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id
int64 7.62k
8.35M
| html
stringlengths 0
402k
| markdown
stringlengths 0
43.7k
| coordinate
dict | length
int64 146
152k
| touched
stringlengths 20
20
| lastrevid
int64 19.5M
77.1M
| original_title
stringlengths 1
38
|
---|---|---|---|---|---|---|---|
5,483,487 | <p><span></span>
</p><p><b>皮德斯塔夫基</b>(烏克蘭語:<span lang="uk">Підставки</span>),是烏克蘭的村落,位於該國西部利沃夫州,由布斯克區負責管轄,面積0.15平方公里,海拔高度235米,2001年人口200,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1,351.35人。
</p>
<h2><span id=".E5.8F.83.E8.80.83.E8.B3.87.E6.96.99"></span><span id="參考資料">參考資料</span></h2>
<ul><li>Довідник поштових індексів України. Львівська область. Буський район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li>
<li>Погода в селі Підставки(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li></ul><p><br></p> | **皮德斯塔夫基**(烏克蘭語:Підставки),是烏克蘭的村落,位於該國西部利沃夫州,由布斯克區負責管轄,面積 0.15 平方公里,海拔高度 235 米,2001 年人口 200,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 1,351.35 人。
## 參考資料
* Довідник поштових індексів України. Львівська область. Буський район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Погода в селі Підставки(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
"globe": "earth",
"lat": 50.03416667,
"lon": 24.72194444
} | 870 | 2023-04-16T12:30:34Z | 69,738,658 | 皮德斯塔夫基_(布斯克區) |
1,367,180 | <p><b>褚伯秀</b>(?—?),又名<b>師秀</b>,字<b>雪巘</b>(一說號<b>雪巘</b>),宋朝錢塘人。師承范應元。是道教重玄哲學的重要人物。
</p>
<h2><span id=".E7.B0.A1.E4.BB.8B"></span><span id="簡介">簡介</span></h2>
<p>1246年,西蜀道士范應元在臨安道觀講莊子,褚伯秀遂拜於門下從他學習,得契《莊子》。
</p><p>著有一百零六卷的《南華真經義海纂微》,成書於南宋末年,是眾多《莊子》註解中有獨到見解的一部。
</p><p>元滅宋後,宣撫尤平章聞名欲見之,不與交接。事見《宋季忠義錄》卷一四、《武林玄妙觀志》卷二。
</p>
<h2><span id=".E5.8F.82.E8.80.83"></span><span id="参考">參考</span></h2>
<ul><li>《宋季忠義錄》卷一四</li>
<li>《武林玄妙觀志》卷二</li></ul> | **褚伯秀**(?—?),又名**師秀**,字**雪巘**(一說號**雪巘**),宋朝錢塘人。師承范應元。是道教重玄哲學的重要人物。
## 簡介
1246 年,西蜀道士范應元在臨安道觀講莊子,褚伯秀遂拜於門下從他學習,得契《莊子》。
著有一百零六卷的《南華真經義海纂微》,成書於南宋末年,是眾多《莊子》註解中有獨到見解的一部。
元滅宋後,宣撫尤平章聞名欲見之,不與交接。事見《宋季忠義錄》卷一四、《武林玄妙觀志》卷二。
## 參考
* 《宋季忠義錄》卷一四
* 《武林玄妙觀志》卷二 | null | 766 | 2023-04-16T12:15:10Z | 68,709,624 | 褚伯秀 |
1,373,684 | <p><b>五式中戰車Chi-Ri</b>(日語:<span lang="ja"><b>五式中戦車 チリ</b></span>)是大日本帝國陸軍於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期所研製的一種中型戰車,其比當時日本擁有的最先進中戰車——四式中戰車更重、戰鬥力更強。
</p>
<h2><span id=".E6.AD.B7.E5.8F.B2.E8.88.87.E7.99.BC.E5.B1.95"></span><span id="歷史與發展">歷史與發展</span></h2>
<p>五式中戰車的原型車於1945年5月完成,該車並未有武裝。此項目很快地因為人力短缺與資源不足而被棄置,改將資源集中於較為小型和實際的四式中戰車。如同其他許多日本在大戰後期所開發的武器,因為缺乏原料而無法生產,以及因為盟軍的猛烈轟炸嚴重妨礙而遲遲無法脫離原型階段。
</p>
<h2><span id=".E8.A8.AD.E8.A8.88"></span><span id="設計">設計</span></h2>
<p>五式中戰車有著四式戰車的加長型底盤,有8個路輪而非四式的7個。使用的是日本的通用履帶、前部驅動輪與後部惰輪的設計。五式戰車也有著斜面裝甲,車前裝甲最大厚度為75公釐。
</p><p>五式戰車起初設計是以柴油引擎為動力,但直到戰爭結束前尚未開發出足夠動力的引擎,因此將陸軍淘汰的九八式俯衝轟炸機的<span data-orig-title="Ha-9發動機" data-lang-code="ja" data-lang-name="日語" data-foreign-title="ハ9 (エンジン)"><span>Ha-9II乙型發動機</span></span>備料改裝成戰車用,並安裝車輛用變速裝置;Ha-9發動機為德國<span data-orig-title="BMW VI引擎" data-lang-code="en" data-lang-name="英語" data-foreign-title="BMW VI"><span>BMW VI引擎</span></span>技術轉移給川崎重工生產之型號,蘇聯的於1930年代初期生產的BT-7輕戰車、T-28坦克、T-35重型坦克之M-17發動機也是以BMW系V型汽缸空用發動機轉用而成。然而測試時,空中標準最大出力800匹馬力的川崎九八式ハ9-II乙引擎,在戰車上的出力卻僅有550匹馬力。
</p><p>引擎室的設計仿造M3輕戰車,引擎室的上方與尾部下方設置可開式大型倉蓋,可以簡單的將引擎吊出節省後勤壓力。
</p><p>武裝方面,原本預計要裝載<span data-orig-title="九九式 88mm L45 防空砲" data-lang-code="ja" data-lang-name="日語" data-foreign-title="九九式八糎高射砲"><span>九九式 88mm L45 防空砲</span></span>但該炮產能極低。於是決定裝載與四式戰車相同的五式戰車砲 75mm L56.4(以四式7.5公分高射炮改良而成),並搭配半自動裝填系統降低成員負擔但是最終還是沒有自動裝填系統。該炮的穿甲彈穿透力據陸上自衛隊幹部學校戰史教官室的二戰時近衛第3師團資料表明是一公里100公釐。。此外並打算量產版本改次要武裝為一門副砲——<span data-orig-title="一式37公釐戰車砲" data-lang-code="ja" data-lang-name="日語" data-foreign-title="一式三十七粍戦車砲"><span>一式37公釐戰車砲</span></span>和一具同軸九七式車載重機槍,後者主要用來對付步兵的近距離接戰。
</p>
<h2><span id=".E6.88.B0.E9.AC.A5.E8.A8.98.E9.8C.84"></span><span id="戰鬥記錄">戰鬥記錄</span></h2>
<p>如同四式中戰車,五式戰車也是被預計作為本土決戰的最後防禦武器來對付盟軍的登陸。陸軍將領計畫將五式戰車編入大型的裝甲師單位中,把入侵者趕回海裡,但直到終戰時,仍沒有一輛五式戰車被完整的生產出來(仍在等待配裝主砲)。
</p><p>唯一的原型車和四式中戰車的樣車一同被美軍所繳獲,但其後下落不明。一說在戰後由船運往亞伯丁實驗場時遇到颱風,為了船隻安全拋入海中。另有一說是在韓戰爆發時因為鋼鐵不足,被報廢當做鋼鐵材來來源使用。
</p>
<h2><span id=".E8.A1.8D.E7.94.9F.E5.9E.8B"></span><span id="衍生型">衍生型</span></h2>
<ul><li>ホリ驅逐戰車(<span data-orig-title="試製五式砲戦車" data-lang-code="ja" data-lang-name="日語" data-foreign-title="試製五式砲戦車"><span>試製五式砲戦車</span></span>):ホリ驅逐戰車是五式戰車另一種更具威力的型號,其裝備了105公釐的火砲來取代原先的75公釐砲。這種構想可能是取自於德國的獵虎式驅逐戰車。此車並未有任何原型車出世,僅為一個設計概念。部分戰爭題材遊戲如《戰爭雷霆》有模擬該車實際出擊的情形。</li></ul><h2><span id=".E8.B3.87.E6.96.99.E4.BE.86.E6.BA.90"></span><span id="資料來源">資料來源</span></h2>
<h2><span id=".E5.8F.83.E8.80.83.E6.9B.B8.E7.9B.AE"></span><span id="參考書目">參考書目</span></h2>
<h2><span id=".E5.A4.96.E9.83.A8.E9.80.A3.E7.B5.90"></span><span id="外部連結">外部連結</span></h2>
<link rel="mw-deduplicated-inline-style" href="mw-data:TemplateStyles:r76097801">
<!--
NewPP limit report
Parsed by mw2304
Cached time: 20230504233523
Cache expiry: 1814400
Reduced expiry: false
Complications: [show‐toc]
CPU time usage: 0.311 seconds
Real time usage: 0.492 seconds
Preprocessor visited node count: 1695/1000000
Post‐expand include size: 65336/2097152 bytes
Template argument size: 2072/2097152 bytes
Highest expansion depth: 12/100
Expensive parser function count: 7/500
Unstrip recursion depth: 0/20
Unstrip post‐expand size: 6327/5000000 bytes
Lua time usage: 0.156/10.000 seconds
Lua memory usage: 19635724/52428800 bytes
Number of Wikibase entities loaded: 0/400
--><!--
Transclusion expansion time report (%,ms,calls,template)
100.00% 355.874 1 -total
28.42% 101.129 1 Template:Lang-ja
15.57% 55.418 1 Template:Reflist
13.80% 49.096 3 Template:Cite_web
13.56% 48.259 1 Template:Infobox_Weapon
12.59% 44.793 1 Template:NoteTA
12.07% 42.943 1 Template:Infobox
7.76% 27.623 3 Template:Fixbunching
5.82% 20.703 1 Template:WWIIJapaneseAFVs
4.97% 17.691 3 Template:Link-ja
--> | **五式中戰車 Chi-Ri**(日語:**五式中戦車 チリ**)是大日本帝國陸軍於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期所研製的一種中型戰車,其比當時日本擁有的最先進中戰車 —— 四式中戰車更重、戰鬥力更強。
## 歷史與發展
五式中戰車的原型車於 1945 年 5 月完成,該車並未有武裝。此項目很快地因為人力短缺與資源不足而被棄置,改將資源集中於較為小型和實際的四式中戰車。如同其他許多日本在大戰後期所開發的武器,因為缺乏原料而無法生產,以及因為盟軍的猛烈轟炸嚴重妨礙而遲遲無法脫離原型階段。
## 設計
五式中戰車有著四式戰車的加長型底盤,有 8 個路輪而非四式的 7 個。使用的是日本的通用履帶、前部驅動輪與後部惰輪的設計。五式戰車也有著斜面裝甲,車前裝甲最大厚度為 75 公釐。
五式戰車起初設計是以柴油引擎為動力,但直到戰爭結束前尚未開發出足夠動力的引擎,因此將陸軍淘汰的九八式俯衝轟炸機的 Ha-9II 乙型發動機備料改裝成戰車用,並安裝車輛用變速裝置;Ha-9 發動機為德國 BMW VI 引擎技術轉移給川崎重工生產之型號,蘇聯的於 1930 年代初期生產的 BT-7 輕戰車、T-28 坦克、T-35 重型坦克之 M-17 發動機也是以 BMW 系 V 型汽缸空用發動機轉用而成。然而測試時,空中標準最大出力 800 匹馬力的川崎九八式ハ 9-II 乙引擎,在戰車上的出力卻僅有 550 匹馬力。
引擎室的設計仿造 M3 輕戰車,引擎室的上方與尾部下方設置可開式大型倉蓋,可以簡單的將引擎吊出節省後勤壓力。
武裝方面,原本預計要裝載九九式 88mm L45 防空砲但該炮產能極低。於是決定裝載與四式戰車相同的五式戰車砲 75mm L56.4(以四式 7.5 公分高射炮改良而成),並搭配半自動裝填系統降低成員負擔但是最終還是沒有自動裝填系統。該炮的穿甲彈穿透力據陸上自衛隊幹部學校戰史教官室的二戰時近衛第 3 師團資料表明是一公里 100 公釐。。此外並打算量產版本改次要武裝為一門副砲 —— 一式 37 公釐戰車砲和一具同軸九七式車載重機槍,後者主要用來對付步兵的近距離接戰。
## 戰鬥記錄
如同四式中戰車,五式戰車也是被預計作為本土決戰的最後防禦武器來對付盟軍的登陸。陸軍將領計畫將五式戰車編入大型的裝甲師單位中,把入侵者趕回海裡,但直到終戰時,仍沒有一輛五式戰車被完整的生產出來(仍在等待配裝主砲)。
唯一的原型車和四式中戰車的樣車一同被美軍所繳獲,但其後下落不明。一說在戰後由船運往亞伯丁實驗場時遇到颱風,為了船隻安全拋入海中。另有一說是在韓戰爆發時因為鋼鐵不足,被報廢當做鋼鐵材來來源使用。
## 衍生型
* ホリ驅逐戰車(試製五式砲戦車):ホリ驅逐戰車是五式戰車另一種更具威力的型號,其裝備了 105 公釐的火砲來取代原先的 75 公釐砲。這種構想可能是取自於德國的獵虎式驅逐戰車。此車並未有任何原型車出世,僅為一個設計概念。部分戰爭題材遊戲如《戰爭雷霆》有模擬該車實際出擊的情形。
## 資料來源
## 參考書目
## 外部連結 | null | 6,771 | 2023-05-02T13:26:08Z | 72,381,472 | 五式中戰車 |
203,996 | <p class="mw-empty-elt">
</p>
<p><b>鰈形目</b>(學名:Pleuronectiformes)是條鰭魚綱的一目,包含一支肉食性底棲魚類,統稱為<b>比目魚</b><span id="noteTag-cite_ref-sup"></span>,現存600餘種,典型特徵是身體扁平寬闊,且雙眼位於身體同一側。
</p><p>比目魚是可食用的經濟魚類,多為海產,棲息於熱帶到寒帶中等深度的大陸架海域,少數生活在淡水中。長有雙眼的一側身體為背面,顏色較深;另一側為腹面,顏色較淺。沿背腹緣分別具長形的背鰭和臀鰭。休息時平臥在海底,部分身體經常埋入泥沙中,有些比目魚的背面顏色會變得接近於環境色,以與環境融為一體,避免被捕食者發現。
</p>
<h2><span id=".E5.90.8D.E7.A7.B0"></span><span id="名称">名稱</span></h2>
<p>在古漢語中,比目魚又稱<b><ruby><rb>魼</rb><rp>(</rp><rt>ㄑㄩ</rt><rp>)</rp></ruby></b>(或作<b>鱋</b>)。
</p><p>鰨亞目的比目魚,在現代漢語中俗稱<b>鰨沙魚</b>(又訛作「撻沙魚」)。因雙目塌陷,中國北方官話俗稱<b>鰨目</b>(拼音:北京方言白讀 <span>tǎ má→tǎ ma</span>,文讀 <span>tǎ mò→tǎ mo</span>,又訛作「塔瑪」)。粵語俗稱<b>大地魚</b>或<b>龍脷</b>;「脷」為舌頭之意,因魚身扁平,貌似舌頭,故有此俗稱。
</p><p>此外雙眼位於身體左側的比目魚又稱<b>左口魚</b>,其中鰈亞目的左口魚通稱<b>鮃</b>魚,而鰈亞目中雙眼位於身體右側的則稱為<b>鰈</b>魚。
</p><p>中國部分地區將各類比目魚統稱為多寶魚,但一般多寶魚僅指大菱鮃;也有人跟從英語稱比目魚為「平魚」(英文:flatfish),然而漢語中的平魚通常指一些身形寬扁的鯧魚,如銀鯧。
</p>
<h2><span id=".E5.88.86.E9.A1.9E"></span><span id="分類">分類</span></h2>
<p><b>鰈形目</b>共有600餘種,可分兩個或三個亞目:
</p>
<ul><li>鰜亞目 Psettodoidei
<ul><li>鰜科 Psettodidae</li></ul></li>
<li>鰈亞目 Pleuronectoidei
<ul><li>棘鮃總科 Citharoidea
<ul><li>棘鮃科 Citharidae</li></ul></li>
<li>鰈總科 Pleuronectoidea
<ul><li>菱鮃科 Scophthalmidae</li>
<li>牙鮃科 Paralichthyidae</li>
<li>鰈科 Pleuronectidae</li>
<li>鮃科 Bothidae</li></ul></li></ul></li>
<li>(鰨亞目 Soleoidei)
<ul><li>鰨總科 Soleoidea
<ul><li>牙鰈科 Pleuronectidae</li>
<li>瓦鰈科 Poecilopsettidae</li>
<li>菱鰈科 Rhombosoleidae</li>
<li>無臂鮃科 Achiropsettidae</li>
<li>冠鰈科 Samaridae</li>
<li>無臂鰨科 Achiridae</li>
<li>鰨科 Soleidae</li>
<li>舌鰨科 Cynoglossidae</li></ul></li></ul></li></ul><h2><span id=".E6.96.87.E5.8C.96"></span><span id="文化">文化</span></h2>
<p>在中國古代,比目魚被誤傳為僅有一隻眼睛,活動時必須雙魚並遊且形影不離,因而成為了愛情的象徵,常用來比喻出雙入對的戀人或夫妻(也可比喻交往密切的朋友)。初唐詩人盧照鄰的詩作《長安古意》中,便有「得成比目何辭死,願作鴛鴦不羨仙」的千古名句。中國古人還常將比目魚和比翼鳥<span id="noteTag-cite_ref-sup"></span>並稱為「鰈鶼(ㄐㄧㄢ)」或「鶼鰈」,衍生出「鶼鰈情深」「鰈鰈鶼鶼」「鶼交鰈合」等熟語,都成為恩愛情侶的代名詞。
</p><p>民間傳說中所說的「皇帝魚」,指的也是比目魚,魚眼長在同一邊,魚身一邊厚一邊薄。傳說朱元璋吃一半後,放入水中還能遊走,故又稱「半旁(pêng)魚」,即(閩南語:切成一半的意思)「半邊魚」。
</p><p>「皇帝魚」的傳說還有很多版本,但傳說很難考究,比較有趣的一個傳說是,話說當時朱元璋在皇覺寺出家當和尚時,有一天想吃魚肉的慾望突然莫名出現,便趁師父不在時外出,在河邊偷偷抓了一隻淡水比目魚火烤來吃,但是正當他在讚嘆此魚味道美味、無比可口時,突然被師兄弟發現並稟告主持和尚,為了避免被住持和尚責罵、挨罰,真命天子朱元璋開了金口,把吃了一半的魚即時丟入河中,並指著那剩下半邊的魚說:「住持師父。你看!這魚不是活得好好的嗎? 」想不到那剩下半邊的魚,竟然緩緩的游動起來,貼地而遊。從此,這美味無比的魚,就被稱作「皇帝魚」。
</p>
<h2><span id=".E5.9B.BE.E5.86.8C"></span><span id="图册">圖冊</span></h2>
<h2><span id=".E6.B3.A8.E9.87.8A"></span><span id="注释">注釋</span></h2>
<h2><span id=".E5.8F.82.E8.80.83.E6.96.87.E7.8C.AE"></span><span id="参考文献">參考文獻</span></h2>
<h2><span id=".E5.BB.B6.E4.BC.B8.E9.98.85.E8.AF.BB"></span><span id="延伸阅读">延伸閱讀</span></h2>
<p><span><span>[</span>編<span>]</span></span>
</p>
<dl><dd>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博物彙編·禽蟲典·比目魚部》,出自陳夢雷《古今圖書集成》</dd></dl><ul><li><cite class="citation journal">Sepkoski, Jack. A compendium of fossil marine animal genera. Bulletins of American Paleontology. 2002, <b>364</b>: 560 <span> [<span>2011-05-17</span>]</span>.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07-23).</cite><span title="ctx_ver=Z39.88-2004&rfr_id=info%3Asid%2Fzh.wikipedia.org%3A%E9%B2%BD%E5%BD%A2%E7%9B%AE&rft.atitle=A+compendium+of+fossil+marine+animal+genera&rft.aufirst=Jack&rft.aulast=Sepkoski&rft.date=2002&rft.genre=article&rft.jtitle=Bulletins+of+American+Paleontology&rft.pages=560&rft.volume=364&rft_id=http%3A%2F%2Fstrata.ummp.lsa.umich.edu%2Fjack%2Fshowgenera.php%3Ftaxon%3D611%26rank%3Dclass&rft_val_fmt=info%3Aofi%2Ffmt%3Akev%3Amtx%3Ajournal"><span> </span></span></li>
<li>Gibson, Robin N (Ed) (2008) Flatfishes: biology and exploitation. Wiley.</li>
<li>Munroe, Thomas A (2005) "Distributions and biogeography." Flatfishes: Biology and Exploitation: 42-67.</li></ul><h2><span id=".E5.A4.96.E9.83.A8.E9.93.BE.E6.8E.A5"></span><span id="外部链接">外部連結</span></h2>
<ul><li> 維基共享資源上的相關多媒體資源:鰈形目</li>
<li> 維基物種上的相關資訊:鰈形目</li>
<li>加拿大鰈魚產業相關訊息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li></ul><!--
NewPP limit report
Parsed by mw1359
Cached time: 20230505114245
Cache expiry: 1814400
Reduced expiry: false
Complications: [show‐toc]
CPU time usage: 1.250 seconds
Real time usage: 1.563 seconds
Preprocessor visited node count: 40635/1000000
Post‐expand include size: 768160/2097152 bytes
Template argument size: 54967/2097152 bytes
Highest expansion depth: 38/100
Expensive parser function count: 56/500
Unstrip recursion depth: 1/20
Unstrip post‐expand size: 10814/5000000 bytes
Lua time usage: 0.693/10.000 seconds
Lua memory usage: 12709916/52428800 bytes
Number of Wikibase entities loaded: 26/400
--><!--
Transclusion expansion time report (%,ms,calls,template)
100.00% 1311.500 1 -total
71.74% 940.852 36 Template:Navbox
42.43% 556.500 1 Template:Automatic_Taxobox
12.34% 161.798 1 Template:Fossil_range
11.66% 152.877 1 Template:輻鰭魚
11.43% 149.916 1 Template:Navbox_with_collapsible_groups
10.98% 143.981 1 Template:Taxonbar
10.08% 132.146 1 Template:Reflist
9.24% 121.118 38 Template:Period_start
9.00% 118.026 1 Template:Phanerozoic_220px
--> | **鰈形目**(學名:Pleuronectiformes)是條鰭魚綱的一目,包含一支肉食性底棲魚類,統稱為**比目魚**,現存 600 餘種,典型特徵是身體扁平寬闊,且雙眼位於身體同一側。
比目魚是可食用的經濟魚類,多為海產,棲息於熱帶到寒帶中等深度的大陸架海域,少數生活在淡水中。長有雙眼的一側身體為背面,顏色較深;另一側為腹面,顏色較淺。沿背腹緣分別具長形的背鰭和臀鰭。休息時平臥在海底,部分身體經常埋入泥沙中,有些比目魚的背面顏色會變得接近於環境色,以與環境融為一體,避免被捕食者發現。
## 名稱
在古漢語中,比目魚又稱**魼(ㄑㄩ)** (或作**鱋**)。
鰨亞目的比目魚,在現代漢語中俗稱**鰨沙魚**(又訛作「撻沙魚」)。因雙目塌陷,中國北方官話俗稱**鰨目**(拼音:北京方言白讀 tǎ má→tǎ ma,文讀 tǎ mò→tǎ mo,又訛作「塔瑪」)。粵語俗稱**大地魚**或**龍脷**;「脷」為舌頭之意,因魚身扁平,貌似舌頭,故有此俗稱。
此外雙眼位於身體左側的比目魚又稱**左口魚**,其中鰈亞目的左口魚通稱**鮃**魚,而鰈亞目中雙眼位於身體右側的則稱為**鰈**魚。
中國部分地區將各類比目魚統稱為多寶魚,但一般多寶魚僅指大菱鮃;也有人跟從英語稱比目魚為「平魚」(英文:flatfish),然而漢語中的平魚通常指一些身形寬扁的鯧魚,如銀鯧。
## 分類
**鰈形目**共有 600 餘種,可分兩個或三個亞目:
* 鰜亞目 Psettodoidei
* 鰜科 Psettodidae
* 鰈亞目 Pleuronectoidei
* 棘鮃總科 Citharoidea
* 棘鮃科 Citharidae
* 鰈總科 Pleuronectoidea
* 菱鮃科 Scophthalmidae
* 牙鮃科 Paralichthyidae
* 鰈科 Pleuronectidae
* 鮃科 Bothidae
* (鰨亞目 Soleoidei)
* 鰨總科 Soleoidea
* 牙鰈科 Pleuronectidae
* 瓦鰈科 Poecilopsettidae
* 菱鰈科 Rhombosoleidae
* 無臂鮃科 Achiropsettidae
* 冠鰈科 Samaridae
* 無臂鰨科 Achiridae
* 鰨科 Soleidae
* 舌鰨科 Cynoglossidae
## 文化
在中國古代,比目魚被誤傳為僅有一隻眼睛,活動時必須雙魚並遊且形影不離,因而成為了愛情的象徵,常用來比喻出雙入對的戀人或夫妻(也可比喻交往密切的朋友)。初唐詩人盧照鄰的詩作《長安古意》中,便有「得成比目何辭死,願作鴛鴦不羨仙」的千古名句。中國古人還常將比目魚和比翼鳥並稱為「鰈鶼(ㄐㄧㄢ)」或「鶼鰈」,衍生出「鶼鰈情深」「鰈鰈鶼鶼」「鶼交鰈合」等熟語,都成為恩愛情侶的代名詞。
民間傳說中所說的「皇帝魚」,指的也是比目魚,魚眼長在同一邊,魚身一邊厚一邊薄。傳說朱元璋吃一半後,放入水中還能遊走,故又稱「半旁(pêng)魚」,即(閩南語:切成一半的意思)「半邊魚」。
「皇帝魚」的傳說還有很多版本,但傳說很難考究,比較有趣的一個傳說是,話說當時朱元璋在皇覺寺出家當和尚時,有一天想吃魚肉的慾望突然莫名出現,便趁師父不在時外出,在河邊偷偷抓了一隻淡水比目魚火烤來吃,但是正當他在讚嘆此魚味道美味、無比可口時,突然被師兄弟發現並稟告主持和尚,為了避免被住持和尚責罵、挨罰,真命天子朱元璋開了金口,把吃了一半的魚即時丟入河中,並指著那剩下半邊的魚說:「住持師父。你看!這魚不是活得好好的嗎?」想不到那剩下半邊的魚,竟然緩緩的游動起來,貼地而遊。從此,這美味無比的魚,就被稱作「皇帝魚」。
## 圖冊
## 注釋
## 參考文獻
## 延伸閱讀
[編]
: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博物彙編・禽蟲典・比目魚部》,出自陳夢雷《古今圖書集成》
* Sepkoski, Jack. A compendium of fossil marine animal genera. Bulletins of American Paleontology. 2002, **364**: 560 [2011-05-17]. (原始內容存檔於 2011-07-23).
* Gibson, Robin N (Ed) (2008) Flatfishes: biology and exploitation. Wiley.
* Munroe, Thomas A (2005) "Distributions and biogeography." Flatfishes: Biology and Exploitation: 42-67.
## 外部連結
* 維基共享資源上的相關多媒體資源:鰈形目
* 維基物種上的相關資訊:鰈形目
* 加拿大鰈魚產業相關訊息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null | 10,714 | 2023-05-03T10:15:35Z | 73,004,042 | 撻沙 |
3,603,656 | <p><b>彭而述</b>(1611年—?),字<b>子籛</b>,號<b>禹峰</b>,河南汝寧府鄧州籍江西新喻縣人。明末清初政治人物、同進士出身。
</p>
<h2><span id=".E7.94.9F.E5.B9.B3"></span><span id="生平">生平</span></h2>
<p>詩三房。丙辰年十二月十三日生。崇禎九年丙子科河南鄉試第十九名舉人,十三年(1640年)庚辰科會試第197名,三甲185名進士,與方以智同年。兵部觀政,授官陽曲知縣,因母喪歸里。和王鐸至交。愛新覺羅·阿濟格推薦彭而述,督學湖北湖南一帶,補分守湖南的永州道縣,六年正月被革職為民。十四年八月起復,以原銜管分巡上湖南道副使事。十六年七月升雲南按察使司副使、管雲南布政使司右布政使事,十七年十月升廣西布政使司參政、桂林道,康熙元年(1662年)十一月升貴州按察使,三年三月升任廣西右布政使,七月改任雲南布政使司右布政使、管左布政使事。與宋琬、申涵光等以詩聞名於世,時稱江北七子。著有《滇黔》、《燕楚》。。
</p>
<h2><span id=".E5.AE.B6.E6.97.8F"></span><span id="家族">家族</span></h2>
<p>先世居住江西臨江府新喻縣。洪武初,始祖彭資孔徙居鄧州,定居禹山。曾祖彭倫。祖父彭進賢。父彭彬。
</p>
<h2><span id=".E5.BB.B6.E4.BC.B8.E9.98.85.E8.AF.BB"></span><span id="延伸阅读">延伸閱讀</span></h2>
<p><span><span>[</span>編<span>]</span></span>
</p>
<dl><dd> 《清史稿/卷247》,出自趙爾巽《清史稿》</dd>
<dd></dd></dl><h2><span id=".E5.8F.83.E8.80.83"></span><span id="參考">參考</span></h2>
<!--
NewPP limit report
Parsed by mw1421
Cached time: 20230505075817
Cache expiry: 1814400
Reduced expiry: false
Complications: [vary‐revision‐sha1, show‐toc]
CPU time usage: 0.182 seconds
Real time usage: 0.257 seconds
Preprocessor visited node count: 1132/1000000
Post‐expand include size: 37760/2097152 bytes
Template argument size: 162/2097152 bytes
Highest expansion depth: 8/100
Expensive parser function count: 4/500
Unstrip recursion depth: 0/20
Unstrip post‐expand size: 1714/5000000 bytes
Lua time usage: 0.043/10.000 seconds
Lua memory usage: 1455025/52428800 bytes
Number of Wikibase entities loaded: 5/400
--><!--
Transclusion expansion time report (%,ms,calls,template)
100.00% 133.714 1 -total
60.36% 80.710 1 Template:Wikisource_further_reading
11.94% 15.961 1 Template:清朝人物小作品
11.12% 14.870 1 Template:崇禎十三年庚辰科殿試金榜
10.58% 14.141 1 Template:Asbox
9.70% 12.967 1 Template:Navbox
7.83% 10.469 1 Template:Bd
4.77% 6.381 2 Template:僻字
3.42% 4.571 2 Template:Date.isMD
3.19% 4.262 2 Template:Lan
--> | **彭而述**(1611 年 —?),字**子籛**,號**禹峰**,河南汝寧府鄧州籍江西新喻縣人。明末清初政治人物、同進士出身。
## 生平
詩三房。丙辰年十二月十三日生。崇禎九年丙子科河南鄉試第十九名舉人,十三年(1640 年)庚辰科會試第 197 名,三甲 185 名進士,與方以智同年。兵部觀政,授官陽曲知縣,因母喪歸里。和王鐸至交。愛新覺羅・阿濟格推薦彭而述,督學湖北湖南一帶,補分守湖南的永州道縣,六年正月被革職為民。十四年八月起復,以原銜管分巡上湖南道副使事。十六年七月升雲南按察使司副使、管雲南布政使司右布政使事,十七年十月升廣西布政使司參政、桂林道,康熙元年(1662 年)十一月升貴州按察使,三年三月升任廣西右布政使,七月改任雲南布政使司右布政使、管左布政使事。與宋琬、申涵光等以詩聞名於世,時稱江北七子。著有《滇黔》、《燕楚》。。
## 家族
先世居住江西臨江府新喻縣。洪武初,始祖彭資孔徙居鄧州,定居禹山。曾祖彭倫。祖父彭進賢。父彭彬。
## 延伸閱讀
[編]
: 《清史稿 / 卷 247》,出自趙爾巽《清史稿》
:
## 參考 | null | 2,841 | 2023-05-02T12:43:40Z | 74,599,068 | 彭而述 |
8,175,094 | <p><b>普里維利亞</b>(烏克蘭語:<span lang="uk">Привілля</span>),又按俄語名譯為<b>普里沃利耶</b>(俄語:<span lang="ru">Приволье</span>),是烏克蘭東部盧甘斯克州北頓涅茨克區<span data-orig-title="利西昌斯克市鎮" data-lang-code="uk" data-lang-name="烏克蘭語" data-foreign-title="Лисичанська міська громада"><span>利西昌斯克市鎮</span></span>內的城市,面積為6平方公里,海拔高度169米,2022年人口數量為6,520人。
</p>
<h2><span id=".E6.AD.B7.E5.8F.B2"></span><span id="歷史">歷史</span></h2>
<p>2022年5月7日,在俄羅斯入侵烏克蘭期間,俄羅斯軍隊炮擊了這座城市,導致兩名分別為11歲和14歲的少年被殺。
</p><p>經過數月的失敗後,俄軍在6月底至7月初之間終於成功越過頓涅茨河,並開始佔領普里維利亞。</p><p>8月初,Bellingcat的小組報告聲稱:早前網上流傳了一條視頻顯示有俄軍人員殘害和隨後謀殺一名烏克蘭士兵,而該片段已被定位到普里維利亞的療養院。
</p>
<h2><span id=".E4.BA.BA.E5.8F.A3.E7.B5.B1.E8.A8.88"></span><span id="人口統計">人口統計</span></h2>
<p>2001年烏克蘭人口普查裡,居民母語的分布為:
</p>
<ul><li>俄語 - 78.7%</li>
<li>烏克蘭語 - 20.7%</li>
<li>白俄羅斯語 - 0.2%</li>
<li>亞美尼亞語 - 0.1%</li></ul><h2><span id=".E5.8F.83.E8.80.83.E6.96.87.E7.8D.BB"></span><span id="參考文獻">參考文獻</span></h2> | **普里維利亞**(烏克蘭語:Привілля),又按俄語名譯為**普里沃利耶**(俄語:Приволье),是烏克蘭東部盧甘斯克州北頓涅茨克區利西昌斯克市鎮內的城市,面積為 6 平方公里,海拔高度 169 米,2022 年人口數量為 6,520 人。
## 歷史
2022 年 5 月 7 日,在俄羅斯入侵烏克蘭期間,俄羅斯軍隊炮擊了這座城市,導致兩名分別為 11 歲和 14 歲的少年被殺。
經過數月的失敗後,俄軍在 6 月底至 7 月初之間終於成功越過頓涅茨河,並開始佔領普里維利亞。
8 月初,Bellingcat 的小組報告聲稱:早前網上流傳了一條視頻顯示有俄軍人員殘害和隨後謀殺一名烏克蘭士兵,而該片段已被定位到普里維利亞的療養院。
## 人口統計
2001 年烏克蘭人口普查裡,居民母語的分布為:
* 俄語 - 78.7%
* 烏克蘭語 - 20.7%
* 白俄羅斯語 - 0.2%
* 亞美尼亞語 - 0.1%
## 參考文獻 | null | 5,419 | 2023-04-16T12:33:32Z | 76,155,355 | 普里維利亞 |
3,765,747 | <p><b>莊順王</b>是一個東亞世界王的諡號,可以指:
</p>
<ul><li>明朝湘陰莊順王朱憲煙</li>
<li>明朝建安莊順王朱宸潚</li>
<li>明朝內鄉莊順王朱睦檝</li>
<li>明朝南渭莊順王朱譽橎</li>
<li>明朝長洲莊順王朱朗鋎</li>
<li>朝鮮莊順王李昑,即朝鮮英祖</li></ul> | **莊順王**是一個東亞世界王的諡號,可以指:
* 明朝湘陰莊順王朱憲煙
* 明朝建安莊順王朱宸潚
* 明朝內鄉莊順王朱睦檝
* 明朝南渭莊順王朱譽橎
* 明朝長洲莊順王朱朗鋎
* 朝鮮莊順王李昑,即朝鮮英祖 | null | 358 | 2022-08-28T08:11:20Z | 29,575,228 | 莊順王 |
6,895,220 | <p><span></span>
</p><p><b>魏斯山脈</b>(Weisshorn),是瑞士的山脈,位於該國西南部,由瓦萊州負責管轄,屬於本寧阿爾卑斯山脈的一部分,最高點是海拔高度4,505米的魏斯峰。
</p> | **魏斯山脈**(Weisshorn),是瑞士的山脈,位於該國西南部,由瓦萊州負責管轄,屬於本寧阿爾卑斯山脈的一部分,最高點是海拔高度 4,505 米的魏斯峰。 | {
"globe": "earth",
"lat": 46.10138889,
"lon": 7.71611111
} | 396 | 2023-04-10T09:02:35Z | 58,811,555 | 魏斯山脈 |
1,680,619 | <p><b>小行星608</b>(英語:<span lang="en">608 Adolfine</span>)是一顆圍繞太陽公轉的小行星。1906年9月18日,奧古斯特·科普夫在海德堡描述了此天體。
</p><p>這顆小行星的絕對星等為10.9等。小行星608以奧古斯特·科普夫的朋友Jenny Adolfine Kessler命名。小行星607也是以同一個人命名的。
</p>
<h2><span id=".E7.9B.B8.E5.85.B3.E6.A2.9D.E7.9B.AE"></span><span id="相关條目">相關條目</span></h2>
<ul><li>小行星列表/10001-11000</li></ul><h2><span id=".E5.8F.83.E8.80.83.E8.B3.87.E6.96.99"></span><span id="參考資料">參考資料</span></h2>
<h2><span id=".E5.A4.96.E9.83.A8.E9.80.A3.E7.B5.90"></span><span id="外部連結">外部連結</span></h2>
<ul><li>Asteroid Lightcurve Database (LCDB)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query form (info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li>
<li>Dictionary of Minor Planet Names, Google books</li>
<li>Discovery Circumstances: Numbered Minor Planets (10001)-(15000)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Minor Planet Center</li>
<li>小行星608 at <i>AstDyS-2, Asteroids—Dynamic Site</i>
<ul><li>Ephemeris<span> ·</span> Observation prediction<span> ·</span> Orbital info<span> ·</span> Proper elements<span> ·</span> Observational info</li></ul></li>
<li>NASA JPL小天體資料庫瀏覽器上的小行星608</li></ul><p><br></p> | **小行星 608**(英語:608 Adolfine)是一顆圍繞太陽公轉的小行星。1906 年 9 月 18 日,奧古斯特・科普夫在海德堡描述了此天體。
這顆小行星的絕對星等為 10.9 等。小行星 608 以奧古斯特・科普夫的朋友 Jenny Adolfine Kessler 命名。小行星 607 也是以同一個人命名的。
## 相關條目
* 小行星列表 / 10001-11000
## 參考資料
## 外部連結
* Asteroid Lightcurve Database (LCDB)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query form (info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Dictionary of Minor Planet Names, Google books
* Discovery Circumstances: Numbered Minor Planets (10001)-(15000)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Minor Planet Center
* 小行星 608 at _AstDyS-2, Asteroids—Dynamic Site_
* Ephemeris · Observation prediction · Orbital info · Proper elements · Observational info
* NASA JPL 小天體資料庫瀏覽器上的小行星 608 | null | 4,093 | 2023-04-16T12:27:33Z | 76,764,417 | 1953_VR |
985,660 | <p><b>硬果溝瓣</b>(學名:<span lang="la"><i>Glyptopetalum sclerocarpum</i></span>)為衛矛科溝瓣屬的植物。分布在印度以及中國大陸的雲南等地,生長於海拔900米至1,200米的地區,多生長在坡邊或密林中,目前尚未由人工引種栽培。
</p>
<h2><span id=".E5.8F.82.E8.80.83.E6.96.87.E7.8C.AE"></span><span id="参考文献">參考文獻</span></h2>
<p><br></p>
<!--
NewPP limit report
Parsed by mw2423
Cached time: 20230504103305
Cache expiry: 1814400
Reduced expiry: false
Complications: [vary‐revision‐sha1]
CPU time usage: 0.288 seconds
Real time usage: 0.434 seconds
Preprocessor visited node count: 6168/1000000
Post‐expand include size: 27110/2097152 bytes
Template argument size: 4762/2097152 bytes
Highest expansion depth: 25/100
Expensive parser function count: 8/500
Unstrip recursion depth: 0/20
Unstrip post‐expand size: 0/5000000 bytes
Lua time usage: 0.191/10.000 seconds
Lua memory usage: 4421363/52428800 bytes
Number of Wikibase entities loaded: 9/400
--><!--
Transclusion expansion time report (%,ms,calls,template)
100.00% 388.881 1 -total
60.43% 235.002 1 Template:Speciesbox
59.37% 230.897 1 Template:Taxobox/core
21.97% 85.453 1 Template:Taxonbar
9.28% 36.081 1 Template:Speciesbox/name
8.70% 33.832 1 Template:Cite_web
7.38% 28.684 3 Template:Wikidata
6.00% 23.327 23 Template:Delink
5.46% 21.225 1 Template:Lang
4.96% 19.285 1 Template:Category_handler
--><!-- Saved in parser cache with key zhwiki:pcache:idhash:985660-0!canonical!zh-tw and timestamp 20230504103305 and revision id 61751845. Rendering was triggered because: api-parse
--> | **硬果溝瓣**(學名:_Glyptopetalum sclerocarpum_)為衛矛科溝瓣屬的植物。分布在印度以及中國大陸的雲南等地,生長於海拔 900 米至 1,200 米的地區,多生長在坡邊或密林中,目前尚未由人工引種栽培。
## 參考文獻 | null | 1,008 | 2023-04-28T11:50:55Z | 61,751,845 | 硬果沟瓣 |
4,835,285 | <p><span></span>
</p><p><b>尼古拉科茲萊沃市</b>(保加利亞語:<span lang="bg">Никола Козлево</span>),是保加利亞的城鎮,位於該國東北部,由舒門州負責管轄,首府設於尼古拉科茲萊沃,面積265平方公里,2009年人口6,381,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24.08人。
</p>
<h2><span id=".E5.8F.83.E8.80.83.E8.B3.87.E6.96.99"></span><span id="參考資料">參考資料</span></h2>
<ul><li><span title="英語">(英文)</span> Bulgarian National Statistical Institute - Bulgarian provinces and municipalities in 2009</li>
<li><span title="英語">(英文)</span> Bulgarian National Statistical Institute - Bulgarian towns in 2009</li>
<li><span title="英語">(英文)</span> Bulgarian National Statistical Institute - Bulgarian villages under 1000 inhabitants - December 2009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li>
<li><span title="英語">(英文)</span> Bulgarian National Statistical Institute - Bulgarian Settlements 1000-5000 inhabitants - December 2009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li>
<li>Population by districts, municipalities, place of residence and sex in the 2004-2010 period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li>
<li>National Statistical Institute - Census 2001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li>
<li>Population by province, municipality, settlement and age by 01.02.2011; Bulgarian National Statistical Institute</li>
<li>Population of Bulgarian divisions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li>
<li>Info website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span title="英語">(英文)</span></li></ul> | **尼古拉科茲萊沃市**(保加利亞語:Никола Козлево),是保加利亞的城鎮,位於該國東北部,由舒門州負責管轄,首府設於尼古拉科茲萊沃,面積 265 平方公里,2009 年人口 6,381,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 24.08 人。
## 參考資料
* (英文) Bulgarian National Statistical Institute - Bulgarian provinces and municipalities in 2009
* (英文) Bulgarian National Statistical Institute - Bulgarian towns in 2009
* (英文) Bulgarian National Statistical Institute - Bulgarian villages under 1000 inhabitants - December 2009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英文) Bulgarian National Statistical Institute - Bulgarian Settlements 1000-5000 inhabitants - December 2009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Population by districts, municipalities, place of residence and sex in the 2004-2010 period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National Statistical Institute - Census 2001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Population by province, municipality, settlement and age by 01.02.2011; Bulgarian National Statistical Institute
* Population of Bulgarian divisions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Info website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英文) | {
"globe": "earth",
"lat": 43.53333333,
"lon": 27.2
} | 2,566 | 2023-04-16T12:29:46Z | 62,251,190 | 尼古拉科茲萊沃市 |
3,328,636 | <p><b>胡志明市第三郡</b>(越南語:<span lang="vi">Quận 3</span>)是胡志明市下轄的一個郡,位於胡志明市中心區。面積5平方千米,2019年總人口190000人。
</p>
<h2><span id=".E5.9C.B0.E7.90.86"></span><span id="地理">地理</span></h2>
<p>第三郡北接富潤郡,東接第一郡,西南接第十郡,西北接新平郡。
</p>
<h2><span id=".E5.8E.86.E5.8F.B2"></span><span id="历史">歷史</span></h2>
<p>1976年5月20日,西貢-嘉定市革命人民委員會重新劃分第三郡下轄各坊為第一坊、第二坊、第三坊、第四坊、第五坊、第六坊、第七坊、第八坊、第九坊、第十坊、第十一坊、第十二坊、第十三坊、第十四坊、第十五坊、第十六坊、第十七坊、第十八坊、第十九坊、第二十坊、第二十一坊、第二十二坊、第二十三坊、第二十四坊、第二十五坊25坊。
</p><p>1976年7月2日,越南正式統一,西貢-嘉定市更名為胡志明市。第三郡隨之劃歸胡志明市管轄。
</p><p>1981年9月12日,第二坊併入第一坊和第八坊,第四坊併入第三坊,第六坊併入第五坊和第七坊。
</p><p>1982年8月26日,第十六坊併入第十五坊和第十七坊;第十八坊併入第二十一坊。
</p><p>1988年9月17日,第一坊和第三坊保持不變,其餘18坊重新劃分為第二坊、第四坊、第五坊、第六坊、第七坊、第八坊、第九坊、第十坊、第十一坊、第十二坊、第十三坊和第十四坊12坊。
</p><p>2020年12月9日,第六坊、第七坊和第八坊合併為武氏六坊。
</p>
<h2><span id=".E8.A1.8C.E6.94.BF.E5.8C.BA.E5.88.92"></span><span id="行政区划">行政區劃</span></h2>
<p>第三郡下轄12坊,郡人民委員會位於武氏六坊。
</p>
<ul><li>第一坊(Phường 1)</li>
<li>第二坊(Phường 2)</li>
<li>第三坊(Phường 3)</li>
<li>第四坊(Phường 4)</li>
<li>第五坊(Phường 5)</li>
<li>第九坊(Phường 9)</li>
<li>第十坊(Phường 10)</li>
<li>第十一坊(Phường 11)</li>
<li>第十二坊(Phường 12)</li>
<li>第十三坊(Phường 13)</li>
<li>第十四坊(Phường 14)</li>
<li>武氏六坊(Phường Võ Thị Sáu)</li></ul><h2><span id=".E4.BA.A4.E9.80.9A"></span><span id="交通">交通</span></h2>
<p>第三郡是統一鐵路的終點西貢站所在地。
</p>
<h2><span id=".E6.99.AF.E7.82.B9"></span><span id="景点">景點</span></h2>
<p>第三郡名勝有舍利寺等。
</p>
<h2><span id=".E6.B3.A8.E9.87.8A"></span><span id="注释">注釋</span></h2> | **胡志明市第三郡**(越南語:Quận 3)是胡志明市下轄的一個郡,位於胡志明市中心區。面積 5 平方千米,2019 年總人口 190000 人。
## 地理
第三郡北接富潤郡,東接第一郡,西南接第十郡,西北接新平郡。
## 歷史
1976 年 5 月 20 日,西貢 - 嘉定市革命人民委員會重新劃分第三郡下轄各坊為第一坊、第二坊、第三坊、第四坊、第五坊、第六坊、第七坊、第八坊、第九坊、第十坊、第十一坊、第十二坊、第十三坊、第十四坊、第十五坊、第十六坊、第十七坊、第十八坊、第十九坊、第二十坊、第二十一坊、第二十二坊、第二十三坊、第二十四坊、第二十五坊 25 坊。
1976 年 7 月 2 日,越南正式統一,西貢 - 嘉定市更名為胡志明市。第三郡隨之劃歸胡志明市管轄。
1981 年 9 月 12 日,第二坊併入第一坊和第八坊,第四坊併入第三坊,第六坊併入第五坊和第七坊。
1982 年 8 月 26 日,第十六坊併入第十五坊和第十七坊;第十八坊併入第二十一坊。
1988 年 9 月 17 日,第一坊和第三坊保持不變,其餘 18 坊重新劃分為第二坊、第四坊、第五坊、第六坊、第七坊、第八坊、第九坊、第十坊、第十一坊、第十二坊、第十三坊和第十四坊 12 坊。
2020 年 12 月 9 日,第六坊、第七坊和第八坊合併為武氏六坊。
## 行政區劃
第三郡下轄 12 坊,郡人民委員會位於武氏六坊。
* 第一坊(Phường 1)
* 第二坊(Phường 2)
* 第三坊(Phường 3)
* 第四坊(Phường 4)
* 第五坊(Phường 5)
* 第九坊(Phường 9)
* 第十坊(Phường 10)
* 第十一坊(Phường 11)
* 第十二坊(Phường 12)
* 第十三坊(Phường 13)
* 第十四坊(Phường 14)
* 武氏六坊(Phường Võ Thị Sáu)
## 交通
第三郡是統一鐵路的終點西貢站所在地。
## 景點
第三郡名勝有舍利寺等。
## 注釋 | null | 7,168 | 2023-04-16T12:27:38Z | 74,899,515 | 胡志明市第三郡 |
3,500,729 | <p><b>順誠控股有限公司</b>,簡稱<b>順誠控股</b>,以及<b>順誠</b>(<b>英語:<span lang="en">Samson Holding Ltd.</span></b>,港交所:0531),則在1995年由主席郭山輝和劉宜美夫妻,創立東莞台升首家廠房。
</p><p>該股份在2005年11月17日於港交所主板上市。招股價為3.25港元,全球發行為6.25億股,集資額為20.3億港元。
</p><p>業務為全球生產各類傢俱產品,品牌為Universal Furniture、Legacy Classic Furniture、Craftmaster Furniture、Pennsylvania House、Samson International、Paula Deen、Encore Home Designs,以及Willis & Gambier。總部位於中國廣東省東莞市大嶺山鎮金桔村建設路523830、中國浙江省嘉善縣台升大道2號中國木業城發展區314100、香港皇后大道東1號太古廣場3座28樓。
</p>
<h2><span id=".E5.8F.83.E8.80.83"></span><span id="參考">參考</span></h2>
<h2><span id=".E9.80.A3.E7.B5.90"></span><span id="連結">連結</span></h2>
<ul><li>samsonholding.com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li>
<li>universalfurniture.com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li>
<li>legacyclassic.com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li>
<li>legacyclassickids.com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li>
<li>cmfurniture.com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li>
<li>wguk.com</li></ul> | **順誠控股有限公司**,簡稱**順誠控股**,以及**順誠**(**英語:Samson Holding Ltd.**,港交所:0531),則在 1995 年由主席郭山輝和劉宜美夫妻,創立東莞台升首家廠房。
該股份在 2005 年 11 月 17 日於港交所主板上市。招股價為 3.25 港元,全球發行為 6.25 億股,集資額為 20.3 億港元。
業務為全球生產各類傢俱產品,品牌為 Universal Furniture、Legacy Classic Furniture、Craftmaster Furniture、Pennsylvania House、Samson International、Paula Deen、Encore Home Designs,以及 Willis & Gambier。總部位於中國廣東省東莞市大嶺山鎮金桔村建設路 523830、中國浙江省嘉善縣台升大道 2 號中國木業城發展區 314100、香港皇后大道東 1 號太古廣場 3 座 28 樓。
## 參考
## 連結
* samsonholding.com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universalfurniture.com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legacyclassic.com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legacyclassickids.com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cmfurniture.com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wguk.com | null | 2,339 | 2023-04-16T12:28:50Z | 70,529,014 | Craftmaster_Furniture_Inc. |
8,118,968 | <p><b>帕維爾·本茨</b>(捷克語:<span lang="cs">Pavel Benc</span>,1963年7月10日<span title="Template:BLP editintro">—</span>),捷克男子越野滑雪運動員。他曾代表捷克斯洛伐克、捷克參加1984年、1988年、1992年和1994年冬季奧林匹克運動會越野滑雪比賽,其中1988年冬季奧運會獲得一枚銅牌。</p>
<h2><span id=".E5.8F.82.E8.80.83.E8.B5.84.E6.96.99"></span><span id="参考资料">參考資料</span></h2> | **帕維爾・本茨**(捷克語:Pavel Benc,1963 年 7 月 10 日 —),捷克男子越野滑雪運動員。他曾代表捷克斯洛伐克、捷克參加 1984 年、1988 年、1992 年和 1994 年冬季奧林匹克運動會越野滑雪比賽,其中 1988 年冬季奧運會獲得一枚銅牌。
## 參考資料 | null | 1,347 | 2023-04-16T12:33:26Z | 74,106,809 | 帕维尔·本茨 |
919,138 | <p><b>冪定律</b>或稱<b>冪法則</b>(英語:<span lang="en">Power law</span>)是一種多項式關係。遵守這關係的多項式,會展現出<span data-orig-title="標度不變性" data-lang-code="en" data-lang-name="英語" data-foreign-title="scale invariance"><span>標度不變性</span></span>的性質。最普通的,表達兩個變量之間關係的冪定律,其形式為
</p>
<dl><dd><span><span><math xmlns="http://www.w3.org/1998/Math/MathML" alttext="{\displaystyle f(x)=ax^{k}+o(x^{k})\,\!}">
<semantics>
<mrow class="MJX-TeXAtom-ORD">
<mstyle displaystyle="true" scriptlevel="0">
<mi>f</mi>
<mo stretchy="false">(</mo>
<mi>x</mi>
<mo stretchy="false">)</mo>
<mo>=</mo>
<mi>a</mi>
<msup>
<mi>x</mi>
<mrow class="MJX-TeXAtom-ORD">
<mi>k</mi>
</mrow>
</msup>
<mo>+</mo>
<mi>o</mi>
<mo stretchy="false">(</mo>
<msup>
<mi>x</mi>
<mrow class="MJX-TeXAtom-ORD">
<mi>k</mi>
</mrow>
</msup>
<mo stretchy="false">)</mo>
<mspace width="thinmathspace"></mspace>
<mspace width="negativethinmathspace"></mspace>
</mstyle>
</mrow>
<annotation encoding="application/x-tex">{\displaystyle f(x)=ax^{k}+o(x^{k})\,\!}</annotation>
</semantics></math></span></span>;</dd></dl><p>其中,<span><span><math xmlns="http://www.w3.org/1998/Math/MathML" alttext="{\displaystyle a\,\!}">
<semantics>
<mrow class="MJX-TeXAtom-ORD">
<mstyle displaystyle="true" scriptlevel="0">
<mi>a</mi>
<mspace width="thinmathspace"></mspace>
<mspace width="negativethinmathspace"></mspace>
</mstyle>
</mrow>
<annotation encoding="application/x-tex">{\displaystyle a\,\!}</annotation>
</semantics></math></span></span>與<span><span><math xmlns="http://www.w3.org/1998/Math/MathML" alttext="{\displaystyle k\,\!}">
<semantics>
<mrow class="MJX-TeXAtom-ORD">
<mstyle displaystyle="true" scriptlevel="0">
<mi>k</mi>
<mspace width="thinmathspace"></mspace>
<mspace width="negativethinmathspace"></mspace>
</mstyle>
</mrow>
<annotation encoding="application/x-tex">{\displaystyle k\,\!}</annotation>
</semantics></math></span></span>都是常數,<span><span><math xmlns="http://www.w3.org/1998/Math/MathML" alttext="{\displaystyle o(x^{k})\,\!}">
<semantics>
<mrow class="MJX-TeXAtom-ORD">
<mstyle displaystyle="true" scriptlevel="0">
<mi>o</mi>
<mo stretchy="false">(</mo>
<msup>
<mi>x</mi>
<mrow class="MJX-TeXAtom-ORD">
<mi>k</mi>
</mrow>
</msup>
<mo stretchy="false">)</mo>
<mspace width="thinmathspace"></mspace>
<mspace width="negativethinmathspace"></mspace>
</mstyle>
</mrow>
<annotation encoding="application/x-tex">{\displaystyle o(x^{k})\,\!}</annotation>
</semantics></math></span></span>是<span><span><math xmlns="http://www.w3.org/1998/Math/MathML" alttext="{\displaystyle x\,\!}">
<semantics>
<mrow class="MJX-TeXAtom-ORD">
<mstyle displaystyle="true" scriptlevel="0">
<mi>x</mi>
<mspace width="thinmathspace"></mspace>
<mspace width="negativethinmathspace"></mspace>
</mstyle>
</mrow>
<annotation encoding="application/x-tex">{\displaystyle x\,\!}</annotation>
</semantics></math></span></span>的一個漸近微小函數。
</p>
<h2><span id=".E5.86.AA.E5.BE.8B.E5.87.BD.E6.95.B8.E7.9A.84.E4.BE.8B.E5.AD.90"></span><span id="冪律函數的例子">冪律函數的例子</span></h2>
<ul><li>心理物理學的<span data-orig-title="司蒂芬定律" data-lang-code="en" data-lang-name="英語" data-foreign-title="Stevens' power law"><span>司蒂芬定律</span></span></li>
<li>史蒂芬-波茲曼定律</li>
<li>描述應力及應變的蘭貝格-奧斯古德關係</li>
<li>牛頓萬有引力定律的平方反比定律和靜電學</li>
<li>電位勢和重力位</li>
<li>凡德瓦爾力的模型</li>
<li>簡諧運動的力和位能</li>
<li>克卜勒定律</li>
<li>初始質量函數</li>
<li>關於光的強度和電壓的伽瑪校正</li>
<li>自然語言處理的齊夫定律</li></ul><h2><span id=".E5.8F.83.E8.A6.8B"></span><span id="參見">參見</span></h2>
<ul><li>帕累托分布</li></ul><!--
NewPP limit report
Parsed by mw2400
Cached time: 20230416123220
Cache expiry: 1814400
Reduced expiry: false
Complications: [vary‐revision‐sha1]
CPU time usage: 0.163 seconds
Real time usage: 0.220 seconds
Preprocessor visited node count: 157/1000000
Post‐expand include size: 5004/2097152 bytes
Template argument size: 64/2097152 bytes
Highest expansion depth: 6/100
Expensive parser function count: 3/500
Unstrip recursion depth: 0/20
Unstrip post‐expand size: 180/5000000 bytes
Lua time usage: 0.099/10.000 seconds
Lua memory usage: 14918089/52428800 bytes
Number of Wikibase entities loaded: 0/400
--><!--
Transclusion expansion time report (%,ms,calls,template)
100.00% 140.653 1 -total
78.12% 109.878 1 Template:Lang-en
10.71% 15.070 2 Template:Le
9.91% 13.941 1 Template:Statistics-stub
8.72% 12.267 1 Template:Asbox
--><!-- Saved in parser cache with key zhwiki:pcache:idhash:919138-0!userlang=zh-tw!zh-tw and timestamp 20230416123220 and revision id 68639073. Rendering was triggered because: api-parse
--> | **冪定律**或稱**冪法則**(英語:Power law)是一種多項式關係。遵守這關係的多項式,會展現出標度不變性的性質。最普通的,表達兩個變量之間關係的冪定律,其形式為
: $f(x)=ax^{k}+o(x^{k})\,\!$ ;
其中, $a\,\!$ 與 $k\,\!$ 都是常數, $o(x^{k})\,\!$ 是 $x\,\!$ 的一個漸近微小函數。
## 冪律函數的例子
* 心理物理學的司蒂芬定律
* 史蒂芬 - 波茲曼定律
* 描述應力及應變的蘭貝格 - 奧斯古德關係
* 牛頓萬有引力定律的平方反比定律和靜電學
* 電位勢和重力位
* 凡德瓦爾力的模型
* 簡諧運動的力和位能
* 克卜勒定律
* 初始質量函數
* 關於光的強度和電壓的伽瑪校正
* 自然語言處理的齊夫定律
## 參見
* 帕累托分布 | null | 1,148 | 2023-04-16T12:26:56Z | 68,639,073 | 冪定律 |
693,253 | <p><b>馬拉威大會黨</b>(英語:<b><span lang="en">Malawi Congress Party</span></b>,簡稱<b><span lang="en">MCP</span></b>)是馬拉威的一個政黨,原名為尼亞薩蘭非洲人國民大會,在黨首任主席,馬拉威首任總統海斯廷斯·卡穆祖·班達領導下於1959年改為現名。
</p><p>1961年,馬拉威大會黨在尼亞薩蘭立法機構選舉中贏得所有議席,1964年帶領該國脫離中非聯邦獨立。馬拉威在1966年成為共和國後,該黨成為國內唯一合法政黨,馬國所有成年公民都必須入黨。1993年,馬拉威大會黨的一黨專政在當年全民公投後結束,1994年在大選中被擊敗。
</p><p>馬拉威大會黨此後仍是馬國的一個主要政黨,在以奇契瓦族和尼昂加族人為主的中央區實力最強。在2004年5月20日舉行的選舉中,該黨贏得國會194個議席中的60個,其總統候選人約翰·滕博則獲得27.1%的選票。2020年5月28日,馬拉威大會黨總統候選人查克維拉當選總統,該黨時隔26年重新成為執政黨。
</p>
<h2><span id=".E5.A4.96.E9.83.A8.E9.93.BE.E6.8E.A5"></span><span id="外部链接">外部連結</span></h2>
<ul><li>官方網站</li></ul> | **馬拉威大會黨**(英語:**Malawi Congress Party**,簡稱 **MCP**)是馬拉威的一個政黨,原名為尼亞薩蘭非洲人國民大會,在黨首任主席,馬拉威首任總統海斯廷斯・卡穆祖・班達領導下於 1959 年改為現名。
1961 年,馬拉威大會黨在尼亞薩蘭立法機構選舉中贏得所有議席,1964 年帶領該國脫離中非聯邦獨立。馬拉威在 1966 年成為共和國後,該黨成為國內唯一合法政黨,馬國所有成年公民都必須入黨。1993 年,馬拉威大會黨的一黨專政在當年全民公投後結束,1994 年在大選中被擊敗。
馬拉威大會黨此後仍是馬國的一個主要政黨,在以奇契瓦族和尼昂加族人為主的中央區實力最強。在 2004 年 5 月 20 日舉行的選舉中,該黨贏得國會 194 個議席中的 60 個,其總統候選人約翰・滕博則獲得 27.1% 的選票。2020 年 5 月 28 日,馬拉威大會黨總統候選人查克維拉當選總統,該黨時隔 26 年重新成為執政黨。
## 外部連結
* 官方網站 | null | 1,376 | 2022-10-26T01:45:55Z | 70,453,127 | 马拉维国民大会党 |
939,710 | <p><br><b>觀沙嶺街道</b>為長沙市嶽麓區下轄街道之一,位於嶽麓區東北部,湘江西岸。地緣上,觀沙嶺街道北與星城鎮接壤,西與望岳街道為鄰,南界銀盆嶺街道,東隔湘江與丁字鎮、新港鎮相望。街道總面積14.85平方公里。街道下轄8個社區、4村,總人口約4.2萬人(2006年)。
</p>
<h2><span id=".E5.8E.86.E5.8F.B2"></span><span id="历史">歷史</span></h2>
<h2><span id=".E8.A1.8C.E6.94.BF.E5.8C.BA.E5.88.92"></span><span id="行政区划">行政區劃</span></h2>
<h2><span id=".E5.9C.B0.E7.90.86"></span><span id="地理">地理</span></h2>
<h2><span id=".E5.A4.96.E9.83.A8.E9.93.BE.E6.8E.A5"></span><span id="外部链接">外部連結</span></h2>
<ul><li>觀沙嶺街道信息網</li></ul><h2><span id=".E6.9D.A5.E6.BA.90.E5.8F.82.E8.80.83"></span><span id="来源参考">來源參考</span></h2> | **觀沙嶺街道**為長沙市嶽麓區下轄街道之一,位於嶽麓區東北部,湘江西岸。地緣上,觀沙嶺街道北與星城鎮接壤,西與望岳街道為鄰,南界銀盆嶺街道,東隔湘江與丁字鎮、新港鎮相望。街道總面積 14.85 平方公里。街道下轄 8 個社區、4 村,總人口約 4.2 萬人 (2006 年)。
## 歷史
## 行政區劃
## 地理
## 外部連結
* 觀沙嶺街道信息網
## 來源參考 | null | 1,663 | 2023-05-04T01:43:43Z | 77,089,831 | 观沙岭街道办事处 |
307,535 | <p><b>進階音訊編碼</b>(英語:<span lang="en"><b>A</b>dvanced <b>A</b>udio <b>C</b>oding</span>,<span lang="en">AAC</span>)是有損音訊壓縮的專利數位音訊編碼標準,由Fraunhofer IIS、杜比實驗室、貝爾實驗室、Sony、Nokia等公司共同開發。出現於1997年,為一種基於MPEG-2的標準,2000年,MPEG-4標準在原本的基礎上加上了PNS(Perceptual Noise Substitution)等技術,並提供了多種擴展工具。為了區別於傳統的MPEG-2 AAC又稱為MPEG-4 AAC。其作為MP3的後繼者而被設計出來,在相同的位元速率之下,AAC相較於MP3通常可以達到更好的聲音品質。
</p><p>AAC由國際標準化組織及國際電工委員會標準化為MPEG-2及MPEG-4規格的一部分。部分的AAC、HE-AAC(AAC+)為MPEG-4音訊的一部分,並且被採用在數位聲音廣播、世界數位廣播兩個數位廣播標準中以及DVB-H、ATSC-M/H兩個移動電視標準中。
</p><p>AAC支援包含一個串流中48個最高至96 kHz的全頻寬聲道,加上16個120 Hz的低頻聲道(LFE)、不多於16個耦合聲道及資料串流。在joint stereo模式下,要使立體聲的品質達到可接受的程度僅需96 kbps的位元速率,若要達到Hi-fi則最少需要在可變位元速率下128 kbps。
</p><p>AAC被YouTube、iPhone、iPod、 iPad、 任天堂DSi、任天堂3DS、iTunes、DivX、PlayStation 3和多款Nokia 40系列、Sony Ericsson手機採用為預設的音訊編碼格式,並且被PlayStation Vita、Wii、Sony Walkman MP3系列及隨後的Android、BlackBerry等行動作業系統支援。
</p>
<h2><span id=".E5.89.AF.E6.AA.94.E5.90.8D"></span><span id="副檔名">副檔名</span></h2>
<p><b>AAC</b>編碼的主要副檔名有三種:
</p>
<ul><li>.aac - 使用MPEG-2 Audio Transport Stream(ADTS,<i>參見MPEG-2</i>)容器,區別於使用MPEG-4容器的MP4/M4A格式,屬於傳統的AAC編碼(FAAC默認的封裝,但FAAC亦可輸出MPEG-4封裝的AAC)。</li>
<li>.mp4 - 使用了MPEG-4 Part 14(第14部分)的簡化版即3GPP Media Release 6 Basic(3gp6,<i>參見3GP</i>)進行封裝的AAC編碼(Nero AAC編碼器僅能輸出MPEG-4封裝的AAC)。</li>
<li>.m4a - 為了區別純音訊MP4檔案和包含影片的MP4檔案而由蘋果(Apple)公司使用的副檔名,Apple iTunes對純音訊MP4檔案採用了".m4a"命名。M4A的本質和音訊MP4相同,故音訊MP4檔案亦可直接更改副檔名為M4A。Sony Ericsson於2006年後發表的手機原廠鈴聲幾乎都慢慢改為M4A檔案。</li></ul><h2><span id=".E6.8A.80.E8.A1.93.E6.A6.82.E8.A6.BD"></span><span id="技術概覽">技術概覽</span></h2>
<p>AAC作為一種高壓縮比的音訊壓縮演算法,壓縮比通常為18:1,也有資料說為20:1;在音質方面,由於採用多聲道,和使用低複雜性的描述方式,使其比幾乎所有的傳統編碼方式在同規格的情況下更勝一籌。
</p><p>AAC是一種寬頻音訊編碼演算法,主要利用以下兩種編碼策略來大幅減少儲存高品質數位音訊所需要的資料量:
</p>
<ul><li>捨去與感知上無關的訊號成分</li>
<li>去除編碼後訊號的冗餘部分</li></ul><p>實際的編碼流程包含以下步驟:
</p>
<ul><li>利用改進的離散餘弦變換(MDCT)將訊號由時域轉換至頻域:選取適當的時域取樣點數由濾波器組將其轉換至頻域</li>
<li>基於心理聲學將頻域訊號量化及編碼</li>
<li>加入內部的錯誤更正碼</li>
<li>儲存或傳輸訊號</li>
<li>為避免損壞的取樣點,對每影格使用模N的Luhn演算法作為校驗</li></ul><p>在MPEG-4中並沒有定義一個單一的高效率壓縮流程,而是一組複雜的工具來達成從低編碼速率的語音編碼到高品質音訊壓縮、音樂合成等廣泛的操作。
</p>
<ul><li>MPEG-4音訊編碼演算法家族橫跨了從低位元速率的語音編碼(最低至2 kbps)到高品質音訊編碼(每聲道64 kbps或更高)</li>
<li>AAC提供了低至8 kHz高至96 kHz的多種取樣頻率、更高的位元深度(8, 16, 24, 32 bit),並且支援1到48之間的任何聲道數</li>
<li>相較於MP3使用的混和濾波器組,AAC使用MDCT搭配增加至1024或960點的窗長度</li></ul><p>AAC編碼器可以動態的在單一的1024點MDCT區塊或8個128點區塊之間切換(或960及120點)
</p>
<ul><li>在有暫態的訊號變化時,選擇使用8個較短的128/120點區塊以達到更好的時域解析度</li>
<li>在預設的情況下則使用較長的1024/960點區塊以增加頻域的解析度,因為如此可以運用更複雜的心理聲學模型來達成更好的編碼效率</li></ul><h2><span id=".E7.9B.B8.E8.BC.83.E6.96.BCMP3.E7.9A.84.E6.94.B9.E9.80.B2"></span><span id="相較於MP3的改進">相較於MP3的改進</span></h2>
<p>AAC是作為MP3的後繼者被設計出來,在1990年代後期的雙盲試驗中顯示在相同的位元速率下,AAC比MP3表現出更好的聲音品質。
</p><p>AAC相較於MP3的改進包含:
</p>
<ul><li>更多的取樣頻率選擇(8 kHz至96 kHz,MP3為16 kHz至48 kHz)</li>
<li>更高的聲道數上限(48個,MP3在MPEG-1模式下為最多雙聲道,MPEG-2模式下5.1聲道)</li>
<li>任意的位元速率和可變的影格長度</li>
<li>更高效率及更單純的濾波器組(AAC使用純粹的MDCT,MP3則使用較複雜的混和濾波器組)</li>
<li>對平穩的訊號有更高的編碼效率(AAC使用較長的1024/960點區塊長度,MP3則為576點)</li>
<li>對暫態變化的訊號有更高的編碼準確度(AAC使用較短的128/120點區塊長度,MP3則為192點)</li>
<li>可選擇使用凱澤窗函式,以較大的主瓣(main lobe)為代價,消除頻譜洩漏效應(spectral leakage)</li>
<li>對於頻率在16 kHz的聲音訊號成分有更好的處理</li>
<li>有額外的模組如雜訊移頻(noise shaping)、反向預測(backward prediction)、感知上的雜訊替代(perceptual noise substitution)等,可結合這些模組建構出各種不同的編碼規格</li></ul><p>整體而言,AAC格式相較於MP3給予開發者在設計編碼上更大的彈性,並且修正許多在MPEG-1音訊規格上的設計選擇,這些增加的彈性使得更多的編碼策略可以同時存在,進而達成更高的壓縮效率。儘管如此,若要論及AAC是否比MP3好,AAC並沒有完全的決定性的優勢,MP3雖然較為古老且有相當的瑕疵,卻也被證實是意外的堅固耐用。在低位元速率的情況下(通常低於128 kbps),AAC及HE-AAC則因為更好的立體聲編碼、純粹的MDCT及更好的窗函式長度,優於MP3,尤其在極低位元速率的情況下優勢更為顯著。
</p><p>MP3作為最早數年音樂開始在網路上傳播、分享所被使用的格式,擁有最為普遍的軟體及硬體支援,AAC則由於一些產業界持續堅定的支援,成為MP3一個有力的競爭對手,另一個競爭對手是開源產業界支援的IETF標準開放格式Opus (音訊格式)。
</p>
<h2><span id=".E4.BD.8E.E7.A0.81.E7.8E.87.E8.A7.84.E6.A0.BC"></span><span id="低码率规格">低位元速率規格</span></h2>
<p><b>高效AAC</b>(<b>HE-AAC</b>,英語:<span lang="en"><b>H</b>igh-<b>E</b>fficiency <b>AAC</b></span>)為有損數據壓縮技術,是對<b>進階音訊編碼</b>(AAC)的擴充。HE-AAC v1使用<span data-orig-title="频段复制" data-lang-code="en" data-lang-name="英語" data-foreign-title="Spectral Band Replication"><span>頻段複製</span></span>(SBR,英語:<span lang="en">Spectral Band Replication</span>)提高頻域的壓縮效率,適用於低位元速率(64kbps以下)。HE-AAC v2結合使用SBR和<span data-orig-title="参数立体声" data-lang-code="en" data-lang-name="英語" data-foreign-title="Parametric Stereo"><span>參數立體聲</span></span>(PS,英語:<span lang="en">Parametric Stereo</span>)提高立體聲訊號的壓縮效率。HE-AAC v2進一步降低了對位元速率的需求(接近於50%),被應用於類似於DAB等位元速率資源很有限的領域。
</p><p>HE-AAC之另一常見名稱<b>aacPlus</b>(aac+),為開發SBR之公司Coding Technologies的註冊商標。MPEG組織於2003年五月將aac+納入ISO/IEC 14496-3(<span data-orig-title="MPEG-4 Part 3" data-lang-code="en" data-lang-name="英語" data-foreign-title="MPEG-4 Part 3"><span>MPEG-4 Part 3</span></span>)。HE-AAC適合於在低位元率(low bitrates)的應用,如:網路電台、數位電視等,其宣稱在48kbps的音質可以比128kbps的MP3還好,主要的競爭物件是無專利的IETF標準開放格式Opus。
</p>
<h3><span id=".E7.89.88.E6.9C.AC"></span><span id="版本">版本</span></h3>
<p>HE-AAC之不同版本:
</p>
<h2><span id=".E8.A6.8F.E6.A0.BC.E4.B8.80.E8.A6.BD"></span><span id="規格一覽">規格一覽</span></h2>
<p>因為AAC是一個龐大家族,他們共分為9種規格,以適應不同場合的需要,也正是由於AAC的規格(Profile)繁多,導致普通電腦使用者感覺十分困擾:
</p>
<ol><li>MPEG-2 AAC LC低複雜度規格(Low Complexity)</li>
<li>MPEG-2 AAC Main主規格</li>
<li>MPEG-2 AAC SSR可變取樣率規格(Scaleable Sample Rate)</li>
<li>MPEG-4 AAC LC低複雜度規格(Low Complexity),現在的手機比較常見的MP4檔案中的音訊部份就包括了該規格音訊檔案</li>
<li>MPEG-4 AAC Main主規格</li>
<li>MPEG-4 AAC SSR可變取樣率規格(Scaleable Sample Rate)</li>
<li>MPEG-4 AAC LTP長時期預測規格(Long Term Predicition)</li>
<li>MPEG-4 AAC LD低延遲規格(Low Delay)</li>
<li>MPEG-4 AAC HE高效率規格(High Efficiency)</li></ol><dl><dd>上述的規格中,主規格(Main)包含了除增益控制之外的全部功能,其音質最好,而低複雜度規格(LC)則是比較簡單,沒有了增益控制,但提高了編碼效率,至「SSR」對「LC」規格大體是相同,但是多了增益的控制功能,另外,MPEG-4 AAC/LTP/LD/HE,都是用在低位元率下編碼,特別是「HE」是有Nero AAC編碼器支援,是近來常用的一種編碼器,不過通常來說,Main規格和LC規格的音質相差不大,因此目前使用最多的AAC規格多數是「LC」規格,因為要考慮手機目前的記憶體能力未達合理水準。</dd></dl><p>MPEG-4 AAC LC(Low Complexity)是最常用的規格,我們叫「低複雜度規格」,我們簡稱「LC-AAC」,這種規格在中等位元速率的編碼效率以及音質方面,都能找到平衡點。所謂中等位元速率,就是指:96kbps-192kbps之間的位元速率。因此,如果要使用LC-AAC規格,請儘可能把位元速率控制在之前說的那個區間內。
</p>
<h2><span id=".E7.B7.A8.E7.A2.BC.E5.99.A8.E4.B8.80.E8.A6.BD"></span><span id="編碼器一覽">編碼器一覽</span></h2>
<p>由於AAC格式家族比較龐大,要瞭解他,首先要清楚其各有不同的編碼器,目前包括了商業的、免費的AAC格式音訊編碼器,其中幾個主要的編碼器如下:
</p>
<ul><li>FhG:Fraunhofer IIS研發的權威編碼器。</li>
<li>Nero AAC:同時支援LC-AAC / HE-AAC規格,由Nero公司免費發佈的Nero AAC編碼器。</li>
<li>QuickTime / iTunes:Apple公司的兩款軟體都提供了AAC編碼功能,其編碼技術來自"Dolby Laboratories"(簡寫為Dolby Labs,杜比實驗室)。</li>
<li>FAAC(Freeware Advanced Audio Coder):也是一種很好的命令列編碼器,支援LC/Main/LTP規格,而這個軟體是免費的。FAAC是自由軟體。</li>
<li>DivX AAC:2009年DivX開發出來的新AAC編碼器,支援LC/HE/HEv2規格。目前正在測試中。</li></ul><p>另外還有Psytel(已停止開發),Coding Technologies(已被杜比實驗室收購),HHI/z Plane(Compaact),Dolby AAC等AAC編碼器,而其他如Panasonic、Nokia、AT&T、NEC等公司也都有獨家開發的編碼器,在大家弄清楚這些AAC格式音訊規格和編碼器之後,我們就不難知道為甚麼同一款手機會支援看起來都是AAC格式音訊的諸多檔案格式了,比如Nokia 6230i就是既支援AAC格式也支援M4A格式和MP4格式的機型,而這些音訊檔案格式其實都是屬於AAC家族成員。
</p><p>目前聽到用的比較多的應該是LC和HE(適合低位元速率)。
</p><p>HE:「high efficiency」(高效性)。HE-AAC v1(又稱AACPlusV1,SBR)用容器的方法加了原AAC(LC)+SBR技術。SBR其實代表的是Spectral Band Replication(頻段複製)。簡單概括一下,音樂的主要頻譜集中在低頻段,高頻段幅度很小,如果對整個頻段編碼,要麼為了保護高頻造成低頻段編碼過細以致檔案巨大,要麼為了儲存了低頻的主要成分而失去高頻成分以致喪失音質。SBR把頻譜切割開來,低頻單獨編碼儲存主要成分,高頻單獨放大編碼儲存音質,在相同音質下降低了檔案大小。
</p><p>HEv2(又稱為HEPS)它用容器的方法包含了HE-AAC v1和PS技術。PS指「Parametric Stereo」(參數立體聲)。這個其實好理解,原來的立體聲檔案,檔案大小是一個聲道的兩倍。但是兩個聲道的聲音存在某種相似性,根據香農資訊熵編碼定理,相關性應該被去掉才能減小檔案大小。所以PS技術儲存了一個聲道的全部資訊,然後,花很少的位元組用參數描述另一個聲道和它不同的地方。
</p>
<h2><span id=".E8.A8.B1.E5.8F.AF.E5.92.8C.E5.B0.88.E5.88.A9"></span><span id="許可和專利">許可和專利</span></h2>
<p>使用者不需要許可或付款來串流傳輸或分發AAC格式的內容。這個原因可以使AAC比照其前身的MP3一樣,特別是根據適用於流媒體(如網際網路廣播)分發內容成為更有吸引力的格式。
</p><p>然而,AAC 編解碼器的所有製造商或開發商都需要專利許可。 因此,FFmpeg和FAAC等自由開放原始碼軟體的實現可能僅以原始碼形式分發,以避免專利侵權。
</p>
<h2><span id=".E5.8F.83.E8.80.83.E6.96.87.E7.8D.BB"></span><span id="參考文獻">參考文獻</span></h2>
<h2><span id=".E5.A4.96.E9.83.A8.E9.80.A3.E7.B5.90"></span><span id="外部連結">外部連結</span></h2>
<ul><li>蘋果電腦MPEG-4 AAC</li>
<li>AAC EE Times文章</li>
<li>Fraunhofer MPEG-2 AAC資訊</li>
<li>AAC Licensing</li>
<li>Open Source AAC codec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FAAC(編碼器)與FAAD2(解碼器)</li>
<li>Roberto's public listening tests - blind, controlled listening tests of lossy compression formats including AAC</li>
<li>MPEG-4 HE-AAC v2—audio coding for today's digital media world,article in the EBU technical review(01/2006)giving explanations on HE-AAC.</li>
<li>Coding Technologies的aacPlus介紹</li></ul>
<!--
NewPP limit report
Parsed by mw1463
Cached time: 20230506013939
Cache expiry: 80423
Reduced expiry: true
Complications: [show‐toc]
CPU time usage: 0.990 seconds
Real time usage: 1.188 seconds
Preprocessor visited node count: 6754/1000000
Post‐expand include size: 765757/2097152 bytes
Template argument size: 7227/2097152 bytes
Highest expansion depth: 25/100
Expensive parser function count: 135/500
Unstrip recursion depth: 0/20
Unstrip post‐expand size: 9389/5000000 bytes
Lua time usage: 0.424/10.000 seconds
Lua memory usage: 20375806/52428800 bytes
Number of Wikibase entities loaded: 0/400
--><!--
Transclusion expansion time report (%,ms,calls,template)
110.95% 925.451 11 Template:Navbox
100.00% 834.142 1 -total
40.79% 340.249 1 Template:多媒體壓縮格式
22.85% 190.601 92 Template:绿链
15.22% 126.926 1 Template:Compression_Software_Implementations
12.05% 100.547 4 Template:Lang-en
11.97% 99.817 52 Template:Tsl
8.15% 68.019 1 Template:Reflist
7.60% 63.382 1 Template:NoteTA
6.42% 53.530 6 Template:Cite_web
--> | **進階音訊編碼**(英語:**A**dvanced **A**udio **C**oding,AAC)是有損音訊壓縮的專利數位音訊編碼標準,由 Fraunhofer IIS、杜比實驗室、貝爾實驗室、Sony、Nokia 等公司共同開發。出現於 1997 年,為一種基於 MPEG-2 的標準,2000 年,MPEG-4 標準在原本的基礎上加上了 PNS(Perceptual Noise Substitution)等技術,並提供了多種擴展工具。為了區別於傳統的 MPEG-2 AAC 又稱為 MPEG-4 AAC。其作為 MP3 的後繼者而被設計出來,在相同的位元速率之下,AAC 相較於 MP3 通常可以達到更好的聲音品質。
AAC 由國際標準化組織及國際電工委員會標準化為 MPEG-2 及 MPEG-4 規格的一部分。部分的 AAC、HE-AAC (AAC+) 為 MPEG-4 音訊的一部分,並且被採用在數位聲音廣播、世界數位廣播兩個數位廣播標準中以及 DVB-H、ATSC-M/H 兩個移動電視標準中。
AAC 支援包含一個串流中 48 個最高至 96 kHz 的全頻寬聲道,加上 16 個 120 Hz 的低頻聲道 (LFE)、不多於 16 個耦合聲道及資料串流。在 joint stereo 模式下,要使立體聲的品質達到可接受的程度僅需 96 kbps 的位元速率,若要達到 Hi-fi 則最少需要在可變位元速率下 128 kbps。
AAC 被 YouTube、iPhone、iPod、 iPad、 任天堂 DSi、任天堂 3DS、iTunes、DivX、PlayStation 3 和多款 Nokia 40 系列、Sony Ericsson 手機採用為預設的音訊編碼格式,並且被 PlayStation Vita、Wii、Sony Walkman MP3 系列及隨後的 Android、BlackBerry 等行動作業系統支援。
## 副檔名
**AAC** 編碼的主要副檔名有三種:
* .aac - 使用 MPEG-2 Audio Transport Stream(ADTS,_參見 MPEG-2_)容器,區別於使用 MPEG-4 容器的 MP4/M4A 格式,屬於傳統的 AAC 編碼(FAAC 默認的封裝,但 FAAC 亦可輸出 MPEG-4 封裝的 AAC)。
* .mp4 - 使用了 MPEG-4 Part 14(第 14 部分)的簡化版即 3GPP Media Release 6 Basic(3gp6,_參見 3GP_)進行封裝的 AAC 編碼(Nero AAC 編碼器僅能輸出 MPEG-4 封裝的 AAC)。
* .m4a - 為了區別純音訊 MP4 檔案和包含影片的 MP4 檔案而由蘋果(Apple)公司使用的副檔名,Apple iTunes 對純音訊 MP4 檔案採用了 ".m4a" 命名。M4A 的本質和音訊 MP4 相同,故音訊 MP4 檔案亦可直接更改副檔名為 M4A。Sony Ericsson 於 2006 年後發表的手機原廠鈴聲幾乎都慢慢改為 M4A 檔案。
## 技術概覽
AAC 作為一種高壓縮比的音訊壓縮演算法,壓縮比通常為 18:1,也有資料說為 20:1;在音質方面,由於採用多聲道,和使用低複雜性的描述方式,使其比幾乎所有的傳統編碼方式在同規格的情況下更勝一籌。
AAC 是一種寬頻音訊編碼演算法,主要利用以下兩種編碼策略來大幅減少儲存高品質數位音訊所需要的資料量:
* 捨去與感知上無關的訊號成分
* 去除編碼後訊號的冗餘部分
實際的編碼流程包含以下步驟:
* 利用改進的離散餘弦變換 (MDCT) 將訊號由時域轉換至頻域:選取適當的時域取樣點數由濾波器組將其轉換至頻域
* 基於心理聲學將頻域訊號量化及編碼
* 加入內部的錯誤更正碼
* 儲存或傳輸訊號
* 為避免損壞的取樣點,對每影格使用模 N 的 Luhn 演算法作為校驗
在 MPEG-4 中並沒有定義一個單一的高效率壓縮流程,而是一組複雜的工具來達成從低編碼速率的語音編碼到高品質音訊壓縮、音樂合成等廣泛的操作。
* MPEG-4 音訊編碼演算法家族橫跨了從低位元速率的語音編碼 (最低至 2 kbps) 到高品質音訊編碼 (每聲道 64 kbps 或更高)
* AAC 提供了低至 8 kHz 高至 96 kHz 的多種取樣頻率、更高的位元深度 (8, 16, 24, 32 bit),並且支援 1 到 48 之間的任何聲道數
* 相較於 MP3 使用的混和濾波器組,AAC 使用 MDCT 搭配增加至 1024 或 960 點的窗長度
AAC 編碼器可以動態的在單一的 1024 點 MDCT 區塊或 8 個 128 點區塊之間切換 (或 960 及 120 點)
* 在有暫態的訊號變化時,選擇使用 8 個較短的 128/120 點區塊以達到更好的時域解析度
* 在預設的情況下則使用較長的 1024/960 點區塊以增加頻域的解析度,因為如此可以運用更複雜的心理聲學模型來達成更好的編碼效率
## 相較於 MP3 的改進
AAC 是作為 MP3 的後繼者被設計出來,在 1990 年代後期的雙盲試驗中顯示在相同的位元速率下,AAC 比 MP3 表現出更好的聲音品質。
AAC 相較於 MP3 的改進包含:
* 更多的取樣頻率選擇 (8 kHz 至 96 kHz,MP3 為 16 kHz 至 48 kHz)
* 更高的聲道數上限 (48 個,MP3 在 MPEG-1 模式下為最多雙聲道,MPEG-2 模式下 5.1 聲道)
* 任意的位元速率和可變的影格長度
* 更高效率及更單純的濾波器組 (AAC 使用純粹的 MDCT,MP3 則使用較複雜的混和濾波器組)
* 對平穩的訊號有更高的編碼效率 (AAC 使用較長的 1024/960 點區塊長度,MP3 則為 576 點)
* 對暫態變化的訊號有更高的編碼準確度 (AAC 使用較短的 128/120 點區塊長度,MP3 則為 192 點)
* 可選擇使用凱澤窗函式,以較大的主瓣 (main lobe) 為代價,消除頻譜洩漏效應 (spectral leakage)
* 對於頻率在 16 kHz 的聲音訊號成分有更好的處理
* 有額外的模組如雜訊移頻 (noise shaping)、反向預測 (backward prediction)、感知上的雜訊替代 (perceptual noise substitution) 等,可結合這些模組建構出各種不同的編碼規格
整體而言,AAC 格式相較於 MP3 給予開發者在設計編碼上更大的彈性,並且修正許多在 MPEG-1 音訊規格上的設計選擇,這些增加的彈性使得更多的編碼策略可以同時存在,進而達成更高的壓縮效率。儘管如此,若要論及 AAC 是否比 MP3 好,AAC 並沒有完全的決定性的優勢,MP3 雖然較為古老且有相當的瑕疵,卻也被證實是意外的堅固耐用。在低位元速率的情況下 (通常低於 128 kbps),AAC 及 HE-AAC 則因為更好的立體聲編碼、純粹的 MDCT 及更好的窗函式長度,優於 MP3,尤其在極低位元速率的情況下優勢更為顯著。
MP3 作為最早數年音樂開始在網路上傳播、分享所被使用的格式,擁有最為普遍的軟體及硬體支援,AAC 則由於一些產業界持續堅定的支援,成為 MP3 一個有力的競爭對手,另一個競爭對手是開源產業界支援的 IETF 標準開放格式 Opus (音訊格式)。
## 低位元速率規格
**高效 AAC**(**HE-AAC**,英語:**H**igh-**E**fficiency **AAC**)為有損數據壓縮技術,是對**進階音訊編碼**(AAC)的擴充。HE-AAC v1 使用頻段複製(SBR,英語:Spectral Band Replication)提高頻域的壓縮效率,適用於低位元速率(64kbps 以下)。HE-AAC v2 結合使用 SBR 和參數立體聲(PS,英語:Parametric Stereo)提高立體聲訊號的壓縮效率。HE-AAC v2 進一步降低了對位元速率的需求(接近於 50%),被應用於類似於 DAB 等位元速率資源很有限的領域。
HE-AAC 之另一常見名稱 **aacPlus**(aac+),為開發 SBR 之公司 Coding Technologies 的註冊商標。MPEG 組織於 2003 年五月將 aac + 納入 ISO/IEC 14496-3(MPEG-4 Part 3)。HE-AAC 適合於在低位元率(low bitrates)的應用,如:網路電台、數位電視等,其宣稱在 48kbps 的音質可以比 128kbps 的 MP3 還好,主要的競爭物件是無專利的 IETF 標準開放格式 Opus。
### 版本
HE-AAC 之不同版本:
## 規格一覽
因為 AAC 是一個龐大家族,他們共分為 9 種規格,以適應不同場合的需要,也正是由於 AAC 的規格(Profile)繁多,導致普通電腦使用者感覺十分困擾:
1. MPEG-2 AAC LC 低複雜度規格(Low Complexity)
2. MPEG-2 AAC Main 主規格
3. MPEG-2 AAC SSR 可變取樣率規格(Scaleable Sample Rate)
4. MPEG-4 AAC LC 低複雜度規格(Low Complexity),現在的手機比較常見的 MP4 檔案中的音訊部份就包括了該規格音訊檔案
5. MPEG-4 AAC Main 主規格
6. MPEG-4 AAC SSR 可變取樣率規格(Scaleable Sample Rate)
7. MPEG-4 AAC LTP 長時期預測規格(Long Term Predicition)
8. MPEG-4 AAC LD 低延遲規格(Low Delay)
9. MPEG-4 AAC HE 高效率規格(High Efficiency)
: 上述的規格中,主規格(Main)包含了除增益控制之外的全部功能,其音質最好,而低複雜度規格(LC)則是比較簡單,沒有了增益控制,但提高了編碼效率,至「SSR」對「LC」規格大體是相同,但是多了增益的控制功能,另外,MPEG-4 AAC/LTP/LD/HE,都是用在低位元率下編碼,特別是「HE」是有 Nero AAC 編碼器支援,是近來常用的一種編碼器,不過通常來說,Main 規格和 LC 規格的音質相差不大,因此目前使用最多的 AAC 規格多數是「LC」規格,因為要考慮手機目前的記憶體能力未達合理水準。
MPEG-4 AAC LC(Low Complexity)是最常用的規格,我們叫「低複雜度規格」,我們簡稱「LC-AAC」,這種規格在中等位元速率的編碼效率以及音質方面,都能找到平衡點。所謂中等位元速率,就是指:96kbps-192kbps 之間的位元速率。因此,如果要使用 LC-AAC 規格,請儘可能把位元速率控制在之前說的那個區間內。
## 編碼器一覽
由於 AAC 格式家族比較龐大,要瞭解他,首先要清楚其各有不同的編碼器,目前包括了商業的、免費的 AAC 格式音訊編碼器,其中幾個主要的編碼器如下:
* FhG:Fraunhofer IIS 研發的權威編碼器。
* Nero AAC:同時支援 LC-AAC / HE-AAC 規格,由 Nero 公司免費發佈的 Nero AAC 編碼器。
* QuickTime /iTunes:Apple 公司的兩款軟體都提供了 AAC 編碼功能,其編碼技術來自 "Dolby Laboratories"(簡寫為 Dolby Labs,杜比實驗室)。
* FAAC(Freeware Advanced Audio Coder):也是一種很好的命令列編碼器,支援 LC/Main/LTP 規格,而這個軟體是免費的。FAAC 是自由軟體。
* DivX AAC:2009 年 DivX 開發出來的新 AAC 編碼器,支援 LC/HE/HEv2 規格。目前正在測試中。
另外還有 Psytel(已停止開發),Coding Technologies(已被杜比實驗室收購),HHI/z Plane(Compaact),Dolby AAC 等 AAC 編碼器,而其他如 Panasonic、Nokia、AT&T、NEC 等公司也都有獨家開發的編碼器,在大家弄清楚這些 AAC 格式音訊規格和編碼器之後,我們就不難知道為甚麼同一款手機會支援看起來都是 AAC 格式音訊的諸多檔案格式了,比如 Nokia 6230i 就是既支援 AAC 格式也支援 M4A 格式和 MP4 格式的機型,而這些音訊檔案格式其實都是屬於 AAC 家族成員。
目前聽到用的比較多的應該是 LC 和 HE(適合低位元速率)。
HE:「high efficiency」(高效性)。HE-AAC v1(又稱 AACPlusV1,SBR) 用容器的方法加了原 AAC(LC)+SBR 技術。SBR 其實代表的是 Spectral Band Replication(頻段複製)。簡單概括一下,音樂的主要頻譜集中在低頻段,高頻段幅度很小,如果對整個頻段編碼,要麼為了保護高頻造成低頻段編碼過細以致檔案巨大,要麼為了儲存了低頻的主要成分而失去高頻成分以致喪失音質。SBR 把頻譜切割開來,低頻單獨編碼儲存主要成分,高頻單獨放大編碼儲存音質,在相同音質下降低了檔案大小。
HEv2 (又稱為 HEPS) 它用容器的方法包含了 HE-AAC v1 和 PS 技術。PS 指「Parametric Stereo」(參數立體聲)。這個其實好理解,原來的立體聲檔案,檔案大小是一個聲道的兩倍。但是兩個聲道的聲音存在某種相似性,根據香農資訊熵編碼定理,相關性應該被去掉才能減小檔案大小。所以 PS 技術儲存了一個聲道的全部資訊,然後,花很少的位元組用參數描述另一個聲道和它不同的地方。
## 許可和專利
使用者不需要許可或付款來串流傳輸或分發 AAC 格式的內容。這個原因可以使 AAC 比照其前身的 MP3 一樣,特別是根據適用於流媒體(如網際網路廣播)分發內容成為更有吸引力的格式。
然而,AAC 編解碼器的所有製造商或開發商都需要專利許可。 因此,FFmpeg 和 FAAC 等自由開放原始碼軟體的實現可能僅以原始碼形式分發,以避免專利侵權。
## 參考文獻
## 外部連結
* 蘋果電腦 MPEG-4 AAC
* AAC EE Times 文章
* Fraunhofer MPEG-2 AAC 資訊
* AAC Licensing
* Open Source AAC codec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FAAC(編碼器)與 FAAD2(解碼器)
* Roberto's public listening tests - blind, controlled listening tests of lossy compression formats including AAC
* MPEG-4 HE-AAC v2—audio coding for today's digital media world,article in the EBU technical review(01/2006)giving explanations on HE-AAC.
* Coding Technologies 的 aacPlus 介紹 | null | 20,120 | 2023-05-06T01:07:14Z | 75,501,863 | High-Efficiency_Advanced_Audio_Coding |
2,762,290 | <p><b>小行星246643</b>(<b>246643 Miaoli</b>,<b>苗栗小行星</b>),臨時編號<b>2008 YU9</b>,是一顆位於小行星帶的小行星。由國立中央大學鹿林天文台助理蕭翔耀和就讀於廣州中山大學的中國天文愛好者葉泉志於2008年12月18日發現。因為管理鹿林天文台的國立中央大學在台復校的最初校址位於台灣苗栗縣(1962-1968年),於2011年10月12日命名為「苗栗」(Miaoli)。
</p>
<h2><span id=".E5.8F.83.E8.A6.8B"></span><span id="參見">參見</span></h2>
<ul><li>小行星列表</li>
<li>與華人有關的小行星列表</li></ul><h2><span id=".E5.8F.83.E8.80.83.E8.B3.87.E6.96.99"></span><span id="參考資料">參考資料</span></h2>
<p><br></p>
<h2><span id=".E5.A4.96.E9.83.A8.E9.80.A3.E7.B5.90"></span><span id="外部連結">外部連結</span></h2>
<ul><li>中大發現小行星 命名苗栗</li></ul><p><br></p> | **小行星 246643**(**246643 Miaoli**,**苗栗小行星**),臨時編號 **2008 YU9**,是一顆位於小行星帶的小行星。由國立中央大學鹿林天文台助理蕭翔耀和就讀於廣州中山大學的中國天文愛好者葉泉志於 2008 年 12 月 18 日發現。因為管理鹿林天文台的國立中央大學在台復校的最初校址位於台灣苗栗縣(1962-1968 年),於 2011 年 10 月 12 日命名為「苗栗」(Miaoli)。
## 參見
* 小行星列表
* 與華人有關的小行星列表
## 參考資料
## 外部連結
* 中大發現小行星 命名苗栗 | null | 2,319 | 2023-03-14T06:40:02Z | 75,490,774 | 小行星246643 |
981,696 | <p><b>狹瓣鷹爪花</b>(學名:<span lang="la"><i>Artabotrys hainanensis</i></span>)為番荔枝科鷹爪花屬的植物,為中國的特有植物。分布在中國大陸的海南等地,生長於海拔800米的地區,一般生於低海拔至中海拔密林中,目前尚未由人工引種栽培。
</p><p>其種加詞「<i>hainanensis</i>」意為「海南的」。
</p>
<h2><span id=".E5.88.AB.E5.90.8D"></span><span id="别名">別名</span></h2>
<p>狹瓣鷹爪(中國植物學雜誌)
</p>
<h2><span id=".E5.8F.82.E8.80.83.E6.96.87.E7.8C.AE"></span><span id="参考文献">參考文獻</span></h2>
<p><br></p> | **狹瓣鷹爪花**(學名:_Artabotrys hainanensis_)為番荔枝科鷹爪花屬的植物,為中國的特有植物。分布在中國大陸的海南等地,生長於海拔 800 米的地區,一般生於低海拔至中海拔密林中,目前尚未由人工引種栽培。
其種加詞「_hainanensis_」意為「海南的」。
## 別名
狹瓣鷹爪(中國植物學雜誌)
## 參考文獻 | null | 1,177 | 2023-04-16T12:24:10Z | 70,197,784 | 狭瓣鹰爪花 |
87,682 | <p>中國貨幣有著悠久的歷史,早在先秦時期就出現了多種通用貨幣。中國北宋的四川地區於公元九世紀發行了人類歷史上第一種紙鈔「<b>交子</b>」。到了元代,中國發行了世界上第一種法定貨幣「<b>寶鈔</b>」(紙鈔)。
</p>
<h2><span id=".E5.85.88.E7.A7.A6.E6.99.82.E6.9C.9F"></span><span id="先秦時期">先秦時期</span></h2>
<p>貝幣被確信是中原一帶最早的貨幣形式,它出現在大約三千到四千五百年前。漢字中的「貨」、「買」、「賣」、「販」,以及許多與產品交換有關的字,都是以「貝」作為部首。 然而,貝作為貨幣的流通程度仍舊是未知的,但它應該在市場中占有了主導位置。而由骨、木、石、鉛和銅為材料製作的貝的仿製品則在當時的貿易體系中十分常見。
</p>
<h3><span id=".E5.95.86.E4.BB.A3"></span><span id="商代">商代</span></h3>
<p>在中國的商代,已經開始以貝殼作為貨幣使用了,隨著商品經濟的發展,天然的貝殼作為貨幣漸漸供不應求了,於是出現人工貝幣,如石貝幣、骨貝幣、蚌貝幣等。到了商代晚期,出現了用銅質的金屬貝幣。
</p><p>銅貝在商朝<small>(約前1500 - 約前1046)</small>舊都殷墟的遺址中被發現,而銅成為了周朝的通用貨幣。
</p><p>根據目前的發現,中國人在人類歷史上最早開始使用金屬貨幣。目前世界上現存最早的金屬鑄幣——鑄造銅貝,出土於中國河南省安陽市大司空村商代晚期<small>(公元前14世紀-公元前11世紀)</small>的墓穴中。當時,鑄幣與更早使用的貝殼相似,所以它被命名為貝幣。</p>
<h3><span id=".E5.91.A8.E4.BB.A3"></span><span id="周代">周代</span></h3>
<p>在戰國時期<small>(前476年,一說前453年或前403年~前221年)</small>,中國使用的銅質鑄幣主要有三種形態。 兩周、魏國、韓國和秦國使用鏟形的布幣;齊國使用刀形的刀幣;趙國和燕國在戰國時期先使用布幣,後使用刀幣;楚國的蟻鼻錢。
</p>
<h2><span id=".E7.A7.A6.E8.87.B3.E5.85.A9.E6.BC.A2"></span><span id="秦至兩漢">秦至兩漢</span></h2>
<p>作為統一中國的一部分,秦始皇<small>(前259年-前210年8月11日)</small>取消了原來六國流通的貨幣,代之以根據秦國以前使用的鑄幣設計的全國統一的銅錢——秦半兩。這種銅錢為圓形,中部有方孔。為金錢俗名「孔方兄」的由來。這一式樣直到20世紀初的中國仍在使用。由於單個硬幣的價值低,中國人習慣上將一千個銅錢串在一起。然而,政府稅收同時以銅錢和產品(比如絲綢卷)的形式徵收。薪金在秦朝和兩漢則以數石糧食的形式支付。
</p><p>五銖是一種古銅幣,錢重五銖,上有「五銖」二字,故名。初鑄於西漢漢武帝元狩五年(公元前118年),東漢、蜀漢、魏、晉、南齊、梁、陳、北魏和隋都有鑄造,重量形制大小不一。唐朝武德四年(公元621年)廢止。但舊五銖仍然在民間流通。五銖跨度大、是中國歷史上數量最多、流通時間最久的錢幣。
</p>
<h2><span id=".E6.99.8B.E8.87.B3.E9.9A.8B"></span><span id="晋至隋">晉至隋</span></h2>
<p>三國魏晉南北朝時期的社會動亂,金屬貨幣的流通範圍減小,且形制多樣,幣值不一,出現了重物輕幣的現象。
</p><p>三國時期的曹魏實行的實物貨幣政策,魏明帝時恢復鑄行五銖錢,形制與東漢時期五銖相似。蜀漢和東吳多實行大錢。蜀幣主要有:直百五銖、直百等。吳幣主要有:大泉五百、大泉當千、大泉二千等。
</p><p>西晉成立後主要沿用漢魏舊錢,兼用谷帛等實物;東晉成立之初則沿用用吳國舊錢,後來出現了五銖小錢,相傳是吳興沈充所鑄,所以又稱:「沈郎五銖」。
</p><p>十六國期間的成漢李壽鑄行了中國最早的年號錢「漢興」錢;南北朝時期的社會十分動盪,幣值混亂,私鑄現象嚴重。北朝從北魏開始,錢文逐漸擺脫紀重局限,逐步向年號錢制過渡。
</p><p>隋朝的建立,使中國混亂的貨幣趨向於統一,隋文帝開皇三年鑄行了一種合乎標準的五銖錢,並禁止舊錢的流通。
</p>
<h2><span id=".E5.94.90.E4.BB.A3"></span><span id="唐代">唐代</span></h2>
<p>唐武德四年鑄行的銅錢——開元通寶,以前的紀值紀重錢幣一去不復返,代之的是寶文幣制(主要是通寶、元寶和重寶)。開元通寶是唐朝三百年的主要鑄幣,另外還鑄有乾封重寶、乾元重寶、大曆元寶、建中通寶、咸通玄寶及史思明所鑄順天元寶、得壹元寶等。
</p><p>後來出現了飛錢,是唐憲宗時代產生的一種匯兌制度,商人在京城把錢交給諸軍、諸節度使、諸道進奏院或者富豪門閥等單位,單位開立票券,商人可攜券到其它地區的辦事處取錢。這種匯兌方式減低了銅錢的需求,緩和錢幣的不足,同時減輕了商人貿易時攜帶貴金屬或銅錢的不便。由於飛錢輕便,又有一些官員或富豪的保證,在大額交易時,有些商人會直接使用飛錢,雖然飛錢屬於匯票並非真的貨幣,但飛錢仍可以說是最早的紙幣雛形。
</p>
<h2><span id=".E4.BA.94.E4.BB.A3.E5.8D.81.E5.9B.BD"></span><span id="五代十国">五代十國</span></h2>
<p>五代十國政治分裂割據,改朝換代像走馬燈一樣,各國以鑄惡錢來增強自身實力,以達到削弱他國力量的目的,故錢幣甚多,但品質不高。
</p>
<h2><span id=".E5.85.A9.E5.AE.8B"></span><span id="兩宋">兩宋</span></h2>
<p>宋朝<small>(960-1279)</small>早期,中國再次在五代十國的基礎上統一了幣制。宋朝之前的硬幣中,北部各國更喜歡使用銅鑄幣。南方各國則使用鉛或鐵鑄幣,四川使用自己的鐵幣。它們在宋朝初年還繼續流通了一段時期。公元1000年,國家統一完成,中國進入一個經濟快速增長的時期,這主要表現在鑄幣量的增長。1073年是北宋鑄造硬幣的高峰年,政府大約生產了600萬串銅錢,每串銅錢包含1000枚銅幣。北宋還鑄造了超過200萬串硬幣,出口到亞洲內陸、日本和東南亞,成為當地的主導硬幣。四川出現的被稱為「交子」的紙質票據,被宋朝商人很快採用,成為最初的紙幣。這被證明十分有用,所以國家開始接手這種形式的紙幣,並在1024年首次推出。12世紀,許多形式的紙幣成為中國的主流貨幣,包括如下:
</p>
<h3><span id=".E5.AF.B9.E5.AD.90.E9.92.B1"></span><span id="对子钱">對子錢</span></h3>
<p>對子錢(或稱對品錢,簡稱對錢)指兩枚錢幣同一種時期鑄造,鑄錢所用材質一致,錢幣大小、厚薄、穿孔、輪廓都全部相同,錢上文字相同,而錢文書體不同各異(如一篆一隸)的錢幣。</p>
<h2><span id=".E9.87.91.E5.85.83"></span><span id="金元">金元</span></h2>
<p>蒙古滅金國後,當時蒙古也仿效金國的交鈔發行過紙幣,但只是暫時性的,流通領域有局限,發行量也很少,反而是地方割據勢力多發行紙幣。直到忽必烈即位後,力求填補財政空缺,統一貨幣。他認為華北地區應繼續沿用歷代銅錢貨幣體系,但當時華北的銅礦供應量其實是不足以鑄錢的。有鑑於當時紙幣已流通金國且成本低廉,於是忽必烈決定發行紙幣,稱之為<b>中統鈔</b>,並以金、銀、絹為儲備金,是世界上第一種法定貨幣。忽必烈的原意是先在華北地區發行紙幣,待日後銅量充足之後就要仿效歷朝鑄造銅錢,與紙幣並用。但後來由於這種紙幣體系並沒有出現重大的信貸危機,信譽很好,因此忽必烈時期一直沒有鑄造銅錢。但在元代中葉至大(1308-1311)及元末至正,因為紙幣被過量印製而大幅貶值,才鑄造銅錢作為輔助性貨幣。
</p><p>蒙古滅南宋時,南宋的會子是東南、四川,和湖南地區的主要貨幣,用於財政收支和交易。南宋滅亡後,元朝以中統鈔取代會子。在宋代會子流行的地區成立了平準庫,匯集金銀以備兌換,又設立行用庫,加強回收金銀。和華北不同,宋末時南中國部分地區慣用銅錢,因此蒙古滅南宋後,仍然容許這些地區以銅錢作為流通貨幣。紙幣在元朝末年、至正後期以前,一直信譽良好。元代的紙幣發行量和發行地域均大大超過前代。元朝先後在首都大都和各行省設置了負責管理紙幣印造、發行、兌換、檢驗偽鈔、回收昏鈔等之機構;其中,中央的印鈔機構稱印造局,負責印造交鈔庫和定鈔庫等。元朝民間私有的金銀均要上交朝廷。
</p><p>由於1270年代起發生的通貨膨脹,使元初在1287年啟用了新的紙幣(至元鈔)以代替舊有紙幣(中統鈔)。但之後因無節制的紙幣印刷,仍有導致通貨膨脹的情況,並直到元朝末期發行「至正鈔」時依然存在。
</p>
<h2><span id=".E6.98.8E.E4.BB.A3"></span><span id="明代">明代</span></h2>
<p>明朝<small>(1368–1644)</small>初期,即在其統一國家的早期同樣曾嘗試使用紙幣,即為大明寶鈔,然而這種貨幣同樣經歷了迅速的通貨膨脹,它在1450年暫停發行,但是直到1573年仍在流通。直到明朝晚期李自成威脅北京時,這種紙幣才在1643年和1644年重新印刷。在明朝大部分時期,中國有一個包括所有重要交易的純私人貨幣體系。從海外流入的白銀, 開始在南部省廣東作為貨幣使用,並在1423年傳到長江下游地區成為納稅的法定貨幣。各省稅收自1465年起以白銀的形式上交首都,灶戶從1475年起開始使用白銀支付,徭役豁免費從1485年起使用白銀支付。中國對白銀的需求部分通過西班牙人從美洲的進口得到滿足,特別是秘魯的波托西和墨西哥,在西班牙人1571年建立馬尼拉之後。但這時的白銀還沒有被鑄造為銀圓。它們以重量為一個標準兩(約36克)的銀(被稱為元寶)流通,儘管其純度和重量在地區與地區間略有不同。
</p>
<h2><span id=".E6.B8.85.E4.BB.A3"></span><span id="清代">清代</span></h2>
<p>清朝仍然保持著銀銅共存的貨幣體系。銅質貨幣系統以文為基礎。銀質貨幣系統有幾個單位,在清朝時的關係是:1兩 = 10錢 = 100分 = 1000厘(銀幣)。
</p><p>1889年,單位「元」被引入,與當時的墨西哥比索等價,並且細分為10角,100分,和1000文。1元相當於7錢2分(或0.72兩)銀,並且在那時硬幣被這樣用英語標記。
</p><p>清朝最早發行的銀幣在廣東的鑄造局鑄造,面額為5分,1角、2角、5角和1元。其他地區的鑄造局在19世紀90年代開設並生產與之相似的鑄幣。面值為的1文、2文、5文、10文和20文的銅幣也得到發行。清政府於1903年起,設立戶部造幣總廠開始發行自己的銀元;以元為單位的紙幣從十九世紀九十年代起,由眾多地方銀行、私人銀行,以及清政府成立的中國通商銀行和大清戶部銀行(即後來的大清銀行)發行。
</p>
<h2><span id=".E8.BF.91.E7.8F.BE.E4.BB.A3"></span><span id="近現代">近現代</span></h2>
<h3><span id=".E4.B8.AD.E5.8D.8E.E6.B0.91.E5.9B.BD"></span><span id="中华民国">中華民國</span></h3>
<h4><span id=".E9.93.B6.E5.85.83.E5.8F.8A.E5.85.B3.E9.87.91.E5.88.B8"></span><span id="银元及关金券">銀元及關金券</span></h4>
<p>辛亥革命推翻清朝後,中華民國成立。南京臨時政府迫切需要發行軍用鈔票取代之前清朝的貨幣。成功地,各省宣布脫離清政府獨立並發行自己的軍用鈔票。1914年,《國幣條例》頒布並規定銀元為中華民國國幣。儘管與封建王朝時期比,鑄幣的設計發生了改變,但是其規格和鑄幣用的材料大多保持不變,直到20世紀30年代。在20世紀20年代到30年代間,大部分地區的鑄幣局關閉,剩下的有些則一直開到1949年。
</p><p>1931年5月中央銀行發行關金兌換券,供繳納關稅。初時的關金券流通量有限。海關金單位兌換券由中央銀行發行用以方便支付進口商品的關稅。關金券與美元掛鈎,比價為關金一元對四十美分。這種聯繫匯率在一九三五年被廢除,銀行允許投放關金券進行流通。市場中已經充斥著過多的紙幣,關金券只能加速惡性通貨膨脹。
</p><p>1936年起,國民政府發行含銅量達五十個百份比的一分和二分硬幣,五分、十分和二十分以及半圓的鎳幣(一段時間後材質改為銅鎳合金)。1940年,發行鋁製一分與五分硬幣。
</p><p>1920年代末至1930年代初,國際銀價出現大幅波動,影響中國經濟。特別是美國在1934年推出的《購銀法案》令國際銀價上升,導致中國銀根短缺、利率急升。中國的白銀大量外流,本國貨幣瀕臨崩潰。中國被迫放棄銀本位。這種情況加劇了國內眾多商業、省立和外資銀行發行不同價值貨幣的情況。
</p>
<h4><span id=".E4.B8.80.E4.B9.9D.E4.B8.89.E4.BA.94.E5.B9.B4.E5.B8.81.E5.88.B6.E6.94.B9.E9.9D.A9"></span><span id="一九三五年币制改革">一九三五年幣制改革</span></h4>
<p>1935年,國民政府進行幣制改革,將貨幣發行權限制在四大國有銀行:中國銀行、中央銀行、交通銀行和稍後加入的中國農民銀行。銀元的流通被禁止,查禁私有白銀。 發行新貨幣「法幣」為法定貨幣。
</p><p>1942年2月,關金提高含金量至0.88861克純金,即一關金等於一美元。同年四月,定關金為一元折合法幣二十元,與法幣自由兌換,並且同時在市面流通。之後法幣快速貶值,政府亦發行大額關金券,成為比法幣面額更高的貨幣。
</p>
<h4><span id=".E4.B8.9C.E5.8C.97.E5.88.B8"></span><span id="东北券">東北券</span></h4>
<p>1945年抗日戰爭結束後,中央銀行發行了"東北九省流通券",簡稱<b>東北券</b>。用以取代滿洲國發行的紙幣,它的價值大約是其他地區流通的法幣的10倍。1948年,東北券被金圓券取代。東北券的發行使中國東北沒有發生像法幣流通區一樣的惡性通貨膨脹。
</p>
<h4><span id=".E9.87.91.E5.9C.86.E5.88.B8.E5.8F.8A.E9.93.B6.E5.9C.86.E5.88.B8"></span><span id="金圆券及银圆券">金圓券及銀圓券</span></h4>
<p>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政府大量印鈔以滿足軍費開支,導致法幣急劇貶值。戰後,中華民國政府在1948年8月對幣制進行進一步改革以消除惡性通脹。政府發行金圓券回收法幣,比價為一元金圓券對三百萬元法幣對二十五美分。一元金圓券名義上價值0.22217克黃金。然而,這種貨幣並沒有真正的由黃金支持,所以惡性通貨膨脹並沒有消失。
</p><p>最終在1949年,中華民國政府再次宣布了一項改革,發行銀圓券,恢復銀本位。銀圓券與金圓券的比率為一元銀元券 = 一百萬元金圓券,以中央造幣廠鑄造的銀元作為發行支持。但是這種貨幣僅流通了很短的時間,中國共產黨很快以武力奪取了中國大陸省份的控制權。它們被中國人民銀行發行的人民幣取代。但中華民國政府遷往台灣後,銀元券在法規上的發行辦法卻一直保留,直到1992年才隨著動員戡亂的結束在法理上廢止。
</p>
<h4><span id=".E5.8F.B0.E6.B9.BE.E8.B4.A7.E5.B8.81"></span><span id="台湾货币">台灣貨幣</span></h4>
<p>台灣銀行最初在日據時期的1899年由日本人建立。銀行發行台灣銀行券,與日元掛鈎。中華民國政府接管台灣後,改組新設的台灣銀行被許可繼續發行自己的貨幣——台幣,與台灣銀行券等價。這是國民政府將台灣與流通法幣的地區相隔離,使其遠離惡性通貨膨脹的嘗試。但是,由於國共內戰超量調度台灣物資,台幣持續貶值。
</p><p>1949年的貨幣改革之後,新台幣誕生,法定比率為1銀元 = 3元新台幣。1949年舊台幣以40000:1的比率被新台幣取代。國民黨撤退到台灣後,法律所規定的中華民國貨幣仍然為銀元。由台灣銀行發行的新台幣只在中華民國台澎金馬與大陳島流通。2000年7月1日訂頒的《中央銀行發行新台幣辦法》將新台幣正式訂為中華民國國幣。
</p>
<h3><span id=".E6.97.A5.E6.9C.AC.E5.8D.A0.E9.A2.86.E5.8C.BA.E8.B4.A7.E5.B8.81"></span><span id="日本占领区货币">日本占領區貨幣</span></h3>
<p>日本帝國政府於1930年代至二戰期間先後佔領過許多地區及設立傀儡政權,同時亦發行貨幣。
</p>
<h4><span id=".E6.BB.A1.E6.B4.B2"></span><span id="满洲">滿洲</span></h4>
<p>1931年滿洲事變,日軍入侵滿洲(中國東北)時,這裡有多種貨幣在流通,包括各省銀行發行的貨幣、國民政府發行的法幣以及朝鮮銀行與台灣銀行發行的紙幣。
</p><p>滿洲國建立後,日本人1932年7月1日在新京(今長春)成立了滿洲中央銀行。銀行除了行使商業職能,還同時作為中央銀行發行貨幣。滿洲國圓最初規定1圓即23.91克白銀,相當於1銀圓,但是在1935年它脫離了銀本位並開始與日圓按1:1的匯率綁定。二次大戰日本投降時,滿洲國圓被國民政府中央銀行發行的東北九省流通券收兌。
</p>
<h4><span id=".E5.86.85.E8.92.99.E5.8F.A4"></span><span id="内蒙古">內蒙古</span></h4>
<p>在被日軍占領之前,中國北方省份(包括綏遠,察哈爾,山西)的主要銀行察哈爾商業錢局。日本侵略後,銀行撤離占領區並帶走其全部資本和未發行的貨幣。日本軍政府於1937年9月27日迅速成立了察南銀行,行使貨幣發行權。
</p><p>傀儡政權蒙疆聯合自治政府成立後,當局將察南銀行與察南豐業銀行、綏遠平市官錢局、冀東銀行等三家較小的地方銀行合併,成立蒙疆銀行。蒙疆銀行從1937年起發行蒙疆圓,與日本軍用手票和日元等值掛鈎。
</p>
<h4><span id=".E2.80.9C.E4.B8.B4.E6.97.B6.E6.94.BF.E5.BA.9C.E2.80.9D.E3.80.81.E2.80.9C.E7.BB.B4.E6.96.B0.E6.94.BF.E5.BA.9C.E2.80.9D.E5.92.8C.E6.B1.AA.E7.B2.BE.E5.8D.AB.E6.94.BF.E6.9D.83"></span><span id="“临时政府”、“维新政府”和汪精卫政权">「臨時政府」、「維新政府」和汪精衛政權</span></h4>
<p>日本占領中國期間曾建立了兩個傀儡政權。在北方,設立在北京的「中華民國臨時政府」成立了中國聯合準備銀行。聯合準備銀行1938年發行的紙幣與國民政府發行的法幣等值。雖然最初兩者等值,但是1939年日本人開始禁止使用國幣並任意設定聯合準備銀行券的匯率。 聯合準備銀行券在1945年抗日戰爭勝利後以5:1的比率被法幣取代。
</p><p>1938年南京維新政府成立,並設立華興商業銀行,由其發行貨幣,稱華興券。後1940年,該政權同中華民國臨時政府合併並改組為南京國民政府。他們成立中央儲備銀行並在1941年開始發行中儲券。儘管最初中儲券與法幣等值,但是它也被任意改變為與0.18元日本軍票等值。1945年,中儲券以200:1的比率被法幣取代。
</p>
<h4><span id=".E6.97.A5.E6.9C.AC.E5.86.9B.E7.94.A8.E6.89.8B.E7.A5.A8"></span><span id="日本军用手票">日本軍用手票</span></h4>
<p>日本軍用手票在東亞的日占區廣泛分布。起初,它們的發行是用於支付士兵支出。這樣做的目的是無限量的軍票不能兌換為日元,這樣就不會使日本發生通貨膨脹。然而,它對東亞當地經濟的破壞性影響卻不可估量。
</p><p>1937年起這種貨幣成為了中國日占區的「法定貨幣」。一段時間後它改由傀儡政權銀行發行。然而在1941年到1945年間,軍票在香港被強制使用。最初1元港幣兌換2元軍票,但是港幣更受當地人歡迎並被大量囤積。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日軍更於1943年6月起硬性規定軍票為香港唯一合法的交易媒介並將軍票面值貶至1元港幣兌4元軍票。
</p>
<h3><span id=".E4.B8.AD.E5.8D.8E.E4.BA.BA.E6.B0.91.E5.85.B1.E5.92.8C.E5.9B.BD"></span><span id="中华人民共和国">中華人民共和國</span></h3>
<h4><span id=".E4.BA.BA.E6.B0.91.E5.B8.81"></span><span id="人民币">人民幣</span></h4>
<p>中國共產黨在1948年和1949年取得中國大東北地區的控制權。1948年12月,共產黨在華北銀行、北海銀行、西北農民銀行的基礎上,在河北省石家莊市組建了中國人民銀行,接管共產黨控制地區的貨幣發行權;另一方面,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告,禁止外幣、銀元、黃金的流通,以及在一段短期的時間內可以用十萬元金圓券兌換一元人民幣。1957年12月,中華人民共和國開始發行面值為1分、2分、5分的鋁硬幣。自1961年起,請蘇聯代印人民幣三元、五元、十元券。
</p><p>人民幣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官方貨幣。它在中國大陸是法償貨幣,但在香港和澳門並不是。人民幣的單位是元、角、分;一元對十角對一百分。分已經基本不再使用,所以流通的硬幣中主要為一角、五角、一元硬幣。紙幣的面額從一角到一百元,它們在大小和顏色上都有區別。元是人民幣的主要單位,用來計量貨幣,是貨幣的尺度。人民幣一共發行了12種面額:1元、5元、10元、20元、50元、100元、200元、500元、1000元、5000元、10000元和50000元。這些面額一共有62種版別。1955年人民幣以1:10000調整幣值,第二套人民幣發行了12種面額,包括1分、2分、5分、1角、2角、5角、1元、2元、3元、5元和10元。
</p><p>目前最新的第五套人民幣於1999年10月1日起發行。貨幣有8種面值:1角、5角、1元、5元、10元、20元、50元和100元。2004年,帶有毛澤東頭像的1元紙幣開始發行。從1999年起,流通的硬幣共有1分、2分、5 分、1角、5角和1元面值。
</p><p>香港和澳門有自己的貨幣政策和貨幣,港幣和澳門幣,它們與人民幣並不等同。
</p>
<h4><span id=".E5.A4.96.E6.B1.87.E5.85.91.E6.8D.A2.E5.88.B8"></span><span id="外汇兑换券">外匯兌換券</span></h4>
<p>大陸的中國銀行是特許的的主要外貿和外匯銀行。在1979年到1994年間,外國遊客到中國被要求使用中國銀行發行的外匯兌換券進行交易。這種兌換券已經取消使用,取而代之的是人民幣。
</p>
<h2><span id=".E5.8F.82.E8.A7.81"></span><span id="参见">參見</span></h2>
<ul><li>銀兩</li>
<li>中國經濟史</li>
<li>中國科技史</li>
<li>中國疆域史</li>
<li>貨幣歷史</li></ul><h2><span id=".E8.A8.BB.E9.87.8B"></span><span id="註釋">註釋</span></h2>
<h2><span id=".E5.8F.82.E8.80.83.E4.B9.A6.E7.B1.8D"></span><span id="参考书籍">參考書籍</span></h2>
<h3><span id=".E4.B8.AD.E6.96.87"></span><span id="中文">中文</span></h3>
<ul><li>戴建兵著:《中國近代紙幣》,中國金融出版社1993年版。</li>
<li>戴建兵著:《中國近代商業銀行紙幣》,中國金融出版社1994年版。</li>
<li>彭信威著:《中國貨幣史》(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58)。</li>
<li>王毓銓著:《中國古代貨幣的起源和發展》(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0)。</li>
<li>加藤繁著,佚名譯:《唐宋時代之金銀研究》(香港:龍門書店,1970)。</li>
<li>林滿紅著,詹慶華等譯:《銀綫:19世紀的世界與中國》(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2011)。</li>
<li>魏特夫:〈遼朝的貨幣與信貸(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li>
<li>張彬村:〈明朝紙幣崩潰的原因(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li>
<li>劉光臨:〈銀進錢出與明代貨幣流通體制(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li>
<li>張瑞威:〈足國與富民?——江陵柄政下的直省鑄錢(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li>
<li>林滿紅:〈嘉道年間貨幣危機爭議中的社會理論(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li></ul><h3><span id=".E8.8B.B1.E8.AF.AD"></span><span id="英语">英語</span></h3>
<ul><li>Chang, H.: The Silver Dollars and Taels of China. Hong Kong, 1981 (158 pp. illus.). Including Subsidiary Notes on 「The Silver Dollars and Taels of China」 Hong Kong, 1982 (40 pp. illus.).</li>
<li>Cribb, Joe: A Catalogue of Sycee in the British Museum. Chinese Silver Currency Ingots c. 1750–1933. British Museum Press, London, 1992.</li>
<li>Dong Wenchao: An Overview of China's Gold & Silver Coins of Past Ages – the Gold and Silver Coins and Medals of Modern China. Beijing 1992,</li>
<li>Kann, Edward: Illustrated Catalog of Chinese Coins. Second edition. Mint Productions, Inc., New York, 1966 (476 pp. and 224 plates).</li>
<li>Lu, W.H. (editor): Paper Money Catalogue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1948–1998). Paper Money Catalogue of Macau (1907–1998). International Stamp and Coin Sdn. Bhd., Kuala Lumpur, n.d. (50 plus 32 pp., colour illus.).</li>
<li>Peng Xinwei: A Monetary History of China (Zhongguo Huobi Shi). Translated by Edward H. Kaplan. Two volumes. Western Washington University, Bellingham, 1993.</li>
<li>Shanghai Museum: Chinese Coin Gallery. Shanghai, n.d. (1990s). In Chinese and English.</li>
<li>Shanghai Museum: Chinese Numismatic Gallery. Shanghai, n.d. (1990s). In Chinese and English (44pp., colour illus.)</li>
<li>Smith, Ward D. and Matravers, Brian: Chinese Bank Notes. Shirjeh Publications, Menlo Park, California, 1970.</li>
<li>Ting Fu-Pao: A Catalog of Ancient Chinese Coins (Including Japan, Forra & Annan). Taipei, n.d. (no pagination, illus.).</li>
<li>White, Byron R. and White, Marjorie: A Comprehensive Finding List of Chinese Cash 618 AD to 1912 AD. Together with Lochhart's Listing of the Chinese Dynasties. Bai Publications, USA, n.p., 1976. (no pagination).</li></ul><h3><span id=".E6.B3.95.E8.AF.AD"></span><span id="法语">法語</span></h3>
<ul><li>Thierry, François: Monnaies d´extrême Orient, I Chine. Administration des Monnaies et Médailles. Les Collections Monétaires. Paris, 2002.</li></ul><h3><span id=".E5.BE.B7.E8.AF.AD"></span><span id="德语">德語</span></h3>
<ul><li>Staack, Herbert: Die Lochmünzen Chinas. Published by the author, Berlin, 1988.</li>
<li>Schlösser, Richard: Chinas Münzen. Erläutert an der Sammlung im Missions-Museum des Franziskanerklosters zu Dorsten in Westfalen. Franziskus-Druckerei, Werl (Westfalen), 1935 (114 pp. and 20 plates).</li>
<li>Patalas, Wilhelm: Chinesische Münzen. Von ihrem Ursprung bis 1912. Ein Bestimmungsbuch. Klinkhardt & Biermann, Braunschweig, 1965 (156 pp, illus.).</li></ul><h3><span id=".E8.A5.BF.E7.8F.AD.E7.89.99.E8.AF.AD"></span><span id="西班牙语">西班牙語</span></h3>
<ul><li>Cossio, José L.: Monedas Antiguas de China. Publicaciones de la Sociedad Numismática de México, Mexico City, 1963. (16 pp. and 53 plates).</li></ul><h3><span id=".E4.BF.84.E8.AF.AD.EF.BC.88.E7.BD.97.E9.A9.AC.E5.AD.97.E6.AF.8D.E5.8C.96.EF.BC.89"></span><span id="俄语(罗马字母化)">俄語(羅馬字母化)</span></h3>
<ul><li>Bykow, Alexeji Andrevich.: Monety Kitaja. Leningrad, 1969 (78 pp. and 23 plates).</li></ul><h2><span id=".E5.8F.82.E8.80.83.E7.BD.91.E9.A1.B5"></span><span id="参考网页">參考網頁</span></h2>
<ul><li><span title="中文">(繁體中文)</span>中國最早金屬鑄幣 商代晚期鑄造銅貝</li></ul><h2><span id=".E5.A4.96.E9.83.A8.E9.80.A3.E7.B5.90"></span><span id="外部連結">外部連結</span></h2>
<ul><li>中國紙幣(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span title="英語">(英文)</span><span title="德語">(德文)</span><span title="法語">(法文)</span></li>
<li>中國外匯證書(FEC)(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span title="英語">(英文)</span><span title="德語">(德文)</span><span title="法語">(法文)</span></li></ul><p>中國貨幣史:先秦<span> ·</span> 秦漢<span> ·</span> 魏晉南北朝<span> ·</span> 隋唐五代十國<span> ·</span> 宋遼金夏<span> ·</span> 元代<span> ·</span> 明代<span> ·</span> 清代<span> ·</span> 民國/共和國
</p>
<!--
NewPP limit report
Parsed by mw2330
Cached time: 20230504214221
Cache expiry: 1814400
Reduced expiry: false
Complications: [show‐toc]
CPU time usage: 0.292 seconds
Real time usage: 0.457 seconds
Preprocessor visited node count: 1316/1000000
Post‐expand include size: 35617/2097152 bytes
Template argument size: 1215/2097152 bytes
Highest expansion depth: 11/100
Expensive parser function count: 1/500
Unstrip recursion depth: 0/20
Unstrip post‐expand size: 5259/5000000 bytes
Lua time usage: 0.073/10.000 seconds
Lua memory usage: 3683487/52428800 bytes
Number of Wikibase entities loaded: 1/400
-->
<!--
Transclusion expansion time report (%,ms,calls,template)
100.00% 264.345 1 -total
26.26% 69.404 1 Template:Reflist
26.09% 68.967 1 Template:Commons_category
18.21% 48.138 1 Template:If_then_show
17.81% 47.089 1 Template:Lead_section
17.10% 45.191 2 Template:Cite_web
11.88% 31.401 1 Template:Ambox
8.42% 22.255 1 Template:CHINA
6.98% 18.446 1 Template:Sidebar_with_collapsible_lists
5.72% 15.132 11 Template:Main
--> | 中國貨幣有著悠久的歷史,早在先秦時期就出現了多種通用貨幣。中國北宋的四川地區於公元九世紀發行了人類歷史上第一種紙鈔「**交子**」。到了元代,中國發行了世界上第一種法定貨幣「**寶鈔**」(紙鈔)。
## 先秦時期
貝幣被確信是中原一帶最早的貨幣形式,它出現在大約三千到四千五百年前。漢字中的「貨」、「買」、「賣」、「販」,以及許多與產品交換有關的字,都是以「貝」作為部首。 然而,貝作為貨幣的流通程度仍舊是未知的,但它應該在市場中占有了主導位置。而由骨、木、石、鉛和銅為材料製作的貝的仿製品則在當時的貿易體系中十分常見。
### 商代
在中國的商代,已經開始以貝殼作為貨幣使用了,隨著商品經濟的發展,天然的貝殼作為貨幣漸漸供不應求了,於是出現人工貝幣,如石貝幣、骨貝幣、蚌貝幣等。到了商代晚期,出現了用銅質的金屬貝幣。
銅貝在商朝(約前 1500 - 約前 1046)舊都殷墟的遺址中被發現,而銅成為了周朝的通用貨幣。
根據目前的發現,中國人在人類歷史上最早開始使用金屬貨幣。目前世界上現存最早的金屬鑄幣 —— 鑄造銅貝,出土於中國河南省安陽市大司空村商代晚期(公元前 14 世紀 - 公元前 11 世紀)的墓穴中。當時,鑄幣與更早使用的貝殼相似,所以它被命名為貝幣。
### 周代
在戰國時期(前 476 年,一說前 453 年或前 403 年~前 221 年),中國使用的銅質鑄幣主要有三種形態。 兩周、魏國、韓國和秦國使用鏟形的布幣;齊國使用刀形的刀幣;趙國和燕國在戰國時期先使用布幣,後使用刀幣;楚國的蟻鼻錢。
## 秦至兩漢
作為統一中國的一部分,秦始皇(前 259 年-前 210 年 8 月 11 日)取消了原來六國流通的貨幣,代之以根據秦國以前使用的鑄幣設計的全國統一的銅錢 —— 秦半兩。這種銅錢為圓形,中部有方孔。為金錢俗名「孔方兄」的由來。這一式樣直到 20 世紀初的中國仍在使用。由於單個硬幣的價值低,中國人習慣上將一千個銅錢串在一起。然而,政府稅收同時以銅錢和產品(比如絲綢卷)的形式徵收。薪金在秦朝和兩漢則以數石糧食的形式支付。
五銖是一種古銅幣,錢重五銖,上有「五銖」二字,故名。初鑄於西漢漢武帝元狩五年(公元前 118 年),東漢、蜀漢、魏、晉、南齊、梁、陳、北魏和隋都有鑄造,重量形制大小不一。唐朝武德四年(公元 621 年)廢止。但舊五銖仍然在民間流通。五銖跨度大、是中國歷史上數量最多、流通時間最久的錢幣。
## 晉至隋
三國魏晉南北朝時期的社會動亂,金屬貨幣的流通範圍減小,且形制多樣,幣值不一,出現了重物輕幣的現象。
三國時期的曹魏實行的實物貨幣政策,魏明帝時恢復鑄行五銖錢,形制與東漢時期五銖相似。蜀漢和東吳多實行大錢。蜀幣主要有:直百五銖、直百等。吳幣主要有:大泉五百、大泉當千、大泉二千等。
西晉成立後主要沿用漢魏舊錢,兼用谷帛等實物;東晉成立之初則沿用用吳國舊錢,後來出現了五銖小錢,相傳是吳興沈充所鑄,所以又稱:「沈郎五銖」。
十六國期間的成漢李壽鑄行了中國最早的年號錢「漢興」錢;南北朝時期的社會十分動盪,幣值混亂,私鑄現象嚴重。北朝從北魏開始,錢文逐漸擺脫紀重局限,逐步向年號錢制過渡。
隋朝的建立,使中國混亂的貨幣趨向於統一,隋文帝開皇三年鑄行了一種合乎標準的五銖錢,並禁止舊錢的流通。
## 唐代
唐武德四年鑄行的銅錢 —— 開元通寶,以前的紀值紀重錢幣一去不復返,代之的是寶文幣制(主要是通寶、元寶和重寶)。開元通寶是唐朝三百年的主要鑄幣,另外還鑄有乾封重寶、乾元重寶、大曆元寶、建中通寶、咸通玄寶及史思明所鑄順天元寶、得壹元寶等。
後來出現了飛錢,是唐憲宗時代產生的一種匯兌制度,商人在京城把錢交給諸軍、諸節度使、諸道進奏院或者富豪門閥等單位,單位開立票券,商人可攜券到其它地區的辦事處取錢。這種匯兌方式減低了銅錢的需求,緩和錢幣的不足,同時減輕了商人貿易時攜帶貴金屬或銅錢的不便。由於飛錢輕便,又有一些官員或富豪的保證,在大額交易時,有些商人會直接使用飛錢,雖然飛錢屬於匯票並非真的貨幣,但飛錢仍可以說是最早的紙幣雛形。
## 五代十國
五代十國政治分裂割據,改朝換代像走馬燈一樣,各國以鑄惡錢來增強自身實力,以達到削弱他國力量的目的,故錢幣甚多,但品質不高。
## 兩宋
宋朝(960-1279)早期,中國再次在五代十國的基礎上統一了幣制。宋朝之前的硬幣中,北部各國更喜歡使用銅鑄幣。南方各國則使用鉛或鐵鑄幣,四川使用自己的鐵幣。它們在宋朝初年還繼續流通了一段時期。公元 1000 年,國家統一完成,中國進入一個經濟快速增長的時期,這主要表現在鑄幣量的增長。1073 年是北宋鑄造硬幣的高峰年,政府大約生產了 600 萬串銅錢,每串銅錢包含 1000 枚銅幣。北宋還鑄造了超過 200 萬串硬幣,出口到亞洲內陸、日本和東南亞,成為當地的主導硬幣。四川出現的被稱為「交子」的紙質票據,被宋朝商人很快採用,成為最初的紙幣。這被證明十分有用,所以國家開始接手這種形式的紙幣,並在 1024 年首次推出。12 世紀,許多形式的紙幣成為中國的主流貨幣,包括如下:
### 對子錢
對子錢(或稱對品錢,簡稱對錢)指兩枚錢幣同一種時期鑄造,鑄錢所用材質一致,錢幣大小、厚薄、穿孔、輪廓都全部相同,錢上文字相同,而錢文書體不同各異(如一篆一隸)的錢幣。
## 金元
蒙古滅金國後,當時蒙古也仿效金國的交鈔發行過紙幣,但只是暫時性的,流通領域有局限,發行量也很少,反而是地方割據勢力多發行紙幣。直到忽必烈即位後,力求填補財政空缺,統一貨幣。他認為華北地區應繼續沿用歷代銅錢貨幣體系,但當時華北的銅礦供應量其實是不足以鑄錢的。有鑑於當時紙幣已流通金國且成本低廉,於是忽必烈決定發行紙幣,稱之為**中統鈔**,並以金、銀、絹為儲備金,是世界上第一種法定貨幣。忽必烈的原意是先在華北地區發行紙幣,待日後銅量充足之後就要仿效歷朝鑄造銅錢,與紙幣並用。但後來由於這種紙幣體系並沒有出現重大的信貸危機,信譽很好,因此忽必烈時期一直沒有鑄造銅錢。但在元代中葉至大(1308-1311)及元末至正,因為紙幣被過量印製而大幅貶值,才鑄造銅錢作為輔助性貨幣。
蒙古滅南宋時,南宋的會子是東南、四川,和湖南地區的主要貨幣,用於財政收支和交易。南宋滅亡後,元朝以中統鈔取代會子。在宋代會子流行的地區成立了平準庫,匯集金銀以備兌換,又設立行用庫,加強回收金銀。和華北不同,宋末時南中國部分地區慣用銅錢,因此蒙古滅南宋後,仍然容許這些地區以銅錢作為流通貨幣。紙幣在元朝末年、至正後期以前,一直信譽良好。元代的紙幣發行量和發行地域均大大超過前代。元朝先後在首都大都和各行省設置了負責管理紙幣印造、發行、兌換、檢驗偽鈔、回收昏鈔等之機構;其中,中央的印鈔機構稱印造局,負責印造交鈔庫和定鈔庫等。元朝民間私有的金銀均要上交朝廷。
由於 1270 年代起發生的通貨膨脹,使元初在 1287 年啟用了新的紙幣(至元鈔)以代替舊有紙幣(中統鈔)。但之後因無節制的紙幣印刷,仍有導致通貨膨脹的情況,並直到元朝末期發行「至正鈔」時依然存在。
## 明代
明朝(1368–1644)初期,即在其統一國家的早期同樣曾嘗試使用紙幣,即為大明寶鈔,然而這種貨幣同樣經歷了迅速的通貨膨脹,它在 1450 年暫停發行,但是直到 1573 年仍在流通。直到明朝晚期李自成威脅北京時,這種紙幣才在 1643 年和 1644 年重新印刷。在明朝大部分時期,中國有一個包括所有重要交易的純私人貨幣體系。從海外流入的白銀,開始在南部省廣東作為貨幣使用,並在 1423 年傳到長江下游地區成為納稅的法定貨幣。各省稅收自 1465 年起以白銀的形式上交首都,灶戶從 1475 年起開始使用白銀支付,徭役豁免費從 1485 年起使用白銀支付。中國對白銀的需求部分通過西班牙人從美洲的進口得到滿足,特別是秘魯的波托西和墨西哥,在西班牙人 1571 年建立馬尼拉之後。但這時的白銀還沒有被鑄造為銀圓。它們以重量為一個標準兩(約 36 克)的銀(被稱為元寶)流通,儘管其純度和重量在地區與地區間略有不同。
## 清代
清朝仍然保持著銀銅共存的貨幣體系。銅質貨幣系統以文為基礎。銀質貨幣系統有幾個單位,在清朝時的關係是:1 兩 = 10 錢 = 100 分 = 1000 厘(銀幣)。
1889 年,單位「元」被引入,與當時的墨西哥比索等價,並且細分為 10 角,100 分,和 1000 文。1 元相當於 7 錢 2 分(或 0.72 兩)銀,並且在那時硬幣被這樣用英語標記。
清朝最早發行的銀幣在廣東的鑄造局鑄造,面額為 5 分,1 角、2 角、5 角和 1 元。其他地區的鑄造局在 19 世紀 90 年代開設並生產與之相似的鑄幣。面值為的 1 文、2 文、5 文、10 文和 20 文的銅幣也得到發行。清政府於 1903 年起,設立戶部造幣總廠開始發行自己的銀元;以元為單位的紙幣從十九世紀九十年代起,由眾多地方銀行、私人銀行,以及清政府成立的中國通商銀行和大清戶部銀行(即後來的大清銀行)發行。
## 近現代
### 中華民國
#### 銀元及關金券
辛亥革命推翻清朝後,中華民國成立。南京臨時政府迫切需要發行軍用鈔票取代之前清朝的貨幣。成功地,各省宣布脫離清政府獨立並發行自己的軍用鈔票。1914 年,《國幣條例》頒布並規定銀元為中華民國國幣。儘管與封建王朝時期比,鑄幣的設計發生了改變,但是其規格和鑄幣用的材料大多保持不變,直到 20 世紀 30 年代。在 20 世紀 20 年代到 30 年代間,大部分地區的鑄幣局關閉,剩下的有些則一直開到 1949 年。
1931 年 5 月中央銀行發行關金兌換券,供繳納關稅。初時的關金券流通量有限。海關金單位兌換券由中央銀行發行用以方便支付進口商品的關稅。關金券與美元掛鈎,比價為關金一元對四十美分。這種聯繫匯率在一九三五年被廢除,銀行允許投放關金券進行流通。市場中已經充斥著過多的紙幣,關金券只能加速惡性通貨膨脹。
1936 年起,國民政府發行含銅量達五十個百份比的一分和二分硬幣,五分、十分和二十分以及半圓的鎳幣(一段時間後材質改為銅鎳合金)。1940 年,發行鋁製一分與五分硬幣。
1920 年代末至 1930 年代初,國際銀價出現大幅波動,影響中國經濟。特別是美國在 1934 年推出的《購銀法案》令國際銀價上升,導致中國銀根短缺、利率急升。中國的白銀大量外流,本國貨幣瀕臨崩潰。中國被迫放棄銀本位。這種情況加劇了國內眾多商業、省立和外資銀行發行不同價值貨幣的情況。
#### 一九三五年幣制改革
1935 年,國民政府進行幣制改革,將貨幣發行權限制在四大國有銀行:中國銀行、中央銀行、交通銀行和稍後加入的中國農民銀行。銀元的流通被禁止,查禁私有白銀。 發行新貨幣「法幣」為法定貨幣。
1942 年 2 月,關金提高含金量至 0.88861 克純金,即一關金等於一美元。同年四月,定關金為一元折合法幣二十元,與法幣自由兌換,並且同時在市面流通。之後法幣快速貶值,政府亦發行大額關金券,成為比法幣面額更高的貨幣。
#### 東北券
1945 年抗日戰爭結束後,中央銀行發行了 "東北九省流通券",簡稱**東北券**。用以取代滿洲國發行的紙幣,它的價值大約是其他地區流通的法幣的 10 倍。1948 年,東北券被金圓券取代。東北券的發行使中國東北沒有發生像法幣流通區一樣的惡性通貨膨脹。
#### 金圓券及銀圓券
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政府大量印鈔以滿足軍費開支,導致法幣急劇貶值。戰後,中華民國政府在 1948 年 8 月對幣制進行進一步改革以消除惡性通脹。政府發行金圓券回收法幣,比價為一元金圓券對三百萬元法幣對二十五美分。一元金圓券名義上價值 0.22217 克黃金。然而,這種貨幣並沒有真正的由黃金支持,所以惡性通貨膨脹並沒有消失。
最終在 1949 年,中華民國政府再次宣布了一項改革,發行銀圓券,恢復銀本位。銀圓券與金圓券的比率為一元銀元券 = 一百萬元金圓券,以中央造幣廠鑄造的銀元作為發行支持。但是這種貨幣僅流通了很短的時間,中國共產黨很快以武力奪取了中國大陸省份的控制權。它們被中國人民銀行發行的人民幣取代。但中華民國政府遷往台灣後,銀元券在法規上的發行辦法卻一直保留,直到 1992 年才隨著動員戡亂的結束在法理上廢止。
#### 台灣貨幣
台灣銀行最初在日據時期的 1899 年由日本人建立。銀行發行台灣銀行券,與日元掛鈎。中華民國政府接管台灣後,改組新設的台灣銀行被許可繼續發行自己的貨幣 —— 台幣,與台灣銀行券等價。這是國民政府將台灣與流通法幣的地區相隔離,使其遠離惡性通貨膨脹的嘗試。但是,由於國共內戰超量調度台灣物資,台幣持續貶值。
1949 年的貨幣改革之後,新台幣誕生,法定比率為 1 銀元 = 3 元新台幣。1949 年舊台幣以 40000:1 的比率被新台幣取代。國民黨撤退到台灣後,法律所規定的中華民國貨幣仍然為銀元。由台灣銀行發行的新台幣只在中華民國台澎金馬與大陳島流通。2000 年 7 月 1 日訂頒的《中央銀行發行新台幣辦法》將新台幣正式訂為中華民國國幣。
### 日本占領區貨幣
日本帝國政府於 1930 年代至二戰期間先後佔領過許多地區及設立傀儡政權,同時亦發行貨幣。
#### 滿洲
1931 年滿洲事變,日軍入侵滿洲(中國東北)時,這裡有多種貨幣在流通,包括各省銀行發行的貨幣、國民政府發行的法幣以及朝鮮銀行與台灣銀行發行的紙幣。
滿洲國建立後,日本人 1932 年 7 月 1 日在新京(今長春)成立了滿洲中央銀行。銀行除了行使商業職能,還同時作為中央銀行發行貨幣。滿洲國圓最初規定 1 圓即 23.91 克白銀,相當於 1 銀圓,但是在 1935 年它脫離了銀本位並開始與日圓按 1:1 的匯率綁定。二次大戰日本投降時,滿洲國圓被國民政府中央銀行發行的東北九省流通券收兌。
#### 內蒙古
在被日軍占領之前,中國北方省份(包括綏遠,察哈爾,山西)的主要銀行察哈爾商業錢局。日本侵略後,銀行撤離占領區並帶走其全部資本和未發行的貨幣。日本軍政府於 1937 年 9 月 27 日迅速成立了察南銀行,行使貨幣發行權。
傀儡政權蒙疆聯合自治政府成立後,當局將察南銀行與察南豐業銀行、綏遠平市官錢局、冀東銀行等三家較小的地方銀行合併,成立蒙疆銀行。蒙疆銀行從 1937 年起發行蒙疆圓,與日本軍用手票和日元等值掛鈎。
#### 「臨時政府」、「維新政府」和汪精衛政權
日本占領中國期間曾建立了兩個傀儡政權。在北方,設立在北京的「中華民國臨時政府」成立了中國聯合準備銀行。聯合準備銀行 1938 年發行的紙幣與國民政府發行的法幣等值。雖然最初兩者等值,但是 1939 年日本人開始禁止使用國幣並任意設定聯合準備銀行券的匯率。 聯合準備銀行券在 1945 年抗日戰爭勝利後以 5:1 的比率被法幣取代。
1938 年南京維新政府成立,並設立華興商業銀行,由其發行貨幣,稱華興券。後 1940 年,該政權同中華民國臨時政府合併並改組為南京國民政府。他們成立中央儲備銀行並在 1941 年開始發行中儲券。儘管最初中儲券與法幣等值,但是它也被任意改變為與 0.18 元日本軍票等值。1945 年,中儲券以 200:1 的比率被法幣取代。
#### 日本軍用手票
日本軍用手票在東亞的日占區廣泛分布。起初,它們的發行是用於支付士兵支出。這樣做的目的是無限量的軍票不能兌換為日元,這樣就不會使日本發生通貨膨脹。然而,它對東亞當地經濟的破壞性影響卻不可估量。
1937 年起這種貨幣成為了中國日占區的「法定貨幣」。一段時間後它改由傀儡政權銀行發行。然而在 1941 年到 1945 年間,軍票在香港被強制使用。最初 1 元港幣兌換 2 元軍票,但是港幣更受當地人歡迎並被大量囤積。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日軍更於 1943 年 6 月起硬性規定軍票為香港唯一合法的交易媒介並將軍票面值貶至 1 元港幣兌 4 元軍票。
### 中華人民共和國
#### 人民幣
中國共產黨在 1948 年和 1949 年取得中國大東北地區的控制權。1948 年 12 月,共產黨在華北銀行、北海銀行、西北農民銀行的基礎上,在河北省石家莊市組建了中國人民銀行,接管共產黨控制地區的貨幣發行權;另一方面,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告,禁止外幣、銀元、黃金的流通,以及在一段短期的時間內可以用十萬元金圓券兌換一元人民幣。1957 年 12 月,中華人民共和國開始發行面值為 1 分、2 分、5 分的鋁硬幣。自 1961 年起,請蘇聯代印人民幣三元、五元、十元券。
人民幣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官方貨幣。它在中國大陸是法償貨幣,但在香港和澳門並不是。人民幣的單位是元、角、分;一元對十角對一百分。分已經基本不再使用,所以流通的硬幣中主要為一角、五角、一元硬幣。紙幣的面額從一角到一百元,它們在大小和顏色上都有區別。元是人民幣的主要單位,用來計量貨幣,是貨幣的尺度。人民幣一共發行了 12 種面額:1 元、5 元、10 元、20 元、50 元、100 元、200 元、500 元、1000 元、5000 元、10000 元和 50000 元。這些面額一共有 62 種版別。1955 年人民幣以 1:10000 調整幣值,第二套人民幣發行了 12 種面額,包括 1 分、2 分、5 分、1 角、2 角、5 角、1 元、2 元、3 元、5 元和 10 元。
目前最新的第五套人民幣於 1999 年 10 月 1 日起發行。貨幣有 8 種面值:1 角、5 角、1 元、5 元、10 元、20 元、50 元和 100 元。2004 年,帶有毛澤東頭像的 1 元紙幣開始發行。從 1999 年起,流通的硬幣共有 1 分、2 分、5 分、1 角、5 角和 1 元面值。
香港和澳門有自己的貨幣政策和貨幣,港幣和澳門幣,它們與人民幣並不等同。
#### 外匯兌換券
大陸的中國銀行是特許的的主要外貿和外匯銀行。在 1979 年到 1994 年間,外國遊客到中國被要求使用中國銀行發行的外匯兌換券進行交易。這種兌換券已經取消使用,取而代之的是人民幣。
## 參見
* 銀兩
* 中國經濟史
* 中國科技史
* 中國疆域史
* 貨幣歷史
## 註釋
## 參考書籍
### 中文
* 戴建兵著:《中國近代紙幣》,中國金融出版社 1993 年版。
* 戴建兵著:《中國近代商業銀行紙幣》,中國金融出版社 1994 年版。
* 彭信威著:《中國貨幣史》(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58)。
* 王毓銓著:《中國古代貨幣的起源和發展》(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0)。
* 加藤繁著,佚名譯:《唐宋時代之金銀研究》(香港:龍門書店,1970)。
* 林滿紅著,詹慶華等譯:《銀綫:19 世紀的世界與中國》(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2011)。
* 魏特夫:〈遼朝的貨幣與信貸(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張彬村:〈明朝紙幣崩潰的原因(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劉光臨:〈銀進錢出與明代貨幣流通體制(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張瑞威:〈足國與富民?—— 江陵柄政下的直省鑄錢(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林滿紅:〈嘉道年間貨幣危機爭議中的社會理論(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英語
* Chang, H.: The Silver Dollars and Taels of China. Hong Kong, 1981 (158 pp. illus.). Including Subsidiary Notes on 「The Silver Dollars and Taels of China」 Hong Kong, 1982 (40 pp. illus.).
* Cribb, Joe: A Catalogue of Sycee in the British Museum. Chinese Silver Currency Ingots c. 1750–1933. British Museum Press, London, 1992.
* Dong Wenchao: An Overview of China's Gold & Silver Coins of Past Ages – the Gold and Silver Coins and Medals of Modern China. Beijing 1992,
* Kann, Edward: Illustrated Catalog of Chinese Coins. Second edition. Mint Productions, Inc., New York, 1966 (476 pp. and 224 plates).
* Lu, W.H. (editor): Paper Money Catalogue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1948–1998). Paper Money Catalogue of Macau (1907–1998). International Stamp and Coin Sdn. Bhd., Kuala Lumpur, n.d. (50 plus 32 pp., colour illus.).
* Peng Xinwei: A Monetary History of China (Zhongguo Huobi Shi). Translated by Edward H. Kaplan. Two volumes. Western Washington University, Bellingham, 1993.
* Shanghai Museum: Chinese Coin Gallery. Shanghai, n.d. (1990s). In Chinese and English.
* Shanghai Museum: Chinese Numismatic Gallery. Shanghai, n.d. (1990s). In Chinese and English (44pp., colour illus.)
* Smith, Ward D. and Matravers, Brian: Chinese Bank Notes. Shirjeh Publications, Menlo Park, California, 1970.
* Ting Fu-Pao: A Catalog of Ancient Chinese Coins (Including Japan, Forra & Annan). Taipei, n.d. (no pagination, illus.).
* White, Byron R. and White, Marjorie: A Comprehensive Finding List of Chinese Cash 618 AD to 1912 AD. Together with Lochhart's Listing of the Chinese Dynasties. Bai Publications, USA, n.p., 1976. (no pagination).
### 法語
* Thierry, François: Monnaies d´extrême Orient, I Chine. Administration des Monnaies et Médailles. Les Collections Monétaires. Paris, 2002.
### 德語
* Staack, Herbert: Die Lochmünzen Chinas. Published by the author, Berlin, 1988.
* Schlösser, Richard: Chinas Münzen. Erläutert an der Sammlung im Missions-Museum des Franziskanerklosters zu Dorsten in Westfalen. Franziskus-Druckerei, Werl (Westfalen), 1935 (114 pp. and 20 plates).
* Patalas, Wilhelm: Chinesische Münzen. Von ihrem Ursprung bis 1912. Ein Bestimmungsbuch. Klinkhardt & Biermann, Braunschweig, 1965 (156 pp, illus.).
### 西班牙語
* Cossio, José L.: Monedas Antiguas de China. Publicaciones de la Sociedad Numismática de México, Mexico City, 1963. (16 pp. and 53 plates).
### 俄語(羅馬字母化)
* Bykow, Alexeji Andrevich.: Monety Kitaja. Leningrad, 1969 (78 pp. and 23 plates).
## 參考網頁
* (繁體中文)中國最早金屬鑄幣 商代晚期鑄造銅貝
## 外部連結
* 中國紙幣(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英文)(德文)(法文)
* 中國外匯證書(FEC)(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英文)(德文)(法文)
中國貨幣史:先秦 · 秦漢 · 魏晉南北朝 · 隋唐五代十國 · 宋遼金夏 · 元代 · 明代 · 清代 · 民國/共和國 | null | 32,197 | 2023-05-04T02:04:00Z | 76,666,053 | 東北券 |
6,333,908 | <p><b>Nokia 8.1</b>,是一款執行Android作業系統的Nokia品牌中高階智慧型手機。於北京時間2018年10月16日14:00在北京發布。中國版名Nokia X7,國際版名Nokia 8.1。
</p>
<h2><span id=".E8.A7.84.E6.A0.BC"></span><span id="规格">規格</span></h2>
<h3><span id=".E7.A1.AC.E4.BB.B6"></span><span id="硬件">硬體</span></h3>
<p>Nokia X7由Qualcomm Snapdragon 710中央處理器驅動,分三種規格:「4GB RAM + 64GB ROM」、「6GB RAM + 64GB ROM」、「6GB RAM + 128GB ROM」。除了記憶體和儲存空間外,其他硬體規格沒有差異。而Nokia 8.1僅有「4GB RAM + 64GB ROM」一種規格。兩個型號都支援Micro SD儲存卡擴充。
</p><p>顯示面板為6.18英寸18.7:9FHD+液晶螢幕,解析度為2246×1080;手機在發布時曾強調螢幕使用DC調光技術,而非PWM調光,但在之後的簡介中將相關語句刪除。手機採用金屬邊框、玻璃後蓋設計。
</p><p>後置主網路攝影機感測器為1200萬像素,後置副網路攝影機1300萬像素;前置網路攝影機均為2000萬像素。後置主鏡頭有光學防抖,並且鏡頭組有卡爾蔡司認證。
</p><p>此外Nokia X7沒有配備NFC晶片,而Nokia 8.1則有配備。
</p>
<h3><span id=".E8.BD.AF.E4.BB.B6"></span><span id="软件">軟體</span></h3>
<p>Nokia X7搭載了Android 8.1作業系統,而Nokia 8.1則搭Android 9。其開發商HMD承諾Nokia 8.1提供兩年系統更新和三年安全修補程式更新。
</p>
<h2><span id=".E5.8F.82.E8.80.83.E8.B5.84.E6.96.99"></span><span id="参考资料">參考資料</span></h2>
<h2><span id=".E5.A4.96.E9.83.A8.E9.93.BE.E6.8E.A5"></span><span id="外部链接">外部連結</span></h2>
<ul><li>Nokia X7 - 蔡司AI 拍暗叫绝 | Nokia phones | 中国 - 汉语(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span title="中文">(簡體中文)</span></li>
<li>Nokia 8.1暗夜攝手 | Nokia 手機台灣 | 台灣 - 繁體中文(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span title="中文">(繁體中文)</span></li>
<li>Nokia 8.1超乎預期 | Nokia phones | 香港特別行政區 - 繁體中文(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span title="中文">(繁體中文)</span></li></ul><!--
NewPP limit report
Parsed by mw2320
Cached time: 20230505172240
Cache expiry: 1814400
Reduced expiry: false
Complications: [show‐toc]
CPU time usage: 0.475 seconds
Real time usage: 0.603 seconds
Preprocessor visited node count: 1826/1000000
Post‐expand include size: 304831/2097152 bytes
Template argument size: 3524/2097152 bytes
Highest expansion depth: 23/100
Expensive parser function count: 6/500
Unstrip recursion depth: 0/20
Unstrip post‐expand size: 1633/5000000 bytes
Lua time usage: 0.133/10.000 seconds
Lua memory usage: 7828713/52428800 bytes
Number of Wikibase entities loaded: 0/400
--><!--
Transclusion expansion time report (%,ms,calls,template)
100.00% 319.679 1 -total
30.71% 98.181 1 Template:Infobox_mobile_phone
29.56% 94.504 1 Template:Infobox
23.22% 74.234 1 Template:NoteTA
15.30% 48.903 1 Template:Not
14.34% 45.852 1 Template:Hatnote
13.35% 42.688 4 Template:Navbox
12.97% 41.473 1 Template:Reflist
12.04% 38.490 1 Template:Cite_news
9.04% 28.885 4 Template:Convert
--> | **Nokia 8.1**,是一款執行 Android 作業系統的 Nokia 品牌中高階智慧型手機。於北京時間 2018 年 10 月 16 日 14:00 在北京發布。中國版名 Nokia X7,國際版名 Nokia 8.1。
## 規格
### 硬體
Nokia X7 由 Qualcomm Snapdragon 710 中央處理器驅動,分三種規格:「4GB RAM + 64GB ROM」、「6GB RAM + 64GB ROM」、「6GB RAM + 128GB ROM」。除了記憶體和儲存空間外,其他硬體規格沒有差異。而 Nokia 8.1 僅有「4GB RAM + 64GB ROM」一種規格。兩個型號都支援 Micro SD 儲存卡擴充。
顯示面板為 6.18 英寸 18.7:9FHD + 液晶螢幕,解析度為 2246×1080;手機在發布時曾強調螢幕使用 DC 調光技術,而非 PWM 調光,但在之後的簡介中將相關語句刪除。手機採用金屬邊框、玻璃後蓋設計。
後置主網路攝影機感測器為 1200 萬像素,後置副網路攝影機 1300 萬像素;前置網路攝影機均為 2000 萬像素。後置主鏡頭有光學防抖,並且鏡頭組有卡爾蔡司認證。
此外 Nokia X7 沒有配備 NFC 晶片,而 Nokia 8.1 則有配備。
### 軟體
Nokia X7 搭載了 Android 8.1 作業系統,而 Nokia 8.1 則搭 Android 9。其開發商 HMD 承諾 Nokia 8.1 提供兩年系統更新和三年安全修補程式更新。
## 參考資料
## 外部連結
* Nokia X7 - 蔡司 AI 拍暗叫绝 | Nokia phones | 中国 - 汉语(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簡體中文)
* Nokia 8.1 暗夜攝手 | Nokia 手機台灣 | 台灣 - 繁體中文(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繁體中文)
* Nokia 8.1 超乎預期 | Nokia phones | 香港特別行政區 - 繁體中文(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繁體中文) | null | 5,396 | 2023-04-23T19:19:32Z | 65,287,526 | Nokia_X7_(2018年) |
5,932,786 | <p><b>劉崇文</b>(1522年—1596年),字<b>原質</b>,別號<b>彬泉</b>,山西澤州高平縣人,民籍,明朝政治人物。
</p>
<h2><span id=".E7.94.9F.E5.B9.B3"></span><span id="生平">生平</span></h2>
<p>山西鄉試第二十四名舉人,嘉靖二十六年(1547年)丁未科會試第一百九十一名,三甲一百八名進士。嘉靖三十五年(1556年)任淮安府知府。
</p>
<h2><span id=".E5.AE.B6.E6.97.8F"></span><span id="家族">家族</span></h2>
<p>曾祖劉擴;祖父劉贇;父劉韜,號儲峰,曾任歲貢生。前母程氏;前母袁氏;母陳氏。具慶下。兄崇道、崇德。弟崇儒。元配張氏,封安人,有子劉虞夔、劉虞龍。
</p>
<h2><span id=".E5.8F.82.E8.80.83.E6.96.87.E7.8C.AE"></span><span id="参考文献">參考文獻</span></h2>
<!--
NewPP limit report
Parsed by mw2262
Cached time: 20230505030424
Cache expiry: 1814400
Reduced expiry: false
Complications: []
CPU time usage: 0.204 seconds
Real time usage: 0.284 seconds
Preprocessor visited node count: 1382/1000000
Post‐expand include size: 38437/2097152 bytes
Template argument size: 792/2097152 bytes
Highest expansion depth: 9/100
Expensive parser function count: 0/500
Unstrip recursion depth: 0/20
Unstrip post‐expand size: 3751/5000000 bytes
Lua time usage: 0.035/10.000 seconds
Lua memory usage: 2624704/52428800 bytes
Number of Wikibase entities loaded: 0/400
--><!--
Transclusion expansion time report (%,ms,calls,template)
100.00% 167.662 1 -total
34.86% 58.445 1 Template:Reflist
32.35% 54.237 1 Template:Otheruses
30.35% 50.882 3 Template:Cite_book
29.35% 49.210 1 Template:Hatnote
8.47% 14.194 1 Template:Bd
7.67% 12.853 1 Template:嘉靖二十六年丁未科殿試金榜
6.01% 10.071 1 Template:Navbox
5.09% 8.542 1 Template:If_mobile
3.81% 6.391 1 Template:明清人物信息框
--> | **劉崇文**(1522 年 —1596 年),字**原質**,別號**彬泉**,山西澤州高平縣人,民籍,明朝政治人物。
## 生平
山西鄉試第二十四名舉人,嘉靖二十六年(1547 年)丁未科會試第一百九十一名,三甲一百八名進士。嘉靖三十五年(1556 年)任淮安府知府。
## 家族
曾祖劉擴;祖父劉贇;父劉韜,號儲峰,曾任歲貢生。前母程氏;前母袁氏;母陳氏。具慶下。兄崇道、崇德。弟崇儒。元配張氏,封安人,有子劉虞夔、劉虞龍。
## 參考文獻 | null | 2,203 | 2023-05-05T03:04:16Z | 74,495,907 | 劉崇文 |
1,494,236 | <p><b>李宗昉</b>(?—1427年),祖籍不詳,明朝政治人物。
</p><p>宣德年間,其以禮部主事跟隨柳升征討安南,後陷入重圍戰死。
</p>
<h2><span id=".E5.8F.82.E8.80.83.E6.96.87.E7.8C.AE"></span><span id="参考文献">參考文獻</span></h2> | **李宗昉**(?—1427 年),祖籍不詳,明朝政治人物。
宣德年間,其以禮部主事跟隨柳升征討安南,後陷入重圍戰死。
## 參考文獻 | null | 734 | 2023-04-16T12:15:13Z | 48,178,439 | 李宗昉_(明) |
7,784,554 | <p><b>陸軍步兵第一〇九旅</b>,為中華民國國軍駐守於桃園市太平里營區的陸軍部隊,配屬陸軍第六軍團指揮部,承襲前身曾參與八二三砲戰獲頒榮譽虎旗的卓越戰績,取其「虎」為首字,定名為「<b>虎躍部隊</b>」。該旅平時負責國防部後備指揮部新兵及後備部隊訓練任務,戰時負有灘岸守備。
</p>
<h2><span id=".E6.AD.B7.E5.8F.B2"></span><span id="歷史">歷史</span></h2>
<h3><span id=".E5.A4.A7.E9.99.B8.E6.99.82.E6.9C.9F"></span><span id="大陸時期">大陸時期</span></h3>
<ul><li>中國抗日戰爭時期建立青島保安總隊及青島保安旅。期間人數大約不超過1,800人。</li>
<li>1945年日本投降前後,接收日偽投降與其他游擊部隊,兵力迅速增長,全盛時期曾成立青島保安司令部(下轄2個師)。</li>
<li>1945年10月縮編為青島保安處,市長李先良兼任處長,下設一科:軍需、軍械、人事;二科:參謀、業務、反日室、軍法、秘書、醫務室。轄青島市保安總隊,總隊長高芳先。翌年3月3日併入青島警備司令部。</li>
<li>1948年,青島警備司令部擴編為第十一綏靖區。11月15日,綏靖區撥出一個團補入青島保安總隊,和萊陽團管區武裝為基礎擴編組成青島保安旅,旅長高芳先。轄第一、二、三團及招募團共3,500餘人。</li>
<li>1949年4月28日青即戰役爆發,青島保安總隊編入國民革命軍第三十二軍,6月1日青島大撤退,隨同劉安祺的第二十一兵團乘美國的第七艦隊撤至台灣基隆。</li></ul><h3><span id=".E5.8F.B0.E7.81.A3.E6.99.82.E6.9C.9F"></span><span id="台灣時期">台灣時期</span></h3>
<ul><li>1949年,改編為陸軍獨立步兵第1旅,同年11月擴編為陸軍第91師。</li>
<li>1952年6月,改為陸軍第9師。</li>
<li>1957年,奉命調戍烈嶼及大二膽等前線島嶼守備。</li>
<li>1961年,因應中華民國國軍作戰需要,改編為輕裝師後調駐臺中。</li>
<li>1976年1月,改番號為陸軍第24師,同年8月改為陸軍步兵第109師。</li>
<li>1984年,以步兵第109師、146師、戰車第702群等單位,編成陸軍機械化第109師<sup>[5]</sup>。退伍之109 師官士兵自主加入臉書社團"中華民國國軍大膽部隊"</li>
<li>1999年,民因應「陸勝案」改編為陸軍第19師指揮機構。</li>
<li>2006年12月31日,陸軍第19師指揮機構因「精進案」裁撤。</li>
<li>2020年10月,中華民國國防部宣布,為強化國軍後備軍事動員戰力,同時消化滯徵的新兵、舒緩新訓部隊壓力,將新編第一〇一旅、第一〇九旅、第一一七旅、第一三七旅與第二四九旅五個陸軍步兵旅,其中預定一〇九旅由<b>陸軍北區專長訓練中心</b>擴編,隸屬於陸軍第六軍團指揮部</li>
<li>2021年1月,因應國防後備戰力提升,以陸軍北區專長訓練中心為母體,正式復編為陸軍步兵第一〇九旅。</li>
<li>2021年3月3日,陸軍步兵第一〇九旅舉編成典禮。</li>
<li>2021年12月9日,陸軍步兵第一〇九旅舉成軍典禮。</li></ul><h2><span id=".E7.B7.A8.E5.88.B6"></span><span id="編制">編制</span></h2>
<h3><span id=".E6.8C.87.E6.8F.AE.E7.AE.A1.E8.BD.84"></span><span id="指揮管轄">指揮管轄</span></h3>
<ul><li>旅長 一位 上校</li>
<li>副旅長 一位 上校</li>
<li>政戰主任 一位 上校</li>
<li>參謀主任 一位 上校</li>
<li>士官長 一位</li>
<li>監察官 一位 少校</li>
<li>保防官 一位 少校</li>
<li>心輔官 一位 上尉</li></ul><h4><span id=".E7.9B.B4.E5.B1.AC.E5.96.AE.E4.BD.8D"></span><span id="直屬單位">直屬單位</span></h4>
<ul><li>旅部連</li>
<li>通信連</li></ul><h4><span id=".E4.B8.8B.E8.BD.84.E5.96.AE.E4.BD.8D"></span><span id="下轄單位">下轄單位</span></h4>
<ul><li>步兵第一營(營部連+步兵連×3+火力連)</li>
<li>步兵第二營(營部連+步兵連×3+火力連)</li>
<li>步兵第三營(營部連+步兵連×3+火力連)</li>
<li>步兵第四營(營部連+步兵連×3+火力連)</li>
<li>步兵第五營(營部連+步兵連×3+火力連)</li>
<li>砲兵營(營部連+砲兵連×4)</li></ul><h2><span id=".E5.8F.82.E8.80.83.E8.B3.87.E6.96.99"></span><span id="参考資料">參考資料</span></h2> | **陸軍步兵第一〇九旅**,為中華民國國軍駐守於桃園市太平里營區的陸軍部隊,配屬陸軍第六軍團指揮部,承襲前身曾參與八二三砲戰獲頒榮譽虎旗的卓越戰績,取其「虎」為首字,定名為「**虎躍部隊**」。該旅平時負責國防部後備指揮部新兵及後備部隊訓練任務,戰時負有灘岸守備。
## 歷史
### 大陸時期
* 中國抗日戰爭時期建立青島保安總隊及青島保安旅。期間人數大約不超過 1,800 人。
* 1945 年日本投降前後,接收日偽投降與其他游擊部隊,兵力迅速增長,全盛時期曾成立青島保安司令部(下轄 2 個師)。
* 1945 年 10 月縮編為青島保安處,市長李先良兼任處長,下設一科:軍需、軍械、人事;二科:參謀、業務、反日室、軍法、秘書、醫務室。轄青島市保安總隊,總隊長高芳先。翌年 3 月 3 日併入青島警備司令部。
* 1948 年,青島警備司令部擴編為第十一綏靖區。11 月 15 日,綏靖區撥出一個團補入青島保安總隊,和萊陽團管區武裝為基礎擴編組成青島保安旅,旅長高芳先。轄第一、二、三團及招募團共 3,500 餘人。
* 1949 年 4 月 28 日青即戰役爆發,青島保安總隊編入國民革命軍第三十二軍,6 月 1 日青島大撤退,隨同劉安祺的第二十一兵團乘美國的第七艦隊撤至台灣基隆。
### 台灣時期
* 1949 年,改編為陸軍獨立步兵第 1 旅,同年 11 月擴編為陸軍第 91 師。
* 1952 年 6 月,改為陸軍第 9 師。
* 1957 年,奉命調戍烈嶼及大二膽等前線島嶼守備。
* 1961 年,因應中華民國國軍作戰需要,改編為輕裝師後調駐臺中。
* 1976 年 1 月,改番號為陸軍第 24 師,同年 8 月改為陸軍步兵第 109 師。
* 1984 年,以步兵第 109 師、146 師、戰車第 702 群等單位,編成陸軍機械化第 109 師[5]。退伍之 109 師官士兵自主加入臉書社團 "中華民國國軍大膽部隊"
* 1999 年,民因應「陸勝案」改編為陸軍第 19 師指揮機構。
* 2006 年 12 月 31 日,陸軍第 19 師指揮機構因「精進案」裁撤。
* 2020 年 10 月,中華民國國防部宣布,為強化國軍後備軍事動員戰力,同時消化滯徵的新兵、舒緩新訓部隊壓力,將新編第一〇一旅、第一〇九旅、第一一七旅、第一三七旅與第二四九旅五個陸軍步兵旅,其中預定一〇九旅由**陸軍北區專長訓練中心**擴編,隸屬於陸軍第六軍團指揮部
* 2021 年 1 月,因應國防後備戰力提升,以陸軍北區專長訓練中心為母體,正式復編為陸軍步兵第一〇九旅。
* 2021 年 3 月 3 日,陸軍步兵第一〇九旅舉編成典禮。
* 2021 年 12 月 9 日,陸軍步兵第一〇九旅舉成軍典禮。
## 編制
### 指揮管轄
* 旅長 一位 上校
* 副旅長 一位 上校
* 政戰主任 一位 上校
* 參謀主任 一位 上校
* 士官長 一位
* 監察官 一位 少校
* 保防官 一位 少校
* 心輔官 一位 上尉
#### 直屬單位
* 旅部連
* 通信連
#### 下轄單位
* 步兵第一營(營部連+步兵連 ×3+火力連)
* 步兵第二營(營部連+步兵連 ×3+火力連)
* 步兵第三營(營部連+步兵連 ×3+火力連)
* 步兵第四營(營部連+步兵連 ×3+火力連)
* 步兵第五營(營部連+步兵連 ×3+火力連)
* 砲兵營(營部連+砲兵連 ×4)
## 參考資料 | null | 6,645 | 2023-04-16T12:34:03Z | 75,904,826 | 虎躍部隊 |
7,191,312 | <p><b>大學城</b>是指圍繞大學等高等教育機構形成的社區,在經濟、社會發展上與大學密切相關。大學城內可能僅有一所大學,或由數所大學(例如規模較小的文理學院)組成。中國的<b>高教園區</b>即為大學城的一種。</p>
<h2><span id=".E7.89.B9.E5.BE.B5"></span><span id="特徵">特徵</span></h2>
<p>大學城是一種特殊的城鎮,通常大學生是城鎮的主要人口族群,且居民受教育程度較高。大學城形成的過程,一般可分為以下二種:
</p>
<ol><li>自然發展:歐洲多數大學城如英國牛津、劍橋為典型例子。這類型的大學城內有一所古老的大學,城市的經濟活動受大學很大影響。</li>
<li>規劃建設:美國史丹佛大學與中國改革開放後的高教園區即為其例。</li></ol><ul class="gallery mw-gallery-packed"><li class="gallerybox" style="width: 180px">
<li class="gallerybox" style="width: 168.66666666667px">
</ul><h2><span id=".E4.B8.96.E7.95.8C.E5.90.84.E5.9C.B0.E7.9A.84.E5.A4.A7.E5.AD.B8.E5.9F.8E"></span><span id="世界各地的大學城">世界各地的大學城</span></h2>
<h3><span id=".E8.87.BA.E7.81.A3"></span><span id="臺灣">臺灣</span></h3>
<p>臺灣的大學城以國立臺北大學、國立東華大學等大學形成者最知名。
</p>
<p>國立臺北大學原本位於臺北市中心,後因腹地狹小,發展不易,乃有遷校之議。政府遂與該校遷校後的新北市三峽區校區結合,在1997年設立「臺北大學社區特定區」(北大特區),乃是臺灣第一個有完整規劃與大學結合的開發案。此特區南半部為臺北大學校區,周邊是完整棋盤格式的林蔭大道與大量的新住宅社區。</p><p>國立東華大學座落於花蓮壽豐,全校有1萬多名師生,佔壽豐鄉超過35%的總人口,2002年,規劃成立「東華大學城特定區」,為115公頃規模之都市規劃,由花蓮縣政府自辦。</p>
<h3><span id=".E4.B8.AD.E5.9C.8B.E5.A4.A7.E9.99.B8"></span><span id="中國大陸">中國大陸</span></h3>
<p>廣州大學城是高教園區開發的典型案例,由政府委託數個機構規劃小谷圍島,有十間高等教育機構進駐。</p><p>中國大陸的高教園區,經常會有高科技產業進駐,也提供大學畢業後的學生就業機會。</p>
<h2><span id=".E7.9B.B8.E9.97.9C.E6.A2.9D.E7.9B.AE"></span><span id="相關條目">相關條目</span></h2>
<ul><li>臺北大學城:位於臺灣新北市三峽區與樹林區</li>
<li>松江大學城:位於中國大陸上海市松江新城</li>
<li>南匯大學城:位於中國大陸上海市南匯區</li>
<li>廣州大學城:位於中國大陸廣州市番禺區小谷圍</li>
<li>重慶大學城:位於中國大陸重慶市沙坪垻區</li>
<li>仙林大學城:位於中國大陸江蘇省南京市棲霞區</li>
<li>江寧大學城:位於中國大陸江蘇省南京市江寧區</li>
<li>深圳大學城:位於中國大陸深圳市南山區</li>
<li>長清大學城:位於中國大陸山東省濟南市長清區</li>
<li>福州大學城:位於中國大陸福州市閩侯縣上街鎮</li>
<li>西部大學城:位於中國大陸陝西省西安市長安區</li>
<li>大學城 (柔佛):位於馬來西亞柔佛州新山縣依斯干達公主城士姑來</li>
<li>大學城 (費城):位於美國賓夕法尼亞州西費城的最東端</li>
<li>大學城 (墨西哥城):位於墨西哥墨西哥城,墨西哥國立自治大學的主校區</li>
<li>加拉加斯大學城:位於委內瑞拉加拉加斯,委內瑞拉中央大學的主校區,世界文化遺產</li></ul><h2><span id=".E5.8F.83.E8.80.83.E8.B3.87.E6.96.99"></span><span id="參考資料">參考資料</span></h2> | **大學城**是指圍繞大學等高等教育機構形成的社區,在經濟、社會發展上與大學密切相關。大學城內可能僅有一所大學,或由數所大學(例如規模較小的文理學院)組成。中國的**高教園區**即為大學城的一種。
## 特徵
大學城是一種特殊的城鎮,通常大學生是城鎮的主要人口族群,且居民受教育程度較高。大學城形成的過程,一般可分為以下二種:
1. 自然發展:歐洲多數大學城如英國牛津、劍橋為典型例子。這類型的大學城內有一所古老的大學,城市的經濟活動受大學很大影響。
2. 規劃建設:美國史丹佛大學與中國改革開放後的高教園區即為其例。
* *
## 世界各地的大學城
### 臺灣
臺灣的大學城以國立臺北大學、國立東華大學等大學形成者最知名。
國立臺北大學原本位於臺北市中心,後因腹地狹小,發展不易,乃有遷校之議。政府遂與該校遷校後的新北市三峽區校區結合,在 1997 年設立「臺北大學社區特定區」(北大特區),乃是臺灣第一個有完整規劃與大學結合的開發案。此特區南半部為臺北大學校區,周邊是完整棋盤格式的林蔭大道與大量的新住宅社區。
國立東華大學座落於花蓮壽豐,全校有 1 萬多名師生,佔壽豐鄉超過 35% 的總人口,2002 年,規劃成立「東華大學城特定區」,為 115 公頃規模之都市規劃,由花蓮縣政府自辦。
### 中國大陸
廣州大學城是高教園區開發的典型案例,由政府委託數個機構規劃小谷圍島,有十間高等教育機構進駐。
中國大陸的高教園區,經常會有高科技產業進駐,也提供大學畢業後的學生就業機會。
## 相關條目
* 臺北大學城:位於臺灣新北市三峽區與樹林區
* 松江大學城:位於中國大陸上海市松江新城
* 南匯大學城:位於中國大陸上海市南匯區
* 廣州大學城:位於中國大陸廣州市番禺區小谷圍
* 重慶大學城:位於中國大陸重慶市沙坪垻區
* 仙林大學城:位於中國大陸江蘇省南京市棲霞區
* 江寧大學城:位於中國大陸江蘇省南京市江寧區
* 深圳大學城:位於中國大陸深圳市南山區
* 長清大學城:位於中國大陸山東省濟南市長清區
* 福州大學城:位於中國大陸福州市閩侯縣上街鎮
* 西部大學城:位於中國大陸陝西省西安市長安區
* 大學城 (柔佛):位於馬來西亞柔佛州新山縣依斯干達公主城士姑來
* 大學城 (費城):位於美國賓夕法尼亞州西費城的最東端
* 大學城 (墨西哥城):位於墨西哥墨西哥城,墨西哥國立自治大學的主校區
* 加拉加斯大學城:位於委內瑞拉加拉加斯,委內瑞拉中央大學的主校區,世界文化遺產
## 參考資料 | null | 6,166 | 2023-04-16T12:33:06Z | 75,602,255 | 高教園 |
4,793,708 | <p><b>阮蘇有</b>(1946年<span title="Template:BLP editintro">—</span>,英文:Donald Ruan),美國企業家,在美國、台灣、香港、中國大陸多個企業任職。曾創辦有美國易貨行業龍頭Argent集團。
</p>
<h2><span id=".E7.94.9F.E5.B9.B3"></span><span id="生平">生平</span></h2>
<p>1946年出生於江蘇蘇州,祖籍浙江奉化縣。1948年隨母自奉化溪口乘船赴台灣。中學畢業於台灣師大附中。1967年考入台灣淡江大學物理系,1970年畢業。1972年入台灣中國文化大學,畢業於地質系。1974年赴美國留學,入加利福尼亞州拉文(La Vern)大學學習法律。在美國創辦安歆達集團,日後成為美國易貨行業的代表企業。曾在美國多家高科技公司任職,曾任Proview唯冠科技、韓國KDS、Waffer華孚集團、MAG美格、CTX中強等企業的執行長和美國多家企業的亞洲市場代理。2001年,舉家移居中國上海。
</p>
<h2><span id=".E4.BC.81.E4.B8.9A"></span><span id="企业">企業</span></h2>
<p>1977年在美從事外貌和海運。1979年,首次將美國產索尼產品推介到台灣。1986年,首次赴中國大陸投資,在深圳創辦中國電磁公司,將3.5英寸軟盤技術和生產體系首次引入中國大陸。1986年,在台灣銷售量產磁碟。1989年,投資台灣塑料業龍頭企業華孚塑膠。1991年,協同唯冠科技將彩色電腦顯示器生產技術首次引入中國大陸。1993年初,出掌唯冠科技美國公司CEO。1997年,將唯冠科技在香港上市,因而又投資居住香港。1994年,出任韓國KDS美國公司CEO。1996年,將韓國KDS在美國上市。1995年,將鎂合金注塑成型技術首次引入台灣。1999年,將台灣中鎂科技/華孚集團在台灣上市。2000年,成立美國安歆達公司。2002年,加盟Ryan Partnership,提供銷售顧問服務,成為台灣寶成、精成集團,日本東芝,美國惠普、摩托羅拉、中國海爾等跨國企業的首席零售顧問。2002年,與美國GES通用環保科技公司合作研究污水處理技術。2007年,與以色列ArgoQuest合作在香港創立Dragon Ventures。2011,投資成立酒泉風光谷科技公司。
</p>
<h2><span id=".E4.BB.BB.E8.81.8C"></span><span id="任职">任職</span></h2>
<ul><li>美國安信達國際集團董事長</li>
<li>美國利蒙科技董事長</li>
<li>PRI總經理</li>
<li>上海中以(中國以色列)科技中心執行董事</li>
<li>安信達環保科技(寧波)有限公司總經理</li></ul><h2><span id=".E6.9D.A5.E6.BA.90"></span><span id="来源">來源</span></h2> | **阮蘇有**(1946 年 —,英文:Donald Ruan),美國企業家,在美國、台灣、香港、中國大陸多個企業任職。曾創辦有美國易貨行業龍頭 Argent 集團。
## 生平
1946 年出生於江蘇蘇州,祖籍浙江奉化縣。1948 年隨母自奉化溪口乘船赴台灣。中學畢業於台灣師大附中。1967 年考入台灣淡江大學物理系,1970 年畢業。1972 年入台灣中國文化大學,畢業於地質系。1974 年赴美國留學,入加利福尼亞州拉文 (La Vern) 大學學習法律。在美國創辦安歆達集團,日後成為美國易貨行業的代表企業。曾在美國多家高科技公司任職,曾任 Proview 唯冠科技、韓國 KDS、Waffer 華孚集團、MAG 美格、CTX 中強等企業的執行長和美國多家企業的亞洲市場代理。2001 年,舉家移居中國上海。
## 企業
1977 年在美從事外貌和海運。1979 年,首次將美國產索尼產品推介到台灣。1986 年,首次赴中國大陸投資,在深圳創辦中國電磁公司,將 3.5 英寸軟盤技術和生產體系首次引入中國大陸。1986 年,在台灣銷售量產磁碟。1989 年,投資台灣塑料業龍頭企業華孚塑膠。1991 年,協同唯冠科技將彩色電腦顯示器生產技術首次引入中國大陸。1993 年初,出掌唯冠科技美國公司 CEO。1997 年,將唯冠科技在香港上市,因而又投資居住香港。1994 年,出任韓國 KDS 美國公司 CEO。1996 年,將韓國 KDS 在美國上市。1995 年,將鎂合金注塑成型技術首次引入台灣。1999 年,將台灣中鎂科技 / 華孚集團在台灣上市。2000 年,成立美國安歆達公司。2002 年,加盟 Ryan Partnership,提供銷售顧問服務,成為台灣寶成、精成集團,日本東芝,美國惠普、摩托羅拉、中國海爾等跨國企業的首席零售顧問。2002 年,與美國 GES 通用環保科技公司合作研究污水處理技術。2007 年,與以色列 ArgoQuest 合作在香港創立 Dragon Ventures。2011,投資成立酒泉風光谷科技公司。
## 任職
* 美國安信達國際集團董事長
* 美國利蒙科技董事長
* PRI 總經理
* 上海中以(中國以色列)科技中心執行董事
* 安信達環保科技(寧波)有限公司總經理
## 來源 | null | 6,582 | 2023-04-24T17:59:45Z | 76,960,972 | 阮苏有 |
294,506 | <p><b>三叉</b>(Trident、Leister或Gig),或作<b>叉</b>、<b>三叉槍</b>、<b>三叉戟</b>,是一種有三個叉的槍,外型與叉相同。用來叉魚,以前也被作軍事用途。三叉在神話、古代文化與現代文化中都有出現。
</p>
<h2><span id=".E5.AD.97.E6.BA.90"></span><span id="字源">字源</span></h2>
<p>英語<i>Trident</i>源自拉丁語<i>Tridens</i>或<i>Tridentis</i>:「tri」為「三」,「dentes」為「牙」。
</p>
<h2><span id=".E7.A5.9E.E8.A9.B1"></span><span id="神話">神話</span></h2>
<p>在希臘神話中,這是海神波塞頓的象徵物和武器,傳說是他用三叉劈開大山,將山石變成島嶼。如同對應於波塞頓的羅馬神尼普頓也是以三叉為象徵。但在天主教裡認為三叉是魔鬼撒旦的武器(二短一長的形體有男性陽具的象徵),這些轉變和對立被一些學者認為是新宗教代替舊宗教時的證據。
</p><p>在印度神話中的三主神濕婆的象徵物和武器,也是三叉。
</p>
<h2><span id=".E7.94.9F.E7.89.A9.E5.AD.B8"></span><span id="生物學">生物學</span></h2>
<p>用來描述生物的外觀。自十九世紀末期,三叉的形狀就被用來確定植物外型,例如某些蘭花在早期的植物學作品上被形容有三叉尖唇。在現在的植物學文獻上,一些苞片被指為有三叉型,如黃杉屬的植物。
</p>
<h2><span id=".E5.8F.83.E8.A6.8B"></span><span id="參見">參見</span></h2>
<ul><li>钂鈀</li>
<li>叉</li>
<li>三叉戟飛彈</li>
<li>霍克薛利三叉戟型</li>
<li>通用序列匯流排(USB)</li>
<li>烏克蘭國徽</li></ul><!--
NewPP limit report
Parsed by mw1362
Cached time: 20230501103839
Cache expiry: 1814400
Reduced expiry: false
Complications: [show‐toc]
CPU time usage: 0.299 seconds
Real time usage: 0.376 seconds
Preprocessor visited node count: 1863/1000000
Post‐expand include size: 97023/2097152 bytes
Template argument size: 1536/2097152 bytes
Highest expansion depth: 23/100
Expensive parser function count: 41/500
Unstrip recursion depth: 0/20
Unstrip post‐expand size: 530/5000000 bytes
Lua time usage: 0.101/10.000 seconds
Lua memory usage: 3246697/52428800 bytes
Number of Wikibase entities loaded: 0/400
--><!--
Transclusion expansion time report (%,ms,calls,template)
100.00% 285.162 1 -total
41.76% 119.091 1 Template:長柄武器
40.63% 115.856 1 Template:Military_navigation
35.39% 100.914 2 Template:Otheruses
33.74% 96.208 41 Template:Link-en
33.19% 94.633 2 Template:Hatnote
21.99% 62.713 1 Template:Unreferenced
19.60% 55.880 1 Template:Ambox
13.70% 39.056 1 Template:NSPN
9.49% 27.076 1 Template:If_subst
--><!-- Saved in parser cache with key zhwiki:pcache:idhash:294506-0!userlang=zh-tw!zh-tw and timestamp 20230501103839 and revision id 75138443. Rendering was triggered because: api-parse
--> | **三叉**(Trident、Leister 或 Gig),或作**叉**、**三叉槍**、**三叉戟**,是一種有三個叉的槍,外型與叉相同。用來叉魚,以前也被作軍事用途。三叉在神話、古代文化與現代文化中都有出現。
## 字源
英語 _Trident_ 源自拉丁語 _Tridens_ 或 _Tridentis_:「tri」為「三」,「dentes」為「牙」。
## 神話
在希臘神話中,這是海神波塞頓的象徵物和武器,傳說是他用三叉劈開大山,將山石變成島嶼。如同對應於波塞頓的羅馬神尼普頓也是以三叉為象徵。但在天主教裡認為三叉是魔鬼撒旦的武器(二短一長的形體有男性陽具的象徵),這些轉變和對立被一些學者認為是新宗教代替舊宗教時的證據。
在印度神話中的三主神濕婆的象徵物和武器,也是三叉。
## 生物學
用來描述生物的外觀。自十九世紀末期,三叉的形狀就被用來確定植物外型,例如某些蘭花在早期的植物學作品上被形容有三叉尖唇。在現在的植物學文獻上,一些苞片被指為有三叉型,如黃杉屬的植物。
## 參見
* 钂鈀
* 叉
* 三叉戟飛彈
* 霍克薛利三叉戟型
* 通用序列匯流排(USB)
* 烏克蘭國徽 | null | 1,760 | 2023-04-10T09:02:04Z | 75,138,443 | 三叉 |
72,942 | <p><b>北卡羅來納州</b>(英語:<span lang="en">State of North Carolina</span>),簡稱<b>北卡</b>,是位於美國南部區域大西洋海岸的一州。別稱「焦油腳州」或「舊北州」。下轄100個郡。州府為洛里,最大的城市為夏洛特。
</p><p>北卡羅來納州是最初北美十三殖民地之一,和南卡羅來納同屬卡羅來納省。1861年5月20日,它成為最後一個美利堅聯盟國脫離合眾國的成員,並於1868年7月4日重新被接納。該州也是第一個人為動力飛行成功的地點,由萊特兄弟於1903年接近小鷹鎮的<span data-orig-title="屠魔崗" data-lang-code="en" data-lang-name="英語" data-foreign-title="Kill Devil Hills"><span>屠魔崗</span></span>創造紀錄。今天,該州是一個各色各樣經濟和人口迅速發展的州。截至2009年7月1日止,人口估計是9,380,884(自2000年4月1日以來增加16.7%)。
</p><p>北卡羅來納是葡萄酒和百事可樂的發源地,有著寬闊的海拔地形,從沿岸海平面到約6,684英尺(2,037公尺)的山脈。沿岸、東部匹德蒙區域、與北卡羅來納中部氣候與其它南方的州如喬治亞州和南卡羅來納州類似;另一方面,西部山脈的氣候比較接近新英格蘭或美國中西部山區。當沿海平原,特別是潮流流經地帶,受大西洋強烈影響的同時,該州西部多山部份從沿海算起超過300英哩(500公里)的距離,與海隔絕。因此,該州的氣候範圍從沿海附近溫暖、濕潤亞熱帶氣候,到位於山脈附近濕潤大陸性氣候。該州大多數降雨於濕潤亞熱帶區域。
</p><p>美國海軍使用北卡羅來納州來命名北卡羅來納號戰艦(BB-55)。在1961年,美國海軍將其捐贈到該州的威明頓作為博物館艦。1986年,該艦獲評為美國國家歷史地標。
</p>
<h2><span id=".E5.8E.86.E5.8F.B2"></span><span id="历史">歷史</span></h2>
<p>歐洲人到來之前,北卡羅萊納地區的原住民是印第安人,這些印第安人在北卡的大西洋沿岸平原的森林中進行狩獵和漁獵活動,並與周邊部族有貿易往來,但這些印第安人並未發展出封建社會,其經濟活動和社會組織水平僅僅處於新石器時代末期。
</p><p>1580年代英國人計劃向該地區海岸外的羅恩諾克島移民,但在數年之後,當補給船抵達時整個殖民地空無一人,而且沒有戰鬥的痕跡,表明殖民地並不是被印第安人攻擊而毀壞的,史稱羅厄諾克事件。
</p><p>1629年卡羅萊那省脫離維吉尼亞殖民地後建立,1663年這片土地成為查理二世「卡羅萊納贈地」的一部份。「卡羅萊納」名稱源自拉丁字(Carolus,即查理),是為了紀念英國國王查理一世(Charles I),所以用查理的拉丁化命名。
</p><p>1684年蘇格蘭人在此地區建立了一處不長久的殖民地,以斯圖爾特鎮為中心,兩年後就被西班牙人趕走。此後多個歐洲國家都試圖在卡羅萊那海岸殖民,但受制於運輸能力和人口太少,當地很難建立起長久的殖民地。英國移民因為臨近已經成熟的新英格蘭和紐澤西殖民地而能夠控制該地區。同時英國人發現卡羅萊那地區的氣候很適合種植當時在歐洲十分昂貴和稀缺的菸草,因此有大批人口前來。
</p><p>1691年命名為北卡羅來納,與南卡羅來納區分開來。原因之一就是卡羅萊納殖民地的海岸線太長,僅靠一個總督及其行政機構無法有效控制和開發殖民地。與此同時,為了擴大菸草種植,英國人將非洲人作為奴隸販賣至此。
</p><p>由於經濟的發展和人口激增,1712年北卡羅萊納被英國政府改組為專有殖民地,1729年改組成為英國皇室行省。但即便是行省,北卡羅萊納的行政機構也是自治的,其議會議員是民選的,只有總督是由英國委派的。
</p><p>1789年成為原北美十三殖民地中第12個批准聯邦憲法的州。由於其經濟是以勞動力密集的種植業為核心,北卡萊羅納沒有廢除奴隸制。相反,北卡羅萊納一直允許其境內的種植園主購買奴隸。
</p><p>由於1860年大選後強烈反對奴隸制的林肯當選總統,北卡羅萊納民眾擔心其奴隸財產被剝奪,因此傾向於脫離聯邦。1861年梅克倫堡宣言發布後脫離聯邦,隨後加入美利堅聯盟國。
</p><p>內戰期間北軍很快就將戰線推進到北卡羅來納州。同時北方對南方進行了嚴密的海上封鎖,北卡的菸草和棉花無法出口,經濟受到重大打擊。1865年南方戰敗,國家重新統一,北卡廢除蓄奴制。
</p><p>1868年重新加入聯邦。
</p><p>由於相對於北方各州優越的自然地理條件,北卡遠離歐洲也缺少煤鐵資源,其經濟一直是以農業為主,棉花及其相關行業一直是北卡重要的經濟支撐。
</p><p>二戰後,由於交通運輸條件的改善,加上有眾多大學的支撐,北卡州中部逐漸將高科技產業作為自身發展的重點。1990年後,北卡的首府洛里和德罕、教堂丘三座城市被譽為東岸矽谷,形成了一個高科技三角區。
</p>
<h2><span id=".E6.94.BF.E6.B2.BB"></span><span id="政治">政治</span></h2>
<p>政治方面,北卡羅來納州普遍被認為是其中一個搖擺州,在美國總統選舉中,是共和、民主兩黨拉票花費較多的一州。
</p>
<h2><span id=".E5.9C.B0.E7.90.86"></span><span id="地理">地理</span></h2>
<p>面積有139,509平方公里在五十州內,列第28位。
</p><p>東臨大西洋,州內有羅恩諾克河。全州最高點是米切爾峰,海拔2,037公尺。沿海島嶼羅列,沙丘多變,有多處潟湖,有重要旅遊資源。沿海土地平坦、潮濕而鬆軟。內陸近海為低地,逐漸隆起,形成匹德蒙丘陵。
</p><p>全州有34座州立公園及14座國家公園。
</p>
<h2><span id=".E5.8C.BA.E5.88.92"></span><span id="区划">區劃</span></h2>
<h3><span id=".E9.87.8D.E8.A6.81.E5.9F.8E.E9.8E.AE"></span><span id="重要城鎮">重要城鎮</span></h3>
<ul><li>夏洛特(Charlotte)- 人口為 874,579</li>
<li>德爾罕(Durham) - 人口為 223,800</li>
<li>綠鄉(Greensboro) - 人口為 257,997</li>
<li>羅里(Raleigh) - 人口為 392,552</li>
<li>羅里-德爾罕都會群(Raleigh-Durham Metropolitan)</li>
<li>溫莎(Winston-Salem)- 人口為 227.834</li>
<li>菲葉特維爾(Fayetteville)- 人口為 174,091</li>
<li>卡瑞(Cary)- 人口為 134,545</li>
<li>海波因特(High Point)- 人口為 101,835</li>
<li>威明頓(Wilmington) - 人口為 100,192</li></ul><h3><span id=".E9.83.BD.E4.BC.9A.E5.8C.BA"></span><span id="都会区">都會區</span></h3>
<h2><span id=".E7.BB.8F.E6.B5.8E"></span><span id="经济">經濟</span></h2>
<p>北卡州經濟總量在全美居中等偏上,為美國第三大商業州、最多農業人口州,同時是人均產值略低於全美人均水平。著名的美國銀行總部即位於夏洛特市。
</p><p>州內各河多急流湍灘,能為州內製造業提供水電資源。西部有藍嶺山脈和大煙山。全州擁有4處國家森林<span data-orig-title="Croatan National Forest" data-lang-code="en" data-lang-name="英語" data-foreign-title="Croatan National Forest"><span>Croatan National Forest</span></span>、<span data-orig-title="Nantahala National Forest" data-lang-code="en" data-lang-name="英語" data-foreign-title="Nantahala National Forest"><span>Nantahala National Forest</span></span>、<span data-orig-title="Pisgah National Forest" data-lang-code="en" data-lang-name="英語" data-foreign-title="Pisgah National Forest"><span>Pisgah National Forest</span></span>、<span data-orig-title="Uwharrie National Forest" data-lang-code="en" data-lang-name="英語" data-foreign-title="Uwharrie National Forest"><span>Uwharrie National Forest</span></span>。菸草產量佔全國總產量的40%。工業有棉織品、絲織物、合成纖維、家具、電機、化工等。農產品有玉黍蜀、大豆、花生等。畜產品有家禽和肉豬。礦產有長石、雲母、鋰。
</p>
<h2><span id=".E4.BA.BA.E5.8F.A3"></span><span id="人口">人口</span></h2>
<h3><span id=".E4.BA.BA.E5.8F.A3.E6.95.B8.E7.9A.84.E6.AD.B7.E5.8F.B2.E8.AE.8A.E5.8C.96"></span><span id="人口數的歷史變化">人口數的歷史變化</span></h3>
<h3><span id=".E6.97.8F.E7.BE.A4"></span><span id="族群">族群</span></h3>
<p>美國2012年人口估算顯示,北卡羅來納州有975.2萬人;目前北卡羅來納州的種族比例可分為:
</p>
<ul><li>70.2% 是白人(無西班牙血統)</li>
<li>21.6% 非裔美國人</li>
<li>4.7% 是拉美裔人</li>
<li>1.4% 是亞裔美國人</li>
<li>1.2%是印地安原住民</li>
<li>1.3 % 混合的種族</li></ul><p>北卡羅來納州的前五大居民祖先為:非裔美國人(21.6%)、美國本土化血統者(13.9%)、英國人(9.5%)、德國人(9.5%)、愛爾蘭人(7.4%)
</p><p>該州有6.7%的人口在5歲以下,24.4%的人口在18歲以下,以及12%的人口在65歲以上。女性約占全州人口比例51%。
</p>
<h3><span id=".E5.AE.97.E6.95.99"></span><span id="宗教">宗教</span></h3>
<p>根據一個非政府的抽樣調查,北卡羅來納州居民在2001年的信仰比例如下:</p>
<ul><li>80% 基督宗教
<ul><li>61% 基督新教(前三大派別為:浸禮會:38%、衛理公會:9%、長老教會:3%)</li>
<li>10% 羅馬天主教</li>
<li>9% 無表明宗派、無宗派或其他</li></ul></li>
<li>1% 猶太教</li>
<li>4% 其他宗教</li>
<li>10% 無信仰</li>
<li>5% 不透露</li></ul><h2><span id=".E6.95.99.E8.82.B2"></span><span id="教育">教育</span></h2>
<h3><span id=".E5.B7.9E.E7.AB.8B.E5.A4.A7.E5.AD.B8"></span><span id="州立大學">州立大學</span></h3>
<p>北卡羅來納大學(University of North Carolina)是一個有十六個學校的大學系統。
</p>
<ul><li>其中由UNC開頭命名的學校有六所,分別是
<ul><li>教堂丘(UNC-Chapel Hill)</li>
<li>綠鄉 (UNC-Greensboro)</li>
<li>夏洛特 (UNC-Charlotte)</li>
<li>艾胥維爾 (UNC-Asheville)</li>
<li>潘布洛克(UNC-Pembroke)</li>
<li>威明頓(UNC-Wilmington)</li></ul></li>
<li>阿帕拉契州立大學(Appalachian State University)</li>
<li>東卡羅來納大學(East Carolina University)</li>
<li>伊莉莎白市州立大學(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sup>英文維基</sup>(Elizabeth City State University)</li>
<li>菲葉特維爾州立大學(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sup>英文維基<sup>(Fayetteville State University)</sup></sup></li>
<li>北卡羅來納農工州立大學(North Carolina A&T State University)</li>
<li>北卡羅來納州立大學(North Carolina State University)</li>
<li>北卡羅來納中央大學(NC Central University)</li>
<li>北卡羅來納藝術學校(NC School of the Arts)</li>
<li>西卡羅來納大學(Western Carolina University)</li>
<li>溫斯頓-沙倫州立大學(Winston-Salem State University)</li></ul><h3><span id=".E7.A7.81.E7.AB.8B.E5.A4.A7.E5.AD.B8"></span><span id="私立大學">私立大學</span></h3>
<ul><li>杜克大學(Duke University)</li>
<li>維克森林大學(Wake Forest University)</li>
<li>大衛森學院(Davidson College)</li>
<li>巴柏史科西亞學院(Barber Scotia College)</li>
<li>貝爾蒙特修道學院(Belmont Abbey College)</li>
<li>坎貝爾大學(Campbell University)</li>
<li>卡托巴學院(Catawba)</li>
<li>伊隆大學(Elon University)</li>
<li>綠鄉學院(Greensboro College)</li>
<li>梅瑞迪斯學院(Meredith College)</li>
<li>聖奧古斯丁學院(St. Augustine's College)</li>
<li>蕭爾大學(Shaw University)</li>
<li>夏洛特皇后大學(Queens University of Charlotte)</li>
<li>溫蓋特學院(Wingate College)</li></ul><h2><span id=".E4.BA.A4.E9.80.9A"></span><span id="交通">交通</span></h2>
<h3><span id=".E9.87.8D.E8.A6.81.E6.A9.9F.E5.A0.B4"></span><span id="重要機場">重要機場</span></h3>
<ul><li>夏洛特道格拉斯國際機場(CLT)——美國航空轉運中心</li>
<li>洛利德爾罕國際機場(RDU)</li>
<li>威明頓國際機場(ILM)</li></ul><h3><span id=".E9.87.8D.E8.A6.81.E9.AB.98.E9.80.9F.E5.85.AC.E8.B7.AF"></span><span id="重要高速公路">重要高速公路</span></h3>
<ul><li>40號州際公路</li>
<li>85號州際公路</li>
<li>95號州際公路</li>
<li>74號州際公路(東段)</li>
<li>77號州際公路</li>
<li>26號州際公路</li></ul><h2><span id=".E4.BD.93.E8.82.B2"></span><span id="体育">體育</span></h2>
<h3><span id=".E7.BE.8E.E5.BC.8F.E8.B6.B3.E7.90.83"></span><span id="美式足球">美式足球</span></h3>
<ul><li>卡羅萊納黑豹(Carolina Panthers)</li></ul><h3><span id=".E6.A3.92.E7.90.83"></span><span id="棒球">棒球</span></h3>
<ul><li>小聯盟
<ul><li>夏洛特騎士(Charlotte Knights,3A級國際聯盟,母隊:芝加哥白襪)</li>
<li>德爾罕公牛(Durham Bulls,3A級國際聯盟,母隊:坦帕灣光芒)</li>
<li>卡羅萊納鯰魚(Carolina Mudcats,2A級南方聯盟,母隊:佛羅里達馬林魚)</li>
<li>金士頓印地安人(Kinston Indians,高階1A級卡羅萊納聯盟,母隊:克里夫蘭印地安人)</li>
<li>溫斯頓/蕯勒姆疣豬(Winston-Salem Warthogs,高階1A級卡羅萊納聯盟,母隊:芝加哥白襪)</li>
<li>坎那波利斯威嚇者(Kannapolis Intimidators,1A級南大西洋聯盟,母隊:芝加哥白襪)</li>
<li>綠鄉蚱蜢(Greensboro Grasshoppers,1A級南大西洋聯盟,母隊:佛羅里達馬林魚)</li>
<li>艾許維爾旅行者(Asheville Tourists,1A級南大西洋聯盟,母隊:科羅拉多洛磯)</li>
<li>希科利螯蝦(Hickory Crawdads,1A級南大西洋聯盟,母隊:匹茲堡海盜)</li>
<li>布爾靈頓印地安人(Burlington Indians,新人級阿帕拉契聯盟,母隊:克里夫蘭印地安人)</li></ul></li></ul><h3><span id=".E7.B1.83.E7.90.83"></span><span id="籃球">籃球</span></h3>
<ul><li>NBA:
<ul><li>夏洛特黃蜂</li></ul></li>
<li>NCAA:
<ul><li>卡<span data-orig-title="東卡海盜" data-lang-code="en" data-lang-name="英語" data-foreign-title="East Carolina Pirates"><span>海盜</span></span>(East Carolina Pirates)</li>
<li>杜克大學藍魔隊(Duke Blue Devils,杜克藍魔鬼)</li>
<li>北卡羅來納大學焦油腳隊(North Carolina Tar Heels,北卡焦油腳)</li>
<li>維克弗斯特<span data-orig-title="維克弗斯特惡魔執事男子籃球隊" data-lang-code="en" data-lang-name="英語" data-foreign-title="Wake Forest Demon Deacons men's basketball"><span>惡魔執事</span></span>(Wake Forest Demon Deacons)</li>
<li>北卡羅來納州立大學狼群隊(NC State Wolfpack,北卡州立狼群)</li>
<li><span data-orig-title="北卡大學夏洛特分校" data-lang-code="en" data-lang-name="英語" data-foreign-title="University of North Carolina at Charlotte"><span>北卡夏洛特</span></span><span data-orig-title="夏洛特49人" data-lang-code="en" data-lang-name="英語" data-foreign-title="Charlotte 49ers"><span>49人</span></span>(UNC Charlotte 49ers)</li></ul></li>
<li>WNBA:
<ul><li>夏洛特螫針:於2007年解散。</li></ul></li></ul><h3><span id=".E5.86.B0.E7.90.83"></span><span id="冰球">冰球</span></h3>
<ul><li>卡羅萊納颶風(Carolina Hurricanes)</li></ul><h3><span id=".E5.A5.B3.E5.AD.90.E8.B6.B3.E7.90.83_NWSL"></span><span id="女子足球_NWSL">女子足球 NWSL</span></h3>
<ul><li>北卡羅來納州勇氣NORTH CAROLINA COURAGE</li></ul><h2><span id=".E5.85.B6.E4.BB.96"></span><span id="其他">其他</span></h2>
<ul><li>州花:大花四照花</li>
<li>州鳥:北美紅雀</li></ul><h2><span id=".E5.8F.82.E8.80.83.E6.96.87.E7.8C.AE"></span><span id="参考文献">參考文獻</span></h2>
<h2><span id=".E5.A4.96.E9.83.A8.E9.93.BE.E6.8E.A5"></span><span id="外部链接">外部連結</span></h2>
<ul><li>北卡羅萊納州的介紹(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美國國會圖書館</li>
<li>州政府(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li>
<li>州圖書館</li>
<li>杜克大學(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li>
<li>北卡羅萊納大學(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li>
<li>北卡羅萊納州立大學(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li>
<li>北卡羅萊納大學夏洛特分校(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li></ul>
<!--
NewPP limit report
Parsed by mw2322
Cached time: 20230505032653
Cache expiry: 1814400
Reduced expiry: false
Complications: [show‐toc]
CPU time usage: 0.646 seconds
Real time usage: 0.824 seconds
Preprocessor visited node count: 6529/1000000
Post‐expand include size: 220868/2097152 bytes
Template argument size: 22698/2097152 bytes
Highest expansion depth: 17/100
Expensive parser function count: 42/500
Unstrip recursion depth: 0/20
Unstrip post‐expand size: 9499/5000000 bytes
Lua time usage: 0.300/10.000 seconds
Lua memory usage: 17470488/52428800 bytes
Number of Wikibase entities loaded: 1/400
--><!--
Transclusion expansion time report (%,ms,calls,template)
100.00% 572.045 1 -total
30.71% 175.701 5 Template:Infobox
16.78% 96.000 1 Template:US_state_info
15.64% 89.460 1 Template:Lang-en
12.42% 71.065 1 Template:NoteTA
11.46% 65.576 1 Template:Reflist
11.24% 64.286 1 Template:Commons_category
10.11% 57.824 7 Template:Cite_web
9.91% 56.683 1 Template:US_Census_population
8.40% 48.032 1 Template:Authority_control
--> | **北卡羅來納州**(英語:State of North Carolina),簡稱**北卡**,是位於美國南部區域大西洋海岸的一州。別稱「焦油腳州」或「舊北州」。下轄 100 個郡。州府為洛里,最大的城市為夏洛特。
北卡羅來納州是最初北美十三殖民地之一,和南卡羅來納同屬卡羅來納省。1861 年 5 月 20 日,它成為最後一個美利堅聯盟國脫離合眾國的成員,並於 1868 年 7 月 4 日重新被接納。該州也是第一個人為動力飛行成功的地點,由萊特兄弟於 1903 年接近小鷹鎮的屠魔崗創造紀錄。今天,該州是一個各色各樣經濟和人口迅速發展的州。截至 2009 年 7 月 1 日止,人口估計是 9,380,884(自 2000 年 4 月 1 日以來增加 16.7%)。
北卡羅來納是葡萄酒和百事可樂的發源地,有著寬闊的海拔地形,從沿岸海平面到約 6,684 英尺(2,037 公尺)的山脈。沿岸、東部匹德蒙區域、與北卡羅來納中部氣候與其它南方的州如喬治亞州和南卡羅來納州類似;另一方面,西部山脈的氣候比較接近新英格蘭或美國中西部山區。當沿海平原,特別是潮流流經地帶,受大西洋強烈影響的同時,該州西部多山部份從沿海算起超過 300 英哩(500 公里)的距離,與海隔絕。因此,該州的氣候範圍從沿海附近溫暖、濕潤亞熱帶氣候,到位於山脈附近濕潤大陸性氣候。該州大多數降雨於濕潤亞熱帶區域。
美國海軍使用北卡羅來納州來命名北卡羅來納號戰艦(BB-55)。在 1961 年,美國海軍將其捐贈到該州的威明頓作為博物館艦。1986 年,該艦獲評為美國國家歷史地標。
## 歷史
歐洲人到來之前,北卡羅萊納地區的原住民是印第安人,這些印第安人在北卡的大西洋沿岸平原的森林中進行狩獵和漁獵活動,並與周邊部族有貿易往來,但這些印第安人並未發展出封建社會,其經濟活動和社會組織水平僅僅處於新石器時代末期。
1580 年代英國人計劃向該地區海岸外的羅恩諾克島移民,但在數年之後,當補給船抵達時整個殖民地空無一人,而且沒有戰鬥的痕跡,表明殖民地並不是被印第安人攻擊而毀壞的,史稱羅厄諾克事件。
1629 年卡羅萊那省脫離維吉尼亞殖民地後建立,1663 年這片土地成為查理二世「卡羅萊納贈地」的一部份。「卡羅萊納」名稱源自拉丁字(Carolus,即查理),是為了紀念英國國王查理一世(Charles I),所以用查理的拉丁化命名。
1684 年蘇格蘭人在此地區建立了一處不長久的殖民地,以斯圖爾特鎮為中心,兩年後就被西班牙人趕走。此後多個歐洲國家都試圖在卡羅萊那海岸殖民,但受制於運輸能力和人口太少,當地很難建立起長久的殖民地。英國移民因為臨近已經成熟的新英格蘭和紐澤西殖民地而能夠控制該地區。同時英國人發現卡羅萊那地區的氣候很適合種植當時在歐洲十分昂貴和稀缺的菸草,因此有大批人口前來。
1691 年命名為北卡羅來納,與南卡羅來納區分開來。原因之一就是卡羅萊納殖民地的海岸線太長,僅靠一個總督及其行政機構無法有效控制和開發殖民地。與此同時,為了擴大菸草種植,英國人將非洲人作為奴隸販賣至此。
由於經濟的發展和人口激增,1712 年北卡羅萊納被英國政府改組為專有殖民地,1729 年改組成為英國皇室行省。但即便是行省,北卡羅萊納的行政機構也是自治的,其議會議員是民選的,只有總督是由英國委派的。
1789 年成為原北美十三殖民地中第 12 個批准聯邦憲法的州。由於其經濟是以勞動力密集的種植業為核心,北卡萊羅納沒有廢除奴隸制。相反,北卡羅萊納一直允許其境內的種植園主購買奴隸。
由於 1860 年大選後強烈反對奴隸制的林肯當選總統,北卡羅萊納民眾擔心其奴隸財產被剝奪,因此傾向於脫離聯邦。1861 年梅克倫堡宣言發布後脫離聯邦,隨後加入美利堅聯盟國。
內戰期間北軍很快就將戰線推進到北卡羅來納州。同時北方對南方進行了嚴密的海上封鎖,北卡的菸草和棉花無法出口,經濟受到重大打擊。1865 年南方戰敗,國家重新統一,北卡廢除蓄奴制。
1868 年重新加入聯邦。
由於相對於北方各州優越的自然地理條件,北卡遠離歐洲也缺少煤鐵資源,其經濟一直是以農業為主,棉花及其相關行業一直是北卡重要的經濟支撐。
二戰後,由於交通運輸條件的改善,加上有眾多大學的支撐,北卡州中部逐漸將高科技產業作為自身發展的重點。1990 年後,北卡的首府洛里和德罕、教堂丘三座城市被譽為東岸矽谷,形成了一個高科技三角區。
## 政治
政治方面,北卡羅來納州普遍被認為是其中一個搖擺州,在美國總統選舉中,是共和、民主兩黨拉票花費較多的一州。
## 地理
面積有 139,509 平方公里在五十州內,列第 28 位。
東臨大西洋,州內有羅恩諾克河。全州最高點是米切爾峰,海拔 2,037 公尺。沿海島嶼羅列,沙丘多變,有多處潟湖,有重要旅遊資源。沿海土地平坦、潮濕而鬆軟。內陸近海為低地,逐漸隆起,形成匹德蒙丘陵。
全州有 34 座州立公園及 14 座國家公園。
## 區劃
### 重要城鎮
* 夏洛特(Charlotte)- 人口為 874,579
* 德爾罕(Durham) - 人口為 223,800
* 綠鄉(Greensboro) - 人口為 257,997
* 羅里(Raleigh) - 人口為 392,552
* 羅里 - 德爾罕都會群(Raleigh-Durham Metropolitan)
* 溫莎(Winston-Salem)- 人口為 227.834
* 菲葉特維爾(Fayetteville)- 人口為 174,091
* 卡瑞(Cary)- 人口為 134,545
* 海波因特(High Point)- 人口為 101,835
* 威明頓(Wilmington) - 人口為 100,192
### 都會區
## 經濟
北卡州經濟總量在全美居中等偏上,為美國第三大商業州、最多農業人口州,同時是人均產值略低於全美人均水平。著名的美國銀行總部即位於夏洛特市。
州內各河多急流湍灘,能為州內製造業提供水電資源。西部有藍嶺山脈和大煙山。全州擁有 4 處國家森林 Croatan National Forest、Nantahala National Forest、Pisgah National Forest、Uwharrie National Forest。菸草產量佔全國總產量的 40%。工業有棉織品、絲織物、合成纖維、家具、電機、化工等。農產品有玉黍蜀、大豆、花生等。畜產品有家禽和肉豬。礦產有長石、雲母、鋰。
## 人口
### 人口數的歷史變化
### 族群
美國 2012 年人口估算顯示,北卡羅來納州有 975.2 萬人;目前北卡羅來納州的種族比例可分為:
* 70.2% 是白人(無西班牙血統)
* 21.6% 非裔美國人
* 4.7% 是拉美裔人
* 1.4% 是亞裔美國人
* 1.2% 是印地安原住民
* 1.3 % 混合的種族
北卡羅來納州的前五大居民祖先為:非裔美國人(21.6%)、美國本土化血統者(13.9%)、英國人(9.5%)、德國人(9.5%)、愛爾蘭人(7.4%)
該州有 6.7% 的人口在 5 歲以下,24.4% 的人口在 18 歲以下,以及 12% 的人口在 65 歲以上。女性約占全州人口比例 51%。
### 宗教
根據一個非政府的抽樣調查,北卡羅來納州居民在 2001 年的信仰比例如下:
* 80% 基督宗教
* 61% 基督新教(前三大派別為:浸禮會:38%、衛理公會:9%、長老教會:3%)
* 10% 羅馬天主教
* 9% 無表明宗派、無宗派或其他
* 1% 猶太教
* 4% 其他宗教
* 10% 無信仰
* 5% 不透露
## 教育
### 州立大學
北卡羅來納大學(University of North Carolina)是一個有十六個學校的大學系統。
* 其中由 UNC 開頭命名的學校有六所,分別是
* 教堂丘(UNC-Chapel Hill)
* 綠鄉 (UNC-Greensboro)
* 夏洛特 (UNC-Charlotte)
* 艾胥維爾 (UNC-Asheville)
* 潘布洛克(UNC-Pembroke)
* 威明頓(UNC-Wilmington)
* 阿帕拉契州立大學(Appalachian State University)
* 東卡羅來納大學(East Carolina University)
* 伊莉莎白市州立大學(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英文維基(Elizabeth City State University)
* 菲葉特維爾州立大學(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英文維基(Fayetteville State University)
* 北卡羅來納農工州立大學(North Carolina A&T State University)
* 北卡羅來納州立大學(North Carolina State University)
* 北卡羅來納中央大學(NC Central University)
* 北卡羅來納藝術學校(NC School of the Arts)
* 西卡羅來納大學(Western Carolina University)
* 溫斯頓 - 沙倫州立大學(Winston-Salem State University)
### 私立大學
* 杜克大學(Duke University)
* 維克森林大學(Wake Forest University)
* 大衛森學院(Davidson College)
* 巴柏史科西亞學院(Barber Scotia College)
* 貝爾蒙特修道學院(Belmont Abbey College)
* 坎貝爾大學(Campbell University)
* 卡托巴學院(Catawba)
* 伊隆大學(Elon University)
* 綠鄉學院(Greensboro College)
* 梅瑞迪斯學院(Meredith College)
* 聖奧古斯丁學院(St. Augustine's College)
* 蕭爾大學(Shaw University)
* 夏洛特皇后大學(Queens University of Charlotte)
* 溫蓋特學院(Wingate College)
## 交通
### 重要機場
* 夏洛特道格拉斯國際機場(CLT)—— 美國航空轉運中心
* 洛利德爾罕國際機場(RDU)
* 威明頓國際機場(ILM)
### 重要高速公路
* 40 號州際公路
* 85 號州際公路
* 95 號州際公路
* 74 號州際公路(東段)
* 77 號州際公路
* 26 號州際公路
## 體育
### 美式足球
* 卡羅萊納黑豹(Carolina Panthers)
### 棒球
* 小聯盟
* 夏洛特騎士(Charlotte Knights,3A 級國際聯盟,母隊:芝加哥白襪)
* 德爾罕公牛(Durham Bulls,3A 級國際聯盟,母隊:坦帕灣光芒)
* 卡羅萊納鯰魚(Carolina Mudcats,2A 級南方聯盟,母隊:佛羅里達馬林魚)
* 金士頓印地安人(Kinston Indians,高階 1A 級卡羅萊納聯盟,母隊:克里夫蘭印地安人)
* 溫斯頓/蕯勒姆疣豬(Winston-Salem Warthogs,高階 1A 級卡羅萊納聯盟,母隊:芝加哥白襪)
* 坎那波利斯威嚇者(Kannapolis Intimidators,1A 級南大西洋聯盟,母隊:芝加哥白襪)
* 綠鄉蚱蜢(Greensboro Grasshoppers,1A 級南大西洋聯盟,母隊:佛羅里達馬林魚)
* 艾許維爾旅行者(Asheville Tourists,1A 級南大西洋聯盟,母隊:科羅拉多洛磯)
* 希科利螯蝦(Hickory Crawdads,1A 級南大西洋聯盟,母隊:匹茲堡海盜)
* 布爾靈頓印地安人(Burlington Indians,新人級阿帕拉契聯盟,母隊:克里夫蘭印地安人)
### 籃球
* NBA:
* 夏洛特黃蜂
* NCAA:
* 卡海盜(East Carolina Pirates)
* 杜克大學藍魔隊(Duke Blue Devils,杜克藍魔鬼)
* 北卡羅來納大學焦油腳隊(North Carolina Tar Heels,北卡焦油腳)
* 維克弗斯特惡魔執事(Wake Forest Demon Deacons)
* 北卡羅來納州立大學狼群隊(NC State Wolfpack,北卡州立狼群)
* 北卡夏洛特 49 人(UNC Charlotte 49ers)
* WNBA:
* 夏洛特螫針:於 2007 年解散。
### 冰球
* 卡羅萊納颶風(Carolina Hurricanes)
### 女子足球 NWSL
* 北卡羅來納州勇氣 NORTH CAROLINA COURAGE
## 其他
* 州花:大花四照花
* 州鳥:北美紅雀
## 參考文獻
## 外部連結
* 北卡羅萊納州的介紹(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美國國會圖書館
* 州政府(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州圖書館
* 杜克大學(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北卡羅萊納大學(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北卡羅萊納州立大學(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北卡羅萊納大學夏洛特分校(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null | 25,835 | 2023-05-02T15:48:48Z | 76,678,389 | 北卡罗莱纳州 |
5,502,660 | <p><b>越</b>(?—前778年),是古朝鮮之箕子朝鮮的君主,子姓。東史年表認為在位於前793年至前778年,諡號<b>盛德王</b>(韓語:<span lang="ko">위덕왕</span>),後王位由兒子職繼承。
</p>
<h2><span id=".E5.8F.82.E8.80.83"></span><span id="参考">參考</span></h2>
<ul><li>《東史年表》</li>
<li>《東史綱目》</li>
<li><cite class="citation news">李德懋. 盎葉記 箕子朝鮮世系. 盎葉記.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2-22).</cite><span title="ctx_ver=Z39.88-2004&rfr_id=info%3Asid%2Fzh.wikipedia.org%3A%E7%9B%9B%E5%BE%B7%E7%8E%8B&rft.atitle=%E7%9B%8E%E8%91%89%E8%A8%98+%E7%AE%95%E5%AD%90%E6%9C%9D%E9%AE%AE%E4%B8%96%E7%B3%BB&rft.au=%E6%9D%8E%E5%BE%B7%E6%87%8BCategory%3A%E6%9C%89%E8%93%9D%E9%93%BE%E5%8D%B4%E6%9C%AA%E7%A7%BB%E9%99%A4%E5%86%85%E9%83%A8%E9%93%BE%E6%8E%A5%E5%8A%A9%E6%89%8B%E6%A8%A1%E6%9D%BF%E7%9A%84%E9%A1%B5%E9%9D%A2&rft.genre=article&rft_id=http%3A%2F%2Fdb.itkc.or.kr%2Findex.jsp%3FbizName%3DMM%26url%3D%2Fitkcdb%2Ftext%2FnodeViewIframe.jsp%3FbizName%3DMM%2526finId%3D027%2526gunchaId%3Dav055%2526muncheId%3D01%2526seojiId%3Dkc_mm_a577&rft_val_fmt=info%3Aofi%2Ffmt%3Akev%3Amtx%3Ajournal"><span> </span></span></li>
<li><cite class="citation news">李德懋. 紀年兒覽 卷5 箕子朝鮮. 東北亞歷史財團.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10-29).</cite><span title="ctx_ver=Z39.88-2004&rfr_id=info%3Asid%2Fzh.wikipedia.org%3A%E7%9B%9B%E5%BE%B7%E7%8E%8B&rft.atitle=%E7%B4%80%E5%B9%B4%E5%85%92%E8%A6%BD+%E5%8D%B75+%E7%AE%95%E5%AD%90%E6%9C%9D%E9%AE%AE&rft.au=%E6%9D%8E%E5%BE%B7%E6%87%8BCategory%3A%E6%9C%89%E8%93%9D%E9%93%BE%E5%8D%B4%E6%9C%AA%E7%A7%BB%E9%99%A4%E5%86%85%E9%83%A8%E9%93%BE%E6%8E%A5%E5%8A%A9%E6%89%8B%E6%A8%A1%E6%9D%BF%E7%9A%84%E9%A1%B5%E9%9D%A2&rft.genre=article&rft_id=http%3A%2F%2Fcontents.nahf.or.kr%2Fitem%2Fitem.do%3FlevelId%3Dgb.d_0005_0030&rft_val_fmt=info%3Aofi%2Ffmt%3Akev%3Amtx%3Ajournal"><span> </span></span></li>
<li><cite class="citation news">箕子朝鮮王位世系. 清州韓氏中央宗親會.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4-05).</cite><span title="ctx_ver=Z39.88-2004&rfr_id=info%3Asid%2Fzh.wikipedia.org%3A%E7%9B%9B%E5%BE%B7%E7%8E%8B&rft.atitle=%E7%AE%95%E5%AD%90%E6%9C%9D%E9%AE%AE%E7%8E%8B%E4%BD%8D%E4%B8%96%E7%B3%BB&rft.genre=article&rft_id=http%3A%2F%2Fwww.cheongjuhan.net%2Fhtmls%2Fhan04-1-05-8.htm&rft_val_fmt=info%3Aofi%2Ffmt%3Akev%3Amtx%3Ajournal"><span> </span></span></li></ul> | **越**(?— 前 778 年),是古朝鮮之箕子朝鮮的君主,子姓。東史年表認為在位於前 793 年至前 778 年,諡號**盛德王**(韓語:위덕왕),後王位由兒子職繼承。
## 參考
* 《東史年表》
* 《東史綱目》
* 李德懋。盎葉記 箕子朝鮮世系。盎葉記. (原始內容存檔於 2014-02-22).
* 李德懋。紀年兒覽 卷 5 箕子朝鮮。東北亞歷史財團. (原始內容存檔於 2016-10-29).
* 箕子朝鮮王位世系。清州韓氏中央宗親會. (原始內容存檔於 2015-04-05). | null | 2,578 | 2023-04-16T12:29:55Z | 70,913,834 | 威德王_(箕子朝鮮) |
3,840,438 | <p><b>元朗安寧路</b>(英語:<span lang="en">Yuen Long On Ning Road</span>)是香港新界西元朗市中心的一條主要街道,呈東西走向,全長約780米,整條街道橫貫元朗市心臟地帶。</p>
<h2><span id=".E8.B7.AF.E7.B7.9A.E5.8F.8A.E9.80.94.E7.B6.93.E5.9C.B0.E6.96.B9"></span><span id="路線及途經地方">路線及途經地方</span></h2>
<p>元朗安寧路由媽廟路至西堤街,其中屏會街以西的路段是單向西行,橫洲路以東的路段則單向東行,其餘路段是雙向道路。由媽廟路起途經家計會元朗診所,新界社團聯會元朗中醫醫療中心,元朗信義書院,山貝河(元朗大坑渠)等地方。
</p>
<h2><span id=".E6.B2.BF.E7.B7.9A.E4.BA.A4.E5.8C.AF.E9.81.93.E8.B7.AF"></span><span id="沿線交匯道路">沿線交匯道路</span></h2>
<p>道路中段與多條道路相接,由西至東分別為:
</p>
<ul><li>媽廟路</li>
<li>屏會街</li>
<li>屏昌徑(人行道)</li>
<li>安信街</li>
<li>俊賢坊(人行道)</li>
<li>屏信街</li>
<li>擊壤路</li>
<li>保輝徑(人行道)</li>
<li>喜利徑(人行道)</li>
<li>壽富街</li>
<li>橋樂坊</li>
<li>大橋路</li>
<li>福日徑(人行道)</li>
<li>同樂街</li>
<li>橫洲路</li>
<li>元朗炮仗坊</li>
<li>元朗泰衡街</li>
<li>西堤街</li></ul><h2><span id=".E5.8F.83.E8.80.83"></span><span id="參考">參考</span></h2>
<ul><li>Google Map 元朗安寧路</li></ul> | **元朗安寧路**(英語:Yuen Long On Ning Road)是香港新界西元朗市中心的一條主要街道,呈東西走向,全長約 780 米,整條街道橫貫元朗市心臟地帶。
## 路線及途經地方
元朗安寧路由媽廟路至西堤街,其中屏會街以西的路段是單向西行,橫洲路以東的路段則單向東行,其餘路段是雙向道路。由媽廟路起途經家計會元朗診所,新界社團聯會元朗中醫醫療中心,元朗信義書院,山貝河(元朗大坑渠)等地方。
## 沿線交匯道路
道路中段與多條道路相接,由西至東分別為:
* 媽廟路
* 屏會街
* 屏昌徑(人行道)
* 安信街
* 俊賢坊(人行道)
* 屏信街
* 擊壤路
* 保輝徑(人行道)
* 喜利徑(人行道)
* 壽富街
* 橋樂坊
* 大橋路
* 福日徑(人行道)
* 同樂街
* 橫洲路
* 元朗炮仗坊
* 元朗泰衡街
* 西堤街
## 參考
* Google Map 元朗安寧路 | null | 2,704 | 2023-04-16T12:28:24Z | 73,030,227 | 元朗安寧路 |
6,317,500 | <p><b>灰眼雪蟹</b>(學名:<i><b>Chionoecetes opilio</b></i>)是一種雪蟹,產於太平洋北部和大西洋西北部。它與紅眼雪蟹極為相似,售賣時通常籠統地稱為「雪蟹」,在加拿大又稱為皇后蟹,在日本又稱「松葉蟹」(島根縣、兵庫縣、鳥取縣)、「北海松葉蟹」(北海道、青森縣、山形縣、新潟縣、富山縣)、「津居山蟹」(兵庫縣)、「柴山蟹」(兵庫縣)、「間人蟹」(京都府)、「舞鶴蟹」(京都府)、「加能蟹」(石川縣)、「楚蟹」、「頭矮蟹」、「津和井蟹」,其中最名貴為福井縣出產之「越前蟹」乃日本皇室貢品,其價格遠高於其他雪蟹,亦只有福井縣出產的雪蟹方可稱為越前蟹,上述名字在日本單指雄蟹,而雌蟹則稱為「香箱蟹」,因為在日本是一種人氣很高的食材,各地實際還存在許多土名。
</p>
<h2><span id=".E5.BD.A2.E6.80.81"></span><span id="形态">形態</span></h2>
<p>灰眼雪蟹生長緩慢,雄蟹有至少11個生長階段,成年體甲殼寬度可16.5 cm(6.5英寸),雌性則為9.5 cm(3.7英寸),而二者的平均寬度則為7 cm(2.8英寸)、5.5 cm(2.2英寸)。捕獲的雄蟹一般重0.5-1.35公斤(1.1-3.0磅),雌蟹則為0.5公斤(1.1磅)。</p>
<h2><span id=".E6.8D.95.E6.92.88"></span><span id="捕撈">捕撈</span></h2>
<p>日本設有固定松葉蟹漁期以限制其捕撈、保證物種存續:</p>
<ul><li>新潟縣以北海域:雌雄蟹漁期均為10月1日 - 翌年5月31日,且禁止捕撈甲殼寬度不滿90毫米的未成年雌蟹。</li>
<li>富山縣以西海域:雌蟹漁期為11月6日 - 翌年1月10日,雄蟹漁期為11月6日 - 翌年3月20日,此外還有禁止捕撈初產雌蟹和剛蛻殼的雄蟹(ミズガニ,若松葉)等其他規定。</li></ul><p>漁期以外捕撈到的松葉蟹均應放生,但拖網捕撈混獲的松葉蟹很多在放生之前就已經死亡。
</p>
<h2><span id=".E5.8F.82.E8.80.83.E6.96.87.E7.8C.AE"></span><span id="参考文献">參考文獻</span></h2>
<h2><span id=".E6.89.A9.E5.B1.95.E9.98.85.E8.AF.BB"></span><span id="扩展阅读">擴展閱讀</span></h2>
<ul><li><cite class="citation book">A. J. Paul (編). Bibliography of Research on Snow Crab (<i>Chionoecetes opilio</i>) <span>(PDF)</span>. University of Alaska Sea Grant College Program. 2000 <span> [<span>2018-10-05</span>]</span>. <span title="國際標準書號">ISBN</span> 978-1-56612-063-0. (原始內容存檔 <span>(PDF)</span>於2019-07-26).</cite><span title="ctx_ver=Z39.88-2004&rfr_id=info%3Asid%2Fzh.wikipedia.org%3A%E7%81%B0%E7%9C%BC%E9%9B%AA%E8%9F%B9&rft.au=A.+J.+Paul&rft.btitle=Bibliography+of+Research+on+Snow+Crab+%28Chionoecetes+opilio%29&rft.date=2000&rft.genre=book&rft.isbn=978-1-56612-063-0&rft.pub=University+of+Alaska+Sea+Grant+College+Program&rft_id=http%3A%2F%2Fseagrant.uaf.edu%2Flib%2Faksg%2F0001%2FAK-SG-00-01.pdf&rft_val_fmt=info%3Aofi%2Ffmt%3Akev%3Amtx%3Abook"><span> </span></span></li>
<li><cite class="citation web">Species Fact Sheet: <i>Chionoecetes opilio</i> (O. Fabricius, 1788). Fisheries and Aquaculture Department. FAO. <span> [<span>2018-10-05</span>]</span>.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9-19).</cite><span title="ctx_ver=Z39.88-2004&rfr_id=info%3Asid%2Fzh.wikipedia.org%3A%E7%81%B0%E7%9C%BC%E9%9B%AA%E8%9F%B9&rft.atitle=Species+Fact+Sheet%3A+Chionoecetes+opilio+%28O.+Fabricius%2C+1788%29&rft.genre=unknown&rft.jtitle=Fisheries+and+Aquaculture+Department&rft_id=http%3A%2F%2Fwww.fao.org%2Ffishery%2Fspecies%2F2644%2Fen&rft_val_fmt=info%3Aofi%2Ffmt%3Akev%3Amtx%3Ajournal"><span> </span></span></li>
<li>Top and Bottom Views of the Opilio, Snow Crab, Chionoecetes opilio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i>Dana Point Fish Company</i></li></ul><!--
NewPP limit report
Parsed by mw1361
Cached time: 20230506003523
Cache expiry: 1814400
Reduced expiry: false
Complications: [show‐toc]
CPU time usage: 0.714 seconds
Real time usage: 0.906 seconds
Preprocessor visited node count: 8609/1000000
Post‐expand include size: 116894/2097152 bytes
Template argument size: 7817/2097152 bytes
Highest expansion depth: 22/100
Expensive parser function count: 37/500
Unstrip recursion depth: 0/20
Unstrip post‐expand size: 8264/5000000 bytes
Lua time usage: 0.442/10.000 seconds
Lua memory usage: 8162864/52428800 bytes
Number of Wikibase entities loaded: 12/400
--><!--
Transclusion expansion time report (%,ms,calls,template)
100.00% 770.388 1 -total
46.01% 354.479 1 Template:Speciesbox
44.87% 345.642 1 Template:Taxobox/core
16.79% 129.323 1 Template:食用甲殼類
16.40% 126.332 1 Template:Navbox
14.79% 113.968 1 Template:Taxonbar
13.59% 104.724 25 Template:Le
11.26% 86.721 1 Template:Reflist
6.92% 53.274 3 Template:Cite_web
5.10% 39.272 24 Template:Delink
--> | **灰眼雪蟹**(學名:_**Chionoecetes opilio**_)是一種雪蟹,產於太平洋北部和大西洋西北部。它與紅眼雪蟹極為相似,售賣時通常籠統地稱為「雪蟹」,在加拿大又稱為皇后蟹,在日本又稱「松葉蟹」(島根縣、兵庫縣、鳥取縣)、「北海松葉蟹」(北海道、青森縣、山形縣、新潟縣、富山縣)、「津居山蟹」(兵庫縣)、「柴山蟹」(兵庫縣)、「間人蟹」(京都府)、「舞鶴蟹」(京都府)、「加能蟹」(石川縣)、「楚蟹」、「頭矮蟹」、「津和井蟹」,其中最名貴為福井縣出產之「越前蟹」乃日本皇室貢品,其價格遠高於其他雪蟹,亦只有福井縣出產的雪蟹方可稱為越前蟹,上述名字在日本單指雄蟹,而雌蟹則稱為「香箱蟹」,因為在日本是一種人氣很高的食材,各地實際還存在許多土名。
## 形態
灰眼雪蟹生長緩慢,雄蟹有至少 11 個生長階段,成年體甲殼寬度可 16.5 cm(6.5 英寸),雌性則為 9.5 cm(3.7 英寸),而二者的平均寬度則為 7 cm(2.8 英寸)、5.5 cm(2.2 英寸)。捕獲的雄蟹一般重 0.5-1.35 公斤(1.1-3.0 磅),雌蟹則為 0.5 公斤(1.1 磅)。
## 捕撈
日本設有固定松葉蟹漁期以限制其捕撈、保證物種存續:
* 新潟縣以北海域:雌雄蟹漁期均為 10 月 1 日 - 翌年 5 月 31 日,且禁止捕撈甲殼寬度不滿 90 毫米的未成年雌蟹。
* 富山縣以西海域:雌蟹漁期為 11 月 6 日 - 翌年 1 月 10 日,雄蟹漁期為 11 月 6 日 - 翌年 3 月 20 日,此外還有禁止捕撈初產雌蟹和剛蛻殼的雄蟹(ミズガニ,若松葉)等其他規定。
漁期以外捕撈到的松葉蟹均應放生,但拖網捕撈混獲的松葉蟹很多在放生之前就已經死亡。
## 參考文獻
## 擴展閱讀
* A. J. Paul (編). Bibliography of Research on Snow Crab (_Chionoecetes opilio_) (PDF). University of Alaska Sea Grant College Program. 2000 [2018-10-05]. ISBN978-1-56612-063-0. (原始內容存檔 (PDF) 於 2019-07-26).
* Species Fact Sheet: _Chionoecetes opilio_ (O. Fabricius, 1788). Fisheries and Aquaculture Department. FAO. [2018-10-05]. (原始內容存檔於 2020-09-19).
* Top and Bottom Views of the Opilio, Snow Crab, Chionoecetes opilio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_Dana Point Fish Company_ | null | 6,710 | 2023-05-06T00:27:36Z | 77,116,022 | Chionoecetes_opilio |
3,017,376 | <p><b>藤原公任</b>(日語:<span title="漢字或假名表記(原文)"><span lang="ja">藤原 公任</span></span><small>/</small><span title="平假名表記"><span lang="ja">ふじわら の きんとう</span></span><sup> <i><span title="羅馬字表記" lang="ja-Latn">Fujiwara no Kintō</span></i></sup>,966年—1041年2月4日)是日本平安時代中期的公卿、歌人。關白太政大臣藤原賴忠的長子。官至正二位權大納言。
</p>
<h2><span id=".E7.94.9F.E5.B9.B3"></span><span id="生平">生平</span></h2>
<p>藤原公任出生於官僚世家。祖父藤原實賴和父親藤原賴忠都曾任關白太政大臣,母親是醍醐天皇的孫女,妻子是村上天皇孫女。同時期家族中還有具平親王、右大臣藤原實資、書法家藤原佐理等大人物。
</p><p>侍奉一條天皇。與藤原齊信、源俊賢、藤原行成並稱為「一條朝的四納言」。
</p><p>藤原公任才華橫溢,學識淵博,熟知宮廷禮儀,善於作和歌文辭,又精通管弦。
</p><p>個人和歌集為《大納言公任集》、私撰集《金玉和歌集》、歌論書《新撰髄脳》《和歌九品》。《拾遺和歌集》(15首)等勅撰和歌集中收錄其88首和歌。編有《三十六人撰》,其中提到的三十六人被後世稱為三十六歌仙,又編有《和漢朗詠集》、《北山抄》等。
</p>
<h2><span id=".E9.80.B8.E8.A9.B1"></span><span id="逸話">逸話</span></h2>
<h3><span id=".E4.B8.89.E8.88.9F.E4.B9.8B.E6.89.8D"></span><span id="三舟之才">三舟之才</span></h3>
<p>藤原道長與群卿遊大堰川,有漢詩之舟、管弦之舟,和歌之舟三艘,在各自的領域選出有才之士乘坐,道長問公任:「足下多能,將駕何船?」,公任吟詠:「小倉山嵐の風の寒ければもみぢの錦きぬ人ぞなき」,選擇了和歌之舟。他日,公任後悔地說:「使我作詩如歌者,必播名於世。悔當時不駕作文船。」
</p>
<h2><span id=".E4.BB.A3.E8.A1.A8.E5.92.8C.E6.AD.8C"></span><span id="代表和歌">代表和歌</span></h2>
<ul><li>小倉百人一首(55番)
<dl><dd>滝の音はたえて久しくなりぬれど名こそ流れてなほ聞こえけれ</dd></dl></li></ul><h2><span id=".E7.B3.BB.E8.AD.9C"></span><span id="系譜">系譜</span></h2>
<ul><li>父:藤原頼忠</li>
<li>母:厳子女王(代明親王の娘)</li>
<li>妻:昭平親王の娘 - 藤原道兼の養女
<ul><li>男子:藤原定頼(995-1045)</li>
<li>男子:良海</li>
<li>長女:藤原教通室(1000-1024)</li>
<li>次女:藤原遵子の養女(?-1023)</li></ul></li>
<li>生母不明
<ul><li>男子:任入</li></ul></li></ul><h2><span id=".E8.84.9A.E6.B3.A8"></span><span id="脚注">腳註</span></h2>
<h2><span id=".E5.8F.82.E8.80.83.E6.96.87.E7.8C.AE"></span><span id="参考文献">參考文獻</span></h2>
<ul><li>『公卿補任』</li>
<li>別冊歴史読本『歴代皇后人物系譜総覧』2002年、新人物往來社</li></ul><h2><span id=".E9.97.9C.E9.80.A3.E9.A0.85.E7.9B.AE"></span><span id="關連項目">關連項目</span></h2>
<ul><li>日本文學</li></ul> | **藤原公任**(日語:藤原 公任/ふじわら の きんとう _Fujiwara no Kintō_,966 年 —1041 年 2 月 4 日)是日本平安時代中期的公卿、歌人。關白太政大臣藤原賴忠的長子。官至正二位權大納言。
## 生平
藤原公任出生於官僚世家。祖父藤原實賴和父親藤原賴忠都曾任關白太政大臣,母親是醍醐天皇的孫女,妻子是村上天皇孫女。同時期家族中還有具平親王、右大臣藤原實資、書法家藤原佐理等大人物。
侍奉一條天皇。與藤原齊信、源俊賢、藤原行成並稱為「一條朝的四納言」。
藤原公任才華橫溢,學識淵博,熟知宮廷禮儀,善於作和歌文辭,又精通管弦。
個人和歌集為《大納言公任集》、私撰集《金玉和歌集》、歌論書《新撰髄脳》《和歌九品》。《拾遺和歌集》(15 首)等勅撰和歌集中收錄其 88 首和歌。編有《三十六人撰》,其中提到的三十六人被後世稱為三十六歌仙,又編有《和漢朗詠集》、《北山抄》等。
## 逸話
### 三舟之才
藤原道長與群卿遊大堰川,有漢詩之舟、管弦之舟,和歌之舟三艘,在各自的領域選出有才之士乘坐,道長問公任:「足下多能,將駕何船?」,公任吟詠:「小倉山嵐の風の寒ければもみぢの錦きぬ人ぞなき」,選擇了和歌之舟。他日,公任後悔地說:「使我作詩如歌者,必播名於世。悔當時不駕作文船。」
## 代表和歌
* 小倉百人一首(55 番)
: 滝の音はたえて久しくなりぬれど名こそ流れてなほ聞こえけれ
## 系譜
* 父:藤原頼忠
* 母:厳子女王(代明親王の娘)
* 妻:昭平親王の娘 - 藤原道兼の養女
* 男子:藤原定頼(995-1045)
* 男子:良海
* 長女:藤原教通室(1000-1024)
* 次女:藤原遵子の養女(?-1023)
* 生母不明
* 男子:任入
## 腳註
## 參考文獻
* 『公卿補任』
* 別冊歴史読本『歴代皇后人物系譜総覧』2002 年、新人物往來社
## 關連項目
* 日本文學 | null | 5,349 | 2023-04-28T13:42:48Z | 75,668,832 | 藤原公任 |
3,399,038 | <p><b>崇實大學站</b>(<span>韓語:<span title="諺文表記"><span lang="ko">숭실대입구역</span></span><small>/</small><span title="漢字(諺漢混用)表記"><span lang="ko">崇實大入口驛</span></span><sup> <i><span title="羅馬字表記" lang="ko-Latn">Sungsildae-ipgu yeok</span></i> <span>*</span><span>/</span><span>?</span></sup></span>)副站名<b>賽毗嶺</b>(<span lang="ko">살피재</span>),是首爾地鐵7號線沿線的一座地下車站,位於韓國首爾特別市銅雀區<span data-orig-title="上道洞 (首爾)" data-lang-code="ko" data-lang-name="韓語" data-foreign-title="상도동 (서울)"><span>上道1洞</span></span>。副站名為韓語固有詞,中文使用音意合譯,其中「<span lang="ko">살피</span>」指的是交界處,係因此處為冠岳區與銅雀區的交界處;「<span lang="ko">재</span>」則是指山口,中文翻譯為「嶺」。
</p>
<h2><span id=".E8.BB.8A.E7.AB.99.E6.A7.8B.E9.80.A0"></span><span id="車站構造">車站構造</span></h2>
<p>候車大廳位於地下1樓、地下2樓和地下5樓,月台層則位於地下6樓。
</p><p>站體為2面2線側式月台的地下車站,候車月台設有全高式月台門,並有4處出口。
</p>
<h3><span id=".E6.9C.88.E5.8F.B0.E9.85.8D.E7.BD.AE"></span><span id="月台配置">月台配置</span></h3>
<h2><span id=".E6.AD.B7.E5.8F.B2"></span><span id="歷史">歷史</span></h2>
<ul><li>2000年8月1日:落成啟用。</li></ul><h2><span id=".E8.BB.8A.E7.AB.99.E5.91.A8.E9.82.8A"></span><span id="車站周邊">車站周邊</span></h2>
<ul><li>上道第一教會</li>
<li>上道中學</li>
<li>崇實大學</li>
<li>金家快餐崇實大店</li>
<li>青林洞住民中心</li></ul><h2><span id=".E5.9C.96.E7.89.87"></span><span id="圖片">圖片</span></h2>
<ul class="gallery mw-gallery-traditional"><li class="gallerybox" style="width: 155px">
<li class="gallerybox" style="width: 155px">
<li class="gallerybox" style="width: 155px">
<li class="gallerybox" style="width: 155px">
<li class="gallerybox" style="width: 155px">
<li class="gallerybox" style="width: 155px">
</ul><h2><span id=".E7.9B.B8.E9.84.B0.E8.BB.8A.E7.AB.99"></span><span id="相鄰車站">相鄰車站</span></h2>
<dl><dt>首爾交通公社</dt>
<dd><span>●</span>首爾地鐵7號線
<dl><dd>南城(<span>737</span>)-<b>崇實大學(<span>738</span>)</b>-上道(<span>739</span>)</dd></dl></dd></dl><!--
NewPP limit report
Parsed by mw1378
Cached time: 20230505090821
Cache expiry: 1814400
Reduced expiry: false
Complications: [show‐toc]
CPU time usage: 0.569 seconds
Real time usage: 0.692 seconds
Preprocessor visited node count: 4925/1000000
Post‐expand include size: 161447/2097152 bytes
Template argument size: 10092/2097152 bytes
Highest expansion depth: 29/100
Expensive parser function count: 5/500
Unstrip recursion depth: 0/20
Unstrip post‐expand size: 8522/5000000 bytes
Lua time usage: 0.241/10.000 seconds
Lua memory usage: 4742915/52428800 bytes
Number of Wikibase entities loaded: 1/400
--><!--
Transclusion expansion time report (%,ms,calls,template)
100.00% 564.655 1 -total
66.48% 375.403 3 Template:Infobox
64.66% 365.125 1 Template:Infobox_station
13.70% 77.338 7 Template:Lang
12.84% 72.506 1 Template:NoteTA
12.54% 70.804 7 Template:Category_handler
8.72% 49.264 2 Template:Wikidata
8.01% 45.231 7 Template:Category_handler/numbered
7.41% 41.822 1 Template:WikidataCoord
7.27% 41.026 7 Template:Namespace_detect
--> | **崇實大學站**(韓語:숭실대입구역/崇實大入口驛 _Sungsildae-ipgu yeok_ \*/?)副站名**賽毗嶺**(살피재),是首爾地鐵 7 號線沿線的一座地下車站,位於韓國首爾特別市銅雀區上道 1 洞。副站名為韓語固有詞,中文使用音意合譯,其中「살피」指的是交界處,係因此處為冠岳區與銅雀區的交界處;「재」則是指山口,中文翻譯為「嶺」。
## 車站構造
候車大廳位於地下 1 樓、地下 2 樓和地下 5 樓,月台層則位於地下 6 樓。
站體為 2 面 2 線側式月台的地下車站,候車月台設有全高式月台門,並有 4 處出口。
### 月台配置
## 歷史
* 2000 年 8 月 1 日:落成啟用。
## 車站周邊
* 上道第一教會
* 上道中學
* 崇實大學
* 金家快餐崇實大店
* 青林洞住民中心
## 圖片
* * * * * *
## 相鄰車站
**首爾交通公社**
: ●首爾地鐵 7 號線
: 南城(737)-**崇實大學(738)** -上道(739) | null | 3,892 | 2023-05-03T04:05:19Z | 75,865,069 | 崇實大學站 |
7,269,530 | <p><b>巴伐利亞的希爾德加德</b>(德語:<i>Hildegard von Bayern</i>,1881年3月5日—1948年2月2日),巴伐利亞國王路德維希三世的第四女。
</p><p>希爾德加德終生未婚,1948年去世,享年66歲。
</p>
<!--
NewPP limit report
Parsed by mw2296
Cached time: 20230505091157
Cache expiry: 1814400
Reduced expiry: false
Complications: []
CPU time usage: 0.110 seconds
Real time usage: 0.229 seconds
Preprocessor visited node count: 1145/1000000
Post‐expand include size: 9675/2097152 bytes
Template argument size: 800/2097152 bytes
Highest expansion depth: 18/100
Expensive parser function count: 1/500
Unstrip recursion depth: 0/20
Unstrip post‐expand size: 0/5000000 bytes
Lua time usage: 0.037/10.000 seconds
Lua memory usage: 2061341/52428800 bytes
Number of Wikibase entities loaded: 0/400
-->
<!--
Transclusion expansion time report (%,ms,calls,template)
100.00% 126.446 1 -total
61.22% 77.414 1 Template:Infobox_royalty
42.69% 53.981 1 Template:Infobox
38.34% 48.473 1 Template:Unreferenced
34.18% 43.222 1 Template:Ambox
23.76% 30.044 3 Template:Br_separated_entries
10.55% 13.340 1 Template:Death_date_and_age
9.83% 12.433 1 Template:Main_other
8.33% 10.536 1 Template:IfPNS
7.78% 9.842 1 Template:Age
-->
<!-- Saved in parser cache with key zhwiki:pcache:idhash:7269530-0!canonical!zh-tw and timestamp 20230505091156 and revision id 62786099. Rendering was triggered because: api-parse
--> | **巴伐利亞的希爾德加德**(德語:_Hildegard von Bayern_,1881 年 3 月 5 日 —1948 年 2 月 2 日),巴伐利亞國王路德維希三世的第四女。
希爾德加德終生未婚,1948 年去世,享年 66 歲。 | null | 971 | 2023-04-10T09:02:38Z | 62,786,099 | 巴伐利亞的希爾德加德_(1881-1948) |
209,092 | <p><b>寧城縣</b>(蒙古語:<span lang="mn"><link rel="mw-deduplicated-inline-style" href="mw-data:TemplateStyles:r76324713"><span>ᠨᠢᠩᠴᠧᠩ <br>ᠰᠢᠶᠠᠨ</span></span>,西里爾字母:<span title="蒙古語西里爾字母寫法"><span lang="mn-cyrl">Нингченг шянь</span></span>)是內蒙古自治區赤峰市下轄的一個縣。面積4305平方千米,人口61萬。郵政編碼024200。縣人民政府駐天義鎮。
</p>
<h2><span id=".E5.8E.86.E5.8F.B2"></span><span id="历史">歷史</span></h2>
<p>寧城縣大明鎮鐵匠營鄉是遼代<b>中京大定府</b>所在,遼國在1006年定為陪都,地點位於老哈河沖積平原上,北臨七金山(今九頭山),西眺馬盂山,南瀕老哈河。《遼史·地理志》卷三十九:「中京大定府……有七金山、馬盂山、雙山、松山、土河……」。1122年金兵攻佔中京。
</p><p>金海陵王完顏亮天德五年(1153年)三月,金正式遷都中都,原遼中京也成為金的陪都<b>北京大定府</b>。
</p><p>元初改為北京總管府,至元二十五年(1288年)又改為武平路,派重兵駐守。明初在此設大寧都指揮使司,洪武二十年(1387年)設大寧衛,永樂元年(1403年)撤銷衛所,後為察罕兒之朵顏衛、哈剌嗔雜處地。
</p>
<h2><span id=".E5.9C.B0.E9.9C.87"></span><span id="地震">地震</span></h2>
<p>1290年(元至元二十七年)9月27日,直隸地震,據《元史·趙孟頫傳》記載,約10萬人遇難。
</p><p>地震摧毀了寧城480個倉庫及數不清的房屋。昌平、河間、雄縣、任丘、保定、獻縣和霸縣也受到了影響。地震嚴重破壞了義縣奉國寺。
</p>
<h2><span id=".E8.A1.8C.E6.94.BF.E5.8C.BA.E5.88.92"></span><span id="行政区划">行政區劃</span></h2>
<p>寧城縣下轄13個鎮、2個鄉:
</p><p>天義鎮、小城子鎮、大城子鎮、八里罕鎮、黑里河鎮、右北平鎮、大雙廟鎮、汐子鎮、大明鎮、忙農鎮、五化鎮、三座店鎮、必斯營子鎮、一肯中鄉、存金溝鄉、中京工業園、塞飛亞食品工業園、八里罕酒業園區、再生資源產業園、生物科技產業園區、汐子工業園和農機產業園區。
</p>
<h2><span id=".E7.BB.8F.E6.B5.8E"></span><span id="经济">經濟</span></h2>
<ul><li>農業:主要生產玉米,大棚蔬菜,大豆,高粱。</li>
<li>工業:採礦業,釀酒業,熟食品加工。</li></ul><h2><span id=".E6.97.85.E6.B8.B8"></span><span id="旅游">旅遊</span></h2>
<ul><li>黑里河自然風景區</li>
<li>打虎石水庫</li>
<li>遼中京遺址(大明塔)</li>
<li>法輪寺</li>
<li>葫蘆嶼景區</li>
<li>黑城遺址</li>
<li>漢代哨所遺址(福峰山風景區)</li>
<li>熱水旅遊開發區(溫泉療養休閒)</li></ul><h2><span id=".E5.8F.A4.E7.94.9F.E7.89.A9"></span><span id="古生物">古生物</span></h2>
<ul><li>道虎溝化石層生物群(九龍山組,中侏羅統,約1.65億年前)位於本縣山頭鄉的道虎溝村。</li></ul><h2><span id=".E5.8F.82.E8.80.83.E6.96.87.E7.8C.AE"></span><span id="参考文献">參考文獻</span></h2>
<h2><span id=".E5.A4.96.E9.83.A8.E9.93.BE.E6.8E.A5"></span><span id="外部链接">外部連結</span></h2>
<ul><li><span><span>寧城縣人民政府</span></span></li></ul> | **寧城縣**(蒙古語:ᠨᠢᠩᠴᠧᠩ
ᠰᠢᠶᠠᠨ,西里爾字母:Нингченг шянь)是內蒙古自治區赤峰市下轄的一個縣。面積 4305 平方千米,人口 61 萬。郵政編碼 024200。縣人民政府駐天義鎮。
## 歷史
寧城縣大明鎮鐵匠營鄉是遼代**中京大定府**所在,遼國在 1006 年定為陪都,地點位於老哈河沖積平原上,北臨七金山(今九頭山),西眺馬盂山,南瀕老哈河。《遼史・地理志》卷三十九:「中京大定府…… 有七金山、馬盂山、雙山、松山、土河……」。1122 年金兵攻佔中京。
金海陵王完顏亮天德五年(1153 年)三月,金正式遷都中都,原遼中京也成為金的陪都**北京大定府**。
元初改為北京總管府,至元二十五年(1288 年)又改為武平路,派重兵駐守。明初在此設大寧都指揮使司,洪武二十年(1387 年)設大寧衛,永樂元年(1403 年)撤銷衛所,後為察罕兒之朵顏衛、哈剌嗔雜處地。
## 地震
1290 年(元至元二十七年)9 月 27 日,直隸地震,據《元史・趙孟頫傳》記載,約 10 萬人遇難。
地震摧毀了寧城 480 個倉庫及數不清的房屋。昌平、河間、雄縣、任丘、保定、獻縣和霸縣也受到了影響。地震嚴重破壞了義縣奉國寺。
## 行政區劃
寧城縣下轄 13 個鎮、2 個鄉:
天義鎮、小城子鎮、大城子鎮、八里罕鎮、黑里河鎮、右北平鎮、大雙廟鎮、汐子鎮、大明鎮、忙農鎮、五化鎮、三座店鎮、必斯營子鎮、一肯中鄉、存金溝鄉、中京工業園、塞飛亞食品工業園、八里罕酒業園區、再生資源產業園、生物科技產業園區、汐子工業園和農機產業園區。
## 經濟
* 農業:主要生產玉米,大棚蔬菜,大豆,高粱。
* 工業:採礦業,釀酒業,熟食品加工。
## 旅遊
* 黑里河自然風景區
* 打虎石水庫
* 遼中京遺址(大明塔)
* 法輪寺
* 葫蘆嶼景區
* 黑城遺址
* 漢代哨所遺址(福峰山風景區)
* 熱水旅遊開發區(溫泉療養休閒)
## 古生物
* 道虎溝化石層生物群(九龍山組,中侏羅統,約 1.65 億年前)位於本縣山頭鄉的道虎溝村。
## 參考文獻
## 外部連結
* 寧城縣人民政府 | null | 4,861 | 2023-05-04T17:01:38Z | 75,376,516 | 北京_(金) |
1,027,101 | <p><b>伊氏鋸尾鯊</b>(學名:<span lang="la"><i>Galeus eastmani</i></span>),又稱<b>依氏蜥鮫</b>,俗名沙條,為軟骨魚綱真鯊目貓鯊科鋸尾鯊屬的一個種。
</p>
<h2><span id=".E5.88.86.E5.B8.83"></span><span id="分布">分布</span></h2>
<p>本魚分布於太平洋西部日本對馬海峽以及舟山外海等海域深處,南部可能達到菲律賓和越南。該物種的模式產地在日本。</p>
<h2><span id=".E6.B7.B1.E5.BA.A6"></span><span id="深度">深度</span></h2>
<p>水深10-200公尺。
</p>
<h2><span id=".E7.89.B9.E5.BE.B5"></span><span id="特徵">特徵</span></h2>
<p>本魚體型修長,第一背鰭基比尾長短;上下頷牙齒同形,多尖頭;第四鰓裂位於胸鰭起點。外觀形態同黑鰭鋸尾鯊,但體背有8-9條暗色橫帶。體長約40-50公分。</p>
<h2><span id=".E7.94.9F.E6.85.8B"></span><span id="生態">生態</span></h2>
<p>為小型底棲性魚類,常出現於沙泥地、石礫灘,甚至礁岩區,以魚類、甲殼類及軟體動物等為食。卵生。
</p>
<h2><span id=".E7.B6.93.E6.BF.9F.E5.88.A9.E7.94.A8"></span><span id="經濟利用">經濟利用</span></h2>
<p>食用魚,剝皮後,紅燒或煮薑絲湯皆宜,亦可醃製成沙魚煙。魚體小型者,充當下雜魚。
</p>
<h2><span id=".E5.8F.82.E8.80.83.E6.96.87.E7.8C.AE"></span><span id="参考文献">參考文獻</span></h2>
<ul><li> <cite class="citation web">依氏蜥鮫 <i>Galeus eastmani</i> <small style="font-size: .857em;">Jordan & Snyder, 1904</small>. 臺灣物種名錄. 臺灣: 中央研究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 <span> [<span>2013-01-24</span>]</span> <span title="連接到中文(臺灣)網頁">(中文(臺灣))</span>.</cite><span title="ctx_ver=Z39.88-2004&rfr_id=info%3Asid%2Fzh.wikipedia.org%3A%E4%BC%8A%E6%B0%8F%E9%94%AF%E5%B0%BE%E9%B2%A8&rft.atitle=%E4%BE%9D%E6%B0%8F%E8%9C%A5%E9%AE%AB+Galeus+eastmani+%3Csmall+style%3D%22font-size%3A+.857em%3B+%22%3EJordan+%26amp%3B+Snyder%2C+1904%3C%2Fsmall%3E&rft.genre=unknown&rft.jtitle=%E8%87%BA%E7%81%A3%E7%89%A9%E7%A8%AE%E5%90%8D%E9%8C%84&rft_id=http%3A%2F%2Ftaibnet.sinica.edu.tw%2Fchi%2Ftaibnet_species_detail.php%3Fname_code%3D383103&rft_val_fmt=info%3Aofi%2Ffmt%3Akev%3Amtx%3Ajournal"><span> </span></span> </li></ul><!--
NewPP limit report
Parsed by mw2299
Cached time: 20230504190718
Cache expiry: 1814400
Reduced expiry: false
Complications: [show‐toc]
CPU time usage: 0.399 seconds
Real time usage: 0.633 seconds
Preprocessor visited node count: 6932/1000000
Post‐expand include size: 36693/2097152 bytes
Template argument size: 5584/2097152 bytes
Highest expansion depth: 25/100
Expensive parser function count: 11/500
Unstrip recursion depth: 0/20
Unstrip post‐expand size: 4114/5000000 bytes
Lua time usage: 0.244/10.000 seconds
Lua memory usage: 5600716/52428800 bytes
Number of Wikibase entities loaded: 12/400
--><!--
Transclusion expansion time report (%,ms,calls,template)
100.00% 506.451 1 -total
62.70% 317.524 1 Template:Speciesbox
62.07% 314.370 1 Template:Taxobox/core
16.00% 81.049 1 Template:Taxonbar
14.30% 72.446 1 Template:Reflist
8.89% 45.025 1 Template:Cite_iucn
6.68% 33.846 2 Template:Wikidata
5.05% 25.558 21 Template:Delink
4.95% 25.065 1 Template:Lang
4.56% 23.086 1 Template:Category_handler
--> | **伊氏鋸尾鯊**(學名:_Galeus eastmani_),又稱**依氏蜥鮫**,俗名沙條,為軟骨魚綱真鯊目貓鯊科鋸尾鯊屬的一個種。
## 分布
本魚分布於太平洋西部日本對馬海峽以及舟山外海等海域深處,南部可能達到菲律賓和越南。該物種的模式產地在日本。
## 深度
水深 10-200 公尺。
## 特徵
本魚體型修長,第一背鰭基比尾長短;上下頷牙齒同形,多尖頭;第四鰓裂位於胸鰭起點。外觀形態同黑鰭鋸尾鯊,但體背有 8-9 條暗色橫帶。體長約 40-50 公分。
## 生態
為小型底棲性魚類,常出現於沙泥地、石礫灘,甚至礁岩區,以魚類、甲殼類及軟體動物等為食。卵生。
## 經濟利用
食用魚,剝皮後,紅燒或煮薑絲湯皆宜,亦可醃製成沙魚煙。魚體小型者,充當下雜魚。
## 參考文獻
* 依氏蜥鮫 _Galeus eastmani_ Jordan & Snyder, 1904. 臺灣物種名錄。臺灣:中央研究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 [2013-01-24] (中文(臺灣)). | null | 2,439 | 2023-05-02T17:59:50Z | 71,870,619 | 依氏蜥鮫 |
3,051,710 | <p><b>卡蘇拉</b>(西班牙語:<span lang="es">Cazurra</span>),是西班牙卡斯蒂利亞-萊昂薩莫拉省的一個市鎮。 總面積8平方公里,總人口98人(2001年),人口密度12人/平方公里。
</p>
<h2><span id=".E5.8F.82.E8.80.83.E6.96.87.E7.8C.AE"></span><span id="参考文献">參考文獻</span></h2> | **卡蘇拉**(西班牙語:Cazurra),是西班牙卡斯蒂利亞 - 萊昂薩莫拉省的一個市鎮。 總面積 8 平方公里,總人口 98 人(2001 年),人口密度 12 人 / 平方公里。
## 參考文獻 | null | 2,255 | 2023-04-12T16:19:18Z | 25,687,101 | 卡苏拉 |
77,940 | <p><b>臺北市立天母國民小學</b>(Taipei Municipal Tianmu Elementary School),是台灣台北市的一所市立小學,位於士林區天玉街12號。
</p>
<h2><span id=".E6.A0.A1.E5.8F.B2"></span><span id="校史">校史</span></h2>
<ul><li>1981年8月1日建校</li></ul><h2><span id=".E6.AD.B7.E4.BB.BB.E6.A0.A1.E9.95.B7"></span><span id="歷任校長">歷任校長</span></h2>
<ul><li>吳秉勳 1981年8月</li>
<li>陳巧雲 1989年8月</li>
<li>陳根深 1997年8月</li>
<li>張輝雄 2001年8月</li>
<li>王慧珠 2010年8月</li>
<li>梁俊堯 2017年8月</li></ul><h2><span id=".E7.9F.A5.E5.90.8D.E6.A0.A1.E5.8F.8B"></span><span id="知名校友">知名校友</span></h2>
<h2><span id=".E5.A4.96.E9.83.A8.E9.80.A3.E7.B5.90"></span><span id="外部連結">外部連結</span></h2>
<ul><li>台北市立天母國民小學官方網站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li>
<li>臺北市士林區天母國民小學的Facebook專頁</li></ul><!--
NewPP limit report
Parsed by mw2334
Cached time: 20230505070353
Cache expiry: 1814400
Reduced expiry: false
Complications: [vary‐revision‐sha1, show‐toc]
CPU time usage: 0.351 seconds
Real time usage: 0.510 seconds
Preprocessor visited node count: 3484/1000000
Post‐expand include size: 124257/2097152 bytes
Template argument size: 1806/2097152 bytes
Highest expansion depth: 27/100
Expensive parser function count: 5/500
Unstrip recursion depth: 0/20
Unstrip post‐expand size: 273/5000000 bytes
Lua time usage: 0.126/10.000 seconds
Lua memory usage: 5346807/52428800 bytes
Number of Wikibase entities loaded: 1/400
--><!--
Transclusion expansion time report (%,ms,calls,template)
100.00% 373.327 1 -total
50.63% 189.012 1 Template:Infobox_School
43.36% 161.869 1 Template:Infobox
31.85% 118.891 1 Template:Pp-vandalism
31.10% 116.120 1 Template:Pp-meta
29.71% 110.902 1 Template:Mbox
15.44% 57.659 1 Template:If_declined
15.04% 56.139 1 Template:Infobox_mapframe
10.60% 39.564 50 Template:If_empty
8.43% 31.476 1 Template:Submit_an_edit_request/link
--> | **臺北市立天母國民小學**(Taipei Municipal Tianmu Elementary School),是台灣台北市的一所市立小學,位於士林區天玉街 12 號。
## 校史
* 1981 年 8 月 1 日建校
## 歷任校長
* 吳秉勳 1981 年 8 月
* 陳巧雲 1989 年 8 月
* 陳根深 1997 年 8 月
* 張輝雄 2001 年 8 月
* 王慧珠 2010 年 8 月
* 梁俊堯 2017 年 8 月
## 知名校友
## 外部連結
* 台北市立天母國民小學官方網站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臺北市士林區天母國民小學的 Facebook 專頁 | null | 1,589 | 2023-04-17T10:06:22Z | 75,334,675 | 臺北市士林區天母國民小學 |
5,394,127 | <p><b>科斯坦察一世</b>(1154年11月2日—1198年11月27日),作為西西里諾曼王朝諸王的女繼承人,是1194年-1198年間的西西里女王,1194年-1197年與其夫共治,1198年與其年幼之子腓特烈二世共治。因為和神聖羅馬帝國皇帝亨利六世結婚,她成為神聖羅馬皇后及後來的皇太后。
</p><p>年輕時,身為西西里王國唯一的王位繼承人,她卻因為一個不祥的預言,直到30歲才結婚;成為皇后之後不久,她就捲入與私生侄子西西里的坦克雷迪的西西里王位繼承戰爭,在此期間罕見地成為在這樣的進攻戰中被俘虜的皇后,雖然她最終有驚無險地脫身。在神聖羅馬帝國歷史上只有兩位皇后曾經被俘,另一位是她的婆婆貝阿特莉絲皇后。
</p><p>在登基為西西里女王前不久,她以40歲的大齡生下唯一的孩子腓特烈,延續了神聖羅馬帝國和西西里王國兩國的血脈。
</p><p>喪夫後,她不顧兒子已是羅馬人的國王,以其名義把神聖羅馬帝國皇位讓給了小叔子施瓦本的菲利普,讓兒子只做西西里國王;同時她仍然自稱神聖羅馬帝國皇太后。僅僅一年後她即去世,將年幼的兒子託付給教宗依諾增爵三世。
</p>
<h2><span id=".E8.BA.AB.E4.B8.96.E4.B8.8E.E5.A9.9A.E5.A7.BB"></span><span id="身世与婚姻">身世與婚姻</span></h2>
<p>科斯坦察是魯傑羅二世和第三任妻子勒泰勒的碧翠絲的遺腹女。</p><p>身為公主反常的是,科斯坦察在30歲前一直沒有訂婚,這後來引發了她曾為修女,需要教皇特許才能結婚的傳言。薄伽丘《名女傳》記載:有預言稱她的婚姻將毀滅西西里,故她從童年起就被關在修道院為修女以確保守貞。15世紀時,帕勒莫的至聖救主堂宣稱科斯坦察曾是其中一員,喬萬尼·安托尼奧·桑蒙特也認可。瑪麗·泰勒·西梅蒂則認為,作為潛在王位繼承人和有價值的外交籌碼,科斯坦察不應被輕易放棄。
</p><p>1168年春,科斯坦察的侄子古列爾莫二世在位時,墨西拿對宰相埃蒂安的反對聲日益高漲,傳言古列爾莫二世被殺、埃蒂安意圖讓自己的兄弟娶科斯坦察以合法獲取王位,即使古列爾莫二世的弟弟卡普亞的恩里科仍然在世。埃蒂安最終被迫逃亡。
</p><p>1172年恩里科過世,因為古列爾莫二世直到1177年才結婚也未有婚生子女(一作1181年曾得子博蒙德);科斯坦察成為了唯一的王位繼承人,並據說已於1174年被立為繼承人並得到宣誓效忠,但她仍然被關在修道院裡,其婚事也似乎不被考慮,直到她30歲。
</p><p>1184年,古列爾莫二世為了確保和平和神聖羅馬帝國皇帝腓特烈一世講和,為科斯坦察和腓特烈一世的在世長子羅馬人的國王海恩里希訂下婚約,此事於10月29日在奧格斯堡主教宮殿被宣布,教宗路基約三世對此不反對,反而發起。1185年,科斯坦察在大隊親王諸侯陪伴下去米蘭慶婚,8月海恩里希也陪她到薩萊諾但回到德國為母奔喪。28日,科斯坦察在里耶蒂省受到皇帝使者的迎接。海恩里希和科斯坦察在1186年1月27日於米蘭聖盎博羅削聖殿結婚。她金髮碧眼,個子高大。作為交換,腓特烈放棄對南西西里的宣稱。科斯坦察離開西西里前,古列爾莫二世在特魯瓦教會要求三位主要的貴族——他的堂兄萊切伯爵坦克雷迪、安德里亞的魯傑羅和副宰相阿耶洛的馬特奧宣誓對可能為王位繼承人的她效忠。馬特奧是強烈反對這樁婚事的。阿布拉菲亞(1988年)指出古列爾莫沒有將日耳曼和西西里王位聯合預見出嚴重的後果;他的目的是鞏固與義大利諾曼勢力的昔日敵軍日耳曼的聯盟。古列爾莫二世令科斯坦察出嫁的另一目的是阻止坦克雷迪有機會宣稱王位。</p><p>科斯坦察曾與丈夫、公公介入舅公納穆爾伯爵亨利的繼承權之爭。亨利最初無嗣,已定下妹妹阿麗絲的兒子鮑德溫為繼承人,但老來得女埃爾梅辛德,就想用她取代鮑德溫的繼承人地位。在腓特烈一世指定下,納穆爾伯國於1189年在亨利生前即由鮑德溫繼承。
</p><p>教皇國也是皇帝的敵人,不想看到當時歐洲最富裕地區之一的南義大利落入日耳曼人之手,但海恩里希先後迫使教宗雷定三世為自己和自己的兒子受洗和加冕,教宗敷衍了事。
</p>
<h2><span id=".E4.BA.89.E5.A4.BA.E8.A5.BF.E8.A5.BF.E9.87.8C"></span><span id="争夺西西里">爭奪西西里</span></h2>
<p>古列爾莫二世知道西西里的諾曼貴族不歡迎霍亨斯陶芬家族的國王,在科斯坦察離開西西里前讓貴族們和朝廷要員們許諾一旦他自己沒有直系後裔而亡,認可科斯坦察繼位。但1189年他意外過世後,坦克雷迪奪位。坦克雷迪是私生子,但有本國大多數上層人物如強烈反對科斯坦察的婚姻的副宰相阿耶洛的馬特奧的支持。而大主教瓜爾鐵羅·奧法米利奧和大多數貴族支持科斯坦察。但馬特奧誘導瓜爾鐵羅和其他一些諸侯擁戴坦克雷迪。
</p><p>古列爾莫二世的遺孀英格蘭的瓊認為科斯坦察是合法繼承人,口頭支持德國。作為回應,坦克雷迪將她軟禁並沒收了她的巨額地產,此舉激怒了她的哥哥英格蘭國王理查一世。</p>
<h3><span id=".E7.AC.AC.E4.B8.80.E6.AC.A1.E5.BE.81.E4.BC.90"></span><span id="第一次征伐">第一次征伐</span></h3>
<p>科斯坦察的公公紅鬍子腓特烈正在參加十字軍東征,海恩里希和科斯坦察不得不留在德國,不能主張科斯坦察對西西里的權利。1190年腓特烈駕崩,次年海恩里希與科斯坦察被加冕為亨利六世皇帝和皇后。科斯坦察隨後隨夫在忠誠的比薩艦隊支持下率大量帝國軍隊以從坦克雷迪手中武力奪取西西里王位。包括最早的諾曼要塞卡普亞和阿韋爾薩等西西里王國北部諸鎮開門迎接亨利。魯傑羅二世的大陸首都薩萊諾送信歡迎亨利,並邀請科斯坦察來其父生前的舊宮殿避暑並接受醫生對她體弱的治療。儘管受到歡迎,但科斯坦察感受到很多薩萊諾市民仍然忠於坦克雷迪而組團說悄悄話。
</p><p>亨利在整個軍事行動中受到的第一個抵抗是在那不勒斯,它在南義大利的夏季從5月一直堅守到8月,而很多軍隊卻受困於瘧疾和疾病。亨利自己也病倒了,參與那不勒斯圍城的<span data-orig-title="莱茵河的帕拉丁伯爵海恩里希五世" data-lang-code="en" data-lang-name="英語" data-foreign-title="Henry V, Count Palatine of the Rhine"><span>韋爾夫的亨利</span></span>逃回德國,詐稱皇帝已死,意圖為自己謀求繼位候選人地位。雖然亨利康復,但結果帝國軍隊被迫全部撤出西西里王國。作為亨利很快會回來的信號,科斯坦察與一小股駐軍留在薩萊諾。
</p>
<h4><span id=".E7.9F.AD.E6.9A.82.E8.A2.AB.E4.BF.98"></span><span id="短暂被俘">短暫被俘</span></h4>
<p>但亨利已和大部分帝國軍隊一同撤走後,原為帝國所占的城鎮很大程度上因害怕報復,立即轉而對坦克雷迪效忠。馬特奧的兒子、當時在那不勒斯守城的薩萊諾主教尼科洛也將局勢寫信告訴薩萊諾的朋友們。於是薩萊諾民眾也捕捉到向坦克雷迪邀寵的機會,於8月8日倒戈嘲諷及圍攻在特拉切納城堡無助的科斯坦察。科斯坦察登上陽台,用溫和的抗議和警告的口氣向民眾喊話,告訴他們局勢會好轉,亨利的戰敗可能被尼科洛誇大,但暴民們一心要為了坦克雷迪而俘虜她,繼續圍攻。科斯坦察將自己鎖在房內,鎖上窗門,淚流滿面地祈禱神的幫助和對敵人的復仇。隨後她與坦克雷迪的遠親貴族埃利亞·迪格蘇亞爾多談判,在提出由士兵護送她的德軍駐軍安全離開的唯一條件後,談判很快結束,她自願出城,被埃利亞等和她有親戚的阿普利亞諸侯逮捕,由之前參與防禦那不勒斯的海軍上將也是她的姐夫布林迪西的馬加里托用由200人划船的典型的古船館或德羅蒙戰艦押送到墨西拿坦克雷迪處。她當時身著皇后禮服,穿著黃金縫製的裙子,珍貴閃爍的珠寶裝飾的布斗篷,頭髮裝飾著寶石,外衣裝飾著玫瑰,使得她看起來有如女神。鑑於亨利可能有意重返,她成為了重要和有價值的戰利品。坦克雷迪面見她時怒責她入侵,她驕傲地回答她只是在奪回自己被坦克雷迪搶走的領土。9月20日,亨利在熱那亞被告知其妻被劫持。
</p><p>科斯坦察被帶回帕勒莫由王后西比拉監視;坦克雷迪安排她與西比拉一同用餐,睡在西比拉的臥室。曾與科斯坦察發生爭吵的西比拉發現帕勒莫民眾表現出對科斯坦察的同情後建議坦克雷迪處決科斯坦察,但坦克雷迪擔憂此舉會有損自己的聲譽,沒有同意,建議她和已被提拔為宰相的馬特奧商議。馬特奧當著西比拉的面給坦克雷迪寫信,建議他將科斯坦察關在那不勒斯的蛋堡,由貴族阿利傑諾·科托內監管,以便看守和將她與民眾隔離,因蛋堡是四面環水的。坦克雷迪接受了他們的建議。馬特奧還給阿利傑諾寫信,要他「妥善看守大海中蛋堡里的皇后」。
</p><p>儘管被俘期間坦克雷迪總以貴族禮節待她,科斯坦察處在極嚴密的看守下。西比拉強烈反對坦克雷迪對科斯坦察的尊重,認為這是暗示科斯坦察的王位繼承權。
</p><p>在1191年9月列日新主教的選舉中,亨利偏愛勒泰勒的阿爾貝爾,因他是科斯坦察皇后的舅舅,先前他就和科斯坦察計劃讓他成為下一任列日主教,但如前所述,選舉時,科斯坦察已經被西西里人囚禁,而另一候選人布拉邦特公爵亨利的弟弟阿爾伯特得到了大多數支持。1192年1月,皇帝在沃姆斯以選舉有爭議為由,把主教管區交給自己新任的宰相霍赫施塔登的洛泰爾,並於9月保證洛泰爾上任,迫使列日承認,兩位候選人也退選,但引起了下萊茵眾多諸侯家族的不滿。
</p><p>1192年,可能因為意外成功俘虜科斯坦察之功,馬加里托被封為馬爾他伯爵,獲授大量資源。
</p><p>亨利六世在無力救出妻子的情況下,不顧妻子被俘,一直拒絕和坦克雷迪言和;在請求雷定三世宣布坦克雷迪王位非法的信中,他甚至沒有提及妻子的被俘。坦克雷迪也不接受一切亨利贖回科斯坦察的方案,除非亨利承認他。但在亨利向雷定三世抱怨妻子的被俘後,雷定威脅坦克雷迪若不釋放皇后就對其施以絕罰,希望將科斯坦察安全帶到羅馬,這樣亨利更易被教皇國擺布,他還是希望阻止帝國和西西里王國聯合。坦克雷迪願意放棄皇后這個談判籌碼,換取雷定認可自己為合法的西西里國王。</p><p>1192年,科斯坦察及其所有隨從被釋放,還得到一些禮物,在帕勒莫被交給來自教皇國的阿納尼主教埃吉迪奧,通過墨西拿海峽帶往羅馬。但6月,距離科斯坦察獲釋不足一個月,科斯坦察一行就在到達羅馬前在教皇國邊境的切普拉諾遇到德軍和支持霍亨斯陶芬王朝的隱修院院長蒙特卡西諾的羅弗雷多。科斯坦察向他們求助;他們不顧主教們反對,翻越阿爾卑斯山將她安全帶回,使得教皇國和西西里王國都未能通過扣押皇后獲得實際利益。兩周內,亨利就和科斯坦察在帝國的特里費爾斯城堡重聚。</p>
<h3><span id=".E7.AC.AC.E4.BA.8C.E6.AC.A1.E5.BE.81.E4.BC.90"></span><span id="第二次征伐">第二次征伐</span></h3>
<p>坦克雷迪於1194年2月駕崩時,亨利已準備再次入侵西西里。同年他南下,為報復薩萊諾人拘押科斯坦察而將薩萊諾夷為平地,在未被抵抗的情況下進入帕勒莫,廢黜坦克雷迪年幼的兒子古列爾莫三世(卒於1198年),加冕自己取而代之。先前在11月20日,他答應科斯坦察重新封古列爾莫三世為萊切伯爵、塔蘭托親王。
</p>
<h2><span id=".E4.B8.BA.E8.A5.BF.E8.A5.BF.E9.87.8C.E5.A5.B3.E7.8E.8B"></span><span id="为西西里女王">為西西里女王</span></h2>
<p>亨利率軍快速南下時,懷孕的科斯坦察緩慢跟隨。在亨利於帕勒莫加冕的第二天即12月26日,她在安科納附近的小鎮耶西生下一子腓特烈·羅傑(未來的神聖羅馬帝國皇帝和西西里國王腓特烈二世)。</p><p>有一個故事說,科斯坦察已經40歲,結婚也已9年,為了消除對她生育能力的懷疑,在市鎮廣場上公開分娩。此故事在用於反駁後來腓特烈非她親子的說法時出現,指此說毫無根據。有人謠傳她準備好聲稱一個屠夫的兒子為自己的兒子。於是她在鎮上市場廣場內的帳篷中生產,並請鎮上的主婦們做見證。幾日後,她回到鎮廣場,當眾對嬰兒進行哺乳。
</p><p>1195年亨利六世回到德國,科斯坦察統治西西里,用自己的名字簽署公文。4月2日,她在巴里加冕為西西里女王。
</p><p>1196年,亨利六世為報復科斯坦察被俘之事,以絞刑處死西比拉的兄弟阿切拉伯爵里卡多。
</p><p>1196年的受難節,科斯坦察召費奧雷的喬阿基諾到帕勒莫的帕拉丁教堂聽她懺悔。她最初坐在高椅子上,但當喬阿基諾告知鑑於他們分別處於耶穌基督和抹大拉的瑪麗亞的位置,她需要放低姿態的時候,她坐在了地上。</p><p>但亨利在西西里的暴政引發了卡塔尼亞周邊和南義大利的叛亂。為了安撫西西里人,亨利以科斯坦察為攝政,但科斯坦察僅被視為他的工具,也沒能阻止他建立以德國管家馬克瓦爾德·馮·安魏勒主導、由德軍保護的政府。亨利鎮壓了自稱西西里國王並從科斯坦察處得到珠寶以為鼓勵的喬丹·盧平的叛亂,並於1197年6月當著科斯坦察的面將喬丹折磨至死。科斯坦察被亨利的冷落所激怒,又同情家鄉人,也加入叛軍反對自己的丈夫,將他圍困在一座城堡迫使他簽訂和約。
</p>
<h2><span id=".E8.85.93.E7.89.B9.E7.83.88.E4.BA.8C.E4.B8.96.E7.9A.84.E5.8A.A0.E5.86.95.E5.92.8C.E5.A5.B9.E7.9A.84.E5.8E.BB.E4.B8.96"></span><span id="腓特烈二世的加冕和她的去世">腓特烈二世的加冕和她的去世</span></h2>
<p>1197年亨利再次訪問西西里時,有一場謀殺他的圖謀,科斯坦察和教皇都可能參與。亨利和科斯坦察一起在帕勒莫度過復活節,兩人仍然同住及一同簽署公文。7月亨利還鎮壓了一場叛亂,但9月,亨利突然駕崩,一說被科斯坦察毒殺。
</p><p>次年,科斯坦察為3歲的腓特烈加冕為西西里國王,自己為攝政,以腓特烈的名義解除亡夫建立的西西里與帝國之間的紐帶。她採取與亡夫很不同的政策。她將本地顧問聚集在身邊,將雄心勃勃的馬克瓦爾德·馮·安魏勒驅逐出權力位置,試圖將他限制在莫利塞的封地。同時被驅逐的還有帕列里亞的瓜爾鐵羅和斯波萊托公爵科拉多一世。當1198年5月她的兒子在帕勒莫被行塗膏禮加冕為王時,她絕口不提對日耳曼王位和帝國帝位的訴求。在自身健康惡化時,她與新教宗依諾增爵三世的關係有一個良好的開端,放棄了國王為使徒特使的長期原則也是王國內諾曼自治的中心原則。面臨圍繞在幼王身邊的危險,科斯坦察將腓特烈置於依諾增爵三世保護下,而依諾增爵三世迫使她放棄了皇室關於教會委員會、公使、上訴和選舉的權利,僅保留在一位當選的主教上任前同意之的權利。腓特烈加冕後,她和他聯名簽署公文。儘管她本人始終保有神聖羅馬帝國皇太后的頭銜,但她期望兒子作為西西里人被養大,止於做西西里國王,不分心要求日耳曼王位,甚至不要求小叔子施瓦本的菲利普正在被羅馬貴族宣稱的「羅馬人的國王」頭銜。腓特烈後來的成就遠過於此,這是當她於11月在教宗派來接受她效忠的主教到來前突然去世時遠不能預見到的。在遺囑中,她建立了西西里的攝政委員會,指定身為兒子封地領主的依諾增爵三世為他的監護人,以示兒子的繼承權不可侵犯。她也命令下屬對教宗宣誓效忠。
</p><p>傳記作者傑奎琳·阿利奧認為科斯坦察年輕時與嫂嫂瑪格麗塔王太后彼此相識乃至模仿了瑪格麗塔的領導風格,她們之間可能存在一種雖然脆弱的姐妹關係。(無論是否出自瑪格麗塔的意願,在瑪格麗塔於1183年去世前,科斯坦察始終未被放出修道院。)
</p><p>科斯坦察葬在帕勒莫大教堂其父的墳墓附近。她的死導致了一段時間的暴力和騷亂直至1208年腓特烈長大。
</p><p>在《神曲》中,但丁採納了科斯坦察曾為修女的故事,將她列在《天堂篇》:
</p>
<blockquote class="templatequote"></blockquote>
<p>科斯坦察生前安排了兒子與阿拉貢公主的婚事並於1209年實現。
</p>
<h2><span id=".E4.BA.89.E8.AE.AE.E8.AE.B0.E8.BD.BD"></span><span id="争议记载">爭議記載</span></h2>
<p>《名女傳》作:科斯坦察是古列爾莫一世的女兒,出生時一位叫約阿基姆的卡拉布里亞修道院院長預言她會造成西西里的毀滅。古列爾莫相信了,將年輕的科斯坦察關進修道院迫使她成為修女,以防她有丈夫和孩子;而當後來獲准與亨利訂婚時,她一直反對,認為自己年紀大了會成為障礙,但無效,於是「一個滿臉皺紋的老太婆就這樣拋棄了這個神聖的修道院,拋棄了她的修女面紗,換上王室的裝扮結了婚,並以皇后的身份出現在公眾面前」。這顯然與科斯坦察是魯傑羅二世的遺腹女、古列爾莫一世的異母妹、在1192年才成為皇后這一系列事實矛盾。<span data-orig-title="乔万尼·维拉尼" data-lang-code="en" data-lang-name="英語" data-foreign-title="Giovanni Villani"><span>喬萬尼·維拉尼</span></span>稱,古列爾莫一世因為相信該預言,曾想處死她,在庶叔坦克雷迪建議下她才被救下送去修道院。
</p><p>也有記載將此事記載為魯傑羅二世的意志,但這與科斯坦察在魯傑羅二世死後才出生矛盾。
</p><p><span data-orig-title="约阿基姆·卡梅拉里乌斯" data-lang-code="en" data-lang-name="英語" data-foreign-title="Joachim Camerarius"><span>約阿基姆·卡梅拉里烏斯</span></span>稱科斯坦察只是在反抗古列爾莫一世的政變發生時被送去修道院確保安全,然後一直在那裡直到訂婚,並未成為修女;烏戈·法爾坎杜斯和聖傑爾馬諾的里卡多稱科斯坦察在王宮而非修道院受教育長大;<span data-orig-title="弗朗索瓦·欧代·梅泽雷" data-lang-code="en" data-lang-name="英語" data-foreign-title="François Eudes de Mézeray"><span>弗朗索瓦·歐代·梅澤雷</span></span>認為科斯坦察從未成為修女。
</p><p>馬萊斯皮尼和薄伽丘分別稱她結婚時已經50歲和55歲,布朗托姆稱她50歲結婚52歲生子,這也與實際不符。佛羅倫斯編年史家稱她的婚姻是坦克雷迪激怒教宗後由教宗和帕勒莫大主教所設計,意圖讓西西里擺脫坦克雷迪的控制,<span data-orig-title="汤马索·法泽洛" data-lang-code="en" data-lang-name="英語" data-foreign-title="Tommaso Fazello"><span>湯馬索·法澤洛</span></span>稱教宗敕令記載了雷定三世許可科斯坦察還俗嫁人,但事實上她訂婚時古列爾莫二世還有五年在位時間,雷定三世也是直到7年後才被選為教宗。這些史家還認為教宗剝奪科斯坦察守貞的願望是不道德的,所以上天降下責罰,讓科斯坦察婚姻所生的兒子成為教宗的長期敵人。
</p><p>一位匿名梵蒂岡人在所著《Historia Sicula》中將科斯坦察在30歲以前未婚的理由解釋為相貌醜陋,此說並不被認真看待,因政治婚姻基本不考慮當事人的相貌。
</p>
<h2><span id=".E5.8F.A6.E8.A7.81"></span><span id="另见">另見</span></h2>
<ul><li>歐特維爾家族</li></ul><h2><span id=".E6.B3.A8.E9.87.8A"></span><span id="注释">注釋</span></h2>
<h2><span id=".E5.A4.96.E9.83.A8.E9.93.BE.E6.8E.A5"></span><span id="外部链接">外部連結</span></h2>
<ul><li>Queens of Italy-Women in Power in Medieval Italy: CONSTANCE of HAUTEVILLE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li></ul><h2><span id=".E7.AC.AC.E4.B8.80.E6.89.8B.E6.9D.A5.E6.BA.90"></span><span id="第一手来源">第一手來源</span></h2>
<ul><li>Giovanni Villani, <i>Cronica</i>, V.20, VI.16, VII.1</li></ul><h2><span id=".E7.AC.AC.E4.BA.8C.E6.89.8B.E6.9D.A5.E6.BA.90"></span><span id="第二手来源">第二手來源</span></h2>
<ul><li>David Abulafia, <i>Frederick II, a Medieval Emperor</i>, 1988 (Oxford University press)</li>
<li>Jacqueline Alio, <i>Queens of Sicily 1061-1266</i>, 2018. ISBN 978-1-943-63914-4</li>
<li>Walter Fröhlich, "The Marriage of Henry VI and Constance of Sicily: Prelude and Consequences", <i>Anglo-Norman Studies XV</i>, 1992</li>
<li>Donald Matthew, <i>The Norman Kingdom of Sicily</i>, <link rel="mw-deduplicated-inline-style" href="mw-data:TemplateStyles:r61200749">ISBN 0-521-26911-3</li>
<li>John Julius Norwich, <i>The Kingdom in the Sun</i>, reprinted as part of his <i>The Normans in Sicily</i>, <link rel="mw-deduplicated-inline-style" href="mw-data:TemplateStyles:r61200749">ISBN 0-14-015212-1</li>
<li>Costanza, sacred opera performance at Our Lady of Mt. Carmel Church, Bronx, NY on 26 October 2008. John Marino, distinguished composer conductor, arranger, pianist, coordinated the performance. The libretto was written by Florence Bocarius.</li>
<li>Mary Taylor Simeti, <i>Travels with a Medieval Queen</i>, 2001. <link rel="mw-deduplicated-inline-style" href="mw-data:TemplateStyles:r61200749">ISBN 978-0-374-27878-6.</li></ul><!--
NewPP limit report
Parsed by mw2295
Cached time: 20230505095318
Cache expiry: 1814400
Reduced expiry: false
Complications: [show‐toc]
CPU time usage: 0.357 seconds
Real time usage: 0.555 seconds
Preprocessor visited node count: 4599/1000000
Post‐expand include size: 55974/2097152 bytes
Template argument size: 6269/2097152 bytes
Highest expansion depth: 18/100
Expensive parser function count: 19/500
Unstrip recursion depth: 1/20
Unstrip post‐expand size: 16778/5000000 bytes
Lua time usage: 0.113/10.000 seconds
Lua memory usage: 5772818/52428800 bytes
Number of Wikibase entities loaded: 1/400
--><!--
Transclusion expansion time report (%,ms,calls,template)
100.00% 380.172 1 -total
24.93% 94.792 1 Template:Infobox_royalty
19.47% 74.023 1 Template:Infobox
16.24% 61.748 1 Template:Reflist
15.14% 57.542 4 Template:ISBN
13.42% 51.031 1 Template:Authority_control
11.05% 42.005 2 Template:Cite_book
7.61% 28.927 4 Template:Catalog_lookup_link
6.74% 25.633 3 Template:Br_separated_entries
5.26% 19.998 5 Template:Link-en
--> | **科斯坦察一世**(1154 年 11 月 2 日 —1198 年 11 月 27 日),作為西西里諾曼王朝諸王的女繼承人,是 1194 年-1198 年間的西西里女王,1194 年-1197 年與其夫共治,1198 年與其年幼之子腓特烈二世共治。因為和神聖羅馬帝國皇帝亨利六世結婚,她成為神聖羅馬皇后及後來的皇太后。
年輕時,身為西西里王國唯一的王位繼承人,她卻因為一個不祥的預言,直到 30 歲才結婚;成為皇后之後不久,她就捲入與私生侄子西西里的坦克雷迪的西西里王位繼承戰爭,在此期間罕見地成為在這樣的進攻戰中被俘虜的皇后,雖然她最終有驚無險地脫身。在神聖羅馬帝國歷史上只有兩位皇后曾經被俘,另一位是她的婆婆貝阿特莉絲皇后。
在登基為西西里女王前不久,她以 40 歲的大齡生下唯一的孩子腓特烈,延續了神聖羅馬帝國和西西里王國兩國的血脈。
喪夫後,她不顧兒子已是羅馬人的國王,以其名義把神聖羅馬帝國皇位讓給了小叔子施瓦本的菲利普,讓兒子只做西西里國王;同時她仍然自稱神聖羅馬帝國皇太后。僅僅一年後她即去世,將年幼的兒子託付給教宗依諾增爵三世。
## 身世與婚姻
科斯坦察是魯傑羅二世和第三任妻子勒泰勒的碧翠絲的遺腹女。
身為公主反常的是,科斯坦察在 30 歲前一直沒有訂婚,這後來引發了她曾為修女,需要教皇特許才能結婚的傳言。薄伽丘《名女傳》記載:有預言稱她的婚姻將毀滅西西里,故她從童年起就被關在修道院為修女以確保守貞。15 世紀時,帕勒莫的至聖救主堂宣稱科斯坦察曾是其中一員,喬萬尼・安托尼奧・桑蒙特也認可。瑪麗・泰勒・西梅蒂則認為,作為潛在王位繼承人和有價值的外交籌碼,科斯坦察不應被輕易放棄。
1168 年春,科斯坦察的侄子古列爾莫二世在位時,墨西拿對宰相埃蒂安的反對聲日益高漲,傳言古列爾莫二世被殺、埃蒂安意圖讓自己的兄弟娶科斯坦察以合法獲取王位,即使古列爾莫二世的弟弟卡普亞的恩里科仍然在世。埃蒂安最終被迫逃亡。
1172 年恩里科過世,因為古列爾莫二世直到 1177 年才結婚也未有婚生子女(一作 1181 年曾得子博蒙德);科斯坦察成為了唯一的王位繼承人,並據說已於 1174 年被立為繼承人並得到宣誓效忠,但她仍然被關在修道院裡,其婚事也似乎不被考慮,直到她 30 歲。
1184 年,古列爾莫二世為了確保和平和神聖羅馬帝國皇帝腓特烈一世講和,為科斯坦察和腓特烈一世的在世長子羅馬人的國王海恩里希訂下婚約,此事於 10 月 29 日在奧格斯堡主教宮殿被宣布,教宗路基約三世對此不反對,反而發起。1185 年,科斯坦察在大隊親王諸侯陪伴下去米蘭慶婚,8 月海恩里希也陪她到薩萊諾但回到德國為母奔喪。28 日,科斯坦察在里耶蒂省受到皇帝使者的迎接。海恩里希和科斯坦察在 1186 年 1 月 27 日於米蘭聖盎博羅削聖殿結婚。她金髮碧眼,個子高大。作為交換,腓特烈放棄對南西西里的宣稱。科斯坦察離開西西里前,古列爾莫二世在特魯瓦教會要求三位主要的貴族 —— 他的堂兄萊切伯爵坦克雷迪、安德里亞的魯傑羅和副宰相阿耶洛的馬特奧宣誓對可能為王位繼承人的她效忠。馬特奧是強烈反對這樁婚事的。阿布拉菲亞(1988 年)指出古列爾莫沒有將日耳曼和西西里王位聯合預見出嚴重的後果;他的目的是鞏固與義大利諾曼勢力的昔日敵軍日耳曼的聯盟。古列爾莫二世令科斯坦察出嫁的另一目的是阻止坦克雷迪有機會宣稱王位。
科斯坦察曾與丈夫、公公介入舅公納穆爾伯爵亨利的繼承權之爭。亨利最初無嗣,已定下妹妹阿麗絲的兒子鮑德溫為繼承人,但老來得女埃爾梅辛德,就想用她取代鮑德溫的繼承人地位。在腓特烈一世指定下,納穆爾伯國於 1189 年在亨利生前即由鮑德溫繼承。
教皇國也是皇帝的敵人,不想看到當時歐洲最富裕地區之一的南義大利落入日耳曼人之手,但海恩里希先後迫使教宗雷定三世為自己和自己的兒子受洗和加冕,教宗敷衍了事。
## 爭奪西西里
古列爾莫二世知道西西里的諾曼貴族不歡迎霍亨斯陶芬家族的國王,在科斯坦察離開西西里前讓貴族們和朝廷要員們許諾一旦他自己沒有直系後裔而亡,認可科斯坦察繼位。但 1189 年他意外過世後,坦克雷迪奪位。坦克雷迪是私生子,但有本國大多數上層人物如強烈反對科斯坦察的婚姻的副宰相阿耶洛的馬特奧的支持。而大主教瓜爾鐵羅・奧法米利奧和大多數貴族支持科斯坦察。但馬特奧誘導瓜爾鐵羅和其他一些諸侯擁戴坦克雷迪。
古列爾莫二世的遺孀英格蘭的瓊認為科斯坦察是合法繼承人,口頭支持德國。作為回應,坦克雷迪將她軟禁並沒收了她的巨額地產,此舉激怒了她的哥哥英格蘭國王理查一世。
### 第一次征伐
科斯坦察的公公紅鬍子腓特烈正在參加十字軍東征,海恩里希和科斯坦察不得不留在德國,不能主張科斯坦察對西西里的權利。1190 年腓特烈駕崩,次年海恩里希與科斯坦察被加冕為亨利六世皇帝和皇后。科斯坦察隨後隨夫在忠誠的比薩艦隊支持下率大量帝國軍隊以從坦克雷迪手中武力奪取西西里王位。包括最早的諾曼要塞卡普亞和阿韋爾薩等西西里王國北部諸鎮開門迎接亨利。魯傑羅二世的大陸首都薩萊諾送信歡迎亨利,並邀請科斯坦察來其父生前的舊宮殿避暑並接受醫生對她體弱的治療。儘管受到歡迎,但科斯坦察感受到很多薩萊諾市民仍然忠於坦克雷迪而組團說悄悄話。
亨利在整個軍事行動中受到的第一個抵抗是在那不勒斯,它在南義大利的夏季從 5 月一直堅守到 8 月,而很多軍隊卻受困於瘧疾和疾病。亨利自己也病倒了,參與那不勒斯圍城的韋爾夫的亨利逃回德國,詐稱皇帝已死,意圖為自己謀求繼位候選人地位。雖然亨利康復,但結果帝國軍隊被迫全部撤出西西里王國。作為亨利很快會回來的信號,科斯坦察與一小股駐軍留在薩萊諾。
#### 短暫被俘
但亨利已和大部分帝國軍隊一同撤走後,原為帝國所占的城鎮很大程度上因害怕報復,立即轉而對坦克雷迪效忠。馬特奧的兒子、當時在那不勒斯守城的薩萊諾主教尼科洛也將局勢寫信告訴薩萊諾的朋友們。於是薩萊諾民眾也捕捉到向坦克雷迪邀寵的機會,於 8 月 8 日倒戈嘲諷及圍攻在特拉切納城堡無助的科斯坦察。科斯坦察登上陽台,用溫和的抗議和警告的口氣向民眾喊話,告訴他們局勢會好轉,亨利的戰敗可能被尼科洛誇大,但暴民們一心要為了坦克雷迪而俘虜她,繼續圍攻。科斯坦察將自己鎖在房內,鎖上窗門,淚流滿面地祈禱神的幫助和對敵人的復仇。隨後她與坦克雷迪的遠親貴族埃利亞・迪格蘇亞爾多談判,在提出由士兵護送她的德軍駐軍安全離開的唯一條件後,談判很快結束,她自願出城,被埃利亞等和她有親戚的阿普利亞諸侯逮捕,由之前參與防禦那不勒斯的海軍上將也是她的姐夫布林迪西的馬加里托用由 200 人划船的典型的古船館或德羅蒙戰艦押送到墨西拿坦克雷迪處。她當時身著皇后禮服,穿著黃金縫製的裙子,珍貴閃爍的珠寶裝飾的布斗篷,頭髮裝飾著寶石,外衣裝飾著玫瑰,使得她看起來有如女神。鑑於亨利可能有意重返,她成為了重要和有價值的戰利品。坦克雷迪面見她時怒責她入侵,她驕傲地回答她只是在奪回自己被坦克雷迪搶走的領土。9 月 20 日,亨利在熱那亞被告知其妻被劫持。
科斯坦察被帶回帕勒莫由王后西比拉監視;坦克雷迪安排她與西比拉一同用餐,睡在西比拉的臥室。曾與科斯坦察發生爭吵的西比拉發現帕勒莫民眾表現出對科斯坦察的同情後建議坦克雷迪處決科斯坦察,但坦克雷迪擔憂此舉會有損自己的聲譽,沒有同意,建議她和已被提拔為宰相的馬特奧商議。馬特奧當著西比拉的面給坦克雷迪寫信,建議他將科斯坦察關在那不勒斯的蛋堡,由貴族阿利傑諾・科托內監管,以便看守和將她與民眾隔離,因蛋堡是四面環水的。坦克雷迪接受了他們的建議。馬特奧還給阿利傑諾寫信,要他「妥善看守大海中蛋堡里的皇后」。
儘管被俘期間坦克雷迪總以貴族禮節待她,科斯坦察處在極嚴密的看守下。西比拉強烈反對坦克雷迪對科斯坦察的尊重,認為這是暗示科斯坦察的王位繼承權。
在 1191 年 9 月列日新主教的選舉中,亨利偏愛勒泰勒的阿爾貝爾,因他是科斯坦察皇后的舅舅,先前他就和科斯坦察計劃讓他成為下一任列日主教,但如前所述,選舉時,科斯坦察已經被西西里人囚禁,而另一候選人布拉邦特公爵亨利的弟弟阿爾伯特得到了大多數支持。1192 年 1 月,皇帝在沃姆斯以選舉有爭議為由,把主教管區交給自己新任的宰相霍赫施塔登的洛泰爾,並於 9 月保證洛泰爾上任,迫使列日承認,兩位候選人也退選,但引起了下萊茵眾多諸侯家族的不滿。
1192 年,可能因為意外成功俘虜科斯坦察之功,馬加里托被封為馬爾他伯爵,獲授大量資源。
亨利六世在無力救出妻子的情況下,不顧妻子被俘,一直拒絕和坦克雷迪言和;在請求雷定三世宣布坦克雷迪王位非法的信中,他甚至沒有提及妻子的被俘。坦克雷迪也不接受一切亨利贖回科斯坦察的方案,除非亨利承認他。但在亨利向雷定三世抱怨妻子的被俘後,雷定威脅坦克雷迪若不釋放皇后就對其施以絕罰,希望將科斯坦察安全帶到羅馬,這樣亨利更易被教皇國擺布,他還是希望阻止帝國和西西里王國聯合。坦克雷迪願意放棄皇后這個談判籌碼,換取雷定認可自己為合法的西西里國王。
1192 年,科斯坦察及其所有隨從被釋放,還得到一些禮物,在帕勒莫被交給來自教皇國的阿納尼主教埃吉迪奧,通過墨西拿海峽帶往羅馬。但 6 月,距離科斯坦察獲釋不足一個月,科斯坦察一行就在到達羅馬前在教皇國邊境的切普拉諾遇到德軍和支持霍亨斯陶芬王朝的隱修院院長蒙特卡西諾的羅弗雷多。科斯坦察向他們求助;他們不顧主教們反對,翻越阿爾卑斯山將她安全帶回,使得教皇國和西西里王國都未能通過扣押皇后獲得實際利益。兩周內,亨利就和科斯坦察在帝國的特里費爾斯城堡重聚。
### 第二次征伐
坦克雷迪於 1194 年 2 月駕崩時,亨利已準備再次入侵西西里。同年他南下,為報復薩萊諾人拘押科斯坦察而將薩萊諾夷為平地,在未被抵抗的情況下進入帕勒莫,廢黜坦克雷迪年幼的兒子古列爾莫三世(卒於 1198 年),加冕自己取而代之。先前在 11 月 20 日,他答應科斯坦察重新封古列爾莫三世為萊切伯爵、塔蘭托親王。
## 為西西里女王
亨利率軍快速南下時,懷孕的科斯坦察緩慢跟隨。在亨利於帕勒莫加冕的第二天即 12 月 26 日,她在安科納附近的小鎮耶西生下一子腓特烈・羅傑(未來的神聖羅馬帝國皇帝和西西里國王腓特烈二世)。
有一個故事說,科斯坦察已經 40 歲,結婚也已 9 年,為了消除對她生育能力的懷疑,在市鎮廣場上公開分娩。此故事在用於反駁後來腓特烈非她親子的說法時出現,指此說毫無根據。有人謠傳她準備好聲稱一個屠夫的兒子為自己的兒子。於是她在鎮上市場廣場內的帳篷中生產,並請鎮上的主婦們做見證。幾日後,她回到鎮廣場,當眾對嬰兒進行哺乳。
1195 年亨利六世回到德國,科斯坦察統治西西里,用自己的名字簽署公文。4 月 2 日,她在巴里加冕為西西里女王。
1196 年,亨利六世為報復科斯坦察被俘之事,以絞刑處死西比拉的兄弟阿切拉伯爵里卡多。
1196 年的受難節,科斯坦察召費奧雷的喬阿基諾到帕勒莫的帕拉丁教堂聽她懺悔。她最初坐在高椅子上,但當喬阿基諾告知鑑於他們分別處於耶穌基督和抹大拉的瑪麗亞的位置,她需要放低姿態的時候,她坐在了地上。
但亨利在西西里的暴政引發了卡塔尼亞周邊和南義大利的叛亂。為了安撫西西里人,亨利以科斯坦察為攝政,但科斯坦察僅被視為他的工具,也沒能阻止他建立以德國管家馬克瓦爾德・馮・安魏勒主導、由德軍保護的政府。亨利鎮壓了自稱西西里國王並從科斯坦察處得到珠寶以為鼓勵的喬丹・盧平的叛亂,並於 1197 年 6 月當著科斯坦察的面將喬丹折磨至死。科斯坦察被亨利的冷落所激怒,又同情家鄉人,也加入叛軍反對自己的丈夫,將他圍困在一座城堡迫使他簽訂和約。
## 腓特烈二世的加冕和她的去世
1197 年亨利再次訪問西西里時,有一場謀殺他的圖謀,科斯坦察和教皇都可能參與。亨利和科斯坦察一起在帕勒莫度過復活節,兩人仍然同住及一同簽署公文。7 月亨利還鎮壓了一場叛亂,但 9 月,亨利突然駕崩,一說被科斯坦察毒殺。
次年,科斯坦察為 3 歲的腓特烈加冕為西西里國王,自己為攝政,以腓特烈的名義解除亡夫建立的西西里與帝國之間的紐帶。她採取與亡夫很不同的政策。她將本地顧問聚集在身邊,將雄心勃勃的馬克瓦爾德・馮・安魏勒驅逐出權力位置,試圖將他限制在莫利塞的封地。同時被驅逐的還有帕列里亞的瓜爾鐵羅和斯波萊托公爵科拉多一世。當 1198 年 5 月她的兒子在帕勒莫被行塗膏禮加冕為王時,她絕口不提對日耳曼王位和帝國帝位的訴求。在自身健康惡化時,她與新教宗依諾增爵三世的關係有一個良好的開端,放棄了國王為使徒特使的長期原則也是王國內諾曼自治的中心原則。面臨圍繞在幼王身邊的危險,科斯坦察將腓特烈置於依諾增爵三世保護下,而依諾增爵三世迫使她放棄了皇室關於教會委員會、公使、上訴和選舉的權利,僅保留在一位當選的主教上任前同意之的權利。腓特烈加冕後,她和他聯名簽署公文。儘管她本人始終保有神聖羅馬帝國皇太后的頭銜,但她期望兒子作為西西里人被養大,止於做西西里國王,不分心要求日耳曼王位,甚至不要求小叔子施瓦本的菲利普正在被羅馬貴族宣稱的「羅馬人的國王」頭銜。腓特烈後來的成就遠過於此,這是當她於 11 月在教宗派來接受她效忠的主教到來前突然去世時遠不能預見到的。在遺囑中,她建立了西西里的攝政委員會,指定身為兒子封地領主的依諾增爵三世為他的監護人,以示兒子的繼承權不可侵犯。她也命令下屬對教宗宣誓效忠。
傳記作者傑奎琳・阿利奧認為科斯坦察年輕時與嫂嫂瑪格麗塔王太后彼此相識乃至模仿了瑪格麗塔的領導風格,她們之間可能存在一種雖然脆弱的姐妹關係。(無論是否出自瑪格麗塔的意願,在瑪格麗塔於 1183 年去世前,科斯坦察始終未被放出修道院。)
科斯坦察葬在帕勒莫大教堂其父的墳墓附近。她的死導致了一段時間的暴力和騷亂直至 1208 年腓特烈長大。
在《神曲》中,但丁採納了科斯坦察曾為修女的故事,將她列在《天堂篇》:
科斯坦察生前安排了兒子與阿拉貢公主的婚事並於 1209 年實現。
## 爭議記載
《名女傳》作:科斯坦察是古列爾莫一世的女兒,出生時一位叫約阿基姆的卡拉布里亞修道院院長預言她會造成西西里的毀滅。古列爾莫相信了,將年輕的科斯坦察關進修道院迫使她成為修女,以防她有丈夫和孩子;而當後來獲准與亨利訂婚時,她一直反對,認為自己年紀大了會成為障礙,但無效,於是「一個滿臉皺紋的老太婆就這樣拋棄了這個神聖的修道院,拋棄了她的修女面紗,換上王室的裝扮結了婚,並以皇后的身份出現在公眾面前」。這顯然與科斯坦察是魯傑羅二世的遺腹女、古列爾莫一世的異母妹、在 1192 年才成為皇后這一系列事實矛盾。喬萬尼・維拉尼稱,古列爾莫一世因為相信該預言,曾想處死她,在庶叔坦克雷迪建議下她才被救下送去修道院。
也有記載將此事記載為魯傑羅二世的意志,但這與科斯坦察在魯傑羅二世死後才出生矛盾。
約阿基姆・卡梅拉里烏斯稱科斯坦察只是在反抗古列爾莫一世的政變發生時被送去修道院確保安全,然後一直在那裡直到訂婚,並未成為修女;烏戈・法爾坎杜斯和聖傑爾馬諾的里卡多稱科斯坦察在王宮而非修道院受教育長大;弗朗索瓦・歐代・梅澤雷認為科斯坦察從未成為修女。
馬萊斯皮尼和薄伽丘分別稱她結婚時已經 50 歲和 55 歲,布朗托姆稱她 50 歲結婚 52 歲生子,這也與實際不符。佛羅倫斯編年史家稱她的婚姻是坦克雷迪激怒教宗後由教宗和帕勒莫大主教所設計,意圖讓西西里擺脫坦克雷迪的控制,湯馬索・法澤洛稱教宗敕令記載了雷定三世許可科斯坦察還俗嫁人,但事實上她訂婚時古列爾莫二世還有五年在位時間,雷定三世也是直到 7 年後才被選為教宗。這些史家還認為教宗剝奪科斯坦察守貞的願望是不道德的,所以上天降下責罰,讓科斯坦察婚姻所生的兒子成為教宗的長期敵人。
一位匿名梵蒂岡人在所著《Historia Sicula》中將科斯坦察在 30 歲以前未婚的理由解釋為相貌醜陋,此說並不被認真看待,因政治婚姻基本不考慮當事人的相貌。
## 另見
* 歐特維爾家族
## 注釋
## 外部連結
* Queens of Italy-Women in Power in Medieval Italy: CONSTANCE of HAUTEVILLE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第一手來源
* Giovanni Villani, _Cronica_, V.20, VI.16, VII.1
## 第二手來源
* David Abulafia, _Frederick II, a Medieval Emperor_, 1988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 Jacqueline Alio, _Queens of Sicily 1061-1266_, 2018. ISBN 978-1-943-63914-4
* Walter Fröhlich, "The Marriage of Henry VI and Constance of Sicily: Prelude and Consequences", _Anglo-Norman Studies XV_, 1992
* Donald Matthew, _The Norman Kingdom of Sicily_, ISBN 0-521-26911-3
* John Julius Norwich, _The Kingdom in the Sun_, reprinted as part of his _The Normans in Sicily_, ISBN 0-14-015212-1
* Costanza, sacred opera performance at Our Lady of Mt. Carmel Church, Bronx, NY on 26 October 2008. John Marino, distinguished composer conductor, arranger, pianist, coordinated the performance. The libretto was written by Florence Bocarius.
* Mary Taylor Simeti, _Travels with a Medieval Queen_, 2001. ISBN 978-0-374-27878-6. | null | 27,054 | 2023-04-16T12:29:42Z | 76,225,468 | 康斯坦萨_(西西里女王) |
5,941,178 | <p><b>馮叔吉</b>(1533年—?),字<b>汝迪</b>,號脩吾,浙江寧波府慈谿縣人,軍籍,明朝政治人物。
</p>
<h2><span id=".E7.94.9F.E5.B9.B3"></span><span id="生平">生平</span></h2>
<p>浙江鄉試第四名舉人。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中式癸丑科會試第六十一名,三甲第二百一十八名進士。禮部觀政,授江西泰和縣知縣,升禮部主事,遷兩淮運判,升徽州府同知,出知池州府。以舉邊才,隆慶四年(1670年)八月升江西按察司副使,五年正月以拾遺降調,任山西右參議,六年十一月升山西按察司副使、分巡河東道。
</p><p>萬曆二年(1574年)八月調任江西副使,管理徽寧等處兵備,五年十一月改任湖廣副使、備兵蘇松常鎮,歷參政、按察使,六年十一月升本省右布政使,轉左布政,十一年正月考察以年老去職。
</p>
<h2><span id=".E5.AE.B6.E6.97.8F"></span><span id="家族">家族</span></h2>
<p>曾祖馮昕;祖父馮禾;父馮爕,母錢氏。兄繼志(生員)、伯禎、仲祥,弟季兆、少占。
</p>
<h2><span id=".E5.8F.82.E8.80.83.E6.96.87.E7.8C.AE"></span><span id="参考文献">參考文獻</span></h2>
<!--
NewPP limit report
Parsed by mw2306
Cached time: 20230505215724
Cache expiry: 1814400
Reduced expiry: false
Complications: []
CPU time usage: 0.219 seconds
Real time usage: 0.299 seconds
Preprocessor visited node count: 1389/1000000
Post‐expand include size: 48875/2097152 bytes
Template argument size: 998/2097152 bytes
Highest expansion depth: 8/100
Expensive parser function count: 1/500
Unstrip recursion depth: 0/20
Unstrip post‐expand size: 3240/5000000 bytes
Lua time usage: 0.054/10.000 seconds
Lua memory usage: 2503339/52428800 bytes
Number of Wikibase entities loaded: 1/400
--><!--
Transclusion expansion time report (%,ms,calls,template)
100.00% 164.333 1 -total
37.20% 61.131 1 Template:Reflist
33.84% 55.611 3 Template:Cite_book
25.96% 42.656 1 Template:規範控制
13.56% 22.279 1 Template:嘉靖三十二年癸丑科殿試金榜
12.31% 20.234 1 Template:Navbox
7.20% 11.831 1 Template:Bd
4.87% 8.003 1 Template:僻字
4.20% 6.909 1 Template:明清人物信息框
3.57% 5.869 1 Template:Lan
--> | **馮叔吉**(1533 年 —?),字**汝迪**,號脩吾,浙江寧波府慈谿縣人,軍籍,明朝政治人物。
## 生平
浙江鄉試第四名舉人。嘉靖三十二年(1553 年)中式癸丑科會試第六十一名,三甲第二百一十八名進士。禮部觀政,授江西泰和縣知縣,升禮部主事,遷兩淮運判,升徽州府同知,出知池州府。以舉邊才,隆慶四年(1670 年)八月升江西按察司副使,五年正月以拾遺降調,任山西右參議,六年十一月升山西按察司副使、分巡河東道。
萬曆二年(1574 年)八月調任江西副使,管理徽寧等處兵備,五年十一月改任湖廣副使、備兵蘇松常鎮,歷參政、按察使,六年十一月升本省右布政使,轉左布政,十一年正月考察以年老去職。
## 家族
曾祖馮昕;祖父馮禾;父馮爕,母錢氏。兄繼志(生員)、伯禎、仲祥,弟季兆、少占。
## 參考文獻 | null | 3,381 | 2023-05-05T03:04:17Z | 75,741,849 | 馮汝迪 |
4,028,684 | <p>《<b>自由戰爭</b>》<span>(日語:<span lang="ja">フリーダムウォーズ</span>,英語:<span lang="en">Freedom Wars</span>)</span>是索尼電腦娛樂日本工作室於2014年6月26日在PlayStation Vita發售的一款電子遊戲軟體。
</p>
<h2><span id=".E6.A6.82.E8.A6.81"></span><span id="概要">概要</span></h2>
<p>《自由戰爭》是一款講述遙遠未來反烏托邦主題的聯機動作遊戲,也是索尼電腦娛樂2014年新創造的獨家品牌。原語言為日文,遊戲的亞洲版支援繁體中文選單與字幕。</p>
<h2><span id=".E6.95.85.E4.BA.8B"></span><span id="故事">故事</span></h2>
<p>公元102013年,荒廢的地球已無法維繫生物生存,人類為了生存在各地建設了牢國都市,叫做帕諾普堤岡(Panopticon,「圓形監獄」),簡稱PT。由於資源枯竭,都市之間持續發生衝突。為了維持秩序,政府判以大部分人100萬年有期徒刑,這些人被稱爲「咎人」,並且強迫所有咎人參加戰爭。咎人為了爭取自由必須為都市作出貢獻,在戰場上履行使命才可以減少刑期。在這個監視社會中,每個咎人旁邊都有一個名為附屬終端(Accessory)的機器人24小時日夜監控。</p>
<h2><span id=".E7.B3.BB.E7.B5.B1"></span><span id="系統">系統</span></h2>
<p>本遊戲支援單人和通過網路多人玩法。在這款聯機動作遊戲中,玩家可以使用包含劍、矛、火器等各種武器,還可以使用類似抓鉤繩的「荊棘」功能攀爬或絆倒敵人。玩家都擁有一個叫做附屬終端(Accessory)的機器人來提供戰鬥支援。任務包含狩獵各種掠奪者、救援市民、收集材料、佔領基地、對敵方PT咎人開戰等類別。日版玩家可以從日本47個縣其中一個選擇作爲所在的PT,其它版本則是從全球各大城市中選擇,然後通過網際網路和其他的PT互相競爭;玩家完成任務之後打得分上載到遊戲中央伺服器的排行榜上,牢國都市中最高分的可以得到特殊獎勵。為自己PT作出貢獻的玩家會被政府獎勵,比如獲得更換服裝及衣著附件的功能。如果玩家違反任何法律的話,政府會立刻增加徒刑時間作為懲罰。遊戲開始時玩家沒有任何公民權利,因此需要逐漸參加任務收集特赦點數來解放權利。網路多人連線功能最多支援8人一起玩。</p><p>遊戲設定中支援5種不同遊戲控制方案,取決於個人的喜好。本遊戲支援PlayStation Vita TV的DualShock 3/DualShock 4控制方式。</p>
<h2><span id=".E7.99.BB.E5.A0.B4.E4.BA.BA.E7.89.A9"></span><span id="登場人物">登場人物</span></h2>
<h3><span id=".E4.B8.BB.E8.A6.81.E4.BA.BA.E7.89.A9"></span><span id="主要人物">主要人物</span></h3>
<ul><li>主人公:玩家操控的角色(容貌可以改變),自出生就以「身為只消耗資源的人」被判一百萬年有期徒刑,後來又因喪失記憶而令刑期被重設。</li>
<li>附屬終端(Accessory):負責輔助或監視罪犯日常生活,以及在勞動時提供戰鬥支援的人形機器人,每個罪犯都必需要有一部跟隨著。</li></ul><h3><span id=".E9.87.8D.E8.A6.81.E4.BA.BA.E7.89.A9"></span><span id="重要人物">重要人物</span></h3>
<ul><li>艾莉葉絲‧M(アリエス・M)(聲:原由實)</li></ul><p>在主人公失去意識期間所遇見的神秘人物,自稱是「幽界的導遊」。「一旦放棄……路途永遠不會敞開。而你的自由……也將徹底死亡。」不時出現在主角面前的神秘女性。但是,她出現在宛如夢境般的世界中。她的目的究竟是什麼呢?她到底從哪裡來,又會在什麼時候出現在主角面前呢?
</p>
<ul><li>碧翠絲‧「莉莉」亞那史塔西(ベアトリーチェ・「リリィ」・アナスターシ)(聲:中村繪里子)</li></ul><p>故事中被主人公所救的一名神秘少女。被囚禁在牢國都市帕諾普堤岡深處的神秘女性。在與主角們一同戰鬥,追求自身希望的過程中,受到無法逃避的命運捉弄。個性積極爽朗,也有沉迷鑽研技術的一面。碧翠絲的期望是「……希望可以在沒有戰爭的世界,看到你們活躍。」的溫柔地信念。
</p>
<h4><span id=".E5.92.8E.E4.BA.BA"></span><span id="咎人">咎人</span></h4>
<ul><li>亞伯‧「修特拉斐」‧巴爾特(アーベル・「シュトラーフェ」・バルト)(聲:諏訪部順一)</li></ul><p>「世界最強咎人之一」。也是與主角所屬帕諾普堤岡敵對的「蓬萊PT」的王牌,將與主角和碧翠絲的命運產生重大交集。亞伯專用的掠奪者,可說是人工掠奪者原型的「原初三機」之一。在過去很長一段時間,就連它是否存在都被畫上問號,但現在又與亞伯一同出現在歷史的舞台上。擁有壓倒性的攻擊力、防禦力,以及能和咎人發動特殊連攜的機能,即使是最古老的機型,但直到現仍是最強機體。亞伯最終的企圖是「我要把所有人類指引到戰爭的熔爐!」的強大地信念。
</p>
<h3><span id=".E5.A4.A5.E4.BC.B4"></span><span id="夥伴">夥伴</span></h3>
<ul><li>烏維‧「坂本」卡布瑞拉(ウーヴェ・「サカモト」・カブレラ)(聲:中田讓治)</li></ul><p>實戰經驗豐富的老罪犯,帶領著罪犯們為自由而戰。「現在做好覺悟吧……選擇如何戰鬥是你『唯一的自由』啦。」在連生存都極為困難的帕諾普堤岡社會中,持續穿梭於戰場,對社會提供大量貢獻的百戰勇士。許多咎人跟隨他,在他的指導下成為能夠獨當一面的戰士。主角也是其中之一,踏上尋求覺悟與自由所在之路。
</p>
<ul><li>馬堤亞斯‧「雷歐」布魯諾(マティアス・「レオ」・ブルーノ)(聲:石田彰)</li></ul><p>主人公的戰友兼競爭對手,因生性反叛而經常闖禍。喔〜!這傢伙真厲害耶!超shaz的啦!新進咎人。與主角站在相同立場的夥伴兼競爭對手。很喜歡境遇相近的主角,時常給予協助,也是商討的對象,但有時候也會互相競爭。以前似乎有過一段叛逆的日子,但他很替夥伴著想,在各方面都是很率直的男人。個性是一旦受到拜託就不會拒絕。
</p>
<ul><li>艾芙莉迪‧「坂本」卡布瑞拉(エルフリーデ・「サカモト」・カブレラ)(聲:東山奈央)</li></ul><p>烏維的女兒。雖然身驅細小但擁有著高強的戰鬥力,對主人公們總擺著前輩的架子。
</p>
<ul><li>卡洛斯‧「狄奧託修斯」真納(カルロス・「テオドシウス」・ジンナー)(聲:藤原啟治)</li></ul><p>本身是來自同盟牢國都市的罪犯,烏維的競爭對手,愛開玩笑的享樂主義者。
</p>
<h3><span id=".E5.B8.82.E6.B0.91"></span><span id="市民">市民</span></h3>
<ul><li>娜塔莉‧「9」烏(ナタリア・「9」・ウー)(聲:淺川悠)</li></ul><p>安全保障局第35社會防衛群社會調查會隊長,代表著牢國都市上層部去監視和處罰罪犯,絕不容情。口頭禪是:「米蟲們給我聽好。 你們沒有權利反駁。」PT法律與秩序的執行者。安全保障局第35社會防衛組社會調查會隊長。她是帕諾普堤岡高層與思想的代行者,雖然會嚴格取締不法,但內心也藏著想要保護夥伴的情感。不過她不會把這種情感表露在外,大家都認為她是個冷酷無情的女憲兵。
</p>
<ul><li>尤利安‧沙達特#e(ユリアン・サダート♯e(イー))(聲:赤羽根健治)</li></ul><p>為主人公們所救的「市民」,為了答謝救命之恩而提供各樣的協助。
</p>
<h2><span id=".E6.8E.A0.E5.A4.BA.E8.80.85.28.E3.82.A2.E3.83.96.E3.83.80.E3.82.AF.E3.82.BF.E3.83.BC.29"></span><span id="掠夺者(アブダクター)">掠奪者(アブダクター)</span></h2>
<h3><span id=".E5.A4.A7.E5.9E.8B.E6.8E.A0.E5.A4.BA.E8.80.85"></span><span id="大型掠夺者">大型掠奪者</span></h3>
<ul><li>汎用貳腳(~四腳)</li>
<li>輸送貳腳(~四腳)</li>
<li>砲撃貳腳(~四腳)</li></ul><h3><span id=".E5.A4.A9.E7.BD.B0.E6.8E.A0.E5.A4.BA.E8.80.85"></span><span id="天罰掠夺者">天罰掠奪者</span></h3>
<ul><li>虎神(コウシン)</li></ul><p>特徵為老虎的天罰掠奪者。
</p>
<ul><li>奇異多克薩(パラドクサ)</li></ul><p>特徵為蜘蛛的天罰掠奪者。
</p>
<ul><li>迪歐內(ディオーネ)</li></ul><p>特徵為飛龍的天罰掠奪者。
</p>
<h4><span id=".E6.B8.BE.E6.B2.8C.E6.8E.A0.E5.A4.BA.E8.80.85"></span><span id="渾沌掠夺者">渾沌掠奪者</span></h4>
<ul><li>貝爾塔多爾姆(ペルタトゥルム)</li></ul><p>跟「大崩壞」有關的渾沌掠奪者。
</p>
<h3><span id=".E5.8E.9F.E5.A7.8B.E4.B8.89.E6.A9.9F.E6.8E.A0.E5.A4.BA.E8.80.85"></span><span id="原始三機掠夺者">原始三機掠奪者</span></h3>
<ul><li>憤怒烈火(憤怒の烈火(レッドレイジ))</li></ul><p>可說是人工掠奪者原型的「原初三機」之一。在過去很長一段時間,就連它是否存在都被畫上問號,但現在又與亞伯一同出現在歷史的舞台上。擁有壓倒性的攻擊力、防禦力,以及能和咎人發動特殊連攜的機能,即使是最古老的機型,但直到現仍是最強機體。
</p>
<h2><span id=".E9.96.8B.E7.99.BC"></span><span id="開發">開發</span></h2>
<p>本遊戲在2011年3月開始開發,2013年5月21日由索尼電腦娛樂正式宣布。2014年台北國際電玩展時,製作者吉澤純一發布了關於繁體中文版的資訊。2014年4月,索尼宣布了歐美發售的英文版。遊戲最早的公開發行測試體驗版2014年6月12日在日服PlayStation Network發行。吉澤純一表示,Shift的開發工作室負責遊戲設計、角色設計和編劇,Dimps則負責編程、電腦繪圖和遊戲監督。</p><p>為了宣傳本遊戲,索尼在NICONICO動畫上發布了兩首歌:麻倉桃、夏川椎菜和雨宮天演唱的《Let's貢獻 ~愛的監禁100萬年~》(<span lang="ja">Let's貢献 ~恋の懲役は1,000,000年~</span>),和麻倉桃單獨唱的《Panopticon勞動歌 第一》(<span lang="ja">パノプティコン労働歌 第一</span>)。在遊戲世界中,這些歌是虛構女子偶像團體用以控制平民的政令宣導。</p><p>遊戲中文版裡面的PT選擇包括台灣、香港、馬來西亞、新加坡等亞洲地區。英文翻譯組領導<span lang="en">Nick Accordino</span>表示,英文版會有50不同個PT,每一個代表在全球各大洲的大城市。</p>
<h2><span id=".E8.A9.95.E5.83.B9.E8.88.87.E8.B2.A9.E8.B3.A3.E6.95.B8.E9.87.8F"></span><span id="評價與販賣數量">評價與販賣數量</span></h2>
<p>Fami通給《自由戰爭》的評分為35/40。美國兩個遊戲網站IGN和Destructoid都給本作8分(滿分10分),與此同時歐洲的Eurogamer給本作5分。遊戲在日本發布的第一週以內,零售版售出18萬8888份,因此成為本週軟體販賣數量排名最高的之一;這販賣數據佔該遊戲的第一批貨總量有80-100%。</p>
<h2><span id=".E5.8F.83.E8.80.83.E9.99.84.E8.A8.BB"></span><span id="參考附註">參考附註</span></h2>
<h2><span id=".E5.A4.96.E9.83.A8.E9.80.A3.E7.B5.90"></span><span id="外部連結">外部連結</span></h2>
<ul><li>官方網站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span title="日語">(日語)</span></li>
<li>亞洲版官方網站</li></ul> | 《**自由戰爭**》(日語:フリーダムウォーズ,英語:Freedom Wars)是索尼電腦娛樂日本工作室於 2014 年 6 月 26 日在 PlayStation Vita 發售的一款電子遊戲軟體。
## 概要
《自由戰爭》是一款講述遙遠未來反烏托邦主題的聯機動作遊戲,也是索尼電腦娛樂 2014 年新創造的獨家品牌。原語言為日文,遊戲的亞洲版支援繁體中文選單與字幕。
## 故事
公元 102013 年,荒廢的地球已無法維繫生物生存,人類為了生存在各地建設了牢國都市,叫做帕諾普堤岡(Panopticon,「圓形監獄」),簡稱 PT。由於資源枯竭,都市之間持續發生衝突。為了維持秩序,政府判以大部分人 100 萬年有期徒刑,這些人被稱爲「咎人」,並且強迫所有咎人參加戰爭。咎人為了爭取自由必須為都市作出貢獻,在戰場上履行使命才可以減少刑期。在這個監視社會中,每個咎人旁邊都有一個名為附屬終端(Accessory)的機器人 24 小時日夜監控。
## 系統
本遊戲支援單人和通過網路多人玩法。在這款聯機動作遊戲中,玩家可以使用包含劍、矛、火器等各種武器,還可以使用類似抓鉤繩的「荊棘」功能攀爬或絆倒敵人。玩家都擁有一個叫做附屬終端(Accessory)的機器人來提供戰鬥支援。任務包含狩獵各種掠奪者、救援市民、收集材料、佔領基地、對敵方 PT 咎人開戰等類別。日版玩家可以從日本 47 個縣其中一個選擇作爲所在的 PT,其它版本則是從全球各大城市中選擇,然後通過網際網路和其他的 PT 互相競爭;玩家完成任務之後打得分上載到遊戲中央伺服器的排行榜上,牢國都市中最高分的可以得到特殊獎勵。為自己 PT 作出貢獻的玩家會被政府獎勵,比如獲得更換服裝及衣著附件的功能。如果玩家違反任何法律的話,政府會立刻增加徒刑時間作為懲罰。遊戲開始時玩家沒有任何公民權利,因此需要逐漸參加任務收集特赦點數來解放權利。網路多人連線功能最多支援 8 人一起玩。
遊戲設定中支援 5 種不同遊戲控制方案,取決於個人的喜好。本遊戲支援 PlayStation Vita TV 的 DualShock 3/DualShock 4 控制方式。
## 登場人物
### 主要人物
* 主人公:玩家操控的角色(容貌可以改變),自出生就以「身為只消耗資源的人」被判一百萬年有期徒刑,後來又因喪失記憶而令刑期被重設。
* 附屬終端(Accessory):負責輔助或監視罪犯日常生活,以及在勞動時提供戰鬥支援的人形機器人,每個罪犯都必需要有一部跟隨著。
### 重要人物
* 艾莉葉絲・M (アリエス・M)(聲:原由實)
在主人公失去意識期間所遇見的神秘人物,自稱是「幽界的導遊」。「一旦放棄…… 路途永遠不會敞開。而你的自由…… 也將徹底死亡。」不時出現在主角面前的神秘女性。但是,她出現在宛如夢境般的世界中。她的目的究竟是什麼呢?她到底從哪裡來,又會在什麼時候出現在主角面前呢?
* 碧翠絲・「莉莉」亞那史塔西 (ベアトリーチェ・「リリィ」・アナスターシ)(聲:中村繪里子)
故事中被主人公所救的一名神秘少女。被囚禁在牢國都市帕諾普堤岡深處的神秘女性。在與主角們一同戰鬥,追求自身希望的過程中,受到無法逃避的命運捉弄。個性積極爽朗,也有沉迷鑽研技術的一面。碧翠絲的期望是「…… 希望可以在沒有戰爭的世界,看到你們活躍。」的溫柔地信念。
#### 咎人
* 亞伯・「修特拉斐」・巴爾特 (アーベル・「シュトラーフェ」・バルト)(聲:諏訪部順一)
「世界最強咎人之一」。也是與主角所屬帕諾普堤岡敵對的「蓬萊 PT」的王牌,將與主角和碧翠絲的命運產生重大交集。亞伯專用的掠奪者,可說是人工掠奪者原型的「原初三機」之一。在過去很長一段時間,就連它是否存在都被畫上問號,但現在又與亞伯一同出現在歷史的舞台上。擁有壓倒性的攻擊力、防禦力,以及能和咎人發動特殊連攜的機能,即使是最古老的機型,但直到現仍是最強機體。亞伯最終的企圖是「我要把所有人類指引到戰爭的熔爐!」的強大地信念。
### 夥伴
* 烏維・「坂本」卡布瑞拉 (ウーヴェ・「サカモト」・カブレラ)(聲:中田讓治)
實戰經驗豐富的老罪犯,帶領著罪犯們為自由而戰。「現在做好覺悟吧…… 選擇如何戰鬥是你『唯一的自由』啦。」在連生存都極為困難的帕諾普堤岡社會中,持續穿梭於戰場,對社會提供大量貢獻的百戰勇士。許多咎人跟隨他,在他的指導下成為能夠獨當一面的戰士。主角也是其中之一,踏上尋求覺悟與自由所在之路。
* 馬堤亞斯・「雷歐」布魯諾 (マティアス・「レオ」・ブルーノ)(聲:石田彰)
主人公的戰友兼競爭對手,因生性反叛而經常闖禍。喔〜!這傢伙真厲害耶!超 shaz 的啦!新進咎人。與主角站在相同立場的夥伴兼競爭對手。很喜歡境遇相近的主角,時常給予協助,也是商討的對象,但有時候也會互相競爭。以前似乎有過一段叛逆的日子,但他很替夥伴著想,在各方面都是很率直的男人。個性是一旦受到拜託就不會拒絕。
* 艾芙莉迪・「坂本」卡布瑞拉 (エルフリーデ・「サカモト」・カブレラ)(聲:東山奈央)
烏維的女兒。雖然身驅細小但擁有著高強的戰鬥力,對主人公們總擺著前輩的架子。
* 卡洛斯・「狄奧託修斯」真納 (カルロス・「テオドシウス」・ジンナー)(聲:藤原啟治)
本身是來自同盟牢國都市的罪犯,烏維的競爭對手,愛開玩笑的享樂主義者。
### 市民
* 娜塔莉・「9」烏 (ナタリア・「9」・ウー)(聲:淺川悠)
安全保障局第 35 社會防衛群社會調查會隊長,代表著牢國都市上層部去監視和處罰罪犯,絕不容情。口頭禪是:「米蟲們給我聽好。 你們沒有權利反駁。」PT 法律與秩序的執行者。安全保障局第 35 社會防衛組社會調查會隊長。她是帕諾普堤岡高層與思想的代行者,雖然會嚴格取締不法,但內心也藏著想要保護夥伴的情感。不過她不會把這種情感表露在外,大家都認為她是個冷酷無情的女憲兵。
* 尤利安・沙達特 #e (ユリアン・サダート♯e(イー))(聲:赤羽根健治)
為主人公們所救的「市民」,為了答謝救命之恩而提供各樣的協助。
## 掠奪者 (アブダクター)
### 大型掠奪者
* 汎用貳腳(~四腳)
* 輸送貳腳(~四腳)
* 砲撃貳腳(~四腳)
### 天罰掠奪者
* 虎神 (コウシン)
特徵為老虎的天罰掠奪者。
* 奇異多克薩 (パラドクサ)
特徵為蜘蛛的天罰掠奪者。
* 迪歐內 (ディオーネ)
特徵為飛龍的天罰掠奪者。
#### 渾沌掠奪者
* 貝爾塔多爾姆 (ペルタトゥルム)
跟「大崩壞」有關的渾沌掠奪者。
### 原始三機掠奪者
* 憤怒烈火 (憤怒の烈火(レッドレイジ))
可說是人工掠奪者原型的「原初三機」之一。在過去很長一段時間,就連它是否存在都被畫上問號,但現在又與亞伯一同出現在歷史的舞台上。擁有壓倒性的攻擊力、防禦力,以及能和咎人發動特殊連攜的機能,即使是最古老的機型,但直到現仍是最強機體。
## 開發
本遊戲在 2011 年 3 月開始開發,2013 年 5 月 21 日由索尼電腦娛樂正式宣布。2014 年台北國際電玩展時,製作者吉澤純一發布了關於繁體中文版的資訊。2014 年 4 月,索尼宣布了歐美發售的英文版。遊戲最早的公開發行測試體驗版 2014 年 6 月 12 日在日服 PlayStation Network 發行。吉澤純一表示,Shift 的開發工作室負責遊戲設計、角色設計和編劇,Dimps 則負責編程、電腦繪圖和遊戲監督。
為了宣傳本遊戲,索尼在 NICONICO 動畫上發布了兩首歌:麻倉桃、夏川椎菜和雨宮天演唱的《Let's 貢獻 ~愛的監禁 100 萬年~》(Let's 貢献 ~恋の懲役は 1,000,000 年~),和麻倉桃單獨唱的《Panopticon 勞動歌 第一》(パノプティコン労働歌 第一)。在遊戲世界中,這些歌是虛構女子偶像團體用以控制平民的政令宣導。
遊戲中文版裡面的 PT 選擇包括台灣、香港、馬來西亞、新加坡等亞洲地區。英文翻譯組領導 Nick Accordino 表示,英文版會有 50 不同個 PT,每一個代表在全球各大洲的大城市。
## 評價與販賣數量
Fami 通給《自由戰爭》的評分為 35/40。美國兩個遊戲網站 IGN 和 Destructoid 都給本作 8 分(滿分 10 分),與此同時歐洲的 Eurogamer 給本作 5 分。遊戲在日本發布的第一週以內,零售版售出 18 萬 8888 份,因此成為本週軟體販賣數量排名最高的之一;這販賣數據佔該遊戲的第一批貨總量有 80-100%。
## 參考附註
## 外部連結
* 官方網站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日語)
* 亞洲版官方網站 | null | 22,802 | 2023-04-16T12:28:35Z | 76,257,323 | 自由戰爭 |
1,262,043 | <p><b>索利都斯</b>(拉丁語:<span lang="la">Solidus</span>,複數:solidi)簡稱<b>索幣</b>,又譯<b>索里達</b>、<b>蘇勒德斯</b>,是一種最初由古羅馬發明的金幣,更經常被用於金的量重單位,1蘇等於4.5克。
</p>
<h2><span id=".E7.BD.97.E9.A9.AC.E5.92.8C.E6.8B.9C.E5.8D.A0.E5.BA.AD.E8.B4.A7.E5.B8.81"></span><span id="罗马和拜占庭货币">羅馬和拜占庭貨幣</span></h2>
<h2><span id=".E5.AF.B9.E4.B8.96.E7.95.8C.E8.B4.A7.E5.B8.81.E8.B4.A7.E5.B8.81.E7.9A.84.E5.BD.B1.E5.93.8D"></span><span id="对世界货币货币的影响">對世界貨幣貨幣的影響</span></h2>
<h3><span id=".E6.B3.95.E5.9B.BD"></span><span id="法国">法國</span></h3>
<h3><span id=".E6.84.8F.E5.A4.A7.E5.88.A9"></span><span id="意大利">義大利</span></h3>
<h3><span id=".E8.A5.BF.E7.8F.AD.E7.89.99.E5.92.8C.E7.A7.98.E9.B2.81"></span><span id="西班牙和秘鲁">西班牙和秘魯</span></h3>
<h3><span id=".E8.8B.B1.E5.9B.BD"></span><span id="英国">英國</span></h3>
<h2><span id=".E5.8F.82.E8.A7.81"></span><span id="参见">參見</span></h2>
<h2><span id=".E5.8F.82.E8.80.83.E8.B5.84.E6.96.99"></span><span id="参考资料">參考資料</span></h2>
<h2><span id=".E5.A4.96.E9.83.A8.E9.93.BE.E6.8E.A5"></span><span id="外部链接">外部連結</span></h2> | **索利都斯**(拉丁語:Solidus,複數:solidi)簡稱**索幣**,又譯**索里達**、**蘇勒德斯**,是一種最初由古羅馬發明的金幣,更經常被用於金的量重單位,1 蘇等於 4.5 克。
## 羅馬和拜占庭貨幣
## 對世界貨幣貨幣的影響
### 法國
### 義大利
### 西班牙和秘魯
### 英國
## 參見
## 參考資料
## 外部連結 | null | 1,095 | 2023-04-16T13:55:05Z | 54,315,363 | 蘇幣 |
268,479 | <p><b>「與」符曲線</b>(英語:<span lang="en">Ampersand curve</span>)是二維平面內的一種四次曲線,因形狀酷似「&」號而得名。其曲線方程為:
</p>
<dl><dd><span><span><math xmlns="http://www.w3.org/1998/Math/MathML" alttext="{\displaystyle \,(y^{2}-x^{2})(x-1)(2x-3)=4(x^{2}+y^{2}-2x)^{2}.}">
<semantics>
<mrow class="MJX-TeXAtom-ORD">
<mstyle displaystyle="true" scriptlevel="0">
<mspace width="thinmathspace"></mspace>
<mo stretchy="false">(</mo>
<msup>
<mi>y</mi>
<mrow class="MJX-TeXAtom-ORD">
<mn>2</mn>
</mrow>
</msup>
<mo>−<!-- − --></mo>
<msup>
<mi>x</mi>
<mrow class="MJX-TeXAtom-ORD">
<mn>2</mn>
</mrow>
</msup>
<mo stretchy="false">)</mo>
<mo stretchy="false">(</mo>
<mi>x</mi>
<mo>−<!-- − --></mo>
<mn>1</mn>
<mo stretchy="false">)</mo>
<mo stretchy="false">(</mo>
<mn>2</mn>
<mi>x</mi>
<mo>−<!-- − --></mo>
<mn>3</mn>
<mo stretchy="false">)</mo>
<mo>=</mo>
<mn>4</mn>
<mo stretchy="false">(</mo>
<msup>
<mi>x</mi>
<mrow class="MJX-TeXAtom-ORD">
<mn>2</mn>
</mrow>
</msup>
<mo>+</mo>
<msup>
<mi>y</mi>
<mrow class="MJX-TeXAtom-ORD">
<mn>2</mn>
</mrow>
</msup>
<mo>−<!-- − --></mo>
<mn>2</mn>
<mi>x</mi>
<msup>
<mo stretchy="false">)</mo>
<mrow class="MJX-TeXAtom-ORD">
<mn>2</mn>
</mrow>
</msup>
<mo>.</mo>
</mstyle>
</mrow>
<annotation encoding="application/x-tex">{\displaystyle \,(y^{2}-x^{2})(x-1)(2x-3)=4(x^{2}+y^{2}-2x)^{2}.}</annotation>
</semantics></math></span></span></dd></dl><p>所圍成的面積約為<span><span><math xmlns="http://www.w3.org/1998/Math/MathML" alttext="{\displaystyle 1.066555\ldots }">
<semantics>
<mrow class="MJX-TeXAtom-ORD">
<mstyle displaystyle="true" scriptlevel="0">
<mn>1.066555</mn>
<mo>…<!-- … --></mo>
</mstyle>
</mrow>
<annotation encoding="application/x-tex">{\displaystyle 1.066555\ldots }</annotation>
</semantics></math></span></span>(OEIS數列A101801)
</p><p>假若在方程右邊加一個足夠小的正常數,則曲線會斷成四個閉合的連通分支,此時曲線在實域上有28條互異的<span data-orig-title="雙切線" data-lang-code="en" data-lang-name="英語" data-foreign-title="bitangent"><span>雙切線</span></span>,是實平面上<span data-orig-title="四次曲線的雙切線" data-lang-code="en" data-lang-name="英語" data-foreign-title="Bitangents of a quartic"><span>四次曲線的雙切線</span></span>數目的最大可能值。
</p>
<h2><span id=".E5.8F.83.E8.80.83.E6.96.87.E7.8D.BB"></span><span id="參考文獻">參考文獻</span></h2>
<!--
NewPP limit report
Parsed by mw1427
Cached time: 20230505161419
Cache expiry: 1814400
Reduced expiry: false
Complications: [vary‐revision‐sha1]
CPU time usage: 0.207 seconds
Real time usage: 0.315 seconds
Preprocessor visited node count: 204/1000000
Post‐expand include size: 7173/2097152 bytes
Template argument size: 79/2097152 bytes
Highest expansion depth: 6/100
Expensive parser function count: 3/500
Unstrip recursion depth: 0/20
Unstrip post‐expand size: 1429/5000000 bytes
Lua time usage: 0.133/10.000 seconds
Lua memory usage: 16295771/52428800 bytes
Number of Wikibase entities loaded: 0/400
--><!--
Transclusion expansion time report (%,ms,calls,template)
100.00% 224.234 1 -total
61.03% 136.853 1 Template:Lang-en
18.72% 41.986 1 Template:Reflist
17.16% 38.475 1 Template:Cite_web
10.02% 22.473 1 Template:幾何學小作品
6.64% 14.899 2 Template:Le
5.46% 12.244 1 Template:Asbox
0.53% 1.192 1 Template:OEIS
--> | **「與」符曲線**(英語:Ampersand curve)是二維平面內的一種四次曲線,因形狀酷似「&」號而得名。其曲線方程為:
: $\,(y^{2}-x^{2})(x-1)(2x-3)=4(x^{2}+y^{2}-2x)^{2}.$
所圍成的面積約為 $1.066555\ldots $ (OEIS 數列 A101801)
假若在方程右邊加一個足夠小的正常數,則曲線會斷成四個閉合的連通分支,此時曲線在實域上有 28 條互異的雙切線,是實平面上四次曲線的雙切線數目的最大可能值。
## 參考文獻 | null | 1,269 | 2023-04-16T12:26:16Z | 75,844,125 | &符號曲線 |
103,881 | <p>本條目收錄朝鮮半島歷史上使用的年號。下表中灰色的年號為跟隨中國的年號。
</p>
<h2><span id=".E9.AB.98.E5.8F.A5.E9.BA.97"></span><span id="高句麗">高句麗</span></h2>
<h2><span id=".E6.96.B0.E7.BE.85"></span><span id="新羅">新羅</span></h2>
<h3><span id=".E9.95.B7.E5.AE.89.E5.9C.8B"></span><span id="長安國">長安國</span></h3>
<h2><span id=".E5.BE.8C.E7.99.BE.E6.BF.9F"></span><span id="後百濟">後百濟</span></h2>
<h2><span id=".E5.90.8E.E9.AB.98.E5.8F.A5.E4.B8.BD.EF.BC.88.E9.AB.98.E4.B8.BD.2F.E6.91.A9.E9.9C.87.2F.E6.B3.B0.E5.B0.81.EF.BC.89"></span><span id="后高句丽(高丽/摩震/泰封)">後高句麗(高麗/摩震/泰封)</span></h2>
<h2><span id=".E9.AB.98.E9.BA.97"></span><span id="高麗">高麗</span></h2>
<h3><span id=".E5.A4.A7.E7.82.BA.E5.9C.8B"></span><span id="大為國">大為國</span></h3>
<h2><span id=".E6.9C.9D.E9.AE.AE.E7.8E.8B.E6.9C.9D"></span><span id="朝鮮王朝">朝鮮王朝</span></h2>
<p>1392年朝鮮王朝建立,以此年(壬申年)為開國元年。朝鮮王朝先後一直為明朝和清朝的藩屬。明朝時期使用明朝年號,清朝時期使用清朝年號或沿用崇禎紀元。
</p>
<h3><span id=".E5.A4.A7.E9.9F.93.E5.B8.9D.E5.9C.8B"></span><span id="大韓帝國">大韓帝國</span></h3>
<h2><span id=".E6.97.A5.E4.BD.94.E6.99.82.E6.9C.9F"></span><span id="日佔時期">日佔時期</span></h2>
<p>1910年,日韓合併,朝鮮半島成為日本殖民地,故使用日本年號,時為明治四十三年。
</p>
<ul><li>明治(1910年-1912年)</li>
<li>大正(1912年-1926年)</li>
<li>昭和(1926年-1945年)</li></ul><h2><span id=".E5.A4.A7.E9.9F.93.E6.B0.91.E5.9C.8B"></span><span id="大韓民國">大韓民國</span></h2>
<p>未使用年號,陸續改用大韓民國紀年(以大韓民國臨時政府成立之年1919年為元年)、檀君紀元(以東國通鑑記載的檀君建立古朝鮮之年公元前2333年為元年)、公曆。
</p>
<h2><span id=".E6.9C.9D.E9.B2.9C.E6.B0.91.E4.B8.BB.E4.B8.BB.E4.B9.89.E4.BA.BA.E6.B0.91.E5.85.B1.E5.92.8C.E5.9B.BD"></span><span id="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span></h2>
<p>朝鮮於1997年啟用主體曆,以金日成出生年1912年為主體元年。
</p>
<h2><span id=".E6.B3.A8.E9.87.8B"></span><span id="注釋">注釋</span></h2>
<h2><span id=".E5.8F.83.E8.80.83.E6.96.87.E7.8D.BB"></span><span id="參考文獻">參考文獻</span></h2>
<ul><li><span id="endnote_1"><b>^</b></span> <cite class="citation book">徐紅嵐. 中日朝三国歷史纪年表. 遼寧教育出版社. 1998年5月. <span title="國際標準書號">ISBN</span> 7538246193 <span title="連接到中文網頁">(中文)</span>.</cite><span title="ctx_ver=Z39.88-2004&rfr_id=info%3Asid%2Fzh.wikipedia.org%3A%E6%9C%9D%E9%AE%AE%E5%8D%8A%E5%B3%B6%E5%B9%B4%E8%99%9F%E5%88%97%E8%A1%A8&rft.au=%E5%BE%90%E7%BA%A2%E5%B2%9A&rft.btitle=%E4%B8%AD%E6%97%A5%E6%9C%9D%E4%B8%89%E5%9B%BD%E6%AD%B7%E5%8F%B2%E7%BA%AA%E5%B9%B4%E8%A1%A8&rft.date=1998-05&rft.genre=book&rft.isbn=7538246193&rft.pub=%E8%BE%BD%E5%AE%81%E6%95%99%E8%82%B2%E5%87%BA%E7%89%88%E7%A4%BE&rft_val_fmt=info%3Aofi%2Ffmt%3Akev%3Amtx%3Abook"><span> </span></span></li>
<li><span id="endnote_2"><b>^</b></span> <cite class="citation book">松橋達良. <span lang="ja">元号はやわかり—東亜歷代建元考</span>. 砂書房. 1994年7月. <span title="國際標準書號">ISBN</span> 4915818276 <span title="連接到日語網頁">(日語)</span>.</cite><span title="ctx_ver=Z39.88-2004&rfr_id=info%3Asid%2Fzh.wikipedia.org%3A%E6%9C%9D%E9%AE%AE%E5%8D%8A%E5%B3%B6%E5%B9%B4%E8%99%9F%E5%88%97%E8%A1%A8&rft.au=%E6%9D%BE%E6%A9%8B%E9%81%94%E8%89%AF&rft.btitle=%3Cspan+lang%3D%22ja%22+xml%3Alang%3D%22ja%22%3E-%7B%E5%85%83%E5%8F%B7%E3%81%AF%E3%82%84%E3%82%8F%E3%81%8B%E3%82%8A%E2%80%94%E6%9D%B1%E4%BA%9C%E6%AD%B7%E4%BB%A3%E5%BB%BA%E5%85%83%E8%80%83%7D-%3C%2Fspan%3ECategory%3A%E5%90%AB%E6%9C%89%E6%97%A5%E8%AA%9E%E7%9A%84%E6%A2%9D%E7%9B%AE&rft.date=1994-07&rft.genre=book&rft.isbn=4915818276&rft.pub=%E7%A0%82%E6%9B%B8%E6%88%BF&rft_val_fmt=info%3Aofi%2Ffmt%3Akev%3Amtx%3Abook"><span> </span></span></li>
<li><span id="endnote_3"><b>^</b></span> <cite class="citation book">簡江作. 韓國歷史與現代韓國. 臺灣商務印書館. 2005年. <span title="國際標準書號">ISBN</span> 9570519894 <span title="連接到中文網頁">(中文)</span>.</cite><span title="ctx_ver=Z39.88-2004&rfr_id=info%3Asid%2Fzh.wikipedia.org%3A%E6%9C%9D%E9%AE%AE%E5%8D%8A%E5%B3%B6%E5%B9%B4%E8%99%9F%E5%88%97%E8%A1%A8&rft.au=%E7%B0%A1%E6%B1%9F%E4%BD%9C&rft.btitle=%E9%9F%93%E5%9C%8B%E6%AD%B7%E5%8F%B2%E8%88%87%E7%8F%BE%E4%BB%A3%E9%9F%93%E5%9C%8B&rft.date=2005&rft.genre=book&rft.isbn=9570519894&rft.pub=%E8%87%BA%E7%81%A3%E5%95%86%E5%8B%99%E5%8D%B0%E6%9B%B8%E9%A4%A8&rft_val_fmt=info%3Aofi%2Ffmt%3Akev%3Amtx%3Abook"><span> </span></span></li></ul> | 本條目收錄朝鮮半島歷史上使用的年號。下表中灰色的年號為跟隨中國的年號。
## 高句麗
## 新羅
### 長安國
## 後百濟
## 後高句麗(高麗 / 摩震 / 泰封)
## 高麗
### 大為國
## 朝鮮王朝
1392 年朝鮮王朝建立,以此年(壬申年)為開國元年。朝鮮王朝先後一直為明朝和清朝的藩屬。明朝時期使用明朝年號,清朝時期使用清朝年號或沿用崇禎紀元。
### 大韓帝國
## 日佔時期
1910 年,日韓合併,朝鮮半島成為日本殖民地,故使用日本年號,時為明治四十三年。
* 明治(1910 年-1912 年)
* 大正(1912 年-1926 年)
* 昭和(1926 年-1945 年)
## 大韓民國
未使用年號,陸續改用大韓民國紀年(以大韓民國臨時政府成立之年 1919 年為元年)、檀君紀元(以東國通鑑記載的檀君建立古朝鮮之年公元前 2333 年為元年)、公曆。
## 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
朝鮮於 1997 年啟用主體曆,以金日成出生年 1912 年為主體元年。
## 注釋
## 參考文獻
* **^** 徐紅嵐。中日朝三国歷史纪年表。遼寧教育出版社. 1998 年 5 月. ISBN 7538246193 (中文).
* **^** 松橋達良. 元号はやわかり — 東亜歷代建元考. 砂書房. 1994 年 7 月. ISBN 4915818276 (日語).
* **^** 簡江作。韓國歷史與現代韓國。臺灣商務印書館. 2005 年. ISBN 9570519894 (中文). | null | 47,684 | 2023-05-04T04:20:55Z | 77,091,910 | 朝鲜年号 |
7,252,438 | <p><b>邵族貓頭鷹傳說</b>,是台灣邵族神話中關於貓頭鷹的傳說,描述貓頭鷹如何出現、並且成為邵族的守護神。
</p>
<h2><span id=".E5.82.B3.E8.AA.AA"></span><span id="傳說">傳說</span></h2>
<p>據說過去邵族部落中有一個少女因為不明原因而未婚懷孕了,這在邵族傳統文化中是相當嚴重的禁忌,她也因此受到族人的嘲笑和排斥,最後忍無可忍的她便趁夜跑入深山中,並且被一名獵人發現凍死在山上。
</p><p>然而,在她死後,她的身體卻變成一隻貓頭鷹,每當族人的家裡有人懷孕時,牠就會飛到那戶人家的屋頂或附近的枝頭上鳴叫,提醒孕婦要注意身體,並且帶來祝福,如果是在屋前鳴叫的話會生出女性、在屋後鳴叫則會生下男性,多次印證下來,族人也逐漸相信起獵人的話,將貓頭鷹視為報喜鳥,加以敬重和保護。
</p>
<h2><span id=".E6.96.87.E5.8C.96"></span><span id="文化">文化</span></h2>
<p>在邵族的傳統文化中,邵族人將貓頭鷹視為靈鳥,除了懷孕的預告之外,牠們也會保護外出的獵人,在他們迷路的時候指點他們回家的路,是族人的守護神之一,因此邵族在傳統文化上一向不僅禁止獵殺貓頭鷹,還要加以保護,現今在日月潭的伊達邵部落中便經常可以看到貓頭鷹的圖案或文創物品,並且有不少相關的伴手禮。
</p>
<h2><span id=".E5.8F.83.E8.A6.8B"></span><span id="參見">參見</span></h2>
<ul><li>邵族</li>
<li>咕伊</li>
<li>咕葛</li>
<li>鳥占</li>
<li>貓頭鷹</li>
<li>瑪速尼鳥</li>
<li>邵族老鷹傳說</li></ul><h2><span id=".E5.8F.83.E8.80.83.E8.B3.87.E6.96.99"></span><span id="參考資料">參考資料</span></h2> | **邵族貓頭鷹傳說**,是台灣邵族神話中關於貓頭鷹的傳說,描述貓頭鷹如何出現、並且成為邵族的守護神。
## 傳說
據說過去邵族部落中有一個少女因為不明原因而未婚懷孕了,這在邵族傳統文化中是相當嚴重的禁忌,她也因此受到族人的嘲笑和排斥,最後忍無可忍的她便趁夜跑入深山中,並且被一名獵人發現凍死在山上。
然而,在她死後,她的身體卻變成一隻貓頭鷹,每當族人的家裡有人懷孕時,牠就會飛到那戶人家的屋頂或附近的枝頭上鳴叫,提醒孕婦要注意身體,並且帶來祝福,如果是在屋前鳴叫的話會生出女性、在屋後鳴叫則會生下男性,多次印證下來,族人也逐漸相信起獵人的話,將貓頭鷹視為報喜鳥,加以敬重和保護。
## 文化
在邵族的傳統文化中,邵族人將貓頭鷹視為靈鳥,除了懷孕的預告之外,牠們也會保護外出的獵人,在他們迷路的時候指點他們回家的路,是族人的守護神之一,因此邵族在傳統文化上一向不僅禁止獵殺貓頭鷹,還要加以保護,現今在日月潭的伊達邵部落中便經常可以看到貓頭鷹的圖案或文創物品,並且有不少相關的伴手禮。
## 參見
* 邵族
* 咕伊
* 咕葛
* 鳥占
* 貓頭鷹
* 瑪速尼鳥
* 邵族老鷹傳說
## 參考資料 | null | 3,374 | 2023-04-16T12:33:14Z | 72,896,337 | 邵族貓頭鷹傳說 |
3,028,135 | <p><b>上韋內戈諾</b>(義大利語:<span lang="it">Venegono Superiore</span>),是義大利瓦雷澤省的一個市鎮。總面積6平方公里,人口7105人,人口密度1184.2人/平方公里(2009年)。國家統計(ISTAT)代碼為012137。
</p>
<h2><span id=".E5.8F.82.E8.80.83"></span><span id="参考">參考</span></h2>
<h2><span id=".E5.A4.96.E9.83.A8.E9.93.BE.E6.8E.A5"></span><span id="外部链接">外部連結</span></h2> | **上韋內戈諾**(義大利語:Venegono Superiore),是義大利瓦雷澤省的一個市鎮。總面積 6 平方公里,人口 7105 人,人口密度 1184.2 人 / 平方公里(2009 年)。國家統計(ISTAT)代碼為 012137。
## 參考
## 外部連結 | null | 1,571 | 2023-04-18T10:47:54Z | 37,494,264 | 上韦内戈诺 |
613,558 | <p><b>戈弗雷·盧孔格瓦·比奈薩</b>(斯瓦希里語:<span lang="sw">Godfrey Lukongwa Binaisa</span>,1920年5月30日—2010年8月5日),烏干達政治人物、律師,1979年至1980年間曾出任總統。
</p>
<h2><span id=".E6.97.A9.E5.B9.B4.E7.94.9F.E6.B4.BB"></span><span id="早年生活">早年生活</span></h2>
<p>比奈薩曾於馬凱雷雷大學就讀,隨後在倫敦大學獲得法律學位,並被委任為御用大律師,在坎帕拉執業。他在1950年代曾加入烏干達國民大會黨和聯合大會黨;其後他加入烏干達獨立後的首個執政黨──烏干達人民大會黨。1962年,他被委任為司法部長。1968年,他在憲制問題上與總統米爾頓·奧博特意見不合,因而辭職。
</p><p>伊迪·阿明在1971年奪權後,比奈薩流亡到美國,在紐約州芒特弗農繼續當律師。他在美國曾參與反阿明組織。
</p>
<h2><span id=".E5.87.BA.E4.BB.BB.E6.80.BB.E7.BB.9F"></span><span id="出任总统">出任總統</span></h2>
<p>伊迪·阿明在1979年被推翻後,比奈薩返回烏干達。這時優素福·盧萊出任過渡總統,為期68天。1979年6月20日,比奈薩被委任為總統。1980年5月12日,比奈薩把國家軍隊參謀長奧伊特·奧喬克撤職後,被以保羅·穆萬加為首的軍事委員會撤職。烏干達隨後由總統委員會領導,委員包括保羅·穆萬加、約韋里·穆塞韋尼、奧伊特·奧喬克和蒂托·奧凱洛。
</p><p>總統委員會一直運作至1980年12月烏干達大選。比奈薩也參與了這次選舉,但被米爾頓·奧博特領導的人民大會黨擊敗。
</p><p>比奈薩出任總統期間,為了鞏固權力,曾實行一套被他稱為「雨傘」的理念,團結所有烏干達人。後來穆塞韋尼政府採用的全國抵抗運動政治體系,也被認為出自比奈薩的理論。
</p>
<h2><span id=".E5.A9.9A.E5.A7.BB"></span><span id="婚姻">婚姻</span></h2>
<p>2004年7月26日,比奈薩與日本籍的山本友子通過衛星通訊在統一教教堂結婚。但這段婚姻只維持了一年,他們在2005年7月離婚。</p>
<h2><span id=".E9.80.9D.E4.B8.96"></span><span id="逝世">逝世</span></h2>
<p>2010年8月5日烏干達政府發言人證實,前總統比奈薩當天在坎帕拉去世,終年90歲。
</p><p><br></p>
<h2><span id=".E5.8F.82.E8.80.83.E6.96.87.E7.8C.AE"></span><span id="参考文献">參考文獻</span></h2> | **戈弗雷・盧孔格瓦・比奈薩**(斯瓦希里語:Godfrey Lukongwa Binaisa,1920 年 5 月 30 日 —2010 年 8 月 5 日),烏干達政治人物、律師,1979 年至 1980 年間曾出任總統。
## 早年生活
比奈薩曾於馬凱雷雷大學就讀,隨後在倫敦大學獲得法律學位,並被委任為御用大律師,在坎帕拉執業。他在 1950 年代曾加入烏干達國民大會黨和聯合大會黨;其後他加入烏干達獨立後的首個執政黨──烏干達人民大會黨。1962 年,他被委任為司法部長。1968 年,他在憲制問題上與總統米爾頓・奧博特意見不合,因而辭職。
伊迪・阿明在 1971 年奪權後,比奈薩流亡到美國,在紐約州芒特弗農繼續當律師。他在美國曾參與反阿明組織。
## 出任總統
伊迪・阿明在 1979 年被推翻後,比奈薩返回烏干達。這時優素福・盧萊出任過渡總統,為期 68 天。1979 年 6 月 20 日,比奈薩被委任為總統。1980 年 5 月 12 日,比奈薩把國家軍隊參謀長奧伊特・奧喬克撤職後,被以保羅・穆萬加為首的軍事委員會撤職。烏干達隨後由總統委員會領導,委員包括保羅・穆萬加、約韋里・穆塞韋尼、奧伊特・奧喬克和蒂托・奧凱洛。
總統委員會一直運作至 1980 年 12 月烏干達大選。比奈薩也參與了這次選舉,但被米爾頓・奧博特領導的人民大會黨擊敗。
比奈薩出任總統期間,為了鞏固權力,曾實行一套被他稱為「雨傘」的理念,團結所有烏干達人。後來穆塞韋尼政府採用的全國抵抗運動政治體系,也被認為出自比奈薩的理論。
## 婚姻
2004 年 7 月 26 日,比奈薩與日本籍的山本友子通過衛星通訊在統一教教堂結婚。但這段婚姻只維持了一年,他們在 2005 年 7 月離婚。
## 逝世
2010 年 8 月 5 日烏干達政府發言人證實,前總統比奈薩當天在坎帕拉去世,終年 90 歲。
## 參考文獻 | null | 3,377 | 2023-04-16T12:23:48Z | 72,378,750 | 戈弗雷·卢孔格瓦·比奈萨 |
3,622,536 | <p>此列表為美國小說《<b>波西傑克森</b>》系列作品中的角色介紹,譯名以台灣遠流出版公司之繁體中文版為準。
</p>
<h2><span id=".E4.B8.BB.E8.A6.81.E8.A7.92.E8.89.B2"></span><span id="主要角色">主要角色</span></h2>
<ul><li><b>波西·傑克森</b>(<span lang="en">Percy Jackson</span>)</li></ul>
<dl><dd>本作主角,波賽頓之子。在水中能夠呼吸、並增強體能,也有操控水流的能力。</dd>
<dd>居住在美國曼哈頓,與母親相依為命。由於患有閱讀障礙和過動症,在學校常被視為問題學生並不斷轉學。十二歲時由於被復仇女神發現並被彌諾陶追殺,逃至混血營並得知自己的身世,並與營中的夥伴一同努力對抗泰坦的威脅。在《終極天神》結尾,原本能夠成為天神,但放棄這個權利,並希望所有天神以後能認領自己的小孩,不再任其自生自滅。</dd>
<dd>全名為「柏修斯·傑克森」(Perseus Jackson),名字與希臘英雄柏修斯同名。</dd>
<dd>雖然在神話中有很多兄弟姊妹,但他私下只認泰森是弟弟以及遠親兼馬爾斯的兒子法蘭克.張是家人,另外在太陽神試煉中透漏其母親和繼父保羅生有一個新妹妹。</dd></dl><ul><li><b>安娜貝斯·雀斯</b>(<span lang="en">Annabeth Chase</span>)</li></ul>
<dl><dd>雅典娜之女,為人聰明機智,擅長思考策略以解決問題。持有一頂能讓戴上者隱身的棒球帽。</dd>
<dd>由於和後母不和,七歲時離家出走,和路克、泰麗雅等人一同前往混血營。由於雅典娜和波賽頓在神話中曾有過爭執,起初對波西有反感,後來兩人關係慢慢改善,最後成為情侶。和父親與後母的關係也在波西的鼓勵下終於復合,有兩個同父異母的凡人弟弟、以及北歐神話中弗雷兒子的表弟馬格努斯·雀斯。</dd>
<dd>喜歡建築,在《終極天神》結尾,被任命負責設計重建奧林帕斯山的建築物和成為主角波西的女朋友。</dd></dl><ul><li><b>格羅佛·安德伍德</b>(<span lang="en">Grover Underwood</span>)</li></ul>
<dl><dd>自稱是波西的守護者的羊男,也是他的好朋友。為人有些膽小,容易緊張。在《神火之賊》中,偽裝成人類,以波西同學的身分暗自守護他,並試圖帶波西母子一同前往混血營。取得了探查者資格後,試圖尋找潘的下落。在《妖魔之海》中,與波西建立共感連結,兩人能在遠處分享內心的想法。在《終極天神》結尾繼承潘的職務,成為新的野地之神。</dd>
<dd>能夠使用自然魔法,讓植物生長、與動物溝通,以橡實追蹤人等等。</dd></dl><ul><li><b>泰麗雅·葛瑞斯</b>(<span lang="en">Thalia Grace</span>)</li></ul>
<dl><dd>宙斯之女,和年幼的路克及安娜貝斯逃家並一同前往混血營,為了保護同伴、在混血之丘被怪物殺死。被宙斯變為松樹並守護著混血營邊界。在《妖魔之海》中,松樹被路克下毒,導致邊界的防護魔法失效。之後波西等人以金羊毛解除了毒素,但泰麗雅亦變回人形。在《泰坦魔咒》中,加入了獵女隊並成為隊長。藉此避免自己成年後、可能會成為預言中決定奧林帕斯命運的人。在《終極天神》中,率領獵女隊支援混血營。</dd>
<dd>能夠召喚雷電以長槍和弓箭為武器,並有一條能變成盾牌的手錶。雖然父親是天空之神,但泰麗雅患有懼高症。</dd>
<dd>有一個弟弟傑生.葛瑞斯,但跟她不同,是由宙斯的羅馬分身朱比特所生。從小跟母親關係很差,這情況雖然在傑生出生之後為了照顧弟弟而有所改善,但在傑生被希拉帶走後關係又緊張起來,導致她最後逃家,因為失去弟弟過於傷痛,這件事連摯友的安娜貝絲和路克也沒有說。不過,在[混血營英雄]裡,傑生與泰麗亞最終還是有團圓。</dd></dl><ul><li><b>泰森</b>(<span lang="en">Tyson</span>)</li></ul>
<dl><dd>獨眼巨人,波賽頓之子,波西同父異母的弟弟。起初在人類的學校受人欺負,之後被波西帶回混血營並一同參與尋找金羊毛的任務。在《妖魔之海》結尾被帶往波賽頓的海底宮殿,與其他獨眼巨人一同在鍛造廠工作。在《終極天神》中與同伴一同對抗泰風,並在結尾成為奧林帕斯的將軍。</dd>
<dd>擅長鍛造物品,對火有免疫力。能夠聽到他人在遠處的交談內容,並模仿他人的聲音。</dd></dl><ul><li><b>尼克·帝亞傑羅</b>(<span lang="en">Nico di Angelo</span>)</li></ul><dl><dd>黑帝斯之子,碧安卡的弟弟,姐弟兩人皆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前出生。提及過在1938年時六歲左右,推測為1932年1月28日出生。</dd>
<dd>能感知某人是否死去,可以召喚亡靈、骷髏及石牆,並感受到「死亡光環」。</dd>
<dd>原本是個活潑並充滿好奇心的男孩、喜歡並收藏著希臘神話的玩具雕像及遊戲卡。在碧安卡死後性情大變,離開混血營試圖將她復活,於《迷宮戰場》放棄此念頭。</dd>
<dd>在《終極天神》中,建議波西將身體泡入冥河以取得刀槍不入之身,並說服黑帝斯出兵援助奧林帕斯山。在混血營英雄故事開始前被黑帝斯送到朱彼得營得知羅馬混血人的事情,並且桑納托斯被囚禁後試圖從冥界帶回碧安卡,但因為碧安卡早一步選擇重生而改讓黑帝斯的羅馬分身普魯托的女兒海柔復活。之後雖然一度被蓋亞抓住並且被巨人囚禁,但還是在波西和傑生與戴歐尼修斯的羅馬分身巴克斯合力打倒巨人後救回。</dd>
<dd>同性戀,在與邱比特對峙的過程中承認自己喜歡波西,波西是他心中最強的混血人。在蓋亞大戰時與威爾·索拉斯有相當多互動。在大戰結束後和波西坦承自己以前喜歡他,覺得他很可愛,但不是尼克的型,說完就跑去找威爾了。在太陽神試煉一:秘密神諭中已開始和威爾交往。</dd></dl><ul><li><b>路克·凱司特倫</b>(<span lang="en">Luke Castellan</span>)</li></ul><dl><dd>希臘商旅之神荷米斯與凡人的混血兒子,原本是十一號小屋的指導員、波西的劍術教練,後來效忠於克羅諾斯。有著黃棕色的頭髮,在一次的任務中右臉留下了一道疤痕。認為父親拋棄了自己,對奧林帕斯天神懷有怨恨。對克羅諾斯效忠並協助其復權的計畫。曾經在混血營參觀奧林帕斯山的活動中,偷走閃電火和黑暗之舵。在《神火之賊》結尾宣告離開混血營。之後以名為安朵美達號的郵輪作為據點,召集怪物及混血人作為軍隊。在《迷宮戰場》中,身心皆被克羅諾斯占據。在《終極天神》結尾,短暫恢復意識、以自己在九年前送給安娜貝斯的刀自殺並拯救了奧林帕斯。</dd></dl><ul><li><b>奇戎</b>(<span lang="en">Chiron</span>)</li></ul>
<dl><dd>神話故事中的人馬,奇戎與其他粗野的人馬不同,睿智並擅長醫術,曾經訓練許多希臘神話故事中的英雄。在本作中是克羅諾斯的孩子,但厭惡父親的行為。他擔任混血營的主任,負責訓練混血人,並在波西等人迷惘時給予建議。在《神火之賊》開頭,為了確保波西的安全,偽裝成人類並擔任波西的拉丁語老師布魯納先生。</dd></dl><ul><li><b>瑞秋·伊莉莎白·戴爾</b>(<span lang="en">Rachel Elizabeth Dare</span>)</li></ul><dl><dd>紅髮、沒有天神血統的凡人女孩,但能看穿能遮掩凡人目光的迷霧魔法,喜歡藝術。</dd>
<dd>在《泰坦魔咒》中,於胡佛水壩遇見波西,對他很感興趣,並幫助他逃脫骷髏武士的追殺。在《迷宮戰場》中,於古迪高中協助波西打敗恩普莎。之後波西拜託她協助尋找代達羅斯設在迷宮中的工坊。在《終極天神》中,試圖警告波西關於大預言的事,並在結尾成為新任神諭。</dd></dl><ul><li><b>克蕾莎·拉魯</b>(<span lang="en">Clarisse La Rue</span>)</li></ul><dl><dd>阿瑞斯之女,五號小屋的指導員。個性蠻橫好鬥,喜歡找混血營新生的麻煩。有一把帶電的長槍。</dd>
<dd>在《妖魔之海》中,被指派尋找金羊毛的任務。在《機密檔案》中,獲准進行只有阿瑞斯兒子才可進行的儀式。在《終極天神》中,和尤邁可爭奪作為戰利品的飛天馬車,賭氣並和其他五號小屋成員一起不參與任何戰事。因目睹瑟琳娜犧牲而憤怒地參戰,並獲得阿瑞斯的祝福,所以英勇奮戰。</dd></dl><h2><span id=".E5.A5.A7.E6.9E.97.E5.B8.95.E6.96.AF.E5.A4.A9.E7.A5.9E"></span><span id="奧林帕斯天神">奧林帕斯天神</span></h2>
<h3><span id=".E4.B8.89.E5.A4.A7.E7.A5.9E"></span><span id="三大神">三大神</span></h3>
<ul><li><b>宙斯</b>(<span lang="en">Zeus</span>)</li></ul><dl><dd>希臘的天帝及雷神,掌管整個天空及奧林帕斯,十二神之一。主要武器與力量來源為閃電火,為奧林帕斯最強的武器。象徵物是老鷹。</dd>
<dd>個性有些頑固,對於可能威脅祂地位的事物相當在意。他重視正義並賞罰分明,但因生性風流,與希拉結婚後,還是常和天界或人間女子陷入戀愛關係。</dd>
<dd>由於三大神的小孩力量過大,引發了第二次世界大戰,加上神諭作出:「有一位三大神的混血人小孩、會決定奧林帕斯存亡」的預言。於是宙斯帶著他的兩位兄弟發誓不再與凡人生小孩,但他和波賽頓都違背了誓言。</dd>
<dd>在《終極天神》結尾,與眾神一同答應認領並將所有混血人送往混血營,並在奧林帕斯大殿及混血營替所有天神設置王座及小屋。</dd>
<dd>混血營為其設置一號小屋,泰麗雅偶爾會住在這裡。</dd>
<dd>他在羅馬的形象為朱比特。</dd></dl><ul><li><b>波塞頓</b>(<span lang="en">Poseidon</span>)</li></ul><dl><dd>希臘的海神、馬及地震之神,掌管整個海洋,宙斯的二哥,十二神之一。其象徵為三叉戟,能引起暴風、海嘯及地震。</dd>
<dd>個性爽朗,對波西無法平靜生活感到抱歉,但礙於天神的規矩而不能直接幫助他。相當關心波西母子,並以波西的英勇為榮。平時總穿著夏威夷杉、短褲及拖鞋,並有在海岸釣海怪的興趣。</dd>
<dd>混血營為其設置三號小屋,通常只有波西住在這裡。</dd>
<dd>他在羅馬的形象為涅普頓。</dd></dl><ul><li><b>黑帝斯</b>(<span lang="en">Hades</span>)</li></ul><dl><dd>希臘的冥王,掌管整個冥界,宙斯的大哥。其象徵為名為黑暗之舵的頭盔,能讓祂隱身、融入黑暗及牆壁,並令人心生畏懼感。由於貴重金屬都埋藏在地底,是希臘神話中最富有的天神,因此亦有「財富之神」之稱。另外,他是地獄深淵塔耳塔洛斯的看守者,深淵裡囚禁了許多戰敗的泰坦巨神與恐怖怪物。</dd>
<dd>個性陰沉,對宙斯相當不滿,並且怨恨所有混血人。但與泰坦的第二次戰爭中,仍站在奧林帕斯一方。對於這個世紀的死人越來越多,工作量及支出日漸增長感到頭痛,因此對戰爭感到厭惡。</dd>
<dd>在奧林帕斯沒有王座,混血營亦畏懼提及祂而沒有設小屋,直到《終極天神》結尾才有設置。</dd></dl><h3><span id=".E5.8D.81.E4.BA.8C.E7.A5.9E"></span><span id="十二神">十二神</span></h3>
<ul><li><b>希拉</b>(<span lang="en">Hera</span>)</li></ul><dl><dd>希臘的天后,宙斯的姐姐及妻子。掌管婚姻、家庭。</dd>
<dd>對宙斯的花心及他的情婦、私生子感到厭惡。很重視自己心目中的「完美」家庭的安全,對此之外的事情不甚關心。由於安娜貝斯曾批評她,而記恨安娜貝斯。</dd>
<dd>由於其身分沒有混血人的小孩,但混血營為顧及其尊嚴,設有象徵意義的二號小屋。</dd></dl><ul><li><b>狄蜜特</b>(<span lang="en">Demeter</span>)</li></ul><dl><dd>希臘的農業女神,宙斯的姐姐。因為泊瑟芬被黑帝斯綁架並成婚,常批評黑帝斯,也常對泊瑟芬抱怨日常瑣事。</dd>
<dd>在《終極天神》中,與黑帝斯和泊瑟芬一同護衛奧林帕斯山。</dd>
<dd>她的小孩性情溫和,擅長農藝及野外技能,能讓植物快速生長,並住在四號小屋。</dd></dl><ul><li><b>阿瑞斯</b>(<span lang="en">Ares</span>)</li></ul><dl><dd>希臘戰神,宙斯與希拉之子。個性粗暴、喜好戰亂,能讓周遭的人煩躁並引起爭鬥心。在本作中,他常將自己的馬車外形變為哈雷機車,他的兒子在十五歲時會駕駛該馬車到阿瑞斯神殿以作為成年儀式。</dd>
<dd>在《神火之賊》中,雖然抓到了偷走閃電火及黑暗之舵的路克,但被克羅諾斯暫時控制,意圖引起三大神之間的戰爭。曾與波西打鬥並受傷,對他相當厭惡。</dd>
<dd>他的小孩性情與其父相似,喜歡打鬥及找人麻煩,並住在五號小屋。</dd></dl><ul><li><b>雅典娜</b>(<span lang="en">Athena</span>)</li></ul><dl><dd>希臘的智慧及戰爭女神,宙斯之女。</dd>
<dd>做事相當理性,認為波西可能是奧林帕斯的威脅、亦不認同他和安娜貝斯交往。在《終極天神》結尾,向波西承認自己錯誤,並警告他不要做錯事。</dd>
<dd>發誓永保貞潔,但會和凡人談戀愛。她的小孩是從凡人父親的大腦中出生,就和雅典娜是從宙斯的頭中誕生一樣,並住在六號小屋。</dd></dl><ul><li><b>阿波羅</b>(<span lang="en">Apollo</span>)</li></ul><dl><dd>希臘的太陽神及音樂、醫藥之神,掌管德爾菲的神諭之靈。宙斯與麗托之子,和阿蒂蜜絲是雙胞胎。</dd>
<dd>在本作中,他的馬車外形變為跑車。並喜歡創作五行詩及俳句。並常自顧自的吟唱詩歌,令周遭的神祇及人類感到苦惱。對女生相當殷勤,曾被阿蒂蜜絲警告不准調戲她的獵女。</dd>
<dd>他的小孩擅長弓箭並能以魔法治療傷患,並住在七號小屋。</dd></dl><ul><li><b>阿蒂蜜絲</b>(<span lang="en">Artemis</span>)</li></ul><dl><dd>希臘的月神及狩獵女神,宙斯之女。喜歡變成外表約十二、三歲的女孩,常和阿波羅爭論誰較年長。</dd>
<dd>愛護所有的少女,對男性不抱有好感,但對奧林帕斯作出貢獻的英雄相當尊重。</dd>
<dd>由於發誓永保貞潔而沒有小孩,但旗下有群名為獵女隊的組織。成員為發誓永不戀愛、永保童貞並追隨她的女孩,加入者能長生不老。獵女隊造訪混血營時會暫居在八號小屋。</dd></dl><ul><li><b>赫菲斯托斯</b>(<span lang="en">Hephaestus</span>)</li></ul><dl><dd>希臘的火神及工藝之神,宙斯與希拉之子。長相醜陋,小時候被希拉丟下奧林帕斯山而瘸了一隻腳。</dd>
<dd>擅長機械發明,在迷宮、聖海倫斯山等處設有工坊。認為機器比外人好相處,不擅處理人際關係。</dd>
<dd>他的小孩相貌普通、身材結實,擅長科技發明,並住在混血營的九號小屋。</dd>
<dd>他在羅馬的形象為兀兒肯。</dd></dl><ul><li><b>阿芙蘿黛蒂</b>(<span lang="en">Aphrodite</span>)</li></ul><dl><dd>希臘的愛神及最美麗的女神,赫菲斯托斯的的妻子,但和阿瑞斯交往。</dd>
<dd>對愛情非常熱衷,不關心戀愛之外的其他事。認為阿蒂蜜絲和獵女隊相當無趣,覺得波西很可愛。</dd>
<dd>她的小孩外表迷人,喜好打扮容貌及談戀愛,並住在混血營的十號小屋。</dd>
<dd>她在羅馬的形象為維納斯。</dd></dl><ul><li><b>荷米斯</b>(<span lang="en">Hermes</span>)</li></ul><dl><dd>希臘的商業、旅行、偷竊之神,奧林帕斯的信使,負責傳遞訊息。他的使者之杖能化為名叫喬治和瑪莎的兩條小蛇。</dd>
<dd>對於路克投入克羅諾斯的陣營感到痛心,但礙於天神的規矩無法直接介入。</dd>
<dd>他的孩子有些喜好惡作劇及偷竊,並住在混血營的十一號小屋。該屋子亦提供給訪客和未被天神父母認領的新生居住,直到《終極天神》結尾。</dd></dl><ul><li><b>戴歐尼修斯</b>(<span lang="en">Dionysus</span>)</li></ul><dl><dd>希臘酒神,十二神中唯一從半神升格為天神者。</dd>
<dd>因為愛上某個森林精靈,被宙斯處罰禁酒並負責擔任混血營的活動主任。討厭混血營的生活及混血人。在《泰坦魔咒》中的天神大會後,負責清查低階的天神是否會倒戈至泰坦陣營。在《終極天神》結尾,刑期縮短為五十年。</dd>
<dd>他的小孩擅長運動及讓葡萄藤生長,並住在混血營的十二號小屋。</dd></dl><ul><li><b>荷絲提雅</b>(<span lang="en">Hestia</span>)</li></ul><dl><dd>爐灶女神,負責照料爐火並讓家庭維持溫暖。亦是宙斯的姐姐、有時以八歲小女孩的模樣現身。由於希臘人是以將供品丟到火爐內獻給天神,因此她能分享部分供品。</dd>
<dd>過去是十二神之一,將王座讓給了戴歐尼修斯。由於發誓永保貞潔,她沒有混血人小孩,混血營亦沒有她的小屋。</dd>
<dd>在《終極天神》中,是唯一一位守護奧林帕斯大殿不被克羅諾斯破壞的天神。</dd></dl><h3><span id=".E5.85.B6.E4.BB.96.E7.A5.9E.E7.A5.87"></span><span id="其他神祇">其他神祇</span></h3>
<ul><li><b>復仇女神</b>(<span lang="en">Furies</span>)</li></ul><dl><dd>冥界的監督者,共有三位。長著蝙蝠翅膀,手持火鞭。又稱仁慈女神(<span lang="en">Kindly Ones</span>)。
<ul><li><b>阿勒卡托</b>(<span lang="en">Alecto</span>)</li></ul><dl><dd>復仇女神之一,在《神火之賊》中,化名為叫做道斯(<span lang="en">Mrs· Dodds</span>)的數學老師監視波西,亦化身為一名律師帶碧安卡.帝亞傑羅和尼克.帝亞傑羅到蓮花賭場。</dd></dl><ul><li><b>麥格拉</b>(<span lang="en">Megaera</span>)</li></ul><dl><dd>復仇女神之一。</dd></dl><ul><li><b>提希豐</b>(<span lang="en">Tisiphone</span>)</li></ul><dl><dd>復仇女神之一。</dd></dl></dd></dl><ul><li><b>命運三女神</b>(<span lang="en">Fates</span>)</li></ul><dl><dd>掌管所有人生命長短的三位女神,形象為織毛線的老太太。會剪斷代表某人生命的毛線宣告其人生結束。</dd></dl><ul><li><b>伊麗絲</b>(<span lang="en">Iris</span>)</li></ul><dl><dd>彩虹女神,為眾神及混血人傳遞訊息。</dd>
<dd>在本作中只要用水噴出彩虹,並奉上古希臘金幣,就能和特定人士進行視訊溝通。</dd></dl><ul><li><b>卡戎</b>(<span lang="en">Charon</span>)</li></ul><dl><dd>冥界的渡船人,負責看守位於洛杉磯的冥界入口、並運送死者進入冥界。</dd>
<dd>在本作中迷上了義大利服飾,並希望黑帝斯給他加薪。</dd></dl><ul><li><b>繆斯</b>(<span lang="en">Muses</span>)</li></ul><dl><dd>宙斯的九位女兒,負責奧林帕斯的音樂演奏。</dd></dl><ul><li><b>甘尼梅德</b>(<span lang="en">Ganymede</span>)</li></ul><dl><dd>為宙斯斟酒及購酒的神,灰色三姐妹用他的錄音提醒顧客繫安全帶。</dd></dl><ul><li><b>亞莉阿德妮</b>(<span lang="en">Ariadne</span>)</li></ul><dl><dd>克里特國的公主,米諾斯的女兒,曾幫助鐵修斯逃離彌諾陶的迷宮,但被鐵修斯遺棄。後來戴歐尼修斯愛上她並娶其為妻、因此獲得永生。</dd>
<dd>由於戴歐尼修斯被罰在混血營服務一百年,亞莉阿德妮只能在奧林帕斯山等待丈夫歸來。</dd></dl><ul><li><b>涅羅士</b>(<span lang="en">Nereus</span>)</li></ul><dl><dd>被稱為大海老人的遠古海神,有預言的能力,若被人抓住就必須回答一個問題。</dd>
<dd>外表像遊民,常在舊金山西岸的海港曬太陽。</dd></dl><ul><li><b>柔伊·奈施德</b>(<span lang="en">Zoë Nightshade</span>)</li></ul><dl><dd>阿特拉斯與大海女神普蕾昂妮的女兒,看守金蘋果的赫斯珀里德斯之一。</dd>
<dd>在神話時代愛上了海克力士,給他波濤劍,並協助他偷取金蘋果。因此被家人驅逐、亦沒記載在海克力士的冒險故事中。對男性及戀愛失望後,加入獵女隊並擔任隊長。</dd>
<dd>在《泰坦魔咒》中,為了掩護阿蒂蜜絲而被生父殺害。臨終前和波西和解,被阿蒂蜜絲變為新的星座。</dd></dl><ul><li><b>赫斯珀里德斯</b>(<span lang="en">Hesperides</span>)</li></ul><dl><dd>阿特拉斯與大海女神普蕾昂妮的女兒,看守金蘋果的黎明女神、在本作中共有四位(不計柔伊)。</dd></dl><ul><li><b>傑納斯</b>(<span lang="en">Janus</span>)</li></ul><dl><dd>羅馬神話中的掌管門及選擇的神、有兩張臉。</dd>
<dd>在《迷宮戰場》中,要求安娜貝斯作出是否殺害同伴的選擇,被希拉指責他來得過早後離開。之後投靠泰坦陣營。</dd></dl><ul><li><b>卡呂普索</b>(<span lang="en">Calypso</span>)</li></ul><dl><dd>阿特拉斯的女兒,被處罰永遠不得離開奧吉吉亞島。天神每幾千年會送一個她會愛上、卻不會留下的英雄到島上。</dd>
<dd>在《迷宮戰場》中曾照顧掉落在島上的波西,並目送他離開。</dd></dl><ul><li><b>潘</b>(<span lang="en">Pan</span>)</li></ul><dl><dd>野地之神,是所有羊男的首領。在兩千年前失蹤,並傳出死訊,所有羊男皆試圖尋找他的下落。</dd>
<dd>由於人類過度開發,作為其象徵的野地完全消失而死去。在《迷宮戰場》中,以虛幻的形象鼓勵格羅佛等人後消失。</dd></dl><ul><li><b>佛波斯</b>(<span lang="en">Phobos</span>)</li></ul><dl><dd>阿瑞斯與阿芙蘿黛蒂之子,象徵恐懼的神,能讓個人看見心中恐懼的景像。</dd>
<dd>在《機密檔案》中,因厭惡克蕾莎,與戴摩斯一同阻擾她的成年儀式。</dd></dl><ul><li><b>戴摩斯</b>(<span lang="en">Deimos</span>)</li></ul><dl><dd>阿瑞斯與阿芙蘿黛蒂之子,象徵恐怖的神,擅長擾亂一群人的精神。</dd>
<dd>在《機密檔案》中,因厭惡克蕾莎,與佛波斯一同阻擾她的成年儀式。</dd></dl><ul><li><b>泊瑟芬</b>(<span lang="en">Persephone</span>)</li></ul><dl><dd>象徵春天的女神,狄蜜特的女兒,黑帝斯的妻子。</dd>
<dd>對混血人相當友善,亦愛護丈夫,但討厭尼克。</dd>
<dd>在《機密檔案》中,曾私自命令骷髏工匠替黑帝斯打造能夠召喚死人、將活人送至冥界的劍。但劍在快完成時被人偷走,於是她委託波西、泰麗雅和尼克將劍尋回。</dd></dl><ul><li><b><span data-orig-title="梅莉諾伊" data-lang-code="en" data-lang-name="英語" data-foreign-title="Melinoe"><span>梅莉諾伊</span></span></b>(<span lang="en">Melinoe</span>)</li></ul><dl><dd>冥界的亡魂女神,宙斯與泊瑟芬之女,負責監視在人間活動的死者。在《機密檔案》中登場,並投靠泰坦陣營、希望能夠不分晝夜騷擾活者。</dd></dl><ul><li><b>凱瑞斯</b>(<span lang="en">Keres</span>)</li></ul><dl><dd>一群半人半蝙蝠的女性死神,靠吃亡魂維生。在《機密檔案》中登場,並投靠泰坦陣營。</dd></dl><ul><li><b>帕勒蒙</b>(<span lang="en">Palaemon</span>)</li></ul><dl><dd>帶著一群鯊魚的年輕海神,在《終極天神》中,協助波賽頓防衛海中宮殿。</dd></dl><ul><li><b>安菲屈蒂</b>(<span lang="en">Amphitrite</span>)</li></ul><dl><dd>波賽頓的妻子,對非親生的波賽頓混血孩子都平等對待,並無二心。</dd></dl><ul><li><b>崔萊頓</b>(<span lang="en">Triton</span>)</li></ul><dl><dd>波賽頓與安菲屈蒂之子,尊重獨眼巨人。</dd></dl><ul><li><b>達分</b>(<span lang="en">Delphin</span>)</li></ul><dl><dd>海豚之神,在《終極天神》中,協助波賽頓防衛海中宮殿。</dd></dl><ul><li><b>夢菲斯</b>(<span lang="en">Morpheus</span>)</li></ul><dl><dd>希臘夢神,睡神希普諾斯之子,支持泰坦陣營。在《終極天神》中,曾讓格羅佛及所有紐約市民陷入沉睡。</dd></dl><ul><li><b>黑卡蒂</b>(<span lang="en">Hecate</span>)</li></ul><dl><dd>希臘的魔法女神,支持泰坦陣營。在《終極天神》中,曾試圖破壞奧林帕斯山的魔法防禦,並讓凡人下意識迴避前往紐約市。</dd></dl><ul><li><b>艾歐勒斯</b>(<span lang="en">Aeolus</span>)</li></ul><dl><dd>希臘風神,在《終極天神》中,率領部眾防範泰坦軍隊從空中入侵奧林帕斯山。</dd></dl><ul><li><b>東河河神</b>(<span lang="en">East River</span>)</li></ul><dl><dd>紐約市東河的河神,外表是海豹與狼的混合。</dd>
<dd>常和哈德遜河河神吵架,對河川汙染感到頭痛。在《終極天神》中,由於波西將半枚能洗淨汙染的波賽頓沙幣給他,而協助保護奧林帕斯。</dd></dl><ul><li><b>哈德遜河河神</b>(<span lang="en">Hudson River</span>)</li></ul><dl><dd>紐約市哈德遜河的河神,外表是個穿著水草的老人。</dd>
<dd>常和東河河神吵架,對河川汙染感到頭痛。在《終極天神》中,由於波西將半枚能洗淨汙染的波賽頓沙幣給他,而協助保護奧林帕斯。</dd></dl><ul><li><b>龐玻娜</b>(<span lang="en">Pomona</span>)</li></ul><dl><dd>羅馬神話中的豐饒女神,對常被人將她和狄蜜特搞混感到憤怒。</dd>
<dd>支持泰坦陣營。在《終極天神》中,以自己的青銅像對波西和威爾·索拉斯大罵,並用青銅水果攻擊他們。</dd></dl><ul><li><b>涅梅西絲</b>(<span lang="en">Nemesis</span>)</li></ul><dl><dd>代表復仇與報應的女神,黑夜女神妮克絲之女,向中村伊森保證他將來會讓混血人及低階天神受到尊重,並取走了他一隻眼睛作為代價。</dd></dl><h3><span id=".E8.87.AA.E7.84.B6.E7.B2.BE.E9.9D.88"></span><span id="自然精靈">自然精靈</span></h3>
<ul><li><b>水精靈</b>(<span lang="en">Naiads</span>)</li></ul><dl><dd>湖泊與河川的化身,能在水中自由活動,為奧林帕斯及混血營工作。</dd></dl><ul><li><b>森林精靈</b>(<span lang="en">Dryad</span>)</li></ul><dl><dd>樹的化身,能將身體融入樹中,為奧林帕斯及混血營工作。為了逃離天神及羊男的追求,花了數百年練出一雙飛毛腿。
<ul><li><b>朱妮珀</b>(<span lang="en">Juniper</span>)</li></ul><dl><dd>身材嬌小的杜松樹精、格羅佛的女朋友,常擔心他的安危。</dd></dl></dd></dl><ul><li><b>海精靈</b>(<span lang="en">Nereid</span>)</li></ul><dl><dd>水精靈的親戚,服侍波賽頓。在《神火之賊》中有一位海精靈奉命給予波西能逃離冥界的珍珠。</dd></dl><h2><span id=".E6.B3.B0.E5.9D.A6"></span><span id="泰坦">泰坦</span></h2>
<ul><li><b>克羅諾斯</b>(<span lang="en">Kronos</span>)</li></ul><dl><dd>泰坦之王,十二巨神之一,宙斯等神的父親。被宙斯打敗後,遭碎屍萬段並丟在塔爾塔洛斯深淵。被黑帝斯和狄蜜特認為是個糟糕透頂的父親。</dd>
<dd>說服路克為其效力,並設下許多計策、試圖重新掌權。他以一個金色石棺作為逃脫地獄深淵的工具,只要有支持者加入泰坦陣營,他就能在石棺內重組身體。在《迷宮戰場》附身到路克的身上。在《終極天神》中,率領怪物進攻奧林帕斯山,因路克自殺而分裂成億萬碎片,但因其不死之身而保住性命,荷米斯後來說因為克羅諾斯分散的太散而導致意識無法成形。</dd>
<dd>象徵物為一把大鐮刀,在本作中能短暫控制時間,這類和希臘神話一位名為柯羅諾斯的神相同的特徵。</dd></dl><ul><li><b>瑞雅</b>(<span lang="en">Rhea</span>)</li></ul><dl><dd>克羅諾斯的妻子,宙斯等神的母親。反對丈夫將自己的小孩吃掉,秘密將宙斯隱藏並扶養長大。</dd></dl><ul><li>阿蓋翁(Aigaios)</li></ul><dl><dd>掌管海上風暴的精靈,協助泰坦陣營對抗波賽頓。</dd></dl><ul><li><b>歐開諾斯</b>(<span lang="en">Oceanus</span>)</li></ul><dl><dd>克羅諾斯主政時,掌管海洋的泰坦。在神話時代不參與奧林帕斯與泰坦的戰爭。</dd>
<dd>在《迷宮戰場》中,泰森曾敘述祂和盟友一同保護安朵美達號不被波賽頓破壞。在《終極天神》中,與波賽頓在海中開戰。在克羅諾斯消失後,逃到海底深處。</dd></dl><ul><li><b>阿特拉斯</b>(<span lang="en">Atlas</span>)</li></ul><dl><dd>希臘神話的擎天神,擔任泰坦陣營的指揮官,被稱為將軍。克羅諾斯被宙斯推翻後,被處罰永遠背負著天空。</dd>
<dd>在《泰坦魔咒》中,路克、安娜貝斯、阿蒂蜜絲、波西等人曾先後代替他背負天空。與阿蒂蜜絲的戰鬥中了波西的計策,最後仍繼續支撐天空的刑責。</dd></dl><ul><li><b>伊阿珀托斯</b>(<span lang="en">Iapetus</span>)</li></ul><dl><dd>克羅諾斯的兄弟、阿特拉斯之父,代表西方。喜好用長槍刺穿敵人而被稱為「穿刺者」。</dd>
<dd>在《機密檔案》中,監督中村伊森偷取黑帝斯的劍。與波西的打鬥中,摔落到會洗去記憶的勒特河中,並以為自己是波西的好友鮑伯,《冥王之府》中犧牲自己為波西和安娜貝斯爭取到從塔耳塔洛斯的死亡之門返回人界的時間。</dd></dl><ul><li><b>克里奧斯</b>(<span lang="en">Krios</span>)</li></ul><dl><dd>象徵南方與星辰的泰坦,在《終極天神》中,負責留守泰坦的大本營——奧特里斯山,被羅馬營執法官傑生·葛瑞斯所殺。</dd></dl><ul><li><b>普羅米修斯</b>(<span lang="en">Prometheus</span>)</li></ul><dl><dd>創造人類的泰坦巨神,在神話時代支持奧林帕斯。在本作中,怨恨宙斯將他綁在巨石上,並想對其復仇。格羅佛稱呼他為代表「詭計」的巨神。</dd>
<dd>在《終極天神》中,向混血營及獵女隊的所有混血人提出和平協議,要求他們放棄防衛奧林帕斯山。並將潘朵拉的盒子給予波西,告訴波西若打算投降就打開盒子。在克羅諾斯消失後,重新和宙斯示好。</dd></dl><ul><li><b>海波利昂</b>(<span lang="en">Hyperion</span>)</li></ul><dl><dd>象徵東方與光明的泰坦巨神。在《終極天神》中,率領怪物進攻奧林帕斯山。與波西決鬥,並被羊男們以魔法封在楓樹內。</dd></dl><h2><span id=".E6.B7.B7.E8.A1.80.E4.BA.BA"></span><span id="混血人">混血人</span></h2>
<h3><span id=".E6.B7.B7.E8.A1.80.E7.87.9F"></span><span id="混血營">混血營</span></h3>
<ul><li><b>查爾斯·貝肯朵夫</b>(<span lang="en">Charles Beckendorf</span>)</li></ul><dl><dd>赫菲斯托斯之子,九號小屋的指導員。個性溫柔穩重、體型結實,常在鐵工廠打造許多機械。</dd>
<dd>在《終極天神》中,於安朵美達號上設置火藥後,與船一同被炸死。</dd></dl><ul><li><b>崔維斯·史托爾</b>(<span lang="en">Travis Stoll</span>)</li></ul><dl><dd>荷米斯之子,和其兄弟柯納在路克叛離後成為十一號小屋的指導員。喜愛惡作劇和偷竊。</dd></dl><ul><li><b>柯納·史托爾</b>(<span lang="en">Connor Stoll</span>)</li></ul><dl><dd>荷米斯之子,和其兄弟崔維斯外表相似,時常一起搞怪。</dd>
<dd>雖不是雙胞胎,但波西無法從外表分辨兩人的差異。</dd></dl><ul><li><b>克里斯·羅德里格茲</b>(<span lang="en">Chris Rodriguez</span>)</li></ul><dl><dd>荷米斯之子,曾投靠泰坦陣營。</dd>
<dd>被路克指派尋找亞莉阿德妮的線,卻在迷宮中迷路、被米諾斯的鬼魂弄得喪失心智,之後克蕾莎將他帶回混血營。其精神疾病被戴歐尼修斯治好後回歸奧林帕斯陣營,並和克蕾莎交往。</dd></dl><ul><li><b>瑟琳娜·碧瑞嘉</b>(<span lang="en">Silena Beauregard</span>)</li></ul><dl><dd>阿芙蘿黛蒂之女,十號小屋的指導員,亦是貝肯朵夫的女朋友。由於曾對克蕾莎的戀愛問題作出建議,和她是好朋友。因路克保證混血營人員的安全,長年擔任間諜,向路克傳遞關於混血營的訊息。</dd>
<dd>在《終極天神》中,因貝肯朵夫死亡而大受打擊。假冒克蕾莎並率領五號小屋成員參戰,並被古蛇龍殺害。</dd></dl><ul><li><b>李·佛雷秋</b>(<span lang="en">Lee Fletcher</span>)</li></ul><dl><dd>阿波羅之子,七號小屋指導員。在《迷宮戰場》中,於坎佩進攻混血營的戰爭中,被巨人以狼牙棒打死。</dd></dl><ul><li><b>麥爾坎</b>(<span lang="en">Malcolm</span>)</li></ul><dl><dd>安娜貝斯的異父兄弟,也是她的副手。</dd></dl><ul><li><b>凱司特</b>(<span lang="en">Castor</span>)</li></ul><dl><dd>戴歐尼修斯之子。在《迷宮戰場》中,於坎佩進攻混血營的戰爭中,被敵對的混血人殺死。</dd></dl><ul><li><b>波琉克斯</b>(<span lang="en">Pollux</span>)</li></ul><dl><dd>戴歐尼修斯之子,凱司特的雙胞胎兄弟,在凱司特死後成了十二號小屋的唯一成員。</dd></dl><ul><li><b>尤邁可</b>(<span lang="en">Michael Yew</span>)</li></ul><dl><dd>阿波羅之子,在李·佛雷秋戰死後成為七號小屋指導員。</dd>
<dd>在《終極天神》中,和克蕾沙爭奪作為戰利品的飛天馬車。</dd></dl><ul><li><b>凱蒂·葛登</b>(<span lang="en">Katie Gardner</span>)</li></ul><dl><dd>狄蜜特之女,四號小屋指導員,對史托爾兄弟很反感。</dd>
<dd>在《終極天神》中,曾警告史托爾兄弟不能趁戰亂打劫糖果店。</dd></dl><ul><li><b>傑克·梅森</b>(<span lang="en">Jake Mason</span>)</li></ul><dl><dd>赫非斯托斯之子,在貝肯朵夫戰死後成為九號小屋指導員,後讓給里歐·華德茲。</dd></dl><ul><li><b>凱拉</b>(<span lang="en">Kayla</span>)</li></ul><dl><dd>阿波羅之女,在《終極天神》中,協助尤邁可保衛奧林帕斯。</dd></dl><ul><li><b>奧斯汀</b>(<span lang="en">Austin</span>)</li></ul><dl><dd>阿波羅之子,在《終極天神》中,協助尤邁可保衛奧林帕斯。</dd></dl><ul><li><b>威爾·索拉斯</b>(<span lang="en">Will Solace</span>)</li></ul><dl><dd>阿波羅之子,在《終極天神》中,曾替安娜貝斯療傷。</dd></dl><h3><span id=".E7.8D.B5.E5.A5.B3.E9.9A.8A"></span><span id="獵女隊">獵女隊</span></h3>
<ul><li><b>碧安卡·帝亞傑羅</b>(<span lang="en">Bianca di Angelo</span>)</li></ul><dl><dd>黑帝斯之女,尼克的姐姐。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時出生,為了避免被宙斯殺害,在七十年前和弟弟一起被黑帝斯藏在拉斯維加斯的蓮花賭場飯店內。某日被阿勒卡托帶出賭場。在《泰坦魔咒》中,於衛斯多佛學校被波西等人發現並保護其安全。</dd>
<dd>對於照顧尼克感到厭煩,因此宣誓加入獵女隊,但也和尼克之間產生裂痕,為了和尼克和好,在天神的垃圾場偷了一個天神玩具雕像,一行人因此被看守的塔羅斯追殺,為了負起責任而犧牲自己破壞對方。</dd>
<dd>在《迷宮戰場》中,向波西送出伊麗絲傳訊,讓波西得知尼克試圖讓自己復活而逐漸被米諾斯控制,希望他可以保護尼克。之後靈魂回應尼克的亡魂召喚,勸說弟弟放下怨恨;並且於《終極天神》中試圖阻止他不要召喚他們的母親。</dd>
<dd>混血營英雄故事開始前,因為死神桑納托斯失蹤,尼克想要趁機讓她復活,但她早一步選擇重生讓尼克無法得逞。</dd></dl><ul><li><b>妃比</b>(<span lang="en">Phoebe</span>)</li></ul><dl><dd>擅長追蹤、體型高大的獵女。</dd>
<dd>在《泰坦魔咒》中,原本要參加尋找阿蒂蜜絲的任務,但被史托爾兄弟惡作劇而全身長滿蕁麻疹。</dd></dl><h3><span id=".E5.AE.89.E6.9C.B5.E7.BE.8E.E9.81.94.E8.99.9F"></span><span id="安朵美達號">安朵美達號</span></h3>
<ul><li><b>中村伊森</b>(<span lang="en">Ethan Nakamura</span>)</li></ul><dl><dd>涅梅西絲之子,左眼失明。怨恨天神不關心混血人小孩,希望能對奧林帕斯報仇。</dd>
<dd>在《迷宮戰場》中,昏倒在代達羅斯的迷宮內,被路克發現。並在安提爾斯的競技場中與波西決鬥,因波西挑釁安提爾斯而不分勝負。後來宣誓效忠克羅諾斯。</dd>
<dd>在《機密檔案》中,曾偷走黑帝斯未完成的劍。</dd>
<dd>在《終極天神》中,被波西說服而攻擊克羅諾斯,並被克羅諾斯殺害。</dd></dl><h3><span id=".E7.A5.9E.E8.A9.B1.E4.BA.BA.E7.89.A9"></span><span id="神話人物">神話人物</span></h3>
<ul><li><b>坦塔羅斯</b>(<span lang="en">Tantalus</span>)</li></ul><dl><dd>宙斯之子,因戲弄眾神而被關在冥界受刑,所有的食物及飲料都會自動遠離他。</dd>
<dd>在《妖魔之海》中曾暫代奇戎的職位,但對職務不關心。最後因波西證明泰麗雅松樹被毒害與奇戎無關、而被遣返冥界。</dd></dl><ul><li><b>喀耳刻</b>(<span lang="en">Circe</span>)</li></ul><dl><dd>黑卡蒂的女兒,希臘神話中的女巫。</dd>
<dd>在本作中化名<b>西西</b>,在妖魔之海經營一家水療渡假村。厭惡男性、將男性客人變成天竺鼠,曾試圖說服安娜貝斯成為她的同伴。</dd></dl><ul><li><b>代達羅斯</b>(<span lang="en">Daedalus</span>)</li></ul><dl><dd>雅典娜之子、伊卡魯斯的父親、彌諾陶迷宮的創作者。在本作中的迷宮是個四通八達,會自我生長的地下建築,只有代達羅斯發明的亞莉阿德妮的線、以及瑞秋能夠找到迷宮出口。</dd>
<dd>在神話時代,因幫助鐵修斯殺害彌諾陶而和伊卡魯斯一同被關入大牢。逃獄之後,因謀殺柏底斯而被雅典娜處罰,脖子上永遠都有鷓鴣的烙印。為了躲避米諾斯的追殺,在迷宮內隱居,並為自己製作機械的身體以躲避死亡。</dd>
<dd>在《迷宮戰場》中,化名為<b>昆特斯</b>(<span lang="en">Quintus</span>,拉丁文的「第五」之意)擔任混血營的教練、精通劍術。因克羅諾斯承諾讓他擔任新的冥王而協助路克。然而路克拿到亞莉阿德妮的線之後違背承諾,將米諾斯帶到他面前並試圖殺死他。於是,代達羅斯帶著歐萊麗女士及布萊爾斯轉而協助混血營。將存有自己所有設計資料的筆記型電腦交給安娜貝斯後死去,迷宮也隨之一起毀滅。死後被黑帝斯任命進行冥界的交通建設。</dd></dl><ul><li><b>伊卡魯斯</b>(<span lang="en">Icarus</span>)</li></ul><dl><dd>代達羅斯之子,和父親一同利用青銅羽毛作出翅膀並逃獄。卻因為太靠近太陽,使固定翅膀的臘溶化而墜地致死。</dd></dl><ul><li><b>鐵修斯</b>(<span lang="en">Theseus</span>)</li></ul><dl><dd>希臘神話中打敗彌諾陶的英雄。在《迷宮戰場》中,尼克召喚並詢問他的鬼魂關於迷宮和以靈魂交易復活死人的一些問題。</dd></dl><ul><li><b><span data-orig-title="歐律提翁" data-lang-code="en" data-lang-name="英語" data-foreign-title="Eurytion"><span>歐律提翁</span></span></b>(<span lang="en">Eurytion</span>)</li></ul><dl><dd>阿瑞斯之子,以替格律翁工作、不得離開三G牧場為代價,擁有不死之身。當格律翁違背釋放波西同伴的承諾時,對格律翁厭倦並決定不再侍奉他。</dd></dl><ul><li><b>米諾斯</b>(<span lang="en">King Minos</span>)</li></ul><dl><dd>克里特國王、亞莉阿德妮的父親。對代達羅斯幫助鐵修斯殺害彌諾陶一事感到憤怒,並認為代達羅斯是女兒逃家、妻子發瘋的元兇,下令將代達羅斯父子關入牢中。代達羅斯逃獄後,花了十年持續追捕代達羅斯,並被科卡洛斯的公主殺害。死後成為冥界的判官之一。</dd>
<dd>在《迷宮戰場》中,尼克召喚其靈魂並詢問他讓死人復活的方法。但米諾斯偷喝了原本要給碧安卡的祭品,得到半實體的身體。和路克達成協議,欺騙尼克並讓他被路克抓住。米諾斯試圖以代達羅斯的靈魂為代價讓自己重生,最後失敗、被尼克送回冥界。</dd></dl><ul><li><b><span data-orig-title="柏底斯" data-lang-code="en" data-lang-name="英語" data-foreign-title="Perdix (mythology)"><span>柏底斯</span></span></b>(<span lang="en">Perdix</span>)</li></ul><dl><dd>代達羅斯的學徒,因為其年輕、才華出眾而遭師傅忌妒並殺害。</dd></dl><ul><li><b>薛西弗斯</b>(<span lang="en">King Sisyphus</span>)</li></ul><dl><dd>過去曾欺騙死神,而被處罰在冥界永遠推著巨石的人。</dd>
<dd>在《機密檔案》中,曾告知波西等人中村伊森的下落,企圖逃離巨石並失敗。</dd></dl><ul><li><b>阿基里斯</b>(<span lang="en">Achilles</span>)</li></ul><dl><dd>希臘神話中曾參與特洛伊戰爭的英雄。</dd>
<dd>在《終極天神》中,其鬼魂曾出現在冥河,試圖警告打算泡入冥河的波西。</dd></dl><h3><span id=".E6.AD.B7.E5.8F.B2.E4.BA.BA.E7.89.A9"></span><span id="歷史人物">歷史人物</span></h3>
<ul><li><b>愛德華·蒂奇</b>(<span lang="en">Edward Teach</span>)</li></ul><dl><dd>英國著名的海盜,在本作中是阿瑞斯之子。</dd>
<dd>和部屬一同被賽西變成天竺鼠,被安娜貝斯拯救後,大肆破壞賽西的水療渡假村。</dd></dl><h2><span id=".E7.A5.9E.E8.A9.B1.E7.94.9F.E7.89.A9.E5.8F.8A.E6.80.AA.E7.89.A9"></span><span id="神話生物及怪物">神話生物及怪物</span></h2>
<ul><li><b>彌諾陶</b>(<span lang="en">Minotaur</span>)</li></ul><dl><dd>半人半牛、身高超過兩公尺的壯碩怪物。</dd>
<dd>在《神火之賊》中,被黑帝斯派去襲擊初次前往混血營的波西。在《終極天神》中重生,加入克羅諾斯的怪物大軍,再次和波西戰鬥。</dd></dl><ul><li><b>羊男</b>(<span lang="en">Satyr</span>)</li></ul><dl><dd>半人半羊的生物,為奧林帕斯及混血營工作,負責尋找流落在外的混血人並將其護送至營內。</dd>
<dd>族內事務由長老會管理。由於其首領潘神秘失蹤,派出許多族人尋找其行蹤,但過去沒有任何探查員回來。
<ul><li><b>雷納斯</b>(<span lang="en">Leneus</span>)</li></ul><dl><dd>羊男長老之一,認為格羅佛是騙子。在《終極天神》中戰死,屍體被格羅佛化為一株月桂樹。</dd></dl><ul><li><b>馬戎</b>(<span lang="en">Maron</span>)</li></ul><dl><dd>羊男長老之一,認為格羅佛宣稱聽到潘的話語一事是謊言。</dd></dl><ul><li><b>賽力納斯</b>(<span lang="en">Silenus</span>)</li></ul><dl><dd>羊男長老會的榮譽長老。不相信格羅佛宣稱潘已死去的消息,並堅持流放格羅佛。</dd></dl><ul><li><b>斐迪南</b>(<span lang="en">Ferdinand</span>)</li></ul><dl><dd>格羅佛的叔叔,探查者之一,被梅杜莎化為石像。</dd></dl></dd></dl><ul><li><b>阿古士</b>(<span lang="en">Argus</span>)</li></ul><dl><dd>混血營的警衛,在本作體型和常人一樣,全身長滿眼睛,不曾說話。</dd></dl><ul><li><b>蛇髮女怪</b>(<span lang="en">Gorgon</span>)</li></ul><dl><dd>頭髮是毒蛇的女性怪物,看到她們眼睛的人會變成石頭,共有三位。
<ul><li><b>梅杜莎</b>(<span lang="en">Medusa</span>)</li></ul><dl><dd>化名為米耶阿姨,營業一家藝品店,販賣被她變成石像的人及動物。</dd>
<dd>對波賽頓仍有好感、痛恨雅典娜。</dd></dl></dd></dl><ul><li><b>凱迷拉</b>(<span lang="en">Chimera</span>)</li></ul><dl><dd>獅頭、羊身、蛇尾,會噴火的怪物。在《神火之賊》中化身成吉娃娃的樣子襲擊波西等人。</dd></dl><ul><li><b>艾奇娜</b>(<span lang="en">Echidna</span>)</li></ul><dl><dd>半人半蛇的女性怪物,在《神火之賊》中帶著凱迷拉襲擊波西等人。</dd></dl><ul><li><b><span data-orig-title="食蓮者" data-lang-code="en" data-lang-name="英語" data-foreign-title="Lotus-Eaters"><span>食蓮者</span></span></b>(<span lang="en">Lotus-Eaters</span>)</li></ul><dl><dd>典故出自《奧德賽》,在本作中是一群在名為蓮花賭場的飯店內住宿的顧客,因為沉迷飯店內的遊樂設施而不願離開。該飯店內的一個小時等同外在世界的五天,因此這群人的出身年代不一。</dd></dl><ul><li><b>阿拉克妮</b>(<span lang="en">Arachne</span>)</li></ul><dl><dd>向雅典娜挑戰編織的女性,因傲慢被變為蜘蛛。</dd>
<dd>對雅典娜心懷怨恨,令所有的子嗣會主動攻擊雅典娜的後代。</dd></dl><ul><li><b>普羅克拉斯特斯</b>(<span lang="en">Procrustes</span>)</li></ul><dl><dd>古代被鐵修斯打敗的巨人。在現代化名為酷拉斯,經營一家賣水床的店,並仍舊從事將人拉長的行為。</dd></dl><ul><li><b>食屍鬼</b>(<span lang="en">Ghoul</span>)</li></ul><dl><dd>冥界的警衛,負責看守死者及雜務。</dd></dl><ul><li><b>色柏洛斯</b>(<span lang="en">Cerberus</span>)</li></ul><dl><dd>半透明的三頭巨犬,看守著冥界大門。喜歡和安娜貝斯玩丟球遊戲。</dd></dl><ul><li><b>骷髏</b>(<span lang="en">Skeleton</span>)</li></ul><dl><dd>冥界的士兵,效命於黑帝斯,但阿瑞斯亦能召喚一些為其作戰。</dd></dl><ul><li><b>清潔鳥妖</b>(<span lang="en">Harpy</span>)</li></ul><dl><dd>半人半鳥的女性怪物,負責用岩漿清潔混血營的餐具及碗盤。</dd>
<dd>被戴歐尼修斯授權吃掉在暑假結束、卻沒有登記要整年留營的混血人。</dd></dl><ul><li><b>深淵蠍子</b>(<span lang="en">Pit Scorpion</span>)</li></ul><dl><dd>大約一隻手掌大小的蠍子,能往上跳五公尺、毒液能令人在一分鐘內死去。為路克在《神火之賊》結尾召喚殺害波西的生物。</dd></dl><ul><li><b>勒斯岡巨人</b>(<span lang="en">Laestrygonians</span>)</li></ul><dl><dd>體型巨大,住在北方的食人族。在《妖魔之海》中有三隻名為吸隨鬼、吃腦魔、搖滾怪的勒斯岡巨人襲擊波西,後來在泰森和安娜貝絲的幫忙下被全滅,安娜貝絲稱呼他們為加拿大人。</dd></dl><ul><li><b>灰色三姐妹</b>(<span lang="en">Gray Sisters</span>)</li></ul><dl><dd>共用一顆眼睛和牙齒的三姐妹,分別名為暴躁婆、生氣婆和激動婆。</dd>
<dd>在紐約開計程車,由於時常互相鬥嘴打架,加上駕駛者不一定戴著眼睛而不保證行車安全。</dd></dl><ul><li><b><span data-orig-title="科耳奇斯噴火牛" data-lang-code="en" data-lang-name="英語" data-foreign-title="Khalkotauroi"><span>科耳奇斯噴火牛</span></span></b>(<span lang="en">Colchis Bull</span>)</li></ul><dl><dd>赫菲斯托斯用青銅打造的機械牛,會噴火。在《妖魔之海》中有一批曾襲擊混血營。</dd></dl><ul><li><b>獨眼巨人</b>(<span lang="en">Cyclops</span>)</li></ul><dl><dd>希臘神話中的獨眼怪物,所有的獨眼巨人都是波賽頓的後代。其祖先曾替三大神製作武器。大多性格兇暴、會吃人及家畜。在本作中能抵禦高溫、聽覺靈敏、並能模仿他人聲音說話。
<ul><li><b>波呂斐摩斯</b>(<span lang="en">Polyphemus</span>)</li></ul><dl><dd>在《奧德賽》出現的獨眼巨人,以自己養的羊維生,持有能令周遭土地及生物恢復元氣的金羊毛。</dd>
<dd>過去由於被奧德修斯傷到眼睛、視力極差。將格羅佛誤認為獨眼女巨人並想和他結婚。</dd></dl></dd></dl><ul><li><b>飛馬</b>(<span lang="en">Pegasus</span>)</li></ul><dl><dd>長著翅膀、能在天上飛的馬。</dd>
<dd>希臘神話中的<b>沛加索斯</b>是最強壯、最迅速,永生不死的飛馬。無人知道他的行蹤,本作中的飛馬都是其子孫。
<ul><li><b>黑傑克</b>(<span lang="en">Blackjack</span>)</li></ul><dl><dd>全身漆黑的飛馬,原本被迫擔任路克的坐騎,被波西救了以後將他視為主人。</dd></dl><ul><li><b>桂多</b>(<span lang="en">Guido</span>)</li></ul><dl><dd>黑傑克的朋友,能背負體型巨大的泰森。</dd></dl><ul><li><b>普派</b>(<span lang="en">Porkpie</span>)</li></ul><dl><dd>黑傑克的朋友,討厭尼克身上的死人味。</dd></dl></dd></dl><ul><li><b>斯廷法利斯湖怪鳥</b>(<span lang="en">Stymphalian Birds</span>)</li></ul><dl><dd>能發射羽毛攻擊敵人、害怕噪音的怪鳥。在《妖魔之海》中曾襲擊混血營。</dd></dl><ul><li><b>馬頭魚尾怪</b>(<span lang="en">Hippocampus</span>)</li></ul><dl><dd>上半身為馬,下半身為魚的生物。在《妖魔之海》中被波賽頓派去幫助波西尋找格羅佛,其中一隻體型最大的馬頭魚尾怪和泰森很親近、被他命名為<b>彩虹</b>。</dd></dl><ul><li><b><span data-orig-title="阿格里俄斯" data-lang-code="en" data-lang-name="英語" data-foreign-title="Agrius and Oreius"><span>阿格里俄斯</span></span></b>(<span lang="en">Agrius</span>)</li></ul><dl><dd>半人半熊的熊人,性情兇悍。</dd>
<dd>其母親被阿芙蘿黛蒂命令要去戀愛,但她卻違命並加入阿蒂蜜絲獵女隊,被憤怒的愛神施法愛上一隻熊,並生下了阿格里俄斯兄弟。</dd></dl><ul><li><b><span data-orig-title="俄里歐斯" data-lang-code="en" data-lang-name="英語" data-foreign-title="Agrius and Oreius"><span>俄里歐斯</span></span></b>(<span lang="en">Oreius</span>)</li></ul><dl><dd>半人半熊的熊人,阿格里俄斯的兄弟。時常傻笑,並因此被阿格里俄斯處罰。</dd></dl><ul><li><b>龍</b>(<span lang="grc">Drakon</span>)</li></ul><dl><dd>巨大的爬蟲類怪物,分為噴火龍和古蛇龍,喜歡吃尤加利樹葉。
<ul><li><b>皮琉士</b>(<span lang="en">Peleus</span>)</li></ul></dd></dl><p>在泰麗雅復活後,負責守護金羊毛及混血營邊界的小龍。
</p>
<dl><dd><ul><li><b>衣索比亞龍</b>(<span lang="en">Polyphemus</span>)</li></ul><dl><dd>在《妖魔之海》中,被路克存放在安朵美達號船艙中的龍。</dd></dl><ul><li><b>呂底亞古蛇龍</b>(<span lang="en">Lydian Drakon</span>)</li></ul><dl><dd>最古老也最危險的一種惡龍,沒有翅膀、眼神能讓人麻痺,口中能噴出毒液,只有阿瑞斯的孩子能殺死他。在《終極天神》襲擊混血人軍隊。</dd></dl></dd></dl><ul><li><b>九頭蛇許德拉</b>(<span lang="en">Hydra</span>)</li></ul><dl><dd>長著九顆頭的怪物,頭被砍掉能夠再生。</dd>
<dd>在《妖魔之海》中以一家名為怪物甜甜圈的烘焙屋為巢穴。</dd></dl><ul><li><b>喪屍</b>(<span lang="en">Zombie</span>)</li></ul><dl><dd>在《妖魔之海》中被阿瑞斯派去幫助克蕾莎的死人,生前是南北戰爭時期的南軍水手。</dd></dl><ul><li><b>卡律布狄斯</b>(<span lang="en">Charybdis</span>)</li></ul><dl><dd>波賽頓的女兒,因觸怒天神被變成怪物。</dd>
<dd>外型不明,僅在海面上露出一隻大嘴,在妖魔之海入口重覆吞吐海水及附近所有物體。</dd></dl><ul><li><b>錫拉</b>(<span lang="en">Scylla</span>)</li></ul><dl><dd>波賽頓的女兒,因觸怒天神被變成怪物。</dd>
<dd>住在妖魔之海入口的峭壁上,能迅速地將頭伸長以補食附近的人類。</dd></dl><ul><li><b>賽蓮女妖</b>(<span lang="en">Sirens</span>)</li></ul><dl><dd>半人半鳥的女妖,住在在妖魔之海的小島中,其歌聲能引誘人靠近並成為女妖的食物。</dd></dl><ul><li><b>食人羊</b>(<span lang="en">Flesh-Eating Sheep</span>)</li></ul><dl><dd>肉食性的棉羊,波呂斐摩斯在島上飼養一群食人羊作為守衛及食物。</dd></dl><ul><li><b>人馬</b>(<span lang="en">Centaur</span>)</li></ul><dl><dd>半人半馬的生物,擅長弓箭,在本作中大多喜愛開派對狂歡。</dd>
<dd>奇戎曾在《妖魔之海》及《終極天神》中,召集族人對抗克羅諾斯。</dd></dl><ul><li><b>人面蠍尾獅</b>(<span lang="en">Manticore</span>)</li></ul><dl><dd>人面獅身的怪物,身上長滿了可射出的尖刺。</dd>
<dd>在《泰坦魔咒》中,有一隻名為<b>索恩</b>的人面蠍尾獅偽裝成衛斯多佛學校的副校長以襲擊波西,導致安娜貝斯失蹤。</dd></dl><ul><li><b><span data-orig-title="奧菲歐陶若斯" data-lang-code="en" data-lang-name="英語" data-foreign-title="Scythian Ophiotaurus"><span>奧菲歐陶若斯</span></span></b>(<span lang="en">Ophiotaurus</span>)</li></ul><dl><dd>上半身為牛,蛇尾、長滿鱗片的海中生物,被波西取名為<b>貝絲</b>(<span lang="en">Bessie</span>)。</dd>
<dd>命運三女神預言若將殺害她、將其內臟放入火中獻祭,就能得到毀滅眾神的力量。因此分別被阿特拉斯及阿蒂蜜絲追尋,最後被飼養在奧林帕斯大殿裡。</dd></dl><ul><li><b><span data-orig-title="賽西亞龍女" data-lang-code="en" data-lang-name="英語" data-foreign-title="Drakaina (mythology)"><span>賽西亞龍女</span></span></b>(<span lang="en">Scythian Dracaenae</span>)</li></ul><dl><dd>上半身為女人,下半身腿的部分長著兩條蛇尾的怪物。</dd></dl><ul><li><b><span data-orig-title="錫巴里斯龍女" data-lang-code="en" data-lang-name="英語" data-foreign-title="Sybaris (mythology)"><span>錫巴里斯龍女</span></span></b>(<span lang="en">Sybaris</span>)</li></ul><dl><dd>在《泰坦魔咒》中,阿特拉斯曾用她的牙齒召喚骷髏武士。</dd></dl><ul><li><b>骷髏武士</b>(<span lang="en">Spartus</span>)</li></ul><dl><dd>阿特拉斯以龍牙召喚出來的骷髏士兵、共十二位,負責追擊尋找阿蒂蜜絲的人。</dd></dl><ul><li><b>奈米亞獅子</b>(<span lang="en">Nemean Lion</span>)</li></ul><dl><dd>全身毛皮刀槍不入的巨獅,在《泰坦魔咒》中襲擊波西等人。</dd></dl><ul><li><b>厄瑞曼色斯大野豬</b>(<span lang="en">Erymanthian Boar</span>)</li></ul><dl><dd>大約十公尺高的大野豬,在《泰坦魔咒》中被潘派去協助波西等人。</dd></dl><ul><li><b>塔羅斯</b>(<span lang="en">Talos</span>)</li></ul><dl><dd>赫菲斯托斯創造的機器人。在《泰坦魔咒》中,有一個破損的塔羅斯看守天神的垃圾場。</dd></dl><ul><li><b>拉頓</b>(<span lang="en">Ladon</span>)</li></ul><dl><dd>看守著金蘋果園、有著數百顆頭的巨龍。</dd></dl><ul><li><b>恩普莎</b>(<span lang="en">Empousai</span>)</li></ul><dl><dd>左腳是驢腿、右腳是青銅人腿,服侍黑卡蒂的女性吸血鬼。能幻化成美女形象引誘男人。
<ul><li><b>塔咪</b>(<span lang="en">Tammi</span>)</li></ul><dl><dd>在《迷宮戰場》中,化身為金髮啦啦隊員的恩普莎,凱莉負責的實習生。</dd></dl><ul><li><b>凱莉</b>(<span lang="en">Kelli</span>)</li></ul><dl><dd>在《迷宮戰場》中,化身為非裔美國啦啦隊員的恩普莎,與塔咪一同在古迪高中襲擊波西。之後協助路克進攻混血營。</dd></dl></dd></dl><ul><li><b>地獄犬</b>(<span lang="en">Hellhound</span>)</li></ul><dl><dd>冥界的生物,主要是路克率領的怪物。
<ul><li><b>歐萊麗女士</b>(<span lang="en">Mrs. O'Leary</span>)</li></ul><dl><dd>昆特斯帶到混血營的地獄犬,昆特斯死後由波西照顧,能在陰影內移動。</dd></dl></dd></dl><ul><li><b>巨大蠍子</b>(<span lang="en">Giant Scorpion</span>)</li></ul><dl><dd>昆特斯從三G牧場買來、作為混血營學員訓練用的蠍子。</dd></dl><ul><li><b>坎佩</b>(<span lang="en">Kampê</span>)</li></ul><dl><dd>有女人的上半身、下半身則是七公尺高的黑龍、腳部纏繞數百條蛇的怪物。在神話時代,被克羅諾斯任命監視獨眼巨人及百腕巨人。在現代則是負責監視被關在惡魔島的怪物。</dd></dl><p>在《迷宮戰場》中,經由迷宮、和克羅諾斯的怪物們一同進攻混血營。
</p>
<ul><li><b>百腕巨人</b>(<span lang="en">Hekatonkheires</span>)</li></ul><dl><dd>有一百隻手、臉孔能變成五十種的巨人,是烏拉諾斯和蓋婭的小孩,因不受父親喜愛被關在冥界。直到宙斯掌權才被放出來。</dd>
<dd>在《迷宮戰場》中,只剩下一位叫<b>布萊爾斯</b>(<span lang="en">Briares</span>)的百腕巨人倖存。他被關在惡魔島監獄中,害怕坎佩。後來被波西等人救出,與代達羅斯一同協助混血營防禦坎佩的軍隊。並前往波賽頓領土,教導獨眼巨人打造武器的技術。</dd></dl><ul><li><b>阿波羅的牛</b>(<span lang="en">Apollo's Cattle</span>)</li></ul><dl><dd>奉獻給太陽神的紅色聖牛,在三G牧場中被格律翁當作肉牛出售。</dd></dl><ul><li><b>俄耳托斯</b>(<span lang="en">Orthrus</span>)</li></ul><dl><dd>艾奇娜和泰風索生的雙頭犬,和歐律提翁在三G牧場看守牲畜。</dd></dl><ul><li><b>格律翁</b>(<span lang="en">Geryon</span>)</li></ul><dl><dd>在本作中是有三個身體、其餘部分和人類相同的怪物。在迷宮中開設名為三G的牧場,抓住波西的同伴並強迫他打掃食肉馬的馬廄。波西完成任務後,格律翁違背釋放人質的約定、並被波西殺死。</dd></dl><ul><li><b><span data-orig-title="半雞半馬" data-lang-code="en" data-lang-name="英語" data-foreign-title="Hippalectryon"><span>半雞半馬</span></span></b>(<span lang="en">Hippalectryon</span>)</li></ul><dl><dd>上半身是馬、下半身是雞,一年只下一顆蛋的瀕危生物。在三G牧場,格律翁用牠們的蛋煎蛋捲。</dd></dl><ul><li><b>噴火馬</b>(<span lang="en">Fire-Breathing Horse</span>)</li></ul><dl><dd>會噴火的馬、格律翁在三G牧場養來賣給軍隊打仗用。</dd></dl><ul><li><b>食肉馬</b>(<span lang="en">Flesh-Eating Horse</span>)</li></ul><dl><dd>三G牧場飼養的肉食性馬匹。雖然是馬,但牠們不把波賽頓和波西視為主人。</dd></dl><ul><li><b>斯芬克斯</b>(<span lang="en">Sphinx</span>)</li></ul><dl><dd>獅身人面的怪物,會擋住道路並對路過的人提出謎語,並將回答不出者吃掉。</dd>
<dd>在《迷宮戰場》中,有位斯芬克斯向波西等人提出問答題目。但安娜貝絲認為那些題目是測驗而非謎語,會侮辱自己智慧而拒絕回答。</dd></dl><ul><li><b>鐵勒金</b>(<span lang="en">Telekhines</span>)</li></ul><dl><dd>半人半狗的海惡魔,在神話時代曾幫波賽頓打造三叉戟。因使用黑魔法,整個族群被宙斯打入塔爾塔洛斯。</dd>
<dd>在《迷宮戰場》中,偷偷占據了赫非斯托斯在聖海倫斯山的打鐵爐,替泰坦打造武器。</dd></dl><ul><li><b>泰風</b>(<span lang="en">Typhon</span>)</li></ul><dl><dd>希臘神話最強的怪物。神話時代被眾神關在埃特納火山下,奧林帕斯天神搬到美國後,被轉移到聖海倫斯山。</dd>
<dd>在《迷宮戰場》中,由於波西對抗鐵勒金時引發了大地震而覺醒。</dd>
<dd>在《終極天神》中,因忌憚他的力量,十二神幾乎全員都離開奧林帕斯山與他戰鬥,試圖阻止他前往奧林帕斯山。最後中了波賽頓的陷阱,被送到塔爾塔洛斯深淵。</dd></dl><ul><li><b>安提爾斯</b>(<span lang="en">Antaeus</span>)</li></ul><dl><dd>波賽頓和蓋婭之子,身高超過四公尺的巨人。</dd>
<dd>在迷宮設置競技場,要求路過者進行生死角力,並將敗者作為祭品供奉在波賽頓的神殿。</dd>
<dd>只要站在土地上就是不死之身,在《迷宮戰場》中被波西打敗。</dd></dl><ul><li><b><span data-orig-title="邁爾米克" data-lang-code="en" data-lang-name="英語" data-foreign-title="Myrmekes"><span>邁爾米克</span></span></b>(<span lang="en">Myrmekes</span>)</li></ul><dl><dd>體型如同德國牧羊犬般大小的螞蟻,喜歡閃亮的金屬、尤其是黃金。</dd>
<dd>在《機密檔案》中,貝肯朵夫為了奪回被牠們帶回巢穴的銅龍,而襲擊牠們而被困在蟻丘中。</dd></dl><ul><li><b>銅龍</b>(<span lang="en">Bronze Dragon</span>)</li></ul><dl><dd>赫非斯托斯的小孩為了保護混血營而製作的自動機械,在十五年前失蹤。</dd>
<dd>在《機密檔案》中,貝肯朵夫和波西發現它被邁爾米克拆解運回蟻丘。安娜貝斯為了拯救貝肯朵夫而重新啟動它。然而貝肯朵夫認為它極不穩定,有發狂的危險,並試圖修復它以對抗泰坦軍隊。</dd></dl><ul><li><b>巨大螃蟹</b>(<span lang="en">Giant Crab</span>)</li></ul><dl><dd>在《終極天神》中,波西在安多美達號上見到的四公尺螃蟹。</dd></dl><ul><li><b>人魚</b>(<span lang="en">Merpeople</span>)</li></ul><dl><dd>半人半魚的生物,是波賽頓的僕從。</dd></dl><ul><li><b>大海蛇</b>(<span lang="en">Sea Serpent</span>)</li></ul><dl><dd>在《終極天神》中,襲擊波賽頓宮殿的巨大海蛇。</dd></dl><ul><li><b>大烏賊</b>(<span lang="en">Giant Squid</span>)</li></ul><dl><dd>在《終極天神》中,襲擊波賽頓宮殿的巨大烏賊。</dd></dl><ul><li><b>海坡柏里恩人</b>(<span lang="en">Hyberboreans</span>)</li></ul><dl><dd>住在北方,愛好和平的巨人族。在《終極天神》中,協助克羅諾斯。
<ul><li><b>莫瑞恩</b>(<span lang="en">Morrain</span>)</li></ul><dl><dd>在《終極天神》中,和普羅米修斯一同與混血人進行和平協議的巨人。</dd></dl></dd></dl><ul><li><b><span data-orig-title="克拉佐美納伊豬" data-lang-code="en" data-lang-name="英語" data-foreign-title="Clazmonian So"><span>克拉佐美納伊豬</span></span></b>(<span lang="en">Clazmonian Sow</span>)</li></ul><dl><dd>長著翅膀的粉紅色野豬。在《終極天神》中曾襲擊混血人軍隊。</dd></dl><h2><span id=".E5.87.A1.E4.BA.BA"></span><span id="凡人">凡人</span></h2>
<ul><li><b>莎莉·傑克森</b>(<span lang="en">Sally Jackson</span>)</li></ul><dl><dd>波西的母親,被波賽頓視為女性中的皇后並與其交往。在波賽頓離開後,為了保護波西與蓋柏結婚。</dd>
<dd>在《神火之賊》中,曾在糖果店工作,蓋柏變為石頭後,辭職去念紐約大學。夢想成為小說家。在《終極天神》中,拿著一把散彈槍保護自己不被怪物殺害。</dd></dl><ul><li><b>蓋柏·亞力安諾</b>(<span lang="en">Gabriel Ugliano</span>)</li></ul><dl><dd>莎莉·傑克森的前夫,禿頭、身材肥胖,在電器行工作。將錢花在啤酒和賭博上,會毆打妻子、不關心波西的生活狀況,最後被莎莉用梅杜莎的頭變為石像。</dd>
<dd>其體臭相當濃烈,能遮蓋波西身上的混血人氣味以避免怪物發現。</dd></dl><ul><li><b>神諭</b>(<span lang="en">Oracle of Delphi</span>)</li></ul><dl><dd>放在混血營主屋閣樓的女性木乃伊,本名不詳,會對被指派任務的混血人作出預言。</dd>
<dd>生前作出:「三大神的小孩年滿十六歲時,會決定奧林帕斯命運」的預言。黑帝斯將瑪麗亞的死亡遷怒於她,詛咒她體內的神諭之靈無法轉移給其他人,直到黑帝斯的小孩不再因大預言而被放逐流浪為止。</dd>
<dd>接受神諭之靈者必須是凡人女性,且不能結婚。</dd></dl><ul><li><b>菲德克·雀斯</b>(<span lang="en">Frederick Chase</span>)</li></ul><dl><dd>安娜貝斯的父親,在西點軍校教授美國軍事史。和雅典娜分手後與凡人女性結婚。</dd>
<dd>擁有一台駱駝戰機,在《泰坦魔咒》中曾駕駛它援助安娜貝斯。</dd></dl><ul><li><b>保羅·布魯菲斯</b>(<span lang="en">Paul Blofis</span>)</li></ul><dl><dd>莎莉·傑克森的男朋友,在古迪高中擔任教師。很關心波西的事,並對波賽頓感到忌妒。在《終極天神》與莎莉·傑克森結婚,得知關於希臘天神和混血營的事蹟,並以一把劍對抗怪物。</dd></dl><ul><li><b>威廉·戴爾</b>(<span lang="en">William Dare</span>)</li></ul><dl><dd>瑞秋的父親,從事土地開發的有名企業家。</dd></dl><ul><li><b>梅·凱司特倫</b>(<span lang="en">May Castellan</span>)</li></ul><dl><dd>路克的母親,和瑞秋一樣能看穿魔法迷霧,在現任神諭死後二十年前往混血營,打算繼承神喻之靈。但因為黑帝斯的詛咒而失敗並發瘋。</dd>
<dd>時常對年幼的路克訴說有關路克未來的胡言亂語,在路克逃家後獨自一人等待他回來。</dd></dl><ul><li><b>瑪麗亞·帝亞傑羅</b>(<span lang="en">Maria di Angelo</span>)</li></ul><dl><dd>碧安卡和尼克的母親,反對黑帝斯要求她和小孩一同前往冥界接受保護的提議,並希望黑帝斯和他的天神家人溝通。因為黑帝斯拒絕將小孩送往混血營接受監視,而被宙斯用雷劈死。</dd></dl><h2><span id=".E5.8F.83.E8.A6.8B"></span><span id="參見">參見</span></h2>
<ul><li>希臘神祇及神話人物列表</li>
<li>希臘神話生物列表</li>
<li>希臘諸神譜系</li>
<li>波西傑克森場景列表</li></ul><h2><span id=".E8.A8.BB.E9.87.8B"></span><span id="註釋">註釋</span></h2>
<!--
NewPP limit report
Parsed by mw2400
Cached time: 20230505020702
Cache expiry: 1814400
Reduced expiry: false
Complications: [show‐toc]
CPU time usage: 1.023 seconds
Real time usage: 1.089 seconds
Preprocessor visited node count: 56482/1000000
Post‐expand include size: 184198/2097152 bytes
Template argument size: 53788/2097152 bytes
Highest expansion depth: 25/100
Expensive parser function count: 14/500
Unstrip recursion depth: 0/20
Unstrip post‐expand size: 0/5000000 bytes
Lua time usage: 0.233/10.000 seconds
Lua memory usage: 2842090/52428800 bytes
Number of Wikibase entities loaded: 0/400
-->
<!--
Transclusion expansion time report (%,ms,calls,template)
100.00% 916.629 1 -total
87.65% 803.396 189 Template:Lang
80.49% 737.831 189 Template:Category_handler
54.79% 502.185 189 Template:Category_handler/numbered
50.05% 458.798 189 Template:Namespace_detect
44.00% 403.280 189 Template:Str_mid
42.03% 385.297 189 Template:Str_mid/core
14.50% 132.869 189 Template:Str_find
8.46% 77.539 189 Template:Category_handler/blacklist
6.40% 58.661 189 Template:If_pagename
--> | 此列表為美國小說《**波西傑克森**》系列作品中的角色介紹,譯名以台灣遠流出版公司之繁體中文版為準。
## 主要角色
* **波西・傑克森**(Percy Jackson)
: 本作主角,波賽頓之子。在水中能夠呼吸、並增強體能,也有操控水流的能力。
: 居住在美國曼哈頓,與母親相依為命。由於患有閱讀障礙和過動症,在學校常被視為問題學生並不斷轉學。十二歲時由於被復仇女神發現並被彌諾陶追殺,逃至混血營並得知自己的身世,並與營中的夥伴一同努力對抗泰坦的威脅。在《終極天神》結尾,原本能夠成為天神,但放棄這個權利,並希望所有天神以後能認領自己的小孩,不再任其自生自滅。
: 全名為「柏修斯・傑克森」(Perseus Jackson),名字與希臘英雄柏修斯同名。
: 雖然在神話中有很多兄弟姊妹,但他私下只認泰森是弟弟以及遠親兼馬爾斯的兒子法蘭克.張是家人,另外在太陽神試煉中透漏其母親和繼父保羅生有一個新妹妹。
* **安娜貝斯・雀斯**(Annabeth Chase)
: 雅典娜之女,為人聰明機智,擅長思考策略以解決問題。持有一頂能讓戴上者隱身的棒球帽。
: 由於和後母不和,七歲時離家出走,和路克、泰麗雅等人一同前往混血營。由於雅典娜和波賽頓在神話中曾有過爭執,起初對波西有反感,後來兩人關係慢慢改善,最後成為情侶。和父親與後母的關係也在波西的鼓勵下終於復合,有兩個同父異母的凡人弟弟、以及北歐神話中弗雷兒子的表弟馬格努斯・雀斯。
: 喜歡建築,在《終極天神》結尾,被任命負責設計重建奧林帕斯山的建築物和成為主角波西的女朋友。
* **格羅佛・安德伍德**(Grover Underwood)
: 自稱是波西的守護者的羊男,也是他的好朋友。為人有些膽小,容易緊張。在《神火之賊》中,偽裝成人類,以波西同學的身分暗自守護他,並試圖帶波西母子一同前往混血營。取得了探查者資格後,試圖尋找潘的下落。在《妖魔之海》中,與波西建立共感連結,兩人能在遠處分享內心的想法。在《終極天神》結尾繼承潘的職務,成為新的野地之神。
: 能夠使用自然魔法,讓植物生長、與動物溝通,以橡實追蹤人等等。
* **泰麗雅・葛瑞斯**(Thalia Grace)
: 宙斯之女,和年幼的路克及安娜貝斯逃家並一同前往混血營,為了保護同伴、在混血之丘被怪物殺死。被宙斯變為松樹並守護著混血營邊界。在《妖魔之海》中,松樹被路克下毒,導致邊界的防護魔法失效。之後波西等人以金羊毛解除了毒素,但泰麗雅亦變回人形。在《泰坦魔咒》中,加入了獵女隊並成為隊長。藉此避免自己成年後、可能會成為預言中決定奧林帕斯命運的人。在《終極天神》中,率領獵女隊支援混血營。
: 能夠召喚雷電以長槍和弓箭為武器,並有一條能變成盾牌的手錶。雖然父親是天空之神,但泰麗雅患有懼高症。
: 有一個弟弟傑生.葛瑞斯,但跟她不同,是由宙斯的羅馬分身朱比特所生。從小跟母親關係很差,這情況雖然在傑生出生之後為了照顧弟弟而有所改善,但在傑生被希拉帶走後關係又緊張起來,導致她最後逃家,因為失去弟弟過於傷痛,這件事連摯友的安娜貝絲和路克也沒有說。不過,在[混血營英雄]裡,傑生與泰麗亞最終還是有團圓。
* **泰森**(Tyson)
: 獨眼巨人,波賽頓之子,波西同父異母的弟弟。起初在人類的學校受人欺負,之後被波西帶回混血營並一同參與尋找金羊毛的任務。在《妖魔之海》結尾被帶往波賽頓的海底宮殿,與其他獨眼巨人一同在鍛造廠工作。在《終極天神》中與同伴一同對抗泰風,並在結尾成為奧林帕斯的將軍。
: 擅長鍛造物品,對火有免疫力。能夠聽到他人在遠處的交談內容,並模仿他人的聲音。
* **尼克・帝亞傑羅**(Nico di Angelo)
: 黑帝斯之子,碧安卡的弟弟,姐弟兩人皆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前出生。提及過在 1938 年時六歲左右,推測為 1932 年 1 月 28 日出生。
: 能感知某人是否死去,可以召喚亡靈、骷髏及石牆,並感受到「死亡光環」。
: 原本是個活潑並充滿好奇心的男孩、喜歡並收藏著希臘神話的玩具雕像及遊戲卡。在碧安卡死後性情大變,離開混血營試圖將她復活,於《迷宮戰場》放棄此念頭。
: 在《終極天神》中,建議波西將身體泡入冥河以取得刀槍不入之身,並說服黑帝斯出兵援助奧林帕斯山。在混血營英雄故事開始前被黑帝斯送到朱彼得營得知羅馬混血人的事情,並且桑納托斯被囚禁後試圖從冥界帶回碧安卡,但因為碧安卡早一步選擇重生而改讓黑帝斯的羅馬分身普魯托的女兒海柔復活。之後雖然一度被蓋亞抓住並且被巨人囚禁,但還是在波西和傑生與戴歐尼修斯的羅馬分身巴克斯合力打倒巨人後救回。
: 同性戀,在與邱比特對峙的過程中承認自己喜歡波西,波西是他心中最強的混血人。在蓋亞大戰時與威爾・索拉斯有相當多互動。在大戰結束後和波西坦承自己以前喜歡他,覺得他很可愛,但不是尼克的型,說完就跑去找威爾了。在太陽神試煉一:秘密神諭中已開始和威爾交往。
* **路克・凱司特倫**(Luke Castellan)
: 希臘商旅之神荷米斯與凡人的混血兒子,原本是十一號小屋的指導員、波西的劍術教練,後來效忠於克羅諾斯。有著黃棕色的頭髮,在一次的任務中右臉留下了一道疤痕。認為父親拋棄了自己,對奧林帕斯天神懷有怨恨。對克羅諾斯效忠並協助其復權的計畫。曾經在混血營參觀奧林帕斯山的活動中,偷走閃電火和黑暗之舵。在《神火之賊》結尾宣告離開混血營。之後以名為安朵美達號的郵輪作為據點,召集怪物及混血人作為軍隊。在《迷宮戰場》中,身心皆被克羅諾斯占據。在《終極天神》結尾,短暫恢復意識、以自己在九年前送給安娜貝斯的刀自殺並拯救了奧林帕斯。
* **奇戎**(Chiron)
: 神話故事中的人馬,奇戎與其他粗野的人馬不同,睿智並擅長醫術,曾經訓練許多希臘神話故事中的英雄。在本作中是克羅諾斯的孩子,但厭惡父親的行為。他擔任混血營的主任,負責訓練混血人,並在波西等人迷惘時給予建議。在《神火之賊》開頭,為了確保波西的安全,偽裝成人類並擔任波西的拉丁語老師布魯納先生。
* **瑞秋・伊莉莎白・戴爾**(Rachel Elizabeth Dare)
: 紅髮、沒有天神血統的凡人女孩,但能看穿能遮掩凡人目光的迷霧魔法,喜歡藝術。
: 在《泰坦魔咒》中,於胡佛水壩遇見波西,對他很感興趣,並幫助他逃脫骷髏武士的追殺。在《迷宮戰場》中,於古迪高中協助波西打敗恩普莎。之後波西拜託她協助尋找代達羅斯設在迷宮中的工坊。在《終極天神》中,試圖警告波西關於大預言的事,並在結尾成為新任神諭。
* **克蕾莎・拉魯**(Clarisse La Rue)
: 阿瑞斯之女,五號小屋的指導員。個性蠻橫好鬥,喜歡找混血營新生的麻煩。有一把帶電的長槍。
: 在《妖魔之海》中,被指派尋找金羊毛的任務。在《機密檔案》中,獲准進行只有阿瑞斯兒子才可進行的儀式。在《終極天神》中,和尤邁可爭奪作為戰利品的飛天馬車,賭氣並和其他五號小屋成員一起不參與任何戰事。因目睹瑟琳娜犧牲而憤怒地參戰,並獲得阿瑞斯的祝福,所以英勇奮戰。
## 奧林帕斯天神
### 三大神
* **宙斯**(Zeus)
: 希臘的天帝及雷神,掌管整個天空及奧林帕斯,十二神之一。主要武器與力量來源為閃電火,為奧林帕斯最強的武器。象徵物是老鷹。
: 個性有些頑固,對於可能威脅祂地位的事物相當在意。他重視正義並賞罰分明,但因生性風流,與希拉結婚後,還是常和天界或人間女子陷入戀愛關係。
: 由於三大神的小孩力量過大,引發了第二次世界大戰,加上神諭作出:「有一位三大神的混血人小孩、會決定奧林帕斯存亡」的預言。於是宙斯帶著他的兩位兄弟發誓不再與凡人生小孩,但他和波賽頓都違背了誓言。
: 在《終極天神》結尾,與眾神一同答應認領並將所有混血人送往混血營,並在奧林帕斯大殿及混血營替所有天神設置王座及小屋。
: 混血營為其設置一號小屋,泰麗雅偶爾會住在這裡。
: 他在羅馬的形象為朱比特。
* **波塞頓**(Poseidon)
: 希臘的海神、馬及地震之神,掌管整個海洋,宙斯的二哥,十二神之一。其象徵為三叉戟,能引起暴風、海嘯及地震。
: 個性爽朗,對波西無法平靜生活感到抱歉,但礙於天神的規矩而不能直接幫助他。相當關心波西母子,並以波西的英勇為榮。平時總穿著夏威夷杉、短褲及拖鞋,並有在海岸釣海怪的興趣。
: 混血營為其設置三號小屋,通常只有波西住在這裡。
: 他在羅馬的形象為涅普頓。
* **黑帝斯**(Hades)
: 希臘的冥王,掌管整個冥界,宙斯的大哥。其象徵為名為黑暗之舵的頭盔,能讓祂隱身、融入黑暗及牆壁,並令人心生畏懼感。由於貴重金屬都埋藏在地底,是希臘神話中最富有的天神,因此亦有「財富之神」之稱。另外,他是地獄深淵塔耳塔洛斯的看守者,深淵裡囚禁了許多戰敗的泰坦巨神與恐怖怪物。
: 個性陰沉,對宙斯相當不滿,並且怨恨所有混血人。但與泰坦的第二次戰爭中,仍站在奧林帕斯一方。對於這個世紀的死人越來越多,工作量及支出日漸增長感到頭痛,因此對戰爭感到厭惡。
: 在奧林帕斯沒有王座,混血營亦畏懼提及祂而沒有設小屋,直到《終極天神》結尾才有設置。
### 十二神
* **希拉**(Hera)
: 希臘的天后,宙斯的姐姐及妻子。掌管婚姻、家庭。
: 對宙斯的花心及他的情婦、私生子感到厭惡。很重視自己心目中的「完美」家庭的安全,對此之外的事情不甚關心。由於安娜貝斯曾批評她,而記恨安娜貝斯。
: 由於其身分沒有混血人的小孩,但混血營為顧及其尊嚴,設有象徵意義的二號小屋。
* **狄蜜特**(Demeter)
: 希臘的農業女神,宙斯的姐姐。因為泊瑟芬被黑帝斯綁架並成婚,常批評黑帝斯,也常對泊瑟芬抱怨日常瑣事。
: 在《終極天神》中,與黑帝斯和泊瑟芬一同護衛奧林帕斯山。
: 她的小孩性情溫和,擅長農藝及野外技能,能讓植物快速生長,並住在四號小屋。
* **阿瑞斯**(Ares)
: 希臘戰神,宙斯與希拉之子。個性粗暴、喜好戰亂,能讓周遭的人煩躁並引起爭鬥心。在本作中,他常將自己的馬車外形變為哈雷機車,他的兒子在十五歲時會駕駛該馬車到阿瑞斯神殿以作為成年儀式。
: 在《神火之賊》中,雖然抓到了偷走閃電火及黑暗之舵的路克,但被克羅諾斯暫時控制,意圖引起三大神之間的戰爭。曾與波西打鬥並受傷,對他相當厭惡。
: 他的小孩性情與其父相似,喜歡打鬥及找人麻煩,並住在五號小屋。
* **雅典娜**(Athena)
: 希臘的智慧及戰爭女神,宙斯之女。
: 做事相當理性,認為波西可能是奧林帕斯的威脅、亦不認同他和安娜貝斯交往。在《終極天神》結尾,向波西承認自己錯誤,並警告他不要做錯事。
: 發誓永保貞潔,但會和凡人談戀愛。她的小孩是從凡人父親的大腦中出生,就和雅典娜是從宙斯的頭中誕生一樣,並住在六號小屋。
* **阿波羅**(Apollo)
: 希臘的太陽神及音樂、醫藥之神,掌管德爾菲的神諭之靈。宙斯與麗托之子,和阿蒂蜜絲是雙胞胎。
: 在本作中,他的馬車外形變為跑車。並喜歡創作五行詩及俳句。並常自顧自的吟唱詩歌,令周遭的神祇及人類感到苦惱。對女生相當殷勤,曾被阿蒂蜜絲警告不准調戲她的獵女。
: 他的小孩擅長弓箭並能以魔法治療傷患,並住在七號小屋。
* **阿蒂蜜絲**(Artemis)
: 希臘的月神及狩獵女神,宙斯之女。喜歡變成外表約十二、三歲的女孩,常和阿波羅爭論誰較年長。
: 愛護所有的少女,對男性不抱有好感,但對奧林帕斯作出貢獻的英雄相當尊重。
: 由於發誓永保貞潔而沒有小孩,但旗下有群名為獵女隊的組織。成員為發誓永不戀愛、永保童貞並追隨她的女孩,加入者能長生不老。獵女隊造訪混血營時會暫居在八號小屋。
* **赫菲斯托斯**(Hephaestus)
: 希臘的火神及工藝之神,宙斯與希拉之子。長相醜陋,小時候被希拉丟下奧林帕斯山而瘸了一隻腳。
: 擅長機械發明,在迷宮、聖海倫斯山等處設有工坊。認為機器比外人好相處,不擅處理人際關係。
: 他的小孩相貌普通、身材結實,擅長科技發明,並住在混血營的九號小屋。
: 他在羅馬的形象為兀兒肯。
* **阿芙蘿黛蒂**(Aphrodite)
: 希臘的愛神及最美麗的女神,赫菲斯托斯的的妻子,但和阿瑞斯交往。
: 對愛情非常熱衷,不關心戀愛之外的其他事。認為阿蒂蜜絲和獵女隊相當無趣,覺得波西很可愛。
: 她的小孩外表迷人,喜好打扮容貌及談戀愛,並住在混血營的十號小屋。
: 她在羅馬的形象為維納斯。
* **荷米斯**(Hermes)
: 希臘的商業、旅行、偷竊之神,奧林帕斯的信使,負責傳遞訊息。他的使者之杖能化為名叫喬治和瑪莎的兩條小蛇。
: 對於路克投入克羅諾斯的陣營感到痛心,但礙於天神的規矩無法直接介入。
: 他的孩子有些喜好惡作劇及偷竊,並住在混血營的十一號小屋。該屋子亦提供給訪客和未被天神父母認領的新生居住,直到《終極天神》結尾。
* **戴歐尼修斯**(Dionysus)
: 希臘酒神,十二神中唯一從半神升格為天神者。
: 因為愛上某個森林精靈,被宙斯處罰禁酒並負責擔任混血營的活動主任。討厭混血營的生活及混血人。在《泰坦魔咒》中的天神大會後,負責清查低階的天神是否會倒戈至泰坦陣營。在《終極天神》結尾,刑期縮短為五十年。
: 他的小孩擅長運動及讓葡萄藤生長,並住在混血營的十二號小屋。
* **荷絲提雅**(Hestia)
: 爐灶女神,負責照料爐火並讓家庭維持溫暖。亦是宙斯的姐姐、有時以八歲小女孩的模樣現身。由於希臘人是以將供品丟到火爐內獻給天神,因此她能分享部分供品。
: 過去是十二神之一,將王座讓給了戴歐尼修斯。由於發誓永保貞潔,她沒有混血人小孩,混血營亦沒有她的小屋。
: 在《終極天神》中,是唯一一位守護奧林帕斯大殿不被克羅諾斯破壞的天神。
### 其他神祇
* **復仇女神**(Furies)
: 冥界的監督者,共有三位。長著蝙蝠翅膀,手持火鞭。又稱仁慈女神(Kindly Ones)。
* **阿勒卡托**(Alecto)
: 復仇女神之一,在《神火之賊》中,化名為叫做道斯(Mrs· Dodds)的數學老師監視波西,亦化身為一名律師帶碧安卡。帝亞傑羅和尼克。帝亞傑羅到蓮花賭場。
* **麥格拉**(Megaera)
: 復仇女神之一。
* **提希豐**(Tisiphone)
: 復仇女神之一。
* **命運三女神**(Fates)
: 掌管所有人生命長短的三位女神,形象為織毛線的老太太。會剪斷代表某人生命的毛線宣告其人生結束。
* **伊麗絲**(Iris)
: 彩虹女神,為眾神及混血人傳遞訊息。
: 在本作中只要用水噴出彩虹,並奉上古希臘金幣,就能和特定人士進行視訊溝通。
* **卡戎**(Charon)
: 冥界的渡船人,負責看守位於洛杉磯的冥界入口、並運送死者進入冥界。
: 在本作中迷上了義大利服飾,並希望黑帝斯給他加薪。
* **繆斯**(Muses)
: 宙斯的九位女兒,負責奧林帕斯的音樂演奏。
* **甘尼梅德**(Ganymede)
: 為宙斯斟酒及購酒的神,灰色三姐妹用他的錄音提醒顧客繫安全帶。
* **亞莉阿德妮**(Ariadne)
: 克里特國的公主,米諾斯的女兒,曾幫助鐵修斯逃離彌諾陶的迷宮,但被鐵修斯遺棄。後來戴歐尼修斯愛上她並娶其為妻、因此獲得永生。
: 由於戴歐尼修斯被罰在混血營服務一百年,亞莉阿德妮只能在奧林帕斯山等待丈夫歸來。
* **涅羅士**(Nereus)
: 被稱為大海老人的遠古海神,有預言的能力,若被人抓住就必須回答一個問題。
: 外表像遊民,常在舊金山西岸的海港曬太陽。
* **柔伊・奈施德**(Zoë Nightshade)
: 阿特拉斯與大海女神普蕾昂妮的女兒,看守金蘋果的赫斯珀里德斯之一。
: 在神話時代愛上了海克力士,給他波濤劍,並協助他偷取金蘋果。因此被家人驅逐、亦沒記載在海克力士的冒險故事中。對男性及戀愛失望後,加入獵女隊並擔任隊長。
: 在《泰坦魔咒》中,為了掩護阿蒂蜜絲而被生父殺害。臨終前和波西和解,被阿蒂蜜絲變為新的星座。
* **赫斯珀里德斯**(Hesperides)
: 阿特拉斯與大海女神普蕾昂妮的女兒,看守金蘋果的黎明女神、在本作中共有四位(不計柔伊)。
* **傑納斯**(Janus)
: 羅馬神話中的掌管門及選擇的神、有兩張臉。
: 在《迷宮戰場》中,要求安娜貝斯作出是否殺害同伴的選擇,被希拉指責他來得過早後離開。之後投靠泰坦陣營。
* **卡呂普索**(Calypso)
: 阿特拉斯的女兒,被處罰永遠不得離開奧吉吉亞島。天神每幾千年會送一個她會愛上、卻不會留下的英雄到島上。
: 在《迷宮戰場》中曾照顧掉落在島上的波西,並目送他離開。
* **潘**(Pan)
: 野地之神,是所有羊男的首領。在兩千年前失蹤,並傳出死訊,所有羊男皆試圖尋找他的下落。
: 由於人類過度開發,作為其象徵的野地完全消失而死去。在《迷宮戰場》中,以虛幻的形象鼓勵格羅佛等人後消失。
* **佛波斯**(Phobos)
: 阿瑞斯與阿芙蘿黛蒂之子,象徵恐懼的神,能讓個人看見心中恐懼的景像。
: 在《機密檔案》中,因厭惡克蕾莎,與戴摩斯一同阻擾她的成年儀式。
* **戴摩斯**(Deimos)
: 阿瑞斯與阿芙蘿黛蒂之子,象徵恐怖的神,擅長擾亂一群人的精神。
: 在《機密檔案》中,因厭惡克蕾莎,與佛波斯一同阻擾她的成年儀式。
* **泊瑟芬**(Persephone)
: 象徵春天的女神,狄蜜特的女兒,黑帝斯的妻子。
: 對混血人相當友善,亦愛護丈夫,但討厭尼克。
: 在《機密檔案》中,曾私自命令骷髏工匠替黑帝斯打造能夠召喚死人、將活人送至冥界的劍。但劍在快完成時被人偷走,於是她委託波西、泰麗雅和尼克將劍尋回。
* **梅莉諾伊**(Melinoe)
: 冥界的亡魂女神,宙斯與泊瑟芬之女,負責監視在人間活動的死者。在《機密檔案》中登場,並投靠泰坦陣營、希望能夠不分晝夜騷擾活者。
* **凱瑞斯**(Keres)
: 一群半人半蝙蝠的女性死神,靠吃亡魂維生。在《機密檔案》中登場,並投靠泰坦陣營。
* **帕勒蒙**(Palaemon)
: 帶著一群鯊魚的年輕海神,在《終極天神》中,協助波賽頓防衛海中宮殿。
* **安菲屈蒂**(Amphitrite)
: 波賽頓的妻子,對非親生的波賽頓混血孩子都平等對待,並無二心。
* **崔萊頓**(Triton)
: 波賽頓與安菲屈蒂之子,尊重獨眼巨人。
* **達分**(Delphin)
: 海豚之神,在《終極天神》中,協助波賽頓防衛海中宮殿。
* **夢菲斯**(Morpheus)
: 希臘夢神,睡神希普諾斯之子,支持泰坦陣營。在《終極天神》中,曾讓格羅佛及所有紐約市民陷入沉睡。
* **黑卡蒂**(Hecate)
: 希臘的魔法女神,支持泰坦陣營。在《終極天神》中,曾試圖破壞奧林帕斯山的魔法防禦,並讓凡人下意識迴避前往紐約市。
* **艾歐勒斯**(Aeolus)
: 希臘風神,在《終極天神》中,率領部眾防範泰坦軍隊從空中入侵奧林帕斯山。
* **東河河神**(East River)
: 紐約市東河的河神,外表是海豹與狼的混合。
: 常和哈德遜河河神吵架,對河川汙染感到頭痛。在《終極天神》中,由於波西將半枚能洗淨汙染的波賽頓沙幣給他,而協助保護奧林帕斯。
* **哈德遜河河神**(Hudson River)
: 紐約市哈德遜河的河神,外表是個穿著水草的老人。
: 常和東河河神吵架,對河川汙染感到頭痛。在《終極天神》中,由於波西將半枚能洗淨汙染的波賽頓沙幣給他,而協助保護奧林帕斯。
* **龐玻娜**(Pomona)
: 羅馬神話中的豐饒女神,對常被人將她和狄蜜特搞混感到憤怒。
: 支持泰坦陣營。在《終極天神》中,以自己的青銅像對波西和威爾・索拉斯大罵,並用青銅水果攻擊他們。
* **涅梅西絲**(Nemesis)
: 代表復仇與報應的女神,黑夜女神妮克絲之女,向中村伊森保證他將來會讓混血人及低階天神受到尊重,並取走了他一隻眼睛作為代價。
### 自然精靈
* **水精靈**(Naiads)
: 湖泊與河川的化身,能在水中自由活動,為奧林帕斯及混血營工作。
* **森林精靈**(Dryad)
: 樹的化身,能將身體融入樹中,為奧林帕斯及混血營工作。為了逃離天神及羊男的追求,花了數百年練出一雙飛毛腿。
* **朱妮珀**(Juniper)
: 身材嬌小的杜松樹精、格羅佛的女朋友,常擔心他的安危。
* **海精靈**(Nereid)
: 水精靈的親戚,服侍波賽頓。在《神火之賊》中有一位海精靈奉命給予波西能逃離冥界的珍珠。
## 泰坦
* **克羅諾斯**(Kronos)
: 泰坦之王,十二巨神之一,宙斯等神的父親。被宙斯打敗後,遭碎屍萬段並丟在塔爾塔洛斯深淵。被黑帝斯和狄蜜特認為是個糟糕透頂的父親。
: 說服路克為其效力,並設下許多計策、試圖重新掌權。他以一個金色石棺作為逃脫地獄深淵的工具,只要有支持者加入泰坦陣營,他就能在石棺內重組身體。在《迷宮戰場》附身到路克的身上。在《終極天神》中,率領怪物進攻奧林帕斯山,因路克自殺而分裂成億萬碎片,但因其不死之身而保住性命,荷米斯後來說因為克羅諾斯分散的太散而導致意識無法成形。
: 象徵物為一把大鐮刀,在本作中能短暫控制時間,這類和希臘神話一位名為柯羅諾斯的神相同的特徵。
* **瑞雅**(Rhea)
: 克羅諾斯的妻子,宙斯等神的母親。反對丈夫將自己的小孩吃掉,秘密將宙斯隱藏並扶養長大。
* 阿蓋翁(Aigaios)
: 掌管海上風暴的精靈,協助泰坦陣營對抗波賽頓。
* **歐開諾斯**(Oceanus)
: 克羅諾斯主政時,掌管海洋的泰坦。在神話時代不參與奧林帕斯與泰坦的戰爭。
: 在《迷宮戰場》中,泰森曾敘述祂和盟友一同保護安朵美達號不被波賽頓破壞。在《終極天神》中,與波賽頓在海中開戰。在克羅諾斯消失後,逃到海底深處。
* **阿特拉斯**(Atlas)
: 希臘神話的擎天神,擔任泰坦陣營的指揮官,被稱為將軍。克羅諾斯被宙斯推翻後,被處罰永遠背負著天空。
: 在《泰坦魔咒》中,路克、安娜貝斯、阿蒂蜜絲、波西等人曾先後代替他背負天空。與阿蒂蜜絲的戰鬥中了波西的計策,最後仍繼續支撐天空的刑責。
* **伊阿珀托斯**(Iapetus)
: 克羅諾斯的兄弟、阿特拉斯之父,代表西方。喜好用長槍刺穿敵人而被稱為「穿刺者」。
: 在《機密檔案》中,監督中村伊森偷取黑帝斯的劍。與波西的打鬥中,摔落到會洗去記憶的勒特河中,並以為自己是波西的好友鮑伯,《冥王之府》中犧牲自己為波西和安娜貝斯爭取到從塔耳塔洛斯的死亡之門返回人界的時間。
* **克里奧斯**(Krios)
: 象徵南方與星辰的泰坦,在《終極天神》中,負責留守泰坦的大本營 —— 奧特里斯山,被羅馬營執法官傑生・葛瑞斯所殺。
* **普羅米修斯**(Prometheus)
: 創造人類的泰坦巨神,在神話時代支持奧林帕斯。在本作中,怨恨宙斯將他綁在巨石上,並想對其復仇。格羅佛稱呼他為代表「詭計」的巨神。
: 在《終極天神》中,向混血營及獵女隊的所有混血人提出和平協議,要求他們放棄防衛奧林帕斯山。並將潘朵拉的盒子給予波西,告訴波西若打算投降就打開盒子。在克羅諾斯消失後,重新和宙斯示好。
* **海波利昂**(Hyperion)
: 象徵東方與光明的泰坦巨神。在《終極天神》中,率領怪物進攻奧林帕斯山。與波西決鬥,並被羊男們以魔法封在楓樹內。
## 混血人
### 混血營
* **查爾斯・貝肯朵夫**(Charles Beckendorf)
: 赫菲斯托斯之子,九號小屋的指導員。個性溫柔穩重、體型結實,常在鐵工廠打造許多機械。
: 在《終極天神》中,於安朵美達號上設置火藥後,與船一同被炸死。
* **崔維斯・史托爾**(Travis Stoll)
: 荷米斯之子,和其兄弟柯納在路克叛離後成為十一號小屋的指導員。喜愛惡作劇和偷竊。
* **柯納・史托爾**(Connor Stoll)
: 荷米斯之子,和其兄弟崔維斯外表相似,時常一起搞怪。
: 雖不是雙胞胎,但波西無法從外表分辨兩人的差異。
* **克里斯・羅德里格茲**(Chris Rodriguez)
: 荷米斯之子,曾投靠泰坦陣營。
: 被路克指派尋找亞莉阿德妮的線,卻在迷宮中迷路、被米諾斯的鬼魂弄得喪失心智,之後克蕾莎將他帶回混血營。其精神疾病被戴歐尼修斯治好後回歸奧林帕斯陣營,並和克蕾莎交往。
* **瑟琳娜・碧瑞嘉**(Silena Beauregard)
: 阿芙蘿黛蒂之女,十號小屋的指導員,亦是貝肯朵夫的女朋友。由於曾對克蕾莎的戀愛問題作出建議,和她是好朋友。因路克保證混血營人員的安全,長年擔任間諜,向路克傳遞關於混血營的訊息。
: 在《終極天神》中,因貝肯朵夫死亡而大受打擊。假冒克蕾莎並率領五號小屋成員參戰,並被古蛇龍殺害。
* **李・佛雷秋**(Lee Fletcher)
: 阿波羅之子,七號小屋指導員。在《迷宮戰場》中,於坎佩進攻混血營的戰爭中,被巨人以狼牙棒打死。
* **麥爾坎**(Malcolm)
: 安娜貝斯的異父兄弟,也是她的副手。
* **凱司特**(Castor)
: 戴歐尼修斯之子。在《迷宮戰場》中,於坎佩進攻混血營的戰爭中,被敵對的混血人殺死。
* **波琉克斯**(Pollux)
: 戴歐尼修斯之子,凱司特的雙胞胎兄弟,在凱司特死後成了十二號小屋的唯一成員。
* **尤邁可**(Michael Yew)
: 阿波羅之子,在李・佛雷秋戰死後成為七號小屋指導員。
: 在《終極天神》中,和克蕾沙爭奪作為戰利品的飛天馬車。
* **凱蒂・葛登**(Katie Gardner)
: 狄蜜特之女,四號小屋指導員,對史托爾兄弟很反感。
: 在《終極天神》中,曾警告史托爾兄弟不能趁戰亂打劫糖果店。
* **傑克・梅森**(Jake Mason)
: 赫非斯托斯之子,在貝肯朵夫戰死後成為九號小屋指導員,後讓給里歐・華德茲。
* **凱拉**(Kayla)
: 阿波羅之女,在《終極天神》中,協助尤邁可保衛奧林帕斯。
* **奧斯汀**(Austin)
: 阿波羅之子,在《終極天神》中,協助尤邁可保衛奧林帕斯。
* **威爾・索拉斯**(Will Solace)
: 阿波羅之子,在《終極天神》中,曾替安娜貝斯療傷。
### 獵女隊
* **碧安卡・帝亞傑羅**(Bianca di Angelo)
: 黑帝斯之女,尼克的姐姐。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時出生,為了避免被宙斯殺害,在七十年前和弟弟一起被黑帝斯藏在拉斯維加斯的蓮花賭場飯店內。某日被阿勒卡托帶出賭場。在《泰坦魔咒》中,於衛斯多佛學校被波西等人發現並保護其安全。
: 對於照顧尼克感到厭煩,因此宣誓加入獵女隊,但也和尼克之間產生裂痕,為了和尼克和好,在天神的垃圾場偷了一個天神玩具雕像,一行人因此被看守的塔羅斯追殺,為了負起責任而犧牲自己破壞對方。
: 在《迷宮戰場》中,向波西送出伊麗絲傳訊,讓波西得知尼克試圖讓自己復活而逐漸被米諾斯控制,希望他可以保護尼克。之後靈魂回應尼克的亡魂召喚,勸說弟弟放下怨恨;並且於《終極天神》中試圖阻止他不要召喚他們的母親。
: 混血營英雄故事開始前,因為死神桑納托斯失蹤,尼克想要趁機讓她復活,但她早一步選擇重生讓尼克無法得逞。
* **妃比**(Phoebe)
: 擅長追蹤、體型高大的獵女。
: 在《泰坦魔咒》中,原本要參加尋找阿蒂蜜絲的任務,但被史托爾兄弟惡作劇而全身長滿蕁麻疹。
### 安朵美達號
* **中村伊森**(Ethan Nakamura)
: 涅梅西絲之子,左眼失明。怨恨天神不關心混血人小孩,希望能對奧林帕斯報仇。
: 在《迷宮戰場》中,昏倒在代達羅斯的迷宮內,被路克發現。並在安提爾斯的競技場中與波西決鬥,因波西挑釁安提爾斯而不分勝負。後來宣誓效忠克羅諾斯。
: 在《機密檔案》中,曾偷走黑帝斯未完成的劍。
: 在《終極天神》中,被波西說服而攻擊克羅諾斯,並被克羅諾斯殺害。
### 神話人物
* **坦塔羅斯**(Tantalus)
: 宙斯之子,因戲弄眾神而被關在冥界受刑,所有的食物及飲料都會自動遠離他。
: 在《妖魔之海》中曾暫代奇戎的職位,但對職務不關心。最後因波西證明泰麗雅松樹被毒害與奇戎無關、而被遣返冥界。
* **喀耳刻**(Circe)
: 黑卡蒂的女兒,希臘神話中的女巫。
: 在本作中化名**西西**,在妖魔之海經營一家水療渡假村。厭惡男性、將男性客人變成天竺鼠,曾試圖說服安娜貝斯成為她的同伴。
* **代達羅斯**(Daedalus)
: 雅典娜之子、伊卡魯斯的父親、彌諾陶迷宮的創作者。在本作中的迷宮是個四通八達,會自我生長的地下建築,只有代達羅斯發明的亞莉阿德妮的線、以及瑞秋能夠找到迷宮出口。
: 在神話時代,因幫助鐵修斯殺害彌諾陶而和伊卡魯斯一同被關入大牢。逃獄之後,因謀殺柏底斯而被雅典娜處罰,脖子上永遠都有鷓鴣的烙印。為了躲避米諾斯的追殺,在迷宮內隱居,並為自己製作機械的身體以躲避死亡。
: 在《迷宮戰場》中,化名為**昆特斯**(Quintus,拉丁文的「第五」之意)擔任混血營的教練、精通劍術。因克羅諾斯承諾讓他擔任新的冥王而協助路克。然而路克拿到亞莉阿德妮的線之後違背承諾,將米諾斯帶到他面前並試圖殺死他。於是,代達羅斯帶著歐萊麗女士及布萊爾斯轉而協助混血營。將存有自己所有設計資料的筆記型電腦交給安娜貝斯後死去,迷宮也隨之一起毀滅。死後被黑帝斯任命進行冥界的交通建設。
* **伊卡魯斯**(Icarus)
: 代達羅斯之子,和父親一同利用青銅羽毛作出翅膀並逃獄。卻因為太靠近太陽,使固定翅膀的臘溶化而墜地致死。
* **鐵修斯**(Theseus)
: 希臘神話中打敗彌諾陶的英雄。在《迷宮戰場》中,尼克召喚並詢問他的鬼魂關於迷宮和以靈魂交易復活死人的一些問題。
* **歐律提翁**(Eurytion)
: 阿瑞斯之子,以替格律翁工作、不得離開三 G 牧場為代價,擁有不死之身。當格律翁違背釋放波西同伴的承諾時,對格律翁厭倦並決定不再侍奉他。
* **米諾斯**(King Minos)
: 克里特國王、亞莉阿德妮的父親。對代達羅斯幫助鐵修斯殺害彌諾陶一事感到憤怒,並認為代達羅斯是女兒逃家、妻子發瘋的元兇,下令將代達羅斯父子關入牢中。代達羅斯逃獄後,花了十年持續追捕代達羅斯,並被科卡洛斯的公主殺害。死後成為冥界的判官之一。
: 在《迷宮戰場》中,尼克召喚其靈魂並詢問他讓死人復活的方法。但米諾斯偷喝了原本要給碧安卡的祭品,得到半實體的身體。和路克達成協議,欺騙尼克並讓他被路克抓住。米諾斯試圖以代達羅斯的靈魂為代價讓自己重生,最後失敗、被尼克送回冥界。
* **柏底斯**(Perdix)
: 代達羅斯的學徒,因為其年輕、才華出眾而遭師傅忌妒並殺害。
* **薛西弗斯**(King Sisyphus)
: 過去曾欺騙死神,而被處罰在冥界永遠推著巨石的人。
: 在《機密檔案》中,曾告知波西等人中村伊森的下落,企圖逃離巨石並失敗。
* **阿基里斯**(Achilles)
: 希臘神話中曾參與特洛伊戰爭的英雄。
: 在《終極天神》中,其鬼魂曾出現在冥河,試圖警告打算泡入冥河的波西。
### 歷史人物
* **愛德華・蒂奇**(Edward Teach)
: 英國著名的海盜,在本作中是阿瑞斯之子。
: 和部屬一同被賽西變成天竺鼠,被安娜貝斯拯救後,大肆破壞賽西的水療渡假村。
## 神話生物及怪物
* **彌諾陶**(Minotaur)
: 半人半牛、身高超過兩公尺的壯碩怪物。
: 在《神火之賊》中,被黑帝斯派去襲擊初次前往混血營的波西。在《終極天神》中重生,加入克羅諾斯的怪物大軍,再次和波西戰鬥。
* **羊男**(Satyr)
: 半人半羊的生物,為奧林帕斯及混血營工作,負責尋找流落在外的混血人並將其護送至營內。
: 族內事務由長老會管理。由於其首領潘神秘失蹤,派出許多族人尋找其行蹤,但過去沒有任何探查員回來。
* **雷納斯**(Leneus)
: 羊男長老之一,認為格羅佛是騙子。在《終極天神》中戰死,屍體被格羅佛化為一株月桂樹。
* **馬戎**(Maron)
: 羊男長老之一,認為格羅佛宣稱聽到潘的話語一事是謊言。
* **賽力納斯**(Silenus)
: 羊男長老會的榮譽長老。不相信格羅佛宣稱潘已死去的消息,並堅持流放格羅佛。
* **斐迪南**(Ferdinand)
: 格羅佛的叔叔,探查者之一,被梅杜莎化為石像。
* **阿古士**(Argus)
: 混血營的警衛,在本作體型和常人一樣,全身長滿眼睛,不曾說話。
* **蛇髮女怪**(Gorgon)
: 頭髮是毒蛇的女性怪物,看到她們眼睛的人會變成石頭,共有三位。
* **梅杜莎**(Medusa)
: 化名為米耶阿姨,營業一家藝品店,販賣被她變成石像的人及動物。
: 對波賽頓仍有好感、痛恨雅典娜。
* **凱迷拉**(Chimera)
: 獅頭、羊身、蛇尾,會噴火的怪物。在《神火之賊》中化身成吉娃娃的樣子襲擊波西等人。
* **艾奇娜**(Echidna)
: 半人半蛇的女性怪物,在《神火之賊》中帶著凱迷拉襲擊波西等人。
* **食蓮者**(Lotus-Eaters)
: 典故出自《奧德賽》,在本作中是一群在名為蓮花賭場的飯店內住宿的顧客,因為沉迷飯店內的遊樂設施而不願離開。該飯店內的一個小時等同外在世界的五天,因此這群人的出身年代不一。
* **阿拉克妮**(Arachne)
: 向雅典娜挑戰編織的女性,因傲慢被變為蜘蛛。
: 對雅典娜心懷怨恨,令所有的子嗣會主動攻擊雅典娜的後代。
* **普羅克拉斯特斯**(Procrustes)
: 古代被鐵修斯打敗的巨人。在現代化名為酷拉斯,經營一家賣水床的店,並仍舊從事將人拉長的行為。
* **食屍鬼**(Ghoul)
: 冥界的警衛,負責看守死者及雜務。
* **色柏洛斯**(Cerberus)
: 半透明的三頭巨犬,看守著冥界大門。喜歡和安娜貝斯玩丟球遊戲。
* **骷髏**(Skeleton)
: 冥界的士兵,效命於黑帝斯,但阿瑞斯亦能召喚一些為其作戰。
* **清潔鳥妖**(Harpy)
: 半人半鳥的女性怪物,負責用岩漿清潔混血營的餐具及碗盤。
: 被戴歐尼修斯授權吃掉在暑假結束、卻沒有登記要整年留營的混血人。
* **深淵蠍子**(Pit Scorpion)
: 大約一隻手掌大小的蠍子,能往上跳五公尺、毒液能令人在一分鐘內死去。為路克在《神火之賊》結尾召喚殺害波西的生物。
* **勒斯岡巨人**(Laestrygonians)
: 體型巨大,住在北方的食人族。在《妖魔之海》中有三隻名為吸隨鬼、吃腦魔、搖滾怪的勒斯岡巨人襲擊波西,後來在泰森和安娜貝絲的幫忙下被全滅,安娜貝絲稱呼他們為加拿大人。
* **灰色三姐妹**(Gray Sisters)
: 共用一顆眼睛和牙齒的三姐妹,分別名為暴躁婆、生氣婆和激動婆。
: 在紐約開計程車,由於時常互相鬥嘴打架,加上駕駛者不一定戴著眼睛而不保證行車安全。
* **科耳奇斯噴火牛**(Colchis Bull)
: 赫菲斯托斯用青銅打造的機械牛,會噴火。在《妖魔之海》中有一批曾襲擊混血營。
* **獨眼巨人**(Cyclops)
: 希臘神話中的獨眼怪物,所有的獨眼巨人都是波賽頓的後代。其祖先曾替三大神製作武器。大多性格兇暴、會吃人及家畜。在本作中能抵禦高溫、聽覺靈敏、並能模仿他人聲音說話。
* **波呂斐摩斯**(Polyphemus)
: 在《奧德賽》出現的獨眼巨人,以自己養的羊維生,持有能令周遭土地及生物恢復元氣的金羊毛。
: 過去由於被奧德修斯傷到眼睛、視力極差。將格羅佛誤認為獨眼女巨人並想和他結婚。
* **飛馬**(Pegasus)
: 長著翅膀、能在天上飛的馬。
: 希臘神話中的**沛加索斯**是最強壯、最迅速,永生不死的飛馬。無人知道他的行蹤,本作中的飛馬都是其子孫。
* **黑傑克**(Blackjack)
: 全身漆黑的飛馬,原本被迫擔任路克的坐騎,被波西救了以後將他視為主人。
* **桂多**(Guido)
: 黑傑克的朋友,能背負體型巨大的泰森。
* **普派**(Porkpie)
: 黑傑克的朋友,討厭尼克身上的死人味。
* **斯廷法利斯湖怪鳥**(Stymphalian Birds)
: 能發射羽毛攻擊敵人、害怕噪音的怪鳥。在《妖魔之海》中曾襲擊混血營。
* **馬頭魚尾怪**(Hippocampus)
: 上半身為馬,下半身為魚的生物。在《妖魔之海》中被波賽頓派去幫助波西尋找格羅佛,其中一隻體型最大的馬頭魚尾怪和泰森很親近、被他命名為**彩虹**。
* **阿格里俄斯**(Agrius)
: 半人半熊的熊人,性情兇悍。
: 其母親被阿芙蘿黛蒂命令要去戀愛,但她卻違命並加入阿蒂蜜絲獵女隊,被憤怒的愛神施法愛上一隻熊,並生下了阿格里俄斯兄弟。
* **俄里歐斯**(Oreius)
: 半人半熊的熊人,阿格里俄斯的兄弟。時常傻笑,並因此被阿格里俄斯處罰。
* **龍**(Drakon)
: 巨大的爬蟲類怪物,分為噴火龍和古蛇龍,喜歡吃尤加利樹葉。
* **皮琉士**(Peleus)
在泰麗雅復活後,負責守護金羊毛及混血營邊界的小龍。
: * **衣索比亞龍**(Polyphemus)
: 在《妖魔之海》中,被路克存放在安朵美達號船艙中的龍。
* **呂底亞古蛇龍**(Lydian Drakon)
: 最古老也最危險的一種惡龍,沒有翅膀、眼神能讓人麻痺,口中能噴出毒液,只有阿瑞斯的孩子能殺死他。在《終極天神》襲擊混血人軍隊。
* **九頭蛇許德拉**(Hydra)
: 長著九顆頭的怪物,頭被砍掉能夠再生。
: 在《妖魔之海》中以一家名為怪物甜甜圈的烘焙屋為巢穴。
* **喪屍**(Zombie)
: 在《妖魔之海》中被阿瑞斯派去幫助克蕾莎的死人,生前是南北戰爭時期的南軍水手。
* **卡律布狄斯**(Charybdis)
: 波賽頓的女兒,因觸怒天神被變成怪物。
: 外型不明,僅在海面上露出一隻大嘴,在妖魔之海入口重覆吞吐海水及附近所有物體。
* **錫拉**(Scylla)
: 波賽頓的女兒,因觸怒天神被變成怪物。
: 住在妖魔之海入口的峭壁上,能迅速地將頭伸長以補食附近的人類。
* **賽蓮女妖**(Sirens)
: 半人半鳥的女妖,住在在妖魔之海的小島中,其歌聲能引誘人靠近並成為女妖的食物。
* **食人羊**(Flesh-Eating Sheep)
: 肉食性的棉羊,波呂斐摩斯在島上飼養一群食人羊作為守衛及食物。
* **人馬**(Centaur)
: 半人半馬的生物,擅長弓箭,在本作中大多喜愛開派對狂歡。
: 奇戎曾在《妖魔之海》及《終極天神》中,召集族人對抗克羅諾斯。
* **人面蠍尾獅**(Manticore)
: 人面獅身的怪物,身上長滿了可射出的尖刺。
: 在《泰坦魔咒》中,有一隻名為**索恩**的人面蠍尾獅偽裝成衛斯多佛學校的副校長以襲擊波西,導致安娜貝斯失蹤。
* **奧菲歐陶若斯**(Ophiotaurus)
: 上半身為牛,蛇尾、長滿鱗片的海中生物,被波西取名為**貝絲**(Bessie)。
: 命運三女神預言若將殺害她、將其內臟放入火中獻祭,就能得到毀滅眾神的力量。因此分別被阿特拉斯及阿蒂蜜絲追尋,最後被飼養在奧林帕斯大殿裡。
* **賽西亞龍女**(Scythian Dracaenae)
: 上半身為女人,下半身腿的部分長著兩條蛇尾的怪物。
* **錫巴里斯龍女**(Sybaris)
: 在《泰坦魔咒》中,阿特拉斯曾用她的牙齒召喚骷髏武士。
* **骷髏武士**(Spartus)
: 阿特拉斯以龍牙召喚出來的骷髏士兵、共十二位,負責追擊尋找阿蒂蜜絲的人。
* **奈米亞獅子**(Nemean Lion)
: 全身毛皮刀槍不入的巨獅,在《泰坦魔咒》中襲擊波西等人。
* **厄瑞曼色斯大野豬**(Erymanthian Boar)
: 大約十公尺高的大野豬,在《泰坦魔咒》中被潘派去協助波西等人。
* **塔羅斯**(Talos)
: 赫菲斯托斯創造的機器人。在《泰坦魔咒》中,有一個破損的塔羅斯看守天神的垃圾場。
* **拉頓**(Ladon)
: 看守著金蘋果園、有著數百顆頭的巨龍。
* **恩普莎**(Empousai)
: 左腳是驢腿、右腳是青銅人腿,服侍黑卡蒂的女性吸血鬼。能幻化成美女形象引誘男人。
* **塔咪**(Tammi)
: 在《迷宮戰場》中,化身為金髮啦啦隊員的恩普莎,凱莉負責的實習生。
* **凱莉**(Kelli)
: 在《迷宮戰場》中,化身為非裔美國啦啦隊員的恩普莎,與塔咪一同在古迪高中襲擊波西。之後協助路克進攻混血營。
* **地獄犬**(Hellhound)
: 冥界的生物,主要是路克率領的怪物。
* **歐萊麗女士**(Mrs. O'Leary)
: 昆特斯帶到混血營的地獄犬,昆特斯死後由波西照顧,能在陰影內移動。
* **巨大蠍子**(Giant Scorpion)
: 昆特斯從三 G 牧場買來、作為混血營學員訓練用的蠍子。
* **坎佩**(Kampê)
: 有女人的上半身、下半身則是七公尺高的黑龍、腳部纏繞數百條蛇的怪物。在神話時代,被克羅諾斯任命監視獨眼巨人及百腕巨人。在現代則是負責監視被關在惡魔島的怪物。
在《迷宮戰場》中,經由迷宮、和克羅諾斯的怪物們一同進攻混血營。
* **百腕巨人**(Hekatonkheires)
: 有一百隻手、臉孔能變成五十種的巨人,是烏拉諾斯和蓋婭的小孩,因不受父親喜愛被關在冥界。直到宙斯掌權才被放出來。
: 在《迷宮戰場》中,只剩下一位叫**布萊爾斯**(Briares)的百腕巨人倖存。他被關在惡魔島監獄中,害怕坎佩。後來被波西等人救出,與代達羅斯一同協助混血營防禦坎佩的軍隊。並前往波賽頓領土,教導獨眼巨人打造武器的技術。
* **阿波羅的牛**(Apollo's Cattle)
: 奉獻給太陽神的紅色聖牛,在三 G 牧場中被格律翁當作肉牛出售。
* **俄耳托斯**(Orthrus)
: 艾奇娜和泰風索生的雙頭犬,和歐律提翁在三 G 牧場看守牲畜。
* **格律翁**(Geryon)
: 在本作中是有三個身體、其餘部分和人類相同的怪物。在迷宮中開設名為三 G 的牧場,抓住波西的同伴並強迫他打掃食肉馬的馬廄。波西完成任務後,格律翁違背釋放人質的約定、並被波西殺死。
* **半雞半馬**(Hippalectryon)
: 上半身是馬、下半身是雞,一年只下一顆蛋的瀕危生物。在三 G 牧場,格律翁用牠們的蛋煎蛋捲。
* **噴火馬**(Fire-Breathing Horse)
: 會噴火的馬、格律翁在三 G 牧場養來賣給軍隊打仗用。
* **食肉馬**(Flesh-Eating Horse)
: 三 G 牧場飼養的肉食性馬匹。雖然是馬,但牠們不把波賽頓和波西視為主人。
* **斯芬克斯**(Sphinx)
: 獅身人面的怪物,會擋住道路並對路過的人提出謎語,並將回答不出者吃掉。
: 在《迷宮戰場》中,有位斯芬克斯向波西等人提出問答題目。但安娜貝絲認為那些題目是測驗而非謎語,會侮辱自己智慧而拒絕回答。
* **鐵勒金**(Telekhines)
: 半人半狗的海惡魔,在神話時代曾幫波賽頓打造三叉戟。因使用黑魔法,整個族群被宙斯打入塔爾塔洛斯。
: 在《迷宮戰場》中,偷偷占據了赫非斯托斯在聖海倫斯山的打鐵爐,替泰坦打造武器。
* **泰風**(Typhon)
: 希臘神話最強的怪物。神話時代被眾神關在埃特納火山下,奧林帕斯天神搬到美國後,被轉移到聖海倫斯山。
: 在《迷宮戰場》中,由於波西對抗鐵勒金時引發了大地震而覺醒。
: 在《終極天神》中,因忌憚他的力量,十二神幾乎全員都離開奧林帕斯山與他戰鬥,試圖阻止他前往奧林帕斯山。最後中了波賽頓的陷阱,被送到塔爾塔洛斯深淵。
* **安提爾斯**(Antaeus)
: 波賽頓和蓋婭之子,身高超過四公尺的巨人。
: 在迷宮設置競技場,要求路過者進行生死角力,並將敗者作為祭品供奉在波賽頓的神殿。
: 只要站在土地上就是不死之身,在《迷宮戰場》中被波西打敗。
* **邁爾米克**(Myrmekes)
: 體型如同德國牧羊犬般大小的螞蟻,喜歡閃亮的金屬、尤其是黃金。
: 在《機密檔案》中,貝肯朵夫為了奪回被牠們帶回巢穴的銅龍,而襲擊牠們而被困在蟻丘中。
* **銅龍**(Bronze Dragon)
: 赫非斯托斯的小孩為了保護混血營而製作的自動機械,在十五年前失蹤。
: 在《機密檔案》中,貝肯朵夫和波西發現它被邁爾米克拆解運回蟻丘。安娜貝斯為了拯救貝肯朵夫而重新啟動它。然而貝肯朵夫認為它極不穩定,有發狂的危險,並試圖修復它以對抗泰坦軍隊。
* **巨大螃蟹**(Giant Crab)
: 在《終極天神》中,波西在安多美達號上見到的四公尺螃蟹。
* **人魚**(Merpeople)
: 半人半魚的生物,是波賽頓的僕從。
* **大海蛇**(Sea Serpent)
: 在《終極天神》中,襲擊波賽頓宮殿的巨大海蛇。
* **大烏賊**(Giant Squid)
: 在《終極天神》中,襲擊波賽頓宮殿的巨大烏賊。
* **海坡柏里恩人**(Hyberboreans)
: 住在北方,愛好和平的巨人族。在《終極天神》中,協助克羅諾斯。
* **莫瑞恩**(Morrain)
: 在《終極天神》中,和普羅米修斯一同與混血人進行和平協議的巨人。
* **克拉佐美納伊豬**(Clazmonian Sow)
: 長著翅膀的粉紅色野豬。在《終極天神》中曾襲擊混血人軍隊。
## 凡人
* **莎莉・傑克森**(Sally Jackson)
: 波西的母親,被波賽頓視為女性中的皇后並與其交往。在波賽頓離開後,為了保護波西與蓋柏結婚。
: 在《神火之賊》中,曾在糖果店工作,蓋柏變為石頭後,辭職去念紐約大學。夢想成為小說家。在《終極天神》中,拿著一把散彈槍保護自己不被怪物殺害。
* **蓋柏・亞力安諾**(Gabriel Ugliano)
: 莎莉・傑克森的前夫,禿頭、身材肥胖,在電器行工作。將錢花在啤酒和賭博上,會毆打妻子、不關心波西的生活狀況,最後被莎莉用梅杜莎的頭變為石像。
: 其體臭相當濃烈,能遮蓋波西身上的混血人氣味以避免怪物發現。
* **神諭**(Oracle of Delphi)
: 放在混血營主屋閣樓的女性木乃伊,本名不詳,會對被指派任務的混血人作出預言。
: 生前作出:「三大神的小孩年滿十六歲時,會決定奧林帕斯命運」的預言。黑帝斯將瑪麗亞的死亡遷怒於她,詛咒她體內的神諭之靈無法轉移給其他人,直到黑帝斯的小孩不再因大預言而被放逐流浪為止。
: 接受神諭之靈者必須是凡人女性,且不能結婚。
* **菲德克・雀斯**(Frederick Chase)
: 安娜貝斯的父親,在西點軍校教授美國軍事史。和雅典娜分手後與凡人女性結婚。
: 擁有一台駱駝戰機,在《泰坦魔咒》中曾駕駛它援助安娜貝斯。
* **保羅・布魯菲斯**(Paul Blofis)
: 莎莉・傑克森的男朋友,在古迪高中擔任教師。很關心波西的事,並對波賽頓感到忌妒。在《終極天神》與莎莉・傑克森結婚,得知關於希臘天神和混血營的事蹟,並以一把劍對抗怪物。
* **威廉・戴爾**(William Dare)
: 瑞秋的父親,從事土地開發的有名企業家。
* **梅・凱司特倫**(May Castellan)
: 路克的母親,和瑞秋一樣能看穿魔法迷霧,在現任神諭死後二十年前往混血營,打算繼承神喻之靈。但因為黑帝斯的詛咒而失敗並發瘋。
: 時常對年幼的路克訴說有關路克未來的胡言亂語,在路克逃家後獨自一人等待他回來。
* **瑪麗亞・帝亞傑羅**(Maria di Angelo)
: 碧安卡和尼克的母親,反對黑帝斯要求她和小孩一同前往冥界接受保護的提議,並希望黑帝斯和他的天神家人溝通。因為黑帝斯拒絕將小孩送往混血營接受監視,而被宙斯用雷劈死。
## 參見
* 希臘神祇及神話人物列表
* 希臘神話生物列表
* 希臘諸神譜系
* 波西傑克森場景列表
## 註釋 | null | 56,273 | 2023-04-23T08:09:40Z | 73,822,544 | 克蕾莎 |
961,593 | <p><b>IDEA</b>(又名<b>IDEA Games</b>),全稱<b>Independent Developers Association</b>,是一開放獨立遊戲開發者聯盟。該聯盟由位於捷克的三家獨立電子遊戲開發商:波希米亞互動工作室(Bohemia Interactive Studio)、Altar Games以及Black Element Software於2005年11月聯合成立。</p><p>IDEA提供了多方面的遊戲開發及出版的服務,例如有公關與市場支援、法律支援和發行商談判等等。除了提供給個別開始者的服務之外,IDEA亦成為了一個多個遊戲開發者之間建立合作關係的橋梁,開發商可以就此合作計畫製作遊戲等。</p>
<h2><span id="IDEA.E5.93.81.E7.89.8C.E9.81.8A.E6.88.B2"></span><span id="IDEA品牌遊戲">IDEA品牌遊戲</span></h2>
<ul><li><b>波希米亞互動:</b>
<ul><li>武裝突襲系列</li></ul></li>
<li><b>ALTAR Games:</b>
<ul><li>UFO: Afterlight</li>
<li>Fish Fillets 2</li></ul></li>
<li><b>Black Element Software:</b>
<ul><li>Alpha Prime</li></ul></li></ul><h2><span id=".E5.8F.83.E8.80.83.E8.B3.87.E6.96.99"></span><span id="參考資料">參考資料</span></h2>
<h2><span id=".E9.93.BE.E6.8E.A5"></span><span id="链接">連結</span></h2>
<ul><li>IDEA Games官方網頁(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li></ul> | **IDEA**(又名 **IDEA Games**),全稱 **Independent Developers Association**,是一開放獨立遊戲開發者聯盟。該聯盟由位於捷克的三家獨立電子遊戲開發商:波希米亞互動工作室(Bohemia Interactive Studio)、Altar Games 以及 Black Element Software 於 2005 年 11 月聯合成立。
IDEA 提供了多方面的遊戲開發及出版的服務,例如有公關與市場支援、法律支援和發行商談判等等。除了提供給個別開始者的服務之外,IDEA 亦成為了一個多個遊戲開發者之間建立合作關係的橋梁,開發商可以就此合作計畫製作遊戲等。
## IDEA 品牌遊戲
* **波希米亞互動:**
* 武裝突襲系列
* **ALTAR Games:**
* UFO: Afterlight
* Fish Fillets 2
* **Black Element Software:**
* Alpha Prime
## 參考資料
## 連結
* IDEA Games 官方網頁(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null | 1,940 | 2023-04-16T12:24:08Z | 73,109,748 | Idea_Games |
7,613,371 | <p><b>郗會鎖</b>,1974年2月出生,中國河北省衡水深州市人。現任河北衡水中學黨委書記、校長。
</p>
<h2><span id=".E4.BA.BA.E7.89.A9.E7.BB.8F.E5.8E.86"></span><span id="人物经历">人物經歷</span></h2>
<h3><span id=".E6.95.99.E8.82.B2.E7.BB.8F.E5.8E.86"></span><span id="教育经历">教育經歷</span></h3>
<p>1994年至1998年,河北師範大學歷史教育系。
</p>
<h3><span id=".E5.B7.A5.E4.BD.9C.E5.B1.A5.E5.8E.86"></span><span id="工作履历">工作履歷</span></h3>
<p>1998年7月參加工作。2002年4月加入中國共產黨。
</p><p>2013年9月至2014年9月,郗會鎖到新疆巴州支教,任新疆生產建設兵團農二師華山中學黨委委員、副校長。</p><p>2016年7月至2018年4月掛職西藏阿里地區教體局黨委委員、副局長。
</p><p>2018年6月前後擔任河北衡水中學黨委書記、校長。</p><p>2022年7月至今,任衡水中學黨委書記,校長一職由原副校長王建勇接任。</p>
<h2><span id=".E4.BA.BA.E7.89.A9.E4.BA.89.E8.AE.AE"></span><span id="人物争议">人物爭議</span></h2>
<p>在2018年3月,即離開西藏之前的1個月,他將兒子郗某某的戶口以「援藏幹部子女」的身份,落到了西藏阿里地區。</p><p>其子郗某某參加2021年西藏高考,取得理科605分,被舉報異地高考,已被取消成績。</p>
<h2><span id=".E5.8F.82.E8.80.83.E8.B5.84.E6.96.99"></span><span id="参考资料">參考資料</span></h2> | **郗會鎖**,1974 年 2 月出生,中國河北省衡水深州市人。現任河北衡水中學黨委書記、校長。
## 人物經歷
### 教育經歷
1994 年至 1998 年,河北師範大學歷史教育系。
### 工作履歷
1998 年 7 月參加工作。2002 年 4 月加入中國共產黨。
2013 年 9 月至 2014 年 9 月,郗會鎖到新疆巴州支教,任新疆生產建設兵團農二師華山中學黨委委員、副校長。
2016 年 7 月至 2018 年 4 月掛職西藏阿里地區教體局黨委委員、副局長。
2018 年 6 月前後擔任河北衡水中學黨委書記、校長。
2022 年 7 月至今,任衡水中學黨委書記,校長一職由原副校長王建勇接任。
## 人物爭議
在 2018 年 3 月,即離開西藏之前的 1 個月,他將兒子郗某某的戶口以「援藏幹部子女」的身份,落到了西藏阿里地區。
其子郗某某參加 2021 年西藏高考,取得理科 605 分,被舉報異地高考,已被取消成績。
## 參考資料 | null | 2,679 | 2023-04-16T12:33:55Z | 74,944,315 | 郗会锁 |
5,267,552 | <p><b>早期現代西班牙語</b>,也稱爲<b>黃金西班牙語</b>(<b>español áurico</b>)或<b>黃金時代西班牙語</b>(<b>español de los siglos de oro</b>),是一種在15世紀末至17世紀使用的西班牙語,其特徵是一系列的語音和語法變化,這些變化使得中古西班牙語演變爲現代西班牙語。
</p><p>在所有變化中最顯著的是西班牙語噝音變化、濁擦音消失、附著詞素代詞位置的固定以及及物與不及物動詞複合形式的匹配。
</p><p>到達美洲的西語使用者也說著早期現代西班牙語的各種變體,因此所有現代西班牙語都是其後裔。猶太西班牙語保存了部分繼承自中世紀卡斯蒂利亞語的特徵,而在其他西班牙語變體中這些特點已經消失,例如濁擦音/š/ (=AFI ʃ) 和 /ž/ (=AFI ʒ) 的對立。
</p>
<center>
<link rel="mw-deduplicated-inline-style" href="mw-data:TemplateStyles:r62996521"></center>
<p><br></p>
<h2><span id=".E8.AA.9E.E8.A8.80.E5.AD.B8.E6.8F.8F.E8.BF.B0"></span><span id="語言學描述">語言學描述</span></h2>
<h3><span id=".E6.97.A9.E6.9C.9F.E7.8F.BE.E4.BB.A3.E8.A5.BF.E7.8F.AD.E7.89.99.E8.AA.9E.E4.BE.86.E6.BA.90"></span><span id="早期現代西班牙語來源">早期現代西班牙語來源</span></h3>
<p>除了現代西班牙語各種變體提供的演變上的證據,一些其他相近的羅曼語在16世紀期間的語法記錄也能提供一些有關早期現代西班牙語的有用信息。如1558年 Villalón 在安特衛普出版的《卡斯蒂利亞語法》和1559年在魯汶出版的《西班牙通俗語法》都反映了當時西班牙語的發音,在其中記載了擦音的清化和塞音的前移;而安東尼奧·德·內夫里哈 (1492) 則尚記載了清濁之分。
</p>
<h3><span id=".E9.9F.B3.E7.B3.BB"></span><span id="音系">音系</span></h3>
<p>從16世紀末開始至17世紀中期,其音系因爲擦音的清濁對立消失以及噝音變化而簡化,如下表:
</p>
<p>一些重要的總結如下:
</p>
<ul><li>[<span><span title="Representación en el Alfabeto Fonético Internacional (IPA o AFI)">h</span></span>] 在16世紀時仍然被語法學家們記述,而大約在17世紀時則成爲了邊緣音位。而直到20世紀,這一音素仍然在安達盧西亞方言以及埃斯特雷馬杜拉方言中存在(在一些其他的方言中存在由/-s/ 和 /-θ/ 演變而來的同位異音 [h],不過一般不被視爲獨立音素)。參看西班牙語f–h語音變化。然而對於 Nebrija 和 Villalón 來講,[h] 只是 /f/ 的一個變體,當時一些西班牙語使用者將今天的 harina [aˈɾina] 發音爲 [haˈɾina] 或 [faˈɾina] 。</li>
<li>在美洲、加納利亞以及幾乎整個安達盧西亞 /<link rel="mw-deduplicated-inline-style" href="mw-data:TemplateStyles:r61209503"><span title="國際音標">s̺</span>/ 和 /<link rel="mw-deduplicated-inline-style" href="mw-data:TemplateStyles:r61209503"><span title="國際音標">s̪̺</span>/ 完全混淆(全部簡單混同爲/<link rel="mw-deduplicated-inline-style" href="mw-data:TemplateStyles:r61209503"><span title="國際音標">s</span>/)。而在半島中部和北部則爲 /<link rel="mw-deduplicated-inline-style" href="mw-data:TemplateStyles:r61209503"><span title="國際音標">s̪̺</span>/ > /<link rel="mw-deduplicated-inline-style" href="mw-data:TemplateStyles:r61209503"><span title="國際音標">θ</span>/ ,而同時舌尖齒齦音 /<link rel="mw-deduplicated-inline-style" href="mw-data:TemplateStyles:r61209503"><span title="國際音標">s̺</span>/ 則毫無變化地保留了下來 (通常記作/<link rel="mw-deduplicated-inline-style" href="mw-data:TemplateStyles:r61209503"><span title="國際音標">s</span>/)。</li>
<li>一些作者用 /<link rel="mw-deduplicated-inline-style" href="mw-data:TemplateStyles:r61209503"><span title="國際音標">s̪</span>/ 表示 /<link rel="mw-deduplicated-inline-style" href="mw-data:TemplateStyles:r61209503"><span title="國際音標">s̪̺</span>/ ,用 /<link rel="mw-deduplicated-inline-style" href="mw-data:TemplateStyles:r61209503"><span title="國際音標">s̠</span>/ 表示 /<link rel="mw-deduplicated-inline-style" href="mw-data:TemplateStyles:r61209503"><span title="國際音標">s̺</span>/。</li>
<li>硬顎近音 /<link rel="mw-deduplicated-inline-style" href="mw-data:TemplateStyles:r61209503"><span title="國際音標">ʝ</span>/ 和其他的音素演變不同,有多種不規則路徑,其產生源頭如下:
<dl><dd>Latín <i>generu</i> > Cast. Ant. <i>gerno</i> > Cast. mod. <i>yerno</i></dd>
<dd>Latín <i>genesta</i> > Cast. Ant. <i>ginesta</i> > Cast. mod. <i>(h)iniesta</i></dd>
<dd>Latín <i>gypsu</i> > Cast. Ant. <i>yesso</i> > Cast. mod. <i>yeso</i></dd>
<dd>Latín <i>iacet</i> > Cast. Ant. <i>yaze</i> > Cast. mod. <i>yace</i> (frente a <i>ianuariu" > </i>enero<i>)</i></dd>
<dd>Latín <i>ferru</i> > Cast. Ant. <i>fierro</i> > Cast. mod. <i>hierro</i> /ʝero/</dd></dl></li>
<li>很多西班牙語變體失去了 /<link rel="mw-deduplicated-inline-style" href="mw-data:TemplateStyles:r61209503"><span title="國際音標">ʎ</span>/ 和 /<link rel="mw-deduplicated-inline-style" href="mw-data:TemplateStyles:r61209503"><span title="國際音標">ʝ</span>/ 的區別,稱作yeísmo。在伊比利亞半島和南美有一些變體仍然維持著這種對立。這些有著 /<link rel="mw-deduplicated-inline-style" href="mw-data:TemplateStyles:r61209503"><span title="國際音標">ʎ</span>/ 的分支中通常在一段時期內經歷過 /<link rel="mw-deduplicated-inline-style" href="mw-data:TemplateStyles:r61209503"><span title="國際音標">-r+l-</span>/ > /<link rel="mw-deduplicated-inline-style" href="mw-data:TemplateStyles:r61209503"><span title="國際音標">ʎ</span>/ 的變化,如 <i>traer+lo</i> > <i>traello</i>, <i>menear+lo</i> > <i>meneallo。</i></li></ul><ul><li>記載爲 /<link rel="mw-deduplicated-inline-style" href="mw-data:TemplateStyles:r61209503"><span title="國際音標">š</span>/ (齒齦後擦音) 在現代西班牙語中演變爲 /<link rel="mw-deduplicated-inline-style" href="mw-data:TemplateStyles:r61209503"><span title="國際音標">x</span>/ ,這可能是因爲在16世紀存在一種 [ʒ]~[ʃ]~[ç] 變體,因此其發音部位的演變過程是 /<link rel="mw-deduplicated-inline-style" href="mw-data:TemplateStyles:r61209503"><span title="國際音標">š</span>/ > /<link rel="mw-deduplicated-inline-style" href="mw-data:TemplateStyles:r61209503"><span title="國際音標">ç</span>/ > /<link rel="mw-deduplicated-inline-style" href="mw-data:TemplateStyles:r61209503"><span title="國際音標">x</span>/。軟齶音 [x] 是從塞維利亞發源並向週邊輻射的。</li></ul><h3><span id=".E8.AA.9E.E6.B3.95"></span><span id="語法">語法</span></h3>
<p>在這一時期西班牙語發生了一些人稱代詞的變化,這使得現代及早期現代西班牙語和中世紀西班牙語得以區分:
</p>
<ul><li>爲了防止第二人稱單數正式體的 vos 可能和第三人稱單數產生的歧義,產生了以下兩種替換形式:
<ul><li>一方面 <i>vuestra merced</i> > <i>vuesarced</i> > <i>usted</i> 的形式出現以表示第二人稱尊敬體。</li>
<li>另一方面, <i>vosotros</i> (< <i>vos otros</i>) 用以表示第二人稱複數普通體在半島上已經於14世紀產生, 而相反地,由於"vos" 和 "vosotros" 的變位上的歧義,在安達盧西亞東部、加納利亞以及美洲,這種用法並沒有普及起來,而 ustedes 的形式則獲得了青睞,使得其無論是在正式還是非正式的情況下都得到了使用。 而在伊比利亞半島 "vos" 完全消失。在美洲可能經歷了相當長時間才使得 "vosotros" 的用法消失。</li></ul></li>
<li>由於 /ž/ (= /<link rel="mw-deduplicated-inline-style" href="mw-data:TemplateStyles:r61209503"><span title="國際音標">ʒ</span>/) 的消失,中世紀的 <i>gelo, gela, gelos, gelas</i> 等形式被重新解釋爲<i>se lo, se la, se los, se las</i>,如: <i>digelo</i> > esp. med. <i>díselo</i> > esp. mod. <i>se lo di</i>.</li>
<li>雖然在現代西班牙語中仍然存在很多人稱代詞附著在動詞後,但附著詞素代詞在經過一些替換後,大部分都置於動詞之前: <i>enfermóse</i> y <i>murióse</i> > <i>se enfermó</i> y <i>se murió</i>.</li></ul><h2><span id=".E8.A8.BB.E9.87.8B"></span><span id="註釋">註釋</span></h2>
<h3><span id=".E5.8F.83.E8.80.83.E6.9B.B8.E7.9B.AE"></span><span id="參考書目">參考書目</span></h3>
<ul><li>Alvar, Manuel (director), <i>Manual de dialectología hispánica. El Español de España</i>, Ariel Lingüística, Barcelona, 1996 & 2007.</li>
<li>Cano, Rafael (coord.): <i>Historia de la lengua española</i>, Ariel Lingüística, Barcelona, 2005.</li>
<li>Hualde, José Ignacio (2005): <i>The sounds of Spanish</i>,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5.</li>
<li>Penny, Ralph (1993): <i>Gramática histórica del español</i>, Ariel, Barcelona, ISBN 84-344-8265-7.</li></ul><h3><span id=".E6.97.A9.E6.9C.9F.E7.8F.BE.E4.BB.A3.E8.A5.BF.E7.8F.AD.E7.89.99.E8.AA.9E.E8.AA.9E.E6.B3.95"></span><span id="早期現代西班牙語語法">早期現代西班牙語語法</span></h3>
<ul><li>Antonio de Nebrija (1492): <i>Grammatica Antonii Nebrissensis</i>.</li>
<li>Juan de Valdés (1533): <i>Diálogo de la lengua</i>.</li>
<li>Cristóbal de Villalón (1555): <i>Gramática Castellana</i>, Amberes, reeditada por CSIC, Madrid, 1971.</li>
<li>Anónimo (1559): <i>Gramática de la lengua vulgar de España</i>, Lovaina, reditada por CSIC, Madrid, 1966.</li></ul><!--
NewPP limit report
Parsed by mw2332
Cached time: 20230505122520
Cache expiry: 1814400
Reduced expiry: false
Complications: [show‐toc]
CPU time usage: 0.196 seconds
Real time usage: 0.373 seconds
Preprocessor visited node count: 1107/1000000
Post‐expand include size: 58171/2097152 bytes
Template argument size: 960/2097152 bytes
Highest expansion depth: 11/100
Expensive parser function count: 14/500
Unstrip recursion depth: 0/20
Unstrip post‐expand size: 40478/5000000 bytes
Lua time usage: 0.047/10.000 seconds
Lua memory usage: 2361974/52428800 bytes
Number of Wikibase entities loaded: 0/400
--><!--
Transclusion expansion time report (%,ms,calls,template)
100.00% 206.579 1 -total
36.05% 74.475 1 Template:西班牙語導覽框
35.85% 74.057 1 Template:西班牙語分支圖
25.13% 51.910 1 Template:Sidebar
25.06% 51.775 4 Template:Clade
17.98% 37.133 1 Template:Cite_web
15.21% 31.419 11 Template:Link-en
3.88% 8.009 3 Template:Tsl
3.80% 7.854 42 Template:IPA
0.47% 0.963 1 Template:Wayback
--> | **早期現代西班牙語**,也稱爲**黃金西班牙語**(**español áurico**)或**黃金時代西班牙語**(**español de los siglos de oro**),是一種在 15 世紀末至 17 世紀使用的西班牙語,其特徵是一系列的語音和語法變化,這些變化使得中古西班牙語演變爲現代西班牙語。
在所有變化中最顯著的是西班牙語噝音變化、濁擦音消失、附著詞素代詞位置的固定以及及物與不及物動詞複合形式的匹配。
到達美洲的西語使用者也說著早期現代西班牙語的各種變體,因此所有現代西班牙語都是其後裔。猶太西班牙語保存了部分繼承自中世紀卡斯蒂利亞語的特徵,而在其他西班牙語變體中這些特點已經消失,例如濁擦音 /š/ (=AFI ʃ) 和 /ž/ (=AFI ʒ) 的對立。
## 語言學描述
### 早期現代西班牙語來源
除了現代西班牙語各種變體提供的演變上的證據,一些其他相近的羅曼語在 16 世紀期間的語法記錄也能提供一些有關早期現代西班牙語的有用信息。如 1558 年 Villalón 在安特衛普出版的《卡斯蒂利亞語法》和 1559 年在魯汶出版的《西班牙通俗語法》都反映了當時西班牙語的發音,在其中記載了擦音的清化和塞音的前移;而安東尼奧・德・內夫里哈 (1492) 則尚記載了清濁之分。
### 音系
從 16 世紀末開始至 17 世紀中期,其音系因爲擦音的清濁對立消失以及噝音變化而簡化,如下表:
一些重要的總結如下:
* [h] 在 16 世紀時仍然被語法學家們記述,而大約在 17 世紀時則成爲了邊緣音位。而直到 20 世紀,這一音素仍然在安達盧西亞方言以及埃斯特雷馬杜拉方言中存在(在一些其他的方言中存在由 /-s/ 和 /-θ/ 演變而來的同位異音 [h],不過一般不被視爲獨立音素)。參看西班牙語 f–h 語音變化。然而對於 Nebrija 和 Villalón 來講,[h] 只是 /f/ 的一個變體,當時一些西班牙語使用者將今天的 harina [aˈɾina] 發音爲 [haˈɾina] 或 [faˈɾina] 。
* 在美洲、加納利亞以及幾乎整個安達盧西亞 /s̺/ 和 /s̪̺/ 完全混淆(全部簡單混同爲 /s/)。而在半島中部和北部則爲 /s̪̺/ > /θ/ ,而同時舌尖齒齦音 /s̺/ 則毫無變化地保留了下來 (通常記作 /s/)。
* 一些作者用 /s̪/ 表示 /s̪̺/ ,用 /s̠/ 表示 /s̺/。
* 硬顎近音 /ʝ/ 和其他的音素演變不同,有多種不規則路徑,其產生源頭如下:
: Latín _generu_ > Cast. Ant. _gerno_ > Cast. mod. _yerno_
: Latín _genesta_ > Cast. Ant. _ginesta_ > Cast. mod. _(h)iniesta_
: Latín _gypsu_ > Cast. Ant. _yesso_ > Cast. mod. _yeso_
: Latín _iacet_ > Cast. Ant. _yaze_ > Cast. mod. _yace_ (frente a _ianuariu" >_ enero_)_
: Latín _ferru_ > Cast. Ant. _fierro_ > Cast. mod. _hierro_ /ʝero/
* 很多西班牙語變體失去了 /ʎ/ 和 /ʝ/ 的區別,稱作 yeísmo。在伊比利亞半島和南美有一些變體仍然維持著這種對立。這些有著 /ʎ/ 的分支中通常在一段時期內經歷過 /-r+l-/ > /ʎ/ 的變化,如 _traer+lo_ > _traello_, _menear+lo_ > _meneallo。_
* 記載爲 /š/ (齒齦後擦音) 在現代西班牙語中演變爲 /x/ ,這可能是因爲在 16 世紀存在一種 [ʒ]~[ʃ]~[ç] 變體,因此其發音部位的演變過程是 /š/ > /ç/ > /x/。軟齶音 [x] 是從塞維利亞發源並向週邊輻射的。
### 語法
在這一時期西班牙語發生了一些人稱代詞的變化,這使得現代及早期現代西班牙語和中世紀西班牙語得以區分:
* 爲了防止第二人稱單數正式體的 vos 可能和第三人稱單數產生的歧義,產生了以下兩種替換形式:
* 一方面 _vuestra merced_ > _vuesarced_ > _usted_ 的形式出現以表示第二人稱尊敬體。
* 另一方面, _vosotros_ (< _vos otros_) 用以表示第二人稱複數普通體在半島上已經於 14 世紀產生, 而相反地,由於 "vos" 和 "vosotros" 的變位上的歧義,在安達盧西亞東部、加納利亞以及美洲,這種用法並沒有普及起來,而 ustedes 的形式則獲得了青睞,使得其無論是在正式還是非正式的情況下都得到了使用。 而在伊比利亞半島 "vos" 完全消失。在美洲可能經歷了相當長時間才使得 "vosotros" 的用法消失。
* 由於 /ž/ (= /ʒ/) 的消失,中世紀的 _gelo, gela, gelos, gelas_ 等形式被重新解釋爲 _se lo, se la, se los, se las_,如: _digelo_ > esp. med. _díselo_ > esp. mod. _se lo di_.
* 雖然在現代西班牙語中仍然存在很多人稱代詞附著在動詞後,但附著詞素代詞在經過一些替換後,大部分都置於動詞之前: _enfermóse_ y _murióse_ > _se enfermó_ y _se murió_.
## 註釋
### 參考書目
* Alvar, Manuel (director), _Manual de dialectología hispánica. El Español de España_, Ariel Lingüística, Barcelona, 1996 & 2007.
* Cano, Rafael (coord.): _Historia de la lengua española_, Ariel Lingüística, Barcelona, 2005.
* Hualde, José Ignacio (2005): _The sounds of Spanish_,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5.
* Penny, Ralph (1993): _Gramática histórica del español_, Ariel, Barcelona, ISBN 84-344-8265-7.
### 早期現代西班牙語語法
* Antonio de Nebrija (1492): _Grammatica Antonii Nebrissensis_.
* Juan de Valdés (1533): _Diálogo de la lengua_.
* Cristóbal de Villalón (1555): _Gramática Castellana_, Amberes, reeditada por CSIC, Madrid, 1971.
* Anónimo (1559): _Gramática de la lengua vulgar de España_, Lovaina, reditada por CSIC, Madrid, 1966. | null | 9,149 | 2023-04-16T12:29:28Z | 71,374,836 | 早期現代西班牙語 |
2,803,122 | <p><b>ChS8型電力機車</b>(俄語:<span lang="ru"><b>ЧС8</b></span>),是蘇聯鐵路的准高速幹線客運電力機車車型之一,適用於供電制式為25千伏50赫茲工頻單相交流電的電氣化鐵路。
</p><p>自1950年代起,按經濟互助委員會分工,蘇聯向東歐國家出口幹線柴油機車,而從捷克斯洛伐克進口電力傳動調車柴油機車和幹線客運電力機車,ChS7型電力機車為其中之一。1983年,為了滿足蘇聯鐵路對交流電氣化鐵路准高速客運電力機車的需求,斯柯達公司在ChS4T、ChS7型電力機車基礎上開發研製了ChS8型電力機車。ChS8型電力機車為雙節八軸准高速客運電力機車,機車軸式2×(Bo-Bo),持續功率7200千瓦,最高運行速度180公里/小時,採用晶閘管相控調壓、牽引電機架懸式全懸掛、電機空心軸彈性傳動裝置。1987年,首兩台機車完成各種試驗後,蘇聯引進了第一批ChS8型電力機車投入運營,主要用於牽引24~32節的超長編組旅客列車。
</p>
<h2><span id=".E5.8F.82.E8.A7.81"></span><span id="参见">參見</span></h2>
<ul><li>ChS4T型電力機車</li>
<li>ChS7型電力機車</li></ul><h2><span id=".E5.A4.96.E9.83.A8.E9.93.BE.E6.8E.A5"></span><span id="外部链接">外部連結</span></h2>
<ul><li><span title="俄語">(俄文)</span>История поездов: Пассажирский электровоз ЧС8(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li></ul><p><br></p> | **ChS8 型電力機車**(俄語:**ЧС8**),是蘇聯鐵路的准高速幹線客運電力機車車型之一,適用於供電制式為 25 千伏 50 赫茲工頻單相交流電的電氣化鐵路。
自 1950 年代起,按經濟互助委員會分工,蘇聯向東歐國家出口幹線柴油機車,而從捷克斯洛伐克進口電力傳動調車柴油機車和幹線客運電力機車,ChS7 型電力機車為其中之一。1983 年,為了滿足蘇聯鐵路對交流電氣化鐵路准高速客運電力機車的需求,斯柯達公司在 ChS4T、ChS7 型電力機車基礎上開發研製了 ChS8 型電力機車。ChS8 型電力機車為雙節八軸准高速客運電力機車,機車軸式 2×(Bo-Bo),持續功率 7200 千瓦,最高運行速度 180 公里 / 小時,採用晶閘管相控調壓、牽引電機架懸式全懸掛、電機空心軸彈性傳動裝置。1987 年,首兩台機車完成各種試驗後,蘇聯引進了第一批 ChS8 型電力機車投入運營,主要用於牽引 24~32 節的超長編組旅客列車。
## 參見
* ChS4T 型電力機車
* ChS7 型電力機車
## 外部連結
* (俄文)История поездов: Пассажирский электровоз ЧС8(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null | 2,834 | 2023-04-16T12:27:44Z | 70,812,258 | ЧС8 |
268,145 | <p>《<b>佛說觀無量壽佛經</b>》,也稱為《<b>觀無量壽經</b>》、《<b>十六觀經</b>》,總共有一卷,佛經題目,由劉宋禪師畺良耶舍翻譯。為淨土三經中之一經。《開元釋教錄》載劉宋曇摩蜜多的另一譯本已佚。
</p><p>本經只有一部漢文版本,以及從漢文翻譯出來的版本,沒有發現梵文原文經本。因此現代學者,認為它不是源自印度。至於來源是絲綢之路上的綠洲王國還是中國則無確定論。水野弘元認為本經雖不是從印度來,但是與佛教的基本精神一樣。</p>
<h2><span id=".E9.A1.8C.E8.A7.A3"></span><span id="題解">題解</span></h2>
<p>據《高僧傳》記載,沙門僧含請禪師畺良耶舍譯出《藥王藥上觀》及《無量壽觀》,僧含筆錄。僧含以此二經是轉障之祕術,淨土之洪因,故常受持奉誦。</p>
<h2><span id=".E5.8D.81.E5.85.AD.E8.A7.80"></span><span id="十六觀">十六觀</span></h2>
<ol><li class="mw-empty-elt"></ol><h2><span id=".E6.AD.B7.E4.BB.A3.E8.A8.BB.E7.96.8F"></span><span id="歷代註疏">歷代註疏</span></h2>
<ul><li>《觀無量壽佛經疏》一卷,隋智者說。據日本學者望月信亨考證,此疏為唐代人偽作,不是智顗大師手筆。</li>
<li>《觀無量壽經義疏》二卷,隋慧遠撰。</li>
<li>《觀無量壽經義疏》一卷,隋吉藏撰。</li>
<li>《觀無量壽佛經疏》四卷,唐善導集記。</li>
<li>《釋觀無量壽佛經記》一卷,唐法聰撰。</li>
<li>《觀無量壽佛經疏妙宗鈔》六卷,宋知禮述。</li>
<li>《觀無量壽佛經融心解》一卷,宋知禮撰。</li>
<li>《觀無量壽佛經義疏》三卷,宋元照述。</li>
<li>《觀經扶新論》一卷,宋戒度述。</li>
<li>《靈芝觀經義疏正觀記》三卷,宋戒度述。</li>
<li>《觀無量壽經疏妙宗鈔科》一卷,宋知禮排定,明真覺重排。</li>
<li>《觀無量壽佛經疏妙宗鈔會本》五卷,明真覺分會,日本實觀改修。</li>
<li>《觀無量壽佛經圖頌》一卷,明傳燈述。</li>
<li>《觀無量壽經直指疏》二卷,續法集。</li>
<li>《觀無量壽佛經約論》一卷,彭際清述。</li>
<li>《觀無量壽經箋注》,丁福保註。</li></ul><h2><span id=".E7.8E.B0.E5.AD.98.E6.9C.80.E6.97.A9.E7.9A.84.E6.B4.BB.E5.AD.97.E5.8D.B0.E5.88.B7.E5.93.81"></span><span id="现存最早的活字印刷品">現存最早的活字印刷品</span></h2>
<p>1965年,在溫州白象塔二層發掘出《觀無量壽經》殘頁。此經殘寬13cm,殘高8.5至10.5cm,對照同處發現的崇寧二年(1103)墨書《寫經緣起》殘頁,認定此經本是同年或相近年代刊印,字跡特徵是:字體較小,長短大小不一,排列不規則,有漏字並在紙面可見到字跡有輕微凹陷,其活字印刷的特徵十分明顯,經鑑定為北宋活字印刷本。此現在最早的《觀無量壽經》。
</p>
<h2><span id=".E7.A6.AA.E4.BF.AE.E6.B4.9E"></span><span id="禪修洞">禪修洞</span></h2>
<p>在小南海石窟(禪修洞)的中窟刻有《觀無量壽經》的九品往生浮雕,為僧稠禪師的弟子習禪之所。</p>
<h2><span id=".E8.A8.BB.E9.87.8B"></span><span id="註釋">註釋</span></h2>
<h2><span id=".E5.8F.83.E8.A6.8B"></span><span id="參見">參見</span></h2>
<h2><span id=".E5.A4.96.E9.83.A8.E9.80.A3.E7.B5.90"></span><span id="外部連結">外部連結</span></h2>
<ul><li>The Contemplation Sutra, translated into English by J. Takakusu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li>
<li>English translation of the Contemplation Sutra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li>
<li>The Taima Mandala Image of the Pure Land from a medieval Japanese scroll, based on the descriptions found in the Contemplation Sutra. This site offers explanations in English of the various motifs of the scroll.</li>
<li>[1]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The Scripture on the Buddha’s Teaching About Meditation On the Enlightened Being 『Of Infinite Life’ , from The Land of Pure Bliss, On the Nature of Faith & Practice in Greater Vehicle (Mahāyāna) Buddhism, translated by Peter Johnson, ISBN 978-1-7923-4208-0</li></ul><!--
NewPP limit report
Parsed by mw2350
Cached time: 20230504055313
Cache expiry: 1814400
Reduced expiry: false
Complications: [show‐toc]
CPU time usage: 0.397 seconds
Real time usage: 0.604 seconds
Preprocessor visited node count: 2407/1000000
Post‐expand include size: 180531/2097152 bytes
Template argument size: 1589/2097152 bytes
Highest expansion depth: 17/100
Expensive parser function count: 22/500
Unstrip recursion depth: 0/20
Unstrip post‐expand size: 14968/5000000 bytes
Lua time usage: 0.125/10.000 seconds
Lua memory usage: 4945222/52428800 bytes
Number of Wikibase entities loaded: 1/400
--><!--
Transclusion expansion time report (%,ms,calls,template)
100.00% 352.453 1 -total
22.95% 80.874 1 Template:Jingtu
22.88% 80.626 1 Template:Reflist
21.93% 77.285 1 Template:NavboxV2
15.11% 53.270 4 Template:Cite_book
14.92% 52.574 1 Template:ISBN
14.41% 50.773 1 Template:Refimprove
13.41% 47.272 19 Template:Lj
11.89% 41.912 1 Template:Ambox
10.41% 36.702 1 Template:Authority_control
--> | 《**佛說觀無量壽佛經**》,也稱為《**觀無量壽經**》、《**十六觀經**》,總共有一卷,佛經題目,由劉宋禪師畺良耶舍翻譯。為淨土三經中之一經。《開元釋教錄》載劉宋曇摩蜜多的另一譯本已佚。
本經只有一部漢文版本,以及從漢文翻譯出來的版本,沒有發現梵文原文經本。因此現代學者,認為它不是源自印度。至於來源是絲綢之路上的綠洲王國還是中國則無確定論。水野弘元認為本經雖不是從印度來,但是與佛教的基本精神一樣。
## 題解
據《高僧傳》記載,沙門僧含請禪師畺良耶舍譯出《藥王藥上觀》及《無量壽觀》,僧含筆錄。僧含以此二經是轉障之祕術,淨土之洪因,故常受持奉誦。
## 十六觀
1.
## 歷代註疏
* 《觀無量壽佛經疏》一卷,隋智者說。據日本學者望月信亨考證,此疏為唐代人偽作,不是智顗大師手筆。
* 《觀無量壽經義疏》二卷,隋慧遠撰。
* 《觀無量壽經義疏》一卷,隋吉藏撰。
* 《觀無量壽佛經疏》四卷,唐善導集記。
* 《釋觀無量壽佛經記》一卷,唐法聰撰。
* 《觀無量壽佛經疏妙宗鈔》六卷,宋知禮述。
* 《觀無量壽佛經融心解》一卷,宋知禮撰。
* 《觀無量壽佛經義疏》三卷,宋元照述。
* 《觀經扶新論》一卷,宋戒度述。
* 《靈芝觀經義疏正觀記》三卷,宋戒度述。
* 《觀無量壽經疏妙宗鈔科》一卷,宋知禮排定,明真覺重排。
* 《觀無量壽佛經疏妙宗鈔會本》五卷,明真覺分會,日本實觀改修。
* 《觀無量壽佛經圖頌》一卷,明傳燈述。
* 《觀無量壽經直指疏》二卷,續法集。
* 《觀無量壽佛經約論》一卷,彭際清述。
* 《觀無量壽經箋注》,丁福保註。
## 現存最早的活字印刷品
1965 年,在溫州白象塔二層發掘出《觀無量壽經》殘頁。此經殘寬 13cm,殘高 8.5 至 10.5cm,對照同處發現的崇寧二年(1103)墨書《寫經緣起》殘頁,認定此經本是同年或相近年代刊印,字跡特徵是:字體較小,長短大小不一,排列不規則,有漏字並在紙面可見到字跡有輕微凹陷,其活字印刷的特徵十分明顯,經鑑定為北宋活字印刷本。此現在最早的《觀無量壽經》。
## 禪修洞
在小南海石窟(禪修洞)的中窟刻有《觀無量壽經》的九品往生浮雕,為僧稠禪師的弟子習禪之所。
## 註釋
## 參見
## 外部連結
* The Contemplation Sutra, translated into English by J. Takakusu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English translation of the Contemplation Sutra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The Taima Mandala Image of the Pure Land from a medieval Japanese scroll, based on the descriptions found in the Contemplation Sutra. This site offers explanations in English of the various motifs of the scroll.
* [1]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The Scripture on the Buddha’s Teaching About Meditation On the Enlightened Being 『Of Infinite Life’ , from The Land of Pure Bliss, On the Nature of Faith & Practice in Greater Vehicle (Mahāyāna) Buddhism, translated by Peter Johnson, ISBN 978-1-7923-4208-0 | null | 10,419 | 2023-04-16T12:23:26Z | 76,207,269 | 無量壽觀經 |
327,058 | <p><b>2006–07年歐洲冠軍聯賽</b>(<b>UEFA Champions League</b>)為第 52 屆歐洲冠軍聯賽,來自 49 個歐洲國家所屬俱樂部進行爭奪冠軍,決賽階段於2007年5月23日在希臘雅典奧林匹克體育場舉行,由義大利的AC米蘭迎戰英格蘭的利物浦,這是兩隊繼2004–05年歐聯決賽後再度對碰。最終AC米蘭在常規時間內 2–1 戰勝了利物浦,歷史上第七次捧起冠軍獎盃。
</p>
<h2><span id=".E6.97.A9.E6.9C.9F.E4.BA.8B.E4.BB.B6"></span><span id="早期事件">早期事件</span></h2>
<h3><span id=".E6.84.8F.E5.A4.A7.E5.88.A9.E5.81.87.E7.90.83.E9.86.9C.E8.81.9E"></span><span id="意大利假球醜聞">義大利假球醜聞</span></h3>
<p>2006年,義大利球壇爆出當時最轟動的假波案,應屆冠軍尤文圖斯、AC米蘭、佛倫提那以及拉齊奧涉嫌安排裁判操縱比賽結果。該四間俱樂部被義大利法院及義大利足總作出判決,原定可以參加下屆歐聯及歐洲足總盃的他們被判禁止參加來屆所有歐洲賽事,但AC米蘭在7月25日進行的上訴裁決獲得減刑,並且得以參加來屆歐聯第三輪外圍賽。
</p><p>經最後裁決後,歐洲賽參賽資格由以下球隊取代:
</p>
<h3><span id=".E5.B0.8D.E5.B8.8C.E8.87.98.E8.B6.B3.E7.90.83.E7.B8.BD.E6.9C.83.E7.9A.84.E7.A6.81.E8.B3.BD.E4.BB.A4"></span><span id="對希臘足球總會的禁賽令">對希臘足球協會的禁賽令</span></h3>
<p>國際足總基於希臘政府嚴重干預足球組織運作,因此2006年7月3日開始禁止希臘參加所有國際足球賽事,不過希臘議會就事件批准修訂有關體育管理方面的條例後,國際足總於7月12日取消對希臘足協的禁賽令。
</p>
<h2><span id=".E5.A4.96.E5.9C.8D.E8.B3.BD"></span><span id="外圍賽">外圍賽</span></h2>
<h3><span id=".E5.A4.96.E5.9C.8D.E8.B3.BD.E7.AC.AC.E4.B8.80.E5.9C.88"></span><span id="外圍賽第一圈">外圍賽第一輪</span></h3>
<p>首回合於2006年7月11日至12日進行,次回合則於同年7月18日至19日進行。
</p>
<h3><span id=".E5.A4.96.E5.9C.8D.E8.B3.BD.E7.AC.AC.E4.BA.8C.E5.9C.88"></span><span id="外圍賽第二圈">外圍賽第二輪</span></h3>
<p>首回合於2006年7月25日至26日進行,次回合則於同年8月1日至2日進行。
</p>
<h3><span id=".E5.A4.96.E5.9C.8D.E8.B3.BD.E7.AC.AC.E4.B8.89.E5.9C.88"></span><span id="外圍賽第三圈">外圍賽第三輪</span></h3>
<p>首回合於2006年8月8日至9日進行,次回合則於同年8月22日至23日進行。
</p>
<ul><li><sup>1</sup>以塞爾維亞與蒙特內哥羅球隊名義參賽,現在屬於塞爾維亞球隊。</li>
<li><sup>2</sup>基於以巴衝突令以色列局勢不穩定的安全理由,歐足總將利物浦作客對海法馬卡比的賽事改於烏克蘭的基輔舉行。</li></ul><h2><span id=".E5.88.86.E7.B5.84.E8.B3.BD"></span><span id="分組賽">分組賽</span></h2>
<p>總數 32 球隊會被分成 8 組,每組 4 隊參加分組賽。每組首名及次名均晉級十六強賽淘汰賽,第三名則轉戰歐洲足總盃三十二強淘汰賽繼續參與歐洲賽事。
</p><p>如在小組中兩隊得分相同則順次序根據以下準則定出勝方:
</p>
<ul><li>雙方對賽成績較佳的一方</li>
<li>雙方對賽中淨勝球較多的一方</li>
<li>雙方對賽中獲得較多作客進球的一方</li>
<li>總得失球較佳的一方</li>
<li>總進球較佳的一方</li>
<li>根據歐足總的系數排名</li></ul><h3><span id="A.E7.B5.84"></span><span id="A組">A組</span></h3>
<h3><span id="B.E7.B5.84"></span><span id="B組">B組</span></h3>
<link rel="mw-deduplicated-inline-style" href="mw-data:TemplateStyles:r66786035">
<h3><span id="C.E7.B5.84"></span><span id="C組">C組</span></h3>
<link rel="mw-deduplicated-inline-style" href="mw-data:TemplateStyles:r66786035">
<h3><span id="D.E7.B5.84"></span><span id="D組">D組</span></h3>
<link rel="mw-deduplicated-inline-style" href="mw-data:TemplateStyles:r66786035">
<h3><span id="E.E7.B5.84"></span><span id="E組">E組</span></h3>
<link rel="mw-deduplicated-inline-style" href="mw-data:TemplateStyles:r66786035">
<h3><span id="F.E7.B5.84"></span><span id="F組">F組</span></h3>
<link rel="mw-deduplicated-inline-style" href="mw-data:TemplateStyles:r66786035">
<h3><span id="G.E7.B5.84"></span><span id="G組">G組</span></h3>
<link rel="mw-deduplicated-inline-style" href="mw-data:TemplateStyles:r66786035">
<h3><span id="H.E7.B5.84"></span><span id="H組">H組</span></h3>
<link rel="mw-deduplicated-inline-style" href="mw-data:TemplateStyles:r66786035">
<h2><span id=".E6.B7.98.E6.B1.B0.E8.B3.BD"></span><span id="淘汰賽">淘汰賽</span></h2>
<h3><span id=".E6.99.89.E7.B4.9A.E5.9C.96"></span><span id="晉級圖">晉級圖</span></h3>
<h3><span id=".E5.8D.81.E5.85.AD.E5.BC.B7"></span><span id="十六強">十六強賽</span></h3>
<p>本輪抽籤儀式於2006年12月15日在希臘雅典進行,首回合於2007年2月20日至21日進行,次回合則於同年3月6日至7日進行,根據賽制,十六支出線球隊如屬同一個國家或分組賽階段處於同組則不會碰頭。
</p>
<h3><span id=".E5.8D.8A.E6.BA.96.E6.B1.BA.E8.B3.BD"></span><span id="半準決賽">半準決賽</span></h3>
<p>本輪抽籤儀式於2007年3月9日在希臘雅典進行,首回合於2007年4月3日至4日進行,次回合則於2007年4月10日至11日進行。八支出線球隊沒有抽籤限制,因此同一個國家或分組賽階段處於同組的球隊將有機會碰頭。最後的抽籤結果顯示半準決賽中,英格蘭球隊和義大利球隊沒有抽到同一國家的球隊,但利物浦則會對他們在分組賽中的對手安多芬。
</p>
<h3><span id=".E6.BA.96.E6.B1.BA.E8.B3.BD"></span><span id="準決賽">準決賽</span></h3>
<p>本輪抽籤儀式於2007年3月9日在希臘雅典進行,首回合於2007年4月24日至25日進行,次回合則於2007年5月1日至2日進行。
</p>
<h3><span id=".E6.B1.BA.E8.B3.BD"></span><span id="決賽">決賽</span></h3>
<p>決賽於2007年5月23日在希臘雅典奧林匹克體育場舉行。AC米蘭在常規時間內2比1戰勝了利物浦隊。
</p>
<h2><span id=".E7.A5.9E.E5.B0.84.E6.89.8B"></span><span id="神射手">神射手</span></h2>
<p><small>只列出射入4球或以上的球員:</small>
</p>
<h2><span id=".E5.8F.83.E8.A6.8B"></span><span id="參見">參見</span></h2>
<ul><li>2006年至2007年歐洲足總盃</li>
<li>2006年圖圖盃</li></ul><!--
NewPP limit report
Parsed by mw1383
Cached time: 20230429220607
Cache expiry: 1814400
Reduced expiry: false
Complications: [show‐toc]
CPU time usage: 1.326 seconds
Real time usage: 1.570 seconds
Preprocessor visited node count: 33952/1000000
Post‐expand include size: 332969/2097152 bytes
Template argument size: 23582/2097152 bytes
Highest expansion depth: 13/100
Expensive parser function count: 5/500
Unstrip recursion depth: 0/20
Unstrip post‐expand size: 1408/5000000 bytes
Lua time usage: 0.210/10.000 seconds
Lua memory usage: 4212235/52428800 bytes
Number of Wikibase entities loaded: 0/400
--><!--
Transclusion expansion time report (%,ms,calls,template)
100.00% 879.626 1 -total
35.05% 308.323 55 Template:TwoLegResult
34.26% 301.379 140 Template:Flagicon
16.86% 148.313 62 Template:Fbaicon
14.16% 124.519 62 Template:Fbaicon/core
11.31% 99.501 1 Template:NoteTA
11.26% 99.062 62 Template:Fba/list
6.58% 57.853 1 Template:Infobox_國際足球賽事賽季
6.07% 53.436 1 Template:Infobox
5.77% 50.768 34 Template:Country_data_ENG
--><!-- Saved in parser cache with key zhwiki:pcache:idhash:327058-0!userlang=zh-tw!zh-tw and timestamp 20230429220605 and revision id 75383864. Rendering was triggered because: api-parse
--> | **2006–07 年歐洲冠軍聯賽**(**UEFA Champions League**)為第 52 屆歐洲冠軍聯賽,來自 49 個歐洲國家所屬俱樂部進行爭奪冠軍,決賽階段於 2007 年 5 月 23 日在希臘雅典奧林匹克體育場舉行,由義大利的 AC 米蘭迎戰英格蘭的利物浦,這是兩隊繼 2004–05 年歐聯決賽後再度對碰。最終 AC 米蘭在常規時間內 2–1 戰勝了利物浦,歷史上第七次捧起冠軍獎盃。
## 早期事件
### 義大利假球醜聞
2006 年,義大利球壇爆出當時最轟動的假波案,應屆冠軍尤文圖斯、AC 米蘭、佛倫提那以及拉齊奧涉嫌安排裁判操縱比賽結果。該四間俱樂部被義大利法院及義大利足總作出判決,原定可以參加下屆歐聯及歐洲足總盃的他們被判禁止參加來屆所有歐洲賽事,但 AC 米蘭在 7 月 25 日進行的上訴裁決獲得減刑,並且得以參加來屆歐聯第三輪外圍賽。
經最後裁決後,歐洲賽參賽資格由以下球隊取代:
### 對希臘足球協會的禁賽令
國際足總基於希臘政府嚴重干預足球組織運作,因此 2006 年 7 月 3 日開始禁止希臘參加所有國際足球賽事,不過希臘議會就事件批准修訂有關體育管理方面的條例後,國際足總於 7 月 12 日取消對希臘足協的禁賽令。
## 外圍賽
### 外圍賽第一輪
首回合於 2006 年 7 月 11 日至 12 日進行,次回合則於同年 7 月 18 日至 19 日進行。
### 外圍賽第二輪
首回合於 2006 年 7 月 25 日至 26 日進行,次回合則於同年 8 月 1 日至 2 日進行。
### 外圍賽第三輪
首回合於 2006 年 8 月 8 日至 9 日進行,次回合則於同年 8 月 22 日至 23 日進行。
* 1 以塞爾維亞與蒙特內哥羅球隊名義參賽,現在屬於塞爾維亞球隊。
* 2 基於以巴衝突令以色列局勢不穩定的安全理由,歐足總將利物浦作客對海法馬卡比的賽事改於烏克蘭的基輔舉行。
## 分組賽
總數 32 球隊會被分成 8 組,每組 4 隊參加分組賽。每組首名及次名均晉級十六強賽淘汰賽,第三名則轉戰歐洲足總盃三十二強淘汰賽繼續參與歐洲賽事。
如在小組中兩隊得分相同則順次序根據以下準則定出勝方:
* 雙方對賽成績較佳的一方
* 雙方對賽中淨勝球較多的一方
* 雙方對賽中獲得較多作客進球的一方
* 總得失球較佳的一方
* 總進球較佳的一方
* 根據歐足總的系數排名
### A 組
### B 組
### C 組
### D 組
### E 組
### F 組
### G 組
### H 組
## 淘汰賽
### 晉級圖
### 十六強賽
本輪抽籤儀式於 2006 年 12 月 15 日在希臘雅典進行,首回合於 2007 年 2 月 20 日至 21 日進行,次回合則於同年 3 月 6 日至 7 日進行,根據賽制,十六支出線球隊如屬同一個國家或分組賽階段處於同組則不會碰頭。
### 半準決賽
本輪抽籤儀式於 2007 年 3 月 9 日在希臘雅典進行,首回合於 2007 年 4 月 3 日至 4 日進行,次回合則於 2007 年 4 月 10 日至 11 日進行。八支出線球隊沒有抽籤限制,因此同一個國家或分組賽階段處於同組的球隊將有機會碰頭。最後的抽籤結果顯示半準決賽中,英格蘭球隊和義大利球隊沒有抽到同一國家的球隊,但利物浦則會對他們在分組賽中的對手安多芬。
### 準決賽
本輪抽籤儀式於 2007 年 3 月 9 日在希臘雅典進行,首回合於 2007 年 4 月 24 日至 25 日進行,次回合則於 2007 年 5 月 1 日至 2 日進行。
### 決賽
決賽於 2007 年 5 月 23 日在希臘雅典奧林匹克體育場舉行。AC 米蘭在常規時間內 2 比 1 戰勝了利物浦隊。
## 神射手
只列出射入 4 球或以上的球員:
## 參見
* 2006 年至 2007 年歐洲足總盃
* 2006 年圖圖盃 | null | 31,345 | 2023-04-29T15:06:02Z | 75,383,864 | 2006年至2007年欧洲联赛冠军杯 |
5,691,863 | <p><b>臺大射箭協會</b>(英語:<span lang="en">National Taiwan University Archery Association, NTUAA</span><span id="noteTag-cite_ref-sup"></span>)成立於1967年7月,為國立臺灣大學的學生社團。早年成員主要來自醫學院區,1978年後,發展重心便轉往總區。臺大射箭協會為臺灣最早開始有計劃地推展射箭運動之大專院校射箭團體,並被視為1977年前後臺灣大專射箭運動選手的訓練中心。
</p>
<h2><span id=".E7.99.BC.E5.B1.95.E6.B2.BF.E9.9D.A9"></span><span id="發展沿革">發展沿革</span></h2>
<p>國立臺灣大學為臺灣最早有計劃推展射箭運動之大專院校,而臺大的現代弓射箭運動起源自臺大醫學院區<span id="noteTag-cite_ref-sup"></span>,於1960年代初由當時臺大醫院的外科醫師林天祐引進推廣。林天祐當時身兼「臺北市體育會射箭委員會」與「中華民國體協會技擊委員會射箭俱樂部」的會長,也於1973年出任中華民國射箭協會第一任理事長。他首先於醫學院區招募教職員生習箭,並與擁有「臺灣劍道之父」之稱的袁埏烽共同擔任箭術指導。1966年6月,「臺北市射箭委員會臺大分會」在醫學院成立,由臺大醫院麻醉科教授李光宜擔任分會會長。
</p><p>在林天祐、李光宜、方中民與葉曙等臺大教授輔導下,「臺大射箭協會」<span id="noteTag-cite_ref-sup"></span>於1967年成立,其性質為學生社團,首任會長為當時醫學系學生陳博光。由於西洋弓造價不斐,學生無力負擔,當時協會所用的弓多林天祐從日本帶回捐贈;於此同時,林天祐也創辦了「臺大醫學院射箭訓練中心」<span id="noteTag-cite_ref-sup"></span>。該中心有90公尺射距的場地,為當時臺北市最大、標準的射箭場。除了本校生,也常有校外團體前來射箭。1968年,臺大已有三座射箭場,其中最大的一座位在校總區。當時林天祐的學生中有幾位射手具有接近當時國家代表隊的實力水準,如江千代、陳子坤等等。為推廣射箭風氣,當時也於暑假舉辦為期兩個月的暑期訓練班供同學參與。由於擁有以當時而言相對完善的組織、良好場地與器材,臺大被視為在1977年前後臺灣大專射箭運動選手的訓練中心。
</p><p>早期協會發展重心多在醫學院區,會長也多由醫學院的學生擔任。1978年,畢業於香港培正中學的倪學仁成為第一任來自校總區的會長,社團便逐漸轉往校總區發展,並招收了許多同樣來自培正中學的成員。約於1980年代,醫學院區不再有射箭活動。1984年,第18屆的會長鄧植賢首次舉辦「臺大盃校際射箭邀請賽」,往後該系列比賽舉辦至2010年第25屆時更名為「椰林盃校際射箭邀請賽」<span id="noteTag-cite_ref-sup"></span>,為截至2017年臺灣歷史最悠久的大專校際射箭邀請賽。
</p>
<h2><span id=".E8.BF.91.E6.B3.81"></span><span id="近況">近況</span></h2>
<p>臺大校史館為探究協會早期發展與臺灣射箭運動之歷史,於2015年採訪了過去協會的成員,如臺大醫院醫師江千代、臺大生命科學系教授李心予等人,留下口述歷史及文物照片等資料。
</p>
<h2><span id=".E8.A8.BB.E9.87.8B"></span><span id="註釋">註釋</span></h2>
<h2><span id=".E8.B3.87.E6.96.99.E4.BE.86.E6.BA.90"></span><span id="資料來源">資料來源</span></h2>
<h2><span id=".E7.9B.B8.E9.97.9C.E6.A2.9D.E7.9B.AE"></span><span id="相關條目">相關條目</span></h2>
<ul><li>中華民國射箭協會</li>
<li>射箭 (體育項目)</li></ul><h2><span id=".E5.BB.B6.E4.BC.B8.E8.B3.87.E6.96.99"></span><span id="延伸資料">延伸資料</span></h2>
<ul><li>臺灣大學射箭協會:創立五十週年紀念口述歷史特輯. Youtube. 2017-11-09.</li></ul><h2><span id=".E5.A4.96.E9.83.A8.E9.80.A3.E7.B5.90"></span><span id="外部連結">外部連結</span></h2>
<ul><li><cite class="citation web">社團網站. <span> [<span>2017-05-29</span>]</span>.</cite><span title="ctx_ver=Z39.88-2004&rfr_id=info%3Asid%2Fzh.wikipedia.org%3A%E8%87%BA%E5%A4%A7%E5%B0%84%E7%AE%AD%E5%8D%94%E6%9C%83&rft.btitle=%E7%A4%BE%E5%9C%98%E7%B6%B2%E7%AB%99&rft.genre=unknown&rft_id=http%3A%2F%2Fntuarcheryclub.blogspot.tw&rft_val_fmt=info%3Aofi%2Ffmt%3Akev%3Amtx%3Abook"><span> </span></span></li>
<li><cite class="citation web">國立臺灣大學課外活動組資料. <span> [<span>2017-05-29</span>]</span>.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4-24).</cite><span title="ctx_ver=Z39.88-2004&rfr_id=info%3Asid%2Fzh.wikipedia.org%3A%E8%87%BA%E5%A4%A7%E5%B0%84%E7%AE%AD%E5%8D%94%E6%9C%83&rft.btitle=%E5%9C%8B%E7%AB%8B%E8%87%BA%E7%81%A3%E5%A4%A7%E5%AD%B8%E8%AA%B2%E5%A4%96%E6%B4%BB%E5%8B%95%E7%B5%84%E8%B3%87%E6%96%99&rft.genre=unknown&rft_id=http%3A%2F%2Factivity.osa.ntu.edu.tw%2FClub%2FDetails%2F67&rft_val_fmt=info%3Aofi%2Ffmt%3Akev%3Amtx%3Abook"><span> </span></span></li>
<li><cite class="citation web">臺大射箭協會練習畫面. 臺大新聞e論壇. 2017-04-29 <span> [<span>2017-05-29</span>]</span>.</cite><span title="ctx_ver=Z39.88-2004&rfr_id=info%3Asid%2Fzh.wikipedia.org%3A%E8%87%BA%E5%A4%A7%E5%B0%84%E7%AE%AD%E5%8D%94%E6%9C%83&rft.btitle=%E8%87%BA%E5%A4%A7%E5%B0%84%E7%AE%AD%E5%8D%94%E6%9C%83%E7%B7%B4%E7%BF%92%E7%95%AB%E9%9D%A2&rft.date=2017-04-29&rft.genre=unknown&rft.pub=%E8%87%BA%E5%A4%A7%E6%96%B0%E8%81%9Ee%E8%AB%96%E5%A3%87&rft_id=http%3A%2F%2Fntuereporting.com.tw%2Funtitled-2%2F&rft_val_fmt=info%3Aofi%2Ffmt%3Akev%3Amtx%3Abook"><span> </span></span></li></ul> | **臺大射箭協會**(英語:National Taiwan University Archery Association, NTUAA)成立於 1967 年 7 月,為國立臺灣大學的學生社團。早年成員主要來自醫學院區,1978 年後,發展重心便轉往總區。臺大射箭協會為臺灣最早開始有計劃地推展射箭運動之大專院校射箭團體,並被視為 1977 年前後臺灣大專射箭運動選手的訓練中心。
## 發展沿革
國立臺灣大學為臺灣最早有計劃推展射箭運動之大專院校,而臺大的現代弓射箭運動起源自臺大醫學院區,於 1960 年代初由當時臺大醫院的外科醫師林天祐引進推廣。林天祐當時身兼「臺北市體育會射箭委員會」與「中華民國體協會技擊委員會射箭俱樂部」的會長,也於 1973 年出任中華民國射箭協會第一任理事長。他首先於醫學院區招募教職員生習箭,並與擁有「臺灣劍道之父」之稱的袁埏烽共同擔任箭術指導。1966 年 6 月,「臺北市射箭委員會臺大分會」在醫學院成立,由臺大醫院麻醉科教授李光宜擔任分會會長。
在林天祐、李光宜、方中民與葉曙等臺大教授輔導下,「臺大射箭協會」於 1967 年成立,其性質為學生社團,首任會長為當時醫學系學生陳博光。由於西洋弓造價不斐,學生無力負擔,當時協會所用的弓多林天祐從日本帶回捐贈;於此同時,林天祐也創辦了「臺大醫學院射箭訓練中心」。該中心有 90 公尺射距的場地,為當時臺北市最大、標準的射箭場。除了本校生,也常有校外團體前來射箭。1968 年,臺大已有三座射箭場,其中最大的一座位在校總區。當時林天祐的學生中有幾位射手具有接近當時國家代表隊的實力水準,如江千代、陳子坤等等。為推廣射箭風氣,當時也於暑假舉辦為期兩個月的暑期訓練班供同學參與。由於擁有以當時而言相對完善的組織、良好場地與器材,臺大被視為在 1977 年前後臺灣大專射箭運動選手的訓練中心。
早期協會發展重心多在醫學院區,會長也多由醫學院的學生擔任。1978 年,畢業於香港培正中學的倪學仁成為第一任來自校總區的會長,社團便逐漸轉往校總區發展,並招收了許多同樣來自培正中學的成員。約於 1980 年代,醫學院區不再有射箭活動。1984 年,第 18 屆的會長鄧植賢首次舉辦「臺大盃校際射箭邀請賽」,往後該系列比賽舉辦至 2010 年第 25 屆時更名為「椰林盃校際射箭邀請賽」,為截至 2017 年臺灣歷史最悠久的大專校際射箭邀請賽。
## 近況
臺大校史館為探究協會早期發展與臺灣射箭運動之歷史,於 2015 年採訪了過去協會的成員,如臺大醫院醫師江千代、臺大生命科學系教授李心予等人,留下口述歷史及文物照片等資料。
## 註釋
## 資料來源
## 相關條目
* 中華民國射箭協會
* 射箭 (體育項目)
## 延伸資料
* 臺灣大學射箭協會:創立五十週年紀念口述歷史特輯. Youtube. 2017-11-09.
## 外部連結
* 社團網站. [2017-05-29].
* 國立臺灣大學課外活動組資料. [2017-05-29]. (原始內容存檔於 2017-04-24).
* 臺大射箭協會練習畫面。臺大新聞 e 論壇. 2017-04-29 [2017-05-29]. | null | 14,314 | 2023-04-24T10:08:22Z | 70,831,157 | 臺大射箭協會 |
1,711,355 | <p><b>鄭明選</b>(?—?),字<b>侯升</b>,號<b>春寰</b>,明代歸安(今浙江湖州)人。明朝政治人物、進士出身。
</p>
<h2><span id=".E7.94.9F.E5.B9.B3"></span><span id="生平">生平</span></h2>
<p>萬曆十七年(1589年)己丑科進士,知安仁縣,報最,擢官至南京刑科給事中。著有《涌金泉碑記》,《鄭候升集》等。
</p>
<h2><span id=".E5.8F.82.E8.80.83.E8.B5.84.E6.96.99"></span><span id="参考资料">參考資料</span></h2> | **鄭明選**(?—?),字**侯升**,號**春寰**,明代歸安(今浙江湖州)人。明朝政治人物、進士出身。
## 生平
萬曆十七年(1589 年)己丑科進士,知安仁縣,報最,擢官至南京刑科給事中。著有《涌金泉碑記》,《鄭候升集》等。
## 參考資料 | null | 1,771 | 2023-04-16T12:15:19Z | 72,067,331 | 鄭春寰 |
3,117,245 | <p><b>穆朗克斯</b>(法語:<span lang="fr">Mourenx</span>,<small>法語發音:</small><span title="國際音標">[muʁɛ̃ks]</span>;貝阿恩方言:<span lang="oc">Morencs</span>)是法國大西洋庇里牛斯省的一個市鎮,位於該省中東部偏北,屬於波城區。
</p>
<h2><span id=".E5.9C.B0.E5.90.8D"></span><span id="地名">地名</span></h2>
<p>該地名「Mourenx」發音為<small></small><link rel="mw-deduplicated-inline-style" href="mw-data:TemplateStyles:r61209503"><span title="國際音標">[muʁɛ̃ks]</span>,字母「x」發音,《世界地名翻譯大辭典》與《世界地名譯名詞典》將其誤譯作「穆朗」。
</p>
<h2><span id=".E5.9C.B0.E7.90.86"></span><span id="地理">地理</span></h2>
<p>穆朗克斯(43°22'14"N, 0°37'46"W)面積6.34 平方千米,位於法國新亞奎丹大區大西洋庇里牛斯省,該省份為法國東南部省份,涵蓋了貝阿恩與北巴斯克,西臨大西洋比斯開灣,北至朗德省,東北接熱爾省,東臨上庇里牛斯省,南與西班牙接壤。
</p><p>與穆朗克斯接壤的市鎮(或舊市鎮、城區)包括:拉戈爾、拉烏爾卡德、諾蓋爾、奧斯-馬爾西永。
</p><p>穆朗克斯的時區為UTC+01:00、UTC+02:00(夏令時)。
</p>
<h2><span id=".E8.A1.8C.E6.94.BF"></span><span id="行政">行政</span></h2>
<p>穆朗克斯的郵政編碼為64150,INSEE市鎮編碼為64410。
</p>
<h2><span id=".E6.94.BF.E6.B2.BB"></span><span id="政治">政治</span></h2>
<p>穆朗克斯所屬的省級選區為<span data-orig-title="贝阿恩中心县" data-lang-code="en" data-lang-name="英语" data-foreign-title="Canton of Le Cœur de Béarn"><span>貝阿恩中心縣</span></span>,同時也是該縣的中央投票站所在地。
</p>
<h2><span id=".E4.BA.BA.E5.8F.A3"></span><span id="人口">人口</span></h2>
<p>穆朗克斯於2019年1月1日時的人口數量為6122人。
</p>
<h2><span id=".E5.8F.82.E8.A7.81"></span><span id="参见">參見</span></h2>
<ul><li>大西洋庇里牛斯省市鎮列表</li></ul><h2><span id=".E5.8F.82.E8.80.83.E6.96.87.E7.8C.AE"></span><span id="参考文献">參考文獻</span></h2> | **穆朗克斯**(法語:Mourenx,法語發音:[muʁɛ̃ks];貝阿恩方言:Morencs)是法國大西洋庇里牛斯省的一個市鎮,位於該省中東部偏北,屬於波城區。
## 地名
該地名「Mourenx」發音為[muʁɛ̃ks],字母「x」發音,《世界地名翻譯大辭典》與《世界地名譯名詞典》將其誤譯作「穆朗」。
## 地理
穆朗克斯(43°22'14"N, 0°37'46"W)面積 6.34 平方千米,位於法國新亞奎丹大區大西洋庇里牛斯省,該省份為法國東南部省份,涵蓋了貝阿恩與北巴斯克,西臨大西洋比斯開灣,北至朗德省,東北接熱爾省,東臨上庇里牛斯省,南與西班牙接壤。
與穆朗克斯接壤的市鎮(或舊市鎮、城區)包括:拉戈爾、拉烏爾卡德、諾蓋爾、奧斯 - 馬爾西永。
穆朗克斯的時區為 UTC+01:00、UTC+02:00(夏令時)。
## 行政
穆朗克斯的郵政編碼為 64150,INSEE 市鎮編碼為 64410。
## 政治
穆朗克斯所屬的省級選區為貝阿恩中心縣,同時也是該縣的中央投票站所在地。
## 人口
穆朗克斯於 2019 年 1 月 1 日時的人口數量為 6122 人。
## 參見
* 大西洋庇里牛斯省市鎮列表
## 參考文獻 | null | 2,725 | 2023-04-30T19:45:44Z | 73,032,812 | Mourenx |
1,204,254 | <p>《<b>零秒出手</b>》(BUZZER BEATER)為井上雄彥的漫畫作品。繼《灌籃高手》後,再次以籃球為題材並且於日本運動電視頻道「Sports-i ESPN」(現在的「J SPORTS」)的官網上以全彩色漫畫的方式加以連載、為當時相當稀少的Web Comic(全80話)。
</p><p>接著在《月刊少年Jump》上再次連載並且單行本化、2005年2月在WOWOW、2007年7月在日本電視台也加以動畫化。2010年1月18日在台灣Channel V上播出中文配音版。2014年2月10日起,在衛視電影台播出。
</p><p>日文標題的「BUZZER BEATER」是指在比賽結束的蜂音器響起時,同時得分的意思。
</p>
<h2><span id=".E6.95.85.E4.BA.8B.E5.A4.A7.E7.B6.B1"></span><span id="故事大綱">故事大綱</span></h2>
<p>西曆2xxx年、由地球創造出來的籃球已經遍佈全宇宙了、但最頂尖的的宇宙聯盟卻只有外星人,反而地球選手是一個都沒有。為了打破這個狀況的大富翁老人・吉宗投入自己的財產計畫要設立只有地球人的最強隊伍。這群集合在一起的地球人中則有一位在街頭長大的孩子秀吉……
</p>
<h2><span id=".E7.99.BB.E5.A0.B4.E4.BA.BA.E7.89.A9"></span><span id="登場人物">登場人物</span></h2>
<dl><dt>田中 秀吉 ( たなか ひでよし)</dt>
<dd>PG(控球後衛) 背號1</dd>
<dd>年齢:14歳 身高:160cm→170cm(之後身高有長高、最終回中,已經高到適合控球後衛的身高了) 體重:54kg</dd>
<dd>藍色長髮少年。因為看中吉宗宣佈成為地球隊正式成員的契約金1億圓的公告而參加選秀會並且合格進入。但卻是以將來受到期待的「次世代」成員身分而合格。在還在街頭時,會找大人對手挑戰籃球來賺錢。雖然14歳,但卻是個有稀有才能的人。在地球選拔隊中因為相信自己是最好的而從未懷疑過、所以態度相當自大。性格也像孩子般相當任性、從街頭到隊伍中都是氣氛製造者。每次有事時都會和嘉嘉吵嘴。途中自己的身高還超過嘉嘉。而從在街頭時的就有的小弟、安迪和雷尼都叫他「老大」來表示他們的仰慕、本人也把他們兩個視為「家人」一樣的重要。</dd>
<dd>實際上是個擁有優秀身體天賦的葛爾星人(動畫中則是和地球人的混血兒)、成長期的特徴則是會因為頭痛而煩惱著。另外也因為這件事大受打擊、於是後來和DT一起離開地球隊。為了不要讓戈魯爾星人的特徵跑出來而帶著頭巾。 </dd></dl><dl><dt>嘉嘉</dt>
<dd>SG(得分後衛) 背號2</dd>
<dd>年齢:15歳 身長:165cm 體重:49kg</dd>
<dd>吉宗的孫女。在地球選拔隊選秀會時、向馬爾挑戰投籃而獲勝,因此正式成為隊中的一員。作為射手有相當一流的實力、還擁有能從中場投籃的能力。在小宇宙聯盟中,在投進就能加十分的特別投籃中還兩次投進過。稱呼吉宗為「爺爺」。有著不服輸的性格。和秀吉會互相競爭。</dd></dl><dl><dt>DT</dt>
<dd>PG 背號9</dd>
<dd>年齢:21歳 身長:188cm 體重:82kg</dd>
<dd>地球隊中的第一控衛。只要由他打控衛就能讓其他選手發揮比平常更優秀的能力、因為就像是讓大家在夢中打球一樣、而將通稱他為Dream Time的綽號加以縮寫成DT。本名不明。其天下第一的才能,讓他在隊伍中都是擔任領導者。是最能理解秀吉的人。性格雖然看來穩健,但好像有帶女人到宿舍的事情。對於美麗的馬爾太太也立刻就看上了眼、在知道萊斯利的真面目時,還默默地微笑著似乎天生就是個喜歡女人的人。</dd>
<dd>對於籃球相當熱情、因為不想用葛爾星人的能力,而以成為第一個進入宇宙聯盟的地球人為目標、所以把自己的角給折斷而讓他的身體能力因此落後並且以地球人的身份來打籃球。但因為秀吉知道自己是葛爾星人而離開地球隊後、向他說出自己也是一樣的身分而跟著離開。為了不要讓葛爾星人的特徵跑出來而戴著帽子。</dd></dl><dl><dt>伊旺</dt>
<dd>C(中鋒) 背號55</dd>
<dd>年齢:15歳 身長:211cm 體重:128kg</dd>
<dd>巨大的身材和長的像猩猩的臉,而被秀吉叫他大叔、實際上他只有15歳。是R州最強聯盟RBA的火鍋王。地球選拔隊的選秀會開始時,就和秀吉在一起。為了成為地球隊正式成員、而向摩挑戰相撲但卻輸給了他。不過讓摩說出他有著大關的威力。</dd></dl><dl><dt>馬爾</dt>
<dd>SG 背號7</dd>
<dd>年齢:27歳 身長:198cm 體重:100kg</dd>
<dd>本名 犬丸貢。雖然被稱為射手機器,但精神上卻比較軟弱、有著很快就會生氣起來及會因為壓力而輸球等人性面的天才射手。擁有在賭上日本隊能否參加奧運的比賽中、落後兩分的情況下得到三次的罰球機會、在前兩球都沒進之下、決定要拼最後一球搶籃版但卻投進而輸球的痛苦過去。地球選拔隊的選秀會中、因為秀吉的打噴嚏影響自己的專注力而輸給嘉嘉。</dd>
<dd>地球隊中唯一有老婆的人。和美麗的太太及三個孩子住一起。相當溺愛子女。</dd></dl><dl><dt>羅斯</dt>
<dd>PG 背號8</dd>
<dd>年齢:23歳 身長:191cm 體重:80kg</dd>
<dd>比賽中會將自己的紫色頭髮綁成三個結。由於自我意識太強而容易興奮起來、對於秀吉的大話也會有所反應。作為PG的實力相當足夠、但因為DT的存在而甘願在他之下。</dd>
<dd>在動畫中衣服和私人物品大部分都是紫色的。比賽中也多以小前鋒的身份出場。</dd></dl><dl><dt>漢</dt>
<dd>PG 背番號5</dd>
<dd>年齡:25歳 身長:208cm 體重:108kg</dd>
<dd>個子很高且留著一頭的藍色雞冠頭及綠色馬尾,擁有華麗打扮的PG。總是戴著眼鏡且說話都用敬語。因為其冷靜的判斷力和華麗的技能而成為地球隊一員、但在決定No.1PG戰中輸給DT。</dd>
<dd>動畫版中原來是警察,但受到吉宗的邀請、辭職而加入地球選拔隊中。</dd></dl><dl><dt>孟</dt>
<dd>C 背號35</dd>
<dd>年齡:27歳 身長:220cm 體重:138kg</dd>
<dd>本名 孟泳德。原來是位相撲選手並且也在國際相撲中得到橫綱位置的特別選手。因為他的身材及優秀的才能讓他成為一名超大型的中鋒。接受伊旺的挑戰並且贏過伊旺。</dd>
<dd>動畫版中是蒙古出身的相撲選手、但因為吉宗的用優厚條件來邀請他而轉為籃球選手。</dd></dl><dl><dt>萊斯利</dt>
<dd>背號21</dd>
<dd>年齡:21歳</dd>
<dd>被選入地球選拔隊,有著藍色短髮的高個子選手。在選秀會時躲了起來、實際上是位女性,在小宇宙聯盟與史瓦羅斯隊打友誼賽時說出這件事營。以唯一挑戰過宇宙聯盟的女性選手阿畢爾為目標而打籃球。在球衣底下一直穿著襯衫。</dd>
<dd>動畫中的設定有很大的差異、原來並不是地球隊一員。而是以賭錢來比賽為目的的地下聯盟中叫作Smoky Queen隊的明星選手。因為她的球隊敗給地球隊、於是因為Loser penalty(地下聯盟的特有規則,就是敗者要接受勝者要求的規則)而被要求加入到地球隊中。動畫版中,在過去就認識DT但認識過程不明。</dd></dl><dl><dt>阿夫羅</dt>
<dd>在決定地球隊NO.1PG的比賽中,以PG身分出場、但被DT看破他不是專門打這個位置的球員。所以被認為是打SG、但詳細不明。</dd>
<dd>地球隊的成員。就像名字一樣留著一頭爆炸頭。練習比賽中,被DT所戲弄而讓他臉上無光。</dd></dl><dl><dt>吉宗</dt>
<dd>年齡:77歳</dd>
<dd>地球隊負責人。對於籃球是地球所創造但卻沒有半個地球人在大宇宙聯盟而感到可惜、於是決定創立地球選拔隊要來來打入大宇宙聯盟的老人。公告出只要成為地球隊的成員就能得到一億圓。</dd>
<dd>動畫中是和宇宙聯盟的創立有關的重要人物。</dd></dl><dl><dt>麗茲‧瑪德克(動畫版原創人物)</dt>
<dd>地球隊的女教練,對於管理指揮球隊相當有一套。</dd>
<dd>真正的身分是葛爾星人,也是公牛隊的老闆瑪德克的女兒。</dd></dl><dl><dt>阿畢爾</dt>
<dd>小宇宙聯盟、史瓦羅斯隊的女性選手,手異常的長、身體能力也相當優秀。是首位女性的宇宙選手、因為周遭都是喜歡的男性而讓她似乎在比賽中無法集中。當時還是新人時,在休息室中推倒庫瑪,但被他逃走。至今還帶著庫瑪的照片。</dd></dl><dl><dt>裘瑪</dt>
<dd>年齡:19歳</dd>
<dd>宇宙聯盟、公牛隊的選手。葛爾星人。因為長時間支配宇宙聯盟的裘丹宣佈要引退、所以被認為是現在最接近他的選手。由於被阿比魯推倒過而有了心理創傷、所以聽到阿畢爾的名字就想吐。</dd></dl><dl><dt>朱利安(動畫版原創人物)</dt>
<dd>小宇宙聯盟、音速隊成員。是個紅髮少年、有著「J」的稱號並且是隊中的王牌。</dd></dl><dl><dt>祖奇尼(動畫版原創人物)</dt>
<dd>小報記者、喜歡到處挖頭條新聞並且把得到的消息加以扭曲成不同的事實。</dd>
<dd>曾因為他寫的新聞讓秀吉一度離開地球隊,也積極想要找到秀吉生父的獨家消息。</dd></dl><dl><dt>將軍(動畫原創人物)</dt>
<dd>天才球員,本名不詳。個性豪放不羈且打扮像是日本武士,不但是裘瑪的老師也是秀吉的生父。</dd>
<dd>雖然球技出眾,但在聯盟設立後,卻從未上場過,只有當教練時的零星照片。</dd>
<dd>因為調停地球和葛爾星的戰爭並且提出創立大宇宙聯盟的點子,而被稱為將軍。</dd></dl><h2><span id=".E7.94.A8.E8.AA.9E"></span><span id="用語">用語</span></h2>
<dl><dt>籃球</dt>
<dd>由地球所生的運動。和現在的籃球及基本規則都一樣、但背號只有個位數、有個投進就能得十分的特別投籃、可以由女性和男性加起來組成一隊、也是特異點之一。</dd></dl><dl><dt>宇宙聯盟</dt>
<dd>全宇宙中最高籃球聯盟。所屬的選手盡是戈爾魯星人。其標誌很像NBA的標誌、但標誌裡面的籃球選手有長出戈爾魯星人的角、左下角寫有「宇宙」的日文。工作服等隊伍就屬於這個聯盟。</dd></dl><dl><dt>小宇宙聯盟</dt>
<dd>宇宙聯盟的下部組織聯盟、也被叫作小聯盟。地球隊(動畫原創)、音速隊(動畫原創)、史瓦羅斯隊即屬於這個聯盟。</dd></dl><dl><dt>地下聯盟(動畫原創)</dt>
<dd>在牛郎星系所舉辦的籃球比賽的稱呼。由所賭的球隊來進行地下比賽。那些因為吃藥、鬧事而無法成為正式選手的選手們都會來到這裡打球。比起官方聯盟,其打法更加粗暴且也多少容許有犯規的情形。SmokeQueen隊即屬於這個聯盟。</dd></dl><dl><dt>葛爾星人</dt>
<dd>有著優異運動能力、身體能力的外星人。長的和地球人很像、只是頭上長出兩隻角。隨著14歳~15歳成長期間,會有運動能力、身體能力急速上昇的三個月時間。成長期間、男性的話會有強烈的頭痛而生出兩隻角出來。折斷角的話並不會死、但會失去優秀的能力。庫馬、秀吉和DT都是葛爾星人。漫畫中、秀吉因為到了成長期、運動能力和身體能力有飛躍的性的上昇、但也為了強烈的頭痛而苦惱。另外、DT則是有著決定自己折斷角、以地球人身分加入宇宙聯盟的目標的過去。</dd></dl><dl><dt>地球選拔隊</dt>
<dd>只有地球人的隊伍。由吉宗將他們集合起來。球衣為藍色(水藍色)和白色所組成、上面寫著「地球」的日文。</dd></dl><dl><dt>摩斯・史瓦羅斯隊</dt>
<dd>以摩斯星為主場的小宇宙聯盟頂尖球隊。球衣為白和綠所組成。</dd></dl><dl><dt>Smoky Queen(動畫原創)</dt>
<dd>地下聯盟的隊伍。萊斯利為隊中成員。被叫作「染血的女王」而有許多粗暴的打法、也不怕犯規。沒有任何和他們對戰過而沒事的隊伍。因為擅於使許多小手段而讓他們沒在主場上輸過、但卻被地球隊打敗。然後在主場比賽時會使用比平常更重的球和更輕的球、也會根據重量來換球員。球衣為深藍和紅所組成。</dd></dl><dl><dt>公牛隊</dt>
<dd>宇宙聯盟隊伍。庫瑪為隊中成員。在動畫中的球衣為紅、黑和白所組成、和灌籃高手的湘北高中球衣很像。</dd></dl><dl><dt>戴菲爾德・音速(動畫原創)</dt>
<dd>小宇宙聯盟的頂尖隊伍。朱利安為隊中成員。球衣為黃色和黑所組成。</dd></dl><h2><span id=".E5.96.AE.E8.A1.8C.E6.9C.AC"></span><span id="單行本">單行本</span></h2>
<ul><li>1997年 Jump Comic Deluxe(集英社)全4卷</li></ul><ul><li>1999年 PlayStation Comic 全2卷</li></ul><ul><li>2005年 Jump Comices 全2卷(動畫化時的新裝版)</li></ul><h2><span id=".E5.8B.95.E7.95.AB.E7.89.88"></span><span id="動畫版">動畫版</span></h2>
<p>2005年在WOWOW上映、2007年在日本電視台上映續集。
和原作的設定及話數有很大的不同、有許多像是吉宗親自搜索召募地球隊的隊員、DT和萊斯利參加地球隊的時間比其他成員還晚、參加小宇宙聯盟等不同點。
</p>
<h3><span id="WOWOW.E7.89.88"></span><span id="WOWOW版">WOWOW版</span></h3>
<p>2005年2月5日在WOWOW上映。之後發售DVD-BOX和單集DVD全4巻
</p>
<h4><span id="STAFF">STAFF</span></h4>
<ul><li>原作/監修:井上雄彥(集英社「週刊少年Jump」刊)</li>
<li>企畫:井上宗隆(I.T.Plannning)</li>
<li>系列構成:大和屋曉</li>
<li>角色設定:宮繁之</li>
<li>機械設定:水村良男</li>
<li>標題設定:下山真吾</li>
<li>美術監督:宮野隆</li>
<li>色彩設計:飯島孝枝</li>
<li>攝影監督:本阿彌光平</li>
<li>CG導演:豊丸利恵</li>
<li>編集:柳田美和</li>
<li>音樂:亀山耕一郎</li>
<li>音響監督:なかのとおる</li>
<li>音響効果:浦畑將 橫澤由美子(サウンドガーデン)</li>
<li>錄音製作:HALF H・P STUDIO</li>
<li>音樂製作人:高畑裕一郎</li>
<li>音樂製作/協力:avex mode</li>
<li>助理製作人:浄園祐</li>
<li>製作人:大石祐道</li>
<li>導演:宮繁之</li>
<li>製作著作:TMS Entertainment</li></ul><h4><span id="CAST">CAST</span></h4>
<ul><li>秀吉:瀧本富士子(日本);何志威(台灣)</li>
<li>嘉嘉:小林沙苗(日本);黃珽筠(台灣)</li>
<li>DT:上田祐司(日本);李景唐(台灣)</li>
<li>漢:中尾隆聖(日本);何志威(台灣)</li>
<li>羅斯:藤田大助(日本);官志宏(台灣)</li>
<li>伊旺:稻田徹(日本);李景唐(台灣)</li>
<li>孟:中田讓治(日本);何志威(台灣)</li>
<li>馬爾:小杉十郎太(日本);官志宏(台灣)</li>
<li>萊斯利:淺川悠(日本);黃珽筠(台灣)</li>
<li>艾迪:飯塚雅弓(日本);黃珽筠(台灣)</li>
<li>雷尼:伊藤實華(日本);陶敏嫻(台灣)</li>
<li>裘瑪:子安武人(日本);官志宏(台灣)</li>
<li>麗茲(教練):勝生真沙子(日本);陶敏嫻(台灣)</li>
<li>吉宗:石森達幸(日本);官志宏(台灣)</li>
<li>朱利安:陶山章央(日本);官志宏(台灣)</li>
<li>阿畢爾:陶敏嫻(台灣)</li></ul><h4><span id=".E5.90.84.E9.9B.86.E6.A8.99.E9.A1.8C"></span><span id="各集標題">各集標題</span></h4>
<h4><span id=".E4.B8.BB.E9.A1.8C.E6.9B.B2"></span><span id="主題曲">主題曲</span></h4>
<ul><li><b>片頭曲</b>
<ul><li>「ヒデヨシのテーマ」龜山耕一郎</li></ul></li></ul><ul><li><b>片尾曲</b>
<ul><li>「鮮やかなもの(Acoustic Version)」小事樂團</li></ul></li></ul><h3><span id=".E6.97.A5.E6.9C.AC.E9.9B.BB.E8.A6.96.E5.8F.B0.E7.89.88"></span><span id="日本電視台版">日本電視台版</span></h3>
<p>從2007年7月3日到同年9月25日,在日本電視台上上映續集。角色依然沒變、但一些工作人員有所改變。
</p>
<h4><span id="STAFF_2">STAFF</span></h4>
<ul><li>原作者/監修:井上雄彥</li>
<li>監督/角色設定:宮繁之</li>
<li>系列構成:<b>大川俊道</b></li>
<li>機械設定:水村良男</li>
<li>美術監督:宮野隆、<b>村上良子</b></li>
<li>色彩設計:飯島孝枝</li>
<li>音樂:亀山耕一郎</li>
<li>音響監督:なかのとおる</li>
<li>CG導演:<b>植田秀蔵</b></li>
<li>撮影監督:<b>郷博</b></li>
<li>編輯:<b>佐野由里子</b></li>
<li>動畫製作:TMS Entertainment</li>
<li>製作著作:<b>BUZZER BEATER PROJECT</b>(D.N. Dream Partners、集英社、TMS Entertainment、日本電視台)</li></ul><h4><span id="CAST_2">CAST</span></h4>
<ul><li>秀吉:瀧本富士子(日本);何志威(台灣)</li>
<li>嘉嘉:小林沙苗(日本);黃珽筠(台灣)</li>
<li>DT:上田祐司(日本);李景唐(台灣)</li>
<li>吉宗:石森達幸(日本);官志宏(台灣)</li>
<li>教練:勝生真沙子(日本);陶敏嫻(台灣)</li>
<li>孟:中田讓治(日本);何志威(台灣)</li>
<li>馬爾:小杉十郎太(日本);官志宏(台灣)</li>
<li>漢:中尾隆聖(日本);何志威(台灣)</li>
<li>羅斯:藤田大助(日本);官志宏(台灣)</li>
<li>伊旺:稻田徹(日本);李景唐(台灣)</li>
<li>雷尼:伊藤實華</li>
<li>萊斯利:淺川悠</li>
<li>安迪:飯塚雅弓</li>
<li>庫瑪:子安武人</li>
<li>朱利安:陶山章央</li>
<li>艾多卡:高木涉</li>
<li>庫羅耶:真殿光昭</li>
<li>古雷亞:千葉紗子(日本);陶敏嫻(台灣)</li>
<li>祖奇尼:宇垣秀成(日本):李景唐(台灣)</li>
<li>將軍:何志威(台灣)</li></ul><h4><span id=".E5.90.84.E9.9B.86.E6.A8.99.E9.A1.8C_2"></span><span id="各集標題_2">各集標題</span></h4>
<h4><span id=".E4.B8.BB.E9.A1.8C.E6.9B.B2_2"></span><span id="主題曲_2">主題曲</span></h4>
<ul><li><b>片頭曲</b>
<ul><li>「ヒデヨシのテーマ "SC"」龜山耕一郎</li></ul></li></ul><ul><li><b>片尾曲</b>
<ul><li>「HOME」Pay money To my Pain</li></ul></li></ul><h2><span id=".E5.A4.96.E9.83.A8.E9.80.A3.E7.B5.90"></span><span id="外部連結">外部連結</span></h2>
<dl><dt>原作關連</dt></dl><ul><li>::: INOUE TAKEHIKO ON THE WEB :::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原作者官網)
<ul><li>BUZZER BEATER on line comic|:::INOUE TAKEHIKO ON THE WEB :::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所公開的原作)</li></ul></li></ul><dl><dt>動畫(1季,WOWOW版)</dt></dl><ul><li>BUZZER BEATER 官方網站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TMS Entertainment)</li>
<li>BUZZER BEATER (avex movie)</li></ul><dl><dt>動畫(2季,日本電視台版)</dt></dl><ul><li>BUZZER BEATER 官方網站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日本電視台)</li></ul><dl><dt>動畫(1、2期連續放映)</dt></dl><ul><li>BUZZER BEATER 官方網站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TOKYO MX)</li>
<li>《零秒出手》官方網站(Channel V)</li></ul><!--
NewPP limit report
Parsed by mw2302
Cached time: 20230423133122
Cache expiry: 1814400
Reduced expiry: false
Complications: [show‐toc]
CPU time usage: 0.259 seconds
Real time usage: 0.332 seconds
Preprocessor visited node count: 4567/1000000
Post‐expand include size: 70499/2097152 bytes
Template argument size: 13470/2097152 bytes
Highest expansion depth: 30/100
Expensive parser function count: 4/500
Unstrip recursion depth: 0/20
Unstrip post‐expand size: 265/5000000 bytes
Lua time usage: 0.031/10.000 seconds
Lua memory usage: 1920959/52428800 bytes
Number of Wikibase entities loaded: 0/400
--><!--
Transclusion expansion time report (%,ms,calls,template)
100.00% 214.918 1 -total
30.88% 66.358 1 Template:Otheruses
29.43% 63.251 1 Template:Hatnote
23.38% 50.258 3 Template:Navbox
21.14% 45.429 6 Template:Category_handler
20.79% 44.675 1 Template:Infobox_animanga/Headerofja
17.40% 37.396 44 Template:Infobox_animanga/Item
15.64% 33.617 4 Template:Lang
14.12% 30.354 1 Template:日本電視台星期二深夜動畫
12.02% 25.842 4 Template:Infobox_animanga/CustomItem
--><!-- Saved in parser cache with key zhwiki:pcache:idhash:1204254-0!userlang=zh-tw!zh-tw and timestamp 20230423133121 and revision id 70156477. Rendering was triggered because: api-parse
--> | 《**零秒出手**》(BUZZER BEATER)為井上雄彥的漫畫作品。繼《灌籃高手》後,再次以籃球為題材並且於日本運動電視頻道「Sports-i ESPN」(現在的「J SPORTS」)的官網上以全彩色漫畫的方式加以連載、為當時相當稀少的 Web Comic(全 80 話)。
接著在《月刊少年 Jump》上再次連載並且單行本化、2005 年 2 月在 WOWOW、2007 年 7 月在日本電視台也加以動畫化。2010 年 1 月 18 日在台灣 Channel V 上播出中文配音版。2014 年 2 月 10 日起,在衛視電影台播出。
日文標題的「BUZZER BEATER」是指在比賽結束的蜂音器響起時,同時得分的意思。
## 故事大綱
西曆 2xxx 年、由地球創造出來的籃球已經遍佈全宇宙了、但最頂尖的的宇宙聯盟卻只有外星人,反而地球選手是一個都沒有。為了打破這個狀況的大富翁老人・吉宗投入自己的財產計畫要設立只有地球人的最強隊伍。這群集合在一起的地球人中則有一位在街頭長大的孩子秀吉……
## 登場人物
**田中 秀吉 (たなか ひでよし)**
: PG(控球後衛) 背號 1
: 年齢:14 歳 身高:160cm→170cm(之後身高有長高、最終回中,已經高到適合控球後衛的身高了) 體重:54kg
: 藍色長髮少年。因為看中吉宗宣佈成為地球隊正式成員的契約金 1 億圓的公告而參加選秀會並且合格進入。但卻是以將來受到期待的「次世代」成員身分而合格。在還在街頭時,會找大人對手挑戰籃球來賺錢。雖然 14 歳,但卻是個有稀有才能的人。在地球選拔隊中因為相信自己是最好的而從未懷疑過、所以態度相當自大。性格也像孩子般相當任性、從街頭到隊伍中都是氣氛製造者。每次有事時都會和嘉嘉吵嘴。途中自己的身高還超過嘉嘉。而從在街頭時的就有的小弟、安迪和雷尼都叫他「老大」來表示他們的仰慕、本人也把他們兩個視為「家人」一樣的重要。
: 實際上是個擁有優秀身體天賦的葛爾星人(動畫中則是和地球人的混血兒)、成長期的特徴則是會因為頭痛而煩惱著。另外也因為這件事大受打擊、於是後來和 DT 一起離開地球隊。為了不要讓戈魯爾星人的特徵跑出來而帶著頭巾。
**嘉嘉**
: SG(得分後衛) 背號 2
: 年齢:15 歳 身長:165cm 體重:49kg
: 吉宗的孫女。在地球選拔隊選秀會時、向馬爾挑戰投籃而獲勝,因此正式成為隊中的一員。作為射手有相當一流的實力、還擁有能從中場投籃的能力。在小宇宙聯盟中,在投進就能加十分的特別投籃中還兩次投進過。稱呼吉宗為「爺爺」。有著不服輸的性格。和秀吉會互相競爭。
**DT**
: PG 背號 9
: 年齢:21 歳 身長:188cm 體重:82kg
: 地球隊中的第一控衛。只要由他打控衛就能讓其他選手發揮比平常更優秀的能力、因為就像是讓大家在夢中打球一樣、而將通稱他為 Dream Time 的綽號加以縮寫成 DT。本名不明。其天下第一的才能,讓他在隊伍中都是擔任領導者。是最能理解秀吉的人。性格雖然看來穩健,但好像有帶女人到宿舍的事情。對於美麗的馬爾太太也立刻就看上了眼、在知道萊斯利的真面目時,還默默地微笑著似乎天生就是個喜歡女人的人。
: 對於籃球相當熱情、因為不想用葛爾星人的能力,而以成為第一個進入宇宙聯盟的地球人為目標、所以把自己的角給折斷而讓他的身體能力因此落後並且以地球人的身份來打籃球。但因為秀吉知道自己是葛爾星人而離開地球隊後、向他說出自己也是一樣的身分而跟著離開。為了不要讓葛爾星人的特徵跑出來而戴著帽子。
**伊旺**
: C(中鋒) 背號 55
: 年齢:15 歳 身長:211cm 體重:128kg
: 巨大的身材和長的像猩猩的臉,而被秀吉叫他大叔、實際上他只有 15 歳。是 R 州最強聯盟 RBA 的火鍋王。地球選拔隊的選秀會開始時,就和秀吉在一起。為了成為地球隊正式成員、而向摩挑戰相撲但卻輸給了他。不過讓摩說出他有著大關的威力。
**馬爾**
: SG 背號 7
: 年齢:27 歳 身長:198cm 體重:100kg
: 本名 犬丸貢。雖然被稱為射手機器,但精神上卻比較軟弱、有著很快就會生氣起來及會因為壓力而輸球等人性面的天才射手。擁有在賭上日本隊能否參加奧運的比賽中、落後兩分的情況下得到三次的罰球機會、在前兩球都沒進之下、決定要拼最後一球搶籃版但卻投進而輸球的痛苦過去。地球選拔隊的選秀會中、因為秀吉的打噴嚏影響自己的專注力而輸給嘉嘉。
: 地球隊中唯一有老婆的人。和美麗的太太及三個孩子住一起。相當溺愛子女。
**羅斯**
: PG 背號 8
: 年齢:23 歳 身長:191cm 體重:80kg
: 比賽中會將自己的紫色頭髮綁成三個結。由於自我意識太強而容易興奮起來、對於秀吉的大話也會有所反應。作為 PG 的實力相當足夠、但因為 DT 的存在而甘願在他之下。
: 在動畫中衣服和私人物品大部分都是紫色的。比賽中也多以小前鋒的身份出場。
**漢**
: PG 背番號 5
: 年齡:25 歳 身長:208cm 體重:108kg
: 個子很高且留著一頭的藍色雞冠頭及綠色馬尾,擁有華麗打扮的 PG。總是戴著眼鏡且說話都用敬語。因為其冷靜的判斷力和華麗的技能而成為地球隊一員、但在決定 No.1PG 戰中輸給 DT。
: 動畫版中原來是警察,但受到吉宗的邀請、辭職而加入地球選拔隊中。
**孟**
: C 背號 35
: 年齡:27 歳 身長:220cm 體重:138kg
: 本名 孟泳德。原來是位相撲選手並且也在國際相撲中得到橫綱位置的特別選手。因為他的身材及優秀的才能讓他成為一名超大型的中鋒。接受伊旺的挑戰並且贏過伊旺。
: 動畫版中是蒙古出身的相撲選手、但因為吉宗的用優厚條件來邀請他而轉為籃球選手。
**萊斯利**
: 背號 21
: 年齡:21 歳
: 被選入地球選拔隊,有著藍色短髮的高個子選手。在選秀會時躲了起來、實際上是位女性,在小宇宙聯盟與史瓦羅斯隊打友誼賽時說出這件事營。以唯一挑戰過宇宙聯盟的女性選手阿畢爾為目標而打籃球。在球衣底下一直穿著襯衫。
: 動畫中的設定有很大的差異、原來並不是地球隊一員。而是以賭錢來比賽為目的的地下聯盟中叫作 Smoky Queen 隊的明星選手。因為她的球隊敗給地球隊、於是因為 Loser penalty(地下聯盟的特有規則,就是敗者要接受勝者要求的規則)而被要求加入到地球隊中。動畫版中,在過去就認識 DT 但認識過程不明。
**阿夫羅**
: 在決定地球隊 NO.1PG 的比賽中,以 PG 身分出場、但被 DT 看破他不是專門打這個位置的球員。所以被認為是打 SG、但詳細不明。
: 地球隊的成員。就像名字一樣留著一頭爆炸頭。練習比賽中,被 DT 所戲弄而讓他臉上無光。
**吉宗**
: 年齡:77 歳
: 地球隊負責人。對於籃球是地球所創造但卻沒有半個地球人在大宇宙聯盟而感到可惜、於是決定創立地球選拔隊要來來打入大宇宙聯盟的老人。公告出只要成為地球隊的成員就能得到一億圓。
: 動畫中是和宇宙聯盟的創立有關的重要人物。
**麗茲・瑪德克(動畫版原創人物)**
: 地球隊的女教練,對於管理指揮球隊相當有一套。
: 真正的身分是葛爾星人,也是公牛隊的老闆瑪德克的女兒。
**阿畢爾**
: 小宇宙聯盟、史瓦羅斯隊的女性選手,手異常的長、身體能力也相當優秀。是首位女性的宇宙選手、因為周遭都是喜歡的男性而讓她似乎在比賽中無法集中。當時還是新人時,在休息室中推倒庫瑪,但被他逃走。至今還帶著庫瑪的照片。
**裘瑪**
: 年齡:19 歳
: 宇宙聯盟、公牛隊的選手。葛爾星人。因為長時間支配宇宙聯盟的裘丹宣佈要引退、所以被認為是現在最接近他的選手。由於被阿比魯推倒過而有了心理創傷、所以聽到阿畢爾的名字就想吐。
**朱利安(動畫版原創人物)**
: 小宇宙聯盟、音速隊成員。是個紅髮少年、有著「J」的稱號並且是隊中的王牌。
**祖奇尼(動畫版原創人物)**
: 小報記者、喜歡到處挖頭條新聞並且把得到的消息加以扭曲成不同的事實。
: 曾因為他寫的新聞讓秀吉一度離開地球隊,也積極想要找到秀吉生父的獨家消息。
**將軍(動畫原創人物)**
: 天才球員,本名不詳。個性豪放不羈且打扮像是日本武士,不但是裘瑪的老師也是秀吉的生父。
: 雖然球技出眾,但在聯盟設立後,卻從未上場過,只有當教練時的零星照片。
: 因為調停地球和葛爾星的戰爭並且提出創立大宇宙聯盟的點子,而被稱為將軍。
## 用語
**籃球**
: 由地球所生的運動。和現在的籃球及基本規則都一樣、但背號只有個位數、有個投進就能得十分的特別投籃、可以由女性和男性加起來組成一隊、也是特異點之一。
**宇宙聯盟**
: 全宇宙中最高籃球聯盟。所屬的選手盡是戈爾魯星人。其標誌很像 NBA 的標誌、但標誌裡面的籃球選手有長出戈爾魯星人的角、左下角寫有「宇宙」的日文。工作服等隊伍就屬於這個聯盟。
**小宇宙聯盟**
: 宇宙聯盟的下部組織聯盟、也被叫作小聯盟。地球隊(動畫原創)、音速隊(動畫原創)、史瓦羅斯隊即屬於這個聯盟。
**地下聯盟(動畫原創)**
: 在牛郎星系所舉辦的籃球比賽的稱呼。由所賭的球隊來進行地下比賽。那些因為吃藥、鬧事而無法成為正式選手的選手們都會來到這裡打球。比起官方聯盟,其打法更加粗暴且也多少容許有犯規的情形。SmokeQueen 隊即屬於這個聯盟。
**葛爾星人**
: 有著優異運動能力、身體能力的外星人。長的和地球人很像、只是頭上長出兩隻角。隨著 14 歳~15 歳成長期間,會有運動能力、身體能力急速上昇的三個月時間。成長期間、男性的話會有強烈的頭痛而生出兩隻角出來。折斷角的話並不會死、但會失去優秀的能力。庫馬、秀吉和 DT 都是葛爾星人。漫畫中、秀吉因為到了成長期、運動能力和身體能力有飛躍的性的上昇、但也為了強烈的頭痛而苦惱。另外、DT 則是有著決定自己折斷角、以地球人身分加入宇宙聯盟的目標的過去。
**地球選拔隊**
: 只有地球人的隊伍。由吉宗將他們集合起來。球衣為藍色(水藍色)和白色所組成、上面寫著「地球」的日文。
**摩斯・史瓦羅斯隊**
: 以摩斯星為主場的小宇宙聯盟頂尖球隊。球衣為白和綠所組成。
**Smoky Queen(動畫原創)**
: 地下聯盟的隊伍。萊斯利為隊中成員。被叫作「染血的女王」而有許多粗暴的打法、也不怕犯規。沒有任何和他們對戰過而沒事的隊伍。因為擅於使許多小手段而讓他們沒在主場上輸過、但卻被地球隊打敗。然後在主場比賽時會使用比平常更重的球和更輕的球、也會根據重量來換球員。球衣為深藍和紅所組成。
**公牛隊**
: 宇宙聯盟隊伍。庫瑪為隊中成員。在動畫中的球衣為紅、黑和白所組成、和灌籃高手的湘北高中球衣很像。
**戴菲爾德・音速(動畫原創)**
: 小宇宙聯盟的頂尖隊伍。朱利安為隊中成員。球衣為黃色和黑所組成。
## 單行本
* 1997 年 Jump Comic Deluxe(集英社)全 4 卷
* 1999 年 PlayStation Comic 全 2 卷
* 2005 年 Jump Comices 全 2 卷(動畫化時的新裝版)
## 動畫版
2005 年在 WOWOW 上映、2007 年在日本電視台上映續集。
和原作的設定及話數有很大的不同、有許多像是吉宗親自搜索召募地球隊的隊員、DT 和萊斯利參加地球隊的時間比其他成員還晚、參加小宇宙聯盟等不同點。
### WOWOW 版
2005 年 2 月 5 日在 WOWOW 上映。之後發售 DVD-BOX 和單集 DVD 全 4 巻
#### STAFF
* 原作 / 監修:井上雄彥 (集英社「週刊少年 Jump」刊)
* 企畫:井上宗隆 (I.T.Plannning)
* 系列構成:大和屋曉
* 角色設定:宮繁之
* 機械設定:水村良男
* 標題設定:下山真吾
* 美術監督:宮野隆
* 色彩設計:飯島孝枝
* 攝影監督:本阿彌光平
* CG 導演:豊丸利恵
* 編集:柳田美和
* 音樂:亀山耕一郎
* 音響監督:なかのとおる
* 音響効果:浦畑將 橫澤由美子 (サウンドガーデン)
* 錄音製作:HALF H・P STUDIO
* 音樂製作人:高畑裕一郎
* 音樂製作 / 協力:avex mode
* 助理製作人:浄園祐
* 製作人:大石祐道
* 導演:宮繁之
* 製作著作:TMS Entertainment
#### CAST
* 秀吉:瀧本富士子 (日本);何志威 (台灣)
* 嘉嘉:小林沙苗 (日本);黃珽筠 (台灣)
* DT:上田祐司 (日本);李景唐 (台灣)
* 漢:中尾隆聖 (日本);何志威 (台灣)
* 羅斯:藤田大助 (日本);官志宏 (台灣)
* 伊旺:稻田徹 (日本);李景唐 (台灣)
* 孟:中田讓治 (日本);何志威 (台灣)
* 馬爾:小杉十郎太 (日本);官志宏 (台灣)
* 萊斯利:淺川悠 (日本);黃珽筠 (台灣)
* 艾迪:飯塚雅弓 (日本);黃珽筠 (台灣)
* 雷尼:伊藤實華 (日本);陶敏嫻 (台灣)
* 裘瑪:子安武人 (日本);官志宏 (台灣)
* 麗茲 (教練):勝生真沙子 (日本);陶敏嫻 (台灣)
* 吉宗:石森達幸 (日本);官志宏 (台灣)
* 朱利安:陶山章央 (日本);官志宏 (台灣)
* 阿畢爾:陶敏嫻 (台灣)
#### 各集標題
#### 主題曲
* **片頭曲**
* 「ヒデヨシのテーマ」龜山耕一郎
* **片尾曲**
* 「鮮やかなもの (Acoustic Version)」小事樂團
### 日本電視台版
從 2007 年 7 月 3 日到同年 9 月 25 日,在日本電視台上上映續集。角色依然沒變、但一些工作人員有所改變。
#### STAFF
* 原作者 / 監修:井上雄彥
* 監督 / 角色設定:宮繁之
* 系列構成:**大川俊道**
* 機械設定:水村良男
* 美術監督:宮野隆、**村上良子**
* 色彩設計:飯島孝枝
* 音樂:亀山耕一郎
* 音響監督:なかのとおる
* CG 導演:**植田秀蔵**
* 撮影監督:**郷博**
* 編輯:**佐野由里子**
* 動畫製作:TMS Entertainment
* 製作著作:**BUZZER BEATER PROJECT**(D.N. Dream Partners、集英社、TMS Entertainment、日本電視台)
#### CAST
* 秀吉:瀧本富士子 (日本);何志威 (台灣)
* 嘉嘉:小林沙苗 (日本);黃珽筠 (台灣)
* DT:上田祐司 (日本);李景唐 (台灣)
* 吉宗:石森達幸 (日本);官志宏 (台灣)
* 教練:勝生真沙子 (日本);陶敏嫻 (台灣)
* 孟:中田讓治 (日本);何志威 (台灣)
* 馬爾:小杉十郎太 (日本);官志宏 (台灣)
* 漢:中尾隆聖 (日本);何志威 (台灣)
* 羅斯:藤田大助 (日本);官志宏 (台灣)
* 伊旺:稻田徹 (日本);李景唐 (台灣)
* 雷尼:伊藤實華
* 萊斯利:淺川悠
* 安迪:飯塚雅弓
* 庫瑪:子安武人
* 朱利安:陶山章央
* 艾多卡:高木涉
* 庫羅耶:真殿光昭
* 古雷亞:千葉紗子 (日本);陶敏嫻 (台灣)
* 祖奇尼:宇垣秀成 (日本):李景唐 (台灣)
* 將軍:何志威 (台灣)
#### 各集標題
#### 主題曲
* **片頭曲**
* 「ヒデヨシのテーマ "SC"」龜山耕一郎
* **片尾曲**
* 「HOME」Pay money To my Pain
## 外部連結
**原作關連**
* ::: INOUE TAKEHIKO ON THE WEB :::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原作者官網)
* BUZZER BEATER on line comic|:::INOUE TAKEHIKO ON THE WEB :::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所公開的原作)
**動畫(1 季,WOWOW 版)**
* BUZZER BEATER 官方網站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TMS Entertainment)
* BUZZER BEATER (avex movie)
**動畫(2 季,日本電視台版)**
* BUZZER BEATER 官方網站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日本電視台)
**動畫(1、2 期連續放映)**
* BUZZER BEATER 官方網站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TOKYO MX)
* 《零秒出手》官方網站(Channel V) | null | 23,078 | 2023-04-02T12:04:18Z | 70,156,477 | 零秒出手_(漫畫) |
7,419,704 | <p><b>程扶搖</b>,中華人民共和國政治人物、全國脫貧攻堅先進個人。
</p>
<h2><span id=".E7.94.9F.E5.B9.B3"></span><span id="生平">生平</span></h2>
<p>程扶搖任生前為修水縣杭口鎮扶貧專干,修水縣杭口鎮楊坊村村委會主任助理。因在脫貧攻堅戰中作出突出貢獻,2021年2月25日全國脫貧攻堅總結表彰大會上,程扶搖被授予「全國脫貧攻堅先進個人」。
</p>
<h2><span id=".E5.8F.82.E8.80.83"></span><span id="参考">參考</span></h2> | **程扶搖**,中華人民共和國政治人物、全國脫貧攻堅先進個人。
## 生平
程扶搖任生前為修水縣杭口鎮扶貧專干,修水縣杭口鎮楊坊村村委會主任助理。因在脫貧攻堅戰中作出突出貢獻,2021 年 2 月 25 日全國脫貧攻堅總結表彰大會上,程扶搖被授予「全國脫貧攻堅先進個人」。
## 參考 | null | 2,997 | 2023-04-16T12:33:38Z | 72,618,441 | 程扶摇 |
5,082,936 | <p><b>白鷹</b>可以指:
</p>
<ul><li>白鷹 (演員),台灣演員。</li>
<li>白鷹 (奧克拉荷馬州),美國奧克拉荷馬州的非建制地區。</li>
<li>白鷹 (民兵組織),南斯拉夫內戰時的民兵組織。</li>
<li>白鷹町,日本山形縣的一個町。</li>
<li>白鷹號列車,日本運行於東北新幹線、上越新幹線、北陸新幹線的新幹線特急列車。</li></ul> | **白鷹**可以指:
* 白鷹 (演員),台灣演員。
* 白鷹 (奧克拉荷馬州),美國奧克拉荷馬州的非建制地區。
* 白鷹 (民兵組織),南斯拉夫內戰時的民兵組織。
* 白鷹町,日本山形縣的一個町。
* 白鷹號列車,日本運行於東北新幹線、上越新幹線、北陸新幹線的新幹線特急列車。 | null | 464 | 2023-02-23T00:20:51Z | 48,884,923 | 白鷹 |
5,272,711 | <p><b>《一碌蔗》</b>(英語:<span lang="en"><i>Just One Look</i></span>)是2002年首映的香港電影。葉錦鴻導演,鍾欣桐、蔡卓妍、余文樂、黃又南主演。
</p>
<h2><span id=".E6.BC.94.E5.91.98"></span><span id="演员">演員</span></h2>
<h2><span id=".E7.8D.8E.E9.A0.85.E6.8F.90.E5.90.8D"></span><span id="獎項提名">獎項提名</span></h2>
<h2><span id=".E5.A4.96.E9.83.A8.E9.80.A3.E7.B5.90"></span><span id="外部連結">外部連結</span></h2>
<ul><li>開眼電影網上《一碌蔗》的資料<span title="中文">(繁體中文)</span></li>
<li>香港影庫上《一碌蔗》的資料<span title="中文">(繁體中文)</span></li>
<li>時光網上《一碌蔗》的資料<span title="中文">(簡體中文)</span></li>
<li>豆瓣電影上《一碌蔗》的資料 <span title="中文">(簡體中文)</span></li>
<li>AllMovie上《一碌蔗 》的資料<span title="英語">(英文)</span></li>
<li>爛番茄上《一碌蔗》的資料<span title="英語">(英文)</span></li>
<li>網際網路電影資料庫(IMDb)上《一碌蔗》的資料<span title="英語">(英文)</span></li>
<li>回味無窮的《一碌蔗》(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li></ul><!--
NewPP limit report
Parsed by mw2286
Cached time: 20230422162734
Cache expiry: 1814400
Reduced expiry: false
Complications: []
CPU time usage: 0.439 seconds
Real time usage: 0.567 seconds
Preprocessor visited node count: 4382/1000000
Post‐expand include size: 150641/2097152 bytes
Template argument size: 16707/2097152 bytes
Highest expansion depth: 30/100
Expensive parser function count: 2/500
Unstrip recursion depth: 0/20
Unstrip post‐expand size: 0/5000000 bytes
Lua time usage: 0.115/10.000 seconds
Lua memory usage: 4163266/52428800 bytes
Number of Wikibase entities loaded: 1/400
--><!--
Transclusion expansion time report (%,ms,calls,template)
100.00% 421.838 1 -total
37.77% 159.342 1 Template:Infobox_film
36.63% 154.499 1 Template:Infobox
15.98% 67.409 3 Template:Navbox
12.07% 50.902 1 Template:Expand
11.59% 48.902 2 Template:Ambox
10.01% 42.236 2 Template:Navbox_musical_artist
8.68% 36.636 2 Template:Lang
7.98% 33.657 2 Template:Category_handler
7.04% 29.706 1 Template:黃秋生
--><!-- Saved in parser cache with key zhwiki:pcache:idhash:5272711-0!userlang=zh-tw!zh-tw and timestamp 20230422162733 and revision id 73186838. Rendering was triggered because: api-parse
--> | **《一碌蔗》**(英語:_Just One Look_)是 2002 年首映的香港電影。葉錦鴻導演,鍾欣桐、蔡卓妍、余文樂、黃又南主演。
## 演員
## 獎項提名
## 外部連結
* 開眼電影網上《一碌蔗》的資料(繁體中文)
* 香港影庫上《一碌蔗》的資料(繁體中文)
* 時光網上《一碌蔗》的資料(簡體中文)
* 豆瓣電影上《一碌蔗》的資料 (簡體中文)
* AllMovie 上《一碌蔗 》的資料(英文)
* 爛番茄上《一碌蔗》的資料(英文)
* 網際網路電影資料庫(IMDb)上《一碌蔗》的資料(英文)
* 回味無窮的《一碌蔗》(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null | 2,779 | 2023-04-22T11:44:19Z | 73,186,838 | 一碌蔗 |
819,313 | <p><span></span>
</p>
<p><b>勒季謝沃</b>(俄語:<span lang="ru">Рти́щево</span>)是俄羅斯薩拉托夫州的一個城市,位於該州西北部,距薩拉托夫州214公里。2002年人口44,185人。
</p><p>1666年首見於文獻,1871年通鐵路。1920年建市。
</p>
<!--
NewPP limit report
Parsed by mw2317
Cached time: 20230505031744
Cache expiry: 1814400
Reduced expiry: false
Complications: []
CPU time usage: 0.180 seconds
Real time usage: 0.297 seconds
Preprocessor visited node count: 222/1000000
Post‐expand include size: 25425/2097152 bytes
Template argument size: 335/2097152 bytes
Highest expansion depth: 8/100
Expensive parser function count: 4/500
Unstrip recursion depth: 0/20
Unstrip post‐expand size: 362/5000000 bytes
Lua time usage: 0.105/10.000 seconds
Lua memory usage: 16087159/52428800 bytes
Number of Wikibase entities loaded: 1/400
--><!--
Transclusion expansion time report (%,ms,calls,template)
100.00% 171.762 1 -total
53.53% 91.944 1 Template:Lang-ru
29.49% 50.655 1 Template:Coord
16.26% 27.922 1 Template:薩拉托夫州城市
13.83% 23.757 1 Template:Navbox
8.69% 14.922 3 Template:Tsl
--><!-- Saved in parser cache with key zhwiki:pcache:idhash:819313-0!userlang=zh-tw!zh-tw and timestamp 20230505031744 and revision id 61108835. Rendering was triggered because: api-parse
--> | **勒季謝沃**(俄語:Рти́щево)是俄羅斯薩拉托夫州的一個城市,位於該州西北部,距薩拉托夫州 214 公里。2002 年人口 44,185 人。
1666 年首見於文獻,1871 年通鐵路。1920 年建市。 | {
"globe": "earth",
"lat": 52.25,
"lon": 43.78333333
} | 419 | 2023-05-05T01:36:19Z | 61,108,835 | 勒季謝沃 |
3,922,962 | <p><br><b>阜興泰支線高速公路</b>是江蘇省的一條高速公路,原名阜建高速(北段)和阜興泰高速公路(南段),原省高速編號為S75,現為阜溧高速公路的一部分,起點位於 329省道,終點位於淤溪樞紐,接泰鎮高速公路。
</p>
<h2><span id=".E5.88.86.E6.AE.B5.E6.83.85.E5.86.B5"></span><span id="分段情况">分段情況</span></h2>
<h3><span id=".E9.98.9C.E5.AE.81.E8.87.B3.E5.BB.BA.E6.B9.96.E6.AE.B5"></span><span id="阜宁至建湖段">阜寧至建湖段</span></h3>
<p>全長36.204公里,於2015年11月2日通車。
</p>
<h3><span id=".E5.BB.BA.E6.B9.96.E8.87.B3.E5.85.B4.E5.8C.96.E6.AE.B5"></span><span id="建湖至兴化段">建湖至興化段</span></h3>
<p>全長71.72公里,於2020年12月18日開工。
</p>
<h3><span id=".E5.85.B4.E5.8C.96.E8.87.B3.E6.B3.B0.E5.B7.9E.E6.AE.B5"></span><span id="兴化至泰州段">興化至泰州段</span></h3>
<p>全長35.662公里,2014年12月25日開工,2017年12月8日通車。
</p>
<h2><span id=".E4.BA.92.E9.80.9A.E6.9E.A2.E7.BA.BD.E4.B8.8E.E6.9C.8D.E5.8A.A1.E8.AE.BE.E6.96.BD.E5.88.97.E8.A1.A8"></span><span id="互通枢纽与服务设施列表">互通樞紐與服務設施列表</span></h2>
<h2><span id=".E5.8F.82.E8.80.83.E8.B5.84.E6.96.99"></span><span id="参考资料">參考資料</span></h2> | **阜興泰支線高速公路**是江蘇省的一條高速公路,原名阜建高速(北段)和阜興泰高速公路(南段),原省高速編號為 S75,現為阜溧高速公路的一部分,起點位於 329 省道,終點位於淤溪樞紐,接泰鎮高速公路。
## 分段情況
### 阜寧至建湖段
全長 36.204 公里,於 2015 年 11 月 2 日通車。
### 建湖至興化段
全長 71.72 公里,於 2020 年 12 月 18 日開工。
### 興化至泰州段
全長 35.662 公里,2014 年 12 月 25 日開工,2017 年 12 月 8 日通車。
## 互通樞紐與服務設施列表
## 參考資料 | null | 4,375 | 2023-05-03T00:07:25Z | 75,256,116 | 盐淮高速公路阜兴泰支线 |
1,216,888 | <p><b>阿瑪代爾市</b>乃澳大利亞西澳府城-伯斯大都會內東南部的一個地方政府,與市中心相距28公里,轄境有560平方公里;根據2006年人口調查數據,居民有50,535人。
</p>
<h2><span id=".E5.8F.83.E8.80.83.E6.96.87.E7.8D.BB"></span><span id="參考文獻">參考文獻</span></h2>
<p><span></span>
</p> | **阿瑪代爾市**乃澳大利亞西澳府城-伯斯大都會內東南部的一個地方政府,與市中心相距 28 公里,轄境有 560 平方公里;根據 2006 年人口調查數據,居民有 50,535 人。
## 參考文獻 | {
"globe": "earth",
"lat": -32.15305556,
"lon": 116.015
} | 1,427 | 2023-04-16T12:24:38Z | 61,842,227 | 阿马代尔 |
5,726,445 | <p><b>清國征討方略</b>(日語:<span title="漢字或假名表記(原文)"><span lang="ja">清国征討策案</span></span><small>/</small><span title="平假名表記"><span lang="ja">しんこくせいとうさくあん</span></span><sup></sup>),又名<b>「征討清國策」</b>,由時任日本陸軍參謀本部第一局局長小川又次於1887年2月編寫的計劃書,旨在武力攻取中國(即當時的大清帝國)沿海地區並將其劃歸日本版圖,以進一步肢解中國,達到控制中國的目的。1894年爆發的甲午中日戰爭即受此文件影響。
</p>
<h2><span id=".E4.B8.BB.E8.A6.81.E5.86.85.E5.AE.B9"></span><span id="主要内容">主要內容</span></h2>
<p>該計劃書分為兩部分,第一部分為「清國征討方略趣旨」,第二部分為「進取方略」,分為三篇,分別是「彼我形勢」、「作戰計劃」、「善後」。</p><p>小川又次在第一部分中,提出「養成忠勇果敢精神,經常取進取之術略,定巍然不動之國是,實乃維持和平之根本,伸張國威之基礎。」的論點,認為經常保持隨時能進行戰爭的態勢,才能得到和平,這與當時居於日本政治主導地位的長州派(以伊藤博文為代表)提出的「避戰輪」相對立。
</p><p>第二部分「進去方略」是《清國征討方略》的主體部分,根據小川又次兩次前往中國調查所得,具體闡述採取進攻方略的理由和方法。
</p><p>在「彼我形勢」一篇中,小川又次認為,為維護日本獨立,伸張日本的國威,「則不可不分割清國,使之成為數個小邦國」。他認為,「清國」雖然是大國,但是正在衰敗,需要20年才能達成再興之志,日本應「乘彼尚幼稚,斷其四肢,傷其身體,使之不能活動」。在本篇中,他還指出清國雖然軍隊人數眾多,但是戰鬥力低下。再加上英、德兩國均採取進攻之策成為強國,因而在這一豺狼世界裡,日本採取寬仁政策並非良策。
</p><p>在「作戰計劃」篇中,他認為最理想的作戰就是日本海軍擊潰「清國」海軍,攻占北京,擒獲「清國」皇帝,並在「清國」各重要城市進行軍事占領,成為持久態勢。
</p><p>在最後的「善後」篇中,他提出了在西方勢力介入以前,把中國中部的重要地區成為日本版圖;清政府回到東三省;明朝後裔在長江以南及長江至黃河之間建立王國;西藏和青海歸達賴喇嘛統治;蒙古以酋長為各部之長;旅順半島、山東登州府、浙江舟山群島、澎湖群島、台灣全島、揚子江沿岸左右十里之地劃入日本版圖,以此形成有利於日本的態勢。
</p>
<h2><span id=".E7.9B.B8.E9.97.9C.E6.A2.9D.E7.9B.AE"></span><span id="相關條目">相關條目</span></h2>
<ul><li>大陸政策</li>
<li>桂太郎</li>
<li>山縣有朋</li>
<li><span data-orig-title="桜井規矩之左右" data-lang-code="ja" data-lang-name="日語" data-foreign-title="桜井規矩之左右"><span>桜井規矩之左右</span></span></li>
<li><span data-orig-title="磯辺包義" data-lang-code="ja" data-lang-name="日語" data-foreign-title="磯辺包義"><span>磯辺包義</span></span></li></ul><h2><span id=".E5.8F.82.E8.80.83.E8.B5.84.E6.96.99"></span><span id="参考资料">參考資料</span></h2>
<!--
NewPP limit report
Parsed by mw2298
Cached time: 20230505081109
Cache expiry: 1814400
Reduced expiry: false
Complications: []
CPU time usage: 0.135 seconds
Real time usage: 0.206 seconds
Preprocessor visited node count: 1485/1000000
Post‐expand include size: 13716/2097152 bytes
Template argument size: 1495/2097152 bytes
Highest expansion depth: 27/100
Expensive parser function count: 3/500
Unstrip recursion depth: 0/20
Unstrip post‐expand size: 2142/5000000 bytes
Lua time usage: 0.043/10.000 seconds
Lua memory usage: 2513425/52428800 bytes
Number of Wikibase entities loaded: 0/400
-->
<!--
Transclusion expansion time report (%,ms,calls,template)
100.00% 164.380 1 -total
41.62% 68.411 1 Template:Expert_needed
28.01% 46.044 1 Template:Reflist
25.09% 41.248 1 Template:Ambox
23.29% 38.276 4 Template:Category_handler
22.43% 36.865 1 Template:Cite_journal
14.23% 23.389 4 Template:Category_handler/numbered
13.00% 21.367 4 Template:Namespace_detect
11.50% 18.896 1 Template:Jpn
11.27% 18.531 4 Template:Str_mid
--> | **清國征討方略**(日語:清国征討策案/しんこくせいとうさくあん),又名 **「征討清國策」** ,由時任日本陸軍參謀本部第一局局長小川又次於 1887 年 2 月編寫的計劃書,旨在武力攻取中國(即當時的大清帝國)沿海地區並將其劃歸日本版圖,以進一步肢解中國,達到控制中國的目的。1894 年爆發的甲午中日戰爭即受此文件影響。
## 主要內容
該計劃書分為兩部分,第一部分為「清國征討方略趣旨」,第二部分為「進取方略」,分為三篇,分別是「彼我形勢」、「作戰計劃」、「善後」。
小川又次在第一部分中,提出「養成忠勇果敢精神,經常取進取之術略,定巍然不動之國是,實乃維持和平之根本,伸張國威之基礎。」的論點,認為經常保持隨時能進行戰爭的態勢,才能得到和平,這與當時居於日本政治主導地位的長州派(以伊藤博文為代表)提出的「避戰輪」相對立。
第二部分「進去方略」是《清國征討方略》的主體部分,根據小川又次兩次前往中國調查所得,具體闡述採取進攻方略的理由和方法。
在「彼我形勢」一篇中,小川又次認為,為維護日本獨立,伸張日本的國威,「則不可不分割清國,使之成為數個小邦國」。他認為,「清國」雖然是大國,但是正在衰敗,需要 20 年才能達成再興之志,日本應「乘彼尚幼稚,斷其四肢,傷其身體,使之不能活動」。在本篇中,他還指出清國雖然軍隊人數眾多,但是戰鬥力低下。再加上英、德兩國均採取進攻之策成為強國,因而在這一豺狼世界裡,日本採取寬仁政策並非良策。
在「作戰計劃」篇中,他認為最理想的作戰就是日本海軍擊潰「清國」海軍,攻占北京,擒獲「清國」皇帝,並在「清國」各重要城市進行軍事占領,成為持久態勢。
在最後的「善後」篇中,他提出了在西方勢力介入以前,把中國中部的重要地區成為日本版圖;清政府回到東三省;明朝後裔在長江以南及長江至黃河之間建立王國;西藏和青海歸達賴喇嘛統治;蒙古以酋長為各部之長;旅順半島、山東登州府、浙江舟山群島、澎湖群島、台灣全島、揚子江沿岸左右十里之地劃入日本版圖,以此形成有利於日本的態勢。
## 相關條目
* 大陸政策
* 桂太郎
* 山縣有朋
* 桜井規矩之左右
* 磯辺包義
## 參考資料 | null | 3,376 | 2023-04-16T12:30:26Z | 74,243,701 | 清国征讨方略 |
1,079,771 | <p><b>弗洛倫西亞·佩尼亞</b>(西班牙語:<span lang="es">María Florencia Peña</span>,1974年9月7日<span title="Template:BLP editintro">—</span>),生於布宜諾斯艾利斯,阿根廷女演員。
</p>
<h2><span id=".E7.89.87.E7.9B.AE"></span><span id="片目">片目</span></h2>
<h3><span id=".E9.9B.BB.E8.A6.96"></span><span id="電視">電視</span></h3>
<h3><span id=".E6.88.B2.E5.8A.87"></span><span id="戲劇">戲劇</span></h3>
<h3><span id=".E9.9B.BB.E5.BD.B1"></span><span id="電影">電影</span></h3>
<h3><span id=".E9.9B.BB.E8.A6.96.E7.AF.80.E7.9B.AE"></span><span id="電視節目">電視節目</span></h3>
<h2><span id=".E5.A4.96.E9.83.A8.E9.80.A3.E7.B5.90"></span><span id="外部連結">外部連結</span></h2>
<ul><li>Florencia Peña在網際網路電影資料庫(IMDb)上的資料<span title="英語">(英文)</span></li>
<li>官網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li></ul><!--
NewPP limit report
Parsed by mw2361
Cached time: 20230419041949
Cache expiry: 1814400
Reduced expiry: false
Complications: [vary‐revision‐sha1, show‐toc]
CPU time usage: 0.363 seconds
Real time usage: 0.470 seconds
Preprocessor visited node count: 3767/1000000
Post‐expand include size: 38557/2097152 bytes
Template argument size: 2774/2097152 bytes
Highest expansion depth: 19/100
Expensive parser function count: 7/500
Unstrip recursion depth: 0/20
Unstrip post‐expand size: 0/5000000 bytes
Lua time usage: 0.157/10.000 seconds
Lua memory usage: 19676678/52428800 bytes
Number of Wikibase entities loaded: 1/400
--><!--
Transclusion expansion time report (%,ms,calls,template)
100.00% 376.952 1 -total
29.30% 110.433 1 Template:艺人
25.78% 97.196 1 Template:Lang-es
15.16% 57.164 1 Template:Infobox
10.39% 39.152 1 Template:Blpunsourced
9.70% 36.553 2 Template:Ambox
8.45% 31.861 18 Template:Tsl
6.92% 26.092 1 Template:Wikidata_image
6.46% 24.369 1 Template:IMDb_name
6.22% 23.461 1 Template:Bd
--><!-- Saved in parser cache with key zhwiki:pcache:idhash:1079771-0!userlang=zh-tw!zh-tw and timestamp 20230419041949 and revision id 75512796. Rendering was triggered because: page-view
--> | **弗洛倫西亞・佩尼亞**(西班牙語:María Florencia Peña,1974 年 9 月 7 日 —),生於布宜諾斯艾利斯,阿根廷女演員。
## 片目
### 電視
### 戲劇
### 電影
### 電視節目
## 外部連結
* Florencia Peña 在網際網路電影資料庫(IMDb)上的資料(英文)
* 官網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null | 9,357 | 2023-04-16T12:27:04Z | 75,512,796 | 弗洛伦西亚·佩尼亚 |
2,984,134 | <p><b>長春科技大學</b>是一所已不存在的大學,現已併入吉林大學。
</p>
<h2><span id=".E6.A0.A1.E5.8F.B2"></span><span id="校史">校史</span></h2>
<p>原長春科技大學的前身是創建於1951年的<b>長春地質專科學校</b>。1952年院系調整時,東北地質專科學校、山東大學地質礦物學系及東北工學院物理系一部分合併,成立<b>東北地質學院</b>。1958年東北地質學院更名為<b>長春地質學院</b>。1997年長春地質學院更名為<b>長春科技大學</b>。
</p><p>2000年6月12日長春科技大學與原吉林大學、吉林工業大學、白求恩醫科大學、長春郵電學院合併組建新的吉林大學。
</p>
<h2><span id=".E5.8E.86.E4.BB.BB.E9.A2.86.E5.AF.BC.5B1.5D"></span><span id="历任领导[1]">歷任領導</span></h2>
<h3><span id=".E4.B8.9C.E5.8C.97.E5.9C.B0.E8.B4.A8.E4.B8.93.E7.A7.91.E5.AD.A6.E6.A0.A1"></span><span id="东北地质专科学校">東北地質專科學校</span></h3>
<ul><li>李四光(校長)</li></ul><h3><span id=".E4.B8.9C.E5.8C.97.E5.9C.B0.E8.B4.A8.E5.AD.A6.E9.99.A2"></span><span id="东北地质学院">東北地質學院</span></h3>
<ul><li>文士楨(院長)</li>
<li>汪小川(代院長)</li></ul><h3><span id=".E9.95.BF.E6.98.A5.E5.9C.B0.E8.B4.A8.E5.8B.98.E6.8E.A2.E5.AD.A6.E9.99.A2"></span><span id="长春地质勘探学院">長春地質勘探學院</span></h3>
<ul><li>喻德淵(代院長)</li></ul><h3><span id=".E9.95.BF.E6.98.A5.E5.9C.B0.E8.B4.A8.E5.AD.A6.E9.99.A2"></span><span id="长春地质学院">長春地質學院</span></h3>
<ul><li>喻德淵(代院長、院長)</li>
<li>金九思(革委會主任)</li>
<li>張德(革委會主任)</li>
<li>楊嵐(革委會主任)</li>
<li>方欣甫(革委會主任)</li>
<li>陸錦(革委會主任)</li>
<li>董申保(院長)</li>
<li>張貽俠(院長)</li>
<li>孫運生(院長)</li></ul><h3><span id=".E9.95.BF.E6.98.A5.E7.A7.91.E6.8A.80.E5.A4.A7.E5.AD.A6"></span><span id="长春科技大学">長春科技大學</span></h3>
<ul><li>孫運生(校長)</li></ul><h2><span id=".E7.9F.A5.E5.90.8D.E6.A0.A1.E5.8F.8B"></span><span id="知名校友">知名校友</span></h2>
<ul><li>林學鈺,中國科學院院士。</li>
<li>李廷棟,中國科學院院士,長春科技大學名譽校長。</li>
<li>滕吉文,中國科學院院士。</li>
<li>俞建章,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li>
<li>宋彬彬,文化大革命時期的紅衛兵,現已歸化為美國公民。</li></ul><h2><span id=".E5.8F.82.E8.A7.81"></span><span id="参见">參見</span></h2>
<ul><li>吉林大學地球科學學部</li></ul><h2><span id=".E5.8F.82.E8.80.83.E8.B5.84.E6.96.99"></span><span id="参考资料">參考資料</span></h2> | **長春科技大學**是一所已不存在的大學,現已併入吉林大學。
## 校史
原長春科技大學的前身是創建於 1951 年的**長春地質專科學校**。1952 年院系調整時,東北地質專科學校、山東大學地質礦物學系及東北工學院物理系一部分合併,成立**東北地質學院**。1958 年東北地質學院更名為**長春地質學院**。1997 年長春地質學院更名為**長春科技大學**。
2000 年 6 月 12 日長春科技大學與原吉林大學、吉林工業大學、白求恩醫科大學、長春郵電學院合併組建新的吉林大學。
## 歷任領導
### 東北地質專科學校
* 李四光(校長)
### 東北地質學院
* 文士楨(院長)
* 汪小川(代院長)
### 長春地質勘探學院
* 喻德淵(代院長)
### 長春地質學院
* 喻德淵(代院長、院長)
* 金九思(革委會主任)
* 張德(革委會主任)
* 楊嵐(革委會主任)
* 方欣甫(革委會主任)
* 陸錦(革委會主任)
* 董申保(院長)
* 張貽俠(院長)
* 孫運生(院長)
### 長春科技大學
* 孫運生(校長)
## 知名校友
* 林學鈺,中國科學院院士。
* 李廷棟,中國科學院院士,長春科技大學名譽校長。
* 滕吉文,中國科學院院士。
* 俞建章,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
* 宋彬彬,文化大革命時期的紅衛兵,現已歸化為美國公民。
## 參見
* 吉林大學地球科學學部
## 參考資料 | null | 2,048 | 2023-04-16T12:25:57Z | 71,729,214 | 东北地质学院 |
1,684,641 | <p><b>田畑車站</b>(日語:<span title="漢字或假名表記(原文)"><span lang="ja">田畑駅</span></span><small>/</small><span title="平假名表記"><span lang="ja">たばたえき</span></span><sup> <i><span title="羅馬字表記" lang="ja-Latn">Tabata eki</span></i> <span>*</span><small><span>/</span></small><small><span>?</span></small></sup>)是位於日本長野縣上伊那郡南箕輪村田畑的東海旅客鐵道(JR東海)飯田線車站。
</p>
<h2><span id=".E8.BB.8A.E7.AB.99.E6.A7.8B.E9.80.A0"></span><span id="車站構造">車站構造</span></h2>
<ul><li>單式月台1面1線,不可以列車交會</li>
<li>地上車站</li>
<li>由伊那市站管理的無人站</li>
<li>設有候車室。</li>
<li>月台空隙較闊。</li>
<li>月台與縣道489號平排。</li></ul><h2><span id=".E8.BB.8A.E7.AB.99.E5.91.A8.E9.82.8A"></span><span id="車站周邊">車站周邊</span></h2>
<p>車站很接返民居。
</p>
<ul><li>天龍川</li>
<li>縣道489號</li></ul><h2><span id=".E5.8E.86.E5.8F.B2"></span><span id="历史">歷史</span></h2>
<ul><li>1911年(明治44年)11月3日 - 伊那電車軌道(1919年改名為伊那電氣鐵道)御園(已停用)至木之下之間延伸開業,新設<b>田畑停車站</b>。</li>
<li>1923年(大正12年)3月16日 - 軌道線修改路線,田畑停車站暫停使用。</li>
<li>1923年(大正12年)12月1日 - 田畑停車站重新啟用。</li>
<li>1943年(昭和18年)8月1日 - 伊那電氣鐵道線國有化,成為國鐵飯田線車站,並升級為<b>田畑車站</b>。東海道本線濱松站至名古屋站、飯田線各站、中央本線上諏訪站至鹽尻站及松本站出發的旅客可以使用此車站。</li>
<li>1954年(昭和29年)12月1日 - 東京都區內各站與長野站出發的旅客可以使用此車站。</li>
<li>1959年(昭和34年)10月1日 - 車站平假名改為「た<b>ば</b>たえき」。</li>
<li>1970年(昭和45年)4月1日 - 成為無人站,旅客出發到著站之制限取消。</li>
<li>1987年(昭和62年)4月1日 - 因國鐵分割民營化,本站成為東海旅客鐵道的車站,變成無人站。</li></ul><h2><span id=".E7.9B.B8.E9.84.B0.E8.BB.8A.E7.AB.99"></span><span id="相鄰車站">相鄰車站</span></h2>
<dl><dt>東海旅客鐵道</dt>
<dd> 飯田線
<dl><dd><span>■</span>快速(只限下行的「水篶」停靠)、<span>■</span>普通
<dl><dd>伊那北-<b>田畑</b>-北殿</dd></dl></dd></dl></dd></dl><h2><span id=".E5.8F.83.E8.A6.8B"></span><span id="參見">參見</span></h2>
<ul><li>日本鐵路車站列表</li></ul><h2><span id=".E5.8F.83.E8.80.83.E8.B3.87.E6.96.99"></span><span id="參考資料">參考資料</span></h2>
<!--
NewPP limit report
Parsed by mw1357
Cached time: 20230504083516
Cache expiry: 1814400
Reduced expiry: false
Complications: [show‐toc]
CPU time usage: 0.405 seconds
Real time usage: 0.511 seconds
Preprocessor visited node count: 4050/1000000
Post‐expand include size: 105126/2097152 bytes
Template argument size: 12716/2097152 bytes
Highest expansion depth: 29/100
Expensive parser function count: 1/500
Unstrip recursion depth: 0/20
Unstrip post‐expand size: 1273/5000000 bytes
Lua time usage: 0.161/10.000 seconds
Lua memory usage: 3723703/52428800 bytes
Number of Wikibase entities loaded: 1/400
--><!--
Transclusion expansion time report (%,ms,calls,template)
100.00% 413.641 1 -total
66.10% 273.414 1 Template:日本車站資訊
64.63% 267.342 2 Template:Infobox
16.03% 66.290 5 Template:Lang
15.80% 65.363 6 Template:Category_handler
13.71% 56.711 1 Template:NoteTA
10.10% 41.759 6 Template:Category_handler/numbered
9.23% 38.183 1 Template:WikidataCoord
9.18% 37.990 6 Template:Namespace_detect
8.77% 36.277 4 Template:Wikidata
--> | **田畑車站**(日語:田畑駅/たばたえき _Tabata eki_ \*/?)是位於日本長野縣上伊那郡南箕輪村田畑的東海旅客鐵道(JR 東海)飯田線車站。
## 車站構造
* 單式月台 1 面 1 線,不可以列車交會
* 地上車站
* 由伊那市站管理的無人站
* 設有候車室。
* 月台空隙較闊。
* 月台與縣道 489 號平排。
## 車站周邊
車站很接返民居。
* 天龍川
* 縣道 489 號
## 歷史
* 1911 年(明治 44 年)11 月 3 日 - 伊那電車軌道(1919 年改名為伊那電氣鐵道)御園(已停用)至木之下之間延伸開業,新設**田畑停車站**。
* 1923 年(大正 12 年)3 月 16 日 - 軌道線修改路線,田畑停車站暫停使用。
* 1923 年(大正 12 年)12 月 1 日 - 田畑停車站重新啟用。
* 1943 年(昭和 18 年)8 月 1 日 - 伊那電氣鐵道線國有化,成為國鐵飯田線車站,並升級為**田畑車站**。東海道本線濱松站至名古屋站、飯田線各站、中央本線上諏訪站至鹽尻站及松本站出發的旅客可以使用此車站。
* 1954 年(昭和 29 年)12 月 1 日 - 東京都區內各站與長野站出發的旅客可以使用此車站。
* 1959 年(昭和 34 年)10 月 1 日 - 車站平假名改為「た**ば**たえき」。
* 1970 年(昭和 45 年)4 月 1 日 - 成為無人站,旅客出發到著站之制限取消。
* 1987 年(昭和 62 年)4 月 1 日 - 因國鐵分割民營化,本站成為東海旅客鐵道的車站,變成無人站。
## 相鄰車站
**東海旅客鐵道**
: 飯田線
: ■快速(只限下行的「水篶」停靠)、■普通
: 伊那北-**田畑**-北殿
## 參見
* 日本鐵路車站列表
## 參考資料 | null | 3,099 | 2023-05-03T04:03:24Z | 73,548,348 | 田畑車站 |
3,314,174 | <p><b>小行星3190</b>(3190 Aposhanskij)是一顆繞太陽運轉的小行星,為主小行星帶小行星。該小行星於1978年9月26日發現。
</p>
<h2><span id=".E8.BD.A8.E9.81.93.E5.8F.82.E6.95.B0"></span><span id="轨道参数">軌道參數</span></h2>
<p>小行星3190的軌道半長軸為2.9943065 UA,離心率為0.118。
</p>
<h2><span id=".E5.8F.82.E8.80.83.E6.96.87.E7.8C.AE"></span><span id="参考文献">參考文獻</span></h2> | **小行星 3190**(3190 Aposhanskij)是一顆繞太陽運轉的小行星,為主小行星帶小行星。該小行星於 1978 年 9 月 26 日發現。
## 軌道參數
小行星 3190 的軌道半長軸為 2.9943065 UA,離心率為 0.118。
## 參考文獻 | null | 1,470 | 2023-04-10T09:02:22Z | 58,281,249 | 小行星3190 |
970,719 | <p><b>三輪勝惠</b>(1943年10月12日<span title="Template:BLP editintro">—</span>)是日本女性聲優。
</p>
<h2><span id=".E7.B6.93.E6.AD.B7"></span><span id="經歷">經歷</span></h2>
<ul><li>大阪府出生,4歲時全家搬到東京都港區</li>
<li>小時候在NHK東京放送兒童劇團相當活躍,被提拔為演人形劇三隻小豬的演員</li></ul><h2><span id=".E4.BD.9C.E5.93.81"></span><span id="作品">作品</span></h2>
<h3><span id=".E9.9B.BB.E8.A6.96.E5.8B.95.E7.95.AB"></span><span id="電視動畫">電視動畫</span></h3>
<ul><li>愛的教育克歐雷物語(尼諾)</li>
<li>亞紗理(濱野亞紗理)</li>
<li>植木的法則(バンの「生きた神器」)</li>
<li>噴嚏大魔王(小甘的奶奶)</li>
<li>Q太郎(1985)(大原正太)</li>
<li>怪物小鬼(1980)(市川廣志)</li>
<li>鬼太郎
<ul><li>鬼太郎第3部(1986年)(菊、小寶寶、魔女、三吉)</li>
<li>鬼太郎第4部(1997年)(雪子)</li></ul></li>
<li>地獄少女 三鼎(小桃)</li>
<li>城市獵人2(武田季實子)</li>
<li>小麻煩千惠(平山鮃)</li>
<li>湯姆索耶的冒險(麗賽特·尚)</li>
<li>動畫親子劇場(大和梓)</li>
<li>怪博士與機器娃娃(小雀)</li>
<li>七龍珠(小拳)</li>
<li>多羅羅(助六)</li>
<li>騎鵝歷險記(尼爾遜、喬治)</li>
<li>小超人帕門(1號-小超人帕門/須羽滿夫)</li>
<li>聖魔大戰(栗野芯)</li>
<li>尖帽子的梅摩兒(莫妮卡)</li>
<li>魯邦三世 III(茱莉亞)</li>
<li>甜蜜小天使(少將)</li>
<li>魔法使的條件(老女、老奶奶)</li>
<li>遊戲王(海馬圭平)</li>
<li>魔法咪路咪路(妖精哈摩)</li>
<li>ONE PIECE(莉露)</li>
<li>怪談餐館(發條婆婆)</li></ul><p><b>2015年</b>
</p>
<ul><li>暗闇三太(<b>骨カミ地藏</b>、行商的婦女)</li></ul><h3><span id=".E9.85.8D.E9.9F.B3"></span><span id="配音">配音</span></h3>
<ul><li>花生漫畫第五期(露西·潘貝魯特)</li></ul><h3><span id=".E9.9B.BB.E8.A6.96.E5.BB.A3.E5.91.8A"></span><span id="電視廣告">電視廣告</span></h3>
<ul><li>富士重工業スバルR2 TVCM(R2の聲)</li>
<li>花王株式會社「リセッシュ」(CM中に登場するキャラクター「ハナ」の聲を擔當)</li>
<li>產經新聞卡樂B(花生漫畫·露西)</li>
<li>豐田汽車公司TVCM オーリス Oh!リス・大いに走る篇</li></ul><h2><span id=".E7.9B.B8.E9.97.9C.E9.80.A3.E7.B5.90"></span><span id="相關連結">相關連結</span></h2>
<ul><li>事務所公開簡歷(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span title="日語">(日語)</span></li></ul><!--
NewPP limit report
Parsed by mw2286
Cached time: 20230416150439
Cache expiry: 1814400
Reduced expiry: false
Complications: [show‐toc]
CPU time usage: 0.675 seconds
Real time usage: 0.837 seconds
Preprocessor visited node count: 5826/1000000
Post‐expand include size: 358772/2097152 bytes
Template argument size: 4205/2097152 bytes
Highest expansion depth: 30/100
Expensive parser function count: 127/500
Unstrip recursion depth: 0/20
Unstrip post‐expand size: 0/5000000 bytes
Lua time usage: 0.304/10.000 seconds
Lua memory usage: 5981826/52428800 bytes
Number of Wikibase entities loaded: 1/400
--><!--
Transclusion expansion time report (%,ms,calls,template)
100.00% 578.404 1 -total
54.64% 316.065 1 Template:青二Production
54.20% 313.520 1 Template:NavboxV2
48.47% 280.364 124 Template:Link-ja
16.07% 92.950 1 Template:配音員
10.53% 60.911 1 Template:Japanese
10.21% 59.058 1 Template:Japanese/infobox
9.75% 56.388 1 Template:Infobox
8.49% 49.104 1 Template:MOSLOW
6.52% 37.692 2 Template:Lang
--><!-- Saved in parser cache with key zhwiki:pcache:idhash:970719-0!userlang=zh-tw!zh-tw and timestamp 20230416150438 and revision id 76683453. Rendering was triggered because: api-parse
--> | **三輪勝惠**(1943 年 10 月 12 日 —)是日本女性聲優。
## 經歷
* 大阪府出生,4 歲時全家搬到東京都港區
* 小時候在 NHK 東京放送兒童劇團相當活躍,被提拔為演人形劇三隻小豬的演員
## 作品
### 電視動畫
* 愛的教育克歐雷物語(尼諾)
* 亞紗理(濱野亞紗理)
* 植木的法則(バンの「生きた神器」)
* 噴嚏大魔王(小甘的奶奶)
* Q 太郎(1985)(大原正太)
* 怪物小鬼(1980)(市川廣志)
* 鬼太郎
* 鬼太郎第 3 部(1986 年)(菊、小寶寶、魔女、三吉)
* 鬼太郎第 4 部(1997 年)(雪子)
* 地獄少女 三鼎(小桃)
* 城市獵人 2(武田季實子)
* 小麻煩千惠(平山鮃)
* 湯姆索耶的冒險(麗賽特・尚)
* 動畫親子劇場(大和梓)
* 怪博士與機器娃娃(小雀)
* 七龍珠(小拳)
* 多羅羅(助六)
* 騎鵝歷險記(尼爾遜、喬治)
* 小超人帕門(1 號-小超人帕門/須羽滿夫)
* 聖魔大戰(栗野芯)
* 尖帽子的梅摩兒(莫妮卡)
* 魯邦三世 III(茱莉亞)
* 甜蜜小天使(少將)
* 魔法使的條件(老女、老奶奶)
* 遊戲王(海馬圭平)
* 魔法咪路咪路(妖精哈摩)
* ONE PIECE(莉露)
* 怪談餐館(發條婆婆)
**2015 年**
* 暗闇三太(**骨カミ地藏**、行商的婦女)
### 配音
* 花生漫畫第五期(露西・潘貝魯特)
### 電視廣告
* 富士重工業スバル R2 TVCM(R2 の聲)
* 花王株式會社「リセッシュ」(CM 中に登場するキャラクター「ハナ」の聲を擔當)
* 產經新聞卡樂 B(花生漫畫・露西)
* 豐田汽車公司 TVCM オーリス Oh! リス・大いに走る篇
## 相關連結
* 事務所公開簡歷(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日語) | null | 2,734 | 2023-04-16T12:15:01Z | 76,683,453 | 三輪勝恵 |
6,414,531 | <p><b>雄濟耶</b>(法語:<span lang="fr">Scionzier</span>,<small>法語發音:</small><span title="國際音標">[sjɔ̃zje]</span>)是法國上薩瓦省的一個市鎮,位於該省中部偏東,克呂斯市區西南,屬於博訥維爾區。
</p>
<h2><span id=".E5.9C.B0.E7.90.86"></span><span id="地理">地理</span></h2>
<p>雄濟耶(46°3'26"N, 6°33'0"E)面積10.62 平方千米,位於法國奧弗涅-隆-阿爾卑斯大區上薩瓦省,該省份為法國東部省份,歷史上為薩伏依的一部分,北與瑞士接壤,西接安省,南至薩瓦省,東與瑞士和義大利接壤。
</p><p>與雄濟耶接壤的市鎮(或舊市鎮、城區)包括:克呂斯、馬爾納、南錫敘克呂斯、勒勒波蘇瓦爾、蒂耶。
</p><p>雄濟耶的時區為UTC+01:00、UTC+02:00(夏令時)。
</p>
<h2><span id=".E8.A1.8C.E6.94.BF"></span><span id="行政">行政</span></h2>
<p>雄濟耶的郵政編碼為74950,INSEE市鎮編碼為74264。
</p>
<h2><span id=".E6.94.BF.E6.B2.BB"></span><span id="政治">政治</span></h2>
<p>雄濟耶所屬的省級選區為<span data-orig-title="克吕斯县" data-lang-code="en" data-lang-name="英语" data-foreign-title="Canton of Cluses"><span>克呂斯縣</span></span>。
</p>
<h2><span id=".E4.BA.A4.E9.80.9A"></span><span id="交通">交通</span></h2>
<p>法國國家A40號高速公路經過境內並設有出入口。
</p>
<h2><span id=".E4.BA.BA.E5.8F.A3"></span><span id="人口">人口</span></h2>
<p>雄濟耶於2019年1月1日時的人口數量為8932人。
</p>
<h2><span id=".E5.8F.82.E8.A7.81"></span><span id="参见">參見</span></h2>
<ul><li>上薩瓦省市鎮列表</li></ul><h2><span id=".E5.8F.82.E8.80.83.E6.96.87.E7.8C.AE"></span><span id="参考文献">參考文獻</span></h2> | **雄濟耶**(法語:Scionzier,法語發音:[sjɔ̃zje])是法國上薩瓦省的一個市鎮,位於該省中部偏東,克呂斯市區西南,屬於博訥維爾區。
## 地理
雄濟耶(46°3'26"N, 6°33'0"E)面積 10.62 平方千米,位於法國奧弗涅 - 隆 - 阿爾卑斯大區上薩瓦省,該省份為法國東部省份,歷史上為薩伏依的一部分,北與瑞士接壤,西接安省,南至薩瓦省,東與瑞士和義大利接壤。
與雄濟耶接壤的市鎮(或舊市鎮、城區)包括:克呂斯、馬爾納、南錫敘克呂斯、勒勒波蘇瓦爾、蒂耶。
雄濟耶的時區為 UTC+01:00、UTC+02:00(夏令時)。
## 行政
雄濟耶的郵政編碼為 74950,INSEE 市鎮編碼為 74264。
## 政治
雄濟耶所屬的省級選區為克呂斯縣。
## 交通
法國國家 A40 號高速公路經過境內並設有出入口。
## 人口
雄濟耶於 2019 年 1 月 1 日時的人口數量為 8932 人。
## 參見
* 上薩瓦省市鎮列表
## 參考文獻 | null | 1,995 | 2023-04-27T12:12:22Z | 71,266,116 | 雄济耶 |
7,185,197 | <p><b>西康省人民委員會</b>是1955年1月至1955年9月間中華人民共和國西康省的省級國家行政機關。1955年9月底撤銷,其政務由四川省人民委員會接管。</p>
<h2><span id=".E5.8E.86.E4.BB.BB.E9.A2.86.E5.AF.BC"></span><span id="历任领导">歷任領導</span></h2>
<ul><li>時間:1955年1月-1955年9月</li>
<li>省長:廖志高</li>
<li>副省長:白認、桑吉悅希、康乃爾、張為炯、果基木古、夏克刀登</li></ul><h2><span id=".E5.8F.82.E8.80.83.E8.B5.84.E6.96.99"></span><span id="参考资料">參考資料</span></h2> | **西康省人民委員會**是 1955 年 1 月至 1955 年 9 月間中華人民共和國西康省的省級國家行政機關。1955 年 9 月底撤銷,其政務由四川省人民委員會接管。
## 歷任領導
* 時間:1955 年 1 月-1955 年 9 月
* 省長:廖志高
* 副省長:白認、桑吉悅希、康乃爾、張為炯、果基木古、夏克刀登
## 參考資料 | null | 761 | 2023-04-16T12:33:05Z | 61,446,950 | 西康省人民委员会 |
3,098,459 | <p><b>聖皮埃爾-德菲爾薩克</b>(法語:<span lang="fr">Saint-Pierre-de-Fursac</span>,<small>法語發音:</small><span title="國際音標">[sɛ̃ pjɛʁ də fyʁsak]</span>;奧克語:<span lang="oc">Furçac</span>)是法國克勒茲省的一個舊市鎮,屬於蓋雷區。2017年1月1日,聖皮埃爾-德菲爾薩克和市鎮聖德田-德菲爾薩克合併為新市鎮<b>菲爾薩克</b>(<span lang="fr">Fursac</span>)。
</p>
<h2><span id=".E5.9C.B0.E7.90.86"></span><span id="地理">地理</span></h2>
<p>聖皮埃爾-德菲爾薩克(46°8'53"N, 1°30'45"E)面積27.33 平方千米,位於法國新亞奎丹大區克勒茲省,該省份為法國中部省份,位於法國中央高原西北部,北起安德爾省和謝爾省,西接維埃納省,南至科雷茲省,東臨多姆山省,東北與阿列省接壤。
</p><p>與聖皮埃爾-德菲爾薩克接壤的市鎮(或舊市鎮、城區)包括:聖德田-德菲爾薩克、拉蘇泰賴訥、聖莫里斯-拉蘇泰賴訥、聖普列斯特拉弗耶、福勒、弗羅芒塔勒。
</p><p>聖皮埃爾-德菲爾薩克的時區為UTC+01:00、UTC+02:00(夏令時)。
</p>
<h2><span id=".E8.A1.8C.E6.94.BF"></span><span id="行政">行政</span></h2>
<p>聖皮埃爾-德菲爾薩克的郵政編碼為23290,INSEE市鎮編碼為23231。
</p>
<h2><span id=".E6.94.BF.E6.B2.BB"></span><span id="政治">政治</span></h2>
<p>聖皮埃爾-德菲爾薩克所屬的省級選區為<span data-orig-title="勒格朗堡县" data-lang-code="en" data-lang-name="英语" data-foreign-title="Canton of Le Grand-Bourg"><span>勒格朗堡縣</span></span>。
</p>
<h2><span id=".E4.BA.BA.E5.8F.A3"></span><span id="人口">人口</span></h2>
<p>聖皮埃爾-德菲爾薩克於2018年1月1日時的人口數量為748人。
</p>
<h2><span id=".E5.8F.82.E8.A7.81"></span><span id="参见">參見</span></h2>
<ul><li>克勒茲省市鎮列表</li></ul><h2><span id=".E5.8F.82.E8.80.83.E6.96.87.E7.8C.AE"></span><span id="参考文献">參考文獻</span></h2>
<!--
NewPP limit report
Parsed by mw1491
Cached time: 20230505050753
Cache expiry: 1814400
Reduced expiry: false
Complications: [show‐toc]
CPU time usage: 0.765 seconds
Real time usage: 1.091 seconds
Preprocessor visited node count: 6438/1000000
Post‐expand include size: 169396/2097152 bytes
Template argument size: 10664/2097152 bytes
Highest expansion depth: 31/100
Expensive parser function count: 12/500
Unstrip recursion depth: 0/20
Unstrip post‐expand size: 4234/5000000 bytes
Lua time usage: 0.425/10.000 seconds
Lua memory usage: 21566737/52428800 bytes
Number of Wikibase entities loaded: 4/400
-->
<!--
Transclusion expansion time report (%,ms,calls,template)
100.00% 903.064 1 -total
58.44% 527.759 1 Template:Infobox_French_former_commune
55.94% 505.142 1 Template:Infobox_settlement_YS
51.54% 465.445 1 Template:Infobox
27.05% 244.291 28 Template:Wikidata
12.05% 108.808 1 Template:Lang-fr
8.31% 75.076 3 Template:If_empty
6.90% 62.288 1 Template:NoteTA
6.40% 57.814 5 Template:WikidataLink
5.81% 52.470 1 Template:Reflist
--> | **聖皮埃爾 - 德菲爾薩克**(法語:Saint-Pierre-de-Fursac,法語發音:[sɛ̃ pjɛʁ də fyʁsak];奧克語:Furçac)是法國克勒茲省的一個舊市鎮,屬於蓋雷區。2017 年 1 月 1 日,聖皮埃爾 - 德菲爾薩克和市鎮聖德田 - 德菲爾薩克合併為新市鎮**菲爾薩克**(Fursac)。
## 地理
聖皮埃爾 - 德菲爾薩克(46°8'53"N, 1°30'45"E)面積 27.33 平方千米,位於法國新亞奎丹大區克勒茲省,該省份為法國中部省份,位於法國中央高原西北部,北起安德爾省和謝爾省,西接維埃納省,南至科雷茲省,東臨多姆山省,東北與阿列省接壤。
與聖皮埃爾 - 德菲爾薩克接壤的市鎮(或舊市鎮、城區)包括:聖德田 - 德菲爾薩克、拉蘇泰賴訥、聖莫里斯 - 拉蘇泰賴訥、聖普列斯特拉弗耶、福勒、弗羅芒塔勒。
聖皮埃爾 - 德菲爾薩克的時區為 UTC+01:00、UTC+02:00(夏令時)。
## 行政
聖皮埃爾 - 德菲爾薩克的郵政編碼為 23290,INSEE 市鎮編碼為 23231。
## 政治
聖皮埃爾 - 德菲爾薩克所屬的省級選區為勒格朗堡縣。
## 人口
聖皮埃爾 - 德菲爾薩克於 2018 年 1 月 1 日時的人口數量為 748 人。
## 參見
* 克勒茲省市鎮列表
## 參考文獻 | null | 2,252 | 2023-04-27T12:06:37Z | 72,029,820 | 圣皮埃尔德菲尔萨克 |
7,106,830 | <p><b>路易斯·厄尼斯托·阿帕里西歐·蒙提爾</b>(西班牙語:<span lang="es">Luis Ernesto Aparicio Montiel</span>,1934年4月29日<span title="Template:BLP editintro">—</span>),綽號「小路易」,為美國職棒大聯盟的委內瑞拉籍游擊手。阿帕里西歐是大聯盟史上第一位入選名人堂的委內瑞拉籍選手,而他也是一名以防守和盜壘能力見長的球員。</p><p>1956年,阿帕里西歐拿下美聯新人王。1959年,他幫助白襪隊闖進世界大賽。1956年至1964年,他連續9年拿下美聯盜壘王寶座。另外他還拿下了9次金手套獎。而他生涯也有10個球季入選明星賽。</p><p>「打擊之神」泰德·威廉斯曾說過阿帕里西歐是他遇過表現最傑出的游擊手。1999年,阿帕里西歐還被提名至美國職棒大聯盟世紀球隊的最終名單內。</p>
<h2><span id=".E8.81.B7.E6.A5.AD.E7.94.9F.E6.B6.AF"></span><span id="職業生涯">職業生涯</span></h2>
<h3><span id=".E8.8A.9D.E5.8A.A0.E5.93.A5.E7.99.BD.E8.A5.AA"></span><span id="芝加哥白襪">芝加哥白襪</span></h3>
<p>早在白襪隊之前,印地安人就已經打算簽下阿帕里西歐。不過當時印地安人的總經理漢克·格林伯格認為阿帕里西歐的身材過於嬌小,無法在大聯盟生存。反而白襪隊總經理Frank Lane聽從隊上來自委內瑞拉的好手Chico Carrasquel的建議,簽下了這位和Carrasquel同樣來自委內瑞拉的年輕小將。阿帕里西歐只待在小聯盟兩年就登上大聯盟,此時的他也才22歲而已。他也取代Carrasquel成為了球隊的游擊手,並在菜鳥球季成為了美聯的盜壘王。最後他拿下的美聯年度新人王,成為第一位拿下該獎項的拉丁裔選手。</p><p>1950年代,白襪的戰績一年比一年出色。在當時,「Let's Go, Go-Go White Sox」(衝啊衝啊白襪隊)成為了當時白襪球迷的流行標語。阿帕里西歐也被認為是能夠帶領白襪重返榮耀的重要角色之一,當時他和二壘手內利·法克斯組成了完美的二游組合。1957年,這僅僅是阿帕里西歐的第二個賽季。他再度的拿下盜壘王,而且白襪隊的戰績在美聯僅次於洋基隊。</p><p>1958年,阿帕里西歐繼續維持他不凡的身手。這年他首度入選明星賽,並成為先發游擊手。這年他一樣拿下盜壘王,白襪隊還是維持美聯第二。而這年阿帕里西歐拿下了個人第一座金手套獎。</p><p>1959年,白襪隊順利拿下美聯龍頭,並領先第二名的印地安人有5場勝差。Go-Go White Sox的標語也終於成真,這年隊友法克斯拿下美聯MVP,而阿帕里西歐拿下第二名。在世界大賽上,阿帕里西歐的打擊率為3成08,不過最後他們不敵由強尼·波德瑞斯、唐·德萊斯戴爾、山迪·柯法斯等三大強投領軍的道奇隊。這年阿帕里西歐在前61次盜壘嘗試中成功了50次,他也毫不意外的再次拿下盜壘王。</p><p>1960年和1961年,阿帕里西歐仍然是美聯最好的游擊手。1962年,阿帕里西歐的體態漸漸發生變化,球隊也以減薪為由強制他減重。阿帕里西歐對於球隊的決策感到憤怒,因此要求球隊將他交易,否則他就要退休。1963年1月,白襪隊將阿帕里西歐、Al Smith交易至金鶯隊,換來Hoyt Wilhelm、Ron Hansen、Dave Nicholson和Pete Ward。</p>
<h3><span id=".E5.B7.B4.E7.88.BE.E7.9A.84.E6.91.A9.E9.87.91.E9.B6.AF"></span><span id="巴爾的摩金鶯">巴爾的摩金鶯</span></h3>
<p>來到金鶯隊後,阿帕里西歐的防守率來到生涯新高的9成83。他也和Jerry Adair、布魯克斯·羅賓森組成了金鶯隊的最佳內野防守陣容。1964年,阿帕里西歐達成盜壘王9連霸,並且拿下第6次的金手套獎。1966年,他的打擊率為3成76,並敲出182支安打。這年金鶯隊拿下了隊史首次的美聯冠軍,並拿下了世界大賽冠軍。而阿帕里西歐也在MVP票選中拿下第9名。
</p>
<h3><span id=".E9.87.8D.E5.9B.9E.E8.8A.9D.E5.8A.A0.E5.93.A5"></span><span id="重回芝加哥">重回芝加哥</span></h3>
<p>不過隨著新秀Mark Belanger已經站穩了金鶯的游擊手大位,阿帕里西歐也被球隊交易。1967年11月29日,金鶯隊將阿帕里西歐、Russ Snyder和John Matias交易至白襪,換來Don Buford、Bruce Howard和Roger Nelson。回到白襪後,阿帕里西歐的守備能力還是一樣出色。1970年,阿帕里西歐打出了生涯年。他的打擊率為生涯新高的3成13,並得到86分。他在這年入選了明星賽,並拿下第9座金手套獎。儘管這年白襪隊在美聯敬陪末座,不過阿帕里西歐在MVP票選上還是拿下了第12名。</p>
<h3><span id=".E6.B3.A2.E5.A3.AB.E9.A0.93.E7.B4.85.E8.A5.AA"></span><span id="波士頓紅襪">波士頓紅襪</span></h3>
<p>1970年12月1日,白襪隊將阿帕里西歐交易至紅襪,換來Luis Alvarado和Mike Andrews。1971年,阿帕里西歐曾一度連續44個打數沒能敲出安打,他差一個打數就要追平1909年Bill Bergen寫下的尷尬紀錄。不過他在第45個打數敲出了滿貫砲。這年他的打擊率下滑至2成32,是他個人單季第二低的紀錄。</p><p>1972年,阿帕里西歐在球季的最後一場比賽發生致命的跑壘失誤。最後紅襪不僅輸球,還落後給第一名的老虎半場勝差無緣季後賽。1973年,他的打擊率為2成71。7月5日,阿帕里西歐完成生涯500盜。 最後他在球季結束後退休。</p>
<h3><span id=".E7.94.9F.E6.B6.AF.E6.89.93.E6.93.8A.E6.95.B8.E6.93.9A"></span><span id="生涯打擊數據">生涯打擊數據</span></h3>
<h2><span id=".E7.8D.8E.E9.A0.85.E8.88.87.E6.A6.AE.E8.AD.BD"></span><span id="獎項與榮譽">獎項與榮譽</span></h2>
<p>1984年,阿帕里西歐入選名人堂,成為大聯盟第一位入選名人堂的委內瑞拉籍球員,同年白襪隊也退休了他的球衣。不過2010年,白襪隊在經過阿帕里西歐的允許下,將11號球衣讓給了同樣來自委內瑞拉的游擊手奧馬爾·維茲奎爾。維茲奎爾雖然穿著11號球衣,但他也說這個號碼是永遠屬於阿帕里西歐的。阿帕里西歐也說道:「如果有人願意穿上11號球衣的話,那麼維茲奎爾絕對沒問題。」</p><p>1981年,Lawrence Ritter和Donald Honig在《棒球史上最傑出的百大球員》一書中將阿帕里西歐納入其中。不過1999年,The Sporting News在評選棒球百大球星時未將其選入。而他也被提名至美國職棒大聯盟世紀球隊的最終名單內。</p><p>2001年明星賽,水手隊找來了阿帕里西歐、奧蘭多·塞佩沙、胡安·馬里寇爾、湯尼·培瑞茲和費格森·簡金斯等名人堂球員來開球。2003年,阿帕里西歐入選委內瑞拉棒球名人堂。</p><p>2005年世界大賽第一場,白襪隊找來阿帕里西歐參與開球。這也是白襪隊繼1959年後首次闖進世界大賽。最後白襪隊順利拿下世界大賽冠軍。
</p><p>2006年,白襪隊的主場美國生物球場(今保證率球場)內設置了法克斯和阿帕里西歐的雕像。雕像的動作則是法克斯傳球給阿帕里西歐,阿帕里西歐準備接球的動作。</p><p>2019年2月24日,阿帕里西歐的前白襪隊友Johnny Romano去世,阿帕里西歐也成為1959年白襪隊成員最後一位還在世的球員。
</p>
<h2><span id=".E7.9B.B8.E9.97.9C.E6.A2.9D.E7.9B.AE"></span><span id="相關條目">相關條目</span></h2>
<ul><li>美國職棒大聯盟盜壘王</li></ul><h2><span id=".E5.8F.83.E8.80.83.E8.B3.87.E6.96.99"></span><span id="參考資料">參考資料</span></h2>
<h2><span id=".E5.A4.96.E9.83.A8.E9.80.A3.E7.B5.90"></span><span id="外部連結">外部連結</span></h2>
<ul><li>球員資訊和成績在MLB,ESPN,Baseball-Reference,Fangraphs<span title="英語">(英文)</span></li>
<li class="mw-empty-elt">
<li>路易斯·阿帕里西歐在台灣棒球維基館上的資料<span title="中文">(繁體中文)</span></li></ul><!--
NewPP limit report
Parsed by mw2403
Cached time: 20230505185119
Cache expiry: 1814400
Reduced expiry: false
Complications: [show‐toc]
CPU time usage: 0.921 seconds
Real time usage: 1.227 seconds
Preprocessor visited node count: 7689/1000000
Post‐expand include size: 399188/2097152 bytes
Template argument size: 9980/2097152 bytes
Highest expansion depth: 19/100
Expensive parser function count: 109/500
Unstrip recursion depth: 0/20
Unstrip post‐expand size: 58497/5000000 bytes
Lua time usage: 0.438/10.000 seconds
Lua memory usage: 20485983/52428800 bytes
Number of Wikibase entities loaded: 1/400
--><!--
Transclusion expansion time report (%,ms,calls,template)
100.00% 897.275 1 -total
27.29% 244.835 1 Template:美國棒球名人堂成員
26.93% 241.628 1 Template:Team_roster_navbox
25.77% 231.183 1 Template:Reflist
25.61% 229.750 4 Template:Infobox
24.34% 218.378 107 Template:Le
17.04% 152.896 1 Template:Infobox_baseball_biography
16.84% 151.121 33 Template:Cite_web
10.64% 95.442 1 Template:Lang-es
6.87% 61.647 1 Template:Commons_category
--> | **路易斯・厄尼斯托・阿帕里西歐・蒙提爾**(西班牙語:Luis Ernesto Aparicio Montiel,1934 年 4 月 29 日 —),綽號「小路易」,為美國職棒大聯盟的委內瑞拉籍游擊手。阿帕里西歐是大聯盟史上第一位入選名人堂的委內瑞拉籍選手,而他也是一名以防守和盜壘能力見長的球員。
1956 年,阿帕里西歐拿下美聯新人王。1959 年,他幫助白襪隊闖進世界大賽。1956 年至 1964 年,他連續 9 年拿下美聯盜壘王寶座。另外他還拿下了 9 次金手套獎。而他生涯也有 10 個球季入選明星賽。
「打擊之神」泰德・威廉斯曾說過阿帕里西歐是他遇過表現最傑出的游擊手。1999 年,阿帕里西歐還被提名至美國職棒大聯盟世紀球隊的最終名單內。
## 職業生涯
### 芝加哥白襪
早在白襪隊之前,印地安人就已經打算簽下阿帕里西歐。不過當時印地安人的總經理漢克・格林伯格認為阿帕里西歐的身材過於嬌小,無法在大聯盟生存。反而白襪隊總經理 Frank Lane 聽從隊上來自委內瑞拉的好手 Chico Carrasquel 的建議,簽下了這位和 Carrasquel 同樣來自委內瑞拉的年輕小將。阿帕里西歐只待在小聯盟兩年就登上大聯盟,此時的他也才 22 歲而已。他也取代 Carrasquel 成為了球隊的游擊手,並在菜鳥球季成為了美聯的盜壘王。最後他拿下的美聯年度新人王,成為第一位拿下該獎項的拉丁裔選手。
1950 年代,白襪的戰績一年比一年出色。在當時,「Let's Go, Go-Go White Sox」(衝啊衝啊白襪隊) 成為了當時白襪球迷的流行標語。阿帕里西歐也被認為是能夠帶領白襪重返榮耀的重要角色之一,當時他和二壘手內利・法克斯組成了完美的二游組合。1957 年,這僅僅是阿帕里西歐的第二個賽季。他再度的拿下盜壘王,而且白襪隊的戰績在美聯僅次於洋基隊。
1958 年,阿帕里西歐繼續維持他不凡的身手。這年他首度入選明星賽,並成為先發游擊手。這年他一樣拿下盜壘王,白襪隊還是維持美聯第二。而這年阿帕里西歐拿下了個人第一座金手套獎。
1959 年,白襪隊順利拿下美聯龍頭,並領先第二名的印地安人有 5 場勝差。Go-Go White Sox 的標語也終於成真,這年隊友法克斯拿下美聯 MVP,而阿帕里西歐拿下第二名。在世界大賽上,阿帕里西歐的打擊率為 3 成 08,不過最後他們不敵由強尼・波德瑞斯、唐・德萊斯戴爾、山迪・柯法斯等三大強投領軍的道奇隊。這年阿帕里西歐在前 61 次盜壘嘗試中成功了 50 次,他也毫不意外的再次拿下盜壘王。
1960 年和 1961 年,阿帕里西歐仍然是美聯最好的游擊手。1962 年,阿帕里西歐的體態漸漸發生變化,球隊也以減薪為由強制他減重。阿帕里西歐對於球隊的決策感到憤怒,因此要求球隊將他交易,否則他就要退休。1963 年 1 月,白襪隊將阿帕里西歐、Al Smith 交易至金鶯隊,換來 Hoyt Wilhelm、Ron Hansen、Dave Nicholson 和 Pete Ward。
### 巴爾的摩金鶯
來到金鶯隊後,阿帕里西歐的防守率來到生涯新高的 9 成 83。他也和 Jerry Adair、布魯克斯・羅賓森組成了金鶯隊的最佳內野防守陣容。1964 年,阿帕里西歐達成盜壘王 9 連霸,並且拿下第 6 次的金手套獎。1966 年,他的打擊率為 3 成 76,並敲出 182 支安打。這年金鶯隊拿下了隊史首次的美聯冠軍,並拿下了世界大賽冠軍。而阿帕里西歐也在 MVP 票選中拿下第 9 名。
### 重回芝加哥
不過隨著新秀 Mark Belanger 已經站穩了金鶯的游擊手大位,阿帕里西歐也被球隊交易。1967 年 11 月 29 日,金鶯隊將阿帕里西歐、Russ Snyder 和 John Matias 交易至白襪,換來 Don Buford、Bruce Howard 和 Roger Nelson。回到白襪後,阿帕里西歐的守備能力還是一樣出色。1970 年,阿帕里西歐打出了生涯年。他的打擊率為生涯新高的 3 成 13,並得到 86 分。他在這年入選了明星賽,並拿下第 9 座金手套獎。儘管這年白襪隊在美聯敬陪末座,不過阿帕里西歐在 MVP 票選上還是拿下了第 12 名。
### 波士頓紅襪
1970 年 12 月 1 日,白襪隊將阿帕里西歐交易至紅襪,換來 Luis Alvarado 和 Mike Andrews。1971 年,阿帕里西歐曾一度連續 44 個打數沒能敲出安打,他差一個打數就要追平 1909 年 Bill Bergen 寫下的尷尬紀錄。不過他在第 45 個打數敲出了滿貫砲。這年他的打擊率下滑至 2 成 32,是他個人單季第二低的紀錄。
1972 年,阿帕里西歐在球季的最後一場比賽發生致命的跑壘失誤。最後紅襪不僅輸球,還落後給第一名的老虎半場勝差無緣季後賽。1973 年,他的打擊率為 2 成 71。7 月 5 日,阿帕里西歐完成生涯 500 盜。 最後他在球季結束後退休。
### 生涯打擊數據
## 獎項與榮譽
1984 年,阿帕里西歐入選名人堂,成為大聯盟第一位入選名人堂的委內瑞拉籍球員,同年白襪隊也退休了他的球衣。不過 2010 年,白襪隊在經過阿帕里西歐的允許下,將 11 號球衣讓給了同樣來自委內瑞拉的游擊手奧馬爾・維茲奎爾。維茲奎爾雖然穿著 11 號球衣,但他也說這個號碼是永遠屬於阿帕里西歐的。阿帕里西歐也說道:「如果有人願意穿上 11 號球衣的話,那麼維茲奎爾絕對沒問題。」
1981 年,Lawrence Ritter 和 Donald Honig 在《棒球史上最傑出的百大球員》一書中將阿帕里西歐納入其中。不過 1999 年,The Sporting News 在評選棒球百大球星時未將其選入。而他也被提名至美國職棒大聯盟世紀球隊的最終名單內。
2001 年明星賽,水手隊找來了阿帕里西歐、奧蘭多・塞佩沙、胡安・馬里寇爾、湯尼・培瑞茲和費格森・簡金斯等名人堂球員來開球。2003 年,阿帕里西歐入選委內瑞拉棒球名人堂。
2005 年世界大賽第一場,白襪隊找來阿帕里西歐參與開球。這也是白襪隊繼 1959 年後首次闖進世界大賽。最後白襪隊順利拿下世界大賽冠軍。
2006 年,白襪隊的主場美國生物球場 (今保證率球場) 內設置了法克斯和阿帕里西歐的雕像。雕像的動作則是法克斯傳球給阿帕里西歐,阿帕里西歐準備接球的動作。
2019 年 2 月 24 日,阿帕里西歐的前白襪隊友 Johnny Romano 去世,阿帕里西歐也成為 1959 年白襪隊成員最後一位還在世的球員。
## 相關條目
* 美國職棒大聯盟盜壘王
## 參考資料
## 外部連結
* 球員資訊和成績在 MLB,ESPN,Baseball-Reference,Fangraphs(英文)
* * 路易斯・阿帕里西歐在台灣棒球維基館上的資料(繁體中文) | null | 27,319 | 2023-05-02T02:43:29Z | 73,114,320 | 路易斯·阿帕里西奥 |
208,497 | <p><b>元嘉</b>(424年—453年)是南朝宋皇帝宋文帝劉義隆的年號,共計29年餘。由於宋文帝的兒子劉劭弒父自立改元太初,後劉劭兵敗被殺,劉駿即位。通常的帝系表將其後繼位改元孝建的宋孝武帝當作繼承者。
</p><p>三十年四月孝武帝劉駿即位沿用。
</p>
<h2><span id=".E7.BA.AA.E5.B9.B4"></span><span id="纪年">紀年</span></h2>
<h2><span id=".E5.8F.82.E7.9C.8B"></span><span id="参看">參看</span></h2>
<ul><li>中國年號列表
<ul><li>其他時期使用元嘉的年號</li></ul></li>
<li>同期存在的其他政權年號
<ul><li>泰始(432年正月-437年四月):南北朝時益州領導趙廣、程道養年號</li>
<li>建義(436年三月-442年五月):仇池政權楊難當年號</li>
<li>建弘(420年正月-428年五月):西秦政權乞伏熾磐年號</li>
<li>永弘(428年五月—431年正月):西秦政權乞伏暮末年號</li>
<li>太平(409年十月-430年十二月):北燕政權馮跋年號</li>
<li>太興(431年正月-436年五月):北燕政權馮弘年號</li>
<li>玄始(412年十一月-428年):北涼政權沮渠蒙遜年號</li>
<li>承玄(428年六月-431年):北涼政權沮渠蒙遜年號</li>
<li>義和(431年六月-433年四月):北涼政權沮渠蒙遜年號</li>
<li>承和(433年四月-439年九月):北涼政權沮渠牧犍年號</li>
<li>建平:與北涼和高昌政權有關年號</li>
<li>承平(443年-460年):北涼政權沮渠無諱、沮渠安周年號</li>
<li>真興(419年二月-425年七月):夏國政權赫連勃勃年號</li>
<li>承光(425年八月-428年二月):夏國政權赫連昌年號</li>
<li>勝光(428年二月-431年六月):夏國政權赫連定年號</li>
<li>始光(424年正月-428年正月):北魏政權魏太武帝拓跋燾年號</li>
<li>神䴥(428年二月-431年十二月):北魏政權魏太武帝拓跋燾年號</li>
<li>延和(432年正月-435年正月):北魏政權魏太武帝拓跋燾年號</li>
<li>緣禾:與北涼和高昌政權有關年號</li>
<li>太延(435年正月-440年六月):北魏政權魏太武帝拓跋燾年號</li>
<li>太緣:與北涼和高昌政權有關年號</li>
<li>太平真君(440年六月-451年六月):北魏政權魏太武帝拓跋燾年號</li>
<li>正平(451年六月-452年二月):北魏政權魏太武帝拓跋燾年號</li>
<li>承平(452年二月-十月):北魏政權北魏南安王拓跋余年號</li>
<li>興安(452年二月-454年七月):北魏政權魏文成帝拓跋濬年號</li></ul></li></ul><h2><span id=".E5.8F.82.E8.80.83.E6.96.87.E7.8C.AE"></span><span id="参考文献">參考文獻</span></h2>
<ol><li>李崇智,《中國歷代年號考》,中華書局,2001年1月 ISBN 7101025129</li></ol><p><br></p> | **元嘉**(424 年 —453 年)是南朝宋皇帝宋文帝劉義隆的年號,共計 29 年餘。由於宋文帝的兒子劉劭弒父自立改元太初,後劉劭兵敗被殺,劉駿即位。通常的帝系表將其後繼位改元孝建的宋孝武帝當作繼承者。
三十年四月孝武帝劉駿即位沿用。
## 紀年
## 參看
* 中國年號列表
* 其他時期使用元嘉的年號
* 同期存在的其他政權年號
* 泰始(432 年正月 - 437 年四月):南北朝時益州領導趙廣、程道養年號
* 建義(436 年三月 - 442 年五月):仇池政權楊難當年號
* 建弘(420 年正月 - 428 年五月):西秦政權乞伏熾磐年號
* 永弘(428 年五月 —431 年正月):西秦政權乞伏暮末年號
* 太平(409 年十月 - 430 年十二月):北燕政權馮跋年號
* 太興(431 年正月 - 436 年五月):北燕政權馮弘年號
* 玄始(412 年十一月 - 428 年):北涼政權沮渠蒙遜年號
* 承玄(428 年六月 - 431 年):北涼政權沮渠蒙遜年號
* 義和(431 年六月 - 433 年四月):北涼政權沮渠蒙遜年號
* 承和(433 年四月 - 439 年九月):北涼政權沮渠牧犍年號
* 建平:與北涼和高昌政權有關年號
* 承平(443 年 - 460 年):北涼政權沮渠無諱、沮渠安周年號
* 真興(419 年二月 - 425 年七月):夏國政權赫連勃勃年號
* 承光(425 年八月 - 428 年二月):夏國政權赫連昌年號
* 勝光(428 年二月 - 431 年六月):夏國政權赫連定年號
* 始光(424 年正月 - 428 年正月):北魏政權魏太武帝拓跋燾年號
* 神䴥(428 年二月 - 431 年十二月):北魏政權魏太武帝拓跋燾年號
* 延和(432 年正月 - 435 年正月):北魏政權魏太武帝拓跋燾年號
* 緣禾:與北涼和高昌政權有關年號
* 太延(435 年正月 - 440 年六月):北魏政權魏太武帝拓跋燾年號
* 太緣:與北涼和高昌政權有關年號
* 太平真君(440 年六月 - 451 年六月):北魏政權魏太武帝拓跋燾年號
* 正平(451 年六月 - 452 年二月):北魏政權魏太武帝拓跋燾年號
* 承平(452 年二月 - 十月):北魏政權北魏南安王拓跋余年號
* 興安(452 年二月 - 454 年七月):北魏政權魏文成帝拓跋濬年號
## 參考文獻
1. 李崇智,《中國歷代年號考》,中華書局,2001 年 1 月 ISBN 7101025129 | null | 5,402 | 2023-05-03T23:57:52Z | 70,836,338 | 元嘉_(南朝宋文帝) |
1,913,909 | <p><b>李國筠</b>(1878年—?),字<b>斐君</b>,榜名<b>筠壽</b>,安徽省合肥縣人,清朝及中華民國政治人物。</p>
<h2><span id=".E7.94.9F.E5.B9.B3"></span><span id="生平">生平</span></h2>
<p>1902年(光緒二十八年),李國筠畢業於安徽省立的學堂。1903年,他獲得安徽巡撫推薦參加科舉考試,中舉人。此後他歷任廬州府中學堂監督,合肥縣教育會會長,廬州商會總理,安徽諮議局副議長,資政院議員。</p><p>中華民國成立後,1912年12月李國筠被任命為安徽財政司司長。1913年9月,他轉任安徽內務司司長。自1913年11月至1914年3月,他兼任安徽財政司司長、國稅廳籌備處處長。1914年5月,他升任廣東巡按使。1915年7月,他調任廣西巡按使,但他未就任,並很快辭職。1915年7月他成為袁世凱成立的參政院的參政。參政院於1916年6月隨著袁世凱逝世而解散。1920年9月,他任經濟調查局總裁。 1921年1月,他獲授二等大綬寶光嘉禾章,1922年10月獲一等大綬,1923年3月獲一等大綬寶光嘉禾章。</p>
<h2><span id=".E5.AE.B6.E5.BA.AD"></span><span id="家庭">家庭</span></h2>
<p>他是李鴻章的侄孫,李經羲的次子(長子為李國松)。</p>
<h2><span id=".E5.8F.82.E8.80.83.E6.96.87.E7.8C.AE"></span><span id="参考文献">參考文獻</span></h2> | **李國筠**(1878 年 —?),字**斐君**,榜名**筠壽**,安徽省合肥縣人,清朝及中華民國政治人物。
## 生平
1902 年(光緒二十八年),李國筠畢業於安徽省立的學堂。1903 年,他獲得安徽巡撫推薦參加科舉考試,中舉人。此後他歷任廬州府中學堂監督,合肥縣教育會會長,廬州商會總理,安徽諮議局副議長,資政院議員。
中華民國成立後,1912 年 12 月李國筠被任命為安徽財政司司長。1913 年 9 月,他轉任安徽內務司司長。自 1913 年 11 月至 1914 年 3 月,他兼任安徽財政司司長、國稅廳籌備處處長。1914 年 5 月,他升任廣東巡按使。1915 年 7 月,他調任廣西巡按使,但他未就任,並很快辭職。1915 年 7 月他成為袁世凱成立的參政院的參政。參政院於 1916 年 6 月隨著袁世凱逝世而解散。1920 年 9 月,他任經濟調查局總裁。 1921 年 1 月,他獲授二等大綬寶光嘉禾章,1922 年 10 月獲一等大綬,1923 年 3 月獲一等大綬寶光嘉禾章。
## 家庭
他是李鴻章的侄孫,李經羲的次子(長子為李國松)。
## 參考文獻 | null | 2,035 | 2023-05-02T12:52:47Z | 76,783,014 | 李斐君 |
224,162 | <p><b>大成</b>(579年正月—二月)是北周政權周宣帝宇文贇的年號,歷時數月。
</p>
<h2><span id=".E5.A4.A7.E4.BA.8B.E8.AE.B0"></span><span id="大事记">大事記</span></h2>
<h2><span id=".E5.87.BA.E7.94.9F"></span><span id="出生">出生</span></h2>
<h2><span id=".E9.80.9D.E4.B8.96"></span><span id="逝世">逝世</span></h2>
<h2><span id=".E7.BA.AA.E5.B9.B4"></span><span id="纪年">紀年</span></h2>
<h2><span id=".E5.8F.83.E7.9C.8B"></span><span id="參看">參看</span></h2>
<ul><li>中國年號列表
<ul><li>其他使用大成年號的政權</li></ul></li>
<li>同期存在的其他政權年號
<ul><li>天保(562年二月—585年十二月):西梁政權梁明帝蕭巋的年號</li>
<li>太建(569年正月—582年十二月):南朝陳政權陳宣帝陳頊的年號</li>
<li>延昌(561年—601年):高昌政權麴乾固年號</li>
<li>鴻濟(572年—584年):新羅真智王之年號</li></ul></li></ul><h2><span id=".E5.8F.83.E8.80.83.E6.96.87.E7.8D.BB"></span><span id="參考文獻">參考文獻</span></h2>
<ul><li>徐紅嵐,《中日朝三國歷史紀年表》,遼寧教育出版社,1998年5月 ISBN 7538246193</li>
<li>松橋達良,《元號はやわかり—東亜歷代建元考》,砂書房,1994年7月,ISBN 4915818276</li>
<li>李崇智,《中國歷代年號考》,中華書局,2001年1月 ISBN 7101025129</li></ul><p><br></p>
<!--
NewPP limit report
Parsed by mw2261
Cached time: 20230505064322
Cache expiry: 1814400
Reduced expiry: false
Complications: [show‐toc]
CPU time usage: 0.188 seconds
Real time usage: 0.406 seconds
Preprocessor visited node count: 770/1000000
Post‐expand include size: 120209/2097152 bytes
Template argument size: 2141/2097152 bytes
Highest expansion depth: 13/100
Expensive parser function count: 0/500
Unstrip recursion depth: 0/20
Unstrip post‐expand size: 239/5000000 bytes
Lua time usage: 0.025/10.000 seconds
Lua memory usage: 1413047/52428800 bytes
Number of Wikibase entities loaded: 0/400
--><!--
Transclusion expansion time report (%,ms,calls,template)
100.00% 278.591 1 -total
64.73% 180.332 1 Template:Eranamebox
51.28% 142.864 11 Template:Navbox
31.56% 87.915 1 Template:魏晋南北朝年号
7.06% 19.658 1 Template:中国年号
6.20% 17.286 1 Template:Yesno
3.43% 9.549 1 Template:Category-inline
3.19% 8.896 1 Template:年号
2.70% 7.528 1 Template:Icon
2.40% 6.681 1 Template:Serial
--><!-- Saved in parser cache with key zhwiki:pcache:idhash:224162-0!canonical!zh-tw and timestamp 20230505064322 and revision id 55933617. Rendering was triggered because: api-parse
--> | **大成**(579 年正月 — 二月)是北周政權周宣帝宇文贇的年號,歷時數月。
## 大事記
## 出生
## 逝世
## 紀年
## 參看
* 中國年號列表
* 其他使用大成年號的政權
* 同期存在的其他政權年號
* 天保(562 年二月 —585 年十二月):西梁政權梁明帝蕭巋的年號
* 太建(569 年正月 —582 年十二月):南朝陳政權陳宣帝陳頊的年號
* 延昌(561 年 —601 年):高昌政權麴乾固年號
* 鴻濟(572 年 —584 年):新羅真智王之年號
## 參考文獻
* 徐紅嵐,《中日朝三國歷史紀年表》,遼寧教育出版社,1998 年 5 月 ISBN 7538246193
* 松橋達良,《元號はやわかり — 東亜歷代建元考》,砂書房,1994 年 7 月,ISBN 4915818276
* 李崇智,《中國歷代年號考》,中華書局,2001 年 1 月 ISBN 7101025129 | null | 2,089 | 2023-05-03T23:57:52Z | 55,933,617 | 大成_(周宣帝) |
940,787 | <p><b>美國第五艦隊</b>(英語:<span lang="en">United States Fifth Fleet</span>),是美國海軍六大艦隊之一。轄區範圍從波斯灣、紅海、阿拉伯海,到東非肯亞的印度洋海域一帶,司令部設置在麥納麥,位於巴林。人員、機械材料由太平洋艦隊及大西洋艦隊提供,負責中東地區船隻的安全。現任美國海軍中央司令部司令兼第五艦隊司令是<span data-orig-title="查爾斯·庫珀二世" data-lang-code="en" data-lang-name="英語" data-foreign-title="Charles Cooper II"><span>查爾斯·庫珀二世</span></span>中將。
</p>
<h2><span id=".E6.AD.B7.E5.8F.B2"></span><span id="歷史">歷史</span></h2>
<p>第五艦隊是美國海軍成立的第五支艦隊,1944年4月26日編成,主要改組自美國中太平洋部隊。這支部隊歷史包含中太平洋部隊時期,從1943年到1945年間,由美國海軍上將雷蒙德負責指揮。二次大戰結束後,於1947年1月遭解散。
</p><p>第五艦隊於1995年被重編。因為中東地區是世界最大的石油生產地區,對美國來說是個利害關係重大的區域。冷戰後,中東地區在美國全球戰略中的地位不斷上升,所以在這個區域設置常備的海軍部隊顯得非常重要。例如在波斯灣戰爭期間,美國就動員了不少海軍戰艦前往中東,由第七艦隊負責指揮。為滿足該戰區作戰的需要,美國在1995年7月決定,重新編成第五艦隊,負責中東地區的安全。
</p><p>由於美國早年支持巴林和葉門的專制政體,在2011年阿拉伯國家示威抗議活動後,美方擔心會因而喪失位於巴林的第五艦隊指揮部,歐巴馬當局希望以溫和的方式減少抗議活動帶來的衝擊,以維持美軍在當地的利益;同時由於伊朗核問題的出現,加上伊拉克的美軍撤離等因素,第五艦隊再度擔負制衡伊朗武力的重任。
</p><p>川普時期,美國退出伊朗核協議,談判工作陷入困境無法達到共識。2019年4月,美國實施制裁伊朗的經濟和宣布其伊斯蘭革命衛隊為恐怖組織,使得中東局勢關係緊急。隨後6月,在波斯灣發生數起油輪被襲擊事件後,美國極力推進組建護航聯盟的計劃,由第五艦隊與盟國軍艦共同衛護波斯灣的航道自由與安全。11月7日,美國主導的6國「波斯灣護航聯盟」在巴林成立,由第五艦隊負責指揮、情報收集和支持以及協調、保障等工作,但美軍不會直接派遣軍艦。
</p>
<h2><span id=".E6.88.B0.E5.8A.9B"></span><span id="戰力">戰力</span></h2>
<p>轄有以下編製:
</p>
<ul><li>第50任務部隊(Task Force 50, TF50) — 戰鬥部隊</li>
<li>第51任務部隊(TF51) — 兩棲部隊</li>
<li>第53任務部隊(TF53) — 後勤部隊</li>
<li>第54任務部隊(TF54) — 潛艇部隊</li>
<li>第57任務部隊(TF57) — 巡邏・偵察部隊</li>
<li>第58任務部隊(TF58) — 海上監視部隊</li>
<li>第59任務部隊(TF59) — 遠征部隊/應急部隊</li></ul><h2><span id=".E8.BD.84.E5.8D.80.E7.AF.84.E5.9C.8D"></span><span id="轄區範圍">轄區範圍</span></h2>
<p>第五艦隊的巡弋區域,從中東的波斯灣、紅海、阿拉伯海,到東非肯亞的印度洋海域一帶。
</p>
<h2><span id=".E6.AD.B7.E4.BB.BB.E6.8C.87.E6.8F.AE.E5.AE.98"></span><span id="歷任指揮官">歷任指揮官</span></h2>
<ul><li>雷蒙德·阿姆斯·斯普魯恩斯海軍上將:1943年 ─ 1945年</li>
<li>凱文.安達爾 海軍中將:</li>
<li>威廉‧哥特尼</li>
<li><span data-orig-title="詹姆斯·约瑟夫·马洛伊" data-lang-code="en" data-lang-name="英語" data-foreign-title="James J. Malloy"><span>詹姆斯·約瑟夫·馬洛伊</span></span>海軍上將:2018年至今</li></ul><h2><span id=".E5.8F.82.E8.80.83.E6.96.87.E7.8C.AE"></span><span id="参考文献">參考文獻</span></h2>
<h2><span id=".E5.A4.96.E9.83.A8.E9.93.BE.E6.8E.A5"></span><span id="外部链接">外部連結</span></h2>
<ul><li>Official U.S. Fifth Fleet Web site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li>
<li>Global Security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GlobalSecurity.org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li>
<li>[1]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li></ul>
<!--
NewPP limit report
Parsed by mw1400
Cached time: 20230504130155
Cache expiry: 1814400
Reduced expiry: false
Complications: [show‐toc]
CPU time usage: 0.271 seconds
Real time usage: 0.348 seconds
Preprocessor visited node count: 1160/1000000
Post‐expand include size: 29372/2097152 bytes
Template argument size: 2689/2097152 bytes
Highest expansion depth: 14/100
Expensive parser function count: 4/500
Unstrip recursion depth: 0/20
Unstrip post‐expand size: 832/5000000 bytes
Lua time usage: 0.147/10.000 seconds
Lua memory usage: 17007012/52428800 bytes
Number of Wikibase entities loaded: 0/400
-->
<!--
Transclusion expansion time report (%,ms,calls,template)
100.00% 304.960 1 -total
38.42% 117.154 1 Template:Lang-en
21.13% 64.452 1 Template:Infobox_military_unit
20.15% 61.453 1 Template:Infobox
14.31% 43.625 1 Template:Cite_book
6.60% 20.116 3 Template:Le
3.67% 11.189 1 Template:Refbegin
3.08% 9.393 3 Template:Flag
2.54% 7.758 1 Template:US_Fleets
1.76% 5.378 1 Template:Navbox
--> | **美國第五艦隊**(英語:United States Fifth Fleet),是美國海軍六大艦隊之一。轄區範圍從波斯灣、紅海、阿拉伯海,到東非肯亞的印度洋海域一帶,司令部設置在麥納麥,位於巴林。人員、機械材料由太平洋艦隊及大西洋艦隊提供,負責中東地區船隻的安全。現任美國海軍中央司令部司令兼第五艦隊司令是查爾斯・庫珀二世中將。
## 歷史
第五艦隊是美國海軍成立的第五支艦隊,1944 年 4 月 26 日編成,主要改組自美國中太平洋部隊。這支部隊歷史包含中太平洋部隊時期,從 1943 年到 1945 年間,由美國海軍上將雷蒙德負責指揮。二次大戰結束後,於 1947 年 1 月遭解散。
第五艦隊於 1995 年被重編。因為中東地區是世界最大的石油生產地區,對美國來說是個利害關係重大的區域。冷戰後,中東地區在美國全球戰略中的地位不斷上升,所以在這個區域設置常備的海軍部隊顯得非常重要。例如在波斯灣戰爭期間,美國就動員了不少海軍戰艦前往中東,由第七艦隊負責指揮。為滿足該戰區作戰的需要,美國在 1995 年 7 月決定,重新編成第五艦隊,負責中東地區的安全。
由於美國早年支持巴林和葉門的專制政體,在 2011 年阿拉伯國家示威抗議活動後,美方擔心會因而喪失位於巴林的第五艦隊指揮部,歐巴馬當局希望以溫和的方式減少抗議活動帶來的衝擊,以維持美軍在當地的利益;同時由於伊朗核問題的出現,加上伊拉克的美軍撤離等因素,第五艦隊再度擔負制衡伊朗武力的重任。
川普時期,美國退出伊朗核協議,談判工作陷入困境無法達到共識。2019 年 4 月,美國實施制裁伊朗的經濟和宣布其伊斯蘭革命衛隊為恐怖組織,使得中東局勢關係緊急。隨後 6 月,在波斯灣發生數起油輪被襲擊事件後,美國極力推進組建護航聯盟的計劃,由第五艦隊與盟國軍艦共同衛護波斯灣的航道自由與安全。11 月 7 日,美國主導的 6 國「波斯灣護航聯盟」在巴林成立,由第五艦隊負責指揮、情報收集和支持以及協調、保障等工作,但美軍不會直接派遣軍艦。
## 戰力
轄有以下編製:
* 第 50 任務部隊(Task Force 50, TF50) — 戰鬥部隊
* 第 51 任務部隊(TF51) — 兩棲部隊
* 第 53 任務部隊(TF53) — 後勤部隊
* 第 54 任務部隊(TF54) — 潛艇部隊
* 第 57 任務部隊(TF57) — 巡邏・偵察部隊
* 第 58 任務部隊(TF58) — 海上監視部隊
* 第 59 任務部隊(TF59) — 遠征部隊/應急部隊
## 轄區範圍
第五艦隊的巡弋區域,從中東的波斯灣、紅海、阿拉伯海,到東非肯亞的印度洋海域一帶。
## 歷任指揮官
* 雷蒙德・阿姆斯・斯普魯恩斯海軍上將:1943 年 ─ 1945 年
* 凱文.安達爾 海軍中將:
* 威廉・哥特尼
* 詹姆斯・約瑟夫・馬洛伊海軍上將:2018 年至今
## 參考文獻
## 外部連結
* Official U.S. Fifth Fleet Web site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Global Security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GlobalSecurity.org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1]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null | 6,191 | 2023-05-02T13:26:04Z | 72,626,162 | 第五艦隊_(美國海軍) |
109,172 | <p><b>嚴彭祖</b>(?—?),字<b>公子</b>,西漢東海下邳(今江蘇邳縣)人。與顏安樂同學於眭孟習《春秋公羊傳》,其後有《春秋公羊傳》嚴氏學及顏氏學。宣帝時,他被立為博士。其後任河南郡太守、太子太傅等職,為人廉直不事權貴。
</p><p>嚴延年次弟,官至河南、東郡太守,入為左馮翊,遷太子太傅。
</p>
<h2><span id=".E5.8F.83.E9.96.B1"></span><span id="參閱">參閱</span></h2>
<ul><li>《漢書》卷八十八儒林傳第五十八</li></ul><h2><span id=".E6.96.87.E7.8D.BB"></span><span id="文獻">文獻</span></h2> | **嚴彭祖**(?—?),字**公子**,西漢東海下邳(今江蘇邳縣)人。與顏安樂同學於眭孟習《春秋公羊傳》,其後有《春秋公羊傳》嚴氏學及顏氏學。宣帝時,他被立為博士。其後任河南郡太守、太子太傅等職,為人廉直不事權貴。
嚴延年次弟,官至河南、東郡太守,入為左馮翊,遷太子太傅。
## 參閱
* 《漢書》卷八十八儒林傳第五十八
## 文獻 | null | 977 | 2023-04-16T12:14:38Z | 71,978,039 | 严彭祖 |
5,544,062 | <p><b>紅波利亞納農村居民點</b>(俄語:<span lang="ru">Краснополянское сельское поселение</span>)是俄羅斯聯邦沃洛格達州尼科利斯克區所屬的一個農村居民點。其下轄有45個居民點,行政中心為尼科利斯克。據2015年統計,該農村居民點的人口為4561人。</p>
<h2><span id=".E5.8F.82.E8.80.83.E6.96.87.E7.8C.AE"></span><span id="参考文献">參考文獻</span></h2>
<!--
NewPP limit report
Parsed by mw2418
Cached time: 20230504170027
Cache expiry: 1814400
Reduced expiry: false
Complications: [vary‐revision‐sha1]
CPU time usage: 0.260 seconds
Real time usage: 0.369 seconds
Preprocessor visited node count: 2449/1000000
Post‐expand include size: 20946/2097152 bytes
Template argument size: 1209/2097152 bytes
Highest expansion depth: 20/100
Expensive parser function count: 1/500
Unstrip recursion depth: 0/20
Unstrip post‐expand size: 2710/5000000 bytes
Lua time usage: 0.137/10.000 seconds
Lua memory usage: 18102937/52428800 bytes
Number of Wikibase entities loaded: 1/400
--><!--
Transclusion expansion time report (%,ms,calls,template)
100.00% 339.869 1 -total
53.90% 183.181 1 Template:Infobox_Settlement
43.99% 149.507 1 Template:Infobox
26.76% 90.963 1 Template:Lang-ru
15.45% 52.513 1 Template:Reflist
11.13% 37.813 1 Template:Cite_web
3.31% 11.261 1 Template:Russia-stub
3.04% 10.348 1 Template:If_empty
3.04% 10.334 1 Template:Main_other
3.02% 10.253 1 Template:Infobox_settlement/densdisp
--> | **紅波利亞納農村居民點**(俄語:Краснополянское сельское поселение)是俄羅斯聯邦沃洛格達州尼科利斯克區所屬的一個農村居民點。其下轄有 45 個居民點,行政中心為尼科利斯克。據 2015 年統計,該農村居民點的人口為 4561 人。
## 參考文獻 | null | 1,939 | 2023-05-02T21:37:33Z | 46,647,755 | 红波利亚纳农村居民点 |
6,070,913 | <p><b>邁澤克韋什德區</b>(匈牙利語:<span lang="hu">Mezőkövesdi járás</span>),是匈牙利包爾紹德-奧包烏伊-曾普倫州的一個區,位於該國東北部,區府設於邁澤克韋什德,面積724平方公里,2011年人口42,434,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59人。
</p>
<h2><span id=".E5.8F.83.E8.80.83.E8.B3.87.E6.96.99"></span><span id="參考資料">參考資料</span></h2>
<ul><li>A KSH 2012. évi helységnévkönyve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li>
<li>Postal codes of the Mezőkövesd District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li></ul> | **邁澤克韋什德區**(匈牙利語:Mezőkövesdi járás),是匈牙利包爾紹德 - 奧包烏伊 - 曾普倫州的一個區,位於該國東北部,區府設於邁澤克韋什德,面積 724 平方公里,2011 年人口 42,434,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 59 人。
## 參考資料
* A KSH 2012. évi helységnévkönyve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Postal codes of the Mezőkövesd District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null | 992 | 2023-04-16T12:31:11Z | 70,489,441 | 邁澤克韋什德區 |
1,607,291 | <p><b>金龍集團控股有限公司</b>,在1992年創立沈陽金龍醫藥有限公司,主要生產及銷售保健品,在2000年於香港交易所主板上市,而在2007年6月收購Best Partners Worldwide Limited (現稱 「SBT Investment (Holdings) Limited」) 股權,進軍菸草行業,現時由叄龍國際取代上市。
</p>
<h2><span id=".E7.B6.B2.E7.AB.99"></span><span id="網站">網站</span></h2>
<ul><li>沈陽金龍醫藥有限公司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li></ul><p>[[Category:]]
</p> | **金龍集團控股有限公司**,在 1992 年創立沈陽金龍醫藥有限公司,主要生產及銷售保健品,在 2000 年於香港交易所主板上市,而在 2007 年 6 月收購 Best Partners Worldwide Limited (現稱 「SBT Investment (Holdings) Limited」) 股權,進軍菸草行業,現時由叄龍國際取代上市。
## 網站
* 沈陽金龍醫藥有限公司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Category:]] | null | 627 | 2021-03-05T07:14:58Z | 61,830,348 | 金龍集團控股 |
2,964,637 | <p><b>日本囊對蝦</b>(學名:<i>Marsupenaeus japonicus</i>)是十足目對蝦科<b>囊對蝦屬</b>(學名:<i>Marsupenaeus</i>)的唯一一種。
</p><p>俗稱虎蝦、花蝦、斑節對蝦、竹節蝦、花尾蝦、斑節蝦,在日本稱為車海老。原生於印度洋-太平洋海域的海灣與陸緣海,但也透過雷賽布遷移而到達地中海。
</p>
<h2><span id=".E5.BD.A2.E6.80.81.E7.89.B9.E5.BE.81"></span><span id="形态特征">形態特徵</span></h2>
<p>體被藍褐色橫斑花紋,尾尖為鮮艷的藍色。額角微呈正彎弓形,上緣8~10齒,下緣1~2齒。第一觸角鞭甚短,短於頭胸甲的1/2。第一對步足無座節刺,雄蝦交接器中葉頂端有非常粗大的突起,雌交接器呈長圓柱形。成熟蝦雌大於雄。
</p><p>體長8-10 cm。額角齒式8-10/1-2。具額胃脊,後端雙叉型。額角側溝長,伸至頭胸甲後緣附近;額角後脊的中央溝長於頭胸甲長的1/2。尾節具3對活動刺。雌性交接器囊狀,前端開口,有一圓突;雄性交接器中葉突出,並向腹面彎折。體表具土黃色和藍色相間的鮮明橫斑,尾肢具棕色橫帶。
</p><p>在波浪較小的海灣內的沙泥底棲息。主要活動在夜間。食性為雜食,主要捕食對象為藻類、貝類、多毛類、小魚等。天敵除了人之外還有黑棘鯛、章魚等。
</p><p>日本對蝦的外殼較硬且厚,在運輸過程中容易保存。
</p>
<h2><span id=".E5.88.86.E5.B8.83"></span><span id="分布">分布</span></h2>
<p>日本對蝦分布極廣,日本北海道以南、中國沿海、東南亞、澳大利亞北部、非洲東部及紅海等均有分布。中國沿海1~3月份及9~10月份均可捕到親蝦,產卵盛期為每年12月~翌年3月份。蝦汛旺季為1~3月份。常與草蝦、寬溝對蝦混棲。
</p>
<h2><span id=".E7.94.9F.E6.80.81.E4.B9.A0.E6.80.A7"></span><span id="生态习性">生態習性</span></h2>
<p>日本對蝦棲息於水深10-40m的海域,喜歡棲息於沙泥底,具有較強的潛沙特性,白天潛伏在深度3cm左右的沙底內少活動,夜間頻繁活動並進行索餌。覓食時常緩游於水的下層,有時也游向中上層。在蝦塘的高密度養殖中,飢餓時呈巡遊狀態。但一般情況下很少發現其遊動,尤其是養殖前期較難觀察到。
</p><p>對環境的適應性如下:
</p>
<ul><li>對鹽度的適應:日本對蝦為廣鹽性蝦類。對鹽度的適宜範圍是15-30‰,但高密度養殖時適應低鹽度能力較差,一般不能低於7‰。</li>
<li>對溫度的適應:日本對蝦屬亞熱帶種類,最適溫範圍為25-30℃,在8-10℃停止攝食,5℃以下死亡,高於32℃生活不正常。</li>
<li>對水中溶解氧(DO)的要求:日本對蝦在池養中忍受溶氧的臨界點是2mg/l(27℃時)低於這一臨界點即開始死亡。耐干能力強,是較易長途運輸的種類。</li>
<li>對海水pH值的適應:海水pH值較穩定,一般在8.2左右,但蝦塘pH值多數變化較大。日本對蝦對pH值適應值為7.8-9之間。</li></ul><h2><span id=".E7.BB.8F.E6.B5.8E.E4.BB.B7.E5.80.BC"></span><span id="经济价值">經濟價值</span></h2>
<p>日本對蝦是日本最重要的對蝦養殖品種,在日本養到25克/尾左右出售價格最高,主要銷售活蝦。中國福建、廣東等南方沿海也已養殖二十餘年。養殖180天體重可達20~25克。產卵群體體長為12~20厘米,體重為20~95克。該蝦甲殼較厚,耐乾燥,適於活體運銷,利潤較高。營養價值與其他主要蝦類相近。
</p>
<h2><span id=".E5.8F.82.E8.80.83.E6.96.87.E7.8C.AE"></span><span id="参考文献">參考文獻</span></h2>
<!--
NewPP limit report
Parsed by mw2334
Cached time: 20230505122133
Cache expiry: 1814400
Reduced expiry: false
Complications: [show‐toc]
CPU time usage: 0.545 seconds
Real time usage: 0.823 seconds
Preprocessor visited node count: 9217/1000000
Post‐expand include size: 114805/2097152 bytes
Template argument size: 10047/2097152 bytes
Highest expansion depth: 30/100
Expensive parser function count: 39/500
Unstrip recursion depth: 0/20
Unstrip post‐expand size: 7658/5000000 bytes
Lua time usage: 0.322/10.000 seconds
Lua memory usage: 7149961/52428800 bytes
Number of Wikibase entities loaded: 13/400
--><!--
Transclusion expansion time report (%,ms,calls,template)
100.00% 655.745 1 -total
54.15% 355.110 1 Template:Speciesbox
53.62% 351.591 1 Template:Taxobox/core
20.35% 133.455 1 Template:Reflist
14.82% 97.213 1 Template:Taxonbar
9.86% 64.648 1 Template:Edible_crustaceans
8.97% 58.799 1 Template:Navbox
7.59% 49.775 1 Template:Cite_WoRMS
7.11% 46.625 1 Template:Dead_link
7.03% 46.094 25 Template:Le
--> | **日本囊對蝦**(學名:_Marsupenaeus japonicus_)是十足目對蝦科**囊對蝦屬**(學名:_Marsupenaeus_)的唯一一種。
俗稱虎蝦、花蝦、斑節對蝦、竹節蝦、花尾蝦、斑節蝦,在日本稱為車海老。原生於印度洋 - 太平洋海域的海灣與陸緣海,但也透過雷賽布遷移而到達地中海。
## 形態特徵
體被藍褐色橫斑花紋,尾尖為鮮艷的藍色。額角微呈正彎弓形,上緣 8~10 齒,下緣 1~2 齒。第一觸角鞭甚短,短於頭胸甲的 1/2。第一對步足無座節刺,雄蝦交接器中葉頂端有非常粗大的突起,雌交接器呈長圓柱形。成熟蝦雌大於雄。
體長 8-10 cm。額角齒式 8-10/1-2。具額胃脊,後端雙叉型。額角側溝長,伸至頭胸甲後緣附近;額角後脊的中央溝長於頭胸甲長的 1/2。尾節具 3 對活動刺。雌性交接器囊狀,前端開口,有一圓突;雄性交接器中葉突出,並向腹面彎折。體表具土黃色和藍色相間的鮮明橫斑,尾肢具棕色橫帶。
在波浪較小的海灣內的沙泥底棲息。主要活動在夜間。食性為雜食,主要捕食對象為藻類、貝類、多毛類、小魚等。天敵除了人之外還有黑棘鯛、章魚等。
日本對蝦的外殼較硬且厚,在運輸過程中容易保存。
## 分布
日本對蝦分布極廣,日本北海道以南、中國沿海、東南亞、澳大利亞北部、非洲東部及紅海等均有分布。中國沿海 1~3 月份及 9~10 月份均可捕到親蝦,產卵盛期為每年 12 月~翌年 3 月份。蝦汛旺季為 1~3 月份。常與草蝦、寬溝對蝦混棲。
## 生態習性
日本對蝦棲息於水深 10-40m 的海域,喜歡棲息於沙泥底,具有較強的潛沙特性,白天潛伏在深度 3cm 左右的沙底內少活動,夜間頻繁活動並進行索餌。覓食時常緩游於水的下層,有時也游向中上層。在蝦塘的高密度養殖中,飢餓時呈巡遊狀態。但一般情況下很少發現其遊動,尤其是養殖前期較難觀察到。
對環境的適應性如下:
* 對鹽度的適應:日本對蝦為廣鹽性蝦類。對鹽度的適宜範圍是 15-30‰,但高密度養殖時適應低鹽度能力較差,一般不能低於 7‰。
* 對溫度的適應:日本對蝦屬亞熱帶種類,最適溫範圍為 25-30℃,在 8-10℃停止攝食,5℃以下死亡,高於 32℃生活不正常。
* 對水中溶解氧(DO)的要求:日本對蝦在池養中忍受溶氧的臨界點是 2mg/l(27℃時)低於這一臨界點即開始死亡。耐干能力強,是較易長途運輸的種類。
* 對海水 pH 值的適應:海水 pH 值較穩定,一般在 8.2 左右,但蝦塘 pH 值多數變化較大。日本對蝦對 pH 值適應值為 7.8-9 之間。
## 經濟價值
日本對蝦是日本最重要的對蝦養殖品種,在日本養到 25 克 / 尾左右出售價格最高,主要銷售活蝦。中國福建、廣東等南方沿海也已養殖二十餘年。養殖 180 天體重可達 20~25 克。產卵群體體長為 12~20 厘米,體重為 20~95 克。該蝦甲殼較厚,耐乾燥,適於活體運銷,利潤較高。營養價值與其他主要蝦類相近。
## 參考文獻 | null | 5,551 | 2023-05-02T18:00:03Z | 71,585,809 | 日本囊对虾 |
1,926,737 | <p class="mw-empty-elt">
</p>
<p><b>牛膝菊屬</b>(學名:<i>Galinsoga</i>)是菊科下的一個屬,為一年生草本植物。該屬共有5種,分布於南北美洲,後來被引種到世界各地。</p>
<h2><span id=".E5.8F.82.E8.80.83.E6.96.87.E7.8C.AE"></span><span id="参考文献">參考文獻</span></h2>
<p><br></p> | **牛膝菊屬**(學名:_Galinsoga_)是菊科下的一個屬,為一年生草本植物。該屬共有 5 種,分布於南北美洲,後來被引種到世界各地。
## 參考文獻 | null | 2,741 | 2023-04-16T12:25:21Z | 61,752,796 | 牛膝菊属 |
7,549,507 | <p><b>翠登</b>(英語:<span lang="en">Trenton</span>)是位於美國愛荷華州亨利縣的一個非建制地區。該地的面積和人口皆未知。
</p>
<h2><span id=".E5.9C.B0.E7.90.86"></span><span id="地理">地理</span></h2>
<p>翠登所處的海拔為高於海平面223公尺(即732英英尺),而該地所採用的時區為UTC-6,即北美中部時區(CST)。同時該地設有夏令時間,為UTC-6調快一小時,即UTC-5(CDT)。
</p>
<h2><span id=".E5.8F.83.E8.80.83.E6.96.87.E7.8D.BB"></span><span id="參考文獻">參考文獻</span></h2>
<!--
NewPP limit report
Parsed by mw2321
Cached time: 20230504062409
Cache expiry: 1814400
Reduced expiry: false
Complications: [vary‐revision‐sha1]
CPU time usage: 0.411 seconds
Real time usage: 0.557 seconds
Preprocessor visited node count: 3944/1000000
Post‐expand include size: 199045/2097152 bytes
Template argument size: 16700/2097152 bytes
Highest expansion depth: 25/100
Expensive parser function count: 6/500
Unstrip recursion depth: 0/20
Unstrip post‐expand size: 2760/5000000 bytes
Lua time usage: 0.216/10.000 seconds
Lua memory usage: 19930407/52428800 bytes
Number of Wikibase entities loaded: 1/400
--><!--
Transclusion expansion time report (%,ms,calls,template)
100.00% 453.053 1 -total
50.87% 230.477 1 Template:Infobox_settlement
43.86% 198.688 1 Template:Infobox
20.24% 91.683 1 Template:Lang-en
14.09% 63.853 1 Template:NoteTA
9.85% 44.634 7 Template:Both
9.52% 43.140 1 Template:Reflist
8.78% 39.797 1 Template:Cite_gnis
8.32% 37.673 1 Template:Cite_web
8.19% 37.112 3 Template:Infobox_settlement/areadisp
--> | **翠登**(英語:Trenton)是位於美國愛荷華州亨利縣的一個非建制地區。該地的面積和人口皆未知。
## 地理
翠登所處的海拔為高於海平面 223 公尺(即 732 英英尺),而該地所採用的時區為 UTC-6,即北美中部時區(CST)。同時該地設有夏令時間,為 UTC-6 調快一小時,即 UTC-5(CDT)。
## 參考文獻 | {
"globe": "earth",
"lat": 41.06222222,
"lon": -91.63861111
} | 2,425 | 2023-05-02T00:47:04Z | 73,270,540 | 特倫頓_(愛荷華州) |
6,370,568 | <p><b>曹㴱</b>(1481年—1509年),字<b>文淵</b>,直隸徽州府歙縣(今安徽歙縣)人。明朝政治人物。
</p>
<h2><span id=".E7.94.9F.E5.B9.B3"></span><span id="生平">生平</span></h2>
<p>治《禮記》,由府學生中式正德二年(1507年)應天府鄉試第四名舉人,年二十八歲中式正德三年(1508年)戊辰科會試第八十三名,第二甲第一百十五名進士。率同榜百餘人揭發劉瑾逆跡,上疏於朝,罰跪午門五日。四年授南京兵部主事。因照顧染疫的同鄉好友汪以正,亦染疫疾,於是年十月一日卒於南京官舍,年二十九。
</p>
<h2><span id=".E5.AE.B6.E6.97.8F"></span><span id="家族">家族</span></h2>
<p>曾祖曹宗仁,遇例冠帶。祖曹以能,封戶部主事。父曹祥,寶慶知府。母汪氏,贈安人;繼母周氏,封安人。具慶下,兄漢、海、澄、弟津、洙、江。
</p>
<h2><span id=".E5.8F.82.E8.80.83"></span><span id="参考">參考</span></h2>
<ul><li>呂柟《南京兵部車駕清吏司主事歙縣曹公深墓志銘》</li></ul>
<!--
NewPP limit report
Parsed by mw1396
Cached time: 20230505124319
Cache expiry: 1814400
Reduced expiry: false
Complications: []
CPU time usage: 0.199 seconds
Real time usage: 0.274 seconds
Preprocessor visited node count: 1283/1000000
Post‐expand include size: 46390/2097152 bytes
Template argument size: 620/2097152 bytes
Highest expansion depth: 7/100
Expensive parser function count: 1/500
Unstrip recursion depth: 0/20
Unstrip post‐expand size: 4173/5000000 bytes
Lua time usage: 0.056/10.000 seconds
Lua memory usage: 2458837/52428800 bytes
Number of Wikibase entities loaded: 1/400
--><!--
Transclusion expansion time report (%,ms,calls,template)
100.00% 145.253 1 -total
47.76% 69.374 1 Template:Reflist
42.18% 61.271 3 Template:Cite_book
26.10% 37.913 1 Template:Authority_control
8.76% 12.718 1 Template:正德三年戊辰科殿試金榜
7.82% 11.359 1 Template:Bd
7.62% 11.072 1 Template:Navbox
3.74% 5.436 1 Template:明清人物信息框
3.01% 4.368 2 Template:Date.isMD
2.06% 2.995 2 Template:BD/isYear
--> | **曹㴱**(1481 年 —1509 年),字**文淵**,直隸徽州府歙縣(今安徽歙縣)人。明朝政治人物。
## 生平
治《禮記》,由府學生中式正德二年(1507 年)應天府鄉試第四名舉人,年二十八歲中式正德三年(1508 年)戊辰科會試第八十三名,第二甲第一百十五名進士。率同榜百餘人揭發劉瑾逆跡,上疏於朝,罰跪午門五日。四年授南京兵部主事。因照顧染疫的同鄉好友汪以正,亦染疫疾,於是年十月一日卒於南京官舍,年二十九。
## 家族
曾祖曹宗仁,遇例冠帶。祖曹以能,封戶部主事。父曹祥,寶慶知府。母汪氏,贈安人;繼母周氏,封安人。具慶下,兄漢、海、澄、弟津、洙、江。
## 參考
* 呂柟《南京兵部車駕清吏司主事歙縣曹公深墓志銘》 | null | 2,895 | 2023-05-05T03:04:20Z | 74,941,230 | 曹文渊 |
1,657,255 | <p>《<b>Ten Days in the Madhouse</b>》是香港歌手何韻詩的第七張錄音室專輯,於2008年12月12日由東亞唱片發行。</p>
<h2><span id=".E5.B0.88.E8.BC.AF.E7.B0.A1.E4.BB.8B"></span><span id="專輯簡介">專輯簡介</span></h2>
<p>《Ten Days In The Madhouse》於2008年發行,本專輯亦刻意走概念大碟的路線,主題圍繞社會的議題。例如有關著名人物的《美空雲雀》、《青山黛瑪》及《風見志郎》,另外亦有關於文學作品的《堂吉訶德》、《少年維特》等。
</p>
<h2><span id=".E6.9B.B2.E7.9B.AE"></span><span id="曲目">曲目</span></h2>
<h2><span id=".E5.A4.96.E9.96.93.E8.A9.95.E5.83.B9"></span><span id="外間評價">外間評價</span></h2>
<h2><span id=".E6.B4.BE.E5.8F.B0.E6.AD.8C.E6.9B.B2.E5.8F.8A.E6.88.90.E7.B8.BE"></span><span id="派台歌曲及成績">派台歌曲及成績</span></h2>
<p>本專輯派台歌共有四首,包括《青山黛瑪》、《美空雲雀》、《查理淑儀》及《少年維特》。
</p>
<ul><li><b>粗體</b>為冠軍歌</li></ul><h2><span id=".E7.9B.B8.E9.97.9C.E7.8D.8E.E9.A0.85.E5.8F.8A.E6.8F.90.E5.90.8D"></span><span id="相關獎項及提名">相關獎項及提名</span></h2>
<h3><span id=".E5.B0.88.E8.BC.AF.E3.80.8ATen_Days_in_the_Madhouse.E3.80.8B"></span><span id="專輯《Ten_Days_in_the_Madhouse》">專輯《Ten Days in the Madhouse》</span></h3>
<ul><li>2008年度新城勁爆頒獎禮-新城勁爆創作大碟</li>
<li>2009年(第九屆)華語音樂傳媒大獎-評審團專業致敬年度大獎</li>
<li>2008年度SINA Music樂壇民意指數頒獎禮-SINA MUSIC 創作概念大碟</li></ul><h3><span id=".E6.AD.8C.E6.9B.B2.E3.80.8A.E9.9D.92.E5.B1.B1.E9.BB.9B.E7.91.AA.E3.80.8B"></span><span id="歌曲《青山黛瑪》">歌曲《青山黛瑪》</span></h3>
<ul><li>2008年度新城勁爆頒獎禮-新城勁爆歌曲</li>
<li>2008年度SINA Music樂壇民意指數頒獎禮-SINA Music最高收聽率二十大歌曲</li></ul><h2><span id=".E5.A4.96.E9.83.A8.E9.80.A3.E7.B5.90"></span><span id="外部連結">外部連結</span></h2>
<ul><li>香港文匯報:耳油未盡‧走得更前 何韻詩《Ten Days in the Madhouse》,2008年12月28日(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li>
<li>無待堂:何韻詩《Ten Days In The Madhouse》不瘋,2008年12月</li>
<li>社會科教材:何韻詩《Ten Days In The Madhouse》 (三十過後一個人住)</li></ul><h2><span id=".E5.8F.83.E8.80.83.E6.96.87.E7.8D.BB"></span><span id="參考文獻">參考文獻</span></h2> | 《**Ten Days in the Madhouse**》是香港歌手何韻詩的第七張錄音室專輯,於 2008 年 12 月 12 日由東亞唱片發行。
## 專輯簡介
《Ten Days In The Madhouse》於 2008 年發行,本專輯亦刻意走概念大碟的路線,主題圍繞社會的議題。例如有關著名人物的《美空雲雀》、《青山黛瑪》及《風見志郎》,另外亦有關於文學作品的《堂吉訶德》、《少年維特》等。
## 曲目
## 外間評價
## 派台歌曲及成績
本專輯派台歌共有四首,包括《青山黛瑪》、《美空雲雀》、《查理淑儀》及《少年維特》。
* **粗體**為冠軍歌
## 相關獎項及提名
### 專輯《Ten Days in the Madhouse》
* 2008 年度新城勁爆頒獎禮-新城勁爆創作大碟
* 2009 年(第九屆)華語音樂傳媒大獎-評審團專業致敬年度大獎
* 2008 年度 SINA Music 樂壇民意指數頒獎禮-SINA MUSIC 創作概念大碟
### 歌曲《青山黛瑪》
* 2008 年度新城勁爆頒獎禮-新城勁爆歌曲
* 2008 年度 SINA Music 樂壇民意指數頒獎禮-SINA Music 最高收聽率二十大歌曲
## 外部連結
* 香港文匯報:耳油未盡・走得更前 何韻詩《Ten Days in the Madhouse》,2008 年 12 月 28 日(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無待堂:何韻詩《Ten Days In The Madhouse》不瘋,2008 年 12 月
* 社會科教材:何韻詩《Ten Days In The Madhouse》 (三十過後一個人住)
## 參考文獻 | null | 5,515 | 2023-04-16T12:25:01Z | 74,093,614 | Ten_Days_In_The_Madhouse |
146,709 | <p>《<b>美國傳統英語詞典</b>》(AHD, <i>The American Heritage Dictionary of the English Language</i>,簡稱《美國傳統詞典》)是一部中型詞典。1969年發行第一版。1978年的第二版是以美國布朗大學收集的語料庫作為藍本。1992年發行的第三版是根據《美國傳統大學詞典》來校對。這部詞典的獨特之處是除了編輯部,還有由專家組成的「用法小組」,對用法有分歧的詞語作討論。文曲星和卡西歐等電子詞典中收錄有版權的英英、英漢雙解《美國傳統英語詞典》。
</p><p>目前為止的最新版是2011年的第五版。
</p>
<h2><span id=".E5.A4.96.E9.83.A8.E9.93.BE.E6.8E.A5"></span><span id="外部链接">外部連結</span></h2>
<ul><li><span title="英語">(英文)</span>Official website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li></ul><!--
NewPP limit report
Parsed by mw2331
Cached time: 20230503135813
Cache expiry: 1814400
Reduced expiry: false
Complications: [vary‐revision‐sha1]
CPU time usage: 0.154 seconds
Real time usage: 0.216 seconds
Preprocessor visited node count: 1236/1000000
Post‐expand include size: 101202/2097152 bytes
Template argument size: 3086/2097152 bytes
Highest expansion depth: 13/100
Expensive parser function count: 29/500
Unstrip recursion depth: 0/20
Unstrip post‐expand size: 0/5000000 bytes
Lua time usage: 0.058/10.000 seconds
Lua memory usage: 2971184/52428800 bytes
Number of Wikibase entities loaded: 0/400
--><!--
Transclusion expansion time report (%,ms,calls,template)
100.00% 146.455 1 -total
63.14% 92.470 2 Template:Navbox
56.16% 82.243 1 Template:英语词典
42.71% 62.547 27 Template:Tsl
30.12% 44.106 1 Template:Unreferenced
26.36% 38.610 1 Template:Ambox
8.24% 12.068 1 Template:美国教育小作品
7.21% 10.564 1 Template:Asbox
3.43% 5.017 1 Template:En
2.84% 4.155 1 Template:Link-en
--><!-- Saved in parser cache with key zhwiki:pcache:idhash:146709-0!userlang=zh-tw!zh-tw and timestamp 20230503135813 and revision id 71381226. Rendering was triggered because: page-view
--> | 《**美國傳統英語詞典**》(AHD, _The American Heritage Dictionary of the English Language_,簡稱《美國傳統詞典》)是一部中型詞典。1969 年發行第一版。1978 年的第二版是以美國布朗大學收集的語料庫作為藍本。1992 年發行的第三版是根據《美國傳統大學詞典》來校對。這部詞典的獨特之處是除了編輯部,還有由專家組成的「用法小組」,對用法有分歧的詞語作討論。文曲星和卡西歐等電子詞典中收錄有版權的英英、英漢雙解《美國傳統英語詞典》。
目前為止的最新版是 2011 年的第五版。
## 外部連結
* (英文)Official website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null | 999 | 2023-05-02T16:53:12Z | 71,381,226 | 美国传统词典 |
4,966,246 | <p><b>杜桐</b>(1494年—?),字<b>子陽</b>,河南臨穎人,明朝政治人物,進士出身。
</p>
<h2><span id=".E7.94.9F.E5.B9.B3"></span><span id="生平">生平</span></h2>
<p>右僉都御史杜柟弟,正德十六年(1521年)登辛巳科進士,選翰林院庶吉士,改戶科給事中,後丁憂歸鄉,因事死於獄中。
</p>
<h2><span id=".E5.AE.B6.E6.97.8F"></span><span id="家族">家族</span></h2>
<p>曾祖杜獻。祖父杜文,登仕佐郎。父杜進,監生。母姚氏。重慶下。兄杜柟,同科進士。弟杜楠、杜栴。
</p>
<h2><span id=".E5.BB.B6.E4.BC.B8.E9.98.85.E8.AF.BB"></span><span id="延伸阅读">延伸閱讀</span></h2>
<p><span><span>[</span>編<span>]</span></span>
</p>
<dl><dd> 《明史卷二百三十九》,出自《明史》</dd>
<dd></dd></dl><h2><span id=".E5.8F.82.E8.80.83.E6.96.87.E7.8C.AE"></span><span id="参考文献">參考文獻</span></h2>
<!--
NewPP limit report
Parsed by mw2322
Cached time: 20230505112339
Cache expiry: 1814400
Reduced expiry: false
Complications: [vary‐revision‐sha1, show‐toc]
CPU time usage: 0.162 seconds
Real time usage: 0.232 seconds
Preprocessor visited node count: 1251/1000000
Post‐expand include size: 44844/2097152 bytes
Template argument size: 666/2097152 bytes
Highest expansion depth: 8/100
Expensive parser function count: 3/500
Unstrip recursion depth: 0/20
Unstrip post‐expand size: 442/5000000 bytes
Lua time usage: 0.032/10.000 seconds
Lua memory usage: 1478945/52428800 bytes
Number of Wikibase entities loaded: 4/400
--><!--
Transclusion expansion time report (%,ms,calls,template)
100.00% 119.776 1 -total
48.45% 58.031 1 Template:Wikisource_further_reading
14.84% 17.771 1 Template:正德十六年辛巳科殿試金榜
13.72% 16.437 1 Template:明朝人物小作品
12.79% 15.325 1 Template:Navbox
11.95% 14.319 1 Template:Asbox
8.86% 10.614 1 Template:Bd
7.00% 8.387 2 Template:僻字
4.54% 5.440 1 Template:明清人物信息框
4.51% 5.401 2 Template:Lan
--> | **杜桐**(1494 年 —?),字**子陽**,河南臨穎人,明朝政治人物,進士出身。
## 生平
右僉都御史杜柟弟,正德十六年(1521 年)登辛巳科進士,選翰林院庶吉士,改戶科給事中,後丁憂歸鄉,因事死於獄中。
## 家族
曾祖杜獻。祖父杜文,登仕佐郎。父杜進,監生。母姚氏。重慶下。兄杜柟,同科進士。弟杜楠、杜栴。
## 延伸閱讀
[編]
: 《明史卷二百三十九》,出自《明史》
:
## 參考文獻 | null | 1,712 | 2023-05-05T03:04:13Z | 76,599,916 | 杜桐 |
1,143,473 | <p><b>多域光背蟹</b>(學名:<span lang="la"><i>Lissocarcinus polybioides</i></span>)為梭子蟹科光背蟹屬的動物。分布於日本、馬達班、澳大利亞、安達曼群島、印度、斯里蘭卡、拉克代夫群島、塞舌耳群島以及中國大陸的南沙群島等地,生活環境為海水,主要生活於水深50米以及粗沙底。</p>
<h2><span id=".E5.8F.82.E8.80.83.E6.96.87.E7.8C.AE"></span><span id="参考文献">參考文獻</span></h2>
<p><br></p>
<!--
NewPP limit report
Parsed by mw2285
Cached time: 20230505062641
Cache expiry: 1814400
Reduced expiry: false
Complications: [vary‐revision‐sha1]
CPU time usage: 0.438 seconds
Real time usage: 0.638 seconds
Preprocessor visited node count: 8405/1000000
Post‐expand include size: 28018/2097152 bytes
Template argument size: 6091/2097152 bytes
Highest expansion depth: 25/100
Expensive parser function count: 6/500
Unstrip recursion depth: 0/20
Unstrip post‐expand size: 1688/5000000 bytes
Lua time usage: 0.299/10.000 seconds
Lua memory usage: 3972811/52428800 bytes
Number of Wikibase entities loaded: 7/400
--><!--
Transclusion expansion time report (%,ms,calls,template)
100.00% 578.624 1 -total
69.44% 401.797 1 Template:Speciesbox
68.81% 398.152 1 Template:Taxobox/core
11.26% 65.180 1 Template:Taxonbar
9.22% 53.367 1 Template:Speciesbox/name
8.57% 49.607 1 Template:Reflist
7.89% 45.662 1 Template:Cite_web
7.85% 45.431 3 Template:Wikidata
6.85% 39.612 28 Template:Delink
5.26% 30.412 1 Template:Lang
--> | **多域光背蟹**(學名:_Lissocarcinus polybioides_)為梭子蟹科光背蟹屬的動物。分布於日本、馬達班、澳大利亞、安達曼群島、印度、斯里蘭卡、拉克代夫群島、塞舌耳群島以及中國大陸的南沙群島等地,生活環境為海水,主要生活於水深 50 米以及粗沙底。
## 參考文獻 | null | 1,207 | 2023-05-02T17:59:55Z | 61,866,900 | 多域光背蟹 |
3,116,808 | <p><b>塞沙勒</b>(法語:<span lang="fr">Seychalles</span>,<small>法語發音:</small><span title="國際音標">[seʃal]</span>;奧克語:<span lang="oc">Seichalas</span>)是法國多姆山省的一個市鎮,屬於蒂耶爾區。
</p>
<h2><span id=".E5.9C.B0.E7.90.86"></span><span id="地理">地理</span></h2>
<p>塞沙勒(45°48'20"N, 3°20'19"E)面積9.21 平方千米,位於法國奧弗涅-隆-阿爾卑斯大區多姆山省,該省份為法國中南部省份,北起阿列省接壤,東臨羅亞爾省,南至上羅亞爾省和康塔爾省,西接科雷茲省和克勒茲省。
</p><p>與塞沙勒接壤的市鎮(或舊市鎮、城區)包括:博爾加爾萊韋克、布澤勒、朗普蒂、勒祖、穆瓦薩。
</p><p>塞沙勒的時區為UTC+01:00、UTC+02:00(夏令時)。
</p>
<h2><span id=".E8.A1.8C.E6.94.BF"></span><span id="行政">行政</span></h2>
<p>塞沙勒的郵政編碼為63190,INSEE市鎮編碼為63420。
</p>
<h2><span id=".E6.94.BF.E6.B2.BB"></span><span id="政治">政治</span></h2>
<p>塞沙勒所屬的省級選區為<span data-orig-title="勒祖县" data-lang-code="en" data-lang-name="英语" data-foreign-title="Canton of Lezoux"><span>勒祖縣</span></span>。
</p>
<h2><span id=".E4.BA.BA.E5.8F.A3"></span><span id="人口">人口</span></h2>
<p>塞沙勒於2019年1月1日時的人口數量為799人。
</p>
<h2><span id=".E5.8F.82.E8.A7.81"></span><span id="参见">參見</span></h2>
<ul><li>多姆山省市鎮列表</li></ul><h2><span id=".E5.8F.82.E8.80.83.E6.96.87.E7.8C.AE"></span><span id="参考文献">參考文獻</span></h2> | **塞沙勒**(法語:Seychalles,法語發音:[seʃal];奧克語:Seichalas)是法國多姆山省的一個市鎮,屬於蒂耶爾區。
## 地理
塞沙勒(45°48'20"N, 3°20'19"E)面積 9.21 平方千米,位於法國奧弗涅 - 隆 - 阿爾卑斯大區多姆山省,該省份為法國中南部省份,北起阿列省接壤,東臨羅亞爾省,南至上羅亞爾省和康塔爾省,西接科雷茲省和克勒茲省。
與塞沙勒接壤的市鎮(或舊市鎮、城區)包括:博爾加爾萊韋克、布澤勒、朗普蒂、勒祖、穆瓦薩。
塞沙勒的時區為 UTC+01:00、UTC+02:00(夏令時)。
## 行政
塞沙勒的郵政編碼為 63190,INSEE 市鎮編碼為 63420。
## 政治
塞沙勒所屬的省級選區為勒祖縣。
## 人口
塞沙勒於 2019 年 1 月 1 日時的人口數量為 799 人。
## 參見
* 多姆山省市鎮列表
## 參考文獻 | null | 1,940 | 2023-04-27T12:12:20Z | 71,010,330 | 塞沙勒 |
6,614,785 | <p><b>太空探索技術公司</b>(英語:<span lang="en">Space Exploration Technologies Corp.</span>,商業名稱:<b><span lang="en">SpaceX</span></b>)是美國一家民營航太製造商和太空運輸公司,總部位於美國加利福尼亞州霍桑。SpaceX由企業家伊隆·馬斯克於2002年創辦,目標是降低太空運輸的成本,並進行火星殖民。SpaceX現開發出獵鷹系列運載火箭及龍系列飛船,用於運送荷載至地心軌道。
</p><p>SpaceX公司達成了許多國家航太機構都未曾達成的成就。2008年,其設計、製造並發射了世界首個由私人投資的軌道級液體燃料火箭獵鷹1號。2010年,首次成功將貨運天龍號太空船送入低地球軌道並回收。2012年開始使用貨運天龍號太空船為國際太空站運送貨物,這也是歷史上第一艘商業營運的貨運飛船。2015年12月,獵鷹9號一級推進器成功著陸回收,並在次年成功在海上著船回收。2017年3月,SpaceX第一次重複使用獵鷹9號運載火箭推進器,並再次成功著陸回收,使獵鷹9號成為第一枚可以多次重複使用的液體燃料火箭。2018年2月,SpaceX使用獵鷹重型運載火箭將其創辦人伊隆·馬斯克的特士拉Roadster跑車送入地火轉移軌道,這是第一家向深空日心軌道發射物體的私營公司,同時該火箭也成為現役運載量最大的火箭、史上最大的可重複利用火箭。2019年,SpaceX開始建造龐大的低軌網絡衛星系統「星鏈」,並在2020年1月成為世界上最大的商業衛星營運商。2020年5月,SpaceX成為歷史上第一家實現軌道級載人太空飛行的公司,11月SpaceX載人1號將首批4名乘客送往國際太空站,標誌著商務航太的開始。如今,SpaceX已具備製造、發射、回收、復用運載火箭的能力,並且能夠發射載人飛船以及衛星系統進入各種軌道,可算是世界上首屈一指的私營航太企業。
</p><p>2016年9月,執行長伊隆·馬斯克公布了行星際運輸系統(<span lang="en">ITS</span>)的任務架構。這一私人投資計畫的目標是研發太空飛行技術,用於載人行星際航行。2017年,馬斯克宣布行星際運輸系統改名為大獵鷹火箭(<span lang="en">BFR</span>),後又更名為「Starship(星艦)」,它可以完全重複使用,將成為世界上最大的火箭,計劃於21世紀20年代初投入使用。</p>
<h2><span id=".E5.8E.86.E5.8F.B2"></span><span id="历史">歷史</span></h2>
<p>2001年,伊隆·馬斯克誕生了「火星綠洲」(<span lang="en"><i>Mars Oasis</i></span>)這一概念,計劃向火星發射一個小型實驗溫室並種植植物。「這個溫室將成為生命曾到達的最遠處」。計劃的目的是吸引公眾對於太空探索的興趣,增加<span data-orig-title="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的经费" data-lang-code="en" data-lang-name="英語" data-foreign-title="Budget of NASA"><span>美國國家航空暨太空總署的經費</span></span>。馬斯克嘗試從俄羅斯購買火箭,但因價格高昂而空手而歸。在從俄羅斯歸來的飛機上,馬斯克意識到他可以創立一家公司製造他所需要便宜火箭。特士拉及SpaceX早期投資人<span data-orig-title="史蒂夫·尤尔韦松" data-lang-code="en" data-lang-name="英語" data-foreign-title="Steve Jurvetson"><span>史蒂夫·尤爾韋松</span></span>表示,馬斯克計算了生產火箭的原材料價格,發現僅是當時火箭售價的3%。如果重複利用這些火箭,通過垂直整合,自行生產85%的發射設備及軟體模組,SpaceX能將火箭發射價格降至十分之一且仍擁有70%毛利率。</p>
<p>2002年初,馬斯克開始為他的新航太公司招募員工,公司被命名為SpaceX。馬斯克找到了火箭工程師湯姆·穆勒(曾任SpaceX推進部門首席技術官),穆勒同意了他的邀請,於是SpaceX誕生了。最初,SpaceX的總部位於加利福尼亞州瑟袞多的一間倉庫。自2002年創立以來,SpaceX增長迅速。2005年11月,SpaceX擁有160名員工,至2017年11月已增加至將近7000人。不過馬斯克雖然聲稱SpaceX為民間公司,亦在招募外籍亞裔員工上飽受批評,甚至被指控為種族歧視,2016年,馬斯克在國際宇航大會中發表演講解釋,因為美國政府將火箭技術認定為「先進武器科技」,因此SpaceX難以雇用非美國人為員工。</p>
<p>截止2018年3月,SpaceX已經進行了超過100次發射任務,合約收入約120億美元。其中既有商業合約也有政府合約(來自美國國家航空暨太空總署及美國國防部)。2013年末,太空行業媒體引用馬斯克的評論表示,SpaceX「增加了火箭發射行業的競爭」,它在通信衛星發射領域的主要競爭對手有<span data-orig-title="阿丽亚娜公司" data-lang-code="en" data-lang-name="英語" data-foreign-title="Arianespace"><span>亞利安公司</span></span>、聯合發射聯盟和<span data-orig-title="国际发射服务公司" data-lang-code="en" data-lang-name="英語" data-foreign-title="International Launch Services"><span>國際發射服務公司</span></span>。馬斯克還說道,競爭加劇是「對太空的未來有益的事」。目前,從訂單數量來看,SpaceX是全球領先的商業發射服務提供商。</p>
<h3><span id=".E7.9B.AE.E6.A0.87"></span><span id="目标">目標</span></h3>
<p>馬斯克曾表示,他的目標是降低前往太空的成本同時提高可靠性。他還表示很可能能將發射成本控制在每磅500美元(每公斤1100美元)以下。</p>
<p>SpaceX的主要目標是開發一種可重複使用發射系統技術研發項目,計劃包括兩個方面:用於低空低速垂直起降測試的蚱蜢火箭、用於高空高速著陸測試的獵鷹9號運載火箭。2015年12月21日,SpaceX首次成功將軌道節火箭降落在著陸場。
</p><p>2017年,SpaceX成立了子公司無聊公司,開始在SpaceX總部和製造工廠之間挖掘小型測試隧道,小部分SpaceX員工參與了這個計畫。2018年5月,隧道完工,2018年12月對公眾開放。2018年期間,該公司脫離SpaceX成為獨立的法人團體,SpaceX獲得了6%的股份,早期員工獲得了不到10%,剩下的股份歸伊隆·馬斯克所有。</p><p>2017年,國際宇航大會在澳洲阿得雷德舉行,馬斯克在會上宣布,SpaceX計劃建造大型太空船前往火星。他表示,2020年將使用大獵鷹火箭運送兩艘無人貨源飛船至火星。第一項任務為尋找水源並建造燃料工廠。2024年則發射另外四艘太空船並運載第一批太空人登陸火星,執行第二項任務——建立火星殖民地。馬斯克個人對火星殖民的願景則超過了SpaceX的計劃。他認為成功的殖民應涵蓋個人、企業、政府等經濟角色來持續促進人類在火星的發展。</p>
<h3><span id=".E6.88.90.E5.B0.B1"></span><span id="成就">成就</span></h3>
<p>SpaceX達成了許多其它私營公司甚至是國有航太機構都未曾達成的標誌性成就。2008年,其設計、製造並發射了世界首個由私人投資的軌道級液體燃料火箭獵鷹1號。2009年,SpaceX成功使用液體燃料火箭將商業衛星運送至軌道。2010年,首次成功將飛船送入低地球軌道並回收。兩年後開始使用飛船為國際太空站運送貨物。2015年,獵鷹9號運載火箭第一節成功在著陸場上著陸,是人類第一次成功回收軌道級運載火箭。如今,SpaceX已具備發射、陸地回收、海上回收、重複使用運載火箭的能力,並且能夠發射載人飛船入軌。</p>
<h3><span id=".E6.8C.AB.E6.8A.98"></span><span id="挫折">挫折</span></h3>
<p>2013年3月,一艘入軌的天龍號太空船推進器出現故障,限制了它的控制能力。SpaceX的工程師在短時間內遠程清除了堵塞,飛船最終成功往返國際太空站。
</p><p>2015年6月、CRS-7任務中,獵鷹9號運載火箭搭載天龍號太空船前往國際太空站進行補給。發射後2分19秒,遙測數據出現異常,氦氣壓力下降,第二節外出現雲霧。幾秒後,第二節爆炸。第一節仍飛行了幾秒鐘,最終因動壓而解體。飛船成功分離,逃過了爆炸,最終因撞擊而損毀。調查認為,如果飛船有應對發射事故的軟體則能毫髮無損地著落。事故原因為一根長2英尺、由供應商提供的高壓氦氣艙鋼支杆在加速時斷裂。支杆斷裂後,氦氣艙出現缺口,高壓氦氣流入低壓燃料艙,導致爆炸。SpaceX對整個飛船逃生程序進行了分析、修復了天龍號太空船的軟體問題,確保未來火箭發射時荷載的安全。</p><p>2016年9月,獵鷹9號火箭在發射前的常規靜態點火測試中爆炸,爆炸時正在補充燃料。事故造成價值2億美金的<span data-orig-title="Amos-6" data-lang-code="en" data-lang-name="英語" data-foreign-title="Amos-6"><span>Spacecom Amos-6</span></span>通訊衛星損毀。馬斯克描述道,這次事件是SpaceX歷史上「最困難、複雜的一次失敗」,事後分析中SpaceX檢查了將近3000條遙測、影像數據,涵蓋事故發生前後35至55毫秒的時間。他表示,火箭的液氧過度冷卻凝固,隨後與氦氣艙的碳複合材料艙壁發生反應,導致爆炸。儘管這次事故並不算發射失敗,但為了研究事故原因,公司還是陷入了四個月的停滯,2017年1月,SpaceX重新開始進行發射。</p>
<h3><span id=".E8.9E.8D.E8.B5.84.E5.92.8C.E4.BC.B0.E5.80.BC"></span><span id="融资和估值">融資和估值</span></h3>
<p>2008年8月,SpaceX獲得來自<span data-orig-title="创始人基金" data-lang-code="en" data-lang-name="英語" data-foreign-title="Founders Fund"><span>創始人基金</span></span>的2000萬美元投資。2012年初,公司7000萬股份由創始人伊隆·馬斯克擁有,占總股份約三分之二,估計在私人股權市場價值8.75億美元。因此於2012年2月,SpaceX整體估值約13億美元。2012年5月、<span data-orig-title="Dragon C2+" data-lang-code="en" data-lang-name="英語" data-foreign-title="Dragon C2+"><span>COTS 2+</span></span>任務完成後,公司私人股權估值翻倍至24億美元。2015年1月,SpaceX獲得了一筆來自Google和富達投資價值10億美元的融資,換取公司8.333%的股份,公司估值約120億美元。此時,SpaceX的前期投資者包括德豐傑投資、創始人基金、Valor Equity Partners、摩羯座投資集團以及新加入的Google和富達投資。2017年7月,公司再獲得3.5億美元投資,估值漲至210億美元。</p>
<p>截至2012年5月,SpaceX在企業運作前十年內獲得總投資約10億美元。其中,私人股權投資2億美元,馬斯克投資約1億美元,其他投資者共投資約1億美元。餘下金額則來自長期發射合約及開發合約的進度付款。2018年3月,SpaceX共簽署100份發射任務合約,每一份合約都會在簽署同時支付款項。此外,由於運載火箭部件是在發射任務之前提前製造,因此根據美國會計規則,為了確認長期收入,許多進度付款會分期計入。</p><p>2017年,SpaceX的國會證詞表明,NASA的<span data-orig-title="太空法案协定" data-lang-code="en" data-lang-name="英語" data-foreign-title="Space Act Agreement"><span>太空法案協定</span></span>中「對太空站貨物運輸提出高水平要求,把細節留給產業」一條允許SpaceX以低成本自行設計、開發獵鷹9號火箭。根據NASA獨立核實的數據,SpaceX開發獵鷹1號和獵鷹9號火箭的成本共計約3.9億美元。據估計,由國家開發類似發射系統需花費約40億美元,而藉助太空法案協定,由SpaceX開發、改進獵鷹9號發射系統的成本約4億美元,僅為前者十分之一。</p><p>2019年4月,《華爾街日報》報導表示,SpaceX正在融資5億美元。5月,《<span data-orig-title="太空新闻" data-lang-code="en" data-lang-name="英語" data-foreign-title="SpaceNews"><span>太空新聞</span></span>》報導宣稱,SpaceX在發射了星鏈計劃的最初60顆衛星後獲得10.22億美元投資。截至2019年5月31日,SpaceX估值漲至333億美元。</p>
<h2><span id=".E8.88.AA.E5.A4.A9.E5.99.A8.E5.92.8C.E8.88.AA.E5.A4.A9.E6.8A.80.E6.9C.AF"></span><span id="航天器和航天技术">太空船和航太技術</span></h2>
<p>SpaceX目前自行生產三大類火箭引擎:液氧煤油引擎梅林火箭引擎、液氧甲烷引擎猛禽以及自燃調姿引擎<span data-orig-title="天龙座火箭发动机" data-lang-code="en" data-lang-name="英語" data-foreign-title="Draco (rocket engine family)"><span>天龍座</span></span>和<span data-orig-title="超级天龙座火箭发动机" data-lang-code="en" data-lang-name="英語" data-foreign-title="SuperDraco"><span>超級天龍座</span></span>。梅林火箭引擎裝備在兩大發射載具:2010年6月首飛的獵鷹9號運載火箭和2018年2月首飛的獵鷹重型運載火箭。除此之外,SpaceX還生產運載貨物的加壓太空船天龍號太空船以及具有載人能力的天龍號太空船2號,後者自2014年起開始進行設計審核及飛行測試。</p>
<h3><span id=".E7.81.AB.E7.AE.AD.E5.8F.91.E5.8A.A8.E6.9C.BA"></span><span id="火箭发动机">火箭引擎</span></h3>
<p>自2002年SpaceX創立以來,公司設計了三個引擎系列:用於發射載具的梅林、已退役的Kestrel以及用於調姿的<span data-orig-title="天龙座火箭发动机" data-lang-code="en" data-lang-name="英語" data-foreign-title="Draco (rocket engine family)"><span>天龍座</span></span>。此外,公司還在開發兩種新型火箭引擎:<span data-orig-title="超级天龙座火箭发动机" data-lang-code="en" data-lang-name="英語" data-foreign-title="SuperDraco"><span>超級天龍座</span></span>和猛禽。SpaceX是目前最高產的液態燃料火箭引擎生產商。</p><p>梅林系列火箭引擎用於獵鷹系列運載火箭,是燃氣發生器循環式引擎,採用液氧和<span data-orig-title="RP-1" data-lang-code="en" data-lang-name="英語" data-foreign-title="RP-1"><span>RP-1煤油</span></span>作為推進劑。梅林引擎由設計之初便計劃滿足海上回收和重複使用的需求。其使用<span data-orig-title="轴针式燃料喷射装置" data-lang-code="en" data-lang-name="英語" data-foreign-title="Pintle injector"><span>軸針式燃料噴射裝置</span></span>,該裝置最早用於阿波羅計畫的月球登陸引擎。推進劑由單軸雙葉輪的<span data-orig-title="涡轮泵" data-lang-code="en" data-lang-name="英語" data-foreign-title="Turbopump"><span>渦輪泵</span></span>供給。
</p><p>Kestrel火箭引擎用於獵鷹1號運載火箭第二節,是擠壓循環式引擎,採用液氧和RP-1煤油作為推進劑。它與梅林引擎採用類似的軸針式結構,但沒有渦輪泵,完全靠壓力供給推進劑。其噴嘴採用高強度鈮合金製成,燃燒室和噴嘴喉部依靠燒蝕冷卻,其餘部分則依靠輻射冷卻。
</p><p>梅林和Kestrel兩個名字都來源於北美洲的獵鷹<span data-orig-title="红隼" data-lang-code="en" data-lang-name="英語" data-foreign-title="Kestrel"><span>紅隼</span></span>和灰背隼。</p><p>天龍座火箭引擎用於天龍號太空船的反推力系統,是自燃液態燃料火箭引擎,使用<span data-orig-title="一甲基肼" data-lang-code="en" data-lang-name="英語" data-foreign-title="Monomethylhydrazine"><span>一甲基肼</span></span>為燃料、四氧化二氮為氧化劑。每個天龍座引擎能產生400牛頓(90英磅力)推力。<span data-orig-title="超级天龙座火箭发动机" data-lang-code="en" data-lang-name="英語" data-foreign-title="SuperDraco"><span>超級天龍座火箭引擎</span></span>則是天龍座的大推力版本,天龍號太空船2號的發射逃逸系統使用了超級天龍座。原本天龍號太空船2號還將使用超級天龍座進行反推著陸,但2017年SpaceX決定使用傳統的降落傘減速、海上濺落。</p><p>猛禽系列火箭引擎用於未來的SpaceX星艦,是第一台實用化的全流量分級燃燒循環式引擎,採用甲烷和液氧作為推進劑。2016年末進行點火測試。2019年4月3日,SpaceX將猛禽引擎裝備於<span data-orig-title="星舰测试舰" data-lang-code="en" data-lang-name="英語" data-foreign-title="Starship (spacecraft)#Starship test flight rocket"><span>星艦測試艦</span></span>上,並成功進行了靜態點火測試。</p>
<h3><span id=".E7.8C.8E.E9.B9.B0.E7.B3.BB.E5.88.97.E8.BF.90.E8.BD.BD.E7.81.AB.E7.AE.AD"></span><span id="猎鹰系列运载火箭">獵鷹系列運載火箭</span></h3>
<p>自2010年起,SpaceX的所有飛行任務都使用獵鷹9號運載火箭以及獵鷹重型運載火箭,但在過去,他們曾開發並發射過獵鷹1號運載火箭。
</p><p>獵鷹1號是一種小型的運載火箭,能將數百公斤重的荷載送入近地軌道。建造獵鷹1號的目的是為了探索獵鷹9號所需要的技術理念和部件。2006年至2009年,獵鷹1號進行了五次發射。在2004年參議院小組委員會討論前,馬斯克公布了獵鷹1號的計劃,他表示,獵鷹1號將是「世界上唯一一個半重複使用的軌道節火箭」。2008年9月28日,經歷了三次失敗發射後,獵鷹1號第四次嘗試終於成功,是世界上第一個成功入軌的私人開發液態燃料運載火箭。第五次也是獵鷹一號最後一次和第一次的商業發射任務,搭載的是馬來西亞發射在赤道附近的近地軌道高解析度的地球觀測相機</p>
<p>獵鷹9號是<span data-orig-title="改进型一次性发射载具" data-lang-code="en" data-lang-name="英語" data-foreign-title="Evolved Expendable Launch Vehicle"><span>改進型一次性</span></span>中型運載火箭,能將22,800公斤(50,300英磅)重的荷載送入近地軌道,競爭型號為三角洲-4運載火箭和擎天神五號運載火箭等全球同類型火箭。它的第一節擁有九台梅林火箭引擎。2010年6月4日,獵鷹9號火箭1.0版第一次嘗試發射獲得成功。2012年5月22日,獵鷹9號進行<span data-orig-title="SpaceX COTS Demo Flight 2" data-lang-code="en" data-lang-name="英語" data-foreign-title="Dragon C2+"><span>第三次任務</span></span>,首次將私營太空船送入軌道、與國際太空站對接。2013年,獵鷹9號升級至1.1版,2015年升級至全推力版。2018年推出目前版本獵鷹9號Block_5。
</p><p>2011年,SpaceX開始開發獵鷹重型運載火箭,它由三枚獵鷹9號第一節火箭捆綁而成,共有27台梅林1D引擎,彼此交叉供給推進劑。2018年2月6日,獵鷹重型成功首飛,將馬斯克的特士拉Roadster純電動跑車發射進日心軌道。獵鷹重型的第一節能將63,800公斤(140,700英磅)重的荷載送入近地軌道,其27台梅林1D引擎能在海平面產生22819千牛頓推力、在真空產生24861千牛頓推力。在獵鷹重型首飛時,SpaceX表示它是「世界上服役中最強大的火箭」。</p><p>截止2023月5月4日,獵鷹9號和獵鷹重型已經發射了227次,其中225次任務完全成功,1次部分成功,1次飛行中失敗。此外,在2016年的一次靜態點火測試之前,獵鷹9號在發射前爆炸。
</p>
<h3><span id=".E9.BE.99.E9.A3.9E.E8.88.B9"></span><span id="龙飞船">天龍號太空船</span></h3>
<p>2005年,SpaceX公布了五年載人商業航太計劃,提出天龍號太空船這一概念。天龍號太空船是一種傳統鈍錐彈道太空艙,能運送貨物或最多七名太空人入軌。</p><p>2006年,NASA公布了<span data-orig-title="商业轨道运输服务计划" data-lang-code="en" data-lang-name="英語" data-foreign-title="Commercial Orbital Transportation Services"><span>商業軌道運輸服務計劃</span></span>,SpaceX為兩家中標企業之一,將為國際太空站提供貨運和載人服務。SpaceX需證明天龍號太空船能夠勝任貨物運輸和載人往返的任務。2010年6月,SpaceX進行了天龍號太空船測試流程中的首次飛行,獵鷹9號運載火箭搭載著天龍號太空船從卡納維爾角空軍基地40號航太發射複合體起飛。該<span data-orig-title="样板 (航天)" data-lang-code="en" data-lang-name="英語" data-foreign-title="Boilerplate (spaceflight)"><span>樣板</span></span>沒有裝備航太電子設備、隔熱層等正常飛行時必須配備的部件,但具備飛行測試所需的必要條件。而功能完整的天龍號太空船則於2010年12月的<span data-orig-title="COTS Demo Flight 1" data-lang-code="en" data-lang-name="英語" data-foreign-title="SpaceX COTS Demo Flight 1"><span>COTS Demo Flight 1</span></span>任務中首飛,這次任務也是獵鷹9號第二次飛行。飛船環繞地球飛行兩周後成功著陸,完成了所有任務目標。2012年,天龍號太空船成功與國際太空站對接,成為世界上第一個運送貨物至國際太空站的商業太空船,並開始定期對國際太空站進行補給。</p>
<p>2011年4月,NASA公布了第二輪商業載人航太發展計畫(<span lang="en">CCDev</span>),授予SpaceX一項7500萬美元的合約,合約內容為為天龍號太空船開發一體式發射逃生系統,並評估其是否具備向國際太空站運送太空人的能力。2012年8月,NASA授予SpaceX一項固定價格的<span data-orig-title="太空法案协定" data-lang-code="en" data-lang-name="英語" data-foreign-title="Space Act Agreement"><span>太空法案協定</span></span>,協定目標為完整設計整套載人運輸系統。這份合約規定了大量關鍵技術及認證指標,要求進行一次無人飛行測試、一次載人飛行測試,並在系統經過認證後進行六次實際任務。SpaceX認為完全自動駕駛的載人天龍號太空船是最安全的載人飛船系統之一,載人天龍號太空船能給NASA節約資金。</p><p>2019年初,SpaceX對載人天龍號太空船進行了無人飛行測試,飛船成功與國際太空站對接。他們計劃於同年首次運載美國太空人至國際太空站,將是太空梭退役後美國首次運載太空人。2017年2月,SpaceX宣布兩名太空遊客投入「大量訂金」計劃乘坐天龍號太空船環繞月球一周後返回。
</p><p>2017年9月,伊隆·馬斯克公布了SpaceX太空衣的樣張,這款太空衣正在接受測試,能承受兩倍大氣壓,將用於未來的任務。</p><p>美國當地時間2020年5月30日15時24分,SpaceX在甘迺迪太空中心39號發射台利用獵鷹9號火箭成功發射天龍號太空船2號並與國際太空站成功對接,實現了歷史上第一次由私營航太企業進行的載人太空飛行飛行。</p>
<h3><span id="SpaceX.E6.98.9F.E8.89.A6"></span><span id="SpaceX星艦">SpaceX星艦</span></h3>
<p><b>SpaceX星艦</b>是由SpaceX推出及研發的下一代發射載具,將使用自主研發、以甲烷及液氧為燃料的猛禽發動機;截至2023年1月,共有超過30個星艦及10個超級重型推進器,星艦Mk1、SN1、SN3、SN4、SN7、SN7.1及EDOME測試儲罐於地面測試損壞(包括按計劃摧毀及意外);星蟲(現用作水塔)、星艦SN2、SN5、SN6、SN7.2、S20、壓力測試鼻錐、超級重型推進器BN1、BN2、BN3、B4、B6在測試後退役;SN8、SN9、SN10和SN11於高空測試時摧毀,SN15測試成功並退役;Mk2、SN12~14,SN16~19,SN21~23已停止建造並報廢,已退役。現役星艦為S24及B7,將執行第一次軌道飛行測試。
</p>
<h2><span id=".E7.A0.94.E7.A9.B6.E5.92.8C.E5.BC.80.E5.8F.91"></span><span id="研究和开发">研究和開發</span></h2>
<p>SpaceX正積極進行多項研究開發計畫。其中最著名的是開發可回收復用運載火箭、行星際運輸系統以及全球通訊網絡。
</p>
<h3><span id=".E5.8F.AF.E5.9B.9E.E6.94.B6.E5.A4.8D.E7.94.A8.E5.8F.91.E5.B0.84.E7.B3.BB.E7.BB.9F"></span><span id="可回收复用发射系统">可回收復用發射系統</span></h3>
<p>2011年,SpaceX公布了可回收復用運載火箭計劃,2012年2月,計劃設計完成。該系統依靠獵鷹9號運載火箭第一節的推進系統反推,將第一節著陸於預定地點,從而回收火箭。</p><p>2012年末,SpaceX開始頻繁測試該系統,他們使用名為蚱蜢的小型火箭進行低空低速垂直起降 (火箭)試驗。2013年末,SpaceX開始進行高空高速大氣層再入技術試驗,試驗持續至2018年,成功率達98%。由於伊隆·馬斯克夢想製造價格更加低廉的運載火箭,SpaceX將反推垂直著陸的技術應用於獵鷹9號第一節。他們在太平洋和大西洋成功進行軟著陸,隨後便開始在硬質著陸場進行嘗試。SpaceX租用了數艘駁船,改造為無人駕駛著陸船,用於回收第一節火箭。2015年12月、<span data-orig-title="猎鹰9号第20次飞行任务" data-lang-code="en" data-lang-name="英語" data-foreign-title="Falcon 9 flight 20"><span>獵鷹9號第20次飛行任務</span></span>中,SpaceX成功回收第一節火箭。2016年4月,第一節火箭成功著陸於「當然我還愛你」號。</p><p>在往後的任務中,只要剩餘燃料充足,SpaceX都會嘗試回收第一節火箭。2016年10月,SpaceX表示如果客戶選擇回收復用的獵鷹9號第一節火箭,就可以得到10%的折扣。2017年3月30日、<span data-orig-title="SES-10" data-lang-code="en" data-lang-name="英語" data-foreign-title="SES-10"><span>SES-10任務</span></span>中,SpaceX第一次發射了回收復用的火箭。這枚火箭再一次著陸在大西洋上的無人著陸船「當然我還愛你」號,因此它也是第一枚二次著陸的回收復用軌道級運載火箭。伊隆·馬斯克稱這項成就是「航太史上重要的里程碑」。</p>
<h3><span id="SpaceX.E6.98.9F.E8.89.A6_2"></span><span id="SpaceX星艦_2">SpaceX星艦</span></h3>
<p>SpaceX正在開發超重型發射系統,名為SpaceX星艦。SpaceX星艦包含可完全重複使用的第一節運載火箭和太空船,計劃在21世紀20年代完全取代公司現有太空船,同時修建可快速反覆發射的地面設施,並開發近地軌道零重力推進劑補給技術。
</p><p>SpaceX最初完全按照火星等其他行星際運輸的需求來設計星艦。2017年,SpaceX開始設計同時擁有地球洲際客運、近地軌道運輸、月球軌道運輸、行星際任務執行能力的飛行器。日本企業家前澤友作與SpaceX簽署合約,將乘坐星艦飛躍月球。</p><p>馬斯克對公司的長遠願景是開發人類殖民火星所需要的技術和資源。他曾展現出本人前往火星的熱衷,他表示「我想要死在火星,但別撞上去」。每兩年發射一枚火箭至火星能在其上建立一個基地,供人類在2024年啟航、2025年登陸後使用。董事會成員<span data-orig-title="史蒂夫·尤尔韦松" data-lang-code="en" data-lang-name="英語" data-foreign-title="Steve Jurvetson"><span>史蒂夫·尤爾韋松</span></span>曾表示,馬斯克認為最遲2035年會有數千枚火箭運送100萬人類至火星,建立一個自給自足的人類殖民地。</p>
<h3><span id=".E5.85.B6.E4.BB.96.E9.A1.B9.E7.9B.AE"></span><span id="其他项目">其他計畫</span></h3>
<p>2015年1月,SpaceX執行長伊隆·馬斯克宣布開發一種新型衛星星座,為全球提供網際網路寬帶服務。2015年6月,SpaceX向聯邦政府遞交申請,希望准許建造一套衛星星座向全球提供網際網路,包括沒有網際網路的偏遠地區。這套衛星星座包含4425顆通訊衛星,運行在高度為1100公里的軌道上。這項計劃由SpaceX獨立運作,目標是提高公司的盈利能力和現金流,為殖民火星做資金準備。2015年,公司開始開發這項計劃,2017年、PAZ任務中,兩顆衛星原型機發射升空。2020年,星座將投入使用。
</p><p>2017年3月,SpaceX向聯邦通信委員會提出新計劃,另外向非地球同步軌道發射7518顆「<span data-orig-title="V波段" data-lang-code="en" data-lang-name="英語" data-foreign-title="V band"><span>V波段</span></span>衛星」以提供通訊服務,該波段過去並未「大量使用於商業通訊服務」。該星座名為「V波段近地軌道星座」(<span lang="en">VLEO</span>),「除了(早期)已提出工作在K<sub>a</sub>和K<sub>u</sub>波段的4425顆衛星外,還將包含另外7518顆衛星」。</p><p>2019年2月,SpaceX成立子公司SpaceX服務公司(<span lang="en">SpaceX Services, Inc.</span>),業務範圍為開發、生產<span data-orig-title="地面卫星通讯站" data-lang-code="en" data-lang-name="英語" data-foreign-title="Ground station"><span>地面衛星通訊站</span></span>,它計劃生產超過100萬座固定式地面衛星通訊站與星鏈系統進行通訊。2019年5月,SpaceX由佛羅里達州卡納維爾角發射第一批60顆星鏈衛星。</p><p>2015年6月,SpaceX宣布贊助<span data-orig-title="超回路列车舱体竞赛" data-lang-code="en" data-lang-name="英語" data-foreign-title="Hyperloop pod competition"><span>超迴路列車艙體競賽</span></span>,並為競賽在總部附近建造了一英里長的測試軌道。2017年1月舉行了第一場競賽,2017年8月舉行第二場。第三場則於2018年12月舉行。</p>
<h2><span id=".E5.9F.BA.E7.A1.80.E8.AE.BE.E6.96.BD"></span><span id="基础设施">基礎設施</span></h2>
<p>SpaceX的總部位於加利福尼亞州霍桑,總部同時也用作生產車間。公司營運著一個測試場和三個發射場,並且仍在建設一個新的發射場。SpaceX還在雷德蒙德、德克薩斯州、維吉尼亞州以及華盛頓特區設立了地區辦公室。</p>
<h3><span id=".E6.80.BB.E9.83.A8.E5.92.8C.E7.94.9F.E4.BA.A7.E8.AE.BE.E6.96.BD"></span><span id="总部和生产设施">總部和生產設施</span></h3>
<p>SpaceX公司的總部位於洛杉磯郊區的霍桑市火箭路1號。這棟大型三層廠房由諾斯洛普公司建造,過去用於製造波音747的機身,現在成為了SpaceX的辦公室、地面指揮中心和生產車間。2018年3月,SpaceX表示,將在洛杉磯<span data-orig-title="圣佩德罗 (洛杉矶)" data-lang-code="en" data-lang-name="英語" data-foreign-title="San Pedro, Los Angeles"><span>聖佩德羅</span></span>碼頭區新工廠生產下一代直徑9公尺(30英尺)的發射載具大獵鷹火箭。公司租下一塊面積18英畝(7.3公頃)的場地,為期十年且能續約,將在此生產、回收著陸的發射載具並翻新大獵鷹火箭和飛船。</p><p>這片區域集中了許多航太企業的總部、美國分公司和研發、生產設施,包括波音/麥克唐納·道格拉斯的衛星製造園區、<span data-orig-title="航空太空公司" data-lang-code="en" data-lang-name="英語" data-foreign-title="The Aerospace Corporation"><span>航空太空公司</span></span>、雷神公司、NASA的噴射推進實驗室、美國空軍太空司令部的<span data-orig-title="空间导弹系统中心" data-lang-code="en" data-lang-name="英語" data-foreign-title="Space and Missile Systems Center"><span>空間飛彈系統中心</span></span>、洛克希德·馬丁、英國航太系統、諾斯洛普·格魯曼以及AECOM等,吸引眾多航空太空工程師以及工程專業的大學畢業生。</p><p>與典型航太行業不同,SpaceX高度垂直整合其火箭和火箭引擎的生產,在霍桑生產車間內自行生產火箭引擎、發射載具、飛船、航空電子系統及各種軟體。儘管如此,SpaceX仍擁有超過3000名供應商,其中約1100名每周運送零部件至SpaceX。</p><p>2009年6月16日,SpaceX宣布啟用太空人安全與任務保障部門。NASA前太空人肯·鮑爾索克斯受僱成為公司副總裁之一以監管這一部門。然而,據報導這位前太空人已於2011年底離開SpaceX公司。對於肯·鮑爾索克斯辭職的原因,各方沒有給予解釋。而SpaceX亦未公布執掌這一部門的替代人選。</p><p>2017年6月,SpaceX宣布將在佛羅里達州<span data-orig-title="卡纳维拉尔港" data-lang-code="en" data-lang-name="英語" data-foreign-title="Port Canaveral"><span>卡納維爾港</span></span>建造面積為2.17英畝(0.88公頃)的設施,用於存放、翻新回收的獵鷹9號和獵鷹重型火箭。</p>
<h3><span id=".E5.BC.80.E5.8F.91.E5.92.8C.E6.B5.8B.E8.AF.95.E8.AE.BE.E6.96.BD"></span><span id="开发和测试设施">開發和測試設施</span></h3>
<p>SpaceX最初在德克薩斯州<span data-orig-title="麦格雷戈 (德克萨斯州)" data-lang-code="en" data-lang-name="英語" data-foreign-title="McGregor, Texas"><span>麥格雷戈</span></span>營運開發和測試設施。SpaceX所有的火箭引擎都在火箭引擎試車台進行測試,2013至2014年,蚱蜢火箭1.0版在麥格雷戈進行低速低空垂直起降飛行測試。2019年,星艦測試艦計劃於德克薩斯州布朗斯維爾的太空探索科技公司南德克薩斯發射場開展低空低速垂直起降測試,發射場目前仍在施工。2019年1月23日,SpaceX發言人表示,南德克薩斯發射場颳起大風,吹倒了測試艦的鼻錐,需要將測試延遲數周來進行修復。最終,公司決定摒棄第一艘測試艦的鼻錐,因為在低速測試中鼻錐不發揮作用。
</p><p>SpaceX從<span data-orig-title="比尔航空" data-lang-code="en" data-lang-name="英語" data-foreign-title="Beal Aerospace"><span>比爾航空</span></span>處購入麥格雷戈測試場,並裝上獵鷹9號引擎測試所需的支座。自購入以來,SpaceX對測試場進行了許多改造,併購入毗鄰農場擴大測試場面積。2011年,公司宣布升級測試場供垂直起降火箭測試。2012年,為了進行蚱蜢火箭的飛行測試,公司建造了半英畝大的混凝土發射設施。2012年10月,麥格雷戈測試場共有七台測試支座,「每天18小時、每周六天持續工作」。</p><p>除了常規測試以外,每次任務結束後,回收的天龍號太空船都會被運至麥格雷戈排淨燃油、清潔、翻新,為下一次任務做準備。
</p>
<h3><span id=".E5.8F.91.E5.B0.84.E8.AE.BE.E6.96.BD"></span><span id="发射设施">發射設施</span></h3>
<p>SpaceX目前營運三座軌道發射場,分別位於卡納維爾角、范登堡空軍基地和甘迺迪太空中心,第四座正在建設的發射場位於德克薩斯州布朗斯維爾。SpaceX表示,他們看到了這四座軌道發射場的商業價值,認為他們有足夠的訂單來保證發射場得到充分使用。范登堡發射場能夠滿足軌道較傾斜(66°至145°)的任務需求,而卡納維爾角發射場則適用於軌道角度不大於51.6°的任務。在獵鷹1號退役之前,它都從<span data-orig-title="奥莫莱克岛" data-lang-code="en" data-lang-name="英語" data-foreign-title="Omelek Island"><span>奧莫萊克島</span></span>上的<span data-orig-title="罗纳德·里根弹道导弹测试场" data-lang-code="en" data-lang-name="英語" data-foreign-title="Ronald Reagan Ballistic Missile Defense Test Site"><span>隆納·雷根彈道飛彈測試場</span></span>發射。
</p>
<h4><span id=".E5.8D.A1.E7.BA.B3.E7.BB.B4.E6.8B.89.E5.B0.94.E8.A7.92.E7.A9.BA.E5.86.9B.E5.9F.BA.E5.9C.B0"></span><span id="卡纳维拉尔角空军基地">卡納維爾角空軍基地</span></h4>
<p>卡納維爾角空軍基地40號航太發射複合體(<span lang="en">SLC-40</span>)用於獵鷹9號運載火箭的近地軌道、地球靜止軌道發射任務。40號發射台並不能夠發射獵鷹重型運載火箭。為了進行運載火箭回收復用計劃,SpaceX將卡納維爾角空軍基地13號發射複合體改造為<span data-orig-title="1号着陆场" data-lang-code="en" data-lang-name="英語" data-foreign-title="Landing Zones 1"><span>1號著陸場</span></span>,供獵鷹9號第一節火箭著陸。
</p>
<h4><span id=".E8.8C.83.E7.99.BB.E5.A0.A1.E7.A9.BA.E5.86.9B.E5.9F.BA.E5.9C.B0"></span><span id="范登堡空军基地">范登堡空軍基地</span></h4>
<p><span data-orig-title="范登堡空军基地4号航天发射复合体" data-lang-code="en" data-lang-name="英語" data-foreign-title="Vandenberg AFB Space Launch Complex 4#SLC-4E"><span>范登堡空軍基地4E號航太發射複合體</span></span>(<span lang="en">SLC-4E</span>)用於極地軌道發射任務,能發射獵鷹9號火箭和獵鷹重型火箭,但不能發射至角度較低的軌道。毗鄰的4W號航太發射複合體則改造為4號著陸場,2018年10月,獵鷹9號第一節火箭成功在此著陸。</p>
<h4><span id=".E8.82.AF.E5.B0.BC.E8.BF.AA.E8.88.AA.E5.A4.A9.E4.B8.AD.E5.BF.83"></span><span id="肯尼迪航天中心">甘迺迪太空中心</span></h4>
<p>2014年4月14日,SpaceX簽署為期20年的租約,獲得甘迺迪太空中心39A號發射台(<span lang="en">LC-39A</span>)的使用權。公司對發射場進行改造,滿足發射獵鷹9號火箭和獵鷹重型火箭的需求。2019年4月11日,第一枚獵鷹重型運載火箭在此升空。SpaceX還計劃於2019年由39A發射台向國際太空站發射第一艘載人天龍號太空船。</p>
<h4><span id=".E5.B8.83.E6.9C.97.E6.96.AF.E7.BB.B4.E5.B0.94"></span><span id="布朗斯维尔">布朗斯維爾</span></h4>
<p>2014年8月,SpaceX宣布將在德克薩斯州布朗斯維爾建設商用的南德克薩斯發射場。2013年4月,美國聯邦航空總署發表<span data-orig-title="环境影响报告" data-lang-code="en" data-lang-name="英語" data-foreign-title="Environmental impact statement"><span>環境影響報告</span></span>草案,認為南德克薩斯發射場「不會發生環境影響,美國聯邦航空總署不會阻止SpaceX進行火箭發射」。2014年7月,美國聯邦航空總署下發許可證。同年,SpaceX開始建設新的發射設施,並於次年後半年加快建設。2019年,該設施進行了首次亞軌道發射。SpaceX參考科幻小說《<span data-orig-title="穿越火星" data-lang-code="en" data-lang-name="英語" data-foreign-title="Mars Crossing"><span>穿越火星</span></span>》對當地地點進行命名。</p>
<h3><span id=".E5.8D.AB.E6.98.9F.E5.BC.80.E5.8F.91.E8.AE.BE.E6.96.BD"></span><span id="卫星开发设施">衛星開發設施</span></h3>
<p>2015年1月,SpaceX宣布它將開始生產衛星、進入全球衛星網際網路行業。第一座衛星廠房位於華盛頓州雷德蒙德,面積約30,000平方英尺(2,800平方公尺)。2017年1月,第二座衛星廠房落成,面積為40,625平方英尺(3,774.2平方公尺),是衛星的研究開發實驗室。2016年7月,SpaceX獲得了面積約8,000平方英尺(740平方公尺)的創意空間,位於加利福尼亞州歐文,將專門用於研究衛星通訊。</p>
<h2><span id=".E5.8F.91.E5.B0.84.E5.90.88.E5.90.8C"></span><span id="发射合同">發射合約</span></h2>
<p>SpaceX憑藉公司開發的技術贏得了NASA的國際太空站補給任務合約。此外,美軍還授權SpaceX進行<span data-orig-title="国家安全太空发射任务" data-lang-code="en" data-lang-name="英語" data-foreign-title="National Security Space Launch"><span>國家安全太空發射任務</span></span>。2018年,SpaceX進行了約30次任務,合約總價值超過120億美元。</p>
<h3><span id="NASA.E5.90.88.E5.90.8C"></span><span id="NASA合同">NASA合約</span></h3>
<h4><span id=".E5.95.86.E4.B8.9A.E8.BD.A8.E9.81.93.E8.BF.90.E8.BE.93.E6.9C.8D.E5.8A.A1"></span><span id="商业轨道运输服务">商業軌道運輸服務</span></h4>
<p>2006年,NASA宣布SpaceX贏得了商業軌道運輸服務(<span lang="en">COTS</span>)第一階段合約,SpaceX需要證明其具有向國際太空站運送貨物的能力,雙方未來還可能簽署載人合約。這份合約由NASA設計,目的在於開發新式太空運輸能力,NASA通過太空法案協定向SpaceX提供3.96億美元的「種子資金」用於開發貨運版天龍號太空船,SpaceX則自行出資5億美元開發獵鷹9號運載火箭。這項<span data-orig-title="太空法案协定" data-lang-code="en" data-lang-name="英語" data-foreign-title="Space Act Agreements"><span>太空法案協定</span></span>節省了NASA數百萬美元的開發資金,若NASA自行開發火箭,成本將是4至10倍。</p><p>2010年12月,隨著<span data-orig-title="COTS Demo Flight 1" data-lang-code="en" data-lang-name="英語" data-foreign-title="SpaceX COTS Demo Flight 1"><span>COTS Demo Flight 1</span></span>任務順利進行,SpaceX成為世界上第一個成功發射入軌並回收太空船的私營公司,在此任務之前只有政府機構有能力回收軌道級太空船。</p><p><span data-orig-title="COTS Demo Flight 2" data-lang-code="en" data-lang-name="英語" data-foreign-title="Dragon C2+"><span>COTS Demo Flight 2</span></span>任務則於2012年12月進行。任務中,天龍號太空船成功與國際太空站對接,是第一個達成這項成就的私人太空船。</p><p>2021年9月14日,美國國家航空暨太空總署宣布與SpaceX簽訂合約,讓該公司的的獵鷹重型運載火箭將GOES-U氣象衛星送入地球同步軌道。
</p>
<h4><span id=".E5.95.86.E4.B8.9A.E8.B4.A7.E8.BF.90.E6.9C.8D.E5.8A.A1"></span><span id="商业货运服务">商業貨運服務</span></h4>
<p>商業補給服務(<span lang="en">CRS</span>)是NASA授予SpaceX的一系列合約,要求在2008年至2016年間使用商業太空船向國際太空站運送貨物和補給。第一份CRS合約於2008年簽署,NASA向SpaceX支付16億美元,合約包含12次任務,時間持續至2016年。2012年10月,第一次任務CRS-1成功進行,太空船進入軌道與國際太空站對接,並在太空停留20天,隨後再入大氣層,在太平洋上濺落。從這開始,CRS任務約每年進行兩次。2015年,NASA延長第一階段合約,新增三次補給任務。2015年末,合約再次延長,SpaceX共需進行20次任務。2014年,NASA提出了第二階段合約(也稱為CRS2),於2016年1月授予SpaceX,合約要求後者從2019年至2024年間進行貨運任務。
</p>
<h4><span id=".E5.95.86.E4.B8.9A.E8.BD.BD.E4.BA.BA.E5.BC.80.E5.8F.91"></span><span id="商业载人开发">商業載人開發</span></h4>
<p>商業載人開發(<span lang="en">CCDev</span>)計畫目的在於開發商業太空船用以運送太空人至國際太空站。在第一輪太空法案協定競標(<span lang="en">CCDev 1</span>)中,SpaceX沒有贏得合約。但在第二輪競標(<span lang="en">CCDev 2</span>)中,NASA授予SpaceX價值7500萬美元的合約,要求開發發射逃逸系統、測試載人飛船原型機並深化獵鷹火箭/天龍號太空船的載人運輸設計。CCDev計畫隨後轉變為商業載人整合能力(<span lang="en">CCiCap</span>)計畫,且於2012年8月,NASA宣布向SpaceX提供4.4億美元經費繼續開發、測試天龍號太空船2號。</p><p>2014年9月,NASA宣布資助SpaceX和波音兩家公司開發載人太空飛行系統,用於運送美國太空人前往國際太空站。2017年,SpaceX獲得26億美元經費設計並測試天龍號太空船2號。合約要求至少進行一次載人飛行,至少搭載一名NASA太空人。一旦載人天龍號太空船獲得NASA認證,SpaceX將進行至少兩次、至多六次太空站載人飛行任務。2017年初,NASA授予SpaceX額外四次太空站載人往返任務。2019年初,SpaceX成功進行載人天龍號太空船的飛行測試,其與太空站對接後再入大氣層,濺落於大西洋海面。2020年美國時間 5 月 30 日下午 3 時 22 分在川普見證下,在佛羅里達州卡納維爾角(Cape Canaveral)順利發射「獵鷹 9 號」(Falcon 9)火箭,把搭載兩名美國太空人的全新「飛龍號」(Crew Dragon)太空船送往國際太空站(ISS),正式宣告美國在 2011 年後重返太空,這是美國2011年終止載人太空計劃以來,美國太空人首次利用美國製火箭在美國本土發射升空展開太空飛行任務,也象徵民間企業正式參與太空開發時代來臨。2021年8月10日,美國國家航空暨太空總署授予SpaceX載人月球著陸器(HLS)的合約。</p>
<h3><span id=".E7.BE.8E.E5.9B.BD.E5.9B.BD.E9.98.B2.E5.90.88.E5.90.8C"></span><span id="美国国防合同">美國國防合約</span></h3>
<p>2005年,SpaceX宣布其獲得了一份美國空軍的<span data-orig-title="IDIQ" data-lang-code="en" data-lang-name="英語" data-foreign-title="IDIQ"><span>不確定交付時間/不確定交付數量</span></span>合約,美國空軍向公司購買了價值1億美元的發射服務。2008年4月,NASA宣布授予SpaceX一份最高10億美元的不定時間/不定數量發射服務合約,其價值取決於授予任務的數量。馬斯克則表示,SpaceX售出14份獵鷹火箭發射服務的合約。截至2010年6月,該合約中的發射服務已排期至2012年12月。2012年12月,SpaceX宣布其與美國空軍<span data-orig-title="太空导弹系统中心" data-lang-code="en" data-lang-name="英語" data-foreign-title="Space and Missile Systems Center"><span>太空飛彈系統中心</span></span>簽署兩份<span data-orig-title="国家安全太空发射" data-lang-code="en" data-lang-name="英語" data-foreign-title="National Security Space Launch"><span>國家安全太空發射</span></span>合約:<span data-orig-title="深空气象观测卫星" data-lang-code="en" data-lang-name="英語" data-foreign-title="Deep Space Climate Observatory"><span>深空氣象觀測衛星</span></span>和<span data-orig-title="太空测试项目" data-lang-code="en" data-lang-name="英語" data-foreign-title="Space Test Program"><span>太空測試計畫2</span></span>。2015年,搭載深空氣象觀測衛星的獵鷹9號運載火箭成功發射。2019年6月25日,太空測試計畫2隨重型獵鷹運載火箭發射升空。</p><p>2015年5月,美國空軍宣布獵鷹9號火箭1.1版獲得國家安全太空發射認證,SpaceX能夠為美國空軍發射國家安全級機密荷載。這項決定打破了2006年以來聯合發射聯盟對美國空軍機密荷載的發射壟斷。</p><p>2016年4月,美國空軍首次向SpaceX授予價值8270萬美元的國家安全太空發射合約,於2018年5月發射第二枚GPS Block III衛星。預計價格比此前類似任務減少約40%。此前,聯合發射聯盟是國家安全荷載的唯一認證發射服務商。聯合發射聯盟並沒有參與2018年5月發射的競標。</p><p>2016年,美國國家偵察局表示已向SpaceX購買發射服務,其中第一次發射於2017年5月1日進行。</p><p>2017年3月,SpaceX贏下第三顆GPS Block III衛星的發射合約,價值9650萬美元。次年3月,SpaceX再次獲得三顆GPS Block III衛星的發射合約,價值2.9億美元。</p><p>2019年2月,SpaceX獲得價值2.97億美元的美國空軍國家安全合約,包含AFSPC-44、NROL-87和NROL-85三次任務。</p>
<h3><span id=".E5.9B.BD.E9.99.85.E5.90.88.E5.90.8C"></span><span id="国际合同">國際合約</span></h3>
<h4><span id=".E5.93.88.E8.90.A8.E5.85.8B.E6.96.AF.E5.9D.A6"></span><span id="哈萨克斯坦">哈薩克</span></h4>
<p>SpaceX曾獲得來自哈薩克的合約,為其發射兩顆衛星,與其他衛星一同搭載於獵鷹9號火箭。任務於2018年12月3日進行。據哈薩克國防太空部部長,這項發射將花費130萬美元。這兩顆小衛星名為KazSaySat及KazistiSat。</p>
<h2><span id=".E5.8F.91.E5.B0.84.E5.B8.82.E5.9C.BA.E7.AB.9E.E4.BA.89.E5.8F.8A.E4.BB.B7.E6.A0.BC.E5.8E.8B.E5.8A.9B"></span><span id="发射市场竞争及价格压力">發射市場競爭及價格壓力</span></h2>
<p>SpaceX擁有較低的發射價格,向地球同步轉移軌道發射通信衛星優勢最為明顯,迫使競爭者降低價格。2013年,太空發射市場由亞利安空間的亞利安5號運載火箭及<span data-orig-title="国际发射服务" data-lang-code="en" data-lang-name="英語" data-foreign-title="International Launch Services"><span>國際發射服務</span></span>的質子運載火箭所壟斷。獵鷹9號每次近地軌道發射標價5650萬美元,「是業內最便宜的火箭。重複使用獵鷹9號能再將價格降低一個數量級,吸引更多太空企業,規模經濟會使價格進一步變得低廉。」SpaceX曾公開表示,如果他們成功開發可重複使用發射系統,發射價格可能下探500萬至700萬美元。</p><p>2014年,SpaceX參加20場全球商業發射服務公開競標,贏得其中九份訂單。太空媒體報導道,SpaceX「開始侵占亞利安空間的市場份額了」。亞利安空間則表示歐洲政府提供補貼以應對SpaceX的競爭。歐洲衛星營運商希望歐洲太空總署降低亞利安5號和未來亞利安6號運載火箭的價格。2015年,亞利安空間總經理表示,公司「受到SpaceX的強烈挑戰……因此有些東西需要改變……整個歐洲市場都重構、鞏固、合理化、精簡化。」負責生產亞利安5號的空中巴士創新總監簡·波提(<span lang="en">Jean Botti</span>)警告道,「那些不認真對待伊隆·馬斯克的人將會有大麻煩」。2014年,沒有商業發射採用俄羅斯的質子運載火箭。</p><p>同樣在2014年,SpaceX的發射能力和發射價格開始影響美國軍用荷載發射市場。將近十年以來,美國發射服務商聯合發射聯盟壟斷了軍事發射市場。競爭尚未開始時,聯合發射聯盟的發射價格已經漲至4億美元。SpaceX開始競爭國家安全發射市場後打破了壟斷。SpaceX的發射價格為6200萬美元,顯著低於聯合發射聯盟。</p><p>2015年,聯合發射聯盟預計國內軍事發射合約數量將銳減,並表示如果不能贏得商業衛星發射合約,公司將破產。為了達成這一目的,聯合發射聯盟宣布進行大規模重構生產過程和人員結構,將發射成本減半。</p><p>2017年,SpaceX獲得45%的全球商業發射合約。2018年7月,公司預計全年比例將達到65%。</p><p>2019年1月11日,SpaceX發表聲明宣布其將解僱10%的員工,削減成本用於開發星艦和星鏈計畫。</p>
<h2><span id=".E5.8F.82.E8.A7.81"></span><span id="参见">參見</span></h2>
<ul><li>獵鷹9號與獵鷹重型運載火箭發射任務列表</li>
<li>火星殖民</li>
<li>載人火星任務</li>
<li>行星際運輸系統</li>
<li>軌道科學公司</li>
<li>太空探索</li>
<li>藍色起源</li>
<li>維珍銀河</li>
<li>聯合發射聯盟</li></ul><h2><span id=".E5.8F.83.E8.80.83.E6.96.87.E7.8D.BB"></span><span id="參考文獻">參考文獻</span></h2>
<h2><span id=".E5.A4.96.E9.83.A8.E9.80.A3.E7.B5.90"></span><span id="外部連結">外部連結</span></h2>
<ul><li><span><span>官方網站</span></span></li>
<li>SpaceX的Twitter帳戶及伊隆·馬斯克的Twitter帳戶</li>
<li>YouTube上的SpaceX頻道</li>
<li>SpaceX在Flickr上的頁面</li>
<li>SpaceX的Instagram帳戶</li></ul>
<!--
NewPP limit report
Parsed by mw2322
Cached time: 20230505054318
Cache expiry: 1814400
Reduced expiry: false
Complications: [show‐toc]
CPU time usage: 2.403 seconds
Real time usage: 2.740 seconds
Preprocessor visited node count: 25370/1000000
Post‐expand include size: 1017878/2097152 bytes
Template argument size: 44029/2097152 bytes
Highest expansion depth: 31/100
Expensive parser function count: 114/500
Unstrip recursion depth: 0/20
Unstrip post‐expand size: 313355/5000000 bytes
Lua time usage: 1.251/10.000 seconds
Lua memory usage: 32381442/52428800 bytes
Lua Profile:
? 300 ms 21.4%
MediaWiki\Extension\Scribunto\Engines\LuaSandbox\LuaSandboxCallback::find 260 ms 18.6%
recursiveClone <mwInit.lua:41> 120 ms 8.6%
MediaWiki\Extension\Scribunto\Engines\LuaSandbox\LuaSandboxCallback::getExpensiveData 100 ms 7.1%
dataWrapper <mw.lua:672> 80 ms 5.7%
MediaWiki\Extension\Scribunto\Engines\LuaSandbox\LuaSandboxCallback::plain 60 ms 4.3%
<mw.lua:694> 60 ms 4.3%
validateData <mw.lua:728> 60 ms 4.3%
MediaWiki\Extension\Scribunto\Engines\LuaSandbox\LuaSandboxCallback::callParserFunction 60 ms 4.3%
MediaWiki\Extension\Scribunto\Engines\LuaSandbox\LuaSandboxCallback::gsub 40 ms 2.9%
[others] 260 ms 18.6%
Number of Wikibase entities loaded: 1/400
--><!--
Transclusion expansion time report (%,ms,calls,template)
100.00% 2145.346 1 -total
47.01% 1008.619 1 Template:Reflist
28.65% 614.551 160 Template:Cite_web
10.75% 230.668 1 Template:Infobox_company
9.71% 208.310 1 Template:Infobox
8.07% 173.034 43 Template:Cite_news
7.76% 166.398 91 Template:Tsl
6.78% 145.422 5 Template:Navbox
4.72% 101.205 18 Template:Lang
4.31% 92.504 18 Template:Category_handler
--> | **太空探索技術公司**(英語:Space Exploration Technologies Corp.,商業名稱:**SpaceX**)是美國一家民營航太製造商和太空運輸公司,總部位於美國加利福尼亞州霍桑。SpaceX 由企業家伊隆・馬斯克於 2002 年創辦,目標是降低太空運輸的成本,並進行火星殖民。SpaceX 現開發出獵鷹系列運載火箭及龍系列飛船,用於運送荷載至地心軌道。
SpaceX 公司達成了許多國家航太機構都未曾達成的成就。2008 年,其設計、製造並發射了世界首個由私人投資的軌道級液體燃料火箭獵鷹 1 號。2010 年,首次成功將貨運天龍號太空船送入低地球軌道並回收。2012 年開始使用貨運天龍號太空船為國際太空站運送貨物,這也是歷史上第一艘商業營運的貨運飛船。2015 年 12 月,獵鷹 9 號一級推進器成功著陸回收,並在次年成功在海上著船回收。2017 年 3 月,SpaceX 第一次重複使用獵鷹 9 號運載火箭推進器,並再次成功著陸回收,使獵鷹 9 號成為第一枚可以多次重複使用的液體燃料火箭。2018 年 2 月,SpaceX 使用獵鷹重型運載火箭將其創辦人伊隆・馬斯克的特士拉 Roadster 跑車送入地火轉移軌道,這是第一家向深空日心軌道發射物體的私營公司,同時該火箭也成為現役運載量最大的火箭、史上最大的可重複利用火箭。2019 年,SpaceX 開始建造龐大的低軌網絡衛星系統「星鏈」,並在 2020 年 1 月成為世界上最大的商業衛星營運商。2020 年 5 月,SpaceX 成為歷史上第一家實現軌道級載人太空飛行的公司,11 月 SpaceX 載人 1 號將首批 4 名乘客送往國際太空站,標誌著商務航太的開始。如今,SpaceX 已具備製造、發射、回收、復用運載火箭的能力,並且能夠發射載人飛船以及衛星系統進入各種軌道,可算是世界上首屈一指的私營航太企業。
2016 年 9 月,執行長伊隆・馬斯克公布了行星際運輸系統(ITS)的任務架構。這一私人投資計畫的目標是研發太空飛行技術,用於載人行星際航行。2017 年,馬斯克宣布行星際運輸系統改名為大獵鷹火箭(BFR),後又更名為「Starship(星艦)」,它可以完全重複使用,將成為世界上最大的火箭,計劃於 21 世紀 20 年代初投入使用。
## 歷史
2001 年,伊隆・馬斯克誕生了「火星綠洲」(_Mars Oasis_)這一概念,計劃向火星發射一個小型實驗溫室並種植植物。「這個溫室將成為生命曾到達的最遠處」。計劃的目的是吸引公眾對於太空探索的興趣,增加美國國家航空暨太空總署的經費。馬斯克嘗試從俄羅斯購買火箭,但因價格高昂而空手而歸。在從俄羅斯歸來的飛機上,馬斯克意識到他可以創立一家公司製造他所需要便宜火箭。特士拉及 SpaceX 早期投資人史蒂夫・尤爾韋松表示,馬斯克計算了生產火箭的原材料價格,發現僅是當時火箭售價的 3%。如果重複利用這些火箭,通過垂直整合,自行生產 85% 的發射設備及軟體模組,SpaceX 能將火箭發射價格降至十分之一且仍擁有 70% 毛利率。
2002 年初,馬斯克開始為他的新航太公司招募員工,公司被命名為 SpaceX。馬斯克找到了火箭工程師湯姆・穆勒(曾任 SpaceX 推進部門首席技術官),穆勒同意了他的邀請,於是 SpaceX 誕生了。最初,SpaceX 的總部位於加利福尼亞州瑟袞多的一間倉庫。自 2002 年創立以來,SpaceX 增長迅速。2005 年 11 月,SpaceX 擁有 160 名員工,至 2017 年 11 月已增加至將近 7000 人。不過馬斯克雖然聲稱 SpaceX 為民間公司,亦在招募外籍亞裔員工上飽受批評,甚至被指控為種族歧視,2016 年,馬斯克在國際宇航大會中發表演講解釋,因為美國政府將火箭技術認定為「先進武器科技」,因此 SpaceX 難以雇用非美國人為員工。
截止 2018 年 3 月,SpaceX 已經進行了超過 100 次發射任務,合約收入約 120 億美元。其中既有商業合約也有政府合約(來自美國國家航空暨太空總署及美國國防部)。2013 年末,太空行業媒體引用馬斯克的評論表示,SpaceX「增加了火箭發射行業的競爭」,它在通信衛星發射領域的主要競爭對手有亞利安公司、聯合發射聯盟和國際發射服務公司。馬斯克還說道,競爭加劇是「對太空的未來有益的事」。目前,從訂單數量來看,SpaceX 是全球領先的商業發射服務提供商。
### 目標
馬斯克曾表示,他的目標是降低前往太空的成本同時提高可靠性。他還表示很可能能將發射成本控制在每磅 500 美元(每公斤 1100 美元)以下。
SpaceX 的主要目標是開發一種可重複使用發射系統技術研發項目,計劃包括兩個方面:用於低空低速垂直起降測試的蚱蜢火箭、用於高空高速著陸測試的獵鷹 9 號運載火箭。2015 年 12 月 21 日,SpaceX 首次成功將軌道節火箭降落在著陸場。
2017 年,SpaceX 成立了子公司無聊公司,開始在 SpaceX 總部和製造工廠之間挖掘小型測試隧道,小部分 SpaceX 員工參與了這個計畫。2018 年 5 月,隧道完工,2018 年 12 月對公眾開放。2018 年期間,該公司脫離 SpaceX 成為獨立的法人團體,SpaceX 獲得了 6% 的股份,早期員工獲得了不到 10%,剩下的股份歸伊隆・馬斯克所有。
2017 年,國際宇航大會在澳洲阿得雷德舉行,馬斯克在會上宣布,SpaceX 計劃建造大型太空船前往火星。他表示,2020 年將使用大獵鷹火箭運送兩艘無人貨源飛船至火星。第一項任務為尋找水源並建造燃料工廠。2024 年則發射另外四艘太空船並運載第一批太空人登陸火星,執行第二項任務 —— 建立火星殖民地。馬斯克個人對火星殖民的願景則超過了 SpaceX 的計劃。他認為成功的殖民應涵蓋個人、企業、政府等經濟角色來持續促進人類在火星的發展。
### 成就
SpaceX 達成了許多其它私營公司甚至是國有航太機構都未曾達成的標誌性成就。2008 年,其設計、製造並發射了世界首個由私人投資的軌道級液體燃料火箭獵鷹 1 號。2009 年,SpaceX 成功使用液體燃料火箭將商業衛星運送至軌道。2010 年,首次成功將飛船送入低地球軌道並回收。兩年後開始使用飛船為國際太空站運送貨物。2015 年,獵鷹 9 號運載火箭第一節成功在著陸場上著陸,是人類第一次成功回收軌道級運載火箭。如今,SpaceX 已具備發射、陸地回收、海上回收、重複使用運載火箭的能力,並且能夠發射載人飛船入軌。
### 挫折
2013 年 3 月,一艘入軌的天龍號太空船推進器出現故障,限制了它的控制能力。SpaceX 的工程師在短時間內遠程清除了堵塞,飛船最終成功往返國際太空站。
2015 年 6 月、CRS-7 任務中,獵鷹 9 號運載火箭搭載天龍號太空船前往國際太空站進行補給。發射後 2 分 19 秒,遙測數據出現異常,氦氣壓力下降,第二節外出現雲霧。幾秒後,第二節爆炸。第一節仍飛行了幾秒鐘,最終因動壓而解體。飛船成功分離,逃過了爆炸,最終因撞擊而損毀。調查認為,如果飛船有應對發射事故的軟體則能毫髮無損地著落。事故原因為一根長 2 英尺、由供應商提供的高壓氦氣艙鋼支杆在加速時斷裂。支杆斷裂後,氦氣艙出現缺口,高壓氦氣流入低壓燃料艙,導致爆炸。SpaceX 對整個飛船逃生程序進行了分析、修復了天龍號太空船的軟體問題,確保未來火箭發射時荷載的安全。
2016 年 9 月,獵鷹 9 號火箭在發射前的常規靜態點火測試中爆炸,爆炸時正在補充燃料。事故造成價值 2 億美金的 Spacecom Amos-6 通訊衛星損毀。馬斯克描述道,這次事件是 SpaceX 歷史上「最困難、複雜的一次失敗」,事後分析中 SpaceX 檢查了將近 3000 條遙測、影像數據,涵蓋事故發生前後 35 至 55 毫秒的時間。他表示,火箭的液氧過度冷卻凝固,隨後與氦氣艙的碳複合材料艙壁發生反應,導致爆炸。儘管這次事故並不算發射失敗,但為了研究事故原因,公司還是陷入了四個月的停滯,2017 年 1 月,SpaceX 重新開始進行發射。
### 融資和估值
2008 年 8 月,SpaceX 獲得來自創始人基金的 2000 萬美元投資。2012 年初,公司 7000 萬股份由創始人伊隆・馬斯克擁有,占總股份約三分之二,估計在私人股權市場價值 8.75 億美元。因此於 2012 年 2 月,SpaceX 整體估值約 13 億美元。2012 年 5 月、COTS 2+ 任務完成後,公司私人股權估值翻倍至 24 億美元。2015 年 1 月,SpaceX 獲得了一筆來自 Google 和富達投資價值 10 億美元的融資,換取公司 8.333% 的股份,公司估值約 120 億美元。此時,SpaceX 的前期投資者包括德豐傑投資、創始人基金、Valor Equity Partners、摩羯座投資集團以及新加入的 Google 和富達投資。2017 年 7 月,公司再獲得 3.5 億美元投資,估值漲至 210 億美元。
截至 2012 年 5 月,SpaceX 在企業運作前十年內獲得總投資約 10 億美元。其中,私人股權投資 2 億美元,馬斯克投資約 1 億美元,其他投資者共投資約 1 億美元。餘下金額則來自長期發射合約及開發合約的進度付款。2018 年 3 月,SpaceX 共簽署 100 份發射任務合約,每一份合約都會在簽署同時支付款項。此外,由於運載火箭部件是在發射任務之前提前製造,因此根據美國會計規則,為了確認長期收入,許多進度付款會分期計入。
2017 年,SpaceX 的國會證詞表明,NASA 的太空法案協定中「對太空站貨物運輸提出高水平要求,把細節留給產業」一條允許 SpaceX 以低成本自行設計、開發獵鷹 9 號火箭。根據 NASA 獨立核實的數據,SpaceX 開發獵鷹 1 號和獵鷹 9 號火箭的成本共計約 3.9 億美元。據估計,由國家開發類似發射系統需花費約 40 億美元,而藉助太空法案協定,由 SpaceX 開發、改進獵鷹 9 號發射系統的成本約 4 億美元,僅為前者十分之一。
2019 年 4 月,《華爾街日報》報導表示,SpaceX 正在融資 5 億美元。5 月,《太空新聞》報導宣稱,SpaceX 在發射了星鏈計劃的最初 60 顆衛星後獲得 10.22 億美元投資。截至 2019 年 5 月 31 日,SpaceX 估值漲至 333 億美元。
## 太空船和航太技術
SpaceX 目前自行生產三大類火箭引擎:液氧煤油引擎梅林火箭引擎、液氧甲烷引擎猛禽以及自燃調姿引擎天龍座和超級天龍座。梅林火箭引擎裝備在兩大發射載具:2010 年 6 月首飛的獵鷹 9 號運載火箭和 2018 年 2 月首飛的獵鷹重型運載火箭。除此之外,SpaceX 還生產運載貨物的加壓太空船天龍號太空船以及具有載人能力的天龍號太空船 2 號,後者自 2014 年起開始進行設計審核及飛行測試。
### 火箭引擎
自 2002 年 SpaceX 創立以來,公司設計了三個引擎系列:用於發射載具的梅林、已退役的 Kestrel 以及用於調姿的天龍座。此外,公司還在開發兩種新型火箭引擎:超級天龍座和猛禽。SpaceX 是目前最高產的液態燃料火箭引擎生產商。
梅林系列火箭引擎用於獵鷹系列運載火箭,是燃氣發生器循環式引擎,採用液氧和 RP-1 煤油作為推進劑。梅林引擎由設計之初便計劃滿足海上回收和重複使用的需求。其使用軸針式燃料噴射裝置,該裝置最早用於阿波羅計畫的月球登陸引擎。推進劑由單軸雙葉輪的渦輪泵供給。
Kestrel 火箭引擎用於獵鷹 1 號運載火箭第二節,是擠壓循環式引擎,採用液氧和 RP-1 煤油作為推進劑。它與梅林引擎採用類似的軸針式結構,但沒有渦輪泵,完全靠壓力供給推進劑。其噴嘴採用高強度鈮合金製成,燃燒室和噴嘴喉部依靠燒蝕冷卻,其餘部分則依靠輻射冷卻。
梅林和 Kestrel 兩個名字都來源於北美洲的獵鷹紅隼和灰背隼。
天龍座火箭引擎用於天龍號太空船的反推力系統,是自燃液態燃料火箭引擎,使用一甲基肼為燃料、四氧化二氮為氧化劑。每個天龍座引擎能產生 400 牛頓(90 英磅力)推力。超級天龍座火箭引擎則是天龍座的大推力版本,天龍號太空船 2 號的發射逃逸系統使用了超級天龍座。原本天龍號太空船 2 號還將使用超級天龍座進行反推著陸,但 2017 年 SpaceX 決定使用傳統的降落傘減速、海上濺落。
猛禽系列火箭引擎用於未來的 SpaceX 星艦,是第一台實用化的全流量分級燃燒循環式引擎,採用甲烷和液氧作為推進劑。2016 年末進行點火測試。2019 年 4 月 3 日,SpaceX 將猛禽引擎裝備於星艦測試艦上,並成功進行了靜態點火測試。
### 獵鷹系列運載火箭
自 2010 年起,SpaceX 的所有飛行任務都使用獵鷹 9 號運載火箭以及獵鷹重型運載火箭,但在過去,他們曾開發並發射過獵鷹 1 號運載火箭。
獵鷹 1 號是一種小型的運載火箭,能將數百公斤重的荷載送入近地軌道。建造獵鷹 1 號的目的是為了探索獵鷹 9 號所需要的技術理念和部件。2006 年至 2009 年,獵鷹 1 號進行了五次發射。在 2004 年參議院小組委員會討論前,馬斯克公布了獵鷹 1 號的計劃,他表示,獵鷹 1 號將是「世界上唯一一個半重複使用的軌道節火箭」。2008 年 9 月 28 日,經歷了三次失敗發射後,獵鷹 1 號第四次嘗試終於成功,是世界上第一個成功入軌的私人開發液態燃料運載火箭。第五次也是獵鷹一號最後一次和第一次的商業發射任務,搭載的是馬來西亞發射在赤道附近的近地軌道高解析度的地球觀測相機
獵鷹 9 號是改進型一次性中型運載火箭,能將 22,800 公斤(50,300 英磅)重的荷載送入近地軌道,競爭型號為三角洲 - 4 運載火箭和擎天神五號運載火箭等全球同類型火箭。它的第一節擁有九台梅林火箭引擎。2010 年 6 月 4 日,獵鷹 9 號火箭 1.0 版第一次嘗試發射獲得成功。2012 年 5 月 22 日,獵鷹 9 號進行第三次任務,首次將私營太空船送入軌道、與國際太空站對接。2013 年,獵鷹 9 號升級至 1.1 版,2015 年升級至全推力版。2018 年推出目前版本獵鷹 9 號 Block\_5。
2011 年,SpaceX 開始開發獵鷹重型運載火箭,它由三枚獵鷹 9 號第一節火箭捆綁而成,共有 27 台梅林 1D 引擎,彼此交叉供給推進劑。2018 年 2 月 6 日,獵鷹重型成功首飛,將馬斯克的特士拉 Roadster 純電動跑車發射進日心軌道。獵鷹重型的第一節能將 63,800 公斤(140,700 英磅)重的荷載送入近地軌道,其 27 台梅林 1D 引擎能在海平面產生 22819 千牛頓推力、在真空產生 24861 千牛頓推力。在獵鷹重型首飛時,SpaceX 表示它是「世界上服役中最強大的火箭」。
截止 2023 月 5 月 4 日,獵鷹 9 號和獵鷹重型已經發射了 227 次,其中 225 次任務完全成功,1 次部分成功,1 次飛行中失敗。此外,在 2016 年的一次靜態點火測試之前,獵鷹 9 號在發射前爆炸。
### 天龍號太空船
2005 年,SpaceX 公布了五年載人商業航太計劃,提出天龍號太空船這一概念。天龍號太空船是一種傳統鈍錐彈道太空艙,能運送貨物或最多七名太空人入軌。
2006 年,NASA 公布了商業軌道運輸服務計劃,SpaceX 為兩家中標企業之一,將為國際太空站提供貨運和載人服務。SpaceX 需證明天龍號太空船能夠勝任貨物運輸和載人往返的任務。2010 年 6 月,SpaceX 進行了天龍號太空船測試流程中的首次飛行,獵鷹 9 號運載火箭搭載著天龍號太空船從卡納維爾角空軍基地 40 號航太發射複合體起飛。該樣板沒有裝備航太電子設備、隔熱層等正常飛行時必須配備的部件,但具備飛行測試所需的必要條件。而功能完整的天龍號太空船則於 2010 年 12 月的 COTS Demo Flight 1 任務中首飛,這次任務也是獵鷹 9 號第二次飛行。飛船環繞地球飛行兩周後成功著陸,完成了所有任務目標。2012 年,天龍號太空船成功與國際太空站對接,成為世界上第一個運送貨物至國際太空站的商業太空船,並開始定期對國際太空站進行補給。
2011 年 4 月,NASA 公布了第二輪商業載人航太發展計畫(CCDev),授予 SpaceX 一項 7500 萬美元的合約,合約內容為為天龍號太空船開發一體式發射逃生系統,並評估其是否具備向國際太空站運送太空人的能力。2012 年 8 月,NASA 授予 SpaceX 一項固定價格的太空法案協定,協定目標為完整設計整套載人運輸系統。這份合約規定了大量關鍵技術及認證指標,要求進行一次無人飛行測試、一次載人飛行測試,並在系統經過認證後進行六次實際任務。SpaceX 認為完全自動駕駛的載人天龍號太空船是最安全的載人飛船系統之一,載人天龍號太空船能給 NASA 節約資金。
2019 年初,SpaceX 對載人天龍號太空船進行了無人飛行測試,飛船成功與國際太空站對接。他們計劃於同年首次運載美國太空人至國際太空站,將是太空梭退役後美國首次運載太空人。2017 年 2 月,SpaceX 宣布兩名太空遊客投入「大量訂金」計劃乘坐天龍號太空船環繞月球一周後返回。
2017 年 9 月,伊隆・馬斯克公布了 SpaceX 太空衣的樣張,這款太空衣正在接受測試,能承受兩倍大氣壓,將用於未來的任務。
美國當地時間 2020 年 5 月 30 日 15 時 24 分,SpaceX 在甘迺迪太空中心 39 號發射台利用獵鷹 9 號火箭成功發射天龍號太空船 2 號並與國際太空站成功對接,實現了歷史上第一次由私營航太企業進行的載人太空飛行飛行。
### SpaceX 星艦
**SpaceX 星艦**是由 SpaceX 推出及研發的下一代發射載具,將使用自主研發、以甲烷及液氧為燃料的猛禽發動機;截至 2023 年 1 月,共有超過 30 個星艦及 10 個超級重型推進器,星艦 Mk1、SN1、SN3、SN4、SN7、SN7.1 及 EDOME 測試儲罐於地面測試損壞 (包括按計劃摧毀及意外);星蟲 (現用作水塔)、星艦 SN2、SN5、SN6、SN7.2、S20、壓力測試鼻錐、超級重型推進器 BN1、BN2、BN3、B4、B6 在測試後退役;SN8、SN9、SN10 和 SN11 於高空測試時摧毀,SN15 測試成功並退役;Mk2、SN12~14,SN16~19,SN21~23 已停止建造並報廢,已退役。現役星艦為 S24 及 B7,將執行第一次軌道飛行測試。
## 研究和開發
SpaceX 正積極進行多項研究開發計畫。其中最著名的是開發可回收復用運載火箭、行星際運輸系統以及全球通訊網絡。
### 可回收復用發射系統
2011 年,SpaceX 公布了可回收復用運載火箭計劃,2012 年 2 月,計劃設計完成。該系統依靠獵鷹 9 號運載火箭第一節的推進系統反推,將第一節著陸於預定地點,從而回收火箭。
2012 年末,SpaceX 開始頻繁測試該系統,他們使用名為蚱蜢的小型火箭進行低空低速垂直起降 (火箭) 試驗。2013 年末,SpaceX 開始進行高空高速大氣層再入技術試驗,試驗持續至 2018 年,成功率達 98%。由於伊隆・馬斯克夢想製造價格更加低廉的運載火箭,SpaceX 將反推垂直著陸的技術應用於獵鷹 9 號第一節。他們在太平洋和大西洋成功進行軟著陸,隨後便開始在硬質著陸場進行嘗試。SpaceX 租用了數艘駁船,改造為無人駕駛著陸船,用於回收第一節火箭。2015 年 12 月、獵鷹 9 號第 20 次飛行任務中,SpaceX 成功回收第一節火箭。2016 年 4 月,第一節火箭成功著陸於「當然我還愛你」號。
在往後的任務中,只要剩餘燃料充足,SpaceX 都會嘗試回收第一節火箭。2016 年 10 月,SpaceX 表示如果客戶選擇回收復用的獵鷹 9 號第一節火箭,就可以得到 10% 的折扣。2017 年 3 月 30 日、SES-10 任務中,SpaceX 第一次發射了回收復用的火箭。這枚火箭再一次著陸在大西洋上的無人著陸船「當然我還愛你」號,因此它也是第一枚二次著陸的回收復用軌道級運載火箭。伊隆・馬斯克稱這項成就是「航太史上重要的里程碑」。
### SpaceX 星艦
SpaceX 正在開發超重型發射系統,名為 SpaceX 星艦。SpaceX 星艦包含可完全重複使用的第一節運載火箭和太空船,計劃在 21 世紀 20 年代完全取代公司現有太空船,同時修建可快速反覆發射的地面設施,並開發近地軌道零重力推進劑補給技術。
SpaceX 最初完全按照火星等其他行星際運輸的需求來設計星艦。2017 年,SpaceX 開始設計同時擁有地球洲際客運、近地軌道運輸、月球軌道運輸、行星際任務執行能力的飛行器。日本企業家前澤友作與 SpaceX 簽署合約,將乘坐星艦飛躍月球。
馬斯克對公司的長遠願景是開發人類殖民火星所需要的技術和資源。他曾展現出本人前往火星的熱衷,他表示「我想要死在火星,但別撞上去」。每兩年發射一枚火箭至火星能在其上建立一個基地,供人類在 2024 年啟航、2025 年登陸後使用。董事會成員史蒂夫・尤爾韋松曾表示,馬斯克認為最遲 2035 年會有數千枚火箭運送 100 萬人類至火星,建立一個自給自足的人類殖民地。
### 其他計畫
2015 年 1 月,SpaceX 執行長伊隆・馬斯克宣布開發一種新型衛星星座,為全球提供網際網路寬帶服務。2015 年 6 月,SpaceX 向聯邦政府遞交申請,希望准許建造一套衛星星座向全球提供網際網路,包括沒有網際網路的偏遠地區。這套衛星星座包含 4425 顆通訊衛星,運行在高度為 1100 公里的軌道上。這項計劃由 SpaceX 獨立運作,目標是提高公司的盈利能力和現金流,為殖民火星做資金準備。2015 年,公司開始開發這項計劃,2017 年、PAZ 任務中,兩顆衛星原型機發射升空。2020 年,星座將投入使用。
2017 年 3 月,SpaceX 向聯邦通信委員會提出新計劃,另外向非地球同步軌道發射 7518 顆「V 波段衛星」以提供通訊服務,該波段過去並未「大量使用於商業通訊服務」。該星座名為「V 波段近地軌道星座」(VLEO),「除了(早期)已提出工作在 Ka 和 Ku 波段的 4425 顆衛星外,還將包含另外 7518 顆衛星」。
2019 年 2 月,SpaceX 成立子公司 SpaceX 服務公司(SpaceX Services, Inc.),業務範圍為開發、生產地面衛星通訊站,它計劃生產超過 100 萬座固定式地面衛星通訊站與星鏈系統進行通訊。2019 年 5 月,SpaceX 由佛羅里達州卡納維爾角發射第一批 60 顆星鏈衛星。
2015 年 6 月,SpaceX 宣布贊助超迴路列車艙體競賽,並為競賽在總部附近建造了一英里長的測試軌道。2017 年 1 月舉行了第一場競賽,2017 年 8 月舉行第二場。第三場則於 2018 年 12 月舉行。
## 基礎設施
SpaceX 的總部位於加利福尼亞州霍桑,總部同時也用作生產車間。公司營運著一個測試場和三個發射場,並且仍在建設一個新的發射場。SpaceX 還在雷德蒙德、德克薩斯州、維吉尼亞州以及華盛頓特區設立了地區辦公室。
### 總部和生產設施
SpaceX 公司的總部位於洛杉磯郊區的霍桑市火箭路 1 號。這棟大型三層廠房由諾斯洛普公司建造,過去用於製造波音 747 的機身,現在成為了 SpaceX 的辦公室、地面指揮中心和生產車間。2018 年 3 月,SpaceX 表示,將在洛杉磯聖佩德羅碼頭區新工廠生產下一代直徑 9 公尺(30 英尺)的發射載具大獵鷹火箭。公司租下一塊面積 18 英畝(7.3 公頃)的場地,為期十年且能續約,將在此生產、回收著陸的發射載具並翻新大獵鷹火箭和飛船。
這片區域集中了許多航太企業的總部、美國分公司和研發、生產設施,包括波音 / 麥克唐納・道格拉斯的衛星製造園區、航空太空公司、雷神公司、NASA 的噴射推進實驗室、美國空軍太空司令部的空間飛彈系統中心、洛克希德・馬丁、英國航太系統、諾斯洛普・格魯曼以及 AECOM 等,吸引眾多航空太空工程師以及工程專業的大學畢業生。
與典型航太行業不同,SpaceX 高度垂直整合其火箭和火箭引擎的生產,在霍桑生產車間內自行生產火箭引擎、發射載具、飛船、航空電子系統及各種軟體。儘管如此,SpaceX 仍擁有超過 3000 名供應商,其中約 1100 名每周運送零部件至 SpaceX。
2009 年 6 月 16 日,SpaceX 宣布啟用太空人安全與任務保障部門。NASA 前太空人肯・鮑爾索克斯受僱成為公司副總裁之一以監管這一部門。然而,據報導這位前太空人已於 2011 年底離開 SpaceX 公司。對於肯・鮑爾索克斯辭職的原因,各方沒有給予解釋。而 SpaceX 亦未公布執掌這一部門的替代人選。
2017 年 6 月,SpaceX 宣布將在佛羅里達州卡納維爾港建造面積為 2.17 英畝(0.88 公頃)的設施,用於存放、翻新回收的獵鷹 9 號和獵鷹重型火箭。
### 開發和測試設施
SpaceX 最初在德克薩斯州麥格雷戈營運開發和測試設施。SpaceX 所有的火箭引擎都在火箭引擎試車台進行測試,2013 至 2014 年,蚱蜢火箭 1.0 版在麥格雷戈進行低速低空垂直起降飛行測試。2019 年,星艦測試艦計劃於德克薩斯州布朗斯維爾的太空探索科技公司南德克薩斯發射場開展低空低速垂直起降測試,發射場目前仍在施工。2019 年 1 月 23 日,SpaceX 發言人表示,南德克薩斯發射場颳起大風,吹倒了測試艦的鼻錐,需要將測試延遲數周來進行修復。最終,公司決定摒棄第一艘測試艦的鼻錐,因為在低速測試中鼻錐不發揮作用。
SpaceX 從比爾航空處購入麥格雷戈測試場,並裝上獵鷹 9 號引擎測試所需的支座。自購入以來,SpaceX 對測試場進行了許多改造,併購入毗鄰農場擴大測試場面積。2011 年,公司宣布升級測試場供垂直起降火箭測試。2012 年,為了進行蚱蜢火箭的飛行測試,公司建造了半英畝大的混凝土發射設施。2012 年 10 月,麥格雷戈測試場共有七台測試支座,「每天 18 小時、每周六天持續工作」。
除了常規測試以外,每次任務結束後,回收的天龍號太空船都會被運至麥格雷戈排淨燃油、清潔、翻新,為下一次任務做準備。
### 發射設施
SpaceX 目前營運三座軌道發射場,分別位於卡納維爾角、范登堡空軍基地和甘迺迪太空中心,第四座正在建設的發射場位於德克薩斯州布朗斯維爾。SpaceX 表示,他們看到了這四座軌道發射場的商業價值,認為他們有足夠的訂單來保證發射場得到充分使用。范登堡發射場能夠滿足軌道較傾斜(66° 至 145°)的任務需求,而卡納維爾角發射場則適用於軌道角度不大於 51.6° 的任務。在獵鷹 1 號退役之前,它都從奧莫萊克島上的隆納・雷根彈道飛彈測試場發射。
#### 卡納維爾角空軍基地
卡納維爾角空軍基地 40 號航太發射複合體(SLC-40)用於獵鷹 9 號運載火箭的近地軌道、地球靜止軌道發射任務。40 號發射台並不能夠發射獵鷹重型運載火箭。為了進行運載火箭回收復用計劃,SpaceX 將卡納維爾角空軍基地 13 號發射複合體改造為 1 號著陸場,供獵鷹 9 號第一節火箭著陸。
#### 范登堡空軍基地
范登堡空軍基地 4E 號航太發射複合體(SLC-4E)用於極地軌道發射任務,能發射獵鷹 9 號火箭和獵鷹重型火箭,但不能發射至角度較低的軌道。毗鄰的 4W 號航太發射複合體則改造為 4 號著陸場,2018 年 10 月,獵鷹 9 號第一節火箭成功在此著陸。
#### 甘迺迪太空中心
2014 年 4 月 14 日,SpaceX 簽署為期 20 年的租約,獲得甘迺迪太空中心 39A 號發射台(LC-39A)的使用權。公司對發射場進行改造,滿足發射獵鷹 9 號火箭和獵鷹重型火箭的需求。2019 年 4 月 11 日,第一枚獵鷹重型運載火箭在此升空。SpaceX 還計劃於 2019 年由 39A 發射台向國際太空站發射第一艘載人天龍號太空船。
#### 布朗斯維爾
2014 年 8 月,SpaceX 宣布將在德克薩斯州布朗斯維爾建設商用的南德克薩斯發射場。2013 年 4 月,美國聯邦航空總署發表環境影響報告草案,認為南德克薩斯發射場「不會發生環境影響,美國聯邦航空總署不會阻止 SpaceX 進行火箭發射」。2014 年 7 月,美國聯邦航空總署下發許可證。同年,SpaceX 開始建設新的發射設施,並於次年後半年加快建設。2019 年,該設施進行了首次亞軌道發射。SpaceX 參考科幻小說《穿越火星》對當地地點進行命名。
### 衛星開發設施
2015 年 1 月,SpaceX 宣布它將開始生產衛星、進入全球衛星網際網路行業。第一座衛星廠房位於華盛頓州雷德蒙德,面積約 30,000 平方英尺(2,800 平方公尺)。2017 年 1 月,第二座衛星廠房落成,面積為 40,625 平方英尺(3,774.2 平方公尺),是衛星的研究開發實驗室。2016 年 7 月,SpaceX 獲得了面積約 8,000 平方英尺(740 平方公尺)的創意空間,位於加利福尼亞州歐文,將專門用於研究衛星通訊。
## 發射合約
SpaceX 憑藉公司開發的技術贏得了 NASA 的國際太空站補給任務合約。此外,美軍還授權 SpaceX 進行國家安全太空發射任務。2018 年,SpaceX 進行了約 30 次任務,合約總價值超過 120 億美元。
### NASA 合約
#### 商業軌道運輸服務
2006 年,NASA 宣布 SpaceX 贏得了商業軌道運輸服務(COTS)第一階段合約,SpaceX 需要證明其具有向國際太空站運送貨物的能力,雙方未來還可能簽署載人合約。這份合約由 NASA 設計,目的在於開發新式太空運輸能力,NASA 通過太空法案協定向 SpaceX 提供 3.96 億美元的「種子資金」用於開發貨運版天龍號太空船,SpaceX 則自行出資 5 億美元開發獵鷹 9 號運載火箭。這項太空法案協定節省了 NASA 數百萬美元的開發資金,若 NASA 自行開發火箭,成本將是 4 至 10 倍。
2010 年 12 月,隨著 COTS Demo Flight 1 任務順利進行,SpaceX 成為世界上第一個成功發射入軌並回收太空船的私營公司,在此任務之前只有政府機構有能力回收軌道級太空船。
COTS Demo Flight 2 任務則於 2012 年 12 月進行。任務中,天龍號太空船成功與國際太空站對接,是第一個達成這項成就的私人太空船。
2021 年 9 月 14 日,美國國家航空暨太空總署宣布與 SpaceX 簽訂合約,讓該公司的的獵鷹重型運載火箭將 GOES-U 氣象衛星送入地球同步軌道。
#### 商業貨運服務
商業補給服務(CRS)是 NASA 授予 SpaceX 的一系列合約,要求在 2008 年至 2016 年間使用商業太空船向國際太空站運送貨物和補給。第一份 CRS 合約於 2008 年簽署,NASA 向 SpaceX 支付 16 億美元,合約包含 12 次任務,時間持續至 2016 年。2012 年 10 月,第一次任務 CRS-1 成功進行,太空船進入軌道與國際太空站對接,並在太空停留 20 天,隨後再入大氣層,在太平洋上濺落。從這開始,CRS 任務約每年進行兩次。2015 年,NASA 延長第一階段合約,新增三次補給任務。2015 年末,合約再次延長,SpaceX 共需進行 20 次任務。2014 年,NASA 提出了第二階段合約(也稱為 CRS2),於 2016 年 1 月授予 SpaceX,合約要求後者從 2019 年至 2024 年間進行貨運任務。
#### 商業載人開發
商業載人開發(CCDev)計畫目的在於開發商業太空船用以運送太空人至國際太空站。在第一輪太空法案協定競標(CCDev 1)中,SpaceX 沒有贏得合約。但在第二輪競標(CCDev 2)中,NASA 授予 SpaceX 價值 7500 萬美元的合約,要求開發發射逃逸系統、測試載人飛船原型機並深化獵鷹火箭 / 天龍號太空船的載人運輸設計。CCDev 計畫隨後轉變為商業載人整合能力(CCiCap)計畫,且於 2012 年 8 月,NASA 宣布向 SpaceX 提供 4.4 億美元經費繼續開發、測試天龍號太空船 2 號。
2014 年 9 月,NASA 宣布資助 SpaceX 和波音兩家公司開發載人太空飛行系統,用於運送美國太空人前往國際太空站。2017 年,SpaceX 獲得 26 億美元經費設計並測試天龍號太空船 2 號。合約要求至少進行一次載人飛行,至少搭載一名 NASA 太空人。一旦載人天龍號太空船獲得 NASA 認證,SpaceX 將進行至少兩次、至多六次太空站載人飛行任務。2017 年初,NASA 授予 SpaceX 額外四次太空站載人往返任務。2019 年初,SpaceX 成功進行載人天龍號太空船的飛行測試,其與太空站對接後再入大氣層,濺落於大西洋海面。2020 年美國時間 5 月 30 日下午 3 時 22 分在川普見證下,在佛羅里達州卡納維爾角(Cape Canaveral)順利發射「獵鷹 9 號」(Falcon 9)火箭,把搭載兩名美國太空人的全新「飛龍號」(Crew Dragon)太空船送往國際太空站(ISS),正式宣告美國在 2011 年後重返太空,這是美國 2011 年終止載人太空計劃以來,美國太空人首次利用美國製火箭在美國本土發射升空展開太空飛行任務,也象徵民間企業正式參與太空開發時代來臨。2021 年 8 月 10 日,美國國家航空暨太空總署授予 SpaceX 載人月球著陸器(HLS)的合約。
### 美國國防合約
2005 年,SpaceX 宣布其獲得了一份美國空軍的不確定交付時間 / 不確定交付數量合約,美國空軍向公司購買了價值 1 億美元的發射服務。2008 年 4 月,NASA 宣布授予 SpaceX 一份最高 10 億美元的不定時間 / 不定數量發射服務合約,其價值取決於授予任務的數量。馬斯克則表示,SpaceX 售出 14 份獵鷹火箭發射服務的合約。截至 2010 年 6 月,該合約中的發射服務已排期至 2012 年 12 月。2012 年 12 月,SpaceX 宣布其與美國空軍太空飛彈系統中心簽署兩份國家安全太空發射合約:深空氣象觀測衛星和太空測試計畫 2。2015 年,搭載深空氣象觀測衛星的獵鷹 9 號運載火箭成功發射。2019 年 6 月 25 日,太空測試計畫 2 隨重型獵鷹運載火箭發射升空。
2015 年 5 月,美國空軍宣布獵鷹 9 號火箭 1.1 版獲得國家安全太空發射認證,SpaceX 能夠為美國空軍發射國家安全級機密荷載。這項決定打破了 2006 年以來聯合發射聯盟對美國空軍機密荷載的發射壟斷。
2016 年 4 月,美國空軍首次向 SpaceX 授予價值 8270 萬美元的國家安全太空發射合約,於 2018 年 5 月發射第二枚 GPS Block III 衛星。預計價格比此前類似任務減少約 40%。此前,聯合發射聯盟是國家安全荷載的唯一認證發射服務商。聯合發射聯盟並沒有參與 2018 年 5 月發射的競標。
2016 年,美國國家偵察局表示已向 SpaceX 購買發射服務,其中第一次發射於 2017 年 5 月 1 日進行。
2017 年 3 月,SpaceX 贏下第三顆 GPS Block III 衛星的發射合約,價值 9650 萬美元。次年 3 月,SpaceX 再次獲得三顆 GPS Block III 衛星的發射合約,價值 2.9 億美元。
2019 年 2 月,SpaceX 獲得價值 2.97 億美元的美國空軍國家安全合約,包含 AFSPC-44、NROL-87 和 NROL-85 三次任務。
### 國際合約
#### 哈薩克
SpaceX 曾獲得來自哈薩克的合約,為其發射兩顆衛星,與其他衛星一同搭載於獵鷹 9 號火箭。任務於 2018 年 12 月 3 日進行。據哈薩克國防太空部部長,這項發射將花費 130 萬美元。這兩顆小衛星名為 KazSaySat 及 KazistiSat。
## 發射市場競爭及價格壓力
SpaceX 擁有較低的發射價格,向地球同步轉移軌道發射通信衛星優勢最為明顯,迫使競爭者降低價格。2013 年,太空發射市場由亞利安空間的亞利安 5 號運載火箭及國際發射服務的質子運載火箭所壟斷。獵鷹 9 號每次近地軌道發射標價 5650 萬美元,「是業內最便宜的火箭。重複使用獵鷹 9 號能再將價格降低一個數量級,吸引更多太空企業,規模經濟會使價格進一步變得低廉。」SpaceX 曾公開表示,如果他們成功開發可重複使用發射系統,發射價格可能下探 500 萬至 700 萬美元。
2014 年,SpaceX 參加 20 場全球商業發射服務公開競標,贏得其中九份訂單。太空媒體報導道,SpaceX「開始侵占亞利安空間的市場份額了」。亞利安空間則表示歐洲政府提供補貼以應對 SpaceX 的競爭。歐洲衛星營運商希望歐洲太空總署降低亞利安 5 號和未來亞利安 6 號運載火箭的價格。2015 年,亞利安空間總經理表示,公司「受到 SpaceX 的強烈挑戰…… 因此有些東西需要改變…… 整個歐洲市場都重構、鞏固、合理化、精簡化。」負責生產亞利安 5 號的空中巴士創新總監簡・波提(Jean Botti)警告道,「那些不認真對待伊隆・馬斯克的人將會有大麻煩」。2014 年,沒有商業發射採用俄羅斯的質子運載火箭。
同樣在 2014 年,SpaceX 的發射能力和發射價格開始影響美國軍用荷載發射市場。將近十年以來,美國發射服務商聯合發射聯盟壟斷了軍事發射市場。競爭尚未開始時,聯合發射聯盟的發射價格已經漲至 4 億美元。SpaceX 開始競爭國家安全發射市場後打破了壟斷。SpaceX 的發射價格為 6200 萬美元,顯著低於聯合發射聯盟。
2015 年,聯合發射聯盟預計國內軍事發射合約數量將銳減,並表示如果不能贏得商業衛星發射合約,公司將破產。為了達成這一目的,聯合發射聯盟宣布進行大規模重構生產過程和人員結構,將發射成本減半。
2017 年,SpaceX 獲得 45% 的全球商業發射合約。2018 年 7 月,公司預計全年比例將達到 65%。
2019 年 1 月 11 日,SpaceX 發表聲明宣布其將解僱 10% 的員工,削減成本用於開發星艦和星鏈計畫。
## 參見
* 獵鷹 9 號與獵鷹重型運載火箭發射任務列表
* 火星殖民
* 載人火星任務
* 行星際運輸系統
* 軌道科學公司
* 太空探索
* 藍色起源
* 維珍銀河
* 聯合發射聯盟
## 參考文獻
## 外部連結
* 官方網站
* SpaceX 的 Twitter 帳戶及伊隆・馬斯克的 Twitter 帳戶
* YouTube 上的 SpaceX 頻道
* SpaceX 在 Flickr 上的頁面
* SpaceX 的 Instagram 帳戶 | {
"globe": "earth",
"lat": 33.9207,
"lon": -118.3278
} | 151,716 | 2023-05-04T15:03:16Z | 76,915,012 | SpaceX |
3,143,780 | <p><b>南崗遺址</b>,位於中國吉林省鎮賚縣哈吐氣張海村,為一個省級文物保護單位,類型為古遺址,公布時間為2007年5月31日。該文物保護單位由鎮賚縣文管所管理。
</p><p>南崗遺址的歷史年代為青銅。
</p>
<h2><span id=".E5.8F.82.E8.80.83.E6.96.87.E7.8C.AE"></span><span id="参考文献">參考文獻</span></h2> | **南崗遺址**,位於中國吉林省鎮賚縣哈吐氣張海村,為一個省級文物保護單位,類型為古遺址,公布時間為 2007 年 5 月 31 日。該文物保護單位由鎮賚縣文管所管理。
南崗遺址的歷史年代為青銅。
## 參考文獻 | null | 1,031 | 2023-04-16T12:26:50Z | 73,064,737 | 南岗遗址 |
8,132,907 | <p><b>《點對點》</b>(英語:<span lang="en">Dot 2 Dot</span>)是2014年上映的一部香港時裝獨立電影,以社區保育及慢活為主題,由黃浩然執導及編劇,陳豪、蒙亭宜主演。本片為黃浩然首次執導的劇情長片,獲香港藝術發展局資助,為第38屆香港國際電影節、第10屆日本大阪亞洲電影節推薦電影。
</p>
<h2><span id=".E6.95.85.E4.BA.8B.E5.A4.A7.E7.B6.B1"></span><span id="故事大綱">故事大綱</span></h2>
<p>兒時隨父母移民加拿大,長大後回流香港的設計師黃雪聰(陳豪飾),享受慢活,理念與一般香港人的都市生活截然不同。他以童年讀物《兒童樂團》所載的點線遊戲<span id="noteTag-cite_ref-sup"></span>為靈感,偷偷在港鐵路線各站入口附近的外牆上塗鴉,以點點圖案留下關於各個港鐵站所在地區對應地標事物的暗示,這些神秘圖案後來雖被人發現及被傳媒報道,但未有人能破解。另一邊廂,剛從長春來港當普通話教師的曹小雪(蒙亭宜飾)也對都市生活缺乏興趣,她童年時曾獲得從香港流入的逾期《兒童樂團》;注意到港鐵站的點點圖案後,在了解香港的過程中她機緣巧合下獲得靈感,成功拆解圖案所象徵的事物。兩人通過港鐵站的點線遊戲隔空交流,期間漫遊各站附近的社區景點。兩人雖然在生活上有所交集,卻久久未知對方就是自己的知音人。</p>
<h2><span id=".E6.BC.94.E5.93.A1"></span><span id="演員">演員</span></h2>
<h2><span id=".E6.A7.8B.E6.80.9D.E8.88.87.E8.A3.BD.E4.BD.9C"></span><span id="構思與製作">構思與製作</span></h2>
<p>早於1990年代末,黃浩然便與其香港演藝學院的舊同學陳德松(兩人當時同居),一同想出了本片最初的意念,靈感來自童年時的點線遊戲<span id="noteTag-cite_ref-sup"></span>。2007年黃浩然獨力完成故事大綱,至2012年才開始籌劃。他曾經帶著自己的計劃先後參加過臺北金馬影展及北京電影節的創投會,但因想堅持自主性,不想為吸納外地資金而加入非本土元素,最後決定獨立製作。黃浩然的太太鄺珮詩也是監製之一。</p><p>本片最初的預算是港幣400萬,黃浩然在開鏡時只籌得約230萬,加上成功向香港藝術發展局申請40萬資助,作為經費,並向母校香港演藝學院借來拍攝器材。因預算有限,黃浩然及鄺珮詩夫婦均沒有領取酬勞,而陳豪、邵音音、林子聰等演員均願意以很低的片酬參演。</p><p>本片以本土情懷作為賣點,出現或提及很多香港人集體回憶,如兒童刊物《兒童樂團》、天星碼頭、藍屋、銅鑼灣大丸百貨舊址、荔園、維多利亞城界石等。而黃浩然亦將自己家族與這些社區回憶的聯繫代入到男主角的背景中,包括其祖父是藍屋「聯興酒莊」舊老闆;他的姑姐是1972年大丸百貨煤氣爆炸案中喪生的收銀員,當日因頂替同事當值而遇害。</p><p>本作為陳豪從電影圈轉投電視圈多年後,再次演出香港電影。</p>
<h2><span id=".E7.99.BC.E8.A1.8C"></span><span id="發行">發行</span></h2>
<p>本片於2014年10月30日起在商業戲院上映。亦曾於2014年4月在第38屆香港國際電影節「香港電影面面觀2013-14」環節、2015年3月在第10屆日本大阪亞洲電影節「香港電影特輯」環節放映。
</p>
<h2><span id=".E7.8D.B2.E7.8D.8E.E5.8F.8A.E6.8F.90.E5.90.8D"></span><span id="獲獎及提名">獲獎及提名</span></h2>
<h2><span id=".E8.A9.95.E5.83.B9"></span><span id="評價">評價</span></h2>
<p>本片上映的2014年,正值佔中運動發生,影評人家明在當年的評論中認為,本片可象徵佔中運動、公民意識覺醒後的新時代電影之始<span id="noteTag-cite_ref-sup"></span>。片中似乎流露出對警察<span id="noteTag-cite_ref-sup"></span>的反感。
</p><p>影評多從男、女主角的設定上出發。家明指出兩人放諸香港社會均屬於「不正常」,男主角主張慢活,不好談論是非及都市人的一般娛樂活動,來自中國大陸的女主角亦不像一般大陸旅客喜歡購物及逛熱門旅遊景點,顯得可貴。作家潘國靈則從中看出,本片對於當時累積已久的中港矛盾問題,主張尋求融和之路多於突顯矛盾,例如以《兒童樂團》為橋梁聯繫上兩地人的童年,語言學校不同種族師生融洽相處,男、女主角分別願意學習普通話及粵語,來自大陸的女主角反而比港女同事對本土文化更有興趣;片中結尾問及甚麼是香港人,潘氏認為本片希望表達的答案是「只要願意認識香港就是香港人」。影評人何文龍的多個觀點也與前兩者相近,他指本片安排兩個「外人」去看香港,探索本土文化,回流的男主角以兒時遊戲重構逝去的歷史,女主角以「港漂」身份認識這個陌生的地方,而女方勉力融入香港,男方學習普通話,表現「互相了解是雙向的,偏見和抗拒無助溝通」。</p><p>本片串連了大量有關本土情懷的符號,但潘國靈嫌其處理「比較『套路』和雜燴」。《文匯報》的影評人張錦滿則評其製作水平「火候未夠」。
</p><p>演員方面,家明及何文龍均對男主角陳豪演繹的溫文形象有所好評。家明另對於邵仲衡與陳豪合演一對性格迥異的好友(實為表兄弟),亦感討好。何文龍另好評女主角蒙亭宜:「清麗脫俗,充滿書卷氣,此態眼神流露角色的複雜內心世界,相當吸引。」林子聰角色的插科打諢,邵音音角色的溫情及對於往事的情感,均屬恰如其分。</p><p>家明及張錦滿亦讚揚顏培珊主唱的插曲動聽,有助於本片清新的氣息。</p>
<h2><span id=".E5.82.99.E8.A8.BB"></span><span id="備註">備註</span></h2>
<h2><span id=".E8.B3.87.E6.96.99.E4.BE.86.E6.BA.90"></span><span id="資料來源">資料來源</span></h2>
<h2><span id=".E5.A4.96.E9.83.A8.E9.80.A3.E7.B5.90"></span><span id="外部連結">外部連結</span></h2>
<ul><li>香港影庫上《點對點》的資料<span title="中文">(繁體中文)</span></li>
<li>網際網路電影資料庫(IMDb)上《點對點》的資料<span title="英語">(英文)</span></li>
<li>豆瓣電影上《點對點》的資料 <span title="中文">(簡體中文)</span></li>
<li>時光網上《點對點》的資料<span title="中文">(簡體中文)</span></li>
<li>AllMovie上《點對點 》的資料<span title="英語">(英文)</span></li></ul><!--
NewPP limit report
Parsed by mw2261
Cached time: 20230505225616
Cache expiry: 3600
Reduced expiry: true
Complications: [show‐toc]
CPU time usage: 0.412 seconds
Real time usage: 0.570 seconds
Preprocessor visited node count: 3443/1000000
Post‐expand include size: 47229/2097152 bytes
Template argument size: 3510/2097152 bytes
Highest expansion depth: 30/100
Expensive parser function count: 0/500
Unstrip recursion depth: 0/20
Unstrip post‐expand size: 26923/5000000 bytes
Lua time usage: 0.142/10.000 seconds
Lua memory usage: 6187504/52428800 bytes
Number of Wikibase entities loaded: 1/400
--><!--
Transclusion expansion time report (%,ms,calls,template)
100.00% 474.268 1 -total
48.64% 230.668 1 Template:电影信息框
47.71% 226.289 1 Template:Infobox
10.75% 51.007 3 Template:Cite_journal
9.52% 45.134 2 Template:Lang
8.79% 41.706 2 Template:Category_handler
6.60% 31.291 1 Template:Film_date
6.00% 28.459 1 Template:Imdb_title
5.26% 24.924 2 Template:Category_handler/numbered
5.04% 23.890 6 Template:Cite_web
--> | **《點對點》**(英語:Dot 2 Dot)是 2014 年上映的一部香港時裝獨立電影,以社區保育及慢活為主題,由黃浩然執導及編劇,陳豪、蒙亭宜主演。本片為黃浩然首次執導的劇情長片,獲香港藝術發展局資助,為第 38 屆香港國際電影節、第 10 屆日本大阪亞洲電影節推薦電影。
## 故事大綱
兒時隨父母移民加拿大,長大後回流香港的設計師黃雪聰(陳豪飾),享受慢活,理念與一般香港人的都市生活截然不同。他以童年讀物《兒童樂團》所載的點線遊戲為靈感,偷偷在港鐵路線各站入口附近的外牆上塗鴉,以點點圖案留下關於各個港鐵站所在地區對應地標事物的暗示,這些神秘圖案後來雖被人發現及被傳媒報道,但未有人能破解。另一邊廂,剛從長春來港當普通話教師的曹小雪(蒙亭宜飾)也對都市生活缺乏興趣,她童年時曾獲得從香港流入的逾期《兒童樂團》;注意到港鐵站的點點圖案後,在了解香港的過程中她機緣巧合下獲得靈感,成功拆解圖案所象徵的事物。兩人通過港鐵站的點線遊戲隔空交流,期間漫遊各站附近的社區景點。兩人雖然在生活上有所交集,卻久久未知對方就是自己的知音人。
## 演員
## 構思與製作
早於 1990 年代末,黃浩然便與其香港演藝學院的舊同學陳德松(兩人當時同居),一同想出了本片最初的意念,靈感來自童年時的點線遊戲。2007 年黃浩然獨力完成故事大綱,至 2012 年才開始籌劃。他曾經帶著自己的計劃先後參加過臺北金馬影展及北京電影節的創投會,但因想堅持自主性,不想為吸納外地資金而加入非本土元素,最後決定獨立製作。黃浩然的太太鄺珮詩也是監製之一。
本片最初的預算是港幣 400 萬,黃浩然在開鏡時只籌得約 230 萬,加上成功向香港藝術發展局申請 40 萬資助,作為經費,並向母校香港演藝學院借來拍攝器材。因預算有限,黃浩然及鄺珮詩夫婦均沒有領取酬勞,而陳豪、邵音音、林子聰等演員均願意以很低的片酬參演。
本片以本土情懷作為賣點,出現或提及很多香港人集體回憶,如兒童刊物《兒童樂團》、天星碼頭、藍屋、銅鑼灣大丸百貨舊址、荔園、維多利亞城界石等。而黃浩然亦將自己家族與這些社區回憶的聯繫代入到男主角的背景中,包括其祖父是藍屋「聯興酒莊」舊老闆;他的姑姐是 1972 年大丸百貨煤氣爆炸案中喪生的收銀員,當日因頂替同事當值而遇害。
本作為陳豪從電影圈轉投電視圈多年後,再次演出香港電影。
## 發行
本片於 2014 年 10 月 30 日起在商業戲院上映。亦曾於 2014 年 4 月在第 38 屆香港國際電影節「香港電影面面觀 2013-14」環節、2015 年 3 月在第 10 屆日本大阪亞洲電影節「香港電影特輯」環節放映。
## 獲獎及提名
## 評價
本片上映的 2014 年,正值佔中運動發生,影評人家明在當年的評論中認為,本片可象徵佔中運動、公民意識覺醒後的新時代電影之始。片中似乎流露出對警察的反感。
影評多從男、女主角的設定上出發。家明指出兩人放諸香港社會均屬於「不正常」,男主角主張慢活,不好談論是非及都市人的一般娛樂活動,來自中國大陸的女主角亦不像一般大陸旅客喜歡購物及逛熱門旅遊景點,顯得可貴。作家潘國靈則從中看出,本片對於當時累積已久的中港矛盾問題,主張尋求融和之路多於突顯矛盾,例如以《兒童樂團》為橋梁聯繫上兩地人的童年,語言學校不同種族師生融洽相處,男、女主角分別願意學習普通話及粵語,來自大陸的女主角反而比港女同事對本土文化更有興趣;片中結尾問及甚麼是香港人,潘氏認為本片希望表達的答案是「只要願意認識香港就是香港人」。影評人何文龍的多個觀點也與前兩者相近,他指本片安排兩個「外人」去看香港,探索本土文化,回流的男主角以兒時遊戲重構逝去的歷史,女主角以「港漂」身份認識這個陌生的地方,而女方勉力融入香港,男方學習普通話,表現「互相了解是雙向的,偏見和抗拒無助溝通」。
本片串連了大量有關本土情懷的符號,但潘國靈嫌其處理「比較『套路』和雜燴」。《文匯報》的影評人張錦滿則評其製作水平「火候未夠」。
演員方面,家明及何文龍均對男主角陳豪演繹的溫文形象有所好評。家明另對於邵仲衡與陳豪合演一對性格迥異的好友(實為表兄弟),亦感討好。何文龍另好評女主角蒙亭宜:「清麗脫俗,充滿書卷氣,此態眼神流露角色的複雜內心世界,相當吸引。」林子聰角色的插科打諢,邵音音角色的溫情及對於往事的情感,均屬恰如其分。
家明及張錦滿亦讚揚顏培珊主唱的插曲動聽,有助於本片清新的氣息。
## 備註
## 資料來源
## 外部連結
* 香港影庫上《點對點》的資料(繁體中文)
* 網際網路電影資料庫(IMDb)上《點對點》的資料(英文)
* 豆瓣電影上《點對點》的資料 (簡體中文)
* 時光網上《點對點》的資料(簡體中文)
* AllMovie 上《點對點 》的資料(英文) | null | 15,523 | 2023-04-16T12:34:26Z | 75,875,184 | 點對點_(2014年電影) |
3,624,949 | <p><b>劉鼎臣</b>(?—?),字<b>調元</b>,號<b>拙齋</b>,山東沂水縣人,清朝政治人物,同進士出身。劉繩武子,劉紹武侄。
</p>
<h2><span id=".E7.94.9F.E5.B9.B3"></span><span id="生平">生平</span></h2>
<p>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辛丑科進士,任貴州普安縣知縣。
</p>
<h2><span id=".E5.8F.82.E8.80.83"></span><span id="参考">參考</span></h2>
<p><br></p>
<p><br></p>
<!--
NewPP limit report
Parsed by mw2262
Cached time: 20230505025040
Cache expiry: 1814400
Reduced expiry: false
Complications: [vary‐revision‐sha1]
CPU time usage: 0.159 seconds
Real time usage: 0.215 seconds
Preprocessor visited node count: 1083/1000000
Post‐expand include size: 27256/2097152 bytes
Template argument size: 91/2097152 bytes
Highest expansion depth: 8/100
Expensive parser function count: 1/500
Unstrip recursion depth: 0/20
Unstrip post‐expand size: 360/5000000 bytes
Lua time usage: 0.033/10.000 seconds
Lua memory usage: 1470018/52428800 bytes
Number of Wikibase entities loaded: 1/400
--><!--
Transclusion expansion time report (%,ms,calls,template)
100.00% 116.170 1 -total
37.89% 44.019 1 Template:Authority_control
27.99% 32.511 1 Template:乾隆四十六年辛丑科殿試金榜
25.59% 29.729 1 Template:Navbox
12.26% 14.247 1 Template:清朝人物小作品
10.50% 12.202 1 Template:Asbox
10.20% 11.849 1 Template:Bd
5.90% 6.859 1 Template:僻字
4.89% 5.676 2 Template:Date.isMD
3.95% 4.594 1 Template:Lan
--> | **劉鼎臣**(?—?),字**調元**,號**拙齋**,山東沂水縣人,清朝政治人物,同進士出身。劉繩武子,劉紹武侄。
## 生平
乾隆四十六年(1781 年)辛丑科進士,任貴州普安縣知縣。
## 參考 | null | 622 | 2023-05-04T15:53:47Z | 72,039,758 | 劉拙齋 |
1,643,947 | <p><b>強烈颱風南瑪都</b>(英語:<span lang="en"><b>Typhoon Nanmadol</b></span>,聯合颱風警報中心:<b>WP142011</b>,國際編號:<b>1111</b>,菲律賓大氣地球物理和天文服務管理局:<b>Mina</b>)為2011年太平洋颱風季第11個被命名的風暴。「南瑪都」一名乃由米克羅尼西亞提供,為米克羅尼西亞澎貝島(Pohnpei)一個著名遺跡南馬都爾。
</p>
<h2><span id=".E6.B0.A3.E8.B1.A1.E6.AD.B7.E5.8F.B2"></span><span id="氣象歷史">氣象歷史</span></h2>
<p>8月21日,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將此熱帶擾動評級為High,並發出熱帶氣旋形成警報。
</p><p>8月22日上午,台灣中央氣象局將一位於菲律賓東南方的熱帶擾動96W升格為熱帶性低氣壓,並在最新天氣圖上標示TD。
</p><p>8月23日上午7時,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升格為熱帶性低氣壓,並給予編號14W;同日上午八時,香港天文台將14W升格為熱帶性低氣壓。下午五時,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將14W升格為熱帶風暴,於預報中指出其會持續增強。21時,日本氣象廳將其升格為熱帶風暴,並給予編號1111及命名<b>南瑪都</b>。
</p><p>8月24日14時,日本氣象廳將其升格為強烈熱帶風暴。
</p><p>8月25日,日本氣象廳將其升格為颱風,香港天文台亦於數小時後作出升格。
</p><p>由於此颱風在8月24日至25日往西行進,故沒有和強烈熱帶風暴塔拉斯產生明顯的藤原效應。
</p><p>8月26日2時,香港天文台升格為強颱風。8時,香港天文台升格為超強颱風。14時,台灣中央氣象局升格為強烈颱風。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升格為超級颱風,繼颱風桑達及颱風梅花之後2011年太平洋颱風季第三個五級颱風,一分鐘中心最大風速140kt(260km/h)。
</p><p>8月27日8時,聯合颱風警報中心降格為颱風。14時,中央氣象局降格為中度颱風。
</p><p>8月28日8時,日本氣象廳降格為強烈熱帶風暴。
</p><p>8月29日4時20分(中國中央氣象台宣布為4時25分),台灣中央氣象局宣布南瑪都登陸台灣台東縣大武鄉;同日8時,降格為輕度颱風。同日13時,在台南市南區附近出海。同日,日本氣象廳降格為熱帶風暴,中央氣象台降格為強熱帶風暴,香港天文台降格為強烈熱帶風暴。
</p><p>8月30日中央氣象台降格為熱帶風暴。
</p><p>8月31日2時20分,中央氣象台宣佈登陸福建省泉州市晉江市龍湖鎮沿海;5時,中央氣象台降格為熱帶性低氣壓;8時30分,中央氣象局降格為熱帶性低氣壓並同時解除颱風警報。
</p>
<h2><span id=".E5.BD.B1.E9.9F.BF"></span><span id="影響">影響</span></h2>
<h3><span id=".E8.8F.B2.E5.BE.8B.E8.B3.93"></span><span id="菲律賓">菲律賓</span></h3>
<dl><dd>當地發出之最高風暴信號:四號風暴信號</dd></dl><p>由於風暴接近菲律賓呂宋附近,菲律賓大氣地球物理和天文服務管理局向當地多個地區分別發出一號至四號風暴信號,並呼籲民眾採取防颱措施。
</p><p>菲律賓大氣地球物理和天文服務管理局於8月26日20時為北卡加延省發出四號風暴信號。
</p>
<h3><span id=".E5.8F.B0.E7.81.A3"></span><span id="台灣">台灣</span></h3>
<dl><dd>當地發佈之颱風警報:海上陸上颱風警報</dd></dl><p>中央氣象局表示路徑和2004年帶來<b>七二水災</b>的敏督利颱風類似,不可輕忽。8月27日5時30分,中央氣象局發布海上颱風警報;並於同日晚間20時30分發布海上陸上颱風警報。8月31日8時30分同時解除兩份警報。
</p><p>屏東縣恆春半島上車城鄉、恆春鎮由於持續降雨,造成部份地區淹水。截至31日止,全台農損達新台幣7500萬。屏東縣佳樂水累積雨量達1211.5毫米。
</p><p>由於適逢暑假,部份縣市僅宣佈停課、不停止辦公,造成民眾反彈。總統馬英九也宣佈研擬颱風照顧假,以方便家長在家照顧幼童。
</p><p>臺鐵浮洲車站開幕延期。
</p>
<h3><span id=".E6.97.A5.E6.9C.AC"></span><span id="日本">日本</span></h3>
<p>此颱風對日本琉球群島帶來不大陣雨。
</p>
<h3><span id=".E4.B8.AD.E5.9C.8B.E5.A4.A7.E9.99.B8"></span><span id="中國大陸">中國大陸</span></h3>
<dl><dd>當地發佈之最高颱風預警信號: 颱風藍色預警信號</dd></dl><h4><span id=".E7.A6.8F.E5.BB.BA"></span><span id="福建">福建</span></h4>
<dl><dd>當地發佈之最高颱風預警信號: 颱風黃色預警信號</dd></dl><p>福建省氣象台於8月28日10時40分發佈颱風黃色預警信號。
</p>
<h4><span id=".E5.BB.A3.E6.9D.B1"></span><span id="廣東">廣東</span></h4>
<dl><dd>當地發佈之最高颱風預警信號: 颱風藍色預警信號</dd></dl><h2><span id=".E7.86.B1.E5.B8.B6.E6.B0.A3.E6.97.8B.E8.AD.A6.E5.91.8A.E4.BD.BF.E7.94.A8.E7.B4.80.E9.8C.84"></span><span id="熱帶氣旋警告使用紀錄">熱帶氣旋警告使用紀錄</span></h2>
<h3><span id=".E8.8F.B2.E5.BE.8B.E8.B3.93_2"></span><span id="菲律賓_2">菲律賓</span></h3>
<h3><span id=".E5.8F.B0.E7.81.A3_2"></span><span id="台灣_2">台灣</span></h3>
<h2><span id=".E5.8F.83.E8.80.83.E8.B3.87.E6.96.99"></span><span id="參考資料">參考資料</span></h2>
<h2><span id=".E5.8F.83.E8.A6.8B"></span><span id="參見">參見</span></h2>
<ul><li>2011年太平洋颱風季</li></ul><p>同期出現的熱帶氣旋:
</p>
<ul><li>強烈熱帶風暴塔拉斯 (2011年)</li></ul><h2><span id=".E5.A4.96.E9.83.A8.E9.80.A3.E7.B5.90"></span><span id="外部連結">外部連結</span></h2>
<ul><li>聯合颱風警報中心首頁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span title="英語">(英文)</span></li>
<li>中央氣象局首頁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span title="中文">(繁體中文)</span></li>
<li>日本氣象廳首頁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span title="日語">(日語)</span></li>
<li>香港天文台首頁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span title="中文">(繁體中文)</span></li>
<li>澳門地球物理暨氣象局首頁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span title="中文">(繁體中文)</span></li></ul><!--
NewPP limit report
Parsed by mw1493
Cached time: 20230505004553
Cache expiry: 1814400
Reduced expiry: false
Complications: [show‐toc]
CPU time usage: 0.752 seconds
Real time usage: 0.995 seconds
Preprocessor visited node count: 15360/1000000
Post‐expand include size: 233852/2097152 bytes
Template argument size: 36788/2097152 bytes
Highest expansion depth: 31/100
Expensive parser function count: 8/500
Unstrip recursion depth: 0/20
Unstrip post‐expand size: 10054/5000000 bytes
Lua time usage: 0.409/10.000 seconds
Lua memory usage: 21859766/52428800 bytes
Number of Wikibase entities loaded: 1/400
--><!--
Transclusion expansion time report (%,ms,calls,template)
100.00% 775.387 1 -total
23.18% 179.741 1 Template:NoteTA
15.76% 122.182 1 Template:2011_Pacific_typhoon_season_buttons
15.49% 120.127 1 Template:Hurricane_season_bar
15.48% 120.046 1 Template:Lang-en
15.21% 117.964 1 Template:Navbox
13.61% 105.524 1 Template:Reflist
11.86% 91.926 38 Template:Hurricane_season_bar/button
10.92% 84.642 1 Template:颱風基礎資訊
10.04% 77.880 1 Template:Infobox
--> | **強烈颱風南瑪都**(英語:**Typhoon Nanmadol**,聯合颱風警報中心:**WP142011**,國際編號:**1111**,菲律賓大氣地球物理和天文服務管理局:**Mina**)為 2011 年太平洋颱風季第 11 個被命名的風暴。「南瑪都」一名乃由米克羅尼西亞提供,為米克羅尼西亞澎貝島(Pohnpei)一個著名遺跡南馬都爾。
## 氣象歷史
8 月 21 日,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將此熱帶擾動評級為 High,並發出熱帶氣旋形成警報。
8 月 22 日上午,台灣中央氣象局將一位於菲律賓東南方的熱帶擾動 96W 升格為熱帶性低氣壓,並在最新天氣圖上標示 TD。
8 月 23 日上午 7 時,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升格為熱帶性低氣壓,並給予編號 14W;同日上午八時,香港天文台將 14W 升格為熱帶性低氣壓。下午五時,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將 14W 升格為熱帶風暴,於預報中指出其會持續增強。21 時,日本氣象廳將其升格為熱帶風暴,並給予編號 1111 及命名**南瑪都**。
8 月 24 日 14 時,日本氣象廳將其升格為強烈熱帶風暴。
8 月 25 日,日本氣象廳將其升格為颱風,香港天文台亦於數小時後作出升格。
由於此颱風在 8 月 24 日至 25 日往西行進,故沒有和強烈熱帶風暴塔拉斯產生明顯的藤原效應。
8 月 26 日 2 時,香港天文台升格為強颱風。8 時,香港天文台升格為超強颱風。14 時,台灣中央氣象局升格為強烈颱風。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升格為超級颱風,繼颱風桑達及颱風梅花之後 2011 年太平洋颱風季第三個五級颱風,一分鐘中心最大風速 140kt(260km/h)。
8 月 27 日 8 時,聯合颱風警報中心降格為颱風。14 時,中央氣象局降格為中度颱風。
8 月 28 日 8 時,日本氣象廳降格為強烈熱帶風暴。
8 月 29 日 4 時 20 分(中國中央氣象台宣布為 4 時 25 分),台灣中央氣象局宣布南瑪都登陸台灣台東縣大武鄉;同日 8 時,降格為輕度颱風。同日 13 時,在台南市南區附近出海。同日,日本氣象廳降格為熱帶風暴,中央氣象台降格為強熱帶風暴,香港天文台降格為強烈熱帶風暴。
8 月 30 日中央氣象台降格為熱帶風暴。
8 月 31 日 2 時 20 分,中央氣象台宣佈登陸福建省泉州市晉江市龍湖鎮沿海;5 時,中央氣象台降格為熱帶性低氣壓;8 時 30 分,中央氣象局降格為熱帶性低氣壓並同時解除颱風警報。
## 影響
### 菲律賓
: 當地發出之最高風暴信號:四號風暴信號
由於風暴接近菲律賓呂宋附近,菲律賓大氣地球物理和天文服務管理局向當地多個地區分別發出一號至四號風暴信號,並呼籲民眾採取防颱措施。
菲律賓大氣地球物理和天文服務管理局於 8 月 26 日 20 時為北卡加延省發出四號風暴信號。
### 台灣
: 當地發佈之颱風警報:海上陸上颱風警報
中央氣象局表示路徑和 2004 年帶來**七二水災**的敏督利颱風類似,不可輕忽。8 月 27 日 5 時 30 分,中央氣象局發布海上颱風警報;並於同日晚間 20 時 30 分發布海上陸上颱風警報。8 月 31 日 8 時 30 分同時解除兩份警報。
屏東縣恆春半島上車城鄉、恆春鎮由於持續降雨,造成部份地區淹水。截至 31 日止,全台農損達新台幣 7500 萬。屏東縣佳樂水累積雨量達 1211.5 毫米。
由於適逢暑假,部份縣市僅宣佈停課、不停止辦公,造成民眾反彈。總統馬英九也宣佈研擬颱風照顧假,以方便家長在家照顧幼童。
臺鐵浮洲車站開幕延期。
### 日本
此颱風對日本琉球群島帶來不大陣雨。
### 中國大陸
: 當地發佈之最高颱風預警信號: 颱風藍色預警信號
#### 福建
: 當地發佈之最高颱風預警信號: 颱風黃色預警信號
福建省氣象台於 8 月 28 日 10 時 40 分發佈颱風黃色預警信號。
#### 廣東
: 當地發佈之最高颱風預警信號: 颱風藍色預警信號
## 熱帶氣旋警告使用紀錄
### 菲律賓
### 台灣
## 參考資料
## 參見
* 2011 年太平洋颱風季
同期出現的熱帶氣旋:
* 強烈熱帶風暴塔拉斯 (2011 年)
## 外部連結
* 聯合颱風警報中心首頁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英文)
* 中央氣象局首頁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繁體中文)
* 日本氣象廳首頁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日語)
* 香港天文台首頁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繁體中文)
* 澳門地球物理暨氣象局首頁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繁體中文) | null | 12,343 | 2023-04-16T12:27:31Z | 75,342,566 | 強烈颱風南瑪都_(2011年) |
155,243 | <p class="mw-empty-elt">
</p>
<p><b>夕蚖科</b>(學名:<span lang="la">Hesperentomidae</span>)是原尾目蚖亞目之下的一個內口綱節肢動物的科。
</p>
<h2><span id=".E5.BD.A2.E6.80.81"></span><span id="形态">形態</span></h2>
<p>身體細長,口器較其他科物種寬大、平直。腹足的節數及剛毛的數量為物種分類的指標之一。
</p>
<h2><span id=".E5.88.86.E7.B1.BB"></span><span id="分类">分類</span></h2>
<ul><li>夕蚖亞科 Hesperentominae <small style="font-size: .857em;">Tuxen, 1963</small>
<ul><li>夕蚖屬 <i>Hesperentomon</i> <small style="font-size: .857em;">Price, 1960</small></li>
<li>尤蚖屬 <i><span data-orig-title="Ionescuellum" data-lang-code="en" data-lang-name="英語" data-foreign-title="Ionescuellum"><span>Ionescuellum</span></span></i> <small style="font-size: .857em;">Tuxen, 1960</small>:未有見於大中華地區。
<ul><li>I. carpaticum (Ionesco, 1930)</li>
<li>I. condei (Nosek, 1965)</li>
<li>I. haybachae (Nosek, 1967)</li>
<li>I. montanum (Gisin, 1945)</li>
<li>I. pseudocarpaticum (Nosek, 1986)</li>
<li>I. schusteri (Nosek, 1977)</li>
<li>I. silvaticum (Rusek, 1965)</li>
<li>I. ulmiacum Rusek & Stumpp, 1989</li></ul></li></ul></li>
<li>滬蚖亞科 Huhentominae <small style="font-size: .857em;">Yin, 1983</small>
<ul><li>滬蚖屬 <i><span data-orig-title="Huhentomon" data-lang-code="en" data-lang-name="英語" data-foreign-title="Huhentomon"><span>Huhentomon</span></span></i> <small style="font-size: .857em;">Yin, 1977</small>
<ul><li>褶爪滬蚖 H. plicatunguis plicatunguis Yin, 1977</li>
<li>H. plicatunguis haradai Imadate, 1989</li></ul></li></ul></li></ul><h2><span id=".E5.8F.83.E8.80.83.E6.96.87.E7.8D.BB"></span><span id="參考文獻">參考文獻</span></h2>
<h2><span id=".E5.A4.96.E9.83.A8.E9.80.A3.E7.B5.90"></span><span id="外部連結">外部連結</span></h2>
<ul><li> 維基物種上的相關資訊:夕蚖科</li></ul><!--
NewPP limit report
Parsed by mw2328
Cached time: 20230505062327
Cache expiry: 1814400
Reduced expiry: false
Complications: [vary‐revision‐sha1, show‐toc]
CPU time usage: 0.424 seconds
Real time usage: 0.706 seconds
Preprocessor visited node count: 6501/1000000
Post‐expand include size: 38464/2097152 bytes
Template argument size: 4172/2097152 bytes
Highest expansion depth: 25/100
Expensive parser function count: 14/500
Unstrip recursion depth: 0/20
Unstrip post‐expand size: 3691/5000000 bytes
Lua time usage: 0.277/10.000 seconds
Lua memory usage: 5983783/52428800 bytes
Number of Wikibase entities loaded: 11/400
--><!--
Transclusion expansion time report (%,ms,calls,template)
100.00% 649.652 1 -total
40.76% 264.772 1 Template:Automatic_taxobox
13.50% 87.717 1 Template:Taxonbar
11.10% 72.110 1 Template:Reflist
8.50% 55.225 1 Template:Commonscat
7.72% 50.157 1 Template:Expand
7.02% 45.605 2 Template:Ambox
6.15% 39.979 1 Template:Cite_web
5.64% 36.643 1 Template:Protura-stub
4.81% 31.268 2 Template:Category_handler
--> | **夕蚖科**(學名:Hesperentomidae)是原尾目蚖亞目之下的一個內口綱節肢動物的科。
## 形態
身體細長,口器較其他科物種寬大、平直。腹足的節數及剛毛的數量為物種分類的指標之一。
## 分類
* 夕蚖亞科 Hesperentominae Tuxen, 1963
* 夕蚖屬 _Hesperentomon_ Price, 1960
* 尤蚖屬 _Ionescuellum_ Tuxen, 1960:未有見於大中華地區。
* I. carpaticum (Ionesco, 1930)
* I. condei (Nosek, 1965)
* I. haybachae (Nosek, 1967)
* I. montanum (Gisin, 1945)
* I. pseudocarpaticum (Nosek, 1986)
* I. schusteri (Nosek, 1977)
* I. silvaticum (Rusek, 1965)
* I. ulmiacum Rusek & Stumpp, 1989
* 滬蚖亞科 Huhentominae Yin, 1983
* 滬蚖屬 _Huhentomon_ Yin, 1977
* 褶爪滬蚖 H. plicatunguis plicatunguis Yin, 1977
* H. plicatunguis haradai Imadate, 1989
## 參考文獻
## 外部連結
* 維基物種上的相關資訊:夕蚖科 | null | 2,129 | 2023-05-02T17:59:45Z | 57,156,367 | 夕蚖科 |
623,514 | <p><b>王剛</b>(1948年12月22日<span title="Template:BLP editintro">—</span>),遼寧錦州人,回族,中國大陸主持人、男演員、收藏家。因其在電視劇《宰相劉羅鍋》中飾演的和珅令人印象深刻,且在多部電視劇飾演和珅,總計320集,故有「和珅專業戶」之稱。
</p>
<h2><span id=".E5.80.8B.E4.BA.BA.E7.B6.93.E6.AD.B7"></span><span id="個人經歷">個人經歷</span></h2>
<h3><span id=".E7.BB.99.E6.AF.9B.E6.BE.A4.E6.9D.B1.E5.AF.AB.E4.BF.A1"></span><span id="给毛澤東寫信">給毛澤東寫信</span></h3>
<p>王剛1951年隨家人移居長春市。1959年,王剛讀小學四年級時,突然寫信給中共中央主席毛澤東,信封上寫「北京毛主席收」。10天後,王剛居然收到了回信,落款是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辦公廳,內容寫著:
</p>
<blockquote class="templatequote">
<p>王剛小朋友:你寫給毛主席的信,還有圖畫、照片,都收到了。謝謝你。今寄去毛主席照片一張,請留作紀念。希望你努力學習,注意鍛鍊身體,準備將來為祖國服務。
</p>
</blockquote>
<p>這次經歷,改變了王剛的一生。
</p>
<h3><span id=".E5.A9.9A.E5.A7.BB"></span><span id="婚姻">婚姻</span></h3>
<p>1978年和妻子杜小娟結婚,生下一女,於1979年離婚。</p><p>2005年1月20日王剛上網聊天認識了一位名叫「天籟之音」的女網友,2006年11月8日,兩人結婚。2008年8月誕下寶寶。
</p>
<h3><span id=".E7.A0.B8.E5.AE.9D.E4.BA.8B.E4.BB.B6"></span><span id="砸宝事件">砸寶事件</span></h3>
<p>2012年,因王剛在北京衛視的鑒寶類綜藝節目《天下收藏》中砸碎了嘉賓的「真品」,導致王剛和央視被嘉賓起訴。從此,王剛砸碎兩個億文物的傳聞開始散播。2020年11月15日,王剛在其個人微博發布視頻稱該位嘉賓敗訴,砸寶傳聞不實。
</p>
<h2><span id=".E5.87.BA.E6.BC.94.E4.BD.9C.E5.93.81"></span><span id="出演作品">出演作品</span></h2>
<h3><span id=".E7.94.B5.E8.A7.86.E5.89.A7"></span><span id="电视剧">電視劇</span></h3>
<h3><span id=".E7.94.B5.E5.BD.B1"></span><span id="电影">電影</span></h3>
<h2><span id=".E6.92.AD.E9.9F.B3.E4.B8.BB.E6.8C.81"></span><span id="播音主持">播音主持</span></h2>
<ul><li>廣播劇《夜幕下的哈爾濱》</li>
<li>中國中央電視台《綜藝大觀》、《朋友》、《尋寶》</li>
<li>北京電視台《東芝動物樂園》、《天下收藏》</li>
<li>遼寧衛視《王剛講故事》</li>
<li>故宮博物院講解器中「故事版」由王剛配音。</li></ul><h2><span id=".E8.91.97.E4.BD.9C"></span><span id="著作">著作</span></h2>
<ul><li><cite class="citation book">《我本顽痴:王刚自传》. 江蘇省蘇州市: 江蘇文藝出版社. 2010-04-01. <span title="國際標準書號">ISBN</span> 9787539936758.</cite><span title="ctx_ver=Z39.88-2004&rfr_id=info%3Asid%2Fzh.wikipedia.org%3A%E7%8E%8B%E5%88%9A+%281948%E5%B9%B4%29&rft.btitle=%E3%80%8A%E6%88%91%E6%9C%AC%E9%A1%BD%E7%97%B4%EF%BC%9A%E7%8E%8B%E5%88%9A%E8%87%AA%E4%BC%A0%E3%80%8B&rft.date=2010-04-01&rft.genre=book&rft.isbn=9787539936758&rft.place=%E6%B1%9F%E8%8B%8F%E7%9C%81%E8%8B%8F%E5%B7%9E%E5%B8%82&rft.pub=%E6%B1%9F%E8%8B%8F%E6%96%87%E8%89%BA%E5%87%BA%E7%89%88%E7%A4%BE&rft_id=https%3A%2F%2Farchive.org%2Fdetails%2Fwobenwanchiwangg0000wang&rft_val_fmt=info%3Aofi%2Ffmt%3Akev%3Amtx%3Abook"><span> </span></span></li></ul><h2><span id=".E8.8E.B7.E5.A5.96.E7.BB.8F.E5.8E.86"></span><span id="获奖经历">獲獎經歷</span></h2>
<h2><span id=".E5.8F.83.E8.80.83.E8.B3.87.E6.96.99"></span><span id="參考資料">參考資料</span></h2>
<h2><span id=".E5.A4.96.E9.83.A8.E9.80.A3.E7.B5.90"></span><span id="外部連結">外部連結</span></h2>
<ul><li>王剛的新浪微博</li>
<li>王剛在網際網路電影資料庫(IMDb)上的資料<span title="英語">(英文)</span></li>
<li>王剛在香港影庫上的簡介</li>
<li>王剛在豆瓣電影上的簡介 <span title="中文">(簡體中文)</span></li>
<li>王剛在時光網上的簡介<span title="中文">(簡體中文)</span></li></ul><!--
NewPP limit report
Parsed by mw2292
Cached time: 20230504044347
Cache expiry: 1814400
Reduced expiry: false
Complications: [show‐toc]
CPU time usage: 0.542 seconds
Real time usage: 0.729 seconds
Preprocessor visited node count: 7919/1000000
Post‐expand include size: 207504/2097152 bytes
Template argument size: 10699/2097152 bytes
Highest expansion depth: 29/100
Expensive parser function count: 7/500
Unstrip recursion depth: 0/20
Unstrip post‐expand size: 7920/5000000 bytes
Lua time usage: 0.122/10.000 seconds
Lua memory usage: 7011681/52428800 bytes
Number of Wikibase entities loaded: 1/400
--><!--
Transclusion expansion time report (%,ms,calls,template)
100.00% 481.244 1 -total
29.44% 141.697 1 Template:艺人
21.36% 102.789 2 Template:Infobox
14.56% 70.049 1 Template:Otheruses
13.82% 66.505 1 Template:Hatnote
13.01% 62.596 6 Template:Navbox
11.40% 54.840 1 Template:Reflist
8.43% 40.588 1 Template:Cite_book
6.83% 32.858 4 Template:Br_separated_entries
5.98% 28.797 1 Template:需要更好来源
--> | **王剛**(1948 年 12 月 22 日 —),遼寧錦州人,回族,中國大陸主持人、男演員、收藏家。因其在電視劇《宰相劉羅鍋》中飾演的和珅令人印象深刻,且在多部電視劇飾演和珅,總計 320 集,故有「和珅專業戶」之稱。
## 個人經歷
### 給毛澤東寫信
王剛 1951 年隨家人移居長春市。1959 年,王剛讀小學四年級時,突然寫信給中共中央主席毛澤東,信封上寫「北京毛主席收」。10 天後,王剛居然收到了回信,落款是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辦公廳,內容寫著:
>
> 王剛小朋友:你寫給毛主席的信,還有圖畫、照片,都收到了。謝謝你。今寄去毛主席照片一張,請留作紀念。希望你努力學習,注意鍛鍊身體,準備將來為祖國服務。
>
>
這次經歷,改變了王剛的一生。
### 婚姻
1978 年和妻子杜小娟結婚,生下一女,於 1979 年離婚。
2005 年 1 月 20 日王剛上網聊天認識了一位名叫「天籟之音」的女網友,2006 年 11 月 8 日,兩人結婚。2008 年 8 月誕下寶寶。
### 砸寶事件
2012 年,因王剛在北京衛視的鑒寶類綜藝節目《天下收藏》中砸碎了嘉賓的「真品」,導致王剛和央視被嘉賓起訴。從此,王剛砸碎兩個億文物的傳聞開始散播。2020 年 11 月 15 日,王剛在其個人微博發布視頻稱該位嘉賓敗訴,砸寶傳聞不實。
## 出演作品
### 電視劇
### 電影
## 播音主持
* 廣播劇《夜幕下的哈爾濱》
* 中國中央電視台《綜藝大觀》、《朋友》、《尋寶》
* 北京電視台《東芝動物樂園》、《天下收藏》
* 遼寧衛視《王剛講故事》
* 故宮博物院講解器中「故事版」由王剛配音。
## 著作
* 《我本顽痴:王刚自传》. 江蘇省蘇州市:江蘇文藝出版社. 2010-04-01. ISBN 9787539936758.
## 獲獎經歷
## 參考資料
## 外部連結
* 王剛的新浪微博
* 王剛在網際網路電影資料庫(IMDb)上的資料(英文)
* 王剛在香港影庫上的簡介
* 王剛在豆瓣電影上的簡介 (簡體中文)
* 王剛在時光網上的簡介(簡體中文) | null | 11,279 | 2023-04-23T08:09:39Z | 76,218,473 | 王剛_(演員) |
3,316,337 | <p><b>小行星21700</b>(21700 Caseynicole)是一顆繞太陽運轉的小行星,為主小行星帶小行星。該小行星於1999年9月7日發現。
</p>
<h2><span id=".E8.BD.A8.E9.81.93.E5.8F.82.E6.95.B0"></span><span id="轨道参数">軌道參數</span></h2>
<p>小行星21700的軌道半長軸為2.5910939 UA,離心率為0.151。
</p> | **小行星 21700**(21700 Caseynicole)是一顆繞太陽運轉的小行星,為主小行星帶小行星。該小行星於 1999 年 9 月 7 日發現。
## 軌道參數
小行星 21700 的軌道半長軸為 2.5910939 UA,離心率為 0.151。 | null | 1,309 | 2023-03-14T06:40:04Z | 25,763,816 | 1998_HC85 |
Subsets and Spli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