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ntence1
stringlengths
0
73.2k
sentence2
stringlengths
0
64.7k
二疊紀 中生代 三疊紀 侏儸紀 白堊紀 新生代 古近紀 新近紀 第四紀
侏儸紀 白堊紀 新生代 古近紀 新近紀
生物灭绝事件时常加快地球生命的演化,因为灭绝事件时常使原本生态环境中占優勢的生物急剧衰落甚至绝灭,从而为新的生物的发展提供了更大的空间。在一个生态系统中,新的優勢种往往因此取代舊優勢物种,而不是由于性状更优。如近年來研究認為,寒武紀大爆發跟埃迪卡拉紀末期滅絕事件有關。 例如,哺乳形類與哺乳動物在恐龍占優勢的中生代時期即已存在,但是無法與恐龍競爭大型脊椎動物的生態區位。白堊紀-第三紀滅絕事件消滅了非鳥類恐龍,使哺乳動物能夠進入大型脊椎動物的生態區位。恐龍亦是大滅絕的受益者,因為三疊紀-侏羅紀滅絕事件消滅其最主要的競爭者伪鳄类。 另一種觀點是,它預測在有較多物種競爭之生態區位的生物較不易在大滅絕中倖存。這是因為在大滅絕時的劇烈變化,將使原本一些能夠讓該物種維持一定穩定數量的性狀,在競爭物種數量急遽減少時反而變成負擔,進而加速其滅亡。 再者,許多在大滅絕中倖存的物種並未恢復原先的數量與多樣性,甚至有數量長期下降的趨勢(有時被稱作「」)。因此, 若以“哪些物種倖存或滅亡”的方式來分析某次大滅絕的話,往往會失於偏頗。 然而,達爾文卻堅持,物種間的競爭,例如對食物或生存空間的競爭,在演化上相較於外在環境的變化來得重要。他在《物種源始》一書中表示: “物種是由緩慢起作用的原因產生和消滅的……有機變化的所有原因中最重要的是幾乎不依賴於改變的物理條件,即生物體與生物體的相互關係——一種生物體的改善需要改善或消滅他人。” 週期性 部分學者認為,滅絕事件的發生具有週期性,大約是每2600萬至3000萬年之間,或者大約每6200萬年就有一些波動變化。對於此種週期性有許多不同的解釋,例如太陽可能存在著一顆未知的伴星(涅墨西斯星),太陽系在垂直銀河系盤面方向的震盪運行,或者穿越銀河系的旋臂。 亦有學者認為,海中的滅絕事件並未符合週期性的假設,或者是該生態系逐漸達到了一個特定的臨界點,使大滅絕的發生變得不可避免。此外,週期性假說當中許多假設的相關性受到質疑。但支持者則宣稱各種紀錄中皆有強烈證據顯示大滅絕的發生具有週期性,且非生物性的地質化學資料亦有與其一致的週期性。 流行文化 在電玩遊戲伊蘇VIII -丹娜的隕涕日-中,設定為肇始巨樹引發隕涕日滅絕生物以促進演化,其中的五次隕涕日分別對應五次大滅絕事件。 参考文献 参见 灭绝 寒武紀-奧陶紀滅絕事件 托阿爾階滅絕事件 阿普第階滅絕事件 全新世滅絕事件
时续:限于相对短暂的地质时隔。 造成生物集群灭绝的可能原因很多,如星体撞击地球、火山活动、气候变冷或变暖、海进或海退(海平面上升或下降)和缺氧等都曾有學者提出,但目前仍未有完全的定論。每次的大灭绝事件都能在相对短时期内造成80%-90%以上的物种灭绝。但是,少数生命力或逃逸能力强的物种能够忍受灾变造成的极端恶劣的环境,或逃离灾区至异地避难而留存下来。同时,灾变引起的环境变化也给新物种的诞生创造了条件和机遇。大灭绝期间幸存的和新生的物种在灭绝事件后开始复苏和发展,并进而开创生物演化的新篇章,因此每次全球性的灭绝事件后,都伴随着生物的复苏和发展。 科学家推测在太古宙与元古宙应该也有大灭绝事件,但那时以菌藻为主,缺乏化石记录。在显生宙,根据化石记录,地球上曾发生过至少20次明显的生物灭绝事件,其中有5次大規模的集群灭绝事件,即奥陶纪末期、泥盆纪末期、二叠纪末期、三叠纪末期和白垩纪末期的生物大规模绝灭。白堊紀-古近紀滅絕事件因恐龙的灭绝而受到广泛关注,不过二叠纪生物绝灭事件却是规模最大、涉及生物类群最多、影响最为深远的一次。 五次大滅絕事件 下列是五大生物集群滅絕事件,最早由大卫·劳普和傑克·塞科斯基1982年發佈的論文所认定。 奧陶紀-志留紀滅絕事件:发生在奥陶纪晚期或奥陶纪与志留纪过渡时期,4.45亿年前至4.43亿年前,约27%的科与57%的属灭种。从灭种的生物分类的属的数量,被评为五次大灭绝事件的第二位。直接原因是一颗极超新星释出的伽马射线暴摧毁了地球一半的臭氧层,使得太阳释出的紫外线袭击地球,导致地面及近海面的大量生物死亡,从而破坏食物链。 泥盆紀後期滅絕事件:3.75亿年前至3.60亿年前,接近泥盆纪-石炭纪过渡时期。这次主要是海洋生物的灭绝,陆地生物受影响不显著。约19%的科、50%的属灭绝。这次大灭绝事件持续了近2000万年,期间有多次灭绝高峰期。造礁生物消失,竹节石类、腕足动物的3个目、四射珊瑚10多个科灭亡,称凯勒瓦瑟尔事件,也称弗朗斯-法门事件。由于灭绝事件持续时间很长,其根源很难辨识。可能的生物学原因是在此前的泥盆纪陆生植物大量繁育,导致地球大气中氧含量的增加、二氧化碳的大幅减少,地球进入所致。陆生植物进化出发达的根系深入地表土之下数米,加速了陆地岩石土壤的风化,大量铁等元素释放进入地表水,造成了水系的富营养化大爆发,导致了海底缺氧事件。海洋表层繁盛的有机物的沉降,使得全球碳循环中大气层的二氧化碳大量进入海底沉积层,也加强了地球冷化。泥盆纪也是陆地上生成大煤田的时期,这也加剧了二氧化碳固化入岩石圈。 二疊紀-三疊紀滅絕事件:发生在2.5亿年前的二叠纪-三叠纪过渡时期。这是已知的地质历史上最大规模的物种灭绝事件。许多动物门类整个目或亚目在此次灭绝事件中全部灭亡。曾普遍分布的舌羊齿植物群几乎全部绝灭。早古生代繁盛的三叶虫全部消失。䗴類原有40多个属,该世结束时完全消失。菊石有10个科绝灭;腕足类之前有140个属,在该事件后所剩无几。总共约57%的科、83%的属(53%的海洋生物的科、84%的海洋生物的属、大约96%的海洋生物的种),估计有70%的陆地生物包括昆虫的物种灭绝了。对于植物的影响较不明确,但新植物类群在此次灭绝后开始占优势。全世界几乎没有三叠纪早期形成的煤田。这次大灭绝事件的可能成因包括西伯利亚大规模玄武岩喷发造成的附近浅海区可燃冰融化大量释放温室气体甲烷,盘古大陆形成后改变了地球环流与洋流系统等等。 三疊紀-侏羅紀滅絕事件:2.0亿年前的三叠纪-侏罗纪过渡时期。约23%的科与48%的属(20%的海生生物科別與55%的海生生物屬別)共 70-75% 的生物灭绝。包括當時大多數非恐龍的主龍類、大多數的獸孔目以及幾乎所有大型兩棲類,其原因尚无定论。這次大滅絕事件使得恐龍失去了許多陸地上的競爭者,而非恐龍的主龍類與雙孔亞綱則繼續主宰海洋。离片椎目的大部分物種雖然都滅絕了,但有一支(酷拉龍)一直在澳洲存活到白堊紀後才滅絕。 白堊紀-古近紀滅絕事件(缩写为K-T灭绝或K-T事件),俗稱“恐龍大滅絕”:6千6百万年前,约17%的科、50%的属灭绝。虽然其灭绝程度在地球的五次大灭绝中只能排到第四,但由于完全毁灭了非鸟恐龙而异常令人所熟知。其成因一般认为是墨西哥尤卡坦半岛的陨石撞击。(参见希克苏鲁伯陨石坑) 全新世滅絕事件 全新世滅絕事件,是於現今的全新世所發生廣泛及持續的滅絕或生物集群滅絕事件。涉及的滅絕集群包括了植物及動物的科,如哺乳動物、鳥類、兩棲類、爬行動物及節肢動物,大部份滅絕都是在雨林內發生。於1500年至2006年,世界自然保護聯盟就列出了784個已滅絕物種。不過,有很多實際滅絕的物種都沒有紀錄,一些科學家估計於20世紀,就已有200萬個物種實際滅絕。根據物種面積曲線估計,每年就有達14萬個物種滅絕。 現今物種滅絕的速度估計是地球演化年代平均滅絕速度的100倍。巨型動物群的滅絕一直持續至21世紀。現代的滅絕事件基本上是人類直接造成的影響。 廣義來說,全新世滅絕事件亦可包括發生在更新世-全新世之間的第四紀滅絕事件(或稱冰河時期滅絕事件)。自一萬年前,人類發展及散佈開始後造成巨型動物群消失。是次滅絕事件並非源自氣候的轉變或人類人口過多。不過全新世滅絕事件則延伸至現今的21世紀。
美茵茨總教區總主教 特里爾總教區總主教 科隆總教區總主教 四個世俗諸侯: 波希米亞國王 萊茵-普法爾茨伯爵 萨克森-维滕贝格公爵 布蘭登堡藩侯 三個總教區是德意志境內最古老和具有權勢的主教教座,自東法蘭克四大公爵時代就承襲重要職務。四大世俗諸侯则代表東法蘭克王國時期的四大民族:法蘭克人(法蘭克尼亞公國)、薩克森人(薩克森公國)、施瓦本人(施瓦本公國)、巴伐利亞人(巴伐利亞公國)。 法蘭克尼亞公國和施瓦本公國在13世纪時已滅亡,萊茵-普法爾茨伯爵和勃蘭登堡藩侯分别成為了此两国的繼任者,而阿斯坎尼家族的萨克森公国因諸子繼承而分裂为数个以萨克森为名的小公国,其选侯席位则由主支萨克森-维滕贝格公国获得。原先維特爾斯巴赫家族的巴伐利亞公爵身兼萊茵-普法爾茨伯爵,同时占有巴伐利亚与法兰克尼亚两席选侯席位。自從公爵奥托二世去世后,幾個兒子瓜分了其領地,經過一系列戰爭后,1329年的規定上巴伐利亞公爵路易二世的次子魯道夫繼承萊茵-普法爾茨,路易二世的幼子路易得到了巴伐利亞。至此,維特爾斯巴赫家族主支分為長系(萊茵-普法爾茨)和幼系(巴伐利亞)。由於当时維特爾斯巴赫家族的另一个较疏远的分支继承了勃蘭登堡藩侯,使得其餘選侯拒絕維特爾斯巴赫家族主支的長幼兩系同時躋身選侯(这将使維特爾斯巴赫家族确保七张皇帝选票中的三张,近乎壟断皇位),因此不得不在維特爾斯巴赫家族主支兩系中選擇一個。波希米亞王國雖然處於非德意志地區,然而在維特爾斯巴赫家族主支一分為二后,波希米亞國王得以頂替巴伐利亞公爵成為選侯之一。 1257年,在选侯们拥立的对立国王荷蘭伯爵威廉二世死后,七位諸侯分裂为两大阵营,分別支持康沃爾伯爵理查德和卡斯蒂利亚国王阿方索為國王,其中科隆總教區總主教、美因茨總教區總主教、莱茵-普法尔茨伯爵、波希米亚国王支持理查德,而特里尔總教區總主教、萨克森公爵、勃兰登堡藩侯支持阿方索,雙方都宣稱對方不合法,於是开始了「大空位时期」,直至1273年哈布斯堡伯爵鲁道夫获得七位王公的一致承认而加冕为「罗马人民的国王」。 确立 1356年,盧森堡家族的查理四世皇帝为了谋求诸侯对其子继承王位的承认,在纽伦堡制订了著名的宪章“金璽詔書”,正式确认大封建诸侯选举“罗马人民的国王”的合法性。诏书以反对俗世的七宗罪为宗教依据,确立了帝国的七个选帝侯。他们分别是三个教会选帝侯:美因茨總教區總主教,科隆總教區總主教,特里尔總教區總主教,和四个世俗选帝侯:波希米亞國王、莱茵-普法爾茨伯爵、萨克森-维滕贝格公爵、勃蘭登堡侯爵。七选侯选举出来的人只能称“罗马人民的国王”,只有经过教宗加冕后的,才能使用“神聖羅馬帝國皇帝”头衔。 在哈布斯堡家族掌權時,選侯常能左右未來繼承人的去留,甚至干涉王權。如宗教改革時,馬丁·路德遭到教廷迫害出逃,所有的王公皆因震懾於教皇的命令,不敢收留路德。最後是哈布斯堡家族的幾名選帝侯公然歡迎路德,並讓他藏身於薩克森選帝侯的領地,保護了馬丁路德,即是一例。 变更 稳定在七位 选侯團中成员和数量在17世纪前一直没有变化。 三十年战争时-王位继承战争时期 从七位到八位 1621年,普法尔茨选侯腓特烈五世在波希米亚战争(三十年战争的一部分)后被皇帝斐迪南二世废黜选侯资格,斐迪南二世赐其表亲巴伐利亚公爵马克西米利安一世為選侯,但未允许其子孙继任选侯;在1648年战后的《威斯特伐利亚和约》中,莱茵-普法尔茨伯爵被重新授予为选侯,巴伐利亚公爵依然保留选侯席位,但普法尔茨选侯的地位和权利低于其餘七位,在八位选侯中居于末位。至此维特尔斯巴赫家族的长幼两系都跻身选侯行列,由于此时两选帝侯家族支线已足够远,双方不再构成潜在威胁。 从八位到九位
从七位到八位 1621年,普法尔茨选侯腓特烈五世在波希米亚战争(三十年战争的一部分)后被皇帝斐迪南二世废黜选侯资格,斐迪南二世赐其表亲巴伐利亚公爵马克西米利安一世為選侯,但未允许其子孙继任选侯;在1648年战后的《威斯特伐利亚和约》中,莱茵-普法尔茨伯爵被重新授予为选侯,巴伐利亚公爵依然保留选侯席位,但普法尔茨选侯的地位和权利低于其餘七位,在八位选侯中居于末位。至此维特尔斯巴赫家族的长幼两系都跻身选侯行列,由于此时两选帝侯家族支线已足够远,双方不再构成潜在威胁。 从八位到九位 1685年,普法尔茨-西默尔恩支系绝嗣,普法尔茨-诺依堡支系继承选侯,由于后者信奉天主教,使得选侯中的新教和天主教比例失衡。为了维持选侯中新教和天主教的平衡,皇帝利奥波德一世于1692年授予不伦瑞克-吕讷堡公爵(这一公国較常被称为汉诺威)恩斯特·奥古斯特选帝侯地位,使得选侯增加到九位,但帝国议会在1708年才予以承认。 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法国大革命时期 从九位到七位到九位 1706年,巴伐利亚选侯和科隆选侯由于在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中支持法蘭西王國,因此被废黜选侯資格,在1714年后的巴登和约后才恢復选侯资格。 从九位到八位 1777年巴伐利亚选侯绝嗣,其领地因继承移转于普法尔茨选侯,两者合二为一。 拿破仑战争时期 从八位到六位 拿破仑在19世纪初期对帝国的进犯导致选侯成员发生了一系列变化。1801年,《吕内维尔和约》割让莱茵河左岸给法国,造成特里尔、科隆选侯权的断绝及美因茨选侯权移转于雷根斯堡亲王国。 萨伏伊 1788年,萨沃伊统治家族极力争取得选举头衔。 他们的野心得到了勃兰登堡-普鲁士的支持。
Ray等前人成果的基础上,提出了以双名法及阶元体系为核心的林奈氏分类法,并为他当时所知的物种提出了双名法形式的学名。林奈提出了“性系统”,依据花器官的数量等特征为植物分门别类,将植物分为了单雄蕊纲、双雄蕊纲等。 1858年,查尔斯·达尔文和阿尔弗雷德·拉塞尔·华莱士提出了生物的演化論,在此影响下,新的观念被引入了分类学界,也即,生物的分类系统应当反映出类群间的亲缘关系和系统发生过程,这一阶段分类学的主流思想是进化分类学,相比于林奈时代“上帝创造,林奈整理”的神创论和物种不变论的思想,有了较大的进步。相对于古代和林奈时代的人为的分类学,我们将进化分类学称为“自然”的分类学,但是这一阶段主要的证据来自于表型,证据少、主观性强、依赖于分类学家个人的经验和权威、并难以排除趋同演化的影响;而且进化分类学派承认并系群的合理性,而并系群并不是真正的自然类群,这些都使得进化分类学并不是真正自然的分类学。 德国昆虫学家维利·亨尼希于1965年提出了亲缘分支分类学,也称支序分类学,他主张,只有单系群才是自然类群,才是合理的分类群,任何一个分类群都应该包含其最后共同祖先的全部后代,在实际操作上,应当根据祖征和衍征,按照简约化的方式确定亲缘关系,并依此进行分类。 随着分子生物学的产生与发展和测序技术的成熟,分子生物学序列逐渐取代了形态学数据成为了系统树主要的数据来源,由于分子生物学数据信息量大,主要的构建算法(邻接矩阵法、贝叶斯法、最大简约法、最大似然法等)计算量庞大,人力难以准确完成,因此现今一般使用计算机软件进行计算。 與植物系統學的關係 植物分類學和植物系統學之間有著密切的關聯,自1980年代之後,更多更廣的涵蓋範圍,使許多學者傾向使用植物系統學這個名稱,或認為分類學是包含在系統學之中。實務上,「植物系統學」比植物分類學特別注意到這些分類群之演化與不同分類群之間的關係。 描述 描述即是「指定分類群之-{zh-hans:性状; zh-tw:特徵;}- (character)」。例如,玉山石竹花瓣的顏色為粉紅色或白色,花瓣顏色為其-{zh-hans:性状; zh-tw:特徵;}-,而"白色"、"粉紅色"為同一-{zh-hans:性状; zh-tw:特徵;}-不同的形式,稱為-{zh-hans:性状; zh-tw:特徵;}-狀態 (character state),简称状态。在植物系統學中有大量的術語藉以描述出-{zh-hans:性状; zh-tw:特徵;}-及-{zh-hans:性状; zh-tw:特徵;}-狀態,這些術語可能是形態上的也可能有其他資料 (如染色體數目、傳粉機制等)。這些-{zh-hans:性状; zh-tw:特徵;}-的以及-{zh-hans:性状; zh-tw:特徵;}-狀態的術語,最主要的功能是作為能簡煉地表達之工具,表達不論是分類群、個體、或個體的某部位,使學者能利用這些術語作有效的溝通。 鑑定和分類 植物分類學的兩個目的是對植物的鑑定以及分類。這兩個目的之間的區別是很重要的,但經常會被忽略。 植物鑑定是指透過與之前收集的標本或經由書本或鑑別手冊的幫助來分辨,好以界定出未知的植物來。此一界定的過程會將標本和一發表的名稱相關連。植物標本一旦經過界定便可以知道其名稱和性質。 植物分類則是將已知植物放入類群或範疇之間以顯示其中的一些關係。生物分類法遵循一套規則,將植物標準化地放入一層層的分類之中。舉例,麝香百合屬於的科属即被分類如下: 界:植物界 門:被子植物門
fungi, 5th ed. NY: HarperCollins Publisher. 912 pp. ISBN 0-06-040839-1 Simpson, M. G. 2006. Plant systematics. MA: Elsevier Inc. 590 pp. ISBN 0-12-644460-9 *
zh-tw:裴卓}-,哥倫比亞經濟學家、政治人物,現任哥倫比亞總統 1963年:陳紅河,越南政治人物,現任越南副總理 1964年:弗蘭克-彼得·勒奇,德國男子冬季兩項運動員 1968年:-{zh-hant: 艾希莉·賈德; zh-hk: 艾殊利·朱迪; zh-hans: 艾什莉·贾德; }-,英國女演員 1968年:恩史瓦帝三世,史瓦帝尼現任國王 1969年:李香凝,李小龍之女 1972年:里瓦尔多,巴西職業足球運動員 1974年:程書林,中國男歌手 1975年:前田愛,日本動畫聲優 1978年:方杰,香港填詞人 1978年:-{zh-cn:詹姆斯·弗兰科; zh-hk:占士·法蘭高; zh-tw:詹姆斯·法蘭科}-,美國男演員、製片人、導演、編劇、作家 1979年:肇俊哲,中國足球运动员 1979年:周俊偉,香港演員、歌手 1979年:-{zh-cn:凯特·哈德森; zh-hk:姬·韓遜; zh-tw:凱特·哈德森}-,美國女演員 1980年:董潔,中國女演員 1981年:許志昌,台灣棒球選手 1981年:凱頓·基斯登遜,加拿大電影演員 1981年:凱特琳娜·桑迪諾·莫雷諾,哥倫比亞女演員 1981年:德米特里·庫列巴,烏克蘭政治人物、外交官、通信專家,現任烏克蘭外交部部長 1982年:姚元浩,台灣藝人 1982年:黃艾莉,華裔美國女演員 1984年:李多海,韓國女演員 1985年:許乃涵,台灣女演員 1985年:丁義澈,韓國男演員 1985年:平田真菜,日本女性聲優 1986年:米可白,台灣藝人 1986年:周覓,中國藝人,Super Junior-M成員 1986年:李海寅,韓國女演員 1986年:海瑟·庫茲米契,美國模特兒 1987年:羅杏芝,香港女配音員 1987年:乔·哈特,英国足球运动员 1987年:莎拉波娃,俄羅斯女子網球選手 1988年:林玟誼,台灣女演員 1988年:小嶋陽菜,日本女子偶像團體AKB48成員 1989年:井柏然,中國歌手 1989年:劉思慕,華裔加拿大男演員、製片人、特技演員、編劇、導演 1990年:吳函峮,台灣女模特兒、舞者、主持人 1990年:林秀香,韓國女演員 1990年:金力燦,韓國男子偶像團體B.A.P成員 1991年:曾甜,台灣女藝人 1994年:韓雅凜,韓國女子偶像團體T-ara成員 2004年:金玄彬,韓國男演員 逝世 1390年:羅伯特二世,蘇格蘭國王。(1316年出生) 1578年:上杉謙信,日本戰國時代大名。(1530年出生) 1604年:黑田孝高,日本戰國時代、安土桃山時代武將。(1546年出生) 1623年:上杉景勝,日本戰國時代、安土桃山時代和江戶時代大名。(1556年出生) 1768年:加纳莱托,義大利畫家。(1697年出生) 1824年:拜伦,英国诗人。(1788年出生) 1881年:本傑明·迪斯雷利,英國政治家、作家、貴族,第39、41任英国首相。(1804年出生) 1882年:查尔斯·达尔文,英国生物学家。(1809年出生)
19世紀 1839年:歐洲多國簽訂倫敦條約,正式承認比利時獨立。 1861年:美国马里兰州爆发暴動。 20世紀 1909年:羅馬天主教會冊封貞德為聖人。 1933年:美国废除金本位。 1943年:波兰首都华沙犹太区的犹太人发动大规模起义,反抗占领波兰的纳粹德国军队抓捕犹太人。 1951年:道格拉斯·麥克阿瑟上将退役。 1958年:北京开始大规模捕杀麻雀。 1960年:不满选举舞弊的韩国学生发动大规模抗议,最终迫使总统李承晚辞职下台。 1965年:英特爾創始人之一戈登·摩爾在《電子學》雜誌(Electronics Magazine)發表了摩爾定律 1971年:塞拉利昂共和国宣告成立。 1971年:苏联搭载礼炮1号的质子运载火箭自拜科努尔太空发射场发射升空,为世界上首个太空站。 1984年:《前進澳洲美之國》正式取代《天佑女王》成為澳洲國歌。 1989年:美国海军艾奥瓦号战列舰在演习时由于炮塔意外爆炸,造成47名船员死亡。 1993年:美国联邦调查局在包围大卫教派位于德克萨斯州韦科的卡梅尔山庄51天后,在发动进攻时该据点被纵火并造成80多名教徒死亡。 1995年:美国奥克拉荷马州奥克拉荷马市的艾尔弗雷德·P·默拉联邦大楼发生爆炸,造成168人死亡。 1998年:中國民運領袖王丹獲得中國政府以「人道主義」為由准許保外就醫,其後流亡美國。 1999年:德國國會遷回柏林辦公。 21世紀 2005年:梵蒂冈教宗选举秘密会议选出德国枢机若瑟·拉青格为新任教宗,并取名本笃十六世。 2007年:Ubuntu7.04正式版发布 2011年:韓國女子團體Apink宣佈出道。 2012年:印度研制的射程达5,000公里的烈火-5洲际弹道导弹在奥里萨邦首次试射成功。 2019年:马来西亚首相马哈迪·莫哈末推介“5G马来西亚:社群跃进”展览会,展示马来西亚的5G梦想与实践。“5G马来西亚”的推介也是延续马哈迪在1996年提出的多媒体超级走廊发展项目,以发展马来西亚成为数字经济的典范。 2021年:在西班牙皇家马德里足球俱乐部主席弗洛伦蒂诺·佩雷斯领头下,欧洲12支著名足球俱乐部宣布另组欧洲超级联赛。 出生 1836年:費迪南·薛瓦勒,法國郵遞員(1924年逝世) 1882年:熱圖利奧·瓦加斯,巴西律師、政治家,第17任巴西總統(1954年逝世) 1897年:木村次郎右衛門,日本超級人瑞(2013年逝世) 1912年:格倫·西奧多·西博格,美國核化學家,1951年諾貝爾化學獎得主(1999年逝世) 1919年:卡門·米羅,巴拿馬統計學家、人口學家(2022年逝世) 1921年:瑪麗·傑克遜,美國數學家、航空航天工程師(2005年逝世) 1922年:埃里希·哈特曼,德国空军战斗机飞行员(1993年逝世) 1928年:威廉·克萊因,美國攝影師、電影導演(2022年逝世) 1931年:佛瑞德·布魯克斯,美國軟體工程師(2022年逝世) 1932年:弗拉基米爾·庫茲米奇·古謝夫,俄羅斯政治人物(2022年逝世) 1932年:费尔南多·博特罗,哥伦比亚画家、雕塑家(2023年逝世) 1937年:-{zh-cn:约瑟夫·埃斯特拉达; zh-tw:約瑟夫·艾斯特拉達}-,菲律賓電影明星、政治家,第11、13任菲律賓總統 1939年:阿里·哈米尼,伊朗政治人物,現任伊朗最高領袖,第3任伊朗總統 1946年:蒂姆·克里,英國演員 1950年:和田慎二,日本漫畫家(2011年逝世) 1951年:林煥光,香港平等機會委員會前主席 1951年:蔡力行,台灣半導體企業家 1951年:安東尼奧·坎波斯,西班牙男子田徑運動員 1952年:唐川,台灣男演員(2022年逝世) 1955年:鄭恕峰,香港男藝人 1957年:葛優,中國演員 1957年:柏嘉禮,英國籍香港公務員 1957年:穆克什·安巴尼,印度企業家、億萬富豪 1959年:林漪娸,香港演員 1960年:古斯塔沃·-{zh-cn:佩特罗; zh-tw:裴卓}-,哥倫比亞經濟學家、政治人物,現任哥倫比亞總統
威灵顿在1805年参加了失败的英俄联军对北日耳曼的远征,他指挥一个旅到了易北河。在奥斯特利茨战役后,军队一无所获地返回了国内。1807年,由于威灵顿作为一名低级指挥官参加了对丹麦远征(第二次哥本哈根战役),他被升为了中将。同时在1806年,他做了6个月托利党在下议院中小镇Rye的代表。一年后,他被选为下议院中代表怀特岛纽波特市的议员,有两年的任期。他也作为爱尔兰布政司供职了两年。在1807年4月他成为了英国枢密院成员。但是他的政治生活当他前往欧洲大陆时突然停止了,他前去参加伊比利亚半岛上对抗法军的军事行动。 半岛战役 在之后动荡不安的几年里,威灵顿通过他的谨慎小心、对“后坡防御”的熟练运用以及“以横对纵”战术的使用,在历史上确立了他的位置。 从1789年起,法国被大革命搞得天翻地覆,拿破仑在1799年控制政权,到达欧洲权力的颠峰。在1807年,他最终发动对西班牙和葡萄牙的入侵。第二年,当威灵顿正准备指挥一支军队去委内瑞拉与拉丁美洲的爱国者弗朗西斯科·德·米蘭達将军合作;当西班牙人的起义引发半岛战争的时候,他的任务被改变并被派往了葡萄牙。1808年威灵顿在罗利萨之战和维梅鲁之战击败法军,但他在后一场战斗结束之后被剥夺指挥权。达尔林普尔将军(General Dalrymple)坚持要威灵顿来签署辛特拉协议(Convention of Sintra,这协议约定不列颠皇家海军将把法军与他们的战利品一起运出里斯本)。之后,威灵顿被召回英国接受调查庭(Court of Enquiry)的调查。结果是他同意了签署初步停火协议,但他没有签署辛特拉协议,于是他被宣告无罪。 与此同时,拿破仑自己也来到西班牙,他带来他的老兵来扑灭起义。而不列颠半岛派遣军的新主帅约翰·穆尔爵士(Sir John Moore)在1809年1月的科魯尼亞戰役中阵亡。 虽然战事进行得并不顺利,但是英国和葡萄牙(他们最早的盟友)已经准备好要与法国和他的盟友决一死战(这是与灾难性的瓦爾赫倫島戰役相比——这次远征是当时英国冒失地进行的军事行动的典型)。威灵顿给卡斯尔雷勋爵写一张关于葡萄牙防务的备忘通条,强调控制山区边境的重要性,并提议将里斯本作为主基地——因为皇家海军的支援可以使它的防御牢不可破。卡斯尔雷和内阁认可他的意见,并将他指为葡萄牙英军总指挥,并将他们的人数从10000增加到26000人。 在快速地补充人员后,威灵顿在1809年4月发动攻势。在第二次波尔图之战(Second Battle of Porto)中他在光天化日之下渡过杜罗河,突袭并赶走波尔图的法军。之后他与由Cuesta中将指挥的一支西班牙军会合进军马德里。他们原计划攻击维克多元帅,但拿破仑的哥哥约瑟夫·波拿巴抢先支援维克多,并进攻塔拉韦拉,但在此战中被击败。由于这,他被封为“塔拉韦拉和威灵顿的威灵顿子爵”(Viscount Wellington of Talavera and of Wellington)。由于苏尔特元帅威胁他们的后方,英军被迫撤至葡萄牙。由于在整个战役中西班牙军拒绝提供他们承诺的补给并不告知他苏尔特的动向,威灵顿再没有信任过西班牙军的承诺和物资供应。 1810年,由马塞纳元帅指挥的一支新扩充法军入侵葡萄牙。英国国内和军队内部看法一致是消极的,认为他们必须得撤出葡萄牙。但威灵顿先在布萨科(Buçaco)阻滞法军,接着通过他壮丽的防御工事——挡住他们的去路,杰出地在绝对保密的条件下集结军队,并且还有皇家海军保护这侧翼。在6个月后,受阻且粮草已尽的法军入侵部队撤退。威灵顿追击并在几次小规模的战斗以及Sabugal之战后,将法军的大部分部队赶出葡萄牙,除了一支部署在阿尔梅达(Almeida)并正遭围攻的小部队。 1811年,马塞纳杀个回马枪,企图救援阿尔梅达的部队,但威灵顿在奥诺洛泉之战(battle of Fuentes de Oñoro)击败法军。与此同时,威灵顿的部将贝尔斯福德子爵正在拉阿尔武埃拉之战中竭尽全力对抗法军苏尔特元帅的“南方军团”。在5月,威灵顿由于他的功劳被升为上将。法军放弃阿尔梅达,但仍然在两个西班牙城堡——罗德里戈城与巴達霍斯驻防,牢牢卡死穿过山区进入葡萄牙的道路。 1812年,威灵顿终于占领罗德里戈,并在入冬时打法军一个措手不及。之后他快速转向南方,包围巴达霍茨,然后在一个血腥的夜晚攻下它。看到猛攻巴达霍茨的代价——城墙缺口处成堆的尸体之后,他无法再保持镇静,痛哭起来。 他当时的军队是一支在各个师都有由贝尔斯福德重组的葡萄牙军支援的英军。他开始进军西班牙,然后在中赶走法军,但这一战中法军一个轻微的部署失误给英军显而易见的优势。(这是自1799年来50000数量级的法军第一次被击退)这场胜利解放西班牙首都马德里。作为奖励,他先是被封为伯爵,然后是侯爵,并被给予全西班牙联军的指挥权。 他试图攻占连接马德里与法国道路上的重要堡垒布哥斯,但因守軍的卓越防守而失敗。英葡聯軍在让·德迪厄·苏尔特率領的法軍的追擊下遭遇了英軍在半島戰爭中最大的失敗,大量英軍在撤退途中被法軍俘虜,被迫放棄大量西班牙城鎮撤退回到葡萄牙。 1813年,威灵顿发动新的攻势,威胁法军交通线。他从布尔戈斯北方的山区出击,而且出乎法军意料地将补给线从葡萄牙移到西班牙北方海岸线上的桑坦德。他亲自带领一支小部队佯攻法军中心,而主力部队由托马斯·格雷姆爵士(Sir Thomas Graham)指挥]从法军右路迂回,导致法军不得不放弃马德里和布尔戈斯。威灵顿继续从侧翼包围法军战线,追上并在维多利亚之战(Battle of Vitoria)彻底击溃约瑟夫·波拿巴国王的军队,他的军衔也因此被升为陆军元帅。这场战斗成为贝多芬作品《威灵顿的胜利》(Wellington's Victory,Op. 91, Wellingtons Sieg oder die Schlacht bei Vittoria)的主题。但是,英军士兵违反纪律抢劫法军放弃的马车而不去追击逃敌。这个极为恶劣的破坏纪律的行为使得威灵顿火冒三丈写信给巴瑟斯特伯爵:“我们供养些地上的渣滓来当兵。” 在攻占潘普洛纳和圣塞巴斯蒂安的两个小堡垒和在比利牛斯山脉、比达索阿河和尼韦勒河击败苏尔特元帅重组的法军后,威灵顿侵入法国南部。尼夫河之战(Battle of the Nive)胜利后,他孤立巴约纳(Bayonne)城堡并在奥塔斯(Orthez)之战中击败苏尔特。蘇爾特元帥在圖盧茲戰役成功擊敗他的進攻,但在第二天撤出图卢兹后,马上传来拿破仑战败退位的消息。之后拿破仑被流放至厄尔巴岛。 被当作一个凯旋的英雄,威灵顿被封为威灵顿公爵,到现在这个爵位还一直被他的后代继承着。(由于在半岛战争期间威灵顿没有回过英格兰,他所有的爵位都在一场罕见持续一整天的典礼上授给他。)他很快被指为驻法大使,然后取代卡斯尔雷勋爵作为联合王国的首席全权大使参加维也纳和会。他在和会上坚持主张保持它作为欧洲均势重要砝码的地位。在1815年1月2日,当巴斯骑士团扩编时,他的巴斯骑士团骑士身份被升为大十字骑士(Knight Grand Cross)。 尽管他在半岛上的战事中取得最终胜利,但《拿破仑与他的元帅们》的作者麦克唐奈(A.G. Macdonell)对威灵顿与他的对手们的指挥技巧有不同的看法。 “也许历史上没有一位将领在伊比利亚半岛上的日子像威灵顿一样那么容易。在内陆战线活动,用一支‘雇佣军’,在每个农民和教士都是一个同盟者,一个情报来源,一个积极的杀手的国家,拥有来自英格兰源源不断的补给和对海洋的完全掌控,威灵顿公爵将战事完全掌握,但仍然花6年从里斯本进军到比利牛斯山。” 滑铁卢战役 1815年2月26日,拿破仑从厄尔巴岛逃回法国。五月时他已重新掌握了政权,也面对着新反法同盟的威胁。威灵顿离开维也纳开始准备后来被称为滑铁卢战役(Waterloo Campaign)的战事。他到比利时去指挥英德联军和他们盟友荷兰与比利时的军队,这些军队与陆军元帅吉布哈德·莱贝雷希特·冯·布吕歇尔麾下的普鲁士军队部署在一线。 法军入侵比利时,在林尼(Ligny)击败了普军,并与威灵顿进行了非决定性的四臂村之战(Battle of Quatre Bras)。这些战斗迫使英联军撤退到横亘在布鲁塞尔路上的一条山脊,就在小镇滑铁卢的南边。 6月18日,著名的滑铁卢之战开始了。战斗持续了一整天,英联军在法军火炮的狂轰以及骑兵的冲击下岿然不动,之后布吕歇尔麾下的普军到达,一部分支援威灵顿的左翼,其他的都与法军右翼在普朗斯纳(Plancenoit)交火。法军的近卫军之后戏剧性地被英军排枪击退,而拿破仑的军队在恐慌中溃败了。 虽然威灵顿的军队在布吕歇尔到达前已经打退了法军进攻而坚守了几个小时,人们仍然在争论如果普军没来,联军是否会取得如此决定性的胜利。需要注意的是,由格鲁希元帅指挥下那三分之一的法军正与普军后卫在几英里之外的瓦夫尔(Wavre)交战。考虑到这些因素,以及威灵顿麾下三分之一的士兵是德国人这个事实,一个德国历史学家十分极端地说滑铁卢是“德国人的胜利”。 1815年6月22日,拿破仑再次退位,后被不列颠皇家海军送到了圣海伦娜。 当他在1815年面对拿破仑时,威灵顿指挥着英德荷比联军,其中只有25000人是受过英军标准训练的,其余的都是缺乏训练的从荷兰与比利时军队调来的士兵(有一些以前甚至为拿破仑战斗过)。(许多精锐的英军士兵被送到了美洲,去彻底结束1812年美英战争。) 许多争议都是由拿破仑派格鲁希元帅的33000人去追击普军这个决定而产生的。但是拿破仑在6月16日已经在林尼击败了布吕歇尔并迫使联军的两支部队向不同方向撤退,他有他的战略考虑:他知道他不可能在一个战场击败整个联军。威灵顿也有类似的战略赌博:他将17000人外加一部分火炮留在了哈尔,在蒙特圣吉恩(Mont Saint Jean)西北。这样做的好处不仅仅是可以保护他的右翼,还可以在当6月18日的行动不能结束战事的情况下将其作为后备力量。 拿破仑的战术在之前被批评为没有发挥出他的才华,但是当他面对一支严阵以待的庞大联军(这时俄军和奥地利军正在法国国境以东集结)时,他的回应仍残酷地明确。他在6月16日在林尼击败普军,并迫使威灵顿撤退以继续与普军保持联系。拿破仑的目的很简单,但也对获得胜利以使法国有与奥地利和俄罗斯有和谈的可能至关重要,那就是使普军与英军不能在同一个战场上并肩作战。 拿破仑没能攻击威灵顿右翼,部分是由于部署在哈尔的联军后卫部队,而最重要的原因是他想将威灵顿与布吕歇尔分开而不是将他们挤到一起去。他的计划简单而有效:将威灵顿的右翼用压倒性的炮火及对乌古蒙(Hougoumont)的进攻钉住,使威灵顿将中路左侧的部队派离阵地支援右翼,然后用之前对付欧洲其他军队极为成功的步兵纵队阵形全力击破这个阵地。 事实上乌古蒙顶住了进攻,虽然只被威灵顿谨慎地给予了很少的支援;而庞大的步兵进攻则被联军骑兵摧毁,尽管这次失控的冲锋给他们自己和拿破仑的波兰枪骑兵带来了很大伤亡。拿破仑当时唯一的选择就是全力进攻联军中央,而不留下防卫普军的兵力。威灵顿对他战线的调整以后撤起始,而这引来了法军骑兵冲锋的巨浪,迫使联军士兵分成分散的防御队形(就是“方阵”),要是这时有法军步兵与炮兵的协同攻击,近距离平射这些方阵,可能会产生拿破仑所期望的效果。 这时候拿破仑的指挥能力似乎相比他的天才来说太过失常——滑铁卢的法军部队散乱地塞满了整个阵地,而却他对于协同作战犹豫不决。方阵承受下了骑兵攻击,他们之间的空隙被联军骑兵余部保护着,而法军的骑兵冲击由于遇到泥泞的上坡和凹陷的十字路口等困难逐渐减弱直至停止。普军这时正在进攻法军前哨,不管格鲁希部的三万人情况如何,现在情况明朗起来了:普军已经杀到眼前,是必须得下决心的时候了。 拿破仑在两支敌军能协同进攻之前最后一次试图击破威灵顿的阵线中央,而在大约晚上6点法军终于攻下了联军前方的关键——拉海圣(La Haye Sainte)。威灵顿将他前线的部队再次重新部署,准备应对法军最后的袭击,并且他当时已经确知远处穿暗色制服的军队是布吕歇尔的普军而不是格鲁希的法军。拿破仑这时派出了他的帝国近卫军,这支部队一直作为后备力量,可以在任何战斗中所向披靡。近卫军分成两支进攻来结果拿破仑认为已经到了毁灭边缘的联军。威灵顿已准备完毕,他为也许过于自信的法国近卫军准备了一场大规模的伏击,紧接着将是会让法军感到极为意外的反攻和像以往一样坚韧而守纪的英军步兵的交叉火力。他将他军队剩下的士兵藏在山后坡和种植了高高作物的农田之中。毫无准备,也许还由于法军其他部队一天来的徒劳无功而士气低落,近卫军在英军的“大惊喜”下畏缩并退却了,这一事件在拿破仑战争中是不可思议的,而这瞬间引发了法军其他部队的恐慌。 当普军攻破法军东部防线时,威灵顿终于下令联军战线推进,而法军的残兵败将们在一片混乱中放弃了阵地。威灵顿和布吕歇尔在南北横穿战场的公路上的拉贝利联合(La Belle Alliance)酒馆会面,这次会面公认与由修整后的普军将法军赶回国这个决定有关。 威灵顿在之后许多次被人暗示他在滑铁卢表现也不很好,决策有些混乱。威灵顿总坚持说他的战略从一开始就是明确的——就是守住阵地、对抗拿破仑可能发动的任何进攻、并在适当的时候一举击败法军,就是他已经实现的战略(在普军将会向西与他靠拢的情况下只守住蒙特圣吉恩,其实他到这天快要结束时才得到普军正向法军右翼进攻的确切消息)。滑铁卢也许没能成为一场“出色的”战斗,但它标志着多年的拿破仑战争最终结束。 政治生涯 当1819年威灵顿被任为利物浦勋爵(Lord Liverpool)所领导的托利党政府的军械总管(Master-General of the Ordnance)。1827年擔任不列颠陆军总司令(Commander-in-Chief of the British Army)。 首相 1828年利物浦去世後,威灵顿成为除罗伯特·皮尔之外托利党另一颗闪亮的新星,1828年他當上首相,成為托利黨時代最後一任首相。 他出任首相後,前7个月他並未住进唐宁街10号,因为他覺得这官邸太小了。但之后他态度转变并住了进去,因为他家阿普斯利邸宅(Apsley House)需要大规模整修。在这期间他在伦敦大学国王学院的创建中给予很大的帮助。 作为首相,威灵顿是保守主义的代表,担心法国大革命引起的混乱会蔓延到英格兰。他任內的一件大事是天主教解放:给予联合王国境内的天主教徒几乎所有的公民权力。这项决议是由于丹尼爾·歐康諾,一个当选但不能合法进入国会的爱尔兰天主教解放派议员(当时英国法律不允许爱尔兰天主教徒成为国会议员),被压倒性的补缺选举选入国会而被迫通过的。控告威灵顿已经“密谋背叛了新教宪法”。威灵顿立即以与温奇尔西决斗回应。1829年3月21日,他们在巴特錫旷野(Battersea fields)会面。当到了要开火的时候,温奇尔西的手臂还没来得及举起,威灵顿就已瞄准他。威灵顿的子弹从温奇尔西身体右侧飞过,差得很远。关于威灵顿沒擊中對方的解释各不相同:威灵顿自己说他瞄准了,而他的槍法是出了名的糟糕;另一种说法给予温奇尔西更多的同情,说威灵顿瞄准了温奇尔西的致命部位。温奇尔西没开枪,而这本来是他和他助手在决斗前几乎确定要做的事情。他的名誉得救了,温奇尔西随后给威灵顿写了一封道歉信。在英国上议院,面对棘手的反对势力,威灵顿为天主教解放发表演说,这成为了他一生中最好的演说之一。他出生在爱尔兰,并在之后管理她,所以他知道天主教徒在那里的不幸遭遇。1829年天主教解放法最终以占多数的105人赞成而通过。许多托利党员投票反对这项法案,它的通过几乎只靠了辉格党的帮助。 “铁公爵”这个外号就来自这个首相任期,他正亲身体验政治上以及生活中极端的不受欢迎。他的住所阿普斯利邸宅的窗户成为被破坏的目标,而他只好装上铁製的百叶窗来减轻损失。“铁公爵”是由这件事,而不是由于他特有的刚毅身心而得来的。 威灵顿於1830年辭職。在那年的夏秋二季,暴乱席卷了整个国家(史称斯温暴动)。辉格党自1770年以来一直在野,他们将改革看成是應对动乱的方法,并且能让他们再次掌权。威灵顿则坚持与反对改革和扩大选举权的托利党站在一起,这样做的后果就是他在1830年11月5日针对他的不信任投票中下台。他的首相职位改为由格雷伯爵担任。 威灵顿与改革法案 辉格党提出了第一个改革法案,但威灵顿和托利党员们努力阻止它的通过。这项法案在下议院通过了,但在托利党控制的上議院被否决。由于这件事大选被召开,而辉格黨获得了更大的人数优势。第二个改革法案被提出,但遭遇了与第一个相同的命运,而另一股近于暴乱的浪潮席卷了全国。这时候,威灵顿在利物浦到曼彻斯特的铁路线开通仪式上被人群以一种敌视的方式迎接。辉格黨政府任期在1832年结束,但威灵顿却无法组织一个托利黨政府,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涉及到英格兰银行,这使得威廉四世国王除了任命格雷伯爵为首相外别无选择。法案终于在上議院通过了,但那是在国王威胁如果不这样做就要用新封的辉格黨贵族来填满上議院之后。虽然法案通过了,威灵顿始终没有接受这一改变:当在扩展选举权的大选后国会第一次召开时,据报道说,威灵顿说:“我活到现在还从没见到过如此多丑陋可憎的帽子。” 第二次出任首相 在这段时间威灵顿的托利党领袖地位逐渐被罗伯特·皮尔代替了,并且这个党正逐渐向保守党转变。当托利党员们在1834年又一次掌权,威灵顿谢绝成为首相,而皮尔被选中了。但皮尔当时在意大利,所以在1834年的11月到12月中有3个星期威灵顿作为临时首相和其他大部分部门的临时部长。在皮尔的第一任内阁中,威灵顿成为了外交部长,而在第二任内阁中他是不管部大臣和贵族院领袖。 晚年 威灵顿在1846年皮爾下台后退出政坛,他仍是军队总司令,并在1848年革命期间为了帮助组织一支军事力量保护伦敦而短暫回到聚光灯下。在1846年由于在是否废除谷物法上发生了分歧,保守党分成两个派别,包括威灵顿在内的老内阁成员们仍然支持罗伯特·皮尔,但大多数的下院议员支持新的保守党领袖愛德華·史密斯-斯坦利,第十四代德比伯爵。当1852年初威灵顿在贵族院听到一堆新手大臣的任命宣读时,他大喊:“谁?谁?”("Who? Who?"),于是这便成为第一任德贝政府的外号。 1852年威灵顿在瓦尔麦尔城堡去世(Walmer Castle,他作为五港同盟守护领主(Lord Warden of the
of Vitoria)彻底击溃约瑟夫·波拿巴国王的军队,他的军衔也因此被升为陆军元帅。这场战斗成为贝多芬作品《威灵顿的胜利》(Wellington's Victory,Op. 91, Wellingtons Sieg oder die Schlacht bei Vittoria)的主题。但是,英军士兵违反纪律抢劫法军放弃的马车而不去追击逃敌。这个极为恶劣的破坏纪律的行为使得威灵顿火冒三丈写信给巴瑟斯特伯爵:“我们供养些地上的渣滓来当兵。” 在攻占潘普洛纳和圣塞巴斯蒂安的两个小堡垒和在比利牛斯山脉、比达索阿河和尼韦勒河击败苏尔特元帅重组的法军后,威灵顿侵入法国南部。尼夫河之战(Battle of the Nive)胜利后,他孤立巴约纳(Bayonne)城堡并在奥塔斯(Orthez)之战中击败苏尔特。蘇爾特元帥在圖盧茲戰役成功擊敗他的進攻,但在第二天撤出图卢兹后,马上传来拿破仑战败退位的消息。之后拿破仑被流放至厄尔巴岛。 被当作一个凯旋的英雄,威灵顿被封为威灵顿公爵,到现在这个爵位还一直被他的后代继承着。(由于在半岛战争期间威灵顿没有回过英格兰,他所有的爵位都在一场罕见持续一整天的典礼上授给他。)他很快被指为驻法大使,然后取代卡斯尔雷勋爵作为联合王国的首席全权大使参加维也纳和会。他在和会上坚持主张保持它作为欧洲均势重要砝码的地位。在1815年1月2日,当巴斯骑士团扩编时,他的巴斯骑士团骑士身份被升为大十字骑士(Knight Grand Cross)。 尽管他在半岛上的战事中取得最终胜利,但《拿破仑与他的元帅们》的作者麦克唐奈(A.G. Macdonell)对威灵顿与他的对手们的指挥技巧有不同的看法。 “也许历史上没有一位将领在伊比利亚半岛上的日子像威灵顿一样那么容易。在内陆战线活动,用一支‘雇佣军’,在每个农民和教士都是一个同盟者,一个情报来源,一个积极的杀手的国家,拥有来自英格兰源源不断的补给和对海洋的完全掌控,威灵顿公爵将战事完全掌握,但仍然花6年从里斯本进军到比利牛斯山。” 滑铁卢战役 1815年2月26日,拿破仑从厄尔巴岛逃回法国。五月时他已重新掌握了政权,也面对着新反法同盟的威胁。威灵顿离开维也纳开始准备后来被称为滑铁卢战役(Waterloo Campaign)的战事。他到比利时去指挥英德联军和他们盟友荷兰与比利时的军队,这些军队与陆军元帅吉布哈德·莱贝雷希特·冯·布吕歇尔麾下的普鲁士军队部署在一线。 法军入侵比利时,在林尼(Ligny)击败了普军,并与威灵顿进行了非决定性的四臂村之战(Battle of Quatre Bras)。这些战斗迫使英联军撤退到横亘在布鲁塞尔路上的一条山脊,就在小镇滑铁卢的南边。 6月18日,著名的滑铁卢之战开始了。战斗持续了一整天,英联军在法军火炮的狂轰以及骑兵的冲击下岿然不动,之后布吕歇尔麾下的普军到达,一部分支援威灵顿的左翼,其他的都与法军右翼在普朗斯纳(Plancenoit)交火。法军的近卫军之后戏剧性地被英军排枪击退,而拿破仑的军队在恐慌中溃败了。 虽然威灵顿的军队在布吕歇尔到达前已经打退了法军进攻而坚守了几个小时,人们仍然在争论如果普军没来,联军是否会取得如此决定性的胜利。需要注意的是,由格鲁希元帅指挥下那三分之一的法军正与普军后卫在几英里之外的瓦夫尔(Wavre)交战。考虑到这些因素,以及威灵顿麾下三分之一的士兵是德国人这个事实,一个德国历史学家十分极端地说滑铁卢是“德国人的胜利”。 1815年6月22日,拿破仑再次退位,后被不列颠皇家海军送到了圣海伦娜。 当他在1815年面对拿破仑时,威灵顿指挥着英德荷比联军,其中只有25000人是受过英军标准训练的,其余的都是缺乏训练的从荷兰与比利时军队调来的士兵(有一些以前甚至为拿破仑战斗过)。(许多精锐的英军士兵被送到了美洲,去彻底结束1812年美英战争。) 许多争议都是由拿破仑派格鲁希元帅的33000人去追击普军这个决定而产生的。但是拿破仑在6月16日已经在林尼击败了布吕歇尔并迫使联军的两支部队向不同方向撤退,他有他的战略考虑:他知道他不可能在一个战场击败整个联军。威灵顿也有类似的战略赌博:他将17000人外加一部分火炮留在了哈尔,在蒙特圣吉恩(Mont Saint Jean)西北。这样做的好处不仅仅是可以保护他的右翼,还可以在当6月18日的行动不能结束战事的情况下将其作为后备力量。 拿破仑的战术在之前被批评为没有发挥出他的才华,但是当他面对一支严阵以待的庞大联军(这时俄军和奥地利军正在法国国境以东集结)时,他的回应仍残酷地明确。他在6月16日在林尼击败普军,并迫使威灵顿撤退以继续与普军保持联系。拿破仑的目的很简单,但也对获得胜利以使法国有与奥地利和俄罗斯有和谈的可能至关重要,那就是使普军与英军不能在同一个战场上并肩作战。 拿破仑没能攻击威灵顿右翼,部分是由于部署在哈尔的联军后卫部队,而最重要的原因是他想将威灵顿与布吕歇尔分开而不是将他们挤到一起去。他的计划简单而有效:将威灵顿的右翼用压倒性的炮火及对乌古蒙(Hougoumont)的进攻钉住,使威灵顿将中路左侧的部队派离阵地支援右翼,然后用之前对付欧洲其他军队极为成功的步兵纵队阵形全力击破这个阵地。 事实上乌古蒙顶住了进攻,虽然只被威灵顿谨慎地给予了很少的支援;而庞大的步兵进攻则被联军骑兵摧毁,尽管这次失控的冲锋给他们自己和拿破仑的波兰枪骑兵带来了很大伤亡。拿破仑当时唯一的选择就是全力进攻联军中央,而不留下防卫普军的兵力。威灵顿对他战线的调整以后撤起始,而这引来了法军骑兵冲锋的巨浪,迫使联军士兵分成分散的防御队形(就是“方阵”),要是这时有法军步兵与炮兵的协同攻击,近距离平射这些方阵,可能会产生拿破仑所期望的效果。 这时候拿破仑的指挥能力似乎相比他的天才来说太过失常——滑铁卢的法军部队散乱地塞满了整个阵地,而却他对于协同作战犹豫不决。方阵承受下了骑兵攻击,他们之间的空隙被联军骑兵余部保护着,而法军的骑兵冲击由于遇到泥泞的上坡和凹陷的十字路口等困难逐渐减弱直至停止。普军这时正在进攻法军前哨,不管格鲁希部的三万人情况如何,现在情况明朗起来了:普军已经杀到眼前,是必须得下决心的时候了。 拿破仑在两支敌军能协同进攻之前最后一次试图击破威灵顿的阵线中央,而在大约晚上6点法军终于攻下了联军前方的关键——拉海圣(La Haye Sainte)。威灵顿将他前线的部队再次重新部署,准备应对法军最后的袭击,并且他当时已经确知远处穿暗色制服的军队是布吕歇尔的普军而不是格鲁希的法军。拿破仑这时派出了他的帝国近卫军,这支部队一直作为后备力量,可以在任何战斗中所向披靡。近卫军分成两支进攻来结果拿破仑认为已经到了毁灭边缘的联军。威灵顿已准备完毕,他为也许过于自信的法国近卫军准备了一场大规模的伏击,紧接着将是会让法军感到极为意外的反攻和像以往一样坚韧而守纪的英军步兵的交叉火力。他将他军队剩下的士兵藏在山后坡和种植了高高作物的农田之中。毫无准备,也许还由于法军其他部队一天来的徒劳无功而士气低落,近卫军在英军的“大惊喜”下畏缩并退却了,这一事件在拿破仑战争中是不可思议的,而这瞬间引发了法军其他部队的恐慌。 当普军攻破法军东部防线时,威灵顿终于下令联军战线推进,而法军的残兵败将们在一片混乱中放弃了阵地。威灵顿和布吕歇尔在南北横穿战场的公路上的拉贝利联合(La Belle Alliance)酒馆会面,这次会面公认与由修整后的普军将法军赶回国这个决定有关。 威灵顿在之后许多次被人暗示他在滑铁卢表现也不很好,决策有些混乱。威灵顿总坚持说他的战略从一开始就是明确的——就是守住阵地、对抗拿破仑可能发动的任何进攻、并在适当的时候一举击败法军,就是他已经实现的战略(在普军将会向西与他靠拢的情况下只守住蒙特圣吉恩,其实他到这天快要结束时才得到普军正向法军右翼进攻的确切消息)。滑铁卢也许没能成为一场“出色的”战斗,但它标志着多年的拿破仑战争最终结束。 政治生涯 当1819年威灵顿被任为利物浦勋爵(Lord Liverpool)所领导的托利党政府的军械总管(Master-General of the Ordnance)。1827年擔任不列颠陆军总司令(Commander-in-Chief of the British Army)。 首相 1828年利物浦去世後,威灵顿成为除罗伯特·皮尔之外托利党另一颗闪亮的新星,1828年他當上首相,成為托利黨時代最後一任首相。 他出任首相後,前7个月他並未住进唐宁街10号,因为他覺得这官邸太小了。但之后他态度转变并住了进去,因为他家阿普斯利邸宅(Apsley House)需要大规模整修。在这期间他在伦敦大学国王学院的创建中给予很大的帮助。 作为首相,威灵顿是保守主义的代表,担心法国大革命引起的混乱会蔓延到英格兰。他任內的一件大事是天主教解放:给予联合王国境内的天主教徒几乎所有的公民权力。这项决议是由于丹尼爾·歐康諾,一个当选但不能合法进入国会的爱尔兰天主教解放派议员(当时英国法律不允许爱尔兰天主教徒成为国会议员),被压倒性的补缺选举选入国会而被迫通过的。控告威灵顿已经“密谋背叛了新教宪法”。威灵顿立即以与温奇尔西决斗回应。1829年3月21日,他们在巴特錫旷野(Battersea fields)会面。当到了要开火的时候,温奇尔西的手臂还没来得及举起,威灵顿就已瞄准他。威灵顿的子弹从温奇尔西身体右侧飞过,差得很远。关于威灵顿沒擊中對方的解释各不相同:威灵顿自己说他瞄准了,而他的槍法是出了名的糟糕;另一种说法给予温奇尔西更多的同情,说威灵顿瞄准了温奇尔西的致命部位。温奇尔西没开枪,而这本来是他和他助手在决斗前几乎确定要做的事情。他的名誉得救了,温奇尔西随后给威灵顿写了一封道歉信。在英国上议院,面对棘手的反对势力,威灵顿为天主教解放发表演说,这成为了他一生中最好的演说之一。他出生在爱尔兰,并在之后管理她,所以他知道天主教徒在那里的不幸遭遇。1829年天主教解放法最终以占多数的105人赞成而通过。许多托利党员投票反对这项法案,它的通过几乎只靠了辉格党的帮助。 “铁公爵”这个外号就来自这个首相任期,他正亲身体验政治上以及生活中极端的不受欢迎。他的住所阿普斯利邸宅的窗户成为被破坏的目标,而他只好装上铁製的百叶窗来减轻损失。“铁公爵”是由这件事,而不是由于他特有的刚毅身心而得来的。 威灵顿於1830年辭職。在那年的夏秋二季,暴乱席卷了整个国家(史称斯温暴动)。辉格党自1770年以来一直在野,他们将改革看成是應对动乱的方法,并且能让他们再次掌权。威灵顿则坚持与反对改革和扩大选举权的托利党站在一起,这样做的后果就是他在1830年11月5日针对他的不信任投票中下台。他的首相职位改为由格雷伯爵担任。 威灵顿与改革法案 辉格党提出了第一个改革法案,但威灵顿和托利党员们努力阻止它的通过。这项法案在下议院通过了,但在托利党控制的上議院被否决。由于这件事大选被召开,而辉格黨获得了更大的人数优势。第二个改革法案被提出,但遭遇了与第一个相同的命运,而另一股近于暴乱的浪潮席卷了全国。这时候,威灵顿在利物浦到曼彻斯特的铁路线开通仪式上被人群以一种敌视的方式迎接。辉格黨政府任期在1832年结束,但威灵顿却无法组织一个托利黨政府,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涉及到英格兰银行,这使得威廉四世国王除了任命格雷伯爵为首相外别无选择。法案终于在上議院通过了,但那是在国王威胁如果不这样做就要用新封的辉格黨贵族来填满上議院之后。虽然法案通过了,威灵顿始终没有接受这一改变:当在扩展选举权的大选后国会第一次召开时,据报道说,威灵顿说:“我活到现在还从没见到过如此多丑陋可憎的帽子。” 第二次出任首相 在这段时间威灵顿的托利党领袖地位逐渐被罗伯特·皮尔代替了,并且这个党正逐渐向保守党转变。当托利党员们在1834年又一次掌权,威灵顿谢绝成为首相,而皮尔被选中了。但皮尔当时在意大利,所以在1834年的11月到12月中有3个星期威灵顿作为临时首相和其他大部分部门的临时部长。在皮尔的第一任内阁中,威灵顿成为了外交部长,而在第二任内阁中他是不管部大臣和贵族院领袖。 晚年 威灵顿在1846年皮爾下台后退出政坛,他仍是军队总司令,并在1848年革命期间为了帮助组织一支军事力量保护伦敦而短暫回到聚光灯下。在1846年由于在是否废除谷物法上发生了分歧,保守党分成两个派别,包括威灵顿在内的老内阁成员们仍然支持罗伯特·皮尔,但大多数的下院议员支持新的保守党领袖愛德華·史密斯-斯坦利,第十四代德比伯爵。当1852年初威灵顿在贵族院听到一堆新手大臣的任命宣读时,他大喊:“谁?谁?”("Who? Who?"),于是这便成为第一任德贝政府的外号。 1852年威灵顿在瓦尔麦尔城堡去世(Walmer Castle,他作为五港同盟守护领主(Lord Warden of the Cinque Ports)的荣誉住所,他很喜欢那地方并曾在那接待过维多利亚女王的拜访)。虽然生前他讨厌坐火车,他的遗体卻被火车送到伦敦,像他之前的霍雷肖·纳尔逊及后来的温斯顿·丘吉尔一样,他受国葬。有許多人参加了葬礼以至于在现场连站的位置也很难找到。坦尼森作的“威灵顿公爵挽歌”("Ode on the Death of the Duke of Wellington")中毫不掩饰地给他赞扬,证明他一生的声望之高。他的花岗岩石棺被安放在圣保罗大教堂里纳尔逊的旁边。 人格 个性 威灵顿公爵的工作节奏是极快的。他每天早早起床,因为他一旦醒来就“不能承受躺在床上的滋味”——他常常只睡6个小时或更少的时间。甚至1815年他不再出征后,他仍然睡行军床,这也反映出他并不关心个人享乐。西班牙将军Miguel de Álava声称,威灵顿经常说军队要“在拂晓”开始行军并吃“冷肉”,使得他开始害怕这两件事。当战事发生时,早餐和晚餐之间他几乎从不吃东西。1811年退回葡萄牙期间,他只吃“冷肉冷面包”维生(与他一同进餐的参谋们对此感到绝望)。但他素來聞名於每次用餐時,飲用和提供十分優質的餐酒,晚餐的時候隨時可以喝完一瓶(以當時的標準來說屬於正常)。 他偏爱使用高科技的机械工具,并且成为了不列颠军队中最早使用榴霰弹与康格里夫火箭的将领(虽然他之后对这种火箭糟透了的精准度而感到失望)。他设置了一个专职破译截取的法军电报的军官职位。另一方面,虽然做了一丝不苟的准备工作,他的补给队还是由驮货物的骡子和轮轴不上润滑油的牛车组成(如果有河流的话,还包括货船)。 他很少下属面前流露情感。但是,Miguel de Álava证实了下面这个场景:就在萨拉曼卡之战前,威灵顿一边用小望远镜观察法军的调动,一边嚼着一只鸡腿。他发现法军左翼过分地展开了,意识到他可以对那儿进行一次成功的攻击,于是他把鸡骨头往天上一扔,大喊道:“法军败了!”("Les français sont perdus!")还有一次,在图卢兹之战后(Battle of Toulouse),当他的侍从官将拿破仑退位的消息带给他时,他穿着他的靴子原地转起了圈子,并打了几个响指,有点像在跳即兴的弗拉门科舞蹈(flamenco dance)。 尽管他是著名的苛刻并用铁腕手段维持纪律,威灵顿也深深地关心他的士兵们。他在波尔图之战及萨拉曼卡之战结束后没有追击法军,因为在复杂地形条件下追击逃敌会不可避免地造成人员伤亡。另外,他唯一一次公开地表现出悲痛是由于他士兵的惨痛伤亡:在悲惨且代价昂贵地占领了巴达霍斯之后,他看到缺口处英军士兵大量的尸体时流泪了。在这个背景下,再看他在维多利亚之战后写的那封著名的信中称呼他们“地上的渣滓”,就可以看出他的激烈情绪是由他对他们擅自解散队伍的失望和对不服从命令的愤怒而引发的。 指挥技术 威灵顿常常被描述成一位防御型的将领,虽然在事实上,许多他指挥的战役都是进攻战(如Argaum、亚萨耶、波尔图、萨拉曼卡、图卢兹、维多利亚)。但半岛战争中的大部分时间,他的士兵无论在人数还是在训练方面,都无法打一场进攻战。同时,伊比利亚半岛提供了极好的打防御战的地形,而威灵顿也正好可以利用这一优势。 威灵顿的战术思想中有许多是从政治、补给或是财政中体现出来的:仅仅作为一个战场上的指挥官,他也不得不对付英国政府反复无常的政策、葡萄牙政府以及各式各样的西班牙军阀与游击队。同时,在贫瘠的半岛上补给是一个恐怖的问题:法军懒得理这问题,他们只是简单地抢劫他们所需要的物资;威灵顿需要获得平民的支持,需要从别处获得补给(特别是从美洲运来的小麦)并运送给战地的士兵。补给常是他的致命弱点,而他在补给线被敌方威胁时常被迫撤退或是采取守势。 在他的防御战中,他对防守战术表现出几乎无人能与之相比的理解力:他几乎是唯一一个意识到山后坡在防御战中作用的拿破仑时代将领,并且尽可能地使用它来隐藏兵力和保护士兵免于受到炮击。虽然如此,他几乎从未错过反击的机会,这时许多法军纵队就会发现他们被火枪齐射攻击后,接下来就会遭到刺刀冲锋的冲击。 威灵顿有时也很强势:他在波尔图的渡河是一次惊人的豪赌:而要不是一位下级军官犯了错误,苏尔特的军队也不会战败。在进攻方面威灵顿也显示出了对地形与战术明晰的理解力:在维多利亚之战中,他指挥了一次壮观且协调的攻击——四个纵队从三个方向同时出击,几乎击溃了整支法军部队,迫使他们将除了138门炮中的1门外其他的行李和补给都“让给”了英军。 然而,他必须非常谨慎:在托里什韦德拉什防线,当马赛纳的军队正尝试包围里斯本并开始迂回时,威灵顿经常站在矮墙上,用望远镜观察法军,咕哝道:“我可以击败他,但需要10000人,而这是英格兰唯一的一支军队,我必须得保护它。” 由于法军在西班牙的总数量总是远远超过英军和葡萄牙军可以派出的人数,法军指挥官总能放弃一些地区来集结比英军更庞大的军队,就像他们在萨拉曼卡之战后所做的那样。因而在最后的总攻之前,威灵顿总是需要小心谨慎地进攻西班牙。 在维多利亚之战前夕的一系列交战中,从里斯本到英军驻地的补给线被切断了,所以他将补给线向西班牙北部海岸延伸,迫使前线的法军部队回到他们的后方。 除了攻打布尔戈斯一战外,他其他的攻城战都是成功的。他的大部分此类战斗发生在印度,对抗比法军缺乏训练、装备与士气的印度军队。由于这个原因,他在他最糟的一战,也就是布尔戈斯之战中也许有点过分自信了。威灵顿几次需要重新夺回葡萄牙边境上的堡垒[比如说阿尔梅达(Almeida)],因为法军在占领这些联军把守的堡垒时总是取得完全的胜利。同时,由于法军可以很快地召集援军,他不能在漫长的沃邦式的攻城上花费太多的时间。由此,他在罗德里戈城与巴达霍斯的突袭虽然成功地速战速决,但却代价昂贵。 他不喜欢他的骑兵指挥官们。他在1812年7月18日写了一封著名的信,批评骑兵除了在温布尔登开阔地(Wimbledon Common)外简直无法调动,并且总是一窝蜂地冲锋,而不是排成两线——一线冲锋而二线作为预备队。当然,由于家庭方面的矛盾,到1815年以前他一直否认亨利·皮吉特(Henry Paget,就是我们熟知的Uxbridge)的才干。 他同时还是他情报网的直接领导者,并且紧密监督他士兵们的供给与薪水。 他也在政治方面下了大力气:保证英国与西班牙政府对他的支持,为选择军官去疏通关节,并且使与葡萄牙和西班牙人民与他合作。当法军以抢夺食物、枪杀反抗者与当地人民对立时,威灵顿却把大部分的补给从国外运来、为他在当地征用的物资付现金并且用严格的纪律来约束他的士兵——每隔一端时间就会有由于掠夺、谋杀或是亵渎宗教的士兵被处以绞刑。当地人便以服从指挥、应征入伍和提供情报来报答他。游击队更是与英军紧密联手对付法军:袭击法军通讯兵并且将俘获的法军士兵转交给威灵顿。 评价 作为一名军事将领,人们常将威灵顿与第一代马尔博罗公爵约翰·丘吉尔作比。他们有许多相似处,特别是他们都有高度成功的军事生涯并都转向了政治界。 1805年9月,刚刚从印度归来、还没什么名气的威灵顿,到战争大臣办事处请求新的指派。在等待室里,他遇到了海军中将纳尔逊。当时纳尔逊在尼罗河之战与及哥本哈根之战的胜利已经使他成为了一位传奇人物。遇到威灵顿之前他刚在西印度追逐了法国土伦舰队几个月。谈话开始之后纳尔逊几乎是唱独角戏,没完没了地说一些无关紧要的话,连威灵顿都觉得有些“无聊与愚蠢”("vain and silly")。而威灵顿说的某些话使得纳尔逊估计到他可能是个重要人物。纳尔逊便从等待室里溜出来打听这位年轻将领的姓名,并在回到等待室时改变了语气,以他出色的的洞察力与想象力与威灵顿讨论战事与英国的战略。接下来半小时,威灵顿在与纳尔逊进行了一次愉快的谈话。这是两个人唯一的一次会面——仅仅七个星期后,纳尔逊就在特拉法加之战中牺牲了。 荣衔 在威灵顿的一生中,他通过他的赫赫战功与政治贡献获得了许多荣誉、头衔与奖赏,其中也包括奖金、雕像与纪念碑,还有以他的名字命名的建筑与地点。 纪念 墓地 威灵顿的墓在圣保罗大教堂的地下室,就在教堂设计者克里斯多弗·雷恩的旁边。他的灵柩由为送葬队伍制作的旗帜装饰着。起初也有普鲁士的旗帜,但在一战时被去掉了,再没有重新放上去。 雕像与纪念碑 威灵顿纪念碑坐落于都柏林的凤凰公园,它是通过发行公债集资建造的,而它的方尖石塔和基座依然是这个公园的主要景点之一。 卡洛(夏乐)·马罗切提(Carlo Marochetti)所作威灵顿塑像坐落在英格兰利兹市的柴棚荒原公园(Woodhouse Moor park)。他的靴子被涂成了红色,大概是当地学生干的好事。 苏格兰格拉斯哥(Glasgow, Scotland)的女王街也有一座马上的威灵顿像。由于这塑像没有将威灵顿标志性的帽子也塑上去,使得公爵头上总是“丢脸地”放着一个锥形的交通信号灯。
(南極洲),南极洲山脉 達爾文山脈 (智利),智利山脉 達爾文島 (南極洲),南极洲島嶼 達爾文島 (加拉帕戈斯群島),厄瓜多爾島嶼
羅伯特·達爾文(1766年-1848年),英國醫生,伊拉斯謨斯·達爾文之子,查爾斯·達爾文之父 艾瑪·達爾文(1808年-1896年),查爾斯·達爾文的表姊與妻子 喬治·達爾文(1845年-1912年),英國天文學家和數學家,查爾斯·達爾文之子 地名 达尔文 (澳大利亚),澳大利亞西北海岸的城市 達爾文 (福克蘭群島),福克蘭群島的村落 达尔文 (加利福尼亚州),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因约县的一个普查设定居民点 達爾文冰川,南極洲的冰川 达尔文环形山,月球正面东南部一座撞击坑 達爾文山脈
羅馬軍徹底慘敗。據不同資料的估計,羅馬人在此役中死亡與被俘虜的人數大約有五到七萬人。死亡者名單上包括了羅馬執政官鮑魯斯(另一執政官瓦羅成功逃回羅馬),前任兩位執政官,兩位財務官,共和國四十八名軍團司令官中的二十九人,以及八十位元老院議員(約為羅馬共和國政府25%-30%的成員)。 此戰成為古羅馬歷史上最慘痛的敗北,亦為全球史上在單日中傷亡最嚴重的戰役之一。 坎尼戰役之後,羅馬人才了解到費邊的睿智,從此之後再也不與漢尼拔正面交鋒,改回使用被動的消耗戰。 羅馬在此戰中的慘敗動搖了它在義大利南部的聯盟,西西里島上的希臘城邦紛紛起義造反,漢尼拔隨與錫拉庫薩新國王希爾奧尼莫斯(Hieronymous)結盟。巴爾幹半島上的馬其頓國王腓力五世亦向漢尼拔傳書表達支持,並向羅馬展開了第一次馬其頓戰爭。許多人相信漢尼拔若是在此時得到迦太基在人力與器械上的增援,他極有可能成功的攻下羅馬城。 但事與願違,雖然同年中,義大利第二大城市卡普阿倒戈投入漢尼拔陣營,漢尼拔並隨之以此城作為他的新基地,但由始至終只有少數義大利城邦加入他的行列,羅馬在義大利的聯盟仍屹立不垮。 僵局 義大利戰爭至此陷入了一場僵局,羅馬人了解到要打敗漢尼拔,唯一的方法是充分的使用費邊的消耗戰略。羅馬人不給漢尼拔任何與其正面交鋒的機會,並不斷派出小部隊騷擾敵軍,旨在耗盡漢尼拔的精力,動搖其軍心。接下來的幾年內,漢尼拔在義大利南部進行了一系列成效不彰的軍事行動。 受限于地方城鎮低效率的補給、缺乏能獨當一面的將領、遲遲等不到迦太基的援軍、無法取得與羅馬相抗衡的資源等等因素,使得汉尼拔進軍羅馬城的希望越來越渺小。雖然在此期間漢尼拔仍與羅馬打了幾場顯著的勝仗,於前212年徹底摧毀兩支羅馬軍隊,並在前208年的一場戰役中殺死了兩名羅馬執政官,但他始终無法取得任何關鍵性的勝利。 退出義大利 前212年,漢尼拔攻下塔朗多,但無法成功佔領控制其港口。此時雙方的優勢已漸漸轉向羅馬。 羅馬在兩次圍城後於前211年奪回卡普阿,佔領錫拉庫薩,並在西西里島上摧毀了一支迦太基軍隊,平定了當地的起義。同時並與希臘本土的埃托利亚同盟結盟對付馬其頓的腓力五世,腓力在遭到四面圍攻之後不久便向聯軍臣服。 前210年漢尼拔再次展現其戰略天分,在普利亞地區赫尔多尼亚(Herdonea)之處重挫羅馬軍,並於前208年在Locri Epizephyri圍城戰中摧毀另一支羅馬部隊。但羅馬在這段時間內已漸漸奪回各地失去領土,並在前209年內攻下塔朗多,至此漢尼拔幾乎喪失了其對義大利南部的控制。 前207年,漢尼拔再次進軍普利亞,並在此等待與其二弟哈斯德魯巴·巴卡從西班牙帶來的援軍會合之後一起進軍羅馬城。哈斯德魯巴不幸的在義大利北部梅陶罗河被羅馬軍擊敗身亡。得此消息後,漢尼拔退至布鲁提乌姆,並在此度過他在義大利半島上的最後幾年。期間漢尼拔三弟马戈·巴卡在利古里亞行動的失敗(前205年-前203年),及與馬其頓國王腓力五世談判的破裂,為漢尼拔征服義大利的計畫鳴起喪鐘。 於前203年,在義大利征戰將近十五年後,漢尼拔被迦太基政府召回北非,以對抗由大西庇阿率領入侵迦太基的羅馬遠征軍。 返回迦太基 在漢尼拔尚未回迦太基前,大西庇阿率軍入侵北非,迦太基政府內的主和派打算與羅馬商討休戰協議。主戰派召回漢尼拔,恢復了民眾對戰爭的支持,漢尼拔被任命為軍隊統帥,掌管由非洲軍與漢尼拔從義大利所攜傭兵組成的聯軍。 前203年,漢尼拔與大西庇阿在和平談判中首次會面,儘管他們互相仰慕對方的軍事才華,在羅馬堅持指責迦太基違背第一次布匿戰爭後的合約之下,談判宣告破裂。不久雙方進行了關鍵性的扎馬戰役。 扎馬戰役 扎馬戰役與第二次布匿戰爭中其他戰役最大的不同點,在於迦太基在步兵數量上佔了優勢,反之在迦太基前盟友東努米底亞王马西尼萨倒戈加入羅馬陣營之後,羅馬軍首次擁有了騎兵優勢。雖然逐漸年老的漢尼拔在多年征戰義大利之後身心俱疲,但整體來講迦太基仍然佔有數量上的優勢,並擁有為數八十的戰象。 羅馬的優勢騎兵在戰鬥開始不久便擊潰迦太基騎兵並一路追出戰場,而大西庇阿設計的戰術陣形輕易的化解了漢尼拔象兵的威脅。即使如此,雙方仍進行了一場硬戰,戰情甚至一度顯示漢尼拔即將獲勝,但大西庇阿適時的重整其部隊,與全勝調頭歸來的羅馬騎兵向迦太基軍前後同時進擊。迦太基軍的陣線至此崩潰,據估計此戰迦太基損失了31000人,另有15000人受傷,而羅馬軍總共只損失了1500人。
抵達伊特魯里亞的漢尼拔決定引誘駐守在阿雷佐的弗拉米尼與他決戰,因此刻意四處破壞周遭的農田莊園,並以此向羅馬的意大利的盟邦顯示羅馬沒有保護他們的能力,以期瓦解他們與羅馬的聯盟。在種種方法失敗之後,漢尼拔大膽的把軍隊開到羅馬軍左側,截斷其通往羅馬城的道路。即便如此弗拉米尼仍繼續守城不出。至此漢尼拔決定朝普利亞行軍,期望弗拉米尼會尾隨而來。弗拉米尼在接獲漢尼拔退兵的消息之後終於按耐不住而出兵追趕。漢尼拔在特拉西梅諾湖北岸設下埋伏,當羅馬軍以縱隊通過湖畔的狹道時,迦太基軍隊不留情的從四面八方予其痛擊,羅馬軍在此役中全軍覆滅,統帥弗拉米尼隨軍陣亡。 至此漢尼拔消除了有能力阻擋他進軍羅馬城的唯一障礙,但意識到己方欠缺攻城所需的器械,漢尼拔決定前往意大利中部和南部,以說服各地起義背叛羅馬。在特拉西梅諾湖戰役之後,漢尼拔宣稱:『我並非來此與意大利人為敵,反之我是為了意大利人的自由而與羅馬為敵。』 羅馬元老院在特拉西梅諾湖慘敗之後任命费边·馬克西穆斯為獨裁官。费边一反羅馬尚武的傳統,命令軍隊與漢尼拔軍保持距離,限制其行動,但避開任何與其正面交鋒的機會,意在消耗漢尼拔軍隊的士氣、耐心與補給能力。漢尼拔多次嘗試著引誘費邊與其對決,但即使他的軍隊駛進義大利最富有的省分萨莫奈與坎帕尼亞,沿途破壞掠奪,費邊仍只是保持距離的尾隨著,始終不與他進入決戰。費邊消極的策略在羅馬極不受歡迎,他的政敵更公開指責他膽小懦弱。 當漢尼拔決定在冬天前離開被他破壞殆盡的坎帕尼亞時,他發現所有的退路都已被羅馬軍封住。漢尼拔用計使羅馬軍相信他將從森林逃脫,在羅馬軍轉移把守地時,漢尼拔佔下出路,使全軍在未受阻礙之下離開當地。雖然當時費邊就在咫尺之外,但他顧慮漢尼拔的詭計,仍選擇按兵不動。當漢尼拔安全的離開坎帕尼亞並在普利亞平原找到過冬基地的消息傳到羅馬之後,費邊的聲望嚴重受挫,不久之後他的任期屆滿,他的軍權隨之回到羅馬執政官手上。 坎尼戰役 前216年春天,漢尼拔先發制人的的攻下了羅馬人在普利亞平原的補給重地坎尼,截斷其對羅馬的糧食供應。此時羅馬元老院選出了兩位新的執政官盖乌斯·特雷恩蒂乌斯·瓦罗與卢基乌斯·埃米利乌斯·保卢斯,並為了將漢尼拔徹底剷除,動員了羅馬共和國史上最龐大的一支聯軍,估計人數最高多达十萬。 亟欲與漢尼拔一決高下的羅馬眾軍團在兩位執政官帶領下南行至普利亞,在奧凡托河左岸找到他之後,於距其六英里之處紮營。羅馬人將兩隻軍隊合併為一,兩位執行官輪流隔日掌管指揮權。其中一位執政官瓦羅是個生性魯莽傲慢的人,並一心渴望及早打敗漢尼拔。漢尼拔利用這個特點,派騎兵騷擾羅馬軍營並干擾其水源供應,被激怒的瓦羅在次日輪到他掌權時,動員全軍誓與漢尼拔一決勝負。 漢尼拔在此戰中使用了其舉世聞名的新月形戰術,在戰鬥初期將軍隊部署成中鋒凸起的陣形,以引誘羅馬軍集中攻打其中鋒。面對佔人數優勢的羅馬步兵,漢尼拔的中央步兵不久便節節後退,不疑有詐的羅馬軍湧入迦太基陣形中部,欲將其中鋒擊潰之後反抄其左右兩翼。至此迦太基軍陣形變成了凹陷的弦月狀,將羅馬主力包圍在其中,其中鋒並開始了頑強的反擊。迦太基優勢的騎兵在擊潰羅馬騎兵之後,在此時轉頭猛擊羅馬步兵的後方,至此漢尼拔成功的以較少的兵力徹底包圍了人數為其兩倍以上的羅馬軍。 羅馬軍徹底慘敗。據不同資料的估計,羅馬人在此役中死亡與被俘虜的人數大約有五到七萬人。死亡者名單上包括了羅馬執政官鮑魯斯(另一執政官瓦羅成功逃回羅馬),前任兩位執政官,兩位財務官,共和國四十八名軍團司令官中的二十九人,以及八十位元老院議員(約為羅馬共和國政府25%-30%的成員)。 此戰成為古羅馬歷史上最慘痛的敗北,亦為全球史上在單日中傷亡最嚴重的戰役之一。 坎尼戰役之後,羅馬人才了解到費邊的睿智,從此之後再也不與漢尼拔正面交鋒,改回使用被動的消耗戰。 羅馬在此戰中的慘敗動搖了它在義大利南部的聯盟,西西里島上的希臘城邦紛紛起義造反,漢尼拔隨與錫拉庫薩新國王希爾奧尼莫斯(Hieronymous)結盟。巴爾幹半島上的馬其頓國王腓力五世亦向漢尼拔傳書表達支持,並向羅馬展開了第一次馬其頓戰爭。許多人相信漢尼拔若是在此時得到迦太基在人力與器械上的增援,他極有可能成功的攻下羅馬城。 但事與願違,雖然同年中,義大利第二大城市卡普阿倒戈投入漢尼拔陣營,漢尼拔並隨之以此城作為他的新基地,但由始至終只有少數義大利城邦加入他的行列,羅馬在義大利的聯盟仍屹立不垮。 僵局 義大利戰爭至此陷入了一場僵局,羅馬人了解到要打敗漢尼拔,唯一的方法是充分的使用費邊的消耗戰略。羅馬人不給漢尼拔任何與其正面交鋒的機會,並不斷派出小部隊騷擾敵軍,旨在耗盡漢尼拔的精力,動搖其軍心。接下來的幾年內,漢尼拔在義大利南部進行了一系列成效不彰的軍事行動。 受限于地方城鎮低效率的補給、缺乏能獨當一面的將領、遲遲等不到迦太基的援軍、無法取得與羅馬相抗衡的資源等等因素,使得汉尼拔進軍羅馬城的希望越來越渺小。雖然在此期間漢尼拔仍與羅馬打了幾場顯著的勝仗,於前212年徹底摧毀兩支羅馬軍隊,並在前208年的一場戰役中殺死了兩名羅馬執政官,但他始终無法取得任何關鍵性的勝利。 退出義大利 前212年,漢尼拔攻下塔朗多,但無法成功佔領控制其港口。此時雙方的優勢已漸漸轉向羅馬。 羅馬在兩次圍城後於前211年奪回卡普阿,佔領錫拉庫薩,並在西西里島上摧毀了一支迦太基軍隊,平定了當地的起義。同時並與希臘本土的埃托利亚同盟結盟對付馬其頓的腓力五世,腓力在遭到四面圍攻之後不久便向聯軍臣服。 前210年漢尼拔再次展現其戰略天分,在普利亞地區赫尔多尼亚(Herdonea)之處重挫羅馬軍,並於前208年在Locri Epizephyri圍城戰中摧毀另一支羅馬部隊。但羅馬在這段時間內已漸漸奪回各地失去領土,並在前209年內攻下塔朗多,至此漢尼拔幾乎喪失了其對義大利南部的控制。 前207年,漢尼拔再次進軍普利亞,並在此等待與其二弟哈斯德魯巴·巴卡從西班牙帶來的援軍會合之後一起進軍羅馬城。哈斯德魯巴不幸的在義大利北部梅陶罗河被羅馬軍擊敗身亡。得此消息後,漢尼拔退至布鲁提乌姆,並在此度過他在義大利半島上的最後幾年。期間漢尼拔三弟马戈·巴卡在利古里亞行動的失敗(前205年-前203年),及與馬其頓國王腓力五世談判的破裂,為漢尼拔征服義大利的計畫鳴起喪鐘。 於前203年,在義大利征戰將近十五年後,漢尼拔被迦太基政府召回北非,以對抗由大西庇阿率領入侵迦太基的羅馬遠征軍。 返回迦太基 在漢尼拔尚未回迦太基前,大西庇阿率軍入侵北非,迦太基政府內的主和派打算與羅馬商討休戰協議。主戰派召回漢尼拔,恢復了民眾對戰爭的支持,漢尼拔被任命為軍隊統帥,掌管由非洲軍與漢尼拔從義大利所攜傭兵組成的聯軍。 前203年,漢尼拔與大西庇阿在和平談判中首次會面,儘管他們互相仰慕對方的軍事才華,在羅馬堅持指責迦太基違背第一次布匿戰爭後的合約之下,談判宣告破裂。不久雙方進行了關鍵性的扎馬戰役。 扎馬戰役 扎馬戰役與第二次布匿戰爭中其他戰役最大的不同點,在於迦太基在步兵數量上佔了優勢,反之在迦太基前盟友東努米底亞王马西尼萨倒戈加入羅馬陣營之後,羅馬軍首次擁有了騎兵優勢。雖然逐漸年老的漢尼拔在多年征戰義大利之後身心俱疲,但整體來講迦太基仍然佔有數量上的優勢,並擁有為數八十的戰象。 羅馬的優勢騎兵在戰鬥開始不久便擊潰迦太基騎兵並一路追出戰場,而大西庇阿設計的戰術陣形輕易的化解了漢尼拔象兵的威脅。即使如此,雙方仍進行了一場硬戰,戰情甚至一度顯示漢尼拔即將獲勝,但大西庇阿適時的重整其部隊,與全勝調頭歸來的羅馬騎兵向迦太基軍前後同時進擊。迦太基軍的陣線至此崩潰,據估計此戰迦太基損失了31000人,另有15000人受傷,而羅馬軍總共只損失了1500人。 迦太基在此役戰敗後對漢尼拔的軍事能力失去了信心,於是隨即向羅馬投降,正式結束第二次布匿戰爭。戰後羅馬向迦太基提出了極為苛刻的條款,除了鉅額戰爭賠款之外,迦太基失去了所有海外領土,海軍解散至只剩下十艘防海盜的軍船,並從此不得在未經羅馬許可下建立軍隊。 生涯晚期 戰後和平時期
直到前4世紀初,希臘在經歷伯羅奔尼撒戰爭後元氣大傷,開始停止在西西里殖民。而在希臘的皮洛士於西西里為希臘城邦作出最後一次對抗迦太基的戰事後,迦太基與希臘的紛爭大致告一段落。但取而代之的,卻是與更可怕的對手――羅馬所發生的戰爭。 布匿戰爭 前264~前146年,迦太基與羅馬發生了3次戰爭,史稱布匿战争。 第一次布匿戰爭 羅馬在前4世紀統一義大利後,開始向地中海進發,這與迦太基的利益產生衝突,但戰事還是由羅馬人先挑起的。羅馬人以保護其在西西里的同盟國為由,不顧以往與迦太基所簽署的三份友好聲明,出其不意的渡海進攻迦太基在西西里島的殖民地。 迦太基的海軍當時名震地中海,但羅馬初建的海軍卻接連擊敗迦太基的海軍,使得在西西里的迦太基軍隊沒有足夠的支援。但有趣的是,在這種情況下,素質一向不如羅馬陸軍的迦太基陸軍卻在名將哈密爾卡的帶領下,與羅馬陸軍打了個平手。在這種情況下,戰爭持續了23年(前263年-前241年),最後迦太基向羅馬求和,以迦太基全面撤出西西里島,並對羅馬以賠款為和約的條件終止戰爭。 第二次布匿戰爭 迦太基的貴族甘於接受和約的條款,但哈密尔卡卻心有不甘,矢志報仇。因为迦太基在第一次布匿战争中失去了西西里,为了增强自身实力,培植足以與羅馬抗衡的力量,哈米尔卡率軍進佔伊比利亞半島,並在那裡建立新迦太基。哈米尔卡死后,在伊比利亚半岛的事务由他的女婿哈斯德鲁巴管理。哈斯德鲁巴死后,哈米尔卡的长子汉尼拔掌管大权,并开始向罗马复仇。羽翼豐滿後,在前218年他率軍橫越被視為羅馬天然屏障的阿爾卑斯山,聯合當地的高盧人,在義大利半島各處擊潰羅馬軍隊,其中在坎尼戰役後,羅馬約7萬人的軍隊更被全殲。可是羅馬同盟的基礎太厚,漢尼拔不能完全將其瓦解,使羅馬獲得喘息機會。 西元前212年起,羅馬轉入反攻狀態,直攻迦太基,漢尼拔被逼回師去援救。結果漢尼拔因千里馳援,致使兵力下降,而其兵士亦顯得疲態畢露,最後於扎馬戰役被科爾內利烏斯·西庇阿擊敗。迦太基被逼於前201年與羅馬人簽訂了條款苛刻的和約,條約規定迦太基失去阿非利加以外的一切領地,將整個艦隊交給羅馬,並償付巨額戰爭賠款,迦太基失去所有伊比利亞半島的領土,海軍解散,只能有10艘防海盜的船。 這場戰爭共打了16年(前218年-前202年),而經此一役,迦太基已經再無力與羅馬爭鬥了。 第三次布匿戰爭 不出十年迦太基又欣欣向榮,前149年,羅馬人為免迦太基回復元氣,決定先發制人,圍攻迦太基。迦太基在沒有事先與羅馬協議攻打努米底亞,違反了第二次布匿戰爭的合約,於是羅馬藉口發動了第三次布匿戰爭。迦太基人在頑強抵禦三年後,於前146年春被羅馬軍統帥小西庇阿所攻滅。此役後,羅馬決定把迦太基城夷為平地,放火燒掉了迦太基的城市,大火延燒了17天,灰燼有一公尺深。羅馬軍隊挨房搜索,五萬居民被賣為奴隸。而迦太基港口亦被毀滅,迦太基亡國,並且在數世紀內成為羅馬帝國在北非的重要政治、經濟、文化和宗教中心。 第三次布匿戰爭只持續了三年(前149年-前146年),比前兩次都要短,可見羅馬先發制人的決定沒有錯誤。據說迦太基周圍的田野被撒了鹽,要它不能有任何生命生存。 由于没有直接的史料记载撒盐的记录,我们无法证明这一事件的真实性。但从更早时代的赫梯人以及亚述人的时代来看,相当常见。这一习惯延续到当时,也许已经成为一种形式。 罗马殖民地时代及其衰亡 羅馬人摧毁迦太基之後,在前122年建立新城於原迦太基城廢墟領土之上,在這裡建立了殖民地,後來人口曾達六十萬,成為當時僅次於羅馬的第二大城。之後在凱撒時代,羅馬亦曾把一些沒有土地的公民遣送至這裡,而由奧古斯都於前29年統治開始,羅馬將迦太基設為非洲阿非利加省的一部份。 羅馬皇帝哈德良還修築了巨大的馬加蓄水池和著名的安東尼浴場,工程從哈德良皇帝執政時期開始,到西元二世紀羅馬皇帝安敦寧·畢尤當政時竣工。在4世紀,羅馬帝國分裂,迦太基隸屬西羅馬帝國。而在4世紀時,西羅馬帝國逐漸崩潰,439年汪達爾人乘機入侵迦太基,並佔領了非洲北部沿海大片土地,成立了汪达尔-阿兰王国。 533年成為东罗马帝國的屬地。在這裏產生了第一所基督教拉丁文學院。許多著名的基督教衛道學者如特土良與聖奧古斯汀都曾在此成長、寫作。到了7世紀,阿拉伯人向亞、非、歐三大洲的鄰國入侵,在其倭馬亞時代征服了迦太基在內的北非大部分領土。698年,阿拉伯人侵入該城,迦太基被严重破坏,后成為阿拔斯王朝的地方政府所在地。1217年-1221年,當第五次十字軍東征橫掃過迦太基之後,這座歷經滄桑的古城幾乎損壞殆盡,終於完全消失在歷史中。 遺蹟 迦太基現在仍有很多遺蹟可尋,現在看到的殘存遺跡多數是羅馬人在其佔領時期原地重建的,如碉堡、水渠、神殿、音樂廳、劇場、澡堂、競技場等的殘存部分。 相關作品 迦太基也是法國動畫片Code Lyoko(港譯至NET奇兵)的第五區域代號。 参考文献 引用 来源 书籍 Hannibal's Campaigns. Tony Bath. New York, NY: Barnes & Noble Books, 1981. Late Carthaginian Child Sacrifice and Sacrificial Monuments in their Mediterranean Context. Shelby Brown. Sheffield: Sheffield Academic Press, 1991. La vie quotidienne à Carthage au temps d'Hannibal. Gilbert et Colette Charles-Picard.
Child Sacrifice and Sacrificial Monuments in their Mediterranean Context. Shelby Brown. Sheffield: Sheffield Academic Press, 1991. La vie quotidienne à Carthage au temps d'Hannibal. Gilbert et Colette Charles-Picard. Paris: Hachette, 1958. La légende de Carthage. Azedine Beschaouch. Paris: Gallimard, 1993. Carthage: Uncovering the Mysteries and Splendors of Ancient Tunisia. David Soren, Aicha Ben Abed Ben Kader, Heidi Slim. New York: Simon and Schuster, 1990. The Phoenicians and the West: Politics, colonies and trade. Maria Eugenia Aubet.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87. Itineraria Phoenicia.Edward
1994年:乌克兰与俄罗斯达成分割黑海舰队协议。 1995年:加拿大程式設計師拉斯姆斯·勒多夫公開釋出開放原始碼的手稿語言PHP第一個版本。 1996年:中国进行了首次也是迄今为止唯一一次引爆多弹头的核试验,这也是中国的第44次(倒数第二次)核试验。 21世紀 2004年:金星凌日。 2007年:加拿大第一个华人政党民族联盟党诞生在温哥华,党领陈卫平成为加拿大历史上第一个组建政党的华人领袖。 2008年:日本東京千代田區秋葉原發生秋葉原殺人事件,造成7死10傷。 2009年:韓國女子組合少女時代推出單曲《Gee》風迷全亞洲 2011年:-{zh-hans:互联网协会;zh-hk:互聯網協會;zh-tw:網際網路協會;}-发起世界IPv6日活动,提倡各网站提供IPv6接入服务。 2021年:薩爾瓦多立法議會以62票支持通過把比特幣列為法定貨幣的法案,薩爾瓦多成為首個將比特幣定為法定貨幣之國家。 出生 862年:唐僖宗李儇,唐朝皇帝。(888年逝世) 1612年:吳三桂,明末清初政治、军事人物,吴周开国皇帝。(1678年逝世) 1625年:喬瓦尼·多梅尼科·卡西尼,義大利-法國天文學家、水利工程師。(1712年逝世) 1810年:罗伯特·舒曼,德国作曲家。(1856年逝世) 1829年:約翰·艾佛雷特·米萊,英國畫家、插圖畫家。(1896年逝世) 1867年:弗兰克·劳埃德·赖特,美國建筑師。(1959年逝世) 1908年:伊娜·卡納巴羅·盧卡斯,巴西修女、超級人瑞。 1910年:約翰·W·坎貝爾,美國科幻小說家、編輯。(1971年逝世) 1916年:佛朗西斯·克里克,英國生物学家、物理学家、神经科学家,脱氧核糖核酸雙螺旋结构的发現者之一,1962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2004年逝世) 1921年:蘇哈托,印尼政治人物,第2任印尼總統。(2008年逝世) 1926年:何鴻章,香港企業家、慈善家。(2017年逝世) 1927年:安妮·沃伯頓,英國外交官。(2015年逝世) 1930年:罗伯特·约翰·奥曼,以色列-美國經濟學家,2005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 1931年:費爾南多·恩里克·卡多佐,巴西社會學家、政治家,前任巴西總統。 1934年:青木幹雄,日本政治人物。(2023年逝世) 1936年:羅伯特·弗洛伊德,美國計算機科學家。(2001年逝世) 1937年:布魯斯·麥克坎德雷斯,美國太空人。(2017年逝世) 1938年:李柱铭,香港政治家。 1941年:喬治·佩爾,澳洲籍天主教司鐸級樞機。(2023年逝世) 1942年:邊希峰,韓國演員。 1954年:蘇梅盧·布貝耶·馬伊加,馬里政治人物,曾任馬里總理。(2022年逝世) 1955年:蒂姆·伯纳斯-李,英國電腦科學家,全球資訊網的發明者。 1957年:譚香文,香港立法會前議員,公民黨創會會員。 1957年:蒂普·卡柏迪亞,印度女演員。 1959年:羅傑承,港澳企業家。 1966年:茱莉安娜·瑪格里斯,美國女演員。 1968年:三上哲,日本男演員、聲優。 1970年:木原誠二,日本政治人物,現任內閣官房副長官、日本眾議院議員。 1970年:加布里埃尔·吉福兹,美國政治人物,曾任亞利桑那州聯邦眾議員。 1971年:TERU,日本男歌手,GLAY主唱。 1972年:杜汶澤,香港演員。 1975年:金玟,韓國女演員。 1977年:郭品超,臺灣著名模特兒、演員、歌手。 1977年:肯伊·威斯特,美國饒舌歌手、唱片製作人、詞曲作家、歌手。 1978年:殷志源 ,韓國男子偶像團體水晶男孩隊長。 1981年:野中藍,日本女性聲優。 1981年:约翰·詹姆斯,美國政治人物,現任密西根州聯邦眾議員。 1982年:許智峯,香港前立法會議員。 1982年:李佳豫,臺灣女演員。 1983年:宮野真守,日本男性聲優、演員。 1984年:劉忻,中國歌手、女演員、導演、作家。 1984年:安德烈·卡西拉奇,摩納哥王室成員。 1984年:張儷,中國模特、女演員。 1987年:劉宋威,香港肉類切割員、男藝人。 1989年:楊銘威,臺灣演員。 1989年:楊菲洋,中國女歌手、演員。 1989年:津田美波,日本女性聲優。 1991年:劉宇珊,台灣女子偶像團體Popu Lady成員。 1994年:王以太,中國男歌手。 1995年:金鍾炫,韓國男子偶像團體NU'EST隊長。
19世紀 1824年:加拿大批准第一个专利。 1861年:在美國南北戰爭期間,與美利堅邦聯關係密切的田納西州經公民投票後決定脫離聯邦。 1866年:加拿大议会在渥太华首次召开。 1867年:普鲁士军队吞并荷尔斯泰因公国。 20世紀 1912年:袁世凯公布参议院议决中華民國国旗为五色旗,十九星旗为陆军旗,青天白日紅旗为海军旗,商旗适用国旗。 1924年:英国登山家乔治·马洛里和安德鲁·欧文在尝试登顶珠穆朗玛峰的途中遇难。 1928年:山西军阀阎锡山率军进入北京,自任为京津卫戍司令。 1934年:南京藏本英明事件:引发中国与日本战争危机。 1941年:英国和自由法国军队于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进入叙利亚,防止建立轴心国基地。 1942年:自由法國軍隊在比爾哈凱姆戰役成功阻擊由埃爾溫·隆美爾發動的攻勢,延緩軸心國近一步的進攻計劃。 1949年:英國左派作家喬治·歐威爾創作的經典反烏托邦小說《一九八四》在倫敦首次出版。 1957年: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发出毛泽东起草的《中共中央关于组织力量准备反击右派分子进攻的指示》,反右运动开始。 1958年:大跃进运动放出第一颗亩产卫星:这天,《人民日报》报道河南省遂平县卫星农业社5亩小麦平均亩产达到2105斤:从此,引发中国大陆各地生产行业的浮夸风。 1966年:美国空军一架XB-70女武神轰炸机原型机在拍摄空中定装照时与随行的一架F-104星式战斗机相撞坠毁。 1972年:美聯社記者黄公崴拍下越南女童潘氏金福逃離凝固汽油彈轟炸的相片,以此獲得普立茲獎。 1986年:前联合国秘书长库尔特·瓦尔德海姆当选奥地利总统。 1994年:乌克兰与俄罗斯达成分割黑海舰队协议。 1995年:加拿大程式設計師拉斯姆斯·勒多夫公開釋出開放原始碼的手稿語言PHP第一個版本。 1996年:中国进行了首次也是迄今为止唯一一次引爆多弹头的核试验,这也是中国的第44次(倒数第二次)核试验。 21世紀 2004年:金星凌日。 2007年:加拿大第一个华人政党民族联盟党诞生在温哥华,党领陈卫平成为加拿大历史上第一个组建政党的华人领袖。 2008年:日本東京千代田區秋葉原發生秋葉原殺人事件,造成7死10傷。 2009年:韓國女子組合少女時代推出單曲《Gee》風迷全亞洲 2011年:-{zh-hans:互联网协会;zh-hk:互聯網協會;zh-tw:網際網路協會;}-发起世界IPv6日活动,提倡各网站提供IPv6接入服务。 2021年:薩爾瓦多立法議會以62票支持通過把比特幣列為法定貨幣的法案,薩爾瓦多成為首個將比特幣定為法定貨幣之國家。 出生 862年:唐僖宗李儇,唐朝皇帝。(888年逝世) 1612年:吳三桂,明末清初政治、军事人物,吴周开国皇帝。(1678年逝世) 1625年:喬瓦尼·多梅尼科·卡西尼,義大利-法國天文學家、水利工程師。(1712年逝世) 1810年:罗伯特·舒曼,德国作曲家。(1856年逝世) 1829年:約翰·艾佛雷特·米萊,英國畫家、插圖畫家。(1896年逝世) 1867年:弗兰克·劳埃德·赖特,美國建筑師。(1959年逝世) 1908年:伊娜·卡納巴羅·盧卡斯,巴西修女、超級人瑞。 1910年:約翰·W·坎貝爾,美國科幻小說家、編輯。(1971年逝世) 1916年:佛朗西斯·克里克,英國生物学家、物理学家、神经科学家,脱氧核糖核酸雙螺旋结构的发現者之一,1962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2004年逝世) 1921年:蘇哈托,印尼政治人物,第2任印尼總統。(2008年逝世) 1926年:何鴻章,香港企業家、慈善家。(2017年逝世) 1927年:安妮·沃伯頓,英國外交官。(2015年逝世) 1930年:罗伯特·约翰·奥曼,以色列-美國經濟學家,2005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 1931年:費爾南多·恩里克·卡多佐,巴西社會學家、政治家,前任巴西總統。 1934年:青木幹雄,日本政治人物。(2023年逝世) 1936年:羅伯特·弗洛伊德,美國計算機科學家。(2001年逝世) 1937年:布魯斯·麥克坎德雷斯,美國太空人。(2017年逝世) 1938年:李柱铭,香港政治家。 1941年:喬治·佩爾,澳洲籍天主教司鐸級樞機。(2023年逝世) 1942年:邊希峰,韓國演員。 1954年:蘇梅盧·布貝耶·馬伊加,馬里政治人物,曾任馬里總理。(2022年逝世) 1955年:蒂姆·伯纳斯-李,英國電腦科學家,全球資訊網的發明者。 1957年:譚香文,香港立法會前議員,公民黨創會會員。
「天擇」的概念逐漸在達爾文的五年環球考察過程中形成。在1836年回到英國後,達爾文慢慢將他的看法寫成文章,然而沒有發表。大部分科學家認為,達爾文遲了很久才發表他的作品,原因之一就是擔心引起教會勢力的強烈反彈。1858年,達爾文接到在馬來群島調查的博物學者華萊士有關物種形成的來信;華萊士對於物種形成的看法與他有很多相似之處(《物种起源》的绪论中提到了这一段过往),一方面达尔文害怕被說是剽竊後輩的想法,另一方面可能别人的支持使他增加了信心,於是兩人在1858年的倫敦林奈學會中,以兩人共同署名的方式,發表有關物種形成的看法。接著達爾文在1859年發表了《物種起源》。 主要內容 達爾文在書中提出兩個理論。第一,他認為所有的動植物都是由較早期、較原始的形式演變而來;其次,他認為生物演化是通過天擇而來。 其理論重點如下: 物種並非一成不變,而是會隨環境變動而改變。 生物的演化是長時間連續性的緩慢改變,不是突然性的劇變。 同一類生物有著共同的祖先,例如哺乳類是由同一個祖先演變而來,由此可引申出人類與猿類有著共同祖先。 生物族群會隨著繁殖而擴大,並超過其生存空間與食物供應的極限,引起個體間的競爭;不適應環境的個體會被淘汰,適者才能生存,並繁衍後代。 批評 達爾文的演化論當時引起了廣泛的爭議,被基督教會視為異端邪說,西方社會也對達爾文冷嘲熱諷。根據天主教當時的教條:人類是上帝依據自己形象所創造的,因此人是萬物之靈、代表天主有權統治萬物。達爾文的理論不僅使得上帝創造萬物的說法被推翻,人類也被形容為千百年來殘酷的生存競爭所形成的產物,還指出人與其他哺乳動物有著共同祖先,這根本就是褻瀆上帝及基督教教義,這在當時保守的社會是相當大的震撼。 然而達爾文的理論在當時也並非完美無缺,當時尚未了解任何遺傳機制,無法解釋個體間的偶然差異是如何產生;直到後來與奧地利遺傳學家孟德爾的遺傳定律相結合,形成現在廣為大眾所接受的現代綜合理論。 1950年代後人類基因被發現,解開了演化論裡面物種內出現差異之謎和這些特徵如何通過繁殖遺傳后代。研究不同動物DNA,對比更加確認了共同祖先說。 中文译本 《物种起源》的在中文译本由马君武于1901年开始翻译,1919年翻译完毕。1920年马君武的译本《达尔文物种原始》由上海中华书局出版。 其他的中文譯本 黎靜波編譯本,華立文化事業有限公司(臺灣版,2003年) 舒德干等人翻譯本,陝西人民出版社(2001年),北京大學出版社(2005年) 謝蘊貞翻譯本,新世界出版社(2007年) 周建人、葉篤莊、方宗熙合譯本,商務印書館(大陸版,1995年修訂再版);臺灣商務印書館(臺灣版,1999年,據1995年修訂本) 王敬超譯本,中國社會出版社(1999年)
物種並非一成不變,而是會隨環境變動而改變。 生物的演化是長時間連續性的緩慢改變,不是突然性的劇變。 同一類生物有著共同的祖先,例如哺乳類是由同一個祖先演變而來,由此可引申出人類與猿類有著共同祖先。 生物族群會隨著繁殖而擴大,並超過其生存空間與食物供應的極限,引起個體間的競爭;不適應環境的個體會被淘汰,適者才能生存,並繁衍後代。 批評 達爾文的演化論當時引起了廣泛的爭議,被基督教會視為異端邪說,西方社會也對達爾文冷嘲熱諷。根據天主教當時的教條:人類是上帝依據自己形象所創造的,因此人是萬物之靈、代表天主有權統治萬物。達爾文的理論不僅使得上帝創造萬物的說法被推翻,人類也被形容為千百年來殘酷的生存競爭所形成的產物,還指出人與其他哺乳動物有著共同祖先,這根本就是褻瀆上帝及基督教教義,這在當時保守的社會是相當大的震撼。 然而達爾文的理論在當時也並非完美無缺,當時尚未了解任何遺傳機制,無法解釋個體間的偶然差異是如何產生;直到後來與奧地利遺傳學家孟德爾的遺傳定律相結合,形成現在廣為大眾所接受的現代綜合理論。 1950年代後人類基因被發現,解開了演化論裡面物種內出現差異之謎和這些特徵如何通過繁殖遺傳后代。研究不同動物DNA,對比更加確認了共同祖先說。 中文译本 《物种起源》的在中文译本由马君武于1901年开始翻译,1919年翻译完毕。1920年马君武的译本《达尔文物种原始》由上海中华书局出版。 其他的中文譯本 黎靜波編譯本,華立文化事業有限公司(臺灣版,2003年) 舒德干等人翻譯本,陝西人民出版社(2001年),北京大學出版社(2005年) 謝蘊貞翻譯本,新世界出版社(2007年) 周建人、葉篤莊、方宗熙合譯本,商務印書館(大陸版,1995年修訂再版);臺灣商務印書館(臺灣版,1999年,據1995年修訂本) 王敬超譯本,中國社會出版社(1999年) 錢遜譯本,江蘇人民出版社(2011年)
4月15日——叶亚来,吉隆坡第三任甲必丹,吉隆坡的开埠功臣。(出生1837年) 5月22日——维克多·雨果(Victor Hugo),法国作家(出生1802年) 6月11日——孤拔(Amédée Courbet),法國海軍中將,遠東艦隊司令,《中法天津条约》签订后两天即因病或因傷死於澎湖馬公。 9月5日——左宗棠,清朝后期著名大臣(出生1812年) 参考文献 5年 8
11月10日——第一辆摩托车在德国问世。 12月28日——印度国大党成立大会召开。 出生 熊十力——被公認為是二十世紀中國最有原創性的哲學家,中國文化承前啟後的一代宗師,文化大革命中絕食身亡。(1968年5月23日) 1月16日——周作人,魯迅(周樹人)之弟,民國初年新文學運動中最重要的思想家之一,也是中國現代散文最重要的開創者之一。(1967年逝世) 1月21日——板垣征四郎,日本陆军大将(1948年逝世) 2月13日——貝絲·杜魯門,美國第一夫人。(1982年逝世) 2月24日——切斯特·威廉·尼米兹,美国海军将军(1966年逝世) 4月13日——捷尔吉·卢卡奇,匈牙利哲学家,文艺理论家(1971年逝世) 9月11日——劳伦斯,英国作家(1930年逝世) 11月9日(公曆,合儒略曆10月28日)——赫列布尼科夫,俄羅斯詩人(1922年逝世) 11月11日——乔治·巴顿,美国将军(1945年逝世) 11月12日——李彩容,「世界第一壽星」(2005年逝世) 逝世 1月26日——查理·喬治·戈登,英國軍官(出生1833年) 4月15日——叶亚来,吉隆坡第三任甲必丹,吉隆坡的开埠功臣。(出生1837年) 5月22日——维克多·雨果(Victor
自19世紀起威爾斯就有俗語說明苹果和健康的關係:“一天一苹果,医生远离我”()。初步的研究表示,蘋果可以降低罹患结肠癌、前列腺癌和肺癌的風險。蘋果皮含有熊果酸,在大鼠實驗中可以增加骨骼肌及褐色脂肪組織,減少白色脂肪組織,同時降低肥胖症、以及脂肪肝疾病的風險。依照美國農業部的資料,一份約重242克的蘋果熱量為126卡,含有大量的膳食纖維及維他命C。 蘋果皮中含有許多不確定營養價值的植物化学成分,在体外實驗中可能有抗氧化作用。蘋果中含有槲皮素、儿茶素及原花色素B2等酚類物質。 大鼠實驗顯示苹果汁的濃縮物可以增加神經傳導物質乙酰胆碱的分泌。而其他實驗也發現大鼠在服用苹果汁後「可以減緩氧化的損傷及認知力的下降」 。果蝇在餵食苹果淬取物後其壽命比餵食一般食物的果蝇多了10%。 文化上的蘋果 希臘神話 苹果在许多世界主要宗教中出现,多半都是神秘的果實,甚至是禁果。在宗教、神話及民俗学中識別苹果的一個困難是到十七世紀為止,「apple」一字是泛指所有外來的,不是浆果的水果,甚至也包括堅果在內。例如在希臘神話中,希臘英雄赫拉克勒斯的中有一項就是要去赫斯珀里得斯的園子中摘下金蘋果 希臘神話的不和女神厄里斯因為未受邀佩琉斯與海中女神忒提斯的婚宴,覺得受到冒犯,在婚宴中厄里斯不請自來,且帶來了一個刻有「獻給最美的」(Ἡ καλὴ λαϐέτω)的金蘋果。在場最為美艷的三位女神:雅典娜、阿佛羅狄忒和赫拉都想要這一顆金蘋果,此事即為金苹果事件。後來由帕里斯王子仲裁,決定金蘋果可以給誰(帕里斯的评判),三位女神各自私下賄賂帕里斯,而阿佛羅狄忒答應讓帕里斯王子得到世界上最美的女子海倫的愛情,因此阿佛羅狄忒得到了金苹果,帕里斯和斯巴达的海倫相愛,海倫為了愛情拋棄家庭,和帕里斯私奔,這也造成了特洛伊战争。 因此在古希臘,苹果認為是阿佛羅狄忒的聖物,抛出蘋果給其他人象徵宣告自己的愛情,接受別人的蘋果也表示接受別人的愛情。以下有一段聲稱是柏拉圖的詩,其中就提到了蘋果: 希臘神話中,阿塔蘭塔是善於疾走的女獵手,為了不要結婚,和所有向她求婚的人賽跑,只有(也稱為Melanion,字根是希臘文的melon,泛指蘋果及其他水果)靠著巧計勝過阿塔蘭塔。希波墨涅斯知道他在賽跑上無法勝過阿塔蘭塔,因此他在賽跑時,設法用阿佛羅狄忒的蘋果,使阿塔蘭塔因撿拾蘋果而減慢速度,希波墨涅斯全速衝刺,也用盡了阿佛羅狄忒給的三個蘋果,最後贏得了比賽及阿塔蘭塔。 伊甸園的禁果 在基督教創世紀中記載亞當與夏娃因為吃了上帝不允許吃、分辨善惡樹的果子(禁果),因此被逐出伊甸園。聖經上沒有寫分辨善惡樹的果子是哪一種水果,不過有基督教的傳統認為那就是蘋果。這種說法有可能是將拉丁文mālum(蘋果)及mălum(邪惡)弄混,兩者正式的寫法都是malum。上帝不允許吃的果子是「分辨善惡樹的果子」(the tree of the knowledge of good and evil),而拉丁文的"good and evil"是bonum et malum。 文藝復興時的畫家可能受到希臘神話中赫斯珀里得斯的園子中金蘋果的影響,因此在繪製伊甸園亞當與夏娃的故事時蘋果視為是分辨善惡樹的果子,也是知識、不朽、試探、人因犯罪而堕落、或是罪本身等的象徵。男性喉嚨的喉結稱為「Adam's apple」,也和此有關。蘋果被視為性引誘的象徵,也被用來喻表性行為。 除了神話及宗教,蘋果亦出现在一些西方童故事中,包括女巫給白雪公主所食之毒蘋果 通俗文化 不少公司、企业都以苹果为公司名字甚至品牌名字,如苹果公司、苹果日报、苹果牌牛仔裤、苹果電影、苹果廣告製作公司。 中国平安夜 中國改革開放後,西方文化湧入中國,有的中國人也學會了過“洋節日”耶穌聖誕節。大約2000年開始,中國興起耶誕節前夕平安夜送蘋果,以“蘋”寓意“平安夜”、“平安”。蘋果在基督教中本是引導夏娃犯罪的禁果,有邪惡的意味,但對於大多數非信徒而言這並不重要。 文學 唐代詩人杜甫有首《寄李十四员外布十二韵》:宿阴繁素柰,过雨乱红蕖。其中柰為蘋果之古稱。 經濟 中國 2013年,中國渤海灣(包括山東、河北、遼寧)及西北黃土高原(包括山西、陝西、甘肅、寧夏、河南、青海)產量佔全國八成。 2017年12月22日,中國河南鄭州商品交易所宣布推出蘋果期貨,是全球首個蘋果期貨市場,亦是首個鮮果期貨交易項目。中國農業部指出,122個蘋果重點生產縣市中,33個是國家級貧困縣,故蘋果價格穩定,對貧困農民十分重要。 日本
苹果起源于中亚,直到今天當地还可以找到苹果的野生祖先:新疆野苹果。苹果在亚洲和欧洲都有着数千年的种植历史,并由欧洲的殖民者带到了北美,是苹果属中生长最广泛的树种。 苹果在北欧、希腊、传统等许多文化中都有宗教和神话的意义。 蘋果開花期是基於各地氣候而定,但一般集中在4-5月份。蘋果是異花授粉植物,大部分品種自花不能結成果實。一般蘋果栽種後,於2-3年才開始結果。果實成長期之長短,一般早熟品種為65-87天,中熟品種為90-133天,晚熟品種則為137-168天。在一般情形下,栽種後蘋果樹可有10-1000年壽命。蘋果樹如果从种子开始长,就会长得非常大,可高至15米,但栽培樹木一般只高3-5米左右,因此,苹果的各种栽培品种通常通过嫁接在上进行繁殖,砧木决定了最终树木的大小。樹幹呈灰褐色,樹皮有一定程度的脫落。苹果树及其果实很容易出现许多真菌、细菌和害虫问题,这些问题可以通过多种有机和非有机手段加以控制。 2010年,人们对苹果的基因組进行了测序,作为苹果生产中疾病控制和选择育种研究的一部分。2017年全球苹果产量为8310万公噸,中国占总产量的一半。 词源 中文所说的“苹果”一词源于梵语,为古印度佛經中所說的一种水果,最早被称为“频婆”,后被汉语借用,并有“平波”、“-{zh-hant:蘋婆;zh-hans:苹(蘋)婆}-”等写法。明朝万历年间的農書《群芳谱·果谱》中,有“苹果”词条,称:“苹果,出北地,燕赵者尤佳。接用林檎体。树身耸直,叶青,似林檎而大,果如梨而圆滑。生青,熟则半红半白,或全红,光洁可爱玩,香闻数步。味甘松,未熟者食如棉絮,过熟又沙烂不堪食,惟八九分熟者最佳”。许多中国农学史、果树史专家认为这是汉语中最早使用“苹果”一词。 中國土生苹果属植物在古代又稱「柰」或「林檎」。李時珍說:「柰與林檎,一類二種也,樹實皆似林檎而大。有白、赤、青三色,白者為素柰,赤者為丹柰,青者為綠柰」和「林檎,即柰之小而圓者,其類有金林檎、紅林檎、水林檎、蜜林檎、黑林檎,皆以色味立名。」。而《食性本草》中亦有說「林檎有三種,大長者為柰,圓者林檎,小者味澀為梣。」受中華文化影響,日語中的「林檎」即為蘋果(ringo)。在台灣,部分台語使用者也沿用日文的「林檎」(rin-go)稱之。 形態 蘋果樹是一種落葉乔木,栽培时通常高,而在野外则高可达,一说,栽培时,通过和修剪方法来确定大小、形状和分支密度,樹冠圆形。其小枝短粗,幼时密被绒毛,老枝則无毛。苹果树的葉片交替排列(单叶互生),呈椭圆形深绿色,边缘呈锯齿状,背面略带绒毛,长4.5-10厘米,宽3-5.5厘米,嫩葉两面長有短柔毛,长成後无毛。叶柄被短柔毛。托叶披针形,被短柔毛。 花期為春季,大约在5月,苹果树在叶片萌芽的同时开花,开在刺和一些长枝上,花集生于小枝顶端,一般為3至7朵,约大,白裏透粉,有五瓣,花序为4-6朵的聚伞花序。花序最内或中央的一朵花最先开放,可以结出很大的果实。 果实在夏末或秋末(7-10月)成熟,呈球形或扁球形。不同的栽培品种大小不一。市场上买到的大都是直径的苹果。 一些地方的消费者,像日本就更喜欢较大的苹果,以下的苹果通常用于制作果汁,并不常拿来卖。成熟的苹果皮通常为红色、黄色、绿色、粉红色或者变褐,也有许多双色甚至三色的品种。果皮被表皮蠟質的保护层覆盖。 外果皮(即果肉)通常为浅黄白色,但也有粉红色或黄色的。 野生祖先 苹果的野生祖先是新疆野苹果,在南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和中国新疆的都有发现野生。苹果的选育很可能开始于被森林覆盖的天山两侧,选育过程经过了很长一段时间,选育使其他物种的基因渗入开放授粉的种子中。由于与歐洲野蘋果、海棠的大量基因交换,现在的苹果与海棠的联系更为紧密,而不是与形態學相似的新疆野苹果。在没有现代杂交的品种中,后者的作用占主导。 基因组 2010年,意大利一家财团宣布,他们与華盛頓州立大學的园艺基因组学家合作,对的完整基因组进行了测序。它有大约57,000个基因,是迄今为止研究的植物基因组中数量最多的,比人类的基因数(大约30,000个)还多。对苹果基因组的新理解将有助于科学家识别那些有助于抵抗疾病、干旱的,或有其他理想特性的基因和基因变异。了解这些特征背后的基因将有助于科学家进行更有科学的品种选育。基因组序列也证明了新疆野苹果是驯化苹果的野生祖先,解决了这一科学界长期争论问题。 历史 苹果原產於欧洲和中亞及中国新疆地区。哈萨克斯坦的阿拉木圖与新疆阿力麻里有蘋果城的美譽。中国古代的林檎、柰、花红等水果被认为是中国土生苹果品种或与苹果相似的水果。苹果在中国的栽培记录可以追溯至西汉时期,汉武帝时,上林苑中曾栽培林檎和柰,当时多用于薰香衣裳等,亦有置于床头当香熏或置于衣服,最初作为香囊,较少食用。但也有看法认为,林檎和柰是现在的沙果,曾被誤認為蘋果,真正意义上的苹果是元朝时期从中亚地区传入中国,当时只有在宫廷才可享用。 中国土生的苹果品种在清朝以前曾在今河北、山东等地广泛种植,其特点是产量少、果实小、皮薄、味道甜美,但不耐储存,容易破损,因此价格昂贵,清朝时期北京旗人用其当作贡果。清朝末年,美国人在山东烟台等地引进西洋品种苹果,日本在日俄战争之后,也在熊岳满铁附属地设立农业试验基地,引进西洋苹果并进行杂交改良。烟台和大连也因此成为今日著名的苹果产地。民国时期以后,西洋品种苹果逐渐在中国市场上占据主要地位,中国土生品种苹果逐渐被果农淘汰,种植范围不断缩小,最后仅河北省怀来地区有少量保存,但这些果树也于1970年代前后在中国灭绝。 新疆野苹果被认为是栽培苹果主要的祖先物种,而且二者在形态上相似。由于中亚的遗传变异,通常认为这里是栽培苹果的起源中心。科学家认为,苹果可能是在4000-10000年前的天山地区驯化的,然后沿着丝绸之路传播到欧洲,并与其他的苹果属植物杂交并基因渗入,比如西伯利亚的山荆子(),高加索的高加索山蘋果()和欧洲的欧洲野苹果()。只有天山西侧生长的新疆野苹果()在遗传上为栽培苹果做出了贡献,而东侧的孤立种群却没有。 中国的软苹果,如沙果()和海棠果(),已经作为甜品苹果栽培了2000多年。 这些被认为是山荆子()和新疆野苹果()在哈萨克斯坦杂交出来的。 人类种植者选择的性状包括大小,果实酸度、颜色、硬度和甜度等。 野生的新疆野苹果()只比现代的栽培苹果小一点,这在驯化的水果中是不常见的。 在意大利东北部乌迪内附近的Sammardenchia-Cueis遗址中,考古学家发现了某种类似苹果的碳化种子,可以追溯到公元前4000年。遗传分析尚未成功用于确定此类古苹果是欧洲野苹果(),还是祖先是栽培苹果()新疆野苹果()的栽培苹果()。在考古记录中,通常也很难区分采集的野苹果和苹果园。 间接证据表明,在公元前第三个千年,中东地区就已经种植苹果了。欧洲古典时期大量生产苹果,人们已经掌握了嫁接的方法。嫁接是现代驯化苹果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繁殖出最优质的品种。至于苹果嫁接术何时发明,目前尚不清楚。
火山爆發 在二疊紀的最後一期,發生兩個大規模火山爆發:西伯利亞暗色岩、峨嵋山暗色岩。峨嵋山暗色岩位於現今中國四川省,規模超過30萬平方公里,形成時間是瓜德鲁普统末期,形成時的位置接近赤道。西伯利亞暗色岩火山爆發是地質史上已知最大規模的火山爆發之一,熔岩面積超過300萬平方公里。西伯利亞暗色岩火山爆發原本被認為持續約數百萬年,但近年的研究認為西伯利亞暗色岩形成於2億5120萬年前(誤差值為30萬年),接近二疊紀末期。 峨嵋山暗色岩與西伯利亞暗色岩火山爆發,可能製造大量灰塵與酸性微粒,遮蔽照射到地表的陽光,妨礙陸地與海洋透光帶的生物進行光合作用,進而遭成食物鏈的崩潰。大氣層中的酸性微粒,最後形成酸雨降落到地表。酸雨對陸地植物、可製造碳酸鈣硬殼的軟體動物與浮游生物造成傷害。火山爆發也釋放大量二氧化碳,形成溫室效應。大氣層中的灰塵與酸性物質降落到地表之後,過量的二氧化碳持續形成溫室效應。 與其他火山相比,西伯利亞暗色岩更為危險。洪流玄武岩會產生大量的流動性熔岩,只會噴發少量的蒸氣、碎屑進入大氣層。但是,西伯利亞暗色岩火山爆發的噴出物質,似乎有20%是火山碎屑,這些火山灰與火山礫進入大氣層後,會造成短時期的氣候寒冷。帶有玄武岩的熔岩侵入碳酸鹽岩、或帶有大型煤層的地區,會產生大量的二氧化碳,會在大氣層的灰塵降落到地表後,造成全球暖化。 這些火山爆發事件的規模是否足以造成二疊紀末滅絕事件,仍有爭議。峨嵋山暗色岩接近赤道區,火山爆發所製造的灰塵與酸性物質,會對全世界造成影響。西伯利亞暗色岩的規模較大,但位置在北極區內,或在北極區附近。如果西伯利亞暗色岩火山爆發的持續時間在20萬年內,會使大氣層中的二氧化碳達到正常程度的兩倍。近年的氣候模型顯示,大氣層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加倍,會使全球氣候上升1.5°C到4.5°C,這會造成嚴重的影響,但沒有到二疊紀-三疊紀滅絕事件的嚴重程度。 在2005年,日本NHK與加拿大國家電影委員會製作的《地球大進化》(;)電視節目,提出火山爆發形成的輕微全球暖化,導致甲烷水合物的氣化;由於甲烷氣體對全球暖化的影響,是二氧化碳的45倍,甲烷水合物的氣化進而導致不斷循環的全球暖化。 2021年的最新研究表明,中国华南板块地区在二叠纪末的大规模酸性火山喷发是二叠纪末生物大灭绝的一个重要诱因。西伯利亚大规模基性火山喷发并非二叠纪末生物大灭绝的唯一推手。 甲烷水合物的氣化 科學家們已在全球許多地點的二疊紀末碳酸鹽礦層中,發現當時的碳13/碳12比例有迅速減少的跡象,減少了約10‰左右。從二疊紀末開始,碳13/碳12比例發生了一系列的上升與下降現象,直到三疊紀中期才穩定、停止;而發生於二疊紀末的第一次變動,是其中規模最大、最迅速的變動。在三疊紀中期,碳13/碳12比例穩定之後,可製造碳酸鈣外殼的動物開始復原。 碳13/碳12比例的下降,可能有以下多種因素: 火山爆發產生的氣體,其碳13/碳12比例低於正常值約5~8‰。但若要使全球的碳13/碳12比例下降約10‰,其火山爆發的規模將超越目前已知的任何地質紀錄。 生物活動降低,使環境中的碳12更慢被攝取,更多碳12進入沉積層,而使碳13/碳12比例降低。所有的化學反應是建立在原子間的電磁力。較輕的同位素,其化學反應較快。所以生物化學過程會用到較輕的同位素。但關於古新世-始新世交替時期最大熱量(PETM)事件的研究發現,該時期的碳13/碳12比例小幅降低約3到4‰。根據假設,即使將全部的有機碳(包含生物、土壤、海洋)進入土壤沉積層中,也不會達到古新世/始新世交替時的小幅度碳13/碳12比例下降。由此可知生物活動降低不是二疊紀末期的碳13/碳12比例降低的原因。 埋在沉積層中的死亡生物,體內的碳13/碳12比例小於正常值約20到25‰。就理論上而言,如果海平面迅速降低,淺海地區的沉積層曝露到空氣後,開始氧化作用。但若要使全球的碳13/碳12比例下降約10‰,要有6.5到8.4兆噸有機碳經氧化後形成,而沉積層本身需要數十萬年的氧化。這似乎不太可能發生。 間歇性海洋高氧與缺氧事件,也可能是三疊紀早期的碳13/碳12比例下降的原因。全球性的海洋缺氧現象,本身也是滅絕事件的原因之一。二疊紀末期到三疊紀早期的陸地,多為熱帶地區。熱帶的大型河流會將沉積層中有有機碳帶入海洋,尤其是低緯度的鄰近海盆。生物化學過程會用到較輕的同位素,所以有機碳的碳13/碳12比例低。大量有機碳的迅速(以相對而言)釋放與沉降,可能會引發間歇性的高氧/缺氧事件。元古宙晚期到寒武紀交接時期,也曾發生碳13/碳12比例的下降,可能與此相關,或是其他與海洋相關的因素。 其他的理論則有:海洋大量釋放二氧化碳、以及全球的碳循環系統經歷長時間的重整。 但最有可能導致全球性碳13/碳12比例下降的因素,是甲烷水合物氣化產生的甲烷。而利用碳循環模型模擬的結果,甲烷最有可能導致如此大幅的下降。甲烷水合物是固態形式的水於晶格(水合物)中包含大量的甲烷。甲烷是由甲烷菌製造,碳13/碳12比例低於正常值約60‰。甲烷在特定的壓力與溫度下,會形成包合物,例如永凍層的近表層,並在大陸棚、更深的海床等地區大量形成。甲烷水合物通常出現在海平面300公尺以下的沉積層。最深可在水深2000公尺處發現,但大部分在水深1100公尺以上。 西伯利亞暗色岩火山爆發產生的熔岩面積,是以往認定的兩倍以上,新發現的熔岩地區,在二疊紀末時幾乎是淺海。極有可能這些淺海地區蘊含甲烷水合物,而火山爆發產生的熔岩流入海床後,促使甲烷水合物的汽化。 由於甲烷本身是種非常強的溫室氣體,大量的甲烷被視為造成全球暖化的主要原因。證據顯示該時期的全球氣溫上升,赤道區上升約6°C,高緯度地區上升更多。例如:氧18/氧16比例的下降、舌羊齒植物群(舌羊齒與生存於相同地區的植物)消失,由生存於低緯度的植物群取代。 碳13/碳12比例的變動,被認為與大量釋放的甲烷有關,但兩者在三疊紀早期的變動模式,並不吻合。要造成如此大的氣候變遷,所需要的甲烷量,是引發古新世-始新世交替時期最大熱量的五倍。但三疊紀早期曾出現大量碳13,使碳13/碳12比例迅速增加,而後下降。 海平面改變 當原本沉浸的海床露出海平面時,會造成海退。海平面的下降會使淺海的生存區域減少,破壞當地的生態系統。淺海的可棲息地,富含食物鍊下層的生物,這些生物的減少,使賴其以維生的生物競爭食物更激烈。海退與滅絕事件之間似乎有部份關聯,但另有證據認為兩者間沒有關係,而海退會形成新的棲息地。海平面的變化,同時也導致海底沉積物的變化,並影響海水溫度與鹽度,進一步造成海生生物的多樣性衰退。 海洋缺氧 有證據顯示,二疊紀末期的海洋發生了缺氧事件。在格陵蘭東部的一個二疊紀末期海相沉積層,指出當時有明顯、快速的海洋缺氧現象。而數個二疊紀末沉積層的鈾/釷比例,也指出在這次滅絕事件發生時,海洋有嚴重的缺氧現象。 缺氧事件可能導致海洋生物的大量死亡,只有棲息於海底泥層、可以進行無氧呼吸的細菌不受影響。另有證據顯示,這次海洋缺氧事件,造成海床大量釋放硫化氫。 海洋缺氧事件的原因,可能是長時間的全球暖化,降低赤道區與極區之間的溫度梯度,進而造成溫鹽環流系統的緩慢,甚至停止。溫鹽環流系統的緩慢或停止,可能使得海洋中的含氧量減少。 但是,某些研究人員架構出二疊紀末期的海洋溫鹽環流系統,認為當時的溫鹽環流系統無法解釋深海區域的缺氧現象。 硫化氫 二疊紀末期發生的海洋缺氧事件,可能使成為海洋生態系統中的優勢物種,包含脫硫桿菌目、脫硫弧菌目、互營桿菌目、熱脫硫桿菌門,這些生物會製造大量的硫化氫,過量的硫化氫會對陸地、海洋中的動植物造成毒害,並破壞臭氧層,使生物暴露在紫外線下。在二疊紀末到三疊紀早期發現許多綠菌,它們進行不產氧光合作用,釋放出硫化氫。綠菌的興盛時期,與二疊紀末滅絕事件和事後的長期復原,時期相符。大氣層中的二氧化碳增加,植物卻大規模滅亡,硫化氫理論可以解釋植物的大規模滅亡。二疊紀末地層中的孢子化石,多數帶有不正常特徵,可能是由硫化氫破壞臭氧層,大量的紫外線進入地表造成。 盤古大陸的形成 在二疊紀中期(約是烏拉爾世的空谷階),幾乎地表的所有大陸聚合成盤古大陸,盤古大陸由泛大洋環繞着,而東亞部份直到二疊紀末期才與盤古大陸聚合。盤古大陸的完全形成,使得全球大部分的淺水區域消失,而淺水區域是海洋中最多生物棲息的部份。原本隔離的大陸架連接之後,使彼此獨立的生態系統開始互相競爭。盤古大陸的形成,造成了單一的海洋循環系統,以及單一的大氣氣候系統,在盤古大陸的海岸形成季風氣候,而廣大的內陸則形成乾旱的氣候。 在盤古大陸完全形成後,海洋生物數量開始減少,滅亡比例接近其他大型滅絕事件。盤古大陸的形成,似乎對陸地生物沒有造成嚴重的變化,二疊紀晚期的獸孔目反而因此擴大生存領域、更為多樣性。所以盤古大陸的完全形成并不是導致二疊紀末滅絕事件的直接原因。 多重原因 二疊紀-三疊紀末滅絕事件的產生原因,可能由上述事件連鎖、交錯形成,並日趨嚴重。西伯利亞暗色岩的火山爆發,除了產生大量的二氧化碳與甲烷,也破壞鄰近地區的煤層與大陸架。接下來的全球暖化,間接導致地質歷史中最嚴重的海洋缺氧事件。海洋的缺氧,使硫化菌等進行不產氧的化合作用生物興起,它們釋放出大量的硫化氫。 但是,這連鎖、交錯的事件,部分環節相當薄弱。碳13/碳12比例的變動,被認為與大量釋放的甲烷有關,但兩者在三疊紀早期的變動模式,並不吻合。二疊紀末期的海洋溫鹽環流系統,不會造成深海區域的缺氧事件。 参考文献 延伸阅读 (editor), Understanding Late Devonian and Permian–Triassic Biotic and Climatic Events, (Volume 20 in series Developments in Palaeontology and Stratigraphy (2006). The state of the inquiry into the extinction events. (editor), Permo–Triassic Events in the Eastern Tethys : Stratigraphy Classification and Relations with the Western Tethys (in series World and Regional Geology) 外部連結 專門性: 二疊紀-三疊紀滅絕事件:化石證據、滅亡物種、滅絕原因與分析 二疊紀-三疊紀滅絕事件:海洋、陸地動物與植物的滅絕,碳、氧、鍶同位素的變化,年代測定,時間與過程模式
在滅絕事件中,海百合綱的物種數量、多樣性大幅減少,但沒有完全滅亡。在滅絕事件後,海百合綱接着發生適應輻射,除了數量、棲息地增加,也發展出柔軟的腕足、具可動性。 在滅絕事件后,寒武纪演化动物群所剩无几,古生代演化动物群陷入低迷,而现代演化动物群经过三叠纪的恢复后主导着海洋生態系統。 陸地脊椎動物 水龍獸屬於獸孔目二齒獸類,是種體型接近豬的草食性動物,在三疊紀最早幾個時期,佔據了90%的陸地動物生態位。除此之外,還有體型較小的肉食性犬齒獸類倖存,犬齒獸類是哺乳動物的祖先。根據非洲南部卡魯盆地的化石紀錄,有少數二疊紀物種也存活過二疊紀-三疊紀滅絕事件,例如獸頭亞目的四犬齒獸、犬齒獸 (Tetracynodon)、麝喙獸(Moschorhinus)、Ictidosuchoides,但數量沒有水龍獸繁盛。 在三疊紀的早期,主龍類的數量遠少於獸孔目;但在三疊紀中期,主龍類取代獸孔目的優勢生態位。在三疊紀晚期,主龍類的恐龍演化出現,在侏罗纪时期才成為優勢陸地動物,此后会支配陸地生态位长达1.4亿年左右。。獸孔目與主龍類的興衰,與哺乳類的演化過程有關。獸孔目與隨後出現的哺乳形類,在這個時期多半演化成小型、夜行性的食蟲動物。夜間的生活習性,至少使哺乳形類發展出較高的代謝率。 兩棲動物離片椎目的某些物種,在滅絕事件中幾乎滅亡,但快速復原。在三疊紀的大部分時間,蝦蟆螈(Mastodonsaurus)與長吻迷齒螈下目(Trematosauria)是主要的水生與半水生掠食動物,以其他四足類、魚類為食。 陸地脊椎動物經過相當長的時間,才從二疊紀末滅絕事件復原。一位研究人員估計陸地脊椎動物花了3000萬年,直到三疊紀晚期,才恢復之前的繁盛與多樣性。此時的陸地脊椎動物包含:兩棲動物、原始主龙形下纲、伪鳄类、恐龍、翼龍目、二齒獸類、以及哺乳形類。 可能的滅絕原因 關於二疊紀-三疊紀滅絕事件的發生過程,目前已有多種假設,包含劇烈與緩慢的過程;白堊紀-第三紀滅絕事件的發生過程,也有類似的假設。劇烈過程理論的成因,包含大型或多顆隕石造成的撞擊事件、連續性火山爆發、或是海床急驟釋放出大量甲烷水合物。緩慢過程理論的成因,包含海平面改變、缺氧、以及逐漸增加的乾旱氣候。 陨石撞擊事件 白堊紀-第三紀滅絕事件由撞擊事件造成的證據,促使科學家們推論其他滅絕事件由撞擊事件造成的可能性,尤其是二疊紀-三疊紀滅絕事件。因此,科學家們盡力尋找那個時代的大型隕石坑與撞擊證據。 目前已在部分二疊紀/三疊紀交界的地層,發現撞擊事件的證據,例如:在澳洲與南極洲發現罕見的衝擊石英、富勒烯包覆的外太空惰性氣體、南極洲發現的玻璃隕石,以及地層中常見鐵、鎳、矽微粒。但是,上述證據的真實性多受到懷疑。在南極洲石墨峰(Graphite Peak)發現的衝擊石英,經過光學顯微鏡與穿透式電子顯微鏡重新檢驗後,發現其中的結構並非由撞擊產生,而是形變與地殼活動(例如火山)造成的。 目前已經發現數個可能與二疊紀末滅絕事件有關的隕石坑,包含:澳洲西北外海的貝德奧高地、南極洲東部的威爾克斯地隕石坑。但沒有可信服的證據,可證明這兩個地形是由撞擊產生。以威爾克斯地隕石坑為例,這個位在冰原下的凹地,年代無法確定,可能晚於二疊紀末滅絕事件才形成。其中最爭議的隕石坑,是由地質學家Michael Stanton在2002年提出的,他主張墨西哥灣是形成於二疊紀末期的一次撞擊事件,而該撞擊事件也造成了二疊紀-三疊紀滅絕事件。 如果二疊紀末滅絕事件的主因是由於撞擊,很有可能隕石坑已經消失於地表。地球表面有70%是海洋,所以隕石或彗星撞擊海洋的機率,是撞擊陸地的兩倍以上。但是,地球的海洋地殼會因聚合與隱沒作用而消失於地表,所以目前無法找到距今2億年以上的海洋地殼。如果當時有非常大型的撞擊事件,撞擊會使該處地殼破裂、變薄,造成大量的熔岩。 撞擊理論最受到關注的原因是,它可與其他滅絕現象產生因果連結,例如西伯利亞暗色岩火山爆發,可能由大型撞擊產生,甚至是大型撞擊的對蹠點。即使撞擊發生於海洋,隕石坑因為隱沒帶而消失於地表,應會留下其他證據。如同白堊紀-第三紀滅絕事件,如果有撞擊事件發生,會產生大量撞擊拋出物,相同時代的許多地層會發現大量親鐵元素,例如銥。若滅絕事件由隕石撞擊引發,可以解釋在滅絕後,生物沒有快速的適應演化。 火山爆發 在二疊紀的最後一期,發生兩個大規模火山爆發:西伯利亞暗色岩、峨嵋山暗色岩。峨嵋山暗色岩位於現今中國四川省,規模超過30萬平方公里,形成時間是瓜德鲁普统末期,形成時的位置接近赤道。西伯利亞暗色岩火山爆發是地質史上已知最大規模的火山爆發之一,熔岩面積超過300萬平方公里。西伯利亞暗色岩火山爆發原本被認為持續約數百萬年,但近年的研究認為西伯利亞暗色岩形成於2億5120萬年前(誤差值為30萬年),接近二疊紀末期。 峨嵋山暗色岩與西伯利亞暗色岩火山爆發,可能製造大量灰塵與酸性微粒,遮蔽照射到地表的陽光,妨礙陸地與海洋透光帶的生物進行光合作用,進而遭成食物鏈的崩潰。大氣層中的酸性微粒,最後形成酸雨降落到地表。酸雨對陸地植物、可製造碳酸鈣硬殼的軟體動物與浮游生物造成傷害。火山爆發也釋放大量二氧化碳,形成溫室效應。大氣層中的灰塵與酸性物質降落到地表之後,過量的二氧化碳持續形成溫室效應。 與其他火山相比,西伯利亞暗色岩更為危險。洪流玄武岩會產生大量的流動性熔岩,只會噴發少量的蒸氣、碎屑進入大氣層。但是,西伯利亞暗色岩火山爆發的噴出物質,似乎有20%是火山碎屑,這些火山灰與火山礫進入大氣層後,會造成短時期的氣候寒冷。帶有玄武岩的熔岩侵入碳酸鹽岩、或帶有大型煤層的地區,會產生大量的二氧化碳,會在大氣層的灰塵降落到地表後,造成全球暖化。 這些火山爆發事件的規模是否足以造成二疊紀末滅絕事件,仍有爭議。峨嵋山暗色岩接近赤道區,火山爆發所製造的灰塵與酸性物質,會對全世界造成影響。西伯利亞暗色岩的規模較大,但位置在北極區內,或在北極區附近。如果西伯利亞暗色岩火山爆發的持續時間在20萬年內,會使大氣層中的二氧化碳達到正常程度的兩倍。近年的氣候模型顯示,大氣層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加倍,會使全球氣候上升1.5°C到4.5°C,這會造成嚴重的影響,但沒有到二疊紀-三疊紀滅絕事件的嚴重程度。 在2005年,日本NHK與加拿大國家電影委員會製作的《地球大進化》(;)電視節目,提出火山爆發形成的輕微全球暖化,導致甲烷水合物的氣化;由於甲烷氣體對全球暖化的影響,是二氧化碳的45倍,甲烷水合物的氣化進而導致不斷循環的全球暖化。 2021年的最新研究表明,中国华南板块地区在二叠纪末的大规模酸性火山喷发是二叠纪末生物大灭绝的一个重要诱因。西伯利亚大规模基性火山喷发并非二叠纪末生物大灭绝的唯一推手。 甲烷水合物的氣化 科學家們已在全球許多地點的二疊紀末碳酸鹽礦層中,發現當時的碳13/碳12比例有迅速減少的跡象,減少了約10‰左右。從二疊紀末開始,碳13/碳12比例發生了一系列的上升與下降現象,直到三疊紀中期才穩定、停止;而發生於二疊紀末的第一次變動,是其中規模最大、最迅速的變動。在三疊紀中期,碳13/碳12比例穩定之後,可製造碳酸鈣外殼的動物開始復原。 碳13/碳12比例的下降,可能有以下多種因素: 火山爆發產生的氣體,其碳13/碳12比例低於正常值約5~8‰。但若要使全球的碳13/碳12比例下降約10‰,其火山爆發的規模將超越目前已知的任何地質紀錄。 生物活動降低,使環境中的碳12更慢被攝取,更多碳12進入沉積層,而使碳13/碳12比例降低。所有的化學反應是建立在原子間的電磁力。較輕的同位素,其化學反應較快。所以生物化學過程會用到較輕的同位素。但關於古新世-始新世交替時期最大熱量(PETM)事件的研究發現,該時期的碳13/碳12比例小幅降低約3到4‰。根據假設,即使將全部的有機碳(包含生物、土壤、海洋)進入土壤沉積層中,也不會達到古新世/始新世交替時的小幅度碳13/碳12比例下降。由此可知生物活動降低不是二疊紀末期的碳13/碳12比例降低的原因。 埋在沉積層中的死亡生物,體內的碳13/碳12比例小於正常值約20到25‰。就理論上而言,如果海平面迅速降低,淺海地區的沉積層曝露到空氣後,開始氧化作用。但若要使全球的碳13/碳12比例下降約10‰,要有6.5到8.4兆噸有機碳經氧化後形成,而沉積層本身需要數十萬年的氧化。這似乎不太可能發生。 間歇性海洋高氧與缺氧事件,也可能是三疊紀早期的碳13/碳12比例下降的原因。全球性的海洋缺氧現象,本身也是滅絕事件的原因之一。二疊紀末期到三疊紀早期的陸地,多為熱帶地區。熱帶的大型河流會將沉積層中有有機碳帶入海洋,尤其是低緯度的鄰近海盆。生物化學過程會用到較輕的同位素,所以有機碳的碳13/碳12比例低。大量有機碳的迅速(以相對而言)釋放與沉降,可能會引發間歇性的高氧/缺氧事件。元古宙晚期到寒武紀交接時期,也曾發生碳13/碳12比例的下降,可能與此相關,或是其他與海洋相關的因素。 其他的理論則有:海洋大量釋放二氧化碳、以及全球的碳循環系統經歷長時間的重整。 但最有可能導致全球性碳13/碳12比例下降的因素,是甲烷水合物氣化產生的甲烷。而利用碳循環模型模擬的結果,甲烷最有可能導致如此大幅的下降。甲烷水合物是固態形式的水於晶格(水合物)中包含大量的甲烷。甲烷是由甲烷菌製造,碳13/碳12比例低於正常值約60‰。甲烷在特定的壓力與溫度下,會形成包合物,例如永凍層的近表層,並在大陸棚、更深的海床等地區大量形成。甲烷水合物通常出現在海平面300公尺以下的沉積層。最深可在水深2000公尺處發現,但大部分在水深1100公尺以上。 西伯利亞暗色岩火山爆發產生的熔岩面積,是以往認定的兩倍以上,新發現的熔岩地區,在二疊紀末時幾乎是淺海。極有可能這些淺海地區蘊含甲烷水合物,而火山爆發產生的熔岩流入海床後,促使甲烷水合物的汽化。 由於甲烷本身是種非常強的溫室氣體,大量的甲烷被視為造成全球暖化的主要原因。證據顯示該時期的全球氣溫上升,赤道區上升約6°C,高緯度地區上升更多。例如:氧18/氧16比例的下降、舌羊齒植物群(舌羊齒與生存於相同地區的植物)消失,由生存於低緯度的植物群取代。 碳13/碳12比例的變動,被認為與大量釋放的甲烷有關,但兩者在三疊紀早期的變動模式,並不吻合。要造成如此大的氣候變遷,所需要的甲烷量,是引發古新世-始新世交替時期最大熱量的五倍。但三疊紀早期曾出現大量碳13,使碳13/碳12比例迅速增加,而後下降。 海平面改變 當原本沉浸的海床露出海平面時,會造成海退。海平面的下降會使淺海的生存區域減少,破壞當地的生態系統。淺海的可棲息地,富含食物鍊下層的生物,這些生物的減少,使賴其以維生的生物競爭食物更激烈。海退與滅絕事件之間似乎有部份關聯,但另有證據認為兩者間沒有關係,而海退會形成新的棲息地。海平面的變化,同時也導致海底沉積物的變化,並影響海水溫度與鹽度,進一步造成海生生物的多樣性衰退。 海洋缺氧 有證據顯示,二疊紀末期的海洋發生了缺氧事件。在格陵蘭東部的一個二疊紀末期海相沉積層,指出當時有明顯、快速的海洋缺氧現象。而數個二疊紀末沉積層的鈾/釷比例,也指出在這次滅絕事件發生時,海洋有嚴重的缺氧現象。 缺氧事件可能導致海洋生物的大量死亡,只有棲息於海底泥層、可以進行無氧呼吸的細菌不受影響。另有證據顯示,這次海洋缺氧事件,造成海床大量釋放硫化氫。 海洋缺氧事件的原因,可能是長時間的全球暖化,降低赤道區與極區之間的溫度梯度,進而造成溫鹽環流系統的緩慢,甚至停止。溫鹽環流系統的緩慢或停止,可能使得海洋中的含氧量減少。 但是,某些研究人員架構出二疊紀末期的海洋溫鹽環流系統,認為當時的溫鹽環流系統無法解釋深海區域的缺氧現象。 硫化氫 二疊紀末期發生的海洋缺氧事件,可能使成為海洋生態系統中的優勢物種,包含脫硫桿菌目、脫硫弧菌目、互營桿菌目、熱脫硫桿菌門,這些生物會製造大量的硫化氫,過量的硫化氫會對陸地、海洋中的動植物造成毒害,並破壞臭氧層,使生物暴露在紫外線下。在二疊紀末到三疊紀早期發現許多綠菌,它們進行不產氧光合作用,釋放出硫化氫。綠菌的興盛時期,與二疊紀末滅絕事件和事後的長期復原,時期相符。大氣層中的二氧化碳增加,植物卻大規模滅亡,硫化氫理論可以解釋植物的大規模滅亡。二疊紀末地層中的孢子化石,多數帶有不正常特徵,可能是由硫化氫破壞臭氧層,大量的紫外線進入地表造成。 盤古大陸的形成
寒武紀-奧陶紀滅絕事件 波托米階末期滅絕事件 参考文献 外部链接 Cambrian period - on In Our Time at the BBC. (listen now) Biostratigraphy – includes information on Cambrian trilobite biostratigraphy Dr. Sam Gon's trilobite pages (contains numerous Cambrian trilobites) Examples of Cambrian Fossils Paleomap Project Report on the web
Cambrian period - on In Our Time at the BBC. (listen now) Biostratigraphy – includes information on Cambrian trilobite biostratigraphy Dr. Sam Gon's trilobite pages (contains numerous Cambrian trilobites) Examples of Cambrian Fossils Paleomap Project Report on the web on Amthor and others
祖冲之还曾设计制造过许多精巧的机械,在文献《南齐书·祖冲之传》和《南史·祖冲之传》中有所记载。他曾经设计制造过利用水力、磨面的水碓磨;重新铸造了当时已经失传了的指南车,随便车子怎样转弯,车上的铜人总是指着南方;制造了"",是一种明轮船,在新亭江(在今南京市西南)上试航过,一天可以航行一百多里。他还设计制造过计时仪器漏壶和欹器。 家庭 曾祖祖台之,东晋侍中 祖父祖昌,刘宋大匠卿 父亲祖朔之,南齐奉朝请 兒子祖暅之,數學家 著作 《隋书·经籍志》录有《长水校尉祖冲之集》五十一卷,但现已佚。 散见于各种史籍记载的还有以下著作: 《安边论》,已佚。 《述异记》十卷,已佚。 《易老莊义释》,已佚。 《论语孝经注》,已佚。 《缀术》六卷,已佚。 《九章述义注》九卷,已佚。 《重差注》一卷,已佚。 《大明曆》 《上大明曆表》 《驳议》 《开立圆术》 紀念 为纪念祖冲之: 月球背面的一座环形山被命名为「祖冲之环形山」。
散见于各种史籍记载的还有以下著作: 《安边论》,已佚。 《述异记》十卷,已佚。 《易老莊义释》,已佚。 《论语孝经注》,已佚。 《缀术》六卷,已佚。 《九章述义注》九卷,已佚。 《重差注》一卷,已佚。 《大明曆》 《上大明曆表》 《驳议》 《开立圆术》 紀念 为纪念祖冲之: 月球背面的一座环形山被命名为「祖冲之环形山」。 小行星1888被命名为「祖冲之小行星」。 上海浦东张江高科技园区内有一条城市道路命名为「祖冲之路」。 深圳龍崗區坂田街道华为基地有一條道路命名為「沖之大道」 上海同济大学文远楼(祖冲之字文远) 莫斯科大学大礼堂前的走廊壁上,用彩色大理石镶嵌着祖冲之像。 河北保定有一所以祖冲之命名的中学,有江泽民手书「河北祖冲之中学」石碑。 此外还有祖冲之邮票,祖冲之纪念银币等纪念品。 参见 祖暅之、祖暅原理 圆周率:密率 《大明曆》 注脚 参考文献 延伸阅读 洪萬生:〈如何閱讀祖沖之?
中國地方文化:日本中國地方的文化。 汉文化:漢族文化。 中國文化史 參見
中国历史 中国宗教 漢字文化圈
Netscape 6到Netscape 7版本是基於Mozilla Application Suite所開發。Mozilla Suite最後的官方版本是1.7.13。因為Mozilla基金會將重心轉而開發Firefox和Thunderbird。 歷史和發展 在1998年3月,網景發布了大部分Netscape Communicator中的開放原始碼。該程式的名稱將是Mozilla,由新成立的Mozilla組織在Mozilla.org網站上協調。雖然大部分原本的Communicator程式碼(包括排版引擎和前端相關代碼)被遺棄不久,Mozilla的組織最終成功地開發出一個全功能的網際網路套件,功能、穩定性和標準相容性超越了Communicator。 在美國線上的品牌下,Mozilla組織將繼續開發瀏覽器並管理Mozilla原始碼,直到2003年7月,這項任務被傳遞給Mozilla基金會。該基金會是一個非營利組織,主要由Mozilla組織的開發人員和員工組成,並擁有Mozilla商標(但不包括原始碼的版權,原始碼由個人和公司貢獻者保留)。它最初得到了美國線上、IBM、昇陽電腦、紅帽公司和米奇·卡普爾的捐款。 根據2003年4月2日發布的Mozilla發展路線圖,Mozilla組織計劃將開發工作集中在新的獨立應用程式上:Phoenix(現稱為Mozilla Firefox)和Minotaur(現稱為Mozilla Thunderbird)。為了將套件與獨立產品區分開來,套件在市場上稱作“Mozilla Suite”或更長的“Mozilla Application Suite”。 2005年3月10日,Mozilla基金會宣布,他們不會發布1.7.x以上的官方版本套件。然而,Mozilla基金會強調,它們將為希望繼續開發的社區成員提供基礎架構。實際上,這意味著該套件仍將繼續開發,但不是由Mozilla基金會本身開發。為了避免仍然希望使用Mozilla Suite的一些人混淆,宣布社群開發的新產品將命名為SeaMonkey,版本號從1.0開始。 市場反應和計畫結束 自1998年至2004年,Mozilla Suite在全球的佔有率由幾乎沒有提升到約3%。因為基金會把開發重點轉到諸如Firefox和Thunderbird一類的獨立應用程式上,許多新的特色和強化功能不能應用到Mozilla Suite上。自2004年末起,加上社群持續推廣Firefox,把更多使用者拉離Mozilla
歷史和發展 在1998年3月,網景發布了大部分Netscape Communicator中的開放原始碼。該程式的名稱將是Mozilla,由新成立的Mozilla組織在Mozilla.org網站上協調。雖然大部分原本的Communicator程式碼(包括排版引擎和前端相關代碼)被遺棄不久,Mozilla的組織最終成功地開發出一個全功能的網際網路套件,功能、穩定性和標準相容性超越了Communicator。 在美國線上的品牌下,Mozilla組織將繼續開發瀏覽器並管理Mozilla原始碼,直到2003年7月,這項任務被傳遞給Mozilla基金會。該基金會是一個非營利組織,主要由Mozilla組織的開發人員和員工組成,並擁有Mozilla商標(但不包括原始碼的版權,原始碼由個人和公司貢獻者保留)。它最初得到了美國線上、IBM、昇陽電腦、紅帽公司和米奇·卡普爾的捐款。 根據2003年4月2日發布的Mozilla發展路線圖,Mozilla組織計劃將開發工作集中在新的獨立應用程式上:Phoenix(現稱為Mozilla Firefox)和Minotaur(現稱為Mozilla Thunderbird)。為了將套件與獨立產品區分開來,套件在市場上稱作“Mozilla Suite”或更長的“Mozilla Application Suite”。 2005年3月10日,Mozilla基金會宣布,他們不會發布1.7.x以上的官方版本套件。然而,Mozilla基金會強調,它們將為希望繼續開發的社區成員提供基礎架構。實際上,這意味著該套件仍將繼續開發,但不是由Mozilla基金會本身開發。為了避免仍然希望使用Mozilla Suite的一些人混淆,宣布社群開發的新產品將命名為SeaMonkey,版本號從1.0開始。 市場反應和計畫結束 自1998年至2004年,Mozilla Suite在全球的佔有率由幾乎沒有提升到約3%。因為基金會把開發重點轉到諸如Firefox和Thunderbird一類的獨立應用程式上,許多新的特色和強化功能不能應用到Mozilla Suite上。自2004年末起,加上社群持續推廣Firefox,把更多使用者拉離Mozilla Suite。Firefox 1.0在2004年末時釋出。Mozilla Suite自1.7.13版以後將不再有官方釋出。到了2008年,Mozilla Suite的占有率大約是0.1%。 參見 網頁瀏覽器列表 電子郵件客戶端列表 網頁瀏覽器比較 電子郵件客戶端比較 参考资料 外部連結
历史 人口年齡定義 人口依據年齡具有下列幾項的區分: 依賴年齡:是指0~14歲至65歲以上的人口。泛指幼年及老年人口。 生產年齡:指15歲至64歲之人口。泛指青年及壯年人口。 年齡中層:即是年齡中位數,足以將年齡區分成兩半。 人口依賴比:又稱為扶養比,是生產年齡÷依賴年齡×100%所得之數值。 人口結構 人口性別年齡金字塔圖 用以區分人口性別年齡與結構的一張圖表,以表示人口之性別年齡的分布狀況。 年齡比例:指不同數量的年齡所占的比例,即是各種年齡階層的結構 性別比例:又稱為性別比,是一個衡量人口男女性別比例的指標。當大於100,即是男性多於女性;小於100反之。 參見* 性別比 類型 1增進型:即低金字塔,呈現下寬上窄的結構。多存在於低開發國家。 2穩定型:人口結構穩定,發展均衡。發生在發展中國家。 3減退型:即倒金字塔,呈現上寬下窄的結構。存在已開發國家。 人口增減 具有兩種主要的人口增減模式。 自然增減 是指一個地區內的人口出生與死亡所造成人口增加或減少的情形,為自然增減。 人口的自然增減現象通常涉及到相關的經濟與社會因素的現象。(如國家經濟發展度對自然增減的影響力。) 社會增減 指某個地區內人口流出會或流入遷移動作,所造成一個社會當中的人口增減的影響。 社會增減牽連到輸出國與輸入國之間的經濟發展差距和社會政治等影響之外,也包括如宗教、戰爭、文化等因素的影響。 遷移 指居住地點的暫時或永久性改變。同時涉及了相關的因素構成遷移的動力與原因 內部遷移 指在一國國內的縣市裡的遷移,通常經濟是最大的影響因素,其反映了生活方式的流動與水準不同。(例如鄉村遷入到都市的內部遷移)。 國際遷移 指跨國國際間的居住地點流動。通常,在接受國際遷移的國家,如果發生失業率高且住宅不足等情況,會造成「反移民」的風朝,進一步對當地社會秩序產生動盪與不安。 人口爆炸 人口爆炸 世界人口發展歷史 人口學理論 馬爾薩斯主義 马尔萨斯主义认为人口可能呈指数级增长,而食品供应或其他资源则呈线性增长,最终大量人口会因为粮食增长的速度跟不上人口增长的速度而死亡。这一情况被称为马尔萨斯灾难(也称为马尔萨斯陷阱、人口陷阱、马尔萨斯危机、马尔萨斯幽灵),一旦农业生产跟不上人口增长,就会导致饥荒或战争,并且出现贫困和人口减少等情况。 馬克思觀點 人口轉型論 人口转型(英语:Demographic transition)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从工业化前的经济体制向工业化经济体制过渡,往往伴随着从高出生率和高死亡率过渡到低出生率和低死亡率的现象。 这个理论是由美国人口学家沃伦 · 汤普森在1929年提出的,他观察和研究过在过去两个世纪里工业化社会的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变化或转变。 大多数发达国家已完成人口结构转型,出生率较低; 而大多数发展中国家正处于这一转型过程中。 主要的(相对的)例外是一些贫穷的国家,主要是在撒哈拉以南非洲和一些中东国家,这些国家正处于贫困状态,或者受到政府政策或内乱的影响,特别是巴基斯坦,巴勒斯坦领土,也门和阿富汗。 第二次人口轉型論 二次人口转变是1986年 Ron
Dirk van de Kaa 在荷兰社会学期刊 Mens en Maatschappij 上发表的一篇短文中首次提出的概念框架。 特殊和差别待遇处理了北美和西欧从1963年左右到现在发生的性行为和生殖行为模式的变化,当时一般人口采用避孕药和其他廉价有效的避孕方法,如宫内节育器。 再加上性革命以及妇女在社会和劳动力中作用的增强,由此产生的变化已经深刻地影响了工业化国家的人口结构,从而导致少子化水平下降。 这些变化--选择不结婚或不要孩子的妇女人数增加、婚外同居增加、单身母亲生育率增加、妇女接受高等教育和职业生涯的人数增加,以及其他变化与个人主义和自主权的增加有关。特别是对妇女而言。 动机已经从传统和经济的动机转变为了悟真我的动机。 2015年,华盛顿美国企业研究所(American Enterprise Institute)的政治经济学家尼古拉斯 · 埃伯施塔特(Nicholas Eberstadt)将第二次人口转型描述为"长期稳定的婚姻已经结束,离婚或分居正在兴起,伴随着一系列的同居和越来越多的偶然关系。 戰後嬰兒潮 社會遷移理論 少子化 參見少子化 人口现象 人口密度 人口增长 人口老龄化 移民 人口都市化 人口年龄结构 人口政策 人口质量 人口预测 人口结构 人口分布 人口平衡 人口变动 人口士紳化 分支 人口理论,阐明人口发展本身的规律性、人口和社会经济发展的本质联系。区别于生产力经济学、政治经济学、社会学 适度人口论 人口转变论 人口统计学,阐明搜集、整理、分析、反映大量人口现象和人口发展过程的数量资料的方法论,并研究人口发展本身,人口与社会经济现象之间的数量关系。 人口普查、抽样调查、生命登记 人口应用学科 人口社会学 人口经济学 人口生物学 人口地理学- 研究人口现象的空间变化。 人口生态学 民族人口学 人口学方法 研究机构 参看世界人口学研究机构 国际人口学研究机构联合会CICNRD
测量:肌力测量,循环机能测量,运动能力测定,综合性标准化测量 研究不同民族、不同种族、不同体型特点同运动能力的关系。 作用 为选拔运动员提供理论依据; 为运动员的服装、鞋袜和运动器材的设计制作提供参考数据。
为选拔运动员提供理论依据; 为运动员的服装、鞋袜和运动器材的设计制作提供参考数据。 应用 选拔运动员——运动项目与形态特征之间有着一定的依存关系,运用人体测量法从各运动项目优秀运动员测得的数据,可以大致确定各运动项目运动员各自的形态和体型特征。 运动员在多年系统训练中形成一定体型,弄清各运动项目体型变化的年龄趋势和规律。这种研究有助于预测运动员未来体型,让选拔运动员更为科学。 参看 运动人体测量学 神经科学史 种族与智力争议 体质人类学
Code of Virus Classification and Nomenclature,简称ICVCN)是属于生物命名法规的。 生物分界(kingdom)和域(domain) 传统上,生物分为五界(kingdom), 原核生物界(bacteria) -- 原生生物界(protista) -- 真菌界(fungus) -- 植物界(plant) -- 动物界(animal) Copeland提出过四界说: 原核生物界 -- 原生生物界 -- 植物界 -- 动物界 也有人使用三域系統说。这种分类方法是依據细胞是否有核以及细胞膜和细胞壁的差异。 古菌域(archaea) -- 细菌域(bacteria) -- 真核域(eukaryota) 另有一些不属于上述所有分类的介于生物和非生物之间的生命形式,即只能寄生于细胞内的病毒,而它们在细胞外并不表现出活跃的生命形式。 病毒 -- 类病毒 -- 朊粒 分类表 生物分類總表 这个列表以NCBI Taxonomy 上的分類爲基礎。 生物詳細分類表 古菌分類表
要將生物分類,首先要知道生物與非生物的定義,但是我們似乎沒有辦法準確定義,以病毒來說,雖然可在其他生物體內寄生並複製,但在生物體外卻沒有一般生物的特徵如製造或攝取營養,生殖等現象。又如引起瘋牛病的朊粒(prion)可以造成感染卻無DNA成分,一直以來,DNA被視為生命遺傳物質,經由與RNA的轉錄轉譯過程,形成蛋白質,再進一步形成組成細胞的各個部分,如細胞膜、胞器等,而細胞則是我們長久以來所認為組成生命體的最小單位。 生物命名规范 关于如何为生物命名的原则有很多国际协议,例如《国际植物命名法规》(,简称ICBN)、《国际动物命名法规》(International Code of Zoological Nomenclature,简称ICZN)以及《》(International Code of Nomenclature of Bacteria,简称ICNB)。第四版的生物命名法规(BioCode)草案在2000年出版,它试图在5个领域标准化命名,但现在还没有被正式采纳。《国际病毒命名和分类法规》(International Code of Virus Classification and Nomenclature,简称ICVCN)是属于生物命名法规的。 生物分界(kingdom)和域(domain) 传统上,生物分为五界(kingdom), 原核生物界(bacteria) -- 原生生物界(protista) -- 真菌界(fungus) -- 植物界(plant) -- 动物界(animal) Copeland提出过四界说:
其他表示方法 其他字母中的相近字母 (希腊字母 Qoppa) (西里尔字母 Koppa) 注释 參閲 Q後面不接U的英文單字列表 外部連結
很多现代歐洲语言中Q显多余。在罗曼语族和日耳曼语族中,几乎均缀u。英语最常为复辅音(同意大利语),在德语中为,在法语、西班牙语和加泰罗尼亚语中表示(在西班牙语中,“qu”在i和e前代替c表示,因为ce、ci中c为摩擦音。在阿塞拜疆语、乌兹别克语、维吾尔语、鞑靼语、哈萨克语中,Q发音同闪族语q。而在后者中,q一般为清小舌塞音。國際音標之为清小舌塞音。 字母Q的含意 字符编码 計算編碼 1 其他表示方法 其他字母中的相近字母 (希腊字母 Qoppa)
1977年:丹尼尔·伊斯皮诺萨,瑞典電影導演。 1978年:劉燁,中國演員。 1978年:朱鴻森,台灣棒球選手。 1978年:沃尔特·萨穆埃尔,阿根廷足球員。 1979年:黃懷晨,台灣男演員。 1979年:朴芝潤,韓國女演員。 1982年:達倫,台灣男歌手、演員。 1983年:宋米秦,台灣女歌手。 1983年:尹崇珍,台灣女演員。 1983年:陳思榮,香港足球運動員。 1983年:莫·法拉赫,英國田徑運動員。 1984年:麥金萊·貝爾徹三世,美國男演員。 1987年:康嘉娜·拉洛,印度女演員。 1988年:肖顺尧,中國男歌手、演員。 1989年:李文貞,韓國女演員。 1990年:吳汶芳,台灣女歌手。 1990年:黃偉晉,台灣男子偶像團體SpeXial、五堅情成員。 1990年:尤金妮,英國公主。 1991年:古娃娃,台灣部落客、YouTuber。 1991年:千賀健永,日本 傑尼斯Kis-My-Ft2成員 1992年:范世琦,中國歌手、演員。 1992年:孫涵,新加坡雙胞胎女子團體BY2成員。 1992年:孫雨,新加坡雙胞胎女子團體BY2成員。 1992年:凱里·厄文,美國職業NBA籃球運動員。 1993年:李玹雨,韓國男演員。 1994年:優里,日本創作歌手。 1995年:趙柔,臺灣女子空手道運動員。 1995年:埃丝特·莱德茨卡,捷克高山滑雪運動員。 1997年:安德烈亞·佩萊格里諾,義大利職業網球運動員。 1998年:姚琛,中國男子偶像團體R1SE成員。 1998年:佐藤楓,日本女子偶像團體乃木坂46成員。 1999年:丁潤浩,韓國男子偶像團體ATEEZ成員。 2000年:黄仁俊,韓國男子偶像團體NCT成員。 2001年:松岡美里,日本女性聲優。 生年不詳:大和田仁美,日本女性聲優。 逝世 59年:小阿格里皮娜,羅馬皇后。(15年出生) 1022年:宋真宗赵恒,宋朝皇帝。(968年出生) 1548年:板垣信方,日本戰國時代武將。(1489年出生) 1801年:保羅一世,俄羅斯帝國皇帝。(1754年出生) 1842年:司汤达,法国作家。(1783年出生) 1897年:荷蘭的索菲公主,薩克森-魏瑪-艾森納赫大公夫人。(1824年出生) 1952年:劳尔·杜飞,法国画家。(1877年出生) 1983年:林漢河,新加坡醫生及政治家。(1894年出生) 1992年:弗里德里希·哈耶克,奥地利经济学家。(1899年出生) 2007年:毛岸青,毛澤東與其第一位妻子楊開慧的次子。(1923年出生) 2011年:伊麗莎白·泰勒,美國電影演員。(1932年出生) 2012年:洪瑞襄,臺灣女演員。(1968年出生) 2014年:阿道弗·蘇亞雷斯,西班牙政治家。(1932年出生) 2015年:李光耀,新加坡政治人物,首任新加坡總理。(1923年出生) 2016年:高清愿,台灣統一企業創辦人。(1929年出生) 2017年:万国权,中国民主建国会第六届中央委员会常务副主席,第七届、八届中央委员会名誉副主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八届、九届全国委员会副主席。(1919年出生) 2022年:馬德琳·歐布萊特,政治人物及外交官,第64任美國國務卿和首位女性美國國務卿(1937年出生) 2023年:黃寶生,中國學者。(1942年出生) 节假日和习俗 世界熊日
1994年:俄羅斯航空593號班機於西伯利亞失事墜毀,機上75人罹難。 1996年:中華民國舉行首次總統直接選舉,中國國民黨候選人李登輝當選新一任中華民國總統。 1998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发售首批证券投资基金。 1998年:中国歼-10原型机首飞成功。 1998年:《泰坦尼克号》获11项奥斯卡金像奖。 1999年: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决定对南联盟进行大规模空中打击。 21世紀 2001年:俄罗斯联邦太空总署依照计划安排和平号太空站脱离轨道,并坠入南太平洋海域解体。 2001年:中國國務院副總理錢其琛訪美。 2004年:中華人民共和國与多米尼克建交。 2009年:由广州飛往东京的联邦快递80號班機(機型:麥道-11)在成田机场降落时遇到强烈风切变,坠毁在成田机场A跑道。。 2010年:Google宣布停止对谷歌中国搜索服务的内容审查,并将搜索服务由中国大陆转至香港。 2010年:中国福建省发生校园惨案,共造成八死五伤,受害者皆为小学学童。 2021年:大型貨櫃船長賜輪擱淺於蘇伊士運河,對全球經濟產生影響。 2022年:臺灣花蓮縣豐濱鄉發生ML 6.6地震及多次餘震,這也是震度分級新制實施後最強的地震。 出生 603年:巴加尔二世,瑪雅文明古典時期城邦帕倫克國王。(683年逝世) 1677年:愛新覺羅允祉,康熙帝第三子,誠郡王。(1732年逝世) 1737年:阿瑟·聖克萊,蘇格蘭裔美國大陸軍將領。(1818年逝世) 1749年:皮埃尔-西蒙·拉普拉斯,法国数学家、天文学家。(1827年逝世) 1863年:黃履和,清末民初外交官。(1926年逝世) 1882年:埃米·诺特,德国女数学家。(1935年逝世) 1884年:約瑟·博士爾,英國海員,鐵達尼號四副,皇家海軍後備隊中校。(1967年逝世) 1901年:尼古拉·雅科夫列维奇·伊林,蘇聯火箭技術先驅之一。(1937年逝世) 1904年:瓊·克勞馥,美国奥斯卡影后。(1977年逝世) 1910年:黑澤明,日本導演。(1998年逝世) 1912年:沃纳·冯·布劳恩,德國裔美國航空太空工程師。(1977年逝世) 1915年:瓦西里·扎伊采夫,蘇聯陸軍著名狙擊手。(1991年逝世) 1920年:川上哲治,日本棒球運動員。(2013年逝世) 1927年:陆文夫,中国作家。(2005年逝世) 1929年:努斯拉特·布托,巴基斯坦政治人物。(2011年逝世) 1933年:菲利普·津巴多,美國心理學家,以史丹佛監獄實驗而著稱。 1934年:王淀佐,中國礦物工程學家。(2023年逝世) 1937年:鍾景輝,香港演員、導演。 1938年:張俊雄,台灣政治人物。 1943年:阿納托利·格里戈里耶夫,俄羅斯醫學家、生理學家。(2023年逝世) 1944年:里克·奧卡西克,美國男歌手。(2019年逝世) 1947年:賈斯汀·O·施密特,美國昆蟲學家。(2023年逝世) 1952年:雷克斯·提勒森,美國企業家、國務卿。 1955年:賈姆希德·沙爾馬赫德,伊朗裔德國記者、軟體工程師。 1960年:多和田葉子,日本小說家、詩人。 1961年:梁安琪,澳門立法會議員、富商何鴻燊的“四太太”。 1962年:巴塞勒·阿萨德,叙利亚军事和政治人物。(1994年逝世) 1963年:劉偉仁,台灣歌手、詞曲創作人。(2011年逝世) 1963年:謝君豪,香港演員。 1968年:周涛,中國電視節目主持人。 1968年:黃綺珊,中國女歌手。 1968年:張山,中國男演員。 1968年:费尔南多·耶罗,前西班牙足球运动員。 1969年:劉曉彤,香港女演員。 1971年:金旻钟,韓國男演員。 1972年:布偉傑,美國演員。 1973年:杜迪克,波兰足球守門員。
对象(Object):是類的實例(Instance)。 其中类(Class)定义了一件事物的抽象特点。类的定义包含了数据的形式以及对数据的操作。举例来说,“犬”这个类会包含犬的一切基础特征,即所有“犬”都共有的特征或行为,例如它的品种、毛皮颜色和吠叫的能力。类可以为程序提供模版和结构。一个类的方法和属性被称为“成员”。 我们来看一段伪代码: -{}- 类犬 开始 公有成员: 吠(): 私有成员: 毛色: 品种: 结束 在这串代码中,我们声明了一个类,这个类具有一些犬的基本特征。关于公有成员和私有成员,请参见下面的继承性的内容。 对象(Object)是类的实例。物件有時會對應到現實世界中的事物,舉例來說,一個圖形程式可能有圓形、矩形與畫面等物件,一個線上購物系統可能有購物車、顧客與產品等類別。。有時对象會表示更抽象的實體,比如一個被開啟的檔案或是一個提供美國慣用量測轉換的服務。每個对象就是一個特定類別的實例(例如,名稱是“李华”的物件可能是類別雇員的一個實例)。程序在面向对象編程當中被視為方法,變數被視為成員或屬性。例如,“犬”这个类列举犬的特点,从而使这个类定义了世界上所有的犬。而大黄这个对象则是一条具体的犬,它的属性也是具体的。犬有毛色,而大黄的毛色是黄色的。因此,大黄就是犬这个类的一个实例。一个具体对象属性的值被称作它的“状态”。(系统给对象分配内存空间,而不会给类分配内存空间。这很好理解,类是抽象的,系统不可能给抽象的东西分配空间,而对象则是具体的。) 假设我们已经在上面定义了犬这个类,我们就可以用这个类来定义对象: -{}- 定义大黄是犬 大黄.毛色 : 黄 大黄.吠() 我们无法让犬这个类去吠,但是我们可以让对象“大黄”去吠,正如狗可以吠,但没有具体的狗就无法吠。 类和对象就好比是“实型”和“1.23”,“实型”是一种数据的类型,而“1.23”是一个真正的“实数”(即对象)。所有的“实数”都具有“实型”所描诉的特征,如“实数的大小”,系统则分配内存给“实数”存储具体的数值。 動態配置與訊息傳遞機制 定義上動態配置是指方法會隨著實例動態的改變。而訊息傳遞機制(Message Passing)是指一個物件通過接受訊息、處理訊息、傳出訊息或使用其他類別的方法來實作一定功能。如:大黄可以通过吠引起人的注意,从而导致一系列的事发生。 封裝性 具備封裝性(Encapsulation)的物件導向程式設計隱藏了某一方法的具體執行步驟,取而代之的是通過訊息傳遞機制傳送訊息給它。封裝是通過限制只有特定類別的物件可以存取這一特定類別的成員,而它們通常利用介面實作訊息的傳入傳出。举个例子,接口能确保幼犬这一特征只能被赋予犬这一类。通常來說,成員會依它們的存取權限被分為3種:公有成員、私有成員以及保護成員。有些語言更進一步:Java可以限制同一包內不同類別的存取;C#和VB.NET保留了為類別的成員聚集準備的關鍵字:internal(C#)和Friend(VB.NET);Eiffel語言則可以讓使用者指定哪個類別可以存取所有成員。 因此,举例来说,“犬”这个类有“吠()”的方法,这一方法定义了犬具体该通过什么方法吠。但是,大黄的朋友并不知道它到底是如何吠的。 从实例来看: -{}- /* 一个面向过程的程序会这样写: */ 定义大黄 大黄.定音(442) 大黄.吸气() 大黄.吐气() /* 而当狗的吠叫被封装到类中,任何人都可以简单地使用: */ 定义大黄是犬 大黄.吠() 继承 继承性(Inheritance)是指,在某种情况下,一个类会有“子类”。子类比原本的类(称为父类)要更加具体化。例如,“犬”这个类可能会有它的子类“中华田园犬”和“牧羊犬”。在这种情况下,“大黄”可能就是中华田园犬的一个实例。子类会继承父类的和行为,并且也可包含它们自己的。我们假设“犬”这个类有一个方法(行为)叫做“吠()”和一个属性叫做“毛色”。它的子类(前例中的中华田园犬和牧羊犬)会继承这些成员。这意味着程序员只需要将相同的代码写一次。 在伪代码中我们可以这样写: -{}- 类中华田园犬 : 继承犬 定义大黄是中华田园犬
叫() 开始 吠() 结束 结束 类鸡 开始 公有成员: 叫() 开始 啼() 结束 结束 定义大黄是狗 定义红帽是鸡 大黄.叫() 红帽.叫() 这样,虽然同样是做出叫这一种行为,但大黄和红帽具体做出的表现方式将大不相同。多态性的概念可以用在运算符重载上,可以根据需求查看相关界面。 抽象性 抽象(Abstraction)是简化复杂的现实问题的途径,它可以为具体问题找到最恰当的类定义,并且可以在最恰当的继承级别解释问题。举例说明,大黄在大多数时候都被当作一条狗,但是如果想要让它做中华田园犬做的事,你完全可以调用中华田园犬的方法。如果狗这个类还有动物的父类,那么你完全可以视大黄为动物。 历史 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的雏形,早在1960年代的Simula语言中即可发现,当时的程序设计领域正面临着一种危机:在软硬件环境逐渐复杂的情况下,软件如何得到良好的维护?面向对象程序设计在某种程度上通过强调可重复性解决了这一问题。20世纪70年代的Smalltalk语言在面向对象方面堪称经典——以至于30年后的今天依然将这一语言视为面向对象语言的基础。 计算机科学中对象和实例概念的最早萌芽可以追溯到麻省理工学院的PDP-1系统。这一系统大概是最早的基于容量架构(capability based architecture)的实际系统。另外1963年Ivan Sutherland的Sketchpad应用中也蕴含了同样的思想。对象作为编程实体最早是于1960年代由Simula 67语言引入思维。Simula这一语言是奧利-約翰·達爾和克利斯登·奈加特在奥斯陆的为模拟环境而设计的。(据说,他们是为了模拟船只而设计的这种语言,并且对不同船只间属性的相互影响感兴趣。他们将不同的船只归纳为不同的类,而每一个对象,基于它的类,可以定义它自己的属性和行为。)这种办法是分析式程序的最早概念体现。在分析式程序中,我们将真实世界的对象映射到抽象的对象,这叫做“模拟”。Simula不仅引入了“类”的概念,还应用了实例这一思想——这可能是这些概念的最早应用。 20世纪70年代施乐PARC研究所发明的Smalltalk语言将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的概念定义为,在基础运算中,对对象和消息的广泛应用。Smalltalk的创建者深受Simula 67的主要思想影响,但Smalltalk中的对象是完全动态的——它们可以被创建、修改并销毁,这与Simula中的静态对象有所区别。此外,Smalltalk还引入了继承性的思想,它因此一举超越了不可创建实例的程序设计模型和不具备继承性的Simula。此外,Simula 67的思想亦被应用在许多不同的语言,如Lisp、Pascal。 面向对象程序设计在80年代成为了一种主导思想,这主要应归功于C++——C语言的扩充版。在图形用户界面(GUI)日渐崛起的情况下,面向对象程序设计很好地适应了潮流。GUI和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的紧密关联在Mac OS X中可见一斑。Mac OS X是由Objective-C语言写成的,这一语言是一个仿Smalltalk的C语言扩充版。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的思想也使事件处理式的程序设计更加广泛被应用(虽然这一概念并非仅存在于面向对象程序设计)。一种说法是,GUI的引入极大地推动了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的发展。 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的尼克劳斯·维尔特和他的同事们对抽象数据和模块化程序设计进行了研究。Modula-2将这些都包括了进去,而Oberon则包括了一种特殊的面向对象方法——不同于Smalltalk与C++。 面向对象的特性也被加入了当时较为流行的语言:Ada、BASIC、Lisp、Fortran、Pascal以及种种。由于这些语言最初并没有面向对象的设计,故而这种糅合常常会导致兼容性和维护性的问题。与之相反的是,“纯正的”面向对象语言却缺乏一些程序员们赖以生存的特性。在这一大环境下,开发新的语言成为了当务之急。作为先行者,Eiffel成功地解决了这些问题,并成为了当时较受欢迎的语言。 在过去的几年中,Java语言成为了广为应用的语言,除了它与C和C++语法上的近似性。Java的可移植性是它的成功中不可磨灭的一步,因为这一特性,已吸引了庞大的程序员群的投入。 在最近的计算机语言发展中,一些既支持面向对象程序设计,又支持面向过程程序设计的语言悄然浮出水面。它们中的佼佼者有Python、Ruby等等。 正如面向过程程序设计使得结构化程序设计的技术得以提升,现代的面向对象程序设计方法使得对設計模式的用途、契約式設計和建模語言(如UML)技术也得到了一定提升。 物件導向編程語言 支持部分或绝大部分面向对象特性的语言即可称为基于对象的或面向对象的语言。Simula (1967)被視為第一個具有物件導向特性的語言。早期,完全面向对象的语言主要包括Smalltalk等语言,目前较为流行的语言中有Java、C#、Eiffel等。随着软件工业的发展,比较早的程序導向的语言在近些年的发展中也纷纷吸收了许多物件導向的概念,比如C→C++,C→Objective-C,BASIC→Visual Basic→Visual Basic .NET,Pascal→Object Pascal,Ada→Ada95。「純粹」的物件導向語言, 因為所有的東西都是由物件所組成,例如:Eiffel, Emerald, JADE, Obix, Ruby, Scala, Smalltalk, Self. 腳本中的OOP 近年來,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越来越流行于脚本语言中。Python和Ruby是建立在OOP原理的脚本語言,Perl和PHP亦分別在Perl 5和PHP 4時加入物件導向特性。 參見 一次且僅一次(once and only once,OAOO) Distributed Component Object Model UML 參考文獻 延伸閱讀 外部連結 Introduction to Object Oriented Programming Concepts (OOP) and More by L.W.C. Nirosh Discussion about the flaws of OOD OOP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 联合国难民事务高级专员办事处(UNHCR) 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DP) 联合国资本发展基金(UNCDF) 联合国志愿人员(UNV) 联合国妇女发展基金会(UNIFEM) 联合国粮食计划署(WFP) 聯合國水資源組織(UN WATER) 联合国人类住区规划署(UNHABITAT) 联合国儿童基金会(UNICEF) 联合国人口基金(UNFPA) 联合国近东巴勒斯坦难民救济和工程处(UNRWA,只向联合国大会汇报) 研究和训练机构 联合国裁军研究所(UNIDIR,只向联合国大会汇报) 联合国训练研究所(UNITAR) 联合国区域间犯罪和司法研究所(UNICRI) 联合国社会发展研究所(UNRISD) 提高妇女地位国际研究训练所(INSTRAW) 其他联合国实体 联合国人权事务高级专员办事处(OHCHR) 联合国项目事务厅(UNOPS) 联合国大学(UNU) 联合国职员学院项目(UNSSC) 联合国艾滋病/艾滋病联合规划署(UNAIDS) 安全理事会机构 联合国军事参谋团 安理会各常设及特设委员会 前南斯拉夫问题国际法庭 卢旺达问题国际刑事法庭 联合国监测、核查和视察委员会(伊拉克) 联合国赔偿委员会 维持和平行动及特派团 经济及社会理事会机构 职司委员会 人权事务委员会 麻醉药品委员会 预防犯罪和刑事司法委员会 科学和技术促进发展委员会 可持续发展委员会 妇女地位委员会 人口与发展委员会 社会发展委员会 统计委员会 区域委员会 非洲经济委员会 欧洲经济委员会 拉丁美洲和加勒比经济委员会 亚洲及太平洋经济社会委员会 西亚经济社会委员会 其他机构 土著问题常设论坛
卢旺达问题国际刑事法庭 联合国监测、核查和视察委员会(伊拉克) 联合国赔偿委员会 维持和平行动及特派团 经济及社会理事会机构 职司委员会 人权事务委员会 麻醉药品委员会 预防犯罪和刑事司法委员会 科学和技术促进发展委员会 可持续发展委员会 妇女地位委员会 人口与发展委员会 社会发展委员会 统计委员会 区域委员会 非洲经济委员会 欧洲经济委员会 拉丁美洲和加勒比经济委员会 亚洲及太平洋经济社会委员会 西亚经济社会委员会 其他机构 土著问题常设论坛 联合国森林问题论坛 会期及常设委员会 专家、特设及相关组织 专门机构 自治组织通过经济与社会理事会与联合国的其他机构协调工作。 国际劳工组织(ILO) 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FAO)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 联合国教育、科学及文化组织(UNESCO) 世界卫生组织(WHO) 世界银行集团 国际复兴开发银行(IBRD) 国际开发协会(IDA) 国际金融公司(IFC) 多边投资担保机构(MIGA) 国际投资争端解决中心(ICSID)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 国际民用航空组织(ICAO) 国际海事组织(IMO) 国际电信联盟(ITU) 万国邮政联盟(UPU) 世界气象组织(WMO) 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 国际农业发展基金(IFAD) 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UNIDO) 世界旅游组织(UNWTO) 联合国难民署(UNHER) 联合国秘书处组织 秘书长办公厅(OSG) 内部监督事务厅(OIOS) 法律事务厅(OLA) 政治事务部(DPA) 裁军事务部(DDA) 维持和平行动部(DPKO
設黄金矩形短邊為乙(),長邊甲()為若以黄金矩形短邊為邊長畫一正方形,則長邊剩下的長度為 和的比均為,所組成的矩形仍為黄金矩形。 繪製 黃金矩形可以尺規作圖來繪製 畫一正方形 以方形任一邊的中點為圓心,到對角長(即切割出來的長方形的對角線)為半徑畫弧 把該邊延長到上步所畫的弧即完成黃金矩形的長邊 完成剩餘部份 原理
設黄金矩形短邊為乙(),長邊甲()為若以黄金矩形短邊為邊長畫一正方形,則長邊剩下的長度為 和的比均為,所組成的矩形仍為黄金矩形。 繪製 黃金矩形可以尺規作圖來繪製 畫一正方形 以方形任一邊的中點為圓心,到對角長(即切割出來的長方形的對角線)為半徑畫弧 把該邊延長到上步所畫的弧即完成黃金矩形的長邊 完成剩餘部份 原理 黃金比等於
黄金分割点可用尺規作圖求得 1.在B點作線段BE垂直於線段AB,使線段BE=線段AB/2(可用中垂線作圖求得) 2.連接EA 3.以E點為圓心、線段BE為半徑,畫弧交於線段EA,求得點D
数学家高斯的正十七边形的作法。 黄金分割 五角星 正五边形 正多边形 初等几何
pp. 207-270, Logos 2014, ISBN 978-5-98704-663-0 (rus.). 另见 红色五角星 五角星數 外部連結 Pentagons & Pentagramsnew facts about pentagons and pentagrams by Antonio Gutierrez from Geometry Step by Step from the Land of the Incas. Key concept: Menelaus Theorem. The PentagramThe Pentagram and Religion The Pythagorean Pentacle from the Biblioteca Arcana. Miquel's Pentagram - Dynamic Geometry by Antonio Gutierrez from Geometry Step by Step from the Land of the Incas. The Pythagorean Pentacle The Pentagram by DMGould Ireland's Own Myths
凱爾特人將五角星作為冥界女神摩根的象徵。 五角星是魔術的代表符號,是非猶太教徒的符號。初期基督教會亦有用五角星代表耶穌的五個傷口,但現在則多代表異教徒和撒但崇拜者。 五角星在魔法中是一種特別的圖形,用正的五角星作魔法陣是白魔法,用倒的五角星則是象徵黑魔法。 而在東方陰陽五行裡面,五行「相剋」的連線剛好是五角星。在日本,安倍晴明使用桔梗紋變形的五芒星,被稱為桔梗印,現在是晴明神社的神紋。 从最直观的方面看,五角星是最类似人形的多边形。 把五芒星倒过来(逆五芒星),在基督教内意思是把人的精神指向下,即地狱;在基督教里表示邪恶的符号,亦代表撒但,是撒旦教标志(倒五角星里面有山羊(罪人)的头象,重圆)撒旦教圣经的封皮为一个倒五角星标志。 五角星跟五角星的五的點連接的正五邊形可以表示一個為五行的相生和相剋,其中正五邊形可以表示一個為五行的相生,而五角星為五行的相剋。 參考 Libri tres de occulta philosophia (book III, chapter xxxi) by Heinrich Cornelius Agrippa Le Imagini degli Dei degli Antichi by Vincenzo Cartari Hrant Arakelian. The History of the Pentagram, Chapter 6 in Mathematics and History of the Golden Section, pp. 207-270, Logos 2014, ISBN 978-5-98704-663-0 (rus.). 另见 红色五角星 五角星數 外部連結 Pentagons & Pentagramsnew facts about pentagons and pentagrams by Antonio Gutierrez
人口和宗教 查谟和克什米爾邦過去由三個分區組成:查谟、克什米爾和拉達克,又分為22個區。而錫亞琴冰川在印度軍方控制之下,沒有於查謨和克什米爾邦的管理之下。基斯赫特瓦爾、拉姆班、雷阿西、桑巴、班迪波拉、加恩德爾巴爾、庫爾加姆和紹皮恩是在2008年成立的地區,他們的區域包括與那些從他們所構成的區。 另見 真主穆斯林游擊隊 喀什米爾 自由克什米尔 查谟和克什米尔邦重组法 中印边界问题 参考资料 外部链接 克什米尔纪行 克什米爾歷史 烏爾都語國家地區 1947年建立的行政區劃 印度独立之后
現代 在1980年代後期,對聯邦政府高壓政策的不滿以及對1987年查谟和克什米爾立法議會選舉的操縱的指控引發了暴力起義和武裝叛亂,並得到了外界支持。在2008年克什米爾動亂之後,該地區的分裂主義運動得到了加強。 自1989年以來,伊斯蘭激進分子與印度軍隊之間發生了長期,流血的衝突,他們都被指控侵犯人權,包括綁架,屠殺,強姦和武裝搶劫。 重組 2019年8月5日,印度联邦政府宣佈廢除《印度宪法》第370条,收回查谟和克什米尔邦自治權。第370条被废止后,印度宪法将适用于这一争议地区。印度政府计划将该邦分为查谟和克什米尔及拉達克两个联邦属地。 印度内政部长解释,联邦政府废除370条的依据是此条第3款规定若要修改必须经过制宪议会(如无则为邦议会)同意,而该邦议会自2018年11月解散后一直处于空置状态,故国会有权废除此条。根据翌日在联邦院和人民院获得通过的《查谟和克什米尔邦重组法》,查谟和克什米尔邦分割成查谟和克什米尔中央直辖区和拉达克中央直辖区。這引來了鄰國巴基斯坦和中國的不滿。(巴基斯坦由自由克什米爾、吉尔吉特-巴尔蒂斯坦,阿克賽欽由和田地区皮山县、和田县、策勒县、阿里地區日土縣、噶爾縣、札達縣,崑崙走廊由喀什地區叶城县、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管理) 新規劃在2019年10月31日生效。並根據該條將其人民院原本該邦分配到的6個席次一個分配給拉達克,另外五個留給查謨和喀什米爾。 查谟和克什米尔仍具議會亦具有原邦所有聯邦院席位,但拉達克不具議會亦不具有聯邦院席位。 主要經濟走向 下表是表示查谟和克什米尔邦過往邦內生產總值,由印度統計和計畫部門所公佈的資料,單位為百萬印度盧比。 行政区划 查谟和克什米尔邦的行政区曾划分為三個部分:查謨、克什米爾河谷和拉達克,可以進一步分為22個區。該邦重組時也做了相應分割 人口和宗教
到变迁系统的映射 可达性图 佩特里網是一个三元组(P,T,F) F(P X T)U(T X P)是弧的集合 流程建模 一个流程的状态是由在场所中的令牌建模的,状态的变迁是由变迁建模的。令牌表示事物(人,货物,机器),信息,条件,或对象的状态;库所代表库所,通道或地理位置;变迁代表事件,转化或运输 一个流程(Flow)有当前状态,可达状态,不可达状态。 经典Petri网的局限性 没有测试库所中零令牌的能力 模型容易变得很庞大 模型不能反映时间方面的内容 不支持构造大规模模型,如自顶向下或自底向上 高級佩特里網 为了压缩经典佩特里網中的重复结构,提高佩特里網的建模能力,高级佩特里網应运而生。高级佩特里網包括有色佩特里網和谓词/变迁系统。这类网系统的特点是通过折叠来减少网的网元,压缩网的规模。 有色佩特里網 一个有色的令牌(托肯)通常代表具有一个可以标识的对象,从而避免相同网络结构的重复建模,如一个令牌可以取值“令牌A”,另一个令牌取值“令牌B”。当有色令牌的标识符取值(颜色)可以使用复杂的复合类型时,因此令牌拥有取值(颜色)代表由令牌建模的对象的具体特征,如一个令牌代表一个工人(张三,28岁,经验3级)。 佩特里網拓展 为了扩展佩特里網的建模能力,很多研究学者在多个方面对Petri网进行了扩展: 时间 为了进行分析,我们需要建模期间,延迟等,因此可以为每一个令牌附加一个时间戳,由变迁决定生产出的令牌的延迟。常用的时间佩特里網可分为Timed Petri Net 和 Time
有向弧是有方向的 两个库所之间或两个变迁之间不允许有弧 库所可以拥有任意数量的令牌 行为 如果一个变迁的每个输入库所(input place)都拥有数量足够的令牌时,该变迁即为被允许(enable)。一个变迁被允许时,变迁将发生(fire),输入库所(input place)的令牌被消耗,同时为输出库所(output place)产生令牌。 注意: 变迁的发生时是独立且唯一的,也就是说,没有一个变迁只发生了一半的可能性。 有两个或多个变迁都被允许的可能,但是一次只能发生一个变迁。这种情况下变迁发生的顺序没有定义。 如果出现一个变迁,其输入库所的个数与输出库所的个数不相等,令牌的个数将发生变化,也就是说,令牌数目不守恒。 佩特里網络是静态的,也就是说,不存在发生了一个变迁之后忽然冒出另一个变迁或者库所,从而改变Petri网结构的可能。 佩特里網的状态由令牌在库所的分布决定。也就是说,变迁发生完毕、下一个变迁等待发生的时候才有确定的状态,正在发生变迁的时候是没有一个确定的状态的。 两个变迁争夺一个令牌的情形被称之为冲突。当发生冲突的时候,由于佩特里網的时序是不确定的,因此具体哪个变迁得以发生也是不确定的。实际应用中,往往需要避免这种情形。用于描述现象的佩特里網也可能自然出现冲突,这表明我们对于变迁发生的条件没有完全了解。 多个弧连接两个节点的情况。在输入库所和变迁之间的弧的个数决定了该变迁变为被允许需要的令牌的个数。弧的个数决定了消耗/产生的令牌的个数。 佩特里網的形式化定义 一个经典的佩特里網由四元组(库所,变迁,输入函数,输出函数)组成。任何图都可以映射到这样一个四元组上,反之亦然。 被允许的形式化 变迁发生的形式化佩特里網 到变迁系统的映射 可达性图 佩特里網是一个三元组(P,T,F) F(P X T)U(T X P)是弧的集合 流程建模 一个流程的状态是由在场所中的令牌建模的,状态的变迁是由变迁建模的。令牌表示事物(人,货物,机器),信息,条件,或对象的状态;库所代表库所,通道或地理位置;变迁代表事件,转化或运输 一个流程(Flow)有当前状态,可达状态,不可达状态。 经典Petri网的局限性 没有测试库所中零令牌的能力 模型容易变得很庞大
拓撲學有許多子領域: 一般拓撲學建立拓撲的基礎,並研究拓撲空間的性質,以及與拓撲空間相關的概念。一般拓撲學亦被稱為點集拓撲學,被用於其他數學領域(如緊緻性與連通性等主題)之中。 代數拓撲學運用同調與同倫群等代數結構量測連通性的程度。 微分拓撲學研究在微分流形上的可微函數,與微分幾何密切相關,並一齊組成微分流形的幾何理論。 幾何拓撲學主要研究流形與其對其他流形的嵌入。幾何拓撲學中一個特別活躍的領域為「低維拓撲學」,研究四維以下的流形。幾何拓撲學亦包括「紐結理論」,研究數學上的紐結。 歷史 拓撲學開始於對幾何上特定問題的研究。李昂哈德·歐拉於1736年有關柯尼斯堡七橋問題的論文被認為是現代拓撲學的第一份學術著作。 「拓撲學」一詞於1847年由利斯廷在《Vorstudien zur Topologie》一書中提出。拓撲學的英文於1883年在自然雜誌上對利斯廷的訃文中第一次出現,用來區分「…定性的幾何學,於主要被以定量關係對待的一般幾何學中」。不過,上述用詞都與現代對拓撲學的定義不完全相同。 現代拓撲學主要依靠集合論的概念。集合論由格奧爾格·康托爾於19世紀後半所發展。除了建立起集合論的基本概念外,康托爾亦將歐氏空間裡的點集合作為他對傅立葉級數之研究的一部分。 儒勒·昂利·龐加萊於1895年發表論文《相位分析》(Analysis Situs),引進同倫與同調的概念,這些概念現在被認為是代數拓撲的一部分。 統合格奧爾格·康托爾、維多·沃爾泰拉、西薩爾·阿爾澤拉、雅克·阿達馬與朱利奧·阿斯科利等人對函數空間的成果,莫里斯·弗雷歇於1906年引入度量空間的概念。度量空間現在被認為是一般拓撲空間的特例。於1914年,費利克斯·豪斯多夫提出「拓撲空間」一詞,並給出現代稱之豪斯多夫空間的定義。今日的拓撲空間之定義為豪斯多夫空間稍微的推廣,由卡齊米日·庫拉托夫斯基於1922年所給出。 中文譯名 中國第一本拓撲學書籍,是江澤涵由德語著作翻譯,書名譯為《-{拓撲學}-》,於1947年出版。按江澤涵所述,他不是創造「拓撲學」名詞的人,在1939年他在西南聯大授課時,用的名詞是「形勢幾何學」,後來姜立夫提議,因為「想找出一个合适名词来刻划这门学科是没有可能的」,於是仿照「幾何學」音譯geometry的辦法,使用音譯的「拓撲學」。首先創造譯名者,可能是姜立夫,也可能是陳省身。陳省身在《學算六十年》回憶文章中說:「姜[立夫]先生1946年去美,创所工作便落在我的身上。我着重于“训练新人”。最初一批研究人员,大多是大学新毕业的学生。我每周讲12小时的课,授“拓扑学”(拓扑译名即是那时起的)。」 簡介 拓撲學可定義為「對特定物件(稱為拓撲空間)在特定變換(稱為連續映射)下不變之性質的研究,尤其是那些在特定可逆變換(稱為同胚)下不變之性質。」 拓撲被用來指附加於一集合 上的結構,該結構基本上會將集合 描繪成一拓撲空間,使之能處理在變換下的收斂性、連通性與連續性等性質。 拓撲空間幾乎會自然地出現在數學的每個分支裡。這使得拓撲學成為數學中的重要統合概念之一。 激勵拓撲學裡的洞見來自於一些不依靠物件實際形狀,而是其組織方式的幾何問題。例如,正方形與圓形有許多共通之性質:兩者在拓撲學看来均為一維物件,且都能將平面分成外部及內部兩個部分。 在拓撲學的第一篇論文中,李昂哈德·歐拉證明,不可能找到一條通過柯尼斯堡(現為加里寧格勒)的路,且七座橋都恰只通過一次。此一結論不依靠橋的長度,以及其之間的距離,而只與其連通性質有關:哪座橋會連接哪兩座島與河岸。這個問題被稱為柯尼斯堡七橋問題,且導致了圖論的發展。 同樣地,代數拓撲上的毛球定理表示,「沒有人能撫平毛球上的毛,而沒有翹起的毛。」這個事實能立即讓大多數人信服,儘管他們可能不知道該定理更形式化的陳述,即球體上不存在非零連續切向量場。如同「柯尼斯堡七橋問題」一般,此一結論亦不依靠球體的形狀,而可適用於任何一類光滑表面,只要表面上沒有洞。 為了處理這些不依靠物件實際形狀的問題,必須清楚知道這些問題只依靠著何種性質。這產生出了同胚的概念。不可能只穿越每座橋一次能適用於其排列同胚於那些在柯尼斯堡裡七座橋之橋梁;而毛球定理也適用於任何與球體同胚之形狀。 直觀上來看,兩個空間同胚,若其中一個空間可不須切開或黏合即可變形成另一個空間。一個古老的笑話為,拓撲學無法分辨咖啡杯與甜甜圈,因為足夠柔軟的甜甜圈可被凹成一個杯底,中間的洞則可縮成一個手柄。 同胚可以被認為是最基本的「拓撲等價」。另一種為同倫等價。很難不使用到專業術語來描述同倫,但其中一個重要的概念為,兩個物件為同倫等價,若兩者都可由某個較大的物件「壓扁」而成。 拓扑学入门时一個簡單的練習題為,將大寫的英文字母以同胚等價及同倫等價分類。其結果部分會取決於所用的字型,這裡則使用無襯線Myriad字型。同倫是個較同胚來得粗糙的關係;一個同倫等價類能包含多個同胚類。例如, 有一個洞, 有一個洞及一個尾巴,兩者不同胚;但因為 的尾巴可被壓扁成「洞」的一部分,所以 與 同倫。 上述的同胚類包括: 沒有洞、 沒有洞及有三個尾巴、 沒有洞及有四個尾巴、 有一個洞及沒有尾巴、 有一個洞及一個尾巴、 有一個洞及兩個尾巴、 有兩個洞及沒有尾巴、 有一橫槓及四個尾巴 同倫類則較大,因為尾巴可以被壓扁到一點,分別為: 一個洞、 兩個洞、 沒有洞。 為了正確分類字母,必須證明兩個在同一類裡的字母等價,且兩個在不同類裡的字母不等價。在同胚的情形下,可以透過選擇移除的點來看字母是否會被拆成不同的部分。例如, 與 不同胚,因為移除 的中心部分會拆成 4 個部分;而移除 相應之部分後,則會拆成 3 個部分。同倫等價的情形則較為困難,需要一個用來表示代數不同量的更精細之參數,這個參數在不同的類別裡會不同。 字母拓撲在模版印刷裡是有其實際意義的。 概念 集合上的拓撲 非正式地說,「拓撲」是指一個集合裡的元素之間空間上的關連。相同的集合可以有不同的拓撲。例如,實數線、複平面及康托爾集可被視為具有不同拓撲的相同集合。 形式上來看,令 為一集合,且 為 的子集族;則 稱之為「 上的拓撲」,若:
非正式地說,「拓撲」是指一個集合裡的元素之間空間上的關連。相同的集合可以有不同的拓撲。例如,實數線、複平面及康托爾集可被視為具有不同拓撲的相同集合。 形式上來看,令 為一集合,且 為 的子集族;則 稱之為「 上的拓撲」,若: 空集合與 均為 的元素 內元素間的任何聯集均為 的元素 內有限多個元素間的任何交集均為 的元素 若 為 上的拓撲,則二元對 (, ) 稱之為「拓撲空間」。符號 可用來標記具有特定拓撲 的集合 。 的元素被稱為 內的開集合。 的子集被稱為閉集合,若其補集為 內的元素。 的子集可能是開集合、閉集合、兩者都是(閉開集),或兩者都不是。空集合及 自身永遠都同時是開集合與閉集合。一個包含點 的開集合稱之為 的「鄰域」。 一個具拓撲的集合稱之為拓撲空間。 連續函數與同胚 拓撲空間之間的函數被稱為「連續」的,若任一開集合的原像均為開集合。若函數將實數映射至實數,則其連續之定義等價於微積分內對連續之定義。若一連續函數為一對一且滿射,且若其反函數亦為連續,則該函數稱之為同胚,且該函數的定義域被稱為同胚於其值域。 流形 因為拓撲空間極為多變且奇特,許多拓撲學的領域會專注於被稱為流形的更為熟悉之空間。「流形」是一個拓撲空間,在每一點附近都類似歐氏空間。更確切地說,每個 維流形上的點均有個與 維歐氏空間同胚之鄰域。線與圓是一維流形,而雙扭線不是。二維流形亦稱之為曲面。 主題 一般拓撲學 一般拓撲學是拓撲學的分支,處理用於拓撲學的基本集合論定義與建構。一般拓撲學是拓撲學內大多數分支的基礎,包括微分拓撲學、幾何拓撲學與代數拓撲學。一般拓撲學又稱為點集拓撲學。 點集拓撲學的基本概念為「連續性」、「緊緻性」與「連通性」。直觀來看,連續函數將鄰近的點映射至鄰近的點上。緊緻集合為可被有限多個任意小之集合覆蓋之集合。連通集合為不能被分成兩個拆開之部分的集合。「鄰近」、「任意小」與「拆開」等詞都可以透過使用開集合來精確定義。若改變了開集合的定義,連續函數、緊緻集合與連通集合的定義亦會改變。每個對「開集合」定義之選擇均是一個「拓撲」。具拓撲之集合稱之為「拓撲空間」。 「度量空間」是個可為距離指配一個被稱為「度量」之數值的一類拓撲空間。擁有度量能簡化許多證明,而許多常見的拓撲空間也都是度量空間。 代數拓撲學 代數拓撲學為數學的一個分支,使用抽象代數裡的工具來研究拓撲空間。其基本目標為尋找代數不變量,以分類同胚意義下的拓撲空間,但最常分類的是同倫等價下的拓撲空間。 其中最重要的不變量有同倫群、同調與上同調。 雖然代數拓撲學主要是使用代數來研究拓撲問題,但使用拓撲學來解決代數問題,有時也是有可能的。例如,代數拓撲數能輕易地證明自由群的任一個子群仍是個自由群。 微分拓撲學
點對點(Point-to-point) 匯流排拓樸(Bus) 星狀拓樸(Star)
(Linear):可以多級星形網絡來類比。網絡中的任一外圍節點只通過一個其它節點來向中央節點方向進行傳輸。 参考文献 美国联邦标准1037C电信术语2000年版
柯奴螺线 等角螺线 连锁螺线 阿基米德螺线 參考來源
费马螺线是抛物螺线的一种,由法國數學家皮埃爾·德·費馬首先發現,數學方程式為: 於極座標系,表达式如下: 屬於阿基米德螺线之一。 参看
(Disquisitiones Arithmeticae) 1809年:天体运动论(Theoria Motus Corporum Coelestium in sectionibus conicis solem ambientium) 1827年:曲面的一般研究(Disquisitiones generales circa superficies curvas) 1843-1844年:高等大地测量学理论(上,Untersuchungen über Gegenstände der Höheren Geodäsie, Teil 1) 1846-1847年:高等大地测量学理论(下,Untersuchungen über Gegenstände der Höheren Geodäsie, Teil 2) 数学 1799年: (代数基本定理博士论文, ) 1816年: 1816年: 1850年: (德语) 1801年: (《算术研究》) 1808年: (引入高斯引理,并将其用于二次互反律的第三个证明) 1809年: 1811年: (Orbit of Pallas) 1811年: (确定的符号,用它给出二次互反律的第四个证明) 1812年: 1815年: 1818年: (二次互反律的第五和第六个证明) 1821年: 1823年: 1828年: (关于以概率计算为基础的高斯误差传播法则的三篇论文) 1827年: 1828年: 1832年: 1845年: 1847年: 物理学 1832年: 1832: The Intensity of the Earth's Magnetic Force Reduced to Absolute Measurement. Translated by Susan P. Johnson. 1836: 1840: 1843: 与威廉·韦伯共同撰写 著作集 与他人通信的信件 (1804年12月至1844年8月间与德国数学家弗里德里希·威廉·贝塞尔的信件) (1802年2月至1826年10月间与德国天文学家约翰·波得的信件) (1835年2月至1848年1月间写给德国天文学教授的信) (1797年9月至1853年2月间与匈牙利数学家的信件) (1810年6月至1854年6月间高斯与其学生德国天文学家约翰·弗朗茨·恩克的信件) (1810年6月至1854年6月间高斯与其学生的信件) (1807年7月至1854年12月间与德国科学家亚历山大·冯·洪堡的信件) (1835年至1843年间与奥地利天文学家的信件) (1799年2月至1800年9月间与德国地图制作者卡尔·路德维希·冯·勒科克的信件) (1802年1月至1819年10月间与德国天文学家海因里希·奥伯斯的信件:第一部分) (1820年1月至1839年5月间与德国天文学家海因里希·奥伯斯的信件:第二部分) (与德裔丹麦籍天文学家海因里希·克里斯蒂安·舒马赫的信件) 1和2卷 (1808年4月至1836年3月)
Wald的Inselsberg——哥廷根的Hohen Hagen三个山头所构成的三角形的内角和,以验证非欧几何的正确性,但未成功。後來高斯朋友的儿子鮑耶·亞諾什在1823年证明了非欧几何的存在,高斯对他勇于探索的精神表示了赞扬。1840年,俄國學者罗巴切夫斯基用德文写了《平行线理论的几何研究》一文,这篇论文的发表引起了高斯的注意。他非常重视这一论证,积极建议哥廷根大学聘请罗巴切夫斯基为通信院士。为了能直接阅读他的著作,从这一年开始,63岁的高斯开始学习俄语,并最终掌握了这门外语。高斯、亞諾什和罗巴切夫斯基後來被並稱為微分几何的始祖。 物理学 出于对实际应用的兴趣,高斯发明了日光反射仪。日光反射仪可以将光束反射至大约450公里外的地方。高斯后来不止一次地为原先的设计作出改进,试制成功了后来被广泛应用于大地测量的镜式六分仪。 19世纪30年代,高斯发明了磁强计。他辞去了天文台的工作,而转向物理的研究。他与物理学家威廉·爱德华·韦伯(1804-1891年)在电磁学领域共同工作。他比韦伯年长27岁,以亦师亦友的身份与其合作。1833年,通过受电磁影响的罗盘指针,他向韦伯发送出电报。这不仅是从韦伯的实验室与天文台之间的第一个电话电报系统,也是世界首创的第一个电话电报系统。 1840年,他和韦伯画出了世界第一张地球磁场图,并且定出了地球磁南极和磁北极的位置。次年,这些位置得到美国科学家的证实。 高斯在数个领域进行研究,但只把他认为已经成熟的理论发表出来。他经常对他的同事表示,该同事的结论自己以前已经证明过了,只是因为基础理论的不完备而没有发表。事实上高斯把他的研究结果都记录了起来。他死后,他的20部纪录着他的研究结果和想法的笔记被发现,证明高斯所说的是事实。一般人认为,20部笔记并非高斯笔记的全部。 婚姻与家庭 1805年10月9日,高斯与其第一任妻子约翰娜·奥斯托夫(Johanna Osthoff,1780-1809 )结婚,并和其育有两子一女:约瑟夫(Joseph,1806-1873)、威廉明娜(Wilhelmina,1808-1840)和路易斯(Louis,1809-1810)。路易斯出生一个月后的1809 年10月11日,高斯的妻子逝世,几个月后路易斯也不幸夭折。高斯对妻子的离去十分悲痛,他用古老的旋律风格给妻子写了一封古代哀歌式的悼词。 之后的1810年8月4日,高斯与他的第一任妻子的朋友Friederica Wilhelmine Waldeck(又名明娜,即Minna)结婚,并和其育有另外三个孩子:欧根 (Eugen,1811-1896)、威廉 (Wilhelm,1813-1896)和特蕾莎(Therese,1816-1864)。自1818年起,明娜的健康状况下降,患上了肺结核,最终于1831年9月12日去世,终年43岁。之后特蕾莎接管这个家,照顾高斯的余生。高斯的母親自1817年起和高斯住在一起,最终于1839年去世,享年95岁。 当第一任妻子逝世后,高斯变得和他父亲一样想要支配自己的子女。之後高斯與他的兒子们發生了衝突,他不希望他们中任何一个進入數學或科學的領域,唯恐“拉低家族声誉”,同时他认为他们中没有人能超越他自己的成就。 当长子约瑟夫还在上学时,他就于1921年作为助手协助父亲高斯的测量工作。在大学的短暂学习后,他于1824年入伍,并于1829年再次协助高斯的测量工作。1830年代后期,他负责将测量区域扩大到王国的西部地区。然而,尽管经过多年的努力,他一直处于较低的军衔(自1834年起担任中尉),薪资很微薄,还需要依赖父亲的经济支持,尤其是在1840年结婚后加剧了这种情况。之后他离开了军队,并凭借自己的测量学背景,担任了的总监,负责铁路网的建设。1836年,约瑟夫曾花费数个月在美国研究铁路系统。 欧根在算术和语言方面展现着与高斯一样出色的才能,并且他的性格活泼而时有叛逆。他想学习语文学,但高斯希望他成为一名律师。欧根负债累累,还在公众面前引发丑闻,他在这种情况下于1830年9月突然离开哥廷根,经由不来梅市移民到美国。起初,他挥霍了携带的一点钱,并且父亲高斯还拒绝给他另外的经济支持,之后他参军了五年,还在工作过,并在那里学会了苏族语。后来他移居密西西比州并成为了一名成功的商人。多年来,欧根的成功才逐渐改变了他在高斯的朋友和同事中的名声。 威廉与天文学家弗里德里希·威廉·贝塞尔的侄女结婚,并于1837年移居美国密苏里州。他最初在那里是一位农民,后来在圣路易斯市的制鞋业致富。欧根和威廉在美国拥有许多后代,同时高斯的女儿们没有后代,于是德国的高斯家族仅由约瑟夫传承下来了。 性格特点 高斯是個充滿熱情且工作認真的完美主義者,他拒絕發表他認為不完整和可能涉及争论的作品,這符合他個人的座右銘:Pauca sed matura(直译为英文是“few, but ripe”,直译为中文是“少而精”)。从他的個人日記可知,对于同时代数学家所发表的一些重大的数学成果,高斯先于他们几年或者几十年就已经发现。 英国数学家埃里克·坦普尔·贝尔曾称,如果高斯及时发表他的所有数学成果,这将使数学直接进步50年。高斯通常不愿意透露他那些优雅证明背后的灵感,还细心地抹去了导致他得到这些结论的所有思考痕迹。 高斯不喜欢教学,他教授的學生不多,但一些學生卻成為了具有影響力的數學家,其中包括理查德·戴德金、伯恩哈德·黎曼和弗里德里希·貝塞爾。在高斯的推荐下,1811年3月哥廷根大学授予贝塞尔荣誉博士学位。此外,高斯还推荐授予与他有过一段书信往来的女性数学家索菲·热尔曼荣誉学位,但她因患乳腺癌离世未能收到。 高斯在1808年9月2日写给的一封信中总结了他对追求知识的观点:不是知识本身,而是学习的行为,不是拥有,而是去获得的行为,给予了我最大的乐趣。当我阐明和详尽讨论一个主题后,我就转身离开它,只为再次踏入“黑暗”。永不满足的人是如此奇怪,如果他建成了一座大厦,那不是为了安详地居住在其中,而是为了开始建造另一个。我想,世界的征服者一定有这样的感觉,在一个王国刚刚被他征服之后,他就会向其他国家伸出了双臂。高斯堅持對宗教的寬容,他相信打擾其他正處在他們自己和平信念中的人是不對的。 轶事 高斯的母亲没有记录高斯的出生日期,但她记得是在耶稣升天节的前八天(即复活节后39天)出生的。后来高斯找到一种寻找复活节日期的方法,于是通过计算得到了自己的出生日期。 德国地质学家、高斯在哥廷根大学的学生和挚友写有高斯的传记,其中写道,三岁的高斯便能纠正父亲的计算错误。另外他还写了一个著名的故事:在小学时,老师比特纳和他的助手在全班布置了一道等差数列求和的练习题,全班约有一百人,高斯最先给出正确答案,并且比其他人快得多。萨托里尔斯没有给出这个故事的具体细节,更没有给出这道题的具体内容,后来随着时间推移,这个故事出现了许多版本,也越来越详细地描述了求和题的具体内容,最广为流传的就是1至100之间所有的整数求和。 高斯把数学称作“科学的皇后”。据称,高斯曾经说过:如果一个学生在被告知欧拉恒等式时未能立刻视之为明显的事实,这个学生将永远不会成为一流的数学家。 紀念 1989年至2001年,高斯的肖像和他所發現的正态分布曲线與哥廷根地标性建筑一起印在德國10马克的鈔票中。另一方面,在漢諾威有和他有關的日光反射仪以及三角測量方法。在德國也發行了三種用以表彰高斯的郵票。第一種郵票(第725號)發行於1955年——即高斯逝世100周年;另外兩種郵票(第1246號和第1811號)發行於1977年——即高斯诞辰200周年。 高斯的雕像矗立在不伦瑞克和哥廷根,位于后者的与德国数学家海因里希·马丁·韦伯的纪念碑在一起。高斯的半身像放置于瓦尔哈拉神殿和位于波茨坦的。 下萨克森州和哥廷根大学图书馆已经将高斯的全部著作数位化,并放置于互联网上。 Daniel Kehlmann在2005年寫的一本小說《》(,2006年出版英文版《Measuring the World》),以小說的歷史鏡頭來探索高斯的一生和工作,藉此與另一位德國地理學家亞歷山大·馮·洪堡作對比。2012年,由小说改编而成的同名电影《》上映。 2007年,他的半身像被引進德國巴伐利亞州雷根斯堡瓦爾哈拉神殿。 在高斯的榮耀中,以他命名的事物包括: 用在磁場的CGS制計量單位以高斯來命名。 月球上的坑洞以他來命名。 小行星1001又稱為「高斯星」。 高斯号探险船,是德国遠征南極時所使用的船。 2018年4月30日,Google以首頁塗鴉紀念高斯的241歲誕辰。 著作 高斯的最为著名的著作有: 1799年:关于代数基本定理的博士论文(Doktorarbeit über den Fundamentalsatz der Algebra) 1801年:算术研究 (Disquisitiones Arithmeticae) 1809年:天体运动论(Theoria Motus Corporum Coelestium in sectionibus conicis solem ambientium) 1827年:曲面的一般研究(Disquisitiones generales circa superficies curvas) 1843-1844年:高等大地测量学理论(上,Untersuchungen über Gegenstände der Höheren Geodäsie, Teil 1) 1846-1847年:高等大地测量学理论(下,Untersuchungen über Gegenstände der Höheren
1852年:育德帝,越南阮朝第5任皇帝(1883年逝世) 1868年:杜波依斯,美國民權運動領袖(1963年逝世) 1873年:梁啟超,中國清末民初思想家,著名学者(1929年逝世) 1878年:卡濟米爾·謝韋里諾維奇·馬列維奇,俄國畫家、藝術理論家(1935年逝世) 1883年:卡爾·雅斯佩斯,德國存在主義哲學家(1969年逝世) 1886年:三島彌彥,日本男子田徑運動員(1954年逝世) 1889年:維克托·弗萊明,美國電影導演,憑《乱世佳人》獲頒奥斯卡最佳导演奖(1949年逝世) 1890年:唐纳德·福雷斯特·布朗,紐西蘭陸軍,維多利亞十字勳章得主(1916年逝世) 1892年:艾格尼絲·史沫特萊,美國著名左派記者(1950年逝世) 1901年:吳李玉哥,臺灣畫家(1991年逝世) 1904年:利奧波德·特雷伯,蘇聯二戰時期間諜組織領導者(1982年逝世) 1915年:保羅·蒂貝茨,美國空軍退役準將、在廣島市投下首枚原子彈的艾諾拉·蓋號轟炸機機師(2007年逝世) 1920年:孔德成,台灣學者、孔子七十七代嫡長孫(2008年逝世) 1923年:拉斐爾·阿迭戈·布魯諾,烏拉圭政治人物,前任烏拉圭總統(2014年逝世) 1924年:阿蘭·麥克萊德·科馬克,美國物理學家、1979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得主(1998年逝世) 1924年:李厚洛,前韓國中央情報部部長(2009年逝世) 1927年:罗伯特·贝拉,美國社會學家(2013年逝世) 1928年:卡爾·圖斯堡,丹麥企業家,鞋業公司ECCO Sko A/S創始人(2004年逝世) 1929年:阿列克謝二世,第15任莫斯科和全俄東正教大牧首(2008年逝世) 1943年:北大路欣也,日本演員 1948年:司徒法正,香港、澳門風水師 1952年:馬力,香港立法會議員(2007年逝世) 1952年:中島美雪,日本創作型女歌手 1953年:鍾鎮濤,香港歌手、演員 1953年:中嶋悟,日本第一位一級方程式車手 1954年:維克多·安德烈耶維奇·尤先科,烏克蘭政治人物,第3任烏克蘭總統 1955年:菲利普·桑德斯,美國職業籃球教練 1957年:張超雄,香港政界人物 1960年:德仁,日本現任天皇 1963年:拉多斯瓦夫·西科爾斯基,波蘭政治家 1965年:克莉絲汀·戴維斯,美國女演員 1965年:麥可·戴爾,美國企業家,電腦製造商戴爾公司創辦人 1965年:海倫娜·蘇科娃,捷克退役女子網球運動員 1966年:迪迪埃·奎洛茲,瑞士天文學家,2019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 1967年:侯勇,中國男演員 1968年:洪瑞襄,臺灣女演員(2012年逝世) 1968年:韓磊,中國男歌手 1970年:相田翔子,日本女演員、歌手 1971年:鄭燦,韓國男演員 1973年:陳怡真,臺灣女演員 1974年:祖鋒,中國男演員 1975年:永田亮子,日本女性聲優 1978年:洪小鈴,台灣模特兒 1978年:林子瑄,台灣演員 1979年:梁文禮,香港電台DJ 1980年:周俊勳,臺灣職業圍棋棋士 1981年:田樸珺,中國女演員 1981年:中原麻衣,日本女性聲優 1981年:加雷斯·巴里,英格蘭足球運動員 1982年:呂熙,香港演員 1982年:安娜·查普曼,俄羅斯女間諜 1983年:厉娜,中國女藝人 1983年:愛美莉·賓特,英國女演員 1983年:米度,埃及足球運動員 1986年:龜梨和也,日本藝人,組合KAT-TUN成員 1988年:於淼,香港演員 1991年:瑠川里菜,日本AV女優 1992年:达维德·别利亚夫斯基,俄羅斯體操運動員 1992年:基里亞科斯·帕帕多普洛斯,希臘足球運動員 1993年:石川佳純,日本乒乓球運動員 1994年:何依婷,香港女藝人 1994年:皮拉帕·瓦塔納汕西瑞,泰國男演員 1994年:達科塔·芬妮,美國女演員 1995年:安德魯·威金斯,加拿大篮球NBA球員 1995年:葆拉·贝尔,德国女演员 1997年:陳玟卉,臺灣女子舉重運動員 1997年:近藤里奈,日本女子團體NMB48成員 1998年:文炯書,韓國男子偶像團體THE BOYZ成員 1999年:金東炫,韓國男子偶像團體Golden Child成員 2000年:山手梨愛,日本AV女優 2012年:艾絲黛拉·希爾維亞·伊娃·瑪麗,瑞典公主 逝世
1981年:中原麻衣,日本女性聲優 1981年:加雷斯·巴里,英格蘭足球運動員 1982年:呂熙,香港演員 1982年:安娜·查普曼,俄羅斯女間諜 1983年:厉娜,中國女藝人 1983年:愛美莉·賓特,英國女演員 1983年:米度,埃及足球運動員 1986年:龜梨和也,日本藝人,組合KAT-TUN成員 1988年:於淼,香港演員 1991年:瑠川里菜,日本AV女優 1992年:达维德·别利亚夫斯基,俄羅斯體操運動員 1992年:基里亞科斯·帕帕多普洛斯,希臘足球運動員 1993年:石川佳純,日本乒乓球運動員 1994年:何依婷,香港女藝人 1994年:皮拉帕·瓦塔納汕西瑞,泰國男演員 1994年:達科塔·芬妮,美國女演員 1995年:安德魯·威金斯,加拿大篮球NBA球員 1995年:葆拉·贝尔,德国女演员 1997年:陳玟卉,臺灣女子舉重運動員 1997年:近藤里奈,日本女子團體NMB48成員 1998年:文炯書,韓國男子偶像團體THE BOYZ成員 1999年:金東炫,韓國男子偶像團體Golden Child成員 2000年:山手梨愛,日本AV女優 2012年:艾絲黛拉·希爾維亞·伊娃·瑪麗,瑞典公主 逝世 255年:郭淮,三国时期魏国名将(生年不詳) 715年:韋立德一世,倭馬亞王朝哈里發(674年出生) 749年:行基,日本奈良時代僧人(668年出生) 1100年:宋哲宗赵煦,北宋皇帝(1077年出生) 1464年:明英宗朱祁鎮,明朝皇帝(1427年出生) 1546年:法蘭索瓦·德·波旁,法國王族、軍事家(1519年出生) 1603年:弗朗索瓦·韋達,法國數學家(1540年出生) 1792年:約書亞·雷諾茲,英國畫家(1723年出生) 1855年:卡爾·弗里德里希·高斯,德國數學家、物理學家、天文學家、大地測量學家(1777年出生) 1917年:讓·加斯東·達布,法國數學家(1842年出生) 1934年:爱德华·埃尔加,英國作曲家(1857年出生) 1940年:杨靖宇,抗日烈士(1905年出生)
1513年:英王亨利八世下令處死約克家族王位覬覦者第三代薩福克公爵埃德蒙·德拉波爾。 1557年:西班牙部隊在馬塔基托戰役殺死馬普切首領萊夫扎茹。 1598年:開始征服。 1598年:法王亨利四世頒布南特詔書承認了法國國內胡格諾派的信仰自由。 17世紀 1636年:八十年戰爭:荷軍在後從西軍手中重奪這座重要的要塞。 1661年:鄭成功率軍自鹿耳門登陸台灣。 18世紀 1789年:在经总统选举当选后,乔治·华盛顿在美国纽约联邦国家纪念堂宣誓就任首任美国总统。 19世紀 1803年:美国以1,500万美元向法国购买路易斯安那领地,使美国领土面积翻倍。 1812年:奧爾良領地以路易斯安那州的名稱加入美利堅聯邦,成为美国第18州。 1838年:尼加拉瓜宣布從中美洲聯邦共和國獨立出去。 1865年:法國外籍兵團在卡梅倫戰役中只有65人的情況下,和2,000名墨軍戰到幾乎最後一人。 1871年:美國亞利桑那領地發生。 1872年:中国第一张近代报纸《申报》在上海创刊。 1885年:時任美國紐約州州長簽署創建尼亞加拉瀑布州立公園的法案,該公園成為紐約州首座州立公園,並確保尼加拉大瀑布不會僅用於工業與商業用途。 1888年:大日本帝國正式設立日本樞密院,並由伊藤博文就任首位議長。 1897年:卡文迪許實驗室的約瑟夫·湯姆森宣布發現新的次原子粒子「電子」,僅質子的1,800分之一大。 1900年:美国根據先前通過之聯合決議案《紐蘭茲決議》吞并夏威夷共和國,共和国原总统桑福德·多爾出任新成立的夏威夷領地總督。 20世紀 1905年:愛因斯坦完成蘇黎世大學的個人博士論文。 1919年:巴黎和会:五强国会议决定将德国在中国山东省的特权转交日本。 1925年:装饰风艺术流派在巴黎诞生。 1930年:馬來亞共產黨成立。 1931年: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攻占福建建宁,宣布取得第二次反围剿战争的胜利。 1934年:奥地利总理恩格爾伯特·陶爾斐斯宣布解散议会和政党,进行独裁,以对抗纳粹党的兴起。 1936年:意大利军队攻占埃塞俄比亚首都亚的斯亚贝巴。 1936年:日本关东军决定开展《满洲农业移民百万户移住计划案》,计划在20年中向满洲国移民500万人。 1939年:世界博覽會在美國紐約市皇后區法拉盛草原可樂娜公園开场。 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苏联红军把标志胜利的红旗插上柏林国会大厦顶。 1945年:随着同盟国占领柏林,纳粹德国元首阿道夫·希特勒与妻子伊娃·布朗在元首地堡内自杀身亡。 1946年:关于欧洲和巴勒斯坦犹太人问题调查委员会发表报告,既反对在巴勒斯坦成立犹太人国家,也反对阿拉伯人统治当地。 1948年:哥伦比亚首都波哥大正式成立以美洲国家为成员的美洲国家组织,共有21个创始成员国。 1948年:第一次中东战争:以色列军队攻占海法。 1948年:国共内战:中国共产党声称要“打到南京去”,并呼吁迅速召开政治协商会议,成立联合政府。 1957年:蘇聯和斯瓦巴等地發生日環食現象。 1965年:多米尼加共和国发生军事政变,总统被推翻。 1967年:越战:穆罕默德·阿里因拒绝服兵役而被剥夺拳王称号。 1970年:越战:美军进入柬埔寨作战。 1975年:越南民主共和国和越南南方民族解放阵线部队攻陷越南共和国首都西贡市,越南战争结束。 1979年:邓小平提出建立经济特区的构想。 1980年:荷兰女王贝娅特丽克丝登基。 1991年:孟加拉国遭受飓风侵袭,约138000人死亡。
1925年:装饰风艺术流派在巴黎诞生。 1930年:馬來亞共產黨成立。 1931年: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攻占福建建宁,宣布取得第二次反围剿战争的胜利。 1934年:奥地利总理恩格爾伯特·陶爾斐斯宣布解散议会和政党,进行独裁,以对抗纳粹党的兴起。 1936年:意大利军队攻占埃塞俄比亚首都亚的斯亚贝巴。 1936年:日本关东军决定开展《满洲农业移民百万户移住计划案》,计划在20年中向满洲国移民500万人。 1939年:世界博覽會在美國紐約市皇后區法拉盛草原可樂娜公園开场。 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苏联红军把标志胜利的红旗插上柏林国会大厦顶。 1945年:随着同盟国占领柏林,纳粹德国元首阿道夫·希特勒与妻子伊娃·布朗在元首地堡内自杀身亡。 1946年:关于欧洲和巴勒斯坦犹太人问题调查委员会发表报告,既反对在巴勒斯坦成立犹太人国家,也反对阿拉伯人统治当地。 1948年:哥伦比亚首都波哥大正式成立以美洲国家为成员的美洲国家组织,共有21个创始成员国。 1948年:第一次中东战争:以色列军队攻占海法。 1948年:国共内战:中国共产党声称要“打到南京去”,并呼吁迅速召开政治协商会议,成立联合政府。 1957年:蘇聯和斯瓦巴等地發生日環食現象。 1965年:多米尼加共和国发生军事政变,总统被推翻。 1967年:越战:穆罕默德·阿里因拒绝服兵役而被剥夺拳王称号。 1970年:越战:美军进入柬埔寨作战。 1975年:越南民主共和国和越南南方民族解放阵线部队攻陷越南共和国首都西贡市,越南战争结束。 1979年:邓小平提出建立经济特区的构想。 1980年:荷兰女王贝娅特丽克丝登基。 1991年:孟加拉国遭受飓风侵袭,约138000人死亡。 1993年:互联网的雏形在歐洲核子研究組織形成。 1994年:奧地利一級方程式賽車車手羅蘭德·拉岑伯格在聖馬利諾大獎賽排位賽中失事身亡。 1998年:北约再向东扩展,批准捷克、匈牙利和波兰加入的申请。 1999年:柬埔寨加入-{zh-hans:东南亚国家联盟;zh-hk:東南亞國家聯盟;zh-sg:亞细安;zh-tw:東南亞國協;}-,成为第十個会员國。 21世紀 2003年:伊拉克战争:美国正式宣布正规军事行动在伊拉克结束。 2004年:美国媒体揭露了美军在巴格达附近的阿布格莱布监狱虐待囚犯的行为,阿布格萊布虐囚醜聞曝光。 2008年:廈門航空8052号班机在大连周水子国际机场起飞时入侵正在起飞的中国南方航空6621号班机所用跑道,导致两机几乎相撞。 2009年:杜拜朱美拉棕櫚島單軌鐵路正式通車。 2010年:中国2010年上海世界博览会开幕式在上海世博文化中心举行,本届世博会共有246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参展。 2011年:中華民國法務部長曾勇夫簽署死刑執行令,於法務部矯正署台北監獄刑場槍決:張俊宏(原名:張為龍)和洪晨耀二名死刑犯。於法務部矯正署臺中監獄刑場槍決:張文蔚一名死刑犯。於法務部矯正署臺南監獄刑場槍決:柯世銘一名死刑犯。一共於三處刑場槍決四名死刑犯。 2013年:荷兰国王威廉-亚历山大登基,贝娅特丽克丝女王退位。 2014年:乌鲁木齐站遭遇恐怖袭击,导致3人死亡,79人受伤。 2019年:日本天皇明仁依《天皇退位等相關皇室典範特例法》正式退位,並由皇太子德仁親王繼位。 出生 1245年:腓力三世,法国卡佩王朝國王。(1285年逝世) 1651年:聖若翰·喇沙,法国教士、教育家和改革者,天主教組織喇沙會的創辦人。(1719年逝世) 1662年:瑪麗二世,荷兰王后、英国女王。(1694年逝世) 1769年:阿瑟·韦尔斯利(威灵顿公爵),英国军事家。(1852年逝世) 1777年:卡爾·弗里德里希·高斯,德国数学家。(1855年逝世) 1839年:弗洛里亞諾·佩紹托,巴西軍人、政治家,第2任巴西總統。(1895年逝世) 1893年:約阿希姆·馮·里賓特洛甫,納粹德國外交部長。(1946年逝世) 1901年:西蒙·史密斯·库兹涅茨,俄裔美国著名经济学家。(1985年逝世) 1901年:戴安邦,中国无机化学家、化学教育家。(1999年逝世) 1902年:谷正綱,中國大陸災胞救濟總會理事長。(1993年逝世) 1904年:任弼時,中国共产党中央政治局委員,曾任共青團中央總書記。(1950年逝世) 1909年:朱丽安娜女王,荷兰,前任女王贝娅特丽克丝的母亲。(2004年逝世) 1916年:-{zh-cn:克劳德·香农; zh-tw:克勞德·夏農}-,美國數學家、電子工程師、密碼學家,被譽為資訊理論的創始人。(2001年逝世) 1920年:汤姆·穆尔爵士,英國二戰老兵、慈善家。(2021年逝世) 1930年:王元,中國數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2021年逝世) 1938年:拉瑞·尼文,美國科幻小說家。 1940年:羅伯特·傑維斯,美國政治學者。(2021年逝世) 1940年:弦念丸呈,芬兰裔日本政治家。 1946年:倪敏然,臺灣演員。(2005年逝世) 1946年:卡尔十六世·古斯塔夫,瑞典國王。 1949年:安東尼歐·古特瑞斯,葡萄牙政治家,現任聯合國秘書長,曾任葡萄牙總理。 1957年:區錦新,澳門立法會議員。 1963年:黃德斌,香港演員。 1966年:魏伯勤,台灣配音員。 1967年:張宇,台灣男歌手。 1971年:馬修·施密特,美國電影剪輯師。 1972年:常盤貴子,日本女演員。 1972年:阿卜杜拉·本·扎耶德·阿勒纳哈扬,阿联酋外交大臣。 1975年:梅婷,中國演員。 1977年:梁雪湄,香港女藝人。 1980年:李芯逸,中國女演員。 1980年:山姆·修根,英國男演員、製片人、作家、企業家。 1981年:高梓淇,中國男演員。 1981年:崔貞媛,韓國女演員。 1982年:落落,中國女作家。 1982年:克斯汀·鄧斯特,美國電影女演員。 1985年:蓋兒·賈多特, 以色列女演員。 1986年:張楠,中國体操運動員。 1988年:劉惜君,中國女歌手。 1989年:張祐榮,韓國男子偶像團體2PM成員。 1989年:鮑爾,美國音樂製作人。
到1612年魯道夫去世時,帝國權力急劇惡化。當波希米亞人反抗皇帝時,直接結果是一系列被稱為三十年戰爭(1618-48 年)的衝突,摧毀了帝國。包括法國和瑞典在內的外國列強干預了衝突,加強了與帝國勢力作戰的力量,但也為自己奪取了相當大的領土。 兩個世紀後,帝國的真正終結並沒有到來。結束了三十年戰爭的 1648 年威斯特伐利亞和平允許加爾文主義,但再洗禮派、阿民念派和其他新教社區仍然缺乏任何支持,並繼續受到迫害,直到帝國結束。哈布斯堡皇帝專注於鞏固自己在奧地利和其他地方的莊園。 近现代时期 普奥斗争 隨著路易十四的崛起,哈布斯堡王朝主要依靠他們的世襲土地來對抗在帝國內部擁有領土的普魯士的崛起。 在整個 18 世紀,哈布斯堡家族捲入了各種歐洲衝突,例如西班牙王位繼承戰爭(1701-1714)、波兰王位继承战争(1733-1735)和奧地利王位繼承戰爭(1740- 1748)。 奧地利和普魯士之間的二元对立主導了1740年之後的帝國歷史。 法国大革命和解体 1789年,法國大革命爆發。神聖羅馬皇帝利奥波德二世的妹夫,法王路易十六被推翻。而他妹妹,法国王后玛丽·安托瓦内特被法國共和政府處決,為防止「公平、自由、博愛」思潮的擴散,利奥波德二世極力聯合歐洲各國君主,以武力保卫法国的君主制。 1792年利奥波德二世正式与普鲁士缔结同盟,准备以武力干涉法国。他卻在这时暴斃,不過他的兒子,神聖羅馬皇帝弗朗茨二世繼續了他的政策,更於次年與普魯士、萨丁尼亞、英國、荷兰和西班牙組成第一次反法同盟。但這個聯盟在1797年,因聯軍被拿破仑所率領的法國意大利方面军打敗,被迫議和而土崩瓦解。 1799年,歐洲列強趁法軍猛將拿破仑的軍隊被困埃及的契機,再次發起反法戰爭。這次帝國聯同英國、土耳其、俄羅斯組成了第二次反法同盟。但同年底拿破仑隻身返國,發動雾月政变并取得法國軍政大權,成为法国第一执政。此后拿破仑親自指揮意大利方面軍,回頭對付反法各國,於1800年打敗聯軍,帝國不得不與拿破仑議和,解散反法同盟。而拿破仑在政变结束后三周發表的公告中,宣佈「大革命已经结束」,令歐洲列強稍微安心,再加上他們的實力受損,因而暫時放棄反法的行動。但拿破仑的野心令歐洲在幾年後再起干戈。 1804年5月18日,拿破仑稱帝。神聖羅馬皇帝弗朗茨二世見到法國大革命和拿破仑的崛起加劇了德國諸城邦的分化,擔心法國再次擴張,與神聖羅馬帝國抗衡。因此,他決定糾合英國,俄國,瑞典和那不勒斯王國,組成第三次反法同盟。 1805年,帝國在俄軍支援下入侵法帝國盟國巴伐利亞。而那不勒斯則和帝國軍一道進攻拿破仑在意大利的盟國。不過拿破仑迅速做出反應,自本土揮軍渡過萊茵河。 12月2日,法、俄、神聖羅馬三國皇軍,在奧斯特利茨打了一場「三皇會戰」。拿破仑最後不但守住巴伐利亞,更攻入哈布斯堡領地摩拉維亞,將帝國軍趕出意大利,並在普魯士境內打敗俄援軍。 12月16日,法國和帝國最終簽訂《普雷斯堡和約》。和約簽訂後,拿破仑決定成立以自己為護國公的萊茵邦聯,以整固自己在德意志地區的盟友。 1806年7月12日,在拿破仑的威逼利誘下,16個神聖羅馬帝國的成員邦在巴黎簽訂了《萊茵邦聯條約》(Rheinbundakte),脫離帝國,加入邦聯。此舉嚴重削弱奧地利在德意志地區的領主地位,令弗朗茨二世大為不快。拿破仑為了吸引更多國家加入邦聯,決定親手終結神聖羅馬帝國。因此他對奧皇弗朗茨二世發出最後通牒,要求他解散神聖羅馬帝國,並且放棄神聖羅馬皇帝和罗马人民的國王的稱號。 最後弗朗茨二世於1806年8月6日放棄神聖羅馬皇帝的帝號,僅保留奧地利帝國的帝號。神聖羅馬帝國正式滅亡。 政治体制 皇帝 神聖羅馬帝國的統治者俗稱為神羅皇帝,1508年以前稱號為「羅馬人的神聖皇帝」(),1508年後稱號為「當選羅馬皇帝」()。自奥托一世(奥托家族第一任皇帝)由教宗加冕以来,每一位罗马人民的国王都希望获得皇帝名号。但由奥托一世所创建的帝国,其皇帝称号来自于教宗賦予的「西羅馬的皇帝」稱號,皇帝通过征服意大利来取得“罗马皇帝”的合法性。帝国的所谓选帝侯,其直接选举的当为「罗马人的国王」,而非皇帝。因此,并非每一位德意志统治者都可以成为皇帝,只有进军意大利,接受教宗加冕的强者,才可获得这一殊荣。 神聖羅馬帝國的範圍,在奧圖一世和後代的不斷使其有地區納入、加盟下,從日耳曼平原北至波羅的海,東達今天的波蘭部份,並南抵今天的瑞士、波希米亞、奧地利和義大利的北部。打從一開始,神聖羅馬帝國的皇帝即面臨一個相同的難題,也就是如何保持對德意志和義大利這兩個不同地區的控制,因為兩地中間隔著阿爾卑斯山脈,統合上並不容易。 神聖羅馬帝國的成功,基本上是受惠於日耳曼和義大利這兩個主要成員。日耳曼人並沒有消除多少野蠻的特性。他們很早就被查理曼征服。帝國也從義大利的文化、科技和貿易等方面獲利良多。義大利人欣然接受由帝國確保的和平與穩定,因為他們曾在五百年前受到入侵。由帝國所提供的保護防衛了羅馬教廷,並且讓義大利的城邦國家得以開始發展。 帝國皇帝的軍隊由教會土地的佃戶所擔任,他們有義務為皇帝服軍役,是皇帝在與教會決裂而失去權威前這些士兵是皇帝軍隊的多數。第二種重要的部隊是由莊園農奴組成的兵團,雖然他們一部分會在接受最好的訓練與裝備後成為騎士,卻不是自由人。第三由帝國分予土地的自由民、軍戶、農民、騎士也有義務服從號召。之外帝國內所有的部隊皇帝理論上皆有權指揮,各公國在皇帝的請求下也會提供軍役的號召。這些軍隊會被用來鎮壓由帝國內貴族和農民所參與的暴動或政爭,也必須抵擋來自北方的維京人和東方的馬札兒人所發動的入侵。 在奥托与萨利安两朝,皇帝還有实际的权力,帝國軍的指導權讓皇帝在具掌控帝國內成員的實力。 然而,皇帝和教宗之間的對抗,間接的形成了日耳曼的未來命運。這項對抗是關於皇帝對主教職位的授予,和日耳曼境內其他教堂神職人員的任命。教宗額我略七世反對這項措施,因為如此一來導致教堂神職人員的職位買賣,成為主要的貪污腐化來源。神職人員的職位常常落到出價最高的競標者手裡。在長期數位教宗和皇帝之間的競爭,教宗贏得選擇主教的權利。在這場爭執中,帝國就在日耳曼爆發了內戰。 削弱了皇帝們在日耳曼和義大利的統治權。當皇帝被暫時逐出教會並且投注於對抗羅馬的戰爭時,帝國的政權就已失去效力。在未受到皇帝的干預或幫助之下,地方上的日耳曼親王團結自己的力量並與維京人作戰。在義大利,興起中的城邦國家聯合起來組成倫巴底聯盟,並拒絕承認神聖羅馬帝國皇帝的地位。 因此随着德意志各诸侯离心倾向的加剧,皇帝的地位不断下降。1356年卢森堡家族的查理四世颁布《金璽詔書》(《黃金詔書》)以后,皇帝实际由王國境内七大选帝侯选举产生,他们是最古老同时也是最具权势的三大教會诸侯:美因茨大主教、科隆大主教、特里尔大主教;四大世俗领主:波希米亚国王、莱茵—普法尔茨伯爵、萨克森—维滕堡公爵,勃兰登堡藩侯,本身代表帝國的成員國不再認為皇帝與帝國有實際價值。 在日耳曼和義大利的政權,自此從皇帝身上轉移到地方上的親王和城市。皇帝的軍隊叛亂,佔領由他們駐守的城市和城堡,並宣佈這些地方被解放。而當時的皇帝為重新奪回義大利,對日耳曼地方上的親王作了很多的讓步。到了十三世紀中期,神聖羅馬帝國便已名存實亡,皇位更虛置達二十年。日耳曼的親王只關心自己所保有的東西。義大利的城邦國家並不接受日耳曼的統治者,而且他們也強大得足以防衛自己。 中古時代的皇帝是由日耳曼的親王推選出來的,但僅徒具空名,對地方的控制力遠遠不及他們對自己家族莊園的掌握。幾個世紀以來,日耳曼只能算是歐洲的一股小勢力。 16世纪時,哈布斯堡家族试图重振皇权,但因欧洲各国和德意志诸侯的联合反对而作罢。 帝国政治体 帝國議會中代表的領土數量相當可觀,在威斯特伐利亞和約時約有 300 個。其中許多 Kleinstaaten(“小國”)面積不超過幾平方英里,和/或包括幾個不連續的部分,因此帝國通常被稱為 Flickenteppich(“拼布地毯”)。如果根據封建法律,一個實體除了神聖羅馬帝國皇帝本人之外沒有任何高於它的權威,那麼它就被認為是一個 Reichsstand(帝國政治体)。帝國政治体包括: 由世襲貴族統治的領土,例如王子、大公、公爵或伯爵。 由大主教、主教或修道院长等教會要人持有世俗權威的領土。這樣的教士或教士是教會的亲王。亲王主教的常見情況下,這個臨時領土(稱為王子主教)經常與他通常更大的教會教區重疊,賦予主教民事和教會權力。例如科隆、特里爾和美因茨的大主教。 自由的皇城和皇村,只受皇帝管轄。 自由帝國騎士和帝國伯爵的分散財產,直接隸屬於皇帝,但在帝國議會中沒有代表。 後來帝國最強大的領主是奧地利哈布斯堡王朝,他們在17世紀上半葉統治了帝國境內240,000平方公里(93,000平方英里)的土地,主要在現代奧地利和捷克。與此同時,薩克森、巴伐利亞和勃蘭登堡(在兼并普魯士之前)的選民統治的土地都接近40,000平方公里(15,000平方英里);不倫瑞克-呂訥堡公爵(後來的漢諾威選帝侯)的領土面積大致相同。這些是德國最大的領地。普法爾茨選帝侯的面積明顯減少,為20,000平方公里(7,700平方英里),美因茨、科隆和特里爾的教會選帝侯要小得多,約為7,000平方公里(2,700平方英里)。比它們大的還有符騰堡公國、黑森-卡塞爾領地和梅克倫堡-什未林公國,面積約為7,000-10,000平方公里(2,700-3,900平方英里)。它們的規模與薩爾茨堡和明斯特的主教轄區大致相當。大多數其他德國領土,包括其他王子主教轄區,都在5,000平方公里(1,900平方英里)以下,最小的是帝國騎士團;大約在1790年,騎士團由350個家族組成,共同統治的總面積僅為5,000平方公里(1,900平方英里)。意大利帝國更加集中,其中大部分是1600年被劃分為薩沃伊(薩沃伊、皮埃蒙特、尼斯、奧斯塔)、托斯卡納大公國(托斯卡納、盧卡酒吧)、熱那亞共和國(利古里亞、科里斯卡)、摩德納-雷焦和帕爾馬-皮亞琴察公國(艾米利亞),以及西班牙米蘭公國(倫巴第的大部分地區),每個公國都有50到150萬人口。低地國家也比德國更加連貫,完全在西班牙荷蘭的統治下,作為勃艮第圈的一部分,至少名義上是這樣。 首都 神聖羅馬帝國沒有明定的首都,只有國王與皇帝的皇宮所在地,例如:-{zh-tw:馬德堡; zh-cn:马格德堡}-(奧托家族)、施派爾(薩利安家族)、布拉格(盧森堡家族)與維也納(哈布斯堡家族);除此以外還有一些重要城市,如亞琛→美因河畔法蘭克福(皇帝加冕地)、雷根斯堡(帝國議會所在地)與紐倫堡(Reichskleinodien保管地)。 直到1555年,天主教一直是帝國的唯一官方宗教。神聖羅馬帝國皇帝一直是天主教徒 帝国议会 帝國議會(Reichstag,或Reichsversammlung)不是今天所理解的立法機構,因為其成員設想它更像是一個中央論壇,在那裡談判比決定更重要。議會在理論上優於皇帝本人。它分為三個等級。第一類,選舉人委員會,由選舉人組成,也就是可以投票給羅馬國王的王子。第二級,王子會議,由其他王子組成。王子會議分為兩個“長椅”,一個為世俗統治者,一個為教會統治者。等級較高的王子有個人投票權,而等級較低的王子則按地理分組為“學院”。每個學院都有一票。 第三類是帝國城市委員會,它分為兩個學院:斯瓦比亞和萊茵河。皇城議會並不完全平等。它無法就接納新領土等若干事項進行投票。自中世紀晚期以來,自由城市在議會中的代表權已變得普遍。然而,他們的參與直到1648年才正式承認,威斯特伐利亞和平結束了三十年戰爭。 帝国法庭 帝國也有兩個法庭:國王/皇帝的宮廷的Reichshofrat(英文也稱為AulicCouncil),以及由馬克西米利安一世在1495年的帝國改革中建立的Reichskammergericht(帝國室內法庭)。和Auclic委員會是舊帝國的兩個最高司法機構。帝國室內法庭的組成由神聖羅馬帝國皇帝和帝國的附屬國共同決定。在這個法庭內,皇帝任命了首席大法官,他總是出身高貴的貴族,幾名司長和一些其他的小法官。 Aulic委員會在許多國家司法糾紛中都擁有獨立的地位,無論是與帝國室內法庭一致,還是完全由他們自己來處理。各省的皇室法庭擴展到破壞公共安寧、任意拘押或監禁的案件、與國庫有關的請求、違反皇帝的法令或帝國議會通過的法律、帝國直接租戶之間的財產糾紛或不同統治者的臣民,最後對帝國的直接租戶提起訴訟,除了刑事指控和與帝國封地有關的事項,這些訴訟都提交給了Aulic委員會。 帝国行政圈 作為帝國改革的一部分,1500年建立了六個帝國圈;1512年又建立了四個。這些是帝國各州大部分(儘管不是全部)的區域性集團,用於國防、帝國稅收、鑄幣監督、維持和平職能和公共安全。每個圈子都有自己的議會,稱為Kreistag(“圈子議會”),以及一個或多個負責協調圈子事務的董事。即使在1512年之後,也不是所有的帝國領土都包括在帝國范圍內;波希米亞王室的土地被排除在外,瑞士、意大利北部的帝國封地、帝國騎士的土地以及某些其他小領土,如杰弗領主,也被排除在外。 对外关系 欧洲内部 哈布斯堡王室有自己的外交官來代表其利益。 從 1648 年左右開始,神聖羅馬帝國的較大公國也這樣做了。 神聖羅馬帝國沒有專門的外交部,因此帝國議會無法控制這些外交官; 國會偶爾會批評他們。 當雷根斯堡作為議會所在地時,法國以及 1700 年代後期的俄羅斯都在那裡設有外交代表。 丹麥、英國和瑞典在德國擁有土地,因此在議會中也有代表權。荷蘭在雷根斯堡也有特使。 雷根斯堡是使節會面的地方,因為它是可以接觸到國會代表的地方 和东帝国的关系 实际上,神圣罗马帝国与东罗马帝国没什么直接关系,这里说的东罗马帝国应与神圣罗马帝国加以区别。拜占庭帝国,乃是罗马帝国的君士坦丁大帝于330年迁都拜占庭,并改名为君士坦丁堡,将罗马帝国划为东、西两部分,其中的东罗马帝国,现在为做历史区分常称其为拜占庭帝国。(当时的拜占庭人仍自称为“罗马人”) 东罗马帝国的伊琳娜皇帝竭力与查理大帝保持良好关系,甚至试图和他结婚。但根据唯一提及此事的拜占庭史学家圣狄奥法内斯(坚信者)所说,这项计划被身为女皇的小叔子也是宠臣的埃迪奥斯所阻止。而查理大帝加冕后,也同样希望通过与女皇联姻使自己的“罗马皇帝”的称号合法化,并促成东西两大罗马帝国的合并和罗马世界的再度统一,只是求婚使者刚到君士坦丁堡不久,女皇就被推翻了。 人口 在公元962年时的神圣罗马帝国统治着470万人口;1000年时,增加到700万人口;到1100年增长到820万;到1200年达到1020万。到1600年人口达到2300万人;到1618年6月之前人口达到2500万,但是自1618年6月26日至1648年10月29日的三十年战争造成当时神圣罗马帝国境内很多地区60%的人口消失,最严重的波美拉尼亚65%、最轻微的西里西亚25%。到1648年10月威斯特伐利亚条约签订时,神圣罗马帝国境内还剩下人口1000余万,之后一直没恢复到2500万人口。 神聖羅馬帝國的總人口數字極其模糊,差異很大。查理曼帝國可能擁有多達2000萬人口。鑑於後期帝國的政治分裂,沒有中央機構可以編制這些數字。儘管如此,人們相信三十年戰爭的人口災難意味著17世紀早期的帝國人口與18世紀早期的人口相似。根據一項估計,直到1750年,帝國的人口才超過1618年的水平。 在17世紀初,選侯在他們的統治下擁有以下數量的帝國臣民: 哈布斯堡王朝:5,350,000(包括波西米亞王冠领地的300萬) 薩克森選民:1,200,000 巴伐利亞公國(後來的巴伐利亞選帝侯):800,000 普法爾茨選候:600,000 勃蘭登堡選候:350,000 美因茨、特里爾和科隆:總共300–400,000 西班牙哈布斯堡王朝雖然不是選舉人,但在帝國內的臣民數量僅次於奧地利哈布斯堡王朝,在17世紀初的勃艮第圈和米蘭公國擁有超過300萬的臣民。 彼得威爾遜估計1700年帝國的人口為2500萬,其中500萬居住在意大利帝國。到1800年,他估計帝國的人口為2900萬(不包括意大利),另外1260萬由帝國以外的奧地利人和普魯士人控制。 宗教 路德教在1555年的奧格斯堡和約中得到正式承認,加爾文教在1648年的威斯特伐利亞和約中得到正式承認。這兩個教派是唯一被官方承認的新教教派,而其他各種新教教派如再洗禮教、阿民念教派等在帝國內非法共存.再洗禮派有多種教派,包括門諾派、施瓦澤瑙兄弟會、哈特派、阿米甚派和其他多個團體。 在奧格斯堡和約之後,領土的官方宗教由教随君定原則決定,根據該原則,統治者的宗教決定了他的臣民的宗教。威斯特伐利亞和約廢除了這一原則,規定一個領土的官方宗教應與1624年1月1日相同,被認為是“正常年份”。從此以後,統治者皈依另一種信仰並不意味著他的臣民也皈依。 此外,天主教統治者的所有新教臣民(反之亦然)都得到保障,他們在該日期享有的權利。雖然一個地區的官方宗教的信徒享有公開禮拜的權利,但其他人則被允許私人禮拜的權利(在沒有尖頂或鐘聲的小教堂中)。理論上,任何人不得因宗教原因而受到歧視或排除在商業、貿易、手工藝或公共葬禮之外。第一次,或多或少假設了帝國基督教會之間永久分裂的性質。神聖羅馬帝國存在少數猶太人 评价 法国思想家伏尔泰在《風俗論》第70章裡對大空位時期的它評價道:“這個國家以往被稱為神聖羅馬帝國,現在還是這樣稱呼,但它既不神圣,也不罗马,更非帝国。”事實上伏爾泰對神聖羅馬帝國是予以肯定的,但他認為大空位時期之後的它的國名已經不配稱為神聖羅馬帝國。 由於一開始採取羅馬-德意志國王的雙軌制,造成16世紀之前的德意志民族意識遊走於羅馬和德國之間而混淆,遲至19世紀中旬才出現真正屬於德意志人的國家德意志帝國。 德国纳粹党将神圣罗马帝国称为“德意志第一帝國”(),将德意志帝国称为“德意志第二帝國”,因此将纳粹德国称为“德意志第三帝國”,此称谓在1923年首次出现。 注释 参考文献 参见 神聖羅馬皇帝 德意志王国、德意志帝國 奥地利公国、奧地利大公國、奧地利帝國 外部链接 The constitutional structure of the Reich Das Heilige Reich(German Museum of History, Berlin) List of Wars of the
神圣罗马帝国(;),962年到1157年稱為羅馬帝國(;),在1157年到1512年改稱神聖羅馬帝國,在1512年到1806年再改稱德意志民族神圣罗马帝国(;),史家亦稱之「第一帝國()」是一个曾存在于962年-1806年间的欧洲国家,领土以德國、捷克和奥地利为中心,还囊括今日之法国东部、北義大利、瑞士以及荷兰、比利时、卢森堡的低地区域,版图横跨中欧與南欧地區。 定都巴黎的法兰克王国於6世紀至8世紀向莱茵河流域擴張,其中以查理曼時期最盛。800年,查理曼被教皇加冕為「羅馬皇帝」,成為476年西羅馬帝國滅亡後第一位此頭銜擁有者。查理曼的三個孫子於843年《凡尔登条约》三分法蘭克,東法蘭克被日耳曼人路易所統治。962年,奥托一世加冕為「羅馬皇帝」,被認為是帝國建國之始。該國在奥托王朝時期發動一系列軍事征伐與文藝贊助,自建國至12世紀被認為是歐洲最強大的國家。 1214年,帝國在布汶战役中被法蘭西王國擊敗,法國成为歐洲中央集權模式的中心,而神聖羅馬帝國在腓特烈二世去世後進入了大空位時代,转而走向地方分權的統治模式。1356年,查理四世頒布金玺诏书,穩定了帝國局勢。15世紀前期,帝國與胡斯派陷入漫長的胡斯战争,帝國對波希米亞的軍事行動大多以慘敗告終,直至胡斯派的分裂。15世紀末,帝國與法蘭西王國瓜分了勃艮第公國的領地,獲得了低地地區的統治權。 16世紀初期,皇帝馬克西米連一世開啟帝国改革,帝國轉變成“德意志民族的神聖羅馬帝國”。該時期所制定的大部份政策能一直保持到帝國滅亡之時。此世紀的帝國開始被奧地利的哈布斯堡王朝掌管,在很长一段时间内,神羅與西班牙帝國的君主都是同一個人,即查理五世,神西两国也经常在戰爭中結盟以對抗法國。因宗教改革的影響,帝國面臨許多內部叛亂,最終引爆了17世紀前期的三十年戰爭,導致帝國體制的形骸化。1672年的法荷战争中,帝國軍隊與蒂雷納子爵率領的法軍在萊茵地區爆發諸多衝突。1683年,帝國在波兰立陶宛率领的欧洲联军的帮助下,於维也纳之战中擊敗信奉伊斯兰教的奥斯曼帝国,让欧洲的基督教实力得到增长。 18世紀起普魯士王國崛起,它常與奧地利大公國在西里西亞等地區上进行的爭奪,導致帝國的权力被逐渐奥普两国瓜分,促成了德意志二元化,帝國皇帝也不再能對旗下諸侯国拥有实际的约束力。1806年,法蘭西皇帝拿破仑一世在第三次反法同盟戰爭勝利後,将十余个德意志邦国组建成了亲法的萊茵邦聯,并迫使末代神罗皇帝弗朗茨二世宣佈解散神聖羅馬帝國,神罗就此灭亡。 历史 中世纪初期 羅馬帝國分治 293年,羅馬皇帝採行四帝共治制,將帝國分為東西兩半,此後帝國分分合合。395年,狄奧多西一世將帝國分給兩位兒子,從此分为西罗马帝国和东罗马帝国。西罗马帝国的首都在拉文纳,东罗马帝国的首都在君士坦丁堡;但彼此并非敌对关系,而是各自擁有羅馬的國號,兩國在很多方面都能進行密切的合作。 此后几十年间,罗马城多次被西哥特王国的亚拉里克一世和汪达尔人攻占和血洗,西罗马帝国的实力和威严一落千丈。476年,西罗马帝国彻底解体,末任罗马皇帝羅慕路斯·奧古斯都遭奧多亞塞废黜,后者向东罗马帝国发出诏书,宣布西罗马帝国不会再有皇帝。而东罗马帝国却得以保留,即后来史称的「拜占庭帝国」。西罗马帝国虽然于476年瓦解,其皇帝被西哥特人废黜。然而罗马人在巴黎地区的统治一直持续到486年。 查理曼帝国 同一年,日耳曼民族的法兰克人首领克洛维打败罗马人,建立墨洛温家族的法兰克王国。其后法兰克王国不断发展壮大,在加洛林家族的查理曼的统治之下王国达到鼎盛,征服國土範圍到今法国、德国、荷兰、瑞士、北意大利、波希米亞、奥地利西部、伊比利亚半岛东北角的领土。800年的圣诞节,查理曼在羅馬參加彌撒時被教宗良三世加冕為“羅馬人的皇帝”,整個法蘭克王國也被泛稱為「加洛林帝国」,不過查理曼的國家還是稱法兰克王国。西罗马帝国就此以帝位转移至法兰克国王的形式复辟。加洛林帝国奠定了后世的神圣罗马帝国的基石,直到1806年神圣罗马帝国被强行解散为止。 840年,查理大帝之子路易一世去世,他的帝国也随之分崩离析。843年,路易一世的三个儿子订立凡尔登条约,全国分为三部分。其中查理大帝的长孙洛泰尔承袭皇帝称号,并领有自莱茵河下游以南、经罗纳河流域,至今意大利中部地区的疆域,为中法兰克王国。而他的弟弟日耳曼人路易,分得莱茵河以东地区,为东法兰克王国。另一个弟弟秃头查理则领有除此之外的西部地区,为西法兰克王国。 查理曼死後,841年日耳曼人路易(東法蘭克)和秃头查理(西法蘭克)聯合起來打敗了長兄,「羅馬皇帝」這個頭銜,始终由东法兰克王国和西法兰克王国的加洛林君主轮流拥有。帝國皇冠最初在西法兰克和东法兰克之间争夺不休,先是作为战利品先后落到西边秃头查理和东边日耳曼人路易。870年,日耳曼人路易和秃头查理簽訂墨爾森條約,瓜分了長兄的中法蘭克王國。 胖子查理於887年被废黜與888年死后,加洛林帝国自此分裂瓦解,並再也没有统一过。自胖子查理之后,罗马帝国皇帝的头衔拥有者大多是由教宗加冕的意大利国王,意大利国王的实际统治范围极其有限,仅限于意大利东北部,而那些国王几乎是意大利本土贵族,最后一位这样的皇帝是死于924年的意大利人贝伦加尔一世。根据的说法,帝国的每一部分从自己内部选出了一位“小王”(kinglet)。 帝国建立 萨克森王朝 大约在900年,东法兰克王国地方势力崛起,形成並分别以四大日耳曼部落为母体的四大公国:萨克森(萨克森人)、法兰克尼亚(老法兰克人)、士瓦本(阿勒曼尼人)和巴伐利亚(巴伐利亚人)。911年,加洛林家族的最后一位国王孩童路易去世,但东法兰克贵族没有选择西法兰克王国的加洛林家族成员作为继任者,而是选举法兰克尼亚公爵康拉德为新一任国王。康拉德临终之时,指定宿敌萨克森公爵捕鸟者亨利为继任者。919年,萨克森公爵亨利在眾多東法蘭克王國的公爵當中,被推舉為東法蘭克王國國王(薩克森王朝),他的后代们继续统治東法蘭克王国一个世纪左右。936年,亨利去世,亨利的兒子鄂圖一世在亚琛被选为国王。他平定一系列由其长兄和一些公爵发动的叛乱。在那之后,国王成功掌握公爵的任免权,并經常任命主教来管理行政事务。951年,鄂圖一世帮助義大利的寡妇王后阿德莱德(Adelaide)击败她的敌人,迎娶她并控制義大利。955年,鄂圖一世在对阵匈牙利霍尔卡布尔斯苏和雷尔酋长、苏尔酋长的列希菲德战役中赢得一场决定性胜利。 962年,東法蘭克王國國王鄂圖一世在羅馬由教宗若望十二世加冕稱帝,成為羅馬的監護人與皇帝和羅馬天主教世界的最高統治者。从那时起,帝國的事务就与意大利和罗马教廷的事务缠绕在一起。鄂圖的加冕仪式使日耳曼国王们成为查理曼帝国的继承人,并通过帝国继承原则也使他们成为古罗马的继承人。帝国没有固定的首都,而且国王不断往返与各个住处之间来处理政务(被称为Kaiserpfalz)。然而每位国王都有偏爱的地点,对鄂圖一世来说是马格德堡。 王位继续以选举的形式傳承,不过在国王们死亡前,他们的子嗣常常被选为下一任国王,这一現象一直持续到12世纪萨利安家族統治结束。这也重新引发与君士坦丁堡的东罗马帝国皇帝的冲突,尤其是在鄂圖一世的儿子鄂圖二世自称为罗马人的皇帝之后。尽管如此,奥托仍然以迎娶拜占庭公主賽奧法諾(皇帝尼基弗魯斯二世的姪孫女)的方式保持与东罗马帝国的联姻关系。他们的儿子鄂圖三世把注意力放在意大利和罗马教廷,并展开广泛的外交,但却于1002年英年早逝。继位是他的表亲亨利二世,專注于德意志内部事务。 法兰克尼亚王朝 1024年,亨利二世去世后无嗣,来自法兰克尼亚的康拉德二世当选为东法兰克国王,并于1027年加冕为皇帝。 康拉德二世在勃艮第国王鲁道夫三世死后,继承了勃艮第王国。 1125年,末代君主亨利五世去世,没有子嗣,薩利安家族統治终结。 在萨利安家族将近100年的统治中,皇帝与教廷之间发生了影响深远的叙任权斗争。 中世纪盛期 和教廷的斗争 中世纪早期至中期,日耳曼贵族普遍缺乏文化教养,无法施行高效的行政管理,因此歷代君王常常雇佣谙熟古罗马法制的天主教主教管理行政事务,也因此,君王经常决定进入教会任职的人选。 在克吕尼改革初期,罗马教廷愈发认为此种行为是一种不妥当的越权。教宗額我略七世决心反对此类行为,于是引发与皇帝亨利四世的主教叙任权之争,后者反对教宗的干涉并劝说主教把教宗罷黜。教宗反擊,也對皇帝處以破門律,開除教籍,宣布废黜国王并解除亨利的忠诚宣誓。得知皇帝被绝罚,为了争取更大权力的德意志诸侯们便选出。皇帝发现自己在政治上孤立无援,只好强迫自己于1077年进行著名的卡诺莎之行,并以背负耻辱的代价使自己恢复教籍。在恢复教藉后,亨利成功击败对立国王,更一度将額我略逼上绝路,但最后又遭遇更多的起义、再度被开除教籍,甚至是他自己儿子发动的叛乱等劫难。 1122年,他的次子亨利五世成功与教宗和主教们达成《沃尔姆斯宗教协定》。帝国的政治权力被保留,但这次冲突显示所有统治者的权力都有限制,尤其是有关教会的,并取消国王此前享有的圣人身份。教宗和诸侯们自此在帝国的政治体系中占据了同等重要的位置。 值得注意的是,这段期间,“罗马人的国王”()取代了(东)法兰克国王(或者单纯的“国王”),首次成为未加冕的皇帝当选者的称号:这是年值冲龄登基为王的亨利四世对教宗额我略七世的回应,后者企图通过称呼幼王为“德意志人的国王”或“条顿人的国王”()来否定未加冕为皇帝的国王统治的罗马性与普世性,以此确立教廷对帝国的优越性。 霍亨斯陶芬王朝 1125年,亨利五世死亡,无子嗣,薩利安家族統治结束,公爵们并没有选出国王的近亲当国王,而是选择洛泰尔二世,一位影响力颇大的萨克森公爵。当他在1138年去世时,公爵们再一次选择更有影响力的家族。因此他们并没有选择洛泰尔偏爱的继承人与女婿,韦尔夫家族的巴伐利亚与萨克森公爵“骄傲者”亨利,而选择霍亨斯陶芬家族的施瓦本公爵康拉德三世,一位萨利安家族的近亲(亨利四世的外孙)。此事引发两家族长达一个多世纪,几乎贯穿整个霍亨斯陶芬王朝的冲突,以致后来教宗成为反皇帝派的领袖后,反皇帝派仍被称为“归尔甫派”(意大利语拼写的“韦尔夫派”)。康拉德剥夺了韦尔夫家族的财产,不过在1152年他死后,他的侄子“红胡子”腓特烈一世继位并与韦尔夫家族握手言和,返还他的表亲,“骄傲者”亨利之子“狮子”亨利的财产,虽然数量已少于往日。 霍亨斯陶芬家族的统治者们越来越多地把土地借给家臣(ministerialia),腓特烈一世希望他们会比公爵们更可靠。这一新兴阶级最初是主要服务于战争的,他们后世骑士阶级的前身,也是帝国权力的根基。霍亨斯陶芬家族統治时期帝国的另一本质性变化是在隆卡格里亚(Roncaglia)建立的整个帝国的新秩序。此举一方面是要废除众多公爵的私人封地,另一方面也试图将皇帝的臣子们归于同一个合法的司法和公诉体系之下,这正是现代“法制”理念的前身。另一个崭新的理念是新式城市体系的建立——由皇帝和本地公爵共同完成。这一理念的形成一部分是由于人口剧增,同时也是为将经济发展重心放在重点地区,在以前城市只形成于古罗马的地基或主教辖区。包括弗莱堡在内的一些城市建立于12世纪,一定程度上成为很多后世城市的经济发展模板,如慕尼黑。 腓特烈一世在其统治期间的另一重要举措是通过立法试图进一步确立“帝权”。1155年,腓特烈加冕为皇帝时,他强调帝国的“罗马性”,此举部分是为证明(已被加强的)皇权独立于教权的合法性。1157年腓特烈更是將國名羅馬帝國(Imperium Romanum)改稱神聖羅馬帝國(Sacrum Romanum Imperium)以強調皇權的神性,其后腓特烈又在1158年的隆卡格里亚帝国大会上,根据东罗马帝国的《民法大全》再次声明皇帝的各项权利。皇权自主教叙任权之争以来一直仅仅被当作是日耳曼封建王权(Regnum)的同义词,不过在隆卡格里亚首次以成文法形式确立为“天赋的普遍权力”,这一广泛的权力范围包括筑路、制定关税、铸币、惩罚性收费和公职人员的任免,而这些权力可以明确地在罗马法律中找到根源。此举意义深远,因为导致了皇帝与诸侯以及教宗的进一步对立,为后来的大空位时代埋下了伏笔。 腓特烈一世的政策主要针对意大利,他在北意大利与一些日益富裕和独立的城市发生冲突,尤其是米兰。他也由于支持一位少数派候选人反对教宗亚历山大三世而卷入与罗马教廷的冲突。腓特烈一世在1177年与教宗握手言和之前,支持一系列對立教宗。在德意志,皇帝多次在公国和城市等竞争对手面前保护狮子亨利(尤其是慕尼黑和吕贝克)。不过亨利对腓特烈政策的支持并不太强,在意大利战争进入到危机时刻时,亨利拒绝皇帝的军事支援请求。当腓特烈回到德意志时,愤怒的他对亨利提起诉讼,没收了亨利除不伦瑞克-吕讷堡以外的所有领地,并将其持有的萨克森公爵与巴伐利亚公爵的头衔分别转封给阿斯坎尼的伯恩哈德和维特尔斯巴赫的“红头”奥托。 在霍亨斯陶芬家族統治期间,德意志的公国们靠着帝国西部巧舌如簧的农民、商人和工匠(包括基督徒和犹太人),成功且和平地推动向东方土地定居的进程,此前由西斯拉夫人定居或无人定居。这些土地逐渐的日耳曼化,是一种复杂的现象,这种现象在19世纪种族偏见出现之前并不能被合理地解释。凭借定居地的东扩,也由于本地斯拉夫统治者与日耳曼人的通婚,帝国的影响力不断上升,最终到达了波美拉尼亚和西里西亚。同时,条顿骑士团在1226年被马佐夫舍公爵康拉德(Duke Konrad of Masovia)邀请到普鲁士来促使普鲁士人的基督教化,然而条顿骑士团和他的日耳曼继承者普鲁士王国从来就不是神圣罗马帝国的一部分,尽管后来普鲁士国王仍以勃兰登堡藩侯的身份参与帝国政治。 东向移民 由於东向移民,中歐人口較少的地區(即今天的波蘭和捷克共和國人口稀少的邊境地區)接收了大量講德語的人。 由於當地皮亞斯特公爵推動脫離波蘭王室的自治,西里西亞成為了神聖羅馬帝國的一部分。從 12 世紀後期開始,波美拉尼亞公國處於神聖羅馬帝國的宗主權之下,條頓騎士團的征服使該地區成為說德語的地區。 十字军东征 1190年,红胡子腓特烈参加第三次十字军东征并死于小亚细亚。他的儿子和继承人,亨利六世统治期间,霍亨斯陶芬家族統治达到巅峰。亨利通过联姻获得诺曼人的西西里王国继承权,俘虏英格兰国王狮心理查,于1194年征服西西里王国,并在1197年去世前试图建立君主世袭制。在他死后,他的儿子腓特烈二世虽然已经被选为国王,但只是一个生活在西西里的小孩,德意志諸公国决定另外选择一位成年国王,于是出現了“红胡子”腓特烈的幼子施瓦本的菲利普和狮子亨利的儿子不伦瑞克的奥托两位人选竞争王位的局面。 1208年,菲利普在一场争吵中被谋杀,韦尔夫家族的奥托赢得了短暂的胜利,直到他也开始宣称西西里的王位。教宗依诺增爵三世惧怕帝国和西西里的威胁,于是支持自己的教子西西里国王腓特烈,那个10年前被排除出帝位继承的亨利六世之子,进军德意志并击败奥托。虽然腓特烈出征德意志之前将西西里王位传给他的儿子亨利,但在他胜利之后,腓特烈并没有履行他保持两个国家分离的诺言,仍旧保留自己对西西里的实际控制权。 这一局面一直持续到1220年腓特烈加冕为皇帝。教宗惧怕腓特烈集中的大权,最终对他施以绝罚。另一方面,腓特烈曾承诺发动十字军东征,但却一再推迟。他雖被开除教籍,腓特烈还是在1228年领导了十字军东征,這次東征结束于一系列谈判并使耶路撒冷王国短暂复国。腓特烈凭借此次东征的胜利与西西里上的优秀反击恢复了自己的教藉,但仍然无法阻止皇帝与教宗的冲突日益加剧,其结果就是,腓特烈所信赖的日耳曼共治国王,长子亨利在教宗的支持下于1234年发动了对父皇的叛乱,而1247年腓特烈死后,德意志诸国又在教宗的支持下选出了一位对立国王威廉。 除了他的帝国要求之外,腓特烈的统治期是帝国中央集权瓦解的转折点。当他专注于将西西里建立成一个现代的中央集权国家时,他大部分时间都不在德意志,并给予德意志的诸侯们广泛的特权:在1220年的《神圣诸侯契约》()中,腓特烈下放很多权力给主教,如制定关税、铸币和设防。在1232年的《世俗诸候法案》()中又将大部分上述特权分给了世俗地区。虽然事先这些特权很多都已经存在,但现在它们被广泛而一次性地授予。1232年的《世俗诸候法案》中更首次将德意志的诸侯们称为Domini Terræ,即他们领地的主人,这也是政治术语一次非凡的进步。另外,针对帝国中唯一一个实质王国——波希米亞王國这个重要的区域势力,腓特烈又在1212年颁布西西里金玺诏书,承认了国王普热米斯尔·奥托卡一世(自1198年开始使用国王头衔)及其后代的王室头衔,并将波西米亚公国晋升为王国,作为奥托卡支持其成为皇帝的回报,波希米亞国王从此被豁免除参与帝国会议之外的所有义务。腓特烈希望通过这类广泛的特权授予,拉拢德意志的诸侯们,以使在他专注于意大利事务期间,德意志的诸侯们能帮他维持好阿尔卑斯山以北的秩序。事实上这类政策至少在腓特烈在位期间有一定成效:1234年的亨利叛乱之际,在红胡子时期一直给皇帝添堵的德意志诸侯们这次都坚定地站在皇帝一方,而使叛乱在半年内便被平定。 神聖羅馬帝國早期三王朝时期,由于皇帝基本上都以日耳曼五大部落公爵的身份登基,以及与罗马教廷的合作关系而维持帝国内部稳定,但在腓特烈二世采取重意大利轻德意志政策后,皇帝在德意志的权力威望逐渐衰落,而沦为与一般德意志诸侯无异的小领主。随着腓特烈二世的去世,此前得政策倾斜以及与教廷关系破产造成的潜在危险因为缺乏有能力的皇帝而一次性爆发。经历大空位时代以后,12世纪至13世纪期间,皇帝只能靠家族少量力量以政治手段和聯姻取得王位和帝位,缺乏强大的王室领地,来作为税收来源和王权扩张的基础,對於皇帝名義上可向帝國內成員收取的只有定額軍事徵收税,这种松散的政治邦联形态则在三十年战争中被彻底摧毁。 大空位时期 腓特烈二世于1250年死后,德意志王国分裂于他的儿子康拉德四世和诸侯们选出的荷兰的威廉手中。康拉德于1254年死后便是大空位时期(Interregnum),在这一时期没有一位国王能得到普遍的认可,而诸侯们就此得以巩固他们的基础,甚至变为更加独立的统治者。1257年威廉死后,归尔甫派(反霍亨施陶芬派)支持的康沃尔的理查和卡斯提尔国王阿方索十世展开了皇位争夺,后者因拥有霍亨施陶芬家族的母系血脉而被吉伯林派(霍亨斯陶芬派)承认,但是从未踏上过德意志的土地。1273年理查死后,大空位时期以哈布斯堡的鲁道夫一世被一致承认而结束,他是一位未成年的前霍亨斯陶芬家族旁系成员。 中世纪晚期 哈布斯堡与卢森堡王朝 对于当时的德意志贵族而言,哈布斯堡的鲁道夫可谓理想的傀儡:空有辉煌的家世(腓特烈二世的教子、霍亨施陶芬家族的母系血脉),却年老(即位时55岁)力弱(当时哈布斯堡家族只在上勃艮第有零散的领地)。然而他们都低估这位伏枥老骥的雄才大略:1276年,鲁道夫一世以违反小特权为由,向擅自吞并巴本堡领地的波希米亚国王奥托卡二世宣战,最终在两年后于击杀对手,成功将地域广大的奥地利变成哈布斯堡家族的世袭领土,从而一跃成为与波希米亚不分伯仲的德意志强藩。此后,帝国皇冠就几乎一直在波希米亚国王(主要出身卢森堡家族)和奥地利大公(哈布斯堡家族)手中流转,直到哈布斯堡家族出身的波希米亚与匈牙利国王斐迪南一世,从兄长皇帝兼奥地利大公卡尔五世/一世手中接过帝国皇冠和奥地利大公国。兼任了奥地利大公和波希米亚国王的奥地利哈布斯堡家族及其分支哈布斯堡-洛林家族,则一直垄断皇位直至帝国覆亡。 然而这个时期即便是皇帝已经拥有(仅相对于单一诸侯的)强大实力和广大的世袭领地,面对一旦皇帝试图褫夺特权就合纵抗皇的诸侯联盟,神圣罗马帝国的集权化道路依旧是举步维艰:鲁道夫一世将奥地利纳入家族领地的行径遭到诸侯们的一致反感,以至于其驾崩之后,当选为罗马王的不是哈布斯堡的阿尔布雷希特,而是拿骚的阿道夫,而拿骚家族则因为同样的原因而被哈布斯堡家族重夺王冠;控制了波希米亚、上萨克森、勃兰登堡等广大领土的查理四世所能做到的,只是颁布金玺诏书,确认诸侯的特权,以防止对立皇帝的出现和内战的爆发;马克西米利安一世的帝国改革可谓走得最远,但也仅仅是通过帝国议会与封建军制的改革、帝国咨政院和帝国行政圈的设立,以产生一个由贵族所治,为贵族所服中央政府,而这个脆弱的中央政府在后来的宗教改革中被搅的支离破碎;至于世界霸主查理五世,这个因为西班牙和勃艮第文化背景而始终得不到德意志贵族拥戴的虔诚天主教徒,最终深陷宗教纷争的泥潭,黯然让位于胞弟费迪南一世。 政治格局的变化 13世纪同样见证土地管理方式向中世纪晚期过渡的整体性变化,以损失贵族封建制度为代价,为政治权力转移到冉冉升起的资产阶级手中做准备。金钱除用于支付人头税以外,开始更多地代表农业的经济价值。农民更多地开始被要求上交土地税。“所有权”的概念开始代替古代的管辖权模式,尽管它们仍然联系得很紧密。在帝国辖区,权力联系得更紧密:无论是谁拥有了土地的管辖权,其他的权力也就应运而生。然而很重要的一点是,这一时期的管辖权并不包括司法权,事实上后者直到世纪才真正出现。法庭审判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传统和惯例。 在这一时期,帝国所辖各区域开始转型为现代国家的前身。这一进程随着地域的不同区别很大,发展最快的地区很大程度上与古代日耳曼部落的区域重合。值得注意的是,这个时期帝国开始与德意志民族国家和日耳曼地域国家产生等价关系:1474年腓特烈三世首次在国号上加上“德意志民族/日耳曼民族的”(/)的修饰语,1512在科隆的帝國會議马克西米利安一世则在首次在礼仪头衔中加上“德意志国王”(),而传统上表达对德意志地區治权的头衔是责实不明的“罗马人民的国王”()。马克西米利安一世在1508年經過教宗儒略二世同意將「羅馬人的神聖皇帝」()改為「當選羅馬皇帝」()結束了具有數百年歷史的習俗,即神聖羅馬皇帝必須由教皇加冕。 而因资本主义发展而富庶的北意大利城邦,如威尼斯、佛罗伦斯、比萨等等,持续地吸引着皇帝的注意和精力,使帝国對日耳曼與義大利其他地区的專注也減弱。 此外,帝国欠缺公认的王室继承法,因此一旦皇帝去世,往往造成各选帝侯继任皇帝的纷争,因而导致帝国的内战和陷入无政府状态。继位皇帝必须以武力战胜其他不支持的诸侯,或者必须想办法赢得多数诸侯的拥戴,才能维系皇帝的权威;在这种情况之下,神圣罗马帝国虽然有各成員國集結成一個核心“国家”之名,实际上却逐渐演变成为一个松散的“邦联组织”。 迈向近代 宗教改革和文艺复兴 1516 年,未來神聖羅馬帝國皇帝查理五世的祖父阿拉貢的斐迪南二世去世。查理與他的母親卡斯蒂利亞的喬安娜一起在卡斯蒂利亞和阿拉貢開始了他的統治,這個聯盟演變成西班牙。 1519 年,已經在西班牙以卡洛斯一世的身份在位的查理以卡爾五世的身份獲得了皇室頭銜。神聖羅馬帝國最終會以查理的兄弟費迪南德的身份進入哈布斯堡王朝的一個更初級的分支,而高級分支繼續查理的兒子西班牙的菲利普二世統治西班牙和勃艮第的繼承權。許多因素促成了這一結果。對於詹姆斯·D·特雷西來說,正是歐洲文明的多中心特性使得難以維持“一個領土遍及整個大陸的王朝,從低地國家到西西里島,從西班牙到匈牙利——更不用說西班牙的海外屬地了”。其他人則指出了宗教緊張局勢、財政問題以及包括法國和奧斯曼帝國在內的外部勢力的阻撓。 在更個人的層面上,卡尔未能說服德國诸侯们支持他的兒子菲利普,他的“尷尬和孤僻的性格和缺乏德語技能注定了這個事業失敗”。 在查理開始在神聖羅馬帝國統治之前,1517 年,馬丁·路德發起了後來被稱為宗教改革的運動。帝國隨後沿著宗教路線分​​裂,北部、東部和許多主要城市——斯特拉斯堡、法蘭克福和紐倫堡——成為新教徒,而南部和西部地區基本上仍然是天主教徒。 在查理統治初期,另一個帝國軍團再次成立(1522 年),儘管查理宣稱他只會在他不在的情況下容忍它,並且它的主席必須是他的代表。查理五世從 1521 年到 1530 年在德國缺席。與 1500 年代初期建立的類似,帝國軍團由於參與不穩定和诸侯之間的分歧,未能建立獨立於皇帝的聯邦權力機構。查理五世在 1547 年的施馬爾卡爾迪戰爭中擊敗了新教諸侯,但勢頭減弱了,儘管軍事失敗,新教莊園仍能在政治上倖存下來。在 1555 年的奧格斯堡和約中,查理五世通過他的兄弟費迪南德,正式承認統治者有權選擇天主教或路德教(不包括慈運會、加爾文主義者和激進分子)。1555年,保羅四世當選教皇,站在法國一邊,疲憊的卡尔終於放棄了建立世界基督教帝國的希望。 三十年战争 1618年6月26日,当时神圣罗马帝国境内有390个領地,如公国、侯国、教會领地、自由邦、自由城市、骑士领地等,而对哈布斯堡奥地利在帝国内部重振皇权政策的反感,以及因为宗教改革造成的占诸侯大多数的新教诸候对天主教皇帝的敌视,最终引发了三十年战争。三十年战争使得日耳曼的经济倒退了近200年,犹如回到了农奴制的封建时代;又因为《威斯特伐利亚和约》,神圣罗马帝国内的诸侯可享有自主权。这使得皇权进一步的被削弱,帝国境内的诸侯各自为政,他们的领地有如一个独立的王国。三十年戰爭后,神聖羅馬帝國共有314個邦國和1475個騎士莊園領地。到了18世纪,经历了波兰王位继承战争、奥地利王位继承战争和七年战争等等内战,整个帝国形成三百多个独立的大小邦国,神圣罗马皇帝甚至连德意志邦国的盟主都称不上,彻底成了徒有其名的傀儡,而世人对皇帝的印象,更多地是哈布斯堡家族的族长与奥地利的统治者,而非德意志的最高君主。而另一方面,汉诺威、萨克森、巴伐利亚等几个世俗选帝侯也逐渐成为欧洲政坛上不可或缺的要角,其中,由勃兰登堡选侯国发展而来的普鲁士王国更是跻身欧陆列强之列,与奥地利展开持久的德意志争霸战。 巴洛克时期 在接下來的 6 年裡,德國將享有相對和平。在東線,土耳其人繼續成為巨大的威脅,儘管戰爭意味著與新教王子的進一步妥協,因此皇帝試圖避免它。在西部,萊茵蘭越來越受到法國的影響。荷蘭對西班牙的起義爆發後,帝國保持中立,事實上允許荷蘭在 1581 年離開帝國。副作用是科隆戰爭,它蹂躪了萊茵河上游的大部分地區。皇帝斐迪南三世於 1653
1672年,喬治·莫爾(Georg Mohr)证明:如果把“作直线”解释为“作出直线上的2点”,那么凡是尺规能作的,单用圆规也能作出,拿破崙問題就是一個例子。 直尺作圖 只用直尺所能作的圖其實不多,但在已知一个圆和其圆心的情况下,那么凡是尺规能作的,单用直尺也能作出。 生鏽圓规(即半径固定的圆规)作图 生锈圆规作图,已知两点、,找出一点使得。 已知两点、,只用半径固定的圆规,求作使是线段的中点。 尺规作图,是古希臘人按“盡可能简单”这个思想出发的,能更简洁的表达吗?顺着这思路就有了更简洁的表达。 10世纪时,有数学家提出用直尺和半径固定的圆规作图。 從給定的兩點出發時,生鏽圓規作圖完全等價於尺規作圖。 但是,「從給定的兩點出發」這一條件必不可少,在有多個已知點的條件下,鏽規作圖的能力還有待研究。 二刻尺作图 將條件放寬,允許使用有刻度的直尺,可以三等分角或做出正七邊形等一般尺規做圖所做不到的事。 允许使用长度等于1的线段 已知两条线段AB、AC,可以作出一条线段的长度等于两条线段长度之乘积AB×AC。 外部連結 方程的解 尺規作圖的程式 C.a.R. -Java程式 GRACE -在線Java程式 Geometric Drawing Pad-在線Java程式 Ruler & compass
直尺作圖 只用直尺所能作的圖其實不多,但在已知一个圆和其圆心的情况下,那么凡是尺规能作的,单用直尺也能作出。 生鏽圓规(即半径固定的圆规)作图 生锈圆规作图,已知两点、,找出一点使得。 已知两点、,只用半径固定的圆规,求作使是线段的中点。 尺规作图,是古希臘人按“盡可能简单”这个思想出发的,能更简洁的表达吗?顺着这思路就有了更简洁的表达。 10世纪时,有数学家提出用直尺和半径固定的圆规作图。 從給定的兩點出發時,生鏽圓規作圖完全等價於尺規作圖。 但是,「從給定的兩點出發」這一條件必不可少,在有多個已知點的條件下,鏽規作圖的能力還有待研究。 二刻尺作图 將條件放寬,允許使用有刻度的直尺,可以三等分角或做出正七邊形等一般尺規做圖所做不到的事。 允许使用长度等于1的线段 已知两条线段AB、AC,可以作出一条线段的长度等于两条线段长度之乘积AB×AC。 外部連結 方程的解 尺規作圖的程式 C.a.R. -Java程式 GRACE -在線Java程式 Geometric Drawing Pad-在線Java程式 Ruler &
基本性质 这一定理可以等价描述为:若以任意三角形的各边为底边向形外作底角为30°的等腰三角形,则它们的顶点构成一个正三角形。 本圖形具備下列特徵: 線段,且該三線段交於一點,該點到ABC三點距離之和等於(或、)。 與、與、與互相垂直。 之外接圓相交於一點,該點即線段之交點。 參見 四邊形上,類似的定理為凡·奧貝爾定理。 拿破仑定理本身為佩特諾-伊曼-道格拉斯定理的特例。
基本性质 这一定理可以等价描述为:若以任意三角形的各边为底边向形外作底角为30°的等腰三角形,则它们的顶点构成一个正三角形。 本圖形具備下列特徵: 線段,且該三線段交於一點,該點到ABC三點距離之和等於(或、)。 與、與、與互相垂直。 之外接圓相交於一點,該點即線段之交點。 參見 四邊形上,類似的定理為凡·奧貝爾定理。
Visit to Jules Verne and Victorien Sardou De Amicis' works : text with concordances and frequency list
Sull'oceano(1889年),描写了海外的意大利移民的困境。 外部連結 Edmondo de Amicis, A Visit to Jules Verne and Victorien Sardou De Amicis'
1980年:邵崇柏,臺灣男演員、強辯樂團鼓手 1980年:吳宇衛,英國歐亞裔主持人、作者、演員 1980年:辻村深月,日本女性小說家 1984年:吉岡聖惠,日本樂隊生物股長主唱 1988年:徐佳琦,香港模特兒 1988年:張辰亮,中國科普作者 1988年:孫秀賢,韓國女演員 1988年:貝尼迪克特·赫韋德斯,德國職業足球運動員 1996年:瑞斯·普雷斯科德,英國男子田徑運動員 2000年:費蘭·托雷斯,西班牙職業足球運動員 2004年:莉迪亞·雅各比,美國女子游泳運動員 生年不詳:鄭梓靈,香港愛情小說作家 法律規定 由於2月29日為閏日,只在閏年出現,出生於這一天的人在平年沒有閏日的情況下,可能會以2月28日或3月1日作為他們的生日,部分的人會產生4年才有一次生日的錯覺。而部份國家或地區的法律亦有提及他們法定的生日: 2月29日相當日之前一日是2月28日時,根據《中華民國民法》第一編總則、第五章「期日及期間」之第121條規定: 以日、星期、月或年定期間者,以期間末日之終止,為期間之終止。 期間不以星期、月或年之始日起算者,以最後之星期、月或年與起算日相當日之前一日,為期間之末日。但以月或年定期間,於最後之月,無相當日者,以其月之末日,為期間之末日。 根據《香港法例》第410章,成年歲數(有關條文)條例第5條: 一個人在他的某個歲數生日開始之時即年滿該歲數。 一個人如在閏年二月二十九日出生,則在閏年以外的其他年份,須以三月一日作為他的生日。 本條只適用於在本條例生效日期之後的生日。 逝世
1468年:教宗保祿三世,羅馬主教(1549年逝世) 1792年:焦阿基诺·罗西尼,意大利作曲家(1868年逝世) 1860年:赫爾曼·何樂禮,德裔美國統計學家、發明家(1929年逝世) 1896年:莫拉爾吉·德賽,印度政治家,金氏世界紀錄史上最高齡的總理(1995年逝世) 1908年:巴尔蒂斯,法國藝術家,20世紀具象繪畫大師(2001年逝世) 1936年:傑克·洛斯馬,美國宇航員 1940年:原田芳雄,日本男演員(2011年逝世) 1940年:鄧蓮如,香港及英國政治家,前行政局首席非官守議員 1944年:麥嘉,香港電影導演、演員、編劇 1948年:赤川次郎,日本小說家 1964年:詹姆斯·奧格威,英國園景設計師,安格斯·奥格威爵士與肯特的雅麗珊郡主的長子 1968年:飯島直子,日本演員 1972年:佩德羅·桑切斯,西班牙首相 1980年:布志綸,香港樂隊Mr.成員 1980年:邵崇柏,臺灣男演員、強辯樂團鼓手 1980年:吳宇衛,英國歐亞裔主持人、作者、演員 1980年:辻村深月,日本女性小說家 1984年:吉岡聖惠,日本樂隊生物股長主唱 1988年:徐佳琦,香港模特兒 1988年:張辰亮,中國科普作者 1988年:孫秀賢,韓國女演員 1988年:貝尼迪克特·赫韋德斯,德國職業足球運動員 1996年:瑞斯·普雷斯科德,英國男子田徑運動員 2000年:費蘭·托雷斯,西班牙職業足球運動員
促请各会员国实施经济制裁和除使用武力以外的其他措施以防止或制止侵略; 对侵略者采取军事行动; 就接纳新会员国以及各国加入《国际法院规约》的条件提出建议; 在“战略地区”行使联合国的托管职能; 就秘书长的任命向联合国大会提出建议,并与大会共同选举国际法院的法官。但事实上一般安理会仅仅只推荐一人,联合国大会以鼓掌的形式通过任命。 组织机构 理事國 安理会由5个常任理事国和10个非常任理事国组成。5个常任理事国是中國(1971年10月25日聯合國大會第2758號決議通過之後席位由實際控制中國大陸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接替實際控制台澎金馬的中華民國)、法国、俄罗斯(1991年12月苏联解体后席位由俄罗斯联邦接替)、英国、美國。非常任理事国由联合国大会选举产生,最初为6个,1965年开始增加到10个,席位按地区分配,即亚洲2个、非洲3个、拉丁美洲2个、东欧1个、西欧及其他国家2个。非常任理事国任期2年,经选举每年更换5个,不能连选连任。根据地域分配原则,每次新选出的5个成员国中应包括来自亚洲和非洲的3个国家、一个东欧国家和一个拉美或加勒比地区国家。 安理会成员国們必须至少有一名代表常驻联合国,以确保安理会可以在任何时候召开全體会议。这个规定是从国际联盟的失败教训中學到的,因为无法快速对危机作出反应正是导致国际联盟失败的原因之一。 常任理事國 否決權 根据《联合国宪章》,安理会對於非程序性事項的決議必须要常任理事国达成一致才能允许通过决议,也就是必须要五个常任理事国都不投反对票才能通过决议。 1950年代在苏联缺席的情况下,美国主导联合国通过了介入朝鲜局势的决议,因此国际上逐渐将否决权认同为“反对票”而非“反对或弃权票”。聯合國安理會5個常任理事國都擁有都對非程序事項之決議的否決權,只要其中任何一國反對該提案,即使其他4個常任理事國甚至其餘14個理事國全部贊成,該提案也無法在安理會通過。 2022年4月26日起,任何常任理事国动用否决权後,聯合國大會将在10天内自动召开会议討論,而所有联合国成员都可以对行使否决权的行动进行审查和评论。 非常任理事国 非常任理事国与常任理事国共同担负着维持国际安全的主要责任,包括促进和平解决国际及地区争端、制定应对威胁和平及侵略行为的办法、起草报告等。非常任理事国在安理会有常驻代表,在安理会定期会议时可派特别代表与会,与常任理事国共同制定安理会议事规则,包括推选主席方法。非常任理事国没有常任理事国拥有的一票否决权。為選舉制,任期两年,不能連任。截止2016年担任非常任理事国次数最多的国家为日本(11次)、巴西(10次)和阿根廷(9次)。 下设委员会 常设委员会 目前有三个常设委员会,均由安理会所有理事国的代表组成。 议事规则专家委员会(就议事规则和其他技术性事项进行研究并提出意见) 接纳新会员国委员会 安全理事会在总部以外地点开会问题委员会 特设委员会 特设委员会视需要而设立,由安理会所有成员组成,举行非公开会议。
根据《联合国宪章》,安全理事会具有下列职能和权力: 依照联合国的宗旨和原则来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 调查可能引起国际摩擦的任何争端或局势; 建议调解这些争端的方法或解决条件; 制定计划以处理对和平的威胁或侵略行为,并建议应采取的行动; 促请各会员国实施经济制裁和除使用武力以外的其他措施以防止或制止侵略; 对侵略者采取军事行动; 就接纳新会员国以及各国加入《国际法院规约》的条件提出建议; 在“战略地区”行使联合国的托管职能; 就秘书长的任命向联合国大会提出建议,并与大会共同选举国际法院的法官。但事实上一般安理会仅仅只推荐一人,联合国大会以鼓掌的形式通过任命。 组织机构 理事國 安理会由5个常任理事国和10个非常任理事国组成。5个常任理事国是中國(1971年10月25日聯合國大會第2758號決議通過之後席位由實際控制中國大陸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接替實際控制台澎金馬的中華民國)、法国、俄罗斯(1991年12月苏联解体后席位由俄罗斯联邦接替)、英国、美國。非常任理事国由联合国大会选举产生,最初为6个,1965年开始增加到10个,席位按地区分配,即亚洲2个、非洲3个、拉丁美洲2个、东欧1个、西欧及其他国家2个。非常任理事国任期2年,经选举每年更换5个,不能连选连任。根据地域分配原则,每次新选出的5个成员国中应包括来自亚洲和非洲的3个国家、一个东欧国家和一个拉美或加勒比地区国家。 安理会成员国們必须至少有一名代表常驻联合国,以确保安理会可以在任何时候召开全體会议。这个规定是从国际联盟的失败教训中學到的,因为无法快速对危机作出反应正是导致国际联盟失败的原因之一。 常任理事國 否決權 根据《联合国宪章》,安理会對於非程序性事項的決議必须要常任理事国达成一致才能允许通过决议,也就是必须要五个常任理事国都不投反对票才能通过决议。 1950年代在苏联缺席的情况下,美国主导联合国通过了介入朝鲜局势的决议,因此国际上逐渐将否决权认同为“反对票”而非“反对或弃权票”。聯合國安理會5個常任理事國都擁有都對非程序事項之決議的否決權,只要其中任何一國反對該提案,即使其他4個常任理事國甚至其餘14個理事國全部贊成,該提案也無法在安理會通過。 2022年4月26日起,任何常任理事国动用否决权後,聯合國大會将在10天内自动召开会议討論,而所有联合国成员都可以对行使否决权的行动进行审查和评论。 非常任理事国 非常任理事国与常任理事国共同担负着维持国际安全的主要责任,包括促进和平解决国际及地区争端、制定应对威胁和平及侵略行为的办法、起草报告等。非常任理事国在安理会有常驻代表,在安理会定期会议时可派特别代表与会,与常任理事国共同制定安理会议事规则,包括推选主席方法。非常任理事国没有常任理事国拥有的一票否决权。為選舉制,任期两年,不能連任。截止2016年担任非常任理事国次数最多的国家为日本(11次)、巴西(10次)和阿根廷(9次)。 下设委员会 常设委员会 目前有三个常设委员会,均由安理会所有理事国的代表组成。 议事规则专家委员会(就议事规则和其他技术性事项进行研究并提出意见) 接纳新会员国委员会 安全理事会在总部以外地点开会问题委员会 特设委员会 特设委员会视需要而设立,由安理会所有成员组成,举行非公开会议。 理事会在总部以外地点开会问题委员会 第692(1991)号决议所设联合国赔偿委员会理事会 第1373(2001)号决议所设立的反恐怖主义委员会
羽田孜,日本 村山富市,日本 橋本龍太郎,日本 小淵惠三,日本 金泳三,大韓民國 金大中,大韓民國 金日成,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 金正日,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 羅慕斯,菲律賓 约瑟夫·埃斯特拉达,菲律賓 吳作棟,新加坡 馬哈迪·莫哈末,馬來西亞 蘇哈托,印尼 保羅·基廷,澳大利亞 約翰·霍華德,澳大利亞 江澤民,中華人民共和國 李鵬,中華人民共和國 朱鎔基,中華人民共和國 中東 海珊,伊拉克 阿拉法特,巴勒斯坦 拉賓,以色列 本雅明·内塔尼亚胡,以色列 穆巴拉克,埃及 美洲 老布希,美國 比爾·柯林頓,美國 让·克雷蒂安,加拿大 菲德爾·卡斯特羅,古巴 藤森謙也,祕魯 歐洲 伊莉莎白二世,英國 約翰·梅傑,英國 托尼·布萊爾,英國 弗朗索瓦·密特朗,法國 雅克·希拉克,法國 赫爾穆特·科爾,德國 格哈特·施羅德,德國 鲍里斯·叶利钦,俄羅斯 米洛塞維奇,南斯拉夫聯盟共和國 莱赫·瓦文萨, 波兰 若望保祿二世,教廷 非洲 戴克拉克,南非 曼德拉,南非 格達費,利比亞 運動員 演藝人員 香港 台灣 新馬 李心潔 阿牛 無印良品 范文芳
1994年——華航名古屋空難。 1994年——中国西北航空2303号班机空难。 199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克拉玛依大火。 1995年——日本阪神大地震。 1995年——美國奧克拉荷馬州聯邦大樓爆炸案。 1995年——南韓三豐百貨大樓倒塌事故。 199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丽江地震。 1996年——超强台风贺伯,登陆台湾和中华人民共和国。 1996年——沙烏地阿拉伯航空班機與哈薩克航空班機在新德里空中相撞。 1997年——東南亞霾害。 1998年——印尼黑色五月暴动,导致独裁总统苏哈托下台。 199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长江大水。 1998年——美國駐肯亞、坦尚尼亞大使館爆炸案。 1998年——中美洲風災。 1999年——土耳其大地震。 1999年——台灣921大地震。 199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烟台11·24特大海难。 世界領導者 亞洲、大洋洲 李登輝,中華民國 李焕,中華民國 郝柏村,中華民國 连战,中華民國 萧万长,中華民國 衛奕信,英屬香港 彭定康,英屬香港 董建華,香港特別行政區 明仁天皇,日本 海部俊樹,日本 宮澤喜一,日本 細川護熙,日本 羽田孜,日本 村山富市,日本 橋本龍太郎,日本 小淵惠三,日本 金泳三,大韓民國 金大中,大韓民國 金日成,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 金正日,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 羅慕斯,菲律賓 约瑟夫·埃斯特拉达,菲律賓 吳作棟,新加坡 馬哈迪·莫哈末,馬來西亞 蘇哈托,印尼 保羅·基廷,澳大利亞 約翰·霍華德,澳大利亞 江澤民,中華人民共和國 李鵬,中華人民共和國 朱鎔基,中華人民共和國 中東 海珊,伊拉克 阿拉法特,巴勒斯坦 拉賓,以色列 本雅明·内塔尼亚胡,以色列 穆巴拉克,埃及 美洲 老布希,美國 比爾·柯林頓,美國 让·克雷蒂安,加拿大 菲德爾·卡斯特羅,古巴 藤森謙也,祕魯 歐洲 伊莉莎白二世,英國 約翰·梅傑,英國 托尼·布萊爾,英國 弗朗索瓦·密特朗,法國 雅克·希拉克,法國 赫爾穆特·科爾,德國 格哈特·施羅德,德國 鲍里斯·叶利钦,俄羅斯 米洛塞維奇,南斯拉夫聯盟共和國 莱赫·瓦文萨, 波兰 若望保祿二世,教廷 非洲 戴克拉克,南非 曼德拉,南非 格達費,利比亞 運動員 演藝人員 香港 台灣 新馬 李心潔
。 2003年世界无线电通信大会(,国际电信联盟主办的频率分配专门会议,两年一度)做出决定,允许各国在业余无线电执照管理中自己任选是否对摩尔斯电码进行要求。虽然在美国和加拿大还有书面上的要求,但在一些其他国家正准备彻底去除这个要求。 熟练的爱好者和军事报务员常常可以接收(抄报)40 以上速度的摩尔斯码。虽然传统发报电键仍有许多爱好者在使用,但半自动和全自动的电子电键在今天使用越来越广泛。计算机软件也经常被用来生成和解码摩尔斯码电波信号。 国际摩尔斯电码常用字符的一种展示 有些教授记忆摩尔斯电码的方法是使用一张二叉树。 时间控制和表示方法 有两种「符号」用来表示字符:点(·)和劃(-),或叫「滴」()和「答」()。点的长度决定了发报的速度,并且被当作发报时间参考。下面是时间控制的图示: -- --- ·-· ··· · -·-· --- -·· · M O R S E C O D E 这里,「-」表示劃,「·」表示点。这是上面消息的准确发报时间(=表示有信号,.代表無信號,每个为一个点的长度): ===.===...===.===.===...=.===.=...=.=.=...=.......===.=.===.=...===.===.===...===.=.=...= ^ ^ ^ ^ ^ | 劃 點 | 單詞間隔 點劃間隔 字符間隔 劃一般是三个点的长度;点劃之间的间隔是一个点的长度;字符之间的间隔是三个点的长度;单词之间的间隔是七个点的长度。 初学者往往被教导发送点劃间隔短小、短而快的字符,并且在符号和单词之间夸大间隔时间。比较起来,这种方式更加容易学会。 熟悉摩尔斯码的人之间经常像这样说话或拼写(其中,「长音 / Dah」是发「awe」的音): -- --- ·-· ··· · / -·-· --- -·· · DahDah DahDahDah DiDahDit DiDiDit Dit, DahDiDahDit DahDahDah DahDiDi Di. 拉丁字母、数字、标点符号和統一符號 基礎拉丁字母 数字 摩尔斯电码的数字有长码和短码,通常用长码,於中文電碼中組成漢字則使用短碼。
··· · -·-· --- -·· · M O R S E C O D E 这里,「-」表示劃,「·」表示点。这是上面消息的准确发报时间(=表示有信号,.代表無信號,每个为一个点的长度): ===.===...===.===.===...=.===.=...=.=.=...=.......===.=.===.=...===.===.===...===.=.=...= ^ ^ ^ ^ ^ | 劃 點 | 單詞間隔 點劃間隔 字符間隔 劃一般是三个点的长度;点劃之间的间隔是一个点的长度;字符之间的间隔是三个点的长度;单词之间的间隔是七个点的长度。 初学者往往被教导发送点劃间隔短小、短而快的字符,并且在符号和单词之间夸大间隔时间。比较起来,这种方式更加容易学会。 熟悉摩尔斯码的人之间经常像这样说话或拼写(其中,「长音 / Dah」是发「awe」的音): -- --- ·-· ··· · / -·-· --- -·· · DahDah DahDahDah DiDahDit DiDiDit Dit, DahDiDahDit DahDahDah DahDiDi Di. 拉丁字母、数字、标点符号和統一符號 基礎拉丁字母 数字 摩尔斯电码的数字有长码和短码,通常用长码,於中文電碼中組成漢字則使用短碼。 标点符号
with St. Anne and St. John the Baptist;c. 1499–1500)–英國,倫敦,英国国家美术馆(National Gallery) 《聖母像》(Madonna of the Yarnwinder;1501) 《蒙娜麗莎》,作于1503年—1505年/1507年,现藏于法國巴黎羅浮宮 《岩间圣母》,作于1508年,现藏于英国国家美术馆 《莉妲和天鵝》(1508)-(僅複製畫留存—最好的臨摹畫在意大利,羅馬,博爾蓋塞美術館 《圣母子与圣安妮》('';c. 1510)–法國,巴黎,羅浮宮 《施洗者聖約翰》,作于约1514年,现藏于法國巴黎羅浮宮 《巴卡斯》(1515)–法國,巴黎,羅浮宮 圖集 大眾文化 《達文西密碼》——美國作家丹·布朗的小說與改編電影 手機遊戲《Fate/Grand Order》——2015年以「Caster」職階、2019年以「Rider」職階登場,在遊戲中被描述為使用某種手段讓自己變成如蒙娜丽莎的女性外觀的男性,作為「Caster」職的寶具為「萬能之人」、「Rider」職則是「超越界限」。 注释 参考文献 引用 来源 《-{zh-hans:芬奇; zh-hant:文西;}-论绘画》,(-{zh-hans:意; zh-hk:意; zh-tw:義;}-)达·芬奇 著,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1979.11,1983.6,1986.9(包含列奥纳多的Codex Urbinas Latinus全文) 《达·芬奇论绘画》(-{zh-hans:意; zh-hk:意; zh-tw:義;}-)列奥纳多·达·芬奇 著;戴勉 编译,朱龙华 校,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3 ISBN 978-7-5633-3848-1 《意大利文艺复兴的起源与模式》,朱龙华 著,人民出版社,2004 ISBN 978-7-01-004025-7 The Notebooks of Leonardo da Vinci, Vol I,II compiled and tr. by J.P. Richter,Dover ISBN 978-0-486-22572-2(英、-{zh-hans:意; zh-hk:意; zh-tw:義;}-对照) 延伸閱讀 2 volumes. A reprint of the original 1883 edition. John N. Lupia, "The Secret Revealed: How to Look at Italian Renaissance Painting," Medieval and Renaissance Times, Vol. 1, no. 2(Summer, 1994): 6-17.(ISSN 1075–2110) Sherwin B. Nuland, "Leonardo Da Vinci." 176 P. Phoenix Press. 2001. ISBN 978-0-7538-1269-3 外部連結 達文西的北極密碼 - 消失中的「黃金比例」 名畫檔案-達文西 列奥纳多 Leonardo da Vinci 达·芬奇手稿扫描版 参见 文艺复兴 意大利文藝復興畫家 意大利文藝復興雕刻家 意大利文艺复兴建筑师 義大利音樂家 義大利發明家
Spirito;第一個意大利本土醫院)作業。1510至1511年,則與托雷醫生(dottore Marcantonio della Torre;1481年—1511年)共同工作。30年內,達文西共解剖了30具不同性別年齡的人體。當與托雷醫生共同工作時,達文西準備出版解剖學理作品並製繪了超過200篇畫作。然而,他的書直到1680年(辭世161年)才以《繪畫論》為名出版。除了人體外,達文西也解剖了牛、禽鳥、猴、熊、蛙以作為解剖結構比較。 達文西畫了許多人体骨骼的圖形,同時他也第一個具體描繪脊骨雙S型態的人。他也研究骨盆和骶骨的傾斜度,以及強調骶骨不僅非單一形態,而且是5個椎骨組成。達文西也能卓越地表現人類顱骨的形態以及腦部不同的交叉截面圖,如橫斷面、縱切面、正切面。他畫了許多圖,内容包括肺臟、腸繫膜、泌尿道、性器官甚至性交。他是第一個畫出子宮中胎兒(他希望瞭解「生育奇蹟」)同時也是第一個畫出腹腔中闌尾的人。此外達文西經常描繪頸部和肩膀的肌肉和肌腱。2005年,達文西的畫作激發一位英國心臟外科醫師領先發展一個修補受損心臟的新方法。 他可說是局部解剖圖宗師,不僅在研究人體解剖學方面表現傑出,而且在涉獵其他動物解剖時一樣表現出色。達文西不只關心身體結構,也關心生理功能,這使得他變成解剖學家和生理學家。他積極尋找外觀有明顯生理缺陷的人作為模特兒以便畫成滑稽的畫作来突顯生理功能的意義。達文西还可以同時一手作畫一手寫字。 基於人體解剖學研究也使得達文西設計出史上第一個機器人。這個被稱作達文西機械人的設計可能是在1495年完成,这一草稿直到1950年代才被發現。目前不知這個設計是否要作成實體。 一般均認為達文西對人體構造的瞭解可以說對他在繪畫方面有相當大助益。 發明及工程學 由於著迷飛行現象,達文西做了鳥類飛行的詳細研究,同時策劃了數部飛行機器,包括了以4個人力運作的直昇機(但因機體本身亦會旋轉故無法作用)以及輕型滑翔翼。1496年1月3日,他曾測試了一部自製飛行機器但以失敗告终。 1502年,達文西曾為伊斯坦堡鄂圖曼蘇丹巴耶塞特二世的土木工程專案製作單一跨距達240公尺(720英尺)的橋樑草圖。這個設計打算讓橋樑跨越博斯普魯斯海峽口的金角湾。但因巴耶塞特二世認為無法建設而未施行。2001年,奠基於達文西的設計,讓此橋以小橋的形式在挪威付諸實行。而在2006年5月17日,土耳其政府決定在實地建設達文西橋跨越金角湾讓該橋終究成形。 1490年,達文西將無段連續自動變速箱概念繪製成草圖。今日,達文西的變速概念以現代化形式實際使用在汽車上。此外,無段連續自動變速箱也已經在拖拉机、雪上摩托車、速克達機車等使用了許多年。 由於達文西曾任軍事工程師,筆記中也包含了數種軍事機械的設計:機關槍、人力或以馬拉動的武裝坦克車、子母彈、軍用降落傘、含呼吸軟管以豬皮製成的潛水裝等等。不過,後來他卻認為戰爭是人類最糟的活動。其他的發明包括了潛水艇、被詮譯為第一個機械計算機的齒輪裝置,以及被誤解為發條車的第一部可程序化行動機器人。此外,達文西在梵蒂岡那些年裡,曾計畫應用太陽能而使用凹面鏡來煮水。儘管達文西大多數的發明在他的生平並未實現,但在IBM贊助下,實作了許多模型在昂布瓦斯的克劳斯·吕斯城堡達文西博物館展示。 手稿 达·芬奇生前留下大批未经整理的用左手反写的手稿,难于解读。只有到17世纪中叶,才有学者整理出小部分达文西手稿。达文西的主要手稿丢失了二百多年,直到1817年才重见天日。 达·芬奇手稿分几大类: 《绘画论》1817年从乌尔宾诺图书馆发现经达·芬奇弟子整理的绘画论手稿 论雕刻 论建筑:包括教堂草图、拱型结构分析 论生理:论人的生死、记忆、智力和欲望 论解剖学 论动物学 论天文:论地球、太阳和行星 论地理:论地下水,地质学,意大利运河,法国的道路,论开矿 论哲学 小故事 书信 達文西終其一生每天都做筆記,並以個人獨特的鏡像反寫字書寫。儘管大多數人認為達文西是為了保守秘密,但比較合理的看法則是鏡像反寫才合乎左撇子書寫的天性。達文西記錄了他的素描、發明、建築設計、力學元素、繪畫構想、人體解剖、物品清單甚至向他借錢的人。這些不同形式大小的手稿原先在他辭世後散布在朋友手中,現在主要收藏在羅浮宮、西班牙國家圖書館、米蘭的盎博羅削圖書館以及倫敦的维多利亚和阿尔伯特博物馆及大英圖書館。大英博物館將達文西的手稿(位於BL Arundel MS 263)精選上網,放在「Turning the Pages」的分頁中。達文西手中主要的科學紀錄──萊斯特手稿則為比爾·蓋茨所擁有,目前每年在全世界不同的城市展覽。 對那些認為達文西想要將他的觀察普及為大眾知識的人來說,為何達文西不出版或以不同的方式散佈手稿內容,至今仍是一個謎。科技歷史學家劉易斯·芒福德認為達文西將手稿有如個人遊記般保存,那么想将这些成果用于不當之处的人将無所查閱(比方坦克車)。直到19世紀,這些手稿都一直處於隱匿狀態,但对那時的科技發展而言,已無直接助益。2005年1月,研究人員發現所謂的達文西秘密實驗室,這個實驗室用來作飛行及其他先進科技研究,發現的位置在佛羅倫斯市中心的古羅馬佛罗伦萨圣母领报大殿隔壁修道院的一間事先封閉的房間。 個人 達文西私下始終保持秘密,並宣稱其厭惡肉體關係,他曾說:「與生兒育女有關的任何事令人厭惡,人若沒有美好面孔以及美感質素將會早亡。」根據後來佛洛依德分析藝術家時的解釋,達文西是性冷感者。 性取向 1476年,達文西還在委罗基奥門下時,被匿名指控與一名叫作的17歲模特兒違反性悖軌法,而這名模特兒還是當時已知有越軌性行為的案例。經過2個月的調查後宣告無罪,雖然表面上看來沒有任何目擊證人出庭,但是也有人宣稱那是由於達文西父親受人敬重的社會地位所致。在那之後,達文西和關係人等一直在佛羅倫斯值夜官的監視下度日。值夜官是一個文藝復興時期的執法機關,負責取证雞姦等非法行為,這些案件都保留在當時行政官和值夜官的法律文獻中。 直到16世紀,達文西和其學徒的少年愛(pederasty)關係都一直是人們討論的主題。在《夢之書》(Il Libro dei Sogni)中有一段關於《斷袖之戀》(l'amore masculino)的虛構對話,由同一時代的藝術評論家兼理論家吉安·保羅·洛馬奏所寫,書中出現的虛構主角達文西說:「可知男性之愛僅是道德的產物,一起以不同的友情加入男人中,就從幼年進入男人的愛中,如同更多健壯的朋友一樣。」在這段對話中,對談者向達文西打聽他與助手薩萊(il Salaino)的關係,「你在那個佛羅倫斯之愛玩背後遊戲嗎?」虛構主角達文西回答:「可真多次呀!在我心裡他可是一個漂亮年輕人,尤其他才15歲。」 吉安·賈科莫·卡普羅蒂·達奧倫諾綽號萨萊(Salai)或伊爾萨萊諾(il Salaino),被乔尔乔·瓦萨里描述為一位「達文西所陶醉的細卷髮優美青年」。1490年,10歲的薩萊方進入達文西家。但是他们關係並不好,因为在一年後達文西為薩萊作了一個行為不端紀錄,說他是「小偷、騙子、頑固且貪吃」。记录中说「小惡魔」薩萊至少有5次偷走金錢及值錢的東西,並將錢花在服飾及24雙鞋中。然而過了30年,薩萊仍舊是達文西的同伴、僕人兼助手。在兩人相識的初幾年於達文西的筆記中也发现有卷髮俊男圖。 在維多利亞女皇的收藏中,有一件1518年所作的情色畫作《印加魅地天使》(Angelo Incarnato),後面也有薩萊的名字。達文西依據薩萊的外觀所繪的主要作品《施洗者聖約翰》看起來有趣詼諧且袒胸露肩,評論家如馬丁·肯普(Martin Kemp)及詹姆斯·萨斯洛(James Saslow)批評该画灌輸同性戀思想。在《亞特蘭提斯抄本》(Atlantic Codex)書背所發現的情色作品描述薩萊兩腿背後有陰莖隊伍行軍。達文西的畫作也包括男女交媾圖,但是在他死後被一位神父發現並且破壞掉。 1506年,達文西遇到一位伦巴第貴族的15歲兒子。梅尔兹曾在信中提到對達文西的感覺,直陳是「深情且至熱的愛」。薩萊事實上也接受梅爾兹存在,而且他們3個還在意大利旅行。梅爾兹也變成達文西的學徒及同伴,甚至是達文西最偏愛的學生。 雖然薩萊稱之為達文西的「學徒」(pupil),他也声称達文西“教了他很多绘画方面的东西”<ref>{{cite book | author = Giorgio Vasari| title = Lives of the Artists | publisher = Penguin Classics, trans. George Bull 1965| year = 1568 | isbn = 0-14-044164-6|pages=265}}</ref>,但和其他学徒相比,例如Marco d'Oggiono和Giovanni Antonio Boltraffio,通常认为他的作品藝術价值很少。1515年,薩萊曾以安德烈亞·薩萊(Andrea Salai)為名為麗莎·喬宮多(Lisa del Giocondo)畫裸體肖像,即画作《蒙娜·瓦娜》(Monna Vanna)。達文西也為焦孔多夫人繪了一幅肖像畫《蒙娜丽莎》,《蒙娜·瓦娜》与之比較相形失色。達文西去世后,他的画作便归學徒们和助手薩萊所有。其中達文西遗赠了薩萊《蒙娜麗莎》,在他的遗嘱里《蒙娜麗莎》被估为505意大利里拉,这对于此幅面积不大的肖像画来说是非常之高的估值。達文西在佛羅倫斯的日子還有許多在不同領域著名或者影響歷史的朋友。包括在1502年至1503年任職於切萨雷·波吉亚之下而結識席撒。在這時間,也認識尼古洛·馬基雅維利,後來變成好友。此外,也包括了及伊莎貝拉·德·埃斯特,這兩位帶達文西來到曼托瓦,而達文西也為他們畫肖像。 素食主義 從達文西的作品和早期傳記可以知道他是一位剛正不阿的人;也因尊重生命讓他成為一位素食者。尤其當他把向乳牛擠奶視為偷竊時,「全素」這個詞剛好適用於他。喬爾喬·瓦薩里記錄了達文西的一件逸事:當達文西還是青年時,經常在佛羅倫斯購買籠中鳥,然后将其釋放。他也是一位備受尊崇的審美鑑賞家,特別是露天舞臺創作。達文西應該是在青年時接受素食主義並終此一生。 指紋 2006年12月,人類學家宣布已重建達文西左手食指指紋。達文西的母親是從君士坦丁堡來的奴隸,证据是鑑定出60%中东裔人口都有相同的指纹螺旋特徵。人類學家預期可以證實達文西日常生活作息的細節。但加利福尼亚大学欧文分校的犯罪学副教授Simon Cole对此反驳说:“你不能凭这些统计去预测一个种族,尤其是只看一根手指时。” 睡眠 達文西睡眠是一种将人类习惯的单次睡眠过程分散成多个睡眠周期进行,以額外頻繁的打盹減少睡眠時間。 異教信仰 人们廣泛推測達文西信仰正統基督教或者異教。 评价 喬爾喬·瓦薩里(《達文西的一生》):「……在那些典範中,於佛羅倫斯任官職的有為百姓前,唯有他不斷的展現該如何抬昇喬凡尼(S.Giovanni)洗禮池,而能涉足其中不損壞之,並且在激烈的爭論中說服其他人這是可能的,雖然之後他又讓每個已恍然大悟的人知道其實再怎麼努力也不可能實現。」 教宗利奥十世:「這個人做不成任何事,因為他在事情還沒開始時就已經在想結尾了。」 代表性作品 《基督受洗 (韋羅基奧)》(Battesimo di Cristo;1472–1475)–意大利,佛羅倫斯,烏菲茲美術館(Uffizi;此畫來自維羅吉歐工作室(Verrocchio),畫作的左側天使是達文西最早的遺世畫作) 《受胎告知》,作于1475年—1480年,现藏于意大利佛羅倫斯烏菲齊美術館 《吉內薇拉·班琪》(;c. 1475)–美國,華盛頓,國家藝廊(National Gallery of Art) 《柏諾瓦的聖母》(The Benois Madonna;1478–1480)–俄羅斯,聖彼得堡,埃爾米塔日博物館 《聖母的康乃馨》(Madonna del Garofano;1478–1481)–德國,慕尼黑,老繪畫陳列館 《三博士来朝》(Adorazione dei Magi;1481)–意大利,佛羅倫斯,烏菲齊美術館 《岩间圣母》,作于1483年—1486年,现藏于法國巴黎羅浮宮 《抱銀鼠的女子》(Lady
勒洛三角形 勒洛三角形(),也譯作萊洛三角形或弧三角形,又被稱為劃粉形或曲邊三角形,是除了圓形以外,最簡單易懂的勒洛多邊形,一個定寬曲線。將一個曲線圖放在兩條平行線中間,使之與這兩平行線相切,則可以做到:無論這個曲線圖如何運動,只要它還是在這兩條平行線內,就始終與這兩條平行線相切。這個定義由十九世紀的德國工程師命名。 一般性质 三角不等式 三角边長不等式 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两边之差的绝对值小于第三边。如果兩者相等,则是退化三角形。 三角內外角不等式 三角形任意一个外角大于不相邻的一个内角。 角度 三角形外角 三角形兩內角之和,等於第三角的外角。 三角形內角和 在歐幾里德平面內,三角形的內角和等於180°。 勾股定理 勾股定理,又稱畢氏定理或毕达哥拉斯定理。其斷言,若直角三角形的其中一邊 為斜邊,即 的對角 ,則 。 勾股定理的逆定理亦成立,即若三角形滿足 , 則 正弦定理 設 为三角形外接圓半径,則 餘弦定理 對於任意三角形: 勾股定理是本定理的特殊情况,即当角 时, ,于是 化简为 。 全等及相似 全等三角形 三角形具有穩定性,若二個三角形有以下的邊角關係確定後,它的形狀、大小就不會改變,二個三角形即為全等三角形。全等三角形的判斷準則有以下幾種: SSS(Side-Side-Side,邊、邊、邊):各三角形的三條邊的長度都對應地相等。 SAS(Side-Angle-Side,邊、角、邊):各三角形的其中兩條邊的長度都對應地相等,且兩條邊夾著的角都對應地相等。 ASA(Angle-Side-Angle,角、邊、角):各三角形的其中兩個角都對應地相等,且兩個角夾著的邊都對應地相等。 RHS(Right Angle-Hypotenuse-Side,直角、斜邊、邊):在直角三角形中,斜邊及另外一條直角邊對應地相等。 AAS(Angle-Angle-Side,角、角、邊):各三角形的其中兩個角都對應地相等,且其中一組對應角的對邊也對應地相等。 SSA(Side-Side-Angle、邊、邊、角)不能保证两个三角形全等,除非該角大於等於90°,此時可以保證全等。 相似三角形 AA(Angle-Angle,角、角):各三角形的其中兩個角的都對應地相等。(或稱AAA(Angle-Angle-Angle,角、角、角)) 三邊成比例(3 sides proportional):各三角形的三條邊的長度都成同一比例。 兩邊成比例且夾角相等(ratio of 2 sides, inc.∠):各三角形的兩條邊之長度都成同一比例,且兩條邊之夾角都對應地相等。(或稱 2 sides proportional, inc. ∠ equal) 特殊線段 三角形中有著一些特殊線段,是三角形研究的重要對象。 中線(median):三角形一边中点与这边所对頂点的连线段。 高线(altitude):从三角形一个顶点向它的对边所作的垂线段。 角平分线(angle bisector):平分三角形一角、一个端点在这一角的对边上的线段。 垂直平分線(perpendicular bisector):通過三角形一边中点与該边所垂直的线段,又稱中垂线。 以上特殊線段,每個三角形均有三條,且三線共點。 中线长度 设在中,若三边、、的中線分别为、、,则: 高线长度 设在中,連接三个顶点、、上的高分別记作、、,則: 其中 。 角平分线长度 设在中,若三个角、、的角平分线分别为、、,则: 三角形的心 三角形的內心(Incenter) 、外心(Circumcenter)、垂心(Orthocenter)
勾股定理 勾股定理,又稱畢氏定理或毕达哥拉斯定理。其斷言,若直角三角形的其中一邊 為斜邊,即 的對角 ,則 。 勾股定理的逆定理亦成立,即若三角形滿足 , 則 正弦定理 設 为三角形外接圓半径,則 餘弦定理 對於任意三角形: 勾股定理是本定理的特殊情况,即当角 时, ,于是 化简为 。 全等及相似 全等三角形 三角形具有穩定性,若二個三角形有以下的邊角關係確定後,它的形狀、大小就不會改變,二個三角形即為全等三角形。全等三角形的判斷準則有以下幾種: SSS(Side-Side-Side,邊、邊、邊):各三角形的三條邊的長度都對應地相等。 SAS(Side-Angle-Side,邊、角、邊):各三角形的其中兩條邊的長度都對應地相等,且兩條邊夾著的角都對應地相等。 ASA(Angle-Side-Angle,角、邊、角):各三角形的其中兩個角都對應地相等,且兩個角夾著的邊都對應地相等。 RHS(Right Angle-Hypotenuse-Side,直角、斜邊、邊):在直角三角形中,斜邊及另外一條直角邊對應地相等。 AAS(Angle-Angle-Side,角、角、邊):各三角形的其中兩個角都對應地相等,且其中一組對應角的對邊也對應地相等。 SSA(Side-Side-Angle、邊、邊、角)不能保证两个三角形全等,除非該角大於等於90°,此時可以保證全等。 相似三角形 AA(Angle-Angle,角、角):各三角形的其中兩個角的都對應地相等。(或稱AAA(Angle-Angle-Angle,角、角、角)) 三邊成比例(3 sides proportional):各三角形的三條邊的長度都成同一比例。 兩邊成比例且夾角相等(ratio of 2 sides, inc.∠):各三角形的兩條邊之長度都成同一比例,且兩條邊之夾角都對應地相等。(或稱 2 sides proportional, inc. ∠ equal) 特殊線段 三角形中有著一些特殊線段,是三角形研究的重要對象。 中線(median):三角形一边中点与这边所对頂点的连线段。 高线(altitude):从三角形一个顶点向它的对边所作的垂线段。 角平分线(angle bisector):平分三角形一角、一个端点在这一角的对边上的线段。 垂直平分線(perpendicular bisector):通過三角形一边中点与該边所垂直的线段,又稱中垂线。 以上特殊線段,每個三角形均有三條,且三線共點。 中线长度 设在中,若三边、、的中線分别为、、,则: 高线长度 设在中,連接三个顶点、、上的高分別记作、、,則: 其中 。 角平分线长度 设在中,若三个角、、的角平分线分别为、、,则: 三角形的心 三角形的內心(Incenter) 、外心(Circumcenter)、垂心(Orthocenter) 及形心(Centroid)稱為三角形的四心,定義如下: 关于三角形的四心,有这样的一首诗: 垂心(蓝)、形心(黄)和外心(绿)能連成一線,且成比例1:2,稱為歐拉線,與九點圓的圓心(紅)四點共線,為垂心和形心線段的中點。 連同以下的旁心,合稱為三角形的五心: 外接圆和内切圆半径 設外接圆半径為 , 内切圆半径為 ,則: 其中為三角形面積;為三角形半周長, 面積 基本公式 三角形的面積 是底邊 與高 乘積的一半,即: , 其中的高是指底邊與對角的垂直距離。 從右圖可知,將兩個全等三角形相拼,可得一平行四邊形。而將該平行四邊形分割填補,正好能得到一個面積等於 的長方形。因此原來的三角形面積為 。 證畢。 已知兩邊及其夾角 設 為已知的兩邊, 為該兩邊的夾角,則三角形面積是: 。 觀察右圖,根據正弦的定義: 。 因此: 。 將此式代入基本公式,可得:
1941年起,在美國把感恩節定於每年11月的第四个星期四,並休假一周,這一天通常被認為標誌着聖誕採購季節的正式開始。至於联合國总部亦于感恩節当天放假。 日期的變革 加拿大感恩節 儘管英國在18世紀早期才對加拿大進行穩固統治,但加拿大的感恩節卻可追溯至1578年,追溯至探險家馬丁·弗羅比舍對北極圈中西北航道的探索。弗羅比舍的感恩節並非是感恩豐收,而是感恩其本人成功撐過由英格蘭至加拿大、佈滿風暴和冰山的危險遠航。在他第三次,也是最後一次通向北方的遠航中,他在弗羅比舍灣的巴芬島(位於今日努納武特境內)舉行一次正式的感恩慶祝活動,以此感謝基督教的神,並同牧師Robert Wolfall一起進行聖餐儀式。 加拿大的感恩節有時也會追溯到法國統治者,這些統治者在17世紀同薩繆爾·德·尚普蘭一起來到新法蘭西,並慶祝糧食豐收。新法蘭西的統治者在豐收季節後往往會舉辦宴會,慶祝活動往往會持續一個冬天,有時他們甚至會把食物分給當地的原住民。隨著新英格蘭的統治者到達加拿大,晚秋的感恩慶祝變得普遍起來。來自愛爾蘭、蘇格蘭和德國的新移民也把他們各自的習俗添加到豐收慶祝活動中。既然這個節日始創於美國,那麼感恩節必然在美國最受歡迎。這個節日主要是為了紀念從英國去往美國的首批移民,即基督教的「清教徒」成功定居。感恩節在美國有些像中國的春節,是闔家團圓的日子,並且一定會聚在一起辦團圓宴。團圓宴包含火雞、奶油洋蔥、馬鈴薯泥等傳統菜餚。 但由于加拿大较早进入冬天,收获的日期较早,因此早期加拿大的感恩節日期也较早。後來隨著美國革命的爆發,美國的保皇黨也來到加拿大,並把感恩節的美國元素(如火雞和一種來自馬達加斯加的珠雞)引入到加拿大。 在加拿大的感恩節日期才被固定下來之前,很多地方的殖民者早于联邦宣布他们的感恩節日期。 直至19世纪,加拿大官方的感恩節日期才被固定下來,首次官方的感恩節被定于1872年10月14日,这个感恩節是为了庆祝英國乔治五世從疾病中康复。直到19世纪末,感恩節通常定于十月的第一个星期一。 但在一战结束后,阵亡将士纪念日和感恩節常常在同一周进行。为避免两个節日的冲突,加拿大國会于1957年将感恩節的日期调整至十月的第二个星期一,这个日期保持至今。 1971年美國统一假期法案生效后,美國的哥伦布日和加拿大的感恩節将在同一天进行。如今在加拿大的大部分地區,感恩節都是法定假日。只有在大西洋省愛德華王子島、紐芬蘭-拉布拉多、新伯倫瑞克和新斯科細亞等地的“感恩節”不是法定假日。 美國感恩節 在美國的感恩節假期植根於英國的傳統,其歷史可以追溯到新教改革。幾乎所有的宗教在作物豐收後,都會舉行感謝與感恩的特殊祈禱儀式。然而在美國新英格蘭地區則以11月下旬慶祝豐收,作為近代感恩節假期。 同加拿大一样,美國最初的感恩節在历史上也没有固定日期,由各州临时决定,直到美國独立后,感恩節才成为全國性的節日。從开國元勋时代直至林肯时代,每个州的感恩節日期都不一样。19世纪初,美國多数的州习惯上将感恩節设置在11月的最後一個星期四。 1863年,林肯总统首次宣布这一天是聯邦感恩節。林肯此举的目的在于促进南北美國各州的统一。由于受到仍在进行中的南北战争的影响以及美利坚联盟國对林肯的抵制,直至1870年代,这个日期才真正成为全美國共同的感恩節。 從1924年開始,美國著名百貨公司梅西百貨會舉辦感恩節遊行,作為美國當地最著名的慶典。 1941年12月26日,小罗斯福总统签署國会决议,正式将感恩節的日期從11月的最后一个星期四改为11月的第四个星期四。事实上,小罗斯福总统在两年前就曾尝试做出这个修改,原因是较早进行感恩節能够提振美國经济。每逢感恩節这一天,美國举國上下热闹非常,基督徒按照习俗前往教堂做感恩祈祷,城乡市镇到处都有化装游行、戏剧表演或体育比赛等。分别一年的亲人们也会回家,品尝以火鸡为主的感恩節美食。也因為連假的關係,上映電影的北美票房數據在此期間也會較高。 節日習俗及特色 亲友團聚日 在感恩節,亲友通常都会聚在一起共进晚餐,而火鸡則是餐桌上的传统主菜,通常是把火鸡肚子裡塞上各种调料和拌好的食品,然后整只烤出,由男主人用刀切成薄片,並由女主人分送给大家,且通常的配菜有肉汁薯蓉、番薯、蔓越莓果酱、甜玉米以及各种蔬菜。此外,南瓜餡餅也常作为辅食。这些食材大多原产自美洲,在欧洲人到达后才被引进回欧洲。不过火鸡却是一个例外,根据Nathaniel Philbrick在他的著作《五月花》中介绍,尽管火鸡也原产自美洲,但清教徒可能在英格兰的时候就已经熟知火鸡。西班牙人早在17世纪就從中美洲将驯化过的火鸡带回,随后火鸡风靡欧洲,在英格兰,火鸡取代鹅成为圣诞節的主菜。 感恩節宴会后,人们有时会做些传统游戏,比如南瓜赛跑是比赛者用一把小勺推着南瓜跑,规则是不能用手碰南瓜,先到终点者获胜。比赛用的勺子越小,游戏就越有意思。人们还会将火鸡胸部的叉骨取出,两人各执一端,默念心中的愿望,直到其折断,拿到较长一端骨头的人的愿望就会实现了。
在加拿大的感恩節日期才被固定下來之前,很多地方的殖民者早于联邦宣布他们的感恩節日期。 直至19世纪,加拿大官方的感恩節日期才被固定下來,首次官方的感恩節被定于1872年10月14日,这个感恩節是为了庆祝英國乔治五世從疾病中康复。直到19世纪末,感恩節通常定于十月的第一个星期一。 但在一战结束后,阵亡将士纪念日和感恩節常常在同一周进行。为避免两个節日的冲突,加拿大國会于1957年将感恩節的日期调整至十月的第二个星期一,这个日期保持至今。 1971年美國统一假期法案生效后,美國的哥伦布日和加拿大的感恩節将在同一天进行。如今在加拿大的大部分地區,感恩節都是法定假日。只有在大西洋省愛德華王子島、紐芬蘭-拉布拉多、新伯倫瑞克和新斯科細亞等地的“感恩節”不是法定假日。 美國感恩節 在美國的感恩節假期植根於英國的傳統,其歷史可以追溯到新教改革。幾乎所有的宗教在作物豐收後,都會舉行感謝與感恩的特殊祈禱儀式。然而在美國新英格蘭地區則以11月下旬慶祝豐收,作為近代感恩節假期。 同加拿大一样,美國最初的感恩節在历史上也没有固定日期,由各州临时决定,直到美國独立后,感恩節才成为全國性的節日。從开國元勋时代直至林肯时代,每个州的感恩節日期都不一样。19世纪初,美國多数的州习惯上将感恩節设置在11月的最後一個星期四。 1863年,林肯总统首次宣布这一天是聯邦感恩節。林肯此举的目的在于促进南北美國各州的统一。由于受到仍在进行中的南北战争的影响以及美利坚联盟國对林肯的抵制,直至1870年代,这个日期才真正成为全美國共同的感恩節。 從1924年開始,美國著名百貨公司梅西百貨會舉辦感恩節遊行,作為美國當地最著名的慶典。 1941年12月26日,小罗斯福总统签署國会决议,正式将感恩節的日期從11月的最后一个星期四改为11月的第四个星期四。事实上,小罗斯福总统在两年前就曾尝试做出这个修改,原因是较早进行感恩節能够提振美國经济。每逢感恩節这一天,美國举國上下热闹非常,基督徒按照习俗前往教堂做感恩祈祷,城乡市镇到处都有化装游行、戏剧表演或体育比赛等。分别一年的亲人们也会回家,品尝以火鸡为主的感恩節美食。也因為連假的關係,上映電影的北美票房數據在此期間也會較高。 節日習俗及特色 亲友團聚日 在感恩節,亲友通常都会聚在一起共进晚餐,而火鸡則是餐桌上的传统主菜,通常是把火鸡肚子裡塞上各种调料和拌好的食品,然后整只烤出,由男主人用刀切成薄片,並由女主人分送给大家,且通常的配菜有肉汁薯蓉、番薯、蔓越莓果酱、甜玉米以及各种蔬菜。此外,南瓜餡餅也常作为辅食。这些食材大多原产自美洲,在欧洲人到达后才被引进回欧洲。不过火鸡却是一个例外,根据Nathaniel Philbrick在他的著作《五月花》中介绍,尽管火鸡也原产自美洲,但清教徒可能在英格兰的时候就已经熟知火鸡。西班牙人早在17世纪就從中美洲将驯化过的火鸡带回,随后火鸡风靡欧洲,在英格兰,火鸡取代鹅成为圣诞節的主菜。 感恩節宴会后,人们有时会做些传统游戏,比如南瓜赛跑是比赛者用一把小勺推着南瓜跑,规则是不能用手碰南瓜,先到终点者获胜。比赛用的勺子越小,游戏就越有意思。人们还会将火鸡胸部的叉骨取出,两人各执一端,默念心中的愿望,直到其折断,拿到较长一端骨头的人的愿望就会实现了。 因此,感恩節周末是一年中交通最为繁忙的日子之一。在学校,感恩節通常是含周末的四至五天的假期。大多数商业员工和政府员工(2007年78%)也会在感恩節也得到两天的带薪假期。在酒吧和俱乐部,感恩節前夜是一年中最忙的日子之一,原因是很多人在这一天返回自己的家乡和亲友团聚。 購物的日子 每年感恩節的次日,被称作黑色星期五,通常美國的购物场所都会以比平时低很多(有时是一折或两折)的价格销售商品,所以很多人家在团聚之后都会举家出动,昼夜排队以求购买到物美价廉的商品,这也逐渐成为一种新的习俗。 慈善的日子 多数社区会将不易腐烂的食物打包后和罐装食品给生活有困難的人群,企业也会赞助食品的慈善分发。 總統赦免火鸡 每年的感恩節这天,美國总统都會「赦免」一到兩隻火鸡,這些火雞將被飼養到老死,而永不宰殺。這傳統的來源有多種說法,其中一種指源於約翰·甘迺迪總統,在他遇刺的三天前,他在白宮宣佈「放」一隻火雞,展現其好生之德。另一種說法是,赦免火雞傳統始於亞伯拉罕·林肯總統的兒子塔德·林肯請求父親,放一隻白宮廚師計劃宰殺的火雞,林肯同意。也有人說,是源於杜魯門總統,曾經把客人帶來的火雞放生,並被傳為佳話。不過,這個「赦免火鸡」習俗,是在1989年老布希總統當政時確立。當時老布希收到火雞,作為感恩節的賀禮,但他不打算將牠宰殺,公開在白宮玫瑰園幽默說:「牠現在已得到總統赦免,並獲准在此處附近的農場度此餘生。」於是,火雞被送到維吉尼亞州費爾法克斯郡赫恩頓(Herndon)的一個農場,而後的每一個美國總統都繼續在感恩節時這樣做。 感恩節巡遊
广式 广式月饼的主要特点是饼面上的图案花纹玲珑浮凸,皮薄馅丰、滋润柔软,有光亮,色泽金黄。广式月饼可从饼皮上划分为糖浆皮、酥皮和冰皮三大类,以糖浆皮月饼为主,酥皮月饼是吸收西方点心类的做法,结合广式月饼的特色创制而成,主要生产莲蓉类的甜饼为主。冰皮月饼源自香蕉糕的做法,饼皮如玉石般洁白,制成后必须放在2-5摄氏度上下的恒温箱内保存。 港式 傳統的港式月饼十分接近广式月饼,但餡料的款式較多,如採用去皮的蓮子做成白蓮蓉,在中西文化交融的香港也發展出具有本土特色的月餅,其代表为奶黃月餅及冰皮月饼。奶黃月餅的出現啟發自香港茶樓的點心奶黃包,其餡料同樣採用吉士,並加入鹹蛋黃調製而成,是一種中西合璧的月餅品種。至於冰皮月饼最初不须冷藏,於1967年在香港出現,当时吸收了潮式月饼,和越南的一种糯米月饼(越南语:bánh dẻo/饼𥻠)的特色相似,综合开发而成的新品种,餡料多樣,包括水果、可可及咖啡等,当今香港的绝大部分冰皮月饼均需冷冻储存。另外,香港早於1960年代就有雪糕月餅,當時報紙便有雪糕月餅的廣告,這種月餅內餡以雪糕為主,部分品種會加入水果果粒增加口感。 潮式 潮式月饼产于广东潮汕地区,并流传至闽南一带,是种酥皮月饼。潮式月饼身扁,外形近苏式;饼皮白,用料近广式,馅以酥糖为主,讲究传统中的“水油立酥皮”的“起酥”工艺。潮式月饼以重油重糖而闻名,千番压叠的外皮入温油炸制。 桥式 皮酥松脆,产于苍南县桥墩镇,因而又称桥墩月饼。桥式月饼由潮式月饼发展而来,桥式月饼的内馅以肉为主,辅以十多种配料,外皮撒满芝麻。 琼式 琼式月饼借鉴了广式月饼的糖浆皮,又吸收了苏式月饼的酥皮,是种介于广式与苏式之间的糖浆酥皮月饼。琼式月饼馅料配制的糖油用量都比广式月饼低;饼皮糖油含量也低,其皮与馅的配搭为4:6,而广式月饼为2:8。 台式 台式月饼是种介于广式和苏式之间的月饼,其饼皮近似苏式月饼,但饼皮层次较苏式月饼少;其内馅与广式月饼很相近,但湿润度不及广式月饼。台式月饼主要有两种饼皮:糕皮和油酥皮。油酥皮也是制作绿豆椪、蛋黄酥的基本饼皮,一般作法是用水皮包油皮,再反复卷撖、松弛、包馅、整型、低温烘烤而成。台式月饼之特点为皮酥、不油腻,内馅口感清淡爽口。 徽式 徽式月饼是一种安徽省徽州特色的月饼,其主要代表是“梅干月饼”,其表皮是用上等面粉与素油制成的油酥皮,饼馅采用野菜(苦板菜),经过腌制加工,拌以新鲜猪板油和白糖而成。 秦式 秦式月饼出自陕西,种类很多,荤素兼备,以素为主。口味有甜有咸。糖、油、胎料比较突出。馅心多放青红丝、玫瑰、桔饼等果脯。而秦式月饼皮厚,由于所含水分较少所以秦式月饼比较干、硬,吃起来容易掉皮掉馅。 晋式 晋式月饼主要有两种:晋式乔家雪莲酥白莲月饼和郭杜林晋式月饼。晋式乔家雪莲酥白莲月饼其形如雪莲层叠有复,色白,口感酥香松软、乔致庸名之为“雪莲酥”。郭杜林月饼形态憨厚,吃起来口感酥松,配料上以油、糖、蛋为主,馅里还有桂花、玫瑰和青红丝,香味浓郁。 蓉式 成都月饼最有特色的种类为蓉式茶月饼,类似于日本抹茶的做法,但采用的是四川的绿茶和红茶:将绿茶融入莲蓉,红茶融入豆沙。 滇式 滇式月饼从外表上看跟苏式月饼比较像,饼皮上往往还用红色食用色素写字。在馅料方面,滇式月饼最有代表性的馅料则是云腿和鲜花。云腿月饼是采用宣威火腿切成小块,配以冬蜂蜜、猪油、白糖等制成馅心,再用昆明的紫麦面粉包心烘烤而成。这种月饼外观褐黄色,饼皮略硬,食用时酥而不散,故俗称“硬壳火腿饼”。鲜花月饼馅料主要是玫瑰花。 江式 江西式样的月饼尤可以南昌为代表。南昌月饼质地薄而扁,至少同碗口一般大。月饼馅料通常为冰糖、红绿丝、核桃与瓜子仁磨成的碎末。月饼表面遍撒白芝麻,其上再以黑芝麻铺成一个“月”字,若是更大的月饼,则是“中秋月饼”四个字。口感硬而且甜,风味独特。 丰镇月饼 丰镇月饼产于内蒙古丰镇市,其代表为混糖月饼。因是用芝麻油高温滚油和面,因此储存时期长;中秋制作的月饼晾冷后储在瓷坛里,能至细地吃到新年。 品尝与存放 由于月饼是高盐分、高脂肪和高胆固醇的食物,即使是冰皮月饼也含有高糖分,所以食用要适量。患有循环系统、消化系统疾病的人士,更应避免进食过量而加重病情。 传统月饼保质期约为1个月,如果月饼包装已经开启,就要放入4摄氏度的冰箱冷藏。 冰皮月饼由于未经烘烤,所以由制造、运输到零售点,都要保持冷藏。消费者在购买后,应尽快放入零下18摄氏度的冰箱保存,并应只在进食前才开启月饼的包装袋。在进食前约两小时,可把月饼移到4摄氏度的冰箱(例如双门冰箱的下层),令月饼略为软化以便切开。当冰皮月饼解冻后便要尽快食用,在室温下摆放超过两小时后便应弃置,也不应把已经解冻的冰皮月饼反复冷藏。 制作 傳統月饼的制法,以水油面团或酥油面团摘剂作皮,内包馅成扁圆形生胚,再入模具压使表面呈凸凹花纹,经烘烤成熟后食用。其皮因制酥法多种,有多样酥皮;其馅因用枣泥或五仁、豆沙、松仁、火腿及香料,而成多种不同风味的馅心。 冰皮月饼的外皮主要使用糯米粉、粘米粉和砂糖,经蒸煮后的面团做成,部分冰皮月饼的外皮,会加入巧克力、咖啡和果汁等材料,除了可增添外皮的味道外,还可使外皮产生不同颜色。冰皮月饼的内馅,除了可使用红豆蓉、绿豆蓉外,还可使用水果蓉、奶酪、巧克力做出不同风味的馅料。更有部分冰皮月饼,使用果酱做夹心或使用脆米增加口感。当内馅调制完成后,便使用外皮包裹,并利用模具压制成型,再放入冰箱冷藏。 因为冰皮月饼不经烘烤,不能使用高温杀灭细菌,而且进食前也无须加热,直接冷吃。所以制作冰皮月饼的厂房,必须保持环境卫生,制作人员也要严格遵守制作食物的卫生程序。由于冰皮月饼对于生产程序的卫生条件有较高要求,除了提高生产程序的自动化,减少人手接触外,还要设立预防性的食物安全管理系统,例如食物安全重点控制系统(HACCP),防止冰皮月饼在制作过程中被污染,或因为温度控制不当,造成微生物能够大量滋生。 包裝 月饼在古時一般只以布包裹,使用月餅罐或紙盒包裝是到了20世紀由於月餅被商品化才出現。加上衛生的考慮,現代月餅通常都會用透明塑膠袋作獨立包裝,而鐵罐印花也於60年代迄今取代了戰前的紙盒包裝。 广式月饼的包装經常是四个为一单位,在19世纪70年代时,四个月饼叠在一起,用的是玉扣纸起成一个圆柱体,通常竖立摆放,称为一筒月饼,外表贴上红色蜡纸,注明品种。80年代后,采用盒装,初期还是会把蜡纸放在盒内。 冰皮月饼由于未经烘烤,不能利用高温杀灭细菌,所以对包装和保存有较高要求。冰皮月饼需要保持冷藏,以防止微生物大量滋生。大部分冰皮月饼都会使用塑料袋单独或两小个一起包装,消费者可在食用时才按照食用分量,个别开启包装袋。很多冰皮月饼的包装袋内,还会加入一包干燥剂,用以减慢袋内空气的湿度上升,达到防止微生物大量滋生作用。 由于近年来出现很多昂贵的月饼盒包装的月饼,有些还附加各种高级礼品,被一些人用于送礼甚至行贿,中国政府在2005年出台法律,规定从2006年起,月饼的包装成本不得超过月饼价值的25%。 另一方面,香港有環保組織則關注月餅包裝過多的問題,其中香港地球之友便發起行動表揚少包裝的月餅品牌的「嫦娥行動」。亦有人關注到月餅售價高昂,反映貧富懸殊加劇,因此有人在Facebook設立群組,對月餅實行抵制。 每年一度的中秋节,都会因为月饼的包装物料,而产生大量节日废物,近年已引起公众关注。香港的月饼生产商经过政府部门的协调后,已经同意把月饼的包装,在维持衛生、保質、運輸、外觀和品牌形象等因素下,尽量減少不必要的包裝物料或使用可循環再造的包装物料。 值得一提的是,近年来,中国大陆的部分公司、大学等单位会在每年中秋节定制本单位的月饼,派发给客户、员工以及师生,这些月饼通常采用特殊定制的外包装,并且月饼外皮花纹也会使用和单位相关的图案。 節日後的處理 在華人地區,月餅作为時令食品,過了中秋就無人問津,因此中秋節後市面上的月餅多會低價拋售。由于月饼的保质期最长不过30天,所以中秋过后许多大厂家都会回收月饼进行销毁,避免市场上出现陈馅月饼,保证品牌品質。於是香港有人會想出各種方法處理積壓家中的月餅,包括將月餅餡取出用來包湯圓等。每年香港政府都會勸籲市民注意不要進食太多月餅吸收太多糖份影響健康,而市面上亦有廠家生產低糖月餅供糖尿病患者食用。中國大陸第三军医大学新桥医院营养科主任王建表示:只要是月饼,都会用淀粉做皮,其馅料和皮仍含有很高的糖分和油脂,并非健康食品,故不宜多吃,而糖尿病和高血脂患者最好不要吃月饼。此外,近年每年香港均會有環保團體於中秋過後舉行月餅罐回收活動,以免浪費資源。 在台灣,月餅並不只在中秋時食用(外地傳入之月餅除外),各類台式月餅如蛋黃酥和綠豆椪即使在非中秋時節仍可能買得到,就如一般糕餅一樣。
蓉式 成都月饼最有特色的种类为蓉式茶月饼,类似于日本抹茶的做法,但采用的是四川的绿茶和红茶:将绿茶融入莲蓉,红茶融入豆沙。 滇式 滇式月饼从外表上看跟苏式月饼比较像,饼皮上往往还用红色食用色素写字。在馅料方面,滇式月饼最有代表性的馅料则是云腿和鲜花。云腿月饼是采用宣威火腿切成小块,配以冬蜂蜜、猪油、白糖等制成馅心,再用昆明的紫麦面粉包心烘烤而成。这种月饼外观褐黄色,饼皮略硬,食用时酥而不散,故俗称“硬壳火腿饼”。鲜花月饼馅料主要是玫瑰花。 江式 江西式样的月饼尤可以南昌为代表。南昌月饼质地薄而扁,至少同碗口一般大。月饼馅料通常为冰糖、红绿丝、核桃与瓜子仁磨成的碎末。月饼表面遍撒白芝麻,其上再以黑芝麻铺成一个“月”字,若是更大的月饼,则是“中秋月饼”四个字。口感硬而且甜,风味独特。 丰镇月饼 丰镇月饼产于内蒙古丰镇市,其代表为混糖月饼。因是用芝麻油高温滚油和面,因此储存时期长;中秋制作的月饼晾冷后储在瓷坛里,能至细地吃到新年。 品尝与存放 由于月饼是高盐分、高脂肪和高胆固醇的食物,即使是冰皮月饼也含有高糖分,所以食用要适量。患有循环系统、消化系统疾病的人士,更应避免进食过量而加重病情。 传统月饼保质期约为1个月,如果月饼包装已经开启,就要放入4摄氏度的冰箱冷藏。 冰皮月饼由于未经烘烤,所以由制造、运输到零售点,都要保持冷藏。消费者在购买后,应尽快放入零下18摄氏度的冰箱保存,并应只在进食前才开启月饼的包装袋。在进食前约两小时,可把月饼移到4摄氏度的冰箱(例如双门冰箱的下层),令月饼略为软化以便切开。当冰皮月饼解冻后便要尽快食用,在室温下摆放超过两小时后便应弃置,也不应把已经解冻的冰皮月饼反复冷藏。 制作 傳統月饼的制法,以水油面团或酥油面团摘剂作皮,内包馅成扁圆形生胚,再入模具压使表面呈凸凹花纹,经烘烤成熟后食用。其皮因制酥法多种,有多样酥皮;其馅因用枣泥或五仁、豆沙、松仁、火腿及香料,而成多种不同风味的馅心。 冰皮月饼的外皮主要使用糯米粉、粘米粉和砂糖,经蒸煮后的面团做成,部分冰皮月饼的外皮,会加入巧克力、咖啡和果汁等材料,除了可增添外皮的味道外,还可使外皮产生不同颜色。冰皮月饼的内馅,除了可使用红豆蓉、绿豆蓉外,还可使用水果蓉、奶酪、巧克力做出不同风味的馅料。更有部分冰皮月饼,使用果酱做夹心或使用脆米增加口感。当内馅调制完成后,便使用外皮包裹,并利用模具压制成型,再放入冰箱冷藏。 因为冰皮月饼不经烘烤,不能使用高温杀灭细菌,而且进食前也无须加热,直接冷吃。所以制作冰皮月饼的厂房,必须保持环境卫生,制作人员也要严格遵守制作食物的卫生程序。由于冰皮月饼对于生产程序的卫生条件有较高要求,除了提高生产程序的自动化,减少人手接触外,还要设立预防性的食物安全管理系统,例如食物安全重点控制系统(HACCP),防止冰皮月饼在制作过程中被污染,或因为温度控制不当,造成微生物能够大量滋生。 包裝 月饼在古時一般只以布包裹,使用月餅罐或紙盒包裝是到了20世紀由於月餅被商品化才出現。加上衛生的考慮,現代月餅通常都會用透明塑膠袋作獨立包裝,而鐵罐印花也於60年代迄今取代了戰前的紙盒包裝。 广式月饼的包装經常是四个为一单位,在19世纪70年代时,四个月饼叠在一起,用的是玉扣纸起成一个圆柱体,通常竖立摆放,称为一筒月饼,外表贴上红色蜡纸,注明品种。80年代后,采用盒装,初期还是会把蜡纸放在盒内。 冰皮月饼由于未经烘烤,不能利用高温杀灭细菌,所以对包装和保存有较高要求。冰皮月饼需要保持冷藏,以防止微生物大量滋生。大部分冰皮月饼都会使用塑料袋单独或两小个一起包装,消费者可在食用时才按照食用分量,个别开启包装袋。很多冰皮月饼的包装袋内,还会加入一包干燥剂,用以减慢袋内空气的湿度上升,达到防止微生物大量滋生作用。 由于近年来出现很多昂贵的月饼盒包装的月饼,有些还附加各种高级礼品,被一些人用于送礼甚至行贿,中国政府在2005年出台法律,规定从2006年起,月饼的包装成本不得超过月饼价值的25%。 另一方面,香港有環保組織則關注月餅包裝過多的問題,其中香港地球之友便發起行動表揚少包裝的月餅品牌的「嫦娥行動」。亦有人關注到月餅售價高昂,反映貧富懸殊加劇,因此有人在Facebook設立群組,對月餅實行抵制。 每年一度的中秋节,都会因为月饼的包装物料,而产生大量节日废物,近年已引起公众关注。香港的月饼生产商经过政府部门的协调后,已经同意把月饼的包装,在维持衛生、保質、運輸、外觀和品牌形象等因素下,尽量減少不必要的包裝物料或使用可循環再造的包装物料。 值得一提的是,近年来,中国大陆的部分公司、大学等单位会在每年中秋节定制本单位的月饼,派发给客户、员工以及师生,这些月饼通常采用特殊定制的外包装,并且月饼外皮花纹也会使用和单位相关的图案。 節日後的處理 在華人地區,月餅作为時令食品,過了中秋就無人問津,因此中秋節後市面上的月餅多會低價拋售。由于月饼的保质期最长不过30天,所以中秋过后许多大厂家都会回收月饼进行销毁,避免市场上出现陈馅月饼,保证品牌品質。於是香港有人會想出各種方法處理積壓家中的月餅,包括將月餅餡取出用來包湯圓等。每年香港政府都會勸籲市民注意不要進食太多月餅吸收太多糖份影響健康,而市面上亦有廠家生產低糖月餅供糖尿病患者食用。中國大陸第三军医大学新桥医院营养科主任王建表示:只要是月饼,都会用淀粉做皮,其馅料和皮仍含有很高的糖分和油脂,并非健康食品,故不宜多吃,而糖尿病和高血脂患者最好不要吃月饼。此外,近年每年香港均會有環保團體於中秋過後舉行月餅罐回收活動,以免浪費資源。 在台灣,月餅並不只在中秋時食用(外地傳入之月餅除外),各類台式月餅如蛋黃酥和綠豆椪即使在非中秋時節仍可能買得到,就如一般糕餅一樣。 参见 冰皮月餅 鮮肉月餅 蛋黃酥:一種臺灣傳統月餅 :一種越南月餅,常做成甜零食包裝。 綠豆椪:一种潮汕、臺湾传统月饼 月光饼:一種香港、臺灣傳統月餅 月見团子(tsukimi dango つきみだんご):日本的一种中秋節食品 (fucha gi ):琉球的一种中秋節食品 松片:朝鮮半島的一种中秋節食品 月餅會 中秋博餅 注释 外部链接 月餅的由來 中國節慶食品 越南食品
Page (英文) TEG game (英文) Final Conquest (英文) 戰國風雲的其他網址 (英文) Total Diplomacy - Risk
game (英文) Final Conquest (英文) 戰國風雲的其他網址 (英文) Total Diplomacy - Risk Game Strategy
西班牙黄金时代(约1550年至1715年)末期,西班牙大学的学术质量开始下降。大学降低了颁发学位的频次,并缩窄了学术研究范围。同时,就学的学生人数也在减少。数世纪以来享誉欧陆的萨拉曼卡大学也因而声名大减。 萨拉曼卡大学与牛津大学和剑桥大学一样,下设若干个学院。这些学院最初是用于资助穷困学生入学的慈善机构。直到18世纪,学院变成了直接由其建立者后代掌控的封闭式公司。拿破仑战争期间,许多学院都被法军破坏。今日,幸存的学院大楼一部分成为了教学楼,剩下的则用作学生公寓。 19世纪,西班牙政府解散了学院的教会法系和神学系。这两个院系直到1940年代才在宗座萨拉曼卡大学恢复建制。 相关事件 在哥伦布出发之前,萨大的学者们曾经探讨过探索美洲计划的可行性。当美洲被发现后,他们的议题转而变为美洲土著居民的权益问题。无疑,该话题在当时极具独创性。萨大是首个研究经济分析的学校。萨大也很早发展了法学系,而彼时法学方才成为独立的研究课题。在大学的鼎盛时期,众多学界人才纷至沓来。学者们创新了神学理论,并为现代法律、国际法、现代经济学奠定基础。当时,不少学校成员都积极参加了特利腾大公会议。在教宗額我略十三世发起的改历运动中,萨大的数学家根据研究提出的解决方案最终得到了采纳。1580年,萨大每年招收6500名新生。优秀的毕业生则在西班牙皇家政府身居要职。两位女性学生Beatriz Galindo 和Lucía de Medrano据称也在这一时期入学。后者更是历史上首位在大学授课的女教授。 现状 目前,萨拉曼卡大学招生的范围遍及西班牙国内外。由于外来学生数量之多,萨大位列西班牙最佳大学之一。其西班牙語課程不收西班牙學生,因此每年都有超过2000名外國留學生入学。 萨拉曼卡大学是欧洲人文学科的研究重镇,其中尤以语言学、经济学和法学最为突出。大学及其附属的研究机构也着重于自然科学研究。著名的研究机构包括癌症研究中心、神经科学研究中心以及脉冲激光研究中心。1989年,萨拉曼卡大学与剑桥大学合作建立了欧洲语言考试协会(Association of Language Testers
萨拉曼卡大学的有迹可循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130年。如同许多早期建立的大学一样,它最初是一所天主教学校。1134年萨拉曼卡大学正式建校,1218年学校被当时的西班牙国王阿方索九世定为国立综合学院。1254年5月8日,国王阿方索十世向大学授予皇家宪章,以此规定了学校的学制组织和财政收支的方式。学校正式获得大学头衔则一直要等到1255年教宗在宪章上加盖印章(即确认宪章的有效性)。 萨拉曼卡大学立足于其校训:“凡自然所予皆授之”()和“广博众长”()。借此,大学很快赢得显著的成就。 国王费迪南二世和王后伊莎贝拉一世联合统治时期,西班牙政府进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随着异端审判、排穆排犹运动和征服格拉纳达运动的进行,西班牙国家机构也逐渐提升了专业化水平。政府开始大量聘请文职人员(指律师、文官等),而这些人中的大部分都是萨拉曼卡大学和新成立的阿尔卡拉大学的毕业生。其中许多文职人员都会供职于西班牙政府和西班牙帝国的各级立法机构,包括塞维利亚的西印度交易所和远至西印度的议会(西语:Consejo de Indias and Casa de Contratacion)。当哥伦布游说国王和王后授权他探索一条通往西印度群岛的航道时,他也向萨拉曼卡大学的地理学者委员会陈述了他的申请。之后的一个世纪里,除了既有的经济、哲学和神学议题以外,大学学者还就殖民美洲的道德问题进行了持久的争辩。 西班牙黄金时代(约1550年至1715年)末期,西班牙大学的学术质量开始下降。大学降低了颁发学位的频次,并缩窄了学术研究范围。同时,就学的学生人数也在减少。数世纪以来享誉欧陆的萨拉曼卡大学也因而声名大减。 萨拉曼卡大学与牛津大学和剑桥大学一样,下设若干个学院。这些学院最初是用于资助穷困学生入学的慈善机构。直到18世纪,学院变成了直接由其建立者后代掌控的封闭式公司。拿破仑战争期间,许多学院都被法军破坏。今日,幸存的学院大楼一部分成为了教学楼,剩下的则用作学生公寓。 19世纪,西班牙政府解散了学院的教会法系和神学系。这两个院系直到1940年代才在宗座萨拉曼卡大学恢复建制。
9月25日,中共中央总书记、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发来贺信,向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祝贺建校50周年。胡锦涛称赞中国科大“取得了一系列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原创性科技成果”,勉励科大“努力办成世界一流的研究型大学”。 9月27日,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委员刘延东和教育部部长周济、安徽省委书记王金山、中国科学院常务副院长白春礼等视察中国科技大学并祝贺校庆。刘延东称赞中国科大是“新中国创办最成功的大学之一”、是“一所年轻的又充满希望的大学”。 领导团队 历任校领导 校长 郭沫若(1958.9-1978.6) 严济慈(1980.2-1984.9) 管惟炎(1985.4-1987.1) 滕藤(1987.1-1988.2) 谷超豪(1988.2-1993.7) 汤洪高(1993.7-1998.6) 朱清时(1998.6-2008.9) 侯建国(2008.9-2015.1) 万立骏(2015.3-2017.6) 包信和(2017.6-) 党委书记 郁文(1958.9-1963.5) 刘达(1963.5-1975.11) 欧远方(1975.11-1977.9) 武汝扬(1977.9-1978.10) 杨海波(1978.11-1987.1) 彭佩云(1987.1-1988.2) 刘乃泉(1988.2-1990.4) 汤洪高(1990.4-1993.8) 余翔林(1993.8-1998.7) 汤洪高(1998.7-2003.5) 郭传杰(2003.5-2008.9) 许武(2008.9-2018.5) 舒歌群(2018.5-) 学校标志 包括校色、校名、校徽、校歌、校训等,用以表达科大的特色,如办学理念、精神文化等。 色彩系统 色彩系统由校色(标准色)和8种辅助色组成。其中,校色为深蓝色,与中科院院徽的主色调一致,用作标准的校名、校徽样式的前景色。 校名 1958年6月8日,在学校筹备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将校名定为“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样式为校色呈现的郭沫若手书。中文标准全称为“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标准简称为“中国科大”。英文标准全称为“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China”,标准简称为“USTC”。 校徽 科大校徽自上世纪60年代起,就设计为五瓣的梅花形外框,以及打开的书本与火箭的主体造型。校徽中嵌入了“中国科大”、“USTC”以及“1958”的字样。五十周年校庆前夕,校徽经过重新加工设计,保留了原版校徽梅花、火箭和书本等主体结构,将正式的中英文校名全称置于主体结构之外,环绕一圈,并在文字之外加以圆形边框。校徽的主色调为深蓝色,与校色相同,并采用透空设计。 四十周年校庆之际,学校还短暂使用过以USTC字母变形而成的火炬校徽。 校歌 科大校歌是《永恒的东风》,由首任校长郭沫若作词,音乐家吕骥作曲。歌词是在1958年建校之前写成,经周恩来总理修改,并由抗大校歌作曲者吕骥谱曲。 歌词中“学习伟大领袖毛泽东”的词句,让校歌留下了深刻的时代烙印。但作为一种历史的传承,此校歌历经时代变迁,至今仍然沿用。 校训 “红专并进,理实交融”的校训源于科大校歌的歌词。在1959年9月建校周年之际,当时的校长郭沫若在开学典礼致辞中做了《勤奋学习,红专并进》的演讲,再次使用了类似的提法。1988年9月20日,当时的名誉校长严济慈在建校三十周年讲话中使用了“勤奋学习,理实交融,红专并进”来总结科大的校风。2003年9月,时任党委书记郭传杰在《思贤哲,学校训,创一流》一文中指出:“我们科大的校训‘红专并进,理实交融’,认真品味起来,不仅语言简约,文辞对称,且内涵深邃广博,入时合理,既含价值观,又有方法论。”校训可以解释为鼓励学生们在品德、政治和专业、学术上都得到全面正确发展,工作中动手动脑,理论和实践相结合。 院系结构 中国科大是一所公立研究型大学,其运作经费主要来源于政府投入。学校实行校院系三级管理,设有少年班学院、数学系、物理学院、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生命科学学院、工程科学学院、信息科学技术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地球和空间科学学院、管理学院、核科学技术学院、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进行本科和研究生教学,2002年新建立的软件学院则只进行硕士培养;具有科大独特风格的少年班学院,专门进行英才教育;设立有创新试点班,与少年班学院统一管理,且没有年龄限制;部分院系设有科技英才班。此外还有继续教育学院可进行成人教育,网络教育学院可进行远程教育。中国科大在苏州和上海还设有专门的研究院。 教学科研 师资力量 中国科大拥有一支高素质的师资队伍。截至2018年12月共有教学与科研人员2154人,其中教授701人(含相当专业技术职务人员),副教授800人(含相当专业技术职务人员)。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院士55人,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17人,国家万人计划领军人才30人,青年拔尖人才13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15人,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08人,教育部长江学者(含青年)51人,国家“千人计划”(长期和短期项目)46人,“青年千人计划”124人,国家级教学名师7人。同时,一批国内外著名学者受聘担任名誉(客座)教授、“大师讲席”教授。其中,两院院士、万人计划、千人计划、国家杰青、长江学者、百人计划、教学名师等高层次人才不重复统计共有427人,占固定教师总数的33%;“四青人才”(青千、青拔、优青和长青)不重复统计占高层次人才的55%。 本科教育 科大的本科教育采取的是学分制,现行学制标准为4年,同时也实行3-6年的弹性学制。培养方案中的本科课程包括通修课程、学科基础课程、专业课程和高级课程四个层次,并按专业学科属性来设计培养计划,与研究生课程贯通设计。全校实行100%自由专业选择,大一结束后可提交申请重新选择专业。 学校重视对于本科生对于科学研究的动手能力的培养。例如,学校在高年级本科生中推行“大学生研究计划”,鼓励本科生积极参与科研活动、培养创新意识。从1999年起,学校在本科生中全面推行“大学生研究计划”。目前,学校每年实施的大学生研究计划项目近700项,本科生中约有45%参与了该项计划,参与计划的学生中有15%发表了科研成果。由于学校采取的是“所系结合”办校方针,科研气氛较浓;受此传统的影响,科大本科毕业生大多选择继续深造。例如,本科毕业生每年的出国学习的比例约30%,在中国大陆大学中名列首位;而保送和考取国内研究生则为50%左右,保送比例位居全国高校前列。 截至到2017年,科大共培养了72名院士;本科生中约每千人就产生1名中国科学院或中国工程院院士以及700多名硕士、博士,比例高居全国高校第一。 学术研究 中国科大是一个研究型大学,科研力量在国内名列前茅。科大是一所拥有国家实验室的大学,包括:国家同步辐射实验室,量子信息科学国家实验室;此外,科大还拥有合肥微尺度物质科学国家研究中心、火灾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高性能计算中心(合肥)、蒙城地球物理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等5个国家级科研机构。科大规模小、精度高,2007年至2017年2月间发表SCI/SSCI论文篇均被引用数在大陆高校中排名第一;标准化科研论文影响力(FWCI)连续多年位居全国第一。截至2017年,中国科大的科研成果共有1次入选“世界十大科技进展”、15次入选“中国十大科技进展新闻”、和13次“中国高等学校十大科技进展”,数量均为全国之首。 由于中国科大是中国科学院创办并主管的大学,学校采取的是“全院办校,所系结合”的办学方针,在建校初期,学校的各个系就是依托中国科学院的多个研究所而建成的;在进入二十一世纪后,学校进一步通过与近百所科学院下属的国家级研究所签署合作协议,在共建学科专业、联合建立实验室、联合培养研究生、互聘高级学者、教学与科研资源相互开放等展开全方面合作,大大提升了学校的科研力量和研究水平。 中国科大近年来在量子通信、人工智能、高温超导、纳米科技、空间科学、火灾科学、生命健康等领域取得了一系列具有世界领先水平的原创性成果。 科大所办的学术刊物有:《Cellular & Molecular Immunology》(细胞与分子免疫学,英文期刊)、《教育与现代化》、《实验力学》、《Chinese Journal of Chemical Physics》(化学物理学报,英文期刊)和《低温物理学报》。 排名聲譽 在各类国际大学排名中,中国科大通常在中国内地的高校中排名前五: 中国科大的优势主要集中在前沿科学和高新技术,学校所有主干学科全部进入ESI前1%。在教育部发布的2017年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评估中,中科大所有理学基础学科全部进入A档(前5%),物理学、化学、天文学、地球物理学、科学技术史、核科学与技术、安全科学与工程等7个学科获评A+(前2%)。 在“自然指数“(Nature Index)2020年度排行榜中,中国科大位居中国高校第1位,全球高校第4位。 在2021年ARWU世界大学学术排名中,中科大共有8个学科进入世界前25,14个学科进入世界前50: 经费 中国科大的资金来源主要是政府投入,包括中国科学院、教育部和安徽省政府。2017年学校科技经费为42.32亿元,总量位居全国第四,人均居全国第一。 除了政府投入外,中国科大也发起成立教育基金会,与校友自发成立的一些非官方基金会共同来推动学校的发展。 奖学金 郭沫若奖学金,为本科生的最高荣誉奖学金。 校园环境 校区 科大刚建成时,位于北京市西郊的玉泉路19号。文化大革命后学校开始南迁,学校的物资和人员在安庆、淮南、马鞍山、铜陵、合肥等地辗转。至1970年10月,基本完成到合肥的搬迁,在原合肥师范学院位置办学,也就是今天的东校区。后来,伴随着政府的规划以及学校的兼并,又增加了北、西、南三个校区。目前学校的院系和科研机构主要集中在东、西两个校区。其中,东区以数学学院、物理学院等理科院系为主,并有各类行政机构和后勤部门,是1970年代科大迁至合肥时的校区,常常又称为老校区。而一街区之隔,始建于1986年的西校区,则以信息科学学院、生命科学学院等工科院系为主。东、西、南、北四校区之间均有校园巴士接驳,在校师生刷校园一卡通即可免费乘坐。2012年,在科大东、西校区之间的合肥学院北校区教学区的土地,由合肥市政府拨给科大,新增了连接东区西区的中校区。按照规划,东、西两校区的宿舍楼的部分学生将搬迁至中校区,以缓解住宿压力。
第三次创业(1993年至今) 1993年,国家制定了《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纲要》,提出要办好100所左右的重点大学,开始实施“211工程”;随后1998年,教育部决定重点支持部分高校创建世界一流大学和高水平大学,即“985工程”。中国科大作为国家首批211工程(1995年进入)和985工程(1999年进入)支持对象,也大力推行教学科研改革和结构性调整,开始了第三次创业。1998年,中国科大加入了中国科学院实施的知识创新工程,从而获得了中国科学院更大的支持。 1999年12月18日,由原安徽劳动大学、皖南农学院衍变而成的合肥经济技术学院整建制整体合并进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校办学实力得到进一步增强。据《人民日报》华东版报道,原合肥经济技术学院是一所隶属于国家烟草专卖局,以培养本科生为主的多学科普通高校。这次合并是国家烟草专卖局和中国科学院共同推进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积极举措,是双方促进产学研结合,加强全面合作的重要内容。据中国科大档案馆1999年要闻记载:中国科学院、国家烟草专卖局在合肥隆重召开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与合肥经济技术学院合并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经济技术学院成立大会,原合肥经济技术学院整建制并入我校。安徽省政府省长王太华、中共安徽省委副书记方兆祥、中科院副院长白春礼、国家烟草专卖局局长倪益瑾等领导为“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经济技术学院”揭牌,安徽省政府副省长黄岳忠、省政协副主席张润霞,国家烟草专卖局副局长潘必兴等出席大会。 2003年后经济技术学院撤销,学院全部师资分别进入中国科大数学、物理、化学、信息、传播、管理以及外语等专业进行科学教学工作,并将"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烟草与健康研究中心"纳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创办高水平大学的发展方向。教学设备和方法进行更新,利用多功能教室以及多媒体计算机展开教学,并在校园中普及计算机网络,使得科大校园网成为国内高校中普及面和使用率最高的网络之一。 1998年,朱清时担任科大校长,开始推动学校改革;直到2008年离职,朱清时的任期长达10年,也是首任校长郭沫若之后,任期最长的校长。在担任校长期间,他提出了把学校建成“质量优异、特色鲜明、规模适度、结构合理的世界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的目标,并大力推动高层次人才的培养和引进以及积极营造创新环境。 从2003年开始,中国科学院开始进一步支持科大的改革和“全院办校、所系结合”的办学方针。2003年底,中科院下属的多个研究所的所长或院士被聘任为科大多个学院院长或系主任。并且在2003年至2006年期间,学校还与中科院的多数院属单位签署了全面合作协议。通过以中国科学院为依托,学校参与了国家大科学工程建设。 在此期间,学校举办了两次较受关注的校庆活动:四十周年校庆和五十周年校庆。 四十周年校庆 1998年,学校建校40周年。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的江泽民为中国科大四十周年校庆题词“面向二十一世纪,建设一流大学,培育一流人才”,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的李鹏题词“庆祝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四十周年,为国家科教事业做出新贡献”;此外,原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乔石,原国务委员张劲夫,当时的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周光召、彭珮云、吴阶平以及全国政协副主席钱伟长、李贵鲜、朱光亚,中科院院长路甬祥、教育部部长陈至立、安徽省委书记回良玉等题词或致信祝贺。9月份,学校举办了各类纪念庆祝活动以及一系列的报告会和研讨会。当时还属于学校管理的北京研究生院和管理学院在北京也分别举行各种庆祝庆典活动。 五十周年校庆 2008年是中国科大建校第五十年,为庆祝建校五十周年,学校成立了五十周年校庆顾问委员会。2008年9月20日,科大举行了建校五十周年纪念大会。中国邮政集团同日发行中国科大建校五十周年纪念邮票,这是中国邮政首次为名校五十周年校庆发行邮票。而国家天文台向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小天体命名委员会申请通过了将编号为19298的一颗小行星正式命名为“中国科大星”,以纪念中国科大建校五十周年。 9月25日,中共中央总书记、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发来贺信,向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祝贺建校50周年。胡锦涛称赞中国科大“取得了一系列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原创性科技成果”,勉励科大“努力办成世界一流的研究型大学”。 9月27日,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委员刘延东和教育部部长周济、安徽省委书记王金山、中国科学院常务副院长白春礼等视察中国科技大学并祝贺校庆。刘延东称赞中国科大是“新中国创办最成功的大学之一”、是“一所年轻的又充满希望的大学”。 领导团队 历任校领导 校长 郭沫若(1958.9-1978.6) 严济慈(1980.2-1984.9) 管惟炎(1985.4-1987.1) 滕藤(1987.1-1988.2) 谷超豪(1988.2-1993.7) 汤洪高(1993.7-1998.6) 朱清时(1998.6-2008.9) 侯建国(2008.9-2015.1) 万立骏(2015.3-2017.6) 包信和(2017.6-) 党委书记 郁文(1958.9-1963.5) 刘达(1963.5-1975.11) 欧远方(1975.11-1977.9) 武汝扬(1977.9-1978.10) 杨海波(1978.11-1987.1) 彭佩云(1987.1-1988.2) 刘乃泉(1988.2-1990.4) 汤洪高(1990.4-1993.8) 余翔林(1993.8-1998.7) 汤洪高(1998.7-2003.5) 郭传杰(2003.5-2008.9) 许武(2008.9-2018.5) 舒歌群(2018.5-) 学校标志 包括校色、校名、校徽、校歌、校训等,用以表达科大的特色,如办学理念、精神文化等。 色彩系统 色彩系统由校色(标准色)和8种辅助色组成。其中,校色为深蓝色,与中科院院徽的主色调一致,用作标准的校名、校徽样式的前景色。 校名 1958年6月8日,在学校筹备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将校名定为“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样式为校色呈现的郭沫若手书。中文标准全称为“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标准简称为“中国科大”。英文标准全称为“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China”,标准简称为“USTC”。 校徽 科大校徽自上世纪60年代起,就设计为五瓣的梅花形外框,以及打开的书本与火箭的主体造型。校徽中嵌入了“中国科大”、“USTC”以及“1958”的字样。五十周年校庆前夕,校徽经过重新加工设计,保留了原版校徽梅花、火箭和书本等主体结构,将正式的中英文校名全称置于主体结构之外,环绕一圈,并在文字之外加以圆形边框。校徽的主色调为深蓝色,与校色相同,并采用透空设计。 四十周年校庆之际,学校还短暂使用过以USTC字母变形而成的火炬校徽。 校歌 科大校歌是《永恒的东风》,由首任校长郭沫若作词,音乐家吕骥作曲。歌词是在1958年建校之前写成,经周恩来总理修改,并由抗大校歌作曲者吕骥谱曲。 歌词中“学习伟大领袖毛泽东”的词句,让校歌留下了深刻的时代烙印。但作为一种历史的传承,此校歌历经时代变迁,至今仍然沿用。 校训 “红专并进,理实交融”的校训源于科大校歌的歌词。在1959年9月建校周年之际,当时的校长郭沫若在开学典礼致辞中做了《勤奋学习,红专并进》的演讲,再次使用了类似的提法。1988年9月20日,当时的名誉校长严济慈在建校三十周年讲话中使用了“勤奋学习,理实交融,红专并进”来总结科大的校风。2003年9月,时任党委书记郭传杰在《思贤哲,学校训,创一流》一文中指出:“我们科大的校训‘红专并进,理实交融’,认真品味起来,不仅语言简约,文辞对称,且内涵深邃广博,入时合理,既含价值观,又有方法论。”校训可以解释为鼓励学生们在品德、政治和专业、学术上都得到全面正确发展,工作中动手动脑,理论和实践相结合。 院系结构 中国科大是一所公立研究型大学,其运作经费主要来源于政府投入。学校实行校院系三级管理,设有少年班学院、数学系、物理学院、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生命科学学院、工程科学学院、信息科学技术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地球和空间科学学院、管理学院、核科学技术学院、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进行本科和研究生教学,2002年新建立的软件学院则只进行硕士培养;具有科大独特风格的少年班学院,专门进行英才教育;设立有创新试点班,与少年班学院统一管理,且没有年龄限制;部分院系设有科技英才班。此外还有继续教育学院可进行成人教育,网络教育学院可进行远程教育。中国科大在苏州和上海还设有专门的研究院。 教学科研 师资力量 中国科大拥有一支高素质的师资队伍。截至2018年12月共有教学与科研人员2154人,其中教授701人(含相当专业技术职务人员),副教授800人(含相当专业技术职务人员)。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院士55人,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17人,国家万人计划领军人才30人,青年拔尖人才13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15人,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08人,教育部长江学者(含青年)51人,国家“千人计划”(长期和短期项目)46人,“青年千人计划”124人,国家级教学名师7人。同时,一批国内外著名学者受聘担任名誉(客座)教授、“大师讲席”教授。其中,两院院士、万人计划、千人计划、国家杰青、长江学者、百人计划、教学名师等高层次人才不重复统计共有427人,占固定教师总数的33%;“四青人才”(青千、青拔、优青和长青)不重复统计占高层次人才的55%。 本科教育 科大的本科教育采取的是学分制,现行学制标准为4年,同时也实行3-6年的弹性学制。培养方案中的本科课程包括通修课程、学科基础课程、专业课程和高级课程四个层次,并按专业学科属性来设计培养计划,与研究生课程贯通设计。全校实行100%自由专业选择,大一结束后可提交申请重新选择专业。 学校重视对于本科生对于科学研究的动手能力的培养。例如,学校在高年级本科生中推行“大学生研究计划”,鼓励本科生积极参与科研活动、培养创新意识。从1999年起,学校在本科生中全面推行“大学生研究计划”。目前,学校每年实施的大学生研究计划项目近700项,本科生中约有45%参与了该项计划,参与计划的学生中有15%发表了科研成果。由于学校采取的是“所系结合”办校方针,科研气氛较浓;受此传统的影响,科大本科毕业生大多选择继续深造。例如,本科毕业生每年的出国学习的比例约30%,在中国大陆大学中名列首位;而保送和考取国内研究生则为50%左右,保送比例位居全国高校前列。 截至到2017年,科大共培养了72名院士;本科生中约每千人就产生1名中国科学院或中国工程院院士以及700多名硕士、博士,比例高居全国高校第一。 学术研究 中国科大是一个研究型大学,科研力量在国内名列前茅。科大是一所拥有国家实验室的大学,包括:国家同步辐射实验室,量子信息科学国家实验室;此外,科大还拥有合肥微尺度物质科学国家研究中心、火灾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高性能计算中心(合肥)、蒙城地球物理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等5个国家级科研机构。科大规模小、精度高,2007年至2017年2月间发表SCI/SSCI论文篇均被引用数在大陆高校中排名第一;标准化科研论文影响力(FWCI)连续多年位居全国第一。截至2017年,中国科大的科研成果共有1次入选“世界十大科技进展”、15次入选“中国十大科技进展新闻”、和13次“中国高等学校十大科技进展”,数量均为全国之首。 由于中国科大是中国科学院创办并主管的大学,学校采取的是“全院办校,所系结合”的办学方针,在建校初期,学校的各个系就是依托中国科学院的多个研究所而建成的;在进入二十一世纪后,学校进一步通过与近百所科学院下属的国家级研究所签署合作协议,在共建学科专业、联合建立实验室、联合培养研究生、互聘高级学者、教学与科研资源相互开放等展开全方面合作,大大提升了学校的科研力量和研究水平。 中国科大近年来在量子通信、人工智能、高温超导、纳米科技、空间科学、火灾科学、生命健康等领域取得了一系列具有世界领先水平的原创性成果。 科大所办的学术刊物有:《Cellular & Molecular Immunology》(细胞与分子免疫学,英文期刊)、《教育与现代化》、《实验力学》、《Chinese
在1999年12月,RFC 2732对RFC 2396进行了小幅更新,开始允许URI包括IPv6地址。一段时间以后,在两个标准中暴露出的一些问题促使了一系列的修订草案的发展,这些草案被统称为rfc2396bis。这一由RFC 2396的共同作者引导协调的集体努力,由2005年1月RFC 3986的发布推至了顶峰。该RFC文档成为了现今(2009年)于互联网上被推荐使用的URI文法版本,并使得RFC 2396成为了历史。然而,它却并未替代现有的URL协议细节;RFC 1738继续管辖着大多数协议,除了某些已被它取而代之的场合——例如被RFC 2616改良的“HTTP”协议等。与此同时,IETF发布了RFC 3986,亦即完整的STD 66标准,标志着URI通用文法正式成官方因特网协议。 在2002年8月,RFC 3305指出,虽然术语“URL”仍被广泛地用于日常用语之中,但其本身已几乎被废弃。其现在的功用,仅是作为对于某些URI因包含某种指示着网络可达性的协议而作为地址存在的提醒而已。基于URI的众多标准,例如资源描述框架等,已经清楚地表明,资源标志本无需指出通过互联网获得资源副本的方法,亦无须指出资源是否基于网络。 在2006年11月1日,W3C技术架构小组(,)公布了《连接替代副本使查找和发布可行化 》,一个对于发布给定资源的多个版本的权威URI和其最佳实践的指导。例如,内容可能因用于访问资源的设备的支持性和设定不同,而语言或大小上有所调整已适应这种差异。 语义网使用HTTP URI协议以标志文档和现实世界中的概念:这使得人们就如何区分二者产生了一些困扰。W3C技术架构小组在2005年6月发布了一封关于如何解决这一问题的电子邮件,该邮件被称为“http范围-14 决议” 。 为了扩充这个(相当简短的)电子邮件,W3C在2008年3月发布了互联网组注释《用于语义网的酷URI》。这一文档详细阐释了内容协商和303重定向码的使用。 URI引用 另一种类型的字符串——“URI引用”——代表一个URI并(相应地)代表被该URI所标志的资源。非正式使用中,URI和URI引用的区别少有被提及,但协议文档自然不应允许歧义的存在。 URI引用可取用的格式包括完整URI,URI中协议特定的部分,或其后附部分——甚至是空字符串。一个可选的片段标志符以#开头,可出现在URI引用的结尾。引用中,#之前的部分间接标志一个资源,而片段标志符则标志资源的某个部分。 为从URI引用获得URI,软件将URI引用与一个绝对“基址”基于一个固定算法合并,并转换为“绝对”形式。系统将URI引用视作相对于基址URI,虽然在绝对引用的情况下基址并无意义。基址URI一般标志包含URI引用的文档,但仍可被文档内包含的声明,或外部数据传输协议所包括的声明改写。若基址URI包括一个片段标志符,则该标志符在合并过程中被忽略。如果在URI引用中出现片段标志符,则在合并过程中被保留。 网络文档标记语言时常使用URI引用指向其它资源,如外部文档或同一逻辑文档的其他部分等。 标记语言中URI引用的使用 在HTML中,img元素的src属性值是URI引用,a或link元素的href属性值亦如是。 在XML中,在一个DTD中的SYSTEM关键字之后出现的系统描述符是一个无片段的URI引用。 在XSLT中,xsl:import元素/指令的href属性值是一个URI引用,document()函数的第一个参数与之相仿。 绝对URI的例子 http://example.org/absolute/URI/with/absolute/path/to/resource.txt ftp://example.org/resource.txt urn:issn<XSLT>:1535-3613 URI引用的例子 http://zh.wikipedia.org/wiki/URI#Examples_of_URI_references ("http" 指定协议名, "zh.wikipedia.org"是“典据”, "/wiki/URI"是指向英文维基页面的“路径”,而"#Examples_of_URI_references"是指向中文维基页面相应片段的“URI”。) http://example.org/absolute/URI/with/absolute/path/to/resource.txt //example.org/scheme-relative/URI/with/absolute/path/to/resource.txt /relative/URI/with/absolute/path/to/resource.txt relative/path/to/resource.txt ../../../resource.txt ./resource.txt#frag01 resource.txt #frag01 (空字符串) URI解析 “解析”一个URI意味着将一个相对URI引用转换为绝对形式,或者通过尝试获取一个可解引URI或一个URI引用所代表的资源来解引用这个URI。文档处理软件的“解析”部分通常同时提供这两种功能。 一个URI引用可以是一个同文档引用:一个指向包含URI引用自身的文档的引用。文档处理软件可有效地使用其当前的文档资源来完成对于同文档引用的解析而不需要重新取得一份资源。这只是一个建议——文档处理软件自然可以选用另外的方法来决定是否获取新资源。 当前的URI规范,RFC 3986,将一个同文档引用的URI定义为“当解析为绝对形式时与引用的基文档地址完全一致的文档”。一般来说,基文档URI就是包含引用的文档的URI。例如,XSLT 1.0包括document()函数以实现这一功能。RFC 3986同时也正式定义了URI等效性,一个可以被用来判断一个与基URI不同的URI是否表示同一个资源,并因此可以被认为是同文档引用。 RFC 2396给出了一个不同的判断同文档引用的方法;RFC 3986替代了RFC 2396,但RFC 2396仍旧作为许多规范和实现的基础而存在。这一规范将一个空字符串或仅包括#字符和可选的片段标志符组成的URI引用定义为同文档引用。 与XML命名空间的关系 XML拥有一个叫命名空间的,一个可包含元素集和属性名称的抽象域的概念。命名空间的名称(一个必须遵守通用URI文法的字符串)用于标志一个XML命名空间。但是,命名空间的名称一般不被认为是一个URI,因为URI规范定义了字符串的“URI性”是根据其目的而不是其词法组成决定的。一个命名空间名称同时也并不一定暗示任何URI协议的语义;例如,一个以“http:”开头的命名空间名称很可能与HTTP协议没有任何关系。XML专家们就这一问题在XML开发电子邮件列表上进行了深入的辩论;一命名空间名称可以是URI,由于包含一个具体命名空间的名称集可以被看作是一个被标志的资源,也由于“XML中的命名空间”规范的一个版本指出过命名空间名称“是”一个URI引用。但是,集体共识似乎指出一个命名空间名称只是一个凑巧看起来像URI的字符串,仅此而已。 早先,命名空间名称是可以匹配任何非空URI引用的语法的,但后来的一个对于“XML命名空间建议”的订正废弃了相对URI引用的使用。一个独立的、针对XML 1.1的命名空间的规范允许使用IRI引用作为命名空间名称的基准,而不仅是URI引用。 为了消除XML新人中产生的对于URI(尤其是HTTP URL)的使用的困惑,一个被称为RDDL(资源目录描述语言)的描述语言被建立了,虽然RDDL的规范并没有正式地位,也并没有获得任何相关组织(例如W3C)的检查和支持。一个RDDL文档可以提供关于一个特定命名空间和使用它的XML文档的,机器与人类都能读懂的信息。XML文档的作者鼓励使用RDDL文档,这样一旦文档中的命名空间名称被索引,(系统)就会取得一个RDDL文档。这样,许多开发者对于让命名空间名称指向网络可达资源的需求就能得到满足。 参见 统一资源定位符(URL)
2616改良的“HTTP”协议等。与此同时,IETF发布了RFC 3986,亦即完整的STD 66标准,标志着URI通用文法正式成官方因特网协议。 在2002年8月,RFC 3305指出,虽然术语“URL”仍被广泛地用于日常用语之中,但其本身已几乎被废弃。其现在的功用,仅是作为对于某些URI因包含某种指示着网络可达性的协议而作为地址存在的提醒而已。基于URI的众多标准,例如资源描述框架等,已经清楚地表明,资源标志本无需指出通过互联网获得资源副本的方法,亦无须指出资源是否基于网络。 在2006年11月1日,W3C技术架构小组(,)公布了《连接替代副本使查找和发布可行化 》,一个对于发布给定资源的多个版本的权威URI和其最佳实践的指导。例如,内容可能因用于访问资源的设备的支持性和设定不同,而语言或大小上有所调整已适应这种差异。 语义网使用HTTP URI协议以标志文档和现实世界中的概念:这使得人们就如何区分二者产生了一些困扰。W3C技术架构小组在2005年6月发布了一封关于如何解决这一问题的电子邮件,该邮件被称为“http范围-14 决议” 。 为了扩充这个(相当简短的)电子邮件,W3C在2008年3月发布了互联网组注释《用于语义网的酷URI》。这一文档详细阐释了内容协商和303重定向码的使用。 URI引用 另一种类型的字符串——“URI引用”——代表一个URI并(相应地)代表被该URI所标志的资源。非正式使用中,URI和URI引用的区别少有被提及,但协议文档自然不应允许歧义的存在。 URI引用可取用的格式包括完整URI,URI中协议特定的部分,或其后附部分——甚至是空字符串。一个可选的片段标志符以#开头,可出现在URI引用的结尾。引用中,#之前的部分间接标志一个资源,而片段标志符则标志资源的某个部分。 为从URI引用获得URI,软件将URI引用与一个绝对“基址”基于一个固定算法合并,并转换为“绝对”形式。系统将URI引用视作相对于基址URI,虽然在绝对引用的情况下基址并无意义。基址URI一般标志包含URI引用的文档,但仍可被文档内包含的声明,或外部数据传输协议所包括的声明改写。若基址URI包括一个片段标志符,则该标志符在合并过程中被忽略。如果在URI引用中出现片段标志符,则在合并过程中被保留。 网络文档标记语言时常使用URI引用指向其它资源,如外部文档或同一逻辑文档的其他部分等。 标记语言中URI引用的使用 在HTML中,img元素的src属性值是URI引用,a或link元素的href属性值亦如是。 在XML中,在一个DTD中的SYSTEM关键字之后出现的系统描述符是一个无片段的URI引用。 在XSLT中,xsl:import元素/指令的href属性值是一个URI引用,document()函数的第一个参数与之相仿。 绝对URI的例子 http://example.org/absolute/URI/with/absolute/path/to/resource.txt ftp://example.org/resource.txt urn:issn<XSLT>:1535-3613 URI引用的例子 http://zh.wikipedia.org/wiki/URI#Examples_of_URI_references ("http" 指定协议名, "zh.wikipedia.org"是“典据”, "/wiki/URI"是指向英文维基页面的“路径”,而"#Examples_of_URI_references"是指向中文维基页面相应片段的“URI”。) http://example.org/absolute/URI/with/absolute/path/to/resource.txt //example.org/scheme-relative/URI/with/absolute/path/to/resource.txt /relative/URI/with/absolute/path/to/resource.txt relative/path/to/resource.txt ../../../resource.txt ./resource.txt#frag01 resource.txt #frag01 (空字符串) URI解析 “解析”一个URI意味着将一个相对URI引用转换为绝对形式,或者通过尝试获取一个可解引URI或一个URI引用所代表的资源来解引用这个URI。文档处理软件的“解析”部分通常同时提供这两种功能。 一个URI引用可以是一个同文档引用:一个指向包含URI引用自身的文档的引用。文档处理软件可有效地使用其当前的文档资源来完成对于同文档引用的解析而不需要重新取得一份资源。这只是一个建议——文档处理软件自然可以选用另外的方法来决定是否获取新资源。 当前的URI规范,RFC 3986,将一个同文档引用的URI定义为“当解析为绝对形式时与引用的基文档地址完全一致的文档”。一般来说,基文档URI就是包含引用的文档的URI。例如,XSLT 1.0包括document()函数以实现这一功能。RFC 3986同时也正式定义了URI等效性,一个可以被用来判断一个与基URI不同的URI是否表示同一个资源,并因此可以被认为是同文档引用。 RFC 2396给出了一个不同的判断同文档引用的方法;RFC 3986替代了RFC 2396,但RFC 2396仍旧作为许多规范和实现的基础而存在。这一规范将一个空字符串或仅包括#字符和可选的片段标志符组成的URI引用定义为同文档引用。 与XML命名空间的关系 XML拥有一个叫命名空间的,一个可包含元素集和属性名称的抽象域的概念。命名空间的名称(一个必须遵守通用URI文法的字符串)用于标志一个XML命名空间。但是,命名空间的名称一般不被认为是一个URI,因为URI规范定义了字符串的“URI性”是根据其目的而不是其词法组成决定的。一个命名空间名称同时也并不一定暗示任何URI协议的语义;例如,一个以“http:”开头的命名空间名称很可能与HTTP协议没有任何关系。XML专家们就这一问题在XML开发电子邮件列表上进行了深入的辩论;一命名空间名称可以是URI,由于包含一个具体命名空间的名称集可以被看作是一个被标志的资源,也由于“XML中的命名空间”规范的一个版本指出过命名空间名称“是”一个URI引用。但是,集体共识似乎指出一个命名空间名称只是一个凑巧看起来像URI的字符串,仅此而已。
《几何补编》 《堑堵测量》 《几何通解》 《环中黍尺》 《曆学骈枝》二卷,后增为四卷 《勿庵曆算书目》 《答李祠部问曆》一卷 《七十二候太阳纬度》一卷 《写曆步曆法》一卷 《时步交食式》一卷 《步五星式》六卷 延伸阅读 参考文献 引用 书籍 梅榮照主編《明清數學史論文集》,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182-218頁。 《圖說清朝》,龔書鐸,知書房出版社,ISBN 978-986-7151-63-6 《康乾盛世》,童超,知書房出版社,ISBN
江永在天文學继承了梅文鼎的观点,承认“地圆说”的合理性。但他不同意梅文鼎等人支持“西学中源说”的立场。 著作 《明史曆志拟稿》一卷 《曆志赘言》一卷 《曆学疑问》三卷 《古今曆法通考》 《平三角举要》 《弧三角举要》 《几何补编》 《堑堵测量》 《几何通解》 《环中黍尺》 《曆学骈枝》二卷,后增为四卷 《勿庵曆算书目》 《答李祠部问曆》一卷 《七十二候太阳纬度》一卷 《写曆步曆法》一卷 《时步交食式》一卷 《步五星式》六卷 延伸阅读 参考文献
趙浮 程奐 耿武,耿文成 閔純,闵伯典 張郃,张儁乂 審配,审正南 沮授 辛评,辛仲治 荀谌,荀友若 董卓 董卓,董仲颖 董旻,董叔颖,董卓之弟 董璜,董卓姪子 牛輔 李儒,李文優 華雄 楊定,杨整修 張濟 張繡,張濟姪子 李傕,李稚然 李应,李傕之弟 李桓,李傕之弟 李利,李傕侄子(《后汉书·董卓传》) 李暹,李傕侄子(《后汉书·董卓传》) 李式,李傕之子 胡封,李傕外甥 郭汜,郭阿多 樊稠 徐榮 胡軫,胡文才 呂布,吕奉先 李肅 李蒙 王方(《三国志·董卓传》) 段煨,段纪明 伍瓊,伍德瑜 周毖,周仲遠 伍習 董越 楊奉 宋果,宋仲文 冀州牧 袁紹,袁本初 袁譚,袁显思,袁紹長子 袁熙,袁显奕,袁紹次子 袁尚,袁显甫,袁紹三子 袁买,袁显雍,袁绍幼子 袁春卿,袁紹族子,魏郡守 高幹,高元才 沮授 沮鵠 田豐,田元皓 顏良 文醜 高覽(投靠曹操) 高蕃 張郃,张儁乂(投靠曹操) 淳于瓊,淳于仲简 焦觸 張南 張顗 馬延 郭圖,郭公则 逢紀,逢元图 審配,审正南 審榮,審配姪子 辛評,辛仲治 辛毗,辛佐治 荀諶,荀友若 許攸,许子远 张导,张景明 麴義 呂翔(高翔) 呂曠 眭固,眭白兔 眭元進 蔣奇,蒋义渠 陳琳,陈孔璋(投靠曹操) 韩猛,韩莒子 郭援 牽招,牵子经 呂威璜 陈瑀(《后汉书·袁术传》) 趙叡 管統,樂安長 王修,王叔治 王門 王摩 何茂 夏昭,高幹部將 蘇由 尹楷 韓珩,韩子佩 孟岱 周昂 馮禮 李邵 崔琰,崔季珪(投靠曹操) 李孚,李子憲(後先投袁譚,再投曹操) 劉詢 陰夔 張楊 張楊,張稚叔 眭固,眭白兔 楊醜 仲家 袁術,袁公路 袁耀 袁胤 紀靈 雷薄 閻象 張勳 【九江太守】橋蕤 楊弘 韓胤 李豐 雷緒 梁綱 陳紀 梅成 梅蘭 【廬江太守】劉勳 樂就 李豱 袁渙,袁曜卿 吳景 呂範,呂子衡,投歸孫策麾下 李業 華歆,華子魚 楊奉 韓暹 師宜官 孫香,孫文陽 呂布 呂布,呂奉先 陳宮,陳公台 張遼,張文遠 張邈,張孟卓 张超 郝萌 高順 侯成 宋憲 魏續 成廉 曹性 秦宜祿 許汜 王楷 魏越 李封 薛蘭 薛永 氾嶷 吳資 趙庶 戚奇 李鄒 侯諧 袁渙 荊州牧 劉表,劉景升 劉琦 劉琮 劉修 蒯越,蒯异度 蒯良,蒯子柔 蒯祺(蒯氏族人,諸葛亮的大姊夫) 蔡瑁,蔡德珪 張允 黃祖 黃射 鄧龍 陳就 張碩 甘寧,甘興霸,歸【吳】 婁發 沈彌 鄧羲 鄧濟 劉先,劉始宗 劉磐 黃忠,黃漢升 賴恭 吳巨 韓嵩,韓德高 傅巽,傅公悌 蘇飛 王威 韓晞(《三国志·孙策传》的注引《江表传》) 文聘,文仲業 王粲,王仲宣 呂公 李嚴,李正方 霍篤 霍峻,霍仲邈 伊籍,伊機伯 龐季 向朗,向巨達 張羡,長沙太守,後反叛劉表 張懌 宋忠,宋仲子 龐山民,龐德公之子,龐統的堂兄,諸葛亮的二姊夫 涼州諸軍閥 馬騰軍→馬超軍 馬騰,馬壽成 馬超,馬孟起 馬秋 馬承 馬休 馬鐵 馬岱 龐柔 龐德,庞令明 龐會 韓遂軍 韓遂,韓文約 侯選 程銀 李堪 張橫 梁興 成宜 成公英 楊秋 馬玩 閻行 麴演 郭憲 王國 邊章 北宮玉 宋建 武都 竇茂,氐族首領。 幽州諸軍閥 北平 公孫瓚,公孫伯珪 公孫續 公孫越 公孫範 嚴綱 單經 趙雲,趙子龍 田楷 關靖 鄒丹 遼東 公孫度,公孫叔濟 公孫康 公孫晃 公孫淵,公孫文懿 公孫脩 公孫恭 陽儀 柳毅 王烈 卑衍 杨祚 纶直 贾范 王建 柳甫 幽州牧 劉虞,劉伯安 劉和 魏攸 田疇,田子泰 鮮于輔(投魏) 鮮于銀 程緒 公孫紀 齊周 孫瑾 張逸 張瓚 尾敦 趙該 徐州牧 陶謙,陶恭祖 趙昱,趙元達 曹豹 孫乾,孫公祐 張闓 麋竺,糜子仲 麋芳,糜子方 笮融 米道 張魯,张公祺 張衛,张公则 楊昂 楊白 杨帛 閻圃 李伏 杨任 益州牧 劉焉,劉君郎 劉範 劉誕 劉瑁 劉璋,劉季玉 劉循 劉闡 董扶,董茂安 趙韪 張任 吳懿,吳子遠 嚴顏 張松,张子乔 許靖,許文休 劉巴,劉子初 龐羲 法正,法孝直 王商,王文表 楊洪,楊季休 王累 黃權,黃公衡 高沛 楊懷 鄧賢 董和,董幼宰 董允,董休昭 劉璝 冷苞 李嚴,李正方 費觀,費賓伯 孟達,孟子敬 王連,王文儀 任夔 朱叔賢 異民族 蠻族 孟獲 高定 朱褒 烏桓 丘力居 檀石槐 軻比能 女婿鬱築鞬 蹋頓 閻柔 匈奴 於夫羅 劉豹 呼廚泉 去卑 羌 迷當 餓何 燒戈 伐同 蛾遮塞 胡人(月支胡人) 治無戴 赤兒 高句麗 伯固 拔奇 伊夷模 位宮 鮮卑 拓跋力微 拓跋沙漠汗 西鮮卑 禿髮匹孤 禿髮壽闐 禿髮樹機能 素利 彌加 厥機 倭(現今日本) 女王卑彌呼 宗士壹與 將官 掖邪狗 伊聲耆 難升米 都市牛利 曹魏 曹氏皇族 魏武帝曹操,曹孟德 魏文帝曹丕,曹子桓 魏明帝曹叡,曹元仲 清河王曹冏 繁陽王曹穆 安平王(追封)曹殷 東海王曹霖 高貴鄉公曹髦,曹彥士 東武王曹鑑 北海王曹蕤 廣平王曹儼 邯鄲王曹邕 清河王曹貢 元城王曹禮 任城王曹彰,曹子文 濟南王曹楷 魏廢帝、齊王曹芳,曹蘭卿 陳王曹植,曹子建 高陽鄉公曹苗 濟北王曹志 蕭王曹熊,曹子烈 蕭王曹炳 豐王曹昂,曹子修 鄧王曹沖,曹倉舒 彭城王曹據 曹琮(奉曹沖後裔) 平陽公曹範 曹闡(奉曹整後裔) 燕王曹宇,曹彭祖 魏元帝、陳留王曹奐,曹景明 沛穆王曹林 曹緯 曹贊(奉曹玹後裔) 曹壹(奉曹玹後裔) 曹恆(奉曹玹後裔) 楚王曹彪,曹朱虎 世子常山真定王曹嘉 中山王曹袞 曹孚 西鄉侯曹玹 陳留恭王曹峻 曹澳 範陽閔王曹矩 曹焜 趙王曹幹 臨邑殤公曹子上 剛殤公曹子勤 穀城殤公曹子乘 郿戴公曹子整 靈殤公曹子京 樊安公曹均(為其叔父恭公曹彬繼後) 定公曹抗 曹諶 恭王曹琬(奉曹昂後裔) 曹敏(奉曹矩後裔) 東平王曹徽 東平王曹翕 樂陵王曹茂 諸曹夏侯宗室 高安忠鄉侯夏侯惇,夏侯元讓 高安鄉侯夏侯充 夏侯廙 夏侯劭 關內侯夏侯楙,夏侯子林 博昌愍亭侯夏侯淵,夏侯妙才 安寧亭侯夏侯衡(根據六個弟弟的字推定為伯權或孟權) 夏侯績 夏侯褒 夏侯霸,夏侯仲權 夏侯稱,夏侯叔權 夏侯威,夏侯季權 夏侯榮,夏侯幼權 夏侯惠,夏侯稚權 夏侯和,夏侯義權 陳忠侯曹仁,曹子孝 甯陵侯曹泰 曹初 曹楷 曹范 樂城恭侯曹洪,曹子廉 曹馥 曹震 高陵威亭侯曹純,曹子和 平樂鄉侯曹演 曹亮 長平壮侯曹休,曹文烈 曹肇,曹長思 曹攄,曹顏遠
清河王曹冏 繁陽王曹穆 安平王(追封)曹殷 東海王曹霖 高貴鄉公曹髦,曹彥士 東武王曹鑑 北海王曹蕤 廣平王曹儼 邯鄲王曹邕 清河王曹貢 元城王曹禮 任城王曹彰,曹子文 濟南王曹楷 魏廢帝、齊王曹芳,曹蘭卿 陳王曹植,曹子建 高陽鄉公曹苗 濟北王曹志 蕭王曹熊,曹子烈 蕭王曹炳 豐王曹昂,曹子修 鄧王曹沖,曹倉舒 彭城王曹據 曹琮(奉曹沖後裔) 平陽公曹範 曹闡(奉曹整後裔) 燕王曹宇,曹彭祖 魏元帝、陳留王曹奐,曹景明 沛穆王曹林 曹緯 曹贊(奉曹玹後裔) 曹壹(奉曹玹後裔) 曹恆(奉曹玹後裔) 楚王曹彪,曹朱虎 世子常山真定王曹嘉 中山王曹袞 曹孚 西鄉侯曹玹 陳留恭王曹峻 曹澳 範陽閔王曹矩 曹焜 趙王曹幹 臨邑殤公曹子上 剛殤公曹子勤 穀城殤公曹子乘 郿戴公曹子整 靈殤公曹子京 樊安公曹均(為其叔父恭公曹彬繼後) 定公曹抗 曹諶 恭王曹琬(奉曹昂後裔) 曹敏(奉曹矩後裔) 東平王曹徽 東平王曹翕 樂陵王曹茂 諸曹夏侯宗室 高安忠鄉侯夏侯惇,夏侯元讓 高安鄉侯夏侯充 夏侯廙 夏侯劭 關內侯夏侯楙,夏侯子林 博昌愍亭侯夏侯淵,夏侯妙才 安寧亭侯夏侯衡(根據六個弟弟的字推定為伯權或孟權) 夏侯績 夏侯褒 夏侯霸,夏侯仲權 夏侯稱,夏侯叔權 夏侯威,夏侯季權 夏侯榮,夏侯幼權 夏侯惠,夏侯稚權 夏侯和,夏侯義權 陳忠侯曹仁,曹子孝 甯陵侯曹泰 曹初 曹楷 曹范 樂城恭侯曹洪,曹子廉 曹馥 曹震 高陵威亭侯曹純,曹子和 平樂鄉侯曹演 曹亮 長平壮侯曹休,曹文烈 曹肇,曹長思 曹攄,曹顏遠 曹纂 邵陵元侯曹真,曹子丹 曹爽,曹昭伯 曹羲 曹訓 曹彥 曹皚 昌陵悼乡侯夏侯尚,夏侯伯仁 夏侯玄,夏侯太初 夏侯徽,夏侯媛容 太僕夏侯儒,夏侯俊林(夏侯尚從弟) 后妃 武宣卞皇后 文昭甄皇后 文德郭皇后 明悼毛皇后 明元郭皇后 禺婉 將領官員 韓浩,韓元嗣 史渙,史公劉 何晏,何平叔 鄧颺,鄧玄茂 丁斐,丁文侯 丁謐,丁彥靖 丁沖 丁儀,丁正禮 丁廙,丁敬禮 邯鄲淳 荀緯,荀公高 畢軌,畢昭先 李勝,李公昭 桓範,桓元則 楊綜,楊初伯 楊暨,楊休先 李義,李孝懿 李豐,李安國 李韜 李翼 李偉 游楚,游仲允 蘇鑠 靳允 侯音 樂敦 劉賢 許允,許士宗 荀彧,荀文若 荀惲,荀長倩 荀甝 荀頵,荀溫伯 荀崧,荀景猷 荀羨,荀令則 荀霬 荀愷 荀俁,荀叔倩 荀寓,荀景伯 荀詵,荀曼倩 荀顗,荀景倩 荀粲,荀奉倩 荀衍,荀休若 荀紹 荀融,荀伯雅 荀閎,荀仲茂,荀諶之子 荀攸,荀公達 荀緝 荀適 賈詡,賈文和 賈穆 賈謨 賈訪 鍾繇,鍾元常 鍾毓,鍾稚叔 鍾駿 鍾會,鍾士季 華歆,華子魚 華表,华伟容 王朗,王景興 王肅,王子雍 王惲 王恂 程昱,程仲德 程武 程克 程良 程曉,程季明 程延 東里袞 郭嘉,郭奉孝 郭奕,郭伯益 郭深 郭獵 董昭,董公仁 董胄 劉曄,劉子揚 劉寓 劉陶,刘季冶 蔣濟,蔣子通 蔣秀 蔣凱 劉放,劉子棄 劉正 孫資,孫彥龍 孫宏 張則,張元修 朱靈,朱文博 李典,李曼成 李楨 李整 李通,李文達 李緒 李基 臧霸,臧宣高 臧艾 臧權 孙康,孙观兄 孫觀,孫仲台 孫毓 文聘,文仲業 文岱 呂虔,呂子恪 呂翻 呂桂 許定 樂詳,樂文載 許褚,許仲康 許儀 許綜 典韋 典滿 龐德,龐令明 龐會 龐娥親(龐淯母) 龐淯,龐子異 龐曾 閻溫,閻伯儉 王凌,王彥雲 王廣,王公淵 令狐愚,令狐公治 令狐邵,令狐孔叔 嚴象,嚴文則 韋端 韋康,韋元將 韋誕,韦仲将 毌丘興 毌丘儉,毌丘仲恭 毌丘甸,毌丘子邦 文欽,文仲若 文鴦,文俶,文次騫 文虎 諸葛誕,諸葛公休 諸葛靚,諸葛仲思 唐咨 鄧艾,鄧士載 鄧忠 鄧朗,鄧伯道 州泰 王弼,王輔嗣 諸葛緒 袁渙,袁曜卿 袁侃,袁公然 袁準,袁孝尼 袁霸,袁公恪 張範,張公儀 涼茂,涼伯方 國淵,國子尼 田疇,田子泰 田續 王修,王叔治 王忠 邴原,邴根矩 管寧,管幼安 管邈 王祥,王休征 王覽,王玄通 王烈,王彥方 張臶,張子明 胡昭,胡孔明 胡纂 崔琰,崔季珪 蒯鈞 毛玠,毛孝先 毛机 徐奕,徐季才 族子徐統 何夔,何叔龍 何曾,何潁考 邢顒,邢子昂 邢友 鮑信 鮑邵 鮑融 鮑勳,鮑叔業 司馬芝,司馬子華 司馬岐 司馬肇 劉馥,劉元穎 劉靖,劉文恭 劉煕 梁習,梁子虞 梁施 張既,張德容 張緝,張敬仲 溫恢,溫曼基 溫生 賈逵,賈梁道 賈充,賈公閭 李孚,李子憲 楊沛,楊孔渠 任峻,任伯達 任先 任覽 蘇則,蘇文師 蘇怡 蘇愉,蘇休豫 杜畿,杜伯侯 杜恕,杜務伯 杜預,杜元凱 鄭渾,鄭文公 鄭崇 鄭袤,鄭渾侄子 倉慈,倉孝仁 蔣班 焦彝 武周,武伯南 武陔,武元夏 武韶,武叔夏 武茂,武季夏 王粲,王仲宣 徐幹,徐偉長 陳琳,陳孔璋 阮瑀,阮元瑜 應瑒,應德璉 劉楨,劉公幹 應璩,應休璉 應貞,應吉甫 阮籍,阮嗣宗 嵇康,嵇叔夜 劉昶,劉公榮 桓威 吳質,吳季重 衛覬,衛伯儒 衛瓘 潘勖,潘元茂 潘滿 邵悌,邵元伯 王象,王羲伯 劉廙,劉恭嗣 劉劭,劉孔才 劉琳 繆襲,繆熙伯 仲長統,仲長公理 蘇林 孫該,孫公達 杜摯,杜德魯 傅嘏,傅蘭石 傅祗,傅子莊 桓階,桓伯緒 桓嘉 桓翊 陳群,陳長文 陳泰,陳玄伯 陳恂 陳溫 陳矯,陳季弼 陳本 陳粲 陳騫,陳休淵 徐宣,徐寶堅 徐欽 衛臻,衛公振 衛烈 盧毓,盧子家 盧欽,盧子若 盧珽 和洽,和陽士 和離 和逌 常林,常伯槐 常峕 常靜 楊俊,楊季才 杜襲,杜子緒 杜會 趙儼,趙伯然 趙亭 趙戩,趙叔茂 裴潛,裴文行 裴秀,裴季彥 韓暨,韓公至 韓肇 韓邦 崔林,崔德儒 崔述 高柔,高文惠 高渾,高柔孫 孫禮,孫德達 孫元,孫禮孫 王觀,王偉台 王悝 辛毗,辛佐治 辛憲英 辛敞,辛泰雍 楊阜,楊義山 楊豹,楊阜孫 姜敘,姜伯奕 高堂隆,高堂升平 高堂琛 滿寵,滿伯寧 滿偉,滿公衡 滿長武 田豫,田國讓 田彭祖 牽招,牽子經 牽嘉 牽弘 郭淮,郭伯濟 郭統 郭正 郭配,郭仲南 徐邈,徐景山 徐武 胡質,胡文德 胡威,胡伯武 王昶,王文舒 王渾,王玄沖 王深,王道沖 王基,王伯輿 王徽 王廙,王基孫 孔融,孔文舉 傅幹,傅彥材 傅玄,傅休奕 徐庶,徐元直 司馬朗,司馬伯達 司馬遺 司馬懿,司馬仲達 司馬師,司馬子元 司馬昭,司馬子上 司馬炎,司馬安世 司馬孚,司馬叔達 司馬望,司馬子初 任愷,任元褒 張燕 張方 張融 王雙,王子全 郝昭,郝伯道 戴陵(《三国志》作“戴陵”、《公卿将军上尊号奏》以及《晋书》作“戴淩”) 黃華 車冑 孟達,孟子敬(後為了劉備而改為子度) 申耽,申義舉 申儀 牛金 魚豢 何楨,何元幹 李憙,李季和 張特,張子產 胡遵 胡奮,胡玄威 胡烈,胡玄武 徐質 楊修,楊德祖 楊嚻 馬遵 浩周,浩孔異 費耀 郭脩,郭孝先 應餘,應子正 楊偉,楊世英 王經,王彥緯 董尋 魏平 趙咨,趙君初 趙酆,趙子仲 陳宮,陳公台 尹嘉 尹大目 師纂 繁欽,繁休伯 爰邵 田章 王思 薛悌,薛孝威 程喜,程申伯 戚寄(原袁術) 秦翊(原袁術) 蜀漢(季漢) 劉姓皇室 蜀先主昭烈帝劉備,劉玄德 劉封,劉備義子 劉林 蜀后主敬懷帝劉禪,劉公嗣 皇太子劉-{璿}- 安定王劉瑤 西河王劉琮 新平王劉瓚 北地王劉諶 新興王劉恂 上黨王劉璩 甘陵王劉永,劉公壽 安平王劉理,劉奉孝 安平王劉胤 安平王劉承 安平王,后曹魏奉车都尉,乡侯劉輯 后妃 先主昭烈甘皇后 先主麋夫人 先主孫夫人 先主昭烈穆吳皇后
轶事 2010年,韓國明星張娜拉在中國湖北蘄春縣「李時珍紀念館」向李時珍靈位上香跪拜。該縣委書記熊長江宣布委任張娜拉為「李時珍形象大使」,引來中國人民猛烈抨擊。 紀念 2013年7月3日,著名搜尋引擎Google在其首頁上(包括.tw、.hk、.sg、.my、.vn、.ph等六大網域,但不包含.jp、.kr的網域),改變其公司在六個國家與地區的圖案,紀念當天是李時珍495歲的誕辰。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李时珍的故乡(今湖北省新春县斯州镇)东门外的蟹子山上修建了他的陵园。 影视作品 電影 電視劇 參見 中藥 中医学 《本草纲目》 資料來源 外部链接 中國科學史上的巨人──李時珍 醫聖李時珍 中國歷代名醫--李時珍 电视连续剧《大明医圣李时珍》 廣播劇《医圣李时珍》( 2016-4-30 前可網上重溫 ) 纪念李时珍诞辰495周年的Google Doodle
著《本草纲目》 起因 在他行医救人時,他發現古代的本草書籍,「品數既煩,名稱多雜。或一物析為二三,或二物混為一品」(《明外史本傳》)。特別是許多毒性藥品,竟被認為可以「久服延年」,遺禍無窮。李时珍多次上書朝廷要求重整醫書資料,可惜並無回音,於是他便利用在良医所和太医院阅读大量医籍和坚实的文史基础,整理历代的药物学著作。 过程 在編寫《本草綱目》的過程中,藥名混雜最使李時珍頭痛,使他往往弄不清藥物形狀和生長狀況。過去的本草書,雖反覆解釋,但由於部分作者沒有深入調查,而是在書本上抄來抄去作「紙上猜度」,所以越解釋越糊塗,而且矛盾倍出,使人莫衷一是。 於是李時珍在徒弟龐憲、兒子建元伴隨下,遠涉深山曠野,觀察和收集藥物標本。除不辭勞苦到各地采药及以自身試藥外,他还遍訪名醫宿儒,并到處訪問漁夫、農夫等平民以搜集民间验方。他首先在家鄉蘄州一帶採訪。 後來,他多次出外採訪。除了湖廣外,還到過江西、江蘇、安徽等很多地方。均州的太和山(武当山)也到過。盛產藥材的江西廬山和南京的攝山、茅山、牛首山,估計也有他的足跡。 後人趙學敏在《本草綱目拾遺》為此寫了「遠窮僻壤之產,險探仙麓之華」的詩句,反映他遠途跋涉,四方採訪的生活。 刊行 1596年,也就是李时珍死后第三年,《本草纲目》在南京正式刊行。 其他著作 《奇经八脉考》、《濒湖脉学》、《濒湖集简方》、《三焦客难》、《命门考》、《脈訣考證》、《五脏图论》、《濒湖医案》、《天傀論》、《白花蛇傳》等,除前两种外皆失传。文學著作《菡所館詩詞》和《詩話》等。 轶事 2010年,韓國明星張娜拉在中國湖北蘄春縣「李時珍紀念館」向李時珍靈位上香跪拜。該縣委書記熊長江宣布委任張娜拉為「李時珍形象大使」,引來中國人民猛烈抨擊。 紀念 2013年7月3日,著名搜尋引擎Google在其首頁上(包括.tw、.hk、.sg、.my、.vn、.ph等六大網域,但不包含.jp、.kr的網域),改變其公司在六個國家與地區的圖案,紀念當天是李時珍495歲的誕辰。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李时珍的故乡(今湖北省新春县斯州镇)东门外的蟹子山上修建了他的陵园。 影视作品 電影 電視劇 參見 中藥 中医学 《本草纲目》 資料來源
the Eight True Beatitudes) 《哀矜十四端箴赞》(A Hymn of Admonition on the Fourteen Mercies) 护教奏疏 1616年(万历四十四年),《辩学章疏》:因南京教案而上疏,为来华传教士辩护,论证“诸陪臣之学,真可以补益王化,左右儒术,救正佛法,裨益当朝。”,建议让天主教与佛教代表开辩论会、设立“特区”考察天主教对社会的影响等等。——皇帝御批:“朕知道了”。 批判汉传佛教、道教及中国民间宗教中的迷信观念和习俗 《辟妄》 《谘诹偶编》 景教碑考古 《景教堂碑记》 《铁十字箸》 其他与宗教信仰相关的散文 《答乡人书》(A Letter in Reply to a Countryman) 《造物主垂像略说》(Short Explanation of the Hanging Picture of the Creator) 《跋二十五言》(A postscript to the Twenty-Five Sayings) 数学 1607年:《几何原本》前6卷(与利玛窦合译) 关于数学地位、功能的重要论述 《刻〈幾何原本〉序》: 《〈幾何原本〉杂议》: 1628年(崇祯元年),《条议历法修正岁差疏》:“盖凡物有形有质,莫不资与度数故耳”,提出“度数旁通十事”即治历、测量、音律、军事、理财、营建、机械、舆地、医药、计时,建议在“历局”内开展以数学为基础的多学科研究工作,该设想近似于开办“科学院”。——崇祯帝批准:“度数旁通有关庶绩,一并分曹料理,该衙知道。” 测量学 1607年:《测量法义》(与利玛窦合译) 1608年:《测量异同》:比较中西测量学理论发展 1609年:《勾股义》 中国数学史、科学技术史 1614年:《刻〈同文算指〉序》:讨论了元明数学衰落的原因等。 1619年:《〈考工记〉解》 科研、治历战略 1631年(崇祯四年)春,《历书总目表》: 天文、历法 1629年受命至1633年病逝主持编修《崇祯历书》(共46种、137卷,1634年完成),其中系统介绍了当时西方的天文学、历法和三角学(包括平面三角和球面三角),堪称“欧洲古典天文学百科全书”,成为此后清朝官方天学的理论基础。徐光启先后召请耶稣会士龙华民(Niccolo Longobardo,1565-1655)、邓玉函(Johann Terrenz Schreck,1576-1630)、汤若望(Johann Adam Schall von Bell,1592-1666)和罗雅谷(Jacobus Rho,1592-1638)四人参与历局工作,大部分实际工作出于汤若望和罗雅谷之手。 军事理论、练兵、兵器 万历四十八年(1620年)二月起,徐光启受命在北直隶通州、昌平等地督练“新军”,期间他撰写了《选练百字诀》、《选练条格》、《练艺条格》、《束伍条格》、《形名条格》(列阵方法)、《火攻要略》(火炮要略)、《制火药法》等等。徐光启撰写的这些“条格”是中国近代较早的一批军事条令和法典。《选练百字诀》和《选练条格》等体现了徐光启“选需实选,练需实练”的责实精神。 1627年,徐光启完成军事学著作《徐氏庖言》5卷。 国防、战略问题奏疏 《海防迂说》:谴责朝廷不救琉球、白救朝鲜,预见三百年后日本侵吞琉球、台湾、朝鲜;要求彻底解决日本问题,使日本“常为外藩” 《亟遣使臣监护朝鲜》:自荐派驻、监护、改革朝鲜国,抑制朝鲜离心倾向,联合朝鲜对付后金。 《大征策》 《器胜策》 《服戎策》 《拟上安边御虏疏》 《敷陈末议以殄凶酋疏》 《兵非选练决难战守疏》 《辽左阽危已甚疏》 《恭承新命谨陈急切事宜疏》 人口、经济 《处置宗禄查核边饷议》:提出类似马尔萨斯人口论(同样不准确)的明朝宗室人口倍增模型。 《拟缓举三殿及朝门工程疏》 农学、水利、荒政 万历三十三年(1605年)《漕河议》:水利规划著作,论及漕运之利弊(指出“漕能使国贫”)及其改进之法、治理黄河之法,并指出水利工程中数学应用的重要性。(文见《明经世文编》卷四百九十一) 1608年《甘藷疏》:中国最早关于甘薯种植和加工利用的专著,建议在各地推广甘薯。除《甘藷疏序》外已失传。 《芜菁疏》 《吉贝疏》 《种棉花法》 《代园种竹图说》 《除蝗疏》24章,3万多字:统计中国蝗灾史,总结治蝗方法。 1612年《泰西水法》(与熊三拔合译) 1613年至1618年《农书草稿》(《北耕录》) 1620年《农遗杂疏》5卷 1625年至1628年《农政全书》,遗稿经陈子龙修订,编成60卷,于崇祯十二年(1639年)刊行。 1630年(崇祯三年)《旱田用水疏》:总结中国古代对各种水源的利用经验。 化学 《造强水法》:关于硝酸制法的手稿,是中国最早记述无机酸的作品。 评价 徐光启病逝后,崇祯帝為之「輟朝三日」,赐谥文定,人称徐文定公。 徐光启墓石牌坊上正中额题“文武元勋”,右题“熙朝元辅”,左题“王佐儒宗”,两侧刻有对联:“治曆明农百世师经天纬地,出将入相一个臣奋武揆文”。 清初官修《明史·列传一百三十九·徐光启传》:“(崇祯)五年五月,以本官兼东阁大学士,入参机务,与郑以伟并命。寻加太子太保,进文渊阁。光启雅负经济才,有志用世。及柄用,年已老,值周延儒、温体仁专政,不能有所建白。明年十月卒。赠少保。御史言光启盖棺之日,囊无余赀,请优恤以愧贪墨者。帝纳之,乃谥光启文定。久之,帝念光启博学强识,索其家遗书。子骥入谢,进《农政全书》六十卷。诏令有司刊布。加赠太保,其孙为中书舍人。” 徐光启为官清廉,《明史·徐光启传》有“蓋棺之日,囊無餘貲”的记载,《罪惟录》说他“官邸萧然,敝衣数袭外,止著述手草尘束而已”。“ 2011年,徐光启被譽為中国天主教「聖教三柱石」之首。天主教上海教区和天主教馬切拉塔教區已分别启动为二人宣福列圣作预备的调查审核程序,这一阶段他们的头衔是“天主之僕”,多年后可能被圣座宣布爲真福者和圣人。 《東方早报》载,徐光啟被誉为“四百多年来最杰出的上海人”。 《解放日报》载,徐光啟作为近现代上海的“人文始祖”、海派文化的奠基人和标志性人物,被称为“徐上海”、“上海文明的肇始者”等,他被认为是“第一位近代意义上的上海人”。 主要社会关系 家族 曾祖父:徐珣 祖父:徐绪 祖母:尹氏 父亲:徐思诚 母亲: 一妻:吴氏。徐光启作为基督徒(41岁时入天主教,参见基督教婚姻观),未置侧室(一说为一妻一妾,妾韩氏,待考)。 独子:徐骥教名若翰,娶妻顧氏,-{系}-上海首富顾昌祚(“顾半城”)之女。 5个孙子 4个孙女: 长孙女教名福利济大 次孙女教名甘第大(许徐甘弟大夫人,许远度之妻、许缵曾之母) 四孙女教名玛尔第纳 后裔: 倪桂珍,是近代中国影响巨大的宋氏三姐妹的母亲。 徐誠斌,是天主教香港教區第三任正權主教。 良师 会试阅卷选拔恩师:焦竑,明代王门后学泰州学派代表人物。 业师:黄体仁,上海县县城人,王学学者,曾在龙华寺督教三年,时徐光启受教门下。万历三十二年,两人同登进士。就职京师时,李廷机使试馆职,体仁谢辞曰:“某老矣,不足辱此选,门人徐光启,博学而贤,用是才也。”请以自代。徐光启入翰林院为庶吉士,体仁则为刑部主事,时传为佳话。 西学启蒙导师及主要神师:郭居靜、利玛窦 上司 明朝皇帝:万历帝 → 泰昌帝 → 天启帝 → 崇祯帝 对徐光启和天主教会友好的内阁首辅: 叶向高,东林党人,万历四十年至四十二年(1612年-1614年)、天啓元年至四年(1621年-1624年)任内阁首辅。 刘宇亮,崇祯十一年至十二年(1638年-1639年)任内阁首辅。亦曾任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并受徐光启影响,后在家乡率众领洗奉教。 同工 耶稣会传教士 郭居静,意大利人,徐光启结识的第一位传教士,上海、嘉定、杭州开教者。 利玛窦,意大利人,耶稣会在华第一任负责人,教授徐光启数学,与其合作翻译《几何原本》。 龙华民,意大利人,耶稣会在华第二任负责人,短期参与编修《崇祯历书》。 毕方济,意大利人,松江开教者。 熊三拔,意大利人。与徐光启合译《泰西水法》。 罗雅谷,意大利人。 艾儒略,意大利人,福建开教者。 高一志,意大利人,山西开教者。 阳玛诺,葡萄牙人。 曾德昭,葡萄牙人。 费奇观,葡萄牙人。 李马诺,葡萄牙人,澳门公学院长。 黎勃劳,葡萄牙人。 庞迪峨,西班牙人。 邓玉函,神圣罗马帝国德意志人。 汤若望,神圣罗马帝国德意志人,协助徐光启编修《崇祯历书》。 中国天主教徒 “中国天主教四贤” “圣教三柱石”(以徐光启为首) 李之藻,与徐光启共任历局监督,先于徐光启病逝。 杨廷筠 王徵,科学家,天启进士,历任直隶广平府推官、辽海监军道等职,因登州战事失利获罪充军,后遇赦回乡,购地归隐山林,终因不愿出仕李自成而绝食殉国。译著有《奇器图说》、《西洋音诀》、不少天主教教义著作。 徐光启的门生: 孙元化,徐光启的学生,数学家、火器家。1627年中国天主教嘉定会议在孙宅举行。官至登萊巡撫,受吴桥兵变牵连被处决。 李天经,数学家、天文学家。接替徐光启主持历局。参与制造象限仪、纪限仪、天球仪、黄赤全仪、日晷、望远镜等十几种欧洲式天文仪器。 韩霖(1596-1649)字雨公,号寓庵居士,教名多默(Thomas),曾为入教而休妾(“学道特遣瑶姬”),学兵法于徐光启而“颇闻兵家绪余”、学铳法于高则圣,崇祯九年编明末重要军事著作《守圉全书》。 深受徐光启影响的同时期学者 陈子龙(夏完淳的老师),整理定稿、校刻出版并题名《农政全书》,主编巨著《皇明经世文编》(含徐光启文集) 反对者 反教士大夫 沈㴶,南京教案发起者,时任禮部侍郎署南京禮部尚書。 纪念 崇祯七年(1634年)以一品官规格赐域赐葬,派专使护灵柩归葬上海,因时局不靖,暂厝于上海县城大南门外的双园别墅;崇祯十四年(1641年)营葬营葬于松江府上海县高昌乡二十八保六图西南隅(今上海市徐汇区徐家汇光启公园)。墓地附近形成村落,后称为徐家汇。
倪桂珍,是近代中国影响巨大的宋氏三姐妹的母亲。 徐誠斌,是天主教香港教區第三任正權主教。 良师 会试阅卷选拔恩师:焦竑,明代王门后学泰州学派代表人物。 业师:黄体仁,上海县县城人,王学学者,曾在龙华寺督教三年,时徐光启受教门下。万历三十二年,两人同登进士。就职京师时,李廷机使试馆职,体仁谢辞曰:“某老矣,不足辱此选,门人徐光启,博学而贤,用是才也。”请以自代。徐光启入翰林院为庶吉士,体仁则为刑部主事,时传为佳话。 西学启蒙导师及主要神师:郭居靜、利玛窦 上司 明朝皇帝:万历帝 → 泰昌帝 → 天启帝 → 崇祯帝 对徐光启和天主教会友好的内阁首辅: 叶向高,东林党人,万历四十年至四十二年(1612年-1614年)、天啓元年至四年(1621年-1624年)任内阁首辅。 刘宇亮,崇祯十一年至十二年(1638年-1639年)任内阁首辅。亦曾任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并受徐光启影响,后在家乡率众领洗奉教。 同工 耶稣会传教士 郭居静,意大利人,徐光启结识的第一位传教士,上海、嘉定、杭州开教者。 利玛窦,意大利人,耶稣会在华第一任负责人,教授徐光启数学,与其合作翻译《几何原本》。 龙华民,意大利人,耶稣会在华第二任负责人,短期参与编修《崇祯历书》。 毕方济,意大利人,松江开教者。 熊三拔,意大利人。与徐光启合译《泰西水法》。 罗雅谷,意大利人。 艾儒略,意大利人,福建开教者。 高一志,意大利人,山西开教者。 阳玛诺,葡萄牙人。 曾德昭,葡萄牙人。 费奇观,葡萄牙人。 李马诺,葡萄牙人,澳门公学院长。 黎勃劳,葡萄牙人。 庞迪峨,西班牙人。 邓玉函,神圣罗马帝国德意志人。 汤若望,神圣罗马帝国德意志人,协助徐光启编修《崇祯历书》。 中国天主教徒 “中国天主教四贤” “圣教三柱石”(以徐光启为首) 李之藻,与徐光启共任历局监督,先于徐光启病逝。 杨廷筠 王徵,科学家,天启进士,历任直隶广平府推官、辽海监军道等职,因登州战事失利获罪充军,后遇赦回乡,购地归隐山林,终因不愿出仕李自成而绝食殉国。译著有《奇器图说》、《西洋音诀》、不少天主教教义著作。 徐光启的门生: 孙元化,徐光启的学生,数学家、火器家。1627年中国天主教嘉定会议在孙宅举行。官至登萊巡撫,受吴桥兵变牵连被处决。 李天经,数学家、天文学家。接替徐光启主持历局。参与制造象限仪、纪限仪、天球仪、黄赤全仪、日晷、望远镜等十几种欧洲式天文仪器。 韩霖(1596-1649)字雨公,号寓庵居士,教名多默(Thomas),曾为入教而休妾(“学道特遣瑶姬”),学兵法于徐光启而“颇闻兵家绪余”、学铳法于高则圣,崇祯九年编明末重要军事著作《守圉全书》。 深受徐光启影响的同时期学者 陈子龙(夏完淳的老师),整理定稿、校刻出版并题名《农政全书》,主编巨著《皇明经世文编》(含徐光启文集) 反对者 反教士大夫 沈㴶,南京教案发起者,时任禮部侍郎署南京禮部尚書。 纪念 崇祯七年(1634年)以一品官规格赐域赐葬,派专使护灵柩归葬上海,因时局不靖,暂厝于上海县城大南门外的双园别墅;崇祯十四年(1641年)营葬营葬于松江府上海县高昌乡二十八保六图西南隅(今上海市徐汇区徐家汇光启公园)。墓地附近形成村落,后称为徐家汇。 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天主教江南代牧区在徐光启受洗三百周年之际,重修了墓地。1933年徐光启逝世三百周年,墓地又获重修。抗日战争期间,墓地荒废成为菜畦。1957年,上海市文化局重修徐光启墓,复建十字架基台,并将其列为上海市文物保护单位。“文化大革命”期间,墓地的牌坊、华表遭到破坏。1978年,墓地重辟为南丹公园,此后陆续修建了一系列纪念物。1983年徐光启逝世350周年,南丹公园改名为光启公园。1988年,徐光启墓被国务院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3年12月,徐光启墓修复工程竣工,恢复了1903年的墓制。 徐光启墓占地300平方米,高2.2米,为椭圆形大墓。墓地共十个墓穴,葬有徐光启、夫人吴氏和他的四个孙辈夫妇。墓前立有石碑、十字架,石人、石马、华表和石牌坊。墓碑为数学家苏步青手书“明徐光启之墓”。石牌坊刻有对联:“治历明农百世师经天纬地,出将入相一个臣奋武揆文”。墓东侧为碑廊,刻有徐光启手迹、查继佐撰《徐光启传》及程十髮临摹的徐光启画像。 上海现存最古老的民居南春华堂原位于徐汇区梅陇路南春华堂5号,2003年经抢救性保护搬迁至光启公园并辟为徐光启纪念馆。南春华堂建于明弘治末年至正德年间,距今已有500多年的历史。 光启公园及徐光启纪念馆现为上海市徐汇区廉政教育基地。 天主教修會耶穌會在臺灣成立的光啟文教視聽節目服務社、光啟文化事業與光啟文化事業以及桃園市私立光啟高級中學即以徐光啟命名。 利玛窦的故乡意大利马切拉塔主教座堂竖立有徐光启雕像。 相关文献 《崇祯历书》相关 潘鼐汇 辑:《崇祯历书(附西洋新法历书增刊十种)》(上下册),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年12月出版(定价:480.00元) 汤若望等 著:《西洋新法历书》,1645年刊本,故宫博物院图书馆藏。 徐光启文集 徐光启病重将亡时将其治国、治历、治兵等方面的疏稿分别辑成《纶扉奏草》、《清台奏草》、《兵事疏》。 [明]抄本《徐文定公奏疏》 [明]陳子龍(1608-1647)等于崇禎十一年(1638年)編刻:《皇明經世文編》第488-493卷(《徐文定公集》),收錄33篇文章,但曾刪節,非原貌。 [清]李杕(1840-1911)編:《徐文定公集》四卷,收錄27篇文章,光緒二十二年(1896)上海慈母堂鉛印本 [清]徐允希(徐光啟十一世孫)(在李杕編本的基礎上)增訂:《增訂徐文定公集》六卷(前五卷为徐光启的文章,第六卷為李之藻的文稿),宣統元年(1909年)上海慈母堂排印本 1933年徐宗澤(徐光啟十二世孫)增補《增訂徐文定公集》成89篇,上海徐家匯天主堂印本 1962年(徐光啟四百年誕辰紀念),徐懋禧於臺北重印《增訂徐文定公集》 1963年 王重民 輯校:《徐光启集》十二卷,收錄文章204篇,詩14首(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年;臺北:明文書局,1986年) 上海市文物保管委員會 主編:《徐光啟著譯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 (复旦大学)朱维铮、李天纲 主编:《徐光启全集》(全十册),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年12月1日第1版(页数:4732;定价:780.00元),ISBN 978-7-5325-5752-3 徐光启传记 [明]刻印本《崇禎曆書‧治曆緣起》 [明末清初]徐驥(徐光启的独子):《文定公行實》、《先文定公行述》(見《徐氏家譜》) [明末清初]比利时传教士、汉学家柏应理(Philippe Couplet, 1623-1693):《徐光启行略》 [明末清初]查继佐:《罪惟录》卷十一下《经济诸臣列传》:《徐光启传》 [明末清初]邹漪:《启祯野乘·徐文定传》 [清]张廷玉等,官修:《钦定明史》 《明史》卷251 列传第139:《徐光启传》 《明史》卷31 志第七 历一 《明史》卷25 志第一 天文一 朱傳譽 主編:《徐光啟傳記資料(一)》(臺北:天一出版社,1979年)、《徐光啟傳記資料(二)》(臺北:天一出版社,1981年) 研究书籍 梁家勉 编:《徐光启年谱》,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4月出版。统一书号:11186.28 梁家勉 原编,李天纲 增补:《增补徐光启年谱》,上海古籍出版社2011年11月出版。ISBN 978-7-5325-5746-2 托名“徐光启”著作 [清]托名“徐光启”:《破迷》 注释 参考文献 腳註 其他 书籍 扩展阅读 letter of bishop Aloysius Jin Luxian 金魯賢 江晓原:〈徐光启:有心报国,无力回天——极度的悲剧人物 〉,原载2007年11月4日《新民晚报》 蔡孟翰:〈徐光启曾想征服日本——21世纪的中日大战之三〉,2014年6月27日发布于腾讯网《大家》 矩阵:〈徐光启的苦修〉,2013年8月27日发布于中共徐汇区委党建网 裴德生、朱鴻林:〈徐光啟、李之藻、楊廷筠成為天主教徒試釋
司马篡魏 在魏国,曹睿死后曹芳继位。司马懿發動高平陵政變,奪取了掌握大权的曹爽的兵权,曹爽被杀。司马懿病死后,其子司马师、司马昭继续掌握魏国大权,常有篡位的野心。司马兄弟废了曹芳,立曹髦为帝。司马师因患眼疾病故,司马昭独揽大权。曹髦欲除国贼司马昭,不料被司马昭部下成济杀害,司马昭又假装悲伤,将弑君之罪名推到成济身上,将成济斩首。司马昭后立曹奂为帝。 三国归晋 姜維繼承諸葛亮遺願,繼續興兵與魏國作戰。後主劉禪昏庸,聽信讒言,導致姜維失敗,後又廢了姜維兵權。姜維為逃避奸臣加害,屯田沓中。魏將鄧艾乘蜀漢大亂,發兵進攻。鄧艾大軍翻山越嶺,終於抵達成都城前。劉禪不戰而降,蜀漢滅亡。姜維為復興蜀漢,乘魏將鍾會與鄧艾不合,欲聯合除掉鄧艾,謀劃重建蜀漢。鍾會欲除掉司馬昭,不料事情被揭發,司馬昭派兵圍攻鍾會、姜維。鍾會死於亂箭之下、姜維身負重傷,感歎無法完成諸葛亮遺願,便拔劍自刎。 在東吳,孫權死後,吳宮內亂。諸葛恪專權,被孫峻所殺。孫峻和孫綝先後獨攬大權,孫綝存篡位之心。並廢了吳主孫亮,改立孫休為帝。孫休常懷有攘除國賊孫綝之心,聯合東吳老將丁奉除掉孫綝,奪回大權。不過,東吳安寧並不長久。 在魏國,司馬昭之子司馬炎受禪篡位稱帝,改國號為晉,史稱西晉,魏國滅亡。西晉起用老將杜預進攻東吳,經一場惡戰後打敗吳軍。吳主孫皓投降,東吳滅亡。經過近百年戰亂,三國時代終結。司馬氏三分歸一,建立西晉統一天下。 與史书记载的差异 《三国演义》是正史《三国志》之演義。清朝史學家章學誠批評:「唯《三國演義》則七分實事,三分虛構,以致觀者,往往為之惑亂。」(語譯:七分是史實,三分是虛構,導致讀者往往為其所混淆惑亂。)演義裡許多精彩的情節是千古传说,受地方野史傳奇、逸史傳聞影響極深。 民初五四運動後,反傳統派學者積極澄清《三國志》,以對諸葛亮、關羽、劉備傳統正面人物進行再評價,胡適、鲁迅等革新派學者也帶頭從釋《三國演義》,而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後,出于澄清真實歷史,中國大陸学者在改革开放前常继承反傳統派學者對諸葛亮、关羽等人物解釋,援引《三国志》駁斥《三國演義》。 對數部演義總體上而言,《東周列國志》最重視史實根據,《三國演義》次之,《隋唐演義》再次之。 黃巾之亂 《太平要術》:南華老仙為虛構人物,事實上張角應該得到于吉傳給宮崇的《太平清領書》,因此南華傳給張角《太平要術》為虛構劇情。 劉備:僅隨同鄒靖討伐黃巾軍,並無記載是否援助青州、穎川等地(《三国志·先主传》云:灵帝末,黄巾起,州郡各举义兵,先主率其属从校尉邹靖讨黄巾贼有功,除安喜尉。……顷之,大将军何进遣都尉毌丘毅诣丹陽募兵,先主与俱行,至下邳遇贼,力战有功,除为下密丞。) 黃巾將領:程遠志、鄧茂、裴元紹、高昇等黃巾軍將領皆屬虛構。 長社之戰:朝廷軍為皇甫嵩、朱儁兩人對抗黃巾將領波才,並非張寶、張梁(《后汉书·皇甫嵩朱儁列传六十一》云:儁前与贼波才战,战败,嵩因进保长社。波才引大众围城,嵩兵少,军中皆恐,乃召军吏谓曰:“兵有奇变,不在众寡。今贼依草结营,易为风火。若因夜纵烧,必大惊乱。吾出兵击之,四面俱合,田单之功可成也。”其夕遂大风,嵩乃约敕军士皆束苣乘城,使锐士间出围外,纵火大呼,城上举燎应之,嵩因鼓而奔其阵,贼惊乱奔走。会帝遣骑都尉曹操将兵适至,嵩、操与朱儁合兵更战,大破之,斩首数万级。封嵩都乡侯。嵩、儁乘胜进讨汝南、陈国黄巾,追波才于阳翟,击彭脱于西华,并破之。余贼降散,三郡悉平。) 宛城之戰:總共為兩次,第一次為黃巾軍波才、彭脫兩人殘存兵力,且為孫堅所破。第二次才是韓忠、趙弘,朝廷軍則為朱儁、荊州刺史徐璆、南陽太守秦頡(第一次:《三国志·孙破虏讨逆传》云:汉遣车骑将军皇甫嵩、中郎将朱儁将兵讨击之。儁表请坚为佐军司马,乡里少年随在下邳者皆愿从。坚又募诸商旅及淮、泗精兵,合千许人,与儁并力奋击,所向无前。汝、颍贼(即长社之战余众)困迫,走保宛城。坚身当一面,登城先入,众乃蚁附,遂大破之。第二次:《后汉书·皇甫嵩朱儁列传六十一》云:贼更以赵弘为帅,众浸盛,遂十余万,据宛城。儁与荆州刺史徐璆及秦颉合兵万八千人围弘,……儁因急击弘,斩之。贼余帅韩忠复据宛拒儁。……俊因击,大破之。) 張梁張寶:兩人皆為皇甫嵩所殺,而非張寶被朱儁斬殺(《后汉书·皇甫嵩朱儁列传六十一》云:嵩与角弟梁战于广宗。……大破之,斩梁,……嵩复与钜鹿太守冯翊郭典攻角弟宝于下曲阳,又斩之。) 董卓方面 董卓討伐戰:讨伐董卓地方联军一般认为共有十三路,分别是:后将军袁术,冀州牧韩馥,豫州刺史孔伷,兖州刺史刘岱,河内太守王匡,勃海太守袁绍,陈留太守张邈,东郡太守桥瑁,山阳太守袁遗,广陵太守张超,济北相鲍信,长沙太守孙坚以及奋武将军曹操。在《三国志·武帝纪》列举诸路军马时其记载为:“初平元年春正月,后将军袁术、冀州牧韩馥、豫州刺史孔伷、兖州刺史刘岱、河内太守王匡、勃海太守袁绍、陈留太守张邈、东郡太守桥瑁、山阳太守袁遗、济北相鲍信同时俱起兵,觽各数万,推绍为盟主。太祖行奋武将军。”《资治通鉴第五十九卷·汉纪·孝献皇帝·初平元年》则记载为:“春,正月,关东州郡皆起兵以讨董卓,推渤海太守袁绍为盟主。绍自号车骑将军,诸将皆板授官号。绍与河内太守王匡屯河内,冀州牧韩馥留邺,给其军粮,豫州刺史孔伷屯颍川,兖州刺史刘岱、陈留太守张邈、邈弟广陵太守超、东郡太守桥瑁、山阳太守袁遗、济北相鲍信与曹操俱屯酸枣,后将军袁术屯鲁阳,众名数万。……荆州刺史王睿与长沙太守孙坚……亦皆起兵(王睿不久被杀)。”这条记载可能是所谓“十三路”说法的史料证据,可见所谓无论是演义中的十八路诸侯讨董,还是有史实依据的十三路讨董地方联军都属于后人附会。另外参与讨董的地方官颇多,只不过一般因其未能正式会盟而不被列举,而各自讨董事迹又可散见于《后汉书》、《三国志》列传中,《资治通鉴》有所总结。下文稍作列举:陳國相許瑒、陳王劉寵、潁川太守李旻、西河太守崔鈞等亦起兵反董,因未參與會盟而不在名列之中;河南尹朱雋身处朝中,后弃官反對董卓而起兵。《九州春秋》记载青州刺史焦和“务及同盟,俱入京畿”,但之后黄巾军在青州复兴,“和不能御”,而后病卒。 絞殺唐姬:純屬虛構,唐姬在董卓死後的李郭之亂被漢獻帝接回,封弘農王妃。 貂蟬:歷史上並無貂蟬其人。文學作品中的貂蟬,最早由宋、金、元民間藝人创造,后经戲劇家、小說家充实,原型為董卓的一名侍婢,呂布曾與此女私通。演義中鳳儀亭擲戟事件,則由另一個小事件移花接木而成。(《三国志·吕布传》云:卓自以遇人无礼,恐人谋己,行止常以布自韂。然卓性刚而褊,忿不思难,尝小失意,拔手戟掷布。布拳捷避之,为卓顾谢,卓意亦解。由是阴怨卓。卓常使布守中合,布与卓侍婢私通,恐事发觉,心不自安。) 祖茂掩护孙坚撤退:祖茂掩護孫堅是為了抵擋徐榮而不是華雄,正史也無記載祖茂被華雄所殺。查《三國志·孫堅傳》及資治通鑒等史書可知,袁術不給孫堅發糧草,與孫堅遭襲、突圍中赤幘換祖茂頭盔、由祖茂引開追兵、逃一命等都是事實,但先後順序卻與《演義》不同。《三国志》的描述是孙坚将赤幘传与祖茂后,祖茂见追兵势众,将赤幘套在坟前烧柱上骗过了追兵得以脱身。从此以后再无此人记载。按史書記載,是孫堅戰敗在先,袁術不發軍糧在後,二者沒有因果關係;但於《演義》中,二者先後順序卻被顛倒,使袁術不發軍糧成孫堅兵敗之原因。而《演义》中则是祖茂认为孙坚的赤幘过于显眼,主动提出交换头巾的要求,并将赤幘套在废墟中柱子上意欲分散华雄注意力以求伏击,但伏击失败而被华雄阵斩。另《志》中记载孙坚先为徐荣所败,而后组织反击击败董卓军,并将华雄枭首,演义之中则是华雄一路击杀诸侯联军各色龙套“大将”以为关羽之勇武做铺垫。 牛輔:牛輔逃跑的原因是軍中大亂,一些人背叛牛輔,而牛輔還以為每個人都反叛,所以與其親信攴胡赤兒等五六人帶財逃跑,途中,赤兒貪財害死牛輔,將其首送去長安。《演義》改為牛輔因為敵不過呂布才帶財逃跑,還寫赤兒斬了其首之後交給呂布。 徐榮:董卓軍對關東軍中戰功最彪炳的戰將,然而在三國演義中,卻將之列入不重要的地位,草草帶過。曾擊退與董卓軍交戰的曹操跟孫堅,阻擋在前的就是徐榮。這一仗,曹操慘敗,甚至自己的戰馬被射倒,還要曹洪支援馬匹,然而羅貫中一筆「交馬數合,(夏侯)惇刺徐榮於馬下。」史實上徐榮死於李郭之亂時期的新豐之戰,戰死在亂軍之中。孫堅對董卓軍幾乎是百戰百勝,唯一輸的一場,就是對上徐榮,也是以孫堅的慘敗作結。 李儒:在正史上既非董卓女婿,也未任其軍師,更沒被王允處死,董卓和王允死後被漢獻帝追問毒殺漢少帝一事後事蹟不詳。 胡軫:病死,並非程普所殺。 丁宮:正史為漢朝司徒,曾大力支持董卓廢少帝劉辯改立獻帝劉協;演義改成 丁管,為漢朝尚書,董卓廢少帝時出面痛罵董卓反對廢帝,被大怒的董卓下令處決。 袁紹方面 文醜:三國志中,曹操以輜重棄置路上,使文醜兵士搶奪,造成混亂,而被曹操以未滿600的兵力突襲,死於亂軍中。而殺死文醜者未記載。晋朝《二王尺牍》與宋朝史家洪邁的《容齋隨筆》考據認為是文醜在南坡時跟顏良一樣為關羽手殺於萬眾之中,但沒提到文醜是為顏良報仇而来,《山西通志》也有类似记载。(《三国志·武帝纪》云:是时,白马辎重就道。诸将以为敌骑多,不如还保营。荀攸曰:“此所以饵敌,如何去之!”绍骑将文醜与刘备将五六千骑前后至。诸将复白:“可上马。”公曰:“未也。”有顷,骑至稍多,或分趣辎重。公曰:“可矣。”乃皆上马。时骑不满六百,遂纵兵击,大破之,斩醜。《二王尺牍》云:(关羽)觅迹求功,刺颜良于白马,诛文醜于南坡,丞相(曹操)厚恩,满有所报。每留所赐之物,尽在府库封针。伏望台慈,俯垂鉴照。《容斋随笔》云:关羽手杀袁绍二将颜良、文醜于万众之中。《山西通志》云:(关羽)斩颜良于白马,诛文醜于南坡) 高覽:投降曹操後,再無記載其下落。而非演義中,於汝南斬殺劉辟,後被趙雲所殺。 麴義:非死於界橋之戰與趙雲單挑。而是在袁紹擊敗公孫瓚的過程中屢立功勞,恃功而驕引起袁紹不滿,因此被殺。(《三国志·袁绍传》引《英雄记》云:麹义后恃功而骄恣,绍乃杀之。《后汉书·袁绍传》亦云。) 漢末時代 十常侍:《后汉书》卷一〇八中记载汉灵帝宠信的中常侍为张让、赵忠、夏恽、郭胜、孙璋、毕岚、栗嵩、段珪、高望、张恭、韩悝、宋典等12人。演义中则为张让、赵忠、封谞、段珪、曹节、侯览、蹇硕、程旷、夏恽、郭胜等10人,其中曹节、侯览二人虽然实有其人,但早在黃巾之亂之前就死亡。 劉備:正史劉備拜盧植為師,並非演義裡拜盧植友人鄭玄為師。 張翼德:正史張飛字益德,並非演義裡的翼德。(《三国志·张飞传》云:张飞字益德,涿郡人也,少与关羽俱事先主。演義誤作翼德可能是印刷出錯,因為嘉靖本依然是作“益德”。且宋元以后,由于说书艺人多从翼德之说,社会普遍认为张飞字翼德,以至于四库全书从翼德说而不从宋代古本益德说) 桃園結義:正史並無寫到刘备、关羽、张飞三人有結拜,只提到劉備待關、張二人「恩若兄弟」。 著名兵器:名兵器如雌雄雙股劍、青龍偃月刀、丈八蛇矛、倚天劍、青釭劍、方天畫戟、三尖兩刃刀、鐵脊蛇矛、鐵蒺藜骨朵等為虛構,用以描述人物性格。偃月刀一般是練習用的大刀,由於過重不適合戰場使用。丈八蛇矛在稍近的兩晉時期有實戰記載。而方天畫戟是隋唐以後才出現的武器。 張飛鞭督郵:為劉備所為,因督郵拒見劉備,劉備將督郵縛杖(《三国志·先主传》云:督邮以公事到县,先主求谒,不通,直入缚督邮,杖二百,解绶系其颈着马枊,弃官亡命。)。 丁原:此人为并州刺史而非荆州刺史,长期镇守北部边境,雁门马邑人张辽最早即为其部下。董卓进京时的荆州刺史为后来被孙坚逼死的王睿。 曹操獻七星刀:虛構故事,演義中曹操借献刀刺杀董卓未遂,实是曹操认为董卓终必败,连夜潛逃回乡里。(《三国志·武帝纪》云:卓表太祖为骁骑校尉,欲与计事。太祖乃变易姓名,间行东归。又引王沈等著《魏书》云:太祖以卓终必覆败,遂不就拜,逃归乡里。) 陳宮捉放曹:“捉放曹”一事于史有载,但另有其人,姓名已不可考,陈宫是东郡人,《三国志》关于他的最早记载是引《世语》说他劝时任东郡太守的曹操领兖州牧,因此陈宫应当是在曹操被任命为东郡太守的191年開始跟隨曹操,不可能“捉放曹”。(《三国志·武帝纪》云:太祖乃变易姓名,间行东归。出关,过中牟,为亭长所疑,执诣县,邑中或窃识之,为请得解。又引《世语》云:中牟疑是亡人,见拘于县。时掾亦已被卓书;唯功曹心知是太祖,以世方乱,不宜拘天下雄鉨,因白令释之。) 曹操殺呂伯奢一家:有三種不同的版本,分別記載於《三国志·武帝纪》引《魏略》、《世語》和《孫盛雜記》。《魏略》中呂伯奢並不在家,呂伯奢的兒子夥同賓客要打劫曹操,被曹操反擊殺死。《世語》則說呂伯奢的五個兒子對曹操禮遇備至,但曹操生性多疑,於夜晚殺了呂家八人。《孫盛雜記》則說曹操聽到食器的聲音,誤會對方要對付自己,因此趁夜殺了對方,之後很悲痛地說了句「寧我負人,毋人負我。」演義係綜合這些記載並依曹操為反派的基調改編而成的版本。 曹操發檄討董卓:為東郡太守橋瑁所為。(《三国志·武帝纪》引《英雄记》云:东郡太守桥瑁诈作京师三公移书与州郡,陈卓罪恶,云“见逼迫,无以自救,企望义兵,解国患难。”) 華雄斩鲍忠:鲍信并没有名为鲍忠的弟弟,亦没有擅自派兵袭击过华雄,而鮑忠的原型為鮑信弟鮑韜。 華雄斩潘凤:潘凤是三国演义中的虚构人物。 關羽溫酒斬華雄:华雄為孙坚的军队所殺,而且被梟首。(《三国志·孙破虏讨逆传》云:坚复相收兵,合战于阳人,大破卓军,枭其都督华雄等。) 三英戰呂布:虛構劇情,吕布实际上是被孙坚击退。(关于孙坚击败吕布,《后汉书·董卓传》有详细记载:明年,孙坚收合散卒,进屯梁县之阳人。卓遣将胡轸、吕布攻之。布与轸不相能,军中自惊恐,士卒散乱。坚追击之,轸、布败走。……坚进洛阳宣阳城门,更击吕布,布复破走。) 趙雲大戰文醜救公孫瓚:虛構劇情。趙雲為鄉里公推,率領家鄉子弟兵投靠公孫瓚。(《三国志·赵云传》关于赵云的记载仅二百四十五字,裴松之引《云别传》充实了赵云的形象,据《云别传》记载:云身长八尺,姿颜雄伟,为本郡所举,将义从吏兵诣公孙瓒。) 連環計:《三國志》尚未记载貂蝉其人,但呂布確與董卓侍婢有染。(见前文貂蝉,关于王允联合吕布杀董卓,《三国志·吕布传》云:先是,司徒王允以布州里壮健,厚接纳之。后布诣允,陈卓几见杀状。时允与仆射士孙瑞密谋诛卓,是以告布使为内应。布曰:“奈如父子何!”允曰:“君自姓吕,本非骨肉。今忧死不暇,何谓父子?”布遂许之,手刃刺卓。《三国志·董卓传》又云:司徒王允、尚书仆射士孙瑞、卓将吕布共谋诛卓。是时,天子有疾新愈,大会未央殿。布使同郡骑都尉李肃等,将亲兵十余人,伪着韂士服守掖门。布怀诏书。卓至,肃等格卓。卓惊呼布所在。布曰“有诏”,遂杀卓,夷三族。) 群雄割據 孫堅之死:由於只帶幾名隨從追擊敵軍,中了黃祖伏兵,被射杀于死於峴山。(《三国志·孙破虏讨逆传》云:初平三年,术使坚征荆州,击刘表。表遣黄祖逆于樊、邓之间。坚击破之,追渡汉水,遂围襄阳,单马行岘山,为祖军士所射杀。) 呂公:呂公確有其人,曾埋伏並射殺孫堅。演義增加後來呂公被程普斬殺的虛構劇情。 馬騰勤王:馬騰本為政府軍,後落草為寇,割據一方,不曾勤王,並與董卓聯合,但後繼的李傕、郭汜沒能答應馬騰私事要求,馬騰才聯合劉焉等發兵攻打。該戰相關記載中並沒有提到馬超,故馬超連殺李蒙、王方二將亦屬虛構。 張虎、陳生:演義中為黃祖屬下大將,隨黃祖出戰孫堅,後張虎曾和吳將韓當單挑二十餘合,直到孫策射殺陳生後與韓當力戰到力怯的張虎嚇到隨即被韓當砍死。演義中因為張虎、陳生提前陣亡所以後來增設在江夏作亂的張武、陳孫二角;正史上張虎、陳生確有其人,曾盤據襄陽,後劉表遣蒯越、龐季前往勸降,並沒有隨黃祖作戰並被韓當、孫策斬殺的紀錄。 胡赤兒之死:此人为西域胡人,名字应为“攴胡赤儿”,正史無寫赤兒是如何死,梟牛輔之首後再沒記載。 破劉繇:首功為孫堅之妹、徐琨之母。 活捉太史慈之計:正史沒有記載,屬虛構。 祖郎:演義中只記載被孫策率眾擊破,並無正史所記砍斷馬鞍差點做掉孫策,後被孫策收服之事。 詐死破呂:屬虛構。 成廉之死:正史與魏越隨呂布助袁紹攻打張燕,呂布據徐州後成廉繼續為其效力,後曹操攻打下邳,呂布見狀欲逆襲曹操卻反遭曹操擊敗,成廉此戰被曹軍擒獲;演義改成呂布丟兗州時被魏將樂進一箭射死。 薛蘭、李封之死:薛蘭、李封正史因被李乾之子李整復仇並聯合曹軍一起擊破後戰死。演義改成李封跟投奔曹操不久的猛將許褚單挑,被許褚斬殺;薛蘭敗走時被魏將呂虔射死。 郝萌:正史記載呂布入主徐州取代劉備後不久發動叛亂,隨即被高順、原郝萌屬下曹性聯合擺平,並無後面掩護王楷、許汜時不慎被張飛擒獲並送交曹操斬首的虛構劇情。 曹性之死:正史曹性曾助高順平郝萌叛亂,而後事蹟不詳。雖然夏侯惇確實在戰呂布軍時遭流矢射瞎一眼,但射瞎夏侯惇一眼的人已經失考,隨著夏侯惇憤怒報仇一槍刺死曹性劇情亦作虛構。 陶謙:形象與史實不符。於《演義》中是個和藹可親的老好人,實際上陶謙剛直不阿,直言犯上。 臧霸:與呂布是同盟關係而非下屬,且曹操跟呂布爭奪兗州時他人不在兗州。 屠徐州:演義裡曹操只屠了一次徐州。 驅虎吞狼之計:當時荀彧留守鄄城,曹操與呂布交戰時,說退攻過來鄄城的郭貢,與程昱,夏侯惇力保三城,後來曹操打算奪取徐州,消滅呂布時,只阻止曹操進攻徐州企圖。 紀靈:紀靈正史僅有應呂布之邀和劉備罷兵言和(即轅門射戟事)之事,並無演義所述跟劉備屬下大將關羽單挑三十回合不分勝負、向袁術獻疏不密親之計及後來與張飛單挑十餘合被張飛刺殺的事。 兄弟如手足,妻子如衣服:劉備並沒有借古人之言也沒說過此話。 關羽與杜氏:呂布被曹操與劉備聯軍圍於下邳,派部將秦宜祿求援,秦宜祿的前妻杜氏及其子秦朗留在下邳。關羽以其妻沒能生子,請曹操讓他娶杜氏。曹操答應了他,但曹操懷疑關羽是貪好杜氏的美色,並在確認杜氏的美貌後占為己有,關羽因此心不自安。 張遼降曹:三國演義中張遼在白門樓上表現剛烈,罵呂布為「匹夫」,大呼曹操為「國賊」,視死如歸。曹操下令絞殺呂布後,劉備、關羽為張遼求情,曹操便待張遼以上賓之禮。張遼感其恩情,於是投降。正史裡張遼在呂布兵敗下邳後,就直接投降曹操,《三國志·張遼傳》:“太祖破呂布於下邳,遼將其眾降”。 劉安殺妻:純屬虛構,劉安亦為虛構。 皇叔劉備:三國演義為了顯示劉備的地位(其實早在《三國志平話》就將劉備稱為「劉皇叔」),把他塑造為繼承漢室正統的君主,而為劉備編造了一份完整的十八代家譜,排一排劉備就變成了皇叔,而這個稱號正是劉備用來對抗曹操的挾天子以令諸侯的法寶。史實上,劉勝的兒子劉貞,因為沒有按朝廷規定獻納酎金,而失去侯爵資格,後來又經歷戰亂及政治紛爭,早已家世式微,族譜不明,只能確認刘备是汉室之胄;而辈份不得而知。 禰衡:演義裡是在張繡投降(199年)之後才投靠曹操,實際上禰衡已亡。禰衡只善評孔融,楊修;但惡評陳群,司馬朗,荀彧和趙融,荀攸,郭嘉,程昱,張遼,許褚,李典,樂進,呂虔,滿寵,于禁,徐晃,夏侯惇和曹仁都沒被禰衡評論。後來禰衡打鼓之後走到曹操面前裸衣也沒罵曹操,在正史,禰衡演奏了《漁陽三撾》之後就在曹操面前脫完所有的衣,後換鼓史(演義改寫鼓吏)制服再擊鼓就走人。後曹操要送禰衡去劉表處的原因不是禰衡擊鼓的事情,而是禰衡拿棰在曹操營門前罵曹操才被送走。後來,事實上那些人因禰衡品行而有心機地以歡送會來作弄禰衡,而且荀彧當時不在場。後來禰衡不是罵黃祖是被祭拜的鬼神,而是罵其「死公」才被黃祖處死。 官渡之戰 朱灵、路昭被刘备骗走五万兵马:朱灵为名望仅次于徐晃等五子良将的优秀将领,并无担任过刘备的监军及被刘备欺骗。路昭在正史的名字記為「路招」。 徐州誅車冑:劉備所為。 张飞智擒刘岱:刘备军确实击败过名为刘岱的曹军将领,但此人并非参与讨伐董卓的兖州刺史刘岱。兖州刺史刘岱在讨伐黄巾余党时与鲍信一同遇害。 土山約三事:關羽是战败被擒,非有「土山約三事」。 赤兔馬:赤兔馬在吕布战败后,不知去向。 關羽誅顏良與文醜:文醜死於曹軍乱军之中,三國志中殺死文醜者不明。晋朝《二王尺牍》、宋朝著名史家洪邁的《容齋隨筆》史料考據認為「關羽手殺袁紹二將顏良、文醜於萬眾之中」,地方史《山西通志》也採取這種說法;顏良在三國志中明確是關羽所殺。關羽為回報曹操,與袁軍對戰時眼見顏良旗幟便拍馬衝鋒,在萬軍之中砍下顏良人頭。 孫策之死:遭刺客暗算不治,而刺客是前吳郡太守許貢的家奴與門客,并非被-{于吉}-吓死。 過五關斬六將:虛構劇情,關羽離開曹操後,沒有經過五關,而被斬的六將孔秀、孟坦、韓福、卞喜、王植和秦琪都不見史書記載。 淳于琼酒醉误事:曹操军成功偷袭淳于琼把守的乌巢粮仓为真事,但没有淳于琼喝醉酒不管事而被曹军偷袭的记载。 袁譚之死:非曹洪斬殺,正史為曹純精銳虎豹騎梟首,而虎豹騎在演義中一字未提。 袁尚射杀史涣:徐晃的副将史涣在河北平定后受封为列侯,《三国志》没有此人的单独传记,裴松之注引王沈《魏書》記載在建安十四年(209年)病死。 许攸之死:许攸系被曹操直接下令处死,并非为许褚所杀。 遺計定遼東:虛構劇情,郭嘉暴斃而亡,沒留下任何計策。 馮禮之死:正史鎮守鄴城時暗中降曹,原本打算開城引曹軍入,卻被審配發覺,審配將計就計將入城的曹軍三百人全部殺死;演義改成馮禮貪酒誤事被審配重罰,馮禮憤而降曹並向曹操獻挖地道攻鄴之計,隨即被審配發覺,審配於是將地道出口堵住讓馮禮等人死於地道內。 古城斬蔡陽:東漢無縣名古城者。蔡陽與劉備交戰,兵敗被殺,詳情不明。 趙雲臥牛山歸順:早在劉備為公孫瓚客將,趙雲已追隨劉備。或說期間趙雲一度以兄喪辭歸鄉里,待劉備投奔袁紹兩人重逢,再度追隨劉備。 趙雲殺張武奪的盧:張武為虛構人物。的盧來源不明,且僅見於劉備躍馬檀溪故事中,此外再無記載。张武、陈孙的现实原型为对抗刘表的荆州豪强张虎、陈生。 赤壁之戰 內事不決問張昭;外事不決問周瑜:虛構,正史及野史皆云孫策托孤於張昭而無周瑜。 孫權報仇討伐黃祖:演義裡孫權命周瑜為大都督,總水陸軍兵。三國志裡孫權御駕親征,周瑜只是前部大督。 鄧龍之死:正史在建安十一年(西元206年)被黃祖命令率數千人進攻周瑜鎮守的柴桑但被周瑜擊敗並擒獲;演義改成建安十三年(西元208年) 與陳就一同出戰孫權,鄧龍被剛投降孫權不久的甘寧親手斬殺。 黃祖之死:演義為甘寧追上後直接梟首,正史被孫權屬下騎兵馮則追上,斬殺黃祖並梟首。 徐庶之智:徐庶在正史上記載不多。 徐庶進曹營:曹操南征,徐庶跟隨劉備南逃,亂軍中徐母被俘,徐庶告別劉備進曹營。所以徐眾說:「徐庶母為曹公所得,劉備遣庶歸北,欲為天下者恕人子之情也,曹公亦宜遣允。」讓徐庶與靳允形成對比,對劉備放徐庶走的決定,認為十分恰當。體察人情,不違背人倫常理,所以亦認為曹操也應該放靳允走。 徐庶一言不發:其母沒有自殺,徐庶最後官至御史中丞,曾經劝进曹丕代汉称帝。 火燒博望、新野:火燒博望劉備所為,當時諸葛亮未出山鎮:而火燒新野並無記錄。 张飞阵斩夏侯兰:夏侯兰为赵云的同乡朋友,博望坡之戰,為趙雲所擒,趙雲推薦其成為軍正。 魏延挺身砍死守門將士欲讓劉備進襄陽:虛構。 長坂坡七進七出:應為長坂,趙雲護送劉備家小撤退实有其事,但七进七出为夸张描写。 劉備摔阿斗:虛構。 糜夫人跳井:麋夫人於建安五年後事蹟不詳。 張繡之死:張繡不是被趙雲殺死,而是病死或因曹丕胞兄曹昂之仇而自殺。 怒吼長坂橋:該是張飛先斷橋再大哮,曹操等人並未到場。 劉琮遇害:獻出荆州後,被曹操任命為青州刺史,封列侯,並未被殺,後曹操為了表彰他的功績,更遷為諫議大夫。 諸葛亮舌戰群儒:只記載了諸葛亮面見孫權,但是東吳主戰派及主和派相爭日盛;諸葛亮出使一為節使,二為遊說。 周瑜智算蔣幹:實蔣幹於赤壁戰後游說周瑜不成,而且正史上的蔣幹也非演義所寫的那般無用。 周瑜群英會舞劍作歌:虛構。 智激周瑜:周瑜本已想戰,況且曹植當時未作《銅雀臺賦》,所謂曹操欲佔東吳二喬之事乃民間傳聞,唐朝詩人杜牧在《赤壁》一詩中寫道:「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橋(喬)。」可見唐朝已有此傳。其後半句來源於「攬二喬於東南兮,樂朝夕之與共」一句,事實上《三國志》裏全文記載了《銅雀臺賦》,卻沒有這兩句,純係後人偽作。 草船借箭:並無此事,相似事件發生在曹操與孫權於濡須之戰,孫權使用了此計。 苦肉計:確有黃蓋詐降,但苦肉計應無。 蔡瑁張允之死:曹操並無因反間計殺害兩人,蔡瑁降曹後歷任從事中郎、司馬、長水校尉,封爵為漢陽亭侯。而张允则在降曹後,史书便无记载。 毛玠接掌水軍:為虛構故事。 劉馥之死:純屬虛構,事實上劉馥是病死,不是為曹操所殺,逝世前也立了大功,曾於合肥築城牆,死後不久,孫權攻過來,形成合肥之戰(第一次),由於當時戰役靠此防牆,使到孫權無功而返,當時的合肥人民對馥更追念。但其子不是劉煕,應為劉靖,劉馥跟劉煕的關係應為祖孫關係。 闞澤:闞澤為東吳重臣,是受孫權尊重的人物,從未參與過軍事行動。
《三国演义》,全名为《三國志通俗演义》,又稱作《三國志演義》、《三國志傳》、《三國傳》、《三國全傳》、《三國英雄志傳》,是中国文學史上第一部长篇歷史演義章回小说。作者一般被認為是元末明初的罗贯中。是根據《三国志》、《三国志平話》加以改寫之小說。中國古典小说四大名著之一、四大奇書之一。 起源與版本 三國故事在中國民間流行久遠。隋朝《大業拾遺記》記載隋煬帝觀看曹操譙溪擊蛟的雜戲。唐初劉知幾《史通》有「死諸葛能走生仲達」的故事。譬如宋元時代盛行於都市游樂場之說話,題材多樣,作品眾多,其中最受歡迎就是取材於三國時代歷史之「說三分」。宋元時代即被搬上舞台,孟元老的《東京夢華錄》記載霍四究「說三分」之事。金、元演出的三國劇目達30多種。元英宗至治年間出現新安虞氏所刊的《全相三國志平话》。元末明初,羅貫中綜合民間傳說和戲曲、話本,結合陳壽《三國志》和裴松之注的史料,根據他對社會人生的體悟,創作了《三國演義》。 小說《三國演義》,本來應該稱為《三國志演義》,因為它是正史《三國志》之演義,說成《三國演義》是不成其義。 在大致符合歷史真實前提下合理虛構細節,是古往今來世界各國創作歷史小說之共同方法,如《三國演義》般取材於歷史上之有名時代,並且由眾多人在相當長時間裡共同創作小說表現得尤為突出,也尤為自然,因此史實與虛構之關係決不能簡單以「七分實事,三分虛構」一句話來概括和說明。 《三國演義》主要版本有: 明代嘉靖元年(1522年)序刊本《三國志通俗演義》(即學界所稱嘉靖本,簡稱「張尚德本」) 明代志傳本《新刻按鑑全像批評三國志傳》 明代李卓吾評本《李卓吾先生批評三國志》 清代李笠翁評本《李笠翁批閱三國志》 清代毛宗崗評改本《四大奇書第一種》 現存最早刊本是明朝嘉靖年刊刻的,俗稱「嘉靖本」,全書24卷。亦有弘治刻本的《三國志通俗演義》,文字素樸,内容較平易。此外還有嘉靖二十七年(1548年)叶逢春刊本,仅存一部孤本,藏西班牙爱思哥利亚修道院图书馆。還有万历金陵周曰校刊本。至清朝康熙年間,毛纶、毛宗岗父子辨正史事、增删文字,修改成今日通行的120回本《三國演義》,俗称“毛本”。 近代較著名的校注本有吳小林《三國演義校注》、沈伯俊《校理本三國演義》,其中沈伯俊《校理本三國演義》校正了原本中的大量「技術性錯誤」多達七八百處,得到中國學術界同行高度評價,被歷史学者陈辽評論為「迄今為止最好的《三國演義》版本」,被稱為「沈本」,但也被批評有缺失。 作者 普遍認為《三国演义》的作者為罗贯中。也有一些说法认为《三国演义》是羅貫中和他的老師施耐庵合著,但未有明確考證。 特色 《三國演義》是將史書《三國志》內容及思想(義),以通俗易懂方式解說(演)而成之作品,內容大致根據《三國志》及三國志注;然而,既然是小說,也有不少虛構情節。《三國演義》描写的是从东汉末年到西晋初年近百年間的历史,反映了三国时代的政治军事斗争以及各类社会矛盾的渗透与转化。在对三国態度上,尊刘反曹鄙吳是民间的主要倾向,以刘备集团作为描写的中心,隐含着人民对汉室复兴的希望和皇室正統思想,儘管這些舊有觀點已不容於今日。14世紀的羅貫中在敍述《三國演義》故事時,並未特別考證時代,而是憑個人時代感去描寫;結果,《三國演義》初期版本中,竟然出現紙本印刷書籍,儘管印刷術是在更久之後才發明。 清人毛氏父子批改三国演义时,把明代流传下来的版本中不實譏望、怪力亂神之處删除勘正。鲁迅在《中国小说的历史的变迁》稱:「因为三国的事情,不像五代那样纷乱;又不像楚汉那样简单;恰是不简不繁,适于作小说。而且三国时的英雄,智术武勇,非常动人,所以人都喜欢取来作小说的材料。」 而書中亦刻画了近二百个人物形象,其中最为成功的有诸葛亮、曹操、关羽、刘备等人。诸葛亮是作者心目中的「贤相」的化身,他具有「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高风亮节,具有经世济民再造太平盛世的雄心壮志,而且作者还赋予他呼风唤雨、神机妙算的奇异本领。曹操則被塑造成一位「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的奸雄,既有雄才大略,又残暴奸诈,是一个政治野心家和阴谋家。关羽「威猛刚毅」、「义重如山」,但主要以个人恩怨為前提。刘备则被塑造成为仁民爱物、礼贤下士、知人善任的仁君典型(恰好和曹操相反)。 而當中的战争,手法多样,读者往往感到一场场刀光血影的战争场面。其中,官渡之戰、赤壁之戰等战争的描写被認为是波澜起伏、跌宕跳跃,使人读来惊心动魄,將史书上所沒有的情节描寫得十分細緻。不過,前33回写了从桃园结义到曹操統一北方的24年,71回半寫了劉備三顧茅廬到诸葛亮死于五丈原的27年,而以后的46年只用了15回半就草草收场。 由于《三国演义》在民间的流传范围、影响程度都可谓是中国古代历史小说中独一无二的,这就造成了普通民众,甚至一部分专家学者对东汉末年至三国时期,也就是小说所描述的历史时期的概况、事件、人物缺乏正确的常识,从某种程度上说,小说《三国演义》的内容在国人心目中已经占据了真实历史的地位,这种现象在近来的电影、文学作品中都有所反映。民间也一直对这类现象有不少争论。 非凡的叙事才能,全景式的战争描写,特征化性格的艺术典型,浅近的文言,构成了《三国演义》的主要特色。 回目 故事大纲 故事背景由公元184年東漢末年黃巾之亂開始,至公元280年西晉統一,共96年歷史,以儒家政治道德观念為核心主旨,同时揉合千百年来广大民众心理,表现对昏君贼臣大乱天下的痛恨,对明君良臣清平世界的渴慕。 黄巾起义 东汉建寧元年(168年)九月,宦官曹節、王甫等人專橫,大將軍竇武與太傅陳蕃因憎惡而意圖除害,不料事跡敗露,反被消滅。漢桓帝、漢靈帝昏庸无道,寵信宦官,疏远良臣,致使朝政腐败,百姓生活困苦。灵帝时,張角自稱曾遇见仙人,幸得天书,学得有效治病方法。后来他云游四方给人治病(他治病的方法带有宗教色彩,但在某些因素的作用下,这使他声名远播),借此聚众起事,欲圖推翻东汉,爆发农民大暴動——黄巾起义。 在大将军何进带领军队剿灭了黄巾军之后,又发生了十常侍之乱。这时汉灵帝已故,汉少帝劉辯即位。何进欲杀皇宫里所有宦官,反被宦官诱杀。袁绍和曹操带领众大臣衝入皇宫,杀绝宦官,还误杀不少不留胡须的男人。少帝与陈留王刘协于慌乱中逃出皇宫。 董卓之乱 各路诸侯分头寻找,最终由凉州刺史董卓找到少帝与陈留王。董卓自恃救駕有功,趁机专权弄政,废少帝,改立陈留王为汉献帝。董卓横行,残害忠良,引起大臣愤怒。曹操行刺董卓失败而逃走,假传圣旨,召各路诸侯结盟勤王,反抗董卓。斬華雄,敗呂布,十八路诸侯在袁绍率领下杀向首都洛阳,迫使董卓劫持皇帝,迁都长安。董卓后来与其义子吕布争美女貂蝉。吕布在王允勸誘下,杀了董卓。 群雄逐鹿 长沙太守孙坚于洛阳发现了传国玉玺,欲私藏起来。袁绍大怒,逼孙坚交出玉玺。孙坚不肯,逃回长沙,途中遭荆州刘表袭击。孙坚为此与刘表结怨,后发兵进攻荆州,不料死于战中。在河北,袁绍与公孙瓒互争土地,爆发界桥之战,最後董卓假天子詔書和解才停戰。同时,各路诸侯如刘备等正在建立起自己的实力。曹操广招贤才,建立起一支强悍军队,准备霸占中原。 统一中原 曹操奉迎汉献帝,拥护漢室,于许昌建新都,「挟天子以令诸侯」,剿灭中原群雄如吕布、張繡、袁术等,日渐强大,称霸中原。后来与袁绍在官渡之战中,以寡敌众,大败袁绍。曹操繼續挥军北上,灭袁氏、败乌桓、平辽东,统一北方。曹操开疆拓土,建立日后魏国的基础。 孙策立业 孙策自父亲孙坚战死後,欲重振家业,称霸江东。他拿父亲的遗物传国玉玺,与淮南袁术交换兵马。孙策掌握兵马,又有追随先父的老将、结拜兄弟周瑜及智谋之士帮助,发兵江东,经多年苦战,终于称霸,坐镇江东,为後来建立吴国打好基础。不料,孙策遇刺重伤身亡,由弟弟孙权继承基业。孙权有周瑜、張昭等能臣勇将扶持,稳坐江东,勢力逐渐强大。 刘备扶汉 刘备与关羽、张飞曾在桃园结义时立下誓言,忠心辅助汉室,拯救天下苍生。刘备讨伐黄巾有功,後得到县令官职。后来刘备投奔公孙瓒,就任平原太守,曾相约讨伐董卓,于虎牢关前与关、张二人大战吕布。曹操之父曹嵩被徐州刺史陶谦部下张闿所杀,起兵攻打徐州雪耻。陶谦求助,刘备来到徐州协助陶谦抵挡曹操大军。曹操退兵后,陶谦去世前将徐州交与刘备,刘备就任徐州牧。吕布被曹操打败后,逃到徐州投奔刘备。刘备慷慨收留吕布,後來張飛惹怒呂布,呂布反夺徐州。袁術率兵打劉備,呂布便以轅門射戟的方式救了劉備,劉備與曹操聯手消灭吕布。刘备同朝廷大臣密谋除掉专权欲篡位的曹操,不料事情暴露,劉備又叛曹操,斬殺曹將車冑奪徐州。刘备在徐州被曹操打败,逃去投奔袁绍,又叛袁紹,后在汝南建立实力。曹操再次于汝南大败刘备,迫使刘备逃往荆州投靠刘表。刘表让刘备镇守新野,以抵抗将要南征的曹操。刘备三顾茅庐,得到足智多谋的诸葛亮辅佐,如鱼得水。 赤壁之战 曹操自封丞相,统一北方后,举兵南征荆州。刘备于新野两度杀退曹军,但彼眾我寡,只得放棄城池,被迫南退荆州。刘表已故,荆州由幼子刘琮接管,长子刘琦留守江夏。刘备携民渡江,来到襄阳城外,求刘琮让他进城,被刘琮拒绝。刘琮后来投降曹操,荆州落入曹操手中,劉琮也被殺。刘备不得已南下到江夏投靠刘琦,途中遭曹军追杀,百姓死伤无数,虽然途中曾有很多谋士劝他放弃军民(百姓),但仁义的刘备说什么就是不肯放弃他们。 为抵挡曹操凶猛的来势,刘备派遣诸葛亮前往江東说服孙权结盟抗曹。诸葛亮舌战群儒、智激孙权、庞统巧使连环计、孔明巧借东风、周瑜赤壁纵火,黄盖使苦肉计。周瑜不容诸葛亮在吳國,多次想加害诸葛亮,但都没成功。其中最出名的就是草船借箭。周瑜暂时放下杀诸葛亮的念头,专心策划对付曹操。最终,刘备与孙权的联军于赤壁之战中用火攻大败曹操,大獲全胜,曹操败走华容。 荆州争夺 赤壁大戰后,孙權、刘備相争荆州。周瑜领兵与曹军大战,取胜后以为自己已经攻下荆州,不料曹军中诸葛亮调虎离山之计,荆州落入刘备手中,吴军苦战一无所获。孙权不满,派遣鲁肃前往荆州向刘备讨还荆州。刘备多次在诸葛亮的劝说下推辞交出荆州,说等刘琦死后交出荆州。刘琦病逝后,刘备又说取得容身之地后再交出荆州。孙权、周瑜无奈,多次想办法夺取荆州。周瑜使美人计,欲骗刘备到东吴娶孙权之妹为妻,实为扣留刘备在东吴,逼诸葛亮交出荆州以交换主公。东吴招亲,弄假成真,刘备不但取得孙权之妹为妻,还安全地返回荆州,结果蜀国的士兵都说:“周郎妙计安天下,赔了夫人又折兵。”周瑜使出计谋屡屡被诸葛亮识破,未得成功。最终,诸葛亮三气周瑜,周瑜呕血而死,临死前还大喊三声:“既生瑜,何生亮!” 马超归汉 在西北方,猛將馬超为被曹操杀害的父亲马腾报仇,联合韩遂、羌族兴兵讨伐曹操。马超于潼关、渭水之战中大败曹操,曹操割鬚弃袍、仓惶逃脱。曹操采纳谋士贾诩离间之计,成功地使马超、韩遂二人互相猜疑,最后大动干戈。马超被曹操打败,逃去投奔汉中张鲁,韩遂归降曹操。过后,刘备欲要攻打西川,刘璋向张鲁求救,张鲁派马超去葭萌关攻打刘备,刘备人马派出张飞抵御马超。结果马超和张飞挑灯夜战大打三百多回合。刘备把这一切看在眼里,很惜才的刘备心里很想马超纳入自己的军队,所以诸葛亮又使了离间计让马超最终投降刘备,成为五虎上将之一。 刘备稱帝 周瑜死後,东吴与刘备关係恶劣,但未大动干戈。吴军与曹军开战,在濡须、合淝之战中有胜有败。在荆州,诸葛亮劝说刘备发兵进攻西川,夺取巴蜀。刘备打败刘璋,夺得西川,又从曹操手中夺取汉中。刘备自封汉中王,拥有益州全部和部分荆州,为建立蜀漢打好基础。至此,天下鼎足而三:刘备跨有荊、益;曹操称霸中原,進佔關、隴;孙权坐镇江东。後來曹操病死,次子曹丕篡汉,東汉歷二百餘年而亡。曹丕改国号为魏,刘备闻訊,在巴蜀称帝,国号仍為汉,史稱蜀漢。 關張之死 孙权仍然一心要荆州,决定发兵取荊州,并在与刘备谈判后得到江夏、桂阳、长沙。关羽攻打曹仁把守的樊城时,孙权与曹操联合,派遣大将吕蒙攻打荆州,吕蒙白衣渡江,混入荆州。关羽得知中了调虎离山之计,不得已退守麦城,并派人前往成都求刘备派援兵。吴军包围麦城,将关羽困在城中。关羽突圍,中伏被擒。关羽被押往东吴,宁死不愿投降孙权,被呂蒙斩首。吕蒙因功受赏,但在酒席上突然被关羽灵魂附体,随即暴死。曹操封孙权为南昌侯。刘备痛失荆州、义弟关羽,不禁深感悲愤,欲起兵攻打东吴为关羽复仇。不料,张飞在睡梦中被部下-{范}-疆、張達暗杀,兩人逃往东吴。刘备因过度悲伤而昏迷过去,醒后不听诸葛亮劝阻,一意孤行要为关張复仇。 夷陵之战 刘备大军一路势如破竹,连败吴军,杀死关羽仇人潘璋、马忠、麋芳、傅士仁。孙权将张飞仇人范疆、张达交刘备处死,但刘备仍然怒气未息要灭吴。情急之中的孙权用人不疑,拜书生陸遜为大都督,号令东吴三军。刘备因连胜而大意,把大军布阵于树林中,犯下兵家大忌。陆逊以火攻,火烧连营七百裡,蜀军大败。陆逊因深怕曹丕会趁吴军追杀惨败的蜀军时,发兵攻打东吴,因此放弃追击蜀军。果不出陆逊所料,魏军果然进攻东吴,反被吴军所败。 刘备败军抵达白帝城,刘备因过度悲伤而病倒,命垂旦夕。临终前,托孤于诸葛亮,说如若儿子刘禅昏庸无能,诸葛亮可废掉刘禅,自立皇帝。诸葛亮誓言要忠心报答刘备的知遇之恩,尽心协力辅佐刘禅匡復汉室。 七擒孟獲 曹丕趁机联合四路兵马杀向蜀漢,包括东吴、南蛮、羌族与孟达。诸葛亮派马超把守关口,使羌兵不敢进攻;派魏延制造疑兵,使南蛮多疑不敢进攻;派孟达至交李严写信,劝孟达退兵;派赵云把守關口,抵御魏军。此四路兵马不期而退,只剩东吴一路孤軍,只得退兵。最后,诸葛亮派善言语的邓芝前往东吴,成功说服孙权再度与蜀汉和好结盟,共抗曹魏。 南蛮王孟获反叛,诸葛亮亲领大军前往不毛之地平定南蛮。诸葛亮七擒七纵孟获,使孟获深感懊悔,决心永远归降蜀汉。 六出祁山 曹丕病逝,由其子曹叡继位。諸葛亮一出祁山,原本將直逼长安,因馬謖丟失街亭而後敗北,二次北伐糧盡而退,孙权于东吴称帝,国号吴。在蜀漢,诸葛亮上奏刘禅出师第三次讨伐魏国,决心完成刘备匡复汉室的遗愿,数次击败魏军及击杀大将张郃,但年数将尽,而且蜀汉之实力不足以讨伐魏国。诸葛亮决定将平生所学授予北伐期间收降的将才姜维。诸葛亮与魏司马懿鬥智,双方僵持已久。最终,诸葛亮因过于操劳,在五丈原病逝。临终前,诸葛亮准备一樽木雕像吓跑以为诸葛亮未死的司马懿,争取时间让蜀军撤退。 诸葛亮死后,大将魏延不满诸葛亮的身后安排,意图夺取军权继续北伐,更不惜烧毁栈道拦截自家军队归路及攻打南郑,但诸葛亮生前早有布置,魏延被杀。 司马篡魏 在魏国,曹睿死后曹芳继位。司马懿發動高平陵政變,奪取了掌握大权的曹爽的兵权,曹爽被杀。司马懿病死后,其子司马师、司马昭继续掌握魏国大权,常有篡位的野心。司马兄弟废了曹芳,立曹髦为帝。司马师因患眼疾病故,司马昭独揽大权。曹髦欲除国贼司马昭,不料被司马昭部下成济杀害,司马昭又假装悲伤,将弑君之罪名推到成济身上,将成济斩首。司马昭后立曹奂为帝。 三国归晋 姜維繼承諸葛亮遺願,繼續興兵與魏國作戰。後主劉禪昏庸,聽信讒言,導致姜維失敗,後又廢了姜維兵權。姜維為逃避奸臣加害,屯田沓中。魏將鄧艾乘蜀漢大亂,發兵進攻。鄧艾大軍翻山越嶺,終於抵達成都城前。劉禪不戰而降,蜀漢滅亡。姜維為復興蜀漢,乘魏將鍾會與鄧艾不合,欲聯合除掉鄧艾,謀劃重建蜀漢。鍾會欲除掉司馬昭,不料事情被揭發,司馬昭派兵圍攻鍾會、姜維。鍾會死於亂箭之下、姜維身負重傷,感歎無法完成諸葛亮遺願,便拔劍自刎。 在東吳,孫權死後,吳宮內亂。諸葛恪專權,被孫峻所殺。孫峻和孫綝先後獨攬大權,孫綝存篡位之心。並廢了吳主孫亮,改立孫休為帝。孫休常懷有攘除國賊孫綝之心,聯合東吳老將丁奉除掉孫綝,奪回大權。不過,東吳安寧並不長久。 在魏國,司馬昭之子司馬炎受禪篡位稱帝,改國號為晉,史稱西晉,魏國滅亡。西晉起用老將杜預進攻東吳,經一場惡戰後打敗吳軍。吳主孫皓投降,東吳滅亡。經過近百年戰亂,三國時代終結。司馬氏三分歸一,建立西晉統一天下。 與史书记载的差异 《三国演义》是正史《三国志》之演義。清朝史學家章學誠批評:「唯《三國演義》則七分實事,三分虛構,以致觀者,往往為之惑亂。」(語譯:七分是史實,三分是虛構,導致讀者往往為其所混淆惑亂。)演義裡許多精彩的情節是千古传说,受地方野史傳奇、逸史傳聞影響極深。 民初五四運動後,反傳統派學者積極澄清《三國志》,以對諸葛亮、關羽、劉備傳統正面人物進行再評價,胡適、鲁迅等革新派學者也帶頭從釋《三國演義》,而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後,出于澄清真實歷史,中國大陸学者在改革开放前常继承反傳統派學者對諸葛亮、关羽等人物解釋,援引《三国志》駁斥《三國演義》。 對數部演義總體上而言,《東周列國志》最重視史實根據,《三國演義》次之,《隋唐演義》再次之。 黃巾之亂 《太平要術》:南華老仙為虛構人物,事實上張角應該得到于吉傳給宮崇的《太平清領書》,因此南華傳給張角《太平要術》為虛構劇情。 劉備:僅隨同鄒靖討伐黃巾軍,並無記載是否援助青州、穎川等地(《三国志·先主传》云:灵帝末,黄巾起,州郡各举义兵,先主率其属从校尉邹靖讨黄巾贼有功,除安喜尉。……顷之,大将军何进遣都尉毌丘毅诣丹陽募兵,先主与俱行,至下邳遇贼,力战有功,除为下密丞。) 黃巾將領:程遠志、鄧茂、裴元紹、高昇等黃巾軍將領皆屬虛構。 長社之戰:朝廷軍為皇甫嵩、朱儁兩人對抗黃巾將領波才,並非張寶、張梁(《后汉书·皇甫嵩朱儁列传六十一》云:儁前与贼波才战,战败,嵩因进保长社。波才引大众围城,嵩兵少,军中皆恐,乃召军吏谓曰:“兵有奇变,不在众寡。今贼依草结营,易为风火。若因夜纵烧,必大惊乱。吾出兵击之,四面俱合,田单之功可成也。”其夕遂大风,嵩乃约敕军士皆束苣乘城,使锐士间出围外,纵火大呼,城上举燎应之,嵩因鼓而奔其阵,贼惊乱奔走。会帝遣骑都尉曹操将兵适至,嵩、操与朱儁合兵更战,大破之,斩首数万级。封嵩都乡侯。嵩、儁乘胜进讨汝南、陈国黄巾,追波才于阳翟,击彭脱于西华,并破之。余贼降散,三郡悉平。) 宛城之戰:總共為兩次,第一次為黃巾軍波才、彭脫兩人殘存兵力,且為孫堅所破。第二次才是韓忠、趙弘,朝廷軍則為朱儁、荊州刺史徐璆、南陽太守秦頡(第一次:《三国志·孙破虏讨逆传》云:汉遣车骑将军皇甫嵩、中郎将朱儁将兵讨击之。儁表请坚为佐军司马,乡里少年随在下邳者皆愿从。坚又募诸商旅及淮、泗精兵,合千许人,与儁并力奋击,所向无前。汝、颍贼(即长社之战余众)困迫,走保宛城。坚身当一面,登城先入,众乃蚁附,遂大破之。第二次:《后汉书·皇甫嵩朱儁列传六十一》云:贼更以赵弘为帅,众浸盛,遂十余万,据宛城。儁与荆州刺史徐璆及秦颉合兵万八千人围弘,……儁因急击弘,斩之。贼余帅韩忠复据宛拒儁。……俊因击,大破之。) 張梁張寶:兩人皆為皇甫嵩所殺,而非張寶被朱儁斬殺(《后汉书·皇甫嵩朱儁列传六十一》云:嵩与角弟梁战于广宗。……大破之,斩梁,……嵩复与钜鹿太守冯翊郭典攻角弟宝于下曲阳,又斩之。) 董卓方面 董卓討伐戰:讨伐董卓地方联军一般认为共有十三路,分别是:后将军袁术,冀州牧韩馥,豫州刺史孔伷,兖州刺史刘岱,河内太守王匡,勃海太守袁绍,陈留太守张邈,东郡太守桥瑁,山阳太守袁遗,广陵太守张超,济北相鲍信,长沙太守孙坚以及奋武将军曹操。在《三国志·武帝纪》列举诸路军马时其记载为:“初平元年春正月,后将军袁术、冀州牧韩馥、豫州刺史孔伷、兖州刺史刘岱、河内太守王匡、勃海太守袁绍、陈留太守张邈、东郡太守桥瑁、山阳太守袁遗、济北相鲍信同时俱起兵,觽各数万,推绍为盟主。太祖行奋武将军。”《资治通鉴第五十九卷·汉纪·孝献皇帝·初平元年》则记载为:“春,正月,关东州郡皆起兵以讨董卓,推渤海太守袁绍为盟主。绍自号车骑将军,诸将皆板授官号。绍与河内太守王匡屯河内,冀州牧韩馥留邺,给其军粮,豫州刺史孔伷屯颍川,兖州刺史刘岱、陈留太守张邈、邈弟广陵太守超、东郡太守桥瑁、山阳太守袁遗、济北相鲍信与曹操俱屯酸枣,后将军袁术屯鲁阳,众名数万。……荆州刺史王睿与长沙太守孙坚……亦皆起兵(王睿不久被杀)。”这条记载可能是所谓“十三路”说法的史料证据,可见所谓无论是演义中的十八路诸侯讨董,还是有史实依据的十三路讨董地方联军都属于后人附会。另外参与讨董的地方官颇多,只不过一般因其未能正式会盟而不被列举,而各自讨董事迹又可散见于《后汉书》、《三国志》列传中,《资治通鉴》有所总结。下文稍作列举:陳國相許瑒、陳王劉寵、潁川太守李旻、西河太守崔鈞等亦起兵反董,因未參與會盟而不在名列之中;河南尹朱雋身处朝中,后弃官反對董卓而起兵。《九州春秋》记载青州刺史焦和“务及同盟,俱入京畿”,但之后黄巾军在青州复兴,“和不能御”,而后病卒。 絞殺唐姬:純屬虛構,唐姬在董卓死後的李郭之亂被漢獻帝接回,封弘農王妃。 貂蟬:歷史上並無貂蟬其人。文學作品中的貂蟬,最早由宋、金、元民間藝人创造,后经戲劇家、小說家充实,原型為董卓的一名侍婢,呂布曾與此女私通。演義中鳳儀亭擲戟事件,則由另一個小事件移花接木而成。(《三国志·吕布传》云:卓自以遇人无礼,恐人谋己,行止常以布自韂。然卓性刚而褊,忿不思难,尝小失意,拔手戟掷布。布拳捷避之,为卓顾谢,卓意亦解。由是阴怨卓。卓常使布守中合,布与卓侍婢私通,恐事发觉,心不自安。) 祖茂掩护孙坚撤退:祖茂掩護孫堅是為了抵擋徐榮而不是華雄,正史也無記載祖茂被華雄所殺。查《三國志·孫堅傳》及資治通鑒等史書可知,袁術不給孫堅發糧草,與孫堅遭襲、突圍中赤幘換祖茂頭盔、由祖茂引開追兵、逃一命等都是事實,但先後順序卻與《演義》不同。《三国志》的描述是孙坚将赤幘传与祖茂后,祖茂见追兵势众,将赤幘套在坟前烧柱上骗过了追兵得以脱身。从此以后再无此人记载。按史書記載,是孫堅戰敗在先,袁術不發軍糧在後,二者沒有因果關係;但於《演義》中,二者先後順序卻被顛倒,使袁術不發軍糧成孫堅兵敗之原因。而《演义》中则是祖茂认为孙坚的赤幘过于显眼,主动提出交换头巾的要求,并将赤幘套在废墟中柱子上意欲分散华雄注意力以求伏击,但伏击失败而被华雄阵斩。另《志》中记载孙坚先为徐荣所败,而后组织反击击败董卓军,并将华雄枭首,演义之中则是华雄一路击杀诸侯联军各色龙套“大将”以为关羽之勇武做铺垫。 牛輔:牛輔逃跑的原因是軍中大亂,一些人背叛牛輔,而牛輔還以為每個人都反叛,所以與其親信攴胡赤兒等五六人帶財逃跑,途中,赤兒貪財害死牛輔,將其首送去長安。《演義》改為牛輔因為敵不過呂布才帶財逃跑,還寫赤兒斬了其首之後交給呂布。 徐榮:董卓軍對關東軍中戰功最彪炳的戰將,然而在三國演義中,卻將之列入不重要的地位,草草帶過。曾擊退與董卓軍交戰的曹操跟孫堅,阻擋在前的就是徐榮。這一仗,曹操慘敗,甚至自己的戰馬被射倒,還要曹洪支援馬匹,然而羅貫中一筆「交馬數合,(夏侯)惇刺徐榮於馬下。」史實上徐榮死於李郭之亂時期的新豐之戰,戰死在亂軍之中。孫堅對董卓軍幾乎是百戰百勝,唯一輸的一場,就是對上徐榮,也是以孫堅的慘敗作結。 李儒:在正史上既非董卓女婿,也未任其軍師,更沒被王允處死,董卓和王允死後被漢獻帝追問毒殺漢少帝一事後事蹟不詳。 胡軫:病死,並非程普所殺。 丁宮:正史為漢朝司徒,曾大力支持董卓廢少帝劉辯改立獻帝劉協;演義改成 丁管,為漢朝尚書,董卓廢少帝時出面痛罵董卓反對廢帝,被大怒的董卓下令處決。 袁紹方面 文醜:三國志中,曹操以輜重棄置路上,使文醜兵士搶奪,造成混亂,而被曹操以未滿600的兵力突襲,死於亂軍中。而殺死文醜者未記載。晋朝《二王尺牍》與宋朝史家洪邁的《容齋隨筆》考據認為是文醜在南坡時跟顏良一樣為關羽手殺於萬眾之中,但沒提到文醜是為顏良報仇而来,《山西通志》也有类似记载。(《三国志·武帝纪》云:是时,白马辎重就道。诸将以为敌骑多,不如还保营。荀攸曰:“此所以饵敌,如何去之!”绍骑将文醜与刘备将五六千骑前后至。诸将复白:“可上马。”公曰:“未也。”有顷,骑至稍多,或分趣辎重。公曰:“可矣。”乃皆上马。时骑不满六百,遂纵兵击,大破之,斩醜。《二王尺牍》云:(关羽)觅迹求功,刺颜良于白马,诛文醜于南坡,丞相(曹操)厚恩,满有所报。每留所赐之物,尽在府库封针。伏望台慈,俯垂鉴照。《容斋随笔》云:关羽手杀袁绍二将颜良、文醜于万众之中。《山西通志》云:(关羽)斩颜良于白马,诛文醜于南坡) 高覽:投降曹操後,再無記載其下落。而非演義中,於汝南斬殺劉辟,後被趙雲所殺。 麴義:非死於界橋之戰與趙雲單挑。而是在袁紹擊敗公孫瓚的過程中屢立功勞,恃功而驕引起袁紹不滿,因此被殺。(《三国志·袁绍传》引《英雄记》云:麹义后恃功而骄恣,绍乃杀之。《后汉书·袁绍传》亦云。) 漢末時代 十常侍:《后汉书》卷一〇八中记载汉灵帝宠信的中常侍为张让、赵忠、夏恽、郭胜、孙璋、毕岚、栗嵩、段珪、高望、张恭、韩悝、宋典等12人。演义中则为张让、赵忠、封谞、段珪、曹节、侯览、蹇硕、程旷、夏恽、郭胜等10人,其中曹节、侯览二人虽然实有其人,但早在黃巾之亂之前就死亡。 劉備:正史劉備拜盧植為師,並非演義裡拜盧植友人鄭玄為師。 張翼德:正史張飛字益德,並非演義裡的翼德。(《三国志·张飞传》云:张飞字益德,涿郡人也,少与关羽俱事先主。演義誤作翼德可能是印刷出錯,因為嘉靖本依然是作“益德”。且宋元以后,由于说书艺人多从翼德之说,社会普遍认为张飞字翼德,以至于四库全书从翼德说而不从宋代古本益德说) 桃園結義:正史並無寫到刘备、关羽、张飞三人有結拜,只提到劉備待關、張二人「恩若兄弟」。 著名兵器:名兵器如雌雄雙股劍、青龍偃月刀、丈八蛇矛、倚天劍、青釭劍、方天畫戟、三尖兩刃刀、鐵脊蛇矛、鐵蒺藜骨朵等為虛構,用以描述人物性格。偃月刀一般是練習用的大刀,由於過重不適合戰場使用。丈八蛇矛在稍近的兩晉時期有實戰記載。而方天畫戟是隋唐以後才出現的武器。 張飛鞭督郵:為劉備所為,因督郵拒見劉備,劉備將督郵縛杖(《三国志·先主传》云:督邮以公事到县,先主求谒,不通,直入缚督邮,杖二百,解绶系其颈着马枊,弃官亡命。)。 丁原:此人为并州刺史而非荆州刺史,长期镇守北部边境,雁门马邑人张辽最早即为其部下。董卓进京时的荆州刺史为后来被孙坚逼死的王睿。 曹操獻七星刀:虛構故事,演義中曹操借献刀刺杀董卓未遂,实是曹操认为董卓终必败,连夜潛逃回乡里。(《三国志·武帝纪》云:卓表太祖为骁骑校尉,欲与计事。太祖乃变易姓名,间行东归。又引王沈等著《魏书》云:太祖以卓终必覆败,遂不就拜,逃归乡里。) 陳宮捉放曹:“捉放曹”一事于史有载,但另有其人,姓名已不可考,陈宫是东郡人,《三国志》关于他的最早记载是引《世语》说他劝时任东郡太守的曹操领兖州牧,因此陈宫应当是在曹操被任命为东郡太守的191年開始跟隨曹操,不可能“捉放曹”。(《三国志·武帝纪》云:太祖乃变易姓名,间行东归。出关,过中牟,为亭长所疑,执诣县,邑中或窃识之,为请得解。又引《世语》云:中牟疑是亡人,见拘于县。时掾亦已被卓书;唯功曹心知是太祖,以世方乱,不宜拘天下雄鉨,因白令释之。) 曹操殺呂伯奢一家:有三種不同的版本,分別記載於《三国志·武帝纪》引《魏略》、《世語》和《孫盛雜記》。《魏略》中呂伯奢並不在家,呂伯奢的兒子夥同賓客要打劫曹操,被曹操反擊殺死。《世語》則說呂伯奢的五個兒子對曹操禮遇備至,但曹操生性多疑,於夜晚殺了呂家八人。《孫盛雜記》則說曹操聽到食器的聲音,誤會對方要對付自己,因此趁夜殺了對方,之後很悲痛地說了句「寧我負人,毋人負我。」演義係綜合這些記載並依曹操為反派的基調改編而成的版本。 曹操發檄討董卓:為東郡太守橋瑁所為。(《三国志·武帝纪》引《英雄记》云:东郡太守桥瑁诈作京师三公移书与州郡,陈卓罪恶,云“见逼迫,无以自救,企望义兵,解国患难。”) 華雄斩鲍忠:鲍信并没有名为鲍忠的弟弟,亦没有擅自派兵袭击过华雄,而鮑忠的原型為鮑信弟鮑韜。 華雄斩潘凤:潘凤是三国演义中的虚构人物。 關羽溫酒斬華雄:华雄為孙坚的军队所殺,而且被梟首。(《三国志·孙破虏讨逆传》云:坚复相收兵,合战于阳人,大破卓军,枭其都督华雄等。) 三英戰呂布:虛構劇情,吕布实际上是被孙坚击退。(关于孙坚击败吕布,《后汉书·董卓传》有详细记载:明年,孙坚收合散卒,进屯梁县之阳人。卓遣将胡轸、吕布攻之。布与轸不相能,军中自惊恐,士卒散乱。坚追击之,轸、布败走。……坚进洛阳宣阳城门,更击吕布,布复破走。) 趙雲大戰文醜救公孫瓚:虛構劇情。趙雲為鄉里公推,率領家鄉子弟兵投靠公孫瓚。(《三国志·赵云传》关于赵云的记载仅二百四十五字,裴松之引《云别传》充实了赵云的形象,据《云别传》记载:云身长八尺,姿颜雄伟,为本郡所举,将义从吏兵诣公孙瓒。) 連環計:《三國志》尚未记载貂蝉其人,但呂布確與董卓侍婢有染。(见前文貂蝉,关于王允联合吕布杀董卓,《三国志·吕布传》云:先是,司徒王允以布州里壮健,厚接纳之。后布诣允,陈卓几见杀状。时允与仆射士孙瑞密谋诛卓,是以告布使为内应。布曰:“奈如父子何!”允曰:“君自姓吕,本非骨肉。今忧死不暇,何谓父子?”布遂许之,手刃刺卓。《三国志·董卓传》又云:司徒王允、尚书仆射士孙瑞、卓将吕布共谋诛卓。是时,天子有疾新愈,大会未央殿。布使同郡骑都尉李肃等,将亲兵十余人,伪着韂士服守掖门。布怀诏书。卓至,肃等格卓。卓惊呼布所在。布曰“有诏”,遂杀卓,夷三族。) 群雄割據 孫堅之死:由於只帶幾名隨從追擊敵軍,中了黃祖伏兵,被射杀于死於峴山。(《三国志·孙破虏讨逆传》云:初平三年,术使坚征荆州,击刘表。表遣黄祖逆于樊、邓之间。坚击破之,追渡汉水,遂围襄阳,单马行岘山,为祖军士所射杀。) 呂公:呂公確有其人,曾埋伏並射殺孫堅。演義增加後來呂公被程普斬殺的虛構劇情。 馬騰勤王:馬騰本為政府軍,後落草為寇,割據一方,不曾勤王,並與董卓聯合,但後繼的李傕、郭汜沒能答應馬騰私事要求,馬騰才聯合劉焉等發兵攻打。該戰相關記載中並沒有提到馬超,故馬超連殺李蒙、王方二將亦屬虛構。 張虎、陳生:演義中為黃祖屬下大將,隨黃祖出戰孫堅,後張虎曾和吳將韓當單挑二十餘合,直到孫策射殺陳生後與韓當力戰到力怯的張虎嚇到隨即被韓當砍死。演義中因為張虎、陳生提前陣亡所以後來增設在江夏作亂的張武、陳孫二角;正史上張虎、陳生確有其人,曾盤據襄陽,後劉表遣蒯越、龐季前往勸降,並沒有隨黃祖作戰並被韓當、孫策斬殺的紀錄。 胡赤兒之死:此人为西域胡人,名字应为“攴胡赤儿”,正史無寫赤兒是如何死,梟牛輔之首後再沒記載。 破劉繇:首功為孫堅之妹、徐琨之母。 活捉太史慈之計:正史沒有記載,屬虛構。 祖郎:演義中只記載被孫策率眾擊破,並無正史所記砍斷馬鞍差點做掉孫策,後被孫策收服之事。 詐死破呂:屬虛構。 成廉之死:正史與魏越隨呂布助袁紹攻打張燕,呂布據徐州後成廉繼續為其效力,後曹操攻打下邳,呂布見狀欲逆襲曹操卻反遭曹操擊敗,成廉此戰被曹軍擒獲;演義改成呂布丟兗州時被魏將樂進一箭射死。 薛蘭、李封之死:薛蘭、李封正史因被李乾之子李整復仇並聯合曹軍一起擊破後戰死。演義改成李封跟投奔曹操不久的猛將許褚單挑,被許褚斬殺;薛蘭敗走時被魏將呂虔射死。 郝萌:正史記載呂布入主徐州取代劉備後不久發動叛亂,隨即被高順、原郝萌屬下曹性聯合擺平,並無後面掩護王楷、許汜時不慎被張飛擒獲並送交曹操斬首的虛構劇情。 曹性之死:正史曹性曾助高順平郝萌叛亂,而後事蹟不詳。雖然夏侯惇確實在戰呂布軍時遭流矢射瞎一眼,但射瞎夏侯惇一眼的人已經失考,隨著夏侯惇憤怒報仇一槍刺死曹性劇情亦作虛構。 陶謙:形象與史實不符。於《演義》中是個和藹可親的老好人,實際上陶謙剛直不阿,直言犯上。 臧霸:與呂布是同盟關係而非下屬,且曹操跟呂布爭奪兗州時他人不在兗州。 屠徐州:演義裡曹操只屠了一次徐州。 驅虎吞狼之計:當時荀彧留守鄄城,曹操與呂布交戰時,說退攻過來鄄城的郭貢,與程昱,夏侯惇力保三城,後來曹操打算奪取徐州,消滅呂布時,只阻止曹操進攻徐州企圖。 紀靈:紀靈正史僅有應呂布之邀和劉備罷兵言和(即轅門射戟事)之事,並無演義所述跟劉備屬下大將關羽單挑三十回合不分勝負、向袁術獻疏不密親之計及後來與張飛單挑十餘合被張飛刺殺的事。 兄弟如手足,妻子如衣服:劉備並沒有借古人之言也沒說過此話。 關羽與杜氏:呂布被曹操與劉備聯軍圍於下邳,派部將秦宜祿求援,秦宜祿的前妻杜氏及其子秦朗留在下邳。關羽以其妻沒能生子,請曹操讓他娶杜氏。曹操答應了他,但曹操懷疑關羽是貪好杜氏的美色,並在確認杜氏的美貌後占為己有,關羽因此心不自安。 張遼降曹:三國演義中張遼在白門樓上表現剛烈,罵呂布為「匹夫」,大呼曹操為「國賊」,視死如歸。曹操下令絞殺呂布後,劉備、關羽為張遼求情,曹操便待張遼以上賓之禮。張遼感其恩情,於是投降。正史裡張遼在呂布兵敗下邳後,就直接投降曹操,《三國志·張遼傳》:“太祖破呂布於下邳,遼將其眾降”。 劉安殺妻:純屬虛構,劉安亦為虛構。 皇叔劉備:三國演義為了顯示劉備的地位(其實早在《三國志平話》就將劉備稱為「劉皇叔」),把他塑造為繼承漢室正統的君主,而為劉備編造了一份完整的十八代家譜,排一排劉備就變成了皇叔,而這個稱號正是劉備用來對抗曹操的挾天子以令諸侯的法寶。史實上,劉勝的兒子劉貞,因為沒有按朝廷規定獻納酎金,而失去侯爵資格,後來又經歷戰亂及政治紛爭,早已家世式微,族譜不明,只能確認刘备是汉室之胄;而辈份不得而知。 禰衡:演義裡是在張繡投降(199年)之後才投靠曹操,實際上禰衡已亡。禰衡只善評孔融,楊修;但惡評陳群,司馬朗,荀彧和趙融,荀攸,郭嘉,程昱,張遼,許褚,李典,樂進,呂虔,滿寵,于禁,徐晃,夏侯惇和曹仁都沒被禰衡評論。後來禰衡打鼓之後走到曹操面前裸衣也沒罵曹操,在正史,禰衡演奏了《漁陽三撾》之後就在曹操面前脫完所有的衣,後換鼓史(演義改寫鼓吏)制服再擊鼓就走人。後曹操要送禰衡去劉表處的原因不是禰衡擊鼓的事情,而是禰衡拿棰在曹操營門前罵曹操才被送走。後來,事實上那些人因禰衡品行而有心機地以歡送會來作弄禰衡,而且荀彧當時不在場。後來禰衡不是罵黃祖是被祭拜的鬼神,而是罵其「死公」才被黃祖處死。 官渡之戰 朱灵、路昭被刘备骗走五万兵马:朱灵为名望仅次于徐晃等五子良将的优秀将领,并无担任过刘备的监军及被刘备欺骗。路昭在正史的名字記為「路招」。 徐州誅車冑:劉備所為。 张飞智擒刘岱:刘备军确实击败过名为刘岱的曹军将领,但此人并非参与讨伐董卓的兖州刺史刘岱。兖州刺史刘岱在讨伐黄巾余党时与鲍信一同遇害。 土山約三事:關羽是战败被擒,非有「土山約三事」。 赤兔馬:赤兔馬在吕布战败后,不知去向。 關羽誅顏良與文醜:文醜死於曹軍乱军之中,三國志中殺死文醜者不明。晋朝《二王尺牍》、宋朝著名史家洪邁的《容齋隨筆》史料考據認為「關羽手殺袁紹二將顏良、文醜於萬眾之中」,地方史《山西通志》也採取這種說法;顏良在三國志中明確是關羽所殺。關羽為回報曹操,與袁軍對戰時眼見顏良旗幟便拍馬衝鋒,在萬軍之中砍下顏良人頭。 孫策之死:遭刺客暗算不治,而刺客是前吳郡太守許貢的家奴與門客,并非被-{于吉}-吓死。 過五關斬六將:虛構劇情,關羽離開曹操後,沒有經過五關,而被斬的六將孔秀、孟坦、韓福、卞喜、王植和秦琪都不見史書記載。 淳于琼酒醉误事:曹操军成功偷袭淳于琼把守的乌巢粮仓为真事,但没有淳于琼喝醉酒不管事而被曹军偷袭的记载。 袁譚之死:非曹洪斬殺,正史為曹純精銳虎豹騎梟首,而虎豹騎在演義中一字未提。 袁尚射杀史涣:徐晃的副将史涣在河北平定后受封为列侯,《三国志》没有此人的单独传记,裴松之注引王沈《魏書》記載在建安十四年(209年)病死。 许攸之死:许攸系被曹操直接下令处死,并非为许褚所杀。 遺計定遼東:虛構劇情,郭嘉暴斃而亡,沒留下任何計策。 馮禮之死:正史鎮守鄴城時暗中降曹,原本打算開城引曹軍入,卻被審配發覺,審配將計就計將入城的曹軍三百人全部殺死;演義改成馮禮貪酒誤事被審配重罰,馮禮憤而降曹並向曹操獻挖地道攻鄴之計,隨即被審配發覺,審配於是將地道出口堵住讓馮禮等人死於地道內。 古城斬蔡陽:東漢無縣名古城者。蔡陽與劉備交戰,兵敗被殺,詳情不明。 趙雲臥牛山歸順:早在劉備為公孫瓚客將,趙雲已追隨劉備。或說期間趙雲一度以兄喪辭歸鄉里,待劉備投奔袁紹兩人重逢,再度追隨劉備。 趙雲殺張武奪的盧:張武為虛構人物。的盧來源不明,且僅見於劉備躍馬檀溪故事中,此外再無記載。张武、陈孙的现实原型为对抗刘表的荆州豪强张虎、陈生。 赤壁之戰 內事不決問張昭;外事不決問周瑜:虛構,正史及野史皆云孫策托孤於張昭而無周瑜。 孫權報仇討伐黃祖:演義裡孫權命周瑜為大都督,總水陸軍兵。三國志裡孫權御駕親征,周瑜只是前部大督。 鄧龍之死:正史在建安十一年(西元206年)被黃祖命令率數千人進攻周瑜鎮守的柴桑但被周瑜擊敗並擒獲;演義改成建安十三年(西元208年) 與陳就一同出戰孫權,鄧龍被剛投降孫權不久的甘寧親手斬殺。 黃祖之死:演義為甘寧追上後直接梟首,正史被孫權屬下騎兵馮則追上,斬殺黃祖並梟首。 徐庶之智:徐庶在正史上記載不多。 徐庶進曹營:曹操南征,徐庶跟隨劉備南逃,亂軍中徐母被俘,徐庶告別劉備進曹營。所以徐眾說:「徐庶母為曹公所得,劉備遣庶歸北,欲為天下者恕人子之情也,曹公亦宜遣允。」讓徐庶與靳允形成對比,對劉備放徐庶走的決定,認為十分恰當。體察人情,不違背人倫常理,所以亦認為曹操也應該放靳允走。 徐庶一言不發:其母沒有自殺,徐庶最後官至御史中丞,曾經劝进曹丕代汉称帝。 火燒博望、新野:火燒博望劉備所為,當時諸葛亮未出山鎮:而火燒新野並無記錄。 张飞阵斩夏侯兰:夏侯兰为赵云的同乡朋友,博望坡之戰,為趙雲所擒,趙雲推薦其成為軍正。 魏延挺身砍死守門將士欲讓劉備進襄陽:虛構。 長坂坡七進七出:應為長坂,趙雲護送劉備家小撤退实有其事,但七进七出为夸张描写。 劉備摔阿斗:虛構。 糜夫人跳井:麋夫人於建安五年後事蹟不詳。 張繡之死:張繡不是被趙雲殺死,而是病死或因曹丕胞兄曹昂之仇而自殺。 怒吼長坂橋:該是張飛先斷橋再大哮,曹操等人並未到場。 劉琮遇害:獻出荆州後,被曹操任命為青州刺史,封列侯,並未被殺,後曹操為了表彰他的功績,更遷為諫議大夫。 諸葛亮舌戰群儒:只記載了諸葛亮面見孫權,但是東吳主戰派及主和派相爭日盛;諸葛亮出使一為節使,二為遊說。 周瑜智算蔣幹:實蔣幹於赤壁戰後游說周瑜不成,而且正史上的蔣幹也非演義所寫的那般無用。 周瑜群英會舞劍作歌:虛構。 智激周瑜:周瑜本已想戰,況且曹植當時未作《銅雀臺賦》,所謂曹操欲佔東吳二喬之事乃民間傳聞,唐朝詩人杜牧在《赤壁》一詩中寫道:「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橋(喬)。」可見唐朝已有此傳。其後半句來源於「攬二喬於東南兮,樂朝夕之與共」一句,事實上《三國志》裏全文記載了《銅雀臺賦》,卻沒有這兩句,純係後人偽作。 草船借箭:並無此事,相似事件發生在曹操與孫權於濡須之戰,孫權使用了此計。 苦肉計:確有黃蓋詐降,但苦肉計應無。 蔡瑁張允之死:曹操並無因反間計殺害兩人,蔡瑁降曹後歷任從事中郎、司馬、長水校尉,封爵為漢陽亭侯。而张允则在降曹後,史书便无记载。 毛玠接掌水軍:為虛構故事。 劉馥之死:純屬虛構,事實上劉馥是病死,不是為曹操所殺,逝世前也立了大功,曾於合肥築城牆,死後不久,孫權攻過來,形成合肥之戰(第一次),由於當時戰役靠此防牆,使到孫權無功而返,當時的合肥人民對馥更追念。但其子不是劉煕,應為劉靖,劉馥跟劉煕的關係應為祖孫關係。 闞澤:闞澤為東吳重臣,是受孫權尊重的人物,從未參與過軍事行動。 龐統獻連環計:連環是曹操之決策,庞统未曾參與過赤壁之戰。 孔明求東風:純屬虛構,江東冬至時日,多有東南風。 華容道:赵云、張飞、关羽在曹操退路埋伏為故事情節,地方官史《山西通志》僅記載關羽於華容釋放了曹操一事。而劉備意圖抓回兵敗的曹操時已被曹操跑掉。 赤壁之戰劉備之功:《莊嶽委談》:『赤壁破曹,玄德功最大。考《昭烈傳》:『與曹公戰於赤壁,大破之。』《操傳》;『公至赤壁,與備戰不利。』而不言周瑜及魯肅。(傳)俱言與備並力,陳壽書《諸葛傳》後亦言權遣兵三萬助備,備得用與曹公交戰,大破其軍,則當日戰功可見。今率歸重周瑜,與陳壽《志》不甚合。』 赤壁火攻:乃黃蓋所提,建安中,隨周瑜拒曹公於赤壁,建策火攻。 甘寧斬馬延、張顗:虛構,馬延與張顗在建安九年倒戈降曹後不見正史記載。 韓當刺殺焦觸、周泰砍張南:虛構。 三國鼎立之前 借荊州:實為借南郡。 南郡之爭:沒有發生,是周瑜死後孫權將南郡借給劉備。
行政區劃 基里巴斯在獨立前分為6個行政區,現今劃分為三個沒有行政功能的區,分別是吉爾伯特群島、萊恩群島和鳳凰群島。吉爾伯特群島的定居人口最多,萊恩群島有五個島是無人居住,鳳凰群島只有一個島嶼有人居住。21個有人居住的島上皆設有島議會,塔拉瓦環礁設有3個地方議會,塔比特韋亞島有2個議會。 經濟 吉里巴斯是世界上最貧窮的國家之一,天然資源匱乏。獨立時在巴納巴島上的磷酸鹽礦都已經耗盡。椰子核和魚是吉里巴斯产量最大和出口量最大的产品。吉里巴斯是世界最不发达国家之一,在此情形下,收入大部分來自國外,例如捕撈許可證,發展援助,工人匯款及旅遊業。鑑於基里巴斯生產能力有限,幾乎所有基本食品和生產項目都需要進口。 吉里巴斯的經濟受惠於國際發展援助方案,在2009年的多國捐款作為發展援助,歐盟提供900萬澳元、聯合國開發計劃署提供370萬、世界衛生組織提供10萬。另外,2009年雙邊捐助者提供發展援助,包括澳大利亚(11萬)、新西蘭(6.6萬)、日本(200萬)、中華民國(10.6萬)和其它捐助者(16.2萬),包括亞洲開發銀行提供的技術援助。 1956年,基里巴斯成立一個主權財富基金,儲存從開採磷礦所得的盈利。2008年,該收益平衡儲備基金價值4億美元。 人口 基里巴斯人也稱為基里巴斯。基里巴斯一詞源自於吉爾伯特的基里巴斯語,吉爾伯特一詞是源自英國殖民地吉爾伯特群島。在1979年獨立後採用基里巴斯此名稱。 基里巴斯是屬於密克羅尼西亞人。最近的考古證據證明,南島民族已在數千年前定居在吉爾伯特群島。大約14世紀,斐濟人、薩摩亞人、湯加人入侵島嶼,使島上民族多樣化,引入波利尼西亞語系特徵。各祖先族群之間的通婚,使人們在外觀和傳統上同化。 基里巴斯人所操的太平洋語系稱為基里巴斯語。雖然英語是官方語言,但在首都以外地區並不流行,或者兩者混合使用。老一輩的基里巴斯人偏向使用較複雜的語言。 基督宗教是主要宗教,在19世紀由傳教士傳入。人們主要信奉羅馬天主教,雖然有很大一部分人是信奉新教公理會,但亦有許多其他新教教派,包括福音神學派,其他與基督信仰有關的耶和華見證人和耶穌基督後期聖徒教會(摩門教)在基里巴斯亦存在,摩門教在2005年的信眾達11,511人。還有大约10,000人信奉巴哈伊教。 交通 目前基里巴斯有兩個航空公司:基里巴斯航空和珊瑚太陽航空,兩家都以邦里基國際機場為基地,提供吉爾伯特群島國內航線。鳳凰群島和萊恩群島均沒有國內航空公司提供服務,斐濟的太平洋航空提供國際航線由楠迪國際機場往聖誕島。 提供塔拉瓦往楠迪和諾魯,連接霍尼亞拉和布里斯班。 外交 与台海两岸的關係 1980年曾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建交,2003年11月7日轉承認中華民國政府為中國的唯一合法政府,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於同年11月29日宣布与其斷交。2019年9月20日宣布與中華民國断交,同月27日同中华人民共和国复交。 圖像 參考資料 外部連結 吉里巴斯總統府 大洋洲国家 岛国 前英國殖民地 1979年建立的國家或政權 联合国会员国
歷史 早期 約公元前3000年至公元1300年,操同一語系的密克羅尼西亞群島的人定居在現今的基里巴斯,當時並沒有國家的區分,居民來自東加、薩摩亞和斐濟,帶入玻里尼西亞和美拉尼西亞文化。 殖民時期 基里巴斯的島嶼在18世紀末至19世紀初被英國和美國人發現。在1820年,一名俄羅斯海軍上將克魯森施滕把主島命名為吉爾伯特群島。19世紀初,捕掠商船和奴隸商船登陸基里巴斯,並帶入槍械和疾病,首名英國殖民者在1837年登陸此島。1892年吉爾伯特群島連同埃里斯群島成為了英國的保護地「吉爾伯特和埃利斯群島」,由位於斐濟的西太平洋最高委員會管理,並在1916年成為英國的殖民地。1919年聖誕島和1937年菲尼克斯群岛成為英國殖民地,併入基里巴斯。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塔拉瓦環礁和其它群島被日軍佔領,塔拉瓦戰役是在美國海軍陸戰隊歷史上最血腥的戰役地點之一,在1943年11月海軍陸戰隊員登陸作戰。 基里巴斯的一些島嶼,特別是萊恩群島,在1950至60年代被英美用作核試驗場所。 獨立後 吉爾伯特及埃里斯群島在1971年成為自治區。1974年,基於種族紛爭,屬於波里尼西亞人的埃里斯群島居民要求投票,並在1975年與密克羅尼西亞人為主的吉爾伯特群島分開。1978年,埃里斯群島獨立成為圖瓦盧,吉爾伯特群島於次年7月12日宣告獨立,並改國號為基里巴斯,但不包括以前的巴納巴島、凤凰群岛和莱恩群岛。塔拉瓦條約於1983年簽訂,美國宣布放棄鳳凰群島和莱恩群岛,此二群島遂加入成為基里巴斯的一部份。 人口過多成為基里巴斯的重要問題。1988年宣佈4,700名居民會離開主島,移往人口較少的其它島嶼定居。1994年塞布罗罗·斯托當選為總統。1995年基里巴斯使國際日期變更線向東移,使莱恩群岛的時區不會與其它島嶼有差異。此舉是斯托總統的競選承諾,使全國的商業能在同一時間發展,這也使基里巴斯成為首個迎接千禧年的國家,對旅游業來說是一個重要日子。1998年斯托再度當選,基里巴斯在1999年加入聯合國。 在基里巴斯首個非官方報章取得成功後,2002年通過一項爭議性法案,允許政府強制關閉報業出版。2003年斯托再度當選,但很快被不信任票而下台,反對派湯安諾當選為總統,2007年及2016年連任。 地理 基里巴斯由約32個環礁島和一個孤島(巴納巴島)橫跨東西半球。這些島嶼包括: 巴納巴島 吉爾伯特群島 鳳凰群島 萊恩群島 基里巴斯的薄和鈣質土壤,不適合農業活動。由於海平面上升,泥土和地下水鹽化,使得基里巴斯的井水不可飲用,人們只能透過收集雨水作為食用水。 吉里巴斯所屬島嶼東西跨越數千公里,主要的吉爾伯特群島在經線180度線以西,而鳳凰群島與萊恩群島則在經線180度線以東。其所屬島嶼範圍包含東西南北四半球,也是世界上唯一橫跨四個半球的國家。若依照理論時區劃分,兩地計時將相差一天而造成不便。吉里巴斯遂將鳳凰群島與萊恩群島的法定時區分別訂為UTC+13與UTC+14,令其與位於UTC+12時區的吉爾伯特群島同屬一天,而時間更早。也因為如此,萊恩群島成為全球第一個使用UTC+14時區的地方,也使得吉里巴斯成為全球一天當中最早開始的國家。由於基里巴斯的加羅林島是首個見證2000年日出的地區,因此更名為千禧島。 根據太平洋区域环境规划组织報導,吉里巴斯兩個無人小島Tebua Tarawa和Abanuea已於1999年從海平面上消失。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預測,到2100年,由於全球暖化,不可避免的海平面將上升約0.5米,因此,在一個世紀內吉里巴斯全國可耕地將會被鹽化,並在很大程度上被淹沒。 2012年年初,基里巴斯政府购买了斐济第二大岛屿——瓦努阿岛约的地皮,Natoavatu Estate。当时有大量媒体报道称基里巴斯因海平面上升问题打算把整个基里巴斯的居民疏散到斐济。2013年4月,总统阿诺特·汤开始规劝居民疏散、移居他处。2014年5月,总统办公室确认花费930万澳元购买瓦努阿岛的土地。 政治 基里巴斯憲法於1979年7月12日頒布,提供自由和公開的選舉制度。 行政機關是由一名總統、一名副總統和內閣組成。根據憲法,總統由民選議員提名,經人民選舉產生,任期為四年,可連任兩次。內閣由總統、副總統和11名部長組成。
R·A·萨尔瓦多 1988年 《》系列 - 瑪格麗特·魏絲和 1990年 《时光之轮》 - 羅伯特·喬丹 1990年 《真理之劍》系列 - 1994年 《刺客系列》系列 - 羅蘋·荷布 1995年 《黑暗元素三部曲》系列 - 菲力普·普曼 1995年 《冰与火之歌》系列 - 喬治·R·R·馬丁 1996年 《哈利·波特》系列 - J·K·罗琳 1997年 《》系列 - 羅蘋·荷布 1998年 《美国众神》 - 尼爾·蓋曼 2001年 《遺產四部曲》 - 克里斯托弗·鲍里尼 2002年 《向達倫大冒險》系列 - 向達倫 2002年 《》 - 苏珊娜·克拉克 2004年 《遠古幽暗的紀年》系列 - 米雪爾·佩福 2004年 《魔域大冒險》系列 - 向達倫 2005年 《諸神之城:伊嵐翠》 - 布蘭登·山德森 2005年 《夜城系列小說》- 2006年 《夢書之城》(The City of Dreaming Books)- 瓦爾特.莫爾斯(Walter Moers) 《永恆戰士》系列(Eternal Champion)- 麥克.摩考克(Michael Moorcock) 《獸血紋》系列(Monster Blood Tattoo)- D.M. 康尼士(D. M. Cornish) 《波西傑克森》系列(Percy Jackson & the Olympians)-雷克.萊爾頓(Rick Riordan) 《龍騎士系列》系列(Dragon Knight)-戈登·R·迪克森(Gordon R. Dickson) 《迷霧之子》系列(Mistborn)-布蘭登·山德森(Brandon Sanderson) 《歷史守護者》系列(The History Keepers)-戴米恩·迪本(Damian Dibben) 《不死煉金術師》系列(The Secrets of the Immortal Nicholas Flamel)-麥可·史考特(Michael Scott) 《魔女高校》系列(Hex Hall)-瑞秋·霍金斯(Rachel Hawkins) 《幻城》系列(Cornache del Mondo Emerso)-麗齊亞·特洛伊斯(Licia Troisi) 俄羅斯 《巡者系列》- 謝爾蓋·盧基揚年科 東亞 Div 《地獄系列》 《陰界黑幫》 烟雨江南 《亵渎》 夢枕獏 《陰陽師》系列 《幻獸少年》系列 《沙門空海》系列 菊地秀行 《吸血鬼獵人D》系列 水野良 《羅德斯島戰記》系列 吉田直 《叛逆的諸神》 小野不由美 《十二國記》系列 《東京異聞》 結城光流 《篁破幻草子》系列 《少年陰陽師》系列 上橋菜穗子 《守護者系列》 畢華流 《荒原三部曲》 《桑梓荒原記》 《白狼傳》 水泉 《風動鳴》系列 《銀色域》系列
《》系列 - 1982年 《黑塔》系列 - 斯蒂芬·金 1982年 《》系列 - 泰瑞·普萊契 1983年 《》三部曲 - 1984年 《龍槍》系列- 主要為瑪格麗特·魏絲和 1984年 《》 - 奥森·斯科特·卡德 1987年 《黑暗精靈》系列 - R·A·萨尔瓦多 1988年 《》系列 - 瑪格麗特·魏絲和 1990年 《时光之轮》 - 羅伯特·喬丹 1990年 《真理之劍》系列 - 1994年 《刺客系列》系列 - 羅蘋·荷布 1995年 《黑暗元素三部曲》系列 - 菲力普·普曼 1995年 《冰与火之歌》系列 - 喬治·R·R·馬丁 1996年 《哈利·波特》系列 - J·K·罗琳 1997年 《》系列 - 羅蘋·荷布 1998年 《美国众神》 - 尼爾·蓋曼 2001年 《遺產四部曲》 - 克里斯托弗·鲍里尼 2002年 《向達倫大冒險》系列 - 向達倫 2002年 《》 - 苏珊娜·克拉克 2004年 《遠古幽暗的紀年》系列 - 米雪爾·佩福 2004年 《魔域大冒險》系列 - 向達倫 2005年 《諸神之城:伊嵐翠》 - 布蘭登·山德森 2005年 《夜城系列小說》- 2006年 《夢書之城》(The City of Dreaming Books)- 瓦爾特.莫爾斯(Walter Moers) 《永恆戰士》系列(Eternal Champion)- 麥克.摩考克(Michael Moorcock) 《獸血紋》系列(Monster Blood Tattoo)- D.M. 康尼士(D. M. Cornish) 《波西傑克森》系列(Percy Jackson & the Olympians)-雷克.萊爾頓(Rick Riordan) 《龍騎士系列》系列(Dragon Knight)-戈登·R·迪克森(Gordon R. Dickson) 《迷霧之子》系列(Mistborn)-布蘭登·山德森(Brandon Sanderson) 《歷史守護者》系列(The History Keepers)-戴米恩·迪本(Damian Dibben) 《不死煉金術師》系列(The Secrets of the Immortal Nicholas Flamel)-麥可·史考特(Michael Scott) 《魔女高校》系列(Hex Hall)-瑞秋·霍金斯(Rachel Hawkins) 《幻城》系列(Cornache del Mondo Emerso)-麗齊亞·特洛伊斯(Licia Troisi) 俄羅斯 《巡者系列》- 謝爾蓋·盧基揚年科 東亞 Div 《地獄系列》 《陰界黑幫》 烟雨江南 《亵渎》 夢枕獏 《陰陽師》系列 《幻獸少年》系列 《沙門空海》系列 菊地秀行 《吸血鬼獵人D》系列 水野良
2009年,根據《每日电讯报》報導,托尔金當時回绝了一份年薪₤500的工作,出于未知原因想要成为全职候选人。 1939年之後,托尔金被編入了家園防衛隊,負責夜間巡邏等任務,因此他可以藉這個機會觀察星空;1940年某日晚間他發現北方突現一片火光,次日才知道那是考文垂遭到納粹德軍的轟炸。 1942年期間,托尔金因為任務的關係,得以專注於觀察太陽和月亮升起、沉落時的壯麗景象,後來托尔金撰寫《魔戒》時,就把這些情節詳細地寫入書中。 1945年,托尔金搬到牛津大學默頓學院,成为英语语言及文学的默顿教授,並在此一直工作到1959年退休。他多年来担任都柏林大学的客座考官。1954年,爱尔兰国立大学(都柏林大学曾是其一部分)授予托尔金荣誉学位。托尔金于1948年完成了《魔戒》,已是开始动笔的近十年后。 托尔金还为《》翻译了《約拿書》,並於1966年出版。 家庭 托尔金夫妇有四个孩子: 约翰·弗兰西斯·鲁埃尔·托尔金 (1917年11月17日 – 2003年1月22日) 迈克尔·希拉里·鲁埃尔·托尔金 (1920年10月22日 – 1984年2月27日) 克里斯托夫·约翰·鲁埃尔·托尔金 (1924年11月21日 - 2020年1月15日) 普里西拉·玛丽·安妮·鲁埃尔·托尔金(1929年6月18日 - ) 托尔金为孩子们投入很多精力,孩子小的时候给他们寄带插图的来自圣诞老人的信(后集结出版为《聖誕老爸的來信》)。每年会加入新角色,比如北极熊(圣诞老人的助手),雪人(他的园丁),精灵伊尔贝雷斯(他的秘书)等等。主要人物会讲述圣诞老人对骑蝙蝠的哥布林的战役,还有北极熊的各个恶作剧故事。 退休与晚年 1959年退休到1973年去世期間,托尔金的公众关注度和文学名气不断增长。1961年,他甚至被朋友C·S·路易斯提名諾貝爾文學獎,但終落選。 托尔金作品的销售带来很大利润,以至于他后悔没有早点退休。一开始,托尔金兴致很高地回复读者的提问,但他对1960年代的反主流文化运动使他的书一下子流行感到非常不高兴。在1972年的信中,他强烈反对自己成为了,但也承认“就算是最谦逊偶像的鼻子也不可能完全抵挡美妙熏香的味道!” 书迷的狂热让托尔金不得不把自己的电话号码从公开电话簿上去除,最终他和伊迪丝搬家到伯恩茅斯,一个服务于中上层阶级的海滨胜地。托尔金作为畅销书作家的身份给了他们轻松进入上流社会的可能,但他深深怀念“迹象文学社”的同伴们。相反,伊迪丝为能扮演社交界女主人的角色而欣喜若狂,这也是托尔金最初选择了伯恩茅斯的原因。 根据汉弗莱·卡彭特的记叙: 伊迪丝·托尔金于1971年11月29日去世,享壽82岁。根据孙子西蒙·托尔金的记叙: 1972年,托尔金获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颁授的大英帝国司令勋章。 同年,牛津大学授予他荣誉文学博士学位。 托尔金在伊迪丝位于牛津的墓碑上刻上“露西安”的名字。21个月后,托尔金患上了嚴重的胃潰瘍出血,導致胸部感染,而於1973年9月2日去世,享壽81岁。他与妻子合葬,名字旁刻有“贝伦”。墓碑显示如下: 在托尔金的中土世界传说故事集中,露西安是神的儿女中最美丽的那位,因爱上凡人武士贝伦而放弃永生。 观点 自然 托爾金非常熱愛大自然,這一點可以從他的插圖和信件看出來。他特別喜愛樹木,自認是樹木的捍衛者,堅決反對對樹木的肆意破壞。托爾金去世前的最後一張照片,就是在牛津大學植物園跟他最喜愛的一棵黑松樹合影的。對大自然的熱愛亦明顯地表現在托爾金的作品中,例如《精靈寶鑽》中照亮維林諾的雙聖樹,以及《魔戒》裡樹人聯合起來去攻打破壞自然的薩魯曼的情節。 此外托爾金也非常厭惡工業化的痕跡入侵了鄉村。托爾金的朋友喬治·塞爾在回憶他與托爾金的一次度假時表示:「當我們看到工業污染的痕跡時,他(托爾金)會談起半獸人或半獸人族」。 文学作品 托尔金的一些构想在他的传说故事集中连续出现,由《》开头,该作品是他在索姆河战役中染疾后养病时所作。 所受影响 英国冒险故事 领导藝術與工藝運動的博学家威廉·莫里斯是托尔金最大的影响来源之一。托尔金希望模仿他的散文和浪漫诗歌。《魔戒》中的一些命名如死亡沼泽 和幽暗密林,以及一些笼统的写作方式都来源于莫里斯的作品。 英国作者的儿童小说《》中有“桌子般高”的主人公,强烈地影响了《霍比特人》中比尔博所属种族的描述和设定。 在一次电话采访中,托尔金提到了亨利·萊特·哈葛德的冒险小说《三千年豔屍記》:“作为一个小男孩,《三千年豔屍記》中的所有东西都引起了我的兴趣——像阿蒙纳塔斯的碎片。”小说中有一块陶片的复制品,上面有古代的铭文,被翻译出来后便可以带着主人公去往其中的古老王国。评论家把这个道具与《魔戒》中“埃西鐸的遗嘱”相比较。评论家已找到哈葛德的传奇和托尔金的相似之处。 托尔金小时候对的历史小说《黑色道格拉斯》(The Black Douglas)以及反派吉尔·德·莱斯男爵的招魂術印象深刻。《霍比特人》和《魔戒》中的事件在叙事和风格上都有与之相似之处,其总体的意象据说对托尔金也有一定影响。 欧洲神话 早期日耳曼文化(尤其是古英语)的文学、诗歌和神话给予了托尔金很多灵感,这也是他自己选择并热爱的专业领域。灵感来源包括古英语文学如《贝奥武甫》,北欧萨迦如《》(Völsungasaga)、《》(Hervarar saga ok Heiðreks)、《老埃達》、《散文埃達》以及古德语的《尼伯龙根之歌》等等。尽管托尔金的作品与《》和《尼伯龙根之歌》有诸多相似之处(基于后者理查德·瓦格纳创作了歌剧《尼伯龙根的指环》),但他反对评论家把他的作品与瓦格纳的做直接比较,对出版商说:“两枚戒指都是圆环状的,除了这个就没其他共同点了。”然而,一些评论家认为托尔金应当感激瓦格纳构想的一些元素,例如“能给予统治世界力量的戒指”这一概念。 至尊魔戒的两个特征,即其本质的邪恶和对心灵的腐蚀力量,在各神话中没有出现,却是瓦格纳歌剧的主要情节。 托尔金也确认了几个非日耳曼文化的影响。他引述了古希腊作家索福克勒斯的悲剧《俄狄浦斯王》作为《精灵宝钻》和《》的灵感来源。在爱德华国王学校就学时,托尔金第一次阅读了芬兰《卡勒瓦拉》的英译本。其主角维纳莫宁据托尔金自己所说是甘道夫的原型之一。其中的反英雄角色库勒沃是圖林·圖倫拔的原型。许多研究托尔金的杰出学者认为托尔金也从凯尔特(爱尔兰、苏格兰和威尔士)的历史和传说中汲取灵感。《精灵宝钻》当年被退稿的一部分原因是其中复杂难读的凯尔特名字。然而,托尔金否认了它们的起源: 天主教 天主教的神学和意象在塑造托尔金的想象世界中起了一定作用,因他非常虔诚的心而弥漫在他的作品中。托尔金自己承认了这点: 学者尤其指出,托尔金描述的“恶”是正统基督教式的,即“善”的缺失。他用《魔戒》举例,如索伦“无眼脸的眼睛”,“瞳孔是黑色裂缝,里面空无一物”。科赫认为托尔金的影响来自神学家托马斯·阿奎那,有理由相信托尔金作为研究中世纪的学者和天主教徒对他很了解。另一学者同意此观点,但认为托尔金的影响来自阿尔弗雷德大帝对于古罗马哲学家波伊提烏著作《哲学的慰藉》的古英语译本。雪培认为波伊提烏对基督教看法下的“恶”表达得最清楚:“邪恶是虚无。”托尔金推论出邪恶无法创造,就像弗罗多所说“这阴影……只能模仿,不能产生它自己的新东西”,樹鬍和愛隆也有类似评论。他接着论述,在《魔戒》中邪恶似乎是一种独立的力量,不仅仅是“善”的缺失(虽然不是摩尼教异端所指的那种“独立”),并指出阿尔弗雷德大帝的译本增注也许启发了这种观点。 另一个有趣的观点是斯塔福德·卡尔德克特对魔戒和其意义的神学角度诠释:“至尊魔戒代表堕落灵魂的黑魔法,对上帝的拒绝服从。它表面上给人自由,但真正的功能是使持戒者成为堕落天使的奴隶。它腐蚀持戒者作为人的意志,让他越来越‘消瘦’和不真实;隐身的功能象征它摧毁人所有的自然人际关系和自我认知。你可以说魔戒就是罪孽 (sin) 本身,一开始吸引人而且似乎没有危害,长久来看越来越难以放弃,使人堕落。” 语言学 托爾金的學術生涯和他的文學創作兩者,和他所鍾愛的語言和哲學是不可分割的。他在大學時代專攻古希臘哲學,並自1918年開始投入牛津英語辭典的編寫工作,其中被認為曾研究“W”為首字的一些詞彙,包括walrus「海象」此字的字源——一個他曾頭痛許久的詞彙。1920年,托爾金赴利茲大學擔任英語高級講師,並聲稱是因為他,而使得語言學學生的數量由5位增加至20位。他曾教授古英語英雄詩體、英語歷史、許多古英語及中古英語文本、古英語及中古英語哲學、日耳曼哲學介紹、哥德語、古冰島語及中古威爾斯語。1925年托爾金33歲那年,他成功申請到盎格魯撒克遜的Rawlinson及Bosworth教授職缺,並以其在利茲的日耳曼哲學的學生曾組成一個「維京俱樂部」(Viking Club)為傲——在俱樂部裡,大學生可以自由地閱讀古斯堪的納維亞的。冒險故事及喝啤酒 私底下,托爾金被任何有關種族及語言學意含的事物吸引,並且思考著一種與生俱來的語言品味,一種他在1955年「英語與威爾斯語」這場演講中所提到的「母語」,相對於自幼時所學的語言。他認為西密德蘭的中古英語是他所擁有的「母語」,就如同他在1955年給大詩人奧登的書信中所提到:「在血緣上,我是一位西密德蘭人(並且早先在我第一眼看到西密德蘭的中古英語時,我就已視他為已知的語言)。」 另一項與托爾金身為哲學家的專業成就並駕齊驅,有時甚至超越它而使得他的學術產出相形渺小的,就是其對人造語言創作的熱愛。其中發展得最成熟的就是昆雅和辛達林,此兩種人造語言的語源關係構成了大部份托爾金傳說故事集系列的核心。對於托爾金來說,語言及文法,是攸關美感及諧音的重要元素,而昆雅更特別是以「語音美感」(phonaesthetic)的考量去設計;它的創造概念為「精靈拉丁語」,在語音上也是以拉丁語(Elvenlatin)為基礎,並以芬蘭語及希臘語為靈感來源。 托爾金認為:「語言及與之關聯的神話傳說是不可分割的」,因此他終究對國際輔助語言持悲觀的態度:他在1930年一場演講「秘密的罪行」中對一群世界語的使用者說:「你們的語言將產生一部神話」,然而在1956年他卻下一個結論:「沃拉普克語、世界語、伊多語及諾維亞語等諸如此類的語言均是枯萎、死亡的語言,遠比現已不被使用的遠古語言死得還要徹底,因為他們的創作者從未創作任何以其為基礎的傳奇故事。」 托爾金著作的流行對語言的使用,尤其是在奇幻文學中,已經產生微小但深遠的影響,甚至是(矮人之複數)和(精靈的、精靈語)這兩個原本自19世紀中或更早便不再被使用的拼法,也在托爾金的復興下廣為現今的字典所接受,分別取代19世紀後及的拼法。其他如他所創造的新詞eucatastrophe(救贖的時刻,或直譯為「善戰勝惡」)也在與托爾金著作相關的文章中經常地被使用。 作品索引 生前出版 1937年 《哈比人歷險記》 The Hobbit(* 中文繁體版,2012年12月,台灣聯經出版公司出版-{《哈比人(全新修訂譯本)》}-,朱學恆譯) 1945年 《尼格爾的叶子》 Leaf by Niggle(短篇) 1947年 《树与叶》Tree and Leaf(散文) 1949年 《哈莫的農夫吉列斯》 Farmer Giles of Ham 1954年 《魔戒現身》,《魔戒》首部曲 The Lord of the Rings:The Fellowship of the Ring(* 中文繁體版,台灣聯經出版公司出版-ISBN:9789570841008) 1954年 《雙城奇謀》,《魔戒》二部曲 The Lord of the Rings:The Two Towers(* 中文繁體版,台灣聯經出版公司出版-ISBN:9789570841015) 1955年 《王者再臨》,《魔戒》三部曲 The Lord of the Rings:The Return of the King(* 中文繁體版,台灣聯經出版公司出版-ISBN:9789570841022) 1962年 《汤姆·邦巴迪爾历险记》 The Adventures of Tom Bombadil and Other Verses from the Red Book 1964年 《树与葉·续篇》 Tree and Leaf(神话诗篇 On Fairy-Stories and Leaf by Niggle in book form) 1967年 《大伍頓的铁匠》Smith of Wootton Major 去世以后出版 托爾金去世後,由其子克里斯托夫·托爾金整理出版的其他作品: 1976年 《聖誕老爸的來信》(The Father Christmas Letters) 1977年 《精靈寶鑽》(The Silmarillion)(* 中文繁體版,2002年,台灣聯經出版公司出版-{ISBN:9789570825244) 1981年 《托爾金書信集》(The Letters of J.R.R. Tolkien) 1982年 《幸福先生》(Mr. Bliss)(* 中文繁體版,2013年12月,台灣聯經出版公司出版 ISBN:9789570843040) 1983年 The Monsters and the Critics 1998年 《羅佛蘭登》(Roverandom) 2007年 《胡林的子女》(The Children of Hurin)(* 中文繁體版,2008年5月,台灣聯經出版公司出版 ISBN:9789570832662) 2017年《貝倫與露西安》(Beren and Luthien) 2018年《貢多林的陷落》(The Fall of Gondolin) 以下12卷统称为 《中土世界的历史》〔The History of Middle-earth〕 1983年 The Book of Lost Tales 1 1984年 The Book of Lost Tales 2 1985年 The Lays of Beleriand 1986年 The Shaping of
1942年期間,托尔金因為任務的關係,得以專注於觀察太陽和月亮升起、沉落時的壯麗景象,後來托尔金撰寫《魔戒》時,就把這些情節詳細地寫入書中。 1945年,托尔金搬到牛津大學默頓學院,成为英语语言及文学的默顿教授,並在此一直工作到1959年退休。他多年来担任都柏林大学的客座考官。1954年,爱尔兰国立大学(都柏林大学曾是其一部分)授予托尔金荣誉学位。托尔金于1948年完成了《魔戒》,已是开始动笔的近十年后。 托尔金还为《》翻译了《約拿書》,並於1966年出版。 家庭 托尔金夫妇有四个孩子: 约翰·弗兰西斯·鲁埃尔·托尔金 (1917年11月17日 – 2003年1月22日) 迈克尔·希拉里·鲁埃尔·托尔金 (1920年10月22日 – 1984年2月27日) 克里斯托夫·约翰·鲁埃尔·托尔金 (1924年11月21日 - 2020年1月15日) 普里西拉·玛丽·安妮·鲁埃尔·托尔金(1929年6月18日 - ) 托尔金为孩子们投入很多精力,孩子小的时候给他们寄带插图的来自圣诞老人的信(后集结出版为《聖誕老爸的來信》)。每年会加入新角色,比如北极熊(圣诞老人的助手),雪人(他的园丁),精灵伊尔贝雷斯(他的秘书)等等。主要人物会讲述圣诞老人对骑蝙蝠的哥布林的战役,还有北极熊的各个恶作剧故事。 退休与晚年 1959年退休到1973年去世期間,托尔金的公众关注度和文学名气不断增长。1961年,他甚至被朋友C·S·路易斯提名諾貝爾文學獎,但終落選。 托尔金作品的销售带来很大利润,以至于他后悔没有早点退休。一开始,托尔金兴致很高地回复读者的提问,但他对1960年代的反主流文化运动使他的书一下子流行感到非常不高兴。在1972年的信中,他强烈反对自己成为了,但也承认“就算是最谦逊偶像的鼻子也不可能完全抵挡美妙熏香的味道!” 书迷的狂热让托尔金不得不把自己的电话号码从公开电话簿上去除,最终他和伊迪丝搬家到伯恩茅斯,一个服务于中上层阶级的海滨胜地。托尔金作为畅销书作家的身份给了他们轻松进入上流社会的可能,但他深深怀念“迹象文学社”的同伴们。相反,伊迪丝为能扮演社交界女主人的角色而欣喜若狂,这也是托尔金最初选择了伯恩茅斯的原因。 根据汉弗莱·卡彭特的记叙: 伊迪丝·托尔金于1971年11月29日去世,享壽82岁。根据孙子西蒙·托尔金的记叙: 1972年,托尔金获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颁授的大英帝国司令勋章。 同年,牛津大学授予他荣誉文学博士学位。 托尔金在伊迪丝位于牛津的墓碑上刻上“露西安”的名字。21个月后,托尔金患上了嚴重的胃潰瘍出血,導致胸部感染,而於1973年9月2日去世,享壽81岁。他与妻子合葬,名字旁刻有“贝伦”。墓碑显示如下: 在托尔金的中土世界传说故事集中,露西安是神的儿女中最美丽的那位,因爱上凡人武士贝伦而放弃永生。 观点 自然 托爾金非常熱愛大自然,這一點可以從他的插圖和信件看出來。他特別喜愛樹木,自認是樹木的捍衛者,堅決反對對樹木的肆意破壞。托爾金去世前的最後一張照片,就是在牛津大學植物園跟他最喜愛的一棵黑松樹合影的。對大自然的熱愛亦明顯地表現在托爾金的作品中,例如《精靈寶鑽》中照亮維林諾的雙聖樹,以及《魔戒》裡樹人聯合起來去攻打破壞自然的薩魯曼的情節。 此外托爾金也非常厭惡工業化的痕跡入侵了鄉村。托爾金的朋友喬治·塞爾在回憶他與托爾金的一次度假時表示:「當我們看到工業污染的痕跡時,他(托爾金)會談起半獸人或半獸人族」。 文学作品 托尔金的一些构想在他的传说故事集中连续出现,由《》开头,该作品是他在索姆河战役中染疾后养病时所作。 所受影响 英国冒险故事 领导藝術與工藝運動的博学家威廉·莫里斯是托尔金最大的影响来源之一。托尔金希望模仿他的散文和浪漫诗歌。《魔戒》中的一些命名如死亡沼泽 和幽暗密林,以及一些笼统的写作方式都来源于莫里斯的作品。 英国作者的儿童小说《》中有“桌子般高”的主人公,强烈地影响了《霍比特人》中比尔博所属种族的描述和设定。 在一次电话采访中,托尔金提到了亨利·萊特·哈葛德的冒险小说《三千年豔屍記》:“作为一个小男孩,《三千年豔屍記》中的所有东西都引起了我的兴趣——像阿蒙纳塔斯的碎片。”小说中有一块陶片的复制品,上面有古代的铭文,被翻译出来后便可以带着主人公去往其中的古老王国。评论家把这个道具与《魔戒》中“埃西鐸的遗嘱”相比较。评论家已找到哈葛德的传奇和托尔金的相似之处。 托尔金小时候对的历史小说《黑色道格拉斯》(The Black Douglas)以及反派吉尔·德·莱斯男爵的招魂術印象深刻。《霍比特人》和《魔戒》中的事件在叙事和风格上都有与之相似之处,其总体的意象据说对托尔金也有一定影响。 欧洲神话 早期日耳曼文化(尤其是古英语)的文学、诗歌和神话给予了托尔金很多灵感,这也是他自己选择并热爱的专业领域。灵感来源包括古英语文学如《贝奥武甫》,北欧萨迦如《》(Völsungasaga)、《》(Hervarar saga ok Heiðreks)、《老埃達》、《散文埃達》以及古德语的《尼伯龙根之歌》等等。尽管托尔金的作品与《》和《尼伯龙根之歌》有诸多相似之处(基于后者理查德·瓦格纳创作了歌剧《尼伯龙根的指环》),但他反对评论家把他的作品与瓦格纳的做直接比较,对出版商说:“两枚戒指都是圆环状的,除了这个就没其他共同点了。”然而,一些评论家认为托尔金应当感激瓦格纳构想的一些元素,例如“能给予统治世界力量的戒指”这一概念。 至尊魔戒的两个特征,即其本质的邪恶和对心灵的腐蚀力量,在各神话中没有出现,却是瓦格纳歌剧的主要情节。 托尔金也确认了几个非日耳曼文化的影响。他引述了古希腊作家索福克勒斯的悲剧《俄狄浦斯王》作为《精灵宝钻》和《》的灵感来源。在爱德华国王学校就学时,托尔金第一次阅读了芬兰《卡勒瓦拉》的英译本。其主角维纳莫宁据托尔金自己所说是甘道夫的原型之一。其中的反英雄角色库勒沃是圖林·圖倫拔的原型。许多研究托尔金的杰出学者认为托尔金也从凯尔特(爱尔兰、苏格兰和威尔士)的历史和传说中汲取灵感。《精灵宝钻》当年被退稿的一部分原因是其中复杂难读的凯尔特名字。然而,托尔金否认了它们的起源: 天主教 天主教的神学和意象在塑造托尔金的想象世界中起了一定作用,因他非常虔诚的心而弥漫在他的作品中。托尔金自己承认了这点: 学者尤其指出,托尔金描述的“恶”是正统基督教式的,即“善”的缺失。他用《魔戒》举例,如索伦“无眼脸的眼睛”,“瞳孔是黑色裂缝,里面空无一物”。科赫认为托尔金的影响来自神学家托马斯·阿奎那,有理由相信托尔金作为研究中世纪的学者和天主教徒对他很了解。另一学者同意此观点,但认为托尔金的影响来自阿尔弗雷德大帝对于古罗马哲学家波伊提烏著作《哲学的慰藉》的古英语译本。雪培认为波伊提烏对基督教看法下的“恶”表达得最清楚:“邪恶是虚无。”托尔金推论出邪恶无法创造,就像弗罗多所说“这阴影……只能模仿,不能产生它自己的新东西”,樹鬍和愛隆也有类似评论。他接着论述,在《魔戒》中邪恶似乎是一种独立的力量,不仅仅是“善”的缺失(虽然不是摩尼教异端所指的那种“独立”),并指出阿尔弗雷德大帝的译本增注也许启发了这种观点。 另一个有趣的观点是斯塔福德·卡尔德克特对魔戒和其意义的神学角度诠释:“至尊魔戒代表堕落灵魂的黑魔法,对上帝的拒绝服从。它表面上给人自由,但真正的功能是使持戒者成为堕落天使的奴隶。它腐蚀持戒者作为人的意志,让他越来越‘消瘦’和不真实;隐身的功能象征它摧毁人所有的自然人际关系和自我认知。你可以说魔戒就是罪孽 (sin) 本身,一开始吸引人而且似乎没有危害,长久来看越来越难以放弃,使人堕落。” 语言学 托爾金的學術生涯和他的文學創作兩者,和他所鍾愛的語言和哲學是不可分割的。他在大學時代專攻古希臘哲學,並自1918年開始投入牛津英語辭典的編寫工作,其中被認為曾研究“W”為首字的一些詞彙,包括walrus「海象」此字的字源——一個他曾頭痛許久的詞彙。1920年,托爾金赴利茲大學擔任英語高級講師,並聲稱是因為他,而使得語言學學生的數量由5位增加至20位。他曾教授古英語英雄詩體、英語歷史、許多古英語及中古英語文本、古英語及中古英語哲學、日耳曼哲學介紹、哥德語、古冰島語及中古威爾斯語。1925年托爾金33歲那年,他成功申請到盎格魯撒克遜的Rawlinson及Bosworth教授職缺,並以其在利茲的日耳曼哲學的學生曾組成一個「維京俱樂部」(Viking Club)為傲——在俱樂部裡,大學生可以自由地閱讀古斯堪的納維亞的。冒險故事及喝啤酒 私底下,托爾金被任何有關種族及語言學意含的事物吸引,並且思考著一種與生俱來的語言品味,一種他在1955年「英語與威爾斯語」這場演講中所提到的「母語」,相對於自幼時所學的語言。他認為西密德蘭的中古英語是他所擁有的「母語」,就如同他在1955年給大詩人奧登的書信中所提到:「在血緣上,我是一位西密德蘭人(並且早先在我第一眼看到西密德蘭的中古英語時,我就已視他為已知的語言)。」 另一項與托爾金身為哲學家的專業成就並駕齊驅,有時甚至超越它而使得他的學術產出相形渺小的,就是其對人造語言創作的熱愛。其中發展得最成熟的就是昆雅和辛達林,此兩種人造語言的語源關係構成了大部份托爾金傳說故事集系列的核心。對於托爾金來說,語言及文法,是攸關美感及諧音的重要元素,而昆雅更特別是以「語音美感」(phonaesthetic)的考量去設計;它的創造概念為「精靈拉丁語」,在語音上也是以拉丁語(Elvenlatin)為基礎,並以芬蘭語及希臘語為靈感來源。 托爾金認為:「語言及與之關聯的神話傳說是不可分割的」,因此他終究對國際輔助語言持悲觀的態度:他在1930年一場演講「秘密的罪行」中對一群世界語的使用者說:「你們的語言將產生一部神話」,然而在1956年他卻下一個結論:「沃拉普克語、世界語、伊多語及諾維亞語等諸如此類的語言均是枯萎、死亡的語言,遠比現已不被使用的遠古語言死得還要徹底,因為他們的創作者從未創作任何以其為基礎的傳奇故事。」 托爾金著作的流行對語言的使用,尤其是在奇幻文學中,已經產生微小但深遠的影響,甚至是(矮人之複數)和(精靈的、精靈語)這兩個原本自19世紀中或更早便不再被使用的拼法,也在托爾金的復興下廣為現今的字典所接受,分別取代19世紀後及的拼法。其他如他所創造的新詞eucatastrophe(救贖的時刻,或直譯為「善戰勝惡」)也在與托爾金著作相關的文章中經常地被使用。 作品索引 生前出版 1937年 《哈比人歷險記》 The Hobbit(* 中文繁體版,2012年12月,台灣聯經出版公司出版-{《哈比人(全新修訂譯本)》}-,朱學恆譯) 1945年 《尼格爾的叶子》 Leaf by Niggle(短篇) 1947年 《树与叶》Tree and Leaf(散文) 1949年 《哈莫的農夫吉列斯》 Farmer Giles of Ham 1954年 《魔戒現身》,《魔戒》首部曲 The Lord of the Rings:The Fellowship of the Ring(* 中文繁體版,台灣聯經出版公司出版-ISBN:9789570841008) 1954年 《雙城奇謀》,《魔戒》二部曲 The Lord of the Rings:The Two Towers(* 中文繁體版,台灣聯經出版公司出版-ISBN:9789570841015) 1955年 《王者再臨》,《魔戒》三部曲 The Lord of the Rings:The Return of the King(* 中文繁體版,台灣聯經出版公司出版-ISBN:9789570841022) 1962年 《汤姆·邦巴迪爾历险记》 The Adventures of Tom Bombadil and Other Verses from the Red Book 1964年 《树与葉·续篇》 Tree and Leaf(神话诗篇 On Fairy-Stories and Leaf by Niggle in book form) 1967年 《大伍頓的铁匠》Smith of Wootton Major 去世以后出版 托爾金去世後,由其子克里斯托夫·托爾金整理出版的其他作品: 1976年
‡ 脚注: 无符号 = 官方数据 (A) = 可能是官方,半官方或估计数据May include official, semi-official or estimated data (F) = FAO估计值 (I) = FAO根据归因法估计 注释: 个别国家的数据没有被计入世界总产量,因为许多国家的产量被该表格忽略。被列在表内的国家的总产量在2010年大约占全世界产量的71.38%。 来源: Food And Agricultural Organization of United Nations: Economic And Social Department: The Statistical Division 形态 落叶藤本植物,粉紅色枝蔓细长。近圆形单叶互生,近全缘至6~9裂,叶缘有锯齿。叶腋着生复合的芽。卷须或花序与叶对生。两性花、雌能花(雄蕊较短,花粉不孕)和雌花;野生种常为雌雄异株。15片花瓣,顶部连生,开花时自基部与花托分离呈帽状脱落。浆果多为圆形或椭圆,有金綠色、紫藍色、紫灰色等,具有花粉。 栽培和生长 葡萄种植后2~3年结果,生产期可达20年。根系发达,吸收根集中在20~60厘米土层中。欧洲葡萄根系在土温7~9℃时开始活动,12~14℃时发生新根。冬芽一般在春季气温达10℃后萌发抽生新梢。叶腋中的夏芽萌发成副梢。生长期要求温暖、阳光充足、夏季长期干燥等。最适宜温度为25~30℃。气温高、昼夜温差大,养分积累多、果实着色好、含糖量高。葡萄对土壤的适应性强,地下水位低于1米,大多土壤均可种植,含钙质多的最为适宜。葡萄主要用扦插、压条繁殖。 葡萄果实生长可以以转色期为转折点分为两个时期。转色期之前是果实的形成时期,主要是酸的积累,果实内含有大量苹果酸和单宁;转色期之后是果实的成熟时期,主要是累積糖份。 品种 葡萄属约有70余种。葡萄品种约有8000个,其中栽培品种约100~200个,重要的有:欧洲葡萄(V.vinifera)、东北山葡萄(V.amurensis)能耐-40~-50℃低温,是培育抗寒葡萄的优良亲本,可作抗寒砧木;果实可酿葡萄酒。美洲葡萄(V.labrusca),及河岸葡萄(V.riparia)、砂地葡萄(V.rupestris)等抗根瘤蚜砧木种。 按种群分类,葡萄可分为四大种群:欧亚种群、东亚种群、美洲种群、杂交种群。 按食用可分为五种:鲜食品种、酿造品种(其中最著名的種類是雷司令、奈加拉、碧霞珠等)、製罐品种、製汁品种、製乾品种。 按成熟期可分为:早熟品种、中熟品种、晚熟品种。 釀酒的品種甜度高但口感不佳,籽大皮厚果肉少,不適合直接食用;相對來說食用的品種也因為甜度較低、皮薄風味淡薄而不適合釀酒。 營養 葡萄僅含有微量鐵質,每100公克中只有0.36毫克的鐵質相當於3%的每日需求,並非優質鐵來源。但葡萄多酚、類黃酮、花青素等抗氧化成分則可能對人體具有助益。 寵物禁忌食材 對貓狗而言,葡萄含磷、鋰離子,食用葡萄或含有葡萄的食物,可能會引起腎衰竭、尿毒症等嚴重的併發症,甚至死亡。 普遍來說,會有以下症狀 : 食慾減低 嗜睡
葡萄属约有70余种。葡萄品种约有8000个,其中栽培品种约100~200个,重要的有:欧洲葡萄(V.vinifera)、东北山葡萄(V.amurensis)能耐-40~-50℃低温,是培育抗寒葡萄的优良亲本,可作抗寒砧木;果实可酿葡萄酒。美洲葡萄(V.labrusca),及河岸葡萄(V.riparia)、砂地葡萄(V.rupestris)等抗根瘤蚜砧木种。 按种群分类,葡萄可分为四大种群:欧亚种群、东亚种群、美洲种群、杂交种群。 按食用可分为五种:鲜食品种、酿造品种(其中最著名的種類是雷司令、奈加拉、碧霞珠等)、製罐品种、製汁品种、製乾品种。 按成熟期可分为:早熟品种、中熟品种、晚熟品种。 釀酒的品種甜度高但口感不佳,籽大皮厚果肉少,不適合直接食用;相對來說食用的品種也因為甜度較低、皮薄風味淡薄而不適合釀酒。 營養 葡萄僅含有微量鐵質,每100公克中只有0.36毫克的鐵質相當於3%的每日需求,並非優質鐵來源。但葡萄多酚、類黃酮、花青素等抗氧化成分則可能對人體具有助益。 寵物禁忌食材 對貓狗而言,葡萄含磷、鋰離子,食用葡萄或含有葡萄的食物,可能會引起腎衰竭、尿毒症等嚴重的併發症,甚至死亡。 普遍來說,會有以下症狀 : 食慾減低 嗜睡 虛弱 / 無精打釆 偷吃後數小時內嘔吐或腹瀉 按他們腹部,他們會痛 脫水 口渴和尿液分泌增加 尿量減少或沒有 如果一直不處理,有機會引起腎功能衰竭 著名品種 歐洲葡萄 雷司令 赤霞珠 奈加拉葡萄 黑后葡萄 康可得葡萄 意大利(葡萄) 貝力A(葡萄) 亞洲種葡萄 金香葡萄 巨峰葡萄 甲州葡萄 Nehelescol 馬奶子葡萄 香印提子 貓眼葡萄 翠玉葡萄 美洲葡萄 加州葡萄 紅地球葡萄 無子葡萄 健康宣称 法国悖论 通过比较西方国家的饮食习惯,研究人员发现,虽然法国人的动物脂肪摄入量较高,但心脏病的发病率在法国仍然很低。 这种现象被称为法国悖论,被认为是由于经常饮用红酒以及其他饮食习惯的保护作用而产生的。 适度饮酒可能通过其轻微的抗凝作用和血管舒张作用来保护心脏。 尽管卫生当局通常不建议饮用葡萄酒,一些研究表明适度饮用,例如女性每天一杯红酒,男性每天两杯,可能对健康有益。 酒精本身可能对心血管系统有保护作用。
Access Microsoft SQL Server FileMaker Oracle資料庫 Sybase dBASE Clipper FoxPro foshub 幾乎所有的資料庫管理系統都配備了一個開放式資料庫連接(ODBC)驅動程式,令各個資料庫之間得以互相整合。 非关系型数据库(NoSQL) BigTable(Google) Cassandra MongoDB CouchDB Redis 键值数据库 Apache Cassandra(为Facebook所使用):高度可扩展 Dynamo LevelDB(Google) 数据库技术的发展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数据库使用环境也随之发生变化,这种变化主要体现为XML和Java技术的大量使用、要求支持各种互联网环境下的应用服务器、极容易出现大量用户同时访问数据库、要求支持7x24小时不间断运行和高安全性等。 为解决由于这些变化所带来的新问题,数据库管理系统也逐渐产生变化,包括:
数据库管理系统 資料庫管理系统(,簡稱DBMS)是为管理資料庫而設計的电腦軟體系統,一般具有儲存、擷取、安全保障、備份等基礎功能。資料庫管理系統可以依據它所支援的資料庫模型來作分類,例如關聯式、XML;或依據所支援的電腦類型來作分類,例如伺服器群集、行動電話;或依據所用查詢語言來作分類,例如SQL、XQuery;或依據性能衝量重點來作分類,例如最大規模、最高執行速度;亦或其他的分類方式。不論使用哪種分類方式,一些DBMS能够跨類別,例如,同時支援多種查詢語言。 数据库的分类 随着数据库技术与其他分支学科技术的结合,出现了多种新型数据库,例如:与分布处理技术结合产生的分布式数据库、与并行处理技术结合产生的并行数据库、与人工智能结合产生的演绎数据库、与多媒体技术结合产生的多媒体数据库。另外,数据库技术应用于特定的领域,出现了工程数据库、 地理数据库、统计数据库、空间数据库等特定领域数据库。 关系数据库 MySQL MariaDB(MySQL的代替品,维基媒体基金会项目已从MySQL转向MariaDB) Percona Server(MySQL的代替品) PostgreSQL Microsoft Access Microsoft SQL Server FileMaker Oracle資料庫 Sybase dBASE Clipper FoxPro foshub 幾乎所有的資料庫管理系統都配備了一個開放式資料庫連接(ODBC)驅動程式,令各個資料庫之間得以互相整合。 非关系型数据库(NoSQL) BigTable(Google) Cassandra MongoDB CouchDB Redis 键值数据库 Apache Cassandra(为Facebook所使用):高度可扩展 Dynamo LevelDB(Google) 数据库技术的发展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数据库使用环境也随之发生变化,这种变化主要体现为XML和Java技术的大量使用、要求支持各种互联网环境下的应用服务器、极容易出现大量用户同时访问数据库、要求支持7x24小时不间断运行和高安全性等。
牛顿与罗伯特·波义耳的机械论学说被理性主义作者提升成了泛神论和狂热论的一个可行替代选项,并为东正教传教士与一类的异见传教士有保留地接受了。这样,科学的清晰簡潔,使得无论是在迷信者还是无神论者中,均无人可以企及,亦无人可以驳斥之。而与之同时,英国自然神论者的第二波浪潮使用了牛顿的发现来论证“自然宗教”的可能性。 波义耳的机械论宇宙观给出了不利于启蒙时代前的“魔法思想”和基督教神秘元素存在基础的抨击。牛顿通过数学证明的方式完善了波义耳的思想,并且,也许更重要的一点是,它们的普及也是非常成功的。打比方说,如果原来的世界是干涉主义的上帝所统治之世界的话,那么牛顿就将它变成了用理性及普遍原理进行设计的上帝所创造之世界。这些原理让每个人都能去获取知识,让每个人都能在此生此世积极地追求自身目标,并让每个人都能用自身的理性力量来完善自我。 牛顿視上帝為造物者,因此认为在面对着所有生物之宏伟时,祂的存在便是不容否认的。但他的上帝观产生了无法预见的神学结果,如同莱布尼茨指出的那样,上帝现在已经完全地从世界事务中隐退了:对干涉的需要只会证明上帝作品中的一些瑕疵,而这对一个完美且全能的造物主来说是不可能的事。莱布尼茨的神正论(theodicy)将上帝与参与祂的创造物的行为中分离开,从而消除了上帝在“罪恶问题”中承担的责任。于是,对世界的理解便降低到了个体原因的水平,而人类,如同所认识的那样,应为修正和消灭罪恶承担责任。 从另一方面说,宗教自由主义和牛顿学说的思想对千禧年主义的产生具有深远的影响。千禧年主义是一个相信机械论宇宙观的宗教派别,但其在实际上与狂热论和神秘论如出一辙。启蒙运动为了消灭它而与之进行了艰苦的斗争。 世界末日的观点 在1704年的一本手稿中,牛顿描述了他试图从《圣经》中提取出科学的信息,据他估计,世界将不会在2060年前终结。在预言中他说道:“我提到的这点并没有断言终结的时间,而是为那些频繁预测终结时间的空想者们轻率的臆说画上句号,每当他们的预言失败时,便给神圣的预言带来了耻辱。” 哲学思想 启蒙运动的哲学家們选择了科学先驱的一小段历史——主要是伽利略、波义耳和牛顿——作为他们将自然和自然法则的单独概念应用于当时每处物理和社会领域的指南和保证。在此方面,历史的启示与建构于其上的社会结构不容废弃。 牛顿基于自然和可理性认知法则的宇宙观,促成了启蒙运动意识形态的萌芽。洛克和伏尔泰将自然法则的概念应用于政治系统中,以提倡固有的权利;重农主义者和亚当·史密斯将心理学和利己主义的自然概念应用于经济系统中;而社会学家则批评当时的社会秩序,以试图让历史融入进步的自然模型裡。蒙博多和塞缪尔·克拉克一开始抵制牛顿的观点,但后来他们重新解读了牛顿的想法,使之与自己的宗教观念相融合。 牛顿与蘋果 牛顿的一则著名的故事称,牛顿在受到一颗从树上掉落的苹果启发后,阐示出了他的万有引力定律。漫画作品更认为,掉落的苹果正好砸中了牛顿的脑门,它的碰撞让他不知何故地明白了引力。牛顿在皇家造币厂时的助理及牛顿外甥女的丈夫约翰·康杜特,在他有关牛顿生活的著述中提到了这件事: 1666年,他再次离开了剑桥大学,回到了住在林肯郡的母亲身边。当他在一座花园中沉思散步时,他突然想到-{重}-力(它的作用让一颗苹果从树上掉到地上)不会仅局限于地球周围的有限距离裡,而会延伸到比平常认为的更远的地方。他自言自语道,为什么不和月亮一样高呢——如果这样,一定会对她的运动产生影响——也许可以让她保持在她的轨道上,于是他开始计算那样的假设会产生怎样的效果。 在此问题不在于引力是否存在,而是在于它是否能从地球延伸到如此远,还能够成为保持月球在轨道运行的力。牛顿发现,如果让该力随距离的平方反比而减少,所计算出的月球轨道周期能与真实情况非常好地吻合。他猜想同样的力也导致了其他的轨道运动,并因此将之命名为“万有引力”。 同時代的作家威廉·斯蒂克利牧師在他的《艾薩克·牛頓爵士生平回憶錄》中记录了1726年4月15日他在肯辛顿与牛顿的一次谈话,在该次谈话中,牛顿回忆了“从前,萬有引力的概念进入了他的脑海,由於苹果的下落引起了他的思考,他心中想到,为什么苹果总会垂直地落在地上,为什么不能向侧邊或者向上移動,而是不斷地朝向地球的中心。”相似的说法还出现在伏尔泰的著述《Essay on Epic Poetry》(1727)中:“艾萨克·牛顿爵士在他的花园里散步,首次想到了他的引力体系,接着便看见一颗苹果从树上掉下。” 这些描述都可能夸大了牛顿本人自己叙述在家(伍尔索普庄园)裡靠窗坐着时,看见苹果从树上掉落的故事。 有许多棵树都被称作是牛顿所描述的“那棵苹果树”。牛頓的母校国王中学稱那棵树被这所学校买下,在一些年后被连根拔起运到了校长的花园中。而当今拥有伍尔索普庄园所有权的英国国民信托的职员则认为在他们花园中的一棵苹果树是牛顿所描述的那棵,該樹被證實樹齡有400多年的歷史,1820年一度被吹倒,之後從樹根重新長出來。此外,还有兩棵原树后代種植在剑桥大学,一棵在該校三一学院的大门外、牛顿当年居住并从事研究的屋子下面,一棵在該校的植物園。 名言 法国数学家约瑟夫·拉格朗日常常说牛顿是迄今为止最伟大的天才,他还曾经评价牛顿是“最幸运的,因为我们已经无法再创立一个世界体系了。” 有观点认为牛顿本人对他自己的成就非常谦逊,1676年,在他写给罗伯特·胡克的一封信中出现了一句名言: 但有兩位作家和认为,这其实是牛顿对胡克(身材矮小并驼背)的讽刺,而不含有——或除此外不含有——谦逊的意味: 牛顿在一篇回忆录中写道: 著作 《流数法》(Method of Fluxions,1671) Of Natures Obvious Laws & Processes in Vegetation(1671–75)有关煉金术未完成的作品 《物体在轨道中之运动》(De Motu Corporum in Gyrum,1684) 《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Philosophiae Naturalis Principia Mathematica,1687) 《光学》(Opticks,1704) 《作为铸币厂主管的报告 》(Reports as Master of the Mint,1701-1725) 《广义算术》(Arithmetica Universalis,1707) 《简编年史》(Short Chronicle)、《世界之体系》(The System of the World)、《光学讲稿》(Optical Lectures)、《古王国年表,修订》(The Chronology of Ancient Kingdoms, Amended)和De mundi systemate在他死后的1728年出版。 《两处著名圣经讹误的历史变迁》(An Historical Account of Two Notable Corruptions of Scripture,1754) 文化影响 牛顿只在去世前不久才和几个朋友谈到受苹果启发的事,并且苹果只是落在他面前,没有砸中他。2010年,为庆祝英国皇家学会成立350周年,皇家学会把一部分科学著作原稿的电子版上传到网上。其中的一份牛顿好友威廉·斯蒂克利于1752年出版的回忆录就澄清了牛顿与苹果树的故事。南京大学、天津大学、汕头大学、英国剑桥三一学院、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加拿大约克大学及日本东京大学都曾将牛顿老家的苹果树的后裔的枝条栽种到自家校园。 1983年,美国公共广播公司播出了一部名为《》的电视教育节目,共播出十余年。该节目90年代时曾引进中国。 流行文化 美国苹果公司最早的Logo就是一幅牛顿坐在苹果树下看书的钢笔绘画,由该公司创始人之一的罗纳德·韦恩所设计。虽然没有资料证明苹果公司的名称是否也来源于或部分地来源于牛顿的苹果,但苹果公司确实曾推出过一款名为牛顿的操作系统(见)及同名PDA(见Apple Newton)。
Universalis,1707) 《简编年史》(Short Chronicle)、《世界之体系》(The System of the World)、《光学讲稿》(Optical Lectures)、《古王国年表,修订》(The Chronology of Ancient Kingdoms, Amended)和De mundi systemate在他死后的1728年出版。 《两处著名圣经讹误的历史变迁》(An Historical Account of Two Notable Corruptions of Scripture,1754) 文化影响 牛顿只在去世前不久才和几个朋友谈到受苹果启发的事,并且苹果只是落在他面前,没有砸中他。2010年,为庆祝英国皇家学会成立350周年,皇家学会把一部分科学著作原稿的电子版上传到网上。其中的一份牛顿好友威廉·斯蒂克利于1752年出版的回忆录就澄清了牛顿与苹果树的故事。南京大学、天津大学、汕头大学、英国剑桥三一学院、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加拿大约克大学及日本东京大学都曾将牛顿老家的苹果树的后裔的枝条栽种到自家校园。 1983年,美国公共广播公司播出了一部名为《》的电视教育节目,共播出十余年。该节目90年代时曾引进中国。 流行文化 美国苹果公司最早的Logo就是一幅牛顿坐在苹果树下看书的钢笔绘画,由该公司创始人之一的罗纳德·韦恩所设计。虽然没有资料证明苹果公司的名称是否也来源于或部分地来源于牛顿的苹果,但苹果公司确实曾推出过一款名为牛顿的操作系统(见)及同名PDA(见Apple Newton)。 在2015年开播的日本特摄剧《假面騎士Ghost》中,牛顿為其中一個幽靈眼魂。 在2014年上线的日本电子角色扮演游戏《大航海时代V》中,牛顿除保留科学家身份外,也成为一名可由玩家扮演的航海家。 牛顿和他的苹果经常成为科学题材电子游戏的宠儿。如在2009年由Petri Purho开发的游戏《蜡笔物理学》中,玩家需要在最后一关想办法让苹果砸醒打盹的牛顿。在2005年推出的中国游戏《帮助牛顿》(Help Newton)中,玩家需要通过各种办法让游戏中的苹果飞到牛顿手中。而在2016年推出的2D打架游戏《科学格斗》(Science Combat)中,玩家可以操纵牛顿用落地的苹果攻击对手,还可以用三棱镜射出的光线攻击对手。 参见 微积分史 牛頓運動定律 牛頓運動第一定律 牛頓運動第二定律 牛頓運動第三定律 牛頓旋轉軌道定理 牛顿多项式 牛顿级数 高斯-牛顿算法 牛顿与莱布尼茨的微积分学论战 注释 参考文献 引用 来源 书籍 网页 延伸阅读 书籍 论文 外部链接 科学世界(ScienceWorld)的传记 艾萨克·牛顿的思想:结合了图像、音乐、动画和交互式的元素,这个Flash小程序可以让学生们一瞥牛顿多元的思想。 艾萨克·牛顿的肖像 科学家和数学家艾萨克·牛顿爵士 |- |colspan="5" style="text-align:center;"|大英帝國 |- |colspan="5" style="text-align:center;"|大英帝國頭銜 |- {{s-title|大英帝國皇家學會會長第十二任1703年—1727年}} |- |colspan="5" style="text-align:center;"|剑桥大学教授 |- {{s-title|剑桥大学卢卡斯教授第二任1669年—1702年}} 南凱斯蒂文區人 17世纪数学家
祖冲之
祖冲之
<Π < ;:也就是 《隋书·律曆志》记载,「約率,圓徑七,週二十二。」 因為這個分數,7月22日也成了兩個圓周率日#圓周率近似值日中的一日。 證明22/7大於π
< ;:也就是 《隋书·律曆志》记载,「約率,圓徑七,週二十二。」 因為這個分數,7月22日也成了兩個圓周率日#圓周率近似值日中的一日。 證明22/7大於π 參見
参考文献 《隋书》 Jean claude Martzloff, A History of Chinese Mathematics,
参考值: 注释 参考文献 《隋书》 Jean claude Martzloff, A
该原理最早由中国古代数学家刘徽提出。南北朝时祖冲之儿子祖暅再次提出,兩父子用这原理求出牟合方盖体积,进而算出球体积。17世纪欧洲意大利数学家卡瓦列里亦發現相同定理,所以西方文献一般称该原理为卡瓦列里原理。 在現代的解析幾何和測度應用中,祖暅原理是富比尼定理的一個特例。卡瓦列里沒有對這條的嚴謹證明,只發表在1635年的Geometria indivisibilibus以及1647年的Exercitationes Geometricae,用以證明自己的Methode der Indivisibilien。以此方式可以計算某些立體的體積,甚至超越了阿基米德和克卜勒的成績。這定理引發了以面積計算體積的方法並成了積分發展的重要一步。 簡單應用 圓柱體 如果垂直轉軸切開圓柱體,設r為半徑,可得到橫切面積為的圓。根據祖暅原理,圓柱體積相等於底面積相等於圓面積、高h的長方體,所以半徑r和高h的圓柱體積是。 半球體 從其中一層以垂直表面的高h橫切半徑為r的半球體,根據勾股定理,半徑為 所以橫切面積是 對照立體是個有與半球體相同橫切面積和高的立體,中間有一圓錐體。高h的對照立體環形切面有內圓周h及外圓周r,其面積為
實質上表示了函數f和g間的面積與函數圖形下的相同,而後者的交點距離與前者相等。由於現代數學的積分和-{面}-積的互相關係,而體積可以微分計算,使祖暅原理變得更少用。 參考文獻 伽利略計劃:卡瓦列里 http://mathworld.wolfram.com/CavalierisPrinciple.html 祖冲之 Z 几何学
阿尔芒丝·布拉特是玛丽在玛德兰路15号住所的邻居,第一次即由阿尔芒丝带小仲马去见玛丽。一日小仲马在她的房间里,发现她正在咯血,不断地劝说玛丽要保重身体。不久以后,阿尔丰西娜便成了小仲马的情人。大仲馬曾问他说:“你同这位姑娘交往,究竟是因为爱她,还是因为同情她?”但是他对玛丽不肯退出上流声妓事业表示愤怒,有一天,小仲马发现了玛丽与一位名叫爱德华的年轻人来往的书信,1845年8月30日深夜,他写了绝交书:“且让我们一起遗忘,你忘掉一个你应该不会关心的名字,我忘掉一份不可能的幸福。”。不久小仲马随大仲马去西班牙旅行。后来玛丽肺病沉重,即使在接待客人的时候也常常咯血不止。 1847年,玛丽病逝於巴黎,年仅23岁。去世后一周,小仲馬从阿尔及利亚回到法国。他悲痛萬分,將這段故事寫成小說《茶花女》,为了更好地揭示人物性格和主题,精心构思并着力渲染了玛格丽特和阿芒的爱情波澜。小仲马对玛格丽特所处的巴黎上层社交界,对七月王朝统治阶级的糜烂生活做了真实写照,使他一舉成名。1852年,小仲馬的話劇《茶花女》初演。情节与小说《茶花女》基本一样。此时,大仲馬正在布魯塞爾過著短期的流亡生涯,小仲馬给他電報上說:“第一天上演時的盛況,足以令人誤以為是您的作品。”大仲馬回電說:“孩子,我最好的作品就是你”。 后期创作 话剧《茶花女》获得重大成功之后,小仲马专门致力于戏剧创作。通过《金钱问题》、《私生子》等剧本,揭露了丑恶的社会风俗。1864年小仲馬与Nadjeschda von Knorring于莫斯科结婚,育有两女。1875年2月21日,小仲馬以二十二票的多數被選入法蘭西學院,在當時是最高榮譽,使他的事業可說是功德圓滿,相較於無緣於此的巴爾扎克、大仲馬幸運許多。1895年11月27日小仲马辞世,终年71歲,安葬於巴黎蒙马特公墓,距离茶花女之墓仅有100米。 评价 小仲馬的劇作是法國戲劇由浪漫主義向現實主義過渡時期的產物,話劇《茶花女》也被視為法國現實主義戲劇開端的標誌。他的劇作不以情節的曲折離奇取勝,而以真切自然的情理感人,結構謹嚴,語言流暢,富有抒情意味。1897年,翻譯家林紓翻釋《茶花女》,當時譯名為《巴黎茶花女遺事》。 主要作品 《茶花女》(1847) 《茶花女》(1852) 《半上流社會》(1855) 《金錢問題》(1857)
小仲马之父大仲马风流至极,私生子无数。1824年一位女裁縫瑪麗-勞爾-凱瑟琳·拉貝(30歲)在法國巴黎意大利广场(今布瓦尔迪厄广场)1号產下大仲马的私生子之一,即小仲马。大仲馬成名後,混跡於上流社會,完全抛弃他們母子。直到小仲馬七歲時,大仲馬終於良心發現,認了這個兒子,負擔了瑪麗-勞爾-凱瑟琳·拉貝的生活費用,但是他始終沒有承認瑪麗-勞爾-凱瑟琳·拉貝是他的妻子。 茶花女 1842年小仲马在“综艺剧院”(Theatre des Varietes)遇见高级交际花玛丽·杜普莱西,對她一見鍾情:“个子高高的,身材苗条,有乌黑的头发,脸色白里透红。她的头小巧玲珑,眼睛又黑又亮,顾盼自如,衍生出无限风情。”玛丽·杜普莱西即后来《茶花女》的原型,她生于1824年一个诺曼底的乡村,原名是若丝‧阿尔丰西娜‧普勒丝(Rose Aphonsine Plessis),父母离异,玛丽15岁时前往巴黎学做裁缝,十六岁即当起高级妓女,改名玛丽.杜普蕾丝,喜爱华服珠宝,偏爱茶花,逸乐淫乱让玛丽染上了肺结核。 阿尔芒丝·布拉特是玛丽在玛德兰路15号住所的邻居,第一次即由阿尔芒丝带小仲马去见玛丽。一日小仲马在她的房间里,发现她正在咯血,不断地劝说玛丽要保重身体。不久以后,阿尔丰西娜便成了小仲马的情人。大仲馬曾问他说:“你同这位姑娘交往,究竟是因为爱她,还是因为同情她?”但是他对玛丽不肯退出上流声妓事业表示愤怒,有一天,小仲马发现了玛丽与一位名叫爱德华的年轻人来往的书信,1845年8月30日深夜,他写了绝交书:“且让我们一起遗忘,你忘掉一个你应该不会关心的名字,我忘掉一份不可能的幸福。”。不久小仲马随大仲马去西班牙旅行。后来玛丽肺病沉重,即使在接待客人的时候也常常咯血不止。 1847年,玛丽病逝於巴黎,年仅23岁。去世后一周,小仲馬从阿尔及利亚回到法国。他悲痛萬分,將這段故事寫成小說《茶花女》,为了更好地揭示人物性格和主题,精心构思并着力渲染了玛格丽特和阿芒的爱情波澜。小仲马对玛格丽特所处的巴黎上层社交界,对七月王朝统治阶级的糜烂生活做了真实写照,使他一舉成名。1852年,小仲馬的話劇《茶花女》初演。情节与小说《茶花女》基本一样。此时,大仲馬正在布魯塞爾過著短期的流亡生涯,小仲馬给他電報上說:“第一天上演時的盛況,足以令人誤以為是您的作品。”大仲馬回電說:“孩子,我最好的作品就是你”。 后期创作 话剧《茶花女》获得重大成功之后,小仲马专门致力于戏剧创作。通过《金钱问题》、《私生子》等剧本,揭露了丑恶的社会风俗。1864年小仲馬与Nadjeschda von Knorring于莫斯科结婚,育有两女。1875年2月21日,小仲馬以二十二票的多數被選入法蘭西學院,在當時是最高榮譽,使他的事業可說是功德圓滿,相較於無緣於此的巴爾扎克、大仲馬幸運許多。1895年11月27日小仲马辞世,终年71歲,安葬於巴黎蒙马特公墓,距离茶花女之墓仅有100米。 评价 小仲馬的劇作是法國戲劇由浪漫主義向現實主義過渡時期的產物,話劇《茶花女》也被視為法國現實主義戲劇開端的標誌。他的劇作不以情節的曲折離奇取勝,而以真切自然的情理感人,結構謹嚴,語言流暢,富有抒情意味。1897年,翻譯家林紓翻釋《茶花女》,當時譯名為《巴黎茶花女遺事》。
遊記以外 柳宗元一直是著名作家,在長安時所寫的贈序等應酬與紀念文章,已很受歡迎。他許多作品都描繪人民遭受苛政之苦,最著名、最具張力是《捕蛇者說》,講述永州的荒野中,有人寧願冒著被毒蛇咬死的危險,也要捕蛇以代替完稅。柳宗元現存約有12篇作品,都有「傳奇」體裁的風格。與其他傳奇相比,柳宗元總是直截了當寫出故事含義,使文章更像議論文,而故事只是文中論據。《種樹郭橐駝傳》指出種樹人郭橐駝的成功,在於遵循樹木天性,比喻妥善治理國家之方;《李赤傳》講述瘋子愛上茅廁女神,不顧朋友阻止,最終溺死於茅廁,故事的教訓是,世人的是非取捨,其實和李赤相同。柳宗元寓言現存約有十篇,攻擊迫害他的人與當權者,比喻作蠹蟲、猿猴、鷹、蛇等;寓言也諷刺自己在永貞革新中的天真和耿直,核心問題是人是否天性愚蠢,以及人在不幸中的掙扎。《蝜蝂傳》以昆蟲蝜蝂為例指出,貪得無厭的人會死於非命。《愚溪對》採用寓言形式,記夢見愚溪神見責。愚溪既清又美,又有益於世,然而不被世人承認,得名為「愚」,理由是此溪居於偏遠之地,不為有力者所知。柳宗元以罪人之身,為文往往使用曲筆,表面上以第三者身份書寫,實際上是自我敘述和表現。《祭呂衡州溫文》就是發洩自己的不滿,說呂溫等於自我告白和自我表揚,藉著悼念被貶的呂溫,感慨有政治理想,為國為民的人遭遇不幸,被貶謫而早死;貪贜枉法的反而高官厚祿,險詐狠毒的卻活得長壽。 詩歌 柳宗元詩歌傳世有140多首,約三成是山水詩,有的詩風幽峭峻潔,有的平淡簡古。名作《江雪》「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踪滅。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棲鳥不飛,行人絕跡,極寫大雪中的幽寂,然後以孤舟獨釣來點綴雪景,反映作者的孤獨寂寞,又不甘屈服的精神。其山水詩頗受南朝謝靈運影響,俱以遊山玩水寄託寂寞心情,客觀刻劃山水,駢偶句法凝練工麗。《構法華寺西亭》前半篇以寫景為主,敘事有層次,多用駢偶句法刻劃景物,如「遠岫攢眾頂,澄江抱清灣」,與謝靈運詩相似;後半直接抒懷,所謂「神舒志適」,只是故作歡娛解脫的反語,自我安慰。其他山水詩佳作如《溪居》,寫貶居永州時的生活,「曉耕翻露草,夜榜響溪石」,早晨時和農夫一起去耕田,夜裏坐船遊玩,表面上寫遊山玩水的逍遙自在,但「來往不逢人,長歌楚天碧」,反面寫寂寞的哀傷。《遊南亭夜還敘志七十韻》敘寫水上夜遊,雨後傍晚以輕舟出遊瀟湘,在舟上開懷暢飲,以蟹螯供朵頤之快,忽而在江空月高之時,隨流漂逸而去,任其止泊,「中川恣超忽,漫若翔且翱」,以「恣」「漫」二字,彰顯在水流和野風中的自由。感人之作如《與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華親故》:「海畔尖山似劍鋩,秋來處處割愁腸。若為化得身千億,散上峰頭望故鄉。」山尖似劍,割破愁腸,秋來遲暮,如果自己能有千萬個化身,每一個都會於山峰站立望鄉;寫來悲哀沉痛,直白有力。 辭賦 柳宗元曾模倣《離騷》作賦數十篇,其中《囚山賦》描寫環繞四周的楚山如同囚牢,自己如豬牛一般被囚禁在深牢之底,但見井口微光,荊棘叢中野獸咆哮,似看管他的惡犬;寫出陰暗的地獄山水。《招海賈文》則是模倣《招魂》和《大招》的題目與結構而變化其內涵,敘述四方上下有鬼怪食人魂魄,以此勸誡海商不要貪圖一時之利,冒險出海,不如留在故鄉平安度日,隱喻諷刺僥幸鋌而走險的士人,出人意表又别有新意。柳宗元有時會自比作屈原,為自己所遇到的不公辯護時,會用騷體賦寫作,如《悼屈原文》。他以騷賦體寫成《天對》,回應屈原的《天問》,文中指責許多古代傳說荒謬可笑,如大禹從母親背上裂縫生出來的故事,指出宇宙初開,渾沌不分,沒有什麼可說,後來分別明暗,有所變化,都是元氣的作用。《懲咎賦》先敘述其對古代治世的嚮往,和對當世的失望,自敘內心潔誠信宜,與「仁友」交往,每日盼望有所建樹,致君堯舜;對於改革失敗,歸咎於顧慮不周,讒妒交構,以致獲罪貶謫,獲罪只因不肯苟同於世,過於堅信理想。《逐畢方文》批評永州老百姓對怪鳥畢方的迷信,以為畢方釀成火災。 思想 儒家 柳宗元自視為儒家改革者,以堯舜孔子之道,安民濟世為使命。他指出儒家之道往往為世人忽視,受蒙蔽於禮教,渴望能重振儒學,指導現世生活。他追求的是「言道、講古、窮文辭」。在韓愈等人影響下,他鼓勵年輕學者「學古道,為古辭」。「道」就是儒家二帝三王之道,人倫五常之道;「古」是指古聖先賢的言行事跡,古道即是儒家理想。堯舜孔子等儒家聖人是最值得欽佩和學習的古人,他寫道「吾之所云者,其道自堯、舜、禹、湯、高宗、文王、武王、周公、孔子皆由之」,改寫自韓愈《原道》一文。聖人之道可通於萬物,極具意義,不能怠慢視之。道是「大公之道」,福澤天下百姓,堯禪位予舜,就是大公之道的體現。孟子認為應只講仁義而不講求「利」,柳宗元則表示反對,認為其說無視社會現實。他接受人類活動中有利己的一面。 柳宗元的終極關懷,是人民的福祉。儒家之道要為百姓帶來福祉,儒家信念的基礎,是對百姓疾苦的同情,聖人同情和力圖解救人民痛苦。孔子最高貴的品質,就是有不忍生民疾苦之心。一般士人也許難以避免逐求私利,但必須時時以天下蒼生為念。從政是實行儒道的最有效途徑。儒家之道即為政之道,也是治世之道,士人入仕做官,比做一個儒家學者更有價值,治世與道的關係也比文學與道的更緊密。柳宗元《伊尹五就桀贊》贊許伊尹五次求仕於桀德行崇高,以生民福祉為心。柳宗元相信在儒家的世俗生活以外,還存在其他如道家或佛教的合理生活方式,他在精神領域讓步於佛教和道家,沒有像韓愈那樣挑戰「佛內儒外」的前提,思想是比較保守的。 自然論 柳宗元批評漢儒的天人感應論,不相信天災是上天對人類的警告或懲罰。他抨擊漢代儒家董仲舒採用陰陽家天人相應的宇宙論,主張和荀子相似。柳宗元對天有一自然主義的概念,視天為自然的事物,由氣構成,有自己的法則與盛衰,與人類行為毫無關係。所謂天,是物質之天,自然之天,與大地萬物一樣,都是物質的東西,自然的變化是無意識的,人的活動才有意識。天不能賞功不能罰禍,人間禍福都和天無關;含冤怨天,或是以為天道仁慈會拯救世人,都是錯誤的。柳宗元著有《天說》一文,說明天人並不相干,上承荀子與王充之說,批評俗儒以為天能為人主宰,賞善罰惡,而不知天時人事,各有其領域。天與其他山川草本都同屬自然界的現象,雖有變異亦與人無干。文章並批評董仲舒、劉向、揚雄、班彪等人的天命論「誑亂後代」,漢儒尊崇《呂氏春秋》,按五行、十二月、七十二候來施政,實違背聖人之道。柳宗元又著有《時令論》,批判《禮記.月令》的天人感應是迷信的,君主的慶賞、刑罰、措施和政令,完全沒有必要與天時配合,其《非國語》則指出,地震、山崩、河涸,都是陰陽之氣流動衝激的作用,人的認識不能完全了解這些作用,但可以肯定的是,這些作用都不是替人打算,或為人作什麼準備。 人倫道德也和天無關,道是人世間的道,是道德準則,不存在其他宇宙論或形而上的真理。他尤其憎恨傳統儒家視「天」為價值來源的想法,極端抗拒「天道」。道德準則是世俗的,沒有超自然、超驗、形而上的來源或根據,現世沒有聯繫於另一世界。未能遵守儒家之道,也不一定帶來災禍。柳宗元理解的道局限於人類社會、世俗層面,沒有先驗、宇宙論的基礎,相對於韓愈,柳宗元的觀點是較保守的。 政治與社會 柳宗元一直關注受苦的百姓,尤其是深受暴政之苦的人民。他提倡要忠於朝廷,政府應減少干預人民,反映他反對當時藩鎮割據,亦反對政府聚斂以應付軍費。在《捕蛇者說》,他批評中唐時的賦稅制度,反映農村的蕭條破敗。他摒棄了天命的觀念,主張人民的支持,是王朝合法性的唯一來源,鞏固君王統治權的正是百姓的支持,「受命不於天,於其人」。他是中國傳統主要思想家中唯一一個直率抨擊天命論的學者。政權的建立,是由於聰明有力者掌握強權,以實行公理;君主的設立,既非出於人民的自然擁戴,更非上天授命。他贊揚零陵縣令薛存義能廢除苛刻不公的賦稅,認為老百姓才是天下的主人,官員只是他們的公僕,「蓋民之役,非以役民而已也」。被自己僱來為自己服務的人殘暴地對待,是最嚴重的不公。這可能是中國思想傳統中最接近民主觀念的思想,即使開明如清代黃宗羲,也沒有像柳宗元那樣,從官員是百姓出錢僱用的公僕出發來論證官員的責任。柳宗元論及政治起源及政權基礎的觀點,可說近乎儒家「異端」。 古人大多認為封建天下,乃天子分封的結果,柳宗元《封建論》則一反舊說,認為封建天下,乃政治組織發展由小至大的最後結果。他辯稱古代封建制度並非聖人的設計,亦非出於人力,而是歷史發展的結果,「故封建非聖人意也,勢也」。商湯和周武王都是依靠諸侯才能成功,成功以後當然不能廢除封建制,他們保存封建制,是當時形勢所決定的。封建並不是聖人的意思。歷史事實證明郡縣制優於封建制。他討論封建制度與郡縣制度的利弊,所關心的可能是中唐時藩鎮割據問題,否定任何分裂的政治制度。學者考證《封建論》一文參考了杜佑《通典》中的觀點,是杜佑之論的深化發展。柳宗元指出郡縣制打破了貴族世襲的制度,他有意打破貴族與其他社會階層的界線,其《永州鐵爐步志》諷刺貴族世家的階級優越感,以及其所受到社會的吹捧。他支持貴族的沒落,相信人從本質上都是平等的,都是秉氣所生。人的社會政治地位,應由他的品質優劣來決定,而不是他的出身門第。 處世 柳宗元主張做人要明哲保身以求存,容忍種種不如意,和別人和諧相處,以免受傷害。世上「善人少,不善人多」,做人應像馬車那樣「內方外圓」,心中牢記自己的原則,而圓滑地應對這個不完美的世界。他引用儒家格言如「允恭克讓」、「危邦不入,亂邦不居」以證其說,也引用《道德經》如「守其雌」,以說明要謙讓順從。儒家思想和老子思想本質上沒有不同,都教人要謙卑自全。 經學 柳宗元追隨啖助、陸淳的春秋學,主張經學不可淪於瑣碎的章句之學,而是要做到「聖人有心,由我而得」。他是經學家陸淳名義上的弟子,802年前後,又與劉禹錫、韓泰一起受學於國子監老師施士丐,學習《詩經》。在永州時,他深入研究經學,認為馬融、鄭玄都只是「章句師」,解釋經中隻言片語,而忽視其整體含義。他挑戰傳統經學以評注為主的方法,主張經學的目的在於領悟聖人之心和「道之原」。不過,客觀地理解經典是進一步求道的基礎,前人評注仍有重要性。柳宗元並未對五經下注解,主要興趣在《春秋》經,《晉文公問守原議》一文批評《左傳》中晉文公讓宦官議政。《國語》在唐代被視為「《春秋》外傳」,左丘明所作,柳宗元撰有《非國語》,指出《國語》「謂之近經」,卻包含很多荒謬觀點。與道相扺觸。《非國語》可視為對《左傳》的間接批評,受他批評的《國語》內容又見於《左傳》。 宗教
散文 遊記 柳宗元文風安靜,不像韓愈咄咄迫人,最為人所知的是山水遊記和寓言,尤其是遊記「永州八記」,文章融敘事、描寫、議論於一體。他在永州遊山玩水,想借山水擺脫內心的痛苦,山水遊記故意寫得冷靜超逸,一方面客觀刻劃山水形貌,一面以冷峭的反語故作歡娛,來抑壓內心的悲慨。永州山水為世人所輕蔑,正與柳宗元際遇相同,因此他特別為永州山水作記,寄託自己的悲憤。永州八記不僅是對自然的贊美,更是充滿對自己不幸境遇的憤慨。《遊黃溪記》強調永州山水之美,但因與首都遠隔萬里而被遺棄,儘管並不劣於北方的名勝,卻不獲好評,甚至被認為一無足觀;柳宗元自己也是被遺棄之人,藉文章抗議不公。《始得西山宴遊記》把山的無與倫比,含蓄比喻作者自己的優秀,並記下與自然融合的神秘體驗,感受到與萬物冥合,如同「悠悠乎與顥氣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與造物者遊,而不知其所窮」的心靈自由。《鈷鉧潭記》反映即使享受到與自然為伍的樂趣時,塵世的痛苦煩惱仍然在心底深處。《小石城山記》感慨人才在偏僻而陌生的地方白白耗費。《愚溪詩序》記下他在冉溪買下土地建成莊園,把冉溪改名愚溪,把小丘名為愚丘,還有愚泉、愚溝、愚池、愚島、自己的房子則叫愚堂,還建了一座愚亭。文章諷刺自己昔日的愚昩而非錯誤,抒發的是抗議與藐視而非後悔。 寫景方面,柳宗元特別擅長描寫山石,如「大石林立,渙若奔雲,錯若置碁,怒者虎鬬」、「怪石森然,周于四隅,或列或跪,或立或仆」。也有學者認為永州八記不是遊記。黃耀堃認為《始得西山宴遊記》所述遊歷甚至西山都是虛構的,文章只是寓言,文中「心凝形釋」之說來自道家《列子》一書,全文以虛擬手法表達《列子》思想,遊山只是一種冥想。倪豪士則認為永州八記詞句有受傳奇李公佐《南柯太守傳》影響之處。 遊記以外 柳宗元一直是著名作家,在長安時所寫的贈序等應酬與紀念文章,已很受歡迎。他許多作品都描繪人民遭受苛政之苦,最著名、最具張力是《捕蛇者說》,講述永州的荒野中,有人寧願冒著被毒蛇咬死的危險,也要捕蛇以代替完稅。柳宗元現存約有12篇作品,都有「傳奇」體裁的風格。與其他傳奇相比,柳宗元總是直截了當寫出故事含義,使文章更像議論文,而故事只是文中論據。《種樹郭橐駝傳》指出種樹人郭橐駝的成功,在於遵循樹木天性,比喻妥善治理國家之方;《李赤傳》講述瘋子愛上茅廁女神,不顧朋友阻止,最終溺死於茅廁,故事的教訓是,世人的是非取捨,其實和李赤相同。柳宗元寓言現存約有十篇,攻擊迫害他的人與當權者,比喻作蠹蟲、猿猴、鷹、蛇等;寓言也諷刺自己在永貞革新中的天真和耿直,核心問題是人是否天性愚蠢,以及人在不幸中的掙扎。《蝜蝂傳》以昆蟲蝜蝂為例指出,貪得無厭的人會死於非命。《愚溪對》採用寓言形式,記夢見愚溪神見責。愚溪既清又美,又有益於世,然而不被世人承認,得名為「愚」,理由是此溪居於偏遠之地,不為有力者所知。柳宗元以罪人之身,為文往往使用曲筆,表面上以第三者身份書寫,實際上是自我敘述和表現。《祭呂衡州溫文》就是發洩自己的不滿,說呂溫等於自我告白和自我表揚,藉著悼念被貶的呂溫,感慨有政治理想,為國為民的人遭遇不幸,被貶謫而早死;貪贜枉法的反而高官厚祿,險詐狠毒的卻活得長壽。 詩歌 柳宗元詩歌傳世有140多首,約三成是山水詩,有的詩風幽峭峻潔,有的平淡簡古。名作《江雪》「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踪滅。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棲鳥不飛,行人絕跡,極寫大雪中的幽寂,然後以孤舟獨釣來點綴雪景,反映作者的孤獨寂寞,又不甘屈服的精神。其山水詩頗受南朝謝靈運影響,俱以遊山玩水寄託寂寞心情,客觀刻劃山水,駢偶句法凝練工麗。《構法華寺西亭》前半篇以寫景為主,敘事有層次,多用駢偶句法刻劃景物,如「遠岫攢眾頂,澄江抱清灣」,與謝靈運詩相似;後半直接抒懷,所謂「神舒志適」,只是故作歡娛解脫的反語,自我安慰。其他山水詩佳作如《溪居》,寫貶居永州時的生活,「曉耕翻露草,夜榜響溪石」,早晨時和農夫一起去耕田,夜裏坐船遊玩,表面上寫遊山玩水的逍遙自在,但「來往不逢人,長歌楚天碧」,反面寫寂寞的哀傷。《遊南亭夜還敘志七十韻》敘寫水上夜遊,雨後傍晚以輕舟出遊瀟湘,在舟上開懷暢飲,以蟹螯供朵頤之快,忽而在江空月高之時,隨流漂逸而去,任其止泊,「中川恣超忽,漫若翔且翱」,以「恣」「漫」二字,彰顯在水流和野風中的自由。感人之作如《與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華親故》:「海畔尖山似劍鋩,秋來處處割愁腸。若為化得身千億,散上峰頭望故鄉。」山尖似劍,割破愁腸,秋來遲暮,如果自己能有千萬個化身,每一個都會於山峰站立望鄉;寫來悲哀沉痛,直白有力。 辭賦 柳宗元曾模倣《離騷》作賦數十篇,其中《囚山賦》描寫環繞四周的楚山如同囚牢,自己如豬牛一般被囚禁在深牢之底,但見井口微光,荊棘叢中野獸咆哮,似看管他的惡犬;寫出陰暗的地獄山水。《招海賈文》則是模倣《招魂》和《大招》的題目與結構而變化其內涵,敘述四方上下有鬼怪食人魂魄,以此勸誡海商不要貪圖一時之利,冒險出海,不如留在故鄉平安度日,隱喻諷刺僥幸鋌而走險的士人,出人意表又别有新意。柳宗元有時會自比作屈原,為自己所遇到的不公辯護時,會用騷體賦寫作,如《悼屈原文》。他以騷賦體寫成《天對》,回應屈原的《天問》,文中指責許多古代傳說荒謬可笑,如大禹從母親背上裂縫生出來的故事,指出宇宙初開,渾沌不分,沒有什麼可說,後來分別明暗,有所變化,都是元氣的作用。《懲咎賦》先敘述其對古代治世的嚮往,和對當世的失望,自敘內心潔誠信宜,與「仁友」交往,每日盼望有所建樹,致君堯舜;對於改革失敗,歸咎於顧慮不周,讒妒交構,以致獲罪貶謫,獲罪只因不肯苟同於世,過於堅信理想。《逐畢方文》批評永州老百姓對怪鳥畢方的迷信,以為畢方釀成火災。 思想 儒家 柳宗元自視為儒家改革者,以堯舜孔子之道,安民濟世為使命。他指出儒家之道往往為世人忽視,受蒙蔽於禮教,渴望能重振儒學,指導現世生活。他追求的是「言道、講古、窮文辭」。在韓愈等人影響下,他鼓勵年輕學者「學古道,為古辭」。「道」就是儒家二帝三王之道,人倫五常之道;「古」是指古聖先賢的言行事跡,古道即是儒家理想。堯舜孔子等儒家聖人是最值得欽佩和學習的古人,他寫道「吾之所云者,其道自堯、舜、禹、湯、高宗、文王、武王、周公、孔子皆由之」,改寫自韓愈《原道》一文。聖人之道可通於萬物,極具意義,不能怠慢視之。道是「大公之道」,福澤天下百姓,堯禪位予舜,就是大公之道的體現。孟子認為應只講仁義而不講求「利」,柳宗元則表示反對,認為其說無視社會現實。他接受人類活動中有利己的一面。 柳宗元的終極關懷,是人民的福祉。儒家之道要為百姓帶來福祉,儒家信念的基礎,是對百姓疾苦的同情,聖人同情和力圖解救人民痛苦。孔子最高貴的品質,就是有不忍生民疾苦之心。一般士人也許難以避免逐求私利,但必須時時以天下蒼生為念。從政是實行儒道的最有效途徑。儒家之道即為政之道,也是治世之道,士人入仕做官,比做一個儒家學者更有價值,治世與道的關係也比文學與道的更緊密。柳宗元《伊尹五就桀贊》贊許伊尹五次求仕於桀德行崇高,以生民福祉為心。柳宗元相信在儒家的世俗生活以外,還存在其他如道家或佛教的合理生活方式,他在精神領域讓步於佛教和道家,沒有像韓愈那樣挑戰「佛內儒外」的前提,思想是比較保守的。 自然論 柳宗元批評漢儒的天人感應論,不相信天災是上天對人類的警告或懲罰。他抨擊漢代儒家董仲舒採用陰陽家天人相應的宇宙論,主張和荀子相似。柳宗元對天有一自然主義的概念,視天為自然的事物,由氣構成,有自己的法則與盛衰,與人類行為毫無關係。所謂天,是物質之天,自然之天,與大地萬物一樣,都是物質的東西,自然的變化是無意識的,人的活動才有意識。天不能賞功不能罰禍,人間禍福都和天無關;含冤怨天,或是以為天道仁慈會拯救世人,都是錯誤的。柳宗元著有《天說》一文,說明天人並不相干,上承荀子與王充之說,批評俗儒以為天能為人主宰,賞善罰惡,而不知天時人事,各有其領域。天與其他山川草本都同屬自然界的現象,雖有變異亦與人無干。文章並批評董仲舒、劉向、揚雄、班彪等人的天命論「誑亂後代」,漢儒尊崇《呂氏春秋》,按五行、十二月、七十二候來施政,實違背聖人之道。柳宗元又著有《時令論》,批判《禮記.月令》的天人感應是迷信的,君主的慶賞、刑罰、措施和政令,完全沒有必要與天時配合,其《非國語》則指出,地震、山崩、河涸,都是陰陽之氣流動衝激的作用,人的認識不能完全了解這些作用,但可以肯定的是,這些作用都不是替人打算,或為人作什麼準備。 人倫道德也和天無關,道是人世間的道,是道德準則,不存在其他宇宙論或形而上的真理。他尤其憎恨傳統儒家視「天」為價值來源的想法,極端抗拒「天道」。道德準則是世俗的,沒有超自然、超驗、形而上的來源或根據,現世沒有聯繫於另一世界。未能遵守儒家之道,也不一定帶來災禍。柳宗元理解的道局限於人類社會、世俗層面,沒有先驗、宇宙論的基礎,相對於韓愈,柳宗元的觀點是較保守的。
茶花女可能是指: 法国作家小仲马所写的一部小说《茶花女》(La dame aux
茶花女可能是指: 法国作家小仲马所写的一部小说《茶花女》(La dame
: 唐順之、應德逋編、日本川西潛士龍編次、片山勒子纂評(臺灣,新文豐出版公司,1975(民國64)年3月。 唐順之編 : 文編·卷一~卷三 唐宋八大家文体弁 : 高林五峯編, 東京:谷風社,明26.12 林紓 -- 韓柳文研究法( 1914年 ) 唐宋八家文法明弁
歐陽修、蘇軾、曾鞏和王安石四位,又稱古文宋四家。 名錄 外部連結 唐宋八家文讀本--巻1-30 : 沈徳潛 評點, 頼山陽 増評 茅坤 : 唐宋八大家文鈔·卷二~卷五 唐宋八大家文格纂評 :
- 五條市 - 御所市 - 生駒市 - 香芝市 - 葛城市 - 宇陀市 山邊郡 - 山添村 生駒郡 - 平群町 - 三鄉町 - 斑鳩町 - 安堵町 磯城郡 - 川西町 - 三宅町 - 田原本町 宇陀郡 - 曾爾村 - 御杖村 高市郡 - 高取町 - 明日香村 北葛城郡
- 御所市 - 生駒市 - 香芝市 - 葛城市 - 宇陀市 山邊郡 - 山添村 生駒郡 - 平群町 - 三鄉町 - 斑鳩町 - 安堵町 磯城郡 - 川西町 - 三宅町 - 田原本町 宇陀郡 - 曾爾村 - 御杖村 高市郡 - 高取町 - 明日香村 北葛城郡 - 上牧町 - 王寺町 - 廣陵町
2月3日——代表美國民主党參選肯塔基州州长的候选人William Goebels遭遇枪手狙击身亡。(参见1900年8月18日) 2月3日——欧洲维也纳、布达佩斯等大城市纷纷发生煤矿工人罢工事件。 2月5日——美国与大不列颠联合王国签订《海约翰-庞斯弗斯条约》。美国获得开辟巴拿马运河的权利,但不得在当地驻军。 2月6日——美国纽约州州长萧道尔·罗斯福宣称:任何情况下都不愿接受提名为副总统候选人。(参见1900年6月19日) 2月6日——美国参议院通过1899年海牙和平会议宣言:在海牙创立国际法庭。 2月8日——英国布勒将军在南非的Ladysmith镇受挫于布尔军,英军败退。(参见1900年2月14日) 2月9日——美国网球选手杜维特·菲利·戴维斯捐赠银杯,奖励给网球运动员。 2月13日——英國駐缅的軍隊开始进犯云南边界城市片马。 2月13日——德国国会批准英德条约,英、法、美、德四国达成分割波利尼西亚的协议。 2月14日——清朝政府悬赏10万白银缉拿康有为、梁启超,并严禁民众购阅其所办报章。 2月14日——俄罗斯沙皇尼古拉二世无视于国际间对芬兰争取自己的声援,下令加强统治芬兰。 2月14日——英国罗伯特将军率领2万军队入侵南非的Orange Free State。(参见1900年2月27日) 2月17日——日本“万朝报”批评治安警察法案,剥夺人民的集会结社自由,抑制劳工及农民的请愿运动。 2月19日——清朝政府命令直隶、山东督抚查禁义和团。(参见1900年2月25日) 2月22日——夏威夷群島成為美國一準州。 2月25日——大清政府照会驻华各国公使。(参见1900年3月2日) 2月27日——英国罗伯特将军在南非的Pietersburg接受布尔将军Piet Cronje的无条件投降。 2月27日——英国工党成立劳工代表委员会(1906年改称工党)。 2月27日——拜仁慕尼黑足球會在德國慕尼黑成立。 2月28日——俄罗斯向德、法两国提议,共同要求英国终止布尔战争。 本月布尔战争 3月 3月2日——美国国会在首都华盛顿表决通过以200万美元援助波多黎各。(参见1900年3月19日) 3月2日——中国北京的各国驻华公使要求清朝政府严惩义和团。 3月3日——德国罢工矿工开始回到工作岗位。 3月5日——2艘美国战舰前往尼加拉瓜制止革命动乱。 3月9日——德国妇女向议会请愿,争取参加大学入学考试的权利。 3月10日——英国与乌干达签订合约。乌干达在英国保护下组织政府。 3月10日——日本公布治安警察法,以压制日渐频繁的劳工运动。 3月11日——英国首相索尔兹伯里在伦敦表示,拒绝布尔人领袖保罗·克鲁格提出的和平建议。(参见1900年3月13日) 3月11日——美、英、法、德、意五国驻清公使分别电告各自政府,派遣海军至中国的渤海。 3月13日——英国罗伯特将军攻下南非奥兰治自由邦的首都布鲁芳登。(参见1900年3月27日) 3月14日——美国公布货币法,确立金本位制度,纯度90%的1盎司黄金相当于20.6美元。 3月16日——臺北廳仕紳黃玉階發起成立臺北天然足會。 3月19日——美国总统麦金莱在首都华盛顿声明美国与波多黎各维持贸易自由的必要性。(参见1900年4月12日) 3月18日——阿積士足球會在荷蘭阿姆斯特丹成立。 3月19日——英国考古学家阿瑟·埃文斯开始挖掘伊拉克利翁的克诺索斯宫,这是公元前16世纪克里特的文化中心。 3月20日——美国国务卿海约翰宣称,中国“门户开放”政策已经获得英、德、法、意等国的支持。(参见1900年5月17日) 3月20日——卡内基钢铁公司在美国新泽西州成立。(参见1901年3月13日) 3月24日——美国纽约市长范威克Van Wyck为纽约市第一条快速地铁Rapid Transit Railroad举行动土仪式。(参见1904年10月27日) 3月27日——英国国会通过“战争公债法案”,拨款3500万英镑军费给布尔战争。(参见1900年4月9日) 3月29日——美国陆军部在菲律宾设立军官区。 3月31日——俄国和朝鲜在汉城签订1项确保马山浦海军基地租借权的秘密协定。 4月 4月1日——希腊乔治亲王成为克里特岛的专制君主。
2月19日——清朝政府命令直隶、山东督抚查禁义和团。(参见1900年2月25日) 2月22日——夏威夷群島成為美國一準州。 2月25日——大清政府照会驻华各国公使。(参见1900年3月2日) 2月27日——英国罗伯特将军在南非的Pietersburg接受布尔将军Piet Cronje的无条件投降。 2月27日——英国工党成立劳工代表委员会(1906年改称工党)。 2月27日——拜仁慕尼黑足球會在德國慕尼黑成立。 2月28日——俄罗斯向德、法两国提议,共同要求英国终止布尔战争。 本月布尔战争 3月 3月2日——美国国会在首都华盛顿表决通过以200万美元援助波多黎各。(参见1900年3月19日) 3月2日——中国北京的各国驻华公使要求清朝政府严惩义和团。 3月3日——德国罢工矿工开始回到工作岗位。 3月5日——2艘美国战舰前往尼加拉瓜制止革命动乱。 3月9日——德国妇女向议会请愿,争取参加大学入学考试的权利。 3月10日——英国与乌干达签订合约。乌干达在英国保护下组织政府。 3月10日——日本公布治安警察法,以压制日渐频繁的劳工运动。 3月11日——英国首相索尔兹伯里在伦敦表示,拒绝布尔人领袖保罗·克鲁格提出的和平建议。(参见1900年3月13日) 3月11日——美、英、法、德、意五国驻清公使分别电告各自政府,派遣海军至中国的渤海。 3月13日——英国罗伯特将军攻下南非奥兰治自由邦的首都布鲁芳登。(参见1900年3月27日) 3月14日——美国公布货币法,确立金本位制度,纯度90%的1盎司黄金相当于20.6美元。 3月16日——臺北廳仕紳黃玉階發起成立臺北天然足會。 3月19日——美国总统麦金莱在首都华盛顿声明美国与波多黎各维持贸易自由的必要性。(参见1900年4月12日) 3月18日——阿積士足球會在荷蘭阿姆斯特丹成立。 3月19日——英国考古学家阿瑟·埃文斯开始挖掘伊拉克利翁的克诺索斯宫,这是公元前16世纪克里特的文化中心。 3月20日——美国国务卿海约翰宣称,中国“门户开放”政策已经获得英、德、法、意等国的支持。(参见1900年5月17日) 3月20日——卡内基钢铁公司在美国新泽西州成立。(参见1901年3月13日) 3月24日——美国纽约市长范威克Van Wyck为纽约市第一条快速地铁Rapid Transit Railroad举行动土仪式。(参见1904年10月27日) 3月27日——英国国会通过“战争公债法案”,拨款3500万英镑军费给布尔战争。(参见1900年4月9日) 3月29日——美国陆军部在菲律宾设立军官区。 3月31日——俄国和朝鲜在汉城签订1项确保马山浦海军基地租借权的秘密协定。 4月 4月1日——希腊乔治亲王成为克里特岛的专制君主。 4月4日——英国威爾斯親王愛德華七世在比利時被枪擊。 4月14日——世界博览会在法国巴黎开幕。 4月30日——夏威夷正式成為美國領土。 5月 5月18日——東加成為英國的保護國。 5月14日——第二届奥林匹克运动会在法國巴黎开幕。 5月21日——英、美、法、德各驻华公使再次照会清政府,敦促严厉镇压义和团及惩办镇压不力的官吏。 5月30日——義和團佔領天津。 5月31日——八國聯軍抵達中國。 6月 6月10日-端郡王载漪出任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大臣,义和团进驻北京。 6月13日-义和团进驻北京内城,烧毁几乎所有教堂。 6月15日-义和团围攻北京西什库天主堂。 6月17日-八国联军攻占大沽炮台。 6月18日-义和团在清军协同下,进攻廊坊车站内的八国联军。 6月21日-清廷向英國等八國列强宣战。 6月22日-莫高窟“藏经洞”被发现。 6月27日-英國倫敦地鐵中央線通車。 6月29日-瑞典政府正式批准设置诺贝尔奖全基金会。
以原小說的版本為時間背景,2014年至2015年,日本漫畫家森山繪凪曾在由白泉社發行的漫畫雜誌上,連載《基度山恩仇記》()。 手機遊戲 愛德蒙·唐泰斯/基度山伯爵(巖窟王)亦在2015年手機遊戲《Fate/Grand Order》之中以「Avenger」的職階登場,別名為「巖窟王」。 参考资料 外部链接 Critical approach on The Count of Monte Cristo by Enrique Javier González Camacho in Gibralfaro, the journal of creative writing and humanities at the University of Malaga(in Spanish) The Count of Monte Cristo, full text with embedded audio at PublicLiterature.Org The Count of Monte Cristo, an audiobook by LibriVox, available at Internet Archive Tale Spinners for Children: The Count of Monte Cristo MP3 download Pierre Picaud: The "Real" Count "Count of
2015年,中国电视剧《琅琊榜》走红,故事发生于参照南梁时代虚构的架空世界,因为其与小说在情节表达上有多处相似之处被称为“中国版”的《基督山伯爵》。 2018年4月日本富士電視台改編,劇名為《基度山恩仇記-華麗的復仇-》,由藤岡靛主演。故事舞台設定在現代的日本。主角被人陷害入獄,在歷盡滄桑後逃回日本,傷痛的他發現完全物是人非,未婚妻變成好友的妻子,在他發現自己曾經的好友們就是造成自己人生悲劇的幫兇後,主角決定要對這一切進行復仇,奪去仇人的一切。 电影 《基督山伯爵》被多次拍成电影,最新的版本是美國2002年所拍的絕世英豪。 動畫 本編多次被改編拍成動畫,其中最新版的日本動畫《巖窟王》為同時參考了原作及美國科幻小說家Alfred Bester1956年的改編版小說「老虎!老虎!(Tiger! Tiger!)」的科幻舞台作品。 漫畫 以原小說的版本為時間背景,2014年至2015年,日本漫畫家森山繪凪曾在由白泉社發行的漫畫雜誌上,連載《基度山恩仇記》()。 手機遊戲 愛德蒙·唐泰斯/基度山伯爵(巖窟王)亦在2015年手機遊戲《Fate/Grand Order》之中以「Avenger」的職階登場,別名為「巖窟王」。 参考资料 外部链接 Critical approach on The Count of Monte Cristo by Enrique Javier González Camacho in Gibralfaro, the journal of creative writing and humanities at the University of Malaga(in Spanish) The Count of Monte Cristo, full text with embedded audio at PublicLiterature.Org The Count of Monte Cristo, an audiobook by LibriVox, available at
托爾金曾在寫給出版商昂溫的信中說:「這部書是我生命和血的凝聚,我已竭盡所能。」 書籍出版 《魔戒》完成後,托爾金打算將其跟尚未完成的《精靈寶鑽》一同出版,這和喬治·艾倫與昂溫出版社一方產生了歧見,1949年末托爾金甚至一度另覓別家出版社來同時出版這兩本書;但他最終還是放棄了與《精靈寶鑽》同時出版的想法,跟昂溫妥協。 1951年,托爾金與喬治·艾倫與昂溫出版社約定雙方共享本書出版的所有利潤,原由是當時出版商認為《魔戒》的出版會賠錢。1952年6月22日托爾金正式將《魔戒》無條件交給喬治·艾倫與昂溫,由於當時二戰過後紙張十分昂貴,本來出版商建議要刪剪《魔戒》內容以縮小成本支出,但托爾金拒絕了這個請求;然而由於篇幅長,出版商還是決定分三部分出版該書。前兩卷《魔戒現身》和《雙城奇謀》分別於1954年7月29日和11月11日出版,而《王者再臨》則於1955年10月20日出版。 自1954年英文原版初版以来,《魔戒》在世界各地有诸多语言的不同版本出版。 1965年,美國的「」利用法律漏洞,出版了一個未經授權的《魔戒》平裝版,首刷印了15萬本;當時經托爾金授權的出版商巴倫丁公司特別請托爾金在小說開頭加上一篇前言,以和盜版書籍作區別。 中文譯本 《魔戒》三部曲的中文译本共有六七種版本之多,主要有: 張儷、鄭大民、張建平譯,臺灣聯經出版公司1998年版。此版當時銷量並不佳,在三年內僅售出三千套。 朱學恆譯,臺灣聯經出版公司2001年版。為配合《魔戒》電影的上映而推出的版本而大賣。於2012年聯經推出(全新修訂譯本)。 朱學恆譯,南京譯林出版社2013年版。 邓嘉宛、石中歌、杜蕴慈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14年版。該譯本由鄧嘉宛翻譯主要內容,杜蘊慈負責翻譯詩歌,石中歌負責翻譯序言、、索引等部分。 殊榮 在英國水石書店和第四頻道合辦的票選活動中,《魔戒》被選為20世紀之書。1999年,《魔戒》亦被亞馬遜公司票選為兩千年以來最重要的書籍。 在《每日電訊報》舉辦的一次票選活動中,《魔戒》獲選為最受讀者喜愛的書,托爾金也獲選最受喜愛的作家。兩個月後,在針對其會員的調查中,《魔戒》得到三千多張選票,名列第一,排在《傲慢與偏見》和《塊肉餘生錄》等作品之前。 在2003年英國廣播公司「大閱讀」活動票選的「有史以来最受讀者喜爱的小說」中,《魔戒》三部曲赢得17.4萬張選票(總共占全部選票的23%),名列榜首,排在《傲慢與偏見》(第二名)和《-{zh-hans:黑暗物质三部曲;zh-hant:黑暗元素三部曲;}-》(第三名)之前。托爾金之孫賽門·托爾金在得知結果後表示:托爾金生前很擔心其作品不被人理解,而這次的奪冠「對我爺爺来说,將非常、非常重要」。 在2015年由英國廣播公司主辦、82位書評家票選出的「英國最偉大的100部小說」中,《魔戒》排在第26名。 文化上的影響 《魔戒》系列小說問世後對全球的奇幻文化帶來了巨大的影響。至今《魔戒》已在全球賣出1億多冊,並被翻譯成60多種語言,全球讀過《魔戒》的人有一億人以上,且不斷在增加中。許多名人皆十分推崇《魔戒》的地位,如美國第44任總統奧巴馬。 《魔戒》小說亦成為後世許多作家效法的對象,魔戒譯者朱學恆表示:在美國每年出版的兩億本平裝小說中,有超過四分之一的作品直接或間接的和托爾金有關聯。媒體人在《紐約時報》書評專欄上表示:「沒有托爾金,我們無法想像會有哈利波特的熱潮。」。《哈利波特》作者J·K·羅琳本人則表示:「我14歲時就開始閱讀《魔戒》。到《哈利波特》寫到最後一卷时,我仍然堅持認为自己不会超越托爾金,他的作品里有全新的語言和神話,而我的魔幻世界裡没有這些東西。」。而美國著名恐怖小說作家史蒂芬·金亦承認他的作品《黑暗塔》有受到了《魔戒》影響。美國奇幻作家喬治·R·R·馬丁也表示《魔戒》中「甘道夫之死」的經典橋段深深影響了他的寫作。 在60年代,托爾金的名字還被帶入美國青年文化的主流,披頭四樂隊甚至計畫拍攝《魔戒現身》電影,並擔任主要演員,在當時像「支持甘道夫當總統」或「佛羅多還活著」這一類的標語隨處可見。 改編作品 電影 最早的《魔戒》電影改編作品為《魔戒》(1978年,J. R. R. Tolkien's The Lord of the Rings),由動畫師拉爾夫·巴克希執導,是一部動畫電影。該片原本預計分成二部曲推出,因此原始的標題為《魔戒·第一部》(The Lord of the Rings Part 1)。第一部電影的故事範圍包含了《魔戒現身》和一部份的《雙城奇謀》。 《魔戒》第二次改編電影《》(1980年,) 是由藍金貝斯公司(Rankin-Bass)製作的電視動畫特別節目,他們也在1977年製作了類似的作品《霍比特人》()。 第三次的改編電影則是由彼得·傑克森執導的《魔戒電影三部曲》,由新線影業(Newline Cinema)製作,三部作品分別為: 《魔戒首部曲:魔戒現身》(2001年)。 《魔戒二部曲:雙城奇謀》(2002年)。 《魔戒三部曲:王者再臨》(2003年)。 其中,《魔戒三部曲:王者再臨》是繼1997年的《鐵達尼號》後,第二部票房突破10億美元的電影,該片也和《鐵達尼號》一樣,共贏得11座奧斯卡金像獎,包括「最佳影片」及「最佳導演」,是奧斯卡有史以來獲得兩位數提名的影片中唯一全數得獎的影片。三部曲的電影成功的讓更多人認識了《魔戒》系列作品。 舞台劇 英國的一個劇團曾將本作品改編為音樂劇,由和索爾·扎恩茲製作,費時4年的籌備,於2006年在加拿大多倫多舉行全球首演,共有70多名演員、歌手及音樂家參與演出。 電視劇 2017年11月13日,亞馬遜公司獲得《魔戒》電視版權,計劃把魔戒改編成電視劇集,將分為多個季度播出,亞馬遜公司稱該協議還包含製作番外篇的可能性。。亞馬遜於2022年9月2日推出《魔戒:力量之戒》電視劇,這部作品的劇情並非直接從原著書本汲取或重複電影版的劇情,而是使用類似二次創作的方式虛構改編自J·R·R·托爾金的小說《魔戒》以補完發生在《魔戒現身》之前的故事,由於這段故事從未在原著中交代,因此遭來原著支持者的非議。。 電玩 《魔戒ONLINE》 《中土世界:魔多之影》 《中土世界:戰爭之影》 《魔戒:開戰時刻》是《魔戒》原版授權,並與華納兄弟公司共同開發的即時策略(SLG)手遊。 參考文獻 外部連結 托爾金官方網站 《魔戒》之出版社官方網站 阿爾達百科全書 Tolkien Gateway 魔戒wiki(Wikia) 魔戒中文维基 中土中文维基 1954年長篇小說 英國奇幻小說 中土大陸書本 奇幻文學 時代雜誌百大英文小說 英格蘭小說
Brandybuck)、皮聘(Peregrin Took)和他們的同伴遊俠亞拉岡(Aragorn)、矮人金靂(Gimli)、精靈勒苟拉斯(Legolas)以及巫師甘道夫(Gandalf)。 托爾金眾多作品的寫作主題、背景和其由來皆被大量研究過。儘管加入了大量的知識,《魔戒》劇情其實僅是托爾金自1917年以來寫作之浩大史詩中的最後一個環節,他並自稱該史詩的類型為「神話創作」()。影響《魔戒》的因素廣泛來源於哲學、神話、宗教、對工業化的反對立場、作者前期作品與兩次世界大戰等。一般認為《魔戒》為現代奇幻作品帶來巨大的影響,「托爾金派」(和)一詞甚至為《牛津英語詞典》所收錄。 《魔戒》一書的歷久不衰為流行文化帶來了一系列的影響及參照。托爾金迷們創建了許多社群,亦出版了大量有關托爾金及其作品的書籍。《魔戒》正持續地衍生出不同作品,如藝術插圖、音樂、電影、電視、廣播劇、電玩遊戲、同人文章等。 篇章 全書共分六篇 第二篇:魔戒遠征隊() 第三篇:艾辛格的背叛() 第四篇:魔多之旅() 第五篇:護戒戰爭() 托爾金原來打算集結成一冊出版,但在二戰後由於纸张短缺,他的想法未能付诸实现。小说最後只能分為三冊出版:《-{zh-cn:魔戒首部曲・护戒同盟队;zh-tw:魔戒首部曲・魔戒現身}-》(篇I和篇II)、《-{zh-cn:魔戒二部曲・双塔奇兵;zh-tw:魔戒二部曲・雙城奇謀}-》(篇III和篇IV)和《-{zh-cn:魔戒三部曲・王者归来;zh-tw:魔戒三部曲・王者再臨}-》(篇V和篇VI,6個附录,4個索引)。 因為三本小說的廣泛分布,此作品時常被称为魔戒三部曲,但严格来说,其構思是一部完整的作品。 情節大綱 魔戒現身 早在故事開始前,黑魔王索倫於第二紀元1600年鑄造了至尊魔戒,以便統御其它由人類、精靈、矮人所持有的魔法戒指。第二紀元3441年,索倫在精靈及人類最後同盟戰役中被擊敗,伊蘭迪爾之子埃西鐸砍下了他手中的魔戒,聲稱是自己的傳家之寶。埃西鐸後來死於半獸人的箭矢之下,魔戒因此掉入安都因河,從此消失在歷史的記載中。又過了兩千年,魔戒被哈比人德戈發現,德戈後被他的親友史麥戈殺害,魔戒至此第三次易手。史麥戈隨後被逐出原屬的家園,只得藏身在迷霧山脈山腳下。在該處,魔戒將史麥戈轉變為一頭扭曲而墮落的生物ㄧ咕嚕。 咕嚕最終脫離不了失去魔戒的命運。在《哈比人歷險記》中記錄了魔戒易主比爾博·巴金斯的過程。與此同時,索倫重拾了肉身的軀殼,回到了他原先的基地——魔多。咕嚕在出發尋找魔戒之際,被索倫發現並俘虜。索倫從他身上得知比爾博·巴金斯是戒指當下的持有者,咕嚕隨後被釋放。而需要魔戒重拾大業的索倫,派遣了黑暗的部下戒靈尋找它的下落。 小說開始於哈比人的故鄉——夏爾,佛羅多·巴金斯從他的叔叔兼監護人,比爾博手中繼承了「魔戒」。兩人皆不知曉戒指的來由和其強大的力量。灰袍巫師甘道夫卻瞭解這枚指戒的歷史,並指示佛羅多將魔戒帶至精靈王愛隆的領土以聽取他的建議。佛羅多隨後在他的園丁山姆·詹吉、二位晚輩表親皮瑞格林·圖克及梅里雅達克·烈酒鹿的偕同下離開了夏爾。 途中哈比人險些與戒靈相遇,但他們隨即逃入老林擺脫了糾纏。在樹林中他們受到力量強大的湯姆·龐巴迪的幫助,一位魔戒在其身上不起任何作用的神袐人物。離開老林後,他們在一個名叫布理的小鎮遇上了埃西鐸的後裔、外號名為「神行客」的遊俠亞拉岡。亞拉岡在此加入他們的行列,作為保護、指引哈比人的嚮導。一行人在小鎮遭受攻擊後悄悄地離開,戒靈卻緊追在後,更在風雲頂上以一把有詛咒之毒的魔窟劍刺傷了佛羅多。在佛羅多的傷勢愈來愈嚴重之際,亞拉岡帶領哈比人前往瑞文戴爾尋求庇護。一路到了喧水河的布魯南渡口,戒靈再度發動攻擊,但此時瑞文戴爾的領主愛隆控制洪水將戒靈淹沒,拯救了小隊。 一行人被領到瑞文戴爾,佛羅多在愛隆的照料下康復。隨後的愛隆會議上,各方代表商討了諸多同索倫、魔戒相關的歷史,甚至是索倫試圖收買白袍巫師薩魯曼的消息。會議中,人們瞭解到索倫威脅的強大,且只有將魔戒帶回當年它的鑄造之地——末日火山方能將其摧毀。佛羅多自願領著戒指前往,為了陪伴和保護佛羅多,由山姆、梅里、皮聘、亞拉岡、矮人金靂、精靈勒苟拉斯、剛鐸攝政王迪耐瑟之子波羅莫共組而成的「魔戒遠征隊」因此誕生。 在試圖經卡蘭拉斯山腳橫跨迷霧山脈卻失敗後,遠征隊改道至莫里亚礦砊,在該處遇上了半獸人的攻擊。甘道夫幫助大家逃亡、並獨自一人阻擋古老而可怕的炎魔,卻因此跌入都靈之淵而殞落。餘下的隊員進入了黃金森林羅斯洛立安避難。帶著精靈王后凱蘭崔爾贈予他們的船隻和禮物,遠征隊行過安都因河來到了阿蒙漢山丘。波羅莫在此屈從了魔戒的誘惑,並試圖自佛羅多手上將其據為己有。佛羅多因此心生了脫離隊伍的念頭,但山姆不願離開好友、堅持隨其同行,兩人遂離隊踏上往魔多之路。與此同時,受索倫及薩魯曼之命的半獸人襲擊遠征隊將波羅莫殺害,並綁架了梅里和皮聘。 雙城奇謀 亞拉岡、金靂、勒苟拉斯則決定跟蹤強獸人的腳步進入洛汗國。在法貢森林的邊緣,梅里與皮聘趁洛汗人攻擊強獸人之際逃了出來,並躲進森林內,在森林裡和樹人成為朋友。亞拉岡、金靂、勒苟拉斯沒在法貢森林裡找著哈比人,卻發現了從炎魔之鬥中復活、法力變得更加強大的白袍巫師甘道夫。甘道夫知會他們哈比人平安無事,於是四人便前往洛汗國國王希優頓的住所,將其從薩魯曼的騙局和催眠中解救出來。希優頓偕同亞拉岡、金靂及勒苟拉斯等人鞏箇聖盔谷的防禦,甘道夫則策馬前往尋找更多的兵力。聖盔谷被薩魯曼的強獸人大軍重重包圍,但甘道夫隨即帶回援軍,打敗了強獸人。 樹人與胡恩對艾辛格發動攻擊,將薩魯曼困在歐散克塔中。甘道夫、希優頓一行人隨即來到艾辛格同薩魯曼談判。薩魯曼拒絕承認自己犯下的過錯。甘道夫只好奪去他的地位和強大的力量。梅里和皮聘終於歸隊。但好奇的皮聘窺視了真知晶球,一個薩魯曼與索倫交換訊息的工具——這個舉動使索倫認為薩魯曼已經抓到魔戒持有者,於是甘道夫只好將皮聘帶往剛鐸。 王者再臨 在前往魔多的路上,佛羅多和山姆逮到了自摩瑞亞便不斷跟蹤他們的咕嚕,並要求他帶領他們進入魔多。在瞭解魔多大門無法通行後,咕嚕提議從一條鮮為人知的小路繼續前進。但咕嚕背叛了佛羅多,將其帶入巨蜘蛛屍羅的要塞西力斯昂哥。被屍羅咬傷後,佛羅多看似身亡。但山姆還是憑一人之力打敗了屍羅。山姆帶走了戒指,逼迫自己離開自己的主人。半獸人發現了佛羅多的屍體,山姆才發現佛羅多其實只是失去意識,並非真的死去。佛羅多隨後被帶往西力斯昂哥之塔,山姆則下定決心要拯救他。 索倫出兵對剛鐸展開攻擊,甘道夫則前往米那斯提力斯警告迪耐瑟。米那斯提力斯四面楚歌,迪耐瑟在另一顆真知晶石的监控下,受索倫的影響而絕望地自殺了。亞拉岡、勒苟拉斯和金靂經亡者之道通往剛鐸,亞拉岡在該處召集了一批曾背棄對埃西鐸承諾而不能超度的亡靈軍隊,以埃西鐸後裔的名義請求他們協助,以解除他們古老的詛咒。這個幽靈軍隊幫助他擊敗了不斷侵略南剛鐸的昂巴海盜。被解放的南剛鐸人同洛汗騎兵加入作戰,在帕蘭諾平原戰役上拯救了被重重包圍的米那斯提力斯。 山姆救出了佛羅多,兩人便繼續前往魔多的旅程。在接近末日山脈之際,佛羅多的身體愈來愈虛弱,山姆則一直在旁幫助他。同時,魔多黑色大門前展開的激昂戰鬥上,剛鐸—洛汗同盟軍不顧一切地與數量多得驚人的索倫大軍作戰,試圖將索倫的注意力從末日山脈中轉移開來。哈比人最終來到末日火山的邊界,佛羅多卻抵擋不住魔戒的誘惑,直指自己是戒指的主人。此時咕嚕再度現身,和佛羅多爭奪那枚戒指。咕嚕咬下了佛羅多的手指和魔戒,卻因此掉入火山,同魔戒一齊葬身火海。在魔戒被摧毀的同時,索倫亦被殲滅,其軍隊瓦解、他的高塔化為韲粉、戒靈消亡,魔戒之役至此似乎是結束了。亞拉岡被封為伊力薩,亞爾諾暨剛鐸之王,並和自己一生的摯愛——愛隆之女亞玟成婚。 與此同時,薩魯曼從監禁中逃了出來,並奴役了夏爾。四名回到家鄉的哈比人發起叛變,推翻了薩魯曼的統治。薩魯曼死在自己先前的僕人巧言手下,而巧言最後也被-{zh-hant:哈比;zh-hans:霍比特}-弓箭手奪去了性命。「魔戒之役」便在佛羅多的家門口劃下了句點。梅里和皮聘被人們封為英雄。山姆則用了凱蘭崔爾贈予的禮物重建了夏爾,並和小玫·卡頓步入紅毯。佛羅多身、心靈受到的創傷皆未康復。幾年後,在甘道夫、比爾博等人的陪伴下,佛羅多自灰港岸向西航行至海外仙境。小玫過世後,山姆將《西境紅皮書》傳給了他的女兒伊拉諾,書中記載著比爾博、佛羅多、山姆、皮聘、梅里的冒險故事。作為世間僅存的最後一位魔戒持有人,山姆隨後亦航向西方的海外仙境,最終與佛羅多重逢。 主要人物 哈比人 佛羅多·巴金斯():一名來自夏爾且富有的哈比人,自比爾博手中繼承了至尊魔戒。故事一開始,佛羅多便背負了摧毀魔戒的重任。 山姆·詹吉():佛罗多的园丁,陪同佛罗多前往末日火山。 皮瑞格林·圖克(皮聘,):年輕且玩心重,是佛羅多的表侄。後隨著甘道夫到達剛鐸米那斯提力斯城堡。 梅里雅達克·烈酒鹿(梅里,):聰明盡責,佛羅多的表侄。後跟隨洛汗國王遠征剛鐸戰場。 比尔博·巴金斯():曾是魔戒持有者,佛罗多的叔叔,留下魔戒給佛羅多繼承。探險家、诗人、作家。 咕嚕():本名为史麥戈()。曾是-{zh-hant:哈比;zh-hans:霍比特}-三支系中的史圖爾人平民,亦是比爾博之前的魔戒持有者。撿到魔戒被其力量吸引而墮落,造成雙重人格,對人充滿不信任。 邁雅 甘道夫():一開始出場時是灰袍巫師,跌入摩瑞亞深淵並戰勝炎魔後成為白袍巫師,繼續對抗黑暗勢力。他有很多名字,其中精靈稱他作米斯蘭達。 薩魯曼():白袍巫師,也是「聖白議會」的議長。於艾辛格戰敗後,在夏爾死於其僕人巧言刀上。 索倫():黑暗之王,魔多()的君主,至尊魔戒的主人。他以大部分力量打造出至尊魔戒,自埃西鐸把魔戒從他手上砍下,他的靈魂被迫出竅,居於巴拉多塔內,是為魔眼。 瑞達加斯特 ():褐袍巫師。 美丽安:出现于精灵宝钻征战史之中,下嫁于精灵王庭葛,并生下绝世美女露西安。她喜爱歌唱,据说连夜莺都会静静倾听。她用自己的力量筑起了美丽安的环带,只有力量远远高于她的或是因命运才来到此地的,才能通过,否则将在其间永远迷路。在庭葛被矮人杀死后,她因悲痛离开了艾尔达,他们的王国被毁灭。 上述所讲的三位巫师,并非迈雅,虽是西方之主所遣来但却是埃斯塔力一族。详见朱学恒所译王者再临,帝王本纪及年表。(其實《精靈寶鑽》有寫巫師即為邁雅。) 精靈 勒苟拉斯():是幽暗密林的精靈王瑟蘭督伊之子,箭術百步穿楊,魔戒遠征隊成員。 亞玟():瑞文戴爾的精靈公主暮星,埃尔隆德之女,後來嫁给亞拉岡,放棄了精靈的永生,成為人類。 凱蘭崔爾():洛丝萝林森林的精灵女王 ,一直支持遠征隊,並送出了禮物給八名成員。 愛隆():瑞文戴爾的精灵领主,亞玟的父親。一直扶育亞拉岡長大成人。 矮人 金靂():葛羅音之子,自始至終和亞拉岡、莱戈拉斯並肩作戰,最後成為莱戈拉斯的好友。 葛羅音():同比尔博一起前往孤山消滅恶龙,夺回属于矮人财宝,并参加了战斗,和精灵,人类一同消滅半兽人,也应者他的勇敢,功成名就,成为一个受到大家尊敬的人。 巴林:也是比尔博冒险时的同伴。后来他恢复了摩瑞亚兴盛 樹人 樹鬍():-{zh-hans:范冈;zh-hant:法貢}-森林裡的樹人(Ent)首領,率領樹人群攻下了薩魯曼的艾辛格。 人類 阿拉贡():努曼諾爾人、剛鐸国系嫡系傳人,埃西鐸第三十九代嫡亲子孙,小時候(2岁时)父亲(亞拉松)被敵人殺害,被母亲带到瑞文戴爾请求精靈王愛隆的庇护,並被取名为愛斯泰爾(Estel),辛达林语中希望的意思。20岁时得知身世,後遇到精靈公主亞玟並愛上她。魔多瓦解後,成為剛鐸和亞爾諾國王並同時迎娶亞玟。 博罗米尔():刚铎摄政王迪耐瑟長子,死於強獸人箭下。 法拉米尔():刚铎摄政王迪耐瑟次子,戰後迎娶了洛汗的伊欧温。 迪耐瑟二世():刚铎摄政王,波羅莫、法拉墨的父親,意外被焚身死亡。 塞奥顿():洛汗国的国王,戰死於剛鐸帕蘭諾平原戰役。 伊歐墨():希優頓的外甥,魔戒大战前為驃騎第三元帥,大战后成為洛汗国王。 伊欧温():希優頓的外甥女,伊歐墨的妹妹,嫁给法拉米尔。 希優德():希優頓之子,死於艾辛河渡口。 虛構的世界 魔戒中的語言 昆雅语(Quenya) 辛达林(Sindarin) 黑暗語(Black Speech) 半獸人語(Orkish) 矮人語(Khuzdul) 阿登奈克語(Adûnaic) 西方通用語(Westron) 帖勒瑞林語(Telerin) 多瑞亞林語(Doriathrin) 南多林語(Nandorin) 古辛達林(Old Sindarin) 依爾克林語(Ilkorin)
北方少數漢族和朝鮮族人還會吃狗肉,認為是大補食品。 北方滿族旗人在冬至時既祭天又祭祖:到了冬至晚上,家庭會在庭院內舖桌、擺供桌,掛「天地禡兒」,殺豬祭祀;同時祭祀祖兒,在院內立祖先竿子,其中竿頂為葫蘆狀,下有「刁斗」。參與祭典之親朋事後更獲分得祭祀用過的肉(稱為「白肉」)享用,是為「吃白肉」;而豬腸和豬尿則丟在刁斗上任雀鳥進食。 北方冬至前後亦是舊地主討債的時期,窮苦人往往外出討飯,各地社倉實行賑濟。民眾也喜歡掃雪煮茶,認為有助健身。 中國南方 南方的冬至飲食習俗,某些地方有冬至日食汤团、粉糍粑等甜食的習俗: 冬至日會食用以米麵製成的圓形食品,即「湯团」、「團子」、「團圓子」(在中國北方稱為「丸子」),取圓形象徵天與陽,寓意年終團聚。湯团有餡料者用作祭祖,無餡料者用作祀神。沿海地區人民更往往把湯团造成紅色與白色以寓意陰陽交泰。冬至食過湯团也象徵著年長一歲。除了暢快飲食,民間亦有「晒冬米」習俗,水洗白米後在冬至日的陽光下曝曬,留給日後有病者煮粥食用。 有諺語「若要富,冬至吃塊熱豆腐。」南方民眾流行趁冬至時值農事換年之交的前夕夜食豆腐進補,同時選種,稱為「豆腐節」。 南京地區在冬至這天有喝雞湯的傳統習俗,認為冬至喝雞湯暖身體,一暖暖一年。 江浙一帶在冬至食汤团外,还要吃桂花酒酿,并祭祖。 蘇州習俗,冬至日家庭成員團聚食團圓飯,如有家人出門也會留一套碗筷懸念,其中飯前祭祝祖先,飯菜有全雞、全鴨、大青魚、紅燜蹄膀等。此外還有飲冬至酒的習俗,酒水以酒和糖製作,一般是僅冬至面世的桂花冬釀酒,老少皆宜。 南粤,傳統廣州人過冬至,會拜祖先,飼耗,食湯圓,做臘味糯米飯,宰雞殺鴨燉八珍(指燉熬八種稀有而珍貴的烹飪原料),而廣州外郊鄉民舊日冬至日,會喂耕牛食糯米糕、米汁、酒糟、蘿蔔、菜水等,以犒勞其過去一年的辛勤勞作,與祈盼耕牛在來年能繼續為主人換來豐收。 福建的福州一带及馬祖地區则在冬至食类似汤圆的一种食品:𥻵。 此外還有食長線麵的習俗,喻意長壽及盼望冬至後每日白日長度逐漸加長而大地盡早回春。《s:夢粱錄/卷06》則提及「一陽後日晷漸長,比孟月則添一線之功」。 冬至節時掃墓叫「過冬紙」。在閩南和莆仙地區的一些地方有此風俗,借此表示子孫與先祖的靈魂共存。 江南也流行一種飲食占卜遊戲,以湯圓象徵人,通過占卜方式祈求生育: 在竹篩放入米圓,每次取出兩個,最後如剩下1個米圓則認為必定會生男孩,如剩下2個米圓則認為必定會生女孩。 用火烤以糯米製作的冬節圓,如湯圓脹而不裂則認為宜生男孩,如湯圓脹而裂則認為是生女之兆。 臺灣 祭祖祠 冬至,臺灣古稱「冬節」(台灣閩南語:Tang-Tseh/Tang-Tsueh ,客家語:Dung24 Jied2,閩東馬祖話:tøyŋ ʒai,閩東福州話:tøyk1 tsaik7)。民間首重祭祖,分為家中奉祀的祖先公媽,與各地宗親祖厝、宗廟所舉行的隆重莊嚴的三獻禮,稱為「祭祖祠」或「進祖」。禮成後則設宴款待,臺灣稱為「食祖」、金門稱為「食頭」、澎湖稱為「食冬」。冬節時,主婦會在清早便開始「浮圓仔」、「炊菜包」,拜完神佛後,便開始祭拜祖先。祭畢後,全家團圓著,食用冬節圓、菜包,寓意添一歲。祭拜神佛準備全副牲禮(號稱謝平安)、四果、冬節圓和菜包,拜祖先則準備剖開的牲醴、米飯、十二碗、五味碗、四果、冬節圓、雞母狗仔、菜包等。 為了賀節與酬神,人們會在下元與冬節期間,請戲班演出「冬節戲」,臺灣日治時期的冬節戲多為「亂彈戲」,臺灣戰後時期則多為「歌仔戲」。舊時官廳府衙亦會在冬節亦要設筵慶賀。金門是典型的宗族社會,因此冬至祭祖在金門是隆重的大事,各地宗親氏族會舉行隆重的三獻禮與食頭儀式。所謂的「頭」,分為男子新婚的「新婚頭」、家中有子成婚的「老大頭」、男子年滿十六歲的「成丁頭」。推舉任官職、學位或聲望的人士擔任主祭,陪祭則由爐主擔任。另外除了冬節圓外,金門人亦會在冬至食「拭餅」(即潤餅)。 冬節圓 在臺灣,冬至的湯圓被稱為「冬節圓」(臺灣閩南語:tang-tseh-înn/tang-tsueh-înn,客家語:Dung-Jied-Rhan)或「圓仔」。圓仔有分甜鹹、大小之分。用於祭祀的紅白兩色的小圓仔與如雞蛋大小般的「圓仔母」兩色各六。圓仔母通常包花生餡或芝麻餡及糖料。冬節前夕,全家人一齊將糯米糰搓挲成大大小小的圓粒,稱為「公孫父子圓」。人們在祭祀完畢後,一起食用,稱為「添歲」。小孩會將「圓仔丁」黏糊於門扉、窗戶、車窗、桌、櫃、畜欄、牲窩、水井或器物等處,犒勞窗牖神及家具神等守護神一年辛勞,稱為「餉耗」。糊黏圓仔丁在傳統習俗中亦有祈求「出好丁」之意,為祈禱新婦生子之寓意(古時指是男子)。待圓仔丁乾燥後可以藉由圓仔的膨脹或塌陷來預卜生育之兆,給孩子們食用,亦有保佑發育健康,添新歲 。古代流傳著食用冬節圓需每匙兩粒,若未婚者最後一匙必為單數 ,若已婚者最後一匙必為雙數。舊時臺灣尚賭,賭客食用時亦預卜最後一匙剩雙數為贏兆、單數為輸兆。 搓丸 馬祖冬至時令,會搓製糯米作成的粉團(糍粑),為「搓丸」(ㄘㄨㄛ ㄨㄥˋ),也稱「搓糍」(tshɔ si)。「糍」,馬祖當地也寫作「𥻵(米時)」。 牛生日 在台灣民間故事中,相傳冬節是臺灣牛的生日。古時人們會迎接牛仔回家慶祝。人們會在番薯內挖洞,填入冬節圓一齊飼牛,以犒勞臺灣牛一年農作的辛勞。或在牛的額、角、脊背、尾巴黏上湯圓,希望牠和主人一樣添福增壽。另外,把冬節圓黏在果樹上,並把果樹劃破一點樹皮,澆沃上圓仔,亦在祈年豐收、碩果纍纍。有些村庄,還會在門環上插榕枝、竹葉,以祈求家戶運勢像榕樹一樣茂盛健壯,像竹子一樣節節高升,此外榕樹也有辟邪的作用。 雞母狗仔 「雞母狗仔」是臺灣人為了祈求六畜興旺、五穀豐登,用生粿搓捏成牛、豬、雞、魚、狗、貓等造型的供品。待雞母狗仔形塑後,再染到「圓仔糟」(造湯圓的原料)施以顏色,蒸熟後用與其他牲醴供品一同用以祭祀,稱為「祭冬」。除了一般的牲畜外,雞母狗仔的造型亦包含鯉魚、金瓜、鳳凰、龍柱或水族等饒富趣味的吉祥物。 祭拜完後,小孩便會拿雞母狗仔來“相鬥”,若一方頭斷,便要將其身體一併送給對方。台灣閩南俗語云:「補冬補喙空 」,冬至為天地陰陽氣交與人體陰陽氣交的時機,作為燉煮「十全」、「八珍」或米粿等食品等食補是養生的好時機,而現代社會的燒酒雞、薑母鴨、羊肉爐亦受歡迎。 土地契約 古時臺灣人有關土地、田地的租佃、買賣與抵押,都會先在八月十五期間預談或預繳款,而冬節時訂立契約正式履行。由於時序冬至時,農作物都已收成,兩方產權較清楚之故。因此不論買賣、續約、抵當、終止或新舊佃戶更換,皆會在冬節進行。 公眾假期 在當代各大以華人為主體的國家或地區,澳門特別行政區乃唯一設冬至日為全民公眾假期之地區。而中華民國政府所轄的金門縣為了盛大的祭祖儀式,亦實行公假制度,但臺灣本島、澎湖群島、馬祖列島並不放假。 各地諺語 「冬至進補,春天打虎」 江南:「清爽冬至邋遢年,邋遢冬至清爽年」。意思是冬至如果是晴天,春节通常要下雨,反之亦然。 上海川沙:「冬至菜花年大麥」
朝廷與官民 早在周代,冬至就有國家祀典。《周禮.春官》提及:「以冬至日,致天神人鬼。」冬至節則是在漢代開始成為通行節日,並在往後衍生出越來越多節俗,排場與風光也漸甚。甚至會有不少文人因此大獻頌詩,例如漢代有一賀君作品《獨斷》則提到:「冬至,陽氣起,君道長,故賀。」 《後漢書》「禮儀志」中記載東漢王朝對待冬至的情況:「冬至前後,君子安身靜體,百官絕事,不聽政,擇吉辰而後省事。」由此可知從漢代起冬至是國定假日。而歷代帝王亦會以冬至為盛大的國事大典,南郊祭天(取太陽要從冬至後從南回歸線「回歸」),北郊祭地,朝會群臣與鄰國使節等。《史記.封禪書》提及:「冬至日,禮天於南郊,迎長日之至。」可見當時人們視「長日」當作喜福。 河北《懷安縣誌》提及:「冬至日,縉紳拜闕,士人拜師長,子孫拜祖父,曰賀冬。」,當中「拜闕」就是指到皇宮中朝拜君主,赴拜闕者有本國臣僚,亦有外國使節。南北朝時代沈約《宋書》則記載了:「魏晉冬至日,受萬國及百僚朝賀,因小會,其儀禮亞於歲朝。」並有獻襪履之儀,表示迎福踐長。曹植《冬至獻襪頌表》記載:「千載昌期,一陽嘉節,四方交泰,萬物昭甦……並獻紋履七緉,襪若干副。」 魏晉朝以後,時任朝廷也開始在冬至當日舉行朝會,其盛大僅次於元日(元旦)。朝會典禮中有一儀式為朝賀禮,皇帝在當中要接受各國與周邊民族的使臣、以及文武百官的上表祝賀。 宋朝以後,皇帝更專門制定冬至節大朝會的儀衛兵仗,俗稱「掛冬仗」,宮城內外遍佈排列井然有序的步騎兵甲,同時懸掛旌旗、擊鼓、奏樂。而入朝官員則必須穿著制服覲見皇帝,比照祭祀大禮。 明清兩代則在北京南郊天壇祭天。清代皇帝祭天儀式每年都有,祈求天帝保佑、國泰民安,並已發展到極為繁瑣、複雜、隆重:期間皇帝必須穿祭服、請牌神,太常寺官奏請行禮,典儀官唱讚「燔柴迎帝神」;更在東南煪柴爐升火,西南方懸望燈,樂隊齊鳴。 清代《帝京歲時紀勝》亦提及:「長至南郊大祀,次日百官進表慶賀,為國大典。」 官府亦會在冬至期間允許開放賭場供民聚自由出入。 古時民間 冬至是昔時各家庭團聚慶賀的節日,不僅家庭成員間相互飲「節酒」和食佳節美食慶祝,更會走訪親友居所慶賀送禮和祭奠祖先與神明,其中河北《柏鄉縣志》就有提及:「是日士民祭始祖墓」。而民眾也會準備一套新衣服以求在冬至體面應節,哪怕是節衣縮食儲錢甚至問親友借貸也得購買新衣服。而冬至亦有時值一陽初至「扶陽」的信仰意義及相應習俗,取陽氣於冬至既小又弱故需扶助使其健旺,例如「擁爐會飲」、食圓形食品等,雖則扶陽觀念的習俗在20世紀開始式微。 早在商朝,民間已有著年終祭祀「清祀」的習俗,祭祖妣兼祭百神。而早在周代,每年農曆十月,民間都會有年終「大蠟」(其中「蠟」解作「合祭」之意),祭一切神祇鬼靈;後於漢朝正式採用農曆時將大蠟禮儀移到農曆十二月。這反映著傳統華夏人民善祭的一面──認為眾生皆由眾神靈庇護,且延續著祖先的歷史。 《s:東京夢華錄/卷十》就記載了宋都開封城每逢冬至節到處洋溢的節日氣氛:「十一月冬至,京師最重此節。雖至貧者一年之間積累假借,至此日更易新衣、備辦飲食、享祝先祖。官放關撲,慶賀往來,一如年節。」。此外開封特別普遍流行「守冬」習俗,乃趁冬至一陽復始之時人如能與大自然息息相應就會獲得新的生命力,表示兒孫添歲、老人延壽。同時因正值冬天及農務閒期,中國北方多在冬至前後有冰上,雪上遊戲,例如堆雪獅、雪人、雪山、雪燈、打滑澾、打雪仗、溜冰、爬犁等,另外還盛行冬獵並攜帶獵物串親訪友,同時盛行閭里饋贈家慶瑞雪豐年。 《清嘉錄》亦有一首詩描述送禮:「冬至家家講物儀,近來送去費心機。胸前盡收渾閒事,原物多時卻再歸。」 清光緒八年刻本河北《懷來縣誌》:「冬至,拜節,或以羊、酒相饋送,謂之肥冬。」指肥冬乃指冬至正當糧入倉、豬已宰、酒正釀之時節,飲食豐饒,各家各戶皆酒肉飄香之餘亦會饋送酒肉予親朋戚友。 《中華全國風俗誌.江蘇儀證》:「十一月冬至節,從火,祀家廟、福祠、灶經,拜父母尊長,設家宴,親戚相賀,與元旦一例。諺-{云}-『大冬如大年』,即吳中『肥冬瘦年』之說也。」可見南北朝時冬至,民眾更有拜父、拜母之禮。 冬至與春節同樣有「拜冬」、「賀冬」等習俗尊師敬老。東漢崔寔《s:四民月令》提到:「(冬至)進酒淆,及謁賀君師耆老,如正旦。」 冬至的飲食文化與規模更是豐富非常。 中國北方 北方的冬至飲食習俗: 有諺語「冬至餃子夏至麵」,認為冬天寒冷而人體耗熱量多故應該多食有營養的食品補充熱量。因此有冬至日有食餃子和餛飩的習俗:吃餛飩寓意破陰釋陽,表達冬至的新舊交接宇宙混沌狀態,更意味親自開闢世界;而吃餃子又俗稱「安耳朵」(擠餃形似耳朵),民間習俗認為冬至日不食餃子會凍掉耳朵,也不利農事收穫;另一說食餃子防為紀念藥王張仲景。而餃子、餛飩和包子等更會是家庭成員團聚圍桌而食,稱為「蒸冬」。 当然也有例外,如在四川、山东枣庄流行冬至当日喝羊肉汤的习俗,寓意驱除寒冷之意。各地食俗不同,但吃水饺最为常见。 南宋陳元靚在《歲時廣記》提及:「京師人家,冬至多食餛飩。」; 南宋周密在《s:武林舊事/卷三》提及:「享先則以餛飩。」; 清代乾隆年間記載著一段歲時民俗:「冬至、祀先祖,食餛飩,取陰陽胚胎,包孕渾涵。」; 河北《柏鄉縣誌》則提到:「冬至日,作餛飩為食,取天開於子」,混沌初分,人食之可益聰明。」 傳說漢末醫聖張仲景體念家鄉鄉民在寒冬中辛苦工作,就在冬至日利用羊肉等祛寒的藥材包在麵皮中,作成耳朵模樣,給鄉民們治病補身,此藥方名字叫作「祛寒嬌耳湯」,嬌耳就是餃兒。 據最早在《s:荊楚歲時記》記載之風俗,陝西一些地方在冬至會食用赤豆粥,認為可以驅疫鬼以避疫與卜壬日,該疫鬼相傳乃共工之子在冬至日死亡後的化身。傳統華夏人民一直以紅豆、赤豆、桃木等有避災袪疫的「神物」來陪件節時,更有「剪草成馬,撒豆成兵」一說,屏山先生《至日詩》亦有描述:「豆糜厭勝憐荊俗,雲物書祥憶魯台」;隨後此習俗與冬臘節令的臘八粥融合,遂民間記憶傳襲出現了模糊。 「擁爐會飲」:爐火與酒都屬暖,圍爐溫酒,團聚共飲,既扶陽又賀節。 北方少數漢族和朝鮮族人還會吃狗肉,認為是大補食品。 北方滿族旗人在冬至時既祭天又祭祖:到了冬至晚上,家庭會在庭院內舖桌、擺供桌,掛「天地禡兒」,殺豬祭祀;同時祭祀祖兒,在院內立祖先竿子,其中竿頂為葫蘆狀,下有「刁斗」。參與祭典之親朋事後更獲分得祭祀用過的肉(稱為「白肉」)享用,是為「吃白肉」;而豬腸和豬尿則丟在刁斗上任雀鳥進食。 北方冬至前後亦是舊地主討債的時期,窮苦人往往外出討飯,各地社倉實行賑濟。民眾也喜歡掃雪煮茶,認為有助健身。 中國南方 南方的冬至飲食習俗,某些地方有冬至日食汤团、粉糍粑等甜食的習俗: 冬至日會食用以米麵製成的圓形食品,即「湯团」、「團子」、「團圓子」(在中國北方稱為「丸子」),取圓形象徵天與陽,寓意年終團聚。湯团有餡料者用作祭祖,無餡料者用作祀神。沿海地區人民更往往把湯团造成紅色與白色以寓意陰陽交泰。冬至食過湯团也象徵著年長一歲。除了暢快飲食,民間亦有「晒冬米」習俗,水洗白米後在冬至日的陽光下曝曬,留給日後有病者煮粥食用。 有諺語「若要富,冬至吃塊熱豆腐。」南方民眾流行趁冬至時值農事換年之交的前夕夜食豆腐進補,同時選種,稱為「豆腐節」。 南京地區在冬至這天有喝雞湯的傳統習俗,認為冬至喝雞湯暖身體,一暖暖一年。 江浙一帶在冬至食汤团外,还要吃桂花酒酿,并祭祖。 蘇州習俗,冬至日家庭成員團聚食團圓飯,如有家人出門也會留一套碗筷懸念,其中飯前祭祝祖先,飯菜有全雞、全鴨、大青魚、紅燜蹄膀等。此外還有飲冬至酒的習俗,酒水以酒和糖製作,一般是僅冬至面世的桂花冬釀酒,老少皆宜。 南粤,傳統廣州人過冬至,會拜祖先,飼耗,食湯圓,做臘味糯米飯,宰雞殺鴨燉八珍(指燉熬八種稀有而珍貴的烹飪原料),而廣州外郊鄉民舊日冬至日,會喂耕牛食糯米糕、米汁、酒糟、蘿蔔、菜水等,以犒勞其過去一年的辛勤勞作,與祈盼耕牛在來年能繼續為主人換來豐收。 福建的福州一带及馬祖地區则在冬至食类似汤圆的一种食品:𥻵。 此外還有食長線麵的習俗,喻意長壽及盼望冬至後每日白日長度逐漸加長而大地盡早回春。《s:夢粱錄/卷06》則提及「一陽後日晷漸長,比孟月則添一線之功」。 冬至節時掃墓叫「過冬紙」。在閩南和莆仙地區的一些地方有此風俗,借此表示子孫與先祖的靈魂共存。 江南也流行一種飲食占卜遊戲,以湯圓象徵人,通過占卜方式祈求生育: 在竹篩放入米圓,每次取出兩個,最後如剩下1個米圓則認為必定會生男孩,如剩下2個米圓則認為必定會生女孩。 用火烤以糯米製作的冬節圓,如湯圓脹而不裂則認為宜生男孩,如湯圓脹而裂則認為是生女之兆。 臺灣 祭祖祠 冬至,臺灣古稱「冬節」(台灣閩南語:Tang-Tseh/Tang-Tsueh ,客家語:Dung24 Jied2,閩東馬祖話:tøyŋ ʒai,閩東福州話:tøyk1 tsaik7)。民間首重祭祖,分為家中奉祀的祖先公媽,與各地宗親祖厝、宗廟所舉行的隆重莊嚴的三獻禮,稱為「祭祖祠」或「進祖」。禮成後則設宴款待,臺灣稱為「食祖」、金門稱為「食頭」、澎湖稱為「食冬」。冬節時,主婦會在清早便開始「浮圓仔」、「炊菜包」,拜完神佛後,便開始祭拜祖先。祭畢後,全家團圓著,食用冬節圓、菜包,寓意添一歲。祭拜神佛準備全副牲禮(號稱謝平安)、四果、冬節圓和菜包,拜祖先則準備剖開的牲醴、米飯、十二碗、五味碗、四果、冬節圓、雞母狗仔、菜包等。 為了賀節與酬神,人們會在下元與冬節期間,請戲班演出「冬節戲」,臺灣日治時期的冬節戲多為「亂彈戲」,臺灣戰後時期則多為「歌仔戲」。舊時官廳府衙亦會在冬節亦要設筵慶賀。金門是典型的宗族社會,因此冬至祭祖在金門是隆重的大事,各地宗親氏族會舉行隆重的三獻禮與食頭儀式。所謂的「頭」,分為男子新婚的「新婚頭」、家中有子成婚的「老大頭」、男子年滿十六歲的「成丁頭」。推舉任官職、學位或聲望的人士擔任主祭,陪祭則由爐主擔任。另外除了冬節圓外,金門人亦會在冬至食「拭餅」(即潤餅)。 冬節圓 在臺灣,冬至的湯圓被稱為「冬節圓」(臺灣閩南語:tang-tseh-înn/tang-tsueh-înn,客家語:Dung-Jied-Rhan)或「圓仔」。圓仔有分甜鹹、大小之分。用於祭祀的紅白兩色的小圓仔與如雞蛋大小般的「圓仔母」兩色各六。圓仔母通常包花生餡或芝麻餡及糖料。冬節前夕,全家人一齊將糯米糰搓挲成大大小小的圓粒,稱為「公孫父子圓」。人們在祭祀完畢後,一起食用,稱為「添歲」。小孩會將「圓仔丁」黏糊於門扉、窗戶、車窗、桌、櫃、畜欄、牲窩、水井或器物等處,犒勞窗牖神及家具神等守護神一年辛勞,稱為「餉耗」。糊黏圓仔丁在傳統習俗中亦有祈求「出好丁」之意,為祈禱新婦生子之寓意(古時指是男子)。待圓仔丁乾燥後可以藉由圓仔的膨脹或塌陷來預卜生育之兆,給孩子們食用,亦有保佑發育健康,添新歲 。古代流傳著食用冬節圓需每匙兩粒,若未婚者最後一匙必為單數 ,若已婚者最後一匙必為雙數。舊時臺灣尚賭,賭客食用時亦預卜最後一匙剩雙數為贏兆、單數為輸兆。 搓丸 馬祖冬至時令,會搓製糯米作成的粉團(糍粑),為「搓丸」(ㄘㄨㄛ ㄨㄥˋ),也稱「搓糍」(tshɔ si)。「糍」,馬祖當地也寫作「𥻵(米時)」。 牛生日 在台灣民間故事中,相傳冬節是臺灣牛的生日。古時人們會迎接牛仔回家慶祝。人們會在番薯內挖洞,填入冬節圓一齊飼牛,以犒勞臺灣牛一年農作的辛勞。或在牛的額、角、脊背、尾巴黏上湯圓,希望牠和主人一樣添福增壽。另外,把冬節圓黏在果樹上,並把果樹劃破一點樹皮,澆沃上圓仔,亦在祈年豐收、碩果纍纍。有些村庄,還會在門環上插榕枝、竹葉,以祈求家戶運勢像榕樹一樣茂盛健壯,像竹子一樣節節高升,此外榕樹也有辟邪的作用。 雞母狗仔 「雞母狗仔」是臺灣人為了祈求六畜興旺、五穀豐登,用生粿搓捏成牛、豬、雞、魚、狗、貓等造型的供品。待雞母狗仔形塑後,再染到「圓仔糟」(造湯圓的原料)施以顏色,蒸熟後用與其他牲醴供品一同用以祭祀,稱為「祭冬」。除了一般的牲畜外,雞母狗仔的造型亦包含鯉魚、金瓜、鳳凰、龍柱或水族等饒富趣味的吉祥物。 祭拜完後,小孩便會拿雞母狗仔來“相鬥”,若一方頭斷,便要將其身體一併送給對方。台灣閩南俗語云:「補冬補喙空 」,冬至為天地陰陽氣交與人體陰陽氣交的時機,作為燉煮「十全」、「八珍」或米粿等食品等食補是養生的好時機,而現代社會的燒酒雞、薑母鴨、羊肉爐亦受歡迎。 土地契約 古時臺灣人有關土地、田地的租佃、買賣與抵押,都會先在八月十五期間預談或預繳款,而冬節時訂立契約正式履行。由於時序冬至時,農作物都已收成,兩方產權較清楚之故。因此不論買賣、續約、抵當、終止或新舊佃戶更換,皆會在冬節進行。 公眾假期
陳子晧: uplive熱門主播, 青春培訓班學員, 星島日報記者 高福慧:香港電臺節目「星期六問責」女主播 蕭洛汶:香港電臺節目「星期六問責」男主播 侯志強:上水河上鄉人氏,上水區鄉事委員會主席、北區區議會當然議員、新界鄉議局當然執行委員。 行政區劃 民政事務專員 現任北區民政事務專員為賴子堅先生,於2023年7月31日出任該區專員。 歷任北區民政事務專員 黃漢豪先生(任期:2001年-2006年6月6日) 黃宗殷先生(任期:2006年6月7日-2009年7月22日) 陳羿先生(任期:2009年7月23日-2012年11月25日) 尤建中先生(任期:2012年11月26日-2017年8月20日) 莊永桓先生(任期:2017年8月21日至2023年7月30日) 賴子堅先生(任期:2023年7月31日-) 區議會 北區區議會是香港的區議會,於1982年成立,共有22個議席,當中包括18位民選議員及4位當然議員,管轄包括上水、粉嶺、沙頭角和打鼓嶺四個分區。 北區區議會負責就該區的社區設施、衞生環境、運輸及交通、房屋政策及居住環境改善等事宜,向政府反映意見。第六屆北區區議會有18名民選議員及4位當然議員,現任北區區議會主席是羅庭德先生,副主席為李冠洪先生。 北區區議會是香港十八個區議會之一,負責協助處理北區的事務,共有22名議員,現屆北區區議會由建制派主導,現任11名議員當中4名為民主派議員,建制派有7名議員。 區議會架構 北區區議會除了成立4個委員會分別討論及跟進北區的交通及運輸事務、社區建設、文化及康樂事務、社會服務、勞工及經濟事務,以及地區小型工程及環境改善事務外,北區區議會亦設立一個地區設施管理委員會,積極參與管理部分地區設施,包括圖書館、社區會堂、休憩場地、體育場所及游泳池等。 統計資料 根據2011年人口普查資料,北區的人口資料如下: 社區環境 公共屋邨 北區有70%人口居於公共房屋。 為配合北區的發展,香港房屋委員會於1982年已計劃興建公共屋邨。最早落成的公共屋邨是位於東鐵上水站附近的彩園邨,於1982年落成,共設4座舊長型住宅大廈及2座三座相連工字型。第二個公共屋邨為祥華邨,於1984年落成。另一方面,最新興建的公共屋邨是皇后山邨, 於2021年落成。 居屋屋苑 主要私人屋苑 鄉村 北區約有127條鄉村,大多集中在區內東部的郊區,但也有部分在上水寶石湖路以北的地方。 2011年4月,各區鄉事委員會主席:上水侯志強,粉嶺李國鳳,打鼓嶺陳崇輝,沙頭角李冠洪。資料來源:新界各區鄉事委員會通訊錄 上水區鄉事委員會 長瀝 坑頭 (2) 河上鄉 雞嶺 金錢 (2) 古洞(北) 古洞(南) 蓮塘尾 料壆 馬草壟(北) 馬草壟(南) 吳屋村 丙崗 上水鄉 (3) 大頭嶺 (2) 唐公嶺 蕉徑 松柏塱 華山村 燕崗 營盤 資料來源:上水區鄉事委員會村代表名單 打鼓嶺區鄉事委員會 週田村 (2) 竹園 鳳凰湖 下山雞乙 香園圍 簡頭圍 李屋 羅湖 木湖 瓦窰 瓦窰下 坪輋 坪洋 (4) 新屋嶺 上山雞乙 大埔田 得月樓 塘坊 松園下 禾徑山 資料來源:打鼓嶺區鄉事委員會村代表名單 沙頭角區鄉事委員會 亞媽笏 鴨洲 凹下 鳳坑 下禾坑 雞谷樹下 及 鹹坑尾 蛤塘 吉澳 九担租 崗下 谷埔 (2) 荔枝窩 犂頭石 蓮麻坑 萊洞 鹿頸陳屋 鹿頸黃屋 麻雀嶺下 麻雀嶺上 萬屋邊 苗田 梅子林 木棉頭 及 蕉坑 南涌 牛屎湖 西流江 三椏 新村 沙頭角墟(東) 沙頭角墟(西下) 沙頭角墟(西上) 山嘴 石涌凹 石橋頭 上禾坑 鎖羅盆 大朗 大塘湖 担水坑 塘肚 七木橋 橫山脚 烏蛟騰 鳥石角 鹽灶下 及 膊頭下 榕樹凹 資料來源:沙頭角區鄉事委員會村代表名單 粉嶺區鄉事委員會 粉嶺樓 (2) 粉嶺 (3) 虎地排 鶴藪圍 孔嶺 簡頭村 高莆 軍地 (2) 流水响 嶺皮村 嶺仔 嶺咀 龍躍頭 (3) 馬尾下 馬料水新村 麻笏村 (2) 安樂村(東) 安樂村(西) 新塘莆 新屋仔 崇謙堂(東) 崇謙堂(西) 小坑新村 獅頭嶺 丹竹坑 塘坑(下) 塘坑(上) 祠堂村 (2) 畫眉山 和合石 (3) 資料來源:粉嶺區鄉事委員會村代表名單 大型商場 北區不同大小的商場總共提供近200萬平方英尺的零售用途。 上水廣場 上水匯 新都廣場 上水中心 龍豐廣場 上水名都 彩園廣場 粉嶺名都 粉嶺中心 碧湖商場 帝庭軒購物中心 逸峯廣場 古蹟 法定古蹟 上水河上鄉居石侯公祠 粉嶺天后宮 坪輋長山古寺 上水廖萬石堂 龍躍頭老圍門樓及圍牆 龍躍頭松嶺鄧公祠 龍躍頭麻笏圍門樓 龍躍頭覲龍圍圍牆及更樓 龍躍頭覲龍圍門樓 鏡蓉書屋 葉定仕故居 一級歷史建築 金錢村神壇 協天宮 彭氏宗祠 二級歷史建築 侯宗福堂神廳 洪聖古廟及排峰古廟 應龍廖公家塾 麥景陶碉堡 (伯公坳至馬草壟警崗) 文明廟 石廬 粉嶺中圍 香港哥爾夫球會小食亭 味峰侯公祠 協天宮及鶴山寺 粉嶺孔嶺洪聖宮 善述書室 坪源天后古廟 東閣圍 永寧圍 三級歷史建築 博文學校 沙頭角支線洪嶺站 將軍府 何東夫人醫局 舊上水警署 崇謙堂 仙慧庵 打鼓嶺警署 公共設施 教育 中學教育 截至2015年,北區共有20間中學。 小學教育 由於區內適齡學童愈來愈少,不少學校都面臨殺校問題,這由其以村校為甚。在2005年度學年,打鼓嶺各村各共有四間小學,但到2006年度,當中有兩家將會停辦,而另外一家亦因為沒有小一新生而亦行將摺校。而位於沙頭角吉澳的吉澳公立學校,亦由2004年度的7人,減至2005年度的1人。當這名學生畢業之後,學校亦完成其歷史使命而結束。結果在2006年學年開始前,在沙頭角及打鼓嶺多家村校一同宣佈結束,並把教師及學生分配往同區其他學校就讀及就職。 另一方面位於市區卻不斷有新校落成,不少學校更一分為二,並遷入新發展區。例如:位於清河邨的曾梅千禧學校就是一個例子。而上水宣道小學,亦放棄了原來位於石湖墟的教會用地而遷往聯和墟仁濟五中的舊址。 東華三院馬錦燦紀念小學 幼兒教育 特殊教育 救世軍石湖學校 香海正覺蓮社佛教普光學校 醫療服務 文康娛樂 屠房 北區是香港極小數有屠房的分區,即是上水屠房。 政府設施 過境通道 沙頭角口岸 羅湖口岸
北區有70%人口居於公共房屋。 為配合北區的發展,香港房屋委員會於1982年已計劃興建公共屋邨。最早落成的公共屋邨是位於東鐵上水站附近的彩園邨,於1982年落成,共設4座舊長型住宅大廈及2座三座相連工字型。第二個公共屋邨為祥華邨,於1984年落成。另一方面,最新興建的公共屋邨是皇后山邨, 於2021年落成。 居屋屋苑 主要私人屋苑 鄉村 北區約有127條鄉村,大多集中在區內東部的郊區,但也有部分在上水寶石湖路以北的地方。 2011年4月,各區鄉事委員會主席:上水侯志強,粉嶺李國鳳,打鼓嶺陳崇輝,沙頭角李冠洪。資料來源:新界各區鄉事委員會通訊錄 上水區鄉事委員會 長瀝 坑頭 (2) 河上鄉 雞嶺 金錢 (2) 古洞(北) 古洞(南) 蓮塘尾 料壆 馬草壟(北) 馬草壟(南) 吳屋村 丙崗 上水鄉 (3) 大頭嶺 (2) 唐公嶺 蕉徑 松柏塱 華山村 燕崗 營盤 資料來源:上水區鄉事委員會村代表名單 打鼓嶺區鄉事委員會 週田村 (2) 竹園 鳳凰湖 下山雞乙 香園圍 簡頭圍 李屋 羅湖 木湖 瓦窰 瓦窰下 坪輋 坪洋 (4) 新屋嶺 上山雞乙 大埔田 得月樓 塘坊 松園下 禾徑山 資料來源:打鼓嶺區鄉事委員會村代表名單 沙頭角區鄉事委員會 亞媽笏 鴨洲 凹下 鳳坑 下禾坑 雞谷樹下 及 鹹坑尾 蛤塘 吉澳 九担租 崗下 谷埔 (2) 荔枝窩 犂頭石 蓮麻坑 萊洞 鹿頸陳屋 鹿頸黃屋 麻雀嶺下 麻雀嶺上 萬屋邊 苗田 梅子林 木棉頭 及 蕉坑 南涌 牛屎湖 西流江 三椏 新村 沙頭角墟(東) 沙頭角墟(西下) 沙頭角墟(西上) 山嘴 石涌凹 石橋頭 上禾坑 鎖羅盆 大朗 大塘湖 担水坑 塘肚 七木橋 橫山脚 烏蛟騰 鳥石角 鹽灶下 及 膊頭下 榕樹凹 資料來源:沙頭角區鄉事委員會村代表名單 粉嶺區鄉事委員會 粉嶺樓 (2) 粉嶺 (3) 虎地排 鶴藪圍 孔嶺 簡頭村 高莆 軍地 (2) 流水响 嶺皮村 嶺仔 嶺咀 龍躍頭 (3) 馬尾下 馬料水新村 麻笏村 (2) 安樂村(東) 安樂村(西) 新塘莆 新屋仔 崇謙堂(東) 崇謙堂(西) 小坑新村 獅頭嶺 丹竹坑 塘坑(下) 塘坑(上) 祠堂村 (2) 畫眉山 和合石 (3) 資料來源:粉嶺區鄉事委員會村代表名單 大型商場 北區不同大小的商場總共提供近200萬平方英尺的零售用途。 上水廣場 上水匯
街總望廈社區中心 參見 台山 黑沙環 祐漢
街總望廈社區中心 參見 台山 黑沙環 祐漢 筷子基 關閘
五四运动由学生發起,工人(商人)参与的反帝爱国运动; 国民大革命時期中国共合作北伐; 土地革命時期,由南昌起義中國共產黨開始了對革命道路探索,確立了“農村中心論”——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并多次粉碎國民黨的“圍剿”,由於第五次反圍剿失敗,中國共產黨被迫開始長征。 中國抗日戰爭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亚洲戰場的重要組成部分。 國共內戰中国共产党与中国国民党的军事决战。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标志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结束,中国进入新民主主义社会。 参考文献 参见 新民主主义 新三座大山 民主集中制 毛泽东思想 中国近代史 en:New Democracy es:Nueva Democracia (concepto)
舊民主主義革命 舊民主主義革命,用以區別於新民主主義革命的概念,中国共产党認為是廣義的資產階級领导的針對舊有的封建社会統治階級与生产关系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开辟道路。 在中國,它開始於1840年鴉片戰爭,以1918年第一次“护法运动”的失败与1919年“五四運動”為結束的標誌,這一期間的革命鬥爭主要以資產階級建立政權為主,其間也包含了其他階級尋求改革、抵禦侵略而引發的事件。 新民主主義革命 相关概念 中国共产党認為,新民主主義革命,目標是建立“新民主主义即人民民主主义的国家”,即“中国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及其他爱国民主分子的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的政权,而以工农联盟为基础,以工人阶级为领导。”①工人阶级是中国革命的最基本的动力 ②农民是中国革命的主力军,其中的贫雇农是无产阶级最可靠的同盟军,中农是无产阶级可靠的同盟军 ③城市小资产阶级是无产阶级的可靠同盟者 ④民族资产阶级也是中国革命的动力之一。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 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这条路线,指出了中国革命的对象、动力、领导力量、性质和前途。 新民主主义国家 新民主主义国家的“新民主主义经济”是允许、鼓励民族资产阶级开办的工商企业发展、壮大;在农村也是允许土地改革后单干的自耕农通过农业生产或经商而发家致富上升为富农。在新民主主义经济下,公有制(包括国营或集体所有制)经济成分可能并不占据主导地位。从新民主主义经济到社会主义经济的改造、过渡,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主要通过公私合营、赎买的和平办法。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经济,是公有制为主导,允许并鼓励私有经济、个体经济的发展。即使在“社会主义经济”中,也不是完全的国有制,而是集体所有制、个体所有制并存(如苏联,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或者197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二者区别 中国共产党認為,新旧民主主义革命都是资产阶级革命,主要任务是反封建反帝国主义殖民侵略,为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在中国的发展开辟道路;二者最主要的區別是領導階級的不同:在舊民主主義革命時期,領導力量為資產階級;在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領導力量為無產階級,依托的基本力量是工农联盟。此外,舊民主主義革命的目標是建立資本主義國家,實行资产阶级的民主政治。 中國共產黨對歷史事件的定位 舊民主主義革命 農民運動:由太平天國運動、義和團運動為代表的農民階級發動反帝(反封建)的武裝運動 洋務運動:由愛新覺羅·奕訢、李鴻章等地主階級發動的地主階級自救運動。 戊戌變法:由康有為、梁啟超等資產階級改良派(維新派)發動的改良運動。 辛亥革命:由孫文、黃興等資產階級革命派發動的武裝起義。 新文化運動:由陳獨秀、李大釗等資產階級激進派、無產階級戰士發動的文學革命運動。 新民主主義革命
灵渠:俗称陡河,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兴安县境内; 陡河
陡河可以指 陡河
1964年9月,华容县及钱粮湖农场划归岳阳专区。 1968年,益阳专区改称益阳地区。 1983年7月,宁乡县划属长沙市。至此,全区辖益阳、桃江、安化、沅江、南县和益阳市,及大通湖、北洲子、金盆、千山红、茶盘洲5个国营农场和大通湖渔场。 1994年3月,国务院批准撤销益阳地区,设立地级益阳市;5月,新的中共益阳市第一次代表大会选举产生中共益阳市第一届委员会和纪律检查委员会;原益阳县、益阳市分别以资水为界,以南改为赫山区,以北改为资阳区。7月1日,“益阳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益阳市人民政府”正式挂牌,从此标志着地级益阳市的成立。益阳市辖3县(南县、桃江、安化)、1市(沅江市)、2区(赫山、资阳)、5大国营农场(大通湖、北洲子、金盘、千山红、茶盘洲)和大通湖渔场。 2000年12月18日,中共大通湖区委员会、大通湖区管委会成立。5大国营农场撤销。场部所在地改设建置镇。大通湖区由大通湖、北洲子、金盘、千山红4大国营农场合并而成;茶盘洲农场改茶盘洲镇划归沅江市管辖。市辖境包括3县、1市、3区(赫山、资阳、大通湖)。 地理 益阳属于洞庭湖平原,地处资水下游,位于北纬27°58′38″至29°31′42″、东经110°43′02″至112°55′48″,东西最长距离217公里,南北最宽距离173公里。 水资源 益阳水资源丰富。据测算,仅资江流经市区河段可供发电贮量就达100万千瓦,已在上游建了2个水电站,开发量达50万千瓦。益阳中心城区矿泉水储量丰富,且偏硅酸含量之高,属国内罕见。 土地资源 益阳市土地质量较好,有林地56.27万公顷,耕地24.54万公顷,水面13.99万公顷,草地8.2万公顷,湖洲6.53万公顷。滨湖平原由河湖冲积而成,土壤肥沃,适宜种植多种作物,是全国粮、棉、麻、油重要生产基地,素有“鱼米之乡”的美称。苎麻产量居全国首位,芦苇、黄(红)麻、糖料产量均居湖南省中第一。中部丘陵岗地,土壤多属板页岩风化而成,呈酸性,含养分较高,是楠竹、油茶、果木等经济林生产区。益阳是全国有名的“竹子之乡”,楠竹、茶叶产量居湖南省第一。西部中低山地,是主要林业生产基地。 矿产资源 益阳矿藏资源丰富,是远近闻名的“小有色金属之乡”。已知的矿床、矿点有140多处,已探明的矿床、矿点40余处,其中中型矿床5处,小型矿床15处,矿点和矿化现象120多处。主要矿藏40多种,锑、钨、钒、石煤的储量为湖南省第一。主要矿种中,具有工业开采价值的有锰、锑、金、钒、铁、石煤、硫铁矿、磷矿、石灰岩等10多种,其中,锑保有量达36万吨,且品位高,开采价值较大,储量亦丰。 气候 益阳属大陆性亚热带季风气候,有气温总体偏高、冬暖夏凉明显、降水年年偏丰、7月多雨成灾、日照普遍偏少,春寒阴雨突出等特征。年平均气温16.1℃—16.9℃,日照1348小时—1772小时,无霜期263天—276天,降雨量1230毫米—1700毫米,适合于农作物生长。 政治 现任领导 历任领导 市委书记 孙振华(1994年5月-1997年1月) 李江(1997年2月-2003年6月) 蒋作斌(2003年6月-2008年3月) 马勇(2008年3月-2013年4月) 魏旋君(2013年4月-2015年5月) 胡忠雄(2015年5月-2016年12月) 瞿海(2016年12月-2023年2月) 陈竞(2023年2月-) 市长 阳宝华(1994年6月-1995年4月) 李江(1995年4月-1997年1月) 蔡力峰(1997年1月-2003年2月) 刘国湘(2003年4月-2006年9月) 马勇(2006年9月-2008年3月) 胡衡华(2008年4月-2011年1月) 胡忠雄(2011年1月-2015年5月) 许显辉(2015年5月-2016年11月) 张值恒(2016年12月-2021年8月) 陈竞(2021年8月-2023年2月) 熊炜(2023年2月-) 行政区划 益阳市下辖2个市辖区、3个县,代管1个县级市。
县级市:沅江市 县:南县、桃江县、安化县 此外,益阳市还设立由国营大通湖等农场改制设立的正县级大通湖管理区。益阳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为益阳市设立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人口 根据2020年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全市常住人口为3,851,564人。同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4,307,933人相比,十年共减少了456,369人,下降10.59%,年平均增长率为-1.11%。其中,男性人口为1,954,023人,占总人口的50.73%;女性人口为1,897,541人,占总人口的49.27%。总人口性别比(以女性为100)为102.98。0-14岁的人口为681,987人,占总人口的17.71%;15-59岁的人口为2,297,275人,占总人口的59.65%;60岁及以上的人口为872,302人,占总人口的22.65%,其中65岁及以上的人口为661,591人,占总人口的17.18%。居住在城镇的人口为1,942,517人,占总人口的50.43%;居住在乡村的人口为1,909,047人,占总人口的49.57%。 民族 2010年普查结果显示,益阳少数民族达48个,常住人口为1.59万人,比2000年五普的40个少数民族增加8个;100人以下的少数民族有37个,比“五普”的26个增加了11个。主要少数民族有回族、土家族和苗族;增加的民族有赫哲、保安、裕固、怒等民族。全市常住常住人口中回族8,515人,占少数民族人口的53.51%;土家族2,428人,占少数民族的15.26%;苗族1,891人,占少数民族的11.89%。 2020年全市常住人口中,汉族人口为3,827,408人,占99.37%;各少数民族人口为24,156人,占0.63%。与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汉族人口减少464,615人,下降10.83%,占总人口比例下降0.26个百分点;各少数民族人口增加8,246人,增长51.83%,占总人口比例增加0.26个百分点。 语言 語言方面,益阳是湘方言(七大汉语方言之一)通行的核心区域之一。益陽市各区县都通行益陽話,基本屬於湘方言的新湘語。另外,安化縣西部的部份鄉鎮使用老湘語。益陽話保留了大量古语,并以边音较多为特点,地方特色浓郁,受普通话和西南官话的影响都很小,属于较为难懂的湖南方言之一。 宗教 益阳市是湖南省宗教工作重点市之一,宗教很多样化,佛教居士大约35万人,基督新教信徒21.25万人,道教信徒7.8万人,天主教信徒2.56万人。益阳市的寺庙宫观和教堂众多,民间习俗丰富。 交通 、。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特产 安化黑茶、松花皮蛋、水竹凉席、马迹塘擂茶、安化腊肉、千家洲荸荠,沅江银鱼,益阳竹艺,明油纸伞,湘中铁锅,南县麻辣肉、酱板鸭,湖南麵食聞名於世,上市公司克明麵業發跡於此,掛麵銷售佔全國第一。 名人 友好城市 南海郡(2006-08-30) 佩塔提克瓦市(2011-09-10) 注释 参考文献
BC) 麦里梭Melissus(约441 BCE) 爱菲斯学派(英语:Ephesian school) 赫拉克利特 Heraclitus (535-475 BC) 克拉底鲁 Cratylus 多元论 恩培多克勒Empedocles (490-430 BC) 阿那克萨哥拉Anaxagoras(500-428 BC) 原子论者 留基伯Leucippus (450 BC左右) 德谟克利特Democritus (460-370 BC) 智者学派
毕达哥拉斯Pythagoras(582-496 BC) 阿尔克莽Alcmaeon of Croton(450 BC左右) 埃利亚学派的哲学家 色诺芬尼Xenophanes(570-470 BC) 巴门尼德Parmenides(510-440 BC) 芝诺Zeno of Elea(490-430 BC) 麦里梭Melissus(约441 BCE) 爱菲斯学派(英语:Ephesian
西夏(1038年11月10日-1227年8月28日),国号大夏、邦泥定国(西夏文:,拉丁轉寫:phôn¹ mbın² lhi̯ə tha²,逐字翻譯:大白高國)、大白高国或白高大夏國(西夏文:,逐字翻譯:白高大夏國)等,是中國歷史上以党項族主體,包括漢族、回鶻族與吐蕃族等民族在內的王國。因位於中原地區的西北方,國土佔據黃河中上游,史稱西夏。 党項族原居四川松潘高原,唐朝時遷居陕北。唐中和元年(881年)党項首領拓跋思恭率領數萬大軍參與鎮壓起義,後因其收復長安有功,受唐僖宗詔賜軍號定難軍、並正式冊封拓跋思恭為夏州定難軍節度使。唐中和三年(883年)詔封夏國公、並賜唐朝國姓「李」。先後臣服於唐、五代諸朝與宋。夏州政權被北宋併吞後,由於李繼遷不願投降而再次立國,並且取得遼帝的冊封。李繼遷採取聯遼抵宋的方式,陸續占領蘭州與河西走廊地區。直至大慶三年十月十一日(1038年11月10日),李元昊在兴庆府(今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稱帝建國,即夏景宗,西夏正式立國。西夏在宋夏戰爭與遼夏戰爭中,戰況大致上取得優勢,形成與宋、遼三國鼎立的局面。夏景宗去世後,大權掌握在皇帝的太后與母黨手中,史稱母黨專政時期。西夏因為皇黨與母黨的對峙而內亂,北宋趁機多次伐夏。西夏抵禦成功並擊潰宋軍,但是橫山的喪失讓防線出現破洞。金朝崛起並滅遼、北宋,西夏改臣服金朝,獲得不少土地,兩國建立金夏同盟,大致上維持著和平關係。夏仁宗期間發生天災與任得敬分國事件,但經過改革後,到天盛年間出現盛世。然而漠北的蒙古帝國崛起,六次入侵西夏後拆散金夏同盟,讓西夏與金朝自相殘殺。西夏內部也多次發生弒君、內亂之事,經濟也因戰爭而趨於崩潰。最後於寶義二年七月十五日(1227年8月28日)亡於蒙古。 西夏屬於番漢聯合政治,以党項族為主導,漢族與其他族群為輔。制度由番漢兩元政治逐漸變成一元化的漢法制度。西夏文史料顯示,西夏攀附元魏,追認唐朝,推崇唐堯、漢祖,自認為是中國帝統繼承者之一。在製度上,西夏推崇儒學,實行科舉,西夏法典《天盛律令》繼承《唐律》《宋刑統》等中華法系,與中原皇朝法典如出一轍。與此同時,西夏的皇權備受貴族、母黨與權臣等勢力的挑戰而動盪不安。由於處於列強環視的河西走廊與河套地區,對外採取依附強者,攻擊弱者、以戰求和的外交策略。軍事手段十分靈活,配合沙漠地形,採取有利則進,不利則退,誘敵設伏、斷敵糧道的戰術;並且有铁鹞子、步跋子、强弩军與潑喜等特殊兵種輔助。經濟方面以畜牧業與商業為主力,對外貿易易受中原王朝的影響,壟斷河西走廊與北宋的歲幣為西夏經濟帶來很大的幫助。 文化上,西夏是一個佛教王國,興建大量的佛塔與佛寺,以兴庆府承天寺塔、张掖大佛寺最有名。然而也是崇尚儒學漢法的帝國,立國前積極漢化;雖然夏景宗為了維護本身文化而提倡党項、吐蕃與回鶻文化,並且創立西夏文、立番官、建番俗等措施;但自夏毅宗到夏仁宗後,西夏已經由番漢同行轉為普遍漢化。现存文學方面以詩歌和諺語為主。在藝術方面於敦煌莫高窟、安西榆林窟、贺兰山山嘴沟石窟有豐富的佛教壁畫,具有「綠壁畫」的特色。此外在雕塑、音樂與舞蹈等方面都有獨特之處。 歷史 遷移與割據夏州 西夏由党項族所建立。党項族是羌族的一支,帶有鮮卑的血統。唐朝時居住在四川松潘高原一帶,是唐朝的羈糜州之一。當時分有八部,以拓跋氏最為強盛。吐蕃於唐朝安史之亂後占領河西一帶,並且壓迫党項。唐高宗時期,党項首領拓跋赤辞在唐朝幫助下遷移到陝北一帶,奠定党項興起的根據地。唐中和元年(881年),占據宥州的平夏部拓跋思恭因平定黃巢之亂有功,受唐僖宗詔封為夏州節度使,賜號「定難軍」。協助收復長安後,唐中和三年(883年)封夏國公,賜唐朝國姓“李”,領有夏銀等地,夏州政權(正式稱呼是夏州節度使或定難軍)形成一個割據陝北的籓鎮。五代十國時,夏州政權避免介入中原各勢力間的內鬥,向五代與北漢稱臣以鞏固在陝北的勢力。然而後唐時,唐明宗意圖將延州節度使安從進與夏州節度使李彝超對調以併吞夏州政權。李彝超極力反對,成功擊退安從進率領的後唐軍,在北宋初年時累積雄厚的實力。 宋建隆元年(960年),宋太祖赵匡胤建立宋朝後,夏州政權首領李彝殷向北宋稱臣,並且多次協助北宋對抗北漢。當北宋陸續平定南方各國後,宋太宗開始將目光放在北方,有意削除夏州政權。此時李氏家族反對李繼捧擔任夏州節度使。宋太平興國七年(982年),宋太宗招李繼捧與其族人遷居開封,命親宋的李克文繼任之,夏州政權被北宋併吞。李繼捧族弟李繼遷不願投降宋朝,率族人逃往地斤澤(今陝西橫山縣東北)抗宋。宋太平興國九年(984年),宋將尹憲、曹光實擊破夏軍。隔年李繼遷由弱轉強,攻破宋軍後陸續收復銀、夏等等夏州領地。宋淳化元年(990年),被遼朝遼聖宗冊封為夏國王,即被追尊的夏太祖。宋廷採取以夷制夷方式,派李繼捧回任夏州,招撫李繼遷任銀州,並對此二人賜姓趙。不久李繼遷又叛,於宋至道二年(996年),擊退宋將李繼隆率領的五路大軍。在鞏固夏州領地後,一直努力西擴河西,最後於宋咸平五年(1002年)第三次攻打靈州(今寧夏靈武西南)時成功攻下,改名西平府。宋朝至此無力圍堵,於隔年承認李繼遷領有夏州領地。李繼遷陸續占領涼州(今甘肅武威縣)等河西重鎮,擊退與宋朝聯手的河西涼州吐蕃六谷部。兩年後,李繼遷被六谷部首領潘羅支襲擊而亡,享年四十二歲。後被其長孫李元昊追封為夏太祖。其長子李德明於柩前即位,即被追尊的夏太宗。 快速擴張 李德明繼位後,因為國土快速膨脹,為了穩固國力以抵禦四方敵國,有意與宋和談;而北宋對外戰事也由擴張轉為和平,與遼朝簽署澶淵之盟後也希望西北也能穩定下來。最後雙方於宋景德三年(1006年)雙方簽署景德和議。並受宋朝封西平王之爵位,後改封夏國公。李德明為了維護自身獨立,東和宋朝,北附遼朝,並讓太子李元昊迎娶遼朝的興平公主。對內方面,李德明定都興州(今宁夏银川东南),採取保境安民、注重生產的策略。並且請求北宋於保安軍(今陝西丹縣)設置榷场,聽許兩國貿易。此外積極西征河西。宋大中祥符元年(1008年)遼朝冊封李德明為大夏國王。宋天聖六年(1028年),派太子李元昊攻下甘州(今甘肅張掖縣),甘州回鶻首領夜落隔通順自殺,降服吐蕃六谷部首領折逋游龙钵。而後又奪肅州,降服瓜州歸義軍的曹賢順。至此夏州政權國力大盛,為日後李元昊稱帝立國建立穩固的基礎。宋明道元年(1032年)李德明去世,追封為夏太宗。其子李元昊繼位。 李元昊繼位後完成河西走廊的佔領,並且積極準備脫離宋朝獨立建國。他首先棄李姓,自稱嵬名氏,以北魏王室後裔自居。採楊守素的建議,以避父諱為由,改宋朝年號明道为显道,以建立自己的年號。隨後建宮殿,下禿髮令,恢復故俗,都興慶府,設文武二班,立軍名,用兵制,創造西夏文,改定禮樂等。 稱帝建國 大慶三年十月十一日(1038年11月10日)李元昊正式稱帝,即夏景宗,改元天授礼法延祚,定都興州並升為興慶府,建国号“大夏”,亦称西夏,至此西夏正式立國。夏景宗霸氣縱橫,脫離對宋、遼的臣屬關係。為了要獨霸西方,他四處擴土,先後和宋遼開戰,為西夏武力顛峰的時候。 夏景宗於隔年採取聯遼抗宋的戰略不斷入侵宋邊境,並且要求宋朝承認西夏獨立。當時北宋在橫山山脈一帶建立不少堡壘,不過東方重鎮延州防禦薄弱,守將范雍無能。天授禮法延祚三年(1040年)夏景宗發動三川口之戰,率10萬大軍包圍延州,於三川口襲擊宋將劉平、石元孫的援軍,最後夏軍因大雪而解圍撤退。宋廷面對西夏大舉入侵,派夏竦為正使、韓琦與范仲淹為副使經略西夏。當時宋軍兵多於西夏,但是不擅野戰、補給也不易,主攻的韓琦與主守的范仲淹對此爭執不斷。1041年夏景宗發動大軍包圍宋朝西線的渭川、懷遠一帶,韓琦不聽派范仲淹建議派大將任福率大軍救援懷遠,夏景宗引誘至埋伏地好水川口襲擊,此即好水川之戰。此後宋廷轉為防禦,改派陳執中、夏竦經略,並且建立四路防線。1042年西夏謀臣張元建議避開宋防線,繞道奇襲京兆府(長安)。同年夏景宗於防線薄弱的涇原路發動定川寨之戰,於定川寨包圍殲滅宋軍,目標是長安,但另一路遇到原州景泰的阻擊而罷。宋夏戰爭一直到1044年才平息。雙方簽訂慶曆和議,宋朝承認西夏的割據地位,給予若干財物茶葉,封夏景帝為夏國主。西夏對宋稱臣,但對內依舊稱帝,實際上仍然是獨立的國家。 西夏擊敗宋朝後,自稱西朝,稱遼朝為北朝。遼朝遼興宗不滿西夏壯大,意圖再度壓服之。1043年在慶曆增幣后,遼興宗為報答宋朝,以國內西南部的党項叛附西夏為由,於隔年冬率大軍伐夏。西夏求和不成,採取堅壁清野方式擊潰遼軍。戰後四年夏景宗去世之際,遼軍又於1049年來犯。夏軍極力抵抗,最後雙方和談而止。 夏景宗建國西夏並推行中央集權,雖然鞏固了帝權,但同時與貴族的矛盾進一步加深。他獨裁專制、日益驕淫並且貪好女色。後宮之亂引來貴族衛慕氏的叛變(1034年)。又中种世衡的反間計而錯殺野利旺榮與野利遇乞,並且迷戀迎娶野利遇乞的妻子沒藏氏,生李諒祚。太子李寧林格與夏景宗因廢母(野利皇后)奪妻(沒移皇后)之仇,被沒藏氏的弟弟沒藏訛龐教唆刺殺夏景宗。夏景宗死後沒藏訛龐殺太子,立兩歲的李諒祚繼位,即夏毅宗。 母黨專權 夏毅宗與夏惠宗時期時,夏廷對內進一步鞏固統治,對外常與宋遼兩國處於戰爭與議和的狀態。夏毅宗繼位時年幼,由其母没藏太后與沒藏訛龐专政。當時辽朝遼興宗再度攻打西夏,最後西夏向辽朝称臣。没藏太后荒淫好色,多次勾結外人,其中李守貴與吃多己多次爭寵。最後李守貴殺太后與吃多己,事後也被沒藏訛龐所殺。沒藏訛龐又將其女許配夏毅宗以控制小皇帝。1059年夏毅宗參與政事,沒藏訛龐密謀刺殺夏毅宗,後被夏帝誅殺全家。親政後,夏毅宗娶協助他剷除沒藏訛龐的梁氏,任用梁乙埋與景詢等人。對內整治軍隊使地方軍政分立,文武官員互相牽制,提倡漢文化與技術,廢行蕃禮,改用漢儀,並於1063年改姓為李。對外方面,與宋重新劃定邊界,恢復榷場,貿易正常化。對吐蕃多次戰事,占領河湟與青海一带,於1063年招撫西域城(今甘肅定西縣)吐蕃首領禹藏花麻。夏毅宗的改革對以後各朝產生了深遠影響,然而於1066年與北宋作戰時受箭傷,兩年後去世,由其子7歲的李秉常即位,即夏惠宗。 由於夏惠宗年幼,由其母梁太后掌握大權,形成了以梁太后與梁乙埋為首的母黨專權。母黨大力發展其勢力,提倡番禮,重用都羅尾與罔萌訛,排擠夏景宗的弟弟嵬名浪遇等反對派。1080年,夏惠宗最後在皇族嵬名氏的協助下得以親政。夏惠宗崇尚漢法,下令以漢禮藩儀,遭到梁太后為主的保守派極力反對。對此,夏惠宗想用大臣李清策的建議,將河南地區歸還宋朝,以利用宋朝削弱外戚勢力。不料機密洩漏,梁太后殺李清策,幽禁夏惠宗。梁太后此舉引來皇黨、仁多族的叛亂,連吐蕃禹藏花麻都向宋朝請求派兵攻打梁太后。此時宋朝正值宋神宗王安石變法而國力增強,並在1071年由王韶於熙河之戰占領熙河路,對西夏右廂地區造成威脅。1081年宋神宗聽從种諤建議,趁西夏內亂之際,以李憲為總指揮發動五路伐夏,目標興慶府。梁太后採取堅壁清野策略,襲擊糧道以粉碎五路宋軍,宋軍最後只奪下蘭州。隔年年宋軍採取碉堡戰術,派徐禧興建永樂城,步步壓縮西夏在橫山的軍事空間。梁太后趁永樂城新建之初,率30萬大軍包圍攻陷,宋軍慘敗,史稱永樂城之戰。西夏雖然多次擊潰宋軍,但與宋朝貿易中斷使經濟衰退,戰事頻繁又大耗國力,人民不滿。梁太后與梁乙埋最後於1083年讓夏惠宗復位,以平和矛盾,然而夏惠宗依舊沒有掌握實權。梁乙埋去世後,政權轉由其子梁乙逋掌握。1086年夏惠宗在憂憤之下去世,由3岁儿子李乾顺即位,即夏崇宗。 此時西夏政權又落入小梁太后及梁乙逋手中。宋朝宋哲宗時期,知渭州章楶建議對西夏採取經濟制裁與碉堡作戰,其後為了實踐這套戰術,他在公元1096年於西邊的渭川修建平夏城與灵平砦,並且多次擊退夏軍。隔年宋軍攻入東邊的洪州、鹽州。1098年小梁太后偕同夏崇宗猛攻平夏城而敗,大將嵬名阿埋與妹勒都逋均被擒,史稱平夏城之戰。宋軍隨後興建西安州與天都寨,打通涇原路與熙河路,秦州變成內地。宋朝控制橫山地區後,西夏處境日益艱困。1099年在遼朝遼道宗的周旋下,宋夏再度和談,西夏向宋朝請罪而終。西夏在母黨專權的十年裡,梁乞逋依仗「梁氏一門二-{后}-」的威勢,連連發動与北宋和辽朝的战争,使西夏蒙受嚴重損失。他經常在朝廷上向眾大臣誇耀自己的功勞,認為西夏連年出征,主要就是讓宋朝屈服,只有這樣才能使西夏獲得和平。環慶之戰時,梁乙逋被小梁太后制止出征而懷恨在心。他意圖叛變,但是事機敗露。小梁太后命嵬名阿吳、仁多宗保與撒辰率兵逮捕處死。小梁太后親自專權後,為了加強對宋朝戰事,多次向遼朝請求援軍被拒。遼廷對小梁太后極度反感,認為遼夏戰爭是由她引起,而小梁太后因多次被拒也惡言相向。1099年夏崇宗親政在即,但「梁氏專恣,不許主國事」。遼朝遼道宗派使至西夏,用毒藥毒死小梁太后。至此長期的太后專政終止,西夏皇帝得以親政。 外和內憂 1099年夏崇宗亲政后采取依附辽朝,與北宋修和的策略,逐年減少战争。對內推廣漢文化,注重經濟,使得社会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宋朝宋徽宗時期,宋廷執行「紹盛開邊」政策。1114年童貫經略西夏,率領六路宋軍(包含永興、秦鳳兩路)伐夏。雖然西夏多次擊敗劉法、劉仲武與种師道等宋將,但宋軍也攻陷不少堡壘。最後西夏緊急向遼朝請求周旋,到1119年宋軍才率軍而退,夏崇宗再度向宋朝表示臣服。此時西夏國勢不如以往,而北宋也瀕臨崩潰邊緣。 1115年金朝興起,三國鼎立的局面被破壞,遼朝、北宋先後被滅,西夏經濟被金朝掌控。1123年退往漠北的辽朝遼天祚帝有意逃往西夏,金朝將領完顏宗望勸誘夏崇宗捕捉辽帝,許以下寨以北、陰山以南的遼地,並以進攻西夏為脅。夏崇宗答应条件,轉而連金滅遼,从此西夏归服金朝。1125年遼朝亡後,金朝約西夏夾攻北宋,並且給予宋地為誘餌。西夏占領天德軍、雲內等地後,1126年又被金朝強占,並且被強索河東八館之地。金朝為了補償西夏,同意占領陝西後將橫山地區歸還,但又違約。這些都讓金夏關係處於不信任的狀態。然而西夏與南宋隔絕,又讓西夏只能依賴金朝的經濟。這些都使得西夏對金朝維持鬆弛的和平,最多只有小規模的戰事。1141年金朝同意設置榷場,一度開放鐵禁。但是金世宗時不願以紡織品換取西夏的奢侈品,採取貿易緊縮的方式,到十年後才恢復正常貿易。夏崇宗於1139年去世後由其子李仁孝繼位,即夏仁宗。 夏仁宗時期是西夏的文化思想的發展到達高峰,對金朝大致上處於和平狀態。但是他重文輕武、務虛廢實的方式,使西夏軍力逐步走向衰落。宋朝降將任得敬才智均佳,陸續平定1140年夏將蕭合達叛變與隔年的山讹首領慕洧、慕濬投奔金朝之亂,備受夏仁宗重用。1143年發生大饑荒和地震,民不聊生,哆訛等人於威州、靜州與定州發動民變,夏仁宗又派任得敬平定。任得敬因被重用而野心膨脹,受晉王李察哥推薦入京。1156年李察哥去世後掌握政權,擴大私有勢力。1160年被封為楚王,出入等同皇帝。任得敬有意篡位,他以靈州為都城,1170年又迫夏仁宗給予靈州、西夏西南等領地。然而屢次不受金廷支持,任得敬與其弟任得聰等人陰謀叛亂。夏仁宗在金朝的支持下成功撲滅任黨,這個掌握政權二十年的權臣終於被拔除。夏仁宗於1143年的民變後,為了促進經濟穩定而推行改革。他改良地租和賦稅制度;發展教育,實行科舉;推崇儒術,以科舉取仕,這些措施對抑制世家大族有一定的作用;改革禮樂和法律。到天盛年間出現了盛世。1193年夏仁宗去世,子李純佑立,即夏桓宗。 夏桓宗基本上依循夏仁宗的國策,對內安國養民,推行漢法儒學,對外與金朝和好。但是,此時西夏過於安逸,軍力大大衰減。不久,北方的蒙古帝國興起,打破金宋與西夏三國鼎立的地位。夏仁宗的弟弟越王李仁友在挫敗任得敬之亂有功,去世後其子李安全上表請求表彰其父功勳與承襲王位。然而夏桓宗不但不同意,還降其為鎮夷郡王。李安全不滿,遂萌篡奪帝位之心。1206年與夏桓宗之母羅太后聯合廢夏桓宗,自立為帝,即夏襄宗。不久,夏桓宗去世。 蒙古入侵與亡國 西夏與漠北鄰國克烈部的關係十分友好,但是蒙古部的鐵木真崛起後開始威脅克烈部,成為西夏晚期的外患。1203年克烈部被鐵木真攻滅,其領袖王汗之子桑昆逃往西夏。兩年後,鐵木真率軍攻打西夏,掠奪西夏邊界城市。夏桓宗為擊退外患,改興慶府名為中興府,取夏國中興之意,實際上西夏反而壟罩在蒙古的威脅之下。1206年鐵木真建立蒙古帝國,即成吉思汗,後被尊稱元太祖。成吉思汗為了要攻滅敵國金朝,勢必要切斷金夏聯盟,所以西夏成為他的目標之一。隔年夏襄宗奪位不久,成吉思汗率大軍攻破西夏要塞斡羅孩城(今内蒙古乌拉特中后旗西境),因各路夏軍奮力抵抗而擊退之。1209年蒙古降服高昌回鶻,河西地區也暴露在蒙古威脅之下。蒙古第三次征夏即自河西入侵,出黑水城,圍攻斡羅孩關口。夏襄宗派其子李承禎率軍抵抗失敗,夏將高逸被俘而死。蒙軍又攻陷西壁讹答守備的斡羅孩城,直逼中興府的最後防線克夷門。夏將嵬名令公率軍伏擊蒙軍,最後仍被蒙軍擊潰。中興府被蒙軍圍困,夏襄宗派使向金朝皇帝完顏永濟求救,但是金帝拒絕,還以鄰國遭攻打為樂而坐視不救。最後夏襄宗納女請和,貢獻大量物資,並且附蒙伐金。 夏襄宗附蒙伐金後,對金朝進行長達十餘年的戰爭,使雙方損失很大。國內方面,西夏百姓十分贫困,經濟生產受到破壞,军队衰弱,政治腐败。夏襄宗本身也沉湎于酒色之中,整日不理朝政。1211年齊王李遵頊發動宮庭政變,廢夏襄宗自立為帝,即夏神宗,史書稱為状元皇帝。夏神宗不顧國內大臣反對,仍然堅持附蒙抗金,金宣宗也多次反擊之。此時西夏國內社會經濟凋蔽,民變不斷。1216年因為西夏不肯幫助成吉思汗西征,次年成吉思汗率軍第四次进攻西夏。夏神宗以太子李德任守中興府,自己逃至西京靈州。最後李德任派使向蒙古和談才終戰。1223年由于夏神宗不愿做亡国之君,便让位给次子李德旺(原太子李德任被廢),即夏獻宗。此時夏廷已經認清蒙古將會滅亡西夏,夏獻宗決定採取聯金抗蒙的策略,趁成吉思汗西征時派使聯合漠北諸部落抗蒙,以便鞏固西夏北疆。當時總管漢地的蒙將孛魯(木華黎之子)察覺西夏的意圖,於1224年率軍從東面攻入西夏,攻陷銀州,夏將塔海被俘。隔年成吉思汗得勝返國,同時率軍攻打沙洲,但西夏名將籍辣思義極力防守,成吉思汗久攻半年不下,试图挖地道入城,被籍辣思義用烟火熏死不少蒙古士兵,不得已转战挥师东进。最後夏獻宗同意蒙軍條件請和,蒙軍撤退。 1226年成吉思汗以夏獻宗沒有履約及接納蒙古仇人為由,越大漠向西夏出征,此即蒙古滅西夏之戰。成吉思汗與速不台率大軍逼降黑水城(今內蒙額濟納旗),而後成吉思汗屯軍渾垂山(今甘肅酒泉北)避暑,並令速不台率別部迂迴攻入撒里畏吾兒(即黃頭回紇)與西蕃邊部(吐蕃諸部)等部。成吉思汗派忽都鐵穆兒、昔里铃部、察罕等將先後攻下肅州、甘州與沙州(1227年淪陷),大軍前進至涼州並降伏守將斡扎篑,至此河西走廊全數淪陷。夏獻宗憂患而死,由其侄南平王李睍繼位,即夏末帝。同年八月,成吉思汗率軍穿越沙漠,攻占應理(今寧夏中衛)進軍黃河九渡渡過黃河,主力逼近廢太子李德任守衛的西平府靈州。夏末帝派嵬名令公率軍與李德任會合,蒙夏雙方於凍結的黃河決戰,此役西夏軍死傷慘重,最後城陷被殺,但蒙軍也受損不少,成吉思汗駐守鹽州川(今陝西定邊花馬池)休整軍隊。1227年,成吉思汗此時將目標訂為攻佔西夏退路,並迂迴侵入金朝關中。他命蒙軍(應為蒙將阿術魯率領)包圍中興府(今寧夏銀川),並且率軍西南渡河攻下西夏積石州(今青海循化),與早已入侵西夏西南的速不台會合,陸續拿下西夏西寧(今青海西寧)、臨洮府(今甘肅臨洮)、金朝德順(今甘肅隆德)等西夏與金朝領地。同年6月,成吉思汗駐夏六盘山,又南下攻取金朝秦州(今甘肅天水),逼近關中京兆府(今陝西西安)。1227年夏末帝在中興府被圍半年後投降蒙古,西夏灭亡。成吉思汗此时已病死,但密不发丧,以免西夏反悔。而後诸将遵照成吉思汗遗命将夏末帝杀死,並且殺盡西夏宗室。而中興府百姓因蒙将察罕的勸諫而沒有被屠城。但西夏兴庆府的皇宫、离宫、建筑、典籍、史料、陵寝都被蒙古军队破坏和焚烧殆尽,甚至连贺兰山山谷内的众多佛寺也被破坏。 蒙古中原地區建立政权之後,同宋辽金不同,并未修纂西夏史,不将其视为中华历史上的一朝。因此西夏也是宋辽金夏时期唯一未列入二十四史的朝代。 疆域與行政區劃 1038年西夏立國時,疆域範圍在今宁夏,甘肃西北部、青海东北部、内蒙古西部以及陕西北部地区。东尽黄河,西至玉门,南接萧关(今宁夏同心南),北控大漠,佔地兩萬餘里。西夏東北與遼朝西京道相鄰,東面與東南面與宋朝為鄰。金朝滅遼宋後,西夏的東北、東與南都與金朝相鄰。西夏南部和西部与吐蕃諸部、黃頭回鶻與西州回鶻相鄰。國內三分之二以上是沙漠地形,水源以黃河與山上雪水形成的地下水為主。首都興慶府所在的銀川平原,西有賀蘭山作屏障,東有黃河灌溉,有「天下黃河富寧夏”之稱。 西夏是党项族建立的王朝,党项族原本定居四川松潘高原一帶。唐高宗時期受吐蕃壓迫,最後在唐廷協助下遷移到河套陝北一帶,分為平夏部與東山部,至此建立西夏的龍興之地。881年因平夏部拓跋思恭平黃巢之亂有功,被封為夏州節度使,至此正式領有銀州(今陝西米脂縣)、夏州(今陝西橫山縣)、綏州(今陝西綏德縣)、宥州(今陝西靜邊縣)與靜州(今陝西米脂縣西)等五州之地。宋朝時,宋太宗併吞夏州節度使之地。然而李繼遷不願意投降,率部四處攻擊,最後收復五州之地。攻下靈州後,將勢力擴展到黃河河套地區與河西走廊。夏景宗繼位後持續鞏固河西走廊,並且開國稱帝,疆域擴大到二十個州。而後夏景宗與宋朝征戰於橫山地區,並有意占領關中。夏景宗之後,西夏與北宋展開拉鋸戰,雙方互相占領對方的堡壘城寨,並且擴大到河湟青海地區。夏崇宗後期喪失橫山地區,一度造成危機。金朝滅遼朝與北宋後,西夏陸續收復失地,並且占領黃河前套地區。然而其勢力被金朝所侷限,領土擴張不大。到夏仁宗時期大約有22個州,這是西夏版圖最後穩固的狀態。 西夏行政區劃大體上是州(府)縣兩級,一些重點州則設府。另分左右廂十二監軍司,作為軍管區。西夏在建國前只領有五州之地。占領河套地區與河西走廊後,在夏崇宗、夏仁宗時期達到22州:河南9州、河西9州,熙秦河外4州。文獻記載比較明確的有32州。州所轄縣不多,有的就是堡壘和城鎮,其規模比不上宋朝的州。其目的为军事布防,安置親信、族内豪强以嚴密控制而已。升州為府的有河套的興州(興慶府、中興府)、靈州(西平府)與河西走廊的涼州(西涼府)、甘州(宣化府)等。興慶府为西夏首都,靈州(西平府)为西夏陪都,都处于相对富饶、黄河灌溉农业发达的银川平原。夏州、靈州與興州相繼是西夏立國前的都城,地位十分重要。涼州控管河西走廊與河套地區的樞紐,地理位置重要。甘州所設的宣化府,負責處理吐蕃、回鶻的事務。左右廂與十二監軍司主要是夏景宗為了方便對軍隊的管理與調遣、佈防而設置的。每一監軍司都仿宋制立有軍名,規定駐地。 政治體制 西夏政治是蕃漢聯合政治,党項族為主要統治民族,並且聯合漢族、吐蕃族、回鶻族共同統治。皇族注意與党項貴族的關係,以通婚與權力分享攏絡,而母黨「貴寵用事」。這些都使皇族與母黨、党項貴族之間時常發生衝突。西夏在前期即有像遼朝那樣的蕃漢官制,但是到中後期全面採用宋朝制度後,蕃官逐漸式微。 西夏的国家体制和统治方式深受儒家政治文化影响。官制自1038年夏景宗立國後確立,大體上學自宋朝制度。官分文武兩班,中書司、樞密司與三司(鹽鐵部、度支部與戶部)分別管理行政、軍事與財政。御史台管監察、開封府管理首都地區的事務,其他還有翊衛司、官計司、受納司、農田司、群牧司、飛龍苑、磨勘司、文思院、番學與漢學等機構。隔年,夏景宗仿照宋朝制度設立總理庶務的尚書令,改宋朝二十四司為十六司,分理功、倉、戶、兵、法、士六曹,使西夏官制和機構已頗具規模。到夏毅宗時又增設各部尚書、侍郎、南北宣徽使及中書、學士等官。一來職官和機構愈分愈細,二來官制改革由擴充政治軍事的官職轉向擴充社會經濟文化方面的官職。 蕃官是專由党項族擔任的官職,有一說此為爵位制度。蕃官主要是為了保持党項貴族在政權中的主導地位,非党項族不能擔任,有寧令(大王)、謨寧令(天大王)、丁盧、丁弩、素齋、祖儒、呂則、樞銘等等官稱。夏景宗增設番官後,還學習遼朝與吐蕃的一些制度,如南北面官制。西夏的蕃官制度很雜亂,夏毅宗時又增設不少官職,至今仍不太清楚其官職功能,有一說蕃官只是西夏文表示的漢官官名而已。西夏文諺語也提到「衙門官員曾幾何,要數弭藥為最多」,表明党項族當官為數不少。隨着西夏皇帝越來越崇尚漢法,改蕃禮、用漢儀,蕃官系統逐漸式微。夏崇宗以後,蕃官就在也沒出現在相關文獻中。 關於法律方面,因為西夏舊律有不明疑礙處,夏仁宗在“尚文重法”的主張下頒布《天盛改舊新定律令》,又稱《天盛律令》、《開盛律令》。主要由北王兼中書令嵬名地暴與中書、樞密院宰輔要員及中興府、殿前司、閤門司等重要官員參與編寫。該法典參考了唐朝、宋朝的法典,並且結合本國的國情、民情和軍情,使得更加切合實際。在某些方面(如畜牧業、軍制、民俗,等等)更具有本民族的特點。 外交
商業與貨幣 由於西夏領有絲路商業要道河西走廊,再加上國內只盛產畜牧,對於糧食、茶葉與部分手工品的需求量大,所以對外貿易是西夏經濟的命脈之一,主要分為朝貢貿易、榷場貿易與竊市(私市)。西夏國內的城市商業十分繁榮,興慶、涼州、甘州、黑水城都十分興盛。商品以糧食、布、絹帛、牲畜、肉類為大宗。西夏可以藉由掌控河西走廊以管理西域與中原的貿易往來,與北宋、遼朝、金朝、西州回鶻及吐蕃諸部有頻繁的商業貿易。由於西夏過度壟斷河西走廊,使得部分西域商人改走柴達木盆地,經鄯州(今青海西寧)沿湟水而到達宋朝的秦州(今陝西天水),史稱吐谷渾路。 西夏對中原或北亞的宗主國採取朝貢貿易,時常以駱駝或牛羊等價換取糧食、茶葉或重要物資。西夏在宋夏戰爭獲勝,於慶曆和議中,每年自宋朝獲得銀5萬兩,絹13萬匹,茶2萬斤,每年還在可以各種節日中獲得銀22000兩,絹23000匹,茶1萬斤。西夏自李繼遷叛宋附遼開始向遼朝貢,至遼天祚帝亡國,總計向遼朝貢24次。西夏也會以宋朝的茶葉與歲幣換取回鶻、吐蕃的羊隻,再轉賣給宋、遼、金等國,從中牟取暴利。由於朝貢貿易時常因為戰事而中斷,並不是很穩定。 比較大宗且穩定的貿易為榷場貿易,西夏與北宋、遼朝和金朝的邊境地帶設有共同使用的榷場進行和市,例如與宋朝制定的保安軍(今陝西志丹)、鎮戎軍(今寧夏固原)、麟州、延州等地的榷場;與遼朝在遼西京西北的天德府、雲內和雲中西北的銀瓮口、過腰帶與上石楞坡等地的榷場等。在榷市中,有固定的貿易場地和牙人評定貨色等級,由雙方官府派遣的監督、稽查人員共同管理市場,徵收稅務。貿易內容以牲畜、毛织品、药材為大宗。而“官市”以外的商品种类不受此限。金滅北宋後,由於南宋與西夏隔絕,西夏對外貿易掌握在金朝手中,經濟上不能不依賴於金朝。1141年金朝同意開放保安軍、蘭州、綏德、環州與東勝州的榷場。1172年金朝金世宗以保安軍、蘭州、綏德不產布為由關閉這些榷場,認為以紡織品換取西夏的奢侈品不划算。這使得雙方關係緊張,在夏仁宗末期戰事不斷,十年後才恢復正常貿易。最後比較大量且分散的是「竊市」(私市),也就是非正式市場與走私貿易,例如青鹽貿易即採取走私方式換取宋朝的糧食。 由於西夏商業的興盛,作為流通的貨幣也十分重要:一類是本國鑄造的西夏貨幣;另一類是從宋、金進口的貨幣。早在夏景宗時期即鑄造貨幣,各代皇帝除了夏獻宗、夏末帝之外都有鑄錢實例,夏仁宗還於1158年設立通濟監鑄錢。西夏錢幣的鑄造大都比較精美,而且書法俊逸、流暢。目前面文為西夏文的錢幣已經發現有五種,分別是「福聖寶錢」、「大安寶錢」、「貞觀寶錢」、「乾祐寶錢」以及「天慶寶錢」。 文化 西夏文化深受漢族河隴文化及吐蕃、回鶻文化的影響。並且積極吸收漢族文化與典章制度。發展儒學,宏揚佛學,形成具儒家典章制度的佛教王國。西夏起初是游牧部落,佛教在1世纪东传凉州刺史部以后,於该区逐渐兴盛起来,在西夏建国后开始创造自己独有的佛教艺术文化。内蒙古鄂托克旗的百眼窑石窟寺,是西夏佛教壁画艺术的宝库。在额济纳旗黑水城中发现的西夏文佛经、释迦佛塔、彩塑观音像等,是荒漠的重大发现。另外西夏也大力發展敦煌莫高窟。1036年西夏攻滅归义军後,占領瓜州、沙州,領有莫高窟。从夏景宗到夏仁宗,西夏皇帝多次下令修改莫高窟,使其更加增添了几分光辉。当时莫高窟涂绿油漆,接受中原文化與畏兀儿、吐鲁番风格。此外,表现西夏文化的还有西夏文,又称蕃书。西夏设立蕃學和漢學,使西夏民族意识增强,百姓“通蕃汉字”,文化也增加了许多。值得一提,李元昊曾經頒布禿髮令,命令全國男人三天內必須禿髮,違者格殺勿論。西夏还设立蕃学和太学。史家戴锡章《西夏记》曾言:“夫西夏声明文物,诚不能与宋相匹,然观其制国书、厘官制、定新律、兴汉学、立养贤务、置博士弟子员。尊孔子为文宣帝,彬彬乎质有其文,固未尝不可与辽金比烈!”。 思想與教育 西夏儒學的發展是一種處在儒家影響下的官僚體制與政治文化,制度深受儒家文化影響,從李繼遷伊始至西夏末年,歷代帝王莫不學習與模仿漢制。例如李繼遷時「潛設中官,盡異羌夷之體,曲延儒士,漸行中國之風。」,李德明時 「大輦方輿,鹵薄儀衛,一如中國制。」。西夏党項世代皇親宗室,崇拜孔子,欽慕漢族文化。除了崇儒尚文,還編寫了一些融合和宣揚儒家學說的書籍,如《聖立義海》、《三才雜字》、《德行記》、《新集慈孝傳》、《新集錦合道理》、《德事要文》等。其儒學經過夏景宗、夏毅宗、夏惠宗與夏崇宗的提倡,到夏仁宗之時出現盛況。 夏景宗在建立官制的同時設立了蕃漢大學院,是西夏五个司等以外的机构,与次等司平级。分蕃大学院和汉大学院,相当于中原王朝的翰林院,简称为蕃学和汉学,作為文化培養的搖籃。汉学掌与宋朝往来表奏,中间书写汉字,旁列蕃字(西夏文);蕃学掌与吐蕃、回鹘等往来文字,以蕃字书写,各国文字副之。由院正或学正主持,又有择明、正习等官员,两学院都设有博士。夏景宗时期以博學多才的野利仁榮主持蕃學以重視蕃學,並於各州蕃學裡設置教授,進行教學。 西夏大致設立了五種學校:蕃學、國學、小學、宮學、太學。西夏建立學校的目的主要是為了培養人才的需要,尊孔子為文宣帝。西夏在中後期還發展科舉制度,夏崇宗後期開始設童子科實行科舉考試,1147年夏仁宗策舉人,立唱名法,復設童子科。西夏後期基本以科舉取士選拔官吏,不論蕃漢及宗室貴族由科舉而進入仕途成為必然的途徑。 文學與文字 西夏崇尚漢文化,但漢文創作的文學作品傳世不多,大多以詩歌和諺語為主。詩歌有宮廷詩、宗教勸善詩、啟蒙詩、紀事詩與史詩等幾類。西夏詩歌有韻律,一般為對稱結構,通常是五言或七言體,也有多言體,每一詩句的音節數目不同。比較有名的有頌揚西夏文創製者野利仁榮的《大頌詩》。史詩性的作品《夏聖根讚歌》,內容多為民間傳說,遣詞造句帶有濃重的民謠色彩。其中開首三句:「黑頭石城漠水邊,赤面父冢白河上,高彌藥國在彼方」,被西夏學學者用來研究党項歷史源起。另外還有讚美重建太學的《新修太學歌》,具有宮廷詩的風格。夏崇宗重視文學,本人曾作《靈芝歌》與大臣王仁忠酬唱,傳為佳話。 西夏諺語對偶工整,結構嚴謹,字數多少不一,內容廣泛地反映了西夏社會的各種面向、並涉及百姓生產、風俗與宗教等內容。著名的西夏諺語集《新集錦合辭》,是由西夏人梁德養於1176年初編、1187年由王仁持補編,共有364条谚语。其內容有「谚语不熟不要说话」的记载,「千千诸人」、「万万民庶」都离不开谚语,凸顯出諺語對西夏人民的重要性。 西夏皇帝十分重視本國國史的編撰工作。斡道沖於李德明時期就掌管撰修西夏國史之職,其後代亦同。夏仁宗時設置翰林學士院,命王僉、焦景顏參照宋朝編修實錄的辦法纂修國史,負責修《李氏實錄》。1225年南院宣徽使羅世昌罷官後,撰寫《夏國世次》,可惜已失。 西夏立國前夕,夏景宗為了建立屬於本國的文字,派野利仁榮仿照漢字結構創建西夏文,於1036年頒行,又稱「國書」或「蕃書」,與周圍王朝往來表奏、文書,都使用西夏文。文字構成多採用類似漢字六書構造,但筆畫比漢字繁多。西夏文學家骨勒茂才認為西夏文和漢文的關係是「論末則殊,考本則同」。西夏文創製後,廣泛運用在歷史、法律、文學、醫學著作,鐫刻碑文,鑄造錢幣、符牌等也都使用西夏文。夏廷又設立蕃學,由野利仁榮主持,選派貴族官僚子弟翻譯漢文典籍與佛教經典等。為了翻譯漢夏文字,又有骨勒茂才於1190年所撰寫的《番汉合时掌中珠》,序言有西夏文和漢文兩種,內容相同。謂「不學番言,則豈和番人之眾;不會漢語,則豈入漢人之數。」表明本書目的在於便於西夏人和漢人互相學習對方語言,是現今研究西夏歷史的重要鑰匙。 宗教 西夏人民大致上以佛教為主要信仰,在建國之前則是以自然崇拜為主。党項族在唐朝四川松潘地區時,就以「天」為崇拜對象。當党項族遷移到陝北之後,由自然崇拜發展到對鬼神的信仰。在建國之後,仍然崇尚多神信仰,有山神、水神、龙神、树神、土地诸神等自然神。例如夏景宗曾「自诣西凉府祠神」。夏仁宗曾在甘州黑水河边立黑水桥碑,祭告诸神,祈求保护桥梁,平息水患。除了崇拜鬼神,党項族還崇尚巫術,並且備受重視。党項族稱巫為「廝」,巫師被稱為「廝乩」,是溝通人和鬼神間的橋樑,主要負責驅鬼與占卜。在战争前實行占卜以问吉凶,於戰爭中经常施行「杀鬼招魂」的巫术。 佛教是西夏的國教,建國前後六次向宋求贖佛經,宋朝賜以《大藏經》。夏景宗在立國後,便開始用西夏文翻譯佛經。五十多年內譯出大小乘佛經820部,3579卷,滿足人民對佛教的需求。除此之外,夏景宗等歷代夏帝與太后也興建許多佛教寺廟高台寺,概括地分為興慶府—賀蘭山中心、甘州—涼州中心、敦煌—安西中心以及黑水城中心。例如有名的承天寺是應夏毅宗母后沒藏太后要求而興建,1093年更重修涼州感通塔及寺廟,隔年立「重修護國寺感通塔碑」。夏崇宗時期更在甘州建築臥佛寺。西夏朝廷大力提倡佛教,提高僧人地位,使僧人不用納稅與負擔雜役;犯罪也可減免罪刑;寺院環境也受朝廷保護。西夏後期受藏傳佛教影響的趨勢日益增大,1159年吐蕃迦瑪迦舉系教派初祖都松欽巴建立粗布寺,夏仁宗派使入藏迎奉。都松欽巴派大弟子格西藏瑣布帶經文到西夏興慶府,被夏仁宗尊為上師,並參與翻譯經文。西夏比元朝還要早設立帝師,提高藏傳佛教的地位。除帝師外,還有國師以及其它有高級職稱的僧人,在推動西夏佛教發展方面起著核心和中堅的作用。 西夏设立有僧官制度管理僧侣事务。在夏仁宗李仁孝之后,藏传佛教发展迅速。西夏后期最突出的特点是设立帝师。帝师是西夏以及元朝最重要也是最高的师号。西夏至少在12世纪中期就设立了帝师制度。北京房山云居寺所藏汉、藏文合璧《圣胜慧到彼岸功德宝集偈》的题款中发现了西夏的帝师贤觉帝师波罗显胜。西夏汉文典籍《杂字·官位·第十七》中列有帝师,更确证了西夏帝师的存在。从黑水城文献中发现的西夏帝师有两位,除贤觉帝师外还有继任的慧宣帝师和夏桓宗时期的大乘玄密帝师,他们都是藏族僧人,在西夏都是地位崇高,撰著了多种佛教文献。仁宗乾祐七年(1176)立,夏仁宗所御制的西夏黑河建桥敕碑以汉文和古藏文记录,汉文碑铭中提到:“昔贤觉圣光菩萨哀悯此河年年暴涨,飘荡人畜,故以大慈悲,兴建此桥”,其中“贤觉圣光菩萨”即“贤觉帝师波罗显胜”,为夏仁宗的帝师。 除了佛教以外,西夏也包容其他宗教。西夏有流傳道教,例如夏景宗之子寧明就是學習道家的辟穀術而死。《文海》解釋「仙」字為「山中求道者」,「山中求長壽者」。在西夏晚期,在沙州和甘州一帶還有流傳景教和伊斯蘭教。例如《馬可波羅遊記》中記載在原西夏领土唐古忒省(唐古忒即蒙古语西夏,音Tangut),敦煌、甘州、兴庆府(游记中使用了兴庆府的蒙古语名称:额里哈牙)有部分景教和伊斯蘭教徒,此处的唐古忒省即西夏中兴行省。 藝術 西夏的藝術文化十分多元且豐富,在繪畫、書法、雕刻、舞蹈與音樂都有成就。繪畫方面,以佛教繪畫流傳至今,主要呈現在石窟與寺廟壁畫等,現今以敦煌莫高窟、安西榆林窟等最為豐富。早期學習北宋風格,後來受回鶻佛教與吐蕃藏傳佛教的壁畫藝術的影響,最後形成獨特的藝術風格。在線條採用鐵線與蘭葉描為主,輔以折蘆、蓴菜條;敷彩大量使用石綠打底,使畫面呈獨具風格的冷色調的「綠壁畫」。繪畫內容分別有佛教故事與說法、供養菩薩與人像以及洞窟裝飾圖案等,以《文殊變圖》、《普賢變圖》、《水月觀音圖》與《千手千眼观音经变圖》最為有名。此外,也可在《千手千眼觀世音像》內的《農耕圖》、《踏碓圖》、《釀酒圖》與《鍛鐵圖》中觀察到西夏社會生產和生活內容。木刻版畫方面,大多來自西夏文和漢文佛經中。在黑水城出土的大量佛畫中,有《文殊圖》、《普賢圖》、《勝三世明王曼荼羅圖》等等。內容濃抹重彩,色調深沉。而版畫《賣肉圖》和《魔鬼現世圖》,描繪生動,反映出西夏繪畫的深度。 書法在楷書多見於寫經與碑文,篆書見於碑額與官印。夏仁宗時期的翰林學士劉志直,工於書法,他用黃羊尾毫製作之筆,為時人所效法。雕塑方面十分發達,有鑄銅、石雕、磚雕、木雕、竹雕、泥塑與陶瓷等。其特點比例均衡,刀法細膩,十分寫實。泥塑以佛寺塑像為代表,多運用寫實與藝術誇張手法,刻劃現實生活的人物形象。例如夏崇宗時期修建的甘州大佛寺釋迦牟尼涅槃像、敦煌莫高窟第491窟西夏供養天女彩塑等等。其他陶瓷藝術品也是刻工精細而生動。 西夏在党項時期的樂器以琵琶、橫吹,擊缶為主,其中橫吹即竹笛。後來接受中原音樂的文化,李德明時採用宋制製樂而逐漸繁多。夏景宗建國後,革除唐宋縟節之音,「革樂之五音為一音」。1148年,夏仁宗令樂官李元儒更定音律,賜名《鼎新律》。西夏音樂十分豐富,且設有蕃漢樂人院,夏惠宗時曾招誘宋朝教坊司女子、樂人加入西夏樂院,戲曲如《劉知遠諸宮調》等也已經傳入西夏,写本并被保留在西夏黑水城遗址中,为中国现存最早诸宫调。西夏時期的舞蹈在碑刻和石窟壁畫中留有生動的形象,富含唐宋舞蹈與蒙古舞蹈的風格。如《涼州護國寺感應塔碑》碑額兩側的線刻舞伎,舞姿對稱,裸身赤足,執巾佩瓔,於豪放中又顯出嫵媚。榆林窟第3窟西夏壁畫中的《樂舞圖》,左右相對吸腿舞狀,姿態雄健。 科技 党项人本身是游牧民族,科技比較薄弱。割据银夏五州时期,接触了宋朝的技术。在西夏立国之后,吸收了宋朝和西域诸国技術加以发展,在武器鍛鍊、活字印刷方面居领先地位,在水利工程、陶瓷、冶金、畜牧、采盐、皮毛、造纸、印刷、建筑等领域都有出色表现。 西夏印刷业受益于佛经的大量印刷,可熟练使用雕版印刷、泥活字印刷和木活字印刷,贺兰山拜寺口方塔遗址西夏文《吉祥遍至口和本续》是目前世界上发现的最早的木活字印刷品,印刷时间不晚于12世纪下半叶;河西走廊发掘的西夏文泥活字排印的《维摩诘所说经》,印制时间约为公元12世纪前期,是现存世界上最早的泥活字印本。 在天文氣象方面,主要是學習宋朝的天文與曆法。西夏人設置司天監以觀察天文,並列有分析、解釋天文的「太史」「司天」和「占者」以分析天文。在骨勒茂才的《番漢合時掌中珠·天相》中有對天文星象的詳細記載。例如將天空分為青龍(東)、白虎(西)、朱雀(南)、玄武(北)等方位,每個方位設有7個星宿。在氣象方面也有詳細的分析,例如風有和風、清風、金風、朔風、黑風、旋風;雨有膏雨、穀雨、時雨、絲雨;雲有煙雲、鶴雲、拳雲、羅雲、同雲,等等。曆法方面,西夏至1004年材自北宋獲得《儀天曆》,這是西夏第一本曆書。立國後,設“大恒曆院”的機構掌管曆法的編制和頒行。西夏曆書採用番漢合璧曆書與宋朝頒賜曆書兩類,其詳細情形仍需研究。 在醫學方面,在党項族在青藏高原游牧的時期,醫學知識十分匱乏,百姓迷信鬼神,大多向神明求醫。在立國後,積極吸收宋朝的醫學與藥學,並且出版《治療惡瘡要論》等醫學著作。並且設有“醫人院”,在政府機構中屬“中等司”。西夏人對病理的認知大多分成血脈不通、傳染、「四大不和」(地、水、火、風)等觀點,其中四大不和是緣自藏傳佛教的說法。由於西夏本身醫學不如中原的朝代,所以一些疑難病症無法醫治,只好求助於宋朝或金朝。例如夏仁宗時,權臣任得敬患病,久治不愈。所以夏仁宗派使者向金朝請求醫療支援。夏桓宗時,其母患病,也派使至金朝求醫。 西夏具有较为发达的陶瓷工艺,技术上受北宋瓷窑磁州窑、耀州窑的影响。总体特点质朴挺拔、豪放生动,色彩多样,明显不同于辽金瓷器。西夏瓷器最显著的装饰特征是剔刻工艺,先在上釉的器物上用刻刀划刻出纹饰图案,叫做“刻釉”,再用刻刀将要表现的纹饰图案以外的釉面剔掉或刮掉,露出胎体,叫做“剔釉”。现存西夏瓷器多为残品,完整的西夏剔刻瓷器存世不足百件。 君主年表 參見 党項族 西夏王陵 西夏文 番漢合時掌中珠 征服王朝 注释 参考文献 參考書目 王明蓀 著:《中國通史·宋遼金元史》,九州出版社,ISBN 978-7-5108-0061-0 李躍龍 著:《西夏王國與東方金字塔》,世潮出版社,ISBN 978-957-776-456-0 李蔚
翠灣邨 峰華邨 翠樂邨 華廈邨 連翠邨 小西灣邨 健康村(香港房屋協會屋邨,有出租和出售部份) 明華大廈(香港房屋協會屋邨) 居屋屋苑 東區的居屋屋苑主要集中在西灣河筲箕灣道(即電車路一帶)、筲箕灣、柴灣及小西灣。 驥華苑 康山花園 東駿苑 東熹苑 東霖苑 東欣苑 東盛苑 東旭苑 愛蝶灣 東濤苑 山翠苑 怡翠苑 宏德居 茵翠苑 康翠臺 樂翠臺 景翠苑 蝶翠苑 樂軒臺 杏翠苑 悅翠苑 曉翠苑 佳翠苑 富景花園 富怡花園 富欣花園 主要私人屋苑 本區寶馬山及西灣河海旁屬於高尚住宅區,有不少豪宅屋苑;而鰂魚涌及北角則以中產大型屋苑為主。因為東區交通方便,同時距離銅鑼灣及中環這些商業中心區很近,地理位置優越造成呎價相當高。 而寶馬山雖然不及市區方便,但因為鄰近北角及鰂魚涌,呎價也頗高。另外西灣河海旁的嘉亨灣及逸濤灣,是區內的高尚住宅。如按照《城市規劃條例》擬備的分區計劃,嘉亨灣、鯉景灣和 THE HOLBORN 則位於鰂魚涌。 大型商場 太古城中心 康怡廣場 杏花新城 新翠商場 藍灣廣場 北角匯 港運城 商業樓宇 很多跨國公司的辦公室選址港島東,例如太古坊,令東區承接了新核心商業區及經濟中心的功能。 太古坊: 為香港的中心商業區之一,其中的商業建築包括: 港島東中心、德宏大廈、多盛大廈、電訊盈科中心、林肯大廈、柏克大廈、濠豐大廈、康橋大廈、太古坊一座及太古坊二座,吸引許多跨國公司在此辦公,例如安永、法國巴黎銀行、加拿大皇家銀行、LVMH、Facebook、波士頓諮詢公司、富而德律師事務所等。另外,港島東中心為東區最高和全港第七高的建築物 太古城中心: 其中的商業建築包括英皇道1111號、太古灣道12號、太古灣道14號,不少跨國企業在此辦公,例如德勤、湯森路透、美國運通、富衛保險等 友邦廣場 英皇道625號 華懋交易廣場 華懋交易廣場2期 K11 ATELIER King's Road 友邦香港大樓 嘉華國際中心 嘉里中心 港運大廈 東貿廣場 港匯東 華匯中心 泓富產業千禧廣場 政府及司法機構 由於香港政府銳意發展東區,因此很多政府部門總部及公營機構由中環和灣仔搬遷到東區辦公,當中包括不少的總部大樓。 總部大樓或位於政府建築物 廉政公署總部大樓 海關總部大樓 水務署香港區大樓 水警總區總部 消防事務處大廈 東區法院大樓(包括東區裁判法院) 北角政府合署(包括地政總署總部、規劃署總部、城市規劃委員會總部、政府物流服務署總部) 新翠花園政府合署 香港學術及職業資歷評審局總部 僱員再培訓局總部 柴灣水務署總部暨香港及離島分署及懲教署總部大樓(預計於2024-25年落成) 柴灣政府綜合大樓及車房(預計於2024-25年落成) 位於私人建築物 證券及期貨事務監察委員會總部: 位於鰂魚涌太古坊港島東中心 投資者及理財教育委員會總部: 位於鰂魚涌太古坊港島東中心 會計及財務匯報局總部: 位於鰂魚涌太古坊二座 保險業監管局: 位於鰂魚涌英皇道625號FOYER 消費者委員會總部: 位於鰂魚涌嘉華國際中心 香港房屋協會總部: 位於鰂魚涌英皇道1063號 規劃師註冊管理局總部: 位於鰂魚涌泓富產業千禧廣場 地產代理監管局總部: 位於柴灣東貿廣場 社會工作者註冊局總部: 位於筲箕灣海安商業中心 旅遊事務署總部: 位於炮台山港匯東 職業安全健康局總部: 位於北角華匯中心 公共設施 教育 大專院校 香港樹仁大學 香港專業教育學院(柴灣) 香港高等教育科技學院(柴灣校園) 才晉高等教育學院 香港大學專業進修學院(港島東分校及北角城教學中心) 香港藝術學院(筲箕灣包黃秀英校舍及柴灣青年廣場校舍) 中學教育 庇理羅士女子中學 張祝珊英文中學 香港中國婦女會中學 中華基金中學 嘉諾撒書院 港島民生書院 筲箕灣官立中學 聖馬可中學 中華傳道會劉永生中學 衛理中學 金文泰中學 閩僑中學 慈幼英文學校(中學部) 筲箕灣東官立中學 嶺南中學 聖貞德中學 寶血女子中學 文理書院(香港) 炮台山循道衛理中學 顯理中學 中華基督教會桂華山中學 張振興伉儷書院 聖公會李福慶中學 伊斯蘭脫維善紀念中學 嶺南衡怡紀念中學 培僑中學 蘇浙公學 福建中學(小西灣) 漢華中學 明愛柴灣馬登基金中學 小學教育 番禺會所華仁小學 港大同學會小學 香港嘉諾撒學校 北角官立小學 聖公會聖米迦勒小學 太古小學 北角衛理小學 北角循道學校 啟基學校(港島) 滬江小學 丹拿山循道學校 聖公會柴灣聖米迦勒小學 筲箕灣崇真學校 慈幼學校 天主教明德學校 筲箕灣官立小學 基督教香港信義會信愛學校 聖馬可小學 香港中國婦女會丘佐榮學校 中華基督教會基灣小學 中華基督教會基灣小學(愛蝶灣) 救世軍韋理夫人紀念學校 勵志會梁李秀娛紀念小學 愛秩序灣官立小學 培僑小學 救世軍中原慈善基金學校 漢華中學(小學部) 蘇浙小學(全日) 佛教中華康山學校 幼兒教育 國際學校 英基鰂魚涌小學 (ESF Quarry
庇理羅士女子中學 張祝珊英文中學 香港中國婦女會中學 中華基金中學 嘉諾撒書院 港島民生書院 筲箕灣官立中學 聖馬可中學 中華傳道會劉永生中學 衛理中學 金文泰中學 閩僑中學 慈幼英文學校(中學部) 筲箕灣東官立中學 嶺南中學 聖貞德中學 寶血女子中學 文理書院(香港) 炮台山循道衛理中學 顯理中學 中華基督教會桂華山中學 張振興伉儷書院 聖公會李福慶中學 伊斯蘭脫維善紀念中學 嶺南衡怡紀念中學 培僑中學 蘇浙公學 福建中學(小西灣) 漢華中學 明愛柴灣馬登基金中學 小學教育 番禺會所華仁小學 港大同學會小學 香港嘉諾撒學校 北角官立小學 聖公會聖米迦勒小學 太古小學 北角衛理小學 北角循道學校 啟基學校(港島) 滬江小學 丹拿山循道學校 聖公會柴灣聖米迦勒小學 筲箕灣崇真學校 慈幼學校 天主教明德學校 筲箕灣官立小學 基督教香港信義會信愛學校 聖馬可小學 香港中國婦女會丘佐榮學校 中華基督教會基灣小學 中華基督教會基灣小學(愛蝶灣) 救世軍韋理夫人紀念學校 勵志會梁李秀娛紀念小學 愛秩序灣官立小學 培僑小學 救世軍中原慈善基金學校 漢華中學(小學部) 蘇浙小學(全日) 佛教中華康山學校 幼兒教育 國際學校 英基鰂魚涌小學 (ESF Quarry Bay School) 漢基國際學校(Chinese International School) 法國國際學校(French International School) (DSC International School Hong Kong) (Korean International School of Hong Kong) 蒙特梭利國際學校 (The International Montessori School) 香港猶太教國際學校(筲箕灣校舍)(Carmel School) 茵維特中學(Invictus Secondary School) 雅惠國際幼稚園 (Grace Garden International Kindergarten) 漢迪國際幼稚園暨幼兒園 (Kendall International Preschool) 特殊學校 保良局余李慕芬紀念學校 香港西區扶輪社匡智晨輝學校 明愛樂義學校 醫療服務 公營診所 柏立基夫人健康院 柴灣健康院 西灣河健康中心 筲箕灣賽馬會診所 環翠政府診療所 公營醫院(港島東聯網) 東區尤德夫人那打素醫院– 提供全面專科服務的地區性急症醫院 私營醫療機構 養和東區醫療中心(曹延棨院)(預料中心於2025年轉為正規醫院) 養和李樹芳樓 文娛康樂 博物館 香港電影資料館 香港海防博物館 羅屋民俗館 葛量洪號滅火輪展覽館 文化及藝術相關 油街實現 青年廣場 東區文化廣場 圖書館 北角公共圖書館 鰂魚涌公共圖書館 柴灣公共圖書館 電氣道公共圖書館 耀東公共圖書館 小西灣公共圖書館 鯉景道綜合大樓分區圖書館(預計於2023-24落成) 社區中心及會堂 西灣河文娛中心 愛秩序灣社區會堂 鰂魚涌社區會堂 聖雅各福群會 協青社賽馬會大樓 香港青年協會大廈 東華三院方樹泉社會服務大樓 體育館 港島東體育館 柴灣體育館 小西灣體育館 渣華道體育館 鰂魚涌體育館 西灣河體育館 游泳池 港島東游泳池 柴灣游泳池 小西灣游泳池 公園 東岸公園主題區
路氹城是新興發展區域,當中項目包括澳門科技大學、澳門蛋(2005年東亞運動會場館之一)、路氹金光大道等。其中以路氹金光大道規模最為龐大,計畫興建20間各具獨有特色的海內外酒店,總投資額約一千億澳門元。 路氹城把兩個原本獨立的島嶼——氹仔和路環——連成一起,形成海島市。 名稱由來 路氹城位於澳門的路環(路)與氹仔(氹)之間,由兩島首字所構成。葡語名Cotai也是由兩島葡語名Coloane(Co)與Taipa(Tai)首音節組合而成。 大型旅遊項目 交通 道路 蓮花海濱大馬路 新城大馬路 路氹連貫公路 永進大馬路 體育館大馬路 機場大馬路 路氹城大馬路 蓮花路 霍英東博士大馬路 射擊路 網球路 溜冰路 順榮大馬路
新城大馬路 路氹連貫公路 永進大馬路 體育館大馬路 機場大馬路 路氹城大馬路 蓮花路 霍英東博士大馬路 射擊路 網球路 溜冰路 順榮大馬路 輕軌 路氹西站、蓮花站、離島醫院站(興建中)、東亞運站、路氹東站 離島醫院站(興建中) 蓮花站(興建中)
哈尔滨至满洲里市公路干线过境。 过境。 水运 嫩江通航,上溯至嫩江县,下航可达哈尔滨。 教育 初中: 齐齐哈尔市第三中学 齐齐哈尔市第二十八中学 齐齐哈尔市第二十九中学 齐齐哈尔市第三十四中学 高中(省级重点高中): 齐齐哈尔市实验中学 齐齐哈尔第一中学 齐齐哈尔中学(原铁路一中) 齐齐哈尔第八中学 齐齐哈尔龙江一中 齐齐哈尔讷河一中 齐齐哈尔克山一中 齐齐哈尔民族中学 本科院校(全国共722所): 齐齐哈尔大学 齐齐哈尔医学院 齐齐哈尔工程学院 高职(专科)院校(全国共1105所): 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黑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服务业 医疗 齐齐哈尔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齐齐哈尔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 齐齐哈尔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 齐齐哈尔医学院第四附属医院 齐齐哈尔医学院第六附属医院 齐齐哈尔第一医院 齐齐哈尔第二医院 齐齐哈尔第三医院 齐齐哈尔第四医院 齐齐哈尔第五医院 齐齐哈尔第六医院 齐齐哈尔第七医院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零三医院 齐齐哈尔和平医院 齐齐哈尔建华厂医院 齐齐哈尔造纸厂医院 齐齐哈尔一厂医院 齐齐哈尔二厂医院 齐齐哈尔车辆厂医院 齐齐哈尔公安医院 齐齐哈尔五官医院 齐齐哈尔结核病医院 齐齐哈尔农垦管局中心医院 购物 大润发 沃尔玛超市(已倒闭) 沃莱客 大商新玛特 齐齐哈尔百货大楼 齐齐哈尔百花集团 迈特广场 爱格广场 汇博广场 景新市场 齐齐哈尔国贸城(已倒闭) 国美电器 苏宁电器 北方新天地 万达广场 金融服务 中国银行 中国建设银行 中国农业银行 中国工商银行 交通银行 中国邮政储蓄银行 黑龙江农村信用合作社
高中(省级重点高中): 齐齐哈尔市实验中学 齐齐哈尔第一中学 齐齐哈尔中学(原铁路一中) 齐齐哈尔第八中学 齐齐哈尔龙江一中 齐齐哈尔讷河一中 齐齐哈尔克山一中 齐齐哈尔民族中学 本科院校(全国共722所): 齐齐哈尔大学 齐齐哈尔医学院 齐齐哈尔工程学院 高职(专科)院校(全国共1105所): 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黑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服务业 医疗 齐齐哈尔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齐齐哈尔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 齐齐哈尔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 齐齐哈尔医学院第四附属医院 齐齐哈尔医学院第六附属医院 齐齐哈尔第一医院 齐齐哈尔第二医院 齐齐哈尔第三医院 齐齐哈尔第四医院 齐齐哈尔第五医院 齐齐哈尔第六医院 齐齐哈尔第七医院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零三医院 齐齐哈尔和平医院 齐齐哈尔建华厂医院 齐齐哈尔造纸厂医院 齐齐哈尔一厂医院 齐齐哈尔二厂医院 齐齐哈尔车辆厂医院 齐齐哈尔公安医院 齐齐哈尔五官医院 齐齐哈尔结核病医院 齐齐哈尔农垦管局中心医院 购物 大润发 沃尔玛超市(已倒闭) 沃莱客 大商新玛特 齐齐哈尔百货大楼 齐齐哈尔百花集团 迈特广场 爱格广场 汇博广场 景新市场 齐齐哈尔国贸城(已倒闭) 国美电器 苏宁电器 北方新天地 万达广场 金融服务 中国银行 中国建设银行 中国农业银行 中国工商银行 交通银行 中国邮政储蓄银行 黑龙江农村信用合作社 中国农业发展银行 龙江银行 广发银行 上海浦东发展银行 哈尔滨银行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旅游 2002年第二批国家AAAA级旅游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善恶对抗 善恶对抗是古典奇幻的一个常见主题,并且邪恶角色是小说中很重要的组成部分。这种对于善恶的区分是古典奇幻与剑与魔法这两种文类有所不同的一个标志。这种善与恶的概念可以是道德上的,也可以是权力上的纷争,例如无法被简单的判定为“善”或“恶”的行为诡异的法师。 创作模式 角色扮演游戏中的世界设定是古典奇幻的一个常用背景,例如龍與地下城系列作品--龙枪、灰鹰、被遗忘的国度--等,并有很多作家以此类设定为背景持续地创作新的故事。 除了上述以游戏为基础的模式,直到现在也有很多作家遵循着托尔金的模式,即创作在同一世界设定下不同时代的故事,这种类型被称作“史诗”。也有很多其他的作家,比如罗伯特·乔丹、雷蒙德·E·菲斯特、R·A·萨尔瓦多、乔治·R·R·马丁等,创作在同一世界设定下同一组角色的不同故事,这种类型被称为“系列”。 代表作品 小說 《納尼亞傳奇》(1950年—1956年) 《魔戒》(1954年) 《地海傳說》(1964年—2014年) 《龍槍系列小說》(1984) 《冰與火之歌》(1996年) 《龍族 (李榮道)》(1997年) 電影 《魔戒電影三部曲》(2001年-2003年) 《哈比人電影系列》(2012年-2014年) 《魔獸:崛起》(2016年) 《龍與地下城:盜亦有道》(2023年) 電視 《冰與火之歌:權力遊戲》(2011年)(HBO) 《龍之家族》(2022年8月)(故事背景設定在《冰與火之歌:權力遊戲》的172年前) 《》(2016年) 《獵魔士》(2019年)(Netflix) 《獵魔士:血源》(2022年12月)(時間比獵魔士早了1200年) 《時光之輪》(2021年)(Amazon)
在一些古典奇幻中,一位现代“真实世界”中的人物会被放入架空世界中,比如说通过某种装置,有时甚至是在潜意识中旅行。纯粹派认为这不属于“真正的”古典奇幻,但是由于此类型暂无固定的文类名称,所以常被分类于古典奇幻中,因为该文类与古典奇幻最为接近。 古典奇幻通常或多或少的基于现实世界的背景,或者基于现实中的传说,譬如亚瑟王的传说。当这种相似度很高时,又或者小说中使用了真实的历史为背景时,古典奇幻便成为架空历史小说。 古典奇幻是奇幻小说中最常见,也是最流行、成功的一个文类。从托尔金时代至今,此文类一直有着众多支持者,尤其是近几年,由于有相当多的古典奇幻作品被改编成影视作品,比如《魔戒》、《纳尼亚传奇》等,使得此文类长盛不衰。 角色 大多数古典奇幻从一个主要角色(英雄)的角度叙述故事,主要的情节也是围绕此主人公展开。通常,这个主人公是孤儿或者是兄弟姐妹中不同寻常者,有着一些惊人的能力(例如魔法或者精于武艺)。故事通常从主人公年少时开始,例如J·R·R·托尔金所著《魔戒》中的佛罗多·巴金斯;罗伯特·乔丹所著时光之轮中的兰德·亚瑟;菲利普·普尔曼所著《黑暗物质三部曲》中的莱拉·贝拉克等。也有作品的主人公是个性已成型的成年人,例如《獵魔士》中的傑洛特。古典奇幻的主人公也并不总是正派的男性角色。 故事开始时,主人公被某种未知力量所威胁。设定这种威胁的理由之一是,不像剑与魔法文类中的主人公总是热切而主动地进行冒险,古典奇幻的主人公需要一个理由来放弃他现在的生活。即使是主人公自发进行冒险时,他也乐于享受日常生活(《魔戒》中的比尔博·巴金斯)。因此,在冒险结束后,主人公通常会回归平静的日常生活。 古典奇幻中一个很典型的情况是,主人公通过传说、预言、失而复得的家庭成员、“导师”型角色等慢慢了解自己的过去,并获得自信、能力等,不断获得各种经验而成长。这一点上,有点类似于教育小说。然而这种模式并不固定。 很多古典奇幻小说中存在着“导师”型角色,这个角色通常是一个强大的法师或战士,一路给主人公提供建议和帮助,例如《魔戒》中的甘道夫、《哈利·波特》中的阿不思·邓布利多、《龍騎士》中的布朗姆等。 古典奇幻中通常也有神秘的黑暗君主的角色,这类角色立志于统治世界或者杀害主人公。典型的情况是,这类角色是强大而邪恶的法师或术士,经常折磨并杀害平民,统率有规模巨大的军队或非常可怕的仆人,例如《魔戒》中的索伦、《哈利·波特》中的伏地魔、《龍騎士》中的哥巴塔爾、《時光之輪》中的闇帝等。 随着故事的进行,主人公逐渐了解与其对抗的未知力量的本质,面对这种邪恶力量是主人公的命运,也是故事的高潮,并可以使主人公最终可以回到正常的生活。 善恶对抗 善恶对抗是古典奇幻的一个常见主题,并且邪恶角色是小说中很重要的组成部分。这种对于善恶的区分是古典奇幻与剑与魔法这两种文类有所不同的一个标志。这种善与恶的概念可以是道德上的,也可以是权力上的纷争,例如无法被简单的判定为“善”或“恶”的行为诡异的法师。 创作模式 角色扮演游戏中的世界设定是古典奇幻的一个常用背景,例如龍與地下城系列作品--龙枪、灰鹰、被遗忘的国度--等,并有很多作家以此类设定为背景持续地创作新的故事。 除了上述以游戏为基础的模式,直到现在也有很多作家遵循着托尔金的模式,即创作在同一世界设定下不同时代的故事,这种类型被称作“史诗”。也有很多其他的作家,比如罗伯特·乔丹、雷蒙德·E·菲斯特、R·A·萨尔瓦多、乔治·R·R·马丁等,创作在同一世界设定下同一组角色的不同故事,这种类型被称为“系列”。 代表作品 小說 《納尼亞傳奇》(1950年—1956年) 《魔戒》(1954年) 《地海傳說》(1964年—2014年) 《龍槍系列小說》(1984) 《冰與火之歌》(1996年) 《龍族 (李榮道)》(1997年) 電影 《魔戒電影三部曲》(2001年-2003年) 《哈比人電影系列》(2012年-2014年) 《魔獸:崛起》(2016年) 《龍與地下城:盜亦有道》(2023年) 電視 《冰與火之歌:權力遊戲》(2011年)(HBO) 《龍之家族》(2022年8月)(故事背景設定在《冰與火之歌:權力遊戲》的172年前) 《》(2016年)
当地表风变轻时,副热带高压脊正下方产生的沉降会导致山脊下城市地区的颗粒物积聚,从而导致大范围的雾霾。 如果低水平的相对湿度在一夜之间上升到 100%,就会形成雾。 另见 大氣環流 纬线 熱帶輻合帶 熱帶輻合帶 咆哮40度 参考文献 外部連結 什麼是“副熱帶高壓”? 中國科普博覽-副熱帶高壓 氣候 气象学 緯線 气象现象 反氣旋
年至今),它将增强横跨大西洋中部和东部的副热带高压。 对天气系统形成和空气质量的影响 当西北太平洋的副热带高压强于常年时,会导致亚洲出现潮湿的季风季节。 副热带高压的位置与向北季风湿气和雷暴延伸到美国的距离有关。横跨北美的副热带脊通常向北迁移足够远,以在 7 月至 9 月期间开始穿越西南沙漠的季风条件。 当副热带高压移动到更偏北的四角地带时,季风雷暴会向北蔓延到亚利桑那州。当高压向南移动时,其环流切断了水分,炎热干燥的大陆气团从西北返回,因此整个沙漠西南地区的大气干燥,导致季风状态中断。 在副高西部边缘(通常在大陆的东海岸),高压单元将热带气流向北推向南。在美国,副热带高压百慕大高压有助于创造炎热、闷热的夏季,每天都有雷暴,具有典型的墨西哥湾和美国东海岸的浮力气团。这种流动模式也出现在其他亚热带气候的大陆东部海岸,如华南、日本南部、南美洲中东部潘帕斯、昆士兰南部和南非夸祖鲁-纳塔尔省。 当地表风变轻时,副热带高压脊正下方产生的沉降会导致山脊下城市地区的颗粒物积聚,从而导致大范围的雾霾。 如果低水平的相对湿度在一夜之间上升到 100%,就会形成雾。 另见 大氣環流 纬线 熱帶輻合帶 熱帶輻合帶 咆哮40度 参考文献 外部連結 什麼是“副熱帶高壓”? 中國科普博覽-副熱帶高壓 氣候
Guide to the Constellations: Gemini The clickable Gemini wikisky.org: Gemini constellation Star Tales – Gemini Shuang1 托勒密星座
深空天体 M35,疏散星团,位于双子座η西北,离地球大约2800光年,亮度为5.3等。 爱斯基摩星云,行星状星云,距离地球约2900光年,由英国天文学家威廉·赫歇尔在1787年发现,视星等为9.9。 蛇妖星雲,行星状星云,距离地球约1510光年。 参考资料 AEEA天文教育資訊網 觜宿天區 AEEA天文教育資訊網 井宿天區 外部連結 The Deep Photographic Guide to the Constellations: Gemini
1935年,中華民國內政部公布該礁島名稱為曾姆灘,宣告擁有此地主權。隨後發現此地並不是一個岩灘,而是一處不露出海面的岩礁,1947年,中華民國變更其名稱為「曾母-{}-暗沙」。在國共內戰後,中華民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雙方皆宣稱自身為中國唯一合法代表,且皆宣稱中國擁有此地主權。 1983年4月25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地名委员会公布其标准化地名,仍为曾母-{}-暗沙。5月,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编队前往南沙巡逻,并于22日8时19分在曾母暗沙抛锚,宣示主权。 1990年,中国国家海洋局在曾母暗沙投下“南沙群岛科学考察碑”。1994年,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再次在曾母暗沙宣示主权,并投下一块主权碑。 2005年,中国海军南海舰队167远航编队在曾母暗沙投放主权纪念碑。2010年4月20日,中国海监83船在曾母暗沙投放主权碑。 2014年1月,中國通過南海管理規章,規定所有外國人和外國漁船進入海南島管轄水域捕魚或進行漁業資源調查活動,都應該經過中國國務院批准。26日,中國派出兩棲船塢登陸艦長白山艦,以及兩艘導彈驅逐艦海口艦和武漢艦,巡航曾母暗沙,宣示主權。然而,马来西亚海军司令否认中国军舰曾进入马方200海里专属经济区,并指中方是在1000海里外的公海演习,且已事先知会马来西亚和美国。 2016年7月12日,常设仲裁法院依《联合国海洋法公约》附件七任命仲裁人组成「臨時仲裁庭」,在菲律宾控告中国案中作出裁决,認為无证据显示中国历史上曾经单独地有效控制礁岩或海域,故中國所主张的历史性权利“无效”。中华人民共和国表明不承认常设仲裁法院拥有对主权问题的管辖权,中华民国也表明不接受相关判决,而菲律宾、越南等涉事国则表示欢迎。 2020年7月13日,美國國務院在聲明中反對中國對曾母暗沙聲索主權,其指出北京當局宣稱曾母暗沙為「中國最南端領土」,但曾母暗沙為水下地物,依據國際法任何國家不得對水下地物提出主權聲索,且曾母暗沙離馬來西亞海岸僅50海里,然而距離中國沿岸則有1000海里遠。 名稱由來 馬來語稱之為Beting Serupai,即Serupai 暗沙。中国渔民向称沙排,是因海南岛渔民对那些低潮时也不露出海面的珊瑚礁(暗沙)称为「沙排」之故。但中國地理學家劉南威認為「沙排」並不是曾母暗沙的渔民慣用名稱,清代海南漁民航海手冊《更路簿》中的“沙排”是指位於道明群礁東北部,标准名称為长滩的渔民慣用名称,把“沙排”当作曾母暗沙的渔民习用名称是张冠李戴的,而曾母暗沙沒有渔民慣用名称。 英文名称 最早于1870年在英国人出版的航海图中出现,而1933年中华民国政府最初公布的南沙群岛名称时,包括“曾姆滩”在内的许多礁岩名字都是由英文名音译而来。 地理位置 曾母暗沙位于巽他陆架上,近婆罗洲一侧、南沙群岛南方,距砂拉越海岸线约,距离中華民国太平島约,处于低潮线下,终年不露出水面。详细位置如下: 坐标为。 南方处有一个位于海面下、面积0.31平方公里、最浅点为23.8米的八仙暗沙;在它的西南处為立地暗沙。 南康暗沙的海寧礁(Herald Reef)和澄平礁(Sierra
英文名称 最早于1870年在英国人出版的航海图中出现,而1933年中华民国政府最初公布的南沙群岛名称时,包括“曾姆滩”在内的许多礁岩名字都是由英文名音译而来。 地理位置 曾母暗沙位于巽他陆架上,近婆罗洲一侧、南沙群岛南方,距砂拉越海岸线约,距离中華民国太平島约,处于低潮线下,终年不露出水面。详细位置如下: 坐标为。 南方处有一个位于海面下、面积0.31平方公里、最浅点为23.8米的八仙暗沙;在它的西南处為立地暗沙。 南康暗沙的海寧礁(Herald Reef)和澄平礁(Sierra Reef)南方約。 砂拉越的亞西暗沙(Tanjong Payong)北方約。 印尼的納土納群島東方約。 砂拉越尼亞城(Niah)西方約。 砂拉越民都鲁西北約。 地質地形
1993年6月22日,帕特·尼克松因肺气肿和肺癌去世。她的葬礼在理查德·尼克松图书馆与故居的场地举行。前总统在整个葬礼期间悲痛欲绝,并在图书馆大楼内发表一段纪念她的感人演讲。 逝世和葬礼 1994年4月18日,正在派克里奇()的家中准备吃晚饭的尼克松出现严重中风。他的心脏状况导致心室内之前形成的一个血栓破裂并进入大脑。他被送到曼哈顿的纽约医院康奈尔医疗中心,起初神智清醒,但无法说话或移动自己的右手和右腿。大脑因受损而导致肿胀(脑水肿),尼克松随之陷入深度昏迷,最後在1994年4月22日晚上9点08分,第37任美国总统理查德·米尔豪斯·尼克松与世长辞,享年81岁,其时床畔有两位女儿的陪伴。 尼克松的葬礼于1994年4月27日举行,总统比尔·克林顿、前国务卿亨利·基辛格、联邦参议院少数党领袖鲍勃·多尔、加利福尼亚州州长皮特·威尔逊()和葛培理牧师在尼克松图书馆举行的仪式上致辞。出席仪式的还有前总统福特、卡特、里根、乔治·H·W·布什及各自的夫人。 理查德·尼克松下葬在尼克松图书馆的场地内,与夫人帕特相邻。他们留下两个女儿,特里西娅和朱莉,还有4个孙辈。根据他的遗愿,他的葬礼并不是一场国葬,不过他的遗体还是从4月26日早上开始在尼克松图书馆大堂内接受瞻仰直至举行葬礼时止。哀悼者在寒冷、潮湿的天气里排队等候长达8个小时来表达自己的敬意。最多的时候,灵柩前排了约4800米长的队,估计有42000人等着向已故总统致敬。 尼克松去世后不久,《时代》杂志的约翰·F·斯塔克斯撰文称,这位前总统“有着巨大的精力和决心,驱使他在面对自己造成的每一个灾难时重新恢复过来。为了在辞职后重新赢得美国公众的尊重,他马不停蹄地与世界各国领导人交流……等到比尔·克林顿入主白宫时(1993年),尼克松作为政界元老的角色已经稳固。克林顿的夫人曾在投票支持弹劾尼克松的委员会中工作,但他还是公开与这位尼克松见面,并定期征求对方的意见”。《纽约时报》的汤姆·威克尔()指出,只有尼克松曾像富兰克林·德拉诺·罗斯福那样先后五次成为一个主要党派的总统候选人,他还引用尼克松1962年的告别演讲写道,“理查德·尼克松宽厚的下巴,被胡须遮盖住的脸,光滑高翘的鼻梁和额上的V型发尖,向上伸出摆成胜利姿态的双臂,曾如此频繁地受到描述和讽刺,这片地已如此熟悉他的存在,他如此频繁地成为争议的热点,这都让人很难意识到这个国家‘再也不会有个叫尼克松的人让你们踢来踢去了。’”安布罗斯这样形容尼克松的去世时带来的反应:“除了他自己以外,这让每个人都感到惊讶:原来他还是大家敬爱的资深政治家。” 尼克松去世后,几乎所有的新闻报道中都提及水门事件,但这其中大部分都对这位前总统有正面评价。《达拉斯晨报》()指出:“历史终将表明,虽然有一些缺点,但他仍是我们最具远见的行政首脑之一。”这让一些人感到冒犯,如专栏作家拉塞尔·韦恩·贝克就抱怨这是“一系列企图赦免他罪行的阴谋”。《奥马哈世界先驱报》()漫画家杰夫·科特巴()准备在空白画布上推出以尼克松为主题的历史作品,并呼吁充满期待的美国观众先坐下来耐心等待,因为“这副肖像比其他大部分都要复杂那么一点点”。 影响 历史学家兼政治学家詹姆斯·麦格雷戈·伯恩斯()针对评价尼克松的问题这样表示:“一个人要如何评价这样的一位总统,如此的辉煌,但又如此的不道德?”。尼克松的多位传记作者对历史将会如何评判他的问题抱有不同的看法。安布罗斯认为:“尼克松希望他人根据成就来评判自己。但他却会因为自己在第二个任期内导致国家经历的恶梦以及辞职而被人铭记。”记录尼克松国会生涯的欧文·格尔曼指出,“他在自己的国会同僚中是非凡的,是混乱年代的成功案例,与激进的麦卡锡相比,他是明智反共路线的引领者”。艾特肯则表示:“无论是以个人还是政治家而言,尼克松的缺点都已遭受过多的指责,对他优点的承认还明显不足。然而,即使是本着历史修正主义的精神,也不可能对他作出简单的评判。” 一些历史学家认为,尼克松的南方策略在一定程度上令南方各州成为共和党的据点,而其他一些人则认为经济因素在这个问题上起的作用更大。在他的政治生涯中,他帮助共和党远离孤立主义的控制,并且作为一名国会议员,他还是指称国会内部存在苏联共产主义者的有力倡导者。据他的传记作者赫伯特·帕默特()所说:“尼克松起到带领共和党沿一条中间路线前进的作用,这条路线处在洛克菲勒家族、高华德家族和里根家族的竞争之间。” 尼克松因其在国内事务上的态度而受到赞誉,在他任内有多条环境和监管法规得到通过和执行。历史学家保罗·查尔斯·米拉佐()在2011年的一篇有关尼克松和环境的论文中指出,尼克松建立环境保护局,还执行诸如1973年《濒危物种法》等法律,“虽然没有得到追捧和承认,但理查德·尼克松的环境遗产是稳固的。” 尼克松认为他对越南、中国和苏联的外交政策将对他的历史地位产生决定性的影响。一度是尼克松政敌的乔治·麦戈文于1983年评论道“尼克松总统与中国和苏联这两个超级大国接触的实用经验,可能比二战后的任何一位总统都要多……唯一的例外就是他在越南战争的延续中难辞其咎。尼克松的确会得到历史的高度评价。”政治学家尤西·M·汉西马基()对此有不同看法,他认为尼克松的外交手段不过是冷战中围堵政策的延续,使用外交而不是军事手段。 历史学家基思·W·奥尔森()曾评价称,尼克松也留下了一道负面的遗产:因越战和水门事件的影响,导致政府开始失去了人们的信任。1998年国会审理克林顿弹劾案期间,双方都试图把尼克松和水门事件作为对自己有利的筹码:共和党人认为克林顿的失当行为已堪比尼克松,而民主党则争辩称尼克松的行为要严重得多。尼克松的另一项遗产,就是总统权力的削减,国会因水门事件的影响而通过多项法案对总统权力加以限制。1973年11月,国会通过《战争权力法》限制总统的战争权。1974年,国会通过《预算和拦截控制法》,限制总统重组行政部门和拦截国会拨款的权力。1978年,国会通过《政府部门道德准则法》,建立特别检察官制度,授权特别检察官在不受总统控制的前提下彻底调查行政部门官员的违法行为。美国学者格林斯登指出,水门事件之后,美国总统面临的是一种难以驾驭的政治环境,包括权力意始觉醒的国会、软弱无力的政党系统、攻击性极强而且积极挖掘坏消息的媒体以及难以指挥的行政官僚系统。不过奥尔森则指出,九一一袭击事件发生后,国会通过法案授予总统大量权力,因此美国总统权力已经得到恢复。 个性和公众形象 尼克松的政治生涯经常受到自己个性和公众对其看法的影响。社论漫画家和喜剧演员经常夸张地描述他的外表和举止,以至于本人和漫画之间的界限变成越来越模糊。他经常被描绘成拥有胡子拉碴的下颌,颓然的肩膀,紧锁并且布满汗珠的眉头。 尼克松的性格很复杂,既非常隐秘又很尴尬,并且都惊人地反射出他的个人经历。他倾向于与人群保持距离,并且一直穿着正装,即使是一个人在家时也穿着外套并系好领带。尼克松的传记作者康拉德·布莱克形容他一方面很强硬,另一方面又对自己的某些方面感到忐忑不安。据布莱克所说,尼克松“认为自己注定要受到诽谤,出卖,不公正地骚扰,误解和低估,还会受到约伯的审判,但通过自己的强大意志加上坚韧和勤勉,最终一定能够取得成功。”传记作家伊丽莎白·德鲁总结称尼克松是一个“聪明而且有才华的人,但又是最特别,最受困扰的总统”。作家理查德·里夫斯()在总结尼克松的总统任期时形容尼克松是一个“害羞到难受的奇怪男人,只有在独自思考时才能保持自己的最佳状态”。尼克松的个性注定他总统任期的发展,里夫斯指出:“他对他人做出最坏的估计,并且也正是自己让他们露出最坏的一面……他死死抱住“强硬”的理念,认为正是这一点把他带到伟大的边缘。然而正是这种强硬出卖了他,他无法向他人敞开心怀,他也无法向伟大展露自己。”亨利·基辛格曾在回忆录中多处描述尼克松既刚愎自用、过份自尊又优柔寡断、自负自卑的性格。曾在尼克松竞选班子中出任首席经济顾问的艾伦·格林斯潘也注意到,尽管尼克松是自伍德罗·威尔逊以来智商最高的美国总统,但他平时的谈吐行事却不够自信。 1999年10月,一卷1971年的白宫录音带被公布,其中包含有尼克松贬损犹太人的言论。在与H·R·霍尔德曼交谈时,尼克松称哥伦比亚特区“到处都是犹太人”,而且“大部分犹太人都不忠诚”,他的一些高级助手例外。然后他补充道:“但是鲍勃,一般来说你不能信任那些混蛋。他们会背叛你,我说得对吧?”但在录音中的其他部分,尼克松又否认自己是个反犹太主义者,称:“如果任何一个曾坐在这把椅子上的人有理由是一个反犹太主义者,那就是我……但我不是,你明白我的意思吧?” 尼克松相信,为了在政治生涯上有所建树并成为总统,有必要与其他人保持一定距离。即使是与一些人认为是他最亲密朋友的彼比·雷博佐交谈时,他也不会直呼其名。尼克松对此表示:“即使是在和好友在一起时,我也不认为你就应该放下心防,把这样那样的事情吐露出来,比如说:‘哎呀,我睡不着觉’……我认为一个人的烦恼只要自己知道就行了。我就是这样的人。有些人不一样。有些人认为和好朋友坐到一起,然后,你知道,掏心掏肺的是件有益身心健康的事……但我也做不到,绝对不可能。”当得知大部分美国人即使到了他的政治生涯结束也感觉对他缺乏了解时,尼克松回答:“是的,这是真的。而且他们也没必要了解。” 尼克松个人与中華人民共和国的关系 尼克松是开启了中國大陸及美國关系的第一个美国总统,因此他经常被中国大陸官方媒体称为“中国人民的老朋友”。在他任总统期间以及卸任总统之后,他先后五次访问中国大陸。 第一次访华:1972年2月第一次作为美国总统访华; 第二次访华:1976年2月因水门事件下台两年之后,尼克松夫妇二人以私人身份受邀访华。在访华期间,尼克松除了与毛泽东会见之外,还拜访了不久前去世的周恩来的遗孀邓颖超。在此之前,尼克松的女儿朱莉·尼克松和女婿于1975年12月31日在北京受到了毛泽东的接见。据说,大卫·艾森豪威尔告诉毛泽东,他的岳父在美国可能会面临着被法律起诉,于是毛泽东就对夫妇二人说:我马上邀请他们访华。 第三次访华:1982年9月在他首度访问中国十周年之际,再度受邀访华; 第四次访华:1989年10月,因“六四事件”中美关系陷于低谷,尼克松以调解人身份去北京拜会了邓小平、杨尚昆、李鹏等当时的中国大陸领导人。 第五次访华:1993年4月是他逝世前一年的最后一次访华。 尼克松在1972年访问中国大陸期间,与周恩来一起在杭州西湖亲手栽下了北美红杉树。为此他和杭州结下了不解之缘。在五次的访华中,除了1972年第一次访问杭州之外,他还分别于1982年、1993年共三次访问了杭州。 主要著作 《尼克松回忆录》1978,中文版(上中下三册)1989世界知识出版社 《1999不战而胜》1988,中文版1989世界知识出版社 《尼克松文集-领导者》1982,中文版1997世界知识出版社 《尼克松文集-六次危机》,中文版1997世界知识出版社 《尼克松文集-超越和平》,中文版1999世界知识出版社 《尼克松文集-真正的战争》,中文版2000世界知识出版社 参见 默里·乔蒂纳,尼克松的竞选经理和助手 《尼克松在中国》,约翰·库利奇·亚当斯创作的1987年歌剧 《請問總統先生》,依據1977年尼克森受訪一事創作的2008年電影,朗·霍華導演 注释 参考文献 引用 来源 扩展阅读 外部链接 理查德·尼克松基金会 尼克松一家骑自行车 哥伦比亚特区尼克松中心 尼克松总统图书馆暨博物馆 白宫网站对尼克松的介绍 白宫官方网站上的尼克松传记 美国国会图书馆上的理查德·尼克松资源指南 水门录音带 尼克松的遗嘱 C-SPAN的《美国总统:生命肖像》系列节目:理查德·尼克松 美国国家安全档案馆:尼克松和猫王的会面 纪录片《总统:尼克松》 美国国家档案馆关于尼克松的材料 白宫录音带 水门事件录像 关于尼克松访问中国的网站
尼克松起初加大美国对越南战争的参与,不过之后还是逐步撤軍,於1973年中止美国介入。1972年他访问中华人民共和国,给两国外交关系打开新的篇章,同年还与苏联签订反弹道导弹条约并实施缓和政策。国内政策方面,他领导的行政部门普遍重视州权,侧重将权力发放各州而不是向中央集中。尼克松还发起倡议向癌症和非法药物开战,实行工资和价格管制,在南方州学校中强制废除种族隔离,推行环境改革,还提出法案对医疗保险社会福利加以改革。他任內主持阿波罗登月计划,之后以航天飞机任务取代载人太空探索。1972年,他在总统选举中以压倒性优势获得连任。 尼克松的第二个总统任期期间,中东爆发赎罪日战争,导致石油禁运和中东和平进程的重启。国内政治方面,水门事件不断发酵,导致他失去大部分的政治支持。1974年8月9日,由于国会弹劾的罪名几乎必然会成立,受到撤职压力的尼克松宣布辞职。杰拉尔德·福特继任总统职位后宣布赦免尼克松的一切刑事责任。辞职后,尼克松编写九部著作,走访多个国家,一定程度上恢复自己的公众形象。1994年,尼克松因中风陷入昏迷,于4天後逝世,享年81岁。 早年生活 理查德·米尔豪斯·尼克松于1913年1月9日出生在加利福尼亚州的约巴林达,父亲叫弗朗西斯··尼克松(),母亲是汉娜·尼克松(),母亲的娘家姓叫米尔豪斯(),一家人住在弗朗西斯所建的房子里。母亲信奉贵格会,父亲婚后从循道宗皈依贵格会,他就在当时保守的贵格会氛围影响下成长,如不许饮酒、跳舞及讲粗话。理查德有四个兄弟,大哥哈罗德()生于1909年,于1933年早逝,二弟唐纳德()于1914年诞生,1987年去世;三弟亚瑟()1918年出生,但在1925年夭折,小弟爱德华()1930年出生,2019年去世。尼克松五兄弟中有四位是以历史上或传说中曾统治英格兰的国王来命名,例如理查德就是以狮心王理查命名。理查德的父亲弗朗西斯有苏格兰-爱尔兰血统,而母亲汉娜则有德国、英国和爱尔兰血统。 尼克松的童年生活很困苦,他之后曾引用艾森豪威尔的一句话来形容这段时间:“我们很穷,但我们不知道这一点。”尼克松家庭牧场于1922年破产,全家搬到加利福尼亚州的惠提尔。当地有许多贵格会成员,父亲在此开了家杂货铺和加油站。1925年,理查德的三弟亚瑟因一场急病而夭折。12岁那年,尼克松经检查发现肺部有一个斑点,由于家中的结核病史,他从此被禁止参加体育活动。最终这个斑点经确认属于早期发作肺炎的疤痕组织。 小学和中学教育 理查德在惠提尔东部小学就读,八年级时当上班长。他的父母认为理查德的大哥哈罗德正是因为就读惠提尔高中()而染上放荡的生活习性,导致他于1933年因结核病去世。于是两人把理查德送到更大的富勒顿联合高中()就读,这是一所位于奥兰治县的私立高中。高一时,理查德需要每天坐一小时校车才能到达学校,不过他的学习成绩非常出色,之后搬到富勒顿与一位阿姨同住,周末再回家。他还参加学校的少年美式足球队,虽然鮮有上场机会,但很少错过练习。他在辩论上获得较大的成功,赢得多项冠军,还在富勒顿头号英语学者H·林恩·谢勒()手下接受自己唯一的公开演讲正式指导。尼克松之后回忆谢勒教导的原话中说:“记住,演讲就是交谈……不要对着人大吼。与他们聊天。和他们对话。”尼克松表示,自己已经尽可能地使用交谈的语气来演讲。 1928年9月28日,尼克松的父母准许他转学到惠提尔高中读高二。他在这里竞选学生会主席,但遭遇自己的首场选举失利。他一般会在清晨4点起床,开着家里的卡车到洛杉矶,在市场上购买蔬菜,然后开到店里把菜洗好并摆出来再去上学。大哥哈罗德于前一年诊断出患有肺结核,母亲带着他去了亚利桑那州,希望能够改善长子的身体状况,理查德需要承担的家务逐渐增加,为此他只能放弃美式足球。不过他最终还是在全班207名学生中以第三名的成绩从惠提尔高中顺利毕业。 大学和法学院教育 尼克松获得就读哈佛大学的学费资助,但哈罗德的病情仍然需要母亲的照料,理查德也因此不得不留下来给店里帮忙。他留在家乡就读惠提尔学院,学费来自外祖父的一笔遗产。尼克松参加学校的籃球队,还试着去踢美式足球,但由于体型不够强壮而未能如愿。他留在队中担任替补,并以对运动的热情而为人所知。惠提尔学院有文学社团,但没有兄弟会和姐妹会,尼克松是社团中唯一的男子并因此受到冷落,社团中的许多成员家世都很显赫,这更令尼克松显得格格不入。为此他协助建立一个新的社团。除了完成社团工作、家庭作业并且在店里工作外,尼克松还抽出时间参加大量的课外活动,成为冠军辩手,还赢得工作勤奋的名声。1933年他开始与惠提尔警察局长的女儿奥拉·弗洛伦斯·韦尔奇()约会,两人于1935年分手。 1934年从惠提尔学院毕业后,尼克松获得就读杜克大学法学院的全额奖学金。这所学校当时还属法学院中的新秀,希望可以通过提供奖学金来吸引优秀的学生。学校的教授有较高的薪水,其中许多人都拥有全国性或是国际性的声誉。第二和第三学年获得奖学金的学生名额大幅度减少,迫使学生刻苦学习激烈竞争。尼克松的成绩一直很优秀,不但总能拿到奖学金,还当选为杜克律师协会主席,成为法学院优等生协会成员,并于1937年以全班第三名的成绩毕业。他之后在念及母校时表示:“无论我曾经做过什么,或是将来可能会做什么,我永远都记得杜克大学在其中有一份功劳。” 早年职业生涯,婚姻及服兵役 从杜克大学毕业后,尼克松起初希望能加入联邦调查局,但是寄出求职信后一直没有得到回应。多年后他得知自己当年有录取,但自己的职位最后因预算削减而被取消。于是他于1937年回到加利福尼亚州并获该州律师协会录取,之后开始在惠提尔的温格特和比尤利律师事务所()从事法律工作,受理当地石油公司的商业诉讼和其它企业事务以及遗嘱相关诉讼。晚年时,尼克松曾自豪地声称自己是唯一曾担任执业律师的现代总统。尼克松不是很愿意接手离婚类案件,因为他不喜欢坦率地与女性谈论性的话题。1938年,他在拉哈布拉开设属于自己的律师事务所分部,并于次年成为正式合伙人。 1938年1月,尼克松获选在惠提尔社区舞台剧《黑暗之塔》中出演,与一位名叫塞尔玛·“帕特”·瑞安的高中老师演对手戏。尼克松在回忆录中形容两人是“一见钟情”,可惜显然只有他是如此,因为帕特·瑞安之后拒绝这个年轻的律师好几次后才答应和他约会。面对尼克松的求爱,瑞安却并不情愿,两人交往两年后她才接受求婚。两人于1940年6月21日通过一个小规模婚礼完婚,到墨西哥度蜜月后小两口开始在惠提尔过日子。他们一共有两个孩子,生于1946年的长女特里西娅和生于1948年的幺女朱莉。 1942年1月,尼克松接受一份价格管理办公室()的工作,夫妻俩为此搬到哥伦比亚特区。尼克松在他之后的政治竞选活动中称自己接受这份工作是因为珍珠港事件,但他实际上整个1941年下半年都在争取这一职位。尼克松夫妇都认为,留在惠提尔会限制他的发展前景。他被分配到配给部门,工作是回复信函,尼克松不满意这样的工作,于是在4个月后申请加入美国海军。尼克松生来就是贵格会成员,本有权对征兵豁免,并且从事政府工作的人按常规还可以获得延期入伍的待遇。美军接受申请,他于1942年8月加入海军。 1942年10月,完成军官预选学校课程的尼克松获得少尉军衔。他的第一岗是到爱荷华州的奥坦瓦海军航空站担任指挥官的助手。尼克松希望有更刺激的经历,于是申请出海并被重新分配到南太平洋战斗空运司令部担任海军客流管制员,对二战西南太平洋战场提供后勤支持。他是作战空运司令部在所罗门群岛瓜达尔卡纳尔岛的负责人,之后还负责布干维尔以北的尼桑岛(,又称格林岛)。他的部队为C-47运输机编制清单和飞行计划,并监督货机的装卸。1943年10月1日,作为“南太平洋作战空运司令部负责军官”的尼克松以“高效和负责”获得一份嘉奖信的肯定,并获提升为上尉。虽然没有经历实战,但尼克松赢得两枚战斗之星。回到美国后,尼克松成为加利福尼亚州阿拉米达海军航空基地的行政人员。1945年1月,他转至费城的航空局办公室,协调结束战争合同的谈判,并因这一期间的工作表现获得另一封嘉奖信。之后尼克松还到了其它多个办公室工作,最终来到巴尔的摩。1945年10月,他晉升少校,但在1946年元旦辞职。 政坛崛起 国会生涯 1945年,加利福尼亚州第十二国会选区的共和党人希望能在联邦众议员人选上达成一致,以击败现任民主党议员杰里·沃里斯。他们组建一个百人会来商讨人选,希望能避免内部纠纷而让沃里斯渔翁得利。该委员会没能找到一个拥有更高知名度的候选人,于是美国银行驻惠提尔分行的经理赫尔曼·佩里()建议找尼克松作候选人,后者的一位朋友曾于二战前在惠提尔学院董事会工作。佩里写信给身在巴尔的摩的尼克松,尼克松夫妻兴奋地討论一夜之後,尼克松回信给出积极的答复。飞回加利福尼亚州后,他获得百人会的认可。1946年初从海军退伍后,尼克松与夫人回到惠提尔,然后他开始一年的密集竞选活动。尼克松称沃里斯没有起到一位国会议员的应有作用,并指对方的支持团体与共产党有联系,所以肯定会有激进的观点。尼克松赢得这场选举,获得65586票,对方只有49994票。 尼克松在国会中支持《塔夫脱-哈特莱法》,这是一项授权监控工会活动和权力的联邦法律。他在众议院教育和劳工委员会任职,还曾是赫特委员会的一员,需前往欧洲,对需要美国报告对外援助的项目。尼克松是该委员会中最年轻的成员,也是唯一来自西部州的成员。在包括尼克松在内的赫特委员会倡议下,国会通过马歇尔计划。 1948年,身为众议院非美活动委员会成员的尼克松以调查阿尔杰·希斯间谍案而引起全国性的关注。许多人都对惠特克·钱伯斯有关前国务院官员希斯是苏联间谍的指控表示怀疑,但尼克松相信这是真的,并向委员会施压要求继续调查。希斯称这些指控都是诽谤,钱伯斯于是出示一些证据,其中包括他之前藏在田地中的文件和微缩胶片副本,这些证据之后也被称为“南瓜文件”()。希斯之前曾在发誓后作证声称自己从未给过钱伯斯任何文件,他因此于1950年被判伪证罪罪名成立。1948年,尼克松成为所在选区两个主要政党的共同候选人并在初选中获胜,轻松取得连任。 1949年,尼克松开始考虑竞争在任民主党联邦参议员谢里登·唐尼()的席位,并于这年11月开始竞选。唐尼在初选就面临着女性联邦众议员海伦·嘉哈根·道格拉斯的激烈竞争,后在1950年3月宣布退休。尼克松与道格拉斯分别赢得党派初选,然后开始一场存在争议的竞选,当时的朝鲜战争成为竞选中的一个主要议题。尼克松试图让选民注意道格拉斯的自由派投票纪录。他的竞选团队派发数十万份“粉红传单”(),其中指称道格拉斯的投票纪录与纽约州联邦众议员维托·马尔坎托尼奥()很相似(后者被部分人认为是共产党员),所以两人的政治观点肯定也很类似。尼克松又一次赢得选举,领先幅度有近20个百分点。 尼克松在联邦参议院站到反对全球共产主义的突出位置上,经常到各地演讲,公开反对共产主义威胁。他与另一位反共主义参议员,来自威斯康星州,充满争议的约瑟夫·麦卡锡保持着朋友关系,但又与对方及其指控保持一定的距离。尼克松还批评哈里·S·杜鲁门总统对朝鲜战争的处理方式。他支持阿拉斯加和夏威夷建州,支持少数族裔的公民权利,还支持联邦政府救灾援助印度和南斯拉夫。他投票反对价格管制和其他货币限制,还反对给予非法移民福利待遇和公共权力。 副总统 1952年,德怀特·艾森豪威尔上将获得共和党的总统候选人提名。他没有选定副总统候选人,共和党政府官员及党派内部官员会议商讨后推荐尼克松,艾森豪威尔也接受建议。尼克松这时还很年轻(39岁),反对共产主义的立场和代表的州——加利福尼亚州是当时选票最多的州之一——都使他成为一个理想的竞选搭档。除尼克松外,共和党在副总统人选上还曾考虑过俄亥俄州联邦参议员罗伯特·塔夫脱、新泽西州州长阿尔弗雷德·德里斯科尔()和伊利诺伊州联邦参议员埃弗里特·德克森()。在竞选过程中,艾森豪威尔从正面宣传自己的治国理念,而负面宣传则由尼克松处理。 9月中旬,媒体报道称尼克松有一个由其支持者提供的政治基金,对他的政治开销给予报销。这样的基金并不违法,但有可能令尼克松受到存在利益冲突的指控。艾森豪威尔面临他人要求取消尼克松副总统人选资格的压力,后者于是在1952年9月23日面向全国发表电视讲话。这次讲话之后被称为跳棋演讲,有约6000万美国人收看,创下当时电视收视人数的新纪录。尼克松动情地为自己辩护,指出那并不是什么秘密基金,也没有任何一位赞助者获得特别的照顾。他把自己描述为一个收入微薄的男人(妻子没有貂皮大衣,而是穿一件“尊敬的共和党人布料外套”)和一个爱国者。这场演讲之所以被称为跳棋演讲是因为尼克松表示自己的确有收到一件礼物并且没有退还:“一只小獚猎狗……从大老远的德克萨斯州寄过来的。我们的小女儿——6岁大的特里西娅——给它取名叫跳棋。”。 这场演讲堪称修辞学的杰作,给尼克松带来大量的支持,艾森豪威尔也决定让他继续参选,两人之后都在11月的大选中获胜。 艾森豪威尔曾承诺会让尼克松在担任副总统期间有所作为,为他将来成为接班人打下基础。后者得以参加内阁和国家安全委员会的会议,并在总统缺席时主持。1953年,尼克松到远东巡回访问,这次访问成功提升当地对美国的感观,也让尼克松体会到当地成为工业中心的潜力。他造访法属印度支那的西贡和河内市;他訪問台灣受到蔣介石夫婦的盛大歡迎,並主持了由美國基督教支持創立,在台中大度山的東海大學開工典禮。到1953年末回国时,尼克松在外交关系方面的经验已经大幅增加。 对尼克松国会生涯记载的传记作家欧文·格尔曼()这样形容前者的副总统任期: 虽然尼克松仍然强烈攻击民主党,但共和党还是在1954年的选举中失去国会两院的控制权。这导致尼克松开始思忖是否应该在任期结束后退出政坛。1955年9月24日,艾森豪威尔心脏病发作,他的病情起初被认为会有生命危险,之后长达六个星期无法行使职权。这段时间里并没有人提出宪法第二十五条修正案,副总统也就没有正式权力采取行动。尽管如此,尼克松还是在此期间代替艾森豪威尔主持内阁会议,并确保幕僚助手和内阁官员不会谋求权力。据尼克松的传记作者斯蒂芬·E·安布罗斯所说,尼克松因自己“在此次危机期间的操守赢得高度赞誉……他完全没有试图夺取权力”。 这次危机后,尼克松受到鼓舞,于是寻求获得连任,但艾森豪威尔的一些助手打算换掉他。在1955年12月的一次会面中,艾森豪威尔提议尼克松不要参加连任选举,而是在自己的内阁中任职,称这样可以让后者在1960年总统选举前积累一些行政工作经验,但尼克松认为此举将让自己的政治前程毁于一旦。1956年艾森豪威尔宣布自己将竞选连任时没有说明他的副总统人选,而是表示在自己还没有获得提名前处理这个问题是不合适的。虽然共和党人没有直接对艾森豪威尔表示反对,但在1956年的新罕布什尔州初选中,有相当数量的选民在选票上直接写上尼克松的名字对他表示支持,而不是把票投给现任总统。于是4月下旬,艾森豪威尔宣布,尼克松将再次成为自己的竞选搭档。在1956年11月的大选中,艾森豪威尔和尼克松以绝对优势胜出。 1957年春,尼克松到非洲展开又一轮重大外交之旅。回到美国后,他帮助引领国会通过《1957年民权法案》。该法案的效果被参议院削弱,民权领袖在艾森豪威尔是否应该签置法案的问题上产生分歧。尼克松建议总统签置法案,后者也是这么做的。1957年11月,艾森豪威尔出现一次轻度中风,尼克松举行记者招待会向全国保证,内阁在总统患病期间会保持良好运作和紧密合作。 1958年4月27日,尼克松与夫人踏上友好访问南非的旅程。尼克松在乌拉圭的蒙得维的亚即兴参观一所大学校园,并回答学生们有关美国外交政策的问题。这次行程起初平安无事,但到了秘鲁首都利马时,当地学生正在示威游行。尼克松前往校园并下车面对学生,直到有人朝他扔东西时才被迫躲回车内。在酒店里,尼克松遇到另一个暴徒,还有个示威者朝他吐口水。在卡拉卡斯,反美示威者向尼克松夫妇吐唾沫,他们的轿车也受到一位挥舞棍棒的暴民攻击。据安布罗斯称,尼克松的勇敢行为“甚至让他的一些死敌都会产生一种怜惜的尊重”。 1959年7月,艾森豪威尔派尼克松到莫斯科出席美国国家展览会开幕式。7月24日,尼克松与苏共中央第一书记兼部长会议主席赫鲁晓夫在展场参观,两人停在一套美国厨房的模型前,然后开始针锋相对的辩论资本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各自优势,这场辩论之后被称为厨房辩论,因这次辩论,尼克松赢得“勇敢面对”苏联领导人的声誉。 1960和1962年选举,在野时期 1960年,尼克松首度出马竞选美国总统。他选择前马萨诸塞州联邦参议员小亨利·卡伯特·洛奇作为自己的竞选搭档,在共和党初选中没有遇到什么阻力。他的民主党对手是约翰·F·肯尼迪,两人的竞争始终非常激烈。尼克松的竞选靠的是经验,而肯尼迪则强调给政府带入新鲜的血液,称艾森豪威尔和尼克松执政期间让苏联的弹道导弹数量超过美国。这次总统选举中首次让候选人在电视螢幕前辩论,尼克松在两人的首场辩论中显得面色有些苍白,嘴上还出现胡茬,相比之下肯尼迪就上镜多了。当时,收音机前的多数听众认为,才思敏捷、思想深邃的尼克松略占上风,但电视机前的多数观众,尤其是女性观众却一致认为,家世显赫、哈佛毕业、形象英俊、风度迷人的肯尼迪占据绝对优势。一个月后,尼克松以微小劣势败北。在普选选票中,肯尼迪得票率为49.7%,尼克松得票率为49.5%,两人只相差千分之二。共和党的选举专家认为,尼克松实际上是输在新闻媒体搞的电视辩论上了。 德克萨斯州和伊利诺伊州都出现投票舞弊的指控,两个州都是共和党的传统地盘,但都是肯尼迪获胜,并且所得普选票大大超出两州民主党登记选民的人数。面对选举舞弊的传闻,尼克松坚持不同意重新计票,认为一次漫长的争论会有损美国在世界上的形象,并且必然会损及国家利益。他在《六次危机》中写道:“如果我要求重新计票,新政府的组织以及旧政府对新政府在职权上有秩序的移交就可能推迟数月,整个联邦政府内部局势将乱成一团。……依我看来,将会在全国造成无法估计的和持久的损害。”1961年1月副总统任期结束后,尼克松与全家回到加利福尼亚州继续从事法律工作,并写出畅销书《六次危机》,其中涉及的内容包括希斯间谍案、艾森豪威尔的心脏病发以及经跳棋演讲解决的基金危机和1960年大选的舞弊争议等。 地方和全国性的共和党领袖都鼓励尼克松挑战在任加利福尼亚州州长帕特·布朗(),参加1962年的州长选举。尽量起初不大情愿,尼克松最终还是参加竞选。这次竞选因公众猜疑尼克松是以该职位作为又一次总统选举的垫脚石而蒙上阴影,党内的极右翼表示反对,尼克松自己也对出任加州州长兴致缺缺。尼克松本希望通过这次选举确定自己作为一位活跃的全国型共和党领袖政治家的地位,并确保自己仍然可以在全国政治中拥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然而,他最终以超过5%的差距输掉这场选举,许多人认为这次失利将是他政治生涯的终点。在1962年11月7日早上举行的记者招待会上,尼克松批评新闻媒体偏袒对手,称:“先生们,以后再也不会有个叫尼克松的人让你们踢来踢去了,这是我最后一场新闻发布会”。1962年11月11日,美国广播公司的一栏新闻评论节目以《理查德·M·尼克松的政治讣告》()为题对这场选举失败作特别报道。阿尔杰·希斯出现在节目上,许多市民认为,让一个已经被法院定过罪的重罪犯上电视攻击前副总统是一件有欠体面的事。人们的愤怒让这个节目之后停播,公众对尼克松的同情也相应滋长。 1963年,尼克松一家人到欧洲旅行,他与所到国家领导人见面并召开新闻发布会。一家人搬到纽约市,尼克松成为这里一家主要律师事务所的资深合伙人,事务所也更名为“尼克松、麦基、罗斯、格斯里和亚历山大”()。尼克松曾在宣布竞选加州州长时承诺不会参加1964年的总统大选,即使他没有作出过这样的承诺,尼克松也认为要击败在任的肯尼迪,或是后者被刺杀后继任的约翰逊都太过困难。1964年,他支持亚利桑那州联邦参议员贝利·高华德作为共和党的总统候选人,当后者成功获得提名后,尼克松成为将他引荐到1964年共和党全国大会上的人。虽然觉得高华德不大可能获胜,但尼克松还是很忠心地替对方做宣传。1964年的大选对于共和党人来说是一场灾难,不但高华德被约翰逊以压倒性优势击败,共和党也失去许多国会和州长席位。 尼克松是为数不多的几位没有因这年的惨败而受到怪责的共和党领导人,他也试图以此为基础,在1966年国会选举中有所作为。他帮助许多共和党人选举,试图在中期选举中夺回在约翰逊的压倒性优势中失去的议席,帮助共和党重振声威。 1968年总统选举 1967年末,尼克松告知家人自己打算再次参选总统。虽然帕特并不总是喜欢过公众生活(例如她就曾因丈夫在跳棋演讲中透露他们的家境有多么贫寒而感到尴尬),但她还是对理查德的抱负表示支持。尼克松相信,民主党正因越南战争政策失误而大失民心,共和党赢的希望很大,不过他自己对这场选举仍然不是很有把握,觉得很可能票数会像1960年的选举那样接近。 这场历史上最动荡的其中一次初选以春节攻势的发动拉开帷幕,紧接着是现任总统约翰逊因在新罕布什尔州初选中成绩差得让人意外而宣布放弃竞选连任,而民主党候选人之一,联邦参议员罗伯特·F·肯尼迪也在刚刚赢得加利福尼亚州初选后遭到谋杀。共和党方面,尼克松的主要对手是密歇根州州长乔治·罗姆尼,而纽约州州长纳尔逊·洛克菲勒和加利福尼亚州州长罗纳德·里根都有希望获得提名。不过尼克松最终在首轮投票中就成功将提名收入囊中。他选择马里兰州州长斯皮罗·阿格纽作为自己的竞选搭档,尼克松相信这可以让党派团结一致,并且向北方和南方心怀不满的温和派民主党人吁请支持。 尼克松在普选中的民主党对手是当时的副总统休伯特·汉弗莱,后者在1968年民主党全国大会上因暴力抗议活动而获得提名。在这场选举中,尼克松把自己描述成一个面对国家的动荡和剧变仍能保持稳定的人物。他呼吁那些对嬉皮士反传统文化感到厌恶的社会保守派美国人和反战示威者支持自己,这些人之后被归类为“沉默的大多数”,包括所有不会敌视尼克松及其政策的选民。阿格纽的存在也巩固尼克松的右翼地位。 尼克松进行大量的电视广告宣传,与镜头前的支持者见面。他强调社会上的犯罪率太高,批评民主党人让美国逐渐丧失核优势。尼克松承诺会结束越战,宣称“新的领导班子将结束战争,在太平洋赢得和平”。他没有说明自己具体希望如何结束这场战争,这也使得媒体猜测他肯定是有个什么“秘密计划”。他的口号“尼克松最合适”经事实证明也是有效的。 约翰逊的谈判代表希望能让越南在美国大选前达成休战。尼克松与当时在美国谈判代表W·埃夫里尔·哈里曼手下担任顾问的亨利·基辛格交谈时得到对局势的一份精准分析,他还在竞选期间经常与西贡的陈香梅接触,后者建议南越总统阮文绍不要前往巴黎参加谈判,暗示只要尼克松当选就会给予他更好的条件。约翰逊窃听陈香梅和南越驻哥伦比亚特区大使,所以很清楚这其中发生什么事。在他看来,尼克松是在企图破坏美国的外交政策并对此大为光火。10月31日,在尚未达成任何协议的情况下,约翰逊宣布单方面停止轰炸,和平谈判将于11月6日,选举日次日在巴黎举行。11月2日,阮文绍再次与陈香梅交谈后表示自己不会前往巴黎。约翰逊打电话给尼克松,后者表示不知情,但总统不相信。约翰逊知道自己是通过窃听所获得的情报,所以还不能公开提及陈香梅的参与,他把这个消息告诉汉弗莱,但后者也选择不予声张。 这场选举在尼克松、汉弗莱和独立候选人,阿拉巴马州州长乔治·华莱士间展开,最终尼克松以约50万张普选票的优势击败汉弗莱(占普选票总数的0.7%),选举人票上则是以301张远超过汉弗莱的191张,华莱士也获得46张。在获胜演讲中,尼克松承诺他领导的政府会试图让分裂的祖国团结起来。他说:“我已经收到副总统发来的非常亲切的信息,祝贺我赢得选举。我也要对他在极其困难条件下坚持战斗的勇气表示祝贺。我还告诉他说,我完全理解他的感受。我知道以微弱差距落败是什么感觉。” 总统任期(1969至1974年) 1969年1月20日,尼克松宣誓就职成为美国总统,就职典礼由他昔日的政敌,首席大法官厄尔·沃伦主持,新任第一夫人帕特·尼克松在一旁将家中的圣经打开到以赛亚2:4,其上写道:“他们将把刀剑打成犁耙,把长矛做成镰刀。”尼克松在就职演讲中表示:“历史能够赐予的最大荣誉就是和平缔造者的称号”,这场演讲获得几乎一致性的好评,这句话之后也将刻在他的墓碑上。他还在演说中谈到要把党派政治转变成一个团结的新时代: 对外政策 中华人民共和国 尼克松在成为总统以前就对造访中国打下基础。选举前一年,《外交》杂志曾引述他的话称:“这个小小的星球上还不足以容纳10亿潜在有能力的人生活在愤怒的与世隔绝之中。”在这场冒险中协助他的是国家安全顾问,之后将成为国务卿的亨利·基辛格,他绕过内阁官员,与总统密切合作。尼克松上任第一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与苏联的关系因边境冲突而跌至低点,尼克松于是给中国方面送去口信,表示有意建立更加紧密的联系。1971年初,毛泽东邀请一个美国乒乓球队前往中国与其最优秀的球员展开友谊比赛,这成为两国关系上的一大突破。尼克松随后派基辛格前往中国与其高层官员秘密会议。1971年7月15日,北京和尼克松分别通过电视和广播同时宣布,后者将于次年2月访问中国。这份公告震惊全世界。对事情的高度保密让两国领导人有充分的时间在各自国家为这次接触营造合适的政治氛围。 1972年2月,尼克松夫妇到达中国。之前尼克松还听取基辛格超过40个小时的报告来准备。飞机着陆后,总统与第一夫人走出空军一号并受到中国国务院总理周恩来的迎接。尼克松特地与周恩来握手,因为在1954年时,当时的美国国务卿约翰·福斯特·杜勒斯与周恩来在日内瓦见面时曾拒绝与对方握手。总统身边有超过100位记者陪同,在他的命令下,电视媒体获得的待遇要比印刷出版物好得多,因为尼克松认为,通过电视来展示此次访问,会比平面媒体的效果要好得多,更何况这也给他冷落自己所鄙视的报社记者的机会。 尼克松和基辛格与毛泽东和周恩来在毛泽东的私人住所会面一小时,探讨一系列问题。毛泽东之后告诉自己的医生,他对尼克松留下深刻的印象,觉得他是个直率的人,不像那些左派和苏联人。他还表示自己觉得基辛格有些可疑,而后者则形容这场会面是“与历史的接触”。当天晚上,中国领导人在人民大会堂设宴款待尼克松一行。次日,总统与周恩来会面,这次会议后发表的联合公报中認知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并希望可以通过和平手段解决统一问题。尼克松还在没有举行会议期间参观多处建筑奇迹,包括故宫、明十三陵和长城等。美国人通过陪同第一夫人的摄像镜头首度瞥见中国人的生活,与帕特一起游览北京市,参观人民公社、学校、工厂和医院。 这次访问开创中美关系的新纪元。由于担心中美可能结盟,苏联屈于压力与美国实现缓和。 越南战争 尼克松上任时,平均每星期有约300名美军将士在越南战场阵亡,而且战争在美国国内很不得人心,还有反对战争的暴力抗议不断出现。约翰逊政府曾同意以暂停轰炸来换取无条件谈判,但这一协议从来都没有完全生效。据传记作家沃尔特·艾萨克森称,尼克松上任后不久就得出结论,如果要取得胜利,就不能够过快地结束越战。但与之相反的是,尼克松的传记作者康拉德·布莱克()认为,总统当时的确相信可以通过“狂人理论”()吓倒北越。他希望可以通过作出某些安排既让美国军队可以撤出,又能保护南越免受攻击。 1969年3月,尼克松批准秘密轰炸北越及其盟友红色高棉的阵地,这一政策早在约翰逊任内就已开始。这些行动致使柬埔寨受到猛烈轰炸,有数据显示约翰逊和尼克松任内美军投放到该国的炸弹比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盟国投放的总数还要多。1969年中期,尼克松开始努力与北越展开和平谈判,给该国领导人发去亲笔信,并在巴黎开始和平谈判。但是,双方的初次谈判没能达成协议。1969年7月,尼克松访问南越并与阮文绍总统和美军统帅会面。在国内一片要求立即撤军的抗议压力下,他开始实施以越南军队代替美国军队,令后者得以逐步撤离的政策,这一过程史称“越南化”。他很快制定美国军队分阶段撤离的计划,但又授权入侵老挝,这部分是为了切断贯穿老挝和柬埔寨,用于支持北越军队的胡志明小道。1970年4月30日,尼克松向美国民众宣布对柬埔寨展开地面入侵。1970年5月9日清晨,他在林肯纪念堂接见抗议者,对他们提出的抗议即时作出回应。1991年苏联解体后从苏联档案馆发现的文件显示,北越曾在红色高棉的明确要求下打算于1970年侵占柬埔寨,波尔布特当时的副手农谢进行这一次磋商。尼克松在竞选中承诺会结束战争,这与之后的轰炸升级形成鲜明对比,《时代》发文称尼克松在这个问题上存在“信任鸿沟”()。 1971年,兰德公司雇员,军方分析师丹尼尔·艾尔斯伯格将工作中接触到的“五角大楼文件”私下复制并泄露给新闻界,由《纽约时报》和《华盛顿邮报》率先报道。起初尼克松没有打算采取任何行动,这些有关美国卷入越南战争历史的文件中包含的主要是前几任行政部门的谎言,揭露的内容鲜少有属实的。但在基辛格的劝说下总统意识到,这些文件中真正厉害的还在后头,所以他试图采取行动阻止报社继续出版。但是联邦最高法院在纽约时报诉合众国案中作出对报社有利的裁决。 随着美国继续撤军,征兵也相应减少,并在1973年中止,军队中全部是志愿兵。经过多年的战争,巴黎和平协约终于在1973年签订。协约实现停火并允许剩下的美国军队撤出,但并没有要求16万北越正规军撤回。美国的战斗支援结束后,双方虽然有短暂的休战,但战斗很快再度爆发,由于没有美国的参与,北越于1975年占领南越。 拉美政策 尼克松曾是1961年猪湾事件和1962年古巴导弹危机期间肯尼迪总统的坚定支持者,上任后,他加大针对古巴及其领导人菲德尔·卡斯特罗的秘密行动力度。他通过朋友彼比·雷博佐()与流亡的古巴裔美国人社区保持密切联系,后者经常建议一些可以刺激卡斯特罗的方法。这些活动引起苏联和古巴的关注,他们担心尼克松可能会袭击古巴,打破肯尼迪与赫鲁晓夫为结束古巴导弹危机而达成的协议。1970年8月,苏联要求尼克松重申这一协议,总统虽然对卡斯特罗持强硬立场,但还是同意了。但由于苏联在1970年10月开始扩大其位于古巴港口西恩富戈斯的基地,这次重申没有完成。双方出现短暂的对峙,但之后达成和解:苏联承诺不使用西恩富戈斯作为其弹道导弹承载潜艇基地。美苏双方在该年11月举行的最后一轮外交照会上,重申1962年的协定。 1970年9月,马克思主义者萨尔瓦多·阿连德参选智利总统,促使尼克松和基辛格设法以隐蔽方式加以阻挠。尼克松政府首先尝试说服智利国会确认豪尔赫·亚历山德里赢得选举,然后将消息传给军方官员表示支持他们发动政变。此外,尼克松政府透过组织反对阿连德的罢工、并对其反对者提供资助等手段达到目的。当时有传言称尼克松“亲自授权”美国政府提供70万美元秘密资金,在智利报纸上的显眼位置刊登反对阿连德的信息。智利此后经过了一段长时间的社会、政治、经济动荡,最终奥古斯托·皮诺切特在1973年9月11日发动政变上台,阿连德则被杀害。 苏联 尼克松利用有所改善的国际环境来解决核和平问题。宣布自己将访问中国后,尼克松也决定前往苏联谈判。总统与第一夫人于1972年5月22日到达莫斯科,与包括苏共中央总书记勃列日涅夫、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主席波德戈尔内、部长会议主席柯西金在内的苏联领导人展开会面。 尼克松与勃列日涅夫激烈谈判。双方同意扩大双边贸易,并且达成两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军控协议,一个是SALT I,这是两个超级大国签署的第一个全国限制军备的协议;另一个则是反弹道飞弹条约,该条约禁止任何一方研发用于拦截来袭导弹的防御系统。尼克松和勃列日涅夫宣布双边关系进入“和平共处”的新时代。当晚苏联领导人在克里姆林宫设宴款待尼克松一行。 为了与美国建立更好的关系,中国和苏联都削减对北越的外交支持,并建议河内在军事上达成协议。尼克松之后这样形容自己所用的策略: 之前两年里已经在美苏关系上取得相当大进展的尼克松在1974年第二度踏上访问苏联的旅程。他于6月27日到达莫斯科, 苏联领导人安排欢迎仪式,现场还有欢呼的人群,当晚还在大克里姆林宫设国宴招待总统一行。尼克松与勃列日涅夫在雅尔塔会面,讨论共同防御条约、缓和政策以及多目标重返大气层载具等多个问题。虽然有考虑提出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但尼克松认为自己在任期内没有足够的时间来将其完成。不过,这次谈判没有取得重大突破。 中东政策 根据尼克松主义外交方针,美国在可能的情况下将避免通过直接参战来对盟国提供援助,而是给予他们援助来令其拥有自卫的能力。因此在尼克松担任总统期间,美国对中东地区的军售额度有大幅度增长,特别是以色列、伊朗和沙特阿拉伯。尼克松政府对美国在中东的盟国以色列予以大力支持,但这样的支持不是无条件的。尼克松认为,以色列应该与阿拉伯邻国和平共处,并且美国应该对此加以鼓励。他认为除了第二次中东战争以外,美国都未能干预以色列,所以应该使用加大美国军事援助作为杠杆敦促各方回到谈判桌前。不过,阿以冲突并非尼克松第一个总统任期的主要关注议题,这其中的一个原因就是,他觉得无论自己怎么做,美国的犹太人都会反对他竞选连任。 1973年10月6日,以埃及和叙利亚为首的阿拉伯国家联盟在苏联大批武器的支持下向以色列发动进攻,史称赎罪日战争。以色列损失惨重,一周内,“巴列夫防线”就被敌军突破,以色列国防军中最精锐的空军和装甲部队损失过半,王牌军第190装甲旅全军覆灭。尼克松立即下令向以色列空运最先进的飞机、坦克和导弹,规模超过50年代的“柏林空运”,史称“五分錢救援行動”,并且绕开跨部门指挥的争吵和官僚作风,对阿拉伯国家可能采取的任何回应承担个人责任。同时又有大批美军“志愿人员”秘密赶赴以色列,操纵刚刚卸货的现代化武器直接奔赴前线,迅速扭转战争危局。一个多星期后,当美国和苏联开始对停火展开谈判时,以色列已经反过来深入敌方领土。这场停火谈判继续升级成一场超级强国间的危机,当以色列开始占据上风时,埃及总统萨达特请求美国和苏联联合执行维和使命,美国拒绝这一请求。10月19日,为报复美国对以色列的支持,阿拉伯国家控制的石油输出国组织宣布对美国和西欧实行石油禁运,并把中东油价提高三倍。勃列日涅夫也宣称要单方面强制执行维和军事任务,美国的间谍卫星还发现苏联红军的五个空降旅正在向中东地区调动,尼克松立即下令美国军队进入第三级戒备状态,所有美军人员和基地进入核战争警戒状态。这是继古巴导弹危机以来,全世界爆发核战争最剑拔弩张的一次,最终勃列日涅夫面对尼克松的行为选择让步。 石油输出国组织向美国实施的石油禁运导致第一次石油危机,美国于1973年后期出现汽油短缺,只能定量供应,不过在中东地区恢复和平后,石油生产油也取消禁运,石油危机随之结束。 战争结束后,美国在尼克松担任总统期间自1967年以来首次重新建立与埃及的外交关系。尼克松利用这次中东危机重启陷入僵局的中东和平进程,他向10月20日写给基辛格的一份备忘录中自信地写道: 我相信,毫无疑问,我们现在面对的是15年来在中东建立长久和平的最好机会。我深信,如果我们让这样的机会白白浪费,历史是不会原谅我们的……我现在认为,永久解决中东问题是我们必须致力的最重要的一个终极目标。 1974年6月,尼克松出访中东,成为第一位访问以色列的美国总统,这也是他担任总统期间最后的其中一次国际访问。 国内政策 经济 1969年尼克松上任时,美国的通货膨胀率高达4.7%,是继朝鲜战争以来最高的。约翰逊总统在任时制定的伟大社会计划与越南战争的开销一起,造成庞大的预算赤字。虽然失业率很低,但利率已经达到一个世纪以来的最高点。尼克松的主要经济目标就是要减少通货膨胀,要达到这一目标,最显著的方法就是结束战争。这不可能一蹴而就,所以美国经济的困苦挣扎一直持续到1970年,一定程度上加剧共和党在这年国会中期选举中的低迷表现,民主党得以在尼克松担任总统期间一直保持着对国会两院的控制权。根据国民经济学家奈杰尔·鲍尔斯()2011年对尼克松经济记录的研究,新总统上任第一年没有对约翰逊的政策作出多大改变。 与国内政策相比,尼克松对外交事务的兴趣要大得多,但他也相信选民会更关注自己的经济状况,因此会对自己竞选连任构成威胁。作为他“新联邦主义”观点的一部分,尼克松提议向各州拨款,但这样提案大部分都在国会预算审议过程中被否决。不过,尼克松也因提出这些提案而获得政治上的信誉。1970年,国会授予总统权力干预工资和物价,不过拥有大多数席位的民主党人知道尼克松曾反对这样的管制,所以认为他即使拥有了这个权力也不会使用。1971年8月,通货膨胀问题尚未得到解决,大选年也迫在眉睫,尼克松于是召集自己的经济顾问在戴维营召开会议。然后他宣布管制临时工资和价格,允许美元兑换其它外币的汇率自由浮动,中止美元兑换黄金。鲍尔斯指出:“通过提出这样一项旨在降低通货膨胀的政策,尼克松给民主党对手留下难题……让他们无从指责。总统所提就是他们设计的政策,他们即使不同意也无法提供合理可信的替代政策。”尼克松的政策在1972年有效降低通胀率,但也导致他的第二个任期甚至福特上任后出现通胀。 尼克松连任后发现通胀再度出现。他于1973年6月再度实施价格管制,但这样的政策在公众,特别是商界人士心目中不得人心,与控制价格的官僚机构相比,他们宁愿与强大的工会组织打交道。这些管制造成粮食短缺,肉从食杂店的货架上消失了,农民们不愿意亏本养鸡卖出,于是选择将之淹死。虽然价格管制没能控制住通胀,但政策的终止很缓慢,一直持续到1974年4月30日法定授权失效。 政府倡议和机构 尼克松提倡“新联邦主义”,将权力下放给各州和地方民选官员,不过这些举措中得到国会支持的很少。他取消内阁级的美国邮务部,该部门于1971年成为国营的美国邮政署。 尼克松是自然保护运动的支持者。环境政策在1968年大选中还没有成为一个重大议题,候选人也很少被问及对这一议题的看法。1970年4月,世界地球日诞生,尼克松意识到这预示着选民对于环境问题产生浓厚兴趣,于是试图投其所好。6月,他宣布组建环境保护局。尼克松在国情咨文中探讨环境政策,开创这一议题的新纪元。尼克松支持的其他举措还包括1970年的《清洁空气法》和职业安全与健康管理局;《国家环境政策法》要求许多联邦项目提供环境影响报告书。尼克松否决1972年的《清洁水法》,他并不反对该法的政策目标,而是认为其花费过多。国会推翻他的否决后,尼克松对其中自己认为不合理的资金予以扣留。 1971年,尼克松提出医疗保险改革,要求雇主为雇员提供私人医疗保险,向有未成年子女需要抚养的贫困家庭提供医疗补助,并向医疗保健组织提供支持。1973年颁布一项作用有限的医疗保健组织法案后,尼克松又于1974年提出更全面的医疗保险改革,将医疗补助方案更换为国营性质,面向全体公民的医疗保险方案,其中保险费以收入水平为基准,并实行成本分摊。 出于对美国国内和越南战场上美军使用非法药品(毒品)的担忧,尼克松发起倡议向毒品宣战,承诺切断海外毒品供应,并增加教育和康复设施的经费。 1971年2月,尼克松呼吁对镰刀型红血球疾病的研究、治疗和教育投入更多资金,并在1972年5月16日签署《国家镰刀型红血球贫血症防治法》()。不过也有一位作家指出,尼克松在一方面这样高调地呼吁增加癌症和镰刀型红血球项目经费的同时,另一方面却减少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的整体支出,以实现其保守型政府减少支出的承诺。 公民权利 尼克松在任期间,南部各州的公立学校经历首次大规模的种族融合。尼克松的立场处在支持种族隔离的乔治·华莱士和自由派共和党人之间,他对种族融合的支持导致南方的一些白人感到不满。尼克松希望能够在1972年大选中得到南方州的支持,所以打算在大选前把废除种族隔离作为一项政治议题加以解决。上任后不久,他任命副总统阿格纽领导一个工作组与地方领导人——无论是白人还是黑人——合作,找出在当地学校实行融合的恰当方法。阿格纽对这一任务兴致缺缺,所以大部分工作都是由劳工部长乔治·普拉特·舒尔茨完成的。由于有联邦的援助,并且达到标准的校区教育委员会有可能得到尼克松总统的接见,到1970年9月时,只有不到10%的黑人儿童还在种族隔离的学校里念书。但到了1971年,北方城市中因废除种族隔离而导致的紧张局势开始显现,因对校车强制种族融合的政策不满而导致的抗议活动时有发生。尼克松私下里反对这种政策,但仍然会执行法院的命令。 除了公立学校中的种族融合外,尼克松还于1970年实行了经过修订的费城计划(),这也是第一个重大的联邦平权法案计划。他还于1972年平等权利修正案(,简称)在国会两院通过并送交各州批准期间对其表示赞同。尼克松曾在1968年大选期间宣传自己支持这条修正案,虽然女权主义者曾批评他在当选后没有为这条修正案做出过多少实质性的贡献,但他任内所指派的女性官员数量还是比林登·约翰逊任内要多。 太空政策 经过全国近十年的努力,美国成功地抢在苏联之前于1969年7月20日通过阿波罗11号把宇航员送到月球上。尼克松于尼尔·阿姆斯特朗和巴兹·奥尔德林在月球表面行走期间与两人通电话,并称这是“白宫所打出的最具历史意义的一通电话”。但是,尼克松在1960年代末国家航空航天局将人类送到月球上以后却并不愿意继续对该机构提供拨款。国家航空航天局局长托马斯·O·潘恩()制订两份雄心勃勃的计划,一个是在1970年代末把月球建设成为永久性的基地,另一个则是在1981年时发射载人飞行器探险火星。这两份提议都被尼克松否决。 尼克松还于1969年取消空军的载人轨道实验室项目,因为使用间谍卫星不但可以达到同样的侦察效果,而且成本上也要低得多。 1972年5月24日,尼克松批准国家航空航天局和苏联太空计划之间的一个历时五年的合作项目,这一合作在1975年美国的阿波罗航天器和苏联的联盟航天器在地球轨道中对接时达到高潮。 连任与辞职 1972年总统选举 尼克松相信,自己的掌权达到政治重组的高峰。民主党曾长期垄断南方各州的选票,从1877到1964年间,这些州基本上都是民主党的票仓。贝利·高华德虽然通过反对《1964年民权法案》而获得过多个南方州的选举人票,但也因此而导致较为温和南方人的疏远。尼克松在1968年大选中试图赢得南方支持的努力受到独立候选人华莱士的很大影响。上任后,尼克松在第一个任期中实行南方策略()和政策,例如他废除种族隔离的方案就为大部分南方白人所接受,鼓励他们在民权时代的余波下重新接受共和党。他还提名两位南方保守派人士担任联邦最高法院大法官,分别是克莱门特·海恩斯沃斯()和G·哈罗德·卡斯威尔(),但都没有得到联邦参议院的批准。 1972年1月5日,尼克松的名字出现在新罕布什尔州初选的选票上,宣布自己竞选连任。他知道自己一定会得到共和党的提名,而在民主党对手人选上,尼克松起初认为会是马萨诸塞州联邦参议员泰德·肯尼迪,但在1969年7月的查帕奎迪克事件发生后,他已经不大可能会参加选举。之后,缅因州联邦参议员埃德蒙·马斯基成为民主党最有希望提名的人选,南达科他州联邦参议员乔治·麦戈文紧随其后。 6月10日,麦戈文在加利福尼亚州初选中胜出,获得民主党提名。次月,尼克松在1972年共和党全国大会上获得提名。在宣传中,他批评民主党四分五裂,软弱无能;麦戈文则表示自己打算大幅削减国防开支,并支持对逃避服兵役的人给予特赦,还支持堕胎权。由于一些支持者被认为赞成毒品合法化,因此麦戈文也被视为是“招安、流产和毒品”的代表。麦戈文起初的竞选搭档也对他的形象有损,密苏里州联邦参议员在竞选过程中被发现曾接受抑郁症治疗,因此退出了选举。尼克松在整个竞选期间的大部分民意调查中都保持者领先,并于1972年11月7日的大选中以历史上最具压倒性的其中一场优势胜出获得连任。他以赢得超过60%普选票的优势击败麦戈文,选举人票方面只输掉马萨诸塞州和哥伦比亚特区。 水门事件 “水门事件”包括了尼克松政府成员的一系列秘密活动,并且这些活动中许多都是非法的。其中包括窃听政敌和尼克松及其手下官员怀疑人物的办公室等“卑鄙手段”。尼克松和他的亲信下令通过联邦调查局、中央情报局和国家税务局骚扰激进组织和政要。1972年6月17日,五名男子潜入水门综合大厦的民主党总部后被警方抓获,《华盛顿邮报》开始跟踪报道事件。记者卡尔·伯恩斯坦和鲍勃·伍德沃德根据一名被称为“深喉”的知情人士——之后经当事人自己承认而得知此人是当时的联邦调查局副局长马克·费尔特——提供的线索将被捕的人与白宫联系起来。尼克松起初称这些丑闻不过是政治,报纸文章中充满偏见和主导,试图将其淡化。但之后的一系列爆料却表明他的幕僚已经犯下试图破坏民主党及其他人工作、生活,并且还撒谎掩盖的罪行。包括白宫办公厅主任H·R·霍尔德曼、白宫法律顾问约翰·迪恩()在内的多名白宫高级幕僚受到起诉,最终共计有超过46人被定罪。 1973年7月13日,国会水门委员会传唤前白宫助手亚历山大·巴特菲尔德()作证,他证实尼克松下令在椭圆形办公室等白宫内的多个办公室以及戴维营中都安装由语音自动启发,24小时运转的录音系统,一旦有人讲话或打电话就会自动录音。7月23日,水门事件特别检查官阿奇博尔德·考克斯()发出传票,要求白宫交出录音带。尼克松援引行政特权拒绝交出,白宫与特别检查官相持不下,尼克松于是在1973年10月20日(星期六)解雇考克斯,一同遭到解雇的还有拒绝执行尼克松命令解雇特别检查官的联邦司法部长埃利奥特·理查森()和副部长威廉·洛克肖斯()。这一事件被媒体称之为“星期六之夜大屠杀”()。在民众的压力之下,尼克松被迫同意任命德克萨斯州律师莱昂·贾沃斯基()担任特别检查官。11月,尼克松的律师透露1972年6月20日的一段白宫录音带中有18分半钟的空白,总统的私人秘书罗丝·玛丽·伍兹()声称这是自己意外抹去的,但这一说法受到普遍的嘲笑。这段空白虽然不足以成为总统不当行为的确凿证据,但已足以让人对他声称对事件毫不知情的说法产生怀疑。 虽然尼克松失去大部分民众的支持,这其中甚至包括他的党派,但他否认自己存在不法行为并发誓要继续任职。他坚称自己虽然有犯下错误,但事先对水门窃听案一无所知,也没有违反任何法律,一直到1973年初才得知有关的掩盖行为。10月10日,副总统阿格纽因在担任马里兰州州长期间受贿、逃税漏税和洗钱而辞职。尼克松提名联邦众议院少数党领袖杰拉尔德·福特继任,参议院确认这一提名。 1973年11月17日,尼克松在电视上接受记者提问时说: 录音带的司法大战一直持续到1974年上半年,尼克松于4月宣布交出1200页他与幕僚在白宫内对话的录音带文字副本。众议院司法委员会于1974年5月9日开始举行弹劾总统的听证会,这次听证会也通过各大电视台直播。听证会后举行投票,从7月24日到30日,委员会先后通过弹劾总统的三条动议,其中第一条是于27日以27票赞成、11票反对通过的妨碍司法。7月24日,最高法院在美国诉尼克松案以8比0一致裁决,总统必须交出全部录音带,而不只是经过剪辑的文字副本。 虽然自己的支持者伴随着事件的揭露而不断减少,但尼克松仍然希望能够获胜。然后,新交出一卷在窃听案后录制的录音带表明,尼克松曾在水门窃听案事发后不久被告知嫌疑人与白宫间存在的联系,并且批准阻挠调查的计划。这1974年8月5日伴随这卷被称为“确凿证据”的录音带一起发布的声明中,尼克松接受有关误导国家的指责,自己当时的确已经获知窃听案背后的真相,表示自己的记忆出现问题。他之后很快与共和党的国会领袖会面,后者明确表示众议院肯定会通过弹劾议案,而负责审理的参议院中支持他的最多只有15票——距他不被强行撤职所需要的34票还差一半多。 辞职 面对罪名几乎肯定会成立的国会弹劾和政治支持的流失,尼克松于1974年8月8日晚上发表电视讲话,宣布从次日起辞去美利坚合众国总统职务,成为美国历史上唯一一位在任期内辞职的总统。这场辞职演说是在椭圆形办公室发表的,通过电视和广播直播。尼克松表示,自己出于对国家的利益考虑而辞职,请求大家支持新任总统杰拉尔德·福特。他接下来开始回顾自己担任总统期间的成就,特别是在外交政策方面,还引用西奥多·罗斯福1910年的演讲“共和国公民”()来为自己辩护: 尼克松的辞职演说中没有承认任何过失,他的其中一位传记作者康拉德·布莱克称这场演说是“大师之作”。布莱克指出,“这本对于任何一位美国总统来说都将是前所未有的羞辱,但在缺乏足够法律支持的情况下,尼克松仍然将其转变成虚拟立法部门对他几乎无可指责的认可,一半的讲话里都是在朗诵自己任期内取得的成就。”大部分电视台的评论员起初都对这场讲话作出好评,只有哥伦比亚广播公司罗杰·穆德()例外,他表示尼克松回避问题,没有承认自己在罪行掩盖中所扮演的角色。 晚年及逝世 赦免和疾病 辞职后,尼克松与家人飞回位于加利福尼亚州圣克莱门特的家中。据他的传记作者乔纳森·艾特肯()所说,辞职后的“尼克松是一个痛苦煎熬的灵魂”。国会曾对尼克松在过渡期的生活费用以及一些薪金方面的开支给予资助,不过拨款数额也从85万美元减少到20万美元。尼克松的部分幕僚仍然选择追随他,每天早上他会在7点坐到办公桌前——虽然这时已经没有什么事情可以做。他的前任新闻发言人罗纳德·泽格勒每天都会和他一起单独坐上几个小时。
(新澤西州) 尼克松 (賓夕凡尼亞州) 尼克松 (德薩斯州) 尼克松湖:在明尼蘇達州。
尼克松 (新澤西州) 尼克松 (賓夕凡尼亞州) 尼克松 (德薩斯州) 尼克松湖:在明尼蘇達州。 媒體
蘇城(Sioux City) 愛荷華城(Iowa City),是愛荷華大學(The University of Iowa)所在地,原为艾奥瓦州首府 滑鐵盧(Waterloo) 艾姆斯(Ames),是愛荷華州立大學(Iowa State University)所在地 迪比克(Dubuque) 都会区 人口 2020年4月1日,美國人口普查局確定愛荷華州的人口為3190369人,比2010年美國人口普查增加了4.73%。愛荷華州6.5%的人口年齡在5歲以下,22.6%在18歲以下,14.7%年齡在65歲或以上。男性約占人口的49.6%。人口密度為每平方英里52.7人。在愛荷華州的居民中,70.8%出生在愛荷華州,23.6%出生在其他州,0.6%出生在波多黎各和島嶼地區,5%在外國出生。來自美國以外的移民導致人口淨增加29,386人,而美國境內的移民導致淨損失41,140人。根據2016年美國社區調查,愛荷華州5.6%的人口是西班牙裔或拉丁裔:墨西哥裔(4.3%)、波多黎各裔(0.2%)、古巴裔(0.1%)和其他西班牙裔或拉丁裔血統(1.0%)。五個最大的群體是:德國裔(35.1%)、愛爾蘭裔(13.5%)、英國裔(8.2%)、本土化血統者(5.8%)和挪威裔(5.0%)。 經濟 2016年,愛荷華州全州總就業人口1354487人,用人單位總數81563個。CNBC 的“2010 年最佳商業州”名單將愛荷華州列為全美第六大州。在10個單獨的類別中,愛荷華州在“經商成本”方面排名第一;這包括所有稅收、公用事業成本和其他與開展業務相關的成本。愛荷華州的“經濟”排名第 10,“商業友好度”排名第 12,“教育”排名第 16,“生活成本”和“生活質量”排名第 17,“勞動力”排名第 20,“技術與創新”排名第29 ,“交通”排第32位,最低位為“資本進入”排第36位。 雖然愛荷華州通常被視為農業州,但農業在該州多元化經濟中所占的比重相對較小,製造業、生物技術、金融和保險服務以及政府服務對愛荷華州的經濟做出了重大貢獻。這種經濟多樣性幫助愛荷華州比大多數州更好地度過了2000年代後期的衰退,失業率大大低於全國其他地區。如果以國內生產總值衡量經濟,2005年愛荷華州的GDP約為1240億美元。如果按國家生產總值計算,2005年為1135億美元。2006年人均收入為23,340美元。2009年7月2日,標準普爾將愛荷華州的信用評級為AAA。截至2021年9月,該州的失業率為4.0%。 製造業是愛荷華州經濟的最大部門,主要製造業包括食品加工、重型機械和農業化學品。愛荷華州16%的勞動力致力於製造業。食品加工是製造業的最大組成部分。除加工食品外,工業產品還包括機械、電氣設備、化工產品、出版和初級金屬。可再生能源已成為愛荷華州北部和西部的主要經濟力量,風力渦輪機發電量自1990年以來呈指數級增長。2019年,愛荷華州風電占發電量的42%,發電量達10,201兆瓦。愛荷華州在美國各州的風能總發電量中排名第一,在風力發電能力方面僅次於德克薩斯州。 工業規模的商品農業在愛荷華州的大部分地區占主導地位,有機農業部門也在迅速增長,愛荷華州的有機農場總數在全美排名第五。2016年,全州有機農場約732個,比上年增長約5%;有機畝103136畝,比上年增加9429畝。愛荷華州對當地可持續種植的食物的需求也有所增加。愛荷華州東北部在發展其區域食品系統方面處於領先地位,並且比愛荷華州任何其他地區種植和消費的本地食品都多。截至2007年,常規農產品的直接生產和銷售僅占愛荷華州生產總值的3.5%左右。2002年,農業對愛荷華州經濟的間接影響,包括農業附屬企業,計算出的附加值分別為16.4%和總產出的24.3%。這低於非農製造業對經濟的影響,後者占總增加值的22.4% 和總產值的26.5%。愛荷華州的主要傳統農產品是豬、玉米、大豆、燕麥、牛、雞蛋和乳製品。愛荷華州是美國最大的玉米生產州和大豆主產區,2008年愛荷華州的92,600個農場生產了全國19%的玉米、17%的大豆、30%的生豬和14%的雞蛋。乙醇生產消耗了愛荷華州約三分之一的玉米產量,可再生燃料占該州國內生產總值的8%。2009年共有39家乙醇工廠生產了31億美國加侖(12,000,000立方米)燃料。 教育 愛荷華州是高中運動的主要州之一,並且今天仍然是教育表現最好的州之一。2017年高中生的四年畢業率為91.3%。愛荷華州有333個學區共1,329座校舍,學生與教師的比例為1:14.2。交通支出是農村學區預算的重要組成部分,因為許多學區地域遼闊,必須遠距離運送學生。該州最古老的學校建築位於貝爾維尤歷史悠久的傑克遜縣法院大樓,自1848年以來一直作為學校使用。2003年,愛荷華州的SAT考試平均成績為全美第二高分,並在超過20%的畢業生參加測試的SAT平均成績亦為全美第二高分。ACT試務中心位於愛荷華城,ITBS與ITED試務系統由愛荷華大學建構。愛荷華有愛荷華大學、愛荷華州立大學、北愛荷華大學3所州立大學,62所公立和私立大学和28所社區大學。 政治 愛荷華州每逢4年一度的美國總統大選期間,一定會成為全國各地矚目的焦點。美國總統大選通常在該年的1月份開始進行初選的投票,初選的類型可分為「黨團會議(caucus)」和「初選(primary)」兩種。最早舉行黨團會議的州就是愛荷華州,而最早舉行初選的州則是新罕布什尔州。新罕布什尔州的初選投票會比愛荷華州的黨團會議投票還要晚一個禮拜的時間。由於領先全國其他州開出初選結果,所以讓這兩州的初選投票有「美國總統大選前哨戰」之稱。 文化 愛荷華州60%的人信奉新教,18%信奉天主教,1%信奉伊斯蘭教。最大的新教教派是聯合衛理公會 (United Methodist
(United Methodist Church),擁有235,190名信徒,而美國的福音路德教會(Evangelical Lutheran Church)擁有229,557名信徒。最大的非新教宗教是天主教,有503,080名信徒。英語是愛荷華州最常用的語言,是91.1%人口使用的唯一語言,西班牙語是愛荷華州僅次於英語的第二大常用語言,愛荷華州有120,000人是西班牙裔或拉丁裔,47,000人出生在拉丁美洲。第三大常用語言是德語,在全州有17,000人使用。 棒球 小聯盟 愛荷華小熊(Iowa Cubs,3A級太平洋岸聯盟,母隊:芝加哥小熊) 布靈頓蜜蜂(Burlington Bees,1A級中西部聯盟,母隊:堪薩斯市皇家) 洋杉激流市麥粒(Cedar Rapids Kernals,1A級中西部聯盟,母隊:洛杉磯安那罕天使) 四聯市搖擺(Swing of Quad Cities,1A級中西部聯盟,母隊:聖路易紅雀) 柯林頓伐木王(Clinton Lumber Kings,1A級中西部聯盟,母隊:德州遊騎兵) 交通 機場 得梅因国际机场 高速公路 29號州際公路 I-29 35號州際公路 I-35 80號州際公路 I-80 友好行政區
Duff 从美国政府手中购得了这片土地后,于1864年11月26日将其转手给了铁路大亨 John Insley Blair。John Insley Blair 选择在他的锡达拉皮兹与密苏里河铁路沿线建立一系列居住点,并在(Skunk River)与斯考溪(Squaw Creek)之间设立一个车站叫“埃姆斯”(“Ames”)。1866年,埃姆斯的第一个教堂落成,议员欧凯斯·艾姆斯赠送了教堂钟。时至今日,这口大钟还时常会在埃姆斯基督联合教堂(Ames United Church of Christ)鸣响。 南北战争之后,埃姆斯的人口因为涌入的移民而开始增加。现今许多埃姆斯当地的家庭最早的祖先大都可追溯至1865年到1870年之间。 人口 2010年美国人口普查 根据2010年美国人口普查,埃姆斯的人口数量为58,965,密度为,共有住宅23,876处,平均住宅密度为。2010年埃姆斯人口中有84.5%为白人,3.4%为黑人,0.2%为美洲原住民,8.8%为亚裔(其中有2,593华裔,占总人口数的4.4%),1.1%为其他种族,2.0%来自于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种族。拉丁裔美国人占总人口的3.4%。 2000年美国人口普查 根据2000年美国人口普查,埃姆斯的人口数量为50,731,其中87.3%为白人,2.6%为黑人,0.1%为美洲原住民,7.7%为亚裔(其中有1,585华裔,占总人口数的3.1%),0.8%为其他种族,1.4%来自于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种族。拉丁裔美国人占总人口的2.0%。 经济 作为爱荷华州立大学的所在地,以及美国农业部下属的多个办公室、美国能源部下属的埃姆斯实验室,和的主要办公室所在地,州与联邦的设施成为了埃姆斯市最大的雇主。其他主要雇主包括3M公司的工厂,Danfoss公司(生产水力相关产品),,等等。 2015年,埃姆斯被彭博商业周刊评选为“自从经济衰退以来表现得最好的十五个城市”(top 15 "Cities That Have Done the Best Since the Recession")之一 。 2016年,将埃姆斯与科罗拉多州的博尔德同时列为都市区失业率最低(2.5%)的美国城市。 埃姆斯雇员最多的公司 根据埃姆斯2015年经济年报,埃姆斯市雇佣人数最多的十个雇主为: 地理 埃姆斯坐落于州首府德梅因以北约30英里(48公里)处,35号州际公路,30号美国国道和69号美国国道,以及联合太平洋铁路经过该市。斯康克河(Skunk River)和斯考溪(Squaw Creek)流经该城市。 根据美国人口调查局的数据,埃姆斯总占地约为,其中为陆地,为水域。 气候 埃姆斯为温带大陆性湿润气候(柯本气候分类法 Dfa)。平均气温最热的月份为七月,最冷的月份为一月。历史最高温为1988年的,历史最低温达到(1996年)。 教育 位于埃姆斯的公立高中: 位于埃姆斯的公立小学/中学: 大卫·爱德华小学(David Edwards Elementary) Abbie Sawyer小学 Kate Mitchell小学 Warren H.
Meeker小学 Gertrude Fellows小学 埃姆斯中学(Ames Middle School) 位于埃姆斯的私立学校: 埃姆斯基督学校(Ames Christian School) 圣则济利亚学校(Saint Cecilia School) 爱荷华州立大学 名人 以下列出的是出生在埃姆斯/在埃姆斯长大的名人。 艺术/摄影界 :雕塑家。 :摄影家。 音乐界 :歌剧女高音。 :独立摇滚乐队。 :电子饶舌歌手。 彼得·席寇:音乐家,曾以艺名发表一系列恶搞式的古典音乐作品。 电视/新闻界 :ABC新闻记者,电视台主持人。 :作家,电视剧编剧。 政界 :前尤金市市长。 :前美国国会议员,曾参与对前总统尼克松的弹劾,切尔西·克林顿的岳父。 :图森市市长 体育界 哈里森·巴恩斯:美国职业篮球联赛球员,现效力于达拉斯小牛。 弗莱德·霍伊博格:前NBA球员,现为芝加哥公牛队主教练。 道格·麥克德莫特:NBA球员,现效力于俄克拉何马城雷霆。 :足球运动员。 :前国家橄榄球联盟球员。 :NFL球员。 :前美式橄榄球球员,教练。 :前美国职业棒球大联盟运动员。 :前美国水球国家队队员。 文学界 :诗人。 :作家。 :作家。 :作家。 :美国桂冠诗人。 :侦探小说系列的作者。 尼尔·斯蒂芬森:小说家。 科学界 劳雷尔·克拉克:美国女性航天员,在2003年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灾难中殉职。 :物理学家,因撰写物理教科书《》而为人所知。 其他 涅瓦·莫里斯:超級人瑞,在她逝世(2010年)的时候是世界上第二年长(美国最年长)的人。 政治 由于艾奥瓦州在美国总统大选中是搖擺州和最早举行党团会议的州,所以埃姆斯作为常会被政客选为公开露面,辩论,或其他政治活动的地点。这些政治活动在大选的年份尤为常见。 从1979年到2011年,埃姆斯一直是的举办地点。艾奥瓦稻草投票是共和党的党内投票,通过投票可以看出党内意见的统一程度。2015年,艾奥瓦稻草投票被最终完全取消。 流行文化中的埃姆斯 华尔街日报记者的畅销书《》叙述了11位在埃姆斯长大的女孩之间牢不可破的朋友关系。当她们大学毕业,各奔东西,分散到八个不同的州之后,她们之间的友谊仍存,而且一直陪伴着她们经历人生中的起起落落。 电视剧《邪恶力量》的“心痛”(Heartache)一集中有提到过埃姆斯。 电视剧《迷失》中的角色凯特·奥斯顿被设定为来自于埃姆斯。 參考文獻 外部链接 Official Ames City Website Ames Campustown official site The Main
Object Windows Library,由Borland公司在Turbo Pascal for
网络本体语言(Web Ontology Language),一种用于描述语义网上本体论关系的语言,由W3C制定。到2012年前,W3C发表了新的OWL规范OWL2。 Object Windows Library,由Borland公司在Turbo
音樂創作 巴洛克音樂創作的發展中心以貴族的宮廷、私人組織的學會以及天主教教會為主,其中又以宮廷最具影響力。此時期的音樂創作除了適合在宮廷裡演奏的大協奏曲(concerto grosso)以外,還有貴族沙龍裡帶有私密氣氛的小規模樂器奏鳴曲(Sonata);彌撒、神劇、受難曲 以及豐富的管風琴曲目,令教堂充滿了聖神的光彩;在巴洛克晚期时出现了交响乐的雏形即意大利语“Sinfonia ”(巴哈的三聲部創意曲也是Sinfonia),是一种三乐章题材的音乐;另外,歌劇在威尼斯快速興起,藉著音樂和戲劇的結合將情感抒發到最高點。音樂創作從此步入了一個蓬勃發展的階段。 樂器作品的類型 當時富有的貴族大多都擁有專屬的樂團,以便在宮廷中娛樂賓客,而變化多樣又音樂寬廣的樂器曲就廣受青睞。樂器曲崛起後,音樂的創意更有了發揮空間,音樂家開始發展出不同的樂曲類型: 組曲(Suite) 奏鳴曲(Sonata) 協奏曲(Concerto) 賦格曲(Fugue) 羅曼尼斯卡(Romanesca) 創作技法 數字低音(basso continuo) 頑固低音(basso ostinato) 對位法(fugual polyphony) 協奏曲(concertato medium) 即興演奏(improvisation) 主要作曲家 巴赫、韋瓦第与亨德尔并称巴洛克三巨匠。 意大利: 蒙特威爾第 柯賴里(Arcangelo
音樂創作 巴洛克音樂創作的發展中心以貴族的宮廷、私人組織的學會以及天主教教會為主,其中又以宮廷最具影響力。此時期的音樂創作除了適合在宮廷裡演奏的大協奏曲(concerto grosso)以外,還有貴族沙龍裡帶有私密氣氛的小規模樂器奏鳴曲(Sonata);彌撒、神劇、受難曲 以及豐富的管風琴曲目,令教堂充滿了聖神的光彩;在巴洛克晚期时出现了交响乐的雏形即意大利语“Sinfonia ”(巴哈的三聲部創意曲也是Sinfonia),是一种三乐章题材的音乐;另外,歌劇在威尼斯快速興起,藉著音樂和戲劇的結合將情感抒發到最高點。音樂創作從此步入了一個蓬勃發展的階段。 樂器作品的類型 當時富有的貴族大多都擁有專屬的樂團,以便在宮廷中娛樂賓客,而變化多樣又音樂寬廣的樂器曲就廣受青睞。樂器曲崛起後,音樂的創意更有了發揮空間,音樂家開始發展出不同的樂曲類型: 組曲(Suite) 奏鳴曲(Sonata) 協奏曲(Concerto) 賦格曲(Fugue) 羅曼尼斯卡(Romanesca) 創作技法 數字低音(basso continuo) 頑固低音(basso ostinato) 對位法(fugual polyphony) 協奏曲(concertato
Pentagon),并与大约2500名全副武装的士兵对峙。抗议活动过程中,一幅著名的摄影作品流传下来——将一束康乃馨插到了士兵的枪管中。1972年5月19日,越南战争末期,美国极左翼组织“地下气象员”在五角大楼第四层的女廁中安置了炸弹并引爆,并宣称这一针对尼克松政府的袭击行动是为了抗议美国轰炸北越首都河内。2007年3月17日,大约4,000至15,000名(来源不同的估算数字有很大差异)反战人士从林肯纪念堂启程,穿越华盛顿大道来到五角大楼北侧停车场,以游行示威的方式抗议美国政府的伊拉克政策,反对发动伊拉克战争。 裝修 從 1998 年到 2011 年,五角大樓被徹底拆除並分階段重建,以使其達到現代標準並提高安全性和效率。 石棉被移除,所有辦公室窗戶都被密封。 最初建造時,五角大樓的大部分辦公空間都由跨越整個環的開放式隔間組成。 這些辦公室使用交叉式通風良好可操作窗戶代替空調進行冷卻。 漸漸地,隔間被細分為私人辦公室,其中許多辦公室開始安裝窗式空調裝置 。 2011年6月翻修完成,新空間包括開放式辦公區的回歸、由 Studios Architecture 開發的標準化辦公家具和隔斷的新通用空間計劃。 九一一恐怖袭击 2001年9月11日,基地组织的五组恐怖分子劫持了客机,其中一组劫持了原定由华盛顿杜勒斯国际机场飞往洛杉矶国际机场的美国航空77号航班,恐怖分子驾驶飞机于美国东部时间上午9:37撞入了五角大楼西侧,造成飞机上的64人全部罹难,五角大楼建筑结构遭到严重破坏,在撞击和随后引发的大火中,部分建筑结构发生了坍塌。因事件发生时五角大楼受撞击区域正在进行结构整修,还未完全开放,所以伤亡人员较少,但是仍有125名五角大楼工作人员在袭击中丧生,其中包括時任美國陸軍副參謀長(人事),中將,他也是在911恐襲中喪生的美國最高軍銜者,以及自1945年6月18日在沖繩島戰役陣亡的後首位死於外人之手的中將。 该区域本可容纳4,500人办公,而当时仅有800人因工作原因还在此处办公。受撞击区域正好面向直升机坪入口处,是最容易受到此类袭击的部分。俄克拉何马城爆炸案后,五角大楼该区域开始进行翻新加固改造,77号航班撞击时,改造工程几近完成。 这是五角大楼内唯一安装了自动喷淋灭火系统的区域,重建过程中贯穿整个建筑五层的竖向钢梁有效地抵御和缓解了爆炸的冲击,使墙体倒塌的时间延缓了30分钟——这足以让数百人在贴近地面的有效高度内爬出,前往安全地带。遭受飞机袭击的区域安装有2英寸厚,每块2,500磅的防爆窗,在飞机撞击及随后引起的火灾中保存完好。袭击中安全门自动打开,新建的逃生通道可以将人们疏散出去。 遭受袭击后,承包商已经对受损的部分进行了翻新重建,这一计划外的项目被命名“凤凰计划”(Phoenix Project)。2002年9月11日,凤凰计划工程完成,此后五角大楼还将进行长时间的加固和改造,工程持续至2010年,以便增强其抵御爆炸等恐怖袭击和其他灾害事故的能力。 在五角大楼受损部分重建的时候,一个位于遭受客机撞击部位的小型室内纪念馆和教堂的建设也同时启动。九一一恐怖袭击事件五周年纪念日当天,184束纪念灯光从五角大楼中心的原爆点广场射向天空,每一束灯光代表了一位在五角大楼遭受撞击事件中不幸罹难的人。此外,每年的9月11日,遭受撞击的一侧立面外都会悬挂巨幅的美国国旗,而在夜间这一侧立面则以蓝色的灯光进行照射。袭击发生后的2006年,兴建了一个室外的纪念園——,纪念地面积2英亩(约8,100平方米),在纪念地内根据罹难者的年龄(从3岁至71岁)设置有184座长椅,纪念地于2008年9月11日开始向公众开放。 参考文献 引用 来源 外部链接 五角大楼官方网站 美国国防部网站 参见 美国国防部
End the War in Vietnam)的组织动员下,在五角大楼聚集示威(历史上称为“五角大楼行军”,March on the Pentagon),并与大约2500名全副武装的士兵对峙。抗议活动过程中,一幅著名的摄影作品流传下来——将一束康乃馨插到了士兵的枪管中。1972年5月19日,越南战争末期,美国极左翼组织“地下气象员”在五角大楼第四层的女廁中安置了炸弹并引爆,并宣称这一针对尼克松政府的袭击行动是为了抗议美国轰炸北越首都河内。2007年3月17日,大约4,000至15,000名(来源不同的估算数字有很大差异)反战人士从林肯纪念堂启程,穿越华盛顿大道来到五角大楼北侧停车场,以游行示威的方式抗议美国政府的伊拉克政策,反对发动伊拉克战争。 裝修 從 1998 年到 2011 年,五角大樓被徹底拆除並分階段重建,以使其達到現代標準並提高安全性和效率。 石棉被移除,所有辦公室窗戶都被密封。 最初建造時,五角大樓的大部分辦公空間都由跨越整個環的開放式隔間組成。 這些辦公室使用交叉式通風良好可操作窗戶代替空調進行冷卻。 漸漸地,隔間被細分為私人辦公室,其中許多辦公室開始安裝窗式空調裝置 。 2011年6月翻修完成,新空間包括開放式辦公區的回歸、由 Studios Architecture 開發的標準化辦公家具和隔斷的新通用空間計劃。 九一一恐怖袭击 2001年9月11日,基地组织的五组恐怖分子劫持了客机,其中一组劫持了原定由华盛顿杜勒斯国际机场飞往洛杉矶国际机场的美国航空77号航班,恐怖分子驾驶飞机于美国东部时间上午9:37撞入了五角大楼西侧,造成飞机上的64人全部罹难,五角大楼建筑结构遭到严重破坏,在撞击和随后引发的大火中,部分建筑结构发生了坍塌。因事件发生时五角大楼受撞击区域正在进行结构整修,还未完全开放,所以伤亡人员较少,但是仍有125名五角大楼工作人员在袭击中丧生,其中包括時任美國陸軍副參謀長(人事),中將,他也是在911恐襲中喪生的美國最高軍銜者,以及自1945年6月18日在沖繩島戰役陣亡的後首位死於外人之手的中將。 该区域本可容纳4,500人办公,而当时仅有800人因工作原因还在此处办公。受撞击区域正好面向直升机坪入口处,是最容易受到此类袭击的部分。俄克拉何马城爆炸案后,五角大楼该区域开始进行翻新加固改造,77号航班撞击时,改造工程几近完成。 这是五角大楼内唯一安装了自动喷淋灭火系统的区域,重建过程中贯穿整个建筑五层的竖向钢梁有效地抵御和缓解了爆炸的冲击,使墙体倒塌的时间延缓了30分钟——这足以让数百人在贴近地面的有效高度内爬出,前往安全地带。遭受飞机袭击的区域安装有2英寸厚,每块2,500磅的防爆窗,在飞机撞击及随后引起的火灾中保存完好。袭击中安全门自动打开,新建的逃生通道可以将人们疏散出去。 遭受袭击后,承包商已经对受损的部分进行了翻新重建,这一计划外的项目被命名“凤凰计划”(Phoenix Project)。2002年9月11日,凤凰计划工程完成,此后五角大楼还将进行长时间的加固和改造,工程持续至2010年,以便增强其抵御爆炸等恐怖袭击和其他灾害事故的能力。 在五角大楼受损部分重建的时候,一个位于遭受客机撞击部位的小型室内纪念馆和教堂的建设也同时启动。九一一恐怖袭击事件五周年纪念日当天,184束纪念灯光从五角大楼中心的原爆点广场射向天空,每一束灯光代表了一位在五角大楼遭受撞击事件中不幸罹难的人。此外,每年的9月11日,遭受撞击的一侧立面外都会悬挂巨幅的美国国旗,而在夜间这一侧立面则以蓝色的灯光进行照射。袭击发生后的2006年,兴建了一个室外的纪念園——,纪念地面积2英亩(约8,100平方米),在纪念地内根据罹难者的年龄(从3岁至71岁)设置有184座长椅,纪念地于2008年9月11日开始向公众开放。 参考文献 引用 来源 外部链接
Secretary)、副助理部长(副司局级,Deputy Assistant Secretary)六级职位。 国会和府际事务办公室 公共事务办公室 管理与行政办公室 美国一体化作战司令部 其他所属机构 陸軍部 海軍部 美國空軍部 参谋长联席会议 美国国民警卫队 所有其他警察、图书馆和统计局、国际事务、应急管理、安全、情报和医药机构
zh-tw:副次長;}-(Deputy Under Secretary)、助理部长(司局级,Assistant Secretary)、副助理部长(副司局级,Deputy Assistant Secretary)六级职位。 国会和府际事务办公室 公共事务办公室 管理与行政办公室 美国一体化作战司令部 其他所属机构 陸軍部 海軍部 美國空軍部 参谋长联席会议 美国国民警卫队
connection and evidence that HIV causes AIDS Series of articles in Science magazine examining denialist claims Avert.org: Evidence that HIV causes AIDS AidsTruth.org, an organization that advocates
艾滋病是由艾滋病药物引起的,艾滋病不过是由腐败的药物公司、科学家和医生提出的骗人的幌子; 參考文獻 <cite id = Kalichman2009> 延伸閱讀 Nicoli Nattrass: The AIDS Conspiracy: Science Fights Back: New York: 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2012. 外部連結 National Institute of Allergy and
12月主題日 HIV/AIDS 健康意识日 公共衛生教育
自世界艾滋病日设立以来,每年都会有一个明确的主题。 參見 世界艾滋病大会 參考資料 外部链接 世界艾滋病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