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ntence1
stringlengths 0
73.2k
| sentence2
stringlengths 0
64.7k
|
---|---|
11月30日-乔纳森·斯威夫特,英国作家(逝世1745年) 逝世 赫舍里·索尼 7年 6 | 7月27日-约翰·伯努利,瑞士数学家(逝世1748年1月1日) 11月30日-乔纳森·斯威夫特,英国作家(逝世1745年) 逝世 赫舍里·索尼 7年 6 |
Texas) 德克薩斯州農工大學聖安東尼奧校區(Texas A&M University–San Antonio,官方网站 ,参见San Antonio, Texas) 德克薩斯州農工大學特克薩卡納校區(Texas A&M University–Texarkana,官方网站 ,参见Texarkana, Texas) 西德克薩斯州農工大學(West Texas A&M University,官方网站 ,参见Canyon, Texas) 北德克薩斯州大學 德克薩斯州州立大學 德克薩斯理工大學系統 安吉羅州立大學(Angelo State University,成立於2013年,2007年加入德克薩斯理工大學系統) 德克薩斯理工大學(Texas Tech University,主校區位於拉巴克,成立於1923年) 德克薩斯理工大學醫學中心(Texas Tech University Health Sciences Center,成立於1969年) 德克薩斯理工大學醫學中心阿爾帕索校區(Texas Tech University Health Sciences Center El Paso,成立於2013年) 德克薩斯州女子大學 休士頓大學 德克薩斯南方大學 私立大學 艾柏林基督教大學 貝勒大學 萊斯大學 南方卫理公会大学 德克薩斯州基督教大學 達拉斯浸信會大學 體育 尽管美式足球在德州处于统治地位,然而德克萨斯人享受着各种各样的运动。 美式足球 NFL 達拉斯牛仔 休斯敦德克萨斯人 全國大學體育協會 德克薩斯大學長角牛隊(University of Texas Longhorns) 德克薩斯農工大學農夫隊(Texas A&M Aggies) 德克薩斯理工大學紅騎士隊(Texas Tech Red Raiders) 德克薩斯州立大學山貓隊(Texas State Bobcats) 貝勒大學熊隊(Baylor University Bears) 德克薩斯基督教大學角蛙隊(Texas Christian University Horned frogs,簡稱TCU) 南方衛理會大學隊(Southern Methodist University,簡稱SMU) 棒球 大聯盟 休士頓太空人(美國聯盟 AL)(從2013年球季起轉至美聯西區) 德州遊騎兵(美國聯盟 AL) 小聯盟 ,3A級太平洋岸聯盟(太平洋岸聯盟),母隊:德州遊騎兵 聖安東尼任務,2A級德克薩斯聯盟(德州聯盟),母隊:西雅圖水手 基督聖體市鐵勾,2A級德克薩斯聯盟,母隊:休士頓太空人 中土市愛石者,2A級德克薩斯聯盟,母隊:奧克蘭運動家 佛利斯柯義勇騎兵(),2A級德克薩斯聯盟,母隊:德州遊騎兵 籃球 NBA 達拉斯獨行俠 休士頓火箭隊 圣安东尼奥马刺队 NCAA 貝勒大學 休士頓大學 德克薩斯農工大學 德克薩斯大學 德克薩斯大學艾爾帕索分校(University of Texas at El Paso,簡稱UTEP) WNBA 達拉斯飛馬 冰球 NHL 達拉斯星辰(Dallas Stars) 知名人物 汤米·李·琼斯 馬修·麥康納 斯蒂芬·奥斯汀 黛咪·洛瓦托 喬治·沃克·布希,第四十三任美國總統 山姆·休斯敦 林登·貝恩斯·詹森 史蒂维·雷·沃恩 珍妮丝·贾普林 ZZ Top(搖滾樂團) 兰斯·阿姆斯特朗 賽琳娜·戈梅茲 艾米·阿克 莎拉·夏希 碧昂丝·诺尔斯 克里斯·凱爾 馬庫斯·勒特雷爾 蕾妮·齐薇格 凱莉·克萊森 相關条目 德克薩斯獨立運動 得克萨斯共和国 参考文献 相关书目 originally published 2004 by New York: Free Press Fehrenbach,T.R. (1968) Lone Star: A History of Texas and The Texans. 外部链接 州政府 The State of Texas Texas State Databases – Annotated list | 墨西哥統治時期 有關德薩斯最早的歷史文件,可追溯到1519年西班牙探險家Alonso Álvarez de Pineda對灣岸地區所繪製的地圖。九年之後,西班牙探險家阿爾瓦·努涅斯·卡韋薩·德·巴卡及其組員因船難而成為到德薩斯的第一批歐州人。歐州各方勢力一直到1685年才意外地再次進入德薩斯。原要到密西西比河流域殖民的法國探險家勒内-罗贝尔·卡弗利耶·德·拉萨勒,因航海計算錯誤而登陸在德薩斯的Matagorda Bay,因而建立了聖路易堡殖民地,但因為環境的險惡及原住民的抵制,該殖民地只維持了四年。 1690年,主要殖民於中南美洲的西班牙,開始對殖民於密西西比河流域的法國有所戒心,而在德薩斯東部建立了幾個教會,但由於當地原住民的反抗,這西班牙傳教士又漸漸撤回當時西屬的墨西哥。當法國開始在路易西安那殖民時,西班牙再次於1716年在德薩斯東部設立教會,以增强自己的势力。兩年之後,西班牙建立了聖安東尼奧,成為在德薩斯第一個殖民城市。但是由於原住民的抵制及此地區距墨西哥較為偏遠,移民的效果並不理想,德薩斯在當時的新西班牙是人口最少的一省。 當美國在1801年向法國進行的路易西安那購地案中,美國官方堅持要包含法國所屬的德薩斯地區。然而此案卻終以德薩斯東隅的Sabine River為新西班牙和美國的疆界。由於對土地的奢求,許多美國移民者拒絕承認此案對疆界的劃分。1821年墨西哥獨立戰爭後,德薩斯的土地成為墨西哥的國土;由於此地區人口稀少,墨西哥政府將德薩斯併入鄰近科阿韋拉州共成為。 墨西哥希望藉由大量移民來抵制原住民科曼奇人經常性的入侵,便開放非墨西哥及西班牙籍的新進移民。因此,大量美國移民開始湧入德薩斯開墾建立家園。 德克薩斯共和國 由於墨西哥內部中央集權者及地方分權者的意見相左,對德克薩斯地區的移民政策朝令夕改。在1835年,德克薩斯的當地移民開始組織整合,認為墨西哥政府違背了當初制定的1824年憲法,進而導致了德克薩斯革命。1835年12月20日,德克薩斯人在戈利亞德(Goliad)簽署了第一份聲明,要求當時墨西哥總統安東尼奧·洛佩斯·德·桑塔·安納將軍尊重1824年的憲法,桑塔·安納卻帶兵攻打,意圖弭平內亂。镇压导致了墨西哥政府與德克薩斯人的對立逐漸加劇,包括墨西哥政府禁止蓄奴制度,因此德克薩斯在1836年3月2日正式宣佈獨立,成立了德克薩斯共和國。 四天以後,有「西方的拿破侖」之稱的桑塔·安納將軍在兩星期的進攻之後,殲滅了據守阿拉莫的約200名德克薩斯人(故「毋忘阿拉莫」變成了德克薩斯獨立的口號)。1836年4月21日,在聖·哈金托(現在的休士頓)附近,安東尼奧·洛佩斯·德·桑塔·安納將軍所率領的墨西哥軍隊被山姆·休斯敦將軍所率領的800名德克薩斯人所擊敗,桑塔·安納被俘,被迫簽下承認德克薩斯獨立的和約。 美國於1837年承認德克薩斯共和國,法國也於1839年9月25日正式承認,其它承認其獨立的國家包括:比利時、荷蘭、尤卡坦共和國,但新建立的德克薩斯共和國與墨西哥还存在着边界争议。1842年3月5日墨西哥軍隊約500人,再次入侵德克薩斯共和國,短暫地佔領了聖安東尼奧。1842年9月11日,墨西哥軍隊約1400人第二次入侵并佔領聖安東尼奧。 加入聯邦成為一州 墨西哥不承認德克薩斯的獨立,宣佈要將德克薩斯重新併入其領土,並警告假如美國介入的話,兩國之間將爆發戰爭。不過美國與德克薩斯建立了外交關係,德克薩斯維持其獨立立場並強調格蘭德河是其邊界。英國試圖調停這場爭議,但因為墨西哥堅持立場而失敗。1845年,美國宣佈假如德克薩斯共和國願意加入美國的話,美國將承認格蘭德河為其邊界。同年,德克薩斯加入美國,成為第28個州。為此美國和墨西哥因德克薩斯地位問題爆發美墨戰爭。 南北戰爭和重建時期 1860年美國總統選舉後,得克萨斯再次处于战争状态。此时,黑人占该州人口的30%,而且他们被严重奴役。当亚伯拉罕·林肯当选总统时,南卡罗来纳州脱离了合众国。其他五个美国深南州迅速跟进。1861年1月28日奥斯汀开始审议分裂国家公约。2月1日,以166票对8票通过了从合众国分离的条例。2月23日德州选民批准了该条例。1861年3月4日德克薩斯州加入了新成立的美利堅-{}-聯盟-{}-國(CSA),并于3月23日批准了永久性的美利堅聯-{}-盟-{}-國憲法。 并非所有德克薩斯人最初都支持分离,虽然许多德克薩斯人后来支持了南方脱离。德克薩斯州最着名的联邦派是州长山姆·休斯顿。由于不想让情况恶化,休斯顿拒绝了两项由林肯总统提出在联邦军队继续任职提议。在拒绝宣誓拥护联盟国后,休斯顿被罢免。 虽然远离美国内战的主要战场,但德克薩斯州为整个邦联政府提供了大量的人员和装备。联邦军队短暂占领了该州的主要港口加尔维斯顿。德克薩斯州与墨西哥的边界,因为通过贸易绕过了联邦的封锁,而被称为“邦联的后门”。邦联挫败了所有联邦封锁这条路线的企图,但在联邦军队占领密西西比河之后,德克薩斯州作为后勤基地的角色在1863年中期被边缘化。内战的最后一场战斗发生在德州布朗斯维尔附近的帕尔米托牧场,以邦联军队的胜利结束。 德克薩斯州在向北維吉尼亞軍團投降后陷入了两个月的无政府状态,直到联邦将军戈登·格兰杰的授权这种状态才结束。暴力充斥着重建的最初几个月。六月节纪念戈登·格兰杰将军在加尔维斯顿宣布《解放奴隶宣言》,这是在最初宣言颁布后近两年半。1866年,约翰逊总统宣布在德克薩斯州恢复文职政府。虽然没有满足重建要求,国会还是于1870年恢复允许当选的德克薩斯州众议员进入联邦政府。伴随着在萧条的农业和劳工问题上的挣扎,德州社会波动仍在继续。 像大多数南方州一样,德克薩斯州的经济遭到了战争的破坏。然而由于并没有像南方其他地区那样依赖奴隶,德州得以更快地恢复。19世纪后期德州文化展现了边疆地区的许多特点。该州因为想逃避债务,刑事起诉或其他问题而成为美国其他地区人民的避风港而臭名昭着。“逃往德克薩斯(Gone to Texas)”成为那些在其他州逃避法律的人常用短语。然而,该州也吸引了许多商人和其他有更多合法利益的定居者。 养牛业继续蓬勃发展,但逐渐变得不那么有利可图。棉花和木材成为该州各地区创造新经济繁荣的主要产业。随着铁路网和加尔维斯顿港口的迅速增长,德克薩斯州与美国其他地区(以及世界其他地区)之间的贸易不断扩大。与之前的其他一些州一样,木材工业迅速摧毁了德克薩斯州的森林,到了20世纪初,德克薩斯州的大部分森林人口都消失了(后来的森林保护工作保存了其中的一部分,但从未恢复到曾经的水平 )。 20世纪至今 1901年1月10日,得克萨斯州的首个主要油井在博蒙特南部被发现。此后不久,德克薩斯州的、和墨西哥湾附近也出现了被发现的新油田。德克薩斯州随后迎来了。1972年,石油的日均产量达到顶峰——三百万桶。 德克薩斯州在20世纪60年代实现了高等教育体系的现代化和扩张。该州制定了一项主要由石油收入支持的全面高等教育计划,还组建一个了旨在更有效地管理州立院校的州立机构。这些变化帮助德州的大学获得了联邦研究基金。 1963年11月22日,美国总统肯尼迪在达拉斯遇刺身亡。 从20世纪中期开始,德克薩斯州开始城市化和工业化。在此期间,该州人口迅速增长,从其他地方迁移过来的人口很多。作为美国太阳带的一部分,德克薩斯经历了强劲的经济增长,特别是在20世纪70年代和80年代初期。德克薩斯州的经济多元化,减少了对石油工业的依赖。到1990年,西班牙裔超越黑人成为该州最大的少数族裔。 在20世纪后期,共和党取代了民主党作为该州的主要政党,因为后者变得更加政治自由,而人口变化更有利于前者。 从2000年代中期到2019年,德克萨斯州接纳了大量加利福尼亚州公司的业务和区域总部。 政治 於1876年起實施之《得克萨斯州宪法》(The Constitution of the State of Texas)為美國諸州第二部最舊卻仍在實行之州憲法。州憲法內容大致列明「三權分立」及將《民權法案》直接地明文寫入憲法第一部分內,此外亦包含一些德州獨有的規管條文在內。 行政系統 在得州的行政部門內,設以下職位:州長、副州長、財政審計長、土地委員長、司法部長、農業委員長、德州鐵路委員會、德州教育部和州務卿,以上職位除州務卿由州長指派委任外,均由普選產生。 州長乃是州轄軍隊(州警、州國民警衛軍等)之統帥,任期四年,無連任限制。他亦能在得州議會內對已被通過的法案運用否決權,以及在州議會休會期間隨時召開特別會議,這些權力可無限次地被使用。 现任州長是格雷格·阿博特。他自2015年前任州长里克·佩里辭職擔任美國能源部長後接任州長,共和黨自1994年以來,在德州執政至今。 財政審計長負責預測及調配每年州政府的收入,從而作出調配及制定州財政預算。 得州政府裡亦有大量的州機關、州委員會等,州長對這些部門全部擁有最終任命權。此外州長亦對司法機關在選舉時出現的職位空缺作出任命。 立法系統 得州議會採行兩院制。州眾議院有150名眾議員,州參議院則有31名參議員。現任州眾議院議長為共和黨人喬.史特拉斯(自2009年1月13日)。而州參議院議長則由副州長出任,現任副州長暨州參議院議長為共和黨人大衛·杜可斯(自2003年1月17日)。州會計年度從該年的9月1日起至來年的8月31日止。 司法系統 得州的司法制度是全美最複雜的系統之一。不同于美国联邦政府,得克萨斯州的法官由选举结果决定,而不是由州长指派。 得克萨斯州的法院分为两个系统,一个处理民事案件和未成年人的刑事案件,一个处理成年人的刑事案件。得克萨斯州也有两个最高法院:最高法院和刑事上诉法院 ,分别处理这两类案件。 地方行政 德州有36個聯邦議會選區,僅次於加州。有254個縣,是美國擁有最多縣的一個州。州法規定每一個縣都設有縣委員法庭,但實無審判之意及司法權力,只是得州對縣政府的解釋百年來沿用至今而已。 每縣規定分成四分區,各分區設有一名縣委員長。 而縣委員法庭則設縣法官一職,他亦無任何司法角色,只是在此縣委員法庭內擔任主席。 縣委員法庭實則是美式的“市長-市議會”城市管理制度 ,以上縣法官及4位縣委員長均由民選產生,多數當選者均為德州的強硬派人士。 與其他州不同的是,德州法律不容許建立市縣聯合政府,或是重新組建一個“大都會政府”方式管理地方政務。各市和縣之間只能制定“地區性合作同意書”來分享公共服務予公眾。縣政府權力亦被州法律及州憲法嚴格限制,不容許“縣權大於市權”的情形發生。 德州法律下不設鎮級政府,縣內土地只分為已合組法人及未合組法人兩種行政管治。 刑法 德克萨斯州以对刑事犯罪的刑事处罚非常严厉而著称。它是实行死刑的32个州之一,自1976年美国最高法院允许恢复死刑以来,美国40%的死刑都是在得克萨斯州执行的。截至2008年,得克萨斯州的监禁率在美国排名第四。得克萨斯州还有强有力的自卫法,允许公民使用致命武力来保护自己、家人或财产。 象徵物 州花:德克薩斯藍帽花(Lupinus spp.),或者“德州羽扇豆” 州樹:长山核桃(Carya illinoinensis),通称“碧根果”(Pecan),又名“美国山核桃”、“薄壳山核桃”等。 州鳥:反舌鳥 (Mimus polyglottos) 州鱼:特氏黑鲈(Guadalupe bass) 州象徵動物(有三種): 小型:犰狳 大型:德克薩斯長角牛 飛禽:墨西哥蝙蝠 地理 德州是美國面積第二大的州,有268,820平方英哩(696,200平方公里)。它較法國大了百分之十。如果它是一個國家的話,德州會是第三十九大的國家。 德克萨斯州位于美国中南部。它的三个边界是由河流确定的。西鄰新墨西哥州,北接奧克拉荷馬州,東面是阿肯色州及路易西安那州,南方則於墨西哥接壤。德州的东部一般作为美国南部的一部分,地形上像路易斯安那州一样平坦,覆盖大片的树林。东南有潮湿的森林和沼泽。北部,包括靠近奥克拉荷马州的部分及德州的一些部分干燥而平坦,而在西北部有一些峡谷和台地。 野生动物 德克萨斯州生活着各种各样的动物和昆虫。它是65种哺乳动物、213种爬行类和两栖类动物的家园,也是美国鸟类生物最多样性的地方,共有590种。 德州生活着多种黄蜂,其中包括大量的Polistes exclamans,是研究Polistes annularis的重要场所。 國家公園 大彎曲國家公園 瓜達魯沛山國家公園 气候 德州幅员辽阔,地处多个气候带的交汇处,使得该州的天气多变。该州的Panhandle地区的冬季比北德克萨斯州更冷,而海湾沿岸地区的冬季气候温和。德州的降水模式变化很大。位于该州西部的艾爾帕索 平均每年降雨量为8.7英寸(220毫米),而德克萨斯州东南部的部分地区平均每年降雨量高达64英寸(1,600毫米)。中北部地区的达拉斯每年平均降水量37英寸(940毫米)。 下表包括德克薩斯州不同地区选定城市的8月(通常最热)和1月(通常最冷)的平均值。埃尔帕索和阿马里洛是例外,7月和12月分别是最温暖和最寒冷的月份,但是8月和1月差别很小。 风暴 德克萨斯經常遭受雷暴袭击,尤其是东部和北部。龍捲風走廊涵蓋德州北部,造成该州為美國遭受龙卷风袭击最多的州,平均每年139次。这些袭击在北得州和锅柄平原区最常见。德克萨斯州的龙卷风通常发生在4-6月。 美国历史上一些最具破坏力的飓风影响了德克萨斯州。1900年的飓风摧毁了加爾維斯敦整座城市,造成约8000至12,000人丧生,为美国历史上最致命的自然灾害。2017年,哈维飓风以4级飓风的形式登陆罗克波特,造成严重破坏。暴风雨在陆地上停滞了很长时间,使大休斯敦地区及周边县域的降雨降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结果是大面积的灾难性洪水泛滥,淹没了成千上万的房屋。哈维造成的损失估计达1,986亿美元,超过了卡特里娜飓风的损失,最终成为全世界損失最高的飓风。 德州和极地之间没有实质性的屏障。正如2021年2月13-17日北美冬季风暴发生情况,北极或极地气团穿透德克萨斯全域。 通常情况下,北美的盛行风会在极地气团到达德克萨斯州之前将其推向东南方向。但因为这种入侵是罕见的,并且出乎意料的,这场风暴是导致2021年德克薩斯州大停電的诱因之一。 医疗卫生 2021年5月,德克萨斯州通过了一项堕胎法案,该法案将禁止早至六周的堕胎(在许多妇女意识到她们怀孕之前)。该禁令包括因乱伦或强奸而怀孕的妇女或女孩。该项被称为《德克萨斯心跳法案》于9月1日生效。 医学研究 德克萨斯州有许多顶尖的研究医学中心。该州有15所医学院,4所牙科学校,2所验光学校 。[380]德克萨斯州有两个生物安全4级(BSL-4)实验室:一个在加尔维斯顿的德克萨斯大学医学部(UTMB),[381]另一个在圣安东尼奥的西南生物医学研究基金会--美国第一个私有的BSL-4实验室。 位于休斯顿的德克萨斯医学中心拥有世界上最大的研究和医疗保健机构的集中地,有50多个成员机构。德克萨斯医学中心进行了世界上最多的心脏移植手术。位于休斯顿的德克萨斯大学安德森癌症中心是一个备受瞩目的学术机构,围绕着癌症患者的护理、研究、教育和预防。 美国心脏协会和德克萨斯大学西南医学中心都以达拉斯为家。后者的医学院雇用了世界上最多的医学院诺贝尔奖获得者。 交通 由于德州面积大,地形崎岖不平,德州人在历史上穿越德州是有困难的。德州通过建设美国最大的公路和铁路系统来弥补。负责管理该州庞大的公路系统,监管航空和公共交通系统。 機場 德州有730个机场,在全美各州中位居第二。以下是按照2016年客流量排序的主要机场: 達拉斯-沃斯堡國際機場(DFW)美國航空最大的轉運中心,也是總部所在 休士頓喬治布希洲際機場(IAH)美國联合航空最大的轉運中心 達拉斯愛田機場(DAL)美國西南航空轉運中心 威廉·佩特斯·霍比機場(HOU) 奥斯汀-伯格斯特国际机场 (AUS) 高速公路 德州第一条高速公路是1948年在休斯敦开通的海湾高速公路。截至2005年,的高速公路横贯德州(比1984年的有所增加)。为了促进里程的增长,德州有17条收费公路,并在计划其他几条收费高速。在德克萨斯州中部,130号德克萨斯州州道南段的限速为,是全美限速最高的公路。德克萨斯州的所有联邦和州级公路都经过硬化。 南北縱向高速公路自東往西: US-59 I-45(連接達拉斯,休士頓至加爾維斯頓) US-77(主要在東南方基督聖體市一帶) I-37(限於東南方聖安東尼奧至基督聖體市) I-35 US-281 US-287(主要在北方沃斯堡至阿瑪利洛) US-87 I-27(西北方Pan Handle一帶) I-69 (原US-281及US-77升级而来,南通墨西哥北接US-59) 東西橫向高速公路自南往北: US-90 I-10(橫跨整個德克薩斯州東西的交通要道,由埃爾帕索至 Beaumont 途中穿過聖安東尼奧和休士頓) I-20 I-30(達拉斯至阿肯色州) I-40(西北方Pan Handle一帶) 海港 大约有1150个海港分布在拥有超过航道的德州海岸上。港口雇佣了近100万人,平均处理3.17亿公吨。德克萨斯州的港口与美国大西洋沿岸的其他地区连接,并与沿海内航道的海湾段相连。休斯敦港是美國外國貨物處理量最大的港口,算上國內貨物後也是美國第二大港口,就全世界來看,休斯敦港也位居第10位。 铁路 美国铁路公司为得克萨斯州提供有限的城际客运铁路服务。该州有三条定期线路:每日一班的德克萨斯之鹰(芝加哥-圣安东尼奥);每三周一班,在德州境内设站的日落列车(新奥尔良-洛杉矶);以及每日一班的Heartland Flyer(沃斯堡-俄克拉荷马城)。德州可能会诞生全美首条高速铁路。德克萨斯中央铁路公司已经计划在达拉斯和休斯敦之间修建一条有争议的、由私人出资的高铁线路。 經濟 截至2018年,德克萨斯州的地区生产总值(GSP)为1.8兆美元,在各州中名列第2位,仅次于加利福尼亚州。德克萨斯州的地区生产总值还大于加拿大,俄罗斯,韩国和西班牙的国内生产总值,而后4者分别是世界第十,十一,十二和十三大经济体。 2010年,全州百万富翁人数超过346,000人。截至2013年4月,该州失业率为6.4%。2020年5月新冠疫情期间,德州失业率为13.0%。 得克萨斯州一向有着“低税、低保”(low taxes, low services)的名声。根据税收基金会的统计数据,德克薩斯州的州和地方税率分别为全美最低和第7低的水平。 得益于完善的交通、通讯网络,商业成本在全美平均值以下,以及州政府对经济发展的强力支持,2010年,权威的《选址杂志》再一次将德克薩斯州评选为全美商业环境最友好的州,这已经是该杂志9年中第8次给予该州这一评价。该州还拥有独一无二的“德克薩斯企业基金会”,30亿美元的基金吸引了众多跨国企业。至2022年,德州擁有有53家財富500強的企業總部,位居全美第1位(超過有51家总部的纽约州和50家总部的加州)。 农业与采矿 德克薩斯州拥有美国最多的农场和最大的种植面积。该州的牲畜和畜产品总收入排名全国第一,农业总收入中排名全国第二,仅次于加利福尼亚州。肉牛产量是德克薩斯州农业的最大部分,每年现金收入为74亿美元,占全州农业现金收入的56.7%。其次是棉花19亿美元(14.6%),温室/苗圃15亿美元(11.4%),肉鸡13亿美元(10%),乳制品9.47亿美元(7.3%)。 德克薩斯州在牛,马,绵羊,山羊,羊毛,马海毛和干草的生产方面领先全国。该州还在棉花生产方面领先全国 ,这是该州种植的头号经济作物。该州种植了大量谷物和农产品。德克薩斯州拥有大型商业捕鱼业。凭借矿产资源,德克薩斯州在制造水泥,碎石,石灰,盐,沙子和砾石方面处于领先地位。 从21世纪初开始,德克薩斯州遭受了干旱的打击。这使整州损失了价值数十亿美元的牲畜和庄稼。 能源 自从在纺锤顶发现石油以来,能源一直是德克萨斯政治和经济上的主导力量,如果将德州视为国家,它将成为世界第六大石油生产国。 德州已知的石油储量约为,约占-{}-美国已知储量的四分之一。该州的炼油厂每天可处理加工的石油。德克萨斯州的天然气产量也处于领先地位,产量占全国供应量的四分之一。位于德克萨斯州东南部的阿瑟港炼油厂是美国最大的炼油厂。西方石油公司,康菲公司,埃克森美孚,哈里伯顿,马拉松石油,,瓦莱罗能源,和等几家石油公司都在德克萨斯州。 根据美国能源信息局的数据,德克萨斯人的人均能源消耗量(所有类型的能源)在全美排名第五,仅次于怀俄明州、阿拉斯加、路易斯安那州、北达科他州和爱荷华州。 高新技术 借助大型大学系统,再加上诸如德克萨斯企业基金和德克萨斯新兴技术基金之类的倡议,德克萨斯州发展了各种各样的高科技产业。奥斯汀地区被称为“硅山”,北达拉斯地区被称为“硅草原”。德州拥有许多高科技公司的总部,例如戴爾,德州仪器,佩罗系统,Rackspace和AT&T。 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位于休斯顿东南部的林顿·约翰逊太空中心(NASA JSC)是德克萨斯航空业的皇冠上的明珠。沃斯堡同时拥有洛克希德·马丁公司的航空部门和贝尔直升机德事隆。SpaceX和蓝色起源都在德州设有测试基地。洛克希德公司在沃斯堡制造F-16,这是西方最大的战斗机计划,其后继机型是F-35闪电II战斗机。 社会 得克薩斯州的居民常被叫做“德州人”。英文中Texians和Texans意思不同。Texians指1836年至1845年間德克薩斯共和國的國民,而Texans則指1845年後德州作為美國的其中一個州時的德州人。 美国人口调查局确定,在2020年美國人口普查中,德克萨斯州的常住人口为29,145,505人,比2010年美国人口普查时增加了15.9%。 种族 根据2010年美国人口普查数据,德克薩斯州的种族构成如下: 美國白人: 70.4 % (非西班牙裔白人 45.3 %) 非裔美国人: 11.8 % 美國原住民: 0.7 % 亞裔美國人: 3.8 % (1.0 % , 0.8 % 越南裔, 0.6 % 华裔, 0.4 % , 0.3 % 韩裔, 0.1 % 日裔, 0.6 % 其他亚洲族裔) : 0.1 % : 10.5 % : 2.7 |
Chapman Allen)兄弟二人,相中了一塊地方並開始著手建造「一個偉大的政府和商業中心」。1836年8月,他們花了9428美元向約翰·奧斯丁的遺孀帕若特購買了6,642英畝(27平方公里)的土地。艾倫兄弟將他們的城鎮以山姆·休斯頓命名,並且說服了德克薩斯立法院指定該地為新成立的德克薩斯共和國的臨時首都。後人遂將這對開發和建立休士頓的兄弟倆稱作“建市之父”(City's Founders)。 休士頓最初只是一個小村莊。蓋爾和湯瑪斯·H·伯頓為這個鎮測量並繪製了地圖。1837年6月5日,該城成為建制土地(Incorporated),詹姆斯·候曼(James Holman)成為第一任市長。同年,休斯敦規劃為哈里斯縣的行政中心。接著休斯敦成為德克薩斯共和國的臨時首都。1839年1月14日,首都遷往奧斯丁,當時叫滑鐵盧。 19世紀 早期定居者用木材來建造房屋,靠挖溝來排水,用豬來清潔街道。治安混亂,傳染疾病和財政問題促使社區的人們試圖提高生活條件,包括建立商會。鑑於此,參議員羅伯特·威爾遜(Robert Wilson)在1838年11月26日向德和薩斯共和國的國會提出了一條法案,來承租休斯敦商會。由於許多最初的定居者來自南方,他們支持奴隸耕植制度。奴隸住在各區,該城也有極少數的自由黑人。 黃熱病於1839年重創了這個新興的城市,造成大約12%的人口死亡。 1840年,該城分為四個區,每一個區都有不同的群落機能。 今天這些區已不再是政治分區,但是它們的名字還是被用來指某些地名。艾倫兄弟開始致力於改善休士頓使其成為適合人們居住的地方,同時德克薩斯共和國開始促進該地區的殖民化。 1860年休士頓開始形成一個出口棉花的商業和鐵路樞紐,鐵路從德克薩斯內地通進休士頓,連接到通加爾維斯頓港和博蒙特的長途鐵路線。美國內戰期間,休士頓成為約翰·馬古達爾將軍的司令部,他用該地指揮加爾維斯頓戰役。休士頓一家沙龍的老闆迪克·道凌1836年在他贏得Sabine Pass戰役之後成為該城的第一個著名人物。 內戰以後,休士頓商人開始致力於放寬該城廣闊的牛沼系統,因此該城可以接納在下城和鄰近港口加爾維斯敦之間更多的商業機會。在1860和1870年代一些私人贊助的挖掘工程後,美國政府於1881年開挖休斯敦運河工程。1914年,休士頓運河已挖掘出一個休斯敦深水港,以取代在1900年被大颶風破壞的加爾維斯頓港。 20世紀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造船業推動了休士頓的成長。1961年NASA的“載人飛船中心”建立(1973年改名為约翰逊航天中心),是該城的航天工業的起步。1948年,幾個郊區歸入市區,休士頓擴展到周圍草原。. 休士頓得益於1970年代的高油價,但過分依靠石油工業,1980年代石油跌價,經濟奎跨。從那時開始,休斯敦注重經濟多樣化,聚焦航天和生物工藝,降低對石油的依靠。1981年,凱斯琳·惠特麥成為該城第一位女市長,在此位置上做了10年。,颶風於1983年,三級颶風艾莉莎颶風襲擊了加爾維斯敦和休士頓地區。1997年休士頓選出了第一位黑人市長Lee P. Brown。 新的千禧年 2001年,熱帶風暴埃利森()帶來數以十呎深的大暴雨,損失數以百萬計的財產損失及有四十三人死亡。這是休斯敦歷史上最嚴重的洪水。從那次暴風雨開始,不少社區開始轉變。一些很舊的住宅小區內的受水淹過的房子,大多都被拆毀,及後都被加上更厚的地基底層,以更好地讓重新蓋上的房子有對水災有更好的防護能力。 2005年8月卡特琳娜颶風過後,休斯敦接收了25,000多名新奧爾良災民。這些災民都被臨時編排及安置到很多不同公共室內場所達數月,甚至超過一年,如曾是休士頓油商(美式足球)及太空人(棒球)主場館,但數年前已開始被廢置的瑞蘭特體育場,亦曾被救災機關闢作收容所。此外休士頓地區內的各個公共校區系統亦收容了大量兒童災民,包括在校內讀書,進食,甚至留宿過夜。據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報導,約有230,000名新奧爾良都會區人現在生活在休斯敦地區。卡特琳娜颶風下的災民遷徙使休士頓地區的人口突破250萬。有某些人推測,由於多種關於社會與經濟的因素,龐大人口數量的改變也許有某部分會變成常態性的狀態。. 約250萬(總數520萬)大休士頓地區居民在颶風麗塔到達海灣海岸時撤離。颶風麗塔在休斯敦都會區造成了小規模的損害。這個事件在美國歷史的大規模撤離中留下印記。 地理和氣候 休斯敦是哈里斯縣(全國第三大縣)的縣城。休士頓在密蘇里城的東面,西南部分伸入本德堡县,東北一小部分伸入蒙哥馬利縣。全市處於平坦的沿海平原,南瀶墨西哥灣。河湖數量甚多,平均海拔僅15公尺。屬於亞熱帶氣候,1月平均氣溫為12.6攝氏度,7月平均氣溫為28.9攝氏度。在夏天和秋天常受在大西洋形成,橫過墨西哥灣的颶風吹襲。 按照美國統計,休斯敦總面積1,558.4平方公里。陸地面積1,500.7平方公里,水面57.7平方公里,佔總面積3.7%。休斯敦有四個重要的沼澤河溪(小河,)穿過該城:水牛溪,流過下城;Brays溪,流經德克薩斯醫療中心;白橡溪,流經Heights及靠近西北地區;Sims溪,流經休斯敦南部和休士頓下城,向東流入經人工擴寬挖深的休士頓船舶航道(Houston Ship Channel),然後注入蓋維斯頓灣(Galveston Bay),直通往墨西哥灣。 休斯敦市區很平,經常泛洪水。這個城市海拔僅50英尺(15公尺)。休士頓高地是全市最高的地方。城市曾經依賴地下水作為供水來源,但地層下陷的問題迫使休士頓轉利用如休士頓湖之類的地面水源。 地質 休士頓的地質包含部分的缸瓦土,石灰土,及較劣等的水泥沙等結構。這些土質深入地下層最遠達數英哩。基本上整個地區的地貌都是從前的落磯山脈被風化侵蝕後的碎石沙土,經由河流溪澗沖積至此而形成的。这些沉积物包括堆积在由腐烂的有机物长期转化形成的石油和天然气之上的沙土。在这些地层之下是一层沉积在水中的页岩,又称石盐。这些多孔层长期被挤压而向上运动。在向上运动过程中,盐分牵引周围的沉积物,使其变成穹顶状,容易引来周围渗水沙土层中渗出的石油和天然气。 休士頓並非在地震頻繁的地區。 氣候 休斯敦屬副熱帶濕潤氣候,位於墨西哥湾沿岸平原,並被歸類為溫帶草原植被區。休士頓大部分地區都被森林、灌木林、沼澤或草園所包圍, 至今在市郊甚至在市內部分地區都可看到。每年平均降水910-1220毫米。每年大部分時間盛行南風和東南風,溫度會常常受靠近墨西哥的炎熱沙漠氣候和從墨西哥灣帶來的高濕度 , 高降水量所影響。 与市中心和东郊相比,内陆(北、西郊)地区更偏向极端温度;市中心和东郊偶尔会出现一个无霜的冬季,而洲际机场从未没有。冬季温和,时而偏向温暖,日最高气温低于或等于的平均日数为1.2–1.4天,日最低气温低于或等于的平均日数为4.2–10.1天;夏季酷暑漫长,日高温达的日数年均有145–150天,达的有2.9–7.0天;日低温达的年均日数为29–47天。最冷月(1月)均温,极端最低气温(1930年1月18日)。最热月(8月)均温左右,极端最高气温(2000年9月4日与2011年8月27日)。无霜期平均为291–329天(3月至11月一般为无霜)。年均降水量约;年极端最少降水量为(1917年),最多为(1979年在霍比机场)。可测量的积累降雪只出现在少于20%的冬季。 經濟 休士頓最著名的是它的石油工業、美國國家太空總署和休士頓港口(Port Of Houston)。 休士頓是世界的能源工業重鎮,特別是石油。生物化學工業、航天工業及運河也是該城大部分的工業基礎。休士頓都會區包含世界最大的石化工業地區,包括提煉塑膠原料、殺蟲藥和土壤肥料。該區域也是世界領先的油田器械制造中心。休士頓的成功主要是利用人工運河運送石油化學製品,休士頓港是美國最繁忙的港口之一和世界第二的外運噸位進出港口。由於這些經濟貿易,許多從美國其他地方的居民也遷來休士頓,也有來自於全世界幾百個國家。不同於多數的地區,高油價似乎都會對經濟造成損害,然而對於主要產業為能源產業的休斯頓來說,高油價似乎反而有利。 自歷史紀錄來看,休士頓曾有數次突發性的成長高峰(有些嚴重的經濟衰退期())與石油工業相關。1901年在休士頓附近發現石油,帶領此地的頭一次經濟起飛;1920年代市內人口已增長至140,000人。本市發展迅速的航天工業驅使第二次的成長高峰,因1973年石油危機而更為固定。源自於德克薩斯州對於石油的需求增加,因而許多人從東北部搬來休斯敦從貿易中獲利。當禁運令被解除之後,多數其他地區的成長幾乎是停滯的。但帕薩迪納仍有其所屬的煉製廠,而休士頓港是世界上最忙碌的港口。 總部在休士頓的財富500強企业数量僅次於紐約市。本市企圖創建其銀行體系,但休士頓在地的公司行號卻開始被全國其他公司所合併。銀行對此地來說仍是重要的體系,但多數在此地運作的銀行並不是以此為根據地。房地產也是休士頓地區一個巨大的表現。 政治 休士頓也是哈里斯县(Harris County)的縣府所在地。 休士頓西南部被福遍縣(Fort Bend County)在三-{面}-包圍, 小部分的休士頓東北角延伸至蒙哥馬利縣()。 休士頓市長最多可連任兩次,每任兩年,總共三任任期或六年。在14個市議員中,九個為分別由他們的選區選出的區域議員,五個為由全市選出的全體議員(at-large),市議員也受到與市長一樣的任期限制。市政府預定在2010年當休士頓市人口超過210萬時增加兩個選區,也同時增加兩個區域議員。 休士頓過份嚴格的任期限制迫使許多市議員為了延續他們的政治生命,在任期結束時投入其他政府職位的選舉。符合這個情況的前政府官員有安東尼·候()、()、()、()、()、()、和安妮斯·帕克()。 前市長(Lee P. Brown)強烈反對現有的任期限制,理由為任期限制阻礙現任官員取得足夠的市政經驗。市議會一直都在討論是否修改或取消任期限制。部分大休士頓地區選出的州議員也公開表示他們反對現在的休士頓市任期限制。 人口統計 根據2000年的人口普查,休士頓的人口有195萬3631人,分佈在71萬7945戶,和45萬7330個家庭裡。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公里1301.8人。住家單位平均密度為每平方公里521.1單位,共有78萬2009單位。種族分佈為49.27%白人、25.31%黑人、0.44%印第安人、5.31%亞裔、0.06% 太平洋島嶼裔、16.46%其他、3.15%兩個以上混合。 在71萬7945戶內,33.1%住有18歲以下兒童,43.2%為夫婦同住,15.3%為女性戶長無男性配偶,剩餘36.3%則屬於非家庭。29.6%的住戶為單身,6.2%為65歲以上獨自居住。平均住戶規模為2.67人,平均家庭規模為3.39人。 該城人口中18歲以下佔27.5%,18-24歲11.2%,25-44歲33.8%,45-64歲 19.1%,65歲以上8.4%。平均年齡為31歲。男女比例為每100女性比99.7男性。18歲以上則為每100女性比97.8男性。 住戶平均收入為3萬6616美元,家庭平均收入為4萬0443美元。男性平均收入為3萬2084美元,女性為2萬7371美元。該城人均收入為2萬0101美元。19.2%的人口與16.0%的家庭低於貧困線。26.1%的18歲以下人口和14.3%的65歲以上人口生活在貧困線之下。 人民與文化 因為大休士頓地區和都是得克薩斯州重要經濟中心,兩個地區一直友好競爭。休斯敦人經常覺得自己比北面的鄰居純樸。一些休士頓人抱怨達拉斯看來引起更多全國的注意,儘管休士頓人口更多。這個競爭經常導致各種比較。例如,儘管達拉斯每人擁有的餐廳超過紐約市, 休斯敦出門吃飯的人比美國任何城市都要多。唯一吃得比休士頓便宜的城市是新奧爾良。 17條街的戲院區, 位於休斯頓市中心,是8個世界級表演藝術組織的基地,130,000平方英呎的Bayou廣場娛樂複合、餐廳、影院、廣場和公園。休士頓是美國僅有的五個擁有所有主要藝術表演(歌劇、芭蕾、音樂和戲劇)的城市之一。 一些起源於休士頓的餐廳,如墨西哥菜餐廳連鎖店,越南菜餐廳等現在已經馳名得克薩斯州和全美國。第一部Compaq電腦的設計是起草於"House of Pies"的餐巾上,這是一家位於區的知名小餐館,靠近地區。 世界性城市 休士頓是一個國際城市,它的眾多學術醫療機構、強大的能源、製造和航天工業吸引了大量移民,來自中國大陆、印尼、菲律賓、台灣、韓國、日本、印度、巴基斯坦和越南。移民使得休斯敦的人口比全國平均年齡要年輕。 休士頓有兩個唐人街,同時有美國第三多越南裔人口。為了使地價升值及增加地稅估價比率 , 最接近市中心的唐人街被規劃重建 ,使得一些越南裔被迫遷往城市其他地區。 本地區大約使用90種語言。一些越南人和華人比重高的社區使用中文和越南語路牌,附註英文。休斯敦是美國南非人第二多的城市,僅次於邁阿密。這裡還以尼日利亞人多著稱,有大約100,000尼日利亞人在此居住。. 休士頓的拉丁裔還在增加,因為從拉丁美洲國家來這裡找工作的人越來越多;休士頓的拉丁裔人數居全美第三位。 休士頓是德克薩斯州男同性戀和女同性戀人數最多的地方;在全國也名列前茅。每年6月Montrose區Westheimer路的同性戀遊行是休斯敦最大的事情之一,爭取同性戀權利。Montrose區有許多同性戀設施,諸如餐廳、酒吧、夜總會和咖啡館。 得力於廣受歡迎的後期的嘻哈藝術家DJ Screw,休士頓在年輕人中很出名,主要在南方,擁有自己獨特嘻哈風格——screw music(表現手法是將一向快速表現的唸歌詞速度放慢)。休士頓所有族裔和社會經濟背景的許多年輕人,藝術家和歌迷送給休士頓一個綽號:「Screwston」。 健康 2005年,《男性健美(Men's Fitness)》雜誌報導休士頓為美國最胖的城市美國(自2001年第四次獲得)。同年,根據美國的疾病控制預防中心的普查,23%的休士頓人為飲食過胖,每人擁有的甜甜圈店的平均數是全美平均的兩倍,外食者的比率比任何其他城市人口還要多。該雜誌的報導公開後,休士頓市長比爾·懷特於是架設了一個網站「Get Moving Houston」, 鼓勵市民培養運動的習慣。 文化機構 休士頓以活跃的視覺藝術和表演藝術而著称,拥有美國第二大的剧院區(剧院的座位数僅次於紐約市),在下城集中了12,948個表演場地的觀眾和1,480个电影院座位。休士頓擁有世界級視覺和表演藝術組織(、、和)。休士頓是美國第三現代視覺藝術城。由滾石樂到太陽劇團; 以及各种趣味的展览会,从全國最大的缝被子表演到汽车、游艇和home shows。 德克薩斯醫療中心旁邊是博物館區,包括休士頓Fine藝術博物館、当代藝術博物館,和休士頓自然科學博物館。 休士頓还拥有一些民間藝術組織包括: MECA (Multicultural 教育 and Counseling through 藝術)、Kuumba House舞蹈戲院和Nuestra Palabra。 地方名勝 「約翰遜航天中心(Space Center Houston)」是NASA的官方旅客旅遊中心。「約翰遜航天中心」涵蓋了多項互動式的展覽;包含了月球石塊與一個模擬太空梭冒險號;除此之外還特別提供關於NASA的太空人航空計畫之講述。此節目在德州最大的IMAX戲院也有演出。 有17個街區大的戲院區位於下城的心臟地帶,也是「」的所在地,有餐廳、電影演出、購物中心和公園。「Bayou Place Entertainment Complex」是一個大型的複合式建築,其間提供充足的餐廳、酒吧、現場音樂演出、撞球間、複合戲院和藝術house films等服務。休士頓的「Verizon Wireless劇院」常有各類型的現場演唱會演出,而「Angelika 戲院」則有最近期的藝術、國外與 獨立電影的演出。 休士頓許多公園包括赫尔曼公园,內有休斯敦动物园、自然科學博物館和天文館。市民中心則被屬於美國會議中心最大之一的取代;而「」則提供表演藝術,是交響樂團的所在地。「Sam Houston」劇場與音樂廳則已經被「」所取代。 其他吸引旅客的行程還包含了(因擁有奢華名店而出名的大型購物中心);舊市集廣場、Sam Houston 歷史公園(此地保存了1824年與1868年的老建築)與重建的建築物。San Jacinto Battlefield近於市內的。休斯敦港(Port of Houston)提供了休閒的、耗時90分鐘的航程(除了星期一與九月之外),位於耗時不到一個小時的墨西哥灣,在休士頓鄰近Sunny海灘,全國最大規模之一的休閒遊艇,而吸引遊客的有像是和。 建築 休士頓市中心 1960年代,由時髦的高層辦公廳建築群所組成,並組成全美最大的天際線之一,其天際線更在全美排名第四。1960年中央商務區有1,000,000 | 人民與文化 因為大休士頓地區和都是得克薩斯州重要經濟中心,兩個地區一直友好競爭。休斯敦人經常覺得自己比北面的鄰居純樸。一些休士頓人抱怨達拉斯看來引起更多全國的注意,儘管休士頓人口更多。這個競爭經常導致各種比較。例如,儘管達拉斯每人擁有的餐廳超過紐約市, 休斯敦出門吃飯的人比美國任何城市都要多。唯一吃得比休士頓便宜的城市是新奧爾良。 17條街的戲院區, 位於休斯頓市中心,是8個世界級表演藝術組織的基地,130,000平方英呎的Bayou廣場娛樂複合、餐廳、影院、廣場和公園。休士頓是美國僅有的五個擁有所有主要藝術表演(歌劇、芭蕾、音樂和戲劇)的城市之一。 一些起源於休士頓的餐廳,如墨西哥菜餐廳連鎖店,越南菜餐廳等現在已經馳名得克薩斯州和全美國。第一部Compaq電腦的設計是起草於"House of Pies"的餐巾上,這是一家位於區的知名小餐館,靠近地區。 世界性城市 休士頓是一個國際城市,它的眾多學術醫療機構、強大的能源、製造和航天工業吸引了大量移民,來自中國大陆、印尼、菲律賓、台灣、韓國、日本、印度、巴基斯坦和越南。移民使得休斯敦的人口比全國平均年齡要年輕。 休士頓有兩個唐人街,同時有美國第三多越南裔人口。為了使地價升值及增加地稅估價比率 , 最接近市中心的唐人街被規劃重建 ,使得一些越南裔被迫遷往城市其他地區。 本地區大約使用90種語言。一些越南人和華人比重高的社區使用中文和越南語路牌,附註英文。休斯敦是美國南非人第二多的城市,僅次於邁阿密。這裡還以尼日利亞人多著稱,有大約100,000尼日利亞人在此居住。. 休士頓的拉丁裔還在增加,因為從拉丁美洲國家來這裡找工作的人越來越多;休士頓的拉丁裔人數居全美第三位。 休士頓是德克薩斯州男同性戀和女同性戀人數最多的地方;在全國也名列前茅。每年6月Montrose區Westheimer路的同性戀遊行是休斯敦最大的事情之一,爭取同性戀權利。Montrose區有許多同性戀設施,諸如餐廳、酒吧、夜總會和咖啡館。 得力於廣受歡迎的後期的嘻哈藝術家DJ Screw,休士頓在年輕人中很出名,主要在南方,擁有自己獨特嘻哈風格——screw music(表現手法是將一向快速表現的唸歌詞速度放慢)。休士頓所有族裔和社會經濟背景的許多年輕人,藝術家和歌迷送給休士頓一個綽號:「Screwston」。 健康 2005年,《男性健美(Men's Fitness)》雜誌報導休士頓為美國最胖的城市美國(自2001年第四次獲得)。同年,根據美國的疾病控制預防中心的普查,23%的休士頓人為飲食過胖,每人擁有的甜甜圈店的平均數是全美平均的兩倍,外食者的比率比任何其他城市人口還要多。該雜誌的報導公開後,休士頓市長比爾·懷特於是架設了一個網站「Get Moving Houston」, 鼓勵市民培養運動的習慣。 文化機構 休士頓以活跃的視覺藝術和表演藝術而著称,拥有美國第二大的剧院區(剧院的座位数僅次於紐約市),在下城集中了12,948個表演場地的觀眾和1,480个电影院座位。休士頓擁有世界級視覺和表演藝術組織(、、和)。休士頓是美國第三現代視覺藝術城。由滾石樂到太陽劇團; 以及各种趣味的展览会,从全國最大的缝被子表演到汽车、游艇和home shows。 德克薩斯醫療中心旁邊是博物館區,包括休士頓Fine藝術博物館、当代藝術博物館,和休士頓自然科學博物館。 休士頓还拥有一些民間藝術組織包括: MECA (Multicultural 教育 and Counseling through 藝術)、Kuumba House舞蹈戲院和Nuestra Palabra。 地方名勝 「約翰遜航天中心(Space Center Houston)」是NASA的官方旅客旅遊中心。「約翰遜航天中心」涵蓋了多項互動式的展覽;包含了月球石塊與一個模擬太空梭冒險號;除此之外還特別提供關於NASA的太空人航空計畫之講述。此節目在德州最大的IMAX戲院也有演出。 有17個街區大的戲院區位於下城的心臟地帶,也是「」的所在地,有餐廳、電影演出、購物中心和公園。「Bayou Place Entertainment Complex」是一個大型的複合式建築,其間提供充足的餐廳、酒吧、現場音樂演出、撞球間、複合戲院和藝術house films等服務。休士頓的「Verizon Wireless劇院」常有各類型的現場演唱會演出,而「Angelika 戲院」則有最近期的藝術、國外與 獨立電影的演出。 休士頓許多公園包括赫尔曼公园,內有休斯敦动物园、自然科學博物館和天文館。市民中心則被屬於美國會議中心最大之一的取代;而「」則提供表演藝術,是交響樂團的所在地。「Sam Houston」劇場與音樂廳則已經被「」所取代。 其他吸引旅客的行程還包含了(因擁有奢華名店而出名的大型購物中心);舊市集廣場、Sam Houston 歷史公園(此地保存了1824年與1868年的老建築)與重建的建築物。San Jacinto Battlefield近於市內的。休斯敦港(Port of Houston)提供了休閒的、耗時90分鐘的航程(除了星期一與九月之外),位於耗時不到一個小時的墨西哥灣,在休士頓鄰近Sunny海灘,全國最大規模之一的休閒遊艇,而吸引遊客的有像是和。 建築 休士頓市中心 1960年代,由時髦的高層辦公廳建築群所組成,並組成全美最大的天際線之一,其天際線更在全美排名第四。1960年中央商務區有1,000,000 m² 的辦公區空間,到1970年代增加到,在房地產發展的帶動之下,休斯頓規劃中或是已進行的辦公空間在1970年代後爆炸性的成長到8,700,000 m²。最大規模的發展計畫是32街區大的休士頓中心。其他的大型計畫還包含了「」、「」與殼牌石油公司的高樓大廈。高樓大廈的發展浪潮也映照了美國其他大城市在同期高樓的快速發展,如同於洛杉磯和達拉斯,休士頓在1970年經歷了其他的市中心快速發展其(源於能源工業的爆炸性發展。) 第一個建於休士頓的摩天大樓,是1971年建築而成的50層高的「」(高度是714英尺 / 218公尺) 。緊接著在1970年代有一系列的摩天大樓落成,而這波休士頓摩天大樓建築潮流的最高點,是一棟75層樓高(1,002英尺 / 305公尺)的JPMorgan Chase Tower(前稱Texas Commerce Tower),在1982年完工,在2002年的時候它是美國排名第九、世界排名第23名高的摩天大樓。在 1983年,71層樓(970英尺 / 296公尺)高的侯斯頓富國銀行廣場完工。在休士頓市中心的摩天大樓的建築工事,隨著休士頓能源工業的衰退與數個經濟衰退的原因,於1980年帶中期進入尾聲。當53層樓高的Texaco 在1987年完工,也顯示在短期內不會再有摩天大樓的興建工程。然而在西元2002年,一家以休斯敦為根據地的安然公司建設40層的摩天大樓,於2001年完工,同年該公司亦宣告倒閉。在2000年-2003年其間,一些小型的辦公大樓在此地落成。在西元2001年12月,休士頓市中心的辦公區到達40,000,000平公呎(4,000,000 m²),涵蓋了28平方呎(2,800,000 m²)的高級辦公區。 多數市中心的建築物由休士頓市中心隧道系統所連接,此系統涵蓋隧道與人行天橋。 休士頓上城 休士頓上城區域在西元1970年與1980年迅速發展。一系列高樓層辦公大樓的建築群在的西區出現(或可簡稱為“West Loop”)。這發展形成讓人印象十分深刻的的例證。休士頓上城區最高度的成就,即是899英尺高(274公尺)的地標威廉斯大廈(1999年之前名為Transco Tower),在當時,它是世界上最高的大樓。「Williams Tower」是休士頓特殊時期的產物,能源公司在此建立資產,並被明顯的拓展了它們的事業。 休士頓市中心也是許多其他地標性建築物的所在地,像是由建築師所設計的西萨·佩里與菲力普·強生, 在休士頓上城有大規模的辦公區建築,然而其也隨著能源價格與休士頓經濟在1980年代中晚期的蕭條而進入結束。休士頓市上城在2001年擁有23,800,800平方公呎(2,210,000 m²)的辦公區,反之休士頓中城擁有大約40平方公呎(4,000,000 m²)的辦公區,在1990年代晚期,有小幅的高層Residential Tower |
1949年:中共广东省委机关报《南方日报》创刊。 1954年:联邦德国加入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1955年:越南國舉行決定往後政體的公民投票,其中吳廷琰和保大帝分別主張採行共和制與君主制。 1956年:數萬名布達佩斯學生和響應群眾遊行至國會大廈,遭到國家保安局武裝鎮壓,匈牙利革命爆發。 1958年:比利时漫画家贝约创作的漫画角色蓝精灵首次出现在他发表于杂志的连载漫画上。 1961年:台灣證券交易所成立,並於1962年2月9日正式開業。 1973年:赎罪日战争:联合国停火令正式结束了叙利亚和以色列之间的军事行动。 1980年:香港政府宣佈取消抵壘政策,對中國大陸的非法入境者採取即捕即解政策。 1983年:在黎巴嫩內戰中,贝鲁特发生自杀式汽车炸弹袭击,299名美国和法国的维和部队士兵被炸死。 1989年:美國德州帕薩迪納工業區中的高密度聚乙稀工廠,發生人類史上單一化工廠最大,23名員工罹難,314人受傷。 1991年:《全面政治解決柬埔寨衝突協定》签署,柬越戰爭正式結束。 1992年:日本明仁天皇成为首位访问中国的日本天皇。 1993年:上海杨浦大桥建成通车。 1998年::以色列总理本雅明·内塔尼亚胡同巴勒斯坦领导人阿拉法特会谈,达成“土地换和平”原则协议。 1999年:中日青少年交流框架合作计划启动。 21世紀 2001年:爱尔兰共和军临时派宣布放下武器。 2001年:美國蘋果公司研製的可攜式多功能數位音訊播放器iPod首次發表,隨即在市場引起流行。 2002年:车臣共和国武装分子制造莫斯科歌剧院胁持事件,劫持了莫斯科一所剧院中的700余名观众作为人质。 2004年:新潟縣中越地震发生。 2004年:巴西首次发射运载火箭。 2016年:港鐵觀塘綫正式延伸至何文田及黃埔。 2020年:在美國總統川普斡旋下,以色列與蘇丹達成關係正常化的《以色列–蘇丹和平協議》,蘇丹成為第五個承認以色列的阿拉伯國家。 2020年:第二次利比亞內戰主要交戰方民族團結政府和國民軍在日內瓦簽署永久停火協議。 2021年:中華民國臺中市第二選舉區立法委員陳柏惟遭到投票罷免,是中華民國歷史上首位遭罷免的立法委員。 2021年:紐西蘭奧克蘭結束為期1年7個月的一級灌溉禁令。 出生 1491年:依納爵·羅耀拉,西班牙巴斯克天主教牧師、神學家,耶穌會創始人(1556年逝世) 1727年:孝儀純皇后,內管領魏清泰之女,乾隆帝之皇后,嘉慶帝生母(1775年逝世) 1817年:皮埃爾·拉魯斯,法國語法學家、辭書學家和百科全書編纂家(1875年逝世) 1880年:李叔同,中國畫家、音樂家、劇作家、書法家、篆刻家、詩人、藝術教育家、漢傳佛教僧侶(1942年逝世) 1905年:費利克斯·布洛赫,瑞士物理學家,1952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1983年逝世) 1905年:嚴家淦,中華民國政治人物,前任中華民國總統(1993年逝世) 1922年:曾紀恩,台灣棒球領隊(2012年逝世) 1923年:謝晉,中國電影導演(2008年逝世) 1928年:朱鎔基,前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總理 1931年:喜多川扩,日本娱樂经紀(2019年逝世) 1935年:埃貢·弗蘭克,波蘭男子擊劍運動員(2022年逝世) 1936年:菲力普·考夫曼,美國導演、監製、編劇、演員 1940年:迈克爾·克莱頓,美國作家、影視導演(2008年逝世) 1940年:比利,巴西退役足球運動員(2022年逝世) 1942年:麥可·克萊頓,美國作家、醫生、製片人、導演、編劇(2008年逝世) 1954年:李安,台灣電影導演 1957年:保羅·卡加梅,盧安達政治家、前軍事領袖、獨裁者,現任盧安達總統 1957年:阿爾弗雷德·馬修·揚科維奇,美國創作型惡搞歌手、音樂製作人、演員 1958年:木下浩之,日本男演員、聲優 1958年:秋美愛,韓國政治人物,曾任韓國法務部部長 1959年:-{zh-cn:山姆·雷米;zh-tw:山姆·萊米}-,美國電影導演、監製、編劇、演員 1960年:林俊賢,香港男演員 1960年:佐藤正久,日本政治人物,現任國會參議院議員 1961年:蘇比沙列特,西班牙足球運動員 1963年:葉偉信,香港著名電影導演 1964年:下村努,日裔美國電腦安全專家、計算物理學專家 1965年:王柏森,台灣電影演員 1965年:阿斯卡爾·馬明,哈薩克政治家,第10任哈薩克總理 | 2021年:紐西蘭奧克蘭結束為期1年7個月的一級灌溉禁令。 出生 1491年:依納爵·羅耀拉,西班牙巴斯克天主教牧師、神學家,耶穌會創始人(1556年逝世) 1727年:孝儀純皇后,內管領魏清泰之女,乾隆帝之皇后,嘉慶帝生母(1775年逝世) 1817年:皮埃爾·拉魯斯,法國語法學家、辭書學家和百科全書編纂家(1875年逝世) 1880年:李叔同,中國畫家、音樂家、劇作家、書法家、篆刻家、詩人、藝術教育家、漢傳佛教僧侶(1942年逝世) 1905年:費利克斯·布洛赫,瑞士物理學家,1952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1983年逝世) 1905年:嚴家淦,中華民國政治人物,前任中華民國總統(1993年逝世) 1922年:曾紀恩,台灣棒球領隊(2012年逝世) 1923年:謝晉,中國電影導演(2008年逝世) 1928年:朱鎔基,前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總理 1931年:喜多川扩,日本娱樂经紀(2019年逝世) 1935年:埃貢·弗蘭克,波蘭男子擊劍運動員(2022年逝世) 1936年:菲力普·考夫曼,美國導演、監製、編劇、演員 1940年:迈克爾·克莱頓,美國作家、影視導演(2008年逝世) 1940年:比利,巴西退役足球運動員(2022年逝世) 1942年:麥可·克萊頓,美國作家、醫生、製片人、導演、編劇(2008年逝世) 1954年:李安,台灣電影導演 1957年:保羅·卡加梅,盧安達政治家、前軍事領袖、獨裁者,現任盧安達總統 1957年:阿爾弗雷德·馬修·揚科維奇,美國創作型惡搞歌手、音樂製作人、演員 1958年:木下浩之,日本男演員、聲優 1958年:秋美愛,韓國政治人物,曾任韓國法務部部長 1959年:-{zh-cn:山姆·雷米;zh-tw:山姆·萊米}-,美國電影導演、監製、編劇、演員 1960年:林俊賢,香港男演員 1960年:佐藤正久,日本政治人物,現任國會參議院議員 1961年:蘇比沙列特,西班牙足球運動員 1963年:葉偉信,香港著名電影導演 1964年:下村努,日裔美國電腦安全專家、計算物理學專家 1965年:王柏森,台灣電影演員 1965年:阿斯卡爾·馬明,哈薩克政治家,第10任哈薩克總理 1970年:格蘭·今原,日裔美國電子工程師、機器人專家、《流言終結者》主持人(2020年逝世) 1973年:黃俊鵬,中國男演員 1975年:馮勝賢,台灣棒球選手 1975年:椎名輕穗,日本漫畫家 1976年:萊恩·雷諾斯,加拿大演員 1978年:王楠,中國女子桌球運動員 1978年:約翰·雷基,美国棒球选手 1979年:沈騰,中國男演員 1979年:石瓊璘,中國中央電視台節目主持人 1979年:普拉巴斯,印度男演員 1980年:劉海霞,中國女子舉重運動員 1980年:霍思燕,中國女演員 1980年:林雨申,中國男演員 1980年:希良梨,日本女演員 1981年:黃翠如,香港女藝人 1981年:莊韻澄,香港女模特兒、演員 1981年:李己雨,韓國模特兒、男演員 1982年:白歆惠,台灣模特兒、演員 1982年:張雪芹,香港女藝人 1983年:郁可唯,中國女歌手 1983年:孫藝洲,中國男演員 1984年:李英雅,韓國女演員 1985年:宋雙佳,香港主持、配音藝員 1986年:艾美莉·克拉克,英國女演員 1986年:安德烈·卡帕斯,斯洛伐克裔加拿大計算機科學家 1987年:渡邊直美,日本女性搞笑藝人 1987年:徐仁國,韓國男歌手、演員 1987年:阿云嘎,中國歌手 1991年:申原昊,韓國男模特兒、演員 1991年:小室真子,日本皇室成員 1992年:溫貞菱,台灣演員 1992年:蕭順議,台灣男子籃球運動員 1992年:阿爾瓦羅·莫拉塔,西班牙職業足球運動員 1993年:上村祐翔,日本男性聲優、演員 1993年:小林愛香,日本女性聲優 1993年:法比尼奧,巴西職業足球運動員 |
(Area))亦為區,但因為這些地方仍是半鄉郊地方,所以歸作地方(Area)。鑽石山與黃大仙以沙田坳道為界;而牛池灣西界則為五百呎等高線;另外黃大仙、九龍塘、石硤尾三區以北劃做龍翔道地方(Lung Cheung Road Area)。當時九龍灣尚在進行填海工程,因此未成一區。油塘和鯉魚門一直延伸到將軍澳西岸。 到了1970年代市政局改制加上民政主任制度發展,當中的分區便成為市區區議會選區分界藍本。 新界 新界方面,自戰後至1980年代初,便根據當時理民府發展而成的分區——荃灣(Tsuen Wan)、沙田(Sha Tin)、大埔(Tai Po)、元朗(Yuen Long)、屯門(Tuen Mun)、西貢(Sai Kung)以及由上水(Sheung Shui)、粉嶺(Fanling)、沙頭角(Sha Tau Kok)和打鼓嶺(Ta Kwu Ling)(上粉沙打)組成的北區作劃分,新界區議會亦以此為藍本。 行政分區 區議會及行政分區 區議會成立以後,地方事務基本上是細分到各個選區,然而綜合事務仍由18區分區管理,例如討論每年巴士發展計劃便由區議會以整個行政區為本討論而不是以個別選區討論,而政府施政亦不一定是以十八區為基礎,好像民政事務署,例如2016年前位於東區的銅鑼灣社區中心服務對象也是全銅鑼灣及少量周邊地方。同樣道理,2016年前位於東區的銅鑼灣消防局服務對象也是全銅鑼灣。 18區的分區主要是各選區及總區處理下放的資源,而東區之名不是在法定區份的地址上,法定區份的地址要香港政府批准才會落實。香港法定分區是香港有區議會之前或更早時間的分區,而區議會及18區只是處理政府下放的資源,一些政府及全港性的政策,仍舊會參照法定分區來執行. 行政分區例子 政府傳統上亦按照香港三大區域劃分工作分區,二十世紀中後期開始因香港人口增加再細分為九龍東、九龍西等等,個別部門如香港警隊亦有劃分區域以便警治。香港政府各部門以法定分區及其他分區為基礎來制定各自的行政分區。 香港警務處警區 香港消防處 醫院管理局分區 香港社會福利署 中西南及離島區 東區及灣仔區 觀塘區 黃大仙及西貢區 九龍城及油尖旺 深水埗區 荃灣及葵青區 屯門區 元朗區 沙田區 大埔及北區 注:與區議會十八區名稱相同者範圍未必相同。 香港規劃分區 沒有特定分區部門的文件分區 地區行政計劃開始,政府部門沒有以特定分區為文件分類,主要以區議會秘書處把文件先分類,再依法定分區(1963年開始的城市或鄉村分區)來區別,就全港層面,則以香港、九龍、新界,再依法定分區來劃分。 以下便是其中一些例子: 中西區:中環、半山區、西營盤、上環、堅尼地城(西環) 東區:北角、鰂魚涌、筲箕灣、柴灣 油尖旺區:旺角、油麻地、尖沙咀、大角咀 九龍城區:紅磡、九龍塘、土瓜灣、何文田、九龍城 元朗區:厦村鄉、屏山鄉、十八鄉、錦田鄉、八鄉、新田鄉 屯門區:主要依分區委員會分類 南區:黃竹坑、大口環、薄扶林、置富、華富、華貴、香港仔、田灣、貝沙灣、數碼港、淺水灣、大樹灣、大潭、石澳、赤柱、黃泥涌峽 離島區:長洲、大嶼山(再細分為東涌新市鎮及各個鄉事委員會範圍)、南丫島 大埔區:白石角、大埔墟、廣福、大美督 北區:上水、粉嶺、古洞、沙頭角、打鼓嶺 三級議會分區 立法會 香港立法機關的選舉分區自實施選舉以來屢有更改;現時地方選區分為香港島東、香港島西、九龍西、九龍中、九龍東、新界西北、新界北、新界東北、新界西南和新界東南10區。 在香港主權移交前選區尚未合併之時,和區議會分區界線有所不同,如港島中選區,包括整個灣仔區及部分東區範圍,各選區人口不等,登記選民人數亦大約在10萬-14萬之間,詳情可參看1995年香港立法局選舉。 市政局 香港最早的民選議會市政局及於二十世紀八十年代成立的區域市政局則按香港四大區域——香港島、九龍及新界、離島——劃分。 區議會 香港區議會現時分為十八個地方行政區,原意純粹方便選舉和行政之用,並不設立區政府等政權組織,無獨立立法權、司法權,政府部門亦未必完全按照這些區域劃分工作區域。 民政主任分區 民政主任分區在區議會成立前是政府與市民接觸的分區方法,和現在區議會的功用類似,而區議會分區不少亦源自民政主任分區。 1947年,新界北約理民府拆分為元朗理民府及大埔理民府,前者管轄元朗和青山,大埔、沙田、上粉沙打和西貢則由大埔理民府管轄。1950年代中期,新界首個新市鎮荃灣開始發展,因此荃灣理民府於1957年從南約理民府分拆出來。1970年代,沙田及屯門新市鎮開始花大錢,因此在1974年,沙田理民府從大埔理民府分拆,以及屯門理民府從元朗理民府分拆。 1968年5月,時任香港總督戴麟趾推行「民政主任計劃」,將香港及九龍(包括新九龍)劃成10區,每區設立民政處及民政主任。其中香港島被分為西區、中區、灣仔及東區四區,九龍則分為旺角、油麻地、九龍城、觀塘、黃大仙和深水埗六區。新界則不屬於該計劃的範圍,繼續原有理民府制度。 1970年代末,香港島的四區曾進行重整,把原屬東區的香港島東南及原屬西區的香港島西南,劃出一個新的區域南區,而剩下來的西區則與中區合併成中西區。 1980年,上粉沙打從大埔區分拆成北區。 區議會成立後的變化 1982年地方行政計劃完全實施,設立香港區議會,整個香港劃分為18個區域。分區大致與現時相近,當時葵青區仍然是荃灣區的一部分,而現時的油尖旺區則劃為旺角區和油麻地區兩個區,當時旺角區是最小的分區。 1980年代,大量的人口遷入荃灣新市鎮,荃灣區的人口開始出現飽和,已經超出了一個區議會的承受能力,需要兩個區議會來應付荃灣新市鎮的龐大人口。故此,港府於1985年4月1日,將葵青區從荃灣區分拆出來,成為第十九區,初名為「葵涌及青衣區」,1988年4月1日改稱「葵青區」。1989年油麻地區更名為油尖區。 隨著人口逐步由港九市區遷移到新界新市鎮,屬港九市區內的油尖區和旺角區的人口也逐步減少,為資源能更有效地運用,該兩區於1994年合併成為油尖旺區,十九區又變回十八區。 | 管治架構 2024年1月1日起實施: 現時分區 日常應用(地址)的法定分區 分區作用 法定區份(或稱法定分區)於1963年開始編成。日常應用的地址都是以法定分區來制定,如銅鑼灣維多利亞公園的法定地址是銅鑼灣興發街1號,而非按18區劃分和選區劃分寫成「東區維園選區興發街1號」;政府部門執法亦會參考區議會分區,或自訂分區辦法。 法定區份與18區及選區有別,且邊界有時並不重合。例如九龍城區議會服務行政分區的九龍城區,法定區份何文田則用作郵寄地址,而九龍城區議會內亦有一個名為何文田的選區,包括法定區份何文田部分範圍;又例如2016年前法定區份銅鑼灣就是分別由東區和灣仔區管治,西面屬於灣仔區,東面則屬於東區。 雖然立法會、區議會分區與法定分區有別,但亦是基於法定分區而編成,因為先設定以人口聚居地而來的法定分區,後有選舉所用的選區。如1995年香港立法局選舉的選區港島中區,便是由現在區議會灣仔區及東區西面的結合而成。(1997年前香港立法局各個選區與區議會分界有所不同,參考香港地方選區條目及其備註。) 一些按港鐵站名而成的通俗分區名稱,如天后、炮台山、彩虹、太子、佐敦等,沒有經過立法而成,只維持口頭上的稱呼,不能在正式文件上使用。惟近年政府亦開始+在官方新聞公報中使用通俗分區名稱,例如警方在2019年反送中運動期間若有示威者在上述地區附近聚集(包括天后、太子等)會在新聞公報中直接使用上述通俗分區名稱;而2021年1月特區政府在油麻地2019冠狀病毒疫情較嚴重設立特定圍封區域,由於該特定區域較近佐敦站,亦直接在新聞公報中直接稱呼為「佐敦」。 以下是1963年市區及80年代新界的法定分區,法定分區或因應地區發展而變動,但亦會印在香港年報內的地圖上。60年代香港市區便有了法定分區,但新界到80年代才確定法定分區。 香港島及九龍半島 1963年,港英政府當時把維多利亞城和九龍分成40多個區(District)。 維城西起:摩星嶺(Mount Davis)、堅尼地城(Kennedy Town)、薄扶林(Pok Fu Lam)、西區(Western District)、半山區(Mid Levels)、山頂(Peak)、西營盤(Sai Ying Pun)、中環(Central)、灣仔(Wan Chai)、跑馬地(Happy Valley)、銅鑼灣(Causeway Bay)、北角(North Point)、鰂魚涌(Quarry Bay)、筲箕灣(Shau Kei Wan)及柴灣(Chai Wan)。 而九龍西起,有昂船洲(Stonecutters Island)、荔枝角(Lai Chi Kok)、長沙灣(Cheung Sha Wan)、北長沙灣(North Cheung Sha Wan)、深水埗(Sham Shui Po)、旺角(Mong Kok)、石硤尾(Shek Kip Mei)、油麻地(Yau Ma Tei)、尖沙咀(Tsim Sha Tsui)、京士柏(King's Park)、何文田(Ho Man Tin)、九龍塘(Kowloon Tong)、紅磡(Hung Hom)、馬頭角(Ma Tau Kok)、黃大仙(Wong Tai Sin)、九龍城(Kowloon City)、香港機場(啟德)(Hong Kong Airport (Kai Tak))、新蒲崗(San Po Kong)、佐敦谷(Jordan Valley)、牛頭角(Ngau Tau Kok)、觀塘(Kwun Tong)、油塘(Yau Tong)、以及鯉魚門(Lei Yue Mun)。 九龍東北鑽石山(Diamond Hill (Area))和牛池灣(Ngau Chi Wan (Area))亦為區,但因為這些地方仍是半鄉郊地方,所以歸作地方(Area)。鑽石山與黃大仙以沙田坳道為界;而牛池灣西界則為五百呎等高線;另外黃大仙、九龍塘、石硤尾三區以北劃做龍翔道地方(Lung Cheung Road Area)。當時九龍灣尚在進行填海工程,因此未成一區。油塘和鯉魚門一直延伸到將軍澳西岸。 到了1970年代市政局改制加上民政主任制度發展,當中的分區便成為市區區議會選區分界藍本。 新界 新界方面,自戰後至1980年代初,便根據當時理民府發展而成的分區——荃灣(Tsuen Wan)、沙田(Sha Tin)、大埔(Tai Po)、元朗(Yuen Long)、屯門(Tuen Mun)、西貢(Sai Kung)以及由上水(Sheung |
,1854年) 瓦尔登湖(Walden ,1854年),又譯作“-{zh-hans:湖滨散记;zh-hant:湖濱散記;zh-tw:瓦爾登湖}-”、“華爾騰湖” (A Plea for Captain John Brown ,1860年) 散步(Walking,1861年) 远足 (Excursions ,1863年) 缅因森林 (The Maine Woods ,1864年) 科德角 (Cape Cod ,1865年) 马萨诸塞州的早春 (Early Spring in Massachusetts,1881年) 夏 (Summer ,1884年) 冬 (Winter ,1888年) 秋 (Autumn ,1892年) 杂录 (Miscellanies ,1894年) 梭罗最初与最后的旅行(The First and Last Journeys of Thoreau ,1905年),最近发现于梭罗未发表的日记和手稿中 參考文獻 外部連結 The Thoreau Society The Thoreau Edition "Writings of Emerson and Thoreau" from C-SPAN's American Writers: A Journey Through History 文本 The Thoreau | 梭羅的全部書本、散文、日記和詩集合起來有二十冊,其中他闡述了研究環境史和生態學的發現和方法,對自然書寫的影響甚遠,也奠定了現代環境保護主義。他的文體風格結合了對大自然的關懷、個人體驗、象徵手法和歷史傳說,善感敏銳,且富饒詩意。他非常關注在險惡環境底下如何生存,同時他也提倡停止浪費、破除迷思,這樣才能體會生命的本質。 除此之外,梭羅一生都是廢奴主義者,他到處演講倡導廢奴,並抨擊《》。他對公民不服從的見解影響了托爾斯泰、聖雄甘地和馬丁·路德·金。 梭羅有時也被當作無政府主義者。雖然《论公民的不服从》看起來不是要推翻政府,而是要改進政府,但他在開頭卻說:“最好的政府一無所治;在人們準備好之前,那將是他們願意擁有的那種政府”,暗示了他的無政府主義傾向。 生平 梭罗出生于马萨诸塞州的康科德。1833到1837年年間,梭羅在哈佛大学修讀修辭學、經典文學、哲學、科學和數學。 1845年7月4日梭罗开始了一项为期两年的试验,他移居到离家乡康科德城不远,优美的瓦尔登-{}-湖畔的森林裏,尝试过简单的隐居生活。他于1847年9月6日离开-{zh-hans:瓦尔登湖;zh-hant:瓦爾登湖}-,重新和他的朋友兼导师拉尔夫·沃尔多·爱默生一家在康科德城生活。出版于1854年的散文集《瓦尔登湖》详细记载了他在-{zh-hans:瓦尔登湖;zh-hant:瓦爾登湖}-畔两年又两个月的生涯。 在不同时期,梭罗曾靠教书与务工过活。他曾经在家族铅笔厂工作过,还发明了一种可以简化生产、降低成本的机器。 梭罗曾经旅行到过科德角、阿吉奥科楚科(Agiokochuk) 和缅因州的卡塔丁山(Mt. Katahdin)。其中缅因州之行到过克塔登(Ktaadn)、奇森库克(Chesuncook)和佩诺布斯科特河(Penobscot River)的东支。 梭罗患肺病死于他的家乡康科德城,並葬于马萨诸赛州康科德城的沉睡谷公墓。 理念 梭羅除了推廣遠足和泛舟,也倡導保護自然資源。他也支持達爾文的物種起源,在美國首開前列。雖然他並非素食主義者,但是以素食為主。他在《瓦爾登湖》裡寫道:"從實踐角度來講,我因為衛生而反對肉食。況且,在捕捉、清理到吃下肚,一條魚似乎不能填飽肚子。這是多麼微不足道而且多餘,實在得不償失。一點麵包和馬鈴薯就夠了,也不那麼齷齪,而且省事。" 梭羅並不反對文明,也不完全接受自然,而是選擇結合自然和文化的田園生活。 影響 在世的時候,梭羅的政治文章並沒有太大的迴響,他的同代人視他為自然主義者,而不是激進分子。他畢生僅出版了《瓦爾登湖》和《在康科德河与梅里马克河上一周》,兩本書的主題都和自然有關。然而,他留給後世的作品影響了很多名人,包括像聖雄甘地、約翰·肯尼迪和馬丁·路德·金這樣的政治家,還有俄國文學泰斗托爾斯泰。 1906年,聖雄甘地在印度進行民權運動時,讀到《瓦爾登湖》。他為了反種族歧視和平反抗而入獄,在獄中他讀到《公民的不服從》,並且受到啟發。他為此發表了梭羅的書介,並稱梭羅為美國有史以來最偉大的賢人。 他後來說:"梭羅的理念對我影響很深,我採用了很多,而且向每一位爭取印度獨立的同胞推薦這本書。我甚至以《公民的不服從》來為我們的運動命名。" 馬丁·路德·金在他的自傳裡提起,1944年他首次閱讀《論公民抗命》而接觸到非暴力反抗的概念。他在自傳裡寫道: 為了阻止奴隸制度的版圖擴至墨西哥,梭羅因反對這場不義之戰,拒絕繳稅而入獄。我由此知道了非暴力反抗的原理。他提倡不和惡勢力妥協的理念使我震撼不已,讓我一讀再讀。 我開始相信,不向惡勢力妥協是一種道德責任,就和行善一樣。沒有人比亨利·戴維·梭羅更傳神更熱誠地表現這個想法。藉由他的文字,見證他的為人,我們傳承了這一種具原創性的抗議方式。梭羅的教誨在公民運動中重燃,甚至比以前都還熱烈。梭羅倡導一個正直的人不應忍耐不義之事,而是要堅持對抗邪惡,無論場合地點,在全國各地的抗爭運動,其實都是梭羅理念的延續。 著作列表 在康科德河与梅里马克河上一周(A Week on the Concord and Merrimac Rivers ,1849年) 论公民的不服从(Civil Disobedience ,1849年) (Slavery in Massachusetts ,1854年) 瓦尔登湖(Walden ,1854年),又譯作“-{zh-hans:湖滨散记;zh-hant:湖濱散記;zh-tw:瓦爾登湖}-”、“華爾騰湖” (A Plea for Captain John Brown ,1860年) |
梭罗市,印尼城市。 |
|
高棉族,Khmer(南亞語系孟-高棉語族) 戈族,Co(南亞語系孟-高棉語族) 戈都族,Cơ Tu(南亞語系孟-高棉語族) 格贺族,Cờ ho(南亞語系孟-高棉語族) 仡佬族,Cờ Lao(壯侗語系仡央语族) 贡族,Cống(漢藏語系藏緬語族) 哈尼族,Hà Nhì(漢藏語系藏緬語族) 赫蒙族 (苗族),H'Mông(苗瑤語族) 赫耶族,Hrê(南亞語系孟-高棉語族) 华族,Hoa(漢藏語系漢語族) 嘉莱族,Gia Rai(南島語系馬來-玻里尼西亞語族) 抗族,Kháng(南亞語系孟-高棉語族) 克木族,Khơ-mú(南亞語系孟-高棉語族) 拉格莱族,Ra-glai(南島語系馬來-玻里尼西亞語族) 拉哈族,La Ha(壯侗語系仡央语族) 拉祜族,La Hủ(漢藏語系藏緬語族) 拉基族,La Chí(壯侗語系仡央语族) 勒曼族,Rơ-măm(南亞語系孟-高棉語族) 寮族,Lào(壯侗語系侗台語族) 卢族 (傣仂人),Lự(壯侗語系侗台語族) 倮倮族 (彝族),Lô Lô(漢藏語系藏緬語族) 麻族,Mạ(南亞語系孟-高棉語族) 芒族,Mường(南亞語系越芒語族) 莽族,Mảng(南亞語系孟-高棉語族) 墨侬族,M'Nông(南亞語系孟-高棉語族) 侬族,Nùng(壯侗語系侗台語族) 热依族,Giáy(壯侗語系侗台語族) 山由族,Sán Dìu(漢藏語系漢語族) 山泽族,Sán Chay(壯侗語系侗台語族) 色当族,Xơ-đăng(南亞語系孟-高棉語族) 斯丁族,Xtiêng(南亞語系孟-高棉語族) 泰族,Thái(壯侗語系侗台語族) 土族 (与中国的土族无关),Thổ(壯侗語系越芒語族) 西拉族,Si La(漢藏語系藏緬語族) 欣门族,Xinh Mun(南亞語系孟-高棉語族) 瑶族,Dao(苗瑤語族) 叶坚族,Giẻ Triêng(南亞語系孟-高棉語族) 越族 (京族),Việt(Kinh)(南亞語系越芒語族) 占族,Chăm(南島語系馬來-玻里尼西亞語族) | 高棉族,Khmer(南亞語系孟-高棉語族) 戈族,Co(南亞語系孟-高棉語族) 戈都族,Cơ Tu(南亞語系孟-高棉語族) 格贺族,Cờ ho(南亞語系孟-高棉語族) 仡佬族,Cờ Lao(壯侗語系仡央语族) 贡族,Cống(漢藏語系藏緬語族) 哈尼族,Hà Nhì(漢藏語系藏緬語族) 赫蒙族 (苗族),H'Mông(苗瑤語族) 赫耶族,Hrê(南亞語系孟-高棉語族) 华族,Hoa(漢藏語系漢語族) 嘉莱族,Gia Rai(南島語系馬來-玻里尼西亞語族) 抗族,Kháng(南亞語系孟-高棉語族) 克木族,Khơ-mú(南亞語系孟-高棉語族) 拉格莱族,Ra-glai(南島語系馬來-玻里尼西亞語族) 拉哈族,La Ha(壯侗語系仡央语族) 拉祜族,La Hủ(漢藏語系藏緬語族) 拉基族,La Chí(壯侗語系仡央语族) 勒曼族,Rơ-măm(南亞語系孟-高棉語族) 寮族,Lào(壯侗語系侗台語族) 卢族 (傣仂人),Lự(壯侗語系侗台語族) 倮倮族 (彝族),Lô Lô(漢藏語系藏緬語族) 麻族,Mạ(南亞語系孟-高棉語族) 芒族,Mường(南亞語系越芒語族) 莽族,Mảng(南亞語系孟-高棉語族) 墨侬族,M'Nông(南亞語系孟-高棉語族) 侬族,Nùng(壯侗語系侗台語族) 热依族,Giáy(壯侗語系侗台語族) 山由族,Sán Dìu(漢藏語系漢語族) 山泽族,Sán Chay(壯侗語系侗台語族) 色当族,Xơ-đăng(南亞語系孟-高棉語族) 斯丁族,Xtiêng(南亞語系孟-高棉語族) 泰族,Thái(壯侗語系侗台語族) 土族 (与中国的土族无关),Thổ(壯侗語系越芒語族) 西拉族,Si La(漢藏語系藏緬語族) 欣门族,Xinh Mun(南亞語系孟-高棉語族) 瑶族,Dao(苗瑤語族) 叶坚族,Giẻ Triêng(南亞語系孟-高棉語族) 越族 (京族),Việt(Kinh)(南亞語系越芒語族) 占族,Chăm(南島語系馬來-玻里尼西亞語族) 遮罗族,Chơ Ro(南亞語系孟-高棉語族) 哲族,Chứt(南亞語系越芒語族) |
北海道亦可以指該行政區所在的島嶼,即北海道本島,其與本州、四国、九州並列為日本本土四大島,該島面積為77,983.92平方公里,是日本面積第二大島嶼,亦是世-{界}-面積第21大島嶼。除了北海道本島之外,北海道亦轄有渡島大島、利尻島、禮文島等離島。日本有領土主張但未實際控制的南千島群島在日方行政區劃下亦由北海道管轄。 由於北海道是在近代才進行開發,因此人口密度遠較日本其他地區為低。這使得北海道保有廣闊未經人工干擾的自然環境,吸引眾多遊客到訪。北海道亦擁有日本四分之一的農地,使其成為日本食糧提供的重要基地。據品牌總和研究所的調查,自2009年開始,北海道已連續14年位居都道府縣魅力度排行榜首位。 地名由來 北海道的原住民阿伊努族在過去曾將北海道、庫頁島、千島群島等阿伊努人居住的地區統稱為阿伊努茅希利(阿伊努語假名:,转写:Aynu-mosir),意為人類居住之處。而和人(日本古代居民)則稱阿伊努人為蝦夷,稱北海道為蝦夷地,並且還曾以渡島、越渡島等名稱代指北海道。在明治政府設立開拓使之後,政府考慮修改蝦夷地這一名稱,對此曾多次在北海道探險的松浦武四郎向政府提出了日高見道、北加伊道、海北道、海島道、東北道、千島道等六個方案,最後政府決定採用「北加伊道」這一名稱,並效仿律令制時代五畿七道中的東海道、南海道、西海道,將「加伊」(、kai)改為同音的「海」字,成為北海道這個名稱的由來。 象徵 北海道旗和北海道徽均制定於1967年5月1日,其設計是以開拓使時代的北辰旗為理念的七稜星圖案。北海道道鳥是棲息於釧路湿原等地的丹頂鶴,在1964年通過道民投票決定。道樹是北海道代表性針葉樹魚鱗雲杉,在1964年通過道民投票決定。道花是玫瑰,在1978年通過一般募集選出。 地理 北海道位於日本的北部,南部隔津輕海峽和本州相望,北面則隔宗谷海峽和庫頁島(亦稱薩哈林島,日文稱樺太)相對,西面是日本海,東面則是鄂霍次克海、千島群島和太平洋。北海道本島面積77,983.92平方公里,是日本面積第二大島嶼,在世界全部島嶼中則位列愛爾蘭島之後,伊斯帕尼奧拉島之前,是世-{界}-面積第21大的島嶼。 在地圖上,北海道呈現菱形外形。位於北海道中部的石狩低地帶將北海道分為東西兩部分,西側是半島地區,東側則是主體地區。蝦夷山系自南方的日高山脈開始往北延伸,南北縱貫北海道的主體地區,在北海道中部分為往東延伸的、北見山地,以及向西、向北延伸的、。其中石狩山地是北海道地勢最高的地區,北海道最高峰大雪山的旭岳(標高2,219米)也位於這一山系。在這兩大山地之間是、、等盆地。北海道東部地區的知床半島等地的山脈是千島弧的延長。在這一山地以南則是十勝平原、根釧台地等平原。主體地區和半島地區的分界線石狩低地帶北起石狩灣,南至太平洋,是北海道人口最集中的地區。而半島地區主要包括渡島半島和道南山地。渡島半島為東北日本弧內帶的延長,在地形和地質上與東北地方相似。渡島半島地形多山,並且其中有不少是火山。 北海道本島附近有多座離島,多分佈在日本海一側地區。北海道的主要離島包括了渡島小島、渡島大島、奧尻島、天賣島、燒尻島、利尻島、禮文島。 北海道共有13條一級水系河流。在北海道的所有河流中,長度最長、流域面積最大的是石狩川。石狩川的長度達268公里,是日本第三長河流,位列信濃川、利根川之後;流域面積為14,330平方公里,僅次於利根川,是日本流域面積第二大河流。石狩川在過去曾是一條極易氾濫的河流。在明治時期,為了解決水患問題,日本政府對石狩川進行截彎取直,使得石狩川的長度縮短了約100公里。除了石狩川之外,天鹽川、十勝川、釧路川等河流亦是北海道的一級水系中長度較長、流域面積較大的河流。 北海道亦是日本湖泊較多的地區,日本面積前20大湖泊中有9個位於北海道。北海道的湖泊大致可分為兩種類型。一是火山口湖,以阿寒湖、摩周湖、屈斜路湖、支笏湖、洞爺湖等湖泊為代表。另一類型是海跡湖,典型例子包括佐呂間湖、網走湖、能取湖、風蓮湖。 領土問題 日本和俄羅斯之間存在南千島群島主權問題。南千島群島(日本稱為北方四島)是指擇捉島、國後島、色丹島、齒舞群島四個島嶼。在二戰末期,蘇聯派軍隊佔領了這一地區。日本認為在1855年簽訂日俄和親通好條約時,條約規定兩國國境位於擇捉島和得撫島之間,因此得撫島以南的南千島群島是日本的固有領土。而俄羅斯則認為四島被俄國統治是二戰的結果,因此南千島群島理所應當是俄國的領土。南千島群島現在由俄羅斯實際統治,而日本自戰後開始就持續對俄羅斯要求歸還南千島群島。現在日俄之間有舉辦無簽證交流等活動,試圖促進北海道人和南千島群島俄羅斯居民之間的交流。 氣候 北海道除了道南的部分沿海地區屬和溫帶濕潤氣候之外,幾乎所有地區都屬於温带大陆性湿润气候,少数高海拔地区符合亚寒带标准。北海道的年平均氣溫在5至10度之間,年均降水量在800至1,800毫米之間,和日本其他地區相比,北海道的氣候較為涼爽乾燥。北海道全年氣候溫差頗大,雖然夏季的北海道氣候頗為涼爽,但冬季時大部分地區的平均氣溫可達到零下8度以下,其中又尤以道北、道東地區更為寒冷。特別是內陸的盆地地區全年溫度變化劇烈,旭川市曾在1902年錄得零下41度的記錄,是日本的寒極。但這一地區也是北海道夏季較為炎熱的地區。此外北海道全境均被日本政府定為,部分地區更被指定為特別豪雪地帶。洋流給北海道的氣候帶來很大影響,、親潮(千島海流)等洋流途徑北海道海域。按照氣候特徵,北海道可以分為鄂霍次克海沿岸、日本海沿岸、太平洋沿岸東部和太平洋沿岸西部四個氣候區。日本海沿岸地區比其他三個地區氣溫略高,在夏季降水較少,冬季則受來自大陸的季風影響而降雪較多。太平洋沿岸西部地區包括了自渡島半島南部至日高的太平洋沿岸地區,夏季較為溫暖且降水較多,冬季則相對溫暖且降雪較少。太平洋沿岸東部地區包括了十勝至根室的太平洋沿岸地區,夏季涼爽且降水較少。冬季雖頗為寒冷但降雪亦少。這一地區還以多霧而聞名,釧路市有「日本霧都」之稱。鄂霍次克海沿岸地區則全年降水相對較少。在冬季時鄂霍次克海海域會有接近海岸,使得北海道成為世界上緯度最南的能見到流冰的地區。此外鄂霍次克海沿岸地區在夏季易發生焚風現象,因此這一地區在夏季時有出現溫度反而比北海道南部更高的情況。 2018年8月17日,因北海道上空有冷空氣進入,大雪山系黑岳落下初雪,比平均值提早了約一個月,創下自1974年(昭和49年)以來最早降雪的紀錄。但在同年冬季,稚內市、旭川市等地的初雪記錄均比往年平均值大幅延遲。 歷史 古代歷史 現在的考古證據證明北海道自舊石器時代開始,就有人類活動。北海道內現在發現的最早的考古遺跡,是位於千歳市祝梅的三角山遺跡。這一遺跡發現的石器製造距今兩萬年之前。在北海道亦發現了繩文時代的土器。但和本州以南地區不同的是,彌生文化並未傳播至北海道,取而代之的是。續繩文文化在北海道一直持續到7世紀。在續繩文文化時代之後,北海道進入擦文文化時期,這一時代一直持續到14世紀。擦文文化是北海道地區特有的文化,亦是北海道最後的陶器文化時期。在擦文文化興盛的同時,北海道的鄂霍次克海沿岸地區則進入鄂霍次克文化時期。但隨著阿伊努人勢力的逐漸擴大,鄂霍次克文化最終被擦文文化同化。 14世紀後,北海道進入時期。阿伊努人主要以狩獵和漁業為生,風俗習慣和和人大相徑庭。現在北海道多地仍有的遺跡。與此同時,自室町時代開始,和人亦到達渡島半島的南端,並且開始在北海道定居。和人和阿伊努人之間雖頻繁展開貿易,但兩者之間的衝突也不少。隨著和人移居者的逐漸增加使得和人地的面積擴大,和人和阿伊努人之間的對立亦日益激化。1457年時,阿伊努人就和和人之間爆發坷相曼夷之戰。1669年,又爆發沙牟奢允之戰,愛努人在這場戰爭中戰敗,從此在與和人關係中完全淪為從屬地位。但愛努人的反抗並未停止,1789年,又爆發國後目梨之戰。這場戰爭之後,愛努人口開始大幅減少,並且愛努人逐漸由和人的貿易對象轉變為被和人僱傭的人群,完全被融入和人的經濟體系之中,傳統的愛努社會開始解體。 在江戶時代後期,隨著俄羅斯的領土擴張至遠東地區,北海道近海海域亦開始時有俄羅斯船舶出現。俄國曾多次對日本要求通商,但被日本拒絕。為了加強對俄羅斯的防衛,幕府派出最上德內、、間宮林藏、伊能忠敬等人探險北海道、庫頁島和千島群島地區,和人對北海道的地理狀況亦有了更多了解。1799年,幕府將東蝦夷地改為幕府直轄地。1807年又將西蝦夷地改為幕府直轄地。不過在俄羅斯的威脅減輕之後,1821年,全蝦夷地又重新成為松前藩領地。 開拓期至二戰時期 1868年,明治新政府曾先後設立、,由此將北海道地區納入新政府的統治之內。但在同年12月,舊幕府軍佔領五稜郭進而統治北海道地區,其首領榎本武揚宣布成立蝦夷共和國政權,並和新政府軍之間爆發箱館戰爭。1869年6月,在舊幕府軍投降之後,新政府正式納入北海道全境,並使其成為五畿七道之後第八個以「道」作為統稱的地區,轄下設11國86郡。 1869年,新政府設立開拓使治理北海道,由此北海道開始進入大規模開發時代。新政府鼓勵失去工作的武士和士族移民北海道,並且為了加強國防,還設置了屯田兵制度。除了政府動員的移民之外,亦有自發性的大規模移民,其代表例為帶廣的晩成社。 1882年,開拓使被廢止,政府改設函館縣、札幌縣、根室縣等三縣以及農商務省北海道事業管理局來管理北海道。但由於北海道人口分佈不均,使三縣一局的體制效率不彰。1886年,政府決定廢除三縣一局,改設由內務省直轄的。日本政府在這一時期聘請眾多外籍顧問來到北海道,代表人物為札幌農學校教頭威廉·史密斯·克拉克。外國技師為北海道帶來了先進的技術和思想,並培育出眾多人才,在北海道的現代化過程中做出了重大貢獻。 隨著開拓事業的進展,越來越多日本人移民北海道,其中又以和北海道氣候較為接近的東北地方和北陸地方最多,此外四國人也在北海道移民中有較高比重。自1869年至1936年的這段期間,共有約300萬人移居北海道。北海道的遼闊土地和煤炭資源使得農業和能源產業成為北海道戰前的重點開發產業。然而殘酷的勞動環境和沉重的工作量使得北海道成為工人運動頻發的地區。大正時期,受到大正民主浪潮的影響,北海道文化運動興盛,教育也日趨普及。北海道帝國大學就是成立在大正時期。並且這一時期有多份地方報紙創刊。在進入昭和時代之後,北海道接連受到金融恐慌和的波及。 隨著日本逐步偏重參與二戰,日本開始在北海道發展軍需產業,並對言論自由和教育文化領域嚴格管控。雖然北海道是日本國內在二戰中受空襲較少的地區,但北海道仍在1945年7月遭到了美軍的空襲,室蘭、函館、根室、釧路等都市在空襲中受災嚴重。 戰後至今 在二戰末期和結束之初,北海道一度陷入空前混亂狀態。蘇聯軍隊在1945年8月佔領了庫頁島南部和千島群島地區,造成大量難民湧入北海道,亦遺留下南千島群島的領土問題。史達林曾提出讓蘇聯以留萌—釧路為界佔領北海道北部的計畫,但被美國總統杜魯門拒絕。同年10月4日,美軍的先遣部隊登陸函館,並迅速分駐北海道各地,北海道進入被同盟國軍隊佔領時期。駐北海道的美軍數量最多時曾有24,000至25,000人。直到1954年,美軍才全面撤出北海道。 另一方面,北海道成為因戰敗而從海外回到日本的日本人最大的移民目的地之一。在1945年和1946年,有24萬原本居住在外國的日本人移民北海道,這也為日後北海道的經濟發展提供了大量人手。在戰前,北海道並不適用於府縣制,地方自治體系和日本本土其他地區並不相同。直到1947年新憲法及地方自治法公佈之後,北海道於該年5月3日起正式以「道」作為其行政區名稱,成為和日本其他都府縣完全相等的自治體,並成立民選的與道議會。1948年,日本政府制定了北海道綜合開發計劃,象徵北海道進入戰後新的開發時期。 在1960年代之前,由於出產煤炭,北海道亦曾是日本的能源基地。但在1960年代之後,隨著石油成為主要能源,北海道的礦業陷入衰退。取而代之的是,公共建設和服務業成為北海道經濟的支柱。然而這也導致北海道經濟出現依賴公共投資的問題。 1972年,札幌舉辦了冬奧會。這場賽事大幅提高了北海道的國際知名度,亦使得北海道的基礎設施建設有了飛躍性的進步。然而依賴公共投資的經濟模式卻使得北海道的經濟發展在1980年代之後逐漸放緩。1970年代時,北海道的經濟成長率和日本全國的平均水準相當。但在進入1980年代之後,北海道的經濟成長率和日本全國的平均水準的差距日益增大。1997年,北海道最大的銀行北海道拓殖銀行破產,給北海道經濟帶來嚴重打擊。現在旅遊業、商業、資訊產業等新產業成為北海道發展較快的行業,但北海道仍面臨人口減少和轉變產業結構等諸多議題。 人口 北海道是日本人口密度最低的地區,截止2014年,每平方公里只有人口約66人。1884年時,北海道的人口僅有227,900人,是日本人口最少的行政區。之後隨著移民的大量流入,北海道人口急速增加。1908年時,北海道有人口1,322,400人,升至日本第10位。1920年時,北海道有人口2,359,183人,排名日本第三。戰前的北海道和關東地方、近畿地方並列為日本三大人口流入地區,並且人口流入率達47.1%,遠超關東地方的12.9%和近畿地方的14.3%。戰前移民北海道的人口中以東北地方出身者最多,其次是北陸地方,兩者都是地理位置和風土氣候較為接近北海道的地區。在二戰剛結束時,由於大量人口自外國湧入,北海道人口在短時間內劇增。1945年時,北海道有人口3,518,389人,曾短暫位居日本首位。但在戰後,北海道的人口增長速度遠低於日本平均值。1959年時,北海道人口曾佔日本全國總人口的5.40%,但在2000年時,這一數字已降至4.48%。北海道人口數在1997年達到569.9萬人的峰值後持續減少。2014年時,北海道共有人口約544萬人。預計在2040年時,北海道的人口可能只有419萬人。造成北海道人口減少的主要原因是由於北海道的生育率低於日本平均水準。北海道的總和生育率自1967年開始就低於日本平均值。2013年,北海道的總和生育率僅有1.28(日本平均值為1.43),僅高於東京都和京都府,位列日本倒數第三位。北海道也是日本生育年齡人口比例較低,老齡人口比例較高的地區。此外自1960年代開始,北海道由人口流入地變為人口流出地亦是導致北海道人口增長減緩的重要原因。 就人口分佈來看,北海道的人口高度集中於中部的石狩平原地區。札幌市人口超過190萬,集中了北海道三分之一以上的人口。實際上在1940年之前,函館市和小樽市的人口都曾超過札幌市人口。但戰後以來,北海道人口往札幌集中的趨勢日益明顯,札幌所在的道央地區亦成為北海道人口最多的地區。與之相對的是煤礦相繼關閉的空知綜合振興局則成為北海道人口減少幅度最大的地區。從人口密度來看,除了石狩平原之外,旭川盆地和道南的沿海地區亦是北海道人口密度較高的地區。而面積廣大的道北、道東地區則人口密度較低,日高、留萌、宗谷、檜山、根室五個振興局一直都是北海道人口最少的地區。城市人口比例較高也是北海道人口分佈的一大特徵。北海道人口前十位的都市(札幌市、旭川市、函館市、釧路市、苫小牧市、帶廣市、小樽市、北見市、江別市、室蘭市)的合計人口佔北海道總人口的近三分之二。在人口遷移方面,北海道現在每年向道外人口流出近萬人,但道內的人口遷移數超過20萬人,道內移動率遠超道外移動率。除了札幌市所在的石狩振興局之外,北海道所有綜合振興局和振興局都呈現人口流出狀況,顯示出北海道人口往札幌集中的趨勢。 在少數族裔方面,北海道是日本唯一的愛努人聚居地。愛努人是北海道的原住民,但在江戶時代中後期之後,愛努人人口數大幅減少且受到和人同化,民族特徵嚴重被淡化。1873年時,北海道有人口111,196人,其中愛努人有16,272人,愛努人當時北海道總人口的14.63%。但現在北海道的愛努人人口僅有23,782人。就愛努人人口分佈來看,以日高支廳的愛努人人口數量最多,為7,530人,佔日高支廳總人口的9.2%;其次是膽振支廳,有愛努人人口6,622人。這兩個支廳的愛努人人口佔北海道愛努總人口的59.5%。除了這兩個支廳之外,石狩支廳和釧路支廳也是北海道愛努人口較多的地區。除了阿伊努人之外,北海道還有少数被蘇聯從樺太廳驅逐來的鄂羅克人和尼夫赫人生活。此外在2018年時,北海道還居住有31,726名在日外國人。外國人的人口中,以在日中國人最多,其次則是在日韓國·朝鮮人。此外北海道還有一定數量的在日菲律賓人和居住。 行政區劃 由於面積遼闊,北海道的行政區劃系統和日本其他一級行政區略有不同。根據日本地方自治法155條第1項,北海道在道和市町村級行政區之間設有支廳,以提高行政效率。2008年6月,北海道議會通過法律,將北海道的14個支廳改為9個綜合振興局和5個振興局。原定將綜合振興局作為振興局的上級機關,但引發被降格為振興局的地區表示反彈。2009年3月,北海道議會修改法律,規定綜合振興局和振興局為相同等級的行政單位,然而綜合振興局可依相關條例的規定代管與其相鄰之振興局的轄下廣域。在支廳改為綜合振興局和振興局之後,除了網走支廳改名為鄂霍次克綜合振興局之外,其他支廳並未更名。另外幌延町由留萌支廳改劃入宗谷綜合振興局,幌加內町由空知支廳改劃入上川綜合振興局。現在北海道管轄有9個綜合振興局和5個振興局,以及74個郡、35個市、129個町和15個村。 雖然並非正式的行政區劃,在地理上一般多將北海道分為道南、道央、道北、道東四個地區。道南包括渡島綜合振興局和檜山振興局;道央包括石狩、日高兩個振興局和空知、胆振、後志三個綜合振興局;道北包括留萌振興局和上川、宗谷綜合振興局;道東包括根室振興局和鄂霍次克、十勝、釧路綜合振興局。此外,有時會將日高振興局和膽振綜合振興局劃入道南而非道央;道東因面積龐大而有時會被再細分為鄂霍次克(鄂霍次克綜合振興局)、十勝(十勝綜合振興局)、釧根(釧路綜合振興局和根室振興局)三個地區。下為各綜合振興局及振興局位置與資料: | 在二戰末期和結束之初,北海道一度陷入空前混亂狀態。蘇聯軍隊在1945年8月佔領了庫頁島南部和千島群島地區,造成大量難民湧入北海道,亦遺留下南千島群島的領土問題。史達林曾提出讓蘇聯以留萌—釧路為界佔領北海道北部的計畫,但被美國總統杜魯門拒絕。同年10月4日,美軍的先遣部隊登陸函館,並迅速分駐北海道各地,北海道進入被同盟國軍隊佔領時期。駐北海道的美軍數量最多時曾有24,000至25,000人。直到1954年,美軍才全面撤出北海道。 另一方面,北海道成為因戰敗而從海外回到日本的日本人最大的移民目的地之一。在1945年和1946年,有24萬原本居住在外國的日本人移民北海道,這也為日後北海道的經濟發展提供了大量人手。在戰前,北海道並不適用於府縣制,地方自治體系和日本本土其他地區並不相同。直到1947年新憲法及地方自治法公佈之後,北海道於該年5月3日起正式以「道」作為其行政區名稱,成為和日本其他都府縣完全相等的自治體,並成立民選的與道議會。1948年,日本政府制定了北海道綜合開發計劃,象徵北海道進入戰後新的開發時期。 在1960年代之前,由於出產煤炭,北海道亦曾是日本的能源基地。但在1960年代之後,隨著石油成為主要能源,北海道的礦業陷入衰退。取而代之的是,公共建設和服務業成為北海道經濟的支柱。然而這也導致北海道經濟出現依賴公共投資的問題。 1972年,札幌舉辦了冬奧會。這場賽事大幅提高了北海道的國際知名度,亦使得北海道的基礎設施建設有了飛躍性的進步。然而依賴公共投資的經濟模式卻使得北海道的經濟發展在1980年代之後逐漸放緩。1970年代時,北海道的經濟成長率和日本全國的平均水準相當。但在進入1980年代之後,北海道的經濟成長率和日本全國的平均水準的差距日益增大。1997年,北海道最大的銀行北海道拓殖銀行破產,給北海道經濟帶來嚴重打擊。現在旅遊業、商業、資訊產業等新產業成為北海道發展較快的行業,但北海道仍面臨人口減少和轉變產業結構等諸多議題。 人口 北海道是日本人口密度最低的地區,截止2014年,每平方公里只有人口約66人。1884年時,北海道的人口僅有227,900人,是日本人口最少的行政區。之後隨著移民的大量流入,北海道人口急速增加。1908年時,北海道有人口1,322,400人,升至日本第10位。1920年時,北海道有人口2,359,183人,排名日本第三。戰前的北海道和關東地方、近畿地方並列為日本三大人口流入地區,並且人口流入率達47.1%,遠超關東地方的12.9%和近畿地方的14.3%。戰前移民北海道的人口中以東北地方出身者最多,其次是北陸地方,兩者都是地理位置和風土氣候較為接近北海道的地區。在二戰剛結束時,由於大量人口自外國湧入,北海道人口在短時間內劇增。1945年時,北海道有人口3,518,389人,曾短暫位居日本首位。但在戰後,北海道的人口增長速度遠低於日本平均值。1959年時,北海道人口曾佔日本全國總人口的5.40%,但在2000年時,這一數字已降至4.48%。北海道人口數在1997年達到569.9萬人的峰值後持續減少。2014年時,北海道共有人口約544萬人。預計在2040年時,北海道的人口可能只有419萬人。造成北海道人口減少的主要原因是由於北海道的生育率低於日本平均水準。北海道的總和生育率自1967年開始就低於日本平均值。2013年,北海道的總和生育率僅有1.28(日本平均值為1.43),僅高於東京都和京都府,位列日本倒數第三位。北海道也是日本生育年齡人口比例較低,老齡人口比例較高的地區。此外自1960年代開始,北海道由人口流入地變為人口流出地亦是導致北海道人口增長減緩的重要原因。 就人口分佈來看,北海道的人口高度集中於中部的石狩平原地區。札幌市人口超過190萬,集中了北海道三分之一以上的人口。實際上在1940年之前,函館市和小樽市的人口都曾超過札幌市人口。但戰後以來,北海道人口往札幌集中的趨勢日益明顯,札幌所在的道央地區亦成為北海道人口最多的地區。與之相對的是煤礦相繼關閉的空知綜合振興局則成為北海道人口減少幅度最大的地區。從人口密度來看,除了石狩平原之外,旭川盆地和道南的沿海地區亦是北海道人口密度較高的地區。而面積廣大的道北、道東地區則人口密度較低,日高、留萌、宗谷、檜山、根室五個振興局一直都是北海道人口最少的地區。城市人口比例較高也是北海道人口分佈的一大特徵。北海道人口前十位的都市(札幌市、旭川市、函館市、釧路市、苫小牧市、帶廣市、小樽市、北見市、江別市、室蘭市)的合計人口佔北海道總人口的近三分之二。在人口遷移方面,北海道現在每年向道外人口流出近萬人,但道內的人口遷移數超過20萬人,道內移動率遠超道外移動率。除了札幌市所在的石狩振興局之外,北海道所有綜合振興局和振興局都呈現人口流出狀況,顯示出北海道人口往札幌集中的趨勢。 在少數族裔方面,北海道是日本唯一的愛努人聚居地。愛努人是北海道的原住民,但在江戶時代中後期之後,愛努人人口數大幅減少且受到和人同化,民族特徵嚴重被淡化。1873年時,北海道有人口111,196人,其中愛努人有16,272人,愛努人當時北海道總人口的14.63%。但現在北海道的愛努人人口僅有23,782人。就愛努人人口分佈來看,以日高支廳的愛努人人口數量最多,為7,530人,佔日高支廳總人口的9.2%;其次是膽振支廳,有愛努人人口6,622人。這兩個支廳的愛努人人口佔北海道愛努總人口的59.5%。除了這兩個支廳之外,石狩支廳和釧路支廳也是北海道愛努人口較多的地區。除了阿伊努人之外,北海道還有少数被蘇聯從樺太廳驅逐來的鄂羅克人和尼夫赫人生活。此外在2018年時,北海道還居住有31,726名在日外國人。外國人的人口中,以在日中國人最多,其次則是在日韓國·朝鮮人。此外北海道還有一定數量的在日菲律賓人和居住。 行政區劃 由於面積遼闊,北海道的行政區劃系統和日本其他一級行政區略有不同。根據日本地方自治法155條第1項,北海道在道和市町村級行政區之間設有支廳,以提高行政效率。2008年6月,北海道議會通過法律,將北海道的14個支廳改為9個綜合振興局和5個振興局。原定將綜合振興局作為振興局的上級機關,但引發被降格為振興局的地區表示反彈。2009年3月,北海道議會修改法律,規定綜合振興局和振興局為相同等級的行政單位,然而綜合振興局可依相關條例的規定代管與其相鄰之振興局的轄下廣域。在支廳改為綜合振興局和振興局之後,除了網走支廳改名為鄂霍次克綜合振興局之外,其他支廳並未更名。另外幌延町由留萌支廳改劃入宗谷綜合振興局,幌加內町由空知支廳改劃入上川綜合振興局。現在北海道管轄有9個綜合振興局和5個振興局,以及74個郡、35個市、129個町和15個村。 雖然並非正式的行政區劃,在地理上一般多將北海道分為道南、道央、道北、道東四個地區。道南包括渡島綜合振興局和檜山振興局;道央包括石狩、日高兩個振興局和空知、胆振、後志三個綜合振興局;道北包括留萌振興局和上川、宗谷綜合振興局;道東包括根室振興局和鄂霍次克、十勝、釧路綜合振興局。此外,有時會將日高振興局和膽振綜合振興局劃入道南而非道央;道東因面積龐大而有時會被再細分為鄂霍次克(鄂霍次克綜合振興局)、十勝(十勝綜合振興局)、釧根(釧路綜合振興局和根室振興局)三個地區。下為各綜合振興局及振興局位置與資料: 注:根室振興局所管轄的部分区域位於南千島群島,日本未實際管轄。根室振興局括號內的面積是包括南千島群島(5003.05平方千米)時的面積。 政治 日本眾議院實施中選區制時,北海道曾劃分為5個中選舉區,擁有23個議席。日本改實施比例代表並立制和小選區制之後,北海道現在擁有12個小選區。同時北海道還擁有8席比例代表議員席次。 北海道素有「民主黨王國」之稱,改為小選區制之後,民主黨長期以來都在北海道佔有優勢。就選區選舉來看,北海道第1區、北海道第8區、北海道第9區和北海道第10區在2012年之前歷任當選議員都是民主黨人。在北海道第2區和北海道第6區,民主黨候選人的當選次數也超過自民黨。在北海道第3區和北海道第3區,民主黨和自民黨候選人的當選次數平分秋色。北海道第7區則是自民黨略佔優勢。而在北海道第5區、北海道第11區、北海道第12區,民主黨的候選人只當選過一次,自民黨擁有壓倒性優勢。在2009年眾議院選舉時,除了北海道7區之外,所有選區都是民主黨候選人當選。然而2012年的2012年眾議院選舉時,民主黨在北海道遭遇全軍覆沒。2014年眾議院選舉時,民主黨也只在三個選區取得議席,而自民黨則在八個候選區取勝。2017年眾議院選舉時,自民黨在北海道贏得6個選舉區議席,民主黨的繼承政黨之一立憲民主黨贏得5個小選舉區的議席,公明黨贏得1個選舉區議席。2021年眾議院選舉亦維持了這一數字。而在比例代表方面,自2000年眾議院總選舉開始至2009年眾議院總選舉為止,民主黨在北海道獲得的比例代表議席和得票數一直超過自民黨。但在2012年的眾議院總選舉時,自民黨在北海道獲得的比例代表議席和票數首次超過了民主黨。2017年和2021年眾議院選舉時,自民黨也維持了北海道內比例代表第一大黨的地位。 在參議院選舉方面,北海道選舉區擁有四個議席,是日本的參議院選舉區中面積最大的二人區。北海道選舉區在過去就是日本社會黨得票較多的選舉區。1990年代中期之後,民主黨繼承了社會黨的大部分票源,在參議院選舉中亦佔有優勢。自1998年第18屆日本參議院議員通常選舉以來,北海道選舉區的歷次選舉都是由民主黨和自民黨共同瓜分兩席議席。值得一提的是,除了自民黨和民主黨等全國性政黨之外,北海道擁有只在北海道進行政治活動的地區性政黨新黨大地。 在地方自治方面,戰後北海道呈現保守和革新勢力交替執政的局面。1947年4月北海道首次知事選舉時,革新系的當選,並且連任兩次,一直任職到1959年。同時帶廣、釧路、旭川、北見等北海道內的多個較大都市也是由革新派人士執政。然而在第四次知事選舉時,保守系的當選。町村之後繼任知事的也是保守派人士。但在同時,革新勢力仍然在多個都市擁有執政地位。1973年時,北海道的33個市中有14個市由革新系市長執政。1983年,横路孝弘當選北海道知事,使得北海道再次由革新派人士執政。横路孝弘的繼任者堀達也在政治路線上也傾向革新派。2003年,得到自民黨支持的高橋春美在北海道知事選舉中當選,並擔任此職至2019年。2019年,前夕張市長鈴木直道當選北海道知事。他在2023年成功連任。 北海道議會現在共有100個議席。自民黨是北海道議會最大黨派,擁有49席議員;其次是立憲民主黨,擁有23席議員。此外公明黨和日本共產黨等政黨也在北海道議會有議員。北海道的財政狀況極為嚴峻。2013年度,北海道的實質公債費比率達21.7%,位居日本首位。 經濟 2014年,北海道的道內生產總值約為184,846億日元。2011年,北海道人均道民收入為247萬5千日元,排名日本第36位,低於日本平均水準。自1980年代開始,北海道的經濟增長率就長期低於日本平均水準。1996年時,北海道的道內生產總值曾達到20.9兆日元。但在次年爆發北海道開殖銀行破產事件之後,北海道經濟陷入長期蕭條。和日本其他地區相比,製造業佔北海道經濟的比重較低,而服務業則在北海道經濟中有重要地位。 農業 北海道是日本的糧食基地,擁有日本全國四分之一的農地。2010年時,北海道的糧食自給率達到173%(按熱量單位計算),位居日本第一。北海道的農業生產金額在2012年達10,536億日元,同樣高居日本首位。北海道是日本眾多農產品的最大產地,包括小麥、大豆、馬鈴薯、甜菜、蕎麥、洋蔥、南瓜、玉米、牛奶、牛肉、輕種馬等。由於北海道面積遼闊,各地自然條件差異很大,因此不同地區的主要農產品也大不相同。道南地區和後志綜合振興局以畜產品、蔬菜、果樹等集約型農業較為發達。中部的石狩振興局、空知綜合振興局內的平原地區和上川綜合振興局內的盆地地區是日本重要的稻米種植區,這一地區生產的主要稻米品種包括了「」、「」等。此外這一地區也生產不少蕎麥、蜜瓜、洋蔥、甜菜等作物。鄂霍次克綜合振興局和十勝綜合振興局則是日本最大的旱田地帶,主要生產小麥、玉米、馬鈴薯、豆類等作物。而宗谷綜合振興局、釧路綜合振興局和根室振興局雖然因氣候過於冷涼而不適耕種,但卻是日本最大的大規模乳業地區,成群的奶牛是這一地區最常見的風景。日高振興局則以生產輕種馬而聞名。 北海道地處寒暖流交界處,是絕佳的漁場。北海道的漁業開始於江戶時期的鯡魚捕撈業,現在水產業也在北海道的農業中佔據重要地位。北海道的海面漁業養殖量及生產量、漁業經營體數、漁業從業者數和漁船數都是日本第一。按照主要水產品種類的不同,北海道的漁業可分為日本海地區、鄂霍次克海地區、太平洋東部地區和太平洋西部地區四大地區。北海道主要的水產品有大馬哈魚、黃線狹鱈、秋刀魚、烏賊、帆立貝等。北海道森林覆蓋率達71%,高於日本平均水準,是日本林業較為發達的地區。 工業 北海道的製造業則開始於明治時期的官營工廠。由於北海道擁有豐富的林業資源,造紙是北海道發展較早的工業。此外鋼鐵、化工、機械等產業也在戰前就開始發展。進入戰後,北海道的工業發展仍然很大程度上受到政策左右。在1950年代至1970年代,大規模重化學工業成為北海道工業發展的龍頭。而在1980年代之後,汽車零部件和電子產業則開始抬頭。2014年,北海道工業從業人口超過16萬人,工業品生產額有66,728億日元。北海道工業的特徵之一是食品、飲料等地方資源型工業的比重較大,而機械製造等加工組裝型工業的比重較低。現在北海道的工業部門中,以食品、木材、造紙、鋼鐵、重化學等產業較為重要。其中食品產業產值佔北海道工業總產值的三成,是北海道工業體系中規模最大的產業。就北海道的工業地理來看,道央地區是北海道最重要的工業區。道央地區的工業產值佔北海道總量的近三分之二。而室蘭市是北海道工業產值最多的城市,之後依次是苫小牧市、札幌市、釧路市和千歳市。為促進北海道製造業發展,北海道政府曾先後推出以汽車、機械、化工等產業為主的、以信息技術產業為主的札幌創業創出特區等產業特區政策,期待能促進北海道產業的自立。 北海道的礦業曾頗為發達,其中又以煤礦最為重要。北海道內有、等多處煤田,煤礦挖掘亦興盛一時。但由於石油成為主要能源,加上日本國內煤礦開採成本高昂導致1960年代之後煤礦礦山相繼關閉。現在北海道僅釧路有一處煤礦仍在開採。由於北海道經濟曾長期依賴公共工程,使得建設業在北海道經濟中亦有一定地位,其在北海道經濟中的比重大幅高於日本平均水準。 服務業 服務業是北海道經濟的支柱產業。觀光產業在北海道經濟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北海道憑藉其較為原始的自然、涼爽的夏季和冬季雪國景觀等旅遊資源吸引了眾多來自日本國內外的遊客。2015年時,來到北海道旅遊的遊客數達到5,477萬人。近年來前往北海道旅遊的外國人遊客大幅增加。1997年時,北海道的外國人遊客數為12萬人。在2015年時,這一數字增加到208萬人。北海道的外國人遊客中以台灣、韓國、香港和泰國最多。觀光客給北海道帶來大量消費支出,亦促進交通、餐飲、住宿等相關行業的發展。就遊客訪問地區來看,以札幌及其附近的道央地區最多,此外函館、旭川、道東亦吸引較多遊客到訪。 在商業和金融業方面,由於北海道是日本最早開始的地區,因此也比日本其他地區更早開始進入賣場的大型化和郊外化時代。這也使得北海道較早開始面對市中心商業區衰退的問題。現在北海道政府試圖通過補助金和培育人才等措施來改善中心市區空洞化的問題。2013年,北海道全年商品銷售額有164,552億日元。現在日本的大型商業企業中,、宜得利家居和都是創業自北海道的企業。1997年北海道拓殖銀行的破產給北海道金融業帶來巨大衝擊。現在北海道的兩大地方銀行是北洋銀行和北海道銀行。札幌還設有札幌證券交易所,協助當地企業融資。信息技術產業現在是北海道服務業中發展較快的產業。2010年,宣布將在石狩市建設日本最大的數據中心。札幌車站北口一帶聚集了眾多中小科技企業,有「札幌矽谷」()之稱。則除了中小企業之外,亦有富士通和日本IBM等大型企業設廠。 文化 阿伊努文化 阿伊努人是北海道的原住民,擁有極其獨特的文化,阿伊努文化的代表例子包括了被稱為的口述文學;干欄式建築的;被列入聯合國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古典阿伊努舞蹈。使用大量油脂的阿伊努料理等。阿伊努人在古代不論男女皆有刺青,並且使用20進制,亦是他們和其他日本人相比的獨特之處。然而江戶時代中後期開始,阿伊努文化被強制同化,加上阿伊努人人口大幅減少,且阿伊努人沒有自己的文字,使得阿伊努文化受到嚴重衝擊,阿伊努語也被列入瀕危語言名單。然而阿伊努文化對北海道的影響難以抹去,例如現在北海道的絕大多數地名都是來自於阿伊努語。現在日本政府已開始立法保護阿伊努文化,民間復興阿伊努文化的運動也趨於活躍。 方言 北海道地區的日本語方言是,是東日本方言的一種。北海道方言內部可再分為沿海地區的海岸部方言(又稱濱言葉,其中又以函館地區特徵最強)和其他地區的內陸部方言,其中內陸部方言更加接近標準日語。由於北海道是移民社會,來自不同地方的人在溝通時卻需要使用同一語言,使得北海道方言是日語方言中較為接近標準日語的方言。札幌市的方言甚至被認為比東京地區的方言更接近標準日語。但在發音和用詞上,北海道方言仍和標準日語有所不同。然而近年,由於大眾媒體的影響,加上擁有前往道外讀書工作經驗的人口增加,使得北海道方言正日趨接近標準日語。典型的北海道方言特徵之一是使用過去時來表達尊敬,而這一特點甚至影響了日本其他地區的日語。北海道方言具代表性的詞彙包括了(原為一種馬,現指北海道人)、(意為創可貼)、(意為秋季的宴會)、(意為列車,日本其他地區多用)等。 飲食 北海道是日本重要的農產地,豐富的食材也造就了北海道多樣的飲食文化。北海道水產資源豐富,使得壽司、蟹肉料理等各類海鮮料理成為北海道具代表性的高級料理。北海道的亦有多個種類,其中又以、函館的活烏賊丼、釧路的等最為知名。北海道的肉食文化和日本其他地區頗為不同。十勝地區的豬肉蓋飯因使用帶有甜味的醬油烹飪使得豬肉的甜味較強,在日本的豬肉蓋飯中獨具特色。成吉思汗烤肉是北海道最著名的鄉土料理之一。戰後的糧食緊缺時期因羊肉價格低廉,烤羊肉在北海道風行一時,成吉思汗烤肉因此普及,北海道也成為日本僅有的大量食用羊肉的地區(另一處是沖繩縣)。現在雖然糧食充沛,北海道也已很少產羊肉,但成吉思汗烤肉卻已成為北海道最著名的料理之一。北海道是日本拉麵文化最為興盛的地區之一。中,以旭川拉麵(醬油風味)、札幌拉麵、三種拉麵最具代表性。現在北海道是日本拉麵文化最為興盛的地區,札幌還有拉麵共和國和拉麵橫丁等聚集大量拉麵店的飲食街。北海道是日本最大的乳製品產地區,而使用牛奶的各類甜品亦是北海道飲食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北海道著名的甜品企業包括了石屋製菓(代表產品是白色戀人)、ROYCE'和六花亭等。北海道也是日本最早開始普及啤酒文化的地區,札幌啤酒是日本四大啤酒企業之一。由於北海道在過去物流網相對獨立,使得許多企業生產只在北海道銷售的。一些北海道限定品也已成為北海道飲食文化的標誌,為北海道人所喜愛,如和。 媒體 北海道新聞是北海道最大的地方報紙。北海道新聞的前身北海新聞於1887年開始發行。1942年,日本政府下令整合北海道內的11份地方報紙,北海道新聞隨之誕生。現在北海道新聞日發行量接近107萬份,是日本規模最大的地方報紙之一。北海道新聞不僅在北海道各地設有支局,並且在華盛頓、倫敦等地亦派有駐外記者,其中又以對俄羅斯遠東地區的新聞報導見長。除了北海道新聞之外,北海道各地亦有自己的地方報紙,其中主要的地方報紙包括、、、、。此外讀賣新聞、朝日新聞、毎日新聞、日本經濟新聞等全國性報紙在北海道也有發行。在電視方面,日本放送協會(NHK)在北海道擁有七個放送局,分別是NHK札幌、NHK函館、NHK旭川、NHK室蘭、NHK帶廣、NHK北見和NHK釧路。此外,北海道還有北海道放送(HBC,屬JNN联播网)、札幌電視台(STV,屬NNN联播网)、北海道電視台(HTB,屬ANN联播网)、北海道文化放送(UHB,屬FNN联播网)、TV北海道(TVh,屬TXN联播网)五家電視台。其中北海道放送和札幌電視台亦有播出廣播節目。北海道憑藉獨特的風情和雄大的自然成為眾多電影電視作品的故事舞台。在北海道拍攝的著名日本電影和電視劇有《幸福的黃手絹》、《北方的金絲雀》、《》、《來自北國》、《First Love 初戀》等作品。 體育 冬季運動 冬季的寒冷氣候,給予北海道發展冬季運動的最佳條件。1972年,札幌市舉辦了冬季奧運會,這是日本首次舉辦冬奧會,也可看出北海道冬季體育的興盛程度。北海道是日本滑雪場最多的地區,並因其優良的雪質吸引了澳大利亞等外國的滑雪愛好者。北海道的冬季體育因氣候差異而呈現出不同的地區特徵。西部地區因降雪較多,滑雪和跳台滑雪等雪上運動興盛。而東部地區則因為氣候乾燥降雪較少,冰球、滑冰等冰上運動的參加者較多。日本有眾多冬季運動選手都是出身自北海道,包括笠谷幸生、原田雅彥、船木和喜、齐藤浩哉、、高梨沙羅、橋本聖子、長島圭一郎等。北海道還擁有和兩個職業冰球球隊。 棒球 北海道日本火腿鬥士為日本職棒太平洋聯盟的球隊,其主場位於ES CON FIELD HOKKAIDO。該隊成立於1945年11月6日,成立時隊名為參議員隊,後來球隊先後轉售給東京急行電鐵(改名為東急飛人隊,直到日本火腿接手前幾次更名都以飛人為吉祥物)與日本火腿(日本火腿鬥士隊)。2004年,日本火腿鬥士隊將主場從東京轉移到位於北海道地區新建完成的札幌巨蛋,球隊名稱也冠上了「北海道」,成為現在的隊名,並更換吉祥物、球衣及隊徽。後轉移主場到自建的北廣島市的ES CON FIELD HOKKAIDO並3度奪下日本一(1962年、2006年、2016年),現今在美國職棒大聯盟活躍的達比修有、大谷翔平就是出身自日本火腿鬥士。北海道在高中棒球上亦有一席之地,曾多次打入甲子園,並培育出田中將大等著名棒球選手。 其他體育 |
孙中山改组国民党时,派孔祥熙作为代表与冯玉祥见面,并带来《建国大纲》等孙中山的政治著作,得到冯玉祥一定程度的认同。1923年底,冯玉祥开始傾心於蘇俄,由基督教转而仰慕社会主义,還在室内悬挂列宁肖像。冯玉祥部队纪律严明,苏俄的外交官越飞对他评价很高,加拉罕称其为“中国解放运动的柱石”。 1924年9月18日第二次直奉战争爆发,吴佩孚任命冯玉祥为第三军总司令。冯接受奉军张作霖50万銀元的賄賂,在古北口与奉系代表达成协议,率军返回北京,发动北京政变,改称国民军,攻擊直系。10月20日清晨,鹿钟麟指挥部队控制北京。 1924年10月23日,馮玉祥、胡景翼和孫岳發動北京政變(又稱甲子兵变、首都革命),馮玉祥派人將总统曹锟軟禁,逼其弟曹銳自殺,電請孫文北上。冯玉祥的倒戈,导致山海关一路的吴佩孚失败。11月5日,馮玉祥突然帶領軍隊包圍紫禁城。鹿鍾麟奉大總統黃郛之命令,帶著《修正清室優待條件》宣言文件,與李石曾和張璧帶領軍隊佔領紫禁城,使用武力要求遜位皇帝溥儀簽署「取消皇帝尊號聲明」,限溥儀在兩天時間內,收拾個人物品,離開紫禁城,如果溥儀拒絕,馮玉祥威脅要燒毀紫禁城。溥儀為保護紫禁城免遭破壞,別無選擇,只能無奈地答應其要求。馮玉祥与加拉罕会晤。11月10日,冯玉祥、张作霖分别到天津推举段祺瑞就任中华民国临时执政。11月12日,美国代办梅叶(Mayers)报告国务院,称现在苏俄对北京现政府影响巨大。冯玉祥辖区无出海口,与苏俄毗邻,外来接济依赖苏俄。此后,张作霖和段祺瑞合流,排挤冯玉祥。从11月24日起,冯玉祥多次发布辞职通电,表示不恋权力。张作霖表示挽留,称“我若是让你走了,我就是混账王八蛋”。12月12日,冯玉祥第三次发表辞职通电时,段祺瑞予以批准,并任命冯玉祥为西北边防督办,驻节张家口,冯玉祥任命张之江为察哈尔都统,李鸣钟为绥远都统,自己兼任甘肃督办,由刘郁芬代理,薛笃弼为省长 投靠苏联 1925年1月,冯受命为西北边防督办,率6个师共15万人赴张家口,并邀请李大钊担任西北军政治部主任,1926年春,馮玉祥到蘇聯考察,劉伯堅參加接待。馮玉祥邀請劉伯堅回國任國民軍的政治部副部長。1927年4月28日李大釗被張作霖以「和蘇俄通謀,裡通外國」為罪名絞刑處決后由刘伯坚代理,结识苏联驻华大使加拉罕,并邀请苏联军事顾问进入西北军。冯玉祥主要依靠张家口顾问团副总顾问为维塔利·普里马科夫和亚历山大·伊里奇·叶戈罗夫。2月,冯玉祥向苏联订购枪械。4月,苏联军事顾问加入冯军工作。此后,苏联军火源源不断地输送至冯玉祥的基地张家口。1925年底馮玉祥参加反奉战争,支持奉系将领郭松龄反叛。1926年1月1日兵败后通电下野,赴包头。3月23日,离开平地泉访问苏联。4月9日国民军再度发动政变,逼走段祺瑞,释放曹锟,但随后因军事上失利,不得不撤出北京,在南口坚守。4月,冯玉祥诱捕原白俄将领鲍里斯·弗拉基米洛维奇·阿年科夫并交给苏联契卡驻华人员,契卡将其绑架至苏联处决。 1926年5月9日到达苏联莫斯科开始考察,期间在蒙古库伦在徐谦的介绍下宣布参加国民党,要为国民革命而战。在苏联期间,冯玉祥与苏联外交人民委员会委员长齐切林、苏联领导人加里宁、阿里科夫、伏罗希洛夫、卢那察尔斯基、苏联教育委员会副委员长、列宁夫人克鲁普斯卡娅和莫斯科中山大学校长拉狄克等会面。冯玉祥多次提出要与斯大林会面但被婉拒。。 国民革命 1926年8月,李大钊委托于右任赶赴苏联请冯玉祥回国,23日,广州国民政府任命冯玉祥为国民政府委员。27日,冯玉祥启程回國,苏联顾问团和许多中共党员如邓小平与之同行。苏联从库伦运来1.5万支步枪,1500万发子弹,3万枚手雷给冯玉祥,大幅增强冯玉祥的实力国民军在南口坚守四个月后,于8月退回西北。9月16日,冯到达五原后发表五原誓师宣言。17日,国民军各部将领公举冯玉祥为国民联军总司令。冯宣布国民军全体将士集体参加中国国民党,参加国民革命。冯玉祥被委任为广东国民政府委员和军事委员会委员,策应北伐。在击溃刘镇华的镇嵩军之后,率領西北軍东出潼關参加國民革命軍北伐,為國民革命軍指揮官之一。1927年1月,冯玉祥到达西安后,按兵不动,并不理会广州国民政府要其出兵的请求。4月5日,武汉政府任命冯玉祥为第二集团军总司令后,冯玉祥开始行动,随着唐生智开始大举进攻河南,河南可能落入他人之手时,冯玉祥于5月6日从潼关出兵,31日占领郑州,6月1日占领开封,与唐生智会师中原。 1927年4月,宁汉分裂。6月10日,冯玉祥在郑州与汪精卫会面,汪精卫答應冯玉祥的全部要求,河南、甘肃、陕西三省主席由冯玉祥、刘郁芬、于右任担任,冯兼任开封政治分会主席,指导三省省政。第二集团军扩编后负责陇海线以北、平汉线以东地区战事。唐生智部全部退往湖北。汪的任命对冯玉祥没有吸引力。而且冯玉祥对徐谦、邓演达和唐生智提出的“联合倒蔣,促蒋下野”不予理睬,还说:“宁汉合流,一致北伐,武汉和共产党分家,谁不赞成谁就出国考察”,让武汉国民政府的人大吃一惊。 冯主张分共的原因包括当时张作霖为离间北伐阵营,公布苏联驻华使馆内搜获的苏联援助西北军的武器清单,冯玉祥和苏联、中共往来的文件,称冯为“共产国际在中国的代理人”“赤色将军”“共产党嫌疑分子”。如果冯不表示反共立场,就等于承认自己和苏联中共是同路人,所以冯玉祥需要赞成“分共”以洗刷自己。6月19日,冯玉祥在徐州与蒋介石、李宗仁、白崇禧会面。冯称蒋“风采和言谈态度无不使我敬慕”,提出要给蒋介石造铜像。蒋称冯为“大哥”。20日,双方在南京举行会谈,参会者还有胡汉民、李烈钧、蔡元培、吴稚晖、张静江等人。此外,南京方面同意每月供应军费250万元,冯玉祥担任南京政府军政部长,冯玉祥非常满意。最后選擇與身在南京的蒋介石合作,應蒋介石之要求,达成协议“分共、清党”。冯将他军队中的共产党员和他管辖地区内的共产党员干部全部“礼送”出境。 中原滅佛 1927年,篤信基督教的冯玉祥在河南废寺逐僧,將大相国寺改成市場。并发动全省毁佛运动,所有比丘、比丘尼一律驱逐。所有寺产沒收,寺院改为学校,或作救济院、图书馆,或成为娱乐场所。继河南之后,直、魯、陝等各省亦纷纷跟从,華北佛教因此遭到毀滅性打擊几乎衰绝。 中原大戰 1928年2月14日,冯玉祥在友人邵力子的撮合下与蒋介石在开封交换帖子成为结拜兄弟。5月6日,冯玉祥与蒋介石在济南以南的党家庄会面,会议决定继续北伐。5月10日,山东兖州举行南京政府党政联席会议,决定由冯玉祥行使总指挥之职位,蒋介石前往徐州养病。5月21日,蒋介石在郑州与冯玉祥会面,冯得蒋许诺山东归冯玉祥所有。5月,北伐军兵临京津冀地区,阎锡山派兵欲抢先夺取北京,与奉军激战,一度处境危急,向冯玉祥部请求支援。冯玉祥也欲抢夺北京,并因南口大战时阎锡山落井下石而怀恨在心,命韩复渠不仅不出兵援救,反而撤军,导致晋军右翼出现空当,给奉军反击的机会。后多亏白崇禧部赶到,阎锡山部逃过一劫。4月,北伐全胜的编遣会议之后,蒋介石、冯玉祥之间由合作转向分裂。 1929年4月,馮玉祥不滿國軍編遣會議比例式裁兵原則的決議,稱病離開南京。5月14日於潼關出任“護黨救國軍西北軍”總司令,但迅速被南京方面內外夾攻而失敗,被迫離職前往山西。1929年5月22日,冯玉祥的部将韩复榘、石友三联合通电拥蒋叛冯开始。5月23日,冯玉祥被开除中国国民党党籍。6月,冯玉祥自陕西至太原,失去自由,后被囚于五台县建安村。期间,冯玉祥心腹鹿钟麟化妆为访问冯的政治要员的勤务兵,与冯玉祥秘密接触。冯玉祥当即命令鹿钟麟取代宋哲元担任西北军代理总司令,在《三国演义》上用米汤写下四条手谕,要求整顿失败后的西北军;为扩大实力,招抚投靠南京政府的叛将;向蒋介石示好,要求阎锡山释放冯玉祥,以公开通电的形式扩大影响,向阎锡山施压。1930年2月25日,阎锡山亲自迎接困于五台县三个月的冯玉祥至太原。3月7日,双方商定一同反蒋,阎锡山送冯玉祥八十万元现款,10日,冯玉祥由太原至潼关,收回军权。 1930年,聯同閻錫山晉系、李宗仁新桂系等起兵反蔣,引发中原大戰。其本為反蒋聯軍的主力,起初吉鸿昌等杀得陈诚大败,但因为阎锡山晋军支援不力和張學良東北軍入关援蒋而戰敗。西北軍被徹底擊潰後馮亦自此失勢,成为蒋冯阎李张五大集团唯一输得精光的派系,1930年11月4日被迫於太原通電下野,此後隐居山東泰山潛心读书。 1931年7月,冯策动旧部石友三进攻东北军,反而被打败。1931年下半年,冯策动甘肃旧部反蒋,被蒋军打败。 1933年5月26日,与吉鸿昌、方振武、佟麟阁在察哈尔张家口建立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任总司令,時任察省主席的部將宋哲元並不支持,但又不便反對,因而離職,之後馮率軍攻下由親日軍隊佔領的多倫,引起一陣騷動。惟因實力不足且北平軍事委員會分會方面也派遣凃思宗及徐思賢先生,策反馮系將領與給予番號,因此,馮玉祥忖於大勢已去,遂電請北平軍分會派員整編,願意將抗日同盟軍旗幟放下,1933年6月9日北平軍分會代表涂思宗及徐思賢抵張家口,馮玉祥親迎並請自圖書館由涂將軍擔任主席舉行整編會議,商討善後事宜後返魯。8月7日,冯被迫宣布撤销抗日同盟军总部,辞去总司令职,于8月17日重返泰山。 1933年11月20日,李济深等在福建组成中华共和国人民革命政府,冯派代表余心清参加,并被选为经济委员会主席,然后积极联络韩复榘、宋哲元呼应反蒋。 中國抗日戰爭时任国防最高委员会常委,第三戰區、第六戰區司令长官,不久被蒋中正撤职。1946年4月7日赴美国考察水利,並發表反蔣言論。1947年6月8日,馮玉祥在美國發表聲明,警告蔣介石政府官員應對國內逮捕、鎮壓學生之暴行負責。9月7日,馮玉祥在美國群眾集會上發表演說,希望美國人民及政府幫助中國人民爭取和平、民主與自由,而不可幫助中國國民黨內戰獨裁。9月9日,馮玉祥在美國發起組織「華僑和平民主協會」。1947年11月5日发表《我为什么与蒋介石决裂》一文说“蒋介石政权是中国所有腐败政府的顶峰,外国的金钱是无法使它免于垮台的”。1948年参加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任中央政治委员会主任。最终与以蔣介石为總裁及總統的中國國民黨中央委員會及國民政府彻底决裂。 海難逝世 1948年接受中國共產黨的邀請,搭苏联轮船“胜利”号,由美返国参加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9月1日,“胜利”号正於黑海上向敖德萨港口进发时突然失火,冯玉祥與女儿冯晓达均因吸入過多濃煙而罹难,冯玉祥时年65歲。有陰謀論認為該火災為經策畫之暗殺。 其墓位于泰山西麓。 评价 冯玉祥不顧民國政府與清朝皇室所簽之條約,發動甲子兵變,驅逐溥儀,奪取清室財寶,為人詬病。 馮玉祥富於陰謀,曾多次謀害政敵,張建功、郭堅、馬廷勷、徐樹錚等人均為其所暗殺。 1917年馮氏皈依基督教并受洗,还利用宗教力量來控制軍隊,故有“基督将军”的称号,且在中國各地展開大規模毀禁佛教的行動,馮玉祥所酿“中原毁佛”是三武一宗之後,最大規模的毀佛。 1945年8月,毛澤東在重慶說:“煥章先生的豐功偉績,已舉世盡知,尤其在抗日戰爭期間,你為反對投降、堅持抗戰,呼吁團結、反對分裂作出了不懈的努力。還望煥章先生為實現祖國和平、民主、團結而努力,不負國人所望。”1953年,时任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总理的周恩来在冯玉祥骨灰安放仪式上评价:“冯玉祥将军是一位从旧军人转变而成的坚定的民主主义战士;虽然和所有的历史人物一样,由于政治视野的局限,在他身上不可避免地存在这样那样的缺陷,但是,瑕不掩瑜,冯玉祥将军为中国民主事业的贡献,将是永垂不朽的。” 1959年的庐山会议上,8月1日林彪称彭德怀這一次寫信是“招兵買馬,是阴谋家、野心家、伪君子”、“是冯玉祥式的人物。”随后毛泽东对“冯玉祥式的人物”进行解释,对彭德怀说:“人们只看到你简单、坦率、心直口快,初交只看到这一面。久了,就从现象看本质。弯弯曲曲,内心深处不见人。人们(林彪)说你是伪君子,像冯玉祥。真伪有矛盾。不能说全部假,对敌斗争是真的。心中很严重的东西不拿出来。”刘少奇以“魏延的骨头、朱可夫的党性、冯玉祥的作风...一个一贯反党的伪君子,企图搞军事政变!”批判彭德怀。 1982年乌兰夫(次年担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副主席)在冯玉祥诞辰100周年纪念大会上评价:“冯玉祥将军是一位杰出的爱国主义者,可敬的民主斗士,著名的军事家和政治家,中国共产党的真挚朋友。” 據說名相士彭涵鋒算過馮玉祥的面相:貌似劉備、才若孫權、志比董卓、詐如呂布、運只袁紹。 著作 馮玉祥 著:《我的生活:馮玉祥自傳第一卷》,北京:世界知識出版社,2006年12月1日,ISBN 978-7-5012-2748-8。 馮玉祥 著:《我的抗日生活:馮玉祥自傳第二卷》,北京:世界知識出版社,2006年12月1日,ISBN 978-7-5012-2749-5。 馮玉祥 著:《我所認識的蔣介石》,臺北市:捷幼,2007年7月9日,ISBN 978-957-8523-80-7。 纪念 1926年,北洋军阀刘镇华包围西安8个月之久,使西安人民饿死4万多人,直到冯玉祥将军率国民军击败刘镇华后西安才得以解围。1928年,陕西省政府主席宋哲元,于西安城墙西门北侧开辟城门,砌单券洞,为纪念冯玉祥的功绩,取名“玉祥门”。1934年改称“中正门”,1935年改称“西北门”,后复“玉祥门”。 河南省焦作市博爱县的一条道路被命名为玉祥路。 | 1928年2月14日,冯玉祥在友人邵力子的撮合下与蒋介石在开封交换帖子成为结拜兄弟。5月6日,冯玉祥与蒋介石在济南以南的党家庄会面,会议决定继续北伐。5月10日,山东兖州举行南京政府党政联席会议,决定由冯玉祥行使总指挥之职位,蒋介石前往徐州养病。5月21日,蒋介石在郑州与冯玉祥会面,冯得蒋许诺山东归冯玉祥所有。5月,北伐军兵临京津冀地区,阎锡山派兵欲抢先夺取北京,与奉军激战,一度处境危急,向冯玉祥部请求支援。冯玉祥也欲抢夺北京,并因南口大战时阎锡山落井下石而怀恨在心,命韩复渠不仅不出兵援救,反而撤军,导致晋军右翼出现空当,给奉军反击的机会。后多亏白崇禧部赶到,阎锡山部逃过一劫。4月,北伐全胜的编遣会议之后,蒋介石、冯玉祥之间由合作转向分裂。 1929年4月,馮玉祥不滿國軍編遣會議比例式裁兵原則的決議,稱病離開南京。5月14日於潼關出任“護黨救國軍西北軍”總司令,但迅速被南京方面內外夾攻而失敗,被迫離職前往山西。1929年5月22日,冯玉祥的部将韩复榘、石友三联合通电拥蒋叛冯开始。5月23日,冯玉祥被开除中国国民党党籍。6月,冯玉祥自陕西至太原,失去自由,后被囚于五台县建安村。期间,冯玉祥心腹鹿钟麟化妆为访问冯的政治要员的勤务兵,与冯玉祥秘密接触。冯玉祥当即命令鹿钟麟取代宋哲元担任西北军代理总司令,在《三国演义》上用米汤写下四条手谕,要求整顿失败后的西北军;为扩大实力,招抚投靠南京政府的叛将;向蒋介石示好,要求阎锡山释放冯玉祥,以公开通电的形式扩大影响,向阎锡山施压。1930年2月25日,阎锡山亲自迎接困于五台县三个月的冯玉祥至太原。3月7日,双方商定一同反蒋,阎锡山送冯玉祥八十万元现款,10日,冯玉祥由太原至潼关,收回军权。 1930年,聯同閻錫山晉系、李宗仁新桂系等起兵反蔣,引发中原大戰。其本為反蒋聯軍的主力,起初吉鸿昌等杀得陈诚大败,但因为阎锡山晋军支援不力和張學良東北軍入关援蒋而戰敗。西北軍被徹底擊潰後馮亦自此失勢,成为蒋冯阎李张五大集团唯一输得精光的派系,1930年11月4日被迫於太原通電下野,此後隐居山東泰山潛心读书。 1931年7月,冯策动旧部石友三进攻东北军,反而被打败。1931年下半年,冯策动甘肃旧部反蒋,被蒋军打败。 1933年5月26日,与吉鸿昌、方振武、佟麟阁在察哈尔张家口建立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任总司令,時任察省主席的部將宋哲元並不支持,但又不便反對,因而離職,之後馮率軍攻下由親日軍隊佔領的多倫,引起一陣騷動。惟因實力不足且北平軍事委員會分會方面也派遣凃思宗及徐思賢先生,策反馮系將領與給予番號,因此,馮玉祥忖於大勢已去,遂電請北平軍分會派員整編,願意將抗日同盟軍旗幟放下,1933年6月9日北平軍分會代表涂思宗及徐思賢抵張家口,馮玉祥親迎並請自圖書館由涂將軍擔任主席舉行整編會議,商討善後事宜後返魯。8月7日,冯被迫宣布撤销抗日同盟军总部,辞去总司令职,于8月17日重返泰山。 1933年11月20日,李济深等在福建组成中华共和国人民革命政府,冯派代表余心清参加,并被选为经济委员会主席,然后积极联络韩复榘、宋哲元呼应反蒋。 中國抗日戰爭时任国防最高委员会常委,第三戰區、第六戰區司令长官,不久被蒋中正撤职。1946年4月7日赴美国考察水利,並發表反蔣言論。1947年6月8日,馮玉祥在美國發表聲明,警告蔣介石政府官員應對國內逮捕、鎮壓學生之暴行負責。9月7日,馮玉祥在美國群眾集會上發表演說,希望美國人民及政府幫助中國人民爭取和平、民主與自由,而不可幫助中國國民黨內戰獨裁。9月9日,馮玉祥在美國發起組織「華僑和平民主協會」。1947年11月5日发表《我为什么与蒋介石决裂》一文说“蒋介石政权是中国所有腐败政府的顶峰,外国的金钱是无法使它免于垮台的”。1948年参加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任中央政治委员会主任。最终与以蔣介石为總裁及總統的中國國民黨中央委員會及國民政府彻底决裂。 海難逝世 1948年接受中國共產黨的邀請,搭苏联轮船“胜利”号,由美返国参加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9月1日,“胜利”号正於黑海上向敖德萨港口进发时突然失火,冯玉祥與女儿冯晓达均因吸入過多濃煙而罹难,冯玉祥时年65歲。有陰謀論認為該火災為經策畫之暗殺。 其墓位于泰山西麓。 评价 冯玉祥不顧民國政府與清朝皇室所簽之條約,發動甲子兵變,驅逐溥儀,奪取清室財寶,為人詬病。 馮玉祥富於陰謀,曾多次謀害政敵,張建功、郭堅、馬廷勷、徐樹錚等人均為其所暗殺。 1917年馮氏皈依基督教并受洗,还利用宗教力量來控制軍隊,故有“基督将军”的称号,且在中國各地展開大規模毀禁佛教的行動,馮玉祥所酿“中原毁佛”是三武一宗之後,最大規模的毀佛。 1945年8月,毛澤東在重慶說:“煥章先生的豐功偉績,已舉世盡知,尤其在抗日戰爭期間,你為反對投降、堅持抗戰,呼吁團結、反對分裂作出了不懈的努力。還望煥章先生為實現祖國和平、民主、團結而努力,不負國人所望。”1953年,时任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总理的周恩来在冯玉祥骨灰安放仪式上评价:“冯玉祥将军是一位从旧军人转变而成的坚定的民主主义战士;虽然和所有的历史人物一样,由于政治视野的局限,在他身上不可避免地存在这样那样的缺陷,但是,瑕不掩瑜,冯玉祥将军为中国民主事业的贡献,将是永垂不朽的。” 1959年的庐山会议上,8月1日林彪称彭德怀這一次寫信是“招兵買馬,是阴谋家、野心家、伪君子”、“是冯玉祥式的人物。”随后毛泽东对“冯玉祥式的人物”进行解释,对彭德怀说:“人们只看到你简单、坦率、心直口快,初交只看到这一面。久了,就从现象看本质。弯弯曲曲,内心深处不见人。人们(林彪)说你是伪君子,像冯玉祥。真伪有矛盾。不能说全部假,对敌斗争是真的。心中很严重的东西不拿出来。”刘少奇以“魏延的骨头、朱可夫的党性、冯玉祥的作风...一个一贯反党的伪君子,企图搞军事政变!”批判彭德怀。 1982年乌兰夫(次年担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副主席)在冯玉祥诞辰100周年纪念大会上评价:“冯玉祥将军是一位杰出的爱国主义者,可敬的民主斗士,著名的军事家和政治家,中国共产党的真挚朋友。” 據說名相士彭涵鋒算過馮玉祥的面相:貌似劉備、才若孫權、志比董卓、詐如呂布、運只袁紹。 著作 馮玉祥 著:《我的生活:馮玉祥自傳第一卷》,北京:世界知識出版社,2006年12月1日,ISBN 978-7-5012-2748-8。 馮玉祥 著:《我的抗日生活:馮玉祥自傳第二卷》,北京:世界知識出版社,2006年12月1日,ISBN 978-7-5012-2749-5。 馮玉祥 著:《我所認識的蔣介石》,臺北市:捷幼,2007年7月9日,ISBN 978-957-8523-80-7。 纪念 1926年,北洋军阀刘镇华包围西安8个月之久,使西安人民饿死4万多人,直到冯玉祥将军率国民军击败刘镇华后西安才得以解围。1928年,陕西省政府主席宋哲元,于西安城墙西门北侧开辟城门,砌单券洞,为纪念冯玉祥的功绩,取名“玉祥门”。1934年改称“中正门”,1935年改称“西北门”,后复“玉祥门”。 河南省焦作市博爱县的一条道路被命名为玉祥路。 家庭 第一任妻子 劉德貞 第一子 馮洪國 |
+ 243米,其跨度曾经在世界斜拉桥中排行第一,直到1995年被诺曼底大桥超过。该桥是黄浦江上的第三座大桥,也是目前黄浦江自上而下的第一座大桥。 和上海其他穿越黄浦江的大桥和隧道一样,杨浦大桥在设计之初就定位为内环高架城市快车道,修建杨浦大桥时并没有修人行道以及非机动车道。大桥全天只准机动车辆通行,自行车以及行人禁止上桥,所以对于自行车骑行者和行人来说只能搭乘渡轮过江。 相关条目 1993年完工橋梁 黃浦江橋樑 | + 602 + 243米,其跨度曾经在世界斜拉桥中排行第一,直到1995年被诺曼底大桥超过。该桥是黄浦江上的第三座大桥,也是目前黄浦江自上而下的第一座大桥。 和上海其他穿越黄浦江的大桥和隧道一样,杨浦大桥在设计之初就定位为内环高架城市快车道,修建杨浦大桥时并没有修人行道以及非机动车道。大桥全天只准机动车辆通行,自行车以及行人禁止上桥,所以对于自行车骑行者和行人来说只能搭乘渡轮过江。 相关条目 |
1632年:安東尼·凡·雷文霍克,荷蘭發明家、科学家(1723年逝世) 1804年:威廉·愛德華·韋伯,德國物理學家(1891年逝世) 1855年:徐世昌,曾任北洋政府總統(1939年逝世) 1862年:丹尼爾·施華洛世奇,奧地利玻璃切割工、珠寶商、企業家,施華洛世奇創辦人(1956年逝世) 1883年:佐治·阿里臣,英國足球記者、領隊(1957年逝世) 1889年:维多利亞·尤金妮亞,西班牙王后(1969年逝世) 1891年:拉斐爾·特魯希略,多明尼加政治人物、獨裁者,前任多明尼加總統(1961年逝世) 1898年:彭德怀,中國軍事家、革命家(1974年逝世) 1898年:莉蓮·奧本海默,美國摺紙先驅(1992年逝世) 1906年:鹿野忠雄,日本博物學家、探險家、昆蟲學家、文化人類學家、民俗學家(1945年逝世) 1922年:毛岸英,毛澤東長子,參與韓戰時戰死(1950年逝世) 1932年:史蒂芬·柯維,美國管理學家(2012年逝世) 1933年:渡辺淳一,日本作家(2014年逝世) 1939年:F·莫瑞·亞伯拉罕,美國男演員 1943年:王崇秋,中國導演、攝影師 1952年:-{zh-cn:拉斐尔·卡罗·金特罗;zh-tw:拉斐爾·卡洛·昆特羅}-,墨西哥毒梟,瓜達拉哈拉販毒集團創辦人 1955年:謝麗爾·斯圖德,美國戲劇女高音歌唱家 1956年:傑夫·默克利,美國政治人物,現任俄勒岡州聯邦參議員 1956年:周野芒,中国男演员 1962年:琳達·雅克里諾,美國媒體主管 1966年:景海鵬,中國航天員 1966年:嚴孝燮,韓國男演員 1969年:吉田直,日本小說家(2004年逝世) 1969年:及川光博,日本男演員、歌手 1970年:應蔚民,台灣男演員 1970年:袁潔儀,香港女演員 1970年:張韡騰,香港男藝人 1970年:吳敏兒,香港政治人物 1972年:范·達克霍姆,越裔美國GV男優、導演、攝影師 1973年:樊尚·坎德拉,法國前足球運動員 1976年:鄧一君,香港男演員 1976年:瑪莉卡·舒拉瓦,印度女演員 1977年:飯田利信,日本男性聲優 1981年:黃少谷,台灣創作歌手 1981年:清原紘,日本漫畫家 1982年:劉力揚,中國女歌手 1983年:雷凱欣,香港女性模特兒 1984年:木村KAELA,日本歌手、模特兒、藝人 1985年:綽琦,馬來西亞女演員(2015年逝世) 1985年:陳鳳玲,新加坡女演員 1985年:韋恩·魯尼,英國足球運動員 1986年:李明翰,台灣樂團東城衞鼓手 1986年:岡本信彥,日本男性聲優 1986年:德雷克,加拿大饒舌歌手、歌手 1987年:古城祐,香港男歌手 1988年:朱浩仁,馬來西亞男藝人、Youtuber 1988年:鄧卓翔,中國足球運動員 1989年:江铠同,中國女演員 1989年:PewDiePie,瑞典YouTuber 1990年:梁以辰,台灣女藝人 1992年:丁立人,中國西洋棋手,西洋棋特級大師 1992年:弗洛里安·凱因茨,奧地利職業足球運動員 1994年:李漢昇,臺灣男子籃球運動員 1994年:鄭秀晶,韓國女子偶像團體f(x)成員 1996年:易柏辰,台灣男子偶像團體SpeXial成員 1997年:原島大地,日本籍中日混血男演員 1998年:黛雅,美國女歌手 2002年:Ado,日本女歌手 2004年:斯特凡·巴伊塞蒂奇,西班牙職業足球運動員 逝世 996年:雨果·卡佩,法蘭西國王(941年出生) 1023年:寇準,北宋政治家(961年出生) 1601年:第谷·布拉赫,丹麦天文学家(1546年出生) 1813年:路易·米歇爾·安托萬·薩于克,法國陸軍將領(1755年出生) 1842年:貝爾納多·奧希金斯,智利民族獨立運動領袖(1778年出生) 1918年:丹尼爾·伯利·伍爾福爾,英格蘭職業足球運動員,第2任國際足球總會主席(1852年出生) 1945年:-{zh-cn:维德孔·吉斯林; | 1617年:朱術桂,明朝宗室、郡王(1683年逝世) 1632年:安東尼·凡·雷文霍克,荷蘭發明家、科学家(1723年逝世) 1804年:威廉·愛德華·韋伯,德國物理學家(1891年逝世) 1855年:徐世昌,曾任北洋政府總統(1939年逝世) 1862年:丹尼爾·施華洛世奇,奧地利玻璃切割工、珠寶商、企業家,施華洛世奇創辦人(1956年逝世) 1883年:佐治·阿里臣,英國足球記者、領隊(1957年逝世) 1889年:维多利亞·尤金妮亞,西班牙王后(1969年逝世) 1891年:拉斐爾·特魯希略,多明尼加政治人物、獨裁者,前任多明尼加總統(1961年逝世) 1898年:彭德怀,中國軍事家、革命家(1974年逝世) 1898年:莉蓮·奧本海默,美國摺紙先驅(1992年逝世) 1906年:鹿野忠雄,日本博物學家、探險家、昆蟲學家、文化人類學家、民俗學家(1945年逝世) 1922年:毛岸英,毛澤東長子,參與韓戰時戰死(1950年逝世) 1932年:史蒂芬·柯維,美國管理學家(2012年逝世) 1933年:渡辺淳一,日本作家(2014年逝世) 1939年:F·莫瑞·亞伯拉罕,美國男演員 1943年:王崇秋,中國導演、攝影師 1952年:-{zh-cn:拉斐尔·卡罗·金特罗;zh-tw:拉斐爾·卡洛·昆特羅}-,墨西哥毒梟,瓜達拉哈拉販毒集團創辦人 1955年:謝麗爾·斯圖德,美國戲劇女高音歌唱家 1956年:傑夫·默克利,美國政治人物,現任俄勒岡州聯邦參議員 1956年:周野芒,中国男演员 1962年:琳達·雅克里諾,美國媒體主管 1966年:景海鵬,中國航天員 1966年:嚴孝燮,韓國男演員 1969年:吉田直,日本小說家(2004年逝世) 1969年:及川光博,日本男演員、歌手 1970年:應蔚民,台灣男演員 1970年:袁潔儀,香港女演員 1970年:張韡騰,香港男藝人 1970年:吳敏兒,香港政治人物 1972年:范·達克霍姆,越裔美國GV男優、導演、攝影師 1973年:樊尚·坎德拉,法國前足球運動員 1976年:鄧一君,香港男演員 1976年:瑪莉卡·舒拉瓦,印度女演員 1977年:飯田利信,日本男性聲優 1981年:黃少谷,台灣創作歌手 1981年:清原紘,日本漫畫家 1982年:劉力揚,中國女歌手 1983年:雷凱欣,香港女性模特兒 1984年:木村KAELA,日本歌手、模特兒、藝人 1985年:綽琦,馬來西亞女演員(2015年逝世) 1985年:陳鳳玲,新加坡女演員 1985年:韋恩·魯尼,英國足球運動員 1986年:李明翰,台灣樂團東城衞鼓手 1986年:岡本信彥,日本男性聲優 1986年:德雷克,加拿大饒舌歌手、歌手 1987年:古城祐,香港男歌手 1988年:朱浩仁,馬來西亞男藝人、Youtuber 1988年:鄧卓翔,中國足球運動員 1989年:江铠同,中國女演員 1989年:PewDiePie,瑞典YouTuber 1990年:梁以辰,台灣女藝人 1992年:丁立人,中國西洋棋手,西洋棋特級大師 |
歷史 古代記述 釣魚臺列嶼各島相關記載最早出現於中國明朝的《順風相送》(但成書年份存在不同解讀,目前存在1403年(永樂元年)至1593年等至少五種說法)、1534年的《使琉球錄》,書中曾記述「釣魚嶼」、「黃毛嶼」、「赤坎嶼」(或「赤嶼」)等島名;至於所记载的該等島嶼是由中國人還是琉球人首先發現並命名,中日雙方各自提出不同主張。其他中國文獻及官方輿圖亦有採用「釣魚嶼」名稱,諸如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浙江提督胡宗憲幕僚鄭若曾編纂之《籌海圖編》、清乾隆年間《大清一统志》、乾隆皇帝欽命繪製之《坤輿全圖》等。 1752年由法國人繪制的亞洲地圖(中國與韃靼部分),是目前所見外國人所繪地圖中最早介紹釣魚島及其附屬島嶼的歷史文獻,當時中國被塗上粉紅色,而釣魚台列嶼、琉球和臺灣東岸均塗上黃色。1786年日本仙台藩人林子平制作的《三国通览图说》之《琉球国全图》也曾列出釣魚台群島,並注明這是中國來往琉球的航道。1845年,英国海军记錄主島釣魚島泥土貧瘠,没有人類居住或到访的痕跡()。 日本劃入領土 1884年,日本福岡人古賀辰四郎於探險期間到达釣魚台列嶼,其後向日本內務省申請要求將該島劃入國界。1885年10月9日,日本內務卿山縣有朋就此事致函外務卿井上馨,指沖繩縣希望對該島進行實地調查與建立國標。對此,井上於1885年覆函説:「此島嶼近清國之境,前經勘查,較大東島方圓甚小,且清國已命其島名。近日清國報紙等,風傳我政府欲占台灣近旁之清國所屬島嶼云云,對我國心懷猜疑,屢促清政府警示。此時若公然驟施立國標諸策,則易為清國所疑。竊以為目下可暫使其實地勘察,細報港灣之形狀及有無開發土地、物產之望,建立國標、開發諸事可留待他日。」 山縣有朋因應井上馨建議覆函沖繩縣知事,建議在釣魚台訂立國標一事可待日後處理,並提出不要把消息透露給新聞媒體。山縣其後以政府公文書命令沖繩縣令西村捨三勘查釣魚台,西村其後派遣石澤兵吾一行官員乘坐出雲丸到島嶼進行實地查勘,而石澤以及出雲丸船長林鶴松回航後分別發布了調查報告書。至1895年1月14日,在確認釣魚台無人居住,島上亦無界碑、官廳或居民建築等清朝統治的證跡後,日本政府通過內閣會議將釣魚台列嶼下轄沖繩縣管理,以及認可沖繩縣於釣魚台建立國標的申請。 《馬關條約》 1895年4月17日,清朝在中日甲午戰爭中落敗,雙方簽定《馬關條約》,註明將遼東半島、「臺灣全島及所有附屬各島嶼」割讓與日本,條約中包括粘附的遼東半島地圖作為所劃疆界共同堪界一事;該條約簽訂六日後引發三國干涉還遼事件,半年後再簽定《中日交還奉天省南邊地方條約》,日本被迫歸還遼東半島。 中日雙方在簽定《馬關條約》後有關釣魚台是否為無主地及是否透過《馬關條約》割讓一事存在尖銳矛盾。中方認爲,釣魚台列嶼在中日甲午戰爭《馬關條約》之前即爲中方領土,已对钓鱼岛实施了有效的行政管辖,後被日本竊占,無論日方認爲《馬關條約》割讓者中是否包括釣魚台列嶼,第二次世界大戰日本戰敗、《馬關條約》廢除後,日本都應遵其無條件投降所接受的《波茨坦公告》和《開羅宣言》將釣魚台列嶼歸還予中國(時由中華民國政府所代表)。 另一方面,日本政府表示在甲午戰爭開始後,即日本簽訂《馬關條約》三個月前(1895年1月),已实地考察确认该地是无人岛,而且也没有清国统治所及的迹象后基於“無主地先占”原则在1895年將其劃歸沖繩縣;並認爲從那時起,在历史上钓鱼岛群岛即是构成日本南西诸岛的一部分,不是在《马关条约》中得自于中国清朝割让的領土,不在日本根据《旧金山和约》必须放弃的领土之内,而是根据该和约第3条作为南西诸岛的一部分置于美国的行政管理之下。 民間開發 1896年,明治天皇頒布敕令第十三號,將沖繩縣管轄範圍列為島尻郡、中頭郡、國頭郡、宮古郡、八重山郡等,台灣學者丘宏達指出此飭令未有提及釣魚台,但日本海洋政策研究所称沖繩縣已經在1890年申請將釣魚台歸屬八重山島役所管理,1895-1896年的沖繩縣統計書亦記述魚釣島地址為「八重山郡石垣間切登野城村」。日本政府雖然在劃入版圖後未在釣魚島实地建立國標,但於1896年將島嶼租借30年給福岡縣海產物商人古賀辰四郎。1902年,編入石垣島大浜間切登野城村,石垣市在島上建立石碑標示番地號碼。1926年9月,30年無償租借期完結,日本政府開始向古賀辰四郎的事業繼承人古賀善次徵收土地使用費。1930年,古賀提出私有化土地,其後經沖繩營林署測量土地,日本政府於1932年正式將島嶼轉讓予古賀作私有地。 《開羅宣言》及《波茨坦公告》 1945年,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並接受《波茨坦公告》。《波茨坦公告》中第八條重申《開羅宣言》中內容,将日本的主權限制在本州、北海道、九州和四國以及其它由《波茨坦公告》簽署國美國、中國(當時為中華民國政府所代表)、英國所決定的小島。 琉球等島嶼托管 1951年日本與美國等48國簽定《舊金山和約》,授權美國托管琉球群島。時值中國國内國共內戰剛暫告一段落,中華民國政府遷往台灣,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在大陸成立不久,美國因韓戰爆發在外交上繼續承認中華民國,但英、俄、印度等國已轉向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導致戰勝國之一的中國代表權爭議難解,故兩岸政府(和同樣參與韓戰的蘇聯)均未受邀參加和會或簽署承認批准條約。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在1951年9月18日發表聲明認為該和約是非法的,人民日報在2010年亦認定中國並沒有簽署文件認同把钓鱼岛主权授予日本。1952年2月28日,美日在東京簽署《日美行政協定》,確認美國在舊金山和約對日部分佔領,3月發行的日本外交文書第23卷公開的美國託管地區包含釣魚島。美国琉球民政府其後於1953年12月25日公布的《第27号令》之「琉球列島之地理境界」將钓鱼岛列入托管的范围之内,「根據1951年9月8日簽署的《舊金山和約》,有必要重新指定琉球列島的地理界線」,其中第一條規定當時琉球民政府管轄的區域為6點,連結成一梯形區域,而釣魚台列嶼位於第1、2點所連成之界線邊上,成為琉球之一部分。美國政府在1955年起曾將黃尾嶼、赤尾嶼使用為美國海空軍訓練演習場地,並分別與琉球政府及古賀善次簽訂租賃契約,以約2500萬日圓的年租租借島嶼。 1955年間中華民國國軍一部自大陳島撤退後,曾於釣魚台短暫駐軍。 然而自二戰結束後,兩岸發行的地圖中釣魚台列嶼的標示有的仍採用跟日本相同的「尖閣諸島」名稱。中華民國教科書與地圖直至1970年以前,皆標示釣魚台為琉球列島美國民政府托管。中華人民共和國1956年第一版中國分省地圖和1962年第二版均在地圖中說明地圖是「根據抗戰時期或解放前申報地圖繪製」。 1968年9月3日,琉球美國民政官表示早前有台湾拆船作業員登島,故請求琉球政府在釣魚臺、黃尾嶼、赤尾嶼、北小島和南小島等釣魚臺列嶼的島嶼上架設禁止非法登陸的警告牌,防止非法入境者登島。工程於1970年7月開始。 主權爭議 有學者認為,迄至1969年於釣魚台相關海域發現石油之前,中國和日本均未在該島建立任何表明領土歸屬的標樁,此前中華民國或中華人民共和國亦未曾強調自己對釣魚台列嶼的領有權,該群島列嶼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结束日本投降後由美國控制。1969年5月,聯合國亞洲暨遠東經濟委員會勘察東中國海、台灣海峽北方後,認為該處蘊藏龐大的天然氣或石油。1970年8月31日,在美国监督下的沖繩政府立法院起草了《关于申请尖阁列岛领土防卫的决定》,有研究指这是戰後日本政府首次公开主张对该群岛拥有主权。1970年,美國提出將沖繩及釣魚台交還日本。1971年,中國大陸及台灣正式提出抗議,坚称历史文獻記載釣魚台列嶼自明朝已被中方發現、命名并使用,为中國固有领土,一直到1895年4月簽訂《馬關條約》後才將釣魚臺隨臺灣割讓給日本政府,故日本政府應在接受《波茨坦公告》和《開羅宣言》後將釣魚臺歸還中國。另一方面,日本的官方立場則是認為日本政府自1885年起對島嶼進行勘察,並在1895年1月確認島嶼為荒島後以無主地先佔法理編入沖繩縣進行管轄,因此釣魚臺等島嶼並不包含在1895年4月簽訂之《馬關條約》所割讓的臺灣附屬島嶼中。有独立学者根據中日文献分析後認為釣魚台列嶼一直到1895年甲午战争之前由中国控制领有,不認同日本的主張;也有獨立學者初步分析雙方文獻後提出質疑認為中國從未對釣魚臺列嶼建立“直接”領有權。 1972年5月15日,美國將琉球群島主權移交日本時,一併將釣魚台列嶼的行政管轄權也交給日本,但中華民國政府與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皆認為釣魚台列嶼依地理、歷史和法理均為台灣附屬島嶼,因而引發一系列的主權問題。 2012年9月11日,日本行政機關以20億5千萬日圓的價格向栗原家族購買釣魚臺、南小島以及北小島,同日完成,對島嶼實施國有化,引發釣魚台國有化事件。 「保釣運動」 自1970年代開始,台灣、香港、中國大陸民眾及海外華人發起一系列民間運動,多次登島或試圖登島以代政府宣示主權,稱為「保釣運動」。 臺日漁業協議 正式名稱為《亞東關係協會與公益財團法人交流協會漁業協議》,中華民國與日本於2013年4月10日於臺北市臺北賓館召開第17次臺日漁業會談後所簽署的文件,針對雙方在釣魚台列嶼周遭重疊專屬經濟海域的漁業作業安排達成協議,並未涉及雙方對主權的主張。此項協議於5月10日生效。在台灣漁民受到保障的情況下,至此之後台灣與日本在釣魚台的爭議漸漸較少被提起,也不再有人登島或試圖登島的情況。 組成 -{zh-hans:; zh-hant:}- 2012年3月3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海洋局、民政部公布钓鱼岛及其部分附属岛屿共71个岛屿标准名称;中華民國内政部沿用地图、统计年报等文件中的主要8个岛屿的命名,并未对散布在钓鱼台列屿周围的小岩礁进行特别命名。 | 命名 該群島在華人地區稱呼略有差異:台灣、香港、澳門稱作「釣魚-{}-臺列嶼」;中國大陸的官方新聞稿称之为「釣魚-{}-島及其附屬島嶼」,而在民間和傳媒中,「釣魚台」及「釣魚台群島」均可泛指整個釣魚台列嶼。「釣魚台」既可以僅指主島,有時亦可指全部群島。其中主島「釣魚臺」在日本稱為「魚釣島」。 1845年,英國海軍調查該島,英國海軍軍艦三寶壟(Samarang)艦長爱德华·卑路乍(Edward Belcher)首次採用「」(意为“尖顶群岛”)形容顶峰呈教堂尖顶状的南小島和北小島,該等名稱其後為日本海軍沿用。1900年,日本博物學家在其出版物“尖閣列島探險記事”中指,各島雖古來為沖繩人所知,亦已有琉球語名稱,但當時尚未有一名字概括各島,不便於地理研究,故將釣魚嶼和黃尾嶼兩島連同尖頭諸嶼統稱为“尖閣列島”,日本國內在1970年代則開始改稱列島為「尖閣諸島」。 琉球語的名字「魚根久場島」()由「」(意指「魚國」,指稱釣魚臺)和「」(意指蒲葵,名字源自島上生長茂盛的蒲葵,漢字表記為「」,指稱黃尾嶼)的合稱而得名,而八重山語名稱「魚叉久場島」()中的「」意思為魚叉,因島嶼外型像魚叉而得名。 自稱凱達格蘭族後裔的林勝義表示,釣魚台一詞是源於凱達格蘭語中解作「往返跳板」意思的「釣依達阿」,並認為凱達格蘭祖先曾經登釣魚台,釣魚台本是周圍南島語族的漁場,而釣魚台隨處可以見到的山橄欖樹,則是被凱達格蘭族後裔口傳的聖樹,且釣魚台是凱達格蘭族的聖地。 在國際間,中文的命名常翻譯成、、、、、、、或閩南話「釣魚-{}-島」白話字形式,但以的使用率最高。日文譯名則寫成。英文傳媒報導有關中日糾紛的時候大多將和兩詞並列使用。 2020年6月11日,因应日本石垣市欲將釣魚台更名,台湾宜蘭縣議員蔡文益提案并在34席議員中獲全體議員連署,经宜蘭縣議會通過其臨時動議案,建議行政部门將釣魚台正式更名為「頭城釣魚台」。6月22日,日本石垣市議會通過將釣魚台列嶼的行政區名從「登野城」變更為「登野城尖閣」,以此和石垣島市中心的同名行政區有所區隔,並於同年10月1日正式實施。 歷史 古代記述 釣魚臺列嶼各島相關記載最早出現於中國明朝的《順風相送》(但成書年份存在不同解讀,目前存在1403年(永樂元年)至1593年等至少五種說法)、1534年的《使琉球錄》,書中曾記述「釣魚嶼」、「黃毛嶼」、「赤坎嶼」(或「赤嶼」)等島名;至於所记载的該等島嶼是由中國人還是琉球人首先發現並命名,中日雙方各自提出不同主張。其他中國文獻及官方輿圖亦有採用「釣魚嶼」名稱,諸如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浙江提督胡宗憲幕僚鄭若曾編纂之《籌海圖編》、清乾隆年間《大清一统志》、乾隆皇帝欽命繪製之《坤輿全圖》等。 1752年由法國人繪制的亞洲地圖(中國與韃靼部分),是目前所見外國人所繪地圖中最早介紹釣魚島及其附屬島嶼的歷史文獻,當時中國被塗上粉紅色,而釣魚台列嶼、琉球和臺灣東岸均塗上黃色。1786年日本仙台藩人林子平制作的《三国通览图说》之《琉球国全图》也曾列出釣魚台群島,並注明這是中國來往琉球的航道。1845年,英国海军记錄主島釣魚島泥土貧瘠,没有人類居住或到访的痕跡()。 日本劃入領土 1884年,日本福岡人古賀辰四郎於探險期間到达釣魚台列嶼,其後向日本內務省申請要求將該島劃入國界。1885年10月9日,日本內務卿山縣有朋就此事致函外務卿井上馨,指沖繩縣希望對該島進行實地調查與建立國標。對此,井上於1885年覆函説:「此島嶼近清國之境,前經勘查,較大東島方圓甚小,且清國已命其島名。近日清國報紙等,風傳我政府欲占台灣近旁之清國所屬島嶼云云,對我國心懷猜疑,屢促清政府警示。此時若公然驟施立國標諸策,則易為清國所疑。竊以為目下可暫使其實地勘察,細報港灣之形狀及有無開發土地、物產之望,建立國標、開發諸事可留待他日。」 山縣有朋因應井上馨建議覆函沖繩縣知事,建議在釣魚台訂立國標一事可待日後處理,並提出不要把消息透露給新聞媒體。山縣其後以政府公文書命令沖繩縣令西村捨三勘查釣魚台,西村其後派遣石澤兵吾一行官員乘坐出雲丸到島嶼進行實地查勘,而石澤以及出雲丸船長林鶴松回航後分別發布了調查報告書。至1895年1月14日,在確認釣魚台無人居住,島上亦無界碑、官廳或居民建築等清朝統治的證跡後,日本政府通過內閣會議將釣魚台列嶼下轄沖繩縣管理,以及認可沖繩縣於釣魚台建立國標的申請。 《馬關條約》 1895年4月17日,清朝在中日甲午戰爭中落敗,雙方簽定《馬關條約》,註明將遼東半島、「臺灣全島及所有附屬各島嶼」割讓與日本,條約中包括粘附的遼東半島地圖作為所劃疆界共同堪界一事;該條約簽訂六日後引發三國干涉還遼事件,半年後再簽定《中日交還奉天省南邊地方條約》,日本被迫歸還遼東半島。 中日雙方在簽定《馬關條約》後有關釣魚台是否為無主地及是否透過《馬關條約》割讓一事存在尖銳矛盾。中方認爲,釣魚台列嶼在中日甲午戰爭《馬關條約》之前即爲中方領土,已对钓鱼岛实施了有效的行政管辖,後被日本竊占,無論日方認爲《馬關條約》割讓者中是否包括釣魚台列嶼,第二次世界大戰日本戰敗、《馬關條約》廢除後,日本都應遵其無條件投降所接受的《波茨坦公告》和《開羅宣言》將釣魚台列嶼歸還予中國(時由中華民國政府所代表)。 另一方面,日本政府表示在甲午戰爭開始後,即日本簽訂《馬關條約》三個月前(1895年1月),已实地考察确认该地是无人岛,而且也没有清国统治所及的迹象后基於“無主地先占”原则在1895年將其劃歸沖繩縣;並認爲從那時起,在历史上钓鱼岛群岛即是构成日本南西诸岛的一部分,不是在《马关条约》中得自于中国清朝割让的領土,不在日本根据《旧金山和约》必须放弃的领土之内,而是根据该和约第3条作为南西诸岛的一部分置于美国的行政管理之下。 民間開發 1896年,明治天皇頒布敕令第十三號,將沖繩縣管轄範圍列為島尻郡、中頭郡、國頭郡、宮古郡、八重山郡等,台灣學者丘宏達指出此飭令未有提及釣魚台,但日本海洋政策研究所称沖繩縣已經在1890年申請將釣魚台歸屬八重山島役所管理,1895-1896年的沖繩縣統計書亦記述魚釣島地址為「八重山郡石垣間切登野城村」。日本政府雖然在劃入版圖後未在釣魚島实地建立國標,但於1896年將島嶼租借30年給福岡縣海產物商人古賀辰四郎。1902年,編入石垣島大浜間切登野城村,石垣市在島上建立石碑標示番地號碼。1926年9月,30年無償租借期完結,日本政府開始向古賀辰四郎的事業繼承人古賀善次徵收土地使用費。1930年,古賀提出私有化土地,其後經沖繩營林署測量土地,日本政府於1932年正式將島嶼轉讓予古賀作私有地。 《開羅宣言》及《波茨坦公告》 1945年,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並接受《波茨坦公告》。《波茨坦公告》中第八條重申《開羅宣言》中內容,将日本的主權限制在本州、北海道、九州和四國以及其它由《波茨坦公告》簽署國美國、中國(當時為中華民國政府所代表)、英國所決定的小島。 琉球等島嶼托管 1951年日本與美國等48國簽定《舊金山和約》,授權美國托管琉球群島。時值中國國内國共內戰剛暫告一段落,中華民國政府遷往台灣,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在大陸成立不久,美國因韓戰爆發在外交上繼續承認中華民國,但英、俄、印度等國已轉向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導致戰勝國之一的中國代表權爭議難解,故兩岸政府(和同樣參與韓戰的蘇聯)均未受邀參加和會或簽署承認批准條約。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在1951年9月18日發表聲明認為該和約是非法的,人民日報在2010年亦認定中國並沒有簽署文件認同把钓鱼岛主权授予日本。1952年2月28日,美日在東京簽署《日美行政協定》,確認美國在舊金山和約對日部分佔領,3月發行的日本外交文書第23卷公開的美國託管地區包含釣魚島。美国琉球民政府其後於1953年12月25日公布的《第27号令》之「琉球列島之地理境界」將钓鱼岛列入托管的范围之内,「根據1951年9月8日簽署的《舊金山和約》,有必要重新指定琉球列島的地理界線」,其中第一條規定當時琉球民政府管轄的區域為6點,連結成一梯形區域,而釣魚台列嶼位於第1、2點所連成之界線邊上,成為琉球之一部分。美國政府在1955年起曾將黃尾嶼、赤尾嶼使用為美國海空軍訓練演習場地,並分別與琉球政府及古賀善次簽訂租賃契約,以約2500萬日圓的年租租借島嶼。 1955年間中華民國國軍一部自大陳島撤退後,曾於釣魚台短暫駐軍。 然而自二戰結束後,兩岸發行的地圖中釣魚台列嶼的標示有的仍採用跟日本相同的「尖閣諸島」名稱。中華民國教科書與地圖直至1970年以前,皆標示釣魚台為琉球列島美國民政府托管。中華人民共和國1956年第一版中國分省地圖和1962年第二版均在地圖中說明地圖是「根據抗戰時期或解放前申報地圖繪製」。 1968年9月3日,琉球美國民政官表示早前有台湾拆船作業員登島,故請求琉球政府在釣魚臺、黃尾嶼、赤尾嶼、北小島和南小島等釣魚臺列嶼的島嶼上架設禁止非法登陸的警告牌,防止非法入境者登島。工程於1970年7月開始。 主權爭議 有學者認為,迄至1969年於釣魚台相關海域發現石油之前,中國和日本均未在該島建立任何表明領土歸屬的標樁,此前中華民國或中華人民共和國亦未曾強調自己對釣魚台列嶼的領有權,該群島列嶼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结束日本投降後由美國控制。1969年5月,聯合國亞洲暨遠東經濟委員會勘察東中國海、台灣海峽北方後,認為該處蘊藏龐大的天然氣或石油。1970年8月31日,在美国监督下的沖繩政府立法院起草了《关于申请尖阁列岛领土防卫的决定》,有研究指这是戰後日本政府首次公开主张对该群岛拥有主权。1970年,美國提出將沖繩及釣魚台交還日本。1971年,中國大陸及台灣正式提出抗議,坚称历史文獻記載釣魚台列嶼自明朝已被中方發現、命名并使用,为中國固有领土,一直到1895年4月簽訂《馬關條約》後才將釣魚臺隨臺灣割讓給日本政府,故日本政府應在接受《波茨坦公告》和《開羅宣言》後將釣魚臺歸還中國。另一方面,日本的官方立場則是認為日本政府自1885年起對島嶼進行勘察,並在1895年1月確認島嶼為荒島後以無主地先佔法理編入沖繩縣進行管轄,因此釣魚臺等島嶼並不包含在1895年4月簽訂之《馬關條約》所割讓的臺灣附屬島嶼中。有独立学者根據中日文献分析後認為釣魚台列嶼一直到1895年甲午战争之前由中国控制领有,不認同日本的主張;也有獨立學者初步分析雙方文獻後提出質疑認為中國從未對釣魚臺列嶼建立“直接”領有權。 1972年5月15日,美國將琉球群島主權移交日本時,一併將釣魚台列嶼的行政管轄權也交給日本,但中華民國政府與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皆認為釣魚台列嶼依地理、歷史和法理均為台灣附屬島嶼,因而引發一系列的主權問題。 2012年9月11日,日本行政機關以20億5千萬日圓的價格向栗原家族購買釣魚臺、南小島以及北小島,同日完成,對島嶼實施國有化,引發釣魚台國有化事件。 「保釣運動」 自1970年代開始,台灣、香港、中國大陸民眾及海外華人發起一系列民間運動,多次登島或試圖登島以代政府宣示主權,稱為「保釣運動」。 臺日漁業協議 正式名稱為《亞東關係協會與公益財團法人交流協會漁業協議》,中華民國與日本於2013年4月10日於臺北市臺北賓館召開第17次臺日漁業會談後所簽署的文件,針對雙方在釣魚台列嶼周遭重疊專屬經濟海域的漁業作業安排達成協議,並未涉及雙方對主權的主張。此項協議於5月10日生效。在台灣漁民受到保障的情況下,至此之後台灣與日本在釣魚台的爭議漸漸較少被提起,也不再有人登島或試圖登島的情況。 組成 -{zh-hans:; zh-hant:}- 2012年3月3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海洋局、民政部公布钓鱼岛及其部分附属岛屿共71个岛屿标准名称;中華民國内政部沿用地图、统计年报等文件中的主要8个岛屿的命名,并未对散布在钓鱼台列屿周围的小岩礁进行特别命名。 地理 釣魚台列嶼由-{zh-tw:釣魚台島; zh-cn:钓鱼岛;}-、黃尾嶼、赤尾嶼、南小島、北小島、-{zh-cn:北屿; zh-tw:沖北岩;}-、-{zh-cn:南屿; zh-tw:沖南岩;}-、-{zh-cn:飞屿; zh-tw:飛瀨;}-八座主要的島礁組成,總面積約6.5平方公里,散佈在北緯25度40分到26度及東經123度到124度34分之間;位於台灣東北方的東海中,南距基隆102海里,西北距溫州192海里,西距福州208海里,東北距沖繩群島的首府那霸為230海里。距最近的台湾彭佳嶼爲73海里,距琉球与那國島為76海里。 釣魚台列嶼最東端的赤尾嶼距離最西端的釣魚台約108公里(58海里),最北端的黃尾嶼距離最南端的南小島約23公里(12海浬)。 主島為釣魚島,面積約4.5平方公里。位於東海大陸架,沖繩海槽(俗稱「黑水溝」)西側,於台湾彭佳嶼东140公里(73海里)、琉球与那國島東北方約150公里(76海里)、日本石垣島北170公里(90海里)、台灣基隆港東偏北約186公里(102海里)、福建東引島東偏南約304公里(163海里)處、浙江南麂島東南約306公里(164海里)處、浙江溫州港東南約356公里(192海里)處、福建福州長樂國際機場東偏南約385公里(208海里)處、日本沖繩那霸機場西偏南約417公里(230海里)處、宮古島西180公里處。釣魚台呈番薯形,東西長約3.5公里,南北寬約1.5公里,面積約4.3平方千米。地勢北部較平坦,南部陡峭,中央山脈橫貫東西;最高山峰高华峰(日本称奈良原岳)海拔362米,位於中部;其他尚有高程320米的神农峰(日本称屏風岳)、258米、242米的山峰若干,及4條主要溪流(龙头溪,位于本島东北部;双溪,位于本島北部;西溪,位于本島西部;小西溪,位于本島西北部),主要港灣有西部的順風港和南部的滙魚灣。此外,釣魚台列嶼實為臺灣北部觀音山與大屯山的地質延伸。 地質地勢 釣魚台列嶼與長崎縣的五島列島同處於東海大陸棚邊緣,構成臺灣-宍道褶曲帶,其中黄尾屿和同在此褶曲帶上的臺灣的彭佳嶼均屬第四紀的小規模玄武岩質火山島。釣魚台列嶼所在的大陸棚邊緣海床地區水深介乎140-160米,沖繩海槽(又稱「黑水溝」)位於釣魚台列嶼以南約10海浬,該處海床地形突變至水深1000米以上。 |
六镇起兵 正光五年(524年)三月,沃野镇人破六韩拔陵因与“高阙戍主,率下失和”,就杀掉戍主造反,改号真王。叛军旋即攻克沃野镇,然后北进包围了武川、怀朔二镇。怀朔镇将杨钧命令贺拔度拔和他的三个儿子贺拔允、贺拔胜、贺拔岳领兵迎击。不久之后,魏以临淮王元彧都督北讨诸军事,讨破六韩拔陵,元彧带兵屯驻云中。四月,高平镇赫连恩等造反,推敕勒酋长胡琛为高平王,攻高平镇以响应破六韩拔陵。魏将卢祖迁击破之,胡琛北遁。叛军卫可孤于同月攻陷武川,怀朔亦溃,贺拔胜父子俱为卫可孤所虏。元彧被破六韩拔陵在五原打败,北魏另一支李叔仁率领的部队败于白道。北魏改派李崇为北讨大都督,命抚军将军崔暹、镇军将军广阳王元渊皆受崇节度。七月,崔暹违李崇节度,与破六韩拔陵战于白道,大败,单骑走还。破六韩拔陵并力攻李崇,李崇力战不能御,引还云中,与之相持,至此六镇尽为镇民所占。 同年起,北地相繼出現其他叛變;六月,羌人莫折大提在秦州起事;七月,涼州幢帥-{于}-菩提、呼延雄執刺史宋穎在涼州叛變;十月,刘安定和就德兴在营州起事;隔年正月,北魏宗室的徐州刺史元法僧自立為宋。 正光六年(525年)正月,北魏派遣萧宝夤和崔延伯帶兵征伐秦州的关陇起义。四月,高平镇叛军首领胡琛遣其大将万俟醜奴、宿勤明达等攻击北魏泾州,打败萧宝夤和崔延伯的大军,萧宝夤只能退保安定。 破六韩拔陵兵败 正光六年(525年)二月,北魏胡太后和元诩发动政变,解除了元乂的兵权和職務,并杀死了元乂及其同党。同时派出使节带礼物出使柔然,要求柔然出动部队帮助北魏平叛。柔然首领阿那瓌率兵十万向西进逼沃野镇,连战连捷,大败六镇之军。北魏也派元琛率军自平城出发,进攻怀朔。六月,元琛被破六韩拔陵在五原打败,被迫向东撤退。元琛改变策略,开始分化招降叛军。这个策略起到很好效果,乜列河率三万人投降。元琛又趁破六韩拔陵截击乜列河军之际设下埋伏,打败破六韩拔陵,破六韩拔陵渡河逃亡,北魏军所俘六镇兵民20万被北魏政府分配在瀛、冀、定三州就食。孝明帝改元孝昌。 河北起事 六镇20万被俘兵民安置在河北三州之后,正逢河北遭遇水旱之灾,无处就食,出现逃亡现象,隨後引發河北起事。 孝昌元年(525年)八月,柔玄镇兵杜洛周聚众于上谷起事。九月,北魏派幽州刺史常景和幽州都督元谭镇压,常景在卢龙塞和军都司沿线险要驻兵防守。 孝昌二年(526年),北魏安州石离、六城、解盐戍将起兵响应杜洛周,杜洛周集合兵力进攻居庸关,攻克,元谭连夜逃亡。同时,鲜于修礼率当地六镇兵民于定州造反,改元鲁兴,被北魏都督杨津击败,被迫东撤。四月杜洛周进攻蓟城(今北京),打败都督李琚,但因常景的截击,被迫退还上谷。五月,杜洛周派部将曹纥进攻蓟南,但于七月曹纥所部被常景重创,杜洛周也在范阳被击败。 八月,鲜于修礼所部发生内乱,鲜于修礼被元洪业所杀,元洪业又被葛荣所杀。九月,葛荣所部与北魏元渊、元融所部战于白牛逻,北魏军大败,元融被杀。后元渊在博陵被葛荣骑兵所杀。 孝昌三年(527年)正月,葛荣攻克殷州。十一月攻克冀州,十二月击败源子邕和裴衍,进逼邺城。 武泰元年(528年)正月,杜洛周攻克定、瀛二州。二月,叛军内部发生火拼,结果葛荣杀死杜洛周,并统领其军。这时叛军已经发展到几十万之众。与此同时,山东之地爆发起事,邢杲于六月自立为汉王,改元天统,后被元天穆和尔朱兆镇压。北魏其余各地都有起事出现。 六月,尔朱荣发动河阴之变后,北魏朝廷为尔朱荣控制,尔朱荣调动四路大军36万人,进逼叛军。八月,尔朱荣率精骑七万自叛军背后袭来。尔朱荣利用葛荣排兵时兵力分散的弱点,迅速击破对手,葛荣被俘押至洛阳斩首。十二月,葛荣部众韩楼在河北幽州起事,被尔朱荣手下侯渊镇压。 关中变乱 | 六月,尔朱荣发动河阴之变后,北魏朝廷为尔朱荣控制,尔朱荣调动四路大军36万人,进逼叛军。八月,尔朱荣率精骑七万自叛军背后袭来。尔朱荣利用葛荣排兵时兵力分散的弱点,迅速击破对手,葛荣被俘押至洛阳斩首。十二月,葛荣部众韩楼在河北幽州起事,被尔朱荣手下侯渊镇压。 关中变乱 孝昌二年(526年),高平鎮胡琛因与破六韩拔陵不和而遭其所杀,胡琛死後留下的軍隊由其部將万俟醜奴統帥,并于孝昌三年(527年)正月打败萧宝夤。同时持續在秦州起事的羌人莫折念生向北魏发动反击,相继占领东秦州、岐州、豳州、北华州、雍州(今西安)、潼关,声势大振。三月,孝明帝宣布“中外戒严”,并下诏要御驾亲征,但没有实行。其后北魏派大军进攻攻取潼关,九月,莫折念生被部将杜粲杀死,杜粲投降北魏。莫折念生死后,其军归万俟醜奴统领。其后萧宝夤害怕朝廷怪罪其征讨不力遂造反稱帝,以南齊宗室身分試圖重建政權。孝明帝派尚书仆射长孙稚镇压,萧宝夤在部将侯终德背叛后,见魏军势大,投降万俟醜奴。至此,关中地区都在六镇乱军的控制之下,建義元年(528年)七月,万俟醜奴僭位稱帝,建年号神兽。 永安三年(530年)正月,尔朱荣以尔朱天光为大都督率军镇压关中叛乱。三月,万俟醜奴率军进攻岐州,又派部将尉迟菩萨带兵进攻武功,魏军贺拔岳所部击败尉迟菩萨,万俟醜奴不得不停止进攻岐州。七月,尔朱天光扬言要休整部队,万俟醜奴信以为真,也让士兵屯田。魏军趁机突袭,打败万俟醜奴所部,万俟醜奴、萧宝夤在平涼被俘。而后,万俟醜奴任命的行台万俟道洛等在关中的诸部逐一被击败,关中平定。 萧梁伐魏 正光五年,破六韩拔陵起事时。南梁也趁机发动北伐。梁的主攻目标是寿阳。八月,梁成景俊所部攻克魏童城。九月,攻克睢陵。梁军赵景悦进攻荆山,裴邃带领三千骑兵进攻寿阳,打破外城,并攻取狄丘、甓城、黎浆等城。北魏急派元琛、郦道元、元鉴等人带兵救援,逼退裴邃所部,收复荆山,并击退梁军王神念所部。 十月,裴邃再次督军进攻北魏。裴邃所部攻克魏陵、曲木等城,其余各部皆有斩获,克琅琊、檀丘、曲阳等地。裴邃又于正光元年于寿阳击败元琛所部,斩首万余级。五月,裴邃病死,夏侯亶都督北伐诸事。同时,梁军从益州方向北魏发动进攻,但被北魏军击退。 孝昌二年(526年)七月,梁军趁着淮水暴涨,再次北伐。元树攻黎浆,夏侯亶攻寿阳。十一月,梁军克寿阳。 孝昌三年正月,梁军克平靖关、武阳关、黄关岘。其后攻破临潼、广陵等城。十月,梁军曹仲宗、陈庆之所部围攻涡阳,其后梁军韦放增援。北魏元昭所部五万被击败,梁军陈庆之乘胜追击,“俘斩略尽,尸咽涡水,所降城中男女三万馀口。”三月,北魏郢州刺史元显达降梁。 河阴之变 尔朱荣在六镇之乱时候,镇守晋阳。凭借着镇压六镇之乱,壮大了自己势力,拥有极多雄兵。孝明帝因与胡太后不和,下诏尔朱荣入京。尔朱荣行至半路,却又被下诏停止行程。大通二年(528年),胡太后党羽杀死孝明帝。尔朱荣借口为孝明帝报仇,发兵攻陷洛阳,杀死大臣王公等两千余人,并将胡太后和幼帝沉入河中淹死,被稱為河阴之变。改立元子攸为帝,是为孝庄帝。尔朱荣却在此时返回晋阳,以大丞相之位遥控朝政。 河阴之变后,北海王元颢等宗室为了避祸投奔南梁,南梁也趁机立元颢为魏王,派陈庆之北伐,一度攻入洛阳立元颢为帝,但很快被尔朱荣所败,元颢被杀。 结局 孝庄帝在尔朱荣朝见时杀死尔朱荣。之后爾朱世隆与尔朱兆在晋阳合兵,推元晔登帝位。尔后,尔朱兆轻骑杀入洛阳,杀死孝庄帝。三年(531年),废元晔改立广陵王恭,是为节闵帝。 同年,鲜卑化汉人高欢于信都为孝庄帝举丧,声讨尔朱氏,并奉元朗为帝,发兵杀入洛阳。后又改立平阳王修,这就是孝武帝。高欢在打败尔朱氏所部后,自留镇晋阳。 孝武帝无法忍受成为高欢傀儡,乃与关中镇将贺拔岳联系,被高欢发现。高欢先发制人,于中大通六年(534年)杀贺拔岳。孝武帝让宇文泰继续统帅贺拔岳军,镇守关中。同年,孝武帝下诏历数高欢罪状。高欢闻知后派兵进攻洛阳,孝武帝逃入长安,投奔宇文泰。高欢只能改立元善见,是为东魏孝静帝,并迁都于邺。孝武帝西逃长安后,不久为宇文泰所弑,宇文泰改立元宝炬为帝,是为西魏文帝。至此,北魏分为东魏、西魏,两国政权落入高氏和宇文氏之手,皇帝成为傀儡,不久更为二者所篡。 |
H | 北魏叛乱 |
軍旅生涯 234年,诸葛亮死于五丈原后,姜維返回成都,為右监军、辅汉将军,统率诸军,进封平襄縣侯。238年,隨大將軍蔣琬(諸葛亮後繼者)遷往漢中。蔣琬不久升為大司馬,便以姜維為司馬,數次率偏軍西入。243年,升為鎮西大將軍,領涼州刺史。247年,升衛將軍,與大將軍費禕共同行使尚書事權。是年,汶山平康蠻人反叛,姜維率眾討伐平定。出在隴西、南安、金城郡邊界,與魏國前將軍郭淮、右將軍夏侯霸等於洮西交戰。249年,劉禪授姜維假節,姜維出兵西平。姜維每次想大舉出兵,費禕常不依從,限制給他不超過一萬名士兵,因此沒有重大斬獲。 北伐中原 253年春,費禕被降將郭脩刺殺而亡。三月,吳太傅諸葛恪再次興師攻魏,發兵20萬進攻淮南。姜維率數萬人出石營(今甘肅省西和縣西北),經董亭(今甘肅省天水市西南),包圍南安,魏雍州刺史陳泰率軍解圍,進至洛門(即洛門聚,今甘肅甘谷西),姜維糧盡退還。 254年,姜維加督國內外軍事。二月,魏中書令李豐與皇后之父光祿大夫張緝等密謀廢易大臣,欲以太常夏侯玄代替司馬師為大將軍。事泄,司馬師殺李豐、夏侯玄等,廢張皇后,魏國一時陷於混亂。魏狄道長李簡密向蜀漢請降。六月,姜維復出隴西攻魏,李簡獻城降,占據狄道(今甘肅臨洮)。十月,姜維率軍進圍襄武(魏隴西郡治,今甘肅隴西南),與魏將徐質交鋒,斬其首級,魏軍戰敗撤退。蜀漢前軍蕩寇將軍張嶷戰死。姜維乘勝進擊,拔河關(今甘肅臨夏西北)、臨洮(今甘肅岷縣狄道)三縣民回蜀漢。 蜀延熙十八年(魏正元二年,255年)七月,姜維乘魏大將軍司馬師病亡之際,再度北伐,征西大將軍張翼反對北伐,表示國家弱小,人民疲敝,不應窮兵黷武。姜維不聽。於是與車騎將軍夏侯霸、張翼等數萬人攻魏。八月初二,到達枹罕(今甘肅臨夏東北),遂向狄道進軍。魏-{征}-西將軍陳泰命雍州刺史王經率所部進駐狄道,待他率主力自陳倉到達後,再鉗擊蜀漢軍。王經不俟陳泰軍至即擅擊蜀漢軍,姜維率軍先後故關(今甘肅臨洮北)、洮西大破王經,王經部下死者數萬人。王經退保狄道,姜維乘勝進圍。魏大將軍司馬昭命長水校尉鄧艾出任安西將軍,與陳泰進兵解圍,並遣太尉司馬孚為後援。陳泰與鄧艾軍會合後,分三路進至隴西,避開蜀軍,出其不意地繞過高城嶺(今甘肅渭源西北),進至狄道東南山上,燃火擊鼓與城內聯絡,守軍見援軍至,士氣大振。姜維即督軍沿山進攻,被魏軍擊退。這時陳泰揚言截斷蜀軍退路,姜維遂於九月廿五日(11月11日)退卻,駐鐘題(今甘肅臨洮南)。 256年正月,姜維在駐地拜為大將軍。六月,姜維與鎮西大將軍胡濟約期於上邽(今甘肅天水)會合。七月,姜維率先出兵祁山,聞鄧艾有備,乃改從董亭(今甘肅武山南)攻南安(今甘肅隴西東南)。鄧艾軍搶佔武城山(今甘肅武山西南)據險拒守。姜維見地利已失,強攻難克,乃夜渡渭水東進,沿山進取上邽。兩軍戰胡濟失期未至。蜀漢軍為鄧艾所破于段谷(今甘肅天水西南)。士卒潰散,死傷甚眾。百姓因此埋怨姜維,而隴山以西亦騷動不安。姜維謝過引疚負責,自求削貶為後將軍,行大將軍事。 257年五月,魏-{征}-東大將軍諸葛誕聯合東吳在淮南起兵反司馬昭。司馬昭分調關中兵東下討伐諸葛誕。姜維欲乘機攻向秦川(渭水流域),於十二月率兵數萬出駱谷(今陝西周至西南),到達沈嶺(今陝西周至南)。當時,魏在長城(今陝西周至南)積存大量軍糧,且防守薄弱。聞姜維至,眾皆惶懼。魏-{征}-西將軍司馬望和安西將軍鄧艾恐姜維襲奪長城,立即合軍據守。姜維軍進至芒水(今陝西周至黑水),依山為營。司馬望、鄧艾依傍渭水堅守築寨。姜維多次挑戰,司馬望、鄧艾不于回應。 258年三、四月間,姜維聽聞諸葛誕被破失敗,乃退還成都。復再被拜為大將軍。 景耀年間,姜維更改了從前魏延任漢中太守期間實兵諸圍的策略,大量圍守撤兵至漢、樂二城,僅剩西安、建威、武衛、石門、武城、建昌、臨遠等設立圍守。姜維認為之前魏延的防守策略只能禦敵,不能殲敵。姜維提出不如撤圍,漢軍只駐守關隘,堅壁清野,僅派出騷擾的游擊隊,讓敵人深入漢中,敵人遠道而來,補給困難,又無法掠奪糧食,自然撤退。此時漢軍出城和游擊隊一同包夾,就可以消滅敵人。但忽視了前漢中太守魏延、王平對陽平關的防守。 262年十月,姜維起兵再度攻魏,攻入洮陽境。魏-{征}-西將軍鄧艾率兵迎戰。鄧艾抓住姜維懸師遠征,戰線長,給養困難,難以持久的弱點。搶佔有利地勢,在洮陽以東侯和(今卓尼東北)設陣,以逸待勞,阻擊蜀軍,雙方激戰後,魏軍發起反擊,蜀軍击破,損失嚴重。諸葛瞻、董厥等人認為姜維連年出兵,沒有立下功績,而國家又疲敝,要求罢免姜维的兵权,而姜维又厌恶宦官黃皓专权,甚至上表要刘禅杀死黃皓,刘禅拒绝。黃皓伺机报复,准备说服刘禅让自己好友右大將軍閻宇代替姜维,姜維害怕,只得藉口屯田,退往沓中(今甘肅舟曲西北),實際上是遠離成都以避禍。 勢變潰失 景耀六年(263年),魏國將領鍾會於關中練兵,姜維上表後主:「聽聞鍾會治兵關中,欲規畫進一步拓取土地之意,宜一併派遺張翼、廖化督率各軍,分別護陽安關口、陰平橋頭,以防患於未然」。黃皓徵求鬼巫信息,謂敵人終究不會自來,稟告後主有其事,而群臣不知所以。及後魏大都督司馬昭兵分三路大舉進伐蜀漢:鎮西將軍鍾會領十餘萬大軍,將兵向駱谷,南征漢中;征西將軍鄧艾領隴右軍三萬攻入沓中,牽制姜維;雍州刺史諸葛緒領兵三萬至陰平橋頭,阻止姜維回救蜀中。姜維立刻率軍由沓中南撤,遺右車騎將軍廖化往沓中為援軍,左車騎將軍張翼、輔國大將軍董厥等往陽安關口以為諸圍外相助。姜維奮力擺脫鄧艾追擊,並且用計騙過了諸葛緒,以阻擋魏軍。而鍾會圍攻漢、樂二城,遺別將進攻陽安關口,武興督蔣舒開城出降,傅僉格鬥而死。鍾會不能攻克樂城,聽聞陽安關口已攻下,便長驅而前進。張翼、董厥甫至漢壽,姜維、廖化亦舍陰平而退,皆退保劍閣以拒鍾會,雙方僵持不下。鍾會不能攻克劍閣,糧食運送遙遠,將議還歸魏國。而鄧艾自陰平由景谷道傍入,遂破绵竹,蜀將諸葛瞻、諸葛尚、黃崇、張遵、李球等戰死。劉禪請降於鄧艾,鄧艾前往佔據成都。 謀敗身死 姜維等人起初聽聞鄧艾攻破諸葛瞻於綿竹,又聽到許多關於劉禪的傳言,有或聽聞劉禪欲固守成都,或聽聞欲往東入奔吳國,或聽聞欲往南入建寧,於是引軍棄劍閣往成都。不久接到刘禅投降命令,姜維乃投戈放甲,蜀漢將士非常憤怒,紛紛拔刀砍石來發洩。於是姜維便決定假降於鍾會,並獲取其信任,然後挑撥他和鄧艾之間的關係,慫恿其叛變,意圖趁亂杀鍾会,夺其军权,復興蜀漢。但最後眾將沒有響應鍾會的叛亂,蜀地的魏軍發生兵變,兵士憤怒格殺鍾會、姜維及張翼。姜維時年六十二歲。司馬昭參軍衛瓘念其忠心,厚葬姜維。据《三国志·姜维传》-{注}-引《世语》记载,姜维死時腹部被剖开,胆跟斗一样大(「膽大如斗」一說,學術界有應作「膽大如升」的說法),所以后世有“大胆姜伯约”的说法。 西魏年间,姜维被权臣宇文泰追封为开明王。 今台灣台北市大稻埕中有一廟名為天水宮,該廟的主神姜王爺即姜維。 評價 後世對於姜維的評價,頗具爭議。有史學家認為他出兵無度,導致國力疲弊,間接使蜀漢亡國;有另一些學者認為並不盡然。 蜀汉丞相諸葛亮:“姜伯約忠勤時事,思慮精密,考其所有,永南、季常諸人不如也。其人,涼州上士也。”又說:“姜伯約甚敏於軍事,既有膽義,深解兵意。此人心存漢室而才兼於人,畢教軍事,當遣詣宮,覲見主上。” 魏國司徒鍾會:“公侯以文武之德,懷邁世之略,功濟巴、漢、聲暢華夏,遠近莫不歸名。每惟疇昔,嘗同大化,吳札、鄭喬,能喻斯好。”又說:“以伯約比中土名士,公休、太初不能勝也。”。 魏國邓艾:“姜维,自一时雄儿也。然与某相值,故穷耳。”(《三国志·魏书·王毌丘诸葛邓钟传第二十八》) 蜀汉官员郤正后在西晋官至太守,著論评論姜維,稱:「姜伯約據上將之重,處群臣之右。宅舍弊薄,資財無餘,側室無妾媵之褻,後庭無聲樂之娛。衣服取供,輿馬取備,飲食節制,不奢不約,官給費用,隨手消盡;察其所以然者,非以激貪厲濁,抑情自割也。直謂如是為足,不在多求。凡人之談,常譽成毀敗,扶高抑下,-{咸}-以姜維投厝無所,身死宗滅,以是貶削,不復料擿,異乎《春秋》褒貶之義矣。如姜維之樂學不倦,清素節約,自一時之儀表也。」(「位居上將之重位,處於群臣之首。屋宅院舍簡陋,沒有多餘資財和妾室,家中沒有聲樂娛樂之物,穿衣、出行、日用及飲食上也有節制,薪水也都隨手用光;姜維之所以這樣,並非刻意表現清廉高尚,而是滿足於這樣的待遇,沒有多餘奢求。常人譽成毀敗,扶高抑下,都認為姜維投降於蜀,最後死無葬身之地和家族滅亡是失敗作為,而不復探索其他方面,這有異於春秋褒貶人物之本義。像姜維這樣好學不倦,清廉樸素,節儉簡約,可說是一時之模範。」) 郭颁:「时蜀官属皆天下英俊,无出维右。」 曹奂:「蜀所恃赖,唯维而已。」 干宝:「姜维为蜀相,国亡主辱弗之死,而死于钟会之乱,惜哉!非死之难,处死之难也。是以古之烈士,见危授命,投节如归,非不爱死也,固知命之不长而惧不得其所也。」 左思:「庭扣钟磬,堂抚琴瑟。匪葛匪姜,畴能是恤?」 常璩:「姜维才非亮匹,志继洪轨,民嫌其劳,家国亦丧矣。」 蜀汉將領廖化於景耀五年(262年)姜維出兵狄道時表示:「『兵不戢,必自焚』,伯約之謂也。智不出敵,而力少於寇,用之無厭,何以能立?詩云『不自我先,不自我後』,今日之事也。」點出了廖化對姜維連年用兵,耗損蜀漢國力的擔憂。 陳壽於《三國志》中評論:「姜維粗有文武,志立功名,而玩眾黷旅,明斷不周,終致隕斃。老子有云:‘治大国者犹烹小鲜’况于区区蕞尔,而可屡扰乎哉。」 傅玄《傅子》:「維為人好立功名,陰養死士,不修布衣之業。」「姜维欲速立其功,勇而无决也。」 東晉孫盛对姜维评价很差:「異哉郤氏之論也!夫士雖百行,操業萬殊,至於忠孝義節,百行之冠冕也。姜維策名魏室,而外奔蜀朝,違君徇利,不可謂忠;捐親苟免,不可謂孝;害加舊邦,不可謂義;敗不死難,不可謂節;且德政未敷而疲民以逞,居禦侮之任而致敵喪守,於夫智勇,莫可云也:凡斯六者,維無一焉。實有魏之逋臣,亡國之亂相,而云人之儀表,斯亦惑矣。縱維好書而微自藻潔,豈異夫盜者分財之義,而程、鄭降階之善也?」(「士大夫雖有百種德行,做萬種不同作業,但忠孝義節是百行中最重要品德。姜維求功名於魏室,而外奔蜀漢,違背主君而徇私,不可謂『忠』;為苟且免死,捐棄母親,不可謂『孝』;加害於舊祖國,不可謂『義』;戰敗而不死於難,不可謂『節』;而且沒有德政而疲憊人民以逞強,身居抵禦外侮之責任而引致喪失國土於敵人,不可謂『智勇』。這六樣美德,姜維一項也沒有。實有魏之叛臣,亡蜀漢之亂相,而說他人之儀表。縱使姜維好讀書而自奉卑微、文藻高潔,豈不與強盜富貴,晉侯嬖程鄭降問自降下偽善之道理一樣?」)「盛以为古人云,非所困而困焉名必辱,非所据而据焉身必危,既辱且危,死其将至,其姜维之谓乎!邓艾之入江油,士众鲜少,维进不能奋节绵竹之下,退不能总帅五将,拥卫蜀主,思后图之计,而乃反覆于逆顺之间,希违情于难冀之会,以衰弱之国,而屡观兵于三秦,已灭之邦,冀理外之奇举,不亦暗哉!」 但裴松之为《三国志》作注则不同意孙盛之批评:「臣松之以為盛之譏維,又為不當。于時鍾會大眾既造劍閣,維與諸將列營守險,會不得進,已議還計,全蜀之功,幾乎立矣。但鄧艾詭道傍入,出於其後,諸葛瞻既敗,成都自潰。維若回軍救內,則會乘其背。當時之勢,焉得兩濟?而責維不能奮節緜竹,擁衞蜀主,非其理也。會欲盡坑魏將以舉大事,授維重兵,使為前驅。若令魏將皆死,兵事在維手,殺會復蜀,不為難矣。夫功成理外,然後為奇,不可以事有差牙,而抑謂不然。設使田單之計,邂逅不會,復可謂之愚闇哉!」(「臣裴松之以為孫盛之譏評姜維,又為不當。于時鍾會大眾既造劍閣,姜維與諸將列營守險,鍾會不得進,已相議退還之計,幾乎建立保全蜀漢之功。但鄧艾行險詭道傍入,出於其後,諸葛瞻既敗,成都自行投降。姜維若回軍救成都,必被前後夾擊,如果這就批評姜維守備綿竹不力,不能保住蜀國,並沒有道理,及後鍾會謀反,企圖盡殺魏將,並授大權與姜維,若魏將皆死,姜維殺鍾會以復國之計大有可能成功,計謀膽量可稱為奇,雖然最後失敗,但卻不能說姜維只是庸才一名,若當年田單復齊國不成,我們又要說田單只是庸人一名?」)「郤正此论,取其可称,不谓维始终行事皆可准则也。所云『一时仪表』,止在好学与俭素耳。本传及魏略皆云维本无叛心,以急逼归蜀。盛相讥贬,惟可责其背母。馀既过苦,又非所以难郄正也。」「亮有吞魏之志久矣,不始于此众人方知也,且于时师出无成,伤缺而反者众,三郡归降而不能有。姜维,天水之匹夫耳,获之则于魏何损?」 《世說新語》:「時蜀官屬皆天下英俊,無出維右。」 范缜:「比干之心,七窍列角;伯约之胆,其大若拳,此心器之殊也。是知圣人定分,每绝常区,非惟道革群生,乃亦形超万有。」 陈普:「国小民劳事已非,城狐不斩愈危机。却屯已可擒钟会,邓艾无翎独解飞。」「无德那堪力不任,重关如掌寇戎深。幽冥不系枭钟会,犹有区区一片心。」(《陈普诗选》) 宋代劉克莊《錄姜伯約遺言》:「事或難遙度,人殊未易知。誰-{云}-卧龍死,復有一姜維!」 胡三省:「维之智固足以玩弄钟会于股掌之上,迫于时、制于命,奈之何哉!?姜维之心,始终为汉,千载之下,炳炳如丹,陈寿、孙盛之贬,非也。」「屡败而不止,为亡蜀张本。」 罗贯中:「天水夸英俊,凉州产异才。系从尚父出,术奉武侯来。大胆应无惧,雄心誓不回。成都身死日,汉将有余哀。」 李贽:「又一孔明。」 黄宗羲:「主上以忠臣之后仗我,我所以栖栖不忍去也;今方寸乱矣,吾不能为姜伯约矣。」 清代史学家王鳴盛赞姜维「姜维志在复蜀,不成被杀,其赤心则千载如生,维之于蜀,犹张世杰、陆秀夫之于宋耳。」「但讥其玩众黩旅,以致陨毙,寿岂不知不伐贼王业亦亡,惟坐而待亡,孰与伐之?」。 清代翰林侍讀學士鞏建豐在其主修的《伏羌縣志》稱:「夫深知天下事不可為而為之者,孔明是也;深知國事不可為而為之者,姜伯約是也」。 蔡东藩:「姜维才不逮诸葛,而欲与魏争胜,连岁出师,致民劳苦,不可谓非失计。然如后主之昏愚,亲小人,远贤臣,就使维不伐魏,蜀亦宁能久存乎?况维闻魏人窥蜀,即表请遣将守险,而为一黄皓所误,卒至魏兵三路,长驱直入;是咎在黄皓,于维无尤也。剑阁守险,钟会屡攻不克,而邓艾从阴平进兵,直趋涪城,诸葛瞻不依黄崇之议,让敌深入,猝至战死,是咎在诸葛瞻,于维亦无尤也。成都虽危,尚堪背城借一,后主宁从谯周,不从北地王谌,面缚出降,坐丧蜀土,是咎在后主,于维更无尤也。至大势已去,维尚诈降钟会,意图规复,乃不幸失败,一死谢国,维之报主,至矣尽矣!天不祚蜀,何维之足尤乎?」 近代史学家呂思勉在《三國史話》中分析:「……諸葛亮死後,蜀漢還有二十九年的命運。這二十九年之中,前十二年,總統國事的是蔣琬;中七年是費褘;後十年是姜維。蔣琬、費褘手裡,都不甚出兵伐魏。姜維屢次想大舉,費褘總裁-{制}-他,不肯多給他兵馬。費褘死後,姜維做事才得放手些,然而亦無大功,而自己國裡,反因此而有些疲弊。當時很有反對他的人。後來讀史的人,亦有以蜀之亡歸咎於姜維的用兵的,其實亦不盡然。」又-{云}-:「從魏齊王芳之立,至高貴鄉公的被弒,其間共計二十一年,即係入三國後之第二十一年至第四十一年,正是魏國多事之秋,蜀漢若要北伐,其機會斷在此間,而其機會又是愈早愈妙,因為愈早則魏國的政局愈不安定。然此中強半的時間,都在蔣琬、費褘秉政之日,到姜維掌握兵權,已經失之太晚了。所以把蜀國的滅亡,歸咎到姜維,實在是冤枉的。倒是蔣琬、費褘,應當負較大的責任。」 曾任陳布雷秘書及台灣政治大學教授的蔣君章,欽敬姜維「明辨忠奸」、「移孝作忠」、「好學不倦」,從不灰心奮鬥,「即在無可奈何中,他還是想辦法達到光復社稷」,奮鬥精神,值得佩服。 成海應:「孔明奇才也, 而六出無功. 孔明旣歿之後, 天時人事, 只當修好吳魏, 以安邊民, 靜以待天而已. 姜維乃九伐中原, | 254年,姜維加督國內外軍事。二月,魏中書令李豐與皇后之父光祿大夫張緝等密謀廢易大臣,欲以太常夏侯玄代替司馬師為大將軍。事泄,司馬師殺李豐、夏侯玄等,廢張皇后,魏國一時陷於混亂。魏狄道長李簡密向蜀漢請降。六月,姜維復出隴西攻魏,李簡獻城降,占據狄道(今甘肅臨洮)。十月,姜維率軍進圍襄武(魏隴西郡治,今甘肅隴西南),與魏將徐質交鋒,斬其首級,魏軍戰敗撤退。蜀漢前軍蕩寇將軍張嶷戰死。姜維乘勝進擊,拔河關(今甘肅臨夏西北)、臨洮(今甘肅岷縣狄道)三縣民回蜀漢。 蜀延熙十八年(魏正元二年,255年)七月,姜維乘魏大將軍司馬師病亡之際,再度北伐,征西大將軍張翼反對北伐,表示國家弱小,人民疲敝,不應窮兵黷武。姜維不聽。於是與車騎將軍夏侯霸、張翼等數萬人攻魏。八月初二,到達枹罕(今甘肅臨夏東北),遂向狄道進軍。魏-{征}-西將軍陳泰命雍州刺史王經率所部進駐狄道,待他率主力自陳倉到達後,再鉗擊蜀漢軍。王經不俟陳泰軍至即擅擊蜀漢軍,姜維率軍先後故關(今甘肅臨洮北)、洮西大破王經,王經部下死者數萬人。王經退保狄道,姜維乘勝進圍。魏大將軍司馬昭命長水校尉鄧艾出任安西將軍,與陳泰進兵解圍,並遣太尉司馬孚為後援。陳泰與鄧艾軍會合後,分三路進至隴西,避開蜀軍,出其不意地繞過高城嶺(今甘肅渭源西北),進至狄道東南山上,燃火擊鼓與城內聯絡,守軍見援軍至,士氣大振。姜維即督軍沿山進攻,被魏軍擊退。這時陳泰揚言截斷蜀軍退路,姜維遂於九月廿五日(11月11日)退卻,駐鐘題(今甘肅臨洮南)。 256年正月,姜維在駐地拜為大將軍。六月,姜維與鎮西大將軍胡濟約期於上邽(今甘肅天水)會合。七月,姜維率先出兵祁山,聞鄧艾有備,乃改從董亭(今甘肅武山南)攻南安(今甘肅隴西東南)。鄧艾軍搶佔武城山(今甘肅武山西南)據險拒守。姜維見地利已失,強攻難克,乃夜渡渭水東進,沿山進取上邽。兩軍戰胡濟失期未至。蜀漢軍為鄧艾所破于段谷(今甘肅天水西南)。士卒潰散,死傷甚眾。百姓因此埋怨姜維,而隴山以西亦騷動不安。姜維謝過引疚負責,自求削貶為後將軍,行大將軍事。 257年五月,魏-{征}-東大將軍諸葛誕聯合東吳在淮南起兵反司馬昭。司馬昭分調關中兵東下討伐諸葛誕。姜維欲乘機攻向秦川(渭水流域),於十二月率兵數萬出駱谷(今陝西周至西南),到達沈嶺(今陝西周至南)。當時,魏在長城(今陝西周至南)積存大量軍糧,且防守薄弱。聞姜維至,眾皆惶懼。魏-{征}-西將軍司馬望和安西將軍鄧艾恐姜維襲奪長城,立即合軍據守。姜維軍進至芒水(今陝西周至黑水),依山為營。司馬望、鄧艾依傍渭水堅守築寨。姜維多次挑戰,司馬望、鄧艾不于回應。 258年三、四月間,姜維聽聞諸葛誕被破失敗,乃退還成都。復再被拜為大將軍。 景耀年間,姜維更改了從前魏延任漢中太守期間實兵諸圍的策略,大量圍守撤兵至漢、樂二城,僅剩西安、建威、武衛、石門、武城、建昌、臨遠等設立圍守。姜維認為之前魏延的防守策略只能禦敵,不能殲敵。姜維提出不如撤圍,漢軍只駐守關隘,堅壁清野,僅派出騷擾的游擊隊,讓敵人深入漢中,敵人遠道而來,補給困難,又無法掠奪糧食,自然撤退。此時漢軍出城和游擊隊一同包夾,就可以消滅敵人。但忽視了前漢中太守魏延、王平對陽平關的防守。 262年十月,姜維起兵再度攻魏,攻入洮陽境。魏-{征}-西將軍鄧艾率兵迎戰。鄧艾抓住姜維懸師遠征,戰線長,給養困難,難以持久的弱點。搶佔有利地勢,在洮陽以東侯和(今卓尼東北)設陣,以逸待勞,阻擊蜀軍,雙方激戰後,魏軍發起反擊,蜀軍击破,損失嚴重。諸葛瞻、董厥等人認為姜維連年出兵,沒有立下功績,而國家又疲敝,要求罢免姜维的兵权,而姜维又厌恶宦官黃皓专权,甚至上表要刘禅杀死黃皓,刘禅拒绝。黃皓伺机报复,准备说服刘禅让自己好友右大將軍閻宇代替姜维,姜維害怕,只得藉口屯田,退往沓中(今甘肅舟曲西北),實際上是遠離成都以避禍。 勢變潰失 景耀六年(263年),魏國將領鍾會於關中練兵,姜維上表後主:「聽聞鍾會治兵關中,欲規畫進一步拓取土地之意,宜一併派遺張翼、廖化督率各軍,分別護陽安關口、陰平橋頭,以防患於未然」。黃皓徵求鬼巫信息,謂敵人終究不會自來,稟告後主有其事,而群臣不知所以。及後魏大都督司馬昭兵分三路大舉進伐蜀漢:鎮西將軍鍾會領十餘萬大軍,將兵向駱谷,南征漢中;征西將軍鄧艾領隴右軍三萬攻入沓中,牽制姜維;雍州刺史諸葛緒領兵三萬至陰平橋頭,阻止姜維回救蜀中。姜維立刻率軍由沓中南撤,遺右車騎將軍廖化往沓中為援軍,左車騎將軍張翼、輔國大將軍董厥等往陽安關口以為諸圍外相助。姜維奮力擺脫鄧艾追擊,並且用計騙過了諸葛緒,以阻擋魏軍。而鍾會圍攻漢、樂二城,遺別將進攻陽安關口,武興督蔣舒開城出降,傅僉格鬥而死。鍾會不能攻克樂城,聽聞陽安關口已攻下,便長驅而前進。張翼、董厥甫至漢壽,姜維、廖化亦舍陰平而退,皆退保劍閣以拒鍾會,雙方僵持不下。鍾會不能攻克劍閣,糧食運送遙遠,將議還歸魏國。而鄧艾自陰平由景谷道傍入,遂破绵竹,蜀將諸葛瞻、諸葛尚、黃崇、張遵、李球等戰死。劉禪請降於鄧艾,鄧艾前往佔據成都。 謀敗身死 姜維等人起初聽聞鄧艾攻破諸葛瞻於綿竹,又聽到許多關於劉禪的傳言,有或聽聞劉禪欲固守成都,或聽聞欲往東入奔吳國,或聽聞欲往南入建寧,於是引軍棄劍閣往成都。不久接到刘禅投降命令,姜維乃投戈放甲,蜀漢將士非常憤怒,紛紛拔刀砍石來發洩。於是姜維便決定假降於鍾會,並獲取其信任,然後挑撥他和鄧艾之間的關係,慫恿其叛變,意圖趁亂杀鍾会,夺其军权,復興蜀漢。但最後眾將沒有響應鍾會的叛亂,蜀地的魏軍發生兵變,兵士憤怒格殺鍾會、姜維及張翼。姜維時年六十二歲。司馬昭參軍衛瓘念其忠心,厚葬姜維。据《三国志·姜维传》-{注}-引《世语》记载,姜维死時腹部被剖开,胆跟斗一样大(「膽大如斗」一說,學術界有應作「膽大如升」的說法),所以后世有“大胆姜伯约”的说法。 西魏年间,姜维被权臣宇文泰追封为开明王。 今台灣台北市大稻埕中有一廟名為天水宮,該廟的主神姜王爺即姜維。 評價 後世對於姜維的評價,頗具爭議。有史學家認為他出兵無度,導致國力疲弊,間接使蜀漢亡國;有另一些學者認為並不盡然。 蜀汉丞相諸葛亮:“姜伯約忠勤時事,思慮精密,考其所有,永南、季常諸人不如也。其人,涼州上士也。”又說:“姜伯約甚敏於軍事,既有膽義,深解兵意。此人心存漢室而才兼於人,畢教軍事,當遣詣宮,覲見主上。” 魏國司徒鍾會:“公侯以文武之德,懷邁世之略,功濟巴、漢、聲暢華夏,遠近莫不歸名。每惟疇昔,嘗同大化,吳札、鄭喬,能喻斯好。”又說:“以伯約比中土名士,公休、太初不能勝也。”。 魏國邓艾:“姜维,自一时雄儿也。然与某相值,故穷耳。”(《三国志·魏书·王毌丘诸葛邓钟传第二十八》) 蜀汉官员郤正后在西晋官至太守,著論评論姜維,稱:「姜伯約據上將之重,處群臣之右。宅舍弊薄,資財無餘,側室無妾媵之褻,後庭無聲樂之娛。衣服取供,輿馬取備,飲食節制,不奢不約,官給費用,隨手消盡;察其所以然者,非以激貪厲濁,抑情自割也。直謂如是為足,不在多求。凡人之談,常譽成毀敗,扶高抑下,-{咸}-以姜維投厝無所,身死宗滅,以是貶削,不復料擿,異乎《春秋》褒貶之義矣。如姜維之樂學不倦,清素節約,自一時之儀表也。」(「位居上將之重位,處於群臣之首。屋宅院舍簡陋,沒有多餘資財和妾室,家中沒有聲樂娛樂之物,穿衣、出行、日用及飲食上也有節制,薪水也都隨手用光;姜維之所以這樣,並非刻意表現清廉高尚,而是滿足於這樣的待遇,沒有多餘奢求。常人譽成毀敗,扶高抑下,都認為姜維投降於蜀,最後死無葬身之地和家族滅亡是失敗作為,而不復探索其他方面,這有異於春秋褒貶人物之本義。像姜維這樣好學不倦,清廉樸素,節儉簡約,可說是一時之模範。」) 郭颁:「时蜀官属皆天下英俊,无出维右。」 曹奂:「蜀所恃赖,唯维而已。」 干宝:「姜维为蜀相,国亡主辱弗之死,而死于钟会之乱,惜哉!非死之难,处死之难也。是以古之烈士,见危授命,投节如归,非不爱死也,固知命之不长而惧不得其所也。」 左思:「庭扣钟磬,堂抚琴瑟。匪葛匪姜,畴能是恤?」 常璩:「姜维才非亮匹,志继洪轨,民嫌其劳,家国亦丧矣。」 蜀汉將領廖化於景耀五年(262年)姜維出兵狄道時表示:「『兵不戢,必自焚』,伯約之謂也。智不出敵,而力少於寇,用之無厭,何以能立?詩云『不自我先,不自我後』,今日之事也。」點出了廖化對姜維連年用兵,耗損蜀漢國力的擔憂。 陳壽於《三國志》中評論:「姜維粗有文武,志立功名,而玩眾黷旅,明斷不周,終致隕斃。老子有云:‘治大国者犹烹小鲜’况于区区蕞尔,而可屡扰乎哉。」 傅玄《傅子》:「維為人好立功名,陰養死士,不修布衣之業。」「姜维欲速立其功,勇而无决也。」 東晉孫盛对姜维评价很差:「異哉郤氏之論也!夫士雖百行,操業萬殊,至於忠孝義節,百行之冠冕也。姜維策名魏室,而外奔蜀朝,違君徇利,不可謂忠;捐親苟免,不可謂孝;害加舊邦,不可謂義;敗不死難,不可謂節;且德政未敷而疲民以逞,居禦侮之任而致敵喪守,於夫智勇,莫可云也:凡斯六者,維無一焉。實有魏之逋臣,亡國之亂相,而云人之儀表,斯亦惑矣。縱維好書而微自藻潔,豈異夫盜者分財之義,而程、鄭降階之善也?」(「士大夫雖有百種德行,做萬種不同作業,但忠孝義節是百行中最重要品德。姜維求功名於魏室,而外奔蜀漢,違背主君而徇私,不可謂『忠』;為苟且免死,捐棄母親,不可謂『孝』;加害於舊祖國,不可謂『義』;戰敗而不死於難,不可謂『節』;而且沒有德政而疲憊人民以逞強,身居抵禦外侮之責任而引致喪失國土於敵人,不可謂『智勇』。這六樣美德,姜維一項也沒有。實有魏之叛臣,亡蜀漢之亂相,而說他人之儀表。縱使姜維好讀書而自奉卑微、文藻高潔,豈不與強盜富貴,晉侯嬖程鄭降問自降下偽善之道理一樣?」)「盛以为古人云,非所困而困焉名必辱,非所据而据焉身必危,既辱且危,死其将至,其姜维之谓乎!邓艾之入江油,士众鲜少,维进不能奋节绵竹之下,退不能总帅五将,拥卫蜀主,思后图之计,而乃反覆于逆顺之间,希违情于难冀之会,以衰弱之国,而屡观兵于三秦,已灭之邦,冀理外之奇举,不亦暗哉!」 但裴松之为《三国志》作注则不同意孙盛之批评:「臣松之以為盛之譏維,又為不當。于時鍾會大眾既造劍閣,維與諸將列營守險,會不得進,已議還計,全蜀之功,幾乎立矣。但鄧艾詭道傍入,出於其後,諸葛瞻既敗,成都自潰。維若回軍救內,則會乘其背。當時之勢,焉得兩濟?而責維不能奮節緜竹,擁衞蜀主,非其理也。會欲盡坑魏將以舉大事,授維重兵,使為前驅。若令魏將皆死,兵事在維手,殺會復蜀,不為難矣。夫功成理外,然後為奇,不可以事有差牙,而抑謂不然。設使田單之計,邂逅不會,復可謂之愚闇哉!」(「臣裴松之以為孫盛之譏評姜維,又為不當。于時鍾會大眾既造劍閣,姜維與諸將列營守險,鍾會不得進,已相議退還之計,幾乎建立保全蜀漢之功。但鄧艾行險詭道傍入,出於其後,諸葛瞻既敗,成都自行投降。姜維若回軍救成都,必被前後夾擊,如果這就批評姜維守備綿竹不力,不能保住蜀國,並沒有道理,及後鍾會謀反,企圖盡殺魏將,並授大權與姜維,若魏將皆死,姜維殺鍾會以復國之計大有可能成功,計謀膽量可稱為奇,雖然最後失敗,但卻不能說姜維只是庸才一名,若當年田單復齊國不成,我們又要說田單只是庸人一名?」)「郤正此论,取其可称,不谓维始终行事皆可准则也。所云『一时仪表』,止在好学与俭素耳。本传及魏略皆云维本无叛心,以急逼归蜀。盛相讥贬,惟可责其背母。馀既过苦,又非所以难郄正也。」「亮有吞魏之志久矣,不始于此众人方知也,且于时师出无成,伤缺而反者众,三郡归降而不能有。姜维,天水之匹夫耳,获之则于魏何损?」 《世說新語》:「時蜀官屬皆天下英俊,無出維右。」 范缜:「比干之心,七窍列角;伯约之胆,其大若拳,此心器之殊也。是知圣人定分,每绝常区,非惟道革群生,乃亦形超万有。」 陈普:「国小民劳事已非,城狐不斩愈危机。却屯已可擒钟会,邓艾无翎独解飞。」「无德那堪力不任,重关如掌寇戎深。幽冥不系枭钟会,犹有区区一片心。」(《陈普诗选》) 宋代劉克莊《錄姜伯約遺言》:「事或難遙度,人殊未易知。誰-{云}-卧龍死,復有一姜維!」 胡三省:「维之智固足以玩弄钟会于股掌之上,迫于时、制于命,奈之何哉!?姜维之心,始终为汉,千载之下,炳炳如丹,陈寿、孙盛之贬,非也。」「屡败而不止,为亡蜀张本。」 罗贯中:「天水夸英俊,凉州产异才。系从尚父出,术奉武侯来。大胆应无惧,雄心誓不回。成都身死日,汉将有余哀。」 李贽:「又一孔明。」 黄宗羲:「主上以忠臣之后仗我,我所以栖栖不忍去也;今方寸乱矣,吾不能为姜伯约矣。」 清代史学家王鳴盛赞姜维「姜维志在复蜀,不成被杀,其赤心则千载如生,维之于蜀,犹张世杰、陆秀夫之于宋耳。」「但讥其玩众黩旅,以致陨毙,寿岂不知不伐贼王业亦亡,惟坐而待亡,孰与伐之?」。 清代翰林侍讀學士鞏建豐在其主修的《伏羌縣志》稱:「夫深知天下事不可為而為之者,孔明是也;深知國事不可為而為之者,姜伯約是也」。 蔡东藩:「姜维才不逮诸葛,而欲与魏争胜,连岁出师,致民劳苦,不可谓非失计。然如后主之昏愚,亲小人,远贤臣,就使维不伐魏,蜀亦宁能久存乎?况维闻魏人窥蜀,即表请遣将守险,而为一黄皓所误,卒至魏兵三路,长驱直入;是咎在黄皓,于维无尤也。剑阁守险,钟会屡攻不克,而邓艾从阴平进兵,直趋涪城,诸葛瞻不依黄崇之议,让敌深入,猝至战死,是咎在诸葛瞻,于维亦无尤也。成都虽危,尚堪背城借一,后主宁从谯周,不从北地王谌,面缚出降,坐丧蜀土,是咎在后主,于维更无尤也。至大势已去,维尚诈降钟会,意图规复,乃不幸失败,一死谢国,维之报主,至矣尽矣!天不祚蜀,何维之足尤乎?」 近代史学家呂思勉在《三國史話》中分析:「……諸葛亮死後,蜀漢還有二十九年的命運。這二十九年之中,前十二年,總統國事的是蔣琬;中七年是費褘;後十年是姜維。蔣琬、費褘手裡,都不甚出兵伐魏。姜維屢次想大舉,費褘總裁-{制}-他,不肯多給他兵馬。費褘死後,姜維做事才得放手些,然而亦無大功,而自己國裡,反因此而有些疲弊。當時很有反對他的人。後來讀史的人,亦有以蜀之亡歸咎於姜維的用兵的,其實亦不盡然。」又-{云}-:「從魏齊王芳之立,至高貴鄉公的被弒,其間共計二十一年,即係入三國後之第二十一年至第四十一年,正是魏國多事之秋,蜀漢若要北伐,其機會斷在此間,而其機會又是愈早愈妙,因為愈早則魏國的政局愈不安定。然此中強半的時間,都在蔣琬、費褘秉政之日,到姜維掌握兵權,已經失之太晚了。所以把蜀國的滅亡,歸咎到姜維,實在是冤枉的。倒是蔣琬、費褘,應當負較大的責任。」 曾任陳布雷秘書及台灣政治大學教授的蔣君章,欽敬姜維「明辨忠奸」、「移孝作忠」、「好學不倦」,從不灰心奮鬥,「即在無可奈何中,他還是想辦法達到光復社稷」,奮鬥精神,值得佩服。 成海應:「孔明奇才也, 而六出無功. 孔明旣歿之後, 天時人事, 只當修好吳魏, 以安邊民, 靜以待天而已. 姜維乃九伐中原, 其心何曾以漢賊不兩立之義, 矢復高光舊物哉. 只是負才自矜, 僥倖希覬, 要多于前人者也. 孔明之六出, 行之以所當爲, |
永乐四年(1406年) 闰七月:以明年五月建北京宫殿,分遣宋礼等采木烧砖。命泰宁侯陈珪董治其事。 永乐五年(1407年) 七月:皇后徐氏卒。十月谥曰仁孝皇后。 九月:郑和还。 十一月:修《永乐大典》成。凡二万二千九百三十七卷。 十二月:郑和二次出使西洋。 永乐七年(1409年) 二月:帝北巡,皇太子监国。册贵妃张氏、贤妃权氏、顺妃任氏、昭容王氏、昭仪李氏、婕妤李氏、美人崔氏。 四月:选陵地于昌平,封其山曰天寿山。 永乐八年(1410年) 二月:命皇长孙留守北京。帝亲征塞外,获胜,七月还北京。十月回南京。 黄河泛滥,这一年秋,河堤决口,坏开封旧城,致使1.4万户人口罹难,淹没农田7500余顷,到十二月又坏城200余丈。 永乐九年(1411年) 十一月:立朱瞻基为皇太孙。行冠礼于华盖殿。 永乐十年(1412年) 十月:皇太孙演武于方山,甘露降,群臣表贺。 十一月:太监郑和敕往赐满剌加、爪哇等国。 永乐十一年(1413年) 正月:仁孝皇后梓宫发京师,汉王护行。天寿山陵成,名曰长陵。 二月:帝北巡,发自南京,皇太孙从。仁孝皇后葬长陵。 四月:帝至北京。 永乐十二年(1414年) 六月:帝大败瓦剌,追至图拉河,班师。 永乐十三年(1415年) 五月:汉王朱高煦屡行不法事,囚之,将废为庶人。太子力救,乃削两护卫,徙封乐安。怀有异谋。 永乐十四年(1416年) 八月:作北京西宫。 九月:帝还南京。 十一月:复议建北京宫殿。 十二月:遣郑和复使西洋。 永乐十五年(1417年) 二月:谷王橞恃建文四年为燕兵开金川门功,甚骄肆,夺民田,杀无罪之人,欲谋反,废为庶人。命泰宁侯陈珪仍督北京营建事。命安远侯柳升、成山侯王通副之。 四月:北京西宫成。 五月:帝至北京。御西宫新殿受朝贺。 七月:册胡氏为皇太孙妃。 永乐十六年(1418年) 三月:太子少师姚广孝卒。 | 创设內阁 信用宦官 此時期的青白花瓷品質佳,製作手法精巧 大事记 永乐元年(1403年) 正月:宴诸王于华盖殿。立北平布政司为京师,诏改北平为北京。 永乐二年(1404年) 四月:以僧道衍为太子少师,复姚姓,赐名广孝。立世子朱高炽为皇太子,封朱高煦为汉王、朱高燧为赵王。 永乐三年(1405年) 六月:遣中官郑和出使西洋诸国。 永乐四年(1406年) 闰七月:以明年五月建北京宫殿,分遣宋礼等采木烧砖。命泰宁侯陈珪董治其事。 永乐五年(1407年) 七月:皇后徐氏卒。十月谥曰仁孝皇后。 九月:郑和还。 十一月:修《永乐大典》成。凡二万二千九百三十七卷。 十二月:郑和二次出使西洋。 永乐七年(1409年) 二月:帝北巡,皇太子监国。册贵妃张氏、贤妃权氏、顺妃任氏、昭容王氏、昭仪李氏、婕妤李氏、美人崔氏。 四月:选陵地于昌平,封其山曰天寿山。 永乐八年(1410年) 二月:命皇长孙留守北京。帝亲征塞外,获胜,七月还北京。十月回南京。 黄河泛滥,这一年秋,河堤决口,坏开封旧城,致使1.4万户人口罹难,淹没农田7500余顷,到十二月又坏城200余丈。 永乐九年(1411年) 十一月:立朱瞻基为皇太孙。行冠礼于华盖殿。 永乐十年(1412年) 十月:皇太孙演武于方山,甘露降,群臣表贺。 十一月:太监郑和敕往赐满剌加、爪哇等国。 永乐十一年(1413年) 正月:仁孝皇后梓宫发京师,汉王护行。天寿山陵成,名曰长陵。 二月:帝北巡,发自南京,皇太孙从。仁孝皇后葬长陵。 四月:帝至北京。 永乐十二年(1414年) 六月:帝大败瓦剌,追至图拉河,班师。 永乐十三年(1415年) 五月:汉王朱高煦屡行不法事,囚之,将废为庶人。太子力救,乃削两护卫,徙封乐安。怀有异谋。 永乐十四年(1416年) 八月:作北京西宫。 九月:帝还南京。 十一月:复议建北京宫殿。 十二月:遣郑和复使西洋。 永乐十五年(1417年) 二月:谷王橞恃建文四年为燕兵开金川门功,甚骄肆,夺民田,杀无罪之人,欲谋反,废为庶人。命泰宁侯陈珪仍督北京营建事。命安远侯柳升、成山侯王通副之。 四月:北京西宫成。 五月:帝至北京。御西宫新殿受朝贺。 七月:册胡氏为皇太孙妃。 |
(Epsilon)发作/e/。伊特鲁里亚人和罗马人都这样使用它。由于元音大推移,英语的用法比较特殊,英语me或bee中把它发作/i:/,而在bed中的用法则相当接近拉丁美洲和欧洲的用法。 与其他拉丁字母元音一样,E有长元音(例如英语的 )和短元音的变体(例如英语的 )。在其它语言中这个字母可能有很多音值,有时候要用重音符()来区分它们。 在电脑中,这个字母大写形式的ASCII码为69,小写为101。这个字母是英语中最常用的字母,而很多的相关语言中,这个字母可以作为密码学的提示字母。 字母E的含意 在一些醫學檢驗報告中,參考值標示的E為可能為陽性或陰性(Equivocal)的意思。 字符编码 其他记法 註釋 参看 E的变体 Əə(中央元音) Ǝǝ(泛尼日利亚字母) Ɛɛ(半開前不圓唇元音) | 参看 E的变体 Əə(中央元音) Ǝǝ(泛尼日利亚字母) Ɛɛ(半開前不圓唇元音) ∃(数学上的存在符号) €(欧元的符号) 其他字母中的相近字母 (希腊字母 Epsilon) (西里尔字母 E) (西里尔字母 Ye) |
是小於1的正數,因為 。 但是0與1之間(不含0與1)不存在有整數,故原先假設矛盾,得出為無理數。 二項式定理 視為存在的數值,所以用二項式定理可證出: 已知位数 諧取 在Google2004年的首次公開募股,集資額不是通常的整頭數,而是$2,718,281,828,這當然是取最接近整數的十億美元。Google2005年的一次公開募股中,集資額是$14,159,265,与圆周率有关。 Google也是首先在矽谷心臟地帶,接著在麻薩諸塞州劍橋出現的神祕廣告版 的幕後黑手,它寫著{first 10-digit prime found in consecutive digits of e}.com(在的連續數字中第一個發現的十位質數.com)。解決了這問題(第一個中的十位質數是7427466391,出奇地到很後才出現,由第100個數字開始),進入網站後還有個更難的題目要解決,最後會到達Google的招聘頁。但這個挑戰已結束,上述網站都已關閉。 著名電腦科學家高德納的软件Metafont的版本號碼趨向(就是說版本號碼是2,2.7,2.71,2.718等),与之相对的有TeX的版本号是趋向于圆周率的。 参见 e的π次方 无理数 超越数 | prime found in consecutive digits of e}.com(在的連續數字中第一個發現的十位質數.com)。解決了這問題(第一個中的十位質數是7427466391,出奇地到很後才出現,由第100個數字開始),進入網站後還有個更難的題目要解決,最後會到達Google的招聘頁。但這個挑戰已結束,上述網站都已關閉。 著名電腦科學家高德納的软件Metafont的版本號碼趨向(就是說版本號碼是2,2.7,2.71,2.718等),与之相对的有TeX的版本号是趋向于圆周率的。 参见 e的π次方 无理数 超越数 欧拉数 圆周率 指数函数 自然對數 参考文献 數學常數 实数超越数 |
inverter: https://web.archive.org/web/20050812010306/http://pi.lacim.uqam.ca/eng/ CECM's Inverse symbolic calculator (ISC) (tells you how a | Inverse symbolic calculator (ISC) (tells you how a given number can be constructed from mathematical constants): https://web.archive.org/web/20031008114227/http://www.cecm.sfu.ca/projects/ISC/ 参见 常数 物理常数 |
典型的河流是由許多支流彙集而成,而每條支流本身可能也是許多其他更小支流彙集而成,如此本流及所有支流的總合稱為水系。雖然本流及每條支條都有其源頭,但國際慣例係以離終點最遠的源頭當作整個水系的源頭,由此處作為起點量得的河流長度最長,就當作整個水系的河長。 一般而言,水系的源頭會在本流的起點或是其上游處,此時若無特別指定,河流河長與水系河長同義。例如尼羅河本流的起點為白尼羅河、青尼羅河合流處,而整個水系的源頭在其上游,若無特別指定,「尼羅河長」即指「尼羅河水系河長」,而非指本流(即名稱為尼羅河的那一段)河長。 若是水系的源頭與本流的源頭分义開來,就很容易產生誤解。例如密西西比河水系的最遠源頭是在其支流密蘇里河的上源傑弗遜河上,與密西西比河本流的源頭並不一致,因此「密西西比河長」與「密西西比河水系河長」並不相等。若要精確地表達量出整個水系河長的河道,最好寫成「密西西比-密蘇里河」。 若是河流的起點是隨季節變化的溪流、沼澤或湖泊,則極難決定正確的源頭。 當河流的出口是個逐漸擴大的河口灣時,終點的決定也極為困難,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南美洲的拉普拉塔河與北美洲的聖勞倫斯河。此外,某些河流並沒有明確的終點,例如流入沙漠逐漸蒸發、流入地下水層、分散流入農田間的灌溉渠道等。 起點與終點確定後,傳統的方法是在地圖上分段量測河長,因此地圖的精確度會連帶影響量測結果。一般而言,地圖的比例尺愈大,愈能忠實反映河流的彎曲情形,量測出來的河長也就愈長。 大比例尺地圖往往不易取得,即使有了,也還有許多等待克服的問題,例如河流可能有多條分支、流經湖泊如何計算、季節性變化等,都會使量測結果產生相當程度的誤差。 河流用詞 上古中國,「河」及「江」二字並非今意: 「河」字指黃河,而「江」字指長江,而古人以「水」字作河,稱黃河為「河水」,稱長江為「江水」;而至南北朝後因「河水」其水色偏黃而稱「黃河」,而「江水」因為中國最長河而稱「長江」,此後北方河川常稱「河」,南方河川常稱「江」。 江:古代指長江,今己成為河流用詞。朝鮮半島一般亦以江稱呼较大的河流。 河:古代指黃河,今己成為河流用詞。漢語國家對外國普遍以此作為譯名,有少量例外,如萨尔温江。 水:古代河流用詞,今多己不用,有少量例外,如汉水。 溪:较小河流用詞,意旨有乾涸期的中小型河流。 涌:广东一带用词,又叫河涌,指入海口的河道。 川:日本河流用詞。對外國,日本普遍以此作為譯名。 水流 流向 研究河流的水流是水文学的一个课题,河流由于重力的原因从高处流往低处,并没有特定的方向。如由于地势原因,东亚河流多呈从西向东的流向。 河流从源头向地势低处流动,直到河口,其流动路径并不一定是最短路径。 流速 河川體積流率,可視為水流流經一地的平均流速,然而河流的流速基本上取決於源頭至河流終點的高度差。河水流速由下面的等式表示。 . Q為體積流率。 ΔV為經過特定表面的流體體積。 Δt為經過的時間。 降水量與流量 河川流量的變化取決於降水量・流域面積・流域。河水流量由下面的等式表示。 Qy :河川年流出量(m3) Q :河川年平均流量(m3/s) k :流出係数 p :年降水量(mm) A :流域面積(km2) 河流與生態 棲息在河流生態系有著各式各樣特定的生物群,其中初級消費者,以昆蟲的數量佔了很大的比重,並且已經成為了河川的一大特色。 關於水質是否營養與汙染程度的收集與識別是較為簡單,也可從物種組成的變化顯示,所以在環境研究方面對於國家環境研究有著相當重大的影響。 上游 上游有比較多的大石頭分布。 河川上游地區由於河道起伏幅度甚大,河川流速過快與溶氧強烈加上水溫偏低,造成河川養分缺乏,由於這些緣故使得大型水生植物無法生存,僅有一些矽藻附著在岩石表面上;而在動物方面有著如魚狗和河烏的鳥類,櫻花鉤吻鮭等鮭科魚類便是此生態系的代表魚,此外石蠅和蜉蝣幼蟲此類的水生昆蟲也都非常豐富。上游河床佈滿了大石塊,因而讓水流速度較快。 中游 | 上古中國,「河」及「江」二字並非今意: 「河」字指黃河,而「江」字指長江,而古人以「水」字作河,稱黃河為「河水」,稱長江為「江水」;而至南北朝後因「河水」其水色偏黃而稱「黃河」,而「江水」因為中國最長河而稱「長江」,此後北方河川常稱「河」,南方河川常稱「江」。 江:古代指長江,今己成為河流用詞。朝鮮半島一般亦以江稱呼较大的河流。 河:古代指黃河,今己成為河流用詞。漢語國家對外國普遍以此作為譯名,有少量例外,如萨尔温江。 水:古代河流用詞,今多己不用,有少量例外,如汉水。 溪:较小河流用詞,意旨有乾涸期的中小型河流。 涌:广东一带用词,又叫河涌,指入海口的河道。 川:日本河流用詞。對外國,日本普遍以此作為譯名。 水流 流向 研究河流的水流是水文学的一个课题,河流由于重力的原因从高处流往低处,并没有特定的方向。如由于地势原因,东亚河流多呈从西向东的流向。 河流从源头向地势低处流动,直到河口,其流动路径并不一定是最短路径。 流速 河川體積流率,可視為水流流經一地的平均流速,然而河流的流速基本上取決於源頭至河流終點的高度差。河水流速由下面的等式表示。 . Q為體積流率。 ΔV為經過特定表面的流體體積。 Δt為經過的時間。 降水量與流量 河川流量的變化取決於降水量・流域面積・流域。河水流量由下面的等式表示。 Qy :河川年流出量(m3) Q :河川年平均流量(m3/s) k :流出係数 p :年降水量(mm) A :流域面積(km2) 河流與生態 棲息在河流生態系有著各式各樣特定的生物群,其中初級消費者,以昆蟲的數量佔了很大的比重,並且已經成為了河川的一大特色。 關於水質是否營養與汙染程度的收集與識別是較為簡單,也可從物種組成的變化顯示,所以在環境研究方面對於國家環境研究有著相當重大的影響。 上游 上游有比較多的大石頭分布。 河川上游地區由於河道起伏幅度甚大,河川流速過快與溶氧強烈加上水溫偏低,造成河川養分缺乏,由於這些緣故使得大型水生植物無法生存,僅有一些矽藻附著在岩石表面上;而在動物方面有著如魚狗和河烏的鳥類,櫻花鉤吻鮭等鮭科魚類便是此生態系的代表魚,此外石蠅和蜉蝣幼蟲此類的水生昆蟲也都非常豐富。上游河床佈滿了大石塊,因而讓水流速度較快。 中游 中游有較多的鵝卵石分部。 河川中游地區,河道較寬流速較緩,有著大量中大型鵝卵石暴露。河底附著矽藻等水藻類,河道旁也有如岸柳等特定植物群聚,在動物有翠鳥香魚和鰱魚,也是大量石蠅和蜉蝣水生昆蟲棲息地。中游的河床堆積了很多鵝卵石,所以這裏的水流速度較緩。 下游 河川下游地區,這裏流域最廣、流速最緩,河床堆滿了沙泥質 (又名沙礫)。經過多年的水流變化,便形成了沙礫。河邊有著蘆葦和野生稻等植物最為豐富。動物方面鷺鷥、野鴨﹑鷸以及候鳥,此外也有鯽魚、鯉魚等淡水魚,及銀魚和鯔魚此類河口魚類。 凸岸 凸岸,這裏的水流速度較慢,所以泥沙會逐漸堆積。住在這裏的人,在河漲時,會被受到洪水的影響。 河流用途與開發 河流一直以来都被用作灌溉、飲食、交通、防禦、洗浴、驱动机器的水力资源来源以及倾倒處理過废物的场所。 民生 自远古时期以來,就是人類的一大食物來源,人們靠著漁撈及引用河流水源從事農業活動。河流提供了多种鱼类和其他水中生物供給人類食用,同时还提供了淡水水源,用以饮用和灌溉,因此大部分的古文明起源都位于河流的两岸。 |
今天波茨坦还有两个犹太教组织,其中一个属于德国犹太人总会(Zentralrat der Juden in Deutschland),它有350名成员,另一个是一个独立的组织,此外波茨坦还有一个属于革新犹太教的亚伯拉罕·盖格尔学院(Abraham-Geiger-Kolleg),它是目前德国唯一的一个培养拉比的学院。 政治 州議會為一院制,有88位議員。 2019年州議會選舉結果: 德国社会民主党(SPD):25席 德国基督教民主联盟(CDU):15席 德国左翼党(Die Linke):10席 德国另类选择党(AfD):23席 联盟90/绿党(Grunen):10席 布蘭登堡聯合國內運動/自由選民(Brandenburg United Civic Movements/Free Voters) :5席 注释 参考文献 | 人口 数据 外国人 宗教 一开始波茨坦属于勃兰登堡教省。1541年勃兰登堡选帝侯约阿希姆二世引入宗教改革,波茨坦改为新教,其中信义宗占多数,少数属于归正宗。 1817年这两个教派合并,普鲁士国王腓特烈·威廉三世成为其领袖。1918年开始勃兰登堡的新教教会成为德国新教教会的一部分,1947年开始它是东德新教教会的一部分,从2004年开始是的一部分。波茨坦除有属于福音教会的教会外还有一些獨立教會。 自从波茨坦成为軍營城市后,市内也有信天主教的士兵,从1722年开始市内也有天主教的组织。从1821年开始波茨坦的天主教徒受柏林的天主教机构管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波茨坦受柏林的主教管理,1994年柏林的主教提升为大主教,波茨坦是这个大主教教省的一部分。 现今勃兰登堡州有17.1%的人是德国新教教会;3.1%的人信奉天主教,另外79.8%的人无宗教信仰,与柏林及其他德国地区相比,这里的穆斯林人口十分少。 今天波茨坦还有两个犹太教组织,其中一个属于德国犹太人总会(Zentralrat der Juden in Deutschland),它有350名成员,另一个是一个独立的组织,此外波茨坦还有一个属于革新犹太教的亚伯拉罕·盖格尔学院(Abraham-Geiger-Kolleg),它是目前德国唯一的一个培养拉比的学院。 政治 州議會為一院制,有88位議員。 2019年州議會選舉結果: 德国社会民主党(SPD):25席 德国基督教民主联盟(CDU):15席 |
1936年:德国和意大利的代表在柏林签订同盟条约,柏林-罗马轴心建立。 1938年:武汉沦陷,中國抗日戰爭中规模最大的局部战争武汉会战因此结束。 1945年:在臺日軍依照盟軍最高統帥麥克阿瑟發布的《一般命令第一號》向同盟國授權的代表蔣介石委派的代表何應欽委派的受降代表陳儀投降,是以於臺北公會堂舉行臺灣地區的受降典禮。 1949年:位於壟口海灘拋錨的中華民國國軍戰車排3輛M5A1戰車成員,注意到海面上射出的紅色信號彈,以及大量來自解放軍的機帆船和機槍攻擊,古寧頭戰役爆發。 1950年:中国人民志愿军出国作战參加韓戰,并同朝鲜人民军于同日发动抗美援朝第一次戰役。 1951年:英國大選,保守党击败工党,邱吉尔再任首相。 1958年:甘肅省銀川專區升格為宁夏回族自治区,成為中華人民共和國第四個省級自治區。 1961年:美蘇坦克在查理檢查哨两侧互相對峙,此後東西德正式對立。 1962年:日本國家女子排球隊以全勝之姿贏得世界排球錦標賽冠軍,被稱為「東洋魔女」。 1971年:聯合國大會通過聯合國大會2758號決議,由中華人民共和國取代中華民國的中國席次。 1972年:香港十年建屋計劃。 1980年:西摩两国计划连接直布罗陀海峡。 1983年:美國以軍政府發動政變、保護僑民及應東加勒比國家組織請求為由,對格瑞那達發起軍事入侵。 1987年:中國共產黨第十三次全國代表大會在北京召开。 1995年:巴勒斯坦在约旦河西岸全面自治。 1996年:最后一届港京拉力赛结束。 21世紀 2001年:美国微软公司开发的视窗操作系统Windows XP在纽约向全球正式发布。 2006年:La new熊在中華職棒17年總冠軍賽擊敗統一獅,獲得年度總冠軍。 2007年:空中客车A380首次商業飛行,新加坡航空公司從新加坡樟宜機場飛抵澳洲雪梨京斯福特·史密斯機場。 2009年:統一7-ELEVEn獅在中華職棒20年總冠軍賽擊敗兄弟象,獲得年度總冠軍。 2010年:位於印度尼西亞中爪哇省的默拉皮火山開始一系列火山噴發,並持續1個月之久。 2012年:微软在纽约发布Windows 8。 2021年:蘇丹武裝部隊在首都喀土穆發動軍事政變,逮捕總理阿卜杜拉·哈姆杜克等官員。 出生 1642年:鄭經,明鄭王朝君主,鄭成功之嫡長子(1681年逝世) 1682年:蔡溫,琉球國第二尚氏王朝時期著名的政治家、儒者(1762年逝世) 1683年:查爾斯·斐茲洛伊,英國貴族,第二代葛拉夫頓公爵(1757年逝世) 1806年:麥克斯·施蒂納,德國後黑格爾主義哲學家(1856年逝世) 1811年:埃瓦里斯特·伽罗瓦,法國數學家(1832年逝世) 1825年:小約翰·斯特劳斯,奥地利音樂家(1899年逝世) 1838年:喬治·比才,法國作曲家(1875年逝世) 1870年:埃德溫·泰勒·波洛克,美國海軍上校(1875年逝世) 1874年:黃兴,辛亥革命先驱(1916年逝世) 1881年:巴伯羅·畢卡索,近代著名西班牙画家、法國現代画派主要代表(1973年逝世) 1884年:松山基範,日本地球物理學家(1958年逝世) | 1955年:陳光復,臺灣政治人物,現任澎湖縣縣長 1962年:利菁,台灣主持人 1964年:恩田陸,日本作家 1967年:松本大洋,日本漫畫家 1967年:徐宜淑,韓國女演員 1968年:廖昌永,中國男中音歌唱家 1971年:朱茵,香港女演員 1971年:楊晨,中國播音員、主持人 1971年:艾麗芙·沙法克,土耳其裔英國小說家、散文家、演講家、政治學家、活動家 1975年:安東尼·史達,紐西蘭男演員 1976年:盧比度·羅沙達,香港西班牙籍足球員 1976年:朱泳騰,中國男演員 1978年:余憲忠,台灣男歌手 1978年:高树瑪利亞,日本AV女優、電視演員 1982年:林二汶,香港女歌手 1982年:伊姆蘭·阿巴斯,巴基斯坦男演員 1983年:红音萤,日本AV女優(2016年逝世) 1983年:鮎川奈緒,日本AV女優 1984年:凱蒂·佩芮,美國歌手 1984年:瑪麗亞·利沃娃-別洛娃,俄羅斯政治人物 1985年:高垣彩陽,日本女性聲優、歌手 1985年:席亞拉,美國歌手、演員、時尚模特 1987年:渡边志穗,日本女子偶像團體AKB48成員 1988年:錢德勒·帕森斯,美國職業籃球運動員 1988年:蘇詩丁,中國女歌手 1989年:華天,中國馬术選手 1990年:車潤秋,香港足球運動員 1990年:米蘭娜·拉錫,塞爾維亞女子排球運動員 1991年:曹思詩,香港藝人 1992年:吳佳穎,臺灣女子射擊運動員 1993年:山大·蕭佛利,美國男子職業高爾夫球運動員 1993年:伊萬·加西亞,墨西哥跳水運動員 1993年:亞歷山大·邦達爾,烏克蘭裔俄羅斯跳水運動員 1993年:袁澧林,香港藝人 1994年:西本梨美,日本女性聲優 1994年:西蒙·高茨,法國男子乒乓球運動員 1996年:古川琴音,日本女演員 1996年:閆桉,韓國男子偶像團體PENTAGON成員 1998年:Lee Know,韓國男子偶像團體Stray Kids成員 1998年:菲利克斯·桑德曼,瑞典男歌手、演員 2000年:周知方,華裔美籍花式滑冰運動員 2001年:伊莉莎白·泰瑞絲·瑪麗·海倫妮,比利时公主 逝世 348年:慕容皝,字元真,小字万年,鲜卑族人。中國五胡十六國時代前燕的開國君主(297年出生) 1400年:喬叟,英国中世纪著名作家(1343年出生) 1653年:泰奧夫拉斯特·勒諾多,法國報紙發行人、醫生、慈善家(1343年出生) 1760年:喬治二世,大不列顛國王及愛爾蘭國王,漢諾威選帝侯(1683年出生) 1806年:亨利·诺克斯,美国书商、军官、政治家,曾任美国战争部长(1750年出生) 1943年:洪範圖,韓國獨立運動家(1868年出生) 1955年:佐佐木禎子,日本廣島市原爆被爆者(1943年出生) 1993年:陳百強,香港歌手(1958年出生) 2010年:章魚保羅,足球“神算”(2008年出生) 2013年:比爾·夏曼,前美國NBA籃球運動員(1926年出生) 2013年:哈爾·尼達姆,美國男演員(1931年出生) 2013年:奧古斯都·奧登,義大利經濟學家,與米凱拉·奧登(Michaela Odone)共同合成羅倫佐的油(1933年出生) 2018年:李咏,中国中央电视台著名节目主持人(1968年出生) 2020年:李健熙,韓國三星集團第二任會長(1942年出生) 2021年:付國豪,中國前《環球時報》新聞工作者。(1991年出生) 2022年:陳子福,臺灣電影海報畫家(1926年出生) |
白俄罗斯 ; 蓝色- 小俄罗斯 ; 红色- 大俄罗斯。 同时,也有人认为俄罗斯国旗上的红色“与鲜血、军事和威权主义有关”,招致反战人士的批评。 國旗格式 歷史的旗幟 地方旗帜 由于俄罗斯是联邦制国家,因此俄罗斯各联邦主体拥有各自的地方旗帜。 各俄罗斯联邦主体旗帜 依据俄罗斯政府对各联邦主体的编号进行排列。 共和国 边疆区 州 联邦自治市 自治州 注解:犹太自治州为全俄唯一自治州(1991年苏联解体后,时任总统叶利钦签署命令决定的)。 自治区 部分联邦主体城市市旗 不复存在的联邦主体 注:彼尔姆州(59)使用现彼尔姆边疆区旗帜,赤塔州(75)使用现外贝加尔边疆区旗帜 参考文献 | 地方旗帜 由于俄罗斯是联邦制国家,因此俄罗斯各联邦主体拥有各自的地方旗帜。 各俄罗斯联邦主体旗帜 依据俄罗斯政府对各联邦主体的编号进行排列。 共和国 边疆区 州 联邦自治市 自治州 注解:犹太自治州为全俄唯一自治州(1991年苏联解体后,时任总统叶利钦签署命令决定的)。 自治区 部分联邦主体城市市旗 不复存在的联邦主体 注:彼尔姆州(59)使用现彼尔姆边疆区旗帜,赤塔州(75)使用现外贝加尔边疆区旗帜 |
历史国旗 其他歷史旗幟 军事旗帜 參考資料及注释 类似旗帜 尼日尔国旗 | 印度国旗,印度当地称之为三色旗(,转写:Tirangā),由橙、白、绿三个相等的横长方形组成,旗面中心有一个含24根轴条的紫蓝色法轮。它於1947年7月22日被採納為印度聯邦的國旗,印度共和國成立后將其沿用。 橙色象征了勇气、献身与无私,也是印度教士法衣的颜色,白色代表了真理与和平,而绿色则代表繁荣、信心与人类的生产力。法轮是印度孔雀王朝鼎盛的阿育王时代佛教圣地石柱柱头的狮首图案之一,神圣的法轮象征着真理与道德,也代表了印度古老的文明。法轮的24根轴条则可代表一天的24小时,象征国家时时都向前进。 1931年,全印国大党委员会任命7人委员会负责国旗的起草,1947年7月22日印度制宪会议批准这面旗帜为印度共和国的国旗。 |
朝鲜劳动党党旗为红底,中间放置有黄色的锤子、毛笔、镰刀,分别代表工人、知识分子、农民。 朝鮮社會主義女性同盟旗帜为白底,上下为红色条幅构成的三条旗,中央中带有“女性同盟”()四字。 社會主義愛國青年同盟使用带有劳动党党徽、白头山(长白山)、书本、齿轮麦穗构成的盟徽的红旗,盟徽中带有“青年”()二字。 朝鲜社会民主党使用带有二战后常被作为社会民主主义政党的象征的红玫瑰、以及带有红、白、蓝三色环的绿旗,盟徽中带有“朝鲜社会民主党”()七字。 天道教青友党党旗为红白底,中间放置天道教青友党的标志(党徽),代表朝鲜天道教的农民信众。 在日本朝鲜青年同盟旗幟为红白藍三色旗,中间放置在日本朝鮮青年同盟的标志(盟徽),代表在日本朝鮮青年同盟。 军事 朝鮮人民軍軍旗外觀与国旗类似,带有朝鲜国徽,上书“为了祖国的獨立和人民”()。 最高司令官使用带有元帅星图案的红旗,在2002年前使用银色的元帅星。 朝鲜人民军三军军种旗为左上角写有“4.25”,意在纪念朝鲜人民军前身,成立于1932年4月25日的反日人民遊擊隊。背面图案绘制有党徽。 军旗上的口号为“为了祖国的统一和独立,人民的自由和幸福”()。 在金正日执政时期,口号是“誓死捍卫以伟大的金正日同志为首的革命首脑部!”()。金正恩时期恢复了先前军旗的口号。 空军旗的先前版本,羽翼状图案原在军徽上方。金正恩时期将该图案调整至军徽下方。 朝鲜人民军海军舰艇的船旗中心绘制有五星、光芒和白头山(长白山)的圆形图案,早先版本的船旗中圆形图案为和国旗类似的白圈五角星。 行政區 | 1947年5月,金日成下达了“重新设计具有共产主义元素的新国旗新国徽”的指令,并广泛征集设计稿。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初稿原出自平壤大学首任校长金周经之手,早期图案白色圆圈在正中心。根据朝鲜宣传部门的说法,金日成亲自参与了现今朝鲜国旗的设计。1948年2月初,金日成在审议时提议将圆圈移至稍微靠近旗杆一侧并在其中放入红色五角星,亦调整了色彩和旗帜长宽的比例,最初设计时比例为2:3,国旗图案确定后改为与苏联国旗一致的1:2。1948年9月8日,这一图案正式被选定为国旗。1992年4月14日,即金日成80岁寿辰前一日,国旗作出最新修改,放大了国旗左侧的白圆和红五角星。 歷代國旗 朝鲜国、大韩帝国时期 臨時政府至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时期 意義 红色的旗面象征了爱国主义精神与斗争精神,蓝边代表了“-{zh-hans:朝鲜; zh-hant:朝鮮;}-人民与全世界人民联合为自由、友谊与和平而战的期待”,白色代表了-{zh-hans:朝鲜; zh-hant:朝鮮;}-是一个单一民族国家,并且期待着祖国的统一、民族的大团圆。白色圆形象征阴阳。红色五角星则象征着革命传统,也是共产主义的标志象征。 格式 朝鲜国旗如果需要竖挂,須使用专门制作的竖挂用旗。竖版国旗中五角星也被摆正,尖指向上。在举国哀悼的场合,除了降半旗,还有在国旗上系黑色丝带的习惯。 旗帜列表 政治组织 朝鲜国务委员会委员长旗,启用于2018年,为红底,中间放置国务委员会会徽,主体为国徽,周围有国旗、麦穗、五星、金达莱环绕,下部为“国务委员会”()五字。目前仅悬挂于国务委员会委员长出访国外时的专车顶部。 朝鲜劳动党党旗为红底,中间放置有黄色的锤子、毛笔、镰刀,分别代表工人、知识分子、农民。 朝鮮社會主義女性同盟旗帜为白底,上下为红色条幅构成的三条旗,中央中带有“女性同盟”()四字。 社會主義愛國青年同盟使用带有劳动党党徽、白头山(长白山)、书本、齿轮麦穗构成的盟徽的红旗,盟徽中带有“青年”()二字。 朝鲜社会民主党使用带有二战后常被作为社会民主主义政党的象征的红玫瑰、以及带有红、白、蓝三色环的绿旗,盟徽中带有“朝鲜社会民主党”()七字。 天道教青友党党旗为红白底,中间放置天道教青友党的标志(党徽),代表朝鲜天道教的农民信众。 在日本朝鲜青年同盟旗幟为红白藍三色旗,中间放置在日本朝鮮青年同盟的标志(盟徽),代表在日本朝鮮青年同盟。 军事 朝鮮人民軍軍旗外觀与国旗类似,带有朝鲜国徽,上书“为了祖国的獨立和人民”()。 最高司令官使用带有元帅星图案的红旗,在2002年前使用银色的元帅星。 |
地核(),位于地球的最中心。半徑约有3470公里,高密度,平均每立方厘米重12克。温度非常高,约有4000~6000℃。 它可再分为內核和外核。由地震波的傳送可知,外核是融熔的。人類無法直接觀測地核,而從源自其他行星核心的鐵隕石來推測、以及地球物理化學性質的推算,地核也是由铁和镍组成。地球磁場的自激發電機理論,也需要一個液態金屬外核的存在才能成立。至於-{内核}-,則極有可能是固態鐵。 成分 来源请求|地核主要的主要成分是鐵或鐵鎳質,不過也可能有一些較輕的物質存在,地心的溫度大約有7,500K,比太陽表面溫度來得還要高;下部地函的主要成分有矽、鎂、氧,還有一些鐵、鈣及鋁;上部地函的主要成分則是橄欖石以及輝石 (鐵鎂矽酸鹽岩石),也有鈣和鋁。以上這些都是來自於地震震測資料,雖然上部地函的物質有時會因著火山噴出熔岩而被帶到地表來,但是人類現有技術仍舊無法到達固體地球的主要部分,目前的海底鑽探行動連地殼都尚未挖穿。地殼的成分則主要是由石英 (二氧化矽)以及矽酸鹽類如長石。 参见 | 地球空洞说 地球的結構 地球物理學 地震學 en:Structure of the Earth#Core |
mantle)為地表下700至2900公里深處,其下方即為地核。越往深處波速緩慢增加,是因壓力增大所造成,岩石的化學成分及岩相則少有變化。主要組成成分可能為密度高的矽酸鹽或矽、鎂的氧化物(氧化鎂、氧化矽),氧化鐵占約10至12%,另含有少量的氧化鈣、氧化鋁及氧化鈉等。 地函組成元素 参看 地球構造 地核 地壳 | 地幔(;;;原於,意為斗篷),-{zh-cn:台湾称作地函;zh-tw:中國大陸和香港稱作地幔;zh-hk:臺灣稱作地函;}-,位於地殼之下,地核之上,和地殼以莫氏不連續面為界,和地核間則以古氏不連續面為界。厚度约2900公里。化学成分主要是含铁、镁的矽酸鹽,平均密度是3.3–5.5 g/cm3。地函含石榴子石、輝石、橄欖石及其他類型的岩石。占地球體積的83%,總質量的68%。由於P波及S波皆可通過地函,故推測地函主要為固體構成。地函可分成上部地函、過渡帶及下部地函。 結構 上部地函 上部地函(Upper mantle)約為地殼以下至深度400公里處,包含部分岩石圈及軟流圈,岩石圈部分厚約100公里。 古登堡認為上部地函有一震波低速帶(),此帶的P波及S波的波速皆越深越慢,其頂端約在地面以下70至100公里,底部則約200至250公里深處,震波低速帶的上方為岩石圈,此帶相當於軟流圈。P波及S波的波速減慢表示岩石的剛性降低,岩石部分融熔為較具有塑性的岩石,可能是岩漿出現或是有極熱的岩石存在。於低速帶以下的波速又會開始增加。 上部地函的組成方式有兩種說法,一說為由雙輝橄欖岩所組成,礦物以輝石及橄欖石為主,並含有少量尖晶石及石榴子石,相當於澳洲地球內部學家所創立的玄橄岩成分,為玄武岩及橄欖岩以1:3所組成的結合體。另一說為由榴輝石所組成,含有約等量的石榴子石及輝石。 過渡帶 |
1888年,北洋水師正式建军,丁汝昌出任提督。负责全局人事、后勤与舰队活动的方针。具体事务由旗下总兵负责,期间受到留外海軍軍事學校正科班出身的刘步蟾等人为主的中高级官员的排挤,無視提督軍令,軍紀失控不振,後得李鴻章惜才力挺,以及中下级军官和外籍顾问的欢迎。 黃海海戰 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爆发。在朝廷内以翁同龢为首的清流煽动下,光绪帝下令要寻战。李鸿章因北洋数年未添一舰,同时后勤弹药补给严重缺乏的情况下,要求丁汝昌尽量“弃战保船”。7月26日,丁汝昌率军出巡,意图寻求日军主力以报丰岛海战之仇。后无所获,遂返回威海卫,同时布置海军基地内水雷,以防日军鱼雷艇偷袭威海卫军港。但8月2日,清廷严厉申饬李鸿章,指责丁汝昌怯懦所以未能寻获敌军。丁汝昌因此再度率军出洋,但仍未所获。言官攻击更甚,礼部满侍郎志锐甚至要求处死丁汝昌。8月9日,丁汝昌再次进行出洋巡逻,但第二天日军军舰即出现在渤海湾内。由此,引发光绪帝和言官的巨大震动和愤怒。8月23日,清廷绕过李鸿章,直接指挥丁汝昌。在不了解前方形勢的情况下,清廷严令丁汝昌不得离开旅顺威海一线,直接将北洋舰队困于渤海湾内。两天后,清流言官上疏弹劾丁汝昌,翁同龢亲自上阵,要求革去丁汝昌的提督职务。光绪帝在26日即刻下旨,革去丁汝昌的提督职务。8月29日,李鸿章终于上奏朝廷,指出北洋舰队补给存在的重大问题,以及海军作战的苦衷。最终,丁汝昌一事惊动慈禧太后。9月1日,清廷收回成命,暂免处分丁汝昌。 9月,丁汝昌奉命率北洋水师主力护送陆军增援朝鲜驻军,18日返航时在鸭绿江口的大东沟附近海域遭遇日本舰队,双方发生黄海海战。海战中,丁汝昌在旗舰“定遠”舰飞桥上指挥,被炮火所伤。经过5个小时鏖战,北洋水师在缺乏大量弹药的情况下惜败,致远、经远、超勇三艘巡洋舰被击沉,扬威艦被济远撞沉,广甲号逃逸搁浅自毁,共计损失5艘巡洋舰,餘舰均受伤严重,而日本联合舰队有5艘军舰被重伤。 战役结束,北洋舰队返回旅顺修理厂修理,但船坞工人大部分逃跑,以致维修进程极度缓慢。11月13日,由于日军从陆路逼近旅顺,在未修复的情况下,北洋舰队被迫离开旅顺港,返回无修理厂的威海卫基地。11月16日,清廷却下令指责丁汝昌避战,革去其顶戴。 北洋水师覆滅 丁汝昌返回威海卫以后,便全力布置威海卫海防。但11月26日,清廷却下令革去丁汝昌职务。11月27日,御史言官在翁同龢授意下,联名上奏要求處死丁汝昌。12月12日,日后坐视日军登陆荣成湾合围威海卫的山东巡抚李秉衡,也上奏清廷,要求處死丁汝昌。12月17日,清廷下旨将丁汝昌交刑部治罪。他对陆军的战力表示担心,建议做好炸毁陆路海岸炮台的准备,结果反成了“通敌误国”的罪证,清廷下令将其交刑部治罪。在刘步蟾等将领的通电请愿,李鸿章的极力申辩下,清廷命令,待丁汝昌手头事务结束后,解送刑部。 1895年1月20日,日军在山东半岛荣成登陆,随后,日军从陆路攻克威海陆上炮台,海陆合围北洋水师,丁汝昌与北洋水师残部固守刘公岛待援。定远艦中日军鱼雷失去行动能力,北洋水师被迫炸毁旗舰“定远”以免资敌,2月11日在威海英國海軍顧問鼓動投降獻艦,部份水師叛軍持械要脅丁汝昌向日军投降,後丁汝昌服鴉片自杀,享年59岁。同名电视剧考証與演出不一样是,室外水兵哗变,丁退回室内無路可走只好传出枪响自尽,北洋水师全军覆没。军人应以武器自裁较為可能,丁汝昌自盡符合日本的武士道精神,贏得了日本軍人的敬重,伊东佑亨以商船将丁汝昌遗体送回中国。另一說法是丁汝昌拒絕投降而自殺,后事托与英国人副提督,馬格祿、浩威(George Howie)等人以丁汝昌的名義起草了投降書,向日軍投降。據孫建軍研究,筆跡鑑定與史實證據支持丁汝昌拒絕投降遂決定自盡的說法。 | 清廷将甲午戰爭之敗,归因于丁汝昌缺乏海军经验,因而下旨“籍没家产”,清廷命丁汝昌死後穿上黑色囚衣,棺材漆成黑色,外加三道銅箍捆綁,意為枷鎖,昭示棺主有罪,用砖封在其原籍村头,不許埋葬,直至宣统二年(1910年),经载洵及萨镇冰等人奔走,清廷为丁汝昌平反,同年由薩鎮冰與譚學衡主導在劉公島建丁汝昌祠堂,紀念其犧牲。民国元年(1912年),灵柩始归葬于安徽无为县西乡小鸡山梅花地,入土為安。 評價 丁汝昌是淮軍出身,缺乏海軍經驗。在海上訓練期間,劉步蟾等軍官一直不服丁汝昌。1890年,琅威理因「升旗事件」後心生不滿离職,新聘任的总教习汉纳根原为陆军尉官,对指挥海战同样一窍不通;唯北洋舰队日益为暮气所笼罩。甲午海战的慘败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丁汝昌指挥不力,但丁汝昌僅將海战失利完全归罪於济远舰管带方伯谦。战后方伯謙被丁汝昌處以極刑,其結果就是北洋舰队军心涣散,纪律更加松弛,指挥更加不灵。旅顺失守后,僅存威海衛,北洋海军面臨生死存亡的最后关头,丁並未积极主动措施打破敌人的海上封锁,反是坐以待斃。身陷絕境,指揮不靈,最後只有自殺明志一途。 延伸閱讀 参考文献 R 廬江人 清朝甲午战争身亡者 北洋水师将领 湘军人物 淮军人物 清朝總兵 清军自杀人物 清朝服毒自杀者 汉字巴图鲁勇号 |
第441/1981号皇家法令,确立了国旗颜色详细技术规格 第1511/1977号皇家法令,制定了关于旗帜、条幅和国徽的规定 设计 第1511/1977号皇家法令第3条规定了国旗的规格设计;第33/1981号法律规定了西班牙国徽的官方样式;第2964/1981号皇家法令规定了国徽在国旗上的布局。 根据上述规定,西班牙国旗的特征如下: 国徽的高度为国旗宽度的,并且出现在黄色条带的正反两面。 当国旗长宽比正常,即长为宽的时,国徽的中轴线与最近侧边的距离是国旗宽度的。 如果国旗长宽比小于正常值,或国旗为正方形时,国徽应位于国旗中心。 颜色 1931年至1939年西班牙第二共和国时期,国旗一度更改为红、黄、紫三色。 | I de España),纹章配有自西班牙哈布斯堡王朝的帝国双头鹰。而将西班牙纹章置于国旗中间一直是西班牙纹章设计的主流。后期应该是基于国家主义者的立场重新启用这一设计,但由于缺乏神圣罗马帝国的血统,故将后面的双头鹰改为西班牙的守护圣徒圣胡安。该设计一直使用至至佛朗哥死后的1981年。1981年,卡洛斯国王全面掌权后,西班牙国旗上删除了黑鹰图案,并将纹章图案簡化,将象征王权的王冠用以替换无王权象征的城市冠,在中心部分加入了象征波旁血统的纹章。 相关法律 1978年西班牙宪法 第39/1981号法律,规范国旗使用 第441/1981号皇家法令,确立了国旗颜色详细技术规格 第1511/1977号皇家法令,制定了关于旗帜、条幅和国徽的规定 设计 第1511/1977号皇家法令第3条规定了国旗的规格设计;第33/1981号法律规定了西班牙国徽的官方样式;第2964/1981号皇家法令规定了国徽在国旗上的布局。 根据上述规定,西班牙国旗的特征如下: 国徽的高度为国旗宽度的,并且出现在黄色条带的正反两面。 |
2018年3月全國政協會議在北京舉行,董建華以政協主席團常務主席身份出席分組會議,他指中國經歷了很多苦難,但擁有今天的成就和看到光明的明天,是全靠中共的領導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同年3月11日立法會補選舉行,董建華早上在香港公園體育館票站投過票後回應說:「吵吵鬧鬧的時代應該結束」,他呼籲選民行使投票權,選出「有建設性、做事實幹、真心為港服務的人」成為議員。但曾為是董建華任特首時期班子一員的陳方安生反駁指民主派候選人區諾軒就是「可守護香港核心價值和法治的一人」,而且香港市民有智慧並懂得挑選一個守護到香港法治的人。 2019年7月,董建華指任內推行的通識教育「失敗」,導致年輕人問題,間接引起逃犯條例修訂一系列的示威活動。 評價 批評 中文大學政治與行政學系高級導師蔡子強称董建華為了快速增加大專學歷人口而造成副學士泡沫,當他獲頒大紫荊勳章、科大和中大榮譽博士時,都有人因不滿其任內施政而抗議。2007年12月6日,董建华在香港中文大学毕业典礼上获授予博士学位时,中大学生会成员曾用高音喇叭打断其演讲,招致保安阻止。並在港鐵大学站和百万大道等处挂条幅抗议:“董建华祸港殃民有博士,刘遵义卖校求荣无廉耻。” 2003年4月2日,當時正值沙士疫情爆發高峰,香港著名專欄作家陶傑在明報《黃金冒險號》專欄撰文〈下台吧,董建華〉,嚴厲抨擊董建華施政,指其的「唯一貢獻」,是證明了「英國人做得到的,中國人做不到」。文章又質疑「沙士疫症流行,特區根本沒有人在管治」,指董建華「一直不知道、或不肯相信香港人對其深切厭惡……是基於事實的理性結論」,文章指董建華的「八萬五」房屋政策災難政策蒸發掉香港人的血汗,包庇一個個操守有問題的高官,令人質疑其智商和基本判斷力」,指董建華「永遠不承認你的智商缺陷,反而賴(誣指、怪罪)英國給你留下『炸彈』、賴美國的『外圍因素』(指亞洲金融風暴、科網股泡沫、911事件)、賴陳方安生不肯執行你的指示。你製造了五年災難,還要延長為十年浩劫(比喻成像文化大革命的災難)」,指董建華「摧毀了香港人的尊嚴,葬送了一個繁榮的城市,為香港帶來怨憤,以及對你的言行的種種笑料,為中國帶來全新的國恥」。文章最後引用了毛澤東的詩詞《送瘟神》「借問瘟君欲何往,紙船明燭照天燒」,指董建華是「最根本的災難。請你勇於面對自己,面對你的家庭,面對歷史。像西方反戰人士對布殊講的一句話﹕Shame On You。下台吧,董建華。」,文章引起頗大迴響,當時特首辦主任林煥光甚至罕有地致函報館回應。該篇文章多次被引用,亦被劇團「進念二十面體」及「非常林奕華」於舞台劇《東宮西宮》內引述,成為當時社會責罵董建華文章中的一篇經典之作。 2003年7月,董建華執政期間,次文化堂推出《老懵董》、《建華之亂》系列的漫畫,諷刺董建華的失敗統治,部份政治評論員稱為「建華八年」建華之亂。 讚揚 蔡子強另一方面認為,董建華政績之一是不讓傳統左派人士弄權,否則香港局面可能更惡劣。 香港民間對他的評語大致可以總結為「好心做壞事」,只是怪他沒有能力罷了,沒有質疑出於好意的本心。 荣誉 董建華於2006年7月1日獲頒大紫荊勳章,以表揚他出任行政長官期間,使香港主權移交後保持安定繁榮,成功落實「一國兩制」。1997年獲利物浦大學法學榮譽博士。2006年11月10日,全國政協副主席的董建華,獲香港科技大學頒授社會科學榮譽博士,以表彰他為祖國的一國兩制的建設作出的貢獻。2007年12月6日,前行政長官暨前中大監督董建華獲香港中文大學頒授榮譽法學博士學位,以表揚他在行政長官任內竭力盡心地服務香港,並對中文大學的發展鼎力支持。2014年3月29日,在凤凰卫视举办的“世界因你而美丽--影响世界华人盛典2013-2014”上,董建华获得了“影响世界华人终身成就奖”,董建华获奖后表示“振兴中华的中国梦离我们越来越近”,第九届、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许嘉璐对此次颁奖表示“董建华先生有对国家深沉的爱和智慧”,晚会主持人陈鲁豫称:“董建华先生教我们始终要‘笑着迎接大时代’”。 2019年9月17日,习近平根据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三次会议的决定发布主席令,授予董建华「『一國兩制』傑出貢獻者」國家榮譽稱號。 家庭及興趣 董建華信奉佛教,喜愛閱讀,尤愛讀傳記、歷史、經濟與國際時事書刊;也喜愛遠足、太極和游泳等運動。他早年居於英美兩地,加深對足球、籃球和美式足球的認識,亦培養起濃厚興趣,亦是英格蘭老牌足球勁旅利物浦的球迷。他也是香港舟山同鄉會第十二屆理事會成員及永遠榮譽會長。 董建華與趙洪娉育有三名子女,立均、立新、立筠(皆美國國籍),和九名孫兒。其中,董立新於東方海外賣盤前夕,仍是執行董事之一。 另外,董建華家族早在1971年斥資約47.68萬元購入中半山老牌豪宅嘉慧園單位,到董建華在1997年出任特首時,他表示拒絕入住禮賓府,留居嘉慧園。政府一直租用該單位,月租為12萬元。到2021年8月,土地註冊處資料顯示,他以1.6億元購入低層C室的單位和車位,單位實用面積3335方呎、實呎47,976元。發言人指單位在他擔任特首時,由政府租入供特首使用。董建華2005年卸任後,繼續租用作私人用途。 语录 董建華在任行政長官期間,多次説了:「香港好,中國好;中國好,香港更好。」,深入民心。於2000年接受無線電視新聞專訪時表示,不再提起之前其推岀的八萬五房屋政策,即政策「已經不存在」。又在立法會上回應泛民主派議員的提問時説:「咁膚淺嘅?」(意旨:如此膚淺?)等經典對白。 2001年6月14日他在香港立法会上发言时,就法轮功议题上声称“毫无疑问,法轮功是一个邪教,它的组织很严密,财源很丰富,以及是一个有政治性的组织。它在内地伤害了很多家庭,我们在香港的确要密切注意法轮功,不要让它危害香港社会的安定,亦更加不可以让它危害内地社会的安宁。……香港的法轮功和内地的法轮功是一个教主,一样教条,所以我们要密切注意的。”“我也想强调一下,其实法轮功不是一个宗教,它自己也这样说,所以其实不涉及宗教自由的任何方面问题。”引发很大争议。在立法会上,时任政务司司长曾荫权說董建华抨击法轮功「毫无疑问是邪教」仅代表个人意见,有议员认为他的言论代表政府,不能视为他的个人意见。 在2003年的答問大會當時被民主黨立法會議員司徒華請教他膚淺和naive有何分別,董建華就回應時說出:「我唔知係你嘅中文好過我,定我嘅英文好過你,naive同膚淺唔係相同喎!」,「教你就唔敢當......一個天真嘅人呢就好naive架下,一個膚淺嘅人就好膚淺。」 董建華2015年1月20日召開記者會,一如以往要求傳媒於發問前介紹自己所屬機構以及名字。有記者發問之初沒有自我介紹,被在場新聞官提點,當他自我介紹是《中國日報》陳某某、並繼續提問後,董建華問:「貴姓呀?陳生。」惹起在場人士發笑。有媒體指出董建華的原話是:「貴姓呀,陳生(係嘛)?」是確認之意,而非詢問。但由於「係嘛」二字聲音低沉,聽來就像惹人發笑的「貴姓呀陳生?」。 影視媒體形象 《港督最後一個保鑣》:1996年電影,由陳志雄飾演董先生。 《超級無敵追女仔》:1997年電影,由陳志雄飾演孔健華,影射董建華。 《驚天大賊王》:1998年電影,由陳志雄飾演董先生。 《十六不搭喜趣來》:2007至08年電視劇,由盧海鵬飾演董伯伯。 《香港亂噏》:2009年政治戲仿節目,由盧海鵬扮演董伯伯。 《福祿壽十周年演唱會》記者會:阮兆祥﹑李思捷和王祖藍分別扮演三任香港特首,並由阮兆祥扮演董八伯,模仿董建華。 参考文献 外部链接 香港特別行政區前任行政長官董建華網站(1997年7月1日至2005年3月12日 明報即時新聞網特輯:特首請辭 參考 董浩雲家族、董趙洪娉 香港政治、香港特别行政区历史 八萬五建屋計劃、中藥港、數碼港 老懵董 等候董建華發落(2001年的香港電影) 香港宁波人 香港上海人 定海人 J建 上海市南洋模范中学校友 中華中學校友 利物浦大學校友 香港科技大學榮譽博士 香港中文大學榮譽博士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荣誉称号获得者 1 前香港行政局議員 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导人 香港籍全国政协副主席 第十届全国政协副主席 第十一届全国政协副主席 第十二届全国政协副主席 香港佛教徒 香港建制派人士 香港商人 香港足球界人士 | 2002年,政府推出咨詢文件,建議履行香港基本法第23條規定,立法禁止任何叛國罪、分裂國家行為、煽動叛亂罪、顛覆國家罪及竊取國家機密等涉及國家安全的罪行。當中很多地方引起市民憂慮,擔心出現以言入罪、因知情不報而被定罪等問題,影響到言論自由、新聞自由的保障,市民應有的權利被剝削。當中由於保安局局長葉劉淑儀的態度問題,引起市民強烈反感,最後更引起市民自主權移交以來對政府的最大不滿情緒,導致2003年七一大遊行有超過50萬人上街示威。最終自由黨在自身政治利益的考慮下,決定改變立場反對立法,使法案無法得到足夠票數通過,政府被逼在7月7日宣佈押後提交表決。在9月5日,董建華宣佈撤回《國家安全(立法條文)條例草案》。 七一大遊行 自1997年香港回歸後,每年的7月1日均有人上街遊行。 2003年及2004年,香港前後兩次約有五十萬人走上街頭遊行。2003年7月1日,很多參加者均穿著黑色衣服,帶同標語、貼紙,高叫反對23條立法的口號及其他不同訴求,如要求董建華下台、財政司長梁錦松、保安局長葉劉淑儀辭職、加快民主步伐等。2003年七一大遊行後,因自由黨改變立場反對立法,最終迫使《基本法第二十三條》的立法擱置。2004年7月1日的遊行,示威主題為爭取2007年普選特首、2008年立法會全面直選。 維港巨星匯 2003年春季至夏季的SARS使香港經濟跌至谷底,失業率升至多年高位,通縮升至歷史新高,創下全球有紀錄以來最低通貨膨脹率,列入健力氏世界紀錄大全。政府為重振經濟,於2003年5月向立法會申請10億港元撥款,在秋季舉辦「維港巨星匯」大型音樂會,邀請世界各地重量級明星來港表演,並拍攝成電視節目,在世界各地播出,希望重建形象,吸引遊客來港旅遊。 為了讓音樂會順利舉行,政府為活動資助最多1億港元(只限活動虧損時),並由美商會及美商會主席詹康信的私人公司承辦,投資推廣署協辦。然而,政府和美商會監管不力,導致活動舉辦期間出現混亂,負面新聞不斷,政府付出1億元,但活動未能達到預期效果。 否決07和08年雙普選 2004年1月7日,董建華宣佈成立香港政制發展專責小組,主要是深入研究有關政制發展的原則和程序,並徵詢各界的意見。2004年4月6日,全國人大常委會對《香港基本法》附件一和附件二作出解釋,當中涉及修改「行政長官及立法會產生辦法和法案議案表決程序」的規定。4月15日,香港政制發展專責小組發表了《第二號報告》。報告交代在過去兩個多月收集公眾意見。同年4月26日,全國人大常委會否決了於2007年行政長官選舉及2008年立法會選舉中實行普選。 三次人大釋法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曾先後三次對《香港基本法》作出解釋,其中發生在董建華任內1999年的第一次釋法由特區政府主動提請。社會輿論對人大釋法意見不一。泛民主派及法律界人士(主要是大律師公會)批評人大釋法破壞法治,損害香港司法獨立。而內地官員及親北京陣營則認同釋法有助釐清爭議。 辞职 董建華連任以來,政府推出多項政策引發爭議。2004年2月,政府把私人參建的原居屋項目紅灣半島以低補地價賣斷予發展商新創建集團,事件使政府招來官商勾結的指控。2004年12月,領匯上市事件鬧大,有公屋居民申請司法覆核指上市違反《房屋條例》,儘管有人認為政府應該堅持如期上市,由於領匯的招股書沒有聲明有關風險,促使領匯擱置上市。 同年12月20日,董建華在澳門出席澳門回歸五週年活動,向時任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胡錦濤述職,被胡錦濤當著香港高官以及澳門行政長官何厚鏵之面訓話,希望各人「認真回顧香港回歸七年來走過的歷程,總結經驗、查找不足、不斷提高施政能力和管治水平」。董回港後堅持「正面地看待」胡主席這番話,並謂:「香港也過了不簡單的七年,大家從金融危機、泡沫經濟爆破、沙士等挑戰中走出來,經濟正在持續發展,我們自己都應該覺得值得驕傲!」。 董在壓力下,2005年1月發表的施政報告中承認錯誤,指「政府的一些政策和措施令市民痛苦和不安。未能確立『以民為本』的施政理念,制訂政策的時候,未做到凡事想市民所想、急市民所急;未能充分顧及社會的承受能力和政策的爭議,過急推出太多改革措施;缺乏危機意識和政治意識,缺乏應付政經轉變的經驗和才能,處理一些突發事件時顯得進退失據,影響了政府的公信力和管治能力。」 董在施政報告發表這段時間,承認有官商勾結。結果招來行政會議中有意角逐下屆特首者的角力。2005年初審計署發表《審計報告》,指70年代的殖民地政府将愉景灣违规轉變成為地產項目,引來人們對數碼港事件中「官商勾結」的猜測。 2005年2月中傳出董建華將出任全國政協副主席並辭去行政長官一職,報章傳出時任政務司司長曾蔭權最有機會接任。 3月2日,除《大公報》、《文匯報》及《香港商報》外,全港報章均大篇幅報道董建華將獲委任為全國政協副主席,之後會辭任特區行政長官。3月10日下午,董建華召開記者會,宣布以身體不適為由向中央呈辭。董建華对记者说他的脚痛令其十分困扰。 3月12日,國務院接納其辭職。同日,他獲第十屆全國政協第三次會議增選為全國政協副主席。政務司司長曾蔭權署任行政長官,直至新任行政長官選出為止。 董建華辭職帶來新一波政治爭論,《香港基本法》沒有明確寫出若行政長官中途出缺,經選舉產生的繼任人任期長度,法律界根據普通法制度,指出新產生的行政長官任期應為5年。初時律政司司長梁愛詩承認根據普通法制度,補選行政長官任期應為5年,其後她指出與「內地法律專家」商討後,根據「立法原意」以及中央政府的「一貫做法」,繼任人只能執行餘下任期,她亦接納了這個觀點,所以補選的行政長官任期到2007年止,此舉不會將內地法律制度引入香港。董先生的辭職被當時的香港市民笑言他為「老懵懂」。 梁愛詩言論惹來法律界嘩然,部分法律人士如45條關注組梁家傑、湯家驊等公開批評梁愛詩朝秦暮楚的立場。最後有關「新的行政長官」的任期,要由全國人大常委會解釋《基本法》第53條,並通過補選的行政長官任期為餘下任期。 全國政協副主席 董建華辭任特首後擔任全國政協副主席,參與中美關係外交事務,並成立中美關係交流基金會,代表中國到美國演講。國際關係學者沈旭暉稱其外交活動令民望回升,開啟港人以「次主權外交」身份參與國際事務新模式。 重返香港政壇及成立團結香港基金 2014年9月3日,董建華在前任行政長官辦公室召開記者會,表態支持全國人大常委會對本港政制的決定。他認為,現時為政改關鍵時刻,而全港選民一人一票選特首是「是貨真價實的民主」,形容有好多市民支持決定,更指2017年本港的民主不只跨前一步,是開拓全新的歷史。董建華說,明白泛民的情緒感受、對決定的失望和不滿,但認為2017年政改並非終極方案,《基本法》有機制及空間,完善本港民主制度,呼籲市民將負面情緒化為正面力量,在此基礎上商討落實普選執行細節,否則民主進程依然原地踏步的話,不知何時可再開始。董建華指改革開放至今,國家發展出現翻天覆地的變化,外面大國都對中國看法有變,但泛民的立場就一直無變,呼籲他們要對中國的看法改變,了解國家面對的挑戰,思量如何可以幫助國家,在憲制之下工作,解決問題。 2014年10月25日,董建华当日专门在前任行政長官辦公室召开记者会,他在记者会上表示,呼吁参与佔中人士尽快停止非法集会,以对话解决相关争议。他强调,香港多年的成就一直依赖法治,坚守法治是我们的底线。他还说占中是违法行为,还说“民主最重要的基础就是法治,怎么可以在争取民主的过程中做违法的事?” 2014年11月,董建华牽頭成立團結香港基金,基金會透過集結各地精英,為特區政府、公共服務機構及市民提供公共政策分析及建議,這亦代表董建华在離開香港政壇十年後,重新回到香港政壇。 阿里巴巴独立董事 2014年6月16日,董建华应邀成为阿里巴巴集团的独立非执行董事。《明报》报道称,阿里巴巴主要是“看中董氏的策略眼光、作为商界及政府领袖的资深经验与触角,以及他长期与中国及美国建立和强化关系具备经验”。 被揭持有大量離岸資產 2021年10月,据立場新聞參與國際調查記者同盟揭秘的「潘朵拉文件」,董建華與妻子董趙洪娉、長子董立均、幼子董立新、胞弟董建成、胞妹彭董小萍、侄女周董立茂及金昌玲於1997年至2019年開設了至少72間離岸公司,多數為處理家族航運公司東方海外的業務開設,董建華本人持有其中7間公司的全部或部分股權。董建華幼子董立新透過其中一間離岸公司設立中國銀行賬戶,胞弟董建成則用其中四間離岸公司設立滙豐及摩根大通銀行帳戶,其中由他擔任董事的離岸公司Toma Rosources Ltd、以他公司名義持有的Galician Company Limited分別於1993年及2003年斥巨資購入山頂紅梅閣及淺水灣明慧園的豪宅物業,擔任業主至今。 退休 2023年3月10日,85岁的董建华在全国政协十四届一次会议后卸任全国政协副主席退休,结束了其在全国政协十八年的副主席生涯。 團結香港基金主席轉榮譽主席 2023年9月28日,董建华宣佈卸任團結香港基金會主席後並獲轉到任命為基金會榮譽主席,由陳智思接任基金會主席,本人董建華則轉任榮譽主席,目前董建華一直留在至今。 任內施政概覽 任內主要官員 言論及觀點 2014年12月17日,全國政協副主席董建華表示,他對「佔中」結束感到鬆了一口氣,但強調是次「佔領行動」對香港造成很大傷害,損害復甦中的香港經濟,對大家不單得不到任何好處,最終更要香港人自己來「埋單」。他亦狠批香港一小撮「極端本土化人士」借本土之名,走香港獨立和香港自決之路,是絕對錯誤的想法,將會把香港經濟發展推上絕路,亦只會令香港失去國際地位,無法生存下去。2018年7月香港民族黨面臨被取締,董建華支持警方做法,認為警方基於國家安全及公共安全因素,其鼓吹的行為危害香港發展和市民生計,考慮禁止民族黨運作屬合情合理。他亦希望泛民主派能做「有建設性的反對派」,通過理性、妥協的手段解決問題,增加與政府合作,減少對抗,因為民生問題是很迫切的。 2017年6月,董建華接受中國中央電視台和新華社訪問時,說香港離開了中國156年,人心回歸需要一段時間,要一步一步的去做,他回顧香港回歸20年以來發展,指「一國兩制」取得巨大成功,資本主義制度和生活方式等都沒變,經濟繼續繁榮穩定,並說「一國兩制為香港帶來的優勢令外國人羨慕,要謝謝國家、謝謝內地人民」,但同時指香港仍有深層次矛盾需要解決。同年10月中共十九大後董建華在團結香港基金成立三周年晚宴致辭,呼籲香港人要多了解中共,多了解國家和香港未來的發展道路,寄語港人不要故步自封,指國家取得空前成功,是基於中國的政治體制和共產黨領導。 2018年3月全國政協會議在北京舉行,董建華以政協主席團常務主席身份出席分組會議,他指中國經歷了很多苦難,但擁有今天的成就和看到光明的明天,是全靠中共的領導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同年3月11日立法會補選舉行,董建華早上在香港公園體育館票站投過票後回應說:「吵吵鬧鬧的時代應該結束」,他呼籲選民行使投票權,選出「有建設性、做事實幹、真心為港服務的人」成為議員。但曾為是董建華任特首時期班子一員的陳方安生反駁指民主派候選人區諾軒就是「可守護香港核心價值和法治的一人」,而且香港市民有智慧並懂得挑選一個守護到香港法治的人。 2019年7月,董建華指任內推行的通識教育「失敗」,導致年輕人問題,間接引起逃犯條例修訂一系列的示威活動。 評價 批評 中文大學政治與行政學系高級導師蔡子強称董建華為了快速增加大專學歷人口而造成副學士泡沫,當他獲頒大紫荊勳章、科大和中大榮譽博士時,都有人因不滿其任內施政而抗議。2007年12月6日,董建华在香港中文大学毕业典礼上获授予博士学位时,中大学生会成员曾用高音喇叭打断其演讲,招致保安阻止。並在港鐵大学站和百万大道等处挂条幅抗议:“董建华祸港殃民有博士,刘遵义卖校求荣无廉耻。” 2003年4月2日,當時正值沙士疫情爆發高峰,香港著名專欄作家陶傑在明報《黃金冒險號》專欄撰文〈下台吧,董建華〉,嚴厲抨擊董建華施政,指其的「唯一貢獻」,是證明了「英國人做得到的,中國人做不到」。文章又質疑「沙士疫症流行,特區根本沒有人在管治」,指董建華「一直不知道、或不肯相信香港人對其深切厭惡……是基於事實的理性結論」,文章指董建華的「八萬五」房屋政策災難政策蒸發掉香港人的血汗,包庇一個個操守有問題的高官,令人質疑其智商和基本判斷力」,指董建華「永遠不承認你的智商缺陷,反而賴(誣指、怪罪)英國給你留下『炸彈』、賴美國的『外圍因素』(指亞洲金融風暴、科網股泡沫、911事件)、賴陳方安生不肯執行你的指示。你製造了五年災難,還要延長為十年浩劫(比喻成像文化大革命的災難)」,指董建華「摧毀了香港人的尊嚴,葬送了一個繁榮的城市,為香港帶來怨憤,以及對你的言行的種種笑料,為中國帶來全新的國恥」。文章最後引用了毛澤東的詩詞《送瘟神》「借問瘟君欲何往,紙船明燭照天燒」,指董建華是「最根本的災難。請你勇於面對自己,面對你的家庭,面對歷史。像西方反戰人士對布殊講的一句話﹕Shame On You。下台吧,董建華。」,文章引起頗大迴響,當時特首辦主任林煥光甚至罕有地致函報館回應。該篇文章多次被引用,亦被劇團「進念二十面體」及「非常林奕華」於舞台劇《東宮西宮》內引述,成為當時社會責罵董建華文章中的一篇經典之作。 2003年7月,董建華執政期間,次文化堂推出《老懵董》、《建華之亂》系列的漫畫,諷刺董建華的失敗統治,部份政治評論員稱為「建華八年」建華之亂。 讚揚 蔡子強另一方面認為,董建華政績之一是不讓傳統左派人士弄權,否則香港局面可能更惡劣。 香港民間對他的評語大致可以總結為「好心做壞事」,只是怪他沒有能力罷了,沒有質疑出於好意的本心。 荣誉 董建華於2006年7月1日獲頒大紫荊勳章,以表揚他出任行政長官期間,使香港主權移交後保持安定繁榮,成功落實「一國兩制」。1997年獲利物浦大學法學榮譽博士。2006年11月10日,全國政協副主席的董建華,獲香港科技大學頒授社會科學榮譽博士,以表彰他為祖國的一國兩制的建設作出的貢獻。2007年12月6日,前行政長官暨前中大監督董建華獲香港中文大學頒授榮譽法學博士學位,以表揚他在行政長官任內竭力盡心地服務香港,並對中文大學的發展鼎力支持。2014年3月29日,在凤凰卫视举办的“世界因你而美丽--影响世界华人盛典2013-2014”上,董建华获得了“影响世界华人终身成就奖”,董建华获奖后表示“振兴中华的中国梦离我们越来越近”,第九届、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许嘉璐对此次颁奖表示“董建华先生有对国家深沉的爱和智慧”,晚会主持人陈鲁豫称:“董建华先生教我们始终要‘笑着迎接大时代’”。 2019年9月17日,习近平根据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三次会议的决定发布主席令,授予董建华「『一國兩制』傑出貢獻者」國家榮譽稱號。 家庭及興趣 董建華信奉佛教,喜愛閱讀,尤愛讀傳記、歷史、經濟與國際時事書刊;也喜愛遠足、太極和游泳等運動。他早年居於英美兩地,加深對足球、籃球和美式足球的認識,亦培養起濃厚興趣,亦是英格蘭老牌足球勁旅利物浦的球迷。他也是香港舟山同鄉會第十二屆理事會成員及永遠榮譽會長。 董建華與趙洪娉育有三名子女,立均、立新、立筠(皆美國國籍),和九名孫兒。其中,董立新於東方海外賣盤前夕,仍是執行董事之一。 另外,董建華家族早在1971年斥資約47.68萬元購入中半山老牌豪宅嘉慧園單位,到董建華在1997年出任特首時,他表示拒絕入住禮賓府,留居嘉慧園。政府一直租用該單位,月租為12萬元。到2021年8月,土地註冊處資料顯示,他以1.6億元購入低層C室的單位和車位,單位實用面積3335方呎、實呎47,976元。發言人指單位在他擔任特首時,由政府租入供特首使用。董建華2005年卸任後,繼續租用作私人用途。 语录 董建華在任行政長官期間,多次説了:「香港好,中國好;中國好,香港更好。」,深入民心。於2000年接受無線電視新聞專訪時表示,不再提起之前其推岀的八萬五房屋政策,即政策「已經不存在」。又在立法會上回應泛民主派議員的提問時説:「咁膚淺嘅?」(意旨:如此膚淺?)等經典對白。 2001年6月14日他在香港立法会上发言时,就法轮功议题上声称“毫无疑问,法轮功是一个邪教,它的组织很严密,财源很丰富,以及是一个有政治性的组织。它在内地伤害了很多家庭,我们在香港的确要密切注意法轮功,不要让它危害香港社会的安定,亦更加不可以让它危害内地社会的安宁。……香港的法轮功和内地的法轮功是一个教主,一样教条,所以我们要密切注意的。”“我也想强调一下,其实法轮功不是一个宗教,它自己也这样说,所以其实不涉及宗教自由的任何方面问题。”引发很大争议。在立法会上,时任政务司司长曾荫权說董建华抨击法轮功「毫无疑问是邪教」仅代表个人意见,有议员认为他的言论代表政府,不能视为他的个人意见。 在2003年的答問大會當時被民主黨立法會議員司徒華請教他膚淺和naive有何分別,董建華就回應時說出:「我唔知係你嘅中文好過我,定我嘅英文好過你,naive同膚淺唔係相同喎!」,「教你就唔敢當......一個天真嘅人呢就好naive架下,一個膚淺嘅人就好膚淺。」 董建華2015年1月20日召開記者會,一如以往要求傳媒於發問前介紹自己所屬機構以及名字。有記者發問之初沒有自我介紹,被在場新聞官提點,當他自我介紹是《中國日報》陳某某、並繼續提問後,董建華問:「貴姓呀?陳生。」惹起在場人士發笑。有媒體指出董建華的原話是:「貴姓呀,陳生(係嘛)?」是確認之意,而非詢問。但由於「係嘛」二字聲音低沉,聽來就像惹人發笑的「貴姓呀陳生?」。 影視媒體形象 《港督最後一個保鑣》:1996年電影,由陳志雄飾演董先生。 《超級無敵追女仔》:1997年電影,由陳志雄飾演孔健華,影射董建華。 《驚天大賊王》:1998年電影,由陳志雄飾演董先生。 《十六不搭喜趣來》:2007至08年電視劇,由盧海鵬飾演董伯伯。 《香港亂噏》:2009年政治戲仿節目,由盧海鵬扮演董伯伯。 《福祿壽十周年演唱會》記者會:阮兆祥﹑李思捷和王祖藍分別扮演三任香港特首,並由阮兆祥扮演董八伯,模仿董建華。 |
“明朝制度,任意纷更 又四月初一日,改大明门为大顺门,颁发冠服,大僚则加雉尾于冠服,方领,又收各牙牌,自务明光安令成字”《甲申纪事》:“衣服尚蓝,故军中俱穿蓝,官帽亦用蓝。《定思小纪》“然明代官制大半更革,……服色尚深蓝,俱刊定成。” 李自成结合唐制,制定一系列制度。《爝火录》:追尊其曾祖以下加谥号,以李继迁为太祖。设天佑殿大学士,牛金星为之。更六部为六政府,设尚书、侍郎等官。改文选司为文谕院,主事曰从政。改翰林院曰弘文馆,裁革詹事府。改中书曰书写房。国子监设三堂,革去祭酒,以司业为学正,学录博士为左右。改御史曰直指、给事中曰给谏、通政司曰知政司、尚宝司曰尚契司。大常、鸿胪,俱属礼政府。太仆寺曰验马寺,布政司曰统会可。巡抚曰节度使,按察曰防御使。府曰尹,州曰牧,县曰令。守备曰守领,把总曰守旅。改印曰契,一云大篆曰符、小篆曰契)。公服领尚方,以云为级,一品云一、九品云九。大僚冠加雉羽,带用犀银黑角三等。 入京 崇禎十七年(1644年)一月李自成率军五十万東征北京,二月初二(3月10日),在沙涡口造船三千,渡过黄河,攻下汾州(今汾阳)、阳城(今晋城市阳城县)、蒲州(今永济),隔日攻下怀庆(今河南焦作),杀卢江王朱载堙。初五日(3月13日)攻克太原,牛勇,王永魁等督兵五千人出战尽殁,初八日以守将张雄作内应,炮轰破城,蔡懋德自缢死。在太原休息八天。十六日,克忻州(今山西忻州),官民迎降,代州(今属忻州)守关总兵周遇吉凭城固守,雙方大战十餘日,遇吉因兵少食尽,退守宁武关(今山西寧武境)。周遇吉悉力拒守,最後火藥用盡,開門力戰而死,夫人刘氏率妇女二十餘人全被燒死。三月初一日(4月7日)李自成克宁武关,前后死将士七万餘人,傷亡慘重,《罪惟录》记“后贼陷京师,多有手足创者,皆经战宁武者也。”,李自成下令屠城 。當晚,大同总兵姜瓖投降,宣府总兵王承胤降表亦到,又连下居庸关、昌平。三月初八日,兵至阳和。十一日,大顺军开进宣府,“举城哗然皆喜,结彩焚香以迎”。崇禎急調辽东总兵吴三桂、蓟辽总督王永吉、昌平总兵唐通、山东总兵刘泽清入衛京城,並号召在京勋戚官僚捐助饷银。 三月十五日(4月21日)叛军抵达居庸关,监军太监杜之秩、总兵唐通不战而降,同时,刘芳亮率领南路军,东出固关后,真定府知府丘茂華、游击谢素福出降,大学士李建泰在保定投降。三月十六日,李自成部过昌平,抵沙河。十七日进高碑店、西直门,以大砲轟城,入午攻打平则门,彰义门,西直门。三月十七日半夜,守城太監曹化淳率先打開外城西側的廣甯門,叛軍由此進入今復興門南郊一帶(此事存疑,參見曹化淳條目)。三月十八日,李自成派在昌平投降的太監杜勳入城與崇禎帝秘密談判。據《小腆紀年附考》卷四載,李自成提出的條件為:「闖人馬強眾,議割西北一帶分國王並犒賞軍百萬,退守河南……闖既受封,願為朝廷內遏群寇,尤能以勁兵助剿遼藩。但不奉詔與覲耳。」雙方談判破裂。三月十九日清晨,兵部尚书张缙彦主动打开正阳门,迎刘宗敏所部军,中午,李自成由太监王德化引导,从德胜门入,经承天门步入内殿。此時崇禎带著太监王承恩上煤山瞭望,又返回乾清宫,大臣皆己逃散,最後崇禎前往景山自縊,史稱甲申之變。李自成下令將崇禎“礼葬”,在东华门外设厂公祭,后移入佛寺。二十七日,葬于田贵妃墓中。 李自成入住紫禁城,封宮女竇美儀為妃。大順軍入燕京之初,兵不满二万,李自成下令:“敢有伤人及掠人财物妇女者杀无赦!”京城秩序尚好,店舖營業如常,“有二贼掠缎铺,立剐于棋盘街。民间大喜,安堵如故”。但從二十七日起,叛軍開始拷掠明官,四處抄家,规定助饷额为“中堂十万,部院京堂锦衣七万或五万三万,道科吏部五万三万,翰林三万二万一万,部属而下则各以千计”,刘宗敏制作了五千具夹棍,“木皆生棱,用钉相连,以夹人无不骨碎。”城中恐怖氣氛逐漸凝重,人心惶惶,“凡拷夹百官,大抵家资万金者,过逼二三万,数稍不满,再行严比,夹打炮烙,备极惨毒,不死不休”,“牵魏藻德、方岳贡、邱瑜、陈演、李遇知等,勋戚冉兴让、张国纪、徐允桢、张世泽等八百人追赃助饷。”谈迁《枣林杂俎》称死者有1,600餘人。李自成手下士卒搶掠,臣將驕奢,“杀人无虚日,大抵兵丁掠抢民财者也”。大順軍於佔領區皆設官治事,首為追餉,例如在城固縣,“賊索餉,加以炮烙”;在汾陽,“搜括富室,桁夾助餉”;在絳州,“士大夫慘加三木,多遭酷拷死”;在宣化,“權將軍檄徵紳弁大姓,貫以五木,備極慘毒,酷索金錢”。四月十四日,西长安街出现告示:“明朝天数未尽,人思效忠,定于本月二十日立东宫为皇帝,改元义兴元年。”十三日,由李自成亲率十萬大軍奔赴山海关征讨吴三桂,留守北京者为刘芳亮与李岩。 據說李自成入燕京後,從宮中搜出內帑「銀三千七百萬錠,金一千萬錠」,「舊有鎮庫金積年不用者三千七百萬錠,錠皆五百(一說五十)兩,鐫有永樂字」。時人許重熙在《明季甲乙兩年匯略》借談遷之口謂曰:「損其奇零,即可代兩年加派,乃今日考成,明日搜括,海內騷然,而扃鑰如故,豈先帝未睹遺籍耶?不勝追慨矣。」但可信度並不高。計六奇認為:「予謂果有如此多金,須騾馬一千八百五十萬方可載之,即-{循環}-交負,亦非計月可畢,則知斯言未可信。」照前列說法,內帑中的銀兩總數就有185億兩(或者是18.5億兩;3700萬錠,一錠五百或者是五十兩)。但依據梁方仲估計,1390年至1486年,中國內地白銀總產量只有三千萬兩上下。明亡前,雖有大量西班牙銀元與其他外籍銀元流入,但也只有四千五百萬兩。亦有人估計明末時,全國流通的銀兩總數不可能超過7.5億兩。 覆滅 四月二十一日,李自成率兵六万,與駐守山海關的明军將領吳三桂在一片石展开战斗。战至四月二十二日,吳軍渐渐不支。吳三桂乃降於清朝攝政王多爾袞,兩軍聯手擊潰李自成,主将刘宗敏受伤,急令撤退。二十六日(5月31日)李自成逃到京城,僅3萬餘人,怒杀吴三桂家大小34口。二十九日(6月3日)李自成在北京武英殿再行登基禮,以李繼遷為太祖,追尊七代考妣皆為帝后;立妻高氏為皇后,使牛金星代行郊天禮。次日逃往西安,由山西、河南两路撤退。臨行前火燒紫禁城和北京的部分建築。多尔衮命吴三桂不得入京城,直接追擊李自成军,在保定以南的望都一战,大顺军一度重创清军,五月初二日在定州清水河(今河北省定州市),李自成再次大败,大将谷可成陣亡。五月初三日(6月7日)多尔衮军入主北京城,立即派出两路大军,一路由多铎率领南下攻打南明,一路由阿济格率领攻打李自成军。阿济格和吴三桂部从保德州渡河,突破叛军的北部防线,经绥德、延安,直逼西安,七月李自成军渡黄河败归西安,不久,弃西安,经蓝田,商州,走武关。由於南明弘光帝朝廷的建立和大順軍的節節敗退,很多投降李自成的原明朝將領復投南明或清朝。 順治元年(1644年)十二月,清軍出擊潼關,李自成軍列陣迎戰,清軍因主力及大砲尚未到達,堅守不戰。順治二年(1645年)清軍以紅夷大炮攻破潼關,李自成採取避戰的作战方式,經邓州、襄陽,入湖北,“声言欲取南京,水陆并进”,試圖與武昌的明朝總兵左良玉聯合抗清。左良玉東進欲前往南京的南明朝廷「清君側」征討馬士英,但病死途中。四月李自成入武昌,但被清軍一擊即潰,五月在江西再敗,逃到湖北通山縣南九宮山。至此李自成只帶著少數人馬,被當地百姓所困而死於山中。《明史》則稱他是先到了通城(不同於通山),再竄於九宮山掠食,招致百姓圍殺。 在他死後,大顺军餘部称李自成为先帝,其妻高氏为太后,李过推舉李自成三弟李自敬為首領。清康熙四年《通山县志》记载,大顺军对通山县亦進行了三個月的报复性濫殺侵擾。 死亡争议 湖北九宫山被杀说 湖北省東南的通城縣和通山縣各有一座九宮山。《明史》、《乾隆御批網鉴》、《绥寇纪略》皆記載李自成死於通城縣。1955年,通城县重修李自成墓,郭沫若题写墓碑。通山县一名教师引当地程氏族谱,得出李自成死于通山县九宫山的说法。此说,得到郭沫若在内的众多学者支持。郭沫若声明注销原题词,迁移墓碑。在通山县九宫山牛迹岭的一处清代无名墓葬,被认为是李自成墓或李自成部将墓地。1988年,列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出家说 另說李自成兵败后脫逃,在湖南省石門縣夾山寺削髮為僧,名奉天玉和尚,至康熙十三年(1674年)圆寂于该寺。又說李自成隱居到甘肅蘭州青城。何璘《书李自成传后》曾记载:“李自成实窜澧州。因旁询故老,闻自成由公安(今湖北省公安县)奔澧(今湖南省澧县),其下多散亡,至清化驿(今澧县境),随十余骑走牯牛坝(今临澧县境),复弃骑去,独窜石门夹山寺为僧,今其坟尚在云。”《湖南通志》载,何璘号十樵,系宛平举人。在乾隆十一年(1746)调任澧州知州,因修澧志,得九溪卫教授孙某所告,谓石门夹山寺已故和尚奉天玉即李自成,经过一番实地考察和考证,撰写《书李自成传后》一篇,以纠正《明史》李传所记。根据湖南常德人周新国、周波所著《武陵藏珍-沅澧流域历史文化图说》一书及书中收集到的流散在澧水流域的文物说明,何璘所记“李自成禅隐夹山寺”应是可信的。1981年考古工作者在石门夹山风景区夹山寺清理了奉天玉大和尚墓,经专家考证奉天玉大和尚即为李自成,并在墓葬的基础上修建了一座陵园。1993年10月28日全国李自成学术研讨会在石门召开, 但后来也有文章指称,1979年后通山与石门两地相互争夺李自成安葬地,是经济利益所致,其论据也是以此为目的编造而成。另有一說是奉天玉和尚比較可能是李自成的弟弟李自敬。 湖南归隐说 《明季北略》持此说法。自称李自成后人的丁玲也持此说法。 神格化 位於臺南市仁德區的新田村池王宮宣稱該廟供奉的三曹元帥在世時乃李自成。 家族成員 | 李自成结合唐制,制定一系列制度。《爝火录》:追尊其曾祖以下加谥号,以李继迁为太祖。设天佑殿大学士,牛金星为之。更六部为六政府,设尚书、侍郎等官。改文选司为文谕院,主事曰从政。改翰林院曰弘文馆,裁革詹事府。改中书曰书写房。国子监设三堂,革去祭酒,以司业为学正,学录博士为左右。改御史曰直指、给事中曰给谏、通政司曰知政司、尚宝司曰尚契司。大常、鸿胪,俱属礼政府。太仆寺曰验马寺,布政司曰统会可。巡抚曰节度使,按察曰防御使。府曰尹,州曰牧,县曰令。守备曰守领,把总曰守旅。改印曰契,一云大篆曰符、小篆曰契)。公服领尚方,以云为级,一品云一、九品云九。大僚冠加雉羽,带用犀银黑角三等。 入京 崇禎十七年(1644年)一月李自成率军五十万東征北京,二月初二(3月10日),在沙涡口造船三千,渡过黄河,攻下汾州(今汾阳)、阳城(今晋城市阳城县)、蒲州(今永济),隔日攻下怀庆(今河南焦作),杀卢江王朱载堙。初五日(3月13日)攻克太原,牛勇,王永魁等督兵五千人出战尽殁,初八日以守将张雄作内应,炮轰破城,蔡懋德自缢死。在太原休息八天。十六日,克忻州(今山西忻州),官民迎降,代州(今属忻州)守关总兵周遇吉凭城固守,雙方大战十餘日,遇吉因兵少食尽,退守宁武关(今山西寧武境)。周遇吉悉力拒守,最後火藥用盡,開門力戰而死,夫人刘氏率妇女二十餘人全被燒死。三月初一日(4月7日)李自成克宁武关,前后死将士七万餘人,傷亡慘重,《罪惟录》记“后贼陷京师,多有手足创者,皆经战宁武者也。”,李自成下令屠城 。當晚,大同总兵姜瓖投降,宣府总兵王承胤降表亦到,又连下居庸关、昌平。三月初八日,兵至阳和。十一日,大顺军开进宣府,“举城哗然皆喜,结彩焚香以迎”。崇禎急調辽东总兵吴三桂、蓟辽总督王永吉、昌平总兵唐通、山东总兵刘泽清入衛京城,並号召在京勋戚官僚捐助饷银。 三月十五日(4月21日)叛军抵达居庸关,监军太监杜之秩、总兵唐通不战而降,同时,刘芳亮率领南路军,东出固关后,真定府知府丘茂華、游击谢素福出降,大学士李建泰在保定投降。三月十六日,李自成部过昌平,抵沙河。十七日进高碑店、西直门,以大砲轟城,入午攻打平则门,彰义门,西直门。三月十七日半夜,守城太監曹化淳率先打開外城西側的廣甯門,叛軍由此進入今復興門南郊一帶(此事存疑,參見曹化淳條目)。三月十八日,李自成派在昌平投降的太監杜勳入城與崇禎帝秘密談判。據《小腆紀年附考》卷四載,李自成提出的條件為:「闖人馬強眾,議割西北一帶分國王並犒賞軍百萬,退守河南……闖既受封,願為朝廷內遏群寇,尤能以勁兵助剿遼藩。但不奉詔與覲耳。」雙方談判破裂。三月十九日清晨,兵部尚书张缙彦主动打开正阳门,迎刘宗敏所部军,中午,李自成由太监王德化引导,从德胜门入,经承天门步入内殿。此時崇禎带著太监王承恩上煤山瞭望,又返回乾清宫,大臣皆己逃散,最後崇禎前往景山自縊,史稱甲申之變。李自成下令將崇禎“礼葬”,在东华门外设厂公祭,后移入佛寺。二十七日,葬于田贵妃墓中。 李自成入住紫禁城,封宮女竇美儀為妃。大順軍入燕京之初,兵不满二万,李自成下令:“敢有伤人及掠人财物妇女者杀无赦!”京城秩序尚好,店舖營業如常,“有二贼掠缎铺,立剐于棋盘街。民间大喜,安堵如故”。但從二十七日起,叛軍開始拷掠明官,四處抄家,规定助饷额为“中堂十万,部院京堂锦衣七万或五万三万,道科吏部五万三万,翰林三万二万一万,部属而下则各以千计”,刘宗敏制作了五千具夹棍,“木皆生棱,用钉相连,以夹人无不骨碎。”城中恐怖氣氛逐漸凝重,人心惶惶,“凡拷夹百官,大抵家资万金者,过逼二三万,数稍不满,再行严比,夹打炮烙,备极惨毒,不死不休”,“牵魏藻德、方岳贡、邱瑜、陈演、李遇知等,勋戚冉兴让、张国纪、徐允桢、张世泽等八百人追赃助饷。”谈迁《枣林杂俎》称死者有1,600餘人。李自成手下士卒搶掠,臣將驕奢,“杀人无虚日,大抵兵丁掠抢民财者也”。大順軍於佔領區皆設官治事,首為追餉,例如在城固縣,“賊索餉,加以炮烙”;在汾陽,“搜括富室,桁夾助餉”;在絳州,“士大夫慘加三木,多遭酷拷死”;在宣化,“權將軍檄徵紳弁大姓,貫以五木,備極慘毒,酷索金錢”。四月十四日,西长安街出现告示:“明朝天数未尽,人思效忠,定于本月二十日立东宫为皇帝,改元义兴元年。”十三日,由李自成亲率十萬大軍奔赴山海关征讨吴三桂,留守北京者为刘芳亮与李岩。 據說李自成入燕京後,從宮中搜出內帑「銀三千七百萬錠,金一千萬錠」,「舊有鎮庫金積年不用者三千七百萬錠,錠皆五百(一說五十)兩,鐫有永樂字」。時人許重熙在《明季甲乙兩年匯略》借談遷之口謂曰:「損其奇零,即可代兩年加派,乃今日考成,明日搜括,海內騷然,而扃鑰如故,豈先帝未睹遺籍耶?不勝追慨矣。」但可信度並不高。計六奇認為:「予謂果有如此多金,須騾馬一千八百五十萬方可載之,即-{循環}-交負,亦非計月可畢,則知斯言未可信。」照前列說法,內帑中的銀兩總數就有185億兩(或者是18.5億兩;3700萬錠,一錠五百或者是五十兩)。但依據梁方仲估計,1390年至1486年,中國內地白銀總產量只有三千萬兩上下。明亡前,雖有大量西班牙銀元與其他外籍銀元流入,但也只有四千五百萬兩。亦有人估計明末時,全國流通的銀兩總數不可能超過7.5億兩。 覆滅 四月二十一日,李自成率兵六万,與駐守山海關的明军將領吳三桂在一片石展开战斗。战至四月二十二日,吳軍渐渐不支。吳三桂乃降於清朝攝政王多爾袞,兩軍聯手擊潰李自成,主将刘宗敏受伤,急令撤退。二十六日(5月31日)李自成逃到京城,僅3萬餘人,怒杀吴三桂家大小34口。二十九日(6月3日)李自成在北京武英殿再行登基禮,以李繼遷為太祖,追尊七代考妣皆為帝后;立妻高氏為皇后,使牛金星代行郊天禮。次日逃往西安,由山西、河南两路撤退。臨行前火燒紫禁城和北京的部分建築。多尔衮命吴三桂不得入京城,直接追擊李自成军,在保定以南的望都一战,大顺军一度重创清军,五月初二日在定州清水河(今河北省定州市),李自成再次大败,大将谷可成陣亡。五月初三日(6月7日)多尔衮军入主北京城,立即派出两路大军,一路由多铎率领南下攻打南明,一路由阿济格率领攻打李自成军。阿济格和吴三桂部从保德州渡河,突破叛军的北部防线,经绥德、延安,直逼西安,七月李自成军渡黄河败归西安,不久,弃西安,经蓝田,商州,走武关。由於南明弘光帝朝廷的建立和大順軍的節節敗退,很多投降李自成的原明朝將領復投南明或清朝。 順治元年(1644年)十二月,清軍出擊潼關,李自成軍列陣迎戰,清軍因主力及大砲尚未到達,堅守不戰。順治二年(1645年)清軍以紅夷大炮攻破潼關,李自成採取避戰的作战方式,經邓州、襄陽,入湖北,“声言欲取南京,水陆并进”,試圖與武昌的明朝總兵左良玉聯合抗清。左良玉東進欲前往南京的南明朝廷「清君側」征討馬士英,但病死途中。四月李自成入武昌,但被清軍一擊即潰,五月在江西再敗,逃到湖北通山縣南九宮山。至此李自成只帶著少數人馬,被當地百姓所困而死於山中。《明史》則稱他是先到了通城(不同於通山),再竄於九宮山掠食,招致百姓圍殺。 在他死後,大顺军餘部称李自成为先帝,其妻高氏为太后,李过推舉李自成三弟李自敬為首領。清康熙四年《通山县志》记载,大顺军对通山县亦進行了三個月的报复性濫殺侵擾。 死亡争议 湖北九宫山被杀说 湖北省東南的通城縣和通山縣各有一座九宮山。《明史》、《乾隆御批網鉴》、《绥寇纪略》皆記載李自成死於通城縣。1955年,通城县重修李自成墓,郭沫若题写墓碑。通山县一名教师引当地程氏族谱,得出李自成死于通山县九宫山的说法。此说,得到郭沫若在内的众多学者支持。郭沫若声明注销原题词,迁移墓碑。在通山县九宫山牛迹岭的一处清代无名墓葬,被认为是李自成墓或李自成部将墓地。1988年,列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出家说 另說李自成兵败后脫逃,在湖南省石門縣夾山寺削髮為僧,名奉天玉和尚,至康熙十三年(1674年)圆寂于该寺。又說李自成隱居到甘肅蘭州青城。何璘《书李自成传后》曾记载:“李自成实窜澧州。因旁询故老,闻自成由公安(今湖北省公安县)奔澧(今湖南省澧县),其下多散亡,至清化驿(今澧县境),随十余骑走牯牛坝(今临澧县境),复弃骑去,独窜石门夹山寺为僧,今其坟尚在云。”《湖南通志》载,何璘号十樵,系宛平举人。在乾隆十一年(1746)调任澧州知州,因修澧志,得九溪卫教授孙某所告,谓石门夹山寺已故和尚奉天玉即李自成,经过一番实地考察和考证,撰写《书李自成传后》一篇,以纠正《明史》李传所记。根据湖南常德人周新国、周波所著《武陵藏珍-沅澧流域历史文化图说》一书及书中收集到的流散在澧水流域的文物说明,何璘所记“李自成禅隐夹山寺”应是可信的。1981年考古工作者在石门夹山风景区夹山寺清理了奉天玉大和尚墓,经专家考证奉天玉大和尚即为李自成,并在墓葬的基础上修建了一座陵园。1993年10月28日全国李自成学术研讨会在石门召开, 但后来也有文章指称,1979年后通山与石门两地相互争夺李自成安葬地,是经济利益所致,其论据也是以此为目的编造而成。另有一說是奉天玉和尚比較可能是李自成的弟弟李自敬。 湖南归隐说 《明季北略》持此说法。自称李自成后人的丁玲也持此说法。 神格化 位於臺南市仁德區的新田村池王宮宣稱該廟供奉的三曹元帥在世時乃李自成。 家族成員 |
表,一作譜(見華嶠《漢後書》),與本、傳、志不同,以紀年為主,把重要的歷史大事或歷史人物,按年代或時期用表格的方式表示出來,目的在指示史實的體年,以簡馭繁,一目了然,以使人易於理解,可補其他體例的不足。 優點 優點是「〈紀〉以包舉大端,〈傳〉以委曲細事,〈表〉以序其年爵,〈志〉以總括遺漏。逮於天文、地理、國典、朝章,顯隱必該,洪纖靡失。」。 缺點 紀傳體也有缺點,像是記事重複互見,例如《史記》寫「鴻門宴」事,此一事件在《項羽本紀》描寫最為詳盡,但《高祖本記》、《留侯世家》、《樊噲滕灌列傳》中又一再出現。劉知幾說:「同為一事,分在數篇,斷續相離,前後屢出。」、「編次同類,不求年月,後生而擢居首帙,先輩而抑歸末章。」。 紀傳體史書列表 中國 通史 斷代史 先秦史 秦史 漢史 三國史 晉史 十六國史 南朝史 北朝史 唐史 五代十國史 宋史 遼金西夏史 元史 明史 | 《漢書》之後多數史著取消《世家》改為《列傳》,遭到了趙翼等一些學者的批評:「《傳》者,傳一人之生平也;王侯開國,子孫世襲,故稱《世家》。今改作《傳》,而其子孫嗣爵者,又不能不附其後,究非體矣。」所以《世家》一體,後代史書也屢屢採用,有歐陽修《新五代史》撰有《世家》10卷,《宋史》有《世家》6卷。有的雖改名目,其體例依然,如《東觀漢記》、《晉書》、《西魏書》、《十國春秋》、《西夏書》之“載記”、《遼史》之“外記”,《西夏書》敘其西夏開國皇帝李元昊的先祖之“世記”。清代王鳴盛曾言:「考《世家》之名,《晉書》改稱《載記》,要皆不過小小立異,大指總在司馬氏牢籠中」(《十七史商榷》)。可見《世家》一體的重要影響。 志 志又作書(見《史記》)、意(見《東觀漢記》)、記(見王隱《晉書》)、考(見《新五代史》)、典(見華嶠《漢後書》)和錄(見郝經《續後漢書》),其記載重點是記錄社會、經濟、交通、天文與學術的事物演變。 類別方面,有禮、儀、樂、律、曆、刑法(又稱刑罰)、天文(又稱天象)、符瑞(又稱祥瑞)、五行(又稱災異)、封禪(又稱郊祀、祭祀)、河渠(又稱溝洫)、食貨、藝文(又稱經籍)、地理(又稱地形、州郡、郡國、疆域)、職官(又稱百官)、輿服(又稱車服)、釋老、兵、選舉、朝會、交通、邦交等20餘類。 表 表,一作譜(見華嶠《漢後書》),與本、傳、志不同,以紀年為主,把重要的歷史大事或歷史人物,按年代或時期用表格的方式表示出來,目的在指示史實的體年,以簡馭繁,一目了然,以使人易於理解,可補其他體例的不足。 優點 優點是「〈紀〉以包舉大端,〈傳〉以委曲細事,〈表〉以序其年爵,〈志〉以總括遺漏。逮於天文、地理、國典、朝章,顯隱必該,洪纖靡失。」。 缺點 紀傳體也有缺點,像是記事重複互見,例如《史記》寫「鴻門宴」事,此一事件在《項羽本紀》描寫最為詳盡,但《高祖本記》、《留侯世家》、《樊噲滕灌列傳》中又一再出現。劉知幾說:「同為一事,分在數篇,斷續相離,前後屢出。」、「編次同類,不求年月,後生而擢居首帙,先輩而抑歸末章。」。 紀傳體史書列表 中國 通史 斷代史 先秦史 秦史 漢史 三國史 晉史 十六國史 南朝史 |
沒有一個單一、客觀而一致的標準,來定義帝國與皇帝。在現代廣泛定義中,任何一個帝國的統治者,都可以被稱為皇帝;反過來說,任何一個被皇帝統治的領土,都可以被廣泛稱為帝國。皇帝與國王之間的差異,也沒有一定的標準,在一般的說法中,皇帝是指擁有最大權勢的國王,比一般的國王擁有更大的權勢與領土,但他們的實際影響力與權力則依各時代與地區而有所不同。有以皇帝統治下諸王国的制度,也有很多领土不大,统治民族也不多的王国或公国,其君王名號冠上皇帝,自称为帝国(如大日本帝国、瑞典帝国、丹麦帝国等),或有帝國的型態卻仍以國王為最高尊號的國家,如英國國王,直至1876年加上印度皇帝的稱號,方正式被稱為大英帝國,法國也僅在拿破崙一世和拿破崙三世在位時稱為帝國。 皇帝通常會自我表述為人類世界中唯一合法的統治者,有權力統治全部已知的人類世界。但在隨著世界知識的擴大,人民知道在自己國家領土之外,其他國家也有廣大的土地和人民,也同樣有類似皇帝的君主,也一樣自稱是世界上唯一的天子。逐漸地皇帝喪失了人類唯一的合法統治者的意義,僅表示大國君主和有權冊立鄰近小國的君主的地位。 在中國,皇帝這個稱號最早起源於秦始皇。在近代時,歐洲的Emperor和中東、北非的King of kings被漢譯為皇帝。 歷史 在中國歷史中,皇帝稱號是由秦始皇創制使用的,他认为自己德兼「三皇」、功过「五帝」,其后为各朝代的君主沿襲。藩属国的君主只能称为国王、王,遊牧民族的君主稱為可汗、酋長或各有其他名稱。 歷史上東南亞的一些國家受到中國影響,也在小範圍內自稱“皇帝”;但是在與中國外交時,仍然自稱“國王”,即「外王內帝」。同時亦有如日本者,對中國都自號天子、皇帝,不過日本天皇自12世紀起已無實權,所以往往中日外交之中,天皇並無參與其中。 中東和北非常有使用王中之王(舊譯作萬王之王)的稱號,之前有埃及的法老等,王中之王首見於波斯的英雄居魯士,都代表了君主地位在國王之上,而本國則在王國之上。但在伊斯蘭教興起後,一般統一使用蘇丹之名,以示國家間平等外交。 在歐洲歷史中,其帝制始於羅馬帝國,其最高君主稱;,早期漢語翻譯依據其發音譯為“英白拉多”,現在則對應古代中國的稱號體系,將其統一翻譯為“羅馬皇帝”;其原意是统帅,源自(意為權威、權力、統治)。罗马帝国的君主通常还有奥古斯都及凯撒等尊號,德国和俄国對應“羅馬皇帝”称号的詞語就直接來源于羅馬帝國的凯撒的尊號。西罗马帝国灭亡后,其“羅馬皇帝”稱號依然在“羅馬帝國的眾日耳曼諸侯”(Princes of Holy Roman Empire)中流傳并得到合法選承,所以理论上讲欧洲自羅馬帝國之後只有一个帝国始終存在,其名義上的統治者即“罗马帝国皇帝(Emperor of Holy Roman Empire)”這一頭銜的合法继承者(拜占庭帝国後來被鄂圖曼土耳其帝國所灭)。在中世纪,按照惯例得到“羅馬帝國皇帝”称号的君主要去罗马接受教宗加冕之後才能得到眾帝國諸侯的承認,而这一头衔基本上被神圣罗马帝国的眾日耳曼諸侯所垄断,直至19世纪拿破崙建立法兰西第一帝国,拿破崙從教宗手中拿過皇冠為自己加冕、并加冕自己的妻子為帝國皇后。 在“神聖羅馬皇帝”這一頭銜的傳承被破壞之前,歐洲各王國的統治者只能稱國王,只有東羅馬帝國保留有“羅馬皇帝”的稱號。土耳其人征服東羅馬後,則承用「羅馬皇帝」之號,但歐洲各國大多拒絕承認。当拿破仑建立法兰西第一帝国并获得“皇帝”稱號后,神圣罗马帝国解體,當時的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弗朗茨二世隨即宣佈自己為奥地利皇帝,其哈布斯堡家族世襲領土為奧地利帝國。普鲁士国王完成德国统一后,则自封为德意志皇帝;俄罗斯则一直以拜占庭的继承者自居(第三罗马),彼得大帝1721年稱帝後正式建立了欧洲近代的俄羅斯帝国。但与羅馬帝国漫長的歷史相比,這些國家在歷史上大部份時期內都是王国或公國,其帝国称号存在的时间很短。 东亚 中国 在中国历史中,嬴政创建了皇帝制度,自己成为中原第一个皇帝,並廢除後代评价的諡號,称“始皇帝”。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一统天下,下的第一条诏令就是“议帝号”,群臣商议后向秦王建议说“古有天皇,有地皇,有泰皇,泰皇最贵”。因此臣等“昧死上尊号”,请王为“泰皇”。秦王不以为然,他提出去“泰”著“皇”,采上古“帝”位号,号曰“皇帝”。言:“朕为始皇帝。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以至万代,传之无穷。”他还采纳了群臣关于皇帝“命为制,令为诏,天子自称為朕”的建議。可见自古以来“皇帝”这个称呼便是“三皇五帝”的总和,“皇帝”乃诸皇之帝,而“天皇”或“地皇”只是诸皇之一,其开创性可谓开天辟地。 几乎同时,头曼成为中国第一个单于。自此,中国开始了长达2133年的帝制时期。中國皇帝一直延續到1912年2月12日溥儀退位,中國帝制結束。皇帝是中国中央政权的突出代表,是政府和社会的核心,享有最高的权力和荣誉。维护皇帝尊严,对与皇帝相关的名称也有具体规定,例如皇帝的命称“制”,令称“诏”,皇帝的起居、服装、出行也有专门的规定,如冕服。皇帝自称“朕”,其他人当面直接称皇帝为“陛下”、“圣上”、“万岁”、“皇上”等、私下敬稱皇帝為「聖人」、「官家」、「至尊」、「君王」、「天子」等等。 傳統上,國號中並不會加上標示政權的爵位等級的名稱,所以並沒有“帝國”、“某某公國”的稱謂,而是將某政權執政時期的“皇帝之國”稱為朝代,將封國或藩國直接稱為“某某國”;又因為漢語遣詞造句的特點,在泛稱時,常把“侯爵之國”、“王爵之國”等帝制之下分封的藩國簡稱為“王國”、“侯國”,此時為泛稱,不可以加具體國號,而是常用“諸王國”、“諸侯國”這樣的表達。中国歷史上被認為、或是自認為承襲了正統“中國皇帝”稱號的政權,如宋、辽、金、元、明、清等,會在国号前冠以“大”字,自稱“大宋”、“大遼”、“大金”、“大元”、“大明”、“大清”等(其中元清二朝因為是少數民族的政權,其國號本身即規定為二字,元朝取“大哉乾元”,清朝取滿語“黛清”的漢字音譯);分封的諸侯國、藩國、地方分裂政權,一般只稱國號或地名,並不能自稱“朝”;藩國和屬國,其國號前則不能加「大」,只能以「國號」再加上「國」來稱呼,如朝鮮王朝的國號為朝鮮,國家名稱為「朝鮮國」,其在國號前加上「大」會被視為僭越,往往會招來中國皇帝的討伐。 秦朝时,始皇试图将国家的全部政权都集中在自己(即皇帝)手中,即“天下事无大小皆决于上”,但由于统治国家的事务繁多,这种制度实际上是不成熟的。在秦朝之后,皇帝的权力和职能逐渐由一个中央政府辅助完成,汉朝时这种中央政府的形式是三公九卿,隋朝开始三省六部制。因此即使皇帝年幼中央政府也可以照常运作,但同时由于中央政府长官(如宰相等)的权力可能过重,有可能威胁皇帝的权力,甚至通过政变自己当皇帝,例如王莽篡漢。 中国边疆的一些少數民族政权汉化以后,也使用或并用皇帝的尊号。比如云南的大理国、西域的于阗国,特别是入主中原的五胡十六国以及北朝(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辽朝、西夏、金朝、元朝和清朝。 历史上在同一时期称为皇帝的一般只有一个。但在某些时期,如南北朝时,同时有數个皇帝并立。三國時期時,魏、蜀、吴也曾經三帝并立。在一个王朝末期,各地方势力纷争产生多个政权,自封为皇帝,如明末大顺的李自成与大西的张献忠。 在中國歷史上一共出现了83个王朝,共有皇帝397人。 日本 日本使用天皇作为君主头衔,大概是始于中國的唐朝时期,「日本天皇」一词最早文字记载是673年至688年前后天武天皇的《飞鸟净御原令》。日本天皇是現今世界唯一仍使用"皇帝"稱號的君主。隋朝时期日本致中国的国书有「日出處天子、致書日没處天子」。虽然日本菊花王朝「万世一系」,但12世紀至19世紀中葉,日本天皇淪為名義上的君主,實際上的統治權在征夷大將軍或武家政權首領,幕府將軍常以日本國王或日本國大君作為外交頭銜。 朝鲜 高麗王朝前期採用「外王內帝」的政策,在國內自稱「皇帝」,受中原王朝冊封「高麗國王」。1275年高麗向元朝稱臣後,高麗忠烈王從元大都返回開城即位,不再以皇帝自稱,改稱國王,敬稱也從陛下改為殿下。 1895年李氏朝鮮獨立後,朝鮮高宗採用「大君主」的稱號,直到1897年大韓帝國成立改稱皇帝,李氏朝鲜遂宣布终止與中國的藩属关系,由王國改号为帝国,国号「大韩帝国」,其国王李熙(朝鲜高宗)也改称「皇帝」,传子纯宗皇帝,至1910年日韩并合取消帝号。 越南 越南採用「外王內帝」的政策,丁朝、前黎朝、李朝、陈朝、后黎朝、莫朝和阮朝君主对内自称「皇帝」,对宗主国中国则称「国王」。 欧洲 在歐洲歷史中,国家君主通常称为“国王”或“女王”。汉字中对西方“皇帝” 一词的翻译,主要来自和這兩組字根所衍生出的名詞。第一位使用這個稱號的,是羅馬帝國第一任皇帝屋大維,他擁有的頭銜。其中,源自於動詞,意為統率或指揮,指軍隊的指揮官,這是羅馬共和時代的一個非常設職位,在發生戰爭時,由元老院任命一位軍事指揮官,率領羅馬軍團出戰,在戰事結束後,這個職務就解除。包括、與都是從這個字根來的。至於,是凱撒的名字,屋大維是他的養子及繼承人,因此以他的名字為稱號。及則來自這個字根。 在羅馬分裂為東西羅馬後,皇帝即成為兩個。公元5世紀時,西羅馬帝國遭到蠻族的不斷入侵滅亡,羅馬教宗在名義上臣服於東羅馬皇帝,教宗是上帝在人間的宗教事務代表,而羅馬(東羅馬)皇帝是上帝在人間的世俗事務代表。教會和歐洲人民都認為,世上只有一個皇帝,即羅馬皇帝。直到797年君士坦丁六世被母親篡位所廢,教宗利奥三世為了使羅馬帝國永遠傳承下去,決定把法蘭克國王查理一世加冕為皇帝,是為查理大帝。 在歐洲諸國中,能稱「帝國」或「皇帝」者,傳承羅馬帝國的皇統。但是,因為東羅馬帝國仍然存在,因此出現兩個並立的最高統治者,一個在君士坦丁堡,一個在羅馬,彼此指責對方是僭越者。 查理大帝于西元814年去世,法蘭克帝國被分裂為三,再度恢復歐洲只有一個皇帝的時代。西元962年,教宗若望十二世為東法蘭克國王奧托一世加冕為「羅馬人的皇帝」,東法蘭克王國改變為神聖羅馬帝國。 在中世紀歐洲神學和政治概念結合的觀念下,只有東羅馬帝国和神圣罗马帝国因为是罗马帝国的继承人和延续,所以其君主能称为“皇帝”。西元1453 年奥斯曼帝国攻破君士坦丁堡,東羅馬帝国灭亡。信奉基督正教會的莫斯科大公國由迎娶拜占庭帝国的公主一事得到繼承東羅馬帝國的權利,於是更名為「沙皇俄國」,自詡為「第三羅馬」。到了18世纪以后,欧洲许多国家变为君主专制国,但皇帝这个头衔仍然沒有國家敢隨意使用,1721年,獲得羅馬皇帝稱號的彼得大帝建立了俄羅斯帝國。 1804年,法國第一執政拿破侖稱帝。為回擊拿破侖,神聖羅馬帝國組成反法聯盟攻打拿破侖失利,神聖羅馬帝國皇帝弗朗茨二世入主奧地利大公國,宣布提升為奧地利帝國,為奧地利帝國之始。 1806年,神聖羅馬帝國再次被拿破侖擊敗,在拿破侖要求下,弗蘭茨二世只能放棄“羅馬人的皇帝”稱號,至此神聖羅馬帝國滅亡。 19世纪早期,当时欧洲的只有法国(拿破仑)、奥地利和俄罗斯三国有“皇帝”。19世纪中期后,德国及英国君主相继获得“皇帝”称号。 俄罗斯 西元1453 年奥斯曼帝国攻破君士坦丁堡,東羅馬帝国灭亡。神學士把第三羅馬的概念帶到了信奉基督正教會的莫斯科,莫斯科大公國的伊凡三世迎娶了東羅馬帝国後裔索菲亞公主,便認為有繼承東羅馬帝國的權利。之後莫斯科大公國強盛,於是更名為「沙皇俄國」,自詡為「第三羅馬」。自此莫斯科大公國開始使用羅馬帝國的雙頭鷹國徽。 1721年,俄罗斯沙皇国元老院授予沙皇彼得一世以“皇帝”(俄语:)的头衔,以与其更加强大的君权和更加庞大的国家相对称。俄国元老院直接把古罗马帝国皇帝的拉丁文头衔拿来献给彼得。在此之前俄国最高统治者的最高头衔仅是“沙皇”(俄语:),也就是“凱撒”的意思,惟“沙皇”頭銜在彼得稱帝後,其層級地位僅略高於國王,相當羅馬帝國末期之“副皇帝”,但习惯上仍然把俄罗斯皇帝都称为沙皇。獲得皇帝稱號的彼得大帝於1721年正式將沙皇俄國更名為俄羅斯帝國,並成為帝國首任皇帝。 奥地利 | 皇帝通常會自我表述為人類世界中唯一合法的統治者,有權力統治全部已知的人類世界。但在隨著世界知識的擴大,人民知道在自己國家領土之外,其他國家也有廣大的土地和人民,也同樣有類似皇帝的君主,也一樣自稱是世界上唯一的天子。逐漸地皇帝喪失了人類唯一的合法統治者的意義,僅表示大國君主和有權冊立鄰近小國的君主的地位。 在中國,皇帝這個稱號最早起源於秦始皇。在近代時,歐洲的Emperor和中東、北非的King of kings被漢譯為皇帝。 歷史 在中國歷史中,皇帝稱號是由秦始皇創制使用的,他认为自己德兼「三皇」、功过「五帝」,其后为各朝代的君主沿襲。藩属国的君主只能称为国王、王,遊牧民族的君主稱為可汗、酋長或各有其他名稱。 歷史上東南亞的一些國家受到中國影響,也在小範圍內自稱“皇帝”;但是在與中國外交時,仍然自稱“國王”,即「外王內帝」。同時亦有如日本者,對中國都自號天子、皇帝,不過日本天皇自12世紀起已無實權,所以往往中日外交之中,天皇並無參與其中。 中東和北非常有使用王中之王(舊譯作萬王之王)的稱號,之前有埃及的法老等,王中之王首見於波斯的英雄居魯士,都代表了君主地位在國王之上,而本國則在王國之上。但在伊斯蘭教興起後,一般統一使用蘇丹之名,以示國家間平等外交。 在歐洲歷史中,其帝制始於羅馬帝國,其最高君主稱;,早期漢語翻譯依據其發音譯為“英白拉多”,現在則對應古代中國的稱號體系,將其統一翻譯為“羅馬皇帝”;其原意是统帅,源自(意為權威、權力、統治)。罗马帝国的君主通常还有奥古斯都及凯撒等尊號,德国和俄国對應“羅馬皇帝”称号的詞語就直接來源于羅馬帝國的凯撒的尊號。西罗马帝国灭亡后,其“羅馬皇帝”稱號依然在“羅馬帝國的眾日耳曼諸侯”(Princes of Holy Roman Empire)中流傳并得到合法選承,所以理论上讲欧洲自羅馬帝國之後只有一个帝国始終存在,其名義上的統治者即“罗马帝国皇帝(Emperor of Holy Roman Empire)”這一頭銜的合法继承者(拜占庭帝国後來被鄂圖曼土耳其帝國所灭)。在中世纪,按照惯例得到“羅馬帝國皇帝”称号的君主要去罗马接受教宗加冕之後才能得到眾帝國諸侯的承認,而这一头衔基本上被神圣罗马帝国的眾日耳曼諸侯所垄断,直至19世纪拿破崙建立法兰西第一帝国,拿破崙從教宗手中拿過皇冠為自己加冕、并加冕自己的妻子為帝國皇后。 在“神聖羅馬皇帝”這一頭銜的傳承被破壞之前,歐洲各王國的統治者只能稱國王,只有東羅馬帝國保留有“羅馬皇帝”的稱號。土耳其人征服東羅馬後,則承用「羅馬皇帝」之號,但歐洲各國大多拒絕承認。当拿破仑建立法兰西第一帝国并获得“皇帝”稱號后,神圣罗马帝国解體,當時的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弗朗茨二世隨即宣佈自己為奥地利皇帝,其哈布斯堡家族世襲領土為奧地利帝國。普鲁士国王完成德国统一后,则自封为德意志皇帝;俄罗斯则一直以拜占庭的继承者自居(第三罗马),彼得大帝1721年稱帝後正式建立了欧洲近代的俄羅斯帝国。但与羅馬帝国漫長的歷史相比,這些國家在歷史上大部份時期內都是王国或公國,其帝国称号存在的时间很短。 东亚 中国 在中国历史中,嬴政创建了皇帝制度,自己成为中原第一个皇帝,並廢除後代评价的諡號,称“始皇帝”。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一统天下,下的第一条诏令就是“议帝号”,群臣商议后向秦王建议说“古有天皇,有地皇,有泰皇,泰皇最贵”。因此臣等“昧死上尊号”,请王为“泰皇”。秦王不以为然,他提出去“泰”著“皇”,采上古“帝”位号,号曰“皇帝”。言:“朕为始皇帝。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以至万代,传之无穷。”他还采纳了群臣关于皇帝“命为制,令为诏,天子自称為朕”的建議。可见自古以来“皇帝”这个称呼便是“三皇五帝”的总和,“皇帝”乃诸皇之帝,而“天皇”或“地皇”只是诸皇之一,其开创性可谓开天辟地。 几乎同时,头曼成为中国第一个单于。自此,中国开始了长达2133年的帝制时期。中國皇帝一直延續到1912年2月12日溥儀退位,中國帝制結束。皇帝是中国中央政权的突出代表,是政府和社会的核心,享有最高的权力和荣誉。维护皇帝尊严,对与皇帝相关的名称也有具体规定,例如皇帝的命称“制”,令称“诏”,皇帝的起居、服装、出行也有专门的规定,如冕服。皇帝自称“朕”,其他人当面直接称皇帝为“陛下”、“圣上”、“万岁”、“皇上”等、私下敬稱皇帝為「聖人」、「官家」、「至尊」、「君王」、「天子」等等。 傳統上,國號中並不會加上標示政權的爵位等級的名稱,所以並沒有“帝國”、“某某公國”的稱謂,而是將某政權執政時期的“皇帝之國”稱為朝代,將封國或藩國直接稱為“某某國”;又因為漢語遣詞造句的特點,在泛稱時,常把“侯爵之國”、“王爵之國”等帝制之下分封的藩國簡稱為“王國”、“侯國”,此時為泛稱,不可以加具體國號,而是常用“諸王國”、“諸侯國”這樣的表達。中国歷史上被認為、或是自認為承襲了正統“中國皇帝”稱號的政權,如宋、辽、金、元、明、清等,會在国号前冠以“大”字,自稱“大宋”、“大遼”、“大金”、“大元”、“大明”、“大清”等(其中元清二朝因為是少數民族的政權,其國號本身即規定為二字,元朝取“大哉乾元”,清朝取滿語“黛清”的漢字音譯);分封的諸侯國、藩國、地方分裂政權,一般只稱國號或地名,並不能自稱“朝”;藩國和屬國,其國號前則不能加「大」,只能以「國號」再加上「國」來稱呼,如朝鮮王朝的國號為朝鮮,國家名稱為「朝鮮國」,其在國號前加上「大」會被視為僭越,往往會招來中國皇帝的討伐。 秦朝时,始皇试图将国家的全部政权都集中在自己(即皇帝)手中,即“天下事无大小皆决于上”,但由于统治国家的事务繁多,这种制度实际上是不成熟的。在秦朝之后,皇帝的权力和职能逐渐由一个中央政府辅助完成,汉朝时这种中央政府的形式是三公九卿,隋朝开始三省六部制。因此即使皇帝年幼中央政府也可以照常运作,但同时由于中央政府长官(如宰相等)的权力可能过重,有可能威胁皇帝的权力,甚至通过政变自己当皇帝,例如王莽篡漢。 中国边疆的一些少數民族政权汉化以后,也使用或并用皇帝的尊号。比如云南的大理国、西域的于阗国,特别是入主中原的五胡十六国以及北朝(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辽朝、西夏、金朝、元朝和清朝。 历史上在同一时期称为皇帝的一般只有一个。但在某些时期,如南北朝时,同时有數个皇帝并立。三國時期時,魏、蜀、吴也曾經三帝并立。在一个王朝末期,各地方势力纷争产生多个政权,自封为皇帝,如明末大顺的李自成与大西的张献忠。 在中國歷史上一共出现了83个王朝,共有皇帝397人。 日本 日本使用天皇作为君主头衔,大概是始于中國的唐朝时期,「日本天皇」一词最早文字记载是673年至688年前后天武天皇的《飞鸟净御原令》。日本天皇是現今世界唯一仍使用"皇帝"稱號的君主。隋朝时期日本致中国的国书有「日出處天子、致書日没處天子」。虽然日本菊花王朝「万世一系」,但12世紀至19世紀中葉,日本天皇淪為名義上的君主,實際上的統治權在征夷大將軍或武家政權首領,幕府將軍常以日本國王或日本國大君作為外交頭銜。 朝鲜 高麗王朝前期採用「外王內帝」的政策,在國內自稱「皇帝」,受中原王朝冊封「高麗國王」。1275年高麗向元朝稱臣後,高麗忠烈王從元大都返回開城即位,不再以皇帝自稱,改稱國王,敬稱也從陛下改為殿下。 1895年李氏朝鮮獨立後,朝鮮高宗採用「大君主」的稱號,直到1897年大韓帝國成立改稱皇帝,李氏朝鲜遂宣布终止與中國的藩属关系,由王國改号为帝国,国号「大韩帝国」,其国王李熙(朝鲜高宗)也改称「皇帝」,传子纯宗皇帝,至1910年日韩并合取消帝号。 越南 越南採用「外王內帝」的政策,丁朝、前黎朝、李朝、陈朝、后黎朝、莫朝和阮朝君主对内自称「皇帝」,对宗主国中国则称「国王」。 欧洲 在歐洲歷史中,国家君主通常称为“国王”或“女王”。汉字中对西方“皇帝” 一词的翻译,主要来自和這兩組字根所衍生出的名詞。第一位使用這個稱號的,是羅馬帝國第一任皇帝屋大維,他擁有的頭銜。其中,源自於動詞,意為統率或指揮,指軍隊的指揮官,這是羅馬共和時代的一個非常設職位,在發生戰爭時,由元老院任命一位軍事指揮官,率領羅馬軍團出戰,在戰事結束後,這個職務就解除。包括、與都是從這個字根來的。至於,是凱撒的名字,屋大維是他的養子及繼承人,因此以他的名字為稱號。及則來自這個字根。 在羅馬分裂為東西羅馬後,皇帝即成為兩個。公元5世紀時,西羅馬帝國遭到蠻族的不斷入侵滅亡,羅馬教宗在名義上臣服於東羅馬皇帝,教宗是上帝在人間的宗教事務代表,而羅馬(東羅馬)皇帝是上帝在人間的世俗事務代表。教會和歐洲人民都認為,世上只有一個皇帝,即羅馬皇帝。直到797年君士坦丁六世被母親篡位所廢,教宗利奥三世為了使羅馬帝國永遠傳承下去,決定把法蘭克國王查理一世加冕為皇帝,是為查理大帝。 在歐洲諸國中,能稱「帝國」或「皇帝」者,傳承羅馬帝國的皇統。但是,因為東羅馬帝國仍然存在,因此出現兩個並立的最高統治者,一個在君士坦丁堡,一個在羅馬,彼此指責對方是僭越者。 查理大帝于西元814年去世,法蘭克帝國被分裂為三,再度恢復歐洲只有一個皇帝的時代。西元962年,教宗若望十二世為東法蘭克國王奧托一世加冕為「羅馬人的皇帝」,東法蘭克王國改變為神聖羅馬帝國。 在中世紀歐洲神學和政治概念結合的觀念下,只有東羅馬帝国和神圣罗马帝国因为是罗马帝国的继承人和延续,所以其君主能称为“皇帝”。西元1453 年奥斯曼帝国攻破君士坦丁堡,東羅馬帝国灭亡。信奉基督正教會的莫斯科大公國由迎娶拜占庭帝国的公主一事得到繼承東羅馬帝國的權利,於是更名為「沙皇俄國」,自詡為「第三羅馬」。到了18世纪以后,欧洲许多国家变为君主专制国,但皇帝这个头衔仍然沒有國家敢隨意使用,1721年,獲得羅馬皇帝稱號的彼得大帝建立了俄羅斯帝國。 1804年,法國第一執政拿破侖稱帝。為回擊拿破侖,神聖羅馬帝國組成反法聯盟攻打拿破侖失利,神聖羅馬帝國皇帝弗朗茨二世入主奧地利大公國,宣布提升為奧地利帝國,為奧地利帝國之始。 1806年,神聖羅馬帝國再次被拿破侖擊敗,在拿破侖要求下,弗蘭茨二世只能放棄“羅馬人的皇帝”稱號,至此神聖羅馬帝國滅亡。 19世纪早期,当时欧洲的只有法国(拿破仑)、奥地利和俄罗斯三国有“皇帝”。19世纪中期后,德国及英国君主相继获得“皇帝”称号。 俄罗斯 西元1453 年奥斯曼帝国攻破君士坦丁堡,東羅馬帝国灭亡。神學士把第三羅馬的概念帶到了信奉基督正教會的莫斯科,莫斯科大公國的伊凡三世迎娶了東羅馬帝国後裔索菲亞公主,便認為有繼承東羅馬帝國的權利。之後莫斯科大公國強盛,於是更名為「沙皇俄國」,自詡為「第三羅馬」。自此莫斯科大公國開始使用羅馬帝國的雙頭鷹國徽。 1721年,俄罗斯沙皇国元老院授予沙皇彼得一世以“皇帝”(俄语:)的头衔,以与其更加强大的君权和更加庞大的国家相对称。俄国元老院直接把古罗马帝国皇帝的拉丁文头衔拿来献给彼得。在此之前俄国最高统治者的最高头衔仅是“沙皇”(俄语:),也就是“凱撒”的意思,惟“沙皇”頭銜在彼得稱帝後,其層級地位僅略高於國王,相當羅馬帝國末期之“副皇帝”,但习惯上仍然把俄罗斯皇帝都称为沙皇。獲得皇帝稱號的彼得大帝於1721年正式將沙皇俄國更名為俄羅斯帝國,並成為帝國首任皇帝。 奥地利 1804年,奥地利大公兼匈牙利和波希米亚王国国王弗朗茨二世宣布采用“奥地利皇帝”的称号,于1806年因拿破崙戰爭失利而被迫放弃神圣罗马帝国皇帝称号。但他並沒有失去“奥地利皇帝”的称号,並宣稱繼承羅馬,開始使用羅馬帝國的雙頭鷹國徽,稱為第三羅馬。最後擊敗了不可一世的法蘭西帝國。 1867年,奥地利帝国实行二元君主制,改为奥匈帝国,奥地利皇帝兼任匈牙利国王(而非匈牙利皇帝,匈牙利王国有自己的议会和政府)。 奧地利帝國有意統一神聖羅馬帝國的原領地,後來,德意志帝國在1871年同樣根據和神聖羅馬帝國的聯繫,也自稱為繼承羅馬,因此與奧地利帝國雙方發生爭執。 法兰西 法国大革命后,拿破仑恢复君主制,因为国王(法语:)这个头衔在大革命后的法国已经极不得人心,象征腐朽、专制、蛮横,且法国自革命后自视为罗马共和国的再世,所以拿破仑不称国王而称皇帝(法语:),亦有自视为由共和之民意建立的罗马帝国精神继承人之意。拿破侖要教宗為自己加冕,且封自己的兒子為“羅馬王”,又迅速解散了神聖羅馬帝國,想造成一種“法蘭西皇帝是歐洲正統”的印象,而這個“正統”與羅馬也是分不開的。从这个时候起,“皇帝”这个称号有一种冠冕堂皇的、比国王高一级的味道在里头。後來路易拿破仑亦仿效拿破仑,稱帝加冕為「拿破仑三世」,直到1870年普法戰爭兵敗被俘為止。 德意志 德文“皇帝”是,凯撒的意思,而不是Imperator。“神圣罗马帝国皇帝”这个头衔,德文写成,拉丁文写成Romanorum Imperator。意思都是“罗马人的皇帝”。 1850年,日耳曼邦联议会曾经给普鲁士国王加皇帝的尊号,但被拒绝,1871年,普法战争结束,普魯士王國在1871 年擊敗法國,德意志统一, 普鲁士国王威廉一世在法國的凡爾賽宮加冕為德意志帝國皇帝,宣告繼承神聖羅馬帝國皇帝法統,成立“德意志帝国”。 |
然而連載《射鵰英雄傳》期間,因為金庸在長城電影公司擔任編劇和導演,瑣事繁多,精力時有不殆,所以小說中有很多情節他本人並不是非常滿意。從1970年起,金庸着手修訂所有作品,至1980年全部修訂完畢,是為「新版」,亦稱「修訂版」。由金庸本人的公司明河社重新修訂、出版、發行,冠名《金庸作品集》。 重新修訂後的流行版變成了四十回,改動很大,刪去了連載版中一些與故事或人物並無必要聯繫的情節,如「小紅鳥」、「蛙蛤大戰」、「鐵掌幫行兇」等等,還除去了秦南琴這個人物,將她與穆念慈合而為一,從此穆念慈成為了新版中楊過的生母。而秦南琴在連載版中是楊過的生母,曾和郭靖一同捕捉專吃蛇膽的血鳥,就是傳說中的「小紅鳥」。 血鳥情節日後還在《神鵰俠侶》中跟隨楊過,啄瞎過李莫愁的一隻眼睛,以致公孫止見了李莫愁,竟然說道:「咱們在這裏相會,也可說是有緣,不但是『同病相憐』,而且還是『獨具隻眼』,不不,是『各具隻眼』。」這兩人獨眼相望的場面。而秦南琴的故事一去,血鳥自告消失,《神鵰俠侶》中李莫愁的獨目亦沾光復明,所以這一個改動也算是牽連很大。此外,也加上一些新的情節,如開場時張十五說書、曲靈風盜畫、黃蓉迫人抬轎與長嶺遇雨、黃裳撰作《九陰真經》的經過等等。重修過的流行版比之前連載版成熟、緊湊了很多,此版也較多人所熟知。 世紀新修版 無論流行版還是最開始的連載版,裡邊很多角色的年齡問題、部分重要事情的發生順序都有一些混亂矛盾。因此金庸在1999年至2002年期間,結合眾多資深金迷的意見和建議,重新修訂,稱為世紀修訂版(新修版)。 這一版本對書中年代、人物年齡、事跡先後等細節糾正很多,周伯通的年齡、江南七怪的年齡範圍都有微調,也合理解決了郭靖、黃蓉的年齡問題,還對黃藥師眾弟子年齡和關係重新改寫:曲靈風變成了大弟子、梅超風出場時由流行版「四十來歲」年紀年輕至「二十多歲」……除此之外,還給了黃藥師一段家族身世,並對九陰作出解釋,按易經,陽為奇數,陰為偶數,所以《九陰真經》的最高境界應為陰陽相容、剛柔相濟。而書的結尾處,郭靖與黃蓉鎮守的襄陽城變成了更加合理的青州城,直到《神鵰俠侶》故事開始前才退守到襄陽城。 情節 南宋寧宗慶元五年(公元1199年)歲末,全真教道士丘處機刺殺私通金人的大宋奸臣王道乾後,路過臨安郊外的牛家村,結識隱居當地的忠良之後郭嘯天及楊鐵心,剛巧郭夫人李萍、楊夫人包惜弱均懷有身孕,丘處機為兩個未出世的孩子分別取名郭靖及楊康,希望二人不忘靖康之恥。此時金國六王爺完顏洪烈領金國殺手追捕丘處機至牛家村,結果一一被丘處機擊殺,惟完顏洪烈身受重傷倒在楊家柴房,為包惜弱一時不忍所救,得以全身而退。完顏洪烈難忘包惜弱美色,數月後勾結南宋官府在完顏洪烈指示下迫害郭楊兩家,結果郭嘯天被殺,而楊鐵心、包惜弱及李萍亦不知所踪。噩耗傳來,郭、楊的好友丘處機怒不可遏,決心要對殺害郭、楊的兇手進行報復。他惦念郭、楊兩家的家眷,在臨安一帶四處奔走打探未果;接著又因受奸人段天德矇騙在嘉興與江南七怪發生衝突,兩敗俱傷。事後,丘處機與江南七怪識破奸人陰謀,釋兵言和,但比武未分勝負,丘處機相約江南七怪一同尋人,由自己去救助楊鐵心妻子包惜弱,江南七怪去救助郭嘯天妻子李萍,並各自將兩家的孩子教養成人,十八年後重會嘉興,由郭楊後人代為比武再分勝負。江南七怪義薄雲天,慨然應諾。原來李萍在丈夫遇難後,先受到南宋軍官段天德挾持,之後段天德為逃避江南七怪追捕,脅李萍北上金國中都,二人又為金兵所俘前往塞外當苦工,李萍一路漂流到了蒙古大漠被棄,在野外產下一子,最後為蒙古牧民所救,在蒙古居住。李萍依丈夫遺言為孩子取名郭靖。而完顏洪烈假裝從宋兵手上救出包惜弱,並向她訛稱其夫楊鐵心已死,無依無靠又被蒙騙的包惜弱惟有投靠完顏洪烈,後來下嫁他成為金國王妃,其子楊康亦在完顏洪烈王府中出生,被他視為己出。 光陰飛轉,轉眼郭靖已經六歲,這一年他因捨命保護草原英雄哲別受到蒙古大汗鐵木真賞識,被鐵木真帶回軍營,不久又與鐵木真的幼子拖雷結為“安答”(兄弟)。此時江南七怪也尋訪郭靖母子到了蒙古,並終於在一次偶然機會中找到了郭靖,六年辛苦於一日之間得到報酬,七怪喜上眉梢,當即便對郭靖啟蒙,開始傳習各門武功。十年後,郭靖已長成為一個粗壯少年,他雖天資魯鈍,但由於六怪嚴督緊促,再加上自己勤奮努力,後又因得全真教掌教馬鈺傳授玄門內功,武功已經初成。而中途遇上江南七怪仇人梅超風和丈夫陳玄風,陳玄風被郭靖無意中殺害,梅超風則雙目失明。而江南七怪的張阿生殞命。這十年鐵木真東征西討,終於統一大漠,被尊為“成吉思汗”。郭靖因頗具戰功,被成吉思汗招為“金刀駙馬”,決定把女兒華箏公主許配給郭靖。 十八年之約將至,江南六怪帶郭靖南歸,為了讓郭靖歷練江湖經驗,六怪命郭靖先行,自己尾隨其後。郭靖趕到張家口,與女扮男裝的小叫化子黃蓉相遇,兩人一見如故,彼此傾心,但郭靖不知黃蓉乃女兒之身。郭靖一路南行至金國中都,在城中見到江湖賣藝者穆易為他的女兒穆念慈進行比武招親,結果金國王子完顏康上台打敗穆念慈,但事後不願迎娶她,並打傷穆易。郭靖不滿完顏康欺負穆易父女,與之發生惡戰,後得全真教道士王處一及王妃介入,才暫化解紛爭。後來郭靖得知穆易真正身份乃是生父郭嘯天的結拜兄弟楊鐵心,原來楊鐵心當年大難不死,更收養孤女穆念慈,之後化名穆易,以賣武為生,一直尋找失散妻兒下落。後來完顏康帶楊鐵心及穆念慈到王府,楊鐵心發現王妃就是自己妻子包惜弱,而王子完顏康正是郭靖未曾見過面的義弟,亦即是自己與包惜弱之親生兒子楊康。楊鐵心與包惜弱相認,包惜弱得知丈夫尚在人間,及被完顏洪烈欺瞞多年後,決心隨楊鐵心逃離王府,並得郭靖、黃蓉、丘處機及江南七怪等人協助逃走,但被完顏洪烈的親兵及高手追捕,最後楊鐵心與包惜弱見逃走不成,雙雙自殺,包惜弱死前向楊康說明他的身世秘密,但楊康不願接受事實,更拒絕承認楊鐵心為生父。 楊鐵心夫妻死後,郭靖知道了黃蓉乃桃花島島主及武學宗師“東邪”黃藥師之女(東邪黃藥師、西毒歐陽鋒、南帝段智興及北丐洪七公四人齊名、而第五人中神通是全真教創始人王重陽、武功最高。)而丘處機及江南七怪打算許配穆念慈予郭靖為妻,黃蓉不滿,拉走郭靖離開。郭靖、黃蓉相伴而行,在長江邊他們與一個舉止奇異的老乞丐相識,這個老乞丐便是與黃蓉之父——桃花島島主“東邪”黃藥師齊名的武學宗師——丐幫幫主“北丐”洪七公,洪七公喜歡郭靖樸實忠厚,更喜黃蓉伶俐聰敏,遂將兩人收入門牆,並把平生傑作剛猛絕倫的降龍十八掌授予郭靖。靖、蓉辭別洪七公,繼續南行,在太湖歸雲莊兩人不期與被太湖群雄截獲的金國欽差楊康和殺害郭嘯天的南宋軍官段天德相遇。楊康殺死段天德,並從中得知郭楊兩家淵源和自己的身世,楊康答應與完顏洪烈決裂,並與郭靖結義。而歸雲莊陸莊主與梅超風同為黃蓉之父一代宗師黃藥師之弟子,因梅超風及其丈夫盗取師父九陰真經下卷而全部弟子皆被逐出門外。黃藥師十分後悔而後重收他們為弟子。而黃藥師認為郭靖不該殺了陳玄風而發生爭鬥,由郭靖定下三個月後到黃藥師的桃花島做了斷而結束。 但楊康終究難捨金國王子的榮華富貴,將郭靖北上行刺完顏洪烈的計劃洩漏出去。郭靖行刺不成,遂與黃蓉僱舟入海,趕往桃花島,在島上他巧遇武林奇人全真派高手,王重陽師弟周伯通,與這位嗜武成狂為老不尊的“老頑童”義結金蘭,並得周伯通傳授「雙手互搏之術」。「西毒」歐陽鋒的私生子歐陽克垂涎黃蓉美色,叔姪二人到桃花島向黃藥師提親,但在黃蓉要求下歐陽克要與郭靖比試,結果郭靖在洪七公相助下打敗歐陽克,卻因周伯通在郭靖不知情傳了他九陰真經而壞了事,與西毒和周伯通他們一起離開。但之後周伯通因與歐陽鋒的一個賭賽被迫跳海自盡(但周伯通跳海後在海上騎鯊魚反而保住性命)。歐陽鋒迫郭靖寫下九陰真經,郭靖卻在洪七公指示下寫出九陰假經。後來洪七公遭歐陽鋒暗算重傷,歐陽鋒及郭靖不知所蹤,與黃蓉及歐陽克流落一荒島(此島後被洪七公命名為壓鬼、吃尿島)。黃蓉臨危受命,接替了洪七公的丐幫幫主之位,成為丐幫第19任幫主。郭靖和歐陽鋒後與三人重逢。郭靖和黃蓉靠九陰真經逃離歐陽鋒魔掌。後來郭靖、黃蓉、洪七公和原來未死的周伯通到京城阻止完顏洪烈等人奪得岳飛遺下的武穆遺書,卻只取得一卷軸,郭靖也被已投靠完顏洪烈的歐陽鋒打得重傷。郭靖和黃蓉靠九陰真經療傷,留重傷未癒的洪七公和周伯通在京城。卻遇上黃藥師和華箏。郭靖只好向黃蓉父女坦承金刀駙馬一事,並為了遵守承諾,決定和華箏結婚。黃蓉雖然心傷,但知道郭靖始終愛她,二人也沒有分離。郭靖和黃蓉一同趕往岳州參加丐幫大會。與此同時楊康也來到岳州的軒轅台,他先勾結丐幫中的「淨衣派」捉拿郭靖與黃蓉,之後利用盜取得來的丐幫打狗棒,企圖假冒丐幫新任幫主,驅使幫眾投降金國,要統領丐幫以助金國統一天下。幸靖、蓉及時揭穿了楊康密謀奪取丐幫幫主之位的陰謀詭計;後來郭靖助黃蓉從楊康手中奪回打狗棒,而黃蓉則使出真正的「打狗棒法」大敗楊康,最終令黃蓉真正被丐幫眾人承認為洪七公親自欽點的繼任人——丐幫第19任幫主。數日後,靖、蓉據在京城裏的卷軸尋找岳飛的《武穆遺書》來到滬溪鐵掌幫禁地,結果行踪暴露,黃蓉被鐵掌幫幫主裘千仞以鐵掌打成重傷瀕死,幸最後郭靖尋得已經退位出家的“南帝”一燈大師以一陽指拯救才免黃蓉一死。 此間,歐陽鋒夥同楊康潛入桃花島,將在島上做客的江南七怪中的朱聰等五人殺害,並趁機嫁禍給黃藥師,及使郭靖遷怒於黃蓉遂情海翻波,意圖挑起江湖紛爭希望能從中得利。事後黃蓉機智地在嘉興鐵槍廟中揭穿了歐陽鋒及楊康的陰謀給躲藏在「鐵槍」王彥章石像後的柯鎮惡聽到,最終替黃藥師洗脫了殺人罪名,並將作惡多端的楊康除掉,但她自己卻落入了歐陽鋒的魔爪。後來郭靖從柯鎮惡口中得知江南五怪被殺之真相,知道黃蓉為揭此事真相以身犯險最後更被「西毒」歐陽鋒捉走,便悔恨自己在此事上傷透了黃蓉的心,心中對她愧疚萬分,於是四處奔走尋訪她的下落,結果卻是音信皆無,靖、蓉兩人失散達半年之久。 郭靖尋訪到了蒙古大漠,正趕上成吉思汗西征花剌子模,為了擒殺殺父仇人完顏洪烈,郭靖請命出征,被成吉思汗任命為右軍統帥。不久黃蓉及歐陽鋒也先後來到西征軍中,郭靖更得丐幫長老魯有腳與一眾丐幫弟子幫助下在西域初冬時節於禿木峰頂與黃蓉重逢,他為讓歐陽鋒不傷害黃蓉,答應抓到他三次饒他不死。後靖、蓉聯手與歐陽鋒展開惡鬥,三次將他擒獲。接著郭靖又依黃蓉之計,在攻打花剌子模都城撒馬爾罕的戰鬥中立下大功,還殺了完顏洪烈,終報殺父之仇,但隨後郭靖、黃蓉二人再度因誤會而分開,之後郭靖更被歐陽鋒所欺騙,以為黃蓉已死於蒙古大漠的流沙中因而心灰意冷。另一方面,成吉思汗在西征成功後產生了南下攻宋的野心,郭靖因不願與自己的父母之邦作戰,決心與母親李萍連夜逃離蒙古,不料卻被成吉思汗察覺,母親被擒,李萍為保兒子忠義,當場自殺身亡,而郭靖因得哲別及拖雷相助才得以逃離蒙古,此事亦間接地導致他和華箏的婚約終止。郭靖慘遭巨變後,心灰意冷,逃回中原後因身穿蒙古服飾被宋人認定為蒙古韃子,與蒙古兵一樣殘暴而被痛打一頓,郭靖被打而不還手,幸得丘處機相救。 在第二次華山論劍中,東邪、西毒、北丐以及被洪七公開導的郭靖紛紛出手,最後“武功天下第一”被逆練九陰真經而瘋瘋癲癲的歐陽鋒奪得。期間郭靖再度重遇因誤會而出走的黃蓉,兩人解開一切誤會,和好如初,並在第二次華山論劍後在黃藥師和洪七公面前訂下婚約。 在本故事的結尾,郭靖受邀前去見成吉思汗最後一面,並向成吉思汗講述自己認為對英雄的定義。成吉思汗年老力衰,病重垂死,崩於金帳時口中仍念念不忘郭靖對他說的「英雄」定義。 此後郭靖與蒙古恩斷義絕,返回中原後與黃蓉成親並定居桃花島十多年,直至蒙古正式侵宋時才舉家遷至襄陽城禦敵。(郭靖和黄蓉的事迹在《神鵰俠侶》中續有敘述。) 主要人物 郭靖:郭嘯天與李萍之子,生于蒙古,後南下中原並於張家口邂逅黃蓉與其成為情侶,一起闖蕩江湖,本書結尾時更迎娶黃蓉為妻子,之後並定居桃花島十餘載。师承江南七怪、蒙古神射手哲別、丹陽子馬鈺、「北丐」洪七公和「老顽童」周伯通。虽然鲁钝但极为忠义,儘管多次被自己的結拜兄弟楊康背叛,但看在郭楊兩家是世交的份上,而不忍痛下殺手,希望楊康能迷途知返。擅長降龍十八掌、空明拳、雙手互搏和練成了《九陰真經》。本書結尾時成為絕頂高手,武功可與「天下五絕」並駕齊驅。後更於《神鵰俠侶》中的第三次華山論劍繼承了師父洪七公的五絕稱號,號稱為「北俠」。 黄蓉:「東邪」黃藥師與馮氏之獨生女、「北丐」洪七公之徒,於張家口邂逅郭靖後與其成為情侶,一起闖蕩江湖,本書結尾時更嫁給郭靖成為其妻子。後在明霞島上臨危受命,接替了洪七公的丐幫幫主之位,成為丐幫第19任幫主,為首名女性執掌丐幫。機智聰明,精通奇門遁甲之術,而且擅長滿天花雨擲金針、落英神劍掌和打狗棒法。 杨康:楊鐵心與包惜弱之子,从小在金朝王府长大,為人狡詐卑鄙,在王府時認金國六王爺完顏洪烈作父,更曾改名為完顏康和協助金人奪得《武穆遺書》,後被宋人認為他認賊作父及賣國賊。因比武招親與穆念慈邂逅並墮入愛河。原为长春子丘处机之徒,后来拜黑風雙煞的梅超风为师,習得九陰白骨爪和摧心掌。因歐陽克覬覦穆念慈的美色而殺害他,更嫁媧給自己的結拜兄弟郭靖,並順水推舟拜「西毒」歐陽鋒為師。後又在桃花島上大開殺戒,與歐陽鋒合作將江南七怪殺害,最後江南七怪僅剩柯鎮惡一人倖存,二人並把罪行嫁媧給黃藥師,意圖使武林混亂,自己則坐收漁人之利。最後因中了黃蓉的計謀,而误触欧阳锋的蛇毒而慘死於嘉興鐵槍廟中。為楊過之生父,但楊過從未見過他,可是人人覺得他們父子彼此面貌十分相似。 書評 倪匡「在1957年,若是有看小说而不看《射雕英雄传》的,简直是笑话。」 小說回目 三育圖書(連載書本版) 香港商報(連載報紙版) 影視作品 射鵰英雄傳被先后拍摄了多部电影、电视剧等。 電影 1958年,香港粵語長片,峨嵋電影公司,共2集(1958 - 1959),導演胡鵬,編劇苗青,曹達華飾郭靖,容小意飾黃蓉/馮蘅,林蛟飾楊康,黎坤蓮飾穆念慈,李清飾楊鐵心,梅綺飾包惜弱,劉少文飾郭嘯天,李香琴飾李萍,石堅飾黃藥師/丘處機,檸檬飾洪七公,林魯岳飾歐陽鋒/哲別,劉少文飾周伯通,何少雄飾裘千仞,黃楚山飾王處一,楊業宏飾王重陽,邵漢生飾柯鎮惡,吳殷志飾朱聰,陳耀林飾韓寶駒,周小來飾南希仁,胡笳飾韓小瑩,徐松鶴飾全金發,唐佳飾張阿生,何山飾完顏洪烈,袁小田飾梁子翁,朱超飾段天德,陳錦棠飾陸乘風,麥先聲飾陸冠英,陳立品飾梅超風。 1977年,《射鵰英雄傳》,邵氏公司,導演張徹,傅聲飾郭靖,恬妞飾黃蓉,李藝民飾楊康,惠英紅飾穆念慈,谷峰飾洪七公,郭追飾周伯通,李修賢飾歐陽克,王龙威饰欧阳锋,顾冠忠饰黄药师,余海伦饰梅超风,王庆良饰陈玄风,葉天行饰陆乘风,狄龙饰南帝段智興,杨尔秋饰丘处机,李少华饰王处一,蔡弘饰柯镇恶,林辉煌饰朱聪,罗坤霖饰韩宝驹,陆剑明饰南希仁,储陆峰饰张阿生,赵中兴饰全金發,周洁饰韩小莹。 | 新版 然而連載《射鵰英雄傳》期間,因為金庸在長城電影公司擔任編劇和導演,瑣事繁多,精力時有不殆,所以小說中有很多情節他本人並不是非常滿意。從1970年起,金庸着手修訂所有作品,至1980年全部修訂完畢,是為「新版」,亦稱「修訂版」。由金庸本人的公司明河社重新修訂、出版、發行,冠名《金庸作品集》。 重新修訂後的流行版變成了四十回,改動很大,刪去了連載版中一些與故事或人物並無必要聯繫的情節,如「小紅鳥」、「蛙蛤大戰」、「鐵掌幫行兇」等等,還除去了秦南琴這個人物,將她與穆念慈合而為一,從此穆念慈成為了新版中楊過的生母。而秦南琴在連載版中是楊過的生母,曾和郭靖一同捕捉專吃蛇膽的血鳥,就是傳說中的「小紅鳥」。 血鳥情節日後還在《神鵰俠侶》中跟隨楊過,啄瞎過李莫愁的一隻眼睛,以致公孫止見了李莫愁,竟然說道:「咱們在這裏相會,也可說是有緣,不但是『同病相憐』,而且還是『獨具隻眼』,不不,是『各具隻眼』。」這兩人獨眼相望的場面。而秦南琴的故事一去,血鳥自告消失,《神鵰俠侶》中李莫愁的獨目亦沾光復明,所以這一個改動也算是牽連很大。此外,也加上一些新的情節,如開場時張十五說書、曲靈風盜畫、黃蓉迫人抬轎與長嶺遇雨、黃裳撰作《九陰真經》的經過等等。重修過的流行版比之前連載版成熟、緊湊了很多,此版也較多人所熟知。 世紀新修版 無論流行版還是最開始的連載版,裡邊很多角色的年齡問題、部分重要事情的發生順序都有一些混亂矛盾。因此金庸在1999年至2002年期間,結合眾多資深金迷的意見和建議,重新修訂,稱為世紀修訂版(新修版)。 這一版本對書中年代、人物年齡、事跡先後等細節糾正很多,周伯通的年齡、江南七怪的年齡範圍都有微調,也合理解決了郭靖、黃蓉的年齡問題,還對黃藥師眾弟子年齡和關係重新改寫:曲靈風變成了大弟子、梅超風出場時由流行版「四十來歲」年紀年輕至「二十多歲」……除此之外,還給了黃藥師一段家族身世,並對九陰作出解釋,按易經,陽為奇數,陰為偶數,所以《九陰真經》的最高境界應為陰陽相容、剛柔相濟。而書的結尾處,郭靖與黃蓉鎮守的襄陽城變成了更加合理的青州城,直到《神鵰俠侶》故事開始前才退守到襄陽城。 情節 南宋寧宗慶元五年(公元1199年)歲末,全真教道士丘處機刺殺私通金人的大宋奸臣王道乾後,路過臨安郊外的牛家村,結識隱居當地的忠良之後郭嘯天及楊鐵心,剛巧郭夫人李萍、楊夫人包惜弱均懷有身孕,丘處機為兩個未出世的孩子分別取名郭靖及楊康,希望二人不忘靖康之恥。此時金國六王爺完顏洪烈領金國殺手追捕丘處機至牛家村,結果一一被丘處機擊殺,惟完顏洪烈身受重傷倒在楊家柴房,為包惜弱一時不忍所救,得以全身而退。完顏洪烈難忘包惜弱美色,數月後勾結南宋官府在完顏洪烈指示下迫害郭楊兩家,結果郭嘯天被殺,而楊鐵心、包惜弱及李萍亦不知所踪。噩耗傳來,郭、楊的好友丘處機怒不可遏,決心要對殺害郭、楊的兇手進行報復。他惦念郭、楊兩家的家眷,在臨安一帶四處奔走打探未果;接著又因受奸人段天德矇騙在嘉興與江南七怪發生衝突,兩敗俱傷。事後,丘處機與江南七怪識破奸人陰謀,釋兵言和,但比武未分勝負,丘處機相約江南七怪一同尋人,由自己去救助楊鐵心妻子包惜弱,江南七怪去救助郭嘯天妻子李萍,並各自將兩家的孩子教養成人,十八年後重會嘉興,由郭楊後人代為比武再分勝負。江南七怪義薄雲天,慨然應諾。原來李萍在丈夫遇難後,先受到南宋軍官段天德挾持,之後段天德為逃避江南七怪追捕,脅李萍北上金國中都,二人又為金兵所俘前往塞外當苦工,李萍一路漂流到了蒙古大漠被棄,在野外產下一子,最後為蒙古牧民所救,在蒙古居住。李萍依丈夫遺言為孩子取名郭靖。而完顏洪烈假裝從宋兵手上救出包惜弱,並向她訛稱其夫楊鐵心已死,無依無靠又被蒙騙的包惜弱惟有投靠完顏洪烈,後來下嫁他成為金國王妃,其子楊康亦在完顏洪烈王府中出生,被他視為己出。 光陰飛轉,轉眼郭靖已經六歲,這一年他因捨命保護草原英雄哲別受到蒙古大汗鐵木真賞識,被鐵木真帶回軍營,不久又與鐵木真的幼子拖雷結為“安答”(兄弟)。此時江南七怪也尋訪郭靖母子到了蒙古,並終於在一次偶然機會中找到了郭靖,六年辛苦於一日之間得到報酬,七怪喜上眉梢,當即便對郭靖啟蒙,開始傳習各門武功。十年後,郭靖已長成為一個粗壯少年,他雖天資魯鈍,但由於六怪嚴督緊促,再加上自己勤奮努力,後又因得全真教掌教馬鈺傳授玄門內功,武功已經初成。而中途遇上江南七怪仇人梅超風和丈夫陳玄風,陳玄風被郭靖無意中殺害,梅超風則雙目失明。而江南七怪的張阿生殞命。這十年鐵木真東征西討,終於統一大漠,被尊為“成吉思汗”。郭靖因頗具戰功,被成吉思汗招為“金刀駙馬”,決定把女兒華箏公主許配給郭靖。 十八年之約將至,江南六怪帶郭靖南歸,為了讓郭靖歷練江湖經驗,六怪命郭靖先行,自己尾隨其後。郭靖趕到張家口,與女扮男裝的小叫化子黃蓉相遇,兩人一見如故,彼此傾心,但郭靖不知黃蓉乃女兒之身。郭靖一路南行至金國中都,在城中見到江湖賣藝者穆易為他的女兒穆念慈進行比武招親,結果金國王子完顏康上台打敗穆念慈,但事後不願迎娶她,並打傷穆易。郭靖不滿完顏康欺負穆易父女,與之發生惡戰,後得全真教道士王處一及王妃介入,才暫化解紛爭。後來郭靖得知穆易真正身份乃是生父郭嘯天的結拜兄弟楊鐵心,原來楊鐵心當年大難不死,更收養孤女穆念慈,之後化名穆易,以賣武為生,一直尋找失散妻兒下落。後來完顏康帶楊鐵心及穆念慈到王府,楊鐵心發現王妃就是自己妻子包惜弱,而王子完顏康正是郭靖未曾見過面的義弟,亦即是自己與包惜弱之親生兒子楊康。楊鐵心與包惜弱相認,包惜弱得知丈夫尚在人間,及被完顏洪烈欺瞞多年後,決心隨楊鐵心逃離王府,並得郭靖、黃蓉、丘處機及江南七怪等人協助逃走,但被完顏洪烈的親兵及高手追捕,最後楊鐵心與包惜弱見逃走不成,雙雙自殺,包惜弱死前向楊康說明他的身世秘密,但楊康不願接受事實,更拒絕承認楊鐵心為生父。 楊鐵心夫妻死後,郭靖知道了黃蓉乃桃花島島主及武學宗師“東邪”黃藥師之女(東邪黃藥師、西毒歐陽鋒、南帝段智興及北丐洪七公四人齊名、而第五人中神通是全真教創始人王重陽、武功最高。)而丘處機及江南七怪打算許配穆念慈予郭靖為妻,黃蓉不滿,拉走郭靖離開。郭靖、黃蓉相伴而行,在長江邊他們與一個舉止奇異的老乞丐相識,這個老乞丐便是與黃蓉之父——桃花島島主“東邪”黃藥師齊名的武學宗師——丐幫幫主“北丐”洪七公,洪七公喜歡郭靖樸實忠厚,更喜黃蓉伶俐聰敏,遂將兩人收入門牆,並把平生傑作剛猛絕倫的降龍十八掌授予郭靖。靖、蓉辭別洪七公,繼續南行,在太湖歸雲莊兩人不期與被太湖群雄截獲的金國欽差楊康和殺害郭嘯天的南宋軍官段天德相遇。楊康殺死段天德,並從中得知郭楊兩家淵源和自己的身世,楊康答應與完顏洪烈決裂,並與郭靖結義。而歸雲莊陸莊主與梅超風同為黃蓉之父一代宗師黃藥師之弟子,因梅超風及其丈夫盗取師父九陰真經下卷而全部弟子皆被逐出門外。黃藥師十分後悔而後重收他們為弟子。而黃藥師認為郭靖不該殺了陳玄風而發生爭鬥,由郭靖定下三個月後到黃藥師的桃花島做了斷而結束。 但楊康終究難捨金國王子的榮華富貴,將郭靖北上行刺完顏洪烈的計劃洩漏出去。郭靖行刺不成,遂與黃蓉僱舟入海,趕往桃花島,在島上他巧遇武林奇人全真派高手,王重陽師弟周伯通,與這位嗜武成狂為老不尊的“老頑童”義結金蘭,並得周伯通傳授「雙手互搏之術」。「西毒」歐陽鋒的私生子歐陽克垂涎黃蓉美色,叔姪二人到桃花島向黃藥師提親,但在黃蓉要求下歐陽克要與郭靖比試,結果郭靖在洪七公相助下打敗歐陽克,卻因周伯通在郭靖不知情傳了他九陰真經而壞了事,與西毒和周伯通他們一起離開。但之後周伯通因與歐陽鋒的一個賭賽被迫跳海自盡(但周伯通跳海後在海上騎鯊魚反而保住性命)。歐陽鋒迫郭靖寫下九陰真經,郭靖卻在洪七公指示下寫出九陰假經。後來洪七公遭歐陽鋒暗算重傷,歐陽鋒及郭靖不知所蹤,與黃蓉及歐陽克流落一荒島(此島後被洪七公命名為壓鬼、吃尿島)。黃蓉臨危受命,接替了洪七公的丐幫幫主之位,成為丐幫第19任幫主。郭靖和歐陽鋒後與三人重逢。郭靖和黃蓉靠九陰真經逃離歐陽鋒魔掌。後來郭靖、黃蓉、洪七公和原來未死的周伯通到京城阻止完顏洪烈等人奪得岳飛遺下的武穆遺書,卻只取得一卷軸,郭靖也被已投靠完顏洪烈的歐陽鋒打得重傷。郭靖和黃蓉靠九陰真經療傷,留重傷未癒的洪七公和周伯通在京城。卻遇上黃藥師和華箏。郭靖只好向黃蓉父女坦承金刀駙馬一事,並為了遵守承諾,決定和華箏結婚。黃蓉雖然心傷,但知道郭靖始終愛她,二人也沒有分離。郭靖和黃蓉一同趕往岳州參加丐幫大會。與此同時楊康也來到岳州的軒轅台,他先勾結丐幫中的「淨衣派」捉拿郭靖與黃蓉,之後利用盜取得來的丐幫打狗棒,企圖假冒丐幫新任幫主,驅使幫眾投降金國,要統領丐幫以助金國統一天下。幸靖、蓉及時揭穿了楊康密謀奪取丐幫幫主之位的陰謀詭計;後來郭靖助黃蓉從楊康手中奪回打狗棒,而黃蓉則使出真正的「打狗棒法」大敗楊康,最終令黃蓉真正被丐幫眾人承認為洪七公親自欽點的繼任人——丐幫第19任幫主。數日後,靖、蓉據在京城裏的卷軸尋找岳飛的《武穆遺書》來到滬溪鐵掌幫禁地,結果行踪暴露,黃蓉被鐵掌幫幫主裘千仞以鐵掌打成重傷瀕死,幸最後郭靖尋得已經退位出家的“南帝”一燈大師以一陽指拯救才免黃蓉一死。 此間,歐陽鋒夥同楊康潛入桃花島,將在島上做客的江南七怪中的朱聰等五人殺害,並趁機嫁禍給黃藥師,及使郭靖遷怒於黃蓉遂情海翻波,意圖挑起江湖紛爭希望能從中得利。事後黃蓉機智地在嘉興鐵槍廟中揭穿了歐陽鋒及楊康的陰謀給躲藏在「鐵槍」王彥章石像後的柯鎮惡聽到,最終替黃藥師洗脫了殺人罪名,並將作惡多端的楊康除掉,但她自己卻落入了歐陽鋒的魔爪。後來郭靖從柯鎮惡口中得知江南五怪被殺之真相,知道黃蓉為揭此事真相以身犯險最後更被「西毒」歐陽鋒捉走,便悔恨自己在此事上傷透了黃蓉的心,心中對她愧疚萬分,於是四處奔走尋訪她的下落,結果卻是音信皆無,靖、蓉兩人失散達半年之久。 郭靖尋訪到了蒙古大漠,正趕上成吉思汗西征花剌子模,為了擒殺殺父仇人完顏洪烈,郭靖請命出征,被成吉思汗任命為右軍統帥。不久黃蓉及歐陽鋒也先後來到西征軍中,郭靖更得丐幫長老魯有腳與一眾丐幫弟子幫助下在西域初冬時節於禿木峰頂與黃蓉重逢,他為讓歐陽鋒不傷害黃蓉,答應抓到他三次饒他不死。後靖、蓉聯手與歐陽鋒展開惡鬥,三次將他擒獲。接著郭靖又依黃蓉之計,在攻打花剌子模都城撒馬爾罕的戰鬥中立下大功,還殺了完顏洪烈,終報殺父之仇,但隨後郭靖、黃蓉二人再度因誤會而分開,之後郭靖更被歐陽鋒所欺騙,以為黃蓉已死於蒙古大漠的流沙中因而心灰意冷。另一方面,成吉思汗在西征成功後產生了南下攻宋的野心,郭靖因不願與自己的父母之邦作戰,決心與母親李萍連夜逃離蒙古,不料卻被成吉思汗察覺,母親被擒,李萍為保兒子忠義,當場自殺身亡,而郭靖因得哲別及拖雷相助才得以逃離蒙古,此事亦間接地導致他和華箏的婚約終止。郭靖慘遭巨變後,心灰意冷,逃回中原後因身穿蒙古服飾被宋人認定為蒙古韃子,與蒙古兵一樣殘暴而被痛打一頓,郭靖被打而不還手,幸得丘處機相救。 在第二次華山論劍中,東邪、西毒、北丐以及被洪七公開導的郭靖紛紛出手,最後“武功天下第一”被逆練九陰真經而瘋瘋癲癲的歐陽鋒奪得。期間郭靖再度重遇因誤會而出走的黃蓉,兩人解開一切誤會,和好如初,並在第二次華山論劍後在黃藥師和洪七公面前訂下婚約。 在本故事的結尾,郭靖受邀前去見成吉思汗最後一面,並向成吉思汗講述自己認為對英雄的定義。成吉思汗年老力衰,病重垂死,崩於金帳時口中仍念念不忘郭靖對他說的「英雄」定義。 此後郭靖與蒙古恩斷義絕,返回中原後與黃蓉成親並定居桃花島十多年,直至蒙古正式侵宋時才舉家遷至襄陽城禦敵。(郭靖和黄蓉的事迹在《神鵰俠侶》中續有敘述。) 主要人物 郭靖:郭嘯天與李萍之子,生于蒙古,後南下中原並於張家口邂逅黃蓉與其成為情侶,一起闖蕩江湖,本書結尾時更迎娶黃蓉為妻子,之後並定居桃花島十餘載。师承江南七怪、蒙古神射手哲別、丹陽子馬鈺、「北丐」洪七公和「老顽童」周伯通。虽然鲁钝但极为忠义,儘管多次被自己的結拜兄弟楊康背叛,但看在郭楊兩家是世交的份上,而不忍痛下殺手,希望楊康能迷途知返。擅長降龍十八掌、空明拳、雙手互搏和練成了《九陰真經》。本書結尾時成為絕頂高手,武功可與「天下五絕」並駕齊驅。後更於《神鵰俠侶》中的第三次華山論劍繼承了師父洪七公的五絕稱號,號稱為「北俠」。 黄蓉:「東邪」黃藥師與馮氏之獨生女、「北丐」洪七公之徒,於張家口邂逅郭靖後與其成為情侶,一起闖蕩江湖,本書結尾時更嫁給郭靖成為其妻子。後在明霞島上臨危受命,接替了洪七公的丐幫幫主之位,成為丐幫第19任幫主,為首名女性執掌丐幫。機智聰明,精通奇門遁甲之術,而且擅長滿天花雨擲金針、落英神劍掌和打狗棒法。 杨康:楊鐵心與包惜弱之子,从小在金朝王府长大,為人狡詐卑鄙,在王府時認金國六王爺完顏洪烈作父,更曾改名為完顏康和協助金人奪得《武穆遺書》,後被宋人認為他認賊作父及賣國賊。因比武招親與穆念慈邂逅並墮入愛河。原为长春子丘处机之徒,后来拜黑風雙煞的梅超风为师,習得九陰白骨爪和摧心掌。因歐陽克覬覦穆念慈的美色而殺害他,更嫁媧給自己的結拜兄弟郭靖,並順水推舟拜「西毒」歐陽鋒為師。後又在桃花島上大開殺戒,與歐陽鋒合作將江南七怪殺害,最後江南七怪僅剩柯鎮惡一人倖存,二人並把罪行嫁媧給黃藥師,意圖使武林混亂,自己則坐收漁人之利。最後因中了黃蓉的計謀,而误触欧阳锋的蛇毒而慘死於嘉興鐵槍廟中。為楊過之生父,但楊過從未見過他,可是人人覺得他們父子彼此面貌十分相似。 |
1983年,《楊過與小龍女》,邵氏公司,導演華山,張國榮飾楊過、楊康,翁靜晶飾小龍女,陳觀泰飾郭靖,劉雪華飾黃蓉,恬妮飾李莫愁,顧冠忠飾霍都,孫建飾丘處機,王力飾趙志敬,侯炳瑩飾郭芙,龍天翔飾金輪法王。 電視劇 動畫 《神鵰俠侶》(2003年)由日本動畫公司及翡翠動畫製作,共三部;第二、三部由翡翠動畫独立完成。 漫畫 1998年由黃展鳴主筆的新加坡漫畫《神雕俠侶》,遠方出版社出版。 由黃玉郎主編、胡紹權主筆和鄺志德監製的香港漫畫《神雕俠侶》,玉皇朝出版。 粵劇 粵劇折子戲《絕情谷底俠侶情》改編自絕情谷一段,作者撰曲是陳錦榮女士。 舞台劇 廣播劇 1982年,香港電台戲劇組製作《神鵰俠侶》廣播劇,合共103集,於1982年6月7日至1982年10月27日,星期一至五上午《金庸武俠天地》時段內播出。 製作 監製:李安求 編導:曾永強 改編:楊敏、陳炳球 聲演 李學斌飾楊過 楊麗仙飾小龍女 丁茵飾李莫愁 鍾偉明飾郭靖 尹芳玲飾黃蓉 姚秀鈴飾郭芙 朱曼子飾郭襄、耶律燕 車森梅飾陸無雙 何錦華飾程英 譚翠蓮飾公孫綠萼、洪凌波、完顏萍 趙碧蓉飾耶律燕 馮天行飾尹志平 余世騰飾趙志敬 電腦遊戲 智冠《神鵰俠侶》 - 1997年 昱泉《新神鵰俠侶》 - 2000年 惡搞 1990年《肥肥繽紛三十年》中的《神經俠侶》超肥版 盧海鵬 飾 楊過 沈殿霞 飾 小龍女 李香琴 飾 尹志平/尹志強 李麗蕊 飾 儍姑 林建明 飾 郭芙 麥麗虹 飾 李莫愁 賈思樂 飾 金輪法王 2014年的鄉土劇《世間情》的片段 | 改編作品 《神鵰俠侶》多次被改編為电影、电视剧,亦曾被改編為動畫、舞台劇及電腦遊戲。 電影 1960年,《神鵰俠侶》香港粵語長片,峨嵋電影公司,共4集,導演李化,編劇朱克,謝賢飾楊過,南紅飾小龍女/陸無雙,林蛟飾郭靖,陳惠瑜飾黃蓉,梁醒波飾周伯通,梁素琴飾李莫愁,石堅飾金輪法王,姜中平飾霍都,江雪飾公孫綠萼,司馬華龍飾尹志平,羅蘭飾洪凌波,黎小田飾(童年時代)楊過,王愛明飾(童年時代)陸無雙。 1982年,《神鵰俠侶》邵氏公司,傅聲飾楊過,郭追飾郭靖,黃淑儀飾黃蓉,龍天翔飾楊康,林秀君飾穆念慈,文雪兒飾郭芙,錢小豪飾武修文,江生飾霍都,鹿峰飾趙志敬,詹森飾柯鎮惡。 1983年,《楊過與小龍女》,邵氏公司,導演華山,張國榮飾楊過、楊康,翁靜晶飾小龍女,陳觀泰飾郭靖,劉雪華飾黃蓉,恬妮飾李莫愁,顧冠忠飾霍都,孫建飾丘處機,王力飾趙志敬,侯炳瑩飾郭芙,龍天翔飾金輪法王。 電視劇 動畫 《神鵰俠侶》(2003年)由日本動畫公司及翡翠動畫製作,共三部;第二、三部由翡翠動畫独立完成。 漫畫 1998年由黃展鳴主筆的新加坡漫畫《神雕俠侶》,遠方出版社出版。 由黃玉郎主編、胡紹權主筆和鄺志德監製的香港漫畫《神雕俠侶》,玉皇朝出版。 粵劇 粵劇折子戲《絕情谷底俠侶情》改編自絕情谷一段,作者撰曲是陳錦榮女士。 舞台劇 廣播劇 1982年,香港電台戲劇組製作《神鵰俠侶》廣播劇,合共103集,於1982年6月7日至1982年10月27日,星期一至五上午《金庸武俠天地》時段內播出。 製作 監製:李安求 編導:曾永強 改編:楊敏、陳炳球 聲演 李學斌飾楊過 楊麗仙飾小龍女 丁茵飾李莫愁 鍾偉明飾郭靖 尹芳玲飾黃蓉 姚秀鈴飾郭芙 朱曼子飾郭襄、耶律燕 車森梅飾陸無雙 何錦華飾程英 譚翠蓮飾公孫綠萼、洪凌波、完顏萍 趙碧蓉飾耶律燕 馮天行飾尹志平 余世騰飾趙志敬 電腦遊戲 智冠《神鵰俠侶》 - |
白色部分上的梵蒂岡國徽的組成有: 三重冕(教宗庇護十一世任內所使用) 兩把鑰匙代表著天國之鑰(根據《瑪竇福音》16章19節),由耶穌基督給予聖伯多祿。教宗被認為是伯多祿的後繼者,金銀兩鑰匙,自13世紀開始就是聖座的重要標誌。金鑰匙代表屬靈的權力,而銀鑰匙代表世俗的權力。為了區分梵蒂岡與聖座的國徽,兩把鑰匙的順序是相反的。 一條紅線連接的兩把鑰匙。 國旗的黃色與白色也是參考鑰匙的顏色——在紋章學術語中,黃色與金色,銀色與白色是沒有區別的。 用途 國旗在世界各地的羅馬天主教教會與機構都有使用,通常是在教會或機構所在地之國旗旁。梵蒂冈駐各國及國際組織的大使館也會懸掛。 | 國旗格式 國旗以兩條豎條組成,旗桿側是金色或黃色,另一側是白色,白色中央有呈交叉狀的聖彼得的與三重冕。交叉的鑰匙是由金色與銀色的鑰匙組成,銀色鑰匙以右上至左下的方式斜放。此國旗是世界上唯二的正方形國旗,另一面為瑞士國旗。 白色部分上的梵蒂岡國徽的組成有: 三重冕(教宗庇護十一世任內所使用) 兩把鑰匙代表著天國之鑰(根據《瑪竇福音》16章19節),由耶穌基督給予聖伯多祿。教宗被認為是伯多祿的後繼者,金銀兩鑰匙,自13世紀開始就是聖座的重要標誌。金鑰匙代表屬靈的權力,而銀鑰匙代表世俗的權力。為了區分梵蒂岡與聖座的國徽,兩把鑰匙的順序是相反的。 一條紅線連接的兩把鑰匙。 國旗的黃色與白色也是參考鑰匙的顏色——在紋章學術語中,黃色與金色,銀色與白色是沒有區別的。 用途 國旗在世界各地的羅馬天主教教會與機構都有使用,通常是在教會或機構所在地之國旗旁。梵蒂冈駐各國及國際組織的大使館也會懸掛。 歷史 教宗國傳統上使用黃色與紅色的帽徽,這是羅馬元老院與羅馬人民的傳統代表色。然而,這些顏色沒有使用在國旗上。1808年,教宗庇護七世下令及其他部隊把紅色換成白色,以區分其他已被併入拿破崙軍隊的部隊。 1803年教宗國開始使用以白色為底,中央有教宗國徽的商用旗。這種旗幟在1815年6月7日成為正式。在1825年9月17日,被黃白旗取代,黃色取自金鑰匙,白色取自銀鑰匙。這些顏色可能是來自1808年的禁衛兵旗的顏色。這是教宗國使用的第一面雙色旗,也是現代梵蒂岡國旗的始祖。商用旗也是在陸地上的國旗。 |
subtle及相关词中的则是在16世纪作为词源拼写添加的,其目的为使这些词更像它们的拉丁语原型(debitum, dubito和subtilis)。 因为/b/为服从格林定律的音之一,英语及其它日耳曼语族中具有的单词在其他印欧语系的同源词可能会发现读作, , 或。一个例子是brother的不同同源词间的对比。它是英语中使用频率第七低的字母(仅次于V, K, J, X, Q和Z),使用频率约为1.5%。 其他语言 许多除英语外的其它语言用表示浊双唇塞音。 在爱沙尼亚语、丹麦语、法罗语、冰岛语, 苏格兰盖尔语以及官话拼音中,不代表浊辅音。与之相反,它代表清辅音;而则代表与两者都形成对比的长辅音(在爱沙尼亚语中)或送气音(丹麦语、法罗语、冰岛语, 苏格兰盖尔语以及拼音中)。在斐济语中,代表前鼻化辅音;而在祖鲁语与科萨语中,它则代表内爆音,而其中二合字母代表。芬兰语只在外来语中使用。 芬兰语只在外来语使用B。 在塔塔尔语旧拉丁字母中,若B小写則写成ʙ,以避免与 Ь ь 混淆。 音标系统 在国际音标中,[b]被用于代表浊双唇塞音语音。在特定语言的语音转录系统中,/b/可能被用于代表弱辅音音位,而不一定是浊音,这与强辅音/p/(它可能有更强烈的送气、更大的紧度或更长的持续时间)形成了鲜明对比。 其他用法 B也是一个音符。在英语世界中,它代表Si,以及建立在C之上的第十二个半音音阶。在中欧和斯堪的纳维亚,“B”被用于表示B-flat (B♭),而建立在C之上的第十二个半音音阶则被命名为“H”。“b”的古老形式b quadratum(方形b, )以及b rotundum(round b, )于中被分别用于表示还原号和降号。 在簡約(2年级)英文點字中,若B單獨使用則代表but(只有)。 | 拜占庭时期,希腊字母 的读音变为/v/,因此其在现代希腊语中读作víta(但仍写作)。西里尔字母ve 表示的发音与之相同,因此写作be 的修改形式被发展出以代表斯拉夫语族中的/b/.(现代希腊语仍缺少表示浊双唇塞音的字母并且使用二合字母/复辅音,mp从其他语言中音译这些声音。) 現代的小寫b源自於羅馬草寫體發展晚期,為抄寫員捨去大寫B較上面一圈後的產物。 在书写系统中的使用 英语 于英语中,表示浊双唇塞音 ,例如在bib中。它有时也不发音。这一现象在以结尾的单词中发生得尤其多,例如在lamb和bomb中;它们其中的一些单词原本含有/b/音,但另一些则是被类推添加了字母(参见)。在debt, doubt, subtle及相关词中的则是在16世纪作为词源拼写添加的,其目的为使这些词更像它们的拉丁语原型(debitum, dubito和subtilis)。 因为/b/为服从格林定律的音之一,英语及其它日耳曼语族中具有的单词在其他印欧语系的同源词可能会发现读作, , 或。一个例子是brother的不同同源词间的对比。它是英语中使用频率第七低的字母(仅次于V, K, J, X, Q和Z),使用频率约为1.5%。 其他语言 许多除英语外的其它语言用表示浊双唇塞音。 在爱沙尼亚语、丹麦语、法罗语、冰岛语, 苏格兰盖尔语以及官话拼音中,不代表浊辅音。与之相反,它代表清辅音;而则代表与两者都形成对比的长辅音(在爱沙尼亚语中)或送气音(丹麦语、法罗语、冰岛语, 苏格兰盖尔语以及拼音中)。在斐济语中,代表前鼻化辅音;而在祖鲁语与科萨语中,它则代表内爆音,而其中二合字母代表。芬兰语只在外来语中使用。 芬兰语只在外来语使用B。 在塔塔尔语旧拉丁字母中,若B小写則写成ʙ,以避免与 Ь ь 混淆。 音标系统 在国际音标中,[b]被用于代表浊双唇塞音语音。在特定语言的语音转录系统中,/b/可能被用于代表弱辅音音位,而不一定是浊音,这与强辅音/p/(它可能有更强烈的送气、更大的紧度或更长的持续时间)形成了鲜明对比。 其他用法 B也是一个音符。在英语世界中,它代表Si,以及建立在C之上的第十二个半音音阶。在中欧和斯堪的纳维亚,“B”被用于表示B-flat (B♭),而建立在C之上的第十二个半音音阶则被命名为“H”。“b”的古老形式b quadratum(方形b, )以及b rotundum(round b, )于中被分别用于表示还原号和降号。 在簡約(2年级)英文點字中,若B單獨使用則代表but(只有)。 在计算机科学中,B代表字节,一种信息储存单位。 在工程学中,B代表分贝,一种。 在化学中,B代表硼,一种化学元素。 B血型表情符号(🅱️)在2010年被加入Unicode6.0并在2018年字母被替换成表情符号时成为一个流行网络模因。 中国网络用语中表达“家伙”,“……的人”“女性生殖器官”的意思,前接形容词搭配使用,通常含贬义,詳見屄。 相关字符 祖先、衍生及姊妹字符 𐤁:闪语字母Bet,下述符号的本源。 Β β:希腊字母Beta,拉丁字母B的来源。 Ⲃ |
参看 ı(不带点的小写i)与 İ(带点的大写i) 次閉次前不圓唇元音 其他字母中的相近字母 (希腊字母 Iota) (西里尔字母 I,只在乌克兰语和白俄罗斯语使用) (西里尔字母 I) | 参看 ı(不带点的小写i)与 İ(带点的大写i) 次閉次前不圓唇元音 其他字母中的相近字母 (希腊字母 Iota) (西里尔字母 I,只在乌克兰语和白俄罗斯语使用) (西里尔字母 I) 拉丁字母 |
iota(Unicode: U+2129 )。在英语,ι有时用来表示微细的差别。拉丁字母的 | 變來。 小寫的ι用於: 數學中表示恆等函數。 |
参考资料 延伸阅读 《舞蹈——八亿人民共跳“忠字舞”》,《中国青年》“过去百年大回眸” 肖利民:《忠字舞》,《陕西工人报》2004年7月9日 《跳忠字舞的柴火酒家暂停营业》,“人民网”6月13日 中國舞蹈 | 廣場舞 米庄忠字牌坊 参考资料 延伸阅读 《舞蹈——八亿人民共跳“忠字舞”》,《中国青年》“过去百年大回眸” 肖利民:《忠字舞》,《陕西工人报》2004年7月9日 |
不耻下问 三思而后行 举一反三 任重道远 後生可畏 欲速则不达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著名注疏}- 民国以前 《论语郑氏注》:郑玄注释,宋朝佚失,清以来有不少辑佚本,1900年后在敦煌和吐鲁番发现唐写本多种。 《论语集解》:何晏等人所撰。 《論語註疏》:十三經注疏之一,由清朝官员及学者阮元主持。版本来源于曹魏何晏作的註《論語集解》,以及北宋邢昺作的疏。 《論語義疏》:南朝皇侃 《論語集注》十卷:南宋朱熹著《四書章句集注》,是朱熹数十年心血之作,影响之后数百年,既讲义理,又重训诂。 《論語正義》:清劉寶楠。清朝儒生多不满意唐宋人对于经典的注疏,此书征引广博,刘宝楠生前未完成,由其子刘恭冕完成。 民国后 《論語集釋》:程樹德编撰,是论语研究者的重要参考书。 《論語疏證》:楊樹達 《論語新解》:錢穆 《論語今注今譯》:毛子水注譯,台灣商務印書館《國學經典文叢》之一,風行海外,影響數代大學生、中學生。 《論語今讀》:李澤厚 《論語講要》:李炳南 《論語譯注》:楊伯峻譯注,反右運動前写定,1980年再版后颇受好评,为中华书局畅销书。 《〈论语〉批注》:北京大学哲学系1970级工农兵学员编写,为文革时期“批林批孔”的产物,内部发行。 《論語別裁》:南懷瑾 《論語注譯》:杜道生 《論語通釋》:王熙元 《論語通譯》:徐志剛譯,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因其被列为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语文新课标》指定必读书目,所以有一定影响力。 《论语新注新译》:杨逢彬2016年著作。 評價 黑格尔:“我们看到孔子和他的弟子们的谈话(按即“论语”——译者贺麟注),里面所讲的是一种常识道德,这种常识道德我们在哪里都找得到,在哪一个民族里都找得到,可能还要好些,这是毫无出色之处的东西。 孔子只是一个实际的世间智者,在他那里思辨的哲学是一点也没有的——至于一些善良的、老练的、道德的教训,从里面我们不能获得什么特殊的东西。西塞罗留下给我们的《政治义务论》便是一本道德教训的书,比孔子的书内容丰富,而且更好。我们根据他的原著可以断言:为了保持孔子的名声,假如他的书从来未曾有过翻译,那倒是更好的事。” 程頤:「讀論語:有讀了全然無事者;有讀了後其中得一兩句喜者;有讀了後知好之者;有讀了後直有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者。」、「今人不會讀書。如讀論語,未讀時是此等人,讀了後又只是此等人,便是不曾讀。」、「頤自十七八讀論語,當時已曉文義。讀之愈久,但覺意味深長。」 影響 日本:百济的五经博士王仁於公元5世纪初,王仁渡海前往日本,将《论语》當時兩位名家鄭玄與何晏的注疏獻給日本應神天皇。使漢字在日本得到進一步的推廣。而後聖德太子在各地設學問所。接著是當日本戰國之後,德川幕府積極扶植儒家中的朱子學派以鞏固統治基礎。而當幕府大政奉還之後,明治維新時,又開始流行以論語來作為經商的道理。 已陸續翻譯出三十多種語言。 考古发现 1900年,在敦煌文獻中發現《論語鄭氏注》的唐代寫本殘卷。 1973年,河北定州西漢中山王劉修墓出土竹簡《論語》,1997年由文物出版社正式出版公佈,是目前發現最早的《論語》寫本。「定州漢簡」還包含一批不屬於《論語》,但記載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竹簡,整理者定名为《儒家者言》,该书共整理出二十七章,與今本《孔子家語》有密切關係。 2016年8月,江西南昌西漢海昏侯墓出土竹书《论语·知道》篇,可能就是失传了1800年的〈齊論〉。在肩水金關遺址出土的居延漢簡中也有釋文相同的《論語》簡牘,並包含其他的孔子語錄,亦或為〈齊論〉的失傳章句。 2015年的安徽大學藏戰國竹簡包括一批和《論語》相關的竹簡,整理者定名為為《仲尼曰》,其內容為孔子言論共25條,見於今本《論語》者有8條,另有一些可與《禮記》、《大戴禮記》、《孔叢子》等傳世文獻對照,但文字不盡相同。 2021年荊州市的王家咀戰國楚墓出土包括一批和《論語》相關的竹簡,整理者定名為《孔子曰》,其內容為孔子言論,部分內容可與今本《論語》對讀,少量內容散見於《禮記》、《孟子》等傳世古籍中,一些內容則不見傳世文獻記載。 參見 儒家 四書 孔子 孔門十哲 高玉麒:《论语》芬兰语版译者 注釋 參考文獻 Theodore | 朽木不可雕也 三人行,必有我師焉 謀略於方寸之間,決戰至千里之外 不亦樂乎 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 學如不及,猶恐失之 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予一以貫之 成语 吾日三省吾身 见义勇为 既往不咎 不耻下问 三思而后行 举一反三 任重道远 後生可畏 欲速则不达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著名注疏}- 民国以前 《论语郑氏注》:郑玄注释,宋朝佚失,清以来有不少辑佚本,1900年后在敦煌和吐鲁番发现唐写本多种。 《论语集解》:何晏等人所撰。 《論語註疏》:十三經注疏之一,由清朝官员及学者阮元主持。版本来源于曹魏何晏作的註《論語集解》,以及北宋邢昺作的疏。 《論語義疏》:南朝皇侃 《論語集注》十卷:南宋朱熹著《四書章句集注》,是朱熹数十年心血之作,影响之后数百年,既讲义理,又重训诂。 《論語正義》:清劉寶楠。清朝儒生多不满意唐宋人对于经典的注疏,此书征引广博,刘宝楠生前未完成,由其子刘恭冕完成。 民国后 《論語集釋》:程樹德编撰,是论语研究者的重要参考书。 《論語疏證》:楊樹達 《論語新解》:錢穆 《論語今注今譯》:毛子水注譯,台灣商務印書館《國學經典文叢》之一,風行海外,影響數代大學生、中學生。 《論語今讀》:李澤厚 《論語講要》:李炳南 《論語譯注》:楊伯峻譯注,反右運動前写定,1980年再版后颇受好评,为中华书局畅销书。 《〈论语〉批注》:北京大学哲学系1970级工农兵学员编写,为文革时期“批林批孔”的产物,内部发行。 《論語別裁》:南懷瑾 《論語注譯》:杜道生 《論語通釋》:王熙元 《論語通譯》:徐志剛譯,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因其被列为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语文新课标》指定必读书目,所以有一定影响力。 《论语新注新译》:杨逢彬2016年著作。 評價 黑格尔:“我们看到孔子和他的弟子们的谈话(按即“论语”——译者贺麟注),里面所讲的是一种常识道德,这种常识道德我们在哪里都找得到,在哪一个民族里都找得到,可能还要好些,这是毫无出色之处的东西。 孔子只是一个实际的世间智者,在他那里思辨的哲学是一点也没有的——至于一些善良的、老练的、道德的教训,从里面我们不能获得什么特殊的东西。西塞罗留下给我们的《政治义务论》便是一本道德教训的书,比孔子的书内容丰富,而且更好。我们根据他的原著可以断言:为了保持孔子的名声,假如他的书从来未曾有过翻译,那倒是更好的事。” 程頤:「讀論語:有讀了全然無事者;有讀了後其中得一兩句喜者;有讀了後知好之者;有讀了後直有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者。」、「今人不會讀書。如讀論語,未讀時是此等人,讀了後又只是此等人,便是不曾讀。」、「頤自十七八讀論語,當時已曉文義。讀之愈久,但覺意味深長。」 影響 日本:百济的五经博士王仁於公元5世纪初,王仁渡海前往日本,将《论语》當時兩位名家鄭玄與何晏的注疏獻給日本應神天皇。使漢字在日本得到進一步的推廣。而後聖德太子在各地設學問所。接著是當日本戰國之後,德川幕府積極扶植儒家中的朱子學派以鞏固統治基礎。而當幕府大政奉還之後,明治維新時,又開始流行以論語來作為經商的道理。 已陸續翻譯出三十多種語言。 考古发现 1900年,在敦煌文獻中發現《論語鄭氏注》的唐代寫本殘卷。 1973年,河北定州西漢中山王劉修墓出土竹簡《論語》,1997年由文物出版社正式出版公佈,是目前發現最早的《論語》寫本。「定州漢簡」還包含一批不屬於《論語》,但記載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竹簡,整理者定名为《儒家者言》,该书共整理出二十七章,與今本《孔子家語》有密切關係。 2016年8月,江西南昌西漢海昏侯墓出土竹书《论语·知道》篇,可能就是失传了1800年的〈齊論〉。在肩水金關遺址出土的居延漢簡中也有釋文相同的《論語》簡牘,並包含其他的孔子語錄,亦或為〈齊論〉的失傳章句。 2015年的安徽大學藏戰國竹簡包括一批和《論語》相關的竹簡,整理者定名為為《仲尼曰》,其內容為孔子言論共25條,見於今本《論語》者有8條,另有一些可與《禮記》、《大戴禮記》、《孔叢子》等傳世文獻對照,但文字不盡相同。 2021年荊州市的王家咀戰國楚墓出土包括一批和《論語》相關的竹簡,整理者定名為《孔子曰》,其內容為孔子言論,部分內容可與今本《論語》對讀,少量內容散見於《禮記》、《孟子》等傳世古籍中,一些內容則不見傳世文獻記載。 參見 儒家 四書 孔子 孔門十哲 高玉麒:《论语》芬兰语版译者 注釋 參考文獻 Theodore de Bary 延伸阅读 |
Li2+, Be3+ 等。但它还不够完善,仍然无法准确地解释其它原子的物理现象。 物质波 1924年,路易·德布罗意發表博士論文提出,粒子拥有波动性,其波长与动量成反比,以方程式表示為 。 這理論稱為德布羅意假說,又稱為物質波假說。這意味著電子不但具有粒子性,還具有波動性。 1927年,克林顿·戴维森與雷斯特·革末做實驗將低能量電子入射於鎳晶體,然後測量對於每一個角度的散射強度。從分析實驗數據,他們發現,假設加速電勢為5.4eV,則在50°之處會出現強勁反射,符合威廉·布拉格於1913年所提出的 X射線繞射性質。這驚人的結果證實電子是一種物質波,也證實了物質波假說。這實驗就是著名的戴維森-革末實驗。 电子的双缝实验可以非常生动地展示出多种不同的量子力学现象。如右图所示, 打在屏幕上的电子是点状的,这个现象与一般感受到的点状的粒子相同。 电子打在屏幕上的位置,有一定的分布概率,随时间可以看出双缝衍射所特有的条纹图像。假如一个光缝被关闭的话,所形成的图像是单缝特有的波的分布概率。 在图中的实验裡,电子源的强度非常低,所發射出的電子與電子之間的距離約為150km,任意兩個電子同時存在於電子發射器與探測屏之間的概率微乎其微。显然可以推斷,單獨电子同时通过了两條狹缝,自己與自己發生干涉,从而出現这个干涉圖樣。对于經典物理学来说,这个解释非常奇怪。从量子力学的角度来看,电子的分布概率可以用两个分別通过两條狹縫的量子态疊加在一起來解釋。这个实验非常具有信服力地展示出電子的波動性。 数学基础 在二十世紀二十年代,出现了两种量子物理的理论,即维尔纳·海森堡的矩阵力学和埃尔温·薛定谔的波动力学。 海森堡主張,只有在實驗裏能夠觀察到的物理量(可觀察量),才具有物理意義,才可以用理論描述其物理行為,例如,不能直接觀察到電子運動於原子裏的位置與週期。因此,他著重於研究電子躍遷時所發射光波的離散頻率和輻照度,這些是可觀察量。但是,他無法實際應用這點子於氫原子問題,因為這問題太過複雜,他只能改應用這點子於比較簡單,但也比較不實際的問題。經過一番努力,他計算出諧振子問題的能譜與零點能量,符合分子光譜學的結果。另外,在海森堡理論中,系統的哈密頓量是位置和動量的函數,但它們不再具有古典力學中的定義,而是由二階(代表著過程的初態和終態)傅立葉係數的矩陣給出。海森堡還發現,這些矩陣互不對易。這些論述後來發展成為矩陣力學。 從德布羅意論文的相對論性理論,薛定谔推導出一種波動方程式,稱為薛定谔方程式;用這方程式可以計算出氫原子的譜線,得到與波耳模型完全相同的答案。波动力学的基礎方程式就是薛定谔方程式 薛定谔率先於1926年证明了这两种理论的等价性。稍后,和沃爾夫岡·包立也给出類似证明,约翰·冯·诺伊曼严格地证明了波动力学和矩阵力学的等价性。 基礎公設 整個量子力学的数学理论可以建立於五个基礎公設。這些公設不能被嚴格推導出來,而是從實驗結果仔細分析归纳总结而得到的。從這五個公設,可以推導出整個量子力學。假若量子力學的理論結果不符合實驗結果,則必須將這些基礎公設加以修改,直到沒有任何不符合之處。至今為止,量子力學已被實驗核對至極高準確度,還沒有找到任何與理論不符合的實驗結果,雖然有些理論很難直覺地用經典物理的概念來理解,例如,波粒二象性、量子糾纏等等。 量子態公設:量子系统在任意时刻的状态(量子態)可以由希尔伯特空间 中的態矢量 来設定,這態矢量完備地給出了這量子系統的所有信息。這公設意味著量子系統遵守态叠加原理,假若、屬於希尔伯特空间,則也屬於希尔伯特空间,其中和皆為常數。 時間演化公設: 态矢量為 的量子系統,其动力学演化可以用薛定谔方程表示, ;其中,哈密顿算符 对应於量子系统的总能量,是約化普朗克常數。根據薛定谔方程,假設時間從流动到,則態向量從演化到 ,這過程以方程式表示為 ;其中, 是時間演化算符。 可觀察量公設:每個可观察量 都有其對應的厄米算符 ,而算符的所有本徵矢量共同組成一個完備基底。 塌縮公設:對於量子系統測量某個可觀察量 ,這動作可以數學表示為將其對應的厄米算符 作用於量子系統的態矢量 ,測量值只能為厄米算符 的本徵值。在測量後,假設測量值為,則量子系統的量子態立刻會塌縮為對應於本徵值的本徵態 。 波恩公設:對於這測量,獲得本徵值 的概率為量子態處於本徵態的概率幅的絕對值平方。 量子態與量子算符 量子態指的是量子系統的狀態,態向量可以用來抽象地表現量子態。採用狄拉克標記,態向量表示為右矢;其中,在符號內部的希臘字母可以是任何符號,字母,數字,或單字。例如,沿著磁場方向測量電子的自旋,得到的結果可以是上旋或是下旋,分別標記為或。 對量子態做操作定義,量子態可以從一系列製備程序來辨認,即這程序所製成的量子系統擁有這量子態。例如,使用斯特恩-革拉赫實驗儀器,設定磁場朝著z-軸方向,如右圖所示,可以將入射的銀原子束,依照自旋的z-分量分裂成兩道,一道為上旋,量子態為,另一道為下旋,量子態為,這樣,可以製備成量子態為的銀原子束,或量子態為的銀原子束。原本銀原子束的態向量可以按照態疊加原理表示為 ; 其中,、是複值係數,、分別為入射銀原子束處於上旋、下旋的概率,。 在斯特恩-革拉赫實驗裏,可以透過測量而得到自旋的z-分量,這種物理量稱為可觀察量,透過做實驗測量可以得到其測值。每一個可觀察量都有一個對應的量子算符;將算符作用於量子態,會使得量子態線性變換成另一個量子態。假若變換前的量子態與變換後的量子態,除了乘法數值以外,兩個量子態相同,則稱此量子態為此算符的本徵態,稱此乘法數值為此算符的本徵值。可觀察量的算符也許會有很多本徵值與本徵態。根據統計詮釋,每一次測量所得到的測值只能是其中的一個本徵值,而且,測得這本徵值的機會呈概率性,量子系統的量子態也會改變為對應於本徵值的本徵態。例如,自旋的z-分量是個可觀察量,做實驗可以得到的測值為或。對應於可觀察量的量子算符有兩個本徵值分別為、的本徵態、,所以將量子算符分別作用於這兩個本徵態,會得到 、 。 將量子算符作用於量子態,會得到本徵值、的概率分別為、。假若本徵值為,則量子態會塌縮為量子態;假若本徵值為,則量子態會塌縮為量子態。 动力学演化 在量子力學公設裏,第二項直接提到量子系統的動力學演化,其遵守含時薛丁格方程式,因此,量子態的演化在任意時刻可以被完全預測,具有連續性、命定性與可逆性。第四項提到,當對於量子系統作測量時,其量子態會塌縮至幾個本徵態中的一個本徵態,具有不連續性、概率性與不可逆性。怎樣調和這兩種不同的行為,一種是關於量子態的自然演化,另一種是關於測量引發的演化,這仍舊是未解決的物理學問題。 量子系統的动力学演化可以用不同的绘景来表現。通过重新定义,这些不同的繪景可以互相變换,它们实际上是等價的。假若要專注分析量子態怎樣隨著時間的流易而演化,時間演化算符怎樣影響量子態,則可採用薛丁格繪景。假若要專注了解對應於可觀察量的算符怎樣隨著時間的流易而演化、時間演化算符怎樣影響這些算符,則可採用海森堡绘景。 主要論題 测量过程 量子力学与經典力学的一个主要区别,在於怎樣理論論述测量过程。在經典力学裏,一个物理系统的位置和动量,可以同时被无限精确地确定和预測。在理论上,测量過程对物理系统本身,并不會造成任何影响,并可以无限精确地进行。在量子力学中则不然,测量过程本身会对系统造成影响。 怎樣才能正確地理論描述對於一个可观察量的测量?設定一个量子系统的量子态,首先,將量子態分解为该可观察量的一组本征态的线性组合。测量过程可以視為對於本征态的一个投影,测量结果是被投影的本征态的本征值。假設,按照某種程序製備出一個系綜,在這系綜裏,每一個量子態都與這量子態相同,現在對於這系綜裏的每一個量子態都進行一次測量,則可以获得所有可能的测量值(本徵值)的机率分布,每个测量值的概率等於量子態處於對應的本征态的概率幅的绝对值平方。 因此,假設對於两个不同的可觀察量 和 做测量,改變測量顺序,例如從改變為,則可能直接影响测量结果。假若測量結果有所不同,則稱這兩個可觀察量為不相容可觀察量;否則,稱這兩個可觀察量為相容可觀察量。以數學術語表達,兩個不相容可觀察量 和 的對易算符不等於零: 。 不确定性原理 不确定性原理表明,越能準確地設定粒子的位置,則越不能準確地設定粒子的動量,反之亦然,以方程式表示為 ; 其中,、分別為位置、動量的不確定性。 設想一個定域性的波包,假設波包的尺寸為 .從計數波包的週期數,可以知道其波數: 。 假若,計數的不確定性為,那麼,波數的不確定性是 。 根據德布羅意假說,。因此,動量的不確定性是 。 由於粒子位置的不確定性是,所以,這兩個不相容可觀察量的不確定性為 。 全同粒子 粒子具有很多種物理性質,例如質量、電荷、自旋等等。假若兩個粒子具有不同的性質,則可以藉著測量這些不同的性質來區分這兩個粒子。根據許多實驗獲得的結果,同種類的粒子具有完全相同的性質,例如,宇宙裏所有的電子都帶有相等數量的電荷。因此,無法依靠物理性質來區分同種類的粒子,必須使用另一種區分法,即跟蹤每一個粒子的軌道。只要能夠無限精確地測量出每一個粒子的位置,就不會搞不清楚哪一個粒子在哪裡。這個適用於經典力學的方法有一個問題,那就是它與量子力學的基本原理相矛盾。根據量子理論,在位置測量期間,粒子並不會保持明確的位置。粒子的位置具有概率性。隨著時間的流易,幾個粒子的量子態可能會移動蔓延,因此某些部分會互相重疊在一起。假若發生重疊事件,给每个粒子“挂上一个标签”的方法立刻就失去了意义,就無法區分在重疊區域的兩個粒子。 全同粒子所呈現出的不可区分性,对量子态的对称性,以及多粒子系统的统计力学,有深远的影响。比如说,一个由全同粒子组成的多粒子系统量子态,在交换两个粒子“1”和粒子“2”时,可以证明,不是对称的 ,就是反对称的 。具有对称性的粒子被称为玻色子,具有反对称性的粒子被称为费米子。此外自旋的对换也形成对称:自旋为半数的粒子(如电子、质子和中子)是反对称的,因此是费米子;自旋为整数的粒子(如光子)是对称的,因此是玻色子。 由於费米子系統具有反对称性,費米子遵守泡利不相容原理,即两个费米子无法占据同一状态。这个原理拥有极大的实用意义。它表明,在由原子组成的物质世界裡,电子无法同时占据同一状态,因此在最低状态被占据後,下一个电子必须占据次低的状态,直到所有的状态均被满足为止。这个现象决定了物质的物理和化学特性。 费米子与玻色子的状态的热分布也相差很大:玻色子遵循玻色-爱因斯坦统计,而费米子则遵循费米-狄拉克统计。 量子纠缠 假設兩個粒子在經過短暫時間彼此耦合之後,單獨攪擾其中任意一個粒子,儘管兩個粒子之間可能相隔很長一段距離,還是會不可避免地影響到另外一個粒子的性質,這種關聯現象稱為量子糾纏。往往由多个粒子组成的量子系统,其状态无法被分离为其组成的单个粒子的状态,在这种情况下,单个粒子的状态被称为是纠缠的。纠缠的粒子有惊人的特性,这些特性违背一般的直觉。比如说,对一个粒子的测量,可以导致整个系统的波包立刻塌缩,因此也影响到另一个、遥远的、与被测量的粒子纠缠的粒子。这个现象并不违背狭义相对论,因为在量子力学的层面上,在测量粒子前,它们不能被單獨各自定义,实际上它们仍是一个整体。不过在测量它们之后,它们就会脱离量子纠缠的状态。 量子退相干 作为一个基本理论,量子力学原则上,应该适用于任何大小的物理系统,也就是说不仅限于微观系统,那么,它应该提供一个过渡到宏观經典物理的方法。量子现象的存在提出了一个问题,即怎样从量子力学的观点,解释宏观系统的經典现象。尤其无法直接看出的是,量子力学中的量子疊加,在宏观世界怎樣呈現出來。1954年,爱因斯坦在给马克斯·玻恩的信中,就提出了怎样从量子力学的角度,来解释宏观世界的物理現象的问题,他指出仅仅量子力学现象太“小”无法解释这个问题。这个问题的另一个例子是由薛定谔提出的薛定谔猫的思想实验。 後來,物理學者领会到,上述的思想实验,实际而言并不合乎現實,因为它们忽略了不可避免地与周围环境的相互作用,量子系統會因為這相互作用與環境關聯在一起。處於疊加態的量子系統非常容易受周围环境的影响,而且隨著時間流逝,這量子系統會與環境永無休止地越加深入糾纏,這現象稱為「馮紐曼無窮鏈」(Von Neumann's infinite chain)。在疊加態裏,幾個相互正交的量子態疊加在一起,彼此相干。量子退相干是一種過程,能夠將量子系統的約化密度矩陣對角化,而相干性質就是表示於這約化密度矩陣的非對角元素,所以,疊加態的相干性質會快速消失,無法再被探測到,從而呈現出經典的統計性質。雖然量子系統的疊加態不再具有相干性質,整個量子系統與環境共同組成的聯合態仍舊具有相干性質。 对于量子计算机来说,量子退相干也有实际意义。在一台量子计算机中,需要多个量子状态尽可能地长时间保持叠加。退相干时间短是一个非常大的技术问题,因為它會削弱量子疊加效應,但它也是一個必需的因素,因為儲存在計算機內的數據必需經過量子測量被讀出來。 与其它物理理论的关系 經典物理 量子力學的預測已被實驗核對至極高準確度,是在科學領域中,最為準確的理論之一。對應原理實現經典力學與量子力學之間的對應關係,根據對應原理,假若量子系统已達到某「經典極限」,則其物理行為可以很精确地用經典理论來描述;這經典極限可以是大量子數極限,也可以是普朗克常數趨零極限。實際而言,许多宏观系统都是用經典理论(如經典力学和电磁学)来做精确描述。因此在非常“大”的系统中,量子力学的特性應該会逐漸與經典物理的特性相近似,两者必須相互符合。 对应原理對於建立一个有效的量子力学模型是很重要的辅助工具。量子力学的数学基础相當廣泛寬鬆,它僅只要求量子系統的態向量屬於希尔伯特空间,其可观察量是线性的厄米算符,它并没有规定在实际情况下,应该选择哪一种希尔伯特空间、哪些厄米算符。因此,在实际情况下,必须选择相应的希尔伯特空间和算符来描写一个特定的量子系统。而对应原理则是做出这个选择的一个重要辅助工具。这个原理要求量子力学所做出的预言,在越来越大的系统中,逐渐近似經典理论的预言。这个大系统的极限,被称为“經典极限”或者“对应极限”。因此可以使用启发法的手段,来建立一个量子力学的模型,而这个模型的极限,就是相应的經典物理学的模型。 在經典系統與量子系統之間,量子相干是一種很明顯可以用來區分的性質,具有量子相干性的電子、光子等等微觀粒子可以處於量子疊加態,不具有量子相干性的棒球、老虎等等宏觀系統不可以處於量子疊加態。量子退相干可以用來解釋這些行為。一種應用這性質來區分的工具是貝爾不等式,遭到量子糾纏的系統不遵守貝爾不等式,而量子退相干能夠將量子糾纏性質變換為經典統計性質,系統的物理行為因此可以用隱變數理論解釋,不再不遵守貝爾不等式。簡略而言,量子干涉是將幾個量子態的量子幅總和在一起,而經典干涉則是將幾個經典波動的波強總和在一起。對於微觀物體,整個系統的延伸尺寸超小於相干長度,因此會產生長程量子糾纏與其它非定域現象,一些量子系統的特徵行為。通常,量子相干不會出現於宏觀系統。 狹義相对论 原本量子力學的表述所針對的模型,其對應極限為非相對論性古典力學。例如,眾所皆知的量子諧振子模型使用了非相對論性表達式來表達其動能,因此,這模型是古典諧振子的量子版本。 早期,對於合併量子力学与狭义相对论的试图,涉及到使用協變方程式,例如,克莱因-戈尔登方程或狄拉克方程式,来取代薛定谔方程。这些方程雖然能夠很成功地描述许多量子现象,但它们目有某些不滿意的問題,它们无法描述在相对论性状況下,粒子的生成和湮滅。完整的相对论性量子理论需要量子场论的關鍵发展。量子场论能夠将场量子化(而不是一組固定數量的粒子)。第一个量子场论是量子电动力学,它可以精確地描写电磁相互作用。量子電動力學其對於某些原子性質的理論預測,已被證實準確至108分之一。 對於描述电磁系统,時常不需要使用到量子场论的全部功能。比较简单的方法,是将带电粒子当作处於經典电磁场中的量子力学物体。这个手段从量子力学的初期,就已经被使用了。比如说,氢原子的电子状态,可以近似地使用經典的 庫侖勢来计算。这就是所谓的半經典方法。但是,在电磁场中的量子起伏起一个重要作用的情况下(比如带电粒子发射一颗光子)这个近似方法就失效了。 粒子物理學 專門描述强相互作用、弱相互作用的量子場論已發展成功。强相互作用的量子场论稱為量子色动力学,这个理论描述亞原子粒子,例如夸克、胶子,它們彼此之间的相互作用。弱相互作用与电磁相互作用也被統一為單獨量子場論,稱為电弱相互作用。 廣義相對論 量子引力是對引力場進行量子化描述的理論,屬於萬有理論之一。物理學者發覺,建造引力的量子模型是一件非常艱難的研究。半經典近似是一種可行方法,推導出一些很有意思的預測,例如,霍金輻射等等。可是,由於廣義相對論(至今為止,最成功的引力理論)與量子力學的一些基礎假說相互矛盾,表述出一個完整的量子引力理論遭到了嚴峻阻礙。嘗試結合廣義相對論與量子力學是熱門研究方向,為當前的物理學尚未解决的問題。當前主流嘗試理論有:超弦理論、迴圈量子重力理論等等。 哲学观点 量子力学是經歷最严格验证的物理理论之一。至今为止,尚未找到任何能夠推翻量子力学的实验数据。大多数物理学者认为,“几乎”在所有情况下,它正确地描写能量和物质的物理性质。虽然如此,量子力学中,依然存在着概念上的弱点和缺陷,除前面所述關於万有引力的量子理论的缺乏以外,現今,对於量子力学的詮释依然存在着嚴重争议。 從初始到現今,量子力學的各種反直覺論述與結果一直不停地引起在哲學、詮釋方面的強烈辯論。甚至一些基礎論點,例如,馬克斯·玻恩關於概率幅與概率分佈的基本定則,也需要經過數十年的嚴格思考論證,才被學術界接受。理察·費曼曾經說過一句銘言:「我認為我可以有把握地說,沒有人懂得量子力學!」史蒂文·溫伯格承認:「依照我現在的看法,完全令人滿意的量子力學詮釋並不存在。」 雖然在發表後已經過七十幾年光陰,哥本哈根詮釋仍舊是最為物理學者接受的對於量子力學的一種詮釋。它的主要貢獻者是尼尔斯·玻尔與沃纳·海森堡。根據這種詮釋,量子力學的概率性論述不是一種暫時補丁,並且最終將會被一種命定性理論取代,它必須被視為一種最終拋棄經典因果論思維的動作。在這裡,任何量子力學形式論的良好定義的應用必須將實驗設置納入考量,這是因為不同實驗狀況獲得的結果所具有的互補性。 身為量子理論的創始者之一的愛因斯坦很不滿意這種非命定性的論述。他認為量子力學不具有完備性,他提出一系列反駁論述,其中最著名的就是愛因斯坦-波多爾斯基-羅森佯謬。這佯謬建立於定域實在論。假設局區域實在論成立,則量子力學不具有完備性。接近三十年以後,約翰·貝爾發佈論文表示,對於這個佯謬稍加理論延伸,就會導致對於量子力學與定域實在論出現不同的預言,因此可以做實驗檢試量子世界到底與哪種預言一致。為此,完成了很多相關實驗,這些實驗確定量子力學的預言正確無誤,定域實在論無法描述量子世界。 休·艾弗雷特三世提出的多世界诠释认为,量子理论所做出的可能性的预言,全部會同步实现,这些现实成为彼此之间毫無關聯的平行宇宙。在这種诠释裏,波函数不塌缩,它的发展是决定性的。但是由於隻身观察者无法存在於所有的平行宇宙裏,只能观察在身處的宇宙內發生的事件,而無法觀察到其它平行宇宙內發生的事件。这種诠释不需要特殊處理测量動作。在这理论裏,薛定谔方程無論何處無論何時都成立。對於任何測量動作,必須將整個系統,測量儀器與被測量物體,全部納入薛定谔方程的運算。測量儀器與被測量物體所有可能的量子態都存在於一種真實的量子疊加,形成了糾纏態。雖然平行宇宙具有命定性,觀察者意識到由概率主導的非命定行為,因為觀察者只能觀察到自身所在的宇宙。多世界诠释能夠透過貝爾的檢試實驗。近期研究發展將多世界诠释與量子退相干理論合併在一起來解釋主觀的波函數塌縮。由於量子退相干機制,糾纏態會快速地演化為經典混合態。 | 费米子与玻色子的状态的热分布也相差很大:玻色子遵循玻色-爱因斯坦统计,而费米子则遵循费米-狄拉克统计。 量子纠缠 假設兩個粒子在經過短暫時間彼此耦合之後,單獨攪擾其中任意一個粒子,儘管兩個粒子之間可能相隔很長一段距離,還是會不可避免地影響到另外一個粒子的性質,這種關聯現象稱為量子糾纏。往往由多个粒子组成的量子系统,其状态无法被分离为其组成的单个粒子的状态,在这种情况下,单个粒子的状态被称为是纠缠的。纠缠的粒子有惊人的特性,这些特性违背一般的直觉。比如说,对一个粒子的测量,可以导致整个系统的波包立刻塌缩,因此也影响到另一个、遥远的、与被测量的粒子纠缠的粒子。这个现象并不违背狭义相对论,因为在量子力学的层面上,在测量粒子前,它们不能被單獨各自定义,实际上它们仍是一个整体。不过在测量它们之后,它们就会脱离量子纠缠的状态。 量子退相干 作为一个基本理论,量子力学原则上,应该适用于任何大小的物理系统,也就是说不仅限于微观系统,那么,它应该提供一个过渡到宏观經典物理的方法。量子现象的存在提出了一个问题,即怎样从量子力学的观点,解释宏观系统的經典现象。尤其无法直接看出的是,量子力学中的量子疊加,在宏观世界怎樣呈現出來。1954年,爱因斯坦在给马克斯·玻恩的信中,就提出了怎样从量子力学的角度,来解释宏观世界的物理現象的问题,他指出仅仅量子力学现象太“小”无法解释这个问题。这个问题的另一个例子是由薛定谔提出的薛定谔猫的思想实验。 後來,物理學者领会到,上述的思想实验,实际而言并不合乎現實,因为它们忽略了不可避免地与周围环境的相互作用,量子系統會因為這相互作用與環境關聯在一起。處於疊加態的量子系統非常容易受周围环境的影响,而且隨著時間流逝,這量子系統會與環境永無休止地越加深入糾纏,這現象稱為「馮紐曼無窮鏈」(Von Neumann's infinite chain)。在疊加態裏,幾個相互正交的量子態疊加在一起,彼此相干。量子退相干是一種過程,能夠將量子系統的約化密度矩陣對角化,而相干性質就是表示於這約化密度矩陣的非對角元素,所以,疊加態的相干性質會快速消失,無法再被探測到,從而呈現出經典的統計性質。雖然量子系統的疊加態不再具有相干性質,整個量子系統與環境共同組成的聯合態仍舊具有相干性質。 对于量子计算机来说,量子退相干也有实际意义。在一台量子计算机中,需要多个量子状态尽可能地长时间保持叠加。退相干时间短是一个非常大的技术问题,因為它會削弱量子疊加效應,但它也是一個必需的因素,因為儲存在計算機內的數據必需經過量子測量被讀出來。 与其它物理理论的关系 經典物理 量子力學的預測已被實驗核對至極高準確度,是在科學領域中,最為準確的理論之一。對應原理實現經典力學與量子力學之間的對應關係,根據對應原理,假若量子系统已達到某「經典極限」,則其物理行為可以很精确地用經典理论來描述;這經典極限可以是大量子數極限,也可以是普朗克常數趨零極限。實際而言,许多宏观系统都是用經典理论(如經典力学和电磁学)来做精确描述。因此在非常“大”的系统中,量子力学的特性應該会逐漸與經典物理的特性相近似,两者必須相互符合。 对应原理對於建立一个有效的量子力学模型是很重要的辅助工具。量子力学的数学基础相當廣泛寬鬆,它僅只要求量子系統的態向量屬於希尔伯特空间,其可观察量是线性的厄米算符,它并没有规定在实际情况下,应该选择哪一种希尔伯特空间、哪些厄米算符。因此,在实际情况下,必须选择相应的希尔伯特空间和算符来描写一个特定的量子系统。而对应原理则是做出这个选择的一个重要辅助工具。这个原理要求量子力学所做出的预言,在越来越大的系统中,逐渐近似經典理论的预言。这个大系统的极限,被称为“經典极限”或者“对应极限”。因此可以使用启发法的手段,来建立一个量子力学的模型,而这个模型的极限,就是相应的經典物理学的模型。 在經典系統與量子系統之間,量子相干是一種很明顯可以用來區分的性質,具有量子相干性的電子、光子等等微觀粒子可以處於量子疊加態,不具有量子相干性的棒球、老虎等等宏觀系統不可以處於量子疊加態。量子退相干可以用來解釋這些行為。一種應用這性質來區分的工具是貝爾不等式,遭到量子糾纏的系統不遵守貝爾不等式,而量子退相干能夠將量子糾纏性質變換為經典統計性質,系統的物理行為因此可以用隱變數理論解釋,不再不遵守貝爾不等式。簡略而言,量子干涉是將幾個量子態的量子幅總和在一起,而經典干涉則是將幾個經典波動的波強總和在一起。對於微觀物體,整個系統的延伸尺寸超小於相干長度,因此會產生長程量子糾纏與其它非定域現象,一些量子系統的特徵行為。通常,量子相干不會出現於宏觀系統。 狹義相对论 原本量子力學的表述所針對的模型,其對應極限為非相對論性古典力學。例如,眾所皆知的量子諧振子模型使用了非相對論性表達式來表達其動能,因此,這模型是古典諧振子的量子版本。 早期,對於合併量子力学与狭义相对论的试图,涉及到使用協變方程式,例如,克莱因-戈尔登方程或狄拉克方程式,来取代薛定谔方程。这些方程雖然能夠很成功地描述许多量子现象,但它们目有某些不滿意的問題,它们无法描述在相对论性状況下,粒子的生成和湮滅。完整的相对论性量子理论需要量子场论的關鍵发展。量子场论能夠将场量子化(而不是一組固定數量的粒子)。第一个量子场论是量子电动力学,它可以精確地描写电磁相互作用。量子電動力學其對於某些原子性質的理論預測,已被證實準確至108分之一。 對於描述电磁系统,時常不需要使用到量子场论的全部功能。比较简单的方法,是将带电粒子当作处於經典电磁场中的量子力学物体。这个手段从量子力学的初期,就已经被使用了。比如说,氢原子的电子状态,可以近似地使用經典的 庫侖勢来计算。这就是所谓的半經典方法。但是,在电磁场中的量子起伏起一个重要作用的情况下(比如带电粒子发射一颗光子)这个近似方法就失效了。 粒子物理學 專門描述强相互作用、弱相互作用的量子場論已發展成功。强相互作用的量子场论稱為量子色动力学,这个理论描述亞原子粒子,例如夸克、胶子,它們彼此之间的相互作用。弱相互作用与电磁相互作用也被統一為單獨量子場論,稱為电弱相互作用。 廣義相對論 量子引力是對引力場進行量子化描述的理論,屬於萬有理論之一。物理學者發覺,建造引力的量子模型是一件非常艱難的研究。半經典近似是一種可行方法,推導出一些很有意思的預測,例如,霍金輻射等等。可是,由於廣義相對論(至今為止,最成功的引力理論)與量子力學的一些基礎假說相互矛盾,表述出一個完整的量子引力理論遭到了嚴峻阻礙。嘗試結合廣義相對論與量子力學是熱門研究方向,為當前的物理學尚未解决的問題。當前主流嘗試理論有:超弦理論、迴圈量子重力理論等等。 哲学观点 量子力学是經歷最严格验证的物理理论之一。至今为止,尚未找到任何能夠推翻量子力学的实验数据。大多数物理学者认为,“几乎”在所有情况下,它正确地描写能量和物质的物理性质。虽然如此,量子力学中,依然存在着概念上的弱点和缺陷,除前面所述關於万有引力的量子理论的缺乏以外,現今,对於量子力学的詮释依然存在着嚴重争议。 從初始到現今,量子力學的各種反直覺論述與結果一直不停地引起在哲學、詮釋方面的強烈辯論。甚至一些基礎論點,例如,馬克斯·玻恩關於概率幅與概率分佈的基本定則,也需要經過數十年的嚴格思考論證,才被學術界接受。理察·費曼曾經說過一句銘言:「我認為我可以有把握地說,沒有人懂得量子力學!」史蒂文·溫伯格承認:「依照我現在的看法,完全令人滿意的量子力學詮釋並不存在。」 雖然在發表後已經過七十幾年光陰,哥本哈根詮釋仍舊是最為物理學者接受的對於量子力學的一種詮釋。它的主要貢獻者是尼尔斯·玻尔與沃纳·海森堡。根據這種詮釋,量子力學的概率性論述不是一種暫時補丁,並且最終將會被一種命定性理論取代,它必須被視為一種最終拋棄經典因果論思維的動作。在這裡,任何量子力學形式論的良好定義的應用必須將實驗設置納入考量,這是因為不同實驗狀況獲得的結果所具有的互補性。 身為量子理論的創始者之一的愛因斯坦很不滿意這種非命定性的論述。他認為量子力學不具有完備性,他提出一系列反駁論述,其中最著名的就是愛因斯坦-波多爾斯基-羅森佯謬。這佯謬建立於定域實在論。假設局區域實在論成立,則量子力學不具有完備性。接近三十年以後,約翰·貝爾發佈論文表示,對於這個佯謬稍加理論延伸,就會導致對於量子力學與定域實在論出現不同的預言,因此可以做實驗檢試量子世界到底與哪種預言一致。為此,完成了很多相關實驗,這些實驗確定量子力學的預言正確無誤,定域實在論無法描述量子世界。 休·艾弗雷特三世提出的多世界诠释认为,量子理论所做出的可能性的预言,全部會同步实现,这些现实成为彼此之间毫無關聯的平行宇宙。在这種诠释裏,波函数不塌缩,它的发展是决定性的。但是由於隻身观察者无法存在於所有的平行宇宙裏,只能观察在身處的宇宙內發生的事件,而無法觀察到其它平行宇宙內發生的事件。这種诠释不需要特殊處理测量動作。在这理论裏,薛定谔方程無論何處無論何時都成立。對於任何測量動作,必須將整個系統,測量儀器與被測量物體,全部納入薛定谔方程的運算。測量儀器與被測量物體所有可能的量子態都存在於一種真實的量子疊加,形成了糾纏態。雖然平行宇宙具有命定性,觀察者意識到由概率主導的非命定行為,因為觀察者只能觀察到自身所在的宇宙。多世界诠释能夠透過貝爾的檢試實驗。近期研究發展將多世界诠释與量子退相干理論合併在一起來解釋主觀的波函數塌縮。由於量子退相干機制,糾纏態會快速地演化為經典混合態。 戴维·玻姆提出了一種非定域性的隱變量理論,稱為導航波理論。在这種詮释裏,波函数被理解为粒子的一个導航波。从结果上,这个理论预言的实验结果,与非相对论哥本哈根诠释的预言完全一样,因此,使用实验手段无法鉴别这两个解释。虽然这个理论的预言是命定性的,但是由於不确定原理无法推测出隐变量的精确状态,其结果跟哥本哈根诠释的結果一样,使用導航波理論来解释,实验的结果具有概率性。至今为止,还不能确定这个解释是否能够扩展到相对论量子力学上去。路易·德布罗意和其他人也提出过类似的隐变量解释。 应用 在许多现代技术装备中,量子效应起了重要的作用,例如,激光的工作機制是愛因斯坦提出的受激發射、电子显微镜利用電子的波粒二象性來增加解析度、原子钟使用束縛於原子的電子從一個能級躍遷至另一個能級時所發射出的微波信號的頻率來計算與維持時間的準確性、核磁共振成像倚賴核磁共振機制來探測物體內部的結構。对半导体的研究导致了二极管和三极管的发明,這些都是現代電子系統與電子器件不可或缺的元件。 以下列出了一些量子力學的應用,但實際上其應用並不限於這些領域。 电子器件 量子力学在电子器件中得到了广泛应用。比如发光二极管在日常照明中应用中越来越广泛。现代计算机的基础,微处理器,由上亿个半导体晶体管集成,且随着晶体管数量的增加,晶体管中的量子效应越来越明显。量子力学对于解释和模拟半导体器件中的电学、光学、热学性质等尤其重要。 量子力学还是量子隧穿器件工作的基础。比如USB非易失性闪存中,信息的存储和读取都通过量子隧穿实现。 超导电子器件也与量子力学有着密切的关系。 计算机 相比于晶体管等电子器件,量子计算机的研制则更为前沿。在一些特定算法下,量子计算机的速度会比经典架构的计算机快成千上万倍(比如量子退火算法)。经典计算机使用0和1作为比特,而量子计算机则使用量子位作为基本单位。量子位由不同的电子态叠加形成。 宇宙學 量子力學能夠用來解釋很多奇異的宇宙現象,例如,宇宙微波背景的頻譜可以用普朗克黑體輻射定律來解釋。宇宙微波背景證實了大爆炸理論的正確無誤,自此,穩態理論開始式微。從宇宙微波背景可以推論,早期宇宙非常炙熱、對於電磁輻射不透明、具有均質性與各向同性,是標準的黑體。 在恆星的生命終點,當所有核燃料都已用盡,恆星會開始引力坍缩的過程,最終可能變為白矮星、中子星或黑洞。這是因為包立不相容原理的作用。由於電子遵守包立不相容原理,因此在坍缩時,假若電子簡併壓力能夠克服引力,就會形成白矮星,否則會繼續坍缩,由於中子也遵守包立不相容原理,這時假若中子簡併壓力能夠克服引力,則會形成中子星,否則就會坍缩成黑洞。 化学 任何物质的化学性質,均是由其原子或分子的电子结构所决定的。通过解析包括了所有相关的原子核和电子的多粒子薛定谔方程,可以计算出该原子或分子的电子结构。在实践中,人们认识到,要计算这样的方程实在太复杂,對於許多案例,必需使用简化的模型,找到可行的數學計算方法,才能夠找到近似的电子结构,從而确定物质的化学性質。實際上,量子電動力學是化學的基礎原理。 量子力學可以詳細描述原子的電子結構與化學性質。對於只擁有一個束縛電子的氫原子,薛丁格方程式有解析解,可以計算出相關的能級與氫原子軌域,而且能級符合氫原子光譜實驗的數據,從每一種氫原子軌域可以得到對應的電子概率分佈。對於其它種原子(多電子原子),薛丁格方程式沒有解析解,只能得到近似解,可以計算出近似氫原子軌域的哈特里原子軌域,形狀相同,但尺寸與能級模式不一樣。使用哈特里原子軌域,可以解釋原子的電子結構與化學性質,週期表的元素排列。 量子力學能夠解釋,在分子裏的束縛電子怎樣將分子內部的原子綑綁在一起。對於最為簡單,只擁有一個束縛電子的氫分子離子H2+,應用玻恩–奥本海默近似(兩個原子核固定不動),薛丁格方程式有解析解,可以計算出它的分子軌域。但是對於其它更為複雜的分子,薛丁格方程式沒有解析解,只能得到近似解,只能計算出近似的分子軌域。理论化学中的分支,量子化学和计算化学,專注於使用近似的薛定谔方程,来计算复杂的分子的结构及其化学性質。 信息学 目前的研究聚焦於找到可靠與能夠直接处理量子态的方法。量子系統擁有一種特性,即對於量子數據的測量會不可避免地改變數據,這種特性可以用來偵測出任何竊聽動作。倚賴這特性,量子密碼學能夠保證通信安全性,使得通信双方能够产生并分享一个随机的,安全的密钥,来加密和解密信息。比較遙遠的目標是發展出量子電腦。由於量子态具有量子叠加的特性,理论而言,量子電腦可以達成高度并行计算,其計算速度有可能以指數函數快過普通電腦。另外,應用量子纏結特性與經典通訊理論,量子遙傳能夠將物體的量子態從某個位置傳送至另一個位置。這是正在積極進行的一門學術領域。 参见 狄拉克符号 普朗克單位制 相空间表述 正規化 雙態系統 註釋 参考文献 外部链接 国立交通大学物理系視聽教學:量子力学导论 。 J. O'Connor and E. F. Robertson: A history of quantum mechanics. Introduction to Quantum Theory at Quantiki. Quantum Physics Made Relatively Simple : three video |
熱力學第三定律認為,不可能透過有限過程使系統冷却到絕對零度。 熱力學可以應用在許多科學及工程的領域中,例如:引擎、相變化、化學反應、輸運現象甚至是黑洞。熱力學計算的結果不但對物理的其他領域很重要,對航空工程、航海工程、車輛工程、機械工程、細胞生物學、生物醫學工程、化學、化學工程及材料科學等科學技術領域也很重要,甚至也可以應用在經濟學中,另見「熱經濟學」。 热力学是从18世纪末期发展起来的理论,主要是研究功與热量之間的能量轉換;在此功定義為力與位移的內積;而熱則定義為在熱力系統邊界中,由溫度之差所造成的能量傳遞。兩者都不是存在於熱力系統內的性質,而是在熱力過程中所產生的。 熱力學的研究一開始是為了提昇蒸汽引擎的效率,早期尼古拉·卡諾有許多的貢獻,他認為若引擎效率提昇,法國有可能贏得拿破崙戰爭。出生於愛爾蘭的英國科學家開爾文在1854年首次提出了熱力學明確的定義: 一開始熱力學研究關注在熱機中工質(如蒸氣)的熱力學性質,後來延伸到化学过程中的能量轉移,例如在1840年科學家杰迈因·亨利·盖斯提出,有關化學反應的能量轉移的研究。化學熱力學中研究熵對化學反應的影響 。統計熱力學也稱為統計力學,利用根據微觀粒子力學性質的統計學預測來解釋巨觀的熱力學性質。 簡介 熱力學一詞一般是指物體和過程的巨觀描述:「古典熱力學和個別原子的性質無關」。「統計熱力學」會用個別原子的性質來描述物體和過程,主要是將其描述為一群有類似特性的粒子,彼此的機率都相同。 熱力學最早是在研究能量的轉移,藉由巨觀變數可以將能量轉移分為二類:熱和。 熱力學平衡是熱力學中幾個最重要概念中的一個。一個熱力學平衡系統的溫度可以明確定義,可能也是熱力學中最有代表性的物理量。若系統及過程不在熱力學平衡的狀態,就很難進行精確的熱力學研究。不過在工程的應用中,往往會通过简单的近似计算,用平衡熱力學中的物理量,得到較實用的數值。在許多實際的系統中(例如熱機及冰箱),系統會包括數個有不同溫度和壓強的子系統,若這些子系統的熱力學變數已足夠接近明確定義的情形,就可以用較有效的方法來求解熱力學系統的變數。 热力学最基础的概念是系统和环境。一个热力学系统的环境是与之相互作用的其他热力学系统。热力学环境的一个典型例子是热浴,使系统的温度维持在某特定值,具体的相互作用形式可不去关心。 热力学最基本的实体是热力学状态和热力学过程。热力学中的推理可基于热力学状态或热力学循环过程。 热力学系统可由其状态来描述,热力学系统是个宏观物理对象,由描述宏观性质的物理和化学变量描述。所需的宏观态变量视具体的实验而定。 热力学系统可由其所经历的过程来描述,尤其是循环过程,这也是热力学创立者所采用的方法。 热力学和统计热力学应用于研究某一体系的过程,过程中分子的运动可分为两类: 快速运动,在所研究的过程的时间尺度上,分子可以遍历它所有可能的状态,使体系很快达到热力学平衡。 慢速运动,在所研究的过程的时间尺度上,可忽略分子运动。 如果宏观过程中,分子运动介于快速运动和慢速运动之间,在所研究的过程的时间尺度上,系统一般处于非平衡态。分离分子运动的时间尺度是热力学中经常考虑的问题。 例如,经典热力学主要是研究物质的状态方程,宏观力学量和温度比环境的变化要快很多,实际上是研究热力学平衡下的状态变量。状态方程表述的是系统的本构特性。状态方程常写为压强是体积和温度的函数。 本条目以由浅入深的方式介绍热力学,先介绍循环过程和热力学平衡态,最后介绍热力学非平衡态。 热力学史 可追溯到1650年格里克设计和建造了世界上第一个真空泵,并用马德堡半球实验证明了真空的存在,推翻了亚里士多德提出的“”的假说。1656年,物理学家和化学家罗伯特·波义耳借鉴格里克的设计,与罗伯特·胡克发明了抽气机。利用抽气机,波义耳和胡克证明了压强、温度和体积之间有一定的关系,波义耳给出了波义耳定律,对于一定温度下的一定量的气体,压强与体积成反比。1679年,波义耳的助手丹尼斯·帕潘发明了蒸汽蒸煮器,这是一个严密封盖的容器,里面会产生高压气体。帕潘后来对他发明的蒸煮器做了改进,加装了放气阀门,避免爆炸。帕潘观察到了阀门的周期性的运动,构想出活塞和汽缸蒸汽机,但是他没有去实现自己的想法。1697年,工程师托马斯·塞维利在帕潘的设计的基础上,发明了第一个蒸汽机。随后,1712年,汤玛斯·纽科门也发明了一种蒸汽机。这些早期的蒸汽机非常粗糙,效率很低,但吸引了当时顶尖的科学家的注意。 1759年,詹姆斯·瓦特开始设计蒸汽机,屡经失败。瓦特向格拉斯哥大学的教授约瑟夫·布拉克求教。布拉克向其讲解了自己提出的热容和潜热的概念,瓦特还想出了分离冷凝器的想法,终于显著提高了蒸汽机的效率。尼古拉·卡诺总结前人工作,在1824年发表著作《》。这部著作论述了卡诺热机和卡诺循环的关系。这部著作是热力学成为现代科学的标志,卡诺也被称作热力学之父。 19世纪50年代,热力学第一和第二定律同时形成,主要完成者是威廉·约翰·麦夸恩·兰金、鲁道夫·克劳修斯和威廉·汤姆森。1859年,史上第一部热力学教科书出版,作者是兰金。 统计热力学的创立者包括:馬克士威、玻尔兹曼、普朗克、克劳修斯、吉布斯。 分支学科 热力学系统是理论上构建出来,以热力学定律研究有物质和能量交换的物理系统。热力学系统的研究可分为几个分支学科,各自有不同的基本模型,或采用不同的原理。 经典热力学 经典热力学用不随时间改变的平衡态或者连续的循环过程描述和研究热力学系统。应用的物理量是不随时间改变的实验可测量的宏观平衡态的物理量,即物理量的长时间平均的量不随时间改变,比如循环过程的流。 局域平衡态热力学 扩展热力学 统计热力学 熱力學定律 | 例如,经典热力学主要是研究物质的状态方程,宏观力学量和温度比环境的变化要快很多,实际上是研究热力学平衡下的状态变量。状态方程表述的是系统的本构特性。状态方程常写为压强是体积和温度的函数。 本条目以由浅入深的方式介绍热力学,先介绍循环过程和热力学平衡态,最后介绍热力学非平衡态。 热力学史 可追溯到1650年格里克设计和建造了世界上第一个真空泵,并用马德堡半球实验证明了真空的存在,推翻了亚里士多德提出的“”的假说。1656年,物理学家和化学家罗伯特·波义耳借鉴格里克的设计,与罗伯特·胡克发明了抽气机。利用抽气机,波义耳和胡克证明了压强、温度和体积之间有一定的关系,波义耳给出了波义耳定律,对于一定温度下的一定量的气体,压强与体积成反比。1679年,波义耳的助手丹尼斯·帕潘发明了蒸汽蒸煮器,这是一个严密封盖的容器,里面会产生高压气体。帕潘后来对他发明的蒸煮器做了改进,加装了放气阀门,避免爆炸。帕潘观察到了阀门的周期性的运动,构想出活塞和汽缸蒸汽机,但是他没有去实现自己的想法。1697年,工程师托马斯·塞维利在帕潘的设计的基础上,发明了第一个蒸汽机。随后,1712年,汤玛斯·纽科门也发明了一种蒸汽机。这些早期的蒸汽机非常粗糙,效率很低,但吸引了当时顶尖的科学家的注意。 1759年,詹姆斯·瓦特开始设计蒸汽机,屡经失败。瓦特向格拉斯哥大学的教授约瑟夫·布拉克求教。布拉克向其讲解了自己提出的热容和潜热的概念,瓦特还想出了分离冷凝器的想法,终于显著提高了蒸汽机的效率。尼古拉·卡诺总结前人工作,在1824年发表著作《》。这部著作论述了卡诺热机和卡诺循环的关系。这部著作是热力学成为现代科学的标志,卡诺也被称作热力学之父。 19世纪50年代,热力学第一和第二定律同时形成,主要完成者是威廉·约翰·麦夸恩·兰金、鲁道夫·克劳修斯和威廉·汤姆森。1859年,史上第一部热力学教科书出版,作者是兰金。 统计热力学的创立者包括:馬克士威、玻尔兹曼、普朗克、克劳修斯、吉布斯。 分支学科 热力学系统是理论上构建出来,以热力学定律研究有物质和能量交换的物理系统。热力学系统的研究可分为几个分支学科,各自有不同的基本模型,或采用不同的原理。 经典热力学 经典热力学用不随时间改变的平衡态或者连续的循环过程描述和研究热力学系统。应用的物理量是不随时间改变的实验可测量的宏观平衡态的物理量,即物理量的长时间平均的量不随时间改变,比如循环过程的流。 局域平衡态热力学 扩展热力学 统计热力学 熱力學定律 熱力學第零定律:在不受外界影响的情况下,只要A和B同时与C处于热平衡,即使A和B没有热接触,他们仍然处于热平衡状态。这个定律说明,互相处于热平衡的物体之间必然具有相等的温度。 熱力學第一定律:能量守恒定律对非孤立系统的扩展。此时能量可以以功W或热量Q的形式传入或传出系统。热力学第一定律表达式为: 熱力學第二定律:孤立系統熵(失序)不會減少──簡言之,熱不能自發的從冷處轉到熱處,而不引起其他变化。任何高溫的物體在不受熱的情況下,都會逐漸冷卻。这条定律说明第二类永动机不可能制造成功。熱力學第二定律也可表示為熵增原理:。 熱力學第三定律:完整晶体於絕對溫度零度時(即攝氏-273.15度),熵增為零。 系統模型 熱力學系統是熱力學的重要概念之一,是指一塊有明確定義的區域,所有不在熱力學系統內的區域合稱為環境,系統和環境之間是由邊界隔開,系統和環境透過邊界才能交換物質、或熱。 邊界就是包圍系統外圍的表面,任何通過表面,會影響系統內能的都需要在能量平衡方程式中考慮。像马克斯·普朗克在1900年時的研究就將系統定義為單一原子周圍有共振能量的區域,薩迪·卡諾在1824年將系統定義為蒸汽机中的蒸氣,克里·伊曼紐爾在1986年有關大氣熱力學的研究中將系統定義為熱帶氣旋的本體。在中會將核素(一個由夸克組成的系統)定義為一個系統。 邊界可分為四種:固定、活動、真实、虛構。在引擎中的固定邊界是指活塞固定在某特定位置,因此在等容過程中,不會產生功。而在引擎中的活動邊界是指允許活塞移動位置,因此可以產生功。在封閉系統中,邊界是真实的,而在開放系統中,邊界多半是虛構的。 系統可以依邊界允許的質量或能量交換方式來分類,簡單分類可以分為以下三類: 孤立系統:系統完全不與外界交換能量或質量。 封閉系統:系統只與外界交換能量而不交換質量。 開放系統:系統與外界交換能量和質量。 但若將能量再細分為功和熱,封閉系統可以再多區分出二類,其性質介於封閉系統和孤立系統之間:若系統不允許外界交換熱,只能有功的交換,稱為絕熱封閉系統或,若系統不允許外界交換功,只能有能的交換,稱為Adynamically封閉系統,也稱作力學孤立系統。 熱力學設備 可分為二種,分為是儀表(meter)和源(reservoir)。熱力學儀表是指任何可以量測熱力學系統中參數的設備。有時熱力學的參數是用理想的量測儀表來定義,例如熱力學第零定律說明若二個物體分別和一個物體達到熱平衡,這二個物體之間也達到了熱平衡。馬克士威在1872年時提出熱力學第零定律,也提到可以量測溫度的方式。理想的溫度計是在定壓下定量的理想氣體,根據理想氣體定律,氣體的體積即可用來表示壓強,雖然壓強是用力學的方式定義,也可以用定溫下定量的理想氣體的體積來當作理想的气压表。热量计則是量測系統內能及能量變化的設備。 熱力學源是指一個很大的系統,和測試系統接觸時其特定狀態幾乎不會變化。熱力學源一般是用來將系統的狀態施加到某一特定數值。像壓強源是在特定壓強下的系統,和其他系統連接後,會使其他系統的壓強等於該特定值。地球的大氣常作為壓強源。熱力學中常見的熱力學源是熱庫,是特定溫度下的系統,像卡諾循環中就用到了高溫熱庫及低溫熱庫。 |
honduras、fondos 或 profundidades,其含義分別為:深處、底部或深邃之處。相傳,西班牙航海家克里斯多福·哥倫布至新大陸時,船隊遭遇風暴,最終脫險後,他不禁感嘆道:¡Gracias a Dios que salimos de estas honduras!(“感謝上天,終於走出了這片深不可測的水域!”)。天恩角(及後來設立的天恩省)、哥倫布省和「洪都拉斯」據信皆由此得名 。 然而,傳說終歸是傳說。在克里斯多福·哥倫布的著作以及摘要文字中,從未出現過「洪都拉斯」這個名字。據雷克吕斯稱,是巴托洛梅·德·拉斯卡薩斯起的這個名字,但羅蘭多·塞拉亞和費雷拉表示,第一個使用「洪都拉斯」名稱的人很可能是胡安·迪亚斯·德索利斯和比森特·亚涅斯·平松,他們在 1508年決定自行探索此地。它得名於洪都拉斯加勒比海沿岸的漫長海灘有利於拋錨,也就是說,讓船隻盡可能靠近海岸而不致擱淺。具體而言,可能是指特魯希略灣,而在西班牙莱昂方言中,即说成“fondura”。在1580年之前,只有東部天恩角附近開闊地區被稱為洪都拉斯,而伊古埃拉斯(Hibueras 或 Higüeras)則指西部;直到16世紀末,「洪都拉斯」才被用於指代全境。明代《坤輿萬國全圖》稱之為「酆度蠟」。清代徐继畲《瀛寰志略》中则称之为鬨都拉斯。 在歐洲殖民美洲之前,三方聯盟和庫斯卡特蘭的納瓦人稱今天構成洪都拉斯的領土為「索蘭」(Solan),在納瓦特爾語中意為「鵪鶉地」。其他跡象表明,該國可能還有過(Guaymuras)和“阿特南提特克”(Atenantitech)的稱謂。 曾有征服者稱此地為「新埃斯特雷馬杜拉」。 歷史 4~7世纪,洪都拉斯西部為瑪雅文明中心之一,洪都拉斯境內最大、最著名和研究最多的遺址是科潘,該遺址位於瑪雅文明的邊境地區。在9世紀與其他低地文明中心一起衰落。。 | salimos de estas honduras!(“感謝上天,終於走出了這片深不可測的水域!”)。天恩角(及後來設立的天恩省)、哥倫布省和「洪都拉斯」據信皆由此得名 。 然而,傳說終歸是傳說。在克里斯多福·哥倫布的著作以及摘要文字中,從未出現過「洪都拉斯」這個名字。據雷克吕斯稱,是巴托洛梅·德·拉斯卡薩斯起的這個名字,但羅蘭多·塞拉亞和費雷拉表示,第一個使用「洪都拉斯」名稱的人很可能是胡安·迪亚斯·德索利斯和比森特·亚涅斯·平松,他們在 1508年決定自行探索此地。它得名於洪都拉斯加勒比海沿岸的漫長海灘有利於拋錨,也就是說,讓船隻盡可能靠近海岸而不致擱淺。具體而言,可能是指特魯希略灣,而在西班牙莱昂方言中,即说成“fondura”。在1580年之前,只有東部天恩角附近開闊地區被稱為洪都拉斯,而伊古埃拉斯(Hibueras 或 Higüeras)則指西部;直到16世紀末,「洪都拉斯」才被用於指代全境。明代《坤輿萬國全圖》稱之為「酆度蠟」。清代徐继畲《瀛寰志略》中则称之为鬨都拉斯。 在歐洲殖民美洲之前,三方聯盟和庫斯卡特蘭的納瓦人稱今天構成洪都拉斯的領土為「索蘭」(Solan),在納瓦特爾語中意為「鵪鶉地」。其他跡象表明,該國可能還有過(Guaymuras)和“阿特南提特克”(Atenantitech)的稱謂。 曾有征服者稱此地為「新埃斯特雷馬杜拉」。 歷史 4~7世纪,洪都拉斯西部為瑪雅文明中心之一,洪都拉斯境內最大、最著名和研究最多的遺址是科潘,該遺址位於瑪雅文明的邊境地區。在9世紀與其他低地文明中心一起衰落。。 1502年哥伦布到达洪都拉斯的海灣群島,為宏都拉斯與歐洲接觸之始,1524年西班牙军队开始征服洪都拉斯,同年沦为西班牙殖民地。 洪都拉斯于1821年9月15日宣布独立,但1822年被并入墨西哥第一帝國。1823年加入中美洲联邦,1838年10月退出中美洲联邦,成立共和国;但洪都拉斯對於中美洲聯合的想法熱情不減。1840年宏都拉斯在危地马拉独裁者拉斐尔·卡雷拉支持下,保守派建立独裁政府。1853年以后,洪都拉斯國內的自由派和保守派经常发生政变和内战,政权更迭频繁,自1821年獨立以來至1978年,共发生139次政变,是拉丁美洲政变最频繁的国家之一。金、银矿業遭到破坏、影響經濟發展甚鉅。從1840年代起,英国侵占洪都拉斯东部地区和海灣群島,修建铁路,并取得大片土地的租让权。 20世纪初,聯合果品公司和攫取北部沿海平原大片土地,发展香蕉种植园。在联合果品公司的控制下,洪都拉斯成为以香蕉種植為主的单一经济国家,到1930年香蕉出口占世界第一位,被稱為“香蕉共和國”。 1969年,宏都拉斯與鄰國薩爾瓦多因1970年世界盃足球賽北美外圍賽作為導火線,發生了為時僅6日的戰爭,原因則為兩國的國營傳播媒體均煽動仇視對方的國民與政治,使洪都拉斯政府下令將成千上萬的薩爾瓦多勞工驅逐出境。最後導致足球战争。 1982年,洪都拉斯才结束了连续多年的军人独裁统治,通过了新宪法,开始了民主化进程。但政局仍不稳定,2009年宏都拉斯軍事政變后,民选总统曼努埃尔·塞拉亚被军方驱逐出境。2014年1月就任總統的胡安·奥兰多·埃尔南德斯是幾十年來一直禁止連任總統的洪都拉斯首位第二任總統,不过他在2017年的連任引發了抗議和暴力事件。2021年11月28日,反對派自由與重建黨左翼總統候選人、前第一夫人希奥玛拉·卡斯特罗在總統選舉中以53%的得票率成為洪都拉斯首位女總統。 地理 洪都拉斯位于太平洋和加勒比海之间,東北部是未開發的大型低地叢林,西北部是人口稠密的低地河谷,可可河將洪都拉斯與尼加拉瓜分開。洪都拉斯擁有三個不同的地形區域:廣闊的內陸高地和兩個狹窄的沿海低地。內陸是山區,約佔該國地形的80%。北部較大的加勒比低地和與豐塞卡灣接壤的太平洋低地以沖積平原為特徵。三個自然地理區域的氣候類型各不相同。加勒比低地屬熱帶潮濕氣候,高溫多濕,全年降雨分佈相當均勻。太平洋低地屬熱帶乾濕氣候,氣溫高,但從11月到4月有明顯的旱季。內陸高地也有明顯的旱季,但作為熱帶高地氣候的特徵,該地區的溫度隨著海拔升高而降低。 該地區被認為是生物多樣性熱點,發現了許多植物和動物物種。與該地區其他國家一樣,它擁有豐富的生物資源。洪都拉斯擁有超過6,000種維管植物,其中超過十分之一是蘭花,還擁有大約250種爬行動物和兩棲動物、700多種鳥類,110種哺乳動物其中一半是蝙蝠。伐木導致的森林砍伐在奧蘭喬省十分猖獗。在很大程度上未開發的蚊子海岸地區,為農業而開墾土地很普遍,導致土地退化和水土流失。洪都拉斯2019年森林景觀完整性指數平均得分為 4.48/10,在全球172個國家中排名第126位。約華湖是洪都拉斯最大的淡水水源,被採礦活動產生的重金屬污染。一些河流和溪流也被採礦污染。 经济 洪都拉斯經濟狀態在中美洲算中下,2012年估計洪都拉斯的人均GDP為2,323美元,產值最高前五種產業為咖啡栽種業、香蕉栽種業、養蝦及吳郭魚養殖業、棕櫚油業及成衣加工業。 洪都拉斯的經濟主要以農業為主,2013年佔其國內生產總值的14%。該國的主要出口產品是咖啡(3.4 億美元),佔洪都拉斯總出口收入的22%。在1998年米奇颶風摧毀幾乎所有香蕉園之前,香蕉乃是該國第二大出口品,它在2000年僅恢復到米奇颶風之前水平的57%。養殖蝦是另一個重要的出口部門。自1970年代後期以來,北部城鎮開始通過加工廠進行工業生產,特別是在聖佩德羅蘇拉和科爾特斯港。 |
12月24日,宋美齡參加兩派三方談判,談判基本達成協議,據周恩來、博古聯署發給中共中央電報稱:「一、孔、宋組行政院,宋子文負絕對責任保證組織人民滿意的政府,肅清親日派。二、撤兵及調胡宗南等中央軍離西北,兩宋負絕對責任。蔣鼎文已攜蔣手令戰停戰撤兵(現前線已返)。三、蔣允許歸後釋放愛國領袖,我們可先發表,宋負責釋放。四、目前蘇維埃、紅軍仍舊,兩宋擔保蔣停止剿共,並可經張手接濟(宋擔保我與張商定多少即給多少)。三個月後抗戰發動,紅軍再改番號,統一指揮,聯合行動。五、宋表示不開國民代表大會,先開國民黨會,開放政權,然後再召集各黨各派救國會議。蔣表示三個月後改組國民黨。六、宋答應一切政治犯分批釋放,與孫夫人商辦法。七、抗戰發動,共產黨公開。外交政策:聯俄,與美、英、法聯絡。八、蔣回後發表通電自責,辭行政院院長。九、宋表示要我們為他抗日反親日派後盾,並派專人駐滬與他秘密接洽。」晚宋子文、宋美齡陪同周恩來見蔣,蔣與周恩來握手寒暄:「停止『剿共』,聯紅抗日,統一中國,受他指揮。由宋、宋、張全權代表他與我解決一切(所談如前)。他回南京後,我可直接去談判。」宋美齡在送周恩來出來時稱:「我等皆為黃帝裔冑,斷不應自相殘殺,凡內政問題,皆應在政治上求解決,不應擅用武力。」西安事變和平解決,為第二次國共合作和全民族抗戰奠定政治基礎。 12月25日下午,張學良釋放蔣,親送蔣夫婦等人飛離西安,傍晚抵達洛陽,12月26日抵南京。 抗戰時期和中美關係 蔣介石在國家大事上最親信宋美齡,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和戰後曾幾次作為蔣個人使者到美國;她的魅力和風度使她成為國際名人,而且往往能把蔣比較生硬之形象沖淡一些。 組織婦女工廠和戰時學校 1938年,宋出版《戰爭與和平通訊》;組織婦女工廠和戰時學校,為全國婦運最高指導機關。1月,美國《時代》雜誌稱蒋宋為1937年「时代年度風雲人物」,將他們的照片刊登在1938年第一期《時代》雜誌的封面,作為「新聞人物伉儷」。并指出「1937年,世界上最引人注目的國家是中國。在陸地,在海洋,在天空,中國人同入侵的日本人展開了殊死搏鬥。尤其是在上海,中國軍隊連續13周阻止了日本人的前進。在這個關鍵時刻,領導這個國家的是一位最能幹的領導人蒋中正和他的傑出夫人宋美齡。」3月10日,宋美齡在武漢出席戰時兒童保育會成立大會,在會議上稱:「不單是為人道,我們應該如此做,為救國,我們應該如此做,為支持與建立戰後的新中國,我們更應該如此做!現在的中國,正是一個多難的大家庭,而戰時流離困苦的失教失養的兒童們,這中間正有不少可以磨琢成功的精金和美玉,我們只要能夠周到的保護,盡心的教養,這一批兒童,自小就知道自強自立是怎樣的重要,自小就吃苦為常事。再不會畏難,再不會怕危險,再不會墮落,再不會不努力,而且這一批一定能夠理解互助的價值,一定具備很豐富的同情心,一定能夠知道不奮鬥就不能生存,一定能夠打倒列強,爭取國家民族光榮為終身的責任。」3月13日,宋美齡擔任戰時兒童保育會理事事,被選為17名常務理事之一。 戰時,她為國軍縫製軍服以及在醫院探望國軍照片,成功激起許多中國人民的愛國心。 赴美國國會演講 1941年12月7日,日本空襲珍珠港,太平洋戰爭爆發。 1942年2月28日,宋美齡以飛虎隊榮譽隊長身份,對美國飛虎隊發表講話:「你們無異是用火焰在空中寫出一些永恒的真理,給全世界都看到:第一,中國人民無畏的勇氣,第二,中國軍隊不屈不撓的精神,以及第三,中華民族永存不滅的靈魂。」10月31日,蔣介石擔心宋美齡「恐其有癌,不如早割」,當晚決定宋「飛美醫病」。11月11日,國民政府授宋美齡一等寶鼎勳章,以褒獎前任航空委員會秘書長期間,對中國航空事業作出甚大貢獻。11月18日,宋美齡在孔令偉和孔令侃陪同下,帶護士、秘書等20餘人前往美國,拉鐵摩爾同行。12月17日,羅斯福致蔣介石電文稱:「尊夫人盛名清德,此次在美,深為-{余}-夫婦及我國國民所尊敬也。」 為了使美國更支持和同情中國抗日戰爭,1943年2月,宋作為蒋之特使訪問美國,成為美國總統羅斯福夫人埃莉諾·羅斯福貴賓,三度訪問白宮,在白宮住了11天。她儀態高雅、言談適度,贏得羅斯福夫婦敬佩。2月18日,遵循蔣介石2月13日四封電報的要求,宋美齡在美國國會兩院聯席會議上發表演說,贊揚美國部隊的戰鬥力、美國的民主政體,介紹中國人民浴血抗戰的情況,並強調不可小視日本的軍事力量,提出要以實際行動實現中美兩國共同的理想,建立和平的世界,當天返回紐約。她是第一位在美國國會發表演說的中國人,也是繼荷蘭女王之後,在美國國會發表演說者的第二位女性。 隨後,宋又去美國各地發表演說,傳播媒介大量報導她的行涵,許多雜誌以她的肖像作為封面。她所到之處,人們鼓掌歡呼,慷慨捐款,支援中國抗日戰爭,總計超過25萬人聽過她演說。美國國會更順勢廢除實行已有60年惡名昭彰的「排華法案」,提高美國華人地位。 《時代雜誌》封面人物 3月1日,宋美齡首次单独被美國《時代雜誌》選為封面人物,這也是她第三次成為《時代雜誌》封面人物,前兩次是和蔣中正共同被選為封面人物,其中有一次是1937年和蔣中正共同被選為年度風雲人物。 6月1日加拿大總理威廉·萊昂·麥肯齊·金親赴紐約邀請,6月15日宋美齡抵達渥太華訪問。 出席開羅會議 1943年11月18日,宋美齡隨蔣介石啟程,11月21日抵達開羅。11月23日,宋美齡陪同蔣介石赴羅斯福寓邸,出席中美英三國領袖第一次開羅會議。由於蔣不會說英文,居中翻譯協調的工作全部由宋負責,羅斯福事後說:「我對蔣先生的印象十分模糊,現在想想,我對蔣先生的認識,幾乎全部是透過他的夫人。」英國首相丘吉爾認為「這個中國女人,可不是弱者」。 國共內戰在華時期 1945年9月5日,宋美齡自美國返中國抵達重慶。9月26日,宋美齡受任為中央婦女運動委員會主任。1946年,為調停國共衝突,美國派遣特使馬歇爾抵華,接受蔣介石夫婦招待,由於接受西方教育,宋與馬歇爾在各方面交流反應,引起民情不同的中國人及部分美國人批評。7月14日,宋美齡與蔣介石由南京飛往廬山牯嶺避暑。10月21日,宋美齡與蔣介石由南京飛抵台灣,國民政府總務局長陳希曾、軍務局長俞濟時、秘書沈昌煥隨行。此為蔣夫婦首次造訪該地,參加「台灣光復一周年紀念」活動。 1947年4月23日,宋美齡受聘為世界婦女公民協會名譽主席。4月26日,國際母親大會在巴黎揭幕,宋美齡任榮譽主席。 戰後,宋美齡姐夫孔家與宋家所形成的孔宋集團在政治默許下,在貿易特許權、金融等上下其手,被許多近代史研究者認為是導致當時中國國民黨形象敗壞主因之一。 台灣公視「世紀宋美齡」第二集「奮起與挫敗」中,曾描述宋美齡親人孔宋家族以權勢謀私利。1948年10月1日,上海發生「揚子公司案」,該公司經理孔令侃(孔祥熙之子)囤積大批汽車、鋼鐵、棉紗,蔣經國迫於輿論之壓力而將其拘留;是日,宋美齡乘「美齡號」專機自南京飛赴上海親自為之調解。蔣經國在上海「打老虎」,打到宋美齡姨甥孔令侃,但在宋干預下,蔣特地發一封電報給當時上海市長吳國楨處理此事,露出內心掙扎。 國共內戰在美時期 1948年底,國民政府在國共內戰一路失守,蔣介石爭取美國對他再次支持。11月28日,宋美齡飛往美國,商洽美援。12月3日,會晤馬歇爾,12月10日會晤杜魯門。蔣同意宋美齡直接尋求美國政府援助,且提示與美方商談時,可明白傳達其個人進退之態度然而被美國總統杜魯門冷淡處理,在美國無能為力。12月26日,蔣函電宋美齡,告知政局恐即有變化,希望其儘速返國:「其關係在桂派而不在共匪也」。12月27日,宋美齡函電蔣經國,稱蔣介石努力黨國多年艱苦,決不可輕言辭職,不負責任;再者,奉化絕非安全居住之所,免得受人暗算,廣東、台灣似較相宜,請轉告。12月28日,宋美齡函電蔣經國,稱蔣介石在南京如不能維持,則須赴台灣或廣州,決不能回鄉;孫中山革命數次失敗而後竟得成功,我等為四萬萬人民及將來國民計算,只能抵抗到底,不惜任何犧牲;如下野回鄉,對內不能行使政權,對外不能代表國家,無法繼續革命,而對不起孫中山,故宋美齡絕對反對,現在只能決心克服困難。 1949年1月21日,宋美齡函電蔣經國,稱蔣介石此次返鄉,對其之康健與安全甚為憂慮,衹要蔣介石之安全能保全,他們仍可繼續為國家努力奮鬥;希望蔣經國即日赴鄉婉勸蔣介石務必同來加拿大暫住,宋當與他們在加拿大晤面會商一切,盼望速電覆宋。3月24日,宋美齡派人帶消息給蔣經國,謂「美國對華政策有轉變之趨向」。 中年後期經歷 1950年1月13日,宋美齡自美國飛抵台灣。4月17日,宋美齡主持在台北賓館舉行的「中華婦女反共抗俄聯合會」成立大會,並受任為主任委員。並創辦華興育幼院等。 赴美國就醫 1952年8月9日,宋美齡因神經性皮膚病復發,赴美國就醫,當日飛抵馬尼拉後飛檀香山。1953年10月,宋美齡受任為中央婦女工作會指導長。1954年10月22日,宋美齡自美國返回台灣,由檀香山飛抵台北松山機場。 1957年7月11日,宋美齡在陽明山台銀俱樂部主持「中國防癆協會」籌備會,商討該會的組織與成立事宜,決定將台灣省防癆協會擴大為「中國防癆協會」,宋美齡被推為籌備會主任委員。 1958年2月4日,「中華全國體育協進會」召開年度首次常務理監事會議,決議聘請宋美齡為名譽會長。 1959年6月14日,宋美齡接受夏威夷大學授予榮譽法學博士學位,在畢業典禮上發表演講《思想的摹擬之害》:「技術雖決定生活的外表,精神價值卻深入我們的內在根源。不過,如忽略真理的追求,則持久的自我檢討與自我批評也仍屬膚淺而無益。對於這一點,一個唯物主義的頭腦將感無法理解,更不健康的現象是:目前有一種傾向,個人讓他自己在思想上完全為環境所同化,而擯拒一切外來的影響,甚至除了刻着環境標志的東西外,拒絕接觸一切新的情操和新的思想。緊緊跟隨着所規定的環境思想,其結果必然是使自己進入一種摹擬的程序,通過此一程序,原本可以產生豐富果實和放出異彩的個人特性與潛在的創造力遂為之凋謝窒息……應任由個人依隨其自己的氣質發展,選擇其自己的職業,允許人性中天生的自動熱情滋長,必能產生慷慨、不自私及高尚的思想,轉而有益於全人類……暗示人們獨立思想的恐怖,利用人類不惜代價求取安全的共同願望,和我們原始的輕信心理,以持他們的『虛偽邏輯』與『謬論』成為真理與實證,並得以影響政治上的不成熟者毫不質疑地接受共黨的結論……自由世界應強調思想的集中主義……應該不予強調屬部分性或自私的利益……只有加強自由制度訓練場所的學校及學院的自由體制並使之永久化才可完成」。6月15日,宋美齡被聯合國世界難民年「中國委員會」推舉為名譽會長。 與蔣介石居住台灣 1961年4月2日,宋美齡在士林教堂復活節禮拜默想文:「現有若干學派認為物質本身並不存在,物和心不過是許多有組織事件的適切表現而已……這種對感官方面感覺傳遞的次要現象所作的解釋,若把它當作一種科學的説明,我們固然無須予以指責,然而應注意的是,如此解釋僅僅涉及心靈活動的次要現象,至於給人類以生命活力的基本心靈活動,仍未作明白的解釋……從歷史去看智力的創造力、物質的進步,以及社會的改造,大部分都與基督教的形式和時代,密切地交織成難分難解的一片。次之,耶穌基督的為人點燃了人類的想像之火,他的言行已經成為被人類接受的智慧、道德、仁愛和人道的標準觀念。由於他心靈的純潔,他所領導的積極生活,他已永遠成為古今中外基督徒的典範……不能同意信仰係由質子和電子的作用而來,因為,無論上智或下愚,皆不能使我們中任何人相信電子和質子能在人類精神緊張和孤寂的時候,給我們以援助和慰藉。凡是精神修養成熟的人,都知道宗教信仰有如道德觀念,是超越智慧和理性的範疇和界限的。在我個人,認識上帝是先驗性的,因為它完全是直覺的……今天,我們較之以往更需要這種神聖的火花,和上帝的靈性,如在聖經舊約中宣講者,以照明我們區別善惡的知識所在處。因此,可以使人類再度發現內在魄力和辨別中,尋求這種永生以征服唯物主義的誘人的邪惡」。 1964年10月13日,宋美齡為推動高關懷青少年的輔導與教育工作,於彰化市設立臺灣省立彰化進德實驗中學,後來持續演變成現今的國立彰化師範大學;1965年8月,宋美齡飛美國訪問。1967年6月29日,宋美齡出席輔仁大學在台第一屆畢業典禮,接受該校授予名譽董事長。1971年10月25日,聯合國第二十六屆大會通過聯合國大會第2758號決議:恢復中華人民共和國在聯合國的合法席位和權利,「並立即把蔣介石的代表從它在聯合國組織及其所屬一切機構中所非法佔據的席位上驅逐出去」。1974年3月,蔣與宋美齡設宴餞別即將卸任離華美國大使馬康衛夫婦。 1975年4月5日,蔣以突發性心臟病,於下午11時50分在台北士林官邸逝世,享年89歲。4月7日,宋美齡至榮民總醫院再見蔣遺容;4月11日至4月14日,宋美齡接連4天至設在孫中山紀念館的蔣靈堂默哀;4月15日,宋美齡至慈湖察看蔣厝靈設施;4月16日,宋美齡參加蔣「奉厝大典」。4月28日,蔣經國繼任中國國民黨主席。4月29日,蔣經國午飯後,奉接宋美齡手諭一封:「經國:今天又屆你的生辰,往年我都為你設席與人共聚,一享天倫之樂。此次自父親撤手離你我之後,我們再也無此興緻作任何怡宴之擧。今晨我特別起得早,為你禱告,祈求上帝給你智慧健康和毅力,並特別賜福予你,這是我今年以此為壽。母字。」 晚年經歷 孀居美國 1975年9月16日,宋搭乘中美號專機赴美,行前發表〈書勉全體國人〉,全文3,000多字:「近數年來,-{余}-迭遭家人喪故,先是姊夫庸之兄去世,子安弟、子文兄相繼溘逝,前年靄齡大姊在美病篤,其時總統多感不適,致遲遲未行,迨趕往則姊已彌留,無從訣別,手足之情,無可補贖,遺憾良深,國難家憂,接踵而至;兩年前,-{余}-亦積漸染疾,但不遑自顧,蓋因總統身體違和,醫護恐稍有怠忽,衷心時刻不寧。……如是幾近兩年,不意終於捨我而去,而-{余}-本身在長期強撐堅忍、勉抑悲痛之餘,及今頓感身心俱乏,憬覺確已罹疾,亟需醫理。……當茲小別,特抒所懷,敬致-{余}-由衷的感謝。……」 1978年6月17日,宋美齡向輔仁大學畢業生發去書面致辭,勸告畢業生「勿沉迷於浮淺的誘惑,必須警惕地嚴防所謂自由主義者,和更多放任人們所玩的遊戲的污染,才能確保自由心靈的生存」。12月16日,《中美聯合公報》發表,宣布從1979年1月1日起建立外交關係。 1981年5月23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將宋慶齡病危的消息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駐美國大使館轉告客居美國的宋美齡。5月29日,宋慶齡因患慢性淋巴細胞白血病在北京逝世,終年八十八歲;治喪委員會通知宋美齡、蔣經國、蔣緯國等人,請他們參加葬禮。最終,宋美齡並未出席喪禮。6月21日,輔仁大學應屆畢業生畢業典禮宣讀宋美齡書面致辭,稱「在世界各國許多的學校中,並沒有把客觀的研究本身當作教育的最後目標。它們反而變成了一知半解、混淆是非、曲解真理,甚至散布徹頭徹尾謊言的溫床和中心……在廣面(愛國和信神)及狹面(家庭關係和道德的崩潰與放縱)放棄悠久歷史考驗的傳統價值……一個擁有健全自由的文明社會最能成長、興盛,但它必須不斷注意本身的限制和約束自己」。 1982年7月,中共統戰部長廖承志致信蔣經國,呼籲兩岸展開和談,「相逢一笑泯恩仇」。8月17日,宋美齡在紐約發表《給廖承志的公開信》:「經國主政,負有對我中華民國賡續之責任,故其一再聲言『不接觸、不談判、不妥協』,乃是表達我中華民國、中華民族及中國國民黨浩然正氣使之然也……從未浸受西方教育之中國女子而能了解西方傳來之民主意識,在五十餘年前實屬罕見。-{余}-認為其(何香凝)為一位真正不可多得之三民主義信徒也……黃埔閲兵典禮,先總統向學生訓話時,再次稱許廖黨代表對本黨之勳獻,再次言及仲愷先生對黃埔之貢獻時,先總統熱淚盈眶,其真摮慟心,形於詞色,聞之者莫不動容……中國共產黨曲解孫中山三民主義……斷章取義,以國父容共一詞為護身符……在抗戰前後,若非先總統懷仁念舊,則世侄何能脱囹圄之厄、生命之憂,致尚希翼三次合作,豈非夢囈?又豈不明黃台之瓜不堪三摘之至理耶?……幡然來歸,以承父志,澹泊改觀,頤養天年,或能予以參加建國工作之機會。倘執迷不醒,他日光復大陸,則諸君仍可冉冉超生,若願欣賞雪竇風光,亦決不必削髮,以淨餘劫,回頭是岸,願捫心自問」。 1984年2月16日,針對鄧穎超1月16日強調祖國統一是歷史的必然,宋美齡發表《致鄧穎超公開函》:「按當時國家處境危殆,外則有世界列強企圖恣意瓜分中。加之各帝國主義藉用不平等條約之各種特權,不斷榨取我人力、物力、資源,以填其欲壑,國內則有大小軍閥猖獗,生靈塗炭,民生凋敝。我總理深感於此,乃為求中國在國際上享有平等待遇,呼籲世界助我自助,亦即是求取消束縛我國之不平等條約,但世界列強猶如聾聵不加理會,此時僅新起之蘇聯政權,別具心裁,予我革命基地廣東以極有限之械彈,得一箭雙雕之收獲。當時,蘇聯政權被各國歧視,世界地位極其孤立,其予我一臂之助,既可博得全世界受壓迫眾生之好感,並又可以之炫耀於列強之前,顯示蘇聯政權乃是正義感之政權。且在廣大之中國,順理成章,樹立一將來征服世界不絕之兵源,亦即充當其炮灰之資源,假此機會肆意吸收訓練基幹分子,以貫徹由蘇俄所控制之全世界蘇維埃帝國藍圖之推行與實施。……曾與大姐孔夫人數度與先生聚首交談時,徵詢先生對當時抗戰問題及國家前途之展望,余二人均認為先生識解超群,娓娓道來,理解精透,所談及之問題均無偏頗之處,實我當時女界有數人才」。 1985年1月29日,宋美龄密电蒋经国,建议蒋以中华民国政府名义,针对《中英联合声明》发布一单边性郑重声明,在1997后允许英国托管香港三十年。蒋经国并未采纳此建议。宋美齡向輔仁大學應屆畢業生發表書面贈言:「基督教服務犧牲和博愛寬容的精神……並不是姑息的容忍;因為寬容是在日常生活錯綜複雜的社會人際關係中,為避免摩擦,改善氣氛,所不可缺少的做人態度,並不必對是非善惡的基本原則有所犧牲或妥協。姑息的容忍則是另一回事,它可縱容罪惡而犧牲基本原則,如果不是根本忘了善惡之分,便是有意顛倒是非……在你們畢業的時刻,我要説明一個過分強調善意、會破壞紀律,並造成持續數代不良影響的例子。日本自第二次世界大戰失敗後,由於自貶造成全面的自我批評,其中特別令人想到在民族教育方面的強烈批評。日本由於戰敗的恥辱以及自認不如人的複雜心理交織,於是全盤採行美國教育的哲學與結構。然而,經過四十年模仿的結果,他們開始了解,全盤採行美國制度只強調一面,已造成種種不良的後果,因此有必要重新調整步調。於是又重新提倡佛教、日本神道教以及儒家思想的文化價值,將這些傳統思想與某些西方的理念,折衷地融合……(美國人民)目睹美國連續在政治、外交上的挫敗而幸災樂禍、美國知識分子以盡量詆毁美國各項缺點以表現自己的學術勇氣與身價……(希望畢業生們)勤於思考把持正確方向,明辨是非為理想而奮鬥」。 短暫回流 1986年10月25日,宋美齡由蔣孝勇陪同,自紐約飛抵台北。10月31日,宋美齡主持在台北中正紀念堂舉行的蔣介石百年誕辰紀念大會,並致詞「希望大家再進一步發揚無私無我的精神,把艱苦建設的責任擔當在自己的肩頭,讓中華民族世世代代都能享受更多的自由幸福,國家得到真正的自由平等,讓三民主義的光輝普照大陸」。同日發表〈我將再起〉的文章:「尚憶江西清剿時代,於收復地區,我們一面發起『新生活運動』,一面則推動鄉村服務與重建工作……民國二十六年,美齡結合婦女團體,發起及創立搶救各省戰地烽火與父母失散『孤苦伶仃』孑然一身嬰稚之摭聚及保育機構。二十九年(1940年)戰況正趨激烈,而國際局勢益見陰霾之時,美齡亦不時振筆為文,以期鼓舞純正的愛國思想,並建立堅強無比的信心,這些文字,經合刊成書,題名為〈我將再起〉」。「先總統還特別寫了一篇序文,肯定『中國將必從它的許多艱難困苦中,崛起而為一強大的國家。』但也同時提醒國人:『只有拿出堅忍不拔的勇氣向前邁進,我們才能使一個新的中國屹立於世。』」引起臺北政壇議論。 1986年12月3日,宋美齡發表專門暢談年來所思所感:「毫無疑問的,美國有太多值得贊譽的事。杰弗遜的民主理念,大體上在這個國度裡推行,可説是順利的,然而我們必須着眼於整個北美大陸,即使在法國與英國殖民時期,先有一些具有更獨立和更冒險精神的男女們所移植;許多來到這個新世界的人,是以他們認為敬拜上帝的合適方式,他們或擯棄、或培育、或採納、或創立新的傳統、社會規範和文化,使能更適應他們當地環境的需要。換言之,美國的偉大,源自不為過去的泥濘孑孓似的寄生蟲所覆蓋,凡此將阻擋想像力,並阻擾足以勃發的成長。新大陸的立國先民,享受到不曾為傳統中敗壞的因素所壓制和發展;美國這個國家能夠自主的選擇,採納她所需求而掙脱羈絆。因此,放縱個人的創意及動力,而促成許多發明創造的機會。幾乎可以説,對每個人而言,提到亞美利堅這個名字即會聯想到她是一個年輕而有勇毅且是充滿活力而又美麗的一個國家,由具有崇高理想的男女們所工作和生活的住所,他們充滿真善美的人性光輝,具有廣博的胸襟氣度,並對自由全力奉獻投入。而他們的子孫則都被教導公民和政治自由的責任,而自稚子開始訓導使確知這是每一個美國人與生俱來的權利……我所關切的是一些對未來不祥的徵兆。很明顯的由種族偏見造成的盲目的愛國主義再度在日本昂揚起醜陋的頭顱,因為潛伏的軍國主義先鋒又在日本崛起……但是面對一九八六年的今天,在日本戰敗與盟國占領下,並歷經四十餘年的民主化和國民大批出外觀觀光的結果,應可使日本人更意識到外在世界的存在。日本民族不應再有偏狹觀念,不則仍會預兆着黑暗與不祥,對於日本天皇正當的向奎諾總統(菲律賓)表示了他的遺憾與難過,仍然有人大表反對,真是令人不可置信……早在一九八二年七月二十四日,路透社曾自東京報道説,日本文部省決定要刪除在學校教科書上任何有關日本在一九三七年到一九四五年間對中國發動戰爭的『批評性文字』。這個纂改侵略及大屠殺的種種行為,文部省竟然狂言説是『一項審定政策』;而且是『既客觀又公正的』。忽視事實真相的教育是為了實現這句譏誚諷刺的格言:『無知便是福』。日本內閣在世界輿論的壓力之下,已有腼然之意,而不再贊成這種做法,那位大臣因而就被迫辭職了,封建時期武士道的英雄事迹確實是一種令人贊佩對部落民族的忠誠,適合現在的青少年或成人茶餘飯後消遣時光的,但是在廿世紀的現在,此種像發生在十七、十八世紀的野蠻行為,頌揚暴力與大屠殺的英雄式崇拜,已經不再符合現代文明人的信念……知識分子不同於一般人的許多事實之一,在於他們缺乏直接的責任,或是沒有第一手知識,或是缺少實際經驗。但是在從事批評時,他們十分苛刻,卻又提不出方案與解決辦法,最重要的是沒有責任……民主政治不應對外國的方式照單全收。……在此並不完美的世界中,民主政治無疑是最高等的政府形式,然而正如同目前,在近二年中,雷根總統以及好些明理之士就常常指責民主政治有時不免失之偏袒,未能照顧到全民的福𧘲」。 1987年6月12日,宋美齡向輔仁大學畢業生發表畢業贈言:「在過去的廿五年裡,盡人皆知,美國的教育,因受放任哲學的影響,而導致了嚴重的衰退。家長的隨便態度和教學的不良環境,更對學生造成了實質的傷害……言論自由的口實已遮掩了是非真相,推倒了真民主,但並沒有推倒我們舉世所見之代用的假民主。在這種情況下,『左』傾的或極左派分子往往因而獲得榮寵……諸位(畢業生),有朝一日幾乎都會為人父母,很可能必須在這世風日下的世界中,面對如何以『明暗對照法』的方式來教導孩子們明辯是非。你們肩負的重責大任,不光是如何設法使你們的子女發揚所長,貢獻給我們這個社會大家庭,而且更要贏取世人對我們中國人的尊重」。 蔣經國過世 1988年,蔣經國過世,享年78歲。副總統李登輝繼任總統。1月26日,宋美齡致信國民黨中常委,稱此時選舉主席時機不當,應在國民黨「十三大」時決定比較適合。中國國民黨擬推李登輝代理黨主席之前,宋致函當時國民黨秘書長李煥表達異議,認為此事不宜過急。2月,李登輝表示,中華民國的國策就是只有「一個中國」的政策。7月,中國國民黨十三全黨代表大會通過李登輝總統為黨主席。 7月8日,宋美齡出席中國國民黨第十三屆代表大會,委托大會秘書長宣讀《老幹新枝》的講話,稱「眼前正值緊要關頭,老成引退,新血繼之,譬比大樹雖新葉蕞生,而卓然置於地者,則賴老根老幹。於今黨內白髮蒼蒼、步履蹣跚者,不乏當年馳騁疆場之鬥士或為勞苦功高之重臣,其對黨國之貢獻,絲毫不容抹殺,當思前人種樹,後人乘涼。夫國之強,黨之壯,賴有一定之原則,連續生存之軌迹,創新而不忘舊,前進而不忘本……今後黨之發揚光大有賴紀律之恪遵,有品有德優秀人員之引進,然而其不容變者則是黨之精神、黨之原則、黨之方向及黨之紀律,其不可有者則為藉黨逞私欲、個體求炫眾、標新立異,動搖國本……坊間新聞媒體對國事之批評與建言,應訴諸社論專欄,堂堂正正供大眾判讀,若任意制造民意,混淆視聽,則非所應為,而為國人所棄……崇尚民主,慎防爾『民』我『主』……黨主席表率全黨,其產生應根據黨章,不宜草率為之。諸位同志身負重托,心繫安危,自當內和不同、外納輿情,求新而非排舊,守紀而拒乖張,法律必須嚴格遵守,暴亂亟應依法切實制止,庶幾可以推行民主,鞏固經濟,在黨主席領導下群策群力繼續發揚本黨輝煌歷史」,引發各界諸多猜測。是她在台灣公開政治場合最後一次發表演說,蔣家在台灣四十年統治亦正式結束。 1989年,李登輝讓郝柏村升任國防部長,實際上是讓他離開參謀總長之位。當時李登輝被召到士林官邸蔣宋美齡面前,蔣宋美齡用「Please listen to me」做開場白,向李登輝表示能夠號令軍隊的只有郝柏村,要求不要換掉他參謀總長的位置。蔣宋美齡用英語夾雜上海話告訴李登輝。李登輝只能用英語溝通,並以聽不懂為由請蔣宋美齡用筆寫下來,他記得紙條上有「非法命令」的字樣。最終李登輝並沒有聽她的話,如期更換參謀總長。 重返美國及晚年 1991年7月15日,宋美齡指示「婦聯會」總幹事辜嚴倬雲速購糧食與藥品,通過紅十字會等機構送往中國大陸,救濟遭受洪災的民眾。9月21日,宋美齡離台赴美,李登輝等人至機場送行。宋美齡搭中華航空波音747SP專機再次赴美國長期休養,她從官邸帶走大批行李共100多箱。 1992年9月10日,中華民國監察院聯席會議通過監察委員林純子所提「宋美齡赴美使用通行狀暨士林官邸長期占用公地」彈劾案的調查報告,指控宋美齡為卸任總統夫人,使用外交公務護照違反規定。由於赴美時是持「元首通行證」離境,曾引起批評,中華民國外交部於1994年9月7日主動說明行政院已專案核准要給宋一本外交護照;承認過去讓宋持用「元首通行證」免驗出關不正確。赴美後,宋美齡由外甥女孔令儀照顧,深居簡出,幾乎不接受外人拜訪。 返台探視病危的孔令偉 1994年9月10日,上午宋美齡飛抵台灣,蔣孝勇等人同機回台,前往慈湖謁陵,下午至振興醫院探視已患直腸癌晚期的孔令偉,當晚留宿振興醫院,至9月13日下午始返回士林官邸,9月16日下午回振興醫院探視孔令偉。9月19日下午,宋美齡離台赴美。11月16日,宋美齡參加在紐約曼哈頓方磚教堂舉行的孔令偉追思禮拜與上州墓園舉行的安葬典禮。 1995年7月26日,上午由紐約飛抵華盛頓,下午接受美國參議院多數黨領袖杜爾及參議員分別代表共和黨及民主黨邀請,出席美國國會為她舉行的致敬酒會,並發表講話,當晚返回紐約。時值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五十週年,致敬酒會表彰宋美齡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對中美關係所做貢獻。 2000年1月1日,宋美齡出席紐約《世界日報》舉辦「蔣夫人宋美齡女士暨書畫名家跨世紀千禧聯展」畫展開幕式。9月8日,以中國國民黨中央評儀委員會主席團首席主席身份,以通信報名完成黨員重新登記手續,成為中國國民黨終身黨員,並親筆簽署絕不參加或支持其他政黨的黨員規約。 2001年10月23日,中華民國婦女聯合會秘書長辜嚴倬雲代表宋美齡,參加在夏威夷舉行的張學良追思禮拜及公祭。2002年3月25日(陰曆二月十二日),在紐約寓所與辜嚴倬雲、林澄枝、秦孝儀及孔令儀夫婦、宋仲虎夫婦、蔣方智怡等人共度生日。孔令儀透露,已在紐約上州芬克裡芙墓園備好蔣夫人室內墓地,遺體不回台灣。 2003年3月,宋美齡因患重感冒住院療養。3月14日,台灣駐美代表程建人夫婦與駐紐約辦事處處長夏立言夫婦與蔣宋家親屬等人至寓所祝壽,因宋美齡3月12日才出院,身體仍須休養,未接見訪客。10月中旬,宋美齡出現輕微肺炎迹象,左肺出現鈣化。 在美國紐約逝世(106歲) 2003年10月24日美國東岸時間晚上11時17分,宋美齡於紐約曼哈頓寓所逝世,彼時孔令儀夫婦、蔣友常在旁陪伴;美國主要媒體都報道宋美齡逝世。宋美齡享嵩壽106歲,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各參戰國領袖及夫人中最長壽者。10月29日,宋美齡停靈的紐約法蘭克林坎爾貝殯儀館開放外界吊唁。10月30日,宋美齡靈柩由周聯華牧師及家人護送,移至紐約上州芬克里夫家族墓園。11月5日,宋美齡追思會在紐約曼哈頓聖巴托羅繆大教堂(Saint Bartholomew Church)舉行,美國共和黨參議院多數黨前領袖杜爾及民主黨前聯邦參議員賽門夫婦、前美國總統小羅斯福孫媳、前紐約市長朱利安尼、尼加拉瓜、格瑞那達及教廷駐聯合國代表等人參加。在追思會開始前,連戰將中國國民黨黨旗交予宋美齡家人以示敬意,後在追思會上發表題為《風雅常親——紀念宋美齡女士》的談話,稱宋美齡是二十世紀最傑出的女性領袖,是台美之間友誼的永恆象徵。宋美齡告別式可以說是蔣家多年來的大集合,除了身體健康不佳的蔣方良沒能前去外。包括蔣孝文遺孀徐乃錦、蔣孝章俞揚和夫婦、蔣孝武前妻汪長詩、遺孀蔡惠媚、蔣孝勇遺孀方智怡、蔣緯國遺孀丘如雪,子蔣孝剛以及第四代的蔣友梅、蔣友蘭、蔣友松、蔣友柏、蔣友常、蔣友青等皆出席。 家族 她的兩位姊夫分别是孔祥熙和孫中山。其曾孫蔣友柏於長女出生甫滿月,便與其妻女赴美與宋美齡女士聚會,並由其命名為「得曦」(是時家族字輩排行至「得」),且與其拍照。蔣友柏回國後曾回憶曾祖母時說到見其玄孫女時非常歡喜。後其長子蔣得勇出生前,宋女士已去世,來不及讓曾祖母見到蔣得勇一面,感到非常惋惜。 身後各界反應 全國社會各界均表達對蔣夫人過世感到難過,並高度肯定其對中華民國與中國國民黨的貢獻。許多民眾主動前往設在臺灣各處的簡易靈堂,向這位「永遠的第一夫人」致敬。 當時在中國國民黨中央黨部、中華民國婦女聯合會、振興醫院均設置靈堂,後兩處2003年10月25日有數百人前往弔唁。10月25日,連戰夫婦、林澄枝及台灣駐紐約辦事處處長夏立言等人至宋美齡寓所致悼。 2003年10月26日,設置於中正紀念堂的宋美齡靈堂正式開放。同日,蔣方智怡針對李登輝曾於一座談會稱宋美齡當年「聯美抗日」是以「『賄賂』羅斯福家族的方式換取美國對中國的支持,是所謂的『中國料理』」,稱:「蔣夫人在中華民國處於內憂外患時還能抱病前往美國,主要是與美國前總統羅斯福的情誼;而她在美國國會演講中痛斥日本侵華舉動更讓美國人知道日本的真面目」,斥李登輝所-{云}-毫無依據,違背倫理道德。 時任副總統呂秀蓮前往中正紀念堂的靈堂前致悼時表示,蔣宋美齡是「舊時代的新女性」,「希望臺灣人民在緬懷蔣宋美齡的同時,也應學習她的時代精神,也就是女性對於國家興亡也有同樣的責任。」。 2003年10月27日,中國國民黨召開宋美齡治喪籌備會,商討治喪事宜,決定由中國國民黨、親民黨、新黨與中華民國婦女聯合會成立治喪委員會,連戰擔任治喪委員會主任委員,宋楚瑜、郁慕明、辜嚴倬雲擔任副主任委員。 2003年10月28日,蔣方智怡在駐紐約台北經文處稱,宋美齡遺體將暫厝紐約,日後再安葬慈湖。 2003年10月31日,中華民國政府由時任中華民國總統陳水扁頒發褒揚令: 故總統蔣中正夫人宋美齡女士,資賦穎秀,維四岳之通靈;才慧雙修,隨百花而誕降。早歲負笈遊美,卒業麻-{}-州衛斯理女子學院,學貫中西,超群拔萃;相夫弼政,瀝膽披肝,歷經開國、靖難、剿共、抗戰、戡亂等諸役,尤以西安事變,蹈危履險,深入虎穴,厥績至偉。抗日戰爭期間,週旋壇坫,應邀赴美國國會參眾兩院演講,蜚聲海甸,鞏固中美邦誼,終至勝利。出席開羅會議,確保我國領土完整,盛譽揚輝,貢獻至鉅。為我國空軍建軍,展佈新猷;創辦華興育幼院,施愛遺孤;成立中華婦女反共抗俄聯合會,恢弘婦權;籌設振興復健醫學中心,澤惠群民。綜其生平,跨歷三世紀,惠愛在朝野,簡冊留芬,允垂世範。上壽歸真,殊深軫悼,應予明令褒揚,以示政府崇念懿德之至意。 總 統 陳水扁 行政院院長 游錫堃 2003年10月31日,总统陳水扁至紐約宋美齡寓所,頒贈宋美齡家人國旗與褒揚令,蔣孝剛代為接收。由於家屬認為宋美齡已經入殮,致送之國旗與中國國民黨主席連戰致送之黨旗到紐約後,家族並未舉行覆棺儀式。宋美齡與宋子文、宋藹齡、孔祥熙都安葬於紐約芬克里夫墓園。 2003年11月21日,中國國民黨、親民黨、新黨及中華婦女聯合總會共辦的「蔣夫人宋美齡追思會」在台北中山紀念館舉行。 時任總統陳水扁原指示在宋美齡出殯日全國降半旗,但因太晚得知日期而取消。 中國大陸民間和官方均肯定她在抗日戰爭時對中國的巨大貢獻。 中國中央電視台《新闻联播》在报道宋美龄逝世时,赞扬她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到美国游说联合对抗日本。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主席贾庆林、海峡两岸关系协会会长汪道涵、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中央委员会主席何鲁丽、宋庆龄基金会都向宋美龄亲属发去唁电,对宋美龄女士逝世表示哀悼。 贾庆林唁电全文如下: 並發表談話稱:「宋美齡女士是中國近現代史上有影響的知名人士,她曾致力於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反對國家分裂,期盼海峽兩岸和平統一、中華民族興盛。」 汪道涵的唁电全文如下: 2003年10月24日,時任美國總統喬治·沃克·布什發表聲明,對宋美齡逝世感到悲傷,稱宋美齡畢生都是美國的摯友,世世代代的美國人都將記得且尊敬她的才智與堅毅。布什表示:「蔣夫人永遠是全體美國人民的親密朋友,為她的過世感到十分難過。」 评价 舆论 國際皆推崇她為「中國空軍之母」,中華民國民間也有「永遠的第一夫人」的稱謂。 美國總統羅斯福稱宋美齡與外國人打交道是「與眾不同的特點」。 美國總統理查·尼克森認為:「我認為蔣夫人本人憑她的智慧、口才和精神力量也足以成為一個重要的領導人。……蔣夫人文雅,衣着漂亮,富有女性風格,卻又很剛強。」。 美国将军史迪威於1942年4月1日於日記中稱:“喜欢权力,重名譽,喜奉承……對蔣介石有很大的影響力”。 美國國務卿季辛吉評價宋美齡:「一位亂世美人,以女性的非凡情感,影響了大千世界,值得我們永遠品味和思考。」 美国总统罗斯福的儿子埃利奥特·罗斯福说:“蒋夫人多年来始终是以一种征服人的魅惑与假装对她的谈话对方发生兴趣的方式来应付人——尤其是男人,这已经成为她的第二性格。我怕看她的第一性格发作,说实话,那会吓坏我。” 李敖 :「全世界没有一个人这么凶悍的,主张原子弹丢到自己的国家,蒋介石的老婆宋美龄就如此!」 陳香梅:「對年輕一代而言,美齡女士的一切是如此遙遠而近乎神秘。但從歷史的角度來看,中國近代史的風雲人物,沒有一位能和她一較雌雄。」 孫穗芳:「宋美齡雖已走入歷史,但其睿智、堅毅、優雅的形象卻留在人們的心中。尤其是她有一顆中國心。」 陸鏗:「在沒有見到宋美齡之前,以為她一定是高高在上,不大理人;沒想到得遇宋美齡後,見到她對每個工作人員都是笑咪咪的,給人以和藹可親的印象,沒有一點架子。」 柏楊:「宋美齡除了有一個中國人的面孔和西方教育習慣的生活外,在她的內心深處,埋藏著的卻是中國傳統當權派的封建暴力。」 婦聯會與黨產會爭議 2019年行政院不當黨產處理委員會根據婦聯會財務資料發現,婦聯會自1990年4月起,每月提供宋美齡1萬2500元美金(約新台幣37萬5000元)奉養。此外,宋美齡紐約寓所的電梯工程費用也是由婦聯會支付。被問到媒體報導是否為真,婦聯會主委雷倩表示「黨產會查到的資料根本沒拿給我們看,至今扣住婦聯會資料、選擇性放話,讓婦聯會無從回應,完全不對等,若我看帳簿,就可以回應了。」黨產會發言人施錦芳受訪表示,關於婦聯會補助蔣夫人部分確實有部份資料記載,但因尙未有其他資料佐證,本會對此予以保留。 逸闻 1986年1月20日,宋美齡函電蔣經國:「……-{余}-在白宮作晤強欲其供給-{余}-美籍護士小姐三餐事實上從未有過彼等不住白宮從未吃過一頓白宮飯再說-{余}-每日換被單五次在二十四小時內袛睡一次其他時間均有節目會客與羅總統談話焉有睡五次哉?……」 管碧玲2017年6月參加李登輝在中山大學演講,及後在她自己的臉書頁面稱:演講中李登輝說當年為了軍隊國家化,準備把郝柏村拔除參謀總長的位子,讓他去當國防部長。這件事,驚動了蔣宋美齡。蔣宋美齡把他叫到士林官邸,告訴他國家安全很重要,軍隊負責國家安全,千萬不要換掉參謀總長,他當時假裝聽不懂蔣宋美齡的口音,跟蔣夫人說:「你的上海話我聽不懂,是不是請你寫成一個報告給我。」李登輝說,「這份報告現在還留著」。 美國政治作家在未經杜魯門授權的杜魯門傳中宣稱,杜魯門曾大罵蔣、宋、孔家族侵吞美援:“他們都是賊,個個都他媽的是賊(They're all | 2003年10月26日,設置於中正紀念堂的宋美齡靈堂正式開放。同日,蔣方智怡針對李登輝曾於一座談會稱宋美齡當年「聯美抗日」是以「『賄賂』羅斯福家族的方式換取美國對中國的支持,是所謂的『中國料理』」,稱:「蔣夫人在中華民國處於內憂外患時還能抱病前往美國,主要是與美國前總統羅斯福的情誼;而她在美國國會演講中痛斥日本侵華舉動更讓美國人知道日本的真面目」,斥李登輝所-{云}-毫無依據,違背倫理道德。 時任副總統呂秀蓮前往中正紀念堂的靈堂前致悼時表示,蔣宋美齡是「舊時代的新女性」,「希望臺灣人民在緬懷蔣宋美齡的同時,也應學習她的時代精神,也就是女性對於國家興亡也有同樣的責任。」。 2003年10月27日,中國國民黨召開宋美齡治喪籌備會,商討治喪事宜,決定由中國國民黨、親民黨、新黨與中華民國婦女聯合會成立治喪委員會,連戰擔任治喪委員會主任委員,宋楚瑜、郁慕明、辜嚴倬雲擔任副主任委員。 2003年10月28日,蔣方智怡在駐紐約台北經文處稱,宋美齡遺體將暫厝紐約,日後再安葬慈湖。 2003年10月31日,中華民國政府由時任中華民國總統陳水扁頒發褒揚令: 故總統蔣中正夫人宋美齡女士,資賦穎秀,維四岳之通靈;才慧雙修,隨百花而誕降。早歲負笈遊美,卒業麻-{}-州衛斯理女子學院,學貫中西,超群拔萃;相夫弼政,瀝膽披肝,歷經開國、靖難、剿共、抗戰、戡亂等諸役,尤以西安事變,蹈危履險,深入虎穴,厥績至偉。抗日戰爭期間,週旋壇坫,應邀赴美國國會參眾兩院演講,蜚聲海甸,鞏固中美邦誼,終至勝利。出席開羅會議,確保我國領土完整,盛譽揚輝,貢獻至鉅。為我國空軍建軍,展佈新猷;創辦華興育幼院,施愛遺孤;成立中華婦女反共抗俄聯合會,恢弘婦權;籌設振興復健醫學中心,澤惠群民。綜其生平,跨歷三世紀,惠愛在朝野,簡冊留芬,允垂世範。上壽歸真,殊深軫悼,應予明令褒揚,以示政府崇念懿德之至意。 總 統 陳水扁 行政院院長 游錫堃 2003年10月31日,总统陳水扁至紐約宋美齡寓所,頒贈宋美齡家人國旗與褒揚令,蔣孝剛代為接收。由於家屬認為宋美齡已經入殮,致送之國旗與中國國民黨主席連戰致送之黨旗到紐約後,家族並未舉行覆棺儀式。宋美齡與宋子文、宋藹齡、孔祥熙都安葬於紐約芬克里夫墓園。 2003年11月21日,中國國民黨、親民黨、新黨及中華婦女聯合總會共辦的「蔣夫人宋美齡追思會」在台北中山紀念館舉行。 時任總統陳水扁原指示在宋美齡出殯日全國降半旗,但因太晚得知日期而取消。 中國大陸民間和官方均肯定她在抗日戰爭時對中國的巨大貢獻。 中國中央電視台《新闻联播》在报道宋美龄逝世时,赞扬她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到美国游说联合对抗日本。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主席贾庆林、海峡两岸关系协会会长汪道涵、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中央委员会主席何鲁丽、宋庆龄基金会都向宋美龄亲属发去唁电,对宋美龄女士逝世表示哀悼。 贾庆林唁电全文如下: 並發表談話稱:「宋美齡女士是中國近現代史上有影響的知名人士,她曾致力於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反對國家分裂,期盼海峽兩岸和平統一、中華民族興盛。」 汪道涵的唁电全文如下: 2003年10月24日,時任美國總統喬治·沃克·布什發表聲明,對宋美齡逝世感到悲傷,稱宋美齡畢生都是美國的摯友,世世代代的美國人都將記得且尊敬她的才智與堅毅。布什表示:「蔣夫人永遠是全體美國人民的親密朋友,為她的過世感到十分難過。」 评价 舆论 國際皆推崇她為「中國空軍之母」,中華民國民間也有「永遠的第一夫人」的稱謂。 美國總統羅斯福稱宋美齡與外國人打交道是「與眾不同的特點」。 美國總統理查·尼克森認為:「我認為蔣夫人本人憑她的智慧、口才和精神力量也足以成為一個重要的領導人。……蔣夫人文雅,衣着漂亮,富有女性風格,卻又很剛強。」。 美国将军史迪威於1942年4月1日於日記中稱:“喜欢权力,重名譽,喜奉承……對蔣介石有很大的影響力”。 美國國務卿季辛吉評價宋美齡:「一位亂世美人,以女性的非凡情感,影響了大千世界,值得我們永遠品味和思考。」 美国总统罗斯福的儿子埃利奥特·罗斯福说:“蒋夫人多年来始终是以一种征服人的魅惑与假装对她的谈话对方发生兴趣的方式来应付人——尤其是男人,这已经成为她的第二性格。我怕看她的第一性格发作,说实话,那会吓坏我。” 李敖 :「全世界没有一个人这么凶悍的,主张原子弹丢到自己的国家,蒋介石的老婆宋美龄就如此!」 陳香梅:「對年輕一代而言,美齡女士的一切是如此遙遠而近乎神秘。但從歷史的角度來看,中國近代史的風雲人物,沒有一位能和她一較雌雄。」 孫穗芳:「宋美齡雖已走入歷史,但其睿智、堅毅、優雅的形象卻留在人們的心中。尤其是她有一顆中國心。」 陸鏗:「在沒有見到宋美齡之前,以為她一定是高高在上,不大理人;沒想到得遇宋美齡後,見到她對每個工作人員都是笑咪咪的,給人以和藹可親的印象,沒有一點架子。」 柏楊:「宋美齡除了有一個中國人的面孔和西方教育習慣的生活外,在她的內心深處,埋藏著的卻是中國傳統當權派的封建暴力。」 婦聯會與黨產會爭議 2019年行政院不當黨產處理委員會根據婦聯會財務資料發現,婦聯會自1990年4月起,每月提供宋美齡1萬2500元美金(約新台幣37萬5000元)奉養。此外,宋美齡紐約寓所的電梯工程費用也是由婦聯會支付。被問到媒體報導是否為真,婦聯會主委雷倩表示「黨產會查到的資料根本沒拿給我們看,至今扣住婦聯會資料、選擇性放話,讓婦聯會無從回應,完全不對等,若我看帳簿,就可以回應了。」黨產會發言人施錦芳受訪表示,關於婦聯會補助蔣夫人部分確實有部份資料記載,但因尙未有其他資料佐證,本會對此予以保留。 逸闻 1986年1月20日,宋美齡函電蔣經國:「……-{余}-在白宮作晤強欲其供給-{余}-美籍護士小姐三餐事實上從未有過彼等不住白宮從未吃過一頓白宮飯再說-{余}-每日換被單五次在二十四小時內袛睡一次其他時間均有節目會客與羅總統談話焉有睡五次哉?……」 管碧玲2017年6月參加李登輝在中山大學演講,及後在她自己的臉書頁面稱:演講中李登輝說當年為了軍隊國家化,準備把郝柏村拔除參謀總長的位子,讓他去當國防部長。這件事,驚動了蔣宋美齡。蔣宋美齡把他叫到士林官邸,告訴他國家安全很重要,軍隊負責國家安全,千萬不要換掉參謀總長,他當時假裝聽不懂蔣宋美齡的口音,跟蔣夫人說:「你的上海話我聽不懂,是不是請你寫成一個報告給我。」李登輝說,「這份報告現在還留著」。 美國政治作家在未經杜魯門授權的杜魯門傳中宣稱,杜魯門曾大罵蔣、宋、孔家族侵吞美援:“他們都是賊,個個都他媽的是賊(They're all thieves, every damn one of them)……他們從我們給蔣送去的38億美元中偷去7.5億美元。他們偷了這筆錢,而且將這筆錢投資在巴西的聖保羅,以及就在這裡,紐約的房地產。”1995年,杜魯門傳記作者、美國歷史學家指出此書所記載的談話多為虛構。 宋美齡與孔家人密不可分,曾有「蔣家天下陳家黨,宋家姊妹孔家財」的說法,甚至併稱四大家族,孔宋財產加總足令外界瞠目結舌。 宋美齡在美國所住房地產先後包含:長島蝗蟲谷及曼哈頓上東區雙層公寓兩處。前者是以其大姊宋靄齡及孔祥熙名義於1960年入手,1975年失勢後到1998年所居住之處,整座莊園含建築共37英畝,1998年被拍賣共售得300萬美元(超過上億台幣);後者則座落在曼哈頓蛋黃區,房子在孔令儀大弟令侃名下,為40坪樓中樓,歐巴馬卸任後原本有考慮搬進同棟公寓。因此,在宋美齡逝世時,其外甥女孔令儀特別表示,宋美齡僅留下12萬美元存款,名下無任何財產。 宋美龄曾为在民国时期发行的《丁丁歷險記》担任过中文版本的译者,该书籍经已绝版。 著作 :《我的宗教經驗譚》. 上海: 廣學會, 1938. 基督教文藝出版社藏書, 香港浸會大學圖書館. 華人基督宗教文獻保存計劃. :《基督教與新生活》. 上海: 廣學會, 1940. 基督教文藝出版社藏書, 香港浸會大學圖書館. 華人基督宗教文獻保存計劃. 《宋美龄自述》2004年团结出版社;*《宋美龄回忆录》2010年团结出版社 文集 |
I 和 J 的发音很不同。 在其它一些日耳曼语言中,J 表示/j/。 在现代标准意大利语中,只有外来语或拉丁语单词含有 J。直到19世纪,J 在双元音中代替 I,作为结尾形式“-ii”的替代写法,或者在一组元音字母中。这个规则在政府公文中有很严格的要求。J 也用来书写方言的发音,表示/j/,例如罗马式的“ajo”代替标准式的“aglio”。 在土耳其语、阿塞拜疆语和鞑靼语中,J 发作[ʒ]。 在西班牙语、部分美洲原住民语言和美国南方英语部分使用者用J表示/x/。而在牛津英语中J的音值为/dʒ/。 字符编码 其他表示方法 其他字母中的相近字母 (不带点的小写j) | I 和 J 之间差别的学者。开始的时候,I 和 J 都发作 [i]、[i:] 以及 [j]。但是罗曼语族语言产生了一些新的发音(从先前的 [j] 和 [g] 中产生),使得它们分别用 I 和 J |
人类外基因组计划正式启动于2003年10月7日。它是世界上首项针对控制人类基因“开”和“关”的主要化学变化进行的图谱绘制工作,它将帮助科学家建立人类遗传与疾病之间的关键联系。 参与成员 人类外基因组计划(HEP)联盟由以下组织组成: 英国剑桥大学的维康桑格研究所(Wellcome Trust Sanger Institute) | AG) 法国的国家人类基因组研究中心(Centre National de Recherche en Génomique Humaine) 参阅 |
唐 公元687年,最早的流星雨記錄。 《新唐书·天文志》记载说:“贞观年,突厥有三月并现。” 《新唐書·天文志》記:「乾寧三年(896年)十月有客星三:一大,二小,在虛、危間(今寶瓶座),乍合乍離,相隨東行,狀如鬥。經三日,而二小星沒。其大星後沒」。 宋、遼、金 宋太祖建隆元年(960年)正月癸卯,匡胤軍中知星者河中苗訓,見日下復有一日,黑光摩盪。(《續通鑑》) 公元1054年,北宋至和元年(1054年7月4日)有超新星的记录,現稱為蟹狀星雲。 宋徽宗宣和七年(1125年)十二月庚申,日有五色暈,挾赤黃珥,又有重日相盪摩,久之乃隱。(《續通鑑》) 金世宗大定二十一年(1181年)六月,“客星見於華蓋,凡百五十有六日滅”。(《金史·天文》)這是仙后座超新星爆發。 宋孝宗淳熙十三年(1186年)八月乙亥朔,日月五星聚軫(烏鴉座)。(《續通鑑》)这是太阳月亮和五大行星连成一直线的记录。 元 元順帝至正十年(1350年)六月壬子廿九日,有星大如月,入北斗,震聲若雷,三日復還。(《續通鑑》) 明 《明史·天文二》載: “洪武三十一年十月,荧惑守心。” 明英宗正統十四年(1449年)八月辛未日,月晝見,與日並明。(《明通鑑》) 明世宗嘉靖廿九年(1550年)六月戊申,太白晝見,連日陰雨,凡晝見者七日。(《明通鑑》) 隆慶六年(1572年)十月,客星見東北方,出閣道旁,壁宿度,曆十九日。 萬曆三十二年(1604年)九月,客星見尾分,一更時出西南方,三十三年二月始滅。 参考文献 外部链接 孙小淳:〈天文学在古代中国社会文化中的作用〉. . 孙小淳:〈北宋政治变革中的“天文灾异”论说〉. 亨德森:〈古代中國的自然觀念與宇宙論〉. 参见 天文学史 中国科学史 中国天文史 | 《資治通鑑》載「西晉惠帝永寧元年,自正月至于是月,五星互經天,縱橫無常。」 公元三世紀,魏晋南北朝虞喜发现岁差。 隋朝 公元五世紀,陈卓编《全天星图》共1464星。 《隋书·天文志》记载:“太清二年五月(548年6月),两月现。” 唐 公元687年,最早的流星雨記錄。 《新唐书·天文志》记载说:“贞观年,突厥有三月并现。” 《新唐書·天文志》記:「乾寧三年(896年)十月有客星三:一大,二小,在虛、危間(今寶瓶座),乍合乍離,相隨東行,狀如鬥。經三日,而二小星沒。其大星後沒」。 宋、遼、金 宋太祖建隆元年(960年)正月癸卯,匡胤軍中知星者河中苗訓,見日下復有一日,黑光摩盪。(《續通鑑》) 公元1054年,北宋至和元年(1054年7月4日)有超新星的记录,現稱為蟹狀星雲。 宋徽宗宣和七年(1125年)十二月庚申,日有五色暈,挾赤黃珥,又有重日相盪摩,久之乃隱。(《續通鑑》) 金世宗大定二十一年(1181年)六月,“客星見於華蓋,凡百五十有六日滅”。(《金史·天文》)這是仙后座超新星爆發。 宋孝宗淳熙十三年(1186年)八月乙亥朔,日月五星聚軫(烏鴉座)。(《續通鑑》)这是太阳月亮和五大行星连成一直线的记录。 元 元順帝至正十年(1350年)六月壬子廿九日,有星大如月,入北斗,震聲若雷,三日復還。(《續通鑑》) 明 《明史·天文二》載: |
起源 早期的公園出現於波斯國的苑囿,原目的為供騎射的馳道和遮蔽風雨的處所,美化後成為公園。公園在古希臘時期,是露天集會場地,希臘人在露天場所從事運動、社交活動,其後更結合了藝術與宗教的功能。到文藝復興後期,樹林、浮雕長廊、鳥舍和野生動物成為此時期公園的特點。 而中國的公園,則最早記載於南北朝時期《北史》景穆十二王傳:「任城王澄表減公園之地,以給無業。」而从宋朝起,就有私家园林对公众开放的习俗,并沿袭至明清。不过中國真正具备现代意义上的是属分享共用的公园,直到1865年在广州沙面租界才初见,是由分属英方的女王公园与法方的法国公园共同组成的一片岛内的公共绿地。 功能 公园主要可以承担自然元素的供给,为民众消遣提供场所,拥有成为地域性中心的潜质。 注释 參見 | 環繞某個主題而建立的主題公園。 起源 早期的公園出現於波斯國的苑囿,原目的為供騎射的馳道和遮蔽風雨的處所,美化後成為公園。公園在古希臘時期,是露天集會場地,希臘人在露天場所從事運動、社交活動,其後更結合了藝術與宗教的功能。到文藝復興後期,樹林、浮雕長廊、鳥舍和野生動物成為此時期公園的特點。 而中國的公園,則最早記載於南北朝時期《北史》景穆十二王傳:「任城王澄表減公園之地,以給無業。」而从宋朝起,就有私家园林对公众开放的习俗,并沿袭至明清。不过中國真正具备现代意义上的是属分享共用的公园,直到1865年在广州沙面租界才初见,是由分属英方的女王公园与法方的法国公园共同组成的一片岛内的公共绿地。 功能 |
配平油箱 當任何飛機在飛越臨界馬赫數時,壓力中心(Centre of pressure)會向後轉移。在飞机重心不變的情況下會為飛機帶來一股下俯力矩。即使工程師为協和式客機设计了S型前缘的三角翼,壓力中心仍然会後移约2米。雖然可以利用气动翼面作配平控制(trim controls)來抵銷,但在如此高速的情況下會大幅增加飛機的阻力。因此,協和式客機會特別利用燃油做前後配平,通过将燃油在机内三个辅助调整油箱(4個位於機身與機翼前緣交會處,一个位于机尾)之间转移,以电脑自动控制重心来达到配平,成為一種有效的輔助配平控制。 發動機 為了令協和式客機在經濟上可行,它需要飛行一段頗長的距離,這需要一種高效率的發動機。为了适应超音速飛行的需要,因此迎风面积較小的渦輪噴氣發動機是最佳選擇,以減少阻力及產生達超音速的排氣速度,而油耗較低和噪声较少的涡轮风扇发动机則不适合用于超音速客机。每架协和飞机装配了四具由勞斯萊斯和斯奈克玛公司联合研制的奥林匹斯593 Mk 610型轴流式双转子(twin spool)涡轮喷气发动机,是当时世界上推力最大涡喷发动机,每具可产生多达18.7吨的推力。奥林匹斯发动机最初是为火神式轟炸機(Avro Vulcan)研製,其後再為協和式客機發展出593型。四具发动机以两具一组发动机短舱的方式,分别下挂在机翼下侧,而没有发动机支架,减少了气体湍流,使发动机更加稳定,以免发动机在超音速飞行时脱落。协和飞机也可以使用反推力装置,以提高下降率及缩短降落距离。当飞机处于亚音速飞行而高度低于30,000英尺(約9144米)时,靠近机身的两具发动机反推力装置便可开启,飞机的下降率可提高至每分钟10,000英尺(約3048米)。 奥林匹斯593型发动机是西方国家唯一一种带有加力燃烧室的民用涡喷发动机。協和式客機除了在起飛和跨音速時(0.95马赫至1.7马赫之间)使用後燃器外,其餘時段均會關閉。实际上在無後燃器的協助下亦能勉強到達2馬赫,但發現要花更長時間在高阻力跨音速阶段的加速过程,耗油量反而更高。由于涡轮喷气发动机在低速时效率非常低,协和飞机在跑道滑行起飞时就需要消耗超过2吨燃料。由于飞机在经过长时间飞行后飞机重量随燃油消耗而减轻,飞机降落後在地面滑行时只需使用外侧的两具發動機就能提供足够推力。如果協和式客機在降落後滑行中途耗尽燃料的話,飛行員會被解雇。尽管如此,当协和飞机以2马赫速度进行超音速巡航时,奥林匹斯593型其实是世界上效率最高的涡轮喷气发动机。 在超音速飞行时,进气道口会产生激波并对空气进行预压缩。为了降低超音速激波阻力,并让发动机维持最佳進氣效率,协和飞机的进气道也经过了特殊设计。所有常規噴氣發動機都只能吸收速度约0.5馬赫的氣流,因此巡航速度達2馬赫的協和式客機必須将超音速的进气速度減慢至亚音速,否则发动机效率会大大降低,并可能引发發動機喘振等问题,另外協和式客機也必須控制減慢氣流速度時所形成的震波位置以避免損壞發動機。为解决上述问题,协和飞机采用了可调节进气道,以一对可移动的大型斜板(Moveable ramp)和一道溢流門(Spill door/Auxiliary flap),按不同的飞行速度和情况,调节进气速度和激波位置并对引进气流进行预压缩。 两块斜板位於發動機短舱进气道頂部,由液压系统控制,可以向下移動;而溢流門則位於进气道下方可以向上下開合控制氣流流入或流出。在飞机起飛時發動機進氣需求高,斜板會平放(处于收起状态),溢流門會向上打開以增加進氣量。當飛機速度到達0.7馬赫時,溢流門會關閉;而速度达1.3馬赫時,斜板會開始移动并將氣流引導出进气道並用於機艙加壓。当飞机以2.0馬赫进行超音速巡航时,斜板會覆蓋一半进气口面积,協助壓縮空氣和增加氣流溫度以減輕發動機壓縮段的工作壓力。这套系统对提高发动机效率有很大帮助,协和飞机在超音速飞行时,有63%的推力是由进气道预压缩产生。 如果在飞行时發動機失效熄火會為傳統亞音速客機帶來重大問題,不仅是失去部分推力而且還會產生很大的阻力,導致飛機向失效發動機的一方傾斜和偏航。如果這個情況於超音速飛行時出現,幾乎可以肯定會對机体强度产生极大的挑战。發動機失效後進氣道實際上已經毫無作用并且成为严重的阻力来源,所以協和式客機發動機口也不一樣,會將失效發動機的进气道溢流門向下打開,並將斜板完全展開以堵住,形成进气口接近封闭的状态,將氣流下壓并导向發動機下方通过,將發動機短舱恢复流線形,以減低失效發動機產生的阻力同时提供少许升力。在实际測試中,協和式客機可以在2馬赫飛行途中關閉一侧的2具發動機,而不會產生任何操縱問題。而飞行员也需要定期接受培训,学习应付这种突发情况。 表面加热 协和飞机在五萬餘呎高空飛行,機外环境溫度約為零下50℃,飞机在超音速飞行时,空气压力和摩擦力会使飞机表面加热,而且飞机不同部分的升温情况也有所差异,并且会在机身表面形成温差。超音速飞机最熱的部份除了发动机之外就是機頭頭錐,协和飞机在飞行时頭錐最高温度可达127℃,机身后段也可超过90℃。协和飞机主体材质为硬鋁(AU2GN/ASTM 2618飞行器专用铝材),仅在部分需要长时间承受高温的特殊部位,例如升降副翼、发动机短舱等处使用钛合金和不锈钢。鋁材在当时已经在飞机制造工业广泛使用,应用经验较多,而且價格低廉、建構容易。硬铝结构稳定,可持续承受達127℃的高溫,因此协和飞机的最高速度被限制在2.02马赫,而这个速度是硬铝的高温极限。假如目标速度超过2.02马赫,机体则需要大范围的使用钛合金或不锈钢,大大增加制造成本和飞机重量。 協和式客機於飛行期間會經歷兩個加熱及冷卻的循环。第一次冷卻於飞机起飞爬升時,机身温度随高度提升而下降;然后超音速飛行時机体表面加熱,最後於飞机下降、速度减慢時再度冷卻。這些因素都必須於冶金塑模時一併考慮。为此协和飞机在研制时建立了一个试验平台,对一片全尺寸的机翼进行反复加热和冷却,并定时抽取金属样本进行金属疲劳检验。由于热胀冷缩,協和式客機超音速飛行期間,機身會膨胀延長達300毫米,这个现象最明显的地方就是飛航工程師的儀表板與客艙隔板間的距離會在飛行途中增加并形成一条缝隙。所有协和飞机在其退役飞行时,飞行工程师都会将自己的帽子放置于缝隙中,当飞机降落、冷却后,帽子就会永久被夹在其中。 為了保持機艙涼快,協和式客機所載的燃油會有类似“散热片”的作用,以吸收空氣調節和液壓系統產生的熱力。超音速飛行時,駕駛艙前的窗戶也會被加热,此时窗前会加上一块遮陽板以防止热力直接传递到驾驶舱。 由于協和式客機具有表面加热的特性,因此其塗裝亦有所限制。机身表面大部分面积只能塗上具有高反射特性的特殊白色涂料,以避免超音速飛行時產生的高熱影響到鋁製結構和油箱安全。至1996年,法國航空為了協助百事可樂宣傳,曾将一架協和式客機(登記編號F-BTSD)除机翼以外塗上以藍色为主的广告塗裝。根据法国宇航和法国航空的建议,这架協和式客機维持以2馬赫的速度飛行不多于20分鐘,而在1.7馬赫下則未有限制。只有F-BTSD被选定用于广告宣传,是因为它不需要執行任何需要長时间以2馬赫飛行的定期航班。 結構强度 協和式客機高速飛行時,轉向會為飛機結構帶來巨大壓力,導致結構扭曲變形。为了在超音速飞行时依然能够维持有效、精确的控制,解決辦法是对机翼内侧和外侧的升降副翼(elevon),依照不同的速度状态,进行按比例的调整。超音速飞行时,相对软弱的机翼外段的副翼控制面将会锁定在水平位置,而只会操作靠近翼根位置、相对强度较高的内侧副翼控制面,對於氣動操作的精密要求很高。 另一方面,细长的机身意味着较低的结构强度。实际上协和飞机飞行时机身会出现少许弯曲,尤其在起飞时这个现象更为明显。这个时候当飞行员在机头回望客舱,就能显著的看到这个情况,但由于机舱中段设置了厕所,阻隔旅客的视线,所以大多数旅客并未能察觉到机身的变化。而高速飛行下因為加熱的緣故,機身也會拉長約數十公分,因此必須在多處地方使用伸縮縫設計。 煞車裝置及起落架 无尾三角翼飞机的起飞/降落距离和速度都比较高,这对飞机的制动系统和起落架也是一项挑战。协和飞机起飛速度高達每小時400公里(250哩),为了让飞机在起飞失败后迅速减速,協和式客機是首批使用防鎖死煞車系統(ABS)的民航客机,这是一套具有防滑、防锁死等优点的安全制动控制系统。传统制动系统在飞机起飞失败紧急制动时往往會鎖死机轮,加上前冲的惯性,容易造成侧滑、方向不受控制的情况。防鎖死煞車系統可以防止機輪於煞車時鎖死令轮胎的靜摩擦力變成滑動摩擦力而無法控制方向,提高制动效率和操纵性,避免飞机失去控制,这尤其於濕滑地面更为重要。协和飞机也是全球首种采用碳基(carbon-based)煞車裝置的民航机。这是邓禄普(Dunlop)公司的产品,能够把重达188公噸、時速達305公里(190哩)的協和式客機於1,600米內煞停。完全停止後,煞車裝置的溫度會達300℃至500℃,需要數小時才能冷卻。 除此之外,由于协和飞机是无尾三角翼设计,在起飞时需要一个较大的迎角(约18度)才能获得足够的升力,因此起落架也需要特别加强,并延长主起落架支架。但这又对起落架的收纳产生麻烦,为了减少占用空间,起落架收起时需要伸缩一段距离,否则两个起落架将会碰撞。另一方面基于大迎角起飞、降落的需要,为避免机尾触地,协和飞机也在机尾设置了一个小型双轮辅助起落架,成为协和飞机的一个特色。 輻射量增加 協和式客機的巡航高度(18,000米)远高于普通亚音速民航机(12,000米),乘客会因此而承受比普通长途飞行多2倍通量的宇宙射线電離輻射。所以早在协和飞机投入营运之时,就有学者怀疑长时间超音速飞行会增加患上皮肤癌的风险。但实际情况是由于-{}-飛行時間相對減少,在同等飛行距離下所吸收的當量劑量(equivalent dose)会較普通客機為少。此外,即使是一些不尋常的太陽活動亦會導致入射輻射大量增加,为保护机内人员,因此駕駛艙内裝有一个宇宙射线测量仪和量度輻射減低率的儀器。一旦入射輻射量過高,協和式客機會下降至14,000米(47,000英尺)以下。量度輻射減低率的儀器讀數會決定是否需要下降到更低高度,減少飛機暴露於危險輻射標準的時間。 机舱加压 民航客机机舱通常会在飞机爬升到1,800-2,400米(6,000-8,000尺)之间时加压,而协和飞机只会在6,000尺进行一次加压。协和飞机的加压系统也有完善的安全性考量。在15000米以上高空机舱突然失压所带来的后果是灾难性的,所有乘客和机组人员都会在10至15秒的有效意识时间(从机舱失压到失去知觉的时间)过后随即昏迷,而高速飞行所带来的文丘里效应也会迅速抽走舱内空气,令舱内气压低于舱外大气压。由于协和飞机巡航高度(18,000米)已经接近阿姆斯壮极限,该处的空气氧气含量、气压极低,即使机舱有一小处缺口也会导致严重的失压和迅速缺氧,所以乘客也难以有足够时间戴上用于普通民航机的紧急氧气面罩。协和飞机因此使用面积较小的窗户以降低失压的速度,并且还有一套后备的机舱空气供应系统以尽量在一小段时间内维持舱内气压,而飞行员需要使用持续正压呼吸机(Continuous Positive Airway Pressure,CPAP)以保障飞行员的氧气供应及其安全,务求令飞机能够有足够时间下降到安全高度。美国联邦航空局要求飞机需要有其最低紧急下降率,并认为协和飞机假如遇到失压的情况,最佳做法就是将飞机急降。 可下垂式头锥 可下垂的機鼻头锥是協和式客機的外觀特徵之一,既能在飞行时保持飛機的流線外型減低阻力,又可以於滑行、起飛和著陸時改善飞行员的视界。为了减少飞行阻力,协和飞机的机头较其他民航机更长,并呈针状。三角翼飛機起飛和著陸時的攻角較大,又长又尖的機鼻會影響飛行員对跑道、滑行道的視野,因此協和式客機的机头設計成可以改變角度以迎合各種操作需要 。另外机头头锥也带有一个整流罩,这个可移动的整流罩具有维持机头流线型、保护驾驶舱玻璃、阻隔超音速飞行热力等功能。整流罩会在头锥下垂前收纳到头锥内,而當头锥恢复水平時,整流罩會升回駕駛艙挡风玻璃前方,令机头回復流線外型。 首两架協和式客機原型機的整流罩只有兩扇小窗,这是因为当时所需要的高温玻璃尚未研制出来。但美国联邦航空局反对这种严重影响飞行员视界的设计,并要求改善设计,否则协和飞机将不予容许在美国营运。因此以后制造的预生产型、量产型飞机整流罩均修改成六扇大窗,驾驶舱及整流罩所用的能抵挡超音速飞行过程中所产生的超过100 °C(210 °F)高温的玻璃则由英国Triplex安全玻璃公司研制。 在地面滑行和起飛時,駕駛艙內的控制器能控制整流罩收纳到头锥內并把头锥角度下調5°。起飛後,整流罩和头锥都會恢复原位。至飞机降落前,整流罩會再次收纳到头锥內,然后头锥會下調12.5°以取得最佳前下方视界。而降落時头锥會迅速回復到5°的位置以避免头锥触地。在非常罕有的情況下,協和式客機会将头锥下調至12.5°起飛。此外,协和飞机也可以仅仅收起整流罩,而头锥維持水平,但这-{只有}-在清潔擋風玻璃和短時間亞音速飛行時使用。 飞行特性 普通亚音速民航客机由纽约飞往巴黎需要花上8小时,但协和飞机完成同样旅程仅仅需要少于3.5小时,平均巡航速度达2.02马赫(2,140公里/小时),最高巡航高度为18,300米,比普通飞机快超过两倍。 在定期航班服務中,協和式客機采用一種較有效率的“巡航爬升”(cruise-climb)方式。隨著燃油消耗,飛機變得越來越輕因而能夠爬升至更高的高度。這樣的方式通常有較高效率,因此普通民航客机亦會使用類似這種方式爬升,名為階段爬升(step climb),但普通飞机需要得到航空交通管制員許可才能爬升至更高高度。在北大西洋航线(North Atlantic Tracks)巡航期間,協和式客機在爬升至15,240米(50,000呎)後已沒有其他民用客機與其共用空層,因此自15,240米起協和式客機能緩慢爬升至18,288米(60,000呎)。 由于平流层气流运动稳定,气流以平流运动为主,超音速飞机的航线是长期固定的,而非像其他飞行在平流层底部的普通民航客机,需要每天根据天气情况调整航线。 英国航空航班的呼号是“Speedbird”,但唯独由协和飞机执行的航班是例外。为了提醒航空交通管制员协和飞机独特的性能和限制,通讯时会在其呼号“Speedbird”后加上“Concorde”,所以协和飞机的航班(BA001-BA004)在通訊中會被稱為“Speedbird Concorde 1”—“Speedbird Concorde 4”。而来往巴巴多斯的包机服务,及维修后的试验飞行,其呼号也会使用“Speedbird Concorde”为前缀并加上四位数字的航班号码。 营运历史 定期航班 协和飞机最初是以“跨大西洋超音速运输飞机”为目标而研制,英国航空和法国航空的计划是每天由伦敦、巴黎向纽约和华盛顿各开通6趟超音速航班。然而,超音速客机却在美国遇到强烈的反对声音。许多纽约和华盛顿的环保分子和居民(大多数均为中产人士)发起了声势浩大的“反超音速客机运动”(Anti-SST Campaign),他们对超音速客机造成的巨大噪音非常不满。當時美國國會决议禁止協和式客機在美國著陸,主要原因除了國民抗議超音速飞机造成的音爆现象,而且协和飞机也未能够达到美国联邦政府在1969年对喷气机设立的最高噪音标准,令兩家航空公司覬覦的跨大西洋航線未能成事。正当协和飞机的跨大西洋航线陷入僵局状态时,一些国家,包括巴林、巴西和部分波斯湾国家,向协和飞机发出了欢迎的讯息。1976年1月21日,协和飞机首次投入商业飞行并开通了定期航班服务。当日,英航和法航分别开通了由倫敦至巴林,和巴黎至巴西里約熱內盧(经停達喀爾)的航线。随后由巴黎至加拉加斯(经停亚速尔群岛)的航线也在同年4月10日开始运营。 随着多条超音速航线的开通,美国的态度开始软化。1976年2月4日,时任美國運輸部部長威廉·高文(William Coleman)同意为协和飞机提供一个为期16个月的试营运期,以评估超音速客机所产生的噪音和其他影响。在试营运期间,英航和法航可以每天向纽约各开通两趟航班和向华盛顿各开通一趟航班,并获批准在華盛頓杜勒斯國際機場和紐約甘迺迪國際機場着陆。同时英航和法航开通了每周三次来往华盛顿的航班。但因上座率低,分别在1994年11月与1982年10月取消。尽管美国政府对协和飞机的禁令开始解除,但纽约居民和市政府仍然反对超音速飞机在当地着陆,紐約市當局又继续頒布禁令禁止協和式客機來訪肯尼迪机场。1976年5月24日,英国航空和法国航空同时推出协和飞机跨大西洋航线,两架飞机几乎同时到达华盛顿杜勒斯机场。而纽约对协和飞机的禁令直到1977年10月17日才正式解除,当日美國最高法院拒絕推翻纽约聯邦地方法院关于否定紐約地區機場管理機構——紐約與新澤西港務局继续禁止协和飞机着陆的裁决,正式批准协和飞机在甘迺迪國際機場起降。同时,根据美国方面在试营运期间的评估,发现当时的美国总统专机空军一号(波音VC-137)所发出的噪音,其实比起飞、降落、亚音速飞行时的协和飞机噪音更大。而就在作出判决的前一天,“反超音速客机运动”更发起超过500架车辆在前往肯尼迪国际机场的公路上慢驶,堵塞交通。 美国方面的禁令正式解除以后两天,1977年10月19日,英航和法航联手合作派出一架不载客的协和飞机前往纽约,目的是提高纽约民众的接受程度,让他们知道协和飞机和普通喷气机没两样。当日上午,来自法航的让·弗兰基(Jean Franchi)和来自英航的布莱恩·沃波尔(Brian Walpole)两位飞行员共同担当了这一重要任务。协和飞机由图卢兹起飞,经过3小时46分的飞行后,于上午10时8分降落于纽约肯尼迪国际机场。由于这次飞行意义重大,并会向美国媒体举行隆重的记者会,为此英航在飞行前夕更为两位飞行员提供了必要的公关技巧训练,改善他们在应对美国记者尖锐问题的应答技巧。而事实证明这次的公关是成功的,航空公司让记者亲身接触协和飞机,许多记者一开始就被协和飞机的独特外形所吸引,而记者会的问答进一步释除了公众的疑虑。最终,巴黎和倫敦來往紐約甘迺迪國際機場的定期航班服務於1977年11月22日開始營運。普通亚音速噴射客機由紐約飛往巴黎需時约7小時,而協和式客機只需3小時30分鐘。当时英航“纽约——伦敦”协和飞机航线的单程票价只比一般客机的头等舱票价高20%(约756美元)。在一年多的试运营期间,“协和”号飞机已累计搭载旅客45,000人次,累计飞行约5,632,700公里(3,500,000英里)。但随着石油危机、通货膨胀的推动下,机票价格也迅速上涨,到了2003年,纽约——伦敦的单程票价为6,636英镑(约合9,900美元)。同样地,法航来往巴黎和纽约的来回机票价格在1982年的时候是3,900美元,但至2000年票价已经达到8,148美元。 英航为了开拓前往远东地区的超音速航线,英航和新加坡航空在1977年达成合作计划,以协和飞机执行來往伦敦至新加坡的超音速航线(经停巴林)。一架协和飞机(登記編號G-BOAD)在左侧機身被塗上新航塗裝,而右侧機身則保留英航塗裝。但噪音问题仍然困扰着协和飞机,这条远东航线自1977年12月9日开始,在执行三次来回以后就暂停了,原因是马来西亚政府以噪声过大为由,拒绝协和飞机从马六甲海峡上空通过。随后这条航线在1979年1月24日恢复并使用新路线以绕过马来西亚领空,但类似关于噪音的争端又在印度领空发生,最后这条航线被认为是不可行并在1980年11月1日取消。取得越境飞行权成为协和飞机最大的绊脚石,而英航开通往东京的超音速航线的计划也不得不被搁置。 1970年代末,正值墨西哥的石油业迅速发展。1978年9月至1982年11月期间,法国航空曾经開辦每周兩班由巴黎至墨西哥城(途中经停华盛顿或纽约)的协和飞机航线。但随后墨西哥国内发生的债务危机和世界經濟危機,导致来往墨西哥的客流大减,后期的航班几乎空无一人,这条航线最终也被取消。飞机由华盛顿或纽约飞往墨西哥途中也并非全程以超音速巡航,在美洲大陆上空只能以0.95马赫的亚音速飞行以免发生音爆,而离开佛罗里达来到墨西哥湾上空时才能短暂以2.02马赫飞行。但其实协和飞机只要稍微改变航线即可免受美国法例限制,在1989年4月1日,英国航空的协和飞机在执行一次环球豪华旅游包机服务时,使用了一条新航线,并以2.02马赫的巡航速度在佛罗里达的东南方绕过,自此协和飞机在前往墨西哥城或阿卡普尔科时也会采用相同方式。 受1970年代末的第二次石油危机影响,盈利少、成本高的超音速航线也开始收缩。1980年,英航取消了来往伦敦和巴林的航线;至1982年,法航也取消了所有飞往南美洲的协和飞机航线。 1978年到1980年間,布兰尼夫国际航空租借了11架協和式客機(英航6架,法航5架),,用於來往達拉斯與華盛頓之間的亞音速航班服務,机组人员由由布兰尼夫国际航空派出,而飞机到達華盛頓後由法航和英航的机组人员接手餘下前往巴黎及倫敦的超音速航程 。但來往達拉斯與華盛頓的亞音速航班服務並未能帶來盈利,載客率長期低於50%,因此布兰尼夫国际航空於1980年5月終止該航班服務。 1984年至1991年間,英国航空開辦每周三班以亞音速由伦敦飛往邁阿密(经停华盛顿)的协和飞机服務在飞越美国北卡罗来纳州的海岸线后,能够以超音速在大西洋上空飞行6至7分钟,然后就要准备在迈阿密降落了,但这条航线最后也因为低上座率而取消。另外,英航也曾在1987年到2003年寒假季节的星期六上午飞行伦敦来往巴巴多斯的航线。 包机服务 由于协和飞机的速度性能和高档服务,协和飞机经常被用作个人或团体包机,而法航和英航也很乐意提供包机服务,因为利润会比普通航班更高。例如跨年聚会者可以用相当高的费用,租用协和飞机,通过超音速飞越大西洋的速度来克服欧美之间的时差,从而在一夜之间两次庆祝新年。而在法國航空4590號班機空難之前,英国和法国一些旅游经营者经常向航空公司要求提供包机服务,定期在欧洲的旅游目的地之间飞行。美国有一家以开办协和飞机豪华旅行团作招徕的旅行社,曾多次开办为期二十四天的协和飞机环游世界旅行团,每团收费62,000美元,途经夏威夷、澳洲、印度及香港等地。法航也曾偶尔提供包機前往芬蘭羅瓦涅米。 英航购买协和飞机 在1980年代初的英国,协和飞机的前景是不被看好的。英国政府已经每年耗费大量资金用于营运协和飞机,成为政府财政的一大负担,因此英国政府有意让协和飞机退出服务。1983年末,英国航空的常务董事约翰·金爵士(Sir John King)游说政府,以1,650万英镑加上英航营运协和飞机所得首年盈利的价格,出售协和飞机的拥有权予英航。 英国航空很快发现协和飞机是它们的一种顶级产品,但其机票价格却定得偏低了。与此同时,根据英航所做的市场调查结果,发现大部分目标客户均认为协和飞机机票价格实际上应该更高。结果,英航决定将协和飞机的航班大幅加价,并努力提升服务品質以迎合这些高階客户的要求。英航也因此能够在协和飞机的营运上轉亏为盈。据报道英航从营运协和飞机所得的利润在高峰时每年可达5,000万英镑。 法航协和飞机空难 2000年7月25日,一架法國航空公司的协和飞机(登记编号F-BTSC)在执行4590号班機时坠毁于法国戈內斯(Gonesse),机上100名乘客、9名机组人员和地面4名民众全数丧生,这也是协和飞机营运生涯中唯一一次的致命事故。 根据法国民航安全调查分析局(Bureau d'Enquêtes et d'Analyses)的官方调查报告,这场事故是由于协和飞机滑跑起飞时,左主起落架的机轮輾過了一条在几分钟前由一架美国大陆航空DC-10客机上掉落的钛金属条,这块金属条刺穿了协和飞机轮胎,一块重达4.5公斤的轮胎橡胶碎片以每小時300公里的高速击中了机翼下侧,导致内部油箱破裂,大量航空燃油泄漏;而轮胎碎片也破坏了起落架附近的电线线路,产生的火花点燃了燃油并在左侧机翼发动机短舱处引发大火。面对火警警报,飞行员立即关闭2号发动机,但1号发动机仍然尝试运作并提供少许推力。但此时飞机已经达到起飞速度,无法紧急制动,飞机只能强行起飞。由于飞机失去了部分推力,无法获得更高的高度和速度,因此飞行员尝试转场至附近机场降落的方案最终失败,造成飞机失速,高度急降时机头迅速拉高,随后飞机向左侧翻滚,并在轮胎损坏后不到1分30秒的时间内坠毁在戈內斯的一家旅馆(Hotelissimo Hotel)。 而在这次事故之前,协和飞机被誉为世界上最安全的民航客机,每公里飞行里程的旅客丧生数目为零。但在这次事故发生后,协和飞机又变成世界上最危险的民航客机,每一百万次航班的丧生旅客数为12.5人,比安全纪录第二差的客机还要高三倍。法航随即停飞所有协和飞机,适航证分别被法国、英国航空局收回。针对这次事故,英航和法航对协和飞机进行了多项安全改进措施,包括改用米其林特制的防刺穿轮胎、铺设防弹复合材料凯夫拉(Kevlar)以保护油箱、改善电气控制系统安全等。与此同时,英航也对机舱进行了翻新,更换了座椅、厕所、地毯、照明系统等。 进行安全改进工程后的协和飞机在2001年7月17日首飞,由英国航空首席协和飞机飞行员麦克·班尼斯特(Mike Bannister)执行。飞机自伦敦希思罗机场起飞,在大西洋和冰岛附近飞行了3小时20分,并在返回英國布萊茲諾頓空軍基地前达到了2.02马赫的最高速度。这次成功的试飞受到了当时广泛关注,除了电视直播其过程外,也有大量民众来到机场以亲身观看协和飞机。2001年9月5日,英国航空公司和法国航空公司重新获得协和飞机的适航证书。 恢复营运 为了尽快恢复旅客对协和飞机的信心,英国航空在取得飞机适航证后立即安排了一次试验性的载客飞行。2001年9月11日,一架注册编号为G-BOAF的英航协和飞机载着一百名英航员工,从伦敦希思罗机场起飞。虽然这次航班并非正式的营运,但英航要求一切服务均按照商业營運的标准执行。飞机在英国西南方绕了一圈并达到了2倍音速,最后返回伦敦希思罗机场。而当飞机飞行的时候,美国纽约正值九一一袭击事件,英国航空交通也处于警戒状态。 九一一事件对国际民航业产生了严重的打击,英美两国乘坐飞机旅行的旅客大幅减少,但面对严峻的冲击,英航和法航决定按原定计划,在2001年11月7日恢复协和飞机跨大西洋航线的正常商业营运。在重飛的首次航班中,英国首相布莱尔和歌手斯汀也是座上客;而飞机抵达纽约肯尼迪机场后,乘客都受到时任紐約市市長鲁迪·朱利亚尼的亲自迎接。 退役 协和飞机重飛以后,尽管英航和法航均表示会为协和飞机“延寿”,并将持续服役至2014年到2017年,但到了2003年4月10日,两家航空公司同时宣布协和飞机将会在同年10月退役,理由是自2000年坠机事故后乘坐协和飞机的旅客人数大不如前,加上九一一事件的打击,令航班需求更加疲弱,而且航空公司也不再愿意在经济衰退的时候同时负担节节上升的飞机维护成本。导致协和飞机提早退役的因素,更重要的是协和飞机本身的低盈利能力,甚至亚音速客机头等舱的利润比协和飞机更高。协和飞机日常維修費十分昂貴,每架飞机在飛行12,000小時後,須進行为期十個月的大修,每次費用達到一千萬美元。根据英航和法航的财务报告,协和飞机提前退役可以为两家公司分别减少1.30亿美元和6463万美元的成本支出。此外,航空公司也失去了投放巨额资金进行飞机延寿工程的意欲。虽然协和飞机在1970年代推出之时确是一项科技结晶,但在营运30年后,其滿佈傳統机械儀表和開關的駕駛艙早已變得過時。由于协和飞机在超音速飞机市场上并没有遇到其他强劲的競爭者,協和式客機也没有受到商业压力而去提升航电系统和乘客的舒適水平。這個情況與同年代推出的客機(如波音747)相反。随着协和飞机的退役,这也是英航机队中最后一种需要配备飞行工程师的飞机。到了2003年4月,能够進行商業飛行的协和飞机仅有12架。 而创办维珍航空的理查德·布兰森爵士在得悉英航宣布协和飞机即将退役的消息之后,主动联络英航,表示希望能以英航当年的“1英镑”的价格购入其协和飞机机队,让协和飞机继续在维珍航空服务。布兰森声称当年英航也不过是以“1英镑”的价格从英国政府手中买下协和飞机,但英航还是拒绝了布兰森的交易建议。事实上,1983年英航以每架1,650万英镑价格从政府买入协和飞机拥有权的时候,确实有两架飞机是以1英镑的象征式价格成交,但由于当时英航购买协和飞机的资金是由政府借贷,而政府其后一直收回英航营运协和飞机所得盈利的80%,所以经折算后英航购买协和飞机的实际价格是每架2,600万英镑。布兰森后来在2003年10月23日的经济学人杂志中撰文透露,他其后将收购价格提高至每架500万英镑,但英航仍然不为所动,而且负责协和飞机维护和检修工作的空中客车公司随后也表示,他们不希望在未来继续为机龄渐高的协和飞机提供保养服务及技术支援。最终让协和飞机继续飞行的各种努力也没有下文。 另一方面,两间航空公司突然将协和飞机提早退役也引起一些人的猜疑。英国记者和作家罗布·路易斯(Rob Lewis)深入关注事件,并在其著作中指出法航急于放弃协和飞机,是法航董事长西里尔·斯宾奈塔(Jean-Cyril Spinetta)和空中客车公司总裁諾爾·弗加德(Noel Forgeard)之间的一场阴谋,为了避免以后协和飞机再次发生事故而为双方带来刑事责任。 法国航空 法国航空的协和飞机在2003年5月30日进行最后一次由巴黎飞往纽约的商业飞行。2003年5月31日,当AF001号航班的法航协和飞机从纽约返回,降落在巴黎戴高乐机场时,正式宣告法航的协和飞机正式停止商业运营。而在随后的6月2日及3日,一架协和飞机(注册编号F-BTSD)再次飞往纽约,接载长期在美国工作、服务协和飞机营运的法航员工返国。法航协和飞机的最后退役飞行是在2003年6月27日,这次是一架注册编号为F-BVFC的协和飞机返回图卢兹。F-BVFC在退役后仍然保持着可运作的状态,后来曾经在跑道上试验滑行以协助2000年戈內斯空难的司法调查。这架飞机目前已经不再使用也无法运作。而另一架注册编号为F-BTSD的协和飞机退役后保存在位于巴黎郊区布尔歇(Le Bourget)的法国航空航天博物馆(Musée de l'Air et de l'Espace),它与其他成为博物馆藏品的协和飞机不同,其部分装置仍能够运行,例如可下垂的头锥,因此也有传言指这架飞机在未来仍有机会飞行,但这已被确定并非事实。 2003年11月15日,法航协和飞机的一批剩余零部件和纪念品在巴黎佳士得拍卖行公开拍卖,有约13,000人到场竞投,共拍卖得320万欧元,部分拍卖品的成交价远超预期 。这笔收入作为法航企业基金会的筹款,全部用于对困难儿童的救助。2007年9月,法国图卢兹市决定把协和飞机的剩余零部件再次公开拍卖。拍卖的物品包括原来存放在图卢兹市欧洲航天航空防务集团工厂仓库内的超过1000件客机零部件和机舱内装饰物品,其中包括起价为600欧元的乘客座椅、300欧元的应急氧气罩、许多银质和陶瓷餐具以及其他飞机零件,甚至包括一个起落架,并且这些拍卖物品都是从来没有被旅客使用过的。拍卖所得款项是用于图卢兹的市政建设。 英国航空 英国航空的协和飞机在2003年10月初前往北美洲多个城市进行告别飞行。一架注册编号为G-BOAG的协和飞机在2003年10月1日到访多伦多皮尔逊国际机场,并在随后飞往紐約甘迺迪國際機場继续行程。而另一架飞机(注册编号G-BOAD)在2003年10月8日由伦敦希思罗机场前往波士顿洛根国际机场,并刷新了最快由东往西跨大西洋飞行的时间记录,仅需3小时5分34秒。此外,注册编号为G-BOAG的协和飞机也在同年10月14日到访了华盛顿杜勒斯国际机场。 到了2003年10月下旬,英航的协和飞机开始了环绕英国本土的告别飞行;由10月20日起至10月24日,先后到访了伯明翰、贝尔法斯特、曼彻斯特、加的夫和爱丁堡,在这几天里协和飞机每天来往伦敦希思罗机场和目的地城市一趟,而且飞行高度通常较低。而在10月22日,伦敦希思罗机场安排两架分别来自曼彻斯特的告别飞行航班(BA9021C),和由纽约飞来的正常航班(BA002)的协和飞机同时降落在机场的两条跑道。10月23日晚上,英女王伊丽莎白二世特地在温莎城堡点灯,为协和飞机最后一趟西行飞往美国的商业航班送行,这种荣誉通常只会在国家庆典或外宾来访时出现。 在完成告别航班之后,英航在同年10月24日正式将协和飞机退役。和法航的做法一样,英航也派出一架注册编号为G-BOAG的协和飞机,由麦克·班尼斯特担当机长,将于美国工作的协和飞机服务员和相关员工接载返国。同日,另外两架协和飞机(G-BOAF、G-BOAE)载着贵宾和历任协和飞机飞行员分别飞临比斯开湾和爱丁堡。这三架协和飞机返回时被特许绕伦敦低空飞行一圈,然后相继在希思罗机场降落,并且在放下最后一批“超音速旅客”前在地面滑行了45分钟。而这时距离12月17日莱特兄弟首次成功载人飞行100周年还有一个多月的时间。 目前所有英航的协和飞机已经吊销了适航证,而液压油也被抽走,令飞机无法操作。英航前任首席协和飞机飞行员和机队经理約克·洛韋(Jock Lowe)在2004年表示,如果要让一架协和飞机(G-BOAF)恢复飞行状态,这可能需要花费约1,000至1,500万英镑。英航至今仍然持有这些退役飞机的拥有权,并已经表示由于空中客车公司在2003年停止了对协和飞机的支援,协和飞机重返蓝天的计划是不现实的。 2003年12月1日,一批英航协和飞机的物件在伯罕斯拍卖行(Bonhams)公开拍卖,拍卖品共128件,包括马赫速度表在内的各类仪表、驾驶员座椅和乘客座椅、飞机上的餐具和瓶装酒等,还有相当于原机1%大小的飞机模型,甚至还包括机头头锥和垂直尾翼的方向舵,远远高于拍卖预定目标50万英镑。这些物品最终以76.37万英镑的价格成交,其中协和飞机的头锥罩被一位美国工程师以32万英镑的价格买下,而一个飞行员的座椅则卖出了2.6万英镑。这笔收益大部分均用于慈善用途。随着协和飞机年代的结束,英航在2007年3月宣布,位于伦敦希思罗机场入口、自1990年起放置了一架40%比例协和飞机模型的广告位置将不再获得续约,这架模型后来被迁移至布鲁克兰博物馆(Brooklands Museum)展示。 修復計劃 虽然协和式客机早已於2003年退役,但英法两国的有关人士希望它仍能作为一项标志性遗产再次飞翔,并成为2012年伦敦奥运会开幕式表演的一项内容 。来自英法两国的几个组织筹资1,500万英镑,试图让协和式客机重返蓝天。從2010年2月開始,一組由法國航太和英國飛機公司的工程師團隊試圖修復一架目前存放在法国航空航天博物馆的协和式客机(生產編號213,註冊編號F-BTSD)的发动机,並令它能够使用引擎在地面滑行。2010年5月29日起,他们开始对飞机进行检查,首先将测试客機的勞斯萊斯发动机是否仍能安全启动,以及这架协和式客机是否能在跑道上滑行。然而,這項計劃最終未能實現。 乘客體驗 作为英航和法航的“旗舰”,協和式客機為乘客帶來的體驗與其他亞音速客機有很多不同之處。英航與法航的協和式客機客艙佈局均為單一客艙級別,載客100人。客舱被划分为前后两个部分,前舱载客40人,后舱载客60人,前后舱之间以厕所分隔。座位布置为每排四座、中央单走道。由于协和飞机机身细长,客舱空间受到相当的限制,在近走道一侧的座位,客舱净空只有约1.8米(6英呎),走道净空最高也只有约1.9米。座椅也比其他亚音速客机头等舱的狭窄,实际上與普通客機的經濟客艙座位相若。座位间距为38英寸(0.9652米),只比普通经济舱多约6至7寸。座椅上方行李架的空间也十分有限,所以协和飞机对随身行李的体积也控制得更为严格。 1990年代时由波音747客机飞行的长途航班上,电影娱乐、角度或方向可调的座椅、步行区域是头等舱和商务舱最常见的服务特点,但这在协和飞机上均一一欠奉。然而,協和式客機相對較短的飛行時間彌補了欠缺上述設備的缺陷。協和式客機客艙前方裝有一块等離子顯示屏,顯示当前飛行高度、飛行速度和空氣溫度。此外,协和飞机拥有非常优质的尊贵服务水准,每位乘客均可以免费享用香槟,而飞机膳食均由瑋緻活(Wedgwood)生產的陶器和銀餐具侍奉。 協和式客機的巡航高度較亚音速民航机高出一倍,窗外會呈現出地球的-{zh-cn:曲率; zh-hk:曲率; zh-tw:弳度;}-,亂流亦很少出現。超音速巡航期間,雖然飞机外部大气溫度低至零下60 °C,但機身前部的表面加热會令机体加熱至120 °C,窗戶亦會變得溫暖,前艙室溫亦較後艙為高。 三角翼亦令协和飞机能夠達到較傳統客機更大的攻角,此时机翼上表面會產生大量低壓渦流,以維持升力。在潮濕的天气环境下,協和式客機甚至會被低壓涡流產生的霧氣包围。但這些情況只會於起飞和着陆的低速飞行時出現,这时協和式客機或會遇到一些亂流和振動。 協和式客機的飛行速度加上地球自轉速度所產生的離心力,令飞机由西向东飞行時能令機上人員的體重暫時减少1%,而由东向西行時抵消了正常的离心力,体重則增加0.3%。但另一方面由于协和飞机的飞行高度很高,离地心较远,重量还要进一步下降 0.6%。 由于協和式客機的巡航速度比晨昏線(solar terminator)的移动速度更快,令它能够追上和超越地球的自轉。在西行航線上,以當地時間計算,抵達時間往往比起飛時間早。一些由巴黎或倫敦飞往美国方向的班機能在日落後起飛,並於中途追上太陽,在駕駛艙中就能看到太陽從西邊升起的景像。换句话说,协和飞机可以让乘客“在伦敦出发之前就已经到达纽约”;英航亦以這個情形來宣傳,推出口號「未出發就到达」(Arrive before you leave)。 意外事故 协和飞机的轮胎一直是其弱点之一,历史上曾多次在跑道滑行途中因异物导致爆胎事故。最早的一次记录是在1975年6月20日,一架法国航空的协和飞机在委内瑞拉加拉加斯机场准备起飞时,一个机轮被跑道上的指示灯损坏。而之后协和飞机爆胎事故几乎每年都会发生。 1977年11月28日,法国航空一架协和飞机(F-BVFD)在达卡尔机场降落时重着陆。当时飞机以每秒14英尺(4.62米)的下降率着陆,而实际安全标准为最高每秒10英尺(约3米),导致着陆时主起落架严重损毁,发动机被拖行数百英尺(每英呎30.48米)。这架飞机在1982年5月27日法航结束巴黎—达卡尔—里约热内卢的航线后退役封存,1994年拆解。 1979年6月14日,法国航空一架协和飞机(F-BVFC)执行54号班机,由华盛顿杜勒斯国际机场起飞时,主起落架其中2个轮胎爆胎,轮胎碎片击穿机翼,机翼上出现一个大洞,二号发动机、部分液压系统和电缆受损,同时引致大量燃油泄漏。事故发生后法国航空部门要求改进协和飞机的机翼设计,当时就提出用防弹物料保护油箱,但并没有落实执行。这次事故发生一个月后,1979年7月21日,法国航空另一架协和飞机(F-BVFD)在杜勒斯国际机场再次爆胎。 1992年3月21日,英国航空公司一架由伦敦飞往纽约的协和飞机(G-BOAB),在途经美国纽约东北海面17000米上空以2.0马赫巡航飞行时,方向舵上段大部分脱落,导致飞机剧烈震动及操控困难,飞行员尝试关闭一台发动机减轻震动并最终成功降落肯尼迪国际机场,意外中没有乘客受伤。调查发现意外可能是由于维修时的失当,维修时使用的辅料渗入方向舵部件的蜂窝状结构,导致金属结构强度减低。事故后,英航加强对协和飞机方向舵的人工和超声波检查。 1998年10月8日,英国航空公司一架的协和飞机(G-BOAC),执行由伦敦飞往纽约的BA001号班机,在途经加拿大纽芬兰海岸时,方向舵下段一部分脱落。 2000年7月7日,英国航空公司表示,在旗下6架协和飞机的机尾发现约6厘米至7厘米的“极微小”裂痕,而另一架的机翼出现裂痕更需要停飞检查,但英航表示这“对安全不构成威胁”。 2000年7月25日,法國航空4590號班機空難。法国航空一架协和飞机(F-BTSC)由巴黎戴高乐机场滑行起飞时,被跑道上的一块由一架美国大陆航空DC-10客机脱落的金属薄片割破轮胎,轮胎碎片继而撞擊油箱,造成协和式飞机油箱破裂大量漏油起火失事。事件造成机上109人全部遇难,及地面4人死亡。 協和式客机列表 協和式客機共制造了20架,其中6架作開發測試之用。* 包括: 2架原型機 2架預產機 16架量產機 首兩架量產機没有投入商業营运 其餘14架投入商業营运,至2003年4月剩下12架在役 影响 環境衝擊 在协和飞机出现之前,民用航空工业普遍被各国政府和选民接受。但大众(主要是美國東部沿岸的居民)对协和飞机噪音的激烈反对代表着政治上的轉折點,自此之後很多企業的科學家和技術人員都開始認真對待環境和社會衝擊的問題。虽然协和飞机直接导致美国提出对使用肯尼迪国际机场的民航机进行噪音消减计划,但实际上协和飞机的噪音比预期中更低,而飞行员在协和飞机飞临居民区时主动减少发动机推力以减轻噪音也是一个因素。早在协和飞机开始商业飞行之前,已经有人发现协和飞机其实比当时一些主流喷气客机更安静。 科学研究证实,协和飞机在平流層飞行时会产生大量含有氮氧化物的废气,这些废气在高空产生化学反应并会一定程度上破坏臭氧层;而其他在较低高度的对流层飞行的民航机反而会在飞行时制造出臭氧,但平流层和对流层之间的垂直气流交换是十分困难的,因此这对在平流层中被破坏的臭氧层并无补救作用。然而,由于超音速客机的数量很少,所以协和飞机对臭氧层的破坏在整个大气环境中实际上是十分轻微的。 协和飞机的燃油消耗也是十分巨大的。协和飞机一次可满载95.6吨的燃油,但每小时却要消耗20.5吨。相较之下,仅能载客百多人的协和飞机仅相当于波音747客机运载能力的四分之一,但耗油量却比波音747高近一倍(波音747-400亚音速巡航时每小时耗油约12吨)。所以协和飞机的燃油效率不论在环保角度或经济角度来看都不能让人满意。 协和飞机作为当时一项高新科技产物,也引起了民众对科技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冲突的关注。例如在法国,法国高速列车系统(TGV)在线路两侧应用隔音屏障很大可能就是1970年代对飞机噪音争议的结果。而英国保护乡村运动组织(Campaign to Protect Rural England ,CPRE)也在1990年代提出了规划公众安宁区(噪音限制区域)。 大众形象 由于高昂的票价却可换来节省超过一半的时间,协和飞机更能吸引对票价不敏感却更在乎时间的政府高官、企业高層和影視艺人乐于搭乘。因此乘坐协和飞机通常被大众视为一种身分象徵,但一些特殊安排的包机服务令一些游客也有机会体验协和飞机。而协和飞机的先進科技和独特外型,一直令它成為航空界的重要象徵。法航的一名总裁曾对协和飞机有过一句评价:“协和飞机是人类设计并制造出来的最漂亮的物体。”很多英國人和法國人都認為它是國家的驕傲,法國人認為它是法國的飛機,英國人則認為它是英國的飛機。 英国人通常简单地称呼协和飞机为“”,但法国人则会在“Concorde”之前加上法语定冠词“le”,即以“”称呼,将协和飞机的名称作为一个专有名词看待,以与在法语中相同拼写的普通名词区分,因为在法语中“”亦可作普通名词使用,意指协议、和谐、协调,而这也是英法两国政府以此作为超音速飞机名称的原因。 作为国家的象征之一,英航的协和飞机机队经常会在举行重要的皇室活动、主要航空展时进行表演,亦会有机会与红箭飞行表演队同场演出。20多年来,包括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撒切尔夫人、托尼·布莱尔、戴安娜王妃、“披头士”成员保罗·麦卡特尼、摇滚歌手斯汀、菲爾·柯林斯等名人均曾经多次成为协和飞机的座上客。1977年11月2日,英女王伊丽莎白二世在访问巴巴多斯之后首次乘坐了英航的协和飞机。而王室成员首次接触协和飞机其实是在1972年,当时菲利普亲王曾亲自参与了协和飞机的一次试飞。而麦卡特尼更曾在圣诞节之夜在协和飞机上弹吉他,同机的许多名人、企业高层歌以和之,更是传为美谈。1985年7月13日,英国和美国两地同日举办史上最为著名的“Live Aid”巨星义助非洲慈善演唱会,摇滚歌手菲爾·柯林斯乘坐协和飞机、利用两地的时差,成为当时唯一一个同日在伦敦温布利球场和费城肯尼迪体育馆参与活动并献唱“天下一家”()的歌手。因此英国人一直对协和飞机具有特别的感情,在协和飞机进行最后一次商业营运时,数以千计的民众来到伦敦希思罗机场,希望一睹协和飞机最后的降落。 在协和飞机首飞的三十多年之后,协和飞机在2006年由英国广播公司和设计博物馆(Design Museum)合办的大英设计大赛(Great British Design Quest)中获胜,它在投票中以多达212,000票击败迷你汽车、迷你裙、捷豹E型汽车、喷火式战斗机等经典英国产品。 | P.1154)、TSR-2战术打击侦察机等。 命名 在1963年1月13日,当时的法国总统戴高乐率先将这一超音速客机研制计划,以法语命名为“Concorde”(“Concorde”在法语中代表合作、和谐),而英国为了向法国表示对合作的诚意,亦同意采用法语名称,但后来法国否决英国加入欧洲经济共同体,时任英国首相麦美伦改变了主意,认为法国总统戴高乐在飞机的命名上忽视英国,决定将「Concorde」改名为英文「Concord」(“Concord”在英语中亦是和谐、协调的意思)。直到1967年12月11日首架協和式客機在法国圖盧茲出廠,飞机命名才塵埃落定,同日英國科技部部長東尼·賓特(Tony Benn)宣佈英方愿意使用最初的名称,稱協和式客機為「Concorde」。但这也引起了英国国内的争议,一些英国人认为协和飞机合作计划是英国先向法国提出的,理应采用英文名称。为了消除疑虑,賓特随即解释了尾词「e」的意思。他认为「e」可以代表卓越(Excellence)、英格蘭(England)、歐洲(Europe)和摯誠協定(Entente Cordiale)。在其回憶錄中,賓特憶述他當時收到一封由一位蘇格蘭人所寄来的信,信中寫道:「你說『e』是代表英格蘭,但協和式客機有些部份是蘇格蘭製造的!」。事实上协和飞机的机鼻确实是在苏格兰生产组装,賓特在回信中打趣的表示:「『e』也可以代表『Écosse』(法語中蘇格蘭的名稱),但也可以代表揮霍(extravagance)和不斷增加(escalation)!」 原型机 兩架原型機於1965年2月開始建造:001號機由法國宇航在圖盧茲建造,而002號機則由英國飛機公司在布里斯托的菲爾頓建造。协和飞机001於1969年3月2日在图卢兹首飛,试飞员为安德烈‧杜加德(André Turcat),並於同年10月1日進行首次超音速飛行并持续了9分钟,最高速度达到了1.05马赫 ;1970年11月,成功达到了2.0马赫。001号飞机后于1971年9月4日飛往南美洲开始進行巡迴展示,这也是协和飞机的首次跨大西洋飞行。 协和飞机002于1969年4月9日首飞,由菲爾頓飞往位于格洛斯特郡的费尔福德空军基地(RAF Fairford),试飞员为布賴恩‧杜伯蕭(Brian Trubshaw)。在1969年至1977年期间,费尔福德空军基地一直被作为英国生产之协和飞机的试验中心使用。随后002号飞机於1972年6月2日启程飛往中東、遠東地區和澳洲等地共12個國家作巡迴展示,總飛行距離達72,500公里。协和飞机(002)在1973年首次飛抵美國,並降落於新建的達拉斯-沃斯堡國際機場,同时標誌著該機場正式開幕。 在1970年大阪世博会上,英法两国联合将一部协和飞机的宣传片带到了展览现场,向世界展示了这种完全不同于当时世界上各种民航客机的全新机型,并进行大力推广。這些巡迴展示為協和式客機帶來超過70架的新訂單,但同时一連串意料之外的不利因素導致大量早期签订的意向性訂單被取消,包括1973年石油危機(協和式客機的耗油量比其他亞音速客機高)、部份訂購協和式客機的航空公司出現財政問題、圖-144於1973年巴黎航空展表演时墜毀,以及例如音爆、起飛噪音、污染等環境問題。到了1976年仅余下四个国家仍然有购买意向,包括英国、法国、中国及伊朗,而最终只有法國航空和英國航空(英国海外航空的后继者)购买,并且两国政府都分享部份從營運協和式客機取得的盈利。以英航為例,協和式客機以政府向英航提供的贷款購入,英國政府则收回80%从協和式客機取得的盈利,直到1984年才停止。 踏入1974年後,英航和法航開始利用協和式客機進行各种示范和飞行测试。協和式客機試飛過程至今仍然保持着多项記錄,原型機、預產機和首架量產機共試飛了5,335小時,當中2,000小時是超音速飛行,试飞总时间远远超過同期同等大小的亞音速民航客机达4倍之多。1976年1月,协和飞机正式投入航线上飞行。至此为止,英法两国政府已经在超音速客机计划上投资了超过8亿英鎊,超过最初预算(1.5亿英镑)近6倍。1977年時,協和式客機实际价格為2,300萬英鎊(4,600万美元),也超过预计价格600萬英鎊。然而,据当时的预算,协和飞机要售出至少64架才能保本,结果巨额开发成本根本无从收回。 英國飛機公司(後來成為英國航太)和法國航太(後來成為欧洲宇航防务集团)是協和式客機型別檢定證(type certificate)的共同持有人,空中巴士集團成立後把型別檢定證轉到空中巴士名下,并继续为协和飞机提供维护和支援工作。 协和B型 为了满足长时间超音速巡航的需要,协和飞机采用了高效率的涡轮喷气发动机、大容量油箱等措施,因此协和飞机也是至今续航能力最强的超音速飞机,单次加油可超音速飞行超过7,000公里。但尽管如此,协和飞机的航程仍然比其他亚音速民航机短得多,以波音747-400为例,其航程可达13,450公里。 1976年,在协和飞机投入商业飞行的4个月以后,英国飞机公司和法国宇航公司又共同提出了下一代协和飞机的设计方案,称为“协和B型”(Concorde B)。协和B型的改进重点在于加大航程,包括加大油箱容量,稍微加大机翼面积,增加前缘襟翼以进一步改善起降时候的低速性能,发动机方面取消了加力燃烧室,以增大压缩机直径,增加一级低压涡轮代替,并加装噪音消减装置,这种新型发动机的工作效率比既有的奥林匹斯593型还要高25%。当时预计协和B型飞机的航程可以比协和飞机延长805公里(500海里),同时运载能力也有所增加,这使得航空公司能够开拓更多超音速航线。但面对协和飞机惨淡的销情,以及第二次石油危机的影响,协和B型计划最终取消。 技术特点 協和式客機采用了弧形前缘细长三角翼,机身为细长型,主要材质为铝合金,装备4具带加力燃烧室的勞斯萊斯奥林匹斯593型涡轮喷气发动机,单具推力超过38,000磅。在高效率的发动机推进下,协和飞机的巡航速度可长时间保持在2.02馬赫(每小時2,140公里或1,330英里),最高巡航高度达18,300米(60,000英尺)。協和式客機也是首種使用模擬電傳操縱的民航客機,亦是首度以半導體器件和被动元件形成混合集成电路(Hybrid integrated circuit)作为飞机电子系统主体。操作方面,協和式客機需要三名機員共同負責,包括正、副飞行员及飞行机械工程師。飞机的总设计师为皮埃尔‧萨特(Pierre Satre),副设计师为(Archibald Russell)。 首创技术 协和飞机最初的设计主导思想,是立足于1950年代的航空技术水平,避免采用过多未成熟的新技术。但后来在研制过程中发现,超音速客机在空气动力学、飞行控制系统、发动机等方面的技术难度都超过了预期,过分依靠既有技术难以达到预定的性能指标,所以协和飞机的发展过程中也研究、应用了许多新技术,代表了1960年代欧洲航空技术的最高水平,对以后的民航客机发展具有重要影响,但协和飞机的研制时间也因此大大延长。 高速飞行和飛行性能改善: S型前缘雙三角翼 电脑控制的可变发动机进气坡度 超音速巡航能力 電傳操縱發動機,是今天全權數位電子控制系統(Full Authority Digital Electronic Control)發動機的先驅 可下垂式機鼻,以增加著陸時駕駛艙的向下視野 減重和提升性能: 2.04馬赫的巡航速度能帶來最经济的燃油消耗(渦輪噴氣發動機於高速時能获得较高的效率,而且以2倍马赫速度巡航能面对最低的激波阻力) 机体主要材质为鋁合金以减轻重量,并以傳統的方式建造以避免未知因素带来的风险 全權自動駕駛(autopilot)和自动节流阀(autothrottle),容許飛行員於爬升至著陸期間完全不介入飛行操縱 全電子類比電傳操縱飛行控制系統 多功能的飛行操縱界面(control surfaces) 部件更輕但壓力高達28Mpa的高壓液壓系統 传输各项空气动力学数据(包括总压力、静压力、迎角、侧滑等)的数据通道,传感器分布于机身多个位置 全電子控制類比電傳制動(brake-by-wire)系統 采用俯仰配平(Pitch trim)、燃油可以在各油箱内转移以控制飞机重心和升力中心的相对位置 部分部件以雕刻铣削方式从一整塊合金坯料製造成形,以減少零部件數量,同时减轻重量并提高部件强度 细长三角翼 协和飞机的S型前缘细长三角翼的出现,有功于1950年代至1960年代期间超音速空气动力学、旋涡动力学的蓬勃发展,许多理论上的预言已经得到了风洞试验的证实。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后掠翼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超音速飞行也成为可能。1950年代初,英国皇家飞机研究院(Royal Aircraft Establishment,RAE)空气动力学部成立了一个研究小组,开始了对超音速客机的初步研究和设计工作。起初研究小组提出过采用后掠翼的方案,但发现这样虽能提高飞行速度,但也产生了一些问题,最主要是降低了飞机的升阻比,起飞着陆距离长。为了改善飞机的低速性能,研究小组甚至讨论过采用可变后掠翼的可行性,但依然存在结构复杂、配平困难等问题。但非常幸运的是,一大批优秀的空气动力学家,例如迪特里希·屈西曼(Dietrich Küchemann)、约翰娜·韦伯(Johanna Weber)、史密斯(J. H. B. Smith)、马斯克尔(E. C. Maskell),当时云集超音速运输飞机委员会(STAC),为协和飞机的细长三角翼作出重要贡献。 这些空气动力学家的研究发现,气流从涡流发生器(例如细长机翼)前缘通过会分离出稳定的漩涡(脱体涡,trapped vortex),高速旋转的气流提高了机翼表面的负压,漩涡强度随迎角增大而增大,产生很大的涡升力(Vortex lift),并在升力线斜率上表现出明显的非线性。这种非线性升力在低速或大迎角状态下更明显,所产生的升力更大。1950年代起,跨声速风洞、超声速风洞成为试验超音速飞机气动性能的最佳途径。在试验中,三角翼的优势越来越明显。在超音速飞行中,三角翼气动阻力小,而机鼻形成的冲击波到达三角翼的大后掠前缘时,会使三角翼产生非常高的气动效率。另一方面,在大迎角飞行时,三角翼的前沿还能产生大量涡流,附着在上翼面,产生的涡升力能大大提高总体升力。一批三角翼试验机,如亨德里·佩奇公司的HP.115、费尔雷公司的Delta 1、Delta 2,也验证了这项特性。然而,普通无尾三角翼的设计也拥有了后掠翼的部分缺点,由于超声速三角翼飞机展弦比较小,低速飞行时的升阻比低,气动特性不理想,起飞着陆距离长。因此,协和飞机采用了双三角翼的设计。双三角翼的内外侧两个后掠角,靠近机身的翼根位置有较大的后掠角,以降低阻力;而在主要产生升力的机翼外段采用较小的后掠角和较小的机翼弦长,机翼前沿不是直线而是S型的曲线。细长S型前缘三角翼提高了低速时的升阻比,涡流稳定性好,平衡了高速和低速时的要求,对低速起降时的操纵性有所改善。协和飞机的细长三角翼由于有效利用了脱体涡升力,满足了飞机在低速、大迎角的情况下所需要的升力。此外,S型前缘三角翼的空气动力中心位于飞机重心之后,最大限度地减少升力中心随速度的移动;从亚音速过渡到超音速飞行时,机翼压力中心位置变化较小,提高了飞机的稳定性。 配平油箱 當任何飛機在飛越臨界馬赫數時,壓力中心(Centre of pressure)會向後轉移。在飞机重心不變的情況下會為飛機帶來一股下俯力矩。即使工程師为協和式客機设计了S型前缘的三角翼,壓力中心仍然会後移约2米。雖然可以利用气动翼面作配平控制(trim controls)來抵銷,但在如此高速的情況下會大幅增加飛機的阻力。因此,協和式客機會特別利用燃油做前後配平,通过将燃油在机内三个辅助调整油箱(4個位於機身與機翼前緣交會處,一个位于机尾)之间转移,以电脑自动控制重心来达到配平,成為一種有效的輔助配平控制。 發動機 為了令協和式客機在經濟上可行,它需要飛行一段頗長的距離,這需要一種高效率的發動機。为了适应超音速飛行的需要,因此迎风面积較小的渦輪噴氣發動機是最佳選擇,以減少阻力及產生達超音速的排氣速度,而油耗較低和噪声较少的涡轮风扇发动机則不适合用于超音速客机。每架协和飞机装配了四具由勞斯萊斯和斯奈克玛公司联合研制的奥林匹斯593 Mk 610型轴流式双转子(twin spool)涡轮喷气发动机,是当时世界上推力最大涡喷发动机,每具可产生多达18.7吨的推力。奥林匹斯发动机最初是为火神式轟炸機(Avro Vulcan)研製,其後再為協和式客機發展出593型。四具发动机以两具一组发动机短舱的方式,分别下挂在机翼下侧,而没有发动机支架,减少了气体湍流,使发动机更加稳定,以免发动机在超音速飞行时脱落。协和飞机也可以使用反推力装置,以提高下降率及缩短降落距离。当飞机处于亚音速飞行而高度低于30,000英尺(約9144米)时,靠近机身的两具发动机反推力装置便可开启,飞机的下降率可提高至每分钟10,000英尺(約3048米)。 奥林匹斯593型发动机是西方国家唯一一种带有加力燃烧室的民用涡喷发动机。協和式客機除了在起飛和跨音速時(0.95马赫至1.7马赫之间)使用後燃器外,其餘時段均會關閉。实际上在無後燃器的協助下亦能勉強到達2馬赫,但發現要花更長時間在高阻力跨音速阶段的加速过程,耗油量反而更高。由于涡轮喷气发动机在低速时效率非常低,协和飞机在跑道滑行起飞时就需要消耗超过2吨燃料。由于飞机在经过长时间飞行后飞机重量随燃油消耗而减轻,飞机降落後在地面滑行时只需使用外侧的两具發動機就能提供足够推力。如果協和式客機在降落後滑行中途耗尽燃料的話,飛行員會被解雇。尽管如此,当协和飞机以2马赫速度进行超音速巡航时,奥林匹斯593型其实是世界上效率最高的涡轮喷气发动机。 在超音速飞行时,进气道口会产生激波并对空气进行预压缩。为了降低超音速激波阻力,并让发动机维持最佳進氣效率,协和飞机的进气道也经过了特殊设计。所有常規噴氣發動機都只能吸收速度约0.5馬赫的氣流,因此巡航速度達2馬赫的協和式客機必須将超音速的进气速度減慢至亚音速,否则发动机效率会大大降低,并可能引发發動機喘振等问题,另外協和式客機也必須控制減慢氣流速度時所形成的震波位置以避免損壞發動機。为解决上述问题,协和飞机采用了可调节进气道,以一对可移动的大型斜板(Moveable ramp)和一道溢流門(Spill door/Auxiliary flap),按不同的飞行速度和情况,调节进气速度和激波位置并对引进气流进行预压缩。 两块斜板位於發動機短舱进气道頂部,由液压系统控制,可以向下移動;而溢流門則位於进气道下方可以向上下開合控制氣流流入或流出。在飞机起飛時發動機進氣需求高,斜板會平放(处于收起状态),溢流門會向上打開以增加進氣量。當飛機速度到達0.7馬赫時,溢流門會關閉;而速度达1.3馬赫時,斜板會開始移动并將氣流引導出进气道並用於機艙加壓。当飞机以2.0馬赫进行超音速巡航时,斜板會覆蓋一半进气口面积,協助壓縮空氣和增加氣流溫度以減輕發動機壓縮段的工作壓力。这套系统对提高发动机效率有很大帮助,协和飞机在超音速飞行时,有63%的推力是由进气道预压缩产生。 如果在飞行时發動機失效熄火會為傳統亞音速客機帶來重大問題,不仅是失去部分推力而且還會產生很大的阻力,導致飛機向失效發動機的一方傾斜和偏航。如果這個情況於超音速飛行時出現,幾乎可以肯定會對机体强度产生极大的挑战。發動機失效後進氣道實際上已經毫無作用并且成为严重的阻力来源,所以協和式客機發動機口也不一樣,會將失效發動機的进气道溢流門向下打開,並將斜板完全展開以堵住,形成进气口接近封闭的状态,將氣流下壓并导向發動機下方通过,將發動機短舱恢复流線形,以減低失效發動機產生的阻力同时提供少许升力。在实际測試中,協和式客機可以在2馬赫飛行途中關閉一侧的2具發動機,而不會產生任何操縱問題。而飞行员也需要定期接受培训,学习应付这种突发情况。 表面加热 协和飞机在五萬餘呎高空飛行,機外环境溫度約為零下50℃,飞机在超音速飞行时,空气压力和摩擦力会使飞机表面加热,而且飞机不同部分的升温情况也有所差异,并且会在机身表面形成温差。超音速飞机最熱的部份除了发动机之外就是機頭頭錐,协和飞机在飞行时頭錐最高温度可达127℃,机身后段也可超过90℃。协和飞机主体材质为硬鋁(AU2GN/ASTM 2618飞行器专用铝材),仅在部分需要长时间承受高温的特殊部位,例如升降副翼、发动机短舱等处使用钛合金和不锈钢。鋁材在当时已经在飞机制造工业广泛使用,应用经验较多,而且價格低廉、建構容易。硬铝结构稳定,可持续承受達127℃的高溫,因此协和飞机的最高速度被限制在2.02马赫,而这个速度是硬铝的高温极限。假如目标速度超过2.02马赫,机体则需要大范围的使用钛合金或不锈钢,大大增加制造成本和飞机重量。 協和式客機於飛行期間會經歷兩個加熱及冷卻的循环。第一次冷卻於飞机起飞爬升時,机身温度随高度提升而下降;然后超音速飛行時机体表面加熱,最後於飞机下降、速度减慢時再度冷卻。這些因素都必須於冶金塑模時一併考慮。为此协和飞机在研制时建立了一个试验平台,对一片全尺寸的机翼进行反复加热和冷却,并定时抽取金属样本进行金属疲劳检验。由于热胀冷缩,協和式客機超音速飛行期間,機身會膨胀延長達300毫米,这个现象最明显的地方就是飛航工程師的儀表板與客艙隔板間的距離會在飛行途中增加并形成一条缝隙。所有协和飞机在其退役飞行时,飞行工程师都会将自己的帽子放置于缝隙中,当飞机降落、冷却后,帽子就会永久被夹在其中。 為了保持機艙涼快,協和式客機所載的燃油會有类似“散热片”的作用,以吸收空氣調節和液壓系統產生的熱力。超音速飛行時,駕駛艙前的窗戶也會被加热,此时窗前会加上一块遮陽板以防止热力直接传递到驾驶舱。 由于協和式客機具有表面加热的特性,因此其塗裝亦有所限制。机身表面大部分面积只能塗上具有高反射特性的特殊白色涂料,以避免超音速飛行時產生的高熱影響到鋁製結構和油箱安全。至1996年,法國航空為了協助百事可樂宣傳,曾将一架協和式客機(登記編號F-BTSD)除机翼以外塗上以藍色为主的广告塗裝。根据法国宇航和法国航空的建议,这架協和式客機维持以2馬赫的速度飛行不多于20分鐘,而在1.7馬赫下則未有限制。只有F-BTSD被选定用于广告宣传,是因为它不需要執行任何需要長时间以2馬赫飛行的定期航班。 結構强度 協和式客機高速飛行時,轉向會為飛機結構帶來巨大壓力,導致結構扭曲變形。为了在超音速飞行时依然能够维持有效、精确的控制,解決辦法是对机翼内侧和外侧的升降副翼(elevon),依照不同的速度状态,进行按比例的调整。超音速飞行时,相对软弱的机翼外段的副翼控制面将会锁定在水平位置,而只会操作靠近翼根位置、相对强度较高的内侧副翼控制面,對於氣動操作的精密要求很高。 另一方面,细长的机身意味着较低的结构强度。实际上协和飞机飞行时机身会出现少许弯曲,尤其在起飞时这个现象更为明显。这个时候当飞行员在机头回望客舱,就能显著的看到这个情况,但由于机舱中段设置了厕所,阻隔旅客的视线,所以大多数旅客并未能察觉到机身的变化。而高速飛行下因為加熱的緣故,機身也會拉長約數十公分,因此必須在多處地方使用伸縮縫設計。 煞車裝置及起落架 无尾三角翼飞机的起飞/降落距离和速度都比较高,这对飞机的制动系统和起落架也是一项挑战。协和飞机起飛速度高達每小時400公里(250哩),为了让飞机在起飞失败后迅速减速,協和式客機是首批使用防鎖死煞車系統(ABS)的民航客机,这是一套具有防滑、防锁死等优点的安全制动控制系统。传统制动系统在飞机起飞失败紧急制动时往往會鎖死机轮,加上前冲的惯性,容易造成侧滑、方向不受控制的情况。防鎖死煞車系統可以防止機輪於煞車時鎖死令轮胎的靜摩擦力變成滑動摩擦力而無法控制方向,提高制动效率和操纵性,避免飞机失去控制,这尤其於濕滑地面更为重要。协和飞机也是全球首种采用碳基(carbon-based)煞車裝置的民航机。这是邓禄普(Dunlop)公司的产品,能够把重达188公噸、時速達305公里(190哩)的協和式客機於1,600米內煞停。完全停止後,煞車裝置的溫度會達300℃至500℃,需要數小時才能冷卻。 除此之外,由于协和飞机是无尾三角翼设计,在起飞时需要一个较大的迎角(约18度)才能获得足够的升力,因此起落架也需要特别加强,并延长主起落架支架。但这又对起落架的收纳产生麻烦,为了减少占用空间,起落架收起时需要伸缩一段距离,否则两个起落架将会碰撞。另一方面基于大迎角起飞、降落的需要,为避免机尾触地,协和飞机也在机尾设置了一个小型双轮辅助起落架,成为协和飞机的一个特色。 輻射量增加 協和式客機的巡航高度(18,000米)远高于普通亚音速民航机(12,000米),乘客会因此而承受比普通长途飞行多2倍通量的宇宙射线電離輻射。所以早在协和飞机投入营运之时,就有学者怀疑长时间超音速飞行会增加患上皮肤癌的风险。但实际情况是由于-{}-飛行時間相對減少,在同等飛行距離下所吸收的當量劑量(equivalent dose)会較普通客機為少。此外,即使是一些不尋常的太陽活動亦會導致入射輻射大量增加,为保护机内人员,因此駕駛艙内裝有一个宇宙射线测量仪和量度輻射減低率的儀器。一旦入射輻射量過高,協和式客機會下降至14,000米(47,000英尺)以下。量度輻射減低率的儀器讀數會決定是否需要下降到更低高度,減少飛機暴露於危險輻射標準的時間。 机舱加压 民航客机机舱通常会在飞机爬升到1,800-2,400米(6,000-8,000尺)之间时加压,而协和飞机只会在6,000尺进行一次加压。协和飞机的加压系统也有完善的安全性考量。在15000米以上高空机舱突然失压所带来的后果是灾难性的,所有乘客和机组人员都会在10至15秒的有效意识时间(从机舱失压到失去知觉的时间)过后随即昏迷,而高速飞行所带来的文丘里效应也会迅速抽走舱内空气,令舱内气压低于舱外大气压。由于协和飞机巡航高度(18,000米)已经接近阿姆斯壮极限,该处的空气氧气含量、气压极低,即使机舱有一小处缺口也会导致严重的失压和迅速缺氧,所以乘客也难以有足够时间戴上用于普通民航机的紧急氧气面罩。协和飞机因此使用面积较小的窗户以降低失压的速度,并且还有一套后备的机舱空气供应系统以尽量在一小段时间内维持舱内气压,而飞行员需要使用持续正压呼吸机(Continuous Positive Airway Pressure,CPAP)以保障飞行员的氧气供应及其安全,务求令飞机能够有足够时间下降到安全高度。美国联邦航空局要求飞机需要有其最低紧急下降率,并认为协和飞机假如遇到失压的情况,最佳做法就是将飞机急降。 可下垂式头锥 可下垂的機鼻头锥是協和式客機的外觀特徵之一,既能在飞行时保持飛機的流線外型減低阻力,又可以於滑行、起飛和著陸時改善飞行员的视界。为了减少飞行阻力,协和飞机的机头较其他民航机更长,并呈针状。三角翼飛機起飛和著陸時的攻角較大,又长又尖的機鼻會影響飛行員对跑道、滑行道的視野,因此協和式客機的机头設計成可以改變角度以迎合各種操作需要 。另外机头头锥也带有一个整流罩,这个可移动的整流罩具有维持机头流线型、保护驾驶舱玻璃、阻隔超音速飞行热力等功能。整流罩会在头锥下垂前收纳到头锥内,而當头锥恢复水平時,整流罩會升回駕駛艙挡风玻璃前方,令机头回復流線外型。 首两架協和式客機原型機的整流罩只有兩扇小窗,这是因为当时所需要的高温玻璃尚未研制出来。但美国联邦航空局反对这种严重影响飞行员视界的设计,并要求改善设计,否则协和飞机将不予容许在美国营运。因此以后制造的预生产型、量产型飞机整流罩均修改成六扇大窗,驾驶舱及整流罩所用的能抵挡超音速飞行过程中所产生的超过100 °C(210 °F)高温的玻璃则由英国Triplex安全玻璃公司研制。 在地面滑行和起飛時,駕駛艙內的控制器能控制整流罩收纳到头锥內并把头锥角度下調5°。起飛後,整流罩和头锥都會恢复原位。至飞机降落前,整流罩會再次收纳到头锥內,然后头锥會下調12.5°以取得最佳前下方视界。而降落時头锥會迅速回復到5°的位置以避免头锥触地。在非常罕有的情況下,協和式客機会将头锥下調至12.5°起飛。此外,协和飞机也可以仅仅收起整流罩,而头锥維持水平,但这-{只有}-在清潔擋風玻璃和短時間亞音速飛行時使用。 飞行特性 普通亚音速民航客机由纽约飞往巴黎需要花上8小时,但协和飞机完成同样旅程仅仅需要少于3.5小时,平均巡航速度达2.02马赫(2,140公里/小时),最高巡航高度为18,300米,比普通飞机快超过两倍。 在定期航班服務中,協和式客機采用一種較有效率的“巡航爬升”(cruise-climb)方式。隨著燃油消耗,飛機變得越來越輕因而能夠爬升至更高的高度。這樣的方式通常有較高效率,因此普通民航客机亦會使用類似這種方式爬升,名為階段爬升(step climb),但普通飞机需要得到航空交通管制員許可才能爬升至更高高度。在北大西洋航线(North Atlantic Tracks)巡航期間,協和式客機在爬升至15,240米(50,000呎)後已沒有其他民用客機與其共用空層,因此自15,240米起協和式客機能緩慢爬升至18,288米(60,000呎)。 由于平流层气流运动稳定,气流以平流运动为主,超音速飞机的航线是长期固定的,而非像其他飞行在平流层底部的普通民航客机,需要每天根据天气情况调整航线。 英国航空航班的呼号是“Speedbird”,但唯独由协和飞机执行的航班是例外。为了提醒航空交通管制员协和飞机独特的性能和限制,通讯时会在其呼号“Speedbird”后加上“Concorde”,所以协和飞机的航班(BA001-BA004)在通訊中會被稱為“Speedbird Concorde 1”—“Speedbird Concorde 4”。而来往巴巴多斯的包机服务,及维修后的试验飞行,其呼号也会使用“Speedbird Concorde”为前缀并加上四位数字的航班号码。 营运历史 定期航班 协和飞机最初是以“跨大西洋超音速运输飞机”为目标而研制,英国航空和法国航空的计划是每天由伦敦、巴黎向纽约和华盛顿各开通6趟超音速航班。然而,超音速客机却在美国遇到强烈的反对声音。许多纽约和华盛顿的环保分子和居民(大多数均为中产人士)发起了声势浩大的“反超音速客机运动”(Anti-SST Campaign),他们对超音速客机造成的巨大噪音非常不满。當時美國國會决议禁止協和式客機在美國著陸,主要原因除了國民抗議超音速飞机造成的音爆现象,而且协和飞机也未能够达到美国联邦政府在1969年对喷气机设立的最高噪音标准,令兩家航空公司覬覦的跨大西洋航線未能成事。正当协和飞机的跨大西洋航线陷入僵局状态时,一些国家,包括巴林、巴西和部分波斯湾国家,向协和飞机发出了欢迎的讯息。1976年1月21日,协和飞机首次投入商业飞行并开通了定期航班服务。当日,英航和法航分别开通了由倫敦至巴林,和巴黎至巴西里約熱內盧(经停達喀爾)的航线。随后由巴黎至加拉加斯(经停亚速尔群岛)的航线也在同年4月10日开始运营。 随着多条超音速航线的开通,美国的态度开始软化。1976年2月4日,时任美國運輸部部長威廉·高文(William Coleman)同意为协和飞机提供一个为期16个月的试营运期,以评估超音速客机所产生的噪音和其他影响。在试营运期间,英航和法航可以每天向纽约各开通两趟航班和向华盛顿各开通一趟航班,并获批准在華盛頓杜勒斯國際機場和紐約甘迺迪國際機場着陆。同时英航和法航开通了每周三次来往华盛顿的航班。但因上座率低,分别在1994年11月与1982年10月取消。尽管美国政府对协和飞机的禁令开始解除,但纽约居民和市政府仍然反对超音速飞机在当地着陆,紐約市當局又继续頒布禁令禁止協和式客機來訪肯尼迪机场。1976年5月24日,英国航空和法国航空同时推出协和飞机跨大西洋航线,两架飞机几乎同时到达华盛顿杜勒斯机场。而纽约对协和飞机的禁令直到1977年10月17日才正式解除,当日美國最高法院拒絕推翻纽约聯邦地方法院关于否定紐約地區機場管理機構——紐約與新澤西港務局继续禁止协和飞机着陆的裁决,正式批准协和飞机在甘迺迪國際機場起降。同时,根据美国方面在试营运期间的评估,发现当时的美国总统专机空军一号(波音VC-137)所发出的噪音,其实比起飞、降落、亚音速飞行时的协和飞机噪音更大。而就在作出判决的前一天,“反超音速客机运动”更发起超过500架车辆在前往肯尼迪国际机场的公路上慢驶,堵塞交通。 美国方面的禁令正式解除以后两天,1977年10月19日,英航和法航联手合作派出一架不载客的协和飞机前往纽约,目的是提高纽约民众的接受程度,让他们知道协和飞机和普通喷气机没两样。当日上午,来自法航的让·弗兰基(Jean Franchi)和来自英航的布莱恩·沃波尔(Brian Walpole)两位飞行员共同担当了这一重要任务。协和飞机由图卢兹起飞,经过3小时46分的飞行后,于上午10时8分降落于纽约肯尼迪国际机场。由于这次飞行意义重大,并会向美国媒体举行隆重的记者会,为此英航在飞行前夕更为两位飞行员提供了必要的公关技巧训练,改善他们在应对美国记者尖锐问题的应答技巧。而事实证明这次的公关是成功的,航空公司让记者亲身接触协和飞机,许多记者一开始就被协和飞机的独特外形所吸引,而记者会的问答进一步释除了公众的疑虑。最终,巴黎和倫敦來往紐約甘迺迪國際機場的定期航班服務於1977年11月22日開始營運。普通亚音速噴射客機由紐約飛往巴黎需時约7小時,而協和式客機只需3小時30分鐘。当时英航“纽约——伦敦”协和飞机航线的单程票价只比一般客机的头等舱票价高20%(约756美元)。在一年多的试运营期间,“协和”号飞机已累计搭载旅客45,000人次,累计飞行约5,632,700公里(3,500,000英里)。但随着石油危机、通货膨胀的推动下,机票价格也迅速上涨,到了2003年,纽约——伦敦的单程票价为6,636英镑(约合9,900美元)。同样地,法航来往巴黎和纽约的来回机票价格在1982年的时候是3,900美元,但至2000年票价已经达到8,148美元。 英航为了开拓前往远东地区的超音速航线,英航和新加坡航空在1977年达成合作计划,以协和飞机执行來往伦敦至新加坡的超音速航线(经停巴林)。一架协和飞机(登記編號G-BOAD)在左侧機身被塗上新航塗裝,而右侧機身則保留英航塗裝。但噪音问题仍然困扰着协和飞机,这条远东航线自1977年12月9日开始,在执行三次来回以后就暂停了,原因是马来西亚政府以噪声过大为由,拒绝协和飞机从马六甲海峡上空通过。随后这条航线在1979年1月24日恢复并使用新路线以绕过马来西亚领空,但类似关于噪音的争端又在印度领空发生,最后这条航线被认为是不可行并在1980年11月1日取消。取得越境飞行权成为协和飞机最大的绊脚石,而英航开通往东京的超音速航线的计划也不得不被搁置。 1970年代末,正值墨西哥的石油业迅速发展。1978年9月至1982年11月期间,法国航空曾经開辦每周兩班由巴黎至墨西哥城(途中经停华盛顿或纽约)的协和飞机航线。但随后墨西哥国内发生的债务危机和世界經濟危機,导致来往墨西哥的客流大减,后期的航班几乎空无一人,这条航线最终也被取消。飞机由华盛顿或纽约飞往墨西哥途中也并非全程以超音速巡航,在美洲大陆上空只能以0.95马赫的亚音速飞行以免发生音爆,而离开佛罗里达来到墨西哥湾上空时才能短暂以2.02马赫飞行。但其实协和飞机只要稍微改变航线即可免受美国法例限制,在1989年4月1日,英国航空的协和飞机在执行一次环球豪华旅游包机服务时,使用了一条新航线,并以2.02马赫的巡航速度在佛罗里达的东南方绕过,自此协和飞机在前往墨西哥城或阿卡普尔科时也会采用相同方式。 受1970年代末的第二次石油危机影响,盈利少、成本高的超音速航线也开始收缩。1980年,英航取消了来往伦敦和巴林的航线;至1982年,法航也取消了所有飞往南美洲的协和飞机航线。 1978年到1980年間,布兰尼夫国际航空租借了11架協和式客機(英航6架,法航5架),,用於來往達拉斯與華盛頓之間的亞音速航班服務,机组人员由由布兰尼夫国际航空派出,而飞机到達華盛頓後由法航和英航的机组人员接手餘下前往巴黎及倫敦的超音速航程 。但來往達拉斯與華盛頓的亞音速航班服務並未能帶來盈利,載客率長期低於50%,因此布兰尼夫国际航空於1980年5月終止該航班服務。 1984年至1991年間,英国航空開辦每周三班以亞音速由伦敦飛往邁阿密(经停华盛顿)的协和飞机服務在飞越美国北卡罗来纳州的海岸线后,能够以超音速在大西洋上空飞行6至7分钟,然后就要准备在迈阿密降落了,但这条航线最后也因为低上座率而取消。另外,英航也曾在1987年到2003年寒假季节的星期六上午飞行伦敦来往巴巴多斯的航线。 包机服务 由于协和飞机的速度性能和高档服务,协和飞机经常被用作个人或团体包机,而法航和英航也很乐意提供包机服务,因为利润会比普通航班更高。例如跨年聚会者可以用相当高的费用,租用协和飞机,通过超音速飞越大西洋的速度来克服欧美之间的时差,从而在一夜之间两次庆祝新年。而在法國航空4590號班機空難之前,英国和法国一些旅游经营者经常向航空公司要求提供包机服务,定期在欧洲的旅游目的地之间飞行。美国有一家以开办协和飞机豪华旅行团作招徕的旅行社,曾多次开办为期二十四天的协和飞机环游世界旅行团,每团收费62,000美元,途经夏威夷、澳洲、印度及香港等地。法航也曾偶尔提供包機前往芬蘭羅瓦涅米。 英航购买协和飞机 在1980年代初的英国,协和飞机的前景是不被看好的。英国政府已经每年耗费大量资金用于营运协和飞机,成为政府财政的一大负担,因此英国政府有意让协和飞机退出服务。1983年末,英国航空的常务董事约翰·金爵士(Sir John King)游说政府,以1,650万英镑加上英航营运协和飞机所得首年盈利的价格,出售协和飞机的拥有权予英航。 英国航空很快发现协和飞机是它们的一种顶级产品,但其机票价格却定得偏低了。与此同时,根据英航所做的市场调查结果,发现大部分目标客户均认为协和飞机机票价格实际上应该更高。结果,英航决定将协和飞机的航班大幅加价,并努力提升服务品質以迎合这些高階客户的要求。英航也因此能够在协和飞机的营运上轉亏为盈。据报道英航从营运协和飞机所得的利润在高峰时每年可达5,000万英镑。 法航协和飞机空难 2000年7月25日,一架法國航空公司的协和飞机(登记编号F-BTSC)在执行4590号班機时坠毁于法国戈內斯(Gonesse),机上100名乘客、9名机组人员和地面4名民众全数丧生,这也是协和飞机营运生涯中唯一一次的致命事故。 根据法国民航安全调查分析局(Bureau d'Enquêtes et d'Analyses)的官方调查报告,这场事故是由于协和飞机滑跑起飞时,左主起落架的机轮輾過了一条在几分钟前由一架美国大陆航空DC-10客机上掉落的钛金属条,这块金属条刺穿了协和飞机轮胎,一块重达4.5公斤的轮胎橡胶碎片以每小時300公里的高速击中了机翼下侧,导致内部油箱破裂,大量航空燃油泄漏;而轮胎碎片也破坏了起落架附近的电线线路,产生的火花点燃了燃油并在左侧机翼发动机短舱处引发大火。面对火警警报,飞行员立即关闭2号发动机,但1号发动机仍然尝试运作并提供少许推力。但此时飞机已经达到起飞速度,无法紧急制动,飞机只能强行起飞。由于飞机失去了部分推力,无法获得更高的高度和速度,因此飞行员尝试转场至附近机场降落的方案最终失败,造成飞机失速,高度急降时机头迅速拉高,随后飞机向左侧翻滚,并在轮胎损坏后不到1分30秒的时间内坠毁在戈內斯的一家旅馆(Hotelissimo Hotel)。 而在这次事故之前,协和飞机被誉为世界上最安全的民航客机,每公里飞行里程的旅客丧生数目为零。但在这次事故发生后,协和飞机又变成世界上最危险的民航客机,每一百万次航班的丧生旅客数为12.5人,比安全纪录第二差的客机还要高三倍。法航随即停飞所有协和飞机,适航证分别被法国、英国航空局收回。针对这次事故,英航和法航对协和飞机进行了多项安全改进措施,包括改用米其林特制的防刺穿轮胎、铺设防弹复合材料凯夫拉(Kevlar)以保护油箱、改善电气控制系统安全等。与此同时,英航也对机舱进行了翻新,更换了座椅、厕所、地毯、照明系统等。 进行安全改进工程后的协和飞机在2001年7月17日首飞,由英国航空首席协和飞机飞行员麦克·班尼斯特(Mike Bannister)执行。飞机自伦敦希思罗机场起飞,在大西洋和冰岛附近飞行了3小时20分,并在返回英國布萊茲諾頓空軍基地前达到了2.02马赫的最高速度。这次成功的试飞受到了当时广泛关注,除了电视直播其过程外,也有大量民众来到机场以亲身观看协和飞机。2001年9月5日,英国航空公司和法国航空公司重新获得协和飞机的适航证书。 恢复营运 为了尽快恢复旅客对协和飞机的信心,英国航空在取得飞机适航证后立即安排了一次试验性的载客飞行。2001年9月11日,一架注册编号为G-BOAF的英航协和飞机载着一百名英航员工,从伦敦希思罗机场起飞。虽然这次航班并非正式的营运,但英航要求一切服务均按照商业營運的标准执行。飞机在英国西南方绕了一圈并达到了2倍音速,最后返回伦敦希思罗机场。而当飞机飞行的时候,美国纽约正值九一一袭击事件,英国航空交通也处于警戒状态。 九一一事件对国际民航业产生了严重的打击,英美两国乘坐飞机旅行的旅客大幅减少,但面对严峻的冲击,英航和法航决定按原定计划,在2001年11月7日恢复协和飞机跨大西洋航线的正常商业营运。在重飛的首次航班中,英国首相布莱尔和歌手斯汀也是座上客;而飞机抵达纽约肯尼迪机场后,乘客都受到时任紐約市市長鲁迪·朱利亚尼的亲自迎接。 退役 协和飞机重飛以后,尽管英航和法航均表示会为协和飞机“延寿”,并将持续服役至2014年到2017年,但到了2003年4月10日,两家航空公司同时宣布协和飞机将会在同年10月退役,理由是自2000年坠机事故后乘坐协和飞机的旅客人数大不如前,加上九一一事件的打击,令航班需求更加疲弱,而且航空公司也不再愿意在经济衰退的时候同时负担节节上升的飞机维护成本。导致协和飞机提早退役的因素,更重要的是协和飞机本身的低盈利能力,甚至亚音速客机头等舱的利润比协和飞机更高。协和飞机日常維修費十分昂貴,每架飞机在飛行12,000小時後,須進行为期十個月的大修,每次費用達到一千萬美元。根据英航和法航的财务报告,协和飞机提前退役可以为两家公司分别减少1.30亿美元和6463万美元的成本支出。此外,航空公司也失去了投放巨额资金进行飞机延寿工程的意欲。虽然协和飞机在1970年代推出之时确是一项科技结晶,但在营运30年后,其滿佈傳統机械儀表和開關的駕駛艙早已變得過時。由于协和飞机在超音速飞机市场上并没有遇到其他强劲的競爭者,協和式客機也没有受到商业压力而去提升航电系统和乘客的舒適水平。這個情況與同年代推出的客機(如波音747)相反。随着协和飞机的退役,这也是英航机队中最后一种需要配备飞行工程师的飞机。到了2003年4月,能够進行商業飛行的协和飞机仅有12架。 而创办维珍航空的理查德·布兰森爵士在得悉英航宣布协和飞机即将退役的消息之后,主动联络英航,表示希望能以英航当年的“1英镑”的价格购入其协和飞机机队,让协和飞机继续在维珍航空服务。布兰森声称当年英航也不过是以“1英镑”的价格从英国政府手中买下协和飞机,但英航还是拒绝了布兰森的交易建议。事实上,1983年英航以每架1,650万英镑价格从政府买入协和飞机拥有权的时候,确实有两架飞机是以1英镑的象征式价格成交,但由于当时英航购买协和飞机的资金是由政府借贷,而政府其后一直收回英航营运协和飞机所得盈利的80%,所以经折算后英航购买协和飞机的实际价格是每架2,600万英镑。布兰森后来在2003年10月23日的经济学人杂志中撰文透露,他其后将收购价格提高至每架500万英镑,但英航仍然不为所动,而且负责协和飞机维护和检修工作的空中客车公司随后也表示,他们不希望在未来继续为机龄渐高的协和飞机提供保养服务及技术支援。最终让协和飞机继续飞行的各种努力也没有下文。 另一方面,两间航空公司突然将协和飞机提早退役也引起一些人的猜疑。英国记者和作家罗布·路易斯(Rob Lewis)深入关注事件,并在其著作中指出法航急于放弃协和飞机,是法航董事长西里尔·斯宾奈塔(Jean-Cyril Spinetta)和空中客车公司总裁諾爾·弗加德(Noel Forgeard)之间的一场阴谋,为了避免以后协和飞机再次发生事故而为双方带来刑事责任。 法国航空 法国航空的协和飞机在2003年5月30日进行最后一次由巴黎飞往纽约的商业飞行。2003年5月31日,当AF001号航班的法航协和飞机从纽约返回,降落在巴黎戴高乐机场时,正式宣告法航的协和飞机正式停止商业运营。而在随后的6月2日及3日,一架协和飞机(注册编号F-BTSD)再次飞往纽约,接载长期在美国工作、服务协和飞机营运的法航员工返国。法航协和飞机的最后退役飞行是在2003年6月27日,这次是一架注册编号为F-BVFC的协和飞机返回图卢兹。F-BVFC在退役后仍然保持着可运作的状态,后来曾经在跑道上试验滑行以协助2000年戈內斯空难的司法调查。这架飞机目前已经不再使用也无法运作。而另一架注册编号为F-BTSD的协和飞机退役后保存在位于巴黎郊区布尔歇(Le Bourget)的法国航空航天博物馆(Musée de l'Air et de l'Espace),它与其他成为博物馆藏品的协和飞机不同,其部分装置仍能够运行,例如可下垂的头锥,因此也有传言指这架飞机在未来仍有机会飞行,但这已被确定并非事实。 2003年11月15日,法航协和飞机的一批剩余零部件和纪念品在巴黎佳士得拍卖行公开拍卖,有约13,000人到场竞投,共拍卖得320万欧元,部分拍卖品的成交价远超预期 。这笔收入作为法航企业基金会的筹款,全部用于对困难儿童的救助。2007年9月,法国图卢兹市决定把协和飞机的剩余零部件再次公开拍卖。拍卖的物品包括原来存放在图卢兹市欧洲航天航空防务集团工厂仓库内的超过1000件客机零部件和机舱内装饰物品,其中包括起价为600欧元的乘客座椅、300欧元的应急氧气罩、许多银质和陶瓷餐具以及其他飞机零件,甚至包括一个起落架,并且这些拍卖物品都是从来没有被旅客使用过的。拍卖所得款项是用于图卢兹的市政建设。 英国航空 英国航空的协和飞机在2003年10月初前往北美洲多个城市进行告别飞行。一架注册编号为G-BOAG的协和飞机在2003年10月1日到访多伦多皮尔逊国际机场,并在随后飞往紐約甘迺迪國際機場继续行程。而另一架飞机(注册编号G-BOAD)在2003年10月8日由伦敦希思罗机场前往波士顿洛根国际机场,并刷新了最快由东往西跨大西洋飞行的时间记录,仅需3小时5分34秒。此外,注册编号为G-BOAG的协和飞机也在同年10月14日到访了华盛顿杜勒斯国际机场。 到了2003年10月下旬,英航的协和飞机开始了环绕英国本土的告别飞行;由10月20日起至10月24日,先后到访了伯明翰、贝尔法斯特、曼彻斯特、加的夫和爱丁堡,在这几天里协和飞机每天来往伦敦希思罗机场和目的地城市一趟,而且飞行高度通常较低。而在10月22日,伦敦希思罗机场安排两架分别来自曼彻斯特的告别飞行航班(BA9021C),和由纽约飞来的正常航班(BA002)的协和飞机同时降落在机场的两条跑道。10月23日晚上,英女王伊丽莎白二世特地在温莎城堡点灯,为协和飞机最后一趟西行飞往美国的商业航班送行,这种荣誉通常只会在国家庆典或外宾来访时出现。 在完成告别航班之后,英航在同年10月24日正式将协和飞机退役。和法航的做法一样,英航也派出一架注册编号为G-BOAG的协和飞机,由麦克·班尼斯特担当机长,将于美国工作的协和飞机服务员和相关员工接载返国。同日,另外两架协和飞机(G-BOAF、G-BOAE)载着贵宾和历任协和飞机飞行员分别飞临比斯开湾和爱丁堡。这三架协和飞机返回时被特许绕伦敦低空飞行一圈,然后相继在希思罗机场降落,并且在放下最后一批“超音速旅客”前在地面滑行了45分钟。而这时距离12月17日莱特兄弟首次成功载人飞行100周年还有一个多月的时间。 目前所有英航的协和飞机已经吊销了适航证,而液压油也被抽走,令飞机无法操作。英航前任首席协和飞机飞行员和机队经理約克·洛韋(Jock Lowe)在2004年表示,如果要让一架协和飞机(G-BOAF)恢复飞行状态,这可能需要花费约1,000至1,500万英镑。英航至今仍然持有这些退役飞机的拥有权,并已经表示由于空中客车公司在2003年停止了对协和飞机的支援,协和飞机重返蓝天的计划是不现实的。 2003年12月1日,一批英航协和飞机的物件在伯罕斯拍卖行(Bonhams)公开拍卖,拍卖品共128件,包括马赫速度表在内的各类仪表、驾驶员座椅和乘客座椅、飞机上的餐具和瓶装酒等,还有相当于原机1%大小的飞机模型,甚至还包括机头头锥和垂直尾翼的方向舵,远远高于拍卖预定目标50万英镑。这些物品最终以76.37万英镑的价格成交,其中协和飞机的头锥罩被一位美国工程师以32万英镑的价格买下,而一个飞行员的座椅则卖出了2.6万英镑。这笔收益大部分均用于慈善用途。随着协和飞机年代的结束,英航在2007年3月宣布,位于伦敦希思罗机场入口、自1990年起放置了一架40%比例协和飞机模型的广告位置将不再获得续约,这架模型后来被迁移至布鲁克兰博物馆(Brooklands Museum)展示。 修復計劃 虽然协和式客机早已於2003年退役,但英法两国的有关人士希望它仍能作为一项标志性遗产再次飞翔,并成为2012年伦敦奥运会开幕式表演的一项内容 |
锡金段 1887年,英国强占锡金王国,次年出兵西藏。清政府派驻藏帮办大臣昇泰前去议和。1890年3月17日,昇泰與英國駐印度總督蘭斯頓(Henry Charles Keith Lansdowne)在加爾各答簽訂了《中英藏印條約》。主要內容為:清政府承認錫金歸英國保護,以及劃定了中国西藏和錫金的邊界。双方在1893年12月5日又簽訂了《中英藏印續約》,解決游牧、通商等問題。1950年印度建国后,锡金王国成为印度的保护国。1975年被印度吞并,成为印度的一个邦。2003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正式承认印度对锡金拥有主权,同时印度亦正式承認中华人民共和国對西藏的主權。中国在2005年版的地图上已不再把锡金标示为“主权国家”。 由于不丹的外交和国防受印度控制,中不边界争议也受印度关注。中国与不丹之间有争议的洞朗地区面积约100平方公里,位于西藏亚东县下亚东乡,与印度锡金邦交界。2017年6月18日,印军称“接不丹政府求助”,進入本来中印之间并无争议的洞朗地区,并和中国边防部队形成长达71天的紧张对峙,雙方至8月28日撤军。 对峙与冲突 1959年朗久事件、空喀山口事件 1962年中印边境战争 1967年中印边境冲突 1987年中印边境冲突 2013年斗拉特别奥里地事件 2017年中印洞朗對峙事件 2020年中印邊境冲突 2022年中印边境冲突 参见 中國-印度關係 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土争端 中不边界争议 西藏问题 参考文献 | 由于不丹的外交和国防受印度控制,中不边界争议也受印度关注。中国与不丹之间有争议的洞朗地区面积约100平方公里,位于西藏亚东县下亚东乡,与印度锡金邦交界。2017年6月18日,印军称“接不丹政府求助”,進入本来中印之间并无争议的洞朗地区,并和中国边防部队形成长达71天的紧张对峙,雙方至8月28日撤军。 对峙与冲突 1959年朗久事件、空喀山口事件 1962年中印边境战争 1967年中印边境冲突 1987年中印边境冲突 2013年斗拉特别奥里地事件 2017年中印洞朗對峙事件 2020年中印邊境冲突 2022年中印边境冲突 参见 中國-印度關係 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土争端 中不边界争议 西藏问题 |
拍攝女童星爭議 2006年6月,當時為14歲的香港女童星李蘊(Renee)在母親黃潔玲陪同下,替《壹本便利》拍攝一批性感照片。其後李蘊所屬經理人公司輝皇娛樂指其內容不實、照片亦經過加工,向《壹本便利》發出律師信追究。《壹本便利》重申是該女星自願拍攝。有指此爭議涉及兒童色情疑案,影視及娛樂事務管理處收到140多宗投訴,而警方亦接受投訴,案件由觀塘警區重案組調查。 案件會排期在2007年3月19日至21日審訊;控方屆時會傳召李蘊的母親出庭作供,控辯雙方會傳召專家證人以證明相片曾否被加工。 侵犯藝人私隱爭議 2003年4月,香港巨星張國榮逝世,《壹本便利》記者潛入張的寓所找垃圾,並且找出三大袋遺物,遭演藝界人士譴責。 2006年1月,《壹本便利》刊登一些照片,聲稱偷拍到香港歌手側田在家中與香港女歌手林苑共處一室,及側田脫下帽子的照片,照片中的人物出現禿頭現象。側田其後與其經理人黃柏高召開記者會,聲討雜誌記者的偷拍行為。 2006年8月22日,《壹本便利》第761期刊登了香港組合Twins成員鍾欣桐在馬來西亞雲頂舉行演唱會期間在後台更衣的照片,懷疑被事先安裝的針孔攝影機偷拍。《壹本便利》及後更將照片作為雜誌封面。 鍾欣桐在事件發生翌日會見記者,並不停落淚。其經理人公司英皇娛樂集團聲言採取法律行動聲討。 事件掀起滿城聲討,香港影視及娛樂事務管理處收到2800多宗投訴,而該期雜誌在馬來西亞被列為違禁品。多個香港壓力團體亦曾到壹傳媒辦公室外抗議。教育統籌局(現稱教育局)局長李國章亦直斥做法不道德,希望香港市民不要購買不良刊物。而香港警方亦接受投訴,案件由重案組備案。 香港報業評議會(報評會)接獲當事人及公眾投訴後,兩度去信該雜誌社要求回應,但至限期過後仍未獲回覆。報評會認為,該報道看來是為了滿足某些人偷窺女性胴體的心理,題材並沒有新聞價值,在沒有合理理由下刊登這些照片,違反操守守則,嚴重侵犯個人私隱,該會通過對該雜誌作出強烈譴責。 該事件在2006年「本港中學生十大新聞選舉」中,為中學生十大關注新聞的第一位。部分中學生強烈批評《壹本便利》用詞粗俗,又帶有侮辱性,且習以為常地報導偷拍新聞,嚴重影響社會道德及價值觀,對青少年及兒童的影響更尤其深遠。事件亦名列「十大最受市民關注的女性新聞」首五位。 參見 FACE周刊 香港傳媒爭議 注释 外部链接 壹本便利(鏈接已重新定向為《交易通/搵車快線》) 壹蘋果網絡(香港) 訂閱專區 壹傳媒 香港已停刊杂志 香港傳媒爭議 香港媒體史 1991年創辦的雜誌 2007年停刊的雜誌 1991年香港建立 | Express)》/《搵車快線 (Auto Express)》,提供潮流資訊給讀者,內容主要是時裝、星座、飲食、健美等。然而《交易通/搵車快線》的內容路線卻跟《壹本便利》南轅北轍,遠比《壹本便利》「正經」。根據香港出版銷數公證會的統計數字顯示,由2003年4月1日至6月3日,《壹本便利》每期的平均銷售量達118,720本。 過去跟現在 《壹本便利》出版初期,是一本以年輕上班族為目標讀者群,沒有不良意識、集娛樂與消閑於一身的雜誌,比現在的形象要健康。1990年代中期,香港傳媒界出現了多本與《壹本便利》類似的雜誌競爭,而其他的香港雜誌亦加入了八卦新聞。在當時香港傳媒風氣下,《壹本便利》便走向了譁眾取寵的出版作風了。 壹本便利簡史 創刊初期以年輕打工族為對象,內容清新。封面故事全無明星秘聞,自製「最乞人憎的9種波士」、「熱門兼職邊份最搵銀」、「售貨萬元戶現身說法」等年輕打工仔有興趣話題。 約100頁的內容包括「博紮派」介紹進修途徑;「執二攤」介紹二手貨;「毛遂自薦」讓人求職;還有「上班下班樂」的行業資訊和「使錢要醒目」消費生活資訊。 論產品比拼經典作,要數用探熱針比較快餐連鎖店漢堡包熱度,又用間尺量度牛肉厚度。 1993年至1997年:冒升期(銷量約13萬至17萬本) 讀者群開始穩定,雜誌銷量日增,改用叫座力佳明星擔封面主角,又增加明星秘聞娛樂消息。 自製的專題由打工仔興趣,開始轉向比拼地勤靚女、彭督幼女走光等趣味話題,其時內容尚算點到即止。 後來市場競爭加劇,雜誌增加有關「黃、毒」的大專生話題故事,如「大學生情婦現身講」、「15歲沉淪毒海」;並日漸倚重介紹潮流新知為主的消費世界,增加欄目如「吃喝玩樂」、「家居廣場」、「趣味消遣」等。 1997年至2002年:萎縮期(銷量最低7萬至8萬本) 同類型雜誌愈來愈多,銷量一度急跌,為救銷路,雜誌大增女性泳裝或低胸性感照作封面,封面女郎大多擺出誘人姿勢,以刺激讀者視覺。 內容開始變得低俗,專題大多以「黃、毒」為主。除了介紹潮流產品的《壹本通》,增加附送《EasyGirl》,以相片多文字少的女性照片作招徠。 2002年至2007年:衰亡期(銷量約9萬至10萬本) 由於當時雜誌風格低俗,引起香港廣告商反感,管理層一度改變策略,減少性感少女封面,改以年輕人新聞時事作主打,銷量稍升。不過,一些「出位」之作,例如虐殺動物報道,則遭香港報業評議會強烈譴責。香港公共圖書館亦於2003年停止訂閱。 2006年年尾,再轉型集中以娛樂新聞為主打,大增娛樂組人手。2006年刊出多則受爭議封面故事,包括刊登狗仔隊記者到歌手側田家執拾垃圾;刊登香港少女組合Cream的14歲女成員李蘊濕身照;及刊登香港女藝人鍾欣桐更衣偷拍照。期間雜誌雖然大送方便麵,又一度減價至港幣五元促銷,但收效不大 。其後壹傳媒為集中資源「保住」《壹本便利》,更主動接洽無綫電視,希望其收購另外兩份壹傳媒旗下雜誌《忽然1周》及《飲食男女》,但遭無綫拒絕。在香港社會大眾、部分媒體的強烈譴責聲下,《壹本便利》於2007年5月23日出版最後一期(第800期),正式畫上歷史句號。 《壹本便利》在名義上停刊後,壹傳媒以新公司 FACE Magazine Limited 名義,在2007年5月30日出版《FACE》第一期。 爭議及投訴 不雅內容爭議 《壹本便利》於1995年4月27日第169期封面將香港女星周慧敏的臉移花接木在日本AV女優的裸身,並加註大標題「玉女敏露兩點寫真 $30有得睇」。周慧敏控告《壹本便利》。結果《壹本便利》官司敗訴、支付大筆賠償金給周慧敏。 《壹本便利》於2002年6月25日被香港淫褻物品審裁處以《淫褻及不雅物品管制條例》第24條檢控,原因是該刊第570期刊登一幅裸女照片而並未在封面加上警告字句。該篇報導標題為《Cover |
1861年3月13日,比才在巴黎出席了瓦格纳的歌剧《坦豪瑟》的首映。可是这场演出受到被有影响力的操縱的观众的骚乱。尽管如此,比才對瓦格纳的音乐徹底改觀。他以前认为瓦格納的音樂是古怪的,现在改口宣称瓦格纳“超越所有在世的作曲家”。此后,在比才的作曲生涯中,经常有人指责比才的“瓦格纳主义”。 作为一名钢琴家,比才早年就表现出高超精湛的技巧。他的同行声称他本可以成爲鋼琴家,保障自己的未来,但他选择隐藏自己的才华,“就像这個才華是一种恶习”。1861年5月,比才罕有地展示了他的精湛琴技,在一次有李斯特出席的晚宴上,他完美无瑕地演奏了李斯特最困难的作品之一,令所有人大吃一惊。李斯特评论道:“我以为只有两个人能够克服這曲的困难之處……原來有三个,并且……最年轻的(指比才)也许是最大胆和最聪明的。” 由于比才的母亲长期患病和在1861年9月的離世,比才的第三份“作業”被推迟了近一年。他最终提交了三首管弦乐作品:序曲《奧西恩的狩獵》(La Chasse d'Ossian)、谐谑曲和葬礼进行曲。该序曲已经丢失;谐谑曲后来被并入《罗马交响曲》,葬礼进行曲被改编并用于后来的歌剧中。比才的第四个也是最后一份 “作業”,用了他1862年大部分的时间。這份作業是一部单幕歌剧《埃米尔的古兹拉》(La guzla de l'émir)。作为国家资助的剧院,喜歌剧院必須每隔一段時間上演罗马大奖得主的作品,而《埃米尔的古兹拉》于1863年正式进入排练阶段。然而,在四月,邀请比才为一部三幕歌剧作曲。这是根据和的剧本改编的《》。这个邀請的条件是这部歌剧需要是作曲家的第一部公开上演的作品,於是比才匆忙停止了《埃米尔的古兹拉》的制作,并将其部分音乐融入了新的歌剧中。由抒情歌剧院公司演出的《採珠者》于1863年9月30日上映。尽管柏辽兹赞扬了这部作品,并写道它“给了比才先生最大的荣誉”,但觀衆大多都批評這部作品。公众的反应不冷不热,《採珠者》上演18场后停止演出,直到1886年才再次演出。 1862年,比才与家中的管家玛丽·赖特(Marie Reiter)生了一个男孩。这个男孩从小就相信他是阿道夫·比才(喬治的父親)的孩子。直到 1913年賴特临终前,她才向他透露了他真正的身世。 多年掙扎與奋斗 当他羅馬大獎賽的五年資助到期时,比才发现他无法靠写音乐谋生。他成爲了一名鋼琴老師和作曲老師,收了一些学生,其中埃德蒙·加拉伯特和成为了他的密友。他还在各种舞台作品的排练和试镜中担任伴奏,包括柏辽兹的清唱剧《基督的童年》和古诺的歌剧《》。然而,他在這段时間的主要工作還是爲他人的作品改編、編曲。他把数百部歌剧和其他作品改編成鋼琴曲,并为把多种音乐改編成声乐乐谱和管弦乐编曲。他还曾短暂地以“加斯頓·德·貝齊”(Gaston de Betzi)的筆名担任國內外評論(La Revue Nationale et Étrangère)這個媒體的音乐评论家。1867年8月3日,比才以这個身份发表了一篇文章,之后他与杂志的新编辑发生争执并辞职。 自1862年以来,比才一直在间歇性地创作一部以伊凡雷帝生平为题材的歌剧《伊凡四世》。由於卡瓦略未能兑现上演歌劇的承诺,因此在1865年12月,比才将其首映機會提供给國立巴黎歌剧院,可是歌剧院拒绝將其上映。直到1946年,这個歌劇從未被上演。1866年7月,比才与卡瓦略签订了另一份合同,内容是为改編自沃尔特·斯科特爵士的小説,由編寫《》的劇本(La jolie fille de Perth)編寫歌劇。這劇本被比才的传记的作者描述为“比才一生改編的劇本中最糟糕的”。因选角和其他的问题,《》的首映推迟了一年,最终于1867年12月26日由抒情歌剧院演出。它的新闻招待会比比才的任何其他歌剧都更受欢迎。“吟游詩人”(Le Ménestral)公司的评论家称赞第二幕是“从头到尾的杰作”。尽管歌剧取得了成功,卡瓦略的经济困难導致歌劇只能上映18场。 当《伯斯的美丽少女》的演員排练时,比才与其他三位作曲家合作,他们每人都为四幕轻歌剧《》(Marlbrough s'en va-t-en guerre)編寫了一幕。这部作品于1867年12月13日在雅典娜剧院上演,並取得了成功,《音乐评论与公报》的评论家特别地赞扬比才編寫的一幕:“没有什么比这更时尚、更聪明,同时间,更加尊贵”。比才还抽出时间完成他酝酿已久的《罗马交响曲》,并创作了许多键盘作品和歌曲。然而,比才在這段時間十分失望。至少有两部计划中的歌剧幾乎還沒有開始編寫就被放弃了。他編寫的参赛作品,包括为创作的清唱套曲和赞美诗,均沒有獲獎。他為参加歌剧比赛而編寫的《图勒王之杯》(La Coupe du Roi de Thulé)没有进入比賽前五名。从這歌劇幸存下来的乐谱片段中,分析家们已经看出了與《卡门》有關的片段。1869年2月28日,《罗马交响曲》在拿破仑马戏团上演,由指挥。之后,比才告诉加拉伯特,在掌声和嘘声之下,交響曲的演出取得了成功。 婚姻 比才的老導師阿萊維于1862年去世后不久,他的夫人曾派人接洽比才,希望他能完成阿萊維未完成的歌剧《》(Noé)。虽然比才当时并沒有為他完成歌劇,但他仍然與阿萊维家族保持著良好的关系。 阿萊維有两个女儿。較年長的女兒以斯帖于1864年去世,这一事件使夫人深受创伤。由於夫人说她不能忍受與她的小女儿在一起,她从15岁起就与其他家庭成员住在一起。沒有人清楚吉纳维芙和比才何时产生感情,但在1867年10月,他告诉加拉贝尔:“我遇到了一个我爱的可爱女孩!两年后,她将成为我的妻子!”两人订婚了,可是阿莱维家族最初反對這場婚姻。根据比才的说法,他们认为比才不是一个合适的人选:“身无分文、左翼、反宗教和放荡不羁”,迪恩认为“一个充满艺术家和怪人的家庭”提出這些反對的理由十分奇怪。到1869年夏天,這對男女剋服了這些的理由,婚礼于1869年6月3日举行。卢多维克·阿莱维在他的日记中写道:“比才有一股精神和才华。他应该成功”。 作为对已故岳父的迟来的敬意,比才完成了《诺埃》的手稿。他乏人問津的兩個歌劇《瓦斯科·达伽马》和《伊凡四世》的部分片段被纳入了《诺埃》的配乐。他未能在抒情歌剧院首演《诺埃》,因爲卡瓦略的公司破產了,《诺埃》直到1885年才首演。比才的婚姻最初是幸福的,但他妻子的情緒波動、她与她母亲的緊張关系以及她母親的干涉影響著他們的感情。尽管如此,比才与岳母保持着良好的关系,并与她保持着通信往来。在结婚后的一年里,他構思了至少六部新歌剧,并开始为其中两部草拟音乐:改編自塞缪尔·理查森的小说《克拉丽莎》的《克拉丽莎·哈洛威》,以及由维克托里安·萨爾杜创作的歌劇劇本的《格里斯里迪斯》。然而,随着在1870年7月普法战争的爆发,他停止了草擬音樂。 戰爭與動蕩 在普鲁士一系列明显的挑衅之下,以及西班牙新政府邀請普鲁士的霍亨索倫親王利奥波德入繼西班牙王位后,法國與普魯士的緊張關係達到了頂峰。法国皇帝拿破仑三世于1870年7月15日向普魯士宣战。最初,这因國民的爱国热情和对胜利的期望而得到支持。比才与其他作曲家和艺术家一起加入了国民警卫队并开始接受训练。比才批评了他应该使用的陈旧装备。他说,他所在部队的枪支对自己比对敌人更危险。国民很快就因接连被普軍逆转的消息而感到沮丧。 在9月2日,法军在色当大败。拿破仑被俘并废黜,第二帝国戛然而止。 比才在巴黎热烈欢迎第三共和国。新政府没有求和,到9月17日,普鲁士军队包围巴黎。与逃往英国的古诺不同,比才拒绝了离开被围城的机会,他説:“我不能离开巴黎!不可能!这完全是一种懦弱的行为”,他写信给阿莱维夫人。他在巴黎的生活变得节俭而艰苦,尽管到了10月,人们努力地恢复正常的生活。帕斯德卢普恢复了他的常规周日音乐会,11月5日,歌剧院中心開放,上映了格鲁克、罗西尼和迈耶比尔的作品节选。 1871年1月26日雙方签署了停战协议,但普鲁士军队于3月从巴黎撤离,開始了一段混乱和内乱的时期。在一場起义后,该市的市政当局被建立巴黎公社的反政府人員接管。比才决定在巴黎裏不再安全,于是他和吉纳维芙逃到贡比涅。后来,他们搬到了勒韦西内,在哪裏他們等待著巴黎公社的統治的完結,聽著政府军逐渐镇压起义时响起的枪声。比才于5月12日写信给他的丈母娘道:“炮聲轟轟作響,暴力得不可置信”。 职业生涯后期 迪亞米雷,阿萊城的姑娘和唐·罗德里格 随着巴黎恢复正常,1871年6月,比才被任命为國立巴黎歌剧院的合唱指挥。這看似得到了歌劇院的董事埃米尔·佩兰的确认。比才原定于10月上任,但在11月1日,该职位由赫克托·所罗门(Hector Salomon)担任。米娜·柯蒂斯在她的比才传记中,推测他要么辞职,要么拒绝担任该职位,以抗议他认为导演仅在两场演出后就无理停止上演欧内斯特·雷耶的歌剧《厄洛斯特拉特》。 比才繼續為《克拉丽莎·哈洛威》和《格里斯里迪斯》編寫音樂,但后者在喜剧歌剧院上演的计划落空了,两部作品最後都没有完成;只有它們一部分的音乐片段幸存下来。 比才在1871年完成的其他作品是钢琴二重唱,名为《儿童游戏》(Jeux d'enfants)和一部单幕歌剧,名爲迪亞米雷 ,该歌剧于1872年5月在喜劇歌剧院开幕。上演歌劇的演員很差,唱得也很不称职;主唱一度错过了32小节的音乐。它在11场演出后停演,直到1938年才再次被上演。 7月10日,比才的妻子生下了他們唯一的孩子,是個一个儿子, 名爲雅克(Jacques) 。 比才的下一个主要任务来自卡瓦略,他现在正在管理巴黎的杂耍剧场,并希望为阿尔封斯·都德的戏剧《》配乐。当该剧于10月1日开幕时,评论家认为该音乐过于复杂,不适合大众口味。然而,在雷耶和儒勒·马斯内的鼓励下,比才从音乐中制作了一套四乐章组曲,该组曲于11月10日在居樂·巴德路的带领下演出,受到了热烈的欢迎。在 1872-73 年的冬天,比才监督了在歌剧院重演古诺的《罗密欧与朱丽叶》的准备工作。多年来,两人的关系一直很冷淡,但比才积极回应了他前任导师的请求,写道:“你是我作为艺术家生活的开始。我从你身上跳出来”。 1872年6月,比才通知加拉贝尔:“我刚刚受命为歌剧院创作三幕歌劇。和[卢多维克·]阿莱维正在為我的作品填詞。”该歌劇的主题是普羅斯佩·梅里美的短篇小说《卡門》。比才于1873年夏天开始為歌劇作曲,但喜剧歌剧院的管理层担心这个有伤风化的故事是否适合持續在老少咸宜的剧院上演,因此比才暂停為卡門編曲。比才开始為改编自路易斯·加莱和爱德华·布劳的熙德的《唐·罗德里格》作曲。他向包括歌剧院首席男中音让-巴蒂斯特·福雷在内的选定观众演奏了钢琴版本,希望觀衆能認可這部音樂,影响歌剧院的董事来上演这部作品。然而,在10月28日至29日晚上,歌剧院被烧毁了。在其他紧迫的问题中,董事们将唐·罗德里格放在一边。它从未完成;比才后来改编了最后一幕的一个主题,作为他1875年序曲《祖國》(Patrie)的基础。 卡門 阿道夫·德·鲁汶(Adolphe de Leuven),最强烈反对卡门的喜剧歌剧院的副董事,于1874年初辞职,這消除了製作《卡門》的主要障碍。比才在夏天完成了配乐,并对结果感到满意:“我写了一部清晰而活泼、充满色彩和旋律的作品”。著名女中音歌唱家塞莱斯汀·加利-马里(藝名為“加利-马里”)受邀担任主角。据迪恩说,她对这个角色感到很高兴,就像比才对她和這個角色十分相似而感到高兴一样。有传言说他和这位歌手有过一段短暂的恋情。此时他与吉纳维芙的关系紧张,他们分居了几个月。 1874年10月开始排练时,乐团遇到了困难,发现有些部分无法演奏。合唱团同样宣布他们的一些音乐不可能唱出来,并对因需要在舞台上吸烟和战斗而不仅是排队唱歌而感到沮丧。比才还需要停止喜剧歌剧院管理層尝试修改他们认为不适当的部分。只有当卡門主唱威胁要退出卡門时,管理层才作出讓步。因爲要解决这些问题,首映推迟到1875年3月3日,偶然地,比才在當天早上被任命为荣誉军团骑士。 首映式上有幾位音樂名人現身,包括儒勒·马斯内、卡米尔·圣桑和查尔斯·古诺。吉纳维芙因右眼脓肿而无法出席。歌剧的首场演出延长至四个半小时;最后一幕直到午夜之后才开始。之后,马斯奈和圣桑表示祝贺,而古诺则沒那么熱烈的祝賀。根据一个说法,他指责比才抄袭:“乔治抢劫了我!除去西班牙的装腔作势和我的配乐,比才的功劳只剩下掩盖鱼的酱汁”。媒体的大部分评论都是负面的,对女主角是一个不道德的诱惑者而不是一个有德行的女人感到驚愕。加利-玛丽的表演被一位评论家描述为“邪恶的化身”。 其他人则抱怨卡門缺乏旋律,并与奥伯和布瓦迪厄編寫上映于喜剧歌剧院的傳統歌劇負面地比较。《音乐艺术》(L'Art Musical )的莱昂·埃斯屈迪耶(Léon Escudier)称音乐“沉闷而晦涩……耳朵厌倦了等待永远不会到来的終結式”。然而,诗人西奥多·庞维勒赞赏這劇歌劇,他称赞比才以真实的男人和女人而不是以平常的歌剧院的“木偶”来呈现戏剧。公众的反应不冷不热,比才很快就認爲他失敗了:“我预见到一个明确而无希望的失败”。 病逝 在他一生的大部分时间里,比才一直有反复出现的喉咙不适。作为一个重度吸烟者,他可能在1860年代中期因过度工作而进一步损害了他的健康,当时他每天为出版商改編,編曲,辛勤工作长达16小时。1868年,他告诉加拉伯特他的气管脓肿,病得很厉害:“我像狗一样受苦”。1871年和在完成《卡门》的1874年,他因严重的「咽喉心绞痛」而引致其成了殘廢,並於1875年3月底再次發作。当时,比才由于《卡门》的失败感到沮丧,使康復進度缓慢,于5月再次病倒。月底,他去了他在布日瓦勒的度假屋,感觉好多了,也去塞纳河游泳。翌日(6月1日),他受到高燒和疼痛的折磨,隨後飽受的顯然是心臟病發作。他看似暫時康復,但在6月3日(即其結婚紀念日)凌晨,他再一次遭受心臟病發作,與世長辭。其時,他年僅36歲。 比才突然的逝世,以及人們知道他長期抑鬱,助长了关于他自杀的谣言。尽管死亡的确切原因从未被确定,但医師最终認定原因为“急性关节风湿病的心脏并发症”。比才死亡的消息震惊了巴黎音乐界,由于加利-马麗感到極度沮丧而无法表演,当晚的《卡门》演出被取消,取而代之的是布瓦迪厄的《》(La dame blanche)。 6月5日,超过4,000人参加了比才的葬礼,葬礼在歌剧院以北的圣三一教堂举行。阿道夫·比才带领著哀悼者,其中包括古诺、托马斯、、和马斯内。由居樂·巴德路(Jules Pasdeloup)指挥的管弦乐队演奏了《祖國序曲》,管风琴家還即兴创作了以《卡门》为主题的幻想曲。在拉雪兹神父公墓随后举行的葬礼上,古诺发表了悼词。他说比才在他被公认为真正的艺术家时被病魔打倒了。在他的悼詞快结束时,古诺淚崩,无法完成结语。諷刺的是,喜剧歌剧院於当晚特别演出了《卡门》之后,三个月前几乎普遍谴责该作品的媒体现在宣布比才为大师,從此,《卡門》成為世界級歌劇之一。 音樂作品 早期作品 比才最早的作品,主要是編寫成練習曲的歌曲和键盘乐曲,證明了他作为作曲家的天赋。 迪恩在比才1854年之前写的钢琴作品《無言的浪漫》(Romance sans parole)中看到了“旋律、节奏和伴奏的结合”的证据,这是比才成熟時期作品的特征。 比才的第一部管弦乐曲是1855年以罗西尼的《威廉·退尔》的風格写成的序曲。评论家认为它不起眼,但同年的C大调交响曲却受到后来评论家的热烈赞扬,他们将其与莫扎特和舒伯特的交響樂相提并論。在迪恩看来,这部交响曲“在这样年轻的作曲家的作品中几乎没有对手,或许也没有比这更出色的作品”。评论家认为,比才此时可能认为他的未来在于樂器音樂领域,然后“内心的声音”(以及法国音乐世界的现实)将他转向歌劇領域。 管弦乐、钢琴和声乐作品 | 婚姻 比才的老導師阿萊維于1862年去世后不久,他的夫人曾派人接洽比才,希望他能完成阿萊維未完成的歌剧《》(Noé)。虽然比才当时并沒有為他完成歌劇,但他仍然與阿萊维家族保持著良好的关系。 阿萊維有两个女儿。較年長的女兒以斯帖于1864年去世,这一事件使夫人深受创伤。由於夫人说她不能忍受與她的小女儿在一起,她从15岁起就与其他家庭成员住在一起。沒有人清楚吉纳维芙和比才何时产生感情,但在1867年10月,他告诉加拉贝尔:“我遇到了一个我爱的可爱女孩!两年后,她将成为我的妻子!”两人订婚了,可是阿莱维家族最初反對這場婚姻。根据比才的说法,他们认为比才不是一个合适的人选:“身无分文、左翼、反宗教和放荡不羁”,迪恩认为“一个充满艺术家和怪人的家庭”提出這些反對的理由十分奇怪。到1869年夏天,這對男女剋服了這些的理由,婚礼于1869年6月3日举行。卢多维克·阿莱维在他的日记中写道:“比才有一股精神和才华。他应该成功”。 作为对已故岳父的迟来的敬意,比才完成了《诺埃》的手稿。他乏人問津的兩個歌劇《瓦斯科·达伽马》和《伊凡四世》的部分片段被纳入了《诺埃》的配乐。他未能在抒情歌剧院首演《诺埃》,因爲卡瓦略的公司破產了,《诺埃》直到1885年才首演。比才的婚姻最初是幸福的,但他妻子的情緒波動、她与她母亲的緊張关系以及她母親的干涉影響著他們的感情。尽管如此,比才与岳母保持着良好的关系,并与她保持着通信往来。在结婚后的一年里,他構思了至少六部新歌剧,并开始为其中两部草拟音乐:改編自塞缪尔·理查森的小说《克拉丽莎》的《克拉丽莎·哈洛威》,以及由维克托里安·萨爾杜创作的歌劇劇本的《格里斯里迪斯》。然而,随着在1870年7月普法战争的爆发,他停止了草擬音樂。 戰爭與動蕩 在普鲁士一系列明显的挑衅之下,以及西班牙新政府邀請普鲁士的霍亨索倫親王利奥波德入繼西班牙王位后,法國與普魯士的緊張關係達到了頂峰。法国皇帝拿破仑三世于1870年7月15日向普魯士宣战。最初,这因國民的爱国热情和对胜利的期望而得到支持。比才与其他作曲家和艺术家一起加入了国民警卫队并开始接受训练。比才批评了他应该使用的陈旧装备。他说,他所在部队的枪支对自己比对敌人更危险。国民很快就因接连被普軍逆转的消息而感到沮丧。 在9月2日,法军在色当大败。拿破仑被俘并废黜,第二帝国戛然而止。 比才在巴黎热烈欢迎第三共和国。新政府没有求和,到9月17日,普鲁士军队包围巴黎。与逃往英国的古诺不同,比才拒绝了离开被围城的机会,他説:“我不能离开巴黎!不可能!这完全是一种懦弱的行为”,他写信给阿莱维夫人。他在巴黎的生活变得节俭而艰苦,尽管到了10月,人们努力地恢复正常的生活。帕斯德卢普恢复了他的常规周日音乐会,11月5日,歌剧院中心開放,上映了格鲁克、罗西尼和迈耶比尔的作品节选。 1871年1月26日雙方签署了停战协议,但普鲁士军队于3月从巴黎撤离,開始了一段混乱和内乱的时期。在一場起义后,该市的市政当局被建立巴黎公社的反政府人員接管。比才决定在巴黎裏不再安全,于是他和吉纳维芙逃到贡比涅。后来,他们搬到了勒韦西内,在哪裏他們等待著巴黎公社的統治的完結,聽著政府军逐渐镇压起义时响起的枪声。比才于5月12日写信给他的丈母娘道:“炮聲轟轟作響,暴力得不可置信”。 职业生涯后期 迪亞米雷,阿萊城的姑娘和唐·罗德里格 随着巴黎恢复正常,1871年6月,比才被任命为國立巴黎歌剧院的合唱指挥。這看似得到了歌劇院的董事埃米尔·佩兰的确认。比才原定于10月上任,但在11月1日,该职位由赫克托·所罗门(Hector Salomon)担任。米娜·柯蒂斯在她的比才传记中,推测他要么辞职,要么拒绝担任该职位,以抗议他认为导演仅在两场演出后就无理停止上演欧内斯特·雷耶的歌剧《厄洛斯特拉特》。 比才繼續為《克拉丽莎·哈洛威》和《格里斯里迪斯》編寫音樂,但后者在喜剧歌剧院上演的计划落空了,两部作品最後都没有完成;只有它們一部分的音乐片段幸存下来。 比才在1871年完成的其他作品是钢琴二重唱,名为《儿童游戏》(Jeux d'enfants)和一部单幕歌剧,名爲迪亞米雷 ,该歌剧于1872年5月在喜劇歌剧院开幕。上演歌劇的演員很差,唱得也很不称职;主唱一度错过了32小节的音乐。它在11场演出后停演,直到1938年才再次被上演。 7月10日,比才的妻子生下了他們唯一的孩子,是個一个儿子, 名爲雅克(Jacques) 。 比才的下一个主要任务来自卡瓦略,他现在正在管理巴黎的杂耍剧场,并希望为阿尔封斯·都德的戏剧《》配乐。当该剧于10月1日开幕时,评论家认为该音乐过于复杂,不适合大众口味。然而,在雷耶和儒勒·马斯内的鼓励下,比才从音乐中制作了一套四乐章组曲,该组曲于11月10日在居樂·巴德路的带领下演出,受到了热烈的欢迎。在 1872-73 年的冬天,比才监督了在歌剧院重演古诺的《罗密欧与朱丽叶》的准备工作。多年来,两人的关系一直很冷淡,但比才积极回应了他前任导师的请求,写道:“你是我作为艺术家生活的开始。我从你身上跳出来”。 1872年6月,比才通知加拉贝尔:“我刚刚受命为歌剧院创作三幕歌劇。和[卢多维克·]阿莱维正在為我的作品填詞。”该歌劇的主题是普羅斯佩·梅里美的短篇小说《卡門》。比才于1873年夏天开始為歌劇作曲,但喜剧歌剧院的管理层担心这个有伤风化的故事是否适合持續在老少咸宜的剧院上演,因此比才暂停為卡門編曲。比才开始為改编自路易斯·加莱和爱德华·布劳的熙德的《唐·罗德里格》作曲。他向包括歌剧院首席男中音让-巴蒂斯特·福雷在内的选定观众演奏了钢琴版本,希望觀衆能認可這部音樂,影响歌剧院的董事来上演这部作品。然而,在10月28日至29日晚上,歌剧院被烧毁了。在其他紧迫的问题中,董事们将唐·罗德里格放在一边。它从未完成;比才后来改编了最后一幕的一个主题,作为他1875年序曲《祖國》(Patrie)的基础。 卡門 阿道夫·德·鲁汶(Adolphe de Leuven),最强烈反对卡门的喜剧歌剧院的副董事,于1874年初辞职,這消除了製作《卡門》的主要障碍。比才在夏天完成了配乐,并对结果感到满意:“我写了一部清晰而活泼、充满色彩和旋律的作品”。著名女中音歌唱家塞莱斯汀·加利-马里(藝名為“加利-马里”)受邀担任主角。据迪恩说,她对这个角色感到很高兴,就像比才对她和這個角色十分相似而感到高兴一样。有传言说他和这位歌手有过一段短暂的恋情。此时他与吉纳维芙的关系紧张,他们分居了几个月。 1874年10月开始排练时,乐团遇到了困难,发现有些部分无法演奏。合唱团同样宣布他们的一些音乐不可能唱出来,并对因需要在舞台上吸烟和战斗而不仅是排队唱歌而感到沮丧。比才还需要停止喜剧歌剧院管理層尝试修改他们认为不适当的部分。只有当卡門主唱威胁要退出卡門时,管理层才作出讓步。因爲要解决这些问题,首映推迟到1875年3月3日,偶然地,比才在當天早上被任命为荣誉军团骑士。 首映式上有幾位音樂名人現身,包括儒勒·马斯内、卡米尔·圣桑和查尔斯·古诺。吉纳维芙因右眼脓肿而无法出席。歌剧的首场演出延长至四个半小时;最后一幕直到午夜之后才开始。之后,马斯奈和圣桑表示祝贺,而古诺则沒那么熱烈的祝賀。根据一个说法,他指责比才抄袭:“乔治抢劫了我!除去西班牙的装腔作势和我的配乐,比才的功劳只剩下掩盖鱼的酱汁”。媒体的大部分评论都是负面的,对女主角是一个不道德的诱惑者而不是一个有德行的女人感到驚愕。加利-玛丽的表演被一位评论家描述为“邪恶的化身”。 其他人则抱怨卡門缺乏旋律,并与奥伯和布瓦迪厄編寫上映于喜剧歌剧院的傳統歌劇負面地比较。《音乐艺术》(L'Art Musical )的莱昂·埃斯屈迪耶(Léon Escudier)称音乐“沉闷而晦涩……耳朵厌倦了等待永远不会到来的終結式”。然而,诗人西奥多·庞维勒赞赏這劇歌劇,他称赞比才以真实的男人和女人而不是以平常的歌剧院的“木偶”来呈现戏剧。公众的反应不冷不热,比才很快就認爲他失敗了:“我预见到一个明确而无希望的失败”。 病逝 在他一生的大部分时间里,比才一直有反复出现的喉咙不适。作为一个重度吸烟者,他可能在1860年代中期因过度工作而进一步损害了他的健康,当时他每天为出版商改編,編曲,辛勤工作长达16小时。1868年,他告诉加拉伯特他的气管脓肿,病得很厉害:“我像狗一样受苦”。1871年和在完成《卡门》的1874年,他因严重的「咽喉心绞痛」而引致其成了殘廢,並於1875年3月底再次發作。当时,比才由于《卡门》的失败感到沮丧,使康復進度缓慢,于5月再次病倒。月底,他去了他在布日瓦勒的度假屋,感觉好多了,也去塞纳河游泳。翌日(6月1日),他受到高燒和疼痛的折磨,隨後飽受的顯然是心臟病發作。他看似暫時康復,但在6月3日(即其結婚紀念日)凌晨,他再一次遭受心臟病發作,與世長辭。其時,他年僅36歲。 比才突然的逝世,以及人們知道他長期抑鬱,助长了关于他自杀的谣言。尽管死亡的确切原因从未被确定,但医師最终認定原因为“急性关节风湿病的心脏并发症”。比才死亡的消息震惊了巴黎音乐界,由于加利-马麗感到極度沮丧而无法表演,当晚的《卡门》演出被取消,取而代之的是布瓦迪厄的《》(La dame blanche)。 6月5日,超过4,000人参加了比才的葬礼,葬礼在歌剧院以北的圣三一教堂举行。阿道夫·比才带领著哀悼者,其中包括古诺、托马斯、、和马斯内。由居樂·巴德路(Jules Pasdeloup)指挥的管弦乐队演奏了《祖國序曲》,管风琴家還即兴创作了以《卡门》为主题的幻想曲。在拉雪兹神父公墓随后举行的葬礼上,古诺发表了悼词。他说比才在他被公认为真正的艺术家时被病魔打倒了。在他的悼詞快结束时,古诺淚崩,无法完成结语。諷刺的是,喜剧歌剧院於当晚特别演出了《卡门》之后,三个月前几乎普遍谴责该作品的媒体现在宣布比才为大师,從此,《卡門》成為世界級歌劇之一。 音樂作品 早期作品 比才最早的作品,主要是編寫成練習曲的歌曲和键盘乐曲,證明了他作为作曲家的天赋。 迪恩在比才1854年之前写的钢琴作品《無言的浪漫》(Romance sans parole)中看到了“旋律、节奏和伴奏的结合”的证据,这是比才成熟時期作品的特征。 比才的第一部管弦乐曲是1855年以罗西尼的《威廉·退尔》的風格写成的序曲。评论家认为它不起眼,但同年的C大调交响曲却受到后来评论家的热烈赞扬,他们将其与莫扎特和舒伯特的交響樂相提并論。在迪恩看来,这部交响曲“在这样年轻的作曲家的作品中几乎没有对手,或许也没有比这更出色的作品”。评论家认为,比才此时可能认为他的未来在于樂器音樂领域,然后“内心的声音”(以及法国音乐世界的现实)将他转向歌劇領域。 管弦乐、钢琴和声乐作品 比才在創作C大調交响曲之后,便甚少再創作新的纯管弦乐作品。在迪恩眼中,他为之努力了八年多的《罗马交响曲》,与其年輕時創作的早期作品相比遜色不少。迪恩说,这部作品归功于古诺,其中的段落也让人想起韦伯和门德尔松。然而,迪恩認為該作品组织不善,而且有过多過於花俏的音乐;他稱之為「失敗」(misfire)。比才的另一部管弦乐作品《祖國》序曲同样被忽略:「(這是)一個關於『將藝術和愛國主義混為一談會招來風險』的可怕鑑戒」。 音乐学家认为,比才最好的管弦乐作品有二,分別是12乐章的四手钢琴曲《儿童游戏》(Jeux d'enfants,1871年),以及為都德的戲劇《阿萊城的姑娘》(1872年)所創作的配樂(musique de scène)。前者衍生了1973年的《祖國》組曲,當中包含5個乐章(Marche-Berceuse-Impromptu-Duo-Galop);而後者亦衍生出2首組曲,其一為比才於戲劇首映那年所創作(Prélude-Menuet- Adagietto-Carillon),另一首則於比才逝世後的1879年,由吉羅所創作(Pastorale-Intermezzo-Menuet-Farandole)。根据休·麦克唐纳的说法,比才在所有三部作品中都表现出成熟的风格,如果他活得更长,可能会成为未来伟大管弦乐作品的基础。 比才的钢琴作品並非鋼琴演奏家的演奏曲目,而業餘愛好者若要嘗試演奏這些曲目,通常難度甚高。一個例外是上面所述的《儿童游戏》钢琴二重奏组曲;在这里,比才避开了主导他的独奏音乐的大师级難度的乐段。其早期的独奏作品受到肖邦的影响;后来的作品,如《半音阶变奏曲》(Variations chromatiques)或《狩猎梦幻曲》(Chasse fantastique ),则更多受李斯特影响。 比才創作的歌曲大多於1866-68年间創作。迪恩将这些歌曲的主要弱点定义为缺乏想象力地於每一節不斷重複相同的音樂,以及倾向于使用管弦乐队的特點(而不是為人聲的特點)來作曲。比才筆下大部份規模較大的聲樂均告佚失;唯其於早期創作、至今仍能完整保存下來的《赞美颂》(Te Deum),被迪恩斥為「一部拙劣的作品,僅僅說明了比才不適合創作宗教音樂」。 戏剧作品 比才早期的单幕歌剧《奇迹医生》證明了他是一個極具天賦的歌劇作曲家。根据迪恩的说法,其音乐包括“许多歡快的戲仿、配乐和喜剧特征”。纽曼在他的许多早期作品中看到了比才后来成功的作品的特點:“我们一次又一次地发现只有在具戏剧性觸感和天賦的音乐家才能实现的其中的一些裝點潤色。”然而,在《卡门》之前,比才本质上并不是在音乐剧界的创新作曲家。他的大部分歌剧都是模仿多尼采蒂、罗西尼、柏辽兹、古诺和托马斯等人建立的意大利和法国传统歌剧所创作的。麦克唐纳認爲,从技术層面上讲,比才超越了他所模仿的歌劇,而且,比才对人声的感觉可以与莫扎特相媲美。 在《唐·普罗科皮奥》(Don Procopio)中,比才沿用了以歌劇作曲家多尼采蒂的《堂·帕斯夸莱》為代表的意大利传统歌劇技巧,而《唐·普罗科皮奥》也非常的相似《堂·帕斯夸莱》。然而,這些歌劇技巧穿插着比才清晰的原始風格。在他的生涯中第一部公開的歌剧《採珠者》中,其乏味的歌词和沉悶的情节拖累了比才的作曲表現。尽管如此,在迪恩看来,比才的音乐有时會“远远超过当代法国歌剧的水平”。它的许多原创花样包括引入由两个法国号在大提琴背景下演奏的抒情短歌《Comme autrefois |
主要作品 小说《苦难中的人群》、短篇小说《忧郁的歌》、《长江上》、《在教学里唱歌》;报告文学集《刘伯承将军印象记》、《陈赓将军印象记》;文学评论集《为创造新英雄人物的典型而努力》、《解放集》、《回顾与探索》、《探索与创新》;散文集《荒野中的地火》、《梦之歌》和《荒煤短篇小说集》等。 相关 改组文化部 参考文献 Huang荒 襄陽人 | 中国文学理论家 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 中国电影家协会会员 中国电影家协会副主席 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 |
Cirlot)曾讚嘆道,「毫無疑問的,整個西班牙藝術史裡最棒的畫作之一」。 1897年,畢卡索的現實主義畫風受到了象徵主義影響,在一系列的風景畫作品中,配上毫不自然的紫、綠色調,便是畢卡索的現實主義時期(1899年-1900年)的特色。此時期畢卡索的作品受到羅塞蒂、史丹林(Steinlen)、土魯斯-羅特列克與愛德華·蒙克等人的影響,融合了他欽佩的畫家埃爾·格雷考的特色,而產生了畢卡索獨特的現代畫風。 藍色時期 畢卡索受到在西班牙孤單的旅行與他的朋友卡洛斯·卡薩吉馬斯的自殺影響,使得藍色時期(1901年-1904年)期間的畫作常顯現出陰鬱的感覺。此時期的畫作以藍與藍綠的色調為主,極少使用溫暖的顏色。藍色時期開始的確切時間據推測可能是在西班牙1901年的春季,也有可能是1901年下半在巴黎的日子。在這段時間,畢卡索創作了許多描繪著骨瘦如柴的母親與孩子的作品,用色陰暗,並有時以娼妓與乞丐作為主題。在卡薩吉馬斯死後,1901年秋季,畢卡索畫了幾幅他的畫像,並於1903年完成了生平最憂鬱的作品《生命》(La Vie),現收藏於克里夫蘭美術館。憂鬱的情緒並蔓延到了知名的蝕刻作品《儉樸的一餐》(The Frugal Repast,1904年)上。該作品描繪著一對看不見的男人與看得見的女人,兩人皆身形消瘦,坐在一張老舊桌子前。畢卡索的藍色時期常使用「失明」這個題材,像是《盲人的晚餐》(The Blindman's Meal,1903年,收藏於大都會博物館)、《賽樂絲汀娜》(Celestina,1903年)等都是藍色時期的代表。 粉紅色時期 1904年,畢卡索在巴黎遇見了一位為雕塑家及藝術家工作的模特兒費南德·奧利弗(Fernande Olivier),與其墜入愛河,而開啟了玫瑰時期(又名粉紅色時期,1904年-1906年)。畢卡索受到與費南德之間的甜蜜關係影響,而大量使用鮮明、樂觀的橘、粉紅色系,題材多描繪馬戲團的人們、雜技表演者與丑角,這成了畢卡索的個人特色之一。而1904年被視為是藍色時期與玫瑰時期之間的過渡期。 黑人時期 1906年畢卡索初次看到黑人的雕刻,受到莫大的感動。黑人原始、大膽、強烈的造型,給畢卡索很大的刺激。1907年亞維農的少女畫作,成為他創造立體派風格的里程碑。畢卡索的立體派,基本上不是純美學的,是走向理性的、抽象的,將物體重新構成,組合,帶給人更新、更深刻的感受。 晚期 西班牙內戰和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他因反抗佛朗哥領導的極右翼西班牙國民軍和法西斯主義,主要居住在法國巴黎。1944年盟軍擊退德國解放巴黎後加入法国共產黨。畢加索反對美國和聯合國軍介入朝鮮戰爭。1962年,畢卡索獲得列寧和平獎。 去世 畢加索於1973年4月8日在法國穆然因心力衰竭和肺水腫去世,享壽九十二歲。當時,他與妻子杰奎琳正招待友人前來晚餐,畢卡索過世前所說的最後一句話是:「為我乾杯吧,為我的健康-{}-乾杯,你知道我已經沒辦法再喝了。」他沒有立下遺囑,死後,畢卡索葬在法國南部的沃夫納格斯堡的庭園,杰奎琳阻止畢卡索的兒女克勞德與帕洛瑪出席葬禮,並在此後不准他們接近畢卡索的遺產。1986年,杰奎琳以手槍自殺,终年六十歲。 2004年5月,畢卡索早期作品《拿着烟斗的男孩》以1.04億美元的價格結標,刷新了1990年文生·梵谷一幅畫作8250萬美元的拍賣紀錄,成为世界上最昂贵的画作之一。 家庭 父母 (Don José Ruiz Blasco,父親) 堂娜·瑪莉亞·畢加索·伊·-{zh-hans:洛佩斯;zh-hk:盧比絲}-(Doña Maria Picasso y López,母親) 配偶 (1918–1955;妻逝) (1961–1973:夫逝) 兒女 保羅(Paulo,1921年2月4日-1975年6月2日,享年54歲),本名保羅·約瑟夫·畢卡索(Paulo Joseph Picasso)— 與生 (Maya,1935年9月5日-2022年12月20日,享壽87歲),本名瑪莉亞·德拉康塞普西翁·畢卡索(María de la Concepción Picasso)— 與生 | Picasso y López,母親) 配偶 (1918–1955;妻逝) (1961–1973:夫逝) 兒女 保羅(Paulo,1921年2月4日-1975年6月2日,享年54歲),本名保羅·約瑟夫·畢卡索(Paulo Joseph Picasso)— 與生 (Maya,1935年9月5日-2022年12月20日,享壽87歲),本名瑪莉亞·德拉康塞普西翁·畢卡索(María de la Concepción Picasso)— 與生 (Claude,1947年5月15日-2023年8月24日,享壽76歲),本名-{zh-hans:克劳德;zh-hk:哥迪}-·皮埃爾·巴勃罗·畢卡索(Claude Pierre Pablo Picasso)— 與弗朗索瓦·吉洛生 (Paloma,1949年4月19日-),本名安妮·帕洛瑪·畢卡索(Anne Paloma Picasso)— 與弗朗索瓦·吉洛生 相關人物 卡洛斯·卡薩吉瑪斯 喬治·布拉克 紀堯姆·阿波利奈爾 馬克斯·雅各布 朵拉·瑪爾 弗朗索瓦·吉洛 参考文献 外部連結 参观巴塞罗那畢卡索博物馆,西班牙旅游的官方网 參見 藝術家列表 巴勃羅·畢卡索 西班牙画家 現代主義畫家 超現實主義藝術家 西班牙雕塑家 版畫家 法国共产党党员 西班牙共产主义者 巴黎畫派 政治艺术家 民主德国艺术科学院院士 普拉多博物馆馆长 列寧和平獎獲得者 前天主教徒 意大利裔西班牙人 |
氣候的證據:在印度南部有冰川作用的痕跡,而印度南部遠離喜馬拉雅山,北部的冰川不可能在溶化前來到南部,何況印度南部是低緯度地區,年均溫高,不可能出現冰川。證明印度曾經是中高緯度地區。另外,地理學家在南極洲發現豐富的煤礦,煤是由遠古植物遺骸變化而成,若南極洲一直都在南極圈內,嚴寒的天氣根本不容許南極洲有茂密的森林,休說豐富的煤礦。從而反證南極洲曾在低緯度地區。 古磁場的證據:把非洲、南美洲、澳洲、印度和南極洲各大陸連接在一起時,各大陸測得的古生代磁極邊緣軌跡大致重合在一起,證明它們在古生代期間確實屬於同一大陸地塊。 海底擴張學說和板塊構造學說的創立:60年代在洋底發現的條帶狀海底磁異常、轉換斷層及DSDP/ODP的鑽探成果,是海底擴張學說和板塊構造學說的基礎和主要內容。 發展 此學說在韋格納因北極考察中,遭遇暴風雪而喪生之後就沉寂一時,到了六十年代,海底扩张学说中的地質報告證明了大西洋正在擴張,而三大洲就漸漸分離,令學界重新研究大陸漂移學說,後來更有人提出板块构造学说,板块构造学说亦是現今地質學根基。 參見 海底扩张学说 板块构造学说 参考资料 | 亞伯拉罕·奧特柳斯在他的地理百科全書中提及美洲是「因地震與潮汐而從歐洲及非洲分裂開去」及「如果有人拿出世界地圖,然後仔細觀測三大洲的海岸線,就會發現(大陸)分裂的痕跡」。 爭論紛紛 來自南非的地质學家和英國的都支持阿尔弗雷德·魏格纳的假說。到了1950年代,大陸飄移學說仍然得不到普遍接受。 在1960年代前,終於出現轉機。、和哈利·哈蒙德·赫斯得出一份地質研究報告,這就是海底扩张学说,得出實在的地質證據,解釋了三大洲為何分裂,令大陸漂移學說更具說服力。 理論 首先,假設地球內部是玄武岩質,而地表則是花崗岩質,而大陸就像冰山浮在海面一樣,浮在融熔狀的玄武岩上。大陸因為潮汐的推動而移動分離。 证据 地质构造方面的证据:阿巴拉契亚山脉(和非洲阿特拉斯山脈是同一條)是東北-西南走向,臨至大西洋西岸就中斷,而地質研究證明斯堪的納維亞山脈與蘇格蘭、愛爾蘭的山脈是與阿巴拉契亚山脉同源。另外,有證據證明南非的開普山和布宜諾斯艾利斯山是同出一徹。可見曾有段時間,美洲、非洲和歐洲是相連。 大陸邊緣的吻合:將大西洋兩岸的非洲和南美洲拼在一起時,兩岸的大陸邊緣能十分吻合且完美的貼合。且經由兩岸岩層的研究,發現在非洲某處海岸的岩層,恰與拼合後的南美洲海岸的岩層相同,再度印證兩塊大陸曾經是相連的。 古生物化石方面的证据:活在約2.9億年前的中龍是一種住在陸内咸水湖的爬蟲類,無法越過大洋。地質學家在大西洋兩側的南美洲與南非發現了中龍化石,即可證明南美洲與非洲過去是相連的。另外,3至2億年前的舌羊齒植物,因種子很大無法藉風力飄洋過海,但此種化石卻出現在非洲、澳洲、印度、南美洲及南極洲,由此可見,過去這些大陸是彼此連接在一起的。还有活证据——在两个大陆上发现同样的动物。 例如,在南美洲和非洲,发现了一些蚯蚓家族(例如Ocnerodrilidae、Acanthodrilidae、Octochaetidae)。 |
参考文献 外部链接 参见 反物質 暗物質 唯物論 | 299792458 m/s。因此很小的質量可以轉換為很大的能量,例如正子和電子等費米子可以轉換為非物質的光子。不過雖然在這些過程中可以產生或是消滅物質,但是物質及能量的總和(透過轉換)卻不會改變。 哲学上的“物质” 哲学上,物质被用于指与精神(mind,spirit)相对的东西,在定义最广的情况下,哲学上的物质包括了粒子、光、声、波、场、力、能量、时空等。 参考文献 外部链接 参见 反物質 暗物質 唯物論 能量 时间 |
故事梗概 第一段维纳莫宁的故事 第一至二部诗篇:史诗通过歌唱家的导引开始。世界是由一个鸭蛋打碎后的碎片而形成。女神伊尔玛达尔生下了第一個人類维纳莫宁。维纳莫宁给荒芜的世界带来了树木和生命。 第三至五部诗篇:维纳莫宁遇到了嫉妒心强的尤卡海宁,他们俩进行了决斗。尤卡海宁在决斗中失败,他拉着他妹妹爱诺的手,让她嫁给维纳莫宁来换取他的生命。爱诺对要嫁给年老的维纳莫宁这桩婚姻不满,于是不久后投水自尽。 第六至十部诗篇:维纳莫宁于是启程去波赫尤拉向北国的少女求婚。尤卡海宁又袭击维纳莫宁。维纳莫宁在海上漂流了数天之后骑在老鹰上到达波赫尤拉。他跟娄希达成协议去让伊尔玛利宁锻造三宝磨。伊尔玛利宁拒绝去波赫尤拉,但是维纳莫宁强迫他去。最后三宝磨锻造成功。伊尔玛利宁也没有得到新娘而返回。 第一段勒明盖宁的故事 第十一至十五部诗篇:勒明盖宁启程去萨里(,意为“岛屿”)寻找新娘。他和少女吉里基互订终生。她以为勒明盖宁毁约就收回自己的誓言,勒明盖宁也收回他的誓言。于是他决定去向北方的少女求婚。他母亲试图通情达理地说服他不要去,但是勒明盖宁没有理会她的警告。他发誓如果他深陷危境的话,他的头梳就会开始流血。经过长途跋涉到达北国之后,他向娄希请求把她女儿嫁给他。娄希给他派遣了任务。当他在多讷拉“亡灵之河”上尝试捕猎在河上的天鹅时,他被激怒了的北国牧人刺杀身亡而摔入亡灵之河。此时他母亲在家里发现勒明盖宁留在家里的梳子在流血。回想起她儿子说过的话,她决定去寻找儿子。她用伊尔玛利宁给她的耙子把勒明盖宁散布在河里躯干各部位捞起并重新拼起。蜜蜂也给她带来了必要的药材成分使他复活。 第二段维纳莫宁的故事 第十六至十八部诗篇:维纳莫宁想建造一艘船再次前往波赫尤拉去寻找新娘。他造访了多讷拉,并沦为囚犯。维纳莫宁通过施行他的魔咒才得以逃脱,他并警告正在多讷拉的他的同族有关当地的危险。之后他寻找安德洛·维布宁收集一些魔咒。然而维纳莫宁却被吞掉了。他对安德洛·维布宁施以酷刑后得到魔咒并得以逃脱。他的船只终于造好了,并开船前往波赫尤拉。当伊尔玛利宁听到这事后,他也决定去波赫尤拉向北国少女求婚。北国少女最终选择了伊尔玛利宁。 伊尔玛利宁的婚礼 第十九至二十五部诗篇:为了得到北国少女的芳心,伊尔玛利宁被安排去执行各种危险和不可思议的任务。在北国少女少许帮助下他完成了这些任务。大家为准备婚礼张罗着,酿造啤酒,宰杀牲畜和发出请帖。但是没有向勒明盖宁发出请帖。婚礼开始了,大家都非常高兴。维纳莫宁歌唱和赞美波赫尤拉的人民。新娘和新郎为婚姻中的角色准备着。新婚夫妇到达家里并受到酒食款待。 第二段勒明盖宁的故事 第二十六至三十部诗篇:勒明盖宁对没有收到婚礼邀请感到气愤,并立即启程前往波赫尤拉。到达后,他被要求接受同北国主人的决斗,他赢得了决斗。然而,一支军队却像变戏法一般出现向勒明盖宁报复。勒明盖宁逃回他母亲的住处,她建议勒明盖宁前往萨里去避难。他回来后发现他的房子被烧为灰烬。他和他的同伴蒂耶拉决意驾船前往波赫尤拉复仇去,但是娄希使用巫术变化了一个“霜”(怪物)使海面结冰并冻结了他们的船只,勒明盖宁面对“霜”的人型化身讲述了他的来历和目的,遂说退了“霜”对他们一行敌意和攻击,这才使勒明盖宁返回家里。回家后和母亲重逢时他发誓要建一幢比以前烧掉的那幢更大的房子。 库勒沃的故事 第三十一至三十六部诗篇:温塔莫把他兄弟卡勒沃的家族全部杀掉,只剩下卡勒沃已怀孕的妻子,她后来生下了库勒沃。温塔莫视库勒沃为眼中钉和威胁,甚至几次试图杀害他。企图不成就把他卖给伊尔玛利宁作为奴隶。伊尔玛利宁的妻子总是刁难欺凌库勒沃。于是他设计让她被一群狼和熊咬死。在交完税返回家的路上他跟一位少女调情,可是发觉她是他的妹妹。少女自尽身亡,库勒沃沮丧地回到家里。他决定向温塔莫发泄憎恨,并出发去寻找他。他向温塔莫及他的家族发起战争并把他们斩净杀绝。然而当他回到家时,发现自己的庄园荒芜了。他感到懊悔和难过,于是他选择在勾引他妹妹的地方自尽。 第二段伊尔玛利宁的故事 第三十七至三十八部诗篇:对丧妻后感到悲痛,伊尔玛利宁用金银锻造出一个新娘,但他觉得她冰冷,于是将她抛弃。他又启程前往波赫尤拉且绑架了娄希的女儿。她感到非常愤怒并对他恶语相向,于是他施法魔咒把她变成一只小鸟。他回到卡勒瓦拉,并告诉维纳莫宁三宝磨给波赫尤拉的人们带来了繁荣和财富。 掠夺三宝磨(第三段维纳莫宁的故事) 第三十九至四十四部诗篇:维纳莫宁、伊尔玛利宁和勒明盖宁驾船前往波赫尤拉去要回三宝磨。在路上他们猎杀了一只巨大的狗鱼,并用它的颌骨制作了第一把康特勒琴。英雄们抵达波赫尤拉并要求分享三宝磨所带来的财富的一部分,否则的话他们将用武力带走三宝磨。娄希召集军队来反抗,然而维纳莫宁用他的音乐让波赫尤拉的人们昏沉欲睡。他们从石洞里带走三宝磨,并启程回家。娄希又施法变出一只军队,并亲自变身为一只老鹰来保护三宝磨。在争夺中三宝磨沉入海底并被摧毁。 娄希对卡勒瓦拉的报复 | 第一段维纳莫宁的故事 第一至二部诗篇:史诗通过歌唱家的导引开始。世界是由一个鸭蛋打碎后的碎片而形成。女神伊尔玛达尔生下了第一個人類维纳莫宁。维纳莫宁给荒芜的世界带来了树木和生命。 第三至五部诗篇:维纳莫宁遇到了嫉妒心强的尤卡海宁,他们俩进行了决斗。尤卡海宁在决斗中失败,他拉着他妹妹爱诺的手,让她嫁给维纳莫宁来换取他的生命。爱诺对要嫁给年老的维纳莫宁这桩婚姻不满,于是不久后投水自尽。 第六至十部诗篇:维纳莫宁于是启程去波赫尤拉向北国的少女求婚。尤卡海宁又袭击维纳莫宁。维纳莫宁在海上漂流了数天之后骑在老鹰上到达波赫尤拉。他跟娄希达成协议去让伊尔玛利宁锻造三宝磨。伊尔玛利宁拒绝去波赫尤拉,但是维纳莫宁强迫他去。最后三宝磨锻造成功。伊尔玛利宁也没有得到新娘而返回。 第一段勒明盖宁的故事 第十一至十五部诗篇:勒明盖宁启程去萨里(,意为“岛屿”)寻找新娘。他和少女吉里基互订终生。她以为勒明盖宁毁约就收回自己的誓言,勒明盖宁也收回他的誓言。于是他决定去向北方的少女求婚。他母亲试图通情达理地说服他不要去,但是勒明盖宁没有理会她的警告。他发誓如果他深陷危境的话,他的头梳就会开始流血。经过长途跋涉到达北国之后,他向娄希请求把她女儿嫁给他。娄希给他派遣了任务。当他在多讷拉“亡灵之河”上尝试捕猎在河上的天鹅时,他被激怒了的北国牧人刺杀身亡而摔入亡灵之河。此时他母亲在家里发现勒明盖宁留在家里的梳子在流血。回想起她儿子说过的话,她决定去寻找儿子。她用伊尔玛利宁给她的耙子把勒明盖宁散布在河里躯干各部位捞起并重新拼起。蜜蜂也给她带来了必要的药材成分使他复活。 第二段维纳莫宁的故事 第十六至十八部诗篇:维纳莫宁想建造一艘船再次前往波赫尤拉去寻找新娘。他造访了多讷拉,并沦为囚犯。维纳莫宁通过施行他的魔咒才得以逃脱,他并警告正在多讷拉的他的同族有关当地的危险。之后他寻找安德洛·维布宁收集一些魔咒。然而维纳莫宁却被吞掉了。他对安德洛·维布宁施以酷刑后得到魔咒并得以逃脱。他的船只终于造好了,并开船前往波赫尤拉。当伊尔玛利宁听到这事后,他也决定去波赫尤拉向北国少女求婚。北国少女最终选择了伊尔玛利宁。 伊尔玛利宁的婚礼 第十九至二十五部诗篇:为了得到北国少女的芳心,伊尔玛利宁被安排去执行各种危险和不可思议的任务。在北国少女少许帮助下他完成了这些任务。大家为准备婚礼张罗着,酿造啤酒,宰杀牲畜和发出请帖。但是没有向勒明盖宁发出请帖。婚礼开始了,大家都非常高兴。维纳莫宁歌唱和赞美波赫尤拉的人民。新娘和新郎为婚姻中的角色准备着。新婚夫妇到达家里并受到酒食款待。 第二段勒明盖宁的故事 第二十六至三十部诗篇:勒明盖宁对没有收到婚礼邀请感到气愤,并立即启程前往波赫尤拉。到达后,他被要求接受同北国主人的决斗,他赢得了决斗。然而,一支军队却像变戏法一般出现向勒明盖宁报复。勒明盖宁逃回他母亲的住处,她建议勒明盖宁前往萨里去避难。他回来后发现他的房子被烧为灰烬。他和他的同伴蒂耶拉决意驾船前往波赫尤拉复仇去,但是娄希使用巫术变化了一个“霜”(怪物)使海面结冰并冻结了他们的船只,勒明盖宁面对“霜”的人型化身讲述了他的来历和目的,遂说退了“霜”对他们一行敌意和攻击,这才使勒明盖宁返回家里。回家后和母亲重逢时他发誓要建一幢比以前烧掉的那幢更大的房子。 库勒沃的故事 第三十一至三十六部诗篇:温塔莫把他兄弟卡勒沃的家族全部杀掉,只剩下卡勒沃已怀孕的妻子,她后来生下了库勒沃。温塔莫视库勒沃为眼中钉和威胁,甚至几次试图杀害他。企图不成就把他卖给伊尔玛利宁作为奴隶。伊尔玛利宁的妻子总是刁难欺凌库勒沃。于是他设计让她被一群狼和熊咬死。在交完税返回家的路上他跟一位少女调情,可是发觉她是他的妹妹。少女自尽身亡,库勒沃沮丧地回到家里。他决定向温塔莫发泄憎恨,并出发去寻找他。他向温塔莫及他的家族发起战争并把他们斩净杀绝。然而当他回到家时,发现自己的庄园荒芜了。他感到懊悔和难过,于是他选择在勾引他妹妹的地方自尽。 |
114) 管弦乐作品 《匈牙利素描》(1931年) 乐队協奏曲(1943年) 第3號鋼琴協奏曲(1945年) 第2號小提琴協奏曲(1937年) 中提琴协奏曲(1945年) 為絃樂器、打擊樂器和鋼片琴的音樂(1936年) 为两架钢琴和打击乐而作的奏鸣曲(1937年) 歌劇 藍鬍子公爵的城堡(Duke Bluebeard's Castle,1918年) 芭蕾舞劇 木偶王子(The Wooden Prince,1917年) 神奇的满大人(The Mirzculous Mandarin,1919年) 合唱 《世俗康塔塔》(Cantata Profana,1930年) 註釋 參考資料 參照 专书 吉尼斯古典音乐大师(Guinness Great Composers),基思·谢德维克,ISBN 7-5326-0788-7 外部連結 巴爾托克曲目列表 匈牙利作曲家 匈牙利古典钢琴家 20世纪作曲家 | 第6號絃樂四重奏(Sz. 114) 管弦乐作品 《匈牙利素描》(1931年) 乐队協奏曲(1943年) 第3號鋼琴協奏曲(1945年) 第2號小提琴協奏曲(1937年) 中提琴协奏曲(1945年) 為絃樂器、打擊樂器和鋼片琴的音樂(1936年) 为两架钢琴和打击乐而作的奏鸣曲(1937年) 歌劇 藍鬍子公爵的城堡(Duke Bluebeard's Castle,1918年) 芭蕾舞劇 木偶王子(The Wooden Prince,1917年) 神奇的满大人(The Mirzculous Mandarin,1919年) 合唱 《世俗康塔塔》(Cantata Profana,1930年) 註釋 參考資料 參照 专书 吉尼斯古典音乐大师(Guinness Great Composers),基思·谢德维克,ISBN 7-5326-0788-7 外部連結 巴爾托克曲目列表 匈牙利作曲家 匈牙利古典钢琴家 |
大洋洲 大洋洲的马绍尔群岛、帕劳、瑙鲁、图瓦卢目前没有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正式的外交关系。 曾經斷交而後復交的國家 除印尼、加纳和布隆迪外,其余国家在断交期间皆與中華民國保持外交關係。 处于断交状态的国家 以下几个国家在以前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建交,但后来转而与中华民国建交。因一个中国原则,中華人民共和國与这些国家断交。目前这些国家皆與中華民國保持外交關係。 从未建交的国家或主权实体 以下这些国家(除不丹及马耳他骑士团以外)在独立之后只与中华民国建交,并至今未曾中断双边关系。但近年来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综合国力上升,加上这些国家几乎都与中華人民共和國有经贸往来,为今后两岸外交关系的角力增添了不确定的因素。 已经消失的建交国 共8个,這些國家均為冷戰時期的共產主義國家及第三世界國家。 不包括以下未受国际普遍承認的國家或政權 參見 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 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史 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關係年表 中华民国建交列表 中华民国外交史 中华民国外交 注釋 參考資料 | 在所有的联合国会员国当中,只有不丹既没有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建交,也没有与中华民国建交。但不丹始终坚持一个中国原则,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合法性,不承认中华民国。 亞洲 東亞 東南亞 南亞 南亚国家中,目前只有不丹尚未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建交,不丹亦没有与中华民国建交。 中亞 西亞 非洲 非洲国家中,目前僅有斯威士兰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没有外交关系。 歐洲 欧洲国家中,目前仅有梵蒂冈未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建交。 美洲 北美洲 中美洲国家危地马拉、伯利兹以及加勒比海地区的海地、聖露西亞、聖文森及格瑞那丁、聖基茨和尼維斯目前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没有外交关系。 南美洲 南美洲国家中,目前只有巴拉圭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没有外交关系。 |
保安族-万民网 保安族文化网 中国网:保安族历史纪年 《保安族舞蹈》 陈玉先 參見 中国少数民族列表 甘肃族群 | 保安人娛樂包括騎馬、摔跤、射箭和詩歌、唱歌、跳舞和演奏樂器。 積石山縣保安族的飲食為清真菜,常食用的有牛肉、羊肉和粉絲,也有喝茶習慣 保安族一直實行土葬、速葬,儀式簡單。 基因遺傳 参考文献 外部链接 保安族-万民网 保安族文化网 |
征和二年匈奴入出侵上谷、五原,同年又攻入乢五原、乢酒泉,杀两部都尉。于是汉廷遣李广利七万人出五原,御史大夫商丘成将三万余人出西河,重合侯莽通率领四万骑出酒泉,进攻匈奴。狐鹿姑单于得知汉兵全线出击,便命令其部落辎重沿着赵信城向北迁至郅居水;左贤王驱使其部民度余吾水六七百里,安扎在兜衔山;单于自己带领精兵渡过姑且水,用坚壁清野对付汉军。商丘成的部队追至追邪径,没有遇到匈奴,便班师而还。李陵随后率领三万余匈奴骑兵追击汉军,在浚稽山与商丘成的部队大战九日,双方一直打到蒲奴水,被汉军杀得损失惨重,不得不退兵。 汉昭帝即位后,向来与李陵友好的大将军霍光、左将军上官桀辅政,派李陵的老朋友任立政等三人出使匈奴,借机劝李陵归汉。使节在酒席上抚摸佩刀上的环(寓意“还”),触碰李陵的脚,大声说“汉朝已经大赦,中原安乐,主上年少,辅政的是霍光和上官桀!”李陵表示“吾已胡服矣!(我已经是异国人了)”而且“大丈夫不能第二次受辱”。 李陵在匈奴二十多年后,于元平元年(前74年)病死。 李陵与苏武 李陵投降后,曾受匈奴派遣去劝降被匈奴扣留在北海牧羊的汉使苏武。 起初,李陵与苏武曾经一同担任过侍中。苏武被扣留后的第二年,李陵降了匈奴,不敢去见苏武。过了很长时间,单于派遣李陵去看望苏武。李陵劝苏武说:“即使在这里守节也不会有人知晓。你的两位兄弟已死,母亲也去世了,妻子已经改嫁,十几年过去了,妹妹和子女也不知是死是活。人生就如同早上的露珠一样短促,何必在这里长时间的折磨自己!况且汉武帝年事已高恩威无常,大臣无罪被杀的已有十几家。”苏武不为所动,表示自家历代受国家恩养,必当不辱使命效忠国家,自己对于汉武帝的忠诚就如同儿子对父亲的忠诚一样不需要回报,并表示自己已有必死的决心。李陵被苏武的坚贞不屈所感动,长叹:“唉!真是义士!我和卫律的罪过简直比天还高。”然后流泪与苏武告别。因为他自己没脸送苏武礼物,便让妻子出面赐送牛羊。 后来,李陵又去见苏武,带去了汉武帝已死的消息,苏武闻后对南哭拜,悲哀过度以至吐血。 苏武在始元六年(公元前81年)返回汉朝,李陵摆酒宴送别他时说:“假使汉朝不诛杀我的家人,我或许能像曹沫那样立功赎罪。但皇上杀了我全家,这是世上最大的侮辱,我没有什么可留恋的了。你我一分手,再没有相见之日了。”并亲自作起舞唱道:“径万里兮度沙幕,为君将兮奋匈奴。路穷绝兮矢刃催,士众灭兮名已溃。老母已死,虽欲报恩将安归!” 《文选》及《艺文类聚》中载有李陵《答苏武书》及《与苏武诗》,苏武《与李陵诗》等文学作品,但自古以来对于作者就一直存在着质疑。有观点认为是后人伪托;也有观点认为是编辑者张冠李戴。但是《答苏武书》与《苏李诗》作为文学作品本身的价值仍然受到肯定。 此外苏李泣别的故事作为一种艺术题材,不断被后人用各种艺术手法演绎。从南朝起就一直有假托苏李离别情景的“拟苏李诗”创作。国家图书馆所藏的敦煌变文中有《李陵变文》《苏武李陵执别词》。明朝画家陈洪绶两次创作《苏李泣别图》。2007年上海淮剧团创作了改编自苏李故事的新编历史剧《汉魂歌》 关于阿巴坎汉代宫殿遗址 前苏联考古学家吉谢列夫考证,李陵在匈奴的时候曾被封到西伯利亚地区建立坚昆国,他的王庭就设在叶尼塞河上游的阿巴坎。20世纪40年代,阿巴坎发掘出汉式宫殿遗址,该宫殿为四阿式重檐建筑,平面是长方形,中央有方形大殿,宫殿的内部构造与汉时的宫殿基本无异,房檐有圆形瓦当,上边有汉隶八分体书就的“天子千秋万岁常乐未央”。这座宫殿建成时间在公元前后,吉谢列夫推测这是公元前99年李陵降匈奴后的宅邸。郭沫若曾对此表示怀疑,另一位学者周连宽认为这座宫殿可能是王昭君的长女须卜次云的居所。 追祖李陵的现象 在民族融合的南北朝至隋唐时期,出现了有不少记载为李陵后裔的北方民族。他们中绝大部分的真实性并不认为学术界认可,但是这种现象被视作是一种“民族融合与文化整合的历史态势”。 关于北魏拓跋氏 这种说法最早见于《宋书·索虏传》,称李陵在匈奴的后裔有千百支,索头族拓跋氏是其中一支。索头拓跋即是后来的北魏拓跋氏。之后的《南齐书·魏虏传》强化了这种说法,并补充说明:因为李陵在匈奴时的妻子名为“拓跋”,匈奴的风俗是用母亲的名字作为姓氏,所以身为北魏皇族的拓跋氏其实是李陵之后,但是拓跋氏并不承认这种说法,凡是称拓跋氏是李陵后裔的全都会被杀死。 这种说法出自汉人的文献,并没有得到北魏官方的认可。即使是汉人学者也不认同,认为这是为了将北朝皇室附会为汉人而故意捏造的。 关于北周李贤 《北史·李贤传》记载:北周柱国大将军李贤,自称祖籍是陇西成纪,本是李陵的后裔,所以出生在北方,后来跟随魏国南下。1985年在宁夏固原发掘出土的北周李贤夫妇墓的墓志证实了这种说法并不是记史人的附会,而是确实为李贤本人认同并记录在其墓志上的。 但是这种说法仍然没能受到后世学者的认同,认为是李贤本人的附会。 关于黠戛斯部族 | 李陵投降后,曾受匈奴派遣去劝降被匈奴扣留在北海牧羊的汉使苏武。 起初,李陵与苏武曾经一同担任过侍中。苏武被扣留后的第二年,李陵降了匈奴,不敢去见苏武。过了很长时间,单于派遣李陵去看望苏武。李陵劝苏武说:“即使在这里守节也不会有人知晓。你的两位兄弟已死,母亲也去世了,妻子已经改嫁,十几年过去了,妹妹和子女也不知是死是活。人生就如同早上的露珠一样短促,何必在这里长时间的折磨自己!况且汉武帝年事已高恩威无常,大臣无罪被杀的已有十几家。”苏武不为所动,表示自家历代受国家恩养,必当不辱使命效忠国家,自己对于汉武帝的忠诚就如同儿子对父亲的忠诚一样不需要回报,并表示自己已有必死的决心。李陵被苏武的坚贞不屈所感动,长叹:“唉!真是义士!我和卫律的罪过简直比天还高。”然后流泪与苏武告别。因为他自己没脸送苏武礼物,便让妻子出面赐送牛羊。 后来,李陵又去见苏武,带去了汉武帝已死的消息,苏武闻后对南哭拜,悲哀过度以至吐血。 苏武在始元六年(公元前81年)返回汉朝,李陵摆酒宴送别他时说:“假使汉朝不诛杀我的家人,我或许能像曹沫那样立功赎罪。但皇上杀了我全家,这是世上最大的侮辱,我没有什么可留恋的了。你我一分手,再没有相见之日了。”并亲自作起舞唱道:“径万里兮度沙幕,为君将兮奋匈奴。路穷绝兮矢刃催,士众灭兮名已溃。老母已死,虽欲报恩将安归!” 《文选》及《艺文类聚》中载有李陵《答苏武书》及《与苏武诗》,苏武《与李陵诗》等文学作品,但自古以来对于作者就一直存在着质疑。有观点认为是后人伪托;也有观点认为是编辑者张冠李戴。但是《答苏武书》与《苏李诗》作为文学作品本身的价值仍然受到肯定。 此外苏李泣别的故事作为一种艺术题材,不断被后人用各种艺术手法演绎。从南朝起就一直有假托苏李离别情景的“拟苏李诗”创作。国家图书馆所藏的敦煌变文中有《李陵变文》《苏武李陵执别词》。明朝画家陈洪绶两次创作《苏李泣别图》。2007年上海淮剧团创作了改编自苏李故事的新编历史剧《汉魂歌》 关于阿巴坎汉代宫殿遗址 前苏联考古学家吉谢列夫考证,李陵在匈奴的时候曾被封到西伯利亚地区建立坚昆国,他的王庭就设在叶尼塞河上游的阿巴坎。20世纪40年代,阿巴坎发掘出汉式宫殿遗址,该宫殿为四阿式重檐建筑,平面是长方形,中央有方形大殿,宫殿的内部构造与汉时的宫殿基本无异,房檐有圆形瓦当,上边有汉隶八分体书就的“天子千秋万岁常乐未央”。这座宫殿建成时间在公元前后,吉谢列夫推测这是公元前99年李陵降匈奴后的宅邸。郭沫若曾对此表示怀疑,另一位学者周连宽认为这座宫殿可能是王昭君的长女须卜次云的居所。 追祖李陵的现象 在民族融合的南北朝至隋唐时期,出现了有不少记载为李陵后裔的北方民族。他们中绝大部分的真实性并不认为学术界认可,但是这种现象被视作是一种“民族融合与文化整合的历史态势”。 关于北魏拓跋氏 这种说法最早见于《宋书·索虏传》,称李陵在匈奴的后裔有千百支,索头族拓跋氏是其中一支。索头拓跋即是后来的北魏拓跋氏。之后的《南齐书·魏虏传》强化了这种说法,并补充说明:因为李陵在匈奴时的妻子名为“拓跋”,匈奴的风俗是用母亲的名字作为姓氏,所以身为北魏皇族的拓跋氏其实是李陵之后,但是拓跋氏并不承认这种说法,凡是称拓跋氏是李陵后裔的全都会被杀死。 这种说法出自汉人的文献,并没有得到北魏官方的认可。即使是汉人学者也不认同,认为这是为了将北朝皇室附会为汉人而故意捏造的。 关于北周李贤 《北史·李贤传》记载:北周柱国大将军李贤,自称祖籍是陇西成纪,本是李陵的后裔,所以出生在北方,后来跟随魏国南下。1985年在宁夏固原发掘出土的北周李贤夫妇墓的墓志证实了这种说法并不是记史人的附会,而是确实为李贤本人认同并记录在其墓志上的。 但是这种说法仍然没能受到后世学者的认同,认为是李贤本人的附会。 关于黠戛斯部族 黠戛斯部族是今天吉尔吉斯人的前身。唐代时,黠戛斯首领阿热氏可汗和部族中的一些成员自称为李陵后人,黠戛斯部族曾多次为唐王朝效力,积极参与了唐与突厥的战争,并灭掉唐后期从西北威胁唐帝国安全的回鹘。《新唐书》记载:“黠戛斯破回鹘,得太和公主。黠戛斯自称李陵之后,与国同姓(注:指李唐王朝),遂令达干十人送公主至塞上。”《唐书·回鹘传下》附《黠戛斯》条中说:该族之人“皆长大,白发、皙面、绿履,以黑发为不祥,黑瞳者必曰〔李〕陵苗裔也。”唐代认吉尔吉斯人为同宗非他番比。 关于贺兰氏 宋朝人的《古今姓氏书辩正》记载,唐朝时期的与拓跋氏同源的贺兰氏,也自称是李陵后裔。 有关李陵的小说 台灣作家張國立曾以其李氏一族之事,撰成小說《匈奴》(ISBN 957-33-1539-4)一書,獲第二屆皇冠大眾小說獎首獎。 中国大陆作家贾涤非也写了《李陵传奇之风云乍起》一书。 |
Schule)抑或是主幹中學(Hauptschule),為期4年。普通中學設有入學考試,須通過考試才可以就讀;主幹中學則無此限制。若學童有特殊問題可擇特別學校(Sonderschule)為其學習的機構。迄順利完成8年級(9年義務教育)的學習後,學童將面臨從4種教育機構中,即普通高中(AHS Oberstufe)、高階職訓學校(BHS, Berufsbildende höhere Schulen)、中級職訓學校(BMS, Berufsbildende mittlere Schulen)、多元技術學校附設進階職校(Polytechnische Schule mit anschließender Berufsschule),擇一就讀,每一種皆為新的階段,而其中只有高階職訓學校(BHS)需考試且有分數門檻。由高階職業學校及普通高中躍升至高等教育時,須通過畢業考試(Matura)。 高等教育 奥地利的高等院校主要分兩種,分別為大學(Universität)與高等技術院校(Fachhochschule)。奧地利大學學習年限一般為4-5年,其中基礎學習階段為2年,專業學習階段為2-3年。學生在規定的年限內要完成必修課、選修課的學習,通過考試取得必要的學分,學習的最後階段寫篇畢業論文,在通過之後即可畢業。奧地利只在大學裏設一個高級學位──博士學位。博士生教育是本科生教育的自然延續。能否成為博士生要看本人的研究能力和導師同意與否。博士生年齡不限,在奧地利的大學裡不設研究生院,博士生教育沒有專門的機構負責組織安排,主要形式由導師指導。傳統學制無學士學位,稱為Diplomstudium,分為2-3大階段(Abschnitt)。修學分通過各個階段畢業考試及論文(Diplomarbeit)答辯後授予碩士學位(Magister;工科為Diplom-Ingenieur)。修得碩士學位後得進入博士班(Doktoratsstudium),撰寫博士論文(Dissertation)通過答辯後依學術分類授予不同的博士學位(Doktor)。奧地利學制嚴謹,原則上,攻讀博士領域須與先前所修碩士同一類別。近年奧地利改革高等教育,引進學士學位(Baccalaureus),但至目前為止,僅有極少數系所提供學士課程(Bakkalaureatsstudium),大部分系所仍以傳統Diplomstudium修業規定授課。1980年代以前,各藝術院校畢業文憑稱Diplom,商學院畢業文憑稱Diplom-Kaufmann,相當於今日的藝術碩士(Mag.art.)及社會經濟學碩士(Mag.rer.soc.oec.)。工學碩士至今仍然使用Diplom-Ingenieur的傳統名稱。奧地利公立大學採分工制,各校水準平均,學生是以希望修習科目及交通便利與否作為選校依據。與私立院校相比,公立大學文憑極受重視。私立大學,前三所由奧地利機構成立的以外,後兩校僅在美制工商管理碩士等企業管理系所受到重視。 文化 奥地利产生过很多著名的作曲家,例如海顿、莫扎特、舒伯特、布鲁克纳、老约翰·施特劳斯、小约翰·施特劳斯、马勒、荀貝克、维博恩、博格等。其他著名的奥地利人包括物理学家玻尔兹曼、薛定谔,纳粹德国元首希特勒,天文学家乔治范派尔巴赫(Georg von Peuerbach),哲学家维特根斯坦,數學家哥德尔,精神分析学家弗洛伊德,诗人彼特·鲁塞格尔(Peter Rosegger)和画家古斯塔夫·克林姆等。 觀光 觀光業是奧地利經濟的重要產業,佔奧地利GDP總量的約9%。奧地利的遊客主要集中在夏季和冬季,峰值是二月和七月至八月。2007年,奧地利是世界國際旅遊收入排名第八位的國家,達189億美元。在世界入境遊客數排名中,奧地利排名第12位,達2080萬人。除了薩爾茨堡、維也納等城市之外,阿爾卑斯山的山地景觀也是奧地利重要的旅遊資源。奧地利主要國際遊客來源地如下: 體育 由於奧地利為多山的地形,所以高山滑雪是一項突出的運動。 足球是奧地利的第一運動,國內的足球聯賽亦是奧地利最受歡迎的體育聯盟,維也納快速隊和奧地利維也納足球俱乐部是國內最為成功的兩隻球會,亦多次參與歐洲冠軍聯賽。 奧地利的職業運動,除了足球還有奧地利冰球聯賽和奧地利籃球聯賽。 外交 中奥關係 在清朝旧译名为奥斯马加(当时奥地利是奥匈帝国的一部分),同治八年(1869年)清朝与奥斯马加签订了“和约四十五款,通商章程九款,税则一册”。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清朝又与奥斯马加签订了《辛丑条约》。 马来西亚 奥地利在马来西亚吉隆坡设有大使馆,而马来西亚也在维也纳设有大使馆。 马来西亚是奥地利在东南亚最重要的贸易伙伴之一。在2003年,奥地利出口至马来西亚的产品有机械、电子元件(特别是电机及其零件、纸张、纸板、电讯设备)和医疗药品下降了10.8%,总贸易额为8260万。马来西亚主要进口至奥地利的产品为,即电子和电气产品,尤其是半导体,减半至2亿3640万。在吉隆坡,奥地利贸易办公室为奥地利和马来西亚公司提供支持,以帮助他们建立新的伙伴关系。 奥地利总统海因茨·菲舍尔于2010年11月7日至9日对马来西亚进行国事访问时,访问了吉隆坡和马六甲市。 軍事 圖片 | 奥地利共和国(),通稱奥地利(),是一个位於中歐的內陸國家,但在歷史上也被分類成西歐或者東歐的主權國家。奧地利与多國接壤,东面是匈牙利和斯洛伐克,南面是意大利和斯洛文尼亚,西面是列支敦士登和瑞士,北面是德国和捷克。首都兼最大城市是維也納,人口约900万。國土面積,同時由于阿爾卑斯山的存在,奧地利成爲了一個山地國,只有32%的國土海拔低於,最高點海拔。 如今的奧地利是一個議會制的代議民主國家,下含九個聯邦州。奧地利是當今世界最富裕的國家之一,2012年的人均國民生產總值達到46,330美元。其人類發展指數在2014年排世界第21位。同時自1995年以來就是歐盟成員,是OECD的創始國之一。1995年簽訂申根公約,1999年接受並于2002年起使用歐元。奧地利和德國、瑞士、盧森堡均屬於德語區,在歷史上是日耳曼民族的文化發源地之一,其首都維也納曾經是神聖羅馬帝國、奧地利帝國和奧匈帝國的帝都,也是統治中歐1300餘年(650~1918年)的哈布斯堡王朝之核心,在歷史上亦和同屬中歐的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和波蘭,南歐的斯洛文尼亞、克羅地亞(兩國長期由奧地利帝國和奧匈帝國統治,人民多信奉天主教,文化也接近中歐多於南歐)有緊密的關聯。 名稱 奧地利的德文名稱Österreich源自古高地德語Ostarrîchi,即是“東方的邊藩”,首見於996年一個記錄。該名可能是中世紀拉丁語同義詞Marchia orientalis在當地(巴伐利亞)德語方言的轉譯。另一個可能是該名源自一座山的當地稱呼,斯洛文尼亞語“Ostravica”(意即“尖峰”),因為山脈兩面都十分陡峭。奧地利的中文譯名就是由德文名稱音譯過來。 奧地利的拉丁名稱Austria由德語名稱轉譯而來,首見於12世紀。當時奧地利地區(僅上下奧地利)屬於巴伐利亞的最東端。 歷史 根据考古发现,奧地利在舊石器时代已经有人類活动。在羅馬以前,有多個凱爾特人的部落在此地區活動。其後羅馬帝國佔領了凱爾特王國諾里庫姆並設立為行省。 羅馬帝國衰落後奧地利曾先後被匈人、倫巴第人、東哥德人、巴伐利亞人和法蘭克人佔據。一支斯拉夫部落向阿爾卑斯地區遷移,佔據了現今奧地利的中部和東部地區,建立了卡蘭塔尼亞王國。公元788年查理曼征服了該地區,鼓勵拓殖,並引進了基督教。查理曼之後,法兰克帝国分裂,奧地利地區成为独立的東法蘭克王国的一部分,当时該地區被稱爲“marchia Orientalis”(拉丁语“東方邊疆領”之意),由巴伐利人领袖(后来的巴伐利亚公爵)管理。976年被封予巴本堡王朝的利奧波德,作为对抗南斯拉夫人和匈牙利人的前线基地。 奧地利這個名字最早見諸記錄是在996年,當時寫作Ostarrîchi,亦即“東方邊疆領”(法蘭克王國之領土最東端)的古德语翻译。1156年的小特权將奧地利升格為公國;1192年巴本堡王朝又獲得了施蒂利亞公國。1246年奧地利的腓特烈二世在萊塔河戰役中戰死後,巴本堡王朝絕嗣,奧地利遂落入波希米亞的普热米斯尔·奥托卡二世之手。但1278年在邊疆領之戰中奧托卡二世敗于德意志的魯道夫一世,從此直至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后爲止,奧地利一直受哈布斯堡家族統治。 哈布斯堡家族在14、15世紀積極擴張領土。1526年奧地利取得了波希米亞和鄂圖曼帝國未有佔領的匈牙利,兩大帝國之間的摩擦日益增多。1683年9月12日的維也納之戰中奧地利聯合來自波蘭的援軍將圍困維也納兩個月之久的鄂圖曼帝國軍隊擊敗。這場戰役阻止了鄂圖曼帝國向歐洲中西部擴張的行動,並維持了哈布斯堡王朝在中歐的霸權;隨後的一連串軍事行動,導致1699年卡尔洛夫奇条约的簽訂,奧地利獲取匈牙利全境。從此至1806年神聖羅馬帝國覆亡之前,哈布斯堡家族便等同神聖羅馬帝國。 隨著普魯士的崛起,奧地利開始了與普魯士之間長期的爭奪德意志地區霸權的鬥爭。同時奧地利也先後夥同普魯士及俄羅斯兩次參與瓜分波蘭(第一次和第三次)。 1806年神聖羅馬帝國解體,而在此兩年前,弗蘭茨一世(即神聖羅馬帝國的弗蘭茨二世皇帝)宣佈自己為奧地利帝國的皇帝,統治範圍是以奧地利為中心的哈布斯堡王朝世襲領地。1867年,為了化解奧地利在普奧戰爭中的失利對帝國的衝擊,哈布斯堡王朝被迫對帝國內強大的匈牙利貴族妥協,宣佈將奧地利帝國更改為所謂共主邦聯──奧匈帝國,匈牙利地區在理論上升級為奧匈帝國內部的一個王國,並擁有自己的國王(在奧匈帝國半個世紀的歷程中匈牙利國王始終由奧匈帝國皇帝兼任),議會和海關系統等;這種局面一直維持到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為止。在一戰中戰敗的奧匈帝國被分割為多個小國家,其中原先内莱塔尼亚的一部分成為了奧地利第一共和國(在1918年10月21日至1919年9月21日間的11個月稱為“德意志奧地利”),並被禁止与德国(即當時的魏瑪共和國)合併。1938年,納粹德國實現了德奧合併,奧地利到二戰結束前的7年都受其統治。 納粹德國於1945年戰敗後,奧地利進入盟軍統治時期,直到1955年奧地利國家條約簽訂為止。在奧地利宣佈成為永久中立國之後,佔領奧地利的各同盟國軍隊陸續撤離,奧地利最終獲得獨立並成為今天的奧地利第二共和國後,奧地利逐漸參與歐洲一體化進程,並於1995年加入歐盟,又於1999年加入歐元區。 政治 總統是奧地利的國家元首,由每6年一次的全民選舉直接選出。總統負責提名總理,總理通常是議會中最大黨派的領袖。奧地利國會由兩院組成,分別是由64名州代表構成的聯邦院(即上議院)和183名由直接選舉選出的議員構成的國民院(即下議院)。國民院負責制定法律,主持新政府的就職儀式,通過不信任表決罷免聯邦政府及其成員。聯邦院則代表各州的利益,有權將國民院通過的法案駁回,但如果國民院堅持原法案,聯邦院則無權再次否決。 自第二次世界大戰後,中間偏左的社會民主黨和中間偏右人民黨長期組成大聯合政府,這與其他歐洲國家的聯合政府相比極為少見。 在社會民主黨作為議會第一大黨及佔有總理職位30年之後,1999年大選,右翼民粹主義的自由黨成為第二大黨,因此人民黨結束與社民黨多年的大聯合政府關係,與自由黨合作組成右翼聯盟。這在奧地利國內外都引起強烈反應。國內爆發了大規模的抗議浪潮;歐盟就對新的右翼政府採取政治制裁措施,奧地利外交陷入孤立。當自由黨被認為不會對奧地利的民主構成威脅,9月歐盟取消了制裁,國內政局和對外關係逐步恢復正常。2002年9月,由於執政兩黨在關於政策和領導權的爭執加劇,人民黨總理沃爾夫岡·許塞爾宣佈提前舉行議會選舉。在當年11月的選舉中人民黨的地位獲得鞏固,取得79席和42.3%選票,取回第一大黨地位,而自由黨得票率大幅下降,議席大減至18席,只得到10.1%的選票。 在2006年10月1日的大選中,社民黨以微弱優勢獲勝,重新獲得了對政府的主導權並最終與人民黨再次組成“大聯合政府”。 2008年人民黨因為預算爭議,宣佈退出持續一年半的大聯合政府,奧地利於當年9月28日提前舉行國民議會選舉。雖然在選舉中社民黨和人民黨的得票率皆創歷來新低,社民黨大幅度下降至不足30%並失去了11個議席,但仍以約3.3個百分點的優勢超過了人民黨的得票率。在經過艱苦談判之後,最終兩黨於當年12月2日達成妥協並重新組建大聯合政府,维尔纳·法伊曼成為新任總理。 在2013年9月29日的新一屆國民議會選舉中,社民黨和人民黨的得票率自2008年選舉以來繼續創新低,分別祗得到了26.8%和24.0%的選票,在總得票勉強超過半數議席之後得以繼續聯合執政,成為奧地利第二共和國史上得票優勢最微弱的聯合政府。歷史遺留問題,歐洲經濟危機帶來的對歐洲一體化的不信任感,東歐劇變及歐盟東擴后大量東歐移民帶來的社會和治安問題等是進入21世紀以來奧地利選民趨嚮保守及極右黨派在選舉中不斷擴大勢力的根本原因,而右翼的奧地利自由黨更是2013年選舉中的最大贏家,其21%的得票率與議會傳統的兩大黨派之一人民黨的得票率已經相差無幾。此外,由旅加拿大的奧地利富翁Frank Stronach組建的對歐盟及歐元持抵制態度、但持自由主義的施特羅那赫團隊,在成立剛滿一年之後就獲得了5.7%的支持率並在大選中一舉拿下了10個議會席位(按照2013年夏季的民意調查結果該黨甚至希望能夠獲得20個左右的議會席位),也可以說明當前的經濟及政治背景下奧地利選民的消極保守態度。 在2017年10月15日举行的奥地利议会选举中,奥地利人民党取得国民议会183个议席中的62席,上届选举第一大党奥地利社会民主党则取得52席居次位,奥地利自由党取得51席。奥地利人民党(ÖVP)成为国会第一大党。NEOS-新奥地利和自由论坛名列第四,有10个席位,彼得·皮尔兹名单(在选战开始时与绿党)第一次进入议会,排在第五位,拥有8个席位。上届取得24个席位的绿党则未能跨越4%的门槛,没有得到席位。人民党领导人库尔茨随后与自由党组建联合政府,库尔茨成為奥地利最年輕的總理。但僅兩年便因自由党與俄羅斯的醜聞,联合政府解散,库尔茨亦因不信任動議而短暫下台。同年大選,人民党成為第一大党,随后与绿党組成联合政府。 行政区划 奥地利由9个联邦州()组成,联邦州以下设84个县(),县以下设市()和市镇()。 2005年数据,资料来源为奥地利统计局。 地理 奥地利是一個位於歐洲中部的內陸國。地勢西高東低,阿尔卑斯山贯穿奥地利的西部和南部,这使得奥地利成为著名的冬季运动胜地。山地占國土面積的70%。山脉南北兩側是石灰岩帶,中央是結晶岩帶。最高峰为大格洛克納山,海拔3798米。東北部是維也納盆地,东南部和北部为丘陵地型及高原。多瑙河流經東北部,在境內長350公里。南部有穆爾河和德拉瓦河,西部則有因河和薩爾察赫河等。奥地利大部分地區處於溫帶海洋性氣候和溫帶大陸性濕潤氣候過渡區內,气候温和,冬季寒冷、夏季凉爽。奧地利的森林覆蓋率約為46.7%。 首都为座落于多瑙河边的维也纳。其它主要城市包括萨尔茨堡、因斯布鲁克、格拉茨和林茨等。 總面積約83879平方公里。 经济 奥地利的市场经济發達,人民生活水準较高。同時奧地利的工農業都比較發達。工業主要有冶金、機械、石油、化工、電器、紡織、木材加工、水力發電等;畜牧業以養牛、豬為主。農作物有馬鈴薯、甜菜、小麥、玉米等。奥地利的经济与其它欧盟国家联系紧密,特别是与德国。加入欧盟使奥地利直接进入统一的欧盟市场,由此带来了更多的外资。2006年奥地利的GDP增长率为3.3%。 交通 人口 奥地利有92%的人口稱自己的族系為奧地利人(這數字曾更接近百分之百,直到1990年代南斯拉夫的難民湧入奧地利為止),屬歐羅巴人種,大多為阿爾卑斯類型,而其余大约10%的奥地利人口並非奥地利裔。这些人大多来自周边地區,特别是东欧国家。另外有约1万8千名斯洛文尼亚族人在克恩顿州和施蒂利亚州定居。地處歐洲三大族(日耳曼、斯拉夫、拉丁)之交匯處,奧地利人主要由屬於日耳曼部落群的阿勒曼尼人、巴伐利亞人、法蘭克人結合而成,並吸收有馬扎兒人、匈奴人、斯拉夫人以及羅馬化的土著居民的成分。他們雖與德意志人在族源和語言上有不少近似的地方,但卻有著自己獨特的民族形成過程。 超过74%的奥地利人信奉基督宗教,,59.9%為羅馬天主教,6%為正教會,3.5%為新教路德宗,4%為其他新教。其他宗教包括伊斯兰教(6%)、佛教、印度教等。 犹太人曾大量居住在奥地利,1930年时猶太人數量超過十萬,但後来受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影響,数量剧减。1900年全國人口只有大约6,003,845人,之後全國人口逐漸回升,據2017年3月14日全國人口統計奧地利共有8,598,375人。 语言 奥地利的官方语言是德语,口語使用上德語的多種方言(下阿勒曼尼方言、中巴伐利亞方言、下巴伐利亞方言),與書面語差別較大。奥地利的德语标准与德国使用的德语标准也有一些区别。 教育 1774年,奧地利當時還屬於神聖羅馬帝國的一部分,女大公爵玛丽亚·特蕾西亚開先河為當時的奧地利訂定教育制度的基礎。奧地利的教育體制由聯邦政府控制,對6-15歲的兒童實行9年義務教育,其教育體制大體上可以分為4個部分,亦即學前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及高等教育。 學前教育 大部分滿3歲的兒童會進入幼稚園學習,但非強迫性。 初等教育 迄兒童滿6歲時 (每年9月1日為界定日) |
17世紀 1644年:英国内战:第二次纽伯里战役开始。 1682年:費城建城。 19世紀 1806年:拿破崙戰爭:法蘭西帝國军队占领普魯士王國首都柏林。 1807年:拿破仑战争:法蘭西帝國和西班牙联军占领葡萄牙王國,布拉干薩王朝遷都到南美洲的殖民地巴西。 1810年:美国吞并西佛羅里達共和國。 1870年:普法战争:14万法军在梅斯向普魯士投降。 20世紀 1904年:美國紐約地鐵第一條地下路線段落正式開通,連接紐約市政廳到哈林區。 1910年:中国清朝政府与美國摩根财团在北京签订《美国借款草合同》,借款五千万美元。 1917年:美军进入一战前线。 1917年:法國陸軍在拉馬爾邁松戰役大勝德意志帝國陸軍,為士氣低落的法軍注下一支強心劑。 1924年:乌兹别克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成為“烏茲別克自治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並且加入俄羅斯蘇維埃聯邦社會主義共和國。 1930年:伦敦海军条约生效,英国、美国、日本、意大利及法国限制各自海军军备。 1930年:臺灣賽德克族頭目莫那·魯道聯合各個部落在霧社公學校等地襲擊日本人,為日治時期臺灣最後一次武裝抗日事件。 1934年:日本蓄意挑起张北事件。 1937年:在大日本帝國的扶持下蒙古联盟自治政府於歸綏(今內蒙古自治區呼和浩特市)成立,雲端旺楚克成為首任政府主席並定厚和豪特(今呼和浩特市)為首都。 1937年:中国八百壮士坚守四行仓库。 1938年:日军对国民革命军进行毒气战。 1940年:查理·卓别林諷刺納粹主義和阿道夫·希特勒的電影《大獨裁者》上映,並在片尾公然要求在政治上對抗法西斯主義。 1944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纳粹德国军队占领捷克斯洛伐克反抗势力的重要城镇班斯卡-比斯特里察。 1947年:國民政府与美国签订《中美救济协定》。 1947年:第一次印巴戰爭:印度攻入克什米爾谷並使克什米爾解放軍敗退,克什米爾戰爭爆发。 1958年:阿尤布·汗发动不流血政变成功,夺得巴基斯坦政权。 1961年:美國國家航空暨太空總署為進入地心軌道研製的農神1號運載火箭首次在卡納維爾角發射升空。 1961年:茅利塔尼亞伊斯蘭共和國和蒙古人民共和國加入联合国。 1962年:美国空军少校鲁道夫·安德森驾驶U-2侦察机经过古巴上空时被击落,成为古巴导弹危机唯一一个丧命者。 1962年:古巴导弹危机中,苏联海军军官瓦西里·阿尔希波夫反对同潜艇上舰长和政委发射核鱼雷的决定,避免了核战争。 1966年:中国首次發射导弹核武器試驗成功。 1966年:XB-70戰神侍婢式轟炸機停止生產並停止試飛。 1971年:刚果民主共和国更改国名为扎伊尔共和国。 1984年:苏联貝加爾-阿穆爾鐵路通车,用以連接伊爾庫茨克州泰舍特至哈巴羅夫斯克邊疆區蘇維埃港。 1986年:英国发生政坛风波,史称“金融大改革”。 1988年:拉美八国集团首脑会议通过《乌拉圭宣言》。 1989年:苏聯销毁全部中短程导弹。 1989年:美國宾夕法尼亚州发生坎普山监狱暴乱。 1991年:土庫曼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宣布獨立為土庫曼斯坦共和國。 1991年:波兰举行多党制自由选举。 1993年:香港荃灣眾安街地下煤氣管爆炸。 1995年:意大利前总理貝蒂諾·克拉克西等政要被判刑。 1995年:韩国总统卢泰愚承认收受秘密资金。 1997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在联合国总部签署《经济、社会及文化权利国际公约》,并向联合国递交一份照会,宣布台湾当局于1967年10月5日盗用中国名义对该公约的签署是非法和无效的。 1997年:50年前好莱坞黑名單被平反。 1998年:格哈特·施若德領導的德國社會民主黨-聯盟90/綠黨聯盟贏得聯邦大選,格哈特·施若德成为德国总理。 2000年:江泽民怒斥香港记者张宝华,成為流行文化現象「膜蛤」的起源。 21世紀 2005年:法國巴黎市郊非洲少數族裔青年騷亂。 2006年:中国工商银行在上交所和港交所同步上市,此次上市是全球有史以来最大的首次公开招股。 2015年:时任马来西亚首相纳吉·阿都拉萨入禀高庭起诉发表一个马来西亚发展有限公司丑闻(1MDB)相关言论的马华公会前总会长林良实。(参见:纳吉起诉林良实诽谤案) 2017年:在獨立公投後,加泰隆尼亞單方面宣布脫離西班牙獨立建國。西班牙政府指行為違憲,並根據《西班牙憲法》155條接管加泰隆尼亞、凍結自治權。 2018年:美国宾夕法尼亚州匹兹堡一所犹太教堂爆发群体枪击案,11人死亡,6人受伤,死者包括4名警察。 2018年:英超俱乐部莱斯特城班主维猜·斯里瓦塔那布拉帕因直升机坠毁遇难。 2019年:伊斯兰国哈里发阿布·贝克尔·巴格达迪在美军突袭行动中引爆炸弹自杀。 | 16世紀 1524年:意大利战争:法国军队围攻帕维亚。 1553年:阿拉貢王國醫學家、神學家米格爾·塞爾韋特因為反對三位一體論,在瑞士日內瓦遭以被約翰·喀爾文滲透的歸正宗日內瓦理事會以異端的名義施以火刑处死。 17世紀 1644年:英国内战:第二次纽伯里战役开始。 1682年:費城建城。 19世紀 1806年:拿破崙戰爭:法蘭西帝國军队占领普魯士王國首都柏林。 1807年:拿破仑战争:法蘭西帝國和西班牙联军占领葡萄牙王國,布拉干薩王朝遷都到南美洲的殖民地巴西。 1810年:美国吞并西佛羅里達共和國。 1870年:普法战争:14万法军在梅斯向普魯士投降。 20世紀 1904年:美國紐約地鐵第一條地下路線段落正式開通,連接紐約市政廳到哈林區。 1910年:中国清朝政府与美國摩根财团在北京签订《美国借款草合同》,借款五千万美元。 1917年:美军进入一战前线。 1917年:法國陸軍在拉馬爾邁松戰役大勝德意志帝國陸軍,為士氣低落的法軍注下一支強心劑。 1924年:乌兹别克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成為“烏茲別克自治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並且加入俄羅斯蘇維埃聯邦社會主義共和國。 1930年:伦敦海军条约生效,英国、美国、日本、意大利及法国限制各自海军军备。 1930年:臺灣賽德克族頭目莫那·魯道聯合各個部落在霧社公學校等地襲擊日本人,為日治時期臺灣最後一次武裝抗日事件。 1934年:日本蓄意挑起张北事件。 1937年:在大日本帝國的扶持下蒙古联盟自治政府於歸綏(今內蒙古自治區呼和浩特市)成立,雲端旺楚克成為首任政府主席並定厚和豪特(今呼和浩特市)為首都。 1937年:中国八百壮士坚守四行仓库。 1938年:日军对国民革命军进行毒气战。 1940年:查理·卓别林諷刺納粹主義和阿道夫·希特勒的電影《大獨裁者》上映,並在片尾公然要求在政治上對抗法西斯主義。 1944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纳粹德国军队占领捷克斯洛伐克反抗势力的重要城镇班斯卡-比斯特里察。 1947年:國民政府与美国签订《中美救济协定》。 1947年:第一次印巴戰爭:印度攻入克什米爾谷並使克什米爾解放軍敗退,克什米爾戰爭爆发。 1958年:阿尤布·汗发动不流血政变成功,夺得巴基斯坦政权。 1961年:美國國家航空暨太空總署為進入地心軌道研製的農神1號運載火箭首次在卡納維爾角發射升空。 1961年:茅利塔尼亞伊斯蘭共和國和蒙古人民共和國加入联合国。 1962年:美国空军少校鲁道夫·安德森驾驶U-2侦察机经过古巴上空时被击落,成为古巴导弹危机唯一一个丧命者。 1962年:古巴导弹危机中,苏联海军军官瓦西里·阿尔希波夫反对同潜艇上舰长和政委发射核鱼雷的决定,避免了核战争。 1966年:中国首次發射导弹核武器試驗成功。 1966年:XB-70戰神侍婢式轟炸機停止生產並停止試飛。 1971年:刚果民主共和国更改国名为扎伊尔共和国。 1984年:苏联貝加爾-阿穆爾鐵路通车,用以連接伊爾庫茨克州泰舍特至哈巴羅夫斯克邊疆區蘇維埃港。 1986年:英国发生政坛风波,史称“金融大改革”。 1988年:拉美八国集团首脑会议通过《乌拉圭宣言》。 1989年:苏聯销毁全部中短程导弹。 1989年:美國宾夕法尼亚州发生坎普山监狱暴乱。 1991年:土庫曼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宣布獨立為土庫曼斯坦共和國。 1991年:波兰举行多党制自由选举。 1993年:香港荃灣眾安街地下煤氣管爆炸。 1995年:意大利前总理貝蒂諾·克拉克西等政要被判刑。 1995年:韩国总统卢泰愚承认收受秘密资金。 |
馬來語:馬來西亞和新加坡的中文使用者稱馬來語為「國語」,稱中文為「華文」。 殖民宗主國的國家語言:如日治時期的滿洲、台灣等地的「國語」為日語。 國語課:臺灣對國小學生教授中文的教科書或課程的稱謂。 參見 中國國語 | 普通话:中國大陸及港澳民间沿用「國語」一词作为「普通话」的别称。 中国官方语言:部分學者称中国历史上各個朝代(含現代)的官方语言为「中國國語」。 標準漢語發展史:相關歷史。 日语:日本又稱日語為「國語」(),稱中文為「中國語」()。 韓語:韓國又稱韓語為「國語」(),稱中文為「中國語」()。 |
chéng mén]等。中華民國國語将一些北京话发音定为标准音。 吞音 北京話中存在廣泛的吞音等語流音變的現象(原文稱音節聚變)。一些聲母、韻母的實際發音(尤其是在快速的語流中)與普通話有別。由于吞音,北京話的实际語速較普通話快,且會出現講話含混不清的情景。例如「中央電視台食堂的西紅柿炒鷄蛋不好吃」有吞音狀態下的聼感類似「裝墊兒台食昂的胸是炒鷄蛋報吃」。另外也有“不知道” 在北京話中變為 「不兒道」、車公莊變為「充兒莊」、「王府井」變爲「王五井」等。 音系 現代標準漢語以北京话为基础,以“北京音”為標準音。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在中国大陆将之称作“普通話”,以说明其通行语的地位,而不是唯一的语言。關於北京方言的語音系統已在現代標準漢語一文中有所介紹,此處僅觸及北京話區別於普通話的幾個語音特徵。 兒化 北京話中使用兒化韻的頻率較高,一些基本詞彙如“今天、明天、後天”在北京話中為“今兒、明兒、後兒”,“出門”為“出門兒”,“花”為“花兒”,“小孩”為“小孩兒”,“公園”為“公園兒”,“事”為“事兒”,等等。 儿化作为汉语中形容“小可爱”事物时出现的一种语言现象,也与“轻声”有着相似的发展历程(有人则认为“儿化”即是“轻声”的一种)。只是“儿”字(中古時期其聲母爲鼻音韻母)在不同的方言中发展成为不同的语音,因而就有了不同的演化过程。如在宁波方言中它发展为 或 ,如“鸭”的白读/ɛ/,首先由鴨/aʔ/兒化變成/an/,其後進一步發生主元音高化與鼻音韻尾脫落最終成爲今天的樣子。兒化成鼻音韻尾的現象在北京話中也有。又如在山西某些(如平定)方言中,中古“儿”发展为某种边音[l],但汉语中本没有这种韵尾,于是它就嵌入到了前字的音节中,如“豆儿”近似发作 ,形成所謂嵌l詞。 正因如此,北京話在兒化韻的應用方面有一定規範,根據表述物品(或行爲)的規模及規格、特定表述、以及嚴肅程度有所區分。例如「小門兒」、「走後門兒」、「給門兒帶上」、「宮保鷄丁兒」與「小曲兒」會使用兒化音,而「城門」、「門釘」、「隨手關門」、「丁憂」與「曲藝」則不使用兒化音。一般情況下人名與嚴肅表述不會出現兒化音,除卻調侃因素。例如「但丁的神曲」在調侃或幽默時(例如相聲)會使用兒化音變爲「但丁兒的神曲兒」。 輕聲 轻声现象在汉语各个方言中是普遍存在的,而如果从历史语言学及方言学的观点来观察,则可以从同时异地的方言中勾勒出一条轻声在汉语中发展的图景来: (1) 两个正常音节 → (2) 正常音节 + 轻声音节 → (3) 一 北京话中的轻声现象只是其中的一个环节,有些方言中的轻声现象比北京話更加普遍. | (1) 两个正常音节 → (2) 正常音节 + 轻声音节 → (3) 一 北京话中的轻声现象只是其中的一个环节,有些方言中的轻声现象比北京話更加普遍. 。 語流音變 用词特点 下列為北京話較常用的語詞: 倍兒:特別(副詞) 別介:別了、別這樣那樣;亦作「甭(bíng/béng)介」,但語氣不同:一個是請求,一個命令。 搓火:生氣、憋氣 顛兒了:撒腿跑了 甭:不用。 嚼穀:食物,泛指「生活必需品」 挑費:生活費用,與「嚼穀」近義 二把刀:技術不過關、不熟練;北京話與之相對的是「两把刷子」。 摳門兒:小氣、吝嗇 勞駕:烦劳、劳动、劳人 溜弯:散步 挨:方位動詞,如:“挨外面呆著去” 撒丫子:抬腿走开或奔跑,有时亦有“开溜”之意 㞞(sóng):形容人怯懦不能干 消停:踏實、安靜 三蹦子:三轮摩托 下列为一些已逐渐少用的北京方言白讀音: 把小孩圈(juān,ㄐㄩㄢ)家里 淋(lún,ㄌㄨㄣˊ)湿了 流脓(néng,ㄋㄥˊ) 侧(zhāi,ㄓㄞ)歪着睡 乘(chèng,ㄔㄥˋ)客 搭载(zǎi) 陷(xuàn,ㄒㄩㄢˋ)进去了 在(zǎi,ㄗㄞˇ)这儿 家雀(qiǎo,ㄑㄧㄠˇ)儿:麻雀,也称老家贼 |
河北:承德市市区(双桥区、双滦区)、鹰手营子矿区、承德县、滦平县、兴隆县、隆化县、丰宁满族自治县、宽城满族自治县;保定市涿州市; 廊坊市市区(安次区、广阳区)、三河市、香河县、固安县、大厂回族自治县 朝峰片:辽宁朝阳市以及内蒙古赤峰市。阴平调值(33)比京承片低,中古清入声字读作上声的字例也比京承片多,呈现东北官话-北京官话过渡區的特点。考虑到朝峰片能够准确区分(zh, ch, sh)和(z, c, s),因此仍归为北京官话。 辽宁:朝阳市市区(龙城区、双塔区)、凌源市、朝阳县、建平县、喀喇沁左翼蒙古族自治县;阜新市、阜新蒙古族自治县西部部分乡镇;葫芦岛市建昌县 河北:承德市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平泉市 | 北京官話,又稱北平官話,是中国北方的官话方言。它有四个声调:阴平(55)、阳平(35)、上声(214)、去声(51);古清入声分别派入这四个声调,但入上声的字较东北官话少很多。 歷史 北京原有元大都語音,明永樂年間遷都北京,從南京北調40萬人(超過北平原有人口)入北京,使得北京方音與《中原音韻》、《洪武正韻》混合,舊北平話逐漸演變形成了北京話。1728年,雍正設“正音書館”,以北京官話為準,以後北京官話逐漸與南京官話分庭抗禮,成為中國官場的標準語。有人也稱之為北方官話,和被稱為南方官話的南京官話相對應。1913年,出現基於華中韻白的老國音與基於華北北京京白的新國音,經歷「京國之爭」,北京官話成為現代漢語標準語的藍本。 划分与特征 北京官話共分两片,其中京承片又可再分成两小片: 京承片 京師小片:北京市区及近郊,包含北京话,不含平谷話(屬於冀魯官話保唐片薊遵小片)。普通话中零声母开口呼字仍读零声母,部分人会将零声母合口呼的音替换为,例如“瓦”。 北京: 东城区、西城区、朝阳区、海淀区、丰台区、石景山区、房山区、门头沟区、昌平区、通州区、大兴区 懷承小片:北京怀柔区至河北承德市,河北廊坊市至天津武清一带。普通话中零声母开口呼字读作或,与京师片相区别。 北京:顺义区、怀柔区、密云区 天津:武清区 河北:承德市市区(双桥区、双滦区)、鹰手营子矿区、承德县、滦平县、兴隆县、隆化县、丰宁满族自治县、宽城满族自治县;保定市涿州市; 廊坊市市区(安次区、广阳区)、三河市、香河县、固安县、大厂回族自治县 朝峰片:辽宁朝阳市以及内蒙古赤峰市。阴平调值(33)比京承片低,中古清入声字读作上声的字例也比京承片多,呈现东北官话-北京官话过渡區的特点。考虑到朝峰片能够准确区分(zh, ch, |
是拉丁字母中的第12個字母。 L来源于闪族语Lamed,表示音值/l/,与希腊语字母Lambda Λ(大写)或 λ(小写)是一样l的,与伊特鲁里亚语和拉丁语字母相同 。在 L.考书中,它也可以拼作el或ell。l 字母L的含意 | 参看 L的變體 軟顎邊音 (公升的舊符號) £ 其他字母中的相近字母 (希腊字母 Lambda) (西里尔字母 |
7月5日-瓦格拉姆戰役,奧軍與法軍激戰,拿破崙於6日以慘重代價換得決戰勝利,粉碎第五次反法同盟。 8月10日-厄瓜多尔独立。 10月14日-申布倫條約,法國與奧地利簽訂的停戰條約,奧地利為戰敗一方而退出戰爭,第五次反法同盟瓦解。 出生 1月4日-路易斯·布莱叶(Louis Braille),法国发明家(逝世1852年) 1月19日-埃德加·爱伦·坡(Edgar Allan Poe),美国作家(逝世1849年) 2月3日-费利克斯·门德尔松-巴托尔第(Felix Mendelssohn Bartholdy),德国作曲家、亦為西方音樂史上第一位職業指揮。(1847年逝世) 2月12日-亚伯拉罕·林肯(Abraham | 5月21日-阿斯佩恩-艾斯林戰役,奧軍主力與法軍展開會戰,22日法軍敗北,此為拿破崙第一次親自率兵作戰失敗。 7月5日-瓦格拉姆戰役,奧軍與法軍激戰,拿破崙於6日以慘重代價換得決戰勝利,粉碎第五次反法同盟。 8月10日-厄瓜多尔独立。 10月14日-申布倫條約,法國與奧地利簽訂的停戰條約,奧地利為戰敗一方而退出戰爭,第五次反法同盟瓦解。 出生 1月4日-路易斯·布莱叶(Louis Braille),法国发明家(逝世1852年) 1月19日-埃德加·爱伦·坡(Edgar Allan Poe),美国作家(逝世1849年) 2月3日-费利克斯·门德尔松-巴托尔第(Felix Mendelssohn Bartholdy),德国作曲家、亦為西方音樂史上第一位職業指揮。(1847年逝世) 2月12日-亚伯拉罕·林肯(Abraham |
1991年:中国棋手谢军击败苏联棋手瑪雅·齊布爾達尼澤,获得國際象棋女子世界冠军,这是第一个非苏联籍的女子国际象棋世界冠军。 1997年:阿根廷足球运动员马拉多纳退役。 1998年:美国首位进入地球轨道的宇航员,77岁高龄的约翰·格伦在时隔36年后,搭乘发现号航天飞机重新进入太空执行STS-95任务。 1998年:飓风米奇襲擊宏都拉斯、瓜地馬拉和尼加拉瓜等地,造成超過11,000人死亡。 21世紀 2001年:香港油塘四山街一座拆卸中工業大廈倒塌,共造成六人死亡八人受傷。 2002年:越南胡志明市发生大爆炸,60余人死亡,100余人失踪。 2002年:青藏铁路清水河大橋主體工程完工。 2004年:諾羅敦·西哈莫尼登基成為柬埔寨王國新國王,繼承此前以年邁及健康欠佳為由宣佈退位的诺罗敦·西哈努克的王位。 2004年:歐洲聯盟成員國代表在義大利羅馬簽署《歐盟憲法》,不過多個國家因為爭議而擱置批准。 2005年:第四屆東亞運動會在中國澳門開幕。 2005年:印度首都新德里發生的三次爆炸,造成至少61人死亡、188人受傷,當中包括外籍人士。(詳見:2005年10月29日新德里爆炸條目) 2006年:奈及利亞ADC航空公司53航班從納姆迪·阿齊基韋國際機場起飛後不久墜毀。機上104人中只有7人生還。 2007年:Google公司在中國登記註冊了史上最短的網域名稱「g.cn」。 2008年:美国达美航空公司宣布合并美国西北航空公司,一举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航空公司。 2009年:国防科学技术大学成功研制中国首台每秒峰值速度过千万亿次的天河一号超级计算机,峰值速度达每秒1206万亿次。 2015年:中国大陆全面放弃一胎政策。 2016年:考古學家在位於耶路撒冷舊城的聖墓教堂內發現疑似耶穌被埋葬及復活的墳墓洞穴。 2018年:獅子航空一架波音737 MAX客機自印尼蘇加諾-哈達國際機場起飛後不久於爪哇島外海墜毀,機上189人全數罹難。 2022年:韓國首爾龍山區梨泰院舉行的萬聖節活動發生踩踏事故,造成至少151人死亡、82人受傷。 出生 1504年:申師任堂,朝鮮王朝女性書畫家、作家、儒學者、詩人(1551年逝世) 1507年:费尔南多·托莱多,西班牙将領(1587年逝世) 1656年:愛德蒙·哈雷,英國天文學家(1742年逝世) 1740年:詹姆士·包斯威爾,英國傳記作家(1795年逝世) 1765年:泰奧多爾·馬克西姆·加贊,法國將軍(1845年逝世) 1866年:卡爾·古斯塔夫·伊特,德國天文學家(1946年逝世) 1873年:吉列爾莫·瓦倫西亞,哥倫比亞政治人物、外交官、詩人、翻譯家(1943年逝世) 1878年:亚历山大·馮·法肯豪森,德國将領(1966年逝世) 1879年:-{zh-hans:弗朗茨·馮·帕彭; zh-hant:法蘭茲·馮·巴本;}-,德國總理(1932年)(1969年逝世) 1887年:林茂生,台灣第一位哲學博士(1947年逝世) 1889年:李大钊,中國共产党始創人之一(1927年逝世) 1897年:約瑟夫·戈培爾,德國纳粹党主要領導人之一(1945年逝世) 1901年:安娜·瑪麗亞·薇菈·魯比歐,西班牙超級人瑞(2017年逝世) 1910年:艾爾弗雷德·朱爾斯·艾耶爾,英國哲學家(1989年逝世) 1910年:周美玉,中華民國陸軍少將(2001年逝世) 1917年:哈羅德·加芬克爾,美國社會學家(2011年逝世) 1920年:巴茹·贝纳塞拉夫,委內瑞拉裔美國醫學家(2011年逝世) 1923年:卡尔·杰拉西,奧地利裔美國化學家、小說家(2015年逝世) 1926年:琼·维克斯,加拿大男高音、音樂博士(2015年逝世) 1929年:叶夫根尼·马克西莫维奇·普里马科夫,俄羅斯前任總理(2015年逝世) 1929年:廖本懷,香港政府官員 1930年:妮基·桑法勒,法國雕塑師、畫家、電影導演(2002年逝世) 1935年:高畑勲,日本動画導演、製作人(2018年逝世) 1938年:拉爾夫·巴克希,美國動畫、真人電影導演 1938年:-{zh-hans:埃伦·约翰逊-瑟利夫; zh-hant:愛倫·強森-希爾利夫}-,賴比瑞亞政治人物,第24任賴比瑞亞總統,2011年諾貝爾和平獎得主 1942年:鮑伯·魯斯,美國畫家、主持人(1995年逝世) 1944年:芭芭拉·施塔姆,德國政治人物(2022年逝世) 1945年:小栗康平,日本電影導演 1946年:彼得·格林,英國布魯斯搖滾吉他手(2020年逝世) 1947年:李察·德雷福斯,美國男演員 1947年:海倫·庫南,澳洲通訊、信息技術、與文藝部長 1948年:弗蘭斯·德瓦爾,荷蘭靈長類學家、動物行為學家 1950年:阿卜杜拉·居爾,土耳其政治人物,第11任土耳其總統 1954年:久葛利·岱拉巴耶夫,哈薩克政治人物 1957年:丹·卡斯泰拉内塔,美國配音員、喜劇演員 1958年:陳昇,台灣歌手 1961年:史蒂文·蘭道爾·蘭迪·傑克遜,美國搖滾音樂歌手 1963年:傑德·布拉非,紐西蘭電影演員 1964年:雅斯门·勒·邦,英國超級名模 1965年:陳曉旭,中國女演員 1966年:孫小梅,中國電視節目主持人 1968年:淳君,日本音樂製作人、歌手、作詞家、作曲家 1969年:陶晶瑩,台灣節目主持人、歌手、作家 1970年:雲達沙,荷蘭職業足球運動員 1970年:高古,荷蘭職業足球運動員 1971年:馬化腾,中國企業家,腾讯公司創始人 1971年:薇諾娜·瑞德,美國女演員 1972年:艾力克斯,台灣藝人 1972年:堀江贵文,日本知名門戶網站「活力門」前總經理 | 19世紀 1859年:西班牙对摩洛哥宣战。 1863年:由巴登、巴伐利亞、法國、大不列顛、漢諾威、黑森、意大利、荷蘭、奧地利、普魯士、俄國、薩克森、瑞典和西班牙於瑞士日內瓦成立國際人道主義組織“紅十字國際委員會”。 20世紀 1911年:辛亥革命:山西宣布独立,推举阎锡山为都督,开始其在山西的38年统治。 1913年:萨尔瓦多洪灾,数千人死亡。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戰:鄂圖曼土耳其帝國加入同盟國,对協約國宣战。 1916年:第一次世界大戰:阿拉伯人在汉志起义,反对鄂圖曼土耳其帝國。 1918年:德意志帝國海軍公海艦隊約4萬名官兵拒絕出海命令,揭開德國十一月革命的序幕。 1922年:墨索里尼成为意大利王國首相。 1923年:繼承鄂圖曼土耳其帝國的土耳其共和國正式成立,由穆斯塔法·凱末爾·阿塔圖克擔任首任總統。 1923年:德国共产党在汉堡发动起义。 1929年:美國紐約華爾街股市完全崩盤,揭開全球「經濟大恐慌」的序幕。 1944年:波蘭第1裝甲師解放了荷兰城市布雷达。 1944年:苏联红军进入匈牙利。 1955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发现位於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克拉瑪依市的克拉玛依油田。 1956年:以色列入侵埃及西奈半島,並進逼蘇伊士運河,第二次中東戰爭爆發。 1956年:摩洛哥自西班牙收复丹吉尔的行政權。 1958年:苏联作家帕斯捷尔纳克迫于政府压力,放弃诺贝尔文学奖。 1962年:在联合国秘书长吴丹的要求下,美國停止封锁古巴,古巴导弹危机告一段落。 1964年:中華人民共和國與尚比亞共和國建交。 1964年:坦干伊加和尚吉巴合并成为坦尚尼亞聯合共和國。 1969年:通过ARPANET,首次实现了两台计算机的互联。 1974年:莫羅第四度出任意大利總理。 1980年:伊朗人质危机:美国政府在佛罗里达进行直升机模拟营救,在参与演习的直升机坠毁后,美国放弃了武力营救人质的计划。 1983年:土耳其发生地震,1300人死亡。 1986年:英國首相柴契爾夫人宣布英國M25高速公路全線貫通,為英國最繁忙的高速公路。 1991年:伽利略號探測器在前往木星的過程中掠過小行星951,成為第一個造訪小行星的人類飛行器。 1991年:中国棋手谢军击败苏联棋手瑪雅·齊布爾達尼澤,获得國際象棋女子世界冠军,这是第一个非苏联籍的女子国际象棋世界冠军。 1997年:阿根廷足球运动员马拉多纳退役。 1998年:美国首位进入地球轨道的宇航员,77岁高龄的约翰·格伦在时隔36年后,搭乘发现号航天飞机重新进入太空执行STS-95任务。 1998年:飓风米奇襲擊宏都拉斯、瓜地馬拉和尼加拉瓜等地,造成超過11,000人死亡。 21世紀 2001年:香港油塘四山街一座拆卸中工業大廈倒塌,共造成六人死亡八人受傷。 2002年:越南胡志明市发生大爆炸,60余人死亡,100余人失踪。 2002年:青藏铁路清水河大橋主體工程完工。 2004年:諾羅敦·西哈莫尼登基成為柬埔寨王國新國王,繼承此前以年邁及健康欠佳為由宣佈退位的诺罗敦·西哈努克的王位。 2004年:歐洲聯盟成員國代表在義大利羅馬簽署《歐盟憲法》,不過多個國家因為爭議而擱置批准。 2005年:第四屆東亞運動會在中國澳門開幕。 2005年:印度首都新德里發生的三次爆炸,造成至少61人死亡、188人受傷,當中包括外籍人士。(詳見:2005年10月29日新德里爆炸條目) 2006年:奈及利亞ADC航空公司53航班從納姆迪·阿齊基韋國際機場起飛後不久墜毀。機上104人中只有7人生還。 2007年:Google公司在中國登記註冊了史上最短的網域名稱「g.cn」。 2008年:美国达美航空公司宣布合并美国西北航空公司,一举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航空公司。 2009年:国防科学技术大学成功研制中国首台每秒峰值速度过千万亿次的天河一号超级计算机,峰值速度达每秒1206万亿次。 2015年:中国大陆全面放弃一胎政策。 2016年:考古學家在位於耶路撒冷舊城的聖墓教堂內發現疑似耶穌被埋葬及復活的墳墓洞穴。 2018年:獅子航空一架波音737 MAX客機自印尼蘇加諾-哈達國際機場起飛後不久於爪哇島外海墜毀,機上189人全數罹難。 2022年:韓國首爾龍山區梨泰院舉行的萬聖節活動發生踩踏事故,造成至少151人死亡、82人受傷。 出生 1504年:申師任堂,朝鮮王朝女性書畫家、作家、儒學者、詩人(1551年逝世) 1507年:费尔南多·托莱多,西班牙将領(1587年逝世) 1656年:愛德蒙·哈雷,英國天文學家(1742年逝世) 1740年:詹姆士·包斯威爾,英國傳記作家(1795年逝世) 1765年:泰奧多爾·馬克西姆·加贊,法國將軍(1845年逝世) 1866年:卡爾·古斯塔夫·伊特,德國天文學家(1946年逝世) 1873年:吉列爾莫·瓦倫西亞,哥倫比亞政治人物、外交官、詩人、翻譯家(1943年逝世) 1878年:亚历山大·馮·法肯豪森,德國将領(1966年逝世) 1879年:-{zh-hans:弗朗茨·馮·帕彭; zh-hant:法蘭茲·馮·巴本;}-,德國總理(1932年)(1969年逝世) 1887年:林茂生,台灣第一位哲學博士(1947年逝世) 1889年:李大钊,中國共产党始創人之一(1927年逝世) 1897年:約瑟夫·戈培爾,德國纳粹党主要領導人之一(1945年逝世) 1901年:安娜·瑪麗亞·薇菈·魯比歐,西班牙超級人瑞(2017年逝世) 1910年:艾爾弗雷德·朱爾斯·艾耶爾,英國哲學家(1989年逝世) 1910年:周美玉,中華民國陸軍少將(2001年逝世) 1917年:哈羅德·加芬克爾,美國社會學家(2011年逝世) 1920年:巴茹·贝纳塞拉夫,委內瑞拉裔美國醫學家(2011年逝世) 1923年:卡尔·杰拉西,奧地利裔美國化學家、小說家(2015年逝世) 1926年:琼·维克斯,加拿大男高音、音樂博士(2015年逝世) 1929年:叶夫根尼·马克西莫维奇·普里马科夫,俄羅斯前任總理(2015年逝世) 1929年:廖本懷,香港政府官員 1930年:妮基·桑法勒,法國雕塑師、畫家、電影導演(2002年逝世) 1935年:高畑勲,日本動画導演、製作人(2018年逝世) 1938年:拉爾夫·巴克希,美國動畫、真人電影導演 1938年:-{zh-hans:埃伦·约翰逊-瑟利夫; zh-hant:愛倫·強森-希爾利夫}-,賴比瑞亞政治人物,第24任賴比瑞亞總統,2011年諾貝爾和平獎得主 1942年:鮑伯·魯斯,美國畫家、主持人(1995年逝世) 1944年:芭芭拉·施塔姆,德國政治人物(2022年逝世) 1945年:小栗康平,日本電影導演 1946年:彼得·格林,英國布魯斯搖滾吉他手(2020年逝世) 1947年:李察·德雷福斯,美國男演員 1947年:海倫·庫南,澳洲通訊、信息技術、與文藝部長 |
主計處 資訊處 任務編組 依法律規定設立 序號 任務編組 幕僚機關或單位 1 行政院緊急公害糾紛處理小組 環境部 2 行政院國家永續發展委員會 國家發展委員會 3 中央災害防救會報 行政院災害防救辦公室 4 行政院教育經費基準委員會 教育部 5 行政院離島建設指導委員會 國家發展委員會 6 行政院全民防衛動員準備業務會報 國防部 7 中央癌症防治會報 衛生福利部 8 行政院原住民族基本法推動會 原住民族委員會 9 中央災害防救委員會 行政院災害防救辦公室 10 行政院消費者保護會 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 11 行政院兒童及少年福利與權益推動小組 衛生福利部 12 行政院身心障礙者權益推動小組 衛生福利部 13 行政院食品安全會報 衛生福利部 14 行政院技職教育審議會 教育部 15 行政院文化會報 文化部 16 國家化學物質管理會報 環境部 17 行政院推動轉型正義會報 行政院人權及轉型正義處 依業務需要設立 1 行政院治安會報 內政部 2 行政院國家資通安全會報 數位發展部資通安全署 3 行政院社會福利推動委員會 衛生福利部 4 行政院人權保障推動小組 法務部 5 行政院國土安全政策會報 行政院國土安全辦公室 6 行政院毒品防制會報 法務部 7 行政院防制人口販運及消除種族歧視協調會報 內政部 8 行政院穩定物價小組 國家發展委員會 9 中央廉政委員會 法務部 10 行政院科技會報 行政院科技會報辦公室 11 行政院性別平等會 行政院性別平等處 12 行政院花東地區發展推動小組 國家發展委員會 13 行政院推動桃園航空城核心計畫專案小組 交通部 14 行政院產學研連結會報 教育部 15 行政院新住民事務協調會報 內政部 16 行政院長期照顧推動小組 衛生福利部 17 行政院能源及減碳辦公室 行政院能源及減碳辦公室 18 行政院年金改革辦公室 國家發展委員會 19 打擊非法與未報告及不受規範漁業專案小組 農業部 20 行政院經貿談判辦公室 行政院經貿談判辦公室 21 行政院青年諮詢委員會 教育部 22 | 16 國家化學物質管理會報 環境部 17 行政院推動轉型正義會報 行政院人權及轉型正義處 依業務需要設立 1 行政院治安會報 內政部 2 行政院國家資通安全會報 數位發展部資通安全署 3 行政院社會福利推動委員會 衛生福利部 4 行政院人權保障推動小組 法務部 5 行政院國土安全政策會報 行政院國土安全辦公室 6 行政院毒品防制會報 法務部 7 行政院防制人口販運及消除種族歧視協調會報 內政部 8 行政院穩定物價小組 國家發展委員會 9 中央廉政委員會 法務部 10 行政院科技會報 行政院科技會報辦公室 11 行政院性別平等會 行政院性別平等處 12 行政院花東地區發展推動小組 國家發展委員會 13 行政院推動桃園航空城核心計畫專案小組 交通部 14 行政院產學研連結會報 教育部 15 行政院新住民事務協調會報 內政部 16 行政院長期照顧推動小組 衛生福利部 17 行政院能源及減碳辦公室 行政院能源及減碳辦公室 18 行政院年金改革辦公室 國家發展委員會 19 打擊非法與未報告及不受規範漁業專案小組 農業部 20 行政院經貿談判辦公室 行政院經貿談判辦公室 21 行政院青年諮詢委員會 教育部 22 行政院洗錢防制辦公室 行政院洗錢防制辦公室 23 行政院智慧國家推動小組 行政院科技會報辦公室 24 行政院開放政府國家行動方案推動小組 國家發展委員會 25 行政院促進民間參與公共建設推動小組 財政部 26 |
推算的化學屬性 氧化態 錀預計將是6d系過渡金屬的第9個成員,屬於週期表中11族(IB)最重的成員,位於銅、銀和金的下面。每個11族元素的穩定氧化態都不同:銅形成穩定的+2態,銀則主要形成銀(I),金則主要形成金(III)。銅(I)和銀(II)比較少見。因此,錀預計主要形成穩定的+3態。由於相對論效應,金也形成-1穩定氧化態,錀可能也這樣做。 化學特性 該族較重的成員對化學反應呈惰性。銀和金都對氧氣呈惰性,但能與鹵素發生反應。此外,銀亦能與硫和硫化氫發生反應,銀的反應活性明顯比金較高。錀的惰性預計比金更高,將不會與氧和鹵素發生反應。最有可能的反應是與氟形成氟化物RgF3,与水形成的氢氧化物Rg(OH)3,以及通过氢氧化物制取得Rg2O3。 大眾文化 此元素在動畫節目「海綿寶寶」中,名字稱為邪惡元素(Jerktonium),符號為Jt,此元素有111個質子,在節目中可讓比奇堡的生物變邪惡,但是海綿寶寶和章魚哥除外,在節目中解藥為一首歌。 注释 參考資料 参考书目 外部連結 新华网 ─ 德国科学家发现的第111号元素获得认可 中国语言文字工作网:第111号化学元素中文定名为“钅仑” 搜狐网:海峡两岸取得一致意见 111号元素中文名"錀" | 穩定的11族元素銅、銀和金都有著nd10(n+1)s1形式的外層電子排布。這些元素的第一激發態原子的外層電子排布為nd9(n+1)s2。由於d軌域電子之間的自旋-軌道作用,這種狀態分為兩個不同的能階。銅基態和最低激發態之間的能量差使銅呈紅棕色。銀的能量差距更大,因此呈銀色。然而,隨著原子序的增加,相對論效應使激發態更加穩定,金的能量差減少,因此再次呈金黃色。有關錀的計算表明,6d97s2能階足夠穩定,應可成為基態,而6d107s1則會是第一激發態。該新的基態與第一激發態間的能量差和銀相似,因此錀預計將呈銀色。 推算的化學屬性 氧化態 錀預計將是6d系過渡金屬的第9個成員,屬於週期表中11族(IB)最重的成員,位於銅、銀和金的下面。每個11族元素的穩定氧化態都不同:銅形成穩定的+2態,銀則主要形成銀(I),金則主要形成金(III)。銅(I)和銀(II)比較少見。因此,錀預計主要形成穩定的+3態。由於相對論效應,金也形成-1穩定氧化態,錀可能也這樣做。 化學特性 該族較重的成員對化學反應呈惰性。銀和金都對氧氣呈惰性,但能與鹵素發生反應。此外,銀亦能與硫和硫化氫發生反應,銀的反應活性明顯比金較高。錀的惰性預計比金更高,將不會與氧和鹵素發生反應。最有可能的反應是與氟形成氟化物RgF3,与水形成的氢氧化物Rg(OH)3,以及通过氢氧化物制取得Rg2O3。 大眾文化 此元素在動畫節目「海綿寶寶」中,名字稱為邪惡元素(Jerktonium),符號為Jt,此元素有111個質子,在節目中可讓比奇堡的生物變邪惡,但是海綿寶寶和章魚哥除外,在節目中解藥為一首歌。 注释 參考資料 参考书目 外部連結 新华网 ─ 德国科学家发现的第111号元素获得认可 中国语言文字工作网:第111号化学元素中文定名为“钅仑” 搜狐网:海峡两岸取得一致意见 |
化學特性 鐽的同族元素從上到下高價態越來越穩定,因此鐽可能會形成穩定的六氟化物DsF6以及DsF5和DsF4和三氧化物DsO3。鹵素應該能夠與鐽形成四鹵化物,DsCl4、DsBr4和DsI4。和其他10族元素一樣,鐽預計可以有較高的硬度和催化性。 注释 參考資料 參考書目 袁自力等,(1977年),《105號元素以後》(香港版),香港商務印書館。 外部連結 IUPAC: Element 110 is named darmstadtium | 參考書目 袁自力等,(1977年),《105號元素以後》(香港版),香港商務印書館。 外部連結 IUPAC: Element 110 is named |
布尔理论和二战前研究 1932香农进入密歇根大学学习,在大学的一门课程中接触到了乔治·布尔的理论。1936年大学毕业时,香农获得了两个学士学位:电子工程学士和数学学士。不久,香农进入麻省理工学院开始研究生学习,参与了万尼瓦尔·布什的微分分析机(Differential Analyzer)的相关工作。微分分析机是一种模拟计算机,是现代电脑的鼻祖。 在研究微分分析机的自组织(ad hoc)电路时,香农发现引入布尔理论的概念会带有很大的好处。在1937年硕士论文的基础上,香农在1938年发行的Transactions of the American Institute of Electrical Engineers上发表了著名论文“A Symbolic Analysis of Relay and Switching Circuits”。由于这篇论文,香农于1940年被授予美国Alfred Noble协会美国工程师奖。哈佛大学的哈沃德·加德纳称香农的硕士论文“可能是本世纪最重要、最著名的硕士学位论文”。 在这篇论文中,香农证明了布尔代数和二进制算术可以简化当时在电话交换系统中广泛应用的机电继电器的设计。然后,香农扩展了这个概念,证明了基于机电继电器的电路能用于模拟和解决布尔代数问题。 用电子开关模拟布尔逻辑运算是现代电子计算机的基本思路,香农的工作成为数字电路设计的理论基石,完全取代了之前盛行的ad hoc方法。Vannevar Bush建议香农将类似的数学方法应用于孟德尔遗传学,香农接受了这个建议,写出了An Algebra for Theoretical Genetics。凭此论文,香农于1940年获得麻省理工学院博士学位。 1940年,香农成为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的研究员。在那里香农有很多机会与当时有影响力的科学家和数学家交流,比如阿尔伯特·爱因斯坦、赫尔曼·外尔和约翰·冯·诺伊曼,现代信息论的思想逐渐在他脑海中成型。 二战期间的研究 二战期间,香农加入贝尔实验室,研究火力控制系统和密码学,相关课题直属国防研究委员会领导。 在贝尔实验室,香农遇到了担任数值分析员的Betty。两人于1949年结婚。 1943年,香农有机会和英国数学家和密码学家艾伦·图灵合作。图灵被派到华盛顿和美国海军交流破译德国的北大西洋潜艇舰队密码的成果,并在贝尔实验室待了一段时间。香农和图灵在一个自助餐厅见面。图灵向香农介绍了现在被称为“通用图灵机”的概念。香农对此很感兴趣,因为图灵机的概念和香农自己的很多想法相吻合。 1945年,战争进入尾声,国防研究委员会NDRC的使命即将结束。在正式解散之间,NDRC决定将重要研究成果整理成册,其中有一篇论文“火力控制系统的数据平滑和数据预测”是香农和、亨德里克·韋德·波德一起写的,它的思路和“通信系统中将信号和噪声相分离”是类似的,也就是说,香农在火力控制系统研究中已经发现了后来成为信息论的基本概念和框架体系。 战时香农在密码学领域的研究与通信领域的关系更加密切。1945年,香农向贝尔实验室提交了一份备忘录,题目是“密码学的一个数学理论”,之后在1949年以“保密系统的通信理论”的标题在Bell System Technical Journal正式发表,包含了很多在“通信的一个数学理论”出现的概念和数学公式。香农说,战时对通信理论和密码学的研究使他认识到“两者密不可分”。 还是在贝尔实验室,香农证明了一次性密钥(cryptographic one-time pad)是无法被破译的。香农同时证明了一个无法被破译的密码系统的密钥必须有以下特征:完全随机;不能重复使用;保密;和明文一样长。 战后的贡献 1948年,划时代的“通信的一个数学理论”分成两部分,在7月和10月的Bell System Technical Journal发表。文章系统论述了信息的定义,怎样数量化信息,怎样更好地对信息进行编码。在这些研究中,概率理论是香农使用的重要工具。香农同时提出了信息熵的概念,用于衡量消息的不确定性。 1949年,香农和沃倫·韋弗合著了“通信的数学理论”,包含了香农1948年的论文“通信的一个数学理论”和韦弗为非专业人士写的介绍通信理论的内容。韦弗指出,在信息论中"information"这个词不是指“你说了什么”,而是指“你能够说什么”,也就是说,信息表示人们可有多少选择。之后,约翰·罗宾森·皮尔斯在“Symbols, Signals, and Noise”这本书中也对香农的概念作了通俗的介绍。 1951年,香农写了"Prediction and Entropy of | 还是在贝尔实验室,香农证明了一次性密钥(cryptographic one-time pad)是无法被破译的。香农同时证明了一个无法被破译的密码系统的密钥必须有以下特征:完全随机;不能重复使用;保密;和明文一样长。 战后的贡献 1948年,划时代的“通信的一个数学理论”分成两部分,在7月和10月的Bell System Technical Journal发表。文章系统论述了信息的定义,怎样数量化信息,怎样更好地对信息进行编码。在这些研究中,概率理论是香农使用的重要工具。香农同时提出了信息熵的概念,用于衡量消息的不确定性。 1949年,香农和沃倫·韋弗合著了“通信的数学理论”,包含了香农1948年的论文“通信的一个数学理论”和韦弗为非专业人士写的介绍通信理论的内容。韦弗指出,在信息论中"information"这个词不是指“你说了什么”,而是指“你能够说什么”,也就是说,信息表示人们可有多少选择。之后,约翰·罗宾森·皮尔斯在“Symbols, Signals, and Noise”这本书中也对香农的概念作了通俗的介绍。 1951年,香农写了"Prediction and Entropy of Printed English",说明信息基础理论能够应用于自然语言和计算机语言,计算了英语这门语言的熵,从而为从统计的角度分析语言打下了基础。而且,香农认为如果把空格当作英语字母表上的第27个字母,能够降低提取英语处理的不确定性。 数字通信的基础理论——抽样分析理论——的提出也有香农的贡献。抽样分析理论将连续的模拟信号抽样成离散的数字信号,为20世纪60年代之后数字通信的兴起奠定了基础。 1956年,香农返回MIT。 爱好和发明 除了学术研究,香农爱好杂耍、骑独轮脚踏车和下棋。香农发明了很多用于科学展览的设备,比如火箭动力飞行光盘、一个电动弹簧高跷和一个喷射小号。香农的办公桌上放着一个他称之为“终极机器”的盒子,这是香农众多好玩的发明之一,是根据人工智能研究的先驱、数学家马文·闵斯基提出的想法而做出来的。这个盒子外表平淡无奇,只是在一侧有一个开关,弹一下开关,盒盖就会打开,一个机械手会伸出来;将开关复原,机械手就缩回盒子。香农还做了一个设备能够复原魔方。 香农还被认为和爱德华·索普一起发明了第一个佩戴式计算机,这个佩戴式计算机用于提高轮盘赌的获胜几率。 获奖与荣誉 美国科学院院士、伦敦皇家科学院院士、利奥波第那科学院院士(德国) 美国Alfred Noble协会美国工程师奖(1940年) (1949年) 耶鲁大学首席科学家(1954年) (1955年) 研究合作奖(1956年) 密歇根大学荣誉博士(1961年) 莱斯大学荣誉奖章(1962年) 普林斯顿大学荣誉博士(1962年) 梅文·J·凱利獎章(1962年) 爱丁堡大学荣誉博士(1964年) 匹兹堡大学荣誉博士(1964年) IEEE荣誉奖章(1966年) 美国国家科学奖章(1966年) 金盤獎(1967年) 美国西北大学荣誉博士(1970年) (1972年) 牛津大学荣誉博士(1978年) 約瑟夫·雅卡爾奖(1978年) (1978年) 东英吉利亚大学荣誉博士(1982年) 卡内基梅隆大学荣誉博士(1984年) 美国声频技术协会金奖(1985年) 京都奖(1985年) 塔夫斯大学荣誉博士(1987年) 宾西法尼亚大学荣誉博士(1991年) (1991年) 参见 香农-范诺编码 香农-哈特雷定律 |
所以在古埃及时,两处已存在贸易。詹姆斯·亨利·布雷斯特德假设可以通过陆路达到尼罗河和它的支流(即青尼罗河和阿特巴拉)来实现这种早期贸易。 古希腊历史学家和地理学家Agatharchides曾记载早期古埃及的航海:“在古王國時期的繁荣时期, 在前30世纪与前25世纪期间, 为了控制尼罗河航线,古埃及的船最远航行到红海的出产没药的国家。” 在希伯来圣经《列王紀上》第10章中記載,公元前1000年左右,非洲曾經有一個示巴女王由於所羅門王的知識而來訪以色列王國。 中古與近世 埃塞俄比亚最早可考的政權是活躍於公元1-7世紀的阿克蘇姆帝國。13世纪,阿姆哈拉人建立所羅門王朝,展開對阿比西尼亞王国持續近700餘年的統治,中世紀的阿比西尼亞為東非一大強國,領土達至現今的蘇丹和索馬里,並在16世纪先後擊退了奥斯曼帝国和葡萄牙人的入侵。 19世纪初,古老的帝國已分裂为许多公国,史称“王子纷争时代”,期間英国、法國、義大利的殖民者先後將勢力伸入此地。1855年,貢德爾的領主特沃德羅斯二世擊敗各地諸侯,重新統一衣國登基稱帝。1889年,流亡貴族孟尼利克二世在義大利的扶植下取得政權,並正式确立埃塞俄比亚国名。隔年,由於雙方對的歧見,第一次義衣戰爭爆發,在長達6年的對抗後,衣索比亞擊敗義大利,並被後者承認為主權獨立國家。 1936年,義大利總理墨索里尼策畫了第二次義衣戰爭,此戰中義軍曾使用芥子毒氣,時任衣國皇帝的海尔·塞拉西一世流亡英國。直至1941年,義大利在二战东非战场上被英军击败、殖民地厄立特里亚被英国托管後,塞拉西一世才回到首都复位,並在政治上彻底倒向美英。 冷戰時期 二战结束后,美国大力扶持埃塞俄比亚,雙方签订了十多个军事和经济协定,前者在衣國设立基地、派駐军事顾问小组、並提供1.5亿美元的军援(占当时美国对全非洲军援的一半),埃塞俄比亚由此建立起一支较為现代化的部队。 1950年6月,朝鲜战争爆发,埃塞俄比亚立即宣布支援联合国军,塞拉西一世宣布派遣禁卫军「」參戰,該步兵营參與了上甘岭战役。作为回报,美国大力推动将当时受联合国托管的厄立特里亚并入埃塞俄比亚、组成一个联邦国家。时任美国驻联合国大使约翰·福斯特·杜勒斯称:“从正义來看,必須考慮到厄立特里亚人民的观点。但是美国在红海盆地的战略利益与安全考虑及世界和平使得这个国家必须联系我们的盟友埃塞俄比亚。” 同年12月2日,联合国大会通过390号决议,英国对厄立特里亚的托管结束,埃塞俄比亚与後者组成一个联邦,厄立特里亚保有相當程度的自治,諸如行政管理权、司法权、旗帜、警察與收税權等内务。 1962年,塞拉西一世宣布解散厄立垂亞議會,埃塞俄比亚逕自将厄立特里亚改为轄下的一州,激起當地人民反抗。於此稍早建立的地方組織“厄立特里亚解放阵线”成為抵抗軍主力,埃國與其展開長達30年的對抗。 1974年,在嚴重饑荒下,埃塞俄比亚发生军事政变废黜皇帝,德尔格政权建立,由门格斯图掌握实权。1978年,德尔格政权转向苏联,获得大量苏援。然而,门格斯图政府的經濟政策對國家造成嚴重的損害,埃塞俄比亚在80年代出現前所未有的饑荒,各國為了抒解當地災情而舉辦了一個超大型演唱會募款,並由邁克爾·傑克遜和莱昂纳尔·里奇為大會作了一首主題曲《天下一家》;埃塞俄比亚該次災情使世界關注到第三世界武器氾濫,以及富裕國家的經濟壟斷造成的全球經濟失衡,引致1980年代的綠色運動思潮。1987年9月,該國更名为“埃塞俄比亚人民民主共和国”。1989年9月,在埃塞俄比亚的苏联顾问与古巴军人全部撤出。 現代 经过多年内战,1991年5月28日,门格斯图政权被亲阿尔巴尼亚的霍查派掌握的埃塞俄比亚人民革命民主阵线(埃革阵)武装推翻。埃革阵组建埃塞俄比亚过渡政府,梅莱斯·泽纳维任临时总统;厄立特里亚人民解放阵线(厄人陣)也组建厄立特里亚过渡自治政府。1993年,两年过渡期满,厄立特里亚经全民公决,脱离埃塞俄比亚独立。1994年,埃塞俄比亚制定新宪法,明确规定各民族拥有自决权利。1995年8月,新宪法生效,改国名为“埃塞俄比亚联邦民主共和国”,為內閣制國家。梅莱斯自1995年起,一直擔任埃塞俄比亞總理一職直至其逝世。 1997年,厄人陣与衣革陣雙方高層決裂,厄國开始推行自己的货币“纳克法”。隔年5月埃厄战争爆发,造成了共計約7萬人的死傷。最終埃厄雙方於2000年6月停火,海牙的常設仲裁法院判定大部分爭議領土歸於厄利垂亞。 進入21世紀,受益於政情基本穩定以及咖啡、油菜籽等經濟作物出口成長,衣索比亞進入了一段發展期,國內生產總值(GDP)大幅增長,世界銀行統計衣國在2004年至2014年期間以每年平均10.9%的速度快速增加。 2011年,非洲之角地區由於長年戰亂以及大規模旱災爆發嚴重饑荒,許多索馬利亞人逃入衣索比亞,其影響直至隔年才逐漸回復。 2014至2016年,聖嬰現象帶來的不規則降雨使衣索比亞高原陷入先旱後澇的情況,農牧業受到普遍影響,農民的不滿使衣國抗議及衝突頻傳,並使以往在衣索比亞不明顯的種族問題浮上檯面。2016年衝突加劇,在北部,佔衣國總人口三分之二的奧羅莫人與安哈拉人,對僅約總人口6%提格利尼亞人長期執政產生埋怨,爆發了大規模抗議並遭到武力鎮壓;在南部,奧羅莫人與索馬利亞人和蓋德奧地區原住民之間長期的土地糾紛演化為暴力行動,奧羅莫、索馬利亞和蓋德奧都出現大量逃亡的難民。 2018年,曾任職衣國網路安全局(Ethiopian Information Network Security Agency, INSA)的阿比·艾哈邁德當選埃塞俄比亚總理,他走訪厄利垂亞並宣布解除雙方敵對關係,並解除了衣國原先對大部分網站的封鎖。然而同年奧羅莫人與蓋德奧原住民之間再次,此次紛爭迫使140萬蓋德奧人出逃,為該年全球最大規模的難民潮。衣國國防部在當年2月至6月期間宣布了國家緊急狀態。面對不同族群間頻發的衝突,衣國政府最終宣布將在2020年8月16日舉行大選,諸如索馬利亞州州長等衣國各派系異見領袖亦參選。因疫情與內戰影響該場大選被迫延期, 各州分別於2021年6月、9月方才舉行選舉。 2019年6月,總理阿比發表緊急談話宣告阿薩米紐·齊格發動的軍事政變失敗,當時衣國網路遭到管控而中斷。 2020年11月,埃塞俄比亚联邦政府和提格雷人民解放阵线之间爆发提格雷战争。直至2021年底雙方停戰前,交火已造成10餘萬名死傷,以及200萬人的難民潮。 地理 埃塞俄比亚面积1,104,300平方公里,三分之二地区为埃塞俄比亚高原,一般海拔2500~3000-{zh-tw:公尺; zh-hans:米;zh-hant:米}-,在非洲各国中平均地势最高;东南属索马里高地;东非大裂谷纵贯全境中部;沙漠和半沙漠占领土的28%。 | 19世纪初,古老的帝國已分裂为许多公国,史称“王子纷争时代”,期間英国、法國、義大利的殖民者先後將勢力伸入此地。1855年,貢德爾的領主特沃德羅斯二世擊敗各地諸侯,重新統一衣國登基稱帝。1889年,流亡貴族孟尼利克二世在義大利的扶植下取得政權,並正式确立埃塞俄比亚国名。隔年,由於雙方對的歧見,第一次義衣戰爭爆發,在長達6年的對抗後,衣索比亞擊敗義大利,並被後者承認為主權獨立國家。 1936年,義大利總理墨索里尼策畫了第二次義衣戰爭,此戰中義軍曾使用芥子毒氣,時任衣國皇帝的海尔·塞拉西一世流亡英國。直至1941年,義大利在二战东非战场上被英军击败、殖民地厄立特里亚被英国托管後,塞拉西一世才回到首都复位,並在政治上彻底倒向美英。 冷戰時期 二战结束后,美国大力扶持埃塞俄比亚,雙方签订了十多个军事和经济协定,前者在衣國设立基地、派駐军事顾问小组、並提供1.5亿美元的军援(占当时美国对全非洲军援的一半),埃塞俄比亚由此建立起一支较為现代化的部队。 1950年6月,朝鲜战争爆发,埃塞俄比亚立即宣布支援联合国军,塞拉西一世宣布派遣禁卫军「」參戰,該步兵营參與了上甘岭战役。作为回报,美国大力推动将当时受联合国托管的厄立特里亚并入埃塞俄比亚、组成一个联邦国家。时任美国驻联合国大使约翰·福斯特·杜勒斯称:“从正义來看,必須考慮到厄立特里亚人民的观点。但是美国在红海盆地的战略利益与安全考虑及世界和平使得这个国家必须联系我们的盟友埃塞俄比亚。” 同年12月2日,联合国大会通过390号决议,英国对厄立特里亚的托管结束,埃塞俄比亚与後者组成一个联邦,厄立特里亚保有相當程度的自治,諸如行政管理权、司法权、旗帜、警察與收税權等内务。 1962年,塞拉西一世宣布解散厄立垂亞議會,埃塞俄比亚逕自将厄立特里亚改为轄下的一州,激起當地人民反抗。於此稍早建立的地方組織“厄立特里亚解放阵线”成為抵抗軍主力,埃國與其展開長達30年的對抗。 1974年,在嚴重饑荒下,埃塞俄比亚发生军事政变废黜皇帝,德尔格政权建立,由门格斯图掌握实权。1978年,德尔格政权转向苏联,获得大量苏援。然而,门格斯图政府的經濟政策對國家造成嚴重的損害,埃塞俄比亚在80年代出現前所未有的饑荒,各國為了抒解當地災情而舉辦了一個超大型演唱會募款,並由邁克爾·傑克遜和莱昂纳尔·里奇為大會作了一首主題曲《天下一家》;埃塞俄比亚該次災情使世界關注到第三世界武器氾濫,以及富裕國家的經濟壟斷造成的全球經濟失衡,引致1980年代的綠色運動思潮。1987年9月,該國更名为“埃塞俄比亚人民民主共和国”。1989年9月,在埃塞俄比亚的苏联顾问与古巴军人全部撤出。 現代 经过多年内战,1991年5月28日,门格斯图政权被亲阿尔巴尼亚的霍查派掌握的埃塞俄比亚人民革命民主阵线(埃革阵)武装推翻。埃革阵组建埃塞俄比亚过渡政府,梅莱斯·泽纳维任临时总统;厄立特里亚人民解放阵线(厄人陣)也组建厄立特里亚过渡自治政府。1993年,两年过渡期满,厄立特里亚经全民公决,脱离埃塞俄比亚独立。1994年,埃塞俄比亚制定新宪法,明确规定各民族拥有自决权利。1995年8月,新宪法生效,改国名为“埃塞俄比亚联邦民主共和国”,為內閣制國家。梅莱斯自1995年起,一直擔任埃塞俄比亞總理一職直至其逝世。 1997年,厄人陣与衣革陣雙方高層決裂,厄國开始推行自己的货币“纳克法”。隔年5月埃厄战争爆发,造成了共計約7萬人的死傷。最終埃厄雙方於2000年6月停火,海牙的常設仲裁法院判定大部分爭議領土歸於厄利垂亞。 進入21世紀,受益於政情基本穩定以及咖啡、油菜籽等經濟作物出口成長,衣索比亞進入了一段發展期,國內生產總值(GDP)大幅增長,世界銀行統計衣國在2004年至2014年期間以每年平均10.9%的速度快速增加。 2011年,非洲之角地區由於長年戰亂以及大規模旱災爆發嚴重饑荒,許多索馬利亞人逃入衣索比亞,其影響直至隔年才逐漸回復。 2014至2016年,聖嬰現象帶來的不規則降雨使衣索比亞高原陷入先旱後澇的情況,農牧業受到普遍影響,農民的不滿使衣國抗議及衝突頻傳,並使以往在衣索比亞不明顯的種族問題浮上檯面。2016年衝突加劇,在北部,佔衣國總人口三分之二的奧羅莫人與安哈拉人,對僅約總人口6%提格利尼亞人長期執政產生埋怨,爆發了大規模抗議並遭到武力鎮壓;在南部,奧羅莫人與索馬利亞人和蓋德奧地區原住民之間長期的土地糾紛演化為暴力行動,奧羅莫、索馬利亞和蓋德奧都出現大量逃亡的難民。 2018年,曾任職衣國網路安全局(Ethiopian Information Network Security Agency, INSA)的阿比·艾哈邁德當選埃塞俄比亚總理,他走訪厄利垂亞並宣布解除雙方敵對關係,並解除了衣國原先對大部分網站的封鎖。然而同年奧羅莫人與蓋德奧原住民之間再次,此次紛爭迫使140萬蓋德奧人出逃,為該年全球最大規模的難民潮。衣國國防部在當年2月至6月期間宣布了國家緊急狀態。面對不同族群間頻發的衝突,衣國政府最終宣布將在2020年8月16日舉行大選,諸如索馬利亞州州長等衣國各派系異見領袖亦參選。因疫情與內戰影響該場大選被迫延期, 各州分別於2021年6月、9月方才舉行選舉。 2019年6月,總理阿比發表緊急談話宣告阿薩米紐·齊格發動的軍事政變失敗,當時衣國網路遭到管控而中斷。 2020年11月,埃塞俄比亚联邦政府和提格雷人民解放阵线之间爆发提格雷战争。直至2021年底雙方停戰前,交火已造成10餘萬名死傷,以及200萬人的難民潮。 地理 埃塞俄比亚面积1,104,300平方公里,三分之二地区为埃塞俄比亚高原,一般海拔2500~3000-{zh-tw:公尺; zh-hans:米;zh-hant:米}-,在非洲各国中平均地势最高;东南属索马里高地;东非大裂谷纵贯全境中部;沙漠和半沙漠占领土的28%。 自1993年5月厄利垂亞省獨立建國之後,埃塞俄比亚成為一個內陸國,鄰國有吉布提、厄利垂亞、蘇丹、南蘇丹、肯尼亞和索馬里。首都在亞的斯亞貝巴。另外,與肯亞、南蘇丹交界的,埃塞俄比亚及南蘇丹各自宣稱擁有主權和管轄權,現由肯亞管轄。 气候 热带草原气候和亚热带森林气候为主,兼有山地和热带沙漠气候。 年降水量从西部高原的1500毫米向东北、东南递减到500毫米。 水文 境内多河流、湖泊,塔纳湖为最大的湖泊。西北有藍尼羅河流經。西南有奧摩河經過,最後流入图爾卡納湖。藍尼羅河發源于衣索比亞,也是整條尼羅河最大的水量來源。1990年代衣索比亞欲向非洲發展銀行貸款以修建水库,卻被尼羅河下游的埃及用外交勢力否決,後來向中國貸款才獲得修建水庫的經費。 政治 1994年12月,制宪会议通过《埃塞俄比亚联邦民主共和国宪法》,决定改國體为联邦制;政體实行三权分立和議會內閣制,實行政教分离。总统为国家元首,由人民代表院提名,经联邦院和人民代表院三分之二多数同意后通过,任期为6年,最多可连任两届。总理和内阁拥有最高执行权力,由多数党或多党联合组阁,集体向人民代表院负责。联邦议会由人民代表院和联邦院组成。人民代表院系联邦立法和最高权力机构,由选民直选产生的547名议员组成,少数民族至少占20席,任期五年。联邦院拥有宪法解释权,以及裁决民族自决或分离、各州间纠纷等权力,由大约117名各民族代表组成,每个民族至少有一位代表,此外每百万人口可增选一名代表,由各州议会推选或人民直选产生,任期五年。各民族平等自治,享有民族自决和分离权,任何一个民族的立法机构以三分之二多数通过分离要求后,联邦政府应在3年内组织该族进行公决,多数赞成即可脱离联邦。各州可以本族语言为州工作语言。 |
对个人来说,“准”业余无线电操作员需要参加考试,以评估他们对于电子学的技术要点、无线电设备、天线、、射频安全以及所在国业余无线电法规等知识的了解程度。考试通常是以选择题的形式呈现。考试一般由政府官员、获准的义务考官或者已经获颁执照的操作员主办。个人获得业余无线电执照的难易程度因国家而异。在一些国家,执照考试每年只在国家首都举办一到两次,并且办理执照的流程有着许多繁文缛节,爱好者可能还需要通过非常复杂的安全审查。目前,仅有也门和朝鲜不向公民颁发业余无线电执照,但是这两个国家在前十年间都有允许外国游客操作业余无线电的前例。在一些有着大量业余无线电操作员的国家,例如美国和加拿大,爱好者可以很方便地参加执照考试。 向俱乐部或者组织颁发集体业余无线电执照,通常要求一位当前执照有效、在电信管理机构拥有良好信誉的业余无线电操作员对使用集体电台或呼号进行的任何操作承担责任。 在根据技能水平分等级颁发业余无线电执照的各国中较具代表性。美国目前颁发的执照共有三个等级,从低到高分别是技术员级、普通级和业余特级(),更高的等级开放了更多的操作频率和更高级或更短的呼号。所有等级都需要通过由联邦通信委员会(FCC)核准的考试。考试由志愿考官()主办,志愿考官由志愿考官协调委员会()任命,而协调委员会需要FCC的批准。技术员级和普通级考试共需回答35道从至少350题的题库中随机抽取的选择题,并且需要至少答对26道。业余特级考试包含50道选择题(从至少500道题的题库中随机抽取),考生需要至少答对37道题以通过考试。考试范围覆盖了法规、操作习惯以及技术知识,例如法规、操作程序、电子学知识、电台设计以及安全知识。摩尔斯电码报务技术在美国已经不再需要考核。一旦通过考试,FCC将会给考生颁发十年有效期的业余无线电执照。题库每四年由全国志愿考官协调委员会()更新一次。 在中国大陆,业余无线电爱好者必须首先考取操作证书(共分A类、B类、C类。C类证书级别最高),然后申领执照,若设备没有核准代码,需要再由地方无线电管理机构验机。爱好者获颁执照后方能发射。中华人民共和国《业余无线电台管理办法》已经明确不用再加入任何协会就可以考取业余无线电操作证书,取得证书后便可以申请业余无线电执照。 在臺灣,依據中華民國《業餘無線電管理辦法》: “第二十八條,業餘電台應經申請取得電台執照後始得使用。第三十條,業餘電台之呼號,除臨時電台由交通部直接指配外,其他電台之呼號於申設業餘電台時,由電信監理資訊系統自動產生,任何人員皆不得要求指配特定呼號。業餘無線電人員取得較高等級之資格後,原設置之業餘電台得申請改配呼號。” 跨国操作 一般来说,一国颁发的业余无线电执照只在本国管辖范围内有效,前往其他国家操作电台应当办理到访国的业余无线电执照。然而,许多国家签订了双边条约,使得有执照的业余无线电操作员无需考取、办理到访国的执照,或者直接换发执照便可以在该国境内合法地操作业余电台。双边执照认可的要求因国家而异。一些国家加入了多边条约,因此执照在各缔约国内都有效。 跨国操作时,来访操作员必须遵守所在国的法规。一些国家允许来访的火腿族仅持有母国的执照便可以进行操作。另一些国家要求来访的操作员提前申请操作许可或换发本国执照。 执照的双边承认不仅取决于发照的国家,还可能取决于持照人的国籍。举例来说,在美国,只有当操作员的国籍非美国,且并不持有美国执照时,他的外国执照才被认可。持有执照的美国公民可以直接按照双边协议在互惠条约的缔约国操作,但持有美国执照的外国公民并不能享受这一权利。 呼号 业余无线电操作员在无线电通信中以“呼号”唯一地表明自己或台站的身份。在一些国家,通联时只能使用指配给台站的呼号,而在其他国家,操作员和台站的呼号任选其一使用。在特定的地区,操作员可以自选呼号(),但自选必须服从所在国的前缀、呼号指配的情况以及呼号等级的规定。一些地区要求缴纳一定费用以自选呼号,而在其他一些国家,例如英国,自选呼号无需额外费用,而且在申请执照时就可自选。美国联邦通信委员会在2015年9月取消了自选呼号的收费。 国际电信联盟规定的呼号结构由以下三个部分组成,以下以呼号ZS1NAT为例: ZS——前缀,表示呼号所属的国家。(这个呼号为南非呼号)臨時跨國操作時,呼号前會增加所在地的前綴,比如在香港操作时,ZS1NAT的呼号应当变为VR2/ZS1NAT。 1——分区号,表示国家内部的分区。(这里的1表示西开普省) NAT——后缀,用于区分不同的业余电台。 许多国家并不按照ITU常规使用呼号中的数字部分。英国不使用数字区分国家内部的分区,而是使用前缀“G”后的第二位字母;举例来说,G7OOE在苏格兰操作时呼号应当变为GM7OOE。前缀GM代表苏格兰,G或GE(“E”通常省略)代表英格兰,而GW代表威尔士。对于较小的政治实体,数字部分可能也是国家前缀的一部分。例如VP2代表英属西印度群岛,并且可以继续细分为VP2E(安圭拉)、VP2M(蒙特塞拉特)以及VP2V(英属维尔京群岛)。VP5代表特克斯和凯科斯群岛,VP6代表皮特凯恩群岛,VP8代表福克兰群岛,而VP9代表百慕大。 在线可以协助查找特定呼号的持有者。举例来说,就是一个著名的在线呼号手册。也有组织出版拥有呼号的著名人士名单。 一些地区,如美国,为持有执照的业余无线电操作员发放特殊的呼号车牌(),以增加他们在紧急情况下的机动能力。呼号车牌的申请和续期费用通常比自选牌照低,且不受限于普通车牌须车牌对应的规定,无线电操作员可在其名下所有车辆上使用呼号车牌。 操作权利 在大多数地区,有别于其他无线电使用者,业余无线电爱好者可以自制或改装他们的设备,以满足他们在业余频段上的操作需求,这通常无需政府核准。持有执照的爱好者还可以使用任意批准使用的业余频段(而非某个特定的频点),并且可以在较广的频率范围内使用较高功率的设备,只要其设备满足例如带宽、功率、等的技术参数要求。 频段 业余无线电爱好者可以使用无线电频谱内所有分配的业余业务频段,通常频段选择由通联范围所决定。短波波段,或称作HF,适合全球范围的通联,而VHF和UHF适用于本地通联。微波波段由于其带宽的优势,通常用于业余无线电电视和高速计算机网络链路。 设备 在大多数国家,持有业余无线电执照的爱好者可以持有、改装及操作未经管理部门核准的设备。这鼓励了业余无线电操作员试验自制或修改的设备。但这些设备也必须符合国际国内关于的标准和地點限制。 功率 业余无线电爱好者可以合法使用的最高发射功率因国家而异。尽管功率相比商业业务较低,但也足以进行全球范围通联。 功率限制因国家和执照等级而异。举例来说,在加拿大,持有最高级执照的操作员可以使用高达2.25千瓦的,在美国,业余无线电的功率上限为1.5千瓦。较低的执照等级通常有较低的最高功率。按照规定和传统,为了防止干扰其他电台,业余无线电爱好者应当只使用能满足良好通联质量的最低功率。 发射功率的限制也取决于通联模式。例如在澳大利亚,SSB模式可以使用最高400瓦,但FM模式只能使用120瓦。 发射功率的测量方法也会影响实际可用的功率。例如英国规定发射功率在天线馈线接口处测量,因此发信设备可以发射超过400瓦的功率以克服馈线内的损耗。然而德国规定发射功率在发信设备的天线接口处测量,这导致了实际可用的功率因为馈线损耗而减小。 在某些波段(如,和),《无线电规则》限制了发射信号的等效全向辐射功率。在这些波段实际能够使用的功率,由发信设备功率、馈线损耗和天线增益共同决定。 一些国家允许业余无线电操作员申请额外的临时许可,以满足特定通信的要求。 频率使用规范和频率划分 国际电信联盟(ITU)和各国政府通信部门共同管理全世界无线电频率的分配。在不对其他国家的无线电业务产生干扰的前提下,国家级通信管理部门可以在波段配置规划中设立限制或者划分额外的频率给特定的无线电业务。 在一些国家,特定类型的无线电发射在特定的频段上受到限制。在大多数国家,国际业余无线电联盟(IARU)的成员协会推广频率使用规范()以更好地利用无线电频谱。在少数情况下,国家通信管理机构可能允许业余无线电爱好者使用国际频率划分以外的频率。 依照国际电信联盟的规定,在常规通信手段不可用的情况下,如果生命和财产遭受直接的威胁,无线电用户可以使用任意频率求救。在阿拉斯加,在灾害情况下,业余无线电爱好者可以以指定的发射类型使用阿拉斯加州紧急频率5167.5 kHz。 美国的业余无线电爱好者可以申请加入(MARS),一旦完成注册和训练,爱好者便可以在美军军用频率上为美军提供应急通信和军属口信传达服务。 通联模式 业余无线电爱好者使用进行通联。 业余无线电爱好者可以在业余波段内试验新的通联模式,但国家监管部门会要求爱好者提前公开技术细节以保证当局也能监督试验的进行。业余无线电爱好者一般来说禁止进行加密通信,除非加密通信是用于卫星或其他设备的上行控制链路。 语音模式 | 国际电信联盟(ITU)和各国政府通信部门共同管理全世界无线电频率的分配。在不对其他国家的无线电业务产生干扰的前提下,国家级通信管理部门可以在波段配置规划中设立限制或者划分额外的频率给特定的无线电业务。 在一些国家,特定类型的无线电发射在特定的频段上受到限制。在大多数国家,国际业余无线电联盟(IARU)的成员协会推广频率使用规范()以更好地利用无线电频谱。在少数情况下,国家通信管理机构可能允许业余无线电爱好者使用国际频率划分以外的频率。 依照国际电信联盟的规定,在常规通信手段不可用的情况下,如果生命和财产遭受直接的威胁,无线电用户可以使用任意频率求救。在阿拉斯加,在灾害情况下,业余无线电爱好者可以以指定的发射类型使用阿拉斯加州紧急频率5167.5 kHz。 美国的业余无线电爱好者可以申请加入(MARS),一旦完成注册和训练,爱好者便可以在美军军用频率上为美军提供应急通信和军属口信传达服务。 通联模式 业余无线电爱好者使用进行通联。 业余无线电爱好者可以在业余波段内试验新的通联模式,但国家监管部门会要求爱好者提前公开技术细节以保证当局也能监督试验的进行。业余无线电爱好者一般来说禁止进行加密通信,除非加密通信是用于卫星或其他设备的上行控制链路。 语音模式 在业余无线电爱好者中最流行的两种模拟语音模式为频率调制(FM)和单边带调制(SSB)。FM可以提供高音质的音频信号,而SSB适用于带宽受限的远距离通信。 随着技术的进步,业余无线电爱好者和厂商也开发出了数字语音模式。数字语音模式可以提供远高于模拟模式的音质,在超短波通信中,数字语音模式大有取代FM之势,目前较为流行的有D-STAR,C4FM和DMR。 图像模式 慢扫描电视(SSTV)是业余无线电爱好者的一种主要图片传输方法,慢扫描电视通过无线电传输和接收单色或彩色静态图片。慢扫描电视占用的带宽较小,因此是一种较缓慢的静态图像传输方法,通常发送一帧需要持续传输若干分钟。业余无线电操作员通常在短波和超短波波段上使用慢扫描电视。 随着摄像头等消费级的电子产品的普及,(ATV)的普及度与日俱增,快扫描电视可以传输实时的视频画面,使得业余无线电爱好者们在通联中终于也可以告别“只闻其声,不见其人”的情况了。但因为较大的带宽占用和较高信号稳定的要求,快扫描电视通常只在(420–450 MHz)上使用,爱好者有时也在(902–928 MHz)、(1240–1300 MHz)和更高的波段上使用,这些波段视距传播的特性将通联范围限制在30至100千米之间。 无线电报 无线电报是传统的业余无线电通信模式。无线电报,也称作“CW”(等幅电报),是萨缪尔·摩尔斯发明的有线电报技术的无线拓展,能够追溯到无线电最初的时期。尽管无线电报已被普遍认为过时,但因为CW模式相较于SSB和FM的固有的抗干扰优势,许多业余无线电爱好者们仍热衷于CW模式——特别是在底噪较大的短波波段上。此外,音调更为简单的CW信号在话音无法辨认的情况下,依然能被人耳分辨出来,因此在“QRP”或低功率通信爱好者中广受青睐。纯CW发信机结构较为简单,易于制作,使得CW模式也在中也占有一席之地。CW通联中,爱好者们常常使用Q简语和其他通信简略语,这使得CW成为了跨越语言和口音鸿沟的交流桥梁。专业的报务技术和能力许多年来一直是取得使用30 MHz以下频率的业余无线电执照的条件,但随着2003年国际条例的修改,许多国家不再要求爱好者掌握报务技术。在美国,联邦通信委员会于2003年2月23日取消了所有执照等级的报务技术要求。 数字模式 数字模式利用编码和信号处理技术,将语音、文字、图像和数据等信息编码成数字信号后发送,拥有相较于模拟制式更强的抗干扰能力。大多数业余无线电数据模式使用频移键控(FSK)、相移键控(PSK)和幅移键控(ASK)技术,将编码后的数字信号转换为模拟语音信号后再由电台发送,使用单边带调制(SSB)的调制模式。 个人计算机的普及促进了各种数字模式的使用,许多数字模式曾经需要调制解调器和笨重的设备,但现在可以利用个人计算机和软件编解码。例如(RTTY),之前需要笨重的电传打字机,而现在利用一台电脑就可以实现通联了。 业余无线电爱好者为不同用途开发了不同的数字模式。火腿族引领了1970年代封包无线电的开发,并吸收了许多其他协议的细节,例如和TCP/IP,实现了通过业余无线电发送数据包的功能。利用和等模式,爱好者们能够在强干扰的情况下进行实时的文字交流。自动链路建立(ALE)技术能够使业余无线电网络持续性地在具有全球覆盖的短波波段上运行。FT8和JT65等数字模式使用例如的专用软件进行编解码,这些模式具有极强的抗干扰和纠错能力,但只能交换必要的信息,无法用于聊天,通常只用于流星餘迹通信、月面反射通信和其他极端干扰环境下的通联。 参见 火腿节 国际业余无线电联盟 业余无线电组织列表 业余无线电软件列表 慢扫描电视 摩尔斯电码 (WAC) 中华人民共和国业余无线电执照制度 注释 |
黑海的面积有(不包括亞速海),最大深度为,体积为。黑海形成一个东西向的椭圆形凹陷。黑海的南面是本廷山脈,东面是高加索山脉,西北面是宽阔的低地。黑海东西向最宽有大约。 名称 「黑海」這個名字,是源自古希臘的航海家,因為他們認為黑海海水的顏色比較地中海的海水深黑而得名。黑海、紅海、白海和黃海也是少數幾個用顏色來命名的海域。現代各語言對於該地的稱呼都採用同義,包括圍繞著海域的諸地域: , 。 , , , shavi zghva 拉兹语與, , or simply , , "Sea" , , , , 以上稱呼據考並未早於13世紀之前出現。 而在希臘,歷史性稱呼攸克辛海(Euxine Sea)具有不同意義,也延續著廣泛使用: , ,字面义为“好客海”; (), ,字面义为“黑海”,这一名称也有使用,但不太常见。 地质 黑海是世界最深的內海之一。黑海从河流和地中海流入的水含盐度比较小,因此比较轻,它们浮在含盐度高的海水上。这样深水和浅水之间得不到交流。两层水的交界处位于100到150米深处之间。两层水之间彻底交流一次需要上千年之久。海底的生物尸体腐化分解时消耗的氧气得不到补充。在这个严重缺氧的环境中只有厌氧微生物可以生存。牠们的新陈代谢释放二氧化碳和有毒的硫化氢(H2S)。其他生物实际上只能生存在深度小于200米的水里。 黑海是古地中海的一个残留海盆,古新世末期小亚细亚发生隆起,黑海与地中海分开,逐渐形成内海。2,500万年前,黑海还与地中海相连。随着地壳运动和冰期,黑海与地中海反复隔绝和连接,6,000~8,000年前的大冰期后形成相连。 历史 由於黑海是連接東歐內陸和中亞、高加索地區出地中海的主要海路,故此其戰略地位非常重要。黑海航道是古代絲綢之路由中亞往羅馬帝國的北線必經之路。蒙古帝國和鄂圖曼帝國均曾經完全控制黑海沿岸,籍此侵略歐洲。 尤其是對自17世紀開始崛起的俄羅斯帝國,黑海和波羅的海均是影響該國對歐洲聯繫的命脈。近代史中亦有因為搶奪黑海的控制權而引發的戰爭和軍事行動,例如克里米亞戰爭。英國和法國在19世紀和土耳其結盟,土耳其一直控制進出伊斯坦堡海峽,使俄羅斯黑海艦隊進出黑海均須經過土耳其。 2020年8月22日,土耳其宣稱在黑海發現有史以來储量最大的天然气,為3,200亿立方米。 水文學 黑海屬於陸緣海,也是世界上最大的。湖的上層會因為和空氣接觸而有氧氣融入,但湖的上層和下層的水不會互相混合,因此黑海中90%的水都是缺氧水。黑海的環流主要受盆地地形及河流作用控制,因此會有強烈的垂直分層結構,黑海也被分類為有鹽楔(salt-wedge)的三角灣,也就是高鹽度海水會沿著海底,呈現楔狀鑽入黑海中。 黑海和地中海透過土耳其海峽進行水輸送。由地中海流進的水,其鹽度和密度都較流到地中海的水要高,因此會出現經典的河水循環:下層是鹽度和密度較高的水,由土耳其海峽中的馬摩拉海流進黑海,上層是鹽度和密度較低的水,由黑海流進馬摩拉海。表面較淡的水是由河流作用所產生,黑海流出的淡水約為流進的二倍。每年蒸發和降水的水量約為300 km3。 由於博斯普魯斯海峽和達達尼爾海峽既淺又窄(其深度分別為33公尺及70公尺),因此流進和流出的速度都很快,而且有明顯的垂直剪力,因此二層之間會有紊流混合。離開黑海的表面水其鹽度只有17psu(實用鹽度單位),到地中海時的鹽度為34psu。由地中海流進的深層水鹽度約38.5 psu,到黑海時會降到34psu。 水文化學 黑海中的有機物質,包括沉船船體等,都完整保存。淺層水會有一段時間有生命期短的藻類繁殖,形成有大量有機物體(包括)的水層。科學家已發現每年會固定有許多浮游植物繁殖,在NASA拍攝黑海的圖片中也可以看出。由於這些因素,黑海越來受到的關注。,在黑海海底發現許多保存得相當好的古船骸,例如拜占庭帝国的古船骸就位在土耳其锡诺普海岸下的缺氧海域中。 建模顯示若黑海發生彗星或小行星的撞擊事件,其產生的硫化氫雲會影響黑海海岸居民的健康,甚至威胁居民的性命。 參見 克里米亞戰爭(1853年 - 1856年) 黑海艦隊 亞速海 缺氧事件 黑海運動會 庫馬─馬內奇盆地 蒙特勒海峽制度公約 参考文献 延伸阅读 Stella Ghervas, "Odessa et les confins de l'Europe: un éclairage historique", in Stella Ghervas et François Rosset (ed), Lieux d'Europe. Mythes et limites (Paris: Editions de la Maison des sciences de l'homme, 2008), pp. 107–124. Charles King, The Black Sea: A History, 2004, William Ryan and Walter Pitman, Noah's Flood, 1999, Neal Ascherson, Black Sea (Vintage 1996), | Stella Ghervas et François Rosset (ed), Lieux d'Europe. Mythes et limites (Paris: Editions de la Maison des sciences de l'homme, 2008), pp. 107–124. Charles King, The Black Sea: A History, 2004, William Ryan and Walter Pitman, Noah's Flood, 1999, Neal Ascherson, Black Sea (Vintage 1996), Rüdiger Schmitt, "Considerations on the Name of the Black Sea", in: Hellas und |
758年:唐帝國貿易城市广州遭到阿拉伯和波斯海盗攻击。 13世紀 1226年:越南李朝重要官員陳守度趁著李昭皇年幼,安排自己姪兒陳煚獲得禪讓並建立陳朝。 1270年:西西里和突尼斯哈夫斯王朝签订协议,十字军解除对突尼斯城的围攻,第八次十字军东征结束。 15世紀 1485年:亨利七世加冕為英格蘭國王,成為都鐸王朝首位國王。 17世紀 1644年:清世祖福临在紫禁城即皇帝位,年號順治。 19世紀 1805年:法國元帥安德烈·馬塞納在卡爾迪耶羅戰役決定性的擊敗了卡爾大公率領的奧地利軍隊。 1863年:在奧托一世遭到政變廢黜後,繼任為希臘國王喬治一世的丹麦威廉王子抵達希臘雅典並施行統治。 1864年:由於普丹戰爭的戰敗,丹麥王國簽訂《維也納和約》並宣布放弃石勒苏益格和什列斯威-霍爾斯坦,两地依和約被普鲁士王國和奥地利帝國瓜分。 20世紀 1905年:俄国沙皇尼古拉二世颁布俄国首部宪法,确立杜马作为立法机关。 1911年:由比利時企業家歐內斯特·索爾維舉辦的第一届索爾維會議在布鲁塞尔召开。 1911年:蔡锷在昆明举兵发动重九起义。 1918年: 第一次世界大战:鄂圖曼土耳其帝國投降。 1918年: :斯洛伐克各地代表在马丁召开民族会议,宣布和捷克合并成独立的捷克斯洛伐克。 1920年:澳大利亚共产党于悉尼成立。 1922年:贝尼托·墨索里尼被意大利国王埃马努埃莱三世任命为总理。 1925年:英国发明家约翰·罗杰·贝尔德开始通过电视试验传播静止图片。 1938年:美國CBS播出改編英國作家H·G·威爾斯著作的廣播劇《世界大戰》時,意外引起民眾恐慌。 1941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美国总统富兰克林·罗斯福根据《租借法案》向盟军提供价值10亿美元的物资。 1944年:安妮·弗蘭克与其姐被从奥斯威辛集中营转移到贝尔根-贝尔森集中营。 1947年:關稅及貿易總協定(GATT,世界貿易組織前身)正式成立。 1956年:匈牙利革命中,匈牙利联合政府承认了工人成立的工人委員會。国民卫队司令基拉伊·贝拉下令进攻匈牙利共产党的总部。 1960年:英国医生。 1961年:蘇聯在北冰洋新地島進行氫彈沙皇炸彈的引爆測試,為世界上威力最大的核武器。 1961年:根据尼基塔·赫鲁晓夫的命令,约瑟夫·斯大林的遗体被从紅場移走,改葬于克里姆林宫墙下一座朴素的陵墓中。 1970年:越南遭受洪灾,293人遇难,甚至连越战都一度因此停止。 1971年:香港仔珍寶海鮮舫四級大火。 1973年:位于土耳其伊斯坦布尔,跨越博斯普鲁斯海峡,连接欧洲和亚洲的博斯普魯斯大橋落成启用。 1973年:。 1975年:胡安·卡洛斯一世成为西班牙国家元首,取代了病重的独裁者弗朗西斯科·弗朗哥。 1979年:美國科学家首次测出星际空间反物质流。 1980年:萨尔瓦多和洪都拉斯签订和约,从法律上结束了1969年的足球战争。 1980年:香港政府開始規定15歲以上市民出外必須攜帶身份證。 1985年:香港立法局大樓由香港總督尤德主持揭幕儀式,並在該大樓舉行首次會議,新當選的議員宣誓時無須硬性讀出效忠英女皇的誓詞。 1985年:挑戰者號太空梭履行STS-61-A,本太空梭的最后一场飞天任务。 1989年:由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發起倡導並組織中國青少年發展基金會實施的一項社會公益事業“希望工程”设立。 1991年:开幕。 1995年:日本下令解散奥姆真理教。 1995年:加拿大魁北克省舉行第二次獨立投票,50.58%选民反对魁北克独立。 21世紀 | 1895年:格哈德·多馬克,德國病理學家、細菌學家,1939年諾貝爾生理學或医學獎得主(1964年逝世) 1895年:迪金森·伍德拉夫·理查兹,美國醫生、生理學家,1956年諾貝爾生理學或医學獎得主(1973年逝世) 1900年:拉格納·格拉尼特,芬蘭籍瑞典科學家,1967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得主(1991年逝世) 1900年:夏衍,中國劇作家(1995年逝世) 1924年:約翰·P·克拉文,美國科學家(2015年逝世) 1926年:胡賜道,新加坡政治人物(2023年逝世) 1927年:洪一峰,台灣歌手(2010年逝世) 1927年:楊福愉,中國生物化學家(2023年逝世) 1928年:丹尼爾·那森斯,俄羅斯猶太裔美國分子生物學家,1978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得主(1999年逝世) 1932年:路易·馬盧,法國導演(1995年逝世) 1935年:克里斯多夫·雅歌塔,匈牙利裔瑞士女作家(2011年逝世) 1938年:艾德·羅特,美國演員(2013年逝世) 1939年:利兰·哈特韦尔,美國西雅圖弗雷德·哈金森癌症研究中心總裁、主任,2001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得主 1941年:特奥多尔·亨施,德國物理學家,2005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 1945年:亨利·溫克勒,美國男演員、導演、製片人 1946年:罗伯特·吉布森,美國太空人 1949年:郭家明,香港足球運動員 1950年:劉曉慶,中國女演員 1951年:小野,台灣作家 1953年:查尔斯·马丁·史密斯,美國電影演員、編劇、導演 1954年:馮寶寶,香港演員 1955年:劉曉庆,中國女演員 1956年:湯鎮宗,香港男演員 1958年:石川光久,日本動畫製作人、實業家 1958年:伊戈爾·帕納林,俄羅斯政治學家 1960年:-{zh-hans:迭戈·马拉多纳;zh-hk:迪亞高·馬勒當拿;zh-tw:迪亞哥·馬拉度納;}-,阿根廷職業足球運動員(2020年逝世) 1961年:德米特里·穆拉托夫,俄羅斯《新報》總編輯,2021年諾貝爾和平獎得主 1964年:呂明賜,台灣職棒選手 1965年:亨利·布拉漢姆,英國電影攝影師 1966年:阿布·穆萨布·扎卡维,蓋達組織領導人,賓·拉登副手(2006年逝世) 1966年:范國威,香港政界人物 1966年:佐蘭·米蘭諾維奇,克羅埃西亞政治人物,現任克羅埃西亞總統 1968年:游鴻明,台灣歌手 1970年:謝軍,中國國際象棋棋手 1970年:江宏恩,台灣演員 1970年:托瑞·貝勒奇,美國電影製片人、模型製作師,以《流言終結者》知名 1971年:安在旭,韓國演員、歌手 1971年:喬丹·艾倫伯格,美國數學家、作家 1973年:Edge,美國摔角手 1976年:梁祖堯,香港演員 1978年:金海心,中國歌手 1978年:徐婕兒,台灣歌手 1978年:馬修·莫里森,美國演員、舞者、音樂人、創作歌手 1979年:仲间由紀惠,日本演員、歌手、主持人、配音員 1979年:雅雯·史華霍,美國模特兒 1980年:鬼束千尋,日本創作歌手 1981年:全智賢,韓國演員 1981年:仙台惠理,日本女性聲優 1981年:-{zh:伊凡卡·特朗普;zh-hans:伊万卡·特朗普;zh-hant:伊凡卡·川普;zh-cn:伊万卡·特朗普;zh-tw:伊凡卡·川普;zh-hk:伊萬卡·杜林普;zh-mo:伊萬卡·杜林普;}-,美國社交名媛、模特、「川普集團」副總裁 1981年:肖恩·西珀斯,加拿大男演員 1982年:許致強,台灣籃球運動員 1982年:莊濠全,台灣歌手 1982年:馮媛甄,台灣演員 1984年:伊娃·佩霍,美國模特兒、演員 1984年:李承鉉,美籍韓裔男演員 1985年:陳慧婷,香港歌手、社區工作者 1987年:內山夕實,日本女性聲優 1988年:賈娜爾·帕里希,美國演員、歌手 1988年:居來提,中國歌手、演員 1989年:娜斯佳·柳金,美國籍俄裔女子体操運動員 1989年:陳梓童,中國女歌手 1990年:潘瀟瀟,香港女模特 1991年:郭少軒,台灣歌手 1992年:陳夢晨,台灣女藝人 1994年:春野杏,日本女性聲優 1995年:若井友希,日本女性聲優、偶像 1995年:徐好,中國女演員 1996年:譜久村聖,日本女子偶像團體早安少女組。成員 1996年:佐藤勝利,日本歌手、演員 1997年:神宫寺勇太,日本男子偶像團體King & Prince成員 1998年:田村芽實,日本男子偶像團體S/mileage成員 1998年:謝亞軒,臺灣男子籃球運動員 2000年:Giselle,韓國女子偶像團體aespa成員 逝世 1459年:波焦·布拉喬利尼,意大利文学家及哲学家(1380年出生) 1611年:卡尔九世,瑞典瓦萨王朝国王(1550年出生) 1626年:威理博·司乃耳,荷兰天文学家及物理学家(1580年出生) 1654年:後光明天皇,日本第110代天皇(1643年出生) 1757年:奥斯曼三世,奥斯曼帝国第25任苏丹(1699年出生) 1757年:愛德華·弗農,英国海军上将(1684年出生) 1809年:威廉·卡文迪許-本廷克,英國首相,第三代波特蘭公爵(1738年出生) 1816年:腓特烈一世,符腾堡公爵(1754年出生) 1883年:罗伯特·福尔克曼,德国浪漫主义时期作曲家(1815年出生) 1893年:约翰·阿伯特,首位加拿大本土出生的总理(1821年出生) 1903年:尾崎紅葉,日本小說家(1868年出生) 1910年:亨利·杜南,瑞士商人、人道主義者,紅十字運動創始人,1901年諾貝爾和平獎得主(1828年出生) 1931年:卡爾·尼爾森,丹麥作曲家、指揮家、小提琴家(1865年出生) 1945年:冼星海,中國音乐家(1905年出生) 1947年:韓相龍,朝鮮日治時期實業家、政治家(1880年出生) |
南北朝佛教 北周政治 中国反佛教事件 570年代中国 6世纪佛教 | 参考文献 南北朝佛教 北周政治 中国反佛教事件 |
獨孤劉姓 丘穆棱穆姓 丘敦丘姓 步陆孤(步六孤)陆姓 侯莫陳陳姓 贺赖贺姓 贺楼楼姓 忽忸于于姓 達奚奚姓 尉遲尉姓 紇骨胡姓 普氏周姓 伊婁伊姓 尊崇儒學 孝文帝遷都洛陽後,立即下令加緊修建孔廟祭孔。又給予孔子家族後裔土地與金錢,讓他們可以繼續祭祀這位祖先。再以禮教治國。 推廣教育 孝文帝在洛陽設立國子學,太學和四門小學,爲了讓鮮卑貴族子弟接受漢化教育。 影響 孝文帝所推行的汉化改革措施有利于缓和民族矛盾,为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 曹魏创立的九品官人法在西晋时已经变成了从世家大族中选拔官吏的局面,并演化出了士族与庶族两大社会阶层,「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之名言,便出于此。 鲜卑统治者继承了这一门阀制度。《魏書‧官氏志》記載:「有三世官在給事已上,及州刺史、鎮大將,及品登王公者為姓……而有三世為中散、監已上,外為太守、子都,品登子男者為族。」使门阀制度由魏晋进一步延伸到了南北朝时期。当然,北魏改革时期,尤其是孝文帝、宣武帝时代,虽然重用东汉、魏晋以来的世家大族,但吏治依然清明,同时政府行政也很高效。 | 漢化的原因 文化:受漢人祖母馮太后撫養,染於漢族文化思想 政治:希望削弱鮮卑貴族的特權,缓和民族矛盾,巩固统治。 過程(内容) 政治及經濟方面 班祿制 北魏初年,官俸制度沿用「掠奪制」,官員俸祿乃從戰爭中掠奪他人財物,後來國家漸漸安定,官員間貧富差距漸大,貪污成風。故此孝文帝於太和八年(484年),仿效漢人的班祿制,官員每季定時發薪。 三長制 北魏初年,戶籍制度沿用「宗主督護制」,平民百姓大多因為生計依附世家大族(宗主),成為宗主的私產,中央政府不但難以收稅,平民百姓更多受宗主威迫。孝文帝於太和十年(486年),制定「三長制」,以五家一鄰,五鄰一里,五里一黨,各設一長,即「鄰長」、「里長」和「黨長」。有助重新整理戶口,方便收稅。此举也严重侵害了世家大族的利益。 均田制 均田制定於太和九年(485年),「均田制」配合「三長制」而行,計口授田,平均土地和牲畜,使平民百姓安居樂業,有效抑制了地方世家大族的土地兼并。同時,推行「均田制」,亦可視為北魏政權由遊牧業轉為農業的過程。 遷都洛陽 漢化的第一步就是遷都洛陽,《魏書‧任城王雲傳》記載洛陽「崤函帝宅,河洛王里,因茲大舉,光宅中原。」是個好地方,且在經濟及戰略上來講,又可以通鑿運河,《魏書‧李沖傳》中孝文帝言:「朕欲從此通渠于洛,南伐之日,何容不從此入洛,從洛入河,從河入汴,從汴入清,以至於淮?下船而戰,猶開戶而鬥,此乃軍國之大計。」 習慣與文化 以下這些措施,是為了改變胡人習慣以作的: 禁胡服 首先改變衣著,494年孝文帝命令胡人改穿漢服,不得再穿胡服。《魏書‧高祖紀下》云:「太和十八年……革衣服之制。」 禁歸葬 太和十九年六月丙辰,孝文帝詔令遷居洛陽的胡人,死后要葬在黄河以南,不可以返葬于北方(尤其是平城),代人南遷的,籍贯都改为河南郡洛阳县人。 禁胡語 孝文帝實施漢化中最重要的政策,即將語言改變,規定三十歲以下人士不再說鮮卑语,而須改說漢語,《魏書‧咸陽王禧傳》記載孝文帝言:「今欲斷諸北語,一從正音。其年三十已上,習性已久,容不可猝革。三十已下,見在朝廷之人,語音不聽仍舊;若有故為,當加降黜。」 改姓氏 孝文帝下令把鮮卑族人的姓氏(通常是複姓),改為單姓。以下是一些例子: 拓拔(皇族)元姓 |
前233年:韓王向秦納地效璽,請為藩臣,使韓非聘秦。 前231年:韓向秦獻南陽地。 前230年:秦滅韓,虜韓王安,以其地置潁川郡。韓亡。 人物 春秋時期 韩无忌 韩襄 叔禽 叔椒 子羽 韩固 戰國時期 將領 骉羌 暴鳶 韩聂 申差 謀臣 段规 韩侈 韩伯婴 韩辰 馮亭 靳黈 公仲朋 田苓 宰相 申不害是初期的著名人物,法家中“术”的代表人物。《史記》在《老子韓非列傳》後面寫他是「故鄭之賤臣。學術以干韓昭侯,昭侯用為相。內脩政教,外應諸侯,十五年。終申子之身,國治兵彊,無侵韓者」。 張開地是張平的父親,楚漢時期張良的祖父,為韓昭侯、韓宣惠王與韓襄王的宰相。 張平是張開地之子,楚漢時期張良的父親,為韓釐王與韓桓惠王的宰相,與父親張開地共同擔任戰國時代韓國五任韓王的宰相,此稱為“五代相國”。 俠累,韓烈侯在位初期,俠累任韓國的相國,與濮陽的嚴遂(字仲子)爭權,嚴仲子失敗,出走他國。後來在齊國,有人向嚴仲子推薦聶政。 嚴仲子雇聶政殺俠累,於威烈王五年(甲申,公元前397年),俠累被殺。 說客 韓陽 尚靳 張翠 其他 郑国是晚期的著名人物,他是韩国派去秦国的水利工程师,他修筑了郑国渠,韓國派他去,本來是為了耗費秦國的財政,卻幫助了秦國農業躍進,稅收大增。 韩非是晚期的著名人物,他是韓國宗室貴族,是法家代表人物,曾自學老子思想,又拜荀卿為師,兼採商鞅重法、申不害重術、慎到重勢等三家學說之長,發揚法家,集法家思想的大成。後被迫侍奉秦始皇,遭李斯害死。 新郑有个人,其子将去做官,对家人说:“一定修好坏的墙,不然,别人会来偷窃的。”他邻居也这样说。因为没及时修,有人果然偷了他家。此人认为告诫他的儿子聪明,但把告诫他的邻居看作贼。 韓國君主列表 下表按《史記·六國年表》訂: 韓氏領袖 韓國君主 参考文献 参见 戰國人物列表 戰國戰役列表 延伸阅读 H韩 河南古国 | 前273年:魏趙聯合伐韓華陽。秦救韓,殺魏趙兵十四萬。秦王欲令韓、魏與秦一起伐楚,未行。 前265年:齊趙聯合伐韓,取注人。 前264年:秦伐韓,拔九城,斬首五萬。 前263年:秦武安君伐韓,取南陽;攻太行道,絕之。 前262年:秦伐韓,拔野王。上黨路絕,韓獻上黨予趙。 前256年:秦伐韓,取陽城、負黍,斬首四萬。 前254年:韓王入朝于秦。 前249年:秦伐韓,取成皋、滎陽,成為秦國的三川郡。 前246年:韓使水工鄭國為間於秦。 前244年:蒙驁伐韓,取十二城。 前241年:楚、趙、魏、韓、燕合縱以伐秦,楚王為縱長,春申君用事,取壽陵。至函谷,秦師出,五國之師皆敗走。 前233年:韓王向秦納地效璽,請為藩臣,使韓非聘秦。 前231年:韓向秦獻南陽地。 前230年:秦滅韓,虜韓王安,以其地置潁川郡。韓亡。 人物 春秋時期 韩无忌 韩襄 叔禽 叔椒 子羽 韩固 戰國時期 將領 骉羌 暴鳶 韩聂 申差 謀臣 段规 韩侈 韩伯婴 韩辰 馮亭 靳黈 公仲朋 田苓 宰相 申不害是初期的著名人物,法家中“术”的代表人物。《史記》在《老子韓非列傳》後面寫他是「故鄭之賤臣。學術以干韓昭侯,昭侯用為相。內脩政教,外應諸侯,十五年。終申子之身,國治兵彊,無侵韓者」。 張開地是張平的父親,楚漢時期張良的祖父,為韓昭侯、韓宣惠王與韓襄王的宰相。 張平是張開地之子,楚漢時期張良的父親,為韓釐王與韓桓惠王的宰相,與父親張開地共同擔任戰國時代韓國五任韓王的宰相,此稱為“五代相國”。 俠累,韓烈侯在位初期,俠累任韓國的相國,與濮陽的嚴遂(字仲子)爭權,嚴仲子失敗,出走他國。後來在齊國,有人向嚴仲子推薦聶政。 嚴仲子雇聶政殺俠累,於威烈王五年(甲申,公元前397年),俠累被殺。 說客 韓陽 尚靳 |
香港 西貢區,香港十八區之一,设將军澳新市鎮 西貢北是指香港西貢半島北面部分以及附近島嶼,特別之處是它在香港十八區地區行政上,不屬於陸地相連的西貢區或沙田區,而是屬於隔海相望的大埔區;所以是大埔區的外飛地。 西貢市,位於香港新界東部的西貢區西貢半島,面向西貢海 西貢市中心,香港西貢區議會選區 西貢半島,香港新界東部的一個半島,南北兩部分屬西貢區和大埔區 西貢海,位於香港新界西貢半島南部西貢市對出的一片海域 | 西貢半島,香港新界東部的一個半島,南北兩部分屬西貢區和大埔區 西貢海,位於香港新界西貢半島南部西貢市對出的一片海域 西貢街,位於香港油尖旺區一條街道 西貢公路,西貢區主要道路 西貢道,現太子道東一部份 越南 |
davidattenboroughi 艾登堡龍屬 Attenborosaurus (侏羅紀時的爬蟲類,已滅絕) 艾登堡魚母 Materpiscis attenboroughi(泥盆紀時的盾皮魚,已滅絕) 艾氏琥珀蝗 Electrotettix attenboroughi(中新世時的蝗蟲,已滅絕) 艾氏微袋獅 Microleo attenboroughi(中新世時的有袋類,已滅絕) 堡居蟲 Cascolus ravitis(屬名是將Attenborough拆分成atten和burgh,再將兩者的拉丁譯文組合而成。志留紀時的甲殼類,已滅絕) 植物 艾登堡豬籠草 Nepenthes attenboroughii 艾登堡山柳菊 Hieracium attenboroughianum 艾登堡杯碟花 Blakea attenboroughi 藍星條結藻 Syracosphaera azureaplaneta(以大衛·艾登堡的紀錄片《藍色星球》命名) 参考文献 外部链接 萊斯特人 英格蘭攝影師 英國皇家學會院士 美國文理科學院院士 CBE勳銜 聖米迦勒及聖喬治勳章爵級大十字勳章持有人 CVO勳銜 名譽勳位成員 下級勳位爵士 功績勳章成員 英格蘭生物學家 英格蘭不可知論者 | (侏羅紀時的爬蟲類,已滅絕) 艾登堡魚母 Materpiscis attenboroughi(泥盆紀時的盾皮魚,已滅絕) 艾氏琥珀蝗 Electrotettix attenboroughi(中新世時的蝗蟲,已滅絕) 艾氏微袋獅 Microleo attenboroughi(中新世時的有袋類,已滅絕) 堡居蟲 Cascolus ravitis(屬名是將Attenborough拆分成atten和burgh,再將兩者的拉丁譯文組合而成。志留紀時的甲殼類,已滅絕) 植物 艾登堡豬籠草 Nepenthes attenboroughii 艾登堡山柳菊 Hieracium attenboroughianum 艾登堡杯碟花 Blakea attenboroughi 藍星條結藻 Syracosphaera azureaplaneta(以大衛·艾登堡的紀錄片《藍色星球》命名) 参考文献 外部链接 萊斯特人 英格蘭攝影師 英國皇家學會院士 美國文理科學院院士 CBE勳銜 聖米迦勒及聖喬治勳章爵級大十字勳章持有人 CVO勳銜 名譽勳位成員 下級勳位爵士 功績勳章成員 英格蘭生物學家 |
所有語言的語音均會隨時間而有所變化。寫然書寫形式(正寫法)往往不會配合音變而修改,也因此無法直接呈現實際發音。來自其他語言的借詞有時會保留原文的拼字,而其中書寫符號與語音對應的系統可能也不盡相同。單一語言中,跨方言的發音亦可能有很大的差異,但書寫通常會維持一致的形式。 比較書寫符號,語音轉錄在大多數的情況下可以更有效地在語音與符號之間進行一對一的對應。由於不受書寫符號的干擾,語音轉錄可以用來檢視一個語言中跨方言的發音比較,進一步確認當中可能發生的音變。 相關链接 轉錄 (語言學) 音译 語音學 | 音標系統 KK音標 DJ音標 韋氏音標 國際音標 参考文献 外部連結 标音方法 語音學 |
馬祖閩東(福州)語注音符號 蘇州注音符號 潮汕注音符號 臺灣方音符號 注音字母苗文 注音輸入法 汉字拉丁化 現代標準漢語拼音對照表 國音電報 注音文 註解 參考文獻 國語統一籌備委員會:《注音符號總表》,北平:國語統一籌備委員會,1932年4月。 中国文字改革研究委员会秘书处拼音方案工作组:《全国主要方言区方音对照表》,北京:中华书局,1954年12月。 吳守禮:《國臺對照活用辭典》,臺北:遠流,2000年8月。 李鎏 等 編撰,《國語運動百年史略》臺北市:國語日報,2012。 -{于}-錦恩:《民國注音字母政策史論》,北京:中華書局。2007年1月。ISBN 978-7-101-05395-1 外部連結 國語注音符號手冊 注音符號 的Unicode參考字型(PDF格式) 朱網頁:Unicode注音符號解說 朱網頁:Unicode注音符號擴充解說 字谈字畅 054:ㄨㄛˇ ㄞˋ ㄓㄨˋ ㄧㄣ(我愛注音) 中文羅馬化轉換器 - 在漢語拼音、威妥瑪拼音、國語羅馬字及其他羅馬化系統之間的轉換 注音->IPA 注音符號與國際音標(IPA)的對照表(部分有誤。) 注音符號與漢語拼音互換器 注音符號音節列表,附漢語拼音對照 通用拼音、漢語拼音、注音比較 漢語拼音與注音符號基本規則對照表 注音轉換工具 - 各種注音方式之間的轉換 | U+3105-U+312C。「ㄭ」在過往各版本的Unicode均未收錄。在2008年4月發行的Unicode5.1 版,把「ㄭ」放到U+312D。後來再陸續加上「ㄮ」和「ㄯ」。 1999年9月發佈的Unicode 3.0版,加入U+31A0至U+31BF的注音符號擴展區,增加了臺語方音符號及注音字母苗文,比如閩南話音節的「ㆭ、ㆬ」被正式訂為閩南話方音符號,載入Unicode注音符號擴展區用字: Unicode的注音符號照顧了臺語方音符號,但早在1932年已公佈的閏音符號卻沒有收錄。這導致其他漢語語言的使用者,無法以電腦直接處理其語言的注音。好像粵語注音符號中使用到的好些符號,都無法電腦編碼化錄入,反而有個別發音相同的臺灣方音符號卻遲來先上岸。有些民間使用者只好借臺語方音符號來代替Unicode缺收的閏音符號,例如借用〈ㆲ〉來表示「」,借用〈ㆰ〉來表示「」。有時其他漢語語言的使用者還要借用其他形近符號,來標示該漢語語言的注音。例如「」得借用形似的日語片假名〈ハ〉,「」更要借用形似的貨幣符號〈¥〉。直至2020年公佈的Unicode 13.0版,才收進粵語注音符號。而閩東語注音符號、蘇州注音符號等,至今仍未收進Unicode中。 Unicode 3.0也在占位修飾符號區段裏加上了 U+02EA(˪,陰去聲)和U+02EB(˫,陽去聲)字元。由Unicode6.0起,它們被視為注音符號字元。 鍵盤及輸入法 注音符號的電腦鍵盤排列共分為大千式、倚天式、精業式、IBM式等。當中大千式在Microsoft Windows稱為標準式,是台灣使用最廣的排列方式。而行動電話另採另外的編排法,大致是將注音依序分散各鍵,因各家而異故無一定標準。 台灣市面上的鍵盤多數為大千式。其特點是直接將注音符號表放在鍵盤上,由上至下、由左而右把注音符號依序排列。由於注音符號一定按照「聲母→介母→韻母」的順序出現,注音符號表也有如此的順序。故使用大千式鍵盤時,一定是從左邊向右邊輸入(除聲調外)。另外,初學者學習的時候,也比較有跡可循找到注音的位置,不需要大海撈針。 參見 粵語注音符號 馬祖閩東(福州)語注音符號 蘇州注音符號 潮汕注音符號 臺灣方音符號 注音字母苗文 注音輸入法 汉字拉丁化 現代標準漢語拼音對照表 國音電報 注音文 註解 參考文獻 國語統一籌備委員會:《注音符號總表》,北平:國語統一籌備委員會,1932年4月。 中国文字改革研究委员会秘书处拼音方案工作组:《全国主要方言区方音对照表》,北京:中华书局,1954年12月。 吳守禮:《國臺對照活用辭典》,臺北:遠流,2000年8月。 李鎏 等 編撰,《國語運動百年史略》臺北市:國語日報,2012。 -{于}-錦恩:《民國注音字母政策史論》,北京:中華書局。2007年1月。ISBN 978-7-101-05395-1 外部連結 國語注音符號手冊 注音符號 的Unicode參考字型(PDF格式) 朱網頁:Unicode注音符號解說 朱網頁:Unicode注音符號擴充解說 |
陳炳輝先生(任期:2004年11月5日-2009年9月15日) 胡錦賢先生(任期:2009年9月16日-2011年11月30日) 蕭慕蓮女士(任期:2011年12月1日-2017年10月8日) 趙燕驊先生(任期:2017年10月9日-2022年8月31日) 周達榮先生 (署任;任期:2022年8月31日-2023年1月15日) 曾俊文先生(任期:2023年1月16日至今) 區議會 西貢區議會負責就該區的社區設施、衞生環境、運輸及交通、房屋政策及居住環境改善等事宜,向政府反映意見。第六屆西貢區議會有29名民選議員及2位當然議員,現任西貢區議會主席是周賢明先生,而副主席為蔡明禧先生。 西貢區議會是香港十八個區議會之一,負責協助處理西貢區的事務,共有31名議員,現屆西貢區議會由建制派主導,現任8名議員當中3名為民主派議員,建制派有5名議員,包括3名中間偏建制派議員。 分區委員會 西貢分區委員會分為三區,分別是西貢一區,以及將軍澳南北兩區。主要職能包括推動公眾參與地區事務,就籌辦社區活動及推行政府贊助計劃提供意見並加以協助,並就影響該分區的地方問題提供意見,是社區與民政事務總署之間的橋樑。分區委員會的委員來自社會各階層,全部由民政事務總署署長委任。 統計資料 根據2011年的人口普查資料,西貢區的人口資料如下: 社區環境 以下所列的是西貢區內將軍澳以外的社區環境,而區內大部分住宅都位於將軍澳新市鎮,詳情請參閱將軍澳新市鎮。 公共屋邨 西貢中轉房屋(前沙角尾臨時房屋區)(已拆卸) 對面海邨(香港房屋協會屋邨) 翠塘花園(香港房屋協會屋邨,有出租和出售部分) 其餘請參閱將軍澳新市鎮。 私人屋苑 西貢鄉郊多以村屋或別墅式洋房為主。比較知名的,有不少明星居住的匡湖居、新世界發展傲瀧、西貢苑等。將軍澳地區聚集眾多私人屋苑,比較大型的有日出康城、天晉等,詳情請參閱將軍澳新市鎮。 公共設施 教育 專上教育 大學 香港科技大學 專上學院 明愛白英奇專業學校,明愛專上學院(2009年啟用,位於調景嶺):明愛徐誠斌學院(已改名為明愛專上學院)牛津道校園及明愛白英奇專業學校紅磡校園已於2009年9月一併遷往調景嶺。 香港專業教育學院李惠利分校,香港知專設計學院(2010年啟用,位於調景嶺):李惠利工業學院於1979年成立,現已隸屬香港專業教育學院,並改稱為香港專業教育學院李惠利分校。李惠利分校已於2010年跟香港知專設計學院(HKDI)一併遷往調景嶺,原址位於九龍塘香港浸會大學,現已讓香港浸會大學作發展之用。 中學 西貢崇真天主教學校(中學部) (前稱西貢崇真天主教中學,後於2006年與西貢崇真天主教小學成為一條龍學校) 景嶺書院 迦密主恩中學 基督教宣道會宣基中學 將軍澳官立中學 仁濟醫院王華湘中學 港澳信義會慕德中學 保良局甲子何玉清中學(前稱保良局甲子年中學) 東華三院呂潤財紀念中學 順德聯誼總會鄭裕彤中學 新界西貢坑口區鄭植之中學 寶覺中學 博愛醫院八十週年鄧英喜中學 香港道教聯合會圓玄學院第三中學 張沛松紀念中學 馬錦明慈善基金馬陳端喜紀念中學 仁濟醫院靚次伯紀念中學 香海正覺蓮社佛教正覺中學 天主教鳴遠中學 保良局羅氏基金中學 啟思中學 優才(楊殷有娣)書院 播道書院 真道書院 萬鈞匯知中學 將軍澳香島中學 香港復臨學校 小學 西貢崇真天主教學校(小學部)(前稱西貢崇真天主教小學) 西貢中心李少欽紀念學校 清水灣學校(英基學校) 香港復臨學校 樹宏學校 保良局馮晴紀念小學 將軍澳循道衛理小學 將軍澳天主教小學 保良局黃永樹小學 基督教宣道會宣基小學 將軍澳官立小學 港澳信義會明道小學 天主教聖安德肋小學 港澳信義會小學 東華三院王余家潔紀念小學 順德聯誼總會梁潔華小學 將軍澳天主教小學 景林天主教小學 佛教志蓮小學 基督教神召會梁省德小學 聖公會將軍澳基德小學 博愛醫院陳國威小學 仁愛堂田家炳小學 樂善堂劉德學校 仁濟醫院陳耀星小學 香海正覺蓮社佛教王藻森學校 保良局陸慶濤小學 優才(楊殷有娣)書院 播道書院 真道書院 國際學校 香港學堂國際學校(Hong Kong Academy) 英基學校協會清水灣小學 幼稚園 特殊學校 靈實恩光學校 其餘請參閱將軍澳新市鎮。 醫療服務 公營醫院(九龍東聯網) 將軍澳醫院 – 為將軍澳區居民提供中層服務的急症醫院。 靈實醫院 | – 為將軍澳區居民提供中層服務的急症醫院。 靈實醫院 – 為聯網提供非急性護理、復康及療養服務的延續護理醫院。 西貢萬年街方逸華診所 西貢胸肺科診所 其餘請參閱將軍澳新市鎮。 工業 將軍澳創新園 旅遊、康樂及郊遊 清水灣第二灘 銀線灣 西貢東郊野公園及西貢西郊野公園 西貢郊野公園訪客中心 (北潭涌) 清水灣郊野公園 (大坳門) 西貢海濱公園 香港科技大學 萬宜水庫 麥理浩徑第一段、第二段及第三段 賽馬會滘西洲公眾高爾夫球場 滘西洲洪聖廟 上窰民俗文物館(以前為客家圍村,在北潭涌附近) 西貢烈士墓園(紀念於香港保衛戰中犧牲的居民,位於大網仔) 西貢戶外康樂中心(對面海) 西貢文物館 創興水上活動中心 西貢游泳池 保良局度假營(北潭涌) 獅子會自然教育中心(菠蘿輋) 香港青年協會賽馬會西貢戶外訓練營 香港外展訓練學校 將軍澳游泳池 香港單車館 香港單車館公園 蠔涌車公廟 佛堂門天后古廟(俗稱大廟,在布袋澳附近) 糧船灣天后廟 鹽田仔村及獲得聯合國文化遺產保護優異獎的聖若瑟小堂 果洲群島 大牛湖的小夏威夷徑 廈門灣(半月灣) 體育 足球 將軍澳理文 交通 港鐵 :調景嶺站、將軍澳站、坑口站、寶琳站、康城站 :調景嶺站 道路 駕車前往北潭坳、黃石碼頭、海下灣、萬宜水庫等地,必須得到漁農自然護理署的批准。公眾可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或親自到位於北潭涌的西貢郊野公園訪客中心辦理手續。若非當地村民、探訪當地村民的人士、公務需要或學校團體參觀,申請通常不獲批准。 幹線道路 :將軍澳-藍田隧道、將軍澳跨灣連接路、將藍公路 :將軍澳隧道、將軍澳隧道公路 市區道路 寶琳路、寶琳北路 寶順路 環保大道 環澳路 郊區道路 清水灣道、大坳門路 西貢公路 西沙路 大網仔路 坑口道 巴士 巴士 專線小巴 紅色公共小巴 西貢 ⇄ 旺角 西貢 ⇄ 銅鑼灣 西貢 ⇄ 觀塘 未來 港鐵 :(規劃中) 參考 參見 將軍澳新市鎮 將軍澳 相關 將軍澳華人永遠墳場 西貢孟公屋俞屋村 西貢區議會 外部連結 西貢區議會 規劃署 – 新界規劃小冊子:西貢(不包括將軍澳) 西貢區分界圖一 西貢區分界圖二 西貢東及西貢西郊野公園 麥理浩徑 西貢站 網頁 香港行政區劃 |
胡志明市經濟胡志明市 (1975年前稱為西貢) 不但越南最大的城市, 而且是越南最重要經濟中心。這個城市只佔全國土地面積的0.6%,但人口佔超過8%,並佔了越南國內生產總值的20.2%、工業產值佔全國27.9%、外國直接投資佔全國34.9%。2005年,城市有434.40萬勞動人口。到2009年,人均GDP達到2,800美元,而越南的人均GDP为1,042美元,因此遠遠高出國內其他地方(依2021年的統計,胡志明市人均GDP已达到6,173美元,全越人均GDP則达到3,000美元。)。 胡志明市的經濟涵蓋不同領域,從採礦、海產品加工、農業、施工至旅遊、金融業、貿易。國有部門佔33.3%,私營部門4.6%,餘下的其他外國企業在規定的百分比。至於經濟結構而言,服務業佔51.1%,工業和建築業佔47.7%,林業、農業和其他佔了1.2%。在胡志明市的消費需求是遠高於越南其他省市,其中高於河內1.5倍。 市內有大約30萬的企業,包括許多大型企業,涉及高科技、電子、加工、輕工業等行業,還從事建築、建材和農業產品。原油產業是胡志明市一個較新的流行產業,投資者仍然注入大量資金。共有本地私人投資160,000億盾(100億美元)的18,500名新成立的公司。投資對象以高科技、房地產項目最為熱門。目前,全市有15個工業園區和加工出口區,除了光中軟體園區和胡志明市高科技園區。英特爾投資約10億美元。超過50家銀行與數百個分支機構和20家保險公司也位於城內。 購物 胡志明市民的購買能力越来越高,因此市內有不少的高級商場供給市民及遊客消費。有超過180間大型、中型商場以及一些連鎖超市、商場、時裝和美容中心。一些最近開業的大規模商場和廣場包括: 西貢中心(1997):第一郡 西貢交易廣場(1998):第一郡 鑽石廣場(1999):第一郡 Big C Superstore(2002):第十五郡、第十郡 百盛(2005-2009年):第一郡、第五郡、第七郡、第十郡、新平郡 Saigon Paragon(2009):第七郡 NowZone(2009):第一郡 Kumho Asiana Plaza(2010):第一郡 Vincom中心(2010):第一郡 金融塔樓下商場(2010):第一郡 Zen Plaza(商場有大量由越南本地的設計師創立的公司及貨品出售) 新月灣購物中心(Crescent Mall,2011):第七郡 AEON Mall:新富郡(2014)、平新郡(2016) 現代化建築 以往的胡志明市較少高層建物,西貢時代只有紅教堂、舍利寺鐘樓、前南越總統府、前美國大使館等大型地標的高度較高。 但近年來胡志明市隨經濟成長,興建了不少摩天大樓,主要集中在市中心的第一郡。現時全市最高的地標塔 81,於2018年完工,也是目前全越南最高的摩天大樓。全市第二高的金融塔共有68層、地下3層,設有辦公室、酒店。它約262.5米高,建築面積約114,000平方米,於2010年底完工,全越南第四高,全西贡第二高。較之前的西貢交易廣場高35層,除了辦公室也有大量摩天住宅,租金亦不便宜。 教育 在胡志明市高等教育相當發達,集中了80所大學和學院,拥有超過40萬學生。包括:越南國家大學,在胡志明市有50,000名學生,是在南部地區最重要的大學,其中包括6個主要组成学院:研究所(原西貢理學院)、社會科學及人文学院(原西貢學院函)、科技学院(原富壽國家技術研究所)、國際学院、財經政法学院和新成立的資訊工程學院。 其他重要高等教育機構包括:胡志明市教育大学、經濟大學、建築大學、医學大学、農林大學(原農業和林業大學)、法學大學、技術教育大學、銀行暨工業大學、公開大學、體育和體育教育大學、美術大學、文化大學、音樂學院、西貢技術學院、範郎大學、西貢大學和省森大學。 一般來說,公立大學更具优势,因為它們比私立大學更便宜、更難以進入並拥有更高的聲譽。特别是許多知名的公立大學都集中在胡志明市。在最近幾年,越南學生有一種趋向,他們在出國進修前会进入大學。一些開設國際英語語言課程的著名學校也位于胡志明市。 醫療 城市的醫療體系由市內近100家公共醫院以及為數眾多的私人診所組成。胡志明市目前擁有中南半島地區最完善的醫療體系,而這些醫療機構則配備有最尖端的醫療器械。完備的醫療體系和優質的醫療服務同時也吸引了大批的外國患者前來就診。市內擁有國際標準的醫院有下列所示: 胡志明醫藥大學震興醫院 國際醫療中心 大水鑊醫院(Chợ Rẫy,市內最大的醫院) 哥倫比亞-亞洲醫療中心 法越醫院 嘉定診所 國際SOS 西貢診所 姊妹城市 釜山市 万象 占巴塞省 金邊 馬尼拉 莫斯科 斯維爾德洛夫斯克州 羅納-阿爾卑斯 里昂 桃園市 上海市 廣州市 瀋陽市 大阪市 多倫多 舊金山 塞維亞 交通 胡志明市主要機場是新山一國際機場,位於新平郡。新山一國際機場是目前越南最大的機場,旅客估計人數超過1250萬人次,每年在2009年,佔越南的航空客運量一半以上,它很快就會被隆城國際機場取代,定於2025年開始運作。機場設在同奈省的隆城市,離胡志明市東北部約40公里,隆城國際機場將處理國際航班,最大容量為100萬人次,2014年將全面完成,屆時新山一國際機場則只會處理國內航班。 該市位於西貢河上的位置,使它成為繁華的商業和客運港市。除了絡繹不絕的貨船,客船經營定期胡志明市之間和各目的地的越南南部和柬埔寨,包括頭頓、芹苴、湄公河三角洲和金邊。交通與胡志明市和越南南部省份的穩步增加,多年來,美國內務部和碲運河,主要航線的湄公河三角洲,收到水路車輛每年10萬,佔約13萬噸的貨物。一個項目,以疏通這些航線已獲批准,以方便運輸,必須落實到2011至2014年。 在市內,一般居民以摩托車、私家車、計程車及巴士為主要的交通工具,另外在旅遊區,有大量的三輪車等特色的交通工具供人乘坐,但價格較其他的交通工具還要高。 由於西貢河橫貫市區,西貢河隧道、首添橋()、富美橋()、巴哨橋()等交通設施以聯絡兩岸。 航空 新山一國際機場为目前越南境内最大的机场,每年约有1550万旅客,占越南航空客运量的一半以上。 隆城國際機場位于胡志明市东北40公里的同奈省隆城县,是胡志明市正在施工中的国际机场。完全建成后,每年将有1亿乘客,新山一国际机场则改为服务越南国内航线。 鐵路 越南南北鐵路--西貢車站(越南南北鐵路終點車站) 地鐵 胡志明市正在興建胡志明市地鐵,將是越南第二個擁有地鐵的城市(首個營運地鐵的城市是首都河內的河內都市鐵路,第一條路綫在2021年投入服務)。胡志明市地鐵目前在建設的階段,一號線及二號線正在建設,一號線將於2024年投入使用(已於2012年8月28日動工)。這條地鐵線會將濱城市場至位於第九郡仙泉公園連接,車廠設於第九郡的隆平坊。規劃師預計在2020年完工时,估計每天可以運載16萬人次,之後每天可運載63.5萬人次,到2040年每天運載量更將超過80萬人次。 另外一條連接濱城和第十二郡的地鐵線的二號線已獲政府批准。其他幾條地鐵線目前正進行可行性研究。 胡志明市地鐵項目是由直轄於胡志明市人民委員會主席的城市鐵路管理機構(MAUR)管理,該機構最近提出的計劃建議興建不少於6條地鐵線。 航運 西貢港(貨運) 巴士 檳城市場對面有個大型巴士總站。附近還有:陳興道像(民族英雄)、新世界旅館、923公園(原台灣景文集團投資旅館預定地)。 旅游 胡志明市的旅途景點集中,有大量法國殖民時代的建築物,另外亦有不少有關越戰的博物館,旅遊設施等給旅客參觀。如今,城市的核心仍然是具有廣泛的裝飾優雅的林蔭大道和歷史悠久的法國殖民建築。最突出的建築,在市中心的統一宮、市政府、市劇院、市郵政局、國家銀行營業廳、市人民法院和西貢聖母聖殿主教座堂。一些歷史悠久的酒店都在Majestic酒店,建於法國殖民時代,雷克斯酒店,帆船酒店的一些前流連場所為美國軍官和戰地記者在1960年代和1970年代。 糾支地道 統一宮 舍利寺 胡志明市中心郵政局 西貢聖母聖殿主教座堂 戰爭遺跡博物館 胡志明市大劇院 仙泉旅遊公園 胡志明市人民委員會大廳 西貢草禽園 范五老街 堤岸() 全市有各類博物館,如胡志明市博物館(1975—1999年名為革命博物館)、越南歷史博物館、戰爭遺跡博物館、越南妇女博物馆、胡志明市美術館、東南武裝部隊博物館及芽榮紀念館。 除了市政劇院,還有其他地方的娛樂如:濱城和華平劇院和蘭映音樂舞台、、仙泉旅遊公園和海灘度假勝地。胡志明市有數百家電影院和劇院,電影院和具有戲劇性的票務收入佔60-70%,對越南的總收入在這個行業。 | Phú) 守德市(Thành phố Thủ Đức) 平政县(Huyện Bình Chánh) 芹蒢县(Huyện Cần Giờ) 纠支县(Huyện Củ Chi) 旭门县(Huyện Hóc Môn) 茹𦨭县(Huyện Nhà Bè) 政府 胡志明市人民委員會(市政府)是一個13名成員組成的行政機關,負責管理城市。目前的主席是阮成鋒,有幾個副主席和有關委員會的主任負責各部門。市立法机构稱為人民議會,由95個代表組成。政府和議會均服從於越南共產黨委員會的領導,現任市委書記是阮文年。按職務,市委書記位列第一,市人民委員會主席位列第二位,而市人民议会主席位列第三位。 氣候 胡志明市是熱帶季風氣候,平均濕度為75%。位於越南的南方因此天氣較熱,四季如夏,冬季偶爾會有寒潮,但溫度仍尚稱溫暖,因此,透過雨量將一年分為兩個明顯的季節,雨季介於五月到十一月之間,平均降雨量大約為 1,800mm(71 in)(一年有大約150個雨天)。乾季介於十二月到四月之間。年平均溫度為28 °C(82 °F),年最高溫有時發生在四月下旬的中午達到39 °C(102 °F),最低溫發生在十二月下旬的凌晨會下降到16 °C(61 °F) 。 人口統計 胡志明市的人口,於2004年10月1日截止的人口調查,是6,117,251人(其中19個內地區有5,140,412人,5個遠郊區縣有976,839人),在2007年中旬全市人口為6,650,942人。2009年人口普查顯示,全市人口為7,162,864人,約佔越南人口8.34%,使其成為全越人口最集中的地區,也是人口最多的省級行政區。作為越南最大的經濟和金融中心,近年來胡志明市吸引了越來越多的外省移民,因此人口仍然快速增長。 經濟 胡志明市經濟胡志明市 (1975年前稱為西貢) 不但越南最大的城市, 而且是越南最重要經濟中心。這個城市只佔全國土地面積的0.6%,但人口佔超過8%,並佔了越南國內生產總值的20.2%、工業產值佔全國27.9%、外國直接投資佔全國34.9%。2005年,城市有434.40萬勞動人口。到2009年,人均GDP達到2,800美元,而越南的人均GDP为1,042美元,因此遠遠高出國內其他地方(依2021年的統計,胡志明市人均GDP已达到6,173美元,全越人均GDP則达到3,000美元。)。 胡志明市的經濟涵蓋不同領域,從採礦、海產品加工、農業、施工至旅遊、金融業、貿易。國有部門佔33.3%,私營部門4.6%,餘下的其他外國企業在規定的百分比。至於經濟結構而言,服務業佔51.1%,工業和建築業佔47.7%,林業、農業和其他佔了1.2%。在胡志明市的消費需求是遠高於越南其他省市,其中高於河內1.5倍。 市內有大約30萬的企業,包括許多大型企業,涉及高科技、電子、加工、輕工業等行業,還從事建築、建材和農業產品。原油產業是胡志明市一個較新的流行產業,投資者仍然注入大量資金。共有本地私人投資160,000億盾(100億美元)的18,500名新成立的公司。投資對象以高科技、房地產項目最為熱門。目前,全市有15個工業園區和加工出口區,除了光中軟體園區和胡志明市高科技園區。英特爾投資約10億美元。超過50家銀行與數百個分支機構和20家保險公司也位於城內。 購物 胡志明市民的購買能力越来越高,因此市內有不少的高級商場供給市民及遊客消費。有超過180間大型、中型商場以及一些連鎖超市、商場、時裝和美容中心。一些最近開業的大規模商場和廣場包括: 西貢中心(1997):第一郡 西貢交易廣場(1998):第一郡 鑽石廣場(1999):第一郡 Big C Superstore(2002):第十五郡、第十郡 百盛(2005-2009年):第一郡、第五郡、第七郡、第十郡、新平郡 Saigon Paragon(2009):第七郡 NowZone(2009):第一郡 Kumho Asiana Plaza(2010):第一郡 Vincom中心(2010):第一郡 金融塔樓下商場(2010):第一郡 Zen Plaza(商場有大量由越南本地的設計師創立的公司及貨品出售) 新月灣購物中心(Crescent Mall,2011):第七郡 AEON Mall:新富郡(2014)、平新郡(2016) 現代化建築 以往的胡志明市較少高層建物,西貢時代只有紅教堂、舍利寺鐘樓、前南越總統府、前美國大使館等大型地標的高度較高。 但近年來胡志明市隨經濟成長,興建了不少摩天大樓,主要集中在市中心的第一郡。現時全市最高的地標塔 81,於2018年完工,也是目前全越南最高的摩天大樓。全市第二高的金融塔共有68層、地下3層,設有辦公室、酒店。它約262.5米高,建築面積約114,000平方米,於2010年底完工,全越南第四高,全西贡第二高。較之前的西貢交易廣場高35層,除了辦公室也有大量摩天住宅,租金亦不便宜。 教育 在胡志明市高等教育相當發達,集中了80所大學和學院,拥有超過40萬學生。包括:越南國家大學,在胡志明市有50,000名學生,是在南部地區最重要的大學,其中包括6個主要组成学院:研究所(原西貢理學院)、社會科學及人文学院(原西貢學院函)、科技学院(原富壽國家技術研究所)、國際学院、財經政法学院和新成立的資訊工程學院。 其他重要高等教育機構包括:胡志明市教育大学、經濟大學、建築大學、医學大学、農林大學(原農業和林業大學)、法學大學、技術教育大學、銀行暨工業大學、公開大學、體育和體育教育大學、美術大學、文化大學、音樂學院、西貢技術學院、範郎大學、西貢大學和省森大學。 一般來說,公立大學更具优势,因為它們比私立大學更便宜、更難以進入並拥有更高的聲譽。特别是許多知名的公立大學都集中在胡志明市。在最近幾年,越南學生有一種趋向,他們在出國進修前会进入大學。一些開設國際英語語言課程的著名學校也位于胡志明市。 醫療 城市的醫療體系由市內近100家公共醫院以及為數眾多的私人診所組成。胡志明市目前擁有中南半島地區最完善的醫療體系,而這些醫療機構則配備有最尖端的醫療器械。完備的醫療體系和優質的醫療服務同時也吸引了大批的外國患者前來就診。市內擁有國際標準的醫院有下列所示: 胡志明醫藥大學震興醫院 國際醫療中心 大水鑊醫院(Chợ Rẫy,市內最大的醫院) 哥倫比亞-亞洲醫療中心 法越醫院 嘉定診所 國際SOS 西貢診所 |
SkyChart Monthly skymaps for every location on Earth 天文学目录 球面天文學 | 這種與鐘表時間明顯的不一致是因為太陽不是固定在天球上的天體,每天會在天球上的黃道,一個大圓,向東移動約1°(這是太陽的周年運動,一年在天球上360°,或是完整的圓周)。如果以4分鐘的時間對應於角度的1°(360° = 24小時),則需要額外的4分鐘太陽才會回到上回的相對位置,例如中天的子午線,完成完整的一圈運動要24小時(這是忽略季節性變化的平均值,參見均時差)。 因此,一般的時鐘顯示的是太陽時,天文學家研究恆星運動使用的是恆星時,等同於太陽時的23小時56分。 恆星球 天球也可以引用到天球的物理模型,就是所謂的恆星球,這種天球可以顯示出在指定的時間和地點可以看見的部分星座。 相關條目 外部連結 SkyandTelescope.com SkyChart Monthly skymaps for every location |
1989年:上海港驳船运输公司的一艘载重量为4359.7吨的「金山」轮在渤海湾突遇气旋风後下落不明而遇难。 1992年:伽利略蒙冤360年后,终于获得梵蒂冈教宗若望保祿二世的平反。 1993年:香港有線電視正式啟播。 1999年:埃及航空990号班机在美国纽约肯尼迪国际机场起飞后不久,墜毁于大西洋中,共造成217人死亡。 2000年:新加坡航空006號班機於臺灣中正國際機場起飛時,受惡劣天氣影響誤入施工中跑道而失事墜毀,造成機上83人死亡、71人受傷,為臺灣航空史上迄今唯一涉及外國航空公司的空難。 2000年:北斗-1A卫星于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 21世紀 2002年:引黄济津开闸放水。 2003年:馬來西亞首相马哈迪·莫哈末結束22年執政,由馬來民族統一機構副主席阿都拉·巴達威繼任。 2005年:台灣中時晚報發行最後一天,翌日起停刊。 2009年:連接上海市浦東新區至長興島之上海长江隧桥通车。 2011年:根據聯合國人口基金會的估計,全球人口突破70億人。 2018年:紀念印度獨立運動領導者薩達爾·瓦拉巴伊·帕特爾的團結雕像在古吉拉特邦那爾馬達縣正式落成,高達182米,是全球最高的雕像。 2019年:位於日本沖繩的世界文化遺產琉球王國時期御城“首里城”遭遇大火,宮殿結構大面積損壞而需要重建。 2019年:巴基斯坦中部一列火車駛至旁遮普邦利亞卡特鎮附近時突然爆炸起火、造成至少七十四人死,四十四人受傷。 2021年,東京發生日本京王線隨機殺人縱火事件,導致17人受傷,是京王電鐵自1948年通車營運以來,首起具致命性的公共安全犯罪事件。 2022年:香港受股災影響,恒生指數早段低見14597.31點,創2009年4月28日以來最低。 出生 1345年:斐迪南一世,葡萄牙、阿爾加維國王(1383年逝世) 1391年:杜阿爾特一世,葡萄牙、阿爾加維國王(1438年逝世) 1424年:瓦迪斯瓦夫三世,亞蓋隆王朝的波蘭國王、匈牙利國王(1444年逝世) 1472年:王守仁,明朝思想家、軍事家(1529年逝世) 1632年:扬·弗美爾,荷蘭黃金時代畫家(1675年逝世) 1694年:朝鮮英祖李昑,朝鮮王朝國王(1776年逝世) 1705年:教宗-{zh-hans:克雷芒十四世;zh-hk:克勉十四世;zh-tw:克勉十四世;}-,羅馬主教(1774年逝世) 1754年:保羅一世,俄羅斯帝國皇帝(1801年逝世) 1760年:葛飾北齋,日本江戶時代後期浮世繪師(1849年逝世) 1795年:約翰·濟慈,英國詩人(1821年逝世) 1815年:卡爾·魏爾施特拉斯,德國数學家,被譽為「現代分析之父」。(1897年逝世) 1828年:約瑟夫·斯萬,英國物理學家、化學家、發明家,白熾燈的發明者。(1914年逝世) 1835年:阿道夫·馮·拜爾,德國化學家,1905年諾貝爾化學獎得主(1917年逝世) 1838年:路易斯一世,葡萄牙萨克森-科堡-哥达王朝國王(1889年逝世) 1863年:威廉·吉布斯·麥卡杜,美國律師、政治人物,曾任美國財政部長(1941年逝世) 1866年:石塚英藏,日本政治人物,第13任臺灣總督(1942年逝世) 1869年:上山滿之進,日本政治人物,第11任臺灣總督(1938年逝世) 1875年:薩達爾·瓦拉巴伊·帕特爾,印度政治人物、社會活動家,首任印度副總理、內政部長(1950年逝世) 1876年:娜塔莉·克利福德·巴尼,美國旅法劇作家、詩人、小說家(1972年逝世) 1881年:西尾寿造,日本陸軍將領(1960年逝世) 1883年:瑪麗·羅蘭珊,法國画家(1956年逝世) 1887年:蔣中正,中國國民黨總裁、中華民國總統(1975年逝世) 1892年:亚历山大·阿廖欣,俄裔法國西洋棋大師,曾四次獲得西洋棋世界冠軍(1946年逝世) 1895年:B·H·李德·哈特,英國軍事記者、戰略學家(1970年逝世) 1902年:沃德·亞伯拉罕,匈牙利數學家、統計學家(1950年逝世) 1905年:哈里·哈洛,美國心理學家(1981年逝世) 1920年:弗里茨·瓦尔特,德國足球史上首位傳奇巨星、領袖人物(2002年逝世) 1922年:諾羅敦·西哈努克,柬埔寨王國國王(2012年逝世) 1925年:約翰·波普,英國化學家,1998年諾貝爾化學獎得主(2004年逝世) 1925年:楊知勇,中國作家 1926年:陳子福,臺灣電影海報畫家(2022年逝世) 1930年:迈克爾·科林斯,美國宇航員(2021年逝世) 1935年:葛立恆,美國數學家(2020年逝世) 1935年:穆罕默德·侯賽因·坦塔維,埃及元帥、政治家(2021年逝世) 1938年:富山敬,日本聲優(1995年逝世) 1941年:-{zh-cn:卢克·杰克逊; zh-tw:盧克·傑克森;}-,美國NBA聯盟職業籃球運動員(2022年逝世) 1947年:林宗仁,台灣男演員(2011年逝世) 1947年:赫尔曼·范龙佩,歐盟首任常任主席 1950年:-{zh-cn:扎哈·哈迪德; zh-tw:札哈·哈蒂; zh-hk:薩哈·哈帝;}-,英國女建筑師(2016年逝世) 1952年:吴子牛,中国导演 1956年:郭昶,中國演員(2006年逝世) 1957年:勞倫·貝蘭特,美國學者、文化理論家、作者(2021年逝世) 1958年:莫華倫,香港男高音歌唱家 1959年:尼尔·斯蒂芬森,美國推理小說家 1960年:禮薩·巴列維,伊朗末代皇太子 1961年:-{zh-cn:彼得·杰克逊;zh-hk:彼德·積遜;zh-tw:彼得·傑克森;}-,新西蘭電影導演 1961年:小賴瑞·慕蘭,愛爾蘭搖滾團體U2創始人、鼓手 1963年:勞伯·許奈德,美國演員 1963年:鄧加,巴西足球教練 | 1895年:B·H·李德·哈特,英國軍事記者、戰略學家(1970年逝世) 1902年:沃德·亞伯拉罕,匈牙利數學家、統計學家(1950年逝世) 1905年:哈里·哈洛,美國心理學家(1981年逝世) 1920年:弗里茨·瓦尔特,德國足球史上首位傳奇巨星、領袖人物(2002年逝世) 1922年:諾羅敦·西哈努克,柬埔寨王國國王(2012年逝世) 1925年:約翰·波普,英國化學家,1998年諾貝爾化學獎得主(2004年逝世) 1925年:楊知勇,中國作家 1926年:陳子福,臺灣電影海報畫家(2022年逝世) 1930年:迈克爾·科林斯,美國宇航員(2021年逝世) 1935年:葛立恆,美國數學家(2020年逝世) 1935年:穆罕默德·侯賽因·坦塔維,埃及元帥、政治家(2021年逝世) 1938年:富山敬,日本聲優(1995年逝世) 1941年:-{zh-cn:卢克·杰克逊; zh-tw:盧克·傑克森;}-,美國NBA聯盟職業籃球運動員(2022年逝世) 1947年:林宗仁,台灣男演員(2011年逝世) 1947年:赫尔曼·范龙佩,歐盟首任常任主席 1950年:-{zh-cn:扎哈·哈迪德; zh-tw:札哈·哈蒂; zh-hk:薩哈·哈帝;}-,英國女建筑師(2016年逝世) 1952年:吴子牛,中国导演 1956年:郭昶,中國演員(2006年逝世) 1957年:勞倫·貝蘭特,美國學者、文化理論家、作者(2021年逝世) 1958年:莫華倫,香港男高音歌唱家 1959年:尼尔·斯蒂芬森,美國推理小說家 1960年:禮薩·巴列維,伊朗末代皇太子 1961年:-{zh-cn:彼得·杰克逊;zh-hk:彼德·積遜;zh-tw:彼得·傑克森;}-,新西蘭電影導演 1961年:小賴瑞·慕蘭,愛爾蘭搖滾團體U2創始人、鼓手 1963年:勞伯·許奈德,美國演員 1963年:鄧加,巴西足球教練 1964年:马尔科·范巴斯滕,荷蘭男子足球運動員 1964年:愛德華·科科伊季,摔跤运动员運動員、商人、政治家,格魯吉亞南奥塞梯總統 1964年:馮翊綱,台灣劇場表演藝術家,著名相聲演員 1964年:张朝阳,中国搜狐公司董事长 1968年:高思博,台灣政治人物 1970年:吳奇隆,台灣歌手 1972年:飯島愛,日本女藝人(2008年逝世) 1975年:吉雪萍,中国东方卫视主持人 1976年:小暮英麻,日本女性聲優 1976年:張泰山,台灣棒球選手 1976年:張家浩,台灣棒球選手 1976年:何塞·埃尔南德斯,西班牙足球運動員 1976年:山本耕史,日本演員 1978年:張天霖,台灣演員 1980年:艾迪·凯伊·托马斯,美國男演員 1981年:李菁,香港聾人女狀元(2008年逝世) 1981年:任家萱,台灣女子團體S.H.E成員、歌手、演員、主持人 1981年:金晶,中国击剑运动员 1983年:是元介,台灣男演員 1984年:河图,中國歌手 1984年:赤羽根健治,日本聲優 1986年:布蘭特·科里根,美國模特、演員 1987年:大壯,中國歌手 1988年:塞巴斯蒂安·布米,瑞士賽車手 1988年:科爾·阿爾德里奇,美國籃球運動員 1988年:邱鋒澤,新加坡歌手、演員 1989年:溫妮,台灣女藝人 1989年:宋軼,中國演員 1990年:許光漢,台灣男演員 1990年:帕蒂·哈里森,美國女演員、喜劇演員 1991年:須田亞香里,日本女子偶像團體SKE48成員 1992年:李承協,韓國男子偶像樂團N.Flying隊長 1993年:莉蒂西亞·萊特,英國女演員 1994年:陳瑶,中國女演員 1994年:周淑怡,中國女藝人 1997年:何詩蓓,香港女子游泳運動員 1997年:馬古斯·拉舒福特,英國足球運動員 1997年:伊贊·伊斯卡米迪亞,西班牙男演員 1998年:余澎杉,新加坡儿童演員、部落客作者、Youtube影片制作者 1999年:韓旭,中國女子籃球運動員 2001年:金川紗耶,日本女子偶像團體乃木坂46成員 2001年:竹內愛紗,日本女演員 2005年:萊昂諾爾,西班牙公主 2005年:菅原咲月,日本女子偶像團體乃木坂46成員 逝世 932年:穆克塔迪爾一世,阿拔斯王朝第18代哈里发(895年出生) 1005年:安倍晴明,日本平安時代陰陽師(921年出生) |
class kid from Brixton? It made him Prime Minister) 榮譽 在1999年的新年元旦榮譽名單上,馬卓安獲頒贈名譽勳位,以答謝他在北愛爾蘭和平進程所作出的努力。 2005年4月23日,英女皇冊封馬卓安為嘉德騎士,正式的冊封典禮則在同年6月13日舉行。嘉德騎士的名額只有24位,地位崇高,並非所有英國首相在卸任後都可獲此殊榮。 慣例上,前任首相離開下議院後,通常會被冊封為貴族,晉升到上議院。但馬卓安婉拒這項殊榮。 頭銜 稱號 約翰·馬卓安,Esq (1943年—1979年) 約翰·馬卓安,Esq,MP (1979年—1987年) 約翰·馬卓安閣下,MP (1987年—1999年) 約翰·馬卓安閣下,CH,MP (1999年—2001年) 約翰·馬卓安閣下,CH (2001年—2005年) 約翰·馬卓安爵士閣下,KG,CH (2005年—) 榮譽 樞密院顧問官(Lord of Her Majesty's Most Honourable Privy Council) (1987年) 名譽勳位(Member of the Order of the Companions of Honour) (1999年) 嘉德騎士(Knight Companion of the Most Noble Order of the Garter) (2005年) 旭日大綬章()(2012年4月29日) 雜記 馬卓安是位板球迷,也是薩里郡木球會會長,他曾經在板球場這樣說: 「噢!上帝!若今天要取我性命, 請先等這場球賽結束。 我知道,若我仍未得分, 甚麼也沒有的話,我是不肯死的。」 | (1979年—1987年) 約翰·馬卓安閣下,MP (1987年—1999年) 約翰·馬卓安閣下,CH,MP (1999年—2001年) 約翰·馬卓安閣下,CH (2001年—2005年) 約翰·馬卓安爵士閣下,KG,CH (2005年—) 榮譽 樞密院顧問官(Lord of Her Majesty's Most Honourable Privy Council) (1987年) 名譽勳位(Member of the Order of the Companions of Honour) (1999年) 嘉德騎士(Knight Companion of the Most Noble Order of the Garter) (2005年) 旭日大綬章()(2012年4月29日) 雜記 馬卓安是位板球迷,也是薩里郡木球會會長,他曾經在板球場這樣說: 「噢!上帝!若今天要取我性命, 請先等這場球賽結束。 我知道,若我仍未得分, 甚麼也沒有的話,我是不肯死的。」 工黨下院議員班克斯(Tony Banks)在1994年談及了馬卓安:「他當年在蘭貝斯自治鎮的地方議會,在處理房屋事務的問題上尚算稱職。但現在,每次我見到他在下議院站起來發言,我不禁會想:『馬卓安市議員在幹甚麼?我真難想像他在這裡出現,正確一點說,他居然可以在這裡出現。』」 Patrick Haseldine是一位外交官,他在1989年被當時任外相的馬卓安辭退。五年後的同一日,即1994年8月2日,當時已轉為工黨的Patrick Haseldine去信已經是首相的馬卓安,反過來要求他辭任首相,或放棄競逐下屆首相。結果馬卓安並無理會。 參考書目 參見 馬卓安內閣 相關書目 Major, John (1999). Autobiography. London: Harper Collins, ISBN 0-00-257004-1. 外部連結 |
希思內閣 愛德華·希思—首相 聖瑪麗洛堡的海爾什勳爵(Lord Hailsham of St Marylebone)—大法官 威廉·懷特勞—樞密院議長和下議院領袖 傑利科勳爵(Lord Jellicoe)—掌璽大臣和上議院領袖 伊安·麥克勞德—財政大臣 亞歷克·道格拉斯-休姆爵士—外務大臣 雷金納·麥德寧—內務大臣 詹姆斯·普賴爾(James Prior)—農業、魚業及食品部長 卡靈頓勳爵(Lord Carrington)—國防大臣 戴卓爾夫人—教育及科學大臣 羅伯特·卡爾(Robert Carr)—就業事務大臣 彼得·沃克(Peter Walker)—房屋及地方政府事務大臣 基思·約瑟夫爵士—衛生事務及社會福利大臣 安東尼·巴伯(Anthony Barber)—蘭卡斯特公爵領地總裁 戈登·甘貝爾(Gordon Campbell)—蘇格蘭事務大臣 傑佛瑞·呂本(Geoffrey Rippon)—科技大臣 邁克爾·諾貝爾(Michael Noble)—貿易委員會主席 彼得·托馬斯(Peter Thomas)—威爾斯事務大臣 變動 1970年7月—伊安·麥克勞德逝世,財政大臣由安東尼·巴伯接任。傑佛瑞·呂本接替巴伯成為蘭卡斯特公爵領地總裁。約翰·戴維斯(John Davies)獲委任為科技大臣 1970年10月—科技部和貿易委員會合併為貿易及工業部(Department of Trade and Industry)。約翰·戴維斯遂成為貿易及工業大臣(Secretary of State for Trade and Industry)。原任貿易委員會主席的邁克爾·諾貝爾則脫離內閣。另外,房屋及地方政府事務部改組為環境事務部,彼得·沃克成為首任環境事務大臣。 1972年3月—羅伯特·卡爾取代威廉·懷特勞,成為樞密院議長和下議院領袖。莫里斯·麥美倫(Maurice Macmillan)晉身內閣,接替卡爾為就業事務大臣。懷特勞則改任為首任北愛爾蘭事務大臣(Secretary of State for Northern Ireland)。 1972年7月—羅伯特·卡爾取代雷金納·麥德寧為內務大臣。詹姆斯·普賴爾接替羅伯特·卡爾為樞密院議長和下議院領袖。約瑟·戈德伯(Joseph Godber)則接替普賴爾為農業、魚業及食品大臣。 1972年11月—傑佛瑞·呂本接替彼得·沃克,成為環境事務大臣。呂本原任的蘭卡斯特公爵領地總裁一職由約翰·戴維斯接任。彼得·沃克則接替戴維斯,成為貿易及工業大臣。另外,賀維晉身內閣,出任消費者事務大臣(Minister for Trade and Consumer Affairs)一職。 1973年6月—溫德爾沙姆勳爵(Lord Windlesham),接替傑利科勳爵,出任掌璽大臣和上議院領袖。 1973年12月—威廉·懷特勞接替莫里斯·麥美倫為就業事務大臣。法蘭西斯·皮姆(Francis Pym)則接替懷特勞為北愛爾蘭事務大臣。莫里斯·麥美倫改任財政部主計長(Paymaster-General)。 1974年1月—伊恩·吉爾莫(Ian Gilmour)取代卡靈頓勳爵,成為國防大臣。卡靈頓勳爵改任能源大臣(Secretary of State for Energy)。 參考資料 外部連結 《衛報》讣闻 《亞洲週刊》讣闻 《中國日報》讣闻 《环球时报》讣闻 Category:布罗德斯泰斯人 英国首相 MBE勳銜 索尔兹伯里人 肯特郡音樂家 肯特郡軍事人物 英國保守黨黨魁 牛津大学贝利奥尔学院校友 嘉德騎士 中国人民的老朋友 查理曼獎得主 罹患肺炎逝世者 英國反對黨領袖 第39届英国下议院议员 第40届英国下议院议员 第41届英国下议院议员 第42届英国下议院议员 第43届英国下议院议员 第44届英国下议院议员 第45届英国下议院议员 第46届英国下议院议员 第47届英国下议院议员 第48届英国下议院议员 | Industry)。原任貿易委員會主席的邁克爾·諾貝爾則脫離內閣。另外,房屋及地方政府事務部改組為環境事務部,彼得·沃克成為首任環境事務大臣。 1972年3月—羅伯特·卡爾取代威廉·懷特勞,成為樞密院議長和下議院領袖。莫里斯·麥美倫(Maurice Macmillan)晉身內閣,接替卡爾為就業事務大臣。懷特勞則改任為首任北愛爾蘭事務大臣(Secretary of State for Northern Ireland)。 1972年7月—羅伯特·卡爾取代雷金納·麥德寧為內務大臣。詹姆斯·普賴爾接替羅伯特·卡爾為樞密院議長和下議院領袖。約瑟·戈德伯(Joseph Godber)則接替普賴爾為農業、魚業及食品大臣。 1972年11月—傑佛瑞·呂本接替彼得·沃克,成為環境事務大臣。呂本原任的蘭卡斯特公爵領地總裁一職由約翰·戴維斯接任。彼得·沃克則接替戴維斯,成為貿易及工業大臣。另外,賀維晉身內閣,出任消費者事務大臣(Minister for Trade and Consumer Affairs)一職。 1973年6月—溫德爾沙姆勳爵(Lord Windlesham),接替傑利科勳爵,出任掌璽大臣和上議院領袖。 1973年12月—威廉·懷特勞接替莫里斯·麥美倫為就業事務大臣。法蘭西斯·皮姆(Francis Pym)則接替懷特勞為北愛爾蘭事務大臣。莫里斯·麥美倫改任財政部主計長(Paymaster-General)。 1974年1月—伊恩·吉爾莫(Ian Gilmour)取代卡靈頓勳爵,成為國防大臣。卡靈頓勳爵改任能源大臣(Secretary of State for Energy)。 參考資料 外部連結 《衛報》讣闻 《亞洲週刊》讣闻 《中國日報》讣闻 《环球时报》讣闻 Category:布罗德斯泰斯人 英国首相 MBE勳銜 索尔兹伯里人 肯特郡音樂家 肯特郡軍事人物 英國保守黨黨魁 牛津大学贝利奥尔学院校友 嘉德騎士 中国人民的老朋友 查理曼獎得主 罹患肺炎逝世者 英國反對黨領袖 第39届英国下议院议员 第40届英国下议院议员 第41届英国下议院议员 第42届英国下议院议员 第43届英国下议院议员 第44届英国下议院议员 第45届英国下议院议员 第46届英国下议院议员 第47届英国下议院议员 第48届英国下议院议员 第49届英国下议院议员 第50届英国下议院议员 第51届英国下议院议员 第51届英国下议院议员 第52届英国下议院议员 |
希斯可能指: | (上比利牛斯省),法国65省市镇 二字消歧义 |
;),英國工黨政治家,1976年至1979年出任英國首相。「詹姆斯」和「吉姆」是一般人對他的稱呼,所以他又有「陽光吉姆」(Sunny Jim)和「大吉姆」(Big Jim)等綽號。此外,卡拉漢是唯一一位曾出任四大內閣重臣職位,即英國首相、財政大臣、內政大臣和外交大臣的人。 卡拉漢於1964年至1967年出任財政大臣,當時英國經濟陷入混亂,他除了應付財政赤字,又要阻止投機者狙擊英鎊。但到了1967年11月,英國政府仍無可奈何地將英鎊貶值,卡拉漢因此辭職,但得到挽留,與羅伊·詹金斯對調職位,自1967年至1970年出掌內政大臣。任內,卡拉漢諮詢北愛爾蘭政府後,決定將英軍撤出北愛爾蘭。 卡拉漢1974年3月重返政府,出任外務大臣,負責重新就是否加入共同市場展開談判,並在1975年全民投票中,表態支持英國留在歐洲經濟共同體。當哈羅德·威爾遜1976年辭任首相後,卡拉漢繼任首相和黨魁。 在卡拉漢任內,工黨於下議院只佔少數,被迫與細小黨派如阿爾斯特統一黨合作,日後備受批評的「自由黨-工黨協議」(Lib-Lab Pact)也是因此而生。後來,卡拉漢嘗試以公投方式下放權力到蘇格蘭,但失敗而回。 在1978年至1979年爆發的「不滿的冬天」,更使工黨政府陷於癱瘓,當時,無數的工業糾紛、大罷工和高失業率,使卡拉漢政府聲望急挫。國會於1979年3月28日通過對卡拉漢的不信任動議,從而舉行1979年大選,最終卡拉漢敗於保守黨的戴卓爾夫人,結束工黨執政。 早年生涯 卡拉漢的父親是一位英國皇家海軍-{zh-cn:军士长; zh-hk:軍士長; zh-mo:軍士長; zh-tw:士官長;}-,家族具有愛爾蘭人血統,父親在他9歲時逝世。卡拉漢早年入讀北樸次茅斯文法學校(Portsmouth Northern Grammar School ,即今日的梅菲爾德學校,英文為Mayfield School),16歲時他便開始工作,於稅務局任職文員,後來更獲擢升為稅務督察。擔任稅務督察期間,卡拉漢創立了一所工會,名為稅務人員協會(Association of Officers of Taxes),並且是該會的重要成員。稅務人員協會合併為稅務局職工聯盟(Inland Revenue Staff Federation)後,卡拉漢擔任過該聯盟的全職助理秘書。 工會的工作使卡拉漢结识哈羅德·拉斯基,拉斯基是工黨全國行政委員會主席,也是倫敦政治經濟學院的知名學者。他曾鼓勵卡拉漢競選國會議席。但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後,卡拉漢於1943年決定參加皇家海軍,並得到了海軍上尉軍階。退役後,卡拉漢曾出選南加地夫選區,後來轉到東南加地夫選區,並在1945年大選贏得該議席。一直到1987年,卡拉漢都在加地夫的選區中擁有國會議席。 國會生涯 卡拉漢在1947年獲任命為交通部的國會秘書,見證了斑馬線的引入和貓眼的廣泛使用。他在1950年轉任海軍部的國會及財務秘書,在歐洲評議會代表英方,反對成立一支歐洲軍隊。 作為一位在工黨中受歡迎的人物,當工黨自1951年到1964年成為反對黨的時候,卡拉漢每年都獲聘任到影子內閣。自1955年至1960年,卡拉漢又擔任警察聯盟的國會顧問,負責就增加警務人員薪酬一事展開談判。在1960年,卡拉漢出選工黨副黨魁一職,主張反對單方面裁減核武,雖然這點政綱得到右翼的候選人喬治·布朗支持,但由於卡拉漢資歷尚淺,副黨魁一位最後仍由布朗奪得。 在1961年,卡拉漢成為了影子內閣的財政大臣,到了1963年,由於工黨黨魁曉治·蓋茨克(Hugh Gaitskell)因病去世,卡拉漢遂競逐黨魁一職,但結果在選舉屈居第三。當工黨贏得1964年大選後,卡拉漢正式被任命為財政大臣,依照政府制定的政策,著手應付財政赤字,及阻止投機者對英鎊的狙擊。為了避免英鎊貶值,卡拉漢又努力向其他中央銀行貸款和提出加稅,企圖穩定經濟。 然而,六日戰爭的爆發和連串的港口罷工,加速了投機炒賣,促使英國政府在1967年11月18日,將英鎊由每英鎊兌換2.80美元貶值到每英鎊兌換2.40美元。事後,卡拉漢立即請辭,但得到首相哈羅德·威爾遜挽留留任多兩星期,再與羅伊·詹金斯對調職位,改任內政大臣。任內,基於他的工會背景,卡拉漢在1969年對另一位閣僚,芭芭拉·卡素爾提出的就業法表示大力反對,事件中,卡拉漢一直佔有上風,最終使卡素爾的《免於衝突》(In Place of Strife)白皮書流產,而兩人的紛爭更被稱為「唐寧街戰役」(The Battle of Downing Street)。與此同時,工黨內一些反對威爾遜的人士亦開始動搖威爾遜的管治,並寄望以卡拉漢取而代之。卡拉漢則負責與北愛爾蘭的阿爾斯特統一黨政府談判,促使英軍撤出北愛爾蘭。 威爾遜在1970年大選中,出乎意料地被保守黨的愛德華·希思擊敗下台。但卡拉漢未有趁機挑戰威爾遜的黨魁地位,從而進一步取得威爾遜的信任。在1972年,卡拉漢負責重新制定工黨的政策方針,並提倡政府和工會間要有「社交契約」(Social Contract),此外,卡拉漢又帶頭撓過威爾遜,反對希思政府將英國成為歐洲共同體的一員。 威爾遜在1974年3月重新當選首相後,卡拉漢獲委任為外務大臣,負責重新就英國加入共同市場的會籍條款作出談判。經過一連串的談判後,卡拉漢和內閣均同意英國在新的條款下留在歐洲共同體,並呼籲國民在1975年的公投中投下贊成票。 首相 在1976年3月16日,威爾遜突然宣佈辭職,並非正式地支持卡拉漢成為他的繼任人。隨後,卡拉漢在1976年工黨黨魁選舉中順利當選黨魁,並出掌首相一職。至此,卡拉漢是唯一一位出任過四大國務大臣,即財政大臣、內政大臣、外務大臣和英國首相的人。 雖然卡拉漢支持工會運動,又得到工會支持,但相比起威爾遜,他並不是一位左翼份子。卡拉漢在1950年代一直支持曉治·蓋茨克,出任黨魁後更把左翼的芭芭拉·卡素爾趕出內閣。 然而,卡拉漢仍跟隨威爾遜的方針,讓內閣做到均衡參與,當中,曾是黨魁競爭對手,又是左翼的邁克爾·富特,更得到卡拉漢重用。富特獲卡拉漢任命為下議院領袖外,又讓他主理政府的立法事務。不久以後,工黨因為補選而失去多數優勢,工黨政府都是依靠卡拉漢和富特的讓步和合作,才得以維持。 | Battle of Downing Street)。與此同時,工黨內一些反對威爾遜的人士亦開始動搖威爾遜的管治,並寄望以卡拉漢取而代之。卡拉漢則負責與北愛爾蘭的阿爾斯特統一黨政府談判,促使英軍撤出北愛爾蘭。 威爾遜在1970年大選中,出乎意料地被保守黨的愛德華·希思擊敗下台。但卡拉漢未有趁機挑戰威爾遜的黨魁地位,從而進一步取得威爾遜的信任。在1972年,卡拉漢負責重新制定工黨的政策方針,並提倡政府和工會間要有「社交契約」(Social Contract),此外,卡拉漢又帶頭撓過威爾遜,反對希思政府將英國成為歐洲共同體的一員。 威爾遜在1974年3月重新當選首相後,卡拉漢獲委任為外務大臣,負責重新就英國加入共同市場的會籍條款作出談判。經過一連串的談判後,卡拉漢和內閣均同意英國在新的條款下留在歐洲共同體,並呼籲國民在1975年的公投中投下贊成票。 首相 在1976年3月16日,威爾遜突然宣佈辭職,並非正式地支持卡拉漢成為他的繼任人。隨後,卡拉漢在1976年工黨黨魁選舉中順利當選黨魁,並出掌首相一職。至此,卡拉漢是唯一一位出任過四大國務大臣,即財政大臣、內政大臣、外務大臣和英國首相的人。 雖然卡拉漢支持工會運動,又得到工會支持,但相比起威爾遜,他並不是一位左翼份子。卡拉漢在1950年代一直支持曉治·蓋茨克,出任黨魁後更把左翼的芭芭拉·卡素爾趕出內閣。 然而,卡拉漢仍跟隨威爾遜的方針,讓內閣做到均衡參與,當中,曾是黨魁競爭對手,又是左翼的邁克爾·富特,更得到卡拉漢重用。富特獲卡拉漢任命為下議院領袖外,又讓他主理政府的立法事務。不久以後,工黨因為補選而失去多數優勢,工黨政府都是依靠卡拉漢和富特的讓步和合作,才得以維持。 在1977年,卡拉漢捲入了用人唯親的醜聞。他的女婿,彼得·傑伊(Peter Jay)是一位有名記者,卻從無參政經驗,但仍被任命為駐美國大使,結果引來了一番爭論。 由於工黨在下議院只佔小數,卡拉漢被迫與其他小黨派合作,當中,工黨和自由黨更簽署了「自由黨-工黨協議」。另一方面,卡拉漢企圖以公投方式下放權力到蘇格蘭和威爾斯,可是前者未能獲得所需的票數,後者更換來了激烈反響。然而,到1978年的秋天,普遍的民意調查仍顯示工黨的支持率領先保守黨,結果輿論一致認為卡拉漢將會召開大選,而卡拉漢的反應成為了他下台的主因。 卡拉漢一直哄騙反對黨,使外界以為他將在1978年9月初,透過電視宣佈即將舉行選舉,而他隨後的舉動更令人誤以為工黨仍然佔有優勢。他在一次工會會議中,模仿了老牌音樂廳歌手瑪莉·勞埃(Marie Lloyd),唱出了《Waiting at the Church》一曲嘲諷保守黨,儘管卡拉漢暗示自己沒有承諾舉行大選,但事件卻使評論員誤解了他的意思,認為他將舉行大選,並斷言保守黨一定毫無準備應戰。 在經濟方面,卡拉漢自上任4年以來,一直主要以控制勞工階層的薪金加幅來解決長期的通貨膨脹問題,而且也取得了相當的成功。因此,他認為維持控制薪金加幅的政策,將能繼續促進經濟繁榮,並有利他在1979年成功連任,結果,卡拉漢在1978年決定繼續限制薪金加幅在5%或以下。可是,這次工會卻不再妥協,反而對政策作出了強烈的反對,以期望得到更高的加薪幅度,在1978年至1979年間的冬天,國內出現了一連串的工業糾紛和大罷工,使市政服務陷於停頓,經濟處於混亂狀態,史稱「不滿的冬天」。「不滿的冬天」使工黨政府的聲望急挫,而在1979年初,卡拉漢從瓜德羅普的高峰會返回英國途中,向記者表示世界上的其他人並不認為英國存在所謂日益嚴重的混亂狀態,更使情況有火上加油之勢: 當時記者問: 「面對全國現在日益嚴重的混亂狀態,你會有甚麼行動?」 卡拉漢回答道: 「對,我想這只是觀點與角度的問題。我保證若你以局外人的眼光看這件事,而非你現在狹隘的眼光看,我很難相信世界的其他人會同樣認為,現在有所謂日益嚴重的混亂狀態。」 有關報導結果以頭版篇幅刊登在《太陽報》,並配以下列的標題: 「危機?甚麼危機?」("Crisis? What Crisis?") 下議院在1979年3月28日通過了對卡拉漢的不信任動議,迫使卡拉漢舉行大選。最後,以戴卓爾夫人為首的保守黨,在上奇广告的協助下,以「工黨沒有效用」(Labour isn't working)為口號,順利贏得大選。 晚年 卡拉漢在1980年9月辭任工黨黨魁,由邁克爾·富特接任。 1983年,卡拉漢得到「下院之父」的稱號,這稱號為在下院任議員時間最長者獨得,他和富特也是曾參與1945年大選而仍在世的人(但富特由1955年至1960年都不是下議院議員)。 1987年,卡拉漢獲授嘉德勳章,同年放棄競逐1987年大選,告別長達42年下議院議員生涯。不久,他被冊封為加地夫的卡拉漢男爵,晉身上議院。 卡拉漢的妻子奧黛麗·卡拉漢曾於1969年至1982年出任大奧蒙德街醫院(Great Ormond Street Hospital)主席,醫院也是彼得潘的版權持有者。奧黛麗·卡拉漢在1988年去信報社,指出彼得潘的版權快將過期。卡拉漢在上議院就《版權法》提出修正案,希望大奧蒙德街醫院能永久擁有《彼得潘》的版權,最終修正案獲得通過,但其永久性只適用於英國本土。 卡拉漢夫婦育有一名兒子和兩名女兒,其中女兒瑪格麗特在1992年晉爵為帕丁頓的傑伊女男爵(Baroness Jay of Paddington),曾於1998年至2001年出任上議院領袖。 2005年2月14日,卡拉漢超越麥美倫,成為最長壽的英國首相。 2005年3月26日,卡拉漢於他93歲生日前夕和妻子死後11日,逝世於東薩塞克斯郡惠靈瑪(Ringmer)農場,享年92歲又364日,比麥美倫多42日。 頭銜 詹姆斯·卡拉漢,Esq (1912年3月27日—1943年) 詹姆斯·卡拉漢上尉,Esq,RNVR (1943年—1945年7月26日) 詹姆斯·卡拉漢上尉,Esq,MP (1945年7月26日—1964年10月21日) 詹姆斯·卡拉漢上尉閣下,MP (1964年10月21日—?) 詹姆斯·卡拉漢閣下,MP (?—1987年4月23日) 詹姆斯·卡拉漢爵士閣下,KG,MP (1987年4月23日—1987年6月11日) 詹姆斯·卡拉漢爵士閣下,KG (1987年6月11日—1987年11月5日) 加地夫的卡拉漢勳爵閣下,KG,PC (1987年11月5日—2005年3月26日) |
保持储存在HTML文件内的内容的完整性, 让市面上大多数浏览器都能正确显示文本的内容。 利用meta命令 在head里面加入这段内容: <meta http-equiv="Content-Type" content="text/html; charset=UTF-8"/> | HTML编辑器 Unicode 外部链接 HTML Beginner Page HTML W3C标准 |
長笛 2 雙簧管 2 單簧管(A調、降B調、C調) 2 低音管 低音巴松管(第4樂章) 銅管樂器 4 法國號(D調、降B調、降E調) 2 小號(D調、降B調) 3 長號(中音、次中音、低音,第2、第4樂章) 打擊樂器 定音鼓 大鼓(第4樂章) 三角鐵(第4樂章) 鈸(第4樂章) 人聲(第4樂章) 4 獨唱家 女高音 次女高音 男高音 低男中音 混聲合唱團 弦樂器 第1、第2小提琴 中提琴 大提琴 低音提琴 結構 該作品共四個樂章,完整的速度標記如下: 不太快的快板,有些莊嚴地 諧謔曲:很快的甚快版—急板 很慢且如歌的慢板—中庸的行板—原始速度—中庸的行板—慢板—同樣的速度 急板—不太快的快板—原始速度—甚快版—原始速度—如歌的慢板—原始速度—非常快的快板—急板—非常快的快板—進行曲般的—非常快且活潑的快板—莊嚴的行板—不太慢的慢板—有力的快板,一直重擊的—不太快的快板—最急板—莊嚴的—最急板 全曲長約65分鐘左右,為同期作品最長者。貝多芬將諧謔曲放在慢樂章之前,革新了傳統交響樂曲式,為一大創舉(儘管他在其它作品中也曾這樣處理)。 第1樂章 首樂章為奏鳴曲式。二二拍。不太快的快板。其開頭是16小節的引子,由弦樂震音和標註特弱的下降動機組成,似乎由樂隊調音聲音中找到靈感,並自然地轉到D小調主題上。第2主題調性為B大調。呈示部有两个小结束句。發展部对主题动机的变化持续而有逻辑,其中还有一段賦格,高潮重復了引子的動機,但變爲了特強。再现部几乎完全不变。尾聲很長,有一悲涼的半音下降,低音不变,重复七次,格外引人注目。该乐章被瓦格纳评为“恐怖的进行曲”。其情绪阴郁狂暴,气势排山倒海,高潮部分定音鼓的強奏、以及多次出现的悲剧性下降音型,都增强了其感染力。 第2樂章 第2樂章,諧謔曲,三四拍。很快的甚快版。貝多芬首次在交響曲中将諧謔曲放到第2樂章的位置。该樂章有著著名的八度跳躍開頭,以及令人印象深刻的定音鼓的獨奏,貝氏利用庫格曲式呈現完整主題,音樂的張力隨著聲部的增加而不斷提升。樂章中段(急板),則由樂團合奏、法國號及雙簧管的獨奏呈現旋律的美好。長號在此部分中第一次出現。之後再現前段落,然後再現中段,最後則以極為戲劇化的瞬間情緒變化做出結尾。 第3乐章 第3乐章,慢乐章,迴旋及變奏曲式。很慢且如歌的慢板。该乐章向来以平缓华贵、美丽动人著称。在前半部分,木管及弦樂的互動有如巴洛克時期的四部合唱,而後半部分也有大齊奏和强烈的銅管音效。 第4乐章 末乐章,急板,变奏曲式。该乐章中加入人声,效果类似清唱劇,结构也可以明显地分成几个部分。 第一個部分是由定音鼓和管樂奏出一个如暴風雨般急促的導奏作为开头,後由大提琴和低音提琴演奏出宣叙调旋律,然後又再出現暴風雨般的樂句,其後大提琴和低音提琴再度演奏出宣叙调旋律,最後由管樂接駁至第二部份。 第二部分則是之前三个乐章的主题依序重现(中間都有大提琴的旋律),但都被猛烈打斷,後來打斷和主題逐漸統合為一,最後由管樂奏出「歡樂頌」主題,但很快被打斷,然後進入第三部份。 第三部分是由低音到高音的聲部詮釋「歡樂頌」主題。先是由大提琴和低音提琴悄悄奏出,然後接棒給中提琴和低音管,之後是第一和第二小提琴,最後則接給管樂營造此部分的最高潮,最後由長笛和雙簧管演奏出抒情的旋律,突然間被打斷然後進入第四部份。 第四部分,由定音鼓引導樂團重現先前爆裂急促的導奏(這次加入了弦樂),然后由独唱低男中音唱出宣叙调旋律,以及「歡樂頌」主题。 第五部分中,主题被合唱、独唱、乐團装饰、变形,并在高亢的齐声歌唱中结束。 第六部分以军乐形式奏出,主题動機與先前相同,但节奏由四四拍变成了六八拍,調性也從D大調變成降B大調。首先由低音管和大鼓奏出固定的節奏,然後三角鐵、鈸和木管輕巧的加入,以及小提琴、小號在後點綴,更增添趣味性,之後則是獨唱男高音加入。整體呈現了富有節奏感的風格。 第七部分是一個雙主題赋格,加入了复调的色彩。 第八部分是大合唱和乐團对「歡樂頌」主题的精彩重現(加入了部份賦格的主題)。 第九部分呈现出了另外一个主题“拥抱吧,万民”,術語标记“庄严的行板”。首先先由低音長號、低音弦樂、男聲奏(唱)出莊嚴的旋律,後再由高音聲部和女聲昇華之。 第十部分两个主题同时出现,貝氏第二次使用雙重庫格,音樂得以昇華。經過了一大高潮,音樂再次平緩下來。 第十一部分是由樂團和合唱讓「欢乐颂」主題以卡農曲式現身,之後則是四位独唱家的慢板四重唱。 之后直到结尾是為宏大的尾声,以「擁抱吧,萬民」主題为中心,歷經最急版、莊嚴的等幾般情緒轉折,最後在歡樂至極、轟鳴般的結尾中畫下句點。 歌詞 席勒原詩《歡樂頌》中沒有的文字,即貝多芬自己添加者,以斜体標註。 當代詮釋 | 2 低音管 低音巴松管(第4樂章) 銅管樂器 4 法國號(D調、降B調、降E調) 2 小號(D調、降B調) 3 長號(中音、次中音、低音,第2、第4樂章) 打擊樂器 定音鼓 大鼓(第4樂章) 三角鐵(第4樂章) 鈸(第4樂章) 人聲(第4樂章) 4 獨唱家 女高音 次女高音 男高音 低男中音 混聲合唱團 弦樂器 第1、第2小提琴 中提琴 大提琴 低音提琴 結構 該作品共四個樂章,完整的速度標記如下: 不太快的快板,有些莊嚴地 諧謔曲:很快的甚快版—急板 很慢且如歌的慢板—中庸的行板—原始速度—中庸的行板—慢板—同樣的速度 急板—不太快的快板—原始速度—甚快版—原始速度—如歌的慢板—原始速度—非常快的快板—急板—非常快的快板—進行曲般的—非常快且活潑的快板—莊嚴的行板—不太慢的慢板—有力的快板,一直重擊的—不太快的快板—最急板—莊嚴的—最急板 全曲長約65分鐘左右,為同期作品最長者。貝多芬將諧謔曲放在慢樂章之前,革新了傳統交響樂曲式,為一大創舉(儘管他在其它作品中也曾這樣處理)。 第1樂章 首樂章為奏鳴曲式。二二拍。不太快的快板。其開頭是16小節的引子,由弦樂震音和標註特弱的下降動機組成,似乎由樂隊調音聲音中找到靈感,並自然地轉到D小調主題上。第2主題調性為B大調。呈示部有两个小结束句。發展部对主题动机的变化持续而有逻辑,其中还有一段賦格,高潮重復了引子的動機,但變爲了特強。再现部几乎完全不变。尾聲很長,有一悲涼的半音下降,低音不变,重复七次,格外引人注目。该乐章被瓦格纳评为“恐怖的进行曲”。其情绪阴郁狂暴,气势排山倒海,高潮部分定音鼓的強奏、以及多次出现的悲剧性下降音型,都增强了其感染力。 第2樂章 第2樂章,諧謔曲,三四拍。很快的甚快版。貝多芬首次在交響曲中将諧謔曲放到第2樂章的位置。该樂章有著著名的八度跳躍開頭,以及令人印象深刻的定音鼓的獨奏,貝氏利用庫格曲式呈現完整主題,音樂的張力隨著聲部的增加而不斷提升。樂章中段(急板),則由樂團合奏、法國號及雙簧管的獨奏呈現旋律的美好。長號在此部分中第一次出現。之後再現前段落,然後再現中段,最後則以極為戲劇化的瞬間情緒變化做出結尾。 |
乍嘉苏高速公路 杭浦高速公路 铁路 沪乍杭铁路计划设置平湖站 沪平盐城际铁路计划设置平湖站 水路 嘉兴港 教育 平湖市(含乍浦)共有中小学、幼儿园等全日制学校83所,在职教职工6665人。其中:幼儿园40所、小学18所、初中11所、九年一贯制学校5所、普通高中4所、完全中学1所、特殊教育1所、中职学校3所,在校生74945人。 名人 李叔同(弘一法师):近代中国著名的艺术家(音乐、书法、绘画、篆刻、诗歌)、教育家、僧侣,其母亲为平湖人。 李芳园:晚清时期琵琶乐师,平湖派琵琶代表人物。 陆维钊:平湖市新仓镇人,中国著名画家、书法家。 钱绍钧:核物理学家,中国工程院院士。 葛昌纯:冶金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平湖望族葛氏后人。 旅游 莫氏庄园 乍浦炮台 九龙山 (嘉兴) 东湖 当湖第一桥 平湖市李叔同纪念馆 友好城市 参考文献 外部链接 | 下辖3个街道办事处、6个镇: 。 其中:独山港镇(原黄姑镇和全塘镇合并而成)。 人口 2021年,平湖市常住人口68.35万人,比上年增长1.8%。人口城镇化率67.6%,比上年提升0.6个百分点。户籍总户数173248户,户籍总人口51.30万人,增长1.0%。 经济 平湖市经济较为发达,为全国最具实力的县市之一,2021年GDP总量达到907.5亿元。综合实力位居中小城市发展战略研究院发布的《2019年度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县市》第59位。 由于靠近上海,平湖也因此吸引500余家跨国企业前来投资,其中主要集中在日本光机电企业和德国精密制造企业。传统优势工业有服装、箱包、机电、造纸等门类,其中服装制造业产值极高,出口额位居中国第一。农业盛产粮油和水产品,有“金平湖”之称。主产水稻、小麦、油菜、对虾、禽蛋等,特产糟蛋和西瓜。位于市境西南部的嘉兴港是杭州湾畔重要的深水港,历史悠久,唐代即设港务机构,目前以货物转运为主。其旁建有装机容量达512万千瓦的嘉兴发电厂,为中国巨型火力发电厂之一。 国家级经济开发区 平湖经济开发区 省级经济开发区 浙江独山港经济开发区 乍浦经济开发区(嘉兴综合保税区) 国际产业合作园 浙江中日(平湖)产业合作园 交通 公路 杭州湾环线高速 杭州湾跨海大桥北接线 乍嘉苏高速公路 杭浦高速公路 铁路 沪乍杭铁路计划设置平湖站 沪平盐城际铁路计划设置平湖站 水路 嘉兴港 教育 平湖市(含乍浦)共有中小学、幼儿园等全日制学校83所,在职教职工6665人。其中:幼儿园40所、小学18所、初中11所、九年一贯制学校5所、普通高中4所、完全中学1所、特殊教育1所、中职学校3所,在校生74945人。 名人 |
变态的茎和叶还具有其他功能,例如马铃薯的块茎,洋蔥的鳞茎,唐菖蒲的球茎均具有贮藏功能,龍舌蘭屬植物的茎、景天屬植物的叶则具有储水功能。 真正的茎和叶最早产生于石松植物中,而类似茎和叶的结构早在苔藓植物中已经出现,但因为其不具有维管组织,因此不能算做真正的茎和叶。其中只有叶状结构的,称为「叶状体」,具有茎状和叶状结构的,称为「拟茎叶体」。 植物的根、茎、叶都具有韧皮部和木质部,并在各个器官中相互连通。 种子只存在于种子植物中,而花、果实则只在被子植物中存在。苔藓、蕨类植物一般使用孢子繁殖;而藻类除孢子繁殖外,也进行营养生殖、接合生殖等。 繁殖与生活史 植物的繁殖方式有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两大类,有性生殖指的是通过配子结合产生后代,而无性生殖指的是通过营养器官的营养生长产生后代。许多植物能够同时使用这两种方式。 有性生殖 植物的有性生殖涉及到复杂的生命周期,称为「世代交替」,包括所有陆生植物与某些藻类。繁殖过程中,單倍體的配子体、雙倍體的孢子体交替出现。某些藻类的孢子体与配子体可能是有相同或不同外观的各自独立的生物体。苔藓植物占优势的是自养的配子体,孢子体生于配子体上,不能独立生活。维管植物占优势的是孢子体,配子体依赖于孢子体生存。蕨类的孢子体有根、茎、叶的分化,而配子体称为,分化程度低,能够脱离孢子体自營或与真菌共生。对于种子植物(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配子体极度不发育,无独立生活能力,完全依赖于孢子体。 无性生殖 無性生殖是指生物體不通過生殖細胞的結合,也就是不經由減數分裂來產生配子,直接由母體細胞分裂後產生出新個體的生殖方式。主要分為孢子繁殖、分裂生殖、出芽生殖、斷裂生殖和營養器官繁殖等。這種生殖的速度通常都較有性生殖快很多。例如苔藓植物能够产生称为孢芽的细胞团,从母体身上分离并形成独立个体,甚至碎块也能能够重新长成完整的植物体。在林业和农业上常用的扦插技术也属于无性生殖。而也有些植物能够用匍匐茎扩展种群,形成一大片克隆。许多植物的营养贮存器官,例如块茎、块根或鳞茎]]也能够用于无性生殖。 生態 陸生植物和藻類所行使的光合作用幾乎是所有的生態系中能源及有機物質的最初來源。光合作用根本地改變了早期地球大氣的組成,使得現在有21%的氧氣。動物和大多數其他生物是好氧的,依靠氧氣生存。植物在大多數的陸地生態系中屬於生產者,形成食物鏈的基本。許多動物依靠著植物做為其居所、以及氧氣和食物的提供者。 植物的光合作用是生物圈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重要环节,是地球大部分生态系统的基础,一些植物(如豆科植物等)和固氮菌共生,使得植物成為氮循環重要的部分。植物根部在土壤發育和防止水土流失上也扮演著很重要的角色。植物通常是它們棲所上主要的物理及結構組成。许多类型的形态系统即以植被的類型而命名,如草原和森林等等。它们通过遗传分化和表型可塑性来适应不同环境。 根据邱园的统计,植物和鸟类的生物多样性区域有53%的重叠。 生態關係 許多動物和植物共演化,例如:許多動物會幫助花授粉以交換其花蜜;許多動物會在吃掉果實且排泄出種子時幫到植物散播其種子。適蟻植物是一種和螞蟻共演化的植物。此類植物會提供螞蟻居所,有時還有食物。做為交換,螞蟻則會幫助植物防衛植食性动物,也幫助其和其他植物競爭。螞蟻的廢物還可以提供給植物做有機肥料。 大部份植物的根系會和不同的真菌有互利共生的關係,稱之為菌根。真菌會幫助植物從土壤中獲得水份和礦物質,而植物則會提供真菌從光合作用中組成的碳水化合物。一些植物會提供內生真菌居所,而真菌則會產生毒素以保護植物不被草食性動物食用。植物的根系也可与细菌共生,形成根瘤,是根上的瘤状突起,如豆科植物、木麻黄、罗汉松、杨梅等,能够与土壤中的根瘤菌共生,根瘤菌能将空气中的氮转变为氨,提供给植物,同时根瘤菌可以从植物的根中吸取水分和养料,供自身生长发育所需。 許多種類型的寄生在植物中亦是很普遍的,约有1%的植物营寄生生活,從半寄生的槲寄生(只是從其寄主中得取一些養分,但依然留有光合作用的葉子)到全寄生的列當和齒鱗草(全部都經由和其他植物根部的連結來獲取養分,所以沒有葉綠素)。一些植物會寄生在真菌上,通过與真菌形成的菌根获取养分,稱之為菌異養。 許多植物是附生植物,即長在其他植物(通常是樹木)上,而沒有寄生在其上頭。附生植物可能被間接地傷害到其宿者,經由截取宿者本應得的礦物質和太陽光。大量附生植物的重量可能被折斷樹幹。許多蘭花、鳳梨、蕨類植物和苔蘚通常會是附生植物。鳳梨科的附生植物會在其葉腋上累積水份而形成樹上水池,一種複雜的水生食物鏈。 少部份(约有630种)植物是食蟲植物,如捕蠅草和毛氈苔。它們捕捉及消化小動物以獲取礦物質,尤其是氮和磷。 生理 光合作用 植物细胞的细胞器叶绿体中含有叶绿素,是一类能够捕获光能的色素。植物通过光合作用,以水和二氧化碳为原料,将光能保存在有机物中并释放出氧气。光合作用的化学方程式为:6CO2{} + 6H2O{} ->[\text{光照}] C6H12O6{} + 6O2{}。 通过这一过程,植物将氧气释放到大气中,植物光合作用是氧气的重要来源。氧气的另一个重要来源是蓝细菌和非植物藻类,它们的光合作用原理与植物类似,但光合色素的种类可能不同。 营寄生或腐生的植物可能会丧失叶绿体及相关基因。 保护 由于人类的大规模活动,造成了许多全球性的环境问题,例如温室效应、全球变暖等,使许多植物面临绝灭的危险。国际植物遗传资源委员会(IBPGB)为此建立了国际基因库联网中心,贮存更多的植物基因。 与人类的关系 研究植物對人類的用途的學科被稱之為經濟植物學或民族植物學。這兩個詞通常被當做同義詞,但有些人認為經濟植物學主要專注於對現今作用的用途,而民族植物學主要則是在研究當地住民對其本土植物的應用。人類對植物的栽種是農業的一部份,其為人類文明的基礎。植物農業可分成農學、園藝學和林業。 食物 實際上,所有人類的養分來源都直接或間接地依靠著陸生植物。絕大多數的人類的養分依靠穀物,尤其是玉米、小麥和稻米,或者是其他主食如馬鈴薯、木薯和莢果等。其他被食用的植物部份還包括水果、蔬菜、堅果、香草、香料和食用花卉等。由植物製成的飲料包括咖啡、茶、葡萄酒、啤酒等。糖主要是由甘蔗和甜菜中得到的。食用油和植物牛油來自玉米、大豆、芥花籽油、紅花、向日葵、橄欖等等。食品添加劑包括阿拉伯樹膠、瓜爾膠、刺槐豆膠、澱粉和果膠等。 非食用性產品 木材被用在建築、家具、紙張、樂器和運動用具上頭。布料通常是由棉花、亞麻或其原料為纖維素的合成纖維,如嫘縈和醋酸根。來自植物的可再生燃料包括柴、泥炭和其他生質燃料。炭和石油是來自於植物的化石燃料。來自於植物的藥物包括阿司匹靈、紫杉醇、嗎啡、奎寧、利血平、秋水仙素、毛地黃和長春新鹼等。植物中存在於上百種藥草如銀杏、紫錐花、解熱菊和貫葉連翹等。來自於植物的農藥包括尼古丁、魚藤酮、番木鱉鹼和除蟲菊精類等。來自於植物的毒品包括鴉片、古柯鹼和大麻等。來自於植物的毒藥包括蓖麻毒素、毒參和箭毒等。植物是許多天然產品如纖維、香精油、染料、顏料、蠟、丹寧、乳膠、樹脂、松香、生物鹼、琥珀和軟木的源料。源自於植物的產品包括肥皂、油漆、洗髮精、香油、化妝品、松節油、橡膠、亮光漆、潤滑油、亞麻油地氈、塑膠、墨水、口香糖和麻繩等。植物亦為大量有機化合物的工業合成中,基本化合物的主要來源。 美觀用途 成千的植物物種被種植用來美化環境、提供綠蔭、調整溫度、降低風速、減少噪音、提供隱私和防止水土流失。人們會在室內放置切花、乾燥花和室內盆栽,室外則會設置草坪、蔭樹、觀景樹、灌木、藤蔓、多年生草本植物和花壇花草植物的意像通常被使用於美術、建築、性情、語言、照像、紡織、錢幣、郵票、旗幟和臂章上頭。活植物的藝術類型包括綠雕、盆景、插花和樹牆等。觀賞植物有時會影響到歷史,如鬱金香狂熱。植物是每年有數十億美元的旅遊產業的基本,包括到植物園、歷史園林、國家公園、鬱金香花田、雨林以及有多彩秋葉的森林等地的旅行。 文化 植物也为人类的精神生活提供基础需要。每天使用的纸就是用植物制作的。一些具有芬芳物质的植物则被人类制作成香水、香精等各种化妆品。 许多乐器也是由植物制作而成。而花卉等植物更是成为装点人类生活空间的观赏植物。 参见 植物学 植物分类表 植物的营养器官根、茎、叶,生殖器官花、果实、种子。 蔬菜 水果 註釋 参考資料 延伸阅读 外部連結 植物学与植物数据库 中国植物图像库——最大的植物分类植物图像库 中科院植物所信息中心中文植物数据库资源 植物通——植物数据库 中国植物数据库资源 台湾本土植物资料库 | 细胞核由核膜、核仁、核基质、染色质、核纤层、核膜核糖体等部分组成,它通过控制细胞何时产生何种蛋白质来控制细胞的生命活动;它将遗传信息以DNA储存在其染色质中,在细胞分裂时其传递给子细胞。存储在细胞核中的全部遗传信息称为核基因组。 质体(质体基因组)和线粒体(线粒体基因组)中也含有DNA,储存了部分遗传信息。 植物细胞的细胞壁由纤维素、半纤维素、果胶质等化学物质组成,细胞壁可分为三层,胞间层是细胞壁的最外层,是相邻细胞共有的一层结构,在分裂过程中最早形成;初生壁在胞间层的内侧,初生壁和胞间层都较为柔软,可随着细胞生长而扩展;次生壁在细胞体积停止增大后形成,含有木质素,一般在起支持和运输作用的细胞中见到,并非所有细胞都有次生壁。 细胞的增殖 细胞的增殖方式称为细胞分裂。作为真核生物,植物的细胞增殖方式与大部分真核生物一样,以有丝分裂为主要的体细胞分裂方式,兼有无丝分裂;以减数分裂作为产生生殖细胞的分裂方式。植物的有丝分裂和动物一样,是开放式有丝分裂,而真菌和一些原生生物(包括一些非植物藻类)则进行封闭式有丝分裂。 组织 植物的组织主要包括基本组织、维管组织和皮组织(也称为保护组织)。 基本组织又可分为薄壁组织、厚角組織和厚壁组织,后两者也常被合称为机械组织。薄壁组织是最常见的基本组织,只有初生壁,在光合作用、储水、传递等方面发挥作用;薄壁组织具有全能性,它们与伤口的愈合、不定根的发生也有着密切的关系。 厚角组织和厚壁组织起支持作用,前者的细胞壁部分加厚,常出现在茎、叶柄等部位,是活细胞;后者的细胞壁全面加厚,具有次生壁,是死细胞,由两类细胞组成:纤维和石细胞。 维管组织包括木质部和韧皮部,木质部包括导管、管胞(少数被子植物、裸子植物和蕨类植物)、木纤维和木薄壁细胞,韧皮部包括筛管、筛胞(裸子植物和蕨类植物)、伴胞、韧皮纤维和韧皮薄壁细胞;植物通过木质部将根部吸收到的水分和矿物质向上运输,通过韧皮部将光合作用的产物向下运输。 皮组织也称为保护组织,包括表皮和周皮。表皮在最外层,是初生保护组织,存在于叶、花、果实、种子以及未成熟的茎和根的表面。周皮是次生保护组织,存在于成熟的茎和根中,代替表皮起保护作用。 器官 植物的器官包括根、茎、葉三大营养器官和花、果实、種子三大生殖器官,其形态和结构是传统植物形态学的研究重点,相关特征常作为传统植物分类学上区分物种的证据,尽管分子生物学证据在现代有着更广泛的应用,但在野外等不方便采用分子生物学手段的场合,形态学证据仍然有着广泛的应用。 植物的根通常位于土壤中,主要功能为吸收、输导和固着支持,气生根、贮藏根等变态根还具有合成、贮藏、呼吸等功能。真正的根最早在维管植物中产生,苔藓植物和藻类也有类似的结构,称为假根,只起固着作用,不具备其他功能。种子植物的主根由种子中的胚根发育形成,主根垂直向下扎入土壤中,长到一定长度后,从主根的中柱鞘结构产生侧根,侧根上还可以进一步生出更多侧根,在主根和侧根以外的部分如茎、叶、胚轴或老根上产生的根称为不定根。 植物的茎通常位于地面以上,向下与根相连,向上着生叶、花、果实,具有输导、支持的功能。茎具有节和节间,节是叶和芽着生的位置,芽可以根据位置分为顶芽和侧芽,也可以根据将来发育成的器官分为枝芽、花芽和混合芽。 植物的葉是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的营养器官,其主要功能是光合作用和蒸腾作用。大部分真双子叶植物和木兰类植物的叶可以分为叶片、叶柄和托叶三部分;大部分單子葉植物和一部分真双子叶植物,叶基部扩大,形成包裹茎的叶鞘;在禾本科植物中,叶鞘会延伸节间的长度。对大部分植物而言,叶片是最主要的部分,一般为绿色薄片状,有利于扩大阳光照射面积和气体接触面积,以便于光合作用和蒸腾作用的进行。 变态的茎和叶还具有其他功能,例如马铃薯的块茎,洋蔥的鳞茎,唐菖蒲的球茎均具有贮藏功能,龍舌蘭屬植物的茎、景天屬植物的叶则具有储水功能。 真正的茎和叶最早产生于石松植物中,而类似茎和叶的结构早在苔藓植物中已经出现,但因为其不具有维管组织,因此不能算做真正的茎和叶。其中只有叶状结构的,称为「叶状体」,具有茎状和叶状结构的,称为「拟茎叶体」。 植物的根、茎、叶都具有韧皮部和木质部,并在各个器官中相互连通。 种子只存在于种子植物中,而花、果实则只在被子植物中存在。苔藓、蕨类植物一般使用孢子繁殖;而藻类除孢子繁殖外,也进行营养生殖、接合生殖等。 繁殖与生活史 植物的繁殖方式有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两大类,有性生殖指的是通过配子结合产生后代,而无性生殖指的是通过营养器官的营养生长产生后代。许多植物能够同时使用这两种方式。 有性生殖 植物的有性生殖涉及到复杂的生命周期,称为「世代交替」,包括所有陆生植物与某些藻类。繁殖过程中,單倍體的配子体、雙倍體的孢子体交替出现。某些藻类的孢子体与配子体可能是有相同或不同外观的各自独立的生物体。苔藓植物占优势的是自养的配子体,孢子体生于配子体上,不能独立生活。维管植物占优势的是孢子体,配子体依赖于孢子体生存。蕨类的孢子体有根、茎、叶的分化,而配子体称为,分化程度低,能够脱离孢子体自營或与真菌共生。对于种子植物(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配子体极度不发育,无独立生活能力,完全依赖于孢子体。 无性生殖 無性生殖是指生物體不通過生殖細胞的結合,也就是不經由減數分裂來產生配子,直接由母體細胞分裂後產生出新個體的生殖方式。主要分為孢子繁殖、分裂生殖、出芽生殖、斷裂生殖和營養器官繁殖等。這種生殖的速度通常都較有性生殖快很多。例如苔藓植物能够产生称为孢芽的细胞团,从母体身上分离并形成独立个体,甚至碎块也能能够重新长成完整的植物体。在林业和农业上常用的扦插技术也属于无性生殖。而也有些植物能够用匍匐茎扩展种群,形成一大片克隆。许多植物的营养贮存器官,例如块茎、块根或鳞茎]]也能够用于无性生殖。 生態 陸生植物和藻類所行使的光合作用幾乎是所有的生態系中能源及有機物質的最初來源。光合作用根本地改變了早期地球大氣的組成,使得現在有21%的氧氣。動物和大多數其他生物是好氧的,依靠氧氣生存。植物在大多數的陸地生態系中屬於生產者,形成食物鏈的基本。許多動物依靠著植物做為其居所、以及氧氣和食物的提供者。 植物的光合作用是生物圈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重要环节,是地球大部分生态系统的基础,一些植物(如豆科植物等)和固氮菌共生,使得植物成為氮循環重要的部分。植物根部在土壤發育和防止水土流失上也扮演著很重要的角色。植物通常是它們棲所上主要的物理及結構組成。许多类型的形态系统即以植被的類型而命名,如草原和森林等等。它们通过遗传分化和表型可塑性来适应不同环境。 根据邱园的统计,植物和鸟类的生物多样性区域有53%的重叠。 生態關係 許多動物和植物共演化,例如:許多動物會幫助花授粉以交換其花蜜;許多動物會在吃掉果實且排泄出種子時幫到植物散播其種子。適蟻植物是一種和螞蟻共演化的植物。此類植物會提供螞蟻居所,有時還有食物。做為交換,螞蟻則會幫助植物防衛植食性动物,也幫助其和其他植物競爭。螞蟻的廢物還可以提供給植物做有機肥料。 大部份植物的根系會和不同的真菌有互利共生的關係,稱之為菌根。真菌會幫助植物從土壤中獲得水份和礦物質,而植物則會提供真菌從光合作用中組成的碳水化合物。一些植物會提供內生真菌居所,而真菌則會產生毒素以保護植物不被草食性動物食用。植物的根系也可与细菌共生,形成根瘤,是根上的瘤状突起,如豆科植物、木麻黄、罗汉松、杨梅等,能够与土壤中的根瘤菌共生,根瘤菌能将空气中的氮转变为氨,提供给植物,同时根瘤菌可以从植物的根中吸取水分和养料,供自身生长发育所需。 許多種類型的寄生在植物中亦是很普遍的,约有1%的植物营寄生生活,從半寄生的槲寄生(只是從其寄主中得取一些養分,但依然留有光合作用的葉子)到全寄生的列當和齒鱗草(全部都經由和其他植物根部的連結來獲取養分,所以沒有葉綠素)。一些植物會寄生在真菌上,通过與真菌形成的菌根获取养分,稱之為菌異養。 許多植物是附生植物,即長在其他植物(通常是樹木)上,而沒有寄生在其上頭。附生植物可能被間接地傷害到其宿者,經由截取宿者本應得的礦物質和太陽光。大量附生植物的重量可能被折斷樹幹。許多蘭花、鳳梨、蕨類植物和苔蘚通常會是附生植物。鳳梨科的附生植物會在其葉腋上累積水份而形成樹上水池,一種複雜的水生食物鏈。 少部份(约有630种)植物是食蟲植物,如捕蠅草和毛氈苔。它們捕捉及消化小動物以獲取礦物質,尤其是氮和磷。 生理 光合作用 植物细胞的细胞器叶绿体中含有叶绿素,是一类能够捕获光能的色素。植物通过光合作用,以水和二氧化碳为原料,将光能保存在有机物中并释放出氧气。光合作用的化学方程式为:6CO2{} + 6H2O{} ->[\text{光照}] C6H12O6{} + 6O2{}。 通过这一过程,植物将氧气释放到大气中,植物光合作用是氧气的重要来源。氧气的另一个重要来源是蓝细菌和非植物藻类,它们的光合作用原理与植物类似,但光合色素的种类可能不同。 营寄生或腐生的植物可能会丧失叶绿体及相关基因。 保护 由于人类的大规模活动,造成了许多全球性的环境问题,例如温室效应、全球变暖等,使许多植物面临绝灭的危险。国际植物遗传资源委员会(IBPGB)为此建立了国际基因库联网中心,贮存更多的植物基因。 与人类的关系 研究植物對人類的用途的學科被稱之為經濟植物學或民族植物學。這兩個詞通常被當做同義詞,但有些人認為經濟植物學主要專注於對現今作用的用途,而民族植物學主要則是在研究當地住民對其本土植物的應用。人類對植物的栽種是農業的一部份,其為人類文明的基礎。植物農業可分成農學、園藝學和林業。 食物 實際上,所有人類的養分來源都直接或間接地依靠著陸生植物。絕大多數的人類的養分依靠穀物,尤其是玉米、小麥和稻米,或者是其他主食如馬鈴薯、木薯和莢果等。其他被食用的植物部份還包括水果、蔬菜、堅果、香草、香料和食用花卉等。由植物製成的飲料包括咖啡、茶、葡萄酒、啤酒等。糖主要是由甘蔗和甜菜中得到的。食用油和植物牛油來自玉米、大豆、芥花籽油、紅花、向日葵、橄欖等等。食品添加劑包括阿拉伯樹膠、瓜爾膠、刺槐豆膠、澱粉和果膠等。 非食用性產品 木材被用在建築、家具、紙張、樂器和運動用具上頭。布料通常是由棉花、亞麻或其原料為纖維素的合成纖維,如嫘縈和醋酸根。來自植物的可再生燃料包括柴、泥炭和其他生質燃料。炭和石油是來自於植物的化石燃料。來自於植物的藥物包括阿司匹靈、紫杉醇、嗎啡、奎寧、利血平、秋水仙素、毛地黃和長春新鹼等。植物中存在於上百種藥草如銀杏、紫錐花、解熱菊和貫葉連翹等。來自於植物的農藥包括尼古丁、魚藤酮、番木鱉鹼和除蟲菊精類等。來自於植物的毒品包括鴉片、古柯鹼和大麻等。來自於植物的毒藥包括蓖麻毒素、毒參和箭毒等。植物是許多天然產品如纖維、香精油、染料、顏料、蠟、丹寧、乳膠、樹脂、松香、生物鹼、琥珀和軟木的源料。源自於植物的產品包括肥皂、油漆、洗髮精、香油、化妝品、松節油、橡膠、亮光漆、潤滑油、亞麻油地氈、塑膠、墨水、口香糖和麻繩等。植物亦為大量有機化合物的工業合成中,基本化合物的主要來源。 美觀用途 成千的植物物種被種植用來美化環境、提供綠蔭、調整溫度、降低風速、減少噪音、提供隱私和防止水土流失。人們會在室內放置切花、乾燥花和室內盆栽,室外則會設置草坪、蔭樹、觀景樹、灌木、藤蔓、多年生草本植物和花壇花草植物的意像通常被使用於美術、建築、性情、語言、照像、紡織、錢幣、郵票、旗幟和臂章上頭。活植物的藝術類型包括綠雕、盆景、插花和樹牆等。觀賞植物有時會影響到歷史,如鬱金香狂熱。植物是每年有數十億美元的旅遊產業的基本,包括到植物園、歷史園林、國家公園、鬱金香花田、雨林以及有多彩秋葉的森林等地的旅行。 文化 植物也为人类的精神生活提供基础需要。每天使用的纸就是用植物制作的。一些具有芬芳物质的植物则被人类制作成香水、香精等各种化妆品。 |
vacuole),然後跟溶體融合並且進行消化。另外溶體也對老舊、損壞的胞器和細胞質進行分解,產生的小分子隨後可再次被細胞利用,一旦溶體破裂釋放出水解酶,細胞就會被分解,許多細胞凋亡的程序都與溶體有關,例如:蝌蚪變成青蛙尾巴的消失、人類胚胎手指的形成。 液泡(液胞) ——是另一種囊狀的單層膜胞器,在細胞中扮演不同角色,形狀可大可小。通常植物的液胞較大。在原生動物,例如草履蟲,液胞扮演伸縮泡的功能,將過多的水分收集並排出體外;大多數植物細胞液胞在細胞成熟後,佔有大部分的細胞體積,可以儲存水分、存放色素,有些種類植物的液胞更能夠協助光合作用的進行,另外液胞也有一粒很大的功能:協助細胞往大體積的方向演化同時,能夠使得細胞質的表面積變大,有利物質交換。 线粒体(mitochondrion)——主要協助細胞呼吸,並且產生細胞使用能量最直接的形式,三磷酸腺苷。特別的是粒線體有自己的遺傳分子,與細胞核的遺傳物質不同,只遺傳到這粒胞器的子代胞器,而不是子代細胞,能夠讓粒線體自我分裂增殖,製造本身需要的一些蛋白質,但是仍有一些調節控制的過程受到細胞核的影響,更重要的是,粒線體基因只在母系遺傳,不遵守孟德爾遺傳律,有助於研究人類演化的研究。线粒体之所以如此稱呼,是因為在顯微鏡下有兩類主要的外觀,是一種雙層膜的胞器,外膜平滑,內膜則朝內部形成皺摺狀的構造稱為摺襞,目的是為了增加生理作用的表面積,摺襞之間充滿基質,其中有許多的代謝反應進行。 葉綠體 ——也是雙層膜狀的胞器,與线粒体類似,有自己的遺傳物質,能夠自己分裂增殖,自製本身所需的一些蛋白質。主要功能是進行光合作用,藉由光能產生營養物質,也就是吸收光能,轉變成化學能,並藉此將無機物(二氧化碳和水)合成為有機物(醣類)。光表示光能,合表示合成。 细胞膜之外的结构 細胞壁 分類在細菌、真菌、植物的生物,其組成的細胞都具有細胞壁,而原生生物則有一部分的生物體具有此構造,但是動物沒有。細胞壁是由細胞質的分泌物構成,在電子顯微鏡的發明之後,有許多的研究因此可以讓人們知道,其成分與組成。而細胞壁可以保護細胞減少外界傷害、維持形狀,並且避免因為水分過多而脹破。 植物細胞壁主要成分是纖維素,經過有系統的編織形成網狀的外壁。可分為中膠層、初生細胞壁、次生細胞壁。中膠層是植物細胞剛分裂完成的子細胞之間,最先形成的間隔,主要成份是果膠質(一種多醣類),隨後在中膠層兩側形成初生細胞壁,初生細胞壁主要由果膠質、木質素和少量的蛋白質構成。次生細胞壁主要由纖維素組成的纖維排列而成,如同一條一條的線以接近直角的方式排列,再以木質素等多醣類黏接。 真菌細胞壁則是由幾丁質、纖維素等多醣類組成,其中幾丁質是含有碳水化合物和氨,性柔软,有弹性,與钙盐混杂则硬化,形成节肢动物的外骨骼。几丁质不溶于水、酒精、弱酸和弱碱等液体,有保护功能。 細菌細胞壁組成以肽聚糖為主。 原核生物 荚膜 部分细菌,在细胞膜和细胞壁外还有着胶状荚膜(Bacterial capsule)。荚膜可以是多糖的,例如在肺炎球菌與脑膜炎双球菌中,或是多肽的,例如在炭疽芽孢杆菌,或是玻尿酸的,例如在链球菌属中。荚膜没有被正常的染色方案标记,并且可以被或甲基蓝检测到;这允许用于观察的细胞之间的较高对比度。 鞭毛 鞭毛是讓细胞移动的细胞器。细菌鞭毛从细胞质延伸,穿过细胞膜,并通过细胞壁挤出。它们是长而粗的线状附属物,亦是天然蛋白质。一种不同类型的鞭毛在古菌中被发现,在真核生物中亦发现了另一种不同类型的鞭毛。 菌毛 菌毛,也被称为性菌毛,是在细菌表面上发现的短而薄的头发状细丝。菌毛或性菌毛由称为(抗原性)的蛋白质形成,并负责将细菌附着于人细胞的特定受体(细胞粘附)。有特定类型的特定菌毛會進行细菌接合。 细胞过程 增殖及调控 细胞生长到一定程度,不是繁殖就是死亡。细胞分裂后产生的新细胞生长增大,随后又平均地分裂成两粒和原来母细胞“一样”的子细胞,细胞这种生长與分裂的循环称為细胞周期或有丝分裂周期。 较为普遍的细胞分裂方式为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在生物的个体发育中,这两种分裂方式交替发生,以保证生物种族的延续。 分化與基因表达 细胞分化是个体发育过程中细胞之间产生稳定差异的过程。所以,细胞分化是指同源细胞通过分裂,发生形态、结构與功能特征稳定差异的过程。 细胞分化的实质是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在个体发育过程中基因按照一定程序相继活化的现象,称为基因的差次表达(differential expression)或顺序表达(Sequential expression)。即在同一时间内不是所有的基因都具活性,而是有的有活性,有的无活性,有些细胞是这部分基因有活性,有些细胞则是另外一些基因有活性。组织特异性基因和管家基因一类是维持细胞最基本生命活动的基因,是所有一切细胞都需具备的,由此译制基本生命活动所必需的结构和功能蛋白。这类基因称“House-keeping gene”,译为“管家基因”,它们與细胞分化关系不大。如编码與细胞分裂、能量代谢、细胞基本建成有关的蛋白质的基因属此类。另一类是译制特异蛋白质的基因,與细胞的基本生存无直接关系,但與细胞分化关系密切,被称为“Luxury gene”,译为奢侈基因。组合调控引发组织特异性基因的表达''' 弄清了细胞分化的实质,研究者们便把注意力集中到基因选择表达的控制机理方面。除细胞核與细胞质的相互作用对细胞分化的影响外,包括环境在内的诸多因素均对细胞分化有重要的影响。 细胞衰老與凋亡 细胞衰老的研究只是整門衰老生物学(老年学,人类学)研究中的一部分。所谓衰老生物学(biology of senescence,或称老年学、老人学,gerontology)是研究生物衰老的现象、过程和规律。其任务是要揭示生物(人类)衰老的特征,探索发生衰老的原因和机理,寻找推迟衰老的方法,根本目的在于延长生物(人类)的寿命。 多细胞有机体细胞,依寿命长短不同可划分为两类,即干细胞和功能细胞。干细胞在一生都保持分裂能力,直到达到最高分裂次数便衰老死亡。如表皮生发层细胞,生血干细胞等。 细胞死亡是细胞衰老的结果,是细胞生命现象的终止。包括急性死亡(细胞坏死)和程序化死亡(细胞凋亡)。细胞死亡最显著的现象,是原生质的凝固。事实上细胞死亡是渐进过程,要决定细胞何时已死亡頗為困难。除非用固定液等人为因素瞬间使其死亡。那么,怎样鉴定细胞是否死亡了呢?通常采用活体染色法来鉴定。如用中性红染色时,生活细胞只有液泡系染成红色,如果染料扩散,细胞质和细胞核都染成红色,则标志这细胞已死亡。 细胞凋亡是主动由基因决定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所以也常称为程序化细胞死亡。凋亡细胞将被吞噬细胞吞噬。这一假说是基于Hayflick界限提出的:1961年Hayflick根据人胚胎细胞的传代培养实验提出。指细胞在发育的一定阶段出现正常的自然死亡,它與细胞的病理死亡有根本的区别。细胞凋亡对于多细胞生物个体发育的正常进行,自稳平衡的保持以及抵御外界各种因素的干扰方面都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例如:蝌蚪尾的消失,骨髓和肠的细胞凋亡,脊椎动物的神经系统的发育,发育过程中手和足的成形过程。 细胞的研究历史 细胞是由英国科学家罗伯特·胡克於1665年发现的。當時他透過顯微鏡觀察軟木塞時看到一格一格的細胞壁,命名為細胞(cell),這粒名詞就此誕生。當時罗伯特·胡克所看到的細胞只是細胞壁,還不是現在所定義的細胞。细胞學說最早由马蒂亚斯·雅各布·施莱登和泰奥多尔·施旺提出。現代细胞理論的内容包括:所有生物均由一粒或以上细胞组成,细胞由原已存在的细胞分裂而来,生物最重要的功能在细胞内完成,所有细胞均包含有控制功能和传递繁殖信息所必须的遗传物质。细胞(cell)一词来源于拉丁语cella,意为“狭窄的房间”。罗伯特·胡克最先使用该词作为描述性术语来表述“最小的生物组成结构”,在他1665年出版的书中他把通过显微镜所看到的软木塞细胞與僧院中僧侣所居住的小房间来比较。而這樣觀察到的細胞早已死亡,僅能看到殘存的植物細胞壁,雖然他並非真的看見一粒生命的單位(因為無生命跡象)後世的科學家仍認為其功不可沒,一般而言還是將他當作發現細胞的第一人。而事實上真正首先發現活細胞的,還是荷蘭生物學家列文虎克。 1674年,列文虎克以自製的鏡片,由雨水、乃至於他自己的口中發現微生物,他也是歷史上可找到的第一粒發現細菌的業餘科學家。 | 平滑内质网 高尔基体 囊泡 液泡 线粒体 色素体及衍生物 细胞骨架 细胞膜 细胞壁 |} 亚细胞成分 細胞是生物體的構造和生理的基本單位,卻不能因此認為所有的生物細胞都相同,即使在同一粒粒體內,也有因為分化而產生各式各樣外觀與功能不同的細胞,即使相同種類的細胞,也可能正在執行的生理工作也有差異,但是基本上彼此都有共同的基本構造。 細胞膜 細胞膜為細胞與環境之間以及胞器與細胞質之間的分界,能夠調節物質的進出,而膜上的蛋白質有許多種類,有的可以適時協助物質進出,有的能夠傳遞訊息,有的則負責防禦(免疫系統)的功能。细胞膜(又称原生质膜)为细胞结构中分隔细胞内、外不同介质和组成成份的界面。原生质膜普遍认为由磷脂质双层分子作为基本单位重复而成,其上镶嵌有各种类型的膜蛋白以及與膜蛋白结合的糖和糖脂。 原生质膜是细胞與周围环境和细胞與细胞间进行物质交换和信息传递的重要通道。原生质膜通过其上的孔隙和跨膜蛋白的某些性质,达到有选择性的,可调控的物质运输作用。 細胞質 細胞膜就像半透膜一樣,裝著滿滿的液狀、膠體狀的細胞質,可粗略分為细胞质基质和细胞器。細胞質含有維持生命現象所需要的基本物質,例如醣類、脂質、蛋白質、與蛋白質合成有關的核糖核酸,因此也是整粒細胞運作的主要場所,透過細胞膜外接收的訊息、細胞內部的物質,共同調節基因的表現,影響生理活動。另外,細胞質內部也有多種網狀構造,稱為細胞骨架(Cytoskeleton),可以協助維持細胞形狀,也能引導內部物質的移動,一些細胞骨架會於細胞分裂時,形成可以透過染色而觀察的紡錘絲,有一些骨架更能幫助細胞運動。 细胞器 細胞核(nucleus)——具有雙層膜的胞器,細胞核是操控整粒細胞的控制站,主要攜帶遺傳物質(DNA),包括染色體(去氧核糖核酸加上一些特殊的蛋白質)、核糖核酸等,核膜上有許多小孔稱做核孔,由數十種特殊的蛋白組成特別的構造,容許一些物質自由通過,但是分子量很大的核糖核酸、蛋白質就必須依賴這些蛋白輔助,以消耗能量的主動運輸,來往於細胞質跟細胞核之間。細胞分裂的期間可以看到細胞核中最顯著的構造——核仁,其組成為核糖體RNA,以及合成核糖體所需的蛋白質。除核仁外,细胞核中还有许多其它核细胞器,如柯浩体,PML体等。有趣的是,有些細胞為了執行特別的工作而沒有細胞核:哺乳綱動物的紅血球為了減少消耗攜帶的氧氣,所以成熟後沒有細胞核;植物的篩管、導管、假導管為了運輸功能,成熟後沒有細胞核。 核仁(nucleolus)——是真核细胞的細胞核中最巨大的結構,其主要功能是核糖體的合成與組裝。其他功能還包括組裝信號識別顆粒,同時也是細胞壓力反應的一部分。 內質網(endoplasmic reticulum)——有一部分的細胞核核膜會向細胞質延伸,形成許多相通的小管與囊袋,構成迷宮狀的網路,稱為內質網,部分內質網上附著著核糖體,稱為粗面内质网,其他的部分則稱為光面内质网。而平滑內質網上有特殊的酶系統,負責合成脂質,也能夠氧化有毒物質以減低毒性,在肝臟協助可調節血糖,在肌肉細胞可儲存許多鈣離子協助肌肉收縮;粗糙內質網則和蛋白質的合成有密切關聯,附著在粗糙內質網的核糖體所製造的蛋白質,主要運送到膜上,或是分泌出細胞之外。 核糖體(ribosomes)——負責合成蛋白質的胞器,由大、小兩粒次單元組成,次單元之中有核糖體RNA和核糖體特有的蛋白質,在細胞質中,接受細胞核的遺傳訊息、細胞外的刺激訊息,以合成蛋白質,可分為游離核糖體(Free ribosomes)與附著核糖體(Bound ribosomes),前者所製造之蛋白質專用於細胞質內部(不含胞器內部),後者則先經過內質網腔修飾,以小囊泡運輸到高基氏體做進一步的分類與修飾,完成的蛋白質主要包裝在胞器之中、運到膜上、或是運出細胞之外。 高尔基体—— 是好幾粒扁平的囊袋相疊而成,而且有固定的方向性,彼此之間並不相通。主要負責蛋白質的修飾、分類與輸送,從粗糙內質網合成的蛋白質被包在小囊泡中首先送到高基氏體,在這裡一些酶會將蛋白質修飾,例如加上一段特別的糖類標記,而許多脂質、糖類也會在這裡合成並且修飾,隨後再利用小囊泡(vesicles)往外運輸。 溶酶體—— 又称“溶酶体”,是單層膜的囊狀胞器,內部含有數十種從高基氏體送來的水解酶(hydrolytic enzymes),這些酶(或是稱做酵素)在弱酸的環境之下(通常為PH值5.0)能有效分解生命所需的有机物質,許多透過細胞吞噬的物質,會先形成食泡(Food vacuole),然後跟溶體融合並且進行消化。另外溶體也對老舊、損壞的胞器和細胞質進行分解,產生的小分子隨後可再次被細胞利用,一旦溶體破裂釋放出水解酶,細胞就會被分解,許多細胞凋亡的程序都與溶體有關,例如:蝌蚪變成青蛙尾巴的消失、人類胚胎手指的形成。 液泡(液胞) ——是另一種囊狀的單層膜胞器,在細胞中扮演不同角色,形狀可大可小。通常植物的液胞較大。在原生動物,例如草履蟲,液胞扮演伸縮泡的功能,將過多的水分收集並排出體外;大多數植物細胞液胞在細胞成熟後,佔有大部分的細胞體積,可以儲存水分、存放色素,有些種類植物的液胞更能夠協助光合作用的進行,另外液胞也有一粒很大的功能:協助細胞往大體積的方向演化同時,能夠使得細胞質的表面積變大,有利物質交換。 线粒体(mitochondrion)——主要協助細胞呼吸,並且產生細胞使用能量最直接的形式,三磷酸腺苷。特別的是粒線體有自己的遺傳分子,與細胞核的遺傳物質不同,只遺傳到這粒胞器的子代胞器,而不是子代細胞,能夠讓粒線體自我分裂增殖,製造本身需要的一些蛋白質,但是仍有一些調節控制的過程受到細胞核的影響,更重要的是,粒線體基因只在母系遺傳,不遵守孟德爾遺傳律,有助於研究人類演化的研究。线粒体之所以如此稱呼,是因為在顯微鏡下有兩類主要的外觀,是一種雙層膜的胞器,外膜平滑,內膜則朝內部形成皺摺狀的構造稱為摺襞,目的是為了增加生理作用的表面積,摺襞之間充滿基質,其中有許多的代謝反應進行。 葉綠體 ——也是雙層膜狀的胞器,與线粒体類似,有自己的遺傳物質,能夠自己分裂增殖,自製本身所需的一些蛋白質。主要功能是進行光合作用,藉由光能產生營養物質,也就是吸收光能,轉變成化學能,並藉此將無機物(二氧化碳和水)合成為有機物(醣類)。光表示光能,合表示合成。 细胞膜之外的结构 細胞壁 分類在細菌、真菌、植物的生物,其組成的細胞都具有細胞壁,而原生生物則有一部分的生物體具有此構造,但是動物沒有。細胞壁是由細胞質的分泌物構成,在電子顯微鏡的發明之後,有許多的研究因此可以讓人們知道,其成分與組成。而細胞壁可以保護細胞減少外界傷害、維持形狀,並且避免因為水分過多而脹破。 植物細胞壁主要成分是纖維素,經過有系統的編織形成網狀的外壁。可分為中膠層、初生細胞壁、次生細胞壁。中膠層是植物細胞剛分裂完成的子細胞之間,最先形成的間隔,主要成份是果膠質(一種多醣類),隨後在中膠層兩側形成初生細胞壁,初生細胞壁主要由果膠質、木質素和少量的蛋白質構成。次生細胞壁主要由纖維素組成的纖維排列而成,如同一條一條的線以接近直角的方式排列,再以木質素等多醣類黏接。 真菌細胞壁則是由幾丁質、纖維素等多醣類組成,其中幾丁質是含有碳水化合物和氨,性柔软,有弹性,與钙盐混杂则硬化,形成节肢动物的外骨骼。几丁质不溶于水、酒精、弱酸和弱碱等液体,有保护功能。 細菌細胞壁組成以肽聚糖為主。 原核生物 荚膜 |
《C小調第14號鋼琴奏鳴曲》,作品27之2,是路德維希·范·貝多芬於1801年在匈牙利創作的獨奏鋼琴作品,并于1802年題獻給貝多芬的學生(Giulietta Guicciardi)伯爵夫人。流行的別稱《月光奏鳴曲》(,)来自贝多芬去世后评论家的评论。該作品是貝多芬最受歡迎的鋼琴作品之一。 背景 贝多芬將“月光奏鳴曲”于1802年題獻給貝多芬的學生,據說貝多芬曾與她有過一段戀情。但據稱,題獻給圭齊亞蒂其實并非貝多芬的原意,在該曲的創作過程中,貝多芬并未考慮到圭齊亞蒂。在亞歷山大·會德豐·泰勒(Alexander Wheelock Thayer)所撰的《貝多芬的一生》(Life of Beethoven)一書中表示,貝多芬原本要題獻給圭齊亞蒂的作品是《C大調輪舞曲 作品51/2》(Rondo in G major, Op. 51, No. 2),但该作品由於某些原因已经題獻給里奇洛烏斯基(Lichnovský)伯爵夫人。贝多芬于是在出版的最後一刻撰文,将“月光奏鳴曲”改爲題獻給圭齊亞蒂。 名字來源 该作品的首版被命名為“幻想曲式的奏鳴曲”(),與貝多芬的前一首作品《降E大調第13鋼琴奏鳴曲》(作品27/1)采用相同的標題。而“月光”()一名來源於音樂評論家路德維希·萊爾斯塔勃在1832年(貝多芬逝世5年后)撰寫的一篇評論,他说第一樂章的朦朧氣氛有点像琉森湖夜晚的月色。。在此後十年间,德國與英國出版物普遍采用“月光奏鳴曲”作爲该曲的標題。該奏鳴曲在十九世紀後期便以此標題聞名于世。 但許多批評家對於“月光”標題所表達的浪漫性質表示反對。他們認爲“月光”這一標題很荒誕,且会有将此作品誤導成葬禮進行曲之嫌。據評論家費舍爾所說,“月光”這個標題極具誤導性,並非貝多芬本意。他更指出貝多芬在手稿上有對莫扎特《唐·喬望尼》的備註,其中點明唐璜殺人後的音樂也是升C小調,且與貝多芬作品的第一樂章有相近之處。亦有人稱此樂曲表達了對裘莉塔·圭齊亞蒂的愛意,甚至稱後者即是所謂“不朽的愛人”。 而有批評家則表示接受“月光”這一稱呼,認爲這個名字令人回味,而且與該曲自身所表達的含義相符。 後人根據“月光”的名字編纂出許多傳說,其中一篇名為《月光曲》的文章被收錄入中國大陸的人教版小學六年級上冊语文課本。 分析 对于本曲,尤其是第一乐章,历来有着不同的解读,包括对自然景色的描摹、对朋友的追思和对女学生单恋的宣泄等。柏辽兹认为其气氛如哀歌一般。费舍尔也认为第一乐章是葬礼上的歌。贝多芬的一位传记作者则称此作品与莎士比亚的《李尔王》在情绪上有所关联。在具体内容的诠释上,并没有共识。 此曲在结构上颇有革新之处:并没有遵照传统的规矩,采用“快—慢—快”的结构,其第一乐章也并非奏鸣曲式;反而该曲的重心和高潮部分都在最为戏剧性的第三乐章。这种突破是贝多芬所追求的。德国评论家保罗·贝克撰文称:“如果一部作品以奏鸣曲式的快板乐章起头,那么一上来就定下了基调,让后面的乐章只能补充而不能改变;但贝多芬想要的是一个前奏曲、一个序幕、一个引言,而非一个概括性的呈示。” 该曲第三乐章充分利用了“sforzando(突强)”的力度记号。贝多芬经常使用这个记号来表达激烈、跌宕的情感起伏,以增强乐曲的戏剧性。因而虽然第三乐章还是以“piano(弱)”为主,但却有着很强的冲击力。 全曲小节大多都有着紧密的关联,例如第一乐章中的固定节奏型,以及第三乐章中类似但有所变化的上行音组。这样的处理增强了张力和多样性。 第一乐章的踏板记号 | Beethoven)一書中表示,貝多芬原本要題獻給圭齊亞蒂的作品是《C大調輪舞曲 作品51/2》(Rondo in G major, Op. 51, No. 2),但该作品由於某些原因已经題獻給里奇洛烏斯基(Lichnovský)伯爵夫人。贝多芬于是在出版的最後一刻撰文,将“月光奏鳴曲”改爲題獻給圭齊亞蒂。 名字來源 该作品的首版被命名為“幻想曲式的奏鳴曲”(),與貝多芬的前一首作品《降E大調第13鋼琴奏鳴曲》(作品27/1)采用相同的標題。而“月光”()一名來源於音樂評論家路德維希·萊爾斯塔勃在1832年(貝多芬逝世5年后)撰寫的一篇評論,他说第一樂章的朦朧氣氛有点像琉森湖夜晚的月色。。在此後十年间,德國與英國出版物普遍采用“月光奏鳴曲”作爲该曲的標題。該奏鳴曲在十九世紀後期便以此標題聞名于世。 但許多批評家對於“月光”標題所表達的浪漫性質表示反對。他們認爲“月光”這一標題很荒誕,且会有将此作品誤導成葬禮進行曲之嫌。據評論家費舍爾所說,“月光”這個標題極具誤導性,並非貝多芬本意。他更指出貝多芬在手稿上有對莫扎特《唐·喬望尼》的備註,其中點明唐璜殺人後的音樂也是升C小調,且與貝多芬作品的第一樂章有相近之處。亦有人稱此樂曲表達了對裘莉塔·圭齊亞蒂的愛意,甚至稱後者即是所謂“不朽的愛人”。 而有批評家則表示接受“月光”這一稱呼,認爲這個名字令人回味,而且與該曲自身所表達的含義相符。 後人根據“月光”的名字編纂出許多傳說,其中一篇名為《月光曲》的文章被收錄入中國大陸的人教版小學六年級上冊语文課本。 分析 对于本曲,尤其是第一乐章,历来有着不同的解读,包括对自然景色的描摹、对朋友的追思和对女学生单恋的宣泄等。柏辽兹认为其气氛如哀歌一般。费舍尔也认为第一乐章是葬礼上的歌。贝多芬的一位传记作者则称此作品与莎士比亚的《李尔王》在情绪上有所关联。在具体内容的诠释上,并没有共识。 此曲在结构上颇有革新之处:并没有遵照传统的规矩,采用“快—慢—快”的结构,其第一乐章也并非奏鸣曲式;反而该曲的重心和高潮部分都在最为戏剧性的第三乐章。这种突破是贝多芬所追求的。德国评论家保罗·贝克撰文称:“如果一部作品以奏鸣曲式的快板乐章起头,那么一上来就定下了基调,让后面的乐章只能补充而不能改变;但贝多芬想要的是一个前奏曲、一个序幕、一个引言,而非一个概括性的呈示。” 该曲第三乐章充分利用了“sforzando(突强)”的力度记号。贝多芬经常使用这个记号来表达激烈、跌宕的情感起伏,以增强乐曲的戏剧性。因而虽然第三乐章还是以“piano(弱)”为主,但却有着很强的冲击力。 全曲小节大多都有着紧密的关联,例如第一乐章中的固定节奏型,以及第三乐章中类似但有所变化的上行音组。这样的处理增强了张力和多样性。 第一乐章的踏板记号 贝多芬在乐曲开头写有意大利文提示“Si deve suonare tutto questo pezzo delicatissimamente e senza sordino”,意为全乐章都应当踩延音踏板。然而这一指示是针对当时的钢琴而言的;现今钢琴的延迟音已经长得多,如果全程踩踏板,会造成极其不和谐的混杂声响。有些演奏家特地使用复古的乐器,以营造贝多芬原设想的效果。 对于现代钢琴演奏而言,大多数演奏家都尽量多地踩踏板,只要不造成负面效果即可。也有使用“半踩踏板”的,这样可以避免太过分的混音。提出了另一个建议:在第一乐章开头轻轻按下最低的几个音,并固定使之持续整个乐章,以达到共振的朦胧效果。 結構 该作品由3个乐章组成: 迟延的柔板(Adagio sostenuto) |
Subsets and Splits
No community queries yet
The top public SQL queries from the community will appear here once availab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