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id
int64
7.62k
8.35M
html
stringlengths
0
402k
markdown
stringlengths
0
43.7k
coordinate
dict
length
int64
146
152k
touched
stringlengths
20
20
lastrevid
int64
19.5M
77.1M
original_title
stringlengths
1
38
133,687
<p><b>馬紹爾·布魯斯·馬瑟斯三世</b>(英語:<span lang="en">Marshall Bruce Mathers III</span>,1972年10月17日<span title="Template:BLP editintro">—</span>),其藝名為<b>阿姆</b>(Eminem,<span><span>/<span><span title="/ˌ/:後面為次重音">ˌ</span><span title="/ɛ/:「dress」的「e」音">ɛ</span><span title="「my」的「m」音">m</span><span title="/ɪ/:「kit」的「i」音">ɪ</span><span title="/ˈ/:後面為主重音">ˈ</span><span title="「nigh」的「n」音">n</span><span title="/ɛ/:「dress」的「e」音">ɛ</span><span title="「my」的「m」音">m</span></span>/</span></span>,風格化為<b>EMINƎM</b>)是一位美國著名饒舌歌手、詞曲作家、唱片製作人、演員及電影製作人。阿姆因在美洲地區普及嘻哈音樂而聞名,其在全世界的成功和廣受讚譽的作品因打破種族壁壘而在流行音樂中接受白人饒舌歌手而廣受認可。雖然他的<span data-orig-title="侵略性藝術" data-lang-code="en" data-lang-name="英語" data-foreign-title="Transgressive art"><span>侵略性藝術</span></span>使他在2000年代初期備受爭議,但他成為代表美國下層階級的領導人物。他對許多不同類型的藝術家都具有影響力,並且經常被稱為有史以來最偉大的饒舌歌手之一。 </p><p>阿姆是有史以來最暢銷的音樂藝術家之一,銷售額估計超過2.2億張。他是2000年代美國最暢銷的音樂藝術家,《告示牌》稱他為「十年藝術家(Artist of the Decade)(2000–2009)」。《The Marshall Mathers LP》,《The 阿姆 Show》,《 Lose Yourself》,《Love The Way You Lie》和《Not Afraid》都獲得了美國唱片業協會的鑽石認證。阿姆贏得了無數獎項,包括15項葛萊美獎,8項全美音樂獎,17項告示牌音樂獎,奧斯卡獎和MTV歐洲音樂全球偶像獎。 他在Billboard 200上擁有十張第一名的專輯,這些都連續登上排行榜的第一位,這使他成為唯一一位達到這一目標的藝術家,和Billboard Hot 100上的五張第一名的單曲。《滾石》將他列入了有史以來100位最偉大的藝術家名單。 </p><p>在發行首張專輯《Infinite》(1996年)和迷你專輯《Slim Shady EP》(1997年)之後,阿姆與Dr. Dre的Aftermath Entertainment簽約,隨後在1999年憑藉The Slim Shady LP獲得了主流流行。他的下兩張專輯《The Marshall Mathers LP》(2000年)和《The 阿姆 Show》(2002年)在全世界都很成功,均獲得了葛萊美獎年度專輯提名。在發行了他的最後一張專輯Encore(2004)之後,阿姆在2005年中斷了發行,部分原因是處方藥 成癮。四年後,他憑藉Relapse(2009)的發行重返音樂界,並於次年發行了Recovery。Recovery是2010年全球最暢銷的專輯,這使它成為阿姆繼2002年的The 阿姆 Show之後的第二張全球年度最暢銷專輯。在接下來的幾年中,他發行了美國排名第一的專輯《The Marshall Mathers LP 2》,《Revival》,《Kamikaze》和《Music to Be Murdered By》。 </p><p>除了個人職業生涯,阿姆還是嘻哈組D12的成員。他還因與位於底特律的饒舌歌手Royce da 5'9「的合作而聞名;兩者合稱為Bad Meets Evil。阿姆出演了音樂劇電影《街頭痞子》(2002年),扮演了他自己的虛構版本。並因其 「 Lose Yourself 」而獲得了第75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原創歌曲獎。這使他成為第一位獲得該獎項的嘻哈藝術家。他曾在電影《<span data-orig-title="洗車好兄弟" data-lang-code="en" data-lang-name="英語" data-foreign-title="The Wash (2001 film)"><span>洗車好兄弟</span></span>》(2001年),《<span data-orig-title="命運好好笑" data-lang-code="en" data-lang-name="英語" data-foreign-title="Funny People"><span>命運好好笑</span></span>》(2009年)和《名嘴出任務》(2014年)以及電視劇《我家也有大明星》(2010年)中客串演出。 阿姆與經紀人Paul Rosenberg共同開發了包括Shady Records在內的其他企業,這有助於開拓50 Cent,Yelawolf和Obie Trice等藝術家的職業生涯。他還在天狼星衛星廣播上建立了自己的頻道Shade 45。 </p><p>阿姆以在中美洲地區普及嘻哈音樂而著稱,其空前的全球商業成功和為白人說唱歌手贏得讚譽的作品因打破種族壁壘接受流行音樂中的白人饒舌歌手而受到廣泛認可。阿姆白手起家,阿姆的激起音樂的憤怒代表了美國下層階級的現實。隨著非裔美國人,西班牙裔和拉丁美洲裔美國人發展嘻哈藝術形式,阿姆毫無爭議地被視為有史以來最偉大的饒舌歌手之一,而他以黑人音樂形式的突出地位使他被認為是21世紀流行音樂的重要人物。他對各種流派的藝術家都產生了巨大的影響。 </p> <h2><span id=".E7.94.9F.E5.B9.B3"></span><span id="生平">生平</span></h2> <h3><span id="1972-1997.EF.BC.9A.E6.97.A9.E6.9C.9F.E7.94.9F.E6.B6.AF.E5.92.8C.E3.80.8AInfinite.E3.80.8B"></span><span id="1972-1997:早期生涯和《Infinite》">1972-1997:早期生涯和《Infinite》</span></h3> <p>生於密蘇里州聖約瑟夫(St. Joseph),出生不久後,父親便離開了他的家庭。在12歲之前,母親(Debbie)帶著他多次搬家,如堪薩斯、薩凡納等地,直到後來他們在密西根州底特律的郊區沃倫市定居。生活在黑人社區的阿姆,從小就是在學校被霸凌的對象,家人們也不怎麼關心他,唯獨就是他舅舅,因個性內向,阿姆在其他地方也不怎麼好過,且阿姆也說過,他生活的地方是可以隨時看到有人被槍殺。在聽過Beastie Boys的專輯《Licensed to Ill》以及舅舅所送的一首Ice-T的單曲之後,阿姆對嘻哈樂產生了興趣,14歲便第一次登臺演出。高中時期經常參加嘻哈比賽(freestyle battle),在地下嘻哈樂迷中有一定的人氣。兩個使用過的名字 "Manix" 和 "M&amp;M,後來演變成了阿姆。因為經常翹課的緣故,阿姆讀了兩次九年級,在17歲的時候輟學。 </p><p>從1992年起,阿姆和好友Jeff和Mark Bass管理的FBT Productions簽下合約,有時候他也在位於底特律聖克雷爾畔的Gilbert's Lodge餐廳打一份最低工資的洗碗和烹飪的工作。在1996年,阿姆發行了他的首張專輯《Infinite》,這張專輯是在Bass Brothers擁有的Bassment工作室錄製的,並以他們的獨立廠牌Web Entertainment出版。阿姆回憶說:「很明顯,那時候我很年輕並且受到其他音樂人的影響,我得到很多人反應,說我唱得像Nas和AZ。《Infinite》是一張我想去找出我自己的嘻哈風格、怎樣在麥克風前唱出和展示我自己的專輯。這是一個成長的舞臺,我感覺《Infinite》就像一個我剛剛起步的演示。」這張專輯的歌詞裡唱到的內容包括阿姆撫養他剛出生的女兒海莉(Hailie)時,沒有足夠資金的窘迫處境。在事業的早期,阿姆以「Bad Meets Evil」的藝名和夥伴底特律嘻哈藝人Royce da 5'9"合作。 </p> <h3><span id="1998-1999:_.E3.80.8AThe_Slim_Shady_LP.E3.80.8B"></span><span id="1998-1999:_《The_Slim_Shady_LP》">1998-1999: 《The Slim Shady LP》</span></h3> <p>根據美國《告示牌雜誌》的描述,阿姆在人生的這一點上已經到了「實現我的音樂夢想是擺脫痛苦生活的唯一出路」的程度。在1998年阿姆與Aftermath Entertainment/Interscope Records簽約後,阿姆於1999年推出了他的首張大牌工作室專輯《The Slim Shady LP》,由Dr. Dre擔當製作人。關於這張專輯,引用Billboard的原話,是「野蠻的」和「在歌詞材料的幾年之前他已經事先開始寫了」。《The Slim Shady LP》成為1999年美國最流行的專輯之一,在年底獲得了鉑金唱片的銷量。但隨著這張唱片的流行,有關其中歌詞的爭議也隨之而來。在歌曲"97 Bonnie and Clyde"中,他描述了一趟與還是嬰兒的女兒的旅行中,是怎樣處置他妻子的屍體。另外一首歌"Guilty Conscience"中,結束時阿姆鼓勵一個男人去謀殺他的妻子和他妻子的情人。"Guilty Conscience" 標誌著阿姆與Dr. Dre牢固朋友關係和聲歌手樂合作的開始,他們兩人在之後一起合作製作了一連串轟動的歌曲,包括Dr. Dre的專輯《2001》裡的"Forgot About Dre"和"What's the Difference",阿姆《The Marshall Mathers LP》裡的"Bitch Please"、《The Eminem Show》裡的"Say What You Say"和《Encore》裡的"Curtains Down" 。所以,Dr. Dre會在阿姆的工作室製作的所有Aftermath廠牌的專輯裡至少客串一次。 </p> <h3><span id="2000-2001:_.E3.80.8AThe_Marshall_Mathers_LP.E3.80.8B"></span><span id="2000-2001:_《The_Marshall_Mathers_LP》">2000-2001: 《The Marshall Mathers LP》</span></h3> <p>阿姆的第二張專輯《The Marshall Mathers LP》於2000年5月發行。在發行後一周內就賣出了176萬張,打破了著名美國饒舌歌手史努比狗狗的《Doggystyle》保持的最快銷售嘻哈專輯記錄和小甜甜布蘭妮《...Baby One More Time》保持的最快銷售個人專輯記錄。《The Marshall Mathers LP》裡最先發行的歌曲"The Real Slim Shady"很成功,不過也帶來一些爭議,因為阿姆在這首歌中侮辱了和懷疑了許多明星,其中之一是他提及到克莉絲汀·阿奎萊拉為Carson Daly跟林普巴茲提特的Fred Durst口交。在阿姆的第二首歌"The Way I Am"中,他揭示唱片公司給了他很多壓力去重奪"My Name Is"的第一寶座和賣出更多的唱片。雖然阿姆在"My Name Is"的音樂錄影帶中模仿了搖滾明星瑪麗蓮·曼森,可是他們的關係卻很好。他們一起在一個演唱會上合作了一首混音版的"The Way I Am"。第三首歌曲"Stan"取了Dido的歌曲"Thank You"的音樂樣本,在這首歌曲中,阿姆開始以他的名利為題材,描述到他的一個發瘋的歌迷自殺並且害死懷孕的女友,是《The Slim Shady LP》的"97 Bonnie &amp; Clyde"的回應。美國Q雜誌把"Stan"列為史上第三偉大的的饒舌歌曲,這首歌也在Top40-Charts.com網站進行的一個類似調查中排到了第十名。"Stan"獲得了很多好評,在滾石雜誌的"500首史上最偉大歌曲"排行榜中排到了第290位。2000年7月,阿姆成為第一個登上《The Source》雜誌封面的白人。 </p><p>阿姆在2001年舉辦了很多巡迴演唱會,其中包括饒舌歌手Dr. Dre、史努比狗狗、Xzibit和Ice Cube助陣的「Up In Smoke Tour」和搖滾樂團林普巴茲提特助陣的「Family Values Tour」。 </p> <h3><span id="2002:_.E3.80.8AThe_-.7BEminem.7D-_Show.E3.80.8B"></span><span id="2002:_《The_-{Eminem}-_Show》">2002: 《The Eminem Show》</span></h3> <p>阿姆的第三張主打專輯《The Eminem Show》在2002年夏天發行,在第一周內賣出了超過一百萬張拷貝,登上唱片銷售榜的第一位,成為又一轟動。裡面精選了歌曲"Without Me",一個明顯的"The Real Slim Shady"的續作,裡面作了很多針對男孩樂團例如Limp Bizkit、Moby和Lynne Cheney的批評言論。而《sing for the moment》則是當時很多家長認為阿姆會教壞孩子,阿姆做了這首歌回應這件事。而《superman》則是阿姆和mariah carey交往的關係,而次歌的MV由於太過露骨,色情從5:03砍到剩下4:47。而《Cleanin,out my closet》是阿姆數落自己父母,爸爸跑了,母親酗酒,這樣的一個不完美的家庭。這張專輯反映了阿姆取得名利後的影響、與女兒和妻子的關係和他在嘻哈音樂界的地位。阿姆也提及到2000年他毆打一名親吻他妻子的保鏢。Allmusic網站的Stephen Thomas Erlewine認為,因為《The Eminem Show》的很多歌曲展示了真正的憤怒,故這張專輯被認為沒有《The Marshall Mathers LP》那麼瘋狂。然而,曾經批評過《The Marshall Mathers LP》裡厭惡女人的傾向的L. Brent Bozell III,認為《The Eminem Show》裡大量使用了淫穢語言,並且因為阿姆在專輯的潔版(clean edition)裡任意刪除了裡面到處都有的淫穢詞彙"motherfucker",所以給了阿姆一個綽號:"Eminef"(阿賊)。 </p> <h3><span id="2003-2004:_.E3.80.8AEncore.E3.80.8B"></span><span id="2003-2004:_《Encore》">2003-2004: 《Encore》</span></h3> <p>2003年12月8日,美國特勤處認為阿姆的歌曲"We As Americans"中的歌詞"Fuck money / I don't rap for 『dead presidents』 / I'd rather see 『the president dead』 / It's never been said, but I set precedents..."威脅到美國總統小布希。這首歌本來是收錄在新專輯《Encore》的曲目中,但因為以上的原因,最後只能收錄在《Encore》的bonus CD中。 </p><p>2004年阿姆發行了他的第四張主打專輯《Encore》,這張專輯也成為了排行榜上的冠軍。阿姆在歌曲"Just Lose It"中很明顯地表達了對麥可·傑克森的無禮。2004年10月12日,在《Encore》的第一首單曲"Just Lose It"發行的一個月後,麥可·傑克森在洛杉磯的Steve Harvey電臺的節目上談到了"Just Lose It"的音樂錄影帶給他帶來的不快。"Just Lose It"的音樂錄影帶裡阿姆模仿了麥可·傑克森的性侵兒童案審判,整容手術和1984年拍攝百事可樂廣告時頭髮不慎著火的事。"Just Lose It"的歌詞提到了麥可·傑克森法律上的麻煩事,阿姆在歌詞裡提到:"...and that's not a stab at Michael/That's just a metaphor/I'm just psycho...."(那不是對麥可的諷刺,這只是個比喻,我只是個神經病) 。很多麥可·傑克森的歌迷和朋友都指責了這個音樂錄影帶,包括史提夫·汪達,他說這個音樂錄影帶"打擊一個正在困境中的人"、"胡扯"。Steve Harvey也說:「阿姆已經失去了他的貧民區通行證,我們希望他會拿回來。」在這個音樂錄影帶中,阿姆模仿了Pee Wee Herman、MC Hammer還有瑪丹娜。 </p><p>黑人娛樂電視(Black Entertainment Television)是第一個停止播出「Just Lose It"音樂錄影帶的頻道。然而MTV卻宣佈將繼續播出這個MV。The Source的首席執行官Raymond "Benzino" Scott,不單單要求禁止播出這個MV,還要求阿姆將這首歌從專輯中抹去和對麥可·傑克森道歉。在2007年麥可·傑克森和索尼公司從Viacom公司收購了Famous Music LLC。這個交易給予了麥可·傑克森、阿姆、夏奇拉和Beck歌曲的版權。而另一首《Mockingbird》阿姆提到自己的女兒海莉,說這自己扶養海莉的過程,知道自己的女兒非常希望有個爸爸媽媽都在的童年。歌儘管這張專輯的第一首歌曲是喜劇主題的,《Encore》裡面大多都是嚴肅題材的歌曲,包括「Like toy soldiers」和一首反戰歌曲"Mosh"。2004年10月25日,正好是美國總統選舉的一周前,阿姆在網際網路上發行了"Mosh"的音樂錄影帶。這首歌很明顯地帶有反布希的傾向,裡面的歌詞"fuck Bush"與"this weapon of mass destruction that we call our president"(這位我們稱為總統的大殺傷力武器)都體現了這一點。錄影帶裡阿姆召集了一支人民軍隊,裡面包括饒舌歌手Lloyd Banks,它代表了布希政府統治下的受害者,阿姆把他們指引到了白宮。然而,在這支軍隊的一次休息中,出現了他們在簡單註冊後投票的場景。這個音樂錄影帶以螢幕上出現 「VOTE Tuesday November 2」(十一月二日星期二<b>去投票</b>)的文字而結束。在布希贏得選舉之後,錄影帶的結尾改成了阿姆和抗議者們在布希發表演說時突然進入會場搗亂。「Like toy soldier」的MV中描述自己的國中好友Proof不幸在酒吧的暴亂中死亡,離奇的是,Proof碰巧在兩年後的2006年4月11日以MV中的死因去世 同時,阿姆日後發布的《Live From New York 2005》也是在這一階段錄製,由於大量服用成癮性藥物,阿姆這一段時間的狀態非常低落。有人認為阿姆「自從《The Eminem Show》之後就沒做過什麼好事」。從《Live From New York 2005》中可以看出,阿姆在台上並沒有表現出其應有的激情,在幾首並不出彩的歌曲(如《Rain Man》《Ass Like That》等),演唱會的氣氛很大程度上是靠同台的Proof、Bizarre等人以及瘋狂熱情的觀眾營造起來的。 </p> <h3><span id="2005-2006:_.E3.80.8ACurtain_Call:_The_Hits.E3.80.8B.E5.92.8C.E3.80.8AEminem_Presents:The_Re-Up.E3.80.8B"></span><span id="2005-2006:_《Curtain_Call:_The_Hits》和《Eminem_Presents:The_Re-Up》">2005-2006: 《Curtain Call: The Hits》和《阿姆 Presents:The Re-Up》</span></h3> <p>2005年,一些業內人士推測阿姆正在考慮結束他六年的出了不少白金專輯的饒舌生涯。年初有謠言說在年底會有一張雙碟專輯《The Funeral》發行。這張精選專輯最後叫做《Curtain Call: The Hits》,在2005年12月6號由Aftermath Entertainment發行。2005年7月,底特律自由報爆料說阿姆未來可能成為一名個人表演者,引用了阿姆圈子裡的朋友說他會全心全意做一名發行者和唱片管理者的話。在這張精選集發行的同一天,阿姆在底特律本地電臺WKQI的節目"Mojo in the Morning"中否認他將會退休,不過卻暗示他會在明星生涯中稍作休息,他說道:"I'm at a point in my life right now where I feel like I don't know where my career is going ... This is the reason that we called it 'Curtain Call', because this could be the final thing. We don't know."(我現在處於人生中的這一點,不知道我的事業要怎樣繼續下去……這也是我將之命名為「落幕」(「Curtain Call」)的原因,因為這有可能是最後的(專輯)。誰都不知道。) 同年,阿姆被作家貝納德·戈德堡(Bernard Goldberg)在新書《一百個搞砸了美國的人》中排在第58位。戈德堡引用了紐約時報卜·赫伯特(Bob Herbert)在2001年時說的話:「在阿姆的世界裡,所有的婦女都是妓女,他都想把她們強姦和屠殺掉。」阿姆專輯《The Slim Shady EP》裡的歌曲"No One's Iller"被戈德堡用來作為表明阿姆的這種厭惡的例子。 </p><p>2005年夏天,阿姆展開了為期三年的全美巡迴演唱會「the Anger Management 3 Tour",有包括50 Cent、G-Unit、Lil'Jon、D12、Obie Trice、The Alchemist和其他的明星助陣。在同年8月,阿姆取消了歐洲巡演,之後為了逃避Proof死亡所帶來的打擊而開始嗑藥,並且進出勒戒所。 </p> <h3><span id="2007-2010.EF.BC.9A.E3.80.8ARelapse.E3.80.8B.E5.92.8C.E3.80.8ARecovery.E3.80.8B"></span><span id="2007-2010:《Relapse》和《Recovery》">2007-2010:《Relapse》和《Recovery》</span></h3> <p>2007年9月,阿姆給紐約電臺Hot 97在採訪50 Cent時打了一個電話。阿姆表示他正在考慮是否應該發行一張新的專輯。他說:「我一直在工作--我一直在錄音間裡。現在我感覺很好,動力很充足。有段時間,我不想進到錄音間內……我處理了一些私事。我現在從那些私事的陰影中走出後,感覺真的很好。」 </p><p>2008年9月,阿姆在他自己的電視臺Shade 45向公眾露了面,他說:「現在我正在集中思想做我的工作,也就是錄錄歌之類的。你們知道,當我做出更多的歌曲我就會漸漸的變得更好。因為我剛剛開始瞭解饒舌界的動態。」正在這段時間,Interscope宣布阿姆將在2009年春天發行新專輯。 </p><p>2008年12月,阿姆發表關於新專輯的更多細節,並且公布這張專輯的名稱為《Relapse》。他說:「我和Dre又像過去那樣一起混在錄音間內。Dre最後會以發行者身分製作《Relapse》專輯裡大部分的歌。我們又回到過去的形式了……現在就這樣吧。」 </p><p>2009年3月5日阿姆宣佈他會在2009年發行兩張專輯。第一張《Relapse》在5月19日發行,首發《We Made You》單曲以及音樂錄影帶提前在4月7日發行。 </p><p>2009年10月3日阿姆和DJ Whoo Kid一起在Shade 45電視臺上宣佈Denaun Porter和Just Blaze已努力完成《Recovery》。 </p> <h3><span id="2012-2013:_.E3.80.8AThe_Marshall_Mathers_LP_2.E3.80.8B"></span><span id="2012-2013:_《The_Marshall_Mathers_LP_2》">2012-2013: 《The Marshall Mathers LP 2》</span></h3> <p>2012年協助旗下Slaughter House拍攝〈My life〉的MV,以及《Welcome to our : house》專輯出版,並跨刀參與許多首歌曲的演唱。 </p><p>2012年底宣布再次回歸樂壇,以一首跟魔力紅主唱Adam Levine、50 Cent合作的《My Life》正式復出。隔周再次與Skylar Grey合作一首歌曲《C'mon Let Me Ride》。 </p><p>2013年8月13日 發佈單曲《Survival》,為電玩決勝時刻:魅影(Call of Duty: Ghosts)之宣傳曲。 </p><p>2013年 8月26日 發佈單曲《Berzerk》,空降當周告示牌百強榜第3名,隨後在一週後音樂錄影帶釋出。單曲亦是Beats耳機的宣傳曲之一。 </p><p>2013年11月5日 《The Marshall Mathers LP 2》正式發行。內容延續13年前《The Marshall Mathers LP》狂放不羈的形象,連頭髮再度染成金色。 新專輯首周在美國售出79萬2千張,空降Billboard榜第一位,為本年首周第二銷量高的專輯,而且更在短短兩周裏得到了美國唱片業協會的白金唱片銷售認證。 </p> <h3><span id="2014-2016:_.E3.80.8AShady_XV.E3.80.8B_.E5.92.8C_Southpaw"></span><span id="2014-2016:_《Shady_XV》_和_Southpaw">2014-2016: 《Shady XV》 和 Southpaw</span></h3> <p>為了要紀念自家品牌Shady Record創立15週年,所以製作《Shady XV》來紀念。此為雙CD版本,唱片X是2014年錄製的新歌,唱片V是過去15年的精選歌單。 </p> <h3><span id="2017-2019.EF.BC.9A.E3.80.8ARevival.E3.80.8B_.E5.92.8C_.E3.80.8AKamikaze.E3.80.8B"></span><span id="2017-2019:《Revival》_和_《Kamikaze》">2017-2019:《Revival》 和 《Kamikaze》</span></h3> <p>2017年12月,發布《Revival》,其中一首與紅髮艾德合作的單曲《River》獲得了白金唱片,但評價非常兩極。</p><p>2018年8月,發布《Kamikaze》,其中評判現在的新生代饒舌歌手的flow都大同小異,在一首與Royce Da 5'9合作的單曲《Not Alike》中提起機關槍凱莉在2012年說出不尊重阿姆女兒海莉的貼文,在《The Ringer》中提到Lil pump和Lil Xan都在學傳奇饒舌歌手Lil Wayne,在《Fall》提到現在的新生代饒舌歌手都只是在學Jay-Z、Migos、Drake,也提到造物主泰勒,原因是造物主泰勒在阿姆的單曲Walk on Water發布的當天在推特中說出負面評價。 </p><p>而在《Kamikaze》發布的五天後機關槍凱莉發布了單曲《Rap devil》回應阿姆,但阿姆上了Sawy的訪問說出真正Diss機關槍凱莉的原因是因為在他和Tech N9ne合作的單曲中唱出You just rap、you not God,隨後又發布單曲《Killshot》回應機關槍凱莉。 </p> <h3><span id="2020.EF.BC.9A.E3.80.8AMusic_to_Be_Murdered_By.E3.80.8B"></span><span id="2020:《Music_to_Be_Murdered_By》">2020:《Music to Be Murdered By》</span></h3> <p>2020年1月17日,釋出第11號專輯《Music to be murder by》,並於當天釋出《Darkness》的MV,在MV中阿姆描述了美國歷史上最嚴重的大規模槍擊事件—拉斯維加斯槍擊案,並在MV最後留了兩句對白「When will this end? When enough people care.」要大家正視槍枝氾濫的問題,悲劇才不會再發生。專輯內的《Godzilla》因為最後的高速饒舌受到好評,MV請到金牌拳手邁克·泰森來合作,在Lyrical Lemonade的YT頻道上發布。 </p> <h3><span id="2020-2021:_.E3.80.8AMusic_to_Be_Murdered_By_-Side_B.E3.80.8B"></span><span id="2020-2021:_《Music_to_Be_Murdered_By_-Side_B》">2020-2021: 《Music to Be Murdered By -Side B》</span></h3> <p>2020年12月18日,阿姆釋出《Music to Be Murdered By》的補充碟《Side B》 </p> <h2><span id=".E9.9F.B3.E6.A8.82.E4.BD.9C.E5.93.81"></span><span id="音樂作品">音樂作品</span></h2> <h3><span id=".E5.80.8B.E4.BA.BA.E4.B8.93.E8.BE.91"></span><span id="個人专辑">個人專輯</span></h3> <h4><span id=".E5.9C.B0.E4.B8.8B"></span><span id="地下">地下</span></h4> <p>《Infinite》 (1996) </p><p>《Slim Shady EP》(1997) </p> <h4><span id=".E4.B8.BB.E6.B5.81"></span><span id="主流">主流</span></h4> <p>《The Slim Shady LP》 (1999) </p><p>《The Marshall Mathers LP》 (2000) </p><p>《The 阿姆 Show》 (2002) </p><p>《Encore》 (2004) </p><p>《Relapse》 (2009年5月) </p> <ul><li>《Relapse: Refill》(2009年12月)</li></ul><p>《Recovery》 (2010) </p><p>《The Marshall Mathers LP 2》 (2013) </p><p>《Revival》 (2017) </p><p>《Kamikaze》 (2018) </p><p>《Music to Be Murdered By》(2020年1月) </p> <ul><li>《Music to Be Murdered By - Side B》(2020年12月)</li></ul><p>附註: </p> <ol><li>「The Slim Shady LP」、「The Marshall Mathers LP」、「The Eminem show」、「Relapse」、「Recovery」、「The Marshall Mathers LP 2」曾獲葛萊美最佳饒舌專輯獎。</li> <li>「The Marshall Mathers LP」是歷史上最為暢銷的饒舌專輯。這張專輯為阿姆和他的唱片公司Shady Records帶來知名度,並把他所在的饒舌組合D12帶入饒舌界主流。</li> <li>「Stan」被牛津英語詞典收錄成一詞,這讓 阿姆 的粉絲們激動不已,對這一單詞的解釋是,作為名詞用作指「某個明星的瘋狂粉絲」,此外還可以作為動詞來使用。單詞來自 阿姆 的經典歌曲「Stan」。</li></ol><h4><span id=".E7.B2.BE.E9.81.B8.E8.BC.AF.EF.BC.88Compilation_album.EF.BC.89"></span><span id="精選輯(Compilation_album)">精選輯(Compilation album)</span></h4> <p>《Curtain Call: The Hits》(2005) </p><p>《Curtain Call 2》(2022) </p> <h3><span id=".E5.9C.98.E9.AB.94.E4.B8.93.E8.BE.91"></span><span id="團體专辑">團體專輯</span></h3> <h4><span id="D12">D12</span></h4> <p>《Devil's Night》(2001) </p><p>《D12 World》(2004) </p><p>附註:在2018年8月31日,阿姆發布了個人專輯Kamikaze ,其中一首歌「Stepping stone」的歌詞宣布D12正式解散。 </p> <h4><span id="Bad_Meets_Evil.EF.BC.88.E8.8B.B1.E8.AA.9E.EF.BC.9A-.7BBad_Meets_Evil.7D-.EF.BC.89"></span><span id="Bad_Meets_Evil(英語:-{Bad_Meets_Evil}-)"><span data-orig-title="Bad Meets Evil" data-lang-code="en" data-lang-name="英語" data-foreign-title="Bad Meets Evil"><span>Bad Meets Evil</span></span></span></h4> <p>《Hell: The Sequel》(2011) </p> <h4><span id=".E5.90.88.E4.BD.9C.E5.B0.88.E8.BC.AF_.EF.BC.88Collaborative_album.EF.BC.89"></span><span id="合作專輯_(Collaborative_album)">合作專輯 (Collaborative album)</span></h4> <p>《The Re-Up》(2006) </p><p>《Shady XV》(2014) </p><p>附註:XV是希臘數字的15, 紀念阿姆以主流饒舌歌手身份出道15週年(1999-2014) </p> <h3><span id=".E6.B7.B7.E9.9F.B3.E5.B8.B6_.EF.BC.88Mixtape.EF.BC.89"></span><span id="混音帶_(Mixtape)">混音帶 (Mixtape)</span></h3> <p>《<span data-orig-title="Straight from the Lab" data-lang-code="en" data-lang-name="英語" data-foreign-title="Straight from the Lab"><span>Straight from the Lab</span></span>》(2003) </p><p>《Straight from the Lab Part 2》(2011) </p> <h2><span id=".E9.9B.BB.E5.BD.B1.E4.BD.9C.E5.93.81"></span><span id="電影作品">電影作品</span></h2> <p>《街頭痞子》(2002) </p><p>《名嘴出任務》(2014)(客串本人) </p> <h3><span id=".E9.9B.BB.E5.BD.B1.E5.8E.9F.E8.81.B2.E5.B8.B6"></span><span id="電影原聲帶">電影原聲帶</span></h3> <p>《街頭痞子》(2002) </p><p>《震撼擂台》(2015) </p><p>附註:在阿姆主演的半自傳電影街頭痞子中的主題單曲"Lose Yourself",被獲選為第75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原創歌曲獎,也是第一個以饒舌歌曲拿下這個獎項的藝人。 </p> <h2><span id=".E5.96.AE.E6.9B.B2.E6.8E.92.E5.90.8D"></span><span id="單曲排名">單曲排名</span></h2> <h2><span id=".E5.BD.B1.E9.9F.BF"></span><span id="影響">影響</span></h2> <p>許多藝人都認為阿姆具有影響力、包括Regina Spektor、威肯、Crooked I、Tech N9ne、Logic、小韋恩、妮姬·米娜、T.I.、B.o.B、潔妮·愛子、50 Cent、亞瑟小子、Earl Sweatshirt、Ab-Soul、Freddie Gibbs、肯卓克·拉瑪、紅髮艾德、拉娜·德芮、大尚恩、J·科爾、斯蓋拉·格蕾、Bubba Sparxxx、Asher Roth、Phresher、BlocBoy JB、機關槍凱利、Yelawolf、Hopsin、造物主泰勒、Hollywood Undead、基婭拉、Chris Webby、Charles Hamilton、饒舌者錢斯、Jon Connor、Snow Tha Product、Stalley、Royce da 5'9"、喬伊納·盧卡斯、Joe Budden、Tony Yayo、The Game、朱斯·沃爾德和BTS。 </p><p>饒舌歌手David Banner、Tech N9ne、Hopsin、G-Eazy、Boosie Badazz、威茲·哈利法、Kevin Gates、德雷克、50 Cent、Talib Kweli、Kool G. Rap、Charles Hamilton、 King Los、Logic、J·科爾、Redman、Kurupt、E-40、Dr. Dre、冰塊酷巴、納斯、Young Jeezy、NORE、Joe Budden、Ab-Soul、大尚恩、肯卓克·拉瑪、神奇小子、Jon Connor、 Royce Da 5'9"、Big Daddy Kane、Rakim、T.I.、肯伊·威斯特、Masta Ace、Bow Wow、喬伊納·盧卡斯、 B-Real、 Willie D、巴斯達韻、 Phresher、ChenZ、Gotty、KR、Akon、Stalley、The Game、Dave East、MI Abaga、Chuck D、Joell Ortiz、Crooked I、賈達基斯、Fat Joe、 Twista、 Lil B、路沛·費艾斯可、Cormega、Flavor Flav、Remy Ma、Russ、Nick Cannon、The DOC、 CeeLo Green、Pharoahe Monch、 Ty Dolla Sign、機關槍凱利、Yelawolf和Jay-Z各自稱阿姆是有史以來最偉大的饒舌歌手之一。 </p> <h3><span id=".E4.B8.96.E7.95.8C.E7.B4.80.E9.8C.84"></span><span id="世界紀錄">世界紀錄</span></h3> <p>《饒舌之神》(Rap God)一曲、創下最多文字的流行歌曲的金氏世界紀錄。 </p> <h2><span id=".E6.B3.A8.E9.87.8B"></span><span id="注釋">注釋</span></h2> <h2><span id=".E5.BB.B6.E4.BC.B8.E9.98.85.E8.AF.BB"></span><span id="延伸阅读">延伸閱讀</span></h2> <ul><li><cite class="citation book">Bozza, Anthony. Whatever You Say I Am: The Life and Times of Eminem. New York: Crown Publishing Group. 2003. <span title="國際標準書號">ISBN</span> 1-4000-5059-6.</cite><span title="ctx_ver=Z39.88-2004&amp;rfr_id=info%3Asid%2Fzh.wikipedia.org%3A阿姆&amp;rft.aufirst=Anthony&amp;rft.aulast=Bozza&amp;rft.btitle=Whatever+You+Say+I+Am%3A+The+Life+and+Times+of+阿姆&amp;rft.date=2003&amp;rft.genre=book&amp;rft.isbn=1-4000-5059-6&amp;rft.place=New+York&amp;rft.pub=Crown+Publishing+Group&amp;rft_id=https%3A%2F%2Farchive.org%2Fdetails%2Fwhateveryousayia00anth&amp;rft_val_fmt=info%3Aofi%2Ffmt%3Akev%3Amtx%3Abook"><span> </span></span></li> <li><cite class="citation book">Cohen, Sara. Decline, Renewal and the City in Popular Music Culture: Beyond The Beatles. Ashgate Publishing, Ltd. 2007. <span title="國際標準書號">ISBN</span> 978-0-7546-3243-6.</cite><span title="ctx_ver=Z39.88-2004&amp;rfr_id=info%3Asid%2Fzh.wikipedia.org%3A阿姆&amp;rft.aufirst=Sara&amp;rft.aulast=Cohen&amp;rft.btitle=Decline%2C+Renewal+and+the+City+in+Popular+Music+Culture%3A+Beyond+The+Beatles&amp;rft.date=2007&amp;rft.genre=book&amp;rft.isbn=978-0-7546-3243-6&amp;rft.pub=Ashgate+Publishing%2C+Ltd.&amp;rft_val_fmt=info%3Aofi%2Ffmt%3Akev%3Amtx%3Abook"><span> </span></span></li> <li><cite class="citation book">Edwards, Paul. How to Rap: The Art &amp; Science of the Hip-Hop MC. Chicago: Chicago Review Press. 2009. <span title="國際標準書號">ISBN</span> 978-1-55652-816-3.</cite><span title="ctx_ver=Z39.88-2004&amp;rfr_id=info%3Asid%2Fzh.wikipedia.org%3A阿姆&amp;rft.aufirst=Paul&amp;rft.aulast=Edwards&amp;rft.btitle=How+to+Rap%3A+The+Art+%26+Science+of+the+Hip-Hop+MC&amp;rft.date=2009&amp;rft.genre=book&amp;rft.isbn=978-1-55652-816-3&amp;rft.place=Chicago&amp;rft.pub=Chicago+Review+Press&amp;rft_id=https%3A%2F%2Farchive.org%2Fdetails%2Fhowtorapartscien00edwa&amp;rft_val_fmt=info%3Aofi%2Ffmt%3Akev%3Amtx%3Abook"><span> </span></span><span> 含有內容需登入檢視的頁面 (link)</span></li> <li><cite class="citation book">Goldberg, Bernard. 100 People Who Are Screwing Up America. New York City: HarperCollins. 2005. <span title="國際標準書號">ISBN</span> 0-06-076128-8.</cite><span title="ctx_ver=Z39.88-2004&amp;rfr_id=info%3Asid%2Fzh.wikipedia.org%3A阿姆&amp;rft.aufirst=Bernard&amp;rft.aulast=Goldberg&amp;rft.btitle=100+People+Who+Are+Screwing+Up+America&amp;rft.date=2005&amp;rft.genre=book&amp;rft.isbn=0-06-076128-8&amp;rft.place=New+York+City&amp;rft.pub=HarperCollins&amp;rft_val_fmt=info%3Aofi%2Ffmt%3Akev%3Amtx%3Abook"><span> </span></span></li> <li><cite class="citation book">Parker, Scott F. Eminem and Rap, Poetry, Race: Essays. McFarland. 2014. <span title="國際標準書號">ISBN</span> 9781476618647.</cite><span title="ctx_ver=Z39.88-2004&amp;rfr_id=info%3Asid%2Fzh.wikipedia.org%3A阿姆&amp;rft.aufirst=Scott+F.&amp;rft.aulast=Parker&amp;rft.btitle=阿姆+and+Rap%2C+Poetry%2C+Race%3A+Essays&amp;rft.date=2014&amp;rft.genre=book&amp;rft.isbn=9781476618647&amp;rft.pub=McFarland&amp;rft_val_fmt=info%3Aofi%2Ffmt%3Akev%3Amtx%3Abook"><span> </span></span></li></ul><h2><span id=".E5.A4.96.E9.83.A8.E9.80.A3.E7.B5.90"></span><span id="外部連結">外部連結</span></h2> <ul><li><span><span>官方網站</span></span> </li> <li>阿姆在網際網路電影資料庫(IMDb)上的資料<span title="英語">(英文)</span></li></ul> <!-- NewPP limit report Parsed by mw2287 Cached time: 20230504085809 Cache expiry: 1814400 Reduced expiry: false Complications: [show‐toc] CPU time usage: 1.587 seconds Real time usage: 1.989 seconds Preprocessor visited node count: 8841/1000000 Post‐expand include size: 1308768/2097152 bytes Template argument size: 41487/2097152 bytes Highest expansion depth: 19/100 Expensive parser function count: 94/500 Unstrip recursion depth: 0/20 Unstrip post‐expand size: 11625/5000000 bytes Lua time usage: 0.516/10.000 seconds Lua memory usage: 25094434/52428800 bytes Number of Wikibase entities loaded: 1/400 --><!-- Transclusion expansion time report (%,ms,calls,template) 100.00% 1104.388 1 -total 17.62% 194.640 5 Template:Navbox 17.20% 189.912 1 Template:Infobox_musical_artist 12.76% 140.969 1 Template:NoteTA 11.68% 129.010 3 Template:Navbox_musical_artist 11.00% 121.460 1 Template:Infobox 10.66% 117.756 1 Template:多個問題 10.56% 116.582 1 Template:Eminem 9.84% 108.619 1 Template:Lang-en 8.08% 89.230 41 Template:Tsl -->
**馬紹爾・布魯斯・馬瑟斯三世**(英語:Marshall Bruce Mathers III,1972 年 10 月 17 日 —),其藝名為**阿姆**(Eminem,/ˌɛmɪˈnɛm/,風格化為 **EMINƎM**)是一位美國著名饒舌歌手、詞曲作家、唱片製作人、演員及電影製作人。阿姆因在美洲地區普及嘻哈音樂而聞名,其在全世界的成功和廣受讚譽的作品因打破種族壁壘而在流行音樂中接受白人饒舌歌手而廣受認可。雖然他的侵略性藝術使他在 2000 年代初期備受爭議,但他成為代表美國下層階級的領導人物。他對許多不同類型的藝術家都具有影響力,並且經常被稱為有史以來最偉大的饒舌歌手之一。 阿姆是有史以來最暢銷的音樂藝術家之一,銷售額估計超過 2.2 億張。他是 2000 年代美國最暢銷的音樂藝術家,《告示牌》稱他為「十年藝術家 (Artist of the Decade)(2000–2009)」。《The Marshall Mathers LP》,《The 阿姆 Show》,《 Lose Yourself》,《Love The Way You Lie》和《Not Afraid》都獲得了美國唱片業協會的鑽石認證。阿姆贏得了無數獎項,包括 15 項葛萊美獎,8 項全美音樂獎,17 項告示牌音樂獎,奧斯卡獎和 MTV 歐洲音樂全球偶像獎。 他在 Billboard 200 上擁有十張第一名的專輯,這些都連續登上排行榜的第一位,這使他成為唯一一位達到這一目標的藝術家,和 Billboard Hot 100 上的五張第一名的單曲。《滾石》將他列入了有史以來 100 位最偉大的藝術家名單。 在發行首張專輯《Infinite》(1996 年)和迷你專輯《Slim Shady EP》(1997 年)之後,阿姆與 Dr. Dre 的 Aftermath Entertainment 簽約,隨後在 1999 年憑藉 The Slim Shady LP 獲得了主流流行。他的下兩張專輯《The Marshall Mathers LP》(2000 年)和《The 阿姆 Show》(2002 年)在全世界都很成功,均獲得了葛萊美獎年度專輯提名。在發行了他的最後一張專輯 Encore(2004)之後,阿姆在 2005 年中斷了發行,部分原因是處方藥 成癮。四年後,他憑藉 Relapse(2009)的發行重返音樂界,並於次年發行了 Recovery。Recovery 是 2010 年全球最暢銷的專輯,這使它成為阿姆繼 2002 年的 The 阿姆 Show 之後的第二張全球年度最暢銷專輯。在接下來的幾年中,他發行了美國排名第一的專輯《The Marshall Mathers LP 2》,《Revival》,《Kamikaze》和《Music to Be Murdered By》。 除了個人職業生涯,阿姆還是嘻哈組 D12 的成員。他還因與位於底特律的饒舌歌手 Royce da 5'9「的合作而聞名;兩者合稱為 Bad Meets Evil。阿姆出演了音樂劇電影《街頭痞子》(2002 年),扮演了他自己的虛構版本。並因其 「 Lose Yourself 」而獲得了第 75 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原創歌曲獎。這使他成為第一位獲得該獎項的嘻哈藝術家。他曾在電影《洗車好兄弟》(2001 年),《命運好好笑》(2009 年)和《名嘴出任務》(2014 年)以及電視劇《我家也有大明星》(2010 年)中客串演出。 阿姆與經紀人 Paul Rosenberg 共同開發了包括 Shady Records 在內的其他企業,這有助於開拓 50 Cent,Yelawolf 和 Obie Trice 等藝術家的職業生涯。他還在天狼星衛星廣播上建立了自己的頻道 Shade 45。 阿姆以在中美洲地區普及嘻哈音樂而著稱,其空前的全球商業成功和為白人說唱歌手贏得讚譽的作品因打破種族壁壘接受流行音樂中的白人饒舌歌手而受到廣泛認可。阿姆白手起家,阿姆的激起音樂的憤怒代表了美國下層階級的現實。隨著非裔美國人,西班牙裔和拉丁美洲裔美國人發展嘻哈藝術形式,阿姆毫無爭議地被視為有史以來最偉大的饒舌歌手之一,而他以黑人音樂形式的突出地位使他被認為是 21 世紀流行音樂的重要人物。他對各種流派的藝術家都產生了巨大的影響。 ## 生平 ### 1972-1997:早期生涯和《Infinite》 生於密蘇里州聖約瑟夫(St. Joseph),出生不久後,父親便離開了他的家庭。在 12 歲之前,母親 (Debbie) 帶著他多次搬家,如堪薩斯、薩凡納等地,直到後來他們在密西根州底特律的郊區沃倫市定居。生活在黑人社區的阿姆,從小就是在學校被霸凌的對象,家人們也不怎麼關心他,唯獨就是他舅舅,因個性內向,阿姆在其他地方也不怎麼好過,且阿姆也說過,他生活的地方是可以隨時看到有人被槍殺。在聽過 Beastie Boys 的專輯《Licensed to Ill》以及舅舅所送的一首 Ice-T 的單曲之後,阿姆對嘻哈樂產生了興趣,14 歲便第一次登臺演出。高中時期經常參加嘻哈比賽(freestyle battle),在地下嘻哈樂迷中有一定的人氣。兩個使用過的名字 "Manix" 和 "M&M,後來演變成了阿姆。因為經常翹課的緣故,阿姆讀了兩次九年級,在 17 歲的時候輟學。 從 1992 年起,阿姆和好友 Jeff 和 Mark Bass 管理的 FBT Productions 簽下合約,有時候他也在位於底特律聖克雷爾畔的 Gilbert's Lodge 餐廳打一份最低工資的洗碗和烹飪的工作。在 1996 年,阿姆發行了他的首張專輯《Infinite》,這張專輯是在 Bass Brothers 擁有的 Bassment 工作室錄製的,並以他們的獨立廠牌 Web Entertainment 出版。阿姆回憶說:「很明顯,那時候我很年輕並且受到其他音樂人的影響,我得到很多人反應,說我唱得像 Nas 和 AZ。《Infinite》是一張我想去找出我自己的嘻哈風格、怎樣在麥克風前唱出和展示我自己的專輯。這是一個成長的舞臺,我感覺《Infinite》就像一個我剛剛起步的演示。」這張專輯的歌詞裡唱到的內容包括阿姆撫養他剛出生的女兒海莉(Hailie)時,沒有足夠資金的窘迫處境。在事業的早期,阿姆以「Bad Meets Evil」的藝名和夥伴底特律嘻哈藝人 Royce da 5'9" 合作。 ### 1998-1999: 《The Slim Shady LP》 根據美國《告示牌雜誌》的描述,阿姆在人生的這一點上已經到了「實現我的音樂夢想是擺脫痛苦生活的唯一出路」的程度。在 1998 年阿姆與 Aftermath Entertainment/Interscope Records 簽約後,阿姆於 1999 年推出了他的首張大牌工作室專輯《The Slim Shady LP》,由 Dr. Dre 擔當製作人。關於這張專輯,引用 Billboard 的原話,是「野蠻的」和「在歌詞材料的幾年之前他已經事先開始寫了」。《The Slim Shady LP》成為 1999 年美國最流行的專輯之一,在年底獲得了鉑金唱片的銷量。但隨著這張唱片的流行,有關其中歌詞的爭議也隨之而來。在歌曲 "97 Bonnie and Clyde" 中,他描述了一趟與還是嬰兒的女兒的旅行中,是怎樣處置他妻子的屍體。另外一首歌 "Guilty Conscience" 中,結束時阿姆鼓勵一個男人去謀殺他的妻子和他妻子的情人。"Guilty Conscience" 標誌著阿姆與 Dr. Dre 牢固朋友關係和聲歌手樂合作的開始,他們兩人在之後一起合作製作了一連串轟動的歌曲,包括 Dr. Dre 的專輯《2001》裡的 "Forgot About Dre" 和 "What's the Difference",阿姆《The Marshall Mathers LP》裡的 "Bitch Please"、《The Eminem Show》裡的 "Say What You Say" 和《Encore》裡的 "Curtains Down" 。所以,Dr. Dre 會在阿姆的工作室製作的所有 Aftermath 廠牌的專輯裡至少客串一次。 ### 2000-2001: 《The Marshall Mathers LP》 阿姆的第二張專輯《The Marshall Mathers LP》於 2000 年 5 月發行。在發行後一周內就賣出了 176 萬張,打破了著名美國饒舌歌手史努比狗狗的《Doggystyle》保持的最快銷售嘻哈專輯記錄和小甜甜布蘭妮《...Baby One More Time》保持的最快銷售個人專輯記錄。《The Marshall Mathers LP》裡最先發行的歌曲 "The Real Slim Shady" 很成功,不過也帶來一些爭議,因為阿姆在這首歌中侮辱了和懷疑了許多明星,其中之一是他提及到克莉絲汀・阿奎萊拉為 Carson Daly 跟林普巴茲提特的 Fred Durst 口交。在阿姆的第二首歌 "The Way I Am" 中,他揭示唱片公司給了他很多壓力去重奪 "My Name Is" 的第一寶座和賣出更多的唱片。雖然阿姆在 "My Name Is" 的音樂錄影帶中模仿了搖滾明星瑪麗蓮・曼森,可是他們的關係卻很好。他們一起在一個演唱會上合作了一首混音版的 "The Way I Am"。第三首歌曲 "Stan" 取了 Dido 的歌曲 "Thank You" 的音樂樣本,在這首歌曲中,阿姆開始以他的名利為題材,描述到他的一個發瘋的歌迷自殺並且害死懷孕的女友,是《The Slim Shady LP》的 "97 Bonnie & Clyde" 的回應。美國 Q 雜誌把 "Stan" 列為史上第三偉大的的饒舌歌曲,這首歌也在 Top40-Charts.com 網站進行的一個類似調查中排到了第十名。"Stan" 獲得了很多好評,在滾石雜誌的 "500 首史上最偉大歌曲" 排行榜中排到了第 290 位。2000 年 7 月,阿姆成為第一個登上《The Source》雜誌封面的白人。 阿姆在 2001 年舉辦了很多巡迴演唱會,其中包括饒舌歌手 Dr. Dre、史努比狗狗、Xzibit 和 Ice Cube 助陣的「Up In Smoke Tour」和搖滾樂團林普巴茲提特助陣的「Family Values Tour」。 ### 2002: 《The Eminem Show》 阿姆的第三張主打專輯《The Eminem Show》在 2002 年夏天發行,在第一周內賣出了超過一百萬張拷貝,登上唱片銷售榜的第一位,成為又一轟動。裡面精選了歌曲 "Without Me",一個明顯的 "The Real Slim Shady" 的續作,裡面作了很多針對男孩樂團例如 Limp Bizkit、Moby 和 Lynne Cheney 的批評言論。而《sing for the moment》則是當時很多家長認為阿姆會教壞孩子,阿姆做了這首歌回應這件事。而《superman》則是阿姆和 mariah carey 交往的關係,而次歌的 MV 由於太過露骨,色情從 5:03 砍到剩下 4:47。而《Cleanin,out my closet》是阿姆數落自己父母,爸爸跑了,母親酗酒,這樣的一個不完美的家庭。這張專輯反映了阿姆取得名利後的影響、與女兒和妻子的關係和他在嘻哈音樂界的地位。阿姆也提及到 2000 年他毆打一名親吻他妻子的保鏢。Allmusic 網站的 Stephen Thomas Erlewine 認為,因為《The Eminem Show》的很多歌曲展示了真正的憤怒,故這張專輯被認為沒有《The Marshall Mathers LP》那麼瘋狂。然而,曾經批評過《The Marshall Mathers LP》裡厭惡女人的傾向的 L. Brent Bozell III,認為《The Eminem Show》裡大量使用了淫穢語言,並且因為阿姆在專輯的潔版(clean edition)裡任意刪除了裡面到處都有的淫穢詞彙 "motherfucker",所以給了阿姆一個綽號:"Eminef"(阿賊)。 ### 2003-2004: 《Encore》 2003 年 12 月 8 日,美國特勤處認為阿姆的歌曲 "We As Americans" 中的歌詞 "Fuck money / I don't rap for 『dead presidents』 / I'd rather see 『the president dead』 / It's never been said, but I set precedents..." 威脅到美國總統小布希。這首歌本來是收錄在新專輯《Encore》的曲目中,但因為以上的原因,最後只能收錄在《Encore》的 bonus CD 中。 2004 年阿姆發行了他的第四張主打專輯《Encore》,這張專輯也成為了排行榜上的冠軍。阿姆在歌曲 "Just Lose It" 中很明顯地表達了對麥可・傑克森的無禮。2004 年 10 月 12 日,在《Encore》的第一首單曲 "Just Lose It" 發行的一個月後,麥可・傑克森在洛杉磯的 Steve Harvey 電臺的節目上談到了 "Just Lose It" 的音樂錄影帶給他帶來的不快。"Just Lose It" 的音樂錄影帶裡阿姆模仿了麥可・傑克森的性侵兒童案審判,整容手術和 1984 年拍攝百事可樂廣告時頭髮不慎著火的事。"Just Lose It" 的歌詞提到了麥可・傑克森法律上的麻煩事,阿姆在歌詞裡提到:"...and that's not a stab at Michael/That's just a metaphor/I'm just psycho...."(那不是對麥可的諷刺,這只是個比喻,我只是個神經病) 。很多麥可・傑克森的歌迷和朋友都指責了這個音樂錄影帶,包括史提夫・汪達,他說這個音樂錄影帶 "打擊一個正在困境中的人"、"胡扯"。Steve Harvey 也說:「阿姆已經失去了他的貧民區通行證,我們希望他會拿回來。」在這個音樂錄影帶中,阿姆模仿了 Pee Wee Herman、MC Hammer 還有瑪丹娜。 黑人娛樂電視(Black Entertainment Television)是第一個停止播出「Just Lose It"音樂錄影帶的頻道。然而 MTV 卻宣佈將繼續播出這個 MV。The Source 的首席執行官 Raymond"Benzino"Scott,不單單要求禁止播出這個 MV,還要求阿姆將這首歌從專輯中抹去和對麥可・傑克森道歉。在 2007 年麥可・傑克森和索尼公司從 Viacom 公司收購了 Famous Music LLC。這個交易給予了麥可・傑克森、阿姆、夏奇拉和 Beck 歌曲的版權。而另一首《Mockingbird》阿姆提到自己的女兒海莉,說這自己扶養海莉的過程,知道自己的女兒非常希望有個爸爸媽媽都在的童年。歌儘管這張專輯的第一首歌曲是喜劇主題的,《Encore》裡面大多都是嚴肅題材的歌曲,包括「Like toy soldiers」和一首反戰歌曲"Mosh"。2004 年 10 月 25 日,正好是美國總統選舉的一周前,阿姆在網際網路上發行了"Mosh"的音樂錄影帶。這首歌很明顯地帶有反布希的傾向,裡面的歌詞"fuck Bush"與"this weapon of mass destruction that we call our president"(這位我們稱為總統的大殺傷力武器)都體現了這一點。錄影帶裡阿姆召集了一支人民軍隊,裡面包括饒舌歌手 Lloyd Banks,它代表了布希政府統治下的受害者,阿姆把他們指引到了白宮。然而,在這支軍隊的一次休息中,出現了他們在簡單註冊後投票的場景。這個音樂錄影帶以螢幕上出現 「VOTE Tuesday November 2」(十一月二日星期二**去投票**)的文字而結束。在布希贏得選舉之後,錄影帶的結尾改成了阿姆和抗議者們在布希發表演說時突然進入會場搗亂。「Like toy soldier」的 MV 中描述自己的國中好友 Proof 不幸在酒吧的暴亂中死亡,離奇的是,Proof 碰巧在兩年後的 2006 年 4 月 11 日以 MV 中的死因去世 同時,阿姆日後發布的《Live From New York 2005》也是在這一階段錄製,由於大量服用成癮性藥物,阿姆這一段時間的狀態非常低落。有人認為阿姆「自從《The Eminem Show》之後就沒做過什麼好事」。從《Live From New York 2005》中可以看出,阿姆在台上並沒有表現出其應有的激情,在幾首並不出彩的歌曲(如《Rain Man》《Ass Like That》等),演唱會的氣氛很大程度上是靠同台的 Proof、Bizarre 等人以及瘋狂熱情的觀眾營造起來的。 ### 2005-2006: 《Curtain Call: The Hits》和《阿姆 Presents:The Re-Up》 2005 年,一些業內人士推測阿姆正在考慮結束他六年的出了不少白金專輯的饒舌生涯。年初有謠言說在年底會有一張雙碟專輯《The Funeral》發行。這張精選專輯最後叫做《Curtain Call: The Hits》,在 2005 年 12 月 6 號由 Aftermath Entertainment 發行。2005 年 7 月,底特律自由報爆料說阿姆未來可能成為一名個人表演者,引用了阿姆圈子裡的朋友說他會全心全意做一名發行者和唱片管理者的話。在這張精選集發行的同一天,阿姆在底特律本地電臺 WKQI 的節目 "Mojo in the Morning" 中否認他將會退休,不過卻暗示他會在明星生涯中稍作休息,他說道:"I'm at a point in my life right now where I feel like I don't know where my career is going ... This is the reason that we called it 'Curtain Call', because this could be the final thing. We don't know."(我現在處於人生中的這一點,不知道我的事業要怎樣繼續下去…… 這也是我將之命名為「落幕」(「Curtain Call」) 的原因,因為這有可能是最後的(專輯)。誰都不知道。) 同年,阿姆被作家貝納德・戈德堡(Bernard Goldberg)在新書《一百個搞砸了美國的人》中排在第 58 位。戈德堡引用了紐約時報卜・赫伯特(Bob Herbert)在 2001 年時說的話:「在阿姆的世界裡,所有的婦女都是妓女,他都想把她們強姦和屠殺掉。」阿姆專輯《The Slim Shady EP》裡的歌曲 "No One's Iller" 被戈德堡用來作為表明阿姆的這種厭惡的例子。 2005 年夏天,阿姆展開了為期三年的全美巡迴演唱會「the Anger Management 3 Tour",有包括 50 Cent、G-Unit、Lil'Jon、D12、Obie Trice、The Alchemist 和其他的明星助陣。在同年 8 月,阿姆取消了歐洲巡演,之後為了逃避 Proof 死亡所帶來的打擊而開始嗑藥,並且進出勒戒所。 ### 2007-2010:《Relapse》和《Recovery》 2007 年 9 月,阿姆給紐約電臺 Hot 97 在採訪 50 Cent 時打了一個電話。阿姆表示他正在考慮是否應該發行一張新的專輯。他說:「我一直在工作--我一直在錄音間裡。現在我感覺很好,動力很充足。有段時間,我不想進到錄音間內…… 我處理了一些私事。我現在從那些私事的陰影中走出後,感覺真的很好。」 2008 年 9 月,阿姆在他自己的電視臺 Shade 45 向公眾露了面,他說:「現在我正在集中思想做我的工作,也就是錄錄歌之類的。你們知道,當我做出更多的歌曲我就會漸漸的變得更好。因為我剛剛開始瞭解饒舌界的動態。」正在這段時間,Interscope 宣布阿姆將在 2009 年春天發行新專輯。 2008 年 12 月,阿姆發表關於新專輯的更多細節,並且公布這張專輯的名稱為《Relapse》。他說:「我和 Dre 又像過去那樣一起混在錄音間內。Dre 最後會以發行者身分製作《Relapse》專輯裡大部分的歌。我們又回到過去的形式了…… 現在就這樣吧。」 2009 年 3 月 5 日阿姆宣佈他會在 2009 年發行兩張專輯。第一張《Relapse》在 5 月 19 日發行,首發《We Made You》單曲以及音樂錄影帶提前在 4 月 7 日發行。 2009 年 10 月 3 日阿姆和 DJ Whoo Kid 一起在 Shade 45 電視臺上宣佈 Denaun Porter 和 Just Blaze 已努力完成《Recovery》。 ### 2012-2013: 《The Marshall Mathers LP 2》 2012 年協助旗下 Slaughter House 拍攝〈My life〉的 MV,以及《Welcome to our : house》專輯出版,並跨刀參與許多首歌曲的演唱。 2012 年底宣布再次回歸樂壇,以一首跟魔力紅主唱 Adam Levine、50 Cent 合作的《My Life》正式復出。隔周再次與 Skylar Grey 合作一首歌曲《C'mon Let Me Ride》。 2013 年 8 月 13 日 發佈單曲《Survival》,為電玩決勝時刻:魅影 (Call of Duty: Ghosts) 之宣傳曲。 2013 年 8 月 26 日 發佈單曲《Berzerk》,空降當周告示牌百強榜第 3 名,隨後在一週後音樂錄影帶釋出。單曲亦是 Beats 耳機的宣傳曲之一。 2013 年 11 月 5 日 《The Marshall Mathers LP 2》正式發行。內容延續 13 年前《The Marshall Mathers LP》狂放不羈的形象,連頭髮再度染成金色。 新專輯首周在美國售出 79 萬 2 千張,空降 Billboard 榜第一位,為本年首周第二銷量高的專輯,而且更在短短兩周裏得到了美國唱片業協會的白金唱片銷售認證。 ### 2014-2016: 《Shady XV》 和 Southpaw 為了要紀念自家品牌 Shady Record 創立 15 週年,所以製作《Shady XV》來紀念。此為雙 CD 版本,唱片 X 是 2014 年錄製的新歌,唱片 V 是過去 15 年的精選歌單。 ### 2017-2019:《Revival》 和 《Kamikaze》 2017 年 12 月,發布《Revival》,其中一首與紅髮艾德合作的單曲《River》獲得了白金唱片,但評價非常兩極。 2018 年 8 月,發布《Kamikaze》,其中評判現在的新生代饒舌歌手的 flow 都大同小異,在一首與 Royce Da 5'9 合作的單曲《Not Alike》中提起機關槍凱莉在 2012 年說出不尊重阿姆女兒海莉的貼文,在《The Ringer》中提到 Lil pump 和 Lil Xan 都在學傳奇饒舌歌手 Lil Wayne,在《Fall》提到現在的新生代饒舌歌手都只是在學 Jay-Z、Migos、Drake,也提到造物主泰勒,原因是造物主泰勒在阿姆的單曲 Walk on Water 發布的當天在推特中說出負面評價。 而在《Kamikaze》發布的五天後機關槍凱莉發布了單曲《Rap devil》回應阿姆,但阿姆上了 Sawy 的訪問說出真正 Diss 機關槍凱莉的原因是因為在他和 Tech N9ne 合作的單曲中唱出 You just rap、you not God,隨後又發布單曲《Killshot》回應機關槍凱莉。 ### 2020:《Music to Be Murdered By》 2020 年 1 月 17 日,釋出第 11 號專輯《Music to be murder by》,並於當天釋出《Darkness》的 MV,在 MV 中阿姆描述了美國歷史上最嚴重的大規模槍擊事件 — 拉斯維加斯槍擊案,並在 MV 最後留了兩句對白「When will this end? When enough people care.」要大家正視槍枝氾濫的問題,悲劇才不會再發生。專輯內的《Godzilla》因為最後的高速饒舌受到好評,MV 請到金牌拳手邁克・泰森來合作,在 Lyrical Lemonade 的 YT 頻道上發布。 ### 2020-2021: 《Music to Be Murdered By -Side B》 2020 年 12 月 18 日,阿姆釋出《Music to Be Murdered By》的補充碟《Side B》 ## 音樂作品 ### 個人專輯 #### 地下 《Infinite》 (1996) 《Slim Shady EP》(1997) #### 主流 《The Slim Shady LP》 (1999) 《The Marshall Mathers LP》 (2000) 《The 阿姆 Show》 (2002) 《Encore》 (2004) 《Relapse》 (2009 年 5 月) * 《Relapse: Refill》(2009 年 12 月) 《Recovery》 (2010) 《The Marshall Mathers LP 2》 (2013) 《Revival》 (2017) 《Kamikaze》 (2018) 《Music to Be Murdered By》(2020 年 1 月) * 《Music to Be Murdered By - Side B》(2020 年 12 月) 附註: 1. 「The Slim Shady LP」、「The Marshall Mathers LP」、「The Eminem show」、「Relapse」、「Recovery」、「The Marshall Mathers LP 2」曾獲葛萊美最佳饒舌專輯獎。 2. 「The Marshall Mathers LP」是歷史上最為暢銷的饒舌專輯。這張專輯為阿姆和他的唱片公司 Shady Records 帶來知名度,並把他所在的饒舌組合 D12 帶入饒舌界主流。 3. 「Stan」被牛津英語詞典收錄成一詞,這讓 阿姆 的粉絲們激動不已,對這一單詞的解釋是,作為名詞用作指「某個明星的瘋狂粉絲」,此外還可以作為動詞來使用。單詞來自 阿姆 的經典歌曲「Stan」。 #### 精選輯(Compilation album) 《Curtain Call: The Hits》(2005) 《Curtain Call 2》(2022) ### 團體專輯 #### D12 《Devil's Night》(2001) 《D12 World》(2004) 附註:在 2018 年 8 月 31 日,阿姆發布了個人專輯 Kamikaze ,其中一首歌「Stepping stone」的歌詞宣布 D12 正式解散。 #### Bad Meets Evil 《Hell: The Sequel》(2011) #### 合作專輯 (Collaborative album) 《The Re-Up》(2006) 《Shady XV》(2014) 附註:XV 是希臘數字的 15, 紀念阿姆以主流饒舌歌手身份出道 15 週年(1999-2014) ### 混音帶 (Mixtape) 《Straight from the Lab》(2003) 《Straight from the Lab Part 2》(2011) ## 電影作品 《街頭痞子》(2002) 《名嘴出任務》(2014)(客串本人) ### 電影原聲帶 《街頭痞子》(2002) 《震撼擂台》(2015) 附註:在阿姆主演的半自傳電影街頭痞子中的主題單曲 "Lose Yourself",被獲選為第 75 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原創歌曲獎,也是第一個以饒舌歌曲拿下這個獎項的藝人。 ## 單曲排名 ## 影響 許多藝人都認為阿姆具有影響力、包括 Regina Spektor、威肯、Crooked I、Tech N9ne、Logic、小韋恩、妮姬・米娜、T.I.、B.o.B、潔妮・愛子、50 Cent、亞瑟小子、Earl Sweatshirt、Ab-Soul、Freddie Gibbs、肯卓克・拉瑪、紅髮艾德、拉娜・德芮、大尚恩、J・科爾、斯蓋拉・格蕾、Bubba Sparxxx、Asher Roth、Phresher、BlocBoy JB、機關槍凱利、Yelawolf、Hopsin、造物主泰勒、Hollywood Undead、基婭拉、Chris Webby、Charles Hamilton、饒舌者錢斯、Jon Connor、Snow Tha Product、Stalley、Royce da 5'9"、喬伊納・盧卡斯、Joe Budden、Tony Yayo、The Game、朱斯・沃爾德和 BTS。 饒舌歌手 David Banner、Tech N9ne、Hopsin、G-Eazy、Boosie Badazz、威茲・哈利法、Kevin Gates、德雷克、50 Cent、Talib Kweli、Kool G. Rap、Charles Hamilton、 King Los、Logic、J・科爾、Redman、Kurupt、E-40、Dr. Dre、冰塊酷巴、納斯、Young Jeezy、NORE、Joe Budden、Ab-Soul、大尚恩、肯卓克・拉瑪、神奇小子、Jon Connor、 Royce Da 5'9"、Big Daddy Kane、Rakim、T.I.、肯伊・威斯特、Masta Ace、Bow Wow、喬伊納・盧卡斯、 B-Real、 Willie D、巴斯達韻、 Phresher、ChenZ、Gotty、KR、Akon、Stalley、The Game、Dave East、MI Abaga、Chuck D、Joell Ortiz、Crooked I、賈達基斯、Fat Joe、 Twista、 Lil B、路沛・費艾斯可、Cormega、Flavor Flav、Remy Ma、Russ、Nick Cannon、The DOC、 CeeLo Green、Pharoahe Monch、 Ty Dolla Sign、機關槍凱利、Yelawolf 和 Jay-Z 各自稱阿姆是有史以來最偉大的饒舌歌手之一。 ### 世界紀錄 《饒舌之神》(Rap God)一曲、創下最多文字的流行歌曲的金氏世界紀錄。 ## 注釋 ## 延伸閱讀 * Bozza, Anthony. Whatever You Say I Am: The Life and Times of Eminem. New York: Crown Publishing Group. 2003. ISBN 1-4000-5059-6. * Cohen, Sara. Decline, Renewal and the City in Popular Music Culture: Beyond The Beatles. Ashgate Publishing, Ltd. 2007. ISBN 978-0-7546-3243-6. * Edwards, Paul. How to Rap: The Art & Science of the Hip-Hop MC. Chicago: Chicago Review Press. 2009. ISBN 978-1-55652-816-3.  含有內容需登入檢視的頁面 (link) * Goldberg, Bernard. 100 People Who Are Screwing Up America. New York City: HarperCollins. 2005. ISBN 0-06-076128-8. * Parker, Scott F. Eminem and Rap, Poetry, Race: Essays. McFarland. 2014. ISBN 9781476618647. ## 外部連結 * 官方網站 * 阿姆在網際網路電影資料庫(IMDb)上的資料(英文)
null
37,948
2023-05-04T01:14:10Z
77,011,704
痞子阿姆
8,207,906
<p><b>龍東站</b>是深圳地鐵16號線的一個中途站,位於中華人民共和國廣東省深圳市龍崗區深汕公路與愛南路交叉口東側。 </p> <h2><span id=".E8.BD.A6.E7.AB.99.E7.BB.93.E6.9E.84"></span><span id="车站结构">車站結構</span></h2> <p>本站為地下兩層島式車站。 </p> <h3><span id=".E6.A5.BC.E5.B1.82"></span><span id="楼层">樓層</span></h3> <h3><span id=".E5.87.BA.E5.85.A5.E5.8F.A3"></span><span id="出入口">出入口</span></h3> <p>本站共設6座出入口,其中C出口擁有16號線車站最大的下沉廣場。 </p> <h2><span id=".E5.8E.86.E5.8F.B2"></span><span id="历史">歷史</span></h2> <p>本站在規劃和施工階段被稱作<b>龍東村站</b>,2022年定名為<b>龍東站</b>。 </p> <h2><span id=".E6.8E.A5.E9.A9.B3.E4.BA.A4.E9.80.9A"></span><span id="接驳交通">接駁交通</span></h2> <link rel="mw-deduplicated-inline-style" href="mw-data:TemplateStyles:r73546768"><link rel="mw-deduplicated-inline-style" href="mw-data:TemplateStyles:r73546768"><h2><span id=".E6.B3.A8.E9.87.8A"></span><span id="注释">注釋</span></h2> <h2><span id=".E5.8F.82.E8.80.83.E8.B5.84.E6.96.99"></span><span id="参考资料">參考資料</span></h2>
**龍東站**是深圳地鐵 16 號線的一個中途站,位於中華人民共和國廣東省深圳市龍崗區深汕公路與愛南路交叉口東側。 ## 車站結構 本站為地下兩層島式車站。 ### 樓層 ### 出入口 本站共設 6 座出入口,其中 C 出口擁有 16 號線車站最大的下沉廣場。 ## 歷史 本站在規劃和施工階段被稱作**龍東村站**,2022 年定名為**龍東站**。 ## 接駁交通 ## 注釋 ## 參考資料
null
4,592
2023-05-04T07:09:24Z
76,802,579
龙东站_(深圳)
911,040
<p><b>李贄</b>(1527年11月19日—1602年5月7日),初姓<b>林</b>,名<b>載贄</b>,後改姓李,名<b>贄</b>,字<b>宏甫</b>,號<b>卓吾</b>,又號<b>溫陵居士</b>、<b>篤吾</b>、<b>百泉居士</b>、<b>宏父</b>、<b>思齋</b>、<b>龍潭上人</b>、<b>龍湖叟</b>、<b>禿翁</b>等,福建泉州府晉江縣人,明朝政治人物、思想家、史學家和文學家。被理學迫害,入獄後自刎,死後,泉州民眾奉之為神,稱「溫陵先師」(溫陵乃泉州舊稱),有時配祀在呂祖廟,稱之<b>南宮李先師</b>。李贄的著作有《焚書》、《續焚書》、《藏書》等。 </p> <h2><span id=".E7.94.9F.E5.B9.B3"></span><span id="生平">生平</span></h2> <p>李贄於明世宗嘉靖六年(1527年11月19日)農曆十月廿六日出生於福建泉州府南門外。李贄父親李鍾秀以教書為業,李贄七歲時便隨父親讀書、學習禮儀。自幼倔強,善於獨立思考,不受儒學傳統觀念束縛,具有強烈的反傳統理念。他在社會價值導向方面,批判重農抑商,揚商賈功績,倡導功利價值,符合明朝中後期資本主義萌芽的發展要求。 </p><p>嘉靖三十年(1551年),李贄中式壬子科福建鄉試舉人,五年後,授河南共城縣教諭。嘉靖三十九年(1560年),擢南京國子監博士,數月後,父白齋公病故於泉州,回鄉守制。時值倭寇攻城,他帶領弟侄輩日夜登城擊柝巡守,與全城父老兵民同仇敵愾。 </p><p>嘉靖四十二年(1563年)出任北京國子監博士。嘉靖四十五年(1566年),補北京禮部司務,浸淫陽明學、佛學。隆慶四年(1570年),轉任南京刑部員外郎。 </p><p>萬曆五年(1577年),任雲南姚安府知府,三年後棄官,故人稱「李姚安」。 </p><p>萬曆九年(1581年)春,應湖北黃安耿定理之邀,攜妻子女兒到耿的家鄉黃安天台書院講學論道,住耿定理家中充當門客而兼教師,但和耿定理做大官的哥哥耿定向意見衝突。定理死後,遷居麻城,住維摩庵,過著半僧半俗的「流寓」生活。後遷至麻城龍潭湖芝佛院,讀書著述近二十年。 </p><p>萬曆十六年(1588年),剃髮為僧,雖身入空門,卻不受戒、不參加僧眾的念佛、誦經。他有潔癖,衣服一塵不染,經常掃地,以至「數人縛帚不給」。 </p><p>萬曆十八年(1590年)其《藏書》在麻城刻印出版。萬曆二十年(1592年)作《童心說》,批點《西廂記》民間文學,刊印《卓吾評點水滸傳》。 </p><p>萬曆二十五年(1597年)至二十八年(1600年),到山西、通州、濟寧、金陵遊歷。在濟寧、金陵曾兩次與利瑪竇見面,討論天主教與佛教教義。二十八年回到麻城。同年冬天,湖廣僉事馮應京以「維護風化」為名,指使歹徒燒毀龍潭湖芝佛院,又毀壞他預為藏骨的卒塔婆。李贄被迫避寓麻城東北商城縣黃檗山中。 </p><p>萬曆二十九年(1601年),前御史馬經綸聞訊將李贄接到通州,住蓮花寺。 </p><p>萬曆三十年(1602年),都察院左都御史溫純及都察院禮科給事中張德允,上疏奏劾李贄,明神宗見疏即下詔,以「敢倡亂道,惑世誣民」之罪,逮捕李贄下獄,著作被通令燒毀。入獄後,李贄聽說朝廷要押解他回原籍福建,感慨道:「我年七十有六,死耳,何以歸為?」又說:「衰病老朽,死得甚奇,真得死所矣。如何不死?」寫遺言詩曰:「志士不忘在溝壑,勇士不忘喪其元。我今不死更何待?願早一命歸黃泉!」 </p><p>三月十五,呼侍者剃髮,奪其剃刀割喉,氣不絕者兩日,三月十六日(公曆5月7日)子時氣絕,享年76歲。東廠、錦衣衛寫給皇帝的報告,稱李贄「不食而死」。馬經綸葬之通州,墓今猶存,在北京市通州區西海子公園燃燈塔西側。 </p><p>萬曆三十八年(1610年),李贄的學生汪可受,以及梅掌科、蘇侍御捐銀錢為李樹碑。據說「卓吾血流二日以歿,慘聞晉江,士庶甚閔,於晉江西崙作『溫陵先師』廟,頗奉香火,後毀於兵燹。」 </p> <h2><span id=".E5.AE.B6.E6.97.8F"></span><span id="家族">家族</span></h2> <p>始祖林閭,二世祖林駑是泉州巨商,從事遠洋貿易,乘船往來於泉州與忽魯模斯(今伊朗的阿巴斯港)之間,娶色目女為妻,改信伊斯蘭教。1984年重編《南安縣志》考據史料遺物後記載祖籍是現在福建省泉州市南安市柳城街道榕橋胭脂巷,為南安榕橋李氏八世祖。其祖先在唐朝時定居泉州。 </p><p>李贄生有4子3女,除大女兒外,其他都不幸夭殤。嘉靖四十二年(1563年),父喪丁憂期滿攜眷從泉州到北京,不久,祖父死,再次回原籍守孝,但生活拮据不便千里攜眷回泉州,恐家眷在京城生活無著,把家移到河南共城(今輝縣市),買幾畝田讓妻女耕種度日,然後請假回家奔喪,不料共城旱災大荒,二女兒三女兒因病餓相繼死亡。</p> <h2><span id=".E6.80.9D.E6.83.B3"></span><span id="思想">思想</span></h2> <p>李贄深受「陽明學」支流「泰州學派」影響,是羅汝芳學生,把王陽明與羅汝芳的學說推向極端,鼓倡「狂禪」最激烈。黃宗羲說:「李卓吾鼓倡狂禪,學者靡然從風。」針對當時官學和知識階層獨奉儒家程朱理學為權威的情況,貶斥程朱理學為僞道學,提出不能「以孔子之是非為是非」。朱國楨提及:「今日士風猖狂,實開於此。全不讀《四書》本經,而李氏《藏書》、《焚書》人挾一冊以為奇貨。壞人心,傷風化,天下之禍,未知所終也。」詩文多抨擊前七子、後七子復古之主張,認為《西廂記》、《水滸傳》就是「古今至文」。公安派三袁兄弟受其影響較深。 </p><p>晚年頗好史學,據歷代正史纂《藏書》,又廣泛收集明代資料撰寫《續藏書》,對傳統史學觀點有所突破。李贄承認個人私慾,「私者,人之心也,人必有私而後其心乃見」。「天盡世道以交」,認爲人與人之間的交換關係、商業交易合乎天理。 </p> <h2><span id=".E8.91.97.E4.BD.9C"></span><span id="著作">著作</span></h2> <ul><li>《李氏藏書》六十八卷。明·萬曆二十七年(1599年)刻於金陵。</li> <li>《李氏續藏書》二十七卷。明·萬曆三十七年(1609年)刻。</li> <li>《史綱評要》三十六卷。明·萬曆四十一年(1613年)霞猗閣刻。</li> <li>《李氏焚書》六卷。明·萬曆十八年(1590年)刻於麻城。</li> <li>《李氏續焚書》五卷。明·萬曆四十六年(1618年)新安海陽虹玉齋刻。</li> <li>《初潭集》十二卷、三十卷。明刻。</li> <li>《卓吾老子三教妙述》(又稱《言善篇》)四集。明·萬曆四十年(1612年)宛陵劉遜之刻。</li> <li>《李卓吾遺書》十二種二十三卷。明·繼志齋刻(包括《道古錄》二卷、《心經提綱》一卷、《觀音問》一卷、《老子解》一卷、《莊子解》二卷、《孔子參同》三卷、《墨子批選》二卷、《因果錄》三卷、《淨土訣》一卷、《暗然錄最》四卷、《三教品》一卷、《永慶答問》一卷)。</li> <li>《李氏文集》十八卷。明刻。</li> <li>《易因》二卷。明刻。</li> <li>《李氏六書》六卷。明·萬曆四十五年(1617年)痂嗜行刻(包括《歷朝藏書》一卷、《皇明藏書》一卷、《焚書書答》一卷、《焚書雜述》一卷、《叢書匯》一卷、《說書》一卷)。</li> <li>《陽明先生道學鈔》八卷。明·萬曆三十七年(1609年)武林繼錦堂刻。</li> <li>《龍溪王先生文錄鈔》九卷。明·萬曆二十七年(1599年)刻。</li> <li>《枕中十書》六卷。明·刻本(包括《精騎錄》、《篔窗筆記》、《賢奕賢》、《文字禪》、《異史》、《博識》、《尊重口》、《養生醍醐》、《理談》、《吟壇千秋訣》)。</li> <li>《批評忠義水滸傳》100卷、100回。明容與堂刊、芥子園刊(另《批判忠義水滸傳全傳》121回,明·楊定見刻)。</li> <li>《批點西廂真本》二卷、《批評紅拂記》二冊、《批評幽閨記》二卷、《批評洗紗記》二卷,明刻。</li> <li>《評選三異人集》二十四卷。明·俞允諧刻(包括《方正學文集》十一卷、《傳狀》一卷、《於節暗奏疏》四卷、《文集》一卷、《詩集》一卷、《文集》一卷、《自著年譜》一卷、《傳狀》一卷)。</li> <li>《讀升庵集》二十卷、《世說新語補》二十卷、《四書評》、《坡仙集》十六卷、 《九正易因》二卷、《李氏說書》八卷、《姑妄編》七卷、《李溫陵集》二十卷、《禪談》一卷、《龍湖閒話》一卷、《文字禪》四卷、《左德機緣》三卷、《李氏因果錄》三卷、《業報案》二卷,明刻。</li></ul><h3><span id=".E3.80.8A.E7.84.9A.E4.B9.A6.E3.80.8B"></span><span id="《焚书》">《焚書》</span></h3> <p>《<b>焚書</b>》(意為不容於世,早晚必將付之一炬)是李贄最為著名且爭議最大的一部書,是他反程朱理學思想、政治、哲學、社會思想及耿介性格的集中體現。近來,更被評論界譽為「影響中國的百部書籍」之一。 </p><p>萬曆四十六年(1618年),門人汪本鈳輯錄李贄遺文編成《續焚書》五卷。分《書匯》、《序匯》、《讀史匯》、《雜著匯》、《詩匯》。其中《題孔子像於芝佛院》最為膾炙人口。 </p> <h2><span id=".E5.BD.B1.E9.9F.BF"></span><span id="影響">影響</span></h2> <p>晚明文人中,李贄對社會影響最大。他提出「童心說」,強調真誠,鼓勵人根據直覺,表達內在真實的自我,對晚明藝術影響深遠。戲曲家湯顯祖和書畫家董其昌都與李贄交往,並贊賞其學說。湯顯祖認為,「奇士」的作品自然會出類拔萃,其說與李贄的「童心說」相似。</p> <h2><span id=".E8.AF.84.E8.AE.BA"></span><span id="评论">評論</span></h2> <h3><span id=".E8.A4.92"></span><span id="褒">褒</span></h3> <ul><li>李廷機《祭李卓吾文》:「心胸廓八肱,識見洞千古。孑然置一身於太虛中,不染一塵,不礙一物,清淨無欲,先生有焉。蓋吾鄉士大夫未有如先生者,即海內如先生者亦少矣」。</li> <li>池方顯《謁李卓吾墓》:「半生交宇內,緣乃在玄州。閩楚竟難得,佛儒俱不留。世人同喜怒,大道任恩仇。我亦尋知己,依依今未休。」</li> <li>汪本鈳《續藏書》序:「先生一生無書不讀,無有懷而不吐。其無不讀也,若饑渴之於飲食,不至於飫足不已;其無不吐也,若茹物噎不下,不盡至於嘔出亦不已。以故一點攛自足天下萬世之是非,而一欬唾實關天下萬世之名教,不但如嬉笑怒罵盡成文章已也。蓋言語真切至到,文辭驚天動地,能令聾者聰,瞶者明,夢者覺,醒者醒,病者起,死者活,躁者靜,聒者結,腸冰者熱,心炎者冷,柴柵其中者自拔,倔強不降者亦無不意頫而心折焉。」</li> <li>袁宗道:「不佞讀他人文字覺懣懣,讀翁片言隻語,輒精神百倍,豈因宿世耳根慣熟乎?雲中信使不斷,幸以近日偶筆頻寄,不佞如白家老婢,能讀亦能解也。」</li> <li>袁宏道:「發揮天真自心,掃蕩酸腐之氣,慨然醒世,勃然通民。」</li> <li>袁中道《李溫陵傳》:「……骨堅金石,氣薄雲天;言有觸而必吐,意無往而不伸。排搨勝己,跌宕王公,孔文舉調魏武若稚子,嵇叔夜視鍾會如奴隸。鳥巢可復,不改其鳳咮,鸞翮可鎩,不馴其龍性,斯所由焚芝鋤蕙,銜刀若盧者也。嗟乎!才太高,氣太豪……」</li> <li>馮元仲《吊李卓吾先生墓詩》:「手辟洪蒙破混茫,浪翻古今是非場。通身是膽通身識,死後名多道益彰。」</li> <li>許自昌《樗齋漫錄》:「(馮夢龍)酷愛李氏之學,奉為蓍蔡。」</li> <li>吳虞《李卓吾別傳》:「張問達、王雅量能焚毀卓吾之書於一時,誣陷卓吾之身於一日……卓吾書盛行,咳唾間非卓吾不歡,几案間非卓吾不適,朝廷雖焚毀之,而士大夫則相與重鋟,且流傳於日本」。</li> <li>宋恕以李贄為知音。1899年寫有四首《讀松陰&lt;幽室文稿&gt;》絕句,其中第三首為:「李氏微宗世莫傳,荒涼誰復問遺編,何期海外高人賞,從此卓吾萬萬年」</li></ul><h3><span id=".E8.B4.AC"></span><span id="贬">貶</span></h3> <ul><li>顧憲成《束高景逸書》:「李卓吾大抵是人之非,非人之是,又以成敗為是非而已。學術到此,真是塗炭,惟有仰屋竊嘆而已!如何如何!」「今日士風猖狂,實開於此。全不讀《四書》本經,而李氏《藏書》、《焚書》人挾一冊以為奇貨。壞人心,傷風化,天下之禍,未知所終也。」</li> <li>《四庫全書目錄提要》:「贄非聖無法,敢為異論。雖以妖言逮治,懼而自到,而焦竑等盛相推重,頗榮眾聽,遂使鄉塾陋儒,翕然尊信,至今為人心風俗之害。故其人可誅,其書可毀,而仍存其目,以明正其名教之罪人,誣民之邪說。」</li> <li>《四庫全書總目·別史類存目》:「贄書皆狂悖乖謬,非聖無法,惟此書抨擊孔子,另立褒貶,凡千古相傳之善惡,無不顛倒易位,尤以罪不容誅者。其書可毀,其名亦不足以污簡牘,特以贄大言欺世,至今鄉曲陋儒,震其虛名,如置之不論恐貽害人心,故特存其目,以深曝其罪。」</li></ul><h3><span id=".E5.85.B6.E4.BB.96.E8.A7.82.E7.82.B9"></span><span id="其他观点">其他觀點</span></h3> <ul><li>沈瓚在《近事叢殘》中說:(李贄)「好為驚世駭俗之論、務反宋儒道學之說。……儒釋從之者幾千萬人。其學以解脫直截為宗,少年高曠豪舉之士,多樂慕之。後學如狂,不但儒教潰防,即釋宗繩檢,亦多所清棄。」</li> <li>沈鐵《李卓吾傳》說:「載贄再往白門(南京),而焦竑以翰林家居,尋訪舊盟,南都士更靡然向之。登壇說法,傾動大江南北。北通州馬經綸以御史謫籍,延載贄抵舍,焚香執弟子禮、而燕冀人士望風禮拜尤盛。」</li> <li>李敖在《李敖快意恩仇錄》裡寫道:「人物中我偏好『性格巨星』式,像東方朔、像李贄、像金聖歎、像汪中、像狄阿傑尼斯(Diogenes)、像伏爾泰、像斯威夫特(Swift)、像蕭伯納、像巴頓將軍(Gen.George Patton),我喜歡他們的鋒利和那股表現鋒利的激情。」</li> <li>黃仁宇在《萬曆十五年》的最後一章專論李贄說:「李贄的悲觀不僅屬於個人,也屬於他所生活的時代。傳統的政治已經凝固 ,類似宗教改革或者文藝復興的新生命無法在這樣的環境中孕育。社會環境把個人理智上的自由壓縮在極小的限度之內,人的廉潔和誠信,也只能長爲灌木,不能形成叢林。」</li></ul><h3><span id=".E8.BF.91.E4.BB.A3"></span><span id="近代">近代</span></h3> <p>李贄的著述,自明朝以來,先後數次被禁毀,民間盜印、甚至假託其文章者不絕,門人汪本鈳說:「(卓吾)一死而書益傳,名益重……漸至今日,坊間一切戲劇淫謔刻本批點,動曰卓吾先生。」 </p><p>值得一提的是,在1974年的批林批孔運動中,李贄被當作尊法反儒的英雄,被中共加以推崇,他的著作被劃歸「法家」。</p> <h2><span id=".E4.BC.A0.E8.AE.B0.E3.80.81.E4.BA.8B.E8.BF.B9.E8.BE.91.E5.BD.95"></span><span id="传记、事迹辑录">傳記、事跡輯錄</span></h2> <ul><li>卓吾論略(《焚書》)</li> <li>自贊(《焚書》)</li> <li>感慨平生(《焚書》)</li></ul><ul><li>袁中道:李溫陵傳(《珂雪齋近集文鈔》)</li> <li>汪可受:卓吾老子墓碑(《畿輔通志》)</li> <li>沈鈇:李卓吾傳(《閩書》)</li> <li>何喬遠:李贄傳(《閩書》)</li> <li>錢謙益:卓吾先生李贄(《列朝詩集》)</li> <li>談遷:李贄傳(《國榷》)</li> <li>查繼佐:李贄、袁黃(《罪惟錄》)</li> <li>傅繼鱗:李贄傳(《明書·異教傳》)</li> <li>王鴻緒:李贄(《明史稿》)</li> <li>彭際清:李卓吾傳(《居士傳》)</li> <li>《麻城縣誌》:李贄傳</li> <li>《泉州府志》:李贄傳</li> <li>《福建通志》:李贄傳</li> <li>《雲南通志》:李贄傳</li> <li>吳虞:《明李卓吾別傳》</li></ul><ul><li>焦竑:《澹園集》</li> <li>汪本鈳:卓吾先師告文</li> <li>沈德符:《萬曆野獲編》</li> <li>朱國楨:《涌幢小品》</li> <li>沈瓚:《近事叢殘》</li> <li>謝肇淛:《五雜俎》</li> <li>劉侗、於奕正:《帝京景物略》</li> <li>黃宗羲:《明儒學案》</li> <li>顧炎武:《日知錄》</li> <li>《明實錄》</li> <li>《李卓吾年譜》(鈴木虎雄 著)</li> <li>《林李宗譜》</li></ul><h2><span id=".E6.B3.A8.E9.87.8A"></span><span id="注释">注釋</span></h2> <h2><span id=".E5.8F.82.E8.80.83.E6.96.87.E7.8C.AE"></span><span id="参考文献">參考文獻</span></h2> <h2><span id=".E5.A4.96.E9.83.A8.E9.80.A3.E7.B5.90"></span><span id="外部連結">外部連結</span></h2> <ul><li>王璦玲:〈曲盡真情,由乎自然──論李贄《琵琶記》評點之哲學視野與批評意識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li></ul><h2><span id=".E5.8F.83.E8.A6.8B"></span><span id="參見">參見</span></h2> <ul><li>王陽明、心學</li> <li>王泰州、泰州學派</li> <li>塞巴斯蒂安·卡斯特利奧</li></ul>
**李贄**(1527 年 11 月 19 日 —1602 年 5 月 7 日),初姓**林**,名**載贄**,後改姓李,名**贄**,字**宏甫**,號**卓吾**,又號**溫陵居士**、**篤吾**、**百泉居士**、**宏父**、**思齋**、**龍潭上人**、**龍湖叟**、**禿翁**等,福建泉州府晉江縣人,明朝政治人物、思想家、史學家和文學家。被理學迫害,入獄後自刎,死後,泉州民眾奉之為神,稱「溫陵先師」(溫陵乃泉州舊稱),有時配祀在呂祖廟,稱之**南宮李先師**。李贄的著作有《焚書》、《續焚書》、《藏書》等。 ## 生平 李贄於明世宗嘉靖六年(1527 年 11 月 19 日)農曆十月廿六日出生於福建泉州府南門外。李贄父親李鍾秀以教書為業,李贄七歲時便隨父親讀書、學習禮儀。自幼倔強,善於獨立思考,不受儒學傳統觀念束縛,具有強烈的反傳統理念。他在社會價值導向方面,批判重農抑商,揚商賈功績,倡導功利價值,符合明朝中後期資本主義萌芽的發展要求。 嘉靖三十年(1551 年),李贄中式壬子科福建鄉試舉人,五年後,授河南共城縣教諭。嘉靖三十九年(1560 年),擢南京國子監博士,數月後,父白齋公病故於泉州,回鄉守制。時值倭寇攻城,他帶領弟侄輩日夜登城擊柝巡守,與全城父老兵民同仇敵愾。 嘉靖四十二年(1563 年)出任北京國子監博士。嘉靖四十五年(1566 年),補北京禮部司務,浸淫陽明學、佛學。隆慶四年(1570 年),轉任南京刑部員外郎。 萬曆五年(1577 年),任雲南姚安府知府,三年後棄官,故人稱「李姚安」。 萬曆九年(1581 年)春,應湖北黃安耿定理之邀,攜妻子女兒到耿的家鄉黃安天台書院講學論道,住耿定理家中充當門客而兼教師,但和耿定理做大官的哥哥耿定向意見衝突。定理死後,遷居麻城,住維摩庵,過著半僧半俗的「流寓」生活。後遷至麻城龍潭湖芝佛院,讀書著述近二十年。 萬曆十六年(1588 年),剃髮為僧,雖身入空門,卻不受戒、不參加僧眾的念佛、誦經。他有潔癖,衣服一塵不染,經常掃地,以至「數人縛帚不給」。 萬曆十八年(1590 年)其《藏書》在麻城刻印出版。萬曆二十年(1592 年)作《童心說》,批點《西廂記》民間文學,刊印《卓吾評點水滸傳》。 萬曆二十五年(1597 年)至二十八年(1600 年),到山西、通州、濟寧、金陵遊歷。在濟寧、金陵曾兩次與利瑪竇見面,討論天主教與佛教教義。二十八年回到麻城。同年冬天,湖廣僉事馮應京以「維護風化」為名,指使歹徒燒毀龍潭湖芝佛院,又毀壞他預為藏骨的卒塔婆。李贄被迫避寓麻城東北商城縣黃檗山中。 萬曆二十九年(1601 年),前御史馬經綸聞訊將李贄接到通州,住蓮花寺。 萬曆三十年(1602 年),都察院左都御史溫純及都察院禮科給事中張德允,上疏奏劾李贄,明神宗見疏即下詔,以「敢倡亂道,惑世誣民」之罪,逮捕李贄下獄,著作被通令燒毀。入獄後,李贄聽說朝廷要押解他回原籍福建,感慨道:「我年七十有六,死耳,何以歸為?」又說:「衰病老朽,死得甚奇,真得死所矣。如何不死?」寫遺言詩曰:「志士不忘在溝壑,勇士不忘喪其元。我今不死更何待?願早一命歸黃泉!」 三月十五,呼侍者剃髮,奪其剃刀割喉,氣不絕者兩日,三月十六日(公曆 5 月 7 日)子時氣絕,享年 76 歲。東廠、錦衣衛寫給皇帝的報告,稱李贄「不食而死」。馬經綸葬之通州,墓今猶存,在北京市通州區西海子公園燃燈塔西側。 萬曆三十八年(1610 年),李贄的學生汪可受,以及梅掌科、蘇侍御捐銀錢為李樹碑。據說「卓吾血流二日以歿,慘聞晉江,士庶甚閔,於晉江西崙作『溫陵先師』廟,頗奉香火,後毀於兵燹。」 ## 家族 始祖林閭,二世祖林駑是泉州巨商,從事遠洋貿易,乘船往來於泉州與忽魯模斯(今伊朗的阿巴斯港)之間,娶色目女為妻,改信伊斯蘭教。1984 年重編《南安縣志》考據史料遺物後記載祖籍是現在福建省泉州市南安市柳城街道榕橋胭脂巷,為南安榕橋李氏八世祖。其祖先在唐朝時定居泉州。 李贄生有 4 子 3 女,除大女兒外,其他都不幸夭殤。嘉靖四十二年(1563 年),父喪丁憂期滿攜眷從泉州到北京,不久,祖父死,再次回原籍守孝,但生活拮据不便千里攜眷回泉州,恐家眷在京城生活無著,把家移到河南共城(今輝縣市),買幾畝田讓妻女耕種度日,然後請假回家奔喪,不料共城旱災大荒,二女兒三女兒因病餓相繼死亡。 ## 思想 李贄深受「陽明學」支流「泰州學派」影響,是羅汝芳學生,把王陽明與羅汝芳的學說推向極端,鼓倡「狂禪」最激烈。黃宗羲說:「李卓吾鼓倡狂禪,學者靡然從風。」針對當時官學和知識階層獨奉儒家程朱理學為權威的情況,貶斥程朱理學為僞道學,提出不能「以孔子之是非為是非」。朱國楨提及:「今日士風猖狂,實開於此。全不讀《四書》本經,而李氏《藏書》、《焚書》人挾一冊以為奇貨。壞人心,傷風化,天下之禍,未知所終也。」詩文多抨擊前七子、後七子復古之主張,認為《西廂記》、《水滸傳》就是「古今至文」。公安派三袁兄弟受其影響較深。 晚年頗好史學,據歷代正史纂《藏書》,又廣泛收集明代資料撰寫《續藏書》,對傳統史學觀點有所突破。李贄承認個人私慾,「私者,人之心也,人必有私而後其心乃見」。「天盡世道以交」,認爲人與人之間的交換關係、商業交易合乎天理。 ## 著作 * 《李氏藏書》六十八卷。明・萬曆二十七年(1599 年)刻於金陵。 * 《李氏續藏書》二十七卷。明・萬曆三十七年(1609 年)刻。 * 《史綱評要》三十六卷。明・萬曆四十一年(1613 年)霞猗閣刻。 * 《李氏焚書》六卷。明・萬曆十八年(1590 年)刻於麻城。 * 《李氏續焚書》五卷。明・萬曆四十六年(1618 年)新安海陽虹玉齋刻。 * 《初潭集》十二卷、三十卷。明刻。 * 《卓吾老子三教妙述》(又稱《言善篇》)四集。明・萬曆四十年(1612 年)宛陵劉遜之刻。 * 《李卓吾遺書》十二種二十三卷。明・繼志齋刻(包括《道古錄》二卷、《心經提綱》一卷、《觀音問》一卷、《老子解》一卷、《莊子解》二卷、《孔子參同》三卷、《墨子批選》二卷、《因果錄》三卷、《淨土訣》一卷、《暗然錄最》四卷、《三教品》一卷、《永慶答問》一卷)。 * 《李氏文集》十八卷。明刻。 * 《易因》二卷。明刻。 * 《李氏六書》六卷。明・萬曆四十五年(1617 年)痂嗜行刻(包括《歷朝藏書》一卷、《皇明藏書》一卷、《焚書書答》一卷、《焚書雜述》一卷、《叢書匯》一卷、《說書》一卷)。 * 《陽明先生道學鈔》八卷。明・萬曆三十七年(1609 年)武林繼錦堂刻。 * 《龍溪王先生文錄鈔》九卷。明・萬曆二十七年(1599 年)刻。 * 《枕中十書》六卷。明・刻本(包括《精騎錄》、《篔窗筆記》、《賢奕賢》、《文字禪》、《異史》、《博識》、《尊重口》、《養生醍醐》、《理談》、《吟壇千秋訣》)。 * 《批評忠義水滸傳》100 卷、100 回。明容與堂刊、芥子園刊(另《批判忠義水滸傳全傳》121 回,明・楊定見刻)。 * 《批點西廂真本》二卷、《批評紅拂記》二冊、《批評幽閨記》二卷、《批評洗紗記》二卷,明刻。 * 《評選三異人集》二十四卷。明・俞允諧刻(包括《方正學文集》十一卷、《傳狀》一卷、《於節暗奏疏》四卷、《文集》一卷、《詩集》一卷、《文集》一卷、《自著年譜》一卷、《傳狀》一卷)。 * 《讀升庵集》二十卷、《世說新語補》二十卷、《四書評》、《坡仙集》十六卷、 《九正易因》二卷、《李氏說書》八卷、《姑妄編》七卷、《李溫陵集》二十卷、《禪談》一卷、《龍湖閒話》一卷、《文字禪》四卷、《左德機緣》三卷、《李氏因果錄》三卷、《業報案》二卷,明刻。 ### 《焚書》 《**焚書**》(意為不容於世,早晚必將付之一炬)是李贄最為著名且爭議最大的一部書,是他反程朱理學思想、政治、哲學、社會思想及耿介性格的集中體現。近來,更被評論界譽為「影響中國的百部書籍」之一。 萬曆四十六年(1618 年),門人汪本鈳輯錄李贄遺文編成《續焚書》五卷。分《書匯》、《序匯》、《讀史匯》、《雜著匯》、《詩匯》。其中《題孔子像於芝佛院》最為膾炙人口。 ## 影響 晚明文人中,李贄對社會影響最大。他提出「童心說」,強調真誠,鼓勵人根據直覺,表達內在真實的自我,對晚明藝術影響深遠。戲曲家湯顯祖和書畫家董其昌都與李贄交往,並贊賞其學說。湯顯祖認為,「奇士」的作品自然會出類拔萃,其說與李贄的「童心說」相似。 ## 評論 ### 褒 * 李廷機《祭李卓吾文》:「心胸廓八肱,識見洞千古。孑然置一身於太虛中,不染一塵,不礙一物,清淨無欲,先生有焉。蓋吾鄉士大夫未有如先生者,即海內如先生者亦少矣」。 * 池方顯《謁李卓吾墓》:「半生交宇內,緣乃在玄州。閩楚竟難得,佛儒俱不留。世人同喜怒,大道任恩仇。我亦尋知己,依依今未休。」 * 汪本鈳《續藏書》序:「先生一生無書不讀,無有懷而不吐。其無不讀也,若饑渴之於飲食,不至於飫足不已;其無不吐也,若茹物噎不下,不盡至於嘔出亦不已。以故一點攛自足天下萬世之是非,而一欬唾實關天下萬世之名教,不但如嬉笑怒罵盡成文章已也。蓋言語真切至到,文辭驚天動地,能令聾者聰,瞶者明,夢者覺,醒者醒,病者起,死者活,躁者靜,聒者結,腸冰者熱,心炎者冷,柴柵其中者自拔,倔強不降者亦無不意頫而心折焉。」 * 袁宗道:「不佞讀他人文字覺懣懣,讀翁片言隻語,輒精神百倍,豈因宿世耳根慣熟乎?雲中信使不斷,幸以近日偶筆頻寄,不佞如白家老婢,能讀亦能解也。」 * 袁宏道:「發揮天真自心,掃蕩酸腐之氣,慨然醒世,勃然通民。」 * 袁中道《李溫陵傳》:「…… 骨堅金石,氣薄雲天;言有觸而必吐,意無往而不伸。排搨勝己,跌宕王公,孔文舉調魏武若稚子,嵇叔夜視鍾會如奴隸。鳥巢可復,不改其鳳咮,鸞翮可鎩,不馴其龍性,斯所由焚芝鋤蕙,銜刀若盧者也。嗟乎!才太高,氣太豪……」 * 馮元仲《吊李卓吾先生墓詩》:「手辟洪蒙破混茫,浪翻古今是非場。通身是膽通身識,死後名多道益彰。」 * 許自昌《樗齋漫錄》:「(馮夢龍)酷愛李氏之學,奉為蓍蔡。」 * 吳虞《李卓吾別傳》:「張問達、王雅量能焚毀卓吾之書於一時,誣陷卓吾之身於一日…… 卓吾書盛行,咳唾間非卓吾不歡,几案間非卓吾不適,朝廷雖焚毀之,而士大夫則相與重鋟,且流傳於日本」。 * 宋恕以李贄為知音。1899 年寫有四首《讀松陰 <幽室文稿>》絕句,其中第三首為:「李氏微宗世莫傳,荒涼誰復問遺編,何期海外高人賞,從此卓吾萬萬年」 ### 貶 * 顧憲成《束高景逸書》:「李卓吾大抵是人之非,非人之是,又以成敗為是非而已。學術到此,真是塗炭,惟有仰屋竊嘆而已!如何如何!」「今日士風猖狂,實開於此。全不讀《四書》本經,而李氏《藏書》、《焚書》人挾一冊以為奇貨。壞人心,傷風化,天下之禍,未知所終也。」 * 《四庫全書目錄提要》:「贄非聖無法,敢為異論。雖以妖言逮治,懼而自到,而焦竑等盛相推重,頗榮眾聽,遂使鄉塾陋儒,翕然尊信,至今為人心風俗之害。故其人可誅,其書可毀,而仍存其目,以明正其名教之罪人,誣民之邪說。」 * 《四庫全書總目・別史類存目》:「贄書皆狂悖乖謬,非聖無法,惟此書抨擊孔子,另立褒貶,凡千古相傳之善惡,無不顛倒易位,尤以罪不容誅者。其書可毀,其名亦不足以污簡牘,特以贄大言欺世,至今鄉曲陋儒,震其虛名,如置之不論恐貽害人心,故特存其目,以深曝其罪。」 ### 其他觀點 * 沈瓚在《近事叢殘》中說:(李贄)「好為驚世駭俗之論、務反宋儒道學之說。…… 儒釋從之者幾千萬人。其學以解脫直截為宗,少年高曠豪舉之士,多樂慕之。後學如狂,不但儒教潰防,即釋宗繩檢,亦多所清棄。」 * 沈鐵《李卓吾傳》說:「載贄再往白門(南京),而焦竑以翰林家居,尋訪舊盟,南都士更靡然向之。登壇說法,傾動大江南北。北通州馬經綸以御史謫籍,延載贄抵舍,焚香執弟子禮、而燕冀人士望風禮拜尤盛。」 * 李敖在《李敖快意恩仇錄》裡寫道:「人物中我偏好『性格巨星』式,像東方朔、像李贄、像金聖歎、像汪中、像狄阿傑尼斯(Diogenes)、像伏爾泰、像斯威夫特(Swift)、像蕭伯納、像巴頓將軍(Gen.George Patton),我喜歡他們的鋒利和那股表現鋒利的激情。」 * 黃仁宇在《萬曆十五年》的最後一章專論李贄說:「李贄的悲觀不僅屬於個人,也屬於他所生活的時代。傳統的政治已經凝固 ,類似宗教改革或者文藝復興的新生命無法在這樣的環境中孕育。社會環境把個人理智上的自由壓縮在極小的限度之內,人的廉潔和誠信,也只能長爲灌木,不能形成叢林。」 ### 近代 李贄的著述,自明朝以來,先後數次被禁毀,民間盜印、甚至假託其文章者不絕,門人汪本鈳說:「(卓吾)一死而書益傳,名益重…… 漸至今日,坊間一切戲劇淫謔刻本批點,動曰卓吾先生。」 值得一提的是,在 1974 年的批林批孔運動中,李贄被當作尊法反儒的英雄,被中共加以推崇,他的著作被劃歸「法家」。 ## 傳記、事跡輯錄 * 卓吾論略(《焚書》) * 自贊(《焚書》) * 感慨平生(《焚書》) * 袁中道:李溫陵傳(《珂雪齋近集文鈔》) * 汪可受:卓吾老子墓碑(《畿輔通志》) * 沈鈇:李卓吾傳(《閩書》) * 何喬遠:李贄傳(《閩書》) * 錢謙益:卓吾先生李贄(《列朝詩集》) * 談遷:李贄傳(《國榷》) * 查繼佐:李贄、袁黃(《罪惟錄》) * 傅繼鱗:李贄傳(《明書・異教傳》) * 王鴻緒:李贄(《明史稿》) * 彭際清:李卓吾傳(《居士傳》) * 《麻城縣誌》:李贄傳 * 《泉州府志》:李贄傳 * 《福建通志》:李贄傳 * 《雲南通志》:李贄傳 * 吳虞:《明李卓吾別傳》 * 焦竑:《澹園集》 * 汪本鈳:卓吾先師告文 * 沈德符:《萬曆野獲編》 * 朱國楨:《涌幢小品》 * 沈瓚:《近事叢殘》 * 謝肇淛:《五雜俎》 * 劉侗、於奕正:《帝京景物略》 * 黃宗羲:《明儒學案》 * 顧炎武:《日知錄》 * 《明實錄》 * 《李卓吾年譜》(鈴木虎雄 著) * 《林李宗譜》 ## 注釋 ## 參考文獻 ## 外部連結 * 王璦玲:〈曲盡真情,由乎自然──論李贄《琵琶記》評點之哲學視野與批評意識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參見 * 王陽明、心學 * 王泰州、泰州學派 * 塞巴斯蒂安・卡斯特利奧
null
26,416
2023-05-04T08:06:44Z
76,452,602
百泉居士
3,268,478
<p><b>蘭嶼車前蕨</b>(學名:<span lang="la"><i><b>Antrophyum sessilifolium</b></i></span>),為車前蕨科車前蕨屬下的一個植物種。</p> <h2><span id=".E5.8F.82.E8.80.83.E8.B5.84.E6.96.99"></span><span id="参考资料">參考資料</span></h2> <p><br></p>
**蘭嶼車前蕨**(學名:_**Antrophyum sessilifolium**_),為車前蕨科車前蕨屬下的一個植物種。 ## 參考資料
null
581
2023-04-16T12:27:04Z
60,460,926
蘭嶼車前蕨
1,911,512
<p><b>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第十師一八三團</b>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第十師下轄的一個團,含第十師青河農場,與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北屯市<b>雙渠鎮</b>實行「團鎮合一」的管理體制。 </p> <h2><span id=".E8.A1.8C.E6.94.BF.E5.8C.BA.E5.88.92"></span><span id="行政区划">行政區劃</span></h2> <p>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第十師一八三團下轄以下單位:錫伯渡社區、四連、五連、六連、七連、八連、九連、十連。 </p> <h2><span id=".E5.8F.82.E8.80.83.E8.B5.84.E6.96.99"></span><span id="参考资料">參考資料</span></h2>
**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第十師一八三團**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第十師下轄的一個團,含第十師青河農場,與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北屯市**雙渠鎮**實行「團鎮合一」的管理體制。 ## 行政區劃 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第十師一八三團下轄以下單位:錫伯渡社區、四連、五連、六連、七連、八連、九連、十連。 ## 參考資料
null
2,120
2023-04-16T12:25:18Z
75,415,827
双渠镇_(北屯市)
7,450,788
<p><b>羅伯托·布魯納蒙蒂</b>(義大利語:<span lang="it">Roberto Brunamonti</span>,1959年4月14日<span title="Template:BLP editintro">—</span>),義大利男子籃球運動員。他曾代表義大利獲得1980年夏季奧運會籃球比賽男子銀牌。他也參加了1984年夏季奧運會。</p> <h2><span id=".E5.8F.82.E8.80.83.E8.B5.84.E6.96.99"></span><span id="参考资料">參考資料</span></h2>
**羅伯托・布魯納蒙蒂**(義大利語:Roberto Brunamonti,1959 年 4 月 14 日 —),義大利男子籃球運動員。他曾代表義大利獲得 1980 年夏季奧運會籃球比賽男子銀牌。他也參加了 1984 年夏季奧運會。 ## 參考資料
null
1,437
2023-04-16T12:32:39Z
72,663,364
罗伯托·布鲁纳蒙蒂
3,176,212
<p><b>梅賽德斯-賓士CLS系列</b>(德語:<span lang="de">Mercedes-Benz CLS-Klasse</span>)是一個由德國梅賽德斯-賓士(賓士)所推出的中型四門房車系列,主要鎖定在介於一般標準主管級房車(Executive car)與較為運動風格取向的雙門轎跑車(<span lang="fr">Coupé</span>)之間的過渡市場級距,於2004年首度推出。是市場上第一款量產四門Coupé。2019年捲入西安奔馳新車漏油維權事件。 </p> <h2><span id=".E7.B0.A1.E4.BB.8B"></span><span id="簡介">簡介</span></h2> <h3><span id=".E7.AC.AC.E4.B8.80.E4.BB.A3.EF.BC.88W219.EF.BC.89"></span><span id="第一代(W219)">第一代(W219)</span></h3> <p>CLS系列的起源最早可以回溯至2003年9月時在法蘭克福車展中展出的Vision CLS概念車,並於隔年的2004年正式量產。車廠內部車系代號為W219的第一代CLS,是以賓士廠內代號W211的中型房車E系列的前置引擎、後輪驅動底盤為基礎,加長約152mm的軸距之後修改而來。與作為開發基礎的E系列不大相同的是,CLS系列雖然與E系列同樣是採用四門四座的配置,但卻擁有比較接近一般轎跑車(雙門四座)的流線、跑車風格外型與低矮的車頂。車廠方面也是以「一輛擁有房車舒適性與功能性的轎跑車」這般的訴求在設定CLS系列,稱呼它為「四門轎跑車」並歸類在轎跑車產品系列底下。 </p> <h3><span id=".E7.AC.AC.E4.BA.8C.E4.BB.A3.EF.BC.88W218.EF.BC.89"></span><span id="第二代(W218)">第二代(W218)</span></h3> <p>在2010年巴黎車展中,賓士展出了廠內車系代號W218的第二代CLS系列。W218延續了第一代CLS房車車體搭配轎跑車造型的產品特色,但為了配合賓士新的造型設計趨勢,而擁有較為剛硬、侵略性的外觀,由韓裔設計師Hubert Lee設計。W218 CLS系列擁有七款排氣量與汽缸數量不同的汽油與柴油引擎,其中頂級車款是2011年時上市的CLS 63 AMG,是一輛搭載雙渦輪增壓V型八缸引擎,排氣量5,461cc的高性能取向車款。 </p><p>除了四門轎跑車的版本外,在2010年的北京車展中,賓士車廠展出了一輛命名為CLS Shooting Brake、以CLS系列為基礎所衍生而出的五門旅行車。車系代號X218的CLS Shooting Brake擁有較為接近五門掀背車的流線造型,是其與賓士車廠另一款用途與尺碼相當的E系列旅行車最主要的差異點。 </p> <h3><span id=".E7.AC.AC.E4.B8.89.E4.BB.A3.EF.BC.88C257.EF.BC.89"></span><span id="第三代(C257)">第三代(C257)</span></h3> <p>第三代CLS是目前該系列的最新版本,僅以搭載賓士4MATIC四輪驅動技術的四門轎車發售。 </p> <h2><span id=".E5.8F.83.E8.80.83.E6.96.87.E7.8D.BB"></span><span id="參考文獻">參考文獻</span></h2> <h2><span id=".E5.A4.96.E9.83.A8.E9.80.A3.E7.B5.90"></span><span id="外部連結">外部連結</span></h2> <ul><li>Mercedes-Benz CLS-Class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梅賽德斯-賓士全球官方網站]<span title="英語">(英文)</span></li></ul><!-- NewPP limit report Parsed by mw2285 Cached time: 20230505133827 Cache expiry: 1814400 Reduced expiry: false Complications: [show‐toc] CPU time usage: 0.415 seconds Real time usage: 0.637 seconds Preprocessor visited node count: 2555/1000000 Post‐expand include size: 51467/2097152 bytes Template argument size: 3471/2097152 bytes Highest expansion depth: 30/100 Expensive parser function count: 6/500 Unstrip recursion depth: 0/20 Unstrip post‐expand size: 7819/5000000 bytes Lua time usage: 0.192/10.000 seconds Lua memory usage: 20473657/52428800 bytes Number of Wikibase entities loaded: 0/400 --><!-- Transclusion expansion time report (%,ms,calls,template) 100.00% 424.472 1 -total 26.68% 113.257 1 Template:Reflist 24.41% 103.612 1 Template:Lang-de 15.03% 63.786 5 Template:Category_handler 14.29% 60.664 5 Template:Cite_web 13.18% 55.949 1 Template:NoteTA 9.78% 41.534 2 Template:Dead_link 9.18% 38.975 1 Template:Infobox_automobile 8.46% 35.891 1 Template:梅赛德斯-奔驰汽车 8.44% 35.846 1 Template:Infobox -->
**梅賽德斯 - 賓士 CLS 系列**(德語:Mercedes-Benz CLS-Klasse)是一個由德國梅賽德斯 - 賓士(賓士)所推出的中型四門房車系列,主要鎖定在介於一般標準主管級房車(Executive car)與較為運動風格取向的雙門轎跑車(Coupé)之間的過渡市場級距,於 2004 年首度推出。是市場上第一款量產四門 Coupé。2019 年捲入西安奔馳新車漏油維權事件。 ## 簡介 ### 第一代(W219) CLS 系列的起源最早可以回溯至 2003 年 9 月時在法蘭克福車展中展出的 Vision CLS 概念車,並於隔年的 2004 年正式量產。車廠內部車系代號為 W219 的第一代 CLS,是以賓士廠內代號 W211 的中型房車 E 系列的前置引擎、後輪驅動底盤為基礎,加長約 152mm 的軸距之後修改而來。與作為開發基礎的 E 系列不大相同的是,CLS 系列雖然與 E 系列同樣是採用四門四座的配置,但卻擁有比較接近一般轎跑車(雙門四座)的流線、跑車風格外型與低矮的車頂。車廠方面也是以「一輛擁有房車舒適性與功能性的轎跑車」這般的訴求在設定 CLS 系列,稱呼它為「四門轎跑車」並歸類在轎跑車產品系列底下。 ### 第二代(W218) 在 2010 年巴黎車展中,賓士展出了廠內車系代號 W218 的第二代 CLS 系列。W218 延續了第一代 CLS 房車車體搭配轎跑車造型的產品特色,但為了配合賓士新的造型設計趨勢,而擁有較為剛硬、侵略性的外觀,由韓裔設計師 Hubert Lee 設計。W218 CLS 系列擁有七款排氣量與汽缸數量不同的汽油與柴油引擎,其中頂級車款是 2011 年時上市的 CLS 63 AMG,是一輛搭載雙渦輪增壓 V 型八缸引擎,排氣量 5,461cc 的高性能取向車款。 除了四門轎跑車的版本外,在 2010 年的北京車展中,賓士車廠展出了一輛命名為 CLS Shooting Brake、以 CLS 系列為基礎所衍生而出的五門旅行車。車系代號 X218 的 CLS Shooting Brake 擁有較為接近五門掀背車的流線造型,是其與賓士車廠另一款用途與尺碼相當的 E 系列旅行車最主要的差異點。 ### 第三代(C257) 第三代 CLS 是目前該系列的最新版本,僅以搭載賓士 4MATIC 四輪驅動技術的四門轎車發售。 ## 參考文獻 ## 外部連結 * Mercedes-Benz CLS-Class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梅賽德斯 - 賓士全球官方網站](英文)
null
6,280
2023-04-16T12:26:54Z
74,455,048
梅赛德斯-奔驰CLS级
5,024,427
<p><b>桑比爾區</b>(烏克蘭語:<span lang="uk">Самбірський район</span>),又按俄語名譯為<b>桑博爾區</b>(俄語:<span lang="ru">Самборский район</span>),是烏克蘭利沃夫州的一個區,行政中心設於桑比爾,面積3247.1平方公里,2021年人口數量為225,925人。 </p> <h2><span id=".E5.8E.86.E5.8F.B2"></span><span id="历史">歷史</span></h2> <p>2020年7月18日烏克蘭施行了行政區劃改革,利沃夫州的區份數量減至7個,桑比爾區的面積擴展很多。舊桑比爾區和圖爾卡區以及原不屬於本區的桑比爾市併入桑比爾區。改革前的桑比爾區面積為934平方公里,2020年人口數量為67,063人。 </p> <h2><span id=".E4.B8.8B.E8.BD.84.E5.B8.82.E9.8E.AE"></span><span id="下轄市鎮">下轄市鎮</span></h2> <p>桑比爾區下轄11個市鎮,以下依市鎮人口由多到少排列: </p> <ul><li>桑比爾<span data-orig-title="桑比爾市鎮" data-lang-code="uk" data-lang-name="烏克蘭語" data-foreign-title="Самбірська міська громада"><span>市鎮</span></span></li> <li>魯德基<span data-orig-title="魯德基市鎮" data-lang-code="uk" data-lang-name="烏克蘭語" data-foreign-title="Рудківська міська громада"><span>市鎮</span></span></li> <li>博里尼亞<span data-orig-title="博里尼亞市鎮" data-lang-code="uk" data-lang-name="烏克蘭語" data-foreign-title="Боринська селищна громада"><span>市鎮</span></span></li> <li>圖爾卡<span data-orig-title="圖爾卡市鎮" data-lang-code="uk" data-lang-name="烏克蘭語" data-foreign-title="Турківська міська громада"><span>市鎮</span></span></li> <li>舊桑比爾<span data-orig-title="舊桑比爾市鎮" data-lang-code="uk" data-lang-name="烏克蘭語" data-foreign-title="Старосамбірська міська громада"><span>市鎮</span></span></li> <li>多布羅米利<span data-orig-title="多布羅米利市鎮" data-lang-code="uk" data-lang-name="烏克蘭語" data-foreign-title="Добромильська міська громада"><span>市鎮</span></span></li> <li>比斯科維奇<span data-orig-title="比斯科維奇市鎮" data-lang-code="uk" data-lang-name="烏克蘭語" data-foreign-title="Бісковицька сільська громада"><span>市鎮</span></span></li> <li>黑里夫<span data-orig-title="黑里夫市鎮" data-lang-code="uk" data-lang-name="烏克蘭語" data-foreign-title="Хирівська міська громада"><span>市鎮</span></span></li> <li>斯特里爾基<span data-orig-title="斯特里爾基市鎮" data-lang-code="uk" data-lang-name="烏克蘭語" data-foreign-title="Стрілківська сільська громада"><span>市鎮</span></span></li> <li>新卡利尼夫<span data-orig-title="新卡利尼夫市鎮" data-lang-code="uk" data-lang-name="烏克蘭語" data-foreign-title="Новокалинівська міська громада"><span>市鎮</span></span></li> <li>拉利夫卡<span data-orig-title="拉利夫卡市鎮" data-lang-code="uk" data-lang-name="烏克蘭語" data-foreign-title="Ралівська сільська громада"><span>市鎮</span></span></li></ul><h2><span id=".E5.8F.83.E8.80.83.E8.B3.87.E6.96.99"></span><span id="參考資料">參考資料</span></h2> <!-- NewPP limit report Parsed by mw2291 Cached time: 20230505133245 Cache expiry: 1814400 Reduced expiry: false Complications: [] CPU time usage: 0.577 seconds Real time usage: 0.840 seconds Preprocessor visited node count: 6267/1000000 Post‐expand include size: 276265/2097152 bytes Template argument size: 11270/2097152 bytes Highest expansion depth: 29/100 Expensive parser function count: 74/500 Unstrip recursion depth: 0/20 Unstrip post‐expand size: 8037/5000000 bytes Lua time usage: 0.268/10.000 seconds Lua memory usage: 15061212/52428800 bytes Number of Wikibase entities loaded: 1/400 --><!-- Transclusion expansion time report (%,ms,calls,template) 100.00% 591.606 1 -total 37.10% 219.468 1 Template:Infobox_settlement 31.41% 185.852 1 Template:Infobox 26.33% 155.743 1 Template:利沃夫州行政區劃 26.15% 154.690 2 Template:Navbox 22.72% 134.391 72 Template:Link-uk 17.58% 104.001 1 Template:Lang-uk 10.13% 59.935 1 Template:Reflist 7.23% 42.771 1 Template:Cite_book 5.79% 34.274 11 Template:Tsl -->
**桑比爾區**(烏克蘭語:Самбірський район),又按俄語名譯為**桑博爾區**(俄語:Самборский район),是烏克蘭利沃夫州的一個區,行政中心設於桑比爾,面積 3247.1 平方公里,2021 年人口數量為 225,925 人。 ## 歷史 2020 年 7 月 18 日烏克蘭施行了行政區劃改革,利沃夫州的區份數量減至 7 個,桑比爾區的面積擴展很多。舊桑比爾區和圖爾卡區以及原不屬於本區的桑比爾市併入桑比爾區。改革前的桑比爾區面積為 934 平方公里,2020 年人口數量為 67,063 人。 ## 下轄市鎮 桑比爾區下轄 11 個市鎮,以下依市鎮人口由多到少排列: * 桑比爾市鎮 * 魯德基市鎮 * 博里尼亞市鎮 * 圖爾卡市鎮 * 舊桑比爾市鎮 * 多布羅米利市鎮 * 比斯科維奇市鎮 * 黑里夫市鎮 * 斯特里爾基市鎮 * 新卡利尼夫市鎮 * 拉利夫卡市鎮 ## 參考資料
null
5,813
2023-05-01T21:28:10Z
76,894,307
桑比爾區
7,419,526
<p><b>Mark 82炸彈</b>(英文:Mark 82,Mk 82)是一種無導引、低阻力的<span data-orig-title="通用炸彈" data-lang-code="en" data-lang-name="英語" data-foreign-title="General-purpose bomb"><span>通用炸彈</span></span>,屬於美國Mk 80系列炸彈。爆炸填充物通常是三合一的,但有時也添加了其他成分。與該炸彈一起使用的錐形翼片用以調節炸彈飛行穩定性,防止炸彈在空中翻滾;與Mk 82和Mk 83 LDGP炸彈配套使用的蛇眼鰭組件則用於防止在高速低空投放炸彈的時候,飛機被彈片波及。 </p> <h2><span id=".E5.8F.82.E8.80.83.E6.96.87.E7.8C.AE"></span><span id="参考文献">參考文獻</span></h2> <!-- NewPP limit report Parsed by mw2296 Cached time: 20230506020710 Cache expiry: 1814400 Reduced expiry: false Complications: [vary‐revision‐sha1] CPU time usage: 0.147 seconds Real time usage: 0.199 seconds Preprocessor visited node count: 1040/1000000 Post‐expand include size: 23922/2097152 bytes Template argument size: 5101/2097152 bytes Highest expansion depth: 10/100 Expensive parser function count: 4/500 Unstrip recursion depth: 0/20 Unstrip post‐expand size: 2171/5000000 bytes Lua time usage: 0.069/10.000 seconds Lua memory usage: 5087984/52428800 bytes Number of Wikibase entities loaded: 0/400 --><!-- Transclusion expansion time report (%,ms,calls,template) 100.00% 159.119 1 -total 62.99% 100.234 1 Template:Infobox_weapon 59.60% 94.842 1 Template:Infobox 27.29% 43.420 1 Template:Reflist 24.71% 39.314 2 Template:Cite_web 18.24% 29.030 4 Template:Convert 15.47% 24.614 5 Template:Tsl 7.84% 12.474 1 Template:Mil-stub 6.40% 10.183 1 Template:Asbox -->
**Mark 82 炸彈**(英文:Mark 82,Mk 82) 是一種無導引、低阻力的通用炸彈,屬於美國 Mk 80 系列炸彈。爆炸填充物通常是三合一的,但有時也添加了其他成分。與該炸彈一起使用的錐形翼片用以調節炸彈飛行穩定性,防止炸彈在空中翻滾;與 Mk 82 和 Mk 83 LDGP 炸彈配套使用的蛇眼鰭組件則用於防止在高速低空投放炸彈的時候,飛機被彈片波及。 ## 參考文獻
null
2,133
2023-04-16T12:33:38Z
69,717,281
Mark_82炸彈
307,923
<p>《<b>折獄龜鑑</b>》又名《<b>決獄龜鑑</b>》,是南宋人鄭克所著的案例集。紹興三年下詔恤刑,鄭克在五代時期和凝父子所著的《疑獄集》基礎上創作完成《折獄龜鑑》。</p> <h2><span id=".E7.B7.A8.E8.91.97.E7.B5.90.E6.A7.8B"></span><span id="編著結構">編著結構</span></h2> <p>是書以《疑獄集》為底本,增加了很多條目。故事多見於正史,或出於墓誌,更附益宋朝故事。輯錄自春秋、戰國,至北宋大觀、政和年間有關斷獄量刑的案例270餘條,390餘事,並逐條加以評述。許多條目之末,附有鄭克的按語。內容分為〈釋冤〉(上、下)、〈辨誣〉、〈鞫情〉、〈議罪〉、〈宥過〉、〈懲惡〉、〈察奸〉、〈核奸〉、〈擿奸〉、〈察慝〉、〈證慝〉、〈鉤慝〉、〈察盜〉、〈跡盜〉、〈譎盜〉、〈察賊〉、〈跡賊〉、〈譎賊〉、〈嚴明〉、〈矜謹〉等20類。 明代《永樂大典》載有全書,但各卷界限已不可考。清代四庫館臣曾加以校訂,重新整理,分為8卷。清人胡文炳在該書基礎上寫成了《折獄龜鑑補》,計案情719則,約26萬字。 </p> <h2><span id=".E5.85.A7.E5.AE.B9.E8.A9.95.E8.BF.B0"></span><span id="內容評述">內容評述</span></h2> <p>《郡齋讀書志》稱其「依劉向《晏子春秋》,舉其綱要為之目錄,體例井然」。《四庫全書總目提要》亦稱其「究悉物情,用於見聞而資觸發,較和氏父子之書,特為賅備」。《折獄龜鑑》雖以《疑獄集》為基礎,但文字上有所改動,甚至情節上也不盡相同,<mark class="template-facttext" title="需要提供文獻來源">明顯有個人再創作的色彩。</mark></p><p>該書提出了「情跡論」,情指案情真相,跡指痕跡、物證,主張通過物證來推斷案情真相,並反對「深文峻法,務為苛刻」。「情跡論」是物證理論出現的標誌。本書「所輯故事,務求廣博」,<mark class="template-facttext" title="需要提供文獻來源">故不免有迷信的思想,還有鼓吹因果報應之說。</mark></p> <h2><span id=".E6.B3.A8.E9.87.8B"></span><span id="注釋">注釋</span></h2> <h2><span id=".E5.8F.82.E8.A7.81"></span><span id="参见">參見</span></h2> <ul><li>《折獄龜鑑補》</li></ul><h2><span id=".E5.A4.96.E9.83.A8.E9.80.A3.E7.B5.90"></span><span id="外部連結">外部連結</span></h2>
《**折獄龜鑑**》又名《**決獄龜鑑**》,是南宋人鄭克所著的案例集。紹興三年下詔恤刑,鄭克在五代時期和凝父子所著的《疑獄集》基礎上創作完成《折獄龜鑑》。 ## 編著結構 是書以《疑獄集》為底本,增加了很多條目。故事多見於正史,或出於墓誌,更附益宋朝故事。輯錄自春秋、戰國,至北宋大觀、政和年間有關斷獄量刑的案例 270 餘條,390 餘事,並逐條加以評述。許多條目之末,附有鄭克的按語。內容分為〈釋冤〉(上、下)、〈辨誣〉、〈鞫情〉、〈議罪〉、〈宥過〉、〈懲惡〉、〈察奸〉、〈核奸〉、〈擿奸〉、〈察慝〉、〈證慝〉、〈鉤慝〉、〈察盜〉、〈跡盜〉、〈譎盜〉、〈察賊〉、〈跡賊〉、〈譎賊〉、〈嚴明〉、〈矜謹〉等 20 類。 明代《永樂大典》載有全書,但各卷界限已不可考。清代四庫館臣曾加以校訂,重新整理,分為 8 卷。清人胡文炳在該書基礎上寫成了《折獄龜鑑補》,計案情 719 則,約 26 萬字。 ## 內容評述 《郡齋讀書志》稱其「依劉向《晏子春秋》,舉其綱要為之目錄,體例井然」。《四庫全書總目提要》亦稱其「究悉物情,用於見聞而資觸發,較和氏父子之書,特為賅備」。《折獄龜鑑》雖以《疑獄集》為基礎,但文字上有所改動,甚至情節上也不盡相同,明顯有個人再創作的色彩。 該書提出了「情跡論」,情指案情真相,跡指痕跡、物證,主張通過物證來推斷案情真相,並反對「深文峻法,務為苛刻」。「情跡論」是物證理論出現的標誌。本書「所輯故事,務求廣博」,故不免有迷信的思想,還有鼓吹因果報應之說。 ## 注釋 ## 參見 * 《折獄龜鑑補》 ## 外部連結
null
2,559
2022-10-10T00:59:55Z
73,432,740
折獄龜鑑
2,929,599
<p>《<b>絕命異次元</b>》<span>(英語:<span lang="en"><i>Dead Space</i></span>)</span>是美國藝電遊戲公司旗下的Visceral Games工作室所推出的一系列第三人稱過肩射擊遊戲的總稱,系列發行於Microsoft Windows、PlayStation 3、XBox 360、Wii、iOS、Android平台。系列最初作品於2008年10月14日發行,並獲得了一致好評,被稱呼為是藝電公司史上所做出的「最恐怖的遊戲」。遊戲的成功使藝電公司繼續開發遊戲多個續作等衍生作品,而正統續作《絕命異次元2》於2011年1月25日發行。</p><p>系列中每一部遊戲都有各自的劇情和故事,通過第三人稱射擊的方式讓玩家體驗到遊戲裏的外星恐怖氣氛。遊戲劇情設定於26世紀的虛幻未來,同時也包括未來的服裝、武器、太空艙等。每部主要遊戲都圍繞著遊戲主人公—工程師艾薩克·克拉克(Isaac Clarke),以及出現在他身邊的一系列外星怪物等恐怖事情。 </p> <h2><span id=".E9.81.8A.E6.88.B2"></span><span id="遊戲">遊戲</span></h2> <h3><span id=".E4.B8.BB.E8.A6.81.E7.B3.BB.E5.88.97"></span><span id="主要系列">主要系列</span></h3> <h4><span id=".E7.B5.95.E5.91.BD.E7.95.B0.E6.AC.A1.E5.85.83"></span><span id="絕命異次元">絕命異次元</span></h4> <p>系列的首部作品,發行於2008年10月14日。劇情發生地點位於停在「聖盾七號星系」(Aegis Ⅶ)的大型採礦星艦「石村號」(USG Ishimura),主角艾薩克·克拉克靠他自己在船上修復系統、盡全力生存的故事。第一部採用「純恐怖」方式來敘述,讓玩家體驗到真實、密閉感覺的外星恐怖氣氛,遊戲除了部分地區會有其他角色協助以外,幾乎從頭到尾都是玩家在船上獨自行進、執行任務。面對的敵人則是恐怖外星生物「屍變體」(Necromorphs),玩家要靠一些實戰技巧來對付敵人,以進入下一個環節。 </p> <h4><span id=".E7.B5.95.E5.91.BD.E7.95.B0.E6.AC.A1.E5.85.832"></span><span id="絕命異次元2">絕命異次元2</span></h4> <p>系列的第二部作品,發行於2011年1月,而這次首次加入了網上多人模式。遊戲延續了前作劇情,發生於前作的三年以後,遊戲地點轉移至一座建立在泰坦星的大型宇宙都市「蔓生區」(The Sprawl)。主角依舊是工程師艾薩克·克拉克,這次他除了在屍變體爆發的蔓生區生存同時,還必須瞭解到他來此的這段期間到底發生了什麼事情。艾薩克這次會遇見多名新角色,會在艾薩克行進途中干預或是協助他前進。在此同時,艾薩克受一座新的神印所影響,開始被他自己心中的心魔折磨。 </p> <h4><span id=".E7.B5.95.E5.91.BD.E7.95.B0.E6.AC.A1.E5.85.833"></span><span id="絕命異次元3">絕命異次元3</span></h4> <p>系列的第三部主要作品,於2013年2月發售並加入了網上雙人合作模式。泰坦星死靈變體爆發事件後三年,CEC工程師艾薩克於月球殖民地躲避期間被地球政府軍最後兩名士兵發現,希望協助尋找於塔弗蘭提斯(Tau Volantis)星域失去聯絡的泰坦空間站死靈變體爆發生還者愛莉(Ellie Langford)。在遺留於該宙域達200年之久的殖民軍殘骸中,愛莉從當年殖民軍考察隊寫下之神印文字推斷他們可能已找到神印的源頭。艾薩克與眾人決定降落塔弗蘭提斯星,望能永久阻止死靈變體爆發。 </p> <h4><span id=".E6.AD.BB.E4.BA.A1.E7.A9.BA.E9.97.B4.EF.BC.9A.E9.87.8D.E5.88.B6.E7.89.88"></span><span id="死亡空间:重制版">絕命異次元:重製版</span></h4> <p>絕命異次元初代的重製版,在2021年7月22日的EA Play Live活動上公布,計劃於2023年1月27日發售,由Motive Studio開發。 </p><h3><span id=".E8.A1.8D.E7.94.9F.E4.BD.9C.E5.93.81"></span><span id="衍生作品">衍生作品</span></h3> <h4><span id=".E7.B5.95.E5.91.BD.E7.95.B0.E6.AC.A1.E5.85.83.EF.BC.9A.E6.92.A4.E9.9B.A2"></span><span id="絕命異次元:撤離">絕命異次元:撤離</span></h4> <p>只於Wii和PS3平台發售,描述克里恩號到達石村號上發生的事情。本作主角內森·麥克尼爾(Nathan McNeil)是石村號上的一名安保人員,在石村號災變發生後與上司山姆·考德威爾(Sam Caldwell)及考德威爾的女友萊克辛·默多克(Lexine Murdoch)一起嘗試從石村號上逃脫。 </p> <h4><span id=".E7.B5.95.E5.91.BD.E7.95.B0.E6.AC.A1.E5.85.83.EF.BC.9A.E6.98.9F.E7.81.AB"></span><span id="絕命異次元:星火">絕命異次元:星火</span></h4> <p>只於PSN和XBox發售的漫畫遊戲,絕命異次元2前傳。本作主角佛朗哥(Franco)被派往查看他所居住的泰坦星巨大太空都市出現問題的電力系統時遭遇死靈變體爆發,其後接到命令營救一名名叫艾薩克·克拉克的病人。 </p> <h4><span id=".E7.B5.95.E5.91.BD.E7.95.B0.E6.AC.A1.E5.85.83_.28.E6.89.8B.E6.A9.9F.E7.89.88.29"></span><span id="絕命異次元_(手機版)">絕命異次元 (手機版)</span></h4> <p>絕命異次元2的另一部前傳。敘述代號為Vandal的工程師Carrie Norton被統一教唆使,前去二代的舞台泰坦空間站進行破壞,好讓統一教促使的死靈變體危機迅速在太空站中蔓延。 </p> <h2><span id=".E5.8A.87.E6.83.85"></span><span id="劇情">劇情</span></h2> <p>二十六世紀,地球隨著人類用盡天然資源而陷入生態危機,所有沿海城市因為全球暖化而被海水淹沒;由於內陸居住地急劇減少,人類便開始將領域擴張至外太空,實行外星殖民化工程。掌管地球維護使命的「地球政府」(EarthGov)開始依靠「行星裂解」工程:開採其他星球內部的稀有原料和資源來回收利用,一向通過大型採礦星艦實行此工程。但同時,地球政府剛好也在調查另一種可能性,於二十三世紀時在希克蘇魯伯隕石坑中尋獲的一座古老神秘的外星文物「神印」(Marker);神印即便沒有明顯的來源,但地球政府認為其文物可作為持續電磁場信號的繼電器,因此認為神印能為人類提供永恆能源。當政府開始對神印實施逆向工程時,主研究員麥可·奧特曼(Michael Altman)試圖對大眾公佈神印的事情,這也導致他很快就遭到政府暗殺身亡,而原始神印也從此消失無蹤、至今沒有被人找到。奧特曼死後,他的重大發現使一部分支持者將他封為「殉道者」,而一個為紀念他所成立的宗教團體「統一教」(Unitology)也正式組成。和地球政府不同,統一教取得奧特曼其中一個研究報告,推論神印能通過一種被稱為「聚合」的現象,使他們全部能團結起來並「成為一體」,而神印至今也作為統一教認定的人類救世主。 </p><p>數十年下來,地球政府成功從原始「黑色神印」上提取出鉍元素、以逆向工程方式制出一系列複製品:「紅色神印」(Red Marker),隨後開始研究工作。始料未及的是,所複刻出的人造神印所散發出的某種電磁信號,開始對人體產生妄想和幻聽的症狀,使人們自相殘殺的同時也會通過相同的信號,將人類死亡屍體轉換成為一種攻擊性強的恐怖外星生物「屍變體」(Necromorphs);這些生物同時作為整個遊戲系列的主要敵人。地球政府見局勢失控之下終止所有神印工作,將所有複製出的神印棄置於其他星系。但當統一教得知事情後,他們秘密延續地球政府未完成的工作,並開始四處找尋位於太空各地的神印,認為他們能找到也只是時間問題。 </p><p>其中一座紅色神印被地球政府安置在一座廢棄星系「聖盾七號」,加以隔離過程中還包括監察其效能。但事與願違,這座星系幾年後被負責行星裂解的「和諧開採公司」(Concordance Extraction Corporation,CEC)無意間發現,並開始一場非法的星球開採任務,公司礦工也發現存放於星球上的神印後,將其運回大型採礦星艦「石村號」(USG Ishimura),而此行動也導致星球殖民地和石村號內部的屍變體爆發,造成無數船員和工人死傷。其後,一名為尋找女友而自願登上石村號維修的CEC工程師<b>艾薩克·克拉克</b>(Issac Clarke),對抗屍變體以及走過石村號時,無意間也和神印本身建立某種「精神連結」,從此拉開《絕命異次元》的序幕…… </p> <h2><span id=".E4.BA.BA.E7.89.A9"></span><span id="人物">人物</span></h2> <dl><dt>艾薩克·克拉克(Isaac Clark)</dt> <dd>本系列正傳的主角。是和諧採礦公司(Concordance Extraction Corporation,簡稱CEC)的特級工程師,因女友妮可發來的一篇RIG訊息令他感覺不對勁,於是自願參加前往行星裂解船USG石村號(USG Ishimura)的修理工作,結果因此遇上死靈變體危機的爆發……</dd> <dd>在解決了石村號的危機後,在宇宙漂流的艾薩克被地球政府回收,並被帶到泰坦太空站上安置。實為地球政府要從其腦中了解神印的知識,好建造自己的神印。於三年後被佛朗哥救出,並再次見證了泰坦號上的死靈變體危機爆發……</dd> <dd>又一次解決了死靈變體危機後,對此感覺厭倦的艾薩克躲在月球殖民地的某處公寓,直到被地球軍最後的部隊發現,並告知其前女友艾莉失蹤,為了拯救艾莉,艾薩克於是決定和他們合作,卻意外地在那發現了神印的源頭……</dd> <dd>其名字其實是向世界著名的科幻名家艾薩克·艾西莫夫與亞瑟·克拉克致敬。</dd></dl><h2><span id=".E5.89.A7.E6.83.85.E9.A1.BA.E5.BA.8F"></span><span id="剧情顺序">劇情順序</span></h2> <h2><span id=".E6.9D.82.E9.A1.B9"></span><span id="杂项">雜項</span></h2> <h3><span id=".E9.9A.90.E8.97.8F.E4.BF.A1.E6.81.AF"></span><span id="隐藏信息">隱藏信息</span></h3> <p>絕命異次元其中五個作品所有章節之首個字母可拼出一個信息: </p> <dl><dd>絕命異次元:N.I.C.O.L.E.I.S.D.E.A.D. - Nicole is dead(妮可已經死了)</dd> <dd>絕命異次元:抽離:W.A.R.R.E.N.L.I.E.S. - Warren lies(沃倫在撒謊)</dd> <dd>絕命異次元3:B.R.O.T.H.E.R.M.O.O.N.S.A.R.E.A.W.A.K.E. - Brother Moons are Awake(月亮群已醒來)</dd> <dd>絕命異次元3:覺醒:R.I.P. - Rest In Peace(安息)</dd> <dd>絕命異次元(手機版):H.E.W.I.L.L.B.E.T.R.A.Y. - He Will Betray(他將背叛)</dd></dl><h3><span id=".E6.AD.BB.E9.9D.88.E8.AE.8A.E9.AB.94"></span><span id="死靈變體">死靈變體</span></h3> <p>死靈變體(Necromorph)是因受不明感染而突變和復活之屍體,對非同類極具攻擊性,其存在被認為是殺死其他生物以製造更多屍體藉此擴大感染。大部分死靈變體均因接觸外星遺跡神印而生,宗教團體統一教部分人士認為牠們是死後生命之型態而視之為神聖。 </p><p>死靈變體無法被殺死或消滅,只能切斷其四肢或觸手之類的肢體才可以阻止其行動,某些特別龐大的死靈變體身上則有特定的弱點可以攻擊。 </p> <h3><span id=".E7.A5.9E.E5.8D.B0"></span><span id="神印">神印</span></h3> <p>神印(Marker)是來自外星之不明遺跡,被認為是導致死靈變體爆發之主要原因。根據絕命異次元3,數百萬年前塔弗蘭提斯星(Tau Volantis)之原居民發現了神印,認為其巨大的能量能解決能源危機而大量複製,但不久導致大規模死靈變體爆發,大量屍體使神印引發「聚合」(Convergence),把所有屍體吸收形成體積足以媲美衛星之「神印之月」(Brethren Moon)。神印之月的存在目的被認為是透過神印製造更多死靈變體,把牠們聚合吸收從而製造更多同類。 </p><p>絕命異次元中,地球政府於數百年前同樣發現了神印,透過逆向工程製造出複製品後把它置於伊吉斯Ⅶ星(Aegis Ⅶ)以監測效能,不久死靈變體爆發,政府關閉研究並封鎖星體,多年後行星裂解船石村號前來進行非法開採,導致爆發再次發生。遊戲顯示曾接觸神印的人士大多出現嚴重幻覺和恐慌症狀並互相殘殺。 </p> <h2><span id=".E5.8F.82.E8.80.83.E6.B3.A8.E9.87.8A"></span><span id="参考注释">參考注釋</span></h2> <h2><span id=".E5.A4.96.E9.83.A8.E9.93.BE.E6.8E.A5"></span><span id="外部链接">外部連結</span></h2> <ul><li><span><span>官方網站</span></span><span title="英語">(英文)</span></li></ul><!-- NewPP limit report Parsed by mw2295 Cached time: 20230505131144 Cache expiry: 1814400 Reduced expiry: false Complications: [show‐toc] CPU time usage: 0.427 seconds Real time usage: 0.533 seconds Preprocessor visited node count: 2604/1000000 Post‐expand include size: 423016/2097152 bytes Template argument size: 2546/2097152 bytes Highest expansion depth: 8/100 Expensive parser function count: 20/500 Unstrip recursion depth: 0/20 Unstrip post‐expand size: 1351/5000000 bytes Lua time usage: 0.179/10.000 seconds Lua memory usage: 7597463/52428800 bytes Number of Wikibase entities loaded: 1/400 --><!-- Transclusion expansion time report (%,ms,calls,template) 100.00% 340.484 1 -total 29.84% 101.617 1 Template:NoteTA 15.84% 53.942 1 Template:Infobox_VG_series 14.00% 47.676 1 Template:Infobox 13.33% 45.379 17 Template:Le 12.29% 41.854 1 Template:艺电 12.12% 41.261 1 Template:Reflist 11.69% 39.798 1 Template:NavboxV2 10.72% 36.514 1 Template:Cite_web 8.55% 29.122 1 Template:Official -->
《**絕命異次元**》(英語:_Dead Space_)是美國藝電遊戲公司旗下的 Visceral Games 工作室所推出的一系列第三人稱過肩射擊遊戲的總稱,系列發行於 Microsoft Windows、PlayStation 3、XBox 360、Wii、iOS、Android 平台。系列最初作品於 2008 年 10 月 14 日發行,並獲得了一致好評,被稱呼為是藝電公司史上所做出的「最恐怖的遊戲」。遊戲的成功使藝電公司繼續開發遊戲多個續作等衍生作品,而正統續作《絕命異次元 2》於 2011 年 1 月 25 日發行。 系列中每一部遊戲都有各自的劇情和故事,通過第三人稱射擊的方式讓玩家體驗到遊戲裏的外星恐怖氣氛。遊戲劇情設定於 26 世紀的虛幻未來,同時也包括未來的服裝、武器、太空艙等。每部主要遊戲都圍繞著遊戲主人公 — 工程師艾薩克・克拉克(Isaac Clarke),以及出現在他身邊的一系列外星怪物等恐怖事情。 ## 遊戲 ### 主要系列 #### 絕命異次元 系列的首部作品,發行於 2008 年 10 月 14 日。劇情發生地點位於停在「聖盾七號星系」(Aegis Ⅶ)的大型採礦星艦「石村號」(USG Ishimura),主角艾薩克・克拉克靠他自己在船上修復系統、盡全力生存的故事。第一部採用「純恐怖」方式來敘述,讓玩家體驗到真實、密閉感覺的外星恐怖氣氛,遊戲除了部分地區會有其他角色協助以外,幾乎從頭到尾都是玩家在船上獨自行進、執行任務。面對的敵人則是恐怖外星生物「屍變體」(Necromorphs),玩家要靠一些實戰技巧來對付敵人,以進入下一個環節。 #### 絕命異次元 2 系列的第二部作品,發行於 2011 年 1 月,而這次首次加入了網上多人模式。遊戲延續了前作劇情,發生於前作的三年以後,遊戲地點轉移至一座建立在泰坦星的大型宇宙都市「蔓生區」(The Sprawl)。主角依舊是工程師艾薩克・克拉克,這次他除了在屍變體爆發的蔓生區生存同時,還必須瞭解到他來此的這段期間到底發生了什麼事情。艾薩克這次會遇見多名新角色,會在艾薩克行進途中干預或是協助他前進。在此同時,艾薩克受一座新的神印所影響,開始被他自己心中的心魔折磨。 #### 絕命異次元 3 系列的第三部主要作品,於 2013 年 2 月發售並加入了網上雙人合作模式。泰坦星死靈變體爆發事件後三年,CEC 工程師艾薩克於月球殖民地躲避期間被地球政府軍最後兩名士兵發現,希望協助尋找於塔弗蘭提斯(Tau Volantis)星域失去聯絡的泰坦空間站死靈變體爆發生還者愛莉(Ellie Langford)。在遺留於該宙域達 200 年之久的殖民軍殘骸中,愛莉從當年殖民軍考察隊寫下之神印文字推斷他們可能已找到神印的源頭。艾薩克與眾人決定降落塔弗蘭提斯星,望能永久阻止死靈變體爆發。 #### 絕命異次元:重製版 絕命異次元初代的重製版,在 2021 年 7 月 22 日的 EA Play Live 活動上公布,計劃於 2023 年 1 月 27 日發售,由 Motive Studio 開發。 ### 衍生作品 #### 絕命異次元:撤離 只於 Wii 和 PS3 平台發售,描述克里恩號到達石村號上發生的事情。本作主角內森・麥克尼爾(Nathan McNeil)是石村號上的一名安保人員,在石村號災變發生後與上司山姆・考德威爾(Sam Caldwell)及考德威爾的女友萊克辛・默多克(Lexine Murdoch)一起嘗試從石村號上逃脫。 #### 絕命異次元:星火 只於 PSN 和 XBox 發售的漫畫遊戲,絕命異次元 2 前傳。本作主角佛朗哥(Franco)被派往查看他所居住的泰坦星巨大太空都市出現問題的電力系統時遭遇死靈變體爆發,其後接到命令營救一名名叫艾薩克・克拉克的病人。 #### 絕命異次元 (手機版) 絕命異次元 2 的另一部前傳。敘述代號為 Vandal 的工程師 Carrie Norton 被統一教唆使,前去二代的舞台泰坦空間站進行破壞,好讓統一教促使的死靈變體危機迅速在太空站中蔓延。 ## 劇情 二十六世紀,地球隨著人類用盡天然資源而陷入生態危機,所有沿海城市因為全球暖化而被海水淹沒;由於內陸居住地急劇減少,人類便開始將領域擴張至外太空,實行外星殖民化工程。掌管地球維護使命的「地球政府」(EarthGov)開始依靠「行星裂解」工程:開採其他星球內部的稀有原料和資源來回收利用,一向通過大型採礦星艦實行此工程。但同時,地球政府剛好也在調查另一種可能性,於二十三世紀時在希克蘇魯伯隕石坑中尋獲的一座古老神秘的外星文物「神印」(Marker);神印即便沒有明顯的來源,但地球政府認為其文物可作為持續電磁場信號的繼電器,因此認為神印能為人類提供永恆能源。當政府開始對神印實施逆向工程時,主研究員麥可・奧特曼(Michael Altman)試圖對大眾公佈神印的事情,這也導致他很快就遭到政府暗殺身亡,而原始神印也從此消失無蹤、至今沒有被人找到。奧特曼死後,他的重大發現使一部分支持者將他封為「殉道者」,而一個為紀念他所成立的宗教團體「統一教」(Unitology)也正式組成。和地球政府不同,統一教取得奧特曼其中一個研究報告,推論神印能通過一種被稱為「聚合」的現象,使他們全部能團結起來並「成為一體」,而神印至今也作為統一教認定的人類救世主。 數十年下來,地球政府成功從原始「黑色神印」上提取出鉍元素、以逆向工程方式制出一系列複製品:「紅色神印」(Red Marker),隨後開始研究工作。始料未及的是,所複刻出的人造神印所散發出的某種電磁信號,開始對人體產生妄想和幻聽的症狀,使人們自相殘殺的同時也會通過相同的信號,將人類死亡屍體轉換成為一種攻擊性強的恐怖外星生物「屍變體」(Necromorphs);這些生物同時作為整個遊戲系列的主要敵人。地球政府見局勢失控之下終止所有神印工作,將所有複製出的神印棄置於其他星系。但當統一教得知事情後,他們秘密延續地球政府未完成的工作,並開始四處找尋位於太空各地的神印,認為他們能找到也只是時間問題。 其中一座紅色神印被地球政府安置在一座廢棄星系「聖盾七號」,加以隔離過程中還包括監察其效能。但事與願違,這座星系幾年後被負責行星裂解的「和諧開採公司」(Concordance Extraction Corporation,CEC)無意間發現,並開始一場非法的星球開採任務,公司礦工也發現存放於星球上的神印後,將其運回大型採礦星艦「石村號」(USG Ishimura),而此行動也導致星球殖民地和石村號內部的屍變體爆發,造成無數船員和工人死傷。其後,一名為尋找女友而自願登上石村號維修的 CEC 工程師**艾薩克・克拉克**(Issac Clarke),對抗屍變體以及走過石村號時,無意間也和神印本身建立某種「精神連結」,從此拉開《絕命異次元》的序幕…… ## 人物 **艾薩克・克拉克(Isaac Clark)** : 本系列正傳的主角。是和諧採礦公司(Concordance Extraction Corporation,簡稱 CEC)的特級工程師,因女友妮可發來的一篇 RIG 訊息令他感覺不對勁,於是自願參加前往行星裂解船 USG 石村號(USG Ishimura)的修理工作,結果因此遇上死靈變體危機的爆發……   : 在解決了石村號的危機後,在宇宙漂流的艾薩克被地球政府回收,並被帶到泰坦太空站上安置。實為地球政府要從其腦中了解神印的知識,好建造自己的神印。於三年後被佛朗哥救出,並再次見證了泰坦號上的死靈變體危機爆發……   : 又一次解決了死靈變體危機後,對此感覺厭倦的艾薩克躲在月球殖民地的某處公寓,直到被地球軍最後的部隊發現,並告知其前女友艾莉失蹤,為了拯救艾莉,艾薩克於是決定和他們合作,卻意外地在那發現了神印的源頭……   : 其名字其實是向世界著名的科幻名家艾薩克・艾西莫夫與亞瑟・克拉克致敬。 ## 劇情順序 ## 雜項 ### 隱藏信息 絕命異次元其中五個作品所有章節之首個字母可拼出一個信息:   : 絕命異次元:N.I.C.O.L.E.I.S.D.E.A.D. - Nicole is dead(妮可已經死了)   : 絕命異次元:抽離:W.A.R.R.E.N.L.I.E.S. - Warren lies(沃倫在撒謊)   : 絕命異次元 3:B.R.O.T.H.E.R.M.O.O.N.S.A.R.E.A.W.A.K.E. - Brother Moons are Awake(月亮群已醒來)   : 絕命異次元 3:覺醒:R.I.P. - Rest In Peace(安息)   : 絕命異次元(手機版):H.E.W.I.L.L.B.E.T.R.A.Y. - He Will Betray(他將背叛) ### 死靈變體 死靈變體(Necromorph)是因受不明感染而突變和復活之屍體,對非同類極具攻擊性,其存在被認為是殺死其他生物以製造更多屍體藉此擴大感染。大部分死靈變體均因接觸外星遺跡神印而生,宗教團體統一教部分人士認為牠們是死後生命之型態而視之為神聖。 死靈變體無法被殺死或消滅,只能切斷其四肢或觸手之類的肢體才可以阻止其行動,某些特別龐大的死靈變體身上則有特定的弱點可以攻擊。 ### 神印 神印(Marker)是來自外星之不明遺跡,被認為是導致死靈變體爆發之主要原因。根據絕命異次元 3,數百萬年前塔弗蘭提斯星(Tau Volantis)之原居民發現了神印,認為其巨大的能量能解決能源危機而大量複製,但不久導致大規模死靈變體爆發,大量屍體使神印引發「聚合」(Convergence),把所有屍體吸收形成體積足以媲美衛星之「神印之月」(Brethren Moon)。神印之月的存在目的被認為是透過神印製造更多死靈變體,把牠們聚合吸收從而製造更多同類。 絕命異次元中,地球政府於數百年前同樣發現了神印,透過逆向工程製造出複製品後把它置於伊吉斯 Ⅶ 星(Aegis Ⅶ)以監測效能,不久死靈變體爆發,政府關閉研究並封鎖星體,多年後行星裂解船石村號前來進行非法開採,導致爆發再次發生。遊戲顯示曾接觸神印的人士大多出現嚴重幻覺和恐慌症狀並互相殘殺。 ## 參考注釋 ## 外部連結 * 官方網站(英文)
null
14,802
2023-05-05T12:20:22Z
76,845,383
死亡空间系列
1,208,269
<p><b>辛酉迫害</b>(<span>韓語:<span title="諺文表記"><span lang="ko">신유박해</span></span><small>/</small><span title="漢字(諺漢混用)表記"><span lang="ko">辛酉迫害</span></span><sup> <i><span title="羅馬字表記" lang="ko-Latn">Sinyu Bakhae</span></i> <span>?</span></sup></span>),舊稱<b>辛酉邪獄</b>(<span>韓語:<span title="諺文表記"><span lang="ko">신유사옥</span></span><small>/</small><span title="漢字(諺漢混用)表記"><span lang="ko">辛酉邪獄</span></span><sup> <i><span title="羅馬字表記" lang="ko-Latn">Sinyu Saok</span></i> <span>?</span></sup></span>),是發生在1801年,朝鮮純祖時期政府迫害天主教的事件。是朝鮮半島史上首次全面鎮壓天主教運動,朝鮮西學也因此受到沉重打擊。 </p> <h2><span id=".E8.83.8C.E6.99.AF"></span><span id="背景">背景</span></h2> <p>明朝末年朝鮮使節李睟光、<span data-orig-title="郑斗源" data-lang-code="en" data-lang-name="英語" data-foreign-title="Jeong Duwon"><span>鄭斗源</span></span>、許筠、<span data-orig-title="李光庭" data-lang-code="ko" data-lang-name="韓語" data-foreign-title="이광정 (1552년)"><span>李光庭</span></span>等出使明朝時接觸了在燕京(北京)的天主教耶穌會傳教士湯若望、顧拉茂(Jean de Grammont)等人,帶回了許多漢譯西方書籍及紅夷炮、千里鏡、自鳴鐘、坤輿萬國全圖等西方事物,朝鮮知識界興起「西學」。清朝時燕京行使經常去北京天主四堂,朝鮮出現李瀷、安鼎福、丁若鏞等實學家,洪大容、朴趾源、朴齊家等北學派亦對「西學」感興趣。李晬光在其著作《芝峰類說》中有《天主實義》,許筠也了解天主教。安鼎福、<span data-orig-title="申虎丹" data-lang-code="ko" data-lang-name="韓語" data-foreign-title="신후담"><span>申虎丹</span></span>等星湖(李瀷)學派及北學派批判天主教,而<span data-orig-title="李檗 (朝鮮)" data-lang-code="ko" data-lang-name="韓語" data-foreign-title="이벽"><span>李檗</span></span>、李承薰、丁若鏞、丁若鍾、<span data-orig-title="丁若銓" data-lang-code="ko" data-lang-name="韓語" data-foreign-title="정약전"><span>丁若銓</span></span>、<span data-orig-title="權哲身" data-lang-code="ko" data-lang-name="韓語" data-foreign-title="권철신"><span>權哲身</span></span>、<span data-orig-title="權日身" data-lang-code="ko" data-lang-name="韓語" data-foreign-title="권일신"><span>權日身</span></span>等主張「補儒」,接納天主教。朝鮮早期天主教信徒基本都是南人出身的實學知識分子。1777年(朝鮮正祖元年)秋,權哲身、丁若銓等在京畿道走魚寺講學,修習天主教義,1784年初,冬至使書狀官李承薰在北京受洗,成為朝鮮第一個天主教徒。回國時暗中攜帶大量天主教書籍及聖畫、聖像,並為李檗、權日身進行洗禮,到1784年秋已有數十人受洗,朝鮮教會由此形成了。 </p><p>朝鮮正祖時,朝鮮形成了天主教會,廣泛傳教,正祖將天主教定為「邪教」加以禁止,但未採取大規模鎮壓措施。朝鮮純祖即位,大王大妃金氏(貞純王后)垂簾聽政,貞純王后是「僻派」勢力,敵對方是「時派」勢力。1762年的「壬午禍變」思悼世子(莊獻世子)被朝鮮英祖活活餓死,同情莊獻世子的為時派,支持英祖的為僻派。老論中的<span data-orig-title="洪鳳漢" data-lang-code="ko" data-lang-name="韓語" data-foreign-title="홍봉한"><span>洪鳳漢</span></span>、金祖淳,南人中的蔡濟恭及少論的<span data-orig-title="李晚秀" data-lang-code="ko" data-lang-name="韓語" data-foreign-title="이만수 (1752년)"><span>李晚秀</span></span>、<span data-orig-title="李時秀" data-lang-code="ko" data-lang-name="韓語" data-foreign-title="이시수"><span>李時秀</span></span>等為「時派」,以正祖為靠山;老論中的金龜柱、<span data-orig-title="洪麟漢" data-lang-code="ko" data-lang-name="韓語" data-foreign-title="홍인한"><span>洪麟漢</span></span>、<span data-orig-title="沈煥之" data-lang-code="ko" data-lang-name="韓語" data-foreign-title="심환지"><span>沈煥之</span></span>及南人中的洪義浩、<span data-orig-title="睦萬中" data-lang-code="ko" data-lang-name="韓語" data-foreign-title="목만중"><span>睦萬中</span></span>等人為「<span data-orig-title="僻派" data-lang-code="ko" data-lang-name="韓語" data-foreign-title="벽파"><span>僻派</span></span>」,以英祖妃貞純王后為靠山。親天主教的李承薰、<span data-orig-title="李家煥" data-lang-code="ko" data-lang-name="韓語" data-foreign-title="이가환"><span>李家煥</span></span>、丁若鏞等南人及老論<span data-orig-title="金健淳" data-lang-code="ko" data-lang-name="韓語" data-foreign-title="김건순"><span>金健淳</span></span>均屬於「<span data-orig-title="時派" data-lang-code="ko" data-lang-name="韓語" data-foreign-title="시파"><span>時派</span></span>」。正祖偏袒時派、打壓僻派,流放貞純王后的哥哥金龜柱。蔡濟恭和正祖相繼在1799年和1800年過世,僻派掌權,以剷除天主教為名打擊報復,有黨爭因素,是僻派奪權的口實,所以最終適可而止。 </p> <h2><span id=".E7.B6.93.E9.81.8E"></span><span id="經過">經過</span></h2> <p>西方的天主教在當時傳入朝鮮王朝,清朝的天主教傳教士趁著朝鮮王室對西方曆法、科學感到興趣的機會,想藉機進入朝鮮傳播天主教義。於是和來到中國北京的朝鮮使臣來往,天主教傳教士向朝鮮使臣傳播天主教的教義,使得許多朝鮮使臣紛紛受洗成為天主教徒。並於正祖八年(1784年),由在朝鮮的信徒自行展開了秘密傳教的行動,並組織朝鮮天主教地下會,向朝鮮人民傳教,因此信徒逐漸增加,但是朝鮮教會屬於自發性質,沒有經過羅馬教會的任命的神職人員,所以一些儀式不符合天主教義,1790年北京教區派澳門人吳約翰赴朝鮮,到中朝邊境鳳凰城未得朝鮮教徒迎接而折返。1793年,權哲身派燕行使中的譯官信徒尹有一、池璜再次懇請派神父,於是朝鮮教會就從中國請來與長得朝鮮人相似的蘇州人周文謨前來朝鮮傳教,周文謨在中朝邊境滯留10個月後,得到尹有一、池璜等人的迎接並化裝成朝鮮人,1795年初潛入朝鮮,於是朝鮮教會終於有了聖職人員(最早的朝鮮神父是後來的金大建)。朝鮮有4000名天主教徒,經過周文謨的幾年努力,辛酉邪獄前夕朝鮮教徒發展到10000人,入教教徒不分兩班(士大夫)、中人、常民、賤民,包括王族恩彥君的妻子宋氏和兒媳申氏以及一些宮人。 </p><p>朝鮮政府認為在朝鮮傳教的天主教為邪教,所以不斷地處決天主教徒,1801年(朝鮮純祖元年,辛酉年)正月初十,貞純王后金大妃頒布教旨,申明天主教「無父無君」、「毀滅人倫」、「背馳教化」,下令全面肅清。朝鮮實施「五家作統法」,五家為一統,統首負責向官府告發,如隱匿不告,五家連坐。 </p><p>周文謨為了要保護在朝鮮的天主教徒於是主動向李氏朝鮮投案,於1801年在朝鮮京城漢陽(今首爾)處決,眾多朝鮮天主教徒和西方進步思想家如李承薰、丁若鏞等人,不是被流放就是遭到處決,此案稱為「<b>辛酉邪獄</b>」。 </p><p>中國神父周文謨以下300餘人陸續被處死,有名的朝鮮人有前縣監李承薰、前正言李家煥、李端源、前承旨丁若鏞、前正言洪樂敏、權哲身、丁若鍾、女會長<span data-orig-title="姜完淑" data-lang-code="ko" data-lang-name="韓語" data-foreign-title="강완숙"><span>姜完淑</span></span>及其家族(教徒崔必恭和天主教總會長<span data-orig-title="崔昌顯" data-lang-code="ko" data-lang-name="韓語" data-foreign-title="최창현 (1759년)"><span>崔昌顯</span></span>在金大妃禁教教旨發布前已被捕)相繼被捕下獄。李家煥、權哲身刑訊死於獄中。二月二十六日,丁若鍾、崔昌顯、崔必恭、洪教萬、洪樂敏、李承薰等被判斬首示眾,丁若銓、丁若鏞兄弟有悔意,改流放。三月十二日,周文謨為保護信眾自首,供出金健淳等信徒及恩彥君之妻宋氏和兒媳申氏,於是金大妃下令賜死宋氏、申氏,後來賜死恩彥君,同時抓捕金健淳、姜彝天、李喜英等人。四月將周文謨梟首於軍門,金健淳等亦被斬。四月二十五日,全羅道觀察使<span data-orig-title="金達淳" data-lang-code="ko" data-lang-name="韓語" data-foreign-title="김달순"><span>金達淳</span></span>將天主教徒柳恆儉、柳觀儉、尹持憲等押送漢城,牽連二百餘人被捕。大部分人背教而獲釋,柳恆儉、柳觀儉兄弟及尹持憲、金宇集等最後因裡通外國被處死,隨後姜完淑、<span data-orig-title="洪弼周" data-lang-code="ko" data-lang-name="韓語" data-foreign-title="홍필주"><span>洪弼周</span></span>母子等人也被問斬。義禁府、刑曹和捕盜廳,地方監獄人滿為患,大部分教徒背教求生,十二月十八,朝鮮追奪縱容天主教的蔡濟恭官職。十二月二十二日,昌德宮仁政殿舉行討邪陳賀儀式,國王純祖頒布《斥邪綸音》。 </p> <h2><span id=".E9.BB.84.E5.97.A3.E6.B0.B8.E5.B8.9B.E4.B9.A6.E4.BA.8B.E4.BB.B6"></span><span id="黄嗣永帛书事件">黃嗣永帛書事件</span></h2> <p>九月二十九日,<span data-orig-title="黃嗣永" data-lang-code="ko" data-lang-name="韓語" data-foreign-title="황사영"><span>黃嗣永</span></span>。(教名)是亞歷克西斯[1]被捕,搜出他試圖發給教廷的帛書。帛書認為辛酉邪獄是天主教與傳統價值觀的衝突加上時僻黨爭的共同作用。主張西方捐助朝鮮教友,教廷應說服清朝吞併朝鮮,隸屬寧古塔,派親王監國,以朝鮮宗室女為清朝皇后,請西方出動數百艘軍艦,數萬精兵,武力解決朝鮮打壓天主教。黃嗣永被凌遲處死,成為量刑最重者。 </p> <h2><span id=".E5.A4.96.E9.83.A8.E5.8F.8D.E5.BA.94"></span><span id="外部反应">外部反應</span></h2> <p>朝鮮冬至兼陳奏使曹允大向清朝禮部呈上討邪奏文及縮略版黃嗣永帛書,清廷反應平淡,並不相信朝鮮教徒與北京傳教士聯繫,未因周文謨被處死而問責朝鮮。 </p> <h2><span id=".E5.88.86.E6.9E.90"></span><span id="分析">分析</span></h2> <p>辛酉邪獄是朝鮮王朝首次官方全面鎮壓迫害天主教的政治運動,朝鮮王朝改變正祖放任天主教「自起自滅」的態度,從此開展鎮壓天主教國策,天主教「無君滅倫」、「招寇賣國」。來自西方的一切事物及思想都被徹底禁斷,「衛正斥邪」成為主流思潮,「西學」遭扼殺,朝鮮文人除了<span data-orig-title="李圭景" data-lang-code="ko" data-lang-name="韓語" data-foreign-title="이규경"><span>李圭景</span></span>、崔漢綺等個別實學家在書齋中研究「西學」外紛紛遠離西學。 </p> <h2><span id=".E8.AF.84.E8.AE.BA"></span><span id="评论">評論</span></h2> <p>李能和指出:「純祖辛酉教獄事,僻派西人即煥(<span data-orig-title="沈煥之" data-lang-code="ko" data-lang-name="韓語" data-foreign-title="심환지"><span>沈煥之</span></span>)、觀(<span data-orig-title="金觀柱" data-lang-code="ko" data-lang-name="韓語" data-foreign-title="김관주"><span>金觀柱</span></span>)、裕(權裕)、淳(<span data-orig-title="金達淳" data-lang-code="ko" data-lang-name="韓語" data-foreign-title="김달순"><span>金達淳</span></span>)等實主之,而其裡面有大王大妃金氏」。姜萬吉說「與其說是16世紀以來延續下來的黨爭政治狀況在延長線上出現的一個結果,毋寧理解為是可稱為18世紀後半期相對進步政治勢力——實學勢力的活動(即實學思想家對西學的倡導)的反動」。李元淳:「從此,對天主教的迫害,不止於對天主教本身的迫害,而是基於對『天主教』追本溯源的構想,把迫害的對象無端地擴大到『天主教信仰和倫理——天學——西學的理方面——西學』,最終將禁壓對象擴大為對西學的全面封鎖和全面彈壓。由於執權者們不具備區分西學之『理』(宗教、倫理方面)和『器』(科學、技術方面)的慧眼,盲目地強烈彈壓,就連對朝鮮王朝後期社會近代化作出過貢獻的西歐科學、技術也一概被拒斥,犯下了歷史性錯誤。容受並採用先進的科學與技術是當時歷史賦予的責任。但是朝鮮王朝對此卻全面迴避、抵制,沉浸在固守傳統上,延誤了近代化的進程。」 </p> <h2><span id=".E5.90.8E.E7.BB.AD"></span><span id="后续">後續</span></h2> <p>朝鮮天主教未遭持續鎮壓不久就恢復元氣,不斷發展壯大,又接連引發了己亥邪獄、丙午邪獄、丙寅邪獄等朝鮮政府的鎮壓行動。 </p> <h2><span id=".E5.8F.83.E8.80.83.E6.96.87.E7.8D.BB"></span><span id="參考文獻">參考文獻</span></h2> <ul><li>신유박해(韓文)</li></ul><!-- NewPP limit report Parsed by mw2424 Cached time: 20230505181358 Cache expiry: 1814400 Reduced expiry: false Complications: [show‐toc] CPU time usage: 0.206 seconds Real time usage: 0.274 seconds Preprocessor visited node count: 2875/1000000 Post‐expand include size: 66661/2097152 bytes Template argument size: 1878/2097152 bytes Highest expansion depth: 27/100 Expensive parser function count: 28/500 Unstrip recursion depth: 0/20 Unstrip post‐expand size: 4892/5000000 bytes Lua time usage: 0.061/10.000 seconds Lua memory usage: 2975967/52428800 bytes Number of Wikibase entities loaded: 0/400 --><!-- Transclusion expansion time report (%,ms,calls,template) 100.00% 176.120 1 -total 25.78% 45.399 2 Template:Kor 24.17% 42.560 4 Template:Lang 23.69% 41.721 25 Template:Link-ko 22.49% 39.605 4 Template:Category_handler 21.27% 37.460 1 Template:Reflist 18.68% 32.893 1 Template:Cite_web 16.06% 28.282 4 Template:Category_handler/numbered 15.11% 26.612 4 Template:Namespace_detect 13.77% 24.254 4 Template:Str_mid -->
**辛酉迫害**(韓語:신유박해/辛酉迫害 _Sinyu Bakhae_ ?),舊稱**辛酉邪獄**(韓語:신유사옥/辛酉邪獄 _Sinyu Saok_ ?),是發生在 1801 年,朝鮮純祖時期政府迫害天主教的事件。是朝鮮半島史上首次全面鎮壓天主教運動,朝鮮西學也因此受到沉重打擊。 ## 背景 明朝末年朝鮮使節李睟光、鄭斗源、許筠、李光庭等出使明朝時接觸了在燕京(北京)的天主教耶穌會傳教士湯若望、顧拉茂(Jean de Grammont)等人,帶回了許多漢譯西方書籍及紅夷炮、千里鏡、自鳴鐘、坤輿萬國全圖等西方事物,朝鮮知識界興起「西學」。清朝時燕京行使經常去北京天主四堂,朝鮮出現李瀷、安鼎福、丁若鏞等實學家,洪大容、朴趾源、朴齊家等北學派亦對「西學」感興趣。李晬光在其著作《芝峰類說》中有《天主實義》,許筠也了解天主教。安鼎福、申虎丹等星湖(李瀷)學派及北學派批判天主教,而李檗、李承薰、丁若鏞、丁若鍾、丁若銓、權哲身、權日身等主張「補儒」,接納天主教。朝鮮早期天主教信徒基本都是南人出身的實學知識分子。1777 年(朝鮮正祖元年)秋,權哲身、丁若銓等在京畿道走魚寺講學,修習天主教義,1784 年初,冬至使書狀官李承薰在北京受洗,成為朝鮮第一個天主教徒。回國時暗中攜帶大量天主教書籍及聖畫、聖像,並為李檗、權日身進行洗禮,到 1784 年秋已有數十人受洗,朝鮮教會由此形成了。 朝鮮正祖時,朝鮮形成了天主教會,廣泛傳教,正祖將天主教定為「邪教」加以禁止,但未採取大規模鎮壓措施。朝鮮純祖即位,大王大妃金氏(貞純王后)垂簾聽政,貞純王后是「僻派」勢力,敵對方是「時派」勢力。1762 年的「壬午禍變」思悼世子(莊獻世子)被朝鮮英祖活活餓死,同情莊獻世子的為時派,支持英祖的為僻派。老論中的洪鳳漢、金祖淳,南人中的蔡濟恭及少論的李晚秀、李時秀等為「時派」,以正祖為靠山;老論中的金龜柱、洪麟漢、沈煥之及南人中的洪義浩、睦萬中等人為「僻派」,以英祖妃貞純王后為靠山。親天主教的李承薰、李家煥、丁若鏞等南人及老論金健淳均屬於「時派」。正祖偏袒時派、打壓僻派,流放貞純王后的哥哥金龜柱。蔡濟恭和正祖相繼在 1799 年和 1800 年過世,僻派掌權,以剷除天主教為名打擊報復,有黨爭因素,是僻派奪權的口實,所以最終適可而止。 ## 經過 西方的天主教在當時傳入朝鮮王朝,清朝的天主教傳教士趁著朝鮮王室對西方曆法、科學感到興趣的機會,想藉機進入朝鮮傳播天主教義。於是和來到中國北京的朝鮮使臣來往,天主教傳教士向朝鮮使臣傳播天主教的教義,使得許多朝鮮使臣紛紛受洗成為天主教徒。並於正祖八年(1784 年),由在朝鮮的信徒自行展開了秘密傳教的行動,並組織朝鮮天主教地下會,向朝鮮人民傳教,因此信徒逐漸增加,但是朝鮮教會屬於自發性質,沒有經過羅馬教會的任命的神職人員,所以一些儀式不符合天主教義,1790 年北京教區派澳門人吳約翰赴朝鮮,到中朝邊境鳳凰城未得朝鮮教徒迎接而折返。1793 年,權哲身派燕行使中的譯官信徒尹有一、池璜再次懇請派神父,於是朝鮮教會就從中國請來與長得朝鮮人相似的蘇州人周文謨前來朝鮮傳教,周文謨在中朝邊境滯留 10 個月後,得到尹有一、池璜等人的迎接並化裝成朝鮮人,1795 年初潛入朝鮮,於是朝鮮教會終於有了聖職人員(最早的朝鮮神父是後來的金大建)。朝鮮有 4000 名天主教徒,經過周文謨的幾年努力,辛酉邪獄前夕朝鮮教徒發展到 10000 人,入教教徒不分兩班(士大夫)、中人、常民、賤民,包括王族恩彥君的妻子宋氏和兒媳申氏以及一些宮人。 朝鮮政府認為在朝鮮傳教的天主教為邪教,所以不斷地處決天主教徒,1801 年(朝鮮純祖元年,辛酉年)正月初十,貞純王后金大妃頒布教旨,申明天主教「無父無君」、「毀滅人倫」、「背馳教化」,下令全面肅清。朝鮮實施「五家作統法」,五家為一統,統首負責向官府告發,如隱匿不告,五家連坐。 周文謨為了要保護在朝鮮的天主教徒於是主動向李氏朝鮮投案,於 1801 年在朝鮮京城漢陽(今首爾)處決,眾多朝鮮天主教徒和西方進步思想家如李承薰、丁若鏞等人,不是被流放就是遭到處決,此案稱為「**辛酉邪獄**」。 中國神父周文謨以下 300 餘人陸續被處死,有名的朝鮮人有前縣監李承薰、前正言李家煥、李端源、前承旨丁若鏞、前正言洪樂敏、權哲身、丁若鍾、女會長姜完淑及其家族(教徒崔必恭和天主教總會長崔昌顯在金大妃禁教教旨發布前已被捕)相繼被捕下獄。李家煥、權哲身刑訊死於獄中。二月二十六日,丁若鍾、崔昌顯、崔必恭、洪教萬、洪樂敏、李承薰等被判斬首示眾,丁若銓、丁若鏞兄弟有悔意,改流放。三月十二日,周文謨為保護信眾自首,供出金健淳等信徒及恩彥君之妻宋氏和兒媳申氏,於是金大妃下令賜死宋氏、申氏,後來賜死恩彥君,同時抓捕金健淳、姜彝天、李喜英等人。四月將周文謨梟首於軍門,金健淳等亦被斬。四月二十五日,全羅道觀察使金達淳將天主教徒柳恆儉、柳觀儉、尹持憲等押送漢城,牽連二百餘人被捕。大部分人背教而獲釋,柳恆儉、柳觀儉兄弟及尹持憲、金宇集等最後因裡通外國被處死,隨後姜完淑、洪弼周母子等人也被問斬。義禁府、刑曹和捕盜廳,地方監獄人滿為患,大部分教徒背教求生,十二月十八,朝鮮追奪縱容天主教的蔡濟恭官職。十二月二十二日,昌德宮仁政殿舉行討邪陳賀儀式,國王純祖頒布《斥邪綸音》。 ## 黃嗣永帛書事件 九月二十九日,黃嗣永。(教名) 是亞歷克西斯 [1] 被捕,搜出他試圖發給教廷的帛書。帛書認為辛酉邪獄是天主教與傳統價值觀的衝突加上時僻黨爭的共同作用。主張西方捐助朝鮮教友,教廷應說服清朝吞併朝鮮,隸屬寧古塔,派親王監國,以朝鮮宗室女為清朝皇后,請西方出動數百艘軍艦,數萬精兵,武力解決朝鮮打壓天主教。黃嗣永被凌遲處死,成為量刑最重者。 ## 外部反應 朝鮮冬至兼陳奏使曹允大向清朝禮部呈上討邪奏文及縮略版黃嗣永帛書,清廷反應平淡,並不相信朝鮮教徒與北京傳教士聯繫,未因周文謨被處死而問責朝鮮。 ## 分析 辛酉邪獄是朝鮮王朝首次官方全面鎮壓迫害天主教的政治運動,朝鮮王朝改變正祖放任天主教「自起自滅」的態度,從此開展鎮壓天主教國策,天主教「無君滅倫」、「招寇賣國」。來自西方的一切事物及思想都被徹底禁斷,「衛正斥邪」成為主流思潮,「西學」遭扼殺,朝鮮文人除了李圭景、崔漢綺等個別實學家在書齋中研究「西學」外紛紛遠離西學。 ## 評論 李能和指出:「純祖辛酉教獄事,僻派西人即煥(沈煥之)、觀(金觀柱)、裕(權裕)、淳(金達淳)等實主之,而其裡面有大王大妃金氏」。姜萬吉說「與其說是 16 世紀以來延續下來的黨爭政治狀況在延長線上出現的一個結果,毋寧理解為是可稱為 18 世紀後半期相對進步政治勢力 —— 實學勢力的活動(即實學思想家對西學的倡導)的反動」。李元淳:「從此,對天主教的迫害,不止於對天主教本身的迫害,而是基於對『天主教』追本溯源的構想,把迫害的對象無端地擴大到『天主教信仰和倫理 —— 天學 —— 西學的理方面 —— 西學』,最終將禁壓對象擴大為對西學的全面封鎖和全面彈壓。由於執權者們不具備區分西學之『理』(宗教、倫理方面)和『器』(科學、技術方面)的慧眼,盲目地強烈彈壓,就連對朝鮮王朝後期社會近代化作出過貢獻的西歐科學、技術也一概被拒斥,犯下了歷史性錯誤。容受並採用先進的科學與技術是當時歷史賦予的責任。但是朝鮮王朝對此卻全面迴避、抵制,沉浸在固守傳統上,延誤了近代化的進程。」 ## 後續 朝鮮天主教未遭持續鎮壓不久就恢復元氣,不斷發展壯大,又接連引發了己亥邪獄、丙午邪獄、丙寅邪獄等朝鮮政府的鎮壓行動。 ## 參考文獻 * 신유박해(韓文)
null
13,019
2023-05-03T04:05:18Z
72,881,956
辛酉邪獄
4,057,351
<p><b>愛因斯坦棋</b>(德語:<span lang="de">EinStein würfelt nicht!</span>),是2004年由德國中部耶拿鎮數學教授<span lang="de">Ingo Althöfer</span>所推出的兩人骰棋類遊戲,為奧林匹亞電腦遊戲程式競賽、中國全國大學生計算機博弈大賽的指定棋類之一。 </p> <h2><span id=".E6.A3.8B.E5.85.B7"></span><span id="棋具">棋具</span></h2> <ul><li>一顆六面骰。</li> <li>5*5方格棋盤。</li> <li>1到6數字的棋子,每方各一枚,以紅、藍顏色區分敵我。</li></ul><p>規則如下: </p> <ol><li>棋盤為5×5的方格形棋盤,方格為棋位,左上角為紅方出發區,右下角為藍方出發區</li> <li>紅藍方各有6枚方塊形棋子,分別標有數字1—6。開局時雙方棋子在出發區的棋位可以隨意擺放</li> <li>雙方輪流擲骰子,然後走動與骰子顯示數字相對應的棋子。如果相對應的棋子已從棋盤上移出,便可走動大於或小於此數字的並與此數字最接近的棋子</li> <li>紅方棋子走動方向為向右、向下、向右下,每次走動一格;藍方棋子走動方向為向左、向上、向左上,每次走動一格</li> <li>如果在棋子走動的目標棋位上有棋子,則要將該棋子從棋盤上移出(吃掉)。有時吃掉本方棋子也是一種策略,因為可以增加其它棋子走動的機會與靈活性</li> <li>率先到達對方出發區角點或將對方棋子全部吃掉的一方獲勝</li> <li>對弈結果只有勝負,沒有和棋</li> <li>每盤每方用時3分鐘,超時判負;每輪雙方對陣最多7盤,輪流先手(甲方一四五盤先手,乙方二三六七盤先手),兩盤中間不休息,先勝4盤為勝方</li></ol><h2><span id=".E5.8F.83.E8.80.83"></span><span id="參考">參考</span></h2> <!-- NewPP limit report Parsed by mw1358 Cached time: 20230505103056 Cache expiry: 1814400 Reduced expiry: false Complications: [] CPU time usage: 0.291 seconds Real time usage: 0.442 seconds Preprocessor visited node count: 597/1000000 Post‐expand include size: 9583/2097152 bytes Template argument size: 622/2097152 bytes Highest expansion depth: 25/100 Expensive parser function count: 1/500 Unstrip recursion depth: 0/20 Unstrip post‐expand size: 4238/5000000 bytes Lua time usage: 0.160/10.000 seconds Lua memory usage: 17252765/52428800 bytes Number of Wikibase entities loaded: 1/400 --><!-- Transclusion expansion time report (%,ms,calls,template) 100.00% 330.992 1 -total 44.10% 145.964 1 Template:Lang-de 24.30% 80.427 1 Template:Reflist 19.60% 64.890 1 Template:Commonscat 17.26% 57.117 3 Template:Cite_news 9.37% 31.030 1 Template:Lang 8.68% 28.729 1 Template:Category_handler 7.33% 24.261 1 Template:If_then_show 5.54% 18.331 1 Template:Category_handler/numbered 5.02% 16.630 1 Template:Namespace_detect -->
**愛因斯坦棋**(德語:EinStein würfelt nicht!),是 2004 年由德國中部耶拿鎮數學教授 Ingo Althöfer 所推出的兩人骰棋類遊戲,為奧林匹亞電腦遊戲程式競賽、中國全國大學生計算機博弈大賽的指定棋類之一。 ## 棋具 * 一顆六面骰。 * 5\*5 方格棋盤。 * 1 到 6 數字的棋子,每方各一枚,以紅、藍顏色區分敵我。 規則如下: 1. 棋盤為 5×5 的方格形棋盤,方格為棋位,左上角為紅方出發區,右下角為藍方出發區 2. 紅藍方各有 6 枚方塊形棋子,分別標有數字 1—6。開局時雙方棋子在出發區的棋位可以隨意擺放 3. 雙方輪流擲骰子,然後走動與骰子顯示數字相對應的棋子。如果相對應的棋子已從棋盤上移出,便可走動大於或小於此數字的並與此數字最接近的棋子 4. 紅方棋子走動方向為向右、向下、向右下,每次走動一格;藍方棋子走動方向為向左、向上、向左上,每次走動一格 5. 如果在棋子走動的目標棋位上有棋子,則要將該棋子從棋盤上移出(吃掉)。有時吃掉本方棋子也是一種策略,因為可以增加其它棋子走動的機會與靈活性 6. 率先到達對方出發區角點或將對方棋子全部吃掉的一方獲勝 7. 對弈結果只有勝負,沒有和棋 8. 每盤每方用時 3 分鐘,超時判負;每輪雙方對陣最多 7 盤,輪流先手(甲方一四五盤先手,乙方二三六七盤先手),兩盤中間不休息,先勝 4 盤為勝方 ## 參考
null
2,874
2023-04-16T12:28:36Z
62,303,285
愛因斯坦棋
6,685,277
<p><b>胡鶴鳴</b>(1994年3月21日<span title="Template:BLP editintro">—</span>)生於維多利亞州丹德農,是一名澳洲男子桌球運動員。胡鶴鳴在七歲時開始練習桌球,當時他的父母和哥哥都在從事桌球運動,胡鶴鳴跟隨了他們的步伐,在車庫裡開始練習桌球,不到一個月後,他加入了丹德農當地的桌球俱樂部。 </p> <h2><span id=".E5.8F.82.E8.80.83.E8.B5.84.E6.96.99"></span><span id="参考资料">參考資料</span></h2>
**胡鶴鳴**(1994 年 3 月 21 日 —)生於維多利亞州丹德農,是一名澳洲男子桌球運動員。胡鶴鳴在七歲時開始練習桌球,當時他的父母和哥哥都在從事桌球運動,胡鶴鳴跟隨了他們的步伐,在車庫裡開始練習桌球,不到一個月後,他加入了丹德農當地的桌球俱樂部。 ## 參考資料
null
2,483
2023-04-16T12:32:09Z
76,780,882
胡鹤鸣
7,143,646
<p><b>北新關</b>,俗稱<b>大關</b>,又名<b>鈔關</b>、<b>北關</b>、<b>戶關</b>、<b>戶部分司</b>、<b>北新鈔關</b>,位於中國浙江省杭州市拱墅區拱宸橋南京杭運河、西塘河、餘杭塘河三水交匯之處,最初設置在<b>北新橋</b>之上據橋為關,後建關署於橋東北方,北新橋也因此名<b>大關橋</b>,亦名<b>永安橋</b>、<b>喻陳橋</b>、<b>中興永安橋</b>,今橋為1995年遷址重建,為大關路跨京杭運河橋梁,仍以大關為名。北新關舊時為運河七大鈔關之一,今僅存遺址於運河邊青莎公園內。 </p> <h2><span id=".E5.8C.97.E6.96.B0.E6.A1.A5.E5.8F.8A.E5.90.8D.E7.A7.B0.E7.94.B1.E6.9D.A5"></span><span id="北新桥及名称由来">北新橋及名稱由來</span></h2> <p>北新關據橋作關,關橋最早修築於北宋建中靖國元年(1101年),在杭州武林門北十餘里,原名永安橋,為當時杭州城北北關鎮最大的橋梁。南宋紹興七年(1137年),橋梁破損嚴重,已然化作危橋,鎮上長者陳德誠會同同輩的餘慶施、宗宥以及寺僧梵海募資修築新橋,最終新橋於紹興八年(1138年)初春動工,由陳德誠親自督工,並在年內完工,改名為中興永安橋。中興永安橋在南宋《淳祐臨安志》中即已稱作北新橋,這一名稱一直沿用到清代,清代又稱此橋為喻陳橋、大關橋。1955年,政府在原北新橋的基礎上重新建造橋梁,為單孔圓洞式。1995年,北新舊橋又被拆除,在原橋址南約300米修築了今天的大關橋。</p><p>北新關名字或與北新橋有關,清雍正《浙江通志》即稱關以橋名。同時,北新關一直有「北關」的俗稱,然而杭州的「北關」存在指代不清的問題:杭州城牆北門武林門故稱北關門;《淳祐臨安志》則以吳越國時期杭州羅城北城門故址為北關門,在今天武林門北米市橋一帶,宋代政府在此地設有北關稅監,和今日北新關無關;雍正《西湖志》則將武林門以北運河一帶稱作北關;雍正《北新關志》只解釋北新關「為其地去城北十餘里,故名雲」;明嘉靖《杭州府志》則稱,北新關在明初非固定行政單位,直到景泰元年(1450年)當時的戶部主事在此建立鈔關,俗稱北關,但在成化年間北新關一度罷置,復設後俗名改稱北新關。雖然別稱很多,但北新關自身則一直多用北新關名,官署題名俱為「北新關」,明嘉靖六年(1527年)始編《北新關志》亦以「北新關」名。雖然對於杭州本地而言,北關地名存在混淆的問題,但外地來到杭州均以北新關為北關。另外,北新關作為鈔關,還有戶關、戶部分司、北新鈔關等別稱。 </p> <h2><span id=".E5.8E.86.E5.8F.B2"></span><span id="历史">歷史</span></h2> <p>至遲在明宣德四年(1429年)朝廷在北新橋上設置北新關,最早用於收取京杭運河上的船稅,關初設時橋東北方即有幾間小屋作為鈔關公署,但是公署離岸邊有段距離,前面又被門擋住,運河河邊的岸石傾倒難行,船隻上岸報關十分不便。同時根據清雍正《浙江通志》記載,北新關最初據橋為關,橋上設置柵欄架起木製平台,平台上為遮蔽風雨的卷篷,船隻舊停泊在卷篷之下清點商船貨物釐清商稅。正德四年(1439年)政府為擴大稅源,改善紙幣大明寶鈔的流通,在運河沿線陸續設置鈔關,由於過關稅費只能支付寶鈔,因此這些關口也被稱為鈔關。明成化四年至七年(1468-1471年)北新關一度被廢止,但後來恢復並一直延續。明弘治九年(1496年),南京戶部主事劉景寅整治北新關關務:他先是築石為岸,再在運河水中修築高台,高台伸入運河有三丈,左右都有台階方便船隻上岸;同時改建公署,拆除了關署舊門,將其改為三開間廳堂,取名為「公恕堂」,堂後門中又立復門作為屏牆,此門通往署內,而再堂前臨河一側的高台上立一座高大牌坊,牌坊下有階梯、圍以欄杆。明嘉靖十年(1531年),主事葉君瑞又以關署太小為由向民眾購置土地,在關署池沼上修建亭子。嘉靖十三年(1534年),員外郎楊文升重修中堂,一定程度改善了公署的辦公條件,但是堂前水岸僅有幾步,往來辦理稅務商賈眾多,侷促於狹小的場地很是不便。嘉靖十七年(1538年),呂韶主持北新關後重修官署,擴大了庭院面積,將中堂北遷數丈,拆除關後舊屋舍,最終廳堂可以容納百餘人;又將自己的官邸移到東室,在廳後造軒三間以迎賓客;關署後園圃築牆環繞,疏浚其中池沼,將樓屋搬到池沼中小島上,可以登樓眺望。工程前後有三月,花費百餘金,北新關關署煥然一新。後來韓文鏡主持北新關,節省俸祿用來改造庭院,新建了青閣,增制朱欄,侍弄花草。北新關關署歷經幾代官員策劃修建,功能日益完備,景色亦別具一格,成為了湖墅一帶運河沿線的佳景。清同治三年(1864年)12月,左宗棠向朝廷請求暫停關稅,北新關最終廢止,後戶部雖然多次試圖恢復北新關但都未果。 </p> <h2><span id=".E5.85.B3.E7.BD.B2.E8.AE.BE.E7.BD.AE"></span><span id="关署设置">關署設置</span></h2> <h3><span id=".E5.85.B3.E7.BD.B2.E5.B8.83.E5.B1.80"></span><span id="关署布局">關署布局</span></h3> <p>北新關關署始建無考,明萬曆二十五年(1597年)因運河漕船失火導致舊署焚毀,後來榷使傅慶貽重建關署。關署總體分為左中右三路,中路建築為其軸線,從外依次為牌坊、大門、儀門、大堂、二堂、後等高等級建築;左右兩路建築一般由土地祠、庫房、書吏房等輔助用房組成。新建關署在關前建有鼓樓,高三丈。臨河建有牌坊,坊下以柵欄圍護。入門則為關署前廳,前廳共計三間;廳內則為正堂,同樣為三間,正堂前設有卷篷,後面的小廳用來迎賓。正堂左側為書房。正堂後又有後堂小廳三間,廳後又築台臨池沼。後堂左側為官員居所,後來改建為樓,居所兩側各有廊房,廊房外又有平房供廚師和傭人居住。後堂右側為存放稅銀的關署庫房,庫房外為文員書寫報告文案的吏書房,共計五間,官吏在此不得私自外出;又又單房二間,專供人在此掛號寫票。儀門外有土地廟一間,冊房一間,冊房供文員編寫通知文冊。大門外有委官小署三間,每季派來的品秩較低的委任官員都居住在這裡;另又有聽事官房,為一間樓房,聽事官在此看守關柵,後改為迎賓。門外有榜亭,亭中張貼關署榜文公告。關署空間可以分為:在辦公區域前展現關署威儀和關署界線的對外空間,多由轅門、牌坊、鼓亭、大門等組成;關署的辦公空間,如大堂、書吏房等;庫房空間;內宅空間,多位於關署後部;祭祀空間,供榷使新上任時祭祀;遊憩空間,多在關署之後,有亭、樓、池、沼,環境優美。清代關署基本延續明制,在前朝基礎上略有添置。</p> <h3><span id=".E6.B5.81.E9.80.9A.E5.95.86.E5.93.81"></span><span id="流通商品">流通商品</span></h3> <p>明清時期的杭州不僅本身手工業產出發達,同時轉運貿易也很發達,因此北新關的腹地不僅有華北、東南、江南等地,還延伸到了西南和中南地區。來往北新關的商品種類繁多,根據關稅檔案僅僅藥材類即有217種,絲綢布匹也有50多種,根據《北新關商稅則例》徵收稅收的商品多達50大類2100多種,其中最主要的為生絲、紡織品、糧食和各類雜貨。絲綢作為浙江本土生產的重要商品,也是當時中國海外貿易的價值份額最大的商品,其中大量浙江絲綢經由北新關運往廣東、廈門等地轉銷海外。當時的浙江不僅為生絲產地,也是重要的棉產地,有著發達的紡織業,其紡織品遠銷四川、陝西、台灣等地,江浙各地的紡織品不少都經由北新關轉運至全國,因此通關的綢緞直接左右著北新關的稅收盈縮。同時從明中期開始,杭嘉湖地區由產糧區轉為缺糧區,至清代缺糧更加嚴重,需要仰仗湖廣、江西等地的糧食輸入才能維持供需平衡,這些糧食大多購自蘇州,經由運河運抵北新關南杭州湖墅,再由湖墅轉銷浙江各地——糧食的大規模轉運也催生了杭州周邊的一些專營米業的市鎮,海寧的長安鎮即為其中代表。商品既有自江西、福建、兩廣等地運至錢塘江北上過關銷往蘇州、松江,也有過關渡錢塘江至南岸義橋經浙東運河到寧波出海。由於北新關特殊的地理位置,相較其他稅關其稅收波動不大,清代前期始終在20萬兩上下波動,其中手工業及日用品占到12萬兩。</p> <h3><span id=".E7.A8.85.E6.94.B6.E7.AE.A1.E7.90.86"></span><span id="稅收管理">稅收管理</span></h3> <p>雍正《北新關志》記載了北新關報稅的主要流程。對於商稅,則首先需要到單房填報報稅單,寫明商人姓名、籍貫、貨物名稱、數量、來源及去向,再由大單廠謄寫單據;算房根據申報稅單計算所需要收取的稅費;內衙出具朱簽;官員或出堂直接到大柵處收稅放行,也可以商人自己赴櫃納銀,櫃檯發給印票,然後過關。對於船稅,也需要填報報稅單,寫明船隻類型、船戶名字和籍貫、所載船客姓名或商品名稱及其數目等,之後大柵處丈量船隻,發給小票;船單房寫稅單;算房根據單據計算稅費;船戶赴櫃納銀;船房發給船籌後,船戶就回到大柵,大柵唱清尺寸放行船隻。除去橋下水門收取水路關稅,北新關也收取過橋陸路關稅。清康熙二十五年(1686年),北新關稅入達十萬兩之多,約占全國各關稅銀總額的8.8%。日本學者香坂昌紀考慮到主糧和杭州本地絲絹低稅特性,計算得出北新關的稅率與滸墅關、淮安關不同,遠遠低於清代三十分之一的標準稅率。</p><p>北新關作為稅關,其本務為徵收稅料,確保一定數額的稅款上繳戶部,而雍正朝以後火耗歸公要求多餘稅款也要上繳中央,但在實際操作中掠奪多征、中飽私囊屢見不鮮。根據雍正《關志》,北新關根據船隻樣式尺寸將船料分為五種,官定船料費最高只有一兩四五錢,與蘇州滸墅關不同船稅不包含商稅和貨稅,附近居民還有「便民小票」能夠簡易通關。然而在實際操作中,各徵稅、稽查關口存在許多陋習,稽查口岸在確認關單和貨品相符後會向商人索取「照票」賄賂,其中一些「照票」可以抽取額定關稅的二至三倍,稱之為「重照」;有時客商遇到夜晚雨雪天氣,關吏故意扣留以索取賄賂,稱之為「免看」。《清詩鐸》中更有陳春曉作《杭州關》譏諷這一陋習道:「杭關吏,踞守關南北,南北設兩關,榷使有專職,兩關之設為通商,往來行人何戚戚,過關莫如杭關難。⋯⋯」其中兩關即指城北戶關北新關和城南工關南新關。為躲避北新關沉重的稅負,部分商人選擇繞道躲避,寧願選擇昂貴的陸地挑運也不走水路過關,例如《關志》記載餘杭當時開闢兩陸路北上江寧繞過北新關,導致稅入減少三四成,戶部因此要求朝廷明令禁止繞道以保證歲入。</p> <h3><span id=".E7.A8.8E.E5.85.B3.E7.AE.A1.E7.90.86"></span><span id="税关管理">稅關管理</span></h3> <p>杭州在明初即已經成為重要的工商都市,據明《一統路程圖記》記載,杭州對外交通路線多達16條。景泰元年(1450年)明朝戶部設北新關為鈔關;萬曆八年(1580年),臨清關為運河鈔關之首,而北新關居其次;至天啟五年(1625年)北新關稅額增長一倍有餘,僅次於蘇州滸墅關為全國第二。為了防止民間偷漏關稅,政府在杭州周邊設立了大量徵稅口岸和稽查口岸,總計13處徵稅口岸進行徵稅,明代另有20處稽查口岸專事貨物稽查而不徵稅,包括杭州十城門及閘口、螺師埠、銀杏埠、德勝壩、新河壩、對河、赤山埠、富陽、上陌、千秋嶺等杭州對外交通要道。清代設關大抵延續明制,但在管理體制存在變化:順治年間,戶部專門派遣漢人官員管理關務,而到了康熙元年(1662年)中央專派滿漢官員及筆帖式各一名執掌關務;康熙四年(1665年)朝廷又將關務交予浙江布政司管理,五十五年(1716年)改由浙江巡撫管理,五十七年(1718年)又委任杭州知府管理,至雍正七年(1729年)改杭州織造管理,乾隆五十八年(1793)關務又歸浙江巡撫,道光元年(1821年)後關務歸於杭州織造兼管。清代管理機制的變化又和關稅在國家財政中地位提升,成為僅次于田賦、鹽稅的第三大收入來源,政府為有效管理稅關對管理機制進行了諸多探索。清代的北新關主要管理浙江內河商業貿易,與乍浦、寧波的浙海關各有所司。北新關每天有兩次開關時間,早關在上午九點到十一點,晚關在下午一點到三點。明代自弘治六年至崇禎七年的141年間,北新關共有151人擔任主官,清代從順治二年到雍正九年的86年間,共有85人擔任主官;明清兩代,北新關的主官平均任期只有一年左右——這一方面代表了北新關的重要程度,同時也側面體現官吏貪腐之嚴重。</p> <h2><span id=".E5.91.A8.E8.BE.B9.E8.83.9C.E6.99.AF"></span><span id="周边胜景">周邊勝景</span></h2> <p>北新關船埠為清代康熙、乾隆南巡的御碼頭,曾經立有康熙六十大壽的萬壽無疆碑亭,碑亭碑刻有「康熙五十二年三月十八日,浙江紳士、耆民、商賈、兵丁公立」字樣。此碑為康熙在最後一次下江南之後,浙江布政使徐欐等一眾官員修築,用以慶祝皇帝生日。碑亭舊時在麗水路大關橋至登雲橋之間運河邊某處。</p><p>北新關東側為鈔關街,又名河塍路,今天為大兜路歷史文化街區;西側為橋西街,今為橋西歷史文化街區。由於北新官署在運河東,因而東街更為繁華。明萬曆四十六年(1618)春,荊之琦擔任北新關關長,重新整治東街,時人稱之荊公街並比於西湖蘇堤。關北舊時為封鯨觀,為明代倭寇首級堆砌而成的京觀。嘉靖四十年(1561年),明代浙直總督胡宗憲在北新關外修築京觀,前後堆砌倭寇首級千餘,他還在京觀之前豎立高大的石碑,碑上題名「封鯨觀」,用來炫耀自己的武功。清代的丁丙、魏標等都為此觀留下詩文,但此時碑文已經僅剩下殘碑。關東東西向街道為大滸弄,舊名德生街,舊時杭州知事陶鏞題寫「古青莎鎮」牌坊在弄口運河畔,今已無存。「青莎鎮」為湖墅故稱,杭州市政府後在大滸街街口運河邊立新德「青莎公園」牌坊。大滸弄舊時弄內有小溪潺潺,人家傍水架橋,各植楊柳。民國時期,眾多文人墨客青睞此地,郁達夫即定居於此處。</p><p>拱宸橋的建立可能也和北新關有關。北新鈔關建立之後,關橋以北的水域成為通關船隻排隊的地方,隊伍最長可以排到北面的謝村,如果遇到汛期水漲船隻無法通過關橋橋洞,則需要停留更長時間。因此,船上人員生活皆仰賴岸上供應,久而久之這一帶運河兩岸就聚集形成商業區,為方便兩岸人家交通往來,拱宸橋也就應運而生。拱宸橋始建於明思宗崇禎四年(1631年),清順治八年(1651年)倒塌,直到康熙五十三年(1714年)重建,康熙前五次南巡都是在北新關船埠登陸,或有人以為拱宸橋之名因恭迎皇帝而得名。</p> <h2><span id=".E9.81.97.E5.9D.80"></span><span id="遗址">遺址</span></h2><p> 北新關遺址位於杭州拱墅區拱宸橋南運河邊青莎公園內,其所在的北新關廣場為青莎公園的主體。廣場面積約2000平方米,是一個三面環水的親水平台,幾乎和水面平行,廣場上面有對於運河漕運的歷史介紹。廣場一面為運河,另外兩側為人工水系,由南向北逐漸跌落,在寶慶橋下設駁墈與運河水隔斷。廣場的周圍會種植櫻花和桃花林,地面配以卵石,每至落花時節再現昔年湖墅「散花灘」意境。廣場兩側散布民居,再現當時杭州居民居住風貌。2011年,拱墅區為了深化運河品牌,在全區搜集十大文化遺存,陸續立碑保護——10月10日,拱墅區政府在北新關遺址處樹立遺址碑,碑文詳盡介紹了北新關的由來。</p> <h2><span id=".E4.BA.A4.E9.80.9A"></span><span id="交通">交通</span></h2> <p>杭州水上公交2號線設有北新關站。2018年8月28日至11月21日北新關站碼頭進行改造,暫時關閉。</p> <h2><span id=".E7.9B.B8.E5.85.B3.E6.9D.A1.E7.9B.AE"></span><span id="相关条目">相關條目</span></h2> <ul><li>大關街道</li> <li>杭州關稅務司署舊址</li> <li>臨清運河鈔關</li></ul><h2><span id=".E5.8F.82.E8.80.83.E8.B5.84.E6.96.99"></span><span id="参考资料">參考資料</span></h2> <h3><span id=".E6.B3.A8.E9.87.8A"></span><span id="注释">注釋</span></h3> <h3><span id=".E6.9D.A5.E6.BA.90"></span><span id="来源">來源</span></h3>
**北新關**,俗稱**大關**,又名**鈔關**、**北關**、**戶關**、**戶部分司**、**北新鈔關**,位於中國浙江省杭州市拱墅區拱宸橋南京杭運河、西塘河、餘杭塘河三水交匯之處,最初設置在**北新橋**之上據橋為關,後建關署於橋東北方,北新橋也因此名**大關橋**,亦名**永安橋**、**喻陳橋**、**中興永安橋**,今橋為 1995 年遷址重建,為大關路跨京杭運河橋梁,仍以大關為名。北新關舊時為運河七大鈔關之一,今僅存遺址於運河邊青莎公園內。 ## 北新橋及名稱由來 北新關據橋作關,關橋最早修築於北宋建中靖國元年(1101 年),在杭州武林門北十餘里,原名永安橋,為當時杭州城北北關鎮最大的橋梁。南宋紹興七年(1137 年),橋梁破損嚴重,已然化作危橋,鎮上長者陳德誠會同同輩的餘慶施、宗宥以及寺僧梵海募資修築新橋,最終新橋於紹興八年(1138 年)初春動工,由陳德誠親自督工,並在年內完工,改名為中興永安橋。中興永安橋在南宋《淳祐臨安志》中即已稱作北新橋,這一名稱一直沿用到清代,清代又稱此橋為喻陳橋、大關橋。1955 年,政府在原北新橋的基礎上重新建造橋梁,為單孔圓洞式。1995 年,北新舊橋又被拆除,在原橋址南約 300 米修築了今天的大關橋。 北新關名字或與北新橋有關,清雍正《浙江通志》即稱關以橋名。同時,北新關一直有「北關」的俗稱,然而杭州的「北關」存在指代不清的問題:杭州城牆北門武林門故稱北關門;《淳祐臨安志》則以吳越國時期杭州羅城北城門故址為北關門,在今天武林門北米市橋一帶,宋代政府在此地設有北關稅監,和今日北新關無關;雍正《西湖志》則將武林門以北運河一帶稱作北關;雍正《北新關志》只解釋北新關「為其地去城北十餘里,故名雲」;明嘉靖《杭州府志》則稱,北新關在明初非固定行政單位,直到景泰元年(1450 年)當時的戶部主事在此建立鈔關,俗稱北關,但在成化年間北新關一度罷置,復設後俗名改稱北新關。雖然別稱很多,但北新關自身則一直多用北新關名,官署題名俱為「北新關」,明嘉靖六年(1527 年)始編《北新關志》亦以「北新關」名。雖然對於杭州本地而言,北關地名存在混淆的問題,但外地來到杭州均以北新關為北關。另外,北新關作為鈔關,還有戶關、戶部分司、北新鈔關等別稱。 ## 歷史 至遲在明宣德四年(1429 年)朝廷在北新橋上設置北新關,最早用於收取京杭運河上的船稅,關初設時橋東北方即有幾間小屋作為鈔關公署,但是公署離岸邊有段距離,前面又被門擋住,運河河邊的岸石傾倒難行,船隻上岸報關十分不便。同時根據清雍正《浙江通志》記載,北新關最初據橋為關,橋上設置柵欄架起木製平台,平台上為遮蔽風雨的卷篷,船隻舊停泊在卷篷之下清點商船貨物釐清商稅。正德四年(1439 年)政府為擴大稅源,改善紙幣大明寶鈔的流通,在運河沿線陸續設置鈔關,由於過關稅費只能支付寶鈔,因此這些關口也被稱為鈔關。明成化四年至七年(1468-1471 年)北新關一度被廢止,但後來恢復並一直延續。明弘治九年(1496 年),南京戶部主事劉景寅整治北新關關務:他先是築石為岸,再在運河水中修築高台,高台伸入運河有三丈,左右都有台階方便船隻上岸;同時改建公署,拆除了關署舊門,將其改為三開間廳堂,取名為「公恕堂」,堂後門中又立復門作為屏牆,此門通往署內,而再堂前臨河一側的高台上立一座高大牌坊,牌坊下有階梯、圍以欄杆。明嘉靖十年(1531 年),主事葉君瑞又以關署太小為由向民眾購置土地,在關署池沼上修建亭子。嘉靖十三年(1534 年),員外郎楊文升重修中堂,一定程度改善了公署的辦公條件,但是堂前水岸僅有幾步,往來辦理稅務商賈眾多,侷促於狹小的場地很是不便。嘉靖十七年(1538 年),呂韶主持北新關後重修官署,擴大了庭院面積,將中堂北遷數丈,拆除關後舊屋舍,最終廳堂可以容納百餘人;又將自己的官邸移到東室,在廳後造軒三間以迎賓客;關署後園圃築牆環繞,疏浚其中池沼,將樓屋搬到池沼中小島上,可以登樓眺望。工程前後有三月,花費百餘金,北新關關署煥然一新。後來韓文鏡主持北新關,節省俸祿用來改造庭院,新建了青閣,增制朱欄,侍弄花草。北新關關署歷經幾代官員策劃修建,功能日益完備,景色亦別具一格,成為了湖墅一帶運河沿線的佳景。清同治三年(1864 年)12 月,左宗棠向朝廷請求暫停關稅,北新關最終廢止,後戶部雖然多次試圖恢復北新關但都未果。 ## 關署設置 ### 關署布局 北新關關署始建無考,明萬曆二十五年(1597 年)因運河漕船失火導致舊署焚毀,後來榷使傅慶貽重建關署。關署總體分為左中右三路,中路建築為其軸線,從外依次為牌坊、大門、儀門、大堂、二堂、後等高等級建築;左右兩路建築一般由土地祠、庫房、書吏房等輔助用房組成。新建關署在關前建有鼓樓,高三丈。臨河建有牌坊,坊下以柵欄圍護。入門則為關署前廳,前廳共計三間;廳內則為正堂,同樣為三間,正堂前設有卷篷,後面的小廳用來迎賓。正堂左側為書房。正堂後又有後堂小廳三間,廳後又築台臨池沼。後堂左側為官員居所,後來改建為樓,居所兩側各有廊房,廊房外又有平房供廚師和傭人居住。後堂右側為存放稅銀的關署庫房,庫房外為文員書寫報告文案的吏書房,共計五間,官吏在此不得私自外出;又又單房二間,專供人在此掛號寫票。儀門外有土地廟一間,冊房一間,冊房供文員編寫通知文冊。大門外有委官小署三間,每季派來的品秩較低的委任官員都居住在這裡;另又有聽事官房,為一間樓房,聽事官在此看守關柵,後改為迎賓。門外有榜亭,亭中張貼關署榜文公告。關署空間可以分為:在辦公區域前展現關署威儀和關署界線的對外空間,多由轅門、牌坊、鼓亭、大門等組成;關署的辦公空間,如大堂、書吏房等;庫房空間;內宅空間,多位於關署後部;祭祀空間,供榷使新上任時祭祀;遊憩空間,多在關署之後,有亭、樓、池、沼,環境優美。清代關署基本延續明制,在前朝基礎上略有添置。 ### 流通商品 明清時期的杭州不僅本身手工業產出發達,同時轉運貿易也很發達,因此北新關的腹地不僅有華北、東南、江南等地,還延伸到了西南和中南地區。來往北新關的商品種類繁多,根據關稅檔案僅僅藥材類即有 217 種,絲綢布匹也有 50 多種,根據《北新關商稅則例》徵收稅收的商品多達 50 大類 2100 多種,其中最主要的為生絲、紡織品、糧食和各類雜貨。絲綢作為浙江本土生產的重要商品,也是當時中國海外貿易的價值份額最大的商品,其中大量浙江絲綢經由北新關運往廣東、廈門等地轉銷海外。當時的浙江不僅為生絲產地,也是重要的棉產地,有著發達的紡織業,其紡織品遠銷四川、陝西、台灣等地,江浙各地的紡織品不少都經由北新關轉運至全國,因此通關的綢緞直接左右著北新關的稅收盈縮。同時從明中期開始,杭嘉湖地區由產糧區轉為缺糧區,至清代缺糧更加嚴重,需要仰仗湖廣、江西等地的糧食輸入才能維持供需平衡,這些糧食大多購自蘇州,經由運河運抵北新關南杭州湖墅,再由湖墅轉銷浙江各地 —— 糧食的大規模轉運也催生了杭州周邊的一些專營米業的市鎮,海寧的長安鎮即為其中代表。商品既有自江西、福建、兩廣等地運至錢塘江北上過關銷往蘇州、松江,也有過關渡錢塘江至南岸義橋經浙東運河到寧波出海。由於北新關特殊的地理位置,相較其他稅關其稅收波動不大,清代前期始終在 20 萬兩上下波動,其中手工業及日用品占到 12 萬兩。 ### 稅收管理 雍正《北新關志》記載了北新關報稅的主要流程。對於商稅,則首先需要到單房填報報稅單,寫明商人姓名、籍貫、貨物名稱、數量、來源及去向,再由大單廠謄寫單據;算房根據申報稅單計算所需要收取的稅費;內衙出具朱簽;官員或出堂直接到大柵處收稅放行,也可以商人自己赴櫃納銀,櫃檯發給印票,然後過關。對於船稅,也需要填報報稅單,寫明船隻類型、船戶名字和籍貫、所載船客姓名或商品名稱及其數目等,之後大柵處丈量船隻,發給小票;船單房寫稅單;算房根據單據計算稅費;船戶赴櫃納銀;船房發給船籌後,船戶就回到大柵,大柵唱清尺寸放行船隻。除去橋下水門收取水路關稅,北新關也收取過橋陸路關稅。清康熙二十五年(1686 年),北新關稅入達十萬兩之多,約占全國各關稅銀總額的 8.8%。日本學者香坂昌紀考慮到主糧和杭州本地絲絹低稅特性,計算得出北新關的稅率與滸墅關、淮安關不同,遠遠低於清代三十分之一的標準稅率。 北新關作為稅關,其本務為徵收稅料,確保一定數額的稅款上繳戶部,而雍正朝以後火耗歸公要求多餘稅款也要上繳中央,但在實際操作中掠奪多征、中飽私囊屢見不鮮。根據雍正《關志》,北新關根據船隻樣式尺寸將船料分為五種,官定船料費最高只有一兩四五錢,與蘇州滸墅關不同船稅不包含商稅和貨稅,附近居民還有「便民小票」能夠簡易通關。然而在實際操作中,各徵稅、稽查關口存在許多陋習,稽查口岸在確認關單和貨品相符後會向商人索取「照票」賄賂,其中一些「照票」可以抽取額定關稅的二至三倍,稱之為「重照」;有時客商遇到夜晚雨雪天氣,關吏故意扣留以索取賄賂,稱之為「免看」。《清詩鐸》中更有陳春曉作《杭州關》譏諷這一陋習道:「杭關吏,踞守關南北,南北設兩關,榷使有專職,兩關之設為通商,往來行人何戚戚,過關莫如杭關難。⋯⋯」其中兩關即指城北戶關北新關和城南工關南新關。為躲避北新關沉重的稅負,部分商人選擇繞道躲避,寧願選擇昂貴的陸地挑運也不走水路過關,例如《關志》記載餘杭當時開闢兩陸路北上江寧繞過北新關,導致稅入減少三四成,戶部因此要求朝廷明令禁止繞道以保證歲入。 ### 稅關管理 杭州在明初即已經成為重要的工商都市,據明《一統路程圖記》記載,杭州對外交通路線多達 16 條。景泰元年(1450 年)明朝戶部設北新關為鈔關;萬曆八年(1580 年),臨清關為運河鈔關之首,而北新關居其次;至天啟五年(1625 年)北新關稅額增長一倍有餘,僅次於蘇州滸墅關為全國第二。為了防止民間偷漏關稅,政府在杭州周邊設立了大量徵稅口岸和稽查口岸,總計 13 處徵稅口岸進行徵稅,明代另有 20 處稽查口岸專事貨物稽查而不徵稅,包括杭州十城門及閘口、螺師埠、銀杏埠、德勝壩、新河壩、對河、赤山埠、富陽、上陌、千秋嶺等杭州對外交通要道。清代設關大抵延續明制,但在管理體制存在變化:順治年間,戶部專門派遣漢人官員管理關務,而到了康熙元年(1662 年)中央專派滿漢官員及筆帖式各一名執掌關務;康熙四年(1665 年)朝廷又將關務交予浙江布政司管理,五十五年(1716 年)改由浙江巡撫管理,五十七年(1718 年)又委任杭州知府管理,至雍正七年(1729 年)改杭州織造管理,乾隆五十八年(1793)關務又歸浙江巡撫,道光元年(1821 年)後關務歸於杭州織造兼管。清代管理機制的變化又和關稅在國家財政中地位提升,成為僅次于田賦、鹽稅的第三大收入來源,政府為有效管理稅關對管理機制進行了諸多探索。清代的北新關主要管理浙江內河商業貿易,與乍浦、寧波的浙海關各有所司。北新關每天有兩次開關時間,早關在上午九點到十一點,晚關在下午一點到三點。明代自弘治六年至崇禎七年的 141 年間,北新關共有 151 人擔任主官,清代從順治二年到雍正九年的 86 年間,共有 85 人擔任主官;明清兩代,北新關的主官平均任期只有一年左右 —— 這一方面代表了北新關的重要程度,同時也側面體現官吏貪腐之嚴重。 ## 周邊勝景 北新關船埠為清代康熙、乾隆南巡的御碼頭,曾經立有康熙六十大壽的萬壽無疆碑亭,碑亭碑刻有「康熙五十二年三月十八日,浙江紳士、耆民、商賈、兵丁公立」字樣。此碑為康熙在最後一次下江南之後,浙江布政使徐欐等一眾官員修築,用以慶祝皇帝生日。碑亭舊時在麗水路大關橋至登雲橋之間運河邊某處。 北新關東側為鈔關街,又名河塍路,今天為大兜路歷史文化街區;西側為橋西街,今為橋西歷史文化街區。由於北新官署在運河東,因而東街更為繁華。明萬曆四十六年(1618)春,荊之琦擔任北新關關長,重新整治東街,時人稱之荊公街並比於西湖蘇堤。關北舊時為封鯨觀,為明代倭寇首級堆砌而成的京觀。嘉靖四十年(1561 年),明代浙直總督胡宗憲在北新關外修築京觀,前後堆砌倭寇首級千餘,他還在京觀之前豎立高大的石碑,碑上題名「封鯨觀」,用來炫耀自己的武功。清代的丁丙、魏標等都為此觀留下詩文,但此時碑文已經僅剩下殘碑。關東東西向街道為大滸弄,舊名德生街,舊時杭州知事陶鏞題寫「古青莎鎮」牌坊在弄口運河畔,今已無存。「青莎鎮」為湖墅故稱,杭州市政府後在大滸街街口運河邊立新德「青莎公園」牌坊。大滸弄舊時弄內有小溪潺潺,人家傍水架橋,各植楊柳。民國時期,眾多文人墨客青睞此地,郁達夫即定居於此處。 拱宸橋的建立可能也和北新關有關。北新鈔關建立之後,關橋以北的水域成為通關船隻排隊的地方,隊伍最長可以排到北面的謝村,如果遇到汛期水漲船隻無法通過關橋橋洞,則需要停留更長時間。因此,船上人員生活皆仰賴岸上供應,久而久之這一帶運河兩岸就聚集形成商業區,為方便兩岸人家交通往來,拱宸橋也就應運而生。拱宸橋始建於明思宗崇禎四年(1631 年),清順治八年(1651 年)倒塌,直到康熙五十三年(1714 年)重建,康熙前五次南巡都是在北新關船埠登陸,或有人以為拱宸橋之名因恭迎皇帝而得名。 ## 遺址 北新關遺址位於杭州拱墅區拱宸橋南運河邊青莎公園內,其所在的北新關廣場為青莎公園的主體。廣場面積約 2000 平方米,是一個三面環水的親水平台,幾乎和水面平行,廣場上面有對於運河漕運的歷史介紹。廣場一面為運河,另外兩側為人工水系,由南向北逐漸跌落,在寶慶橋下設駁墈與運河水隔斷。廣場的周圍會種植櫻花和桃花林,地面配以卵石,每至落花時節再現昔年湖墅「散花灘」意境。廣場兩側散布民居,再現當時杭州居民居住風貌。2011 年,拱墅區為了深化運河品牌,在全區搜集十大文化遺存,陸續立碑保護 ——10 月 10 日,拱墅區政府在北新關遺址處樹立遺址碑,碑文詳盡介紹了北新關的由來。 ## 交通 杭州水上公交 2 號線設有北新關站。2018 年 8 月 28 日至 11 月 21 日北新關站碼頭進行改造,暫時關閉。 ## 相關條目 * 大關街道 * 杭州關稅務司署舊址 * 臨清運河鈔關 ## 參考資料 ### 注釋 ### 來源
null
27,758
2023-04-24T02:33:04Z
74,562,430
北新关
3,290,712
<p class="mw-empty-elt"> </p> <p><b>單穗束尾草</b>(學名:<span lang="la"><b><i>Phacelurus latifolius</i> var. <i>monostachyus</i></b></span>)為禾本科束尾草屬下的一個變種。 </p> <h2><span id=".E5.8F.82.E8.80.83.E6.96.87.E7.8C.AE"></span><span id="参考文献">參考文獻</span></h2> <!-- NewPP limit report Parsed by mw2334 Cached time: 20230505010108 Cache expiry: 1814400 Reduced expiry: false Complications: [] CPU time usage: 0.500 seconds Real time usage: 0.692 seconds Preprocessor visited node count: 8189/1000000 Post‐expand include size: 25667/2097152 bytes Template argument size: 5393/2097152 bytes Highest expansion depth: 29/100 Expensive parser function count: 3/500 Unstrip recursion depth: 0/20 Unstrip post‐expand size: 749/5000000 bytes Lua time usage: 0.361/10.000 seconds Lua memory usage: 4262944/52428800 bytes Number of Wikibase entities loaded: 4/400 --> <!-- Transclusion expansion time report (%,ms,calls,template) 100.00% 655.512 1 -total 84.93% 556.732 1 Template:Infraspeciesbox 84.27% 552.395 1 Template:Taxobox/core 65.93% 432.173 107 Template:Wikidata 38.00% 249.065 11 Template:Infraspeciesbox/search_wikidata 33.80% 221.574 10 Template:Last_word 7.15% 46.898 1 Template:CPNI 6.71% 44.008 1 Template:Cite_web 6.62% 43.363 2 Template:Taxonomy 4.54% 29.746 25 Template:Delink --> <!-- Saved in parser cache with key zhwiki:pcache:idhash:3290712-0!canonical!zh-tw and timestamp 20230505010107 and revision id 71874678. Rendering was triggered because: api-parse -->
**單穗束尾草**(學名:**_Phacelurus latifolius_ var. _monostachyus_**)為禾本科束尾草屬下的一個變種。 ## 參考文獻
null
619
2023-05-04T07:27:04Z
71,874,678
单穗束尾草
190,459
<p><b>約翰·亞歷山大·麥克唐納爵士</b>,GCB,KCMG,PC,PC (Can),QC(<span lang="en"><b>Sir John Alexander Macdonald</b></span>,1815年1月11日—1891年6月6日),加拿大首位總理。其政治生涯長達四十多年,在加拿大聯邦中,扮演著舉足輕重的角色。麥克唐納總共擔任了長達十九年的總理,時至今日,只有威廉·萊昂·麥肯齊·金打破了此紀錄。 </p><p>麥克唐納生於蘇格蘭,在兒時隨家人移居上加拿大京士頓(今東安大略省)。成年後,他隨當地一位律師學習法律,但這位律師在他沒有取得律師資格的時侯就逝世了。雖然沒有正式取得律師資格,他還是開辦了自己的律師樓。麥克唐納隨後捲入了數宗知名的訴訟中,使他在當地名噪一時,他也因此在1844年取得了議會席位。1857年,他當選為聯合副總理(Joint Premier)。 </p><p>1864年,為了實現建立穩定的政府,以及延長執政時間、推行聯邦和政治改革,麥克唐納與政敵喬治·布朗(George Brown)一起,組成了大聯合政府(Great Coalition)。在隨後進行的各種會議當中,他扮演著領袖角色。這些會議結束後,英國國會通過了《1867年英屬北美法令》(British North America Act),加拿大也隨著法令的通過而正式立國。 </p><p>麥克唐納獲選為加拿大首任總理,他餘生中的大部分時間都在擔任總理。19世紀70年代,麥克唐納因太平洋醜聞(Pacific Scandal,一件與加拿大太平洋鐵路有關的貪污醜聞)下野,在五年後再次上台執政。在他的第二個任期內,鐵路橫跨了加拿大東西部,這不僅促進了物流運輸還團結了各地人民。他因為其為加拿大做出的貢獻受到後人讚譽:第一,在障礙重重的情況下,建立了加拿大聯邦;第二個是,擴大了加拿大領土,使得加拿大由一個相對較小的殖民地,發展為一個覆蓋北美北半部的國家。1891年,麥克唐納逝世,這時加拿大的領土已經與今日的領土相差無幾。 </p> <h2><span id=".E6.97.A9.E5.B9.B4"></span><span id="早年">早年</span></h2> <p>約翰·亞歷山大·麥克唐納,1815年1月11日生於蘇格蘭格拉斯哥。他的父親休·麥克唐納(Hugh Macdonald)是不成功的商人,他的母親名為海倫·肖恩(Helen Shaw)。1811年10月21日他的父母結婚。麥克唐納在家中排行第三,有四個兄弟姊妹。1820年,他的父親生意失敗並附上了債務,於是攜帶妻兒移民上加拿大京士頓,投靠那裡的親戚朋友。</p><p>麥克唐納最初與另一家人同住,後來他們住在自家的雜貨店裡。初到加拿大不久,約翰的幼弟詹姆士就被照顧他的僕人打死。雜貨店破產後,他們遷居至京士頓西面的海伊灣(大納潘尼以南),又開了一間商店。1829年,麥克唐納的父親成為為美德蘭地區法院法官。約翰·麥克唐納的母親對他有畢生影響,曾幫助他渡過婚姻難關,在死前都是他的動力。</p><p>十歲前,麥克唐納在當地學校讀書。十歲後,他家湊錢供他到京士頓美德蘭區文法學校讀書。五年後,麥克唐納自學校畢業,但沒有進入大學深造。在當時,只有富裕家庭的子弟能進入大學深造。他後來為此感到後悔,還對秘書約瑟夫·波普說,如果他能升讀大學的話,他可能會成為作家。</p> <h2><span id=".E6.B3.95.E5.BE.8B.E7.94.9F.E6.B6.AF"></span><span id="法律生涯">法律生涯</span></h2> <h3><span id=".E6.97.A9.E5.B9.B4_2"></span><span id="早年_2">早年</span></h3> <p>麥克唐納的父母希望他畢業後當律師。正如傳記作家唐納·克萊頓所言,「當律師是通往財富、權勢的坦途」,他又寫道「這個選擇,對於有興趣讀書,沒興趣從商的男孩來說,是顯然易見的。」而且麥克唐納的父親,再次生意失敗,所以他必須馬上開始賺錢養家。後來,他寫道「我沒有童年,我在十五歲開始,就要自己養活自己。」</p> <p>麥克唐納乘氣船,南下多倫多(舊稱約克),參加上加拿大律師協會(Law Society of Upper Canada)的考試,考試內容包括數學、拉丁文與歷史。當時加拿大沒有律師學院,學生在開始學習法律時和結業時各參加一次考試。在兩次考試之間,學生會隨已經取得律師資格的人學習法律。麥克唐納的師傅是喬治·麥肯齊(George Mackenzie),他是年輕有為的律師,受到京士頓蘇格蘭人擁戴。麥肯齊精通公司法,作為徒弟麥克唐納後來也很擅長這一方面的訴訟。麥克唐納是優秀的學生,1833年夏,他在師傅到下加拿大(現在魁北克省的南部)辦事的時候,替師傅打理律師樓,同年,他又替師傅的表兄弟打理律師樓。 </p><p>1834年8月,麥肯齊因霍亂病逝,那時麥克唐納還在替他的表兄弟打理位於皮克頓(Picton)律師樓。次年,麥克唐納回到京士頓,在未夠年齡,未取得律師資格的情況下,開辦自己的律師樓,希望能爭取到師傅的客戶。 麥克唐納一家也回到了京士頓居住,遷居後,他的父親進入當地的銀行當職員。</p><p>1836年1月,麥克唐納取得律師資格,受了兩個人為徒,兩人後來與麥克唐納一樣,都做了國父。其中一位後來出任安大略省長,另一位後來則出任安大略省督、聯邦內閣部長。伊莉莎(Eliza)是他早期的顧客,她在購買一間商店時,尋求麥克唐納的法律意見。她是麥克唐納其中一位最富裕、最忠誠的支持者,兩人之間的關係,可能超出了朋友的範圍。麥克唐納在京士頓參與了很多機構,希望這樣做能提高自己的知名度。他也參與了數件著名的案件,曾為強姦兒童的罪犯威廉·布拉斯(William Brass)辯護。布拉斯後來被處以極刑,但報界並沒有因此而批評麥克唐納,相反,他們讚揚麥克唐納為布拉斯作出了有力的辯護。專集作家理查·格溫(Richard Gwyn)寫道: </p> <blockquote><p>通過這個案件,麥克唐納變得廣為人知。他登上了公眾意見的法庭,他將會在這裡渡過大半生,並學會辯論的藝術,勸說的技巧,這對他有很大益處。</p></blockquote> <h3><span id=".E5.A3.B0.E5.90.8D.E5.A4.A7.E5.99.AA"></span><span id="声名大噪">聲名大噪</span></h3> <p>在當時,所有十八歲以上,六十歲以下的上加拿大男性居民,都是守備民兵(Sedentary Militia)的成員。1837年,不滿政府的人士在威廉姆·萊恩·麥肯西的領導下揭竿而起,政府動員了所有民兵,命令他們參與平亂工作。麥克唐納也參與了戰事,軍階是二等兵。他與同袍一起在京士頓周圍巡邏,但沒有真正參與戰鬥。</p><p>大部分對叛亂者的審判,都在多倫多進行,但也有一些在京士頓進行,麥克唐納在叛亂平息後,為其中一位叛亂者辯護,這位叛亂者與其他叛亂者一樣,成功脫罪。當地的報紙稱麥克唐納為「在行內迅速崛起的年輕律師」。</p> <p>1838年末,麥克唐納向一群侵犯加拿大邊境的美國人提供法律意見。他們進入加拿大境內後,與叛軍並肩作戰了一段時間後,在風車戰役中被俘。這群美國人在戰役中褻瀆了一位加拿大中尉的遺體,民眾因此侮辱屍體的惡行而十分憤概,正如傳記作家唐納·克雷頓所言,京士頓在審批進行期間,「既瘋狂又悲傷,既憤怒又恐懼」。是次審判在軍事法庭進行,所以麥克唐納無法在庭上為他們辯護。其中一位被告丹尼爾·喬治的家屬請求麥克唐納,向他們提供法律意見,獲得了後者的接納。喬治最後還是判處有罪而處絞。 傳記作家唐納·斯維森寫道「到了1838年,麥克唐納已經鞏固了自己的地位。他已經是公眾人物,受人矚目的年輕人,與一位資深的律師。」</p><p>1841年,英國國會將上加拿大、下加拿大合併為加拿大省,京士頓成為了加拿大省最初的首府。此後,上、下加拿大改稱東、西加拿大。</p><p>麥克唐納繼續發展自己的事業,更獲多間當地公司任命為的董事。他也是米德蘭區商業銀行的董事兼代表律師。在這十年裡,麥克唐納一直在投資不動產。1841年,在他患病期間,他的父親逝世了。麥克唐納決定到英國放一個長假,養病散心。他在出國前賭了三天錢,贏了好幾次。麥克唐納在英國住了兩個月,期間遇上了表姐<span data-orig-title="伊莎贝拉·克拉克" data-lang-code="en" data-lang-name="英語" data-foreign-title="Isabella Macdonald"><span>伊莎貝拉·克拉克</span></span>(1811-1857)。他並未在家信中提到伊莎貝拉,所以,在此期間發生了什麼事情後人無從得知。1842年末,伊莎貝拉與姊妹一起到訪京士頓,兩人的行程比計劃中長了接近一年。伊莎貝拉與麥克唐納最終在次年9月1日結婚。</p> <h2><span id=".E6.94.BF.E5.9D.9B.E5.B4.9B.E8.B5.B7"></span><span id="政坛崛起">政壇崛起</span></h2> <h3><span id=".E5.88.9D.E5.85.A5.E8.AE.AE.E4.BC.9A"></span><span id="初入议会">初入議會</span></h3> <p>1843年2月,麥克唐納宣布他將會參選地方議會參事(Alderman)。次月29日,他成功當選參事,得票156票,擊敗得票43票的對手傑克森。麥克唐納的支持者在慶祝時舉起他,把他舉到街上,不慎把他跌在地上。</p><p>1844年3月,一位京士頓商人邀請麥克唐納以保守黨人身份,參加議會議員選舉。他接受了邀請,按照當時的習慣,向選民提供大量酒精飲品。同年10月15日,選舉結果公布,麥克唐納得票275票,擊敗了得票僅有42票的安東尼·馬納漢(Anthony Manahan)。他到蒙特婁,參加議會,並未發表演說,卻成了選舉法、議會程序的專家。麥克唐納鄙視時人誇誇其談的演說。</p><p>同年,伊莎貝拉患病,在康復後不久,又在次年舊病復發。1845年,麥克唐納與她一起,前往美國養病,以為海風、溫暖的氣候能治癒她的疾病。與妻子一起,在美國渡過六個月後,麥克唐納獨自返回加拿大。1846年末,麥克唐納與妻子在紐約重聚,在一起渡過一段時間後,伊莎貝拉有了身孕,夫婦二人因此一起回到加拿大。次年8月,伊莎貝拉抱病為丈夫誕下一子,名小約翰·亞歷山大·麥克唐納(John Alexander Macdonald Jr.)。伊莎貝拉在此之後,仍未康復,所以,小約翰由親戚照顧。</p><p>在妻子患病期間,麥克唐納的事業得到了發展。1846年,他獲冊封為御用大律師。同年,有人邀請他擔任法律政策專員,但遭到他拒絕。1847年,聯合總理威廉·亨利·德雷珀任命麥克唐納為Receiver General。出任政府職務,迫使他放棄處理律師樓的事務,大部分時間留在蒙特婁,與伊莎貝拉分別。同年12月的大選中,德雷珀所屬的保守黨獲敗,被迫下野。1848年3月,在新一屆會議召開之前,麥克唐納回到京士頓與妻子重聚。同年8月,夫婦二人的長子約翰突然逝世。1850年3月,伊莎貝拉為他誕下次子,名休·約翰·麥克唐納,麥克唐納寫道,「小約翰又回來了,幾乎就是他的樣子。」麥克唐納在這段時間裡,開始酗酒,部分後世學者認為,他染上這個惡習的原因是他家接連發生不幸事件。</p><p>自由黨掌權的時日不久。1851年大選後,自由黨因一件議會醜聞而分裂。同年9月,自由黨政府倒台,由聯合政府取而代之。新政府由阿倫·麥納卜爵士領導,麥克唐納在其中擔任檢察總長。四年之後,卡地亞加入內閣,從此成為麥克唐納的政治盟友。1856年,麥納卜在麥克唐納的逼迫下,辭去總理一職,取代他的是Sir Étienne-Paschal Taché。不過,掌握大權的是麥克唐納,而Taché不過是一個有名無實的總理。</p> <h3><span id=".E5.87.BA.E4.BB.BB.E8.81.94.E5.90.88.E6.80.BB.E7.90.86"></span><span id="出任联合总理">出任聯合總理</span></h3> <p>1857年7月,麥克唐納因公到英國辦事。回到加拿大後,他領導保守黨參加大選,獲得成功,獲任為聯合總理,代替Taché。雖然他再次高票數當選為京士頓議會議員,但他的所屬的政黨,保守黨,在西加拿大的選情很差。麥克唐納之所以能上台執政,是因為他得到法裔加拿大人的支持。12月28日,伊莎貝拉病逝,她的次子,休從此由姨媽照顧。</p><p>1856年,在經過了一輪投票後,省議會決定魁北克市是加拿大永久首府。麥克唐納反對這個做法,用自己在議會中的優勢,迫使議會在次年重新考慮這個問題。麥克唐納認為,應由維多利亞女王決定加拿大的首府。反對者則認為,女王會在私底下聽取政府官員的建議,不會獨立作出決定。反對者最後接受了麥克唐納的計劃,但他們的條件是,在遷都的一段時間內,魁北克必須是加拿大首府。麥克唐納向英國殖民地部提出請求,要他們確保女王不會在十個月內作出回應,不過,也可以在大選介紹後宣布女王的選擇。1858年1月,女王的選擇宣布,結果令所有議員失望,因為她選擇了渥太華為加拿大首府。</p><p>1858年7月28日,一位來自東加拿大的反對黨成員提議向女王情願,希望她能改變選擇。執政黨內的東加拿大人,也支持反對黨的提議,政府因此倒台。總督埃德蒙·沃克·黑德爵士邀請反對黨領袖喬治·布朗組成新政府上台執政。根據當時的法律,議員接受政府職位,必須進行補選,放棄自己的席位,重新參選議員。麥克唐納因此在議會中取得了優勢地位,議席超過布朗所屬政黨,他趁機拖垮新一屆政府。這屆政府只維持了兩天,就被他所領導的政府所取代。麥克唐納再次上台執政,並不需要放棄自己的議席,因為當時的法律允許一個在三十天內擔任過內閣級職位的議員,在不放棄自己的議席的情況下,接受另一內閣級職位。布朗要求總督解散議會,重新舉行大選,但遭到後者拒絕。總督黑德在1858年8月6日任命麥克唐納、卡地亞兩人為正、副聯合總理,為表公正,正聯合總理一職,由卡地亞出任。</p><p>加拿大在19世紀50至60年代,出現了一個極度繁榮的時期。鐵路、電報促進了各地的溝通。傳記作家理查·格溫寫道「簡而言之,加拿大人開始住在同一個社群里。」同時間,管理省政府變得越來越難。法律要求執政黨要在東、西加拿大,都取得過半數議席。雖然東加拿大的人口,比起西加拿大,較為稠密,但兩地議席的數量相當,都是65個。布朗的其中一個政治訴求就是改革席位分配的制度,按照人口分配席位,給予東加拿大地區較多的席位。他的主張遭到來自西加拿大的政治家激烈反對。</p><p>同一時期內,南部的美國爆發內戰,加拿大人與英國人都擔心,美國人在內戰結束後會揮軍北上攻占加拿大。英國政府要求加拿大政府負擔一部分駐加英軍軍費,政府也在1862年引入了一個民兵草案。反對黨主張拒絕英國政府的要求,而來自東加拿大的議員則擔心法裔加拿大人要參加一場英國人挑起的戰爭。麥克唐納在此期間,不斷飲酒,無法在議會中為政府引入的民兵草案保駕護航,最終辭職下野。新一屆政府由與麥克唐納同姓,但沒有親戚關係的約翰· 桑菲爾德·麥克唐納領導。保守黨雖然失去了執政地位,但仍然有很大力量,能夠拖垮政府。1863年5月,約翰·桑菲爾德·麥克唐納的政府倒台,總督黑德宣布解散議會,重新進行大選,令政治局勢出現了一些小的改變。1863年12月,西加拿大議員阿爾伯特·諾頓·理查斯獲任為法律政策專員,所以要放棄席位,重新參選議員。麥克唐納趁機親自進行宣傳,攻擊理查斯,使得他在補選中落敗,他的席位由一位保守黨人頂替。這屆政府又因此在3月垮台,新一屆政府由Taché出任聯合總理,但由麥克唐納掌握實權。這屆政府又在6月垮台。政黨之間的僵持,發展到這個程度,「所有人都很清楚,加拿大省憲制已死。」</p> <h2><span id=".E5.8A.A0.E6.8B.BF.E5.A4.A7.E8.81.94.E9.82.A6"></span><span id="加拿大联邦">加拿大聯邦</span></h2> <p>政府倒台後,麥克唐納請求新總督查爾斯·蒙克,第四代蒙克子爵解散議會,重新進行大選。在此之前,他的政敵布朗通過中間人,與他取得聯絡。布朗覺得,自由黨可以趁機加入政府,推進憲政改革。議會有一個委員會,專門研究建立北美英屬殖民地聯邦的可能性,並在政府倒台之前發表了報告。布朗是這個委員會的主席,但委員會的研究興趣不大,他對改革議會席位分配製度更加有興趣。麥克唐納反而對建立聯邦有興趣。兩人達成了共識,同意日後兩人合作建立的聯合政府,應該支持「聯邦原則」。麥克唐納後來公布了兩人的討論結果,全國都為兩個仇敵,能達成共識而震驚。</p><p>除了由Jean-Baptiste-Éric Dorion領導的、來自東加拿大的Parti Rouge之外,各黨各派都加入聯合政府。應殖民地部要求,加拿大各地人士在1864年9月1日,到愛德華王子島夏洛特鎮參與會議。加拿大海洋省份的代表,會議結束之前,曾計劃在西部各省之外,獨立組成一個聯邦。但他們在會議之後,決定加入加拿大聯邦。</p><p>1864年10月,代表團又到魁北克市參加會議。會議通過了七十二決議(Seventy-Two Resolutions),為了加拿大聯邦政府奠下了基石。1865年,Tache逝世,聯合總理一職出現空缺。時任總督蒙克勳爵建議由麥克唐納出任聯合總理,但遭到布朗反對,政府因此陷入困境。問題最後得到了解決,因為總督任命了Narcisse-Fortunat Belleau為聯合總理,他與前任總理一樣,都是一個傀儡,沒有實權。</p><p>在討論了很長時間後,加拿大議會在1865年,以91票支持,33票反對,通過了支持加拿大聯邦的決議。不過,所有海洋省份都投下了反對票。1866年,新布藍茲維舉行大選,麥克唐納向當地親聯邦議員候選人提供金錢援助,效果明顯,親聯邦一派在當地議會取得了多數席位。新斯科細亞總理查爾斯·塔珀在大選後,在新斯科細亞議會引入了一個法令,支持加拿大聯邦。最後有關組成加拿大聯邦的會議在倫敦召開。會議得出結果後,英國國會會通過有關法令,正式建立加拿大聯邦。海洋省份的代表在1866年7月已經出發前往倫敦,但麥克唐納很晚才出發前往倫敦。原因是他在此期間不斷飲酒,無法出行。海洋省份的代表因此十分憤怒。1866年12月,會議在倫敦正式召開,麥克唐納在會議中的表現,獲得公眾讚賞。在倫敦開會時,他娶了秘書的姊妹阿格尼絲·伯納德為妻。1867年1月,麥克唐納在酒店坐在椅上睡覺時,蠟燭點著了他坐著的椅子,燒傷了他,但他仍然堅持開會。2月,他與阿格尼絲在漢諾瓦廣場聖喬治教堂舉行婚禮。3月8日,英國下議院通過了英屬北美法令,維多利亞女王在同月29日御准法令。</p><p>麥克唐納希望聯邦在7月15日正式成立,但英國人希望聯邦早些成立。5月22日,有關人士宣布加拿大聯邦將會在7月1日正式成立。蒙克勳爵任命麥克唐納為聯邦第一任總理。東、西加拿大隨著聯邦建立,分割為兩個獨立省份,分別稱為魁北克與安大略。麥克唐納在1867年7月1日,聯邦正式成立之時,獲冊封為下級勛位爵士。</p> <h2><span id=".E5.8A.A0.E6.8B.BF.E5.A4.A7.E6.80.BB.E7.90.86"></span><span id="加拿大总理">加拿大總理</span></h2> <h3><span id=".E7.AC.AC.E4.B8.80.E4.BB.BB.E6.9C.9F"></span><span id="第一任期">第一任期</span></h3> <p>麥克唐納上任後,就要立即處理眾多問題。他要建立聯邦政府,還要處理以下問題:第一個是新斯科細亞威脅退出聯邦,第二個是連接各地促進聯邦統一的鐵路還未建成,第三個是英美關係惡劣,加拿大也因此受到影響,美國政府對進入美國市場的加拿大商品徵收更多入口稅。而且當時加拿大版圖比現在的小,愛德華王子島、紐芬蘭、英屬哥倫比亞仍然是英國殖民地。聯邦西北面的土地,分別由英國人和哈德遜灣公司控制。英國人和美國人對聯邦的觀點一致,都認為聯邦很快會瓦解,各地最後會被美國吸收。</p><p>1867年8月,聯邦舉行首屆大選。麥克唐納所屬政黨輕易勝出,在各省都得到了大量選民支持。議會在11月召開。麥克唐納的政敵布朗在大選中落敗。1869年,新斯科細亞得到了經濟利益後,同意留在聯邦內,不再要求退出聯邦。同年10月,紐芬蘭舉行大選,反聯邦派得勢,紐芬蘭因此沒有加入聯邦。</p> <p>1869年,阿格尼絲為麥克唐納誕下一女,名瑪麗。瑪麗患有先天性腦水腫,無法跑步、說話、嬉戲,也無法照顧自己。阿格尼絲的兄弟休伊特,也就是麥克唐納的秘書,也和姊妹、母親一起住在麥克唐納的宅邸。1870年,麥克唐納患上了膽石病,在兩個月之後才康復。康復後,他到愛德華王子島,遊說當地人民加入聯邦,而不是加入美國。愛德華王子島最後在1873年加入聯邦。</p><p>起初,麥克唐納並不熱衷於向西北擴張。擔任總理後,他希望聯邦的領土能擴張到西海岸。麥克唐納派人到倫敦,商討將魯珀特地(Rupert's Land)與西北地區(North-Western Territory)移交給加拿大聯邦的事宜。哈德遜灣公司同意將公司控制的魯珀特地帶交給加拿大聯邦,條件是聯邦必須向公司交付1,500,000英鎊,也要允許公司保留一些貿易站和農場。在魯伯特地帶內的紅河殖民地(Red River Colony)的居民在得悉這筆交易後,產生了不滿情緒。在當地居住的梅蒂人擔心新政府的管治會對他們不利,最終在1869年爆發了紅河叛亂(Red River Rebellion)。麥克唐納迅速派兵平亂,不過為了安撫當地人民,他允許當地人民居住的地區以曼尼托巴省的形式加入聯邦,其他地區仍然以地區形式加入聯邦,即現今西北地區。</p> <p>麥克唐納也想將英屬哥倫比亞殖民地納入聯邦的版圖。當地部分居民希望英屬哥倫比亞與美國合併,因為殖民地如果加入了聯邦,將會面臨沉重的債務負擔。雙方在1870年進行了協商,加拿大代表團由Cartier帶領,麥克唐納在協商期間患病,正在修養。Cartier向對方保證,他們會在十年內修建一條鐵路,把英屬哥倫比亞與加拿大東部省份連接起來。對方接受了Cartier的要求,在1871年加入了聯邦。Cartier的承諾在加拿大國會引發了爭議,因為修建如此漫長的鐵路,所需要的費用將會相當高昂。內閣成員亞歷山大·莫里斯更稱之為保守黨人自加拿大開國以來,最差的決定。</p><p>加拿大與美國在深海捕魚權利上存在紛爭。1871年初,英美雙方召開了會議,解決雙方之間懸而未決的問題。加拿大希望能得到賠償金,彌補Fenians造成的損失。Fenians是一群爭取愛爾蘭獨立的激進主義者,他們在美國北部設置基地,不時越境進入加拿大進行破壞,希望藉此迫使英國政府承認愛爾蘭獨立。麥克唐納被迫接受任命,在會議中擔任英方專員。他之所以不情願擔任這一職務,是因為他覺得加拿大可能要為母國英國作出犧牲。結果如他所料,加拿大沒有任何得益:沒有賠償金,也沒有經濟方面的得益。加拿大更要開發水域,供美國漁民捕魚。會議雙方簽署的條約名為華盛頓條約。麥克唐納回到加拿大後,要面對因條約而起的政治風暴。</p> <h3><span id=".E7.AC.AC.E4.BA.8C.E4.BB.BB.E6.9C.9F"></span><span id="第二任期">第二任期</span></h3> <p>麥克唐納在1872年大選之後,才制定鐵路政策,籌集資金,確保工程順利完成。1871年,他與幾個有可能投資鐵路的商人見了面,進行了討論。麥克唐納當時的首要任務,是應對華盛頓條約所帶來的政治風暴。</p><p>1872年初,下議院通過了麥克唐納引入的法令。大選由八月初一直進行到九月末。法令通過後,安大略在下議院的席位增加了。麥克唐納花了很多時間在安大略拉票。很多地方都出現了選舉舞弊的情況,候選人賄賂選民,改變選民的投票意向。當時加拿大還未採用不記名投票,選民的名字會被人大聲讀出。麥克唐納所屬的政黨在國會對在野黨的優勢變小了,保守黨的席位在大選前比在野黨多出35個,在大選後,只多出8個。自由黨在大選中的表現更佳,執政黨唯有依靠來自西部和海洋省份的議員來維持統治。</p> <p>麥克唐納希望在1872年初,向鐵路公司發出特許,但一直未能與投資者達成共識,到了1872年末才向鐵路公司發出特許。1873年,議會開幕,自由黨黨員盧修斯·塞思·亨廷頓(Lucius Seth Huntington)在會上指責政府官員腐敗受賄,收受鐵路公司政治獻金。有關文件很快曝光,這一事件稱為太平洋醜聞(Pacific Scandal)。以休·阿倫爵士(Sir Hugh Allan)為首的投資者,在美國北太平洋鐵路公司(Northern Pacific Railway)的秘密支持下,向保守黨交出179,000英鎊的競選經費,然後獲得執政保守黨頒發特許。支持反對黨的報紙,開始刊登政府官員簽署的文件,可以從文件看出,官員要求鐵路公司交出大筆金錢。麥克唐納向鐵路公司索要了45,000英鎊。Cartier收受金額最大,因為他在參選蒙特婁東議員,競選耗資巨大。Cartier在競選中落敗,不過,他後來以普羅文議員的身份,重回議會。競選期間,Cartier患上了腎臟部位的疾病,到倫敦求醫,最終在1873年5月病逝。</p><p>麥克唐納一直沒有回應事件。在野黨將有關文件交給反對政府的報紙。7月18日,三份報紙刊登了一份文件,文件日期為1872年8月,來自麥克唐納處,可以從文件看出,他要求鐵路公司在交給他10,000英鎊,並保證這是「最後一次索要」金錢。總督在他的建議下組成了皇家委員會,調查這個事件,並宣布議會休會。10月,議會復會,自由黨覺得可以趁機擊敗麥克唐納,就開始對搖擺不定的人施加壓力。</p><p>11月3日,麥克唐納在下議院發表演說,為政府和自己辯護,傳記作家P·B·懷特(P.B. Waite)稱他發表了「他人生的演說,在某種意義上來講,是為他的人生發表了演說」。他在早上九點開始發表演說,一開始顯得無精打采,但很快就恢復了狀態。麥克唐納一邊演說一邊飲水、飲酒。他認為政府官員沒有貪污腐敗,還說執政、在野兩黨都經常收受類似的政治獻金。在經過五個小時的演說後,麥克唐納總結道: </p> <blockquote> <p>我把這個問題交給議會處理。我可以接受議會利於我或不利於我的決定,但無論結果如何,我都要老實地說,我為加拿大花的時間、心靈、才智、財富與力量極多,以至於沒有人比得上。</p> </blockquote> <p>麥克唐納的演說被視為個人的勝利。但演說並未挽救政府的命運。在逐漸失去下議院與公眾的支持的情況下,麥克唐納在12月5日向總督達費林勳爵提出請辭。自由黨黨魁亞歷山大·麥肯齊因此成為加拿大第二任總理。麥克唐納回到家後,告訴妻子這個消息,還說「這樣解脫是個慰藉」。自從以後,都沒有記錄顯示,他再提及過此事。麥克唐納辭職,他所領導的保守黨也隨他下野。但英屬哥倫比亞的Amor de Cosmos加入了自由黨,避免了離職。</p><p>1873年11月6日,麥克唐納引咎辭去保守黨黨魁職務,遭到拒絕。麥肯齊在1874年1月舉行了大選,成功削減了保守黨在下議院的席位,他所屬的自由黨在下議院取得了多數席位。除了英屬哥倫比亞地區外,保守黨在各地的選情都不容樂觀。麥克唐納回到了京士頓參選議員,但因為貪污受賄沒有取得席位。他在隨後的補選中成功取得席位,重返議會。傳記作家斯維森(Swainson)寫到,當時大部分的觀察家都認為麥克唐納的仕途已經完結,是「江郎才盡、沒有榮譽的人」。</p> <h3><span id=".E5.87.BA.E4.BB.BB.E5.8F.8D.E5.AF.B9.E5.85.9A.E9.A2.86.E8.A2.96"></span><span id="出任反对党领袖">出任反對黨領袖</span></h3> <p>麥克唐納以輕鬆的方式,帶領在野保守黨,等待執政自由黨犯錯。他放了一段長假,遷居多倫多,與兒子休一起繼續經營律師樓。1874年,自由黨政府與美國政府簽署了自由貿易協定,麥克唐納認為此舉有誤,他覺得只有提高關稅,才能讓加拿大建立起自己的製造業。1873年,世界範圍內出現金融危機,危機持續時間很長,導致執政自由黨難以繼續推動鐵路建設。自由黨政府沒有足夠資金繼續進行鐵路工程,唯有靠儘量拖慢進度來應對這一問題。聯邦先前對英屬哥倫比亞省的承諾,很有可能無法實現。</p><p>1876年,麥克唐納決定採取保護主義,作為保守黨的經濟政策。保守黨在同年夏季舉行的多個政治野餐上,宣傳了這個政策。這個政策得到了公眾的支持,保守黨議員候選人在多個補選中勝出。1876年末,保守黨在下議院的席位,已經增多了14席,與自由黨的差距收窄。麥克唐納考慮過從此退休,並選定查爾斯·塔珀為自己的接班人。</p> <p>1877年,議會開幕,保守黨人信心十足,自由黨在議會內採取守態。保守黨接連在全國各地進行宣傳活動。麥克唐納更親身出現在魁北克,極為罕見。保守黨在次年繼續進行宣傳,保守黨宣傳的政策可稱為「國家政策」:調高關稅,加快建設連接全國各地的鐵路,運用鐵路加快發展加拿大西部,推行吸引移民的政策。麥克唐納在這些輕鬆愉快的宣傳活動上大展所長。有一次,他指責自由黨引來了害蟲破壞農作物,並承諾在保守黨上台後,害蟲都會消失。</p><p>第三屆加拿大國會最後一日會議充滿火藥味。會上,麥克唐納和塔珀在會上指責自由黨政府,給予鐵路工程投資者唐納·史密斯(Donald Smith)在彭比納建造鐵路的權利。兩人認為,這是自由黨對史密斯在太平洋醜聞中背叛保守黨,投向自由黨的獎勵。這一場風波甚至影響了上議院。麥克唐納最後說:「史密斯是我有生而來見過的最大的騙子!」這是加拿大第三屆國會最後一句有記錄的發言。</p><p>1878年9月17日,加拿大舉行大選。麥克唐納的支持者擔心他會在京士頓選區落選議員,建議他改為出選選民傾向保守黨的卡德韋爾(Cardwell)選區。他並未聽取支持者的意見,繼續留在京士頓選區參選議員。結果被自由黨人亞歷山大·岡恩(Alexander Gunn)擊敗。不過,保守黨候選人在各地取得了成功,麥克唐納隨後也在馬凱特(Marquette)選區參選議員成功,保住議席。大選過後,他接受了首相職位,放棄馬凱特席位,重新在維多利亞(Victoria)選區參選議員。所以,在國會正式召開之時,麥克唐納是以維多利亞選區議員身份與會。</p> <h3><span id=".E7.AC.AC.E4.B8.89.E7.AC.AC.E5.9B.9B.E4.BB.BB.E6.9C.9F"></span><span id="第三第四任期">第三第四任期</span></h3> <p>保守黨在上台執政後,在第一財政年度實現了部分「國家政策」。加拿大在這個政策下大幅調高關稅,拉近了加拿大和美國、德國等高關稅國家之間的距離。調高關稅的目的是保護加拿大工業,令加拿大工業有機會成長。海關向經過加工的紡織品徵收高達34%的關稅,但入口加工紡織品的機器則不需要繳納任何關稅。麥克唐納並未滿足,在接下來的時間裡,繼續向公眾宣傳調高關稅的好處,希望能進一步調高關稅。在處理了預算問題後,麥克唐納開始處理鐵路問題。他發現鐵路工程的進度未如理想。在上一屆政府執政期間,鐵路公司雖然建造了幾百公里的鐵路,勘探鐵路所經的地區,但是鐵路工程所得資金很少。1880年,麥克唐納找到了一個由喬治·史提芬(George Stephen)領導的辛迪加繼續這個工程。遭到麥克唐納猛烈批評的唐納·史密斯是辛迪加的大股東。這一事實不為公眾所知,但麥克唐納對此一清二楚。同年,加拿大聯邦接管了英屬北極群島,國土與今日加拿大的國土相比,只缺少了最後加入聯邦的紐芬蘭。加拿大亦於同年派出了第一位駐外外交代表。這位外交代表就是駐英高級專員(High Commissioner to Britain)亞歷山大·高爾特(Alexander Galt)。1882年,大選在經濟良好的環境下舉行,結果保守黨在下議院的優勢不再明顯。麥克唐納這次出選查爾頓(Carleton)選區議員。</p><p>政府在鐵路工程上投入了很多資金。政府向鐵路公司加拿大太平洋鐵路(CPR)撥款25,000,000英鎊,撥地25,000,000英畝。此外,政府又投資32,000,000英鎊,建造與CPR連接的其他鐵路。在1881年對於僅有四百萬人口的國家來說,整個計劃的耗資是十分高昂的。在1880年至1885年間,工程進展極慢,鐵路公司多次瀕臨破產。落基山脈的地形,對施工造成了很大的負面影響。經過蘇必利爾湖北岸的線路,也遇到了施工困難,因為當地存在沼澤,鐵路和機車都陷入其中。麥克唐納從國庫撥出資金,借給鐵路公司,以免公司無力還債。</p> <p>鐵路工程即將完成之時,加拿大西北部民情起伏。很多原先居住在曼尼托巴省的梅蒂人進入了這個地區居住。政府與梅蒂人之間關於土地權的談判進展緩慢。政府從美國召回被流放的梅蒂人領袖路易·里爾,以為他能解決這一問題。里爾不但沒有為政府解決問題,還在1885年帶領當地人揭竿而起。麥克唐納用鐵路運送民兵,迅速平定叛亂,瑞爾亦被政府軍俘虜,被判叛國罪,施以絞刑。麥克唐納不願推遲處決患有精神病的瑞爾。處決瑞爾一事極具爭議性,令不少來自魁北克的保守黨人不滿,魁北克人逐漸疏遠保守黨,到了20世紀,甚至投向自由黨陣型。鐵路公司在叛亂期間,通過運輸政府軍部隊,改善了自身的環境。鐵路最終在1885年11月7日完成,鐵路公司的經理通知麥克唐納到英屬哥倫比亞參加鐵路完成典禮。</p><p>1886年夏,麥克唐納乘私人列車,西巡英屬哥倫比亞等地。麥克唐納在停站時向當地人發表演說。他的妻子也與他一同西巡,夫婦二人有時候會在車頭看風景。1886年8月13日,麥克唐納在一個典禮上,用銀制錘子釘下Esquimalt and Nanaimo Railway的最後一根釘子。</p><p>1886年,加美兩國在捕魚權利上再起紛爭。美國漁船以補充木材、食水為藉口,到加拿大沿岸淺水地區捕魚。有幾條漁船因此被加拿大人扣留。美國人要求加拿大人釋放逮捕的漁民,歸還扣留的漁船。麥克唐納引入了一條法令,企圖推翻此前的簽訂的華盛頓條約,令英國人不悅。總督蘭斯多恩勳爵聽從英國政府指示,不御准法令。法令因此沒有生效,但也沒有遭到否決。經過一輪協商後,英國政府准許法令生效,並承諾,如果英美雙方未能在這個問題上達成共識的話,就會派遣戰艦保護加拿大漁船。</p> <h3><span id=".E7.AC.AC.E4.BA.94.E4.B8.8E.E5.85.AD.E4.B8.AA.E4.BB.BB.E6.9C.9F"></span><span id="第五与六个任期">第五與六個任期</span></h3> <p>麥克唐納擔心經濟持續不景氣會削弱他的政治力量,所以,他計劃在1886年末提前發起大選。安大略自由黨省長又在他之前,發起了省內大選。自由黨在大選中表現不俗,其省議會席位亦因此增加。1887年1月15日,麥克唐納解散國會,並在2月22日舉行聯邦大選。大選期間,自由黨在魁北克省議會取得多數席位,組成省政府,對保守黨在聯邦大選中的表現,造成了負面影響。麥克唐納等人都努力宣傳保守黨,連新任駐英專員都推遲出國日期,留在加拿大進行宣傳活動。自由黨黨魁宣傳不力,令保守黨人在困難重重的情況下再次勝出。麥克唐納也回到了京士頓選區出選議員。連新一代保守黨人都承認他對保守黨吸納選票有極大幫助。</p><p>自由黨黨魁在大選後引咎辭職,新一任黨魁是威爾弗里德·勞里埃(Wilfrid Laurier)。新黨魁改變了政黨政策,不再如以往一般,接受「國家政策」,要求與美國自由貿易。他認為與其利用票價高昂的CPR,橫跨加拿大空曠的草原,與西北貿易,還不如直接與南部的美國進行貿易。麥克唐納認為,加拿大可以和美國互惠互利,但不應該調低關稅。支持這一主張的美國人毫無顧忌的說,這一「商業聯盟」是政治聯盟的雛形,在加拿大引起了不少爭議。</p> <p>1891年3月5日,加拿大舉行聯邦大選。自由黨在大選中,收受大量來自美國的政治獻金。保守黨則得到CPR的支持。麥克唐納在大選期間暈倒,事後繼續在京士頓親戚家中指揮競選活動。保守黨得票明顯比自由黨多,但保守黨的優勢還是被削弱了。保守黨在加拿大中部選區失勢,不過保住了東西部的議席。自由黨在大選後勉強接受了國家政策。</p><p>麥克唐納在大選後休養了幾個星期,表面上回復了健康。5月末,他突然中風,半身癱瘓。經過麥克唐納家的車輛船隻,都儘可能地減低噪音,以免打擾他養病,全國各地的人都在留意他的病情。麥克唐納最終於1891年6月6日病逝,病逝前十分清醒。成千人都參議院瞻仰了他的遺體。火車將麥克唐納的遺體運送到京士頓,在路上停站時,有不少人前來哀悼。火車抵達京士頓後,有關人員安排麥克唐納的遺體身著樞密院官服在市政廳展示。他葬於京士頓Cataraqui Cemetery,就在第一任妻子的墓旁邊。</p><p>自由黨黨魁在下議院發表了如下悼詞: </p> <blockquote> <p>約翰·A·麥克唐納爵士在這個國家所占的位置,是如此之大,以至於我們難以想像,沒有了他的國政和國運會繼續下去。他的逝世令我們悲痛萬分。</p> </blockquote> <h2><span id=".E7.BA.AA.E5.BF.B5.E4.B8.8E.E8.AF.84.E4.BB.B7"></span><span id="纪念与评价">紀念與評價</span></h2> <p>麥克唐納擔任總理的時間,達十九年之久,加拿大曆任總理中,只有威廉·萊昂·麥肯齊·金一人能打破這一記錄。麥克唐納身為加拿大國父,卻沒有城市政區以他為名,也沒有為紀念他而建造的建築物,與美國國父喬治·華盛頓不同。不過落基山脈有一座山峰以他為名。加拿大國會在2001年定1月11日為約翰·A·麥克唐納爵士日,不過,這一節日並非聯邦節日,也不受民眾重視。加拿大十元紙鈔上,印有麥克唐納的肖像。加拿大首都渥太華的機場——渥太華麥克唐納-卡蒂埃國際機場以麥克唐納和蒙特婁東選區首位國會議員喬治-艾蒂安·卡蒂埃的名字命名。此外,加拿大境內有多條道路以麥克唐納為名,不過很少有人以正式名稱稱呼這些道路。</p> <p>不少地方都與麥克唐納有聯繫。他的墓和他的故居都是加拿大歷史古蹟。麥克唐納在渥太華的宅邸恩斯克利夫(Earnscliffe)是當今英國駐加高級專員的官邸。加拿大各地,如渥太華國會山、多倫多王后公園,京士頓市公園都有他的雕像。</p><p>保守黨參議員休·西格爾認為,加拿大本身就是麥克唐納的紀念碑:「沒有麥克唐納,加拿大今日的國界,可能就是曼尼托巴、安大略兩省的邊界。紐芬蘭可能像阿拉斯加一樣,落入美國人手中,曼尼托巴、薩克其萬、亞伯達和英屬哥倫比亞的命運,可能也是一樣。沒有了麥克唐納,我們要買美國人的石油。我們的生活質量會變差,事業的前途也是一樣,我們在世界的地位也會隨之降低。」為麥克唐納作傳的人都注意到,他對建立加拿大民族的貢獻。斯維森寫道:「他不但在建立加拿大的過程中出力,還對這個國家的性格作出了不可估量的貢獻。」格溫寫道: </p> <blockquote> <p>他的成就非凡。創建聯邦是他最重要的成就,不過,拓展國土,修建鐵路,觀察事物的角度客觀,在財政和經濟方面貢獻良多的重要度也不低。另一邊廂,他要為太平洋醜聞,處決路易斯·瑞爾,向華工徵收人頭稅負責。因此,他的功過難以斷定。他的私生活是枯燥乏味的。大部分加拿大領袖都是如此,只有少數幾個例外,如皮埃爾·杜魯道,約翰·迪芬貝克,威爾弗里德·勞里埃也算半個。</p> </blockquote> <p>一些人批評麥克唐納,認為他是種族主義者、殖民主義者、白人至上主義者。麥克唐納政府強行要求原住民兒童到寄宿學校上學。批評者認為,此舉實質是民族同化,旨在摧毀原住民的文化、社群與民族認同。2018年,抗議者在蒙特婁的麥克唐納雕像上噴漆。同年8月,英屬哥倫比亞省首府維多利亞市議會投票決定,移除市政廳前的麥克唐納雕像,以安撫原住民。2020年8月29日,蒙特婁的一場反種族歧視、反警察暴力的示威遊行中,遊行者推倒了蒙特婁的麥克唐納雕像。時任加拿大總理賈斯汀·杜魯道批評了示威者的行為。蒙特婁市長、魁北克省省長、加拿大保守黨黨首、新民主黨黨首也表示反對。</p><p>2021年5月加拿大原住民寄宿學校舊址發現墳墓,在任期間推行寄宿學校制度的約翰·亞歷山大·麥克唐納備受批評。5月30日愛德華王子島省首府查洛頓決定拆除市中心的麥克唐納雕像,而在三星期前當地議會投票選擇保留該雕像。 </p> <h2><span id=".E5.8F.82.E8.80.83"></span><span id="参考">參考</span></h2> <p><b>文獻</b> </p> <p><b>傳記</b> </p> <h2><span id=".E6.9C.89.E5.85.B3.E4.B9.A6.E7.B1.8D"></span><span id="有关书籍">有關書籍</span></h2> <link rel="mw-deduplicated-inline-style" href="mw-data:TemplateStyles:r76097801"> <h2><span id=".E5.A4.96.E9.83.A8.E9.93.BE.E6.8E.A5"></span><span id="外部链接">外部連結</span></h2> <ul><li>Sir John A. Macdonald: Father of Confederation (City of Kingston)</li> <li><cite class="citation web">Topic — Sir John A. Macdonald: Architect of Modern Canada. CBC Digital Archives. CBC. <span> [<span>30 August</span> 2012]</span>.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9-22).</cite><span title="ctx_ver=Z39.88-2004&amp;rfr_id=info%3Asid%2Fzh.wikipedia.org%3A%E7%BA%A6%E7%BF%B0%C2%B7%E4%BA%9A%E5%8E%86%E5%B1%B1%E5%A4%A7%C2%B7%E9%BA%A6%E5%85%8B%E5%94%90%E7%BA%B3&amp;rft.btitle=Topic+%E2%80%94+Sir+John+A.+Macdonald%3A+Architect+of+Modern+Canada&amp;rft.genre=unknown&amp;rft.pub=CBC&amp;rft.series=%5Bhttp%3A%2F%2Fwww.cbc.ca%2Farchives%2F+CBC+Digital+Archives%5D&amp;rft_id=http%3A%2F%2Fwww.cbc.ca%2Farchives%2Fcategories%2Fpolitics%2Fprime-ministers%2Fsir-john-a-macdonald-architect-of-modern-canada%2Ftopic---sir-john-a-macdonald-architect-of-modern-canada.html&amp;rft_val_fmt=info%3Aofi%2Ffmt%3Akev%3Amtx%3Abook"><span> </span></span></li> <li>John A. Macdonald, Confederation and Canadian Federalism</li> <li><i>Dictionary of Canadian Biography</i> article by J. K. Johnson and P. B. Waite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li> <li>Library and Archives Canada: gallery of papers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li> <li>Macdonald and his Biographers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li> <li>The Canadian Encyclopedia, Sir John A. Macdonald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li></ul><!-- NewPP limit report Parsed by mw2437 Cached time: 20230504153129 Cache expiry: 1814400 Reduced expiry: false Complications: [vary‐revision‐sha1, show‐toc] CPU time usage: 0.954 seconds Real time usage: 1.149 seconds Preprocessor visited node count: 20039/1000000 Post‐expand include size: 329231/2097152 bytes Template argument size: 16084/2097152 bytes Highest expansion depth: 31/100 Expensive parser function count: 20/500 Unstrip recursion depth: 0/20 Unstrip post‐expand size: 70990/5000000 bytes Lua time usage: 0.424/10.000 seconds Lua memory usage: 10018591/52428800 bytes Number of Wikibase entities loaded: 1/400 --><!-- Transclusion expansion time report (%,ms,calls,template) 100.00% 888.969 1 -total 41.34% 367.463 21 Template:Infobox 33.65% 299.115 1 Template:Infobox_Prime_Minister 20.29% 180.394 140 Template:Sfn 17.30% 153.776 18 Template:Infobox_officeholder/office 12.53% 111.365 1 Template:Reflist 8.43% 74.946 1 Template:NoteTA 5.11% 45.413 17 Template:Cite_book 4.65% 41.359 4 Template:Cite_web 4.02% 35.712 1 Template:Commons_category -->
**約翰・亞歷山大・麥克唐納爵士**,GCB,KCMG,PC,PC (Can),QC(**Sir John Alexander Macdonald**,1815 年 1 月 11 日 —1891 年 6 月 6 日),加拿大首位總理。其政治生涯長達四十多年,在加拿大聯邦中,扮演著舉足輕重的角色。麥克唐納總共擔任了長達十九年的總理,時至今日,只有威廉・萊昂・麥肯齊・金打破了此紀錄。 麥克唐納生於蘇格蘭,在兒時隨家人移居上加拿大京士頓(今東安大略省)。成年後,他隨當地一位律師學習法律,但這位律師在他沒有取得律師資格的時侯就逝世了。雖然沒有正式取得律師資格,他還是開辦了自己的律師樓。麥克唐納隨後捲入了數宗知名的訴訟中,使他在當地名噪一時,他也因此在 1844 年取得了議會席位。1857 年,他當選為聯合副總理(Joint Premier)。 1864 年,為了實現建立穩定的政府,以及延長執政時間、推行聯邦和政治改革,麥克唐納與政敵喬治・布朗(George Brown)一起,組成了大聯合政府(Great Coalition)。在隨後進行的各種會議當中,他扮演著領袖角色。這些會議結束後,英國國會通過了《1867 年英屬北美法令》(British North America Act),加拿大也隨著法令的通過而正式立國。 麥克唐納獲選為加拿大首任總理,他餘生中的大部分時間都在擔任總理。19 世紀 70 年代,麥克唐納因太平洋醜聞(Pacific Scandal,一件與加拿大太平洋鐵路有關的貪污醜聞)下野,在五年後再次上台執政。在他的第二個任期內,鐵路橫跨了加拿大東西部,這不僅促進了物流運輸還團結了各地人民。他因為其為加拿大做出的貢獻受到後人讚譽:第一,在障礙重重的情況下,建立了加拿大聯邦;第二個是,擴大了加拿大領土,使得加拿大由一個相對較小的殖民地,發展為一個覆蓋北美北半部的國家。1891 年,麥克唐納逝世,這時加拿大的領土已經與今日的領土相差無幾。 ## 早年 約翰・亞歷山大・麥克唐納,1815 年 1 月 11 日生於蘇格蘭格拉斯哥。他的父親休・麥克唐納(Hugh Macdonald)是不成功的商人,他的母親名為海倫・肖恩(Helen Shaw)。1811 年 10 月 21 日他的父母結婚。麥克唐納在家中排行第三,有四個兄弟姊妹。1820 年,他的父親生意失敗並附上了債務,於是攜帶妻兒移民上加拿大京士頓,投靠那裡的親戚朋友。 麥克唐納最初與另一家人同住,後來他們住在自家的雜貨店裡。初到加拿大不久,約翰的幼弟詹姆士就被照顧他的僕人打死。雜貨店破產後,他們遷居至京士頓西面的海伊灣(大納潘尼以南),又開了一間商店。1829 年,麥克唐納的父親成為為美德蘭地區法院法官。約翰・麥克唐納的母親對他有畢生影響,曾幫助他渡過婚姻難關,在死前都是他的動力。 十歲前,麥克唐納在當地學校讀書。十歲後,他家湊錢供他到京士頓美德蘭區文法學校讀書。五年後,麥克唐納自學校畢業,但沒有進入大學深造。在當時,只有富裕家庭的子弟能進入大學深造。他後來為此感到後悔,還對秘書約瑟夫・波普說,如果他能升讀大學的話,他可能會成為作家。 ## 法律生涯 ### 早年 麥克唐納的父母希望他畢業後當律師。正如傳記作家唐納・克萊頓所言,「當律師是通往財富、權勢的坦途」,他又寫道「這個選擇,對於有興趣讀書,沒興趣從商的男孩來說,是顯然易見的。」而且麥克唐納的父親,再次生意失敗,所以他必須馬上開始賺錢養家。後來,他寫道「我沒有童年,我在十五歲開始,就要自己養活自己。」 麥克唐納乘氣船,南下多倫多(舊稱約克),參加上加拿大律師協會(Law Society of Upper Canada)的考試,考試內容包括數學、拉丁文與歷史。當時加拿大沒有律師學院,學生在開始學習法律時和結業時各參加一次考試。在兩次考試之間,學生會隨已經取得律師資格的人學習法律。麥克唐納的師傅是喬治・麥肯齊(George Mackenzie),他是年輕有為的律師,受到京士頓蘇格蘭人擁戴。麥肯齊精通公司法,作為徒弟麥克唐納後來也很擅長這一方面的訴訟。麥克唐納是優秀的學生,1833 年夏,他在師傅到下加拿大(現在魁北克省的南部)辦事的時候,替師傅打理律師樓,同年,他又替師傅的表兄弟打理律師樓。 1834 年 8 月,麥肯齊因霍亂病逝,那時麥克唐納還在替他的表兄弟打理位於皮克頓(Picton)律師樓。次年,麥克唐納回到京士頓,在未夠年齡,未取得律師資格的情況下,開辦自己的律師樓,希望能爭取到師傅的客戶。 麥克唐納一家也回到了京士頓居住,遷居後,他的父親進入當地的銀行當職員。 1836 年 1 月,麥克唐納取得律師資格,受了兩個人為徒,兩人後來與麥克唐納一樣,都做了國父。其中一位後來出任安大略省長,另一位後來則出任安大略省督、聯邦內閣部長。伊莉莎(Eliza)是他早期的顧客,她在購買一間商店時,尋求麥克唐納的法律意見。她是麥克唐納其中一位最富裕、最忠誠的支持者,兩人之間的關係,可能超出了朋友的範圍。麥克唐納在京士頓參與了很多機構,希望這樣做能提高自己的知名度。他也參與了數件著名的案件,曾為強姦兒童的罪犯威廉・布拉斯(William Brass)辯護。布拉斯後來被處以極刑,但報界並沒有因此而批評麥克唐納,相反,他們讚揚麥克唐納為布拉斯作出了有力的辯護。專集作家理查・格溫(Richard Gwyn)寫道: > 通過這個案件,麥克唐納變得廣為人知。他登上了公眾意見的法庭,他將會在這裡渡過大半生,並學會辯論的藝術,勸說的技巧,這對他有很大益處。 > > ### 聲名大噪 在當時,所有十八歲以上,六十歲以下的上加拿大男性居民,都是守備民兵(Sedentary Militia)的成員。1837 年,不滿政府的人士在威廉姆・萊恩・麥肯西的領導下揭竿而起,政府動員了所有民兵,命令他們參與平亂工作。麥克唐納也參與了戰事,軍階是二等兵。他與同袍一起在京士頓周圍巡邏,但沒有真正參與戰鬥。 大部分對叛亂者的審判,都在多倫多進行,但也有一些在京士頓進行,麥克唐納在叛亂平息後,為其中一位叛亂者辯護,這位叛亂者與其他叛亂者一樣,成功脫罪。當地的報紙稱麥克唐納為「在行內迅速崛起的年輕律師」。 1838 年末,麥克唐納向一群侵犯加拿大邊境的美國人提供法律意見。他們進入加拿大境內後,與叛軍並肩作戰了一段時間後,在風車戰役中被俘。這群美國人在戰役中褻瀆了一位加拿大中尉的遺體,民眾因此侮辱屍體的惡行而十分憤概,正如傳記作家唐納・克雷頓所言,京士頓在審批進行期間,「既瘋狂又悲傷,既憤怒又恐懼」。是次審判在軍事法庭進行,所以麥克唐納無法在庭上為他們辯護。其中一位被告丹尼爾・喬治的家屬請求麥克唐納,向他們提供法律意見,獲得了後者的接納。喬治最後還是判處有罪而處絞。 傳記作家唐納・斯維森寫道「到了 1838 年,麥克唐納已經鞏固了自己的地位。他已經是公眾人物,受人矚目的年輕人,與一位資深的律師。」 1841 年,英國國會將上加拿大、下加拿大合併為加拿大省,京士頓成為了加拿大省最初的首府。此後,上、下加拿大改稱東、西加拿大。 麥克唐納繼續發展自己的事業,更獲多間當地公司任命為的董事。他也是米德蘭區商業銀行的董事兼代表律師。在這十年裡,麥克唐納一直在投資不動產。1841 年,在他患病期間,他的父親逝世了。麥克唐納決定到英國放一個長假,養病散心。他在出國前賭了三天錢,贏了好幾次。麥克唐納在英國住了兩個月,期間遇上了表姐伊莎貝拉・克拉克 (1811-1857)。他並未在家信中提到伊莎貝拉,所以,在此期間發生了什麼事情後人無從得知。1842 年末,伊莎貝拉與姊妹一起到訪京士頓,兩人的行程比計劃中長了接近一年。伊莎貝拉與麥克唐納最終在次年 9 月 1 日結婚。 ## 政壇崛起 ### 初入議會 1843 年 2 月,麥克唐納宣布他將會參選地方議會參事(Alderman)。次月 29 日,他成功當選參事,得票 156 票,擊敗得票 43 票的對手傑克森。麥克唐納的支持者在慶祝時舉起他,把他舉到街上,不慎把他跌在地上。 1844 年 3 月,一位京士頓商人邀請麥克唐納以保守黨人身份,參加議會議員選舉。他接受了邀請,按照當時的習慣,向選民提供大量酒精飲品。同年 10 月 15 日,選舉結果公布,麥克唐納得票 275 票,擊敗了得票僅有 42 票的安東尼・馬納漢(Anthony Manahan)。他到蒙特婁,參加議會,並未發表演說,卻成了選舉法、議會程序的專家。麥克唐納鄙視時人誇誇其談的演說。 同年,伊莎貝拉患病,在康復後不久,又在次年舊病復發。1845 年,麥克唐納與她一起,前往美國養病,以為海風、溫暖的氣候能治癒她的疾病。與妻子一起,在美國渡過六個月後,麥克唐納獨自返回加拿大。1846 年末,麥克唐納與妻子在紐約重聚,在一起渡過一段時間後,伊莎貝拉有了身孕,夫婦二人因此一起回到加拿大。次年 8 月,伊莎貝拉抱病為丈夫誕下一子,名小約翰・亞歷山大・麥克唐納(John Alexander Macdonald Jr.)。伊莎貝拉在此之後,仍未康復,所以,小約翰由親戚照顧。 在妻子患病期間,麥克唐納的事業得到了發展。1846 年,他獲冊封為御用大律師。同年,有人邀請他擔任法律政策專員,但遭到他拒絕。1847 年,聯合總理威廉・亨利・德雷珀任命麥克唐納為 Receiver General。出任政府職務,迫使他放棄處理律師樓的事務,大部分時間留在蒙特婁,與伊莎貝拉分別。同年 12 月的大選中,德雷珀所屬的保守黨獲敗,被迫下野。1848 年 3 月,在新一屆會議召開之前,麥克唐納回到京士頓與妻子重聚。同年 8 月,夫婦二人的長子約翰突然逝世。1850 年 3 月,伊莎貝拉為他誕下次子,名休・約翰・麥克唐納,麥克唐納寫道,「小約翰又回來了,幾乎就是他的樣子。」麥克唐納在這段時間裡,開始酗酒,部分後世學者認為,他染上這個惡習的原因是他家接連發生不幸事件。 自由黨掌權的時日不久。1851 年大選後,自由黨因一件議會醜聞而分裂。同年 9 月,自由黨政府倒台,由聯合政府取而代之。新政府由阿倫・麥納卜爵士領導,麥克唐納在其中擔任檢察總長。四年之後,卡地亞加入內閣,從此成為麥克唐納的政治盟友。1856 年,麥納卜在麥克唐納的逼迫下,辭去總理一職,取代他的是 Sir Étienne-Paschal Taché。不過,掌握大權的是麥克唐納,而 Taché 不過是一個有名無實的總理。 ### 出任聯合總理 1857 年 7 月,麥克唐納因公到英國辦事。回到加拿大後,他領導保守黨參加大選,獲得成功,獲任為聯合總理,代替 Taché。雖然他再次高票數當選為京士頓議會議員,但他的所屬的政黨,保守黨,在西加拿大的選情很差。麥克唐納之所以能上台執政,是因為他得到法裔加拿大人的支持。12 月 28 日,伊莎貝拉病逝,她的次子,休從此由姨媽照顧。 1856 年,在經過了一輪投票後,省議會決定魁北克市是加拿大永久首府。麥克唐納反對這個做法,用自己在議會中的優勢,迫使議會在次年重新考慮這個問題。麥克唐納認為,應由維多利亞女王決定加拿大的首府。反對者則認為,女王會在私底下聽取政府官員的建議,不會獨立作出決定。反對者最後接受了麥克唐納的計劃,但他們的條件是,在遷都的一段時間內,魁北克必須是加拿大首府。麥克唐納向英國殖民地部提出請求,要他們確保女王不會在十個月內作出回應,不過,也可以在大選介紹後宣布女王的選擇。1858 年 1 月,女王的選擇宣布,結果令所有議員失望,因為她選擇了渥太華為加拿大首府。 1858 年 7 月 28 日,一位來自東加拿大的反對黨成員提議向女王情願,希望她能改變選擇。執政黨內的東加拿大人,也支持反對黨的提議,政府因此倒台。總督埃德蒙・沃克・黑德爵士邀請反對黨領袖喬治・布朗組成新政府上台執政。根據當時的法律,議員接受政府職位,必須進行補選,放棄自己的席位,重新參選議員。麥克唐納因此在議會中取得了優勢地位,議席超過布朗所屬政黨,他趁機拖垮新一屆政府。這屆政府只維持了兩天,就被他所領導的政府所取代。麥克唐納再次上台執政,並不需要放棄自己的議席,因為當時的法律允許一個在三十天內擔任過內閣級職位的議員,在不放棄自己的議席的情況下,接受另一內閣級職位。布朗要求總督解散議會,重新舉行大選,但遭到後者拒絕。總督黑德在 1858 年 8 月 6 日任命麥克唐納、卡地亞兩人為正、副聯合總理,為表公正,正聯合總理一職,由卡地亞出任。 加拿大在 19 世紀 50 至 60 年代,出現了一個極度繁榮的時期。鐵路、電報促進了各地的溝通。傳記作家理查・格溫寫道「簡而言之,加拿大人開始住在同一個社群里。」同時間,管理省政府變得越來越難。法律要求執政黨要在東、西加拿大,都取得過半數議席。雖然東加拿大的人口,比起西加拿大,較為稠密,但兩地議席的數量相當,都是 65 個。布朗的其中一個政治訴求就是改革席位分配的制度,按照人口分配席位,給予東加拿大地區較多的席位。他的主張遭到來自西加拿大的政治家激烈反對。 同一時期內,南部的美國爆發內戰,加拿大人與英國人都擔心,美國人在內戰結束後會揮軍北上攻占加拿大。英國政府要求加拿大政府負擔一部分駐加英軍軍費,政府也在 1862 年引入了一個民兵草案。反對黨主張拒絕英國政府的要求,而來自東加拿大的議員則擔心法裔加拿大人要參加一場英國人挑起的戰爭。麥克唐納在此期間,不斷飲酒,無法在議會中為政府引入的民兵草案保駕護航,最終辭職下野。新一屆政府由與麥克唐納同姓,但沒有親戚關係的約翰・桑菲爾德・麥克唐納領導。保守黨雖然失去了執政地位,但仍然有很大力量,能夠拖垮政府。1863 年 5 月,約翰・桑菲爾德・麥克唐納的政府倒台,總督黑德宣布解散議會,重新進行大選,令政治局勢出現了一些小的改變。1863 年 12 月,西加拿大議員阿爾伯特・諾頓・理查斯獲任為法律政策專員,所以要放棄席位,重新參選議員。麥克唐納趁機親自進行宣傳,攻擊理查斯,使得他在補選中落敗,他的席位由一位保守黨人頂替。這屆政府又因此在 3 月垮台,新一屆政府由 Taché 出任聯合總理,但由麥克唐納掌握實權。這屆政府又在 6 月垮台。政黨之間的僵持,發展到這個程度,「所有人都很清楚,加拿大省憲制已死。」 ## 加拿大聯邦 政府倒台後,麥克唐納請求新總督查爾斯・蒙克,第四代蒙克子爵解散議會,重新進行大選。在此之前,他的政敵布朗通過中間人,與他取得聯絡。布朗覺得,自由黨可以趁機加入政府,推進憲政改革。議會有一個委員會,專門研究建立北美英屬殖民地聯邦的可能性,並在政府倒台之前發表了報告。布朗是這個委員會的主席,但委員會的研究興趣不大,他對改革議會席位分配製度更加有興趣。麥克唐納反而對建立聯邦有興趣。兩人達成了共識,同意日後兩人合作建立的聯合政府,應該支持「聯邦原則」。麥克唐納後來公布了兩人的討論結果,全國都為兩個仇敵,能達成共識而震驚。 除了由 Jean-Baptiste-Éric Dorion 領導的、來自東加拿大的 Parti Rouge 之外,各黨各派都加入聯合政府。應殖民地部要求,加拿大各地人士在 1864 年 9 月 1 日,到愛德華王子島夏洛特鎮參與會議。加拿大海洋省份的代表,會議結束之前,曾計劃在西部各省之外,獨立組成一個聯邦。但他們在會議之後,決定加入加拿大聯邦。 1864 年 10 月,代表團又到魁北克市參加會議。會議通過了七十二決議(Seventy-Two Resolutions),為了加拿大聯邦政府奠下了基石。1865 年,Tache 逝世,聯合總理一職出現空缺。時任總督蒙克勳爵建議由麥克唐納出任聯合總理,但遭到布朗反對,政府因此陷入困境。問題最後得到了解決,因為總督任命了 Narcisse-Fortunat Belleau 為聯合總理,他與前任總理一樣,都是一個傀儡,沒有實權。 在討論了很長時間後,加拿大議會在 1865 年,以 91 票支持,33 票反對,通過了支持加拿大聯邦的決議。不過,所有海洋省份都投下了反對票。1866 年,新布藍茲維舉行大選,麥克唐納向當地親聯邦議員候選人提供金錢援助,效果明顯,親聯邦一派在當地議會取得了多數席位。新斯科細亞總理查爾斯・塔珀在大選後,在新斯科細亞議會引入了一個法令,支持加拿大聯邦。最後有關組成加拿大聯邦的會議在倫敦召開。會議得出結果後,英國國會會通過有關法令,正式建立加拿大聯邦。海洋省份的代表在 1866 年 7 月已經出發前往倫敦,但麥克唐納很晚才出發前往倫敦。原因是他在此期間不斷飲酒,無法出行。海洋省份的代表因此十分憤怒。1866 年 12 月,會議在倫敦正式召開,麥克唐納在會議中的表現,獲得公眾讚賞。在倫敦開會時,他娶了秘書的姊妹阿格尼絲・伯納德為妻。1867 年 1 月,麥克唐納在酒店坐在椅上睡覺時,蠟燭點著了他坐著的椅子,燒傷了他,但他仍然堅持開會。2 月,他與阿格尼絲在漢諾瓦廣場聖喬治教堂舉行婚禮。3 月 8 日,英國下議院通過了英屬北美法令,維多利亞女王在同月 29 日御准法令。 麥克唐納希望聯邦在 7 月 15 日正式成立,但英國人希望聯邦早些成立。5 月 22 日,有關人士宣布加拿大聯邦將會在 7 月 1 日正式成立。蒙克勳爵任命麥克唐納為聯邦第一任總理。東、西加拿大隨著聯邦建立,分割為兩個獨立省份,分別稱為魁北克與安大略。麥克唐納在 1867 年 7 月 1 日,聯邦正式成立之時,獲冊封為下級勛位爵士。 ## 加拿大總理 ### 第一任期 麥克唐納上任後,就要立即處理眾多問題。他要建立聯邦政府,還要處理以下問題:第一個是新斯科細亞威脅退出聯邦,第二個是連接各地促進聯邦統一的鐵路還未建成,第三個是英美關係惡劣,加拿大也因此受到影響,美國政府對進入美國市場的加拿大商品徵收更多入口稅。而且當時加拿大版圖比現在的小,愛德華王子島、紐芬蘭、英屬哥倫比亞仍然是英國殖民地。聯邦西北面的土地,分別由英國人和哈德遜灣公司控制。英國人和美國人對聯邦的觀點一致,都認為聯邦很快會瓦解,各地最後會被美國吸收。 1867 年 8 月,聯邦舉行首屆大選。麥克唐納所屬政黨輕易勝出,在各省都得到了大量選民支持。議會在 11 月召開。麥克唐納的政敵布朗在大選中落敗。1869 年,新斯科細亞得到了經濟利益後,同意留在聯邦內,不再要求退出聯邦。同年 10 月,紐芬蘭舉行大選,反聯邦派得勢,紐芬蘭因此沒有加入聯邦。 1869 年,阿格尼絲為麥克唐納誕下一女,名瑪麗。瑪麗患有先天性腦水腫,無法跑步、說話、嬉戲,也無法照顧自己。阿格尼絲的兄弟休伊特,也就是麥克唐納的秘書,也和姊妹、母親一起住在麥克唐納的宅邸。1870 年,麥克唐納患上了膽石病,在兩個月之後才康復。康復後,他到愛德華王子島,遊說當地人民加入聯邦,而不是加入美國。愛德華王子島最後在 1873 年加入聯邦。 起初,麥克唐納並不熱衷於向西北擴張。擔任總理後,他希望聯邦的領土能擴張到西海岸。麥克唐納派人到倫敦,商討將魯珀特地(Rupert's Land)與西北地區(North-Western Territory)移交給加拿大聯邦的事宜。哈德遜灣公司同意將公司控制的魯珀特地帶交給加拿大聯邦,條件是聯邦必須向公司交付 1,500,000 英鎊,也要允許公司保留一些貿易站和農場。在魯伯特地帶內的紅河殖民地(Red River Colony)的居民在得悉這筆交易後,產生了不滿情緒。在當地居住的梅蒂人擔心新政府的管治會對他們不利,最終在 1869 年爆發了紅河叛亂(Red River Rebellion)。麥克唐納迅速派兵平亂,不過為了安撫當地人民,他允許當地人民居住的地區以曼尼托巴省的形式加入聯邦,其他地區仍然以地區形式加入聯邦,即現今西北地區。 麥克唐納也想將英屬哥倫比亞殖民地納入聯邦的版圖。當地部分居民希望英屬哥倫比亞與美國合併,因為殖民地如果加入了聯邦,將會面臨沉重的債務負擔。雙方在 1870 年進行了協商,加拿大代表團由 Cartier 帶領,麥克唐納在協商期間患病,正在修養。Cartier 向對方保證,他們會在十年內修建一條鐵路,把英屬哥倫比亞與加拿大東部省份連接起來。對方接受了 Cartier 的要求,在 1871 年加入了聯邦。Cartier 的承諾在加拿大國會引發了爭議,因為修建如此漫長的鐵路,所需要的費用將會相當高昂。內閣成員亞歷山大・莫里斯更稱之為保守黨人自加拿大開國以來,最差的決定。 加拿大與美國在深海捕魚權利上存在紛爭。1871 年初,英美雙方召開了會議,解決雙方之間懸而未決的問題。加拿大希望能得到賠償金,彌補 Fenians 造成的損失。Fenians 是一群爭取愛爾蘭獨立的激進主義者,他們在美國北部設置基地,不時越境進入加拿大進行破壞,希望藉此迫使英國政府承認愛爾蘭獨立。麥克唐納被迫接受任命,在會議中擔任英方專員。他之所以不情願擔任這一職務,是因為他覺得加拿大可能要為母國英國作出犧牲。結果如他所料,加拿大沒有任何得益:沒有賠償金,也沒有經濟方面的得益。加拿大更要開發水域,供美國漁民捕魚。會議雙方簽署的條約名為華盛頓條約。麥克唐納回到加拿大後,要面對因條約而起的政治風暴。 ### 第二任期 麥克唐納在 1872 年大選之後,才制定鐵路政策,籌集資金,確保工程順利完成。1871 年,他與幾個有可能投資鐵路的商人見了面,進行了討論。麥克唐納當時的首要任務,是應對華盛頓條約所帶來的政治風暴。 1872 年初,下議院通過了麥克唐納引入的法令。大選由八月初一直進行到九月末。法令通過後,安大略在下議院的席位增加了。麥克唐納花了很多時間在安大略拉票。很多地方都出現了選舉舞弊的情況,候選人賄賂選民,改變選民的投票意向。當時加拿大還未採用不記名投票,選民的名字會被人大聲讀出。麥克唐納所屬的政黨在國會對在野黨的優勢變小了,保守黨的席位在大選前比在野黨多出 35 個,在大選後,只多出 8 個。自由黨在大選中的表現更佳,執政黨唯有依靠來自西部和海洋省份的議員來維持統治。 麥克唐納希望在 1872 年初,向鐵路公司發出特許,但一直未能與投資者達成共識,到了 1872 年末才向鐵路公司發出特許。1873 年,議會開幕,自由黨黨員盧修斯・塞思・亨廷頓(Lucius Seth Huntington)在會上指責政府官員腐敗受賄,收受鐵路公司政治獻金。有關文件很快曝光,這一事件稱為太平洋醜聞(Pacific Scandal)。以休・阿倫爵士(Sir Hugh Allan)為首的投資者,在美國北太平洋鐵路公司(Northern Pacific Railway)的秘密支持下,向保守黨交出 179,000 英鎊的競選經費,然後獲得執政保守黨頒發特許。支持反對黨的報紙,開始刊登政府官員簽署的文件,可以從文件看出,官員要求鐵路公司交出大筆金錢。麥克唐納向鐵路公司索要了 45,000 英鎊。Cartier 收受金額最大,因為他在參選蒙特婁東議員,競選耗資巨大。Cartier 在競選中落敗,不過,他後來以普羅文議員的身份,重回議會。競選期間,Cartier 患上了腎臟部位的疾病,到倫敦求醫,最終在 1873 年 5 月病逝。 麥克唐納一直沒有回應事件。在野黨將有關文件交給反對政府的報紙。7 月 18 日,三份報紙刊登了一份文件,文件日期為 1872 年 8 月,來自麥克唐納處,可以從文件看出,他要求鐵路公司在交給他 10,000 英鎊,並保證這是「最後一次索要」金錢。總督在他的建議下組成了皇家委員會,調查這個事件,並宣布議會休會。10 月,議會復會,自由黨覺得可以趁機擊敗麥克唐納,就開始對搖擺不定的人施加壓力。 11 月 3 日,麥克唐納在下議院發表演說,為政府和自己辯護,傳記作家 P・B・懷特(P.B. Waite)稱他發表了「他人生的演說,在某種意義上來講,是為他的人生發表了演說」。他在早上九點開始發表演說,一開始顯得無精打采,但很快就恢復了狀態。麥克唐納一邊演說一邊飲水、飲酒。他認為政府官員沒有貪污腐敗,還說執政、在野兩黨都經常收受類似的政治獻金。在經過五個小時的演說後,麥克唐納總結道: > > 我把這個問題交給議會處理。我可以接受議會利於我或不利於我的決定,但無論結果如何,我都要老實地說,我為加拿大花的時間、心靈、才智、財富與力量極多,以至於沒有人比得上。 > > 麥克唐納的演說被視為個人的勝利。但演說並未挽救政府的命運。在逐漸失去下議院與公眾的支持的情況下,麥克唐納在 12 月 5 日向總督達費林勳爵提出請辭。自由黨黨魁亞歷山大・麥肯齊因此成為加拿大第二任總理。麥克唐納回到家後,告訴妻子這個消息,還說「這樣解脫是個慰藉」。自從以後,都沒有記錄顯示,他再提及過此事。麥克唐納辭職,他所領導的保守黨也隨他下野。但英屬哥倫比亞的 Amor de Cosmos 加入了自由黨,避免了離職。 1873 年 11 月 6 日,麥克唐納引咎辭去保守黨黨魁職務,遭到拒絕。麥肯齊在 1874 年 1 月舉行了大選,成功削減了保守黨在下議院的席位,他所屬的自由黨在下議院取得了多數席位。除了英屬哥倫比亞地區外,保守黨在各地的選情都不容樂觀。麥克唐納回到了京士頓參選議員,但因為貪污受賄沒有取得席位。他在隨後的補選中成功取得席位,重返議會。傳記作家斯維森(Swainson)寫到,當時大部分的觀察家都認為麥克唐納的仕途已經完結,是「江郎才盡、沒有榮譽的人」。 ### 出任反對黨領袖 麥克唐納以輕鬆的方式,帶領在野保守黨,等待執政自由黨犯錯。他放了一段長假,遷居多倫多,與兒子休一起繼續經營律師樓。1874 年,自由黨政府與美國政府簽署了自由貿易協定,麥克唐納認為此舉有誤,他覺得只有提高關稅,才能讓加拿大建立起自己的製造業。1873 年,世界範圍內出現金融危機,危機持續時間很長,導致執政自由黨難以繼續推動鐵路建設。自由黨政府沒有足夠資金繼續進行鐵路工程,唯有靠儘量拖慢進度來應對這一問題。聯邦先前對英屬哥倫比亞省的承諾,很有可能無法實現。 1876 年,麥克唐納決定採取保護主義,作為保守黨的經濟政策。保守黨在同年夏季舉行的多個政治野餐上,宣傳了這個政策。這個政策得到了公眾的支持,保守黨議員候選人在多個補選中勝出。1876 年末,保守黨在下議院的席位,已經增多了 14 席,與自由黨的差距收窄。麥克唐納考慮過從此退休,並選定查爾斯・塔珀為自己的接班人。 1877 年,議會開幕,保守黨人信心十足,自由黨在議會內採取守態。保守黨接連在全國各地進行宣傳活動。麥克唐納更親身出現在魁北克,極為罕見。保守黨在次年繼續進行宣傳,保守黨宣傳的政策可稱為「國家政策」:調高關稅,加快建設連接全國各地的鐵路,運用鐵路加快發展加拿大西部,推行吸引移民的政策。麥克唐納在這些輕鬆愉快的宣傳活動上大展所長。有一次,他指責自由黨引來了害蟲破壞農作物,並承諾在保守黨上台後,害蟲都會消失。 第三屆加拿大國會最後一日會議充滿火藥味。會上,麥克唐納和塔珀在會上指責自由黨政府,給予鐵路工程投資者唐納・史密斯(Donald Smith)在彭比納建造鐵路的權利。兩人認為,這是自由黨對史密斯在太平洋醜聞中背叛保守黨,投向自由黨的獎勵。這一場風波甚至影響了上議院。麥克唐納最後說:「史密斯是我有生而來見過的最大的騙子!」這是加拿大第三屆國會最後一句有記錄的發言。 1878 年 9 月 17 日,加拿大舉行大選。麥克唐納的支持者擔心他會在京士頓選區落選議員,建議他改為出選選民傾向保守黨的卡德韋爾(Cardwell)選區。他並未聽取支持者的意見,繼續留在京士頓選區參選議員。結果被自由黨人亞歷山大・岡恩(Alexander Gunn)擊敗。不過,保守黨候選人在各地取得了成功,麥克唐納隨後也在馬凱特(Marquette)選區參選議員成功,保住議席。大選過後,他接受了首相職位,放棄馬凱特席位,重新在維多利亞(Victoria)選區參選議員。所以,在國會正式召開之時,麥克唐納是以維多利亞選區議員身份與會。 ### 第三第四任期 保守黨在上台執政後,在第一財政年度實現了部分「國家政策」。加拿大在這個政策下大幅調高關稅,拉近了加拿大和美國、德國等高關稅國家之間的距離。調高關稅的目的是保護加拿大工業,令加拿大工業有機會成長。海關向經過加工的紡織品徵收高達 34% 的關稅,但入口加工紡織品的機器則不需要繳納任何關稅。麥克唐納並未滿足,在接下來的時間裡,繼續向公眾宣傳調高關稅的好處,希望能進一步調高關稅。在處理了預算問題後,麥克唐納開始處理鐵路問題。他發現鐵路工程的進度未如理想。在上一屆政府執政期間,鐵路公司雖然建造了幾百公里的鐵路,勘探鐵路所經的地區,但是鐵路工程所得資金很少。1880 年,麥克唐納找到了一個由喬治・史提芬(George Stephen)領導的辛迪加繼續這個工程。遭到麥克唐納猛烈批評的唐納・史密斯是辛迪加的大股東。這一事實不為公眾所知,但麥克唐納對此一清二楚。同年,加拿大聯邦接管了英屬北極群島,國土與今日加拿大的國土相比,只缺少了最後加入聯邦的紐芬蘭。加拿大亦於同年派出了第一位駐外外交代表。這位外交代表就是駐英高級專員(High Commissioner to Britain)亞歷山大・高爾特(Alexander Galt)。1882 年,大選在經濟良好的環境下舉行,結果保守黨在下議院的優勢不再明顯。麥克唐納這次出選查爾頓(Carleton)選區議員。 政府在鐵路工程上投入了很多資金。政府向鐵路公司加拿大太平洋鐵路(CPR)撥款 25,000,000 英鎊,撥地 25,000,000 英畝。此外,政府又投資 32,000,000 英鎊,建造與 CPR 連接的其他鐵路。在 1881 年對於僅有四百萬人口的國家來說,整個計劃的耗資是十分高昂的。在 1880 年至 1885 年間,工程進展極慢,鐵路公司多次瀕臨破產。落基山脈的地形,對施工造成了很大的負面影響。經過蘇必利爾湖北岸的線路,也遇到了施工困難,因為當地存在沼澤,鐵路和機車都陷入其中。麥克唐納從國庫撥出資金,借給鐵路公司,以免公司無力還債。 鐵路工程即將完成之時,加拿大西北部民情起伏。很多原先居住在曼尼托巴省的梅蒂人進入了這個地區居住。政府與梅蒂人之間關於土地權的談判進展緩慢。政府從美國召回被流放的梅蒂人領袖路易・里爾,以為他能解決這一問題。里爾不但沒有為政府解決問題,還在 1885 年帶領當地人揭竿而起。麥克唐納用鐵路運送民兵,迅速平定叛亂,瑞爾亦被政府軍俘虜,被判叛國罪,施以絞刑。麥克唐納不願推遲處決患有精神病的瑞爾。處決瑞爾一事極具爭議性,令不少來自魁北克的保守黨人不滿,魁北克人逐漸疏遠保守黨,到了 20 世紀,甚至投向自由黨陣型。鐵路公司在叛亂期間,通過運輸政府軍部隊,改善了自身的環境。鐵路最終在 1885 年 11 月 7 日完成,鐵路公司的經理通知麥克唐納到英屬哥倫比亞參加鐵路完成典禮。 1886 年夏,麥克唐納乘私人列車,西巡英屬哥倫比亞等地。麥克唐納在停站時向當地人發表演說。他的妻子也與他一同西巡,夫婦二人有時候會在車頭看風景。1886 年 8 月 13 日,麥克唐納在一個典禮上,用銀制錘子釘下 Esquimalt and Nanaimo Railway 的最後一根釘子。 1886 年,加美兩國在捕魚權利上再起紛爭。美國漁船以補充木材、食水為藉口,到加拿大沿岸淺水地區捕魚。有幾條漁船因此被加拿大人扣留。美國人要求加拿大人釋放逮捕的漁民,歸還扣留的漁船。麥克唐納引入了一條法令,企圖推翻此前的簽訂的華盛頓條約,令英國人不悅。總督蘭斯多恩勳爵聽從英國政府指示,不御准法令。法令因此沒有生效,但也沒有遭到否決。經過一輪協商後,英國政府准許法令生效,並承諾,如果英美雙方未能在這個問題上達成共識的話,就會派遣戰艦保護加拿大漁船。 ### 第五與六個任期 麥克唐納擔心經濟持續不景氣會削弱他的政治力量,所以,他計劃在 1886 年末提前發起大選。安大略自由黨省長又在他之前,發起了省內大選。自由黨在大選中表現不俗,其省議會席位亦因此增加。1887 年 1 月 15 日,麥克唐納解散國會,並在 2 月 22 日舉行聯邦大選。大選期間,自由黨在魁北克省議會取得多數席位,組成省政府,對保守黨在聯邦大選中的表現,造成了負面影響。麥克唐納等人都努力宣傳保守黨,連新任駐英專員都推遲出國日期,留在加拿大進行宣傳活動。自由黨黨魁宣傳不力,令保守黨人在困難重重的情況下再次勝出。麥克唐納也回到了京士頓選區出選議員。連新一代保守黨人都承認他對保守黨吸納選票有極大幫助。 自由黨黨魁在大選後引咎辭職,新一任黨魁是威爾弗里德・勞里埃(Wilfrid Laurier)。新黨魁改變了政黨政策,不再如以往一般,接受「國家政策」,要求與美國自由貿易。他認為與其利用票價高昂的 CPR,橫跨加拿大空曠的草原,與西北貿易,還不如直接與南部的美國進行貿易。麥克唐納認為,加拿大可以和美國互惠互利,但不應該調低關稅。支持這一主張的美國人毫無顧忌的說,這一「商業聯盟」是政治聯盟的雛形,在加拿大引起了不少爭議。 1891 年 3 月 5 日,加拿大舉行聯邦大選。自由黨在大選中,收受大量來自美國的政治獻金。保守黨則得到 CPR 的支持。麥克唐納在大選期間暈倒,事後繼續在京士頓親戚家中指揮競選活動。保守黨得票明顯比自由黨多,但保守黨的優勢還是被削弱了。保守黨在加拿大中部選區失勢,不過保住了東西部的議席。自由黨在大選後勉強接受了國家政策。 麥克唐納在大選後休養了幾個星期,表面上回復了健康。5 月末,他突然中風,半身癱瘓。經過麥克唐納家的車輛船隻,都儘可能地減低噪音,以免打擾他養病,全國各地的人都在留意他的病情。麥克唐納最終於 1891 年 6 月 6 日病逝,病逝前十分清醒。成千人都參議院瞻仰了他的遺體。火車將麥克唐納的遺體運送到京士頓,在路上停站時,有不少人前來哀悼。火車抵達京士頓後,有關人員安排麥克唐納的遺體身著樞密院官服在市政廳展示。他葬於京士頓 Cataraqui Cemetery,就在第一任妻子的墓旁邊。 自由黨黨魁在下議院發表了如下悼詞: > > 約翰・A・麥克唐納爵士在這個國家所占的位置,是如此之大,以至於我們難以想像,沒有了他的國政和國運會繼續下去。他的逝世令我們悲痛萬分。 > > ## 紀念與評價 麥克唐納擔任總理的時間,達十九年之久,加拿大曆任總理中,只有威廉・萊昂・麥肯齊・金一人能打破這一記錄。麥克唐納身為加拿大國父,卻沒有城市政區以他為名,也沒有為紀念他而建造的建築物,與美國國父喬治・華盛頓不同。不過落基山脈有一座山峰以他為名。加拿大國會在 2001 年定 1 月 11 日為約翰・A・麥克唐納爵士日,不過,這一節日並非聯邦節日,也不受民眾重視。加拿大十元紙鈔上,印有麥克唐納的肖像。加拿大首都渥太華的機場 —— 渥太華麥克唐納-卡蒂埃國際機場以麥克唐納和蒙特婁東選區首位國會議員喬治 - 艾蒂安・卡蒂埃的名字命名。此外,加拿大境內有多條道路以麥克唐納為名,不過很少有人以正式名稱稱呼這些道路。 不少地方都與麥克唐納有聯繫。他的墓和他的故居都是加拿大歷史古蹟。麥克唐納在渥太華的宅邸恩斯克利夫(Earnscliffe)是當今英國駐加高級專員的官邸。加拿大各地,如渥太華國會山、多倫多王后公園,京士頓市公園都有他的雕像。 保守黨參議員休・西格爾認為,加拿大本身就是麥克唐納的紀念碑:「沒有麥克唐納,加拿大今日的國界,可能就是曼尼托巴、安大略兩省的邊界。紐芬蘭可能像阿拉斯加一樣,落入美國人手中,曼尼托巴、薩克其萬、亞伯達和英屬哥倫比亞的命運,可能也是一樣。沒有了麥克唐納,我們要買美國人的石油。我們的生活質量會變差,事業的前途也是一樣,我們在世界的地位也會隨之降低。」為麥克唐納作傳的人都注意到,他對建立加拿大民族的貢獻。斯維森寫道:「他不但在建立加拿大的過程中出力,還對這個國家的性格作出了不可估量的貢獻。」格溫寫道: > > 他的成就非凡。創建聯邦是他最重要的成就,不過,拓展國土,修建鐵路,觀察事物的角度客觀,在財政和經濟方面貢獻良多的重要度也不低。另一邊廂,他要為太平洋醜聞,處決路易斯・瑞爾,向華工徵收人頭稅負責。因此,他的功過難以斷定。他的私生活是枯燥乏味的。大部分加拿大領袖都是如此,只有少數幾個例外,如皮埃爾・杜魯道,約翰・迪芬貝克,威爾弗里德・勞里埃也算半個。 > > 一些人批評麥克唐納,認為他是種族主義者、殖民主義者、白人至上主義者。麥克唐納政府強行要求原住民兒童到寄宿學校上學。批評者認為,此舉實質是民族同化,旨在摧毀原住民的文化、社群與民族認同。2018 年,抗議者在蒙特婁的麥克唐納雕像上噴漆。同年 8 月,英屬哥倫比亞省首府維多利亞市議會投票決定,移除市政廳前的麥克唐納雕像,以安撫原住民。2020 年 8 月 29 日,蒙特婁的一場反種族歧視、反警察暴力的示威遊行中,遊行者推倒了蒙特婁的麥克唐納雕像。時任加拿大總理賈斯汀・杜魯道批評了示威者的行為。蒙特婁市長、魁北克省省長、加拿大保守黨黨首、新民主黨黨首也表示反對。 2021 年 5 月加拿大原住民寄宿學校舊址發現墳墓,在任期間推行寄宿學校制度的約翰・亞歷山大・麥克唐納備受批評。5 月 30 日愛德華王子島省首府查洛頓決定拆除市中心的麥克唐納雕像,而在三星期前當地議會投票選擇保留該雕像。 ## 參考 **文獻** **傳記** ## 有關書籍 ## 外部連結 * Sir John A. Macdonald: Father of Confederation (City of Kingston) * Topic — Sir John A. Macdonald: Architect of Modern Canada. CBC Digital Archives. CBC. [30 August 2012]. (原始內容存檔於 2020-09-22). * John A. Macdonald, Confederation and Canadian Federalism * _Dictionary of Canadian Biography_ article by J. K. Johnson and P. B. Waite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Library and Archives Canada: gallery of papers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Macdonald and his Biographers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The Canadian Encyclopedia, Sir John A. Macdonald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null
65,833
2023-05-04T15:11:57Z
76,814,763
约翰·亚历山大·麦克唐纳
1,776,081
<p><b>徐今強</b>(1914年—1976年7月21日),浙江寧波人,中華人民共和國政治人物。 </p><p>徐今強早年加入延安抗日軍政大學,此後擔任新四軍第六支隊豫東遊擊總隊大隊指導員兼宣傳科長,新四軍第四師聯絡科科長,中國人民解放軍第2軍第9旅政治部主任,華中軍區聯絡科科長,中共中央華中分局調查研究室資料科科長,膠東軍工部研究室副主任等職。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任上海中國石油公司軍代表。1950年,任中華人民共和國燃料工業部石油管理總局副局長、代局長。1957年,任蘭州煉油廠廠長。1963年,起用為中華人民共和國石油工業部副部長,後兼任大慶油田工委書記、總指揮。1966年,任中華人民共和國化學工業部代理部長,後改燃料化學工業部副部長。1975年轉為煤炭工業部部長。 </p> <h2><span id=".E5.8F.82.E8.80.83.E6.96.87.E7.8C.AE"></span><span id="参考文献">參考文獻</span></h2>
**徐今強**(1914 年 —1976 年 7 月 21 日),浙江寧波人,中華人民共和國政治人物。 徐今強早年加入延安抗日軍政大學,此後擔任新四軍第六支隊豫東遊擊總隊大隊指導員兼宣傳科長,新四軍第四師聯絡科科長,中國人民解放軍第 2 軍第 9 旅政治部主任,華中軍區聯絡科科長,中共中央華中分局調查研究室資料科科長,膠東軍工部研究室副主任等職。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任上海中國石油公司軍代表。1950 年,任中華人民共和國燃料工業部石油管理總局副局長、代局長。1957 年,任蘭州煉油廠廠長。1963 年,起用為中華人民共和國石油工業部副部長,後兼任大慶油田工委書記、總指揮。1966 年,任中華人民共和國化學工業部代理部長,後改燃料化學工業部副部長。1975 年轉為煤炭工業部部長。 ## 參考文獻
null
2,382
2023-04-16T12:25:06Z
72,364,860
徐今强
7,353,584
<p><b>王存敬</b>(?—?),號<b>明洲</b>,河南汝寧府確山縣人,軍籍,明朝政治人物。 </p> <h2><span id=".E7.94.9F.E5.B9.B3"></span><span id="生平">生平</span></h2> <p>萬曆二十九年(1601年)辛丑科進士,任懷遠知縣,升雲南道監察御史,有治績。 </p> <h2><span id=".E5.8F.82.E8.80.83.E6.96.87.E7.8C.AE"></span><span id="参考文献">參考文獻</span></h2> <p><br></p>
**王存敬**(?—?),號**明洲**,河南汝寧府確山縣人,軍籍,明朝政治人物。 ## 生平 萬曆二十九年(1601 年)辛丑科進士,任懷遠知縣,升雲南道監察御史,有治績。 ## 參考文獻
null
634
2023-04-16T12:17:04Z
69,589,153
王存敬
5,571,829
<p><span></span> </p><p><b>新科斯強季尼夫卡</b>(烏克蘭語:<span lang="uk">Новокостянтинівка</span>),是烏克蘭的村落,位於該國南部尼古拉耶夫州,由諾維布格區負責管轄,面積0.79平方公里,海拔高度93米,2001年人口137,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173.4人。 </p> <h2><span id=".E5.8F.83.E8.80.83.E8.B3.87.E6.96.99"></span><span id="參考資料">參考資料</span></h2> <ul><li>Погода в селі Новокостянтинівка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li></ul><p><br></p>
**新科斯強季尼夫卡**(烏克蘭語:Новокостянтинівка),是烏克蘭的村落,位於該國南部尼古拉耶夫州,由諾維布格區負責管轄,面積 0.79 平方公里,海拔高度 93 米,2001 年人口 137,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 173.4 人。 ## 參考資料 * Погода в селі Новокостянтинівка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globe": "earth", "lat": 47.63638889, "lon": 32.74194444 }
661
2023-04-16T12:30:45Z
69,224,574
新科斯強季尼夫卡_(諾維布格區)
3,104,840
<p><b>拉沙佩勒-歐菲爾斯梅昂</b>(法語:<span lang="fr">La Chapelle-aux-Filtzméens</span>)是法國伊勒-維萊訥省的一個市鎮,位於該省西北部,屬於聖馬洛區。該市鎮總面積6.36平方公里,2009年時的人口為726人。</p> <h2><span id=".E4.BA.BA.E5.8F.A3"></span><span id="人口">人口</span></h2> <p>拉沙佩勒-歐菲爾斯梅昂人口變化圖示 </p> <h2><span id=".E5.8F.82.E8.A7.81"></span><span id="参见">參見</span></h2> <ul><li>伊勒-維萊訥省市鎮列表</li></ul><h2><span id=".E5.8F.82.E8.80.83.E6.96.87.E7.8C.AE"></span><span id="参考文献">參考文獻</span></h2>
**拉沙佩勒 - 歐菲爾斯梅昂**(法語:La Chapelle-aux-Filtzméens)是法國伊勒 - 維萊訥省的一個市鎮,位於該省西北部,屬於聖馬洛區。該市鎮總面積 6.36 平方公里,2009 年時的人口為 726 人。 ## 人口 拉沙佩勒 - 歐菲爾斯梅昂人口變化圖示 ## 參見 * 伊勒 - 維萊訥省市鎮列表 ## 參考文獻
null
1,003
2023-04-16T12:26:32Z
62,296,774
拉沙佩勒奥菲尔特兹梅昂
7,187,700
<p><b>九三學社黑龍江省委員會</b>,簡稱<b>九三學社黑龍江省委</b>、<b>九三黑龍江省委</b>、<b>黑龍江九三學社</b>,是九三學社在黑龍江省的地方組織。</p> <h2><span id=".E5.8F.82.E8.80.83.E8.B5.84.E6.96.99"></span><span id="参考资料">參考資料</span></h2>
**九三學社黑龍江省委員會**,簡稱**九三學社黑龍江省委**、**九三黑龍江省委**、**黑龍江九三學社**,是九三學社在黑龍江省的地方組織。 ## 參考資料
null
1,253
2023-04-16T16:24:43Z
64,307,012
九三学社黑龙江省委员会
721,599
<p><b>雷伊氏症候群</b>(Reye's syndrome),又稱<b>雷氏症候群</b>,是會快速進展的腦部疾病。症狀包括嘔吐、精神混亂、癲癇發作、<span data-orig-title="失去意識" data-lang-code="en" data-lang-name="英語" data-foreign-title="Unconsciousness"><span>失去意識</span></span>。雖然一般也會有<span data-orig-title="肝毒性" data-lang-code="en" data-lang-name="英語" data-foreign-title="hepatic toxicity"><span>肝毒性</span></span>,但多半不會有黃疸的症狀。罹患雷氏症候群的病患死亡率是20%至40%,其餘的病患約有三分之一有明顯的腦損傷。 </p><p>雷氏症候群的病因尚不清楚,通常是在病毒感染疾病(例如流行性感冒或水痘)康復後開始出現,約90%的兒童病患都和使用阿斯匹靈有關,遺傳性代謝缺陷也是風險因子之一。血液檢查會發現<span data-orig-title="高血氨" data-lang-code="en" data-lang-name="英語" data-foreign-title="Hyperammonemia"><span>高血氨</span></span>、低血糖及凝血酶原時間加長的情形。多半也有肝腫大的症狀。 </p><p>預防雷氏症候群最直接的方法為避免對孩童施用阿斯匹靈。當不再對孩童施用阿斯匹靈後,雷氏症候群的發生率減少90%以上。早期診斷有助於癒後結果,而治療方式則採取支持性療法,另外也會考慮使用甘露醇(Mannitol)以減輕腦水腫。 </p><p>澳洲病理學家<span data-orig-title="Douglas Reye" data-lang-code="en" data-lang-name="英語" data-foreign-title="Douglas Reye"><span>Douglas Reye</span></span>在1963年首次對此症候群作出了詳盡的描述。此症候群最常影響孩童,據統計每年有少於100萬名的孩童罹患此症。因發現此症候群與阿斯匹靈有關,故原先對於孩童可給予阿斯匹靈的一般用藥建議已被廢止,只有治療川崎氏病時才允許使用。 </p> <h2><span id=".E6.88.90.E5.9B.A0"></span><span id="成因">成因</span></h2> <p>發病原因不明。此病被稱作「症候群」因為醫生會依據很多不同的臨床病徵來斷症。不過,在美國,該症較普遍出現在流感或水痘等病毒引起的疾病之後。至少有五項發表在美國醫學期刊的研究(其中包括一項由阿司匹林藥廠贊助的研究)證實,使用阿士匹靈治療流感疾病與出現美國雷伊氏症候群有關。美國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美國公共衛生署、美國兒科醫學會和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均建議不應向19歲以下發熱的病人處方阿士匹靈及含有阿士匹靈的藥物。至於英國,藥物安全委員會建議不應向16歲以下病者處方阿士匹靈,除非是川崎氏病或防止血塊形成。</p><p>該症所帶來的嚴重病徵相信與肝臟等器官的粒線體胞器受破壞有關。然而,絕大部分感染水痘或流感病毒的兒童縱使服用阿士匹靈也不會出現該症,而被診斷出患雷伊氏症候群者也不一定曾服用阿士匹靈。 </p> <h2><span id=".E6.AD.B7.E5.8F.B2"></span><span id="歷史">歷史</span></h2> <p>名稱來自R. Douglas Reye(雷伊)醫生,他與澳洲醫生Graeme Morgan和Jim Baral在1963年於英國醫學期刊柳葉刀率先發表該症的研究報告。同樣在1963年,George Johnson(約翰遜)與同事在一次B型流感爆發的調查報告中,載有16名幼童神經受損,其中4名出現類似雷伊氏症候群的病徵,故有醫生又稱此症為雷伊氏-約翰遜症候群。其實,該疾的出現可追溯至1929年的病例。 </p><p>1970年代末至1980年代初,俄亥俄州、密西根州和亞利桑那州的研究指出,使用阿士匹靈治療上呼吸道感染或水痘可能引致該症。1980年起,美國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提醒醫生及家長雷伊氏症候群與使用阿士匹靈治療水痘或病毒引致疾病有關。1986年,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要求含有阿士匹靈的藥物貼上雷伊氏症候群警告標籤。 </p> <h2><span id=".E7.97.87.E7.8B.80"></span><span id="症狀">症狀</span></h2> <p>雷伊氏症候群可分五期病發: </p> <h2><span id=".E5.BE.8C.E6.9E.9C"></span><span id="後果">後果</span></h2> <p>成人罹患的個案少之又少,而往往能完全康復,肝臟和腦部功能在兩星期內回復正常。但對於兒童尤其嬰兒則會出現中度至嚴重的永久腦部損害。1981至1997年間,美國的個案中有超過30%死亡。 </p> <h2><span id=".E9.91.91.E5.88.A5.E8.A8.BA.E6.96.B7"></span><span id="鑑別診斷">鑑別診斷</span></h2> <p>以下疾病也會表現出類似的病徵。 </p> <ul><li>不同種類的先天性代謝異常</li> <li>病毒性腦炎</li> <li>用藥過量或者藥物不良反應</li> <li>頭部外傷</li> <li>因為其他原因而引致的肝衰竭</li> <li>腦膜炎</li> <li>腎衰竭</li></ul><h2><span id=".E5.80.8B.E6.A1.88.E7.B5.B1.E8.A8.88"></span><span id="個案統計">個案統計</span></h2> <p>雷伊氏症候群幾乎只出現在青少年或幼童身上,成人病例罕見,而且成人患者的神經和肝臟通常不會受永久損害。在美國,該病的監控集中在18歲以下病人身上。 </p><p>自美國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在1980年起提醒醫生和家長後,美國出現雷伊氏症候群的宗數開始下降。1980至1997年間,該症在美國有紀錄的個案由1980年的555宗下降至1994年起每年約2宗。93%的個案在3星期前曾出現病毒感染疾病。而在1991至1994年間,每年因該症而住院的比率為每100萬18歲以下人口0.2至1.1個。 </p><p>1980年代,英國的研究發現該症與阿士匹靈有關聯1986年6月,英國藥物安全委員會發出警告,呼籲不要給12歲以下兒童處方阿士匹靈,並在藥物上加上標籤。自此以後,英國的有紀錄雷伊氏症候群個案下降,由1983/84年每10萬12歲以下人口0.63個,降至1990/91年0.11個。 </p><p>法國一項由1995年11月至1996年11月的全國調查發現,9個患有雷伊氏症候群的兒童,其中8個曾服用阿士匹靈。其後,當地的醫學組織向公眾和醫生發出相關的警告</p> <h2><span id=".E8.A8.BB.E9.87.8B"></span><span id="註釋">註釋</span></h2> <h2><span id=".E5.8F.83.E8.80.83.E6.96.87.E7.8D.BB"></span><span id="參考文獻">參考文獻</span></h2> <h2><span id=".E5.A4.96.E9.83.A8.E9.80.A3.E7.B5.90"></span><span id="外部連結">外部連結</span></h2> <ul><li><span data-orig-title="美國國家神經疾病及中風研究院" data-lang-code="en" data-lang-name="英語" data-foreign-title="NINDS"><span>美國國家神經疾病及中風研究院</span></span>上有關雷伊氏症候群的資料</li> <li>FDA Bulletin on Reye-Johnson Syndrome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li> <li>National Reye's Syndrome Foundation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li> <li>Reye's Syndrome website at Brigham and Women's Hospital</li></ul><!-- NewPP limit report Parsed by mw1359 Cached time: 20230504074807 Cache expiry: 1814400 Reduced expiry: false Complications: [show‐toc] CPU time usage: 1.213 seconds Real time usage: 1.454 seconds Preprocessor visited node count: 9563/1000000 Post‐expand include size: 562946/2097152 bytes Template argument size: 89103/2097152 bytes Highest expansion depth: 20/100 Expensive parser function count: 112/500 Unstrip recursion depth: 0/20 Unstrip post‐expand size: 20934/5000000 bytes Lua time usage: 0.567/10.000 seconds Lua memory usage: 9758984/52428800 bytes Number of Wikibase entities loaded: 1/400 --><!-- Transclusion expansion time report (%,ms,calls,template) 100.00% 1136.128 1 -total 48.85% 554.942 3 Template:Navbox 46.68% 530.360 6 Template:Navbox_subgroup 36.38% 413.334 1 Template:中枢神经系统疾病 27.43% 311.652 1 Template:Infobox_Disease 23.19% 263.518 1 Template:Infobox 22.46% 255.135 93 Template:Link-en 11.60% 131.800 1 Template:Reflist 9.54% 108.440 1 Template:Medical_resources 7.30% 82.931 2 Template:Hlist -->
**雷伊氏症候群**(Reye's syndrome),又稱**雷氏症候群**,是會快速進展的腦部疾病。症狀包括嘔吐、精神混亂、癲癇發作、失去意識。雖然一般也會有肝毒性,但多半不會有黃疸的症狀。罹患雷氏症候群的病患死亡率是 20% 至 40%,其餘的病患約有三分之一有明顯的腦損傷。 雷氏症候群的病因尚不清楚,通常是在病毒感染疾病(例如流行性感冒或水痘)康復後開始出現,約 90% 的兒童病患都和使用阿斯匹靈有關,遺傳性代謝缺陷也是風險因子之一。血液檢查會發現高血氨、低血糖及凝血酶原時間加長的情形。多半也有肝腫大的症狀。 預防雷氏症候群最直接的方法為避免對孩童施用阿斯匹靈。當不再對孩童施用阿斯匹靈後,雷氏症候群的發生率減少 90% 以上。早期診斷有助於癒後結果,而治療方式則採取支持性療法,另外也會考慮使用甘露醇(Mannitol)以減輕腦水腫。 澳洲病理學家 Douglas Reye 在 1963 年首次對此症候群作出了詳盡的描述。此症候群最常影響孩童,據統計每年有少於 100 萬名的孩童罹患此症。因發現此症候群與阿斯匹靈有關,故原先對於孩童可給予阿斯匹靈的一般用藥建議已被廢止,只有治療川崎氏病時才允許使用。 ## 成因 發病原因不明。此病被稱作「症候群」因為醫生會依據很多不同的臨床病徵來斷症。不過,在美國,該症較普遍出現在流感或水痘等病毒引起的疾病之後。至少有五項發表在美國醫學期刊的研究(其中包括一項由阿司匹林藥廠贊助的研究)證實,使用阿士匹靈治療流感疾病與出現美國雷伊氏症候群有關。美國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美國公共衛生署、美國兒科醫學會和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均建議不應向 19 歲以下發熱的病人處方阿士匹靈及含有阿士匹靈的藥物。至於英國,藥物安全委員會建議不應向 16 歲以下病者處方阿士匹靈,除非是川崎氏病或防止血塊形成。 該症所帶來的嚴重病徵相信與肝臟等器官的粒線體胞器受破壞有關。然而,絕大部分感染水痘或流感病毒的兒童縱使服用阿士匹靈也不會出現該症,而被診斷出患雷伊氏症候群者也不一定曾服用阿士匹靈。 ## 歷史 名稱來自 R. Douglas Reye(雷伊)醫生,他與澳洲醫生 Graeme Morgan 和 Jim Baral 在 1963 年於英國醫學期刊柳葉刀率先發表該症的研究報告。同樣在 1963 年,George Johnson(約翰遜)與同事在一次 B 型流感爆發的調查報告中,載有 16 名幼童神經受損,其中 4 名出現類似雷伊氏症候群的病徵,故有醫生又稱此症為雷伊氏 - 約翰遜症候群。其實,該疾的出現可追溯至 1929 年的病例。 1970 年代末至 1980 年代初,俄亥俄州、密西根州和亞利桑那州的研究指出,使用阿士匹靈治療上呼吸道感染或水痘可能引致該症。1980 年起,美國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提醒醫生及家長雷伊氏症候群與使用阿士匹靈治療水痘或病毒引致疾病有關。1986 年,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要求含有阿士匹靈的藥物貼上雷伊氏症候群警告標籤。 ## 症狀 雷伊氏症候群可分五期病發: ## 後果 成人罹患的個案少之又少,而往往能完全康復,肝臟和腦部功能在兩星期內回復正常。但對於兒童尤其嬰兒則會出現中度至嚴重的永久腦部損害。1981 至 1997 年間,美國的個案中有超過 30% 死亡。 ## 鑑別診斷 以下疾病也會表現出類似的病徵。 * 不同種類的先天性代謝異常 * 病毒性腦炎 * 用藥過量或者藥物不良反應 * 頭部外傷 * 因為其他原因而引致的肝衰竭 * 腦膜炎 * 腎衰竭 ## 個案統計 雷伊氏症候群幾乎只出現在青少年或幼童身上,成人病例罕見,而且成人患者的神經和肝臟通常不會受永久損害。在美國,該病的監控集中在 18 歲以下病人身上。 自美國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在 1980 年起提醒醫生和家長後,美國出現雷伊氏症候群的宗數開始下降。1980 至 1997 年間,該症在美國有紀錄的個案由 1980 年的 555 宗下降至 1994 年起每年約 2 宗。93% 的個案在 3 星期前曾出現病毒感染疾病。而在 1991 至 1994 年間,每年因該症而住院的比率為每 100 萬 18 歲以下人口 0.2 至 1.1 個。 1980 年代,英國的研究發現該症與阿士匹靈有關聯 1986 年 6 月,英國藥物安全委員會發出警告,呼籲不要給 12 歲以下兒童處方阿士匹靈,並在藥物上加上標籤。自此以後,英國的有紀錄雷伊氏症候群個案下降,由 1983/84 年每 10 萬 12 歲以下人口 0.63 個,降至 1990/91 年 0.11 個。 法國一項由 1995 年 11 月至 1996 年 11 月的全國調查發現,9 個患有雷伊氏症候群的兒童,其中 8 個曾服用阿士匹靈。其後,當地的醫學組織向公眾和醫生發出相關的警告 ## 註釋 ## 參考文獻 ## 外部連結 * 美國國家神經疾病及中風研究院上有關雷伊氏症候群的資料 * FDA Bulletin on Reye-Johnson Syndrome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National Reye's Syndrome Foundation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Reye's Syndrome website at Brigham and Women's Hospital
null
13,347
2023-05-02T13:26:03Z
75,237,757
瑞氏综合征
1,664,890
<p><b>Gary</b><span id="noteTag-cite_ref-sup"></span><span id="noteTag-cite_ref-sup"></span>(韓語:<span lang="ko"><b>개리</b></span>,1978年2月24日<span title="Template:BLP editintro">—</span>),本名為<b>姜熙建</b><span id="noteTag-cite_ref-sup"></span>(<span><span title="諺文表記"><span lang="ko"><b>강희건</b></span></span><small>/</small><span title="漢字(諺漢混用)表記"><span lang="ko"><b>姜熙建</b></span></span><sup> <i><span title="羅馬字表記" lang="ko-Latn"><b>Gang Hui Geon</b></span></i></sup></span>,英語:<span lang="en"><b>Gary Kang Hee-gun</b></span>),是韓國男子雙人饒舌組合Leessang和SBS綜藝節目《Running Man》前成員,與節目成員宋智孝的「週一情侶」感情線備受歡迎。於2017年4月5日宣布已與圈外人登記結婚,妻子為小10歲、當時為LeeSSang Company公司的5年年資職員,當年並曬出兒子照片。 </p> <h2><span id=".E5.80.8B.E4.BA.BA.E7.94.9F.E6.B4.BB"></span><span id="個人生活">個人生活</span></h2> <p>小時候練習合氣道、跆拳道、和拳擊,大學時進入警校,但因為追求音樂夢想而退學。 </p><p><mark class="template-facttext" title="需要提供文獻來源">Gary所屬團體Leessang開了兩間烤大腸店,分別為八子烤腸(韓語:<span lang="ko">팔자막창</span>)江南店及建大店<span id="noteTag-cite_ref-sup"></span>,後來又於江南新沙洞開了韓食日食店。</mark></p><p>曾在《Running Man》及Leessang歌曲《我們現在見面吧(<span lang="ko">우리 지금 만나</span>)》中多次提及喜歡喝焦糖瑪奇朵。Gary本人習慣裸睡,於《Running Man》多次裸睡,因此又稱為「野生Gary」,並在節目第189集被成員Haha及李光洙發現並拍下裸睡的畫面。 </p><p>2015年創立潮牌帽子「HALYANG」(閒良),在韓文中意為「不用工作也不愁吃穿的人」,喜歡命理,曾有算命師對Gary說他有這樣的命格,Gary以此為名創立品牌。總店位於韓國首爾,中國上海、成都設有分店。 </p><p>身上有六處刺青,分別是右上臂的長生柱、胸口的漢字「姜」、左肩的太陽圖騰及左小臂的歐美風的骷顱;2015年加了左後臂上的Lucky馬蹄鐵,2016年5月新增了愛心圖騰、轟炸機圖騰並寫著「MOM IS NEVER WRONG」(媽媽永遠不會錯,寓意「聽媽媽的話」)。因韓國電視節目規範,刺青須遮起來或用馬賽克處理,故Gary在節目上常用毛巾包著手臂,或穿長袖衣服以遮住刺青。</p><p>2017年4月宣布與圈外女友結婚。 2017年宣布得一兒。 </p> <h3><span id=".E7.B6.BD.E8.99.9F"></span><span id="綽號">綽號</span></h3> <p>Gary的綽號多由其出演的節目《Running Man》而來。 </p> <ul><li>平和Gary:早期節目有拍照遊戲環節,節目組準備相機,遊戲參與者必須在快門按下的那刻,對準相機鏡頭成功入鏡。無論遊戲進行地多麼激烈,Gary總是能成功入鏡,且臉上的表情總是很平和,故稱「平和Gary」,如Ep5。另外,他很能忍痛和吃辣,但不能吃鹹。</li> <li>大眾臉:因有許多人長相與Gary神似。在《Running Man》中,劉在錫曾在泰國特輯與Gary擦身而過,但沒有認出Gary (Ep51)。</li> <li>直行Gary:節目環節需要找RM旗子或是關卡所在地時,Gary常常沒看到旗子或關卡所在地而一直線地奔跑,故稱「直行Gary」,如Ep66、121。他還一時興起創作了《直行頌》(Ep148)。</li> <li>最想擁有的男人:其組合Leessang每次演出 Leessang 3輯的 Garie &amp; Giri時,總會引導觀眾一起喊口號「想要擁有,姜Gary!」(<span lang="ko">갖고싶다 강개리</span>)週一女友宋智孝也曾於節目《Running Man》大喊此口號,如Ep168。</li> <li>狗哥:中國粉絲時常稱他「狗哥」,Gary十分喜歡這個綽號,還特別訂製寫有「gouge」的帽子,並於2016年5月發表的中文新歌《沒關係》中加入「來中國認識我的很多,還有都叫我狗哥」的歌詞。</li> <li>魷魚:同一節目成員Haha於Ep278起時常調侃Gary長得不好看,稱之為魷魚。另外2016年RM 台灣粉絲見面會Gary在自我介紹時說:「大家好我是狗哥」,竟然真的有粉絲把魷魚帶進會場,最後觀眾還把魷魚遞到台上讓他與魷魚合照。</li> <li>游牧人:Gary 提及,為了更新創作靈感,工作室和租住房子不能住超過兩年,但一定要看到漢江。</li> <li>26個月大姜嘏晤的兒子:出演KBS 超人回來 Gary在介紹自己的時候說的,不知是故意還是太過緊張說錯了,反正是綜藝效果滿滿</li></ul><h2><span id=".E6.BC.94.E8.97.9D.E7.B6.93.E6.AD.B7"></span><span id="演藝經歷">演藝經歷</span></h2> <h3><span id=".E9.9F.B3.E6.A8.82.E7.94.9F.E6.B6.AF"></span><span id="音樂生涯">音樂生涯</span></h3> <p>以嘻哈團體X-Teen的成員出道,與吉相遇,後來兩人一起加入另一嘻哈團體Honey Family,2000年Honey Family解散,Gary頓時失去工作,但因不想放棄音樂的夢想,決定用一年時間全力製作一張專輯。一一分析當時走紅的Rap歌詞之後,發現沒有描寫生活瑣事的歌詞,而這樣的歌詞是Gary所擅長的,之後他寫了《Rush》、《Leessang Blues》和《美麗人生(<span lang="ko">인생은 아름다워</span>)》 ,深受歡迎。他說:「人會背叛人,可是努力是不會背叛自己的。」 </p><p>2012年5月Gary與吉成俊註冊成立演唱會策劃公司LEESSANG COMPANY,而後兩人各自成立分公司,吉成俊負責Magic Mansion,專心致力於音樂製作,培養rapper與製作人;Gary的分公司則是著重於SOLO專輯製作。 </p><p>於2014年1月15日正式推出第一張個人專輯《MR.GAE》。2015年9月21日,發行首張個人正規專輯《2002》。該專輯共收錄了10首歌曲,並包含了雙主打歌《Get Some Air》和《JOA》。專輯加入了Skull、Jay Park、Double K、Deepflow等多位個人特色鮮明的實力派歌手參與。主打曲《GET SOME AIR》在中秋成為音源大勢,奪得了Melon音源排行榜1位,在其他音源榜上均有不俗表現。 </p><p>Gary所寫的歌詞常常是19禁,因歌詞有許多對於「性」的淺白描寫,例如:《Turned off the TV》、《Shower Later》、《JOA》。除了因為Gary認為這樣的歌詞很浪漫之外,他也說過希望這樣能幫後輩開一條更寬廣的路,讓他們能夠沒有限制,自由創作。 </p><p>受到一段深刻戀情的影響,寫出許多膾炙人口的好歌,包含:《I'm Not Laughing (웃는게 아니야)》、《Ballerino》、《不能分手的女人 不能離開的男人 (헤어지지 못하는 여자, 떠나가지 못하는 남자)》。 </p> <h3><span id="Running_Man">Running Man</span></h3> <p>2010年7月11日起,加入SBS《Running Man》固定主持。2016年,Gary為了能夠將主力放在音樂方面發展而決定離開主持達七年的《Running Man》,並於2016年10月31日進行最後節目錄製。但亦以客串身份參與兩期的錄製。</p><p>於2016年11月3日在台灣接受訪時表示退出後會將主力集中在音樂方面的發展,又表示自己作出了艱難的決定。同時,也感謝粉絲們在多年來的支持,並表示音樂工作進度發展良好後便會考慮將來有機會重返《Running Man》再度擔任主持一職。</p> <h4><span id="Super_7.E9.80.80.E5.87.BA.E4.BA.8B.E4.BB.B6"></span><span id="Super_7退出事件">Super 7退出事件</span></h4> <p>2010年開始為綜藝節目《Running Man》固定成員,但2012年發生短暫退出事件。當時因針對MBC的長期罷工,《無限挑戰》因而停播,節目成員(Leessang的成員——吉當時為節目成員之一)在私人聚會中決定以舉辦《Super 7演唱會》的方式跟節目粉絲進行互動,並交由LEESSANG COMPANY(Leessang成員吉及Gary創立之娛樂公司)主辦。後來因為演唱會時間與《無限挑戰》的播出時間相撞,引起網友不滿,加上以往「無限挑戰歌謠祭」皆由MBC出資並免費入場,此次Super 7演唱會則由LEESSANG COMPANY負責費用支出,因此需要收取門票來抵銷成本,導致民眾認為票價過高,因而引發爭議並越演越烈,許多網友圍攻Gary與吉的Twitter,使得Super 7演唱會被迫取消。9月21日,Gary在Twitter上宣告將停止一切綜藝活動,吉爾後也在Twitter上發道歉文,並表示將從無限挑戰退出。其後其他成員與製作組極力挽留,《Running Man》與《無限挑戰》均取消節目錄製而非在兩人缺席的情況下照常錄製。 </p><p>9月28日,Leessang宣布回歸綜藝節目。Gary錄製《Running Man》第114期時,帶著蘋果汁(韓語音同「道歉」)來道歉。 </p> <h2><span id=".E9.9F.B3.E6.A8.82.E4.BD.9C.E5.93.81"></span><span id="音樂作品">音樂作品</span></h2> <h3><span id="LeeSsang.E5.B0.88.E8.BC.AF"></span><span id="LeeSsang專輯">LeeSsang專輯</span></h3> <ul><li><span data-orig-title="Leessang of Honey Family" data-lang-code="ko" data-lang-name="韓語" data-foreign-title="Leessang of Honey Family"><span>Leessang of Honey Family</span></span>(2002年6月)</li> <li><span data-orig-title="再,啟發" data-lang-code="ko" data-lang-name="韓語" data-foreign-title="재,계발"><span>再,啟發</span></span>(2003年)</li> <li><span data-orig-title="Library of Soul" data-lang-code="ko" data-lang-name="韓語" data-foreign-title="Library of Soul"><span>Library of Soul</span></span>(2005年)</li> <li><span data-orig-title="Black Sun" data-lang-code="ko" data-lang-name="韓語" data-foreign-title="Black Sun"><span>Black Sun</span></span>(2007年)</li> <li><span data-orig-title="伯牙絕絃" data-lang-code="ko" data-lang-name="韓語" data-foreign-title="백아절현"><span>伯牙絕絃</span></span>(2009年)</li> <li>HEXAGONAL(2009年)</li> <li>AsuRa BalBalTa(2011年8月)</li> <li><span data-orig-title="Unplugged" data-lang-code="ko" data-lang-name="韓語" data-foreign-title="Unplugged (리쌍의 음반)"><span>Unplugged</span></span>(2012年5月)</li> <li>走馬燈(2015年7月)</li></ul><h3><span id=".E5.96.AE.E6.9B.B2"></span><span id="單曲">單曲</span></h3> <h3><span id=".E4.B8.AD.E6.96.87.E5.96.AE.E6.9B.B2"></span><span id="中文單曲">中文單曲</span></h3> <h3><span id=".E8.BF.B7.E4.BD.A0.E5.B0.88.E8.BC.AF"></span><span id="迷你專輯">迷你專輯</span></h3> <h3><span id=".E6.AD.A3.E8.A6.8F.E5.B0.88.E8.BC.AF"></span><span id="正規專輯">正規專輯</span></h3> <h3><span id=".E5.85.B6.E4.BB.96.E6.AD.8C.E6.9B.B2"></span><span id="其他歌曲">其他歌曲</span></h3> <dl><dt>2004年</dt></dl><ul><li>「0영역의 배틀」- 디기리(feat. Gary, Dynamic Duo, Drunken Tiger)</li></ul><dl><dt>2005年</dt></dl><ul><li>「Rainbow」- BMK(feat. Gary of Leessang)</li> <li>「It's Alright」- Dynamic Duo(Feat.Brown Eyed Soul (band),Gary,전제덕)</li></ul><dl><dt>2006年</dt></dl><ul><li>「불꽃」- 장혜진(Feat. Gary of Leessang)</li> <li>「애주가」- Psy(feat. Leessang)</li></ul><dl><dt>2007年</dt></dl><ul><li>「서른 즈음에」- Rhymer(feat. 김진표,Gary)</li> <li>「빗속에서」- Leessang (Feat. 알리)</li> <li>「Everything」- 윤건(feat. Leessang)</li></ul><dl><dt>2008年</dt></dl><ul><li>「그런 얘기...」- Mystic Puzzle (Feat. Gary of Leessang)</li> <li>「I do」- 문지은(feat. Gary)</li> <li>「집시여행」- Loptimist(feat. Leessang)</li></ul><dl><dt>2009年</dt></dl><ul><li>「Hiding Game (즐겨 찾기)」- Fly to the Sky(Feat. Gary)</li> <li>「서로가 서로가 아니면 안될 때」 - 이수영(Feat. Leessang)</li> <li>「Keep the Change (잔돈은 됐어요)」- Dynamic Duo(Feat. Gary, Bumkey</li> <li>「혼자가 아닌 걸」- 任昌丁(Feat. Leessang)</li></ul><dl><dt>2010年</dt></dl><ul><li>「대한민국 No.1」 - Leessang</li> <li>「헤어지는 일」- 이정(Feat. Leessang)</li> <li>「鞦韆」-李孝利(Feat. Gary)</li> <li>「回到我身邊(다시 내게로 돌아와)」- 金鐘國(Feat. Gary)</li></ul><dl><dt>2011年</dt></dl><ul><li>「Happy Ending」- Primary(Feat. Gary of Leessang &amp; Jinsil of Mad Soul Child)</li> <li>「只屬於我的歌」(作詞,《無限挑戰》-西海岸高速公路歌謠祭,演唱:吉、Bada)</li> <li>尹未來專輯MV(演出)</li></ul><dl><dt>2012年</dt></dl><ul><li>「森巴的魅力 (삼바의 매력)」- 吉成俊(Feat. Gary, 鄭仁)</li> <li>「Party Rock」- Miryo(Brown Eyed Girls)(Feat.Gary &amp; THE KOXX)</li> <li>「愛情」(與Haha)</li> <li>「Voice (목소리)」- 白智榮)(Feat. Gary)</li> <li>「想對你說的話(너에게 하고 싶은 말)」- 金鐘國(Feat. Haha、Gary)</li> <li>「Mad Man」- Leessang &amp; YB</li></ul><dl><dt>2013年</dt></dl><ul><li>「眼淚 (눈물) 」- Leessang(Feat. 成幼真, Eugene of THE SEEYA)</li> <li>「어디 갈래(Where Do You Wanna Go)」- 태완, Gary, Crush (歌手)</li></ul><dl><dt>2014年</dt></dl><ul><li>「人情味」(與鄭仁)</li> <li>「自行車」(與鄭仁)</li> <li>「고장난 선풍기」-MC MONG(Feat.孝琳,Gary)</li></ul><dl><dt>2015年</dt></dl><ul><li>「니 생각뿐 THINK OF YOU」- 영준 (YOUNG JUN)(Feat. Gary)</li></ul><dl><dt>2016年</dt></dl><ul><li>「또 하루 又一天 Lonely Night」 (feat. GAEKO(개코))</li> <li>「딴따라 戲子 Tantara」(feat. MIWOO(우혜미))(戲子 OST Part.1)</li> <li>「침대구석 BED ROOM」- 박명호(Park Myung Ho)(Feat. 개리, 디기리, 성태 GARY, DIGIRI, Sung-tae of Postmen)</li> <li>「Like An Airplane(마치 비행기)」- San E(Feat. Gary)</li></ul><dl><dt>2017年</dt></dl><ul><li>「고민 苦惱 」</li></ul><dl><dt>2020年</dt></dl><ul><li>「Gary 개리 - Drive ft. Thama (외곽순환도로) 」</li> <li>「Picture (Feat. Jung in) (사진 (Feat. 정인)) 」</li> <li>「Sun (Feat. Chancellor) (태양 (Feat. 챈슬러)) 」</li> <li>「626 (Feat. Spray, Redef) (626 (Feat. Spray, Redef))」</li></ul><h2><span id=".E6.BC.94.E5.87.BA.E4.BD.9C.E5.93.81"></span><span id="演出作品">演出作品</span></h2> <h3><span id=".E7.AF.80.E7.9B.AE.E4.B8.BB.E6.8C.81"></span><span id="節目主持">節目主持</span></h3> <ul><li>2010年7月11日至2016年10月31日:SBS《Running Man》</li> <li>2020年2月2日出演 :KBS《超人回來了》</li></ul><h3><span id=".E7.B6.9C.E8.97.9D.E7.AF.80.E7.9B.AE"></span><span id="綜藝節目">綜藝節目</span></h3> <h3><span id=".E9.9B.BB.E8.A6.96.E5.8A.87"></span><span id="電視劇">電視劇</span></h3><ul><li>2014年2月8日 tvN《急診男女》飾演 代理駕駛(客串第六集)</li> <li>2015年4月1日:SBS《看見味道的少女》飾演 Running Man 主持人(客串第一集)</li></ul><h3><span id=".E9.9B.BB.E5.BD.B1"></span><span id="電影">電影</span></h3><ul><li>1995年:《爸爸是保鏢》(客串)</li> <li>2005年:《外出》(客串,與Leessang成員吉)</li> <li>2008年:《<span data-orig-title="打抱不平" data-lang-code="ko" data-lang-name="韓語" data-foreign-title="다찌마와 리: 악인이여 지옥행 급행열차를 타라!"><span>打抱不平</span></span>》(飾演 假裝日本間諜的韓國獨立軍,與Leessang成員吉)</li> <li>2012年:《<span data-orig-title="完美廣播" data-lang-code="ko" data-lang-name="韓語" data-foreign-title="원더풀 라디오"><span>完美廣播</span></span>》(飾演 醉酒計程車乘客,與金鐘國客串)</li></ul><h2><span id=".E6.BC.94.E5.94.B1.E6.9C.83.E3.80.81.E7.B2.89.E7.B5.B2.E8.A6.8B.E9.9D.A2.E6.9C.83.E5.8F.8A.E7.B0.BD.E5.90.8D.E6.9C.83"></span><span id="演唱會、粉絲見面會及簽名會">演唱會、粉絲見面會及簽名會</span></h2><h3><span id="Running_Man_.E5.B7.A1.E8.BF.B4.E8.A6.8B.E9.9D.A2.E6.9C.83"></span><span id="Running_Man_巡迴見面會">Running Man 巡迴見面會</span></h3><h3><span id="Gary.E5.80.8B.E4.BA.BA.E6.BC.94.E5.94.B1.E6.9C.83"></span><span id="Gary個人演唱會">Gary個人演唱會</span></h3> <dl><dt><b>《Gary Kang Showcase 2014》</b></dt></dl><dl><dt><b>《Gary Kang Showcase 2015》</b></dt></dl><dl><dt><b>《Gary Kang Showcase 2016》</b></dt></dl><h3><span id=".E7.B2.89.E7.B5.B2.E8.A6.8B.E9.9D.A2.E6.9C.83.E5.8F.8A.E7.B0.BD.E5.90.8D.E6.9C.83"></span><span id="粉絲見面會及簽名會">粉絲見面會及簽名會</span></h3> <h2><span id=".E6.85.88.E5.96.84.E6.B4.BB.E5.8B.95"></span><span id="慈善活動">慈善活動</span></h2> <p>Gary曾低調地進行慈善活動,如捐贈衣服予非洲的人民。這項善舉在他本人主持的綜藝節目《Running Man》第144期被車仁表透露。除此之外,Gary與南韓實力派唱將鄭仁2014年8月16日應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邀請,出席該校在政府大廈大草場舉辦的慈善籌款活動「NTU FEST」。這是一場免費演唱會,Gary與鄭仁無酬演出。 </p><p>參與《無限挑戰》的賽艇特輯後,以Leessang名義捐出兩艘賽艇。 </p> <h2><span id=".E7.8D.8E.E9.A0.85"></span><span id="獎項">獎項</span></h2> <h3><span id=".E5.A4.A7.E5.9E.8B.E9.A0.92.E7.8D.8E.E7.A6.AE.E7.8D.8E.E9.A0.85"></span><span id="大型頒獎禮獎項">大型頒獎禮獎項</span></h3> <h3><span id=".E9.9F.B3.E6.A8.82.E7.AF.80.E7.9B.AE.E7.8D.8E.E9.A0.85"></span><span id="音樂節目獎項">音樂節目獎項</span></h3> <h2><span id=".E4.BB.A3.E8.A8.80"></span><span id="代言">代言</span></h2> <ul><li>2013年:samsung note.</li> <li>2014年:美津濃</li> <li>2015年:韓國藥廠京東製藥(與宋智孝共同代言)</li> <li>2015年:韓國手機遊戲Game 주사위의신 骰子之神 조이시티(韓國區代言-與池錫辰、金鐘國、宋智孝、李光洙共同代言)</li> <li>2016年:韓國藥廠京東製藥(與宋智孝共同代言)</li> <li>2017年:韓國Wonder Tree面膜</li></ul><h2><span id=".E5.82.99.E8.A8.BB"></span><span id="備註">備註</span></h2> <h3><span id=".E8.A8.BB.E9.87.8B"></span><span id="註釋">註釋</span></h3> <h3><span id=".E5.8F.83.E8.80.83.E8.B3.87.E6.96.99"></span><span id="參考資料">參考資料</span></h3> <h2><span id=".E5.A4.96.E9.83.A8.E9.80.A3.E7.B5.90"></span><span id="外部連結">外部連結</span></h2> <ul><li>Gary的Twitter帳戶<span title="韓語">(韓文)</span></li> <li>Gary的Instagram帳戶<span title="韓語">(韓文)</span></li> <li>Gary的新浪微博<span title="韓語">(韓文)</span><span title="中文">(中文)</span></li> <li>YouTube上的<span>Gary</span>頻道<span title="韓語">(韓文)</span></li></ul><!-- NewPP limit report Parsed by mw1410 Cached time: 20230506010929 Cache expiry: 1814400 Reduced expiry: false Complications: [show‐toc] CPU time usage: 0.916 seconds Real time usage: 1.209 seconds Preprocessor visited node count: 17470/1000000 Post‐expand include size: 231673/2097152 bytes Template argument size: 30063/2097152 bytes Highest expansion depth: 35/100 Expensive parser function count: 26/500 Unstrip recursion depth: 0/20 Unstrip post‐expand size: 15263/5000000 bytes Lua time usage: 0.308/10.000 seconds Lua memory usage: 25585141/52428800 bytes Number of Wikibase entities loaded: 1/400 --><!-- Transclusion expansion time report (%,ms,calls,template) 100.00% 863.098 1 -total 26.98% 232.835 8 Template:Infobox 19.17% 165.481 1 Template:藝人 11.92% 102.916 4 Template:Navbox 11.85% 102.292 3 Template:Lang-ko 11.01% 95.059 1 Template:Infobox_Korean_name 9.22% 79.566 13 Template:Lang 8.53% 73.648 1 Template:Reflist 8.47% 73.115 1 Template:NOT 8.41% 72.610 13 Template:Category_handler -->
**Gary**(韓語:**개리**,1978 年 2 月 24 日 —),本名為**姜熙建**(**강희건**/**姜熙建**_**Gang Hui Geon**_,英語:**Gary Kang Hee-gun**),是韓國男子雙人饒舌組合 Leessang 和 SBS 綜藝節目《Running Man》前成員,與節目成員宋智孝的「週一情侶」感情線備受歡迎。於 2017 年 4 月 5 日宣布已與圈外人登記結婚,妻子為小 10 歲、當時為 LeeSSang Company 公司的 5 年年資職員,當年並曬出兒子照片。 ## 個人生活 小時候練習合氣道、跆拳道、和拳擊,大學時進入警校,但因為追求音樂夢想而退學。 Gary 所屬團體 Leessang 開了兩間烤大腸店,分別為八子烤腸(韓語:팔자막창)江南店及建大店,後來又於江南新沙洞開了韓食日食店。 曾在《Running Man》及 Leessang 歌曲《我們現在見面吧(우리 지금 만나)》中多次提及喜歡喝焦糖瑪奇朵。Gary 本人習慣裸睡,於《Running Man》多次裸睡,因此又稱為「野生 Gary」,並在節目第 189 集被成員 Haha 及李光洙發現並拍下裸睡的畫面。 2015 年創立潮牌帽子「HALYANG」(閒良),在韓文中意為「不用工作也不愁吃穿的人」,喜歡命理,曾有算命師對 Gary 說他有這樣的命格,Gary 以此為名創立品牌。總店位於韓國首爾,中國上海、成都設有分店。 身上有六處刺青,分別是右上臂的長生柱、胸口的漢字「姜」、左肩的太陽圖騰及左小臂的歐美風的骷顱;2015 年加了左後臂上的 Lucky 馬蹄鐵,2016 年 5 月新增了愛心圖騰、轟炸機圖騰並寫著「MOM IS NEVER WRONG」(媽媽永遠不會錯,寓意「聽媽媽的話」)。因韓國電視節目規範,刺青須遮起來或用馬賽克處理,故 Gary 在節目上常用毛巾包著手臂,或穿長袖衣服以遮住刺青。 2017 年 4 月宣布與圈外女友結婚。 2017 年宣布得一兒。 ### 綽號 Gary 的綽號多由其出演的節目《Running Man》而來。 * 平和 Gary:早期節目有拍照遊戲環節,節目組準備相機,遊戲參與者必須在快門按下的那刻,對準相機鏡頭成功入鏡。無論遊戲進行地多麼激烈,Gary 總是能成功入鏡,且臉上的表情總是很平和,故稱「平和 Gary」,如 Ep5。另外,他很能忍痛和吃辣,但不能吃鹹。 * 大眾臉:因有許多人長相與 Gary 神似。在《Running Man》中,劉在錫曾在泰國特輯與 Gary 擦身而過,但沒有認出 Gary (Ep51)。 * 直行 Gary:節目環節需要找 RM 旗子或是關卡所在地時,Gary 常常沒看到旗子或關卡所在地而一直線地奔跑,故稱「直行 Gary」,如 Ep66、121。他還一時興起創作了《直行頌》(Ep148)。 * 最想擁有的男人:其組合 Leessang 每次演出 Leessang 3 輯的 Garie & Giri 時,總會引導觀眾一起喊口號「想要擁有,姜 Gary!」(갖고싶다 강개리)週一女友宋智孝也曾於節目《Running Man》大喊此口號,如 Ep168。 * 狗哥:中國粉絲時常稱他「狗哥」,Gary 十分喜歡這個綽號,還特別訂製寫有「gouge」的帽子,並於 2016 年 5 月發表的中文新歌《沒關係》中加入「來中國認識我的很多,還有都叫我狗哥」的歌詞。 * 魷魚:同一節目成員 Haha 於 Ep278 起時常調侃 Gary 長得不好看,稱之為魷魚。另外 2016 年 RM 台灣粉絲見面會 Gary 在自我介紹時說:「大家好我是狗哥」,竟然真的有粉絲把魷魚帶進會場,最後觀眾還把魷魚遞到台上讓他與魷魚合照。 * 游牧人:Gary 提及,為了更新創作靈感,工作室和租住房子不能住超過兩年,但一定要看到漢江。 * 26 個月大姜嘏晤的兒子:出演 KBS 超人回來 Gary 在介紹自己的時候說的,不知是故意還是太過緊張說錯了,反正是綜藝效果滿滿 ## 演藝經歷 ### 音樂生涯 以嘻哈團體 X-Teen 的成員出道,與吉相遇,後來兩人一起加入另一嘻哈團體 Honey Family,2000 年 Honey Family 解散,Gary 頓時失去工作,但因不想放棄音樂的夢想,決定用一年時間全力製作一張專輯。一一分析當時走紅的 Rap 歌詞之後,發現沒有描寫生活瑣事的歌詞,而這樣的歌詞是 Gary 所擅長的,之後他寫了《Rush》、《Leessang Blues》和《美麗人生(인생은 아름다워)》 ,深受歡迎。他說:「人會背叛人,可是努力是不會背叛自己的。」 2012 年 5 月 Gary 與吉成俊註冊成立演唱會策劃公司 LEESSANG COMPANY,而後兩人各自成立分公司,吉成俊負責 Magic Mansion,專心致力於音樂製作,培養 rapper 與製作人;Gary 的分公司則是著重於 SOLO 專輯製作。 於 2014 年 1 月 15 日正式推出第一張個人專輯《MR.GAE》。2015 年 9 月 21 日,發行首張個人正規專輯《2002》。該專輯共收錄了 10 首歌曲,並包含了雙主打歌《Get Some Air》和《JOA》。專輯加入了 Skull、Jay Park、Double K、Deepflow 等多位個人特色鮮明的實力派歌手參與。主打曲《GET SOME AIR》在中秋成為音源大勢,奪得了 Melon 音源排行榜 1 位,在其他音源榜上均有不俗表現。 Gary 所寫的歌詞常常是 19 禁,因歌詞有許多對於「性」的淺白描寫,例如:《Turned off the TV》、《Shower Later》、《JOA》。除了因為 Gary 認為這樣的歌詞很浪漫之外,他也說過希望這樣能幫後輩開一條更寬廣的路,讓他們能夠沒有限制,自由創作。 受到一段深刻戀情的影響,寫出許多膾炙人口的好歌,包含:《I'm Not Laughing (웃는게 아니야)》、《Ballerino》、《不能分手的女人 不能離開的男人 (헤어지지 못하는 여자, 떠나가지 못하는 남자)》。 ### Running Man 2010 年 7 月 11 日起,加入 SBS《Running Man》固定主持。2016 年,Gary 為了能夠將主力放在音樂方面發展而決定離開主持達七年的《Running Man》,並於 2016 年 10 月 31 日進行最後節目錄製。但亦以客串身份參與兩期的錄製。 於 2016 年 11 月 3 日在台灣接受訪時表示退出後會將主力集中在音樂方面的發展,又表示自己作出了艱難的決定。同時,也感謝粉絲們在多年來的支持,並表示音樂工作進度發展良好後便會考慮將來有機會重返《Running Man》再度擔任主持一職。 #### Super 7 退出事件 2010 年開始為綜藝節目《Running Man》固定成員,但 2012 年發生短暫退出事件。當時因針對 MBC 的長期罷工,《無限挑戰》因而停播,節目成員(Leessang 的成員 —— 吉當時為節目成員之一)在私人聚會中決定以舉辦《Super 7 演唱會》的方式跟節目粉絲進行互動,並交由 LEESSANG COMPANY(Leessang 成員吉及 Gary 創立之娛樂公司)主辦。後來因為演唱會時間與《無限挑戰》的播出時間相撞,引起網友不滿,加上以往「無限挑戰歌謠祭」皆由 MBC 出資並免費入場,此次 Super 7 演唱會則由 LEESSANG COMPANY 負責費用支出,因此需要收取門票來抵銷成本,導致民眾認為票價過高,因而引發爭議並越演越烈,許多網友圍攻 Gary 與吉的 Twitter,使得 Super 7 演唱會被迫取消。9 月 21 日,Gary 在 Twitter 上宣告將停止一切綜藝活動,吉爾後也在 Twitter 上發道歉文,並表示將從無限挑戰退出。其後其他成員與製作組極力挽留,《Running Man》與《無限挑戰》均取消節目錄製而非在兩人缺席的情況下照常錄製。 9 月 28 日,Leessang 宣布回歸綜藝節目。Gary 錄製《Running Man》第 114 期時,帶著蘋果汁(韓語音同「道歉」)來道歉。 ## 音樂作品 ### LeeSsang 專輯 * Leessang of Honey Family(2002 年 6 月) * 再,啟發(2003 年) * Library of Soul(2005 年) * Black Sun(2007 年) * 伯牙絕絃(2009 年) * HEXAGONAL(2009 年) * AsuRa BalBalTa(2011 年 8 月) * Unplugged(2012 年 5 月) * 走馬燈(2015 年 7 月) ### 單曲 ### 中文單曲 ### 迷你專輯 ### 正規專輯 ### 其他歌曲 **2004 年** * 「0영역의 배틀」- 디기리(feat. Gary, Dynamic Duo, Drunken Tiger) **2005 年** * 「Rainbow」- BMK(feat. Gary of Leessang) * 「It's Alright」- Dynamic Duo(Feat.Brown Eyed Soul (band),Gary,전제덕) **2006 年** * 「불꽃」- 장혜진(Feat. Gary of Leessang) * 「애주가」- Psy(feat. Leessang) **2007 年** * 「서른 즈음에」- Rhymer(feat. 김진표,Gary) * 「빗속에서」- Leessang (Feat. 알리) * 「Everything」- 윤건(feat. Leessang) **2008 年** * 「그런 얘기...」- Mystic Puzzle (Feat. Gary of Leessang) * 「I do」- 문지은(feat. Gary) * 「집시여행」- Loptimist(feat. Leessang) **2009 年** * 「Hiding Game (즐겨 찾기)」- Fly to the Sky(Feat. Gary) * 「서로가 서로가 아니면 안될 때」 - 이수영(Feat. Leessang) * 「Keep the Change (잔돈은 됐어요)」- Dynamic Duo(Feat. Gary, Bumkey * 「혼자가 아닌 걸」- 任昌丁(Feat. Leessang) **2010 年** * 「대한민국 No.1」 - Leessang * 「헤어지는 일」- 이정(Feat. Leessang) * 「鞦韆」-李孝利(Feat. Gary) * 「回到我身邊 (다시 내게로 돌아와)」- 金鐘國(Feat. Gary) **2011 年** * 「Happy Ending」- Primary(Feat. Gary of Leessang & Jinsil of Mad Soul Child) * 「只屬於我的歌」(作詞,《無限挑戰》-西海岸高速公路歌謠祭,演唱:吉、Bada) * 尹未來專輯 MV(演出) **2012 年** * 「森巴的魅力 (삼바의 매력)」- 吉成俊(Feat. Gary, 鄭仁) * 「Party Rock」- Miryo(Brown Eyed Girls)(Feat.Gary & THE KOXX) * 「愛情」(與 Haha) * 「Voice (목소리)」- 白智榮)(Feat. Gary) * 「想對你說的話 (너에게 하고 싶은 말)」- 金鐘國(Feat. Haha、Gary) * 「Mad Man」- Leessang & YB **2013 年** * 「眼淚 (눈물) 」- Leessang(Feat. 成幼真,Eugene of THE SEEYA) * 「어디 갈래(Where Do You Wanna Go)」- 태완, Gary, Crush (歌手) **2014 年** * 「人情味」(與鄭仁) * 「自行車」(與鄭仁) * 「고장난 선풍기」-MC MONG(Feat. 孝琳,Gary) **2015 年** * 「니 생각뿐 THINK OF YOU」- 영준 (YOUNG JUN)(Feat. Gary) **2016 年** * 「또 하루 又一天 Lonely Night」 (feat. GAEKO (개코)) * 「딴따라 戲子 Tantara」(feat. MIWOO (우혜미))(戲子 OST Part.1) * 「침대구석 BED ROOM」- 박명호(Park Myung Ho)(Feat. 개리, 디기리, 성태 GARY, DIGIRI, Sung-tae of Postmen) * 「Like An Airplane(마치 비행기)」- San E(Feat. Gary) **2017 年** * 「고민 苦惱 」 **2020 年** * 「Gary 개리 - Drive ft. Thama (외곽순환도로) 」 * 「Picture (Feat. Jung in) (사진 (Feat. 정인)) 」 * 「Sun (Feat. Chancellor) (태양 (Feat. 챈슬러)) 」 * 「626 (Feat. Spray, Redef) (626 (Feat. Spray, Redef))」 ## 演出作品 ### 節目主持 * 2010 年 7 月 11 日至 2016 年 10 月 31 日:SBS《Running Man》 * 2020 年 2 月 2 日出演 :KBS《超人回來了》 ### 綜藝節目 ### 電視劇 * 2014 年 2 月 8 日 tvN《急診男女》飾演 代理駕駛(客串第六集) * 2015 年 4 月 1 日:SBS《看見味道的少女》飾演 Running Man 主持人(客串第一集) ### 電影 * 1995 年:《爸爸是保鏢》(客串) * 2005 年:《外出》(客串,與 Leessang 成員吉) * 2008 年:《打抱不平》(飾演 假裝日本間諜的韓國獨立軍,與 Leessang 成員吉) * 2012 年:《完美廣播》(飾演 醉酒計程車乘客,與金鐘國客串) ## 演唱會、粉絲見面會及簽名會 ### Running Man 巡迴見面會 ### Gary 個人演唱會 ****《Gary Kang Showcase 2014》**** ****《Gary Kang Showcase 2015》**** ****《Gary Kang Showcase 2016》**** ### 粉絲見面會及簽名會 ## 慈善活動 Gary 曾低調地進行慈善活動,如捐贈衣服予非洲的人民。這項善舉在他本人主持的綜藝節目《Running Man》第 144 期被車仁表透露。除此之外,Gary 與南韓實力派唱將鄭仁 2014 年 8 月 16 日應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邀請,出席該校在政府大廈大草場舉辦的慈善籌款活動「NTU FEST」。這是一場免費演唱會,Gary 與鄭仁無酬演出。 參與《無限挑戰》的賽艇特輯後,以 Leessang 名義捐出兩艘賽艇。 ## 獎項 ### 大型頒獎禮獎項 ### 音樂節目獎項 ## 代言 * 2013 年:samsung note. * 2014 年:美津濃 * 2015 年:韓國藥廠京東製藥(與宋智孝共同代言) * 2015 年:韓國手機遊戲 Game 주사위의신 骰子之神 조이시티(韓國區代言 - 與池錫辰、金鐘國、宋智孝、李光洙共同代言) * 2016 年:韓國藥廠京東製藥(與宋智孝共同代言) * 2017 年:韓國 Wonder Tree 面膜 ## 備註 ### 註釋 ### 參考資料 ## 外部連結 * Gary 的 Twitter 帳戶(韓文) * Gary 的 Instagram 帳戶(韓文) * Gary 的新浪微博(韓文)(中文) * YouTube 上的 Gary 頻道(韓文)
null
36,164
2023-05-03T04:05:18Z
72,901,886
Gary_(韓國歌手)
960,294
<p><b>凱爾·布拉夫斯其</b>(Kyle Broflovski,臺譯<b>凱子</b>,中國大陸譯<b>凱爾</b>,港譯<b>茂利</b>)是動畫片《南方四賤客》的四名主角之一,英文版由馬特·斯通配音,這一角色的特點亦基本來自於馬特·斯通。最早創作於1992年的動畫短片《耶穌與雪人》中,並於1997年8月13日以《南方四賤客》人物首次在電視上播出。由於是四人中唯一為猶太教的角色,劇情經常會聚焦在他的身份上進行諷刺或描寫,因而使這名角色受到猶太觀眾的讚譽或批判。</p> <h2><span id=".E8.A7.92.E8.89.B2"></span><span id="角色">角色</span></h2> <p>生日為5月26日,血型AB型RH陰性,重量44磅(20.0公斤)。應該是紐澤西出生的猶太人(台譯則為客家人),經常戴著綠色蘇聯毛帽和穿著綠領的橘外套及綠色手套,非常討厭香蕉 。凱子一家的是猶太教的信徒。雖然沒什麼音樂細胞可是擅長籃球,也是四賤客中較為理性的。對辯論和電腦相當有一套,棒球隊中擔任二壘手。凱子和屎蛋是最好的朋友,兩人的交情非常深厚。與阿ㄆㄧㄚˇ的關係因為阿ㄆㄧㄚˇ的種族主義心理而有一些衝突,凱子與阿ㄆㄧㄚˇ的關係也是四賤客中最差的,但大致上仍然為好朋友。有一頭蓬鬆的紅髮,所以帽子幾乎都不拿下來(睡覺也是),在S8E4中也不把帽子拿下來直接帶猶太小帽。他有一位稱為黃金先生(Mr. Hankey)的大便朋友。 每當阿尼死掉時,他會大罵:靠!你這個混蛋!在《真實之杖》裡,他扮演一位高等猶太精靈王。在浣熊俠聯盟裡,他在聯盟裡面扮演的是風箏俠。 </p> <h2><span id=".E6.80.A7.E6.A0.BC"></span><span id="性格">性格</span></h2> <p>容易沉迷且人云亦云,跟其他三人比道德標準較高也較為冷靜理性,通常被描繪為四人中較聰明的。對事情不滿通常會直說,斯通也表示凱子是比較不耐煩的。對流行相較於其他人來得遲鈍,容易成為團體或班級裡唯一一個沒有投入某件熱潮的人,更由於他是猶太人,而使得他在很多情況下會是局外人。 常常在劇中會做出溫馨的舉動 ,想像力非常豐富。 在劇集初期喜歡以暴力欺負他的弟弟BB(Ike)(常常是用踹的),但是其實是個愛護弟弟的好哥哥,即使知道弟弟不是自己父母親生的也一樣(雖然一開始有抗拒,參閱"Ike's Wee Wee"[1]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p> <h2><span id=".E8.B3.87.E6.96.99.E4.BE.86.E6.BA.90"></span><span id="資料來源">資料來源</span></h2> <p>(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p>
**凱爾・布拉夫斯其**(Kyle Broflovski,臺譯**凱子**,中國大陸譯**凱爾**,港譯**茂利**)是動畫片《南方四賤客》的四名主角之一,英文版由馬特・斯通配音,這一角色的特點亦基本來自於馬特・斯通。最早創作於 1992 年的動畫短片《耶穌與雪人》中,並於 1997 年 8 月 13 日以《南方四賤客》人物首次在電視上播出。由於是四人中唯一為猶太教的角色,劇情經常會聚焦在他的身份上進行諷刺或描寫,因而使這名角色受到猶太觀眾的讚譽或批判。 ## 角色 生日為 5 月 26 日,血型 AB 型 RH 陰性,重量 44 磅(20.0 公斤)。應該是紐澤西出生的猶太人(台譯則為客家人),經常戴著綠色蘇聯毛帽和穿著綠領的橘外套及綠色手套,非常討厭香蕉 。凱子一家的是猶太教的信徒。雖然沒什麼音樂細胞可是擅長籃球,也是四賤客中較為理性的。對辯論和電腦相當有一套,棒球隊中擔任二壘手。凱子和屎蛋是最好的朋友,兩人的交情非常深厚。與阿ㄆㄧㄚˇ的關係因為阿ㄆㄧㄚˇ的種族主義心理而有一些衝突,凱子與阿ㄆㄧㄚˇ的關係也是四賤客中最差的,但大致上仍然為好朋友。有一頭蓬鬆的紅髮,所以帽子幾乎都不拿下來 (睡覺也是),在 S8E4 中也不把帽子拿下來直接帶猶太小帽。他有一位稱為黃金先生(Mr. Hankey)的大便朋友。 每當阿尼死掉時,他會大罵:靠!你這個混蛋!在《真實之杖》裡,他扮演一位高等猶太精靈王。在浣熊俠聯盟裡,他在聯盟裡面扮演的是風箏俠。 ## 性格 容易沉迷且人云亦云,跟其他三人比道德標準較高也較為冷靜理性,通常被描繪為四人中較聰明的。對事情不滿通常會直說,斯通也表示凱子是比較不耐煩的。對流行相較於其他人來得遲鈍,容易成為團體或班級裡唯一一個沒有投入某件熱潮的人,更由於他是猶太人,而使得他在很多情況下會是局外人。 常常在劇中會做出溫馨的舉動 ,想像力非常豐富。 在劇集初期喜歡以暴力欺負他的弟弟 BB(Ike)(常常是用踹的),但是其實是個愛護弟弟的好哥哥,即使知道弟弟不是自己父母親生的也一樣(雖然一開始有抗拒,參閱"Ike's Wee Wee"[1]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資料來源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null
7,055
2023-04-16T12:24:08Z
70,635,426
凯尔·布拉夫斯基
185,268
<p><b>中央-羅亞爾河谷</b>(法語:<span lang="fr">Centre-Val de Loire</span>,2015年1月17日之前名為<b>中央</b> (Centre) )是法國中部的一個大區。中部地區處在風景秀麗的羅亞爾河谷地區,很久以前便是法國王室的直轄地,和法蘭西島一樣是法語的發源地,有人認為這一地區有著「最標準的法語」。面積39,151平方公里,人口2,440,329。中部地區下轄謝爾省、厄爾-盧瓦省、安德爾省、安德爾-羅亞爾省、盧瓦-謝爾省、盧瓦雷省。 </p> <h2><span id=".E5.9C.B0.E7.90.86"></span><span id="地理">地理</span></h2> <h3><span id=".E8.A1.8C.E6.94.BF.E5.8C.BA.E5.88.92"></span><span id="行政区划">行政區劃</span></h3> <h3><span id=".E5.A4.A7.E9.83.BD.E4.BC.9A.E3.80.81.E5.9F.8E.E5.B8.82.E3.80.81.E5.9F.8E.E9.83.8A_.E5.85.B1.E5.90.8C.E4.BD.93"></span><span id="大都会、城市、城郊_共同体">大都會、城市、城郊 共同體</span></h3> <h2><span id=".E5.8F.82.E8.80.83.E6.96.87.E7.8C.AE"></span><span id="参考文献">參考文獻</span></h2> <h2><span id=".E5.8F.83.E8.A6.8B"></span><span id="參見">參見</span></h2> <ul><li>法國大區 <ul><li>羅亞爾河地區大區</li></ul></li> <li>羅亞爾河流域 <ul><li>羅亞爾河谷 (葡萄酒產區)</li></ul></li></ul> <!-- NewPP limit report Parsed by mw1378 Cached time: 20230504224727 Cache expiry: 1814400 Reduced expiry: false Complications: [show‐toc] CPU time usage: 1.504 seconds Real time usage: 1.908 seconds Preprocessor visited node count: 18204/1000000 Post‐expand include size: 863045/2097152 bytes Template argument size: 106197/2097152 bytes Highest expansion depth: 26/100 Expensive parser function count: 71/500 Unstrip recursion depth: 0/20 Unstrip post‐expand size: 2273/5000000 bytes Lua time usage: 0.497/10.000 seconds Lua memory usage: 25565310/52428800 bytes Number of Wikibase entities loaded: 1/400 --><!-- Transclusion expansion time report (%,ms,calls,template) 100.00% 1300.014 1 -total 45.79% 595.277 1 Template:法国行政区划 45.40% 590.194 1 Template:Navbox_with_collapsible_groups 43.66% 567.549 4 Template:Navbox 23.11% 300.401 143 Template:Flag 20.62% 268.026 1 Template:Infobox_French_region 20.34% 264.469 1 Template:Infobox_settlement 17.02% 221.218 1 Template:Infobox 11.99% 155.928 48 Template:Link-fr 10.77% 139.963 1 Template:Lang-fr -->
**中央 - 羅亞爾河谷**(法語:Centre-Val de Loire,2015 年 1 月 17 日之前名為**中央** (Centre) )是法國中部的一個大區。中部地區處在風景秀麗的羅亞爾河谷地區,很久以前便是法國王室的直轄地,和法蘭西島一樣是法語的發源地,有人認為這一地區有著「最標準的法語」。面積 39,151 平方公里,人口 2,440,329。中部地區下轄謝爾省、厄爾 - 盧瓦省、安德爾省、安德爾 - 羅亞爾省、盧瓦 - 謝爾省、盧瓦雷省。 ## 地理 ### 行政區劃 ### 大都會、城市、城郊 共同體 ## 參考文獻 ## 參見 * 法國大區 * 羅亞爾河地區大區 * 羅亞爾河流域 * 羅亞爾河谷 (葡萄酒產區)
null
4,404
2023-05-02T17:29:28Z
75,000,618
中央-卢瓦尔山谷大区
7,391,623
<p><b>出晴車站</b>(日語:<span title="漢字或假名表記(原文)"><span lang="ja">出晴駅</span></span><small>/</small><span title="平假名表記"><span lang="ja">ではれえき</span></span><sup> <i><span title="羅馬字表記" lang="ja-Latn">Dehare eki</span></i> <span>*</span><small><span>/</span></small><small><span>?</span></small></sup>)是位於香川縣高松市<span data-orig-title="鹽上町" data-lang-code="ja" data-lang-name="日語" data-foreign-title="塩上町"><span>鹽上町</span></span>(現時為鹽上町二丁目),高松琴平電氣鐵道(琴電)的長尾線和志度線車站,現時已經廢止。車站現時位於瓦町站志度線東邊位置。 </p> <h2><span id=".E6.AD.B7.E5.8F.B2"></span><span id="歷史">歷史</span></h2> <ul><li>1912年(明治45年)4月30日 高松電氣軌道(現時:長尾線)車站啟用。</li> <li>1913年 (大正2年) 10月15日 東讚電氣軌道(現時:志度線)車站啟用。</li> <li>1915年 (大正4年) 4月22日 東讚電氣軌道路線延長至<span data-orig-title="公園前站 (香川縣)" data-lang-code="ja" data-lang-name="日語" data-foreign-title="公園前駅 (香川県)"><span>公園前</span></span>。</li> <li>1916年 (大正5年) 12月25日 公司合併,東讚電氣軌道車站變成四國水力電氣車站。</li> <li>1942年(昭和17年)4月30日 路線轉讓,由四國水力電氣車站變成讚岐電鐵車站。</li> <li>1943年(昭和18年)11月1日 公司合併,高松琴平電氣鐵道成立。高松電氣軌道車站變成長尾線車站,讚岐電鐵變成志度線車站。</li> <li>1945年(昭和20年) <ul><li>6月26日 長尾線駛入志度線與市內線。</li> <li>7月4日 <span data-orig-title="高松空襲" data-lang-code="ja" data-lang-name="日語" data-foreign-title="高松空襲"><span>高松空襲</span></span>使車站大樓被炸毀。志度線公園前至此站之間與市內線暫停營業,長尾線與志度線改從此站出發。</li> <li>7月30日 車站廢止。長尾線、志度線在琴電高松(現在:瓦町)出發。</li></ul></li></ul><h2><span id=".E7.9B.B8.E9.84.B0.E8.BB.8A.E7.AB.99"></span><span id="相鄰車站">相鄰車站</span></h2> <dl><dt>高松琴平電氣鐵道</dt> <dd>長尾線 <dl><dd><b>出晴</b>-御坊川</dd></dl></dd> <dd>志度線 <dl><dd>瓦町-<b>出晴</b>-今橋</dd></dl></dd></dl><h2><span id=".E6.B3.A8.E8.85.B3"></span><span id="注腳">注腳</span></h2> <h2><span id=".E7.9B.B8.E9.97.9C.E6.A2.9D.E7.9B.AE"></span><span id="相關條目">相關條目</span></h2> <ul><li>廢站</li></ul><!-- NewPP limit report Parsed by mw2295 Cached time: 20230505023542 Cache expiry: 1814400 Reduced expiry: false Complications: [show‐toc] CPU time usage: 0.306 seconds Real time usage: 0.467 seconds Preprocessor visited node count: 4053/1000000 Post‐expand include size: 136391/2097152 bytes Template argument size: 9185/2097152 bytes Highest expansion depth: 29/100 Expensive parser function count: 5/500 Unstrip recursion depth: 0/20 Unstrip post‐expand size: 1872/5000000 bytes Lua time usage: 0.133/10.000 seconds Lua memory usage: 5238482/52428800 bytes Number of Wikibase entities loaded: 1/400 --><!-- Transclusion expansion time report (%,ms,calls,template) 100.00% 397.495 1 -total 72.08% 286.502 1 Template:Infobox_station 70.41% 279.874 2 Template:Infobox 15.66% 62.254 2 Template:Wikidata 13.23% 52.605 1 Template:NoteTA 12.03% 47.825 5 Template:Lang 12.01% 47.745 6 Template:Category_handler 9.85% 39.150 1 Template:Adjacent_stations 8.16% 32.442 2 Template:Br_separated_entries 7.59% 30.155 6 Template:Category_handler/numbered -->
**出晴車站**(日語:出晴駅/ではれえき _Dehare eki_ \*/?)是位於香川縣高松市鹽上町(現時為鹽上町二丁目),高松琴平電氣鐵道(琴電)的長尾線和志度線車站,現時已經廢止。車站現時位於瓦町站志度線東邊位置。 ## 歷史 * 1912 年(明治 45 年)4 月 30 日 高松電氣軌道(現時:長尾線)車站啟用。 * 1913 年 (大正 2 年) 10 月 15 日 東讚電氣軌道(現時:志度線)車站啟用。 * 1915 年 (大正 4 年) 4 月 22 日 東讚電氣軌道路線延長至公園前。 * 1916 年 (大正 5 年) 12 月 25 日 公司合併,東讚電氣軌道車站變成四國水力電氣車站。 * 1942 年(昭和 17 年)4 月 30 日 路線轉讓,由四國水力電氣車站變成讚岐電鐵車站。 * 1943 年(昭和 18 年)11 月 1 日 公司合併,高松琴平電氣鐵道成立。高松電氣軌道車站變成長尾線車站,讚岐電鐵變成志度線車站。 * 1945 年(昭和 20 年) * 6 月 26 日 長尾線駛入志度線與市內線。 * 7 月 4 日 高松空襲使車站大樓被炸毀。志度線公園前至此站之間與市內線暫停營業,長尾線與志度線改從此站出發。 * 7 月 30 日 車站廢止。長尾線、志度線在琴電高松(現在:瓦町)出發。 ## 相鄰車站 **高松琴平電氣鐵道** : 長尾線   : **出晴**-御坊川   : 志度線   : 瓦町-**出晴**-今橋 ## 注腳 ## 相關條目 * 廢站
{ "globe": "earth", "lat": 34.3395, "lon": 134.05416667 }
3,145
2023-05-03T04:03:33Z
64,754,773
出晴站
6,986,763
<p><b>傅明先</b>(1964年11月<span title="Template:BLP editintro">—</span>),男,漢族,山東青島人,中華人民共和國政治人物,中國共產黨黨員。現任中共浙江省委常委、省紀委書記,省監察委員會主任。中國共產黨第二十屆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委員。 </p> <h2><span id=".E7.94.9F.E5.B9.B3"></span><span id="生平">生平</span></h2> <p>1985年2月參加工作,1991年11月加入中國共產黨</p><p>2015年9月,任中共濟寧市委副書記、代市長。2016年2月,當選為濟寧市人民政府市長。2018年4月,任中共濟寧市委書記;同年6月,當選為濟寧市人大常委會主任。同年,被選為山東省出席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2021年2月,任山東省人民政府副省長、中共煙臺市委書記。2022年6月,當選為中共山東省委常委。 </p><p>2022年9月30日,不再擔任中共山東省委常委、煙臺市委書記。10月1日,接替許羅德任中共浙江省委常委、省紀委書記。11月24日,任浙江省監察委員會副主任、代理主任。2023年1月15日,當選為浙江省監察委員會主任。 </p> <h2><span id=".E5.8F.83.E8.80.83.E6.96.87.E7.8D.BB"></span><span id="參考文獻">參考文獻</span></h2> <h2><span id=".E5.A4.96.E9.83.A8.E9.93.BE.E6.8E.A5"></span><span id="外部链接">外部連結</span></h2> <ul><li>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信息-傅明先</li></ul>
**傅明先**(1964 年 11 月 —),男,漢族,山東青島人,中華人民共和國政治人物,中國共產黨黨員。現任中共浙江省委常委、省紀委書記,省監察委員會主任。中國共產黨第二十屆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委員。 ## 生平 1985 年 2 月參加工作,1991 年 11 月加入中國共產黨 2015 年 9 月,任中共濟寧市委副書記、代市長。2016 年 2 月,當選為濟寧市人民政府市長。2018 年 4 月,任中共濟寧市委書記;同年 6 月,當選為濟寧市人大常委會主任。同年,被選為山東省出席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2021 年 2 月,任山東省人民政府副省長、中共煙臺市委書記。2022 年 6 月,當選為中共山東省委常委。 2022 年 9 月 30 日,不再擔任中共山東省委常委、煙臺市委書記。10 月 1 日,接替許羅德任中共浙江省委常委、省紀委書記。11 月 24 日,任浙江省監察委員會副主任、代理主任。2023 年 1 月 15 日,當選為浙江省監察委員會主任。 ## 參考文獻 ## 外部連結 *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信息 - 傅明先
null
8,720
2023-05-04T07:36:09Z
76,077,390
傅明先
806,397
<p><b>安圭拉旗幟</b>為藍地,左上部分是英國國旗,旗幟右側為安圭拉國徽。國徽內有三隻海豚,分別象徵友誼、智慧和力量。 </p> <h2><span id=".E6.AD.B7.E4.BB.A3.E6.97.97.E5.B9.9F"></span><span id="歷代旗幟">歷代旗幟</span></h2> <h2><span id=".E5.A4.96.E9.83.A8.E9.80.A3.E7.B5.90"></span><span id="外部連結">外部連結</span></h2> <ul><li>世界旗幟網(FOTW)的安圭拉</li></ul><!-- NewPP limit report Parsed by mw1395 Cached time: 20230501133157 Cache expiry: 1814400 Reduced expiry: false Complications: [vary‐revision‐sha1] CPU time usage: 0.294 seconds Real time usage: 0.388 seconds Preprocessor visited node count: 2625/1000000 Post‐expand include size: 151124/2097152 bytes Template argument size: 4308/2097152 bytes Highest expansion depth: 17/100 Expensive parser function count: 21/500 Unstrip recursion depth: 0/20 Unstrip post‐expand size: 9070/5000000 bytes Lua time usage: 0.100/10.000 seconds Lua memory usage: 3523302/52428800 bytes Number of Wikibase entities loaded: 0/400 --><!-- Transclusion expansion time report (%,ms,calls,template) 100.00% 201.702 1 -total 53.83% 108.583 4 Template:Infobox 37.91% 76.475 6 Template:Navbox 36.85% 74.319 1 Template:Infobox_flag 23.37% 47.138 1 Template:Flag_gallery 22.25% 44.877 1 Template:Gallery2 21.00% 42.356 23 Template:Tsl 19.09% 38.499 3 Template:Infobox_flag/entry 18.46% 37.234 1 Template:聯合旗 11.77% 23.735 1 Template:英國屬地旗幟 --><!-- Saved in parser cache with key zhwiki:pcache:idhash:806397-0!userlang=zh-tw!zh-tw and timestamp 20230501133157 and revision id 74757497. Rendering was triggered because: page-view -->
**安圭拉旗幟**為藍地,左上部分是英國國旗,旗幟右側為安圭拉國徽。國徽內有三隻海豚,分別象徵友誼、智慧和力量。 ## 歷代旗幟 ## 外部連結 * 世界旗幟網(FOTW)的安圭拉
null
1,453
2023-05-01T13:08:20Z
74,757,497
🇦🇮
1,567,241
<p><b>中國共產黨中央監察委員會</b>(簡稱<b>中共中央監委</b>、<b>中央監委</b>或<b>中監委</b>)是中國共產黨歷史上的中央紀律檢查機關,具有黨風、黨紀和反腐職能。 </p> <h2><span id=".E5.8E.86.E5.8F.B2"></span><span id="历史">歷史</span></h2> <p>1926年8月4日,中共中央擴大會議發布《堅決清理貪污腐化分子》通告。此後中共中央繼續開展清理貪污腐化分子工作。1927年5月中國共產黨第五次全國代表大會決定成立<b>中共中央監察委員會</b>,並選舉產生了組成人員。1927年6月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通過《中國共產黨第三次修正章程決案》,在黨章內新設「監察委員會」一章。其中規定:</p> <blockquote class="templatequote"><p>第八章 監察委員會<br><br></p><p>第六十一條 為鞏固黨的一致及權威起見,在全國代表大會及省代表大會選舉中央及省監察委員會。<br><br> 第六十二條 中央及省監察委員,不得以中央委員及省委員兼任。<br><br> 第六十三條 中央及省監察委員,得參加中央及省委員會議,但只有發言權無表決權。遇必要時,得參加相當的黨部之各種會議。<br><br></p><p> 第六十四條 中央及省委員會,不得取消中央及省監察委員會之決議;但中央及省監察委員會之決議,必須得中央及省委員會之同意,方能生效與執行。遇中央或省監察委員會與中央或省委員會意見不同時,則移交至中央或省監察委員會與中央或省委員會聯席會議,如聯席會議再不能解決時,則移交省及全國代表大會或移交於高級監察委員會解決之。</p></blockquote> <p>1927年12月31日,中共中央在《中央通告第二十六號——關於監察委員會的問題》中將監察委員會的存廢問題留待中共六大解決。<link rel="mw-deduplicated-inline-style" href="mw-data:TemplateStyles:r61209892"></p> <blockquote class="templatequote"><p>五次大會後因為國民黨在各地背叛革命,我們整個的黨轉入地底秘密工作的地位,監察委員會似已成為不必要的組織,同時各地黨部因為種種關係有監察委員會組織者極少,中央監察委員會則因為委員散在各地,加以正主席王荷波同志及委員張佐成、蕭石月、楊培森等同志之被難,副主席楊匏安同志之被處罰,至今未能行使職權。最近臨時中央政治局重新提出討論,決議監察委員會之存廢問題須在第六次全國大會解決。</p></blockquote> <p>1928年7月,中國共產黨第六次全國代表大會刪除了黨章中監察委員會的規定,新設立規格較低的監督財政會計及各機關工作的中央及地方各級「審查委員會」。中共中央監察委員會就此被撤銷。</p><p>1945年7月,中國共產黨第七次全國代表大會通過新的黨章,設立「黨的監察機關」一章,規定:</p> <link rel="mw-deduplicated-inline-style" href="mw-data:TemplateStyles:r61209892"><blockquote class="templatequote"><p>第八章 黨的監督機關<br><br></p><p>第五十六條黨的中央委員會認 為必要時,得成立黨的中央監察委員會及各地方黨的監察委員會。<br><br> 第五十七條 中央監督委員會,由中央全體會議選舉之。各地方黨的監察委員會,由各該地方黨委全體會議選舉,並由上級組織批准之。<br><br> 第五十八條 中央及地方監察委員會的任務與職權,是決定或取消對黨員的處分,受理黨員的控訴。<br><br></p><p> 第五十九條 黨的各級監察委員會,在各該級黨的委員會指導下進行工作。</p></blockquote> <p>1949年11月,中共中央發出《關於成立中央及地方各級黨的紀律檢查委員會的決定》,決定成立黨內監督機構,名為紀律檢查委員會。中央成立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p><p>1955年3月,中國共產黨全國代表會議通過《關於成立中央和地方監察委員會的決議》,將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更名為中央監察委員會。1956年9月中國共產黨第八次全國代表大會通過新的黨章,其中規定:<link rel="mw-deduplicated-inline-style" href="mw-data:TemplateStyles:r61209892"></p> <blockquote class="templatequote"><p>第七章 黨的監察機關<br><br></p><p>第五十二條 黨的中央委員會,省、自治區、直轄市、自治州委員會和縣、自治縣、市委員會,都設立監察委員會。中央監察委員會由黨的中央委員會全體會議選舉。地方監察委員會由本級黨的委員會全體會議選舉,並且經過上一級黨的委員會的批准。<br><br> 第五十三條 黨的中央和地方監察委員會的任務是:經常檢查和處理黨員違反黨的章程、黨的紀律、共產主義道德和國家法律、法令的案件;決定和取消對於黨員的處分;受理黨員的控訴和申訴。<br><br> 第五十四條 各級監察委員會在各級黨的委員會領導下進行工作。<br></p><p> 上級監察委員會有權檢查下級監察委員會的工作,並且有權批准和改變下級監察委員會對於案件所作的決定。下級監察委員會應當向上級監察委員會報告工作,並且忠實地報告黨員違反紀律的情況。</p></blockquote> <p>1966年文革爆發後,中央監察委員會工作基本癱瘓。1969年4月,中國共產黨第九次全國代表大會刪除了黨章中有關監察委員會的內容。1977年8月中國共產黨第十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在黨章內「黨的組織制度」一章中增寫了「黨的中央委員會、地方縣和縣以上、軍隊團和團以上各級黨的委員會,都設立紀律檢查委員會」。1978年12月,中國共產黨第十一屆中央委員會第三次全體會議按照黨章規定選舉產生了<b>中國共產黨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b>。</p> <h2><span id=".E7.B5.84.E6.88.90.E4.BA.BA.E5.93.A1"></span><span id="組成人員">組成人員</span></h2> <h3><span id=".E4.B8.AD.E5.9B.BD.E5.85.B1.E4.BA.A7.E5.85.9A.E7.AC.AC.E4.BA.94.E6.AC.A1.E5.85.A8.E5.9B.BD.E4.BB.A3.E8.A1.A8.E5.A4.A7.E4.BC.9A"></span><span id="中国共产党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中國共產黨第五次全國代表大會</span></h3> <p>任期:1927年5月-1928年7月。 中央監察委員會委員7人、候補委員3人。 </p> <ul><li>委員:王荷波、許白昊、張佐臣、楊匏安、劉峻山、周振聲、蔡以忱</li> <li>候補委員:楊培生(楊培森)、蕭石月、阮嘯仙</li></ul><h3><span id=".E4.B8.AD.E5.9B.BD.E5.85.B1.E4.BA.A7.E5.85.9A.E5.85.A8.E5.9B.BD.E4.BB.A3.E8.A1.A8.E4.BC.9A.E8.AE.AE"></span><span id="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会议">中國共產黨全國代表會議</span></h3> <p>任期:1955年3月-1956年9月 中央監察委員會委員15人,候補委員6人,共21人。 </p> <ul><li>書記:董必武</li> <li>副書記:劉瀾濤、譚政、王從吾、錢瑛、劉錫五</li> <li>委員:王從吾、王維舟、吳溉之、李士英、帥孟奇、徐立清、馬明方、高克林、高揚、張鼎丞、董必武、劉錫五、劉瀾濤、錢瑛、譚政</li> <li>候補委員:王維綱、王翰、朱明、李景膺、梁國斌、龔子榮</li> <li>常務委員會: <ul><li>常務委員:董必武、劉瀾濤、譚政、王從吾、錢瑛、劉錫五、王維舟</li> <li>候補常務委員:吳溉之、帥孟奇</li></ul></li></ul><h3><span id=".E4.B8.AD.E5.9B.BD.E5.85.B1.E4.BA.A7.E5.85.9A.E7.AC.AC.E5.85.AB.E6.AC.A1.E5.85.A8.E5.9B.BD.E4.BB.A3.E8.A1.A8.E5.A4.A7.E4.BC.9A"></span><span id="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中國共產黨第八次全國代表大會</span></h3> <p>任期:1956年9月-1969年4月 </p> <h4><span id=".E4.B8.AD.E5.9B.BD.E5.85.B1.E4.BA.A7.E5.85.9A.E7.AC.AC.E5.85.AB.E5.B1.8A.E4.B8.AD.E5.A4.AE.E5.A7.94.E5.91.98.E4.BC.9A.E7.AC.AC.E4.B8.80.E6.AC.A1.E5.85.A8.E4.BD.93.E4.BC.9A.E8.AE.AE"></span><span id="中国共产党第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中國共產黨第八屆中央委員會第一次全體會議</span></h4> <p>中央監察委員會委員17人,候補委員4人,共21人。 </p> <ul><li>書記:董必武</li> <li>副書記:劉瀾濤、蕭華、王從吾、錢瑛、劉錫五</li> <li>委員(按姓氏筆畫排列):王從吾、王維舟、王維綱、帥孟奇、劉格平、劉錫五、劉瀾濤、李士英、李楚離、蕭華、吳溉之、高克林、高揚、馬明方、張鼎丞、董必武、錢瑛</li> <li>候補委員(按姓氏筆畫排列):王翰、劉其人、李景膺、龔子榮</li> <li>常務委員會(共12人):(1956年11月第八屆中央政治局第三次會議批准) <ul><li>常務委員(10人):董必武、劉瀾濤、肖華、王從吾、錢瑛、劉錫五、王維舟、帥孟奇、吳溉之、張雲逸</li> <li>候補常務委員(2人):王維綱、李士英</li></ul></li> <li>秘書長:王維綱(1956年9月-1958年)、金昭典(1961年3月-1967年1月)</li></ul><h4><span id=".E4.B8.AD.E5.9B.BD.E5.85.B1.E4.BA.A7.E5.85.9A.E7.AC.AC.E5.85.AB.E5.B1.8A.E4.B8.AD.E5.A4.AE.E5.A7.94.E5.91.98.E4.BC.9A.E7.AC.AC.E5.8D.81.E6.AC.A1.E5.85.A8.E4.BD.93.E4.BC.9A.E8.AE.AE"></span><span id="中国共产党第八届中央委员会第十次全体会议">中國共產黨第八屆中央委員會第十次全體會議</span></h4> <p>選舉張雲逸為中央監察委員會副書記,免去劉瀾濤中央監察委員會副書記職務,劉瀾濤任常務委員。增選李運昌、馬國瑞、袁任遠為常務委員,伍雲甫、楊之華(女)為候補常務委員。增選了中央監察委員21名(張雲逸、陳少敏、陳奇涵、李堅真、王世英、方仲如、劉亞雄、伍雲甫、朱良才、吉雅泰、吳德峰、李運昌、周士第、周純全、陳剛、馬國瑞、袁任遠、郭述申、楊之華、譚余保、張子意),候補委員21名(王鶴壽、孔石泉、劉慎之、劉永生、丘金、朱滌新、李培之、李合邦、李干輝、周仲英、陳鵬、陳先瑞、陳曾固、鄭平、張稼夫、喻縵雲、廖蘇華、賴毅、薛子正、龔逢春、李夢齡),免去了劉格平、李士英等人的職務(另外王翰於1957年被劃為右派,誣為王翰右派反黨集團首腦),使中央監察委員會委員及候補委員達到60名。 </p> <ul><li>書記:董必武</li> <li>副書記:張雲逸、肖華、王從吾、錢瑛、劉錫五</li> <li>委員(37人):王從吾、王維舟、王維綱、帥孟奇、劉錫五、劉瀾濤、李楚離、肖華、吳溉之、高克林、高揚、馬明方、張鼎丞、董必武、錢瑛、龔子榮、張雲逸、陳少敏、陳奇涵、李堅真、王世英、方仲如、劉亞雄、伍雲甫、朱良才、吉雅泰、吳德峰、李運昌、周士第、周純全、陳剛、馬國瑞、袁任遠、郭述申、楊之華、譚余保、張子意</li> <li>候補委員(23人):劉其人、李景膺、王鶴壽、孔石泉、劉慎之、劉永生、丘金、朱滌新、李培之、李合邦、李干輝、周仲英、陳鵬、陳先瑞、陳曾固、鄭平、張稼夫、喻縵雲、廖蘇華、賴毅、薛子正、龔逢春、李夢齡</li> <li>常務委員會(共17人): <ul><li>常務委員(13人):董必武、劉瀾濤、肖華、王從吾、錢瑛、劉錫五、王維舟、帥孟奇、吳溉之、張雲逸、李運昌、馬國瑞、袁任遠</li> <li>候補常務委員(4人):王維綱、李士英、伍雲甫、楊之華</li></ul></li></ul><h4><span id=".E4.B8.AD.E5.9B.BD.E5.85.B1.E4.BA.A7.E5.85.9A.E7.AC.AC.E5.85.AB.E5.B1.8A.E4.B8.AD.E5.A4.AE.E5.A7.94.E5.91.98.E4.BC.9A.E7.AC.AC.E5.8D.81.E4.B8.80.E6.AC.A1.E5.85.A8.E4.BD.93.E4.BC.9A.E8.AE.AE"></span><span id="中国共产党第八届中央委员会第十一次全体会议">中國共產黨第八屆中央委員會第十一次全體會議</span></h4> <p>免去董必武、王從吾、帥孟奇、李楚離、王維綱、王世英、劉亞雄、伍雲甫、馬國瑞、郭述申、譚余保、李景膺、劉慎之、丘金、李合邦、陳曾固等人職務。任命李士英等人。 </p> <ul><li>書記:</li> <li>副書記:</li> <li>委員:李士英……</li> <li>候補委員:朱滌新(至1967年12月)……</li> <li>常務委員會: <ul><li>常務委員:……</li> <li>候補常務委員:……</li></ul></li></ul><h2><span id=".E5.8F.82.E8.80.83.E6.96.87.E7.8C.AE"></span><span id="参考文献">參考文獻</span></h2> <h2><span id=".E5.8F.82.E8.A7.81"></span><span id="参见">參見</span></h2> <ul><li>蘇聯共產黨中央監察委員會</li> <li>中國國民黨中央監察委員會</li> <li>中國共產黨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li> <li>政務院人民監察委員會</li> <li>中華人民共和國監察委員會</li></ul>
**中國共產黨中央監察委員會**(簡稱**中共中央監委**、**中央監委**或**中監委**)是中國共產黨歷史上的中央紀律檢查機關,具有黨風、黨紀和反腐職能。 ## 歷史 1926 年 8 月 4 日,中共中央擴大會議發布《堅決清理貪污腐化分子》通告。此後中共中央繼續開展清理貪污腐化分子工作。1927 年 5 月中國共產黨第五次全國代表大會決定成立**中共中央監察委員會**,並選舉產生了組成人員。1927 年 6 月 1 日,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通過《中國共產黨第三次修正章程決案》,在黨章內新設「監察委員會」一章。其中規定: > 第八章 監察委員會 > > > 第六十一條 為鞏固黨的一致及權威起見,在全國代表大會及省代表大會選舉中央及省監察委員會。 > > 第六十二條 中央及省監察委員,不得以中央委員及省委員兼任。 > > 第六十三條 中央及省監察委員,得參加中央及省委員會議,但只有發言權無表決權。遇必要時,得參加相當的黨部之各種會議。 > > > 第六十四條 中央及省委員會,不得取消中央及省監察委員會之決議;但中央及省監察委員會之決議,必須得中央及省委員會之同意,方能生效與執行。遇中央或省監察委員會與中央或省委員會意見不同時,則移交至中央或省監察委員會與中央或省委員會聯席會議,如聯席會議再不能解決時,則移交省及全國代表大會或移交於高級監察委員會解決之。 > > 1927 年 12 月 31 日,中共中央在《中央通告第二十六號 —— 關於監察委員會的問題》中將監察委員會的存廢問題留待中共六大解決。 > 五次大會後因為國民黨在各地背叛革命,我們整個的黨轉入地底秘密工作的地位,監察委員會似已成為不必要的組織,同時各地黨部因為種種關係有監察委員會組織者極少,中央監察委員會則因為委員散在各地,加以正主席王荷波同志及委員張佐成、蕭石月、楊培森等同志之被難,副主席楊匏安同志之被處罰,至今未能行使職權。最近臨時中央政治局重新提出討論,決議監察委員會之存廢問題須在第六次全國大會解決。 > > 1928 年 7 月,中國共產黨第六次全國代表大會刪除了黨章中監察委員會的規定,新設立規格較低的監督財政會計及各機關工作的中央及地方各級「審查委員會」。中共中央監察委員會就此被撤銷。 1945 年 7 月,中國共產黨第七次全國代表大會通過新的黨章,設立「黨的監察機關」一章,規定: > 第八章 黨的監督機關 > > > 第五十六條黨的中央委員會認 為必要時,得成立黨的中央監察委員會及各地方黨的監察委員會。 > > 第五十七條 中央監督委員會,由中央全體會議選舉之。各地方黨的監察委員會,由各該地方黨委全體會議選舉,並由上級組織批准之。 > > 第五十八條 中央及地方監察委員會的任務與職權,是決定或取消對黨員的處分,受理黨員的控訴。 > > > 第五十九條 黨的各級監察委員會,在各該級黨的委員會指導下進行工作。 > > 1949 年 11 月,中共中央發出《關於成立中央及地方各級黨的紀律檢查委員會的決定》,決定成立黨內監督機構,名為紀律檢查委員會。中央成立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 1955 年 3 月,中國共產黨全國代表會議通過《關於成立中央和地方監察委員會的決議》,將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更名為中央監察委員會。1956 年 9 月中國共產黨第八次全國代表大會通過新的黨章,其中規定: > 第七章 黨的監察機關 > > > 第五十二條 黨的中央委員會,省、自治區、直轄市、自治州委員會和縣、自治縣、市委員會,都設立監察委員會。中央監察委員會由黨的中央委員會全體會議選舉。地方監察委員會由本級黨的委員會全體會議選舉,並且經過上一級黨的委員會的批准。 > > 第五十三條 黨的中央和地方監察委員會的任務是:經常檢查和處理黨員違反黨的章程、黨的紀律、共產主義道德和國家法律、法令的案件;決定和取消對於黨員的處分;受理黨員的控訴和申訴。 > > 第五十四條 各級監察委員會在各級黨的委員會領導下進行工作。 > > 上級監察委員會有權檢查下級監察委員會的工作,並且有權批准和改變下級監察委員會對於案件所作的決定。下級監察委員會應當向上級監察委員會報告工作,並且忠實地報告黨員違反紀律的情況。 > > 1966 年文革爆發後,中央監察委員會工作基本癱瘓。1969 年 4 月,中國共產黨第九次全國代表大會刪除了黨章中有關監察委員會的內容。1977 年 8 月中國共產黨第十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在黨章內「黨的組織制度」一章中增寫了「黨的中央委員會、地方縣和縣以上、軍隊團和團以上各級黨的委員會,都設立紀律檢查委員會」。1978 年 12 月,中國共產黨第十一屆中央委員會第三次全體會議按照黨章規定選舉產生了**中國共產黨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 ## 組成人員 ### 中國共產黨第五次全國代表大會 任期:1927 年 5 月-1928 年 7 月。 中央監察委員會委員 7 人、候補委員 3 人。 * 委員:王荷波、許白昊、張佐臣、楊匏安、劉峻山、周振聲、蔡以忱 * 候補委員:楊培生(楊培森)、蕭石月、阮嘯仙 ### 中國共產黨全國代表會議 任期:1955 年 3 月-1956 年 9 月 中央監察委員會委員 15 人,候補委員 6 人,共 21 人。 * 書記:董必武 * 副書記:劉瀾濤、譚政、王從吾、錢瑛、劉錫五 * 委員:王從吾、王維舟、吳溉之、李士英、帥孟奇、徐立清、馬明方、高克林、高揚、張鼎丞、董必武、劉錫五、劉瀾濤、錢瑛、譚政 * 候補委員:王維綱、王翰、朱明、李景膺、梁國斌、龔子榮 * 常務委員會: * 常務委員:董必武、劉瀾濤、譚政、王從吾、錢瑛、劉錫五、王維舟 * 候補常務委員:吳溉之、帥孟奇 ### 中國共產黨第八次全國代表大會 任期:1956 年 9 月-1969 年 4 月 #### 中國共產黨第八屆中央委員會第一次全體會議 中央監察委員會委員 17 人,候補委員 4 人,共 21 人。 * 書記:董必武 * 副書記:劉瀾濤、蕭華、王從吾、錢瑛、劉錫五 * 委員(按姓氏筆畫排列):王從吾、王維舟、王維綱、帥孟奇、劉格平、劉錫五、劉瀾濤、李士英、李楚離、蕭華、吳溉之、高克林、高揚、馬明方、張鼎丞、董必武、錢瑛 * 候補委員(按姓氏筆畫排列):王翰、劉其人、李景膺、龔子榮 * 常務委員會(共 12 人):(1956 年 11 月第八屆中央政治局第三次會議批准) * 常務委員(10 人):董必武、劉瀾濤、肖華、王從吾、錢瑛、劉錫五、王維舟、帥孟奇、吳溉之、張雲逸 * 候補常務委員(2 人):王維綱、李士英 * 秘書長:王維綱(1956 年 9 月 - 1958 年)、金昭典(1961 年 3 月 - 1967 年 1 月) #### 中國共產黨第八屆中央委員會第十次全體會議 選舉張雲逸為中央監察委員會副書記,免去劉瀾濤中央監察委員會副書記職務,劉瀾濤任常務委員。增選李運昌、馬國瑞、袁任遠為常務委員,伍雲甫、楊之華(女)為候補常務委員。增選了中央監察委員 21 名(張雲逸、陳少敏、陳奇涵、李堅真、王世英、方仲如、劉亞雄、伍雲甫、朱良才、吉雅泰、吳德峰、李運昌、周士第、周純全、陳剛、馬國瑞、袁任遠、郭述申、楊之華、譚余保、張子意),候補委員 21 名(王鶴壽、孔石泉、劉慎之、劉永生、丘金、朱滌新、李培之、李合邦、李干輝、周仲英、陳鵬、陳先瑞、陳曾固、鄭平、張稼夫、喻縵雲、廖蘇華、賴毅、薛子正、龔逢春、李夢齡),免去了劉格平、李士英等人的職務(另外王翰於 1957 年被劃為右派,誣為王翰右派反黨集團首腦),使中央監察委員會委員及候補委員達到 60 名。 * 書記:董必武 * 副書記:張雲逸、肖華、王從吾、錢瑛、劉錫五 * 委員(37 人):王從吾、王維舟、王維綱、帥孟奇、劉錫五、劉瀾濤、李楚離、肖華、吳溉之、高克林、高揚、馬明方、張鼎丞、董必武、錢瑛、龔子榮、張雲逸、陳少敏、陳奇涵、李堅真、王世英、方仲如、劉亞雄、伍雲甫、朱良才、吉雅泰、吳德峰、李運昌、周士第、周純全、陳剛、馬國瑞、袁任遠、郭述申、楊之華、譚余保、張子意 * 候補委員(23 人):劉其人、李景膺、王鶴壽、孔石泉、劉慎之、劉永生、丘金、朱滌新、李培之、李合邦、李干輝、周仲英、陳鵬、陳先瑞、陳曾固、鄭平、張稼夫、喻縵雲、廖蘇華、賴毅、薛子正、龔逢春、李夢齡 * 常務委員會(共 17 人): * 常務委員(13 人):董必武、劉瀾濤、肖華、王從吾、錢瑛、劉錫五、王維舟、帥孟奇、吳溉之、張雲逸、李運昌、馬國瑞、袁任遠 * 候補常務委員(4 人):王維綱、李士英、伍雲甫、楊之華 #### 中國共產黨第八屆中央委員會第十一次全體會議 免去董必武、王從吾、帥孟奇、李楚離、王維綱、王世英、劉亞雄、伍雲甫、馬國瑞、郭述申、譚余保、李景膺、劉慎之、丘金、李合邦、陳曾固等人職務。任命李士英等人。 * 書記: * 副書記: * 委員:李士英…… * 候補委員:朱滌新(至 1967 年 12 月)…… * 常務委員會: * 常務委員:…… * 候補常務委員:…… ## 參考文獻 ## 參見 * 蘇聯共產黨中央監察委員會 * 中國國民黨中央監察委員會 * 中國共產黨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 * 政務院人民監察委員會 * 中華人民共和國監察委員會
null
15,346
2023-04-30T19:10:46Z
72,637,878
中央监委
3,318,006
<p><b>小行星4404</b>(4404 Enirac)是一顆繞太陽運轉的小行星,為主小行星帶小行星。該小行星於1987年4月2日發現。 </p> <h2><span id=".E8.BD.A8.E9.81.93.E5.8F.82.E6.95.B0"></span><span id="轨道参数">軌道參數</span></h2> <p>小行星4404的軌道半長軸為2.6453091 UA,離心率為0.315。 </p> <h2><span id=".E5.8F.82.E8.80.83.E6.96.87.E7.8C.AE"></span><span id="参考文献">參考文獻</span></h2>
**小行星 4404**(4404 Enirac)是一顆繞太陽運轉的小行星,為主小行星帶小行星。該小行星於 1987 年 4 月 2 日發現。 ## 軌道參數 小行星 4404 的軌道半長軸為 2.6453091 UA,離心率為 0.315。 ## 參考文獻
null
1,313
2023-03-14T06:40:06Z
29,255,734
小行星4404
1,454,722
<p><b>單色天竺鯛</b>,又稱<b>一色天竺鯛</b>,俗名<b>大目側仔</b>,為條鰭魚綱鱸形目鱸亞目天竺鯛科的一個種。 </p> <h2><span id=".E5.88.86.E5.B8.83"></span><span id="分布">分布</span></h2> <p>本魚分布於西太平洋區,包括日本、台灣、印尼、越南、巴布亞紐幾內亞、澳洲等海域。 </p> <h2><span id=".E6.B7.B1.E5.BA.A6"></span><span id="深度">深度</span></h2> <p>水深10-35公尺。 </p> <h2><span id=".E7.89.B9.E5.BE.B5"></span><span id="特徵">特徵</span></h2> <p>本魚體延長而側扁,眼大,口大略下位。魚體一致呈鮮紅色,體被櫛鱗並具深色邊緣,側線明顯,尾鰭凹入,背鰭硬棘7枚;背鰭軟條9枚;臀鰭硬棘2枚;臀鰭軟條8枚,體長可達14公分。 </p> <h2><span id=".E7.94.9F.E6.85.8B"></span><span id="生態">生態</span></h2> <p>本魚棲息於珊瑚礁區,白天躲藏洞穴中,夜間出來覓食,屬肉食性,以多毛類或其它底棲甲殼類為食。繁殖期時,雄魚具有口孵習性,卵約7日化成仔魚,由雄魚吐出,具短暫的仔魚飄浮期。 </p> <h2><span id=".E7.B6.93.E6.BF.9F.E5.88.A9.E7.94.A8"></span><span id="經濟利用">經濟利用</span></h2> <p>不具任何經濟價值。 </p> <h2><span id=".E5.8F.82.E8.80.83.E6.96.87.E7.8C.AE"></span><span id="参考文献">參考文獻</span></h2> <ul><li>Froese, R. &amp; Pauly, D. (eds.) (2011). <i>Apogon unicolor</i>. <i>FishBase</i>. Version 2011-12.</li></ul><ol><li>台灣魚類資料庫(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li></ol>
**單色天竺鯛**,又稱**一色天竺鯛**,俗名**大目側仔**,為條鰭魚綱鱸形目鱸亞目天竺鯛科的一個種。 ## 分布 本魚分布於西太平洋區,包括日本、台灣、印尼、越南、巴布亞紐幾內亞、澳洲等海域。 ## 深度 水深 10-35 公尺。 ## 特徵 本魚體延長而側扁,眼大,口大略下位。魚體一致呈鮮紅色,體被櫛鱗並具深色邊緣,側線明顯,尾鰭凹入,背鰭硬棘 7 枚;背鰭軟條 9 枚;臀鰭硬棘 2 枚;臀鰭軟條 8 枚,體長可達 14 公分。 ## 生態 本魚棲息於珊瑚礁區,白天躲藏洞穴中,夜間出來覓食,屬肉食性,以多毛類或其它底棲甲殼類為食。繁殖期時,雄魚具有口孵習性,卵約 7 日化成仔魚,由雄魚吐出,具短暫的仔魚飄浮期。 ## 經濟利用 不具任何經濟價值。 ## 參考文獻 * Froese, R. & Pauly, D. (eds.) (2011). _Apogon unicolor_. _FishBase_. Version 2011-12. 1. 台灣魚類資料庫(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null
1,335
2023-05-02T18:48:43Z
64,214,881
一色天竺鯛
6,839,831
<p><b> 《TAEYEON Concert – The UNSEEN》 </b>(韓語:<span lang="ko">태연 콘서트 - 디 언씬</span>)是韓國女子組合少女時代太妍個人第四次巡迴演唱會。最終僅舉辦首爾場次,剩餘場次因2019新型冠狀病毒關係均延期。 </p> <h2><span id=".E6.A6.82.E8.A6.81"></span><span id="概要">概要</span></h2> <p>2019年12月17日,SM娛樂宣佈太妍於明年2020年舉行第四次個人巡迴演唱會,韓國站12月20日官方粉絲會員預先販售門票,26日一般公開售票。《THE UNSEEN》一詞曾出現於太妍第二張專輯封面並表示封面上的詞句是她想表達的話語。</p> <h2><span id=".E5.B7.A1.E6.BC.94.E4.BA.8B.E4.BB.B6"></span><span id="巡演事件">巡演事件</span></h2> <ul><li>2020年1月30日,SM娛樂旗下企劃公司DREAM MAKER表示「為了演出藝人、觀眾與工作人員健康安全,原訂2月1日舉行新加坡場次因2019新型冠狀病毒因素將延期。」</li> <li>2020年2月3日,臺灣場主辦單位超級圓頂表示「原訂於2月8日售票,因2019新型冠狀病毒因素故售票日延期。」</li> <li>2020年2月4日,泰國場主辦單位SM True表示「原訂2月22日-23日舉行演唱會,因2019新型冠狀病毒將延期舉行。」</li> <li>2020年2月10日,臺灣場主辦單位超級圓頂表示「原訂3月6日-8日舉行演唱會,因2019新型冠狀病毒將延期舉行。」</li></ul><h2><span id=".E6.BC.94.E5.87.BA.E6.99.82.E9.96.93.E8.A1.A8"></span><span id="演出時間表">演出時間表</span></h2> <h3><span id=".E5.BB.B6.E6.9C.9F.E5.A0.B4.E6.AC.A1"></span><span id="延期場次">延期場次</span></h3> <h2><span id=".E6.BC.94.E5.94.B1.E6.B8.85.E5.96.AE"></span><span id="演唱清單">演唱清單</span></h2> <h2><span id=".E7.9B.B8.E9.97.9C.E5.BD.B1.E9.9F.B3"></span><span id="相關影音">相關影音</span></h2> <p>《<b>TAEYEON Concert – The UNSEEN</b>》是韓國女歌手太妍第二次以Kihno Video型態發行的影音作品,由SM娛樂於2020年6月23日發行與製作。該影音作品收錄太妍於韓國首爾SK奧林匹克手球館舉辦的「TAEYEON Concert – The UNSEEN」演唱會的現場實錄。內容物為Kihno Video、寫真82頁、幕後花絮影片、收納袋。</p> <h3><span id=".E6.9B.B2.E7.9B.AE"></span><span id="曲目">曲目</span></h3> <h3><span id=".E7.99.BC.E8.A1.8C.E6.AD.B7.E5.8F.B2"></span><span id="發行歷史">發行歷史</span></h3> <h2><span id=".E8.A3.BD.E4.BD.9C"></span><span id="製作">製作</span></h2> <dl><dt>演出歌手</dt></dl><ul><li>太妍</li></ul><dl><dt>演出策劃:</dt></dl><ul><li>SM Entertainment、Dream Maker Entertainment</li></ul><dl><dt>主辦單位:</dt></dl><ul><li>首爾場:SM Entertainment、Dream Maker Entertainment</li> <li>新加坡場:ONE Production</li> <li>泰國場:SM True</li></ul><dl><dt>售票單位:</dt></dl><ul><li>首爾場:YES24 </li> <li>新加坡場:APACTix</li> <li>泰國場:All Ticket</li></ul><h2><span id=".E5.8F.83.E8.80.83.E8.B3.87.E6.96.99"></span><span id="參考資料">參考資料</span></h2> <h2><span id=".E5.A4.96.E9.83.A8.E9.80.A3.E7.B5.90"></span><span id="外部連結">外部連結</span></h2> <ul><li>太妍韓國官方網站(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li></ul>
**《TAEYEON Concert – The UNSEEN》** (韓語:태연 콘서트 - 디 언씬)是韓國女子組合少女時代太妍個人第四次巡迴演唱會。最終僅舉辦首爾場次,剩餘場次因 2019 新型冠狀病毒關係均延期。 ## 概要 2019 年 12 月 17 日,SM 娛樂宣佈太妍於明年 2020 年舉行第四次個人巡迴演唱會,韓國站 12 月 20 日官方粉絲會員預先販售門票,26 日一般公開售票。《THE UNSEEN》一詞曾出現於太妍第二張專輯封面並表示封面上的詞句是她想表達的話語。 ## 巡演事件 * 2020 年 1 月 30 日,SM 娛樂旗下企劃公司 DREAM MAKER 表示「為了演出藝人、觀眾與工作人員健康安全,原訂 2 月 1 日舉行新加坡場次因 2019 新型冠狀病毒因素將延期。」 * 2020 年 2 月 3 日,臺灣場主辦單位超級圓頂表示「原訂於 2 月 8 日售票,因 2019 新型冠狀病毒因素故售票日延期。」 * 2020 年 2 月 4 日,泰國場主辦單位 SM True 表示「原訂 2 月 22 日 - 23 日舉行演唱會,因 2019 新型冠狀病毒將延期舉行。」 * 2020 年 2 月 10 日,臺灣場主辦單位超級圓頂表示「原訂 3 月 6 日 - 8 日舉行演唱會,因 2019 新型冠狀病毒將延期舉行。」 ## 演出時間表 ### 延期場次 ## 演唱清單 ## 相關影音 《**TAEYEON Concert – The UNSEEN**》是韓國女歌手太妍第二次以 Kihno Video 型態發行的影音作品,由 SM 娛樂於 2020 年 6 月 23 日發行與製作。該影音作品收錄太妍於韓國首爾 SK 奧林匹克手球館舉辦的「TAEYEON Concert – The UNSEEN」演唱會的現場實錄。內容物為 Kihno Video、寫真 82 頁、幕後花絮影片、收納袋。 ### 曲目 ### 發行歷史 ## 製作 **演出歌手** * 太妍 **演出策劃:** * SM Entertainment、Dream Maker Entertainment **主辦單位:** * 首爾場:SM Entertainment、Dream Maker Entertainment * 新加坡場:ONE Production * 泰國場:SM True **售票單位:** * 首爾場:YES24 * 新加坡場:APACTix * 泰國場:All Ticket ## 參考資料 ## 外部連結 * 太妍韓國官方網站(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null
12,799
2023-04-16T12:32:00Z
74,062,724
TAEYEON_Concert_–_The_UNSEEN
105,940
<p><b>匹茲堡</b>(英語:<span lang="en">Pittsburgh</span>;<span><span>/<span><span title="/ˈ/:後面為主重音">ˈ</span><span title="「pie」的「p」音">p</span><span title="/ɪ/:「kit」的「i」音">ɪ</span><span title="「tie」的「t」音">t</span><span title="「sigh」的「s」音">s</span><span title="「buy」的「b」音">b</span><span title="/ɜːr/:「fur」的「ur」音">ɜːr</span><span title="/ɡ/:「guy」的「g」音">ɡ</span></span>/</span></span>)位於美國賓夕法尼亞州西南部,阿勒格尼河與莫農加希拉河匯合成俄亥俄河的河口。賓夕法尼亞州第二大城市,阿利根尼縣縣治。2018年人口大約302,407 (都市區人口2,324,743)。匹茲堡曾是美國著名的鋼鐵工業城市,有「世界鋼都」之稱。但1980年代後,匹茲堡的鋼鐵業務已經淡出,現已轉型為以醫療、金融及高科技工業為主之都市。市內最大企業為匹茲堡大學醫學中心,並為全美第六大銀行匹茲堡國家銀行所在地。 </p><p>由於近年的經濟發展堪為典範,於2009年獲選主辦世界二十國集團(G20)高峰會。匹茲堡交通便利,公路、鐵路和水上運輸發達,匹茲堡國際機場位於該市西部,為美國東部著名的大型機場,有18家航空公司聚集此地。匹茲堡大學和卡內基梅隆大學是美國著名的高等學府。 </p> <h2><span id=".E5.8E.86.E5.8F.B2"></span><span id="历史">歷史</span></h2> <p>17世紀後期歐洲殖民者建立了毛皮貿易站。18世紀中葉,法國殖民者在此建立據點迪尤肯堡(Fort Duquesne)。1758年為英國殖民者奪取,以英國首相威廉·皮特,第一代查塔姆伯爵(William Pitt)命名該市。1816年與附近一些移民點合併。1837年賓夕法尼亞運河建成,1851年鐵路通達,該地成為重要的水陸交通樞紐。 </p><p>20世紀初,匹茲堡的工商業迅速發展,成為美國工業革命的中心,誕生了一大批工業革命的先驅。鋼鐵大王安德魯·卡內基,建立了卡內基鋼鐵公司(後來成為美國鋼鐵公司),一度壟斷了全美一半以上的鋼鐵產量,成為鋼鐵業的龍頭;安德魯·梅隆建立了梅隆財團,成為了當時美國最富有的人,後來又成為了美國的財政部長;喬治·威斯汀豪斯,美國工程師和發明家。因其眾多發明獲得了400多項專利,其中包括空氣制動器(1869年),鐵路制動信號設施(1882年)和輸送電力的實際可用的方法。他在1886年創辦了西屋電氣公司(Westinghouse Electric Corporation);H·J·亨氏創辦了世界食品業巨頭亨氏公司。 </p><p>從地理環境看,匹茲堡附近地區的煤礦、石灰石和鐵礦石蘊藏量豐富,加上內河港口的運輸便利,具有大規模發展鋼鐵工業的良好條件。從歷史發展看,到19世紀80年代,該地區已發展成為美國最大的鋼鐵基地,其鋼鐵產值占美國當時鋼鐵產值的近2/3。一戰前後,美國重工業和鐵路建設發展迅速;二戰期間,由於戰爭對鋼鐵的需求量猛增;匹茲堡進入鋼鐵工業發展的「黃金時期」。鋼鐵業的發展相繼帶動地區的經濟發展。「財富」雜誌當時評選出的美國企業500強中,有21家公司總部設在匹茲堡,如美國鋼鐵公司、西屋電氣公司、美國鋁業公司等。冶金、焦炭、重型電氣製造設備和玻璃等行業是當時地區經濟的支柱行業,吸納了當地大部分就業。但是,由於該地區經濟過於依賴鋼鐵工業,造成了環境污染嚴重、產業集中度高、就業管道單一等問題。 </p><p>1950年代,政府開始對匹茲堡地區進行改造。到70年代,改造重點一直是城市環境整治。這時,政府開始意識到僅僅改善環境還不足以使城市獲得新生,遂開始制定和實施地區經濟多元化政策,將改造重點轉移到促進新興產業上來。此政策到了80年代末取得了明顯成效。匹茲堡地區保留了一部分有競爭力的大型傳統產業,如生產鋼鐵和運輸設備的USX公司,生產電氣設備的西屋電氣公司、生產鋁產品為主的美國鋁業公司、生產食品的亨氏公司以及PNC銀行、梅隆財團等。在匹茲堡大學和卡內基梅隆大學的帶動下,一批從事電腦軟體、機器人、人工智慧、生物科技和生物醫藥等研究開發和生產的高技術企業發展起來,形成了以高科技產業為主,冶金、生物製藥、化工、計算機、電信、金融為輔等多元化的產業結構。 </p> <p>1990年代以來,匹茲堡正在向世界級城市邁進,興建了全美占地面積第4大的國際機場,還興建了大批飯店、文化體育設施。透過加強城市基礎建設,改善投資環境,引進大量國外投資。目前有220家外國公司在匹茲堡設有代表機構。德國著名的拜耳公司等100多家外國企業的美國總部設在這裡。經過半個世紀的改造,匹茲堡地區社會發展也取得明顯成效,現已成為美國銀行、醫療衛生和高科技中心。在教育方面,匹茲堡地區有28所高等學府,容納10多萬名學生。高等院校不僅是高科技企業的基地,也是為社會提供大量就業機會。據1997年統計,匹茲堡大學教職員9700名,加上醫療中心職工1萬名,超過了位於匹茲堡地區1.2萬人的美國航空公司。 </p><p>進入21世紀匹茲堡已經轉型為以生物科技、電腦軟體、機器人製造、醫療健康、金融、教育而聞名的繁榮的工商業城市,成為美國城市經濟成功轉型的典範。 </p><p>2009年,經濟學人周刊(The Economist)把匹茲堡評為美國最適宜居住的城市。同時於2010年,富比士雜誌(Forbes)亦評匹茲堡為美國最適宜居住的城市。此外,匹茲堡還是全美犯罪率最低的城市之一。 </p> <h2><span id=".E5.9C.B0.E7.90.86"></span><span id="地理">地理</span></h2> <p>匹茲堡位於美國東岸的賓夕法尼亞州,坐落在阿勒格尼河、莫農加希拉河與俄亥俄河的交匯處。開車往東到紐約約6小時,往東南到首都華盛頓特區約3小時,往東到費城約5小時,往西北到克利夫蘭約2小時,往北到伊利湖約2小時,往東北到尼亞加拉大瀑布約5小時,可以說是美國東岸連接中西部的重要地點。 </p><p>市區面積約144平方公里,都會區約13,800多平方公里。三條大河流經該市,為匹茲堡帶來了充沛的水量和內河運輸通道。從華盛頓山上可以眺望全城風景,每到夜晚,河面上倒映出一個燈火輝煌的城市。 </p><p>匹茲堡屬溫帶大陸性濕潤氣候,四季分明。冬季寒冷,潮濕,日最高氣溫低於0 °C(32 °F)的平均日數為32天,日最低氣溫低於−10 °C(14 °F)的平均日數為21天,低於−15 °C(5 °F)的有6.2天;夏季相對炎熱潮濕,日最高氣溫超過30 °C(86 °F)的日數年均有31天,而且35 °C(95 °F)以上的高溫只出現在20%的年。最冷月(1月)均溫−1.8 °C(28.8 °F),極端最低氣溫−30 °C(−22 °F)(1994年1月19日)。最熱月(7月)均溫22.9 °C(73.2 °F),極端最高氣溫39 °C(103 °F)(上次出現於1988年7月16日)。無霜期平均為177天(4月25日至10月20日);可測量降雪平均期為11月16日至4月4日。年均降水量約1,010公釐(39.6英寸),分布較為平均;年極端最少降水量為575公釐(22.65英寸)(1930年),最多為1,469公釐(57.83英寸)(2018年)。年均降雪量為112公分(44.1英寸);1918–19年的降雪量最少,積累降雪量只有22公分(8.8英寸),1950–51年的降雪量最多,積累降雪量為203公分(80.0英寸)。</p> <h2><span id=".E4.BA.BA.E5.8F.A3"></span><span id="人口">人口</span></h2> <p>1880年時,市區人口首度突破了十萬人,達到了156,389人,二戰後的1950年,市區人口達到了676,806的高峰,之後,受到鋼鐵工業衰退以及人口外移郊區的影響,市區人口逐年下降,2000年人口統計顯示,市區有人口334,563人,都會區2,462,571人。市區人口構成中白人占67.63%,非洲裔占27.12%,亞裔占2.75%,剩餘的是印第安裔和其他族裔。最新的2010年美國人口普查顯示,市區有居民305,704人,較2000年普查時減少了8.6%。 </p> <h2><span id=".E7.BB.8F.E6.B5.8E"></span><span id="经济">經濟</span></h2> <p>匹茲堡是美國鋼鐵公司、PPG工業公司、亨氏公司、PNC金融服務集團等8家財富美國500強企業的全球總部,美國500強總部數量全美排名第8,德國拜耳公司的美國總部也設於此。近年來城市經濟快速發展,在2008年的美國經濟衰退中,沒有受到金融海嘯的太大影響,經濟穩健發展,不僅失業率沒有上升,反倒增加了就業人口,是全美少有的幾個在全球經濟衰退時仍能保持財政盈餘的城市。2006年,26歲的盧克(Luke R. Ravenstahl),當選為匹茲堡市長,這是美國歷史上最年輕的大城市市長,由於出色的表現,他在2008年的換屆選舉中取得連任。這位年輕的市長帶領著這個歷史悠久的城市向世人展示著全新的面貌,集中於匹茲堡市中心的總量30億美元的多個地產開發項目,是美東地區最大的集中區域地產建設項目,包括地鐵,新冰球館,新賭場,新高級住宅,新銀行大樓,有美國最大和最高的綠色建築。在低迷多年的美國經濟中,這是一個亮點。 </p><p>匹茲堡的經濟發展已轉向高科技行業如生物科技、醫療、電腦製造、機器人製造,以及金融服務、教育和旅遊業。2021年美國500強企業中有8家將全球總部設在該市,美國500強總部數量全美排名第8。分別是: </p> <ul><li>110 卡夫亨氏(The Kraft Heinz Company)(也是財富世界500強企業排名:466位)</li> <li>120 PNC金融服務集團(PNC Financial Services Group, Inc.)</li> <li>220 PPG工業集團(PPG Industries Inc.)</li> <li>245 <span data-orig-title="西科國際" data-lang-code="en" data-lang-name="英語" data-foreign-title="WESCO International"><span>西科國際</span></span>(WESCO International, Inc.)</li> <li>310 美國鋼鐵(United States Steel Corporation)</li> <li>330 美國鋁業(Alcoa Corporation)</li> <li>384 <span data-orig-title="西屋空氣制動公司" data-lang-code="en" data-lang-name="英語" data-foreign-title="Westinghouse Air Brake Company"><span>西屋空氣制動公司</span></span>(The Westinghouse Air Brake Company)</li> <li>476 <span data-orig-title="奧科寧克" data-lang-code="en" data-lang-name="英語" data-foreign-title="Arconic"><span>奧科寧克</span></span>(Arconic Corporation)</li></ul><p>另外,總部在該市的還有5家美國1000強的公司,分別是: </p> <ul><li>507 <span data-orig-title="豪梅特宇航" data-lang-code="en" data-lang-name="英語" data-foreign-title="Howmet Aerospace"><span>豪梅特宇航</span></span>(Howmet Aerospace, Inc.)</li> <li>642 美鷹傲飛(American Eagle Outfitters, Inc.)</li> <li>739 <span data-orig-title="殷拓公司" data-lang-code="en" data-lang-name="英語" data-foreign-title="EQT"><span>殷拓公司</span></span>(EQT Corporation)</li> <li>749 <span data-orig-title="阿勒格尼技術" data-lang-code="en" data-lang-name="英語" data-foreign-title="Allegheny Technologies"><span>阿勒格尼技術</span></span>(Allegheny Technologies Incorporated)</li> <li>988 <span data-orig-title="肯納金屬" data-lang-code="en" data-lang-name="英語" data-foreign-title="Kennametal"><span>肯納金屬</span></span>(Kennametal Inc.)</li></ul><p>德國拜耳公司的美國總部、美國鋁業公司的運營總部也設於此。匹茲堡的主要經營機構還包括紐約梅隆銀行(Bank of New York Mellon)、葛蘭素史克公司、德勤、聯邦快遞、青山控股集團、賽默飛世爾科技、朗盛等。 </p> <h2><span id=".E6.95.99.E8.82.B2"></span><span id="教育">教育</span></h2> <p>這是一個高等教育實力雄厚的城市。匹茲堡市區東邊座落世界兩大頂尖學府,匹茲堡大學和卡內基梅隆大學,大學城區的建築富有特色。 </p><p>匹茲堡大學是一所歷史悠久的大學,建於1787年,具備文法商理農工醫學院的綜合性大學。她的醫學院、生物技術、哲學、信息科學和國際研究在美國大學中名列前茅,是美國最好的研究型大學之一。匹茲堡大學醫學中心神經外科和器官移植在美國執牛耳地位。匹茲堡大學有著高達163米的哥特復興式建築學習大教堂也是著名觀光景點。 </p> <p>卡內基梅隆大學與匹大僅一街之隔,是美國頂尖的私立大學。卡內基梅隆大學成立於1900年,她的工學院、商學院、藝術學院、公共管理學院以及計算機科學等都享有盛名。其計算機科學和麻省理工學院並列世界第一。CERT協調中心(CERT/CC,是網際網路安全事件的報告中心),就建立在卡內基梅隆大學內,在應對網際網路安全威脅方面起著重要作用。大學則依山而建,現代風格的建築安靜地立在高大的樹木旁邊,科技與自然相安無事。 </p><p>此外,匹茲堡還有很多地方性大學,如卡羅大學、羅伯特·莫里斯大學、杜肯大學、查塔姆大學。 </p> <h2><span id=".E4.BA.A4.E9.80.9A"></span><span id="交通">交通</span></h2> <h3><span id=".E5.85.AC.E5.85.B1.E4.BA.A4.E9.80.9A"></span><span id="公共交通">公共運輸</span></h3> <p><span data-orig-title="匹兹堡地区交通局" data-lang-code="en" data-lang-name="英語" data-foreign-title="Pittsburgh Regional Transit"><span>匹茲堡地區交通局</span></span>,前稱阿利根尼縣港務局,提供地區的主要公共運輸服務。雖然它僅服務匹茲堡地區的一部分(其為全國第二十大的都會區),但卻是全國排名第17的公共運輸機構。匹茲堡地區交通局運營範圍包括城內和城際,包括莫農加希拉斜坡纜車,一條在城郊地面運營、城內以地鐵形式運營的匹茲堡輕軌,以及位列全國最大巴士系統之一的巴士系統。<span data-orig-title="杜肯斜坡缆车" data-lang-code="en" data-lang-name="英語" data-foreign-title="Duquesne Incline"><span>杜肯斜坡纜車</span></span>則由一個非營利性信託管理,但它同時接受匹茲堡地區交通局的通行證並可相應扣除費用以搭乘。 </p> <h3><span id=".E6.9C.BA.E5.9C.BA"></span><span id="机场">機場</span></h3> <p>匹茲堡國際機場和阿諾德帕爾默區域機場為大匹茲堡地區提供商用乘客服務。 </p> <h2><span id=".E6.96.87.E5.8C.96"></span><span id="文化">文化</span></h2> <p>匹茲堡的文化藝術非常豐富,鋼鐵大王卡內基捐建的卡內基自然歷史博物館(Carnegie Museum of Natural History)是全美最大的自然歷史博物館之一。美國著名的現代派藝術家安迪·沃霍爾(Andy Warhol)的安迪·沃荷博物館是全美最大的個人作品美術館。該市還擁有卡內基美術館(Carnegie Museum of Art)和弗里克美術與歷史中心(Frick Art &amp; Historical Center)。 </p><p>擁有超過百年歷史的匹茲堡交響樂團是美國著名的交響樂團之一,在國際上也享有很高的聲譽。匹茲堡交響樂團已經成為匹茲堡文化的一個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匹茲堡交響樂團以其卓越的藝術表現力而聞名於世,樂團擁有世界一流的指揮家與演奏家,並且已滲透進匹茲堡人民的日常生活中。而在2008年9月,樂團新任音樂總監曼弗雷德·霍內克的到來,則為這支老牌交響樂團注入了新鮮的血液。 </p> <h2><span id=".E4.BD.93.E8.82.B2"></span><span id="体育">體育</span></h2> <p>匹茲堡是一個典型的體育之城。擁有3支非常有名的職業球隊。美式橄欖球方面,匹茲堡鋼人隊(Pittsburgh Steelers)2009年2月獲得國家橄欖球聯盟(NFL)「超級碗」冠軍,成為美國歷史上第一支6次獲得「超級碗」冠軍的球隊。在冰球方面,匹茲堡企鵝隊(Pittsburgh Penguins)2009年6月獲得北美職業冰球聯賽(NHL)「斯坦利杯」冠軍,這是其企鵝隊第3次稱雄北美。在同一年中獲得兩個職業比賽冠軍,在匹茲堡的歷史上還只是第二次。上一次是30年前(1979年),鋼人隊和海盜隊分別獲得了NFL和MLB的冠軍。到目前為止,在同一年中獲得橄欖球和冰球兩大職業賽冠軍的城市,只有匹茲堡一個。在棒球方面,匹茲堡海盜隊(Pittsburgh Pirates)曾5次捧得MLB的桂冠。雖然匹茲堡沒有籃球隊,但是匹茲堡大學的男籃是美國大學籃球的一支勁旅。 </p> <ul><li>NFL的匹茲堡鋼人(6次超級盃),主場Acrisure體育場</li> <li>NHL的匹茲堡企鵝(5次史丹利盃)</li> <li>MLB的匹茲堡海盜(5次世界大賽冠軍),主場PNC球場</li> <li>匹茲堡無限</li> <li>匹茲堡鐵人</li></ul><h2><span id=".E5.8F.8B.E5.A5.BD.E5.9F.8E.E5.B8.82"></span><span id="友好城市">友好城市</span></h2> <p>匹茲堡是中國武漢的友好城市。1999年,匹茲堡成立了中國貿易及投資協調中心。其他友好城市還包括:英國謝菲爾德,日本埼玉,保加利亞首都索非亞,克羅埃西亞首都薩格勒布,西班牙畢爾包等。 </p> <h2><span id=".E5.8F.82.E8.80.83.E6.96.87.E7.8C.AE"></span><span id="参考文献">參考文獻</span></h2> <h2><span id=".E5.A4.96.E9.83.A8.E9.93.BE.E6.8E.A5"></span><span id="外部链接">外部連結</span></h2> <ul><li>市政府網站</li> <li>Pittsburgh Convention and Visitors Bureau – Tourism</li> <li> 維基導遊上有關匹茲堡的旅行指南</li> <li>歷史地圖</li> <li>PittsburghTODAY Regional benchmarks and statistics</li> <li>匹茲堡旅遊景點</li></ul> <!-- NewPP limit report Parsed by mw2374 Cached time: 20230505032053 Cache expiry: 1814400 Reduced expiry: false Complications: [show‐toc] CPU time usage: 0.828 seconds Real time usage: 1.146 seconds Preprocessor visited node count: 10579/1000000 Post‐expand include size: 229264/2097152 bytes Template argument size: 29834/2097152 bytes Highest expansion depth: 27/100 Expensive parser function count: 38/500 Unstrip recursion depth: 0/20 Unstrip post‐expand size: 24321/5000000 bytes Lua time usage: 0.351/10.000 seconds Lua memory usage: 32475711/52428800 bytes Number of Wikibase entities loaded: 1/400 --><!-- Transclusion expansion time report (%,ms,calls,template) 100.00% 808.940 1 -total 38.67% 312.856 1 Template:Infobox_settlement 34.47% 278.854 1 Template:Infobox 12.60% 101.959 1 Template:Reflist 11.34% 91.716 1 Template:Lang-en 6.72% 54.342 7 Template:Infobox_settlement/impus 6.04% 48.846 14 Template:Replace 5.96% 48.220 1 Template:US_Census_population 5.91% 47.788 1 Template:TA 5.69% 46.045 29 Template:Rnd -->
**匹茲堡**(英語:Pittsburgh;/ˈpɪtsbɜːrɡ/)位於美國賓夕法尼亞州西南部,阿勒格尼河與莫農加希拉河匯合成俄亥俄河的河口。賓夕法尼亞州第二大城市,阿利根尼縣縣治。2018 年人口大約 302,407 (都市區人口 2,324,743)。匹茲堡曾是美國著名的鋼鐵工業城市,有「世界鋼都」之稱。但 1980 年代後,匹茲堡的鋼鐵業務已經淡出,現已轉型為以醫療、金融及高科技工業為主之都市。市內最大企業為匹茲堡大學醫學中心,並為全美第六大銀行匹茲堡國家銀行所在地。 由於近年的經濟發展堪為典範,於 2009 年獲選主辦世界二十國集團(G20)高峰會。匹茲堡交通便利,公路、鐵路和水上運輸發達,匹茲堡國際機場位於該市西部,為美國東部著名的大型機場,有 18 家航空公司聚集此地。匹茲堡大學和卡內基梅隆大學是美國著名的高等學府。 ## 歷史 17 世紀後期歐洲殖民者建立了毛皮貿易站。18 世紀中葉,法國殖民者在此建立據點迪尤肯堡(Fort Duquesne)。1758 年為英國殖民者奪取,以英國首相威廉・皮特,第一代查塔姆伯爵(William Pitt)命名該市。1816 年與附近一些移民點合併。1837 年賓夕法尼亞運河建成,1851 年鐵路通達,該地成為重要的水陸交通樞紐。 20 世紀初,匹茲堡的工商業迅速發展,成為美國工業革命的中心,誕生了一大批工業革命的先驅。鋼鐵大王安德魯・卡內基,建立了卡內基鋼鐵公司(後來成為美國鋼鐵公司),一度壟斷了全美一半以上的鋼鐵產量,成為鋼鐵業的龍頭;安德魯・梅隆建立了梅隆財團,成為了當時美國最富有的人,後來又成為了美國的財政部長;喬治・威斯汀豪斯,美國工程師和發明家。因其眾多發明獲得了 400 多項專利,其中包括空氣制動器(1869 年),鐵路制動信號設施(1882 年)和輸送電力的實際可用的方法。他在 1886 年創辦了西屋電氣公司(Westinghouse Electric Corporation);H・J・亨氏創辦了世界食品業巨頭亨氏公司。 從地理環境看,匹茲堡附近地區的煤礦、石灰石和鐵礦石蘊藏量豐富,加上內河港口的運輸便利,具有大規模發展鋼鐵工業的良好條件。從歷史發展看,到 19 世紀 80 年代,該地區已發展成為美國最大的鋼鐵基地,其鋼鐵產值占美國當時鋼鐵產值的近 2/3。一戰前後,美國重工業和鐵路建設發展迅速;二戰期間,由於戰爭對鋼鐵的需求量猛增;匹茲堡進入鋼鐵工業發展的「黃金時期」。鋼鐵業的發展相繼帶動地區的經濟發展。「財富」雜誌當時評選出的美國企業 500 強中,有 21 家公司總部設在匹茲堡,如美國鋼鐵公司、西屋電氣公司、美國鋁業公司等。冶金、焦炭、重型電氣製造設備和玻璃等行業是當時地區經濟的支柱行業,吸納了當地大部分就業。但是,由於該地區經濟過於依賴鋼鐵工業,造成了環境污染嚴重、產業集中度高、就業管道單一等問題。 1950 年代,政府開始對匹茲堡地區進行改造。到 70 年代,改造重點一直是城市環境整治。這時,政府開始意識到僅僅改善環境還不足以使城市獲得新生,遂開始制定和實施地區經濟多元化政策,將改造重點轉移到促進新興產業上來。此政策到了 80 年代末取得了明顯成效。匹茲堡地區保留了一部分有競爭力的大型傳統產業,如生產鋼鐵和運輸設備的 USX 公司,生產電氣設備的西屋電氣公司、生產鋁產品為主的美國鋁業公司、生產食品的亨氏公司以及 PNC 銀行、梅隆財團等。在匹茲堡大學和卡內基梅隆大學的帶動下,一批從事電腦軟體、機器人、人工智慧、生物科技和生物醫藥等研究開發和生產的高技術企業發展起來,形成了以高科技產業為主,冶金、生物製藥、化工、計算機、電信、金融為輔等多元化的產業結構。 1990 年代以來,匹茲堡正在向世界級城市邁進,興建了全美占地面積第 4 大的國際機場,還興建了大批飯店、文化體育設施。透過加強城市基礎建設,改善投資環境,引進大量國外投資。目前有 220 家外國公司在匹茲堡設有代表機構。德國著名的拜耳公司等 100 多家外國企業的美國總部設在這裡。經過半個世紀的改造,匹茲堡地區社會發展也取得明顯成效,現已成為美國銀行、醫療衛生和高科技中心。在教育方面,匹茲堡地區有 28 所高等學府,容納 10 多萬名學生。高等院校不僅是高科技企業的基地,也是為社會提供大量就業機會。據 1997 年統計,匹茲堡大學教職員 9700 名,加上醫療中心職工 1 萬名,超過了位於匹茲堡地區 1.2 萬人的美國航空公司。 進入 21 世紀匹茲堡已經轉型為以生物科技、電腦軟體、機器人製造、醫療健康、金融、教育而聞名的繁榮的工商業城市,成為美國城市經濟成功轉型的典範。 2009 年,經濟學人周刊(The Economist)把匹茲堡評為美國最適宜居住的城市。同時於 2010 年,富比士雜誌(Forbes)亦評匹茲堡為美國最適宜居住的城市。此外,匹茲堡還是全美犯罪率最低的城市之一。 ## 地理 匹茲堡位於美國東岸的賓夕法尼亞州,坐落在阿勒格尼河、莫農加希拉河與俄亥俄河的交匯處。開車往東到紐約約 6 小時,往東南到首都華盛頓特區約 3 小時,往東到費城約 5 小時,往西北到克利夫蘭約 2 小時,往北到伊利湖約 2 小時,往東北到尼亞加拉大瀑布約 5 小時,可以說是美國東岸連接中西部的重要地點。 市區面積約 144 平方公里,都會區約 13,800 多平方公里。三條大河流經該市,為匹茲堡帶來了充沛的水量和內河運輸通道。從華盛頓山上可以眺望全城風景,每到夜晚,河面上倒映出一個燈火輝煌的城市。 匹茲堡屬溫帶大陸性濕潤氣候,四季分明。冬季寒冷,潮濕,日最高氣溫低於 0 °C(32 °F)的平均日數為 32 天,日最低氣溫低於−10 °C(14 °F)的平均日數為 21 天,低於−15 °C(5 °F)的有 6.2 天;夏季相對炎熱潮濕,日最高氣溫超過 30 °C(86 °F)的日數年均有 31 天,而且 35 °C(95 °F)以上的高溫只出現在 20% 的年。最冷月(1 月)均溫−1.8 °C(28.8 °F),極端最低氣溫−30 °C(−22 °F)(1994 年 1 月 19 日)。最熱月(7 月)均溫 22.9 °C(73.2 °F),極端最高氣溫 39 °C(103 °F)(上次出現於 1988 年 7 月 16 日)。無霜期平均為 177 天(4 月 25 日至 10 月 20 日);可測量降雪平均期為 11 月 16 日至 4 月 4 日。年均降水量約 1,010 公釐(39.6 英寸),分布較為平均;年極端最少降水量為 575 公釐(22.65 英寸)(1930 年),最多為 1,469 公釐(57.83 英寸)(2018 年)。年均降雪量為 112 公分(44.1 英寸);1918–19 年的降雪量最少,積累降雪量只有 22 公分(8.8 英寸),1950–51 年的降雪量最多,積累降雪量為 203 公分(80.0 英寸)。 ## 人口 1880 年時,市區人口首度突破了十萬人,達到了 156,389 人,二戰後的 1950 年,市區人口達到了 676,806 的高峰,之後,受到鋼鐵工業衰退以及人口外移郊區的影響,市區人口逐年下降,2000 年人口統計顯示,市區有人口 334,563 人,都會區 2,462,571 人。市區人口構成中白人占 67.63%,非洲裔占 27.12%,亞裔占 2.75%,剩餘的是印第安裔和其他族裔。最新的 2010 年美國人口普查顯示,市區有居民 305,704 人,較 2000 年普查時減少了 8.6%。 ## 經濟 匹茲堡是美國鋼鐵公司、PPG 工業公司、亨氏公司、PNC 金融服務集團等 8 家財富美國 500 強企業的全球總部,美國 500 強總部數量全美排名第 8,德國拜耳公司的美國總部也設於此。近年來城市經濟快速發展,在 2008 年的美國經濟衰退中,沒有受到金融海嘯的太大影響,經濟穩健發展,不僅失業率沒有上升,反倒增加了就業人口,是全美少有的幾個在全球經濟衰退時仍能保持財政盈餘的城市。2006 年,26 歲的盧克(Luke R. Ravenstahl),當選為匹茲堡市長,這是美國歷史上最年輕的大城市市長,由於出色的表現,他在 2008 年的換屆選舉中取得連任。這位年輕的市長帶領著這個歷史悠久的城市向世人展示著全新的面貌,集中於匹茲堡市中心的總量 30 億美元的多個地產開發項目,是美東地區最大的集中區域地產建設項目,包括地鐵,新冰球館,新賭場,新高級住宅,新銀行大樓,有美國最大和最高的綠色建築。在低迷多年的美國經濟中,這是一個亮點。 匹茲堡的經濟發展已轉向高科技行業如生物科技、醫療、電腦製造、機器人製造,以及金融服務、教育和旅遊業。2021 年美國 500 強企業中有 8 家將全球總部設在該市,美國 500 強總部數量全美排名第 8。分別是: * 110 卡夫亨氏(The Kraft Heinz Company)(也是財富世界 500 強企業排名:466 位) * 120 PNC 金融服務集團(PNC Financial Services Group, Inc.) * 220 PPG 工業集團(PPG Industries Inc.) * 245 西科國際(WESCO International, Inc.) * 310 美國鋼鐵(United States Steel Corporation) * 330 美國鋁業(Alcoa Corporation) * 384 西屋空氣制動公司(The Westinghouse Air Brake Company) * 476 奧科寧克(Arconic Corporation) 另外,總部在該市的還有 5 家美國 1000 強的公司,分別是: * 507 豪梅特宇航(Howmet Aerospace, Inc.) * 642 美鷹傲飛(American Eagle Outfitters, Inc.) * 739 殷拓公司(EQT Corporation) * 749 阿勒格尼技術(Allegheny Technologies Incorporated) * 988 肯納金屬(Kennametal Inc.) 德國拜耳公司的美國總部、美國鋁業公司的運營總部也設於此。匹茲堡的主要經營機構還包括紐約梅隆銀行(Bank of New York Mellon)、葛蘭素史克公司、德勤、聯邦快遞、青山控股集團、賽默飛世爾科技、朗盛等。 ## 教育 這是一個高等教育實力雄厚的城市。匹茲堡市區東邊座落世界兩大頂尖學府,匹茲堡大學和卡內基梅隆大學,大學城區的建築富有特色。 匹茲堡大學是一所歷史悠久的大學,建於 1787 年,具備文法商理農工醫學院的綜合性大學。她的醫學院、生物技術、哲學、信息科學和國際研究在美國大學中名列前茅,是美國最好的研究型大學之一。匹茲堡大學醫學中心神經外科和器官移植在美國執牛耳地位。匹茲堡大學有著高達 163 米的哥特復興式建築學習大教堂也是著名觀光景點。 卡內基梅隆大學與匹大僅一街之隔,是美國頂尖的私立大學。卡內基梅隆大學成立於 1900 年,她的工學院、商學院、藝術學院、公共管理學院以及計算機科學等都享有盛名。其計算機科學和麻省理工學院並列世界第一。CERT 協調中心(CERT/CC,是網際網路安全事件的報告中心),就建立在卡內基梅隆大學內,在應對網際網路安全威脅方面起著重要作用。大學則依山而建,現代風格的建築安靜地立在高大的樹木旁邊,科技與自然相安無事。 此外,匹茲堡還有很多地方性大學,如卡羅大學、羅伯特・莫里斯大學、杜肯大學、查塔姆大學。 ## 交通 ### 公共運輸 匹茲堡地區交通局,前稱阿利根尼縣港務局,提供地區的主要公共運輸服務。雖然它僅服務匹茲堡地區的一部分(其為全國第二十大的都會區),但卻是全國排名第 17 的公共運輸機構。匹茲堡地區交通局運營範圍包括城內和城際,包括莫農加希拉斜坡纜車,一條在城郊地面運營、城內以地鐵形式運營的匹茲堡輕軌,以及位列全國最大巴士系統之一的巴士系統。杜肯斜坡纜車則由一個非營利性信託管理,但它同時接受匹茲堡地區交通局的通行證並可相應扣除費用以搭乘。 ### 機場 匹茲堡國際機場和阿諾德帕爾默區域機場為大匹茲堡地區提供商用乘客服務。 ## 文化 匹茲堡的文化藝術非常豐富,鋼鐵大王卡內基捐建的卡內基自然歷史博物館(Carnegie Museum of Natural History)是全美最大的自然歷史博物館之一。美國著名的現代派藝術家安迪・沃霍爾(Andy Warhol)的安迪・沃荷博物館是全美最大的個人作品美術館。該市還擁有卡內基美術館(Carnegie Museum of Art)和弗里克美術與歷史中心(Frick Art & Historical Center)。 擁有超過百年歷史的匹茲堡交響樂團是美國著名的交響樂團之一,在國際上也享有很高的聲譽。匹茲堡交響樂團已經成為匹茲堡文化的一個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匹茲堡交響樂團以其卓越的藝術表現力而聞名於世,樂團擁有世界一流的指揮家與演奏家,並且已滲透進匹茲堡人民的日常生活中。而在 2008 年 9 月,樂團新任音樂總監曼弗雷德・霍內克的到來,則為這支老牌交響樂團注入了新鮮的血液。 ## 體育 匹茲堡是一個典型的體育之城。擁有 3 支非常有名的職業球隊。美式橄欖球方面,匹茲堡鋼人隊(Pittsburgh Steelers)2009 年 2 月獲得國家橄欖球聯盟(NFL)「超級碗」冠軍,成為美國歷史上第一支 6 次獲得「超級碗」冠軍的球隊。在冰球方面,匹茲堡企鵝隊(Pittsburgh Penguins)2009 年 6 月獲得北美職業冰球聯賽(NHL)「斯坦利杯」冠軍,這是其企鵝隊第 3 次稱雄北美。在同一年中獲得兩個職業比賽冠軍,在匹茲堡的歷史上還只是第二次。上一次是 30 年前(1979 年),鋼人隊和海盜隊分別獲得了 NFL 和 MLB 的冠軍。到目前為止,在同一年中獲得橄欖球和冰球兩大職業賽冠軍的城市,只有匹茲堡一個。在棒球方面,匹茲堡海盜隊(Pittsburgh Pirates)曾 5 次捧得 MLB 的桂冠。雖然匹茲堡沒有籃球隊,但是匹茲堡大學的男籃是美國大學籃球的一支勁旅。 * NFL 的匹茲堡鋼人(6 次超級盃),主場 Acrisure 體育場 * NHL 的匹茲堡企鵝(5 次史丹利盃) * MLB 的匹茲堡海盜(5 次世界大賽冠軍),主場 PNC 球場 * 匹茲堡無限 * 匹茲堡鐵人 ## 友好城市 匹茲堡是中國武漢的友好城市。1999 年,匹茲堡成立了中國貿易及投資協調中心。其他友好城市還包括:英國謝菲爾德,日本埼玉,保加利亞首都索非亞,克羅埃西亞首都薩格勒布,西班牙畢爾包等。 ## 參考文獻 ## 外部連結 * 市政府網站 * Pittsburgh Convention and Visitors Bureau – Tourism * 維基導遊上有關匹茲堡的旅行指南 * 歷史地圖 * PittsburghTODAY Regional benchmarks and statistics * 匹茲堡旅遊景點
null
32,667
2023-05-02T16:19:11Z
76,707,197
库索尔能源中心
6,575,118
<p><b>拉富拉熱爾站</b>(法語:<span lang="fr">La Fourragère</span>)是法國東南部城市馬賽的一個地鐵車站,是馬賽地鐵1號線的東側起點。 </p> <h2><span id=".E7.AB.99.E5.90.8D"></span><span id="站名">站名</span></h2> <p>"拉富拉熱爾"(法語:<span lang="fr">La Fourragère</span>)是這一街區的名稱,法語含義為"軍階綬帶"。 </p> <h2><span id=".E4.BD.8D.E7.BD.AE"></span><span id="位置">位置</span></h2> <p>拉富拉熱爾站位於馬賽市區的東部,屬於<span data-orig-title="马赛十二区" data-lang-code="fr" data-lang-name="法語" data-foreign-title="12e arrondissement de Marseille"><span>12區</span></span>。車站呈東西走向,是一個地下車站,有自動升降梯連接地面。 </p> <h2><span id=".E8.AE.BE.E6.96.BD"></span><span id="设施">設施</span></h2> <p>拉富拉熱爾站內設有自動售票機及無障礙設施。 </p> <h2><span id=".E7.AB.99.E5.8F.B0.E8.AE.BE.E7.BD.AE"></span><span id="站台设置">站台設置</span></h2> <h2><span id=".E9.85.8D.E5.A5.97.E4.BA.A4.E9.80.9A"></span><span id="配套交通">配套交通</span></h2> <h3><span id=".E5.9F.8E.E5.B8.82.E5.85.AC.E5.85.B1.E4.BA.A4.E9.80.9A"></span><span id="城市公共交通">城市公共運輸</span></h3> <p>此外,當地鐵線路發生故障或施工時,馬賽交通局可能提供臨時擺渡車。 </p> <h2><span id=".E4.B8.B4.E8.BF.91.E8.BD.A6.E7.AB.99"></span><span id="临近车站">臨近車站</span></h2> <h2><span id=".E5.8F.82.E8.A7.81"></span><span id="参见">參見</span></h2> <ul><li>馬賽地鐵車站列表</li></ul><h2><span id=".E5.8F.82.E8.80.83.E6.96.87.E7.8C.AE"></span><span id="参考文献">參考文獻</span></h2> <!-- NewPP limit report Parsed by mw2302 Cached time: 20230505105356 Cache expiry: 1814400 Reduced expiry: false Complications: [show‐toc] CPU time usage: 0.486 seconds Real time usage: 0.736 seconds Preprocessor visited node count: 2656/1000000 Post‐expand include size: 66743/2097152 bytes Template argument size: 9201/2097152 bytes Highest expansion depth: 25/100 Expensive parser function count: 2/500 Unstrip recursion depth: 0/20 Unstrip post‐expand size: 4053/5000000 bytes Lua time usage: 0.303/10.000 seconds Lua memory usage: 19386389/52428800 bytes Number of Wikibase entities loaded: 1/400 --><!-- Transclusion expansion time report (%,ms,calls,template) 100.00% 577.706 1 -total 56.94% 328.960 1 Template:Infobox_station 56.75% 327.859 2 Template:Infobox 20.24% 116.920 1 Template:Country_abbreviation 19.04% 109.989 2 Template:Lang-fr 10.68% 61.698 1 Template:Reflist 9.57% 55.297 1 Template:Coord 8.07% 46.594 2 Template:Cite_web 5.85% 33.785 2 Template:Br_separated_entries 5.19% 30.000 1 Template:Lang -->
**拉富拉熱爾站**(法語:La Fourragère)是法國東南部城市馬賽的一個地鐵車站,是馬賽地鐵 1 號線的東側起點。 ## 站名 "拉富拉熱爾"(法語:La Fourragère)是這一街區的名稱,法語含義為 "軍階綬帶"。 ## 位置 拉富拉熱爾站位於馬賽市區的東部,屬於 12 區。車站呈東西走向,是一個地下車站,有自動升降梯連接地面。 ## 設施 拉富拉熱爾站內設有自動售票機及無障礙設施。 ## 站台設置 ## 配套交通 ### 城市公共運輸 此外,當地鐵線路發生故障或施工時,馬賽交通局可能提供臨時擺渡車。 ## 臨近車站 ## 參見 * 馬賽地鐵車站列表 ## 參考文獻
{ "globe": "earth", "lat": 43.30388889, "lon": 5.42444444 }
5,056
2023-05-02T20:07:07Z
59,151,129
拉富拉热尔站
1,888,312
<p><b>頭道河滿族鄉</b>,是中華人民共和國遼寧省錦州市義縣下轄的一個鄉鎮級行政單位。</p> <h2><span id=".E8.A1.8C.E6.94.BF.E5.8C.BA.E5.88.92"></span><span id="行政区划">行政區劃</span></h2> <p>頭道河滿族鄉下轄以下地區:</p><p>頭道河村、​侯家嶺村、​西磚城子村、​李西溝村、​黑山村、​拉拉屯村、​范家屯村、​金家溝村、​新立屯村、​馬三屯村和張家灣村。 </p> <h2><span id=".E5.8F.82.E8.80.83.E8.B5.84.E6.96.99"></span><span id="参考资料">參考資料</span></h2> <!-- NewPP limit report Parsed by mw1471 Cached time: 20230505061916 Cache expiry: 1814400 Reduced expiry: false Complications: [vary‐revision‐sha1] CPU time usage: 0.806 seconds Real time usage: 1.084 seconds Preprocessor visited node count: 12314/1000000 Post‐expand include size: 71042/2097152 bytes Template argument size: 13653/2097152 bytes Highest expansion depth: 34/100 Expensive parser function count: 35/500 Unstrip recursion depth: 0/20 Unstrip post‐expand size: 3357/5000000 bytes Lua time usage: 0.484/10.000 seconds Lua memory usage: 11734205/52428800 bytes Number of Wikibase entities loaded: 33/400 --><!-- Transclusion expansion time report (%,ms,calls,template) 100.00% 1022.752 1 -total 41.84% 427.914 1 Template:中国乡级行政区 41.47% 424.088 1 Template:Infobox_settlement 37.85% 387.150 1 Template:Infobox 36.91% 377.476 1 Template:PRC_admin/navcat 36.28% 371.101 1 Template:PRC_admin/article4footer 34.40% 351.777 1 Template:PRC_admin/navbox3 10.08% 103.064 3 Template:PRC_admin/list/21/07/27/202/000 10.08% 103.048 1 Template:Country_abbreviation 7.08% 72.381 1 Template:PRC_admin/children -->
**頭道河滿族鄉**,是中華人民共和國遼寧省錦州市義縣下轄的一個鄉鎮級行政單位。 ## 行政區劃 頭道河滿族鄉下轄以下地區: 頭道河村、​侯家嶺村、​西磚城子村、​李西溝村、​黑山村、​拉拉屯村、​范家屯村、​金家溝村、​新立屯村、​馬三屯村和張家灣村。 ## 參考資料
{ "globe": "earth", "lat": 41.52935, "lon": 121.06474 }
518
2023-05-01T09:08:47Z
62,170,681
头道河镇
3,588,814
<p><b>美國聯邦第七巡迴上訴法院</b>(引用時縮寫為<b>7th Cir.</b>)是美國的13個聯邦上訴法院之一。其對以下美國聯邦地區法院擁有上訴管轄權: </p> <ul><li>美國伊利諾中區聯邦地區法院</li> <li>美國伊利諾北區聯邦地區法院</li> <li>美國伊利諾南區聯邦地區法院</li> <li>美國印第安納北區聯邦地區法院</li> <li>美國印第安納南區聯邦地區法院</li> <li>美國威斯康辛東區聯邦地區法院</li> <li>美國威斯康辛西區聯邦地區法院</li></ul><p>第七巡迴上訴法院有10位現任法官,大都位於伊利諾州芝加哥,其中最著名的是兩位對美國法律產生重大影響的法官,<span data-orig-title="Frank H. Easterbrook" data-lang-code="en" data-lang-name="英語" data-foreign-title="Frank H. Easterbrook"><span>Frank H. Easterbrook</span></span> 和 理察·A·波斯納。</p> <h2><span id=".E5.8F.82.E8.A7.81"></span><span id="参见">參見</span></h2> <ul><li>美國聯邦上訴法院</li> <li>美國聯邦地區法院</li> <li>美國聯邦最高法院</li></ul><h2><span id=".E5.8F.82.E8.80.83.E8.B5.84.E6.96.99"></span><span id="参考资料">參考資料</span></h2> <h2><span id=".E5.A4.96.E9.83.A8.E9.80.A3.E7.B5.90"></span><span id="外部連結">外部連結</span></h2> <ul><li>United States Court of Appeals for the Seventh Circuit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li> <li>Recent opinions from FindLaw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li> <li>Official wiki of the United States Court of Appeals for the Seventh Circuit — Launched April 18, 2007</li> <li>The Seventh Circuit Review</li></ul><p><span data-orig-title="template:United States courts of appeals judges" data-lang-code="en" data-lang-name="英語" data-foreign-title="template:United States courts of appeals judges"><span>template:United States courts of appeals judges</span></span> <span data-orig-title="template:United States 7th Circuit district judges" data-lang-code="en" data-lang-name="英語" data-foreign-title="template:United States 7th Circuit district judges"><span>template:United States 7th Circuit district judges</span></span> <span data-orig-title="template:United States 7th Circuit senior district judges" data-lang-code="en" data-lang-name="英語" data-foreign-title="template:United States 7th Circuit senior district judges"><span>template:United States 7th Circuit senior district judges</span></span> </p> <!-- NewPP limit report Parsed by mw2288 Cached time: 20230504142827 Cache expiry: 1814400 Reduced expiry: false Complications: [] CPU time usage: 0.410 seconds Real time usage: 0.549 seconds Preprocessor visited node count: 3043/1000000 Post‐expand include size: 247770/2097152 bytes Template argument size: 4900/2097152 bytes Highest expansion depth: 30/100 Expensive parser function count: 61/500 Unstrip recursion depth: 0/20 Unstrip post‐expand size: 1820/5000000 bytes Lua time usage: 0.172/10.000 seconds Lua memory usage: 6585016/52428800 bytes Number of Wikibase entities loaded: 0/400 --> <!-- Transclusion expansion time report (%,ms,calls,template) 100.00% 401.164 1 -total 37.22% 149.326 3 Template:Navbox 34.54% 138.547 1 Template:United_States_judiciaries 29.65% 118.952 55 Template:Le 23.86% 95.726 1 Template:Reflist 15.48% 62.082 1 Template:NoteTA 11.72% 47.003 1 Template:Dead_link 10.85% 43.530 1 Template:Cite_news 10.53% 42.246 1 Template:Infobox_U.S._court_of_appeals 10.17% 40.798 1 Template:Fix -->
**美國聯邦第七巡迴上訴法院**(引用時縮寫為 **7th Cir.**)是美國的 13 個聯邦上訴法院之一。其對以下美國聯邦地區法院擁有上訴管轄權: * 美國伊利諾中區聯邦地區法院 * 美國伊利諾北區聯邦地區法院 * 美國伊利諾南區聯邦地區法院 * 美國印第安納北區聯邦地區法院 * 美國印第安納南區聯邦地區法院 * 美國威斯康辛東區聯邦地區法院 * 美國威斯康辛西區聯邦地區法院 第七巡迴上訴法院有 10 位現任法官,大都位於伊利諾州芝加哥,其中最著名的是兩位對美國法律產生重大影響的法官,Frank H. Easterbrook 和 理察・A・波斯納。 ## 參見 * 美國聯邦上訴法院 * 美國聯邦地區法院 * 美國聯邦最高法院 ## 參考資料 ## 外部連結 * United States Court of Appeals for the Seventh Circuit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Recent opinions from FindLaw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Official wiki of the United States Court of Appeals for the Seventh Circuit — Launched April 18, 2007 * The Seventh Circuit Review template:United States courts of appeals judges template:United States 7th Circuit district judges template:United States 7th Circuit senior district judges
null
3,321
2023-05-02T00:46:34Z
72,681,607
美国联邦最七巡回上诉法院
1,415,924
<p><b>高陽康王慕容隆</b>(4世紀—397年) ,昌黎郡棘城縣(今遼寧省錦州市義縣西北)人,燕成武帝慕容垂之子,慕容令、惠愍帝慕容寶、慕容農、慕容麟、慕容柔、慕容朗、慕容鑒、昭文帝慕容熙之兄弟,後燕宗室、官員。 </p> <h2><span id=".E5.9C.A8.E5.89.8D.E7.A7.A6.E6.99.82.E6.9C.9F"></span><span id="在前秦時期">在前秦時期</span></h2> <p>太元八年(383年),苻堅在淝水之戰中慘敗後,慕容垂便計劃離開苻堅返回鄴城,準備復國。當時苻堅子苻丕先在鄴,慕容垂到鄴後,苻丕令他註守於鄴西。後來苻丕命令慕容垂卒兵二千討伐翟斌之叛軍,又派遣苻飛龍率領氐族騎兵一千為慕容垂副將,密戒苻飛龍提防慕容垂叛變,謀誅慕容垂。慕容垂知悉其計,騙苻飛龍夜襲叛軍,派遣慕容寶將兵居前,慕容隆勒兵跟隨慕容垂,令氐兵五人為伍;又秘密與慕容寶相約,聽聞鼓聲後,前後夾擊氐兵及苻飛龍,盡殺前秦軍,軍中有家人在西方者皆遣還,並以書遺苻堅,言所以殺苻飛龍之因由。慕容隆其後跟隨其父慕容垂東征西討,建立後燕。 </p><p>太元九年(384年)四月,慕容垂出外打獵,於華林園飲宴,前秦知道後派兵偷襲,矢下如雨,慕容垂幾乎不得出,幸虧冠軍將軍慕容隆率騎兵沖擊前秦軍隊,慕容垂僅而得免。同年八月,丁零人翟真擊敗燕軍,駐於承營,與前秦公孫希、宋敞等人互相呼應。苻丕派光祚率軍數百趕赴中山(今河北定州),與翟真會合;又派陽平太守邵興率騎兵數千往冀州郡縣活動,招集舊部,準備與光祚在襄國會合。當時燕軍兵馬疲弊,前秦軍卻漸漸恢復了元氣,冀州郡縣都在觀望成敗,趙郡人趙粟等起兵回應邵興。慕容垂派慕容隆與龍驤將軍張崇率軍擊邵興,同時命令驃騎大將軍慕容農自清河出發,前來會合。慕容隆與邵興在襄國交戰,邵興大敗,被慕容農俘獲。光祚聽到邵興戰敗被俘的消息,急速撤回鄴城。不久,趙粟等起事部衆均被鎮壓下去,冀州郡、縣複入於後燕。 </p><p>太元十年(385年),慕容垂派遣慕容麟、慕容隆由信都攻打勃海、清河。慕容麟擊敗及活捉勃海太守封懿,屯兵於歷口。 </p><p>太元十年冬十一月,繹幕人蔡匡佔據城背叛後燕,慕容麟、慕容隆率軍一同討伐蔡匡。泰山太守任泰潛師救蔡匡,至蔡匡軍壘南面八里處,後燕軍發覺。諸將認為蔡匡未下而外敵掩至而形勢不利。慕容隆曰:「匡恃外救, 故不時下。今計泰之兵不過數千人,及其未合,擊之,泰敗,匡自降矣。」乃釋放蔡匡以攻擊任泰,大破任泰軍隊,斬千餘首級。蔡匡遂投降,被燕王慕容垂所殺兼且屠殺軍壘之叛軍。其後慕容隆受封為高陽王。 </p> <h2><span id=".E6.85.95.E5.AE.B9.E5.9E.82.E5.9C.A8.E4.BD.8D.E6.99.82.E6.9C.9F"></span><span id="慕容垂在位時期">慕容垂在位時期</span></h2> <p>太元十一年(386年)八月,慕容垂自帥范陽王慕容德等向南略地,使高陽王慕容隆向東進攻平原。十二月,慕容垂又派遣慕容德、慕容隆進攻濟北太守溫詳。溫詳派遣從弟溫攀守河南岸,子溫楷守碻磝以拒燕軍。 </p><p>太元十二年(387年),慕容垂準備親自攻打溫詳。慕容隆建議:「溫詳之徒,皆白面儒生,烏合為群,徒恃長河以自固,若大軍濟河,必望旗震壞,不待戰也。」慕容垂聽從其計。其後後燕將領在平幼大敗溫詳軍。 </p><p>後來,安次人齊涉率八千餘人據守新柵,投降後燕。不久又反叛後燕,改投於東晉叛將張願。慕容垂準備進兵,慕容隆認為:「新柵堅固,攻之未易猝拔。若久頓兵於 其城下,張願擁帥流民,西引丁零,為患方深。願眾雖多,然皆新附,未能力鬥。因其自至,宜先擊之。願父子恃其驍勇,必不肯避去,可一戰擒也。願破,則涉自不能存矣」。慕容垂亦接納。同年二月,慕容垂令慕容隆進軍張願。慕容隆於途中解鞍休息時,遭到張願突襲。慕容德未戰先退,而慕容隆卻按兵不動,反以部下王末出擊,斬殺張願之子張龜。慕容德返回與慕容隆會合,對慕容隆說:「賊氣方銳,宜且緩之。」慕容隆說:「願乘人不備,宜得大捷;而吾士卒皆以懸隔河津,勢迫之故,人思自戰,故能卻之。今賊不得利,氣竭勢衰,皆有進退之志,不能齊奮,宜亟待擊之。」慕容德說:「吾唯卿所為耳」。二人乘勝追擊,大破張願部於甕口,斬七千八百餘人。不久齊涉遭到新柵人冬鸞所擒,獻給後燕,齊涉父子伏誅。 </p><p>太元十三年(388年)九月,慕容隆率軍討伐張申、王祖。十二月,慕容楷、慕容麟在合口會慕容隆,以擊張申;王祖統率諸壘一同共救張申,夜襲燕軍,燕人反擊退走王祖軍。慕容隆欲追敗軍,慕容楷及慕容麟恐怕王祖軍詐敗,慕容隆曰:「此白地群盜,烏合而來,徼幸一決,非素有約束,能壹其進退也。今失利而去,眾莫為用;乘勢追之,不過數里,可盡禽也。申之所恃,惟在於祖, 祖破,則申降矣。」乃留慕容楷、慕容麟守備張申,慕容隆與慕容平幼分道攻擊,至天明大獲全勝,懸吊所獲的首級以警示張申。張申其後出降,王祖亦歸罪。 </p><p>太元二十年(395年)慕容垂在後燕軍在參合坡大敗後,欲回擊北魏,乃以清河公慕容會錄留台事,領幽州刺史,代高陽王慕容隆鎮龍城;以陽城王蘭汗為北中郎將,取代長樂公慕容盛鎮守薊城;命令慕容隆、慕容盛悉數引其精兵返回中山,期望明年大舉攻擊北魏。 </p><p>太元二十一年(396年)正月,慕容隆引龍城之將士入中山,軍容精整,令後燕士氣稍振。三月,慕容垂留范陽王德守中山,引兵秘密出發,逾過青嶺,經過天門,鑿山開道,出其不意地攻打北魏,直指雲中。北魏陳留公拓跋虔統帥部落三萬餘家鎮守平城;慕容垂至獵嶺後,以慕容農、慕容隆為前鋒襲擊平城。當時,燕兵新敗,皆畏魏軍,惟有慕容隆的龍城兵勇銳爭先。拓跋虔素不設備,當燕軍至平城,拓跋虔才發覺,統率麾下將士出戰,戰敗而死,燕軍盡收其部落。但是其後慕容垂突然病發,在平城共十日後,病情轉為嚴重,乃傷築燕昌城而退軍。慕容垂終卒於上谷的沮陽,燕軍秘密不發死訊,大軍直撲回中山才發喪,謚慕容垂為成武皇帝,廟號世祖。太子慕容寶即位後大赦,改元永康,任命慕容隆為右僕射。 </p><p>當初,燕主慕容垂先段后生子慕容令、慕容寶,後段后生子慕容朗、慕容鑒,愛諸姬子慕容麟、慕容農、慕容隆、慕容柔、慕容熙。慕容寶初為太子有美譽,但後來荒怠,令眾人失望。後段后嘗建議慕容垂宜擇遼西王慕容農或高陽王慕容隆其中一人付以大業,卻被慕容垂拒絕及責備。 </p> <h2><span id=".E6.85.95.E5.AE.B9.E5.AF.B6.E5.9C.A8.E4.BD.8D.E6.99.82.E6.9C.9F"></span><span id="慕容寶在位時期">慕容寶在位時期</span></h2> <p>平規收合餘黨佔據高唐,慕容寶遣高陽王隆率兵討伐。東土之民素懷慕容隆恩惠,迎候者眾。七月,慕容隆進軍臨河,平規棄高唐而出走。慕容隆遣建威將軍慕容進等追至濟河,斬平規於濟北而平喜投奔彭城。 </p><p>同年九月,章武王慕容宙奉燕方慕容垂及成哀段后之喪葬於龍城宣平陵。慕容寶下詔慕容宙通知慕容隆,參佐、部曲、家屬皆還中山,但是慕容寶之子清河王慕容會違詔,多留部曲而不遣散。慕容宙年長為尊長,但慕容會每次見面都欺侮他,見者皆知慕容會有異志。 </p><p>同年十一月,拓跋珪命東平公拓跋儀率領五萬騎兵攻鄴,冠軍將軍王建、左將軍李栗攻信都。拓跋珪親自進軍中山。慕容隆守南郭,統率眾軍力戰,自晨早至黃昏,殺傷數千人,北魏兵乃退。拓跋珪決定先取鄴、信都,然後才圖中山。 </p><p>隆安元年(397年)三月,慕容寶使人請於魏王拓跋珪,意欲送還其弟拓跋觚,割讓常山以西地方與北魏求和。拓跋珪准許此和議,但是慕容寶卻後悔。拓跋珪再圍攻中山。後燕將士數千人俱親自懇請於慕容寶不要坐守窮城,應出城與北魏決一死戰。慕容寶准許。慕容隆退朝後勒兵,召諸參佐謂之曰:「皇威不振,寇賊內侮,臣子同恥,義不顧生。今幸而破賊,吉還固善;若其不幸,亦使吾志節獲展。卿等有北見吾母者,為吾道此情也!」乃被甲上馬,詣門俟命。慕容麟再次固請阻止慕容寶下令,眾人皆忿恨,慕容隆涕泣而還。 </p><p>是夜,慕容麟叛變不成,殺左衛將軍北地王慕容精後出走。慕容寶不知慕容麟的意圖,認為清河王慕容會軍在附近,恐慕容麟奪慕容會之軍隊,進而先據龍城,乃召慕容隆及驃騎大將軍慕容農,謀棄中山,出走力保龍城。慕容隆說:「先帝櫛風沐雨以成中興之業,崩未期年而天下大壞,豈得不謂之孤負邪!今外寇方盛而 內難復起,骨肉乘離,百姓疑懼,誠不可以拒敵;北遷舊都,亦事之宜。然龍川地狹民貧,若以中國之意取足其中,復朝夕望有大功,此必不可。若節用愛民,務農訓兵,數年之中,公私充實,而趙、魏之間,厭苦寇暴,民思燕德,庶幾返旆,克復故業。如其未能,則憑險自固,猶足以優遊養銳耳。」慕容寶曰:「卿言盡理,騰一從卿意耳。」 </p><p>遼東高撫善於卜筮,素為慕容隆所信厚,私自嚮慕容隆建議他潛留在中山,不要跟隨慕容寶回龍城。慕容隆卻以國有大難而主上蒙塵,兼且母親在北方為由,寧願在北方戰死才能無悔無恨。乃遍召軍中的僚佐,問他們的去留,唯有司馬魯恭、參軍成岌願意跟從,餘者皆欲留守中山,慕容隆準許。 </p><p>慕容寶等萬餘騎出中山會合慕容會軍,河間王慕容熙、勃海王慕容朗、博陵王慕容鑒皆幼因而不能出城,慕容隆回城迎接他們,自為鞁乘,俱得免於難。 </p><p>慕容寶至薊,殿中親近的兵馬散亡略盡,惟有慕容隆所領數百騎兵為宿衛。慕容會率領騎兵二萬迎於薊南,慕容寶怪責慕容會容止怏怏有恨色,密告慕容隆及慕容農。 慕容農及慕容隆同曰:「會年少,專任方面,習驕所致,豈有它也!臣等當以禮責之。」慕容寶雖遵從,然猶下詔解慕容會兵權以歸慕容隆,慕容隆固辭;乃減慕容會之兵,分給慕容農、慕容隆。 </p><p>慕容寶盡遷徙薊中府庫北走龍城。北魏石河頭引兵追截慕容寶於夏謙澤。慕容寶本來不欲戰鬥,但是慕容會請戰,慕容寶乃遵從他的請求。慕容會整軍後與魏兵戰,慕容農、慕容隆等將南來騎沖擊,北魏兵大敗,追奔百餘里,斬首級數千。慕容隆又獨追數十里而還,謂故吏留台治書陽璆曰:「中山城中積兵數萬,不得展吾意,今日之捷,令人遺恨。」因而慷慨流涕。 </p><p>慕容會擊敗魏兵之後,變成非常自大;慕容隆屢次訓責他,慕容會更加忿恚。慕容會以慕容農、慕容隆皆曾鎮守龍城,屬尊位重,名望在他之上,惟恐大軍至龍城後,自己不能掌握權政,已知自己最終無嗣位之希望,乃謀反作亂。 </p><p>幽、平之兵皆心懷慕容會之恩,不樂為二王屬下,請求慕容寶讓慕容會帶領他們南下解京師之圍。慕容寶乃不准,眾人不悅而退。左右勸戒慕容寶殺慕容會,侍御史仇尼歸聽聞後,勸慕容會誅慕容農、慕容隆二王,廢太子慕容策,自立為東宮,身兼將相之任。慕容會猶豫下未許。 </p><p>慕容寶認為慕容會必反,與慕容農、慕容隆定計殺慕容會,但二人勸阻慕容寶,希望父子二人能和解。慕容會聽聞後益發恐懼。 </p><p>四月,慕容會叛變,派仇尼歸、吳提染乾等二十餘人分道襲擊慕容農、慕容隆。慕容隆被殺,慕容農亦受到重傷,但是他擒下仇尼歸而逃入山中。叛變平定後贈慕容隆為司徒,謚「康」。 </p> <h2><span id=".E5.AE.B6.E5.BA.AD"></span><span id="家庭">家庭</span></h2> <h3><span id=".E5.A6.BB.E5.A6.BE"></span><span id="妻妾">妻妾</span></h3> <ul><li>妻:王妃張氏,407年被慕容熙賜死為苻訓英殉葬</li> <li>妾:夫人某氏,390年卒</li></ul><h3><span id=".E5.84.BF.E5.AD.90"></span><span id="儿子">兒子</span></h3> <ul><li>慕容崇,嗣高陽王,一度被段速骨叛軍擁立,後為驃騎將軍、高陽公,398年因捲入步兵校尉馬勤等謀叛一事被慕容盛賜死。</li> <li>慕容澄,東平公,均於398年因捲入步兵校尉馬勤等謀叛一事被慕容盛賜死。</li></ul><h3><span id=".E5.A5.B3.E5.84.BF"></span><span id="女儿">女兒</span></h3> <p>3人 </p> <h2><span id=".E5.8F.83.E8.80.83"></span><span id="參考">參考</span></h2> <ul><li>《晉書 卷第一百二十三·載記第二十三 慕容垂》</li> <li>《資治通鑒 晉紀》</li></ul>
**高陽康王慕容隆**(4 世紀 —397 年) ,昌黎郡棘城縣(今遼寧省錦州市義縣西北)人,燕成武帝慕容垂之子,慕容令、惠愍帝慕容寶、慕容農、慕容麟、慕容柔、慕容朗、慕容鑒、昭文帝慕容熙之兄弟,後燕宗室、官員。 ## 在前秦時期 太元八年 (383 年),苻堅在淝水之戰中慘敗後,慕容垂便計劃離開苻堅返回鄴城,準備復國。當時苻堅子苻丕先在鄴,慕容垂到鄴後,苻丕令他註守於鄴西。後來苻丕命令慕容垂卒兵二千討伐翟斌之叛軍,又派遣苻飛龍率領氐族騎兵一千為慕容垂副將,密戒苻飛龍提防慕容垂叛變,謀誅慕容垂。慕容垂知悉其計,騙苻飛龍夜襲叛軍,派遣慕容寶將兵居前,慕容隆勒兵跟隨慕容垂,令氐兵五人為伍;又秘密與慕容寶相約,聽聞鼓聲後,前後夾擊氐兵及苻飛龍,盡殺前秦軍,軍中有家人在西方者皆遣還,並以書遺苻堅,言所以殺苻飛龍之因由。慕容隆其後跟隨其父慕容垂東征西討,建立後燕。 太元九年 (384 年) 四月,慕容垂出外打獵,於華林園飲宴,前秦知道後派兵偷襲,矢下如雨,慕容垂幾乎不得出,幸虧冠軍將軍慕容隆率騎兵沖擊前秦軍隊,慕容垂僅而得免。同年八月,丁零人翟真擊敗燕軍,駐於承營,與前秦公孫希、宋敞等人互相呼應。苻丕派光祚率軍數百趕赴中山 (今河北定州),與翟真會合;又派陽平太守邵興率騎兵數千往冀州郡縣活動,招集舊部,準備與光祚在襄國會合。當時燕軍兵馬疲弊,前秦軍卻漸漸恢復了元氣,冀州郡縣都在觀望成敗,趙郡人趙粟等起兵回應邵興。慕容垂派慕容隆與龍驤將軍張崇率軍擊邵興,同時命令驃騎大將軍慕容農自清河出發,前來會合。慕容隆與邵興在襄國交戰,邵興大敗,被慕容農俘獲。光祚聽到邵興戰敗被俘的消息,急速撤回鄴城。不久,趙粟等起事部衆均被鎮壓下去,冀州郡、縣複入於後燕。 太元十年 (385 年),慕容垂派遣慕容麟、慕容隆由信都攻打勃海、清河。慕容麟擊敗及活捉勃海太守封懿,屯兵於歷口。 太元十年冬十一月,繹幕人蔡匡佔據城背叛後燕,慕容麟、慕容隆率軍一同討伐蔡匡。泰山太守任泰潛師救蔡匡,至蔡匡軍壘南面八里處,後燕軍發覺。諸將認為蔡匡未下而外敵掩至而形勢不利。慕容隆曰:「匡恃外救, 故不時下。今計泰之兵不過數千人,及其未合,擊之,泰敗,匡自降矣。」乃釋放蔡匡以攻擊任泰,大破任泰軍隊,斬千餘首級。蔡匡遂投降,被燕王慕容垂所殺兼且屠殺軍壘之叛軍。其後慕容隆受封為高陽王。 ## 慕容垂在位時期 太元十一年(386 年)八月,慕容垂自帥范陽王慕容德等向南略地,使高陽王慕容隆向東進攻平原。十二月,慕容垂又派遣慕容德、慕容隆進攻濟北太守溫詳。溫詳派遣從弟溫攀守河南岸,子溫楷守碻磝以拒燕軍。 太元十二年 (387 年),慕容垂準備親自攻打溫詳。慕容隆建議:「溫詳之徒,皆白面儒生,烏合為群,徒恃長河以自固,若大軍濟河,必望旗震壞,不待戰也。」慕容垂聽從其計。其後後燕將領在平幼大敗溫詳軍。 後來,安次人齊涉率八千餘人據守新柵,投降後燕。不久又反叛後燕,改投於東晉叛將張願。慕容垂準備進兵,慕容隆認為:「新柵堅固,攻之未易猝拔。若久頓兵於 其城下,張願擁帥流民,西引丁零,為患方深。願眾雖多,然皆新附,未能力鬥。因其自至,宜先擊之。願父子恃其驍勇,必不肯避去,可一戰擒也。願破,則涉自不能存矣」。慕容垂亦接納。同年二月,慕容垂令慕容隆進軍張願。慕容隆於途中解鞍休息時,遭到張願突襲。慕容德未戰先退,而慕容隆卻按兵不動,反以部下王末出擊,斬殺張願之子張龜。慕容德返回與慕容隆會合,對慕容隆說:「賊氣方銳,宜且緩之。」慕容隆說:「願乘人不備,宜得大捷;而吾士卒皆以懸隔河津,勢迫之故,人思自戰,故能卻之。今賊不得利,氣竭勢衰,皆有進退之志,不能齊奮,宜亟待擊之。」慕容德說:「吾唯卿所為耳」。二人乘勝追擊,大破張願部於甕口,斬七千八百餘人。不久齊涉遭到新柵人冬鸞所擒,獻給後燕,齊涉父子伏誅。 太元十三年(388 年)九月,慕容隆率軍討伐張申、王祖。十二月,慕容楷、慕容麟在合口會慕容隆,以擊張申;王祖統率諸壘一同共救張申,夜襲燕軍,燕人反擊退走王祖軍。慕容隆欲追敗軍,慕容楷及慕容麟恐怕王祖軍詐敗,慕容隆曰:「此白地群盜,烏合而來,徼幸一決,非素有約束,能壹其進退也。今失利而去,眾莫為用;乘勢追之,不過數里,可盡禽也。申之所恃,惟在於祖, 祖破,則申降矣。」乃留慕容楷、慕容麟守備張申,慕容隆與慕容平幼分道攻擊,至天明大獲全勝,懸吊所獲的首級以警示張申。張申其後出降,王祖亦歸罪。 太元二十年(395 年)慕容垂在後燕軍在參合坡大敗後,欲回擊北魏,乃以清河公慕容會錄留台事,領幽州刺史,代高陽王慕容隆鎮龍城;以陽城王蘭汗為北中郎將,取代長樂公慕容盛鎮守薊城;命令慕容隆、慕容盛悉數引其精兵返回中山,期望明年大舉攻擊北魏。 太元二十一年(396 年)正月,慕容隆引龍城之將士入中山,軍容精整,令後燕士氣稍振。三月,慕容垂留范陽王德守中山,引兵秘密出發,逾過青嶺,經過天門,鑿山開道,出其不意地攻打北魏,直指雲中。北魏陳留公拓跋虔統帥部落三萬餘家鎮守平城;慕容垂至獵嶺後,以慕容農、慕容隆為前鋒襲擊平城。當時,燕兵新敗,皆畏魏軍,惟有慕容隆的龍城兵勇銳爭先。拓跋虔素不設備,當燕軍至平城,拓跋虔才發覺,統率麾下將士出戰,戰敗而死,燕軍盡收其部落。但是其後慕容垂突然病發,在平城共十日後,病情轉為嚴重,乃傷築燕昌城而退軍。慕容垂終卒於上谷的沮陽,燕軍秘密不發死訊,大軍直撲回中山才發喪,謚慕容垂為成武皇帝,廟號世祖。太子慕容寶即位後大赦,改元永康,任命慕容隆為右僕射。 當初,燕主慕容垂先段后生子慕容令、慕容寶,後段后生子慕容朗、慕容鑒,愛諸姬子慕容麟、慕容農、慕容隆、慕容柔、慕容熙。慕容寶初為太子有美譽,但後來荒怠,令眾人失望。後段后嘗建議慕容垂宜擇遼西王慕容農或高陽王慕容隆其中一人付以大業,卻被慕容垂拒絕及責備。 ## 慕容寶在位時期 平規收合餘黨佔據高唐,慕容寶遣高陽王隆率兵討伐。東土之民素懷慕容隆恩惠,迎候者眾。七月,慕容隆進軍臨河,平規棄高唐而出走。慕容隆遣建威將軍慕容進等追至濟河,斬平規於濟北而平喜投奔彭城。 同年九月,章武王慕容宙奉燕方慕容垂及成哀段后之喪葬於龍城宣平陵。慕容寶下詔慕容宙通知慕容隆,參佐、部曲、家屬皆還中山,但是慕容寶之子清河王慕容會違詔,多留部曲而不遣散。慕容宙年長為尊長,但慕容會每次見面都欺侮他,見者皆知慕容會有異志。 同年十一月,拓跋珪命東平公拓跋儀率領五萬騎兵攻鄴,冠軍將軍王建、左將軍李栗攻信都。拓跋珪親自進軍中山。慕容隆守南郭,統率眾軍力戰,自晨早至黃昏,殺傷數千人,北魏兵乃退。拓跋珪決定先取鄴、信都,然後才圖中山。 隆安元年 (397 年) 三月,慕容寶使人請於魏王拓跋珪,意欲送還其弟拓跋觚,割讓常山以西地方與北魏求和。拓跋珪准許此和議,但是慕容寶卻後悔。拓跋珪再圍攻中山。後燕將士數千人俱親自懇請於慕容寶不要坐守窮城,應出城與北魏決一死戰。慕容寶准許。慕容隆退朝後勒兵,召諸參佐謂之曰:「皇威不振,寇賊內侮,臣子同恥,義不顧生。今幸而破賊,吉還固善;若其不幸,亦使吾志節獲展。卿等有北見吾母者,為吾道此情也!」乃被甲上馬,詣門俟命。慕容麟再次固請阻止慕容寶下令,眾人皆忿恨,慕容隆涕泣而還。 是夜,慕容麟叛變不成,殺左衛將軍北地王慕容精後出走。慕容寶不知慕容麟的意圖,認為清河王慕容會軍在附近,恐慕容麟奪慕容會之軍隊,進而先據龍城,乃召慕容隆及驃騎大將軍慕容農,謀棄中山,出走力保龍城。慕容隆說:「先帝櫛風沐雨以成中興之業,崩未期年而天下大壞,豈得不謂之孤負邪!今外寇方盛而 內難復起,骨肉乘離,百姓疑懼,誠不可以拒敵;北遷舊都,亦事之宜。然龍川地狹民貧,若以中國之意取足其中,復朝夕望有大功,此必不可。若節用愛民,務農訓兵,數年之中,公私充實,而趙、魏之間,厭苦寇暴,民思燕德,庶幾返旆,克復故業。如其未能,則憑險自固,猶足以優遊養銳耳。」慕容寶曰:「卿言盡理,騰一從卿意耳。」 遼東高撫善於卜筮,素為慕容隆所信厚,私自嚮慕容隆建議他潛留在中山,不要跟隨慕容寶回龍城。慕容隆卻以國有大難而主上蒙塵,兼且母親在北方為由,寧願在北方戰死才能無悔無恨。乃遍召軍中的僚佐,問他們的去留,唯有司馬魯恭、參軍成岌願意跟從,餘者皆欲留守中山,慕容隆準許。 慕容寶等萬餘騎出中山會合慕容會軍,河間王慕容熙、勃海王慕容朗、博陵王慕容鑒皆幼因而不能出城,慕容隆回城迎接他們,自為鞁乘,俱得免於難。 慕容寶至薊,殿中親近的兵馬散亡略盡,惟有慕容隆所領數百騎兵為宿衛。慕容會率領騎兵二萬迎於薊南,慕容寶怪責慕容會容止怏怏有恨色,密告慕容隆及慕容農。 慕容農及慕容隆同曰:「會年少,專任方面,習驕所致,豈有它也!臣等當以禮責之。」慕容寶雖遵從,然猶下詔解慕容會兵權以歸慕容隆,慕容隆固辭;乃減慕容會之兵,分給慕容農、慕容隆。 慕容寶盡遷徙薊中府庫北走龍城。北魏石河頭引兵追截慕容寶於夏謙澤。慕容寶本來不欲戰鬥,但是慕容會請戰,慕容寶乃遵從他的請求。慕容會整軍後與魏兵戰,慕容農、慕容隆等將南來騎沖擊,北魏兵大敗,追奔百餘里,斬首級數千。慕容隆又獨追數十里而還,謂故吏留台治書陽璆曰:「中山城中積兵數萬,不得展吾意,今日之捷,令人遺恨。」因而慷慨流涕。 慕容會擊敗魏兵之後,變成非常自大;慕容隆屢次訓責他,慕容會更加忿恚。慕容會以慕容農、慕容隆皆曾鎮守龍城,屬尊位重,名望在他之上,惟恐大軍至龍城後,自己不能掌握權政,已知自己最終無嗣位之希望,乃謀反作亂。 幽、平之兵皆心懷慕容會之恩,不樂為二王屬下,請求慕容寶讓慕容會帶領他們南下解京師之圍。慕容寶乃不准,眾人不悅而退。左右勸戒慕容寶殺慕容會,侍御史仇尼歸聽聞後,勸慕容會誅慕容農、慕容隆二王,廢太子慕容策,自立為東宮,身兼將相之任。慕容會猶豫下未許。 慕容寶認為慕容會必反,與慕容農、慕容隆定計殺慕容會,但二人勸阻慕容寶,希望父子二人能和解。慕容會聽聞後益發恐懼。 四月,慕容會叛變,派仇尼歸、吳提染乾等二十餘人分道襲擊慕容農、慕容隆。慕容隆被殺,慕容農亦受到重傷,但是他擒下仇尼歸而逃入山中。叛變平定後贈慕容隆為司徒,謚「康」。 ## 家庭 ### 妻妾 * 妻:王妃張氏,407 年被慕容熙賜死為苻訓英殉葬 * 妾:夫人某氏,390 年卒 ### 兒子 * 慕容崇,嗣高陽王,一度被段速骨叛軍擁立,後為驃騎將軍、高陽公,398 年因捲入步兵校尉馬勤等謀叛一事被慕容盛賜死。 * 慕容澄,東平公,均於 398 年因捲入步兵校尉馬勤等謀叛一事被慕容盛賜死。 ### 女兒 3 人 ## 參考 * 《晉書 卷第一百二十三・載記第二十三 慕容垂》 * 《資治通鑒 晉紀》
null
13,208
2023-04-16T12:15:11Z
62,258,942
慕容隆
26,418
<p><b>肚臍</b>、<b>臍</b>,俗稱<b>肚臍眼</b>,中醫稱之為「<b>神闕</b>」,從本質上來說是胎兒出生後,臍帶脫落後留下的疤痕。 </p><p>肚臍位於髂前上棘水平的腹部正中線上,直徑約為1.0至2.0公分。它通常可以是一個小凹陷或是一個小突出。肚臍下面的腹部肌肉形成一個凹陷。肚臍的細小通常帶來一定的組織弱化(structural weakness)並使它易受臍疝氣的影響。 </p> <h2><span id=".E6.96.87.E5.8C.96"></span><span id="文化">文化</span></h2> <p>暴露肚臍曾經是西方社會以及古代中國的禁忌,因為肚臍的凹陷被認為有一種色情的視覺效應。與之相反的是,印度婦女的傳統服飾莎麗則將肚臍暴露無遺。 </p> <h2><span id=".E5.9B.BE.E9.9B.86"></span><span id="图集">圖集</span></h2> <ul class="gallery mw-gallery-packed"><li class="gallerybox" style="width: 152px"> <li class="gallerybox" style="width: 182px"> <li class="gallerybox" style="width: 182px"> </ul><h2><span id=".E5.8F.83.E8.80.83.E8.B3.87.E6.96.99"></span><span id="參考資料">參考資料</span></h2> <!-- NewPP limit report Parsed by mw1447 Cached time: 20230505155531 Cache expiry: 1814400 Reduced expiry: false Complications: [] CPU time usage: 0.234 seconds Real time usage: 0.326 seconds Preprocessor visited node count: 2081/1000000 Post‐expand include size: 52333/2097152 bytes Template argument size: 7553/2097152 bytes Highest expansion depth: 16/100 Expensive parser function count: 10/500 Unstrip recursion depth: 0/20 Unstrip post‐expand size: 3162/5000000 bytes Lua time usage: 0.089/10.000 seconds Lua memory usage: 2857715/52428800 bytes Number of Wikibase entities loaded: 1/400 --><!-- Transclusion expansion time report (%,ms,calls,template) 100.00% 249.353 1 -total 61.68% 153.803 1 Template:Multiple_issues 47.86% 119.334 3 Template:Ambox 25.26% 62.990 1 Template:Expand_language 23.13% 57.674 1 Template:Unreferenced 16.16% 40.304 1 Template:人体解剖学 15.34% 38.249 1 Template:Navbox 13.93% 34.732 1 Template:Normdaten 8.62% 21.493 4 Template:Tsl 6.30% 15.707 1 Template:Main_Other -->
**肚臍**、**臍**,俗稱**肚臍眼**,中醫稱之為「**神闕**」,從本質上來說是胎兒出生後,臍帶脫落後留下的疤痕。 肚臍位於髂前上棘水平的腹部正中線上,直徑約為 1.0 至 2.0 公分。它通常可以是一個小凹陷或是一個小突出。肚臍下面的腹部肌肉形成一個凹陷。肚臍的細小通常帶來一定的組織弱化(structural weakness)並使它易受臍疝氣的影響。 ## 文化 暴露肚臍曾經是西方社會以及古代中國的禁忌,因為肚臍的凹陷被認為有一種色情的視覺效應。與之相反的是,印度婦女的傳統服飾莎麗則將肚臍暴露無遺。 ## 圖集 * * * ## 參考資料
null
1,140
2023-05-02T15:01:01Z
70,380,919
肚臍
1,426,056
<p><b>吳瞻泰</b>(?—?),字<b>東岩</b>。清初安徽歙縣人。 </p><p>吳苑次子,其弟吳瞻淇為進士出身。瞻泰少時留心經術,舉孝廉方正,曾游普陀山,吟賦《登梅岑》詩,並在煉丹洞提字曰「靈佑洞」。著有《古今體詩》、《杜詩提要》、《陶詩匯注》等。 </p> <h2><span id=".E5.8F.83.E8.80.83.E6.9B.B8.E7.9B.AE"></span><span id="參考書目">參考書目</span></h2> <ul><li>《清詩別裁集》卷二十六</li></ul>
**吳瞻泰**(?—?),字**東岩**。清初安徽歙縣人。 吳苑次子,其弟吳瞻淇為進士出身。瞻泰少時留心經術,舉孝廉方正,曾游普陀山,吟賦《登梅岑》詩,並在煉丹洞提字曰「靈佑洞」。著有《古今體詩》、《杜詩提要》、《陶詩匯注》等。 ## 參考書目 * 《清詩別裁集》卷二十六
null
497
2023-04-16T12:15:11Z
32,159,293
吴瞻泰
204,546
<p><b>丹尼爾·凱斯</b>(英文:<span lang="en">Daniel Keyes</span>,1927年8月9日—2014年6月15日)是美國作家,著作以科幻小說為主,其中以《獻給阿爾吉儂的花束》最廣為人知,此外也以擅於描寫多重人格的人物而著稱。 </p> <h2><span id=".E7.B0.A1.E6.AD.B7"></span><span id="簡歷">簡歷</span></h2> <p>1927年生於美國紐約布魯克林區。於布魯克林學院修習心理學,畢業後曾從事多種行業,包括雜誌編輯、高中老師等。 </p><p>1959年首次發表短篇小說〈獻給阿爾吉儂的花束〉即榮獲雨果獎。1966年將故事長篇化,又再次獲得星雲獎。 </p><p>1966年起,凱斯在美國俄亥俄大學教授英語與寫作課程。 </p><p>逝世前居住在俄亥俄州雅典市。 </p> <h2><span id=".E7.9F.A5.E5.90.8D.E8.91.97.E4.BD.9C"></span><span id="知名著作">知名著作</span></h2> <ul><li>《獻給阿爾吉儂的花束》(<i>Flowers for Algernon</i> ,1966年)</li> <li>《第五位莎莉》(<i>The Fifth Sally</i> ,1980年)</li> <li>《24個比利》(<i>The Minds of Billy Milligan</i> ,1981年)</li> <li>《比利戰爭》(<i>The Milligan Wars</i> ,1994年)</li> <li>《鏡像姊妹》(<i>The Asylum Prophecies</i> ,2010年)</li></ul><!-- NewPP limit report Parsed by mw1464 Cached time: 20230504121651 Cache expiry: 1814400 Reduced expiry: false Complications: [vary‐revision‐sha1] CPU time usage: 0.238 seconds Real time usage: 0.338 seconds Preprocessor visited node count: 2635/1000000 Post‐expand include size: 33428/2097152 bytes Template argument size: 3662/2097152 bytes Highest expansion depth: 25/100 Expensive parser function count: 24/500 Unstrip recursion depth: 0/20 Unstrip post‐expand size: 0/5000000 bytes Lua time usage: 0.085/10.000 seconds Lua memory usage: 3414521/52428800 bytes Number of Wikibase entities loaded: 1/400 --><!-- Transclusion expansion time report (%,ms,calls,template) 100.00% 250.651 1 -total 47.25% 118.438 1 Template:Infobox_writer 38.60% 96.749 1 Template:Infobox 28.21% 70.703 1 Template:Authority_control 10.11% 25.343 1 Template:Lang 9.20% 23.060 1 Template:Category_handler 8.82% 22.102 3 Template:Br_separated_entries 7.90% 19.790 1 Template:Death_date_and_age 7.09% 17.763 1 Template:美国作家小作品 5.87% 14.721 1 Template:Category_handler/numbered --><!-- Saved in parser cache with key zhwiki:pcache:idhash:204546-0!userlang=zh-tw!zh-tw and timestamp 20230504121651 and revision id 76936358. Rendering was triggered because: api-parse -->
**丹尼爾・凱斯**(英文:Daniel Keyes,1927 年 8 月 9 日 —2014 年 6 月 15 日)是美國作家,著作以科幻小說為主,其中以《獻給阿爾吉儂的花束》最廣為人知,此外也以擅於描寫多重人格的人物而著稱。 ## 簡歷 1927 年生於美國紐約布魯克林區。於布魯克林學院修習心理學,畢業後曾從事多種行業,包括雜誌編輯、高中老師等。 1959 年首次發表短篇小說〈獻給阿爾吉儂的花束〉即榮獲雨果獎。1966 年將故事長篇化,又再次獲得星雲獎。 1966 年起,凱斯在美國俄亥俄大學教授英語與寫作課程。 逝世前居住在俄亥俄州雅典市。 ## 知名著作 * 《獻給阿爾吉儂的花束》(_Flowers for Algernon_ ,1966 年) * 《第五位莎莉》(_The Fifth Sally_ ,1980 年) * 《24 個比利》(_The Minds of Billy Milligan_ ,1981 年) * 《比利戰爭》(_The Milligan Wars_ ,1994 年) * 《鏡像姊妹》(_The Asylum Prophecies_ ,2010 年)
null
2,406
2023-05-04T11:55:55Z
76,936,358
丹尼爾·凱斯
4,377,511
<p><b>犯罪對象</b>、又稱<b>行為對象</b>,是大陸法系刑法的一個概念,是指刑法規定的犯罪行為直接作用或指向的具體的人或物。 </p><p>大多數具體的犯罪行為,都直接作用或指向於一定的對象或目標,使之發生損毀、滅失或歸屬、位置、狀態等的改變,使刑法保護的社會關係受到危害,進而影響社會的正常運作,對社會造成危害。 </p> <h2><span id=".E7.9B.B8.E5.85.B3"></span><span id="相关">相關</span></h2> <ul><li>犯罪客體</li></ul><h2><span id=".E5.8F.82.E8.80.83"></span><span id="参考">參考</span></h2> <!-- NewPP limit report Parsed by mw1463 Cached time: 20230504064909 Cache expiry: 1814400 Reduced expiry: false Complications: [vary‐revision‐sha1] CPU time usage: 0.159 seconds Real time usage: 0.222 seconds Preprocessor visited node count: 720/1000000 Post‐expand include size: 37325/2097152 bytes Template argument size: 524/2097152 bytes Highest expansion depth: 13/100 Expensive parser function count: 11/500 Unstrip recursion depth: 0/20 Unstrip post‐expand size: 1307/5000000 bytes Lua time usage: 0.050/10.000 seconds Lua memory usage: 2774984/52428800 bytes Number of Wikibase entities loaded: 0/400 --><!-- Transclusion expansion time report (%,ms,calls,template) 100.00% 142.328 1 -total 28.57% 40.659 1 Template:Refimprove 28.46% 40.502 1 Template:Reflist 27.61% 39.291 1 Template:大陸法系刑法 26.42% 37.604 1 Template:Cite_news 24.94% 35.501 1 Template:Ambox 19.30% 27.465 10 Template:Tsl 7.72% 10.991 1 Template:Crime-stub 6.66% 9.482 1 Template:Asbox 2.99% 4.251 1 Template:Navbar -->
**犯罪對象**、又稱**行為對象**,是大陸法系刑法的一個概念,是指刑法規定的犯罪行為直接作用或指向的具體的人或物。 大多數具體的犯罪行為,都直接作用或指向於一定的對象或目標,使之發生損毀、滅失或歸屬、位置、狀態等的改變,使刑法保護的社會關係受到危害,進而影響社會的正常運作,對社會造成危害。 ## 相關 * 犯罪客體 ## 參考
null
963
2023-04-29T12:14:28Z
69,646,390
犯罪对象
6,008,916
<p><b>劉文</b>(?—前65年),西漢宗室,即<b>廣川戴王</b>。漢景帝曾孫,廣川惠王劉越之孫,廣川繆王劉齊之子,廣川王劉去之兄。 </p><p>劉去烹煮姬妾之罪自殺國除。四年後,地節四年(前66年),漢宣帝因他為人正直,曾多次勸諫劉去,於是復立他為廣川王。在位二年後去世。 </p><p>元康二年(前64年)劉文的兒子劉海陽嗣位。在位十五年,於甘露四年(前50年)殺人,廢除廣川國,徙居房陵。元始二年(2年)漢平帝以襄隄侯劉聖的兒子劉榆嗣位,改封廣德王。劉榆在位四年,居攝元年(6年)廣德靜王劉榆的兒子劉赤嗣位。三年後,王莽篡位,貶劉赤為公,次年,廢除廣德國。 </p> <h2><span id=".E5.85.92.E5.AD.90"></span><span id="兒子">兒子</span></h2> <ul><li>廣川王劉海陽</li> <li>西梁<b>節</b>侯劉闢兵</li></ul><h2><span id=".E5.8F.82.E8.80.83.E6.96.87.E7.8C.AE"></span><span id="参考文献">參考文獻</span></h2> <ul><li>《漢書·卷53》</li></ul>
**劉文**(?— 前 65 年),西漢宗室,即**廣川戴王**。漢景帝曾孫,廣川惠王劉越之孫,廣川繆王劉齊之子,廣川王劉去之兄。 劉去烹煮姬妾之罪自殺國除。四年後,地節四年(前 66 年),漢宣帝因他為人正直,曾多次勸諫劉去,於是復立他為廣川王。在位二年後去世。 元康二年(前 64 年)劉文的兒子劉海陽嗣位。在位十五年,於甘露四年(前 50 年)殺人,廢除廣川國,徙居房陵。元始二年(2 年)漢平帝以襄隄侯劉聖的兒子劉榆嗣位,改封廣德王。劉榆在位四年,居攝元年(6 年)廣德靜王劉榆的兒子劉赤嗣位。三年後,王莽篡位,貶劉赤為公,次年,廢除廣德國。 ## 兒子 * 廣川王劉海陽 * 西梁**節**侯劉闢兵 ## 參考文獻 * 《漢書・卷 53》
null
1,338
2023-04-16T12:16:31Z
64,383,712
刘文_(广川王)
5,194,381
<p>《<b>我值得快樂</b>》是馬來西亞歌手賴淞鳳的第二張迷你專輯,於2015年7月11日舉行發表記者會,並同日正式發行。這張迷你專輯收錄著三首新歌-《我值得快樂》,《我想知道他是誰》及《和時光拔河》。 </p><p>《我值得快樂》是勵志的、另一首《我想知道他是誰》則是心痛的以及《和時光拔河》是堅毅的;透過每首歌曲傳遞給大家的正能量訊息,在歌曲中,都能找到心中糾結的解碼方式,微笑過每一天。 </p> <h2><span id="CD.E6.9B.B2.E7.9B.AE"></span><span id="CD曲目">CD曲目</span></h2> <h2><span id=".E9.9F.B3.E6.A8.82.E9.8C.84.E5.BD.B1.E5.B8.B6"></span><span id="音樂錄影帶">音樂錄影帶</span></h2> <h2><span id=".E7.8D.8E.E9.A0.85"></span><span id="獎項">獎項</span></h2> <ul><li>Neway K歌榜頒獎典禮2015</li> <li>時間:2016年1月9日 <ul><li>Neway 10 大熱門本地K歌獎 - 《我值得快樂》</li> <li>NEWAY 10大熱門MV獎 - 《我值得快樂》</li></ul></li></ul><ul><li>ON MUSIC流行音樂榜頒獎典禮2015</li> <li>時間:2016年1月24日 <ul><li>2015年度最ON金曲獎(本地組)- 《我值得快樂》</li></ul></li></ul><ul><li>Red Box &amp; Green Box Karaoke</li> <li>時間: 2016年2月20日 <ul><li>2015年最高點播率K歌20強 - 《我值得快樂》</li></ul></li></ul><ul><li>全球流行音樂金榜 「第6屆《全球流行音樂金榜》年度盛典」</li> <li>時間: 2016年4月4日 <ul><li>MY FM點播冠軍 - 《我值得快樂》</li></ul></li></ul><ul><li>Neway K歌榜頒獎典禮2016</li> <li>時間: 2016年11月24日 <ul><li>NEWAY 10大熱門MV獎 - 《我想知道他是誰》</li></ul></li></ul><h2><span id=".E7.B0.BD.E5.94.B1.E6.9C.83"></span><span id="簽唱會">簽唱會</span></h2>
《**我值得快樂**》是馬來西亞歌手賴淞鳳的第二張迷你專輯,於 2015 年 7 月 11 日舉行發表記者會,並同日正式發行。這張迷你專輯收錄著三首新歌 -《我值得快樂》,《我想知道他是誰》及《和時光拔河》。 《我值得快樂》是勵志的、另一首《我想知道他是誰》則是心痛的以及《和時光拔河》是堅毅的;透過每首歌曲傳遞給大家的正能量訊息,在歌曲中,都能找到心中糾結的解碼方式,微笑過每一天。 ## CD 曲目 ## 音樂錄影帶 ## 獎項 * Neway K 歌榜頒獎典禮 2015 * 時間:2016 年 1 月 9 日 * Neway 10 大熱門本地 K 歌獎 - 《我值得快樂》 * NEWAY 10 大熱門 MV 獎 - 《我值得快樂》 * ON MUSIC 流行音樂榜頒獎典禮 2015 * 時間:2016 年 1 月 24 日 * 2015 年度最 ON 金曲獎(本地組)- 《我值得快樂》 * Red Box & Green Box Karaoke * 時間: 2016 年 2 月 20 日 * 2015 年最高點播率K歌 20 強 - 《我值得快樂》 * 全球流行音樂金榜 「第 6 屆《全球流行音樂金榜》年度盛典」 * 時間: 2016 年 4 月 4 日 * MY FM 點播冠軍 - 《我值得快樂》 * Neway K 歌榜頒獎典禮 2016 * 時間: 2016 年 11 月 24 日 * NEWAY 10 大熱門 MV 獎 - 《我想知道他是誰》 ## 簽唱會
null
3,316
2023-02-24T07:08:11Z
74,898,661
我值得快乐
2,952,943
<p><b>明星水庫</b>可以指: </p> <ul><li>明星水庫 (突泉),位於中國內蒙古自治區突泉縣</li> <li>明星水庫 (達縣),位於中國四川省達縣</li></ul> <!-- NewPP limit report Parsed by mw2332 Cached time: 20230505122844 Cache expiry: 1814400 Reduced expiry: false Complications: [] CPU time usage: 0.051 seconds Real time usage: 0.078 seconds Preprocessor visited node count: 356/1000000 Post‐expand include size: 3203/2097152 bytes Template argument size: 986/2097152 bytes Highest expansion depth: 27/100 Expensive parser function count: 0/500 Unstrip recursion depth: 0/20 Unstrip post‐expand size: 0/5000000 bytes Lua time usage: 0.006/10.000 seconds Lua memory usage: 814029/52428800 bytes Number of Wikibase entities loaded: 0/400 --> <!-- Transclusion expansion time report (%,ms,calls,template) 100.00% 54.878 1 Template:Disambig 100.00% 54.878 1 -total 64.06% 35.155 1 Template:Dmbox 59.42% 32.609 1 Template:Category_handler 46.14% 25.321 1 Template:Category_handler/numbered 43.18% 23.699 1 Template:Namespace_detect 39.45% 21.648 1 Template:Str_mid 36.21% 19.869 1 Template:Str_mid/core 27.59% 15.139 1 Template:Main_other 25.71% 14.108 1 Template:Str_find --> <!-- Saved in parser cache with key zhwiki:pcache:idhash:2952943-0!canonical!zh-tw and timestamp 20230505122844 and revision id 65883509. Rendering was triggered because: api-parse -->
**明星水庫**可以指: * 明星水庫 (突泉),位於中國內蒙古自治區突泉縣 * 明星水庫 (達縣),位於中國四川省達縣
null
198
2022-08-28T08:03:40Z
65,883,509
明星水库
3,041,324
<p><b>乞題</b>(英語:begging the question 或 question begging;拉丁語:petitio principii),又稱<b>竊取論點</b>、<b>乞求論點</b>、<b>丐題</b>等等,是在論證時把不該視為理所當然的命題預設為理所當然,這是一種不當預設的非形式謬誤。 </p><p>乞題和循環論證高度相關但不完全一樣,兩者為等同或何者屬於何者,則視二者的界定方式而定。一般而言乞題的主要判準是預設了不適當的前提,判準可能為形式上是否預設結論或語境上是否具說服力;循環論證的主要判準是循環支持的形式,可能考慮或不考慮語境上是否恰當,可能包括或不包括循環因果、循環定義、循環解釋等非以證成命題為目的推理方式。 </p> <h2><span id=".E8.AA.9E.E6.BA.90"></span><span id="語源">語源</span></h2> <p>「乞題」一詞最早出自亞里斯多德《<span data-orig-title="前分析篇" data-lang-code="en" data-lang-name="英語" data-foreign-title="Prior Analytics"><span>前分析篇</span></span>》第二卷第十六章的希臘語「τὸ ἐν ἀρχῇ αἰτεῖσθαι (<i>to en archei aiteisthai</i>)」。其中「αἰτεῖσθαι」意為「要求」、「請求」,或邏輯學上的「假定」、「預設」;「ἀρχῇ」意為「起始」、「起源」。 </p><p>中世紀的翻譯者把這個詞譯為拉丁語「petitio principii」。其中「petitio」在古典時代早期是指「要求」、「請求」,但古典時代晚期亦用於邏輯學上的「假定」、「預設」;「principii」意為「起始」、「起源」。 </p><p>拉丁語版本在16世紀譯成了英語「begging the question」。其中「beg」意為「請求」、「乞討」;而「question」(「問題」)可理解為「議題」(討論中、爭議中的主題)或「疑問」。 </p><p>從亞氏的文本看來,其原意是描述把起始論點(試圖證明的論點,即結論)預設為真的不當論證方式,故整個詞應理解為「預設起始點」、「預設論點」、「預設結論」,或英語的「assuming/postulating the initial point」,也因此有人認為「begging the question」是不恰當的翻譯,把意思從「預設論點」詮釋成了「請求論點」。</p><p>英語用法流行後衍生了其他解讀方式,常見的一種是把「beg」或對應的「petitio」理解作「要求」、「請求」,把拉丁語的「principii」理解作論證的前提,英語的「question」理解為有爭議的前提,因此將「begging the question」理解為「請求前提」,即請求對方認同自己預設的前提,而成為「預設了有爭議前提」的謬誤。</p><p>由於「beg」與「question」其他更常用的意義,加上當某人預設論點時,容易引人質問,或讓人質疑某人閃躲、忽視問題,現代英語人也常把「begging the question」當作「掀起問題」、「閃躲問題」、「忽視問題」使用。例如:「媽媽說不讀好書就會沒出息,因此考試前禁止玩耍。這是『乞題』(掀起問題/閃躲問題/忽視問題):為什麼不讀好書就會沒出息?」「炎熱的天氣『掀起問題』:活動要繼續進行嗎?」 </p> <h2><span id=".E5.AE.9A.E7.BE.A9"></span><span id="定義">定義</span></h2> <p>乞題的界定可大致歸為兩大類,一為承續亞氏的界定,將乞題定義為「預設了結論為真」,這是一種語形上的界定;亦有人提出語用判準,將乞題定義為「預設了不應預設的前提」,以含括更多直覺上為不當預設的不恰當推理。 </p> <h3><span id=".E4.B9.9E.E9.A1.8C.E7.9A.84.E8.AA.9E.E5.BD.A2.E5.88.86.E6.9E.90"></span><span id="乞題的語形分析">乞題的語形分析</span></h3> <p>按亞里斯多德的描述,乞題是把原始論點預設為真的不當論證方式。 </p><p>有些事是可自然知道的,或稱作<b>不證自明</b>,有些事則須從其他事得知。如有人提出非不證自明的論點,卻讓它用自身證明自身,他就是預設原始論點,亦即乞題。 </p><p>這種讓論點自身證明自身的方式有很多種,最明顯的是主張「甲,因為甲」;另一種方式是主張諸如「甲,因為乙;乙,因為丙;丙,因為甲」,或者「甲,因為甲、乙、和丙」,這些都可以化約為「甲,因為甲」。 </p><p>這種「甲,因為甲」的論證是失敗的,它只說明了「如果甲為真,則甲為真」,但除非甲不證自明,否則甲是否為真還是不確定。</p> <blockquote style="float: none; margin: 0.7em 0.3em; border: solid 1px #E0CB52; border-left: solid 5px #E0CB52; padding: 0.3em 0.7em; background-color: #FCFAEE;"> </blockquote> <p>這是最簡化的版本,即「甲,因為甲」。 </p> <blockquote style="float: none; margin: 0.7em 0.3em; border: solid 1px #E0CB52; border-left: solid 5px #E0CB52; padding: 0.3em 0.7em; background-color: #FCFAEE;"> </blockquote> <p>這個論證的前提「女人體力沒(像男人)那麼好」很明顯只是結論「男人體力最好」的換句話說,因此也是「甲,因為甲」。 </p><p>香港入境處拒絕批准女同志的伴侶以受養人(其配偶)身份留港,並指出: </p> <blockquote style="float: none; margin: 0.7em 0.3em; border: solid 1px #E0CB52; border-left: solid 5px #E0CB52; padding: 0.3em 0.7em; background-color: #FCFAEE;"> </blockquote> <p>2018年,香港終審法院指有關說法將被挑戰的準則用作自己的理據,是循環論證,因此不接納此論點。 </p> <blockquote style="float: none; margin: 0.7em 0.3em; border: solid 1px #E0CB52; border-left: solid 5px #E0CB52; padding: 0.3em 0.7em; background-color: #FCFAEE;"> </blockquote> <p>大寶的論證是:「大寶拿到比較多的蛋糕,因為大寶比較聰明;大寶比較聰明,因為大寶拿到比較多的蛋糕」,這相當於「甲,因為乙;乙,因為甲」的形式,可化約為「甲,因為甲」,因此大寶乞題。 </p> <h4><span id=".E4.B8.89.E6.AE.B5.E8.AB.96.E4.B9.8B.E4.B8.AD.E7.9A.84.E4.B9.9E.E9.A1.8C"></span><span id="三段論之中的乞題">三段論之中的乞題</span></h4> <p>亞里斯多德是最早建立三段論邏輯架構的人,他對乞題的界定也包括了三段論的推理。 </p><p>假設有人打算論證甲屬於丙,而甲屬於乙是不確定的。如果他預設甲屬於乙,此時尚無法確定他是否乞題,但由於「甲屬於乙」是不確定的,而不確定的事不能當做預設,因此這不是合格的論證。如已知乙和丙等同,或乙能轉換為丙,或乙屬於丙,他就乞題,因為此時預設甲屬於乙就相當於預設甲屬於丙,而甲屬於丙就是原論點。 </p><p>類似地,假設有人打算論證甲屬於丙,而乙屬於丙是不確定的。如果他預設乙屬於丙,就是不合格的論證,但未必乞題。如已知甲和乙等同,或甲能轉換為乙,或甲屬於乙,他就乞題。 </p><p>推而廣之,有效的三段論涉及兩個前提與一個結論,如果兩個前提都是確定的,就是合適的論證;如已知其中一個前提,而在不確定另一前提下預設另一前提,就是乞題。</p> <blockquote style="float: none; margin: 0.7em 0.3em; border: solid 1px #E0CB52; border-left: solid 5px #E0CB52; padding: 0.3em 0.7em; background-color: #FCFAEE;"> </blockquote> <p>令甲為「上帝」,乙為「是擁有一切美德的」,丙為「是仁愛的」。待證論點為甲屬於丙,此論證預設了甲屬於乙,且已知乙屬於丙,故此論證相當於預設甲屬於丙,如果甲屬於乙是不確定的,本論證就乞題。 </p> <blockquote style="float: none; margin: 0.7em 0.3em; border: solid 1px #E0CB52; border-left: solid 5px #E0CB52; padding: 0.3em 0.7em; background-color: #FCFAEE;"> </blockquote> <p>令甲為「彼得」,乙為「美國人」,丙為「是很有錢的」。待證論點為甲屬於丙,此論證預設了乙屬於丙,且已知甲屬於乙,故此論證相當於預設甲屬於丙,如果乙屬於丙是不確定的,本論證就乞題。 </p> <h4><span id=".E6.89.B9.E8.A9.95"></span><span id="批評">批評</span></h4> <p><b>直接推論</b>是由命題推導出邏輯蘊涵的命題,例如: </p> <ul><li>所有甲都不是乙;因此,所有乙都不是甲。</li> <li>所有甲都是乙;因此,沒有甲是非乙。</li> <li>所有甲都是乙;因此,所有非乙都是非甲。</li> <li>小明是老王的兒子;因此,老王是小明的爸爸。</li></ul><p>亞里斯多德的學說主要是針對科學論證與辯證論證的場合,他認為邏輯上等同的事都有相同的知識力,直接推論不能帶來新知識,因而二個以上的前提才能構成推理。比如有人想知道「為什麼小明是老王的兒子?」此時告訴他「因為老王是小明的爸爸」顯然不是好理由;如果有人質疑「你怎麼知道倉庫裡有548個西瓜?」主張「因為倉庫裡有137個西瓜箱,每個箱子裡有4個西瓜,因此倉庫裡有548個西瓜。」也不會是個好論證。 </p><p>儘管如此,有些人認為,邏輯上等同的命題未必有相同的知識力,或者雖有相同的知識力但可能有訊息或有用,因為有些邏輯等同關係較原始、較易察覺,有些則較不原始、不易察覺,即使兩命題在邏輯上等同,心理上、認知上卻未必相同,導致直接推論有時會讓人覺得有訊息,例如: </p> <ul><li>換質換位推理:認同「哲學家都是希臘人」的人不一定也會認同「野蠻人都不是哲學家」(野蠻人都不是希臘人),此時由前者推得後者便帶來了新訊息。</li> <li>換質換位推理:想要反駁「得過獎的人都很快樂」,尋找「得過獎卻不快樂的人」的例子作為反例,相較於針對其換質換位命題「不快樂的都是沒得過獎的人」尋找「不快樂卻得過獎的人」的例子作為反例,意義相當不同。</li> <li>共指涉代換:「金庸是《神鵰俠侶》的作者,金庸就是查良鏞,因此,查良鏞是《神鵰俠侶》的作者」,前提「金庸是《神鵰俠侶》的作者」和結論「查良鏞是《神鵰俠侶》的作者」同義,然而在這個推論以前知道前提的人不一定知道結論,因此這推論帶來了新訊息。</li> <li>數學演算:以雞兔同籠為例,前提為「籠裡有雞與兔,總共35個頭、94隻腳」,經過數學演算得結論為「籠裡有23隻雞、12隻兔」。雖然前提與結論同義,但從前提不易直接想到結論,許多人可能相信前提卻未相信結論,此時數學演算便帶來了新訊息。</li> <li>自我證成:比如某甲說「有些推論是用口說的,因此,有些推論是用口說的」,這推論是有說服力的,因為聽者聽到這段用口說的推論後便有理由相信「有些推論是用口說的」,因而這推論帶來了新訊息。</li></ul><p>亞里斯多德的描述相當簡略,然而除了形式判準外,也提及了「不證自明」與「不確定」,他主張「科學論證時,如事實上各詞項有前述關係,便是乞題;辯證論證時,如一般認為各詞項有前述關係,便是乞題」,一般也認為已知的事或比結論更廣為人知的事可視作不證自明的或確定的,因此上述例子的可能辯護之一是:由於那些例子的結論並非「非不證自明」,不能判定為乞題。然而,一旦把「不證自明」與「不確定」也列入判定乞題的要件,如何判定一命題是否為「不證自明」或「不確定」便成了另一個爭議焦點,也讓乞題的判定更依賴情境決定。</p> <h3><span id=".E4.B9.9E.E9.A1.8C.E7.9A.84.E8.AA.9E.E7.94.A8.E5.88.86.E6.9E.90"></span><span id="乞題的語用分析">乞題的語用分析</span></h3> <p>從語用角度來看,乞題是在論證時使用了缺乏適當支持的有爭議前提作為推論基礎,導致論證缺乏說服力。 </p><p>所謂「有爭議的前提」是指語境上證立對象難以認同的前提(例如:某甲打算用<b>丙前提</b>向某乙證明<b>某乙</b>應該同意丁事,而<b>某乙</b>不同意<b>丙前提</b>)。所謂「缺乏適當支持」是指論者未提出理由支持前提,或者用從前提推理而得的結論或中介理由支持前提。</p> <ul class="gallery mw-gallery-traditional"><li class="gallerybox" style="width: 235px"> <li class="gallerybox" style="width: 235px"> <li class="gallerybox" style="width: 235px"> </ul><h4><span id=".E8.AB.96.E8.AD.89.E7.9A.84.E9.A0.90.E8.A8.AD"></span><span id="論證的預設">論證的預設</span></h4> <p>就論證的目的來看,一個論證要成功,須滿足四個基本預設: </p> <ol><li><b>理由律</b>:論證必須為想支持的命題提供理由。沒有提供理由就不是論證。</li> <li><b>相異律</b>:提供的理由和想支持的命題必須是不同的命題。因為命題自己證明自己無法擴展認知,論證也無意義。</li> <li><b>質疑律</b>:理由的可疑程度必須比想支持的命題的可疑程度小。如果理由比想支持的命題更可疑、更難以被接受,對方肯定會質疑理由,該論證便無說服力。</li> <li><b>可能律</b>:理由必須有可能為真。如果理由不可能為真,便不可能支持想支持的命題,比如必定為假的邏輯矛盾、彼此不一致的理由、或者與已被廣為接受的命題衝突的理由(除非另外提供理由化解衝突),必然會導致不健全論證。必定為真的邏輯真理雖然可能性為100%,但它們空洞無內容,一般只用作形式框架。這裡的可能性是相對於說服對象的知識與信念,應大於0%而小於100%,當一個理由的可能性(或可信度)低到一定程度,論證便無法被接受。</li></ol><p>乞題論證之所以不當,在於它違背了這些論證預設:如果使用對待說服對象而言可疑而難以接受的前提,亦不提供理由支持,便違反了可能律。 </p><p>另一方面,基於質疑律的要求,論證的前提的可疑程度必須較結論與中介理由低,如果用結論或中介理由支持前提,便是用可疑程度高的支持可疑程度低的,違反了質疑律。 </p> <h4><span id=".E8.AB.96.E8.80.85.E8.AD.89.E7.AB.8B.E8.88.87.E8.81.BD.E8.80.85.E8.AD.89.E7.AB.8B"></span><span id="論者證立與聽者證立">論者證立與聽者證立</span></h4> <p>論證可分為論者證立與聽者證立。若論者的意圖是說服聽者<b>論者</b>有理由相信結論,則屬<b>論者證立</b>;若論者的意圖是說服聽者<b>聽者</b>有理由相信結論,則屬<b>聽者證立</b>。</p><p>若某甲試圖向某乙證明<b>某甲</b>有理由支持死刑,此屬論者證立,只要某甲相信「殺人是錯的」便可把它當作前提;若某甲試圖向某乙證明<b>某乙</b>有理由支持死刑,便屬聽者證立,除非能預期某乙會認同「殺人是錯的」,否則「殺人是錯的」不宜當作前提,而應另外提供理據。 </p><p>乞題論證通常是自我中心的,論者試圖聽者證立,卻選擇了與自身背景信念一致、而非與聽者背景信念一致的前提,因而無法成功說服。</p> <h4><span id=".E4.B9.9E.E9.A1.8C.E7.9A.84.E5.AF.A6.E4.BE.8B"></span><span id="乞題的實例">乞題的實例</span></h4> <blockquote style="float: none; margin: 0.7em 0.3em; border: solid 1px #E0CB52; border-left: solid 5px #E0CB52; padding: 0.3em 0.7em; background-color: #FCFAEE;"> </blockquote> <p>甲的說法是一個論證,前提為「他(小明)有罪」,結論為「小明有罪」。此例乙顯然未有理由同意小明有罪(否則就不會問為什麼),他自然不會同意前提「他(小明)有罪」,此時甲應提供「他(小明)有罪」以外的理由證明小明有罪,但甲沒有這麼做,結果甲的論證對乙毫無說服力可想而知。這是一個使用有爭議前提卻未提供理由支持的例子。 </p><p>從另一個角度來看,前提「他(小明)有罪」與結論「小明有罪」兩者實際上意義相同,可將此命題視為既是前提也是結論,如此便是用結論支持前提,這違反了質疑律,使論證缺乏說服力。 </p> <blockquote style="float: none; margin: 0.7em 0.3em; border: solid 1px #E0CB52; border-left: solid 5px #E0CB52; padding: 0.3em 0.7em; background-color: #FCFAEE;"> </blockquote> <p>本例的前提「美國人都很有錢」比結論「美籍教師彼得很有錢」顯然更可疑、更需要證明,這使得不同意結論的人極可能也不會同意前提,因此這個論證非常可能會乞題。 </p> <blockquote style="float: none; margin: 0.7em 0.3em; border: solid 1px #E0CB52; border-left: solid 5px #E0CB52; padding: 0.3em 0.7em; background-color: #FCFAEE;"> </blockquote> <p>本例的前提「合理的法律和司法判決和個人感受無關」這點相當可疑、需要證明,這是因為有理由認為,對當事人主觀感受的同理心在司法正義的實現中至為重要,對包括刑事政策在內的任何公共政策的制定和實行也至為重要,雖說同理心不代表認可當事人,但一般人很難接受司法或公共政策可以不充分理會當事人主觀感受,尤其犯罪受害者主觀感受的看法,因此若主張「合理的法律和司法判決」與「個人主觀感受」無關,可能會乞題。 </p> <blockquote style="float: none; margin: 0.7em 0.3em; border: solid 1px #E0CB52; border-left: solid 5px #E0CB52; padding: 0.3em 0.7em; background-color: #FCFAEE;"> </blockquote> <p>考慮未明言的隱藏前提,本例論證可分析為: </p> <ul><li>湯姆必須找到好工作(隱藏前提)</li> <li>湯姆必須減少花在玩樂和社團活動的時間,才能讀好書(隱藏前提)</li> <li>湯姆不讀好書以後一定會找不到好工作(前提)</li> <li>因此,湯姆必須減少花在玩樂和社團活動的時間(結論)</li></ul><p>然而這些前提都可能有爭議,在特定情境下可能會是不當的,例如,如果湯姆顯然不擅長讀書,但非常擅長演戲,且正有星探嘗試挖掘,「湯姆不讀好書以後一定會找不到好工作」可能是不當預設;如果湯姆是讀書天才,「湯姆必須減少花在玩樂和社團活動的時間,才能讀好書」可能是不當預設;如果湯姆的價值觀就是沒有好工作也無所謂,「湯姆必須找到好工作」便是不當預設(需要提供理由說服湯姆接受)。此類情境下這樣的論證便有乞題之虞。 </p> <blockquote style="float: none; margin: 0.7em 0.3em; border: solid 1px #E0CB52; border-left: solid 5px #E0CB52; padding: 0.3em 0.7em; background-color: #FCFAEE;"> </blockquote> <p>甲的論證形式是:「說謊是不道德的」→「我們不該說謊」→「剛才即使是為了保護被壞人追殺的朋友,乙也不應該說謊」,及「我們不該說謊」→「說謊是不道德的」。此例乙使用了來自前提的中介理由支持前提,違反了質疑律,使論證缺乏說服力。 </p> <h4><span id=".E6.89.B9.E8.A9.95_2"></span><span id="批評_2">批評</span></h4> <p>哲學家向來的信條是找出規範性的準則以區別適當的證成與不適當的證成,他們期待這準則是非關情境的,是所有理性人、所有好的證成都該遵遁的,也這樣期待著乞題判準。語用判準認為,只要論者試圖說服聽者,而論者預設的前提有悖於聽者的信念,便是乞題,這使得好與不好的證成變成只是相對於論者和聽者的信念。 </p> <h2><span id=".E7.9B.B8.E9.97.9C.E8.AC.AC.E8.AA.A4"></span><span id="相關謬誤">相關謬誤</span></h2> <ul><li>不當預設:乞題是不當預設謬誤的一種。</li> <li>乞題類比:即把不應視為理所當然的類比作為前提,此屬乞題的一類。</li> <li>循環論證:乞題與循環論證有很大交集,但兩者為等同或何者屬於何者,則視二者的界定方式而定。一般而言乞題的主要判準是預設了不適當的前提,判準可能為形式上是否預設結論或語境上是否具說服力;循環論證的主要判準是循環支持的形式,可能考慮或不考慮語境上是否恰當,可能包括或不包括循環因果、循環定義、循環解釋等非以證成命題為目的推理方式。</li> <li>廢話謬誤:乞題中直接推論的情況是恆真句,如「小明有罪,因為他有罪」、「小明很受女生歡迎,因為他很有女性緣」,此時亦可視作廢話謬誤。</li> <li>抵消假設</li></ul><h2><span id=".E6.B3.A8.E9.87.8B"></span><span id="注釋">注釋</span></h2> <h2><span id=".E5.8F.83.E8.80.83.E8.B3.87.E6.96.99"></span><span id="參考資料">參考資料</span></h2> <ul><li><cite class="citation journal">劉春傑; 武宏志. 论证的预设 <span>(PDF)</span>. 內蒙古師大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span> [<span>2014-03-24</span>]</span>. (原始內容 <span>(PDF)</span>存檔於2014-03-24) <span title="連接到中文(中國大陸)網頁">(中文(中國大陸))</span>.</cite><span title="ctx_ver=Z39.88-2004&amp;rfr_id=info%3Asid%2Fzh.wikipedia.org%3A%E4%B9%9E%E9%A1%8C&amp;rft.atitle=%E8%AE%BA%E8%AF%81%E7%9A%84%E9%A2%84%E8%AE%BE&amp;rft.au=%E5%88%98%E6%98%A5%E6%9D%B0&amp;rft.genre=article&amp;rft.issue=1&amp;rft.jtitle=%E5%86%85%E8%92%99%E5%8F%A4%E5%B8%88%E5%A4%A7%E5%AD%A6%E6%8A%A5%28%E5%93%B2%E5%AD%A6%E7%A4%BE%E4%BC%9A%E7%A7%91%E5%AD%A6%E7%89%88%29&amp;rft.volume=28&amp;rft_id=http%3A%2F%2F219.244.0.22%2Fljx%2Fpapers%2Fsupresition.PDF&amp;rft_val_fmt=info%3Aofi%2Ffmt%3Akev%3Amtx%3Ajournal"><span> </span></span>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li> <li><cite class="citation journal">黃慶明. 兩個非形式謬誤商榷. 華岡文科學報. <span> [<span>2014-03-24</span>]</span>.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9-22) <span title="連接到中文(中國大陸)網頁">(中文(中國大陸))</span>.</cite><span title="ctx_ver=Z39.88-2004&amp;rfr_id=info%3Asid%2Fzh.wikipedia.org%3A%E4%B9%9E%E9%A1%8C&amp;rft.atitle=%E5%85%A9%E5%80%8B%E9%9D%9E%E5%BD%A2%E5%BC%8F%E8%AC%AC%E8%AA%A4%E5%95%86%E6%A6%B7&amp;rft.au=%E9%BB%83%E6%85%B6%E6%98%8E&amp;rft.genre=article&amp;rft.issue=26&amp;rft.jtitle=%E8%8F%AF%E5%B2%A1%E6%96%87%E7%A7%91%E5%AD%B8%E5%A0%B1&amp;rft_id=http%3A%2F%2Fwww.airitilibrary.com%2FPublication%2FalDetailedMesh%3FDocID%3D10163018-200309-x-26-117-133-a&amp;rft_val_fmt=info%3Aofi%2Ffmt%3Akev%3Amtx%3Ajournal"><span> </span></span>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li> <li><cite class="citation journal">Walter Sinnott-Armstrong. Begging the Question <span>(PDF)</span>. Australasian Journal of Philosophy. 1999, <b>77</b> (2): 174–191 <span> [<span>2014-03-24</span>]</span>. (原始內容存檔 <span>(PDF)</span>於2021-01-22) <span title="連接到英語網頁">(英語)</span>.</cite><span title="ctx_ver=Z39.88-2004&amp;rfr_id=info%3Asid%2Fzh.wikipedia.org%3A%E4%B9%9E%E9%A1%8C&amp;rft.atitle=Begging+the+Question&amp;rft.au=Walter+Sinnott-Armstrong&amp;rft.date=1999&amp;rft.genre=article&amp;rft.issue=2&amp;rft.jtitle=Australasian+Journal+of+Philosophy&amp;rft.pages=174-191&amp;rft.volume=77&amp;rft_id=http%3A%2F%2Fsites.duke.edu%2Fwsa%2Fpapers%2Ffiles%2F2011%2F05%2Fwsa-beggingthequestion1999.pdf&amp;rft_val_fmt=info%3Aofi%2Ffmt%3Akev%3Amtx%3Ajournal"><span> </span></span>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li></ul><h2><span id=".E5.A4.96.E9.83.A8.E9.80.A3.E7.B5.90"></span><span id="外部連結">外部連結</span></h2> <ul><li><span title="英語">(英文)</span>Beg (Begging) the Question: What Does it Mean?(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li></ul><!-- NewPP limit report Parsed by mw2286 Cached time: 20230504210146 Cache expiry: 1814400 Reduced expiry: false Complications: [show‐toc] CPU time usage: 0.479 seconds Real time usage: 0.611 seconds Preprocessor visited node count: 4279/1000000 Post‐expand include size: 276052/2097152 bytes Template argument size: 37868/2097152 bytes Highest expansion depth: 27/100 Expensive parser function count: 22/500 Unstrip recursion depth: 0/20 Unstrip post‐expand size: 25809/5000000 bytes Lua time usage: 0.171/10.000 seconds Lua memory usage: 4771222/52428800 bytes Number of Wikibase entities loaded: 2/400 --><!-- Transclusion expansion time report (%,ms,calls,template) 100.00% 434.140 1 -total 44.65% 193.830 1 Template:Reflist 41.44% 179.899 2 Template:Navbox_with_collapsible_sections 34.51% 149.826 1 Template:批判性思考 23.42% 101.677 6 Template:Navbox 19.67% 85.387 1 Template:認知偏誤 17.94% 77.888 9 Template:Cite_book 13.05% 56.650 5 Template:Lang 12.00% 52.114 5 Template:Category_handler 9.69% 42.063 6 Template:Link-en -->
**乞題**(英語:begging the question 或 question begging;拉丁語:petitio principii),又稱**竊取論點**、**乞求論點**、**丐題**等等,是在論證時把不該視為理所當然的命題預設為理所當然,這是一種不當預設的非形式謬誤。 乞題和循環論證高度相關但不完全一樣,兩者為等同或何者屬於何者,則視二者的界定方式而定。一般而言乞題的主要判準是預設了不適當的前提,判準可能為形式上是否預設結論或語境上是否具說服力;循環論證的主要判準是循環支持的形式,可能考慮或不考慮語境上是否恰當,可能包括或不包括循環因果、循環定義、循環解釋等非以證成命題為目的推理方式。 ## 語源 「乞題」一詞最早出自亞里斯多德《前分析篇》第二卷第十六章的希臘語「τὸ ἐν ἀρχῇ αἰτεῖσθαι (_to en archei aiteisthai_)」。其中「αἰτεῖσθαι」意為「要求」、「請求」,或邏輯學上的「假定」、「預設」;「ἀρχῇ」意為「起始」、「起源」。 中世紀的翻譯者把這個詞譯為拉丁語「petitio principii」。其中「petitio」在古典時代早期是指「要求」、「請求」,但古典時代晚期亦用於邏輯學上的「假定」、「預設」;「principii」意為「起始」、「起源」。 拉丁語版本在 16 世紀譯成了英語「begging the question」。其中「beg」意為「請求」、「乞討」;而「question」(「問題」)可理解為「議題」(討論中、爭議中的主題)或「疑問」。 從亞氏的文本看來,其原意是描述把起始論點(試圖證明的論點,即結論)預設為真的不當論證方式,故整個詞應理解為「預設起始點」、「預設論點」、「預設結論」,或英語的「assuming/postulating the initial point」,也因此有人認為「begging the question」是不恰當的翻譯,把意思從「預設論點」詮釋成了「請求論點」。 英語用法流行後衍生了其他解讀方式,常見的一種是把「beg」或對應的「petitio」理解作「要求」、「請求」,把拉丁語的「principii」理解作論證的前提,英語的「question」理解為有爭議的前提,因此將「begging the question」理解為「請求前提」,即請求對方認同自己預設的前提,而成為「預設了有爭議前提」的謬誤。 由於「beg」與「question」其他更常用的意義,加上當某人預設論點時,容易引人質問,或讓人質疑某人閃躲、忽視問題,現代英語人也常把「begging the question」當作「掀起問題」、「閃躲問題」、「忽視問題」使用。例如:「媽媽說不讀好書就會沒出息,因此考試前禁止玩耍。這是『乞題』(掀起問題/閃躲問題/忽視問題):為什麼不讀好書就會沒出息?」「炎熱的天氣『掀起問題』:活動要繼續進行嗎?」 ## 定義 乞題的界定可大致歸為兩大類,一為承續亞氏的界定,將乞題定義為「預設了結論為真」,這是一種語形上的界定;亦有人提出語用判準,將乞題定義為「預設了不應預設的前提」,以含括更多直覺上為不當預設的不恰當推理。 ### 乞題的語形分析 按亞里斯多德的描述,乞題是把原始論點預設為真的不當論證方式。 有些事是可自然知道的,或稱作**不證自明**,有些事則須從其他事得知。如有人提出非不證自明的論點,卻讓它用自身證明自身,他就是預設原始論點,亦即乞題。 這種讓論點自身證明自身的方式有很多種,最明顯的是主張「甲,因為甲」;另一種方式是主張諸如「甲,因為乙;乙,因為丙;丙,因為甲」,或者「甲,因為甲、乙、和丙」,這些都可以化約為「甲,因為甲」。 這種「甲,因為甲」的論證是失敗的,它只說明了「如果甲為真,則甲為真」,但除非甲不證自明,否則甲是否為真還是不確定。 > > 這是最簡化的版本,即「甲,因為甲」。 > > 這個論證的前提「女人體力沒(像男人)那麼好」很明顯只是結論「男人體力最好」的換句話說,因此也是「甲,因為甲」。 香港入境處拒絕批准女同志的伴侶以受養人(其配偶)身份留港,並指出: > > 2018 年,香港終審法院指有關說法將被挑戰的準則用作自己的理據,是循環論證,因此不接納此論點。 > > 大寶的論證是:「大寶拿到比較多的蛋糕,因為大寶比較聰明;大寶比較聰明,因為大寶拿到比較多的蛋糕」,這相當於「甲,因為乙;乙,因為甲」的形式,可化約為「甲,因為甲」,因此大寶乞題。 #### 三段論之中的乞題 亞里斯多德是最早建立三段論邏輯架構的人,他對乞題的界定也包括了三段論的推理。 假設有人打算論證甲屬於丙,而甲屬於乙是不確定的。如果他預設甲屬於乙,此時尚無法確定他是否乞題,但由於「甲屬於乙」是不確定的,而不確定的事不能當做預設,因此這不是合格的論證。如已知乙和丙等同,或乙能轉換為丙,或乙屬於丙,他就乞題,因為此時預設甲屬於乙就相當於預設甲屬於丙,而甲屬於丙就是原論點。 類似地,假設有人打算論證甲屬於丙,而乙屬於丙是不確定的。如果他預設乙屬於丙,就是不合格的論證,但未必乞題。如已知甲和乙等同,或甲能轉換為乙,或甲屬於乙,他就乞題。 推而廣之,有效的三段論涉及兩個前提與一個結論,如果兩個前提都是確定的,就是合適的論證;如已知其中一個前提,而在不確定另一前提下預設另一前提,就是乞題。 > > 令甲為「上帝」,乙為「是擁有一切美德的」,丙為「是仁愛的」。待證論點為甲屬於丙,此論證預設了甲屬於乙,且已知乙屬於丙,故此論證相當於預設甲屬於丙,如果甲屬於乙是不確定的,本論證就乞題。 > > 令甲為「彼得」,乙為「美國人」,丙為「是很有錢的」。待證論點為甲屬於丙,此論證預設了乙屬於丙,且已知甲屬於乙,故此論證相當於預設甲屬於丙,如果乙屬於丙是不確定的,本論證就乞題。 #### 批評 **直接推論**是由命題推導出邏輯蘊涵的命題,例如: * 所有甲都不是乙;因此,所有乙都不是甲。 * 所有甲都是乙;因此,沒有甲是非乙。 * 所有甲都是乙;因此,所有非乙都是非甲。 * 小明是老王的兒子;因此,老王是小明的爸爸。 亞里斯多德的學說主要是針對科學論證與辯證論證的場合,他認為邏輯上等同的事都有相同的知識力,直接推論不能帶來新知識,因而二個以上的前提才能構成推理。比如有人想知道「為什麼小明是老王的兒子?」此時告訴他「因為老王是小明的爸爸」顯然不是好理由;如果有人質疑「你怎麼知道倉庫裡有 548 個西瓜?」主張「因為倉庫裡有 137 個西瓜箱,每個箱子裡有 4 個西瓜,因此倉庫裡有 548 個西瓜。」也不會是個好論證。 儘管如此,有些人認為,邏輯上等同的命題未必有相同的知識力,或者雖有相同的知識力但可能有訊息或有用,因為有些邏輯等同關係較原始、較易察覺,有些則較不原始、不易察覺,即使兩命題在邏輯上等同,心理上、認知上卻未必相同,導致直接推論有時會讓人覺得有訊息,例如: * 換質換位推理:認同「哲學家都是希臘人」的人不一定也會認同「野蠻人都不是哲學家」(野蠻人都不是希臘人),此時由前者推得後者便帶來了新訊息。 * 換質換位推理:想要反駁「得過獎的人都很快樂」,尋找「得過獎卻不快樂的人」的例子作為反例,相較於針對其換質換位命題「不快樂的都是沒得過獎的人」尋找「不快樂卻得過獎的人」的例子作為反例,意義相當不同。 * 共指涉代換:「金庸是《神鵰俠侶》的作者,金庸就是查良鏞,因此,查良鏞是《神鵰俠侶》的作者」,前提「金庸是《神鵰俠侶》的作者」和結論「查良鏞是《神鵰俠侶》的作者」同義,然而在這個推論以前知道前提的人不一定知道結論,因此這推論帶來了新訊息。 * 數學演算:以雞兔同籠為例,前提為「籠裡有雞與兔,總共 35 個頭、94 隻腳」,經過數學演算得結論為「籠裡有 23 隻雞、12 隻兔」。雖然前提與結論同義,但從前提不易直接想到結論,許多人可能相信前提卻未相信結論,此時數學演算便帶來了新訊息。 * 自我證成:比如某甲說「有些推論是用口說的,因此,有些推論是用口說的」,這推論是有說服力的,因為聽者聽到這段用口說的推論後便有理由相信「有些推論是用口說的」,因而這推論帶來了新訊息。 亞里斯多德的描述相當簡略,然而除了形式判準外,也提及了「不證自明」與「不確定」,他主張「科學論證時,如事實上各詞項有前述關係,便是乞題;辯證論證時,如一般認為各詞項有前述關係,便是乞題」,一般也認為已知的事或比結論更廣為人知的事可視作不證自明的或確定的,因此上述例子的可能辯護之一是:由於那些例子的結論並非「非不證自明」,不能判定為乞題。然而,一旦把「不證自明」與「不確定」也列入判定乞題的要件,如何判定一命題是否為「不證自明」或「不確定」便成了另一個爭議焦點,也讓乞題的判定更依賴情境決定。 ### 乞題的語用分析 從語用角度來看,乞題是在論證時使用了缺乏適當支持的有爭議前提作為推論基礎,導致論證缺乏說服力。 所謂「有爭議的前提」是指語境上證立對象難以認同的前提(例如:某甲打算用**丙前提**向某乙證明**某乙**應該同意丁事,而**某乙**不同意**丙前提**)。所謂「缺乏適當支持」是指論者未提出理由支持前提,或者用從前提推理而得的結論或中介理由支持前提。 * * * #### 論證的預設 就論證的目的來看,一個論證要成功,須滿足四個基本預設: 1. **理由律**:論證必須為想支持的命題提供理由。沒有提供理由就不是論證。 2. **相異律**:提供的理由和想支持的命題必須是不同的命題。因為命題自己證明自己無法擴展認知,論證也無意義。 3. **質疑律**:理由的可疑程度必須比想支持的命題的可疑程度小。如果理由比想支持的命題更可疑、更難以被接受,對方肯定會質疑理由,該論證便無說服力。 4. **可能律**:理由必須有可能為真。如果理由不可能為真,便不可能支持想支持的命題,比如必定為假的邏輯矛盾、彼此不一致的理由、或者與已被廣為接受的命題衝突的理由(除非另外提供理由化解衝突),必然會導致不健全論證。必定為真的邏輯真理雖然可能性為 100%,但它們空洞無內容,一般只用作形式框架。這裡的可能性是相對於說服對象的知識與信念,應大於 0% 而小於 100%,當一個理由的可能性(或可信度)低到一定程度,論證便無法被接受。 乞題論證之所以不當,在於它違背了這些論證預設:如果使用對待說服對象而言可疑而難以接受的前提,亦不提供理由支持,便違反了可能律。 另一方面,基於質疑律的要求,論證的前提的可疑程度必須較結論與中介理由低,如果用結論或中介理由支持前提,便是用可疑程度高的支持可疑程度低的,違反了質疑律。 #### 論者證立與聽者證立 論證可分為論者證立與聽者證立。若論者的意圖是說服聽者**論者**有理由相信結論,則屬**論者證立**;若論者的意圖是說服聽者**聽者**有理由相信結論,則屬**聽者證立**。 若某甲試圖向某乙證明**某甲**有理由支持死刑,此屬論者證立,只要某甲相信「殺人是錯的」便可把它當作前提;若某甲試圖向某乙證明**某乙**有理由支持死刑,便屬聽者證立,除非能預期某乙會認同「殺人是錯的」,否則「殺人是錯的」不宜當作前提,而應另外提供理據。 乞題論證通常是自我中心的,論者試圖聽者證立,卻選擇了與自身背景信念一致、而非與聽者背景信念一致的前提,因而無法成功說服。 #### 乞題的實例 > > 甲的說法是一個論證,前提為「他(小明)有罪」,結論為「小明有罪」。此例乙顯然未有理由同意小明有罪(否則就不會問為什麼),他自然不會同意前提「他(小明)有罪」,此時甲應提供「他(小明)有罪」以外的理由證明小明有罪,但甲沒有這麼做,結果甲的論證對乙毫無說服力可想而知。這是一個使用有爭議前提卻未提供理由支持的例子。 從另一個角度來看,前提「他(小明)有罪」與結論「小明有罪」兩者實際上意義相同,可將此命題視為既是前提也是結論,如此便是用結論支持前提,這違反了質疑律,使論證缺乏說服力。 > > 本例的前提「美國人都很有錢」比結論「美籍教師彼得很有錢」顯然更可疑、更需要證明,這使得不同意結論的人極可能也不會同意前提,因此這個論證非常可能會乞題。 > > 本例的前提「合理的法律和司法判決和個人感受無關」這點相當可疑、需要證明,這是因為有理由認為,對當事人主觀感受的同理心在司法正義的實現中至為重要,對包括刑事政策在內的任何公共政策的制定和實行也至為重要,雖說同理心不代表認可當事人,但一般人很難接受司法或公共政策可以不充分理會當事人主觀感受,尤其犯罪受害者主觀感受的看法,因此若主張「合理的法律和司法判決」與「個人主觀感受」無關,可能會乞題。 > > 考慮未明言的隱藏前提,本例論證可分析為: * 湯姆必須找到好工作(隱藏前提) * 湯姆必須減少花在玩樂和社團活動的時間,才能讀好書(隱藏前提) * 湯姆不讀好書以後一定會找不到好工作(前提) * 因此,湯姆必須減少花在玩樂和社團活動的時間(結論) 然而這些前提都可能有爭議,在特定情境下可能會是不當的,例如,如果湯姆顯然不擅長讀書,但非常擅長演戲,且正有星探嘗試挖掘,「湯姆不讀好書以後一定會找不到好工作」可能是不當預設;如果湯姆是讀書天才,「湯姆必須減少花在玩樂和社團活動的時間,才能讀好書」可能是不當預設;如果湯姆的價值觀就是沒有好工作也無所謂,「湯姆必須找到好工作」便是不當預設(需要提供理由說服湯姆接受)。此類情境下這樣的論證便有乞題之虞。 > > 甲的論證形式是:「說謊是不道德的」→「我們不該說謊」→「剛才即使是為了保護被壞人追殺的朋友,乙也不應該說謊」,及「我們不該說謊」→「說謊是不道德的」。此例乙使用了來自前提的中介理由支持前提,違反了質疑律,使論證缺乏說服力。 #### 批評 哲學家向來的信條是找出規範性的準則以區別適當的證成與不適當的證成,他們期待這準則是非關情境的,是所有理性人、所有好的證成都該遵遁的,也這樣期待著乞題判準。語用判準認為,只要論者試圖說服聽者,而論者預設的前提有悖於聽者的信念,便是乞題,這使得好與不好的證成變成只是相對於論者和聽者的信念。 ## 相關謬誤 * 不當預設:乞題是不當預設謬誤的一種。 * 乞題類比:即把不應視為理所當然的類比作為前提,此屬乞題的一類。 * 循環論證:乞題與循環論證有很大交集,但兩者為等同或何者屬於何者,則視二者的界定方式而定。一般而言乞題的主要判準是預設了不適當的前提,判準可能為形式上是否預設結論或語境上是否具說服力;循環論證的主要判準是循環支持的形式,可能考慮或不考慮語境上是否恰當,可能包括或不包括循環因果、循環定義、循環解釋等非以證成命題為目的推理方式。 * 廢話謬誤:乞題中直接推論的情況是恆真句,如「小明有罪,因為他有罪」、「小明很受女生歡迎,因為他很有女性緣」,此時亦可視作廢話謬誤。 * 抵消假設 ## 注釋 ## 參考資料 * 劉春傑;武宏志。论证的预设 (PDF). 內蒙古師大學報 (哲學社會科學版). [2014-03-24]. (原始內容 (PDF) 存檔於 2014-03-24) (中文(中國大陸)).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黃慶明。兩個非形式謬誤商榷。華岡文科學報. [2014-03-24]. (原始內容存檔於 2020-09-22) (中文(中國大陸)).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Walter Sinnott-Armstrong. Begging the Question (PDF). Australasian Journal of Philosophy. 1999, **77** (2): 174–191 [2014-03-24]. (原始內容存檔 (PDF) 於 2021-01-22) (英語).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外部連結 * (英文)Beg (Begging) the Question: What Does it Mean?(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null
27,744
2023-04-16T12:26:05Z
75,098,055
丐词魔术
3,318,785
<p><b>小行星20804</b>(20804 Etter)是一顆繞太陽運轉的小行星,為主小行星帶小行星。該小行星於2000年9月25日發現。 </p> <h2><span id=".E8.BD.A8.E9.81.93.E5.8F.82.E6.95.B0"></span><span id="轨道参数">軌道參數</span></h2> <p>小行星20804的軌道半長軸為2.4207197 UA,離心率為0.178。 </p> <h2><span id=".E5.8F.82.E8.80.83.E6.96.87.E7.8C.AE"></span><span id="参考文献">參考文獻</span></h2>
**小行星 20804**(20804 Etter)是一顆繞太陽運轉的小行星,為主小行星帶小行星。該小行星於 2000 年 9 月 25 日發現。 ## 軌道參數 小行星 20804 的軌道半長軸為 2.4207197 UA,離心率為 0.178。 ## 參考文獻
null
1,332
2023-03-14T06:40:07Z
25,766,791
2000_SW209
8,155,902
<p>化學式<b>C<sub>2</sub>H<sub>6</sub>N<sub>2</sub></b>,分子量 58.08,可能指: </p> <ul><li><span data-orig-title="二氮杂环丁烷" data-lang-code="pl" data-lang-name="波蘭語" data-foreign-title="Diazetydyna"><span>二氮雜環丁烷</span></span> <ul><li><span data-orig-title="1,2-二氮杂环丁烷" data-lang-code="pl" data-lang-name="波蘭語" data-foreign-title="1,2-diazetydyna"><span>1,2-二氮雜環丁烷</span></span> PubChem:18758830;CAS號5687-01-4</li> <li><span data-orig-title="1,3-二氮杂环丁烷" data-lang-code="pl" data-lang-name="波蘭語" data-foreign-title="1,3-diazetydyna"><span>1,3-二氮雜環丁烷</span></span> PubChem:18387118;CAS號5663-08-1</li></ul></li> <li>偶氮甲烷 CAS號:503-28-6</li> <li>乙脒 CAS號:143-37-3</li> <li>乙烯-1,1-二胺 CAS號:4363-36-4</li></ul><!-- NewPP limit report Parsed by mw2359 Cached time: 20230416163035 Cache expiry: 1814400 Reduced expiry: false Complications: [] CPU time usage: 0.103 seconds Real time usage: 0.136 seconds Preprocessor visited node count: 1151/1000000 Post‐expand include size: 7881/2097152 bytes Template argument size: 1393/2097152 bytes Highest expansion depth: 27/100 Expensive parser function count: 3/500 Unstrip recursion depth: 0/20 Unstrip post‐expand size: 0/5000000 bytes Lua time usage: 0.019/10.000 seconds Lua memory usage: 1527167/52428800 bytes Number of Wikibase entities loaded: 0/400 --><!-- Transclusion expansion time report (%,ms,calls,template) 100.00% 102.140 1 -total 45.72% 46.699 3 Template:Link-pl 32.16% 32.846 1 Template:MolFormDisambig 20.64% 21.080 1 Template:Dmbox 18.79% 19.190 1 Template:Category_handler 11.76% 12.011 5 Template:CAS 11.49% 11.731 1 Template:Category_handler/numbered 10.10% 10.319 1 Template:Namespace_detect 8.37% 8.554 1 Template:MolFormDisambigNav 8.16% 8.332 1 Template:Str_mid --><!-- Saved in parser cache with key zhwiki:pcache:idhash:8155902-0!userlang=zh-tw!zh-tw and timestamp 20230416163035 and revision id 74217961. Rendering was triggered because: page-view -->
化學式 **C2H6N2**,分子量 58.08,可能指: * 二氮雜環丁烷 * 1,2 - 二氮雜環丁烷 PubChem:18758830;CAS 號 5687-01-4 * 1,3 - 二氮雜環丁烷 PubChem:18387118;CAS 號 5663-08-1 * 偶氮甲烷 CAS 號:503-28-6 * 乙脒 CAS 號:143-37-3 * 乙烯 - 1,1 - 二胺 CAS 號:4363-36-4
null
578
2023-04-11T07:23:16Z
74,217,961
C2H6N2
216,172
<p class="mw-empty-elt"> </p> <p><b>正肝去氧核糖核酸病毒屬</b>(<i>Orthohepadnavirus</i>)又譯作<b>正肝病毒屬</b>,是肝病毒科(Hepadnaviridae)的一個屬,主要感染對象為脊椎動物。 </p><p>代表種: </p> <ul><li>肝炎病毒B型(Hepatitis B virus, HBV)又譯作B型肝炎病毒。</li></ul><h2><span id=".E5.A4.96.E9.83.A8.E9.80.A3.E7.B5.90"></span><span id="外部連結">外部連結</span></h2> <ul><li>微生物免疫學-Hepadnaviridae(肝病毒科)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li></ul>
**正肝去氧核糖核酸病毒屬**(_Orthohepadnavirus_)又譯作**正肝病毒屬**,是肝病毒科(Hepadnaviridae)的一個屬,主要感染對象為脊椎動物。 代表種: * 肝炎病毒 B 型 (Hepatitis B virus, HBV)又譯作 B 型肝炎病毒。 ## 外部連結 * 微生物免疫學 - Hepadnaviridae (肝病毒科)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null
642
2023-03-14T15:00:54Z
69,462,390
Orthohepadnavirus
6,839,154
<p><b>夏威夷凱</b>(英語:<span lang="en">Hawaii Kai</span>)是位於美國夏威夷州檀香山縣的一個非建制地區。該地的面積和人口皆未知。 </p> <h2><span id=".E5.9C.B0.E7.90.86"></span><span id="地理">地理</span></h2> <p>夏威夷凱的座標為<link rel="mw-deduplicated-inline-style" href="mw-data:TemplateStyles:r65292569"><span><span><span title="此地的地圖、航拍照片和其他數據"><span>21°16′41″N</span> <span>157°42′03″W</span></span></span></span>,而該地的平均海拔高度為8米(即26英尺)。 </p> <h2><span id=".E5.8F.83.E8.80.83.E6.96.87.E7.8D.BB"></span><span id="參考文獻">參考文獻</span></h2> <!-- NewPP limit report Parsed by mw1379 Cached time: 20230505062148 Cache expiry: 1814400 Reduced expiry: false Complications: [vary‐revision‐sha1] CPU time usage: 0.581 seconds Real time usage: 0.699 seconds Preprocessor visited node count: 2913/1000000 Post‐expand include size: 188550/2097152 bytes Template argument size: 16876/2097152 bytes Highest expansion depth: 21/100 Expensive parser function count: 5/500 Unstrip recursion depth: 0/20 Unstrip post‐expand size: 3300/5000000 bytes Lua time usage: 0.337/10.000 seconds Lua memory usage: 18917171/52428800 bytes Number of Wikibase entities loaded: 1/400 --><!-- Transclusion expansion time report (%,ms,calls,template) 100.00% 570.993 1 -total 47.39% 270.621 1 Template:Infobox_settlement 40.07% 228.776 1 Template:Infobox 23.81% 135.952 1 Template:Lang-en 12.21% 69.740 1 Template:Reflist 11.36% 64.893 1 Template:Cite_gnis 10.96% 62.562 1 Template:Cite_web 10.53% 60.117 1 Template:NoteTA 9.94% 56.767 5 Template:Both 7.90% 45.109 2 Template:Coord -->
**夏威夷凱**(英語:Hawaii Kai)是位於美國夏威夷州檀香山縣的一個非建制地區。該地的面積和人口皆未知。 ## 地理 夏威夷凱的座標為 21°16′41″N 157°42′03″W,而該地的平均海拔高度為 8 米(即 26 英尺)。 ## 參考文獻
{ "globe": "earth", "lat": 21.27805556, "lon": -157.70083333 }
2,301
2023-05-02T00:46:53Z
57,297,116
夏威夷凱_(夏威夷州)
5,590,979
<p><span></span> </p><p><b>西米尼夫卡</b>(烏克蘭語:<span lang="uk">Симинівка</span>)是位於烏克蘭東部的村莊,由哈爾科夫州丘胡伊夫區的<span data-orig-title="沃夫昌斯克市鎮" data-lang-code="uk" data-lang-name="烏克蘭語" data-foreign-title="Вовчанська міська громада"><span>沃夫昌斯克市鎮</span></span>負責管轄。該村始建於1660年,面積0.14平方公里,海拔高度126米,2001年人口331,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2,347.5人。 </p> <h2><span id=".E5.8F.83.E8.80.83.E8.B3.87.E6.96.99"></span><span id="參考資料">參考資料</span></h2> <ul><li>Червоноармійське Перше</li> <li>Історія міст та сіл УРСР (рос.)</li> <li>Погода в селі Червоноармійське Перше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li></ul>
**西米尼夫卡**(烏克蘭語:Симинівка)是位於烏克蘭東部的村莊,由哈爾科夫州丘胡伊夫區的沃夫昌斯克市鎮負責管轄。該村始建於 1660 年,面積 0.14 平方公里,海拔高度 126 米,2001 年人口 331,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 2,347.5 人。 ## 參考資料 * Червоноармійське Перше * Історія міст та сіл УРСР (рос.) * Погода в селі Червоноармійське Перше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globe": "earth", "lat": 50.21388889, "lon": 36.89388889 }
1,167
2023-04-16T12:30:47Z
76,647,804
西米尼夫卡
203,046
<p><b>海珠橋</b>位於中華人民共和國廣東省廣州市區跨越珠江的第一座橋梁,連接越秀區及海珠區,北連廣州起義路,南接江南大道北。 </p><p>2013年12月6日上午,廣州市文物管理委員會和廣州市歷史文化名城保護委員會2013年第三次會議審議並通過《廣州市歷史建築(第一批)推薦名單》,海珠橋成為300餘處首批被認定的歷史建築之一。</p> <h2><span id=".E5.8E.86.E5.8F.B2"></span><span id="历史">歷史</span></h2> <h3><span id=".E6.97.A9.E6.9C.9F"></span><span id="早期">早期</span></h3> <p>1920年代末,陳濟棠主政廣東時期,廣州市政府決定興建跨珠江橋梁,經過廣州城市設計委員會公開徵集設計圖則及廣州市工務局的測量後,決定在市區珠江河段的河面最窄處,即珠江北岸的維新路(今起義路)至珠江南岸的廠前街(今南華東路),建造第一座連接兩岸的鋼結構開合式跨江大橋。 </p><p>民國十八年(1929年)4月5日,廣州城市設計委員會對於籌劃海珠鐵橋計劃,經多次開會討論進行,決定採取廣告徵求方法,甲等1000元,乙等600元,丙等300元,又經呈報市政委員長核定,將徵求繪製珠江鐵橋圖則廣告及設計要點草圖等提出,刊登在廣州、香港和上海等中西文日報,公開徵求,取錄給獎後,即依照原稿圖樣工程建築。 </p><p>同年11月20日,廣州建築珠江鐵橋一事已簽訂合約,由美國建築橋梁專家負責興建,經與市政府磋商後決定,同時實行河北的填堤,橋梁工程費300萬,由西堤填築至海珠公園(公園原位於長堤大馬路以南),工程費200萬,合共500萬,並由市府飭令市財政局先付定銀5萬兩,其餘分期照約支付。11月19日,廣州市財政局奉令撥款,並呈復市政府備案。 </p><p>《廣州民國日報》1929年12月4日的部分報導: </p> <p>海珠橋從1929年12月1日開始動工,美國慎昌洋行(Anderson Meyers &amp; Co., Ltd.)以103.2萬兩銀的低價奪得承建權,由馬克敦公司(McDonnell &amp; Gorman)公開承建,稱之為「珠江大鐵橋」(<span lang="en">Pearl River Bridge</span>)。落成之後稱為「海珠大鐵橋」,英文為市內慣用的粵式郵政拼音「<span lang="en">Hoi Chu Bridge</span>」。 </p><p>經過3年多的施工,大橋於1933年2月15日正式落成通車,橋身全長356.67米,主橋長182.9米,闊18.3米,為簡支拱形下承鋼桁架梁,橋心高度(離水線)8米,全橋四躉,二、三躉之間相距50米,橋上設有機關電掣,能將中段橋面向上開合,方便船隻從橋下通過,大橋的貫通第一次使河北和河南實現直接相連。以其臨近「海珠石」改名為「海珠橋」,為當時廣州市區唯一一座跨過珠江的橋梁,也是當時中國惟一的可開合鐵橋。在落成時,曾任國民政府主席和廣東省省長的胡漢民為大橋題字。 </p><p>當時巴金到來廣州海珠橋,有如下描述: </p> <p>1938年6月,日軍入侵廣州,派遣飛機轟炸廣州,把橋體的開合器震壞(一說為廣州淪陷後國軍敗退時炸毀了部分開合裝置),日軍還把整套設備盜走。從此大橋不可以開合,只能讓小船通過,大船則泊於黃埔碼頭。 </p> <h3><span id=".E7.82.B8.E6.AF.81.EF.BC.88.E5.9C.8B.E5.85.B1.E5.85.A7.E6.88.B0.EF.BC.89"></span><span id="炸毁(國共內戰)">炸毀(國共內戰)</span></h3> <p>1949年10月14日傍晚5時50分,在廣州戰役中戰敗的國軍撤退時將大橋炸毀,炸死群眾400餘人。事件造成珠江河面上的船家傷亡慘重,電力中斷,對廣州市的損失甚大。河南和河北的陸路交通直至大橋修復後才得以恢復。 </p> <h3><span id=".E9.87.8D.E5.BB.BA"></span><span id="重建">重建</span></h3> <p>1950年3月25日,廣州市人民政府決定重建海珠橋,在蘇聯橋梁專家吉賀諾夫等指導下,並由衡陽鐵路管理局技術員卓觀培帶領有關技術人員日夜趕工,耗費6個月時間便把海珠橋修復並通車,橋長486米,正橋182米,橋寬33米,橋上來回設有3線行車,兩邊亦設有人行道及單車道,重建後的海珠橋除橋面沒有開合功能外,外觀與原橋大致相若。重建的海珠橋最終於同年11月7日通車。1963年,被評為新版「羊城八景」之一。</p><p>1974年12月,海珠橋擴建工程正式動工,此次工程拓寬了海珠橋的行車道和人行道,在該橋東、西兩側各拓寬7.83米,並在舊橋兩側加寬各11米的預應力鋼筋混凝土結構橋,橋跨與原橋一致組合成一新的橋面體系,即新橋與舊橋合成一體。連同原鋼橋人行道合為11.24米的非機動車道和人行道,增加4柱橋墩。</p><p>1995年,又對海珠橋原橋進行了白錨式加固和除鏽保養,前者在中孔兩端加建了吊塔和拉索,變為三孔連續自錨式懸索吊橋。此外也在橋上加裝了彩燈。 </p> <link rel="mw-deduplicated-inline-style" href="mw-data:TemplateStyles:r73821836"> <h3><span id="2012.E5.B9.B4.E5.A4.A7.E4.BF.AE.E5.B7.A5.E7.A8.8B"></span><span id="2012年大修工程">2012年大修工程</span></h3> <p>2012年2月28日,海珠橋正式封閉,進行為期18個月的大修;途經海珠橋的22條公交線路改道繞行解放大橋、江灣大橋及人民橋。 </p><p>2013年8月,海珠橋大修基本完成,此次大修拆除重建了兩端地面上的引橋,並更換了主橋的鋼材。而包括1995年加建的吊塔在內的加固結構也完成了使命全部拆除,基本恢復1950年原始結構。 </p><p>2013年9月1日,海珠橋完成大修通車。</p><p>值得一提的是,1995年加建的自錨式懸索,容易被誤認為殘留的開合結構。實際上1950年重建後的海珠橋中孔為完整的鋼桁架,已無任何可開合設計。 </p><p>2019年8月3日,為配合海珠廣場升級改造工程,海珠橋全段及廣州解放紀念碑部分路段禁止車輛通行,相關經過路段的公交線路臨時遷線繞道,直到9月5日,海珠橋恢復通車。 </p> <ul class="gallery mw-gallery-traditional"><li class="gallerybox" style="width: 155px"> <li class="gallerybox" style="width: 155px"> <li class="gallerybox" style="width: 155px"> <li class="gallerybox" style="width: 155px"> <li class="gallerybox" style="width: 155px"> <li class="gallerybox" style="width: 155px"> </ul><h4><span id=".E8.83.A1.E6.BC.A2.E6.B0.91.E9.A1.8C.E5.AD.97"></span><span id="胡漢民題字">胡漢民題字</span></h4> <p>胡漢民曾為海珠橋題寫了兩幅字稿,其中一幅由落成開始於橋上中跨鋼梁上懸掛至1949年,另一幅由時任廣州市長劉紀文收藏。2012年,劉的後人把原件捐予廣州市人民政府,時任廣州市長陳建華收到墨寶後就交給孫中山大元帥府紀念館作為館藏。本次掛上了字稿是劉的收藏版,但順序被顛倒,也沒有署名。製成牌匾的那張作品,目前下落不明。 </p><p>有不少網民認為,既然重新把胡的題字掛上橋,就應該尊重原創,按從右到左的順序排列,且應署名。廣州市城鄉建設委員會職員對此回應稱,排列順序從左至右是為了「配合現代閱讀習慣」。對於署名則「暫不考慮」,解釋稱「胡漢民本人是國民黨元老,署在海珠橋上『恐有不妥』,同時從美觀上來說,『海珠橋』三字下面再加落款也『不太好看』。」</p> <h4><span id=".E6.96.87.E5.8C.96.E5.A2.99.E7.A2.91"></span><span id="文化墙碑">文化牆碑</span></h4> <p>有細心市民發現,修繕後海珠橋上新增的文化牆碑不僅標點符號錯誤,還有幾個錯別字,學者直言官方「不負責,有損文化名城的榮譽」。碑文使用簡體字豎排版,但製作單位卻不精通排版,簡單地將橫排變成豎排,仍使用橫排的標點。文中的「狀」「底」二字都缺了一點,成了錯字。問題經媒體報導後,工人修正了問題碑文。另外,有市民認為應該用古文來碑文,以體現古樸感。市建委回應稱離開通時間太近,來不及寫古文。</p> <h2><span id=".E9.80.94.E7.B6.93.E4.B9.8B.E5.B7.B4.E5.A3.AB.E8.B7.AF.E7.BA.BF"></span><span id="途經之巴士路线">途經之巴士路線</span></h2> <h2><span id=".E7.9B.B8.E9.97.9C.E4.BA.8B.E4.BB.B6"></span><span id="相關事件">相關事件</span></h2> <p>1989年六四事件發生後,數萬廣州學生曾將海珠橋占領了四天,整個城市交通陷入癱瘓。到8日,因軍隊即將進城,人潮只得散去。</p><p>廣州舉行的煙花晚會,因為海珠橋是極佳的觀賞地點,所以每年都要圍閉海珠橋西邊的人行道部分。 </p><p>由於其地處市中心及鋼架結構易於攀爬,橋上曾多次出現官媒所言的「跳橋騷」。跳橋者多為投訴無門的外來人群,他們試圖通過跳橋來引起社會的關注,激進地表達自己的訴求。甚至有陽江市村民專程到廣州爬上海珠橋表達訴求。</p> <h2><span id=".E6.B5.81.E8.A1.8C.E6.96.87.E5.8C.96"></span><span id="流行文化">流行文化</span></h2> <p>海珠橋因其獨特造型和在廣州的重要地位,有些跟廣州的有關的作品或品牌會提及它,或是取景於此。 </p> <ul><li>廣東省國有食品品牌珠江橋牌的「珠江橋」指的便是海珠橋</li> <li>2005年搞笑喜劇《乘龍怪婿》裡有「海朱喬」(海珠橋諧音)一集,不過內容與橋無關。</li> <li>1949年電影《珠江淚》、1984年珠影影片《山葉魚檔》、1994年電影《大富之家》、2009年電影《秋喜》均在此地取景。</li> <li>2012海珠橋維修期間,有橫跨70後、80後、90後的一群熱心人組成「海珠橋別動隊」,拍攝大橋維修及變身為主題的紀錄片。</li></ul><h2><span id=".E5.8F.83.E8.80.83.E6.96.87.E7.8D.BB"></span><span id="參考文獻">參考文獻</span></h2> <h2><span id=".E5.A4.96.E9.83.A8.E9.93.BE.E6.8E.A5"></span><span id="外部链接">外部連結</span></h2> <ul><li>鐵橋飛架,「河南」、「河北」都是廣州人 - 南方都市報</li> <li>滄桑海珠橋 - 羊城晚報</li></ul><h2><span id=".E5.8F.83.E8.A6.8B"></span><span id="參見">參見</span></h2> <ul><li>海珠廣場</li> <li>海珠石</li></ul> <!-- NewPP limit report Parsed by mw2293 Cached time: 20230505145412 Cache expiry: 1814400 Reduced expiry: false Complications: [show‐toc] CPU time usage: 0.587 seconds Real time usage: 0.802 seconds Preprocessor visited node count: 5612/1000000 Post‐expand include size: 150090/2097152 bytes Template argument size: 12876/2097152 bytes Highest expansion depth: 30/100 Expensive parser function count: 0/500 Unstrip recursion depth: 0/20 Unstrip post‐expand size: 43851/5000000 bytes Lua time usage: 0.222/10.000 seconds Lua memory usage: 13951218/52428800 bytes Number of Wikibase entities loaded: 1/400 --><!-- Transclusion expansion time report (%,ms,calls,template) 100.00% 602.226 1 -total 41.11% 247.597 4 Template:Infobox 28.20% 169.799 1 Template:Infobox_bridge 24.95% 150.284 1 Template:Reflist 10.47% 63.057 7 Template:Cite_news 8.62% 51.904 1 Template:Infobox_historic_site 8.13% 48.957 1 Template:广州巴士路线简单列表 7.56% 45.535 4 Template:Category_handler 7.41% 44.640 2 Template:Gallery 5.63% 33.909 1 Template:Coord -->
**海珠橋**位於中華人民共和國廣東省廣州市區跨越珠江的第一座橋梁,連接越秀區及海珠區,北連廣州起義路,南接江南大道北。 2013 年 12 月 6 日上午,廣州市文物管理委員會和廣州市歷史文化名城保護委員會 2013 年第三次會議審議並通過《廣州市歷史建築(第一批)推薦名單》,海珠橋成為 300 餘處首批被認定的歷史建築之一。 ## 歷史 ### 早期 1920 年代末,陳濟棠主政廣東時期,廣州市政府決定興建跨珠江橋梁,經過廣州城市設計委員會公開徵集設計圖則及廣州市工務局的測量後,決定在市區珠江河段的河面最窄處,即珠江北岸的維新路(今起義路)至珠江南岸的廠前街(今南華東路),建造第一座連接兩岸的鋼結構開合式跨江大橋。 民國十八年(1929 年)4 月 5 日,廣州城市設計委員會對於籌劃海珠鐵橋計劃,經多次開會討論進行,決定採取廣告徵求方法,甲等 1000 元,乙等 600 元,丙等 300 元,又經呈報市政委員長核定,將徵求繪製珠江鐵橋圖則廣告及設計要點草圖等提出,刊登在廣州、香港和上海等中西文日報,公開徵求,取錄給獎後,即依照原稿圖樣工程建築。 同年 11 月 20 日,廣州建築珠江鐵橋一事已簽訂合約,由美國建築橋梁專家負責興建,經與市政府磋商後決定,同時實行河北的填堤,橋梁工程費 300 萬,由西堤填築至海珠公園(公園原位於長堤大馬路以南),工程費 200 萬,合共 500 萬,並由市府飭令市財政局先付定銀 5 萬兩,其餘分期照約支付。11 月 19 日,廣州市財政局奉令撥款,並呈復市政府備案。 《廣州民國日報》1929 年 12 月 4 日的部分報導: 海珠橋從 1929 年 12 月 1 日開始動工,美國慎昌洋行(Anderson Meyers & Co., Ltd.)以 103.2 萬兩銀的低價奪得承建權,由馬克敦公司(McDonnell & Gorman)公開承建,稱之為「珠江大鐵橋」(Pearl River Bridge)。落成之後稱為「海珠大鐵橋」,英文為市內慣用的粵式郵政拼音「Hoi Chu Bridge」。 經過 3 年多的施工,大橋於 1933 年 2 月 15 日正式落成通車,橋身全長 356.67 米,主橋長 182.9 米,闊 18.3 米,為簡支拱形下承鋼桁架梁,橋心高度(離水線)8 米,全橋四躉,二、三躉之間相距 50 米,橋上設有機關電掣,能將中段橋面向上開合,方便船隻從橋下通過,大橋的貫通第一次使河北和河南實現直接相連。以其臨近「海珠石」改名為「海珠橋」,為當時廣州市區唯一一座跨過珠江的橋梁,也是當時中國惟一的可開合鐵橋。在落成時,曾任國民政府主席和廣東省省長的胡漢民為大橋題字。 當時巴金到來廣州海珠橋,有如下描述: 1938 年 6 月,日軍入侵廣州,派遣飛機轟炸廣州,把橋體的開合器震壞(一說為廣州淪陷後國軍敗退時炸毀了部分開合裝置),日軍還把整套設備盜走。從此大橋不可以開合,只能讓小船通過,大船則泊於黃埔碼頭。 ### 炸毀(國共內戰) 1949 年 10 月 14 日傍晚 5 時 50 分,在廣州戰役中戰敗的國軍撤退時將大橋炸毀,炸死群眾 400 餘人。事件造成珠江河面上的船家傷亡慘重,電力中斷,對廣州市的損失甚大。河南和河北的陸路交通直至大橋修復後才得以恢復。 ### 重建 1950 年 3 月 25 日,廣州市人民政府決定重建海珠橋,在蘇聯橋梁專家吉賀諾夫等指導下,並由衡陽鐵路管理局技術員卓觀培帶領有關技術人員日夜趕工,耗費6個月時間便把海珠橋修復並通車,橋長 486 米,正橋 182 米,橋寬 33 米,橋上來回設有3線行車,兩邊亦設有人行道及單車道,重建後的海珠橋除橋面沒有開合功能外,外觀與原橋大致相若。重建的海珠橋最終於同年 11 月 7 日通車。1963 年,被評為新版「羊城八景」之一。 1974 年 12 月,海珠橋擴建工程正式動工,此次工程拓寬了海珠橋的行車道和人行道,在該橋東、西兩側各拓寬 7.83 米,並在舊橋兩側加寬各 11 米的預應力鋼筋混凝土結構橋,橋跨與原橋一致組合成一新的橋面體系,即新橋與舊橋合成一體。連同原鋼橋人行道合為 11.24 米的非機動車道和人行道,增加 4 柱橋墩。 1995 年,又對海珠橋原橋進行了白錨式加固和除鏽保養,前者在中孔兩端加建了吊塔和拉索,變為三孔連續自錨式懸索吊橋。此外也在橋上加裝了彩燈。 ### 2012 年大修工程 2012 年 2 月 28 日,海珠橋正式封閉,進行為期 18 個月的大修;途經海珠橋的 22 條公交線路改道繞行解放大橋、江灣大橋及人民橋。 2013 年 8 月,海珠橋大修基本完成,此次大修拆除重建了兩端地面上的引橋,並更換了主橋的鋼材。而包括 1995 年加建的吊塔在內的加固結構也完成了使命全部拆除,基本恢復 1950 年原始結構。 2013 年 9 月 1 日,海珠橋完成大修通車。 值得一提的是,1995 年加建的自錨式懸索,容易被誤認為殘留的開合結構。實際上 1950 年重建後的海珠橋中孔為完整的鋼桁架,已無任何可開合設計。 2019 年 8 月 3 日,為配合海珠廣場升級改造工程,海珠橋全段及廣州解放紀念碑部分路段禁止車輛通行,相關經過路段的公交線路臨時遷線繞道,直到 9 月 5 日,海珠橋恢復通車。 * * * * * * #### 胡漢民題字 胡漢民曾為海珠橋題寫了兩幅字稿,其中一幅由落成開始於橋上中跨鋼梁上懸掛至 1949 年,另一幅由時任廣州市長劉紀文收藏。2012 年,劉的後人把原件捐予廣州市人民政府,時任廣州市長陳建華收到墨寶後就交給孫中山大元帥府紀念館作為館藏。本次掛上了字稿是劉的收藏版,但順序被顛倒,也沒有署名。製成牌匾的那張作品,目前下落不明。 有不少網民認為,既然重新把胡的題字掛上橋,就應該尊重原創,按從右到左的順序排列,且應署名。廣州市城鄉建設委員會職員對此回應稱,排列順序從左至右是為了「配合現代閱讀習慣」。對於署名則「暫不考慮」,解釋稱「胡漢民本人是國民黨元老,署在海珠橋上『恐有不妥』,同時從美觀上來說,『海珠橋』三字下面再加落款也『不太好看』。」 #### 文化牆碑 有細心市民發現,修繕後海珠橋上新增的文化牆碑不僅標點符號錯誤,還有幾個錯別字,學者直言官方「不負責,有損文化名城的榮譽」。碑文使用簡體字豎排版,但製作單位卻不精通排版,簡單地將橫排變成豎排,仍使用橫排的標點。文中的「狀」「底」二字都缺了一點,成了錯字。問題經媒體報導後,工人修正了問題碑文。另外,有市民認為應該用古文來碑文,以體現古樸感。市建委回應稱離開通時間太近,來不及寫古文。 ## 途經之巴士路線 ## 相關事件 1989 年六四事件發生後,數萬廣州學生曾將海珠橋占領了四天,整個城市交通陷入癱瘓。到 8 日,因軍隊即將進城,人潮只得散去。 廣州舉行的煙花晚會,因為海珠橋是極佳的觀賞地點,所以每年都要圍閉海珠橋西邊的人行道部分。 由於其地處市中心及鋼架結構易於攀爬,橋上曾多次出現官媒所言的「跳橋騷」。跳橋者多為投訴無門的外來人群,他們試圖通過跳橋來引起社會的關注,激進地表達自己的訴求。甚至有陽江市村民專程到廣州爬上海珠橋表達訴求。 ## 流行文化 海珠橋因其獨特造型和在廣州的重要地位,有些跟廣州的有關的作品或品牌會提及它,或是取景於此。 * 廣東省國有食品品牌珠江橋牌的「珠江橋」指的便是海珠橋 * 2005 年搞笑喜劇《乘龍怪婿》裡有「海朱喬」(海珠橋諧音)一集,不過內容與橋無關。 * 1949 年電影《珠江淚》、1984 年珠影影片《山葉魚檔》、1994 年電影《大富之家》、2009 年電影《秋喜》均在此地取景。 * 2012 海珠橋維修期間,有橫跨 70 後、80 後、90 後的一群熱心人組成「海珠橋別動隊」,拍攝大橋維修及變身為主題的紀錄片。 ## 參考文獻 ## 外部連結 * 鐵橋飛架,「河南」、「河北」都是廣州人 - 南方都市報 * 滄桑海珠橋 - 羊城晚報 ## 參見 * 海珠廣場 * 海珠石
{ "globe": "earth", "lat": 23.11524167, "lon": 113.26181111 }
21,718
2023-05-03T07:54:10Z
76,451,295
海珠桥
6,575,788
<p><b>艾沃里頓</b>(英語:<span lang="en">Ivoryton</span>)是位於美國康乃狄克州米德爾塞克斯縣的一個歷史區。該地的面積和人口皆未知。 </p> <h2><span id=".E5.9C.B0.E7.90.86"></span><span id="地理">地理</span></h2> <p>艾沃里頓的座標為<link rel="mw-deduplicated-inline-style" href="mw-data:TemplateStyles:r65292569"><span><span><span title="此地的地圖、航拍照片和其他數據"><span>41°20′54″N</span> <span>72°26′21″W</span></span></span></span>,而該地的平均海拔高度為20米(即66英尺)。 </p> <h2><span id=".E5.8F.83.E8.80.83.E6.96.87.E7.8D.BB"></span><span id="參考文獻">參考文獻</span></h2> <!-- NewPP limit report Parsed by mw2261 Cached time: 20230505162147 Cache expiry: 1814400 Reduced expiry: false Complications: [vary‐revision‐sha1] CPU time usage: 0.487 seconds Real time usage: 0.713 seconds Preprocessor visited node count: 3003/1000000 Post‐expand include size: 188544/2097152 bytes Template argument size: 15638/2097152 bytes Highest expansion depth: 21/100 Expensive parser function count: 6/500 Unstrip recursion depth: 0/20 Unstrip post‐expand size: 3305/5000000 bytes Lua time usage: 0.247/10.000 seconds Lua memory usage: 18999148/52428800 bytes Number of Wikibase entities loaded: 1/400 --><!-- Transclusion expansion time report (%,ms,calls,template) 100.00% 516.782 1 -total 48.61% 251.213 1 Template:Infobox_settlement 40.57% 209.643 1 Template:Infobox 19.20% 99.223 1 Template:Lang-en 12.66% 65.423 1 Template:NoteTA 11.33% 58.575 1 Template:Reflist 10.77% 55.671 5 Template:Both 10.54% 54.452 1 Template:Cite_gnis 9.90% 51.176 1 Template:Cite_web 8.19% 42.341 2 Template:Coord -->
**艾沃里頓**(英語:Ivoryton)是位於美國康乃狄克州米德爾塞克斯縣的一個歷史區。該地的面積和人口皆未知。 ## 地理 艾沃里頓的座標為 41°20′54″N 72°26′21″W,而該地的平均海拔高度為 20 米(即 66 英尺)。 ## 參考文獻
{ "globe": "earth", "lat": 41.34833333, "lon": -72.43916667 }
2,425
2023-05-02T00:46:48Z
54,308,995
艾沃里頓_(康乃狄克州)
6,479,879
<p><b>新灘</b>可以指: </p> <ul><li>新灘鎮,多處地方有該名稱的行政區。</li></ul><ul><li>新灘鄉,中華人民共和國江西省上饒市鉛山縣下轄的鄉</li></ul> <!-- NewPP limit report Parsed by mw2318 Cached time: 20230505121319 Cache expiry: 1814400 Reduced expiry: false Complications: [] CPU time usage: 0.138 seconds Real time usage: 0.213 seconds Preprocessor visited node count: 2915/1000000 Post‐expand include size: 5464/2097152 bytes Template argument size: 3404/2097152 bytes Highest expansion depth: 36/100 Expensive parser function count: 0/500 Unstrip recursion depth: 0/20 Unstrip post‐expand size: 0/5000000 bytes Lua time usage: 0.019/10.000 seconds Lua memory usage: 1225647/52428800 bytes Number of Wikibase entities loaded: 0/400 --> <!-- Transclusion expansion time report (%,ms,calls,template) 100.00% 188.649 1 -total 73.06% 137.832 1 Template:PRC_admin/disambig 64.51% 121.695 180 Template:PRC_admin/disambigitem 26.61% 50.204 1 Template:Disambig 25.77% 48.611 2 Template:PRC_admin/data/36/11/24/202/000 25.72% 48.523 1 Template:PRC_admin/unlinkedfullname 20.18% 38.077 2 Template:PRC_admin/title 16.37% 30.876 1 Template:Dmbox 14.68% 27.694 1 Template:Category_handler 11.83% 22.324 16 Template:PRC_admin/parts --> <!-- Saved in parser cache with key zhwiki:pcache:idhash:6479879-0!canonical!zh-tw and timestamp 20230505121319 and revision id 53247193. Rendering was triggered because: api-parse -->
**新灘**可以指: * 新灘鎮,多處地方有該名稱的行政區。 * 新灘鄉,中華人民共和國江西省上饒市鉛山縣下轄的鄉
null
167
2022-08-28T08:21:33Z
53,247,193
新滩
3,085,347
<p><b>諾伊基興-巴爾比尼</b>(德語:<span lang="de">Neukirchen-Balbini</span>)是德國巴伐利亞州的一個市鎮。總面積47.29平方公里,總人口1108人,其中男性581人,女性527人(2011年12月31日),人口密度23人/平方公里。 </p> <h2><span id=".E5.8F.82.E8.A7.81"></span><span id="参见">參見</span></h2> <ul><li>巴伐利亞州市鎮列表</li></ul><h2><span id=".E5.8F.82.E8.80.83"></span><span id="参考">參考</span></h2>
**諾伊基興 - 巴爾比尼**(德語:Neukirchen-Balbini)是德國巴伐利亞州的一個市鎮。總面積 47.29 平方公里,總人口 1108 人,其中男性 581 人,女性 527 人(2011 年 12 月 31 日),人口密度 23 人 / 平方公里。 ## 參見 * 巴伐利亞州市鎮列表 ## 參考
null
2,361
2023-03-17T22:24:18Z
58,330,760
诺伊基兴-巴尔比尼
131,516
<p><b>行人穿越道</b>(英國英語:<span lang="en-gb">pedestrian crossing</span>;美國英語:<span lang="en-us">crosswalk</span>;中國大陸:<b>人行橫道</b>、<b>斑馬線</b>;台灣:<b>行人穿越道</b>,或簡稱<b>行穿線</b>、<b>行穿道</b>,香港:<b>斑馬綫</b>,對應英文<span lang="en">zebra crossing</span>),是一種繪在馬路路面上的交通標線,能讓穿越路口的行人集中由固定的地點通過。一般行人穿越道用白色或淺黃色塗料在路口等特定地點繪製成相間的條紋。而香港部分行人穿越道兩旁更劃上白色「之」字線及在行人穿越道所在地以黃色閃燈作標記,這些標記能警告駕駛人,可能有行人正在橫過或等候橫過馬路,而且駕駛人必須讓路給在行人穿越道上的行人。 </p><p>而當行人橫過行人穿越道前,應讓駕駛人有充份時間看見行人,使駕駛人可以及時慢駛和停車。如有需要,行人應首先在枕木紋上踏出一步,因為在行人未踏上枕木紋前,車輛便不須停下。行人又不應在「之」字線上橫過馬路,因為駕駛人視線只在枕木紋上,未必看到行人正利用「之」字線或附近其它地方過路。 </p> <h2><span id=".E7.A8.AE.E9.A1.9E"></span><span id="種類">種類</span></h2> <p>其繪製的形式可有四種 </p> <ol><li><b>枕木紋行人穿越道</b>:枕木紋行人穿越道線,設於交岔路口,其線型為枕木紋白色實線,平行於車行道邊緣。</li> <li><b>斑馬紋行人穿越道</b>:兩條平行實線,內插斜紋線,均為白色。</li> <li>僅用兩條垂直於車行道路的平行實線。</li> <li>同上,但兩條實線間的區域塗色,一般為白色。</li></ol><p>按照當地習慣和法律,臺灣地區採用第1、2種,中國大陸地區採用第1、3種,各地都以第1種常見,而口語中,以上各種形式(包括枕木紋)皆稱之<b>斑馬線</b>,因為似動物斑馬的條紋。 </p><p>按標線塗料的質地主要有三種 </p> <ol><li><b>常溫標線</b>:塗料不需加熱,在常溫下通過標線機噴塗於路面乾後形成標線。</li> <li><b>熱熔標線</b>:用到的是熱熔塗料,將粉末狀塗料通過加熱設備——熱熔釜融化成流質的液態,並充分攪拌均勻,用標線機械塗敷在路面形成堅實標線。</li> <li><b>雙組份標線</b>:由A組份和B組份混合塗敷於路面。在路面上進行交聯固化反應而形成一層耐久性塗層,與路面和反光玻璃珠具有較強的粘接力,形成反光標線。這種標線在北方多雪地區比較常見,不懼機械鏟雪的破壞。</li></ol> <h3><span id=".E6.96.B0.E5.9E.8B.E7.9A.84.E6.96.91.E9.A9.AC.E7.BA.BF"></span><span id="新型的斑马线">新型的斑馬線</span></h3> <p>另外,為保障行人安全,現時紐西蘭的基督城正在試驗一項「閃亮斑馬線」(flashing zebras)計劃,當有行人踏上斑馬線時,斑馬線上的燈會閃動,以提醒來車要減速。 </p><h4><span id=".E7.AB.8B.E9.AB.94.E6.96.91.E9.A6.AC.E7.B7.9A"></span><span id="立體斑馬線">立體斑馬線</span></h4> <ul><li>印度嘗試使用了新型的立體斑馬線。</li> <li>台灣新北市淡水區使用3D立體斑馬線,利用視覺效果,讓駕駛人行經路口時減速慢行,降低交通事故發生率。</li></ul><h3><span id=".E8.89.BA.E6.9C.AF.E6.96.91.E9.A9.AC.E7.BA.BF"></span><span id="艺术斑马线">藝術斑馬線</span></h3> <p>除了傳統的斑馬線,還有少數地方精心設計了藝術斑馬線,如彩虹、圖形式等,有路人認為藝術斑馬線可以提升愉悅感。</p> <h2><span id=".E8.BC.94.E5.8A.A9.E4.BA.A4.E9.80.9A.E8.A8.AD.E6.96.BD"></span><span id="輔助交通設施">輔助交通設施</span></h2> <p>行人穿越道除了十字路口地面上的標線以外,還配備了輔助交通設施。有些十字路口會有一些由電燈和LED面板。這些設施會發出信號管理行人和車輛交替使用人行道。有些設施是自動轉換信號,有些需要行人過馬路之前人為按鈕變換信號。 </p> <ol><li><b>照明燈</b>:燈光照明, 一種是路口的路燈照亮整個道路,一種是信號警示燈。</li> <li><b>信號燈</b>:一些路口有特殊信號組成的電燈或發光二極體(LED)面板。允許個方向行人和車輛使用信號交替通行。最常見的就是紅綠燈。有些需要按一個過街按鈕來觸發信號。</li> <li><b>行人倒數計時顯示器</b>:在許多城市(含美國、加拿大、中國大陸、澳門、台灣,但不含香港),部分或大部分信號配備倒數計時器通知行人穿越信號上的剩餘時間。美國在2009年版的統一交通控制設備手冊(MUTCD)上要求所有信號交叉口配備倒計時提示設施。在通行的最後至少7秒使用信號閃爍進行提示。</li></ol><h2><span id=".E5.8F.83.E8.80.83"></span><span id="參考">參考</span></h2> <!-- NewPP limit report Parsed by mw2296 Cached time: 20230504232523 Cache expiry: 1814400 Reduced expiry: false Complications: [show‐toc] CPU time usage: 0.581 seconds Real time usage: 0.844 seconds Preprocessor visited node count: 5361/1000000 Post‐expand include size: 456879/2097152 bytes Template argument size: 5966/2097152 bytes Highest expansion depth: 25/100 Expensive parser function count: 125/500 Unstrip recursion depth: 0/20 Unstrip post‐expand size: 11627/5000000 bytes Lua time usage: 0.265/10.000 seconds Lua memory usage: 7681048/52428800 bytes Number of Wikibase entities loaded: 1/400 --><!-- Transclusion expansion time report (%,ms,calls,template) 100.00% 566.881 1 -total 76.52% 433.757 4 Template:Navbox 48.96% 277.522 1 Template:街道與巷道 41.71% 236.462 123 Template:Le 11.83% 67.070 8 Template:Cite_web 11.08% 62.815 1 Template:Commonscat 9.92% 56.214 3 Template:Lang 9.32% 52.824 3 Template:Category_handler 8.43% 47.793 1 Template:NoteTA 6.84% 38.747 1 Template:Expand_section -->
**行人穿越道**(英國英語:pedestrian crossing;美國英語:crosswalk;中國大陸:**人行橫道**、**斑馬線**;台灣:**行人穿越道**,或簡稱**行穿線**、**行穿道**,香港:**斑馬綫**,對應英文 zebra crossing),是一種繪在馬路路面上的交通標線,能讓穿越路口的行人集中由固定的地點通過。一般行人穿越道用白色或淺黃色塗料在路口等特定地點繪製成相間的條紋。而香港部分行人穿越道兩旁更劃上白色「之」字線及在行人穿越道所在地以黃色閃燈作標記,這些標記能警告駕駛人,可能有行人正在橫過或等候橫過馬路,而且駕駛人必須讓路給在行人穿越道上的行人。 而當行人橫過行人穿越道前,應讓駕駛人有充份時間看見行人,使駕駛人可以及時慢駛和停車。如有需要,行人應首先在枕木紋上踏出一步,因為在行人未踏上枕木紋前,車輛便不須停下。行人又不應在「之」字線上橫過馬路,因為駕駛人視線只在枕木紋上,未必看到行人正利用「之」字線或附近其它地方過路。 ## 種類 其繪製的形式可有四種 1. **枕木紋行人穿越道**:枕木紋行人穿越道線,設於交岔路口,其線型為枕木紋白色實線,平行於車行道邊緣。 2. **斑馬紋行人穿越道**:兩條平行實線,內插斜紋線,均為白色。 3. 僅用兩條垂直於車行道路的平行實線。 4. 同上,但兩條實線間的區域塗色,一般為白色。 按照當地習慣和法律,臺灣地區採用第 1、2 種,中國大陸地區採用第 1、3 種,各地都以第 1 種常見,而口語中,以上各種形式(包括枕木紋)皆稱之**斑馬線**,因為似動物斑馬的條紋。 按標線塗料的質地主要有三種 1. **常溫標線**:塗料不需加熱,在常溫下通過標線機噴塗於路面乾後形成標線。 2. **熱熔標線**:用到的是熱熔塗料,將粉末狀塗料通過加熱設備 —— 熱熔釜融化成流質的液態,並充分攪拌均勻,用標線機械塗敷在路面形成堅實標線。 3. **雙組份標線**:由 A 組份和 B 組份混合塗敷於路面。在路面上進行交聯固化反應而形成一層耐久性塗層,與路面和反光玻璃珠具有較強的粘接力,形成反光標線。這種標線在北方多雪地區比較常見,不懼機械鏟雪的破壞。 ### 新型的斑馬線 另外,為保障行人安全,現時紐西蘭的基督城正在試驗一項「閃亮斑馬線」(flashing zebras)計劃,當有行人踏上斑馬線時,斑馬線上的燈會閃動,以提醒來車要減速。 #### 立體斑馬線 * 印度嘗試使用了新型的立體斑馬線。 * 台灣新北市淡水區使用 3D 立體斑馬線,利用視覺效果,讓駕駛人行經路口時減速慢行,降低交通事故發生率。 ### 藝術斑馬線 除了傳統的斑馬線,還有少數地方精心設計了藝術斑馬線,如彩虹、圖形式等,有路人認為藝術斑馬線可以提升愉悅感。 ## 輔助交通設施 行人穿越道除了十字路口地面上的標線以外,還配備了輔助交通設施。有些十字路口會有一些由電燈和 LED 面板。這些設施會發出信號管理行人和車輛交替使用人行道。有些設施是自動轉換信號,有些需要行人過馬路之前人為按鈕變換信號。 1. **照明燈**:燈光照明, 一種是路口的路燈照亮整個道路,一種是信號警示燈。 2. **信號燈**:一些路口有特殊信號組成的電燈或發光二極體 (LED) 面板。允許個方向行人和車輛使用信號交替通行。最常見的就是紅綠燈。有些需要按一個過街按鈕來觸發信號。 3. **行人倒數計時顯示器**:在許多城市(含美國、加拿大、中國大陸、澳門、台灣,但不含香港),部分或大部分信號配備倒數計時器通知行人穿越信號上的剩餘時間。美國在 2009 年版的統一交通控制設備手冊(MUTCD)上要求所有信號交叉口配備倒計時提示設施。在通行的最後至少 7 秒使用信號閃爍進行提示。 ## 參考
null
8,323
2023-04-21T15:36:24Z
73,892,093
行穿道
546,603
<p><b>錢肅樂</b>(1606年—1648年),字<b>希聲</b>,號<b>止亭</b>,一號<b>虞孫</b>,浙江鄞縣(今浙江寧波鄞州區)人,南明大臣,抗清人士。曾官太倉知州。明亡後,隨魯王朱以海在南方抗清。 </p> <h2><span id=".E5.AE.B6.E4.B8.96"></span><span id="家世">家世</span></h2> <p>瑞安訓導錢益忠第三子。祖父錢若賡,曾拜臨江太守,因直言忤萬曆帝,冤獄卅七年之久,若賡之子錢敬忠願以身代,搶救父親,終於取得了萬曆的同情,而釋放若賡。其家門第忠孝,聞名天下。錢肅樂九歲時寄呈所作文於獄中,若賡喜曰:「颺虞翁有孫矣!」故字曰「虞孫」。 </p> <h3><span id=".E6.8A.97.E6.B8.85.E6.96.97.E4.BA.89"></span><span id="抗清斗争">抗清鬥爭</span></h3> <p>崇禎十年(1637年)登進士第,授太倉州知州,嘗攝崑山、崇明二縣,為官清正廉潔,受民擁戴。擢刑部員外郎,尋丁內外艱。 </p><p>弘光元年(1645年),清兵大舉南下,連續攻克揚州、嘉定、杭州等南方重要城池。當時錢肅樂身患重病,仍參加貢生董志寧、秀才王家勤、張夢錫、華夏、陸宇鼎、毛聚奎6人(時稱「六狂生」)倡導的抗清集會,並被一致推舉為抗清義軍首領。 </p><p>監國魯元年(1646年),浙、閩相繼失守,錢肅樂跟隨魯王朱以海轉戰東南沿海諸島嶼。曾力辭吏部尚書,理戶部之職。拜為兵部尚書。 </p><p>監國魯三年(1648年),錢肅樂病逝於琅江一船上,遺體被安葬於福清縣黃櫱山麓。魯王聞訊,大為震悼,賜九壇,制文祭之,追贈太保、吏部尚書,諡<b>忠介</b>。 </p><p>肅樂起兵時,同産弟從軍者四人,從子一人,又族弟三人曰肅文、肅度、肅繡。 </p> <ul><li>第四弟錢肅圖,字肇一,學者稱為退山先生,累官監察御史。輾轉患難中,為保全宗祀計,五十九歲始舉一子,為兄肅樂後。</li> <li>第五弟錢肅範,字錫九,與兄肅圖同入劉中藻軍幕,清軍攻福寧,城陷被執死之。</li> <li>第七弟錢肅遴,字兼三,入張煌言軍中,己亥預長江之役,自江寧之師歸,挈妻亡命崑山,亦以佯狂死。其妻鮑氏有苦節。</li> <li>第九弟錢肅典,丙申赴義死。</li> <li>第十弟錢肅采,字子亮,乙酉年方十二,在軍中。後東西奔走,所至授村童以自給。甲寅卒於淮上。</li> <li>從弟錢光繡,字聖月,錢敬忠少子,明亡自硤中歸甬上,構莖薤菴,闢裓園,築歸來閣,與里中遺民為耆社,感懷家國,漸以憔悴,遂成心疾,竟以憤悶失意自裁。著有《從墓堂詩文集》。</li> <li>錢肅繡,字文卿,肅樂同七世祖弟,世所稱「錢八將軍」者也。力可扼虎,射命中,飲酒可數斗,飲愈醉,膽愈壯。官至參將。兵解之後,掩關不出,日痛飲,鬱鬱而卒。</li></ul><h2><span id=".E8.91.97.E4.BD.9C"></span><span id="著作">著作</span></h2> <ul><li>《正氣堂集》</li> <li>《越中集》</li> <li>《南徵集》</li></ul><p>以上著作因戰亂已佚。 </p><p>錢肅樂的詩文被彙編成《錢忠介公文集》行世。 </p> <h2><span id=".E9.81.97.E8.BF.B9"></span><span id="遗迹">遺蹟</span></h2> <ul><li>福清縣黃櫱山麓錢肅樂墓,碑文「大明孤臣」四大字。</li> <li>寧波縣學街建有「錢張兩公祠」,並有街道被命名為忠介街。</li> <li>寧波鄞州潛龍巷錢肅樂故居,建於明嘉靖年間,1983年文物普查時發現。</li></ul><h2><span id=".E6.B3.A8.E9.87.8B"></span><span id="注釋">注釋</span></h2> <h2><span id=".E5.8F.83.E8.80.83.E6.9B.B8.E7.9B.AE"></span><span id="參考書目">參考書目</span></h2> <ul><li>李聿求《魯之春秋》卷五《錢肅樂傳》</li></ul><h2><span id=".E5.BB.B6.E4.BC.B8.E9.96.B1.E8.AE.80"></span><span id="延伸閱讀">延伸閱讀</span></h2> <p><span><span>[</span>編<span>]</span></span> </p> <dl><dd> 《四明人鑑·明大學士吏部尚書忠介錢公肅樂》,出自《四明人鑑》</dd> <dd> 《明史卷二百七十六》,出自《明史》</dd> <dd></dd></dl><h2><span id=".E5.A4.96.E9.83.A8.E9.80.A3.E7.B5.90"></span><span id="外部連結">外部連結</span></h2> <ul><li>甬上人物——錢肅樂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li></ul><!-- NewPP limit report Parsed by mw1485 Cached time: 20230505194315 Cache expiry: 1814400 Reduced expiry: false Complications: [show‐toc] CPU time usage: 0.195 seconds Real time usage: 0.273 seconds Preprocessor visited node count: 1437/1000000 Post‐expand include size: 37606/2097152 bytes Template argument size: 1278/2097152 bytes Highest expansion depth: 9/100 Expensive parser function count: 4/500 Unstrip recursion depth: 0/20 Unstrip post‐expand size: 746/5000000 bytes Lua time usage: 0.035/10.000 seconds Lua memory usage: 1463122/52428800 bytes Number of Wikibase entities loaded: 5/400 --><!-- Transclusion expansion time report (%,ms,calls,template) 100.00% 122.866 1 -total 52.56% 64.576 1 Template:Wikisource_further_reading 16.04% 19.703 1 Template:崇禎十年丁丑科殿試金榜 14.68% 18.043 1 Template:Navbox 10.42% 12.801 1 Template:BD 9.41% 11.563 1 Template:Bd 5.43% 6.672 2 Template:僻字 4.54% 5.575 1 Template:明清人物信息框 3.71% 4.553 2 Template:Date.isMD 3.47% 4.261 2 Template:Lan -->
**錢肅樂**(1606 年 —1648 年),字**希聲**,號**止亭**,一號**虞孫**,浙江鄞縣(今浙江寧波鄞州區)人,南明大臣,抗清人士。曾官太倉知州。明亡後,隨魯王朱以海在南方抗清。 ## 家世 瑞安訓導錢益忠第三子。祖父錢若賡,曾拜臨江太守,因直言忤萬曆帝,冤獄卅七年之久,若賡之子錢敬忠願以身代,搶救父親,終於取得了萬曆的同情,而釋放若賡。其家門第忠孝,聞名天下。錢肅樂九歲時寄呈所作文於獄中,若賡喜曰:「颺虞翁有孫矣!」故字曰「虞孫」。 ### 抗清鬥爭 崇禎十年(1637 年)登進士第,授太倉州知州,嘗攝崑山、崇明二縣,為官清正廉潔,受民擁戴。擢刑部員外郎,尋丁內外艱。 弘光元年(1645 年),清兵大舉南下,連續攻克揚州、嘉定、杭州等南方重要城池。當時錢肅樂身患重病,仍參加貢生董志寧、秀才王家勤、張夢錫、華夏、陸宇鼎、毛聚奎 6 人(時稱「六狂生」)倡導的抗清集會,並被一致推舉為抗清義軍首領。 監國魯元年(1646 年),浙、閩相繼失守,錢肅樂跟隨魯王朱以海轉戰東南沿海諸島嶼。曾力辭吏部尚書,理戶部之職。拜為兵部尚書。 監國魯三年(1648 年),錢肅樂病逝於琅江一船上,遺體被安葬於福清縣黃櫱山麓。魯王聞訊,大為震悼,賜九壇,制文祭之,追贈太保、吏部尚書,諡**忠介**。 肅樂起兵時,同産弟從軍者四人,從子一人,又族弟三人曰肅文、肅度、肅繡。 * 第四弟錢肅圖,字肇一,學者稱為退山先生,累官監察御史。輾轉患難中,為保全宗祀計,五十九歲始舉一子,為兄肅樂後。 * 第五弟錢肅範,字錫九,與兄肅圖同入劉中藻軍幕,清軍攻福寧,城陷被執死之。 * 第七弟錢肅遴,字兼三,入張煌言軍中,己亥預長江之役,自江寧之師歸,挈妻亡命崑山,亦以佯狂死。其妻鮑氏有苦節。 * 第九弟錢肅典,丙申赴義死。 * 第十弟錢肅采,字子亮,乙酉年方十二,在軍中。後東西奔走,所至授村童以自給。甲寅卒於淮上。 * 從弟錢光繡,字聖月,錢敬忠少子,明亡自硤中歸甬上,構莖薤菴,闢裓園,築歸來閣,與里中遺民為耆社,感懷家國,漸以憔悴,遂成心疾,竟以憤悶失意自裁。著有《從墓堂詩文集》。 * 錢肅繡,字文卿,肅樂同七世祖弟,世所稱「錢八將軍」者也。力可扼虎,射命中,飲酒可數斗,飲愈醉,膽愈壯。官至參將。兵解之後,掩關不出,日痛飲,鬱鬱而卒。 ## 著作 * 《正氣堂集》 * 《越中集》 * 《南徵集》 以上著作因戰亂已佚。 錢肅樂的詩文被彙編成《錢忠介公文集》行世。 ## 遺蹟 * 福清縣黃櫱山麓錢肅樂墓,碑文「大明孤臣」四大字。 * 寧波縣學街建有「錢張兩公祠」,並有街道被命名為忠介街。 * 寧波鄞州潛龍巷錢肅樂故居,建於明嘉靖年間,1983 年文物普查時發現。 ## 注釋 ## 參考書目 * 李聿求《魯之春秋》卷五《錢肅樂傳》 ## 延伸閱讀 [編]   : 《四明人鑑・明大學士吏部尚書忠介錢公肅樂》,出自《四明人鑑》   : 《明史卷二百七十六》,出自《明史》   : ## 外部連結 * 甬上人物 —— 錢肅樂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null
6,025
2023-05-05T03:04:09Z
75,652,676
錢肅樂
3,119,619
<p><b>夏威夷擬鮟鱇</b>(學名:<i><span lang="la">Lophiodes bruchius</span></i>),為條鰭魚綱鮟鱇目鮟鱇亞目鮟鱇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中西太平洋的夏威夷群島海域,棲息深度274-384公尺,體長可達16.4公分,為深海底棲性魚類,屬肉食性,生活習性不明。 </p> <h2><span id=".E5.8F.82.E8.80.83.E6.96.87.E7.8C.AE"></span><span id="参考文献">參考文獻</span></h2> <h2><span id=".E6.93.B4.E5.B1.95.E9.96.B1.E8.AE.80"></span><span id="擴展閱讀">擴展閱讀</span></h2> <link rel="mw-deduplicated-inline-style" href="mw-data:TemplateStyles:r76097801"> <p><br></p> <!-- NewPP limit report Parsed by mw2296 Cached time: 20230505062142 Cache expiry: 1814400 Reduced expiry: false Complications: [vary‐revision‐sha1] CPU time usage: 0.382 seconds Real time usage: 0.550 seconds Preprocessor visited node count: 8743/1000000 Post‐expand include size: 26910/2097152 bytes Template argument size: 6348/2097152 bytes Highest expansion depth: 25/100 Expensive parser function count: 7/500 Unstrip recursion depth: 0/20 Unstrip post‐expand size: 1498/5000000 bytes Lua time usage: 0.258/10.000 seconds Lua memory usage: 3249270/52428800 bytes Number of Wikibase entities loaded: 8/400 --><!-- Transclusion expansion time report (%,ms,calls,template) 100.00% 500.893 1 -total 73.71% 369.189 1 Template:Speciesbox 73.03% 365.821 1 Template:Taxobox/core 13.82% 69.221 1 Template:Taxonbar 9.42% 47.165 2 Template:Wikidata 7.25% 36.338 32 Template:Delink 5.60% 28.027 1 Template:Lang 4.96% 24.865 1 Template:Category_handler 3.94% 19.716 2 Template:Taxon_italics 2.70% 13.549 1 Template:Category_handler/numbered --><!-- Saved in parser cache with key zhwiki:pcache:idhash:3119619-0!canonical!zh-tw and timestamp 20230505062142 and revision id 55384302. Rendering was triggered because: api-parse -->
**夏威夷擬鮟鱇**(學名:_Lophiodes bruchius_),為條鰭魚綱鮟鱇目鮟鱇亞目鮟鱇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中西太平洋的夏威夷群島海域,棲息深度 274-384 公尺,體長可達 16.4 公分,為深海底棲性魚類,屬肉食性,生活習性不明。 ## 參考文獻 ## 擴展閱讀
null
854
2023-05-02T18:48:59Z
55,384,302
Lophiodes_bruchius
80,858
<p>設<i>L</i>是帶有最大元素1和最小元素0的有界格。<i>L</i>的兩個元素<i>x</i>和<i>y</i>是<b>互補</b>(相互為補元)的,若且唯若: </p> <dl><dd><span><span><math xmlns="http://www.w3.org/1998/Math/MathML" alttext="{\displaystyle x\vee y=1}"> <semantics> <mrow class="MJX-TeXAtom-ORD"> <mstyle displaystyle="true" scriptlevel="0"> <mi>x</mi> <mo>∨<!-- ∨ --></mo> <mi>y</mi> <mo>=</mo> <mn>1</mn> </mstyle> </mrow> <annotation encoding="application/x-tex">{\displaystyle x\vee y=1}</annotation> </semantics></math></span></span>且<span><span><math xmlns="http://www.w3.org/1998/Math/MathML" alttext="{\displaystyle x\wedge y=0}"> <semantics> <mrow class="MJX-TeXAtom-ORD"> <mstyle displaystyle="true" scriptlevel="0"> <mi>x</mi> <mo>∧<!-- ∧ --></mo> <mi>y</mi> <mo>=</mo> <mn>0</mn> </mstyle> </mrow> <annotation encoding="application/x-tex">{\displaystyle x\wedge y=0}</annotation> </semantics></math></span></span></dd></dl><p>在這種情況下,它們被指示為¬<i>x</i> = <i>y</i>和等價的¬<i>y</i> = <i>x</i>。所有元素都有<b>補元</b>(素)的有界格叫做有補格。對應的在<i>L</i>上的一元運算叫做補運算,把邏輯否定的類似物介入了格理論。補元不必然是唯一的,在<i>L</i>上所有可能的一元運算中也沒有什麼特殊之處。分配有補格是布爾代數。對於分配格,<i>x</i>的補元存在的話就可證明是唯一的。 </p><p>Heyting代數是至少某些成員缺乏補元的分配格的例子。在另一方面,Heyting代數的所有成員<i>x</i>都有一個<b>偽補元</b>,也指示為¬<i>x</i>。偽補元是最大的元素<i>y</i>使得<i>x</i><span><span><math xmlns="http://www.w3.org/1998/Math/MathML" alttext="{\displaystyle \wedge }"> <semantics> <mrow class="MJX-TeXAtom-ORD"> <mstyle displaystyle="true" scriptlevel="0"> <mo>∧<!-- ∧ --></mo> </mstyle> </mrow> <annotation encoding="application/x-tex">{\displaystyle \wedge }</annotation> </semantics></math></span></span><i>y</i> = 0。如果Heyting代數的所有元素的偽補元實際上都是補元,則這個Heyting代數是布爾代數。 </p> <h2><span id=".E5.8F.82.E8.A7.81"></span><span id="参见">參見</span></h2> <ul><li>有補格</li> <li>補集</li> <li>邏輯否定</li></ul>
設 _L_ 是帶有最大元素 1 和最小元素 0 的有界格。_L_ 的兩個元素 _x_ 和 _y_ 是**互補**(相互為補元)的,若且唯若:   : $x\vee y=1$ 且 $x\wedge y=0$ 在這種情況下,它們被指示為 ¬_x_ = _y_ 和等價的 ¬_y_ = _x_。所有元素都有**補元**(素)的有界格叫做有補格。對應的在 _L_ 上的一元運算叫做補運算,把邏輯否定的類似物介入了格理論。補元不必然是唯一的,在 _L_ 上所有可能的一元運算中也沒有什麼特殊之處。分配有補格是布爾代數。對於分配格,_x_ 的補元存在的話就可證明是唯一的。 Heyting 代數是至少某些成員缺乏補元的分配格的例子。在另一方面,Heyting 代數的所有成員 _x_ 都有一個**偽補元**,也指示為 ¬_x_。偽補元是最大的元素 _y_ 使得 _x_ $\wedge $ _y_ = 0。如果 Heyting 代數的所有元素的偽補元實際上都是補元,則這個 Heyting 代數是布爾代數。 ## 參見 * 有補格 * 補集 * 邏輯否定
null
1,169
2016-01-04T16:24:06Z
28,837,283
補運算
751,864
<p><b>麥哲倫星流</b>是Wannier和Wrixon在1972年發現,鄰近麥哲倫雲的中性氫 (HI) 氣體,並且在1974年由Mathewson 等人建立起與麥哲倫雲的關聯。在這之前,1965年就已經知道在這個區域內有速度異常的氣體雲存在,但是並未描繪出圖形,也不知道與麥哲倫雲的關係。這些氣體看起來很長 (至少跨越天空180度 - 在5,500秒差距的距離上相當於180,000秒差距的長度)、很直,並且高度偏極化 (與銀河系比較)。相對於本星系群靜止標準的速度變化非常大 (從-400公里/秒至 +400公里/秒) ,與星系中其他的速度模式都不一樣 - 現在稱為高速雲。 </p><p> 階層式叢集告訴我們星系是由由更小的星系經過撞擊逐漸建立起來的。這些撞擊迄今仍在進行中,銀河系也仍在吞噬著它較小的鄰居。這些合併中,最著名與被研究得最透徹的就是<b>麥哲倫星流</b>. </p> <h2><span id=".E8.A7.80.E6.B8.AC"></span><span id="觀測">觀測</span></h2> <p>由於緊鄰著麥哲倫雲,並且有能力足以分辨出每顆星各自的視差,觀測上可以充分的得到這兩個星雲的6維相位空間資訊 (從切線速度所得到的誤差很大),使我們能推算它們過去可能的軌道 (用了大量的假設,例如這3個星系的形狀和質量,和運動物體之間自然的動態摩擦)。對每一顆恆星獨立的觀察讓我們了解恆星形成的歷史。 </p> <h2><span id=".E6.A8.A1.E5.9E.8B"></span><span id="模型">模型</span></h2> <p>從1980年就開始建立麥哲倫星流的模型。起初,受限於電腦的能力,模型非常簡單:既沒有自身的引力,也只有少量的質點。許多模型的預測導出了麥哲倫雲的特徵 (它們都是潮汐模型,就像地球的潮汐,模型預測兩個方向相反的力,使物質受到拉扯),但是在觀測上都未見到。有些模型導出不需要旋臂的前導,但是它們本身就是有問題的。在1998年,帕克天文台的HIPASS小組進行了全天空的巡天觀測,隨後發現大量的高速雲引領著麥哲倫雲,並且有著實質上的聯繫,而且,盧等人在1998年,吉普生等人在2000年確定了星流和麥哲倫雲的化學性質是相似的,因此前導旋臂的特徵最後終於得到確認。 </p><p>從此之後新建立的模型都必須確定前導旋臂的特點,並且也越來越趨於成熟 (接近事實),許多都加入了引力和潮汐力 (有些是依賴衝壓力作為塑造剝離的機制),並且有越來越多的模型加入銀河系暈的阻力、氣體動力學、恆星的型成和化學的演化。而因為小麥哲倫星系的低質量和低引力束縛,一般認為它在衝壓力下受到潮汐效應的影響會比大麥哲倫星系更大,因此是星流內氣體較主要的來源。 </p> <h2><span id=".E7.9B.B8.E9.97.9C.E6.A2.9D.E7.9B.AE"></span><span id="相關條目">相關條目</span></h2> <ul><li>星際雲</li></ul><h2><span id=".E5.8F.83.E8.80.83.E8.B3.87.E6.96.99"></span><span id="參考資料">參考資料</span></h2> <ul><li>發現:<cite class="citation journal">Wannier, P.; Wrixon, G. T. An Unusual High-Velocity Hydrogen Feature. The Astrophysical Journal. 1972-05, <b>173</b>: L119–L123 <span> [<span>2022-11-23</span>]</span>. <span title="Bibcode">Bibcode:1972ApJ...173L.119W</span>. <span title="國際標準連續出版物號">ISSN 0004-637X</span>. <span title="數位物件識別號">doi:10.1086/180930</span>.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6-05) <span title="連接到英語網頁">(英語)</span>.</cite><span title="ctx_ver=Z39.88-2004&amp;rfr_id=info%3Asid%2Fzh.wikipedia.org%3A%E9%BA%A5%E5%93%B2%E5%80%AB%E6%98%9F%E6%B5%81&amp;rft.atitle=An+Unusual+High-Velocity+Hydrogen+Feature&amp;rft.au=Wrixon%2C+G.+T.&amp;rft.aufirst=P.&amp;rft.aulast=Wannier&amp;rft.date=1972-05&amp;rft.genre=article&amp;rft.issn=0004-637X&amp;rft.jtitle=The+Astrophysical+Journal&amp;rft.pages=L119-L123&amp;rft.volume=173&amp;rft_id=http%3A%2F%2Fadsabs.harvard.edu%2Fdoi%2F10.1086%2F180930&amp;rft_id=info%3Abibcode%2F1972ApJ...173L.119W&amp;rft_id=info%3Adoi%2F10.1086%2F180930&amp;rft_val_fmt=info%3Aofi%2Ffmt%3Akev%3Amtx%3Ajournal"><span> </span></span></li></ul><ul><li>與麥哲倫雲的接觸:<cite class="citation journal">Mathewson, D. S.; Cleary, M. N.; Murray, J. D. The Magellanic stream. The Astrophysical Journal. 1974-06, <b>190</b>: 291–296 <span> [<span>2022-11-23</span>]</span>. <span title="Bibcode">Bibcode:1974ApJ...190..291M</span>. <span title="國際標準連續出版物號">ISSN 0004-637X</span>. <span title="數位物件識別號">doi:10.1086/152875</span>.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6-11) <span title="連接到英語網頁">(英語)</span>.</cite><span title="ctx_ver=Z39.88-2004&amp;rfr_id=info%3Asid%2Fzh.wikipedia.org%3A%E9%BA%A5%E5%93%B2%E5%80%AB%E6%98%9F%E6%B5%81&amp;rft.atitle=The+Magellanic+stream&amp;rft.au=Cleary%2C+M.+N.&amp;rft.au=Murray%2C+J.+D.&amp;rft.aufirst=D.+S.&amp;rft.aulast=Mathewson&amp;rft.date=1974-06&amp;rft.genre=article&amp;rft.issn=0004-637X&amp;rft.jtitle=The+Astrophysical+Journal&amp;rft.pages=291-296&amp;rft.volume=190&amp;rft_id=http%3A%2F%2Fadsabs.harvard.edu%2Fdoi%2F10.1086%2F152875&amp;rft_id=info%3Abibcode%2F1974ApJ...190..291M&amp;rft_id=info%3Adoi%2F10.1086%2F152875&amp;rft_val_fmt=info%3Aofi%2Ffmt%3Akev%3Amtx%3Ajournal"><span> </span></span></li> <li>早期的模型:<cite class="citation journal">Murai, T.; Fujimoto, M. The Magellanic stream and the galaxy with a massive halo.. Publications of the Astronomical Society of Japan. 1980-01-01, <b>32</b>: 581–604 <span> [<span>2022-11-23</span>]</span>. <span title="Bibcode">Bibcode:1980PASJ...32..581M</span>. <span title="國際標準連續出版物號">ISSN 0004-6264</span>.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11-23).</cite><span title="ctx_ver=Z39.88-2004&amp;rfr_id=info%3Asid%2Fzh.wikipedia.org%3A%E9%BA%A5%E5%93%B2%E5%80%AB%E6%98%9F%E6%B5%81&amp;rft.atitle=The+Magellanic+stream+and+the+galaxy+with+a+massive+halo.&amp;rft.au=Fujimoto%2C+M.&amp;rft.aufirst=T.&amp;rft.aulast=Murai&amp;rft.date=1980-01-01&amp;rft.genre=article&amp;rft.issn=0004-6264&amp;rft.jtitle=Publications+of+the+Astronomical+Society+of+Japan&amp;rft.pages=581-604&amp;rft.volume=32&amp;rft_id=https%3A%2F%2Fui.adsabs.harvard.edu%2Fabs%2F1980PASJ...32..581M&amp;rft_id=info%3Abibcode%2F1980PASJ...32..581M&amp;rft_val_fmt=info%3Aofi%2Ffmt%3Akev%3Amtx%3Ajournal"><span> </span></span></li> <li>LAF的發現:<cite class="citation journal">Putman, M. E.; Gibson, B. K.; Staveley-Smith, L.; Banks, G.; Barnes, D. G.; Bhatal, R.; Disney, M. J.; Ekers, R. D.; Freeman, K. C.; Haynes, R. F.; Henning, P. Tidal disruption of the Magellanic Clouds by the Milky Way. Nature. 1998-08, <b>394</b> (6695): 752 <span> [<span>2022-11-23</span>]</span>. <span title="Bibcode">Bibcode:1998Natur.394..752P</span>. <span title="國際標準連續出版物號">ISSN 0028-0836</span>. <span title="數位物件識別號">doi:10.1038/29466</span>.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11-23) <span title="連接到英語網頁">(英語)</span>.</cite><span title="ctx_ver=Z39.88-2004&amp;rfr_id=info%3Asid%2Fzh.wikipedia.org%3A%E9%BA%A5%E5%93%B2%E5%80%AB%E6%98%9F%E6%B5%81&amp;rft.atitle=Tidal+disruption+of+the+Magellanic+Clouds+by+the+Milky+Way&amp;rft.au=Banks%2C+G.&amp;rft.au=Barnes%2C+D.+G.&amp;rft.au=Bhatal%2C+R.&amp;rft.au=Disney%2C+M.+J.&amp;rft.au=Ekers%2C+R.+D.&amp;rft.au=Freeman%2C+K.+C.&amp;rft.au=Gibson%2C+B.+K.&amp;rft.au=Haynes%2C+R.+F.&amp;rft.au=Henning%2C+P.&amp;rft.au=Staveley-Smith%2C+L.&amp;rft.aufirst=M.+E.&amp;rft.aulast=Putman&amp;rft.date=1998-08&amp;rft.genre=article&amp;rft.issn=0028-0836&amp;rft.issue=6695&amp;rft.jtitle=Nature&amp;rft.pages=752&amp;rft.volume=394&amp;rft_id=http%3A%2F%2Fwww.nature.com%2Farticles%2F29466&amp;rft_id=info%3Abibcode%2F1998Natur.394..752P&amp;rft_id=info%3Adoi%2F10.1038%2F29466&amp;rft_val_fmt=info%3Aofi%2Ffmt%3Akev%3Amtx%3Ajournal"><span> </span></span></li></ul><p>最新的模型: </p> <ul><li><cite class="citation journal">Yoshizawa, Akira M.; Noguchi, Masafumi. The dynamical evolution and star formation history of the Small Magellanic Cloud: effects of interactions with the Galaxy and the Large Magellanic Cloud. Monthly Notices of the Royal Astronomical Society. 2003-03, <b>339</b> (4): 1135–1154 <span> [<span>2022-11-23</span>]</span>. <span title="Bibcode">Bibcode:2003MNRAS.339.1135Y</span>. <span title="國際標準連續出版物號">ISSN 0035-8711</span>. <span title="數位物件識別號">doi:10.1046/j.1365-8711.2003.06263.x</span>.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1-05) <span title="連接到英語網頁">(英語)</span>.</cite><span title="ctx_ver=Z39.88-2004&amp;rfr_id=info%3Asid%2Fzh.wikipedia.org%3A%E9%BA%A5%E5%93%B2%E5%80%AB%E6%98%9F%E6%B5%81&amp;rft.atitle=The+dynamical+evolution+and+star+formation+history+of+the+Small+Magellanic+Cloud%3A+effects+of+interactions+with+the+Galaxy+and+the+Large+Magellanic+Cloud&amp;rft.au=Noguchi%2C+Masafumi&amp;rft.aufirst=Akira+M.&amp;rft.aulast=Yoshizawa&amp;rft.date=2003-03&amp;rft.genre=article&amp;rft.issn=0035-8711&amp;rft.issue=4&amp;rft.jtitle=Monthly+Notices+of+the+Royal+Astronomical+Society&amp;rft.pages=1135-1154&amp;rft.volume=339&amp;rft_id=https%3A%2F%2Facademic.oup.com%2Fmnras%2Farticle-lookup%2Fdoi%2F10.1046%2Fj.1365-8711.2003.06263.x&amp;rft_id=info%3Abibcode%2F2003MNRAS.339.1135Y&amp;rft_id=info%3Adoi%2F10.1046%2Fj.1365-8711.2003.06263.x&amp;rft_val_fmt=info%3Aofi%2Ffmt%3Akev%3Amtx%3Ajournal"><span> </span></span></li> <li><cite class="citation journal">Mastropietro, C.; Moore, B.; Mayer, L.; Wadsley, J.; Stadel, J. The gravitational and hydrodynamical interaction between the Large Magellanic Cloud and the Galaxy. Monthly Notices of the Royal Astronomical Society. 2005-10-21, <b>363</b> (2): 509–520 <span> [<span>2022-11-23</span>]</span>. <span title="Bibcode">Bibcode:2005MNRAS.363..509M</span>. <span title="國際標準連續出版物號">ISSN 0035-8711</span>. <span><span title="arXiv">arXiv:astro-ph/0412312</span> </span>. <span title="數位物件識別號">doi:10.1111/j.1365-2966.2005.09435.x</span>.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1-21) <span title="連接到英語網頁">(英語)</span>.</cite><span title="ctx_ver=Z39.88-2004&amp;rfr_id=info%3Asid%2Fzh.wikipedia.org%3A%E9%BA%A5%E5%93%B2%E5%80%AB%E6%98%9F%E6%B5%81&amp;rft.atitle=The+gravitational+and+hydrodynamical+interaction+between+the+Large+Magellanic+Cloud+and+the+Galaxy&amp;rft.au=Mayer%2C+L.&amp;rft.au=Moore%2C+B.&amp;rft.au=Stadel%2C+J.&amp;rft.au=Wadsley%2C+J.&amp;rft.aufirst=C.&amp;rft.aulast=Mastropietro&amp;rft.date=2005-10-21&amp;rft.genre=article&amp;rft.issn=0035-8711&amp;rft.issue=2&amp;rft.jtitle=Monthly+Notices+of+the+Royal+Astronomical+Society&amp;rft.pages=509-520&amp;rft.volume=363&amp;rft_id=https%3A%2F%2Facademic.oup.com%2Fmnras%2Farticle-lookup%2Fdoi%2F10.1111%2Fj.1365-2966.2005.09435.x&amp;rft_id=info%3Aarxiv%2Fastro-ph%2F0412312&amp;rft_id=info%3Abibcode%2F2005MNRAS.363..509M&amp;rft_id=info%3Adoi%2F10.1111%2Fj.1365-2966.2005.09435.x&amp;rft_val_fmt=info%3Aofi%2Ffmt%3Akev%3Amtx%3Ajournal"><span> </span></span></li> <li><cite class="citation journal">Connors, Tim W.; Kawata, Daisuke; Gibson, Brad K. N-body simulations of the Magellanic stream: N-body simulations of the Magellanic stream. Monthly Notices of the Royal Astronomical Society. 2006-08-01, <b>371</b> (1): 108–120 <span> [<span>2022-11-23</span>]</span>. <span title="Bibcode">Bibcode:2006MNRAS.371..108C</span>. <span><span title="arXiv">arXiv:astro-ph/0508390</span> </span>. <span title="數位物件識別號">doi:10.1111/j.1365-2966.2006.10659.x</span>.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6-24) <span title="連接到英語網頁">(英語)</span>.</cite><span title="ctx_ver=Z39.88-2004&amp;rfr_id=info%3Asid%2Fzh.wikipedia.org%3A%E9%BA%A5%E5%93%B2%E5%80%AB%E6%98%9F%E6%B5%81&amp;rft.atitle=N-body+simulations+of+the+Magellanic+stream%3A+N-body+simulations+of+the+Magellanic+stream&amp;rft.au=Gibson%2C+Brad+K.&amp;rft.au=Kawata%2C+Daisuke&amp;rft.aufirst=Tim+W.&amp;rft.aulast=Connors&amp;rft.date=2006-08-01&amp;rft.genre=article&amp;rft.issue=1&amp;rft.jtitle=Monthly+Notices+of+the+Royal+Astronomical+Society&amp;rft.pages=108-120&amp;rft.volume=371&amp;rft_id=https%3A%2F%2Facademic.oup.com%2Fmnras%2Farticle-lookup%2Fdoi%2F10.1111%2Fj.1365-2966.2006.10659.x&amp;rft_id=info%3Aarxiv%2Fastro-ph%2F0508390&amp;rft_id=info%3Abibcode%2F2006MNRAS.371..108C&amp;rft_id=info%3Adoi%2F10.1111%2Fj.1365-2966.2006.10659.x&amp;rft_val_fmt=info%3Aofi%2Ffmt%3Akev%3Amtx%3Ajournal"><span> </span></span></li></ul><!-- NewPP limit report Parsed by mw2317 Cached time: 20230418163247 Cache expiry: 1814400 Reduced expiry: false Complications: [show‐toc] CPU time usage: 0.196 seconds Real time usage: 0.248 seconds Preprocessor visited node count: 1610/1000000 Post‐expand include size: 91017/2097152 bytes Template argument size: 7499/2097152 bytes Highest expansion depth: 10/100 Expensive parser function count: 13/500 Unstrip recursion depth: 0/20 Unstrip post‐expand size: 0/5000000 bytes Lua time usage: 0.085/10.000 seconds Lua memory usage: 3674724/52428800 bytes Number of Wikibase entities loaded: 0/400 --><!-- Transclusion expansion time report (%,ms,calls,template) 100.00% 153.562 1 -total 53.40% 82.003 7 Template:Cite_journal 45.57% 69.979 1 Template:銀河 44.31% 68.045 1 Template:Navbox 30.50% 46.839 1 Template:Navbox_subgroup 24.10% 37.014 13 Template:Le 5.09% 7.819 3 Template:Icon 0.57% 0.868 1 Template:, --><!-- Saved in parser cache with key zhwiki:pcache:idhash:751864-0!userlang=zh-tw!zh-tw and timestamp 20230418163247 and revision id 75805861. Rendering was triggered because: api-parse -->
**麥哲倫星流**是 Wannier 和 Wrixon 在 1972 年發現,鄰近麥哲倫雲的中性氫 (HI) 氣體,並且在 1974 年由 Mathewson 等人建立起與麥哲倫雲的關聯。在這之前,1965 年就已經知道在這個區域內有速度異常的氣體雲存在,但是並未描繪出圖形,也不知道與麥哲倫雲的關係。這些氣體看起來很長 (至少跨越天空 180 度 - 在 5,500 秒差距的距離上相當於 180,000 秒差距的長度)、很直,並且高度偏極化 (與銀河系比較)。相對於本星系群靜止標準的速度變化非常大 (從 - 400 公里 / 秒至 +400 公里 / 秒) ,與星系中其他的速度模式都不一樣 - 現在稱為高速雲。 階層式叢集告訴我們星系是由由更小的星系經過撞擊逐漸建立起來的。這些撞擊迄今仍在進行中,銀河系也仍在吞噬著它較小的鄰居。這些合併中,最著名與被研究得最透徹的就是**麥哲倫星流**. ## 觀測 由於緊鄰著麥哲倫雲,並且有能力足以分辨出每顆星各自的視差,觀測上可以充分的得到這兩個星雲的 6 維相位空間資訊 (從切線速度所得到的誤差很大),使我們能推算它們過去可能的軌道 (用了大量的假設,例如這 3 個星系的形狀和質量,和運動物體之間自然的動態摩擦)。對每一顆恆星獨立的觀察讓我們了解恆星形成的歷史。 ## 模型 從 1980 年就開始建立麥哲倫星流的模型。起初,受限於電腦的能力,模型非常簡單:既沒有自身的引力,也只有少量的質點。許多模型的預測導出了麥哲倫雲的特徵 (它們都是潮汐模型,就像地球的潮汐,模型預測兩個方向相反的力,使物質受到拉扯),但是在觀測上都未見到。有些模型導出不需要旋臂的前導,但是它們本身就是有問題的。在 1998 年,帕克天文台的 HIPASS 小組進行了全天空的巡天觀測,隨後發現大量的高速雲引領著麥哲倫雲,並且有著實質上的聯繫,而且,盧等人在 1998 年,吉普生等人在 2000 年確定了星流和麥哲倫雲的化學性質是相似的,因此前導旋臂的特徵最後終於得到確認。 從此之後新建立的模型都必須確定前導旋臂的特點,並且也越來越趨於成熟 (接近事實),許多都加入了引力和潮汐力 (有些是依賴衝壓力作為塑造剝離的機制),並且有越來越多的模型加入銀河系暈的阻力、氣體動力學、恆星的型成和化學的演化。而因為小麥哲倫星系的低質量和低引力束縛,一般認為它在衝壓力下受到潮汐效應的影響會比大麥哲倫星系更大,因此是星流內氣體較主要的來源。 ## 相關條目 * 星際雲 ## 參考資料 * 發現:Wannier, P.; Wrixon, G. T. An Unusual High-Velocity Hydrogen Feature. The Astrophysical Journal. 1972-05, **173**: L119–L123 [2022-11-23]. Bibcode:1972ApJ...173L.119W. ISSN 0004-637X. doi:10.1086/180930. (原始內容存檔於 2018-06-05) (英語). * 與麥哲倫雲的接觸:Mathewson, D. S.; Cleary, M. N.; Murray, J. D. The Magellanic stream. The Astrophysical Journal. 1974-06, **190**: 291–296 [2022-11-23]. Bibcode:1974ApJ...190..291M. ISSN 0004-637X. doi:10.1086/152875. (原始內容存檔於 2018-06-11) (英語). * 早期的模型:Murai, T.; Fujimoto, M. The Magellanic stream and the galaxy with a massive halo.. Publications of the Astronomical Society of Japan. 1980-01-01, **32**: 581–604 [2022-11-23]. Bibcode:1980PASJ...32..581M. ISSN 0004-6264. (原始內容存檔於 2022-11-23). * LAF 的發現:Putman, M. E.; Gibson, B. K.; Staveley-Smith, L.; Banks, G.; Barnes, D. G.; Bhatal, R.; Disney, M. J.; Ekers, R. D.; Freeman, K. C.; Haynes, R. F.; Henning, P. Tidal disruption of the Magellanic Clouds by the Milky Way. Nature. 1998-08, **394** (6695): 752 [2022-11-23]. Bibcode:1998Natur.394..752P. ISSN 0028-0836. doi:10.1038/29466. (原始內容存檔於 2022-11-23) (英語). 最新的模型: * Yoshizawa, Akira M.; Noguchi, Masafumi. The dynamical evolution and star formation history of the Small Magellanic Cloud: effects of interactions with the Galaxy and the Large Magellanic Cloud. Monthly Notices of the Royal Astronomical Society. 2003-03, **339** (4): 1135–1154 [2022-11-23]. Bibcode:2003MNRAS.339.1135Y. ISSN 0035-8711. doi:10.1046/j.1365-8711.2003.06263.x. (原始內容存檔於 2022-01-05) (英語). * Mastropietro, C.; Moore, B.; Mayer, L.; Wadsley, J.; Stadel, J. The gravitational and hydrodynamical interaction between the Large Magellanic Cloud and the Galaxy. Monthly Notices of the Royal Astronomical Society. 2005-10-21, **363** (2): 509–520 [2022-11-23]. Bibcode:2005MNRAS.363..509M. ISSN 0035-8711. arXiv:astro-ph/0412312 . doi:10.1111/j.1365-2966.2005.09435.x. (原始內容存檔於 2022-01-21) (英語). * Connors, Tim W.; Kawata, Daisuke; Gibson, Brad K. N-body simulations of the Magellanic stream: N-body simulations of the Magellanic stream. Monthly Notices of the Royal Astronomical Society. 2006-08-01, **371** (1): 108–120 [2022-11-23]. Bibcode:2006MNRAS.371..108C. arXiv:astro-ph/0508390 . doi:10.1111/j.1365-2966.2006.10659.x. (原始內容存檔於 2022-06-24) (英語).
null
7,829
2023-04-16T12:23:58Z
75,805,861
麦哲伦星流
6,459,094
<p><b>帶廣廣尾自動車道</b>(日語:<span title="漢字或假名表記(原文)"><span lang="ja">帯広広尾自動車道</span></span><small>/</small><span title="平假名表記"><span lang="ja">おびひろひろおじどうしゃどう</span></span><sup> <i><span title="羅馬字表記" lang="ja-Latn">Obihiro-Hiroo jidōshadō</span></i> <span>*</span><small><span>/</span></small><small><span>?</span></small></sup>)是從北海道帶廣市至廣尾町,總長約80公里的國土交通大臣指定高規格幹線道路(一般國道快速道路)(國道236號)。從<span data-orig-title="北海道橫斷自動車道" data-lang-code="ja" data-lang-name="日語" data-foreign-title="北海道横断自動車道"><span>北海道橫斷自動車道</span></span>(道東自動車道)分歧的<span data-orig-title="帶廣系統交流道" data-lang-code="ja" data-lang-name="日語" data-foreign-title="帯広ジャンクション"><span>帶廣系統交流道</span></span>實際位於芽室町,而北海道橫斷自動車道的經過地為「帶廣市附近」,但實際上的經過地則是「北海道河東郡音更町」。 </p><p>高速公路路線編號被編為<link rel="mw-deduplicated-inline-style" href="mw-data:TemplateStyles:r58891309"><span>E60</span>。簡稱為<b>帶廣廣尾道</b>(日語:<span title="漢字或假名表記(原文)"><span lang="ja">帯広広尾道</span></span><small>/</small><span title="平假名表記"><span lang="ja">おびひろひろおどう</span></span><sup> <i><span title="羅馬字表記" lang="ja-Latn">Obihiro-Hiroodō</span></i> <span>*</span><small><span>/</span></small><small><span>?</span></small></sup>)。 </p> <h2><span id=".E6.A6.82.E8.A6.81"></span><span id="概要">概要</span></h2> <h3><span id=".E4.BA.8B.E6.A5.AD.E5.90.8D"></span><span id="事業名">事業名</span></h3> <h4><span id=".E5.B8.B6.E5.BB.A3.E5.B7.9D.E8.A5.BF.E9.81.93.E8.B7.AF"></span><span id="帶廣川西道路">帶廣川西道路</span></h4> <ul><li>起點:北海道河西郡芽室町字北明</li> <li>終點:北海道帶廣市川西町基線53番地</li> <li>延長:17.0公里</li> <li><span data-orig-title="道路構造令" data-lang-code="ja" data-lang-name="日語" data-foreign-title="道路構造令"><span>規格</span></span>:第1種第2級</li> <li>設計速度:100 km/h</li> <li>道路幅員:暫定12.0 公尺</li> <li>車道幅員:3.5 公尺</li> <li>車道數:暫定2車線</li></ul><h4><span id=".E5.B7.9D.E8.A5.BF.E4.B8.AD.E6.9C.AD.E5.86.85.E9.81.93.E8.B7.AF"></span><span id="川西中札内道路">川西中札內道路</span></h4> <ul><li>起點:北海道帶廣市川西町基線53番地</li> <li>終點:北海道河西郡中札內村字協和</li> <li>總長:19.0公里</li> <li>規格:第1種第2級</li> <li>設計速度:100 km/h</li> <li>道路幅員:暫定12.0公尺</li> <li>車道幅員:3.5公尺</li> <li>車道數:暫定2車道</li></ul><h4><span id=".E4.B8.AD.E6.9C.AD.E5.86.85.E5.A4.A7.E6.A8.B9.E9.81.93.E8.B7.AF"></span><span id="中札内大樹道路">中札內大樹道路</span></h4> <ul><li>起點:北海道河西郡中札內村字協和</li> <li>終點:北海道廣尾郡大樹町北4線</li> <li>總長:23.2 km</li> <li>規格:第1種第3級</li> <li>設計速度:100 km/h</li> <li>道路幅員:13.5公尺</li> <li>車道幅員:3.5公尺</li> <li>車道數:暫定2車道</li></ul><p>當初計畫之後,與地方協議的結果為設置忠類交流道,更別村與幕別町的交界附近以南的路線則變更為更靠近忠類市街地。 </p> <h4><span id=".E5.A4.A7.E6.A8.B9.E5.BB.A3.E5.B0.BE.E9.81.93.E8.B7.AF"></span><span id="大樹廣尾道路">大樹廣尾道路</span></h4> <ul><li>起點:北海道廣尾郡大樹町北4線(忠類大樹交流道)</li> <li>終點:北海道廣尾郡廣尾町(廣尾交流道)</li> <li>總長:約28公里</li> <li>規格:第1種第3級</li> <li>設計速度:100 km/h</li> <li>道路幅員:13.5公尺</li> <li>車道幅員:3.5公尺</li> <li>車道數:暫定2車道</li></ul><h2><span id=".E4.BA.A4.E6.B5.81.E9.81.93"></span><span id="交流道">交流道</span></h2> <ul><li>全線位於北海道內。</li> <li>交流道(IC)編號欄的背景色為<span>■</span>顯示該部分道路已經啟用,設施名稱欄的背景色為<span>■</span>顯示該部分設施尚未啟用,未通車路段名稱皆為臨時名稱。</li> <li>IC為交流道的簡寫,SIC為智能交流道的簡寫,JCT為<span data-orig-title="系統交流道" data-lang-code="ja" data-lang-name="日語" data-foreign-title="ジャンクション (道路)"><span>系統交流道</span></span>的簡寫,SA為服務區的簡寫,PA為<span data-orig-title="停車區" data-lang-code="ja" data-lang-name="日語" data-foreign-title="パーキングエリア"><span>停車區</span></span>的簡寫,TB為公路收費站的簡寫,CB為車輛輪胎穿脫鐵鏈場的簡寫。</li></ul><h2><span id=".E6.AD.B7.E5.8F.B2"></span><span id="歷史">歷史</span></h2> <h3><span id=".E5.B9.B4.E8.A1.A8"></span><span id="年表">年表</span></h3> <ul><li>2003年(平成15年)3月15日:帶廣JCT - 帶廣川西交流道間通車。</li> <li>2006年(平成18年)3月12日:帶廣川西交流道 - 幸福交流道間通車。</li> <li>2008年(平成20年)11月29日:幸福交流道 - 中札內交流道間通車。</li> <li>2013年(平成25年)3月17日:中札內交流道 - 更別交流道間通車。</li> <li>2015年(平成27年)3月15日:更別交流道 - 忠類大樹交流道間通車。</li></ul><h2><span id=".E8.B7.AF.E7.B7.9A.E7.8B.80.E6.B3.81"></span><span id="路線狀況">路線狀況</span></h2> <h3><span id=".E4.BA.A4.E9.80.9A.E9.87.8F"></span><span id="交通量">交通量</span></h3> <p><b>24小時交通量</b>(台) 道路交通調查 </p> <p><small>(來源:「平成22年度道路交通調查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平成27年度全國道路・街路交通情勢調査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自國土交通省網頁摘取資料作成)</small> </p> <h2><span id=".E5.9C.B0.E7.90.86"></span><span id="地理">地理</span></h2> <h3><span id=".E9.80.A3.E6.8E.A5.E9.AB.98.E9.80.9F.E5.85.AC.E8.B7.AF"></span><span id="連接高速公路">連接高速公路</span></h3> <ul><li><link rel="mw-deduplicated-inline-style" href="mw-data:TemplateStyles:r58891309"><span>E38</span> 道東自動車道(於<span data-orig-title="帶廣系統交流道" data-lang-code="ja" data-lang-name="日語" data-foreign-title="帯広ジャンクション"><span>帶廣系統交流道</span></span>連接)</li></ul><h2><span id=".E5.8F.83.E8.80.83"></span><span id="參考">參考</span></h2> <h3><span id=".E6.B3.A8.E9.87.8B"></span><span id="注釋">注釋</span></h3> <h3><span id=".E4.BE.86.E6.BA.90"></span><span id="來源">來源</span></h3> <h2><span id=".E7.9B.B8.E9.97.9C.E9.A0.85.E7.9B.AE"></span><span id="相關項目">相關項目</span></h2> <ul><li>高規格幹線道路 <ul><li>國土交通大臣指定高規格幹線道路(一般國道快速道路)</li></ul></li> <li><span data-orig-title="北海道地方道路列表" data-lang-code="ja" data-lang-name="日語" data-foreign-title="北海道地方の道路一覧"><span>北海道地方道路列表</span></span></li></ul><h2><span id=".E5.A4.96.E9.83.A8.E9.80.A3.E7.B5.90"></span><span id="外部連結">外部連結</span></h2> <ul><li>北海道開発局 帯広開発建設部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ul><li>帯広・広尾自動車道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li></ul></li></ul><!-- NewPP limit report Parsed by mw1491 Cached time: 20230504225657 Cache expiry: 1814400 Reduced expiry: false Complications: [show‐toc] CPU time usage: 0.913 seconds Real time usage: 1.232 seconds Preprocessor visited node count: 15761/1000000 Post‐expand include size: 539406/2097152 bytes Template argument size: 71738/2097152 bytes Highest expansion depth: 27/100 Expensive parser function count: 86/500 Unstrip recursion depth: 0/20 Unstrip post‐expand size: 20510/5000000 bytes Lua time usage: 0.328/10.000 seconds Lua memory usage: 7812939/52428800 bytes Number of Wikibase entities loaded: 1/400 --><!-- Transclusion expansion time report (%,ms,calls,template) 100.00% 907.040 1 -total 27.92% 253.227 1 Template:日本高速公路 27.52% 249.661 1 Template:Navbox_with_collapsible_groups 26.11% 236.860 1 Template:Infobox_road 25.62% 232.350 1 Template:Infobox_road2 21.88% 198.463 86 Template:Link-ja 20.08% 182.102 1 Template:Infobox 19.99% 181.330 8 Template:Navbox 16.67% 151.178 26 Template:Lang 16.29% 147.730 28 Template:Category_handler -->
**帶廣廣尾自動車道**(日語:帯広広尾自動車道/おびひろひろおじどうしゃどう _Obihiro-Hiroo jidōshadō_ \*/?)是從北海道帶廣市至廣尾町,總長約 80 公里的國土交通大臣指定高規格幹線道路(一般國道快速道路)(國道 236 號)。從北海道橫斷自動車道(道東自動車道)分歧的帶廣系統交流道實際位於芽室町,而北海道橫斷自動車道的經過地為「帶廣市附近」,但實際上的經過地則是「北海道河東郡音更町」。 高速公路路線編號被編為 E60。簡稱為**帶廣廣尾道**(日語:帯広広尾道/おびひろひろおどう _Obihiro-Hiroodō_ \*/?)。 ## 概要 ### 事業名 #### 帶廣川西道路 * 起點:北海道河西郡芽室町字北明 * 終點:北海道帶廣市川西町基線 53 番地 * 延長:17.0 公里 * 規格:第 1 種第 2 級 * 設計速度:100 km/h * 道路幅員:暫定 12.0 公尺 * 車道幅員:3.5 公尺 * 車道數:暫定 2 車線 #### 川西中札內道路 * 起點:北海道帶廣市川西町基線 53 番地 * 終點:北海道河西郡中札內村字協和 * 總長:19.0 公里 * 規格:第 1 種第 2 級 * 設計速度:100 km/h * 道路幅員:暫定 12.0 公尺 * 車道幅員:3.5 公尺 * 車道數:暫定 2 車道 #### 中札內大樹道路 * 起點:北海道河西郡中札內村字協和 * 終點:北海道廣尾郡大樹町北 4 線 * 總長:23.2 km * 規格:第 1 種第 3 級 * 設計速度:100 km/h * 道路幅員:13.5 公尺 * 車道幅員:3.5 公尺 * 車道數:暫定 2 車道 當初計畫之後,與地方協議的結果為設置忠類交流道,更別村與幕別町的交界附近以南的路線則變更為更靠近忠類市街地。 #### 大樹廣尾道路 * 起點:北海道廣尾郡大樹町北 4 線(忠類大樹交流道) * 終點:北海道廣尾郡廣尾町(廣尾交流道) * 總長:約 28 公里 * 規格:第 1 種第 3 級 * 設計速度:100 km/h * 道路幅員:13.5 公尺 * 車道幅員:3.5 公尺 * 車道數:暫定 2 車道 ## 交流道 * 全線位於北海道內。 * 交流道(IC)編號欄的背景色為■顯示該部分道路已經啟用,設施名稱欄的背景色為■顯示該部分設施尚未啟用,未通車路段名稱皆為臨時名稱。 * IC 為交流道的簡寫,SIC 為智能交流道的簡寫,JCT 為系統交流道的簡寫,SA 為服務區的簡寫,PA 為停車區的簡寫,TB 為公路收費站的簡寫,CB 為車輛輪胎穿脫鐵鏈場的簡寫。 ## 歷史 ### 年表 * 2003 年(平成 15 年)3 月 15 日:帶廣 JCT - 帶廣川西交流道間通車。 * 2006 年(平成 18 年)3 月 12 日:帶廣川西交流道 - 幸福交流道間通車。 * 2008 年(平成 20 年)11 月 29 日:幸福交流道 - 中札內交流道間通車。 * 2013 年(平成 25 年)3 月 17 日:中札內交流道 - 更別交流道間通車。 * 2015 年(平成 27 年)3 月 15 日:更別交流道 - 忠類大樹交流道間通車。 ## 路線狀況 ### 交通量 **24 小時交通量**(台) 道路交通調查 (來源:「平成 22 年度道路交通調查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平成 27 年度全國道路・街路交通情勢調査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自國土交通省網頁摘取資料作成) ## 地理 ### 連接高速公路 * E38 道東自動車道(於帶廣系統交流道連接) ## 參考 ### 注釋 ### 來源 ## 相關項目 * 高規格幹線道路 * 國土交通大臣指定高規格幹線道路(一般國道快速道路) * 北海道地方道路列表 ## 外部連結 * 北海道開発局 帯広開発建設部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帯広・広尾自動車道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null
14,188
2023-05-03T04:03:30Z
75,720,698
中札內交流道
752,589
<p>《<b>文鏡秘府論</b>》,又稱《<b>文筆眼心抄</b>》,日本高僧遍照金剛(空海)編撰,是一部中國詩文論著作。 </p> <h2><span id=".E5.86.85.E5.AE.B9"></span><span id="内容">內容</span></h2> <p>日僧遍照金剛(空海)於唐朝貞元二十年(804年)與最澄等遣唐使至中國進行第十七次文化交流,期間編撰《文鏡秘府論》一書,收錄崔融《唐朝新定詩格》、王昌齡《詩格》、元兢《詩髓腦》、皎然《詩議》、殷瑤《河嶽英靈集序》、《河嶽英靈集論》等書的詩文理論編輯而成,分天、地、東、南、西、北六卷。 </p><p>《文鏡秘府論》一書長期流行於日本,清末楊守敬赴日考察,撰成《日本訪書志》,論及此書,他說:「此書蓋為詩文聲病而作,匯集沈隱侯、劉善經、劉滔、僧皎然、元兢及王氏、崔氏之說。今傳世唯皎然之書,余皆泯滅。按《宋書》雖有平頭、上尾、蜂腰、鶴膝諸說,近代已不得其詳。此篇中所列二十八種病,皆一一引詩,證佐分明。」中國六朝至唐的許多佚文,賴此書得以保存。此書引用王昌齡《詩格》一書曾被懷疑是偽書。周維德校點此書,並撰有《文鏡秘府論的聲病說》。王利器出版《文鏡秘府論校注》。盧盛江著有《文鏡秘府論匯校彙考》。 </p> <h2><span id=".E8.A9.95.E8.AB.96"></span><span id="評論">評論</span></h2> <p>錢鍾書:「書實《兔園冊子》,粗足塾師之啟童蒙」。</p> <h2><span id=".E6.B3.A8.E9.87.8B"></span><span id="注釋">注釋</span></h2>
《**文鏡秘府論**》,又稱《**文筆眼心抄**》,日本高僧遍照金剛(空海)編撰,是一部中國詩文論著作。 ## 內容 日僧遍照金剛(空海)於唐朝貞元二十年(804 年)與最澄等遣唐使至中國進行第十七次文化交流,期間編撰《文鏡秘府論》一書,收錄崔融《唐朝新定詩格》、王昌齡《詩格》、元兢《詩髓腦》、皎然《詩議》、殷瑤《河嶽英靈集序》、《河嶽英靈集論》等書的詩文理論編輯而成,分天、地、東、南、西、北六卷。 《文鏡秘府論》一書長期流行於日本,清末楊守敬赴日考察,撰成《日本訪書志》,論及此書,他說:「此書蓋為詩文聲病而作,匯集沈隱侯、劉善經、劉滔、僧皎然、元兢及王氏、崔氏之說。今傳世唯皎然之書,余皆泯滅。按《宋書》雖有平頭、上尾、蜂腰、鶴膝諸說,近代已不得其詳。此篇中所列二十八種病,皆一一引詩,證佐分明。」中國六朝至唐的許多佚文,賴此書得以保存。此書引用王昌齡《詩格》一書曾被懷疑是偽書。周維德校點此書,並撰有《文鏡秘府論的聲病說》。王利器出版《文鏡秘府論校注》。盧盛江著有《文鏡秘府論匯校彙考》。 ## 評論 錢鍾書:「書實《兔園冊子》,粗足塾師之啟童蒙」。 ## 注釋
null
2,197
2022-07-29T23:30:57Z
72,435,804
文鏡秘府論
289,669
<p><b>TVBS新聞台</b>(英語:<span lang="en"><b>TVBS News Channel</b></span>),是屬於臺灣TVBS旗下的電視新聞頻道,於1995年10月2日啟播,開播當時是臺灣第一個24小時本土新聞頻道;初名「<b>TVBS 超級新聞網</b>」(TVBS-Newsnet,別名「Super News」),是TVBS四個家族頻道中第三個啟播的頻道。在臺灣,此台被稱為「<b>TVBS-NEWS</b>」、「<b>TVBS-N</b>」,香港myTV SUPER稱為「<b>無線衛星新聞台</b>」。 </p><p>TVBS新聞部位於TVBS「內湖大樓」九、十樓,而播報整點新聞攝影棚,位於「內湖大樓」一樓;製播內容包括新聞報導、新聞回顧、娛樂資訊及時事論壇等。 </p> <h2><span id=".E6.B2.BF.E9.9D.A9"></span><span id="沿革">沿革</span></h2> <ul><li>1995年10月2日至2003年1月1日:頻道ID僅用TVBS-N的Logo動畫搭配TVBS的新聞開場音樂,並無任何台呼。</li> <li>2004年1月1日:頻道ID使用另外製作的音樂,並加上台呼「您現在收看的是:TVBS-NEWS,新聞台」。</li> <li>2005年1月1日:頻道由原先的44頻道移至現今的55頻道。</li> <li>2005年末:再將台呼改為「您所信賴的新聞頻道:TVBS-NEWS,新聞台」;更改台呼後,主播開場時也多會加上「歡迎收看您所信賴的新聞頻道,TVBS-NEWS(或TVBS-N)○○點新聞」。</li> <li>2007年1月1日:上午6點新聞起,頻道ID的台呼內容不變,但啟用新動畫,內有「體驗新台灣、全球新視野」的字樣。</li> <li>2006年1月:不定時下午兩點至四點間會改成名為「特別報導」的政論談話性節目,由資深主播何啟聖主持,邀請幾位來賓到攝影棚,並開放觀眾Call-in。此時段的新聞標題字數通常在10字內。後期有了「挑戰大新聞」的節目名稱。2007年,此時段改為2點的「健康兩點靈」與3點的整點新聞,2008年再度改回選舉特別報導,原時段「健康兩點靈」則配合TVBS台改版計畫而搬移過去。</li> <li>2008年5月20日:原「挑戰大新聞」時段改為播出談話性政論節目「九萬兆凱道」,後在2008年7月30日起改名為「NEWS我最大」,由主播顧名儀主持,節目型態維持不變。</li> <li>2009年4月1日:「NEWS我最大」停播,原時段恢復播出整點新聞,並不定期播出深度報導節目。</li> <li>2006年5月21日:原來在TVBS首播的「一步一腳印 發現新台灣」專題性節目,改至TVBS-NEWS每周日22:00-23:00首播。</li> <li>2009年5月30日:早上七點播報,搬遷「內湖大樓」的第一節新聞「早安台灣」,並啟用新攝影棚同步更換新聞報導的開頭電視新聞鏡面畫面。</li> <li>2009年6月9日:更名「TVBS新聞台」。</li> <li>2013年1月1日:本台進行大改革,啟用新動畫和新聞開場音樂,但開場音樂捨棄掉前半段的內容。</li> <li>2013年5月14日:高畫質版本開始播放,但新聞帶仍為普通畫質,並只有部分有線電視系統業者提供。</li> <li>2014年1月1日:高畫質版本陸續在各大有線電視系統上架﹝截至2014年8月1日,已經有99.57%的系統業者提供高畫質版本的TVBS新聞台﹞。</li> <li>2014年1月17日:標準畫質版本的採訪帶逐漸改為高畫質。</li> <li>2014年9月29日:鏡面設計進行更動,解除4:3的安全框限制,而直接選用長寬比16:9的鏡面。</li> <li>2015年3月10日:TVB賣出持有的TVBS全部股權。</li> <li>2016年1月11日至2016年1月17日:啟用新虛實合一的攝影棚且有一、二樓。</li> <li>2016年12月21日:更換台標,片頭音樂以樂興之時管絃樂團的取代沿用之TVB的成為各節新聞之開場音樂。</li> <li>2018年11月24日:啟用新虛實合一的超大攝影棚並擁有雙電視牆及主播台。</li> <li>2018年11月26日:本台YouTube線上直播正式上線。</li> <li>2019年9月26日:左上方標題、左下方天氣資訊上方紅色框框更改及撰稿名字改版。</li> <li>2019年11月5日:YouTube頻道改版。</li> <li>2020年12月12日:三大有線電視進行部分頻道的頻位調整,其中TVBS新聞台從57頻道移到55頻道,至此TVBS新聞台在全台的有線電視皆定頻於55頻道。</li> <li>2022年4月8日零時起:本台於YouTube線上直播停止台灣播出。</li></ul><h2><span id=".E5.B0.88.E9.A1.8C.E7.AF.80.E7.9B.AE"></span><span id="專題節目">專題節目</span></h2> <h3><span id=".E5.9C.8B.E9.9A.9B.E6.96.B0.E8.81.9E.E5.B0.88.E9.A1.8C"></span><span id="國際新聞專題">國際新聞專題</span></h3> <ul><li>TVB所採訪新聞,剪輯而成專題報導。</li> <li>購買CNN、NHK等外國媒體所採訪新聞,剪輯而成新聞專題報導。</li> <li>與ABC 美國廣播公司合作</li></ul><h3><span id=".E7.AA.81.E7.99.BC.E4.BA.8B.E4.BB.B6.E6.88.96.E9.87.8D.E5.A4.A7.E4.BA.8B.E4.BB.B6"></span><span id="突發事件或重大事件">突發事件或重大事件</span></h3> <ul><li>1999年9月21日:九二一大地震特別報導。</li> <li>2000年:斐濟千禧第一道曙光、同年的總統大選。</li> <li>2001年1月1日:迎接二十一世紀。</li> <li>2001年9月11日:美國九一一事件特別報導。</li> <li>2001年11月12日:阿富汗戰爭 (2001年-2021年)。</li> <li>2003年3月20日:美伊戰爭</li></ul><h3><span id=".E5.90.88.E4.BD.9C.E5.B0.88.E9.A1.8C.E5.A0.B1.E5.B0.8E"></span><span id="合作專題報導">合作專題報導</span></h3> <ul><li>NHK:</li> <li>1999年:海洋台灣系列。</li> <li>2001年:棋聖比賽</li> <li>2002年:日本將棋比賽</li> <li>中國中央電視台(CCTV):</li> <li>1999年:兩岸暨亞洲經濟展望研討會衛星雙向訪談節目</li> <li>2000年:兩岸尋親節目。</li> <li>2013年:世界最大潮-探索亞馬遜。</li></ul><h2><span id=".E7.8F.BE.E4.BB.BBTVBS.E6.96.B0.E8.81.9E.E9.83.A8.E4.BA.BA.E5.93.A1"></span><span id="現任TVBS新聞部人員">現任TVBS新聞部人員</span></h2> <h3><span id=".E7.AE.A1.E7.90.86.E5.B1.A4"></span><span id="管理層">管理層</span></h3> <h3><span id=".E5.B0.88.E4.BB.BB.E4.B8.BB.E6.92.AD"></span><span id="專任主播">專任主播</span></h3> <h3><span id=".E6.B0.A3.E8.B1.A1.E4.B8.BB.E6.92.AD"></span><span id="氣象主播">氣象主播</span></h3> <h3><span id=".E5.85.BC.E8.81.B7.E4.B8.BB.E6.92.AD"></span><span id="兼職主播">兼職主播</span></h3> <h3><span id=".E8.AA.AA.E6.96.B0.E8.81.9E.E8.A8.98.E8.80.85"></span><span id="說新聞記者">說新聞記者</span></h3> <p>上午及下午離峰時段,負責播報「說新聞」之新聞評述/分析,並與當節主播對談當日重點議題。 </p> <h2><span id=".E5.89.8D.E4.BB.BBTVBS.E6.96.B0.E8.81.9E.E9.83.A8.E4.BA.BA.E5.93.A1"></span><span id="前任TVBS新聞部人員">前任TVBS新聞部人員</span></h2> <h2><span id=".E7.88.AD.E8.AD.B0"></span><span id="爭議">爭議</span></h2> <h2><span id=".E5.8F.83.E8.80.83.E8.91.97.E4.BD.9C"></span><span id="參考著作">參考著作</span></h2> <h2><span id=".E7.9B.B8.E9.97.9C.E6.A2.9D.E7.9B.AE"></span><span id="相關條目">相關條目</span></h2> <ul><li>台灣媒體爭議</li> <li>台灣電視台列表</li> <li>TVBS</li></ul><h2><span id=".E5.8F.83.E8.80.83.E8.B3.87.E6.96.99"></span><span id="參考資料">參考資料</span></h2> <h2><span id=".E5.A4.96.E9.83.A8.E9.80.A3.E7.B5.90"></span><span id="外部連結">外部連結</span></h2> <ul><li>TVBS新聞網(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li> <li>TVBS新聞的Facebook專頁</li> <li>TVBS新聞的Twitter帳戶</li> <li>YouTube上的<span>TVBS新聞</span>頻道</li></ul>
**TVBS 新聞台**(英語:**TVBS News Channel**),是屬於臺灣 TVBS 旗下的電視新聞頻道,於 1995 年 10 月 2 日啟播,開播當時是臺灣第一個 24 小時本土新聞頻道;初名「**TVBS 超級新聞網**」(TVBS-Newsnet,別名「Super News」),是 TVBS 四個家族頻道中第三個啟播的頻道。在臺灣,此台被稱為「**TVBS-NEWS**」、「**TVBS-N**」,香港 myTV SUPER 稱為「**無線衛星新聞台**」。 TVBS 新聞部位於 TVBS「內湖大樓」九、十樓,而播報整點新聞攝影棚,位於「內湖大樓」一樓;製播內容包括新聞報導、新聞回顧、娛樂資訊及時事論壇等。 ## 沿革 * 1995 年 10 月 2 日至 2003 年 1 月 1 日:頻道 ID 僅用 TVBS-N 的 Logo 動畫搭配 TVBS 的新聞開場音樂,並無任何台呼。 * 2004 年 1 月 1 日:頻道 ID 使用另外製作的音樂,並加上台呼「您現在收看的是:TVBS-NEWS,新聞台」。 * 2005 年 1 月 1 日:頻道由原先的 44 頻道移至現今的 55 頻道。 * 2005 年末:再將台呼改為「您所信賴的新聞頻道:TVBS-NEWS,新聞台」;更改台呼後,主播開場時也多會加上「歡迎收看您所信賴的新聞頻道,TVBS-NEWS(或 TVBS-N)○○點新聞」。 * 2007 年 1 月 1 日:上午 6 點新聞起,頻道 ID 的台呼內容不變,但啟用新動畫,內有「體驗新台灣、全球新視野」的字樣。 * 2006 年 1 月:不定時下午兩點至四點間會改成名為「特別報導」的政論談話性節目,由資深主播何啟聖主持,邀請幾位來賓到攝影棚,並開放觀眾 Call-in。此時段的新聞標題字數通常在 10 字內。後期有了「挑戰大新聞」的節目名稱。2007 年,此時段改為 2 點的「健康兩點靈」與 3 點的整點新聞,2008 年再度改回選舉特別報導,原時段「健康兩點靈」則配合 TVBS 台改版計畫而搬移過去。 * 2008 年 5 月 20 日:原「挑戰大新聞」時段改為播出談話性政論節目「九萬兆凱道」,後在 2008 年 7 月 30 日起改名為「NEWS 我最大」,由主播顧名儀主持,節目型態維持不變。 * 2009 年 4 月 1 日:「NEWS 我最大」停播,原時段恢復播出整點新聞,並不定期播出深度報導節目。 * 2006 年 5 月 21 日:原來在 TVBS 首播的「一步一腳印 發現新台灣」專題性節目,改至 TVBS-NEWS 每周日 22:00-23:00 首播。 * 2009 年 5 月 30 日:早上七點播報,搬遷「內湖大樓」的第一節新聞「早安台灣」,並啟用新攝影棚同步更換新聞報導的開頭電視新聞鏡面畫面。 * 2009 年 6 月 9 日:更名「TVBS 新聞台」。 * 2013 年 1 月 1 日:本台進行大改革,啟用新動畫和新聞開場音樂,但開場音樂捨棄掉前半段的內容。 * 2013 年 5 月 14 日:高畫質版本開始播放,但新聞帶仍為普通畫質,並只有部分有線電視系統業者提供。 * 2014 年 1 月 1 日:高畫質版本陸續在各大有線電視系統上架﹝截至 2014 年 8 月 1 日,已經有 99.57% 的系統業者提供高畫質版本的 TVBS 新聞台﹞。 * 2014 年 1 月 17 日:標準畫質版本的採訪帶逐漸改為高畫質。 * 2014 年 9 月 29 日:鏡面設計進行更動,解除 4:3 的安全框限制,而直接選用長寬比 16:9 的鏡面。 * 2015 年 3 月 10 日:TVB 賣出持有的 TVBS 全部股權。 * 2016 年 1 月 11 日至 2016 年 1 月 17 日:啟用新虛實合一的攝影棚且有一、二樓。 * 2016 年 12 月 21 日:更換台標,片頭音樂以樂興之時管絃樂團的取代沿用之 TVB 的成為各節新聞之開場音樂。 * 2018 年 11 月 24 日:啟用新虛實合一的超大攝影棚並擁有雙電視牆及主播台。 * 2018 年 11 月 26 日:本台 YouTube 線上直播正式上線。 * 2019 年 9 月 26 日:左上方標題、左下方天氣資訊上方紅色框框更改及撰稿名字改版。 * 2019 年 11 月 5 日:YouTube 頻道改版。 * 2020 年 12 月 12 日:三大有線電視進行部分頻道的頻位調整,其中 TVBS 新聞台從 57 頻道移到 55 頻道,至此 TVBS 新聞台在全台的有線電視皆定頻於 55 頻道。 * 2022 年 4 月 8 日零時起:本台於 YouTube 線上直播停止台灣播出。 ## 專題節目 ### 國際新聞專題 * TVB 所採訪新聞,剪輯而成專題報導。 * 購買 CNN、NHK 等外國媒體所採訪新聞,剪輯而成新聞專題報導。 * 與 ABC 美國廣播公司合作 ### 突發事件或重大事件 * 1999 年 9 月 21 日:九二一大地震特別報導。 * 2000 年:斐濟千禧第一道曙光、同年的總統大選。 * 2001 年 1 月 1 日:迎接二十一世紀。 * 2001 年 9 月 11 日:美國九一一事件特別報導。 * 2001 年 11 月 12 日:阿富汗戰爭 (2001 年-2021 年)。 * 2003 年 3 月 20 日:美伊戰爭 ### 合作專題報導 * NHK: * 1999 年:海洋台灣系列。 * 2001 年:棋聖比賽 * 2002 年:日本將棋比賽 * 中國中央電視台(CCTV): * 1999 年:兩岸暨亞洲經濟展望研討會衛星雙向訪談節目 * 2000 年:兩岸尋親節目。 * 2013 年:世界最大潮-探索亞馬遜。 ## 現任 TVBS 新聞部人員 ### 管理層 ### 專任主播 ### 氣象主播 ### 兼職主播 ### 說新聞記者 上午及下午離峰時段,負責播報「說新聞」之新聞評述 / 分析,並與當節主播對談當日重點議題。 ## 前任 TVBS 新聞部人員 ## 爭議 ## 參考著作 ## 相關條目 * 台灣媒體爭議 * 台灣電視台列表 * TVBS ## 參考資料 ## 外部連結 * TVBS 新聞網(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TVBS 新聞的 Facebook 專頁 * TVBS 新聞的 Twitter 帳戶 * YouTube 上的 TVBS 新聞頻道
null
18,391
2023-05-05T16:11:21Z
77,113,212
TVBS新聞
1,641,738
<p>《<b>戀戀茉莉香</b>》(英語:<span lang="en"><i><b>Talentime</b></i></span>)是2009年雅斯敏·阿莫編導的一部馬來西亞電影。內容講述在一場校園表演的前後,幾位不同族裔的中學生所走過的喜怒哀樂成長過程。其中印裔學生馬赫士(Mahesh)的叔叔在一場意外中喪生;馬來裔學生哈菲斯(Hafiz)的母親在醫院中久病不起;而馬英混血學生茉莉(Melur)則遇上了讓她心動的馬赫士。在他們周邊發生了一連串馬來西亞常見的社會問題,而他們惟能慢慢地學習如何去面對。</p> <h2><span id=".E5.89.A7.E6.83.85"></span><span id="剧情">劇情</span></h2> <p>馬來西亞某中學舉辦才藝表演比賽,來自不同背景的哈菲斯(Mohd Syafie Naswip)、茉莉(Pamela Chong)、家豪(Howard Hon Ka Hoe)等成功入圍決賽,而有言語障礙的馬赫士(Mahesh Jugal Kishor)則被校方安排載送茉莉出席賽前彩排。在接觸的過程中,茉莉和馬赫士譜出戀曲,但因前者來自回教家庭,所以他們的戀情遭到馬赫士母親(Sukania Venugopal)的反對。另一方面,來自單親家庭的哈菲斯在校內成績優越,招來家豪的嫉妒,他在化解同學間的矛盾之餘,也必須照顧臥病在床的老母親。這幾位青年男女陷在親情、愛情和友情的漩渦中,慢慢學習著如何去面對殘酷的現實世界。</p> <h2><span id=".E5.BD.B1.E5.B1.95.E4.B8.8E.E5.A5.96.E9.A1.B9"></span><span id="影展与奖项">影展與獎項</span></h2> <p>在第<span data-orig-title="22届马来西亚电影展" data-lang-code="ms" data-lang-name="馬來語" data-foreign-title="Festival Filem Malaysia ke-22"><span>22屆馬來西亞電影展</span></span>(FFM)中,《戀戀茉莉香》大放異彩,獲得11項提名,最後奪得5個獎項,包括最佳導演、最佳編劇、最佳男配角等。另外,這部電影也曾在香港、台北等國際電影節上放映。 </p> <h2><span id=".E5.A4.96.E9.83.A8.E8.A1.94.E6.8E.A5"></span><span id="外部衔接">外部銜接</span></h2> <ul><li>網際網路電影資料庫(IMDb)的戀戀茉莉香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li> <li>《戀戀茉莉香》預告片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上載於Youtube。</li></ul><h2><span id=".E5.8F.82.E8.80.83.E8.B5.84.E6.96.99"></span><span id="参考资料">參考資料</span></h2>
《**戀戀茉莉香**》(英語:_**Talentime**_)是 2009 年雅斯敏・阿莫編導的一部馬來西亞電影。內容講述在一場校園表演的前後,幾位不同族裔的中學生所走過的喜怒哀樂成長過程。其中印裔學生馬赫士(Mahesh)的叔叔在一場意外中喪生;馬來裔學生哈菲斯(Hafiz)的母親在醫院中久病不起;而馬英混血學生茉莉(Melur)則遇上了讓她心動的馬赫士。在他們周邊發生了一連串馬來西亞常見的社會問題,而他們惟能慢慢地學習如何去面對。 ## 劇情 馬來西亞某中學舉辦才藝表演比賽,來自不同背景的哈菲斯(Mohd Syafie Naswip)、茉莉(Pamela Chong)、家豪(Howard Hon Ka Hoe)等成功入圍決賽,而有言語障礙的馬赫士(Mahesh Jugal Kishor)則被校方安排載送茉莉出席賽前彩排。在接觸的過程中,茉莉和馬赫士譜出戀曲,但因前者來自回教家庭,所以他們的戀情遭到馬赫士母親(Sukania Venugopal)的反對。另一方面,來自單親家庭的哈菲斯在校內成績優越,招來家豪的嫉妒,他在化解同學間的矛盾之餘,也必須照顧臥病在床的老母親。這幾位青年男女陷在親情、愛情和友情的漩渦中,慢慢學習著如何去面對殘酷的現實世界。 ## 影展與獎項 在第 22 屆馬來西亞電影展(FFM)中,《戀戀茉莉香》大放異彩,獲得 11 項提名,最後奪得 5 個獎項,包括最佳導演、最佳編劇、最佳男配角等。另外,這部電影也曾在香港、台北等國際電影節上放映。 ## 外部銜接 * 網際網路電影資料庫(IMDb)的戀戀茉莉香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戀戀茉莉香》預告片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上載於 Youtube。 ## 參考資料
null
5,459
2023-04-16T12:27:31Z
70,646,468
戀戀茉莉香
3,545,682
<p><b>小行星5627</b>(英語:<span lang="en">5627</span>)是一顆圍繞太陽公轉的小行星。1991年6月16日,羅伯特·H·麥克諾特在賽丁泉山發現了此天體。 </p><p>這顆小行星的絕對星等為170.10840等。 </p> <h2><span id=".E5.8F.82.E8.80.83.E6.96.87.E7.8C.AE"></span><span id="参考文献">參考文獻</span></h2>
**小行星 5627**(英語:5627)是一顆圍繞太陽公轉的小行星。1991 年 6 月 16 日,羅伯特・H・麥克諾特在賽丁泉山發現了此天體。 這顆小行星的絕對星等為 170.10840 等。 ## 參考文獻
null
2,153
2023-04-16T12:28:04Z
75,497,653
小行星5627
3,318,225
<p><b>小行星7629</b>(7629 Foros)是一顆繞太陽運轉的小行星,為主小行星帶小行星。該小行星於1977年8月發現。 </p> <h2><span id=".E8.BD.A8.E9.81.93.E5.8F.82.E6.95.B0"></span><span id="轨道参数">軌道參數</span></h2> <p>小行星7629的軌道半長軸為2.3659997 UA,離心率為0.234。 </p> <h2><span id=".E5.8F.82.E8.80.83.E6.96.87.E7.8C.AE"></span><span id="参考文献">參考文獻</span></h2>
**小行星 7629**(7629 Foros)是一顆繞太陽運轉的小行星,為主小行星帶小行星。該小行星於 1977 年 8 月發現。 ## 軌道參數 小行星 7629 的軌道半長軸為 2.3659997 UA,離心率為 0.234。 ## 參考文獻
null
1,333
2023-03-14T06:40:06Z
25,765,534
小行星7629
1,530,270
<p><b>尤瑞瓦拉國家公園</b>(英語:<span lang="en">Te Urewera National Park</span>)是紐西蘭北島東部的一座國家公園,建立於1954年,面積2127平方公里,為紐西蘭第四大、北島第一大國家公園。公園保護著北島最大面積的原始森林,森林中棲息有幾乎所有紐西蘭本土鳥類。 </p> <h2><span id=".E5.8F.82.E8.80.83.E8.B5.84.E6.96.99"></span><span id="参考资料">參考資料</span></h2> <ul><li>紐西蘭旅遊局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li></ul><p><br></p> <!-- NewPP limit report Parsed by mw2322 Cached time: 20230417101419 Cache expiry: 1814400 Reduced expiry: false Complications: [] CPU time usage: 0.259 seconds Real time usage: 0.352 seconds Preprocessor visited node count: 1135/1000000 Post‐expand include size: 48861/2097152 bytes Template argument size: 6144/2097152 bytes Highest expansion depth: 14/100 Expensive parser function count: 11/500 Unstrip recursion depth: 0/20 Unstrip post‐expand size: 1474/5000000 bytes Lua time usage: 0.166/10.000 seconds Lua memory usage: 16344966/52428800 bytes Number of Wikibase entities loaded: 1/400 --><!-- Transclusion expansion time report (%,ms,calls,template) 100.00% 295.905 1 -total 48.93% 144.786 1 Template:Infobox_Protected_area 43.05% 127.385 1 Template:Infobox 33.61% 99.446 1 Template:Lang-en 29.60% 87.581 1 Template:Location_map 15.66% 46.346 1 Template:Coord 11.50% 34.035 2 Template:Navbox 11.33% 33.521 1 Template:紐西蘭國家公園 7.76% 22.964 5 Template:Tsl 5.32% 15.742 1 Template:Authority_control --><!-- Saved in parser cache with key zhwiki:pcache:idhash:1530270-0!userlang=zh-tw!zh-tw and timestamp 20230417101419 and revision id 73002245. Rendering was triggered because: api-parse -->
**尤瑞瓦拉國家公園**(英語:Te Urewera National Park)是紐西蘭北島東部的一座國家公園,建立於 1954 年,面積 2127 平方公里,為紐西蘭第四大、北島第一大國家公園。公園保護著北島最大面積的原始森林,森林中棲息有幾乎所有紐西蘭本土鳥類。 ## 參考資料 * 紐西蘭旅遊局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globe": "earth", "lat": -38.75, "lon": 177.15 }
1,114
2023-04-16T12:27:25Z
73,002,245
尤瑞瓦拉国家公园
1,014,379
<p><b>墨西哥城貝尼托·胡亞雷斯國際機場</b>(西班牙語:<span lang="es"><b>Aeropuerto Internacional de la Ciudad de México Benito Juárez</b></span>,英語:<span lang="en"><b>Mexico City International Airport</b></span>,IATA代碼:<span lang="en">MEX</span>;ICAO代碼:<span lang="en">MMMX</span>)是墨西哥合眾國首都墨西哥城的國際機場,是該國乃至整個拉丁美洲最繁忙的機場,以該國前總統貝尼托·胡亞雷斯的名字命名。 </p> <h2><span id=".E8.88.AA.E7.A9.BA.E5.85.AC.E5.8F.B8.E8.88.87.E7.9B.AE.E7.9A.84.E5.9C.B0"></span><span id="航空公司與目的地">航空公司與目的地</span></h2> <h3><span id=".E5.AE.A2.E9.81.8B"></span><span id="客運">客運</span></h3> <h2><span id=".E5.8F.82.E8.80.83.E8.B5.84.E6.96.99.E5.8F.8A.E6.B3.A8.E9.87.8A"></span><span id="参考资料及注释">參考資料及注釋</span></h2> <h2><span id=".E7.9B.B8.E5.85.B3.E6.9D.A1.E7.9B.AE"></span><span id="相关条目">相關條目</span></h2> <ul><li>世界最高海拔機場列表</li> <li><span data-orig-title="菲利普·安吉利斯国际机场" data-lang-code="en" data-lang-name="英語" data-foreign-title="Felipe Ángeles International Airport"><span>菲利普·安吉利斯國際機場</span></span></li></ul><!-- NewPP limit report Parsed by mw2400 Cached time: 20230505061636 Cache expiry: 1814400 Reduced expiry: false Complications: [show‐toc] CPU time usage: 0.563 seconds Real time usage: 0.889 seconds Preprocessor visited node count: 5887/1000000 Post‐expand include size: 142313/2097152 bytes Template argument size: 12471/2097152 bytes Highest expansion depth: 32/100 Expensive parser function count: 32/500 Unstrip recursion depth: 0/20 Unstrip post‐expand size: 6347/5000000 bytes Lua time usage: 0.229/10.000 seconds Lua memory usage: 18752244/52428800 bytes Number of Wikibase entities loaded: 1/400 --><!-- Transclusion expansion time report (%,ms,calls,template) 100.00% 644.830 1 -total 41.72% 269.032 1 Template:Infobox_airport 38.42% 247.774 2 Template:Infobox 23.04% 148.537 1 Template:Airport-dest-list 14.32% 92.309 1 Template:Lang-es 12.53% 80.792 34 Template:Flagicon 9.53% 61.477 24 Template:Link-en 8.31% 53.554 1 Template:Location_map 7.04% 45.375 1 Template:Commons_category 6.77% 43.673 1 Template:Expand -->
**墨西哥城貝尼托・胡亞雷斯國際機場**(西班牙語:**Aeropuerto Internacional de la Ciudad de México Benito Juárez**,英語:**Mexico City International Airport**,IATA 代碼:MEX;ICAO 代碼:MMMX)是墨西哥合眾國首都墨西哥城的國際機場,是該國乃至整個拉丁美洲最繁忙的機場,以該國前總統貝尼托・胡亞雷斯的名字命名。 ## 航空公司與目的地 ### 客運 ## 參考資料及注釋 ## 相關條目 * 世界最高海拔機場列表 * 菲利普・安吉利斯國際機場
{ "globe": "earth", "lat": 19.43611111, "lon": -99.07194444 }
9,278
2023-04-18T15:27:45Z
72,839,757
墨西哥城贝尼托·胡亚雷斯国际机场
8,035,149
<p><b>NGC 4144</b>是一個位於大熊座的棒旋星系,1788年4月10日由威廉·赫歇爾發現。 </p> <h2><span id=".E7.94.BB.E5.BB.8A"></span><span id="画廊">畫廊</span></h2> <ul class="gallery mw-gallery-traditional"><li class="gallerybox" style="width: 155px"> <li class="gallerybox" style="width: 155px"> <li class="gallerybox" style="width: 155px"> </ul><h2><span id=".E5.8F.82.E8.80.83"></span><span id="参考">參考</span></h2> <h2><span id=".E5.A4.96.E9.83.A8.E9.93.BE.E6.8E.A5"></span><span id="外部链接">外部連結</span></h2> <ul><li> 維基共享資源上的相關多媒體資源:NGC 4144</li></ul>
**NGC 4144** 是一個位於大熊座的棒旋星系,1788 年 4 月 10 日由威廉・赫歇爾發現。 ## 畫廊 * * * ## 參考 ## 外部連結 * 維基共享資源上的相關多媒體資源:NGC 4144
null
1,639
2023-04-16T12:34:18Z
73,583,094
NGC_4144
4,007,876
<p><b>吉爾羅伊站</b>(英語:<span lang="en">Gilroy station</span>)位於美國加利福尼亞州吉爾羅伊,是加州列車(Caltrain)最南端的終點站。該站為舊金山、聖馬刁縣和聖克拉拉縣的通勤者提供服務。</p> <h2><span id=".E5.8F.82.E8.80.83.E8.B5.84.E6.96.99"></span><span id="参考资料">參考資料</span></h2> <!-- NewPP limit report Parsed by mw1492 Cached time: 20230505040112 Cache expiry: 1814400 Reduced expiry: false Complications: [] CPU time usage: 0.424 seconds Real time usage: 0.616 seconds Preprocessor visited node count: 3002/1000000 Post‐expand include size: 91315/2097152 bytes Template argument size: 15150/2097152 bytes Highest expansion depth: 15/100 Expensive parser function count: 8/500 Unstrip recursion depth: 0/20 Unstrip post‐expand size: 5292/5000000 bytes Lua time usage: 0.230/10.000 seconds Lua memory usage: 18441471/52428800 bytes Number of Wikibase entities loaded: 1/400 --><!-- Transclusion expansion time report (%,ms,calls,template) 100.00% 462.335 1 -total 69.47% 321.194 4 Template:Infobox 59.61% 275.615 1 Template:Infobox_station 22.76% 105.231 1 Template:Lang-en 10.87% 50.270 1 Template:Reflist 8.97% 41.494 1 Template:Infobox_NRHP 8.77% 40.567 2 Template:Cite_web 8.61% 39.787 1 Template:Coord 5.17% 23.918 6 Template:Link-en 3.93% 18.166 1 Template:Caltrain -->
**吉爾羅伊站**(英語:Gilroy station)位於美國加利福尼亞州吉爾羅伊,是加州列車(Caltrain)最南端的終點站。該站為舊金山、聖馬刁縣和聖克拉拉縣的通勤者提供服務。 ## 參考資料
{ "globe": "earth", "lat": 37.00416667, "lon": -121.56666667 }
2,977
2023-04-20T05:33:32Z
76,893,348
吉尔罗伊站
5,987,784
<p><b>TWT騰訊圍棋錦標賽</b>,由騰訊圍棋網(野狐)主辦。 </p> <h2><span id=".E5.8E.86.E5.B1.8A.E5.86.A0.E4.BA.9A.E5.86.9B"></span><span id="历届冠亚军">歷屆冠亞軍</span></h2> <p></p> <h2><span id=".E7.AC.AC.E4.B8.89.E5.B1.8A"></span><span id="第三届">第三屆</span></h2> <p>總獎金264萬元人民幣(冠亞軍獎金分別為90萬元和20萬元)。冠亞軍還將獲得與UEC杯世界電腦圍棋錦標賽冠軍「絕藝」的對弈機會,與絕藝的挑戰賽冠亞軍獎金分別為30萬、10萬元。</p><p>  12月13日騰訊錦標賽8強: </p><p>  羋昱廷九段 勝 范廷鈺九段 </p><p>  連笑九段 勝 楊鼎新六段 </p><p>  童夢成六段 勝 卞相壹六段 </p><p>  辜梓豪九段 勝 江維傑九段 </p><p>  12月14日12:30騰訊錦標賽半決賽對陣: </p><p>  羋昱廷九段 - 連笑九段 </p><p>  童夢成六段 - 辜梓豪九段 </p> <h2><span id=".E5.8F.82.E8.80.83"></span><span id="参考">參考</span></h2> <h2><span id=".E5.A4.96.E9.83.A8.E9.93.BE.E6.8E.A5"></span><span id="外部链接">外部連結</span></h2> <ul><li>TWT騰訊圍棋錦標賽_新浪網 - 新浪體育(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li></ul>
**TWT 騰訊圍棋錦標賽**,由騰訊圍棋網(野狐)主辦。 ## 歷屆冠亞軍 ## 第三屆 總獎金 264 萬元人民幣(冠亞軍獎金分別為 90 萬元和 20 萬元)。冠亞軍還將獲得與 UEC 杯世界電腦圍棋錦標賽冠軍「絕藝」的對弈機會,與絕藝的挑戰賽冠亞軍獎金分別為 30 萬、10 萬元。 12 月 13 日騰訊錦標賽 8 強: 羋昱廷九段 勝 范廷鈺九段 連笑九段 勝 楊鼎新六段 童夢成六段 勝 卞相壹六段 辜梓豪九段 勝 江維傑九段 12 月 14 日 12:30 騰訊錦標賽半決賽對陣: 羋昱廷九段 - 連笑九段 童夢成六段 - 辜梓豪九段 ## 參考 ## 外部連結 * TWT 騰訊圍棋錦標賽 \_新浪網 - 新浪體育(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null
2,063
2023-04-16T12:30:55Z
69,630,390
TWT腾讯围棋锦标赛
3,301,964
<p><b>厚顎食植瓢蟲</b>(學名:<span lang="la"><i><b>Epilachna crassimala</b></i></span>)為瓢蟲科食植瓢蟲屬下的一個種。 </p> <h2><span id=".E5.8F.82.E8.80.83.E6.96.87.E7.8C.AE"></span><span id="参考文献">參考文獻</span></h2> <!-- NewPP limit report Parsed by mw2324 Cached time: 20230505014026 Cache expiry: 1814400 Reduced expiry: false Complications: [] CPU time usage: 0.334 seconds Real time usage: 0.476 seconds Preprocessor visited node count: 7895/1000000 Post‐expand include size: 24791/2097152 bytes Template argument size: 5733/2097152 bytes Highest expansion depth: 25/100 Expensive parser function count: 3/500 Unstrip recursion depth: 0/20 Unstrip post‐expand size: 749/5000000 bytes Lua time usage: 0.229/10.000 seconds Lua memory usage: 3223914/52428800 bytes Number of Wikibase entities loaded: 4/400 --><!-- Transclusion expansion time report (%,ms,calls,template) 100.00% 439.080 1 -total 70.70% 310.419 1 Template:Speciesbox 70.03% 307.494 1 Template:Taxobox/core 10.75% 47.216 1 Template:TaiBNET 10.23% 44.934 1 Template:Cite_web 9.04% 39.704 1 Template:Taxonbar 7.99% 35.077 2 Template:Wikidata 7.97% 34.976 30 Template:Delink 5.79% 25.432 1 Template:Lang 5.25% 23.032 1 Template:Category_handler --><!-- Saved in parser cache with key zhwiki:pcache:idhash:3301964-0!canonical!zh-tw and timestamp 20230505014025 and revision id 71875767. Rendering was triggered because: api-parse -->
**厚顎食植瓢蟲**(學名:_**Epilachna crassimala**_)為瓢蟲科食植瓢蟲屬下的一個種。 ## 參考文獻
null
538
2023-05-02T18:00:07Z
71,875,767
厚顎食植瓢蟲
268,672
<p><b>深水埗碼頭</b>(英語:<span lang="en">Sham Shui Po Ferry Pier</span>)於1924年啟用,於1992年6月1日關閉,於1920年代至1970年代屬區內十分重要的碼頭,主要為深水埗居民提供來往中環的渡輪服務,並設有巴士總站。 </p> <h2><span id=".E6.AD.B7.E5.8F.B2"></span><span id="歷史">歷史</span></h2> <h3><span id=".E8.88.AA.E7.B7.9A"></span><span id="航線">航線</span></h3> <p>深水埗碼頭於1924年開始使用,由1924年啟用至1992年關閉經營來往中環及於1950年開辦上環威利麻街的渡輪服務,其後往上環的渡輪於1979年因上環威利麻街碼頭被颱風荷貝摧毀而取消,於1983年9月1日更開設渡輪來往澳門,隨著尖沙咀的中港碼頭於1988年啟用,來往深水埗與澳門的航線於1989年11月1日停航。 </p> <h3><span id=".E4.BD.BF.E7.94.A8.E6.83.85.E6.B3.81"></span><span id="使用情況">使用情況</span></h3> <p>1924年-1978年的深水埗碼頭是位於通州街與北河街交界(該處現時為通州街公園),而當時以深水埗碼頭為總站的巴士線大部分都是以荃灣及葵涌為總站,所以深水埗碼頭當時除了為深水埗居民提供來往中環的渡輪服務外,當時荃灣及葵涌居民需要前往中環,大多都是乘搭巴士往深水埗碼頭轉乘渡輪,當年由葵涌及荃灣開往深水埗碼頭為總站的巴士線,大部分於1980年代至1990年代被取消或延長至以油尖旺區為總站,這是因為往中環渡輪取消,令這些巴士線失去接駁渡輪的功能及政府於1990年代放寬了公共運輸協調政策,從下表可見,41A、44B、68A線都是因為該政策而把當時的總站安排至深水埗碼頭。時至今天,由葵涌開出並以長沙灣(深旺道)巴士總站為總站的巴士線只剩下36A線。 </p> <h3><span id=".E7.A2.BC.E9.A0.AD.E6.90.AC.E9.81.B7"></span><span id="碼頭搬遷">碼頭搬遷</span></h3> <p>正值當時葵涌及荃灣新市鎮發展迅速,除了渡輪外,當時深水埗區內沒有其它交通工具來往中環,當時渡輪的乘客量十分高,導致通州街與北河街交界的深水埗碼頭不能應付龐大的乘客量。所以於1977年欽州街對開進行深水埗第一期填海工程以搬遷深水埗碼頭,並興建南昌邨,舊深水埗碼頭便於1978年6月25日由位於欽州街的新碼頭取代,新深水埗碼頭可容納兩艘三層船停泊,更是全港首個安裝電動閘出口的碼頭。 </p> <h3><span id=".E5.B7.B4.E5.A3.AB.E8.B7.AF.E7.B7.9A.E9.87.8D.E7.B5.84"></span><span id="巴士路線重組">巴士路線重組</span></h3> <p>深水埗碼頭搬遷後,因為新建深水埗碼頭的位置遠離深水埗的鬧市,加上地鐵荃灣綫的通車,導致來往中環的渡輪服務不斷減班,其後香港政府於1990年決定興建赤鱲角新機場,並進行西九龍填海計劃,在以上的因素下,來往中環的渡輪服務乘客量銳減,最後於1992年6月1日取消,並由九巴與中巴聯合營辦的<b>114號線</b>取代。114號線由中巴和九巴聯合經營,來往深水埗碼頭與中環港澳碼頭,114線於1997年配合西隧通車改行西隧,編號改為<b>914</b>,並改為來往深水埗碼頭與天后地鐵站,而914線走線經過數次更改後,至現在由海麗邨來往天后站,所以914線路線開辦背景和發展可算是見證了西九龍填海區一帶的發展。及至1995年4月9日,52X、59A、68A、117的總站由深水埗碼頭遷往深水埗(欽州街)巴士總站。 </p><p>過去西九龍走廊西行線近欽州街有一出口天橋連接深水埗碼頭和巴士總站,深水埗碼頭巴士總站保留至1999年3月7日後關閉,以深水埗碼頭巴士總站為終點站的巴士線遷至深水埗(東京街)巴士總站為終點站,直至南昌站啟用前一個月,12A、18、914更遷至南昌站巴士總站。而原有深水埗碼頭巴士總站的地皮建成了富昌邨,富昌邨對出的位置是港鐵屯馬綫及東涌綫的南昌站,但西九龍走廊西行線出口天橋則被廢棄。 </p><p>此站剩餘的外坑便是現時南昌邨分站,只有117線往深水埗(欽州街)巴士總站方向途經。而同樣途經此處的286X線並不設站。 </p> <h2><span id=".E5.B7.B4.E5.A3.AB.E6.9C.8D.E5.8B.99"></span><span id="巴士服務">巴士服務</span></h2> <p>1924-1978年間,深水埗碼頭附近並沒有正式的巴士總站,以該處為終點的巴士路線皆在醫局街或海壇街等附近街道停泊。深水埗碼頭搬遷後,各路線進駐新落成的巴士總站。而在深水埗碼頭清拆後,以該處為總站的巴士路線大多遷往深水埗(欽州街)總站(位於西九龍中心地下)或深水埗(東京街)總站(現時已重建成海達邨)。 </p> <h3><span id=".E6.AD.B7.E4.BE.86.E6.AD.A4.E7.B8.BD.E7.AB.99.E7.9A.84.E6.89.80.E6.9C.89.E8.B7.AF.E7.B7.9A"></span><span id="歷來此總站的所有路線">歷來此總站的所有路線</span></h3> <p>下述路線的總站以調遷/停辦當日為準。 </p> <h2><span id=".E5.8E.9F.E5.9D.80.E6.8B.86.E5.8D.B8.E5.BE.8C.E7.9A.84.E8.88.88.E5.BB.BA"></span><span id="原址拆卸後的興建">原址拆卸後的興建</span></h2><ul><li>公共屋邨:富昌邨</li></ul><h2><span id=".E5.8F.83.E8.A6.8B"></span><span id="參見">參見</span></h2><p>同位於九龍西且已拆卸的碼頭: </p><ul><li>大角咀碼頭</li> <li>佐敦道碼頭</li> <li>美孚碼頭</li></ul><h2><span id=".E5.8F.83.E8.80.83.E4.BE.86.E6.BA.90"></span><span id="參考來源">參考來源</span></h2><h2><span id=".E5.A4.96.E9.83.A8.E9.80.A3.E7.B5.90"></span><span id="外部連結">外部連結</span></h2><ul><li>公共運輸協調政策</li> <li>趣談九龍街道,爾東著/明報出版社有限公司 ISBN 962-8871-46-3</li> <li>地換山移—香港海港及土地發展一百六十年,何佩然著/商務印書館出版社 ISBN 962-07-6335-1</li> <li>香港地方討論—消失了的碼頭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li></ul>
**深水埗碼頭**(英語:Sham Shui Po Ferry Pier)於 1924 年啟用,於 1992 年 6 月 1 日關閉,於 1920 年代至 1970 年代屬區內十分重要的碼頭,主要為深水埗居民提供來往中環的渡輪服務,並設有巴士總站。 ## 歷史 ### 航線 深水埗碼頭於 1924 年開始使用,由 1924 年啟用至 1992 年關閉經營來往中環及於 1950 年開辦上環威利麻街的渡輪服務,其後往上環的渡輪於 1979 年因上環威利麻街碼頭被颱風荷貝摧毀而取消,於 1983 年 9 月 1 日更開設渡輪來往澳門,隨著尖沙咀的中港碼頭於 1988 年啟用,來往深水埗與澳門的航線於 1989 年 11 月 1 日停航。 ### 使用情況 1924 年-1978 年的深水埗碼頭是位於通州街與北河街交界(該處現時為通州街公園),而當時以深水埗碼頭為總站的巴士線大部分都是以荃灣及葵涌為總站,所以深水埗碼頭當時除了為深水埗居民提供來往中環的渡輪服務外,當時荃灣及葵涌居民需要前往中環,大多都是乘搭巴士往深水埗碼頭轉乘渡輪,當年由葵涌及荃灣開往深水埗碼頭為總站的巴士線,大部分於 1980 年代至 1990 年代被取消或延長至以油尖旺區為總站,這是因為往中環渡輪取消,令這些巴士線失去接駁渡輪的功能及政府於 1990 年代放寬了公共運輸協調政策,從下表可見,41A、44B、68A 線都是因為該政策而把當時的總站安排至深水埗碼頭。時至今天,由葵涌開出並以長沙灣(深旺道)巴士總站為總站的巴士線只剩下 36A 線。 ### 碼頭搬遷 正值當時葵涌及荃灣新市鎮發展迅速,除了渡輪外,當時深水埗區內沒有其它交通工具來往中環,當時渡輪的乘客量十分高,導致通州街與北河街交界的深水埗碼頭不能應付龐大的乘客量。所以於 1977 年欽州街對開進行深水埗第一期填海工程以搬遷深水埗碼頭,並興建南昌邨,舊深水埗碼頭便於 1978 年 6 月 25 日由位於欽州街的新碼頭取代,新深水埗碼頭可容納兩艘三層船停泊,更是全港首個安裝電動閘出口的碼頭。 ### 巴士路線重組 深水埗碼頭搬遷後,因為新建深水埗碼頭的位置遠離深水埗的鬧市,加上地鐵荃灣綫的通車,導致來往中環的渡輪服務不斷減班,其後香港政府於 1990 年決定興建赤鱲角新機場,並進行西九龍填海計劃,在以上的因素下,來往中環的渡輪服務乘客量銳減,最後於 1992 年 6 月 1 日取消,並由九巴與中巴聯合營辦的 **114 號線**取代。114 號線由中巴和九巴聯合經營,來往深水埗碼頭與中環港澳碼頭,114 線於 1997 年配合西隧通車改行西隧,編號改為 **914**,並改為來往深水埗碼頭與天后地鐵站,而 914 線走線經過數次更改後,至現在由海麗邨來往天后站,所以 914 線路線開辦背景和發展可算是見證了西九龍填海區一帶的發展。及至 1995 年 4 月 9 日,52X、59A、68A、117 的總站由深水埗碼頭遷往深水埗(欽州街)巴士總站。 過去西九龍走廊西行線近欽州街有一出口天橋連接深水埗碼頭和巴士總站,深水埗碼頭巴士總站保留至 1999 年 3 月 7 日後關閉,以深水埗碼頭巴士總站為終點站的巴士線遷至深水埗(東京街)巴士總站為終點站,直至南昌站啟用前一個月,12A、18、914 更遷至南昌站巴士總站。而原有深水埗碼頭巴士總站的地皮建成了富昌邨,富昌邨對出的位置是港鐵屯馬綫及東涌綫的南昌站,但西九龍走廊西行線出口天橋則被廢棄。 此站剩餘的外坑便是現時南昌邨分站,只有 117 線往深水埗(欽州街)巴士總站方向途經。而同樣途經此處的 286X 線並不設站。 ## 巴士服務 1924-1978 年間,深水埗碼頭附近並沒有正式的巴士總站,以該處為終點的巴士路線皆在醫局街或海壇街等附近街道停泊。深水埗碼頭搬遷後,各路線進駐新落成的巴士總站。而在深水埗碼頭清拆後,以該處為總站的巴士路線大多遷往深水埗(欽州街)總站(位於西九龍中心地下)或深水埗(東京街)總站(現時已重建成海達邨)。 ### 歷來此總站的所有路線 下述路線的總站以調遷 / 停辦當日為準。 ## 原址拆卸後的興建 * 公共屋邨:富昌邨 ## 參見 同位於九龍西且已拆卸的碼頭: * 大角咀碼頭 * 佐敦道碼頭 * 美孚碼頭 ## 參考來源 ## 外部連結 * 公共運輸協調政策 * 趣談九龍街道,爾東著 / 明報出版社有限公司 ISBN 962-8871-46-3 * 地換山移 — 香港海港及土地發展一百六十年,何佩然著 / 商務印書館出版社 ISBN 962-07-6335-1 * 香港地方討論 — 消失了的碼頭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null
10,442
2023-05-03T02:12:47Z
76,862,797
深水埗碼頭
1,731,703
<p><b>克莉絲汀國際控股有限公司</b>,簡稱<b>克莉絲汀國際控股</b>、<b>克莉絲汀國際</b>,<b>克莉絲汀</b>,以及<b>克莉絲汀餅屋</b>(英語:<span lang="en"><b>Christine International Holdings Limited</b></span>, 港交所:1210),是一家西餅連鎖企業,也是中國最大的麵包西餅以及烘焙產品連鎖企業,於1993年由台商羅田安所創辦於上海。主要生產銷售蛋糕、麵包、西點、月餅、餅乾,是上海烘焙業的龍頭企業,餅屋遍及江蘇省、浙江省、安徽省馬鞍山市,鼎盛時直營店超過800家。</p><p>克莉絲汀曾計劃在臺灣證券交易所上市,但由於受資金限制,最終選擇在香港交易所主板上市,日期為2012年2月23日,招股價為介乎1.6元至2.22港元,發售股份為250,000,000股,集資額為5.55億港元。 </p><p>總部位於上海市普陀區金沙江路33號,以及香港銅鑼灣勿地臣街1號時代廣場二座36樓。最大策略投資者為丸紅株式會社,持有12.6%股權。 </p> <h2><span id=".E5.88.9B.E7.AB.8B.E8.83.8C.E6.99.AF"></span><span id="创立背景">創立背景</span></h2> <p>羅田安從1982年起在台灣開始倒賣牛仔褲,事業越做越大,逐漸發展成服裝連鎖店。1980年代末至1990年代中期,迅速積累起財富的羅田安在台灣開設了十幾家各類公司,涉及服裝、餐飲、教育、建築、證券、運輸、食品、煤礦等多個行業,羅田安身兼十幾家企業董事長,為他帶來了數以億計的財富。 </p><p>好景不長,由於投資過於龐雜與散亂,在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來臨之際出現了資金鍊斷裂,羅田安在台灣開設的十幾個企業相繼歇業,僅存一個新竹科學園區落戶苗栗縣的教育項目。在大陸投資的十幾個項目除了遊走在倒閉邊緣的克莉絲汀餅屋外其餘均虧損或倒閉。</p> <h2><span id=".E4.B8.9C.E5.B1.B1.E5.86.8D.E8.B5.B7"></span><span id="东山再起">東山再起</span></h2> <p>1999年,遭遇破產的羅田安帶著借來的少量資金投入上海的克莉絲汀廠房,第二年在上海閔行區建設了一家2600平方米的專業工廠,將麵包、蛋糕與西點集中生產,形成「中央廚房」式的配送模式,以確保產品的質量與物流速度。2007年,克莉絲汀引進6條「智能生產線」,實現了從投料到包裝的全程智能化操作。克莉絲汀餅屋的的食品自動化工廠已達到世界級水準。</p><p>2008年起,克莉絲汀逐步用植物胚芽乳替代動物乳作為西餅的製作原料。2010年,克莉絲汀計劃開設乳業生物技術的國家級實驗室,對其主打的γ-氨基丁酸(GABA)胚芽乳進行研究。南京克莉絲汀食品公司以開始著手籌建食品類國家級實驗室。為了引進GABA胚芽乳技術,克莉絲汀已在南京市江寧經濟技術開發區建立了中國最大的烘焙基地,也是中國第一個大型GABA生物科技產品基地。</p><p>2009年,克莉絲汀收購了成立於1998年的蛋糕連鎖店丹比。2012年2月23日,克莉絲汀在香港聯交所成功上市,全球共發行250,000,000股,每股發行價為1.60港元,共募集資金約3.4億港元,成為內地首支上市的烘焙企業。</p><p>克莉絲汀是2001年APEC會議、2005年全國運動會、2005年世界桌球賽、2007年科學家遠赴南極調研、2007年特奧會、2008全球華人籃球錦標賽、2008年奧運會(上海足球賽)的食品供貨商,以及2010年上海世博會項目贊助商及糕點麵包指定供貨商。</p> <h2><span id=".E9.99.B7.E5.85.A5.E5.8D.B1.E6.9C.BA"></span><span id="陷入危机">陷入危機</span></h2> <p>克莉絲汀上市一段時間後,創始人羅田安與公司非執行董事林煜不和。2017年11月17日,羅田安被罷免董事職位。2018年11月,羅田安的首席執行官一職由朱永寧接任。後來羅田安又指控朱永寧通過非法手段獲得股權和投票權。 </p><p>2020年4月,該公司發布年報,其收入為5.49億元人民幣,同比減少約17.34%;淨利潤為-2.07億元人民幣,虧損面同比減少約10.98%,門店數量淨減少110家,為連續第7年虧損。2019年時,門店總數從2018年底的586家減少至476家。2022年7月,多家克莉絲汀餅屋門店出現仍未恢復營業的情況,部分克莉絲汀員工反映被欠薪已有一段時間,門店房東也被拖欠房租。該公司的商務信用評級已被評為「D級」。克莉絲汀餅屋創始人羅田安表示尚有價值約2.5億人民幣的預付消費券需要兌付。2022年8月1日起,克莉絲汀120餘家沿街店鋪陸續恢復正常營業,地鐵門店今後將不再營業。同時,消費者手中的預付卡券可以不受任何限制如常使用。 </p><p>2023年3月,上海克莉絲汀食品有限公司因被拖欠房租被徐匯區人民法院列為被告。此前在2022年12月,克莉絲汀全線門店暫停營業。根據公司公告,由於2022年的疫情影響,克莉絲汀在支付店鋪租金、供應商貨款、員工薪酬方面出現延誤,截至2023年2月28日,拖欠金額約為人民幣5700萬元。由於拖欠貨款,若干供應商已展開法律程序,凍結了集團的銀行帳戶,被凍結金額約人民幣350萬元至人民幣400萬元。克莉絲汀目前已經通過貸款、變賣資產等方式補充現金流,計劃於2023年上半年恢復營業。而克莉絲汀執行董事朱永寧的妻子袁某在南京市玄武區所購得的一套別墅也被司法拍賣。4月3日,公司股份停牌,以待刊發2022年年度業績公告。</p> <h2><span id=".E5.8F.83.E8.80.83"></span><span id="參考">參考</span></h2> <h2><span id=".E9.80.A3.E7.B5.90"></span><span id="連結">連結</span></h2> <ul><li>Christine.com.cn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li></ul>
**克莉絲汀國際控股有限公司**,簡稱**克莉絲汀國際控股**、**克莉絲汀國際**,**克莉絲汀**,以及**克莉絲汀餅屋**(英語:**Christine International Holdings Limited**, 港交所:1210),是一家西餅連鎖企業,也是中國最大的麵包西餅以及烘焙產品連鎖企業,於 1993 年由台商羅田安所創辦於上海。主要生產銷售蛋糕、麵包、西點、月餅、餅乾,是上海烘焙業的龍頭企業,餅屋遍及江蘇省、浙江省、安徽省馬鞍山市,鼎盛時直營店超過 800 家。 克莉絲汀曾計劃在臺灣證券交易所上市,但由於受資金限制,最終選擇在香港交易所主板上市,日期為 2012 年 2 月 23 日,招股價為介乎 1.6 元至 2.22 港元,發售股份為 250,000,000 股,集資額為 5.55 億港元。 總部位於上海市普陀區金沙江路 33 號,以及香港銅鑼灣勿地臣街 1 號時代廣場二座 36 樓。最大策略投資者為丸紅株式會社,持有 12.6% 股權。 ## 創立背景 羅田安從 1982 年起在台灣開始倒賣牛仔褲,事業越做越大,逐漸發展成服裝連鎖店。1980 年代末至 1990 年代中期,迅速積累起財富的羅田安在台灣開設了十幾家各類公司,涉及服裝、餐飲、教育、建築、證券、運輸、食品、煤礦等多個行業,羅田安身兼十幾家企業董事長,為他帶來了數以億計的財富。 好景不長,由於投資過於龐雜與散亂,在 1997 年亞洲金融危機來臨之際出現了資金鍊斷裂,羅田安在台灣開設的十幾個企業相繼歇業,僅存一個新竹科學園區落戶苗栗縣的教育項目。在大陸投資的十幾個項目除了遊走在倒閉邊緣的克莉絲汀餅屋外其餘均虧損或倒閉。 ## 東山再起 1999 年,遭遇破產的羅田安帶著借來的少量資金投入上海的克莉絲汀廠房,第二年在上海閔行區建設了一家 2600 平方米的專業工廠,將麵包、蛋糕與西點集中生產,形成「中央廚房」式的配送模式,以確保產品的質量與物流速度。2007 年,克莉絲汀引進 6 條「智能生產線」,實現了從投料到包裝的全程智能化操作。克莉絲汀餅屋的的食品自動化工廠已達到世界級水準。 2008 年起,克莉絲汀逐步用植物胚芽乳替代動物乳作為西餅的製作原料。2010 年,克莉絲汀計劃開設乳業生物技術的國家級實驗室,對其主打的 γ- 氨基丁酸(GABA)胚芽乳進行研究。南京克莉絲汀食品公司以開始著手籌建食品類國家級實驗室。為了引進 GABA 胚芽乳技術,克莉絲汀已在南京市江寧經濟技術開發區建立了中國最大的烘焙基地,也是中國第一個大型 GABA 生物科技產品基地。 2009 年,克莉絲汀收購了成立於 1998 年的蛋糕連鎖店丹比。2012 年 2 月 23 日,克莉絲汀在香港聯交所成功上市,全球共發行 250,000,000 股,每股發行價為 1.60 港元,共募集資金約 3.4 億港元,成為內地首支上市的烘焙企業。 克莉絲汀是 2001 年 APEC 會議、2005 年全國運動會、2005 年世界桌球賽、2007 年科學家遠赴南極調研、2007 年特奧會、2008 全球華人籃球錦標賽、2008 年奧運會(上海足球賽)的食品供貨商,以及 2010 年上海世博會項目贊助商及糕點麵包指定供貨商。 ## 陷入危機 克莉絲汀上市一段時間後,創始人羅田安與公司非執行董事林煜不和。2017 年 11 月 17 日,羅田安被罷免董事職位。2018 年 11 月,羅田安的首席執行官一職由朱永寧接任。後來羅田安又指控朱永寧通過非法手段獲得股權和投票權。 2020 年 4 月,該公司發布年報,其收入為 5.49 億元人民幣,同比減少約 17.34%;淨利潤為 - 2.07 億元人民幣,虧損面同比減少約 10.98%,門店數量淨減少 110 家,為連續第 7 年虧損。2019 年時,門店總數從 2018 年底的 586 家減少至 476 家。2022 年 7 月,多家克莉絲汀餅屋門店出現仍未恢復營業的情況,部分克莉絲汀員工反映被欠薪已有一段時間,門店房東也被拖欠房租。該公司的商務信用評級已被評為「D 級」。克莉絲汀餅屋創始人羅田安表示尚有價值約 2.5 億人民幣的預付消費券需要兌付。2022 年 8 月 1 日起,克莉絲汀 120 餘家沿街店鋪陸續恢復正常營業,地鐵門店今後將不再營業。同時,消費者手中的預付卡券可以不受任何限制如常使用。 2023 年 3 月,上海克莉絲汀食品有限公司因被拖欠房租被徐匯區人民法院列為被告。此前在 2022 年 12 月,克莉絲汀全線門店暫停營業。根據公司公告,由於 2022 年的疫情影響,克莉絲汀在支付店鋪租金、供應商貨款、員工薪酬方面出現延誤,截至 2023 年 2 月 28 日,拖欠金額約為人民幣 5700 萬元。由於拖欠貨款,若干供應商已展開法律程序,凍結了集團的銀行帳戶,被凍結金額約人民幣 350 萬元至人民幣 400 萬元。克莉絲汀目前已經通過貸款、變賣資產等方式補充現金流,計劃於 2023 年上半年恢復營業。而克莉絲汀執行董事朱永寧的妻子袁某在南京市玄武區所購得的一套別墅也被司法拍賣。4 月 3 日,公司股份停牌,以待刊發 2022 年年度業績公告。 ## 參考 ## 連結 * Christine.com.cn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null
14,336
2023-04-16T12:27:35Z
76,660,136
Christine_International_Holdings_(BVI)
660,792
<h2><span id=".E5.AE.B6.E6.97.8F.E7.B0.A1.E4.BB.8B"></span><span id="家族簡介">家族簡介</span></h2> <p>葉容家族, 祖籍廣東東莞, 為香港化工家族。 </p> <h2><span id=".E5.AE.B6.E6.97.8F.E7.89.B9.E8.89.B2"></span><span id="家族特色">家族特色</span></h2> <p>葉容家族屬於由「恆昌行」(葉氏化工集團有限公司(00408.HK))創辦人及主要股東之一。 </p> <h2><span id=".E5.AE.B6.E6.97.8F.E6.88.90.E5.93.A1"></span><span id="家族成員">家族成員</span></h2> <ul><li>葉容 <ul><li>葉志成</li> <li>葉鳳娟</li> <li>葉鳳梅</li> <li>葉子軒 == 曹家麗</li> <li>葉美玲</li></ul></li></ul><h2><span id=".E5.8F.83.E8.80.83"></span><span id="參考">參考</span></h2> <ul><li>葉氏化工</li></ul>
## 家族簡介 葉容家族,祖籍廣東東莞,為香港化工家族。 ## 家族特色 葉容家族屬於由「恆昌行」(葉氏化工集團有限公司 (00408.HK))創辦人及主要股東之一。 ## 家族成員 * 葉容 * 葉志成 * 葉鳳娟 * 葉鳳梅 * 葉子軒 == 曹家麗 * 葉美玲 ## 參考 * 葉氏化工
null
464
2023-03-05T01:39:40Z
76,218,464
叶容家族
7,126,488
<p><span></span> <b>團島長波無線電台</b>,原稱<b>青島無線電台</b>、<b>台西鎮無線電信局</b>,又稱<b>台西鎮電報房</b>、<b>青島海岸電台舊址</b>,位於中國山東省青島市市南區團島三路16號,建於1921年,2010年主樓拆除僅剩附樓。附樓現為青島航海展覽館。 </p> <h2><span id=".E5.8E.86.E5.8F.B2"></span><span id="历史">歷史</span></h2> <p>青島原有建於德租時期的軍用無線電台一處,位於信號山,日軍占領青島後沿用。1921年,日本陸軍青島守備軍決定將信號山無線電台遷址,在團島與台西鎮附近新建無線電台。由於當時處於五四運動後、中日雙方就山東問題談判前夕的敏感時期,日軍此舉被認為有明顯的政治和軍事目的。就此,北洋政府外交部對日本駐華公使提出抗議、交涉,但未能奏效。</p><p>據守備軍1921年3月9日呈送日本陸軍省、外務省和遞信省的文件,無線電台工程當時已接近完工。建成後的無線電台名為青島無線電台,呼號JAN,設有1.2千瓦日制火花式發報機一部,波長600米,德律風根牌收信機一部,12千瓦發電機一部,及130米高天線鐵塔3座。無線電台最初用於收發軍事電報,1922年5月15日開始允許公眾使用,為船隻拍發氣象信息。</p> <p>1922年12月,北洋政府交通部接收無線電台,但為此支付了巨額贖金,僅機房(不含設備)和職工宿舍便支付了3.47萬元。該台接收後仍用於收發氣象電報,每日拍發英文氣象電報2次,但因民間使用者較少而收不抵支,需有線電報局補貼資金。1929年,該台由南京國民政府接收,同年8月,團島無線電台與交通部、建設委員會各自所屬的兩座無線電台,合併為交通部青島無線電總台。1935年6月,青島無線電總台併入青島電信局,收訊台遷入廣西路皇家郵局舊址三樓,發訊台設於團島無線電台。</p><p>1938年日軍再次占領青島後,無線發訊台隸屬於華北電信電話股份有限公司(簡稱「華北電電」)青島電報電話總局下屬的青島中央電報局,海岸電台則直屬青島電報電話總局。1942年,日本人將該台三座130米天線鐵塔拆除用於製造軍火,代之以50米木桿天線。1945年日本投降後,國民政府交通部於該年12月將青島無線電機構一併劃歸青島電信局管轄,並整修團島發訊台,增設發訊機共9部,其中長波500瓦2部,短波1千瓦1部,100瓦1部,50瓦5部,另新設30千瓦發電機1台,後又增設報話兩用發訊機4部。</p><p>1949年國軍撤離、解放軍接管青島時,青島各無線電設備未受損壞。1951年,為防備美軍空襲,發訊機全部移入電台不遠處的台西鎮炮台舊址。團島長波電台舊址1950年代初曾為電台警衛部隊衛戍樓,後改為青島市郵電局職工宿舍。至2000年代,該樓已年久失修,且接建大量違章建築,被青島市政府列入舊城改造範圍內。2010年,因膠州灣海底隧道施工,團島長波電台舊址主樓被拆除,僅餘附樓。2019年7月11日中國航海日,八大峽街道、山東海事局、交通運輸部北海航海保障中心青島航標處聯合建立的青島航海展覽館在此開館,免費向公眾開放。 </p> <h2><span id=".E5.BB.BA.E7.AD.91.E7.89.B9.E8.89.B2"></span><span id="建筑特色">建築特色</span></h2> <p>團島長波無線電台主樓二層,附樓一層,建築面積1610.4平方米,天線場地192931.2平方米。外立面結構較為簡潔,牆基以花崗岩砌成,檐口以花崗岩條石勾邊,門窗兩側以紅磚裝飾,山牆頂部攢尖,尖角處以石塊砌成。 </p> <h2><span id=".E5.9B.BE.E9.9B.86"></span><span id="图集">圖集</span></h2> <h2><span id=".E7.9B.B8.E5.85.B3.E6.9D.A1.E7.9B.AE"></span><span id="相关条目">相關條目</span></h2> <ul><li>青島海岸電台</li></ul><h2><span id=".E5.8F.82.E8.80.83.E8.B5.84.E6.96.99"></span><span id="参考资料">參考資料</span></h2>
**團島長波無線電台**,原稱**青島無線電台**、**台西鎮無線電信局**,又稱**台西鎮電報房**、**青島海岸電台舊址**,位於中國山東省青島市市南區團島三路 16 號,建於 1921 年,2010 年主樓拆除僅剩附樓。附樓現為青島航海展覽館。 ## 歷史 青島原有建於德租時期的軍用無線電台一處,位於信號山,日軍占領青島後沿用。1921 年,日本陸軍青島守備軍決定將信號山無線電台遷址,在團島與台西鎮附近新建無線電台。由於當時處於五四運動後、中日雙方就山東問題談判前夕的敏感時期,日軍此舉被認為有明顯的政治和軍事目的。就此,北洋政府外交部對日本駐華公使提出抗議、交涉,但未能奏效。 據守備軍 1921 年 3 月 9 日呈送日本陸軍省、外務省和遞信省的文件,無線電台工程當時已接近完工。建成後的無線電台名為青島無線電台,呼號 JAN,設有 1.2 千瓦日制火花式發報機一部,波長 600 米,德律風根牌收信機一部,12 千瓦發電機一部,及 130 米高天線鐵塔 3 座。無線電台最初用於收發軍事電報,1922 年 5 月 15 日開始允許公眾使用,為船隻拍發氣象信息。 1922 年 12 月,北洋政府交通部接收無線電台,但為此支付了巨額贖金,僅機房(不含設備)和職工宿舍便支付了 3.47 萬元。該台接收後仍用於收發氣象電報,每日拍發英文氣象電報 2 次,但因民間使用者較少而收不抵支,需有線電報局補貼資金。1929 年,該台由南京國民政府接收,同年 8 月,團島無線電台與交通部、建設委員會各自所屬的兩座無線電台,合併為交通部青島無線電總台。1935 年 6 月,青島無線電總台併入青島電信局,收訊台遷入廣西路皇家郵局舊址三樓,發訊台設於團島無線電台。 1938 年日軍再次占領青島後,無線發訊台隸屬於華北電信電話股份有限公司(簡稱「華北電電」)青島電報電話總局下屬的青島中央電報局,海岸電台則直屬青島電報電話總局。1942 年,日本人將該台三座 130 米天線鐵塔拆除用於製造軍火,代之以 50 米木桿天線。1945 年日本投降後,國民政府交通部於該年 12 月將青島無線電機構一併劃歸青島電信局管轄,並整修團島發訊台,增設發訊機共 9 部,其中長波 500 瓦 2 部,短波 1 千瓦 1 部,100 瓦 1 部,50 瓦 5 部,另新設 30 千瓦發電機 1 台,後又增設報話兩用發訊機 4 部。 1949 年國軍撤離、解放軍接管青島時,青島各無線電設備未受損壞。1951 年,為防備美軍空襲,發訊機全部移入電台不遠處的台西鎮炮台舊址。團島長波電台舊址 1950 年代初曾為電台警衛部隊衛戍樓,後改為青島市郵電局職工宿舍。至 2000 年代,該樓已年久失修,且接建大量違章建築,被青島市政府列入舊城改造範圍內。2010 年,因膠州灣海底隧道施工,團島長波電台舊址主樓被拆除,僅餘附樓。2019 年 7 月 11 日中國航海日,八大峽街道、山東海事局、交通運輸部北海航海保障中心青島航標處聯合建立的青島航海展覽館在此開館,免費向公眾開放。 ## 建築特色 團島長波無線電台主樓二層,附樓一層,建築面積 1610.4 平方米,天線場地 192931.2 平方米。外立面結構較為簡潔,牆基以花崗岩砌成,檐口以花崗岩條石勾邊,門窗兩側以紅磚裝飾,山牆頂部攢尖,尖角處以石塊砌成。 ## 圖集 ## 相關條目 * 青島海岸電台 ## 參考資料
{ "globe": "earth", "lat": 36.05833333, "lon": 120.29083333 }
7,514
2023-05-02T09:40:35Z
68,455,137
台西镇无线电信局
6,166,583
<p><b>維薩亞人</b>(宿霧語:<span lang="ceb">Bisaya</span>;他加祿語:<span lang="tl">Mga Bisaya</span>;英語:<span lang="en">Visayans</span>)或譯為<b>米沙鄢人</b>、<b>維塞亞人</b>、<b>比薩亞人</b>、<b>比沙雅人</b>、<b>未獅耶人</b>等,屬於南島人的一支,是菲律賓人口最多的民族,現有人口約3350萬,占菲律賓總人口的34%。主要分布在菲律賓中部的維薩亞斯群島(群島居住人口即占菲律賓總人口的1/3),包括薩馬島、保和島、宿霧島、內格羅斯島和帕奈島等。近代以來,維薩亞人不斷向附近島嶼移民。移民較多的是民答那峨島、巴拉望島和蘇祿群島。宿霧是維薩亞人的最大城市,也是菲律賓第二大城市暨維薩亞斯群島的文化中心,設有省級最高學府、國家圖書館分館、氣象站等。 </p><p>維薩亞人使用南島語系、馬來-玻里尼西亞語族下的維薩亞斯語,維薩亞斯語分為許多方言,各方言之間差異極大,其中使用人數最多的是宿霧語、希利蓋農語和瓦瑞語,因此形成了維薩亞人的三大分支:宿霧人、<span data-orig-title="希利盖农人" data-lang-code="en" data-lang-name="英語" data-foreign-title="Hiligaynon people"><span>希利蓋農人</span></span>和<span data-orig-title="瓦瑞人" data-lang-code="en" data-lang-name="英語" data-foreign-title="Waray people"><span>瓦瑞人</span></span>。 </p><p>16世紀後半葉以來,隨著西班牙殖民者進入菲律賓,維薩亞人開始使用拉丁字母並接受西方教育,現今許多維薩亞人會說西班牙語或英語,宗教信仰也由最初的原始山川自然信仰轉變為信仰天主教,但仍保留萬物有靈信仰的影響,一些維薩亞人會設家庭祭壇供奉祖先。 </p><p>維薩亞人主要從事農業,經營水稻、玉米、椰子、菸草等植物。竹編、草編是維薩亞人傳統的手工業,各種規格的菲律賓蓆子馳名世界。 </p><p>儘管維薩亞人是菲律賓最大的民族,但政治、經濟地位不若人口第二多的他加祿人,「Pilipino」(菲律賓人)的稱謂仍特指後者,維薩亞人的地位類似少數民族。 </p> <h2><span id=".E5.8F.83.E8.80.83.E6.96.87.E7.8D.BB"></span><span id="參考文獻">參考文獻</span></h2> <!-- NewPP limit report Parsed by mw2320 Cached time: 20230504163319 Cache expiry: 1814400 Reduced expiry: false Complications: [] CPU time usage: 0.262 seconds Real time usage: 0.394 seconds Preprocessor visited node count: 866/1000000 Post‐expand include size: 30495/2097152 bytes Template argument size: 6345/2097152 bytes Highest expansion depth: 13/100 Expensive parser function count: 11/500 Unstrip recursion depth: 0/20 Unstrip post‐expand size: 2267/5000000 bytes Lua time usage: 0.170/10.000 seconds Lua memory usage: 18681647/52428800 bytes Number of Wikibase entities loaded: 0/400 --> <!-- Transclusion expansion time report (%,ms,calls,template) 100.00% 343.860 1 -total 28.70% 98.703 1 Template:Lang-ceb 13.50% 46.427 1 Template:NoteTA 13.49% 46.380 1 Template:Infobox_ethnic_group 12.76% 43.861 1 Template:Reflist 12.64% 43.470 1 Template:Infobox 11.94% 41.052 1 Template:Cite_web 10.20% 35.064 1 Template:Redirect 10.11% 34.777 1 Template:Notability_Unreferenced 8.64% 29.715 1 Template:Ambox -->
**維薩亞人**(宿霧語:Bisaya;他加祿語:Mga Bisaya;英語:Visayans)或譯為**米沙鄢人**、**維塞亞人**、**比薩亞人**、**比沙雅人**、**未獅耶人**等,屬於南島人的一支,是菲律賓人口最多的民族,現有人口約 3350 萬,占菲律賓總人口的 34%。主要分布在菲律賓中部的維薩亞斯群島(群島居住人口即占菲律賓總人口的 1/3),包括薩馬島、保和島、宿霧島、內格羅斯島和帕奈島等。近代以來,維薩亞人不斷向附近島嶼移民。移民較多的是民答那峨島、巴拉望島和蘇祿群島。宿霧是維薩亞人的最大城市,也是菲律賓第二大城市暨維薩亞斯群島的文化中心,設有省級最高學府、國家圖書館分館、氣象站等。 維薩亞人使用南島語系、馬來 - 玻里尼西亞語族下的維薩亞斯語,維薩亞斯語分為許多方言,各方言之間差異極大,其中使用人數最多的是宿霧語、希利蓋農語和瓦瑞語,因此形成了維薩亞人的三大分支:宿霧人、希利蓋農人和瓦瑞人。 16 世紀後半葉以來,隨著西班牙殖民者進入菲律賓,維薩亞人開始使用拉丁字母並接受西方教育,現今許多維薩亞人會說西班牙語或英語,宗教信仰也由最初的原始山川自然信仰轉變為信仰天主教,但仍保留萬物有靈信仰的影響,一些維薩亞人會設家庭祭壇供奉祖先。 維薩亞人主要從事農業,經營水稻、玉米、椰子、菸草等植物。竹編、草編是維薩亞人傳統的手工業,各種規格的菲律賓蓆子馳名世界。 儘管維薩亞人是菲律賓最大的民族,但政治、經濟地位不若人口第二多的他加祿人,「Pilipino」(菲律賓人)的稱謂仍特指後者,維薩亞人的地位類似少數民族。 ## 參考文獻
null
4,308
2023-05-02T13:26:54Z
75,822,152
維薩亞人
7,365,107
<p><b>亨利·普萊斯·傑克曼</b>(英語:<span lang="en">Henry Pryce Jackman</span>,1974年<span title="Template:BLP editintro">—</span>)是一名英格蘭男作曲家、指揮家、編曲、鋼琴家、音樂家和詞曲作家。知名作品如電影《特攻聯盟》(2010年)、《X戰警:第一戰》(2011年)、《鞋貓劍客》(2011年)、《無敵破壞王》(2012年)、《美國隊長2:酷寒戰士》(2014年)、《美國隊長3:英雄內戰》(2016年),以及電子遊戲《<span data-orig-title="迪士尼無限世界2.0" data-lang-code="en" data-lang-name="英語" data-foreign-title="Disney Infinity 2.0"><span>迪士尼無限世界2.0</span></span>》(2014年)和《秘境探險4:盜賊末路》(2016年)。 </p> <h2><span id=".E7.94.9F.E5.B9.B3"></span><span id="生平">生平</span></h2> <p>亨利·傑克曼出生於倫敦希靈登區。他在聖保羅主教座堂學校、伊頓公學、<span data-orig-title="弗雷明漢學院" data-lang-code="en" data-lang-name="英語" data-foreign-title="Framlingham College"><span>弗雷明漢學院</span></span>和牛津大學學習古典音樂。 </p><p>傑克曼是鍵盤手兼編曲<span data-orig-title="安德魯·普萊斯·傑克曼" data-lang-code="en" data-lang-name="英語" data-foreign-title="Andrew Pryce Jackman"><span>安德魯·普萊斯·傑克曼</span></span>的兒子,後者是<span data-orig-title="The Syn" data-lang-code="en" data-lang-name="英語" data-foreign-title="The Syn"><span>The Syn</span></span>樂團的成員,並與是樂團的克里斯·思奎爾一起工作了很多年。他的叔叔葛瑞格·傑克曼(<span lang="en">Gregg Jackman</span>)是與國王歌手合唱團和<span data-orig-title="巴克萊·詹姆斯·哈斯特" data-lang-code="en" data-lang-name="英語" data-foreign-title="Barclay James Harvest"><span>巴克萊·詹姆士·哈斯特</span></span>樂團合作的音訊工程師和製作人;他和他的叔叔都曾在歌手<span lang="en">Moa</span>的1999年專輯《<span lang="en">Universal</span>》中工作。他的祖父比爾·傑克曼(<span lang="en">Bill Jackman</span>)曾在披頭四樂團專輯《比伯軍曹愛麗絲·亞當斯俱樂部》的〈When I'm Sixty-Four〉中演奏了單簧管。 </p><p>自2006年以來,傑克曼跟著導師漢斯·季默在各種電影配樂工作。 </p> <h2><span id=".E5.8F.83.E8.80.83.E8.B3.87.E6.96.99"></span><span id="參考資料">參考資料</span></h2> <h2><span id=".E5.A4.96.E9.83.A8.E9.80.A3.E7.B5.90"></span><span id="外部連結">外部連結</span></h2> <ul><li>亨利·傑克曼在網際網路電影資料庫(IMDb)上的資料<span title="英語">(英文)</span></li></ul><!-- NewPP limit report Parsed by mw2437 Cached time: 20230504234954 Cache expiry: 1814400 Reduced expiry: false Complications: [] CPU time usage: 0.649 seconds Real time usage: 0.792 seconds Preprocessor visited node count: 5285/1000000 Post‐expand include size: 1005979/2097152 bytes Template argument size: 4209/2097152 bytes Highest expansion depth: 32/100 Expensive parser function count: 22/500 Unstrip recursion depth: 0/20 Unstrip post‐expand size: 5649/5000000 bytes Lua time usage: 0.212/10.000 seconds Lua memory usage: 24825668/52428800 bytes Number of Wikibase entities loaded: 1/400 --><!-- Transclusion expansion time report (%,ms,calls,template) 100.00% 485.715 1 -total 31.65% 153.734 1 Template:Infobox_entertainer 19.74% 95.875 1 Template:Infobox 19.20% 93.277 1 Template:NoteTA 17.75% 86.192 1 Template:Lang-en 10.73% 52.094 1 Template:Reflist 9.42% 45.778 6 Template:Lang 9.12% 44.316 5 Template:Cite_web 8.70% 42.243 6 Template:Category_handler 6.36% 30.910 1 Template:Authority_control -->
**亨利・普萊斯・傑克曼**(英語:Henry Pryce Jackman,1974 年 —)是一名英格蘭男作曲家、指揮家、編曲、鋼琴家、音樂家和詞曲作家。知名作品如電影《特攻聯盟》(2010 年)、《X 戰警:第一戰》(2011 年)、《鞋貓劍客》(2011 年)、《無敵破壞王》(2012 年)、《美國隊長 2:酷寒戰士》(2014 年)、《美國隊長 3:英雄內戰》(2016 年),以及電子遊戲《迪士尼無限世界 2.0》(2014 年)和《秘境探險 4:盜賊末路》(2016 年)。 ## 生平 亨利・傑克曼出生於倫敦希靈登區。他在聖保羅主教座堂學校、伊頓公學、弗雷明漢學院和牛津大學學習古典音樂。 傑克曼是鍵盤手兼編曲安德魯・普萊斯・傑克曼的兒子,後者是 The Syn 樂團的成員,並與是樂團的克里斯・思奎爾一起工作了很多年。他的叔叔葛瑞格・傑克曼(Gregg Jackman)是與國王歌手合唱團和巴克萊・詹姆士・哈斯特樂團合作的音訊工程師和製作人;他和他的叔叔都曾在歌手 Moa 的 1999 年專輯《Universal》中工作。他的祖父比爾・傑克曼(Bill Jackman)曾在披頭四樂團專輯《比伯軍曹愛麗絲・亞當斯俱樂部》的〈When I'm Sixty-Four〉中演奏了單簧管。 自 2006 年以來,傑克曼跟著導師漢斯・季默在各種電影配樂工作。 ## 參考資料 ## 外部連結 * 亨利・傑克曼在網際網路電影資料庫(IMDb)上的資料(英文)
null
4,709
2023-05-02T15:24:55Z
75,043,608
亨利·傑克曼
3,544,816
<p><b>小行星6138</b>(英語:<span lang="en">6138</span>)是一顆圍繞太陽公轉的小行星。1991年5月14日,大友哲、村松修在藤枝市發現了此天體。 </p><p>這顆小行星的絕對星等為84.49733702198168等。 </p> <h2><span id=".E5.8F.82.E8.80.83.E6.96.87.E7.8C.AE"></span><span id="参考文献">參考文獻</span></h2> <!-- NewPP limit report Parsed by mw2443 Cached time: 20230505084828 Cache expiry: 1814400 Reduced expiry: false Complications: [vary‐revision‐sha1] CPU time usage: 0.175 seconds Real time usage: 0.240 seconds Preprocessor visited node count: 911/1000000 Post‐expand include size: 14652/2097152 bytes Template argument size: 1182/2097152 bytes Highest expansion depth: 9/100 Expensive parser function count: 1/500 Unstrip recursion depth: 0/20 Unstrip post‐expand size: 2058/5000000 bytes Lua time usage: 0.107/10.000 seconds Lua memory usage: 18772598/52428800 bytes Number of Wikibase entities loaded: 0/400 --><!-- Transclusion expansion time report (%,ms,calls,template) 100.00% 204.025 1 -total 40.63% 82.903 1 Template:Lang-en 31.94% 65.158 1 Template:Infobox_planet 30.49% 62.216 1 Template:Infobox 18.69% 38.128 2 Template:Reflist 16.02% 32.682 1 Template:Cite_news 11.80% 24.076 3 Template:Convert 5.50% 11.212 1 Template:Asteroid-stub 4.94% 10.080 1 Template:Asbox 2.82% 5.750 1 Template:Minor_Planet_Number -->
**小行星 6138**(英語:6138)是一顆圍繞太陽公轉的小行星。1991 年 5 月 14 日,大友哲、村松修在藤枝市發現了此天體。 這顆小行星的絕對星等為 84.49733702198168 等。 ## 參考文獻
null
2,230
2023-04-16T12:28:03Z
75,496,266
1987_DT
3,936,825
<p>《<b>你王菲所以我王菲</b>》是香港歌手王菲在百代唱片時期推出的首張、也是唯一一張精選集唱片,於2002年3月12日發行。這張精選集為雙CD,CD1為國語歌曲,CD2為粵語歌曲;曲目均選自王菲於百代時期發行的5張專輯。 </p> <h2><span id=".E5.94.B1.E7.89.87.E7.89.88.E6.9C.AC"></span><span id="唱片版本">唱片版本</span></h2> <ul><li>香港版:紙盒版,2CD</li> <li>台灣版:紙盒版,2CD,有側標</li> <li>日本版:加2首歌,「Separate Ways」、「Eyes on Me」。</li></ul><h2><span id=".E6.9B.B2.E7.9B.AE"></span><span id="曲目">曲目</span></h2> <p>全碟作詞:林夕 <small>(下面註明例外曲目)</small> </p> <h2><span id=".E5.8F.83.E8.80.83.E8.B3.87.E6.96.99"></span><span id="參考資料">參考資料</span></h2> <p><br></p><p><br></p>
《**你王菲所以我王菲**》是香港歌手王菲在百代唱片時期推出的首張、也是唯一一張精選集唱片,於 2002 年 3 月 12 日發行。這張精選集為雙 CD,CD1 為國語歌曲,CD2 為粵語歌曲;曲目均選自王菲於百代時期發行的 5 張專輯。 ## 唱片版本 * 香港版:紙盒版,2CD * 台灣版:紙盒版,2CD,有側標 * 日本版:加 2 首歌,「Separate Ways」、「Eyes on Me」。 ## 曲目 全碟作詞:林夕(下面註明例外曲目) ## 參考資料
null
6,546
2023-04-28T03:12:10Z
77,005,760
你王菲所以我王菲
758,933
<p><b>班傑明·威廉斯·克勞寧希爾德</b>(<b>Benjamin Williams Crowninshield</b>,1772年12月27日—1851年2月3日),美國政治家,曾任美國海軍部長(1815年-1818年)和美國眾議員(1823年-1831年)。 </p>
**班傑明・威廉斯・克勞寧希爾德**(**Benjamin Williams Crowninshield**,1772 年 12 月 27 日 —1851 年 2 月 3 日),美國政治家,曾任美國海軍部長(1815 年-1818 年)和美國眾議員(1823 年-1831 年)。
null
1,821
2023-04-17T03:44:28Z
71,697,055
本杰明·威廉斯·克劳宁希尔德
6,900,759
<p><b>北郊中學站</b>是常州地鐵1號線的一座車站。該站因2019冠狀病毒病疫情於2020年2月5日停運,後於2月24日重新開放,等候列車時間較關閉前大幅增加。3月30日,車站恢復日常運行。</p> <h2><span id=".E6.8E.A5.E9.A9.B3.E4.BA.A4.E9.80.9A"></span><span id="接驳交通">接駁交通</span></h2> <h3><span id=".E5.85.AC.E4.BA.A4"></span><span id="公交">公交</span></h3> <link rel="mw-deduplicated-inline-style" href="mw-data:TemplateStyles:r73546768"><link rel="mw-deduplicated-inline-style" href="mw-data:TemplateStyles:r73546768"><link rel="mw-deduplicated-inline-style" href="mw-data:TemplateStyles:r73546768"><h2><span id=".E5.91.A8.E8.BE.B9"></span><span id="周边">周邊</span></h2> <ul><li>常州市北郊高級中學</li> <li>高鐵生態公園</li></ul><h2><span id=".E5.8F.82.E8.80.83.E8.B5.84.E6.96.99"></span><span id="参考资料">參考資料</span></h2> <!-- NewPP limit report Parsed by mw2405 Cached time: 20230505033208 Cache expiry: 1814400 Reduced expiry: false Complications: [show‐toc] CPU time usage: 0.257 seconds Real time usage: 0.385 seconds Preprocessor visited node count: 1892/1000000 Post‐expand include size: 61738/2097152 bytes Template argument size: 4521/2097152 bytes Highest expansion depth: 13/100 Expensive parser function count: 1/500 Unstrip recursion depth: 0/20 Unstrip post‐expand size: 11755/5000000 bytes Lua time usage: 0.124/10.000 seconds Lua memory usage: 8880713/52428800 bytes Number of Wikibase entities loaded: 1/400 --><!-- Transclusion expansion time report (%,ms,calls,template) 100.00% 348.255 1 -total 62.57% 217.892 1 Template:Infobox_station 61.36% 213.684 2 Template:Infobox 16.36% 56.978 2 Template:Navbox 15.39% 53.596 2 Template:Wikidata 14.46% 50.360 1 Template:Reflist 11.47% 39.943 4 Template:常州公交路线简单列表 11.26% 39.228 2 Template:Cite_news 10.68% 37.194 1 Template:常州地铁1号线 10.19% 35.485 1 Template:鐵道路線 -->
**北郊中學站**是常州地鐵 1 號線的一座車站。該站因 2019 冠狀病毒病疫情於 2020 年 2 月 5 日停運,後於 2 月 24 日重新開放,等候列車時間較關閉前大幅增加。3 月 30 日,車站恢復日常運行。 ## 接駁交通 ### 公交 ## 周邊 * 常州市北郊高級中學 * 高鐵生態公園 ## 參考資料
null
2,744
2023-05-04T09:40:32Z
72,312,560
北郊中学站
46,898
<p><b>徐渭</b>(1521年3月12日—1593年),字<b>文長</b>,號<b>青藤老人</b>、<b>青藤道士</b>、<b>天池生</b>、<b>天池山人</b>、<b>天池漁隱</b>、<b>金壘</b>、 <b>金回山人</b>、<b>山陰布衣</b>、<b>白鷳山人</b>、<b>鵝鼻山儂</b>、<b>田丹水</b>、<b>田水月</b>,浙江山陰縣(今屬浙江紹興市)人,明朝文學家、書畫家、軍事家。</p> <h2><span id=".E7.94.9F.E5.B9.B3"></span><span id="生平">生平</span></h2> <p>正德十六年(1521年),二月初四日出生於浙江紹興府山陰城大雲坊的官僚世家。父徐鏓官至四川夔州府同知,妻童夫人,生長子徐淮,次子徐潞。童夫人亡,續娶苗夫人,未生育,納其苗氏侍女為妾,生徐渭。不久徐鏓死於紹興,苗夫人視徐渭為己出。 </p><p>徐渭少年時天才超逸,入徐氏私塾讀書,「六歲受《大學》,日誦千餘言」,「書一授數百字,不再目,立誦師聽。」,十歲仿揚雄《解嘲》作了一篇《釋毀》,性格豪放,「指掌之間,萬言可就。」,後師從彭山先生季本,二十歲時成為生員。嘉靖二十年(1541年)入贅同縣潘克敬家,接下來八次應試不中,「再試有司,皆以不合規寸,擯斥於時。」,妻子十四歲與徐渭結婚,夫妻十分恩愛,惜僅十九歲即病故。嘉靖二十四年,長兄徐淮服食丹藥而死,因已入贅潘家,無法繼承遺產。嘉靖二十六年(1547年)在山陰城東賃房設館授徒,與紹興文人蕭勉、陳鶴、楊珂、朱公節、沈鍊、錢楩、柳文、諸大綬、呂光升等號「越中十子」。。 </p><p>後來為浙閩總督作幕僚,曾入胡宗憲幕府,一切疏計,皆出其手,又出奇計大破徐海等倭寇。 </p><p>一日胡宗憲於舟山捕獲白鹿,徐渭撰《進白鹿表》、《再進白鹿表》、《再進白鹿賜一品俸謝表》等並獻於朝中,視為祥物,「上又留心文字,凡儷語奇麗處,皆以御筆點出,別令小臣錄為一冊」,學士董汾等對徐渭文章大為賞識。又代作《賀嚴公生日啟》,吹捧奸相嚴嵩。 </p><p>嘉靖四十三年(1564年)胡宗憲以「黨嚴嵩及奸欺貪淫十大罪」被捕,獄中自殺,徐渭作《十白賦》哀之。李春芳嚴查胡宗憲案,徐渭一度因此發狂,作《自為墓志銘》,以至多次自殺,「走拔壁柱釘可三寸許,貫左耳竅中,顛於地。」被遊方郎中華氏救活,又「引巨錐刺耳,深數寸;又以椎碎腎囊,皆不死。」都失敗,嘉靖四十五年(1566年)懷疑繼妻張氏不貞,仲秋之夜以鈍器擊殺張氏,張氏當場致死,被革去生員資格,下獄七年。入獄其間,生母去世。獄中完成《周易參同契》注釋,揣摩書畫藝術。 </p><p>萬曆元年(1573年)除夕,大赦天下,為狀元張元忭等所救出獄。從此潦倒,痛恨達官貴人,浪遊金陵、宣遼、北京,又過居庸關赴塞外宣化府等地。在遼東總兵李成梁的府中教授其子李如松、李如柏兵法。在塞外結識蒙古首領俺答夫人三娘子。萬曆五年(1577年)回紹興,注釋郭璞《葬書》。晚年以賣畫為生,但從不為當政官僚作畫,「有書數千卷,後斥賣殆盡。疇莞破弊,不能再易,至借稿寢。」</p><p>萬曆二十一年(1593年),在貧困中結束一生,年七十三,葬於紹興城南木柵山。 </p> <h2><span id=".E6.89.8D.E8.8F.AF"></span><span id="才華">才華</span></h2> <p>他自己認為自己「書第一,詩二,文三,畫四。」,他的草書相當著名,發泄了憤世疾俗之氣,被稱為「明之草書,以天池生為始。」詩歌得「李賀之奇,蘇軾之辯」,他的傳世著作有《徐文長全集》,劇本《四聲猿》,《歌代嘯》,嘉靖三十八年撰成戲曲理論著作《南詞敘錄》,總結宋、元南戲藝術。另外目前學界亦興起一種說法,認為徐渭就是《金瓶梅》的作者蘭陵笑笑生。</p><p>徐渭的繪畫新穎奇特,打破了花鳥畫、山水畫、人物畫的題材界限,水墨大寫意花鳥筆勢狂逸,墨汁淋漓,是寫意花鳥畫成熟的標誌。與陳淳並稱為「青藤」、「白陽」。徐渭在《書謝時臣淵明卷為葛公旦》中指出:「……畫病,不病在墨輕與重,在生動與不生動耳。」他對後來清代八大山人、揚州八怪都有很大影響。例如,鄭燮自稱「青藤門下一走狗」。近代畫家齊白石曾說:「青藤、雪個、大滌子之畫,能橫塗縱抹,余心極服之,恨不生前二百年,為諸君磨墨理紙。諸君不納,余於門之外,餓而不去,亦快事故。」吳昌碩說:「青藤畫中聖,書法逾魯公。」 </p> <h2><span id=".E5.AE.B6.E6.97.8F"></span><span id="家族">家族</span></h2> <p>父親徐鍯,字克平,號竹菴,弘治二年(1489年)己酉科雲貴鄉試舉人,授巨津州知州,官至夔州府同知。 </p><p>元配潘氏(潘似,字介君),生子徐枚,次年去世,年十九;繼娶張氏,生子徐杜。 </p> <h2><span id=".E5.BB.B6.E4.BC.B8.E9.98.85.E8.AF.BB"></span><span id="延伸阅读">延伸閱讀</span></h2> <p><span><span>[</span>編<span>]</span></span> </p> <dl><dd> 在維基文庫<b>閱讀此作者作品</b>( 在維基共享資源<b>閱覽影像</b>)</dd> <dd> 《國朝獻徵錄·卷之一百十五》</dd> <dd> 《明史卷二百八十八》,出自《明史》</dd></dl><h2><span id=".E5.8F.82.E8.80.83.E6.96.87.E7.8C.AE"></span><span id="参考文献">參考文獻</span></h2> <ul><li>胡令毅:〈論徐渭和《金瓶梅》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li></ul><p><br clear="all"></p> <center> </center> <!-- NewPP limit report Parsed by mw2401 Cached time: 20230504083538 Cache expiry: 1814400 Reduced expiry: false Complications: [show‐toc] CPU time usage: 0.266 seconds Real time usage: 0.386 seconds Preprocessor visited node count: 2112/1000000 Post‐expand include size: 121692/2097152 bytes Template argument size: 13119/2097152 bytes Highest expansion depth: 11/100 Expensive parser function count: 24/500 Unstrip recursion depth: 0/20 Unstrip post‐expand size: 7222/5000000 bytes Lua time usage: 0.096/10.000 seconds Lua memory usage: 4204738/52428800 bytes Number of Wikibase entities loaded: 5/400 --><!-- Transclusion expansion time report (%,ms,calls,template) 100.00% 256.147 1 -total 28.27% 72.417 1 Template:Wikisource_further_reading 19.65% 50.330 1 Template:Reflist 14.85% 38.027 1 Template:Commonscat 14.75% 37.782 1 Template:Cite_news 13.46% 34.490 1 Template:Authority_control 12.61% 32.288 1 Template:金瓶梅 11.74% 30.066 1 Template:Navbox_with_collapsible_groups 7.16% 18.350 1 Template:If_then_show 4.54% 11.626 1 Template:Bd -->
**徐渭**(1521 年 3 月 12 日 —1593 年),字**文長**,號**青藤老人**、**青藤道士**、**天池生**、**天池山人**、**天池漁隱**、**金壘**、 **金回山人**、**山陰布衣**、**白鷳山人**、**鵝鼻山儂**、**田丹水**、**田水月**,浙江山陰縣(今屬浙江紹興市)人,明朝文學家、書畫家、軍事家。 ## 生平 正德十六年(1521 年),二月初四日出生於浙江紹興府山陰城大雲坊的官僚世家。父徐鏓官至四川夔州府同知,妻童夫人,生長子徐淮,次子徐潞。童夫人亡,續娶苗夫人,未生育,納其苗氏侍女為妾,生徐渭。不久徐鏓死於紹興,苗夫人視徐渭為己出。 徐渭少年時天才超逸,入徐氏私塾讀書,「六歲受《大學》,日誦千餘言」,「書一授數百字,不再目,立誦師聽。」,十歲仿揚雄《解嘲》作了一篇《釋毀》,性格豪放,「指掌之間,萬言可就。」,後師從彭山先生季本,二十歲時成為生員。嘉靖二十年(1541 年)入贅同縣潘克敬家,接下來八次應試不中,「再試有司,皆以不合規寸,擯斥於時。」,妻子十四歲與徐渭結婚,夫妻十分恩愛,惜僅十九歲即病故。嘉靖二十四年,長兄徐淮服食丹藥而死,因已入贅潘家,無法繼承遺產。嘉靖二十六年(1547 年)在山陰城東賃房設館授徒,與紹興文人蕭勉、陳鶴、楊珂、朱公節、沈鍊、錢楩、柳文、諸大綬、呂光升等號「越中十子」。。 後來為浙閩總督作幕僚,曾入胡宗憲幕府,一切疏計,皆出其手,又出奇計大破徐海等倭寇。 一日胡宗憲於舟山捕獲白鹿,徐渭撰《進白鹿表》、《再進白鹿表》、《再進白鹿賜一品俸謝表》等並獻於朝中,視為祥物,「上又留心文字,凡儷語奇麗處,皆以御筆點出,別令小臣錄為一冊」,學士董汾等對徐渭文章大為賞識。又代作《賀嚴公生日啟》,吹捧奸相嚴嵩。 嘉靖四十三年(1564 年)胡宗憲以「黨嚴嵩及奸欺貪淫十大罪」被捕,獄中自殺,徐渭作《十白賦》哀之。李春芳嚴查胡宗憲案,徐渭一度因此發狂,作《自為墓志銘》,以至多次自殺,「走拔壁柱釘可三寸許,貫左耳竅中,顛於地。」被遊方郎中華氏救活,又「引巨錐刺耳,深數寸;又以椎碎腎囊,皆不死。」都失敗,嘉靖四十五年(1566 年)懷疑繼妻張氏不貞,仲秋之夜以鈍器擊殺張氏,張氏當場致死,被革去生員資格,下獄七年。入獄其間,生母去世。獄中完成《周易參同契》注釋,揣摩書畫藝術。 萬曆元年(1573 年)除夕,大赦天下,為狀元張元忭等所救出獄。從此潦倒,痛恨達官貴人,浪遊金陵、宣遼、北京,又過居庸關赴塞外宣化府等地。在遼東總兵李成梁的府中教授其子李如松、李如柏兵法。在塞外結識蒙古首領俺答夫人三娘子。萬曆五年(1577 年)回紹興,注釋郭璞《葬書》。晚年以賣畫為生,但從不為當政官僚作畫,「有書數千卷,後斥賣殆盡。疇莞破弊,不能再易,至借稿寢。」 萬曆二十一年(1593 年),在貧困中結束一生,年七十三,葬於紹興城南木柵山。 ## 才華 他自己認為自己「書第一,詩二,文三,畫四。」,他的草書相當著名,發泄了憤世疾俗之氣,被稱為「明之草書,以天池生為始。」詩歌得「李賀之奇,蘇軾之辯」,他的傳世著作有《徐文長全集》,劇本《四聲猿》,《歌代嘯》,嘉靖三十八年撰成戲曲理論著作《南詞敘錄》,總結宋、元南戲藝術。另外目前學界亦興起一種說法,認為徐渭就是《金瓶梅》的作者蘭陵笑笑生。 徐渭的繪畫新穎奇特,打破了花鳥畫、山水畫、人物畫的題材界限,水墨大寫意花鳥筆勢狂逸,墨汁淋漓,是寫意花鳥畫成熟的標誌。與陳淳並稱為「青藤」、「白陽」。徐渭在《書謝時臣淵明卷為葛公旦》中指出:「…… 畫病,不病在墨輕與重,在生動與不生動耳。」他對後來清代八大山人、揚州八怪都有很大影響。例如,鄭燮自稱「青藤門下一走狗」。近代畫家齊白石曾說:「青藤、雪個、大滌子之畫,能橫塗縱抹,余心極服之,恨不生前二百年,為諸君磨墨理紙。諸君不納,余於門之外,餓而不去,亦快事故。」吳昌碩說:「青藤畫中聖,書法逾魯公。」 ## 家族 父親徐鍯,字克平,號竹菴,弘治二年(1489 年)己酉科雲貴鄉試舉人,授巨津州知州,官至夔州府同知。 元配潘氏(潘似,字介君),生子徐枚,次年去世,年十九;繼娶張氏,生子徐杜。 ## 延伸閱讀 [編]   : 在維基文庫**閱讀此作者作品**( 在維基共享資源**閱覽影像**)   : 《國朝獻徵錄・卷之一百十五》   : 《明史卷二百八十八》,出自《明史》 ## 參考文獻 * 胡令毅:〈論徐渭和《金瓶梅》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null
9,160
2023-05-02T12:43:31Z
75,269,774
田水月
3,265,879
<p><b>毛果婆婆納</b>(學名:<span lang="la"><i><b>Veronica eriogyne</b></i></span>),為車前草科婆婆納屬下的一個植物種。</p> <h2><span id=".E5.8F.82.E8.80.83.E8.B5.84.E6.96.99"></span><span id="参考资料">參考資料</span></h2> <p><br></p> <!-- NewPP limit report Parsed by mw1426 Cached time: 20230505130949 Cache expiry: 1814400 Reduced expiry: false Complications: [vary‐revision‐sha1] CPU time usage: 0.440 seconds Real time usage: 0.577 seconds Preprocessor visited node count: 6399/1000000 Post‐expand include size: 25595/2097152 bytes Template argument size: 4492/2097152 bytes Highest expansion depth: 25/100 Expensive parser function count: 10/500 Unstrip recursion depth: 0/20 Unstrip post‐expand size: 1130/5000000 bytes Lua time usage: 0.296/10.000 seconds Lua memory usage: 4330730/52428800 bytes Number of Wikibase entities loaded: 11/400 --><!-- Transclusion expansion time report (%,ms,calls,template) 100.00% 518.538 1 -total 61.06% 316.607 1 Template:Speciesbox 60.43% 313.369 1 Template:Taxobox/core 20.54% 106.533 1 Template:Taxonbar 9.82% 50.917 1 Template:Speciesbox/name 9.11% 47.259 1 Template:Reflist 8.42% 43.686 3 Template:Wikidata 8.37% 43.394 1 Template:Cite_web 7.64% 39.625 24 Template:Delink 5.40% 27.984 1 Template:Lang -->
**毛果婆婆納**(學名:_**Veronica eriogyne**_),為車前草科婆婆納屬下的一個植物種。 ## 參考資料
null
660
2023-04-29T21:21:25Z
61,804,801
毛果婆婆纳
6,396,002
<p><b>阿利恩</b>(英語:<span lang="en">Alleene</span>)是位於美國阿肯色州利特爾里弗縣的一個非建制地區。該地的面積和人口皆未知。</p> <h2><span id=".E5.9C.B0.E7.90.86"></span><span id="地理">地理</span></h2> <p>阿利恩的座標為<link rel="mw-deduplicated-inline-style" href="mw-data:TemplateStyles:r65292569"><span><span><span title="此地的地圖、航拍照片和其他數據"><span>33°46′12″N</span> <span>94°15′38″W</span></span></span></span>,而該地的平均海拔高度為103米(即338英尺)。 </p> <h2><span id=".E5.8F.83.E8.80.83.E6.96.87.E7.8D.BB"></span><span id="參考文獻">參考文獻</span></h2>
**阿利恩**(英語:Alleene)是位於美國阿肯色州利特爾里弗縣的一個非建制地區。該地的面積和人口皆未知。 ## 地理 阿利恩的座標為 33°46′12″N 94°15′38″W,而該地的平均海拔高度為 103 米(即 338 英尺)。 ## 參考文獻
{ "globe": "earth", "lat": 33.77, "lon": -94.26055556 }
2,591
2023-05-02T00:46:41Z
61,837,297
阿利恩_(阿肯色州)
4,125,594
<p><b>Woman Rush Hour</b>(日語:<span lang="ja">ウーマンラッシュアワー</span>)是一對日本搞笑組合,於2008年組成,成員分別是村本大輔和中川天堂(<span lang="ja">中川パラダイス</span>)。他們兩人都是隸屬吉本興業的藝人,村本畢業於NSC第22期,中川則是第23期。他們為2013年度日本漫才大賽THE MANZAI 2013之優勝者。 </p> <h2><span id=".E6.88.90.E5.93.A1"></span><span id="成員">成員</span></h2> <h3><span id=".E6.9D.91.E6.9C.AC.E5.A4.A7.E8.BC.94"></span><span id="村本大輔">村本大輔</span></h3> <p><b>村本大輔</b>(1980年11月25日-),擔任裝傻角色,站在左邊。身高為174cm,體重為60kg,血型為O型。 </p> <h4><span id=".E4.BE.86.E6.AD.B7"></span><span id="來歷">來歷</span></h4> <p>福井縣大飯郡大飯町出身,是NSC第22屆畢業生。於1999年入學,2000年畢業。和他同期的藝人分別有<span data-orig-title="King Kong" data-lang-code="ja" data-lang-name="日語" data-foreign-title="キングコング (お笑いコンビ)"><span>King Kong</span></span>,山里亮太(<span data-orig-title="南海甜心" data-lang-code="ja" data-lang-name="日語" data-foreign-title="南海キャンディーズ"><span>南海甜心</span></span>),<span data-orig-title="超級馬拉多納" data-lang-code="ja" data-lang-name="日語" data-foreign-title="スーパーマラドーナ"><span>超級馬拉多納</span></span>,Piece,<span data-orig-title="平成野武士古武士" data-lang-code="ja" data-lang-name="日語" data-foreign-title="平成ノブシコブシ"><span>平成野武士古武士</span></span>和NON STYLE等等。村本在NSC畢業後曾先後和10個人組成組合,但都以解散告終。在這些經歷中,當他以「村本・本田」這個組合活動時曾成功進入到M-1大賽的準決賽。在此之後則以「<span lang="ja">村本大輔ーズ</span>」的名義進行活動。村本於2008年9月開始和中川天堂以Woman Rush Hour的組合名義繼續活動。 </p> <h4><span id=".E6.80.A7.E6.A0.BC.E5.92.8C.E5.80.8B.E4.BA.BA.E7.9B.B8.E9.97.9C"></span><span id="性格和個人相關">性格和個人相關</span></h4> <ul><li>村本有一名弟弟。其弟是日本陸上自衛隊的自衛官,駐屯於日本石川縣金澤市的<span data-orig-title="金澤駐屯地" data-lang-code="ja" data-lang-name="日語" data-foreign-title="金沢駐屯地"><span>金澤駐屯地</span></span>。</li></ul><h3><span id=".E4.B8.AD.E5.B7.9D.E5.A4.A9.E5.A0.82"></span><span id="中川天堂">中川天堂</span></h3> <p><b>中川天堂</b>(1981年4月12日-),本名中川和宗,擔任吐槽角色,站在右邊。身高為173cm,體重為63kg,血型為B型。 </p> <h4><span id=".E4.BE.86.E6.AD.B7_2"></span><span id="來歷_2">來歷</span></h4> <p>大阪府大阪市東淀川區出身。是NSC第22屆畢業生。2000年入學,2001年畢業。學生時代就與同學搭檔表演,立志成為相聲藝人。自NSC畢業後不斷參加藝人徵選,但都未獲得入選,一度想放棄當藝人。 曾與NSC某位同期組團,但不久即拆夥解散。2008年9月與村本組成「Woman Rush Hour」,同年10月以中川天堂當作藝名。2011年12月8日於自己的部落格宣布與圈外女性結婚,翌年1月1日妻子正式入籍。2012年7月29日,長男誕生。2014年因眼睛不適,於1月21日於都內某醫院接受診察,被診斷出罹患視網膜剝離。手術於1月24日進行,因需休養一週,工作因而暫停。 </p> <h2><span id=".E5.87.BA.E6.BC.94.E4.BD.9C.E5.93.81"></span><span id="出演作品">出演作品</span></h2> <h3><span id=".E9.9B.BB.E8.A6.96.E5.8B.95.E7.95.AB"></span><span id="電視動畫">電視動畫</span></h3> <p><b>2020年</b> </p> <ul><li>前說!(聲演本人)</li></ul><h2><span id=".E5.8F.83.E8.80.83.E8.B3.87.E6.96.99"></span><span id="參考資料">參考資料</span></h2> <h2><span id=".E5.A4.96.E9.83.A8.E9.80.A3.E7.B5.90"></span><span id="外部連結">外部連結</span></h2> <ul><li>官方檔案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span title="日語">(日語)</span></li> <li>ウーマンラッシュアワー | よしもとアール・アンド・シー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li> <li>村本大輔(ウーマンラッシュアワー)的Twitter帳戶</li> <li>村本大輔的Instagram帳戶</li> <li>中川パラダイス的Twitter帳戶</li> <li>中川パラダイス的Instagram帳戶</li></ul><!-- NewPP limit report Parsed by mw1410 Cached time: 20230504225151 Cache expiry: 1814400 Reduced expiry: false Complications: [show‐toc] CPU time usage: 0.377 seconds Real time usage: 0.477 seconds Preprocessor visited node count: 3738/1000000 Post‐expand include size: 34741/2097152 bytes Template argument size: 3602/2097152 bytes Highest expansion depth: 30/100 Expensive parser function count: 10/500 Unstrip recursion depth: 0/20 Unstrip post‐expand size: 3287/5000000 bytes Lua time usage: 0.191/10.000 seconds Lua memory usage: 20253577/52428800 bytes Number of Wikibase entities loaded: 1/400 --><!-- Transclusion expansion time report (%,ms,calls,template) 100.00% 419.925 1 -total 40.66% 170.758 1 Template:藝人 29.65% 124.487 1 Template:Lang-ja 28.33% 118.951 1 Template:Infobox 10.57% 44.366 1 Template:Reflist 9.80% 41.163 3 Template:Lang 9.39% 39.422 2 Template:Cite_web 8.98% 37.723 3 Template:Category_handler 8.10% 34.006 9 Template:Link-ja 5.42% 22.741 3 Template:Category_handler/numbered -->
**Woman Rush Hour**(日語:ウーマンラッシュアワー)是一對日本搞笑組合,於 2008 年組成,成員分別是村本大輔和中川天堂(中川パラダイス)。他們兩人都是隸屬吉本興業的藝人,村本畢業於 NSC 第 22 期,中川則是第 23 期。他們為 2013 年度日本漫才大賽 THE MANZAI 2013 之優勝者。 ## 成員 ### 村本大輔 **村本大輔**(1980 年 11 月 25 日-),擔任裝傻角色,站在左邊。身高為 174cm,體重為 60kg,血型為 O 型。 #### 來歷 福井縣大飯郡大飯町出身,是 NSC 第 22 屆畢業生。於 1999 年入學,2000 年畢業。和他同期的藝人分別有 King Kong,山里亮太(南海甜心),超級馬拉多納,Piece,平成野武士古武士和 NON STYLE 等等。村本在 NSC 畢業後曾先後和 10 個人組成組合,但都以解散告終。在這些經歷中,當他以「村本・本田」這個組合活動時曾成功進入到 M-1 大賽的準決賽。在此之後則以「村本大輔ーズ」的名義進行活動。村本於 2008 年 9 月開始和中川天堂以 Woman Rush Hour 的組合名義繼續活動。 #### 性格和個人相關 * 村本有一名弟弟。其弟是日本陸上自衛隊的自衛官,駐屯於日本石川縣金澤市的金澤駐屯地。 ### 中川天堂 **中川天堂**(1981 年 4 月 12 日-),本名中川和宗,擔任吐槽角色,站在右邊。身高為 173cm,體重為 63kg,血型為 B 型。 #### 來歷 大阪府大阪市東淀川區出身。是 NSC 第 22 屆畢業生。2000 年入學,2001 年畢業。學生時代就與同學搭檔表演,立志成為相聲藝人。自 NSC 畢業後不斷參加藝人徵選,但都未獲得入選,一度想放棄當藝人。 曾與 NSC 某位同期組團,但不久即拆夥解散。2008 年 9 月與村本組成「Woman Rush Hour」,同年 10 月以中川天堂當作藝名。2011 年 12 月 8 日於自己的部落格宣布與圈外女性結婚,翌年 1 月 1 日妻子正式入籍。2012 年 7 月 29 日,長男誕生。2014 年因眼睛不適,於 1 月 21 日於都內某醫院接受診察,被診斷出罹患視網膜剝離。手術於 1 月 24 日進行,因需休養一週,工作因而暫停。 ## 出演作品 ### 電視動畫 **2020 年** * 前說!(聲演本人) ## 參考資料 ## 外部連結 * 官方檔案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日語) * ウーマンラッシュアワー | よしもとアール・アンド・シー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村本大輔(ウーマンラッシュアワー)的 Twitter 帳戶 * 村本大輔的 Instagram 帳戶 * 中川パラダイス的 Twitter 帳戶 * 中川パラダイス的 Instagram 帳戶
null
5,164
2023-04-30T01:39:05Z
71,703,172
女子尖峰時間
399,388
<p><b>潮州弦詩</b>為潮州人以彈撥樂器演奏古樂詩譜,故稱作弦詩,又稱<b>弦詩樂</b>,是潮州音樂中的一種弦索器樂,流行於潮州、汕頭、揭陽、閩南地區,後隨華僑流傳至東南亞。根據所用「二四譜」推算,其歷史大約有600至700年。 </p> <h2><span id=".E6.BC.94.E5.87.BA.E6.96.B9.E5.BC.8F"></span><span id="演出方式">演出方式</span></h2> <p>根據場合和風格,分為「儒家樂」和「棚頂樂」,儒家樂再分為專業樂隊和業餘樂隊兩種,多用於節慶,音樂以纖細、雅致為主,棚頂樂用於戲曲伴奏,音樂較簡樸、粗獷。目前常見的為傳統儒家樂。 </p><p>最早以竹弦、洞簫、月弦三種樂器組成,後來引入高音的弓弦樂器,演變成潮州二弦,再配以椰胡(也稱冇弦)、大冇弦、潮州小三弦、秦琴、二胡(潮州人習慣把提胡稱作二胡)、琵琶等,亦可加用笛子、嗩吶、小鼓、木魚等樂器,而揚琴(潮人稱瑤琴)則在19世紀初被引入使用。 </p><p>樂曲由頭板、二板、拷拍、三板、尾聲等部分所組成,頭板與二板為慢板曲,拷拍與三板為快板曲。 </p> <h2><span id=".E6.A8.82.E6.9B.B2"></span><span id="樂曲">樂曲</span></h2> <h3><span id=".E6.BD.AE.E5.B7.9E.E5.BC.A6.E8.A9.A9.E5.8D.81.E5.A4.A7.E5.A5.97"></span><span id="潮州弦詩十大套">潮州弦詩十大套</span></h3> <ul><li>《寒鴉戲水》</li> <li>《昭君怨》</li> <li>《小桃紅》</li> <li>《黃鸝詞》</li> <li>《月兒高》</li> <li>《平沙落雁》</li> <li>《大八板》</li> <li>《鳳求凰》</li> <li>《玉連環》</li> <li>《錦上添花》</li></ul><h3><span id=".E5.85.B6.E4.BB.96.E6.A8.82.E6.9B.B2"></span><span id="其他樂曲">其他樂曲</span></h3> <ul><li>《獅子戲球》</li> <li>《柳青娘》</li> <li>《浪淘沙》</li> <li>《千家燈》</li> <li>《粉蝶採花》</li> <li>《出水蓮》</li> <li>《紅梅頭》</li> <li>《粉紅蓮》</li> <li>《畫眉跳架》</li> <li>《思春》</li> <li>《深閨怨》</li> <li>《流水行雲》</li> <li>《喜採蓮》</li> <li>《小揚州》</li> <li>《崖山哀》</li> <li>《昭君怨》</li> <li>《月明思親》</li> <li>《盼春》</li> <li>《磨鐮刀》</li> <li>《雜雜紅》</li> <li>《玉壺買春》</li> <li>《窗外松聲》</li> <li>《三月三》</li> <li>《象弄牙》</li></ul><h2><span id=".E5.8F.83.E8.80.83.E8.B3.87.E6.96.99"></span><span id="參考資料">參考資料</span></h2> <ul><li>《中國音樂辭典》(台北:丹青圖書公司),頁591。</li></ul>
**潮州弦詩**為潮州人以彈撥樂器演奏古樂詩譜,故稱作弦詩,又稱**弦詩樂**,是潮州音樂中的一種弦索器樂,流行於潮州、汕頭、揭陽、閩南地區,後隨華僑流傳至東南亞。根據所用「二四譜」推算,其歷史大約有 600 至 700 年。 ## 演出方式 根據場合和風格,分為「儒家樂」和「棚頂樂」,儒家樂再分為專業樂隊和業餘樂隊兩種,多用於節慶,音樂以纖細、雅致為主,棚頂樂用於戲曲伴奏,音樂較簡樸、粗獷。目前常見的為傳統儒家樂。 最早以竹弦、洞簫、月弦三種樂器組成,後來引入高音的弓弦樂器,演變成潮州二弦,再配以椰胡(也稱冇弦)、大冇弦、潮州小三弦、秦琴、二胡(潮州人習慣把提胡稱作二胡)、琵琶等,亦可加用笛子、嗩吶、小鼓、木魚等樂器,而揚琴(潮人稱瑤琴)則在 19 世紀初被引入使用。 樂曲由頭板、二板、拷拍、三板、尾聲等部分所組成,頭板與二板為慢板曲,拷拍與三板為快板曲。 ## 樂曲 ### 潮州弦詩十大套 * 《寒鴉戲水》 * 《昭君怨》 * 《小桃紅》 * 《黃鸝詞》 * 《月兒高》 * 《平沙落雁》 * 《大八板》 * 《鳳求凰》 * 《玉連環》 * 《錦上添花》 ### 其他樂曲 * 《獅子戲球》 * 《柳青娘》 * 《浪淘沙》 * 《千家燈》 * 《粉蝶採花》 * 《出水蓮》 * 《紅梅頭》 * 《粉紅蓮》 * 《畫眉跳架》 * 《思春》 * 《深閨怨》 * 《流水行雲》 * 《喜採蓮》 * 《小揚州》 * 《崖山哀》 * 《昭君怨》 * 《月明思親》 * 《盼春》 * 《磨鐮刀》 * 《雜雜紅》 * 《玉壺買春》 * 《窗外松聲》 * 《三月三》 * 《象弄牙》 ## 參考資料 * 《中國音樂辭典》(台北:丹青圖書公司),頁 591。
null
2,259
2023-02-09T07:43:13Z
30,801,179
弦詩樂
3,278,381
<p><b>南港女童姦殺案</b>是1990年5月7日發生在台北市南港區成德國小一起姦殺案,當時兇嫌29歲蔡榮樹潛入校園並誘騙女童性侵得逞,全案只差3個月就超過法律追溯期。</p> <h2><span id=".E5.85.87.E5.AB.8C.E8.88.87.E8.A2.AB.E5.AE.B3.E4.BA.BA"></span><span id="兇嫌與被害人">兇嫌與被害人</span></h2> <p>蔡榮樹是名電腦程式設計師,擁有商專學歷,已婚育有1子,犯案當天剛好是結婚周年紀念日。因2011年4月在高雄旗津涉嫌將一名弱智女帶往廟宇的公廁性侵,事後將其採集口腔細胞唾液送刑事局,與未破的性侵案件生物跡證做比對,比對出與疑兇精液的DNA相符,全案才曝光。 </p><p>陳姓女童出生於民國66年9月,就讀成德國小六年五班,個性內向,家住台北市南港區忠孝東路六段龍華三村。</p> <h2><span id=".E4.BA.8B.E7.99.BC.E7.B6.93.E9.81.8E"></span><span id="事發經過">事發經過</span></h2> <p>1990年5月7日中午,蔡榮樹在松山區<span id="noteTag-cite_ref-sup"></span>印刷廠前往東新街,蔡榮樹在台北市南港區成德國小側門混入送便當給小孩的家長中以成功潛入校園,走到活動中心走廊二樓,看到陳姓女童獨自一個人,便佯裝成老師向陳姓女童表示有東西要請她幫忙搬,並帶到學生活動中心五樓樓梯即頂樓東側的樓梯間。到了樓梯間,蔡榮樹立即拿出膠帶貼在女童的眉毛到鼻子中間的眼睛部位,並沿著她的嘴唇到後頸纏繞了七圈,然後,他將女童身穿的粉紅色薄外套向上拉,將陳姓女童的雙手高舉過頭,再用外套交叉纏繞她的雙手,並用膠帶緊密綑綁她的雙手腕,最後以這種強暴方式進行了性侵犯,使陳姓女童無法反抗。 然後,他拉下陳姓女童穿著的裙子,脫掉了她的內褲,將陳姓女童壓制在地上,正面朝上,開始性侵。在性侵過程中,女童因纏繞在嘴巴上的膠帶過緊而發出悶鳴聲,可能會導致陳姓女童舌頭、喉頭麻痺、無法吞嚥、水腫壓迫呼吸道,甚至窒息休克而死亡。兇嫌深怕被人發現,就摀住女童口鼻。女童就在被性侵過程中因此窒息死亡,兇嫌在性侵完後並未立即察覺女童已經氣絕身亡,為了防止女童在他離開現場前逃跑或報警,因此用膠帶綁住了她的雙腳,把她翻轉成俯臥的姿勢後逃離現場,之後遠離台北市搬到高雄市。</p><p>午休時間,班導師于蓉曾發現陳姓女童未在教室內,立刻到學校內找尋,但是未尋獲。下午1:50,第五節下課,班導師請同學幫忙尋找,仍未尋獲,當時以為陳姓女童跟六年一班至四班的學生去台北市立體育場參加國小田徑比賽畢幕典禮。下午4:00,六年一班至四班的學生回到學校,班導師經詢問後,發現陳姓女童並未跟去體育場。下午6:00,陳姓女童屍體被張聰明老師尋獲。 </p> <h2><span id=".E6.B3.95.E5.BE.8B.E5.88.91.E8.B2.AC"></span><span id="法律刑責">法律刑責</span></h2> <p>2012年11月22日,臺灣高等法院依「性侵殺人罪」,判蔡榮樹處無期徒刑,褫奪公權終身。</p><p>2017年11月9日,臺灣最高法院維持更二審見解,依照刑法「強制性交故意殺人」罪,處無期徒刑、褫奪公權終身,全案定讞。</p> <h2><span id=".E8.A8.BB.E9.87.8B"></span><span id="註釋">註釋</span></h2> <h2><span id=".E5.8F.83.E8.80.83.E6.96.87.E7.8D.BB"></span><span id="參考文獻">參考文獻</span></h2>
**南港女童姦殺案**是 1990 年 5 月 7 日發生在台北市南港區成德國小一起姦殺案,當時兇嫌 29 歲蔡榮樹潛入校園並誘騙女童性侵得逞,全案只差 3 個月就超過法律追溯期。 ## 兇嫌與被害人 蔡榮樹是名電腦程式設計師,擁有商專學歷,已婚育有 1 子,犯案當天剛好是結婚周年紀念日。因 2011 年 4 月在高雄旗津涉嫌將一名弱智女帶往廟宇的公廁性侵,事後將其採集口腔細胞唾液送刑事局,與未破的性侵案件生物跡證做比對,比對出與疑兇精液的 DNA 相符,全案才曝光。 陳姓女童出生於民國 66 年 9 月,就讀成德國小六年五班,個性內向,家住台北市南港區忠孝東路六段龍華三村。 ## 事發經過 1990 年 5 月 7 日中午,蔡榮樹在松山區印刷廠前往東新街,蔡榮樹在台北市南港區成德國小側門混入送便當給小孩的家長中以成功潛入校園,走到活動中心走廊二樓,看到陳姓女童獨自一個人,便佯裝成老師向陳姓女童表示有東西要請她幫忙搬,並帶到學生活動中心五樓樓梯即頂樓東側的樓梯間。到了樓梯間,蔡榮樹立即拿出膠帶貼在女童的眉毛到鼻子中間的眼睛部位,並沿著她的嘴唇到後頸纏繞了七圈,然後,他將女童身穿的粉紅色薄外套向上拉,將陳姓女童的雙手高舉過頭,再用外套交叉纏繞她的雙手,並用膠帶緊密綑綁她的雙手腕,最後以這種強暴方式進行了性侵犯,使陳姓女童無法反抗。 然後,他拉下陳姓女童穿著的裙子,脫掉了她的內褲,將陳姓女童壓制在地上,正面朝上,開始性侵。在性侵過程中,女童因纏繞在嘴巴上的膠帶過緊而發出悶鳴聲,可能會導致陳姓女童舌頭、喉頭麻痺、無法吞嚥、水腫壓迫呼吸道,甚至窒息休克而死亡。兇嫌深怕被人發現,就摀住女童口鼻。女童就在被性侵過程中因此窒息死亡,兇嫌在性侵完後並未立即察覺女童已經氣絕身亡,為了防止女童在他離開現場前逃跑或報警,因此用膠帶綁住了她的雙腳,把她翻轉成俯臥的姿勢後逃離現場,之後遠離台北市搬到高雄市。 午休時間,班導師于蓉曾發現陳姓女童未在教室內,立刻到學校內找尋,但是未尋獲。下午 1:50,第五節下課,班導師請同學幫忙尋找,仍未尋獲,當時以為陳姓女童跟六年一班至四班的學生去台北市立體育場參加國小田徑比賽畢幕典禮。下午 4:00,六年一班至四班的學生回到學校,班導師經詢問後,發現陳姓女童並未跟去體育場。下午 6:00,陳姓女童屍體被張聰明老師尋獲。 ## 法律刑責 2012 年 11 月 22 日,臺灣高等法院依「性侵殺人罪」,判蔡榮樹處無期徒刑,褫奪公權終身。 2017 年 11 月 9 日,臺灣最高法院維持更二審見解,依照刑法「強制性交故意殺人」罪,處無期徒刑、褫奪公權終身,全案定讞。 ## 註釋 ## 參考文獻
null
6,982
2023-04-16T12:27:14Z
75,992,338
南港女童姦殺案
5,162,967
<p><b>西尼沙·馬利</b>(塞爾維亞語:<span lang="sr">Синиша Мали</span>;1972年8月25日<span title="Template:BLP editintro">—</span>)是一位塞爾維亞政治家和經濟學家。他在2014年貝爾格勒市長選舉中勝出,並從2014年4月24日開始擔任貝爾格勒市長。。他擅長馬拉松運動。 </p><p>西尼沙·馬利現是塞爾維亞前進黨(SNS)主席團成員以及塞爾維亞共和國財政部長。曾長期擔任商業部門經濟顧問。 </p><p>中小學均畢業於貝爾格勒,在貝爾格勒第五中學畢業後,就讀貝爾格勒大學經濟學院並取得學士和碩士學位。在大學期間曾獲得該屆最傑出學生獎並在畢業時獲最佳畢業論文獎。1999年作為羅恩·布朗獎學金獲得者在美國聖路易斯華盛頓大學獲得金融碩士學位 (Master of Buisness Administration diploma)。 在求學期間曾擔任商業金融專業五門課程的助教,畢業時獲得金融專業最優秀學生獎並被評選為該年度美國最強二十所商學院中占百分之十的優秀學生之一。其博士論文為「重組和私有化過程創造價值——理論思想以及在塞爾維亞取得的成效」並於2013年在貝爾格勒管理學院通過答辯。 2017年6月,於國防和安全高級學校六期畢業,獲得塞爾維亞共和國軍隊最高職業進修水平。</p> <h2><span id=".E8.81.8C.E4.B8.9A.E7.94.9F.E6.B6.AF"></span><span id="职业生涯">職業生涯</span></h2> <p>西尼沙·馬利於2001年2月被任命為塞爾維亞共和國政府 經濟和私有化部部長助理,專門負責私有化工作。同年底,出任塞爾維亞私有化局企業招標—拍賣中心主任,於2003年離任。 曾擔任私有企業的經濟顧問,從事金融服務領域的諮詢工作。在出任負責私有化工作的經濟部長助理前,曾在位於紐約的瑞士信貸第一波士頓、「合併與收購集團 (Mergers &amp; Acquisitions)」工作,專門負責企業的收購和出售、商業分析的重組整頓與改善等業務;還曾就職於設在貝爾格勒和布拉格的德勤分公司擔任顧問,專業諮詢領域包括公司的併購與出售、財務、金融重組、國營與私營企業經營的整頓改善。自2005年至2008年出任「貝爾格勒NCA投資集團 (NCA Investment Group Doo Beograd)」房地產公司總經理。馬利曾擔任數家企業董事會主席,包括塞爾維亞菲亞特汽車、商業銀行以及塞爾維亞航空公司監事會主席。 此外,馬利還擔任過在貝爾格勒舉行的歐洲田徑錦標賽主辦委員會主席以及2018年在貝爾格勒舉辦的歐洲籃球聯賽四強決賽主辦委員會主席。 馬利擁有金融分析師資質,是特許金融分析師協會 (CFA)會員,塞爾維亞富布賴特校友會會員、英國—塞爾維亞商務俱樂部會員、貝爾格勒高爾夫俱樂部會員並是高爾夫綠卡的持有人。 此外,馬利還獲得了塞爾維亞有價證券委員會頒發的投資經理人執照。</p> <h2><span id=".E6.94.BF.E6.B2.BB.E7.94.9F.E6.B6.AF"></span><span id="政治生涯">政治生涯</span></h2> <p>馬利自2014年4月至2018年5月曾擔任貝爾格勒市市長,此前於2013年11月被任命為貝爾格勒市臨時政府主席。在出任市長之前,曾擔任當時的塞爾維亞共和國政府總理亞歷山大·武契奇的經濟和金融問題特別顧問。在擔任貝爾格勒市長期間,啟動了市政府財政整改計劃以減少貝爾格勒市債務。 </p><p>通過財政調整,使貝爾格勒市債務從2014年的12億歐元減少至一半並使市政府財政赤字減少到原來的四分之一。馬利還對國營企業和公共事業公司進行整頓,僅在其任期的頭三年內,這些企業和公司便扭虧為贏,從原來虧損20億第納爾到創淨利潤200億第納爾。在其擔任市長期間,貝爾格勒首次獲得信用評級,即根據穆迪公司的評估,貝爾格勒信用等級為BA3。</p><p>他還啟動了貝爾格勒市的許多重大投資項目,其中最重要的一項就是投資額為35億歐元的「水上貝爾格勒」項目,即位於貝爾格勒市中心薩瓦河畔的大型綜合建築群的建設項目。這一城區在過去的數十年裡一直未得到任何整治。 </p><p>西尼沙·馬利在貝爾格勒市長任期內,啟動了該市新的投資周期,宜家家居、首家希爾頓酒店、奧布雷諾瓦茨的MeiTa工廠 紛紛開業、投產;對斯拉維亞中心廣場、解放大道、羅斯福總統大街、米·科瓦車維奇大街等城市主要街道進行了全面改建和維修;由中國路橋公司作為總承包商建設的跨多瑙河的普賓大橋正式通車;「馬吉什2」水處理廠竣工;市中心街區全面步行化工程動工,包括將奧比利奇環路全面改造成無車區工程,以及現已完成的對科桑契奇環路和烏克·卡拉季奇<sup>[21</sup>大街的維修改造;現代藝術博物館重新對外開放; 簽署了建設維查和大鄉兩個廢水處理廠以及奧布雷諾瓦茨—新貝爾格勒供暖管道建設的合同。 </p><p>馬利在擔任貝爾格勒市長期間,開始啟動中國文化中心的建設項目,該文化中心位於中國大使館舊址並將是巴爾幹地區第一個此類的文化中心。 </p><p>馬利因積極推動貝爾格勒發展和改造計劃被評為「2014年度最佳歐洲人」大獎,「波赫歐洲運動」於2017年給他頒發了「本地區最寬容的城市」獎。</p><p>馬利從頭參與了創立新塞爾維亞國家航空公司的工作,並曾擔任該公司監事會主席,直到出任財政部長後辭去了這一職務。 </p><p>作為公認的金融專家,馬利擁有為世界最大諮詢公司工作以及擔任市長的豐富經驗,尤其是他啟動並實施了一系列計劃和措施對貝爾格勒市財政進行整頓,並使該市的債務減半並大大減少了財政赤字,使他於2018年5月被塞爾維亞共和國國民議會任命為塞爾維亞共和國政府財政部長。</p><p>西尼沙·馬利在財長任期內,與中國路橋公司(CRBC)就博爾查工業園區建設項目簽署了合作夥伴關係協議。預計該園區將招聘15,000名員工,總投資額為2.47億歐元。 </p><p>在他出任財長期間,還與紫金礦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簽訂了關于波爾礦業和冶煉廠私有化的合同,並在北京與中國山東玲瓏輪胎股份有限公司簽署協議,總投資為9.944億美元(8.704億歐元)。 </p><p>在擔任財政部長的第二年,馬利使塞爾維亞重返國際資本市場。塞爾維亞政府於2019年兩次以歷史最低的利率在倫敦證券交易所發行了歐元債券,從而得以償還了過去遺留下的利率高出許多的美元貸款。 </p><p>截至2019年底,塞爾維亞的失業率為9.5%,首次降至10%以下,而青年失業率則從2012年的51.2%下降到今天的29.7%。 </p><p>「惠譽國際」於2019年9月將塞爾維亞的信用評級從BB提升至BB+,評級前景還將繼續穩定提升,而「穆迪」則將塞爾維亞共和國的信用評級從「穩定」上調至「積極」。財政部長西尼沙·馬利表示,這是塞爾維亞改革取得顯著成效的又一指標,同時也是國內經濟發展的又一動力。</p><p>「標普全球」在2019年底將塞爾維亞的信用評級上調至BB+,並預測其經濟具有進一步提升的積極前景,從而使塞爾維亞有望獲得投資級的評級。 </p><p>《金融時報》將塞爾維亞評選為2019年全球對外國投資最具吸引力的國家。塞爾維亞於2019年1月至9月吸引外國直接投資26億歐元,比去年同期增長32%。 </p><p>塞爾維亞於2019年在世界銀行《營商環境報告》排名中晉升四位,目前排名第44位。 </p><p>西尼沙·馬利於2019年7月4日被任命為反洗錢和反恐怖主義融資協調機構主席,也是遏制灰色經濟協調機構主席。他還被任命為塞爾維亞共和國在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歐洲復興開發銀行(EBRD)和世界銀行等國際金融機構的理事。</p> <h2><span id=".E4.B8.AA.E4.BA.BA.E7.94.9F.E6.B4.BB"></span><span id="个人生活">個人生活</span></h2> <p>馬利酷愛體育運動。因其對推進跆拳道運動的普及與發展所做的貢獻,獲封跆拳道榮譽黑帶五段。他每年參加貝爾格勒馬拉松比賽的半程馬拉松賽,並於2018年11月參加了在雅典舉行的42公里全程馬拉松賽,2019年9月參加了在柏林舉行的全程馬拉松。此外,他還被蘇馬地亞教區約萬主教授予「克拉古耶瓦茨受難者」一級勳章,並得到塞爾維亞東正教伊里內亞牧首的祝福。 </p><p>馬利除了流利的英語,還能使用希臘語,目前正在學習漢語。 </p><p>育有二子一女,長子特奧道爾、次子維克多和女兒蘿拉。 </p> <h2><span id=".E5.8F.83.E8.80.83.E8.B3.87.E6.96.99"></span><span id="參考資料">參考資料</span></h2>
**西尼沙・馬利**(塞爾維亞語:Синиша Мали;1972 年 8 月 25 日 —)是一位塞爾維亞政治家和經濟學家。他在 2014 年貝爾格勒市長選舉中勝出,並從 2014 年 4 月 24 日開始擔任貝爾格勒市長。。他擅長馬拉松運動。 西尼沙・馬利現是塞爾維亞前進黨(SNS)主席團成員以及塞爾維亞共和國財政部長。曾長期擔任商業部門經濟顧問。 中小學均畢業於貝爾格勒,在貝爾格勒第五中學畢業後,就讀貝爾格勒大學經濟學院並取得學士和碩士學位。在大學期間曾獲得該屆最傑出學生獎並在畢業時獲最佳畢業論文獎。1999 年作為羅恩・布朗獎學金獲得者在美國聖路易斯華盛頓大學獲得金融碩士學位 (Master of Buisness Administration diploma)。 在求學期間曾擔任商業金融專業五門課程的助教,畢業時獲得金融專業最優秀學生獎並被評選為該年度美國最強二十所商學院中占百分之十的優秀學生之一。其博士論文為「重組和私有化過程創造價值 —— 理論思想以及在塞爾維亞取得的成效」並於 2013 年在貝爾格勒管理學院通過答辯。 2017 年 6 月,於國防和安全高級學校六期畢業,獲得塞爾維亞共和國軍隊最高職業進修水平。 ## 職業生涯 西尼沙・馬利於 2001 年 2 月被任命為塞爾維亞共和國政府 經濟和私有化部部長助理,專門負責私有化工作。同年底,出任塞爾維亞私有化局企業招標 — 拍賣中心主任,於 2003 年離任。 曾擔任私有企業的經濟顧問,從事金融服務領域的諮詢工作。在出任負責私有化工作的經濟部長助理前,曾在位於紐約的瑞士信貸第一波士頓、「合併與收購集團 (Mergers & Acquisitions)」工作,專門負責企業的收購和出售、商業分析的重組整頓與改善等業務;還曾就職於設在貝爾格勒和布拉格的德勤分公司擔任顧問,專業諮詢領域包括公司的併購與出售、財務、金融重組、國營與私營企業經營的整頓改善。自 2005 年至 2008 年出任「貝爾格勒 NCA 投資集團 (NCA Investment Group Doo Beograd)」房地產公司總經理。馬利曾擔任數家企業董事會主席,包括塞爾維亞菲亞特汽車、商業銀行以及塞爾維亞航空公司監事會主席。 此外,馬利還擔任過在貝爾格勒舉行的歐洲田徑錦標賽主辦委員會主席以及 2018 年在貝爾格勒舉辦的歐洲籃球聯賽四強決賽主辦委員會主席。 馬利擁有金融分析師資質,是特許金融分析師協會 (CFA) 會員,塞爾維亞富布賴特校友會會員、英國 — 塞爾維亞商務俱樂部會員、貝爾格勒高爾夫俱樂部會員並是高爾夫綠卡的持有人。 此外,馬利還獲得了塞爾維亞有價證券委員會頒發的投資經理人執照。 ## 政治生涯 馬利自 2014 年 4 月至 2018 年 5 月曾擔任貝爾格勒市市長,此前於 2013 年 11 月被任命為貝爾格勒市臨時政府主席。在出任市長之前,曾擔任當時的塞爾維亞共和國政府總理亞歷山大・武契奇的經濟和金融問題特別顧問。在擔任貝爾格勒市長期間,啟動了市政府財政整改計劃以減少貝爾格勒市債務。 通過財政調整,使貝爾格勒市債務從 2014 年的 12 億歐元減少至一半並使市政府財政赤字減少到原來的四分之一。馬利還對國營企業和公共事業公司進行整頓,僅在其任期的頭三年內,這些企業和公司便扭虧為贏,從原來虧損 20 億第納爾到創淨利潤 200 億第納爾。在其擔任市長期間,貝爾格勒首次獲得信用評級,即根據穆迪公司的評估,貝爾格勒信用等級為 BA3。 他還啟動了貝爾格勒市的許多重大投資項目,其中最重要的一項就是投資額為 35 億歐元的「水上貝爾格勒」項目,即位於貝爾格勒市中心薩瓦河畔的大型綜合建築群的建設項目。這一城區在過去的數十年裡一直未得到任何整治。 西尼沙・馬利在貝爾格勒市長任期內,啟動了該市新的投資周期,宜家家居、首家希爾頓酒店、奧布雷諾瓦茨的 MeiTa 工廠 紛紛開業、投產;對斯拉維亞中心廣場、解放大道、羅斯福總統大街、米・科瓦車維奇大街等城市主要街道進行了全面改建和維修;由中國路橋公司作為總承包商建設的跨多瑙河的普賓大橋正式通車;「馬吉什 2」水處理廠竣工;市中心街區全面步行化工程動工,包括將奧比利奇環路全面改造成無車區工程,以及現已完成的對科桑契奇環路和烏克・卡拉季奇[21 大街的維修改造;現代藝術博物館重新對外開放; 簽署了建設維查和大鄉兩個廢水處理廠以及奧布雷諾瓦茨 — 新貝爾格勒供暖管道建設的合同。 馬利在擔任貝爾格勒市長期間,開始啟動中國文化中心的建設項目,該文化中心位於中國大使館舊址並將是巴爾幹地區第一個此類的文化中心。 馬利因積極推動貝爾格勒發展和改造計劃被評為「2014 年度最佳歐洲人」大獎,「波赫歐洲運動」於 2017 年給他頒發了「本地區最寬容的城市」獎。 馬利從頭參與了創立新塞爾維亞國家航空公司的工作,並曾擔任該公司監事會主席,直到出任財政部長後辭去了這一職務。 作為公認的金融專家,馬利擁有為世界最大諮詢公司工作以及擔任市長的豐富經驗,尤其是他啟動並實施了一系列計劃和措施對貝爾格勒市財政進行整頓,並使該市的債務減半並大大減少了財政赤字,使他於 2018 年 5 月被塞爾維亞共和國國民議會任命為塞爾維亞共和國政府財政部長。 西尼沙・馬利在財長任期內,與中國路橋公司(CRBC)就博爾查工業園區建設項目簽署了合作夥伴關係協議。預計該園區將招聘 15,000 名員工,總投資額為 2.47 億歐元。 在他出任財長期間,還與紫金礦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簽訂了關于波爾礦業和冶煉廠私有化的合同,並在北京與中國山東玲瓏輪胎股份有限公司簽署協議,總投資為 9.944 億美元(8.704 億歐元)。 在擔任財政部長的第二年,馬利使塞爾維亞重返國際資本市場。塞爾維亞政府於 2019 年兩次以歷史最低的利率在倫敦證券交易所發行了歐元債券,從而得以償還了過去遺留下的利率高出許多的美元貸款。 截至 2019 年底,塞爾維亞的失業率為 9.5%,首次降至 10%以下,而青年失業率則從 2012 年的 51.2%下降到今天的 29.7%。 「惠譽國際」於 2019 年 9 月將塞爾維亞的信用評級從 BB 提升至 BB+,評級前景還將繼續穩定提升,而「穆迪」則將塞爾維亞共和國的信用評級從「穩定」上調至「積極」。財政部長西尼沙・馬利表示,這是塞爾維亞改革取得顯著成效的又一指標,同時也是國內經濟發展的又一動力。 「標普全球」在 2019 年底將塞爾維亞的信用評級上調至 BB+,並預測其經濟具有進一步提升的積極前景,從而使塞爾維亞有望獲得投資級的評級。 《金融時報》將塞爾維亞評選為 2019 年全球對外國投資最具吸引力的國家。塞爾維亞於 2019 年 1 月至 9 月吸引外國直接投資 26 億歐元,比去年同期增長 32%。 塞爾維亞於 2019 年在世界銀行《營商環境報告》排名中晉升四位,目前排名第 44 位。 西尼沙・馬利於 2019 年 7 月 4 日被任命為反洗錢和反恐怖主義融資協調機構主席,也是遏制灰色經濟協調機構主席。他還被任命為塞爾維亞共和國在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歐洲復興開發銀行(EBRD)和世界銀行等國際金融機構的理事。 ## 個人生活 馬利酷愛體育運動。因其對推進跆拳道運動的普及與發展所做的貢獻,獲封跆拳道榮譽黑帶五段。他每年參加貝爾格勒馬拉松比賽的半程馬拉松賽,並於 2018 年 11 月參加了在雅典舉行的 42 公里全程馬拉松賽,2019 年 9 月參加了在柏林舉行的全程馬拉松。此外,他還被蘇馬地亞教區約萬主教授予「克拉古耶瓦茨受難者」一級勳章,並得到塞爾維亞東正教伊里內亞牧首的祝福。 馬利除了流利的英語,還能使用希臘語,目前正在學習漢語。 育有二子一女,長子特奧道爾、次子維克多和女兒蘿拉。 ## 參考資料
null
18,384
2023-04-17T03:44:38Z
74,410,915
錫尼薩·馬里
6,369,297
<p><b>加梅利爾</b>(英語:<span lang="en">Gamaliel</span>)是位於美國阿肯色州巴克斯特縣的一個非建制地區。該地的面積和人口皆未知。</p> <h2><span id=".E5.9C.B0.E7.90.86"></span><span id="地理">地理</span></h2> <p>加梅利爾的座標為<link rel="mw-deduplicated-inline-style" href="mw-data:TemplateStyles:r65292569"><span><span><span title="此地的地圖、航拍照片和其他數據"><span>36°27′24″N</span> <span>92°14′00″W</span></span></span></span>,而該地的平均海拔高度為275米(即902英尺)。 </p> <h2><span id=".E5.8F.83.E8.80.83.E6.96.87.E7.8D.BB"></span><span id="參考文獻">參考文獻</span></h2> <!-- NewPP limit report Parsed by mw2319 Cached time: 20230505031136 Cache expiry: 1814400 Reduced expiry: false Complications: [vary‐revision‐sha1] CPU time usage: 0.387 seconds Real time usage: 0.539 seconds Preprocessor visited node count: 2974/1000000 Post‐expand include size: 183506/2097152 bytes Template argument size: 12147/2097152 bytes Highest expansion depth: 21/100 Expensive parser function count: 4/500 Unstrip recursion depth: 0/20 Unstrip post‐expand size: 4405/5000000 bytes Lua time usage: 0.211/10.000 seconds Lua memory usage: 19379474/52428800 bytes Number of Wikibase entities loaded: 1/400 --><!-- Transclusion expansion time report (%,ms,calls,template) 100.00% 439.890 1 -total 46.56% 204.800 1 Template:Infobox_settlement 39.25% 172.636 1 Template:Infobox 20.71% 91.103 1 Template:Lang-en 15.16% 66.698 5 Template:Both 13.05% 57.417 1 Template:Reflist 12.83% 56.455 2 Template:Coord 12.11% 53.250 1 Template:NoteTA 11.73% 51.587 2 Template:Cite_web 11.21% 49.310 1 Template:Cite_gnis -->
**加梅利爾**(英語:Gamaliel)是位於美國阿肯色州巴克斯特縣的一個非建制地區。該地的面積和人口皆未知。 ## 地理 加梅利爾的座標為 36°27′24″N 92°14′00″W,而該地的平均海拔高度為 275 米(即 902 英尺)。 ## 參考文獻
{ "globe": "earth", "lat": 36.45666667, "lon": -92.23333333 }
2,597
2023-05-02T00:46:40Z
62,105,589
加梅利爾_(阿肯色州)
7,906,246
<p><b>第一次克拉斯諾伊戰役</b>發生於1812年8月14日,是法俄戰爭中的一場戰役,由米歇爾·內伊率領的法軍成功擊退奉命在此防禦的俄羅斯軍隊。 </p><p>戰敗後的<span data-orig-title="德米特里·諾列夫斯基" data-lang-code="en" data-lang-name="英語" data-foreign-title="Dmitry Neverovsky"><span>諾列夫斯基</span></span>回到斯摩棱斯克匯報。而斯摩棱斯克戰役發生於這場戰役的兩天後。 </p> <h2><span id=".E8.A8.BB.E8.85.B3"></span><span id="註腳">註腳</span></h2> <h2><span id=".E5.8F.83.E8.80.83.E6.96.87.E7.8D.BB"></span><span id="參考文獻">參考文獻</span></h2> <ul><li><cite id="CITEREFBodart1908" class="citation book">Bodart, Gaston. Militär-historisches Kriegs-Lexikon (1618-1905). 1908.</cite><span title="ctx_ver=Z39.88-2004&amp;rfr_id=info%3Asid%2Fzh.wikipedia.org%3A%E7%AC%AC%E4%B8%80%E6%AC%A1%E5%85%8B%E6%8B%89%E6%96%AF%E8%AB%BE%E4%BC%8A%E6%88%B0%E5%BD%B9&amp;rft.aufirst=Gaston&amp;rft.aulast=Bodart&amp;rft.btitle=Milit%C3%A4r-historisches+Kriegs-Lexikon+%281618-1905%29&amp;rft.date=1908&amp;rft.genre=book&amp;rft_id=https%3A%2F%2Farchive.org%2Fdetails%2Fbub_gb_A0kNAAAAYAAJ&amp;rft_val_fmt=info%3Aofi%2Ffmt%3Akev%3Amtx%3Abook"><span> </span></span></li> <li><cite id="CITEREFRiehn1990" class="citation book">Riehn, Richard K. 1812 : Napoleon's Russian campaign. 1990.</cite><span title="ctx_ver=Z39.88-2004&amp;rfr_id=info%3Asid%2Fzh.wikipedia.org%3A%E7%AC%AC%E4%B8%80%E6%AC%A1%E5%85%8B%E6%8B%89%E6%96%AF%E8%AB%BE%E4%BC%8A%E6%88%B0%E5%BD%B9&amp;rft.aufirst=Richard+K.&amp;rft.aulast=Riehn&amp;rft.btitle=1812+%3A+Napoleon%27s+Russian+campaign&amp;rft.date=1990&amp;rft.genre=book&amp;rft_id=https%3A%2F%2Farchive.org%2Fdetails%2Fisbn_9780070527317&amp;rft_val_fmt=info%3Aofi%2Ffmt%3Akev%3Amtx%3Abook"><span> </span></span></li></ul><!-- NewPP limit report Parsed by mw1362 Cached time: 20230504125016 Cache expiry: 1814400 Reduced expiry: false Complications: [vary‐revision‐sha1] CPU time usage: 0.259 seconds Real time usage: 0.373 seconds Preprocessor visited node count: 934/1000000 Post‐expand include size: 35006/2097152 bytes Template argument size: 1738/2097152 bytes Highest expansion depth: 11/100 Expensive parser function count: 3/500 Unstrip recursion depth: 0/20 Unstrip post‐expand size: 3070/5000000 bytes Lua time usage: 0.136/10.000 seconds Lua memory usage: 4913110/52428800 bytes Number of Wikibase entities loaded: 1/400 --><!-- Transclusion expansion time report (%,ms,calls,template) 100.00% 289.835 1 -total 38.21% 110.748 1 Template:Expand_language 35.65% 103.317 1 Template:Infobox_military_conflict 30.87% 89.458 1 Template:Ambox 16.71% 48.441 2 Template:Cite_book 13.61% 39.433 9 Template:Sfn 5.83% 16.886 3 Template:Le 5.81% 16.843 1 Template:Campaignbox_Napoleon's_invasion_of_Russia 4.51% 13.083 1 Template:Campaign 4.28% 12.396 1 Template:Coord -->
**第一次克拉斯諾伊戰役**發生於 1812 年 8 月 14 日,是法俄戰爭中的一場戰役,由米歇爾・內伊率領的法軍成功擊退奉命在此防禦的俄羅斯軍隊。 戰敗後的諾列夫斯基回到斯摩棱斯克匯報。而斯摩棱斯克戰役發生於這場戰役的兩天後。 ## 註腳 ## 參考文獻 * Bodart, Gaston. Militär-historisches Kriegs-Lexikon (1618-1905). 1908. * Riehn, Richard K. 1812 : Napoleon's Russian campaign. 1990.
null
2,263
2023-04-16T12:34:09Z
70,656,892
第一次克拉斯諾伊戰役
325,781
<p><b>陳信惠</b>(1262年—1347年),中國元朝人,字孚中,號退翁,福建泉州晉江青陽嶼頭陳厝人。他於元順帝至正年間實授擔任澎湖寨巡檢,駐紮於台灣海峽的澎湖群島,澎湖寨巡檢為歷史文獻上中國首度於澎湖群島設置的官職。他所擔任的巡檢官職,是元朝最基層的官員,隸屬於福建泉州路。著有中齋等集。 </p> <h2><span id=".E7.94.9F.E5.B9.B3"></span><span id="生平">生平</span></h2> <p>陳信惠最初於應試時不太順遂,後來因有才能而應帥府辟。之後因為平定漳州的賊寇有功,被授以山魁、澎湖、盧溪三寨巡檢,後轉南安縣主簿,陞南豐州判官。之後因省檄而攝同安縣縣令,後改惠安縣,任內多有善政,之後又調順昌縣,但不久就以老疾致仕。 </p> <h2><span id=".E5.8F.82.E8.80.83.E6.96.87.E7.8C.AE"></span><span id="参考文献">參考文獻</span></h2> <!-- NewPP limit report Parsed by mw2443 Cached time: 20230505205233 Cache expiry: 1814400 Reduced expiry: false Complications: [] CPU time usage: 0.073 seconds Real time usage: 0.174 seconds Preprocessor visited node count: 1154/1000000 Post‐expand include size: 3716/2097152 bytes Template argument size: 347/2097152 bytes Highest expansion depth: 7/100 Expensive parser function count: 0/500 Unstrip recursion depth: 0/20 Unstrip post‐expand size: 1531/5000000 bytes Lua time usage: 0.022/10.000 seconds Lua memory usage: 1519182/52428800 bytes Number of Wikibase entities loaded: 0/400 --> <!-- Transclusion expansion time report (%,ms,calls,template) 100.00% 146.488 1 -total 77.30% 113.234 1 Template:Reflist 75.27% 110.262 1 Template:Cite_book 7.16% 10.486 1 Template:Bd 6.64% 9.721 1 Template:僻字 6.34% 9.287 4 Template:R 5.20% 7.612 1 Template:Lan 5.05% 7.404 4 Template:R/ref 2.96% 4.341 2 Template:Date.isMD 1.59% 2.326 2 Template:BD/isYear -->
**陳信惠**(1262 年 —1347 年),中國元朝人,字孚中,號退翁,福建泉州晉江青陽嶼頭陳厝人。他於元順帝至正年間實授擔任澎湖寨巡檢,駐紮於台灣海峽的澎湖群島,澎湖寨巡檢為歷史文獻上中國首度於澎湖群島設置的官職。他所擔任的巡檢官職,是元朝最基層的官員,隸屬於福建泉州路。著有中齋等集。 ## 生平 陳信惠最初於應試時不太順遂,後來因有才能而應帥府辟。之後因為平定漳州的賊寇有功,被授以山魁、澎湖、盧溪三寨巡檢,後轉南安縣主簿,陞南豐州判官。之後因省檄而攝同安縣縣令,後改惠安縣,任內多有善政,之後又調順昌縣,但不久就以老疾致仕。 ## 參考文獻
null
2,004
2023-04-16T12:23:30Z
72,941,771
陳信惠
3,502,702
<p><b>連字暨減號</b>(英語:<span lang="en"><b>hyphen-minus</b></span>)(<b>-</b>)是代表連字號(‐)或減號(−)的字元。其Unicode碼位是<span><span><span>U+002D</span></span> <span>-</span> <span>HYPHEN-MINUS</span></span>;源自ASCII。 </p><p>之所以要以同一個字元去代表連字號和減號(有時還包括連接號),是早期打字機年代不得不作出的妥協。但是在正式的出版物,三者是截然不同的。 </p><p><mark class="template-facttext" title="需要提供文獻來源">絕大部分程式語言只能使用ASCII,故只能以連字暨減號,而非Unicode字元<span><link rel="mw-deduplicated-inline-style" href="mw-data:TemplateStyles:r73727143"><span>U+2212</span></span> <span>−</span> <link rel="mw-deduplicated-inline-style" href="mw-data:TemplateStyles:r71146900"><span>MINUS SIGN</span>表達數字相減和負數。</mark></p><p>Em dash通常會用兩個連續的連字暨減號代表。在TeX則用三個。Microsoft Word讓使用者連續輸入兩個連字暨減號即出現en dash。 </p> <h2><span id=".E5.8F.A6.E8.A6.8B"></span><span id="另見">另見</span></h2> <ul><li>連接號</li> <li>連字號</li> <li>加號與減號</li></ul><h2><span id=".E6.B3.A8.E9.87.8B"></span><span id="注釋">注釋</span></h2> <!-- NewPP limit report Parsed by mw2320 Cached time: 20230505185953 Cache expiry: 1814400 Reduced expiry: false Complications: [] CPU time usage: 0.356 seconds Real time usage: 0.466 seconds Preprocessor visited node count: 2727/1000000 Post‐expand include size: 144365/2097152 bytes Template argument size: 2986/2097152 bytes Highest expansion depth: 26/100 Expensive parser function count: 14/500 Unstrip recursion depth: 0/20 Unstrip post‐expand size: 7056/5000000 bytes Lua time usage: 0.168/10.000 seconds Lua memory usage: 16344984/52428800 bytes Number of Wikibase entities loaded: 0/400 --> <!-- Transclusion expansion time report (%,ms,calls,template) 100.00% 381.527 1 -total 48.61% 185.470 1 Template:標點符號 46.26% 176.490 1 Template:Infobox 25.18% 96.059 1 Template:Lang-en 23.99% 91.521 6 Template:Aligned_table 12.33% 47.034 1 Template:Reflist 11.59% 44.232 13 Template:Tsl 11.09% 42.302 1 Template:Cite_book 9.67% 36.875 2 Template:Unichar 8.97% 34.211 2 Template:Unichar/main -->
**連字暨減號**(英語:**hyphen-minus**)(**-**)是代表連字號(‐)或減號(−)的字元。其 Unicode 碼位是 U+002D - HYPHEN-MINUS;源自 ASCII。 之所以要以同一個字元去代表連字號和減號(有時還包括連接號),是早期打字機年代不得不作出的妥協。但是在正式的出版物,三者是截然不同的。 絕大部分程式語言只能使用 ASCII,故只能以連字暨減號,而非 Unicode 字元 U+2212 − MINUS SIGN 表達數字相減和負數。 Em dash 通常會用兩個連續的連字暨減號代表。在 TeX 則用三個。Microsoft Word 讓使用者連續輸入兩個連字暨減號即出現 en dash。 ## 另見 * 連接號 * 連字號 * 加號與減號 ## 注釋
null
1,413
2023-04-16T12:27:57Z
76,486,940
-
566,613
<p><b>第三者</b>是指在一對一且承諾排他的愛情或婚姻關係之外,與該關係其中一方自願發生性關係或浪漫關係的人。 </p><p>第三者俗稱「小三」。已婚者的男性第三者稱為「情夫」,其中面容姣好者在中國俗稱「小白臉」。已婚者的女性第三者稱為「情婦」,在中國俗稱「二奶」,當中美艷者又被謔稱為「狐狸精」或「邪花」,指她們像狐狸那樣迷惑男性。 </p> <h2><span id=".E6.96.87.E5.8C.96.E8.A1.A8.E5.BE.B5"></span><span id="文化表徵">文化表徵</span></h2> <p>在盛行單一伴侶的文化當中,愛情和婚姻一般是「二人世界」,容不下第三者。第三者可能會威脅二人世界的和諧,甚至分手。交往已婚者的第三者被指責會破壞別人的家庭幸福,影響夫妻關係。而有的已婚者會用配偶的財產供養第三者,婚內所生的非婚生子女讓不知情的丈夫扶養。也有很多人認為外遇屬於私德問題,不應以刑法規範,積極推行通姦除罪化,配偶仍可循民事途徑索償。 </p><p>一些通俗雜誌、媒體專以已婚或有穩定伴侶的名人有第三者的事聞,作為銷量、收視的保證。政界及娛樂圈的明星等名人的婚外情富有輿論效果,甚者被人質疑誠信,演變成性醜聞。 </p> <h2><span id=".E7.9B.B8.E9.97.9C.E6.A2.9D.E7.9B.AE"></span><span id="相關條目">相關條目</span></h2> <h2><span id=".E6.B3.A8.E9.87.8A"></span><span id="注释">注釋</span></h2> <!-- NewPP limit report Parsed by mw2334 Cached time: 20230504125513 Cache expiry: 1814400 Reduced expiry: false Complications: [] CPU time usage: 0.093 seconds Real time usage: 0.137 seconds Preprocessor visited node count: 474/1000000 Post‐expand include size: 40911/2097152 bytes Template argument size: 197/2097152 bytes Highest expansion depth: 11/100 Expensive parser function count: 5/500 Unstrip recursion depth: 0/20 Unstrip post‐expand size: 501/5000000 bytes Lua time usage: 0.017/10.000 seconds Lua memory usage: 1501429/52428800 bytes Number of Wikibase entities loaded: 0/400 --> <!-- Transclusion expansion time report (%,ms,calls,template) 100.00% 73.965 1 -total 84.70% 62.651 1 Template:親近關係 81.98% 60.633 1 Template:Sidebar_with_collapsible_lists 57.71% 42.684 2 Template:Sidebar 17.70% 13.092 1 Template:Le 10.69% 7.907 3 Template:Tsl 9.85% 7.288 1 Template:Div_col 4.01% 2.968 2 Template:Subsidebar_bodystyle 3.58% 2.646 1 Template:Link-en 2.31% 1.711 1 Template:Reflist -->
**第三者**是指在一對一且承諾排他的愛情或婚姻關係之外,與該關係其中一方自願發生性關係或浪漫關係的人。 第三者俗稱「小三」。已婚者的男性第三者稱為「情夫」,其中面容姣好者在中國俗稱「小白臉」。已婚者的女性第三者稱為「情婦」,在中國俗稱「二奶」,當中美艷者又被謔稱為「狐狸精」或「邪花」,指她們像狐狸那樣迷惑男性。 ## 文化表徵 在盛行單一伴侶的文化當中,愛情和婚姻一般是「二人世界」,容不下第三者。第三者可能會威脅二人世界的和諧,甚至分手。交往已婚者的第三者被指責會破壞別人的家庭幸福,影響夫妻關係。而有的已婚者會用配偶的財產供養第三者,婚內所生的非婚生子女讓不知情的丈夫扶養。也有很多人認為外遇屬於私德問題,不應以刑法規範,積極推行通姦除罪化,配偶仍可循民事途徑索償。 一些通俗雜誌、媒體專以已婚或有穩定伴侶的名人有第三者的事聞,作為銷量、收視的保證。政界及娛樂圈的明星等名人的婚外情富有輿論效果,甚者被人質疑誠信,演變成性醜聞。 ## 相關條目 ## 注釋
null
1,595
2023-04-12T13:05:44Z
76,779,376
第三者_(爱情)
7,431,791
<p><b>莫德納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疫苗</b>(英語:<span lang="en">Moderna COVID‑19 vaccine</span>,簡稱:<b>莫德納疫苗</b>,代號:<b>mRNA-1273</b>,商品名:<b><span lang="en">Spikevax</span></b>,國際非專利藥品名稱:elasomeran),是美國國家過敏和傳染病研究所、<span data-orig-title="生物醫學高級研究與開發管理局" data-lang-code="en" data-lang-name="英語" data-foreign-title="Biomedical Advanced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Authority"><span>生物醫學高級研究與開發管理局</span></span>和莫德納公司合作開發的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疫苗,為一種信使核糖核酸(mRNA)疫苗,在2020年12月發表的第三期臨床試驗報告顯示該疫苗的有效率達94%。該疫苗需要以肌肉注射方式接種兩次,每次的劑量為0.5毫升,兩次之間相隔4週。 </p><p>2020年12月18日,mRNA-1273獲得美國食品藥品管理局核發緊急使用授權,其後在2020年12月23日在加拿大、2021年1月6日在歐盟、2021年1月8日在英國,獲發出緊急使用授權。世衛組織於2021年4月30日將該疫苗列入緊急使用清單。 </p><p>2022年6月17日,美國食品及藥物管理局向莫德納發出緊急使用授權,6個月以上的嬰幼兒都可接種莫德納疫苗。 </p> <h2><span id=".E9.96.8B.E7.99.BC.E5.8F.8A.E8.A9.A6.E9.A9.97"></span><span id="開發及試驗">開發及試驗</span></h2> <p>2020年1月,莫德納宣佈將會開發一款能夠誘發針對SARS-CoV-2的免疫力的RNA疫苗mRNA-1273。mRNA-1273能夠通過編碼天然存在於SARS-CoV-2表面的預融合穩定刺突(S)蛋白來誘導對SARS-CoV-2的免疫力。 </p><p>莫德納聲稱mRNA-1273疫苗在標準醫療冷櫃2--8°C(36--46°F)環境中,可儲藏至多30天;在零下20°C(−4°F)的環境中可儲藏至多4個月。</p> <h3><span id=".E8.87.A8.E5.BA.8AI.E8.87.B3II.E6.9C.9F.E8.A9.A6.E9.A9.97"></span><span id="臨床I至II期試驗">臨床I至II期試驗</span></h3> <p>2020年3月,mRNA-1273的臨床I期人體試驗開始,美國國家過敏和傳染病研究所為合作夥伴。莫德納與瑞士製藥商龍沙集團簽訂合作協議,由後者提供每年3億劑的產能。 </p><p>2020年5月25日,莫德納開始臨床IIa期試驗,共招募600位成年志願者測試疫苗的安全性和疫苗誘發的抗體水平差異。 </p><p>2020年7月14日,莫德納的科學家發表了mRNA-1273的I期劑量遞增臨床試驗的初步結果。結果顯示,依劑量不同,最早於注射後第15天,針對S1和S2的中和抗體已被誘發。在所有劑量組中均觀察到輕度至中度的不良反應,如發燒,乏力,頭痛,肌肉酸痛和注射部位疼痛,在大劑量組中更為常見。低劑量的疫苗被認為是安全且有效的,可以進行相距29天的兩次100μg劑量的臨床III期試驗。 </p> <h3><span id=".E8.87.A8.E5.BA.8AIII.E6.9C.9F.E8.A9.A6.E9.A9.97"></span><span id="臨床III期試驗">臨床III期試驗</span></h3> <p>莫德納和美國國家過敏和傳染病研究所於2020年7月27日在美國展開臨床III期試驗,計劃招募3萬名志願者並將他們隨機分為兩組——一組注射兩劑100μg的mRNA-1273疫苗,另一組則注射安慰劑(0.9%的生理鹽水)。</p><p>2020年11月16日,莫德納公佈其臨床III期試驗的初步數據,顯示mRNA-1273對預防感染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的效力達到94%,副作用則包括類似流感的症狀,如注射部位疼痛、乏力、肌肉痠痛、頭痛等。這並非臨床試驗的最終結果,因為莫德納的臨床試驗計劃至2022年末方有正式結論。</p><p>2020年12月30日,莫德納將mRNA-1273的第三期臨床試驗數據、安全性及有效率的論文刊登於《新英格蘭醫學期刊》發表。 </p> <h3><span id=".E5.BE.8C.E7.BA.8C.E8.AA.BF.E6.9F.A5.E5.8F.8A.E7.B5.B1.E8.A8.88"></span><span id="後續調查及統計">後續調查及統計</span></h3> <p>莫德納在2021年4月13日表示,追蹤超過3萬名已經接種兩劑疫苗的第三期臨床試驗參與者6個月後,至4月9日有900宗確診個案,顯示疫苗在6個月後的整體有效率仍達到90%,而預防重症的效力則為95%,莫德納同時稱已供應全球約1億3200萬劑疫苗,包括美國的1億1700萬劑,預期供應美國3億劑疫苗的目標可於7月底前達標。 </p> <h2><span id=".E6.8E.88.E6.AC.8A.E4.BD.BF.E7.94.A8"></span><span id="授權使用">授權使用</span></h2> <p>2020年11月30日,莫德納公司宣布將於當日向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申請該疫苗的緊急使用授權,並向歐盟藥品管理局等全球多家監管機構提交了滾動申請。莫德納表示到2020年底,該公司預計將在美國運送約2000萬劑疫苗,2021年有望在全球生產5至10億劑。莫德納在2020年11月向德國媒體《週日世界報》透露每劑疫苗的售價約25至37美元,視乎訂單的數量而定。 </p><p>2020年12月18日,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批准了mRNA-1273的緊急使用授權,並於三日後開始應用於美國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疫苗接種計劃。這也是莫德納第一款獲得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批准的產品。</p><p>2021年1月8日,英國藥品與保健品管理局批准緊急使用莫德納疫苗。然而,該批疫苗一直要到三個月後,才開始於英國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疫苗接種計劃應用。 </p><p>2021年2月3日,新加坡批准緊急使用莫德納疫苗,成為首個批准該疫苗上市的亞洲國家。至同年3月21日,此疫苗正式投入該國的接種計劃。 </p><p>2021年4月30日,世界衛生組織宣布,將莫德納疫苗列入緊急使用清單。 </p><p>2021年5月3日,世界衛生組織主導的疫苗獲得機制(COVAX)宣布已經與莫德納達成一項採購協議,購買5億劑莫德納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疫苗,將在2021年最後一個季度開始供應,在年底之前將提供3400萬劑,到2022年再有4.66億劑。 </p><p>2021年5月5日,中華民國衛生福利部食品藥物管理署發出莫德納疫苗的緊急使用授權。截至2021年6月29日,莫德納疫苗已在全球48個國家和地區投入使用。 </p><p>2022年4月8日,莫德納表示,在發現一小瓶疫苗被異物污染後,莫德納將召回其製造商Rovi生產的在歐洲銷售的76.49萬劑新冠疫苗。</p> <h2><span id=".E4.B8.8D.E8.89.AF.E5.8F.8D.E5.BA.94"></span><span id="不良反应">不良反應</span></h2> <h2><span id=".E5.90.84.E5.9C.B0.E6.87.89.E7.94.A8.E6.83.85.E6.B3.81"></span><span id="各地應用情況">各地應用情況</span></h2> <h3><span id=".E5.8F.B0.E7.81.A3"></span><span id="台灣">台灣</span></h3> <p>衛生福利部於2021年2月10日證實已經與莫德納簽約,莫德納將向台灣供應505萬劑疫苗,預計可於5月或6月運交首批疫苗。衛生福利部食品藥物管理署於2021年5月20日證實收到莫德納發出的20瓶疫苗,共200劑的測試標準樣品。美國政府於2021年6月19日捐贈台灣250萬劑美國生產的莫德納疫苗,並表明美國捐贈疫苗不會附加任何條件,這250萬劑疫苗於6月20日運抵台灣桃園國際機場。2021年7月22日,衛福部與莫德納宣布雙方達成增購3500萬劑疫苗的協議,將於2022年及2023年分別交付2000萬劑及1500萬劑,除基本型疫苗,也包括加強應對變種病毒的次世代疫苗;另外在今年原有505萬劑疫苗的訂單額外追加多100萬劑,預料追加的疫苗份額可於2021年第四季交付。 </p> <h3><span id=".E6.97.A5.E6.9C.AC"></span><span id="日本">日本</span></h3> <p>厚生勞動省於2020年10月,與莫德納及武田藥品工業達成三方協議,授權武田於2021年上半年引進5,000萬劑莫德納疫苗,並獲授予產品代號「TAK-919」。當中,首批疫苗已於2021年5月23日起開始接種。 </p> <h3><span id=".E5.8D.97.E9.9F.93"></span><span id="南韓">南韓</span></h3> <h2><span id=".E8.B0.A3.E8.A8.80"></span><span id="谣言">謠言</span></h2> <p>2021年3月,網際網路上開始流傳莫德納疫苗中含有有毒物質的謠言。這一說法起源於3月開始在美國傳播,之後在TikTok影片和Instagram照片的形式傳播開來,並在一周內在Facebook上的分享量已超過1500次。有關文章之後又被社交平台如Exportail、Profession Gendarme、Qactus或AgoraVox以不同的形式在其他國家傳播開來。這些文章共同指出,莫德納疫苗中含有一種物質由90%的氯仿和10%的SM-102組成,對人類健康有害。在有關文章的聲明中,也顯示了來自美國生物技術公司Cayman Chemical網站的安全數據表的螢幕截圖,另一部分的說明書將氯仿列為「危險成分」,同時警告可能會有癌症、不孕症、腎臟、肝臟和中樞神經系統損害的健康風險,一些網站如Qactus也將SM-102認定為是「致命毒藥」。在謠言傳開後,Cayman Chemical發表聲明解釋,SM-102是該公司「僅用於實驗或臨床研究」的產品之一,而具有相同名稱的化學品可能有不同的名稱,例如由其製造協議和預期用途定義的級別或配方。法新社事實核查小組對該訊息進行反駁,並在5月31日公布美國、歐洲或加拿大的監管機構並未將氯仿列為莫德納疫苗的成分,而美國國家職業安全衛生研究所 (NIOSH)、化學物質毒性資料庫 (RTECS) 和歐洲化學品管理局 (ECHA) 的分類和標籤清單都沒有列出與SM-102相關的任何危險。 </p> <p>2022年3月,流傳有莫德納公司人工製造了SARS-CoV-2的傳言。 </p> <h2><span id=".E5.8F.83.E8.A6.8B"></span><span id="參見">參見</span></h2> <ul><li>輝瑞疫苗:同期於2020年11月發表第三期臨床試驗報告的mRNA疫苗</li></ul><h2><span id=".E5.8F.83.E8.80.83.E6.96.87.E7.8D.BB"></span><span id="參考文獻">參考文獻</span></h2> <h2><span id=".E5.BB.B6.E4.BC.B8.E9.96.B1.E8.AE.80"></span><span id="延伸閱讀">延伸閱讀</span></h2> <ul><li><cite class="citation report">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Background document on the mRNA-1273 vaccine (Moderna) against COVID-19: background document to the WHO Interim recommendations for use of the mRNA-1273 vaccine (Moderna), 3 February 2021 (Report). 世界衛生組織. 2021. <span title="Handle System">hdl:10665/339218</span>. WHO/2019-nCoV/vaccines/SAGE_recommendation/mRNA-1273/background/2021.1.</cite><span title="ctx_ver=Z39.88-2004&amp;rfr_id=info%3Asid%2Fzh.wikipedia.org%3A%E8%8E%AB%E5%BE%B7%E7%BA%B32019%E5%86%A0%E7%8A%B6%E7%97%85%E6%AF%92%E7%97%85%E7%96%AB%E8%8B%97&amp;rft.au=World+Health+Organization&amp;rft.btitle=Background+document+on+the+mRNA-1273+vaccine+%28Moderna%29+against+COVID-19%3A+background+document+to+the+WHO+Interim+recommendations+for+use+of+the+mRNA-1273+vaccine+%28Moderna%29%2C+3+February+2021&amp;rft.date=2021&amp;rft.genre=report&amp;rft.pub=%E4%B8%96%E7%95%8C%E8%A1%9B%E7%94%9F%E7%B5%84%E7%B9%94&amp;rft_id=info%3Ahdl%2F10665%2F339218&amp;rft_val_fmt=info%3Aofi%2Ffmt%3Akev%3Amtx%3Abook"><span> </span></span></li></ul><h2><span id=".E5.A4.96.E9.83.A8.E9.80.A3.E7.B5.90"></span><span id="外部連結">外部連結</span></h2> <ul><li><cite class="citation web">VRBPAC mRNA-1273 Sponsor Briefing Document. Moderna. 17 December 2020 <span> [<span>2021-03-28</span>]</span>. (原始內容 <span>(PDF)</span>存檔於2021-05-13).</cite><span title="ctx_ver=Z39.88-2004&amp;rfr_id=info%3Asid%2Fzh.wikipedia.org%3A%E8%8E%AB%E5%BE%B7%E7%BA%B32019%E5%86%A0%E7%8A%B6%E7%97%85%E6%AF%92%E7%97%85%E7%96%AB%E8%8B%97&amp;rft.btitle=VRBPAC+mRNA-1273+Sponsor+Briefing+Document&amp;rft.date=2020-12-17&amp;rft.genre=unknown&amp;rft.pub=Moderna&amp;rft_id=https%3A%2F%2Fwww.fda.gov%2Fmedia%2F144452%2Fdownload&amp;rft_val_fmt=info%3Aofi%2Ffmt%3Akev%3Amtx%3Abook"><span> </span></span></li> <li><cite class="citation web">Clinical Study Protocol mRNA-1273-P301 <span>(PDF)</span>. 莫德納. <span> [<span>2021-03-28</span>]</span>. (原始內容 <span>(PDF)</span>存檔於2020-09-28).</cite><span title="ctx_ver=Z39.88-2004&amp;rfr_id=info%3Asid%2Fzh.wikipedia.org%3A%E8%8E%AB%E5%BE%B7%E7%BA%B32019%E5%86%A0%E7%8A%B6%E7%97%85%E6%AF%92%E7%97%85%E7%96%AB%E8%8B%97&amp;rft.btitle=Clinical+Study+Protocol+mRNA-1273-P301&amp;rft.genre=unknown&amp;rft.pub=%E8%8E%AB%E5%BE%B7%E7%BA%B3&amp;rft_id=https%3A%2F%2Fwww.modernatx.com%2Fsites%2Fdefault%2Ffiles%2FmRNA-1273-P301-Protocol.pdf&amp;rft_val_fmt=info%3Aofi%2Ffmt%3Akev%3Amtx%3Abook"><span> </span></span></li> <li>COVID-19 Vaccine Moderna assessment report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歐洲藥品管理局</li> <li><cite class="citation web">How Moderna's Covid-19 Vaccine Works. 紐約時報. <span> [<span>2021-03-28</span>]</span>.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5-07).</cite><span title="ctx_ver=Z39.88-2004&amp;rfr_id=info%3Asid%2Fzh.wikipedia.org%3A%E8%8E%AB%E5%BE%B7%E7%BA%B32019%E5%86%A0%E7%8A%B6%E7%97%85%E6%AF%92%E7%97%85%E7%96%AB%E8%8B%97&amp;rft.atitle=How+Moderna%27s+Covid-19+Vaccine+Works&amp;rft.genre=unknown&amp;rft.jtitle=%E7%BA%BD%E7%BA%A6%E6%97%B6%E6%8A%A5&amp;rft_id=https%3A%2F%2Fwww.nytimes.com%2Finteractive%2F2020%2Fhealth%2Fmoderna-covid-19-vaccine.html&amp;rft_val_fmt=info%3Aofi%2Ffmt%3Akev%3Amtx%3Ajournal"><span> </span></span></li> <li><cite class="citation web">Moderna COVID-19 Vaccine. 美國疾控中心. <span> [<span>2021-03-28</span>]</span>.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5-08).</cite><span title="ctx_ver=Z39.88-2004&amp;rfr_id=info%3Asid%2Fzh.wikipedia.org%3A%E8%8E%AB%E5%BE%B7%E7%BA%B32019%E5%86%A0%E7%8A%B6%E7%97%85%E6%AF%92%E7%97%85%E7%96%AB%E8%8B%97&amp;rft.btitle=Moderna+COVID-19+Vaccine&amp;rft.genre=unknown&amp;rft.pub=%E7%BE%8E%E5%9B%BD%E7%96%BE%E6%8E%A7%E4%B8%AD%E5%BF%83&amp;rft_id=https%3A%2F%2Fwww.cdc.gov%2Fvaccines%2Fcovid-19%2Finfo-by-product%2Fmoderna%2Findex.html&amp;rft_val_fmt=info%3Aofi%2Ffmt%3Akev%3Amtx%3Abook"><span> </span></span></li></ul> <!-- NewPP limit report Parsed by mw2322 Cached time: 20230505153638 Cache expiry: 1814400 Reduced expiry: false Complications: [show‐toc] CPU time usage: 1.273 seconds Real time usage: 1.694 seconds Preprocessor visited node count: 10089/1000000 Post‐expand include size: 568261/2097152 bytes Template argument size: 17840/2097152 bytes Highest expansion depth: 25/100 Expensive parser function count: 88/500 Unstrip recursion depth: 0/20 Unstrip post‐expand size: 96544/5000000 bytes Lua time usage: 0.640/10.000 seconds Lua memory usage: 31320357/52428800 bytes Number of Wikibase entities loaded: 4/400 --> <!-- Transclusion expansion time report (%,ms,calls,template) 100.00% 1267.445 1 -total 24.54% 311.069 1 Template:Reflist 21.30% 269.947 1 Template:Infobox_drug 17.68% 224.139 2 Template:NavboxV2 17.36% 219.998 1 Template:Infobox 12.96% 164.292 77 Template:Le 11.06% 140.221 1 Template:疫苗 9.38% 118.841 1 Template:Expand_language 8.74% 110.738 29 Template:Cite_web 8.32% 105.452 1 Template:Lang-en -->
**莫德納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疫苗**(英語:Moderna COVID‑19 vaccine,簡稱:**莫德納疫苗**,代號:**mRNA-1273**,商品名:**Spikevax**,國際非專利藥品名稱:elasomeran),是美國國家過敏和傳染病研究所、生物醫學高級研究與開發管理局和莫德納公司合作開發的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疫苗,為一種信使核糖核酸(mRNA)疫苗,在 2020 年 12 月發表的第三期臨床試驗報告顯示該疫苗的有效率達 94%。該疫苗需要以肌肉注射方式接種兩次,每次的劑量為 0.5 毫升,兩次之間相隔 4 週。 2020 年 12 月 18 日,mRNA-1273 獲得美國食品藥品管理局核發緊急使用授權,其後在 2020 年 12 月 23 日在加拿大、2021 年 1 月 6 日在歐盟、2021 年 1 月 8 日在英國,獲發出緊急使用授權。世衛組織於 2021 年 4 月 30 日將該疫苗列入緊急使用清單。 2022 年 6 月 17 日,美國食品及藥物管理局向莫德納發出緊急使用授權,6 個月以上的嬰幼兒都可接種莫德納疫苗。 ## 開發及試驗 2020 年 1 月,莫德納宣佈將會開發一款能夠誘發針對 SARS-CoV-2 的免疫力的 RNA 疫苗 mRNA-1273。mRNA-1273 能夠通過編碼天然存在於 SARS-CoV-2 表面的預融合穩定刺突(S)蛋白來誘導對 SARS-CoV-2 的免疫力。 莫德納聲稱 mRNA-1273 疫苗在標準醫療冷櫃 2--8°C(36--46°F)環境中,可儲藏至多 30 天;在零下 20°C(−4°F)的環境中可儲藏至多 4 個月。 ### 臨床 I 至 II 期試驗 2020 年 3 月,mRNA-1273 的臨床 I 期人體試驗開始,美國國家過敏和傳染病研究所為合作夥伴。莫德納與瑞士製藥商龍沙集團簽訂合作協議,由後者提供每年 3 億劑的產能。 2020 年 5 月 25 日,莫德納開始臨床 IIa 期試驗,共招募 600 位成年志願者測試疫苗的安全性和疫苗誘發的抗體水平差異。 2020 年 7 月 14 日,莫德納的科學家發表了 mRNA-1273 的 I 期劑量遞增臨床試驗的初步結果。結果顯示,依劑量不同,最早於注射後第 15 天,針對 S1 和 S2 的中和抗體已被誘發。在所有劑量組中均觀察到輕度至中度的不良反應,如發燒,乏力,頭痛,肌肉酸痛和注射部位疼痛,在大劑量組中更為常見。低劑量的疫苗被認為是安全且有效的,可以進行相距 29 天的兩次 100μg 劑量的臨床 III 期試驗。 ### 臨床 III 期試驗 莫德納和美國國家過敏和傳染病研究所於 2020 年 7 月 27 日在美國展開臨床 III 期試驗,計劃招募 3 萬名志願者並將他們隨機分為兩組 —— 一組注射兩劑 100μg 的 mRNA-1273 疫苗,另一組則注射安慰劑(0.9% 的生理鹽水)。 2020 年 11 月 16 日,莫德納公佈其臨床 III 期試驗的初步數據,顯示 mRNA-1273 對預防感染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的效力達到 94%,副作用則包括類似流感的症狀,如注射部位疼痛、乏力、肌肉痠痛、頭痛等。這並非臨床試驗的最終結果,因為莫德納的臨床試驗計劃至 2022 年末方有正式結論。 2020 年 12 月 30 日,莫德納將 mRNA-1273 的第三期臨床試驗數據、安全性及有效率的論文刊登於《新英格蘭醫學期刊》發表。 ### 後續調查及統計 莫德納在 2021 年 4 月 13 日表示,追蹤超過 3 萬名已經接種兩劑疫苗的第三期臨床試驗參與者 6 個月後,至 4 月 9 日有 900 宗確診個案,顯示疫苗在 6 個月後的整體有效率仍達到 90%,而預防重症的效力則為 95%,莫德納同時稱已供應全球約 1 億 3200 萬劑疫苗,包括美國的 1 億 1700 萬劑,預期供應美國 3 億劑疫苗的目標可於 7 月底前達標。 ## 授權使用 2020 年 11 月 30 日,莫德納公司宣布將於當日向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申請該疫苗的緊急使用授權,並向歐盟藥品管理局等全球多家監管機構提交了滾動申請。莫德納表示到 2020 年底,該公司預計將在美國運送約 2000 萬劑疫苗,2021 年有望在全球生產 5 至 10 億劑。莫德納在 2020 年 11 月向德國媒體《週日世界報》透露每劑疫苗的售價約 25 至 37 美元,視乎訂單的數量而定。 2020 年 12 月 18 日,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批准了 mRNA-1273 的緊急使用授權,並於三日後開始應用於美國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疫苗接種計劃。這也是莫德納第一款獲得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批准的產品。 2021 年 1 月 8 日,英國藥品與保健品管理局批准緊急使用莫德納疫苗。然而,該批疫苗一直要到三個月後,才開始於英國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疫苗接種計劃應用。 2021 年 2 月 3 日,新加坡批准緊急使用莫德納疫苗,成為首個批准該疫苗上市的亞洲國家。至同年 3 月 21 日,此疫苗正式投入該國的接種計劃。 2021 年 4 月 30 日,世界衛生組織宣布,將莫德納疫苗列入緊急使用清單。 2021 年 5 月 3 日,世界衛生組織主導的疫苗獲得機制(COVAX)宣布已經與莫德納達成一項採購協議,購買 5 億劑莫德納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疫苗,將在 2021 年最後一個季度開始供應,在年底之前將提供 3400 萬劑,到 2022 年再有 4.66 億劑。 2021 年 5 月 5 日,中華民國衛生福利部食品藥物管理署發出莫德納疫苗的緊急使用授權。截至 2021 年 6 月 29 日,莫德納疫苗已在全球 48 個國家和地區投入使用。 2022 年 4 月 8 日,莫德納表示,在發現一小瓶疫苗被異物污染後,莫德納將召回其製造商 Rovi 生產的在歐洲銷售的 76.49 萬劑新冠疫苗。 ## 不良反應 ## 各地應用情況 ### 台灣 衛生福利部於 2021 年 2 月 10 日證實已經與莫德納簽約,莫德納將向台灣供應 505 萬劑疫苗,預計可於 5 月或 6 月運交首批疫苗。衛生福利部食品藥物管理署於 2021 年 5 月 20 日證實收到莫德納發出的 20 瓶疫苗,共 200 劑的測試標準樣品。美國政府於 2021 年 6 月 19 日捐贈台灣 250 萬劑美國生產的莫德納疫苗,並表明美國捐贈疫苗不會附加任何條件,這 250 萬劑疫苗於 6 月 20 日運抵台灣桃園國際機場。2021 年 7 月 22 日,衛福部與莫德納宣布雙方達成增購 3500 萬劑疫苗的協議,將於 2022 年及 2023 年分別交付 2000 萬劑及 1500 萬劑,除基本型疫苗,也包括加強應對變種病毒的次世代疫苗;另外在今年原有 505 萬劑疫苗的訂單額外追加多 100 萬劑,預料追加的疫苗份額可於 2021 年第四季交付。 ### 日本 厚生勞動省於 2020 年 10 月,與莫德納及武田藥品工業達成三方協議,授權武田於 2021 年上半年引進 5,000 萬劑莫德納疫苗,並獲授予產品代號「TAK-919」。當中,首批疫苗已於 2021 年 5 月 23 日起開始接種。 ### 南韓 ## 謠言 2021 年 3 月,網際網路上開始流傳莫德納疫苗中含有有毒物質的謠言。這一說法起源於 3 月開始在美國傳播,之後在 TikTok 影片和 Instagram 照片的形式傳播開來,並在一周內在 Facebook 上的分享量已超過 1500 次。有關文章之後又被社交平台如 Exportail、Profession Gendarme、Qactus 或 AgoraVox 以不同的形式在其他國家傳播開來。這些文章共同指出,莫德納疫苗中含有一種物質由 90% 的氯仿和 10% 的 SM-102 組成,對人類健康有害。在有關文章的聲明中,也顯示了來自美國生物技術公司 Cayman Chemical 網站的安全數據表的螢幕截圖,另一部分的說明書將氯仿列為「危險成分」,同時警告可能會有癌症、不孕症、腎臟、肝臟和中樞神經系統損害的健康風險,一些網站如 Qactus 也將 SM-102 認定為是「致命毒藥」。在謠言傳開後,Cayman Chemical 發表聲明解釋,SM-102 是該公司「僅用於實驗或臨床研究」的產品之一,而具有相同名稱的化學品可能有不同的名稱,例如由其製造協議和預期用途定義的級別或配方。法新社事實核查小組對該訊息進行反駁,並在 5 月 31 日公布美國、歐洲或加拿大的監管機構並未將氯仿列為莫德納疫苗的成分,而美國國家職業安全衛生研究所 (NIOSH)、化學物質毒性資料庫 (RTECS) 和歐洲化學品管理局 (ECHA) 的分類和標籤清單都沒有列出與 SM-102 相關的任何危險。 2022 年 3 月,流傳有莫德納公司人工製造了 SARS-CoV-2 的傳言。 ## 參見 * 輝瑞疫苗:同期於 2020 年 11 月發表第三期臨床試驗報告的 mRNA 疫苗 ## 參考文獻 ## 延伸閱讀 *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Background document on the mRNA-1273 vaccine (Moderna) against COVID-19: background document to the WHO Interim recommendations for use of the mRNA-1273 vaccine (Moderna), 3 February 2021 (Report). 世界衛生組織. 2021. hdl:10665/339218. WHO/2019-nCoV/vaccines/SAGE\_recommendation/mRNA-1273/background/2021.1. ## 外部連結 * VRBPAC mRNA-1273 Sponsor Briefing Document. Moderna. 17 December 2020 [2021-03-28]. (原始內容 (PDF) 存檔於 2021-05-13). * Clinical Study Protocol mRNA-1273-P301 (PDF). 莫德納. [2021-03-28]. (原始內容 (PDF) 存檔於 2020-09-28). * COVID-19 Vaccine Moderna assessment report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歐洲藥品管理局 * How Moderna's Covid-19 Vaccine Works. 紐約時報. [2021-03-28]. (原始內容存檔於 2021-05-07). * Moderna COVID-19 Vaccine. 美國疾控中心. [2021-03-28]. (原始內容存檔於 2021-05-08).
null
43,449
2023-05-03T06:38:14Z
72,724,369
Spikevax
3,172,374
<p><b>擊中時</b>也稱為<b>命中時</b>、<b>首中時</b>,是數學中隨機過程研究裡出現的一個概念,表示一個隨機過程首次接觸到狀態空間的某個子集的時間。在特定的例子中,也會被稱為<b>離時</b>(<b>脫離時間</b>)或<b>回時</b>(<b>首次迴歸時間</b>)。 </p> <h2><span id=".E5.AE.9A.E4.B9.89"></span><span id="定义">定義</span></h2> <p>設<span><span><math xmlns="http://www.w3.org/1998/Math/MathML" alttext="{\displaystyle T}"> <semantics> <mrow class="MJX-TeXAtom-ORD"> <mstyle displaystyle="true" scriptlevel="0"> <mi>T</mi> </mstyle> </mrow> <annotation encoding="application/x-tex">{\displaystyle T}</annotation> </semantics></math></span></span>是一個有序的指標集,比如說是自然數的集合<span><span><math xmlns="http://www.w3.org/1998/Math/MathML" alttext="{\displaystyle \mathbb {N} }"> <semantics> <mrow class="MJX-TeXAtom-ORD"> <mstyle displaystyle="true" scriptlevel="0"> <mrow class="MJX-TeXAtom-ORD"> <mi mathvariant="double-struck">N</mi> </mrow> </mstyle> </mrow> <annotation encoding="application/x-tex">{\displaystyle \mathbb {N} }</annotation> </semantics></math></span></span>、非負實數集<span><span><math xmlns="http://www.w3.org/1998/Math/MathML" alttext="{\displaystyle \mathbb {R} ^{+}=[0,+\infty )}"> <semantics> <mrow class="MJX-TeXAtom-ORD"> <mstyle displaystyle="true" scriptlevel="0"> <msup> <mrow class="MJX-TeXAtom-ORD"> <mi mathvariant="double-struck">R</mi> </mrow> <mrow class="MJX-TeXAtom-ORD"> <mo>+</mo> </mrow> </msup> <mo>=</mo> <mo stretchy="false">[</mo> <mn>0</mn> <mo>,</mo> <mo>+</mo> <mi mathvariant="normal">∞<!-- ∞ --></mi> <mo stretchy="false">)</mo> </mstyle> </mrow> <annotation encoding="application/x-tex">{\displaystyle \mathbb {R} ^{+}=[0,+\infty )}</annotation> </semantics></math></span></span>或者是這兩者的子集。<span><span><math xmlns="http://www.w3.org/1998/Math/MathML" alttext="{\displaystyle T}"> <semantics> <mrow class="MJX-TeXAtom-ORD"> <mstyle displaystyle="true" scriptlevel="0"> <mi>T</mi> </mstyle> </mrow> <annotation encoding="application/x-tex">{\displaystyle T}</annotation> </semantics></math></span></span>中的一個元素<span><span><math xmlns="http://www.w3.org/1998/Math/MathML" alttext="{\displaystyle t\in T}"> <semantics> <mrow class="MJX-TeXAtom-ORD"> <mstyle displaystyle="true" scriptlevel="0"> <mi>t</mi> <mo>∈<!-- ∈ --></mo> <mi>T</mi> </mstyle> </mrow> <annotation encoding="application/x-tex">{\displaystyle t\in T}</annotation> </semantics></math></span></span>可以被認為是一種記錄時間的方式(離散或連續型)。給定一個機率空間<span><span><math xmlns="http://www.w3.org/1998/Math/MathML" alttext="{\displaystyle (\Omega ,{\mathcal {F}},\mathbb {P} )}"> <semantics> <mrow class="MJX-TeXAtom-ORD"> <mstyle displaystyle="true" scriptlevel="0"> <mo stretchy="false">(</mo> <mi mathvariant="normal">Ω<!-- Ω --></mi> <mo>,</mo> <mrow class="MJX-TeXAtom-ORD"> <mrow class="MJX-TeXAtom-ORD"> <mi class="MJX-tex-caligraphic" mathvariant="script">F</mi> </mrow> </mrow> <mo>,</mo> <mrow class="MJX-TeXAtom-ORD"> <mi mathvariant="double-struck">P</mi> </mrow> <mo stretchy="false">)</mo> </mstyle> </mrow> <annotation encoding="application/x-tex">{\displaystyle (\Omega ,{\mathcal {F}},\mathbb {P} )}</annotation> </semantics></math></span></span>,一個可測狀態空間<span><span><math xmlns="http://www.w3.org/1998/Math/MathML" alttext="{\displaystyle S}"> <semantics> <mrow class="MJX-TeXAtom-ORD"> <mstyle displaystyle="true" scriptlevel="0"> <mi>S</mi> </mstyle> </mrow> <annotation encoding="application/x-tex">{\displaystyle S}</annotation> </semantics></math></span></span>,設<span><span><math xmlns="http://www.w3.org/1998/Math/MathML" alttext="{\displaystyle X:\,\,\Omega \times T\rightarrow S=\left(X_{t}\right)_{t\in T}}"> <semantics> <mrow class="MJX-TeXAtom-ORD"> <mstyle displaystyle="true" scriptlevel="0"> <mi>X</mi> <mo>:</mo> <mspace width="thinmathspace"></mspace> <mspace width="thinmathspace"></mspace> <mi mathvariant="normal">Ω<!-- Ω --></mi> <mo>×<!-- × --></mo> <mi>T</mi> <mo stretchy="false">→<!-- → --></mo> <mi>S</mi> <mo>=</mo> <msub> <mrow> <mo>(</mo> <msub> <mi>X</mi> <mrow class="MJX-TeXAtom-ORD"> <mi>t</mi> </mrow> </msub> <mo>)</mo> </mrow> <mrow class="MJX-TeXAtom-ORD"> <mi>t</mi> <mo>∈<!-- ∈ --></mo> <mi>T</mi> </mrow> </msub> </mstyle> </mrow> <annotation encoding="application/x-tex">{\displaystyle X:\,\,\Omega \times T\rightarrow S=\left(X_{t}\right)_{t\in T}}</annotation> </semantics></math></span></span>為一個隨機過程,並設<span><span><math xmlns="http://www.w3.org/1998/Math/MathML" alttext="{\displaystyle A}"> <semantics> <mrow class="MJX-TeXAtom-ORD"> <mstyle displaystyle="true" scriptlevel="0"> <mi>A</mi> </mstyle> </mrow> <annotation encoding="application/x-tex">{\displaystyle A}</annotation> </semantics></math></span></span>為<span><span><math xmlns="http://www.w3.org/1998/Math/MathML" alttext="{\displaystyle S}"> <semantics> <mrow class="MJX-TeXAtom-ORD"> <mstyle displaystyle="true" scriptlevel="0"> <mi>S</mi> </mstyle> </mrow> <annotation encoding="application/x-tex">{\displaystyle S}</annotation> </semantics></math></span></span>中的一個可測子集。那麼,隨機過程<span><span><math xmlns="http://www.w3.org/1998/Math/MathML" alttext="{\displaystyle \left(X_{t}\right)_{t\in T}}"> <semantics> <mrow class="MJX-TeXAtom-ORD"> <mstyle displaystyle="true" scriptlevel="0"> <msub> <mrow> <mo>(</mo> <msub> <mi>X</mi> <mrow class="MJX-TeXAtom-ORD"> <mi>t</mi> </mrow> </msub> <mo>)</mo> </mrow> <mrow class="MJX-TeXAtom-ORD"> <mi>t</mi> <mo>∈<!-- ∈ --></mo> <mi>T</mi> </mrow> </msub> </mstyle> </mrow> <annotation encoding="application/x-tex">{\displaystyle \left(X_{t}\right)_{t\in T}}</annotation> </semantics></math></span></span>首次接觸子集<span><span><math xmlns="http://www.w3.org/1998/Math/MathML" alttext="{\displaystyle A}"> <semantics> <mrow class="MJX-TeXAtom-ORD"> <mstyle displaystyle="true" scriptlevel="0"> <mi>A</mi> </mstyle> </mrow> <annotation encoding="application/x-tex">{\displaystyle A}</annotation> </semantics></math></span></span>的擊中時定義為以下的隨機變數<sup class="reference nowrap">:<span>155</span></sup>: </p> <dl><dd><span><span><math xmlns="http://www.w3.org/1998/Math/MathML" alttext="{\displaystyle \tau _{A}\Omega \longrightarrow {\overline {T}}}"> <semantics> <mrow class="MJX-TeXAtom-ORD"> <mstyle displaystyle="true" scriptlevel="0"> <msub> <mi>τ<!-- τ --></mi> <mrow class="MJX-TeXAtom-ORD"> <mi>A</mi> </mrow> </msub> <mi mathvariant="normal">Ω<!-- Ω --></mi> <mo stretchy="false">⟶<!-- ⟶ --></mo> <mrow class="MJX-TeXAtom-ORD"> <mover> <mi>T</mi> <mo accent="false">¯<!-- ¯ --></mo> </mover> </mrow> </mstyle> </mrow> <annotation encoding="application/x-tex">{\displaystyle \tau _{A}\Omega \longrightarrow {\overline {T}}}</annotation> </semantics></math></span></span></dd> <dd><span><span><math xmlns="http://www.w3.org/1998/Math/MathML" alttext="{\displaystyle \tau _{A}(\omega ):=\,\,\inf\{t\in T\,|\,X_{t}(\omega )\in A\}.}"> <semantics> <mrow class="MJX-TeXAtom-ORD"> <mstyle displaystyle="true" scriptlevel="0"> <msub> <mi>τ<!-- τ --></mi> <mrow class="MJX-TeXAtom-ORD"> <mi>A</mi> </mrow> </msub> <mo stretchy="false">(</mo> <mi>ω<!-- ω --></mi> <mo stretchy="false">)</mo> <mo>:=</mo> <mspace width="thinmathspace"></mspace> <mspace width="thinmathspace"></mspace> <mo movablelimits="true" form="prefix">inf</mo> <mo fence="false" stretchy="false">{</mo> <mi>t</mi> <mo>∈<!-- ∈ --></mo> <mi>T</mi> <mspace width="thinmathspace"></mspace> <mrow class="MJX-TeXAtom-ORD"> <mo stretchy="false">|</mo> </mrow> <mspace width="thinmathspace"></mspace> <msub> <mi>X</mi> <mrow class="MJX-TeXAtom-ORD"> <mi>t</mi> </mrow> </msub> <mo stretchy="false">(</mo> <mi>ω<!-- ω --></mi> <mo stretchy="false">)</mo> <mo>∈<!-- ∈ --></mo> <mi>A</mi> <mo fence="false" stretchy="false">}</mo> <mo>.</mo> </mstyle> </mrow> <annotation encoding="application/x-tex">{\displaystyle \tau _{A}(\omega ):=\,\,\inf\{t\in T\,|\,X_{t}(\omega )\in A\}.}</annotation> </semantics></math></span></span></dd></dl><p>同樣,可以定義<span><span><math xmlns="http://www.w3.org/1998/Math/MathML" alttext="{\displaystyle \left(X_{t}\right)_{t\in T}}"> <semantics> <mrow class="MJX-TeXAtom-ORD"> <mstyle displaystyle="true" scriptlevel="0"> <msub> <mrow> <mo>(</mo> <msub> <mi>X</mi> <mrow class="MJX-TeXAtom-ORD"> <mi>t</mi> </mrow> </msub> <mo>)</mo> </mrow> <mrow class="MJX-TeXAtom-ORD"> <mi>t</mi> <mo>∈<!-- ∈ --></mo> <mi>T</mi> </mrow> </msub> </mstyle> </mrow> <annotation encoding="application/x-tex">{\displaystyle \left(X_{t}\right)_{t\in T}}</annotation> </semantics></math></span></span>首次離開子集<span><span><math xmlns="http://www.w3.org/1998/Math/MathML" alttext="{\displaystyle A}"> <semantics> <mrow class="MJX-TeXAtom-ORD"> <mstyle displaystyle="true" scriptlevel="0"> <mi>A</mi> </mstyle> </mrow> <annotation encoding="application/x-tex">{\displaystyle A}</annotation> </semantics></math></span></span>的離時: </p> <dl><dd><span><span><math xmlns="http://www.w3.org/1998/Math/MathML" alttext="{\displaystyle \epsilon _{A}(\omega ):=\,\,\inf\{t\in T\,|\,X_{t}(\omega )\notin A\}=\,\inf\{t\in T\,|\,X_{t}(\omega )\in A^{c}\}=\tau _{A^{c}}.}"> <semantics> <mrow class="MJX-TeXAtom-ORD"> <mstyle displaystyle="true" scriptlevel="0"> <msub> <mi>ϵ<!-- ϵ --></mi> <mrow class="MJX-TeXAtom-ORD"> <mi>A</mi> </mrow> </msub> <mo stretchy="false">(</mo> <mi>ω<!-- ω --></mi> <mo stretchy="false">)</mo> <mo>:=</mo> <mspace width="thinmathspace"></mspace> <mspace width="thinmathspace"></mspace> <mo movablelimits="true" form="prefix">inf</mo> <mo fence="false" stretchy="false">{</mo> <mi>t</mi> <mo>∈<!-- ∈ --></mo> <mi>T</mi> <mspace width="thinmathspace"></mspace> <mrow class="MJX-TeXAtom-ORD"> <mo stretchy="false">|</mo> </mrow> <mspace width="thinmathspace"></mspace> <msub> <mi>X</mi> <mrow class="MJX-TeXAtom-ORD"> <mi>t</mi> </mrow> </msub> <mo stretchy="false">(</mo> <mi>ω<!-- ω --></mi> <mo stretchy="false">)</mo> <mo>∉<!-- ∉ --></mo> <mi>A</mi> <mo fence="false" stretchy="false">}</mo> <mo>=</mo> <mspace width="thinmathspace"></mspace> <mo movablelimits="true" form="prefix">inf</mo> <mo fence="false" stretchy="false">{</mo> <mi>t</mi> <mo>∈<!-- ∈ --></mo> <mi>T</mi> <mspace width="thinmathspace"></mspace> <mrow class="MJX-TeXAtom-ORD"> <mo stretchy="false">|</mo> </mrow> <mspace width="thinmathspace"></mspace> <msub> <mi>X</mi> <mrow class="MJX-TeXAtom-ORD"> <mi>t</mi> </mrow> </msub> <mo stretchy="false">(</mo> <mi>ω<!-- ω --></mi> <mo stretchy="false">)</mo> <mo>∈<!-- ∈ --></mo> <msup> <mi>A</mi> <mrow class="MJX-TeXAtom-ORD"> <mi>c</mi> </mrow> </msup> <mo fence="false" stretchy="false">}</mo> <mo>=</mo> <msub> <mi>τ<!-- τ --></mi> <mrow class="MJX-TeXAtom-ORD"> <msup> <mi>A</mi> <mrow class="MJX-TeXAtom-ORD"> <mi>c</mi> </mrow> </msup> </mrow> </msub> <mo>.</mo> </mstyle> </mrow> <annotation encoding="application/x-tex">{\displaystyle \epsilon _{A}(\omega ):=\,\,\inf\{t\in T\,|\,X_{t}(\omega )\notin A\}=\,\inf\{t\in T\,|\,X_{t}(\omega )\in A^{c}\}=\tau _{A^{c}}.}</annotation> </semantics></math></span></span></dd></dl><p>可以看出離時實際上也是擊中時的一種,表示首次接觸到要研究的子集的補集的時間。很多時候,離時也會記為<span><span><math xmlns="http://www.w3.org/1998/Math/MathML" alttext="{\displaystyle \tau _{A}}"> <semantics> <mrow class="MJX-TeXAtom-ORD"> <mstyle displaystyle="true" scriptlevel="0"> <msub> <mi>τ<!-- τ --></mi> <mrow class="MJX-TeXAtom-ORD"> <mi>A</mi> </mrow> </msub> </mstyle> </mrow> <annotation encoding="application/x-tex">{\displaystyle \tau _{A}}</annotation> </semantics></math></span></span>,和擊中時一樣。 </p><p>另外一種擊中時是 <span><span><math xmlns="http://www.w3.org/1998/Math/MathML" alttext="{\displaystyle \left(X_{t}\right)_{t\in T}}"> <semantics> <mrow class="MJX-TeXAtom-ORD"> <mstyle displaystyle="true" scriptlevel="0"> <msub> <mrow> <mo>(</mo> <msub> <mi>X</mi> <mrow class="MJX-TeXAtom-ORD"> <mi>t</mi> </mrow> </msub> <mo>)</mo> </mrow> <mrow class="MJX-TeXAtom-ORD"> <mi>t</mi> <mo>∈<!-- ∈ --></mo> <mi>T</mi> </mrow> </msub> </mstyle> </mrow> <annotation encoding="application/x-tex">{\displaystyle \left(X_{t}\right)_{t\in T}}</annotation> </semantics></math></span></span>後首次回到出發點<span><span><math xmlns="http://www.w3.org/1998/Math/MathML" alttext="{\displaystyle \{X_{0}(\omega )\}}"> <semantics> <mrow class="MJX-TeXAtom-ORD"> <mstyle displaystyle="true" scriptlevel="0"> <mo fence="false" stretchy="false">{</mo> <msub> <mi>X</mi> <mrow class="MJX-TeXAtom-ORD"> <mn>0</mn> </mrow> </msub> <mo stretchy="false">(</mo> <mi>ω<!-- ω --></mi> <mo stretchy="false">)</mo> <mo fence="false" stretchy="false">}</mo> </mstyle> </mrow> <annotation encoding="application/x-tex">{\displaystyle \{X_{0}(\omega )\}}</annotation> </semantics></math></span></span>的擊中時,稱為回時或首次迴歸時間: </p> <dl><dd><span><span><math xmlns="http://www.w3.org/1998/Math/MathML" alttext="{\displaystyle \tau _{0}(\omega ):=\,\,\inf\{t\in T\,|\,X_{t}(\omega )=X_{0}(\omega )\}.}"> <semantics> <mrow class="MJX-TeXAtom-ORD"> <mstyle displaystyle="true" scriptlevel="0"> <msub> <mi>τ<!-- τ --></mi> <mrow class="MJX-TeXAtom-ORD"> <mn>0</mn> </mrow> </msub> <mo stretchy="false">(</mo> <mi>ω<!-- ω --></mi> <mo stretchy="false">)</mo> <mo>:=</mo> <mspace width="thinmathspace"></mspace> <mspace width="thinmathspace"></mspace> <mo movablelimits="true" form="prefix">inf</mo> <mo fence="false" stretchy="false">{</mo> <mi>t</mi> <mo>∈<!-- ∈ --></mo> <mi>T</mi> <mspace width="thinmathspace"></mspace> <mrow class="MJX-TeXAtom-ORD"> <mo stretchy="false">|</mo> </mrow> <mspace width="thinmathspace"></mspace> <msub> <mi>X</mi> <mrow class="MJX-TeXAtom-ORD"> <mi>t</mi> </mrow> </msub> <mo stretchy="false">(</mo> <mi>ω<!-- ω --></mi> <mo stretchy="false">)</mo> <mo>=</mo> <msub> <mi>X</mi> <mrow class="MJX-TeXAtom-ORD"> <mn>0</mn> </mrow> </msub> <mo stretchy="false">(</mo> <mi>ω<!-- ω --></mi> <mo stretchy="false">)</mo> <mo fence="false" stretchy="false">}</mo> <mo>.</mo> </mstyle> </mrow> <annotation encoding="application/x-tex">{\displaystyle \tau _{0}(\omega ):=\,\,\inf\{t\in T\,|\,X_{t}(\omega )=X_{0}(\omega )\}.}</annotation> </semantics></math></span></span></dd></dl><h2><span id=".E4.BE.8B.E5.AD.90"></span><span id="例子">例子</span></h2> <ul><li>設<span><span><math xmlns="http://www.w3.org/1998/Math/MathML" alttext="{\displaystyle \left(W_{t}\right)_{t\in \mathbb {R} ^{+}}}"> <semantics> <mrow class="MJX-TeXAtom-ORD"> <mstyle displaystyle="true" scriptlevel="0"> <msub> <mrow> <mo>(</mo> <msub> <mi>W</mi> <mrow class="MJX-TeXAtom-ORD"> <mi>t</mi> </mrow> </msub> <mo>)</mo> </mrow> <mrow class="MJX-TeXAtom-ORD"> <mi>t</mi> <mo>∈<!-- ∈ --></mo> <msup> <mrow class="MJX-TeXAtom-ORD"> <mi mathvariant="double-struck">R</mi> </mrow> <mrow class="MJX-TeXAtom-ORD"> <mo>+</mo> </mrow> </msup> </mrow> </msub> </mstyle> </mrow> <annotation encoding="application/x-tex">{\displaystyle \left(W_{t}\right)_{t\in \mathbb {R} ^{+}}}</annotation> </semantics></math></span></span>為<span><span><math xmlns="http://www.w3.org/1998/Math/MathML" alttext="{\displaystyle \mathbb {R} }"> <semantics> <mrow class="MJX-TeXAtom-ORD"> <mstyle displaystyle="true" scriptlevel="0"> <mrow class="MJX-TeXAtom-ORD"> <mi mathvariant="double-struck">R</mi> </mrow> </mstyle> </mrow> <annotation encoding="application/x-tex">{\displaystyle \mathbb {R} }</annotation> </semantics></math></span></span>上標準的布朗運動過程,則對於任意(實數的)波萊爾可測子集<span><span><math xmlns="http://www.w3.org/1998/Math/MathML" alttext="{\displaystyle A}"> <semantics> <mrow class="MJX-TeXAtom-ORD"> <mstyle displaystyle="true" scriptlevel="0"> <mi>A</mi> </mstyle> </mrow> <annotation encoding="application/x-tex">{\displaystyle A}</annotation> </semantics></math></span></span>,都可以定義首次接觸<span><span><math xmlns="http://www.w3.org/1998/Math/MathML" alttext="{\displaystyle A}"> <semantics> <mrow class="MJX-TeXAtom-ORD"> <mstyle displaystyle="true" scriptlevel="0"> <mi>A</mi> </mstyle> </mrow> <annotation encoding="application/x-tex">{\displaystyle A}</annotation> </semantics></math></span></span>的擊中時<span><span><math xmlns="http://www.w3.org/1998/Math/MathML" alttext="{\displaystyle \tau _{A}^{W}}"> <semantics> <mrow class="MJX-TeXAtom-ORD"> <mstyle displaystyle="true" scriptlevel="0"> <msubsup> <mi>τ<!-- τ --></mi> <mrow class="MJX-TeXAtom-ORD"> <mi>A</mi> </mrow> <mrow class="MJX-TeXAtom-ORD"> <mi>W</mi> </mrow> </msubsup> </mstyle> </mrow> <annotation encoding="application/x-tex">{\displaystyle \tau _{A}^{W}}</annotation> </semantics></math></span></span>,並且可以證明這樣定義的擊中時<span><span><math xmlns="http://www.w3.org/1998/Math/MathML" alttext="{\displaystyle \tau _{A}^{W}}"> <semantics> <mrow class="MJX-TeXAtom-ORD"> <mstyle displaystyle="true" scriptlevel="0"> <msubsup> <mi>τ<!-- τ --></mi> <mrow class="MJX-TeXAtom-ORD"> <mi>A</mi> </mrow> <mrow class="MJX-TeXAtom-ORD"> <mi>W</mi> </mrow> </msubsup> </mstyle> </mrow> <annotation encoding="application/x-tex">{\displaystyle \tau _{A}^{W}}</annotation> </semantics></math></span></span>都是停時。</li></ul><ul><li>如果定義標準布朗運動<span><span><math xmlns="http://www.w3.org/1998/Math/MathML" alttext="{\displaystyle \left(W_{t}\right)_{t\in \mathbb {R} ^{+}}}"> <semantics> <mrow class="MJX-TeXAtom-ORD"> <mstyle displaystyle="true" scriptlevel="0"> <msub> <mrow> <mo>(</mo> <msub> <mi>W</mi> <mrow class="MJX-TeXAtom-ORD"> <mi>t</mi> </mrow> </msub> <mo>)</mo> </mrow> <mrow class="MJX-TeXAtom-ORD"> <mi>t</mi> <mo>∈<!-- ∈ --></mo> <msup> <mrow class="MJX-TeXAtom-ORD"> <mi mathvariant="double-struck">R</mi> </mrow> <mrow class="MJX-TeXAtom-ORD"> <mo>+</mo> </mrow> </msup> </mrow> </msub> </mstyle> </mrow> <annotation encoding="application/x-tex">{\displaystyle \left(W_{t}\right)_{t\in \mathbb {R} ^{+}}}</annotation> </semantics></math></span></span>首次離開區間<span><span><math xmlns="http://www.w3.org/1998/Math/MathML" alttext="{\displaystyle A_{r}=(-r,r)}"> <semantics> <mrow class="MJX-TeXAtom-ORD"> <mstyle displaystyle="true" scriptlevel="0"> <msub> <mi>A</mi> <mrow class="MJX-TeXAtom-ORD"> <mi>r</mi> </mrow> </msub> <mo>=</mo> <mo stretchy="false">(</mo> <mo>−<!-- − --></mo> <mi>r</mi> <mo>,</mo> <mi>r</mi> <mo stretchy="false">)</mo> </mstyle> </mrow> <annotation encoding="application/x-tex">{\displaystyle A_{r}=(-r,r)}</annotation> </semantics></math></span></span>的離時為<span><span><math xmlns="http://www.w3.org/1998/Math/MathML" alttext="{\displaystyle \epsilon _{r}^{W}=\tau _{A_{r}^{c}}^{W}}"> <semantics> <mrow class="MJX-TeXAtom-ORD"> <mstyle displaystyle="true" scriptlevel="0"> <msubsup> <mi>ϵ<!-- ϵ --></mi> <mrow class="MJX-TeXAtom-ORD"> <mi>r</mi> </mrow> <mrow class="MJX-TeXAtom-ORD"> <mi>W</mi> </mrow> </msubsup> <mo>=</mo> <msubsup> <mi>τ<!-- τ --></mi> <mrow class="MJX-TeXAtom-ORD"> <msubsup> <mi>A</mi> <mrow class="MJX-TeXAtom-ORD"> <mi>r</mi> </mrow> <mrow class="MJX-TeXAtom-ORD"> <mi>c</mi> </mrow> </msubsup> </mrow> <mrow class="MJX-TeXAtom-ORD"> <mi>W</mi> </mrow> </msubsup> </mstyle> </mrow> <annotation encoding="application/x-tex">{\displaystyle \epsilon _{r}^{W}=\tau _{A_{r}^{c}}^{W}}</annotation> </semantics></math></span></span>,那麼這個離時也是停時,它的數學期望是:<span><span><math xmlns="http://www.w3.org/1998/Math/MathML" alttext="{\displaystyle \mathbb {E} (\epsilon _{r}^{W})=r^{2}}"> <semantics> <mrow class="MJX-TeXAtom-ORD"> <mstyle displaystyle="true" scriptlevel="0"> <mrow class="MJX-TeXAtom-ORD"> <mi mathvariant="double-struck">E</mi> </mrow> <mo stretchy="false">(</mo> <msubsup> <mi>ϵ<!-- ϵ --></mi> <mrow class="MJX-TeXAtom-ORD"> <mi>r</mi> </mrow> <mrow class="MJX-TeXAtom-ORD"> <mi>W</mi> </mrow> </msubsup> <mo stretchy="false">)</mo> <mo>=</mo> <msup> <mi>r</mi> <mrow class="MJX-TeXAtom-ORD"> <mn>2</mn> </mrow> </msup> </mstyle> </mrow> <annotation encoding="application/x-tex">{\displaystyle \mathbb {E} (\epsilon _{r}^{W})=r^{2}}</annotation> </semantics></math></span></span>,變異數是<span><span><math xmlns="http://www.w3.org/1998/Math/MathML" alttext="{\displaystyle \operatorname {Var} (\epsilon _{r}^{W})={\frac {2}{3}}r^{4}.}"> <semantics> <mrow class="MJX-TeXAtom-ORD"> <mstyle displaystyle="true" scriptlevel="0"> <mi>Var</mi> <mo>⁡<!-- ⁡ --></mo> <mo stretchy="false">(</mo> <msubsup> <mi>ϵ<!-- ϵ --></mi> <mrow class="MJX-TeXAtom-ORD"> <mi>r</mi> </mrow> <mrow class="MJX-TeXAtom-ORD"> <mi>W</mi> </mrow> </msubsup> <mo stretchy="false">)</mo> <mo>=</mo> <mrow class="MJX-TeXAtom-ORD"> <mfrac> <mn>2</mn> <mn>3</mn> </mfrac> </mrow> <msup> <mi>r</mi> <mrow class="MJX-TeXAtom-ORD"> <mn>4</mn> </mrow> </msup> <mo>.</mo> </mstyle> </mrow> <annotation encoding="application/x-tex">{\displaystyle \operatorname {Var} (\epsilon _{r}^{W})={\frac {2}{3}}r^{4}.}</annotation> </semantics></math></span></span></li></ul><h2><span id=".E9.A6.96.E5.8F.91.E5.AE.9A.E7.90.86"></span><span id="首发定理">首發定理</span></h2> <p>對於給定的機率空間,隨機過程首次進入狀態空間中的一個可測子集<span><span><math xmlns="http://www.w3.org/1998/Math/MathML" alttext="{\displaystyle F}"> <semantics> <mrow class="MJX-TeXAtom-ORD"> <mstyle displaystyle="true" scriptlevel="0"> <mi>F</mi> </mstyle> </mrow> <annotation encoding="application/x-tex">{\displaystyle F}</annotation> </semantics></math></span></span>的擊中時也稱為<span><span><math xmlns="http://www.w3.org/1998/Math/MathML" alttext="{\displaystyle F}"> <semantics> <mrow class="MJX-TeXAtom-ORD"> <mstyle displaystyle="true" scriptlevel="0"> <mi>F</mi> </mstyle> </mrow> <annotation encoding="application/x-tex">{\displaystyle F}</annotation> </semantics></math></span></span>的首發時間(<span lang="fr">début</span>)。首發定理說明,如果隨機過程是循序可測的,那麼可測子集的首發時間一定是停時。循序可測過程包括所有的左連續適應過程和右連續適應過程。首發定理的證明用到了解析集的性質。首發定理需要機率空間是完全機率空間。 </p><p>首發定理的逆定理指出,所有定義在某個實數時間軸的濾波上的停時,都能表示為某個狀態空間子集的擊中時。特別地,存在一個適應的不增隨機過程,其路徑幾乎總是左極限右連續,並且取值為0或1,使得子集<span><span><math xmlns="http://www.w3.org/1998/Math/MathML" alttext="{\displaystyle \{0\}}"> <semantics> <mrow class="MJX-TeXAtom-ORD"> <mstyle displaystyle="true" scriptlevel="0"> <mo fence="false" stretchy="false">{</mo> <mn>0</mn> <mo fence="false" stretchy="false">}</mo> </mstyle> </mrow> <annotation encoding="application/x-tex">{\displaystyle \{0\}}</annotation> </semantics></math></span></span>的擊中時就是對應的停時。 </p> <h2><span id=".E5.8F.82.E8.A7.81"></span><span id="参见">參見</span></h2> <ul><li>停時</li></ul><h2><span id=".E5.8F.82.E8.80.83.E6.9D.A5.E6.BA.90"></span><span id="参考来源">參考來源</span></h2> <ul><li><cite class="citation journal">Fischer, Tom. On simple representations of stopping times and stopping time sigma-algebras. Statistics and Probability Letters. 2013, <b>83</b> (1): 345–349. <span title="數位物件識別號">doi:10.1016/j.spl.2012.09.024</span>.</cite><span title="ctx_ver=Z39.88-2004&amp;rfr_id=info%3Asid%2Fzh.wikipedia.org%3A%E5%87%BB%E4%B8%AD%E6%97%B6&amp;rft.atitle=On+simple+representations+of+stopping+times+and+stopping+time+sigma-algebras&amp;rft.aufirst=Tom&amp;rft.aulast=Fischer&amp;rft.date=2013&amp;rft.genre=article&amp;rft.issue=1&amp;rft.jtitle=Statistics+and+Probability+Letters&amp;rft.pages=345-349&amp;rft.volume=83&amp;rft_id=http%3A%2F%2Fdx.doi.org%2F10.1016%2Fj.spl.2012.09.024&amp;rft_id=info%3Adoi%2F10.1016%2Fj.spl.2012.09.024&amp;rft_val_fmt=info%3Aofi%2Ffmt%3Akev%3Amtx%3Ajournal"><span> </span></span></li></ul><ul><li><cite class="citation book">Øksendal, Bernt K. Stochastic Differential Equations: An Introduction with Applications Sixth edition. Berlin: Springer. 2003. <span title="國際標準書號">ISBN</span> 3-540-04758-1.</cite><span title="ctx_ver=Z39.88-2004&amp;rfr_id=info%3Asid%2Fzh.wikipedia.org%3A%E5%87%BB%E4%B8%AD%E6%97%B6&amp;rft.aufirst=Bernt+K.&amp;rft.aulast=%C3%98ksendal&amp;rft.btitle=Stochastic+Differential+Equations%3A+An+Introduction+with+Applications&amp;rft.date=2003&amp;rft.edition=Sixth+edition&amp;rft.genre=book&amp;rft.isbn=3-540-04758-1&amp;rft.place=Berlin&amp;rft.pub=Springer&amp;rft_val_fmt=info%3Aofi%2Ffmt%3Akev%3Amtx%3Abook"><span> </span></span><span> 引文格式1維護:冗餘文本 (link)</span></li></ul>
**擊中時**也稱為**命中時**、**首中時**,是數學中隨機過程研究裡出現的一個概念,表示一個隨機過程首次接觸到狀態空間的某個子集的時間。在特定的例子中,也會被稱為**離時**(**脫離時間**)或**回時**(**首次迴歸時間**)。 ## 定義 設 $T$ 是一個有序的指標集,比如說是自然數的集合 $\mathbb {N} $ 、非負實數集 $\mathbb {R} ^{+}=[0,+\infty )$ 或者是這兩者的子集。 $T$ 中的一個元素 $t\in T$ 可以被認為是一種記錄時間的方式(離散或連續型)。給定一個機率空間 $(\Omega ,{\mathcal {F}},\mathbb {P} )$ ,一個可測狀態空間 $S$ ,設 $X:\,\,\Omega \times T\rightarrow S=\left(X_{t}\right)_{t\in T}$ 為一個隨機過程,並設 $A$ 為 $S$ 中的一個可測子集。那麼,隨機過程 $\left(X_{t}\right)_{t\in T}$ 首次接觸子集 $A$ 的擊中時定義為以下的隨機變數:155:   : $\tau _{A}\Omega \longrightarrow {\overline {T}}$   : $\tau _{A}(\omega ):=\,\,\inf\{t\in T\,|\,X_{t}(\omega )\in A\}.$ 同樣,可以定義 $\left(X_{t}\right)_{t\in T}$ 首次離開子集 $A$ 的離時:   : $\epsilon _{A}(\omega ):=\,\,\inf\{t\in T\,|\,X_{t}(\omega )\notin A\}=\,\inf\{t\in T\,|\,X_{t}(\omega )\in A^{c}\}=\tau _{A^{c}}.$ 可以看出離時實際上也是擊中時的一種,表示首次接觸到要研究的子集的補集的時間。很多時候,離時也會記為 $\tau _{A}$ ,和擊中時一樣。 另外一種擊中時是 $\left(X_{t}\right)_{t\in T}$ 後首次回到出發點 $\{X_{0}(\omega )\}$ 的擊中時,稱為回時或首次迴歸時間:   : $\tau _{0}(\omega ):=\,\,\inf\{t\in T\,|\,X_{t}(\omega )=X_{0}(\omega )\}.$ ## 例子 * 設 $\left(W_{t}\right)_{t\in \mathbb {R} ^{+}}$ 為 $\mathbb {R} $ 上標準的布朗運動過程,則對於任意(實數的)波萊爾可測子集 $A$ ,都可以定義首次接觸 $A$ 的擊中時 $\tau _{A}^{W}$ ,並且可以證明這樣定義的擊中時 $\tau _{A}^{W}$ 都是停時。 * 如果定義標準布朗運動 $\left(W_{t}\right)_{t\in \mathbb {R} ^{+}}$ 首次離開區間 $A_{r}=(-r,r)$ 的離時為 $\epsilon _{r}^{W}=\tau _{A_{r}^{c}}^{W}$ ,那麼這個離時也是停時,它的數學期望是: $\mathbb {E} (\epsilon _{r}^{W})=r^{2}$ ,變異數是 $\operatorname {Var} (\epsilon _{r}^{W})={\frac {2}{3}}r^{4}.$ ## 首發定理 對於給定的機率空間,隨機過程首次進入狀態空間中的一個可測子集 $F$ 的擊中時也稱為 $F$ 的首發時間(début)。首發定理說明,如果隨機過程是循序可測的,那麼可測子集的首發時間一定是停時。循序可測過程包括所有的左連續適應過程和右連續適應過程。首發定理的證明用到了解析集的性質。首發定理需要機率空間是完全機率空間。 首發定理的逆定理指出,所有定義在某個實數時間軸的濾波上的停時,都能表示為某個狀態空間子集的擊中時。特別地,存在一個適應的不增隨機過程,其路徑幾乎總是左極限右連續,並且取值為 0 或 1,使得子集 $\{0\}$ 的擊中時就是對應的停時。 ## 參見 * 停時 ## 參考來源 * Fischer, Tom. On simple representations of stopping times and stopping time sigma-algebras. Statistics and Probability Letters. 2013, **83** (1): 345–349. doi:10.1016/j.spl.2012.09.024. * Øksendal, Bernt K. Stochastic Differential Equations: An Introduction with Applications Sixth edition. Berlin: Springer. 2003. ISBN 3-540-04758-1.  引文格式 1 維護:冗餘文本 (link)
null
4,675
2023-04-30T00:10:37Z
67,807,385
命中时
3,751,018
<p><b>天主教馬里亞納總教區</b>(拉丁語:<span lang="la">Archidioecesis Marianensis</span>、葡萄牙語:<span lang="pt">Arquidiocese de Mariana</span>)是羅馬天主教在巴西的一個教省總教區,下轄三個教區。 </p><p>1745年12月6日成立教區,1906年5月1日升為總教區。</p><p>總教區包括米納斯吉拉斯州中南部七十九市,2004年有教友924,266人,佔轄區總人口84.1%。教區下轄122個堂區,有204名司鐸。現任教區總主教為熱拉爾多·利里奧·羅恰。 </p> <h2><span id=".E5.8F.83.E8.80.83.E8.B3.87.E6.96.99"></span><span id="參考資料">參考資料</span></h2>
**天主教馬里亞納總教區**(拉丁語:Archidioecesis Marianensis、葡萄牙語:Arquidiocese de Mariana)是羅馬天主教在巴西的一個教省總教區,下轄三個教區。 1745 年 12 月 6 日成立教區,1906 年 5 月 1 日升為總教區。 總教區包括米納斯吉拉斯州中南部七十九市,2004 年有教友 924,266 人,佔轄區總人口 84.1%。教區下轄 122 個堂區,有 204 名司鐸。現任教區總主教為熱拉爾多・利里奧・羅恰。 ## 參考資料
null
1,550
2023-04-16T12:28:19Z
57,483,173
天主教馬里亞納總教區
2,997,052
<p><b>朱慶琪</b>是一位台灣女性物理學家,現任教於國立中央大學物理系。以開發物理教學相關演示實驗聞名。 </p> <h2><span id=".E7.94.9F.E5.B9.B3"></span><span id="生平">生平</span></h2> <p>生於桃園縣,小學時與家人遷往台北。臺北市立中山女子高級中學畢業後於1988年獲得東吳大學物理系學士學位,之後分別於1990年和1998年在國立中央大學物理與天文研究所(該研究所已分拆為天文研究所和物理學系碩士班、博士班 )獲得碩士、博士學位。之後曾在星雲電腦股份公司任職,現於國立中央大學物理系專任教職,並兼任國立中央大學科學教育中心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主任。 兼任中華民國物理教育學會第二十六、二十七屆理事(2010/09~2014/08)、二十八屆常務理事(2014/09~2016/08)、二十九屆常務理事兼副理事長(2016/09~2018/08)。 </p> <h2><span id=".E7.A0.94.E7.A9.B6"></span><span id="研究">研究</span></h2> <ul><li>原分子物理、物理教學。</li></ul><h2><span id=".E7.89.A9.E7.90.86.E6.95.99.E5.AD.B8"></span><span id="物理教學">物理教學</span></h2> <p>朱慶琪致力於各種物理教學相關演示實驗的創作,並且所有已完成的實驗都可以在她主持的實驗室網站中看到。她並且是「假日科學廣場」科學推廣計畫主持人。 </p> <h2><span id=".E5.8F.83.E8.80.83.E8.B3.87.E6.96.99"></span><span id="參考資料">參考資料</span></h2> <h2><span id=".E5.A4.96.E9.83.A8.E9.80.A3.E7.B5.90"></span><span id="外部連結">外部連結</span></h2> <ul><li>物理演示實驗室</li> <li>中央大學物理系朱慶琪網頁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li> <li>物理系朱慶琪老師:從生活中探索物理</li> <li>國立中央大學物理演示實驗室網頁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li> <li>難以歸納的物理類別-朱慶琪/劉世南、林千琪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國立臺灣科學教育館,《科學研習》,2012年8月</li></ul>
**朱慶琪**是一位台灣女性物理學家,現任教於國立中央大學物理系。以開發物理教學相關演示實驗聞名。 ## 生平 生於桃園縣,小學時與家人遷往台北。臺北市立中山女子高級中學畢業後於 1988 年獲得東吳大學物理系學士學位,之後分別於 1990 年和 1998 年在國立中央大學物理與天文研究所(該研究所已分拆為天文研究所和物理學系碩士班、博士班 )獲得碩士、博士學位。之後曾在星雲電腦股份公司任職,現於國立中央大學物理系專任教職,並兼任國立中央大學科學教育中心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主任。 兼任中華民國物理教育學會第二十六、二十七屆理事 (2010/09~2014/08)、二十八屆常務理事 (2014/09~2016/08)、二十九屆常務理事兼副理事長 (2016/09~2018/08)。 ## 研究 * 原分子物理、物理教學。 ## 物理教學 朱慶琪致力於各種物理教學相關演示實驗的創作,並且所有已完成的實驗都可以在她主持的實驗室網站中看到。她並且是「假日科學廣場」科學推廣計畫主持人。 ## 參考資料 ## 外部連結 * 物理演示實驗室 * 中央大學物理系朱慶琪網頁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物理系朱慶琪老師:從生活中探索物理 * 國立中央大學物理演示實驗室網頁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難以歸納的物理類別-朱慶琪/劉世南、林千琪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國立臺灣科學教育館,《科學研習》,2012 年 8 月
null
6,982
2023-04-16T12:25:59Z
74,970,737
朱慶琪
5,583,116
<p><b>安德肋·里卡爾迪</b>(Andrea Riccardi,1950年1月16日<span title="Template:BLP editintro">—</span>)出生於羅馬,是一位義大利歷史學家、政治家,天主教平信徒團體聖艾智德團體的創始人。 </p> <h2><span id=".E7.94.9F.E5.B9.B3"></span><span id="生平">生平</span></h2> <p>自2011年11月16日,里卡爾迪出任蒙蒂內閣的社會融合部不管部長</p><p>1999年,他獲得了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費利克斯·烏弗埃-博瓦尼和平獎。他還任教於羅馬大學和巴里大學。 </p><p>安德肋·里卡爾迪也是席哈克基金會榮譽委員會委員,基金會由法國前總統雅克·席哈克創立於2008年,旨在促進世界和平。自2013年1月4日到2013年5月16日裡卡爾迪擔任中間派政黨公民選擇主席。 </p> <h2><span id=".E5.8F.82.E8.80.83"></span><span id="参考">參考</span></h2> <ul><li>Time Magazine Profile of Andrea Riccardi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li></ul><!-- NewPP limit report Parsed by mw2397 Cached time: 20230505055029 Cache expiry: 1814400 Reduced expiry: false Complications: [] CPU time usage: 0.244 seconds Real time usage: 0.385 seconds Preprocessor visited node count: 3046/1000000 Post‐expand include size: 67318/2097152 bytes Template argument size: 7680/2097152 bytes Highest expansion depth: 11/100 Expensive parser function count: 21/500 Unstrip recursion depth: 0/20 Unstrip post‐expand size: 5604/5000000 bytes Lua time usage: 0.089/10.000 seconds Lua memory usage: 3890160/52428800 bytes Number of Wikibase entities loaded: 1/400 --><!-- Transclusion expansion time report (%,ms,calls,template) 100.00% 248.716 1 -total 29.28% 72.825 1 Template:Authority_control 25.25% 62.803 1 Template:Reflist 22.23% 55.280 4 Template:Cite_web 21.35% 53.103 1 Template:查理曼奖 20.43% 50.820 1 Template:Navbox 12.98% 32.293 62 Template:Nowrap 8.55% 21.258 1 Template:Bd 4.89% 12.161 1 Template:Le 4.65% 11.562 72 Template:Smaller -->
**安德肋・里卡爾迪**(Andrea Riccardi,1950 年 1 月 16 日 —)出生於羅馬,是一位義大利歷史學家、政治家,天主教平信徒團體聖艾智德團體的創始人。 ## 生平 自 2011 年 11 月 16 日,里卡爾迪出任蒙蒂內閣的社會融合部不管部長 1999 年,他獲得了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費利克斯・烏弗埃 - 博瓦尼和平獎。他還任教於羅馬大學和巴里大學。 安德肋・里卡爾迪也是席哈克基金會榮譽委員會委員,基金會由法國前總統雅克・席哈克創立於 2008 年,旨在促進世界和平。自 2013 年 1 月 4 日到 2013 年 5 月 16 日裡卡爾迪擔任中間派政黨公民選擇主席。 ## 參考 * Time Magazine Profile of Andrea Riccardi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null
3,148
2023-04-24T22:24:11Z
67,574,658
安德肋·里卡爾迪
7,841,437
<p><b>草地生態系統</b>(grassland),是以草本植物為主,可為野生動物提供生存場所的一系列生態系統的泛稱。 </p> <h2><span id=".E7.B1.BB.E5.9E.8B"></span><span id="类型">類型</span></h2> <p>草地生態系統包括草原、莽原等。還有由草叢為主要成分的乾熱河谷灌草叢生境。按群落分,又可分為草原群落、草甸和草叢。,並成為令大量美洲國家與地區頭疼的入侵物種;白羊草則可在半濕潤區的溫帶草甸中滋生草叢,成為森林草原間奇特的物種。但總體來說,草甸分布於更加寒冷的地區,例如,中國的草甸和草叢大致以長城為界。 </p><p>高山草原及高山草甸屬高山稀疏植被生態系統,均以多年生高寒草本植物為主,二者即不屬於草原也不屬於草甸,在分類上可算作草本型凍原的一種情形但由於更高海拔的高山苔原有所區別。 </p> <h2><span id=".E5.BD.A2.E6.88.90.E6.9D.A1.E4.BB.B6"></span><span id="形成条件">形成條件</span></h2> <p>草地生態系統由大氣、土壤、生物等共同作用形成。其中,大氣溫度、降水量占主導地位。 </p> <h3><span id=".E8.8E.BD.E5.8E.9F"></span><span id="莽原">莽原</span></h3> <p>發生於南、北半球副熱帶高壓的兩側,環繞熱帶沙漠而分布,代表地區為北非撒哈拉沙漠的外緣、西南亞洲、北美西南部及南半球的澳洲。其位向赤道一方者,夏季與熱帶莽原氣候(Tropical Savanna Climate,Aw)相接,降雨量集中夏季,屬於夏雨型熱帶草原(BShw)。位向極地一方者,冬期因西風帶南移,與地中海型氣候相連,降雨偏集在冬期,為冬雨型熱帶草原(BShs)。 </p> <h2><span id=".E4.B8.96.E7.95.8C.E5.90.84.E5.9C.B0.E7.9A.84.E8.8D.89.E5.9C.B0.E7.94.9F.E6.80.81.E7.B3.BB.E7.BB.9F"></span><span id="世界各地的草地生态系统">世界各地的草地生態系統</span></h2> <h3><span id=".E9.AB.98.E5.B1.B1.E8.8D.89.E7.94.B8"></span><span id="高山草甸">高山草甸</span></h3> <p>灑犁哥是安第斯山高原上的森林草甸草原凍原系統。 </p><p>青藏高原的高山草原中也有草甸分布。 </p> <h3><span id=".E8.8D.89.E7.94.B8"></span><span id="草甸">草甸</span></h3> <h3><span id=".E8.8D.89.E5.8E.9F"></span><span id="草原">草原</span></h3> <h3><span id=".E8.8E.BD.E5.8E.9F_2"></span><span id="莽原_2">莽原</span></h3> <h3><span id=".E5.B9.B2.E7.83.AD.E6.B2.B3.E8.B0.B7"></span><span id="干热河谷">乾熱河谷</span></h3> <h2><span id=".E5.8F.82.E8.80.83.E8.B5.84.E6.96.99"></span><span id="参考资料">參考資料</span></h2> <!-- NewPP limit report Parsed by mw1402 Cached time: 20230505153148 Cache expiry: 1814400 Reduced expiry: false Complications: [show‐toc] CPU time usage: 0.112 seconds Real time usage: 0.151 seconds Preprocessor visited node count: 161/1000000 Post‐expand include size: 7228/2097152 bytes Template argument size: 0/2097152 bytes Highest expansion depth: 5/100 Expensive parser function count: 6/500 Unstrip recursion depth: 0/20 Unstrip post‐expand size: 2381/5000000 bytes Lua time usage: 0.050/10.000 seconds Lua memory usage: 2649118/52428800 bytes Number of Wikibase entities loaded: 1/400 --><!-- Transclusion expansion time report (%,ms,calls,template) 100.00% 99.875 1 -total 47.73% 47.675 1 Template:Authority_control 46.27% 46.211 1 Template:Cite_web 3.60% 3.592 1 Template:Cite_journal -->
**草地生態系統**(grassland),是以草本植物為主,可為野生動物提供生存場所的一系列生態系統的泛稱。 ## 類型 草地生態系統包括草原、莽原等。還有由草叢為主要成分的乾熱河谷灌草叢生境。按群落分,又可分為草原群落、草甸和草叢。,並成為令大量美洲國家與地區頭疼的入侵物種;白羊草則可在半濕潤區的溫帶草甸中滋生草叢,成為森林草原間奇特的物種。但總體來說,草甸分布於更加寒冷的地區,例如,中國的草甸和草叢大致以長城為界。 高山草原及高山草甸屬高山稀疏植被生態系統,均以多年生高寒草本植物為主,二者即不屬於草原也不屬於草甸,在分類上可算作草本型凍原的一種情形但由於更高海拔的高山苔原有所區別。 ## 形成條件 草地生態系統由大氣、土壤、生物等共同作用形成。其中,大氣溫度、降水量占主導地位。 ### 莽原 發生於南、北半球副熱帶高壓的兩側,環繞熱帶沙漠而分布,代表地區為北非撒哈拉沙漠的外緣、西南亞洲、北美西南部及南半球的澳洲。其位向赤道一方者,夏季與熱帶莽原氣候(Tropical Savanna Climate,Aw)相接,降雨量集中夏季,屬於夏雨型熱帶草原(BShw)。位向極地一方者,冬期因西風帶南移,與地中海型氣候相連,降雨偏集在冬期,為冬雨型熱帶草原(BShs)。 ## 世界各地的草地生態系統 ### 高山草甸 灑犁哥是安第斯山高原上的森林草甸草原凍原系統。 青藏高原的高山草原中也有草甸分布。 ### 草甸 ### 草原 ### 莽原 ### 乾熱河谷 ## 參考資料
null
2,990
2023-04-29T01:10:58Z
73,938,330
草地生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