太保銜。 沈葆楨墓位於福建省福州市鼓樓區洪山鎮梅峰路 2 號、南京軍區福州總醫院第二住院部(總院分院)西北角的運動廣場(26°05′58″N 119°15′43″E),與其父、母、妻、弟、弟媳同葬。沈家後人曾於西元 2000 年集資重修塋地,並在墓旁立一重修記碑。據重修記,原墓碑在西元 1960 年代文化大革命期間被毀,左右兩段已不全,僅存中間部分殘片至今。 ## 評價 * 連雅堂:「析疆增吏,開山撫番,以立富強之基,沈葆禎締造之功,顧不偉歟!」 ## 家庭 * 父,沈廷楓,(1787—1870),娶林則徐六妹林蕙芳(1794—1865)為妻 ### 夫人 * 配林氏,諱普晴,字俊蘭,又字敬紉,謚文忠公仲女,佐守危城事載廣信府志,奉旨附祀廣信府城專祠,誥封一品夫人,道光辛巳年八月十五日亥時生,同治癸酉年八月十五日亥時卒,壽五十三歲,同附葬梅亭和豐山 * 側潘氏,誥贈一品夫人,同治癸亥年七月念八日卒,葬西門馬坑山墓三壙 * 側吳氏,誥封一品夫人,道光丁未年十一月念九日亥時生,宣統辛亥年八月念六日酉時卒,壽六十五歲,葬北門古城山墓五壙 ### 兒子 * 長沈瑋慶(1842-1880),林太夫人出 * 次沈瑩慶,林太夫人出 * 三沈璘慶,側潘夫人出 * 四沈瑜慶,林太夫人出,出嗣爾康 * 五沈璿慶,林太夫人出 * 六沈瑤慶,林太夫人出 * 七沈琬慶,側吳夫人出 ### 女兒 * 長適三品銜江蘇補用道李端字康侯,林夫人出 * 次適長樂光緒庚寅科進士就職保擧五品銜本班先選用知縣施魯濱字文波,林夫人出 * 三適邑庠生何岏字植齋,林夫人出 * 四適古田邑庠生曾憲義字質臣,林夫人出 * 五適光緒壬辰科進士兵部車駕司主事同知銜山東清平縣掖縣知縣陳鉅前字小眞,側潘夫人出 * 六適順天大興邑庠生林學縉字筍寅,林夫人出 * 七適光緒辛卯科解元甲午進士翰林散館知縣江西新昌縣南豊縣知縣二品銜江西候補道陳君耀字右長,側吳夫人出 ### 其他後代 * 第三代:沈翊清(1861-1908)、沈黻清(1863-1938)、沈贊清、沈照藜、沈淮琛、沈毓衡、沈惠言、沈亮吉、沈永清、沈成鵠、沈成栻、沈鵲應(1877-1900) * 第四代:沈覲扆、沈覲平、沈覲宸、沈覲冕(1887-1945)、沈覲笏、沈覲鼎、沈覲安(1901-1975)、沈覲壽(1907-1995)、沈覲康、沈覲唐 * 第五代:沈祖牟(1909-1947)、沈祖幾、沈祖海、(沈祖榮), (沈祖勛)沈祖湜、沈祖馨、沈祖籌、沈祖雄、沈祖飛、沈祖強、沈祖同、沈祖椿 * 第六代:沈秋傑、沈秋龍、沈梁、沈丹昆、沈孝先、沈小菡、沈呂寧、沈呂巡(1949-2023)、沈呂百、沈呂遂、沈冬、沈達先、 沈旭東、 沈呂汀 * 第七代:沈光中、沈衛國、沈衛斌、沈朱熙、沈筱中、沈宏 * 第八代:沈哲廷 ## 延伸閱讀 [編]   : 在維基文庫**閱讀此作者作品**( 在維基共享資源**閱覽影像**)   : 《清史稿・卷 316》   : 《清史稿・卷 413》,出自趙爾巽《清史稿》 ## 參考文獻 ### 引用 ### 來源 ## 研究書目 * David Pong(龐百騰)著,陳俱譯:《沈葆楨評傳 —— 中國近代化的嘗試》(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ISBN 9787532526994)。 ## 參見 * 洋務運動 * 福州船政局 * 臺灣清治時期 * 牡丹社事件 * 八通關古道
null
25,453
2023-05-05T09:36:50Z
77,108,863
沈振宗
5,542,061
<p><b>日語點字</b>是由1890年東京盲啞學校教師石川倉次制定的點字,主要特點是以一個點字表示所有五十音上的假名,並用一些點位來表示拗音、濁音、半濁音等。</p> <h2><span id=".E7.82.B9.E4.BD.8D"></span><span id="点位">點位</span></h2> <p>採用6點式點字,左側從上至下分別為1、2、3點,右側從上至下分別為4、5、6點。 </p> <h2><span id=".E5.81.87.E5.90.8D"></span><span id="假名">假名</span></h2> <h3><span id=".E4.BA.94.E5.8D.81.E9.9F.B3"></span><span id="五十音">五十音</span></h3> <h4><span id=".E5.85.B6.E4.BB.96"></span><span id="其他">其他</span></h4> <p>以「<span lang="ja">う</span>」所表示的長音音節,在點字中以「<span lang="ja">ー</span>」表示;助詞「<span lang="ja">は</span>」、「<span lang="ja">へ</span>」寫成「<span lang="ja">わ</span>」、「<span lang="ja">え</span>」。 </p> <h4><span id=".E6.B5.8A.E9.9F.B3.E3.80.81.E5.8D.8A.E6.B5.8A.E9.9F.B3.E3.80.81.E6.8B.97.E9.9F.B3"></span><span id="浊音、半浊音、拗音">濁音、半濁音、拗音</span></h4> <h2><span id=".E5.8F.82.E8.A7.81"></span><span id="参见">參見</span></h2> <h2><span id=".E5.8F.83.E9.96.B1"></span><span id="參閱">參閱</span></h2> <ul><li>點字</li></ul><h2><span id=".E5.A4.96.E9.83.A8.E9.80.A3.E7.B5.90"></span><span id="外部連結">外部連結</span></h2> <ul><li>The Braille Authority of Japan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the standard-setting body for braille notation in Japan</li> <li>World Blind Union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li> <li>"The Monument "Birthplace of Tokyo Moa Gakko and Japan Braille System" unveiled"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li></ul><!-- NewPP limit report Parsed by mw2321 Cached time: 20230505122007 Cache expiry: 1814400 Reduced expiry: false Complications: [show‐toc] CPU time usage: 1.338 seconds Real time usage: 1.592 seconds Preprocessor visited node count: 70837/1000000 Post‐expand include size: 206567/2097152 bytes Template argument size: 66504/2097152 bytes Highest expansion depth: 27/100 Expensive parser function count: 3/500 Unstrip recursion depth: 0/20 Unstrip post‐expand size: 1604/5000000 bytes Lua time usage: 0.327/10.000 seconds Lua memory usage: 6532481/52428800 bytes Number of Wikibase entities loaded: 1/400 --><!-- Transclusion expansion time report (%,ms,calls,template) 100.00% 1269.350 1 -total 70.30% 892.394 211 Template:Lang 64.71% 821.358 211 Template:Category_handler 44.27% 561.930 211 Template:Category_handler/numbered 40.47% 513.647 211 Template:Namespace_detect 35.66% 452.606 211 Template:Str_mid 34.05% 432.271 211 Template:Str_mid/core 11.72% 148.803 211 Template:Str_find 11.02% 139.877 1 Template:Multiple_issues 9.53% 120.910 1 Template:Infobox_writing_system -->
**日語點字**是由 1890 年東京盲啞學校教師石川倉次制定的點字,主要特點是以一個點字表示所有五十音上的假名,並用一些點位來表示拗音、濁音、半濁音等。 ## 點位 採用 6 點式點字,左側從上至下分別為 1、2、3 點,右側從上至下分別為 4、5、6 點。 ## 假名 ### 五十音 #### 其他 以「う」所表示的長音音節,在點字中以「ー」表示;助詞「は」、「へ」寫成「わ」、「え」。 #### 濁音、半濁音、拗音 ## 參見 ## 參閱 * 點字 ## 外部連結 * The Braille Authority of Japan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the standard-setting body for braille notation in Japan * World Blind Union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The Monument"Birthplace of Tokyo Moa Gakko and Japan Braille System"unveiled"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null
20,046
2023-04-16T12:30:00Z
75,913,298
日語點字
1,175,741
<p><b>天津體育館</b>始建於1995年,當時為舉辦第四十三屆世界桌球錦標賽而建。建築占地11萬平方米。副館占地5100平方米,與主館有通道相連,因外形酷似飛碟,所以天津市民稱其為「飛碟」或「大館」。1999年,這裡又舉辦了世界體操錦標賽。此場館亦為2013年東亞運動會開幕禮的舉辦地。 </p> <h2><span id=".E6.89.BF.E5.8A.9E.E8.B5.9B.E4.BA.8B"></span><span id="承办赛事">承辦賽事</span></h2> <ul><li>1995年世界桌球錦標賽</li> <li>1999年世界體操錦標賽</li> <li>2009年亞洲籃球錦標賽</li> <li>2013年東亞運動會</li></ul><h2><span id=".E7.9B.B8.E5.85.B3.E9.93.BE.E6.8E.A5"></span><span id="相关链接">相關連結</span></h2> <ul><li>泰達足球場</li> <li>天津奧林匹克中心體育場</li></ul><h2><span id=".E8.B5.84.E6.96.99.E6.9D.A5.E6.BA.90"></span><span id="资料来源">資料來源</span></h2>
**天津體育館**始建於 1995 年,當時為舉辦第四十三屆世界桌球錦標賽而建。建築占地 11 萬平方米。副館占地 5100 平方米,與主館有通道相連,因外形酷似飛碟,所以天津市民稱其為「飛碟」或「大館」。1999 年,這裡又舉辦了世界體操錦標賽。此場館亦為 2013 年東亞運動會開幕禮的舉辦地。 ## 承辦賽事 * 1995 年世界桌球錦標賽 * 1999 年世界體操錦標賽 * 2009 年亞洲籃球錦標賽 * 2013 年東亞運動會 ## 相關連結 * 泰達足球場 * 天津奧林匹克中心體育場 ## 資料來源
null
2,186
2023-05-04T21:00:17Z
77,102,001
天津体育中心
7,148,169
<p><b>瓦萊里聖母聖殿</b>(法語:<span lang="fr">Basilique de Valère</span>),又名<b>瓦萊里城堡</b>(法語:<span lang="fr">Château de Valère</span>),是一座設防的羅馬天主教宗座聖殿,位於瑞士瓦萊州錫永。位於陶魯比永城堡對面的山上。已入列瑞士國家和區域重要文化財產名錄。 </p> <h2><span id=".E5.8E.86.E5.8F.B2"></span><span id="历史">歷史</span></h2> <p>瓦萊里城堡位於海拔615米的瓦萊里山上,支配著瑞士瓦萊州的錫永鎮。城堡的教堂位於山頂,而設防的村莊及其城牆則圍繞著它。瓦萊山的地形非常不平坦,只有從東北方向才能進入城堡。 </p> <h2><span id=".E5.8F.82.E8.80.83"></span><span id="参考">參考</span></h2> <h2><span id=".E5.A4.96.E9.83.A8.E9.93.BE.E6.8E.A5"></span><span id="外部链接">外部連結</span></h2> <ul><li>picture of the organ</li></ul>
**瓦萊里聖母聖殿**(法語:Basilique de Valère),又名**瓦萊里城堡**(法語:Château de Valère),是一座設防的羅馬天主教宗座聖殿,位於瑞士瓦萊州錫永。位於陶魯比永城堡對面的山上。已入列瑞士國家和區域重要文化財產名錄。 ## 歷史 瓦萊里城堡位於海拔 615 米的瓦萊里山上,支配著瑞士瓦萊州的錫永鎮。城堡的教堂位於山頂,而設防的村莊及其城牆則圍繞著它。瓦萊山的地形非常不平坦,只有從東北方向才能進入城堡。 ## 參考 ## 外部連結 * picture of the organ
{ "globe": "earth", "lat": 46.23380556, "lon": 7.36436111 }
2,366
2023-04-16T12:32:23Z
76,052,642
瓦萊里城堡
3,264,989
<p><b>密花玉葉金花</b>(學名:<span lang="la"><i><b>Mussaenda densiflora</b></i></span>),為茜草科玉葉金花屬下的一個植物種。</p> <h2><span id=".E5.8F.82.E8.80.83.E8.B5.84.E6.96.99"></span><span id="参考资料">參考資料</span></h2> <!-- NewPP limit report Parsed by mw2398 Cached time: 20230506021129 Cache expiry: 1814400 Reduced expiry: false Complications: [] CPU time usage: 0.350 seconds Real time usage: 0.490 seconds Preprocessor visited node count: 6461/1000000 Post‐expand include size: 22571/2097152 bytes Template argument size: 5048/2097152 bytes Highest expansion depth: 25/100 Expensive parser function count: 10/500 Unstrip recursion depth: 0/20 Unstrip post‐expand size: 1342/5000000 bytes Lua time usage: 0.229/10.000 seconds Lua memory usage: 3958491/52428800 bytes Number of Wikibase entities loaded: 11/400 --><!-- Transclusion expansion time report (%,ms,calls,template) 100.00% 436.364 1 -total 62.05% 270.772 1 Template:Speciesbox 61.35% 267.717 1 Template:Taxobox/core 20.55% 89.660 1 Template:Taxonbar 9.77% 42.639 1 Template:Reflist 9.08% 39.616 1 Template:Cite_web 6.85% 29.896 24 Template:Delink 6.47% 28.216 2 Template:Wikidata 6.15% 26.832 1 Template:Lang 5.67% 24.743 1 Template:Category_handler -->
**密花玉葉金花**(學名:_**Mussaenda densiflora**_),為茜草科玉葉金花屬下的一個植物種。 ## 參考資料
null
683
2023-04-16T12:27:02Z
72,258,444
Mussaenda_densiflora
1,497,734
<p><b>宋文運</b>(?—1684年),字<b>開之</b>,直隸南宮縣人。清初政治人物。 </p><p>順治六年(1649年)己丑科進士,授山東滋陽縣知縣,改刑部主事,再遷吏部郎中。為官清正不阿。 </p><p>康熙十八年(1679年),通過魏象樞退薦,擢為鴻臚寺少卿,升光祿寺卿、順天府府尹。累升刑部侍郎。因病乞休,加太子少保致仕。卒諡<b>端愨</b>。《清史稿》載,康熙帝在其死後許久,仍「謂文選司事要,文運操守聲名,無能及之者」。</p> <h2><span id=".E5.8F.82.E8.80.83.E8.B5.84.E6.96.99"></span><span id="参考资料">參考資料</span></h2> <h2><span id=".E5.8F.83.E8.80.83.E6.96.87.E7.8D.BB"></span><span id="參考文獻">參考文獻</span></h2> <ul><li>趙爾巽等,《清史稿》,中華書局點校本。</li></ul><p><br></p> <!-- NewPP limit report Parsed by mw1400 Cached time: 20230505055624 Cache expiry: 1814400 Reduced expiry: false Complications: [] CPU time usage: 0.191 seconds Real time usage: 0.258 seconds Preprocessor visited node count: 1091/1000000 Post‐expand include size: 39693/2097152 bytes Template argument size: 169/2097152 bytes Highest expansion depth: 8/100 Expensive parser function count: 2/500 Unstrip recursion depth: 0/20 Unstrip post‐expand size: 758/5000000 bytes Lua time usage: 0.032/10.000 seconds Lua memory usage: 1401713/52428800 bytes Number of Wikibase entities loaded: 1/400 --><!-- Transclusion expansion time report (%,ms,calls,template) 100.00% 115.545 1 -total 40.38% 46.654 1 Template:Authority_control 33.91% 39.184 1 Template:順治六年己丑科殿試金榜 31.81% 36.750 1 Template:Navbox 14.55% 16.814 1 Template:Bd 8.29% 9.582 2 Template:Date.isMD 7.26% 8.390 2 Template:僻字 5.10% 5.897 2 Template:Lan 2.07% 2.395 1 Template:Reflist 1.92% 2.218 2 Template:BD/isYear -->
**宋文運**(?—1684 年),字**開之**,直隸南宮縣人。清初政治人物。 順治六年(1649 年)己丑科進士,授山東滋陽縣知縣,改刑部主事,再遷吏部郎中。為官清正不阿。 康熙十八年(1679 年),通過魏象樞退薦,擢為鴻臚寺少卿,升光祿寺卿、順天府府尹。累升刑部侍郎。因病乞休,加太子少保致仕。卒諡**端愨**。《清史稿》載,康熙帝在其死後許久,仍「謂文選司事要,文運操守聲名,無能及之者」。 ## 參考資料 ## 參考文獻 * 趙爾巽等,《清史稿》,中華書局點校本。
null
1,602
2023-04-16T12:15:13Z
69,234,527
宋文运
6,181,284
<p><b>第44屆七大工業國組織會議</b>(英語:<span lang="en">44th G7 Summit</span>)於2018年6月8日到6月9日在加拿大魁北克省拉馬巴克舉行,是加拿大自1981年來第六次舉辦會議。 </p><p>2014年3月,七大工業國組織宣布目前和俄羅斯在八大工業國組織的框架內舉行有意義的會談是不可能的,便從那時起以七大工業國組織程式繼續會議。而在本屆會議首日,美國公布了讓俄羅斯回歸的想法,不久後得到義大利的支援。 </p><p>會議備受矚目的焦點是各會員國和美國關係的惡化。因此,法國及部分成員國的媒體稱本屆峰會是「6+1集團峰會」,意味著美國因最近發生的事件遭到孤立。 </p> <h2><span id=".E8.83.8C.E6.99.AF"></span><span id="背景">背景</span></h2> <p>會議主辦地是風景優美、保密條件高的加拿大魁北克省<span data-orig-title="拉马巴克" data-lang-code="en" data-lang-name="英語" data-foreign-title="La Malbaie"><span>拉馬巴克</span></span><span data-orig-title="美娜丽莎饭店" data-lang-code="en" data-lang-name="英語" data-foreign-title="Fairmont Le Manoir Richelieu"><span>美娜麗莎飯店</span></span>舉行,是自1981年以來魁北克省首次舉辦八大工業國組織峰會。拉馬巴克昔日是美國總統的度假小鎮。準備工作需要耗費4.65億美元,工作包括高速網路服務、新的通訊塔站和安全柵欄。不列顛哥倫比亞基隆拿也被考慮為主辦地。 </p><p>2017年5月,加拿大總理賈斯汀·杜魯道表示他希望「展示加拿大在國內和國際上先進的地方,擴大中產階段、推進性別平等、對抗氣候變化並推動對多樣性和包容性的尊重」。7月,自2012年來擔任加拿大七大工業國組織會議精靈的<span data-orig-title="彼得·贝姆" data-lang-code="en" data-lang-name="英語" data-foreign-title="Peter Boehm"><span>彼得·貝姆</span></span>或任命為峰會副部長兼總理個人代表。12月,特魯多公布峰會標誌及五大關鍵主題。 </p><p>2018年6月8日,美國總統唐納·川普提出要恢復八大工業國組織,義大利總理朱塞佩·孔蒂表示支援。 </p> <h2><span id=".E8.AE.AE.E7.A8.8B"></span><span id="议程">議程</span></h2> <p>「對每個人都起到作用的經濟增長」,又稱「公平增長」,法語「Croissance Équitable」,紮根於教宗通諭《新事》,對法國的經濟增長和魁北克的制定者,包括皮埃爾·特魯多和蒙特婁大學的校友產生了深遠的影響。該理論指出,政府和<span data-orig-title="机构投资者" data-lang-code="en" data-lang-name="英語" data-foreign-title="Institutional investor"><span>機構投資者</span></span>在做出投資決策時,必須始終考慮到員工的最佳利益,包括體面的工資和養老金福利。參與其中的由員工提名的退休金委員會成員有望為公平投資理念的發展作出貢獻,從而推動這種經濟方式。 </p><p>加拿大和法國的思想領袖利用現代化、定量的管理工具強調了在所有經濟範疇內實現真正性別平等的需要,幫助精確測量<span data-orig-title="性别薪资差距" data-lang-code="en" data-lang-name="英語" data-foreign-title="Gender pay gap"><span>性別薪資差距</span></span>,從而在企業和政府層面修正政策措施。峰會開始前幾個星期在巴黎、蒙特婁和多倫多舉辦的籌備會議中,加拿大和歐洲社會保障基金和政治制定者一致同意提高所有資產類別中的婦女權利和其他「相關社會參數」的行程中,有必要強化並承擔更多的責任。在這一方面,加拿大總理賈斯汀·杜魯道預計宣布一項獨特的七大工業國組織可持續性倡議,專門聚焦全球資本市場的性別多樣化。 </p><p><span data-orig-title="世界养老金和投资论坛" data-lang-code="en" data-lang-name="英語" data-foreign-title="World Pensions &amp; Investments Forum"><span>世界養老金和投資論壇</span></span>經濟學家Nicolas J. Firzli認為,儘管美國撤出巴黎協定,七大工業國組織推動的國際共識建設行程,讓可能傾向於重新合作,以實現可持續發展目標,這歸功於賈斯汀·杜魯道的多邊主義方針,以及美國和加拿大機構投資者對<span data-orig-title="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 data-lang-code="en" data-lang-name="英語" data-foreign-title="ESG"><span>環境、社會和公司治理</span></span>知情投資政策的迅速轉變。 </p> <h2><span id=".E4.B8.8E.E4.BC.9A.E9.A2.86.E5.AF.BC.E4.BA.BA"></span><span id="与会领导人">與會領導人</span></h2> <h3><span id=".E5.8F.83.E8.88.87.E8.80.85"></span><span id="參與者">參與者</span></h3> <p><br></p><p><br></p><p><br></p> <ul class="gallery mw-gallery-traditional center"><li class="gallerybox" style="width: 155px"> <li class="gallerybox" style="width: 155px"> <li class="gallerybox" style="width: 155px"> <li class="gallerybox" style="width: 155px"> <li class="gallerybox" style="width: 155px"> <li class="gallerybox" style="width: 155px"> </ul><ul class="gallery mw-gallery-traditional center"><li class="gallerybox" style="width: 155px"> <li class="gallerybox" style="width: 155px"> </ul><h2><span id=".E8.8A.B1.E7.B5.AE"></span><span id="花絮">花絮</span></h2> <p>法國政府和政治評論員稱本屆會議是「6+1集團峰會」,這是美國<span data-orig-title="美国撤出联合全面行动计划" data-lang-code="en" data-lang-name="英語" data-foreign-title="United States withdrawal from the Joint Comprehensive Plan of Action"><span>撤出聯合全面行動計劃</span></span>及<span data-orig-title="美国撤出巴黎协定" data-lang-code="en" data-lang-name="英語" data-foreign-title="United States withdrawal from the Paris Agreement"><span>巴黎協定</span></span>、猖獗的貿易保護主義和與法國總統艾曼紐·馬克宏及加拿大總理賈斯汀·杜魯道產生爭執的結果。 </p><p>川普提前離開會議,前往新加坡和朝鮮領導人金正恩舉行首腦會議。途中,他發布推特指示美國代表不要簽署會議公報,並批評特魯多在會上新聞發布會上的聲明,稱他「不老實、懦弱」。 </p><p>由於會議舉辦時間和上海合作組織青島峰會相重合,中國官方媒體和網友有意識地將兩場會議聯絡起來,其中多家官方媒體借各國領導人在青島峰會上受到的禮遇,暗諷七大工業國組織會議出現的分歧。 </p> <h2><span id=".E5.8F.82.E8.80.83.E8.B5.84.E6.96.99"></span><span id="参考资料">參考資料</span></h2> <h2><span id=".E5.A4.96.E9.83.A8.E9.93.BE.E6.8E.A5"></span><span id="外部链接">外部連結</span></h2> <ul><li>G7 2018年峰會網站</li> <li>G7 Canada website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li></ul><p><span></span> </p> <!-- NewPP limit report Parsed by mw2330 Cached time: 20230504131755 Cache expiry: 1814400 Reduced expiry: false Complications: [show‐toc] CPU time usage: 0.869 seconds Real time usage: 1.139 seconds Preprocessor visited node count: 6942/1000000 Post‐expand include size: 486224/2097152 bytes Template argument size: 10424/2097152 bytes Highest expansion depth: 14/100 Expensive parser function count: 47/500 Unstrip recursion depth: 0/20 Unstrip post‐expand size: 52720/5000000 bytes Lua time usage: 0.364/10.000 seconds Lua memory usage: 23660989/52428800 bytes Number of Wikibase entities loaded: 1/400 --><!-- Transclusion expansion time report (%,ms,calls,template) 100.00% 798.002 1 -total 21.32% 170.157 1 Template:Reflist 14.52% 115.855 1 Template:Infobox_summit_meeting 14.48% 115.574 2 Template:Navbox 13.39% 106.875 16 Template:Cite_web 11.95% 95.347 1 Template:Infobox 11.45% 91.339 1 Template:Lang-en 10.59% 84.522 1 Template:NoteTA 9.76% 77.890 1 Template:七大工業國組織會議 8.56% 68.313 35 Template:Tsl -->
**第 44 屆七大工業國組織會議**(英語:44th G7 Summit)於 2018 年 6 月 8 日到 6 月 9 日在加拿大魁北克省拉馬巴克舉行,是加拿大自 1981 年來第六次舉辦會議。 2014 年 3 月,七大工業國組織宣布目前和俄羅斯在八大工業國組織的框架內舉行有意義的會談是不可能的,便從那時起以七大工業國組織程式繼續會議。而在本屆會議首日,美國公布了讓俄羅斯回歸的想法,不久後得到義大利的支援。 會議備受矚目的焦點是各會員國和美國關係的惡化。因此,法國及部分成員國的媒體稱本屆峰會是「6+1 集團峰會」,意味著美國因最近發生的事件遭到孤立。 ## 背景 會議主辦地是風景優美、保密條件高的加拿大魁北克省拉馬巴克美娜麗莎飯店舉行,是自 1981 年以來魁北克省首次舉辦八大工業國組織峰會。拉馬巴克昔日是美國總統的度假小鎮。準備工作需要耗費 4.65 億美元,工作包括高速網路服務、新的通訊塔站和安全柵欄。不列顛哥倫比亞基隆拿也被考慮為主辦地。 2017 年 5 月,加拿大總理賈斯汀・杜魯道表示他希望「展示加拿大在國內和國際上先進的地方,擴大中產階段、推進性別平等、對抗氣候變化並推動對多樣性和包容性的尊重」。7 月,自 2012 年來擔任加拿大七大工業國組織會議精靈的彼得・貝姆或任命為峰會副部長兼總理個人代表。12 月,特魯多公布峰會標誌及五大關鍵主題。 2018 年 6 月 8 日,美國總統唐納・川普提出要恢復八大工業國組織,義大利總理朱塞佩・孔蒂表示支援。 ## 議程 「對每個人都起到作用的經濟增長」,又稱「公平增長」,法語「Croissance Équitable」,紮根於教宗通諭《新事》,對法國的經濟增長和魁北克的制定者,包括皮埃爾・特魯多和蒙特婁大學的校友產生了深遠的影響。該理論指出,政府和機構投資者在做出投資決策時,必須始終考慮到員工的最佳利益,包括體面的工資和養老金福利。參與其中的由員工提名的退休金委員會成員有望為公平投資理念的發展作出貢獻,從而推動這種經濟方式。 加拿大和法國的思想領袖利用現代化、定量的管理工具強調了在所有經濟範疇內實現真正性別平等的需要,幫助精確測量性別薪資差距,從而在企業和政府層面修正政策措施。峰會開始前幾個星期在巴黎、蒙特婁和多倫多舉辦的籌備會議中,加拿大和歐洲社會保障基金和政治制定者一致同意提高所有資產類別中的婦女權利和其他「相關社會參數」的行程中,有必要強化並承擔更多的責任。在這一方面,加拿大總理賈斯汀・杜魯道預計宣布一項獨特的七大工業國組織可持續性倡議,專門聚焦全球資本市場的性別多樣化。 世界養老金和投資論壇經濟學家 Nicolas J. Firzli 認為,儘管美國撤出巴黎協定,七大工業國組織推動的國際共識建設行程,讓可能傾向於重新合作,以實現可持續發展目標,這歸功於賈斯汀・杜魯道的多邊主義方針,以及美國和加拿大機構投資者對環境、社會和公司治理知情投資政策的迅速轉變。 ## 與會領導人 ### 參與者 * * * * * * * * ## 花絮 法國政府和政治評論員稱本屆會議是「6+1 集團峰會」,這是美國撤出聯合全面行動計劃及巴黎協定、猖獗的貿易保護主義和與法國總統艾曼紐・馬克宏及加拿大總理賈斯汀・杜魯道產生爭執的結果。 川普提前離開會議,前往新加坡和朝鮮領導人金正恩舉行首腦會議。途中,他發布推特指示美國代表不要簽署會議公報,並批評特魯多在會上新聞發布會上的聲明,稱他「不老實、懦弱」。 由於會議舉辦時間和上海合作組織青島峰會相重合,中國官方媒體和網友有意識地將兩場會議聯絡起來,其中多家官方媒體借各國領導人在青島峰會上受到的禮遇,暗諷七大工業國組織會議出現的分歧。 ## 參考資料 ## 外部連結 * G7 2018 年峰會網站 * G7 Canada website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globe": "earth", "lat": 47.62055556, "lon": -70.14583333 }
22,748
2023-05-02T14:02:42Z
72,343,266
第44屆七大工業國組織會議
6,086,392
<p><b>國家電影局</b>(英語:<span lang="en">China Film Administration</span>),是中共中央宣傳部對外加掛的牌子。由<b>中共中央宣傳部電影局</b>承擔具體工作。 </p> <h2><span id=".E6.B2.BF.E9.9D.A9"></span><span id="沿革">沿革</span></h2> <p>1949年建國初期,中共中央宣傳部設<b>中央電影事業管理局</b>管理全國電影行業。同年,電影行業管理職責劃歸中央人民政府文化部,設<b>中央人民政府文化部電影局</b>。1954年,中央人民政府文化部改組為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部,設<b>文化部電影事業管理局</b>。1986年,文化部的電影行業管理職責分出,與廣播電視部整合組建中華人民共和國廣播電影電視部。改革後,<b>廣播電影電視部電影事業管理局</b>作為廣電部內設機構。1998年,根據《國務院機構改革》方案,廣播電影電視部由國務院組成部門降為國務院直屬機構,稱國家廣播電影電視總局,行政級別仍為正部級。<b>國家廣播電影電視總局電影管理局</b>為廣電總局內設機構。2013年,國家廣播電影電視總局與中華人民共和國新聞出版總署整合組建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設<b>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電影局</b>,作為國務院電影行業管理機構。 </p><p>2018年3月,中共中央印發的《深化黨和國家機構改革方案》稱,「中央宣傳部統一管理電影工作。為更好發揮電影在宣傳思想和文化娛樂方面的特殊重要作用,發展和繁榮電影事業,將原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的電影管理職責劃入中央宣傳部。中央宣傳部對外加掛<b>國家電影局</b>牌子」。 </p><p>2018年3月17日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通過《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關於國務院機構改革方案的決定》,批准《國務院機構改革方案》。方案規定,在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廣播電視管理職責的基礎上組建國家廣播電視總局,作為國務院直屬機構,不再保留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 </p><p>2018年4月16日,國家電影局正式掛牌。 </p> <h2><span id=".E8.81.8C.E8.B4.A3"></span><span id="职责">職責</span></h2> <p>根據《深化黨和國家機構改革方案》,中央宣傳部關於電影管理方面的主要職責是: </p> <h2><span id=".E6.9C.BA.E6.9E.84.E8.AE.BE.E7.BD.AE"></span><span id="机构设置">機構設置</span></h2> <p>根據有關規定,國家電影局在中央宣傳部加掛牌子,由中央宣傳部電影局承擔具體工作。中央宣傳部電影局設置下列機構: </p> <link rel="mw-deduplicated-inline-style" href="mw-data:TemplateStyles:r64841240"> <h2><span id=".E5.8E.86.E4.BB.BB.E9.A2.86.E5.AF.BC"></span><span id="历任领导">歷任領導</span></h2> <dl><dt>國家電影局局長</dt></dl><ul><li>王曉暉(2018年5月-2022年5月,中央宣傳部常務副部長兼)</li></ul><h2><span id=".E5.8F.83.E8.80.83.E6.96.87.E7.8C.AE"></span><span id="參考文献">參考文獻</span></h2> <h2><span id=".E5.A4.96.E9.83.A8.E9.93.BE.E6.8E.A5"></span><span id="外部链接">外部連結</span></h2> <ul><li>國家電影局(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li></ul><ul><li>電影局審批平台</li></ul><h2><span id=".E5.8F.82.E8.A7.81"></span><span id="参见">參見</span></h2> <ul><li>中共中央宣傳部</li> <li>中國大陸電影、電影頻道 (CCTV-6)</li> <li>電影公映許可證(龍標)</li> <li>中華人民共和國電影審查、中華人民共和國被禁電影列表</li> <li>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電影局抵制第56屆金馬獎事件</li> <li>中華人民共和國廣播電影電視部 <span>→ 國家廣播電影電視總局</span> <span>→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span> <span>→ 國家廣播電視總局</span></li></ul>
**國家電影局**(英語:China Film Administration),是中共中央宣傳部對外加掛的牌子。由**中共中央宣傳部電影局**承擔具體工作。 ## 沿革 1949 年建國初期,中共中央宣傳部設**中央電影事業管理局**管理全國電影行業。同年,電影行業管理職責劃歸中央人民政府文化部,設**中央人民政府文化部電影局**。1954 年,中央人民政府文化部改組為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部,設**文化部電影事業管理局**。1986 年,文化部的電影行業管理職責分出,與廣播電視部整合組建中華人民共和國廣播電影電視部。改革後,**廣播電影電視部電影事業管理局**作為廣電部內設機構。1998 年,根據《國務院機構改革》方案,廣播電影電視部由國務院組成部門降為國務院直屬機構,稱國家廣播電影電視總局,行政級別仍為正部級。**國家廣播電影電視總局電影管理局**為廣電總局內設機構。2013 年,國家廣播電影電視總局與中華人民共和國新聞出版總署整合組建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設**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電影局**,作為國務院電影行業管理機構。 2018 年 3 月,中共中央印發的《深化黨和國家機構改革方案》稱,「中央宣傳部統一管理電影工作。為更好發揮電影在宣傳思想和文化娛樂方面的特殊重要作用,發展和繁榮電影事業,將原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的電影管理職責劃入中央宣傳部。中央宣傳部對外加掛**國家電影局**牌子」。 2018 年 3 月 17 日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通過《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關於國務院機構改革方案的決定》,批准《國務院機構改革方案》。方案規定,在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廣播電視管理職責的基礎上組建國家廣播電視總局,作為國務院直屬機構,不再保留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 2018 年 4 月 16 日,國家電影局正式掛牌。 ## 職責 根據《深化黨和國家機構改革方案》,中央宣傳部關於電影管理方面的主要職責是: ## 機構設置 根據有關規定,國家電影局在中央宣傳部加掛牌子,由中央宣傳部電影局承擔具體工作。中央宣傳部電影局設置下列機構: ## 歷任領導 **國家電影局局長** * 王曉暉(2018 年 5 月-2022 年 5 月,中央宣傳部常務副部長兼) ## 參考文獻 ## 外部連結 * 國家電影局(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電影局審批平台 ## 參見 * 中共中央宣傳部 * 中國大陸電影、電影頻道 (CCTV-6) * 電影公映許可證(龍標) * 中華人民共和國電影審查、中華人民共和國被禁電影列表 *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電影局抵制第 56 屆金馬獎事件 * 中華人民共和國廣播電影電視部 → 國家廣播電影電視總局 →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 → 國家廣播電視總局
null
6,971
2023-04-30T19:10:46Z
75,851,886
中共中央宣传部电影局
6,108,368
<p><b>TV1</b>是馬來西亞的一個公共免費電視台,由馬來西亞廣播電視運營。該電視台於1963年12月28日開台,是馬來西亞最早的電視台,並在2012年8月21日起全天24小時播出。 </p><p>在1972年至1994年,TV1和<span data-orig-title="教育电视" data-lang-code="en" data-lang-name="英語" data-foreign-title="TV Pendidikan"><span>教育電視</span></span>在周末共用時間,直到1994年3月1日才由TV1全面播出,TV2的教育電視也在1999年末終止播放。 </p><p>TV1自從1997年舊頻道5,頻道1就是來自Astro之後2007年10月1日起有三個號碼是在頻道101 (SD) </p><p>2019年4月1日起,TV1連同TV2和TV Okey三個數碼頻道myfreeview轉換為1080i 16:9制式播出節目。 </p><p>2021年4月1日起,TV1連同TV2兩個衛星頻道Astro轉換為1080i 16:9制式播出 </p> <h2><span id=".E5.8F.82.E8.A7.81"></span><span id="参见">參見</span></h2> <ul><li>TV2</li> <li><span data-orig-title="马来西亚电视" data-lang-code="en" data-lang-name="英語" data-foreign-title="Television in Malaysia"><span>馬來西亞電視</span></span></li> <li>馬來西亞廣播電視</li></ul><h2><span id=".E5.8F.82.E8.80.83"></span><span id="参考">參考</span></h2> <h2><span id=".E5.A4.96.E9.83.A8.E9.93.BE.E6.8E.A5"></span><span id="外部链接">外部連結</span></h2> <ul><li><span><span>官方網站</span></span></li></ul><!-- NewPP limit report Parsed by mw2398 Cached time: 20230506025648 Cache expiry: 1814400 Reduced expiry: false Complications: [] CPU time usage: 0.471 seconds Real time usage: 0.704 seconds Preprocessor visited node count: 5547/1000000 Post‐expand include size: 405649/2097152 bytes Template argument size: 6868/2097152 bytes Highest expansion depth: 19/100 Expensive parser function count: 69/500 Unstrip recursion depth: 0/20 Unstrip post‐expand size: 4684/5000000 bytes Lua time usage: 0.200/10.000 seconds Lua memory usage: 8934661/52428800 bytes Number of Wikibase entities loaded: 1/400 --><!-- Transclusion expansion time report (%,ms,calls,template) 100.00% 488.283 1 -total 89.85% 438.744 9 Template:Navbox 32.89% 160.583 1 Template:Television_in_Malaysia 31.03% 151.506 82 Template:Tsl 29.17% 142.417 2 Template:Infobox 27.57% 134.612 1 Template:Infobox_TV_channel 18.89% 92.226 1 Template:Expand_language 15.01% 73.271 1 Template:Ambox 10.74% 52.466 1 Template:Reflist 9.60% 46.877 4 Template:Cite_web -->
**TV1** 是馬來西亞的一個公共免費電視台,由馬來西亞廣播電視運營。該電視台於 1963 年 12 月 28 日開台,是馬來西亞最早的電視台,並在 2012 年 8 月 21 日起全天 24 小時播出。 在 1972 年至 1994 年,TV1 和教育電視在周末共用時間,直到 1994 年 3 月 1 日才由 TV1 全面播出,TV2 的教育電視也在 1999 年末終止播放。 TV1 自從 1997 年舊頻道 5,頻道 1 就是來自 Astro 之後 2007 年 10 月 1 日起有三個號碼是在頻道 101 (SD) 2019 年 4 月 1 日起,TV1 連同 TV2 和 TV Okey 三個數碼頻道 myfreeview 轉換為 1080i 16:9 制式播出節目。 2021 年 4 月 1 日起,TV1 連同 TV2 兩個衛星頻道 Astro 轉換為 1080i 16:9 制式播出 ## 參見 * TV2 * 馬來西亞電視 * 馬來西亞廣播電視 ## 參考 ## 外部連結 * 官方網站
null
4,147
2023-04-30T12:28:50Z
75,679,132
TV1_(馬來西亞)
1,816,704
<p><b>北京飛利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b>,簡稱<b>北京飛利信科技股份</b>、<b>北京飛利信科技</b>、<b>北京飛利信</b>、<b>飛利信科技</b>、<b>飛利信科技股份</b>,以及<b>飛利信</b>(<b>英語:<span lang="en">Beijing PHILISENSE Technology Company Limited</span></b>,深交所:300287),在2002年由曹忻軍(總裁)、楊振華(董事長)等人創立,前身為「北京飛利信科技有限公司」。 </p><p>業務向用戶提供智能會議系統整體解決方案及相關服務,總部位於北京市海淀區塔院志新村2號金唐大廈4層。股份在2012年2月1日於深圳證券交易所創業板上市。公開發行股票2,100萬股,發行後總股本8,400.00萬元人民幣,發行價格15.00元人民幣/股,募集資金3.15億元人民幣。 </p> <h2><span id=".E5.8F.83.E8.80.83"></span><span id="參考">參考</span></h2> <h2><span id=".E9.80.A3.E7.B5.90"></span><span id="連結">連結</span></h2> <ul><li>Philisense.com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li></ul>
**北京飛利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簡稱**北京飛利信科技股份**、**北京飛利信科技**、**北京飛利信**、**飛利信科技**、**飛利信科技股份**,以及**飛利信**(**英語:Beijing PHILISENSE Technology Company Limited**,深交所:300287),在 2002 年由曹忻軍(總裁)、楊振華(董事長)等人創立,前身為「北京飛利信科技有限公司」。 業務向用戶提供智能會議系統整體解決方案及相關服務,總部位於北京市海淀區塔院志新村 2 號金唐大廈 4 層。股份在 2012 年 2 月 1 日於深圳證券交易所創業板上市。公開發行股票 2,100 萬股,發行後總股本 8,400.00 萬元人民幣,發行價格 15.00 元人民幣 / 股,募集資金 3.15 億元人民幣。 ## 參考 ## 連結 * Philisense.com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null
1,507
2023-05-02T06:33:16Z
77,065,614
飛利信科技
4,935,394
<p><b>希拉里山脈(英語:Hillary Montes</b> <span><span>/<span><span title="/ˈ/ primary stress follows">ˈ</span><span title="'h' in 'hi'">h</span><span title="/ɪ/ short 'i' in 'bid'">ɪ</span><span title="'l' in 'lie'">l</span><span title="/ə/ 'a' in 'about'">ə</span><span title="'r' in 'rye'">r</span><span title="/i/ 'y' in 'happy'">i</span></span> <span><span title="/ˈ/ primary stress follows">ˈ</span><span title="'m' in 'my'">m</span><span title="/ɒ/ short 'o' in 'body'">ɒ</span><span title="'n' in 'no'">n</span><span title="'t' in 'tie'">t</span><span title="/iː/ long 'e' in 'bead'">iː</span><span title="'z' in 'Zion'">z</span></span>/</span></span>, <b>Hillary Mountains</b>),是矮行星冥王星表面上有一座山高達<span>1.6</span> <span>km (5,200</span> <span>ft)</span> 的山脈,位於湯博區的南部, 鄰近史普尼克平原和諾蓋山脈。 希拉蕊山由新視野號在2015年7月14日發現,NASA在2015年7月24日公布。 該座山脈以紐西蘭登山家艾德蒙·希拉蕊爵士命名,以紀念他與尼泊爾登山家丹增諾蓋在1953年5月29日首次成功攀登地球最高峰聖母峰。</p> <h2><span id=".E5.8F.83.E8.A6.8B"></span><span id="參見">參見</span></h2> <ul><li>太陽系最高峰列表</li></ul><h2><span id=".E6.B3.A8.E9.87.8B"></span><span id="注釋">注釋</span></h2> <h2><span id=".E5.8F.83.E8.80.83.E8.B3.87.E6.96.99"></span><span id="參考資料">參考資料</span></h2> <h2><span id=".E5.A4.96.E9.83.A8.E9.80.A3.E7.B5.90"></span><span id="外部連結">外部連結</span></h2> <ul><li>NASA Pluto factsheet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li> <li>NASA Official homepage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li> <li><i>New Horizons</i> homepage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li></ul><!-- NewPP limit report Parsed by mw2284 Cached time: 20230505093928 Cache expiry: 1814400 Reduced expiry: false Complications: [show‐toc] CPU time usage: 0.190 seconds Real time usage: 0.334 seconds Preprocessor visited node count: 1945/1000000 Post‐expand include size: 53608/2097152 bytes Template argument size: 2466/2097152 bytes Highest expansion depth: 10/100 Expensive parser function count: 2/500 Unstrip recursion depth: 0/20 Unstrip post‐expand size: 7957/5000000 bytes Lua time usage: 0.082/10.000 seconds Lua memory usage: 3404476/52428800 bytes Number of Wikibase entities loaded: 0/400 --><!-- Transclusion expansion time report (%,ms,calls,template) 100.00% 199.491 1 -total 44.46% 88.695 2 Template:Reflist 26.43% 52.731 1 Template:冥王星 25.01% 49.890 1 Template:Navbox 24.14% 48.161 1 Template:NoteTA 23.16% 46.196 1 Template:Cite_news 9.58% 19.112 2 Template:Le 9.21% 18.374 2 Template:Navbox_subgroup 7.43% 14.827 1 Template:IPAc-en 6.79% 13.549 3 Template:Cite_web -->
**希拉里山脈(英語:Hillary Montes** /ˈhɪləri ˈmɒntiːz/, **Hillary Mountains**),是矮行星冥王星表面上有一座山高達 1.6 km (5,200 ft)的山脈,位於湯博區的南部, 鄰近史普尼克平原和諾蓋山脈。 希拉蕊山由新視野號在 2015 年 7 月 14 日發現,NASA 在 2015 年 7 月 24 日公布。 該座山脈以紐西蘭登山家艾德蒙・希拉蕊爵士命名,以紀念他與尼泊爾登山家丹增諾蓋在 1953 年 5 月 29 日首次成功攀登地球最高峰聖母峰。 ## 參見 * 太陽系最高峰列表 ## 注釋 ## 參考資料 ## 外部連結 * NASA Pluto factsheet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NASA Official homepage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_New Horizons_ homepage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null
6,126
2023-04-16T12:29:08Z
71,909,584
希拉蕊山脈
7,605,472
<p><b>比爾·米勒</b>(英語:<span lang="en">Bill Miller</span>,1912年11月1日—2008年11月13日),美國男子田徑運動員,主攻撐杆跳高。他曾代表美國參加1932年夏季奧林匹克運動會田徑比賽,獲得男子撐杆跳高金牌。</p> <h2><span id=".E5.8F.82.E8.80.83.E8.B5.84.E6.96.99"></span><span id="参考资料">參考資料</span></h2> <!-- NewPP limit report Parsed by mw1482 Cached time: 20230505130655 Cache expiry: 1814400 Reduced expiry: false Complications: [] CPU time usage: 0.435 seconds Real time usage: 0.545 seconds Preprocessor visited node count: 4403/1000000 Post‐expand include size: 120898/2097152 bytes Template argument size: 5162/2097152 bytes Highest expansion depth: 12/100 Expensive parser function count: 32/500 Unstrip recursion depth: 0/20 Unstrip post‐expand size: 1971/5000000 bytes Lua time usage: 0.214/10.000 seconds Lua memory usage: 19099009/52428800 bytes Number of Wikibase entities loaded: 1/400 --><!-- Transclusion expansion time report (%,ms,calls,template) 100.00% 443.969 1 -total 32.45% 144.076 1 Template:奥林匹克运动会田径比赛男子撑杆跳高冠军 31.91% 141.684 1 Template:Navbox 29.46% 130.778 1 Template:Lang-en 15.20% 67.470 25 Template:Tsl 12.86% 57.082 1 Template:Otheruses 12.21% 54.194 1 Template:Hatnote 10.92% 48.464 1 Template:Reflist 10.65% 47.303 29 Template:Flagicon 10.27% 45.596 1 Template:Cite_web -->
**比爾・米勒**(英語:Bill Miller,1912 年 11 月 1 日 —2008 年 11 月 13 日),美國男子田徑運動員,主攻撐杆跳高。他曾代表美國參加 1932 年夏季奧林匹克運動會田徑比賽,獲得男子撐杆跳高金牌。 ## 參考資料
null
1,119
2023-04-22T12:24:23Z
75,172,320
比尔·米勒_(田径运动员)
1,537,816
<p><b>中國人民武裝警察部隊士官學校</b>,簡稱<b>武警士官學校</b>,本部位於浙江省杭州市,是浙江省唯一一所部隊院校,是中國人民武裝警察部隊總部下屬的培養武警指揮幹部的軍事高等院校。 </p> <h2><span id=".E6.B2.BF.E9.9D.A9"></span><span id="沿革">沿革</span></h2> <dl><dt>中國人民武裝警察部隊杭州士官學校</dt></dl><ul><li>1984年4月,組建成立<b>中國人民武裝警察部隊杭州指揮學校</b>(<b>武警杭州指揮學校</b>),隸屬武警浙江總隊。學校駐杭州市花塢。</li> <li>2004年,建立<b>中國人民武裝警察部隊指揮學院杭州分院</b>,與武警杭州指揮學校合署辦公。</li> <li>2004年起,根據軍隊院校有關招生規定,軍事指揮本科專業開始由內部定向招生擴展為地方、部隊混合招生。</li> <li>2006年,經中央軍委、武警總部批准,武警杭州指揮學校更名<b>中國人民武裝警察部隊杭州指揮學院</b>。2006年9月5日正式更名,武警浙江總隊王平安總隊長為學院揭牌。</li> <li>2011年7月,在武警部隊院校調整撤併中,經中央軍委、武警總部批准,更名<b>中國人民武裝警察部隊杭州士官學校</b>,由副師級單位升格為正師級單位,轉型為任職教育院校,主要擔負武警後勤技術、管理、維修等專業的士官培訓工作。2011年9月1日,武警杭州士官學校舉行掛牌暨開學典禮儀式,武警部隊副司令員戴肅軍,中共浙江省委常委、秘書長、政法委書記李強為學校揭牌。學校是武警總部直屬單位。</li> <li>2012年,經中國人民武裝警察部隊後勤部後營〔2012〕602號文件核准,同意武警杭州士官學校新校區建設項目,資金來源為自籌,建設地址位於富陽市(今杭州市富陽區)富春街道三聯村。</li></ul><dl><dt>中國人民武裝警察部隊石家莊士官學校</dt></dl><ul><li>1983年,經國務院批准,武警河北總隊教導大隊改建為<b>中國人民武裝警察部隊石家莊指揮學校</b>(<b>武警石家莊指揮學校</b>)。1984年成立,為中專學校。</li> <li>2000年,學歷層次調整為大專。</li> <li>2004年,建立<b>中國人民武裝警察部隊指揮學院石家莊分院</b>,與武警石家莊指揮學校合署辦公。</li> <li>2006年9月,武警石家莊指揮學校升格<b>中國人民武裝警察部隊石家莊指揮學院</b>,主要承擔武警河北總隊生長幹部培養、營以下幹部培訓和武警部隊信息化士官培訓任務。</li> <li>2011年,武警部隊院校編制體制調整改革,經中央軍委批准,學院改建為<b>中國人民武裝警察部隊石家莊士官學校</b>,主要承擔武警部隊信息化士官培養和學兵培訓任務,同時承擔武警部隊通信與計算機、保密檔案、文化影視專業等12個工種的職業技能鑑定工作。培訓任務分為四類:士官職業技術教育、士官資格培訓、士官升級培訓、士官任職培訓。2011年9月7日,武警石家莊士官學校舉行了掛牌儀式暨開學典禮。武警石家莊士官學校成為武警部隊僅有的兩所士官學校之一(另一所是武警杭州士官學校)。</li> <li>2012年,武警石家莊士官學校遷建項目招標,遷建目的地是河北省石家莊市正定縣南崗村。</li></ul><dl><dt>中國人民武裝警察部隊士官學校</dt></dl><ul><li>2017年,在深化國防和軍隊改革中,中國人民武裝警察部隊杭州士官學校、中國人民武裝警察部隊石家莊士官學校等單位調整組建<b>中國人民武裝警察部隊士官學校</b>,本部位於杭州。學校是武警總部直屬單位。</li></ul><h2><span id=".E5.8E.86.E4.BB.BB.E9.A2.86.E5.AF.BC"></span><span id="历任领导">歷任領導</span></h2> <dl><dt>武警杭州士官學校</dt></dl> <dl><dt>武警石家莊士官學校</dt></dl> <dl><dt>武警士官學校</dt></dl> <h2><span id=".E5.8F.82.E8.80.83.E6.96.87.E7.8C.AE"></span><span id="参考文献">參考文獻</span></h2>
**中國人民武裝警察部隊士官學校**,簡稱**武警士官學校**,本部位於浙江省杭州市,是浙江省唯一一所部隊院校,是中國人民武裝警察部隊總部下屬的培養武警指揮幹部的軍事高等院校。 ## 沿革 **中國人民武裝警察部隊杭州士官學校** * 1984 年 4 月,組建成立**中國人民武裝警察部隊杭州指揮學校**(**武警杭州指揮學校**),隸屬武警浙江總隊。學校駐杭州市花塢。 * 2004 年,建立**中國人民武裝警察部隊指揮學院杭州分院**,與武警杭州指揮學校合署辦公。 * 2004 年起,根據軍隊院校有關招生規定,軍事指揮本科專業開始由內部定向招生擴展為地方、部隊混合招生。 * 2006 年,經中央軍委、武警總部批准,武警杭州指揮學校更名**中國人民武裝警察部隊杭州指揮學院**。2006 年 9 月 5 日正式更名,武警浙江總隊王平安總隊長為學院揭牌。 * 2011 年 7 月,在武警部隊院校調整撤併中,經中央軍委、武警總部批准,更名**中國人民武裝警察部隊杭州士官學校**,由副師級單位升格為正師級單位,轉型為任職教育院校,主要擔負武警後勤技術、管理、維修等專業的士官培訓工作。2011 年 9 月 1 日,武警杭州士官學校舉行掛牌暨開學典禮儀式,武警部隊副司令員戴肅軍,中共浙江省委常委、秘書長、政法委書記李強為學校揭牌。學校是武警總部直屬單位。 * 2012 年,經中國人民武裝警察部隊後勤部後營〔2012〕602 號文件核准,同意武警杭州士官學校新校區建設項目,資金來源為自籌,建設地址位於富陽市(今杭州市富陽區)富春街道三聯村。 **中國人民武裝警察部隊石家莊士官學校** * 1983 年,經國務院批准,武警河北總隊教導大隊改建為**中國人民武裝警察部隊石家莊指揮學校**(**武警石家莊指揮學校**)。1984 年成立,為中專學校。 * 2000 年,學歷層次調整為大專。 * 2004 年,建立**中國人民武裝警察部隊指揮學院石家莊分院**,與武警石家莊指揮學校合署辦公。 * 2006 年 9 月,武警石家莊指揮學校升格**中國人民武裝警察部隊石家莊指揮學院**,主要承擔武警河北總隊生長幹部培養、營以下幹部培訓和武警部隊信息化士官培訓任務。 * 2011 年,武警部隊院校編制體制調整改革,經中央軍委批准,學院改建為**中國人民武裝警察部隊石家莊士官學校**,主要承擔武警部隊信息化士官培養和學兵培訓任務,同時承擔武警部隊通信與計算機、保密檔案、文化影視專業等 12 個工種的職業技能鑑定工作。培訓任務分為四類:士官職業技術教育、士官資格培訓、士官升級培訓、士官任職培訓。2011 年 9 月 7 日,武警石家莊士官學校舉行了掛牌儀式暨開學典禮。武警石家莊士官學校成為武警部隊僅有的兩所士官學校之一(另一所是武警杭州士官學校)。 * 2012 年,武警石家莊士官學校遷建項目招標,遷建目的地是河北省石家莊市正定縣南崗村。 **中國人民武裝警察部隊士官學校** * 2017 年,在深化國防和軍隊改革中,中國人民武裝警察部隊杭州士官學校、中國人民武裝警察部隊石家莊士官學校等單位調整組建**中國人民武裝警察部隊士官學校**,本部位於杭州。學校是武警總部直屬單位。 ## 歷任領導 **武警杭州士官學校** **武警石家莊士官學校** **武警士官學校** ## 參考文獻
null
14,691
2023-04-29T06:04:47Z
74,542,202
中國人民武裝警察部隊杭州指揮學院
3,316,908
<p><b>小行星2275</b>(2275 Cuitlahuac)是一顆繞太陽運轉的小行星,為主小行星帶小行星。該小行星於1979年6月16日發現。 </p> <h2><span id=".E8.BD.A8.E9.81.93.E5.8F.82.E6.95.B0"></span><span id="轨道参数">軌道參數</span></h2> <p>小行星2275的軌道半長軸為2.2967386 UA,離心率為0.170。 </p> <h2><span id=".E5.8F.82.E8.80.83.E6.96.87.E7.8C.AE"></span><span id="参考文献">參考文獻</span></h2>
**小行星 2275**(2275 Cuitlahuac)是一顆繞太陽運轉的小行星,為主小行星帶小行星。該小行星於 1979 年 6 月 16 日發現。 ## 軌道參數 小行星 2275 的軌道半長軸為 2.2967386 UA,離心率為 0.170。 ## 參考文獻
null
1,406
2023-03-14T06:40:05Z
29,554,902
1972_LS
7,873,628
<p><b>義大利式建築</b>(Italianate style)是古典建築在19世紀的一個發展階段,建築語言來自義大利文藝復興建築。它產生於英國,1802年約翰·納什建造的別墅克朗克希爾(Cronkhill)是第一座義大利式建築,建築師查爾斯·巴里在1830年代將其進一步推廣開來,影響達到歐洲北部和大英帝國治下的其他地區,1840年代末期到1890年在美國也很受歡迎。 </p> <h2><span id=".E5.8F.82.E8.80.83.E6.96.87.E7.8C.AE"></span><span id="参考文献">參考文獻</span></h2> <h2><span id=".E5.A4.96.E9.83.A8.E9.93.BE.E6.8E.A5"></span><span id="外部链接">外部連結</span></h2> <ul><li>Italianate, 1850–1890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The Old House Web</li> <li>Italianate (1850–1900)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Ontario Architecture</li> <li>The Picturesque Style: Italianate Architecture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Blog on Italianate architecture</li></ul><!-- NewPP limit report Parsed by mw2436 Cached time: 20230505102927 Cache expiry: 1814400 Reduced expiry: false Complications: [] CPU time usage: 0.132 seconds Real time usage: 0.270 seconds Preprocessor visited node count: 581/1000000 Post‐expand include size: 9334/2097152 bytes Template argument size: 921/2097152 bytes Highest expansion depth: 19/100 Expensive parser function count: 0/500 Unstrip recursion depth: 1/20 Unstrip post‐expand size: 5569/5000000 bytes Lua time usage: 0.045/10.000 seconds Lua memory usage: 2857922/52428800 bytes Number of Wikibase entities loaded: 1/400 --><!-- Transclusion expansion time report (%,ms,calls,template) 100.00% 167.344 1 -total 64.34% 107.673 1 Template:Reflist 34.21% 57.243 1 Template:Commons_category 30.18% 50.505 1 Template:ISBN 26.79% 44.838 1 Template:Commons 26.14% 43.741 1 Template:Sister_project 25.30% 42.345 1 Template:Cite_book 25.10% 42.010 1 Template:Side_box 22.77% 38.112 2 Template:If_then_show 15.29% 25.586 1 Template:Catalog_lookup_link -->
**義大利式建築**(Italianate style)是古典建築在 19 世紀的一個發展階段,建築語言來自義大利文藝復興建築。它產生於英國,1802 年約翰・納什建造的別墅克朗克希爾(Cronkhill)是第一座義大利式建築,建築師查爾斯・巴里在 1830 年代將其進一步推廣開來,影響達到歐洲北部和大英帝國治下的其他地區,1840 年代末期到 1890 年在美國也很受歡迎。 ## 參考文獻 ## 外部連結 * Italianate, 1850–1890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The Old House Web * Italianate (1850–1900)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Ontario Architecture * The Picturesque Style: Italianate Architecture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Blog on Italianate architecture
null
2,521
2023-04-16T12:34:07Z
72,375,118
意大利式建筑
7,549,990
<p>本表列出安徽省合肥市所有類型的高級中學、初級中學、完全中學、職業中學和一貫制學校等。 </p> <h2><span id=".E7.91.B6.E6.B5.B7.E5.8C.BA"></span><span id="瑶海区">瑤海區</span></h2> <h2><span id=".E5.BA.90.E9.98.B3.E5.8C.BA"></span><span id="庐阳区">廬陽區</span></h2> <h2><span id=".E5.8C.85.E6.B2.B3.E5.8C.BA"></span><span id="包河区">包河區</span></h2> <h2><span id=".E8.9C.80.E5.B1.B1.E5.8C.BA"></span><span id="蜀山区">蜀山區</span></h2> <h2><span id=".E6.96.B0.E7.AB.99.E9.AB.98.E6.96.B0.E5.8C.BA"></span><span id="新站高新区">新站高新區</span></h2> <h2><span id=".E7.BB.8F.E5.BC.80.E5.8C.BA"></span><span id="经开区">經開區</span></h2> <h2><span id=".E9.AB.98.E6.96.B0.E5.8C.BA"></span><span id="高新区">高新區</span></h2> <h2><span id=".E9.95.BF.E4.B8.B0.E5.8E.BF.5B142.5D"></span><span id="长丰县[142]">長豐縣</span></h2> <h2><span id=".E8.82.A5.E4.B8.9C.E5.8E.BF.5B170.5D"></span><span id="肥东县[170]">肥東縣</span></h2> <h2><span id=".E5.8F.82.E8.A7.81"></span><span id="参见">參見</span></h2> <ul><li>安徽省示範性普通高級中學</li></ul><h2><span id=".E5.8F.82.E8.80.83.E8.B5.84.E6.96.99"></span><span id="参考资料">參考資料</span></h2>
本表列出安徽省合肥市所有類型的高級中學、初級中學、完全中學、職業中學和一貫制學校等。 ## 瑤海區 ## 廬陽區 ## 包河區 ## 蜀山區 ## 新站高新區 ## 經開區 ## 高新區 ## 長豐縣 ## 肥東縣 ## 參見 * 安徽省示範性普通高級中學 ## 參考資料
null
119,442
2023-04-16T12:33:50Z
76,349,623
合肥中学列表
3,548,924
<p><b>小行星8617</b>(英語:<span lang="en">8617</span>)是一顆圍繞太陽公轉的小行星。1980年8月6日,茲丹卡·瓦弗洛娃在克列特發現了此天體。 </p><p>這顆小行星的絕對星等為54.6758399131736等。 </p> <h2><span id=".E5.8F.82.E8.80.83.E6.96.87.E7.8C.AE"></span><span id="参考文献">參考文獻</span></h2>
**小行星 8617**(英語:8617)是一顆圍繞太陽公轉的小行星。1980 年 8 月 6 日,茲丹卡・瓦弗洛娃在克列特發現了此天體。 這顆小行星的絕對星等為 54.6758399131736 等。 ## 參考文獻
null
2,210
2023-04-16T12:28:06Z
75,501,868
小行星8617
6,833,976
<p><b>米諾利</b>(英語:<span lang="en">Minolii</span>)是位於美國夏威夷州夏威夷縣的一個非建制地區。該地的面積和人口皆未知。 </p> <h2><span id=".E5.9C.B0.E7.90.86"></span><span id="地理">地理</span></h2> <p>米諾利的座標為<link rel="mw-deduplicated-inline-style" href="mw-data:TemplateStyles:r65292569"><span><span><span title="此地的地圖、航拍照片和其他數據"><span>19°11′10″N</span> <span>155°54′26″W</span></span></span></span>,而該地的平均海拔高度為11米(即36英尺)。 </p> <h2><span id=".E5.8F.83.E8.80.83.E6.96.87.E7.8D.BB"></span><span id="參考文獻">參考文獻</span></h2> <!-- NewPP limit report Parsed by mw1380 Cached time: 20230504151308 Cache expiry: 1814400 Reduced expiry: false Complications: [vary‐revision‐sha1] CPU time usage: 0.689 seconds Real time usage: 0.812 seconds Preprocessor visited node count: 3154/1000000 Post‐expand include size: 210372/2097152 bytes Template argument size: 23606/2097152 bytes Highest expansion depth: 21/100 Expensive parser function count: 10/500 Unstrip recursion depth: 0/20 Unstrip post‐expand size: 3285/5000000 bytes Lua time usage: 0.351/10.000 seconds Lua memory usage: 18929252/52428800 bytes Number of Wikibase entities loaded: 1/400 --><!-- Transclusion expansion time report (%,ms,calls,template) 100.00% 612.141 1 -total 45.83% 280.562 1 Template:Infobox_settlement 37.81% 231.478 1 Template:Infobox 20.85% 127.660 1 Template:Lang-en 12.03% 73.614 1 Template:NoteTA 11.15% 68.250 1 Template:Reflist 10.84% 66.375 5 Template:Both 10.37% 63.504 1 Template:Cite_gnis 10.00% 61.235 1 Template:Cite_web 8.50% 52.053 2 Template:Coord -->
**米諾利**(英語:Minolii)是位於美國夏威夷州夏威夷縣的一個非建制地區。該地的面積和人口皆未知。 ## 地理 米諾利的座標為 19°11′10″N 155°54′26″W,而該地的平均海拔高度為 11 米(即 36 英尺)。 ## 參考文獻
{ "globe": "earth", "lat": 19.18611111, "lon": -155.90722222 }
2,373
2023-05-02T00:46:53Z
57,251,455
米諾利_(夏威夷州)
3,076,812
<p><b>克利爾菲爾</b>(英文:<b>Clearfield</b>),是美國猶他州戴維斯縣下屬的一座城市。建市於1877年,面積大約為7.66平方英里(19.8平方公里),海拔約為4,465英尺(1,361米)。根據2010年美國人口普查,該市有人口30,112人。</p> <h2><span id=".E5.8F.82.E8.80.83.E8.B5.84.E6.96.99"></span><span id="参考资料">參考資料</span></h2>
**克利爾菲爾**(英文:**Clearfield**),是美國猶他州戴維斯縣下屬的一座城市。建市於 1877 年,面積大約為 7.66 平方英里(19.8 平方公里),海拔約為 4,465 英尺(1,361 米)。根據 2010 年美國人口普查,該市有人口 30,112 人。 ## 參考資料
null
1,506
2023-04-16T12:26:14Z
56,579,765
克利尔菲尔_(犹他州)
377,005
<p><b>長野業正</b>(1491年—1561年12月28日)是日本戰國時代的武將。上野國箕輪城城主。本姓<span data-orig-title="在原氏" data-lang-code="ja" data-lang-name="日語" data-foreign-title="在原氏"><span>在原氏</span></span>,自稱祖先是在原業平。父親是長野憲業或長野方業。 </p> <h2><span id=".E7.94.9F.E5.B9.B3"></span><span id="生平">生平</span></h2> <p>出生於延德3年(1491年)或明應8年(1499年)。出身是箕輪城城主的箕輪長野氏,與<span data-orig-title="鷹留城" data-lang-code="ja" data-lang-name="日語" data-foreign-title="鷹留城"><span>鷹留城</span></span>城主長野業氏(鷹留長野氏)是兄弟(在『系圖纂要』中記載是伯父)。 </p><p>長野氏是上野國西部的豪族,屬於關東管領山內上杉家的勢力。而且統合周圍的小豪族和國人,形成的集團在「關東幕注文」中被稱為「箕輪眾」,其中以包含劍聖上泉秀綱的「上野十六槍」最為聞名。再加上把女兒們嫁給上野的諸豪族,加強了團結力,例如女兒嫁給小幡氏等西上野的城主,小幡信貞就是他的女婿。另一方面,擔任上野守護代,在親戚白井長尾家的長尾景誠被暗殺後,介入並掌握著白井長尾家的實權,令其在山內上杉家內的地位漸漸提高。在上杉憲政被北條氏康大敗的河越夜戰中亦有參戰,當時失去了兒子吉業。 </p><p>天文16年(1547年),向救援笠原清繁的憲政勸諫,不過沒有被接受,於是憲政在小田井原之戰中被武田信玄擊敗,自身沒有參加該戰。在古文書類中,亦有記載業正沒有參加該次戰役,但是信玄引誘業正成為內應,可見在這段時期,與主君憲政之間的關係相當微妙。 </p><p>天文21年(1552年),御嶽城被攻陷,憲政完全失去武藏國,箕輪長野氏與西上州的諸將一起離反憲政。因此憲政的<span data-orig-title="馬廻" data-lang-code="ja" data-lang-name="日語" data-foreign-title="馬廻"><span>馬廻</span></span>眾亦都離反,憲政從居城<span data-orig-title="平井城" data-lang-code="ja" data-lang-name="日語" data-foreign-title="平井城"><span>平井城</span></span>退去,並逃到<span data-orig-title="沼田氏" data-lang-code="ja" data-lang-name="日語" data-foreign-title="沼田氏"><span>沼田氏</span></span>等上杉方有強大勢力的上野國北部。 </p><p>天文20年(1551年),在憲政逃到越後國後,因為對上杉家的義理而拒絕服從北條氏,在長尾景虎(上杉謙信)於翌年率領援軍前來上野為止,一直堅持這個立場,造成北條氏在上野國的支配失敗,因為這些事情而被傳頌為忠臣。弘治3年(1557年),在甲斐國的武田信玄開始侵攻西上野後,業正立即召集上野國人眾,編成2萬餘人的大軍於瓶尻迎撃,雖然在初戰中壓倒武田軍,但是沒法控制諸將,最後被武田軍打敗,但是在此時擔任殿軍,並數度擊退武田軍的追撃,上演了一場精彩的撤退戰。此後,在居城箕輪城進行籠城,一邊加強防守,一邊請越後的長尾景虎派出援軍,遂挫敗了武田軍的侵攻。之後亦指揮防衛戰,雖然在野戰中不能獲勝,但是6次撃退使用夜襲和早上突襲等奇襲戰法的武田軍。但是這些事蹟是後世創作,同時代的史料並無記載。謙信侵攻關東是在永祿3年(1560年),信玄侵攻西上野是永祿年間的開始,因為學術研究的進展,這些事蹟被證明是虛構。 </p><p>永祿3年(1560年),在上杉謙信(長尾景虎)侵攻關東時,根據「關東幕注文」記載,與白井、惣社兩長尾氏一同響應上杉軍,與北條氏康戰鬥。 </p><p>在永祿4年(1561年)11月22日(異説為6月21日)病死。享年71歲(或是63歲)。之後由三男業盛繼承。 </p> <h2><span id=".E9.81.BA.E8.A8.80"></span><span id="遺言">遺言</span></h2> <p>臨死前,把嫡男業盛叫到床邊,並說出遺言「我死去後,製作和一里塚一樣的墳墓。不用辦我的法事。把敵人的首級供在我的墓前。不可降伏於敵人。如果武運將盡,要高潔地戰死。這才是對我的孝養,沒有比這樣更好的事」(<span lang="ja">私が死んだ後、一里塚と変わらないような墓を作れ。我が法要は無用。敵の首を墓前に一つでも多く供えよ。敵に降伏してはならない。運が尽きたなら潔く討死せよ。それこそが私への孝養、これに過ぎたるものはない</span>)(『關八州古戰錄』)。 </p> <h2><span id=".E4.BA.BA.E7.89.A9"></span><span id="人物">人物</span></h2> <ul><li>武田信玄曾嘆言「只要有業正一個人在上野,則沒可能攻取上野」(<span lang="ja">業正ひとりが上野にいる限り、上野を攻め取ることはできぬ</span>),業正令信玄感到相當苦惱。知道業正死去的信玄大喜,並說「這樣就與得到上野一樣」(<span lang="ja">これで上野を手に入れたも同然</span>),立即揮軍前往上野。</li></ul><ul><li>在後世是被稱為「<b>上州之虎</b>」(<span lang="ja">上州の黄班</span>)的猛將。</li></ul><h2><span id=".E5.A4.96.E9.83.A8.E9.80.A3.E7.B5.90"></span><span id="外部連結">外部連結</span></h2> <ul><li>武家家伝_上州長野氏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li></ul><h2><span id=".E7.9B.B8.E9.97.9C.E6.A2.9D.E7.9B.AE"></span><span id="相關條目">相關條目</span></h2> <ul><li><span data-orig-title="上野長野氏" data-lang-code="ja" data-lang-name="日語" data-foreign-title="上野長野氏"><span>上野長野氏</span></span></li></ul><!-- NewPP limit report Parsed by mw2326 Cached time: 20230416130024 Cache expiry: 1814400 Reduced expiry: false Complications: [show‐toc] CPU time usage: 0.153 seconds Real time usage: 0.193 seconds Preprocessor visited node count: 3430/1000000 Post‐expand include size: 25137/2097152 bytes Template argument size: 3850/2097152 bytes Highest expansion depth: 30/100 Expensive parser function count: 6/500 Unstrip recursion depth: 0/20 Unstrip post‐expand size: 0/5000000 bytes Lua time usage: 0.038/10.000 seconds Lua memory usage: 2273044/52428800 bytes Number of Wikibase entities loaded: 0/400 --><!-- Transclusion expansion time report (%,ms,calls,template) 100.00% 136.939 1 -total 63.19% 86.529 2 Template:Infobox 37.39% 51.203 6 Template:Lang 35.89% 49.153 1 Template:Japanese 34.89% 47.778 1 Template:Japanese/infobox 34.17% 46.790 6 Template:Category_handler 30.69% 42.032 1 Template:日本武士 22.43% 30.711 6 Template:Category_handler/numbered 20.33% 27.833 6 Template:Namespace_detect 18.67% 25.567 7 Template:Tsl --><!-- Saved in parser cache with key zhwiki:pcache:idhash:377005-0!userlang=zh-tw!zh-tw and timestamp 20230416130024 and revision id 73179474. Rendering was triggered because: api-parse -->
**長野業正**(1491 年 —1561 年 12 月 28 日)是日本戰國時代的武將。上野國箕輪城城主。本姓在原氏,自稱祖先是在原業平。父親是長野憲業或長野方業。 ## 生平 出生於延德 3 年(1491 年)或明應 8 年(1499 年)。出身是箕輪城城主的箕輪長野氏,與鷹留城城主長野業氏(鷹留長野氏)是兄弟(在『系圖纂要』中記載是伯父)。 長野氏是上野國西部的豪族,屬於關東管領山內上杉家的勢力。而且統合周圍的小豪族和國人,形成的集團在「關東幕注文」中被稱為「箕輪眾」,其中以包含劍聖上泉秀綱的「上野十六槍」最為聞名。再加上把女兒們嫁給上野的諸豪族,加強了團結力,例如女兒嫁給小幡氏等西上野的城主,小幡信貞就是他的女婿。另一方面,擔任上野守護代,在親戚白井長尾家的長尾景誠被暗殺後,介入並掌握著白井長尾家的實權,令其在山內上杉家內的地位漸漸提高。在上杉憲政被北條氏康大敗的河越夜戰中亦有參戰,當時失去了兒子吉業。 天文 16 年(1547 年),向救援笠原清繁的憲政勸諫,不過沒有被接受,於是憲政在小田井原之戰中被武田信玄擊敗,自身沒有參加該戰。在古文書類中,亦有記載業正沒有參加該次戰役,但是信玄引誘業正成為內應,可見在這段時期,與主君憲政之間的關係相當微妙。 天文 21 年(1552 年),御嶽城被攻陷,憲政完全失去武藏國,箕輪長野氏與西上州的諸將一起離反憲政。因此憲政的馬廻眾亦都離反,憲政從居城平井城退去,並逃到沼田氏等上杉方有強大勢力的上野國北部。 天文 20 年(1551 年),在憲政逃到越後國後,因為對上杉家的義理而拒絕服從北條氏,在長尾景虎(上杉謙信)於翌年率領援軍前來上野為止,一直堅持這個立場,造成北條氏在上野國的支配失敗,因為這些事情而被傳頌為忠臣。弘治 3 年(1557 年),在甲斐國的武田信玄開始侵攻西上野後,業正立即召集上野國人眾,編成 2 萬餘人的大軍於瓶尻迎撃,雖然在初戰中壓倒武田軍,但是沒法控制諸將,最後被武田軍打敗,但是在此時擔任殿軍,並數度擊退武田軍的追撃,上演了一場精彩的撤退戰。此後,在居城箕輪城進行籠城,一邊加強防守,一邊請越後的長尾景虎派出援軍,遂挫敗了武田軍的侵攻。之後亦指揮防衛戰,雖然在野戰中不能獲勝,但是 6 次撃退使用夜襲和早上突襲等奇襲戰法的武田軍。但是這些事蹟是後世創作,同時代的史料並無記載。謙信侵攻關東是在永祿 3 年(1560 年),信玄侵攻西上野是永祿年間的開始,因為學術研究的進展,這些事蹟被證明是虛構。 永祿 3 年(1560 年),在上杉謙信(長尾景虎)侵攻關東時,根據「關東幕注文」記載,與白井、惣社兩長尾氏一同響應上杉軍,與北條氏康戰鬥。 在永祿 4 年(1561 年)11 月 22 日(異説為 6 月 21 日)病死。享年 71 歲(或是 63 歲)。之後由三男業盛繼承。 ## 遺言 臨死前,把嫡男業盛叫到床邊,並說出遺言「我死去後,製作和一里塚一樣的墳墓。不用辦我的法事。把敵人的首級供在我的墓前。不可降伏於敵人。如果武運將盡,要高潔地戰死。這才是對我的孝養,沒有比這樣更好的事」(私が死んだ後、一里塚と変わらないような墓を作れ。我が法要は無用。敵の首を墓前に一つでも多く供えよ。敵に降伏してはならない。運が尽きたなら潔く討死せよ。それこそが私への孝養、これに過ぎたるものはない)(『關八州古戰錄』)。 ## 人物 * 武田信玄曾嘆言「只要有業正一個人在上野,則沒可能攻取上野」(業正ひとりが上野にいる限り、上野を攻め取ることはできぬ),業正令信玄感到相當苦惱。知道業正死去的信玄大喜,並說「這樣就與得到上野一樣」(これで上野を手に入れたも同然),立即揮軍前往上野。 * 在後世是被稱為「**上州之虎**」(上州の黄班)的猛將。 ## 外部連結 * 武家家伝_上州長野氏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相關條目 * 上野長野氏
null
6,564
2023-04-16T12:14:45Z
73,179,474
長野業政
14,603
<p><br></p> <h2><span id=".E5.A4.A7.E4.BA.8B.E8.AE.B0"></span><span id="大事记">大事記</span></h2> <ul><li>伊賈斯拉夫一世·雅羅斯拉維奇在內鬨戰爭中陣亡,其弟弗謝沃洛德一世繼位。</li></ul><h2><span id=".E5.87.BA.E7.94.9F"></span><span id="出生">出生</span></h2> <ul><li>令子內親王</li></ul><h2><span id=".E9.80.9D.E4.B8.96"></span><span id="逝世">逝世</span></h2> <ul><li>伊賈斯拉夫一世·雅羅斯拉維奇,基輔羅斯大公。</li></ul>
## 大事記 * 伊賈斯拉夫一世・雅羅斯拉維奇在內鬨戰爭中陣亡,其弟弗謝沃洛德一世繼位。 ## 出生 * 令子內親王 ## 逝世 * 伊賈斯拉夫一世・雅羅斯拉維奇,基輔羅斯大公。
null
619
2022-12-03T00:40:10Z
73,340,142
1078年
7,405,405
<p><b>黃瑞霖</b>(1944年6月<span title="Template:BLP editintro">—</span>),福建閩侯人,中華人民共和國政治人物,第十屆全國人大代表,中共十四大、中共十五大黨代表。黃瑞霖畢業於北京大學哲學系,1995年起擔任中共福建省委常委、省委秘書長,2001年起擔任福建省委副書記,2005年起擔任福建省政協副主席。2010年退休。 </p> <h2><span id=".E5.8F.83.E8.80.83.E8.B3.87.E6.96.99"></span><span id="參考資料">參考資料</span></h2>
**黃瑞霖**(1944 年 6 月 —),福建閩侯人,中華人民共和國政治人物,第十屆全國人大代表,中共十四大、中共十五大黨代表。黃瑞霖畢業於北京大學哲學系,1995 年起擔任中共福建省委常委、省委秘書長,2001 年起擔任福建省委副書記,2005 年起擔任福建省政協副主席。2010 年退休。 ## 參考資料
null
2,427
2023-04-16T12:33:36Z
64,624,254
黃瑞霖
3,245,545
<p><b>索布雷塔梅加</b>(葡萄牙語:<span lang="pt">Sobretâmega</span>)是葡萄牙波爾圖區的一個堂區。總面積4.07平方公里,總人口1124人,人口密度276.2人/平方公里。 </p> <h2><span id=".E5.8F.82.E8.A7.81"></span><span id="参见">參見</span></h2> <ul><li>波爾圖區堂區列表</li></ul><h2><span id=".E5.8F.82.E8.80.83"></span><span id="参考">參考</span></h2>
**索布雷塔梅加**(葡萄牙語:Sobretâmega)是葡萄牙波爾圖區的一個堂區。總面積 4.07 平方公里,總人口 1124 人,人口密度 276.2 人 / 平方公里。 ## 參見 * 波爾圖區堂區列表 ## 參考
null
2,062
2023-02-24T07:07:00Z
61,718,676
索布雷塔梅加
105,819
<p><b>安澤縣</b>在山西省南部、黃河支流沁河中上游,是臨汾市下轄的一個縣。安澤古為春秋時期荀子的故鄉,人口約8萬三千人。 </p> <h2><span id=".E5.8E.86.E5.8F.B2"></span><span id="历史">歷史</span></h2> <p>北魏置安澤縣,隋改岳陽縣。元朝時,屬晉寧路。至元三年,猗氏縣併入岳陽縣。次年復置猗氏縣,岳陽縣、和川縣併入,後又改為岳陽縣。明朝時,屬平陽府。清朝仍屬平陽府,考評:簡。民國初年,全國廢府州廳改縣,屬河東道。因與湖南省岳陽縣同名,於1914年6月復名安澤縣。1949年前屬山西省第十二行政督察區。1949年後,歷屬臨汾專區、晉南專區、臨汾地區、臨汾市。1971年,劃出古縣。 </p> <h2><span id=".E8.A1.8C.E6.94.BF.E5.8C.BA.E5.88.92"></span><span id="行政区划">行政區劃</span></h2> <p>安澤縣下轄4個鎮、3個鄉:</p><p>府城鎮、​和川鎮、​唐城鎮、​冀氏鎮、​馬壁鄉、​杜村鄉和良馬鄉。 </p> <h2><span id=".E4.BA.A4.E9.80.9A"></span><span id="交通">交通</span></h2> <ul><li> 309國道過境。</li></ul><h2><span id=".E8.B5.84.E6.BA.90"></span><span id="资源">資源</span></h2> <p>安澤縣擁有豐富的煤礦和森林資源,是黃土高原上森林植被比較好的一個縣域,也是有名的生態縣,全球79%的連翹產於此地。 </p> <h2><span id=".E7.89.B9.E4.BA.A7"></span><span id="特产">特產</span></h2> <p>安澤連翹:中國地理標誌產品。 </p> <h2><span id=".E5.8F.82.E8.80.83.E6.96.87.E7.8C.AE"></span><span id="参考文献">參考文獻</span></h2> <h2><span id=".E5.A4.96.E9.83.A8.E9.93.BE.E6.8E.A5"></span><span id="外部链接">外部連結</span></h2> <ul><li><span><span>安澤縣人民政府入口網站</span></span></li></ul>
**安澤縣**在山西省南部、黃河支流沁河中上游,是臨汾市下轄的一個縣。安澤古為春秋時期荀子的故鄉,人口約 8 萬三千人。 ## 歷史 北魏置安澤縣,隋改岳陽縣。元朝時,屬晉寧路。至元三年,猗氏縣併入岳陽縣。次年復置猗氏縣,岳陽縣、和川縣併入,後又改為岳陽縣。明朝時,屬平陽府。清朝仍屬平陽府,考評:簡。民國初年,全國廢府州廳改縣,屬河東道。因與湖南省岳陽縣同名,於 1914 年 6 月復名安澤縣。1949 年前屬山西省第十二行政督察區。1949 年後,歷屬臨汾專區、晉南專區、臨汾地區、臨汾市。1971 年,劃出古縣。 ## 行政區劃 安澤縣下轄 4 個鎮、3 個鄉: 府城鎮、​和川鎮、​唐城鎮、​冀氏鎮、​馬壁鄉、​杜村鄉和良馬鄉。 ## 交通 * 309 國道過境。 ## 資源 安澤縣擁有豐富的煤礦和森林資源,是黃土高原上森林植被比較好的一個縣域,也是有名的生態縣,全球 79% 的連翹產於此地。 ## 特產 安澤連翹:中國地理標誌產品。 ## 參考文獻 ## 外部連結 * 安澤縣人民政府入口網站
null
1,810
2023-05-01T09:08:30Z
62,200,478
安泽
3,716,112
<p><span></span> </p><p><b>沃克峰</b>(英語:<span lang="en">Walker Peak</span>)是南極洲的山峰,位於伊利沙伯女皇地,屬於彭薩科拉山脈的一部分,海拔高度1,495米,根據美國地質調查局的測量和美國海軍的空中照片被繪入地圖。 </p><p><br></p>
**沃克峰**(英語:Walker Peak)是南極洲的山峰,位於伊利沙伯女皇地,屬於彭薩科拉山脈的一部分,海拔高度 1,495 米,根據美國地質調查局的測量和美國海軍的空中照片被繪入地圖。
{ "globe": "earth", "lat": -82.63333333, "lon": -53.21666667 }
441
2023-04-16T12:29:04Z
57,454,069
沃克峰
5,570,387
<p><b>大村車站</b>(日語:<span title="漢字或假名表記(原文)"><span lang="ja">大村駅</span></span><small>/</small><span title="平假名表記"><span lang="ja">おおむらえき</span></span><sup> <i><span title="羅馬字表記" lang="ja-Latn">Ōmura eki</span></i> <span>*</span><small><span>/</span></small><small><span>?</span></small></sup>)是一位於日本長崎縣大村市的鐵路車站,也是九州旅客鐵道(JR九州)大村線的沿線車站。 </p> <h2><span id=".E8.BB.8A.E7.AB.99.E6.A7.8B.E9.80.A0"></span><span id="車站構造">車站構造</span></h2> <p>側式月台2面2線的地面車站。 </p> <h3><span id=".E6.9C.88.E5.8F.B0.E9.85.8D.E7.BD.AE"></span><span id="月台配置">月台配置</span></h3> <h2><span id=".E8.BB.8A.E7.AB.99.E5.91.A8.E9.82.8A"></span><span id="車站周邊">車站周邊</span></h2> <ul><li>長崎縣交通局大村轉運站</li> <li>大村市公所</li> <li>大村車站前郵局</li> <li>長崎機場</li></ul><h2><span id=".E6.AD.B7.E5.8F.B2"></span><span id="歷史">歷史</span></h2> <ul><li>1898年1月20日:以九州鐵道(初代)長崎線沿線的車站之姿啟用。</li> <li>1907年7月1日:收規國有。</li> <li>1987年4月1日:正式民營化並進行分割,車站劃歸由九州旅客鐵道(JR九州)繼承。廢止貨物裝卸(大村線全線)。</li></ul><h2><span id=".E7.9B.B8.E9.84.B0.E8.BB.8A.E7.AB.99"></span><span id="相鄰車站">相鄰車站</span></h2> <dl><dt>九州旅客鐵道</dt> <dd>大村線 <dl><dd><span>■</span>快速「濱海快線」 <dl><dd>竹松-<b>大村</b>-諫早</dd></dl></dd> <dd><span>■</span>普通 <dl><dd>諏訪-<b>大村</b>-岩松</dd></dl></dd></dl></dd></dl><h2><span id=".E5.8F.83.E8.80.83.E8.B3.87.E6.96.99"></span><span id="參考資料">參考資料</span></h2> <ol><li>編集:宮脇俊三/原田勝正,《<span lang="ja">JR・私鉄全線各駅停車10 九州830駅</span>》,出版社:<span lang="ja">小学館</span>,1993年3月出版,ISBN4-09-395410-0</li> <li>《<span lang="ja">停車場変遷大事典 国鉄・JR編</span>》,出版社:JTB,1998年10月出版,ISBN4-533-02980-9</li></ol><h2><span id=".E5.A4.96.E9.83.A8.E9.80.A3.E7.B5.90"></span><span id="外部連結">外部連結</span></h2> <ul><li><span title="日語">(日語)</span>大村車站(JR九州)(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li></ul><p><span></span> </p>
**大村車站**(日語:大村駅/おおむらえき_Ōmura eki_ \*/?)是一位於日本長崎縣大村市的鐵路車站,也是九州旅客鐵道(JR 九州)大村線的沿線車站。 ## 車站構造 側式月台 2 面 2 線的地面車站。 ### 月台配置 ## 車站周邊 * 長崎縣交通局大村轉運站 * 大村市公所 * 大村車站前郵局 * 長崎機場 ## 歷史 * 1898 年 1 月 20 日:以九州鐵道(初代)長崎線沿線的車站之姿啟用。 * 1907 年 7 月 1 日:收規國有。 * 1987 年 4 月 1 日:正式民營化並進行分割,車站劃歸由九州旅客鐵道(JR 九州)繼承。廢止貨物裝卸(大村線全線)。 ## 相鄰車站 **九州旅客鐵道** : 大村線   : ■快速「濱海快線」   : 竹松-**大村**-諫早   : ■普通   : 諏訪-**大村**-岩松 ## 參考資料 1. 編集:宮脇俊三 / 原田勝正,《JR・私鉄全線各駅停車 10 九州 830 駅》,出版社:小学館,1993 年 3 月出版,ISBN4-09-395410-0 2. 《停車場変遷大事典 国鉄・JR 編》,出版社:JTB,1998 年 10 月出版,ISBN4-533-02980-9 ## 外部連結 * (日語)大村車站(JR 九州)(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globe": "earth", "lat": 32.91067222, "lon": 129.96220833 }
3,190
2023-05-03T04:03:29Z
73,942,925
大村車站_(長崎縣)
6,127,185
<p><b>阿富汗人民解放組織</b>(波斯語:<span lang="fa" dir="rtl">سازمان آزادیبخش مردم افغانستان</span>‎)是阿富汗歷史上的一個毛派反政府組織,總部設在帕爾旺省。 它是阿富汗主要的左翼政治軍事組織,反對阿富汗民主共和國和蘇聯。阿富汗人民解放組織由馬吉德·卡拉卡尼領導,他打算把阿富汗人民解放組織變成毛主義的統一戰線組織,以反對蘇聯支持的阿富汗人民民主黨。 </p><p>該組織是與革命國際主義運動有聯繫的毛派團體, 但並不是所有成員都是毛派。和法伊茲·艾哈邁德領導的阿富汗解放組織不同,該組織反對三個世界理論。該組織起源於20世紀60年代和70年代的永恆火焰運動,是進步青年組織的後繼者。 </p><p><mark class="template-facttext" title="需要提供文獻來源">該組織因其游擊隊襲擊而聞名。他們經常招募武裝的不法之徒和土匪作為游擊隊員。該組織的游擊隊襲擊蘇聯車隊,搶劫蘇聯向政府提供的貨幣,並進行暗殺。有一次,穿著軍裝的該組織戰鬥人員闖入軍事基地,掠奪它的武器,甚至綁架了一名蘇聯將軍。</mark></p><p>卡拉卡尼死後,該組織不斷衰落,該組織和古勒卜丁·希克馬蒂亞爾的伊斯蘭黨之間的鬥爭導致其在1983年退出了Kalakan和Koh Daman。 到1983年,政府軍已滲入該組織,並試圖鼓勵該組織與政府結盟。當這種情況沒有發生時,政府逮捕了60名組織領導人。該組織新的領導層與政府進行了討論,並開始放棄毛主義及其新民主主義戰略,導致分裂和拋棄,以及新的毛派團體的出現。到1989年該組織不復存在。 </p> <h2><span id=".E5.8F.82.E8.80.83.E6.96.87.E7.8C.AE"></span><span id="参考文献">參考文獻</span></h2>
**阿富汗人民解放組織**(波斯語:سازمان آزادیبخش مردم افغانستان‎)是阿富汗歷史上的一個毛派反政府組織,總部設在帕爾旺省。 它是阿富汗主要的左翼政治軍事組織,反對阿富汗民主共和國和蘇聯。阿富汗人民解放組織由馬吉德・卡拉卡尼領導,他打算把阿富汗人民解放組織變成毛主義的統一戰線組織,以反對蘇聯支持的阿富汗人民民主黨。 該組織是與革命國際主義運動有聯繫的毛派團體, 但並不是所有成員都是毛派。和法伊茲・艾哈邁德領導的阿富汗解放組織不同,該組織反對三個世界理論。該組織起源於 20 世紀 60 年代和 70 年代的永恆火焰運動,是進步青年組織的後繼者。 該組織因其游擊隊襲擊而聞名。他們經常招募武裝的不法之徒和土匪作為游擊隊員。該組織的游擊隊襲擊蘇聯車隊,搶劫蘇聯向政府提供的貨幣,並進行暗殺。有一次,穿著軍裝的該組織戰鬥人員闖入軍事基地,掠奪它的武器,甚至綁架了一名蘇聯將軍。 卡拉卡尼死後,該組織不斷衰落,該組織和古勒卜丁・希克馬蒂亞爾的伊斯蘭黨之間的鬥爭導致其在 1983 年退出了 Kalakan 和 Koh Daman。 到 1983 年,政府軍已滲入該組織,並試圖鼓勵該組織與政府結盟。當這種情況沒有發生時,政府逮捕了 60 名組織領導人。該組織新的領導層與政府進行了討論,並開始放棄毛主義及其新民主主義戰略,導致分裂和拋棄,以及新的毛派團體的出現。到 1989 年該組織不復存在。 ## 參考文獻
null
3,082
2023-04-16T12:31:14Z
73,362,312
阿富汗人民解放组织
1,316,456
<p><b>P/2010 A2 (LINEAR)</b>彗星是具有彗星也有小行星特徵的太陽系小天體之一,因此,在命名上一開始是給予彗星的名字。後來,它的軌道被證實是在小行星的主帶,並且有著彗星樣的尾巴,它就被分類為主帶彗星。分析來自哈伯太空望遠鏡的影像,顯示它的尾巴是由與其他的小行星碰撞產生的乾燥灰塵和礫石組成,而不是從彗星狀的冰升華產生的。 核的位置明顯的偏向一側不在尾巴的軸線上,並且在塵埃暈之外,這是在其它的彗星上從沒有見過的現象。尾部是由毫米大小的顆粒組成,因此會被太陽輻射壓力推離。 </p> <p>P/2010 A2是在2010年1月6日被林肯近地小行星研究小組(LINEAR)使用1米(36英吋)的反射望遠鏡裝配CCD照相機發現的,它被觀測了26天,由弧長推算軌道週期約3.5年,精確的軌道細節還需要再精鍊才能更準確的模擬軌道。它大約在被發現之前的一個月,於2009年12月初通過近日點(最接近太陽)。 </p><p>由於遠日點(離太陽最遠)只有2.6天文單位 ,P/2010 A2 終其一生都位於2.7天文單位的凍結線內側。在凍結線的內側,揮發性冰是較為常見的。雖然並未偵測到氣體或是水蒸氣的成分,但是仍未能排除P/2010 A2的尾巴可以從隱藏在地殼下的冰昇華釋氣而形成 。 </p><p>P/2010 A2的直徑大約是150米(460英呎),而剛發現時就懷疑他的直徑不超500米。 </p><p>另一個天體,在2006年發現的半人馬60558 Echeclus,也被懷疑是釋氣的結果才成為一個不確定的分裂事件。 </p><p>P/2010 A2的軌道與花神星族的成員相符,這個族群是由約一億多年前碰撞的碎片產生的。可能是造成恐龍滅絕罪魁禍首的K/T撞擊者,也有可能來自於花神星族。 </p> <h2><span id=".E5.8F.83.E8.80.83.E8.B3.87.E6.96.99"></span><span id="參考資料">參考資料</span></h2> <h2><span id=".E5.A4.96.E9.83.A8.E9.80.A3.E7.B5.90"></span><span id="外部連結">外部連結</span></h2> <ul><li>Orbital simulation(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from JPL (Java) / Horizons Ephemeris(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li> <li>Image of Comet P/2010 A2(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Muler 12" Meade LX200)</li> <li>The Curious Case of Comet LINEAR(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1.8-m telescope on Kitt Peak)</li> <li>Suspected Asteroid Collision Leaves Odd X-Pattern of Trailing Debris(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Hubble Space Telescope WFC3 2010 January 29 image)</li></ul><!-- NewPP limit report Parsed by mw2362 Cached time: 20230506023311 Cache expiry: 1814400 Reduced expiry: false Complications: [] CPU time usage: 0.268 seconds Real time usage: 0.429 seconds Preprocessor visited node count: 1745/1000000 Post‐expand include size: 110784/2097152 bytes Template argument size: 1948/2097152 bytes Highest expansion depth: 14/100 Expensive parser function count: 4/500 Unstrip recursion depth: 0/20 Unstrip post‐expand size: 20325/5000000 bytes Lua time usage: 0.097/10.000 seconds Lua memory usage: 6663817/52428800 bytes Number of Wikibase entities loaded: 0/400 --><!-- Transclusion expansion time report (%,ms,calls,template) 100.00% 242.651 1 -total 39.14% 94.980 2 Template:Reflist 36.84% 89.404 9 Template:Navbox 29.99% 72.770 1 Template:Infobox_planet 28.75% 69.754 10 Template:Cite_web 28.70% 69.640 1 Template:Infobox 16.34% 39.652 1 Template:太阳系 11.29% 27.392 1 Template:彗星 10.73% 26.039 1 Template:太陽系導航圖 9.86% 23.917 1 Template:Convert -->
**P/2010 A2 (LINEAR)** 彗星是具有彗星也有小行星特徵的太陽系小天體之一,因此,在命名上一開始是給予彗星的名字。後來,它的軌道被證實是在小行星的主帶,並且有著彗星樣的尾巴,它就被分類為主帶彗星。分析來自哈伯太空望遠鏡的影像,顯示它的尾巴是由與其他的小行星碰撞產生的乾燥灰塵和礫石組成,而不是從彗星狀的冰升華產生的。 核的位置明顯的偏向一側不在尾巴的軸線上,並且在塵埃暈之外,這是在其它的彗星上從沒有見過的現象。尾部是由毫米大小的顆粒組成,因此會被太陽輻射壓力推離。 P/2010 A2 是在 2010 年 1 月 6 日被林肯近地小行星研究小組 (LINEAR) 使用 1 米 (36 英吋) 的反射望遠鏡裝配 CCD 照相機發現的,它被觀測了 26 天,由弧長推算軌道週期約 3.5 年,精確的軌道細節還需要再精鍊才能更準確的模擬軌道。它大約在被發現之前的一個月,於 2009 年 12 月初通過近日點 (最接近太陽)。 由於遠日點 (離太陽最遠) 只有 2.6 天文單位 ,P/2010 A2 終其一生都位於 2.7 天文單位的凍結線內側。在凍結線的內側,揮發性冰是較為常見的。雖然並未偵測到氣體或是水蒸氣的成分,但是仍未能排除 P/2010 A2 的尾巴可以從隱藏在地殼下的冰昇華釋氣而形成 。 P/2010 A2 的直徑大約是 150 米 (460 英呎),而剛發現時就懷疑他的直徑不超 500 米。 另一個天體,在 2006 年發現的半人馬 60558 Echeclus,也被懷疑是釋氣的結果才成為一個不確定的分裂事件。 P/2010 A2 的軌道與花神星族的成員相符,這個族群是由約一億多年前碰撞的碎片產生的。可能是造成恐龍滅絕罪魁禍首的 K/T 撞擊者,也有可能來自於花神星族。 ## 參考資料 ## 外部連結 * Orbital simulation(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from JPL (Java) / Horizons Ephemeris(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Image of Comet P/2010 A2(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Muler 12" Meade LX200) * The Curious Case of Comet LINEAR(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1.8-m telescope on Kitt Peak) * Suspected Asteroid Collision Leaves Odd X-Pattern of Trailing Debris(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Hubble Space Telescope WFC3 2010 January 29 image)
null
10,156
2023-04-16T12:24:43Z
71,657,959
P/2010_A2
1,502,267
<p><b>海口天后宮</b>位於海口市中山路騎樓老街,是海口市保存較為完整,規模較大的天后宮,是海南省文物保護單位。但被占用作商鋪和倉庫。神像暫存與東廂。 </p> <h2><span id=".E5.A4.96.E9.83.A8.E9.80.A3.E7.B5.90"></span><span id="外部連結">外部連結</span></h2> <ul><li>海口天后宮700年文物單位成倉庫 責任人被批評 (中新海南網)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li></ul>
**海口天后宮**位於海口市中山路騎樓老街,是海口市保存較為完整,規模較大的天后宮,是海南省文物保護單位。但被占用作商鋪和倉庫。神像暫存與東廂。 ## 外部連結 * 海口天后宮 700 年文物單位成倉庫 責任人被批評 (中新海南網)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null
917
2023-03-06T04:18:47Z
68,977,976
海口天后宫
377,855
<p>XT-81是一款60公釐口徑的手持輕型迫擊砲,由中華民國國防部聯合勤務司令部202廠(現改隸中華民國國防部軍備局生產製造中心)依據中華民國陸軍空降特戰司令部提出的作戰需求而進行開發,原型砲於1990(民國79)年完成,1992(民國81)年構型確定,並被命名為XT-81。 </p><p>XT-81使用T-75式60公釐迫擊砲的砲管,砲座底部裝有十分輕巧的鋁合金底板與簡易支架,取代傳統的雙腳架。砲管上裝有可發光的簡易仰角及裝藥量—射程指示器,具有操作簡單、直覺化的效果,砲手無需繁複訓練,即能迅速瞄準並攻擊目標。砲管底部的擊發機構具有落擊、扣擊及保險三大功能。 </p><p>砲身長810公釐,砲管長650公釐,全重為6.9公斤(含瞄準鏡),高低射界為正45度~正85度(2號裝藥)或15度~45度(1號裝藥);正常射速8~15發/分,最大射速可達30發/分,其最大射程為1,093公尺,最小射程則只有100公尺。 </p><p>全砲十分輕盈,且攜帶方便,能單人背負並以手持方式進行射擊,十分適合特種部隊使用。 </p><p>本砲於設計完成後曾交由中華民國陸軍空降特戰司令部進行戰術測評作業,但並未獲得採購,其原因至今不明。 </p> <h2><span id=".E7.9B.B8.E9.97.9C.E6.A2.9D.E7.9B.AE"></span><span id="相關條目">相關條目</span></h2> <ul><li>T-75式60公釐迫擊砲</li> <li>中華民國火砲列表</li></ul><h2><span id=".E5.8F.83.E8.80.83.E8.B3.87.E6.96.99"></span><span id="參考資料">參考資料</span></h2> <ul><li>畢雲皓、張立德、張維本。聯勤專訪系列(4)--聯勤第202廠。尖端科技月刊,162期,民87年2月,頁46-53。</li></ul><!-- NewPP limit report Parsed by mw1490 Cached time: 20230506022234 Cache expiry: 1814400 Reduced expiry: false Complications: [vary‐revision‐sha1] CPU time usage: 0.221 seconds Real time usage: 0.265 seconds Preprocessor visited node count: 8407/1000000 Post‐expand include size: 177121/2097152 bytes Template argument size: 17163/2097152 bytes Highest expansion depth: 12/100 Expensive parser function count: 3/500 Unstrip recursion depth: 0/20 Unstrip post‐expand size: 0/5000000 bytes Lua time usage: 0.073/10.000 seconds Lua memory usage: 2466139/52428800 bytes Number of Wikibase entities loaded: 0/400 --><!-- Transclusion expansion time report (%,ms,calls,template) 100.00% 163.493 1 -total 65.99% 107.897 12 Template:Navbox_subgroup 59.45% 97.202 1 Template:中華民國國防工業 58.03% 94.869 1 Template:Military_navigation 29.77% 48.664 1 Template:NoteTA 8.92% 14.590 1 Template:军事小作品 7.59% 12.415 1 Template:Tsl 7.52% 12.293 1 Template:Asbox 2.14% 3.493 1 Template:Link-en 2.13% 3.485 1 Template:Link-pl --><!-- Saved in parser cache with key zhwiki:pcache:idhash:377855-0!userlang=zh-tw!zh-tw and timestamp 20230506022234 and revision id 54904230. Rendering was triggered because: api-parse -->
XT-81 是一款 60 公釐口徑的手持輕型迫擊砲,由中華民國國防部聯合勤務司令部 202 廠(現改隸中華民國國防部軍備局生產製造中心)依據中華民國陸軍空降特戰司令部提出的作戰需求而進行開發,原型砲於 1990(民國 79)年完成,1992(民國 81)年構型確定,並被命名為 XT-81。 XT-81 使用 T-75 式 60 公釐迫擊砲的砲管,砲座底部裝有十分輕巧的鋁合金底板與簡易支架,取代傳統的雙腳架。砲管上裝有可發光的簡易仰角及裝藥量 — 射程指示器,具有操作簡單、直覺化的效果,砲手無需繁複訓練,即能迅速瞄準並攻擊目標。砲管底部的擊發機構具有落擊、扣擊及保險三大功能。 砲身長 810 公釐,砲管長 650 公釐,全重為 6.9 公斤(含瞄準鏡),高低射界為正 45 度~正 85 度(2 號裝藥)或 15 度~45 度(1 號裝藥);正常射速 8~15 發/分,最大射速可達 30 發/分,其最大射程為 1,093 公尺,最小射程則只有 100 公尺。 全砲十分輕盈,且攜帶方便,能單人背負並以手持方式進行射擊,十分適合特種部隊使用。 本砲於設計完成後曾交由中華民國陸軍空降特戰司令部進行戰術測評作業,但並未獲得採購,其原因至今不明。 ## 相關條目 * T-75 式 60 公釐迫擊砲 * 中華民國火砲列表 ## 參考資料 * 畢雲皓、張立德、張維本。聯勤專訪系列(4)-- 聯勤第 202 廠。尖端科技月刊,162 期,民 87 年 2 月,頁 46-53。
null
1,865
2023-05-05T23:24:19Z
54,904,230
XT-81迫擊砲
7,052,721
<p><span></span> </p> <p><b>維克里德河</b>(德語:<span lang="de">Wickriede</span>),是德國的河流,位於該國西部,流經北萊茵-威斯伐倫州和下薩克森州,河道全長23公里,該河流發源自埃斯珀爾坎普。 </p> <h2><span id=".E5.8F.83.E8.80.83.E8.B3.87.E6.96.99"></span><span id="參考資料">參考資料</span></h2> <ul><li><i>4764 Wickriede</i> - Wassernetz NRW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li></ul>
**維克里德河**(德語:Wickriede),是德國的河流,位於該國西部,流經北萊茵 - 威斯伐倫州和下薩克森州,河道全長 23 公里,該河流發源自埃斯珀爾坎普。 ## 參考資料 * _4764 Wickriede_ - Wassernetz NRW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globe": "earth", "lat": 52.518765, "lon": 8.690483 }
642
2023-04-16T12:32:17Z
61,720,472
維克里德河
1,516,710
<p><b>《傲氣雄鷹》</b>(英語:<span lang="en"><i>Proud and Confident</i></span>)是一部1988年拍攝,1989年上映的香港警匪片,由李擎柱執導,劉德華、關之琳和苗僑偉主演。本片是在受到1986年美國航空電影《壯志凌雲》的影響下所拍攝的。 </p> <h2><span id=".E5.8A.87.E6.83.85.E7.B0.A1.E4.BB.8B"></span><span id="劇情簡介">劇情簡介</span></h2> <p>李建華是警隊中的佼佼者,前途無可限量,充滿信心,但這是他的優點也是缺點,香港警察部門成立一個代號B.O.B的精英訓練計劃,華在計劃中表現出類拔萃,更邂逅美麗女教官,與此同時,以華為首的一批警察精英要對付一班一級的犯罪份子,怎料一敗塗地,導致好友阿偉慘死,華因此信心全失,最後華能否重拾信心呢? </p> <h2><span id=".E6.BC.94.E5.93.A1.E8.A1.A8"></span><span id="演員表">演員表</span></h2> <h2><span id=".E5.8F.82.E8.80.83.E8.B5.84.E6.96.99"></span><span id="参考资料">參考資料</span></h2> <h2><span id=".E5.A4.96.E9.83.A8.E9.80.A3.E7.B5.90"></span><span id="外部連結">外部連結</span></h2> <ul><li>開眼電影網上《傲氣雄鷹》的資料<span title="中文">(繁體中文)</span></li> <li>香港影庫上《傲氣雄鷹》的資料<span title="中文">(繁體中文)</span></li> <li>時光網上《傲氣雄鷹》的資料<span title="中文">(簡體中文)</span></li> <li>豆瓣電影上《傲氣雄鷹》的資料 <span title="中文">(簡體中文)</span></li> <li>爛番茄上《傲氣雄鷹》的資料<span title="英語">(英文)</span></li> <li>網際網路電影資料庫(IMDb)上《傲氣雄鷹》的資料<span title="英語">(英文)</span></li></ul><!-- NewPP limit report Parsed by mw2356 Cached time: 20230505015208 Cache expiry: 1814400 Reduced expiry: false Complications: [show‐toc] CPU time usage: 0.331 seconds Real time usage: 0.472 seconds Preprocessor visited node count: 3880/1000000 Post‐expand include size: 144741/2097152 bytes Template argument size: 10958/2097152 bytes Highest expansion depth: 30/100 Expensive parser function count: 0/500 Unstrip recursion depth: 0/20 Unstrip post‐expand size: 1202/5000000 bytes Lua time usage: 0.101/10.000 seconds Lua memory usage: 4965604/52428800 bytes Number of Wikibase entities loaded: 1/400 --><!-- Transclusion expansion time report (%,ms,calls,template) 100.00% 354.036 1 -total 45.08% 159.589 1 Template:Infobox_Film 43.71% 154.736 1 Template:Infobox 12.15% 43.023 1 Template:Reflist 11.39% 40.307 1 Template:Cite_web 10.33% 36.568 1 Template:刘德华 9.68% 34.270 1 Template:NavboxV2 9.26% 32.791 2 Template:Lang 9.10% 32.229 2 Template:Navbox 8.51% 30.126 2 Template:Category_handler -->
**《傲氣雄鷹》**(英語:_Proud and Confident_)是一部 1988 年拍攝,1989 年上映的香港警匪片,由李擎柱執導,劉德華、關之琳和苗僑偉主演。本片是在受到 1986 年美國航空電影《壯志凌雲》的影響下所拍攝的。 ## 劇情簡介 李建華是警隊中的佼佼者,前途無可限量,充滿信心,但這是他的優點也是缺點,香港警察部門成立一個代號 B.O.B 的精英訓練計劃,華在計劃中表現出類拔萃,更邂逅美麗女教官,與此同時,以華為首的一批警察精英要對付一班一級的犯罪份子,怎料一敗塗地,導致好友阿偉慘死,華因此信心全失,最後華能否重拾信心呢? ## 演員表 ## 參考資料 ## 外部連結 * 開眼電影網上《傲氣雄鷹》的資料(繁體中文) * 香港影庫上《傲氣雄鷹》的資料(繁體中文) * 時光網上《傲氣雄鷹》的資料(簡體中文) * 豆瓣電影上《傲氣雄鷹》的資料 (簡體中文) * 爛番茄上《傲氣雄鷹》的資料(英文) * 網際網路電影資料庫(IMDb)上《傲氣雄鷹》的資料(英文)
null
3,439
2023-04-29T14:50:36Z
75,958,744
傲氣雄鷹
3,934,500
<p><b>DD21型柴油機車</b>(日語:<span lang="ja">DD21形ディーゼル機関車</span>)是日本國有鐵道的一款犁式除雪柴油機車,該型機車是由日本車輛製造於1963年研製的實驗性車型,僅試製了一台並未投入批量生產。 </p> <h2><span id=".E8.BF.90.E7.94.A8.E5.8E.86.E5.8F.B2"></span><span id="运用历史">運用歷史</span></h2> <p>1963年12月,DD21 1號機車在日本車輛製造名古屋製作所落成,並首先配屬東新潟機關區進行試運轉,但由於該型機車的平均軸重達到14噸,無法投入一些路線等級較低的支線鐵路運用,而且固定設置的除雪裝置亦對調車作業造成不便,執行調車作業時司機室視野被除雪裝置阻擋,因此DD21型柴油機車並沒有投入批量生產。而DD21 1號機車一直主要用於擔當新潟地區的除雪任務,至1980年代初開始中止營運及封存,至1986年正式除籍報廢。機車報廢后曾經被存放在新津車輛所,至1991年在新津車輛製作所解體。 </p> <h2><span id=".E6.8A.80.E6.9C.AF.E7.89.B9.E7.82.B9"></span><span id="技术特点">技術特點</span></h2> <p>DD21型柴油機車是在DD20型柴油機車基礎上開發的犁式除雪機車。與DD14、DD15型柴油機車等國鐵現代化除雪車輛一樣,DD21型柴油機車也是以多功能的兼用原則進行設計,平時無需執行除雪任務時可以作為普通的調車機車使用,但是DD15型柴油機車必須藉助起重機來裝拆除雪裝置,在冬季期間改作為調車機車較為不便。因此,DD21型柴油機車採用了固定設置的除雪裝置,除雪裝置直接和車體固定連接,當改變機車用途時無需拆除除雪裝置。DD21型柴油機車的兩端都裝有適用於複線鐵路的犁式除雪裝置,除雪作業進行時一般只會向路線左側排雪,但亦可以通過調節右側側翼板的開展角度,使其向路線右側排雪。除雪裝置由主犁板、鑲邊板、側翼板等部分組成,利用液壓控制所有除雪板開閉。主犁板中央裝有自動力車鉤和制軔風管。 </p><p>DD21型柴油機車採用中央單司機室、雙側外走廊的罩式車體,司機室設置在靠近車體中部的其中一側,以司機室為基準兩邊車體分別為長端(動力室)及短端(冷卻室)。為了便於執行幹線小運轉或調車作業,司機室內前後兩端的左側各設有一個縱向布置的司機操縱台,前窗玻璃上裝有用來消除雨雪的旋轉窗。機車走行部為兩台二軸的DT130型轉向架,二次懸吊採用空氣彈簧。 </p><p>動力傳動系統與DD20 1號機車基本相同,機車裝載一台四行程、12氣缸、渦輪增壓、無中冷器的DML61S型高速柴油機,當額定轉速為每分鐘1500轉時的持續功率為1000馬力,柴油機採用電空式全速調速器來控制轉速。液力傳動系統主要包括一台DW2A型液力傳動箱、車軸齒輪箱、萬向軸及彈性聯軸節等部件,其中車軸齒輪箱的齒輪配置與DD20、DD51型柴油機車略有不同。此外,散熱器、通風機、空氣壓縮機、制軔裝置、靜液壓裝置、預熱裝置等部件均可以與DD20型柴油機車通用。 </p> <h2><span id=".E5.8F.82.E8.80.83.E6.96.87.E7.8C.AE"></span><span id="参考文献">參考文獻</span></h2> <!-- NewPP limit report Parsed by mw1443 Cached time: 20230505122201 Cache expiry: 1814400 Reduced expiry: false Complications: [] CPU time usage: 0.320 seconds Real time usage: 0.403 seconds Preprocessor visited node count: 1534/1000000 Post‐expand include size: 85305/2097152 bytes Template argument size: 1408/2097152 bytes Highest expansion depth: 29/100 Expensive parser function count: 9/500 Unstrip recursion depth: 0/20 Unstrip post‐expand size: 1678/5000000 bytes Lua time usage: 0.191/10.000 seconds Lua memory usage: 14573821/52428800 bytes Number of Wikibase entities loaded: 0/400 --><!-- Transclusion expansion time report (%,ms,calls,template) 100.00% 337.764 1 -total 36.04% 121.714 1 Template:Lang-ja 21.63% 73.049 1 Template:Reflist 20.26% 68.420 1 Template:Cite_journal 13.80% 46.620 1 Template:NoteTA 10.77% 36.389 1 Template:Infobox_Locomotive 10.34% 34.940 1 Template:日本國鐵柴油機車 9.74% 32.902 1 Template:Navbox 9.32% 31.477 1 Template:Infobox 9.02% 30.457 1 Template:Lang -->
**DD21 型柴油機車**(日語:DD21 形ディーゼル機関車)是日本國有鐵道的一款犁式除雪柴油機車,該型機車是由日本車輛製造於 1963 年研製的實驗性車型,僅試製了一台並未投入批量生產。 ## 運用歷史 1963 年 12 月,DD21 1 號機車在日本車輛製造名古屋製作所落成,並首先配屬東新潟機關區進行試運轉,但由於該型機車的平均軸重達到 14 噸,無法投入一些路線等級較低的支線鐵路運用,而且固定設置的除雪裝置亦對調車作業造成不便,執行調車作業時司機室視野被除雪裝置阻擋,因此 DD21 型柴油機車並沒有投入批量生產。而 DD21 1 號機車一直主要用於擔當新潟地區的除雪任務,至 1980 年代初開始中止營運及封存,至 1986 年正式除籍報廢。機車報廢后曾經被存放在新津車輛所,至 1991 年在新津車輛製作所解體。 ## 技術特點 DD21 型柴油機車是在 DD20 型柴油機車基礎上開發的犁式除雪機車。與 DD14、DD15 型柴油機車等國鐵現代化除雪車輛一樣,DD21 型柴油機車也是以多功能的兼用原則進行設計,平時無需執行除雪任務時可以作為普通的調車機車使用,但是 DD15 型柴油機車必須藉助起重機來裝拆除雪裝置,在冬季期間改作為調車機車較為不便。因此,DD21 型柴油機車採用了固定設置的除雪裝置,除雪裝置直接和車體固定連接,當改變機車用途時無需拆除除雪裝置。DD21 型柴油機車的兩端都裝有適用於複線鐵路的犁式除雪裝置,除雪作業進行時一般只會向路線左側排雪,但亦可以通過調節右側側翼板的開展角度,使其向路線右側排雪。除雪裝置由主犁板、鑲邊板、側翼板等部分組成,利用液壓控制所有除雪板開閉。主犁板中央裝有自動力車鉤和制軔風管。 DD21 型柴油機車採用中央單司機室、雙側外走廊的罩式車體,司機室設置在靠近車體中部的其中一側,以司機室為基準兩邊車體分別為長端(動力室)及短端(冷卻室)。為了便於執行幹線小運轉或調車作業,司機室內前後兩端的左側各設有一個縱向布置的司機操縱台,前窗玻璃上裝有用來消除雨雪的旋轉窗。機車走行部為兩台二軸的 DT130 型轉向架,二次懸吊採用空氣彈簧。 動力傳動系統與 DD20 1 號機車基本相同,機車裝載一台四行程、12 氣缸、渦輪增壓、無中冷器的 DML61S 型高速柴油機,當額定轉速為每分鐘 1500 轉時的持續功率為 1000 馬力,柴油機採用電空式全速調速器來控制轉速。液力傳動系統主要包括一台 DW2A 型液力傳動箱、車軸齒輪箱、萬向軸及彈性聯軸節等部件,其中車軸齒輪箱的齒輪配置與 DD20、DD51 型柴油機車略有不同。此外,散熱器、通風機、空氣壓縮機、制軔裝置、靜液壓裝置、預熱裝置等部件均可以與 DD20 型柴油機車通用。 ## 參考文獻
null
4,743
2023-04-16T12:28:28Z
38,924,685
DD21
3,748,989
<p><b>皮埃爾·普呂姆</b>(Pierre Prüm, 1886 – 1950),盧森堡政治人物,法學者。於1925年3月至1926年擔任盧森堡首相(政府主席),為盧森堡第14任首相。 </p><p><br></p> <h2><span id=".E5.8F.82.E8.80.83.E6.96.87.E7.8C.AE"></span><span id="参考文献">參考文獻</span></h2>
**皮埃爾・普呂姆**(Pierre Prüm, 1886 – 1950),盧森堡政治人物,法學者。於 1925 年 3 月至 1926 年擔任盧森堡首相(政府主席),為盧森堡第 14 任首相。 ## 參考文獻
null
376
2023-04-10T09:02:24Z
36,632,135
皮埃尔·普吕姆
892,975
<p><b>歐漢聲</b>(英語:<span lang="en">Eddy Ou</span>,1979年7月4日<span title="Template:BLP editintro">—</span>),臺灣男藝人、主持人、歌手、演員,本名<b>歐陽漢聲</b>,暱稱<b>歐弟</b>。1996年,以男子團體「四大天王」出道,然而因當中兩位團員入伍服役而宣告解散。1998年,與羅志祥另組團體「羅密歐」,亦因其入伍而解散。退伍之後,歐漢聲以個人姿態在娛樂圈活動。除了主持和歌唱,他亦擅長模仿、舞蹈和B-Box,是台灣電視主持人胡瓜的徒弟,也是臺灣赴中國大陸發展相當成功的主持人。歐漢聲數次入圍金鐘獎「綜藝節目主持人獎」,2012年其主持的綜藝選秀節目《超級模王大道》亦獲得第47屆金鐘獎「綜藝節目獎」。 </p> <h2><span id=".E6.97.A9.E5.B9.B4.E7.94.9F.E5.B9.B3"></span><span id="早年生平">早年生平</span></h2> <p>歐漢聲出生於臺灣基隆市,其父為基隆港務局的公務員,曾在那卡西兼差擔任鋼琴伴奏師。年少時期,歐漢聲的父親為了改善家中經濟狀況,與義弟合夥高爾夫球器材生意,遭到義弟及其同夥將公司資產掏空並捲款潛逃,加上為支應前期對外開立的大量空頭支票,父親向高利貸借錢,使家中債務大幅增加,亦導致母親因承受不了打擊而決定離婚。 </p><p>從此,歐漢聲便開始負擔自己的學費、助學貸款以及當年父親欠下的債務。自基隆市培德工家職校畢業之後,歐漢聲便進入演藝圈工作;先前打工賺得的積蓄,一部份用來替父還債,另一部份用來支應生活所需和照顧父親。 </p> <h2><span id=".E6.BC.94.E8.97.9D.E7.94.9F.E6.B6.AF"></span><span id="演藝生涯">演藝生涯</span></h2> <p>除了主持和歌唱以外,多年來歐漢聲亦擅長模仿、舞蹈和B-Box,他善於模仿多位藝人:張學友、郭富城、劉德華、吳宗憲、周杰倫、胡瓜、豬哥亮、張菲、陽帆、康康、NONO、張宇、Michael Jackson、Rain、杜德偉、陳為民、陳昭榮、陳小春、黃立行、黃立成、羅志祥、凌峰、伍佰、李炳輝、楊宗緯、成龍、小S、蔡康永、周華健、李宗盛、阿杜、費玉清、汪涵、王偉忠、印度麥可、木村拓哉、平井堅、馬景濤、馬如龍、丁春誠、齊秦、沈文程、黃小琥、夏奇拉、妮琪·米娜、恰克與飛鳥等人;他也曾模仿電玩格鬥遊戲《快打旋風》(Street Fighter)系列中的多位角色,其中以模仿「蓋爾」(Guile)使出經典招式「Sonic Boom」最為著名。 </p><p>另外,藉由與好友NONO教學相長,並師從美國黑人表演者,歐漢聲的B-Box已具備模仿爵士鼓以及電子音樂效果結合人聲之能力。 </p> <h3><span id="1995.E5.B9.B4.E2.80.942002.E5.B9.B4"></span><span id="1995年—2002年">1995年—2002年</span></h3> <p>1995年12月,歐漢聲在中視綜藝節目《歡樂傳真》主辦、威聚國際企劃執行的「四大天王就是你」模仿大賽中,以模仿歌手張學友的精湛表現脫穎而出;1996年2月,歐漢聲和羅志祥、陳顯政、陳霆叡(原名陳中威)等三人組成偶像團體「四大天王」,並且擔任副團長,與威聚國際簽約,正式出道進入娛樂圈。1998年7月,團體因成員入伍服役和出國留學而解散。 </p><p>「四大天王」解散後,歐漢聲與羅志祥另組雙人團體「羅密歐」,與威聚國際續約。為跨足主持界,羅密歐向台灣綜藝界「三王」之一的胡瓜正式拜師,兩人藉由和賈靜雯、何妤玟以及大炳共同主持的台視週末黃金時段綜藝節目《少年兵團 旗開得勝》在綜藝界開始嶄露頭角,名噪一時,該節目在競爭激烈的台灣電視圈黃金時段異軍突起、獲得成功;後來節目製作人沈玉琳於2017年受訪時評論:「我那時候找的五個主持人都是小朋友,但是小兵立大功,真的是亂拳打死老師傅。」。至2000年,羅密歐因歐漢聲須入伍服役而宣布解散。 </p> <h3><span id="2003.E5.B9.B4.E2.80.942011.E5.B9.B4"></span><span id="2003年—2011年">2003年—2011年</span></h3> <p>歐漢聲當兵退伍之後,逐漸轉型以節目主持人為演藝重心。2006年,台灣綜藝界「三王」之一的另一主持人吳宗憲致電邀約歐漢聲一起進軍中國大陸,與柳岩一起主持陝西衛視綜藝節目《周六樂翻天》。同年,歐漢聲以長壽綜藝電玩節目《電玩快打》主持人的身分,加入「電玩快打GAME GX小隊」,並參加該年「WCG世界電子競技大賽國手選拔賽」的「CS」項目比賽。之後在師父胡瓜推薦下,歐漢聲於2007年開始主持民視《綜藝大贏家》。 </p><p>之後,由於湖南衛視副台長張詠欣賞歐漢聲的主持表現,邀請他於2008年8月加盟綜藝節目《天天向上》,與中國大陸娛樂主持人汪涵搭檔合作,一集主持酬勞約新臺幣60萬元。歐漢聲以活潑的主持風格和靈敏的反應,獲得中國大陸觀眾的好評,他因此被認為是臺灣赴中國大陸發展相當成功的主持人。2009年3月18日,《天天向上》節目及主持群獲得雜誌《新周刊》2008年度電視榜「最佳娛樂節目」和「最佳娛樂秀主持人」,歐漢聲同時摘下「年度新人獎」;同年3月28日,歐漢聲再獲得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廣播電影電視總局主辦的第二屆綜藝年度節目暨電視人「最具潛力電視節目主持人獎」。 </p><p>2011年9月初,受到中華人民共和國廣電總局「限娛令」的影響,歐漢聲先是臉部遭馬賽克處理,接著在《天天向上》消失約半個月,之後重返節目錄製。這段期間外界普遍認為他被廣電總局封殺,因此在大陸一度掀起聲討廣電總局的聲浪,但亦有人認為事件純為湖南衛視炒作。這段期間,歐漢聲前往河南鄭州拍攝第一部個人擔綱主演的電影《潘多拉的寶劍》,跨足電影界,但票房不理想,鎩羽而歸。 </p> <h3><span id="2012.E5.B9.B4.E2.80.94.E8.87.B3.E4.BB.8A"></span><span id="2012年—至今">2012年—至今</span></h3> <p>在消失於《天天向上》期間,歐漢聲將演藝事業重心逐漸轉回台灣,2012年陸續接下超視綜藝選秀節目《我愛男子漢》、中國大陸「搜狐網」的節目《向上吧少年》、經由胡瓜推薦獲得的中視模仿選秀節目《超級模王大道》以及同為中視的姐妹作《達人總動員》,在台灣聲勢再起,每月演藝收入約新臺幣559萬元。 </p><p>隨著《超級模王大道》第一屆賽事落幕,加上「限娛令」暫時告一段落,歐漢聲繼續《天天向上》的主持工作;在2012年至2015年期間,《天天向上》由汪涵、歐漢聲、錢楓、田源、金恩聖五人固定主持,歐也成為該節目主持要角之一。2012年10月,歐漢聲以《超級模王大道》入圍第47屆電視金鐘獎「綜藝節目主持人獎」,該節目亦拿下該屆電視金鐘獎「綜藝節目獎」。2013年2月,歐漢聲再擔綱主持《超級模王大道2》賽事,並規劃於該年參與三部電影的演出,亦籌備發片再戰歌壇。 </p><p>2013年7月1日起,歐漢聲與吳宗憲、陳漢典、Lulu、阿達一同主持三立平日晚間時段新節目《綜藝大熱門》;同年9月遠赴新疆拍攝電影《超萌英雄》。2013年11月22日,歐漢聲和金牌大風簽約,發行首張個人專輯《This is OD》,實現自己的演藝夢想;同年,他清償家中債務。2014年,他手上擁有《天天向上》、《奔跑吧男孩》以及《綜藝大熱門》等節目,加上電影、商演和廣告等工作演出,年收入達新台幣1億578萬元,為該年台灣綜藝主持人收入排行第四名。 </p><p>至2015年7月30日,《綜藝大熱門》未與歐漢聲續約,理由之一為他須陪伴妻子待產並照顧家人,歐漢聲離開主持工作;同年9月,歐漢聲以《綜藝大熱門》第二度入圍第50屆電視金鐘獎「綜藝節目主持人獎」。2016年起,為因應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嘉賓主持新規(電視節目主持人必須持證上崗,而非中國大陸籍藝人無法考取該主持人證照),《天天向上》全新改版,節目重組主持團隊;節目的原主持群僅保留汪涵一人為固定主持人,歐漢聲、錢楓、金恩聖、俞灝明等人則統稱為「天天兄弟」,歐漢聲自此淡出該節目主持陣容。 </p><p>2018年3月21日,湖南廣播電視台旗下的芒果TV宣布歐漢聲將加入主持綜藝節目《真心大冒險》;同年7月,歐漢聲擔綱主演由同名舞台劇改編而成的喜劇電影《瘋狂電視台瘋電影》,該片於2019年2月上映,票房為台幣629萬元。 </p> <h2><span id=".E5.80.8B.E4.BA.BA.E7.94.9F.E6.B4.BB"></span><span id="個人生活">個人生活</span></h2> <p>歐漢聲的本名已正名為「歐陽漢聲」。2018年,歐漢聲受訪表示爺爺過世前曾交代家人家族本姓「歐陽」,由於日治時代政府規定家族名字不能有四個字,只好刪去「陽」字。歐漢聲已正式更改身分證正名,但「歐漢聲」的名字使用已久,且外界早已習慣,他讓大家以方便為主隨意稱呼自己,「想怎麼叫就怎麼叫」。 </p><p>歐漢聲有「電鑽之神」之趣稱。2014年,歐漢聲參演真人實境秀節目《奔跑吧兄弟》第一季時,因為睡眠時的打呼聲有如電鑽,在節目第二季中被製作單位稱為「電鑽之神」。後來歐漢聲上傳有關自己女兒的微博,提及她的打呼聲跟自己很像時,網友開玩笑吐槽女兒的打呼聲是否為和他一樣的電鑽聲。 </p><p>2014年,歐漢聲與中國重慶籍女友鄭雲燦領證結婚,兩人於2015年5月在捷克舉辦盛大婚禮。2015年12月,大女兒JoJo出生。2018年8月,誕下小女兒Rossi。2021年8月,歐漢聲和鄭雲燦公開宣佈離婚,結婚六年多和平分開,共同撫養兩個女兒。 </p><p>除了演藝事業以外,歐漢聲亦擁有個人副業投資。2018年1月,歐漢聲和好友NONO合夥開設花果茶系列手搖飲料店「花羨沐嵐」,由歐漢聲擔任董事,至同年3月已有2家分店。 </p> <h2><span id=".E7.88.AD.E8.AD.B0"></span><span id="爭議">爭議</span></h2> <ul><li>2010年4月20日晚間,歐漢聲在台北市大安路某餐廳內與同事共飲白葡萄酒後,翌日清晨6時30分駕駛自用小客車行經基隆路與和平東路口時,不慎撞上郭姓女子騎乘的機車。警方到場後,測出歐漢聲的酒測值為每公升0.41毫克。檢方偵辦後,考量歐漢聲沒有前科,且事後坦承犯行並深表悔悟,將他緩起訴處分,期間為1年,應在確定後10個月內向公益團體支付新台幣2萬元,並接受6小時交通安全法治教育講習。</li></ul><h2><span id=".E5.B8.AB.E6.89.BF.E9.97.9C.E4.BF.82"></span><span id="師承關係">師承關係</span></h2> <ul><li>演藝圈: <ul><li><b>師公:</b> <ul><li>張菲</li></ul></li> <li><b>師父:</b> <ul><li>胡瓜</li></ul></li></ul></li></ul><ul><li>相聲門 <ul><li><b>師爺</b> <ul><li>侯耀文</li></ul></li> <li><b>師父</b> <ul><li>郭德綱</li></ul></li></ul></li></ul><h2><span id=".E4.BD.9C.E5.93.81"></span><span id="作品">作品</span></h2> <h3><span id=".E4.B8.BB.E6.8C.81.E4.BD.9C.E5.93.81"></span><span id="主持作品">主持作品</span></h3> <h4><span id=".E5.BD.B1.E8.A6.96.E7.AF.80.E7.9B.AE"></span><span id="影視節目">影視節目</span></h4> <ul><li>台灣</li></ul><dl><dd><ul><li>1998年 大地《超猛樂園》</li> <li>1999年 台視《藝形帝國》</li> <li>1999年 民視《臺灣綜藝王》</li> <li>1999年 東森《1800娛樂開講》</li> <li>1999年 台視《旗開得勝》</li> <li>2000年 台視《少年兵團之旗開得勝》</li> <li>2000年 三立《完全娛樂》</li> <li>2003年 東風衛視《亞洲娛樂中心》</li> <li>2003年 華視《週六大勝利》</li> <li>2003年 東風衛視《超人氣大挑戰》</li> <li>2003年 台視《旗開得勝》</li> <li>2004年 中天娛樂台 《八九不離食》</li> <li>2004年 東風衛視《娛樂Oh My God》</li> <li>2004年 中天娛樂《見見康康》(先後改名為《康康夏禕跳》、《康康嚇一跳》)</li> <li>2005年 台視《寶島大卡拉》</li> <li>2006年 東風衛視《社區一家電視王》</li> <li>2006年 東風衛視《明星隨身諜》</li> <li>2006年 MOMO親子台《青春無敵掌門人》</li> <li>2007年 民視《綜藝大贏家》</li> <li>2007年 緯來《電玩快打》搭檔主持:小嫻(黃瑜嫻)</li> <li>2007年 MTV《超級旁門左道》搭檔主持:阿Ken(林暐恆)</li> <li>2009年 東風衛視《鐵馬青春行》搭檔主持:蕭景鴻、唐振剛、張書偉、謝坤達</li> <li>2009年 東風衛視《綜藝二人轉》搭檔主持:康康</li> <li>2012年 超視《我愛男子漢》搭檔主持:JPM</li> <li>2012年 中視《超級模王大道》搭檔主持:莎莎(鍾欣愉)/ 代班主持:吳怡霈</li> <li>2012年 中視《達人總動員》搭檔主持:吳怡霈/ 代班主持:謝怡芬(Janet)</li> <li>2013年 中視《超級模王大道2》搭檔主持:莎莎(鍾欣愉)</li> <li>2013年 三立《綜藝大熱門》 搭檔主持:吳宗憲、陳漢典、昌璟翔(阿達)、LuLu(黃路梓茵)</li> <li>2013年 中視《超級歌喉讚》 代班-搭檔主持:康康(康晉榮)、黃嘉千</li> <li>2020年 華視、東森綜合台《極智對決 誰梭了算》</li></ul></dd></dl><ul><li>中國大陸</li></ul><dl><dd><ul><li>2006年 陝西衛視《週六樂翻天》搭檔主持:吳宗憲、柳岩</li> <li>2008年 湖南經視《我最達人》</li> <li>2008年 湖南衛視《天天向上》搭檔主持:天天兄弟(汪涵、錢楓、田源、金恩聖(小五)、矢野浩二、俞灝明)—2016年</li> <li>2009年 安徽衛視《劇風行動》</li> <li>2011年 上海新聞綜合頻道《非常惠生活》搭檔主持:施琰</li> <li>2015年 東方衛視《巔峰拍檔》(第二季)</li> <li>2016年 東方衛視《花樣男團》</li> <li>2018年 芒果TV《真心大冒險》</li> <li>2018年 芒果TV《野生廚房》</li></ul></dd></dl><h4><span id=".E7.89.B9.E5.88.A5.E7.AF.80.E7.9B.AE"></span><span id="特別節目">特別節目</span></h4> <ul><li>2005年2月11日 華視大年初三特別節目《天才向前衝-腦彎急轉筋》看影片猜四字成語-題目7</li> <li>2011年2月3日 東方衛視春節聯歡晚會《新華府招親》</li> <li>2012年1月24日 華視初二特別節目《歡喜龍總來-2012歡喜大團爐 新景地 兩岸春晚-迎新會》</li> <li>2013年1月11日 湖南經視台慶盛典 一生一世合家歡之《新春上上吉》</li> <li>2013年2月4日 湖南衛視《2013小年夜大聯歡快樂到家》春晚</li> <li>2013年2月8日 深圳衛視《年代秀》春節特別節目</li> <li>2013年2月9日 中視除夕特別節目《超級模王守歲總動員》</li> <li>2013年2月10日 湖南衛視《一生一世合家歡》之新春上上吉</li></ul><h4><span id=".E5.9C.98.E9.AB.94.E6.99.82.E6.9C.9F.E4.BD.9C.E5.93.81"></span><span id="團體時期作品">團體時期作品</span></h4> <h4><span id=".E9.A0.92.E7.8D.8E.E5.85.B8.E7.A6.AE.E8.88.87.E6.98.9F.E5.85.89.E5.A4.A7.E9.81.93"></span><span id="頒獎典禮與星光大道">頒獎典禮與星光大道</span></h4> <ul><li>2004年 第15屆金曲獎頒獎典禮後臺花絮</li> <li>2004年 第39屆金鐘獎頒獎典禮星光大道</li> <li>2004年 第39屆金鐘獎頒獎典禮後臺花絮</li> <li>2006年 中華職棒17年度頒獎典禮</li> <li>2006年 第17屆金曲獎頒獎典禮星光大道</li> <li>2012年 湖南衛視第九屆《中國電視金鷹藝術節》主持人盛典暨優秀主持人頒獎典禮</li> <li>2013年 第48屆電視金鐘獎萬象金鐘 創新璀璨 頒獎典禮</li></ul><h4><span id=".E5.A4.A7.E5.9E.8B.E6.B4.BB.E5.8B.95"></span><span id="大型活動">大型活動</span></h4> <ul><li>2003年 中、日合作《日本沖繩歌謠祭》演唱會</li> <li>2003年 東風衛視跨年演唱會</li> <li>2005年 桃園縣政府《活魚祭》活動晚會</li> <li>2005年 嘉義縣政府情人節晚會</li> <li>2005年 苗栗縣政府情人節晚會</li> <li>2005年 台中市政府中秋節晚會</li> <li>2005年 南亞賑災之年代電視臺義賣活動</li> <li>2005年 嘉義市政府跨年活動</li> <li>2005年 年代MUCH台《愛與希望台南縣跨年晚會》</li> <li>2008年 湖南經視《越策越開心之春節聯歡晚會》</li> <li>2008年 湖南經視《我最達人》全國達人選秀比賽</li> <li>2008年 東風衛視《濃情蜜意 不能沒有你》情人節演唱會</li> <li>2010年 湖南衛視跨年演唱會</li> <li>2010年 湖南衛視《金芒果》粉絲節</li> <li>2012年 湖南衛視春節聯歡晚會</li> <li>2012年 深圳衛視《聲震新世界:2013深圳香港臺北三地青春狂歡夜》跨年晚會</li> <li>2012年 中視2013全台第義大跨年晚會</li></ul><h3><span id=".E9.9F.B3.E6.A8.82.E4.BD.9C.E5.93.81"></span><span id="音樂作品">音樂作品</span></h3> <h4><span id=".E5.80.8B.E4.BA.BA.E5.B0.88.E8.BC.AF"></span><span id="個人專輯">個人專輯</span></h4> <h4><span id=".E5.96.AE.E6.9B.B2"></span><span id="單曲">單曲</span></h4> <h4><span id=".E5.9C.98.E9.AB.94.E6.99.82.E6.9C.9F.E4.BD.9C.E5.93.81_2"></span><span id="團體時期作品_2">團體時期作品</span></h4> <ul><li>1996年8月四大天王《cha cha舞池》</li> <li>1997年1月四大天王《嘿耶噢啊嘉年華》</li> <li>1997年7月四大天王《我喜歡》</li> <li>1998年1月四大天王《甜蜜蜜》</li> <li>1998年7月四大天王《我就是要叫你寶貝》新曲+精選輯</li> <li>1998年12月羅密歐《貓叫春》</li> <li>1999年8月羅密歐《動起來》</li></ul><h4><span id=".E5.90.88.E8.BC.AF"></span><span id="合輯">合輯</span></h4> <ul><li>2000年3月羅密歐&lt;錦繡陽關道&gt;(電視原聲帶《新梁山伯與祝英台》插曲)</li> <li>2012年1月歐漢聲&lt;我們有武功&gt;(動畫電影《喜羊羊與灰太狼之開心闖龍年》主題曲)(未正式發行實體單曲CD)</li></ul><h3><span id=".E6.88.B2.E5.8A.87.E4.BD.9C.E5.93.81"></span><span id="戲劇作品">戲劇作品</span></h3> <h4><span id=".E9.9B.BB.E8.A6.96.E5.8A.87"></span><span id="電視劇">電視劇</span></h4> <h4><span id=".E9.9B.BB.E5.BD.B1"></span><span id="電影">電影</span></h4> <h4><span id=".E5.9C.98.E9.AB.94.E6.99.82.E6.9C.9F.E4.BD.9C.E5.93.81_3"></span><span id="團體時期作品_3">團體時期作品</span></h4> <h4><span id=".E9.9F.B3.E6.A8.82.E9.8C.84.E5.BD.B1.E5.B8.B6"></span><span id="音樂錄影帶">音樂錄影帶</span></h4> <ul><li>2015年 黃鴻升《我朋友》</li></ul><h2><span id=".E5.BB.A3.E5.91.8A.E4.BB.A3.E8.A8.80"></span><span id="廣告代言">廣告代言</span></h2> <ul><li>1997年5月《阿奇儂雪糕》平面廣告</li> <li>1997年6月《羅慧夫顱顏基金會『用愛彌補』》公益代言人</li> <li>1997年9月《淨化海灘環保活動》環保小天使</li> <li>1997年9月《法務部『更生保護會預防青少年犯罪活動》法律小戰士</li> <li>1997年10月《『CHA CAH 50機車』、『CHA CAH 90機車』》</li> <li>1997年11月《蓋奇巧克力》</li> <li>1997年11月《『金雙氧』隱形眼鏡清潔液》</li> <li>1997年12月《乘機車戴安全帽》交通大使</li> <li>1999年1月《農林廳鮮乳標章》代言人</li> <li>1999年7月《台北市政府-天然氣公車》活動代言人</li> <li>1999年12月《佐媚朵爾『酒沒有』解酒液》代言人</li> <li>2000年3月《台南市政府『2000反毒大使』》</li> <li>2000年8月《康是美聯合勸募》活動代言人</li> <li>2004年9月《博偉電影公司『小姐好白』》電影代言人</li> <li>2014年3月 大陸特步鞋業品牌代言人</li></ul><h2><span id=".E7.8D.8E.E9.A0.85.E7.B4.80.E9.8C.84"></span><span id="獎項紀錄">獎項紀錄</span></h2> <ul><li>2009年3月18日 新週刊2008中國電視榜《最佳娛樂秀主持人》、《年度新人獎》</li> <li>2009年3月28日 第二屆綜藝年度節目暨電視人《最具潛力電視節目主持人獎》</li> <li>2011年6月6日 第17屆上海電視節《才藝型秀風采主持獎》</li> <li>2012年9月25日 入圍第47屆電視金鐘獎「綜藝節目主持人獎」</li> <li>2014年3月27日 QQ音樂年度盛典 樂動你我 無處不樂《年度樂壇新聲獎》</li> <li>2014年5月23日 酷狗音樂盛典《年度港臺最佳新人獎》</li> <li>2014年5月24日 基隆市中和國小六十週年校慶《中和60-薪傳甲子創新優質 傑出校友》</li> <li>2015年9月26日 入圍第50屆電視金鐘獎「綜藝節目主持人獎」</li></ul><h2><span id=".E5.8F.83.E8.80.83.E8.B3.87.E6.96.99"></span><span id="參考資料">參考資料</span></h2> <h2><span id=".E5.A4.96.E9.83.A8.E9.80.A3.E7.B5.90"></span><span id="外部連結">外部連結</span></h2> <ul><li>歐弟的微博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li> <li>歐漢聲 O.D的Facebook專頁</li> <li>歐漢聲的Instagram帳戶</li> <li>9天弟會9的新浪博客</li> <li>歐漢聲在網際網路電影資料庫(IMDb)上的資料<span title="英語">(英文)</span></li> <li>歐漢聲在香港影庫上的簡介</li> <li>歐漢聲在豆瓣電影上的簡介 <span title="中文">(簡體中文)</span></li></ul>
**歐漢聲**(英語:Eddy Ou,1979 年 7 月 4 日 —),臺灣男藝人、主持人、歌手、演員,本名**歐陽漢聲**,暱稱**歐弟**。1996 年,以男子團體「四大天王」出道,然而因當中兩位團員入伍服役而宣告解散。1998 年,與羅志祥另組團體「羅密歐」,亦因其入伍而解散。退伍之後,歐漢聲以個人姿態在娛樂圈活動。除了主持和歌唱,他亦擅長模仿、舞蹈和 B-Box,是台灣電視主持人胡瓜的徒弟,也是臺灣赴中國大陸發展相當成功的主持人。歐漢聲數次入圍金鐘獎「綜藝節目主持人獎」,2012 年其主持的綜藝選秀節目《超級模王大道》亦獲得第 47 屆金鐘獎「綜藝節目獎」。 ## 早年生平 歐漢聲出生於臺灣基隆市,其父為基隆港務局的公務員,曾在那卡西兼差擔任鋼琴伴奏師。年少時期,歐漢聲的父親為了改善家中經濟狀況,與義弟合夥高爾夫球器材生意,遭到義弟及其同夥將公司資產掏空並捲款潛逃,加上為支應前期對外開立的大量空頭支票,父親向高利貸借錢,使家中債務大幅增加,亦導致母親因承受不了打擊而決定離婚。 從此,歐漢聲便開始負擔自己的學費、助學貸款以及當年父親欠下的債務。自基隆市培德工家職校畢業之後,歐漢聲便進入演藝圈工作;先前打工賺得的積蓄,一部份用來替父還債,另一部份用來支應生活所需和照顧父親。 ## 演藝生涯 除了主持和歌唱以外,多年來歐漢聲亦擅長模仿、舞蹈和 B-Box,他善於模仿多位藝人:張學友、郭富城、劉德華、吳宗憲、周杰倫、胡瓜、豬哥亮、張菲、陽帆、康康、NONO、張宇、Michael Jackson、Rain、杜德偉、陳為民、陳昭榮、陳小春、黃立行、黃立成、羅志祥、凌峰、伍佰、李炳輝、楊宗緯、成龍、小 S、蔡康永、周華健、李宗盛、阿杜、費玉清、汪涵、王偉忠、印度麥可、木村拓哉、平井堅、馬景濤、馬如龍、丁春誠、齊秦、沈文程、黃小琥、夏奇拉、妮琪・米娜、恰克與飛鳥等人;他也曾模仿電玩格鬥遊戲《快打旋風》(Street Fighter)系列中的多位角色,其中以模仿「蓋爾」(Guile)使出經典招式「Sonic Boom」最為著名。 另外,藉由與好友 NONO 教學相長,並師從美國黑人表演者,歐漢聲的 B-Box 已具備模仿爵士鼓以及電子音樂效果結合人聲之能力。 ### 1995 年 —2002 年 1995 年 12 月,歐漢聲在中視綜藝節目《歡樂傳真》主辦、威聚國際企劃執行的「四大天王就是你」模仿大賽中,以模仿歌手張學友的精湛表現脫穎而出;1996 年 2 月,歐漢聲和羅志祥、陳顯政、陳霆叡(原名陳中威)等三人組成偶像團體「四大天王」,並且擔任副團長,與威聚國際簽約,正式出道進入娛樂圈。1998 年 7 月,團體因成員入伍服役和出國留學而解散。 「四大天王」解散後,歐漢聲與羅志祥另組雙人團體「羅密歐」,與威聚國際續約。為跨足主持界,羅密歐向台灣綜藝界「三王」之一的胡瓜正式拜師,兩人藉由和賈靜雯、何妤玟以及大炳共同主持的台視週末黃金時段綜藝節目《少年兵團 旗開得勝》在綜藝界開始嶄露頭角,名噪一時,該節目在競爭激烈的台灣電視圈黃金時段異軍突起、獲得成功;後來節目製作人沈玉琳於 2017 年受訪時評論:「我那時候找的五個主持人都是小朋友,但是小兵立大功,真的是亂拳打死老師傅。」。至 2000 年,羅密歐因歐漢聲須入伍服役而宣布解散。 ### 2003 年 —2011 年 歐漢聲當兵退伍之後,逐漸轉型以節目主持人為演藝重心。2006 年,台灣綜藝界「三王」之一的另一主持人吳宗憲致電邀約歐漢聲一起進軍中國大陸,與柳岩一起主持陝西衛視綜藝節目《周六樂翻天》。同年,歐漢聲以長壽綜藝電玩節目《電玩快打》主持人的身分,加入「電玩快打 GAME GX 小隊」,並參加該年「WCG 世界電子競技大賽國手選拔賽」的「CS」項目比賽。之後在師父胡瓜推薦下,歐漢聲於 2007 年開始主持民視《綜藝大贏家》。 之後,由於湖南衛視副台長張詠欣賞歐漢聲的主持表現,邀請他於 2008 年 8 月加盟綜藝節目《天天向上》,與中國大陸娛樂主持人汪涵搭檔合作,一集主持酬勞約新臺幣 60 萬元。歐漢聲以活潑的主持風格和靈敏的反應,獲得中國大陸觀眾的好評,他因此被認為是臺灣赴中國大陸發展相當成功的主持人。2009 年 3 月 18 日,《天天向上》節目及主持群獲得雜誌《新周刊》2008 年度電視榜「最佳娛樂節目」和「最佳娛樂秀主持人」,歐漢聲同時摘下「年度新人獎」;同年 3 月 28 日,歐漢聲再獲得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廣播電影電視總局主辦的第二屆綜藝年度節目暨電視人「最具潛力電視節目主持人獎」。 2011 年 9 月初,受到中華人民共和國廣電總局「限娛令」的影響,歐漢聲先是臉部遭馬賽克處理,接著在《天天向上》消失約半個月,之後重返節目錄製。這段期間外界普遍認為他被廣電總局封殺,因此在大陸一度掀起聲討廣電總局的聲浪,但亦有人認為事件純為湖南衛視炒作。這段期間,歐漢聲前往河南鄭州拍攝第一部個人擔綱主演的電影《潘多拉的寶劍》,跨足電影界,但票房不理想,鎩羽而歸。 ### 2012 年 — 至今 在消失於《天天向上》期間,歐漢聲將演藝事業重心逐漸轉回台灣,2012 年陸續接下超視綜藝選秀節目《我愛男子漢》、中國大陸「搜狐網」的節目《向上吧少年》、經由胡瓜推薦獲得的中視模仿選秀節目《超級模王大道》以及同為中視的姐妹作《達人總動員》,在台灣聲勢再起,每月演藝收入約新臺幣 559 萬元。 隨著《超級模王大道》第一屆賽事落幕,加上「限娛令」暫時告一段落,歐漢聲繼續《天天向上》的主持工作;在 2012 年至 2015 年期間,《天天向上》由汪涵、歐漢聲、錢楓、田源、金恩聖五人固定主持,歐也成為該節目主持要角之一。2012 年 10 月,歐漢聲以《超級模王大道》入圍第 47 屆電視金鐘獎「綜藝節目主持人獎」,該節目亦拿下該屆電視金鐘獎「綜藝節目獎」。2013 年 2 月,歐漢聲再擔綱主持《超級模王大道 2》賽事,並規劃於該年參與三部電影的演出,亦籌備發片再戰歌壇。 2013 年 7 月 1 日起,歐漢聲與吳宗憲、陳漢典、Lulu、阿達一同主持三立平日晚間時段新節目《綜藝大熱門》;同年 9 月遠赴新疆拍攝電影《超萌英雄》。2013 年 11 月 22 日,歐漢聲和金牌大風簽約,發行首張個人專輯《This is OD》,實現自己的演藝夢想;同年,他清償家中債務。2014 年,他手上擁有《天天向上》、《奔跑吧男孩》以及《綜藝大熱門》等節目,加上電影、商演和廣告等工作演出,年收入達新台幣 1 億 578 萬元,為該年台灣綜藝主持人收入排行第四名。 至 2015 年 7 月 30 日,《綜藝大熱門》未與歐漢聲續約,理由之一為他須陪伴妻子待產並照顧家人,歐漢聲離開主持工作;同年 9 月,歐漢聲以《綜藝大熱門》第二度入圍第 50 屆電視金鐘獎「綜藝節目主持人獎」。2016 年起,為因應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嘉賓主持新規(電視節目主持人必須持證上崗,而非中國大陸籍藝人無法考取該主持人證照),《天天向上》全新改版,節目重組主持團隊;節目的原主持群僅保留汪涵一人為固定主持人,歐漢聲、錢楓、金恩聖、俞灝明等人則統稱為「天天兄弟」,歐漢聲自此淡出該節目主持陣容。 2018 年 3 月 21 日,湖南廣播電視台旗下的芒果 TV 宣布歐漢聲將加入主持綜藝節目《真心大冒險》;同年 7 月,歐漢聲擔綱主演由同名舞台劇改編而成的喜劇電影《瘋狂電視台瘋電影》,該片於 2019 年 2 月上映,票房為台幣 629 萬元。 ## 個人生活 歐漢聲的本名已正名為「歐陽漢聲」。2018 年,歐漢聲受訪表示爺爺過世前曾交代家人家族本姓「歐陽」,由於日治時代政府規定家族名字不能有四個字,只好刪去「陽」字。歐漢聲已正式更改身分證正名,但「歐漢聲」的名字使用已久,且外界早已習慣,他讓大家以方便為主隨意稱呼自己,「想怎麼叫就怎麼叫」。 歐漢聲有「電鑽之神」之趣稱。2014 年,歐漢聲參演真人實境秀節目《奔跑吧兄弟》第一季時,因為睡眠時的打呼聲有如電鑽,在節目第二季中被製作單位稱為「電鑽之神」。後來歐漢聲上傳有關自己女兒的微博,提及她的打呼聲跟自己很像時,網友開玩笑吐槽女兒的打呼聲是否為和他一樣的電鑽聲。 2014 年,歐漢聲與中國重慶籍女友鄭雲燦領證結婚,兩人於 2015 年 5 月在捷克舉辦盛大婚禮。2015 年 12 月,大女兒 JoJo 出生。2018 年 8 月,誕下小女兒 Rossi。2021 年 8 月,歐漢聲和鄭雲燦公開宣佈離婚,結婚六年多和平分開,共同撫養兩個女兒。 除了演藝事業以外,歐漢聲亦擁有個人副業投資。2018 年 1 月,歐漢聲和好友 NONO 合夥開設花果茶系列手搖飲料店「花羨沐嵐」,由歐漢聲擔任董事,至同年 3 月已有 2 家分店。 ## 爭議 * 2010 年 4 月 20 日晚間,歐漢聲在台北市大安路某餐廳內與同事共飲白葡萄酒後,翌日清晨 6 時 30 分駕駛自用小客車行經基隆路與和平東路口時,不慎撞上郭姓女子騎乘的機車。警方到場後,測出歐漢聲的酒測值為每公升 0.41 毫克。檢方偵辦後,考量歐漢聲沒有前科,且事後坦承犯行並深表悔悟,將他緩起訴處分,期間為 1 年,應在確定後 10 個月內向公益團體支付新台幣 2 萬元,並接受 6 小時交通安全法治教育講習。 ## 師承關係 * 演藝圈: * **師公:** * 張菲 * **師父:** * 胡瓜 * 相聲門 * **師爺** * 侯耀文 * **師父** * 郭德綱 ## 作品 ### 主持作品 #### 影視節目 * 台灣   : * 1998 年 大地《超猛樂園》 * 1999 年 台視《藝形帝國》 * 1999 年 民視《臺灣綜藝王》 * 1999 年 東森《1800 娛樂開講》 * 1999 年 台視《旗開得勝》 * 2000 年 台視《少年兵團之旗開得勝》 * 2000 年 三立《完全娛樂》 * 2003 年 東風衛視《亞洲娛樂中心》 * 2003 年 華視《週六大勝利》 * 2003 年 東風衛視《超人氣大挑戰》 * 2003 年 台視《旗開得勝》 * 2004 年 中天娛樂台 《八九不離食》 * 2004 年 東風衛視《娛樂 Oh My God》 * 2004 年 中天娛樂《見見康康》(先後改名為《康康夏禕跳》、《康康嚇一跳》) * 2005 年 台視《寶島大卡拉》 * 2006 年 東風衛視《社區一家電視王》 * 2006 年 東風衛視《明星隨身諜》 * 2006 年 MOMO 親子台《青春無敵掌門人》 * 2007 年 民視《綜藝大贏家》 * 2007 年 緯來《電玩快打》搭檔主持:小嫻(黃瑜嫻) * 2007 年 MTV《超級旁門左道》搭檔主持:阿 Ken(林暐恆) * 2009 年 東風衛視《鐵馬青春行》搭檔主持:蕭景鴻、唐振剛、張書偉、謝坤達 * 2009 年 東風衛視《綜藝二人轉》搭檔主持:康康 * 2012 年 超視《我愛男子漢》搭檔主持:JPM * 2012 年 中視《超級模王大道》搭檔主持:莎莎(鍾欣愉)/ 代班主持:吳怡霈 * 2012 年 中視《達人總動員》搭檔主持:吳怡霈 / 代班主持:謝怡芬(Janet) * 2013 年 中視《超級模王大道 2》搭檔主持:莎莎(鍾欣愉) * 2013 年 三立《綜藝大熱門》 搭檔主持:吳宗憲、陳漢典、昌璟翔(阿達)、LuLu(黃路梓茵) * 2013 年 中視《超級歌喉讚》 代班 - 搭檔主持:康康 (康晉榮)、黃嘉千 * 2020 年 華視、東森綜合台《極智對決 誰梭了算》 * 中國大陸   : * 2006 年 陝西衛視《週六樂翻天》搭檔主持:吳宗憲、柳岩 * 2008 年 湖南經視《我最達人》 * 2008 年 湖南衛視《天天向上》搭檔主持:天天兄弟(汪涵、錢楓、田源、金恩聖(小五)、矢野浩二、俞灝明)—2016 年 * 2009 年 安徽衛視《劇風行動》 * 2011 年 上海新聞綜合頻道《非常惠生活》搭檔主持:施琰 * 2015 年 東方衛視《巔峰拍檔》(第二季) * 2016 年 東方衛視《花樣男團》 * 2018 年 芒果 TV《真心大冒險》 * 2018 年 芒果 TV《野生廚房》 #### 特別節目 * 2005 年 2 月 11 日 華視大年初三特別節目《天才向前衝 - 腦彎急轉筋》看影片猜四字成語 - 題目 7 * 2011 年 2 月 3 日 東方衛視春節聯歡晚會《新華府招親》 * 2012 年 1 月 24 日 華視初二特別節目《歡喜龍總來 - 2012 歡喜大團爐 新景地 兩岸春晚 - 迎新會》 * 2013 年 1 月 11 日 湖南經視台慶盛典 一生一世合家歡之《新春上上吉》 * 2013 年 2 月 4 日 湖南衛視《2013 小年夜大聯歡快樂到家》春晚 * 2013 年 2 月 8 日 深圳衛視《年代秀》春節特別節目 * 2013 年 2 月 9 日 中視除夕特別節目《超級模王守歲總動員》 * 2013 年 2 月 10 日 湖南衛視《一生一世合家歡》之新春上上吉 #### 團體時期作品 #### 頒獎典禮與星光大道 * 2004 年 第 15 屆金曲獎頒獎典禮後臺花絮 * 2004 年 第 39 屆金鐘獎頒獎典禮星光大道 * 2004 年 第 39 屆金鐘獎頒獎典禮後臺花絮 * 2006 年 中華職棒 17 年度頒獎典禮 * 2006 年 第 17 屆金曲獎頒獎典禮星光大道 * 2012 年 湖南衛視第九屆《中國電視金鷹藝術節》主持人盛典暨優秀主持人頒獎典禮 * 2013 年 第 48 屆電視金鐘獎萬象金鐘 創新璀璨 頒獎典禮 #### 大型活動 * 2003 年 中、日合作《日本沖繩歌謠祭》演唱會 * 2003 年 東風衛視跨年演唱會 * 2005 年 桃園縣政府《活魚祭》活動晚會 * 2005 年 嘉義縣政府情人節晚會 * 2005 年 苗栗縣政府情人節晚會 * 2005 年 台中市政府中秋節晚會 * 2005 年 南亞賑災之年代電視臺義賣活動 * 2005 年 嘉義市政府跨年活動 * 2005 年 年代 MUCH 台《愛與希望台南縣跨年晚會》 * 2008 年 湖南經視《越策越開心之春節聯歡晚會》 * 2008 年 湖南經視《我最達人》全國達人選秀比賽 * 2008 年 東風衛視《濃情蜜意 不能沒有你》情人節演唱會 * 2010 年 湖南衛視跨年演唱會 * 2010 年 湖南衛視《金芒果》粉絲節 * 2012 年 湖南衛視春節聯歡晚會 * 2012 年 深圳衛視《聲震新世界:2013 深圳香港臺北三地青春狂歡夜》跨年晚會 * 2012 年 中視 2013 全台第義大跨年晚會 ### 音樂作品 #### 個人專輯 #### 單曲 #### 團體時期作品 * 1996 年 8 月四大天王《cha cha 舞池》 * 1997 年 1 月四大天王《嘿耶噢啊嘉年華》 * 1997 年 7 月四大天王《我喜歡》 * 1998 年 1 月四大天王《甜蜜蜜》 * 1998 年 7 月四大天王《我就是要叫你寶貝》新曲 + 精選輯 * 1998 年 12 月羅密歐《貓叫春》 * 1999 年 8 月羅密歐《動起來》 #### 合輯 * 2000 年 3 月羅密歐 <錦繡陽關道>(電視原聲帶《新梁山伯與祝英台》插曲) * 2012 年 1 月歐漢聲 <我們有武功>(動畫電影《喜羊羊與灰太狼之開心闖龍年》主題曲)(未正式發行實體單曲 CD) ### 戲劇作品 #### 電視劇 #### 電影 #### 團體時期作品 #### 音樂錄影帶 * 2015 年 黃鴻升《我朋友》 ## 廣告代言 * 1997 年 5 月《阿奇儂雪糕》平面廣告 * 1997 年 6 月《羅慧夫顱顏基金會『用愛彌補』》公益代言人 * 1997 年 9 月《淨化海灘環保活動》環保小天使 * 1997 年 9 月《法務部『更生保護會預防青少年犯罪活動》法律小戰士 * 1997 年 10 月《『CHA CAH 50 機車』、『CHA CAH 90 機車』》 * 1997 年 11 月《蓋奇巧克力》 * 1997 年 11 月《『金雙氧』隱形眼鏡清潔液》 * 1997 年 12 月《乘機車戴安全帽》交通大使 * 1999 年 1 月《農林廳鮮乳標章》代言人 * 1999 年 7 月《台北市政府 - 天然氣公車》活動代言人 * 1999 年 12 月《佐媚朵爾『酒沒有』解酒液》代言人 * 2000 年 3 月《台南市政府『2000 反毒大使』》 * 2000 年 8 月《康是美聯合勸募》活動代言人 * 2004 年 9 月《博偉電影公司『小姐好白』》電影代言人 * 2014 年 3 月 大陸特步鞋業品牌代言人 ## 獎項紀錄 * 2009 年 3 月 18 日 新週刊 2008 中國電視榜《最佳娛樂秀主持人》、《年度新人獎》 * 2009 年 3 月 28 日 第二屆綜藝年度節目暨電視人《最具潛力電視節目主持人獎》 * 2011 年 6 月 6 日 第 17 屆上海電視節《才藝型秀風采主持獎》 * 2012 年 9 月 25 日 入圍第 47 屆電視金鐘獎「綜藝節目主持人獎」 * 2014 年 3 月 27 日 QQ 音樂年度盛典 樂動你我 無處不樂《年度樂壇新聲獎》 * 2014 年 5 月 23 日 酷狗音樂盛典《年度港臺最佳新人獎》 * 2014 年 5 月 24 日 基隆市中和國小六十週年校慶《中和 60 - 薪傳甲子創新優質 傑出校友》 * 2015 年 9 月 26 日 入圍第 50 屆電視金鐘獎「綜藝節目主持人獎」 ## 參考資料 ## 外部連結 * 歐弟的微博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歐漢聲 O.D 的 Facebook 專頁 * 歐漢聲的 Instagram 帳戶 * 9 天弟會 9 的新浪博客 * 歐漢聲在網際網路電影資料庫(IMDb)上的資料(英文) * 歐漢聲在香港影庫上的簡介 * 歐漢聲在豆瓣電影上的簡介 (簡體中文)
null
34,193
2023-04-25T14:58:10Z
76,973,012
歐漢聲
194,738
<p><span></span> </p> <p><b>尼尼微</b>(阿拉米語:ܢܝܢܘܐ ;英語:Nineveh)為古代新亞述帝國的重鎮之一,於底格里斯河東岸,在今日伊拉克北部城市摩蘇爾附近。 </p><p>自公元前11世紀起即成為新亞述帝國的首都,尼尼微於公元前8世紀至公元前7世紀的亞述王辛那赫里布最為繁榮,特別是亞述的國家圖書館的數千泥板文書,為古美索不達米亞史中極珍貴的資料。但於公元前612年,伊朗高原強國米底和新崛起的新巴比倫王國聯合圍攻尼尼微,並成功攻陷尼尼微。公元前605年強盛一時的亞述帝國正式滅亡,尼尼微隨之沒落。 </p><p>尼尼微廢棄後,後來當地的文明也幾易其主,遺址位於今伊拉克尼尼微省。時至今日,尼尼微附近地區仍然生活著大量亞述人,當代亞述人仍使用古老的阿拉米語,信仰東方禮的基督教。尼尼微據信曾是世界最大的城市約50年。 </p> <h2><span id=".E5.90.8D.E7.A7.B0.E7.94.B1.E6.9D.A5"></span><span id="名称由来">名稱由來</span></h2> <p>尼尼微名字的由來,並無定論,可能來自於古巴比倫和古亞述女神伊什塔爾的一個別名,尼娜。 </p> <h2><span id=".E5.9F.8E.E5.B8.82.E8.A7.84.E6.A8.A1"></span><span id="城市规模">城市規模</span></h2> <p>生於2000年前的希臘歷史家狄奧多羅斯稱尼尼微是個四角形的城市,四邊共長480斯達地,周長相等於96公里。 </p><p>目前發現的尼尼微遺址,面積大約750公頃,約合1900英畝,被周長12公里(7.5英里)的磚砌城牆環繞。柯沙(Khosr)河穿過尼尼微。 </p> <h2><span id=".E8.80.83.E5.8F.A4.E5.8F.91.E7.8E.B0"></span><span id="考古发现">考古發現</span></h2> <p>1843年,法國考古學家<span data-orig-title="保罗-埃米尔·博塔" data-lang-code="en" data-lang-name="英語" data-foreign-title="Paul-Émile Botta"><span>保羅-埃米爾·博塔</span></span>發現了一座皇宮的遺蹟,後來證實是亞述城市的一部分。艾倫·米勒德在他所著的《聖經時代的珍寶》一書中解釋說:「這座皇宮證實屬於亞述王薩爾貢所有之後,大眾對這件事興趣大增。除了《以賽亞書》20:1提過這個國王的名字之外,我們對他便一無所知,故此他的存在一度是個疑問。」 </p><p>此時英國考古學家奧斯丁·亨利·萊亞德在附近進行發掘尼姆魯德的工作,他於1847年參與了尼尼微遺址的發掘,並發現了亞述王辛那赫里布的宮殿。 </p> <h2><span id=".E5.B0.BC.E5.B0.BC.E5.BE.AE.E5.AE.AB.E6.AE.BF"></span><span id="尼尼微宫殿">尼尼微宮殿</span></h2> <p>尼尼微皇宮有70多個房間,外牆幾有三公里長。牆上遺留著燒焦了的雕刻,上面記著各場勝仗及其他功績。但它們大多已損毀不堪。在發掘時,發現了一個保存得很好的房間,牆上展示的浮雕描述一個堅固城遭敵軍攻陷,御駕親征的國王坐在城外一個寶座上,俘虜在他面前列隊走過。國王的上頭刻了一些以亞述文寫成的字,專家們將這句話譯作如下:「世界的王亞述國王西拿基立坐在尼米杜寶座上,檢閱從拉吉(奪得)的戰利品。」 </p> <p>在大英博物館可以看到這個展品和銘刻。 </p> <h2><span id=".E3.80.8A.E5.9C.A3.E7.BB.8F.E3.80.8B.E6.8F.8F.E8.BF.B0.E7.9A.84.E5.B0.BC.E5.B0.BC.E5.BE.AE"></span><span id="《圣经》描述的尼尼微">《聖經》描述的尼尼微</span></h2> <p>《聖經》中的尼尼微是個極大的城,「要走三天、才走得完。」19世紀的聖經批評家拒絕相信古代世界有如此龐大規模的城市。他們認為尼尼微若確曾存在過,也必然是巴比倫之前的一個文明古國。 </p><p>《聖經》認為尼尼微於史前時期,由《聖經》人物寧錄(挪亞曾孫)所建。 </p><p>部分基督教徒認為,尼尼微可能是聖經描述的「大城」的一部分,即《創世紀》記載的「他從那地出來往亞述去,建造尼尼微、利河伯、迦拉,和尼尼微、迦拉中間的利鮮,這就是那大城。」考古學家萊亞德評論說:「若將尼姆魯德[迦拉]、庫揚積[尼尼微](<span lang="en">Kuyunjiq</span>)、科薩巴和卡蘭里斯四大土丘視作一個正方形的四角,我們會發現四邊的長度恰巧相等於地理學家所說的480斯達地或96公里,這就是[約拿]先知說要走三天才走得完的路程。」 </p><p>約拿很可能將這幾處地方視為一個「大城」,並以《創世記》10:11最先提及的城市稱呼它,即尼尼微。今日也有類似的說法。例如,大倫敦把倫敦市及倫敦市郊都包括在內,但市區和市郊卻彼此有別。 </p><p>尼尼微於《聖經·約拿書》也提及多次,最為人熟知的先知約拿拒絕傳道,結果被大魚吞食三日三夜的故事中,約拿被指派的便是去往尼尼微。 </p> <h2><span id=".E5.8F.82.E7.9C.8B"></span><span id="参看">參看</span></h2> <ul><li>約拿書</li> <li>新亞述帝國</li> <li>那鴻書</li> <li>寧錄</li></ul><h2><span id=".E5.8F.82.E8.80.83.E6.96.87.E7.8C.AE"></span><span id="参考文献">參考文獻</span></h2> <h3><span id=".E5.8F.82.E8.80.83.E4.B9.A6.E7.9B.AE"></span><span id="参考书目">參考書目</span></h3> <ul><li><cite class="citation book">馬季. 消失的王城. 中國城市出版社. 2009. <span title="國際標準書號">ISBN</span> 978750742043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年1月31日).</cite><span title="ctx_ver=Z39.88-2004&amp;rfr_id=info%3Asid%2Fzh.wikipedia.org%3A%E5%B0%BC%E5%B0%BC%E5%BE%AE&amp;rft.au=%E9%A9%AC%E5%AD%A3&amp;rft.btitle=%E6%B6%88%E5%A4%B1%E7%9A%84%E7%8E%8B%E5%9F%8E&amp;rft.date=2009&amp;rft.genre=book&amp;rft.isbn=9787507420432&amp;rft.pub=%E4%B8%AD%E5%9B%BD%E5%9F%8E%E5%B8%82%E5%87%BA%E7%89%88%E7%A4%BE&amp;rft_id=http%3A%2F%2Fbook.dushu.tom.com%2F2487%2Findex.shtml&amp;rft_val_fmt=info%3Aofi%2Ffmt%3Akev%3Amtx%3Abook"><span> </span></span></li></ul><!-- NewPP limit report Parsed by mw1465 Cached time: 20230505071717 Cache expiry: 1814400 Reduced expiry: false Complications: [show‐toc] CPU time usage: 0.236 seconds Real time usage: 0.342 seconds Preprocessor visited node count: 966/1000000 Post‐expand include size: 34897/2097152 bytes Template argument size: 636/2097152 bytes Highest expansion depth: 25/100 Expensive parser function count: 1/500 Unstrip recursion depth: 0/20 Unstrip post‐expand size: 2301/5000000 bytes Lua time usage: 0.105/10.000 seconds Lua memory usage: 3110669/52428800 bytes Number of Wikibase entities loaded: 1/400 --><!-- Transclusion expansion time report (%,ms,calls,template) 100.00% 264.910 1 -total 33.26% 88.096 1 Template:Coord 17.77% 47.085 1 Template:Reflist 16.89% 44.744 1 Template:Commons_category 15.87% 42.052 1 Template:Cite_web 11.35% 30.056 1 Template:Lang 10.26% 27.191 1 Template:Category_handler 9.19% 24.335 1 Template:If_then_show 7.47% 19.795 1 Template:两河文明 6.63% 17.572 1 Template:Sidebar_with_collapsible_lists -->
**尼尼微**(阿拉米語:ܢܝܢܘܐ ;英語:Nineveh)為古代新亞述帝國的重鎮之一,於底格里斯河東岸,在今日伊拉克北部城市摩蘇爾附近。 自公元前 11 世紀起即成為新亞述帝國的首都,尼尼微於公元前 8 世紀至公元前 7 世紀的亞述王辛那赫里布最為繁榮,特別是亞述的國家圖書館的數千泥板文書,為古美索不達米亞史中極珍貴的資料。但於公元前 612 年,伊朗高原強國米底和新崛起的新巴比倫王國聯合圍攻尼尼微,並成功攻陷尼尼微。公元前 605 年強盛一時的亞述帝國正式滅亡,尼尼微隨之沒落。 尼尼微廢棄後,後來當地的文明也幾易其主,遺址位於今伊拉克尼尼微省。時至今日,尼尼微附近地區仍然生活著大量亞述人,當代亞述人仍使用古老的阿拉米語,信仰東方禮的基督教。尼尼微據信曾是世界最大的城市約 50 年。 ## 名稱由來 尼尼微名字的由來,並無定論,可能來自於古巴比倫和古亞述女神伊什塔爾的一個別名,尼娜。 ## 城市規模 生於 2000 年前的希臘歷史家狄奧多羅斯稱尼尼微是個四角形的城市,四邊共長 480 斯達地,周長相等於 96 公里。 目前發現的尼尼微遺址,面積大約 750 公頃,約合 1900 英畝,被周長 12 公里(7.5 英里)的磚砌城牆環繞。柯沙(Khosr)河穿過尼尼微。 ## 考古發現 1843 年,法國考古學家保羅 - 埃米爾・博塔發現了一座皇宮的遺蹟,後來證實是亞述城市的一部分。艾倫・米勒德在他所著的《聖經時代的珍寶》一書中解釋說:「這座皇宮證實屬於亞述王薩爾貢所有之後,大眾對這件事興趣大增。除了《以賽亞書》20:1 提過這個國王的名字之外,我們對他便一無所知,故此他的存在一度是個疑問。」 此時英國考古學家奧斯丁・亨利・萊亞德在附近進行發掘尼姆魯德的工作,他於 1847 年參與了尼尼微遺址的發掘,並發現了亞述王辛那赫里布的宮殿。 ## 尼尼微宮殿 尼尼微皇宮有 70 多個房間,外牆幾有三公里長。牆上遺留著燒焦了的雕刻,上面記著各場勝仗及其他功績。但它們大多已損毀不堪。在發掘時,發現了一個保存得很好的房間,牆上展示的浮雕描述一個堅固城遭敵軍攻陷,御駕親征的國王坐在城外一個寶座上,俘虜在他面前列隊走過。國王的上頭刻了一些以亞述文寫成的字,專家們將這句話譯作如下:「世界的王亞述國王西拿基立坐在尼米杜寶座上,檢閱從拉吉(奪得)的戰利品。」 在大英博物館可以看到這個展品和銘刻。 ## 《聖經》描述的尼尼微 《聖經》中的尼尼微是個極大的城,「要走三天、才走得完。」19 世紀的聖經批評家拒絕相信古代世界有如此龐大規模的城市。他們認為尼尼微若確曾存在過,也必然是巴比倫之前的一個文明古國。 《聖經》認為尼尼微於史前時期,由《聖經》人物寧錄(挪亞曾孫)所建。 部分基督教徒認為,尼尼微可能是聖經描述的「大城」的一部分,即《創世紀》記載的「他從那地出來往亞述去,建造尼尼微、利河伯、迦拉,和尼尼微、迦拉中間的利鮮,這就是那大城。」考古學家萊亞德評論說:「若將尼姆魯德[迦拉]、庫揚積[尼尼微](Kuyunjiq)、科薩巴和卡蘭里斯四大土丘視作一個正方形的四角,我們會發現四邊的長度恰巧相等於地理學家所說的 480 斯達地或 96 公里,這就是[約拿]先知說要走三天才走得完的路程。」 約拿很可能將這幾處地方視為一個「大城」,並以《創世記》10:11 最先提及的城市稱呼它,即尼尼微。今日也有類似的說法。例如,大倫敦把倫敦市及倫敦市郊都包括在內,但市區和市郊卻彼此有別。 尼尼微於《聖經・約拿書》也提及多次,最為人熟知的先知約拿拒絕傳道,結果被大魚吞食三日三夜的故事中,約拿被指派的便是去往尼尼微。 ## 參看 * 約拿書 * 新亞述帝國 * 那鴻書 * 寧錄 ## 參考文獻 ### 參考書目 * 馬季。消失的王城。中國城市出版社. 2009. ISBN9787507420432. (原始內容存檔於 2013 年 1 月 31 日).
{ "globe": "earth", "lat": 36.35944444, "lon": 43.15277778 }
5,903
2023-04-16T12:23:22Z
68,910,463
奈尼微
3,123,251
<p><b>進修學校</b>,又稱<b>補習學校</b>、<b>補校</b>,是指在義務教育之外提供基礎教育的學校。 </p> <h2><span id=".E6.88.90.E5.9B.A0"></span><span id="成因">成因</span></h2> <ul><li>自國民政府遷台後,早期因戰亂、生活困頓以致失學或輟學的人民無法在工作之餘來繼續就學,故政府辦理小學補校、國中補校、高中補校等,原大學夜間部亦改成進修部等。</li> <li>實施範圍:中華民國臺灣地區。</li></ul><h2><span id=".E5.88.86.E9.A1.9E"></span><span id="分類">分類</span></h2> <ul><li>依中華民國教育部《教育部補習及進修辦法》第三條:補習及進修教育區分為國民補習教育、進修教育及短期補習教育三種;凡已逾學齡未受九年國民教育之國民,予以國民補習教育…。</li> <li>國小進修學校(補校):屬成人教育,以國小的課程為主,在夜間上課,但會精簡在每週20節內完成。</li> <li>國中進修學校(補校):屬成人教育,以國中的課程為主,在夜間上課,但會精簡在每週20節內完成。</li> <li>高中進修學校之一(補校):屬成人教育,以招收20歲以上,並以高中的課程為主,在夜間上課,但會精簡在每週20~25節內完成。</li> <li>高中職進修學校之二(日、夜間部之夜間部):屬高中職升學系統之一,屬建教合作或正規教育之一環,招收年滿15歲以上、具有國中畢業或同等學力之學生。</li></ul>
**進修學校**,又稱**補習學校**、**補校**,是指在義務教育之外提供基礎教育的學校。 ## 成因 * 自國民政府遷台後,早期因戰亂、生活困頓以致失學或輟學的人民無法在工作之餘來繼續就學,故政府辦理小學補校、國中補校、高中補校等,原大學夜間部亦改成進修部等。 * 實施範圍:中華民國臺灣地區。 ## 分類 * 依中華民國教育部《教育部補習及進修辦法》第三條:補習及進修教育區分為國民補習教育、進修教育及短期補習教育三種;凡已逾學齡未受九年國民教育之國民,予以國民補習教育…。 * 國小進修學校 (補校):屬成人教育,以國小的課程為主,在夜間上課,但會精簡在每週 20 節內完成。 * 國中進修學校 (補校):屬成人教育,以國中的課程為主,在夜間上課,但會精簡在每週 20 節內完成。 * 高中進修學校之一 (補校):屬成人教育,以招收 20 歲以上,並以高中的課程為主,在夜間上課,但會精簡在每週 20~25 節內完成。 * 高中職進修學校之二 (日、夜間部之夜間部):屬高中職升學系統之一,屬建教合作或正規教育之一環,招收年滿 15 歲以上、具有國中畢業或同等學力之學生。
null
1,520
2023-04-10T09:02:20Z
59,891,009
進修學校列表
471,711
<p><b>李尚</b>(?—?),西漢政治人物,曾任隴西成紀令。 </p> <h2><span id=".E5.AE.B6.E6.97.8F"></span><span id="家族">家族</span></h2> <p>據《新唐書·宗室世系表》的說法,父李伯考,西漢初年隴西、河東二郡太守;子李廣。 </p> <h2><span id=".E8.BD.B6.E4.BA.8B"></span><span id="轶事">軼事</span></h2> <p>西漢有三位李尚見於史書,一個是李廣之父,曾任隴西成紀令。一位參與了《淮南子》的編纂,是淮南王劉安門下的「淮南八公」之一。這兩位李尚所處的年代相近,無法確定是兩個人還是一個人。還有一位李尚在漢成帝時(前51年-前7年)曾任南郡太守。 </p> <h2><span id=".E5.8F.82.E8.80.83.E8.B5.84.E6.96.99"></span><span id="参考资料">參考資料</span></h2>
**李尚**(?—?),西漢政治人物,曾任隴西成紀令。 ## 家族 據《新唐書・宗室世系表》的說法,父李伯考,西漢初年隴西、河東二郡太守;子李廣。 ## 軼事 西漢有三位李尚見於史書,一個是李廣之父,曾任隴西成紀令。一位參與了《淮南子》的編纂,是淮南王劉安門下的「淮南八公」之一。這兩位李尚所處的年代相近,無法確定是兩個人還是一個人。還有一位李尚在漢成帝時(前 51 年-前 7 年)曾任南郡太守。 ## 參考資料
null
921
2023-04-16T12:14:48Z
69,793,367
李尚_(陇西成纪令)
2,767,275
<p><b>皮亞蒂哈特基</b>(烏克蘭語:<span lang="uk">П'ятихатки</span>,<small>發音:</small><span title="國際音標">[pjɐtɪˈxɑtkɪ]</span>,意為「五間房子」)是烏克蘭第聶伯羅彼得羅夫斯克州卡姆揚斯凱區<span data-orig-title="皮亚蒂哈特基市镇" data-lang-code="uk" data-lang-name="烏克蘭語" data-foreign-title="П'ятихатська міська громада"><span>皮亞蒂哈特基市鎮</span></span>內的城市及同名市鎮的行政中心。位於該國中部,距離州府第聶伯羅94公里,始建於1886年,面積30平方公里,海拔高度169米,2022年人口數量為15,477人。 </p> <h2><span id=".E5.9B.BE.E9.9B.86"></span><span id="图集">圖集</span></h2> <ul class="gallery mw-gallery-traditional"><li class="gallerybox" style="width: 155px"> <li class="gallerybox" style="width: 155px"> <li class="gallerybox" style="width: 155px"> <li class="gallerybox" style="width: 155px"> </ul><h2><span id=".E4.BE.86.E6.BA.90"></span><span id="來源">來源</span></h2>
**皮亞蒂哈特基**(烏克蘭語:П'ятихатки,發音:[pjɐtɪˈxɑtkɪ],意為「五間房子」)是烏克蘭第聶伯羅彼得羅夫斯克州卡姆揚斯凱區皮亞蒂哈特基市鎮內的城市及同名市鎮的行政中心。位於該國中部,距離州府第聶伯羅 94 公里,始建於 1886 年,面積 30 平方公里,海拔高度 169 米,2022 年人口數量為 15,477 人。 ## 圖集 * * * * ## 來源
null
3,225
2023-04-16T12:27:43Z
76,155,723
皮亞季哈特基
4,560,769
<p><b>圭多·雷尼</b>(<b>Guido Reni</b>,1575年11月4日—1642年8月18日) ,或譯<b>貴鐸·雷尼</b>,是16至17世紀時的一位義大利巴洛克畫家,他出生於博洛尼亞,後來也曾長期在此作畫,是當時最著名的畫家之一。 </p> <h2><span id=".E7.94.9F.E5.B9.B3"></span><span id="生平">生平</span></h2> <p>圭多·雷尼出生於博洛尼亞的一個音樂家家庭,是達尼埃萊·雷尼(Daniele Reni)和吉拉芙娜·德·波齊(Ginevra de'Pozzi)之子。年輕時曾在畫家德尼·卡爾弗特(Denis Calvaert)手下當學徒,後來和弗朗西斯科·阿爾巴尼和多梅尼基諾一起加入了安尼巴萊·喀拉蚩的畫室。他是喀拉蚩的學生中最成功的一個。 </p><p>1601年末雷尼和阿爾瓦尼前往羅馬, 在安尼巴萊·喀拉蚩領導的畫家隊伍中為法爾內塞宮繪製壁畫。1601年至1604年雷尼由保羅·埃米利奧·斯芬德拉蒂贊助,之後曾一度獨立進行創作。在返回博洛尼亞一段時間後重回羅馬,1607年至1614年為博爾蓋塞家族繪畫。 </p> <p>後來他亦曾前往那不勒斯為那不勒斯大教堂繪製壁畫,但當地畫家對外來者較為排斥,傳言他曾遭到蓄意毒殺。於是他不久之後就又回到了羅馬,然而之後很快又離開羅馬前往博洛尼亞。他在博洛尼亞取得了較大的成功。 1625年波蘭的瓦迪斯瓦夫四世曾在旅遊時親自到他博洛尼亞的畫室中拜訪。 這位波蘭親王隨後就從雷尼那裡購買了多幅畫作。</p><p>雷尼畫作多是以神話和聖經故事為主題的歷史畫,他很少畫肖像畫。雷尼曾為教皇西斯都五世、樞機主教貝爾納迪諾·斯帕達繪製肖像。羅馬弒父女子貝亞特麗切·倩契最著名的肖像畫數百年來都被認為是由雷尼所繪製,他也因為這幅畫而受到了許多崇拜者的讚揚(如司湯達、狄更斯和納撒尼爾·霍桑),但現今看來似乎相當可疑,因為雷尼在倩契處刑當時並不在羅馬,無法為死前的她繪製肖像畫。雷尼也創作了許多的蝕刻版畫。他的繪畫技術成為當時博洛尼亞地區的標準,其版畫複製匠也奉其為宗師。</p><p>1642年雷尼逝世,葬在當地的聖多明我聖殿。 </p> <h2><span id=".E4.BD.9C.E5.93.81"></span><span id="作品">作品</span></h2> <h3><span id=".E6.B9.BF.E5.A3.81.E7.94.BB"></span><span id="湿壁画">濕壁畫</span></h3> <ul class="gallery mw-gallery-traditional" style="max-width: 2058px;"><li class="gallerybox" style="width: 335px"> <li class="gallerybox" style="width: 335px"> </ul><h3><span id=".E6.B2.B9.E7.94.BB"></span><span id="油画">油畫</span></h3> <h2><span id=".E5.8F.83.E8.80.83.E6.96.87.E7.8D.BB"></span><span id="參考文獻">參考文獻</span></h2> <p><b>注釋</b> </p> <p><b>來源</b> </p> <ul><li>Cavalli, Gian Carlo (ed.)<i>Guido Reni</i> exh. cat. Bologna 1954</li> <li>Pepper, Stephen, <i>Guido Reni</i>, Oxford 1984</li> <li>Marzia Faietti, 'Rome 1610: Guido Reni after Annibale Carracci' Print Quarterly, XXVIII, 2011, pp. 276–81</li> <li><i>Guido Reni 1575-1642</i> (exhibition catalogue Pinacoteca Nazionale, Bologna; Los Angeles County Museum of art; Kimbell Art Museum, Fort Worth) Bologna 1988</li> <li>Spear, Richard, <i> The 'Divine' Guido: Religion, Sex, Money, and Art in the World of Guido Reni</i>, New Haven and London, 1997</li> <li>Hansen, Morten Steen and Joaneath Spicer, eds., <i>Masterpieces of Italian Painting, The Walters Art Museum</i>, Baltimore and London, 2005</li> <li>"Printmaking"(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Encyclopædia Britannica. 2007. Encyclopædia Britannica Online. 29 March 2007</li> <li> 本條目出自公有領域:<cite id="CITEREFChisholm1911" class="citation encyclopaedia">Chisholm, Hugh (編). Guido Reni. 大英百科全書 <b>12</b> (11th ed.). 劍橋大學出版社. 1911.</cite><span title="ctx_ver=Z39.88-2004&amp;rfr_id=info%3Asid%2Fzh.wikipedia.org%3A%E5%9C%AD%E5%A4%9A%C2%B7%E9%9B%B7%E5%B0%BC&amp;rft.atitle=Guido+Reni&amp;rft.aufirst=Hugh&amp;rft.aulast=Chisholm&amp;rft.btitle=-%7Bzh-hans%3A%E5%A4%A7%E8%8B%B1%E7%99%BE%E7%A7%91%E5%85%A8%E4%B9%A6%3Bzh-hant%3A%E5%A4%A7%E8%8B%B1%E7%99%BE%E7%A7%91%E5%85%A8%E6%9B%B8%3B%7D-&amp;rft.date=1911&amp;rft.edition=%2811th+ed.%29&amp;rft.genre=bookitem&amp;rft.pub=%E5%8A%8D%E6%A9%8B%E5%A4%A7%E5%AD%B8%E5%87%BA%E7%89%88%E7%A4%BE&amp;rft_val_fmt=info%3Aofi%2Ffmt%3Akev%3Amtx%3Abook"><span> </span></span></li></ul><h2><span id=".E5.A4.96.E9.83.A8.E9.80.A3.E7.B5.90"></span><span id="外部連結">外部連結</span></h2> <ul><li><i>Orazio and Artemisia Gentileschi</i>(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a fully digitized exhibition catalog from The Metropolitan Museum of Art Libraries, which contains material on Guido Reni (see index)</li> <li><i>Jusepe de Ribera, 1591-1652(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i>, a full text exhibition catalog from The Metropolitan Museum of Art, which includes material on Guido Reni (see index)</li> <li>A poem about which models Guido Reni used for female subjects</li></ul><!-- NewPP limit report Parsed by mw2356 Cached time: 20230505051849 Cache expiry: 1814400 Reduced expiry: false Complications: [show‐toc] CPU time usage: 0.320 seconds Real time usage: 0.519 seconds Preprocessor visited node count: 2268/1000000 Post‐expand include size: 32983/2097152 bytes Template argument size: 1261/2097152 bytes Highest expansion depth: 14/100 Expensive parser function count: 25/500 Unstrip recursion depth: 0/20 Unstrip post‐expand size: 8514/5000000 bytes Lua time usage: 0.148/10.000 seconds Lua memory usage: 5481679/52428800 bytes Number of Wikibase entities loaded: 1/400 --><!-- Transclusion expansion time report (%,ms,calls,template) 100.00% 364.311 1 -total 35.83% 130.519 1 Template:Infobox_artist 19.80% 72.144 1 Template:Authority_control 18.60% 67.759 1 Template:Reflist 13.27% 48.344 4 Template:Cite_web 11.93% 43.462 1 Template:Commonscat 6.85% 24.941 1 Template:If_then_show 4.61% 16.778 1 Template:Death_date_and_age 4.06% 14.797 1 Template:EB1911 3.07% 11.178 1 Template:Bd -->
**圭多・雷尼**(**Guido Reni**,1575 年 11 月 4 日 —1642 年 8 月 18 日) ,或譯**貴鐸・雷尼**,是 16 至 17 世紀時的一位義大利巴洛克畫家,他出生於博洛尼亞,後來也曾長期在此作畫,是當時最著名的畫家之一。 ## 生平 圭多・雷尼出生於博洛尼亞的一個音樂家家庭,是達尼埃萊・雷尼(Daniele Reni)和吉拉芙娜・德・波齊(Ginevra de'Pozzi)之子。年輕時曾在畫家德尼・卡爾弗特(Denis Calvaert)手下當學徒,後來和弗朗西斯科・阿爾巴尼和多梅尼基諾一起加入了安尼巴萊・喀拉蚩的畫室。他是喀拉蚩的學生中最成功的一個。 1601 年末雷尼和阿爾瓦尼前往羅馬, 在安尼巴萊・喀拉蚩領導的畫家隊伍中為法爾內塞宮繪製壁畫。1601 年至 1604 年雷尼由保羅・埃米利奧・斯芬德拉蒂贊助,之後曾一度獨立進行創作。在返回博洛尼亞一段時間後重回羅馬,1607 年至 1614 年為博爾蓋塞家族繪畫。 後來他亦曾前往那不勒斯為那不勒斯大教堂繪製壁畫,但當地畫家對外來者較為排斥,傳言他曾遭到蓄意毒殺。於是他不久之後就又回到了羅馬,然而之後很快又離開羅馬前往博洛尼亞。他在博洛尼亞取得了較大的成功。 1625 年波蘭的瓦迪斯瓦夫四世曾在旅遊時親自到他博洛尼亞的畫室中拜訪。 這位波蘭親王隨後就從雷尼那裡購買了多幅畫作。 雷尼畫作多是以神話和聖經故事為主題的歷史畫,他很少畫肖像畫。雷尼曾為教皇西斯都五世、樞機主教貝爾納迪諾・斯帕達繪製肖像。羅馬弒父女子貝亞特麗切・倩契最著名的肖像畫數百年來都被認為是由雷尼所繪製,他也因為這幅畫而受到了許多崇拜者的讚揚(如司湯達、狄更斯和納撒尼爾・霍桑),但現今看來似乎相當可疑,因為雷尼在倩契處刑當時並不在羅馬,無法為死前的她繪製肖像畫。雷尼也創作了許多的蝕刻版畫。他的繪畫技術成為當時博洛尼亞地區的標準,其版畫複製匠也奉其為宗師。 1642 年雷尼逝世,葬在當地的聖多明我聖殿。 ## 作品 ### 濕壁畫 * * ### 油畫 ## 參考文獻 **注釋** **來源** * Cavalli, Gian Carlo (ed.)_Guido Reni_ exh. cat. Bologna 1954 * Pepper, Stephen, _Guido Reni_, Oxford 1984 * Marzia Faietti, 'Rome 1610: Guido Reni after Annibale Carracci' Print Quarterly, XXVIII, 2011, pp. 276–81 * _Guido Reni 1575-1642_ (exhibition catalogue Pinacoteca Nazionale, Bologna; Los Angeles County Museum of art; Kimbell Art Museum, Fort Worth) Bologna 1988 * Spear, Richard, _The 'Divine' Guido: Religion, Sex, Money, and Art in the World of Guido Reni_, New Haven and London, 1997 * Hansen, Morten Steen and Joaneath Spicer, eds., _Masterpieces of Italian Painting, The Walters Art Museum_, Baltimore and London, 2005 * "Printmaking"(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Encyclopædia Britannica. 2007. Encyclopædia Britannica Online. 29 March 2007 * 本條目出自公有領域:Chisholm, Hugh (編). Guido Reni. 大英百科全書 **12** (11th ed.). 劍橋大學出版社. 1911. ## 外部連結 * _Orazio and Artemisia Gentileschi_(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a fully digitized exhibition catalog from The Metropolitan Museum of Art Libraries, which contains material on Guido Reni (see index) * _Jusepe de Ribera, 1591-1652(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_ , a full text exhibition catalog from The Metropolitan Museum of Art, which includes material on Guido Reni (see index) * A poem about which models Guido Reni used for female subjects
null
7,444
2023-04-16T12:28:54Z
76,641,665
雷尼,G.
8,034,654
<p><b>塞爾維亞共和國</b>是位於歐洲的一個國家,還可以指: </p> <ul><li>塞爾維亞社會主義共和國,是南斯拉夫社會主義聯邦共和國的一個加盟共和國</li> <li>塞爾維亞共和國 (1992年-2006年),是南斯拉夫聯邦共和國和塞爾維亞與蒙特內哥羅的聯邦構成單位之一</li> <li>塞爾維亞克拉伊納共和國,是克羅埃西亞獨立時出現的一個臨時過渡政府</li></ul> <!-- NewPP limit report Parsed by mw2400 Cached time: 20230505061235 Cache expiry: 1814400 Reduced expiry: false Complications: [] CPU time usage: 0.059 seconds Real time usage: 0.090 seconds Preprocessor visited node count: 356/1000000 Post‐expand include size: 3792/2097152 bytes Template argument size: 1140/2097152 bytes Highest expansion depth: 27/100 Expensive parser function count: 0/500 Unstrip recursion depth: 0/20 Unstrip post‐expand size: 0/5000000 bytes Lua time usage: 0.007/10.000 seconds Lua memory usage: 817012/52428800 bytes Number of Wikibase entities loaded: 0/400 --> <!-- Transclusion expansion time report (%,ms,calls,template) 100.00% 60.459 1 Template:Disambig 100.00% 60.459 1 -total 65.52% 39.614 1 Template:Dmbox 60.93% 36.839 1 Template:Category_handler 46.14% 27.895 1 Template:Category_handler/numbered 43.31% 26.184 1 Template:Namespace_detect 39.29% 23.753 1 Template:Str_mid 35.24% 21.308 1 Template:Str_mid/core 24.13% 14.588 1 Template:Str_find 23.53% 14.226 1 Template:Main_other --> <!-- Saved in parser cache with key zhwiki:pcache:idhash:8034654-0!canonical!zh-tw and timestamp 20230505061235 and revision id 72458804. Rendering was triggered because: api-parse -->
**塞爾維亞共和國**是位於歐洲的一個國家,還可以指: * 塞爾維亞社會主義共和國,是南斯拉夫社會主義聯邦共和國的一個加盟共和國 * 塞爾維亞共和國 (1992 年-2006 年),是南斯拉夫聯邦共和國和塞爾維亞與蒙特內哥羅的聯邦構成單位之一 * 塞爾維亞克拉伊納共和國,是克羅埃西亞獨立時出現的一個臨時過渡政府
null
574
2022-08-28T08:33:26Z
72,458,804
塞尔维亚共和国_(消歧义)
5,511,765
<p><b>《S.I.C. 英雄傳說》<span>(<span lang="ja">S.I.C.ヒーローサーガ</span>,S.I.C. Hero Saga)</span></b>是基於假面騎士系列以及 <b>Super Imaginative Chogokin</b> 模型的一系列模型小説,於《月刊 Hobby Japan》連載。 </p> <h2><span id=".E6.A8.99.E9.A1.8C.E5.88.97.E8.A1.A8"></span><span id="標題列表">標題列表</span></h2> <h2><span id=".E5.81.87.E9.9D.A2.E9.A8.8E.E5.A3.AB.E7.A9.BA.E6.88.91.EF.BC.9A.E5.82.B3.E8.AA.AA"></span><span id="假面騎士空我:傳說">假面騎士空我:傳說</span></h2> <h3><span id=".E7.99.BB.E5.A0.B4.E4.BA.BA.E7.89.A9"></span><span id="登場人物">登場人物</span></h3> <dl><dt>Riku<span>(<span lang="ja">リク</span>)</span></dt> <dd>前任<b>假面騎士空我</b>的變身者。</dd></dl><h3><span id=".E6.9C.AC.E4.BD.9C.E7.99.BB.E5.A0.B4.E6.80.AA.E4.BA.BA"></span><span id="本作登場怪人">本作登場怪人</span></h3> <h4><span id=".E5.8F.A4.E6.9C.97.E5.9F.BA"></span><span id="古朗基">古朗基</span></h4> <ul><li><dl><dt>恩・達古巴・傑巴</dt></dl></li></ul><dl><dd>原文:<span lang="ja">ン・ダグバ・ゼバ</span></dd></dl><h2><span id=".E5.81.87.E9.9D.A2.E9.A8.8E.E5.A3.AB.EF.BC.9AMissing_Link"></span><span id="假面騎士:Missing_Link">假面騎士:Missing Link</span></h2> <h3><span id=".E7.99.BB.E5.A0.B4.E4.BA.BA.E7.89.A9_2"></span><span id="登場人物_2">登場人物</span></h3> <dl><dt>本鄉猛<span>(<span lang="ja">ほんごう・たけし</span>)</span></dt> <dd><b>假面騎士1號</b>的變身者。</dd></dl><dl><dt>一文字隼人<span>(<span lang="ja">いちもんじ・はやと</span>)</span></dt> <dd><b>假面騎士2號</b>的變身者。</dd></dl><dl><dt>立花藤兵衛</dt></dl><h3><span id=".E6.9C.AC.E4.BD.9C.E9.99.90.E5.AE.9A.E7.99.BB.E5.A0.B4.E5.81.87.E9.9D.A2.E9.A8.8E.E5.A3.AB.EF.BC.8F.E5.BD.A2.E6.85.8B"></span><span id="本作限定登場假面騎士/形態">本作限定登場假面騎士/形態</span></h3> <h4><span id=".E5.81.87.E9.9D.A2.E9.AA.91.E5.A3.AB2.E8.99.9F"></span><span id="假面骑士2號">假面騎士2號</span></h4> <p>變身者:一文字隼人 </p> <dl><dd>原文:<span lang="ja">仮面ライダー2号</span> / <i>Masked Rider 2</i></dd></dl><dl><dt>變身形態</dt></dl><h3><span id=".E6.9C.AC.E4.BD.9C.E9.99.90.E5.AE.9A.E7.99.BB.E5.A0.B4.E5.85.B6.E4.BB.96.E6.88.B0.E5.A3.AB"></span><span id="本作限定登場其他戰士">本作限定登場其他戰士</span></h3> <h4><span id=".E4.BF.AE.E5.8D.A1.E9.A8.8E.E5.A3.AB7.E8.99.9F"></span><span id="修卡騎士7號">修卡騎士7號</span></h4> <p>變身者:修卡 </p> <dl><dd>原文:<span lang="ja">ショッカーライダー No. 7</span> / <i>Shocker Rider Number 7</i></dd></dl><dl><dt>變身形態</dt></dl><h4><span id=".E4.BF.AE.E5.8D.A1.E9.A8.8E.E5.A3.AB8.E8.99.9F"></span><span id="修卡騎士8號">修卡騎士8號</span></h4> <p>變身者:修卡 </p> <dl><dd>原文:<span lang="ja">ショッカーライダー No. 8</span> / <i>Shocker Rider Number 8</i></dd></dl><dl><dt>變身形態</dt></dl><h4><span id=".E4.BF.AE.E5.8D.A1.E9.A8.8E.E5.A3.AB9.E8.99.9F"></span><span id="修卡騎士9號">修卡騎士9號</span></h4> <p>變身者:修卡 </p> <dl><dd>原文:<span lang="ja">ショッカーライダー No. 9</span> / <i>Shocker Rider Number 9</i></dd></dl><dl><dt>變身形態</dt></dl><h4><span id=".E4.BF.AE.E5.8D.A1.E9.A8.8E.E5.A3.AB10.E8.99.9F"></span><span id="修卡騎士10號">修卡騎士10號</span></h4> <p>變身者:修卡 </p> <dl><dd>原文:<span lang="ja">ショッカーライダー No. 10</span> / <i>Shocker Rider Number 10</i></dd></dl><dl><dt>變身形態</dt></dl><h4><span id=".E4.BF.AE.E5.8D.A1.E9.A8.8E.E5.A3.AB11.E8.99.9F"></span><span id="修卡騎士11號">修卡騎士11號</span></h4> <p>變身者:修卡 </p> <dl><dd>原文:<span lang="ja">ショッカーライダー No. 11</span> / <i>Shocker Rider Number 11</i></dd></dl><dl><dt>變身形態</dt></dl><h3><span id=".E6.9C.AC.E4.BD.9C.E7.99.BB.E5.A0.B4.E6.80.AA.E4.BA.BA_2"></span><span id="本作登場怪人_2">本作登場怪人</span></h3> <h4><span id=".E4.BF.AE.E5.8D.A1"></span><span id="修卡">修卡</span></h4> <ul><li><dl><dt>修卡 Tank</dt></dl></li></ul><dl><dd>原文:<span lang="ja">ショッカータンク</span></dd></dl><h2><span id=".E5.81.87.E9.9D.A2.E9.A8.8E.E5.A3.ABBlack_RX.EF.BC.9AAfter_0"></span><span id="假面騎士Black_RX:After_0">假面騎士Black RX:After 0</span></h2> <h3><span id=".E7.99.BB.E5.A0.B4.E4.BA.BA.E7.89.A9_3"></span><span id="登場人物_3">登場人物</span></h3> <dl><dt>秋月信彥<span>(<span lang="ja">あきづき・のぶひこ</span>)</span></dt> <dd><b>世紀王・影月</b>的變身者。</dd></dl><dl><dt>南光太郎<span>(<span lang="ja">みなみ・こうたろう</span>)</span></dt> <dd><b>假面騎士Black</b>與<b>假面騎士Black RX</b>的變身者。</dd></dl><dl><dt>秋月杏子<span>(<span lang="ja">あきづき・きょうこ</span>)</span></dt></dl><h3><span id=".E6.9C.AC.E4.BD.9C.E9.99.90.E5.AE.9A.E7.99.BB.E5.A0.B4.E5.85.B6.E4.BB.96.E6.88.B0.E5.A3.AB_2"></span><span id="本作限定登場其他戰士_2">本作限定登場其他戰士</span></h3> <h4><span id=".E4.B8.96.E7.B4.80.E7.8E.8B.E3.83.BB.E5.BD.B1.E6.9C.88"></span><span id="世紀王・影月">世紀王・影月</span></h4> <p>變身者:秋月信彥 </p> <dl><dd>原文:<span lang="ja">世紀王・シャドームーン</span> / <i>Century King Shadow Moon</i></dd></dl><dl><dt>變身形態</dt></dl><h2><span id=".E5.81.87.E9.9D.A2.E9.A8.8E.E5.A3.ABV3_.26_.E9.A8.8E.E5.A3.AB.E4.BA.BA.EF.BC.9ARiderman_Another_After"></span><span id="假面騎士V3_&amp;_騎士人:Riderman_Another_After">假面騎士V3 &amp; 騎士人:Riderman Another After</span></h2> <h3><span id=".E7.99.BB.E5.A0.B4.E4.BA.BA.E7.89.A9_4"></span><span id="登場人物_4">登場人物</span></h3> <dl><dt>結城丈二<span>(<span lang="ja">ゆうき・じょうじ</span>)</span></dt> <dd><b>騎士人</b>的變身者。</dd></dl><dl><dt>本鄉猛<span>(<span lang="ja">ほんごう・たけし</span>)</span></dt> <dd><b>假面騎士1號</b>的變身者。</dd></dl><dl><dt>一文字隼人<span>(<span lang="ja">いちもんじ・はやと</span>)</span></dt> <dd><b>假面騎士2號</b>的變身者。</dd></dl><dl><dt>風見志郎<span>(<span lang="ja">風見 志郎</span>)</span></dt> <dd><b>假面騎士V3</b>的變身者。</dd></dl><h3><span id=".E6.9C.AC.E4.BD.9C.E9.99.90.E5.AE.9A.E7.99.BB.E5.A0.B4.E5.85.B6.E4.BB.96.E6.88.B0.E5.A3.AB_3"></span><span id="本作限定登場其他戰士_3">本作限定登場其他戰士</span></h3> <h4><span id=".E8.BF.AA.E6.96.AF.E7.89.B9.E9.BE.8D.E9.A8.8E.E5.A3.AB"></span><span id="迪斯特龍騎士">迪斯特龍騎士</span></h4> <p>變身者: </p> <dl><dd>原文:<span lang="ja">デストロンライダー</span> / <i>Destron Rider</i></dd></dl><dl><dt>變身形態</dt></dl><h3><span id=".E6.9C.AC.E4.BD.9C.E7.99.BB.E5.A0.B4.E6.80.AA.E4.BA.BA_3"></span><span id="本作登場怪人_3">本作登場怪人</span></h3> <h4><span id=".E8.BF.AA.E6.96.AF.E7.89.B9.E9.BE.8D"></span><span id="迪斯特龍">迪斯特龍</span></h4> <ul><li><dl><dt>鎧甲元帥</dt></dl></li></ul><dl><dd>原文:<span lang="ja">ヨロイ元帥</span></dd></dl><h4><span id="G.O.D.">G.O.D.</span></h4> <ul><li><dl><dt>鳥人伊卡洛斯</dt></dl></li></ul><dl><dd>原文:<span lang="ja">鳥人イカルス</span></dd></dl><ul><li><dl><dt>King Dark</dt></dl></li></ul><dl><dd>原文:<span lang="ja">キングダーク</span></dd></dl><h2><span id=".E5.81.87.E9.9D.A2.E9.A8.8E.E5.A3.AB.E9.84.82.E9.AC.A5.EF.BC.9AHeaven.27s_Door"></span><span id="假面騎士鄂鬥:Heaven's_Door">假面騎士顎門:Heaven's Door</span></h2> <h3><span id=".E7.99.BB.E5.A0.B4.E4.BA.BA.E7.89.A9_5"></span><span id="登場人物_5">登場人物</span></h3> <dl><dt>間口正一<span>(<span lang="ja">まぐち・しょういち</span>)</span></dt> <dd><b>假面騎士顎門</b>的變身者。本為津上翔一的朋友,由於早前受到迫害,曉號事件之後聯合犬天使/犬操冥使徒遺害人間,最後被顎門擊殺。</dd></dl><dl><dt>津上翔一<span>(<span lang="ja">つがみ・しょういち</span>)</span></dt> <dd><b>假面騎士顎門</b>的變身者。</dd></dl><dl><dt>冰川誠<span>(<span lang="ja">ひかわ・まこと</span>)</span></dt> <dd><b>假面騎士G3-X</b>的裝著員。</dd></dl><dl><dt>葦原涼<span>(<span lang="ja">あしはら・りょう</span>)</span></dt> <dd><b>假面騎士基爾斯</b>的變身者。</dd></dl><dl><dt>木野薰<span>(<span lang="ja">きの・かおる</span>)</span></dt> <dd><b>另類顎門</b>的變身者。</dd></dl><h3><span id=".E6.9C.AC.E4.BD.9C.E9.99.90.E5.AE.9A.E7.99.BB.E5.A0.B4.E5.81.87.E9.9D.A2.E9.A8.8E.E5.A3.AB.EF.BC.8F.E5.BD.A2.E6.85.8B_2"></span><span id="本作限定登場假面騎士/形態_2">本作限定登場假面騎士/形態</span></h3> <h4><span id=".E5.81.87.E9.9D.A2.E9.A8.8E.E5.A3.AB.E9.84.82.E9.AC.A5"></span><span id="假面騎士鄂鬥">假面騎士顎門</span></h4> <p>變身者:間口正一 </p> <dl><dd>原文:<span lang="ja">仮面ライダーアギト</span> / <i>Masked Rider Agito</i></dd></dl><dl><dt>變身形態</dt></dl><h3><span id=".E6.9C.AC.E4.BD.9C.E7.99.BB.E5.A0.B4.E6.80.AA.E4.BA.BA_4"></span><span id="本作登場怪人_4">本作登場怪人</span></h3> <h4><span id=".E5.A4.A9.E4.BD.BF"></span><span id="天使">天使</span></h4> <ul><li><dl><dt>犬天使</dt></dl></li></ul><dl><dd>原文:<span lang="ja">ドッグオルフェノク</span></dd></dl><h4><span id=".E6.93.8D.E5.86.A5.E4.BD.BF.E5.BE.92"></span><span id="操冥使徒">操冥使徒</span></h4> <ul><li><dl><dt>犬操冥使徒</dt></dl></li></ul><dl><dd>原文:<span lang="ja">ドッグロード</span></dd></dl><h2><span id=".E5.81.87.E9.9D.A2.E9.A8.8E.E5.A3.AB.E4.BA.9E.E9.A6.AC.E9.81.9C.EF.BC.9A.E5.89.8D.E5.82.B3"></span><span id="假面騎士亞馬遜:前傳">假面騎士亞馬遜:前傳</span></h2> <h3><span id=".E7.99.BB.E5.A0.B4.E4.BA.BA.E7.89.A9_6"></span><span id="登場人物_6">登場人物</span></h3> <dl><dt>山本大介<span>(<span lang="ja">やまもと・だいすけ</span>)</span></dt> <dd><b>假面騎士亞馬遜</b>的變身者。</dd></dl><dl><dt>高坂博士<span>(<span lang="ja">高坂博士</span>)</span></dt></dl><dl><dt>Kitty<span>(<span lang="ja">キティ</span>)</span></dt></dl><h3><span id=".E6.9C.AC.E4.BD.9C.E9.99.90.E5.AE.9A.E7.99.BB.E5.A0.B4.E5.81.87.E9.9D.A2.E9.A8.8E.E5.A3.AB.EF.BC.8F.E5.BD.A2.E6.85.8B_3"></span><span id="本作限定登場假面騎士/形態_3">本作限定登場假面騎士/形態</span></h3> <h4><span id=".E5.81.87.E9.9D.A2.E9.AA.91.E5.A3.AB.E4.BA.9E.E9.A6.AC.E9.81.9C"></span><span id="假面骑士亞馬遜">假面騎士亞馬遜</span></h4> <p>變身者:山本大介 </p> <dl><dd>原文:<span lang="ja">仮面ライダーアマゾン</span> / <i>Masked Rider Amazon</i></dd></dl><dl><dt>變身形態</dt></dl><dl><dt>交通工具</dt></dl><ul><li><dl><dt>Jungler (Bagoh Production)</dt></dl></li></ul><dl><dd>原文:<span lang="ja">ジャングラー(バゴー製作)</span></dd></dl><h3><span id=".E6.9C.AC.E4.BD.9C.E7.99.BB.E5.A0.B4.E6.80.AA.E4.BA.BA_5"></span><span id="本作登場怪人_5">本作登場怪人</span></h3> <h4><span id=".E5.93.A5.E9.A0.93.E7.B5.84.E7.B9.94"></span><span id="哥頓組織">哥頓組織</span></h4> <ul><li><dl><dt>十面鬼・戈爾哥斯</dt></dl></li></ul><dl><dd>原文:<span lang="ja">十面鬼・ゴルゴス</span> <ul><li><dl><dt>十面鬼・戈爾哥斯・完全體</dt></dl></li></ul><dl><dd>原文:<span lang="ja">十面鬼・ゴルゴス・完全体</span></dd></dl></dd></dl><ul><li><dl><dt>人面岩</dt></dl></li></ul><dl><dd>原文:<span lang="ja">人面岩</span></dd></dl><h2><span id=".E5.81.87.E9.9D.A2.E9.A8.8E.E5.A3.AB.E9.BE.8D.E9.A8.8E.EF.BC.9A.E9.99.8D.E8.87.A8.E7.AF.80.E5.80.92.E6.95.B8"></span><span id="假面騎士龍騎:降臨節倒數">假面騎士龍騎:降臨節倒數</span></h2> <h3><span id=".E7.99.BB.E5.A0.B4.E4.BA.BA.E7.89.A9_7"></span><span id="登場人物_7">登場人物</span></h3> <h3><span id=".E6.9C.AC.E4.BD.9C.E7.99.BB.E5.A0.B4.E5.81.87.E9.9D.A2.E9.A8.8E.E5.A3.AB"></span><span id="本作登場假面騎士">本作登場假面騎士</span></h3> <h3><span id=".E8.BC.94.E5.8A.A9.E5.B7.A5.E5.85.B7"></span><span id="輔助工具">輔助工具</span></h3> <h3><span id=".E6.9C.AC.E4.BD.9C.E7.99.BB.E5.A0.B4.E6.80.AA.E4.BA.BA_6"></span><span id="本作登場怪人_6">本作登場怪人</span></h3> <h2><span id=".E5.81.87.E9.9D.A2.E9.A8.8E.E5.A3.ABZO_.26_J.EF.BC.9AZO_VS_J"></span><span id="假面騎士ZO_&amp;_J:ZO_VS_J">假面騎士ZO &amp; J:ZO VS J</span></h2> <h3><span id=".E7.99.BB.E5.A0.B4.E4.BA.BA.E7.89.A9_8"></span><span id="登場人物_8">登場人物</span></h3> <dl><dt>麻生勝<span>(<span lang="ja">あそう・まさる</span>)</span></dt> <dd><b>假面騎士ZO</b>的變身者。</dd></dl><dl><dt>瀬川耕司<span>(<span lang="ja">やまもと・だいすけ</span>)</span></dt> <dd><b>假面騎士J</b>的變身者。</dd></dl><dl><dt>望月宏<span>(<span lang="ja">もちづき・ひろし</span>)</span></dt></dl><dl><dt>望月清吉<span>(<span lang="ja">もちづき・せいきち</span>)</span></dt></dl><dl><dt>玲子<span>(<span lang="ja">れいこ</span>)</span></dt></dl><dl><dt>木村加那<span>(<span lang="ja">きむら・かな</span>)</span></dt></dl><dl><dt>地空人<span>(<span lang="ja">ちくうじん</span>)</span></dt></dl><dl><dt>Berry<span>(<span lang="ja">ベリー</span>)</span></dt></dl><h3><span id=".E6.9C.AC.E4.BD.9C.E9.99.90.E5.AE.9A.E7.99.BB.E5.A0.B4.E5.85.B6.E4.BB.96.E6.88.B0.E5.A3.AB_4"></span><span id="本作限定登場其他戰士_4">本作限定登場其他戰士</span></h3> <h4><span id=".E5.BE.B7.E6.8B.89.E6.96.AF"></span><span id="德拉斯">德拉斯</span></h4> <p>變身者:新生命體 </p> <dl><dd>原文:<span lang="ja">ドラス</span> / <i>Doras</i></dd></dl><dl><dt>變身形態</dt></dl><h2><span id=".E5.81.87.E9.9D.A2.E9.A8.8E.E5.A3.AB.E9.BE.8D.E9.A8.8E.EF.BC.9AIF.E4.B9.8B.E4.B8.96.E7.95.8C"></span><span id="假面騎士龍騎:IF之世界">假面騎士龍騎:IF之世界</span></h2> <h3><span id=".E7.99.BB.E5.A0.B4.E4.BA.BA.E7.89.A9_9"></span><span id="登場人物_9">登場人物</span></h3> <dl><dt>城戶真司<span>(<span lang="ja">きど・しんじ</span>)</span></dt> <dd><b>假面騎士龍騎</b>與<b>假面騎士龍牙</b>的變身者。</dd></dl><dl><dt>秋山蓮<span>(<span lang="ja">あきやま・れん</span>)</span></dt> <dd><b>假面騎士夜騎</b>與<b>假面騎士奧丁</b>的變身者。</dd></dl><dl><dt>淺倉威<span>(<span lang="ja">あさくら・たけし</span>)</span></dt> <dd><b>假面騎士王蛇</b>的變身者。</dd></dl><dl><dt>東條悟<span>(<span lang="ja">とうじょう・さとる</span>)</span></dt> <dd><b>假面騎士猛虎</b>的變身者。</dd></dl><dl><dt>仲村創<span>(<span lang="ja">なかむら・はじめ</span>)</span></dt> <dd><b>擬似騎士抉擇者</b>的變身者。</dd></dl><dl><dt>香川英行<span>(<span lang="ja">かがわ・ひでゆき</span>)</span></dt> <dd><b>擬似騎士抉擇者Zero</b>的變身者。</dd></dl><dl><dt>神崎優衣<span>(<span lang="ja">かんざき・ゆい</span>)</span></dt></dl><dl><dt>神崎士郎<span>(<span lang="ja">かんざき・しろう</span>)</span></dt></dl><h3><span id=".E6.9C.AC.E4.BD.9C.E9.99.90.E5.AE.9A.E7.99.BB.E5.A0.B4.E5.81.87.E9.9D.A2.E9.A8.8E.E5.A3.AB.EF.BC.8F.E5.BD.A2.E6.85.8B_4"></span><span id="本作限定登場假面騎士/形態_4">本作限定登場假面騎士/形態</span></h3> <h4><span id=".E5.81.87.E9.9D.A2.E9.AA.91.E5.A3.AB.E9.BE.8D.E7.89.99"></span><span id="假面骑士龍牙">假面騎士龍牙</span></h4> <p>變身者:鏡像城戶真司 </p> <dl><dd>原文:<span lang="ja">仮面ライダーリュウガ</span> / <i>Masked Rider Ryuga</i></dd></dl><dl><dt>變身形態</dt></dl><h4><span id=".E5.81.87.E9.9D.A2.E9.AA.91.E5.A3.AB.E5.A5.A7.E4.B8.81"></span><span id="假面骑士奧丁">假面騎士奧丁</span></h4> <p>變身者:秋山蓮 </p> <dl><dd>原文:<span lang="ja">仮面ライダーオーディン</span> / <i>Masked Rider Odin</i></dd></dl><dl><dt>變身形態</dt></dl><h2><span id=".E5.81.87.E9.9D.A2.E9.A8.8E.E5.A3.AB.EF.BC.9A.E8.87.AA.E6.AD.A4.E7.9B.B4.E5.88.B0.E6.B0.B8.E9.81.A0"></span><span id="假面騎士:自此直到永遠">假面騎士:自此直到永遠</span></h2> <h3><span id=".E7.99.BB.E5.A0.B4.E4.BA.BA.E7.89.A9_10"></span><span id="登場人物_10">登場人物</span></h3> <dl><dt>本鄉猛<span>(<span lang="ja">ほんごう・たけし</span>)</span></dt> <dd><b>假面騎士1號</b>的變身者。</dd></dl><h3><span id=".E6.9C.AC.E4.BD.9C.E7.99.BB.E5.A0.B4.E6.80.AA.E4.BA.BA_7"></span><span id="本作登場怪人_7">本作登場怪人</span></h3> <h4><span id=".E4.BF.AE.E5.8D.A1_2"></span><span id="修卡_2">修卡</span></h4> <ul><li><dl><dt>死神博士</dt></dl></li></ul><dl><dd>原文:<span lang="ja">死神博士</span></dd></dl><ul><li><dl><dt>修卡大首領</dt></dl></li></ul><dl><dd>原文:<span lang="ja">ショッカー首領</span></dd></dl><h2><span id=".E5.81.87.E9.9D.A2.E9.A8.8E.E5.A3.AB555.EF.BC.9A.E6.B6.88.E5.A4.B1.E7.9A.84.E4.B8.96.E7.95.8C"></span><span id="假面騎士555:消失的世界">假面騎士555:消失的世界</span></h2> <p></p><h3><span id=".E7.99.BB.E5.A0.B4.E4.BA.BA.E7.89.A9_11"></span><span id="登場人物_11">登場人物</span></h3> <dl><dt>乾巧<span>(<span lang="ja">いぬい・たくみ</span>)</span></dt> <dd><b>假面騎士Faiz</b>的變身者。</dd></dl><dl><dt>草加雅人<span>(<span lang="ja">くさか・まさと</span>)</span></dt> <dd><b>假面騎士Kaixa</b>的變身者。</dd></dl><dl><dt>三原修二<span>(<span lang="ja">みはら・しゅうじ</span>)</span></dt> <dd><b>假面騎士Delta</b>的變身者。</dd></dl><dl><dt>村上峽兒<span>(<span lang="ja">むらかみ・きょうじ</span>)</span></dt> <dd><b>萊歐騎兵進化型</b>的變身者,玫瑰操冥使徒。</dd></dl><dl><dt>園田真理<span>(<span lang="ja">そのだ・まり</span>)</span></dt></dl><dl><dt>菊池啟太郎<span>(<span lang="ja">きくち・けいたろう</span>)</span></dt></dl><dl><dt>木村沙耶<span>(<span lang="ja">きむら・さや</span>)</span></dt></dl><dl><dt>Leo<span>(<span lang="ja">レオ</span>)</span></dt> <dd>獅子操冥使徒。</dd></dl><h3><span id=".E6.9C.AC.E4.BD.9C.E9.99.90.E5.AE.9A.E7.99.BB.E5.A0.B4.E5.85.B6.E4.BB.96.E6.88.B0.E5.A3.AB_5"></span><span id="本作限定登場其他戰士_5">本作限定登場其他戰士</span></h3> <h4><span id=".E8.90.8A.E6.AD.90.E9.A8.8E.E5.85.B5.E9.80.B2.E5.8C.96.E5.9E.8B"></span><span id="萊歐騎兵進化型">萊歐騎兵進化型</span></h4> <p>變身者:村上峽兒 </p> <dl><dd>原文:<span lang="ja">ライオトルーパーver.2</span> / <i>Riotrooper Version 2</i></dd></dl><dl><dt>變身形態</dt></dl><h3><span id=".E6.9C.AC.E4.BD.9C.E7.99.BB.E5.A0.B4.E6.80.AA.E4.BA.BA_8"></span><span id="本作登場怪人_8">本作登場怪人</span></h3> <h4><span id=".E6.93.8D.E5.86.A5.E4.BD.BF.E5.BE.92_2"></span><span id="操冥使徒_2">操冥使徒</span></h4> <ul><li><dl><dt>玫瑰操冥使徒</dt></dl></li></ul><dl><dd>原文:<span lang="ja">ローズオルフェノク</span></dd></dl><ul><li><dl><dt>獅子操冥使徒</dt></dl></li></ul><dl><dd>原文:<span lang="ja">ライオンオルフェノク</span></dd></dl><h2><span id=".E4.BC.8F.E9.AD.94.E4.B8.89.E5.8A.8D.E4.BF.A0.EF.BC.9ABefore_and_After"></span><span id="伏魔三劍俠:Before_and_After">伏魔三劍俠:Before and After</span></h2> <h3><span id=".E7.99.BB.E5.A0.B4.E4.BA.BA.E7.89.A9_12"></span><span id="登場人物_12">登場人物</span></h3> <h3><span id=".E6.9C.AC.E4.BD.9C.E7.99.BB.E5.A0.B4.E6.88.B0.E5.A3.AB"></span><span id="本作登場戰士">本作登場戰士</span></h3> <h3><span id=".E8.BC.94.E5.8A.A9.E5.B7.A5.E5.85.B7_2"></span><span id="輔助工具_2">輔助工具</span></h3> <h3><span id=".E6.9C.AC.E4.BD.9C.E7.99.BB.E5.A0.B4.E6.80.AA.E4.BA.BA_9"></span><span id="本作登場怪人_9">本作登場怪人</span></h3> <h2><span id=".E5.81.87.E9.9D.A2.E9.A8.8E.E5.A3.AB.E9.9F.BF.E9.AC.BC.EF.BC.9ASeven_Ogres"></span><span id="假面騎士響鬼:Seven_Ogres">假面騎士響鬼:Seven Ogres</span></h2> <h3><span id=".E7.99.BB.E5.A0.B4.E4.BA.BA.E7.89.A9_13"></span><span id="登場人物_13">登場人物</span></h3> <dl><dt>響<span>(<span lang="ja">ヒビキ</span>)</span></dt> <dd><b>假面騎士響鬼</b>的變身者。</dd></dl><dl><dt>威吹<span>(<span lang="ja">イブキ</span>)</span></dt> <dd><b>假面騎士威吹鬼</b>的變身者。</dd></dl><dl><dt>轟<span>(<span lang="ja">トドロキ</span>)</span></dt> <dd><b>假面騎士轟鬼</b>的變身者。</dd></dl><dl><dt>煌<span>(<span lang="ja">キラメキ</span>)</span></dt> <dd><b>假面騎士煌鬼</b>的變身者。</dd></dl><dl><dt>凍<span>(<span lang="ja">トウキ</span>)</span></dt> <dd><b>假面騎士凍鬼</b>的變身者。</dd></dl><dl><dt>西<span>(<span lang="ja">ニシキ</span>)</span></dt> <dd><b>假面騎士西鬼</b>的變身者。</dd></dl><dl><dt>羽擊<span>(<span lang="ja">ハバタキ</span>)</span></dt> <dd><b>假面騎士羽擊鬼</b>的變身者。</dd></dl><dl><dt>明日夢<span>(<span lang="ja">あすむ</span>)</span></dt></dl><dl><dt>一惠<span>(<span lang="ja">ひとえ</span>)</span></dt></dl><h3><span id=".E6.9C.AC.E4.BD.9C.E9.99.90.E5.AE.9A.E7.99.BB.E5.A0.B4.E5.81.87.E9.9D.A2.E9.A8.8E.E5.A3.AB.EF.BC.8F.E5.BD.A2.E6.85.8B_5"></span><span id="本作限定登場假面騎士/形態_5">本作限定登場假面騎士/形態</span></h3> <h4><span id=".E5.81.87.E9.9D.A2.E9.A8.8E.E5.A3.AB.E9.9F.BF.E9.AC.BC"></span><span id="假面騎士響鬼">假面騎士響鬼</span></h4> <p>變身者:響 </p> <dl><dd>原文:<span lang="ja">仮面ライダーヒビキ</span> / <i>Masked Rider Hibiki</i></dd></dl><dl><dt>變身形態</dt></dl><h3><span id=".E6.9C.AC.E4.BD.9C.E9.99.90.E5.AE.9A.E7.99.BB.E5.A0.B4.E5.85.B6.E4.BB.96.E6.88.B0.E5.A3.AB_6"></span><span id="本作限定登場其他戰士_6">本作限定登場其他戰士</span></h3> <h4><span id=".E5.81.BD.E5.86.92.E6.AD.8C.E8.88.9E.E9.AC.BC"></span><span id="偽冒歌舞鬼">偽冒歌舞鬼</span></h4> <p>變身者:一身 </p> <dl><dd>原文:<span lang="ja">偽カブキ</span> / <i>Imitation Kabuki</i></dd></dl><dl><dt>變身形態</dt></dl><h3><span id=".E6.9C.AC.E4.BD.9C.E7.99.BB.E5.A0.B4.E6.80.AA.E4.BA.BA_10"></span><span id="本作登場怪人_10">本作登場怪人</span></h3> <h4><span id=".E9.AD.94.E5.8C.96.E9.AD.8D"></span><span id="魔化魍">魔化魍</span></h4> <ul><li><dl><dt>一身</dt></dl></li></ul><dl><dd>原文:<span lang="ja">ヒトツミ</span></dd> <dd><b>偽冒歌舞鬼</b>的變身者。</dd></dl><ul><li><dl><dt>八岐大蛇</dt></dl></li></ul><dl><dd>原文:<span lang="ja">ヤマタノオロチ</span></dd></dl><h2><span id=".E5.81.87.E9.9D.A2.E9.A8.8E.E5.A3.AB.EF.BC.9A.E8.84.AB.E5.87.BA"></span><span id="假面騎士:脫出">假面騎士:脫出</span></h2> <h3><span id=".E7.99.BB.E5.A0.B4.E4.BA.BA.E7.89.A9_14"></span><span id="登場人物_14">登場人物</span></h3> <h3><span id=".E6.9C.AC.E4.BD.9C.E7.99.BB.E5.A0.B4.E5.81.87.E9.9D.A2.E9.A8.8E.E5.A3.AB_2"></span><span id="本作登場假面騎士_2">本作登場假面騎士</span></h3> <h3><span id=".E8.BC.94.E5.8A.A9.E5.B7.A5.E5.85.B7_3"></span><span id="輔助工具_3">輔助工具</span></h3> <h3><span id=".E6.9C.AC.E4.BD.9C.E7.99.BB.E5.A0.B4.E6.80.AA.E4.BA.BA_11"></span><span id="本作登場怪人_11">本作登場怪人</span></h3> <h2><span id=".E5.81.87.E9.9D.A2.E9.A8.8E.E5.A3.AB.E5.8A.8D.EF.BC.9ADay_After_Tomorrow"></span><span id="假面騎士劍:Day_After_Tomorrow">假面騎士劍:Day After Tomorrow</span></h2> <p></p><h3><span id=".E7.99.BB.E5.A0.B4.E4.BA.BA.E7.89.A9_15"></span><span id="登場人物_15">登場人物</span></h3> <dl><dt>相川始<span>(<span lang="ja">あいかわ・はじめ</span>)</span></dt> <dd><b>假面騎士聖杯</b>的變身者,<b>Joker不死者</b>。</dd></dl><dl><dt>上城睦月<span>(<span lang="ja">かみじょう・むつき</span>)</span></dt> <dd><b>假面騎士權杖</b>的變身者。</dd></dl><dl><dt>橘朔也<span>(<span lang="ja">たちばな・さくや</span>)</span></dt> <dd><b>假面騎士金幣</b>的變身者。</dd></dl><dl><dt>劍崎一真<span>(<span lang="ja">けんざき・かずま</span>)</span></dt> <dd><b>假面騎士劍</b>的變身者,<b>叧一個Joker</b>。</dd></dl><dl><dt>山中望美<span>(<span lang="ja">やまなか・のぞみ</span>)</span></dt></dl><h3><span id=".E6.9C.AC.E4.BD.9C.E9.99.90.E5.AE.9A.E7.99.BB.E5.A0.B4.E5.85.B6.E4.BB.96.E6.88.B0.E5.A3.AB_7"></span><span id="本作限定登場其他戰士_7">本作限定登場其他戰士</span></h3> <h4><span id=".E5.81.BD.E5.86.92.E5.8A.8D"></span><span id="偽冒劍">偽冒劍</span></h4> <p>變身者:變色龍不死者 </p> <dl><dd>原文:<span lang="ja">偽ブレイド</span> / <i>Imitation Blade</i></dd></dl><dl><dt>變身形態</dt></dl><h3><span id=".E6.9C.AC.E4.BD.9C.E7.99.BB.E5.A0.B4.E6.80.AA.E4.BA.BA_12"></span><span id="本作登場怪人_12">本作登場怪人</span></h3> <h4><span id=".E4.B8.8D.E6.AD.BB.E8.80.85"></span><span id="不死者">不死者</span></h4> <ul><li><dl><dt>變色龍不死者</dt></dl></li></ul><dl><dd>原文:<span lang="ja">カメレオンアンデッド</span></dd></dl><ul><li><dl><dt>Joker不死者</dt></dl></li></ul><dl><dd>原文:<span lang="ja">ジョーカーアンデッド</span></dd></dl><ul><li><dl><dt>叧一個Joker</dt></dl></li></ul><dl><dd>原文:<span lang="ja">別のジョーカー</span></dd></dl><h2><span id=".E9.9B.BB.E8.85.A6.E5.A5.87.E4.BF.A0.EF.BC.9AAnother_Yesterday"></span><span id="電腦奇俠:Another_Yesterday">電腦奇俠:Another Yesterday</span></h2> <h3><span id=".E7.99.BB.E5.A0.B4.E4.BA.BA.E7.89.A9_16"></span><span id="登場人物_16">登場人物</span></h3> <h3><span id=".E6.9C.AC.E4.BD.9C.E7.99.BB.E5.A0.B4.E6.88.B0.E5.A3.AB_2"></span><span id="本作登場戰士_2">本作登場戰士</span></h3> <h3><span id=".E8.BC.94.E5.8A.A9.E5.B7.A5.E5.85.B7_4"></span><span id="輔助工具_4">輔助工具</span></h3> <h3><span id=".E6.9C.AC.E4.BD.9C.E7.99.BB.E5.A0.B4.E6.80.AA.E4.BA.BA_13"></span><span id="本作登場怪人_13">本作登場怪人</span></h3> <h2><span id=".E5.81.87.E9.9D.A2.E9.A8.8E.E5.A3.AB.E9.84.82.E9.AC.A5.EF.BC.9AProject_G1"></span><span id="假面騎士鄂鬥:Project_G1">假面騎士顎門:Project G1</span></h2> <h3><span id=".E7.99.BB.E5.A0.B4.E4.BA.BA.E7.89.A9_17"></span><span id="登場人物_17">登場人物</span></h3> <dl><dt>冰川誠<span>(<span lang="ja">ひかわ・まこと</span>)</span></dt> <dd><b>假面騎士G4-X</b>的裝著員。</dd></dl><dl><dt>尾室隆弘<span>(<span lang="ja">おむろ・たかひろ</span>)</span></dt> <dd><b>假面騎士G3-Mild</b>的裝著員。</dd></dl><dl><dt>北條透<span>(<span lang="ja">ほうじょう・とお</span>)</span></dt> <dd><b>V-1系統</b>的裝著員。</dd></dl><dl><dt>津上翔一<span>(<span lang="ja">つがみ・しょういち</span>)</span></dt> <dd><b>假面騎士顎門</b>的變身者。</dd></dl><h3><span id=".E6.9C.AC.E4.BD.9C.E9.99.90.E5.AE.9A.E7.99.BB.E5.A0.B4.E5.81.87.E9.9D.A2.E9.A8.8E.E5.A3.AB.EF.BC.8F.E5.BD.A2.E6.85.8B_6"></span><span id="本作限定登場假面騎士/形態_6">本作限定登場假面騎士/形態</span></h3> <h4><span id=".E5.81.87.E9.9D.A2.E9.A8.8E.E5.A3.ABG1"></span><span id="假面騎士G1">假面騎士G1</span></h4> <p>變身者:鍾螺水母 </p> <dl><dd>原文:<span lang="ja">仮面ライダーG1</span> / <i>Masked Rider G1</i></dd></dl><dl><dt>變身形態</dt></dl><h4><span id=".E5.81.87.E9.9D.A2.E9.A8.8E.E5.A3.ABG4-X"></span><span id="假面騎士G4-X">假面騎士G4-X</span></h4> <p>變身者:冰川誠 </p> <dl><dd>原文:<span lang="ja">仮面ライダーG4-X</span> / <i>Masked Rider G4-X</i></dd></dl><dl><dt>變身形態</dt></dl><h3><span id=".E8.BC.94.E5.8A.A9.E5.B7.A5.E5.85.B7_5"></span><span id="輔助工具_5">輔助工具</span></h3> <dl><dt>交通工具</dt></dl><ul><li>Road Chaser</li></ul><dl><dd>原文:<span lang="ja">ロードチェイサー</span></dd> <dd>假面騎士G3-Mild的交通工具</dd></dl><h3><span id=".E6.9C.AC.E4.BD.9C.E7.99.BB.E5.A0.B4.E6.80.AA.E4.BA.BA_14"></span><span id="本作登場怪人_14">本作登場怪人</span></h3> <h4><span id=".E5.A4.A9.E4.BD.BF_2"></span><span id="天使_2">天使</span></h4> <ul><li><dl><dt>水母天使・鍾螺水母</dt></dl></li></ul><dl><dd>原文:<span lang="ja">ハイドロゾアロード・ヒドロゾア・テグラ</span></dd> <dd><b>假面騎士G1</b>的裝著員。</dd></dl><h2><span id=".E5.81.87.E9.9D.A2.E9.A8.8E.E5.A3.AB.E7.A9.BA.E6.88.91.EF.BC.9ADark_Side"></span><span id="假面騎士空我:Dark_Side">假面騎士空我:Dark Side</span></h2> <h3><span id=".E7.99.BB.E5.A0.B4.E4.BA.BA.E7.89.A9_18"></span><span id="登場人物_18">登場人物</span></h3> <dl><dt>Riku<span>(<span lang="ja">リク</span>)</span></dt> <dd>前任<b>假面騎士空我</b>的變身者。</dd></dl><h3><span id=".E6.9C.AC.E4.BD.9C.E7.99.BB.E5.A0.B4.E6.80.AA.E4.BA.BA_15"></span><span id="本作登場怪人_15">本作登場怪人</span></h3> <h4><span id=".E5.8F.A4.E6.9C.97.E5.9F.BA_2"></span><span id="古朗基_2">古朗基</span></h4> <ul><li><dl><dt>恩・達古巴・傑巴</dt></dl></li></ul><dl><dd>原文:<span lang="ja">ン・ダグバ・ゼバ</span></dd></dl><h2><span id=".E8.8B.B1.E9.9B.84.E5.82.B3.E8.AA.AA_Special.EF.BC.9AFour_Cards"></span><span id="英雄傳說_Special:Four_Cards">英雄傳說 Special:Four Cards</span></h2> <h3><span id=".E7.99.BB.E5.A0.B4.E4.BA.BA.E7.89.A9_19"></span><span id="登場人物_19">登場人物</span></h3> <h3><span id=".E6.9C.AC.E4.BD.9C.E7.99.BB.E5.A0.B4.E5.81.87.E9.9D.A2.E9.A8.8E.E5.A3.AB_3"></span><span id="本作登場假面騎士_3">本作登場假面騎士</span></h3> <h3><span id=".E8.BC.94.E5.8A.A9.E5.B7.A5.E5.85.B7_6"></span><span id="輔助工具_6">輔助工具</span></h3> <h3><span id=".E6.9C.AC.E4.BD.9C.E7.99.BB.E5.A0.B4.E6.80.AA.E4.BA.BA_16"></span><span id="本作登場怪人_16">本作登場怪人</span></h3> <h2><span id=".E5.81.87.E9.9D.A2.E9.A8.8E.E5.A3.ABX.EF.BC.9A.E5.AE.99.E6.96.AF.E4.B9.8B.E5.AD.90"></span><span id="假面騎士X:宙斯之子">假面騎士X:宙斯之子</span></h2> <h3><span id=".E7.99.BB.E5.A0.B4.E4.BA.BA.E7.89.A9_20"></span><span id="登場人物_20">登場人物</span></h3> <h3><span id=".E6.9C.AC.E4.BD.9C.E7.99.BB.E5.A0.B4.E5.81.87.E9.9D.A2.E9.A8.8E.E5.A3.AB_4"></span><span id="本作登場假面騎士_4">本作登場假面騎士</span></h3> <h3><span id=".E8.BC.94.E5.8A.A9.E5.B7.A5.E5.85.B7_7"></span><span id="輔助工具_7">輔助工具</span></h3> <h3><span id=".E6.9C.AC.E4.BD.9C.E7.99.BB.E5.A0.B4.E6.80.AA.E4.BA.BA_17"></span><span id="本作登場怪人_17">本作登場怪人</span></h3> <h2><span id=".E5.81.87.E9.9D.A2.E9.A8.8E.E5.A3.AB.E9.9B.BB.E7.8E.8B.EF.BC.9A1971.E5.B9.B44.E6.9C.883.E6.97.A5"></span><span id="假面騎士電王:1971年4月3日">假面騎士電王:1971年4月3日</span></h2> <h3><span id=".E7.99.BB.E5.A0.B4.E4.BA.BA.E7.89.A9_21"></span><span id="登場人物_21">登場人物</span></h3> <h3><span id=".E6.9C.AC.E4.BD.9C.E7.99.BB.E5.A0.B4.E5.81.87.E9.9D.A2.E9.A8.8E.E5.A3.AB_5"></span><span id="本作登場假面騎士_5">本作登場假面騎士</span></h3> <h3><span id=".E8.BC.94.E5.8A.A9.E5.B7.A5.E5.85.B7_8"></span><span id="輔助工具_8">輔助工具</span></h3> <h3><span id=".E6.9C.AC.E4.BD.9C.E7.99.BB.E5.A0.B4.E6.80.AA.E4.BA.BA_18"></span><span id="本作登場怪人_18">本作登場怪人</span></h3> <h2><span id=".E5.81.87.E9.9D.A2.E9.A8.8E.E5.A3.ABKiva.EF.BC.9AKing_of_Vampire"></span><span id="假面騎士Kiva:King_of_Vampire">假面騎士Kiva:King of Vampire</span></h2> <h3><span id=".E7.99.BB.E5.A0.B4.E4.BA.BA.E7.89.A9_22"></span><span id="登場人物_22">登場人物</span></h3> <dl><dt>麻生惠<span>(<span lang="ja">あそう・めぐみ</span>)</span></dt> <dd><b>假面騎士Kiva-la</b>的變身者。</dd></dl><dl><dt>Kiva-la<span>(<span lang="ja">キバーラ</span>)</span></dt> <dd><b>假面騎士Kiva-la</b>的變身拍擋。</dd></dl><dl><dt>嶋護<span>(<span lang="ja">ヒビキ</span>)</span></dt> <dd><b>假面騎士原型IXA</b>的變身者。</dd></dl><dl><dt>紅渡<span>(<span lang="ja">くれない・わたる</span>)</span></dt> <dd><b>假面騎士Kiva</b>的變身者。</dd></dl><dl><dt>Kivat-bat 三世<span>(<span lang="ja">キバットバットIII世</span>)</span></dt> <dd><b>假面騎士Kiva</b>的變身拍擋。</dd></dl><dl><dt>名護啟介<span>(<span lang="ja">なご・けいすけ</span>)</span></dt> <dd><b>假面騎士IXA</b>的變身者。</dd></dl><dl><dt>登太牙<span>(<span lang="ja">ヒビキ</span>)</span></dt> <dd><b>假面騎士暗黑Kiva</b>的變身者。</dd></dl><dl><dt>次狼<span>(<span lang="ja">ヒビキ</span>)</span></dt> <dd><b>狼人加魯魯</b>的變身者。</dd></dl><dl><dt>螺門<span>(<span lang="ja">ヒビキ</span>)</span></dt> <dd><b>人魚巴夏</b>的變身者。</dd></dl><dl><dt>力<span>(<span lang="ja">ヒビキ</span>)</span></dt> <dd><b>科學怪人德迦</b>的變身者。</dd></dl><h3><span id=".E6.9C.AC.E4.BD.9C.E9.99.90.E5.AE.9A.E7.99.BB.E5.A0.B4.E5.81.87.E9.9D.A2.E9.A8.8E.E5.A3.AB.EF.BC.8F.E5.BD.A2.E6.85.8B_7"></span><span id="本作限定登場假面騎士/形態_7">本作限定登場假面騎士/形態</span></h3> <h4><span id=".E5.81.87.E9.9D.A2.E9.A8.8E.E5.A3.AB.E5.8E.9F.E5.9E.8BIXA"></span><span id="假面騎士原型IXA">假面騎士原型IXA</span></h4> <p>變身者:嶋護 </p> <dl><dd>原文:<span lang="ja">仮面ライダープロトイクサ</span> / <i>Masked Rider Proto IXA</i></dd></dl><dl><dt>變身形態</dt></dl><h3><span id=".E6.9C.AC.E4.BD.9C.E7.99.BB.E5.A0.B4.E6.80.AA.E4.BA.BA_19"></span><span id="本作登場怪人_19">本作登場怪人</span></h3> <h4><span id=".E7.89.99.E8.A1.80.E9.AC.BC"></span><span id="牙血鬼">牙血鬼</span></h4> <ul><li><dl><dt>獅子牙血鬼</dt></dl></li></ul><dl><dd>原文:<span lang="ja">ライオンファンガイア</span></dd></dl><ul><li><dl><dt>Sabbat</dt></dl></li></ul><dl><dd>原文:<span lang="ja">サバト</span></dd></dl><h2><span id=".E5.81.87.E9.9D.A2.E9.A8.8E.E5.A3.ABDecade.EF.BC.9A.E5.BC.B7.E4.BA.BA.E4.B9.8B.E4.B8.96.E7.95.8C"></span><span id="假面騎士Decade:強人之世界">假面騎士Decade:強人之世界</span></h2> <p></p> <h3><span id=".E7.99.BB.E5.A0.B4.E4.BA.BA.E7.89.A9_23"></span><span id="登場人物_23">登場人物</span></h3> <h3><span id=".E6.9C.AC.E4.BD.9C.E7.99.BB.E5.A0.B4.E5.81.87.E9.9D.A2.E9.A8.8E.E5.A3.AB_6"></span><span id="本作登場假面騎士_6">本作登場假面騎士</span></h3> <h3><span id=".E8.BC.94.E5.8A.A9.E5.B7.A5.E5.85.B7_9"></span><span id="輔助工具_9">輔助工具</span></h3> <h3><span id=".E6.9C.AC.E4.BD.9C.E7.99.BB.E5.A0.B4.E6.80.AA.E4.BA.BA_20"></span><span id="本作登場怪人_20">本作登場怪人</span></h3> <h2><span id=".E5.81.87.E9.9D.A2.E9.A8.8E.E5.A3.ABKabuto.EF.BC.9Asince_1986"></span><span id="假面騎士Kabuto:since_1986">假面騎士Kabuto:since 1986</span></h2> <h3><span id=".E7.99.BB.E5.A0.B4.E4.BA.BA.E7.89.A9_24"></span><span id="登場人物_24">登場人物</span></h3> <h3><span id=".E6.9C.AC.E4.BD.9C.E7.99.BB.E5.A0.B4.E5.81.87.E9.9D.A2.E9.A8.8E.E5.A3.AB_7"></span><span id="本作登場假面騎士_7">本作登場假面騎士</span></h3> <h3><span id=".E8.BC.94.E5.8A.A9.E5.B7.A5.E5.85.B7_10"></span><span id="輔助工具_10">輔助工具</span></h3> <h3><span id=".E6.9C.AC.E4.BD.9C.E7.99.BB.E5.A0.B4.E6.80.AA.E4.BA.BA_21"></span><span id="本作登場怪人_21">本作登場怪人</span></h3> <h2><span id=".E5.81.87.E9.9D.A2.E9.A8.8E.E5.A3.ABW.EF.BC.9APlayback"></span><span id="假面騎士W:Playback">假面騎士W:Playback</span></h2> <p></p> <h3><span id=".E7.99.BB.E5.A0.B4.E4.BA.BA.E7.89.A9_25"></span><span id="登場人物_25">登場人物</span></h3> <h3><span id=".E6.9C.AC.E4.BD.9C.E7.99.BB.E5.A0.B4.E5.81.87.E9.9D.A2.E9.A8.8E.E5.A3.AB_8"></span><span id="本作登場假面騎士_8">本作登場假面騎士</span></h3> <h3><span id=".E8.BC.94.E5.8A.A9.E5.B7.A5.E5.85.B7_11"></span><span id="輔助工具_11">輔助工具</span></h3> <h3><span id=".E6.9C.AC.E4.BD.9C.E7.99.BB.E5.A0.B4.E6.80.AA.E4.BA.BA_22"></span><span id="本作登場怪人_22">本作登場怪人</span></h3> <h2><span id=".E5.81.87.E9.9D.A2.E9.A8.8E.E5.A3.ABZX.EF.BC.9ADragon_Road"></span><span id="假面騎士ZX:Dragon_Road">假面騎士ZX:Dragon Road</span></h2> <h3><span id=".E7.99.BB.E5.A0.B4.E4.BA.BA.E7.89.A9_26"></span><span id="登場人物_26">登場人物</span></h3> <h3><span id=".E6.9C.AC.E4.BD.9C.E7.99.BB.E5.A0.B4.E5.81.87.E9.9D.A2.E9.A8.8E.E5.A3.AB_9"></span><span id="本作登場假面騎士_9">本作登場假面騎士</span></h3> <h3><span id=".E8.BC.94.E5.8A.A9.E5.B7.A5.E5.85.B7_12"></span><span id="輔助工具_12">輔助工具</span></h3> <h3><span id=".E6.9C.AC.E4.BD.9C.E7.99.BB.E5.A0.B4.E6.80.AA.E4.BA.BA_23"></span><span id="本作登場怪人_23">本作登場怪人</span></h3> <h2><span id=".E5.81.87.E9.9D.A2.E9.A8.8E.E5.A3.AB.E5.9F.BA.E7.88.BE.E6.96.AF.EF.BC.9A.E6.88.90.E7.82.BA.E5.81.87.E9.9D.A2.E9.A8.8E.E5.A3.AB.E4.B9.8B.E7.94.B7.E5.AD.90"></span><span id="假面騎士基爾斯:成為假面騎士之男子">假面騎士基爾斯:成為假面騎士之男子</span></h2> <h3><span id=".E7.99.BB.E5.A0.B4.E4.BA.BA.E7.89.A9_27"></span><span id="登場人物_27">登場人物</span></h3> <h3><span id=".E6.9C.AC.E4.BD.9C.E7.99.BB.E5.A0.B4.E5.81.87.E9.9D.A2.E9.A8.8E.E5.A3.AB_10"></span><span id="本作登場假面騎士_10">本作登場假面騎士</span></h3> <h3><span id=".E8.BC.94.E5.8A.A9.E5.B7.A5.E5.85.B7_13"></span><span id="輔助工具_13">輔助工具</span></h3> <h3><span id=".E6.9C.AC.E4.BD.9C.E7.99.BB.E5.A0.B4.E6.80.AA.E4.BA.BA_24"></span><span id="本作登場怪人_24">本作登場怪人</span></h3> <h2><span id=".E5.81.87.E9.9D.A2.E9.A8.8E.E5.A3.ABOOO.EF.BC.9AOOZ"></span><span id="假面騎士OOO:OOZ">假面騎士OOO:OOZ</span></h2> <h3><span id=".E7.99.BB.E5.A0.B4.E4.BA.BA.E7.89.A9_28"></span><span id="登場人物_28">登場人物</span></h3> <h3><span id=".E6.9C.AC.E4.BD.9C.E7.99.BB.E5.A0.B4.E5.81.87.E9.9D.A2.E9.A8.8E.E5.A3.AB_11"></span><span id="本作登場假面騎士_11">本作登場假面騎士</span></h3> <h3><span id=".E8.BC.94.E5.8A.A9.E5.B7.A5.E5.85.B7_14"></span><span id="輔助工具_14">輔助工具</span></h3> <h3><span id=".E6.9C.AC.E4.BD.9C.E7.99.BB.E5.A0.B4.E6.80.AA.E4.BA.BA.E2.8B.AF.E2.8B.AF"></span><span id="本作登場怪人⋯⋯">本作登場怪人⋯⋯</span></h3> <h2><span id=".E5.81.87.E9.9D.A2.E9.A8.8E.E5.A3.AB.E7.9C.9F.EF.BC.9A.E7.B5.90.E6.9D.9F.E7.9A.84.E9.96.8B.E5.A7.8B.EF.BC.8C.E9.96.8B.E5.A7.8B.E7.9A.84.E7.B5.90.E6.9D.9F"></span><span id="假面騎士真:結束的開始,開始的結束">假面騎士真:結束的開始,開始的結束</span></h2> <h3><span id=".E7.99.BB.E5.A0.B4.E4.BA.BA.E7.89.A9_29"></span><span id="登場人物_29">登場人物</span></h3> <h3><span id=".E6.9C.AC.E4.BD.9C.E7.99.BB.E5.A0.B4.E5.81.87.E9.9D.A2.E9.A8.8E.E5.A3.AB_12"></span><span id="本作登場假面騎士_12">本作登場假面騎士</span></h3> <h3><span id=".E8.BC.94.E5.8A.A9.E5.B7.A5.E5.85.B7_15"></span><span id="輔助工具_15">輔助工具</span></h3> <h3><span id=".E6.9C.AC.E4.BD.9C.E7.99.BB.E5.A0.B4.E6.80.AA.E4.BA.BA_25"></span><span id="本作登場怪人_25">本作登場怪人</span></h3> <h2><span id=".E5.81.87.E9.9D.A2.E9.A8.8E.E5.A3.AB.EF.BC.9A.E5.81.87.E9.9D.A2.E9.A8.8E.E5.A3.AB_.2399"></span><span id="假面騎士:假面騎士_#99">假面騎士:假面騎士 #99</span></h2> <h3><span id=".E7.99.BB.E5.A0.B4.E4.BA.BA.E7.89.A9_30"></span><span id="登場人物_30">登場人物</span></h3> <h3><span id=".E6.9C.AC.E4.BD.9C.E7.99.BB.E5.A0.B4.E5.81.87.E9.9D.A2.E9.A8.8E.E5.A3.AB_13"></span><span id="本作登場假面騎士_13">本作登場假面騎士</span></h3> <h3><span id=".E8.BC.94.E5.8A.A9.E5.B7.A5.E5.85.B7_16"></span><span id="輔助工具_16">輔助工具</span></h3> <h3><span id=".E6.9C.AC.E4.BD.9C.E7.99.BB.E5.A0.B4.E6.80.AA.E4.BA.BA_26"></span><span id="本作登場怪人_26">本作登場怪人</span></h3> <h2><span id=".E5.81.87.E9.9D.A2.E9.A8.8E.E5.A3.ABWizard.EF.BC.9A.E9.AD.94.E6.B3.95.E4.BD.BF.E4.B9.8B.E5.BC.9F.E5.AD.90"></span><span id="假面騎士Wizard:魔法使之弟子">假面騎士Wizard:魔法使之弟子</span></h2> <h3><span id=".E7.99.BB.E5.A0.B4.E4.BA.BA.E7.89.A9_31"></span><span id="登場人物_31">登場人物</span></h3> <h3><span id=".E6.9C.AC.E4.BD.9C.E7.99.BB.E5.A0.B4.E5.81.87.E9.9D.A2.E9.A8.8E.E5.A3.AB_14"></span><span id="本作登場假面騎士_14">本作登場假面騎士</span></h3> <h3><span id=".E8.BC.94.E5.8A.A9.E5.B7.A5.E5.85.B7_17"></span><span id="輔助工具_17">輔助工具</span></h3> <h3><span id=".E6.9C.AC.E4.BD.9C.E7.99.BB.E5.A0.B4.E6.80.AA.E4.BA.BA_27"></span><span id="本作登場怪人_27">本作登場怪人</span></h3> <h2><span id=".E5.81.87.E9.9D.A2.E9.A8.8E.E5.A3.ABDecade.EF.BC.9AOOO.E4.B9.8B.E4.B8.96.E7.95.8C"></span><span id="假面騎士Decade:OOO之世界">假面騎士Decade:OOO之世界</span></h2> <h3><span id=".E7.99.BB.E5.A0.B4.E4.BA.BA.E7.89.A9_32"></span><span id="登場人物_32">登場人物</span></h3> <h3><span id=".E6.9C.AC.E4.BD.9C.E7.99.BB.E5.A0.B4.E5.81.87.E9.9D.A2.E9.A8.8E.E5.A3.AB_15"></span><span id="本作登場假面騎士_15">本作登場假面騎士</span></h3> <h3><span id=".E8.BC.94.E5.8A.A9.E5.B7.A5.E5.85.B7_18"></span><span id="輔助工具_18">輔助工具</span></h3> <h3><span id=".E6.9C.AC.E4.BD.9C.E7.99.BB.E5.A0.B4.E6.80.AA.E4.BA.BA_28"></span><span id="本作登場怪人_28">本作登場怪人</span></h3> <h2><span id=".E8.A3.BD.E4.BD.9C.E4.BA.BA.E5.93.A1"></span><span id="製作人員">製作人員</span></h2> <ul><li>原作:石森章太郎</li> <li>小説:早瀬マサト(石森プロ)</li> <li>場景模型監修・製作:竹谷隆之、安藤賢司</li> <li>場景模型製作:谷口順一、五島純、伊澤靖志、小関正明、松宮誠一、山口泰弘、中島健一、井田恆之、野原啓幸</li></ul><h2><span id=".E9.97.9C.E9.80.A3.E9.A0.85.E7.9B.AE"></span><span id="關連項目">關連項目</span></h2> <ul><li>假面騎士系列</li> <li>伏魔三劍俠</li> <li>電腦奇俠</li></ul><h2><span id=".E8.A8.BB.E9.87.8B"></span><span id="註釋">註釋</span></h2> <h2><span id=".E5.8F.83.E8.80.83.E8.B3.87.E6.96.99"></span><span id="參考資料">參考資料</span></h2> <!-- NewPP limit report Parsed by mw2352 Cached time: 20230505001412 Cache expiry: 1814400 Reduced expiry: false Complications: [show‐toc] CPU time usage: 1.369 seconds Real time usage: 1.518 seconds Preprocessor visited node count: 51492/1000000 Post‐expand include size: 717252/2097152 bytes Template argument size: 85027/2097152 bytes Highest expansion depth: 34/100 Expensive parser function count: 88/500 Unstrip recursion depth: 0/20 Unstrip post‐expand size: 6436/5000000 bytes Lua time usage: 0.472/10.000 seconds Lua memory usage: 6549476/52428800 bytes Number of Wikibase entities loaded: 0/400 --><!-- Transclusion expansion time report (%,ms,calls,template) 100.00% 1187.911 1 -total 46.12% 547.884 142 Template:Category_handler 32.33% 384.088 142 Template:Category_handler/numbered 30.67% 364.391 74 Template:Nihongo 29.74% 353.282 4 Template:Navbox 29.49% 350.330 142 Template:Namespace_detect 25.98% 308.659 142 Template:Str_mid 25.47% 302.581 68 Template:Lang 24.81% 294.698 142 Template:Str_mid/core 14.63% 173.798 86 Template:Tsl -->
**《S.I.C. 英雄傳說》(S.I.C. ヒーローサーガ,S.I.C. Hero Saga)** 是基於假面騎士系列以及 **Super Imaginative Chogokin** 模型的一系列模型小説,於《月刊 Hobby Japan》連載。 ## 標題列表 ## 假面騎士空我:傳說 ### 登場人物 **Riku(リク)** : 前任**假面騎士空我**的變身者。 ### 本作登場怪人 #### 古朗基 * **恩・達古巴・傑巴**   : 原文:ン・ダグバ・ゼバ ## 假面騎士:Missing Link ### 登場人物 **本鄉猛(ほんごう・たけし)** : **假面騎士 1 號**的變身者。 **一文字隼人(いちもんじ・はやと)** : **假面騎士 2 號**的變身者。 **立花藤兵衛** ### 本作限定登場假面騎士/形態 #### 假面騎士 2 號 變身者:一文字隼人   : 原文:仮面ライダー 2 号 / _Masked Rider 2_ **變身形態** ### 本作限定登場其他戰士 #### 修卡騎士 7 號 變身者:修卡   : 原文:ショッカーライダー No. 7 / _Shocker Rider Number 7_ **變身形態** #### 修卡騎士 8 號 變身者:修卡   : 原文:ショッカーライダー No. 8 / _Shocker Rider Number 8_ **變身形態** #### 修卡騎士 9 號 變身者:修卡   : 原文:ショッカーライダー No. 9 / _Shocker Rider Number 9_ **變身形態** #### 修卡騎士 10 號 變身者:修卡   : 原文:ショッカーライダー No. 10 / _Shocker Rider Number 10_ **變身形態** #### 修卡騎士 11 號 變身者:修卡   : 原文:ショッカーライダー No. 11 / _Shocker Rider Number 11_ **變身形態** ### 本作登場怪人 #### 修卡 * **修卡 Tank**   : 原文:ショッカータンク ## 假面騎士 Black RX:After 0 ### 登場人物 **秋月信彥(あきづき・のぶひこ)** : **世紀王・影月**的變身者。 **南光太郎(みなみ・こうたろう)** : **假面騎士 Black** 與**假面騎士 Black RX** 的變身者。 **秋月杏子(あきづき・きょうこ)** ### 本作限定登場其他戰士 #### 世紀王・影月 變身者:秋月信彥   : 原文:世紀王・シャドームーン / _Century King Shadow Moon_ **變身形態** ## 假面騎士 V3 & 騎士人:Riderman Another After ### 登場人物 **結城丈二(ゆうき・じょうじ)** : **騎士人**的變身者。 **本鄉猛(ほんごう・たけし)** : **假面騎士 1 號**的變身者。 **一文字隼人(いちもんじ・はやと)** : **假面騎士 2 號**的變身者。 **風見志郎(風見 志郎)** : **假面騎士 V3** 的變身者。 ### 本作限定登場其他戰士 #### 迪斯特龍騎士 變身者:   : 原文:デストロンライダー / _Destron Rider_ **變身形態** ### 本作登場怪人 #### 迪斯特龍 * **鎧甲元帥**   : 原文:ヨロイ元帥 #### G.O.D. * **鳥人伊卡洛斯**   : 原文:鳥人イカルス * **King Dark**   : 原文:キングダーク ## 假面騎士顎門:Heaven's Door ### 登場人物 **間口正一(まぐち・しょういち)** : **假面騎士顎門**的變身者。本為津上翔一的朋友,由於早前受到迫害,曉號事件之後聯合犬天使/犬操冥使徒遺害人間,最後被顎門擊殺。 **津上翔一(つがみ・しょういち)** : **假面騎士顎門**的變身者。 **冰川誠(ひかわ・まこと)** : **假面騎士 G3-X** 的裝著員。 **葦原涼(あしはら・りょう)** : **假面騎士基爾斯**的變身者。 **木野薰(きの・かおる)** : **另類顎門**的變身者。 ### 本作限定登場假面騎士/形態 #### 假面騎士顎門 變身者:間口正一   : 原文:仮面ライダーアギト / _Masked Rider Agito_ **變身形態** ### 本作登場怪人 #### 天使 * **犬天使**   : 原文:ドッグオルフェノク #### 操冥使徒 * **犬操冥使徒**   : 原文:ドッグロード ## 假面騎士亞馬遜:前傳 ### 登場人物 **山本大介(やまもと・だいすけ)** : **假面騎士亞馬遜**的變身者。 **高坂博士(高坂博士)** **Kitty(キティ)** ### 本作限定登場假面騎士/形態 #### 假面騎士亞馬遜 變身者:山本大介   : 原文:仮面ライダーアマゾン / _Masked Rider Amazon_ **變身形態** **交通工具** * **Jungler (Bagoh Production)**   : 原文:ジャングラー(バゴー製作) ### 本作登場怪人 #### 哥頓組織 * **十面鬼・戈爾哥斯**   : 原文:十面鬼・ゴルゴス * **十面鬼・戈爾哥斯・完全體**   : 原文:十面鬼・ゴルゴス・完全体 * **人面岩**   : 原文:人面岩 ## 假面騎士龍騎:降臨節倒數 ### 登場人物 ### 本作登場假面騎士 ### 輔助工具 ### 本作登場怪人 ## 假面騎士 ZO & J:ZO VS J ### 登場人物 **麻生勝(あそう・まさる)** : **假面騎士 ZO** 的變身者。 **瀬川耕司(やまもと・だいすけ)** : **假面騎士 J** 的變身者。 **望月宏(もちづき・ひろし)** **望月清吉(もちづき・せいきち)** **玲子(れいこ)** **木村加那(きむら・かな)** **地空人(ちくうじん)** **Berry(ベリー)** ### 本作限定登場其他戰士 #### 德拉斯 變身者:新生命體   : 原文:ドラス / _Doras_ **變身形態** ## 假面騎士龍騎:IF 之世界 ### 登場人物 **城戶真司(きど・しんじ)** : **假面騎士龍騎**與**假面騎士龍牙**的變身者。 **秋山蓮(あきやま・れん)** : **假面騎士夜騎**與**假面騎士奧丁**的變身者。 **淺倉威(あさくら・たけし)** : **假面騎士王蛇**的變身者。 **東條悟(とうじょう・さとる)** : **假面騎士猛虎**的變身者。 **仲村創(なかむら・はじめ)** : **擬似騎士抉擇者**的變身者。 **香川英行(かがわ・ひでゆき)** : **擬似騎士抉擇者 Zero** 的變身者。 **神崎優衣(かんざき・ゆい)** **神崎士郎(かんざき・しろう)** ### 本作限定登場假面騎士/形態 #### 假面騎士龍牙 變身者:鏡像城戶真司   : 原文:仮面ライダーリュウガ / _Masked Rider Ryuga_ **變身形態** #### 假面騎士奧丁 變身者:秋山蓮   : 原文:仮面ライダーオーディン / _Masked Rider Odin_ **變身形態** ## 假面騎士:自此直到永遠 ### 登場人物 **本鄉猛(ほんごう・たけし)** : **假面騎士 1 號**的變身者。 ### 本作登場怪人 #### 修卡 * **死神博士**   : 原文:死神博士 * **修卡大首領**   : 原文:ショッカー首領 ## 假面騎士 555:消失的世界 ### 登場人物 **乾巧(いぬい・たくみ)** : **假面騎士 Faiz** 的變身者。 **草加雅人(くさか・まさと)** : **假面騎士 Kaixa** 的變身者。 **三原修二(みはら・しゅうじ)** : **假面騎士 Delta** 的變身者。 **村上峽兒(むらかみ・きょうじ)** : **萊歐騎兵進化型**的變身者,玫瑰操冥使徒。 **園田真理(そのだ・まり)** **菊池啟太郎(きくち・けいたろう)** **木村沙耶(きむら・さや)** **Leo(レオ)** : 獅子操冥使徒。 ### 本作限定登場其他戰士 #### 萊歐騎兵進化型 變身者:村上峽兒   : 原文:ライオトルーパー ver.2 / _Riotrooper Version 2_ **變身形態** ### 本作登場怪人 #### 操冥使徒 * **玫瑰操冥使徒**   : 原文:ローズオルフェノク * **獅子操冥使徒**   : 原文:ライオンオルフェノク ## 伏魔三劍俠:Before and After ### 登場人物 ### 本作登場戰士 ### 輔助工具 ### 本作登場怪人 ## 假面騎士響鬼:Seven Ogres ### 登場人物 **響(ヒビキ)** : **假面騎士響鬼**的變身者。 **威吹(イブキ)** : **假面騎士威吹鬼**的變身者。 **轟(トドロキ)** : **假面騎士轟鬼**的變身者。 **煌(キラメキ)** : **假面騎士煌鬼**的變身者。 **凍(トウキ)** : **假面騎士凍鬼**的變身者。 **西(ニシキ)** : **假面騎士西鬼**的變身者。 **羽擊(ハバタキ)** : **假面騎士羽擊鬼**的變身者。 **明日夢(あすむ)** **一惠(ひとえ)** ### 本作限定登場假面騎士/形態 #### 假面騎士響鬼 變身者:響   : 原文:仮面ライダーヒビキ / _Masked Rider Hibiki_ **變身形態** ### 本作限定登場其他戰士 #### 偽冒歌舞鬼 變身者:一身   : 原文:偽カブキ / _Imitation Kabuki_ **變身形態** ### 本作登場怪人 #### 魔化魍 * **一身**   : 原文:ヒトツミ   : **偽冒歌舞鬼**的變身者。 * **八岐大蛇**   : 原文:ヤマタノオロチ ## 假面騎士:脫出 ### 登場人物 ### 本作登場假面騎士 ### 輔助工具 ### 本作登場怪人 ## 假面騎士劍:Day After Tomorrow ### 登場人物 **相川始(あいかわ・はじめ)** : **假面騎士聖杯**的變身者,**Joker 不死者**。 **上城睦月(かみじょう・むつき)** : **假面騎士權杖**的變身者。 **橘朔也(たちばな・さくや)** : **假面騎士金幣**的變身者。 **劍崎一真(けんざき・かずま)** : **假面騎士劍**的變身者,**叧一個 Joker**。 **山中望美(やまなか・のぞみ)** ### 本作限定登場其他戰士 #### 偽冒劍 變身者:變色龍不死者   : 原文:偽ブレイド / _Imitation Blade_ **變身形態** ### 本作登場怪人 #### 不死者 * **變色龍不死者**   : 原文:カメレオンアンデッド * **Joker 不死者**   : 原文:ジョーカーアンデッド * **叧一個 Joker**   : 原文:別のジョーカー ## 電腦奇俠:Another Yesterday ### 登場人物 ### 本作登場戰士 ### 輔助工具 ### 本作登場怪人 ## 假面騎士顎門:Project G1 ### 登場人物 **冰川誠(ひかわ・まこと)** : **假面騎士 G4-X** 的裝著員。 **尾室隆弘(おむろ・たかひろ)** : **假面騎士 G3-Mild** 的裝著員。 **北條透(ほうじょう・とお)** : **V-1 系統**的裝著員。 **津上翔一(つがみ・しょういち)** : **假面騎士顎門**的變身者。 ### 本作限定登場假面騎士/形態 #### 假面騎士 G1 變身者:鍾螺水母   : 原文:仮面ライダーG1 / _Masked Rider G1_ **變身形態** #### 假面騎士 G4-X 變身者:冰川誠   : 原文:仮面ライダーG4-X / _Masked Rider G4-X_ **變身形態** ### 輔助工具 **交通工具** * Road Chaser   : 原文:ロードチェイサー   : 假面騎士 G3-Mild 的交通工具 ### 本作登場怪人 #### 天使 * **水母天使・鍾螺水母**   : 原文:ハイドロゾアロード・ヒドロゾア・テグラ   : **假面騎士 G1** 的裝著員。 ## 假面騎士空我:Dark Side ### 登場人物 **Riku(リク)** : 前任**假面騎士空我**的變身者。 ### 本作登場怪人 #### 古朗基 * **恩・達古巴・傑巴**   : 原文:ン・ダグバ・ゼバ ## 英雄傳說 Special:Four Cards ### 登場人物 ### 本作登場假面騎士 ### 輔助工具 ### 本作登場怪人 ## 假面騎士 X:宙斯之子 ### 登場人物 ### 本作登場假面騎士 ### 輔助工具 ### 本作登場怪人 ## 假面騎士電王:1971 年 4 月 3 日 ### 登場人物 ### 本作登場假面騎士 ### 輔助工具 ### 本作登場怪人 ## 假面騎士 Kiva:King of Vampire ### 登場人物 **麻生惠(あそう・めぐみ)** : **假面騎士 Kiva-la** 的變身者。 **Kiva-la(キバーラ)** : **假面騎士 Kiva-la** 的變身拍擋。 **嶋護(ヒビキ)** : **假面騎士原型 IXA** 的變身者。 **紅渡(くれない・わたる)** : **假面騎士 Kiva** 的變身者。 **Kivat-bat 三世(キバットバット III 世)** : **假面騎士 Kiva** 的變身拍擋。 **名護啟介(なご・けいすけ)** : **假面騎士 IXA** 的變身者。 **登太牙(ヒビキ)** : **假面騎士暗黑 Kiva** 的變身者。 **次狼(ヒビキ)** : **狼人加魯魯**的變身者。 **螺門(ヒビキ)** : **人魚巴夏**的變身者。 **力(ヒビキ)** : **科學怪人德迦**的變身者。 ### 本作限定登場假面騎士/形態 #### 假面騎士原型 IXA 變身者:嶋護   : 原文:仮面ライダープロトイクサ / _Masked Rider Proto IXA_ **變身形態** ### 本作登場怪人 #### 牙血鬼 * **獅子牙血鬼**   : 原文:ライオンファンガイア * **Sabbat**   : 原文:サバト ## 假面騎士 Decade:強人之世界 ### 登場人物 ### 本作登場假面騎士 ### 輔助工具 ### 本作登場怪人 ## 假面騎士 Kabuto:since 1986 ### 登場人物 ### 本作登場假面騎士 ### 輔助工具 ### 本作登場怪人 ## 假面騎士 W:Playback ### 登場人物 ### 本作登場假面騎士 ### 輔助工具 ### 本作登場怪人 ## 假面騎士 ZX:Dragon Road ### 登場人物 ### 本作登場假面騎士 ### 輔助工具 ### 本作登場怪人 ## 假面騎士基爾斯:成為假面騎士之男子 ### 登場人物 ### 本作登場假面騎士 ### 輔助工具 ### 本作登場怪人 ## 假面騎士 OOO:OOZ ### 登場人物 ### 本作登場假面騎士 ### 輔助工具 ### 本作登場怪人⋯⋯ ## 假面騎士真:結束的開始,開始的結束 ### 登場人物 ### 本作登場假面騎士 ### 輔助工具 ### 本作登場怪人 ## 假面騎士:假面騎士 #99 ### 登場人物 ### 本作登場假面騎士 ### 輔助工具 ### 本作登場怪人 ## 假面騎士 Wizard:魔法使之弟子 ### 登場人物 ### 本作登場假面騎士 ### 輔助工具 ### 本作登場怪人 ## 假面騎士 Decade:OOO 之世界 ### 登場人物 ### 本作登場假面騎士 ### 輔助工具 ### 本作登場怪人 ## 製作人員 * 原作:石森章太郎 * 小説:早瀬マサト(石森プロ) * 場景模型監修・製作:竹谷隆之、安藤賢司 * 場景模型製作:谷口順一、五島純、伊澤靖志、小関正明、松宮誠一、山口泰弘、中島健一、井田恆之、野原啓幸 ## 關連項目 * 假面騎士系列 * 伏魔三劍俠 * 電腦奇俠 ## 註釋 ## 參考資料
null
34,309
2023-05-04T16:19:23Z
70,574,672
假面騎士鄂鬥:Heaven's_Do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