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ntence1
stringlengths 0
73.2k
| sentence2
stringlengths 0
64.7k
|
---|---|
盧瑋鑾、熊志琴:《香港文化眾聲道(第二冊)》,香港:三聯書店,2017年1月 小思:《一瓦之緣》,香港:商務印書館,2016年1月 小思,馮珍今、鮑國鴻(選編):《指空敲石看飛雲——小思散文集》,香港:匯智出版,2019年7月 盧瑋鑾,許迪鏘(編):《盧瑋鑾文編年選輯》(三卷),香港:三聯書店,2019年7月 盧瑋鑾 (策劃、箋)、張詠梅(注釋):《葉靈鳳日記》(全三冊),香港:三聯書店,2020年5月 相關著作 香港中文大學香港文學研究中心:《曲水回眸——小思訪談錄》(上下兩冊),香港:牛津大學出版社,2018年 參考文獻 外部連結 “自強不息 - 小思榮膺傑出教育家”香港教育城訪問 盧瑋鑾教授所藏─香港文學檔案 X X X X 敦梅學校校友 X 盧瑋鑾 香港大學校友 X L | 明川:《豐子愷漫畫選繹》,香港:純一出版社,1976年 小思:《日影行》,香港:山邊社,1982年 小思:《承教小記》,香港:明川出版社,1983年 小思:《不遷》,香港:華漢文化,1985年 盧瑋鑾:《香港的憂鬱:文人筆下的香港(1925-1941)》,香港:華風書局,1983年 小思:《香港文縱——內地作家南來及其文化活動》,香港:華漢文化,1987年 小思:《今夜星光燦爛》,台北:漢藝色硏,1990年 小思:《彤雲箋》,香港:華漢文化,1990年 盧瑋鑾:《香港文學散步》,香港:商務印書館,1991年;2004年5月(新訂版);2012年2月(最新修訂版);2019年7月(第三次修訂本) 小思:《人間清月》,香港:獲益,1993年 盧瑋鑾(編):《不老的繆思:中國現當代散文理論》,香港:天地,1993年 小思(編):《舊路行人:中國學生周報文輯》,香港:次文化堂,1997年 小思:《路上談》,香港:山邊社,1997年 小思:《香港家書》,香港:牛津出版社,2002年 小思:《香港故事》,香港:牛津出版社,2002年 小思:《夜讀閃念》,香港:牛津出版社,2002年 小思:《一生承教》,香港:三聯書店,2007年 小思,黃念欣(選編):《翠拂行人袖——小思集》,香港:中華書局,2013年1月 小思:《縴夫的腳步》,香港:中華書局,2014年 |
1971年:酒井法子,日本女藝人 1971年:胡兵,中國男演員 1972年:李尚雅,韓國女演員 1974年:廖凡,中國男演員 1975年:謝暉,中國足球運動員 1975年:魏晶琦,台灣女性配音員 1977年:沖方丁,日本小說家 1978年:達娜·古瑞拉,美国女演员 1980年:葉璇,香港女藝人 1983年:李佳穎,台灣女藝人 1985年:楊愛瑾,香港女藝人 1985年:李海利,韓國女子团体Davichi成員 1986年:佳村遙,日本女性聲優 1987年:林俞汝,台灣女藝人 1987年:埃丁森·卡瓦尼,烏拉圭足球運動員 1988年:上原卡艾拉,日本AV女优 1988年:安赫爾·迪馬里亞,阿根廷職業足球運動員 1991年:卡羅爾·G,哥倫比亞男歌手 1991年:安娜·基森霍佛,奧地利女子自由車運動員、數學家 1992年:金柔廷,韓國女子偶像團體LABOUM隊長 1992年:克里斯蒂安·埃里克森,丹麥職業足球員 1997年:在玹,韓國男子偶像團體NCT成員 1997年:洪浩軒,電競選手(ID為Karsa) 逝世 820年:唐憲宗李純,唐朝皇帝(778年出生) 1400年:理查二世,英格蘭國王(1367年出生) (1648年出生) 1779年:詹姆斯·庫克,英國皇家海軍軍官、航海家、探險家和製圖師(1728年出生) 1807年:讓-約瑟夫·安熱·多普爾,法國騎兵將軍(1754年出生) 1850年:伯麥,英國海軍將領(1786年出生) 1894年:歐仁·夏爾·卡塔蘭,比利時數學家(1814年出生) 1903年:林唐·西蒙斯,英國陸軍軍官(1821年出生) 1943年:大衛·希爾伯特,德國數學家(1862年出生) 1962年:胡宗南,中國國民黨軍將領(1896年出生) 1973年:埃米尔·罗伊特,盧森堡政治人物,第13任盧森堡首相(1874年出生) 1975年:朱利安·赫胥黎,英國生物學家、作家、人道主義者(1887年出生) 1995年:吳努,緬甸政治人物,首任緬甸總理(1907年出生) 1999年:約翰·埃利希曼,美國政治人物,曾任(1925年出生) | 1879年:智利军队入侵玻利维亚北部海港安托法加斯塔,与玻利维亚和秘鲁两国爆发硝石战争。 20世紀 1901年:按照辛丑条约的要求,清朝政府下令惩办反对外国势力的王公大臣。 1912年:孙中山到临时参议院辞去了临时大总统一职。 1912年:亚利桑那州加入美国,成為第48個州,至此美國本土除了首都華府通通建州。 1918年:苏俄开始使用格利高里曆。 1919年:苏俄和波兰第二共和国在白俄罗斯别廖扎附近爆发武装冲突,别廖扎战役打响,后来更扩大为波苏战争。 1945年:智利、厄瓜多尔、巴拉圭和秘鲁加入联合国。 1946年:世界第一台通用电子计算机埃尼阿克在美国费城正式向外界公布。 1949年:以色列议会在耶路撒冷的犹太事务局召开首次会议,并取代巴勒斯坦托管地代表大会。 1949年:中国国民政府代总统李宗仁派遣“和平使者团”赴北平与中国共产党和谈。 1950年: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在莫斯科签订。 1952年:第六届冬季奥运会在挪威奥斯陆开幕。 1956年:苏联共产党第20届代表大会召开,赫鲁雪夫作了反史達林的秘密报告。 195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决定从朝鲜撤军。 1958年:伊拉克、约旦宣布成立阿拉伯联邦。 1961年:第一个合成制造的化学元素:铹。 1975年:香港警務處前外籍警司韓德由西班牙返回香港為葛柏案作證。 1980年:第十三届冬季奥运会在美国普莱西德湖开幕。 1989年:伊朗最高领袖鲁霍拉·霍梅尼判处创作小说《魔鬼诗篇》的英国作家萨尔曼·鲁西迪死刑。 1989年:美国全球定位系统第一颗工作卫星发射升空,进入地球轨道。 1990年:美國太空探測器航海家1號拍攝《太陽系全家福》,並有著名地球照片《暗淡藍點》。 1991年:日本足協宣佈日本足球職業化,並擬於1992-93年間開始賽事(最後於1993年開賽)。 1992年:阿根廷航空386號班機由布宜諾斯艾利斯經利馬飛往洛杉磯,在利馬補充餐食時有被霍亂弧菌污染的蝦進入飛機餐,致使76名乘客發病,其中1人死亡。 1998年:一辆电车在武汉长江大桥上发生爆炸,致16人死亡,22人(一说30人)受伤 21世紀 2003年:中国国民党主席连战与亲民党主席宋楚瑜会面,双方同意2004年总统大选两党共推一组人马。 2004年:台湾首次大选电视辩论会下午登场。国民党主席连战与总统陈水扁展开辩论。 2005年:中国辽宁阜新市孙家湾煤矿发生瓦斯爆炸事故,214名矿工死亡。 2005年:前黎巴嫩总理拉菲克·哈里里在首都贝鲁特遭到汽车炸弹袭击身亡,引发大规模示威。 2005年:陈士骏等3名前PayPal员工共同创办影片分享网站YouTube,之后上传第一支影片《我在动物园》。 2011年:受突尼西亞茉莉花革命的影響,巴林爆發反政府示威活动。 2011年:巴西传奇球星“外星人”罗纳度宣布结束职业生涯。 2015年:台灣自從2008年改採單一選區兩票制後,首次區域立委罷免案登場。中國國民黨籍的臺北市第四選舉區立委蔡正元遭割闌尾計畫發起罷免,並進入最終投票階段。最後由於投票率只有24.98%,不符合當時投票率以及有效同意票皆過半的雙二一門檻,因此宣告失敗。 2020年:香港港鐵屯馬綫一期通車,並由啟德開往烏溪沙。 出生 1404年:萊昂·巴蒂斯塔·阿伯提,義大利文藝復興時期建築師、建築理論家、作家、詩人、哲學家、密碼學家(1472年逝世) 1483年:巴卑爾,印度莫臥兒帝國開朝君主(1530年逝世) 1763年:讓·維克托·馬里·莫羅,法國陸軍元帥(1813年逝世) 1824年:溫菲爾德·斯科特·漢考克,美國陸軍軍官(1886年逝世) 1869年:查爾斯·威爾森,英國物理學家,1927年諾貝爾物理獎得主(1959年逝世) 1870年:沈心工,中國音樂家,被譽為「學堂樂歌之父」(1947年逝世) 1873年:A·W·白克,英國遠東商人,祥茂洋行合夥人(1952年逝世) 1877年:愛德蒙·蘭道,德國數學家(1938年逝世) 1878年:廣田弘毅,日本外交官、政治家(1948年逝世) 1895年:威廉·布格多夫。德国将领(1945年逝世) 1895年:麥克斯·霍克海默,德国哲学家、社会学家(1973年逝世) 1898年:弗裡茨·茲威基,瑞士天文學家(1974年逝世) 1912年:聶耳,中國作曲家(1935年逝世) 1912年:胡安·普約爾·加西亞,西班牙間諜(1988年逝世) 1917年:赫伯特·豪普特曼,美國數學家、化學家,1985年諾貝爾化學獎得主(2011年逝世) 1927年:木心,中国诗人,画家(2011年逝世) 1928年:黃秉乾,香港事務律師(2007年逝世) 1929年:維克·莫羅,美國男演員、導演(1982年逝世) 1933年:瑪杜芭拉,印度女演員(1969年逝世) 1935年:金耀基,香港社會學家,前任香港中文大學校長 1935年:衞奕信,英國外交官,第27任香港總督 1936年:趙鏞基,韓國基督教新教牧師(2021年逝世) 1939年:尤金·法馬,美國經濟學家,2013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 1941年:毛遠新,中國文革時期政治人物,毛澤東的姪兒 1942年:麥克·彭博,美國企業家、政治家 1942年:理查德·威廉姆斯,美國网球教练,网球名将维纳斯和塞雷娜·威廉姆斯的父亲 1943年:伊納濟·艾斯古納,西班牙政治人物(2014年逝世) 1946年:霍震霆,香港政界人物,企業家 1948年:雷蒙德·約瑟夫·泰勒,美國魔術師、作家、演員、畫家、電影導演 1952年:蘇詩馬·斯瓦拉吉,印度政治人物,前任印度外交部长(2019年逝世) 1954年:田中公平,日本作曲家 1954年:理查·史考特,蘇格蘭貴族,第十代巴克盧公爵及第十二代昆斯伯里公爵 |
於2017年5月24日宣布3D重製計劃。 周边作品 2004年上海唐人电影公司投资拍摄了34集的同名电视连续剧《仙剑奇侠传》。剧情是根据1995年原版本游戏的情节和故事改编而成。电视剧的情节有较多改变,但主线没变。 2000年臺灣青文出版社出版了由漫畫家易水翔麟編繪的同名漫畫《仙劍奇俠傳》,當時新仙劍奇俠傳並未推出,因此劇情以1995年版本的遊戲情節為主,漫畫連載至2002年結束,共9冊。 2001年8月臺灣的第三波資訊公司出版了由楚國執筆的小说《仙劍奇俠傳》(ISBN 978-7-5075-1341-7),共5冊。內容雖為改編《仙劍奇俠傳》版本,不過劇情主軸完全跟新版一樣。2002年5月该书在中國大陸由华文出版社出版,書名為《新仙劍奇俠傳》。 由管平潮执笔将历代仙剑改编为小说作品,2012年开始出版。 評價 游戏在台湾推出时,在《软体世界》杂志的读者投票中,以与第二名千票之差票获得首位。在《大眾軟件》由玩家投票决定的游戏排行榜上连续6年占据前三。《仙剑奇侠传》在1997和1998年连续两年,入选连邦软件的十佳中国大陆PC软件榜,且是榜单中唯一的电子游戏软件。另外游戏亦获得了多個其他奖项,包括:1996年获得第三届臺湾多媒体 KING TITLE 金袋奖;1998年在CEM STAR 计算机育乐多媒体展入选最佳国内角色扮演类;2002年被GAME STAR 游戏之星授予国内自制角色扮演类奖。游戏获得《电脑报》“十个最值得珍藏的PC游戏”的首位,李逍遥和林月如分获“最受欢迎的十大电脑游戏角色”之最佳男、女主角。各版本的《仙剑》已经发售超过100万套。 游戏的情节、画面、音乐、获得称赞。《计算机时代》为游戏打出80/100分,称赞游戏的画风、音乐、感人的故事情节,多样的物品和敌人,以及复杂的迷宫。杂志还游戏是同类游戏学习的目标。《电脑》杂志的临风强调了游戏老练的情感运用,称大宇将《轩辕剑》中的悲哀元素升华为游戏主题。然而杂志批评游戏李逍遥和几名少女間情感模糊不清,同时走了单线剧情、走迷宫与练级的老路。《软件世界》的乐水也提到了游戏单线、单结局的不足。游戏迷宫的复杂性也存在争议。 故事方面,游戏情节在二人的离别与相聚之间展开。这也是这个游戏最吸引玩家的地方之一。悲剧性的结局令许多玩家如醉如痴,甚至一度出现有第二种喜剧结局的传闻,迫使制作组出来辟谣。因为玩家对美好结局的强烈期望,2001年推出的《新仙剑奇侠传》特别制作了隐藏结局。正是极富文学性的悲剧性结局也让《仙剑奇侠传》在游戏史上占据了重要地位。根据游戏设计师姚壮宪的说法,悲剧的结局是因为游戏制作过程中的一次失败的情感经历造成的。 系统方面,《仙剑奇侠传》是中文武侠角色扮演游戏中首次采用斜45度2D画面的游戏,这一尝试获得媒体称赞。画面具有浓重的中国画风格,构图精美,在当时同类游戏中极其出色。另外,全动态回合战斗是仙剑的一大特点。游戏中亦有其他輔助系统,类似于偷窃、投掷、合击、收妖炼丹、变身及武器属性等令游戏更富變化。此外,游戏的音乐与音效亦屬出類拔萃。最後,游戏中的迷宫设计在中文游戏中属于當時最繁杂的一种。美中不足的是,最初的DOS版游戏中法术、道具等缺乏说明。 日本游戏杂志《Fami通》给予SEGA Saturn版本的《仙剑》21分的评价。在中国大陆《电子游戏软件》杂志的“中国电玩榜”中,游戏从1999年3月统计月起登上榜单世嘉土星组第9位,直到1999年11月统计月撤除世嘉土星榜单。 影响 虽然《仙剑》不是第一款中文武侠RPG,但是它使中文武侠角色扮演游戏成为了一个真正的游戏流派。因此,在它的影响下,一些开发商以各种名目模仿《仙剑》,出现了一批形形色色带有仙剑风格的游戏。其中最成功的模仿者是中国大陆首款RPG《剑侠情缘》,甚至连操作方式也如出一辙。其他还有模仿战斗系统和迷宫设计的《新绝代双骄》;过于忠实模仿《仙剑》的《绝音魔琴》和《神剑游侠传》;模仿《仙剑》感情戏的《仙狐奇缘》。然而游戏模仿作品又很难超越原作,甚至产生了“仙剑奇侠传屏障”现象。 逸闻 在批踢踢一个分享游戏经历的讨论中,有一位玩家介绍了自己在初始关卡(“十里坡”)中由于没有找到剧情推进的触发点,只能在场景中不断刷怪,半年的游戏时间内升级至71级才发现触发点,而被人们戏称为“十里坡剑神”(“剑神”为游戏主角最高级技能的名称)。有其他人质疑这个经历的可行性,知乎的一位用户亲自试验,证实了其可行性,开发商大宇資訊为此赠送了一个署名奖杯。仙剑奇侠传五前传中也包含了一个同名的成就作为纪念,获得方式同样也是在初始关卡刷怪而获得。 参考文献 外部链接 | 2004年上海唐人电影公司投资拍摄了34集的同名电视连续剧《仙剑奇侠传》。剧情是根据1995年原版本游戏的情节和故事改编而成。电视剧的情节有较多改变,但主线没变。 2000年臺灣青文出版社出版了由漫畫家易水翔麟編繪的同名漫畫《仙劍奇俠傳》,當時新仙劍奇俠傳並未推出,因此劇情以1995年版本的遊戲情節為主,漫畫連載至2002年結束,共9冊。 2001年8月臺灣的第三波資訊公司出版了由楚國執筆的小说《仙劍奇俠傳》(ISBN 978-7-5075-1341-7),共5冊。內容雖為改編《仙劍奇俠傳》版本,不過劇情主軸完全跟新版一樣。2002年5月该书在中國大陸由华文出版社出版,書名為《新仙劍奇俠傳》。 由管平潮执笔将历代仙剑改编为小说作品,2012年开始出版。 評價 游戏在台湾推出时,在《软体世界》杂志的读者投票中,以与第二名千票之差票获得首位。在《大眾軟件》由玩家投票决定的游戏排行榜上连续6年占据前三。《仙剑奇侠传》在1997和1998年连续两年,入选连邦软件的十佳中国大陆PC软件榜,且是榜单中唯一的电子游戏软件。另外游戏亦获得了多個其他奖项,包括:1996年获得第三届臺湾多媒体 KING TITLE 金袋奖;1998年在CEM STAR 计算机育乐多媒体展入选最佳国内角色扮演类;2002年被GAME STAR 游戏之星授予国内自制角色扮演类奖。游戏获得《电脑报》“十个最值得珍藏的PC游戏”的首位,李逍遥和林月如分获“最受欢迎的十大电脑游戏角色”之最佳男、女主角。各版本的《仙剑》已经发售超过100万套。 游戏的情节、画面、音乐、获得称赞。《计算机时代》为游戏打出80/100分,称赞游戏的画风、音乐、感人的故事情节,多样的物品和敌人,以及复杂的迷宫。杂志还游戏是同类游戏学习的目标。《电脑》杂志的临风强调了游戏老练的情感运用,称大宇将《轩辕剑》中的悲哀元素升华为游戏主题。然而杂志批评游戏李逍遥和几名少女間情感模糊不清,同时走了单线剧情、走迷宫与练级的老路。《软件世界》的乐水也提到了游戏单线、单结局的不足。游戏迷宫的复杂性也存在争议。 故事方面,游戏情节在二人的离别与相聚之间展开。这也是这个游戏最吸引玩家的地方之一。悲剧性的结局令许多玩家如醉如痴,甚至一度出现有第二种喜剧结局的传闻,迫使制作组出来辟谣。因为玩家对美好结局的强烈期望,2001年推出的《新仙剑奇侠传》特别制作了隐藏结局。正是极富文学性的悲剧性结局也让《仙剑奇侠传》在游戏史上占据了重要地位。根据游戏设计师姚壮宪的说法,悲剧的结局是因为游戏制作过程中的一次失败的情感经历造成的。 系统方面,《仙剑奇侠传》是中文武侠角色扮演游戏中首次采用斜45度2D画面的游戏,这一尝试获得媒体称赞。画面具有浓重的中国画风格,构图精美,在当时同类游戏中极其出色。另外,全动态回合战斗是仙剑的一大特点。游戏中亦有其他輔助系统,类似于偷窃、投掷、合击、收妖炼丹、变身及武器属性等令游戏更富變化。此外,游戏的音乐与音效亦屬出類拔萃。最後,游戏中的迷宫设计在中文游戏中属于當時最繁杂的一种。美中不足的是,最初的DOS版游戏中法术、道具等缺乏说明。 日本游戏杂志《Fami通》给予SEGA Saturn版本的《仙剑》21分的评价。在中国大陆《电子游戏软件》杂志的“中国电玩榜”中,游戏从1999年3月统计月起登上榜单世嘉土星组第9位,直到1999年11月统计月撤除世嘉土星榜单。 影响 虽然《仙剑》不是第一款中文武侠RPG,但是它使中文武侠角色扮演游戏成为了一个真正的游戏流派。因此,在它的影响下,一些开发商以各种名目模仿《仙剑》,出现了一批形形色色带有仙剑风格的游戏。其中最成功的模仿者是中国大陆首款RPG《剑侠情缘》,甚至连操作方式也如出一辙。其他还有模仿战斗系统和迷宫设计的《新绝代双骄》;过于忠实模仿《仙剑》的《绝音魔琴》和《神剑游侠传》;模仿《仙剑》感情戏的《仙狐奇缘》。然而游戏模仿作品又很难超越原作,甚至产生了“仙剑奇侠传屏障”现象。 逸闻 在批踢踢一个分享游戏经历的讨论中,有一位玩家介绍了自己在初始关卡(“十里坡”)中由于没有找到剧情推进的触发点,只能在场景中不断刷怪,半年的游戏时间内升级至71级才发现触发点,而被人们戏称为“十里坡剑神”(“剑神”为游戏主角最高级技能的名称)。有其他人质疑这个经历的可行性,知乎的一位用户亲自试验,证实了其可行性,开发商大宇資訊为此赠送了一个署名奖杯。仙剑奇侠传五前传中也包含了一个同名的成就作为纪念,获得方式同样也是在初始关卡刷怪而获得。 参考文献 外部链接 豆瓣网上《仙剑奇侠传 》的资料 “仙剑大事记” :仙剑奇侠传官方世界观设定 1 1995年电子游戏 DOS遊戲 Windows游戏 世嘉土星游戏 iOS遊戲 僅有單人模式的電子遊戲 唐朝背景電子遊戲 改编自电子游戏的漫画 改编成漫画的电子游戏 |
2006年 iloveoov (Terran) 2007年 Stork (Protoss) 2008年 Luxury (Zerg) 2009年 Jaedong (Zerg) 2010年 Flash (Terran) 星际争霸2 2011年 IM_Mvp (Terran) 2012年 PartinG (Protoss) 2013年 Soulkey (Zerg) 2014年 Life (Zerg)(因之後假賽案,取消頭銜) 2015年 SOS (Protoss) 历届WCG魔兽争霸3冠军 魔獸爭霸III:混乱之治 2003年 SK.INSOMNIA (Human) 魔兽争霸III:冰封王座 2004年 4K.Grubby(Manuel Schenkhuizen)(Grubby)(Orc) 2005年 WE.SkyCN (李晓峰)(Human) 2006年 WE.SkyCN (李晓峰)(Human) 2007年 4K.Creolophus (蘑菇)(Night Elf) 2008年 MYM Grubby(Manuel Schenkhuizen)(Orc) | 2001年 Boxer (Terran) 2002年 Boxer (Terran) 2003年 Ogogo (Zerg) 2004年 XellOs (Terran) 2005年 fOru (Protoss) 2006年 iloveoov (Terran) 2007年 Stork (Protoss) 2008年 Luxury (Zerg) 2009年 Jaedong (Zerg) 2010年 Flash (Terran) 星际争霸2 2011年 IM_Mvp (Terran) 2012年 PartinG (Protoss) 2013年 Soulkey (Zerg) 2014年 Life (Zerg)(因之後假賽案,取消頭銜) 2015年 SOS (Protoss) 历届WCG魔兽争霸3冠军 魔獸爭霸III:混乱之治 2003年 SK.INSOMNIA (Human) 魔兽争霸III:冰封王座 2004年 4K.Grubby(Manuel Schenkhuizen)(Grubby)(Orc) 2005年 WE.SkyCN (李晓峰)(Human) 2006年 WE.SkyCN (李晓峰)(Human) 2007年 4K.Creolophus (蘑菇)(Night Elf) 2008年 MYM Grubby(Manuel Schenkhuizen)(Orc) 2009年 WE.Pepsi.Infi (王诩文)(Human) 2010年 EHome.ReMinD (金聖植)(Night Elf) 2011年 PanDa.Lyn (朴俊)(Orc) 2012年 WE.GIGABYTE.TeD (曾卓)(Undead) 2013年 RStars.TH000 (黄翔)(Human) 2019年 RW.Infi(王诩文)(Human) 魔兽争霸III重制版 2020年 RW.Fly100%(陆维梁)(Orc) 历届WCG CS系列冠军 絕對武力 2001年 |
1980年:蔡贇,中國羽毛球運動員 1980年:KOTOKO,日本歌手 1981年:金剛,香港、台灣演員 1982年:張韶涵,台灣歌手 1983年:黃美珍,台灣歌手 1983年:宇多田光,日本歌手 1983年:R·J·斯卡林吉,美國企業家、工程師,Rivian創始人兼執行長 1985年:石川梨華,日本歌手 1985年:達米恩·查澤雷,美國編劇、電影導演 1985年:奧莉加·卡尼斯金娜,俄羅斯女子田徑運動員 1986年:牧野由依,日本女性聲優 1986年:克勞迪奧·馬爾基西奧,義大利足球員 1988年:山本裕典,日本男演員 1988年:贾维尔·麦基,美國NBA籃球員 1989年:何雯娜,中國女子蹦床運動員 1989年:阮健文,香港足球運動員 1991年:黃寅燁,韓國演員、模特兒 1992年:莎恩·莊遜,美國女子體操運動員 1993年:張彬彬,中國演員 1993年:永野愛理,日本女性聲優 1993年:金慧林,韓國女子偶像團體Hello Venus成員 1995年:黎厚希,香港足球運動員 1996年:胡亞丹,中國女子跳水運動員 1999年:曹家齊,台灣男子團體FEniX成員 2001年:陳昕葳,台灣女藝人 2004年:黑見明香,日本女子偶像團體乃木坂46新四期生 逝世 1524年:沙萊,義大利藝術家(1480年出生) 1629年:阿拔斯一世,伊朗沙阿(1571年出生) 1755年:讓-皮埃爾·克里斯汀,法國物理學家、數學家、天文學家、音樂家(1683年出生) 1822年:詹姆斯·加勒德,美國農民、政治家,第2任肯塔基州州長(1749年出生) 1878年:亨利·维克托·勒尼奥,法國化学家、热力学家(1810年出生) 1899年:勝海舟,日本政治家(1823年出生) 1929年:梁启超,中国近代著名政治家、思想家(1873年出生) 1930年:弗蘭克·普倫普頓·拉姆齊,英國數學家、哲學家、經濟學家(1903年出生) 1939年:何育杰,中国著名物理学家(1882年出生) 1949年:亞歷山大·绥拉菲莫维奇,俄国作家(1863年出生) 1980年:威廉·奥维尔·道格拉斯,曾担任美国最高法院大法官一职长达36年又209天,是历史上任职时间最长的大法官。 1983年:漢姆,第一隻登上太空的黑猩猩(1957年出生) 2006年:李立,貴州省前省長(1908年出生) 2006年:,美國黑人爵士靈歌歌手(1941年出生) 2006年:,好萊塢演員(1928年出生) 2017年:拉娃·布拉茲,巴西女歌手、詞曲作家,《》主唱之一(1953年出生) | 1895年:日军在山东成山头登陆。 20世紀 1920年:美国参议院否決加入國際聯盟。 1941年:英國軍隊攻擊義大利屬地厄立特里亚。 1942年:日軍入侵緬甸。 1949年:古巴承認以色列。 1966年:英迪拉·甘地就任印度总理,成为印度历史上第一位女总理。 1974年: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和越南共和国海军在西沙群岛爆发西沙之战,中国取得对整个西沙群岛的控制权。 1977年:美國佛罗里达州迈阿密有史以來第一次也是唯一的一次下雪,在巴哈马也同時下雪。 1977年:美國總統傑拉德·福特特赦暱稱「東京玫瑰」的播音員戶栗郁子,並恢復其美國國籍。 1979年:「匯豐號」貨輪運載越南船民抵達香港。 1983年:蘋果公司推出Apple Lisa電腦,為全球第一款採用圖形用戶介面的商品化個人電腦。 1995年:布里斯托航空56C號班機事故。 21世紀 2003年:“世界文化遗产”武当山古建筑群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的遇真宫主殿突发大火,最有价值的主殿化为灰烬。 2004年:日本自卫队开始驻扎伊拉克。 2005年:韩国汉城市市长李明博在汉城市宣布把汉城市的中文名称改为“首尔”,“汉城”一词不再使用。 2006年: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探测器新视野号发射升空,为首个探索冥王星及其卫星的探测器。 2012年:美国柯达公司正式向美国政府申请破产保护。 出生 1200年:道元,日本禪師(1253年逝世) 1544年:弗朗索瓦二世,法國國王(1560年逝世) 1655年:纳兰性德,清代词人(1685年逝世) 1686年:白隱慧鶴,日本江戶時代臨濟宗著名禪師(1769年逝世) 1736年:詹姆斯·瓦特,英国科学家(1819年逝世) 1747年:約翰·波德,德國天文學家(1826年逝世) 1770年:王得祿,清治時期著名將領(1841年逝世) 1807年:羅伯特·李,美國將領、教育家,美利堅邦聯軍隊總司令(1870年逝世) 1809年:爱伦·坡,美国作家(1849年逝世) 1851年:雅各布斯·卡普坦,荷兰天文学家(1922年逝世) 1851年:大衛·斯塔爾·喬丹,美國魚類學家(1931年逝世) 1872年:上野英三郎,日本農業學家(1925年逝世) 1874年:常陸山谷右衛門,日本相撲力士,第19代橫綱(1922年逝世) 1878年:赫伯特·查普曼,英格蘭職業足球運動員、總教練(1934年逝世) 1879年:圭多·富比尼,義大利數學家(1943年逝世) 1912年:列昂尼德·坎托羅維奇,蘇聯經濟學家、數學家,1975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1986年逝世) 1919年:戴乃迭,英國翻譯家(1999年逝世) 1923年:羅弼時,英國殖民地官員、法官,香港首席按察司(2013年逝世) 1927年:盧燕,中國女演員 1930年:蒂比·海德倫,美國女演員 1932年:羅拉多·谷貝拉·謝卡德斯,古巴政治人物(2022年逝世) 1936年:拉多萬·拉多維奇,塞爾維亞男子籃球運動員(2022年逝世) 1937年:貝爾吉塔·英格寶·艾麗絲,瑞典公主 1939年:莫瑞·博克萊爾,英國貴族,第十四代聖奧爾本斯公爵 1943年:珍妮絲·賈普林,美國女歌手、音樂家、畫家、舞者(1970年逝世) 1943年:瑪格麗特·弗朗西斯卡,荷蘭公主 1945年:大衛·馬爾,英國神經科學家、心理學家(1980年逝世) 1945年:瓦季姆·阿布德拉希托夫,俄羅斯電影導演(2023年逝世) 1946年:桃莉·巴頓,美國歌手、詞曲作者、女演員、商人、慈善家 1954年:松任谷由實,日本歌手 1954年:辛蒂·雪曼,美國女攝影師、行為藝術家 1956年:薰妮,香港女歌手、演員 |
Verfassungsgeschichte Ernst Rudolf Huber (Hrsg.): Dokumente zur deutschen Verfassungsgeschichte. 5 Bde., Stuttgart/Berlin/Köln 1978–1997. Verfassungstexte Albert P. Blaustein et al.: Constitutions of the Countries of the World, Oceana, New York 1971, ISBN 0-379-00467-4. Sekundärliteratur Peter Häberle: Verfassung als öffentlicher Prozeß. 3. Auflage, Duncker & Humblot, Berlin 1998, ISBN 3-428-08491-8. Peter Häberle: Verfassungslehre als Kulturwissenschaft. 2. Auflage, Duncker & Humblot, Berlin 1998, ISBN 3-428-09202-3. Peter Häberle: Europäische Verfassungslehre. 7. Auflage, Nomos, Baden-Baden 2011, ISBN 978-3-8329-6218-0. Bernd Wieser: Vergleichendes Verfassungsrecht. Springer, Wien 2005, ISBN 3-211-27753-6. Robert Chr. van Ooyen: Politik und Verfassung. VS Verlag, Wiesbaden 2006. Kenneth Robert Redden: Modern Legal Systems Cyclopedia. Buffalo, New York, ISBN 0-89941-300-5. Gerhard Robbers (Hrsg.): Encyclopedia of World Constitutions. 3 Bde., Facts on File Publ., New York 2006 (englisch). Zeitschriften Peter Häberle (Hrsg.): Jahrbuch des öffentlichen Rechts der Gegenwart. Mohr Siebeck, Tübingen (auch deutsch). Brun-Otto Bryde et al. (Hrsg.): Verfassung und Recht in Übersee. Law and politics in Africa, Asia and Latin America. Nomos, Baden-Baden (auch deutsch). Michel Rosenfeld et al. (Hrsg.):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onstitutional Law.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englisch). 参见 宪法学 宪政 行憲 憲法法院 違憲審查及司法覆核 基本法 宗座憲令 宪政主义 和 法律哲学 法治 | P. 3-10. Verfassungsgeschichte Ernst Rudolf Huber (Hrsg.): Dokumente zur deutschen Verfassungsgeschichte. 5 Bde., Stuttgart/Berlin/Köln 1978–1997. Verfassungstexte Albert P. Blaustein et al.: Constitutions of the Countries of the World, Oceana, New York 1971, ISBN 0-379-00467-4. Sekundärliteratur Peter Häberle: Verfassung als öffentlicher Prozeß. 3. Auflage, Duncker & Humblot, Berlin 1998, ISBN 3-428-08491-8. Peter Häberle: Verfassungslehre als Kulturwissenschaft. 2. Auflage, Duncker & Humblot, Berlin 1998, ISBN 3-428-09202-3. Peter Häberle: Europäische Verfassungslehre. 7. Auflage, Nomos, Baden-Baden 2011, ISBN 978-3-8329-6218-0. Bernd Wieser: Vergleichendes Verfassungsrecht. Springer, Wien 2005, ISBN 3-211-27753-6. Robert Chr. van Ooyen: Politik und Verfassung. VS Verlag, Wiesbaden 2006. Kenneth Robert Redden: Modern Legal Systems Cyclopedia. Buffalo, New York, ISBN 0-89941-300-5. Gerhard Robbers (Hrsg.): Encyclopedia of World Constitutions. 3 Bde., Facts on File Publ., New York 2006 (englisch). Zeitschriften Peter Häberle (Hrsg.): Jahrbuch des öffentlichen Rechts der Gegenwart. Mohr Siebeck, Tübingen (auch deutsch). Brun-Otto Bryde et al. (Hrsg.): Verfassung und Recht in Übersee. Law and politics in Africa, Asia and Latin America. Nomos, Baden-Baden (auch deutsch). Michel Rosenfeld et al. (Hrsg.):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onstitutional Law.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englisch). 参见 宪法学 宪政 行憲 憲法法院 違憲審查及司法覆核 基本法 宗座憲令 宪政主义 和 法律哲学 法治 一些國家的憲法 |
1959年:李慶安,台灣立法委員。 1962年:金·凯瑞,加拿大裔美国演員。 1963年:于爾根·施密德胡伯,德國計算機科學家,被譽為「現代AI之父」及「深度學習之父」。 1964年:-{zh-cn:米歇爾·奧巴馬; zh-tw:蜜雪兒·歐巴馬;}-,美國政治人物,前美國第一夫人。 1966年:小島伸幸,日本足球運動員。 1966年:森川讓次,日本漫畫家。 1967年:宋康昊,韩国男演员。 1969年:提雅斯多,荷兰DJ。 1969年:納文·安德魯斯,印度裔英國-美國男演員 1971年:理查德·伯恩斯,英国拉力赛车手。(2005年逝世) 1971年:搖滾小子,美國搖滾、嘻哈歌手。 1972年:平井坚,日本男歌手。 1972年:康輝,中國電視主持人。 1973年:阿保剛,日本遊戲音樂作曲家。 1973年:庫奧特莫克·白蘭高,墨西哥足球運動員。 1974年:杨晨,中国足球运动員。 1974年:大杉宜弘,日本动画导演。 1975年:李玟,華裔美國女歌手、演員。(2023年逝世) 1977年:-{zh-cn:李·沃内尔; zh-hk:利·雲紐; zh-tw:雷·沃納爾;}-,澳大利亞編劇、演員、製片、導演 1978年:鈴平裕,日本插畫家。 1979年:陳敏之,香港演員、歌手。 1980年:柔伊·黛絲香奈,美國演員、歌手。 1981年:前田有紀,日本電視主持人。 1982年:德韦恩·韦德,美国篮球运动員。 1982年:黃倫碩,韓國男歌手,Fly to the Sky成員。 1983年:阿尔巴罗·阿贝罗阿,西班牙足球運動員。 1984年:凱文·哈里斯,英國DJ。 1985年:強仁,韓國男子偶像團體Super Junior成員。 1986年:買嘉儀,台灣棒球運動選手。 1988年:FKA Twigs,英國女歌手、詞曲作家。 1989年:陳浚霆,香港男藝人。 1989年:張莉,中國女子標槍運動員。 1989年:凱莉·瑪麗·陳,越南裔美國演員。 1990年:松村香織,日本女性偶像藝人。 1991年:毛嘉康,中國足球員。 1991年:崔佛·鮑爾,美國職業棒球運動員。 1992年:袁冰妍,中国女演員。 1992年:高艺,马来西亚女演員、大律师。 1993年:方星穎,台灣演員。 1994年:上田麗奈,日本女性聲優、歌手。 1994年:露西·波頓,英國女演員。 1994年:薩佳·阿里,巴基斯坦女演員。 1997年:傑克·保羅,美國男演員、網路名人。 2000年:姜澯熙,韓國男子偶像團體SF9成員。 2001年:恩佐·费尔南德斯,阿根廷男子足球運動員。 2002年:金Samuel,韓國男歌手、演員。 逝世 395年:狄奧多西一世,罗马帝国皇帝。(347年出生) 643年:魏徵,唐朝政治家。(580年出生) 1345年:馬蒂諾·扎卡里亞,(生年不詳) 1468年:斯坎德培,阿尔巴尼亚民族英雄。(1405年出生) 1588年:戚繼光,明代抗倭將領、軍事家。(1528年逝世) 1598年:费奥多尔一世,俄国沙皇,伊凡四世之子。(1557年出生) 1751年:托马索·阿尔比诺尼,意大利巴洛克作曲家。(1671年出生) 1874年:暹羅雙胞胎,泰国连体双胞胎。(1811年出生) 1881年:汉弗莱·劳埃德,英国物理学家(1800年出生) 1893年:拉瑟福德·伯查德·海斯,美國律師、政治家,第19任美國總統(1822年出生) 1911年:法蘭西斯·高爾頓,英國博學家(1822年出生) 1927年:,美国女童子军的创立者。(1860年出生) | 2008年:由北京首都國際機場出發的英國航空38號班機在希斯路機場降落時發動機失效,墜毀於跑道頭,事故中無人死亡,涉事客機成為第一架因事故報廢的波音777。 2012年:桃園縣楊梅市發生平交道事故,司機蔡崇輝為了保護列車上的乘客而死守駕駛座煞車,撞擊砂石車死亡。 2018年:香港恒生指數以31983.41點歷史高位收市,成功突破2007年10月30日創下的31958.41點高位。 2020年:美國猶他州發生槍擊案,導致4人身亡。 2023年:經越南共產黨中央委員會批准,阮春福辭去越南國家主席、越共中央政治局委員等職務,有分析指與越共中央總書記阮富仲發起的反貪腐運動有關。 出生 1091年:秦檜,宋朝宰相。(1155年逝世) 1463年:腓特烈三世,神圣罗马帝国萨克森选侯。(1525年逝世) 1504年:教宗庇護五世,羅馬主教。(1572年逝世) 1612年:托马斯·费尔法克斯,英国军事家。(1671年逝世) 1706年:本杰明·富兰克林,美国政治家、科学家。(1790年逝世) 1820年:安妮·勃朗特,英国作家。(1849年逝世) 1857年:欧仁·奥古斯丁·洛斯特,法国发明家。(1935年逝世) 1860年:德格拉斯·海德,愛爾蘭語言學家、政治人物,首任愛爾蘭總統。(1949年逝世) 1863年:戴维·劳合·乔治,英国政治人物,第52任英国首相。(1945年逝世) 1867年:卡尔·拉姆勒,美国环球影业创始人。(1939年逝世) 1871年:戴维·贝蒂,英国海军元帅。(1936年逝世) 1878年:陳其美,中華民國早期政治人物,革命元勳。(1916年逝世) 1886年:格伦·卢瑟·马丁,美国格伦·L·马丁公司的创建者。(1955年逝世) 1899年:艾爾·卡彭,美國黑幫份子、商人,芝加哥犯罪集團創始人。(1947年逝世) 1909年:唐君毅,中国哲學家、教育家。(1978年逝世) 1911年:喬治·斯蒂格勒,美國經濟學家,1982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1991年逝世) 1922年:貝蒂·懷特,美國演員,葛萊美獎及艾美獎得主。(2021年逝世) 1922年:路易斯·埃切韦里亚,墨西哥政治人物,第50任墨西哥总统。(2022年逝世) 1931年:詹姆斯·厄爾·瓊斯,美國男演員 1934年:悉達·華爾頓,美國音樂家(2013年逝世) 1935年:露絲·安·明納,美國政治家,前任德拉瓦州州長,美國歷史上任職時間最長的女州長(2021年逝世) 1940年:年廣九,中國企業家。(2023年逝世) 1940年:米爾恰·斯涅古爾,摩爾多瓦政治人物,首任摩爾多瓦總統。(2023年逝世) 1940年:陳方安生,香港政府官員,曾任香港政務司司長。 1942年:穆罕穆德·阿里,美国拳击运动员。(2016年逝世) 1943年:勒内·普雷瓦尔,海地政治人物,前任海地总统。(2017年逝世) 1943年:黃婉秋,中國女演員。(2023年逝世) 1948年:戴维·奥德森,冰島政治人物,前任冰岛总理。 1949年:梁鳳儀,香港企業家、作家。 1949年:桑德拉·梅森,巴貝多政治人物,現任巴貝多總統。 1952年:坂本龍一,日本作曲家、鋼琴家、歌手、唱片製作人、演員。(2023年逝世) 1955年:小山茉美,日本女性聲優。 1955年:張國立,中國男演員。 1955年:梅納西·索加瓦雷,索羅門群島政治人物,現任索羅門群島總理。 1955年:卡塔林·考里科,匈牙利-美國生物化學家,2023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得主 1957年:橫山秀夫,日本小說家。 1959年:山口百惠,日本演員、歌手。 1959年:李慶安,台灣立法委員。 1962年:金·凯瑞,加拿大裔美国演員。 1963年:于爾根·施密德胡伯,德國計算機科學家,被譽為「現代AI之父」及「深度學習之父」。 1964年:-{zh-cn:米歇爾·奧巴馬; zh-tw:蜜雪兒·歐巴馬;}-,美國政治人物,前美國第一夫人。 1966年:小島伸幸,日本足球運動員。 1966年:森川讓次,日本漫畫家。 1967年:宋康昊,韩国男演员。 1969年:提雅斯多,荷兰DJ。 1969年:納文·安德魯斯,印度裔英國-美國男演員 1971年:理查德·伯恩斯,英国拉力赛车手。(2005年逝世) 1971年:搖滾小子,美國搖滾、嘻哈歌手。 1972年:平井坚,日本男歌手。 1972年:康輝,中國電視主持人。 1973年:阿保剛,日本遊戲音樂作曲家。 1973年:庫奧特莫克·白蘭高,墨西哥足球運動員。 1974年:杨晨,中国足球运动員。 1974年:大杉宜弘,日本动画导演。 1975年:李玟,華裔美國女歌手、演員。(2023年逝世) 1977年:-{zh-cn:李·沃内尔; zh-hk:利·雲紐; |
参考文献 外部連結 俄羅斯國歌博物館 英語版 蘇聯國歌(1977年版) 参见 作曲者:亚历山大·瓦西里耶维奇·亚历山德罗夫 改编后:《俄羅斯聯邦國歌》 原国歌:《国际歌》 苏联国歌 | 歌词 1977年版 俄文版 中译 1944年版 俄文版 中译 *每段副歌第二行的第一個字均不同。 乐谱 参考文献 |
黄梅戏早期就是以“二小戏”(小生、小旦)、“三小戏”(小生、小旦、小丑)为主。 做工 黄梅戏的做工在自身发展的基础上,借鉴了京剧、昆曲、川剧的一些特点,独具特色。 唱腔和曲调 黄梅戏的唱腔曲调十分丰富,特点也各不相同。根据它们的使用范围、表现形式、音乐内涵,分为两大类。一是反映各种小戏的曲调为“花腔类”;二是反映正本戏的曲调为“平词类”。 花腔,是黄梅戏所有“两小戏”和“三小戏”唱腔的总称。黄梅戏的花腔小戏曲调色彩丰富,是前辈艺人长期实践,集体智慧的结晶。它们很大一部分是从民间歌曲小调中演变而来,其中有的本身就是民歌小调。所以唱腔中体现着淳朴的民歌风味和明快的生活气息,并保持着相当浓厚的歌舞性。 平词类,基本属于板腔结构的唱腔,它的产生晚于花腔小戏,但在形式和表现上比花腔小戏又有所突破和前进。“平词类”唱腔包括“平词、八板、火攻、对板、哭板、彩腔、二行、三行、仙腔、阴司腔等。这些唱腔一般来自民间的“道情”、“弹词”、“高腔”、“花鼓腔”等说唱音乐。其特点是:唱词句法严谨规范,音韵分明,多为完整的十字句和七字句组成。曲调稳健、板眼固定,质朴洒脱、结构完整,表现力强、富于变化。并在其基础上延伸和发展了一套与之密切相连的附属性唱腔曲调以及较为规范的转换方式。所以“平词类”唱腔又称为“板腔体”唱腔。平词类唱腔正是由于它具有说唱音乐的这些特点,所以它的可塑性强,表现力丰富,常作为剧目中主要唱段的首选曲调和专用唱腔,它是黄梅戏声腔艺术中的主要腔系。 乐器 黄梅戏主要伴奏乐器为高胡。 化装 黄梅戏里的化装,相对于京剧昆曲,较为写实化。 剧目 在剧目方面,号称“大戏三十六本,小戏七十二折”。大戏中不少表现的是底层民众对贫富悬殊的现实不满和对自由美好生活的向往。如《荞麦记》、《告粮官》、《天仙配》等。小戏大都表现的是农村劳动者的生活片段,如《点大麦》、《纺棉纱》、《卖斗箩》。 现代经常演出的剧目包括《江山美人》、《梁山伯與祝英台》、《天仙配》、《牛郎织女》、《槐荫记》、《女驸马》、《夫妻观灯》、《打猪草》、《柳树井》、《蓝桥会》、《路遇》、《龙女情》、《桃花扇》、《孟丽君》、《天女散花》、《小辞店》等。 著名人物 演员 严凤英、王少舫、黄宗毅、周珊、黄新德、张辉、王爱玲、马兰、韩再芬、关俊华、刘秋平、潘璟俐、熊少云、吴琼、凌波、袁玫 编剧 桑弧 王冠亚 金芝:主要作品有根据传统剧目改编创作的《讨学钱》、《打芦花》、《罗帕记》、《刘铭传》、《徽商胡雪岩》等。 作曲 时白林 团体 著名黄梅戏剧团有安徽省黄梅戏剧院,安庆市黄梅戏剧院,湖北省黄梅戏剧院等。台灣的劇團則有王友蘭黃梅調劇藝坊、韻清樂舞劇團等。 教育 黄梅戏是中国第三个有本科教育的戏曲剧种。 目前,安庆师范大学设置有黄梅戏表演本科专业。 | 剧目 在剧目方面,号称“大戏三十六本,小戏七十二折”。大戏中不少表现的是底层民众对贫富悬殊的现实不满和对自由美好生活的向往。如《荞麦记》、《告粮官》、《天仙配》等。小戏大都表现的是农村劳动者的生活片段,如《点大麦》、《纺棉纱》、《卖斗箩》。 现代经常演出的剧目包括《江山美人》、《梁山伯與祝英台》、《天仙配》、《牛郎织女》、《槐荫记》、《女驸马》、《夫妻观灯》、《打猪草》、《柳树井》、《蓝桥会》、《路遇》、《龙女情》、《桃花扇》、《孟丽君》、《天女散花》、《小辞店》等。 著名人物 演员 严凤英、王少舫、黄宗毅、周珊、黄新德、张辉、王爱玲、马兰、韩再芬、关俊华、刘秋平、潘璟俐、熊少云、吴琼、凌波、袁玫 编剧 桑弧 王冠亚 金芝:主要作品有根据传统剧目改编创作的《讨学钱》、《打芦花》、《罗帕记》、《刘铭传》、《徽商胡雪岩》等。 作曲 时白林 团体 著名黄梅戏剧团有安徽省黄梅戏剧院,安庆市黄梅戏剧院,湖北省黄梅戏剧院等。台灣的劇團則有王友蘭黃梅調劇藝坊、韻清樂舞劇團等。 教育 黄梅戏是中国第三个有本科教育的戏曲剧种。 目前,安庆师范大学设置有黄梅戏表演本科专业。 此外,还有专业的黄梅戏戏曲专修学校。安徽黄梅戏艺术职业学院是经安徽省人民政府批准、教育部备案的全日制综合性公办高等艺术院校,成立于2011年4月,其前身为1958年创建的安徽黄梅戏学校。 参考资料 外部链接 黄梅戏在线 黄梅迷App 黄梅戏简介-人民网 安徽黄梅戏网 安徽省黄梅戏剧院 安徽黄梅戏学校 新华网黄梅戏苑 第五届中国安庆黄梅戏艺术节专题 黄梅戏起源地之争专题 |
Cyber Games),一个全球性的电子竞技赛事,是全球三大电子竞技赛事之一。 世界武搏運動會(World Combat Games) 廣色域(Wide Color | 廣色域(Wide Color Gamut),一種色域技術。 世界社群網格(World Community Grid),一个用于科学研究的志願公益性分布式计算計畫,目前運作在BOINC平台上。 |
此外,威廉橫跨哲學、心理學與精神醫學界,對超意識的自動書寫很感興趣,曾大量收集案例,並發現青少年最能藉此表達內心的糾葛與人格之衝突,他還注意到自動書寫有時能解開罪犯的犯罪癥結,但並非人人能自動書寫,必須透過催眠或其他方法。有趣的是,新時代大師《賽斯書》的作者珍·羅伯茲曾收到過威廉死後的信息,並透過珍的自動書寫出版《一位美國作家的死後生存:威廉.詹姆斯的世界觀》(The Afterdeath Journal of an American Philosopher,1978)一書,此書除具有深度評論外,並兼論美國歷史、心靈學、心理學與民主方面的問題。 著作 《》1890 《信仰意志和通俗哲學請文集》1897 《人的不朽》1898 《》1902 (The Varieties of Religious Experience) 《》1907 《多元的宇宙》1909 《真理的義意:實用主義的後果》1909 《一些哲學問題:哲學導論的起點》1911 《徹底經驗主義論文集》1912 参考资料 美國教育心理學家 美国哲学家 社會哲學家 历史哲学家 美国宗教学者 | 他被尊稱為美國心理學之父是「美國心靈學研究會」(1885年成立)的主要創立者,終其一生都在探討超個人的心理現象與超心理學,認為人的精神生活有不能以生物學概念加以解釋的地方,可透過某些現象來領會某種「超越性價值」;並強調人有巨大的潛能尚待開發,人的意識只有很少一部分為人所利用。他曾參與類似禪坐的靜坐活動,表示靜坐是一種喚起深度意志力的方法,可以增加個人的活力與生命力,也做靈媒的實證研究。 此外,威廉橫跨哲學、心理學與精神醫學界,對超意識的自動書寫很感興趣,曾大量收集案例,並發現青少年最能藉此表達內心的糾葛與人格之衝突,他還注意到自動書寫有時能解開罪犯的犯罪癥結,但並非人人能自動書寫,必須透過催眠或其他方法。有趣的是,新時代大師《賽斯書》的作者珍·羅伯茲曾收到過威廉死後的信息,並透過珍的自動書寫出版《一位美國作家的死後生存:威廉.詹姆斯的世界觀》(The Afterdeath Journal of an American Philosopher,1978)一書,此書除具有深度評論外,並兼論美國歷史、心靈學、心理學與民主方面的問題。 著作 《》1890 《信仰意志和通俗哲學請文集》1897 《人的不朽》1898 《》1902 (The Varieties of Religious Experience) 《》1907 《多元的宇宙》1909 《真理的義意:實用主義的後果》1909 《一些哲學問題:哲學導論的起點》1911 《徹底經驗主義論文集》1912 参考资料 美國教育心理學家 美国哲学家 社會哲學家 |
Influenza,AI),是由病毒引起的动物传染病,通常只感染鸟类,少见情况会感染猪。禽流感病毒高度针对特定物种,但在罕有情况下会跨越物种障碍感染人。 历史 禽流感初次於1878年在意大利爆发,这是最早的禽流感记录。自从1997年在香港发现人类也会感染禽流感之后,此病症引起全世界卫生组织的高度关注。其后,本病一直在亚洲区零星爆发,但在2003年12月开始,禽流感在东亚多国──主要在越南、韩国、泰國──严重爆发,并造成越南多名病人丧生。直到2005年中,疫症不但未有平息的迹象,而且還不斷擴散。現時遠至東歐多個國家亦有案例。 生物学 病原的分类 根据核蛋白的抗原性分类,禽流感病毒则属甲型流感病毒,甲型流感病毒是根据位于其套膜上的血凝素及神經氨酸酶的抗原性分为若干亞型,血凝素(H)有16個亞型;神經氨酸酶(N)有9個亞型。所有的這些亞型都可以感染鳥,在禽类中高致病性的属于H5、H7亚型。截至2013年12月為止,人類發現的甲型流感病毒如下: 基于在家禽种群中的毒性不同,禽流感可以分为低致病型(LPAI)和高致病型(HPAI)。H5和H7亚型的毒株在高致病型和低致病型中都有发现,H9型只发现在低致病型中。低致病性禽流感可使禽类出现轻度呼吸道症状,食量减少、产蛋量下降 ,出现零星死亡。高致病性禽流感最为严重,发病率和死亡率高, 感染的鸡群常常全部死亡 。 感染 禽流感可以传染给许多种动物,包括鸟类、猪、马、海鸟、鲸和人类。但是,野生鸟类充当着无症状攜帶者,将其传染给更易感的家禽。在鸟类间主要通过呼吸和粪口途径传染,现在还没有证据表明病毒能在熟肉中存活。病毒首先感染的是鸟类的消化道,它们在小肠的上皮细胞内复制,并最终随粪便扩散。禽流感在动物中的发病症状很不一样,但剧毒的类型可能在几天内致死。 禽流感传染给人后的症状于其他流感的症状很相似,有发烧、咳嗽、咽喉疼、肌肉酸痛、结膜炎等,严重者出现呼吸问题和肺炎,这些可能会危及生命。还有一些不典型的症状,在一个病例中,一个被H5N1病毒感染的男孩出现了腹泻。 源头和传播 1900年代早期,禽流感在意大利被首次确认。1960年1000多只普通燕鸥在南非死亡,这是第一次发现禽流感引发的高死亡率案例,属于H5N3型。 根据聯合國環境規劃署遷徙物種公約工作組公布的技术文件指出,H5N1亚型禽流感的源头来自集中饲养的家禽,极端的饲养环境造成病毒的变异,鸟类贸易、濫用疫苗、運輸等人类活动也对禽流感病毒的变异有着推动的作用。野外研究显示,绝大多数罹患禽流感的野生鸟类,都是在迁徙、越冬和繁殖过程中与人类饲养的家禽有近距离接触的物种,而那些自始至终远离人类社会的野生鸟类,即便是水鸟,并且保持很高的种群密度,至今仍未有禽流感爆发的报告。 源自饲养场的病毒感染野生鸟类,尤其是水鸟,这使得病毒随着鸟类迁徙而发生扩散。2003年末到2004年初在东亚爆发的禽流感被认为验证了候鸟传播病毒的假设:疫症先在韩国南部,候鸟的中途站出现,然后途经香港,最后到达越南。由于香港相对卫生环境较好,以及先前已具有对付疫症的经验,病症并未有在当地造成大规模爆发。但卫生环境相对较差的越南,不单使禽鸟死亡,还对人类造成影响。至2004年1月底已有接近20人死亡。然而鸟类学者则指出,根据西伯利亚-东亚-澳大利亚鸟类迁徙通道的规律,早在每年的11月末到12月初候鸟就已经基本完成从北向南的迁徙,此前在香港进行的无线电定位跟踪研究也显示,在仲冬季节几乎没有鸟类迁飞的活动。另据观测,绝大部分水鸟的越冬地位于北纬20度以北地区,只有白眉鸭和针尾鸭会迁至越南,然而其过境时间却在12月初。鸟类学者普遍认为从时间和空间上,2003年底爆发的禽流感与候鸟迁徙并无重叠,故此大部分鸟类学者并不认同候鸟传播病毒的说法。 被指传播禽流感病毒的不仅仅是候鸟,据2005年10月27日第三届非歐亞遷徙性水鳥保護協定締約國大会公报指出,携带和传播禽流感病毒的途径除了候鸟的迁徙外,还有牲畜的运输、家禽和籠鳥運輸、與這行業相關的活動、合法或非法的鸟类贸易以及人類的交通。 在家禽中鴨、鵝一旦受到感染,抗病能力比較高之餘,病發後的生存機會也很高。然而,雞隻对流感病毒非常敏感,一旦受到感染的話,不止傳播得快,染病的雞也很快就會死亡。農民過去一般稱這種現象為“發雞瘟”,並未有特别留意背後的原因或病發的機制,直到出现禽流感经动物向人传播并至死的病例后,人们才开始关注禽流感。目前人们应对禽流感的主要手段,是对染病以及可能染病的家禽集體屠殺后进行消毒深埋等无害化处理,以免病毒積累,並進而影響人類。 在2004年和2005年的禽流感疫情中,也有媒体指出禽流感病毒源自野生鸟类并传播至饲养场,进而传给人类。建议加强对候鸟迁徙的监控,少数激进者甚至主张在扑杀家禽之外对迁徙的候鸟进行扑杀,但这种说法并未获得鸟类学者的认可,扑杀候鸟的建议更招致环保团体的反对。 影响 禽流感的爆发和流行会产生诸多影响。 对经济的影响 爆发禽流感疫情的国家和地区,出于防疫的考虑会在疫点附近大规模扑杀家禽,对养殖业造成严重影响。禽流感疫情还会影响消费信心,对餐饮业造成打击,处于防疫的考虑,其他国家和地区会暂停进口疫区的禽鸟及制品,这都会对经济造成影响。 一些国家和地区的政府正是考虑到禽流感疫情对经济的巨大冲击,会封锁和隐瞒本国发生禽流感的状况,但是这种对疫情的隐瞒常常会造成防疫不力,疫情进一步扩大,2004年底泰国首相他信·西那瓦就因为其政府隐瞒禽流感疫情的行为向世界公开道歉。 对人类的影响 2004年12月的禽流感流行遍及多國,除越南與泰國有人类感染禽流感的報告之外,中国大陆也出现人类感染病例,2007年12月2日,中国江苏省南京市一名24岁男子确诊感染禽流感,第二天死亡,3日其父亲也确诊感染禽流感,经抢救据称有所好转,感染原因由于官方没有发布,所以目前还不清楚,传言称死者曾吃过鸡只。雖然病例極少,然鑒於1918年西班牙流感嚴重的疫情,禽流感是否人畜共通一直受到關注。目前發現的H5N1禽流感病毒並未和人類流感病毒發生過重組,且沒有人傳人的足夠證據,造成大規模死亡的機會不大。 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禽流感病毒会感染野生鸟类,尤其容易感染水鸟,许多水鸟在迁徙、越冬以及期间会结群,种群密度高,病毒容易传播,从而造成严重破坏。联合国环境署报告指出包括斑头雁、小白额雁、东方白鹳、白鶴在内的36种珍稀野生鸟类受到禽流感的威胁。据估计,在2005年夏季的禽流感疫情中,超过全球总数1/10的斑头雁死亡。由于禽流感病毒可以在鸟类间传播,加之一些鸟类栖息地相对聚集,因而禽流感爆发流行对某些鸟类造成的影响可能是灾难性的。 防控 控制傳染病必須要從傳染病的三個環節入手:傳染源、傳播途徑和易感人群。 傳染源 要好好預防禽流感,就要先從感染源頭方面着手。相关报告指出,极端的家禽饲养环境是促使禽流感病毒发生变异的重要因素,因而改善家禽饲养环境,降低养殖场饲养密度从长远来看是预防禽流感病毒变异以及疫病爆发的根本手段,此外将不同种类的家禽分开饲养,也有助于控制疫病的传播:鴨、鵝和雞分開飼養,可以避免雞隻感染到鴨、鵝的病毒而大量死亡。 現時為家禽作防疫注射,已證實是控制禽流感的最快速和有效的方法。不過,香港有專家表示,中國大陆農場現時為所有禽鳥都注射疫苗的方法有一定風險,就是所有禽鳥都接受防疫注射,使所有禽鳥都有抗病能力。這樣,一旦禽流感再度爆發,由於所有禽鳥都有抗病能力,使農場主人未能及早察覺,對有關當局作出預警。現時香港的做法,要求所有農場都要保留少量禽鳥不作任何防疫注射。這樣,一旦禽流感再臨,這一批沒有作防疫注射的禽鳥就可以起到預警的作用,提醒其他農場要留意病毒再臨。另外,根据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的工作报告,滥用疫苗也是诱导流感病毒发生变异的重要因素,因而过度注射疫苗并不值得提倡。 世界动物卫生组织2005年10月29日发布的禽类扑杀指导原则,主要包括扑杀禽类应在专业兽医专家指导下进行、做好人员生物防护及确保动物福利等方面。 傳播途徑 候鸟是禽流感病毒重要的转播者,但將所有已經染病的候鳥屠殺是不可能的,且对候鸟的扑杀将会驱散原本聚集的鸟类,使病毒的扩散更加难以控制,因而將家禽和候鳥隔離,以免出現交叉感染是控制禽流感传播的有效手段。在中國不少農場都在飼養家禽的農場上掛上巨型的網,以防止帶病毒的候鳥感染家禽。另外,歐洲部份國家要求農場把禽鳥移入室內飼養,這亦是從傳播途徑方面斷絕家禽與野鳥之間的接觸。儘管家禽移入室內會使牠們的活動空間減少,以致影響禽肉的質感,但這亦比因為禽鳥染病而導致需要消滅全體禽鳥所帶來的損失為少。 除了鸟类迁徙之外,世界范围的鸟类贸易也是禽流感病毒传播的重要途径,合法的鸟类贸易会依照相关法规进行严格的动物防疫检查,传播疾病的机会相对较少,但非法的鸟类贸易,尤其是野生鸟类的走私活动则不受动物防疫的监控,捕捉、贩运、销售、食用以及放生野生鸟类不仅会造成病毒跨地域的传播,而且由于操作者与野生鸟类密切接触,有可能会造成病毒在鸟与人间的传播。所以,严格监控合法以及非法的鸟类贸易也是防控禽流感传播的重要环节。 較為嚴厲的应对措施 | 要好好預防禽流感,就要先從感染源頭方面着手。相关报告指出,极端的家禽饲养环境是促使禽流感病毒发生变异的重要因素,因而改善家禽饲养环境,降低养殖场饲养密度从长远来看是预防禽流感病毒变异以及疫病爆发的根本手段,此外将不同种类的家禽分开饲养,也有助于控制疫病的传播:鴨、鵝和雞分開飼養,可以避免雞隻感染到鴨、鵝的病毒而大量死亡。 現時為家禽作防疫注射,已證實是控制禽流感的最快速和有效的方法。不過,香港有專家表示,中國大陆農場現時為所有禽鳥都注射疫苗的方法有一定風險,就是所有禽鳥都接受防疫注射,使所有禽鳥都有抗病能力。這樣,一旦禽流感再度爆發,由於所有禽鳥都有抗病能力,使農場主人未能及早察覺,對有關當局作出預警。現時香港的做法,要求所有農場都要保留少量禽鳥不作任何防疫注射。這樣,一旦禽流感再臨,這一批沒有作防疫注射的禽鳥就可以起到預警的作用,提醒其他農場要留意病毒再臨。另外,根据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的工作报告,滥用疫苗也是诱导流感病毒发生变异的重要因素,因而过度注射疫苗并不值得提倡。 世界动物卫生组织2005年10月29日发布的禽类扑杀指导原则,主要包括扑杀禽类应在专业兽医专家指导下进行、做好人员生物防护及确保动物福利等方面。 傳播途徑 候鸟是禽流感病毒重要的转播者,但將所有已經染病的候鳥屠殺是不可能的,且对候鸟的扑杀将会驱散原本聚集的鸟类,使病毒的扩散更加难以控制,因而將家禽和候鳥隔離,以免出現交叉感染是控制禽流感传播的有效手段。在中國不少農場都在飼養家禽的農場上掛上巨型的網,以防止帶病毒的候鳥感染家禽。另外,歐洲部份國家要求農場把禽鳥移入室內飼養,這亦是從傳播途徑方面斷絕家禽與野鳥之間的接觸。儘管家禽移入室內會使牠們的活動空間減少,以致影響禽肉的質感,但這亦比因為禽鳥染病而導致需要消滅全體禽鳥所帶來的損失為少。 除了鸟类迁徙之外,世界范围的鸟类贸易也是禽流感病毒传播的重要途径,合法的鸟类贸易会依照相关法规进行严格的动物防疫检查,传播疾病的机会相对较少,但非法的鸟类贸易,尤其是野生鸟类的走私活动则不受动物防疫的监控,捕捉、贩运、销售、食用以及放生野生鸟类不仅会造成病毒跨地域的传播,而且由于操作者与野生鸟类密切接触,有可能会造成病毒在鸟与人间的传播。所以,严格监控合法以及非法的鸟类贸易也是防控禽流感传播的重要环节。 較為嚴厲的应对措施 根据联合国环境规划署迁徙物种公约工作组公布的技术文件,从传染源和传播途径入手防控禽流感的思路是正确的,但是在全球性的禽流感恐慌下,出现一些較為嚴厲、甚至乎過份恐慌的应对措施。在中国的一些动物园,为区隔野生鸟类与园内饲养的鸟类,管理者彻夜开启探照灯,以期驱赶野生乌鸦;在澳门政府将麻雀列为需要驱赶的害鸟;此外一些地方完全禁止了与鸟类有关的任何活动,包括活禽贸易、野生动物救治以及对鸟类的野外观测。事实上包括乌鸦、麻雀在内的许多城市常见鸟类,均为留鸟,不进行长途迁徙,传播禽流感的几率极低,而对鸟类的一般性研究和适当的接触,并不會显著增加接触者罹患禽流感的几率。对禽流感的过度反应,将会制造社会恐慌,为鸟类研究和禽流感的正常防控製造人为的障碍。2006年2月香港也實施了相應措施將散養對家禽進行管制,大部份家禽被屠宰,事件引起不少市民不滿。 台北市政府正式取締「隨意餵養鴿子、鳥禽行為」,環保局人員只要發現民眾投擲穀物、麵包給鳥禽吃,而且屢勸不聽,就可以《廢棄物清理法》中的「亂丟垃圾」,處1200到6000元罰鍰,經限期未改善者,還可按日連續處罰。但此處罰方法可能違反禁止類推適用原則,將屬於違法的行政行為。 广州市政府在广东省政府指挥下于2014年5月开始在越秀区、荔湾区等辖区试验实施禁售活禽、指定企业统一供应冷藏家禽,不少传统酒楼食肆担忧如此可能降低食材品质拖累白切鸡烹饪,传统街市改卖冷藏家禽导致市民尤其长者多数选择光顧室外擺賣或跨区购买活禽,不少民众不满当局做法涉嫌黑箱作业垄断市场与破坏市民传统饮食习惯。 疫苗 香港大學成功研發由已註冊天花疫苗,改良為H5禽流感疫苗。研究人員把天花疫苗的牛痘病毒做藍本,在疫苗加入H5病毒,利用老鼠做測試,結果發現疫苗對病毒感染,有百分百保護作用,疫苗能減低H5病毒在老鼠體內複製,及留在體內激發更多免疫抗體。新疫苗優點是適用於免疫力較低人士,及藥廠可以在短時間內生產。 病原辨識胜肽 病原辨識胜肽中含有病原辨識初乳蛋白(Pathological Recognition Colostrum Protein, PRCP)成分,自2014年起陸續將PRCP應用在土雞、種鵝、肉鵝與蛋雞,顯示當禽流感流行期時,使用PRCP之禽場,即使週邊禽場發生禽流感,大部分禽場皆未被感染,如受感染禽場其所受感染情況亦極輕微。 疫情 2003年2月底,荷蘭遭遇H7N7型禽流感,波及255家農場,周邊上千家農場採取預防措施,總計3,000多萬隻家禽被撲殺。此外,有89人感染病毒,一名男子死亡,疫情造成的損失估計達3億歐元。 2004年冬季,东亚发生H5N1亚型禽流感。 2005年10月,东亚、东南亚、欧洲等地相继传出H5N1禽流感感染报告。 2006年1月,美国出现H3N2。 2008年6月,香港深水埗保安道街市三个鸡档的鸡笼抽取的20个环境样本中,有五个样本经测试后发现含有H5N1禽流感病毒。 2011年12月13日至20日,在香港陆续发现被感染的禽类,且导致接触的人感染。 2013年3月4日,中国大陆发现首例人類感染H7N9病例,截至2013年5月6日,中国大陆共發生129宗人類感染H7N9病例,其中死亡31人,康复42人,其餘患者嚴重至病危。 2014年11月30日,荷蘭城市祖特爾烏德的一座養雞場爆發高致病性H5N8禽流感,自11月16日以來已屬第5起,共有2.8萬隻雞已經被處理。 自2016年10月以来,中国大陆出现“第五轮”H7N9感染。近1600人检测呈阳性,其中近40%的人死亡。 2017年2月16日,中華民國行政院農委會宣布,17日凌晨零時起至2月24日上午零時止,全國家禽禁運禁宰7天,防止H5N6禽流感疫情蔓延。 2022年,美国、英国、法国和日本等国家出現禽流感疫情。 註釋 参考资料 香港電台電視節目–《鏗鏘集》:2005年7月24日及10月23日 |
1939年:泰瑞·衛曲,美國計算機科學家(1988年逝世) 1946年:大卫·林奇,美國電影導演 1948年:梁家仁,香港武打演員 1950年:斯琴高娃,中國演員 1952年:陳繁昌,香港數學家 1960年:威爾·萊特,美國电子游戏设计师 1964年:熱利科·科姆希奇,波士尼亞赫塞哥維納政治人物,現任波士尼亞赫塞哥維納主席團克羅埃西亞族代表 1965年:蘇菲·惠斯-鍾斯,英國威塞克斯伯爵夫人 1966年:雷恩·威爾森,美國男演員 1971年:蓋瑞·巴洛,英國歌手、乐队接招合唱團成員 1973年:瑪蒂爾德,比利时王妃 1974年:羅倫士,香港足球運動員 1976年:滕麗名,香港演员 1976年:袁彩雲,香港艺人 1977年:杜浚斌,香港電台DJ 1979年:秋瓷炫,韓國女演員 1980年:張栩,台灣旅日棋士 1980年:Janet,台灣主持人、小提琴家、模特兒、作家 1980年:金楨勳,韓國歌手,演員 1980年:朱世赫,韓國桌球運動員 1981年:大衛·J·彼得森,美國語言創造者、作家、藝術家 1983年:羅平,台灣歌手 1983年:矢口真里,日本歌手、演员 1985年:井上麻里奈,日本女性聲優 1986年:卓文萱,台灣女歌手、演員 1986年:竹內由惠,日本主持人 1987年:伊凡·彼得斯,美國男演員 1990年:水中雅章,日本男性聲優 1991年:鐘朋·阿盧迪吉朋,泰國男演員 1992年:簡偉儒,臺灣男子籃球運動員 1992年:鄭榮植,韓國桌球運動員 1994年:盧卡斯·比亞桑,巴西足球運動員 1995年:金昭希,韓國女歌手 1996年:杨惠智,韓國女演員 1997年:李浩貞,韓國女演員 2000年:李紫婷,中國女子偶像團體火箭少女101成員 2000年:游嘉欣,香港女藝人 逝世 619年:李密,隋末起義軍領袖(582年出生) 1189年:金世宗完顏雍,金朝皇帝(1123年出生) 1410年:馬丁一世,亞拉岡國王(1356年出生) 1513年:海倫娜·伊凡諾芙娜,波蘭王后、立陶宛大公女(1476年出生) 1745年:查理七世,神圣罗马帝国皇帝(1697年出生) 1841年:明命帝阮福晈,越南阮朝皇帝(1791年出生) 1875年:讓-弗朗索瓦·米勒,法國巴比松派畫家(1814年出生) 1891年:卡拉卡瓦,夏威夷王國國王(1836年出生) 1901年:伊藤圭介,日本醫生、植物學家、博物學家(1803年出生) 1913年:約翰尼斯·德·萊克,荷蘭土木工程師(1842年出生) 1920年:柳生一義,日本銀行家,首任台灣銀行副總裁(1864年出生) 1936年:乔治五世,英國國王(1865年出生) 1938年:劉湘,川軍將領(1890年出生) 1955年:王生明,中華民國將軍(1910年出生) 1981年:韋洛坡,印尼政治人物,第7任印尼總理(1908年出生) 1983年:井上优,日本的中国语學家 1990年:東久邇宮稔彥王,日本皇室成員,第43任內閣總理大臣(1887年出生) 1990年:芭芭拉·-{zh-cn:斯坦威克; zh-tw:史坦威}-,美國女演員(1907年出生) 1993年:奥黛丽·赫本,英国女演员(1929年出生) 1994年:马特·巴斯比爵士,曼徹斯特聯传奇主帅(1909年出生) 2014年:克劳迪奥·阿巴多,意大利指挥家(1933年出生) 2016年:張榮發,臺灣企業家、長榮集團總裁(1927年出生) 2022年:肉卷,美國男歌手、演員(1947年出生) 2023年:鄧澍,中國油畫家(1930年出生) 2023年:方智遠,中國蔬菜遺傳育種專家(1939年出生) 节假日和习俗 國際起司愛好者日 : 就职典礼日 大衛·鮑伊日(David Bowie Day) | 1960年:亨德里克·弗倫施·維沃爾德宣傳將舉辦公民投票決定南非是否要成為共和國。 1962年:中華民國外交部聲明和西非達荷美共和國建交。 1969年:船灣淡水湖由港督戴麟趾揭幕。 1969年:東巴基斯坦警察殺死學運份子,為引起孟加拉國解放戰爭的一部分原因。 1969年:香港天文台總部錄得最高氣溫26.4℃,日平均氣溫23.2℃,是有紀錄以來最高溫的「大寒」。 1972年:石油輸出國組織(OPEC)與世界石油公司集團成立協定,石油原油依公示價格提高8.49%。 1974年: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在西沙海戰中擊敗越南共和國海軍,完全控制西沙群島。 1980年:美國總統吉米·卡特要求蘇聯軍隊撤離阿富汗,否則將抵制該年度夏季奧林匹克運動會。 1981年:隆納·雷根宣誓就任美國總統,四年後又再次連任。 1981年:在遭到伊朗伊斯蘭革命支持者包圍444天後,所有受困於美國駐伊朗大使館的人質全數獲釋。 1983年:金石文化廣場在台北市開幕。 1986年:馬丁·路德·金紀念日首次成為美國法定假日。 1990年:蘇聯共產黨中央委員會總書記戈巴契夫宣布派遣軍隊攻擊占領亞塞拜然巴庫地區的群眾。 1992年:中華人民共和國與白俄羅斯建交。 1992年:因特航空148號班機在法國史特拉斯堡附近墜機,造成82名乘客及5名機組員身亡。 1996年:巴勒斯坦民族权力机构成立。 1996年:中華民國台南科學園區於台南新市動土,開發成本達320億,第一期規劃為半導體、微電子精密機械與農業生物技術3專業區。 1996年:中華民國外交部長錢復訪問巴哈馬,過境美國時二度發表演講。 1998年:第八世夏茸尕布活佛转世灵童认定。 21世紀 2001年:菲律賓總統-{zh-cn:埃斯特拉达; zh-tw:艾斯特拉達}-涉嫌收賄被迫辭職,由副總統-{zh-cn:格洛丽亚·阿罗约; zh-tw:葛洛麗雅·艾羅育}-繼任。 2001年:小布什就任第43任美国总统。 2009年:第一个非裔美国人总统贝拉克·奥巴马宣誓就任第44任美国总统。 2017年:唐納·川普宣誓就任第45任美国总统。 2019年:香港中環灣仔繞道首階段通車。 2019年:香港西九龙文化区戲曲中心開幕。 2019年:香港天文台總部錄得最高氣溫23.4度,成為繼1969年「大寒」(錄得26.4度)、半世紀以來最高溫「大寒」,也是香港天文台有記錄以來第四高溫的「大寒」。 2021年:喬·拜登宣誓就任第46任美国总统,成为上任时年龄最大的美国总统。 出生 225年:戈爾迪安三世,羅馬皇帝(244年逝世) 1436年:足利義政,日本室町幕府第8代征夷大將軍(1490年逝世) 1526年:拉斐爾·邦貝利,義大利數學家、工程師(1572年逝世) 1554年:塞巴斯蒂昂,葡萄牙國王(1578年逝世) 1646年:傑書,禮親王代善孫,康熙帝堂兄(1697年逝世) 1775年:安德烈-馬里·安培,法國物理學家、數學家,古典電磁學的創始人之一(1836年逝世) 1821年:比森特·埃雷拉·塞莱东,哥斯大黎加政治人物,第10任哥斯大黎加總統(1888年逝世) 1855年:埃内斯特·肖松,法國作曲家(1899年逝世) 1886年:蔣夢麟,中國教育家(1964年逝世) 1894年:西脇順三郎,日本詩人、英文學者(1982年逝世) 1917年:爾里·爾布杜,蘇聯作家、翻譯家(1986年逝世) |
克莱因-戈尔登方程 熱傳導方程式 薛定谔方程 半群 | 熱傳導方程式 薛定谔方程 半群 |
分布 2005年,中科院古人類學家黃萬波在三峽龍骨坡發現了巫山人時,也發現了藍田人。因此藍田人雖然在陝西藍田發現,但其故鄉卻可能在秦嶺以南。因為藍田一帶的地質構造是黃土,根本不適合原始人類居住。中國的氣候是冰川間隔冰川,藍田人是某一個時期氣候變暖後,從三峽地區遷移過去的。 生活 他們大約生活在80至75萬年前。當時藍田人的生活地區,草木茂盛,很多種遠古動物棲息,包括大熊貓、東方劍齒象、葛氏斑鹿等素食動物,更有兇猛的劍齒虎。藍田人用簡單而粗糙的方法打製石器,包括大尖狀器、砍砸器、刮削器和石球等,在自然環境中掙扎求存。他們捕獵野獸,採集果實、種籽和塊莖等為食物。 图集 参考资料 早期人類 人屬 | 生活 他們大約生活在80至75萬年前。當時藍田人的生活地區,草木茂盛,很多種遠古動物棲息,包括大熊貓、東方劍齒象、葛氏斑鹿等素食動物,更有兇猛的劍齒虎。藍田人用簡單而粗糙的方法打製石器,包括大尖狀器、砍砸器、刮削器和石球等,在自然環境中掙扎求存。他們捕獵野獸,採集果實、種籽和塊莖等為食物。 图集 参考资料 早期人類 人屬 直立人 |
参考资料 外部链接 道教文化資料庫:大道流行 > 當代道教人物 > | 中华美术网 Z 南召人 道教人物 中国道教协会副会长 中国道教协会会长 中国道教学院院长 |
第十四任:孫德彧 (1313-1320年任掌教) 第十五任:蘭道元 (1321-1323年任掌教) 第十六任:孫履道 (1323-1328年任掌教) 第十七任:苗道一 (1328-1335年任掌教) 第十八任:完顏德明 (1335-1362年任掌教) 小說中的全真教 在金庸的《射鵰英雄傳》、《神鵰俠侶》裡,全真教被喻為「天下武學正宗」,是當世數一數二的大門派。不只全真教的創始人王重陽是抗金英雄,他的弟子也親宋抗元,但歷史中的全真教卻是依附女真、蒙古的政權。 參考資料 參考書籍 陳垣:《南宋初河北新道教考》(北京:中華書局,1962)。 蜂屋邦夫著,欽偉剛譯:《金代道教研究:王重陽與馬丹陽》(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7)。 景安寧:《道教全真派宮觀、造像與祖師》(北京:中華書局,2012)。 金庸,《射鵰英雄傳》附錄。 胡孚琛 著,湯一介 審定,(1991),《神州文化集成叢書:道教与仙学》,中国・新華出版社 日語版:神坂風次郎 訳,(1998)“道教と仙学” 第2章第6節:宋・遼・金・元の時代における道教の盛況と改新 外部連結 蜂屋邦夫:〈全真教草創期的信仰對象〉。 福井文雅:〈佛教與全真教的成立〉。 李豐楙:〈仙遊:全真道的求道、訪道與體道〉。 王錦萍:〈宗教組織與水利系統:蒙元時期山西水利社會中的僧道團體探析〉。 鄭素春:〈金元全真道中原地區以外的傳教活動〉。 黎志添:〈近代廣東羅浮山全真教道觀考〉。 蜂屋邦夫:〈全真教出家、乞覓思想的現代意義〉。 道教學術資訊站 香港道教明善學院 - 元朗錦上路 宏道精舍 - 香港離島長洲:設扶乩服務 世玄精舍 | 第十五任:蘭道元 (1321-1323年任掌教) 第十六任:孫履道 (1323-1328年任掌教) 第十七任:苗道一 (1328-1335年任掌教) 第十八任:完顏德明 (1335-1362年任掌教) 小說中的全真教 在金庸的《射鵰英雄傳》、《神鵰俠侶》裡,全真教被喻為「天下武學正宗」,是當世數一數二的大門派。不只全真教的創始人王重陽是抗金英雄,他的弟子也親宋抗元,但歷史中的全真教卻是依附女真、蒙古的政權。 參考資料 參考書籍 陳垣:《南宋初河北新道教考》(北京:中華書局,1962)。 蜂屋邦夫著,欽偉剛譯:《金代道教研究:王重陽與馬丹陽》(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7)。 景安寧:《道教全真派宮觀、造像與祖師》(北京:中華書局,2012)。 金庸,《射鵰英雄傳》附錄。 胡孚琛 著,湯一介 審定,(1991),《神州文化集成叢書:道教与仙学》,中国・新華出版社 日語版:神坂風次郎 訳,(1998)“道教と仙学” 第2章第6節:宋・遼・金・元の時代における道教の盛況と改新 外部連結 蜂屋邦夫:〈全真教草創期的信仰對象〉。 福井文雅:〈佛教與全真教的成立〉。 李豐楙:〈仙遊:全真道的求道、訪道與體道〉。 王錦萍:〈宗教組織與水利系統:蒙元時期山西水利社會中的僧道團體探析〉。 鄭素春:〈金元全真道中原地區以外的傳教活動〉。 黎志添:〈近代廣東羅浮山全真教道觀考〉。 蜂屋邦夫:〈全真教出家、乞覓思想的現代意義〉。 道教學術資訊站 香港道教明善學院 - 元朗錦上路 |
王曼昱 梁靖崑 陳幸同 王楚钦 孫穎莎 香港特别行政区 傅其芳 姜永寧 齊寶華 李靜 高禮澤 張鈺 梁柱恩 唐鵬 謝嘉俊 黃鎮廷 何鈞傑 林菱 帖雅娜 張瑞 柳絮飛 姜華珺 于國詩 李皓晴 杜凱琹 蘇慧音 臺灣 莊智淵 蔣澎龍 吳志祺 江宏傑 陳建安 林昀儒 鄭怡靜 陳思羽 黃怡樺 張雁書 吳文嘉 日本 荻村伊智朗 長谷川信彦 高島規郎 齋藤清 水谷隼 福原愛 平野早矢香 福岡春菜 石川佳純 吉田海偉 小山智丽 松下浩二 丹羽孝希 松平健太 森薗政崇 平野美宇 吉村真晴 大島祐哉 早田希娜 加藤美優 伊藤美誠 張本智和 新加坡 李佳薇 馮天薇 于夢雨 韓國 金澤洙 柳承敏 吳尚垠 | 邓亚萍 孔令輝 劉國梁 劉國棟 李菊 王楠 张怡宁 王励勤 马琳 王皓 丁松 劉國正 牛劍鋒 郭躍 陳玘 邱貽可 李富荣 徐寅生 张燮林 張繼科 許昕 馬龍 劉詩雯 郭焱 丁寧 李曉霞 朱雨玲 陳夢 陳靜 王濤 武楊 樊振東 方博 周雨 林高遠 王曼昱 梁靖崑 陳幸同 王楚钦 孫穎莎 香港特别行政区 傅其芳 姜永寧 齊寶華 李靜 高禮澤 張鈺 梁柱恩 唐鵬 謝嘉俊 黃鎮廷 何鈞傑 林菱 帖雅娜 張瑞 柳絮飛 姜華珺 于國詩 李皓晴 杜凱琹 蘇慧音 臺灣 莊智淵 蔣澎龍 吳志祺 江宏傑 陳建安 林昀儒 鄭怡靜 陳思羽 黃怡樺 張雁書 吳文嘉 日本 荻村伊智朗 長谷川信彦 高島規郎 齋藤清 水谷隼 福原愛 平野早矢香 福岡春菜 石川佳純 吉田海偉 小山智丽 松下浩二 丹羽孝希 松平健太 森薗政崇 平野美宇 吉村真晴 大島祐哉 早田希娜 加藤美優 伊藤美誠 張本智和 新加坡 |
司法任命 杰克逊共任命六名最高法院大法官,大多默默无闻。他原计划首先任命巴里,后者同意出任邮政部长后改为提名约翰·麦克莱恩。麦克莱恩后来转投辉格党,一直是该党选派总统候选人的考虑人选。杰克逊任命的第二和第三位大法官分别是亨利·鲍德温与詹姆斯·摩尔·韦恩,都在部分议题与总统意见相左,但即使杰克逊的政敌对他们也不看好。1835年1月杰克逊提名坦尼,感谢他多年贡献,但未获参议院批准。首席大法官马歇尔1835年去世,最高法院出现两个空缺席位,杰克逊提名坦尼继任首席大法官,菲利普·巴伯任大法官,经历选举换血的参议院全部确认。坦尼任首席大法官直到1864年去世,最高法院在他主持下维持马歇尔法院大量先例。他的法官生涯赢得普遍赞誉,但1857年裁决“斯科特诉桑福德案”的重大失误很大程度上抹杀大部分成就。杰克逊卸任前一天提名约翰·卡特伦,后获参议院确认。 新州加入联邦 杰克逊执政期间联邦新增两个州,分别是1836年6月15日加入的阿肯色州,1837年1月26日加入的密歇根州。两个州都令民主党在国会势力进一步增强,助力范布伦1836年赢得总统宝座。美国历史上新加入的州一向支持为此贡献最大的政党。 晚年、谢世(1837至1845年) 杰克逊1837年离开白宫后回到养子小安德鲁管理的隐士之家,接手后马上开始整顿种植园。他的身材状况不佳,但在全国和州政坛仍然极具影响。他坚决拥护联邦统一,不接受任何分裂主张,坚称“与联邦共存亡”。卸任后他的民望一度因1837年恐慌受损,但继续谴责银行“背信弃义和背叛”,敦促接掌白宫的范布伦正式否决《铸币流通令》。 为应对经济恐慌,杰克逊支持独立国库制,以硬通货持有政府资金,以期限制紙幣印发,防止进一步通货膨胀。民主党保守派与辉格党结盟反对法案,直到1840年才通过。延误期间政府对经济萧条没有补救措施,范布伦的民意支持损失殆尽。1840年大选之际辉格党团结一致,提名民望高涨的战争英雄威廉·亨利·哈里森与前杰克逊派约翰·泰勒,从多方面模仿此前民主党推举杰克逊的竞选手段。他们把范布伦描绘成不顾平民死活的贵州族,颂扬哈里森的军旅生涯,强调他是平民代表。杰克逊在田纳西州竭力为范布伦奔走,他希望1840年民主党全国大会推举波尔克竞选副总统,而非颇具争议的在任副总统理查德·门特·约翰逊。民主党最后没有提名副总统候选人,把选择权交给各州选举人。 哈里森赢得大选,辉格党拿下国会两院多数。杰克逊致信范布伦:“美国民主遭遇可耻的惨败,但我相信没有征服。”哈里森上任仅一个月便病逝,泰勒继任令杰克逊喜出望外,在他看来泰勒非常独立,不会屈从于党派路线。泰勒不久便否决两项辉格党提出创办国家银行的法案,辉格党怒不可遏,杰克逊与民主党备感欣慰。泰勒第二次否决法案之际,全体内阁只有国务卿韦伯斯特没辞职。 杰克逊极力主张兼并德克萨斯,实现任上未竟的目标。他担心兼并会激起反奴隶制情绪,但更怕英国人以德克萨斯为基地威胁全美。他坚持认为美国在路易斯安那购地买下的地盘就包括德克萨斯,兼并理所应当。应密西西比州联邦参议员罗伯特·J·沃克之邀,杰克逊代表同样支持兼并的泰勒政府多次致信德克萨斯总统山姆·休士頓,敦促他等待参议院批准,阐述加入美国对德克萨斯的好处。1844年大选前,杰克逊支持范布伦与波尔克分别竞选总统和副总统。泰勒1844年4月12日签署兼并条约并递交参议院,国务卿卡尔霍恩致信英国大使理查德·帕克纳姆详述兼并和奴隶制的关系,信件公开后北方爆发反兼并运动,参议院拒绝批准条约。范布伦决定反对兼并,此举导致南方本来可能支持他的民意反弹。辉格党总统候选人克莱同样反对兼并,杰克逊深知民主党必须提名支持兼并的人选,争取南方支持。他郑重警告,计划一旦失败,德克萨斯无法加入联邦,很可能沦为英国支持墨西哥入侵的牺牲品。 杰克逊在书房与波尔克、罗伯特·阿姆斯特朗、安德鲁·杰克逊·唐纳森会晤,随后手指波尔克,称对方来自西南部而且支持兼并,是理想的民主党总统候选人。大吃一惊的波尔克认为计划绝不可能成功,但同意继续实施。范布伦无法在1844年民主党全国大会取得提名所需三分之二多数代表支持,波尔克最终脱颖而出,喬治·M·達拉斯是副总统候选人。泰勒接受杰克逊建议放弃竞选连任,但要求与盟友一起重新加入民主党,杰克逊同意并指示布莱尔别再把批判矛头对准泰勒。波尔克在大选战胜克莱,国会1845年2月通过兼并法案,即将离任的泰勒3月1日签字。 年势已高的杰克逊病痛缠身,不堪重负。1845年6月8日亲友齐聚病榻前,听到他们的啜泣声后杰克逊吓了一跳:“干嘛呢亲爱的孩子们?吓着你们了?喔,别哭。做个好孩子,我们都会在天国团聚。”身患慢性水肿和心臟衰竭的杰克逊很快去世,享年78岁。《布恩利克时报》写道:“从椅子上起身上床时晕倒……随后他又醒来……杰克逊将军8号周日下午六点在隐士之家去世……信使来临之际,那位老军人、爱国者、基督徒正在等待。他走了,但记忆长存”。杰克逊的遗嘱列出送给朋友和部分家人的物品,其他财产全归小安德鲁·杰克逊。 私生活 家庭 杰克逊有三个养子,西奥多是印第安人,缺乏历史记载;小安德鲁是妻舅塞文之子;林科亚是塔鲁沙奇之战后收养的克里克族孤儿,1828年7月1日死于肺结核,年仅16岁。 杰克逊夫妇还是另外八个孩子的监护人。瑞秋的哥哥塞缪尔1804年去世,留下约翰·塞缪尔·唐纳森、丹尼尔·史密斯·唐纳森、安德鲁·杰克逊·唐纳森三子;瑞秋的外甥安德鲁·杰克逊·哈钦斯沦为孤儿后由杰克逊夫妇抚养;家族友人爱德华·巴特勒去世后流下孤儿卡罗琳·巴特勒、依莱莎·巴特勒、爱德华·巴特勒、安东尼·巴特勒。 杰克逊入主白宫时夫人已经过世,他邀请瑞秋的侄女艾米莉·唐尔森担当白宫女主人。艾米莉的丈夫安德鲁·杰克逊·唐纳森曾是杰克逊总统私人秘书,还是1856年美国人党副总统候选人。衬裙事件导致总统和艾米莉关系紧张,两人形同陌路一年多,和解后她继续承担白宫女主人职责。1834年,小安德鲁·杰克逊的夫人莎拉·约克开始与艾米莉共同承担白宫女主人职责,至今仍是美国唯一一次两人同时代理第一夫人。1836年艾米莉死于肺结核,莎拉全权接手。 脾气 杰克逊因脾气火爆臭名远扬,传记作家亨利·威廉·布兰兹称对手都对他的脾气感到害怕:“他在别人眼中就像火山,只有最大胆和鲁莽的人才敢任由好奇心支配看着它爆发……密友都听过他那令人毛骨悚然的誓言,召唤天神向异端发泄怒火,随后是他誓要绞死或毁灭恶人。鉴于他在决斗、斗殴、兵变审判、简易听证时的所作所为,闻者最好把他的誓言当真。” 杰克逊离开白宫前一天自承还对两件事没有完成深感遗憾,一是枪杀克莱,二是绞死卡尔霍恩。他临终前再度表示对没因叛国罪绞死卡尔霍恩感到遗憾:“祖国会支持我的作为,他的命运向此后所有叛徒示警”。雷米尼认为杰克逊发脾气大多是有意为之,利用脾气和他人的恐惧实现目标。 形象 杰克逊身材瘦削,一米八五身高平均只有59到64公斤体重。他的红发很乱,61岁当上总统时已经全部转灰。眼睛呈深蓝色,目光敏锐。杰克逊在历任总统中身体情况较差,患有慢性头痛、腹痛,经常干咳,大部分病痛源自肺部一直没有取出的火枪子弹,经常导致出血,有时令他全身发抖。 宗教信仰 杰克逊1838年正式加入纳什维尔第一长老会教堂,他的母亲和夫人一生虔诚信奉长老会,杰克逊推迟正式入会时间,避免仅为政治目的入会的指控。 共济会 杰克逊是共济会成员,原属田纳西第一和谐分会,1822和1823年当选田纳西总会所会长,后在1832年大选面对反共济会党。下一位当上共济会州级总会所会长的美国总统是哈里·S·杜鲁门(1945年)。杰克逊的共济会围裙如今在田纳西州博物馆展出,他的陵墓位于隐士之家,旁有方尘碑和青铜共济会牌匾。 影响 历史评价 杰克逊一直是美国历史上极具争议的热门研究人选。史学家查尔斯·格里尔·塞勒斯表示:“安德鲁·杰克逊单凭专横为人就足以成为美国舞台极具争议的人物”。学界对杰克逊的评价从未达成普遍共识,“对手一直是死敌,朋友个个崇拜他。”他一直是激进的党棍,朋友和敌人都很多。他既有普遍人捍卫者美誉,又因对印第安人的所作所为及其他因素遭受批判。詹姆斯·帕顿率先为已故总统立传,他如此总结传主矛盾重重的生平: 托克维尔是杰克逊的同代人,他在1835年著作《论美国的民主》批评杰克逊讨好当时的主流观念,如不信任联邦权力,有时还以武力或蔑视制度和法律来强行推动观点: 20世纪诞生许多高度评价杰克逊的传记:小亞瑟·史列辛格1945年出版《杰克逊时代》把他描绘成对抗不平等和上流社会暴政的人民代言人。雷米尼20世纪70至80年代出版三卷杰克逊传记和一卷简略研究文献,书中对杰克逊基本持认可态度。在他看来,杰克逊民主“在保持可行的前提下达到民主理念极限,激发19和20世纪美国历史许多充满活力的事务——人民党、进步时代、罗斯福新政、公平施政、新边疆、偉大社會”杰克逊是“新美国人化身……不再是英国人,不再头戴假发身着绸裤。他穿裤子,说话不再带英国口音。”理查德·霍夫施塔特、布雷·哈蒙德等20世纪作家笔下的杰克逊倡导“自由放任”资本主义,压迫穷人令富人获利。 杰克逊处理美洲原住民与欧裔移民冲突的措施颇具争议,史学家从约1970年开始就此展开批判。霍华德·津恩称他“美国历史早期印第安人最好斗的敌人”。1969年弗朗西斯·保罗·普鲁查的著作观点截然不同,认为当时双方敌对情绪极强,如果杰克逊没把印第安人迁走,文明五部落很可能不复存在。雷米尼看法类似,认为如果没有杰克逊的政策,东南部原住民部落可能会像雅玛西人、莫希干人、纳拉干西特人那样被完全消灭。 杰克逊长期以来与托马斯·杰斐逊一样备受尊敬,民主党尊两人为党派创始人,每年州级党组织举办杰斐逊-杰克逊筹款晚宴以示纪念。不过两人都是奴隶主,再加上杰克逊的印第安人迁移政策影响,许多州级党组织为晚宴更名。 据布兰兹记载,杰克逊对待印第安人和非裔美国人的态度在20世纪60年代再度引起关注,导致名望受损,特别是涉及印第安人的争议,令他在公众心目中的许多成就黯然失色。布兰兹指出,杰克逊在世时常有“第二个乔治·华盛顿”美誉,与为自由而战的开国总统相比,杰克逊在新奥尔良证明美国已经独立并跻身大国行列。白驹过隙,革命战争在公众记忆里的形象依旧鲜明、影响重大,但对新奥尔良之战乃至1812年战争的印象急剧消退。美国成为军事强国之后,后人就会自然而然地认为美国命中注定要成为大国。 美国民意调查的历任总统排名大多把杰克逊排在靠前,但整体呈下降趋势。2009年C-SPAN民调把他排在第13,2017年第18,2021年第22。 纸币与邮票 早在1869年,杰克逊的头像就曾印上美国纸币,至今仍在流通。五美元、十美元、20美元,一万美元纸币都曾采用他的头像,最新版是1928年开始印刷的20美元聯邦儲備券。2016年,财政部长杰克·卢宣布计划在2020年结束前用哈莉特·塔布曼肖像取代20美元正面杰克逊像,同时背面改用杰克逊像,但最终需下任财政部长决定。 许多美国邮票采用杰克逊肖像,首先是1863年两美分邮票,收藏爱好者通常称为“黑杰克”,意指上面杰克逊的脸印成黑色。南北战争期间,邦联政府同样在1863年发行一红一绿两种带杰克逊肖像的两美分邮票。 纪念 美国许多县和城镇以杰克逊命名,佛罗里达州和北卡罗来纳州都有名叫杰克逊维尔的城市;路易斯安那州、密歇根州、密西西比州、密苏里州、田纳西州都有杰克逊市;爱荷华州还有安德鲁市。佛罗里达州、伊利诺伊州、爱荷华州、密歇根州、密西西比州、密苏里州、俄亥俄州、俄勒冈州都有杰克逊县。路易斯安那州另有杰克逊堂区。 雕塑家克拉克·米尔斯制造四座一模一样的杰克逊骑马塑像,分别位于哥伦比亚特区拉法耶特广场、新奥尔良杰克逊广场、纳什维尔田纳西州议会大厦、佛罗里达州杰克逊维尔。北卡罗来纳州罗利的州议会大厦也有杰克逊骑马塑像,附文声称他是“北卡罗来纳送给国家的总统”,如此说法显然引起争议。波尔克与安德鲁·约翰逊就在一旁,都是生于北卡罗来纳州的美国总统。佛罗里达州彭萨科拉的费尔南多七世广场立有杰克逊半身像,他曾于1821年出任佛羅里達領地首任总督。利奥波德·肖尔茨与贝尔·金尼·肖尔茨夫妇1928年在美国国会大厦完成杰克逊青铜像,现属国家雕塑展览馆藏品。 流行文化 欧文·斯通1951年历史小说《总统夫人》以杰克逊夫妇为主题,讲述两人共度的人生直到瑞秋去世。小说后改编成1953年同名电影,查尔顿·赫斯顿和蘇珊·海華分饰男女主角。 许多历史剧和电视节目以杰克逊为配角。賴尼爾·巴利摩在瓊·克勞馥主演的1936年玛格丽特·奥尼尔·伊顿传记片《豪华的荡妇》出演杰克逊,但剧情纯属虚构。1938年电影《大海贼》取材新奥尔良之战,休·萨森诠释杰克逊;1958年该片重拍,杰克逊仍由萨森出演。布莱恩·唐莱维在派拉蒙影業1942年电影《了不起的安德鲁》饰演杰克逊;華特·迪士尼1955年迷你剧《大卫·克洛科特传》请巴兹尔·勒伊斯达尔出演杰克逊。韦斯利·阿迪在1976年公共广播电视公司迷你剧《亚当斯编年史》诠释杰克逊。 杰克逊是2008年历史摇滚音乐喜剧《血腥安德鲁·约翰逊》的主角,词曲由迈克尔·弗里德曼创作,艾利克斯·蒂姆伯斯订制。 吉米·德里福特伍德1959年创作的歌曲《新奥尔良之战》提到杰克逊,约翰尼·霍顿同年录制歌曲。 注释 参考资料 扩展阅读 (共七卷) (1980年至今共九卷) 外部链接 美国国会图书馆:安德鲁·杰克逊:资源指南 美国国会图书馆:安德鲁·杰克逊文献收藏 阿瓦隆计划:安德鲁·杰克逊文献 隐士之家 ,安德鲁·杰克逊总统故居 1999年4月26日C-SPAN《美国总统生活肖像》节目:《安德鲁·杰克逊生活肖像》 美国人文基金会课程计划:《1828年安德鲁·杰克逊的竞选与党派政治发展》 1767年出生 1845年逝世 18世纪美国政治人物 18世纪长老会徒 19世纪美国政治人物 19世纪死于肺结核 19世纪美国总统 1812年战争美国陆军人士 美国民兵将领 苏格兰-爱尔兰裔美国人 美国种植园主 美國長老宗教徒 美國檢察官 美國革命戰爭英軍所押戰俘 | 杰克逊民主因杰克逊得名,代表民主的转变与扩张,即精英阶层部分政治权力转移到以政党为基础的普通选民手中。美国政治和国民议程在“杰克逊时代”发生重大变化。杰克逊的总统哲学与杰斐逊类似,倡导革命一代持有的共和价值观。杰克逊的道德立场倾向靠平均地权、限制联邦政府权力、强调州权来减少腐败,担心金钱与商业利益损害共和价值观。南卡罗来纳州反对关税法威胁分家单过之际,他极力主张国家至上、反对分裂。 杰克逊相信人民能够“得出正确结论”,他们有权选举并“指示代表和代理人”。公职人员要么服从民意、要么辞职。他主张“国会、行政、法院应当各自遵从对应宪法条文,以自身理解主导”,不应将决定权交给所谓强大而独立的最高法院。杰克逊认为最高法院大法官应由选举生产,保障民主统治的最好办法是从严解读宪法。他呼吁限制总统任期、废除选举人团。雷米尼认为杰克逊的政治哲学“远超时代,甚至可能超越本国能力极限”。 就职典礼 杰克逊1月19日从隐士之家出发,2月11日抵达首都,随后开始挑选内阁。范布伦如期入选国务卿,伊顿当上战争部长,来自宾夕法尼亚的塞缪尔·D·英厄姆是财政部长,北卡罗来纳州的约翰·布兰奇任海军部长,乔治亚州约翰·M·贝里恩任总检察长,肯塔基州威廉·T·巴里任邮政部长。事实证明首批内阁人选很不稳当,充满激烈的党派斗争和流言。杰克逊抵达哥伦比亚特区后拒绝与亚当斯碰面,认为对方对瑞秋之死负有责任,亚当斯于是不出席新总统就职典礼。 1829年3月4日,杰克逊成为首位在国会大厦东门廊宣誓就职的美国总统。他的就职演说承诺尊重各州主权和宪法总统任期限制,剥夺“不忠诚或不称职之辈”手中权力、落实“改革”。演说最后邀请公众前往白宫,参加支持者举办的喧嚣聚会。成千上万的观众令白宫人员应接不瑕,设施与家具遭受轻度破坏,民众热忱为杰克逊换来绰号“暴民之王”。 改革、官职轮换、政党分肥制 杰克逊为清除政府腐败在所有内阁与行政部门开展总统调查,主张按绩效选拔官员,撤回许多在他看来对金钱不够谨慎的人选。他认为联邦政府腐败成灾,他受美国人民之命前来清理。调查发现重大欺诈行径,许多官员下台,其中还有财政部第四审计托比亚斯·沃特金斯这样的亚当斯总统私人好友。杰克逊上台第一年,总统调查就发现国库28万美元被盗,海军部节省百万美元。他要求国会改革挪用公款罪法律,减少联邦养老金欺诈,通过税收法防范逃税,靠法律改善政府会计。国会调查发现邮政部管理欠完善,利润丰厚的合同隐含串通、偏袒等暗箱操作,账目审计与合同覆行监管不到位,邮政部长巴里辞职。杰克逊提名财政部审计阿莫斯·肯德尔继任,后者继续改革邮政部。 杰克逊在国情咨文一再呼吁以宪法修正案废除选举人团。他在第三次国情咨文表示:“时至今日,我仍然建议通过联邦宪法修正案把选举总统和副总统的权力交给人民,把前者任期限制在一届。我认为任期上限变更对基本法至关重要,我无法逃避如此重任,向新国会传达上述考量。” 杰克逊在位期间落实许多改革。1836年7月他支持国会法案,为革命战争烈士遗孀收取亡夫养老金制定标准。1836年,他推动国家造船厂施行十小时工作制。 杰克逊强力推行门罗总统签署的《1820年任期法》,限制公务员任期,授权总统任命或解雇政党同僚。杰克逊认为官职轮换是民主改革,能防止公职世袭,促使公务员对民意负责。他宣称政治官员轮换任命是“共和理念主导原则”,“国家官职只为人民利益而设,每个人任职的固有权利均等”。在他看来,轮换政治任命可预防官僚腐败成型。杰克逊当总统前四年轮换的联邦民员约占两成,远没有反对派所言那么夸张,其中还有不少是因玩忽职守撤职,与政治目的无关。不过,杰克逊确实利用总统职权任命忠于他的民主党人出任联邦官职,还把爱国热情列入任职资格考察项目。他任命在战场上失去双腿的军人进入邮政部时表示:“他为国奋战时失去双腿,这对我来说就够了”。 杰克逊的官职轮换观念日后发展成獵官制。哥伦比亚特区的政治现实有时迫使总统在自身立场有所保留的情况下按党派任命公务员。事实证明,首都以外政府机构,如纽约海关、邮局、海军战、战争部,20年来预算大幅增长的印第安事務局都难以落实监管。雷米尼指出,杰克逊任命官员的考虑标准都是友谊、政治、地理因素,他的大部分任命自然难达标准。 衬裙事件 杰克逊入主白宫早期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应对所谓“衬裙事件”,又称“伊顿事件”。江湖流言在杰克逊内阁及其配偶等首都政界流传,其中又以副總統夫人弗洛里德·卡尔霍恩最积极。流言主要针对战争部长伊顿和夫人玛格丽特·奥尼尔·伊顿,宣称玛格丽特在父亲的酒馆当招待期间性生活不检点,甚至直接指称她曾是妓女。玛格丽特在前夫去世后不久再嫁伊顿,于是又有传言声称前夫在世时她就与伊顿偷情,以卡尔霍恩夫人为首的内阁夫人圈子因此拒绝与伊顿夫妇交往。妓女进入政府高官家族圈在当时可谓无法想象,总统不相信上述流言,告知内阁官员“她如处女般纯洁!”杰克逊认为造谣者可耻,实际目的是质疑乃至羞辱总统本人,企图逼走伊顿夫妇,让杰克逊知道谁才有資格入阁。恶毒指控还令杰克逊想到夫人因何而死,促使他更加坚定地为玛格丽特辩护。 其他内阁官员的夫人坚称美国所有女人的名誉面临重大威胁,坚信任何女人只要还有廉耻就绝不会在没有婚姻保证的情况下给予男人性方面好处,违反者可耻、绝对不能接纳。史学家丹尼尔·沃克·豪指出,此后十年的女权运动正由上述思潮主导。国务卿范布伦是鳏夫,早已组建反卡尔霍恩联盟,他把此事看作重拳出击的重大机遇,与杰克逊和伊顿一个鼻孔出气。 1831年春,杰克逊根据范布伦建议要求除巴里以外所有内阁官员辞职,范布伦也为防吃相太难看辞职。1832年,杰克逊提名范布伦任驻英公使,但参议院表决出现平局,卡尔霍恩以關鍵票否决,宣称封杀提名能“……要他(指范布伦)的命,先生们,要他的命。他再也蹦跶不起来,各位,再也别想。”范布伦此后一直是杰克逊的重要顾问,1832年大选时提名副总统候选人,成为杰克逊接班人。衬裙事件导致厨房内阁成型,杰克逊经历此次清洗后仍然难与正式内阁成员共事,从此不再召开内阁会议,改在厨房吃饭时与私人顾问商讨。 印第安人迁移政策 杰克逊执掌白宫八年标志着印第安人迁移政策拉开帷幕,他与南部、西北部印第安人部落签订约70个条约,有些还亲自参与谈判。涉事南方部落包括乔克托人、克里克人、奇克索人、塞米诺尔人、切罗基人,西北部落有奥吉布瓦族、渥太華人、波多沃米人。 领土之争令白人与印第安人关系日趋紧张,暴力时有发生。之前的美国总统也曾支持迁移或尝试“教化”原住民,但绝大多数情况下避免干预,放任事态自行发展。杰克逊上台后民意和政治运动声势渐增,要求政府采取行动,将部分印第安人迁往别处的政策由此诞生。以不怕事著称的杰克逊积极倡导印第安人迁移政策,许多史学家认为这是他八年任期最具争议的方面。 杰克逊的首次国情咨文主张密西西比河以西领土为印第安部落保留。国会1830年5月26日通过《印第安人迁移法案》,杰克逊两天后签署。新法授权总统与原住民谈判条约,用超出现有州份边界的西部领土换取东部地盘。该法对南部文明五部落特别适用,要求他们要么西迁、要么留下并遵守州法,进而等于放弃主权。 与杰克逊、伊顿、科菲谈判的奇克索人很快同意迁移。总统让伊顿和科菲负责与乔克托人谈判,两人不具备杰克逊的谈判功底,全靠向酋长行贿达成目标。双方签署《兔舞溪条约》,乔克托人按要求在1831年冬至1832年春搬迁,一路饱受苦痛与折磨。塞米诺尔人1832年签署《佩恩登陆条约》但拒绝迁移,引发持续六年多的第二次塞米诺尔战争,直到1842年结束。克里克人1832人签订《库塞塔条约》,族人可自行选择转卖或保留土地。数年后留下来的克里克人与白人定居者爆发冲突,引发第二次克里克战争。许多原住民对条约不满,称签约者不能代表全部落。 乔治亚州与切罗基人的争端在1832年最高法院裁决“伍斯特诉乔治亚州案”达到高潮。首席大法官约翰·马歇尔起草的判决书裁定乔治亚州过去以煽动原住民反抗为由禁止两名白人传教士进入部落领地属于越权,州各级政府无权下达如此禁令。许多文献称杰克逊得知判决结果后表示:“约翰·马歇尔已经决定,那就让他自己去执行。”霍勒斯·格里利援引马萨诸塞州联邦众议员乔治·布里格斯所言称杰克逊说过这种话蔑视最高法院,但雷米尼认为这只是以讹传讹:“听起来确实很杰克逊……但他根本不需要执行任何判决”,法院根本没有下达传教士的人身保護令,也没有按惯例要求美国法警执行判决。 以约翰·里奇为首的部分切罗基人谈判达成《新埃科塔条约》,但他不是全体切罗基人公认的领袖,许多人认为条约不合法,不接受其中要求。约翰·罗斯带领切罗基人请愿抗议迁移未果。切罗基人普遍自认独立民族,不受美国或乔治亚州法律约束。继任杰克逊总统职位的范布伦强制执行《新埃科塔条约》,1838年死在眼泪之路的切罗基人多达四千到1.8万。 杰克逊执政期间迁移的原住民超过4.5万,其中大部分迁至今俄克拉荷馬州境内印第安领地,少数后来返回,还有些不愿迁移的走进大烟山躲避。1832年的黑鷹戰爭也是杰克逊执政时期与原住民发生的冲突,起因是印第安人群体进入美国领土。 拒行联邦法规危机 国会1828年制订的关税创下历史新高,反对者称“嫌恶关税”。南方种植园主靠向世界市场销售棉花发迹,极力反对他们眼中偏袒北方利益的新关税。南方外购商品价格因关税提升,仅本地生产的例外,出产的棉花对其他国家而言更加难以负担。矛盾在杰克逊执政时达到顶点,引发拒行联邦法规危机,南卡罗来纳州以脱离联邦分家单过威胁。 卡尔霍恩1828年秘密起草《南卡罗来纳申论与抗议》,宣称南卡罗来纳州有权宣示1828年关税法无效。杰克逊在关税议题上同情南方处境,但他极力主张维护联邦,保障中央政府的有效治理权。总统希望卡尔霍恩让步,两人走上激烈对抗之路。1830年4月13日杰斐逊纪念日众人共进晚餐后开始祝酒,南卡罗来纳州联邦参议员罗伯特·海恩率先致辞:“祝福联邦,祝福各州主权。”接下来总统起身以洪亮嗓音宣示:“祝福我们的联邦,一定要维护!”显然是在向卡尔霍恩示威。副总统接下来祝词:“祝福联邦,只有我们最宝贵的自由比她更重要!” 杰克逊1830年5月发现,门罗执政时任战争部长的卡尔霍恩曾要求总统谴责杰克逊1818年侵略西属佛罗里达,卡尔霍恩与杰克逊关系进一步恶化。1831年2月两人彻底决裂,卡尔霍恩认为媒体针对总统和副总统夙怨的报导不尽不实,将他和杰克逊的往来信件交给《美国电讯报》出版,详细阐述双方冲突。总统与副总统在信中愤怒表达立场,相对抨击直到七月杰克逊不再写信。达夫·葛林主编的《美国电讯报》起初支持总统,后站到卡尔霍恩一边。杰克逊政府需要新宣传渠道,长期支持他的弗朗西斯·普雷斯顿·布莱尔1830年11月创立《华盛顿环球报》,此后一直是民主党的主要喉舌。 杰克逊支持1832年关税法调整税率,该法旨在降低关税,安抚废除嫌恶关税势力。法案由财政部长路易斯·麦克莱恩起草,把税率从四成五降至二成七。卸任总统后又当上马萨诸塞州联邦众议员的亚当斯五月微调法案并获杰克逊认可,国会7月9日通过,总统14日签字,但争议双方的极端分子毫不领情。11月24日,南卡罗来纳州议会宣告1828和1832年关税无效,该州不会执行。杰克逊派美國海軍舰艇驶入查尔斯顿港,威胁绞死任何胆敢叫嚣不执行联邦法律、分裂国家之辈。卡尔霍恩当选南卡罗来纳州联邦参议员并在12月28日请辞副总统职位。卡尔霍恩的策略是在副总统任期只剩不到三个月时取代参议员海恩,此后再出任南卡罗来纳州长。海恩在参议院辩护南卡罗来纳州拒行联邦法规的立场时非常吃力,马萨诸塞州议员丹尼尔·韦伯斯特的激烈批判令他难以招架。 杰克逊12月发表措辞强烈的声明谴责拒行联邦法规之辈,称如果“州拥有废除联邦法律的权力,联邦将不复存在,如此权力与宪法条文明确冲突,未获宪法精神授权,与宪法一切原则都不一致,终将摧毁宪法达成的伟大目标”。总统宣示南卡罗来纳州正处“叛乱与叛国边缘”,呼吁该州人民忠于祖先为之奋斗的联邦。杰克逊否认各州有权分裂:“宪法……组建政府而非联盟……宣称任何州有权随意脱离联邦就等于宣称美国不是国家”。他力图把争议个人化,反复将危机描绘成野心遇挫之辈失望和怨恨下发动的阴谋。 杰克逊要求国会通过《强制关税法》明确授权武力落实关税。田纳西州参议员费利克斯·格伦迪递交法案,卡尔霍恩马上谴责“军事专制”。克莱与卡尔霍恩同期另行起草折衷关税法。行政部门倡导的法案经纽约州联邦众议员古利安·维普朗克递交,但降息幅度超出克莱及其他主张贸易保护者心理预期。克莱与卡尔莱恩达成协议,后者接受提升后的税率,换取克莱反对总统的军事威胁。克莱还希望此举赢得南方民意支持,为下次竞选总统增加胜算。1833年3月1日国会通过折衷关税法和强制关税法,卡尔霍恩、克莱等人走出议事大厅抗议强制关税法,只有弗吉尼亚州议员约翰·泰勒投下反对票。 韦伯斯特反对新关税法,认为这本质上是向南卡罗来纳州要求屈服。杰克逊对维普朗克法案折戟、克莱与卡尔霍恩结盟深感愤怒,但决定以新折衷关税终结危机。他在3月2日先颁布《强制关税法》,再签署新关税法。南卡罗来纳州随后开会撤回宣告联邦法律无效的条例,但又宣布《强制关税法》无效以示反抗。总统5月1日写道:“关税只是借口,分裂和南方邦联才是真正目标。下一个借口将是黑人或奴隶制问题”。 外交 杰克逊在首次国情咨文宣布,他的外交“既定目标是不提任何不肯定是否适当之要求,不屈从任何不当事物”。 从拿破仑时代开始,美法两国存在大量美国船只与人员被俘引发的补偿和索赔问题没有妥善解决,杰克逊上任时双边政府关系已经很紧张。法國海軍俘虏美方船只后把船扔在西班牙港口,囚禁并强迫船员劳动,期间没有任何指控,也没走任何司法程序。国务卿范布伦认为两国关系根本“毫无希望”。杰克逊派往法国的公使威廉·卡贝尔·里夫斯1831年7月4日推动法国政府签署条约,向美国赔偿五百万美元。但是,法国政府因内部财政和政治困境拖欠赔款,国王路易-菲利普一世和大臣归咎法国众议院。1834年法国政府仍未支付赔偿,杰克逊开始失去耐心。同年12月他在国情咨文严辞谴责法国政府欠钱不还,称联邦政府对法国“彻底失望”,要求国会授权贸易报复。 法国人民对杰克逊的讲话深感冒犯,要求政府在美国总统道歉前不得支付赔偿金。1835年12月,杰克逊在又一年的国情咨文中拒绝道歉,自称意向平和,对法国人民颇具好感。总统详细介绍条约内容和所涉历史,解释他为何认为法国政府故意拖延还款。法方认为杰克逊语出至诚,在1836年还款。 除法国外,杰克逊政府还同丹麦、葡萄牙、西班牙解决索赔问题。国务院积极活动,与俄罗斯、西班牙、土耳其、英国、泰国达成贸易协定。与英国签约后,美国在西印度群岛重开贸易。美国与亚洲国家签订的第一项条约便是对泰贸易协定,美国出口暴涨七成五,进口涨幅更达250%。 杰克逊用五百万美元从墨西哥购买德克萨斯的计划以失败告终。驻墨西哥临时代办安东尼·巴特勒上校建议美国出兵接管德克萨斯,杰克逊没有同意,并在卸任前不久撤换巴特勒。1835年,支持奴隶制的美国定居者在德克萨斯反抗墨西哥政府争取独立,得克萨斯革命爆发。1836年5月他们已经击溃墨军,建立独立的德克萨斯共和国。新国家政府将奴隶制合法化,希望得到杰克逊总统承认并加入美国。杰克逊对此颇感犹豫,觉得新共和国不大可能从墨西哥独立,同时也不希望在1836年大选来临之际探讨德克萨斯和废除奴隶制这种重大议题。事实证明他的考量,民主党与民族忠诚完好无损,范布伦当选总统。1837年3月3日,杰克逊在离任前一天正式承认德克萨斯共和国,提名阿尔凯·路易斯·拉布兰奇任临时代办。 杰克逊未能打开对华和对日贸易大门,挫败英国在南美洲势力的行动也以失败告终。 银行战争与1832年大选 1832年大选证明美国政党在善意时代结束后迅速发展。民主党在巴尔的摩召开首次全国代表大会,提名杰克逊选定的副总统人选范布伦。国家共和党1831年12月同样在巴尔的摩召开首次全国代表大会,提名肯塔基州联邦参议员克莱竞选总统,竞选搭档是宾夕法尼亚州联邦众议员约翰·萨金特。反共济会人士约翰·摩根失踪,估计遭人谋杀后反共济会党在新英格兰兴起。该党1831年9月在巴尔的摩提名前总检察长、来自马里兰州的威廉·沃特竞选总统,宾夕法尼亚州前检察长阿莫斯·埃尔梅克搭档。克莱与杰克逊都是共济会成员,促使部分过去支持国家共和党的反杰克逊派转投沃特怀抱。 麦迪逊总统1816年为美国第二银行颁发特许,旨在恢复1812年战争后满目疮痍的美国经济,门罗总统任命尼古拉斯·比德尔执掌该行。杰克逊认为该行本质上是腐败深入骨髓的垄断企业,股票大多在外国人手里,而且无疑对政治体制存在不公平的控制或引导。总统利用银行存在的问题宣传民主价值观,认为该行专为有钱人服务,令“富人更富有、强者更强大”。他谴责该行企图利用贷款影响选举。杰克逊在1830年国情咨文呼吁用没有私人股东、只有汇票发行权、不能借贷或买地的银行取代第二银行。总统建议引发参议院激烈辩论。昔日与杰克逊街头打架的托马斯·本顿参议员如今坚定支持总统,发表演说谴责第二银行,呼吁重颁特许前先辩论。韦伯斯特发起动议以微弱优势否决本顿提议。《华盛顿环球报》不久宣布杰克逊将竞选连任。 财政部长路易斯·麦克莱恩属温和派且支持美国第二银行,暗中同比德尔合作。1831年末他提议重新颁发银行特许,修改特许条文解冻资金,把钱用于建设军队、偿还国债。银行出售政府股票就能部分实现最终目标。总检察长罗杰·B·托尼极力反对该行而且油盐不进,杰克逊对银行心存疑惑,但还是同意麦克莱恩公布财政部报告,实际上等于建议重颁特许。 克莱希望在大选时提出银行问题,只要总统否决重颁特许的法案就指以越权。他和韦伯斯特敦促比德尔不要等待白宫妥协,马上申请重颁特许。麦克莱恩、威廉·刘易斯等温和派民主党人的建议相反,称杰克逊很可能否决重颁许可法案,呼吁比德尔耐心等待。1832年1月6日,比德尔向国会递交银行许可续约法案,其中不含任何前述改革条款。第二银行原有许可有效期20年,还有四年才到期。参议院同年6月11日通过比德尔的续约法案,众议院7月3日通过。杰克逊决心否决。麦克莱恩等众多温和派民主党人都对法案呈现的傲慢态度感到不可思议,支持总统否决。7月4日范布伦与杰克逊会晤,总统表示:“范布伦先生,这银行想杀我,我要先下手为强。” 7月10日杰克逊否决法案,否决说明主要由坦尼、肯德尔、杰克逊的外甥兼顾问安德鲁·杰克逊·唐纳森起草,谴责银行只维护富人,推动社会不平等。否决说明措辞强烈且极具争议,为美国总统声明史上罕见,史学家赞颂“杰出的政治宣言”。国家共和党马上把否决炒作成政治议题,总统政敌抨击否决措辞粗鄙、充满煽动,宣称杰克逊利用阶级斗争争取普遍民众支持。 经比德尔引导,第二银行向大选投入成千上万资金旨在打败杰克逊,此举正合否决说明中银行干涉政治的说法。杰克逊把否决描绘成保护普遍人对抗政府暴政的防线并赢得民众认可,事实证明克莱在激起民众共鸣、利用民主党强大政治网络方面根本不是杰克逊的对手。民主党报刊、游行、烧烤聚会、公众集会都令总统民望提升。杰克逊从田纳西州返回哥伦比亚特区途中多次公开露面,最后以压倒优势连任,拿下五成四普选票和219张选举人选,克莱赢得三成七普选票,选举人票仅49张。沃特只有八个百分点的普选票和七张选举人票,反共济会党最终退出历史舞台。杰克逊认为如此显著的胜利相当于民众授权他否决银行许可,支持他继续同控制国家经济的银行开战。 转移存款之争 美国第二银行的放贷职能已由美国地方和州银行代替,信贷和投机激增,杰克逊1833年打算取出该行联邦存款,引发极大争议。他任命麦克莱恩取代国务卿爱德华·利文斯顿,威廉·约翰·杜安继任财政部长。同年九月,杜安因拒绝取出存款遭总统解职。杰克逊任命坦尼接手杜安的职务,表明他打算继续同银行斗争。坦尼上任后存款逐渐取出,存入对白宫政策态度友好的州银行,批评者称为“宠物银行”。比德尔囤积银行储备金、收紧信贷还以颜色,导致利率攀升、引发财政恐慌。此举意在迫使总统妥协,起初也的确对杰克逊构成很大压力。但总统应对自如,向诉苦的人介绍比德尔,称“钱都在他手上”。杰克逊的举措非常有效,比德尔弄巧成拙,反银行情绪增强。 1834年,反对杰克逊扩大行政权力的势力团结起来组建辉格党,把总统称为“安德鲁一世国王”,自比17世纪反抗英国君主制的英格兰同名政党。新党在参议院发起运动谴责杰克逊,实际上是克莱引领的政治策略,导致两人势同水火。杰克逊谴责克莱“鲁莽而且已被愤怒冲昏头脑,如同妓院醉鬼”。参议院3月28日以26票赞成、20票反对通过谴责动议,同时否决坦尼出任财政部长的提名。筹款委员会主席詹姆斯·诺克斯·波尔克4月4日率众议院宣告美国第二银行“不应该重颁许可”,存款“不应该放回”,投票结果同意联邦存款继续存入宠物银行,投票支持调查第二银行是否故意煽动恐慌的议员更多。杰克逊称众议院通过的决议堪称“光荣胜利”,基本注定第二银行退出历史。民主党人此后短暂遇挫。波尔克竞选议长取代安德鲁·史蒂文森之际,南方议员发现他和范布伦关系密切,最后民主党转投辉格党、反对杰克逊转移联邦存款政策的田纳西同胞约翰·贝尔当选。 偿还国债 联邦资金退出第二银行后国民经济蓬勃发展,联邦政府依靠税收和出售公共用地收入就能轻松自如地支付账单。1835年1月1日,杰克逊还清所有国债,在美国历史上可谓空前绝后。为达目标,杰克逊推动旨在减少资金不当使用的改革,否决在他看来太过奢侈的立法。同年12月波尔克在议长选举战胜贝尔。1837年1月6日杰克逊派取得参议院多数席位,昔日通过的谴责决议经支持者持续近三年努力终于撤消。颇具讽刺意味的是,撤消谴责运动是由本顿发起。 面对愈演愈烈的土地投机,杰克逊1836年以行政命令发布《铸币流通令》,规定购买政府土地只能用“铸币”(即金银币)付款。硬币需求激增,许多银行无法满足纸币兑硬币需求,进而引发1837年恐慌。范布伦的白宫网站传记指出:“美国经济大体在“繁荣-萧条”间循环,19世纪也不例外,杰克逊的措施不过促使经济硬着陆。他摧毁美国第二银行,等于取消部分州银行对通货膨胀的限制措施,银行信贷宽松令土地投机肆无忌惮地席卷西部。为中止投机,杰克逊在1836年发布《铸币流通令》。” 遇袭和遇刺 杰克逊是史上首位遇袭和遇刺的美国总统。他曾将侵吞公款的罗伯特·伦道夫逐出海军。1833年5月6日,总统乘“小天鹅号”前往弗吉尼亚州弗雷德里克斯堡,准备为华盛顿总统之母玛丽墓穴附近的纪念碑奠基。船在亚历山德里亚中途停留,伦道夫突然出现并殴打总统,在華盛頓·歐文等人追逐下逃离。杰克逊决定不起诉。 1835年1月30日,美國國會大廈旁发生史上首次美国总统遇刺案。杰克逊参加南卡罗来纳州联邦众议员沃伦·戴维斯的葬礼后从东门廊离开,英格兰失业房屋油漆工理查德·劳伦斯用手枪瞄向总统,但枪支哑火;他又拿出另一支手枪但同样哑火。史学家推测当时天气潮湿,导致两把枪都打不响。勃然大怒的杰克逊用手杖反击,旁边的大卫·克洛科特担心总统会把劳伦斯打死,上前分开两人并缴下劳伦斯的枪。 劳伦斯对行刺找出各种理由,怪杰克逊害他失业,声称总统一死“钱财就会滚滚而来”(意指杰克逊与美国第二银行的斗争),“除非总统倒下”,否则他永无出头之日。劳伦斯最后自称废黜英王理查三世(1485年逝世),杰克逊是他的书记员。法庭裁定他精神失常,送入哥伦比亚比亚特区的政府精神病院度过余生。 劳伦斯的枪随后经反复测试,每次表现都很完美。许多人相信这是天意,保佑年轻的美国同时还保护杰克逊,进而变成杰克逊派口口相传的神话。杰克逊一度怀疑政敌策划谋杀,但始终没有证实。 反奴隶制传单 1835年夏,倡导废奴的北方人士开始从邮局向南方发放反奴隶制传单。支持奴隶制的南方人要求邮局禁运“煽动素材”,还有人发起骚乱。杰克逊希望地区间维持和平,想在1836年大选前安抚南方人。他对废奴人士极其反感,无意对公开暴动行径手下留情,认为他们企图靠地区间财富不均激发矛盾,进而摧毁联邦。他支持邮政部长肯德尔提出的方案,南方邮局可自行决断发放或扣押反奴隶制传单。同年12月,杰克逊促请国会禁止“意在教嗦奴隶起义的煽动出版物”在南方流通。 远征科考队 杰克逊在第一个总统任期反对联邦政府资助科学探索。上一次联邦政府出资的科学考察发生在1817至1823年,由斯蒂芬·哈里曼·朗带队在密西西比河以西展开。前任总统亚当斯想在1828年启动海洋科学探索,但国会不愿拨款,1829年杰克逊上台后搁置亚当斯的计划。连任后他希望像杰斐逊总统推动刘易斯与克拉克远征一样留名后世,决定赞助科学探索。1836年5月18日,杰克逊颁布法律建立并资助美国探险考察队,任命海军部长马伦·迪克森负责召集探险考察所需军官、科研人员并购买适当船只,计划在杰克逊卸任前出发。迪克森无法胜任,准备工作停滞不前,考察队直到1838年范布伦执政时才出发。1836年5月交付迪克森的鼠海豚号双桅横帆船在考察期间环游世界,探索南冰洋并绘制地图,确认南极洲存在。 1837年恐慌 杰克逊否决第二银行特许续约法案、赢得银行战争后,对土地和铁路无止境的投机行径最终引发1837年恐慌。他1832年否决法案、1833年第二银行联邦资金转入州银行,导致西部银行放开贷款标准。1836年的《铸币流通令》和《存款与分配法》也是引起恐慌的重要因素,前者规定西部土地只能用黄金和白银保值的货币购买,后者将东部联邦资金转移到西部州立银行,反过来引发银行投机狂潮。《铸币流通令》旨在减少投机、稳定经济,许多投资人无法用真金白银支付贷款。同年英国经济下滑,对美投资停止。美国经济陷入萧条,银行破产,昔日一度还清的国债增多,大量企业倒闭,棉花价格下跌,失业率急剧上升。随之而来的萧条期持续四年,美国经济直到1841年才开始反弹。 政府与内阁 司法任命 杰克逊共任命六名最高法院大法官,大多默默无闻。他原计划首先任命巴里,后者同意出任邮政部长后改为提名约翰·麦克莱恩。麦克莱恩后来转投辉格党,一直是该党选派总统候选人的考虑人选。杰克逊任命的第二和第三位大法官分别是亨利·鲍德温与詹姆斯·摩尔·韦恩,都在部分议题与总统意见相左,但即使杰克逊的政敌对他们也不看好。1835年1月杰克逊提名坦尼,感谢他多年贡献,但未获参议院批准。首席大法官马歇尔1835年去世,最高法院出现两个空缺席位,杰克逊提名坦尼继任首席大法官,菲利普·巴伯任大法官,经历选举换血的参议院全部确认。坦尼任首席大法官直到1864年去世,最高法院在他主持下维持马歇尔法院大量先例。他的法官生涯赢得普遍赞誉,但1857年裁决“斯科特诉桑福德案”的重大失误很大程度上抹杀大部分成就。杰克逊卸任前一天提名约翰·卡特伦,后获参议院确认。 新州加入联邦 杰克逊执政期间联邦新增两个州,分别是1836年6月15日加入的阿肯色州,1837年1月26日加入的密歇根州。两个州都令民主党在国会势力进一步增强,助力范布伦1836年赢得总统宝座。美国历史上新加入的州一向支持为此贡献最大的政党。 晚年、谢世(1837至1845年) 杰克逊1837年离开白宫后回到养子小安德鲁管理的隐士之家,接手后马上开始整顿种植园。他的身材状况不佳,但在全国和州政坛仍然极具影响。他坚决拥护联邦统一,不接受任何分裂主张,坚称“与联邦共存亡”。卸任后他的民望一度因1837年恐慌受损,但继续谴责银行“背信弃义和背叛”,敦促接掌白宫的范布伦正式否决《铸币流通令》。 为应对经济恐慌,杰克逊支持独立国库制,以硬通货持有政府资金,以期限制紙幣印发,防止进一步通货膨胀。民主党保守派与辉格党结盟反对法案,直到1840年才通过。延误期间政府对经济萧条没有补救措施,范布伦的民意支持损失殆尽。1840年大选之际辉格党团结一致,提名民望高涨的战争英雄威廉·亨利·哈里森与前杰克逊派约翰·泰勒,从多方面模仿此前民主党推举杰克逊的竞选手段。他们把范布伦描绘成不顾平民死活的贵州族,颂扬哈里森的军旅生涯,强调他是平民代表。杰克逊在田纳西州竭力为范布伦奔走,他希望1840年民主党全国大会推举波尔克竞选副总统,而非颇具争议的在任副总统理查德·门特·约翰逊。民主党最后没有提名副总统候选人,把选择权交给各州选举人。 哈里森赢得大选,辉格党拿下国会两院多数。杰克逊致信范布伦:“美国民主遭遇可耻的惨败,但我相信没有征服。”哈里森上任仅一个月便病逝,泰勒继任令杰克逊喜出望外,在他看来泰勒非常独立,不会屈从于党派路线。泰勒不久便否决两项辉格党提出创办国家银行的法案,辉格党怒不可遏,杰克逊与民主党备感欣慰。泰勒第二次否决法案之际,全体内阁只有国务卿韦伯斯特没辞职。 杰克逊极力主张兼并德克萨斯,实现任上未竟的目标。他担心兼并会激起反奴隶制情绪,但更怕英国人以德克萨斯为基地威胁全美。他坚持认为美国在路易斯安那购地买下的地盘就包括德克萨斯,兼并理所应当。应密西西比州联邦参议员罗伯特·J·沃克之邀,杰克逊代表同样支持兼并的泰勒政府多次致信德克萨斯总统山姆·休士頓,敦促他等待参议院批准,阐述加入美国对德克萨斯的好处。1844年大选前,杰克逊支持范布伦与波尔克分别竞选总统和副总统。泰勒1844年4月12日签署兼并条约并递交参议院,国务卿卡尔霍恩致信英国大使理查德·帕克纳姆详述兼并和奴隶制的关系,信件公开后北方爆发反兼并运动,参议院拒绝批准条约。范布伦决定反对兼并,此举导致南方本来可能支持他的民意反弹。辉格党总统候选人克莱同样反对兼并,杰克逊深知民主党必须提名支持兼并的人选,争取南方支持。他郑重警告,计划一旦失败,德克萨斯无法加入联邦,很可能沦为英国支持墨西哥入侵的牺牲品。 杰克逊在书房与波尔克、罗伯特·阿姆斯特朗、安德鲁·杰克逊·唐纳森会晤,随后手指波尔克,称对方来自西南部而且支持兼并,是理想的民主党总统候选人。大吃一惊的波尔克认为计划绝不可能成功,但同意继续实施。范布伦无法在1844年民主党全国大会取得提名所需三分之二多数代表支持,波尔克最终脱颖而出,喬治·M·達拉斯是副总统候选人。泰勒接受杰克逊建议放弃竞选连任,但要求与盟友一起重新加入民主党,杰克逊同意并指示布莱尔别再把批判矛头对准泰勒。波尔克在大选战胜克莱,国会1845年2月通过兼并法案,即将离任的泰勒3月1日签字。 年势已高的杰克逊病痛缠身,不堪重负。1845年6月8日亲友齐聚病榻前,听到他们的啜泣声后杰克逊吓了一跳:“干嘛呢亲爱的孩子们?吓着你们了?喔,别哭。做个好孩子,我们都会在天国团聚。”身患慢性水肿和心臟衰竭的杰克逊很快去世,享年78岁。《布恩利克时报》写道:“从椅子上起身上床时晕倒……随后他又醒来……杰克逊将军8号周日下午六点在隐士之家去世……信使来临之际,那位老军人、爱国者、基督徒正在等待。他走了,但记忆长存”。杰克逊的遗嘱列出送给朋友和部分家人的物品,其他财产全归小安德鲁·杰克逊。 私生活 家庭 杰克逊有三个养子,西奥多是印第安人,缺乏历史记载;小安德鲁是妻舅塞文之子;林科亚是塔鲁沙奇之战后收养的克里克族孤儿,1828年7月1日死于肺结核,年仅16岁。 杰克逊夫妇还是另外八个孩子的监护人。瑞秋的哥哥塞缪尔1804年去世,留下约翰·塞缪尔·唐纳森、丹尼尔·史密斯·唐纳森、安德鲁·杰克逊·唐纳森三子;瑞秋的外甥安德鲁·杰克逊·哈钦斯沦为孤儿后由杰克逊夫妇抚养;家族友人爱德华·巴特勒去世后流下孤儿卡罗琳·巴特勒、依莱莎·巴特勒、爱德华·巴特勒、安东尼·巴特勒。 杰克逊入主白宫时夫人已经过世,他邀请瑞秋的侄女艾米莉·唐尔森担当白宫女主人。艾米莉的丈夫安德鲁·杰克逊·唐纳森曾是杰克逊总统私人秘书,还是1856年美国人党副总统候选人。衬裙事件导致总统和艾米莉关系紧张,两人形同陌路一年多,和解后她继续承担白宫女主人职责。1834年,小安德鲁·杰克逊的夫人莎拉·约克开始与艾米莉共同承担白宫女主人职责,至今仍是美国唯一一次两人同时代理第一夫人。1836年艾米莉死于肺结核,莎拉全权接手。 脾气 杰克逊因脾气火爆臭名远扬,传记作家亨利·威廉·布兰兹称对手都对他的脾气感到害怕:“他在别人眼中就像火山,只有最大胆和鲁莽的人才敢任由好奇心支配看着它爆发……密友都听过他那令人毛骨悚然的誓言,召唤天神向异端发泄怒火,随后是他誓要绞死或毁灭恶人。鉴于他在决斗、斗殴、兵变审判、简易听证时的所作所为,闻者最好把他的誓言当真。” 杰克逊离开白宫前一天自承还对两件事没有完成深感遗憾,一是枪杀克莱,二是绞死卡尔霍恩。他临终前再度表示对没因叛国罪绞死卡尔霍恩感到遗憾:“祖国会支持我的作为,他的命运向此后所有叛徒示警”。雷米尼认为杰克逊发脾气大多是有意为之,利用脾气和他人的恐惧实现目标。 形象 杰克逊身材瘦削,一米八五身高平均只有59到64公斤体重。他的红发很乱,61岁当上总统时已经全部转灰。眼睛呈深蓝色,目光敏锐。杰克逊在历任总统中身体情况较差,患有慢性头痛、腹痛,经常干咳,大部分病痛源自肺部一直没有取出的火枪子弹,经常导致出血,有时令他全身发抖。 宗教信仰 杰克逊1838年正式加入纳什维尔第一长老会教堂,他的母亲和夫人一生虔诚信奉长老会,杰克逊推迟正式入会时间,避免仅为政治目的入会的指控。 共济会 杰克逊是共济会成员,原属田纳西第一和谐分会,1822和1823年当选田纳西总会所会长,后在1832年大选面对反共济会党。下一位当上共济会州级总会所会长的美国总统是哈里·S·杜鲁门(1945年)。杰克逊的共济会围裙如今在田纳西州博物馆展出,他的陵墓位于隐士之家,旁有方尘碑和青铜共济会牌匾。 影响 历史评价 杰克逊一直是美国历史上极具争议的热门研究人选。史学家查尔斯·格里尔·塞勒斯表示:“安德鲁·杰克逊单凭专横为人就足以成为美国舞台极具争议的人物”。学界对杰克逊的评价从未达成普遍共识,“对手一直是死敌,朋友个个崇拜他。”他一直是激进的党棍,朋友和敌人都很多。他既有普遍人捍卫者美誉,又因对印第安人的所作所为及其他因素遭受批判。詹姆斯·帕顿率先为已故总统立传,他如此总结传主矛盾重重的生平: 托克维尔是杰克逊的同代人,他在1835年著作《论美国的民主》批评杰克逊讨好当时的主流观念,如不信任联邦权力,有时还以武力或蔑视制度和法律来强行推动观点: 20世纪诞生许多高度评价杰克逊的传记:小亞瑟·史列辛格1945年出版《杰克逊时代》把他描绘成对抗不平等和上流社会暴政的人民代言人。雷米尼20世纪70至80年代出版三卷杰克逊传记和一卷简略研究文献,书中对杰克逊基本持认可态度。在他看来,杰克逊民主“在保持可行的前提下达到民主理念极限,激发19和20世纪美国历史许多充满活力的事务——人民党、进步时代、罗斯福新政、公平施政、新边疆、偉大社會”杰克逊是“新美国人化身……不再是英国人,不再头戴假发身着绸裤。他穿裤子,说话不再带英国口音。”理查德·霍夫施塔特、布雷·哈蒙德等20世纪作家笔下的杰克逊倡导“自由放任”资本主义,压迫穷人令富人获利。 杰克逊处理美洲原住民与欧裔移民冲突的措施颇具争议,史学家从约1970年开始就此展开批判。霍华德·津恩称他“美国历史早期印第安人最好斗的敌人”。1969年弗朗西斯·保罗·普鲁查的著作观点截然不同,认为当时双方敌对情绪极强,如果杰克逊没把印第安人迁走,文明五部落很可能不复存在。雷米尼看法类似,认为如果没有杰克逊的政策,东南部原住民部落可能会像雅玛西人、莫希干人、纳拉干西特人那样被完全消灭。 杰克逊长期以来与托马斯·杰斐逊一样备受尊敬,民主党尊两人为党派创始人,每年州级党组织举办杰斐逊-杰克逊筹款晚宴以示纪念。不过两人都是奴隶主,再加上杰克逊的印第安人迁移政策影响,许多州级党组织为晚宴更名。 据布兰兹记载,杰克逊对待印第安人和非裔美国人的态度在20世纪60年代再度引起关注,导致名望受损,特别是涉及印第安人的争议,令他在公众心目中的许多成就黯然失色。布兰兹指出,杰克逊在世时常有“第二个乔治·华盛顿”美誉,与为自由而战的开国总统相比,杰克逊在新奥尔良证明美国已经独立并跻身大国行列。白驹过隙,革命战争在公众记忆里的形象依旧鲜明、影响重大,但对新奥尔良之战乃至1812年战争的印象急剧消退。美国成为军事强国之后,后人就会自然而然地认为美国命中注定要成为大国。 美国民意调查的历任总统排名大多把杰克逊排在靠前,但整体呈下降趋势。2009年C-SPAN民调把他排在第13,2017年第18,2021年第22。 纸币与邮票 |
1821年當選參議員,使用兩面討好的手段來處理奴隸制議題,是議員中反對約翰·昆西·亞當斯總統的領袖,同時也積極反對美國參加巴拿馬會議,在1829年一月當選紐約州州長,任內推動安全基金計畫(the Safety Fund Plan),要求各銀行要成立準備金來作為倒閉後清償之用,為一項劃時代的金融改革。 杰克逊政府時期 安德魯·傑克遜在1829年上任後提名其為國務卿,而其也辭去州長以就職,在任內的1830年和土耳其談判使其給予美在黑海航行權,同年與英訂約恢復對西印度群島的貿易,也幫助獲得法國政府賠償拿破崙時代時美國公民的損失。1831年內閣大改組,向總統請辭獲准,改任駐英大使卻在國會以一票之差無法就職,1832年當選副總統,大力支持總統傑克遜的政策。 总统 1836年,范布倫當選為美國第八位總統。 金融危機 就職後不久,美國就陷入了經濟衰退。由於各州銀行大量發行紙幣,價值遠遠超過了手中掌握的金銀幣,加上農產歉收與對英貿易入超,造成通貨膨漲與銀行擠兌,為此,銀行宣布停止紙鈔與金銀幣的兌換,然而問題並無解決,高達900家州銀行紛紛倒閉,工廠關門,大批勞工失去工作並製造騷亂。聯邦政府本身也因為銀行倒閉損失了九百萬美元。商界批評前總統傑克遜下的要求購買國有地,一律用金銀幣,不能使用紙鈔的政令導致經濟衰退,然而范布倫決定繼續執行傑克遜的政令,禁止使用紙鈔購買國有地。隨著經濟進一步惡化。范布倫召集國會特別會議並強調「銀行界的過量活動和商界的過度交易」是經濟衰退的罪魁禍首,要求國會推遲將聯邦政府的結餘資金交給各州,還要求國會通過立法允許政府把聯邦資金留給財政部管理,不交給私有銀行。也就是所謂的「獨立財政」法案。但直到1840年6月,國會才通過立法,允許財政部保留政府資金,美國1837年開始的經濟衰退持續了六年。 對英關係 1837年,加拿大因反對英國統治而革命,美國基於同情以凱洛琳號運送物資援助,卻遭英國的加拿大民團扣押,還打死了一個美國人,是為,對此范布倫譴責其「最令人憤怒的暴行」,且派兵集結該地,英美關係因此惡化直到1842年簽訂條約劃定了邊界。 由於1783年巴黎和約沒有明確規定美國和加拿大邊界的確切位置。在流域耕種的緬因州農民與新不倫瑞克省的加拿大伐木工人雙方不斷發生衝突。1838年,一群緬因州農民試圖把伐木工人趕走時被加拿大人逮捕。於是,緬因州和新不倫瑞省政府分別召集民兵進行自衛,使衝突擴大。范布倫遂指派溫菲爾德·斯科特將軍率領聯邦部隊進入阿魯斯圖克地區,英國亦從魁北克抽調部隊,推進此地區。而後雙方開始和談,並於1839年3月21日達成停戰協議,雙方同意成立邊界委員會解決糾紛,在1842年雙方簽訂韦伯斯特-阿什伯顿条约劃定了分界線。 得克萨斯 1835年德克薩斯革命爆發,在1836年獨立成為德克薩斯共和國,並為防範墨西哥而要求與美合併,但范布倫因奴隸制問題而拒絕,直到1845年德克薩斯才加入美國成為美國的第28個州。 晚年 1840年因經濟問題連任失敗。 | ;,,马尔滕·范比伦;),美国第八任副总统(1833年-1837年)及第八任总统(1837年-1841年)。他是第一位出生於《美国独立宣言》正式签署之后的美國总统。他亦是唯一一位以英語作為第二語言的美國總統,母語為荷蘭語。 早年生涯 1812年首度參選紐約州議員並當選且在1816年連任,任內大力推動伊利運河的建造,伊利運河全長為584公里(363英里),12公尺(39英尺)寬、1.2公尺(4英尺)深。是第一條提供美國東海岸與西部內陸的快速運輸捷徑,不只加快運輸的速度,也使沿岸地區與內陸地區的運輸成本減少了95%。促使紐約市取代費城成為北美最大的海港,快捷的運河交通使得紐約州西部更便於到達,因此也使中西部人口快速成長。同時也主張廢除因欠債而坐牢的刑罰,這一切使范布倫受民眾愛戴,並在1815年同時成為紐約州檢察長。 1821年當選參議員,使用兩面討好的手段來處理奴隸制議題,是議員中反對約翰·昆西·亞當斯總統的領袖,同時也積極反對美國參加巴拿馬會議,在1829年一月當選紐約州州長,任內推動安全基金計畫(the Safety Fund Plan),要求各銀行要成立準備金來作為倒閉後清償之用,為一項劃時代的金融改革。 杰克逊政府時期 安德魯·傑克遜在1829年上任後提名其為國務卿,而其也辭去州長以就職,在任內的1830年和土耳其談判使其給予美在黑海航行權,同年與英訂約恢復對西印度群島的貿易,也幫助獲得法國政府賠償拿破崙時代時美國公民的損失。1831年內閣大改組,向總統請辭獲准,改任駐英大使卻在國會以一票之差無法就職,1832年當選副總統,大力支持總統傑克遜的政策。 总统 1836年,范布倫當選為美國第八位總統。 金融危機 就職後不久,美國就陷入了經濟衰退。由於各州銀行大量發行紙幣,價值遠遠超過了手中掌握的金銀幣,加上農產歉收與對英貿易入超,造成通貨膨漲與銀行擠兌,為此,銀行宣布停止紙鈔與金銀幣的兌換,然而問題並無解決,高達900家州銀行紛紛倒閉,工廠關門,大批勞工失去工作並製造騷亂。聯邦政府本身也因為銀行倒閉損失了九百萬美元。商界批評前總統傑克遜下的要求購買國有地,一律用金銀幣,不能使用紙鈔的政令導致經濟衰退,然而范布倫決定繼續執行傑克遜的政令,禁止使用紙鈔購買國有地。隨著經濟進一步惡化。范布倫召集國會特別會議並強調「銀行界的過量活動和商界的過度交易」是經濟衰退的罪魁禍首,要求國會推遲將聯邦政府的結餘資金交給各州,還要求國會通過立法允許政府把聯邦資金留給財政部管理,不交給私有銀行。也就是所謂的「獨立財政」法案。但直到1840年6月,國會才通過立法,允許財政部保留政府資金,美國1837年開始的經濟衰退持續了六年。 |
最終以阿舍利工業開始發展出更複雜的模式二工具,阿舍利是以法國的聖阿舍利遺址命名,其特點不是石核,而是雙面器,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形式是手斧。阿舍利最早出現在170萬年前的肯亞西圖爾卡納地區以及南非。 奧杜威的挖掘者路易斯·李奇定義了一個「發達的奧都萬」(Developed Oldowan)時期,他認為他看到了奧都萬與阿舍利有所重疊的證據。在他對這兩個工業的種別特異性(species-specific)觀點中,奧都萬等同於巧人,阿舍利等同於直立人,而發達的奧都萬則被指配給巧人。但是,後來對直立人化石的追溯遠早於阿舍利工具;也就是說,直立人最初必然使用模式一。因此,沒有理由認為發達的奧都萬必須屬於巧人,也可能屬於直立人。反對「發達的奧都萬」觀點的人則將發達的奧都萬劃分給奧都萬和阿舍利。然而,毫無疑問,巧人和直立人是共存的,因為巧人的化石最遲在140萬年前就被發現,與此同時,非洲直立人發展了模式二。無論如何,模式二的浪潮隨後蔓延到歐亞大陸,在那同時有兩種模式被使用。直立人可能並非唯一離開非洲的人類;歐洲化石有時與匠人聯繫在一起,匠人是與非洲直立人同時代的人種。 奧都萬工具在石頭上獲得鋒利邊緣,是出於偶然和可能無事先準備的操作導致,阿舍利工具與奧都萬工具相反,是製造過程的計畫性產物。製造者會從一塊坯料開始,可能是從一塊巨石所敲下的大石頭或石板。從這個坯料中移除大塊石片作為石核,接著將石核擺在砧石上,以硬錘擊打邊緣,粗略地塑造工具。然後,必須用木頭或骨頭作為軟錘再次加工,或重新修飾,經全身性精細鑿擊,鑿出一種由兩個凸面相交形成鋒利邊緣的工具。這樣的工具是用於切片;撞擊不但會毀損邊緣還會割傷手。 模式二工具有的呈盤狀,有的呈卵狀,有的呈葉狀且尖銳,還有一些外觀瘦長,遠離身體的一端尖銳,近身體的一端粗鈍,顯然是用來鑽孔。模式二工具是用於屠宰,非複合型(無刀柄),不適合用於殺戮,殺戮必然改用其它辦法。模式二工具較奧都萬大。坯料會不斷產生石片,直到其修飾成最終成品工具本身。邊緣經常通過進一步修飾而變得鋒利。 模式三:莫斯特工業 歐洲的阿舍利石器最終被一種被稱為莫斯特工業的石器技術所取代,莫斯特工業命名自法國的遺址,1860年代在那裡首次發現了一些例子。莫斯特是從阿舍利演變而來,採用了勒瓦婁哇技法,生產出更小更鋒利的刀狀工具以及刮削器。也被稱為「」(prepared core technique),從加工好的石核中打出石片,然後再進行修飾。 莫斯特工業主要是由尼安德塔人開發和使用,尼安德塔人是歐洲和中東的本土人種,但大體上類似的工業同時也在非洲普遍存在。 模式四:奧瑞納工業 模式四工業的長(不是石片)廣泛使用於5萬到1萬年前的舊石器時代晚期。雖然更早之前的尼安德塔人已小量製作過石葉,但奧瑞納文化似乎是第一個以使用石葉為主的文化。與勒瓦婁哇石片技術相比,石葉的使用迅速提升石核的使用效率,而勒瓦婁哇石片技術與以使用石核工作的阿舍利技術相比具有類似的優勢。 模式五:細石器工業 模式五石器涉及生產用於複合工具的細石器,主要加固在柄上。例如馬格德林文化。這種技術可以更有效地利用黑燧石等可用材料,儘管在製造小石片方面需要更高複雜的技能,但在木柄或骨柄上安裝鋒利的燧石刀刃是細石器的關鍵創新,主要是因為手柄可以保護使用者免於燧石的傷害,同時也改善了器具,使其更能充分利用。 新石器工業 磨製石器在史前日本出現在日本舊石器時代,時間大約從西元前4萬年到西元前14000年。在其它地方則從在西元前1萬年開始的新石器時代開始變得很重要。這些打磨的工具由較大粒度的材料製成,例如玄武岩、玉和翡翠、和某些不適合剝落的流紋岩。綠岩工業在英國湖區很重要,被稱為(Langdale axe industry)。磨製石器包括錛、石鑿(Celt)和斧,製造方法屬於勞動密集型,十分耗時,通常以水作為潤滑劑,對磨料石材反覆研磨。 在新石器時代,大型斧頭是將切削成粗糙的形狀製成,即所謂的「粗加工」(rough-out)。此類製品的交易範圍很廣。然後對粗糙部分進行打磨,使表面具有精細的光潔度來製成斧頭。打磨不僅提高了製品的最終強度,也意味著斧頭可以更容易地穿透木材。 原料來源 古人类一般选用质地比较坚硬的矿物作为原料,如火石(燧石)、石英等。这些原料主要通过采集、开采、交换等手段获得。 发展过程 旧石器时代早期:这時的石器比较简陋,一般将天然砾石加以敲击,然后再稍作加工。形状不规则,一件石器有很多用途。 旧石器时代中期:这时的石器比较复杂,打製技术有很大提高,加工也比较精细。 旧石器时代晚期:这时的石器已经出现了穿孔和磨光技术。 中石器时期:細石器开始大规模普及。 新石器时代:这时出现了磨製石器。 近現代:十九世紀,歐洲人在太平洋西部加羅林群島中的一個雅蒲島發現當地人仍然使用石製貨幣,稱之為雅浦島石幣,這種石幣表面十分光滑,布滿圖案,可見當時已獨自發展出良好的雕刻技術。 石器的分类 砾石石器 石片石器 細石器 磨製石器 | 歐洲的阿舍利石器最終被一種被稱為莫斯特工業的石器技術所取代,莫斯特工業命名自法國的遺址,1860年代在那裡首次發現了一些例子。莫斯特是從阿舍利演變而來,採用了勒瓦婁哇技法,生產出更小更鋒利的刀狀工具以及刮削器。也被稱為「」(prepared core technique),從加工好的石核中打出石片,然後再進行修飾。 莫斯特工業主要是由尼安德塔人開發和使用,尼安德塔人是歐洲和中東的本土人種,但大體上類似的工業同時也在非洲普遍存在。 模式四:奧瑞納工業 模式四工業的長(不是石片)廣泛使用於5萬到1萬年前的舊石器時代晚期。雖然更早之前的尼安德塔人已小量製作過石葉,但奧瑞納文化似乎是第一個以使用石葉為主的文化。與勒瓦婁哇石片技術相比,石葉的使用迅速提升石核的使用效率,而勒瓦婁哇石片技術與以使用石核工作的阿舍利技術相比具有類似的優勢。 模式五:細石器工業 模式五石器涉及生產用於複合工具的細石器,主要加固在柄上。例如馬格德林文化。這種技術可以更有效地利用黑燧石等可用材料,儘管在製造小石片方面需要更高複雜的技能,但在木柄或骨柄上安裝鋒利的燧石刀刃是細石器的關鍵創新,主要是因為手柄可以保護使用者免於燧石的傷害,同時也改善了器具,使其更能充分利用。 新石器工業 磨製石器在史前日本出現在日本舊石器時代,時間大約從西元前4萬年到西元前14000年。在其它地方則從在西元前1萬年開始的新石器時代開始變得很重要。這些打磨的工具由較大粒度的材料製成,例如玄武岩、玉和翡翠、和某些不適合剝落的流紋岩。綠岩工業在英國湖區很重要,被稱為(Langdale axe industry)。磨製石器包括錛、石鑿(Celt)和斧,製造方法屬於勞動密集型,十分耗時,通常以水作為潤滑劑,對磨料石材反覆研磨。 在新石器時代,大型斧頭是將切削成粗糙的形狀製成,即所謂的「粗加工」(rough-out)。此類製品的交易範圍很廣。然後對粗糙部分進行打磨,使表面具有精細的光潔度來製成斧頭。打磨不僅提高了製品的最終強度,也意味著斧頭可以更容易地穿透木材。 原料來源 古人类一般选用质地比较坚硬的矿物作为原料,如火石(燧石)、石英等。这些原料主要通过采集、开采、交换等手段获得。 发展过程 旧石器时代早期:这時的石器比较简陋,一般将天然砾石加以敲击,然后再稍作加工。形状不规则,一件石器有很多用途。 旧石器时代中期:这时的石器比较复杂,打製技术有很大提高,加工也比较精细。 旧石器时代晚期:这时的石器已经出现了穿孔和磨光技术。 中石器时期:細石器开始大规模普及。 新石器时代:这时出现了磨製石器。 近現代:十九世紀,歐洲人在太平洋西部加羅林群島中的一個雅蒲島發現當地人仍然使用石製貨幣,稱之為雅浦島石幣,這種石幣表面十分光滑,布滿圖案,可見當時已獨自發展出良好的雕刻技術。 石器的分类 砾石石器 石片石器 |
心宿二是最接近太陽系的OB星協(天蝎-半人馬星協)最亮、最重和演化最快的成員。心宿二是上天蝎部分的成員,其中包含了成千上萬的恆星,平均年齡在100萬歲,距離大約145秒差距(470光年)。 歷史 传说中国在4000多年前颛顼时,就设立了火正的官职专门负责观测这颗大火星。商朝主祀此星。在五行学说流行之前,火星不叫做火星。今日我们所称的火星(行星)被叫做“荧惑”,而那个时代中国古书所称的“火”星其实都是指心宿二。 傳統的名稱 心宿二,是這顆恆星固有的中文名稱,衍生自古希臘的名稱是,意思是「火星的敵手」,這是因為它紅色的外觀和火星這顆行星非常近似。將心宿二與火星比較,可能起源於早期的美索不達米亞天文學。但是,有些學著推測這顆恆星的名字可能是以阿拉伯在Mu'allaqat(懸掛詩)節慶中的戰士英雄人物Antar或Antarah ibn Shaddad命名的。 在古老的美索不達米亞,心宿二可能有下列這些名稱:Urbat、Bilu-sha-ziri("種子的上主")、Kak-shisa("繁榮的創造者")、Dar Lugal("國王")、Masu Sar("英雄和國王")、和Kakkab Bir("朱紅色的星")。 在波斯,心宿二被稱為Satevis,四顆王者之星的恆星之一。 在印度,它與σ和τ合稱為Jyeshtha,是月站 (nakshatra,印度教的二十八宿)之一。如同Rohini、Oldest、Seniormost或Chief。誕生時的地點和月球所在月宮的結合,會顯示權力、獨立性和危機意義。 在中國,它稱為心宿二,只因為它是心宿的第二顆星。 在文藝復興的占星術,它是15顆的Behenian fixed star之一,代表的符號是。 維多利亞、澳大利亞的Wotjobaluk Koori人都稱心宿二為Djuit,是Marpean-kurrk(大角星)的兒子;在它兩側的星是它的妻子。Kulin Kooris看心宿二(Balayang)是Bunjil(牛郎星)的兄弟。 紐西蘭的毛利人稱心宿二是Rehua,蕤它是所有恆星的首領。Rehua是Puanga/Puaka(参宿七)的父親,在毛利的立法中很重要的一顆恆星。 這顆恆星的另一個名稱是"蠍子的心臟": 在古代的埃及,心宿二代表蠍子女神Serket(在金字塔的繁文縟節符號是Isis)。 心宿二也列在巴比倫星表MUL.APIN上,稱為GABA GIR.TAB,意思是"蠍子的乳房(胸部):Lishi, Nabu"。 是來自阿拉伯的翻譯.。這是直接從古希臘翻譯的 | ,但是直到1846年它的存在才被證實。而當時有些人還認為這單純的只是心宿二的光通過月球的大氣層造成的 (當時的理論認為月球有大氣層)。當在掩星的狀況下看見心宿二B本身時,它會呈現深厚的藍色或藍綠色。 對伴星的軌道所知非常有限,估計週期為878年。 在黃道上的位置 心宿二是黃道面5 °內的第4亮星,因此除了會被月球遮蔽之外,偶爾也會被金星掩蔽。上一次的金星掩心宿二發生在西元前523年;下一次將在2400年11月17日。其它的行星在上個千禧年內未曾掩蔽心宿二,在下個千禧年也不會,因為它們實際的節點和交點位置總是在心宿二的北方。在2009年7月31日,月掩心宿二的事件在南亞和中東大部分的地區都能看見。大約在每年的12月2日,太陽會在心宿二的北方5 °掠過。 天蝎-半人馬星協的成員 心宿二是最接近太陽系的OB星協(天蝎-半人馬星協)最亮、最重和演化最快的成員。心宿二是上天蝎部分的成員,其中包含了成千上萬的恆星,平均年齡在100萬歲,距離大約145秒差距(470光年)。 歷史 传说中国在4000多年前颛顼时,就设立了火正的官职专门负责观测这颗大火星。商朝主祀此星。在五行学说流行之前,火星不叫做火星。今日我们所称的火星(行星)被叫做“荧惑”,而那个时代中国古书所称的“火”星其实都是指心宿二。 傳統的名稱 心宿二,是這顆恆星固有的中文名稱,衍生自古希臘的名稱是,意思是「火星的敵手」,這是因為它紅色的外觀和火星這顆行星非常近似。將心宿二與火星比較,可能起源於早期的美索不達米亞天文學。但是,有些學著推測這顆恆星的名字可能是以阿拉伯在Mu'allaqat(懸掛詩)節慶中的戰士英雄人物Antar或Antarah ibn Shaddad命名的。 在古老的美索不達米亞,心宿二可能有下列這些名稱:Urbat、Bilu-sha-ziri("種子的上主")、Kak-shisa("繁榮的創造者")、Dar Lugal("國王")、Masu Sar("英雄和國王")、和Kakkab Bir("朱紅色的星")。 在波斯,心宿二被稱為Satevis,四顆王者之星的恆星之一。 在印度,它與σ和τ合稱為Jyeshtha,是月站 (nakshatra,印度教的二十八宿)之一。如同Rohini、Oldest、Seniormost或Chief。誕生時的地點和月球所在月宮的結合,會顯示權力、獨立性和危機意義。 在中國,它稱為心宿二,只因為它是心宿的第二顆星。 在文藝復興的占星術,它是15顆的Behenian fixed star之一,代表的符號是。 維多利亞、澳大利亞的Wotjobaluk Koori人都稱心宿二為Djuit,是Marpean-kurrk(大角星)的兒子;在它兩側的星是它的妻子。Kulin |
1977年:《比目鱼》 1999年:《我的世纪》 2002年:《蟹行》 2006年:《剝洋蔥》 参考资料 外部链接 Günter Grass at gdansk-life.com Günter Grass 'Bookweb' on literary website The Ledge (with suggestions for further reading) Portrait on rosenthalusa.com "Grass admits serving with Waffen-SS" article in The Guardian Detailed article on Waffen-SS membership 诺贝尔官方网站关于君特·格拉斯介绍 德國諾貝爾文學獎得主葛拉斯去世 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 德國諾貝爾獎獲得者 | Box)於2008年出版;第三卷,《格林的話》(GrimmsWörter),標題指的是格林兄弟编纂的《德语辞典》(Deutsches Wörterbuch),出版于2010年。 私生活 君特·威廉·格拉斯於1954年結婚,自1960年以來一直住在柏林,有時則住在石勒蘇益格-荷爾斯泰因(Schleswig-Holstein)。他在1978年離婚,但是於1979年再婚。 社會運動 幾十年來,君特·威廉·格拉斯都是德国社会民主党與其政策的支持者。他曾多次參加德國及國際政治的辯論。 君特·威廉·格拉斯在西德總理威利·布蘭特執政時期,是一個活躍的社會運動家。君特·威廉·格拉斯批評左翼激進分子,贊成「蝸牛般的和平」,正如他所說的改良主義(Aus dem Tagebuch einer Schnecke)。 在1980年代,他成為了活躍的和平運動者,曾訪問加爾各答六個月之久。 在德國統一期間,君特·威廉·格拉斯支持兩個德國繼續分離,認為統一的德國一定再度成為好戰的民族國家。 2001年,君特·威廉·格拉斯提議建立德國-波蘭藝術博物館。1907年的海牙公約要求返回的藝術品,都已散落各地或被竊。 2012年4月4日,格拉斯的詩《應該說些什麼》在幾份歐洲報紙上發表。他在這首詩中,表達以色列可能會利用設備,對伊朗發射核彈頭。他希望許多人要求“伊朗和以色列政府允許自由且開放的國際權威,來檢查潛在的核子武器製作能力。” 以色列政府因此宣布他在以色列為不受歡迎人物。 2012年4月26日,他寫了一首詩批評歐洲對於希臘的歐洲主權債務危機處理政策。希臘在詩中被稱為「歐洲的恥辱」。 作品列表 1956年:《风信鸡的优点》 1959年:《鐵皮鼓》 1961年:《貓與鼠》 1963年:《狗年月》 《特·格拉斯诗选》 1977年:《比目鱼》 1999年:《我的世纪》 2002年:《蟹行》 2006年:《剝洋蔥》 参考资料 外部链接 Günter Grass at gdansk-life.com Günter Grass 'Bookweb' on literary website The Ledge (with suggestions for further reading) Portrait on rosenthalusa.com "Grass admits serving with Waffen-SS" article in |
詳細請參考比较神话学。 虚构神话 克蘇魯神話 迷思 迷思是英語單詞「myth」(神話)的音譯。 但在現代,由於被誤用,迷思一詞也指誤區。 参考文献 引用 来源 Armstrong, Karen. "A Short History of Myth". Knopf Canada, 2006. Bascom, William. "The Forms of Folklore: Prose Narratives". 'Sacred Narrative: Readings in the Theory of Myth. Ed. Alan Dundes. Berkeley: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1984. 5-29. Bulfinch, Thomas. Bulfinch's Mythology. Whitefish: Kessinger, 2004. Campbell, Joeseph. "The Power of Myth". New York: Doubleday, 1988. Doty, William. Myth: A Handbook. Westport: Greenwood, 2004. Dundes, Alan. "Binary Opposition in Myth: The Propp/Levi-Strauss Debate in Retrospect". Western Folklore 56 (Winter, 1997): 39-50. Dundes, Alan. Introduction. Sacred Narrative: Readings in the Theory of Myth. Ed. Alan Dundes. Berkeley: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1984. 1-3. Dunes, Alan. "Madness in Method Plus a Plea for Projective Inversion in Myth". Myth and Method. Ed. Laurie Patton and Wendy Doniger. Charlottesville: University of Virginia Press, 1996. Eliade, Mircea. Myth and Reality. Trans. Willard R. Trask. New York: Harper & Row, 1963. Eliade, Mircea. Myths, Dreams and Mysteries. Trans. Philip Mairet. New York: Harper & Row, 1967. "Euhemerism". The Concise Oxford Dictionary of World Religions. Ed. John Bowker.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0. Oxford Reference Online.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UC - Berkeley Library. 20 March 2009 . Fabiani, Paolo "The Philosophy of the Imagination in Vico and Malebranche". F.U.P. (Florence UP), English edition 2009. PDF Frankfort, Henri, et al. The Intellectual Adventure of Ancient Man: An Essay on Speculative Thought in the Ancient Near East. Chicago: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1977. Frazer, James. The Golden Bough. New York: Macmillan, 1922. Graf, Fritz. Greek Mythology. Trans. Thomas Marier. Baltimore: 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Press, 1993. Honko, Lauri. "The Problem of Defining Myth". Sacred Narrative: Readings in the Theory of Myth. Ed. Alan Dundes. Berkeley: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1984. 41-52. Kirk, G.S. Myth: Its Meaning and Functions in Ancient and Other Cultures. Berkeley: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73. Kirk, G.S. "On Defining Myths". Sacred Narrative: Readings in the Theory of Myth. Ed. Alan Dundes. Berkeley: | 神话来源于原始社会时期,人类通过推理和想象对自然现象作出解释。但是由于这时的知識水準非常低下,因此经常笼罩着一层神秘的色彩。 神话中神的形象大多具有超人的力量,是原始人类的认识和愿望的理想化。 许多民族的原始社会的历史,都是从神话故事开头的。神话中的人物大多来自原始人类的自身形象。狩猎比较发达的部落,所创造的神话人物大多与狩猎有关;农耕发达的部落所创造的神话人物多与农业有关。神话中的英雄也以刀斧、弓箭为武器。从神话中,可以看到先民的一些事迹。 不论是世界文明发生最早地区的原始社会民族,还是当今世界上还处在原始社会的民族,他们流传的许多神话故事都大同小异。 神话也是文学的先河,是人类最早的口头散文作品。例如《庄子·應帝王》中说:“泰氏,其卧徐徐,具觉于于,一以己为马,一以己为牛。” 神话具有一定的地域性和区域性,不同的文明或者民族都有自己所理解的神话含义。 定義 在學術上,學者所說的神話,必須具有幾個條件: 敘述人類原始時代或人類演化初期的單一事件或故事。 承傳者對這些事件、故事必須信以為真。 傳承者自己也知道是虛構的故事被稱為“寓言”。 必須是遠古族群的人們集體創造並且流傳下來,如果是個人創造,並且沒有透過傳承或群眾對其創造的參與,這故事再怎麼神奇均不屬於神話。 和神话相近的概念有传说和民间故事。这三个词指不同类型的传统故事。不同于神话,民间故事可以发生在任何时代、任何地点;传承民间故事的人也不把它们当成真实、神圣的。传说则一般被当做是真实的,但是传说一般发生在更近的事件段内,传说中的世界和现在的世界几乎一样。传说的主角一般是人类,神话的主角一般是超自然角色。 定义神话、传说和民间故事这三个概念,只是为了把传统故事归类。在许多文化中,神话和传说之间不一定有明确界限。有些文化中只把传统故事分为两类:民间故事和神话传说。甚至神话和民间故事也不能完全区分开,一个民族认为是虚构的故事(民间故事),可能被另一个民族当成史实(神话)。 事实上,当一个神话失去其宗教地位后,它更像是民间故事,例如以前欧洲的巨人、仙女和人类英雄带有神性,在基督教传播开后全被当成民间故事。 分類 神話大致分為三類:創世神話、神祇神話、英雄神話。其中以創世神話最為重要。 創世神話—講述人類原始時期,記載事務、制度起源的神話。又可粗分為世界起源神話、人類起源神話、文化起源神話。 但不表示每一個民族就一定會同時擁有上述幾種神話,有些民族可能講到人類起源,卻沒說到文化起源,但儘管如此,都仍可歸納一個共同點,就是講述「宇宙初開」演進到「秩序規則」。 神祇神話和英雄神話—就是講述神佛和英雄們的種種事蹟。 不同學術範圍對神話的理解 英文中的神話(myth)一詞從希臘文的mythos一詞而來,其原文含意包括「語詞」、「言說」、「故事」及「虛構故事/小說」等;因其不可質疑的有效性而往往與希臘文中的「道/科學」(logos)相對,在近代的學術研究中,神話往往不是「虛假故事」、「誤解」的同義詞,在不同的學術研究中,「神話」這術語有三種主要用法,即禮儀/人類學用法、文學用法及符號學用法: 禮儀/人類學用法認為神話是一種匿名創作的敘事,它提供了世界為何是現在這樣及人們為何如此行事的解釋,它是將自然變為文化的一種重要的手段,是人類嘗試對自我身份的一種解釋,故有其當中的文化意涵。 在文學理論中,神話是某種永恆的人類真理的故事或象徵,這種永恆真理通常屬於道德的或美學的範疇,這種象徵或原型具有跨文化的意義。宗教與文學有極其相似的社會功能,就是把這種永恆的真理的價值觀透過故事的形式傳遞。 符號學對神話的理解有別以上兩種用法,它是指一系列連接而不相合的相關概念,某種文化中的成員靠著這種概念才能理解某些對人類重要的主題,神話在無意識與主體間性的狀態運作,使文化自然化。 起源 真实事件 一种理论认为,神话是从真实历史事件演变而来。 根据这一理论,古代讲故事的人反复述说一段历史,年深日久,故事中的人物被神格化。 例如一些学者认为,风神埃俄罗斯的神话就来自一个古代真实的国王,他教人民使用帆船,掌握用风的技巧,后来被流传成风神。宙斯是一个英明的国王,死后被葬在克里特岛。公元前5世纪的古希腊作家希罗多德和普罗迪克斯都支持这种主张。希腊神话学家犹希迈罗斯( [Euhēmeros],生于前4世纪)是持这一理论最有名的人,此类思想也被称为“犹希迈罗斯主义”。 寓言 还有一些人认为神话来自托寓。例如把古希腊众神看做对自然现象的解读和比喻,阿波罗代表太阳,波塞頓代表水。相似的理论认为,神话是哲学或灵性概念的载体:雅典娜代表睿智和公正,阿芙洛狄忒代表欲望等。19 世纪的梵语学者马克斯·缪勒支持神话托寓理论。他相信神话最初是对大自然的比喻性描述,后来逐渐被人按字面意思理解。例如,人们常用修辞手法描述大海“躁动不安”,后来神话中的海神就被描述为暴躁易怒。 拟人化 一些学者认为神话是对无生命物体和力量的拟人化。例如古人崇拜火、空气等自然力,后逐渐把它们想像成神明。这一理论被称为“造神思维”(Mythopoeic thought)。根据这一理论,古人常把没有生命的东西看做有主观意识的人。因此他们把自然事件描述为神明人为造成的,这些神往往有人类的性格。这些故事集中起来就形成了神话。 神话-仪式理论 根据神话-仪式理论,所有存在的神话都和仪式密不可分。最极端的说法是,所有神话都是早期人类对仪式的解释。这一理论最早被圣经学者威廉姆·史密斯提出。根据史密斯的理论,人们最初进行的仪式和神话没有关系。后来我们忘记了最初举行仪式的原因,就尝试编一些故事来解释仪式,并声称举行仪式是为了纪念神话中描述的事件。人类学家詹姆斯·弗雷泽也持有类似理论。他认为原始人最早信仰魔法,后来人们对魔法失去信心,就发明了神话,并且说他们之前举行的魔法仪式为了安抚众神而进行的宗教仪式。 目的 一些宗教历史学家认为,神话最重要的职能之一是建立行为模式并提供宗教体验。通过互相复述神话,传统社会中的成员暂时把自己和当前的世界分离,让心灵返回到神话时代,从而使自己更接近神聖的世界。 在某些情况下,社会在复述神话的时候会试图重现神话中的场景。例如,人们会重现神在创世时使用的治愈手段,希望以此治愈目前生病的人。罗兰·巴特也认同这一观点。他认为现代文化也做着类似的事情。由于科学无法定义人类道德,人们仍然借由宗教体验来与一个更远古的时代建立联系。那些远古时代在人们心目中有更高的道德标准,和现今的科技时代完全不同。 宗教学家 Joseph Campbell 定义神话有四个基本功能:神秘功能(使人感受宇宙的威严)、科学功能(解释世界运作方式)、社会学功能(支持和验证社会秩序)、教育功能(说明人类在各种条件下应该如何生活)。 在一個文化中,神話通常扮演著四種功能: 1.形而上的功能:可以用來解釋存在的根源 2.宇宙論的功能:強調宇宙萬物都是某個大畫面的一部分 3.社會性的功能:透過神話可以促進成員對社會規範的遵守 4.心理的功能:提供一種個人行為的模範 世界神話 詳細列表請參考神話列表,以下列出主要的神話 中國神話 日本神話 朝鮮神話 越南神話 蒙古神話 印度神話 巴比倫神話 北歐神話 羅馬神話 希臘神話 斯拉夫神話 瑪雅神話 阿茲特克神話 埃及神話 毛利神話 比較神話學 比較神話學是指將不同的神話進行比較以找出它們共同的主題和特點,或者同體系而分支的神話,例如蒙古神話 與 突厥神話,兩者的起源都是額爾古納昆,可能因為是遊牧民族互相交流或分離兩地產生的。 詳細請參考比较神话学。 虚构神话 克蘇魯神話 迷思 迷思是英語單詞「myth」(神話)的音譯。 但在現代,由於被誤用,迷思一詞也指誤區。 参考文献 引用 来源 Armstrong, Karen. "A Short History of Myth". Knopf Canada, 2006. Bascom, William. "The Forms of Folklore: Prose Narratives". 'Sacred Narrative: Readings in the Theory of Myth. Ed. Alan Dundes. Berkeley: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1984. 5-29. Bulfinch, Thomas. Bulfinch's Mythology. Whitefish: Kessinger, 2004. Campbell, Joeseph. "The Power of Myth". New York: Doubleday, 1988. Doty, William. Myth: A Handbook. Westport: Greenwood, 2004. Dundes, Alan. "Binary Opposition in Myth: The Propp/Levi-Strauss Debate in Retrospect". Western Folklore 56 (Winter, 1997): 39-50. Dundes, Alan. Introduction. Sacred Narrative: Readings in the Theory of Myth. Ed. Alan Dundes. Berkeley: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1984. 1-3. Dunes, Alan. "Madness in Method Plus a Plea for Projective Inversion in Myth". Myth and Method. Ed. Laurie Patton and Wendy Doniger. Charlottesville: University of Virginia Press, 1996. Eliade, Mircea. Myth and Reality. Trans. Willard R. Trask. New York: Harper & Row, 1963. Eliade, Mircea. Myths, Dreams and Mysteries. Trans. Philip Mairet. New York: Harper & Row, 1967. "Euhemerism". The |
《李鹏论科教兴国》2010年中国电力出版社 《李鹏论三峡工程》2011年中国三峡出版社 《李鹏论宏观经济》(上中下)2012年中国电力出版社 《李鹏论产业经济》(上下册)2013年中国电力出版社 《李鹏论地区经济》2016年中国电力出版社 回忆录2部 《李鹏回忆录(1928-1983)》上下册,2014年中国电力出版社 1983年任国务院副总理之后的回忆录尚未出版。 答记者问 在1988年第七届人大一次会议上答中外记者问 在1993-1997年第八届人大历次会议的记者会上答中外记者问 捐款 李鹏捐款300万人民币稿费至中国教育发展基金会“李鹏—延安助学基金”,资助母校延安大学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另捐款稿费300万给中国教育发展基金会。 荣誉 共和国勋章(1984年5月21日于納布勒省) 大十字级塔瓦拉勋章(1990年6月26日) (1995年10月4日) 大十字级秘鲁太阳勋章(1995年10月9日) (1996年11月13日) (1997年5月10日) (1999年4月10日) (2000年6月12日) 普希金奖章(2007年于莫斯科) 聯合國環境署 联合国环境计划署金质奖章(1987年8月) 家庭 父亲:李硕勋。 母亲:赵君陶。 妻子:朱琳 长子:李小鹏。2008年6月2日,弃商从政,转任中共山西省委常委、副省长。2016年8月30日,辞去山西省省长职务,同年9月3日接替杨传堂,成为交通运输部部长。 女儿:李小琳。原中国大唐集团副总经理和党组成员、澳门电力董事、香港中资企业协会执行董事、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常务理事和中国工商理事会常务理事等职。曾任中国电力国际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中国电力新能源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全国第十一届、第十二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妇联执行委员。宜宾学院名誉院长。 次子:李小勇,新加坡人,1990年代是涉案金额高达5亿的新国大巨额诈骗案的主要责任人。 孫女:李琳暄 孫女:李葉 親家 唐統一: 清華大學教授,叔祖父是唐紹儀 刘虎生(劉伯堅之子) 葉正明(葉挺之子) 影视纪念 电视剧《天涯浴血》,2016年,提及李鹏父亲李硕勋的故事。 参考文献 外部链接 天安门母亲 射鹏行动官网 中国政府网: 李鹏简历 李鹏同志生平 李鹏同志生平照片 央视网: 李鹏同志逝世 李鹏同志遗体在京火化 相关条目 李鹏政府、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工程 六四天安门事件、李鹏下台嵌字诗、李鵬六四日記 | 日记7部 《众志绘宏图:李鹏三峡日记》2003年中国三峡出版社 《起步到发展:李鹏核电日记》(上下)2004年新华出版社 《电力要先行:李鹏电力日记》(上中下)2005年 电力出版社 《立法与监督:李鹏人大日记》(上下)2006年新华出版社 《市场与调控:李鹏经济日记》(上中下)2007年新华出版社 《和平发展合作:李鹏外事日记》(上下)2008年新华出版社 《关键时刻:李鹏六四日记》2010年美国洛杉矶西点出版社 《李鹏六四日记真相,附录》2010香港澳亚出版社 文集7部 《李鹏论发展中国电力工业(1979-1993)》1993年水利电力出版社 《李鹏论可持续发展》2010年中国电力出版社 《李鹏论科教兴国》2010年中国电力出版社 《李鹏论三峡工程》2011年中国三峡出版社 《李鹏论宏观经济》(上中下)2012年中国电力出版社 《李鹏论产业经济》(上下册)2013年中国电力出版社 《李鹏论地区经济》2016年中国电力出版社 回忆录2部 《李鹏回忆录(1928-1983)》上下册,2014年中国电力出版社 1983年任国务院副总理之后的回忆录尚未出版。 答记者问 在1988年第七届人大一次会议上答中外记者问 在1993-1997年第八届人大历次会议的记者会上答中外记者问 捐款 李鹏捐款300万人民币稿费至中国教育发展基金会“李鹏—延安助学基金”,资助母校延安大学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另捐款稿费300万给中国教育发展基金会。 荣誉 共和国勋章(1984年5月21日于納布勒省) 大十字级塔瓦拉勋章(1990年6月26日) (1995年10月4日) 大十字级秘鲁太阳勋章(1995年10月9日) (1996年11月13日) (1997年5月10日) (1999年4月10日) (2000年6月12日) 普希金奖章(2007年于莫斯科) 聯合國環境署 联合国环境计划署金质奖章(1987年8月) 家庭 父亲:李硕勋。 母亲:赵君陶。 妻子:朱琳 长子:李小鹏。2008年6月2日,弃商从政,转任中共山西省委常委、副省长。2016年8月30日,辞去山西省省长职务,同年9月3日接替杨传堂,成为交通运输部部长。 女儿:李小琳。原中国大唐集团副总经理和党组成员、澳门电力董事、香港中资企业协会执行董事、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常务理事和中国工商理事会常务理事等职。曾任中国电力国际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中国电力新能源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全国第十一届、第十二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妇联执行委员。宜宾学院名誉院长。 次子:李小勇,新加坡人,1990年代是涉案金额高达5亿的新国大巨额诈骗案的主要责任人。 孫女:李琳暄 孫女:李葉 親家 唐統一: 清華大學教授,叔祖父是唐紹儀 刘虎生(劉伯堅之子) 葉正明(葉挺之子) 影视纪念 电视剧《天涯浴血》,2016年,提及李鹏父亲李硕勋的故事。 参考文献 外部链接 天安门母亲 射鹏行动官网 中国政府网: 李鹏简历 李鹏同志生平 李鹏同志生平照片 央视网: 李鹏同志逝世 李鹏同志遗体在京火化 相关条目 李鹏政府、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工程 六四天安门事件、李鹏下台嵌字诗、李鵬六四日記 |
凯文·麥可·科斯特纳(,)是一位美國演員、电影制片人、導演和歌手。 他主演過很多电影,但直到《與狼共舞》、《俠盜王子羅賓-{}-漢》以及《護花傾情》才廣為人知,之後他还拍過《未來水世界》、《完美的世界》、《末世戰士》(The Postman)、《刺杀肯尼迪》等优秀影片。 科斯納雖然自己說無意從政,平常主要支持民主黨,2008年美國總統大選中則多次幫歐巴馬站台輔選。 1990年他首次导演的电影《與狼共舞》获得包括最佳电影、最佳导演在内的七座奧斯卡金像獎。 早年 他生于加州的Lynwood,是家中三个儿子中最小的(第二个孩子出生时死亡)。他母亲Sharon Rae从事社会保障工作,他父亲William Costner是一名电工,后来成为Southern California Edison公司的管理人员。他家的祖先是1700年代移民南卡罗来纳州的德国裔美国人。他也具有英国和爱尔兰血统。家人信仰浸信会。在唱诗班中他喜欢体育、上钢琴课和写诗。7岁时他观看的电影《西部開拓史》对他童年影响很大。 年少时他经常结交许多朋友,让他充满自信。1973年他毕业于Villa Park High School。1978年获得加州州立大学富勒顿分校(California State University, Fullerton)的行銷与金融专业学士学位。 个人生活 1975年3月,他开始与同学辛蒂·席維亞(Cindy Silva)约会,三年后两人结婚,并生育了三个子女:Anne "Annie" Clayton(1984年4月15日出生)、Lily McCall(1986年8月4日出生)和Joseph "Joe" Tedrick(1988年1月31日出生)。1994年夫妻两人离婚。他还有一个儿子Liam(1996年出生),是他与布莉姬·魯妮(Bridget Rooney)所生的。 1996年他与超模艾麗·麥花遜同居。 2004年9月25日,他与交往四年的女友、德国裔美国人模特与手包设计者克莉絲汀·鮑嘉納(Christine Baumgartner)结婚。他们的第一个孩子Cayden Wyatt Costner生于2007年5月6日的洛杉矶的一家医院。第二个儿子Hayes Logan生于2009年2月12日,第三个孩子Grace Avery生于2010年6月2日。 影視列表 電影 電視劇 导演作品 与狼共舞(Dances with Wolves) (1990) (1997) 天地无限(Open Range) (2003) 参考资料 外部链接 AMC's | Park High School。1978年获得加州州立大学富勒顿分校(California State University, Fullerton)的行銷与金融专业学士学位。 个人生活 1975年3月,他开始与同学辛蒂·席維亞(Cindy Silva)约会,三年后两人结婚,并生育了三个子女:Anne "Annie" Clayton(1984年4月15日出生)、Lily McCall(1986年8月4日出生)和Joseph "Joe" Tedrick(1988年1月31日出生)。1994年夫妻两人离婚。他还有一个儿子Liam(1996年出生),是他与布莉姬·魯妮(Bridget Rooney)所生的。 1996年他与超模艾麗·麥花遜同居。 2004年9月25日,他与交往四年的女友、德国裔美国人模特与手包设计者克莉絲汀·鮑嘉納(Christine Baumgartner)结婚。他们的第一个孩子Cayden Wyatt Costner生于2007年5月6日的洛杉矶的一家医院。第二个儿子Hayes Logan生于2009年2月12日,第三个孩子Grace Avery生于2010年6月2日。 影視列表 電影 電視劇 导演作品 与狼共舞(Dances with Wolves) (1990) (1997) 天地无限(Open Range) (2003) 参考资料 外部链接 AMC's Photo Gallery : Kevin Costner, Hollywood Icon KevinCostner.com – Official website JewReview.net interview with Kevin |
維新黨人中,康有為早離開北京,梁啟超逃入日本使館。其他數十人被捕,包括稱為「戊戌六君子」的譚嗣同、杨锐、林旭、劉光第、楊深秀、康廣仁,六人於9月28日被处死於菜市口法場,剛毅親自監斬。徐致靖被處以終身監禁(庚子之亂後得赦免);張蔭桓則流放新疆,后于1900年被处死于当地。 從以上時序及史料可推斷,慈禧在居於頤和園期間一直對帝黨的計劃掌握若干情報。若要說在過程中向慈禧一方告密,致引發政變之關鍵人物,則應非楊崇伊莫屬。反觀袁世凱在事件中,極其量僅可稱為事泄保身,並非關鍵泄密者。 失敗原因 早期探究 早期的評論認為,戊戌政变的深层原因是满汉之争,慈禧并不一定反对维新,但变法与“满洲统治”这一根基相抵触,随着变法运动的激进化,康有为上奏在华东建设新都,剪掉辫子,改穿西式服装,改元維新(参《请断发易服改元折》),意味着脱离清兵入关后在北京周边设定的旗地、八旗等满人势力,轉向对外开放之地上海,断发、易服、改元意味着对祖法即二百五十年来的清朝统治的全盘否定,因此唤起了满洲人的抗拒。当时一封致英国代理上海总领事白利南的信中称:“到光绪意欲改变中国辮子风俗的诏令一传出(据康说这是真的),旗人的不满达到顶点。对满人来说,割掉象征旗人征服汉人的辫子,等于否定旗人在中国的统治。 英国公使窦纳乐說道:“最近的一些事件确切表现出太后和旗人派对他们自身安全感到严重的惊恐,且视维新运动有害于旗人统治。维新新党的领袖都是汉人,在斥责康有为所组织的‘保国会’的上谕中,很有意义地指出,保国会志在保中国(國家)而不保大清(政權)。旗人在摧毁维新派时,能够博得多数汉族官員的赞同,或至少漠不关心,乃因为光绪采纳热心变法的青年一派的建议从事改革,不但危及他们的权力,甚至危及他们的地位。 康有為的弟弟康廣仁說:「伯兄規模太廣,志氣太銳,包攬太多,同志太孤,舉行太大。當地排者,忌者、擠者、謗者盈衢塞巷,而上又無權,安能有成?」 當今新探 香港大學博士區仲桃認為,慈禧與光緒早在康有為跟光緒策劃百日維新前已逐步推行改革,康有為的出現某程度上「破壞」了原本改革的進程。康有為提出改革的背後有個人的考慮,而且手法激進,譚嗣同更認為所有變革要流血才會成功。此外,康有為跟日本關係密切,力邀日本前首相伊藤博文(策劃中日甲午戰爭的主要人物)當光緒的顧問,康有為等人更策動暗殺慈禧,事情敗露後,康有為和梁啟超流亡海外,而譚嗣同則拒絕離開。慈禧對於光緒要殺害自己的計劃感到十分震驚,但在她有生之年對該事件絕口不提。另一方面,在國外的康有為竭力把慈禧和光緒描繪成今天一般人理解的模樣。 上海師範大學教授雷家聖指出:日本前首相伊藤博文在戊戌變法期間到中國訪問。當時英國傳教士李提摩太向變法派領袖康有為建議,要求清朝方面聘請伊藤為顧問,甚至付以事權,變法派官員在伊藤抵華後,紛紛上書請求重用伊藤,引起保守派官員的警惕。保守派官員楊崇伊甚至就事件密奏慈禧太后:「風聞東洋故相伊藤博文,將專政柄。伊藤果用,則祖宗所傳之天下,不啻拱手讓人。」楊崇伊的激烈言論,促使慈禧太后在9月19日由頤和園回到紫禁城,意欲瞭解光緒皇帝對伊藤有何看法。 伊藤與李提摩太又向康有為提議「中美英日合邦」,於是在康有為的授意下,變法派官員楊深秀於9月20日上書光緒:「臣尤伏願我皇上早定大計,固結英、美、日本三國,勿嫌『合邦』之名之不美。」另一變法派官員宋伯魯也於9月21日上書言道:雷家圣认为,这是欲將中國軍事、財稅、外交等國家大權,交於外人之手,所以慈禧太后驚覺事態嚴重,當機立斷發動政變,重新訓政,結束了戊戌變法。雷家圣亦認為「合邦」为外国的阴谋,康有为在戊戌变法前即曾与日本人联系,要与日本人联合召开「两国合邦大会议」。戊戌变法开始后,李提摩太又向康有为建议中、美、英、日四国「合邦」,藉以对抗俄国,他指出,这在当时是完全不切实际的。但身为高级知识分子的李提摩太却向康有为提出这种建议,动机令人怀疑。康有为更向光绪建议要向李提摩太与伊藤博文「商酌办法」,则控制权将完全掌握在外人手中。因此李提摩太「合邦」的计划,可以说是一个外交的骗局,利用康有为等人对国际常识不足的弱点,诱骗康有为等人与光绪将交出军事、财政、外交等权力给外国人,任由外国操控宰割。 美國哈佛大學費正清中國研究中心研究員孔祥吉也认为:「拆穿了李提摩太的西洋镜,原来是一个赤裸裸的并吞中国的阴谋,……这一合邦计划幸好没有实行,倘若付诸实施,则半封建、半殖民地的中国无疑会成为对英美日等资本主义国家的附属国和殖民地。」戊戌政变之后,慈禧下令逮捕康有为,将宋伯鲁革职拿问,后又处死杨深秀等戊戌六君子,均没有提到他们有卖国通敌之罪。当时英、日正在中国东北与渤海进行军事活动,雷家圣认为一旦公布英、日涉及合邦计划,无异与英、日反目成仇,因此只能以含混之罪名带过。 袁世凱與戊戌變法成敗的關係 袁世凱在1896年4月受到监察御史胡景桂的彈劾,指他在小站练兵时犯下「嗜杀擅权」、「克扣军饷」、「诛戮无辜」等多条罪状,荣禄当时视察新军,为新军军容所动,力保袁世凯,袁世凯才得以留任。 1898年9月18日(八月初三)晚上,谭嗣同去法华寺夜访袁世凯,希望袁世凯可以起兵勤王,或禁锢慈禧等计划。但荣禄有恩于袁世凯,所以有观点认为袁世凯把譚嗣同的想法告訴给榮祿,結果戊戌變法失敗,光緒帝失去朝廷政權並遭軟禁。 但據近年根据历史资料考證,慈禧及榮祿等早有廢除新政的計劃,已經有所部署和防備。袁世凯告密一事的真实情况亦有诸多疑点,戊戌变法时袁世凯倾向“维新”并未主动告密。9月21日(八月初六)清廷颁布训政诏书,慈禧太后全面掌握政权。如果袁世凯告密,谭嗣同作为劝言袁世凯劫持或杀掉慈禧的人,罪不可赦,但上谕中只是要求捉拿康有为和康广仁,并未下令逮捕谭嗣同。同时,时间和技术也是问题,袁世凯9月20日(八月初五)抵达天津已是日落,赶到荣禄处已是夜间,即便当时告密,以当时的技术条件,荣禄根本无法及时赶回北京。可见慈禧太后政变并非由袁世凯告密所引起。根据袁世凯亲信张一麐所著《心太平室集》和荣禄亲信陈夔龙所记《梦蕉亭杂记》,真实情况应是9月21日(八月初六)晚袁世凯听到杨崇伊从北京带来的政变消息,袁世凯以为密谋已经泄露,为避免自己被牵扯上叛逆罪,于是将情况告知荣禄,而非主动告密。(有一说袁世凯离京前深思后密告给军机大臣礼亲王世铎,世铎再转告慈禧太后。)即便按照维新派原计划进行,袁世凱對於戊戌維新的成敗是否具有決定性的影响仍有爭議,因为以袁世凱當時掌握的新軍戰力,亦不足以對抗聽命於榮祿駐紮於北京附近的眾多部隊。 對中國政局的影響 戊戌政變後,光緒帝被慈禧太后幽禁在三面環水的南海瀛台。康有為逃至香港,後轉至加拿大,在光緒二十五年六月十三日(1899年7月20日)組織保皇會,又名中國維新會,頌揚光緒皇帝,鼓吹君主立憲,而梁啟超則逃至日本,創刊《清議報》,醜詆慈禧太后。 在康梁兩人出逃的時候,宮內傳來康有為毒殺光緒皇帝的消息,後來又傳光緒皇帝久病,由慈禧太后訓政。民間議論紛紛,中外盛傳光緒帝已不在人世。兩江總督劉坤一警告道:「人情危懼,強鄰環視,難免借起兵端。」時劉坤一挾兩湖張之洞同電,而張之洞臨時要求去掉名字。劉坤一遂獨自具章,慈禧覽畢無語。時任英國駐華公使竇納樂亦稱假若光緒帝去世,將為各國所不諒。結果大內允許法國使館醫生入宮中診治光緒帝,-{云}-無大礙。 守舊派大臣恐光緒帝怨於將來,紛紛慫恿慈禧太后廢掉光緒帝,再加上康有為逃亡海外後,宣稱握有光緒帝密詔,使慈禧太后的訓政受各界質疑,因此動了廢掉光緒帝的念頭,但議論未決。各國公使聽聞消息後,於元旦入覲詰問理由。慈禧太后恐引起列強干涉,為測試列強態度,遂依榮祿建議,於1900年1月24日,以光緒帝名義頒詔,稱其不能誕育子嗣,乃立端郡王載漪之子,15歲的溥儁為大阿哥,史稱己亥建儲。 不過該詔書一出,隨即令天下嘩然,1900年1月27日,上海電報局總辦經元善領銜通電要求光緒帝「力疾臨御,勿存退位之思」。簽名者有葉瀚、馬裕藻、章炳麟、汪貽年、丁惠康、沈藎、唐才常、經亨頤、蔡元培、黃炎培等1231人。同時發表《布告各省公啟》,要求各省共同力爭,「如朝廷不理,則請我諸工商通行罷市集議」。各國公使認為立儲事件影響中國形勢穩定,隨之提出警告,拒絕入賀。 因為戊戌政變後,列強協助康有為和梁啟超逃往國外,使慈禧太后與守舊派大臣對列強產生怨恨。也因此對義和團採放任態度,終釀成八國聯軍入侵的大禍(見劉坤一等人發起的東南聯保運動)。 戊戌政變後維新黨人成為了被官府緝捕的罪犯,他們與革命黨人在日本相會,當時宮崎滔天、犬養毅、以及其他熱心「支那問題」的日本浪人,皆努力撮合同在日本的「興中會」(孫中山)與「維新派」(康有為),希望兩黨能攜手一同造反。戊戌政變直接導致1900年夏維新派與革命黨嘗試合作,趁義和團事件及八國聯軍時發動自立軍起義。此維新起義失敗後,代之而起的是主張推翻滿清,激烈變革,推翻原有制度和政府的革命者,最後清朝亦畫上句號。 參考文獻 引用 来源 书籍 (本書初版原名《力挽狂瀾:戊戌政變新探》,台北:萬卷樓,2004) 外部連結 張灝:〈再認戊戌維新的歷史意義 〉。 黄汉青:〈维新派近代民权学说的历史演进 〉。 孫隆基:〈從「天下」到「國家」──戊戌維新一代的世界觀 〉。 王汎森:〈戊戌前後思想資源的變化:以日本因素為例 | 變法內容 新政內容主要涵蓋教育及軍事等多方面的政策和體制。其最終目標,是推行君主立憲制。康有為向光緒皇帝贈送自己的著作《日本變政考》和《俄羅斯大彼得變政記》,還有李提摩太翻譯的《泰西新史攬要》和其他有關各國改革的書。這令光緒傾向以明治維新為改革的藍本。 教育改革 這是維新派最重視的地方,細節包括: 舉辦京師大學堂 所有書院、祠廟、義學及社學一律改為兼習中西學的學堂 各省設高等學堂,府城設中學,州縣設小學 鼓勵私人開辦學堂 設立翻譯、醫學、農、商、鐵路、礦、茶務及蠶桑速成學堂 派遣皇族宗室出國遊歷,挑選學生到日本遊學 廢八股文、鄉試會試及生童歲、科考試,改考歷史、政治、時務及四書五經,以及定期舉行經濟特科 設譯書局 頒發著書及發明給獎章程,保薦格致人才 經濟建設 康有為強調中國必須以工商立國,才能富國養民;另外因為官辦企業多有弊病,故此也著重鼓勵民辦企業。 設鐵路礦務總局、農工商總局,並且在各省設分局 廣泛開設農會,刊印農報,購買農具,訂立獎勵學藝、農業程序,編譯外國農學書籍,採用清西各法切實開墾 頒發製器及振興工藝給獎章程 在各地設立工廠 在各省設商務局、商會,保護商務,推廣口岸商埠 開放八旗經商的禁令,命其學習士農工商自謀生計 倡辦實業,促進生產 軍事 改用西洋軍事訓練 遣散老弱殘兵,削減軍餉須支,實行團練,裁減綠營,舉辦民兵 頒發興造槍砲特賞章程 籌設武備大學堂 武科停試弓箭騎劍,改試槍炮 允許私人開設軍事工廠,製造軍火 政治 裁減冗官和重疊機構 設置京卿學士,以集思廣益 准許地方官與士民上書 更改上海《時務報》為官報,創設京師報館 解除报禁(允许民间创立报馆) 按月分類列名每年收支 |
2月17日——美国《新闻周刊》(《Newsweek》)杂志创刊。 2月17日——美国通過布萊恩法案(Blaine Act),容許3.2%酒精含量的飲料。 2月27日——德国国会纵火案。 3月 3月3日——清雲科技大學建校;恩斯特·台尔曼被捕;恆生銀號(即恆生銀行前身)於香港成立開業。 3月4日——富兰克林·德拉诺·罗斯福擔任美国总统,並著手推行新政。 3月20日——纳粹德国在达豪设置第一个集中营。 3月23日——德国国会通过授权法案,让阿道夫·希特勒和纳粹党可以通过任何法例,而不需要议会同意。 3月27日——日本樞密院通過退出國聯通告書,經日本天皇批准,由外相內田電達國聯秘書長,日本首相齋藤發表退出國聯聲明書。 3月31日——日本在長春設置駐「滿洲國」海軍部。 4月 4月5日——國民政府令行政、立法、監察院自4月6日起所有公私款項之收付及一切交易須一律改用銀幣,仍用銀兩者在法律上無效,凡本日以前原訂以銀兩收付者,應以規定銀七錢一分五厘折合銀幣一元為標準,概以銀幣收付,如發生爭執,各司法機關應將以銀兩收付之請求駁斥。 4月13日——香港九龍汽車(一九三三)有限公司(即現時九龍巴士(1933)有限公司)正式成立。 4月17日——日本駐華使館代辦中山訪晤美使詹森,提出能否由外國駐華武官安排中日停戰談判,並示意日軍可退至長城線,詹森即將此事電告美國國務院。 5月 5月8日——莫罕达斯·甘地开始21天禁食抗议英国占据印度。 5月10日——纳粹德國學生焚书。 5月26日——冯玉祥、吉鸿昌、方振武、佟麟阁在察哈尔张家口建立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 5月31日——中国与日本签订《塘沽协定》。 6月 7月 7月14日——德国禁止除纳粹党外的一切政党。 7月22日——美國飞机师威利·波斯特完成首次单机环球飞行。 8月 8月25日——四川茂县发生規模7.5地震,叠溪古城被岷江淹没形成堰塞湖,估计逾9,000人丧生。 9月 9月2日——義大利與蘇聯簽署互不侵犯友好條約。 9月12日——利奧·西拉德提出了核连锁反应的理论。 9月15日——希臘與土耳其簽署互不侵犯條約。 10月 10月29日——西班牙法西斯组织长枪党成立。 11月 11月16日——美国和苏联建交。 11月20日——福建事变。 12月 12月26日——日产公司在日本东京成立。 | 4月26日——阿诺·彭齐亚斯,美国射电天文学家。 5月3日——詹姆士·布朗,美國靈魂樂歌手。(2006年逝世) 5月22日——陈景润,数学家。(1996年逝世) 6月6日——李紹鴻,香港醫生,首任衛生署署長。(2014年逝世) 7月4日——阿都拉阿末,马来西亚政治人物。 8月18日——羅曼·波蘭斯基,波兰—美国电影导演。 9月5日——林文月,台灣女性散文作家。 9月16日——游本昌,中国著名影视演员。 10月2日——約翰·格登,英國發育生物學家。他主要以在細胞核移植與選殖方面的先驅性研究而知名,2012年獲得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 10月16日——大山羡代,日本演员、配音员、歌手。 11月4日——高錕,物理學家,2009年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2018年逝世) 11月12日——贾拉勒·塔拉巴尼,伊拉克總統。(2017年逝世) 12月1日——藤子·F·不二雄,日本漫畫家。(1996年逝世) 12月3日——桂詩勤,香港前路政署署長。(2018年或以前逝世) 12月23日——明仁天皇。 12月25日——潘文凱,前越南總理。(2018年逝世) 乔治·夏勒,美国动物学家。 逝世 诺贝尔奖 物理——保羅·狄拉克和埃尔温·薛定谔 化学——從缺 生理和医学——托马斯·亨特·摩尔根 文学——伊凡·亚历克塞维奇·蒲宁 和平——諾曼·安吉爾 奥斯卡金像奖 (第6届,1934年颁发) |
《》(1947) 《分成兩半的子爵》(1952) 《》(1952) 《》(1956) 《樹上的男爵》(1957) 《不存在的騎士》(1959) 《》(1963) 《》(1963) 《》(1965) 《》(1967) 《》(1969) 《》(1970) 《看不見的城市》(1972) 《如果在冬夜,一個旅人》(1979) 《》(1983) 小說選 《》(1958) 《》(1960) 《》(1986) 《在你說「-{喂}-」之前》(Prima che tu dica 'Pronto''',1993) 《》(Tutte le cosmicomiche,1997) 散文與其他著作 《瘋狂的奧蘭多》(Orlando Furioso di Ludovico Ariosto,1970) 《》(1984) 《給下一輪太平盛世的備忘錄》(1988) 《》(1991) 自傳 《聖喬凡尼之路》(La | 卡尔维诺后期的幻想作品有:《》(1965年出版)对宇宙创造和进化的意识流叙述;稍后的《看不见的城市》(1972年出版)、《》(1973年出版)和《如果在冬夜,一个旅人》(又译《寒冬夜行人》,1979年出版),卡尔维诺使用了游戏般创新的结构和多变的视点,目的是考察机会、巧合和变化的本质。《》(1980年出版)是他为Il Menabò杂志写的文章的结集。 1985年9月19日,卡尔维诺在意大利锡耶纳圣玛丽亚·德·拉·斯卡拉医院因脑出血去世。 身后另有五篇写作于1962年至1977年的“记忆练习”结集为La Strada di San Giovanni,于1990年出版。 主要作品 小說 《》(1947) 《分成兩半的子爵》(1952) 《》(1952) 《》(1956) 《樹上的男爵》(1957) 《不存在的騎士》(1959) 《》(1963) 《》(1963) 《》(1965) 《》(1967) 《》(1969) 《》(1970) 《看不見的城市》(1972) 《如果在冬夜,一個旅人》(1979) 《》(1983) 小說選 《》(1958) 《》(1960) 《》(1986) 《在你說「-{喂}-」之前》(Prima che tu dica 'Pronto''',1993) 《》(Tutte le cosmicomiche,1997) 散文與其他著作 《瘋狂的奧蘭多》(Orlando |
提点刑狱公事 宋朝官职 提刑 差遣官 | 大宋提刑官 提点刑狱公事 宋朝官职 |
因着对外星人的信仰,他们主张对想要小孩的同性恋伴侶提供基因技术来产生下一代。 政治理念 天才政治→例如:經由測驗智慧,智力高於平均值50%的人類有被選舉權,智力高於平均值10%的人類有選舉權,人類平均智商為100,那麼智商150以上的人有被選舉權競選人,智商高於110以上的人可以參與選舉投票權。 人道主義→例如:所有物品均可租用49年,以貸款形式繳清,便可擁有該物品至生命終結,除一家宅可給予子女外其餘遺產均需歸還政府。 世界政府→例如:統一全世界貨幣及語言,廢止兵役制度,職業軍人任務轉為維持公共秩序與安全。(現階段雷爾人可選擇拒服兵役,以准許為了宗教或道義等理由,而排斥服兵役的情況下,改分發到不需要攜帶武器的單位服役。) 發展方向 目前雷爾運動重點發展方向: 宣传《来自外星人的讯息》寻找更多的雷尔人。 为迎接耶洛因的归来筹建大使馆。 雷爾運動年表 採用雷爾人觀點: AH(After Hiroshima)紀年法:是為了不忘1945年8月6日在日本廣島第一顆原子彈被投爆的日子;特別是附帶著為了擺脫戰爭和恐怖活動的,為了實現和平的全世界人民的願望;還意味著人類發現原子能後,不僅知道了這種巨大能量可以毀滅地球上的所有生命,同時還知道了人類已進入能科學地理解宇宙萬物的時代:Apocalypse(揭示真相的啟示時代)。 AH28年12月13日(1973年):雷爾在法國克萊蒙費朗與耶洛因第一次接觸 AH29年(1974年):MADECH(法國雷爾協會前身)成立 AH29年9月:《來自外星人的訊息》第一部《揭示真相之書》出版,在法國國內舉行了約四十場演講,在法國電視台、雜誌等多次亮相,成為新聞媒介的話題 AH30年10月(1975年):雷爾第二次和耶洛因接觸,地點在法國的洛克布拉特(Roc Plat) AH30年11月:加拿大雷爾協會成立 | AH42年6月(1987年):台灣雷爾協會成立 由台灣飛碟教父呂應鐘擔任首屆會長 AH45年12月(1990年):澳大利亞雷爾協會成立 AH46年7月(1991年):耶洛因大使館模型發表,且在不久日後,發現耶洛因大使館圖形之麥田圈。 AH46年11月8日(1991年):猶太教新年,雷爾協會向以色列政府提交了第一份關於大使館建設的正式請求書函。 AH46年12月5日(1991年):雷爾協會再度向以色列首席拉比-提交關於大使館建設的另一份協助請求書函。 AH48年3月10日(1993年):雷爾協會不僅致函給以色列政府當局和以色列國會代表,且致函给派往各國的以色列大使和海外工作人員,宣告事關猶太領土的存在,此一即將發生的事件的關鍵性。 AH48年夏(1993年):以色列政府對雷爾協會進行調查。調查委員會認為雷爾協會是和平組織,並做出了「對以色列安全無害的團體」的結論。在這個調查報告中,兩位猶太教的拉比指出:雷爾也許就是我們等待著的彌賽亞。 AH48年11月18日:於加拿大蒙特婁召開猶太會議之際,有關建立大使館的請求再次向以色列首相拉賓提交。 AH48年12月9日:以色列首相拉賓通過他的助手給予答復,拒絕了請求。 AH48年12月13日:耶和華通過預言者雷爾,在其會見二十週年紀念日上宣佈:「原定即將開始的以色列的和平,很遺憾,由於拉賓首相的拒絕而被推遲了」。 AH52年12月13日(1997年):各國的雷爾協會收到了來自耶洛因的資訊:向全球所有國家申請建立大使館所必須的治外法權,且一公里半徑範圍以內禁止航行的水域和陸地都行。 外部連結 雷爾運動電子書下載 樂園主義 雷爾運動:無神論者的智慧設計(雷爾運動官方網站) 天堂世界主義Paradism (「維基百科→雷爾運動→討論」有中文翻譯雷爾運動) 世界政府Earth People Organisation (多國語言) 雷爾人輿論報導網站 耶洛因大使館官網 RaelTV雷爾頻道 参考文献 参见 雷爾 耶洛因 外星人 外星生物创造论 阴谋论 幽浮相关宗教 |
4.格鬥遊戲必須要有看對方攻擊行動決定我方攻擊行動的技巧(攻擊判定高低、攻擊距離、霸體、無敵等) 5.格鬥遊戲內的雙方角色在畫面上不可重疊 6.格鬥遊戲的個別攻擊方法、跳躍能力、防禦程度等設定必須要有其明確優缺點 像是輕、中、重攻擊,傷害分別會依照低、中、高,範圍分別會依照小、中、大,速度分別會依照快、中、慢,判定分別為弱、中、強。 霸體、無敵的攻擊速度相對會比其他攻擊慢 清版動作類遊戲攻擊大多攻擊分工不細,都會有一定的攻擊範圍。 。格鬥遊戲有時被分組為拳擊和職業摔角。激烈的拳擊遊戲更常分類為體育類遊戲而非動作遊戲,因為它們致力於更真實的拳擊技巧模型,而格鬥遊戲的動作則往往是高度誇張的亞洲武術技巧模型。因此拳擊遊戲和摔角遊戲通常和本類型區別開來,不與格鬥遊戲並論。 一般動作遊戲內建PVP功能,則不被視為格鬥遊戲,例如三國無雙、地下城與勇士等動作類遊戲雖然有PVP功能,但並不歸納在格鬥遊戲,因其設計為有成長要素以及動作設計上比傳統格鬥遊戲多,並不吻合格鬥遊戲的設計性質。 歷史 最早以拳頭格鬥為特色的遊戲是1976年的街机《》,但1984年的遊藝街機《空手道》將本類型推廣為一對一武術對戰遊戲。1985年的《功夫》特色在於敵手會使用不同型態的打鬥方式,《》則更進一步在家用主機普及了本遊戲類型。1987年引進了隱藏的特殊攻擊。1991年卡普空的高度成功作品《街頭霸王II》問世,改進並使格鬥遊戲類型的許多常規通俗化。隨後格鬥遊戲在1990年代早期至中期成為競技電子遊戲的卓越類型,尤其是在街機平台。於1994年誕生了新概念系列作品(英文縮寫:KOF),在1991年推出《餓狼傳說》的SNK在1994年推出《拳皇'94》,玩家選擇3個角色組成隊伍進行一對一淘汰賽,為當時格鬥遊戲加入新穎玩法。以車輪戰形式,選擇隊伍以輪替隊員出戰的對戰玩法,玩家在出場次序安排需要對策思量。這時期產生了大量的熱門格鬥遊戲,除了《街頭霸王》及《拳皇》這兩個系列之外,還有長期系列的《真人快打》、《VR快打》和《鐵拳》。 在1990年早期,大部分格鬥遊戲允許玩家透過完成特定按鍵組合以執行特殊攻擊。其必殺技設定的代表作品有SNK於1992年推出的《龍虎之拳》。 1990年代末,格鬥遊戲日趨複雜以及街機流失的客群轉往功能越來越強大的家用主機,造成本類型的普及停滯,儘管新的遊戲系列和取得了成功。以及至今仍能達成單作千萬銷量的跨界作品代表《任天堂明星大亂鬥系列》。在新的千禧年,類型仍受歡迎,但由於其他類型的普及率提升和網路多人遊戲的關係,留下的熱衷者比例已不如從前。 1970年代後期至1980年代 格鬥遊戲溯源於拳擊遊戲,但發展走向具有奇特能力角色之間的戰鬥,和複雜的特殊操縱。SEGA1976年推出的黑白拳擊街機遊戲《》被認為是第一款拳打特色的格鬥遊戲。另一款1979年的《》有時會被視為最早的拳打格鬥遊戲。和《重量級拳-{}-王》及最新作品相比,《Warrior》設計為劍戟決鬥並採用。1983年SEGA推出另一款拳擊遊戲《》,,這是鈴木裕在SEGA最初的作品。然而1984年Data East和開發商Technōs Japan的《空手道》樹立並推廣了一對一格鬥遊戲類型。在遊戲中的各種動作可以透過雙搖桿操縱來完成,作品採用了後來格鬥遊戲常見的三戰兩勝制,並且設計了。其更影響了科樂美(Konami)於1985年1月推出的《功夫》,此作品更要求了玩家運用機智對付各種擁有獨特攻擊方式的敵手。玩家可以執行多達16種不同的動作,包括拋射攻擊。1985年6月問世的武術遊戲《》取得了關鍵性的成功並接著為格鬥遊戲類型在家用系統上帶來進一步的蓬勃發展。其他眾多遊戲開發商嘗試以類似的作品仿效《空手道》、《功夫》、《截拳道》的商業成就;Data East為了《》和發行商Epyx。 《空手道》和《功夫》為後來1987年卡普空的《街頭霸王》提供了一個範本。《街頭霸王》找出在遊戲世界中屬於自己的利基市場,尤其1980年代當時許多街機遊戲開發商更專注於製作清版動作遊戲(beat 'em up)和清版射擊遊戲(Shoot 'em up)。部分遊戲的魅力為使用特殊動作,只能透過遊戲操縱體驗才能發現,這創造了一種神秘感及邀請玩家實踐遊戲,不過類似的操控動作在則顯得太過艱澀。在《街頭霸王》的引領之下,指令式隱藏動作開始在興旺的其他格鬥遊戲類型作品中流行。《街頭霸王》還提出了一些本類型的必備要素,像是技巧以及另一位玩家可以在遊戲進行中隨時插入挑戰比賽。該作品還引進了感壓控制器以決定攻擊的強度,由於這造成一些街機筐體毀損的情況,卡普空隨即以6鍵控制器方案提供輕中重的拳腳攻擊,這並成為格鬥遊戲類型的另一項不可或缺的要素。1988年的《霊界導士》是最早採用數位化精灵以及動作捕捉動畫的作品。同時,家用電子遊戲機大多忽略的格鬥遊戲類型。Mega Drive平台的《》是少數推出的遊戲之一,但受歡迎程度不如其他類型。技術課題限制了早期格鬥遊戲的普及。程式設計師難以製作出能夠認識高速搖桿移動的遊戲,而玩家也不容易準確完成特殊動作。 1990年代前期 1991年《街頭霸王II》的問世一般被認為是格鬥遊戲類型的革命性時刻。岡本吉起的團隊開發了此類型至今最精良的搖桿和按鍵以掃描子程式。這允許玩家能夠可靠地執行過去需要些運氣達成的多按鍵特殊動作。《街頭霸王II》也是高度成功的作品,其繪圖運算功能仰賴卡普空CPS街機晶片組的優勢,能夠細緻地描繪出角色與關卡。過去的作品僅允許玩家和不同的電腦控制角色對戰,該遊戲則能讓玩家互相較勁。《街頭霸王II》的普及撼動了整個遊戲產業,街機業者添購更多機器以跟上需求。《街頭霸王II》還推廣連段技巧,熟練玩家知道若能正確測時,便能夠結合多個攻擊讓對手沒有時間恢復。 SNK在《街頭霸王II》後幾個月推出了《餓狼傳說》。遊戲由《街頭霸王》的開發者西山隆志所設計,以期成為精神繼承作品。《餓狼傳說》更著重於故事性和特殊動作的時機,並加入了線移動系統令角色可以在平行的遠近兩線之間位移。與此同時,SEGA推出實驗性的,這是角色可以全方位移動的早期3D格鬥遊戲嘗試作品。然而SEGA從未在日本以外地區發行該遊戲,因為「無拘束的」3D格鬥遊戲會使人感到不愉快。SEGA也在1992年的嘗試引進3-D投像技術,雖然並未獲得成功。一些格鬥遊戲得到不錯的成績,包含SNK的《龍虎之拳》、《侍魂》和SEGA的《》。不過《街頭霸王II》仍然是最受歡迎的作品,另外還推出了「加強版」改進遊戲平衡及增加可選角色。《街頭霸王II》的普及使得其推出家用遊戲機版本,並奠定格鬥遊戲移植模式典範。很快地格鬥遊戲在1990年代街機產業成為了主流類型。 許多美國開發商企圖搭上《街頭霸王II》的順風車,但芝加哥公司Midway1992年推出的《真人快打》(Mortal Kombat)卻背負了空前的臭名。這款遊戲有從真實演員取形描繪成的數位角色、大量密技、以及完成操作後可以殺害對手角色的「終結」(Fatality)系統。作品因為無端的暴力演出得到名聲,仍舊移植到了家用遊戲機平台。家用版《真人快打》於1993年9月13日發售,宣傳為「致命星期一」(Mortal Monday),並造成了排隊購買人潮以及緊接而來政客對遊戲中暴力的抨擊。《真人快打》系列最終得到了和《街頭霸王》相近的偶像地位,擁有多個後續作品,電影、電視劇改編,以及廣泛的銷售成績。眾多其他廠商極欲以類似遊戲複製《街頭霸王II》和《真人快打》的商業成功;美國卡普空為了1993年的街機遊戲《》和Data East槓上,但沒有勝訴。Data East在法庭上最大的反論意見為,他們1984年的《空手道》才是競技格鬥遊戲類型的鼻祖,遠比初代《街頭霸王》早了3年。 最初踏入本類型的作品是1993年的街機遊戲《》,但同年一樣在街機推出的《VR快打》才開始引起人們注意。這是第一款3D polygon貼圖、並能夠隨著角色行動縮放及旋轉視點的格鬥遊戲。在其他格鬥遊戲,角色會被推回且僅止於前後移動。《VR快打》只使用到3個按鍵,比具有5、6個不同按鍵的《街頭霸王》和《真人快打》更容易學習。當時在日本遊戲發佈到Sega Saturn平台上,遊戲和主機幾乎是一比一的數字銷售出去。同時,1993年的《真人快打II》虜獲了西方玩家的心,2008年的回顧評論更認為是《真人快打》系列的顛峰作品。 1994年SNK推出街機的《拳皇'94》,玩家選擇3個角色組成隊伍進行一對一淘汰賽。為格鬥遊戲首次推出作為車輪戰形式,選擇擁有各式不同人物組合的隊伍,以輪替隊員出戰的對戰玩法,令玩家在人物出場次序安排上加入對策思量。這方面受到大量同好玩家注目及歡迎,及後作品發展以此系統為基礎。卡普空也推出《街頭霸王II》的進階版《超級街頭霸王II》和《超級街頭霸王II加速版》,帶來更多角色和新的動作,部分是應厭倦了初版《街頭霸王II》玩家的希望而加入。然而玩家的批評聲浪成長為要求正統的續作。 到1995年在PlayStation發售的《》被認為是將格鬥遊戲類型帶向「真3D」的作品,因為其引進了「側移動」(sidestep)操作,IGN描述為「一小步移動」「改變了戰士一生」。同年推出街機《拳皇'95》在日本大受歡迎,在玩家選取人物後,在儲氣及可發揮連技運用系統,加入選項造出更多變化,同時將前作的整隊選擇追加自由選擇隊員,以不同隊伍人物組合輪替隊員,往後系列作品沿用至今。在1995年同類型作品的發展,在美國的主流作品是《真人快打》系列,日本則是《VR快打》系列,《快打旋風ZERO》已無法和《街頭霸王II》時的人氣相提並論。在此期間,格鬥遊戲是競技類電子遊戲的主流類型,熱衷者頻繁進入遊藝場以尋找人類對手。 1990年代後期 在1990年代後期,格鬥遊戲類型開始走下坡,部分系列陷入困境。《電子遊戲月刊》額外授予格鬥遊戲一項1995年「最糟趨勢」獎。雖然《》引進3D圖形並承接了《街頭霸王II》和《快打旋風ZERO》的成功,但街機遊戲《》是個失敗作品。其使用了取自《快打旋風》真人電影的數位影像,但PlayStation和Sega Saturn的家用主機版取了同樣的標題《》(北美版街機與家用版皆為Street Fighter: The Movie),雖然都使用了真人電影的影像不過後者並非移植作品,遊戲內容大相逕庭。卡普空接著在1997年推出了《快打旋風III》,改善了畫面效果和角色深度,但依然不及《街頭霸王II》的影響力。儘管《VR快打3》在日本街機市場熱絡,Sega Saturn的硬體容量限制造成SEGA在家用版發售延宕。SEGA最終將作品在Dreamcast平台上推出,但公司無法獲利並被迫不再開發家用主機。在此期間,SNK推出了數款格鬥遊戲在自家的NEOGEO平台,包括1994年《真侍魂 霸王丸地獄變》(俗稱侍魂2)、1995年《》、1997年《月華劍士》、以及歷年更新版本的《格鬥天王》系列。 1999年的《餓狼-群狼之證》被認為是SNK最後一款優異作品,該公司並於2001年宣告破產。 回頭來看,許多開發商把格鬥遊戲類型的衰微歸因於日益複雜和特化的遊戲系統。把休閒玩家拒之門外,格鬥遊戲市場更加萎縮及專業化。此外在整個1990年代街機利潤逐年下滑,因為家用主機的技術力和普及程度不斷攀升。縱使人氣減少,格鬥遊戲類型仍然繼續發展;幾款強大的3D格鬥遊戲也在1990年代後期嶄露頭角。南夢宮(Namco)的《鐵拳》(街機1994年、PlayStation版1995年)實證了PlayStation早期成功的關鍵,續作更成為家用主機重要的作品。兵器格鬥遊戲的《魂之系列》也取得相當大的成功,系列自1995年的《刀魂》至2012年的《》。特庫摩(Tecmo)在1996年於日本推出街機版《》,1998年移植到PlayStation。其促成了長紅系列作品,以快節奏操控系統和創新的反制攻擊為人著知。系列中最重要的成功作品莫過於Xbox 360平台的《生死格鬥4》。1998年史克威爾發行的《》採用了逼真的的格鬥引擎提供三度空間環境,並捨棄時間限制和血量表以利於創新的身體傷害系統,每當劍砍到特定身體部位時可以造成截肢或斬首。 電子遊戲熱衷者對將幾個系列遊戲的角色融合在一起的遊戲跨界作品表現出興趣。早期例子像是1998年街機遊戲《》,結合漫畫書超級英雄和《街頭霸王》的角色。1999年任天堂推出任天堂明星大亂鬥系列的第一款遊戲(初代大亂鬥),實現皮卡丘和瑪利歐的捉對廝殺。 2000年代前期 本世紀初可以看到主要國際格鬥遊戲比賽如鬥劇、進化冠軍系列賽(EVO),以及著名選手。更多了一些格鬥遊戲跨界作品在新的千禧年發售。最富產的2D格鬥遊戲廠商卡普空和SNK,結合兩家的智慧財產權製作出《》。由SNK率先於1999年在自家掌上主機Neo Geo Pocket Color上推出《頂上決戰最強戰士 SNK VS. CAPCOM。GameSpot評為「大概是古往今來最先發制人的作品」並讚揚為掌機最棒的格鬥遊戲。卡普空2000年在街機和Dreamcast推出《》,隔年又緊接著發售續作。雖然不若SNK掌機版般成功,《CAPCOM VS. SNK 2 | SNK 2 EO》被記錄為第一款成功利用網路對戰的格鬥遊戲。2008年的跨界作品還有《》和《》。然而最成功的跨界作品是同樣2008年的《任天堂明星大亂鬥X》,發售在Wii主機上。角色來自任天堂各個系列作品,遊戲獲得巨大商業成功,且眾評論家不吝給予讚賞。 在新的千禧年,格鬥遊戲變得比1990年代中期更式微且少產,多人競技遊戲陸續轉往其他類型。而SNK在2003年以SNK Playmore之姿重出江湖並繼續推出新作。Arc System Works於2000年推出的《》和續作《》獲得熱烈好評,兩款作品都是2D格鬥遊戲,特徵為醒目的動畫風格美術。格鬥遊戲目前在日本是業餘和同人創作者的熱門類型。2002年的《Melty Blood》由同人遊戲社團所開發,並得到一些個人電腦玩家的推崇。真正流行是在2005年街機版推出後,翌年隨即移植到PlayStation 2主機上。 縱使格鬥遊戲類型風光不再,這段期間街機市場和格鬥遊戲在日本仍然有一定的支持率,並維持到今日。《VR快打5》缺少了連線模式但依然是在家用主機和街機保有不錯的成績;玩家在家裡練習後到遊藝場和對手面對面較勁。除了《VR快打》和《鐵拳》之外,《魂之系列》及《生死格鬥》系列也持續發表新作。經典的《街頭霸王》和《真人快打》作品重新在PlayStation Network和Xbox Live Arcade上發佈,允許網路對戰,部分更有高解析度圖形。 2000年代後期至今 2009上半年發售的《街頭霸王IV》納入了多人連線模式,獲得一致好評,其自2008年在日本推出街機版以來便佳評如潮。家用版和《》總共賣出了6百萬套。《街頭霸王IV》的成功鼓舞了格鬥遊戲類型的復興,引領新玩家踏入而增加的受眾亦成就了其他格鬥遊戲系列的中興。《鐵拳6》首當其衝,至2010年8月6日全球共銷售出超過3百萬套。其他成功的作品還有《蒼翼默示錄》、《》、《》、《快打旋風 X 鐵拳》、以及令系列再度回歸成焦點的《拳皇XIII》。 儘管廣受好評的《VR快打5》在2007年推出時相當低調,2012年的更新版《VR快打5 最終對決》獲得眾所矚目,其為格鬥遊戲界帶來了新的樂趣。《生死格鬥5》最為人所知的是它大量使用了。格鬥遊戲復興後的作品還有《女神異聞錄4 終極深夜鬥技場》、《鐵拳Tag Tournament 2》、《》、以及跨界作品的《PlayStation明星大亂鬥》和《》。以及系列作品熱度沒有退潮在進化冠軍系列賽(EVO)的長期亮相常客任天堂明星大亂鬥系列的《任天堂明星大亂鬥Wii U》及《任天堂明星大亂鬥 特別版》。 遊戲設計 在格鬥遊戲中,角色之間使用高度誇張的武打動作交手。遊戲類型一般主要以人物纷争或为話題,有些以武器對戰為特色。通常以側面視點顯示出螢幕上的角色,即使3D格鬥遊戲大部分也以2D平面動作進行。遊戲通常侷限角色左右移動及跳躍,某些遊戲如《餓狼傳說》允許角色進行水平移動(換線)。2000年育碧推出的3D械斗游戏《汤姆和杰瑞之毛绒之拳》(Tom & Jerry in Fists of Furry)允许玩家向四个方向自由移动,还允许玩家拾取和更换武器,但限制了武器的使用次数,也没有格斗招数的设定。新的遊戲傾向於渲染三維效果並允許「」,但其他方面的遊戲進行則像是二維渲染。 除了圍繞著有限空間移動,格鬥遊戲对玩家招式的限制使其采取不同的進攻和防守策略。玩家必須經過反覆的试错练习,才能了解哪些攻擊和防守方式能有效對抗敵手。玩家可用招式抵禦對手的攻擊。一些遊戲设计了更高級的防禦技巧,例如卡普空《快打旋風III》的「」能使玩家避开攻击伤害且在短时间内使攻擊的一方无法采取行为应对(在SNK的《餓狼-群狼之證》中也有类似招式设定,但称其为「瞬防(just defended)」)。在拳打腳踢不奏效时,玩家可以使用或摔技克制對手的「防禦」招式。反过来,投掷技能又受普通拳脚的克制。預測對手的動作並反擊,稱為「反制」,是遊戲互動的一個普遍元素。格鬥遊戲中不同高度的跳躍攻擊所造成的傷害也往往有所差異。因此及时預測對手的招式甚為重要,就像是剪刀、石頭、布。 特殊攻擊 格鬥遊戲的一项特色就是「特殊攻擊」(或稱“隱藏招式”或“必杀技”)的设计,玩家必须按下複雜的組合按鍵才能将其招式发出来。必杀技的设定最早源于日本遊戲公司SNK的《龙虎之拳》。不过多数“必杀技”在游戏中并不能真的做到“一击必杀”。自《街頭霸王II》發行後,透過基本拳腳攻擊達成多重連續攻擊的連段方式,已經成為格鬥遊戲另一項不可或缺的基本特徵。一些格鬥遊戲會显示「连击数」以表示玩家連段的進展。完成连击可以获得更高分数评价,其成败通常和连招施展難度及不小心扑空的风险程度相關。练习发动连招往往超越休閒遊戲玩家的能力,需要同時擁有卓越的記憶力和掌握優秀時機的反應力。「嘲諷」动作是某些遊戲的另一項特色,由SNK的《龍虎之拳》最早引進。嘲讽可用來增加遊戲幽默樂趣,但也有增進角色攻擊強度的效果。有的角色的嘲諷动作会引起玩家的特别注意,例如《快打旋風ZERO》的。 回合競賽 格鬥遊戲競賽通常由數個回合構成(一般為三戰兩勝);勝利回合數最多的玩家贏得比賽。以醒目的血条(或称“血槽”)展示人物生命值是格鬥遊戲普遍特徵之一,當角色遭受攻擊時會变少。每次成功的攻擊都會耗損受攻击角色的生命值,直到其中一方生命值為零才宣告回合結束。因此遊戲的主要目的在完全削減對手的血條,達成「擊倒」对方的结局。自Midway1992年推出的《真人快打》開始,《真人快打系列》的勝利者皆以陰森的表現方式擊倒對手。《VR快打》之類的遊戲允許角色以被推出比賽場地的方式擊敗,裁定「場外犯規」。回合的判決也可以由時間結束時決定(若有計時),將裁定剩餘血量較多的一方為勝者。格鬥遊戲一般含有單人玩家戰役或聯賽,玩家必需連續打敗多名電腦控制的敵手。聯賽勝利後通常會揭示一段特別故事結局的剧情画面,某些遊戲会在通关后奖励玩家使用隱藏角色或特殊功能的權限。 選擇角色 |
乔瓦尼·贝利尼被任命为威尼斯共和国官方画家。 迪奥戈·康沿著剛果河航行,發現剛果王國。 出生 4月6日——拉斐尔·圣齐奥,意大利画家(逝世1520年) 11月10日——马丁·路德,德国宗教改革家(逝世1546年) 逝世 | 大事记 4月9日——爱德华五世成为英国国王。 7月6日——理查德三世加冕为英国国王。 莫斯科大公伊凡三世建立伊万哥罗德。 越南後黎朝皇帝黎圣宗正式颁布《洪德律》。 乔瓦尼·贝利尼被任命为威尼斯共和国官方画家。 |
外部連結 Twelve reasons to toss the Turing Test The Turing Test - an Opera by Julian Wagstaff The Turing Test- How accurate could the turing test really be? 首次有電腦通過圖靈測試 人工智能 测试 艾伦·图灵 人機互動 人工智慧史 | 普通的图灵测试一般避免审问者与被测试计算机发生物理上的互动,因为物理上模拟人(比如像模拟人的外表)并不是人工智能的研究范畴。然而一些人工智能可能涉及一些人机在物理上的交互,所以人们又拓展出了“完全图灵测试”。在完全图灵测试中,可以包含必要的人机在物理层面上的交互。但是为了通过完全图灵测试,还需要在普通图灵测试之外另外两项额外技术课题。詢問者還可以測試受試者的感知能力(需要電腦視覺),和受試者操縱物體的能力(需要機器人學)。 参见 人工智能 中文房間(Chinese Room) 威诺格拉德模式挑战 ChatGPT 大型語言模型 参考文献 註解 外部連結 Twelve reasons to toss the Turing Test The Turing Test - an Opera by Julian Wagstaff The Turing Test- How accurate could the |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西罗城拱宸门上的拱宸楼被拆毁。1952年,迎恩楼被拆除,仅存城门洞和箭楼楼台,一同被拆毁的还有年久失修的东南角楼,当年维修了镇东楼。1952年11月,山海关随重新设立的山海关区划归河北省管辖。1953年,年久失修的钟鼓楼被拆除。1955年,南门瓮城被拆除。1956年,山海关以“天下第一关”一名入列河北省文物保护单位。1956年和1958年,东门瓮城得以维修。1961年,山海关以“万里长城—山海关”一名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64年,山海关的文物保护标志得以树立,同年山海关文物保管所成立,该保管所主要负责山海关一带长城的保护和管理工作。1970年,西门瓮城被毁。1973年和1975年,有关人员组织维修了关城城墙和周边长城。1976年,受唐山大地震影响,镇东楼和山海关关城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损坏,1977年这些损坏得到修补。此后1978年至1981年,东瓮城及周边长城得到不同程度的维护。1978年,澄海楼得以按照原貌重建。1982年,山海关被重新公布为河北省文物保护单位。1985至1987年,东南角楼遗址、临闾楼和牧营楼得到清理,随后该角楼得以重建,基本还原了明代的风貌。同年入海石城也得以修复。2003年起,山海关长城整体开始修缮,关城内的多处标志性建筑再次开始重建,至2005年关城钟鼓楼得以重建,但并未恢复原貌;东罗城东门的服远楼也得以重建。2007年11月3日,山海关关城及东罗城城墙的墙基开始加固,至当年12月28日工程完成。2008年,全部维修工程正式竣工。 结构 山海关关城 山海关关城北高南低,关城占地1.26平方公里。关城城墙高11.6米,厚10余米,周长4796米,城墙顶部宽约12米至15米。东墙为长城主线,长1378米,两端与长城相连,正中开有东门,城墙上方修建有6座敌楼和敌台;西墙长1290米,设有西门和2座水门;南墙长1300米,中部开有南门和1座水门,另有1座城台;北城墙828米,开有一座北门,另建有一座烽火台。各城门上方均建有二层箭楼,其中东门门楼为镇东楼,东、南、北三面公开有68个箭窗,城楼内外绘有彩画,西面顶层檐下挂有“天下第一关”匾额。南城门被称为望洋门,楼上箭楼是为望洋楼,高13米,重檐双层,面阔17.4米,进深7.68米。北面底层正中设门,东、西、南三面共设72个箭窗,西面为格栅门。东门外还保留有瓮城,周长318米,南侧开门。北门为威远门,原有威远楼,形制应与镇东楼类似,现仅存楼台。城墙东南角建有一座二层角楼,与城内有马道相连通。建筑面积均为658.4平米,高13米,内侧面阔14米,各开一门;外侧面阔为25米,开有56个箭窗。城池中央建有钟鼓楼,为正四棱台状砖石建筑,每面正中各开有一门。城内有南北向和东西向道路各一条,穿过钟鼓楼下的门后相互交叉,并与关城四门相连。此外关城内原建有各种官衙、入学、仓库、牌坊等建筑,部分建筑沿用至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卫城 卫城共有五座,分别为与关城相连的东罗城和西罗城,与长城主体相连的北翼城和南翼城,以及位于关城东北的威远城。 东罗城位于关城东门外,明万历十二年(1584年)建,占地0.24平方公里,周长2045.6米。东墙长394.8米,开有一座宽4.2米、深9.7米、搞4.6米的关门,门外有一块镌刻有“山海关”字样的匾额,关门上建有城楼“服远楼”,此外东墙还建有2座敌楼和1座角楼。南墙长439米,开有一小门,门额上由“渤海”二字石匾,现字迹一无法看清。南墙建有2座角楼,原有水门已无存。西墙长590.5米,与长城主线和关城东墙一体。北墙长612.3米,开有一小门,门额上原有“兖龙”二字石匾,现字迹已无法辨别。北墙上建有3座敌楼,原开有水门已不存。城墙平均高8米,墙面宽3.2米。城内有一条东西向主干道,与关城内东西向干道相连。 西罗城位于关城西门外,占地面积0.57平方公里。此城位于关内,在筑城之前已有平民居住,是山海关的经济贸易中心。始建年代无考,起初城墙均为夯土城墙,万历二十四年(1596年)改为砖石结构,崇祯十六年(1643年)按照军事需要修建,但并未建完。城墙上无敌楼和角楼。东墙与关城共用,西城墙开有一座城门,是为拱宸门,该门连通其上原有的拱宸楼的出现时间早于西罗城城墙,但具体时间不明。此外西罗城另有南北两门,现仅存墙基。城内建有牌坊、清真寺、关帝庙、地藏寺等诸多建筑。 南翼城和北翼城均建于崇祯六年(1633年),现均已坍塌,仅存遗址。两城建成时主要功能为粮仓、军火库和兵营。南翼城位于关城南侧1公里处,占地0.13平方公里。城墙周长1.5公里,高6米左右,厚4米,东城墙与长城主体共用。南城墙和北城墙各开1座城门。北翼城与南翼城相对,位于关城北侧1公里处,占地0.08平方公里,城墙周长1.2千米,高7米左右,厚4米至5米,东城墙与长城主体共用。 威远城俗称“呜咽城”,又名威远台,坐落于关城以东1公里外的欢喜岭高地,现较为残破。该城平面近似方形,占地面积0.02平方公里,初建时主要功能为瞭望和屯兵。城墙周长614米,高约7米,建筑方法与周边长城相同。城墙四角建有台垛,城墙上建有1.6米高的女墙。城池正南开1座城门,门上镌刻“威远”二字。墙内底部建有21个作为防护掩体用的砖洞。 海防城 海防城共分为两部分,即宁海城和入海石城。宁海城位于关城以南4公里处的南海口附近,是一座典型的海防城堡。城墙周长0.6公里,高5米至6米,占地面积0.016平方公里。该城东墙和南墙与长城主体共用,各面城墙除北墙外均用灰土夯筑。北墙和西墙各开1座城门,南城墙上修建有澄海楼,澄海楼楼上悬挂有乾隆御书匾额“澄海楼”和孙承宗所题“雄襟万里”,楼前有一块古“天开海岳”碑。澄海楼楼下留存有清代定远炮台的部分三合土墙体,长12米,宽3.5米。入海石城即长城在宁海城以南伸入渤海的部分,俗称老龙头。此段长22.4米,宽8.3米,高9.2米,建于原生礁石之上,老龙头也是中国境内唯一的一段入海长城。城墙尽头建有一座敌台,名为“靖卤台”,长13米,宽11.5米,高7.8米。敌台上建有一座敌楼,敌楼内有一座战铺。 开发 1987年,山海关作为长城的一部分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2000年,以山海关为主体的山海关景区被评为4A级旅游景点。200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将山海关列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旅游景区,景区共分为“老龙头”、“孟姜女庙”、“角山”、“天下第一关”等部分。2007年,山海关景区升格为5A级,成为全国首批5A级景区。2015年,因“价格欺诈、环境卫生脏乱、设施破损普遍、服务质量下降严重”等原因,山海关景区被取消5A级景区资格,同时也成为全国第一家被取消5A级资格的景区。2017年12月18日,经过整改的山海关景区重新恢复了5A级资质。 参见 | 威远城俗称“呜咽城”,又名威远台,坐落于关城以东1公里外的欢喜岭高地,现较为残破。该城平面近似方形,占地面积0.02平方公里,初建时主要功能为瞭望和屯兵。城墙周长614米,高约7米,建筑方法与周边长城相同。城墙四角建有台垛,城墙上建有1.6米高的女墙。城池正南开1座城门,门上镌刻“威远”二字。墙内底部建有21个作为防护掩体用的砖洞。 海防城 海防城共分为两部分,即宁海城和入海石城。宁海城位于关城以南4公里处的南海口附近,是一座典型的海防城堡。城墙周长0.6公里,高5米至6米,占地面积0.016平方公里。该城东墙和南墙与长城主体共用,各面城墙除北墙外均用灰土夯筑。北墙和西墙各开1座城门,南城墙上修建有澄海楼,澄海楼楼上悬挂有乾隆御书匾额“澄海楼”和孙承宗所题“雄襟万里”,楼前有一块古“天开海岳”碑。澄海楼楼下留存有清代定远炮台的部分三合土墙体,长12米,宽3.5米。入海石城即长城在宁海城以南伸入渤海的部分,俗称老龙头。此段长22.4米,宽8.3米,高9.2米,建于原生礁石之上,老龙头也是中国境内唯一的一段入海长城。城墙尽头建有一座敌台,名为“靖卤台”,长13米,宽11.5米,高7.8米。敌台上建有一座敌楼,敌楼内有一座战铺。 开发 1987年,山海关作为长城的一部分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2000年,以山海关为主体的山海关景区被评为4A级旅游景点。200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将山海关列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旅游景区,景区共分为“老龙头”、“孟姜女庙”、“角山”、“天下第一关”等部分。2007年,山海关景区升格为5A级,成为全国首批5A级景区。2015年,因“价格欺诈、环境卫生脏乱、设施破损普遍、服务质量下降严重”等原因,山海关景区被取消5A级景区资格,同时也成为全国第一家被取消5A级资格的景区。2017年12月18日,经过整改的山海关景区重新恢复了5A级资质。 参见 关隘 长城:明长城 虎山长城、一片石之战 山海关八国联军营盘旧址(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关宁锦防线 备注 参考 中国山口 S S S 秦皇岛旅游 |
Max 一样,昂贵的价格使其难以普及。但 Adobe 为了向中国大陆推广,在 2011 年推出“校园先锋计划”,价格大幅降低,比如原价 7707 元人民幣的 Adobe Photoshop CS5 Extended 在此计划中只卖 349 元人民幣(CNY)。不过此计划只面向大学生与高校教师。 支持的图片文件格式 .PSD:这是 Photoshop 默认的文件保存格式,PSD 是 Photo Shop Document 的缩写。该格式可以保留所有有图层、色板、遮罩、路径、未點陣化文字以及图层样式等,但無法保存文件的操作历史记录。Adobe 其他软件产品,例如 Premiere、Indesign、Illustrator 等可以直接导入 .PSD 文件。 .PSB:PSB 是 Photoshop Big 的缩写,该格式最高可保存寬度和高度不超过 300,000 像素的图像文件,此格式用於大小超過 2 GB 的檔案,但只能在新版 Photoshop 中打开,其他软件以及旧版 Photoshop 不支持。 .PDD:PDD 是 PhotoDeluxe Document 的缩写,此格式只用來支援 Photo Deluxe 的功能。Photo Deluxe 已經停止開發。 .RAW:Photoshop RAW 具 Alpha 通道 的 RGB、CMYK 和灰度模式,以及没有 Alpha 通道的 Lab、多通道、索引和双色调模式。 .BMP:BMP 是 Windows 操作系统专有的图像格式,用于保存點陣圖文件,最高可处理 24 位元图像,支持點陣圖、灰度、索引和 RGB 模式,但不支持 Alpha 通道。 .GIF:GIF 因其采用 LZW 无损压缩方式并且支持透明背景和动画,被广泛运用于网络中。 .EPS:EPS 是用于 Postscript 打印机上输出图像的文件格式,大多数图像处理软件都支持该格式。EPS 格式能同时包含位图图像和矢量图像,并支持位图、灰度、索引、Lab、双色调、RGB 以及 CMYK。 .PDF:便携文档格式 PDF 支持索引、灰度、位图、RGB、CMYK 以及 Lab 模式。具有文档搜索和导航功能,同样支持位图和矢量。 .PNG:PNG 作为 GIF 的替代品,可以无损压缩图像,并最高支持 244 位图像且可产生无锯齿状的透明度。但一些旧版浏览器(例如:IE5)不支持 PNG 格式。 .TIFF:TIFF 作为通用文件格式,绝大多数绘图软件、图像编辑软件以及排版软件都支持该格式,并且扫描仪也支持导出该格式的文件。 .JPEG:JPEG 和 JPG 一样是一种在现行网络上被广泛应用的采用有损压缩方式的文件格式,JPEG 支持位图、索引、灰度和 RGB | Photoshop CC 2015,引入 Artboards 功能,在单个文档中即可进行跨设备体验设计,并能够进行快速预览,更快更简单的图像导出功能,Windows 下高 DPI 显示显示器上更好的视觉体验,简化复杂 3D 模型设计。 2016年11月2日 , 发行 Photoshop CC 2017。 2017年10月18日 , 发行 Photoshop CC 2018。 Photoshop 被人们认为是最好的图像处理软件,但与著名的 3D Studio Max 一样,昂贵的价格使其难以普及。但 Adobe 为了向中国大陆推广,在 2011 年推出“校园先锋计划”,价格大幅降低,比如原价 7707 元人民幣的 Adobe Photoshop CS5 Extended 在此计划中只卖 349 元人民幣(CNY)。不过此计划只面向大学生与高校教师。 支持的图片文件格式 .PSD:这是 Photoshop 默认的文件保存格式,PSD 是 Photo Shop Document 的缩写。该格式可以保留所有有图层、色板、遮罩、路径、未點陣化文字以及图层样式等,但無法保存文件的操作历史记录。Adobe 其他软件产品,例如 Premiere、Indesign、Illustrator 等可以直接导入 .PSD 文件。 .PSB:PSB 是 Photoshop Big 的缩写,该格式最高可保存寬度和高度不超过 300,000 像素的图像文件,此格式用於大小超過 2 GB 的檔案,但只能在新版 Photoshop 中打开,其他软件以及旧版 Photoshop 不支持。 .PDD:PDD 是 PhotoDeluxe Document 的缩写,此格式只用來支援 Photo Deluxe 的功能。Photo Deluxe 已經停止開發。 .RAW:Photoshop RAW 具 Alpha 通道 的 RGB、CMYK 和灰度模式,以及没有 Alpha 通道的 Lab、多通道、索引和双色调模式。 .BMP:BMP 是 Windows 操作系统专有的图像格式,用于保存點陣圖文件,最高可处理 24 位元图像,支持點陣圖、灰度、索引和 RGB 模式,但不支持 Alpha 通道。 .GIF:GIF 因其采用 LZW 无损压缩方式并且支持透明背景和动画,被广泛运用于网络中。 .EPS:EPS 是用于 Postscript 打印机上输出图像的文件格式,大多数图像处理软件都支持该格式。EPS 格式能同时包含位图图像和矢量图像,并支持位图、灰度、索引、Lab、双色调、RGB 以及 CMYK。 .PDF:便携文档格式 |
著作 《Anthologie de la Poésie Française, Livre de Poche/Hachette》法国诗集, 1961年 《Le Nœud gordien, éd. Plon》快刀斩乱麻, 1974年 《Entretiens et discours, deux vol., éd. Plon》访谈与演讲,两卷,1975年 《Pour rétablir | 1974年4月2日因卡勒氏病病逝,享年62岁。 著作 《Anthologie de la Poésie Française, Livre de Poche/Hachette》法国诗集, 1961年 《Le Nœud gordien, |
音樂家可以指創作音樂的人(作曲家),也可以指演奏音樂的人(演奏家),唱歌的人也算是音樂家,但他們有特別的稱呼:聲樂家。還有一個特殊的類別,他不創作也不演奏音樂,而是負責指揮管弦樂團的人稱為指揮家。好的指揮家有特殊的魅力帶領樂團演出,他也往往是樂團中的最耀眼的角色。至於流行音樂的歌手則很少稱他們為音樂家,是比較特別的一群。 | 職能 一個音樂家常常有多重的身分,他可能專注在音樂的某個領域,例如作曲,但同時也可能兼顧演奏。或者他可能僅專注演奏,但同時也撰寫音樂相關的書籍,是一個作家。此外,音樂家也有跨領域的例子,許多當代的音樂家都會做電影配樂或劇場配樂的工作。 |
1946年:中共领导的东北民主联军两万余人突袭长春,东北国共内战全面爆发。 1947年:傑基·羅賓森代表布魯克林道奇先發出賽,成為美國職棒大聯盟史上首位非裔球員。 1955年:美国企业家雷·克拉克在伊利诺州开设了他的首个获得特许经营的麦当劳餐厅。 1975年:黎巴嫩内战爆发。 1983年:東京迪士尼樂園開幕。 1986年:美国空袭利比亚。 1989年:前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总书记胡耀邦逝世,在天安门广场的悼念活动引发后续学生运动。 1989年:英國謝菲爾德希爾斯堡球場舉行的英格蘭足總盃準決賽利物浦對諾定咸森林,比賽時引發人群踩踏事件,96人死亡。 1991年:中國共青團開始實施希望工程,以救助貧童受教權。 1994年:124个国家和欧洲共同体代表在部长级会议签署《马拉喀什协定》,建立世界贸易组织。 1999年:大韩航空货运6316号班机从上海虹桥机场起飞后不久坠毁,造成机上3人及地面5人死亡。 21世紀 2002年:从中国北京市起飞的中国国际航空129号班机在韩国釜山金海国际机场降落时撞山坠毁,造成128人死亡。 2007年:香港童星吳澋滔以10歲年齡成為香港電影金像獎史上最年輕的“最佳男配角”和“最新新演員”得獎者。 2012年:香港导演许鞍华执导的电影《桃姐》在香港文化中心举行的第三十一届香港电影金像奖颁奖礼上获得包括最佳电影、最佳导演在内的五个奖项。 2013年:美国波士顿马拉松比赛终点处发生连环爆炸案,造成至少3人死亡,144人受伤。 2019年:法国巴黎圣母院发生火灾,造成尖顶坍塌及中后部木质屋顶完全烧毁。 2019年:美國在台協會內湖新館舉行紀念《臺灣關係法》立法40週年及慶祝AIT成立40週年活動。 出生 1452年:李奧納多·達文西,義大利著名藝術家。(1519年逝世) 1489年:科查·米马尔·希南,奥斯曼帝国建筑师及工程师。(1588年逝世) 1642年:蘇萊曼二世,奧斯曼帝國的蘇丹。(1691年逝世) 1684年:葉卡捷琳娜一世,俄羅斯帝國女皇。(1727年逝世) 1707年:伦哈德·欧拉,瑞士数学家。(1783年逝世) 1786年:約翰·富蘭克林,英國船長及北極探險家。(1847年逝世) 1793年:瓦西里·雅可夫列维奇·斯特鲁维,俄國天文學家。(1864年逝世) 1797年:阿道夫·梯也尔,法国政治家和历史学家。(1877年逝世) 1800年:詹姆斯·克拉克·羅斯,英國探險家。(1862年逝世) 1809年:赫爾曼·格拉斯曼,德國數學家。(1877年逝世) 1812年:泰奧多爾·盧梭,法國風景畫家。(1867年逝世) 1832年:威廉·布施,德国畫家和诗人。(1908年逝世) 1833年:马克斯韦尔·T·马斯特斯,英國植物學家、生物分類學家。(1907年逝世) 1843年:亨利·詹姆斯,美國小說家及評論家。(1916年逝世) 1852年:聖福若瑟,天主教在華傳教士。(1908年逝世) 1858年:爱米尔·杜尔凯姆,法國社會學家。(1917年逝世) 1874年:约翰内斯·斯塔克,德國物理學家,1919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1957年逝世) 1886年:尼古拉斯·斯捷潘诺维奇·古米廖夫,俄羅斯詩人。(1921年逝世) 1892年:蔡廷锴,中國軍事家、政治家。(1968年逝世) 1896年:尼古拉·谢苗诺夫,蘇聯醫生和化學家,1956年諾貝爾化學獎得主。(1986年逝世) 1896年:路易斯·海曼·比恩,美國經濟和政治分析家。(1994年逝世) 1901年:乔·戴维斯,英國士碌架選手。(1978年逝世) 1907年:尼可拉斯·庭伯根,荷蘭動物行為學家與鳥類學家。(1988年逝世) 1912年:金日成,朝鲜最高领导人、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永远的主席、朝鲜劳动党的创始人、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开国领袖。(1994年逝世) 1912年:文德泉,澳門歷史學家。(2003年逝世) 1916年:任继愈,中国哲学家、宗教学家、历史学家。(2009年逝世) 1917年:漢斯·康里德,美國演員。(1982年逝世) 1920年:里夏德·馮·魏茨澤克,德国政治家(2015年逝世) 1924年:内维尔·马里纳,英國指揮家、小提琴家(2016年逝世) 1930年:維格迪絲·芬博阿多蒂爾,冰岛政治人物 1931年:張光直,台灣人類學家。(2001年逝世) 1940年:约瑟夫·罗曼,利比亞裔以色列男子舉重運動員,慕尼黑慘案遇難者。(1972年逝世) 1942年:肯尼思·萊,美國商人。(2006年逝世) 1944年:焦哈尔·杜达耶夫,车臣领袖,军人。(1996年逝世) 1947年:羅伊·雷蒙德,美國企業家、商人、成衣品牌「維多利亞的秘密」創辦人。(1993年逝世) 1949年:阿拉·普加喬娃,俄羅斯女歌手 | 1947年:羅伊·雷蒙德,美國企業家、商人、成衣品牌「維多利亞的秘密」創辦人。(1993年逝世) 1949年:阿拉·普加喬娃,俄羅斯女歌手 1951年:拉里·W·艾斯波西多,美國行星天文學家 1951年:碧雅翠絲·舒巴,奧地利女子花式滑冰運動員 1952年:張昌財,台灣政治人物,立法委員 1954年:王夢麟,台灣歌手 1955年:多迪·法耶兹,埃及富豪、電影製片人,黛安娜王妃的男友(1997年逝世) 1956年:澎恰恰,台灣歌手、填詞人、作曲家、演員 1956年:迈克尔·库珀,美國NBA聯盟前職業籃球運動員 1957年:伊芙琳·阿什福德,美國田徑女子運動員 1959年:陳果,香港電影導演、獨立電影製作人 1959年:艾瑪·湯普遜,英國女演員、編劇 1962年:納瓦爾·埃爾·穆塔瓦基爾,摩洛哥田徑運動員 1963年:貝婭塔·席多,波蘭政治人物,前波蘭總理 1965年:林其欣,香港女藝人 1965年:王美惠,台灣立法委員 1966年:柴玲,中国异议人士,六四事件学生领袖 1966年:李穎,中國女演員 1969年:布呂諾·勒梅爾,法國政治人物,現任法國財政部長 1971年:金太祐,韓國男演員 1972年:彭偉新,香港著名股評家、京華山一國際研究部主管 1972年:金錫勛,韓國男演員 1974年:卞貞秀,韓國女演員 1975年:保羅·得納,美國賽車手、賽車記者(2006年逝世) 1976年:李佩甄,台灣藝人 1976年:楢崎正剛,日本足球運動員 1976年:羅暎錫,韓國綜藝節目導演 1978年:黃坤玄,台灣演員 1978年:郭偉強,香港立法會議員 1978年:路易斯·馮西,波多黎各歌手 1979年:王信民,台灣棒球選手 1979年:游智煒,台灣導演、編劇、攝影 1979年:卢克·伊万斯,威爾士演員 1981年:撒基努,台灣男藝人 1981年:李龍宇,韓國男演員 1981年:王嬪娜,韓國女演員 1982年:陳冠任,台灣棒球員 1982年:薛夫·洛根,加拿大男演員 1984年:陳玘,中國乒乓球運動員 1985年:岳云鹏,中國相聲演員 1985年:尹賢旻,韓國男演員 1986年:黃宥明,中國男演員 1986年:姜恩菲,韓國女演員 1986年:托馬斯·希頓,英格蘭足球員 1987年:駱坤海,香港賽艇運動員 1987年:謝和弦,台灣男歌手 1988年:闞清子,中國女演員 1990年:张皓宸,中国作家、编剧、插画师 1990年:艾瑪·瓦特森,英國女演員 1991年:有岡大貴,日本演員、歌手 1991年:哈維爾·費南德茲,西班牙男子花式滑冰運動員 1991年:車瑞元,韓國男演員 1992年:祝緒丹,中國女演員 1995年:金南珠,韓國女子偶像團體Apink成員 1996年:劉馬車,香港性罪犯及網路紅人 1997年:梅西·威廉斯,英國女演員 1998年:沼倉愛美,日本女性聲優 2000年:郭天信,台灣棒球選手 2002年:克拉拉·加列,西班牙女演員 逝世 69年:奧托,罗马皇帝(32年出生) |
902年—阿拉伯人开始统治西西里岛。 965年—阿拉伯人占领整个西西里岛。 1061年—诺曼人来到西西里岛。 1091年—诺曼人开始统治西西里岛。 1139年—西西里岛成为王国。 1194年—神圣罗马帝国的霍亨斯陶芬王朝。 1265年—安茹王朝。 1282年—阿拉贡统治。 1412年—西班牙统治西西里岛。 1713年—萨伏依王朝。 1720年—奥地利统治西西里岛。 1735年—西西里岛重归西班牙。 1816年—波旁王朝兩西西里王國。 1861年3月14日—西西里岛归意大利王国。 1943年7月10日—二戰西西里島登陸戰役。 1946年5月15日—西西里岛获得自治权。 1946年6月18日—意大利共和国建立。 1982年—巴勒莫总督被谋杀。黑手党问题受到重视。 1983年—被引渡回義大利的前黑手黨頭目多瑪索·布西達成為Pentiti。 1986年—大审黑手党成员。 1992年—審理黑手黨案的法官乔瓦尼·法尔科内及保罗·博尔塞利诺被謀殺。 2006年4月11日—意大利警方在西西里岛首府巴勒莫以南59公里处科莱奥内郊区的一处农场,抓获了潜逃40多年的黑手党头目。 參考文獻 参见 歐盟:義大利:義大利島嶼 西西里島的美麗傳說 | 1412年—西班牙统治西西里岛。 1713年—萨伏依王朝。 1720年—奥地利统治西西里岛。 1735年—西西里岛重归西班牙。 1816年—波旁王朝兩西西里王國。 1861年3月14日—西西里岛归意大利王国。 1943年7月10日—二戰西西里島登陸戰役。 1946年5月15日—西西里岛获得自治权。 1946年6月18日—意大利共和国建立。 1982年—巴勒莫总督被谋杀。黑手党问题受到重视。 1983年—被引渡回義大利的前黑手黨頭目多瑪索·布西達成為Pentiti。 1986年—大审黑手党成员。 1992年—審理黑手黨案的法官乔瓦尼·法尔科内及保罗·博尔塞利诺被謀殺。 2006年4月11日—意大利警方在西西里岛首府巴勒莫以南59公里处科莱奥内郊区的一处农场,抓获了潜逃40多年的黑手党头目。 參考文獻 参见 歐盟:義大利:義大利島嶼 西西里島的美麗傳說 獨眼巨人 西西里岛 地中海島嶼 |
戴高樂在科隆貝雙教堂村有一座,由管理,內展示戴高樂的生平事蹟和文物典藏。 家庭 戴高樂與伊馮娜·旺德魯於1921年4月7日結婚。他們有三個孩子:菲利普(生於1921年),伊麗莎白(1924-2013),安妮(1928-1948)。安妮因唐氏綜合症去世,終年20歲。 榮譽 其他 法國最大的機場巴黎-夏爾·戴高樂機場就是以他的名字命名;法國海軍的第一艘核動力航母戴高樂號也以其名命名。 他喜欢阿加莎·克里斯蒂的侦探小说、艾爾吉的《丁丁历险记》。他曾说:“生活的坎坷能和我相比的,世界上只有一个人,就是丁丁”以及“我本人就是一个克里斯蒂小说迷”。 2005年,法国国家二台举行了“最伟大的法国人”的评选活动,结果戴高乐被评选为有史以来最伟大的法国人。 著作 戴高樂除了是一名軍人與政治家之外,同樣也是一位作家,一生有六大著作: 《敵人內部的傾轧》(1924年):戴高樂第一部著作。 《劍鋒》(1932年) 《未來的軍隊》(1934年) 《法國和她的軍隊》(1938年) 《戰爭回憶錄》(1947年):與邱吉爾的《第二次世界大戰回憶錄》並稱為姐妹作。 《希望回憶錄》(1970年):戴高樂的遺著,預計寫完三卷,但還未完成,戴高樂就因动脉瘤破裂发作去世,僅完成第一卷與第二卷的頭兩章。 参考文献 引用 来源 书籍 外部链接 戴高乐基金会 愛爾蘭裔法國人 蘇格蘭裔法國人 德國裔法國人 法国总统 法國總理 法國將軍 法國政治人物 法国作家 法国战略家 | 1968年,即使面對五月风暴,仍然重新控制局势,在國會選舉大勝度过危机,但五月风暴所暴露出来的矛盾和问题并未随之消失。 1969年4月,由於他所提出的削弱參議院權力修憲案公投被否決,宣布辭去总统一職,隐居科隆貝雙教堂村。 去世 1970年11月9日,戴高樂在法國科隆貝雙教堂村的家中暈倒,他的妻子馬上叫醫生和當地神父,但他們到達的時候,他已經逝世,享年79岁。死亡原因是动脈瘤破裂發作。 戴高樂在科隆貝雙教堂村有一座,由管理,內展示戴高樂的生平事蹟和文物典藏。 家庭 戴高樂與伊馮娜·旺德魯於1921年4月7日結婚。他們有三個孩子:菲利普(生於1921年),伊麗莎白(1924-2013),安妮(1928-1948)。安妮因唐氏綜合症去世,終年20歲。 榮譽 其他 法國最大的機場巴黎-夏爾·戴高樂機場就是以他的名字命名;法國海軍的第一艘核動力航母戴高樂號也以其名命名。 他喜欢阿加莎·克里斯蒂的侦探小说、艾爾吉的《丁丁历险记》。他曾说:“生活的坎坷能和我相比的,世界上只有一个人,就是丁丁”以及“我本人就是一个克里斯蒂小说迷”。 2005年,法国国家二台举行了“最伟大的法国人”的评选活动,结果戴高乐被评选为有史以来最伟大的法国人。 著作 戴高樂除了是一名軍人與政治家之外,同樣也是一位作家,一生有六大著作: 《敵人內部的傾轧》(1924年):戴高樂第一部著作。 《劍鋒》(1932年) 《未來的軍隊》(1934年) 《法國和她的軍隊》(1938年) 《戰爭回憶錄》(1947年):與邱吉爾的《第二次世界大戰回憶錄》並稱為姐妹作。 《希望回憶錄》(1970年):戴高樂的遺著,預計寫完三卷,但還未完成,戴高樂就因动脉瘤破裂发作去世,僅完成第一卷與第二卷的頭兩章。 参考文献 引用 来源 书籍 外部链接 戴高乐基金会 愛爾蘭裔法國人 蘇格蘭裔法國人 德國裔法國人 法国总统 法國總理 法國將軍 法國政治人物 法国作家 法国战略家 安道爾大公 冷戰人物 冷戰時期領袖 法國第二次世界大戰人物 |
Perceptual Disorder) 北美洲 在美國及加拿大,所謂「學習障礙」是指對於一個已知其智力水平的個體,其學習能力未達其智力水平應有的能力。因此,對於弱智的學生,若他們所表現的學習水平與他們的智力相若,並不會被歸類為「學習障礙」。學習能力一般以其學科表現作準則。 英國 在英國,「學習障礙」的定義比較寬鬆,一般在英國所指的「學習障礙」,在英國以外的地方普遍當作「發展障礙」來處理。 主要學習障礙的分類 身體弱能 聽覺弱能 視覺受損 情緒及行為問題 唐氏綜合症 一種因為第21對染色體多出一條而引致的病症,而其中一種後果是病者會有中度至嚴重弱智。此外,對於第13對染色體多出一條的人及Fragile X Syndrome的患者,亦會出現相同的症狀。 閱讀障礙(Dyslexia) 注意力不足過動症(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簡稱ADHD) 老年痴呆症 腦部受損 因為中風而引起的失語症(Aphasia) 書寫障礙(Dysgraphia)- 書寫有困難。患者所寫的字體極難辨認,字體異常傾斜、寫字順序、方向錯誤,又或數字/文字反轉。有些患者的閱讀能力、口語表達沒有問題,只是書寫有困難,有時花很多時間、力氣也寫不完一段文字,即使純粹抄寫(「搬字過紙」)也出現問題。 色盲 失明 失聰及弱聽 運用障礙 (Dyspraxia) 參考來源 延伸閱讀 鄺浩然︰【用心聽 聾健共融】通識教材套,龍耳出版,2013年9月 文家安,(2004年),“EPC5013C Effective Teaching for Pupils with Learning Difficulties”第一課講義,香港教育學院。 教育署心理輔導服務組,(2000年),幫助有特殊學習困難的學童,香港教育統籌局 Lerner, Janet W. (2003年)“Learning Disabilities: Theories, | 色盲 失明 失聰及弱聽 運用障礙 (Dyspraxia) 參考來源 延伸閱讀 鄺浩然︰【用心聽 聾健共融】通識教材套,龍耳出版,2013年9月 文家安,(2004年),“EPC5013C Effective Teaching for Pupils with Learning Difficulties”第一課講義,香港教育學院。 教育署心理輔導服務組,(2000年),幫助有特殊學習困難的學童,香港教育統籌局 Lerner, Janet W. (2003年)“Learning Disabilities: Theories, Diagnosis, and Teaching Strategies”USA:Houghton Mifflin Company. 參見 注意力不足過動症 自閉症 融合教育 特殊教育 特教平權 《星願外傳》:《星願小王子》的延續篇(為有學習障礙的學生) The Nest Coffee Shop 提供職位予學習障礙的人士 學習困難行為量表 細聽我心聲 外部連結 臺灣 中華民國學習障礙協會 臺北市學習障礙者家長協會 臺中市學習障礙協會 高雄市學習障礙教育協進會 |
特别大的头颅容量 前额直立 不断增大的脑,尤其是大脑 咀嚼肌肉的退缩 牙齿的大小逐渐相近,逐渐减小 上下颌逐渐变小 手逐渐灵活 产道变阔,變得不再那麼順直 雌性乳房变大(无法在化石中验证这是否也适应于已灭绝的人种) 物种 能人(H. habilis)从南方古猿分支出来,具有比南方古猿更小的大臼齿和更大的脑容量,并运用石头或骨骼制作工具,可能栖息在树上,而非直立行走。 在更新世早期,距今150万到100万年间的非洲、亚洲与欧洲,某些巧人群体发展出较大的脑子,并制作更进步的石器,会使用火,被称为直立人。最有名的直立人标本是北京人,此外在印尼、非洲、欧洲出土。匠人可能距今180万到125万年前的直立人,或是直立人的亚种。直立人可能由于多峇巨灾而灭绝。 尼安德特人在大约公元前7万5000年与智人混血,因此非洲以外的现代人的DNA约有1%到4%源自尼安德特人。来自智人的竞争,可能导致了尼安德特人的灭绝。 智人是人属中现存的唯一物种,从直立人演化而来。根据单地起源说,智人从非洲向外迁移,最终取代了较早散居各地的直立人。 已灭绝物种 系統發生學 {{clade|{{clade |1=†始祖地猿 |sublabel2=(3.9) |label2=南方古猿屬 |2={{clade |1=湖畔南方古猿 (†3.8) |2={{clade |1=†阿法南方古猿 |2={{clade |1=†驚奇南方古猿 |2={{clade |1=近親南方古猿 (†3.4) |2={{clade |1=肯亞平臉人 | |1=†始祖地猿 |sublabel2=(3.9) |label2=南方古猿屬 |2={{clade |1=湖畔南方古猿 (†3.8) |2={{clade |1=†阿法南方古猿 |2={{clade |1=†驚奇南方古猿 |2={{clade |1=近親南方古猿 (†3.4) |2={{clade |1=肯亞平臉人 (†3.3) |2={{clade |1= |label2=人屬 |sublabel2=(3.4) |2={{clade |5=佛羅勒斯人 (†0.05) |1=巧人 (†1.5) |
大事记 威尔海姆·约翰森提出术语基因。 1月2日——清政府將袁世凱撤職。 1月5日——哥伦比亚承认巴拿马独立。 1月16日——英國探險家欧内斯特·沙克尔顿率領的探險隊成為第一個发现地球磁南极的探險隊。 2月——世界上第一個國際禁毒會議「萬國禁煙會」在上海舉行,促成了首部國際禁毒公約——《海牙鴉片公約》的締結。 2月6日——古巴臨時政府瓦解,古巴共和國重獲獨立。 3月12日—— 四川革命党人佘英、熊克武于广安起义,起义失败 7月25日——路易·布莱里奥飞越英吉利海峡,是飞机第一次成功飞越其海峡。 8月25日——中国看护组织联合会,中华护士会的前身,成立。 9月21日——冯如制成中国第一架飞机,标志着中国航空事业的开始。 10月2日——京张铁路建成。 10月24日——意大利和俄国签订拉冈尼基协定,同意维持巴尔干半岛现状。 出生 1月17日——唐君毅,中國新儒家,哲學家,教育家(1978年逝世) | 2月6日——古巴臨時政府瓦解,古巴共和國重獲獨立。 3月12日—— 四川革命党人佘英、熊克武于广安起义,起义失败 7月25日——路易·布莱里奥飞越英吉利海峡,是飞机第一次成功飞越其海峡。 8月25日——中国看护组织联合会,中华护士会的前身,成立。 9月21日——冯如制成中国第一架飞机,标志着中国航空事业的开始。 10月2日——京张铁路建成。 10月24日——意大利和俄国签订拉冈尼基协定,同意维持巴尔干半岛现状。 出生 1月17日——唐君毅,中國新儒家,哲學家,教育家(1978年逝世) 1月25日——木谷實九段,日本圍棋手(1975年逝世) 2月15日——柯灵,中国作家(2000年逝世) 4月24日——張岱年,中國哲學家,哲學史家,國學家(2004年逝世) |
1866年:創立內地會:其策略為「憑信心過生活、工作」,這樣的生活觀念,帶給中國信徒有很重要的影響。基地在浙江。 1867年:進入江蘇。 1875年:進入河南。 1876年:分派傳教士前往山西、甘肅、四川、貴州等地。因為事工的需要量越來越多,人手經濟上都需要增添,因此,他們開始去到各個國家當中傳遞異象,鼓勵更多的青年人加入在這宣教的行列。除此之外,還有其他的差會也加入內地會的系統,一起在內地福音事工上服事,此時的內地會便成為了中國最大的差會團體。 1885年:劍橋七傑加入內地會,轟動一時。 內地會奉行本色化原則,一貫訓練中國同工自立、自養、自傳;同時採取整全的宣教策略,在以福音拓荒為主要重點的同時,在文字、醫療、教育等方面取得了十足的進展。 经济文化交流 嘉靖三十九年(1566年),道明会葡萄牙传教士达克鲁斯在一封信中介绍了中国茶叶。 明朝末年,传教士将土豆引入中国,当时土豆被叫做荷兰薯。(日本的土豆是荷兰人于1598年带至长崎港)。 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利玛窦在北京与李之藻合作,翻译绘制《坤舆万国全图》,并刻版刊行。 万历四十八年(1620年),耶稣会传教士邓玉函把天文望远镜带入中国。 天启三年(1623年),艾儒略根据庞迪我、熊三拔所著的底本编译成《职方外记》,介绍世界地理。 1687年,耶稣会传教士利玛窦翻译的《论语》拉丁文本,在法国巴黎出版。这是孔子首次被介绍到西方。以后《论语》被转译成法文、英文等。 1698年,耶稣会传教士巴多明(Dominique PARRENIN)来华,后来他的介绍中国文化的书信,影响了法国启蒙运动学者伏尔泰。 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传教士白晋、杜德美、雷孝思等人主持测量绘制全国地图,历时11年,绘成《皇舆全览图》。 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在景德镇传教七年的耶稣会法国传教士殷弘绪,写长信给法国,详细地介绍了景德镇瓷器的制作工艺,使中国瓷器制造工艺的秘密被公开。 道光十五年(1835年),美国公理会传教士伯驾医生抵达广州,在广州十三行内新豆栏街成立了广州眼科医局,免费为病人治病,同时传教。 道光十七年(1837年),英国东印度公司医生郭雷枢Thomas Richardson Colledge在澳门成立医学传教组织中国博医会(Medical Missionary Society of China)。 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美北浸礼会传教士玛高温医生在宁波创办“浸礼老医局”,后改名为“华美医院”。 道光二十四年(1844年),英国女传教士艾迪绥将一所女子学校从爪哇苏腊巴亚迁到中国宁波,称为“宁波女塾”,这是中国第一所教会女子学校。 咸丰八年十一月十五日(1858年12月19日),美北浸礼教会传教士玛高温在宁波创办《中外新报》。初为半月刊,不久改为月刊,出至十一期而中止。 同治七年(1868年 ),上海江南制造局成立翻译社,这是中国最早的介绍西方科技的翻译出版机构,传教士韦烈亚力、傅兰雅、林乐知、金楷理(Carl Traugott Kreyer)等先后担任外方翻译。 1869年,以法国传教土吉恩·皮埃尔·阿尔芒·戴维川西,在四川雅安的宝兴县,看到了大熊猫,并首次收集了标本。 1871年,美国圣公会在武昌创办文华书院。 1892年,法国传教士田氏从越南携带咖啡树苗,进入云南宾川县平川镇朱苦拉村种植,这是中国栽种咖啡树的开端。 1897年2月11日,上海美北长老会牧师费启鸿帮助由原美北长老会美华书馆(American Presbyterian Mission Press)工人夏瑞芳、鲍咸恩、鲍咸昌、高凤池四人,成立商务印书馆,是为中国第一家现代出版机构。 1906年盛夏,江西大余县基督教信义会德国传教士邬利亨,避暑旅游,进入西华山,在山里他发现许多烏黑發亮的石头,用手掂量感觉很重,他意识到这可能是一种矿石,于是拾了一些带回教堂。第二年邬利亨带回一些回国,找德国矿物专家鉴定,这些石头竟然是宝贵的钨矿石。 早期新教传教士 马礼逊,1807年来华。 郭实腊 韩山明 黎力基 裨治文 伯驾(第一位医疗传教士) 麦都思 薛承恩 戴德生 李提摩太 第一位殉道的中国新教徒是广东博罗的Che Kam Kong(Chea Kunkong),他1865年去香港,1866年成为基督徒。5年中带领博罗一百余人信教。长辈不满他抛弃传统,警告他停止传教,但被他拒绝。1871年被捕,被强迫放弃信仰。他说,"你能杀我的肉身,不能杀我的灵魂",随后被推出城门杀害;尸体被扔进附近的河里。 中華民国 宗教自由 直到民国成立以后,中華民國臨時憲法中保障了宗教自由,加上當時很多革命人士以及支持革命的人也是新教徒(例如:孫中山 、宋教仁、廖德山,以至後期的蔣介石和張學良等),因而在民國以後新教的發展比清朝時好,直到1949年中共成立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為止。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基督徒人数近70万人。 由于基督教教义强调只能信獨一上帝,不能拜其他偶像,因此与"祭奠祖先"等很多中国传统习俗产生了很大抵触,使得基督教之前在中国一直没有得到很好的传播和发展,直到后来来中国传教的剛恆毅總主教(1876年-1958年)与雷鸣远神父解释中国人祭祖敬孔礼并不违背教会的信仰,中国人这么地做是为了向已亡的父母和祖先表达尊敬。教宗庇護十二世因而在1939年12月8日删除了祭祖敬孔的禁令,才解决了这一问题。然而,新教一直也不接受中国人拜祖先。(彭育申,2000) 基督教青年会 1912年,在上海成立中华基督教青年会,当时的名称是“中华基督教青年会全国组合”(The National Committee of the Y. M. C. A. in China),首任总干事为美国南部美以会教士巴乐满(Fletcher Sims Brockman 1867 ~ 1944),副总干事为中国王正廷。青年毛泽东曾作为义务教员参与过青年会智育部晏阳初在长沙进行的平民教育运动。 1922年,第一次直奉战争中,奉天基督教青年会总干事普莱德(Joseph Platt)会同奉天施医院院长英国人雍维林,与天津基督教青年会总干事罗伯·克来克,在停泊在秦皇岛外的英国巡洋舰"麦尔迪"号上会谈,促成直奉双方于6月17日达成停战协议。 非基督教运动 1919年巴黎和会对中国的不公,引发五四运动,之后在蘇聯共產黨和中國共產黨等左翼政治團體的推波助瀾之下,引发了一场从1922年到1927年间的“非基督教运动”。这场运动与义和团运动不同的是,许多知识青年也参加进来。 1923年6月14日,天主教意大利人梅占春神父被湖北应山县农民武装首领雷么扣为人质。中国政府迅速营救。湖北督军萧耀南派军队围剿雷么,梅神父被救出,但在交火中受伤,9月4日身亡(一说梅神父被雷么枪决)。事后萧耀南等湖北名流集资在汉口建立梅神父纪念医院。 本土自立教会的形成 “非基督教运动”的反帝国主义行动,促进了中国人独立教会“自治、自养、自传”的实践。倪柝声创办的地方教会,就诞生在这个时代。 传教士与中国共产党 1929年瑞士新教巴色差会向广东客家山地派遣的两位宣教士万保全(Rev.Walter Ernst瑞士藉),毛鼎如(Rev.Maurer-Ziegler Hermann德藉)先后被共产党绑架. -萬牧于1929年夏被游击队所绑架, 被勒索5万大洋. 在16个月的羁押期间多次遭撕票威胁. 后经国民革命军解救于1930年底脱险. -毛牧于1929年10月31日被朱德所率红四军在梅县绑架.被羁押在毗邻广东的江西一个苗家大寨里,被勒索6万大洋。后经部分在梅县被差会的德济医院所救治的红军伤兵的求情,勒索改为索要一批医药品.差会本着 "阳光照义人也照歹人"的信念,提供了药品.毛牧遂于1929年12月19日脱险. 中共认为传教士是帝国主义,因此在苏区驱逐或者逮捕外国传教士。1932年5月,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政府由瑞金致电南京国民政府,以释放苏区所有传教士作为条件,要求释放共产国际特工牛兰夫妇。可证明苏区关押着外国传教士。 1934年12月8日,红军方志敏部队在皖南旌德县绑架内地会美国传教士师达能夫妇,提出2万巨额赎款释放条件,被拒绝后,将师达能夫妇撕票。 1935年,红军长征路上曾逮捕内地会瑞士籍英国传教士薄巳作为人质长达一年,勃沙特获释后回国发表《神之手》,第一次向世界介绍红军。 1949年,天主教神甫雷震远离开中国,回国写作《内在的敌人》一书(THE ENEMY WITHIN: An Eyewitness Account of the Communist Conquest of China ),回忆他在中国的经历,表示对中共武装革命的强烈不满,以及對其所隱藏的潛在隱患的揭示。 抗战时期 侵华日军宣传他们要把中国人从西方人的奴役下解放出来,因此对欧美背景的基督教也极力压制和打击。抗日战争中,沦陷地区的欧美背景的基督教教会活动基本上停止,教堂被摧毁或者占用,未撤走的西方传教士被逮捕拘押。少数中国自立基督教教会勉强保持低调活动,例如北京王明道的“基督徒会堂聚会”。日伪还于1942年18日成立由日本控制的华北基教联合促进会。一部分日本基督教牧师也随军进入中国。 1930年,英国独立女传教士艾伟德来到山西内地,创立了八福客栈,一边传教,一边收养孤儿。抗日战争爆发后,她带领90多名儿童,长途跋涉,转移到西安。书籍The Small Woman和电影Inn of the Sixth Happiness讲述的是传教士艾伟德的故事。 天主教遣使会神父雷鸣远于中日战争初期,组织救济团队,救治中国各地平民。 因为战争,男性都参军去,外国传教士被抓进集中营去,为了延续教会事奉,中华圣公会决定在香港按立一位女性(李添嬡女士)成为牧师,然后派往澳門赴任,成为全世界第一位被按立的女性牧师。中华圣公会的决定引起当时全世界教会的反弹,因为过去女性从来没有担任过教会内任何重要职位。在普世圣公宗其他教省要求之下,该位女牧师被逼辞去牧师之职位;另一方面,中华圣公会努力斡旋,陈明当时中国形势的险峻。最后,中华圣公会的决定终于得到普世圣公宗其他教省得认同。 近代基督教在华之貢獻 民國成立以後,中國政府一再表示對各宗派一視同仁,基督教在中國傳佈,成效驚人。而教派除了傳道事工之外,並致力於各種社會事業,如建設大學、醫院、書局、救濟院、孤兒院等。另一方面,中國自治教會,也逐漸增多,遍及中國各地,遠及海外,為中國基督教展開一新的局面。 光緒二十六年(1900年),新教教團數目計有六十一個團體、信徒數九萬五千九百四十三人;但到了光緒三十二年(1906年),教團數以增至八十二、宣教師數目亦增至三千八百三十三人。民國成立以後,教士、教徒數目均激增。根據民國二年(1913年)的統計:宣教師有五千三百九十四人,而信徒數亦增至二十四萬五千九百五十九人。到了民國三年(1914年),教團數以增至一百七十,宣教師亦增為五千九百七十八人,且信徒數以致二十五萬三千二百十人。據抗戰前(民國二十四年)的統計,全國新教教會數有七千二百八十一、信徒數為五十一萬三千、民國二十四年(1935年)一年當中,就曾為四萬三千人改宗者施行浸禮。據稱:如包括尚未洗禮的慕道者在內,信徒總數以達百萬人之數。 基督教与中国现代教育 天主教和新教都在中國建立了一大批教育機構,從幼稚園一直到大學。一些中國著名大學起源於教會學校。比較著名的新教中學早期有煙台中學,後期有培正中學、培道中學(在一二三事件之前)等,大學則有燕京大学、嶺南大學、上海聖約翰大學、湘雅医学院、华中大学等。而天主教部分有震旦大学、津沽大学、輔仁大學和靜宜大學等。這些學校都為中國培養了大量吸收了西方教育的知識份子。 基督教在華所成立的學校、有幼稚園、小學、中學、大學及各種弱勢機構、老幼院(如:盲啞學院、養老院、孤兒院等)等各種。據民國二十六年的統計:男子中學有一百間、女子中學有九十五間、男女合校的中學有五十四間。中學數計二百五十九,學生數約有五萬。大學計有十三間,有:濟南的齊魯大學、福州的福建協和大學、華南女子大學、南京的金陵女子理學院、金陵大學、上海的聖約翰大學、滬江大學、蘇州的東吳大學、成都的華西協和大學、杭州的文江文理學院、武昌的華中大學、廣東的領南大學、北京的燕京大學等。(據民國二十六年的統計,上述十三所大學的學生數計有六千四百二十三人),至於教會所興辦的小學,據民國十一年(1922年)的統計:高小九百五十六所,學生三萬二千八百九十九名。初小五千六百三十七所,學生十五萬一千五百八十二名。 出版事業方面,教會所創辦的雜誌刊物,在民國二十五年(1936年)時,計有中文雜誌二百十一種,英文雜誌二十七種,合計總數為二百三十八種。民國二十四年所出版的基督教叢書計有四千種之多,由六十九所基督教印刷廠分別承印,並有一百三十家專售基督教叢書的教會書局。 在醫療方面 除宣教團隊的醫師對貧民免費看診及贈藥外,並在各傳道據點建立醫院或診所,其中亦不乏醫術高明的宣教醫生。在中國基督教的醫學協會,早在一八三八年(道光十八年)就有中國博醫會(Medical Missionary Society of China)的成立。該會由一群外籍宣教師所組成,其主要目的為提供義診,並先後資助在澳洲、廣州、上海、香港、寧波、廈門等地醫院。該會又出版中文醫療書籍,及主辦醫療人之教育等事工。 另一個規模較大的醫療協會:中國醫療傳道協會於一八九0年(光緒十六年)首次的集會,其第二次大會於一九0五年(光緒三十一年)在上海召開,係由基督教醫師所組成的全國性團體。此後,該會又在一九0七年(光緒三十三年)、一九一0年(宣統二年)、一九一三年(民國二年)、一九一五年(民國四年)、先後開過幾次會議。該會曾經發行醫學定期刊物,及出版數種醫學叢書,其中重要的有中、英對照的醫學辭典。 一九一五年(民國四年),由歐、美回國的中國醫學生,在上海成立了:中國醫學會。隔年(一九一六年),該會與中國醫療傳道協會在廣州開會,決議協助中華基督教青年會成立全國公共衛生聯合委員會。在此時期,該會對各種流行病(如:天花、鼠疫、霍亂、結核病等)的防治,曾貢獻不少。 教會創辦的中國醫療傳道協會,為求全國醫療工作的擴展,於一九二五年(民國十四年),自動要求合併於中國醫學會。中國醫學會,最初稱為:「中華民國醫藥協會」,一九二七年(民國十六年)遷移上海後,改稱為「中國醫藥會總會」,並在全國各地設立了分會。 在改善社會方面 基督教曾在中國成立各種組織來幫助當地的百姓,以破除迷信、戒煙禁賭、輔導妓女從良等。而重要的組織有以下幾個團體: (一)萬國改良會分會:成立於1808年,初任幹事為丁義華,勸人戒除菸酒嫖賭。該會對鴉片的禁絕,主張尤力。該會的經費,最初倚賴美國總會的供應,當歐戰發生時,改名為「中國萬國改良總會」,並宣布經濟的獨立。 (二)中華國民拒毒會:成立1924年八月,設總會於上海,發行拒毒月刊。該會係由中華全國基督教協進會,聯合基督教青年會及中國醫學會等團體共同發起的。該會曾在各地舉辦演講,印發拒毒圖畫。該會的工作,到七七事變發生後,因戰亂而告停頓。 (三)中國婦女節制會:成立於1907年,總會設於上海,由「萬國節制會分會」,相助成立。初任的會長,為上海長老會的范女士,後由九江美以會的石美玉醫師繼任,會務很有進展。該會的主旨,亦為反對菸酒、娼妓,並謀求婦女權益者。另一方面,萬國節制會仍繼續在華工作,1909年北京公理會的美籍女教士富軻慕慈夫人擔任幹事。到處演講,組織支會,計成立支會四十七處。該會在華曾創辦一「節制女子家事學校」於江灣,八一三事變以後,遷往上海租界,改名為「新女子職業中學」。 (四)道德會:1918年,由上海基督教教士公會及基督教婦女禁酒會等十七個團體,組成一個「風俗改良會」,到1920年更名為「道德會」。該會設立有「婦女教養所」,收容沿街拉客的妓女,輔導他們有一謀生的技能,在「婦女教養所」中設立有各種技能訓練班。該會並建議政府,逐年減少妓院的數目,每年按照抽籤,減少20%,並提倡嚴格取締未領執政的私娼。該會發行進德報,並在學校提倡性教育及衛生。 中华人民共和国 三自爱国运动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政府开始對基督教会實施所謂的「社會主義」改造,實質上是將基督宗教至於中共的嚴厲控制之下。外国教牧人员被迫离开大陆到香港、台湾或回到母国。 1950年7月,中国基督教界吴耀宗等人联名发表“三自宣言”,發動所謂的三自爱国运动,表面上号召教会“自治、自养、自传”,實質上中国教會自此全面置於中共的控制之下。 1951年,发动指任过去的基督教是所謂的帝国主义侵略工具的控诉运动,切断国内教会与国外教会的一切联系。所谓的外国教会在中国的所謂代理人逃到香港、台湾和国外,或者被中共驱逐出境。天主教美国瑪利諾會传教士华理柱(James Edward Walsh ,1891-1981),在1958年10月18日在上海被判处20年徒刑,直到1970年7月10日,因中美关系将要有重大变化,才被提前释放,成为最后一个离开中国的西方传教士。 1954年7月,中国基督教第一届全国会议召开,成立中国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委员会,實質上是政府的一個對於宗教的主管機關,而非教會。中共提出所謂的“热爱祖国,遵守国家法令,坚持自治、自养、自传,独立自主自办教会的方针”,實質上是強化共黨對於教會之控制。 1957年成立中国天主教爱国会。 1958年各种不同信仰礼仪背景的教会实行“联合礼拜”。 文化大革命 文化大革命时期,中国基督教受到严重的衝擊,並且遭到嚴重的破壞,教牧人員受到嚴重傷害,一切宗教活动基本停止。文革结束后,政府雖然對於文革時代的做法實行「撥亂反正」,但是實際上一直沒有從根本上改變對於基督信仰的偏見。這一點可以從歷史教科書上窺見一隅。 今日中国大陆基督徒 今天,中國基督徒主要包括天主教徒,新教徒、还有为数极少的东正教徒。天主教、新教列在官方承认的五大全国性宗教之中,东正教则在黑龙江省等部分地区被官方承认。 虽然中国大陆由於政府的政權性質,在大中小學內实行无神论宣传教育,並壓制校園內的傳教活動,但是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宗教信仰自由。政府制定《宗教事务条例》,规定宗教活动只能在政府登记的宗教场所进行,否则为非法。另外,有一些条款,例如“禁止在登记场所以外的场所传教”、“外籍人士除非受邀请不准传教”、“跨省宗教活动需经审批”等等,与宪法上“宗教信仰自由”的条款有争议。随着中国的开放与发展,基督教在中国的状况开始受到其它国家教徒的关注。 目前全国性的三自爱国教会(西方称之为“政府教会”或“官方教会”)组织,中国天主教有中国天主教爱国会和中国天主教主教团,中国基督教新教有中国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委员会以及中国基督教协会。 分布 天主教和新教在中国各省的分布相当悬殊。 中国天主教徒最集中的省份是河北(占全国1/3)。许多国际知名的天主教地下教会的领袖(如已故的保定教区范学淹主教),都来自该省。河北保定附近的东闾村,是著名的圣母朝圣中心。其次是山西、陕西、内蒙古、四川、福建(长乐、福安)以及上海市。山西太原教区清徐县的六合村有7000名教徒,可能是中国天主教徒最多的村庄。 新教徒最集中的5个省份是河南、浙江(特别是温州市以及杭州市萧山区、慈溪、温岭等)、福建(特别是福清)、安徽、江苏(主要在宿迁、淮安)。其次是山东、云南、黑龙江(特别是大庆)、辽宁、江西等省。其中以河南的信徒最多,全省有5%人口是新教徒(不包括家庭教會的信徒)。浙江温州地区由于信徒众多,已经呈现教堂林立的情形。云南省西北角的贡山县新教徒占总人口比重高达85%,是中国基督徒比重最高的县。 官方基督教组织 1979年以后,中国大陆基督教出现显著复兴。由于三自爱国运动,官方新教教会的中国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委员会、中国基督教协会和官方天主教会的中国天主教爱国会、中国天主教主教团都不承认教宗的行政权,因而被其他罗马教会视为分裂出的基督教组织。中国官方基督教组织必须遵守政府对他们制定的规章制度,因此被一些家庭教会看作是不貞節的教會。 与梵蒂岡的关系 梵蒂岡目前與中華人民共和國沒有建立外交關係。中国大陆的天主教三自教会实行自选自圣主教制度,拒絕接受梵蒂岡的领导。教宗任命的主教也無法正常在中國大陸開展宗教活動。中国现政府一直强烈反对梵蒂冈宣布的部分圣人,理由是这些人曾在中国大陸进行所謂的“非法活动”(近代史上协助西方侵略中國大陸以及1949年之后企图颠覆大陆政权)。 家庭教会 出於信仰上的堅持,许多基督徒选择在三自组织以外的聚会,称为家庭教会或地下教会。在现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中,因家庭教会多数拒绝向政府登记而被視作非法。家庭教会在全国各地的处境很不相同,差异很大,浙江(例如温州)以及福建(例如廈門)的各大城市的家庭教会的力量很强盛,可能由于经济的原因。這些地區的地方政府往往都知道他們的存在,但通常不會阻止他們眾會;而其他一些地方,尤其是部分農村,家庭教会仍然受到很严厉的打压,家庭教會的信徒被拘捕的事件時有發生,有時甚至把探訪家庭教會的香港或外國信徒也拘捕了(因为国家《宗教事务条例》把外国人参加家庭教会聚会视为非法)。家庭教會因為相對缺乏牧養資源,长期处于地下,也不一定像官方控制的教會一樣有正式的训练有素或是有足夠經驗的宣教士帶領信徒,而使得偏離正信的異端以及對社會安全造成嚴重影響的教派有機會出現(例如:東方閃電)。家庭教會的主要傾向包括福音派、基要派、加尔文派、灵恩派、五旬宗,以及 自由主义神学等,派别比较多。 趋势 估算中国基督徒人数很难,因为许多人不愿公开自己的信仰。由於家庭教会多數沒有登記,所以估计家庭教会的信徒人數相當困难。 外間對於中國新教基督徒人口的估算落差很大。中国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委员会和中國基督教協會(合称基督教全国「兩會」)在二〇〇二年的數字是約一千五百萬。而在海外機構之中,《愛德通訊》(Amity News)著名的一九九七年統計的數字則在一千萬到一千三百七十萬間。有不少坊間估計非常樂觀。有許多網上資料指中國信徒有五千萬以上,甚至有些數字超過一億。香港宣道會建道神學院基督教與中國文化研究中心主任蔡少琪在基督教時代論壇指出,中國新教信徒數字只可能在二千萬左右,基於多種因素,外間的數字很可能嚴重高估 。 教派 官方声称中国教会没有宗派之别,这指的是有官方背景的“三自教会”。但现存的五种宗教的内部各自有一些不同的独立派别。 除了基督教家庭教会之外,现在中国基督教之内还有基督复临安息日会、真耶稣教会和基督徒聚会处(地方教会)等教派在福建等省份举行单独聚会和礼拜,并不参加政府提倡的三自教会的不分派别的联合礼拜。 少数民族 少数民族中,傈僳族、景颇族、獨龍族、怒族、拉祜族、佤族、苗族、俄羅斯族、中國朝鲜族信仰基督教的比重较大。 国际访问和基督教 在北京等国际城市,已经在酒店里设立了专供外国人的聚会。 美国官方访问中国时常去中国教堂,2005年11月,美国总统乔治·沃克·布什访问北京时,参加缸瓦市教堂(北京开放的5所官方承认的新教教堂之一)。 中国东正教 在中国北方的黑龍江,現在有人数很少的一群东正教徒。中国东正教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7世纪被俘来到北京的俄国人。另外,在新疆北部的一些俄罗斯族人也是東正教徒。 中國對基督教的敵視和仇恨態度的形成 1840年代第一次鸦片战争后,中国被炮火打开国门,清政府被迫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基督教的传教活动亦被列入条约,传教士從此得以进入内地传教,基督教也随之进入中国。大批西方传教士以沿海通商口岸为基地迅速扩展基督教,建立教堂,同时也办立学校、医院、孤儿院等机构等進行傳教,基督教开始在中国获得了很多信徒。但部分中国人将传教士与列强混在一起,将对侵略者的仇恨转嫁到传教士身上,认为基督教是西方殖民主义者殖民统治的工具,认为基督教传教是文化、宗教的侵略,同時對基督教會中的部分人士和中国人而發生連串教案從而引起他们強烈的不满,把仇恨转化成暴力行为。终于在1900年发生了义和团运动,多名传教士和基督徒遭到杀害。 1919年巴黎和会对中国的不公,引发五四运动,之后蘇共和中共等左翼共產主義團體共同發動一场从1922年到1927年间的“非基督教运动”。这场运动与义和团运动不同的是,主要参加者是知识青年,也包括了当时主流的知识界人士,如在北京大学便有陈独秀、李大钊、蔡元培、胡适等人。然而應當注意的是,這些運動也對當今中國社會,包括政府(政府自身的政治屬性以及長久以來的教育系統對基督信仰的偏見的片面灌輸)對於基督教總體敵視且充滿仇恨的態度有著不可忽略的影響。 来自美国和英国的新教传教士在介绍中国方面的作用超过任何人。英国和美国宗派,如英国循道会,继续派遣传教士直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驱逐传教士。 参考文献 延伸阅读 韓南:〈汉语基督教文献:写作的过程〉。 《中国基督教史纲》王治心著 朱峰《基督敎与近代中囯女子高等敎育》 福建教育出版社 2002年 中国天主教历史大事回顾 early western mission in china 梁启超《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 《中文聖經翻譯史》(聖經.中文.翻譯) 基督教在香港文獻 香港浸會大學圖書館 華人基督宗教文獻保存計劃 (Preservation for the Documentation of Chinese Christianity) 香港浸會大學圖書館, 特藏及文獻組 香港基督教文獻數據庫 (Documentation of Christianity in Hong Kong Database) 香港浸會大學圖書館, 特藏及文獻組. 基督教古籍數據庫 (Christianity Rare Books Database) 香港浸會大學圖書館, 特藏及文獻組. 當代中國基督教發展剪報數據庫(Christianity in Contemporary China Clippings) 香港浸會大學圖書館, 特藏及文獻組. China Through the Eyes of China Inland Mission (CIM) Missionaries 香港浸會大學圖書館, 特藏及文獻組. Library Holdings on China Inland Mission (香港浸會大學圖書館收錄中國內地會的資料) 香港浸會大學圖書館, 特藏及文獻組. 香港教會期刊保存計劃 (Denominational Periodicals in Hong Kong) 香港浸會大學圖書館. 華人基督宗教文獻保存計劃 | Figuerdo 1594-1642)来华。明熹宗敕教士罗如望阳玛诺龙华民等制造军用铳炮。 天启三年(1623年),意大利教士艾儒略、毕方济奉召至京。 天启四年(1624年),耶稣会葡萄牙教士伏若望(Jean Froes 1590-1638)来华。 天启七年(1627年),汤若望被派往陕西传教。 崇祯二年(1629年),耶稣会葡萄牙教士瞿西满(Cunha, Simão da 瞿西滿, 1589-1660)来华。 汤若望与《崇祯历书》 崇祯三年(1630年)汤若望第二次来到北京,奉召任职历局,协助徐光启编修《崇祯历书》。 崇祯十年(1637年)耶稣会意大利籍教士利類思来华抵达北京,1640年应东阁大学士刘宇亮邀请赴四川成都绵竹等地传教。 崇祯十三年(1640年)耶稣会葡萄牙籍教士安文思来华,抵达杭州,1642年前往四川。 崇祯十六年(1643年)耶稣会意大利籍教士卫匡国来华。 天主教与明末动乱 天启二年1622年,18岁的郑芝龙在澳门受洗加入天主教,教名Nicolas。 崇祯十三年(1640年),耶稣会德国籍教士瞿安德(Fr.A.X.Koffler 1615-1651) 来华。 崇祯十七年(1644年),李自成攻入北京,汤若望留京未受虐待。清军入京之后,汤若望继续被留用。 崇祯十七年(1644年),耶稣会传教士利类思和安文思在成都入张献忠幕僚,后被清军俘虏押往北京。 南明弘光元年(1645年),耶稣会波兰籍教士卜弥格(Michel Boym,1612—1659 )来华。 南明永曆二年(1648年),瞿安德在南宁为王太后、馬太后、王皇后施洗入教,后又为皇三子朱慈炫(后被封为太子)施洗,教名君士坦丁。 永曆四年(1650年)十月,传教士卜弥格作为南明皇帝的使者與南明官員陳安德出使聖座和西欧各國。 清朝 聖座在华设立宗座代牧区 順治五年(1648年)1月15日,道明會西班牙传教士劉方濟在福建福安湖山被斬首處決。 順治七年(1650年),順治帝颁布容教敕書。 順治八年(1651年)诰封汤若望为通议大夫。 順治十三年1656年,教宗亚历山大七世下敕谕,允许中国天主教徒祭祖祭孔 順治十四年(1657年),上赐御书堂额“通微佳境”敕悬宣武门天主堂,又御制《天主堂碑》。 順治十五年(1658年),诰授汤若望光禄大夫,并恩赏若望祖先三代一品封典。 順治十六年(1659年),耶穌會比利時傳教士南懷仁跟随卫匡国同船來華傳教。 順治十六年(1659年),聖座成立传信部(Congregation for the Propagation of the Faith),以图替代原来的葡萄牙与西班牙分别控制的保教区(Padroado)。 1659-1660年,聖座传信部分別成立了東京宗座代牧區(越南北部和寮國、中国雲、黔、湖、桂、川等地)、交趾宗座代牧區(管越南南部、中国粵、閩、浙、贛等地),和南京宗座代牧區(管蘇、豫、魯、晉、陝和東北、朝鮮等地),由教宗直接任命“宗座代牧”。而在此之前,前往中国的传教士都是分别从澳门(耶稣会)和马尼拉(方济各会、奥斯定会、道明会)派出的。 湯若望的曆獄 康熙五年(1666年),徽州府新安衛官生楊光先上書《辟繆論》,誣告德國傳教士欽天監監正湯若望的《時憲曆》十謬,為七年前入葬的榮親王的入葬時間和地點「俱犯殺忌」。顧命大臣鰲拜也不滿漢人及外邦人參議朝政,於是支持楊光先,把湯若望、南懷仁、利类思,安文思等人收押獄中,並株連許多在華傳教士,史稱「曆獄」。 中国礼仪之争 崇祯四年(1631年)1月2日或3日,受西班牙国王保护的道明会的高奇神父(Ange Cocchi?-1633年)从菲律宾抵达中国福建北部的福安,正式开始对华传教。并对受葡萄牙国王保护的耶稣会宽容中国信徒祭祖尊孔表示不满。 崇祯六年(1633年),道明会传教士黎玉范(P. Juan B. Morales)和方济会传教士利安当(Antonio de Santa Maria Caballero,OFM,1602-1669)到福安。 顺治二年(1645年),接替高奇神父的黎玉范神父(Juan Bautista Morales 或 Jean—Baptiste Moralès1597-1664)特意赶到罗马向聖座报告耶稣会的行为,将旷日持久的中国礼仪之争公开化。 顺治七年(1650年),耶稣会中国传教团委派卫匡国赴聖座,陈述耶稣会关于中国礼仪之争的见解。获得教宗亚历山大七世的理解。1656年,教宗亚历山大七世下敕谕,允许中国天主教徒祭祖祭孔 1667年,因「曆狱」而被羁押在广州的包括耶稣会、道明会、方济会会士共23人召开了一场长达四十天的会议,讨论在华传教的方针,最后通过的决议之一,是遵守教宗於1656年的裁定。 康熙九年(1670年),方济会西班牙籍教士利安定(Augustinus A. S. Paschali)来华。 康熙十五年(1676年),教宗克勉十世任命中国籍传教士罗文藻担任南京宗座代牧區代牧。他是历史上第一位中国籍主教,也是1926年以前惟一的一位中国籍主教。 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法国国王路易十四派遣法国耶稣会传教士白晋、张诚、洪若翰、刘应、李明等五人来华。在北京建立法国耶稣会。该会成员大多反对所谓“利玛窦规矩”。 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中俄签订《尼布楚条约》时,传教士徐日升、张诚被任用为译员。 康熙三十一年(1692年),在索额图和传教士张诚、徐日升等人的游说下,康熙连下两道谕旨,礼部即奉旨依议:“……西洋人并无违法之事,反行禁止,实属不宜。相应将各处天主堂俱照旧存留;凡进香供奉之人仍许照常行走,不必禁止。俟命下之日,通行直隶各省。”明确表示传教士可以在中国百姓中传播天主教教义,中国老百姓也可以领洗成为天主教基督徒这被传教士称之为“基督教宽容敕令”。 康熙三十二年(1693年),巴黎外方传教会的颜珰宗座代牧在他所管辖的福建代牧区内,发布了禁止中国教徒实行中国礼仪的禁令,引发聖座与清王朝的对抗。 康熙三十二年(1693年),康熙派遣白晋为使臣出使法国。 康熙三十四年(1695年),耶稣会法国传教士艾若瑟到中国澳门传教,1699年至1701年到河南开封、山西太原接管教务。 康熙四十三年(1704年11月20日),教宗克勉十一世(1700年-1721年在位)发出禁约,正式禁绝中国礼仪。 康熙四十六年(1707年),教宗代表铎罗来华發布南京教令,禁止中国教徒敬拜祖先,再度引发中国礼仪之争,康熙帝为澄清真相,派遣艾若瑟出使聖座,中国教徒樊守义随行。 康熙四十六年(1707年),聖座将福建传教区交给反对中国传统礼仪的道明会,耶稣会撤离福州。 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传教士白晋、杜德美、雷孝思等人主持测量绘制全国地图,历时11年,绘成《皇舆全览图》。 康熙五十四年(1715年),教宗克勉十一世颁布“自即日起”通谕,重申1704年禁令。 康熙五十九年(1720年),聖座为中国礼仪之争事,派嘉乐(Jean Ambrose Charles Mezzabarba)主教来华,重新禁令。康熙帝在二十九天之内,召见嘉乐六次,详为解说供牌及称天为上帝意义,并说 “朕原视中外一家,不分彼此”。 雍正元年(1723年),闽浙总督满保上疏请将各省西人除晓通技艺者外,余俱送往澳门安置,改天主堂为公廨,严禁入教,获准。天主教正式被禁。 天主教进入西藏 康熙四十六年(1707年)至乾隆十年(1745年),天主教嘉布遣会(Capuchin)修士定居拉萨,后被驱逐。 康熙五十五年(1716年),耶稣会意大利传教士伊波利托·德西德里从印度进入拉萨。1721年他被嘉布遣会修士排挤出西藏。 雍乾嘉禁教与早期天主教殉道者 康熙十七年(1678年),道明会西班牙传教士刘方济(嘉彼辣),因仇教风波,在福建被差役斩首。他是明末天主教重返中国以来的第一个殉道者。 雍正元年十二月(1724年),礼部奏请在全国禁止传习天主教获准,除在京为宫廷服务的侍士照旧供职,允许进行内部宗教活动以外,其余传教士皆被勒令回国。 乾隆十一年(1746年),乾隆下达禁教令。 乾隆十二年(1747年5月26日),道明会西班牙传教士白多禄(Pedro Sanz)因禁教期间潜入福建传教,被斩首于福州西门外。 乾隆四十九年(1784年),因湖北、陝西地方官分別查獲前往該地傳教的傳教士數人,乾隆再度下禁教令。 嘉庆十年(1805年),嘉庆皇帝因川楚教乱起事,下令禁止天主教。 嘉庆十九年(1814年),第一位中国天主教教徒殉道者吴国盛在贵阳被处决。 嘉庆二十年(1815年),法国巴黎外方传教会传教士徐德新在成都被处决。 俄国东正教在中国 康熙三十四年(1695年),东正教会俄国托博尔斯克教区主教托来华。 康熙五十六年(1717年),第一届俄国东正教北京传道团抵达北京。1712年康熙派内阁侍读图理琛等人经西伯利亚前往伏尔加河下游,慰问那里土尔扈特蒙古部落,作为同意借道俄国境内为交换条件,彼得大帝提出派传教士团来华。经康熙表示同意,俄国派出东正教驻北京传教士团便于1717年首次来到北京。 雍正五年(1727年),中俄签订《布连斯奇条约》,中方正式允许俄國派東正教教士到中國傳教。 1847年7月,沙皇政府授权第十二届东正教北京传道团修士大司祭佟正笏(波里卡尔普),首次要求清政府允许俄商到新疆塔尔巴哈台(今塔城)、伊犁和喀什噶尔(今喀什)“三处通商”。 1858年,大司祭固利乙(Gurii)率领第十四届传道团前来北京换班。10月10日俄国外交部官员彼罗夫斯基从东西伯利亚总督任地伊尔库茨克直接到达北京,表面任传道团监护,实际上则是俄国驻华代表。12月,彼罗夫斯基向清政府声明是俄罗斯驻华全权公使,要求与清政府谈判《中俄天津条约》、《中俄瑷珲条约》的换约。虽然这违反清朝的外国使臣不驻京的规定,但是咸丰皇帝还是派理藩院肃顺、瑞常与彼罗夫斯基谈判。1859年7月俄国派遣伊格那季耶夫来华,替代彼罗夫斯基。 耶稣会重返中国 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7月21日),教宗克勉十四世发出敕令《》,解散耶稣会。1775年耶稣会中国省被迫解散,在华传教事务于1782年起由味增爵会受命接管。 1814年,耶穌會被教宗庇护七世重新恢復。 1842年7月11日,三位法國籍的耶穌會士南格祿(Fr. Claude Gotteland S.J.)、李秀芳(Benjamin Brueyre, S.J.)與艾方濟(Francois Esteve S.J.)重返中國,1847年在上海郊区徐家汇正式建立传教中心,徐家汇圣依纳爵堂至今留存。 新教传入中国 嘉庆十二年(1807年),第一位新教传教士,新教英国伦敦会的马礼逊来华传教,并任职于广州英国东印度公司。七年之後,第一個中國新教徒蔡高受洗。 道光三年(1823年),马礼逊按立第一位中国新教牧师梁发。 道光十年(1830年),裨治文抵达广州,他是新教第一位来华的美国传教士。 道光十五年(1835年),美国公理会传教士伯驾医生抵达广州,在广州十三行内新豆栏街成立了广州眼科医局,免费为病人治病,同时传教。 道光十八年(1838年),由于反天主教势力与天主教摩擦不断,清政府取缔了天主教在华的一切活动,许多天主教堂被政府没收,直到第二次鸦片战争结束后才将教堂发还,因傳教纠纷、欺壓傳統宗教等,引发许多教案。 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践行敬虔(Pietism)运动的瑞士新教巴色差会(Basel Mission)遣韩山明(Theodore Hamberg 瑞典藉),黎立基(Lechler, Rudolf Christ Friedrich 德藉)两位牧师,于3月19日抵达香港,开启了长达一个世纪的面向广东东北部客家人"百年鞠育"宣教的历史, 共派遣62批188名宣教士(不包括家属, 其他志愿人员),其中17人葬于广东。1924年巴色差会事工管理工作开始移交客家华人, 成立中华基督教崇真会,总部设在龙川县老隆镇。差会于1951年被新占领中国的共产党政权彻底驱逐。同年香港区会与老隆名存实亡的总会脱离关系。羿年更名为香港崇真会, 独立运作教牧至今。 第一次鸦片战争与禁教令松弛 嘉慶十六年(1811年),嘉庆皇帝根据御史甘家斌的奏请,饬令刑部颁布《西洋人传教治罪专条》,对违反者处以“绞决”。 嘉慶二十一年(1816年),方濟會意大利传教士藍月旺在監禁五年後,在長沙受絞刑。 嘉慶二十五年(1820年)2月18日,遣使会法国传教士刘格来在武昌被绞死。 道光二十年(1840年),遣使会法国传教士董文学在武昌被绞死。 道光二十年(1840年),爆发第一次鸦片战争,汉福会传教士郭实腊充当随军翻译和占领军定海知县。 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中英签订《南京条约》,英方四个翻译都是传教士,他们是郭实腊、马儒翰、李太郭和麦华陀。同年,美国归正会传教士雅裨理,美国圣公会传教士文惠廉进入厦门传教。这是新教在中国进入的第二个城市。第一个是广州。 1842年,英国圣公会在香港成立维多利亚教区,负责开拓香港、中国、日本、朝鲜、马来亚等地传教站。 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英国伦敦会传教士麦都思、艾约瑟来上海创立墨海书馆。 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5月25日),法国遣使会传教士古伯察从西湾子出发,历经内蒙古、宁夏、甘肃、青海,长途跋涉18个月,于1846年1月29日到达拉萨。1852年出版《鞑靼西藏旅行记》。 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11月11日),美北浸礼会的玛高温医生(D. J. Mac Gowan)到达宁波。 道光二十四年(1844年),中美签订《中美望厦条约》,美国传教士裨治文和伯驾任美方的翻译。该条约允许美国人可以在五个条约港口购买地产来建教堂、医院和墓地。 道光二十四年(1844年),在法国传教士的力促下,法国政府派遣使臣拉萼尼(Théodore de Lagrené)率领兵船七艘、轮船一艘来到广州沿海,于1844年10月24日强迫清政府在停泊于黄埔的一艘法国兵舰上签订了《中法黄埔条约》。法国除取得中英、中美条约中规定的全部特权外,还在第二十二款中规定法国人可在五口建造教堂,“倘有中国人将佛兰西礼拜堂、坟地触犯毁坏,地方官照例严拘重惩。” 道光二十五年(1845年),法国特使拉萼尼用炮舰相威胁,坚持必须由大清皇帝正式颁布命令,对天主教驰禁。清政府被迫让步。道光二十六年正月二十五日(1846年2月20日),道光皇帝发布上谕:“天主教既系劝人为善,与别项邪教迥不相同,业已准免查禁。”“各省地方官如滥行查拿,即予以应得处分”。还要求“所有康熙年间,各省所建之天主堂,除改为庙宇民居……准其还与该处奉教之人。” 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英国伦敦会传教士麦都思在上海重新组织翻译《圣经》。1850年《新约》翻译完毕,1853年,《旧约》翻译完毕。这部新译的《新约》被称为“代表译本”《圣经》。代表译本被英国圣经会采纳为海外标准本,成为当时中国最广为流行的圣经译本 咸丰元年(1851年1月31日),大英循道会差会俾士牧師(Rev. George Piercy)以義務傳教士身份自費抵達香港,同年12月進入廣州传教。 咸丰四年(1854年),英国传教士戴德生受中国传教会(福汉会)派遣,第一次来华,抵达上海,与宾惠廉一起共同传教。 基督教与太平天国 1834年,洪秀全在广州参加科举考试的时候,在广州龙藏街遇见传教士,并从其手中得到宣传基督教中文传道书《劝世良言》(梁发著,马礼逊代辑付印)的叙述。这条龙藏街就是提督学政署前边的一条街道,现在仍沿用此名。 1843年,洪秀全科举落第,大病,在家研读《劝世良言》。 1847年,洪秀全第三次科举失败,和族弟洪仁玕在广州拜浸礼会美国传教士罗孝全为师,申请受洗。罗认为洪对基督教理解不对,没有同意。之后,洪秀全模仿基督教使徒,与好友冯云山,走出家乡到广西传教。加入明室后代朱九畴所创立的上帝会。朱九畴死,洪秀全被推为教主。遭清政府通缉,逃至香港,跟福汉会普鲁士传教士郭实腊继续学习。1848年回广西,与冯云山、杨秀清、萧朝贵、韦昌辉、石达开结拜。1850年,洪秀全在广西金田起义。 1853年3月,太平天国定都南京。 1853年,小刀会占据上海县城,美南浸信会传教士晏玛太坚守邻近战区的教堂,并戏剧性地营救驻扎上海的清朝最高官员——苏松太兵备道吴健彰,帮助其从城墙上逃脱。 1854年5月,美部会传教士裨治文随美国驻华公使麦莲从上海进入太平天国辖区考察,回上海后发表《调查报告》,否定太平天国。 1854年,洪仁玕当时作为基督徒在上海英国伦敦会的墨海书馆学习天文历算,为时半年,后离开上海回到香港。1859年洪仁玕辗转抵达南京,成为太平天国重要领导人。 1857年9月,伦敦会传教士杨格非进入太平天国辖区考察。 1858年年底,伦敦会传教士伟烈亚力作为伊利近勋爵派出的三人代表团成员之一,到南京会见太平天国官员。 1860年8月,伦敦会传教士艾约瑟、杨格非等应忠王李秀成之邀,到苏州会见李秀成和干王洪仁玕,然后进入南京,获得在太平天国境内自由传教的权利。 1860年10月,罗孝全从广州经上海、苏州,抵达南京,拜见洪秀全。被授予管理外事的职务。但很快与太平天国不和,1862年1月到停泊在南京长江边的英国船寻求庇护,离开太平天国。 马神甫事件与第二次鸦片战争 咸丰六年(1856年),巴黎外方传教会法国教士马赖在广西被杀,成为法国参加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借口。 咸丰七年(1857年),英法聯軍攻陷廣州,俘虜總督葉名琛。1858年英法聯軍北上,5月攻佔大沽炮台,兵臨天津,威脅北京。6月23日清政府與英、法、美三國分別簽訂了《天津條約》,內容有传教自由一条。 咸丰十年(1860年),清政府与英、法、俄,分别签订《北京条约》,全面开禁西方在华传教。 咸丰十年(1860年),美国公理会传教士卫三畏任美国驻华公使馆(北京)临时代办。 深入内地与教案冲突 同治五年(1866年),戴德生以基督教新教内地会名义率领一批传教士来华,抵达上海。 治元年正月十五日(1862年2月13日),发生贵阳教案,法国巴黎外方传教会传教士文乃尔被凌迟处决。 同治七年(1868年8月22日),发生扬州教案。 同治八年(1869年),美北长老会传教士丁韪良出任京师同文馆总教习。 同治九年(1870年),发生涉及法国天主教的天津教案,清大臣崇厚出使法国谢罪。 同治九年(1870年),大英浸信会传教士李提摩太抵达中国,第一站是上海,随后从山东登陆,进入山西内地传教。 同治十年(1871年),加拿大长老会传教士馬偕医生抵達香港,輾轉經過廣州,汕頭等地之後到達台灣進行「醫療宣教」 同治十二年(1873年),美南浸信会女传教士慕拉第来中国,在山东乡村传教,长达四十年。 光绪十一年1885年,剑桥七杰加入内地会。 1890年,在上海召开基督教全国代表大会上,李提摩太呼吁关注中国政府传播的对基督教的敌意,建议就此事向皇帝上书。并组成了一个七人上书委员会,成员有林乐知、阿什莫尔、布劳格特、约翰、穆尔、沃瑞,李提摩太。 基督教与洋务运动 同治元年(1862年),清朝同文馆成立,英国圣公会传教士包尔腾任英文教师,1864年美国美北长老会传教士丁韪良也到同文馆工作。1869年,他被聘为同文馆总教习,对同文馆进行了全面的改造。 同治七年(1868年 ),上海江南制造局成立翻译社,这是中国最早的介绍西方科技的翻译出版机构,传教士韦烈亚力、傅兰雅、林乐知、金楷理(Carl Traugott Kreyer)等先后担任外方翻译。 基督教与戊戌变法 1848年,王韬应传教士麦都思的聘请,到上海墨海书馆工作。 1868年9月5日,美南监理会传教士林乐知在上海创办《万国公报》(原名《教会新报》(CHURCH NEWS))。 1874年,王韬在香港创办《循环日报》。 光绪五年(1879年),美国圣公会上海主教施约瑟(S. J. Schereschewsky)在上海成立圣约翰学院,1905年改名为圣约翰大学。这是中国最早的教会大学。 光绪九年(1883年),香港美国公理会传教士喜嘉理为孙中山、陆皓东等人行洗礼。 光绪十三年(1887年),英国伦敦会传教士韦廉臣(Alexander Williamson, 1829-1890)发起成立广学会。这是中国近代第一个全面介绍西方科学文化的出版机构。康有为、梁启超主要通过《万国公报》和廣学会出版的书刊了解西学。 光绪十六年(1890年),王韬被聘为《万国公报》特约写稿人。 1894年10月,《万国公报》发表孙中山《上李鸿章书》。 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梁启超担任英国传教士李提摩太的中文秘书。美国公理会传教士丁家立(Tenney Charles Daniel)出任天津北洋西学学堂总教习。 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美北长老会传教士丁韪良出任京师大学堂西文总教习。 曹州教案与德国占领胶澳 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发生涉及德国天主教的曹州教案,成为德国占领胶澳地区(今属青岛市)的借口。 义和团事件与庚子赔款 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在山东、天津、北京、山西、内蒙等中国北方主要省份,发生大规模迫害屠杀天主教和新教的义和团运动,成为八国联军入侵北京的借口。 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英国浸信会传教士李提摩太(Timothy Richard)建议将庚子晋省教案赔款白银50万两就地兴办中西大学堂。经中英双方议定,合办山西大学堂。 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美国公理会传教士明恩溥(A.H.Smith)回美国宣传“退款办学”,并求见总统西奥多·罗斯福,建议用清政府的“庚子赔款”在中国办教育,和资助中国学生来美国留学。 基督教与辛亥革命 光绪九年(1883年),香港美国公理会传教士喜嘉理为孙中山、陆皓东等人行洗礼。 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宋教仁被武昌美国圣公会文华书院录取为学生。 1904年10月,黄兴在湖南长沙策动反清起义事泄遭清政府追捕,在基督教圣公会教士黄吉亭掩护下,黄兴从长沙逃往上海,最后逃去日本。 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在武昌美国圣公会牧师胡兰亭支持下,该会教会阅报室“日知会”司理、基督徒刘静庵组织日知会,宣传反清革命主张。 1910年,中华基督教青年会干事同盟会会员王正廷,秘密参加宋教仁同盟会中部总会活动。 1911年,中华基督教青年会干事王正廷出任武昌起义中华民国军政府湖北都督府外交次长。后任南京临时参议院副议长。 中國內地會的興起 中國內地會創辦人,戴德生(1832~1905),出生英國,十七歲歸信基督教,同年決定獻身為傳教士。他於1854年抵華傳教,共在華51年。 1866年:創立內地會:其策略為「憑信心過生活、工作」,這樣的生活觀念,帶給中國信徒有很重要的影響。基地在浙江。 1867年:進入江蘇。 1875年:進入河南。 1876年:分派傳教士前往山西、甘肅、四川、貴州等地。因為事工的需要量越來越多,人手經濟上都需要增添,因此,他們開始去到各個國家當中傳遞異象,鼓勵更多的青年人加入在這宣教的行列。除此之外,還有其他的差會也加入內地會的系統,一起在內地福音事工上服事,此時的內地會便成為了中國最大的差會團體。 1885年:劍橋七傑加入內地會,轟動一時。 內地會奉行本色化原則,一貫訓練中國同工自立、自養、自傳;同時採取整全的宣教策略,在以福音拓荒為主要重點的同時,在文字、醫療、教育等方面取得了十足的進展。 经济文化交流 嘉靖三十九年(1566年),道明会葡萄牙传教士达克鲁斯在一封信中介绍了中国茶叶。 明朝末年,传教士将土豆引入中国,当时土豆被叫做荷兰薯。(日本的土豆是荷兰人于1598年带至长崎港)。 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利玛窦在北京与李之藻合作,翻译绘制《坤舆万国全图》,并刻版刊行。 万历四十八年(1620年),耶稣会传教士邓玉函把天文望远镜带入中国。 天启三年(1623年),艾儒略根据庞迪我、熊三拔所著的底本编译成《职方外记》,介绍世界地理。 1687年,耶稣会传教士利玛窦翻译的《论语》拉丁文本,在法国巴黎出版。这是孔子首次被介绍到西方。以后《论语》被转译成法文、英文等。 1698年,耶稣会传教士巴多明(Dominique PARRENIN)来华,后来他的介绍中国文化的书信,影响了法国启蒙运动学者伏尔泰。 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传教士白晋、杜德美、雷孝思等人主持测量绘制全国地图,历时11年,绘成《皇舆全览图》。 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在景德镇传教七年的耶稣会法国传教士殷弘绪,写长信给法国,详细地介绍了景德镇瓷器的制作工艺,使中国瓷器制造工艺的秘密被公开。 道光十五年(1835年),美国公理会传教士伯驾医生抵达广州,在广州十三行内新豆栏街成立了广州眼科医局,免费为病人治病,同时传教。 道光十七年(1837年),英国东印度公司医生郭雷枢Thomas Richardson Colledge在澳门成立医学传教组织中国博医会(Medical Missionary Society of China)。 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美北浸礼会传教士玛高温医生在宁波创办“浸礼老医局”,后改名为“华美医院”。 道光二十四年(1844年),英国女传教士艾迪绥将一所女子学校从爪哇苏腊巴亚迁到中国宁波,称为“宁波女塾”,这是中国第一所教会女子学校。 咸丰八年十一月十五日(1858年12月19日),美北浸礼教会传教士玛高温在宁波创办《中外新报》。初为半月刊,不久改为月刊,出至十一期而中止。 同治七年(1868年 ),上海江南制造局成立翻译社,这是中国最早的介绍西方科技的翻译出版机构,传教士韦烈亚力、傅兰雅、林乐知、金楷理(Carl Traugott Kreyer)等先后担任外方翻译。 1869年,以法国传教土吉恩·皮埃尔·阿尔芒·戴维川西,在四川雅安的宝兴县,看到了大熊猫,并首次收集了标本。 1871年,美国圣公会在武昌创办文华书院。 1892年,法国传教士田氏从越南携带咖啡树苗,进入云南宾川县平川镇朱苦拉村种植,这是中国栽种咖啡树的开端。 1897年2月11日,上海美北长老会牧师费启鸿帮助由原美北长老会美华书馆(American Presbyterian Mission Press)工人夏瑞芳、鲍咸恩、鲍咸昌、高凤池四人,成立商务印书馆,是为中国第一家现代出版机构。 1906年盛夏,江西大余县基督教信义会德国传教士邬利亨,避暑旅游,进入西华山,在山里他发现许多烏黑發亮的石头,用手掂量感觉很重,他意识到这可能是一种矿石,于是拾了一些带回教堂。第二年邬利亨带回一些回国,找德国矿物专家鉴定,这些石头竟然是宝贵的钨矿石。 早期新教传教士 马礼逊,1807年来华。 郭实腊 韩山明 黎力基 裨治文 伯驾(第一位医疗传教士) 麦都思 薛承恩 戴德生 李提摩太 第一位殉道的中国新教徒是广东博罗的Che Kam Kong(Chea Kunkong),他1865年去香港,1866年成为基督徒。5年中带领博罗一百余人信教。长辈不满他抛弃传统,警告他停止传教,但被他拒绝。1871年被捕,被强迫放弃信仰。他说,"你能杀我的肉身,不能杀我的灵魂",随后被推出城门杀害;尸体被扔进附近的河里。 中華民国 宗教自由 直到民国成立以后,中華民國臨時憲法中保障了宗教自由,加上當時很多革命人士以及支持革命的人也是新教徒(例如:孫中山 、宋教仁、廖德山,以至後期的蔣介石和張學良等),因而在民國以後新教的發展比清朝時好,直到1949年中共成立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為止。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基督徒人数近70万人。 由于基督教教义强调只能信獨一上帝,不能拜其他偶像,因此与"祭奠祖先"等很多中国传统习俗产生了很大抵触,使得基督教之前在中国一直没有得到很好的传播和发展,直到后来来中国传教的剛恆毅總主教(1876年-1958年)与雷鸣远神父解释中国人祭祖敬孔礼并不违背教会的信仰,中国人这么地做是为了向已亡的父母和祖先表达尊敬。教宗庇護十二世因而在1939年12月8日删除了祭祖敬孔的禁令,才解决了这一问题。然而,新教一直也不接受中国人拜祖先。(彭育申,2000) 基督教青年会 1912年,在上海成立中华基督教青年会,当时的名称是“中华基督教青年会全国组合”(The National Committee of the Y. M. C. A. in China),首任总干事为美国南部美以会教士巴乐满(Fletcher |
學校由廣州市政府指令高劍父創建,於1947年初設越秀山鎮海樓,後遷海珠北路。設本科國畫、西洋畫組,和藝術師範科美術、音樂組,據計時有學生一百人左右。 中南美术专科学校 1949年12月,廣州市軍事委員會派員主導下,省立和市立艺专被接管合併,再由华南文联接办改组为华南人民文学艺术学院。 1953年秋,华南人民文学艺术学院(美术系科)、中南文艺学院(美术系科)和广西艺术学院(美术系)被改組成中南美术专科学校,校址設於湖北武昌。 1958年,中南美专迁回广州。同年8月更名为广州美术学院,开始招收本科生。 广东人民艺术学院 1969年,广州美术学院与广州音乐专科学校、广东舞蹈学校合并为广东人民艺术学院。 1978年2月恢复广州美术学院原有建制,开始向全国招收研究生。 1982年具备硕士学位授予权,为全国首批取得硕士学位授予权的单位之一。 1986年开始招收继续教育学生。1998年,由各设计系、专业组成设计分院,于2004年更名为“设计学院”。1999年成立美术专业大专、本科程度的自学考试辅导中心。2002年成立继续教育分院,于2004年更名为“继续教育学院”。2014年,“继续教育学院”更名为“城市学院”。2004年开始举办研究生课程进修班。2004年,广东省教育厅批准广美成为中小学美术教师培训基地。 院系设置 中国画学院: 中国画专业 壁画专业 书法篆刻专业 绘画艺术学院: 油画专业 版画专业 雕塑与公共艺术学院: 雕塑专业 公共艺术专业 跨媒体艺术学院: 实验艺术专业 工业设计学院: 工业设计专业 家具艺术设计专业 服装设计专业 设计艺术学专业 染织艺术设计专业 视觉艺术设计学院: 视觉传达设计专业 动画专业 数字媒体艺术设计专业 书籍装帧艺术专业 插画专业 建筑艺术设计学院: 环境艺术设计专业 装饰艺术设计专业 风景园林(景观设计)专业 建筑学(建筑设计)专业 美术教育学院: 美术教育专业 绘画(水彩画)专业 展示设计专业 会展设计专业 综合美术(绘画方向)专业 | 绘画(雕塑) 服装设计 校区 学院现有昌岗东路和广州大学城两个校区,总占地面积378,556平方米,形成"一校两区"的办学格局。 昌岗东路校区:用于发展研究生教育,以及同等学力研究生班和继续教育及附属中等教育事业。 大学城校区:以本科教育为主。 佛山校区:即湾区创新学院。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历任校长 胡一川 - 1953年至1982年 高永坚 郭绍纲 梁明诚 张治安 黎明 李劲堃 范勃 参见 广西艺术学院 武汉音乐学院 院校大调整 參考資料 外部链接 广州美术学院官方网站 |
影像診斷學除了協助診斷外,亦能協助侵入性診斷甚或是治療的進行,如超音波造影協助體液抽吸、電腦斷層攝影協助膿瘍抽吸及腫瘤穿刺生檢、以血管攝影協助進行栓塞以止血等。 相關條目 醫學影像:是指醫生用以診斷從身體外部無法看到的身體部位的過程。 | 数字X线摄影 计算机体层成像 磁共振成像 超声诊断学:将超声波运用到临床诊断中的一种影像诊断技术。 |
對其他人的愛的程度主要是看這些組成部件的絕對強度;而對別人的愛的種類則是看這些組成部件的相對強度。這三個組成部件可當為三角形,互相影響,使得愛出現很多不同類別。三角形的大小代愛的程度,越大代表越愛對方。而三角形的形狀則代表愛的種類,普遍分為「激情階段」(三角形傾向右方)、「親密階段」(正常三角形)、「承諾階段」(三角形傾向左方)。這三個元素可以構出七種不同的愛的組合: 此表格来源于Psychological Review Vol. 93, No.2, 123 Table 2。原文中有nonlove(没有爱情) 亲密、激情、承诺皆无,在此表中省略。 愛情的風格 蘇珊與克萊德根據的理論開發了愛的態度指標,將男女之間的愛情關係分為六個基本類別: 情慾之愛——基於對方的外表而產生的熱愛。 遊戲之愛——愛就如遊戲,充滿樂趣,通常不重視承諾而著重征服對方。 友誼之愛——緩慢發展的重情義的愛,基於雙方互相尊重與友善。 現實之愛——傾向選取可以幫助自己的朋友,使雙方皆可由此得益。 依附之愛——重情緒的愛,不穩定,是由浪漫之愛衰退而成,充滿妒忌與爭執。 利他之愛——完全無私的愛,可不惜傷害自己或捨棄任何東西。重視神交。現代多半喜歡稱呼這種愛為「真愛」。 兩位漢迪斯認為異性戀男人會漸漸趨向遊戲之愛與依附之愛,反之異性戀女人則會漸漸趨向友誼之愛與現實之愛。兩者之間的關係若是具有相類的愛可維持得更為長久。 愛情的階段 提議愛情有三種主要的狀態:情慾、吸引、依附。愛通常會由情慾狀態開始,主要著重激情而忽略其他元素。此階段最基本的推動力是基本性本能、如外表、氣味與其他相似的因素是選取伙伴的主要因素。然而隨著時間的流逝,其他元素可能會增多而激情則減少,但這卻是每個人皆不同。在吸引階段,人們會將注意力集中在其對對方的影響上,而此時忠誠最為重要。 與此相似,當一個人長時間被愛,其將會與其伙伴發展出依附的關係。一段时间后,激情消失,愛會由熱愛轉向友愛,或由浪漫之愛轉向好感。 爱情的文化 愛情的神話与神学观点 很多文化將愛情神格化,通常以男與女的形態顯現,這裡列出不同神話裡的愛神: 安妮(Áine)——愛爾蘭神話裡象徵生育與激情之女神 阿莫爾(Amor)或丘比特(Cupid)——羅馬神話裡象徵激情之神。 安格斯(Aonghus)或Aengus— 愛爾蘭神話裡象徵美麗、年輕與肉慾之愛的神 愛芙羅黛蒂(Aphrodite)——希臘神話裡象徵美麗與激情的女神 阿斯塔特(Astarte)——迦南神話裡象徵愛的女神 厄洛斯(Eros)——希臘神話裡象徵激情之神 弗雷婭(Freya)——挪威神話裡愛與春天女神 伊南娜(Inanna)——蘇美神話裡象徵愛與戰爭的女神 伊絲塔(Ishtar)——巴比倫神話裡象徵愛與戰爭的女神 伽摩(Kama)——印度教神話裡的象徵肉慾的神。 拉提(Rati)——印度教神話裡象徵激情的女神 維納斯(Venus)——羅馬神話裡象徵美麗與激情的女神 花神(Xochipilli)——阿茲提克神話裡的神 安忒亞(Antheia)——克里特神話裡象徵愛、花朵、園林與沼澤的神。 即使在一神教裡,神亦是愛的象徵,此外,亦經常有如天使或相似的東西象徵愛: 漢尼爾(Haniel)——維納斯所派的天使,亦是厄洛斯所派的天使。 拉斐爾(Raphael)——在猶太教-基督教神學裡是純愛的天使。 彌爾(Mihr)——波斯神話裡的愛的天使。 月下老人(Yue Lao)——道教的裡的神祇,為掌管男女婚姻之神。 相關條目 男朋友 女朋友 戀愛推銷法 情人 情人节 愛意 感情 | 在一些文化中,基於安排和習俗的包辦婚姻和訂婚可能會和愛情發生衝突。然而,包辦婚姻中的伴侶間同樣可能存在着強烈的愛情。 科學模型 生理學上,愛是有性繁殖動物的意欲表現,就如飢渴。心理學上愛是社交與文化的表現。其兩者皆有可能是正確的,愛肯定是受到荷爾蒙(如催產素)與外激素影響而產生的表現,但同時人們對愛的想法與行為亦受到其對愛的信念影響。 吸引與依附 生物學觀點普遍認為愛有兩種主要意慾,性魅力與依附。 2006年2月,該期的國家地理雜誌的封面文章《愛:化學反應》討論了愛與化學反應的關係。其作者史雷特解釋了部份關於此領域的研究,部份重點為: 化學觸發反應可以表示為熱烈的愛,長期的依附的愛則要雙方互相參與而非只是單人參與。 沉醉在愛河時的血清素效應(serotonin effects)擁有與強迫觀念-強迫行為症相似的化學表現(這解釋了為何沉醉在愛河的人通常在思考中把其他人的存在淡化)。因此亦有人主張若患有強迫觀念-強迫行為症的精神病人服食血清素再回收抑制劑或其他抗抑鬱藥,其墮入愛河的能力會被阻礙。舉例: 當剛開始時期的熱愛消失後,便會轉為長期依附的愛,這是因為催產素等化學物的影響。按摩與做愛可以幫助觸發催產素的作用。 爱情的理论 友愛與熱愛 傳統心理學的觀點認為愛情是由友愛與熱愛組成。熱愛是強烈的渴望,通常陪隨著生理激起(呼吸急促、心跳加速,如墮入愛河)。友愛是由緊密的行為而引起的愛慕與感覺,但不陪隨著生理激起(如君子之交)。 爱情三因论 1986年,心理學家史登堡在《心理學評論》裡發表了其著名的「爱情三因论」(Triangular theory of love),對愛情作出幾何學的假設。根據爱情三因论,愛情可由三部份組成: 「親密」(Intimacy)——包括了緊密感、聯絡感與約束感。 「激情」(Passion)——包括了驅使人戀愛、互相吸引與進行性行為的動力。 「承諾」(Commitment)——包括了短期的愛戀與長期的愛的維繫。 對其他人的愛的程度主要是看這些組成部件的絕對強度;而對別人的愛的種類則是看這些組成部件的相對強度。這三個組成部件可當為三角形,互相影響,使得愛出現很多不同類別。三角形的大小代愛的程度,越大代表越愛對方。而三角形的形狀則代表愛的種類,普遍分為「激情階段」(三角形傾向右方)、「親密階段」(正常三角形)、「承諾階段」(三角形傾向左方)。這三個元素可以構出七種不同的愛的組合: 此表格来源于Psychological Review Vol. 93, No.2, 123 Table 2。原文中有nonlove(没有爱情) 亲密、激情、承诺皆无,在此表中省略。 愛情的風格 蘇珊與克萊德根據的理論開發了愛的態度指標,將男女之間的愛情關係分為六個基本類別: 情慾之愛——基於對方的外表而產生的熱愛。 遊戲之愛——愛就如遊戲,充滿樂趣,通常不重視承諾而著重征服對方。 友誼之愛——緩慢發展的重情義的愛,基於雙方互相尊重與友善。 現實之愛——傾向選取可以幫助自己的朋友,使雙方皆可由此得益。 依附之愛——重情緒的愛,不穩定,是由浪漫之愛衰退而成,充滿妒忌與爭執。 利他之愛——完全無私的愛,可不惜傷害自己或捨棄任何東西。重視神交。現代多半喜歡稱呼這種愛為「真愛」。 兩位漢迪斯認為異性戀男人會漸漸趨向遊戲之愛與依附之愛,反之異性戀女人則會漸漸趨向友誼之愛與現實之愛。兩者之間的關係若是具有相類的愛可維持得更為長久。 愛情的階段 提議愛情有三種主要的狀態:情慾、吸引、依附。愛通常會由情慾狀態開始,主要著重激情而忽略其他元素。此階段最基本的推動力是基本性本能、如外表、氣味與其他相似的因素是選取伙伴的主要因素。然而隨著時間的流逝,其他元素可能會增多而激情則減少,但這卻是每個人皆不同。在吸引階段,人們會將注意力集中在其對對方的影響上,而此時忠誠最為重要。 與此相似,當一個人長時間被愛,其將會與其伙伴發展出依附的關係。一段时间后,激情消失,愛會由熱愛轉向友愛,或由浪漫之愛轉向好感。 爱情的文化 愛情的神話与神学观点 很多文化將愛情神格化,通常以男與女的形態顯現,這裡列出不同神話裡的愛神: 安妮(Áine)——愛爾蘭神話裡象徵生育與激情之女神 阿莫爾(Amor)或丘比特(Cupid)——羅馬神話裡象徵激情之神。 安格斯(Aonghus)或Aengus— 愛爾蘭神話裡象徵美麗、年輕與肉慾之愛的神 愛芙羅黛蒂(Aphrodite)——希臘神話裡象徵美麗與激情的女神 阿斯塔特(Astarte)——迦南神話裡象徵愛的女神 厄洛斯(Eros)——希臘神話裡象徵激情之神 弗雷婭(Freya)——挪威神話裡愛與春天女神 伊南娜(Inanna)——蘇美神話裡象徵愛與戰爭的女神 伊絲塔(Ishtar)——巴比倫神話裡象徵愛與戰爭的女神 伽摩(Kama)——印度教神話裡的象徵肉慾的神。 拉提(Rati)——印度教神話裡象徵激情的女神 維納斯(Venus)——羅馬神話裡象徵美麗與激情的女神 花神(Xochipilli)——阿茲提克神話裡的神 安忒亞(Antheia)——克里特神話裡象徵愛、花朵、園林與沼澤的神。 即使在一神教裡,神亦是愛的象徵,此外,亦經常有如天使或相似的東西象徵愛: 漢尼爾(Haniel)——維納斯所派的天使,亦是厄洛斯所派的天使。 拉斐爾(Raphael)——在猶太教-基督教神學裡是純愛的天使。 彌爾(Mihr)——波斯神話裡的愛的天使。 月下老人(Yue Lao)——道教的裡的神祇,為掌管男女婚姻之神。 相關條目 |
共同的利益、情感、民族、种族等都是结成政党的因素。不同的政治学家对政党有着不同的定义:有人认为政党是选举工具;有人认为政党是一种权力组织;有人认为政党是谋求公职的工具;有人认为政党是人民控制政府的团体;有人认为政党是人民利益的表达渠道。 老牌民主國家和新興民主國家之經驗表明,要在長期內保持民主鞏固,即意味着一個民主國家在多大程度上能遠離國內各種對政治秩序穩定之挑戰,就要促進強而有力之政黨之發展;因此,選舉制度要鼓勵此一發展,而不是加強和推進政黨分化。若在英國、美國,多數民眾無不隸屬於政黨,故多數黨執政,即為代表國民多數之意見;諸黨聯合,即為代表民眾全體之合作。目前世界上大多數國家實行競爭性政黨體制,但實行較為成熟的國家主要是西歐、北美、日本及若干受美英殖民影響的國家,如印度。選舉制度還可以就排除那些只有少數人支持之政黨參選進行特殊設計,還可以推動或拖延政黨成為黨內領導人個人之競選工具。 词源 英语中的“政党”(party)一词,源自拉丁文的pars或partire,意为划分或分割,最先进入英语的词汇形式是part,意为社会的一部分。17世纪后,part演化成party,意为某种政治组织,常常与政治派别(Political faction)混用。直到博林布鲁克子爵明确区分了政党和派系的不同,埃德蒙·柏克则第一次给政党明确下了定义: 中文中的“政黨”一词始於宋朝。《論語》曰:“君子群而不黨”;以黨為不良之名詞,故世多以黨為戒,後漢始有黨禁。宋以前之黨,所爭者官位,所報者私怨,亦無政策可言,皆非政黨。宋仁宗時,始有朋黨之議;歐陽修著《朋黨論》,謂惟君子有朋;蓋已明于君子執政,必多集同志以行其政策,不必以朋黨為諱矣。中國之有政黨政治,殆自宋神宗時之新舊兩黨始。其後兩黨反復互爭政權;新舊兩黨各有政見,皆主於救國,而行其道特以方法不同,主張各異,遂致各走極端。縱其末流,不免於傾軋報復,不可純以政爭目之;而其黨派分立之始,則固純潔為國,初無私憾及利祿之見雜其間。此則士大夫與士大夫分黨派以爭政權,實則中國歷史上僅有之事也。中國著名國學學者錢穆認為,中國人對政黨興味異常淡漠,此乃一不可掩飾之事實,此非中國人對政治無興趣,惟其對政黨政治實於國情未為適合;若求適合國情,則莫如創設一「公忠不黨」之民主政治,雖可有政黨,而政黨退居不占重要之地位;而今日國人之意見大率以為必有待於政黨運用民主政治,而認英國、美國政黨活動為楷模,此亦幾乎成為國人之公論。「公忠不黨」者,乃超派超黨、無派無黨,或雖有黨派而黨派活動在整個政制中不占地之一種民主政治,亦即所謂「全民政治」。 产生 对于现代政党的产生,有几种不同的解释理论。制度论认为,政党的出现是伴随议会与选举制度改革的结果。历史局势论认为,政党是在新旧制度交替和民族战争中,因为政治理念的不同而产生争议,从而产生了多样性的政党。发展论认为,社会现代化导致社会各方面关系得以加强,从而出现了政党。危机论认为,形成国家时会发生新政治秩序的合法性危机,政党正是为了解决这一问题而产生的。马克思主义认为政党是在阶级基础上产生的,是阶级斗争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列宁和毛泽东则进一步指出,现代政党是阶级的领导者。 法国政治社会学家莫里斯·杜瓦杰将政党产生的方式归纳为内生党和外生党。内生党是议会内部的议员联合起来而形成的;外生党是统治集团外的政治力量对统治集团发起挑战并要求在议会中取得自己的席位而产生的。 塞缪尔·亨廷顿对政党的发展规律提出了一个四阶段模式: 宗派阶段:通常为政党从传统到现代的过渡时期,少数政治精英以其野心在短暂联合下展开权力斗争,在议会内部形成不同派别。如果没有议会,主宰局势的政党往往会变成革命密谋集团。 两极化阶段:议会中的派系与社会势力联合组成政党,形成两极化格局。如果革命性政党要改变现行制度,那么国家中政治力量很可能会分化成革命派和反革命派。 扩展阶段:政治领袖通过各种办法得到群众的拥护,以实现自己控制政权的目标。在革命模式或民族主义模式中,革命性的政党尽力号召群众,通过获得民众的支持來推翻现有体制或驱逐帝国主义,实现自己的目标。 制度化阶段:在议会内部发展出来的政党常常会形成两党制,如果有外力介入则会形成多党制,而革命性的政党则会建立起一党制或一党为主的政党制度。 大多數專家都同意以下觀點:選舉制度應該壯大建基於更廣泛之政治價值觀和意識形態、同時又有清晰政策規劃之政黨,而不是只專注於狹隘之民族、種族或地區利益之政黨。 歷史 18世紀以後,歐洲國家產生了政黨,並在後來逐漸演變為近現代意義上的政黨。其中,以英國、美國為代表,形成了兩黨制;以法國、意大利為代表,形成了多黨制。在20世紀,以苏联共產黨和德國納粹党為代表,又產生了組織嚴密的專政政黨。 早期政党 早期政党多是因为某些重大的政治原则分歧而由政府内部的政治派别组合形成的。最初的政党主要是掌握政权和监督政府,与普通大众并无紧密关系。他们的活动也局限于议会和政府内部。直到现代选举制度确立以及普选权的扩大,才出现了大众性的政党。 现代政党最初诞生于英国。1640年英国议会就实行君主制还是共和制的问题而形成了宫廷党(保皇黨)和民權黨两大派系。1679年,在关于王位继承权的争论中,支持宫廷党的人被反对者斥为“托利党”(Tory,意为歹徒,爱尔兰骂人的话);支持民权党的人被反对者斥为“辉格党”(Whig,意为强盗,苏格兰骂人的话)。1688年光荣革命后,两党支持在英国实行君主立宪制,但在18世纪,英國君主仍有一定权力。 1834年,托利党正式定名为保守党,1859年,辉格党正式定名为自由党,并形成了两党轮流执政的惯例。直到1922年后工党取代自由党与保守党轮流执政,但工党直到1945年才首次取得下议院多數党。而自由党於1988年與原工黨分裂的勢力合併為自由民主黨,實力有所增加,與工党和保守党並列為英國三大政黨,2010年英國大選後保守党和自民黨組建聯合政府,直至2015年。 美国的政治派别则是在围绕1787年宪法问题而出现的。在讨论和批准1787年宪法时,形成了主张建立及加強联邦政府权力的联邦党和主张在宪法中更注重保障人民权利及州权的民主共和党,后者被联邦党人称为“反联邦党人”。1828年後,民主共和党内部又分成了民主党和辉格党两派,辉格党因蓄奴問題瓦解后,反對扩大奴隸制的前辉格党人組成共和党,形成至今民主、共和兩党轮流执政的局面。 法国的现代政党则是在1789年法国大革命过程中出现的。斐扬党人主张实行君主制;吉伦特派和山岳党人、雅各賓黨则主张废除君主制。1799年拿破仑一世执政后,法国政坛又出现了保皇派、温和共和黨派和激进共和黨派。1848年法兰西第二共和国成立后,国会中基本分为保皇党、共和党和社会党,这种左中右的格局一直延续到现在,第五共和後因選舉改为兩輪投票制,形成兩黨制。目前兩大主要政黨分別是中間偏左的法国社会党和中間偏右戴高樂主義派法國共和黨(前稱人民運動聯盟)。 发展 后发资本主义国家的政党不同于英美法国家的政党,这些国家的政党都是将政党作为政治斗争的工具,从而建立起资产阶级政权。 德国在普鲁士时期,于1861年出现了主张德国统一的进步党(1884年改称自由思想党),1865年德国南部出现了主张民主的天主教人民党。1869年出现了左翼社會主義的德国社会民主党。1876年在原保守党基础上组建了全国性的政党德意志保守党。1918年魏玛共和国实行普选制和比例代表制,议会内的政党多达30多个,1933年希特勒上台及最後一次選舉后,宣布除纳粹党外其他一切政党非法。1945年二战结束后,實行聯立制的比例代表制選舉制度,须取得5%選票才能獲得席次,以限制政党在國會的數量。 意大利最早的现代政党是1892年成立的工人党,之后在1897年出现了代表中产阶级利益的共和党。1914年被开除出社会党的墨索里尼创建了“自主革命行动法西斯”,1919年又建立全国性的“意大利战斗法西斯”,并于1921年改名国家法西斯党,1926年上台后取缔了其他政党。二战后共和國成立,實行比例代表制,意大利天主教民主党(天民党)成为多党格局下的最大党,而意大利共產黨(意共)則是最大反對党,這個格局一直持續至1994年。1994年由於天民黨和社會黨等數十年長期執政的聯盟相繼被揭發連串與黑手黨的貪腐醜聞而瓦解,選舉制度得以改革,現成為多個政治聯盟,分別為由原意共改組的中間偏左民主黨,五星運動,以及中間偏右的意大利力量黨和右派民粹主義北方聯盟。 | 马克思主义根据政党的阶级属性进行分类,分为资产阶级政党和无产阶级政党。也有学者又将之细分为资产阶级政党、无产阶级政党和小资产阶级政党。 構成要件 政黨具有其特別的多元影響力,其特徵可就組織要素和黨的民主化深論,相較於其他的社會團體和利益團體,其規模顯的龐大且全面,其有以下組織要素: 黨員:政黨的基層,政黨的品質和成敗,都和黨員有素質優劣有密切關係。 黨綱(黨章):黨綱就是實現政黨最高目標的綱領。 黨紀:政黨的組織較一般社會團體嚴密是由於其具有嚴格的紀律,組織能夠發揮真實的作用以集中人力和物力,進而完成既定的目標(通常是選舉),主要是依賴紀律。 黨產:政黨為了推行黨務完成政治任務,必須有充裕的經費和資金以維持開支,除了政黨本身生產事業開闢財源和社會捐獻以及黨員的捐款,黨員繳付的黨費也是一種基本的經費來源。 标志:使党外人士对政黨进行直观的识别,亦用以塑造政党形象。 政党制度 在一党制国家,往往只有一个政党擁有執政权。當中可細分為一黨獨大和一黨專政。一黨專政的國家虽然有时候有其他的少数党派,但是他们只能在法律上接受主要政党的领导,通常會出現於社会主义國家,例如中華人民共和國、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越南社會主義共和國。而一黨獨大是指國內雖有許多其他小黨,但因未能獲得民眾普遍支持,故其勢力無法影響政府的決定,例如現在的新加坡。 有些国家受選舉制度影響,政治只由少數政党輪流壟斷,例子如美国的共和黨和民主黨、英國的保守黨和工黨以及印度的國大黨和印度人民黨等。这些国家只有两个主要政党能取得組成政府的權力,在沒有改變制度的情況下,其他小党便難以赢得选举。而多黨制國家則是國內有3個以上勢均力敵的政黨互相競爭取得執政機會,選民能有較多的選擇。但因意見分歧,沒有任何一個政黨可獲得國會過半數的席次,以致無法單獨組閣,為了避免立法等效率不彰,各政黨間常會組成聯合政府來執政,例如:法國、義大利等。 有些政黨是地區政黨,他們以爭取地區執政為目標,或只以地區和平獨立為目標(例如魁北克人黨),有意地區執政但無意全國執政。也有些政黨是跨國性質的,或建立跨國的政治聯繫(例如綠黨),以針對一些跨國社會議题(例如人本與環保),然而有些地區(例如香港)禁止參政團體進行跨國政治聯繫。 政党的消亡 有马克思主义学者的观点认为政党会因为各种原因而消亡。 随着社会的发展,没有及时转型,从而丧失了民众的支持,例如西欧早期的各种保王党、保皇会。 认为自己使命已经完成而自行宣布解散,例如1949年的中國人民救國會。 失去主要领导人后瓦解及重组,例如韩国政黨经常因领導人變換而改名,解散和重組。例如安哲秀在2015年退出新政治民主聯合後,成立新政党國民之党,原新政治民主聯合改名为共同民主黨,新世界黨在2017年亦因朴槿惠彈劾案分裂出正黨,原新世紀黨改名為自由韓國黨。 被视为非法组织而被取缔。例如德國共產黨、越南民主黨、香港民族黨、統合進步黨。 随着政权解体而解散,例如苏联共产党、南斯拉夫共產主義者聯盟、国家法西斯党、纳粹党。 政黨的色彩 幾乎所有政黨都將自己與特定的顏色和符號聯繫在一起,主要是為了幫助選民識別、認識和記住該政黨。這種品牌識別工作在許多識字率低的國家政體中尤其重要,因此無法讀取選票上政黨名稱的人可以通過顏色或徽標來識別該政黨。意識形態相似的政黨經常會在不同國家使用相同的顏色。顏色關聯可用作在圖形媒體中引用和表示各方的簡寫。它們也可以用來指聯盟政黨和其他組織之間的聯盟; 例子包括、红绿联盟、、泛綠聯盟和泛藍聯盟。 然而,顏色和意識形態之間的聯繫也可能不一致:不同國家相同意識形態的政黨經常使用不同的顏色,有時一個國家的競爭政黨甚至可能採用相同的顏色。這些協會也有重大例外。例如在美國,紅色與更保守的共和黨相關,而藍色與更左傾的民主黨相關。 参看 最大的政黨列表 各國執政黨列表 政黨政治 政黨制度 政黨輪替 政黨領袖 政治参与 過度社會化 一党制 一党独大制 两党制 多党制 参考文献 政治学 |
外部链接 | 生理学 |
1月7日——美国承认菲德尔·卡斯特罗在古巴的政权。 1月8日——戴高乐就任法国第五共和首任总统。 2月3日——中国政府同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在北京签订协议,开始大量援助越南。 2月4日——中国与苏丹建交。 2月7日——中苏经济合作协定签订。 2月16日——马卡里奥斯当选为塞浦路斯第一任总统。 2月16日——菲德尔·卡斯特罗正式成为古巴首领。 2月19日——英国承认塞浦路斯独立。 3月9日——芭比娃娃首次亮相。 3月10日——西藏騷亂爆發,解放軍進入西藏。 3月17日——第十四世达赖喇嘛逃离西藏,开始流亡印度。 3月18日——夏威夷成为美国第50州。 3月20日——中国政府宣布成功解放西藏。 4月5日——容国团在西德的多特蒙德举行的第25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男子单打决赛中,荣获男子单打冠军。 4月18日——刘少奇当选为中国国家主席。習仲勳任「國務院副總理兼秘書長」,是16個「副總理」中最年輕一個。 4月21日——郑州黄河新大桥通车。 6月3日——新加坡颁布新宪法——结束其英国直辖殖民地的地位。 7月——中國庐山会议。 7月14日——彭德怀写上毛泽东万言书。 7月24日——赫鲁晓夫和尼克森展开厨房辩论。 8月7日——台灣中南部發生八七水災。 8月21日——美国正式宣布夏威夷为第五十个州。 8月26日——香港商業電台正式開台。 9月12日——月球2号发射,成为首枚成功撞击月球的探测器。 9月13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届全运会在北京工人体育场举行。 9月15日——苏联月球2号探索器发送第一幅月球背面的照片。 9月26日——中国黑龙江省肇州县大同镇“松基3井”喷油,标志大庆油田被发现。 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十周年慶典在北京天安門廣場舉行,毛澤東、赫魯曉夫等中外領導人出席。 10月7日——中國人民解放軍於北京通縣張家灣上空擊落中華民國空軍的RB-57D偵高空察機,是世界史上第一次地空導彈擊落敵機。 10月8日——中央档案馆在北京西郊落成,并正式开馆。 12月1日——南极条约被十二个国家签署。 | 7月14日——彭德怀写上毛泽东万言书。 7月24日——赫鲁晓夫和尼克森展开厨房辩论。 8月7日——台灣中南部發生八七水災。 8月21日——美国正式宣布夏威夷为第五十个州。 8月26日——香港商業電台正式開台。 9月12日——月球2号发射,成为首枚成功撞击月球的探测器。 9月13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届全运会在北京工人体育场举行。 9月15日——苏联月球2号探索器发送第一幅月球背面的照片。 9月26日——中国黑龙江省肇州县大同镇“松基3井”喷油,标志大庆油田被发现。 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十周年慶典在北京天安門廣場舉行,毛澤東、赫魯曉夫等中外領導人出席。 10月7日——中國人民解放軍於北京通縣張家灣上空擊落中華民國空軍的RB-57D偵高空察機,是世界史上第一次地空導彈擊落敵機。 10月8日——中央档案馆在北京西郊落成,并正式开馆。 12月1日——南极条约被十二个国家签署。 12月2日——法國馬爾帕塞拱壩發生坍塌,釀成421人死亡事故。 出生 1月17日——山口百惠,日本女藝人。 1月19日——胡克定,英國外交官,前英國在台辦事處代表、英國駐華大使館公使、英國駐廣州總領事。 2月12日——曹西平,台灣藝人。 3月5日——北条司,日本漫畫家。 3月6日——延斯·斯托尔滕贝格,挪威首相。 3月17日——單立文,香港音樂人,男藝人。 3月18日——盧貝松,法國法國導演兼製片。 3月27日——林敏驄,香港音樂人,填詞人。 4月5日——鍾保羅,已故香港藝人。(逝於1989年) 4月12日——六小龄童,中国表演艺术家。 4月16日——池野戀,日本漫畫家。 4月19日——林漪娸,香港女藝人。 5月5日——史蒂夫·史蒂文斯,美国吉他手。 5月7日——翁美玲,已故香港藝人。(逝於1985年) 5月31日——尾上定正,日本航空自衛隊退役將領、智庫資深研究員及作家。 6月4日——胡瓜,台灣藝人。 6月7日——麥克·彭斯,美國政治人物,第48任美國副總統。 6月8日——羅傑承,港澳企業家。 6月26日——林剑华,前美国加州檢察官。 7月13日——安蘭莊,台灣書法家。(逝於2020年) 7月30日——苏丹阿都拉,马来西亚第十六任最高元首、彭亨州第六任苏丹,也是马来西亚马来民族与土著首领。 8月6日 柯文哲,台灣臺大醫院急診部醫師、臺大醫院創傷醫學部主任、外科醫師、臺大醫學院教授,第4任臺北市直轄市民選市長。 鄧元翰,英國外交官,英國在台辦事處代表,前英國駐華大使館副大使、英國駐安哥拉大使。 9月6日——楊貴媚,台灣藝人。 10月6日——賴清德,中華民國政治人物、醫師,出生於新北市萬里區,現任中華民國副總統、民主進步黨主席,曾任行政院院長、臺南市市長、立法委員、國民大會代表等。 |
罗阿尔·恩格尔布雷格特·格拉夫宁·阿蒙森(,;)是一位挪威極地探险家,于1872年12月16日出生在挪威的布隆尼,于1928年6月18日在北冰洋失踪。 1911年至1912年,他领导的探险队為第一支到达南极的探险队。他们于1911年12月14日到达南极,1912年3月7日这个消息才传播出来。他们的探险队比英国人罗伯特·斯科特领导的早一个月到達。其探险队是毫无争议的最早到达南极的探险队。他还是第一个穿越西北水道的探险家。1928年一条“意大利号”飞艇在北极遇难,阿蒙森乘飞机前去营救时失踪,他的飞机至今没有被找到。南极点上的阿蒙森-史考特南極站以他与他的竞争者斯科特命名,月球南极的一个比较大的撞击坑也以他命名为阿蒙森环形山。 早年 罗阿尔出生于位于腓特烈斯塔和萨尔普斯堡之间的一个挪威小镇。他父亲是个船主和船长,罗阿尔是他的第四个儿子。罗阿尔的母亲不希望他从事航海行业,热切希望他成为医生。虽然罗阿尔在他母亲生前一直遵从她的愿望,但在其逝世后,21岁的罗阿尔还是退学选择航海作为其一生的事业。罗阿尔对航海探险的兴趣是来自于弗里乔夫·南森1888年跨越格陵兰的探险和約翰·富蘭克林的。最终,他选择了频繁探险的人生。 極地探險 比利時號南極探險(1897-1899) 罗阿尔·阿蒙森在1897年至1899年加入比利時南極探險,擔任大副。探險是由亞得里安·傑拉許帶領,使用船隻是,是第一個在冬季前往南極探險的隊伍 。不過船隻因為海冰,一度卡在亞歷山大一世島附近南緯70°30′的位置。在沒有足夠準備的情形下,船員在船上忍受了一整個冬季。依阿蒙森的估計,在缺乏柑橘類水果的情形下.探險隊的醫生用狩獵動物並讓船員食用生肉的方式,使船員直接從肉品中補充維生素C,免於壞血病的威脅,並且可以充飢。這對阿蒙森未來的探險是很重要的經驗。 西北水道(1903-1906) 罗阿尔·阿蒙森在1903年乘小船從大西洋進入西北水道,3年後到達阿拉斯加,成為第一個乘船通過整個西北水道的人。 南極探險(1910-1912) 阿蒙森本來接下來要探索北極及北极海盆,而他在1909年時聽到美國人罗伯特·皮里和分別都宣稱已率領探險到達北極,阿蒙森知道他的北極之旅很難募集資金,因此改為探索南極大陸。阿蒙森沒有清楚表達自己的意圖,他在挪威的支持者及英國人罗伯特·斯科特覺得被誤導。斯科特在那一年計劃要探索南極。阿蒙森使用之前弗里德乔夫·南森曾用過的前進號,於1910年6月3日離開奧斯陸南進。在馬德拉時阿蒙森提醒船員他們會前往南極,並發了一封電報給斯科特,內文為「僅告知你前進號正前往南極——阿蒙森」。 將近六個月後,他們在1911年的1月14日,到了羅斯冰架的東角(當時稱為「大冰障」),在一個稱為鯨灣的大入口處,探險隊建立了大本营,稱為「」。阿蒙森沒有選擇之前在南極探險時穿的厚重羊毛衣物,而選擇類似因纽特人穿的皮衣。 利用滑雪及為運輸方式,阿蒙森他們在冰障的南方,南緯80°、81°及82°處,沿著一條直接通往南極的路上建立三補給站。阿蒙森也決定在路上殺掉一些狗,作為生肉的來源。包括、及的小隊在1911年9月8日出發,但因為酷寒的溫度,不得不放棄他們旅程。艱苦的旅程也帶來了探險隊中的一次爭執,最後阿蒙森派和另外二人去探索愛德華七世地。 第二次的小隊成員包括、、阿蒙森,在1911年10月19日離開大本营,帶了四隻雪橇和52隻狗。沿著當時已知的阿塞爾海伯格冰川,經過四天的攀登後到達极地高原的边缘。在12月14日小隊中的五個人帶著16隻狗抵达了南極点(90° 0′ S)。他們比斯科特的探險隊早了33到34天。阿蒙森將他們的南極營地命名為「」(極地之家),並將南極高原重新命名為「哈康七世高原」()。他們留下了一個小帳篷和信,若他們無法平安的回到大本营,可以以帳篷和信說明他們第一個到達南極的成就。 小隊在1912年1月25日回到大本营,只剩下11隻狗。他們離開南極大陸前往澳洲的荷巴特,阿蒙森在1912年3月7日在荷巴特宣佈了他們是第一個到達南極的探險隊,並發出電報告訴支持者。 阿蒙森南極探險的成功是在於謹慎的規劃、良好的裝備、合適的服裝、簡單的前期任務(阿蒙森沒有去测量他往南極的路線,有的只有兩張照片)、了解狗及其乘載能力,以及有效的利用滑雪板。相較於斯科特探險隊的不幸,阿蒙森的探險比較平順。 阿蒙森如此評斷他的南極探險: 阿蒙森將南極探險的經過寫在《南極:記載在前進號上的挪威南極探險,1910-12》(1912)。 東北水道(1918-20) 1918年,阿蒙森以一艘名为莫德的新船开始探险,一直持续到1925年。莫德被小心翼翼地通过东北通道,从西向东穿过冰层。和他一起参加这次探险的还有奥斯卡·威斯汀和赫尔默·汉森,他们两人都是到达南极的探险队的成员。此外,Henrik Lindstrøm是包括作为一个厨师。他中风了,身体非常虚弱,无法参加比赛。 这次探险的目的是探索北冰洋的未知区域,这是受到了弗里德约夫·南森早期与弗拉姆一起探险的强烈启发。计划是沿着西伯利亚海岸航行,进入比南森更远的北部和东部的冰层。与阿蒙森早期的探险不同,这次探险预计会为学术研究提供更多的资料,阿蒙森还携带了地球物理学家哈拉尔德·斯维德鲁普。 航行的方向是喀拉海的东北方向。阿蒙森计划将莫德冰封在极地冰帽中,然后向北极漂移——就像南森对框架所做的那样——他在切尔留斯金角外这么做了。但是,冰变得如此之厚,以至于这艘船无法挣脱,尽管它是为在如此厚重的冰中航行而设计的。1919年9月,船员们把船从冰里放了出来,但在新西伯利亚群岛和弗兰格尔岛之间的某个地方呆了11天后,船又结冰了。 在此期间,阿蒙森的手臂骨折,并遭到北极熊的攻击。因此,他很少参加户外活动,如乘坐雪橇和打猎。他、汉森和威斯汀,以及另外两个人,乘坐狗拉雪橇,踏上了1000多公里(620英里)以外的阿拉斯加诺姆的探险之旅。但是他们发现,白令海峡的冰并不是固态的,不能被穿过。他们从阿纳迪尔发了一份电报,标明了他们的位置。 阿蒙森在冰雪中度过了两个冬天,但还没有达到在北极上空漂流的目标,于是他决定去诺姆修船并购买给养。岸上的几名船员,包括汉森,没有按时回到船上。阿蒙森认为汉森违反了合同,并开除了他的船员。 第三个冬天,莫德在白令海峡西部被冻住了。她最终获得了自由,探险队向南航行,在1921年到达美国西北太平洋地区的西雅图进行维修。阿蒙森回到挪威,需要整顿他的财务状况。他带走了两个年轻的土著女孩,一个4岁,他收养了卡科尼塔和她的同伴卡米拉。然而,当阿蒙森两年后破产时,他把女儿们送到卡米拉住在俄罗斯东部的父亲那里去照顾 1922年6月,阿蒙森回到了驶往诺姆的莫德。他决定从计划中的海军远征改为空中远征,并安排包租一架飞机。他把探险队分成两部分:一部分由他带领,准备过冬,准备1923年飞越南极。在威斯汀的指挥下,莫德岛上的第二支队伍继续执行原来的计划,在冰层中飘过北极。这艘船在新西伯利亚群岛以东的冰层中漂流了三年,从未到达北极。阿蒙森的债权人最终将其作为抵押,以偿还不断增加的债务。 北极的空中探险 1923年飞越南极的尝试失败了。挪威皇家海军的阿蒙森和奥斯卡·奥姆达尔(Oskar Omdal)试图从阿拉斯加的温赖特(Wainwright)飞到北极的斯匹次卑尔根岛。当他们的飞机损坏时,他们放弃了这次旅行。为了筹集更多的资金,阿蒙森于1924年在美国各地巡回演讲。虽然他无法到达北极,但这次探险的科学成果,主要是斯维德鲁普的工作,已被证明具有相当大的价值。在阿蒙森派去执行任务的两名宇航员彼得·特西姆(Peter Tessem)和保罗·克努森(Paul Knutsen)遭遇厄运的旅途中,许多精心收集的科学数据都丢失了。后来,俄罗斯科学家尼古拉·乌尔托采夫(Nikolay Urvantsev)从被遗弃在喀拉海岸边的地方取回了这些科学材料。 1925年,在林肯·埃尔斯沃斯、飞行员赫贾马尔·里泽-拉森、飞行机械师卡尔·费希特和其他两名队员的陪同下,阿蒙森驾驶两艘“多尼埃Do J”号飞行艇——N-24号和N-25号——向北航行87°44′。这是当时飞机到达的最北纬。飞机在没有无线电联络的情况下,在相距几英里的地方着陆,但机组人员设法重新团聚。N-24已经损坏。阿蒙森和他的机组人员花了三个多星期的时间清理一条从冰中起飞的飞机跑道。他们铲了600吨冰,每天只吃一磅(400克)的口粮。最后,六名机组人员被装进了N-25。在一次非凡的壮举中,赖泽-拉森起飞了,他们几乎没有在开裂的冰面上飞行。当所有人都认为他们永远迷失了的时候,他们胜利地回来了。 1926年,阿蒙森和其他15个人(包括埃尔斯沃斯、赖泽-拉森、奥斯卡·威斯汀,以及由航空工程师翁贝托·诺比尔领导的意大利空乘人员)乘坐诺比尔设计的飞艇“诺格”(Norge)首次飞越北极。他们在1926年5月11日离开斯匹次卑尔根群岛,在5月12日飞越北极,第二天在阿拉斯加着陆。 极地优先的争论 之前有三个人声称已经到达北极:1908年的弗雷德里克·库克(Frederick Cook)、在1909年的罗伯特·皮里、还有在1926年聲稱在发明“诺格”號飛船的前几天到達的李察·柏德。一些人对他的说法提出了质疑,认为他的准确性令人怀疑,或者是彻头彻尾的欺诈。如果这些其他的说法都是假的,那么“诺格”号的船员将是第一批被证实到达北极的探险者,他们在1926年乘坐“诺格”号浮过北极。如果说挪威探险队是第一支到达北极的探险队,阿蒙森和奥斯卡·威斯汀则是第一批同时到达北极和南極的人。 以阿蒙森為名的事物 許多事物及地點都起名為阿蒙森: 阿蒙森-斯科特南極站是以阿蒙森及斯科特為名。 阿蒙森海是南冰洋的一部分。 南極洲上的阿蒙森冰川。 南極洲上的阿蒙森灣。 南極洲上的阿蒙森山。 阿蒙森灣屬於北冰洋的一部分,在加拿大西北地區的海岸外,阿蒙森灣的另一側是班克斯島及维多利亚岛的西邊。 月球南极的一个比较大的环形山也以他命名为阿蒙森环形山。 著作 《南极》(1912) 《我作为探险家的一生》(1927) 注释 参考文献 外部連結 The Fram Museum (Frammuseet) Map of Amundsen's and Scott's South | Lindstrøm是包括作为一个厨师。他中风了,身体非常虚弱,无法参加比赛。 这次探险的目的是探索北冰洋的未知区域,这是受到了弗里德约夫·南森早期与弗拉姆一起探险的强烈启发。计划是沿着西伯利亚海岸航行,进入比南森更远的北部和东部的冰层。与阿蒙森早期的探险不同,这次探险预计会为学术研究提供更多的资料,阿蒙森还携带了地球物理学家哈拉尔德·斯维德鲁普。 航行的方向是喀拉海的东北方向。阿蒙森计划将莫德冰封在极地冰帽中,然后向北极漂移——就像南森对框架所做的那样——他在切尔留斯金角外这么做了。但是,冰变得如此之厚,以至于这艘船无法挣脱,尽管它是为在如此厚重的冰中航行而设计的。1919年9月,船员们把船从冰里放了出来,但在新西伯利亚群岛和弗兰格尔岛之间的某个地方呆了11天后,船又结冰了。 在此期间,阿蒙森的手臂骨折,并遭到北极熊的攻击。因此,他很少参加户外活动,如乘坐雪橇和打猎。他、汉森和威斯汀,以及另外两个人,乘坐狗拉雪橇,踏上了1000多公里(620英里)以外的阿拉斯加诺姆的探险之旅。但是他们发现,白令海峡的冰并不是固态的,不能被穿过。他们从阿纳迪尔发了一份电报,标明了他们的位置。 阿蒙森在冰雪中度过了两个冬天,但还没有达到在北极上空漂流的目标,于是他决定去诺姆修船并购买给养。岸上的几名船员,包括汉森,没有按时回到船上。阿蒙森认为汉森违反了合同,并开除了他的船员。 第三个冬天,莫德在白令海峡西部被冻住了。她最终获得了自由,探险队向南航行,在1921年到达美国西北太平洋地区的西雅图进行维修。阿蒙森回到挪威,需要整顿他的财务状况。他带走了两个年轻的土著女孩,一个4岁,他收养了卡科尼塔和她的同伴卡米拉。然而,当阿蒙森两年后破产时,他把女儿们送到卡米拉住在俄罗斯东部的父亲那里去照顾 1922年6月,阿蒙森回到了驶往诺姆的莫德。他决定从计划中的海军远征改为空中远征,并安排包租一架飞机。他把探险队分成两部分:一部分由他带领,准备过冬,准备1923年飞越南极。在威斯汀的指挥下,莫德岛上的第二支队伍继续执行原来的计划,在冰层中飘过北极。这艘船在新西伯利亚群岛以东的冰层中漂流了三年,从未到达北极。阿蒙森的债权人最终将其作为抵押,以偿还不断增加的债务。 北极的空中探险 1923年飞越南极的尝试失败了。挪威皇家海军的阿蒙森和奥斯卡·奥姆达尔(Oskar Omdal)试图从阿拉斯加的温赖特(Wainwright)飞到北极的斯匹次卑尔根岛。当他们的飞机损坏时,他们放弃了这次旅行。为了筹集更多的资金,阿蒙森于1924年在美国各地巡回演讲。虽然他无法到达北极,但这次探险的科学成果,主要是斯维德鲁普的工作,已被证明具有相当大的价值。在阿蒙森派去执行任务的两名宇航员彼得·特西姆(Peter Tessem)和保罗·克努森(Paul Knutsen)遭遇厄运的旅途中,许多精心收集的科学数据都丢失了。后来,俄罗斯科学家尼古拉·乌尔托采夫(Nikolay Urvantsev)从被遗弃在喀拉海岸边的地方取回了这些科学材料。 1925年,在林肯·埃尔斯沃斯、飞行员赫贾马尔·里泽-拉森、飞行机械师卡尔·费希特和其他两名队员的陪同下,阿蒙森驾驶两艘“多尼埃Do J”号飞行艇——N-24号和N-25号——向北航行87°44′。这是当时飞机到达的最北纬。飞机在没有无线电联络的情况下,在相距几英里的地方着陆,但机组人员设法重新团聚。N-24已经损坏。阿蒙森和他的机组人员花了三个多星期的时间清理一条从冰中起飞的飞机跑道。他们铲了600吨冰,每天只吃一磅(400克)的口粮。最后,六名机组人员被装进了N-25。在一次非凡的壮举中,赖泽-拉森起飞了,他们几乎没有在开裂的冰面上飞行。当所有人都认为他们永远迷失了的时候,他们胜利地回来了。 1926年,阿蒙森和其他15个人(包括埃尔斯沃斯、赖泽-拉森、奥斯卡·威斯汀,以及由航空工程师翁贝托·诺比尔领导的意大利空乘人员)乘坐诺比尔设计的飞艇“诺格”(Norge)首次飞越北极。他们在1926年5月11日离开斯匹次卑尔根群岛,在5月12日飞越北极,第二天在阿拉斯加着陆。 极地优先的争论 之前有三个人声称已经到达北极:1908年的弗雷德里克·库克(Frederick Cook)、在1909年的罗伯特·皮里、还有在1926年聲稱在发明“诺格”號飛船的前几天到達的李察·柏德。一些人对他的说法提出了质疑,认为他的准确性令人怀疑,或者是彻头彻尾的欺诈。如果这些其他的说法都是假的,那么“诺格”号的船员将是第一批被证实到达北极的探险者,他们在1926年乘坐“诺格”号浮过北极。如果说挪威探险队是第一支到达北极的探险队,阿蒙森和奥斯卡·威斯汀则是第一批同时到达北极和南極的人。 以阿蒙森為名的事物 許多事物及地點都起名為阿蒙森: 阿蒙森-斯科特南極站是以阿蒙森及斯科特為名。 阿蒙森海是南冰洋的一部分。 南極洲上的阿蒙森冰川。 南極洲上的阿蒙森灣。 南極洲上的阿蒙森山。 阿蒙森灣屬於北冰洋的一部分,在加拿大西北地區的海岸外,阿蒙森灣的另一側是班克斯島及维多利亚岛的西邊。 月球南极的一个比较大的环形山也以他命名为阿蒙森环形山。 著作 《南极》(1912) 《我作为探险家的一生》(1927) 注释 参考文献 外部連結 The Fram Museum (Frammuseet) Map of Amundsen's and Scott's South Pole journeys at The Fram Museum (Frammuseet) Arctic Passage at PBS' Nova site has photographs, maps, excerpts from Amundsen's autobiography and an interview with Roland Huntford . Roald Amundsen article at south-pole.com 70South – information on Roald Amundsen Short biography from Norwegian Foreign |
最初的理论地理学关心的是关于地理分布形态的一些数学分析,现代理论地理学注重地理过程与地理系统的模式阐述。在模式阐述方面,理论地理学基本上采取了4种分析类型:环境(比如说山地)、区域(比如说城镇体系)、地方和全球。关于环境与区域的学说构成狭义的理论地理学内容,纳入地方与全球的学说后,形成广义理论地理学体系。一般说来,狭义理论地理学采取数学现实阐述理论,与理论物理学的阐述形式相近,但是关于地方和全球的理论,采用学说形式,比如说地带性学说。这种情况的出现是因为地球只有一个,地方也是独特的,“没有第二个例证”,一般的物理学逻辑实证主义的理论发展道路在全球、地方问题分析中失效。因此,把理论完成数学化的理论物理学模式在理论地理学构造体系中不完备。 | 最初的理论地理学关心的是关于地理分布形态的一些数学分析,现代理论地理学注重地理过程与地理系统的模式阐述。在模式阐述方面,理论地理学基本上采取了4种分析类型:环境(比如说山地)、区域(比如说城镇体系)、地方和全球。关于环境与区域的学说构成狭义的理论地理学内容,纳入地方与全球的学说后,形成广义理论地理学体系。一般说来,狭义理论地理学采取数学现实阐述理论,与理论物理学的阐述形式相近,但是关于地方和全球的理论,采用学说形式,比如说地带性学说。这种情况的出现是因为地球只有一个,地方也是独特的,“没有第二个例证”,一般的物理学逻辑实证主义的理论发展道路在全球、地方问题分析中失效。因此,把理论完成数学化的理论物理学模式在理论地理学构造体系中不完备。 |
傳說中贊西佩是一名脾氣暴躁又嘮叨不休的潑婦。不過這可能是因為色諾芬對她的誇大描述而造成的。有個著名的故事:一次贊西佩對蘇格拉底大吵大鬧,然后用垃圾和污水澆了蘇格拉底一身,蘇格拉底說:「暴雷之後,必有陣雨。」 依據柏拉图的《會飲篇》記載,蘇格拉底曾說要將他自己的一生只貢獻給最重要的技藝或職業:討論哲學。蘇格拉底在他父親死後只繼承了一筆為數不多的遺產。根據色諾芬的記載,蘇格拉底是依靠學生貢獻的學費維持生計,而阿里斯托芬則描述,蘇格拉底開辦了一個哲學學校。而柏拉圖的《會飲篇》則記載蘇格拉底明確拒絕接受教學的學費,因此,他有可能是依靠朋友如克力同的施与。 蘇格拉底並沒有自己的著作,當代對於蘇格拉底所知的一切大多是來自許多不同的記載:由蘇格拉底的追隨者柏拉圖所記載的對話錄、色諾芬的著作、以及阿里斯托芬和亞里士多德的著作。 除此之外,阿里斯托芬對於蘇格拉底的記載,並非有意記載蘇格拉底的真實生平,而是對他的挖苦和諷刺。另一件複雜的問題在於,古希臘學者常會將他們自己的概念、理論、有時候甚至是個人的特徵,都記載為他們的導師所提出的,而柏拉圖也遵循了這一傳統,因此柏拉圖對於蘇格拉底的記載很可能也參雜了其本人的觀念。 在記載中的一些角色,如蘇格拉底的朋友阿爾西比亚德斯在對話錄中指出蘇格拉底曾經在伯羅奔尼撒戰爭中加入雅典軍隊作戰。柏拉圖的《會飲篇》也指出蘇格拉底個人相當的勇敢。在一個場合中蘇格拉底在戰場上緊隨阿爾西比亞德斯的身邊以保護他,或許還拯救了他的性命。 審判和死刑 伯罗奔尼撒战争结束後,三十人僭主集团倒台。當時雅典正試圖穩定局面並消除戰敗的羞恥感,而被推翻的三十人僭主集团中,克里底亚和查米迪斯曾是蘇格拉底的學生,並且蘇格拉底主張精英治國,有支持極權主義的傾向。克里底亚和查米迪斯被雅典新政府處死後,在三名雅典政治人物的勸誘下,雅典的法庭以不虔誠和腐蚀雅典青年思想之罪名審判蘇格拉底。當時希臘人的文化把天神和女神視為是保衛城邦的重要角色(舉例而言,雅典便是以其保護神雅典娜為名)。雅典在伯罗奔尼撒战争中的戰敗被人解釋為是雅典娜對雅典不敬神的懲罰,而補救的辦法就是懲罰那些質疑雅典娜或其他天神的人。在《申辯篇》裡蘇格拉底堅持這次審判是完全錯誤的。 依據柏拉圖《申辯篇》裡所記載的審判記載,蘇格拉底的「罪行」開始於他的朋友在德尔斐的神諭處詢問是否有人比蘇格拉底更聰明;神諭處的回答則是否定的。蘇格拉底解釋這個答案是另一個謎題—要他開始尋找比他更聰明的人。他質問雅典的人們有關他們對於至善、美麗、和美德的看法,發現他們虽然自以為知道很多,实则根本一無所知。蘇格拉底於是總結道:他比其他人聰明的地方僅只在於他承認到他什麼也不知道。蘇格拉底的智慧使得當時那些被他質疑愚蠢的雅典政治人物轉而對付他,導致了這場不敬神的審判。 蘇格拉底最終被500位公民所組成的陪審團裡,以280票對220票被判有罪。然後以360票對140票以不虔誠和腐蚀雅典青年思想之罪名(原因是不相信神)判處蘇格拉底死刑。依據色诺芬和柏拉圖的記載,蘇格拉底原本有機會逃跑,他的學生們已經準備好賄賂監獄守衛,在逃跑後蘇格拉底將會逃離雅典。在名畫「蘇格拉底之死」中,蘇格拉底的床下有一塊地磚,描繪的可能就是逃跑的計畫之一。如同蘇格拉底與克力同的對話所顯示的,蘇格拉底拒絕逃跑的原因是因為他了解到他必須遵守這個城邦的法律,服從這個城邦的公民和法官、以及陪審團所審判的結果。否則他便會違反他與這個城邦的「契約」,進一步破壞雅典法律的權威,而這樣做是違背了蘇格拉底所提倡的原則的。最終蘇格拉底飲下毒堇汁而死。依據《斐多篇》記載,蘇格拉底死時相當平靜,堅忍地接受了他的判決。 哲學 蘇格拉底教學法 蘇格拉底對於西方思想最重要的貢獻或許應該是他的辩证法(用一個問題回答一個問題)來提出問題,這被稱為蘇格拉底教學法或詰問法,蘇格拉底將其運用於探討如神和正義等許多重要的道德議題上。這最早的記載是出自於柏拉圖的蘇格拉底對話錄上,蘇格拉底通常被視為是西方政治哲學和伦理学或道德哲學的奠基之父,也是西方哲學的主要思想根源之一。 苏格拉底认为每个人都生活在“实在”中,但有些人认识不到自己逻辑上的错误,因此有各种错误的想法。蘇格拉底用一系列的問題協助一個人或一群人來判斷他們的信念,例如神或正義是否存在的問題,指出他們的回答中的漏洞,藉此让他们认识自己的逻辑和认识上的错误。這種方法是屬於假說消除的被動方法,隨著受測者承認更進一步的假說,在消除之前的假說的過程中必然產生矛盾。這種方法是用於逼使一個人檢視他自己的信念和這種信念的真實性。 哲學信仰 要研究蘇格拉底的哲學信仰並不是一件簡單的事:由於他完全沒有留下半點自己的著作,我們只能從柏拉圖和色诺芬的記載中加以探索,然而他們兩人的記載又往往是互相矛盾的,因此對於何者的記載更接近真相一直是爭論的話題。有些人認為蘇格拉底其實沒有任何特定的信仰,而是只會加以盤問每種信仰;在《理想國》中他發表的冗長理論其實是柏拉圖的想法。有些人主張他其實沒有半點自己的信仰和理論,但對此又有許多爭論,因為要從記載中區分柏拉圖和蘇格拉底兩人的概念相當的困難,同時要解釋他們的概念又更為困難。也因此,要從柏拉圖和色诺芬等人的記載中尋找蘇格拉底的理念並不簡單——必須留意這些理念很可能不是蘇格拉底本人所提出的,反而更接近於這些記載者自己的看法。 從對話錄裡得到的證據顯示蘇格拉底只有兩個導師:文法家普罗狄克斯、以及一名女祭司狄奧提瑪(Diotima),狄奧提瑪教導了蘇格拉底有關愛的知識。一些對話錄也顯示出蘇格拉底曾受到了當時的思想家如巴门尼德和阿那克萨哥拉的影響,歷史記載通常也將這兩人視為是蘇格拉底的導師。古典歷史學者John Burnet主張蘇格拉底的主要導師是阿那克萨哥拉派的學者阿基勞斯(Archelaus),有關阿基勞斯的記載其實也是蘇格拉底自己的理論。而Eric A. Havelock則認為蘇格拉底與阿那克萨哥拉派的關係證明了他與柏拉圖的哲學理念差異。 蘇格拉底曾為阿那克薩哥拉斯的宇宙之心理論驚艷,但令他失望的是:「那人沒有繼續深究心,也沒有提到心對掌管萬物有什麼角色,反倒把空氣、乙太、水和很多奇怪的東西當成原因。」蘇格拉底認為自然主義者沒有問到真正重要的問題,就像說他在牢裡是因為「我的身體由骨骼和肌腱構成,而放鬆肌腱讓我能垂下四肢,這就是我垂著四肢待在這裡的原因。」可是他的骨骼和肌腱為什麼不安安穩穩待在墨伽拉或維奧蒂亞?「要不是我認為承受城邦的處罰比逃亡或走人更正確、也更有尊嚴,跑去那裡不是對我最好嗎?」 知識 蘇格拉底經常說他的智慧是來自於體悟到他自己的無知。蘇格拉底可能認為做壞事是無知所造成的後果,做壞事的人必然沒有比他人聰明。唯一一件蘇格拉底經常宣稱擁有的知識是對於愛的知識,並以此联系他「對於智慧的熱愛」—例如對于哲學的熱愛。他從來沒有宣稱過他擁有許多智慧,他只不過是比別人更了解到:一個人要追求智慧就必須先熱愛智慧本身。至於蘇格拉底是否相信人類(和天神如阿波羅等相對照)真能變的有智慧也有待爭議。他的確曾經區分愚蠢與理想中的知識的差別;另一方面,他也在《會飲篇》(狄奧提瑪的演講)和《理想國》(洞穴的寓言)中描述了一種累積智慧的方式。 在柏拉圖記載的《泰阿泰德篇》(150a)中,蘇格拉底曾經將自己比作一個真正的媒人(προμνηστικός),以對照一個老鴇(προᾰγωγός)。這段對話也被色诺芬的《會飲篇》(3.20)記載,不過描述的卻是蘇格拉底開玩笑稱若他當初學習了拉皮條的技藝,必然會替他賺進大筆財產。身為一個哲學講師,蘇格拉底對聽眾的回覆都是為了使他們對智慧的概念更加透徹,雖然他自己都否認他是一名導師(《申辯篇》)。他所扮演的角色,在他看來,稱之為接生婆(μαῖα)更為恰當。蘇格拉底解釋道他自己並沒有多少理論,但他知道要如何將理論的種子散佈給其他人,並能判斷這些理論是否具有價值。或許最重要的,他指出助產士由於年齡過老而無法生育,而從來沒有生育的婦女是不可能成為接生婆的;因為一個從沒生育過的婦女不可能擁有那樣的親身經驗,同時也不能判斷何者才是有價值的嬰兒、而何者應該將其扔至山腰拋棄。為了衡量這些因素,接生婆必須同時具備生育的經驗和知識。 美德 蘇格拉底相信人們最好的生活方式就是專注於發展自己的本能,而不是去追求物質的富裕。他總是鼓勵別人注重友誼關係和參與社會的共同體,蘇格拉底相信這是使人們共同成長的最好方式。他的行為也都實踐了這些原則:到了最後,儘管他有機會可以逃離雅典,但蘇格拉底仍接受了他的死刑判決。他認為私自逃跑是破壞了他的共同體的決定;而如同以上所述,蘇格拉底在戰場上的英勇表現也無人能夠指责。 蘇格拉底教學中的一貫思路認為人類的確擁有某些美德。這些美德代表了一個人最重要的人品,而之中最居前的則是哲學或智慧的美德。蘇格拉底強調「美德是所有事物裡最寶貴的東西;一個人最理想的生命是將其一生奉獻用於尋找道德与真理。真相被隱藏在陰霾處之下,而哲學家的任務就是要揭露出他們所知的竟是如此之少。」一個人要真正做到至善,而不是僅僅依據他的「意見」行動;一個人必須了解不變的至善本身。 政治 | Havelock則認為蘇格拉底與阿那克萨哥拉派的關係證明了他與柏拉圖的哲學理念差異。 蘇格拉底曾為阿那克薩哥拉斯的宇宙之心理論驚艷,但令他失望的是:「那人沒有繼續深究心,也沒有提到心對掌管萬物有什麼角色,反倒把空氣、乙太、水和很多奇怪的東西當成原因。」蘇格拉底認為自然主義者沒有問到真正重要的問題,就像說他在牢裡是因為「我的身體由骨骼和肌腱構成,而放鬆肌腱讓我能垂下四肢,這就是我垂著四肢待在這裡的原因。」可是他的骨骼和肌腱為什麼不安安穩穩待在墨伽拉或維奧蒂亞?「要不是我認為承受城邦的處罰比逃亡或走人更正確、也更有尊嚴,跑去那裡不是對我最好嗎?」 知識 蘇格拉底經常說他的智慧是來自於體悟到他自己的無知。蘇格拉底可能認為做壞事是無知所造成的後果,做壞事的人必然沒有比他人聰明。唯一一件蘇格拉底經常宣稱擁有的知識是對於愛的知識,並以此联系他「對於智慧的熱愛」—例如對于哲學的熱愛。他從來沒有宣稱過他擁有許多智慧,他只不過是比別人更了解到:一個人要追求智慧就必須先熱愛智慧本身。至於蘇格拉底是否相信人類(和天神如阿波羅等相對照)真能變的有智慧也有待爭議。他的確曾經區分愚蠢與理想中的知識的差別;另一方面,他也在《會飲篇》(狄奧提瑪的演講)和《理想國》(洞穴的寓言)中描述了一種累積智慧的方式。 在柏拉圖記載的《泰阿泰德篇》(150a)中,蘇格拉底曾經將自己比作一個真正的媒人(προμνηστικός),以對照一個老鴇(προᾰγωγός)。這段對話也被色诺芬的《會飲篇》(3.20)記載,不過描述的卻是蘇格拉底開玩笑稱若他當初學習了拉皮條的技藝,必然會替他賺進大筆財產。身為一個哲學講師,蘇格拉底對聽眾的回覆都是為了使他們對智慧的概念更加透徹,雖然他自己都否認他是一名導師(《申辯篇》)。他所扮演的角色,在他看來,稱之為接生婆(μαῖα)更為恰當。蘇格拉底解釋道他自己並沒有多少理論,但他知道要如何將理論的種子散佈給其他人,並能判斷這些理論是否具有價值。或許最重要的,他指出助產士由於年齡過老而無法生育,而從來沒有生育的婦女是不可能成為接生婆的;因為一個從沒生育過的婦女不可能擁有那樣的親身經驗,同時也不能判斷何者才是有價值的嬰兒、而何者應該將其扔至山腰拋棄。為了衡量這些因素,接生婆必須同時具備生育的經驗和知識。 美德 蘇格拉底相信人們最好的生活方式就是專注於發展自己的本能,而不是去追求物質的富裕。他總是鼓勵別人注重友誼關係和參與社會的共同體,蘇格拉底相信這是使人們共同成長的最好方式。他的行為也都實踐了這些原則:到了最後,儘管他有機會可以逃離雅典,但蘇格拉底仍接受了他的死刑判決。他認為私自逃跑是破壞了他的共同體的決定;而如同以上所述,蘇格拉底在戰場上的英勇表現也無人能夠指责。 蘇格拉底教學中的一貫思路認為人類的確擁有某些美德。這些美德代表了一個人最重要的人品,而之中最居前的則是哲學或智慧的美德。蘇格拉底強調「美德是所有事物裡最寶貴的東西;一個人最理想的生命是將其一生奉獻用於尋找道德与真理。真相被隱藏在陰霾處之下,而哲學家的任務就是要揭露出他們所知的竟是如此之少。」一個人要真正做到至善,而不是僅僅依據他的「意見」行動;一個人必須了解不變的至善本身。 政治 蘇格拉底相信「理想存在於一個只有智者才能了解的世界」,因此有人主張蘇格拉底相信只有哲學家才有這種能力統治其他人。依據柏拉圖的說法,蘇格拉底對於政治的特定理念絕非難以理解的。他公開的反對當時雅典已經長期實行的民主制度。但不只是雅典的民主制度,蘇格拉底反對所有不符合他哲學中理想國家的政府形式,而雅典政府也沒有達到這個標準。在蘇格拉底生命的最後幾年裡,雅典由於政治的動亂而經歷多次大規模變遷,民主制度最後被軍閥三十人僭主集团推翻,領導這個集團的是柏拉圖的一名親戚克里提亚斯,他也曾是蘇格拉底的學生之一。僭主集团在暴虐統治一年後終於被推翻,雅典又重新採納民主制度,當時民主政府還對暴政統治期間的所有有關人士宣布大赦。但僅僅四年之後,民主制度就把目標指向了壓制蘇格拉底上。 對於蘇格拉底所相信的政治理念究竟為何,一直是哲學界最大的爭論之一。最多人同意的一種說法是蘇格拉底並不相信哲學家可以擔任國王的概念,因為蘇格拉底始終拒絕進入政界或參與任何形式的政府運作;他經常指出他不可能去干涉或指揮其他人要如何生活,因為他根本就還沒有徹底了解他自己。哲學家只是熱愛智慧的人,而且也不是真的具有智慧。在遭到五百人會議的定罪後,蘇格拉底接受了他的死刑處分,這也是支持這種論點的證據之一。許多人也主張雅典反民主的潮流是從柏拉圖開始發展的,因為柏拉圖無法接受他的導師竟遭到民主體制如此不平的判決。無論如何,毫無疑問的是蘇格拉底對於三十人僭主集团的厭惡絕對不下於民主制度;當僭主集团要求蘇格拉底協助捕捉一名雅典人時,蘇格拉底加以拒絕並差點因此而遭致生命危險。 在伯罗奔尼撒战争中雅典海軍於阿吉紐西群島戰勝,但許多失事船隻的水手沒有獲得救援而死,接踵而來的民怨引發了一場政治風暴。多名海軍的將領被起訴,蘇格拉底擔任了審判的主審官,儘管遭遇強大的民意壓力,蘇格拉底仍堅持依據法令審判,力排眾議反對處死海軍將領,儘管後來蘇格拉底遭到撤換,但這起事件成為蘇格拉底生平中最重大的政治活動。儘管後來是民主制度宣判了蘇格拉底的死刑,依據蘇格拉底的行動來看,他仍認為三十人僭主集团的專制統治的正當性並沒有民主制度來的高。 神秘主義 在柏拉圖記載的對話中,蘇格拉底似乎經常顯示出他神秘的一面,探討轉世以及神秘宗教等議題;不過這通常被視為是柏拉圖自己添加的記載。無論如何,這並不能排除一切的可能性,因為我們也不能確保柏拉圖和蘇格拉底兩人間的真實差異為何;除此之外,色诺芬的記載也顯示出一些類似的結果。當中最值得注意的是在柏拉圖《會飲篇》和《理想國》裡的討論,蘇格拉底說到一個人前往美麗之海凝視至善的理型,如此才能獲得智慧,整段過程幾乎類似於神秘的神示經驗(這段對話出自《會飲篇》裡,蘇格拉底對學生演講描述他的導師—女祭司狄奧提瑪探索哲學的歷程,當時狄奧提瑪甚至還擔心蘇格拉底沒有能力達到神秘的最高境界)。而在《美諾篇》裡,蘇格拉底則提起了厄琉息斯秘仪,告訴美諾若要更徹底理解蘇格拉底的答案,他必須加入下週的入會儀式。 或許最令人感興趣的部分是蘇格拉底是依賴於一種他所聽到的「徵兆」聲音來判斷他是否犯下錯誤。也是這種徵兆一直阻止蘇格拉底進入政界。在《斐德羅篇》裡的記載告訴我們,蘇格拉底將這視為是一種「天神的錯亂」,而這種錯亂則是天神賜與的禮物,賦予了我們有關诗歌、神秘、愛、甚至是哲學本身的各種靈感。這種徵兆通常屬於我們稱之為「直覺」的形式,然而,蘇格拉底將這種現象描述為「代蒙」(),顯示了它是起源於天神、神秘,而且是不受他自己的思想所控制的。 記載來源 柏拉圖、色诺芬、以及亞里士多德的著作是研究蘇格拉底的主要來源,柏拉圖和色诺芬是蘇格拉底的學生,據推測他們也可能神化了他;無論如何,他們所留下的著作是今天我們所知唯一對蘇格拉底的連貫記載。亞里士多德雖然不是蘇格拉底的嫡傳子弟,但也經常在他的著作中提起蘇格拉底。 對話錄 蘇格拉底對話錄是一系列由柏拉圖和色诺芬所寫的對話記載,記載了蘇格拉底與其他當代人物的對話、或是蘇格拉底與他的學生之間進行的討論。柏拉圖的《斐多篇》便是他晚年的記載之一。雖然《申辯篇》是柏拉圖自己進行的申辯文,但它通常也被歸類為對話錄的一部分。 |
中文输入法是指为了汉字输入计算机或手机等電子设备而采用的编码方法,是中文信息处理的重要技术。一般可分類作拼音输入法(如:漢語拼音輸入法、注音輸入法、粵拼輸入法、日語假名輸入法)、字形输入法(如:倉頡、大易、五笔、郑码、表形码、九方),以及混合音、形兩者的音形码输入法。 中文输入法是从1980年代發展起来的,中间为几个阶段:单字输入、词语输入、整句输入。对于中文输入法的要求是以单字输入为基础达到全面覆盖;以词语输入为主干达到快速易用;整句输入还处于发展之中。 输入原理 从汉字的逻辑构造上看,汉字并不能像英文字母那样被分成少量的元素单位,从而不能进行以文字构造为基本单位的分类归放、处理等。虽然汉字可以分成不同的部首、偏旁等文字基本构件,但是被分成的基本构件数量过多并且基本构件在组成汉字時的位置、方位、朝向都将决定汉字的构成(例如「昌」跟「昍」,「員」跟「唄」,「江」跟「汞」)。这大大限制了中文汉字直接以汉字本身的构造进行快速录入速度,根据汉字的构造输入的方法例如有五笔字型输入法、倉頡輸入法和嘸蝦米輸入法。 由于中文汉字的构造特性,汉字的字形输入显得繁琐。这也从而衍生出字音输入法等其它转码输入法。 音转码对汉字的读音要求比较准确,而汉字又是语素文字,字音输入法与汉字输出无直接关联,且汉字同音字、多音字较多,这客观上对字音输入汉字的方法有一定的障碍。但是以人类思考的逻辑而言,绝对是“我手写我口”,而非口中说的语音还要转为字形如何书写及字码如何输入,因此只要会说普通汉语,字音输入法(包括语音或键盘)显得自然而较多人使用,况且在人工智能的辅助下,已可将语言和文字两体系建立良好关联性,重码率低,其克服了汉字输入时多音字、同音字的障碍。目前国民教育以字音输入法已可有效配合识字教学,连结语言和文字两体系。 历史 最初的漢字輸入方案採取特製鍵盤,分為大鍵盤和中鍵盤,有數千鍵者稱為大鍵盤,有數百鍵者稱為中鍵盤。大鍵盤每一鍵對應若干個漢字,按下字鍵再按選擇鍵。中國大陸在1987年制訂「汉字整字键盘盘面字排列」國家標準(GB/T 7513-1987,已廢止),規定二千鍵和四千鍵大鍵盤的漢字排列。台灣的交通大學1973年研發「字根鍵盤」,用496個鍵輸入,每鍵代表一個字根,屬於中鍵盤。這些鍵盤既笨拙且不易使用,無法像拼音文字盲打,所以自從1976年倉頡輸入法開創了在標準「小鍵盤」盲打輸入漢字的時代之後,就逐漸被淘汰。 由於汉字数以万计(截至2020年Unicode13.0中便有92,857个字符(广义上是指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占到了Unicode13.0中的143,924字符的64.52%),电脑键盘不可能为每一个汉字而造一个按键。因此,人们需要替汉字编输入码(檢索出漢字的代碼),用数个键来输入一个汉字。此外,雖然使用特殊鍵盤輸入,可達每分600字以上的速度,但由於电脑键盘之普及,普通日常使用仍以电脑键盘為主。 中文输入法的发展过程,是“万码奔腾”的过程,在20年间出现了上千种编码方法。汉字的单字输入分为几类:音码、形码、形音码、音形码、无理码等。注意输入法编码,与汉字内码区分,内码以GB 2312-80、GB18030-2005、GBK、Big5、Unicode等内码为基础。 因为使用汉字正简的不同,汉字计算机软件市场经常被分成两个不同的市场:简体字用户(中国大陆)和正体字用户(台港澳)。大陆计算机用户一般都会汉语拼音,所以拼音起源的输入法在大陆很普遍。在臺灣,注音輸入法比較流行,但市場上也有很多其他種類的輸入法,如倉頡、行列,香港等粵語地區也流行粵語拼音輸入法。 随着地理环境交流的发展,中文输入法不断扩充字符集(或包含汉字数),以达到正体字、简体字与生僻字通用的目的。主流形码输入法为了解决字符数扩充导致重码数增加的问题,大都推出了新版字根布局系统(如98五笔、郑码、倉頡輸入法六代等),取码方式及拆字方法没有变化或变化不大。其中字根布局系统为了解决字根过多易产生重码的问题而向字根双编码(如郑码)及用已有字根组合新字根(如仓颉码)两个方向发展;取码方式及拆字方法则希望可以更多取到字形的整体结构而非仅开头部分。 简体中文键盘输入法 简体中文输入法大部分可以分为三类:拼音输入法、形码输入法(如:五笔、郑码、表形码)和音形码输入法(如:二笔、自然码)。智能ABC身兼两种输入法既可以纯拼音输入又可以音形码输入,绝大部分的输入法软件都采用上述的汉字编码方法。见中文输入法列表。 汉语拼音输入法 汉语拼音输入法是利用汉字的读音(汉语拼音)进行输入的一类汉字输入法。拼音输入法有几种输入方案包括全拼和双拼。市场上有许多用拼音作基础的输入软件。绝大多数中文操作系统均附带汉语拼音输入法,如内置于Windows操作系统中的智能ABC(已停止更新)和微软拼音。此外互联网早期时代还有紫光拼音、拼音加加、拼音之星、智能狂拼、黑马神拼等输入法,在之后由中国互联网公司开发的搜狗拼音、QQ拼音、百度输入法等输入法较为流行。 其中用于手机的汉语拼音输入法较常见的有:搜狗手机输入法、QQ输入法、点讯输入法(现为百度手机输入法)、讯飞输入法、触宝输入法、同文输入法、谷歌拼音输入法、GBoard等。 粤语拼音输入法 粤语输入法是一种利用粤语拼音打字的输入法。 汉语注音输入法 和注音输入法有关的主要介绍请参见下文「正體中文鍵盤輸入法」章節,但基于注音输入的原生简体中文输入法只有微软新注音2010/2012和Rime输入法。 微软新注音2007启用简体中文模式之后允许以台湾当地的读音标准进行简体中文输入(而不是输入正体之后再走整句转简流程); 微软新注音2010/2012则会在启用简体中文模式之后直接启用专门的简体中文语料库、使用中国大陆当时的官方读音用字标准直接进行简体中文输入; 之后的微软新注音无法使用简体中文模式、且台湾微软官方至今也没有提供公开解决方案。 同期其它产自台湾的注音输入法均采用「先敲正体、再行转简」的相容方案。 Rime输入法由河南人佛振编写、内建基于大千键盘布局的原生简体中文注音输入方案(兼具港标正体中文和台湾正体中文的文字输入模式), 其输入节奏风格采用类似于搜狗拼音输入法的顺序输入方案、也使得大千键盘布局特有的声韵并击的功能无法使用, 但这同时也是Rime注音输入方案的优点,Rime的简码拼字注音输入方案是注音输入法中独有的,在很多情况下输入速度会比传统注音输入法快速。 五笔字型输入法 五笔字型输入法是王永民在1983年8月发明的一种汉字输入法。 汉字编码的方案很多,但基本依据都是汉字的读音和字形两种属性。五笔字型完全依据笔画和字形特征对汉字进行编码,是典型的“形码”。五笔字型输入法在使用简体中文的地区较广泛,是这些地区最常用的形码输入法。但五笔是專有軟件,1997年王永民專利官司敗訴,才使得五笔的其中一版可以免費使用。 郑码输入法 郑码输入法是一套字形输入法,其发明人是中国著名文字学家、《英华大词典》主编郑易里教授及其女兒郑珑。鄭碼設計之初便考量正體、簡體字統一編碼的需要,在使用同一編碼規則情況下,可以輸入10萬以上正體、簡體漢字。 現今大部份作業系統皆附有鄭碼輸入法。它是简体中文使用地區最常见的形碼輸入法之一。为了解决正体字与简体字通用的问题,郑码采用字根双编码方式减少字根重码,因采用按特征检索基根和区码方式以及大多采用标准的偏旁部首记忆量增加不大较为易学。 表形码输入法 表形码是由旅居法国的华侨人士陈爱文于80年代发明的中文输入法。 二笔输入法 二笔输入法是陈劲松于1992年发明的汉字输入法,分为音形码和全形码两种,其中音形码得到较广泛使用。 二笔输入法将汉字按字形结构分为独体字和合体字;按码长分为一码字(一级简码)、二码字(含简码和全码)、三码字(含简码和全码)和四码字。输入汉字时,第一码取汉字拼音首字母,从第二码起取笔画,每二笔算一码,最多取四码,不足四码应全取,不能取双笔画时就取单笔画。二笔输入法具有规范、易学、快速的特点,也是目前唯一通过中国教育部评审的可以进入中小学教材的汉字输入法。 音形码输入法 音形码输入法是编码方式以拼音(通常为拼音首字母或双拼)加上汉字笔画(偏旁或字根)辅助的输入法,因易学、智能且接近形码的少重码体验等特点而受到部分用户的欢迎,较好的平衡了拼音输入法重码多、输入效率低,而形码输入法学习较困难的情况。 代表输入法有超强快码、哲豆音形、现代二笔输入法(音形版)、自然码、拼音之星谭码、小鹤音形和智能ABC等。 正體中文鍵盤輸入法 正體中文輸入法的歷史可溯及自1976年由朱邦復發明之倉頡輸入法開始。目前正體中文輸入法主要有:屬於字形輸入法的倉頡輸入法、行列輸入法、大易輸入法、嘸蝦米輸入法、部首輸入法、筆劃輸入法,和屬於拼音輸入法的注音輸入法、粵語拼音輸入法等。 注音輸入法 注音是採用符號或記號來標注文字的發音方式及語調,亦可稱為音標、標音符號或注音符號。標音符號主要有兩類,一類是以拉丁字母為基礎的標音符號如國際音標、漢語拼音、通用拼音,這一類通常稱為拼音;另一類注音符號是由北洋政府教育部於1918年11月23日所公佈,目前盛行於臺灣,名為「國語注音符號第一式」。 注音輸入法則在此基礎下,藉以利用臺灣注音符號和漢語拼音的注音來達到輸入中文的效果,此輸入法易於使用,只需使用者懂得注音和拼音就可以輸入中文,雖然有高選字率的缺點,仍是最常為一般臺灣人使用的中文輸入法。 介音與聲調併鍵注音輸入法 一種中文注音輸入法。其特徵為將介音及聲調合併輸入,以減少按鍵次數,並且將介音及聲調合併鍵區分為「接鍵」類及「不接鍵」類,以控制按鍵次數及輸入之流程。本發明將「介音及聲調之合併鍵」位置與「聲母」「除介音以外之韻母」之按鍵位置作不重疊與重疊兩種應用。在重疊時以組合鍵或規定合併鍵在第二次按鍵時輸入,區別合併鍵與「聲母」「除介音以外之韻母」之按鍵。 倉頡輸入法 倉頡輸入法,是由臺灣人朱邦復於1976年所創製的中文輸入法,最初只有正體中文版本,原名「形意檢字法」,用以解決電腦輸入漢字的問題。1978年由前國防部長蔣緯國將軍重新定名為「倉頡輸入法」。 1982年,朱邦復公開宣布,由於倉頡輸入法應屬於文化資產,決定放棄專利,不收分文,使電腦漢化得到很大的進展。現今大部份作業系統皆附有倉頡輸入法。它是正體中文使用地區最常用的形碼輸入法。倉頡支援中文大字集,包括正簡體字、異體字、古字、日本、韓國、越南漢字,而仍然保持低重碼率,使得倉頡可以盲打,不需頻繁選字。 在香港及澳門, 倉頡與速成是最常用的中文輸入法。香港的文職招聘廣告中經常要求求職者懂得倉頡及(或)速成輸入法。因粵拼、耶魯拼音等粵音輸入系統不普及,且港英時期至兩文三語政策之前較少使用普通話拼音,多数香港人不使用字音輸入,依照字形的倉頡和速成遂成為最常用的中文輸入法。 行列輸入法 發明者為臺灣人廖明德,他曾任職發展倚天中文系統的倚天資訊,行列輸入法免費授權給海峽兩岸的中文電腦廠商,附在各系統中,讓使用者可以免費使用。 行列輸入法的設計和其他拆字型輸入法有著很大的不同,像是一種將文字編碼的方法。和早年使用來做為字典索引的四角號碼一樣,行列輸入法也是類似這樣用數字來為中文字編碼。 除了將文字編碼之外功能,行列輸入法還將這個編碼後的數字和鍵盤互相對應,也是這樣的一個對映關係,讓使用者省去背誦字根的力氣。 大易輸入法 發明者為臺灣人王贊傑。 嘸蝦米輸入法 發明者為臺灣人劉重次,以低重碼率、可輸入文字廣泛著稱的字根式輸入法。嘸蝦米以形音義將英文字母與字根結合,所以只要可以輸入英文的鍵盤皆可使用。 自然輸入法 自然輸入法為中央研究院資訊科學研究所特聘研究員許聞廉教授在1990年所發明。 漢音輸入法 漢音輸入法是於1985年由松下電器技術開發公司周峻慧開發,是第一個拼音/注音兼具的智慧型輸入法。由於學習容易及變換率高,推出時曾造成相當震撼,當時內建於宏碁與微軟、資策會合作的中文 MS-DOS 3.21 版中。惟當時臺灣市場規模不大,日本松下逐漸縮小開發投資。現已無販售與維護。至今仍有發燒友繼續找出在Windows 7、Windows 10中使用漢音的方法。 源自香港 形筆輸入法 將中文字以形象化的字符(形筆字母)來拼砌中文字「見字打字」。 | 郑码输入法 郑码输入法是一套字形输入法,其发明人是中国著名文字学家、《英华大词典》主编郑易里教授及其女兒郑珑。鄭碼設計之初便考量正體、簡體字統一編碼的需要,在使用同一編碼規則情況下,可以輸入10萬以上正體、簡體漢字。 現今大部份作業系統皆附有鄭碼輸入法。它是简体中文使用地區最常见的形碼輸入法之一。为了解决正体字与简体字通用的问题,郑码采用字根双编码方式减少字根重码,因采用按特征检索基根和区码方式以及大多采用标准的偏旁部首记忆量增加不大较为易学。 表形码输入法 表形码是由旅居法国的华侨人士陈爱文于80年代发明的中文输入法。 二笔输入法 二笔输入法是陈劲松于1992年发明的汉字输入法,分为音形码和全形码两种,其中音形码得到较广泛使用。 二笔输入法将汉字按字形结构分为独体字和合体字;按码长分为一码字(一级简码)、二码字(含简码和全码)、三码字(含简码和全码)和四码字。输入汉字时,第一码取汉字拼音首字母,从第二码起取笔画,每二笔算一码,最多取四码,不足四码应全取,不能取双笔画时就取单笔画。二笔输入法具有规范、易学、快速的特点,也是目前唯一通过中国教育部评审的可以进入中小学教材的汉字输入法。 音形码输入法 音形码输入法是编码方式以拼音(通常为拼音首字母或双拼)加上汉字笔画(偏旁或字根)辅助的输入法,因易学、智能且接近形码的少重码体验等特点而受到部分用户的欢迎,较好的平衡了拼音输入法重码多、输入效率低,而形码输入法学习较困难的情况。 代表输入法有超强快码、哲豆音形、现代二笔输入法(音形版)、自然码、拼音之星谭码、小鹤音形和智能ABC等。 正體中文鍵盤輸入法 正體中文輸入法的歷史可溯及自1976年由朱邦復發明之倉頡輸入法開始。目前正體中文輸入法主要有:屬於字形輸入法的倉頡輸入法、行列輸入法、大易輸入法、嘸蝦米輸入法、部首輸入法、筆劃輸入法,和屬於拼音輸入法的注音輸入法、粵語拼音輸入法等。 注音輸入法 注音是採用符號或記號來標注文字的發音方式及語調,亦可稱為音標、標音符號或注音符號。標音符號主要有兩類,一類是以拉丁字母為基礎的標音符號如國際音標、漢語拼音、通用拼音,這一類通常稱為拼音;另一類注音符號是由北洋政府教育部於1918年11月23日所公佈,目前盛行於臺灣,名為「國語注音符號第一式」。 注音輸入法則在此基礎下,藉以利用臺灣注音符號和漢語拼音的注音來達到輸入中文的效果,此輸入法易於使用,只需使用者懂得注音和拼音就可以輸入中文,雖然有高選字率的缺點,仍是最常為一般臺灣人使用的中文輸入法。 介音與聲調併鍵注音輸入法 一種中文注音輸入法。其特徵為將介音及聲調合併輸入,以減少按鍵次數,並且將介音及聲調合併鍵區分為「接鍵」類及「不接鍵」類,以控制按鍵次數及輸入之流程。本發明將「介音及聲調之合併鍵」位置與「聲母」「除介音以外之韻母」之按鍵位置作不重疊與重疊兩種應用。在重疊時以組合鍵或規定合併鍵在第二次按鍵時輸入,區別合併鍵與「聲母」「除介音以外之韻母」之按鍵。 倉頡輸入法 倉頡輸入法,是由臺灣人朱邦復於1976年所創製的中文輸入法,最初只有正體中文版本,原名「形意檢字法」,用以解決電腦輸入漢字的問題。1978年由前國防部長蔣緯國將軍重新定名為「倉頡輸入法」。 1982年,朱邦復公開宣布,由於倉頡輸入法應屬於文化資產,決定放棄專利,不收分文,使電腦漢化得到很大的進展。現今大部份作業系統皆附有倉頡輸入法。它是正體中文使用地區最常用的形碼輸入法。倉頡支援中文大字集,包括正簡體字、異體字、古字、日本、韓國、越南漢字,而仍然保持低重碼率,使得倉頡可以盲打,不需頻繁選字。 在香港及澳門, 倉頡與速成是最常用的中文輸入法。香港的文職招聘廣告中經常要求求職者懂得倉頡及(或)速成輸入法。因粵拼、耶魯拼音等粵音輸入系統不普及,且港英時期至兩文三語政策之前較少使用普通話拼音,多数香港人不使用字音輸入,依照字形的倉頡和速成遂成為最常用的中文輸入法。 行列輸入法 發明者為臺灣人廖明德,他曾任職發展倚天中文系統的倚天資訊,行列輸入法免費授權給海峽兩岸的中文電腦廠商,附在各系統中,讓使用者可以免費使用。 行列輸入法的設計和其他拆字型輸入法有著很大的不同,像是一種將文字編碼的方法。和早年使用來做為字典索引的四角號碼一樣,行列輸入法也是類似這樣用數字來為中文字編碼。 除了將文字編碼之外功能,行列輸入法還將這個編碼後的數字和鍵盤互相對應,也是這樣的一個對映關係,讓使用者省去背誦字根的力氣。 大易輸入法 發明者為臺灣人王贊傑。 嘸蝦米輸入法 發明者為臺灣人劉重次,以低重碼率、可輸入文字廣泛著稱的字根式輸入法。嘸蝦米以形音義將英文字母與字根結合,所以只要可以輸入英文的鍵盤皆可使用。 自然輸入法 自然輸入法為中央研究院資訊科學研究所特聘研究員許聞廉教授在1990年所發明。 漢音輸入法 漢音輸入法是於1985年由松下電器技術開發公司周峻慧開發,是第一個拼音/注音兼具的智慧型輸入法。由於學習容易及變換率高,推出時曾造成相當震撼,當時內建於宏碁與微軟、資策會合作的中文 MS-DOS 3.21 版中。惟當時臺灣市場規模不大,日本松下逐漸縮小開發投資。現已無販售與維護。至今仍有發燒友繼續找出在Windows 7、Windows 10中使用漢音的方法。 源自香港 形筆輸入法 將中文字以形象化的字符(形筆字母)來拼砌中文字「見字打字」。 粵語拼音輸入法 利用粵語拼音來輸入漢字。粵語沒有像漢語拼音那樣統一、通行的拼音系統,故輸入法有基於不同拼音方案的系統。 快速倉頡輸入法 快速倉頡輸入法是由香港的一位中學教師麥志洪於1987年開始研發至今的一種「倉頡輸入法」加強版,支援多種作業系統 Linux、 Windows、macOS、Android, iOS ……等等;快速倉頡輸入法在倉頡輸入法的編碼上首先增加了三碼倉頡的編碼(取頭、二和尾碼第一版快速倉頡輸入法)(簡稱快倉一),其基本理念類似於兩碼的「速成輸入法」,只是由兩碼改成三碼,用以減少速成輸入法中過多的重碼。快速倉頡輸入法其後發展中加入了「字根偏旁」減少了重碼,例如骨(月)、目(月月)、米(火火)、車(十十)、糸(女女)……等等。以「頭尾尾」「頭頭尾」和「頭二尾」規則(最多把中文字分為兩部份)簡化了倉頡輸入法的選碼規則而編出最長為三碼四鍵的中文字編碼,與速成相比選字較少因此更快,與倉頡相比則按鍵較少因此也更快。。 近期的版本快倉六是以GPLv3授權發放。人人可以免費(Free、Gratis)取得,並自由(Free、Libre)使用。至今已經包含在各大輸入法程式平台框架中(如:酷倉輸入平台、小小輸入平台、小狼毫中州韻輸入平台等等)它的特點有:採用「一字多碼」的編碼策略、擁有容錯碼、改良標點符號編碼等等。 快碼輸入法 快碼輸入法是由香港的九方科技控股有限公司發明的一種中文字形輸入法,其把漢字歸類為可橫向分割字和不可橫向分割字,然後再按照其輸入漢字的法則把漢字編碼。 九方輸入法 九方輸入法同樣是由香港的九方科技控股有限公司發明的一種中文字形輸入法。其特點是只需要使用鍵盤右方的數字鍵位置,即可輸入漢字。該種輸入法僅使用9個字碼拆字,每個字只需輸入3個字碼即可選擇,被認為是一種簡易快捷的輸入法。 縱橫輸入法 縱橫輸入法是由香港人周忠繼於1993年發明的一種中文字形輸入法。其特點是只需要使用鍵盤右方的0-9數字鍵位置,即可輸入漢字。 六碼筆畫輸入法 六碼筆畫輸入法是由香港城市大學電子工程學系副教授布禮文於2007年開發的「筆畫輸入法」加強版,支持Windows、macOS、Android, iOS;「六碼筆畫」(簡稱G6),它除了支援「全碼」筆畫輸入模式,更提供「六碼」輸入模式,其基本理念與「速成輸入法」類似。 G6=diGit-6 即六碼的意思,因為這種輸入模式以漢字的5種基本筆畫類型:橫(一)、豎(丨)、撇(丿)、點(丶) 和 折(フ), 再以「頭三尾三」的選碼規則而編出最長為六碼的漢字碼或詞組碼。 六碼筆畫的主要優點是介面簡潔、易學易用,因為只要懂得漢字筆順及頭三尾三的編碼規則,就能輕鬆輸入中文單字、二字詞、三字詞及多字詞。 六碼鍵盤是經過精心的人機界面設計,無論在柯蒂鍵盤或數字鍵盤都能以最靈活的食指、中指和無名指進行輸入。用戶亦能以 或 鍵作六碼及全碼筆畫輸入的轉換,這樣就可以大大提升六碼筆畫的實用性。 會說普通話的輸入法 會說普通話的輸入法是由香港人李祥於2004年開發的一種打字時,能聽到普通話同步發聲,又能同步顯示帶聲調的漢語拼音的中文輸入法。輸入法幕後程序上的創新達到功能上的突破:實現輸入法用非拼音輸入碼(倉頡、速成、英文等)打詞組時,也能聽到和看到其輕聲、兒化音及變調的效果。既是輸入漢字的工具,又是香港人學習普通話的工具。開源輸入法平台gcin也能提供類似的發音功能。 安氏漢字電腦編號漢字輸入法 安氏漢字電腦編號漢字輸入法是由香港人安子介於1985年發明的中文輸入法。它把漢字分成部首和其餘部分,分別接筆劃規定賦予數字,組成編碼。由於採用了六位數字,故無重碼。 源自中国大陆 汉语拼音输入法 1982年,國際標準化組織发出ISO 7098号文件(中文罗马字母拼写法),在国际上采用《汉语拼音方案》(嚴格來說只有普通話拼音,不包含其他漢語族方言)进行中文罗马字母拼写的标准,并在1991年修订通过。因此汉语拼音在国际上使用非常普遍。目前国际上除非有特定的目的(如派驻港澳台地区)才需要学习注音、粤拼、倉頡輸入法等,不然国际上几乎所有的汉字学习者都是首先通过汉语拼音来学习汉字,因此也出现了使用汉语拼音输入法来输入正体字的情况。目前,市面上绝大多数的汉语拼音输入法都内置了正体字输入功能,单击这些输入法状态栏的“正简切换”按钮或在設定中切換為正體模式即可以漢語拼音输入正体字。但目前市面上不少漢語拼音輸入法經常出現正簡轉換錯誤。 五笔字型输入法 目前,很多五笔字型输入法均可以输入正体中文。主要分为两种方式:在支持GBK或Unicode字符集的模式中,可以将正体汉字一样按照五笔的字根进行拆分,如输入「」(木+人+人+末笔为捺杂合型识别码)可打出「-{來}-」。另一种方式为打开「正体输入」开关后,按简体拆分可输出对应的正体,如在该模式下,输入go(简体「-{来}-」的编码)可打出「-{來}-」。 郑码输入法、表形码输入法 郑码输入法和表形码输入法均可支持GBK字符集。因为这两种输入法的字根表中包含了拆分正体字而得的字根,因此它们均可以做到正简通打,而不必打简出正。 内嵌輸入法 VimIM —— Vim 中文輸入法 其他输入法 除了上述常见输入法还有些边缘输入法,使用人数不是很多,流行范围较小,但些许功能更加优秀。 联想输入法 聯想輸入法是一種以鍵盤輸入區為數字鍵小鍵盤區的輸入法,曾經主要使用於銀行及特殊工作行業內使用過,但現今很少有發現使用。 聲韻輸入法 聲韻輸入法用滑鼠輸入中文。先點擊聲母,再點擊韻母;或先點擊韻母,再點擊聲母,就出現全部同聲同韻的字以供選擇。聲母韻母均用近音字提示,不必記憶。近音檢字法和粵音檢字法,是聲韻輸入法的代表。參看外部連結。 手写输入 手写输入法是一种对笔迹进行智能识别以选取汉字的输入法,可以辅助输入一些生僻字。主流的汉语拼音输入法可以通过其官方站点获得手写输入法扩展,也有如“开心逍遥笔”之类独立运行的输入法。 語音輸入法 专利与著作权 中文输入法的拆字方法与原则若其符合专利法条件可受到专利权的保护。但是任何人依据同一套拆字方法或原则衍生出的编码表是唯一的、都一模一样,所以此编码表不受著作权法保护。 功能及品質 商業化、內建與否 通常系統內建的輸入法最方便、最泛用。而需要額外安裝者次之。除下載或攜帶安裝程式的不便以外,有些系統會限制使用者不得安裝軟體。商業化的輸入法除了需要付費,許多地方可能沒有安裝而造成使用不便;更甚有因公司倒閉而使輸入法絕滅,使用者只好重新學習新的輸入法。目前有少量开源输入法,比如中州韵输入法引擎。 易學 |
1997年3月22日,郁慕明與新黨全委會召集人陳癸淼公開記者會指出朱高正曾為國民黨的情報特務,稱他在德國唸書時,就拿國安局的經費替他們收集黨外人士的活動情形。並出示朱高正化名「陳廣信」的信件,證明朱高正當年在德國為國安局收集異議人士的言行活動。並表示他們有十足把握「陳廣信」是朱高正的化名,他們已證實信上文字是朱高正筆跡。信件上指出「陳廣信」在1980年寄給「安平」,記錄德國一場研討會上對艾琳達言行的詳加記載,並提到張俊宏、陳鼓應、王拓、李敖等異議人士。陳廣信利用接近艾琳達機會,觀察記錄其他異議人士一舉一動。最後向「安平」索取每個月一千美金的生活費,據郁、陳二人指稱,「陳廣信」就是朱高正化名,「安平」則是國安局。陳癸淼還宣稱,朱高正自選省長以來到擔任新黨黨鞭的種種行為,都是意在顛覆新黨。由於新黨退出國發會,在國民黨無法收編新黨的情況下,朱高正開使破壞、挑撥新黨,原先他們對朱高正的舉止言行感到困擾與不解,至此他們才恍然大悟為何朱高正一再的傷害新黨,原來朱高正一直是國民黨派來的「爪耙子」。 對此,朱高正則說他是第一次聽到「陳廣信」的名字,並反批他如果是國民黨特務,請將他槍斃,但若汙衊不實,「郁慕明就應該上吊自殺」。並稱郁、陳的迫害手法非常卑劣,就像蘇聯共產黨總書記史達林迫害同僚托洛斯基。還說字跡任何人可以模仿,並反擊郁慕明「當年在美國是有名的國民黨特務學生」,保釣期間,許多人都因為他不得返國。並將到台北地檢署正式提出控訴郁、陳惡意誹謗。 2014年,與新同盟會長許歷農率團訪問中國大陸會見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總書記習近平,認為:「『一國兩制』將現在的『國』拉升到『民族』層次,是一個中華民族創造一個新中國,這話沒有不對」。 2015年8月19日,为民主進步黨前主席施明德联署,帮助施以无党籍的身份参加2016年中華民國總統選舉。 2015年9月3日,參與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大会。 2016年11月12日,新黨主席郁慕明赴中國大陸出席「紀念孫中山先生150年誕辰紀念大會」,郁慕明聽取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的演講,并起立唱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招致批評。 2017年7月,中華民國解嚴30周年,郁慕明在臉書評價「民主變民粹、人權變特權、反共變反華」認為台灣移植西方民主算是全面失敗,對於蔡英文曾提倡藍綠一致對外、要求大陸「正視中華民國」,批評她便沒有正視中華民國及其提名的大法官說出「唱國歌會違背良心」之表態。 2018年12月1日,郁慕明接受台灣全民廣播電台(News98)「民意新連線」節目訪問時宣布,因新黨在2018年9合1選舉時只拿2席議員席次,導致該黨選舉結果未能成長,決定請辭新黨黨主席職務。 2020年中華民國立法委員選舉,新黨得票率僅為1.04%,創下歷屆得票最低,無法獲得政黨補助款。隨後郁慕明表示他在該屆新黨主席任期屆滿後不再續任。吴成典接任新党主席,郁慕明转任荣誉主席。 2021年4月,由于不满新党党中央允许台北市议员李庆元加入新党,而宣布卸任新党荣誉主席以示抗议。 新聞 台灣菸酒公賣局特權 2016年7月18日,民進黨籍立法委员段宜康爆料,台灣菸酒公賣局的金雞母長壽菸在中國的代理商是新黨主席郁慕明靠特權取得,每年獲利一億三千多元台幣,核准日期4月8日,就在政黨輪替之前,授權長達10年,但台灣菸酒公司自己的權利金竟只有135萬,每年圖利郁慕明一億多元台幣。新黨主席郁慕明承認確有此事並表示:「不叫特權,這叫有影響力。」 臺商指控詐騙 2022年8月,有新黨黨員暨臺商指控郁慕明找了12位臺灣投資人,集資先後在香港成立「香港樂活」公司以及在中國東北設立「撫順樂活」房地產開發公司,但公司營運過程問題重重,包括以公司名義向郁慕明的另一家公司借貸人民幣2500萬元,但錢入帳的當天就有人民幣250萬元被匯到郁慕明的私人帳戶,剩下的部份也多由郁慕明處理,只有70萬用於還債,郁慕明涉嫌盜用公款。部份股東表示不願配合郁慕明的做法,郁慕明就把公司的大章及財務章作廢並重新申請,同時變更公司登記,讓自己成為公司唯一的董事。相關人士因此對郁慕明提告詐欺及背信。 参考文献 注释 參見 新黨 第2屆中華民國立法委員名單 第3屆中華民國立法委員名單 外部連結 Y郁 | 2022年8月,有新黨黨員暨臺商指控郁慕明找了12位臺灣投資人,集資先後在香港成立「香港樂活」公司以及在中國東北設立「撫順樂活」房地產開發公司,但公司營運過程問題重重,包括以公司名義向郁慕明的另一家公司借貸人民幣2500萬元,但錢入帳的當天就有人民幣250萬元被匯到郁慕明的私人帳戶,剩下的部份也多由郁慕明處理,只有70萬用於還債,郁慕明涉嫌盜用公款。部份股東表示不願配合郁慕明的做法,郁慕明就把公司的大章及財務章作廢並重新申請,同時變更公司登記,讓自己成為公司唯一的董事。相關人士因此對郁慕明提告詐欺及背信。 参考文献 注释 參見 新黨 第2屆中華民國立法委員名單 第3屆中華民國立法委員名單 外部連結 Y郁 Y郁 Y郁 新黨黨魁 Y郁 Y郁 |
2008年11月11日,特偵組以國務機要費貪汙被告身份傳訊陳水扁,在五小時偵訊後,向台北地院聲請羈押陳水扁。 2008年11月12日清晨7點,特偵組收押陳水扁,陳水扁從聲押到收押的事件,在檢方的調查下,陸續追出有貪瀆嫌疑的數案,其資金來源與官商授受關係也一一曝光,但陳水扁一家堅稱所有資金皆是政治獻金,並非貪污,迄今仍在法院審理中。收押至今曾三度絕食抗議。阿扁被羈押期間,其委任律師必須在檢察官監視下會面,蔡守訓法官亦無給其委任律師閱卷時間,其委任鄭文龍律師亦曾對此提出抗議。 2009年9月11日,國務機要費案一審宣判,陳水扁被蔡守訓法官判無期徒刑,併科新台幣二億元罰金,同時褫奪公權終身。其中國務機要費的部分被分作四案宣判,無期徒刑即為其一之判決結果。 2010年7月15日,美國政府以特偵組檢察官所送國務機要費判決書向美國法院提起訴訟,尋求沒收陳水扁夫婦涉嫌以賄款購買的2棟房產。2013年4月26日自由時報載,前總統陳水扁兒子陳致中在紐約曼哈頓的公寓,去年十月因不法洗錢被美國政府沒收,美國政府依洗錢法拍賣,最後由來自長島的華裔曾曼玲夫婦以一百五十萬美元(約四千四百六十萬台幣)拍下成交。 2011年8月26日,台灣高等法院更一審改判處陳水扁有期徒刑2年8月,併科300萬元罰金,國務費貪污部份改判無罪。 2014年8月6日,對於《壹週刊》所稱的透過空軍一號運送到帛琉洗錢新台幣約14億元再匯至美國,偵辦5年多後,特偵組宣佈查無不法實據,全案簽結。 司法疑慮 「大案併小案」,裁決不必羈押的周占春審判長中途遭撤換,改由打扁英雄蔡守訓接手審理。併案五天後,即由蔡守訓裁決羈押。(法院案件審理實務上,後案併入前案,為常規。主要是避免同一案件,前後判決不一。本件案子,因為蔡守訓法官已經在審理,為避免同一案件出現不同判決,所以後立案的卷宗併入前案一併審理。) 審判前持續羈押逾九個月,全程錄音監聽律師與被告之晤談,遭質疑為「押人取供」。 2009年3月11日,特偵組越方如策動辜仲諒回台內情不單純,雙方有交換條件。 2013年3月26日,辜仲諒咬扁家的證詞都是特偵組檢察官越方如以「條件交換」教唆的不實陳述,不具證據能力。 司法程序上的行政干預﹐導致馬英九的博士論文指導教授、法學專家孔傑榮數度撰文質疑審判的公正性。不過孔傑榮也表示,扁及家人犯法,應該受到法律制裁,但司法程序必須公平,方能令人服氣。他說,扁如果提出「絕不逃亡」等保證,法官應同意解除羈押,讓扁好好為自己辯護。孔傑榮說,關在看守所中準備應訴,「就像一隻手臂被綁在背後去與人格鬥,是很困難的。」 除了台灣媒體關注的孔傑榮,多位海外熟悉台灣事務的重量級專家學者皆表達對台灣司法體系相當的憂慮,但未如孔傑榮一般直接對審判內容做評價。 「扁案」法官蔡守訓在辯論庭結束的八月,早早就宣佈要在「九一一」宣判,用心叵測,目的就是影射扁為「恐怖分子」;事實可能相反,一月廿四日的《經濟學人》專文談「扁案」,標題是〈審判與錯誤〉,毫不掩飾的說,司法審扁,但司法「與阿扁一樣站在被告席受審」,蔡守訓們的判決已經成為「審判」的對象。 審判結果 2009年台北地方法院於3月3日、5月11日、7月13日三度裁定延押。 2009年9月24日,於台灣高等法院第四度裁定延押。 2009年10月8日,陳水扁委任律師團提出抗告成功,再度召開羈押庭。 2009年10月9日,於台灣高等法院凌晨00:15分再度裁定第五度延押。 2009年12月17日,高院裁定陳水扁第六度延押。 2010年2月8日,二次金改起訴後,高院第七度裁定陳水扁延押。 2010年4月16日,二審辯論終結後,高院第八度裁定陳水扁延押。 2010年6月18日,高院第九度裁定陳水扁延押。 2010年7月19日,高院將全案移審至最高法院,高院並召開移審羈押庭,裁定將陳水扁再延押3個月。 國務機要費案 (更二審臺灣高等法院審理中): 2008年11月12日,卸任總統職務後,被台北地方法院以涉嫌國務機要費案、洗錢等重罪為由收押禁見,成為中華民國史上首位遭收押的卸任總統。陳水扁在羈押於土城看守所的鏡頭中,曾高喊政治迫害。 2009年9月11日,台北地方法院一審判處無期徒刑,併科新台幣2億元罰金,同時褫奪公權終身。 2010年6月11日,台灣高等法院二審改判處有期徒刑20年,褫奪公權10年,併科1.7億元罰金。。 2010年11月11日,國務費及南港展覽館案則均撤銷發回更審。 2011年8月26日,國務費貪污部份改判無罪。 2012年7月26日,最高法院判處陳水扁國務費貪污部份及國務費洗錢部份均撤銷發回更審,最高院撤銷扁珍無罪。 (三審:最高法院101年度台上字第3895號判決發回更審。) 2022年7月15日,台灣高等法院更二審以適用《會計法》修法除罪規定為由,判定陳水扁、吳淑珍與馬永成等幕僚免訴。 機密外交款案 (無罪定讞): 檢方控告陳水扁,指控阿扁在2000年8月至2006年9月間,前後11次趁外交出訪,貪污33萬美元,並匯給當時在留學的陳致中使用。法院一、二審均以檢方證據不足為由,判決陳水扁無罪。檢方上訴最高法院,最高法院於2011年4月28日駁回上訴。 海外洗錢案(全案簽結): 《壹週刊》在98年間報導,指前總統陳水扁在95年9月出訪帛琉期間,疑以空軍一號專機載美金4000萬元,折合新台幣約14億元,存入帛琉銀行帳戶後,再分批匯至美國,涉及洗錢,特偵組偵辦5年多後,查無不法實據,2014年8月6日將全案簽結。 海外洗錢案(美國判決結果): 美國司法院於2016年7月7日發布新聞稿指出:「第一家庭使用香港與瑞士的銀行帳戶、空殼公司及一間聖克里斯多福及尼維斯的信託,將賄賂所得轉買位於維吉尼亞州凱斯威克(Keswick)以及紐約的房產」。此外,2012年10月,維吉尼亞州地方法院及紐約地方法院在房產的登記所有人未反對情況下,裁定沒收這兩處房產;美國將拍賣房產獲得約150萬美元收益交還台灣。 洗錢案(三審確定徒刑併科罰金) 三審確定:龍潭購地案洗錢部分:陳水扁、吳淑珍各處徒刑2年,併科罰金新臺幣300萬元;郭銓慶徒刑4月,減為2月;蔡銘哲徒刑1年,減為6月。(最高法院101年度台上字第3895號判決。 (101年7月26日)) 收受辜仲諒賄賂案洗錢部分:陳水扁、吳淑珍、陳鎮慧、蔡銘哲、郭銓慶均無罪。 撤銷發回:龍潭購地案洗錢(陳致中、黃睿靚部分)、國務機要費案洗錢部分、南港展覽館案洗錢部分。<更二審臺灣高等法院審理中> 龍潭購地弊案(三審確定徒刑併科罰金) 三審確定:陳水扁、吳淑珍各處徒刑11年,併科罰金新臺幣1億5千萬元;李界木徒刑3年6月;蔡銘哲徒刑1年4月,減為8月,緩刑3年。(最高法院99年度台上字第7078號判決。(99年11月11日)) 南港展覽館案(三審定讞有期徒刑併科罰金) 三審定讞:吳淑珍處有期徒刑9年,併科罰金新臺幣2,000萬元。(最高法院101年度台上字第3895號判決 。(101年7月26日)) 陳敏薰買官案(三審定讞有期徒刑) 三審定讞:陳水扁徒刑8年、吳淑珍徒刑8年、1年2月。(減為7月)(最高法院99年度台上字第7078號判決。(99年11月11日)) 辜仲諒政治獻金案(三審定讞無罪) 三審定讞:陳水扁、吳淑珍均無罪。 外交零用金案(三審定讞無罪) 三審:最高法院100年度台上字第2020號判決無罪定讞。(100年4月28日) 二次金改案(三審定讞有期徒刑併科罰金) 三審定讞部分:元大併復華案:陳水扁處有期徒刑10年,併科罰金新臺幣1億元。吳淑珍處有期徒8年,併科罰金新台幣8千萬元。(最高法院101年度台上字第6482號判決。(101年12月20日)) 發回更審部分:國泰併世華案及洗錢案撤銷發回。<更一審臺灣高等法院審理中> 陳致中夫婦認罪聲明: 已將瑞士銀行陳致中名下的1700萬美金約(5.7億元台幣),匯回特偵組指定帳戶。 已將瑞士兩銀行陳致中名下的2100萬美金(約7億元台幣),匯回特偵組指定帳戶。 願意交代國泰世華銀行保管室的10多億元資金的來源。 其中5.4億元已匯往瑞士,1.7億元被查扣,其餘款項流向不明。陳致中雖願交代流向,但未允諾會匯回。 願匯回母親藏放台灣、日本友人處的款項、珠寶約6億元台幣。 陳致中補充說,這筆錢若被認定不是犯罪所得,願全數捐出。 在日本及其他國家沒有任何其他帳戶,願簽署任何文件供調查。 請求暫停審判,與檢方協商認罪。 美國政府當局認定,陳致中位於紐約市曼哈頓的公寓與另一棟位於維吉尼亞州的住宅購屋款項都是陳水扁妻子吳淑珍的貪污所得,因此查封並拍賣,美國助理司法部長布洛爾(Lanny Breuer)發表聲明指出,將盡一切手段,剷除外國官員的貪腐。美國移民暨海關執法局局長莫頓(John Morton)也表示,調查單位將「持續搜查,並查封想利用我國隱藏非法收益和犯罪所得的外籍貪腐官員在美國的資產。」 侵占機密公文案 2008年9月25日,特偵組搜索陳水扁辦公室時,查扣44箱、1300餘件資料,其中有大批總統府內敏感文件、公文;而總統府也在99年間向特偵組告發,陳水扁卸任時帶走總統府的文件。 特偵組分案後,再度搜索陳水扁辦公室和陳水扁當時被押的台北看守所舍房,查扣58箱文件,查出機密文件和非機密文件共688件,部分機密文件包含數量不等的公文、函文,即實際公文數字高達上萬件。 特偵組經長期間比對相關公文函件,多次提訊、就訊陳水扁,並根據前扁辦主任林德訓和扁辦專員供詞,認為陳水扁有可能利用總統職務隱匿公文,違反侵占公物、隱匿公務員職務上掌管文書及違反國家機密保護法等罪,於是於2012年5月21日,特偵組認定陳水扁在卸任時,由總統府拿走機密公文,依違反國家機密保護法和刑法侵占公物罪將陳水扁起訴,檢察官請求量處適當之刑。特偵組發言人陳宏達表示,由於全案屬國家機密,法院將以不公開方式審理,起訴書全文也將改以新聞稿代替。陳水扁聲稱,帶走資料的目的是為了編寫回憶錄之用,並無不法。陳水扁辦公室則聲明,公文都是於前總統任內合法取得、持有的,法律無明文規定國家元首於卸任後,必須繳回此類公文、文書。且卸任總統辦公室隸屬總統府,為公務機關,可合法持有相關卸任總統於任內合法持有之公文書。 2014年8月28日,特偵組「查無具體犯罪事證,將全案簽結」。 龍潭購地案: 2010年11月11日,陳水扁及吳淑珍各判11年徒刑,併科1.5億元罰金。(99年台上字第7078號,審判長:謝俊雄),另根據卸任總統副總統禮遇條例規定,禮遇全數撤除。 高等法院認為,科管局無法證明4億元被算進購地成本,且無法證明受到損失、詐騙、脅迫,所以判決科管局敗訴。 消息傳出後,陳致中今晚於臉書發文,指出竹科告的龍潭案民事官司,二審維持一審見解,阿扁勝訴。 龍潭案洗錢部份: 「三審判決定讞」:101.07.26.陳水扁有期徒刑2年、罰金3百萬元;吳淑珍有期徒刑2年、罰金3百萬元。(101年台上字第3895號、審判長:賴忠星) 二次金改案: 元大併復華案部分 2010年11月5日,台北地方法院判處前總統陳水扁等21名被告無罪。合議庭法官在判決敘明,總統職務已非刑法解釋問題,而是牽涉憲法規定。合議庭依照憲法、大法官相關解釋,認為金融合併案,並非憲法列舉的總統權限。 2011年10月13日,一審時承審法官認為前總統陳水扁所涉及的二次金改弊案,其總統職權與金改無關因此判決無罪。高院做出二審宣判,認為其擔任總統期間仍具有總統職權,因此改判決前總統陳水扁18年有期徒刑,併科1.8億元罰金、妻子吳淑珍判11年,併科1.02億元罰金。。 2012年12月20日,「最高法院判處陳水扁元大併復華案判刑10年,併科罰金新台幣1億元,禠奪公權8年」,妻子吳淑珍判刑8年,併科罰金8000萬元,褫奪公權7年。最高法院認為前總統陳水扁其擔任總統期間仍具有總統職權,因此判決有罪確定。另外,最高法院把二次金改案中的國泰併世華案,及扁、珍與扁家二代陳致中、黃睿靚被控洗錢罪部分撤銷,發回台灣高等法院更審。最高法院指出,國泰併世華案,前審判決僅推測而未說明陳水扁和國泰金控董事長蔡宏圖如何達成期約賄賂。至於扁家二代被控洗錢,原判決就洗錢金額前後認定理由互相矛盾,因此將這兩部分撤銷發回。「國泰併世華案」在此便分出。 紅火案部分(此案無起訴陳水扁、吳淑珍) 陳敏薰人事案: 2010年11月11日,陳敏薰人事案三審定讞,陳水扁、吳淑珍因此案各被判刑8年,併科罰金500萬元,同案涉及洗錢的部分,珍判1年2個月,減刑為7個月。 南港案: 三審判決定讞:101.07.26.吳淑珍有期徒刑9年、罰金2千萬元。(101年台上字第3895號、審判長:賴忠星) 教唆偽證罪案: 三審判決定讞:100.08.17.吳淑珍有期徒刑9個月。(100年台上字第4520號、審判長:洪文章) 以上三審定讞案件合併執行刑期 陳水扁有期徒刑20年、併科罰金2億5千萬元 吳淑珍有期徒刑20年、併科罰金2億元。 所有貪污金額6億181萬元沒收 執行罰金刑及追繳不法所得,總計10億172萬多元 陳水扁、吳淑珍目前暫停審判的案子 一、國務機要費案: 檢方認為陳水扁任內國務機要費以假發票、假犒賞清冊、公費私用貪污1億742萬元之款項。目前為更二審審理中(101年矚上重更(二)字第2號、審判長:蔡新毅) 一審:98.09.11.判決(97年金矚重訴字第1號、審判長:蔡守訓)扁無期徒刑、珍無期徒刑。 二審:99.06.11.判決(98年矚上重訴字第60號、審判長:鄧振球)扁20年、珍20年。 最高法院:99.11.11.發回更審。(99年台上字第7078號、審判長:謝俊雄) 更一審:100.08.26.判決(99年矚上重更(一)字第3號、審判長:沈宜生)扁無罪;珍無罪。 最高法院:101.07.26.發回更審。(101年台上字第3895號、審判長:賴忠星) 二、國泰併世華案: 目前更一審審理中(102年矚上重更(一)字第1號、受命法官:曾德水) 一審:99.11.05.判決(98年矚金重訴字第1號、審判長:周占春)扁無罪、珍無罪。 二審:100.10.13.判決(99年矚上重訴字第77號、審判長:張傳栗)扁10年罰金1.5億元。 最高法院:101.12.20.發回更審。(101年台上字第6482號、審判長:陳世雄) 三、教唆偽證罪案 檢方認為陳水扁教唆馬永成、林德訓於國務機要費偵查時做不實偽證。目前發回更一審審理中。 一審:100.07.29.判決(99年訴字第257號、審判長:李英豪)扁2個月。 二審:101.08.17.判決(100年矚上訴字第2號、審判長:葉騰瑞)扁無罪。 最高法院:101.12.13.發回更審。(101年台上字第6359號、審判長:謝俊雄) 四、洗錢案: 國務機要費、國泰併世華等案之洗錢罪。與國務機要費案及國泰併世華案同步發回更審。 獄中生活與保外就醫 自2008年11月12日首度被羈押開始,以及到後來第一個有罪判決,陳水扁都一直被關在土城看守所,直到2013年4月19日移到台中監獄附設培德醫院。 「美國軍政府代理人」之訴 2009年10月11日美國軍事上訴法院提供給媒體的一分訴狀,顯示陳水扁曾「請求」美國承認他是「美國軍政府代理人」,並飭令「現任台灣民政首長」撤銷他的無期徒刑。美國軍事上訴法院,用「缺乏管轄權」為由,拒絕審理陳水扁案。 健康問題 2012年9月11日在陳水扁五度戒護就醫於桃園署立醫院醫治後送回監獄,卻在隔天緊急送往署立桃園醫院就醫。陳水扁與其家屬希望轉到馬偕醫院,由此發生法務部與馬偕醫院對於陳水扁醫療問題意見相左的風波。最後,陳水扁於台北榮總醫治,終於得到詳盡的檢查和治療。 陳水扁家屬與支持群眾堅稱其有阻塞性腦中風、口齒不清等問題,2012年9月12日再次送往署立桃園醫院檢查,結果無異常情況,也看不出口吃問題。 膀胱問題疑遭灌水與就醫 立法委員賴士葆在TVBS政論節目「新聞夜總會」稱「前總統陳水扁無法排尿時,法務部長曾勇夫下令為陳水扁灌水,再監視陳水扁排尿,等發現陳水扁的確無法排尿,再將陳水扁送醫」。法務部後否認有此說法,並對委員發言表示遺憾。 2012年9月15日,衛生署桃園醫院檢查後,專科醫師診斷其因攝護腺肥大導致膀胱尿道出口狹窄,且膀胱神經控制較差。經治療後陳水扁已拔除導尿管並能自行排尿,解尿困難症狀已改善。 馬偕醫院駁斥法務部 陳水扁與其家人有人希望轉送其他醫院檢查,不信任無法正確判斷定病情的署立桃園醫院,希望轉送其他醫院。其中,馬偕醫院是陳水扁希望轉送的醫院之一,但是法務部宣稱馬偕醫院有高階醫療人員向北監表示,基於場所較為擁擠及其他病人權益,希望不以該院為考量」,且該院的功能性核磁共振檢查「僅供研究使用,臨床經驗尚有不足」,所以法務部表示陳水扁無法轉送馬偕醫院。最後法務部於9月21日將陳水扁由署立桃園醫院轉送台北榮總診治。 2012年9月21日馬偕醫院發新聞稿駁斥。馬偕表示並無接獲北監諮詢有關陳水扁就醫的相關問題,並且不會、且不能拒絕任何病人的轉診。 台北榮總檢查醫治 2012年10月3日,台北榮總院長林芳郁在立法院表示,陳水扁患有「睡眠呼吸中止症」與「被迫害妄想症」。 | 陳水扁出生於臺南縣官田鄉西庄村(今臺南市官田區東西庄里)的貧困家庭,於國立臺灣大學法律系畢業後成為律師。1979年底,在美麗島事件發生後,陳水扁加入了辯護律師團,成為其投身政壇的契機。1981年,他首度參與臺北市議會議員選舉即當選。1986年,他為共同成立民主進步黨的初始黨員,兼任中常委及中執委兩項黨職。1990年,他在增額立法委員選舉中當選為臺北市立法委員,開啟了兩屆的國會生涯。 1994年12月,陳水扁在臺北市長選舉中當選,因而辭任立委轉任市長。在任四年臺北市長期間,陳水扁的政績豐碩,包括促進社會政策革新、推動交通建設、取締交通違規、拆除違章建築、掃蕩特種行業等,並承接當時的臺北捷運亂局,令首條路線在任內通車。此外,臺灣首個以BOT模式發展的項目台北101,亦是在陳水扁任內促成。陳水扁任內亦一改公務員的官僚風氣,曾突擊檢查市政府內各辦公室以警戒失職的下屬,自此改變了舊有「政府為衙門」的觀念,公共行政服務變得親民。1998年,陳水扁以高達8成的市民滿意度爭取連任,但最後以45.91%的得票率連任失敗,由馬英九接任下屆臺北市長。由於陳水扁對臺北市影響深遠,即使在其卸任臺北市長二十年後,陳水扁在民意調查中依然排行為歷任最佳的民選臺北市長。 陳水扁在2000年中華民國總統選舉,以39.3%得票率當選為中華民國自1948年行憲後首次政黨輪替的直接民選總統,结束中國國民黨在台灣55年的長期執政,並於就職演說上提出四不一沒有;2004年中華民國總統選舉,他取得50.11%的得票率,以0.22%差距獲得連任。任內推動一邊一國、台灣正名運動以及台灣入聯運動,在經貿方面則採用「南向政策」的經貿架構。 卸任總統後由於涉及龍潭購地案而被判刑20年,三審定讞發監執行,2015年1月5日核准暫時出獄,保外就醫至今。2019年11月,一邊一國行動黨公佈2020年中華民國立法委員選舉不分區立委,陳水扁列為第6順位;中央選舉委員會表示依《選罷法》刑期未執行結束前不得登記為候選人,且曾犯貪污罪定讞者亦不得登記。 早年生活 家庭背景 陳水扁父系先祖來自大清福建省漳州府詔安縣三都的長田保磁窯村,屬於福佬人,曾因開基祖陳烏被他人誤以為是陳鳥,而一度被誤認為是客家人。 陳水扁生於臺南縣官田鄉西-{庄}-村(今臺南市官田區東西-{庄里}-)。父親陳松根,母親李慎,陳水扁為長子,下有1弟2妹。陳水扁本來要取名為「陳水遍」,是陳父拜託麻豆保濟寺的定妙師父取的,後來登記戶籍時,戶政人員誤記為「扁」字,於是便將錯就錯下來。陳父當佃農和長工為生,乃當時的三級貧戶,由於當時營養不足,一般小孩出生後一段時間才報戶口,以避免夭折之後還需要申報「除戶」,故陳水扁的身分證登記出生日期為「1951年2月18日」。 大學期間,陳水扁在某次旅北同學會中和曾文初中小他一屆的學妹——就讀國立中興大學法商學院地政學系(今國立臺北大學不動產與城鄉環境學系)的吳淑珍認識,其後相戀。然而吳淑珍出身醫師家庭,和陳水扁的出身有很大的差距,1975年2月,陳水扁和吳淑珍結婚。1976年成立華夏海事商務法律事務所,業績蒸蒸日上,經濟情況大有改善,並曾為長榮海運擔任法律顧問。1976年8月,女兒陳幸妤出生。1979年1月,兒子陳致中誕生。 認養家扶中心義子吳岳庭。 2011年12月31日陳水扁的岳母吳王霞因心臟衰竭過世,當時扁奔喪過程中披孝服,爬行進入靈堂,後親自唸祭文,都引起媒體大肆報導。 家系圖: 中小學時期 1963年,考入曾文中學初中部,初二時(1965年11月)代表台南縣參加台灣省全省作文比賽,獲得初中組第二名。1966年,國中畢業後,免試直升曾文中學高中部,但一年後即因「省辦高中、縣辦國中」政策,曾文中學高中部停辦,於1967年9月轉學至省立臺南第一高級中學(今國立臺南第一高級中學)。 大學時期 1969年自省立臺南一中畢業後,同年的大學聯考,陳水扁考入國立臺灣大學商學系工商管理組,隨後到成功嶺營區接受8個星期的大專生軍訓教育,1969年9月到臺灣大學就學,新生註冊的同時加入中國國民黨。 在年底舉行的第一屆中央民意代表增額選舉中,陳水扁在臺北市松山區麥帥橋下聽到著名黨外運動份子,人稱信介仙之名的黃信介正計劃參選立法委員的政見演講,深深為之著迷,遂自覺所學與志趣不符,不久休學,棄商從法。 1970年重考大學聯考時,考入國立臺灣大學法律系司法組。大學時代陸續申請到水泥公司、農會、中國佛教協會、獅子會台灣分會、國民黨等各種獎助學金。 1973年,大三時陳水扁考中律師高考(該年1459人報考,錄取10名),1974年6月畢業,因在大學時已參加兩個月的成功嶺大專生集訓,但後來在體位正式檢查前發現陳水扁天生的右手手肘外彎過大,免服兵役。 從政資歷 從政初期 1979年底的美麗島事件是陳水扁踏入台灣政壇的源起。為美麗島事件被告延攬律師的張德銘找上陳水扁,希望陳水扁能挺身出面辯護。由於當時臺灣仍處於國民黨政府一黨專政和威權戒嚴統治之下,政治氣氛十分緊張,所以陳水扁雖有意願但不敢冒然應允。陳水扁成為美麗島事件被告辯護律師團的一員,負責為主犯之一的黃信介辯護。美麗島事件被告的辯護律師團共有15位律師,因本案而聲名鵲起,其中多人後來都成為黨外運動的要角,甚至是民進黨的重要公職,例如張俊雄、江鵬堅、尤清、謝長廷、蘇貞昌等等,陳水扁其後也開始積極參與黨外運動。 1981年,陳水扁參選台北市議員,初試啼聲即以第二選區最高票當選,超越後來的市長競爭對手趙少康。同年12月25日,陳水扁正式就任生平的第一個公職--台北市議會議員。 1984年,陳水扁擔任由黃信介等人創辦的蓬萊島雜誌社社長,雜誌社的宗旨是「爭取百分之百的言論自由」。 1985年9月28日,陳水扁辭去臺北市議員職務,回故鄉臺南代表黨外人士競選臺南縣縣長。激烈的競選期間因腹痛而宣稱被當權的國民黨下毒,並吊著點滴躺在擔架上於政見發表會場發表演說,最終以約1萬票的差距敗於國民黨籍參選人李雅樵。敗選翌日,妻子吳淑珍在陪同謝票的行程中遭張榮財所駕駛的拼裝車撞傷,導致下半身永久癱瘓,胸部以下喪失知覺。 1986年,因國民黨籍的馮滬祥論文抄襲他人著作,當時蓬萊島雜誌用「以翻譯代替著作」等七字形容此事,陳水扁等三人被法院判刑一年,「北美洲台灣人教授協會」七名教授花了四個月時間寫出一份兩百多頁的「評鑑報告」證明確有事實根據,但上訴後只改判8個月徒刑。同年立法委員選舉,吳淑珍當選中華民國立法委員,陳水扁次年出獄後繼續律師工作,並擔任吳淑珍的國會助理。 1988年1月,加入民主進步黨並當選為中常委。 立法委員時期 1989年中華民國立法委員選舉,陳水扁正式當選中華民國增額立法委員,並成為民進黨黨團幹事長。1990年2月1日正式上任。 陳水扁在擔任立法委員期間,受民眾和各黨派國會助理肯定為增額立委問政績效第一名。 1990年到1991年,在參加立法院國防委員會期間,主持編撰《國防組織法》草案,期間結識李天羽等國軍高階將領,並揭露多起軍購弊案,其中包括備受關注的拉法葉軍購案。期間更與行政院長郝柏村口角,場面十分經典。 1991年,擔任立委期間並以國防委員會委員身份,有意與中國人民解放軍舉辦座談會。於7月21日到7月26日參訪北京,並在北京的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及天安門廣場留影。 1992年3月,成為立法院中第一位在野黨籍的國防委員會召集委員。 1992年中華民國立法委員選舉,陳水扁連任立委成功。 1993年7月,獲美國《新聞週刊》(Newsweek)評選為「臺灣國會風雲人物」。 臺北市市長時期 1994年,本為官派的臺北市市長首次進行市民直選。陳水扁在民進黨內初選擊敗對手謝長廷,獲民進黨提名為臺北市長候選人,並以「快樂·希望·陳水扁」為競選主軸,並以「春天的花蕊」為競選主旋律。 陳水扁獲得包括臺大法學院李鴻禧教授在內的多位學者支持。而國民黨推出時任市長黃大洲參選,新黨則推舉趙少康參選,由於泛藍分裂,選舉結果由陳水扁以615,090票當選市長。他是第一位以在野黨身份贏得臺北市長的人。 政績 作為臺北市長,陳水扁在四年市長任內的政績包括:持續改善市容街景、臺北捷運完工通車(宣示「一年通一條」);鐵腕實施「首都掃黃、大掃黑」等,落實市內治安(加強電子遊樂場所稽查)、公務員制度革新、拆除違章建築等。 意外 1997年10月25日,陳水扁市長任內拔河斷臂事件,時由台北市政府新聞處策劃的大型拔河活動發生繩索繃斷的意外,數十名參加者受傷,其中2位民眾被斷開的繩索打斷左手臂 (因纏繞懸綁) ,透過媒體轉播,震驚臺灣社會。 連任失利 1998年臺北市長選舉,陳水扁尋求連任,並將競選主軸定為「魄力·認真·陳水扁」,提出改革不中斷的訴求:「四年的進步,臺北不能再走回頭路」;同時也主打「有夢最美,希望相隨!」及「厝起一半,好師傅嘸通換!」(出自吳念真導演)等知名口號。而國民黨為重新贏回市長,推出原本堅稱「回到校園不會參選」的馬英九,新黨則是提名王建煊。由於1994年的選舉經驗,反對陳水扁的人士為了拉下陳,將選票集中投給馬英九,成功製造棄保效應(媒體稱「王建煊模式」:選前一日,王建煊強烈呼籲其支持者,市長選票改投馬英九,市議員選票則投給新黨候選人)。儘管陳水扁四年臺北市長任內的施政滿意度超過七成,但最終不敵復出政壇的人氣王「小馬哥」馬英九。 一般認為,國民黨及新黨的成功整合造成陳水扁落敗。陳水扁在市長敗選談話中向支持者說:「對進步團隊的無情,是偉大城市的象徵。」(引用並改寫自英國首相邱吉爾)。 總統 第一次任期 1998年臺北市長選舉落敗之後,同年底入總統府晉見總統李登輝(時為國民黨主席),李登輝公開推薦一篇《從摩西到約書亞》的文章給陳水扁,引發輿論對「誰是李登輝的約書亞」的廣泛討論。 1999年陳水扁出訪外國進行「學習之旅」,並出版《台灣之子》自傳書為其參選2000年總統大選鋪路。但當時民進黨有所謂「四年條款」的內規,即規定黨內同志不得在四年內參選不同公職,此乃民進黨為維持有限政治資源的公平分配及避免「騎驢找馬」的投機心態所設,陳水扁由於先前已選擇參選台北市長,所以理論上已無法參加總統選舉的黨內初選,不過因為陳水扁具有高度民意,且已無身任公職,所以部份民進黨人士有意為陳水扁修改四年條款。陳水扁本人則公開籲請民進黨同志勿為其一人量身訂做規定,也口頭表態支持許信良出馬,但最終在大老黃信介等有力人士的大力支持下,民進黨通過修改四年條款使陳水扁得以解套參選。同年7月,陳水扁在民進黨黨內初選勝過許信良,獲民主進步黨提名為總統候選人,許信良稍後憤而脫黨參選。副總統候選人為時任桃園縣縣長呂秀蓮,選戰並以「年輕臺灣,活力政府」為政見主軸;「全民政府,清流共治」則是改革基調。競選主題曲是「少年臺灣」。 2000年總統大選,國民黨又一次分裂,該黨提名時任副總統連戰參選,而前臺灣省長宋楚瑜則脫黨參選(屬無黨籍的「新台灣人服務團隊」)。選舉過程中,宋楚瑜的選情原本被外界看好,但在國民黨揭發興票案,以及公布具爭議性的民調後,聲勢急轉直下;最終選舉結果陳水扁以39.3%的得票率當選總統,勝過第二名宋楚瑜的36.8%得票率,至於國民黨的連戰僅拿下23.1%、少於四分之一的選票,遠遠落後、屈居第三。選後,由於國民黨的崩盤(連戰遠低於陳宋二人),導致該黨支持者不滿,進而再分裂出宋楚瑜領導的親民黨,並在選後多次於國民黨黨部門口宣洩不滿,導致臺北市容癱瘓,附近校園學生停止上課。 陳水扁於5月20日就任第10任總統,實現中華民國首次政黨輪替及政權和平轉移,民進黨首次執政及國民黨首度在野,但在陳水扁執政的8年中,立法院多數仍是以國民黨為首的泛藍陣營。 陳水扁曾經反對黨政合一,然而就任後數度兼任民進黨主席。該提案由謝長廷提出。謝長廷完成兩年黨主席任期不久,民進黨修改黨章,陳水扁正式以總統身份兼任黨主席。在2004年5月連任總統后,2004年12月立委選舉,陳水扁未能使泛綠取得過半,辭去黨主席職務,2007年10月回任,2008年1月再度因立委選舉敗選辭職。 唐飛內閣 原本希望由在大選中助陳水扁一臂之力的中央研究院院長也是諾貝爾獎得主李遠哲擔任,但李遠哲拒絕。為安定政局,安撫在立法院中佔有多數席次的在野國民黨籍立法委員、以及安撫軍方派系,所以任用有中華民國空軍四星上將(一級上將)背景的國民黨黨員唐飛擔任行政院院長。然而唐飛主張續建核四電廠的主张與民進黨政府廢核四的主張完全不同,最終唐飛於2000年10月6日被迫辭職,也結束中華民國政治史上短暫的「共治」時期。以陳水扁演說中提到過「搬開路上的大石頭」暗喻唐飛的去職。 張俊雄內閣(第一次) 唐飛辭職後,由副閣揆張俊雄於2000年10月接任行政院長,民進黨在國會席次佔少數,在聯合內閣解組後開啟隨後長達七年半少數政府執政的局面。 其後,在停止興建核四問題中,陳水扁總統堅持停建核四。當時的國民黨主席連戰正與總統陳水扁會談(媒體稱「扁連會」),會中連戰試圖說服陳水扁續建核四;但扁連會結束一小時後,行政院馬上宣佈停建,導致國民黨籍與親民黨籍立法委員提案罷免總統。2001年1月15日,司法院大法官作出釋字第520號解釋文,要求行政院若欲變更國家重要政策,停止預算執行,則須向立法院報告,並獲立法院決議後始得停止執行。後,陳水扁讓步,宣佈續建核四。 2001年5月,陳水扁依中華民國憲法獲得采玉大勳章。 2001年12月的立委選舉,國民黨的席次因親民黨的挑戰而大幅滑落,雖然民進黨成為立法院第一大黨,但是以國民黨為首的泛藍陣營仍為多數,連同台灣團結聯盟未能取得過半,完成黨內所託任務的張俊雄遂於2002年1月末,以新國會組成為由率領內閣總辭,後總統再任命時任總統府秘書長的游錫堃接任。 游錫堃內閣 2002年,游錫堃初任閣揆時,自許全體閣員應向蔣經國內閣看齊,並積極完成已經動工數年的建設(如台灣高鐵(1990年行政院核定,自1999年開始興建)、北宜雪山隧道(自1991年開始動工)、西部各縣橫向的快速公路),自詡為「戰鬥內閣」。 同年年底,發生農漁會信用部風波,曾向陳水扁三次請辭,結果被慰留。 2004年,陳水扁成功連任總統,游錫堃獲續任行政院長,並期待年底國會選舉勝利得以續任。然而由於年底國會選舉,民進黨高額提名,泛藍票源大部整合,因此泛綠陣營仍然未能過半,游錫堃辭職以示負責。 第二次任期 競選連任 2004年3月20日舉行的中華民國第11任總統、副總統選舉,民進黨的陳呂配競選連任,並以「相信臺灣,堅持改革」(主題曲:相信臺灣)為國家政見主軸;而泛藍的國民黨與親民黨組成國親聯盟則於2003年2月14日確定由連宋搭配。 2004年3月19日,陳水扁與其競選搭檔呂秀蓮於臺南市車隊造勢遊行掃街途中,發生槍擊案,陳總統受到肚皮擦傷,而呂副總統則是膝蓋受到槍擊。三一九槍擊案曾請國際知名鑑識專家李昌鈺博士自美來臺進行鑑識,推論為一人一槍所犯,隨後的偵查依此脈絡進行。 3月20日,選舉開票結果出爐,陳呂配以0.228%之差險勝連宋,藍營人士認為槍擊案影響該陣營選情,使陳水扁連任成功。藍營群眾發動遊行展開抗議。期間,以親民黨籍立法委員邱毅為首的多位立委以宣傳車衝撞地檢署,造成多名員警遭到撞傷;國民黨主席連戰並在落選的群眾講話上疾呼,提出選舉無效及當選無效之訴。最終,司法體系的台灣高等法院於2004年11月4日下午4時2分正式宣判,駁回「陳水扁當選無效之訴」,連戰敗訴定讞。 對於槍擊事件的真相認定,藍綠雙方存有極大歧見,並由此埋下往後中華民國政治界的高度對立。對於此次槍擊案的偵查,美國鑑識專家李昌鈺博士抵臺協助調查證據。其鑑識報告指出,陳總統的傷口確是土製槍枝所造成,並建議相關單位以子彈追槍、以槍追人的調查方向。刑事警察局專案小組依此方向追查,但最後找不到直接證據指出「陳義雄」涉案。陳在知名藍營政論節目2100全民開講於臺南出外景時,公開批評陳水扁的執政,因而使專案小組合理推測「對政府不滿」是其犯案動機之一。並認為兇嫌畏罪自殺。 謝長廷內閣 起因 游錫堃內閣於2005年1月24日總辭,游錫堃轉任總統府秘書長,由高雄市市長謝長廷組閣。 施政目標 提倡「和解共生」,自詡為「安定內閣」。 施行政策 行政院副院長的位置給國民黨籍江丙坤,但國民黨主席連戰拒絕批准江丙坤出任。 謝長廷任內,行政院大部分閣員都留任。 高捷弊案 2005年中,爆發高雄捷運弊案,民進黨在三合一選舉大敗,失去執政十六年的臺北縣、執政二十四年的宜蘭縣、黨外執政二十多年的嘉義市等地方執政權。民進黨主席蘇貞昌首先辭職下台,而行政院長謝長廷也在稍後向總統陳水扁請辭,事後高捷案判決無罪。 蘇貞昌內閣 起因 2006年1月17日,謝長廷以總預算案覆議未獲在野黨支持為由向總統請辭,陳水扁批准其辭呈。謝長廷遂於1月23日宣佈內閣總辭。1月25日,陳水扁任命前民進黨主席蘇貞昌為行政院長。 施政目標 期待「走正道、做實事」,自詡「實事內閣」。 已延續並執行之政策 自1991年開始動工的雪山隧道歷時15年後在其任內(2006年6月)通車。 自1999年開始興建的台灣高速鐵路在其任內(2007年1月)完工。 爭議 蘇內閣以渡過台北高雄市長選舉後,蘇貞昌宣佈參與民進黨總統提名初選,與謝、游、呂三人競逐總統提名,後來謝長廷勝出。由於競選民進黨總統提名失敗,為了方便選舉佈局,蘇貞昌於是2007年5月12日請辭,陳水扁批准其辭呈。 張俊雄內閣(第二次) 起因 2007年5月,接替請辭的蘇貞昌,重新回鍋擔任行政院院長,其內閣閣員僅就蘇貞昌時期小幅更動。 2008年1月12日舉行立法委員改選,張俊雄院長於1月24日依照憲政慣例向總統「提出」內閣總辭(大法官釋字第387號),陳總統於1月29日退回總辭案,理由是「維持政局安定」,避免於四個月之內大幅更動內閣兩次(五月份新任總統就職將組新閣)。 施政目標 實為「看守內閣」。 已施行之政策 進行一次修憲,國民大會改制,使立法院成為唯一的國會,席次減半,並改為單一選區兩票制。 進制定公布《公民投票法》,使全國性公投與地方性公投獲得法源依據,並納入公投複決憲法修正案。 終止1990年國會全面改選前缺乏民意基礎而成立的國統會與無法源依據的國統綱領。 於中華民國護照封面加註「TAIWAN」。 持續進行軍隊國家化。 籌建國立故宮博物院嘉義院區。 政绩 憲政與內政方面 陳水扁任內僅進行一次修憲,廢除國民大會,使立法院成為唯一的國會,席次減半,並改為單一選區兩票制。他制定公布《公民投票法》,使全國性公投與地方性公投獲得法源依據,並納入公投複決憲法修正案。他進一步推動軍隊國家化。後於2006年2月28日終止國統會與國統綱領,實質上放棄國家統一目標。 人權保障與族群正義 設立「總統府人權諮詢委員會」,著重「人權入憲」與「人權修法」。制定通過《法律扶助法》、《兩性工作平等法》與《原住民族工作權保障法》等法律。成立原住民電視台與客家電視台、客家文化園區、客家學院等。促進母語教學,教科書增加本土史地篇幅。 新聞自由 陳水扁政府就任後持續鬆綁媒體。2005年,美國「自由之家」(Freedom House) 公布〈世界各國新聞自由度調查報告〉,臺灣名列全球第35名,與日本同居亞洲第一,陳水扁表示「臺灣是個由威權走向民主的新興民主國家,二十年前,他曾為追求言論自由,被關進黑牢,服刑八個月。接任總統後,矢志捍衛百分之百新聞、言論自由,戒慎恐懼、謹慎小心,唯恐有任何差池。」2008年,臺灣在同報告中名列全球第32名,居亞洲第一,報告認為「臺灣堅守司法獨立及經濟自由,媒體市場高度競爭,因而擁有東亞最自由的媒體環境;台灣憲法明確保障言論及新聞自由,政府尊重且保障民眾知的權利。」 外交及兩岸政策 陳水扁總統於2000年5月20日總統就職演說中提出「四不一沒有」的承諾,暫時在一定程度上緩和中國大陸對他的疑慮,當時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總理朱鎔基回應“四不一沒有”,大陸將對陳水扁“聽其言、觀其行”。 2002年1月1日,陳水扁同意以沒有主權意涵的臺澎金馬個別關稅領域之名稱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WTO的成員,除了香港、澳門就是「臺澎金馬關稅區」,不是以「國家法人主權身份」或「台灣」加入WTO的。 2002年陳水扁提出「一邊一國」論,強調台灣人民民主選舉所產生的政治實體為一主權獨立的國家,中國大陸對陳水扁提出的宣示強烈抗議,經過一系列統獨議題的操作,終止“國統綱領”。 2003年以「方便與中華人民共和國護照區分」為由,於中華民國護照封面加註「TAIWAN」。2003年9月28日,他提出2006年“催生台灣新憲法”,使台湾制宪运动完成社会运动向行政当局政策的转化。 2007年3月4日,陳水扁在出席台灣人公共事務會晚宴時,發表「四要一沒有」,即「台灣要獨立、台灣要正名、台灣要新憲、台灣要發展;沒有所謂的左右路線問題、-{只}-有獨統問題」。 當無法承受國際壓力時,也明白表示,「要改國號,要把目前國號中華民國改為台灣共和國,必須經過四分之三國會議員同意,以目前來講,支持民進黨政府的席次不到國會半數,遑論要達到四分之三,這是不可能的事情。縱使有這些想法,但是客觀的環境是做不到的。我不能夠騙自己,也不能夠騙別人,我做不到就是做不到」。 陳水扁在外交政策方面,積極與中國大陸打邦交國爭奪戰,中華民國的邦交國的數量從陳水扁上臺時的31個,減少為卸任時的25個。陳水扁執政末期,以金援外交維持邦交國,這種以國安為名機密預算的運用產生諸多弊端,在中美洲因引發多名友邦總統收受台灣非法獻金的調查案。也爆發有關金援友邦的“巴紐案”,導致外交部長黃志芳下臺,及副閣揆邱義仁接受司法調查,並遭到檢方收押。任內中華民國和马其顿、瑙鲁、利比里亚、多米尼克、格林纳达、塞内加尔、乍得、哥斯达黎加、马拉维九国終止外交關係,不過,任內亦恢復和基里巴斯、瑙鲁、圣卢西亚三国的外交關係。 陳水扁常以“過境外交”的方式,以過境美國地點的不同,美國接待規格的高低,來作為台美關係的展示,但由於陳水扁在任時期,兩岸關係的緊張及美國小布希政府不支持台獨的立場,加上中國大陸方面的壓力,造成台美關係的惡化,陳水扁的過境地點從2001年5月過境“最高級別”的地點紐約以及高規格接待,到2006年,因美國只允許過境“級別很低的”地點阿拉斯加,且沒有接待,導致陳水扁臨時決定放棄過境美國,專機繞過西半球,半途還發生飛機找不到降落地點,無法加油的混亂,最終到達南美洲,被稱為「迷航外交」。陳水扁最後一次出訪中南美洲,則根本沒有過境美國的規劃。 陳水扁推動“以臺灣名義加入聯合國”的公投案。國民黨為了杯葛這個公投案,又發動“以中華民國名義重返聯合國”的公投案,此外國民黨也對關於“加入聯合國”的公投案本身提出質疑,認為這是陳水扁“公投綁大選”的技倆,進而呼籲選民“不要領取公投票”(而非國民黨自己之提案),最終結果,民進黨的“入聯公投”,國民黨的“返聯公投”都沒有跨越50%的生效門檻,雙雙不獲通過。 投資建設 兩項在陳水扁擔任總統前便已經規劃並動工的建設分別為1999年動工的台灣高速鐵路和動工於1991年的雪山隧道在其任內開通,此兩者被其支持者認為是陳水扁的重要政績,但亦有不少人認為此兩項建設在陳水扁未上任前就已規劃並且動工數年,而認為陳水扁只是割稻尾,因此不認同這兩項建設為陳水扁政績,故此兩項建設存在政績歸屬爭議。另籌建國立故宮博物院嘉義院區以平衡南北資源,以及發展臺灣各地的特色文化,如屏東縣東港的鮪魚祭、墾丁的風鈴祭、臺南白河的蓮花節等。 經貿政策 在經濟議題上,雖然一些台灣民間企業界提出希望台灣與中國大陸「三通」,促進兩岸經貿交流,但他也顧慮到由於中華民國的國防安全,必須降低對中國大陸的經濟依賴度,因此認為政府不該短期內積極推動。為取代「西進政策」,陳水扁亦提出「南向」政策,並鼓勵台商到東南亞投資。在2006年的元旦演講中,陳水扁提出用「積極管理,有效開放」的中國大陸經貿政策來取代以前的「積極開放,有效管理」,國親抨擊這是「鎖國政策」讓台灣的經濟快速衰退。 同年春節所發表之演講,表示要考慮廢除已束之高閣六年的國統綱領和國統會,並在推動以中華民國名義加入聯合國多年仍然失敗後,改以臺灣的名義加入。但在國際上,廢除國統綱領和國統會違背了他「四不一沒有」承諾中的「一沒有」條項,遭到泛藍人士的猛烈抨擊。 美國國務院則於1月30日在簡報中,主動針對陳水扁的新春談話發表聲明,重申美國對台政策「一個中國,台灣關係法和三項公報」,反對任何片面改變現狀的舉動,並表示「廢除國統綱領和國統會」如同北京的反分裂國家法也是單方面地改變現狀。2006年2月27日,在對用語進行修訂後,陳水扁總統宣佈國統會終止運作,國統綱領停止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官方為此大力抨擊,但美國方面希望北京當局「別輕舉妄動」,同時美國方面也要求中華民國政府說清楚其國統會是否真的終止並取消其運作,之後更再三提出不希望兩岸任何一方改變其現狀而損及美國的利益。。 滿意度與民調 陳水扁執政後期,民意調查支持度普遍低迷。在2005年陳水扁民調跌至低點,只剩34%。 台灣團結聯盟於2006年直接挑定100個社團對陳水扁政府進行評比(非正規統計學之隨機抽樣普遍性民調),在回收的69份評比中,扁政府施政滿意度僅剩5.8%,整體評分為不及格的57.5分。 對於陳水扁與馬英九兩任總統之施政表現比較,台灣太平洋發展協會理事長游盈隆教授於2014年10月所做民調顯示47.2%認為陳水扁較好,20.7%認為馬英九比較好,22.4%覺得兩者都差不多。 退党及再入黨 2008年1月12日,2008年立法委員選舉前,民進黨喊出穩定泛綠基本盤,放眼國會五十席的口號,但選舉結果民進黨遭受創黨以來最大的慘敗,在不分區與區域立委所獲得的總席次僅27席,身兼民進黨主席的陳水扁宣佈辭去民進黨主席職務,為敗選下台。 陳水扁在2008年卸任後,受多項司法起訴,8月15日,因涉及將選舉款項匯至國外及洗錢等罪,自行聲明退出民進黨。 2013年5月,民進黨召開全國黨代表大會,陳唐山在會中提案,認為陳水扁遭受司法迫害,希望民進黨主動恢復陳水扁黨籍,得到200位全國黨代表連署支持。因陳水扁為主動退出民進黨,五年不得重新申請入黨的期限已到,5月29日民主進步黨立法院黨團總召柯建銘,代替黨主席蘇貞昌,為人在獄中的陳水扁,提出再入黨申請,交由民進黨入黨複審小組審查。8月14日,由組長管碧玲宣布,依多數決原則,同意陳水扁再度加入民進黨。 爭議 包括強力掃蕩臺北市特種行業(如公娼、電玩遊藝場等,但因部分為取締斷水電之特種行業業者為合法經營,遭業者提告於馬英九任市長時期訴請國賠成案)、軍公教體系通盤改革、國民黨政治人物之違章建築處理、國學大師錢穆的舊宿舍問題等。 扁入看守所後,法務部讓陳水扁在獄中以事前通過所方審查方式,在《台灣時報》與《壹週刊》固定投稿,台灣時報專欄壹週刊專欄。 2014年4月23日,正在臺中培德獄屬醫院服刑中的陳水扁親自致函位於臺北市大理街的中國時報,親筆證實在獄中尿失禁等實況,與亟欲離開的念頭。 2001年末,堅持以台灣名義與新加坡簽立FTA,因中華人民共和國因素而失敗收場。 以臺灣名義委託索羅門群島向聯合國秘書處申請加入聯合國,申請被駁回。 任內多次宣示,『不惜動搖國本,也要將拉法葉案查辦到底』,當時承辦拉法葉案的檢察總長盧仁發,於陳水扁卸任後被追究政治責任。最終無疾而終。 陳水扁非常重視漢光演習,鼓勵國軍多嘗試各種飛彈實彈射擊。但因國軍的實彈射擊命中率不高,參謀總長霍守業宣布漢光演習不再實施實彈射擊。 爭議案件發展 2006年8月12日起,由已退出民主進步黨的前主席施明德於台灣發起百萬人民反貪倒扁運動訴求 :要求總統陳水扁應為國務機要費案、其親信及家人相關的諸多弊案負責,並主動下台。 2006年11月9日晚,李遠哲發表公開信建議陳水扁“慎重考慮去留問題”。 隨著越來越多證據的揭露及2008年8月14日國民黨籍立法委員洪秀柱舉行記者會,出示駐瑞士代表劉寬平轉寄的瑞士檢方存證信函,揭發陳水扁家庭密帳案。,陳水扁迫於壓力,在2008年8月14日召開記者招待會承認:「我做了法律不允許的事。」 2008年陳水扁在卸任前多次表示,卸任後將成為終身的臺灣志工;並且在卸任當天依約排定許多的志工行程。不過他在卸任總統職務一小時後(當天上午10點),就因國務機要費案遭到檢調機關偵辦。此後陳水扁官司纏身,先後因「柔性政變」誹謗案、雷學明案而出庭應詢。 參見: 特別偵查組*重大偵結起訴案件 2008年8月13日,《壹週刊》刊載陳水扁藉由媳婦黃睿靚將鉅款匯到美國,但陳水扁隨即透過律師出面否認,並聲稱陳家財產早已經信託,不可能匯出國外。 2008年8月14日,國民黨立法委員洪秀柱舉行記者會,揭露黃睿靚在瑞士以其個人與公司名義所成立的4個帳戶因有洗錢嫌疑而遭瑞士聯邦檢察署凍結,並主動致函台灣請求司法協助。同日下午陳水扁召開記者會道歉並辯稱他於2008年年初才首次得知其歷來的選舉剩餘款並未誠實申報,而且其妻吳淑珍暗中將他自1996年起共4次的選舉結餘款匯往海外帳戶。 2008年11月11日,特偵組以國務機要費貪汙被告身份傳訊陳水扁,在五小時偵訊後,向台北地院聲請羈押陳水扁。 2008年11月12日清晨7點,特偵組收押陳水扁,陳水扁從聲押到收押的事件,在檢方的調查下,陸續追出有貪瀆嫌疑的數案,其資金來源與官商授受關係也一一曝光,但陳水扁一家堅稱所有資金皆是政治獻金,並非貪污,迄今仍在法院審理中。收押至今曾三度絕食抗議。阿扁被羈押期間,其委任律師必須在檢察官監視下會面,蔡守訓法官亦無給其委任律師閱卷時間,其委任鄭文龍律師亦曾對此提出抗議。 2009年9月11日,國務機要費案一審宣判,陳水扁被蔡守訓法官判無期徒刑,併科新台幣二億元罰金,同時褫奪公權終身。其中國務機要費的部分被分作四案宣判,無期徒刑即為其一之判決結果。 2010年7月15日,美國政府以特偵組檢察官所送國務機要費判決書向美國法院提起訴訟,尋求沒收陳水扁夫婦涉嫌以賄款購買的2棟房產。2013年4月26日自由時報載,前總統陳水扁兒子陳致中在紐約曼哈頓的公寓,去年十月因不法洗錢被美國政府沒收,美國政府依洗錢法拍賣,最後由來自長島的華裔曾曼玲夫婦以一百五十萬美元(約四千四百六十萬台幣)拍下成交。 2011年8月26日,台灣高等法院更一審改判處陳水扁有期徒刑2年8月,併科300萬元罰金,國務費貪污部份改判無罪。 2014年8月6日,對於《壹週刊》所稱的透過空軍一號運送到帛琉洗錢新台幣約14億元再匯至美國,偵辦5年多後,特偵組宣佈查無不法實據,全案簽結。 司法疑慮 「大案併小案」,裁決不必羈押的周占春審判長中途遭撤換,改由打扁英雄蔡守訓接手審理。併案五天後,即由蔡守訓裁決羈押。(法院案件審理實務上,後案併入前案,為常規。主要是避免同一案件,前後判決不一。本件案子,因為蔡守訓法官已經在審理,為避免同一案件出現不同判決,所以後立案的卷宗併入前案一併審理。) 審判前持續羈押逾九個月,全程錄音監聽律師與被告之晤談,遭質疑為「押人取供」。 2009年3月11日,特偵組越方如策動辜仲諒回台內情不單純,雙方有交換條件。 |
1996, pp. 321–340 Stadler, Friedrich and Uebel, Thomas (eds.): Wissenschaftliche Weltauffassung. Der Wiener Kreis. Hrsg. vom Verein Ernst Mach (1929). Reprint of the first edition. With translations into English, French, Spanish and Italian. Vienna: Springer, 2012. Stöltzner, Michael and Uebel, Thomas (eds.). Wiener Kreis. Texte zur wissenschaftlichen Weltauffassung. Meiner, Hamburg, 2006, . (Anthology in German) 二次文献 Arnswald, Ulrich, Stadler, Friedrich and Weibel, Peter (ed.): Der Wiener Kreis – Aktualität in Wissenschaft, Literatur, Architektur und Kunst. Wien: LIT Verlag 2019. Ayer, Alfred Jules. Language, Truth and Logic. London, Victor Gollancz, 1936. Ayer, Alfred Jules. Logical Positivism. Glencoe, Ill: Free Press, 1959. Barone, Francesco. Il neopositivismo logico. Roma Bari: Laterza, 1986. Bergmann, Gustav. The Metaphysics of Logical Positivism. New York: Longmans Green, 1954. Cirera, Ramon. Carnap and the Vienna Circle: Empiricism and Logical Syntax. Atlanta, GA: Rodopi, 1994. Frank, Philipp: Modern Science and its Philosophy. Cambridge, 1949. Friedman, Michael, Reconsidering Logical Positivism. Cambridge, UK: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9. Gadol, Eugene T. Rationality and Science: A Memorial Volume for Moritz Schlick in Celebration of the Centennial of his Birth. Wien: Springer, 1982. Geymonat, Ludovico. La nuova filosofia della natura in Germania. Torino, 1934. Giere, Ronald N. and Richardson, Alan W. Origins of Logical Empiricism. Minneapolis: University of Minnesota Press, 1997. Haller, Rudolf. Neopositivismus. Eine historische Einführung in die Philosophie des Wiener Kreises. Wissenschaftliche Buchgesellschaft, Darmstadt, 1993, . (German) Holt, Jim. "Positive Thinking" (review of Karl Sigmund, Exact Thinking in Demented Times: The Vienna Circle and the Epic Quest for the Foundations of Science, Basic Books, 449 pp.), The New York Review of Books, | Carnap, Rudolf. "Überwindung der Metaphysik durch Logische Analyse der Sprache" in Erkenntnis, vol. 2, 1932 (English translation "The Elimination of Metaphysics Through Logical Analysis of Language" in Sarkar, Sahotra, ed., Logical empiricism at its peak: Schlick, Carnap, and Neurath, New York : Garland Pub., 1996, pp. 10–31) Neurath, Otto and Carnap, Rudolf and Morris, Charles W. Foundations of the Unity of Sciences, vol. 1, Chicago : 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1969. Wissenschaftliche Weltauffassung. Der Wiener Kreis, 1929. English translation The Scientific Conception of the World. The Vienna Circle in Sarkar, Sahotra, ed., The Emergence of Logical Empiricism: from 1900 to the Vienna Circle, New York : Garland Publishing, 1996, pp. 321–340 Stadler, Friedrich and Uebel, Thomas (eds.): Wissenschaftliche Weltauffassung. Der Wiener Kreis. Hrsg. vom Verein Ernst Mach (1929). Reprint of the first edition. With translations into English, French, Spanish and Italian. Vienna: Springer, 2012. Stöltzner, Michael and Uebel, Thomas (eds.). Wiener Kreis. Texte zur wissenschaftlichen Weltauffassung. Meiner, Hamburg, 2006, . (Anthology in German) 二次文献 Arnswald, Ulrich, Stadler, Friedrich and Weibel, Peter (ed.): Der Wiener Kreis – Aktualität in Wissenschaft, Literatur, Architektur und Kunst. Wien: LIT Verlag 2019. Ayer, Alfred Jules. Language, Truth and Logic. London, Victor Gollancz, 1936. Ayer, Alfred Jules. Logical Positivism. Glencoe, Ill: Free Press, 1959. Barone, Francesco. Il neopositivismo logico. Roma Bari: Laterza, 1986. Bergmann, Gustav. The Metaphysics of Logical Positivism. New York: Longmans Green, 1954. Cirera, Ramon. Carnap and the Vienna Circle: Empiricism and Logical Syntax. Atlanta, GA: Rodopi, 1994. Frank, Philipp: Modern Science and its Philosophy. Cambridge, 1949. Friedman, Michael, Reconsidering Logical Positivism. Cambridge, UK: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9. Gadol, Eugene T. Rationality and Science: A Memorial Volume for Moritz Schlick in Celebration of the Centennial of his Birth. Wien: Springer, 1982. Geymonat, Ludovico. La nuova filosofia della natura in Germania. Torino, 1934. Giere, Ronald N. and Richardson, Alan W. Origins of Logical Empiricism. Minneapolis: University of Minnesota Press, 1997. Haller, Rudolf. Neopositivismus. Eine historische Einführung in die Philosophie des Wiener Kreises. Wissenschaftliche Buchgesellschaft, Darmstadt, 1993, . (German) Holt, Jim. "Positive Thinking" (review of Karl Sigmund, Exact Thinking in Demented Times: The Vienna Circle and the Epic Quest for the Foundations of Science, Basic Books, 449 pp.), The New York Review of Books, vol. LXIV, no. 20 (21 December 2017), pp. 74–76. Kraft, Victor. The Vienna Circle: The |
Branko Samarovski 以及 Paulus Manker 扮演 Pozzo 1993: 萨拉热窝民族剧院 – 编剧:Susan Sontag – 上演时正值波斯尼亚战争。 1999: Théâtre Vidy 洛桑,编剧:Luc Bondy 2002: Schauspielhaus 波鸿 – 编剧:Matthias Hartmann (演员 Michael Maertens 和 Ernst Stötzner 以及 Harald Schmidt 扮演 Lucky) 2006: 柏林 Ensemble – 编剧:George Tabori (演员 Axel Werner 和 Michael Rothmann) 2009: The Theatre Royal 爱丁堡 Haymarket – 编剧:Sean Mathias (演员 Ian McKellen 和 Patrick Stewart) 注释 脚注 外部链接 Text of the play (Act I) Text of the play (Act II) Act I, part 1, from a Canadian Broadcasting Corporation production (RealAudio) Act I, part 2, from a Canadian Broadcasting Corporation production (RealAudio) Godot Quotes and Director's | Traugott Buhre 和 Branko Samarovski 以及 Paulus Manker 扮演 Pozzo 1993: 萨拉热窝民族剧院 – 编剧:Susan Sontag – 上演时正值波斯尼亚战争。 1999: Théâtre Vidy 洛桑,编剧:Luc Bondy 2002: Schauspielhaus 波鸿 – 编剧:Matthias Hartmann (演员 Michael Maertens 和 Ernst Stötzner 以及 Harald Schmidt 扮演 Lucky) 2006: 柏林 Ensemble – 编剧:George Tabori (演员 Axel Werner 和 Michael Rothmann) 2009: The Theatre Royal 爱丁堡 Haymarket – 编剧:Sean Mathias (演员 Ian McKellen 和 Patrick Stewart) 注释 脚注 外部链接 Text of the play (Act I) Text of the play (Act II) Act I, part 1, from a Canadian Broadcasting Corporation production (RealAudio) Act I, part 2, from a Canadian Broadcasting Corporation production (RealAudio) Godot Quotes and Director's Notes A |
爱莫森的交换网络理论 交换网络理论是1972年爱默森在继承齐美尔形式社会学传统基础上,结合行为主义心理学和社会网络分析而形成的社会学结构分析理论。爱默森把交换从二元交换(对偶分析)扩展到规模更大的交换网络研究,并且他的理论围绕权力和结构展开,将交换和社会网络分析联系起来,其的权力扩展为交换理论指出了新的研究方向。在遵循这一研究方向下,爱默森、库克等人创建了交换理论中一个新的理论流派——交换网络理论。因此,在对于大规模的社会制度发展,交换网络理论更为系统和全面。 二元交换(对偶分析)中的关键问题是假定每个成员对供给物(资源)都有所垄断,排除了剥削,因此也就排除了权力差异。因此,为了提高分析层次,爱默森引入了交换网络的概念。所以交换网络理论是对于两个或更多个彼此联结的交换关系的理论。交换网络认为交换关系始于交换双方在资源需求上的相互依赖以及由此产生的权力运用。各交换点在交换网络中的结构位置对资源的流通产生不同的影响,从而形成交换中心与边缘的区分。交换双方的相互依赖产生较高的总体性权力水平和双方相对权力趋于均衡使得交换关系具有较强的结构性凝聚力。而结构性凝聚力提高了交换频率和协议的达成,减少了交换的不确定性,提高了交换关系的客观化程度,激发了交换参与者的积极情感,进而加强了关系性凝聚力。关系客观化和关系性凝聚力又增强了交换参与者的依赖程度和相互之间的义务,最终提高了整个网络的凝聚力和交换群体的构成水平 。 最简单的例子是三元组(三元互动),在其中,A-B关系和B-C关系是通过B联结起来的。如果A-B关系上交换的增加会促进B-C关系上交换的增加,例如A是一个雇主,B是一个工人或消费者,C是一个商品生产者,那么此时的联结就是正向的或合作性的。而如果A-B关系上交换的增加会降低B- C关系上交换的水平,例如A和C都是雇员,B是雇主,那么此时的联结就是负向的或竞争性的。在这个简单的例子中,B在负向联结网络中的位置是富有权力的。因为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B控制的资源是相对精缺的有两个劳动力供给者,但只有一个工资供给者。如果出现这种情况,有权利的个体就能够剥削他人、积累剩余,而不满于公平分配。 爱默森将社会结构理解为一系列相互联系的网络,个体处在其中,各自占据着战略性的位置,能够增加资源的供给,并垄断资源。但这种理论仍要依附于人际利益的观念。 代價與報酬理論 與提出「代價與報酬理論」(cost-reward),交換的觀點在於分析雙方付出代價與獲得報酬的情形,期待低代價高報酬的互動,人們會被最能夠提供報酬的人吸引。其基本考量都是根據成本代價(cost)與報酬回收(reward)之比值而定。 如果一個人期望從一段關係中獲取的報酬超過付出的代價,就會願意繼續保持這個關係;反之,若是此人認為自己從這個關係中獲取的回報比所付出的代價少,就會傾向終止這段關係。 參考文獻 價值觀 社會學理論 人际交往 | 功利主义经济学的“理性人”(经济人)的思想遗产 人类学中的交换论 行为主义心理学对交换论的发展 霍曼斯的行为主义交换论 霍曼斯借鉴了行为主义的原理,即有机体有了某种需求,那么它们就倾向于采取以往获得这种需求满足的行为来继续满足它。在人类社会中,需求的满足一般由他人来满足,这就涉及他人为何要满足需求的问题。因此,交换的必要性就产生了。通过交换,人们相互之间均获得满足,人们在选择交换行为前,需要有一定的理性考量,这就涉及到功利主义中人类行为动机中利益最大化的问题,但霍曼斯对经济理性人的假设做出了改动,即在人们的行为模式中,并非总是试图取得利益最大化,而是尝试着在人际交往中获得利益适可而止,例如人际交往不仅仅是金钱的交换,还有诸如赞美、自尊、爱与情感等。 霍曼斯把社会交换定义为至少两个人之间有形或无形、有酬劳或有付出的行为之间的交换。在社会互动的过程中,强化占据着重要的作用,社会行为的出现,就是两个行动者之间行为相互强化的社会过程。A强化了B的行为,B反过来又会强化A以后的行为,在这样的社会过程中,行动者下次是否值得行动的驱动力便是由以往的强化历史所塑造的,以往从对方那里得到过好处,那么现在就需要付出一些成本出去,以往付出过成本,这次就要相应地得到些报酬。互相强化塑造了稳定的社会关系,而强化的失败,则意味着一段关系的终止。 继上述的分析之后,他给出了作为因变量的社会行为公式:行为=价值×可能性,即当一件事情的价值很大时,并且做出行动得到该价值的可能性也很大时,那么该行动就很有可能发生。 六个主張 成功主張:某人的某一行动越是经常得到回报,此人越是可能采取该行动。 刺激主張:如果过去某一刺激、或一系列刺激发生时,某人的某一行动得到了回报,那么目前的刺激和过去的刺激越是相似,此人目前就越有可能采取该一行动,或相似的行动。 价值主張:某人某一行动的后果对他越具有价值,他越有可能采取这一行动。 剥夺-满足主張:某人在近期内越是经常地接受了某一回报,那么随着回报的增加,此人所获得此回报的满足感和价值感就会减少。 寻衅-赞同主張:一是如果某人的行动未能获得预期的回报,或者招致始料未及的惩罚,此人就会愤怒;他更可能采取寻衅行为,而这类行为的后果对他来说更有价值。二是如果某人的行动获得了预期的回报,尤其是获得了超出预期的回报,或者未招致预期的惩罚,此人就会高兴;他更可能采取受赞同的行为,而这类行动的后果对他来说也更有价值。 理性主張:人们面临行动抉择时,总是选择后果价值(V)乘以获取该后果的概率(P)所得的积较大的行动。行为的抉择不是由个人决定的,而是由先前的强化事例决定的 中心思想 |
超音波清洗機 可用於清潔用途,一般认为這是利用了超音波在液体中的“空穴現象”。超音波清洗機的清潔原理在於利用超音波震動清水,使微細的真空氣泡在水裡產生,當真空氣泡爆破時釋放了儲存在氣泡裡面的能量,釋放溫度約5,000℃以及超過10,000磅吋的壓力將物件表面的油脂或污垢帶走。清洗機所產生的超音波頻率約為20-50kHz,可應用在珠寶、鏡片或其他光學儀器、牙醫用具、外科手術用具及工業零件的清潔。除可以发出较低频率的纯机械的超声哨子以外,一般超音波设备由超声电源、换能器、变幅杆、工具头等构成。换能器有压电陶瓷换能器和磁致换能器两种。 超音波測距儀 用於量度距離。通过超音波发射装置发出超音波,根据接收器接到超音波的时间差就可以知道距离,与雷达测距原理相似。超声波发射器向某一方向发射超声波,在发射的同时开始计时,超声波在空气中传播,途中碰到障碍物就立即返回来,超声波接收器收到反射波就立即停止计时。(超声波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v=340m/s,根据计时器记录的时间t,就可以计算出发射点距障碍物的距离s,即: 超声波焊接 用於熔接兩個一樣材質或不一樣的塑膠件。 將金屬部件固定於塑膠上。 用來切除多餘的塑膠結構。 參見 声波 光波 | 功率超音波的应用包括焊接、钻孔、粉碎、清洗、乳化等,它们多属于只发射不接受的超音波设备。目前人们对超音波加工的确切理論仍未透彻认识。 检测超音波在军事中的应用有雷达定位等。醫用超音波可以穿透肌肉及軟組織,使得這項技術常用來掃描很多器官,以協助醫療上的診斷和治療。產科超音波也常用在懷孕時期的檢查。醫生可以利用超音波成像法透視身體,但由於超音波不能穿透骨頭,所以雖然超音波對人體傷害比較低,但仍不能完全取代X光。典型超音波大約2MHz到10MHz的頻率,检测超音波波设备有发射及接收。 设备 超音波诊断仪 由于其无创及无放射性而普遍使用於醫療上,可用于诊断人体内器官及组织的病变。尤其在婦产领域,因电离辐射有致畸胎性,基本不会对胎儿或母亲采用X光、CT等诊断设备,此时超音波就成为最佳选择。与X光及CT相比,超音波诊断仪拥有两个特点,第一是无放射性,也就是安全性高;第二是实时性,看到的图像是实时的,不需要等待胶片冲洗或數位成像的时间,这不仅节约时间,而且可以实时进行测量,可以应用在心血管领域,测出血液流速,从而诊断病变情况。由于这两个特点,超音波超越了放射设备,成为医院与诊所必备的诊断仪器。但超音波诊断的图像(声像图)不如X线图清晰,且不适用于骨骼内部或含气体的组织(如肺、胃、肠)的诊断,因此不能完全替代放射设备。 超音波清洗機 可用於清潔用途,一般认为這是利用了超音波在液体中的“空穴現象”。超音波清洗機的清潔原理在於利用超音波震動清水,使微細的真空氣泡在水裡產生,當真空氣泡爆破時釋放了儲存在氣泡裡面的能量,釋放溫度約5,000℃以及超過10,000磅吋的壓力將物件表面的油脂或污垢帶走。清洗機所產生的超音波頻率約為20-50kHz,可應用在珠寶、鏡片或其他光學儀器、牙醫用具、外科手術用具及工業零件的清潔。除可以发出较低频率的纯机械的超声哨子以外,一般超音波设备由超声电源、换能器、变幅杆、工具头等构成。换能器有压电陶瓷换能器和磁致换能器两种。 超音波測距儀 用於量度距離。通过超音波发射装置发出超音波,根据接收器接到超音波的时间差就可以知道距离,与雷达测距原理相似。超声波发射器向某一方向发射超声波,在发射的同时开始计时,超声波在空气中传播,途中碰到障碍物就立即返回来,超声波接收器收到反射波就立即停止计时。(超声波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v=340m/s,根据计时器记录的时间t,就可以计算出发射点距障碍物的距离s,即: 超声波焊接 |
1959年:安尼尔·安巴尼,印度富豪 1960年:葛平,中国动画片配音演员 1962年:何君堯,香港律師、政治人物 1962年:哈凱恩德·希奇萊馬,尚比亞商人、政治人物,現任尚比亞總統 1970年:德博拉·孔帕尼奧尼,義大利女子高山滑雪運動員 1970年:埃克雷姆·伊馬姆奥盧,土耳其商人、房地產開發商、政治人物,現任伊斯坦堡市長 1971年:諾亞·懷利,美國演員 1973年:平川大輔,日本男性聲優 1975年:安潔莉娜·裘莉,美國女演員,社會活動家 1975年:羅素·布蘭德,英國喜劇演員、電台主持人、作家 1976年:林昌勇,韓國棒球選手 1976年:阿列克謝·阿納托利耶維奇·納瓦尼,俄羅斯律師、政治人物 1979年:高原直泰,日本足球選手 1981年:林家緯,台灣棒球選手 1981年:蘇銘倫,比利時籍騎師 1982年:歐陽靖,香港饒舌歌手、演員 1983年:戴嬌倩,中國演員 1984年:楊丞琳,台灣女歌手 1984年:陳勢安,台灣男歌手 1985年:林星辰,台灣棒球選手 1985年:卢卡斯·波多尔斯基,德国足球选手 1985年:芭兒·拉法莉,以色列模特兒、女演員 1986年:朴有天,韓國歌手,演員 1987年:于海,中國足球運動員 1987年:田中秀和,日本作曲家、編曲家 1989年:毕赣,中國導演 1990年:吉增·佩玛,不丹王后 1991年:林志堅,香港足球運動員 1991年:八島莎拉拉,日本女性聲優 1993年:孙怡,中國演員 1993年:下地紫野,日本女性聲優 1994年:小林千晃,日本男性聲優 1995年:玉井詩織,日本女子團體桃色幸運草Z成員 1996年:玛丽亚·巴卡洛娃,保加利亚女演员 1998年:鄭叡仁,韓國女子偶像團體Lovelyz成員 1999年:金所炫,韓國女演員 2001年:Choerry,韓國女子偶像團體本月少女成員 2002年:許軼,香港女藝人 2021年:莉莉貝特·蒙巴頓-溫莎,英國薩塞克斯公爵哈利王子與薩塞克斯公爵夫人梅根的女兒 逝世 1039年:康拉德二世,德意志國王和神聖羅馬帝國皇帝 1135年:宋徽宗赵佶,北宋皇帝(1082年出生) 1571年:氏家直元,日本戰國時代武將 1615年:氏家行廣,日本戰國時代人物(1546年出生) 1615年:淀殿,本名淺井茶茶,日本戰國時代大名淺井長政之女,豐臣秀吉的側室(1567年出生) 1615年:毛利勝永,日本戰國時代、江戶時代初期武將(1577年出生) 1615年:豐臣秀賴,日本戰國時代、江戶時代初期大名,豐臣氏第二任當主,豐臣政權領袖,大坂城城主(1593年出生) 1615年:真田幸昌,日本江戶時代初期武將(1601年出生) 1680年:德川家綱,日本江戶幕府將軍(1641年出生) 1798年:傑可莫·卡薩諾瓦,義大利冒險家、作家(1725年出生) 1830年:安東尼奧·何塞·蘇克雷,委內瑞拉獨立運動領袖,第2任玻利維亞總統(1795年出生) | 1783年:法國造紙廠商孟格菲兄弟發明熱氣球,並在東部城市阿諾奈進行首次公開實驗。 19世紀 1844年:普魯士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 1859年:法萨联军在法国皇帝拿破仑三世的率领下,在马真塔战役大胜奥地利帝国军队。 20世紀 1911年:孙洪伊等在北京组织成立宪友会,鼓吹君主立宪。 1913年:爭取女性投票權的代表人埃米莉·戴維森被英王喬治五世的馬踏重傷,四日後身亡,引起英國女教師極大迴響。 1920年:匈牙利王國與協約國簽署決定國界的《特里阿農條約》,失去絕大部分奧匈帝國的領土。 1925年:中国共产党创办的第一张日报《热血日报》正式出版。 1928年:皇姑屯事件:中華民國安國陸海軍大元帥张作霖在沈阳的皇姑屯火车站被日本关东军炸死。 1937年:中国东北抗日联军越过满洲国与日治朝鲜的边境,袭击朝-{}-鲜境内日本统治下的据点普天堡,史称普天堡战役。 1940年:納粹德國軍隊成功攻陷法國臨海市鎮敦克爾克,俘虜未能撤離至英國的同盟國軍隊。 1941年:於一戰結束後流亡荷蘭的前德皇威廉二世在荷蘭總督轄區多倫莊園病逝。 1942年:南云忠一率领的日本海军向中途岛的美军发动进攻,中途岛海战爆发。 1944年:英美聯軍進佔意大利首都羅馬。 1949年:法属交趾支那并入越南临时中央政府。 1953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与苏联政府签订《关于海军交货和关于在建造军舰方面给与中国以技术援助的协定》。 1960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文化部、中國文字改革委員會發出通知徵集全國各地的新簡化字,準備再次簡化漢字。 1970年:太平洋島國湯加獨立。 1982年:以色列轰炸黎巴嫩首都贝鲁特,造成惨重平民伤亡。 1985年:中央军委主席邓小平在中央军委扩大会议上宣布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百万大裁军。 1989年:六四事件,中华人民共和国解放軍鎮壓北京示威民眾,在開往天安門廣場途中向學生、市民開火,造成严重死傷,政治体制改革从此停滞。 1989年:伊朗总统哈梅内伊获推选为伊朗最高领袖。 1989年:波兰舉行第一次民主大选,團結工会徹底擊敗波兰统一工人党,後者在参众兩院全軍覆沒後下台。 1991年:新華社公布「四人幫」主犯江青死訊。 1999年:中華民國立法院三讀通過「菸酒管理法」,開放民間可以公開方式參與菸酒產銷,宣告台灣實施近五十年的菸酒專賣制度將走入歷史。 1998年:因在俄克拉荷马城爆炸案中的罪行被判处终身监禁。 21世紀 2002年:中國男子足球隊首次出戰世界盃決賽週,他們的首場對手是哥斯達黎加,最終三場分組賽全敗零得球,成為「三零部隊出局」。 2010年:菅直人当选日本民主党党代表,并在国会全体会议上当选为首相,接替辞职的鸠山由纪夫。 2011年 泰國象牌競技場正式啟用。 中国女子网球选手李娜在法国网球公开赛女單决赛中2-0击败意大利选手弗朗西斯卡·斯齐亚沃尼,获得冠军。成为亚洲第一个女单大满贯冠军。 2022年 一班從貴陽北站開往廣州南站的D2809班次高鐵於貴廣線榕江站前遭遇泥石流後出軌,司機員當場死亡,另有數名乘客及乘務員受傷。 多名民主派人士及市民因前往香港維多利亞公園及銅鑼灣一帶悼念六四事件,被警方票控或扣留。 2023年:烏克蘭開始展開全面反攻。 出生 1489年:安托萬,洛林公爵(1544年逝世) 1715年:曹雪芹,清朝小說家、詩人、畫家,古典名著《红楼梦》作者(1763年逝世) 1738年:喬治三世,大不列顛國王及愛爾蘭國王、漢諾瓦國王(1820年逝世) 1786年:喬治·波洛克,英國陸軍軍官(1872年逝世) 1833年:加尼特·沃爾斯利,英國陸軍元帥,第一代沃爾斯利子爵(1913年逝世) 1855年:犬養毅,日本政治人物,第29任內閣總理大臣(1932年逝世) 1867年:卡尔·古斯塔夫·埃米尔·曼纳海姆,芬兰第二任摄政、芬兰共和国第六任总统及芬兰元帅(1951年逝世) 1916年:羅伯·佛契哥特,美國生物化學家,1998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獲獎者(2009年逝世) 1928年:田豐,香港演員(2015年逝世) |
Section at the Rudolf Steiner Archive, An Online Library Regional associations of schools Association of Waldorf Schools of North | 华德福学校在世界分布情况 參考 外部連結 Online Waldorf Library Education Section at the Rudolf Steiner Archive, An Online Library Regional associations of schools Association |
Action (New York, 1954) Amanda Kay McVety, "Pursuing Progress: Point Four in Ethiopia" Diplomatic History, June 2008 Ravi Kanbur, The Economics of International Aid, Department of Applied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Cornell University, Working Paper Guide to Papers on Point Four Program at the Truman Library 外部链接 Documents section on Point Four Program at the | Bingham, Shirt-Sleeve Diplomacy: Point 4 in Action (New York, 1954) Amanda Kay McVety, "Pursuing Progress: Point Four in Ethiopia" Diplomatic History, June 2008 Ravi Kanbur, The Economics of International Aid, Department of Applied |
穆尔塔咱汗 库楚汗(殺死雅格迪尔,後被葉爾馬克擊敗,在葉爾馬克-{}-死後試圖收復西伯利亞,1598年逃亡到諾蓋汗國) 阿里汗(在库楚汗逃亡到諾蓋汗國後試圖收復西伯利亞,1607年被俄國人俘虜) 相關條目 俄羅斯征服西伯利亞 西伯利亚历史 圖蘭 參考來源 | 雅格迪尔(被库楚汗殺死) 别克布拉克(與雅格迪尔共治) 賽義德·艾哈邁特(在葉爾馬克死後試圖收復西伯利亞,1588年被俄國人俘虜) 昔班王朝系 伊巴克汗(殺死馬爾汗,後被馬穆特殺死) 马穆克(喀山汗) 穆尔塔咱汗 库楚汗(殺死雅格迪尔,後被葉爾馬克擊敗,在葉爾馬克-{}-死後試圖收復西伯利亞,1598年逃亡到諾蓋汗國) 阿里汗(在库楚汗逃亡到諾蓋汗國後試圖收復西伯利亞,1607年被俄國人俘虜) 相關條目 俄羅斯征服西伯利亞 西伯利亚历史 圖蘭 |
西里尔字母文本有多种罗马化方式,包括把西里尔字母的拼法转写成拉丁字母,以及以拉丁字母音译其發音。 西里尔字母的标准罗马化转写系统包括: ,用于语言学界,以捷克语字母为基础。 联合国罗马化系统工作组建议分别为指定的语言制定不同的罗马化系统。这些在世界上最为常用。 ISO 9:1995,由国际标准化组织制定。 美国图书馆协会及国会图书馆的斯拉夫字母罗马化表(ALA-LC罗马化系统),用于北美的图书馆。 BGN/PCGN罗马化系统(1947年)美国地名委员会及英国官方地名常务委员会 GOST 16876,现已失效的苏联音译标准,代之以相当于ISO 9的GOST 7.79。 沃拉普克编码,把西里尔字母替换成ASCII拉丁字母的信息表达方式。 参见白俄罗斯语罗马化、保加利亚语罗马化、柯尔克孜语罗马化、俄语罗马化、和乌克兰语罗马化 西里尔化 将其他文字以西里尔字母表达的方式被称作西里尔化。 电脑编码 Unicode编码 其他编码 其他适用西里尔字母的字符编码系统: – 8位字符编码系统,由微软公司制定,用于MS-DOS,也被称为GOST-alternative。 ISO/IEC 8859-5:8位字符编码系统,是国际标准化组织制订的西里尔字母电脑编码,但使用率却不如KOI-8。 KOI-8:是在Unicode流行之前很流行的西里尔字母电脑编码,主要有KOI8-R (俄语)、KOI8-U(乌克兰语)等版本。 – 8位原生保加利亚字符编码系统,用于MicrosoftDOS。 – 8位西里尔字母字符编码系统,由微软公司制定,用于Microsoft Windows。 GOST-main GB 2312 – 主体为简体中文的编码,但也有基本的33个俄语西里尔字母(大写和小写)。 JIS和Shift JIS – 主体为日语的编码,但也有基本的33个俄语西里尔字母(大写和小写)。 键盘布局 使用西里尔字母的各語言有各自的標準键盘布局,像俄文的JCUKEN鍵盤。但由於電腦輸入方法的多樣化,也有針對習慣其他文字轉寫的键盘布局,會較類似英文的QWERTY键盘。若沒有西里尔字母键盘、輸入法或是字形,有時會用像ISO 9的轉寫系統或是外形類似的沃拉普克编码(例如用COBETCKNN COIO3代替СОВЕТСКИЙ СОЮЗ)來代替西里尔字母。 流行文化 西方欧美国家有时会在書本封面、漫画内文、游戏作品和商品包装上把一些拉丁字母替换成与之形似的西里尔字母,以使人联想起俄罗斯、苏联与东欧,这种现象被称作伪西里尔字母。比如“”会被写成“”(以Я代替R,以И代替N),实际在俄羅斯文的拼法应该是“”,或是會被寫成,其實是。 注释 参考文献 参閲 西里尔字母列表 使用西里尔字母的语言 斯拉夫语族 .бг .kz .рф .срб .укр 伪西里尔字母 外部链接 The Cyrillic Charset Soup,西里尔字母字符集概况及历史 Transliteration of Non-Roman Scripts,书写系统和转写表的集合 History and development | = )。是由与字母I的连写来表示的,例如:(不是Я的字源,Я源自)、、(和的连字)、、。许多字母有变体和常用的连字,例如: = = 、 = 、 = 。 西里尔字母也有自己的计数法,但不是基于字母的顺序,而是承袭这些字母在希腊的前身。 早期西里尔字母难于在电脑上表达。许多字母形式不同于现代西里尔字母,在手抄本中有多种变体,而且随时间遷移而改变。少数字体包含足够的字形来呈现这些字母。根据Unicode策略,这个标准不能包含来源于手抄本的字母变体形式或者连字,即使看起来符合Unicode对字符的定义。 2008年4月4日发布的Unicode 5.2标准大大的改进了对早期西里尔字母和教会斯拉夫语的支持。Microsoft Windows中,Segoe UI从Windows 8起明显拥有了对古西里尔字母的完整的支持。 字母形式和排印 西里尔字母的字体排印的发展直接经历了中世纪到巴洛克晚期,没有像西欧那样的文艺复兴阶段。中世纪晚期西里尔字母(仍能在现在的聖像畫题词中见到)显示出非常高而窄的倾向,带有相邻字母之间常常共用的笔划。 俄国沙皇彼得大帝在18世纪初推行使用西式的字母形式。随着时间推移,这些被其他语言大量用于书写。因此,不像大部分希腊文字体维持着他们自己的小写字母设计准则(如衬线的安排、笔划的结尾和笔划厚度规则,即使希腊字母使用拉丁字母的设计准则),现代西里尔字体很大程度上与现代拉丁字母的字体家族相同。一些出于拉丁字母版的西里尔字母的电脑字体的开发也提供拉丁化视觉效果的西里尔字体。 西里尔大写字母和小写字母的形式不像拉丁字母那样分化明显。直立的西里尔小写字母实质上是小型大写字母(只有少数例外:采用西式的小写字母形式,小写字母受到拉丁字母的影响,小写字母是传统的书写形式),即使是高品质的西里尔字体仍然包含单独的小型大写字母。 西里尔字体及拉丁字体有罗马体和意大利体字形。(几乎所有流行的字体包含并列地拉丁字母和西里尔字母设计,其中许多大小写字母的字形为二者共用)。然而,斯拉夫语言中本土的字体排印术语(如在俄罗斯)对这类感观没有诸如“罗马体”和“意大利体”之类的说法。代之以德语命名模式: 罗马体被称作prjamoj šrift(直立体)——相当于德语Normalschrift(常规体)。 意大利体称作kursiv(草书)或kursivnyj šrift(草书体)——来自德语Kursive,意为意大利体且不是手写体。 手写体在俄语中称作rukopisnyj šrift(“手写体”)——即德语或Laufschrift,字面意思都是草书体。 在拉丁字母的字体排印学中,无衬线体可能会有机械式倾斜的伪斜体(naklonnyj šrift——“倾斜”或“斜体”)而不是意大利体。 与拉丁字体类似,西里尔字母的意大利体和正规体明显不同于罗马体。一些情况下,大小写字母之间的对应在拉丁字母与西里尔字母之间不一致:例如斜体字母与相对应而不是。 粗体字形被称作polužirnyj šrift(半粗体),因为已有的完全粗体字形在20世纪初已不再使用。 粗斜体在所有字体家族中不存在。 在标准塞尔维亚文及马其顿文当中,一些手写体不同于其他语言。这些字形通常也用在常规体当中,尤其是广告、路牌、题词、海报及报纸和图书。西里尔小写字母有明显不同的罗马体和意大利体设计,类似于希腊小写字母δ。 下表显示了俄文字母的竖式和斜体西里尔字母之间的差异。 突出显示了与正体形式明显不同的斜体形式,或特别使拉丁字母的使用者感到困惑的斜体形式: 注意:有些字体中小写字母()看起来像拉丁字母,小写字母()看起来明显像()。 和其他字母系統的關係 拉丁字母 許多用西里尔字母為書寫系統的語言,以往也曾用拉丁字母書寫,像是阿塞拜疆语、乌孜别克语及羅馬尼亞語。在1991年蘇聯解體後,不少前蘇聯的加盟共和國也由西里尔字母改為拉丁字母,像是摩尔多瓦大部份區域(不包括仍以為官方文字的德涅斯特河沿岸)、土库曼斯坦及阿塞拜疆,而乌孜别克斯坦則是拉丁字母和西里尔字母一起使用。 塞爾維亞同時用拉丁字母及西里尔字母,但依照塞爾維亞憲法,塞爾維亞語的官方文字是西里尔字母,但塞爾維亞沒有進一步訂定相關的法令,在實務上兩種字母系統是平等的,只是拉丁字母比較常用在官方色彩較少的場合。 中华人民共和国部分地区在1950年代至1980年代用的老壮文混合了拉丁字母、音标符号、数字式符号和西里尔字母。非拉丁字母符号,包括西里尔字母,于1982被移除,并被替换成形似的拉丁字母。 罗马化 西里尔字母文本有多种罗马化方式,包括把西里尔字母的拼法转写成拉丁字母,以及以拉丁字母音译其發音。 西里尔字母的标准罗马化转写系统包括: ,用于语言学界,以捷克语字母为基础。 联合国罗马化系统工作组建议分别为指定的语言制定不同的罗马化系统。这些在世界上最为常用。 ISO 9:1995,由国际标准化组织制定。 美国图书馆协会及国会图书馆的斯拉夫字母罗马化表(ALA-LC罗马化系统),用于北美的图书馆。 BGN/PCGN罗马化系统(1947年)美国地名委员会及英国官方地名常务委员会 GOST 16876,现已失效的苏联音译标准,代之以相当于ISO 9的GOST 7.79。 沃拉普克编码,把西里尔字母替换成ASCII拉丁字母的信息表达方式。 参见白俄罗斯语罗马化、保加利亚语罗马化、柯尔克孜语罗马化、俄语罗马化、和乌克兰语罗马化 西里尔化 将其他文字以西里尔字母表达的方式被称作西里尔化。 电脑编码 Unicode编码 其他编码 其他适用西里尔字母的字符编码系统: – 8位字符编码系统,由微软公司制定,用于MS-DOS,也被称为GOST-alternative。 |
推導 圓形的周界: 把圓形的周長當成是360 此時一度(1°)對應的弧長為1。 球面積: | 此時一度(1°)對應的弧長為1。 球面積: 在同樣的半徑下,一平方度對應的表面積亦為1。 因此一個球面約為41252.96平方度。 应用 平方度這個單位被廣泛應用於天文學上,以度量天區在天球所佔的面積。例如,從地球上觀察,月球的視面積大約為0.196平方度;而天球上最大的單一星座長蛇座,其面積約為1,302.844平方度,差不多佔了地平线以上天空的6%。 |
战役列表 庐无战役 1938年10月下旬,新四军第4支队为开辟新的抗日根据地,发动庐无战役,攻克安徽省庐江县、无为县地区,造成“伪”军保安团伤亡3000余。 马家园战斗 1938年11月初 新四军在皖南马家园反击日军进攻的战斗 繁昌保卫战 1938年12月至1941年初,新四军三支队与侵华日军双方关于安徽省繁昌县城争夺发生的战役,战役历时一年余,期间繁昌县几次易手,最终以新四军成功收复繁昌城告终。 黄桥战役 1940年10月4日,新四軍陳毅、粟裕遵照中國共產黨中央毛澤東的指示,以不到1000人的代價取得黄桥战役的勝利。國軍在此戰中共損失1萬1千餘人,3800人被俘虜。此後,新四軍与南下支援的八路军第5纵队会师,佔領了海安、東台等四個縣,並繳獲大量裝備。11月17日,在江苏海安成立华中新四军八路军总指挥部(23日迁盐城),叶挺任总指挥,陈毅任副总指挥并代理总指挥,中共中央中原局书记胡服(刘少奇)任政治委员,统一指挥陇海路以南、长江以北的新四军和八路军部队。留在苏南的新四军第2支队领导机关,组建了新的江南指挥部。 皖南事变 1940年10月19日,蒋中正发电令新四军于一个月内撤到黄河以北。1941年1月5日,部队行至茂林地区时遭顧祝同包围和袭击。新四军军长叶挺被扣押,新四軍政治部主任袁國平陣亡。新四军副军长兼政委项英和副参谋长周子昆被副官刘厚总杀害。全军約9000人,除约2000人突围外,大部被俘、失散或阵亡。 讨伐李长江战役 1941年2月15日,苏鲁皖边游击军副总指挥李长江,率第1至第7纵队在江苏省泰州城公开投降日军。新四军发起讨伐李长江战役,攻克泰州城,守军5000余人除李长江残部数百人撤离,余部被全歼。 盐阜苏中战役 1941年7月20日至8月20日,新四军第1师主力、第3师第7旅及第8旅一部发起盐阜苏中战役,击毁汽艇50余艘,日军独立混成第12旅团、第17师团一部及“伪”军李长江残部3800余人。 苏中反“清乡”斗争 1943年4月1日至1944年9月,新四军第一师兼苏中军区部队及地方民兵、游击队发动苏中反“清乡”斗争,摧毁碉堡200余座,攻克据点49处。 淮海1943年夏季战役 1943年4月至7月,新四军第3师、苏北区淮海军分区主力发动淮海1943年夏季战役,作战223次,攻克据点40余处。 新四军1944年攻势作战 1944年,新四军在苏北发起一系列针对日军的攻势战役,以车桥战役为开端至12月结束,先后歼灭日伪军5万余人,收复国土7400余平方公里、光复人口160余万,攻克日伪军据点570处。新四军根据中共中央军委关于向浙江、河南发展、迎接战略反攻的部署,新四军第1师主力渡江南下,与苏南部队和浙东游击纵队会师,成立苏浙军区。新四军第4师主力西征豫东,恢复了豫皖苏抗日根据地。第5师派出河南挺进兵团北上,开辟了豫南、豫中抗日根据地。新四军第5师还与南下的八路军第359旅会师,成立了鄂豫皖湘赣军区。 豫南战役 1944年7月至1945年4月,新四军第5师豫南游击兵团与日、“伪”一部以及国民革命军豫南挺进军、正阳县保安团之间发生豫南战役,造成日、“伪”伤亡2800,国民革命军被俘600余人,另外歼灭土匪500余人。 华中1945年春季作战 1945年1月至8月,新四军第2、3、4、5、7师,苏中军区、苏浙军区部队等发动华中1945年春季作战,攻克重要据点100余处。 华中1945年夏季战役 1945年8月14日,新四军向日、“伪”军发起华中1945年夏季战役,攻占县城30余座、据点40余处。 注释 | 1936年底,西安事变之后,中国共产党和以中国国民党为主的国民政府达成和解,决定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1937年7月,抗日战争全面爆发。根据国共两党谈判达成的协议,江西、福建、广东、湖南、湖北、河南、浙江、安徽等八省的红军和游击队整编为国民革命军陆军新编第四军,或称国民革命军新编第四军,简称新四军。之所以葉挺選擇新四軍這一番號,是由於他以前和國民革命軍第四軍的淵源。他視第四軍為「老」,中共的新四軍為「新」,意思是繼承「鐵軍」的精神。 1937年10月12日,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正式宣布,南方8省13个地区的红军和游击队,改编为国民革命军陆军新编第四军,任命叶挺为军长,项英为副军长兼政委,张云逸为参谋长,袁国平为政治部主任,周子昆为副参谋长,邓子恢为副主任。中国共产党为加强对新四军的领导,成立中央军委新四军分会,以项英为书记,陈毅为副书记。1937年12月25日,新四军军部在汉口成立。 国共摩擦 随着1937年南京失守,1938年武汉失守,1939年南昌失守,国军主力在日军进攻下已节节西退,到1940年江苏已成敌后有所时日。未退国军除去随汪伪政府投靠日军而成的伪军,敌后只余部分国军半隐藏游击。1940年10月4日國民政府江蘇省省長韓德勤所率國民革命軍第89军对新四军发起由韩集结1.5万人进攻,陈毅粟裕组织4千余人防守的黄桥战役,造成國民革命軍萬餘人傷亡,虜獲第33師長孫啓人等數千人,且讓本來僅駐安徽的新四軍,控制了江蘇部分省境。1940年10月19日,何应钦、白崇禧以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名义,命令新四军、八路军撤到冀察两省和晋东北及冀鲁交界地区;中国共产党对此予以拒绝,仅答应将皖南新四军撤到长江以北。11月17日华中新四军八路军总指挥部成立,叶挺为总指挥,陈毅为副总指挥。1940年11月29日,苏北刘少奇发动进攻韩德勤余部的曹甸战役,国民政府方面大为恼怒,转而拒绝皖南新四军东进从苏南渡江的方案,重新命令皖南新四军必须直接北上,从安徽铜陵、繁昌间北渡长江,并延长最后期限至1940年12月31日。 1941年1月4日,皖南事变爆发,蒋中正命令取消新四军番号。1941年1月2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决定中共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发布重建新四军军部的命令”,“决定用中共中央军委名义发表谈话”;会议决定组成中共中央军委主席团:毛泽东、朱德、王稼祥、周恩来、彭德怀为委员,军委实际工作由主席团办理。任命陈毅为国民革命军陆军新编第四军代军长(军长叶挺在皖南事变中与国民政府谈判时被扣),刘少奇为政治委员,张云逸为副军长,赖传珠为参谋长,邓子恢为政治部主任。新四军新的军部在江苏盐城,以华中新四军八路军总指挥部为基础组成,并将活动于陇海路以南的八路军、新四军部队统一整编为7个师和一个独立旅,全军9万余人,继续在华中活动。 新四军总结皖南事变的教训,加强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加强了部队的正规化建设和抗日根据地建设,并根据政治斗争需要,实行主力地方化,先后成立苏中、淮南、苏北、淮北、皖江等军区以及许多军分区,发展了地方武装和民兵。1941年至1943年,新四军进行了反“扫荡”、反“清乡”、反“蚕食”、反磨擦斗争,渡过了抗日战争中最困难的时期。 1943年春天,日军进攻韩德勤部,韩德勤不支,在新四军掩护下退入淮海根据地。随后,韩德勤又与彭雪枫部、黄克诚部发生摩擦冲突。独立第六旅旅长李仲贤,保安第三纵队队长王殿华战死,韩德勤本人也被新四军俘虏。陈毅根据中共中央的指示,将韩德勤“礼送出境”。此后,鲁苏战区在苏北的根据地全部丧失。 同年,中共發起憲改主張,提出了開放黨禁、保障人民民主自由等訴求,要求成立聯合政府。同时新四军在苏中苏北发动以摧毁日伪据点和堡垒为目的的游击战,1944年在日軍攻陷洛陽、長沙、衡陽時,在蘇魯、蘇皖方面新四軍與華中伪國民政府部隊發生大小戰役九次。9月,新四軍所屬7師分別在蘇中、皖南青陽、皖北、九江、浙贛路一線、合肥、巢縣一帶,與留守國民革命軍產生摩擦,國民革命軍王俸綬司令不敵自殺身亡。9月底八路军115師與新四軍第3師萬餘人,圍攻國民政府銅山縣政府駐地,駐地團長王家先生死不明。 抗日战争胜利后,叶挺1946年3月4日获释,在4月8日乘飞机去延安时遇难身亡。 編制 1938年春 1938年1月6日新四军军部移至江西南昌,后移至皖南歙县之岩寺。新四军下辖4个支队和1个特务营。全军共约1.03万人,属于顧祝同指挥的第三戰區戰鬥序列,並規定在蘇北、皖南地區擔任游擊。新四军改编后,各支队随即相继开赴江南抗日前线。 第一支隊司令員陳毅,副司令員罗炳辉、傅秋濤(后),參謀長胡發堅,政治部主任劉炎 第二支隊司令員張鼎丞,副司令員粟裕、谭震林(先),參謀長羅忠毅,政治部主任王集成 第三支隊司令員張雲逸,副司令員譚震林,參謀長趙凌波,政治部主任胡榮 第四支隊司令員高敬亭,副司令员戴季英,參謀長林維先,政治部主任蕭望東 1939年冬 1939年2月,中共中央军委副主席周恩来到皖南视察,与新四军领导人商定了“向南巩固,向东作战,向北发展”的战略方针。1939年9月,江抗西撤到长江中的扬中县与挺进纵队合编,并向苏北发展。1938年9月30日,在河南省确山县竹沟镇组建的新四军游击支队东征,开辟了豫皖苏边区抗日根据地。1939年1月,开辟了豫鄂边区的抗日根据地,辖5个团队和3个游击总队。至1939年冬,新四军下辖江南指挥部、江北指挥部、游击支队、豫鄂挺进纵队,共计49901人。 1940年冬 至1940年冬,新四军下辖新编第一、第二、第三支队、江南指挥部、江南人民抗日救国军东路指挥部、江南人民抗日救国军西路指挥部、江北指挥部、苏北指挥部、豫鄂挺进纵队,共计88744人。但关于此时新四军的兵力有1.03萬、3.5萬、9萬 、逾13萬等多种說法。 1941年春 1941年1月4日皖南事变使新四军遭受重大损失,蒋介石下令取消新四军番号。1月9日,项英、周子昆、袁国平等擅自离队出走,后因无法突围而又返回。11日,中共中央决定,皖南新四军由叶挺和饶漱石统一指挥,项英随军北上。20日,中共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命令重建国民革命军陆军新编第四军军部,陈毅任代理军长、政治委员刘少奇、副军长张云逸、参谋长赖传珠、政治部主任邓子恢。1月25日,新军部以华中总指挥部为基础宣告成立。随后成立了中共中央军委华中分会,又称新四军分会,刘少奇为书记,陈毅、张云逸、邓子恢、赖传珠为委员。新军部将长江南北的新四军和陇海铁路以南的八路军,统一整编为7个师和1个独立旅,共9万余人。 1941年3月14日,项英与周子昆被副官刘厚总杀害。 1945年夏 根据《中国人民解放军全国解放战争史》,至抗战胜利前夕,华东新四军总兵力为25万人(不含位于中原地区的新四军第5师李先念部4万余人)。1945年对日战争结束后,根据中共中央“向北发展,向南防御”的方针,新四军主力北移山东,江南的新四军部队移往苏北。1946年1月7日,新四军军部与山东军区合并,成立“新四军兼山东军区”和山东野战军,陈毅为新四军军长、山东军区兼山东野战军司令员,饶漱石为政治委员,张云逸、罗炳辉为副军长兼副司令员,黎玉任副政治委员兼山东野战军政治委员,陈士榘任参谋长,袁仲贤任副参谋长,舒同任政治部主任,唐亮任政治部副主任。新四军兼山东军区下辖胶东、鲁中、鲁南、滨海、渤海五个二级军区,山东野战军(辖第1、2纵队,第7、8师),兵力约27万人。 1946年春 留在苏皖边境的新四军编为华中军区(司令张鼎丞,政委邓子恢,辖淮南、苏中两个二级军区,5、6、7、8四个军分区,海防纵队,雪枫军政大学,解放第1、2、4军)、华中野战军(司令粟裕,政委谭震林,辖第6、7、8、9纵队),兵力约18万人,归新四军兼山东军区领导。 1946年6月,国军以30万人围攻由新四军第5师改编的中原军区,国共双方签定的停战协定破裂,国共内战重新爆发。1947年1月23日中央军委发布命令,撤销华中野战军、华中军区、山东野战军、山东军区和新四军番号,原新四军主力7个师中第1、2、4、6、7五个师及山东军区一部合编为华东野战军。原新四军3师已于1945年开赴东北并在1946年编为东北民主联军第2纵队、第6纵队第16师、西满军区;原新四军5师与八路军359旅(南下支队)、河南军区等部编为中原军区,即1946年中原突围被围攻之部队,该部突围后一部建立豫陕根据地,一部进入陕西改归西北野战军。至1948年下半年,上述各部统一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 华东野战军成立时80%兵力源自新四军,东北民主联军成立时35%兵力源自新四军,此外新四军也构成了西北野战军一部。 军服、军歌 新四军同八路军一样,也是左臂戴臂章,臂章正面为“N4A”三字(即为新四军的英文缩写),背面是部队番号及佩戴者姓名,八路军军服一般为土黄色或黄绿色,新四军一般为灰色军服。 新四军军歌创作于1939年。3月间,首先由陈毅写出歌词初稿《十年》,后经叶挺、项英、袁国平、周子昆、李一氓等新四军高级将领集体修改定稿,于1939年6月发表在新四军的刊物上,署名为“集体创作,陈毅执笔”,新四军鲁迅艺术团团长何士德谱曲。 战役列表 庐无战役 1938年10月下旬,新四军第4支队为开辟新的抗日根据地,发动庐无战役,攻克安徽省庐江县、无为县地区,造成“伪”军保安团伤亡3000余。 马家园战斗 1938年11月初 新四军在皖南马家园反击日军进攻的战斗 繁昌保卫战 1938年12月至1941年初,新四军三支队与侵华日军双方关于安徽省繁昌县城争夺发生的战役,战役历时一年余,期间繁昌县几次易手,最终以新四军成功收复繁昌城告终。 黄桥战役 |
在德行方面出众的有:颜回(子淵)、闵损(子騫)、冉耕(伯牛)、冉雍(仲弓)。 在言语方面出众的有:宰予(子我)、端木赐(子貢)。 在文学方面出众的有:言偃(子游)、卜商(子夏)。 在政事方面出众的有:冉求(子有)、仲由(子路)。 十哲以外,在文学方面出众的有颛孙师(子張)、曾参(子輿)、澹臺滅明(子羽)、原宪(子思)、公冶长(子長)、樊须(子遲)、有若(子有)、公西赤(子華)。 孔子死后,“七十子之徒散游诸侯,大者为师傅卿相,小者友教士大夫。”这样就在政治上打破了贵族垄断的世卿世禄制,为专制君主自由任免布衣卿相的官僚体制创造了条件。底下是四科十哲與相關弟子資料: I.德行科: 顏子:孔門第一得意弟子,但未出仕,身體虛弱,英年早逝。孔子曰:「賢哉回也!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 閔子 冉耕子 冉雍子 II.言語科: 宰子:宰子曾與孔子討論三年喪期的禮制及仁的問題,宰子認為為了精進德業,服喪一年也夠了,孔子相當生氣而批評。另外,他因「晝寢」而被孔子批評為「朽木不可雕也」,為此一著名成語的來由。 端木子:孔門第三得意弟子,帶領眾弟子為孔子守喪三年,三年後再獨守三年,共為孔子守了六年喪禮。專長是外交辭令,本身是商人,為儒商先祖,與陶朱公范蠡齊名。 III.文學科: | 据《史记》记载,孔子有弟子三千,其中精通六艺者七十二人,称“七十二贤人”。 孔子有十位傑出弟子,號稱孔門四科十哲: 在德行方面出众的有:颜回(子淵)、闵损(子騫)、冉耕(伯牛)、冉雍(仲弓)。 在言语方面出众的有:宰予(子我)、端木赐(子貢)。 在文学方面出众的有:言偃(子游)、卜商(子夏)。 在政事方面出众的有:冉求(子有)、仲由(子路)。 十哲以外,在文学方面出众的有颛孙师(子張)、曾参(子輿)、澹臺滅明(子羽)、原宪(子思)、公冶长(子長)、樊须(子遲)、有若(子有)、公西赤(子華)。 孔子死后,“七十子之徒散游诸侯,大者为师傅卿相,小者友教士大夫。”这样就在政治上打破了贵族垄断的世卿世禄制,为专制君主自由任免布衣卿相的官僚体制创造了条件。底下是四科十哲與相關弟子資料: I.德行科: 顏子:孔門第一得意弟子,但未出仕,身體虛弱,英年早逝。孔子曰:「賢哉回也!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 閔子 冉耕子 冉雍子 |
。 副總統 曾支持杜魯門連任參議員的聖路易斯民主黨領袖羅伯特·E·漢尼根,在1944年與杜魯門達成協議,幫助他成為副總統。 當時漢尼根正出任民主黨全國委員長,而總統羅斯福則因为副總統亨利·華萊士過份崇尚自由主义,希望予以撤換。南卡罗来纳州的詹姆斯·F·柏恩茲是其中的一位熱門人選,但由於他的種族隔離主義者身份而被認為過于保守,所以漢尼根在芝加哥舉辦的1944年民主黨全國會議中推薦了杜魯門,從而在1944年的美國總統選舉中出現了「羅斯福—杜魯門」組合,結果這個組合在選舉中取得壓倒性的勝利。至於漢尼根推薦杜魯門一事,就被傳媒稱為「密蘇里協議」。 然而出乎意料的是,杜魯門宣誓就任副總統之後數日,即接替羅斯福任總統前的數個月,他公然出席了彭德格斯特的喪禮。據了解,他也是唯一一位列席的民選政府官員。 杜魯門經常為自己支持彭德格斯特一事作出辯護,說到自己的得益大於回報。杜魯門又說,當他晉身參議院的時候,彭德格斯特曾忠告到: 第一届总统任期(1945年-1949年)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前夕 當時,第二次世界大戰已經接近尾聲,杜魯門是在羅斯福的身體健康每况愈下時被任命為副總統的,而任職副總統的時間只有82日,因此他們兩人沒有開展重要的合作,一些主要計劃如曼哈顿计划,杜魯門亦沒有參與。 在1945年4月12日,正當杜魯門在國會和議長山姆·雷伯恩一起的時候,杜魯門被傳召到白宮並繼任總統。到達白宮後,埃莉诺·罗斯福告訴他羅斯福已經身故,於是杜魯門慰問可以為她做甚麼,但這位前第一夫人卻反問道:「我們有甚麼事可以為你效勞嗎?你現在可正身陷困境。」 杜魯門曾告訴傳媒: 「我的感覺就像月亮、星星和所有星球都要墜落到我身上。」 以下摘錄了杜魯門上任後首五個月所發生的大事: 4月25日-各國代表在加里福尼亞州三藩市決議成立聯合國 4月28日-意大利的墨索里尼被殺 5月1日-希特勒已被宣布自殺身亡 5月2日-驻守柏林德军向苏军投降 5月7日-納粹德國簽署無條件投降書。 5月8日-歐戰勝利紀念日 7月17日至8月2日-盟國召開波茨坦会议,商討如何重建戰後秩序 8月6日-盟軍在日本重要工業及軍事中心廣島投下原子彈,為人類首次在戰爭中使用核武器。 8月8日-蘇聯宣布對日宣戰,並於次日午夜向受日本佔領的滿州(今中國東北地區)展開攻擊。 8月9日-盟軍在長崎投下原子彈。 8月14日-日本同意投降,是為对日战争胜利纪念日 9月2日-日方在USS密蘇里號上正式投降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 聯合國 杜魯門在二次大戰後意識到美國和蘇聯不再存在共同敵人和利益,因此他在政策方針上明顯有抗衡蘇聯的傾向。作為一名「威尔逊國際主義者」,杜魯門強烈支持成立聯合國,並在前第一夫人埃莉诺·罗斯福的襄助下,促成了首次联合国大会的召開,以回應社會在戰後渴求和平的心態。 杜魯門主義與馬歇爾計劃 雖然杜魯門謙稱自己不熟悉外交事務,國會又為共和黨所控制,但是他仍憑國內浸信會教徒的支持,而發表了「杜魯門主義」及落實了「馬歇爾計劃」。「杜魯門主義」是美國實行「圍堵政策」的開端,他先後請國會撥款4億美元,支援希臘和土耳其對抗共產主義,又於1947年3月12日發表到: 為了使國會通過對「馬歇爾計劃」撥款,杜魯門則盡量把國會的目光移到共產主義,指出共產主義正在歐洲的落後地區興旺發展。杜魯門後來承認自己的言論誇大了共產主義的威脅,但辯稱這樣做是「為了讓國會意識危機的存在」。另一方面,為了強化美國在冷戰中對抗共產主義,他簽署了《1947年國家安全法案》,又分別成立了国防部、中央情報局、美国空军(獨立自美國陸軍航空軍)和國家安全會議。 良政 經過民主黨多年來在國會取得多數優勢和持續由民主黨人士出任總統,國民開始出現了厭倦,以致共和黨在1946年中期選舉重新在國會取得了多數優勢。共和黨除了在眾議院有55席的增幅,在參議院也有數席的增長。杜魯門一向在外交事務上與共和黨領袖有密切的合作,可是在國內事務上,兩黨卻存在很大的分歧。杜魯門未能成功阻止減稅和取消價格管制,而在《塔虎脫—哈特萊法》的爭論上,他曾對法案加以否決,但否決決定最終遭國會推翻,以致工會勢力受到相當的削弱。到了1950年,由於韓戰爆發,杜魯門再次向國會要求加稅。 到了1948年的大選,杜魯門聲言自己是民主黨的一份子,會貫徹「新政」的傳統,因而在政綱中提出了不少的建議,包括提倡實施全民醫療保險、推翻針對工會的《塔虎脫—哈特萊法》,以及一系列激進的保障民權的立法措施。這些政綱在後來歸類為「良政」。 然而杜魯門的「良政」計劃並不獲普遍支持,當中只有一項主要的法案得到通過。 承認以色列 杜魯門早在1939年已支持錫安主義的運動,並且有份策劃在巴勒斯坦建立猶太國。在1946年,英美調查委員會建議在巴勒斯坦地區逐步建立兩個國家,以防猶太人或阿拉伯人在該地區取得支配地位。可是,這個建議沒有得到輿論支持,而駐守巴勒斯坦的英軍因頻頻受到錫安主義集團的襲擊,使英國政府備受壓力,促成了撤軍。結果在英國的催迫下,聯合國的一個特別委員會建議立即把巴勒斯坦分割成兩個國家,這個建議在杜魯門的支持下,於1947年的聯合國大會中獲得通過。英國政府於是宣告在1948年5月15日正式撤出巴勒斯坦,但阿拉伯聯盟會議的成員國卻對聯合國的決議表示反對,並派兵到巴勒斯坦外圍。 當時杜魯門與國務院在巴勒斯坦問題上出了現明顯分歧,與此同時,美蘇關係也日趨緊張。最終,杜魯門在以色列單方面立國後的11分鐘,即確認了其主權,但是這個決定,在國內外均引起很大爭議。 柏林空運 在1948年6月24日,蘇聯在未經諮議盟軍的情況下,單方面中斷了前往柏林美、英、法佔區的陆地通道,而柏林正位於蘇聯所佔的東德之內,顯示出蘇聯有迫使盟國撤出西柏林的意思。結果,美國駐德國美佔區的司令盧西烏斯·D·克雷將軍建議,沿著由西德至西柏林的高速公路,對西柏林進行大規模的空運物資,以示公義。空運本身將以完全和平的方式進行,但若果空運隊伍遭受攻擊或被迫中斷,就應該作出防衛。然而,杜魯門聽取華盛頓的意見後,相信柏林空運計劃很有可能會觸發戰爭而表示憂慮。但最後在6月25日,盟國仍然決定對柏林空運,一直至1949年5月11日,前往西柏林的道路重開,空運行動才告結束。 國共內戰 1947年,杜魯門命令組成調查團再訪華。魏德邁報告內警告國民黨軍事上已處於劣勢,中共很可能統一中國,他建議美國承諾給予國民政府援助,惟不被美國政府採納,撰寫之報告更被列為機密被束之高閣。且美國總統杜魯門堅決反對其意見,並在杜魯門總統支持下,喬治·馬歇爾已下令自1946年7月29日到1947年5月26日,美國政府對國民政府實行武器禁運。1948年4月,美国国会通过《援华法》,经杜鲁门批准后对国民政府援助4亿美元,其中1.25亿美元特别赠款用于自行购买军事物资而非直接援助 。由于各方的拖延,直至1948年底第一批物资才运抵中国。 杜魯門政府清楚自己的對華政策,軍經援助、調停行動均使中華民國政府走向失敗,決定趕在國共分出最後勝負前,採取「袖手旁觀」政策,在盟友中華民國在大陸全面崩潰前盡速脫身。 消除軍方種族差別待遇 自從重建時期以來,每屆聯邦政府都沒有再關注民權的發展,而杜魯門正是第一位重新關注民權的總統。在1946年,美國本土發生了數宗殘暴的私刑,其中有兩名黑人男子和兩名黑人婦女在喬治亞州的-{zh-hans:沃尔顿县; zh-hk:華爾頓縣;}-附近被殺害;另外亦有一名剛從二戰戰場退役的非洲裔軍人遭到虐待,稱為艾薩克·伍德沃德事件。這些濫用私刑的事件引起了社會對民權的關注,並促使杜魯門在1947年發表一份名為《保障這些權利》的報告。該報告對改革民權提出了10點議程,包括將私刑列入聯邦罪行。到了1948年2月,杜魯門總統將這些議程提到國會,並建議設立幾個聯邦政府職位,以專責落實一些如選舉權和平等就業等人權。 可是這些改革卻招來南部民主黨員在黨內總統提名大會表達出強烈反對,但杜魯門對此不以為然,並說:「我的祖先是聯盟國的人……但當我得知剛從海外歸來的黑人士兵,在密西西比給拋出軍車之餘,又遭到毒打,我立即感到了反胃。」 第二届总统任期(1949年-1953年) 1948年總統大選 1948年11月2日,在1948年美國總統選舉中,杜魯門出乎眾人預料之外,最終在大選中勝出。 在民主黨全國黨大會中,杜魯門意圖淡化他在民權方面的政綱,以緩和黨內南北派系的衝突。可是,美國參議員候選人兼明尼苏达州明尼阿波利斯市長休伯特·汉弗莱在地區黨領袖支持下,在會上建議民主黨應採取更積極進取的人權政策,結果建議被杜魯門全心全意地採納。不出兩星期後,杜魯門簽署了《行政命令9981號》,指令在美國軍隊廢除了種族隔離政策。 但杜魯門事實上十分擔心支持民權改革會帶來政治風險,至於失去南方的迪克西民主黨人的支持,更有可能拖垮民主黨。 當時的共和黨總統候選人、紐約州州長托马斯·杜威在民意調查中被認定穩操勝券,而盖洛普民意测验在大選前兩星期,即使還有14%游離票,但也停止了民意調查。結果,盖洛普民意测验的創造者乔治·盖洛普犯了一個在日後不再重蹈的錯誤,他總結到:「游離票站到了執政者的一方。」 杜魯門站在守車車尾,沿著鐵路穿州過省,到各地短暫停留,發表演說的競選手法,取得了一定的成功,在日後更成為每屆總統競選必備的重要環節。 杜魯門在第一屆任期沒有副總統,在第二屆任期則以艾爾本·威廉·巴克利出任副總統。 核武僵局 蘇聯在比預期中快的情況下,成功研發原子彈,更在1949年8月29日進行了首次試爆,從而促成了大戰後的軍備競賽。在1953年1月7日,杜魯門亦向外界宣佈,美國已經成功試爆體積更大的氫彈。 新中國 1948年11月2日,杜魯門競選連任總統成功,擊敗美國共和黨總統候選人湯瑪斯·杜威。 1948年11月28日,蔣中正為了爭取美國對他再次的支持,再度派遣宋美齡前往美國,然而當時的美國總統杜魯門態度冷淡。1949年初,蔣中正下野,李宗仁做代理總統,但蔣仍以「國民黨總裁」的身分在幕後操控政局。閻錫山出任國防部長兼行政院長在廣州發號施令。蔣中正先後訪問菲律賓及韓國會晤季里諾與李承晚,商議組織遠東反共聯盟。中國內部戰事方面,1949年4月,中国人民解放军突破長江防線,攻陷國府首都南京,中共在全國戰事明顯佔了上風,中華民國大勢已去。時美國駐華大使司徒雷登在中共佔領南京後,並未隨他國公使南下廣州,而是留在南京,試圖與中共接觸,隨後被召回美國。1949年6月,美國媒體還刊出了司徒雷登建議美國承認中共的新聞。 1949年8月5日,美國國務院發表《中美關係白皮書》,美國為辯護其對華靜觀政策。白皮書嚴詞批蔣,表示中華民國在國共內戰的失敗,是國民政府本身的領導問題,與美國無關,美國在戰後中國情勢已盡力而為,最後失敗應由國民黨負起全責。該書發表後,美國停止對中華民國軍事援助,但也不承認中共,嚴重打擊國府戰鬥士氣。 不久,國民政府遷台,美國總統杜魯門於1950年1月5日(隔年)發表「不介入台灣海峽爭端」聲明。 另外,,认为中國共產黨具有民族主义性质,可以容纳資本主義思想,认为有可能将中華人民共和國拉出苏联阵营,更试图在1949年與中華人民共和國建交。但1950年初,中国与苏联正式签订了新的《中苏友好同盟条约》,中国投入苏联怀抱。1950年1月5日,杜魯門發表聲明,「美國將不以任何方式干預中國目前局勢,或進行足以使美國牽涉於中國內爭的措施。」美國不擬在中國使用武裝力量,不以任何方式干預中國內爭,不予國民政府軍事援助和勸告,但美國政府將繼續給國民政府有限經濟援助。 阿爾傑·希斯與麥卡錫主義的興起 在1948年8月3日,《時代週刊》資深編輯惠特克·錢伯斯在非美活動調查委員會的聽證會上,提交一份名單,上面載有自1930年代至1940年代於美國政府內暗中活動的共產黨員。該名單上載有阿爾傑·希斯的名字,而希斯是國務院的一位官員,曾參與創立聯合國。事後,希斯在1948年8月17日找錢伯斯當面對質,白宮的官方回應亦要求終止對希斯的調查,以引開公眾的注意。 然而兩人的對質與白宮的回應卻引起了軒然大波。在1948年11月,錢伯斯帶領兩名非美活動調查委員會的調查員到马里兰州的一塊南瓜田,並在一個空心的南瓜中找到四枚微型膠卷。微型膠卷內所載的資料則在後來被稱為「南瓜文件」。(事件亦使加里福尼亞州參議員尼克遜一舉成名,因為他後來對著這些膠卷,擺出一個拿著放大鏡的姿勢,拍攝了幾張廣泛流傳的相片) 1950年2月9日,共和黨參議員约瑟夫·雷芒德·麦卡锡在-{zh-hans:西弗吉尼亚州; zh-hk:西維吉尼亞州;}--{zh-hans:惠灵; zh-hk:惠林;}-的共和黨婦女大會上發言,指國務院涉嫌與共產黨員糾纏不清。當時蘇聯正試爆核武、中國又成為共產國家,國內又有阿爾傑·希斯一案,結果麥卡錫透過在國內冒升的反共主义,成功從公眾取得相當的支持,並揭開了「麦卡锡主义」時代的序幕。 朝鲜战争 1950年6月25日,朝鮮人民軍入侵大韩民国,更差不多佔領了整個朝鮮半島。杜魯門立即強烈要求聯合國作出干預,故此以道格拉斯·麥克阿瑟指揮的聯合國軍在1950年10月成功把朝鮮人民軍擊退至中國邊境一帶。 1950年10月,中華人民共和國为保全自身,以朝鮮志願軍的名義對戰事作出干預,麥克阿瑟立即建議杜魯門出兵攻擊中國在鴨綠江一帶的軍事基地,在必要情況下,更可以動用原子彈。但杜魯門不同意麥克阿瑟的觀點,擔心他的方案會使蘇聯加入,使大戰升級,最終有爆發核子戰爭的可能。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援朝的情況下,聯合國部隊被迫南撤,而戰線在1951年春天的時候,更退回戰爭爆發時的地區。於是麥克阿瑟在總統反對的情況下,公開廣播出他對戰事的意見,表示馬歇爾使華是美國外交史上最大的失誤之一,自由世界現在為此以鮮血和災難付出代價,而且更不服從杜魯門的指令。結果在1951年4月11日,杜魯門解除了麥克阿瑟的職務,並召他回國。此後韓戰成為了僵局,直到德怀特·艾森豪威尔上任總統後,方於1953年7月27日達成了停火協議。 放任中國赤化,而造成韓戰這場原本可能不會發生的戰爭與解除麥克阿瑟的職務,使杜魯門在國內變得極不受歡迎,更促使他在1952年的大選不再尋求連任。根據蓋洛普民意調查,杜魯門在1952年2月的支持率為22%,是有史以來在任美國總統所得到的最低支持率。 越南 越戰爆發前,美國早已介入越南問題,而且可追溯至杜魯門任總統的時期。在1945年的对日战争胜利纪念日,胡志明參照美國,撰寫了一份獨立宣言,除了法國勢力外,還將越南國民黨與蔣中正派到越南受降的國軍部隊視為敵人。但在同年9月23日,美國為了防止共產主義由中國傳入越南,繼而向世界散佈,聲明支持法國對越南的管治。 由於遭美國摒棄,胡志明轉移向共產黨求助。在1950年,胡志明宣佈越南獨立,並得到中共和蘇聯的承認,當時他盤踞在接壤中國邊境的一些偏遠地區,而法國仍然佔領餘下的地域。在美國的「圍堵政策」和強烈反共的前提下,美國繼續承認法國對越南的主權,以及確認法國在越南的傀儡政權。因此同樣在1950年,杜魯門對法國發放了一共一千萬美元的援助,又派出123支非戰鬥部隊到越南,協助處理物資事宜。到了1951年,援助總額上升至一億五千萬美元,至1953年更達至了十億美元(佔美國對外援助總額的1/3,也佔法國一方支出的80%)。 翻新白宮 和其他美國總統不同的是,杜魯門入住白宮的時間非常之短。理由是有屋宇結構專家在他上任後不久指出白宮隨時有倒塌的危險,部份主因是因為在1812年战争中,白宮的牆壁和地基曾被火焚燒,以致在結構上出現了問題。於是杜魯門對白宮的地基進行了大規模的重建工程,另外又在白宮的南翼柱廊的第二層,加建了一個陽台(即所謂的「杜魯門陽台」)。至於杜魯門一家則搬到附近的布莱尔宫,作為自己的「白宮」。 險遭刺殺 在1950年11月1日,兩名分別叫傑斯里奧·托里索拉(Griselio Torresola)和奧斯卡·柯拉索(Oscar Collazo)的波多黎各民族主義者,企圖於布萊爾賓館行刺杜魯門,但行刺失敗。柯拉索被裁定謀殺罪成,於1952年被判處死刑,不過後來得到杜魯門減刑為終身監禁。 事件發生後,杜魯門決定在波多黎各舉行一次民主的公民投票,以決定波多黎各的地位和與美國的關係。最終波多黎各制定了自己的憲法,並确立成為美國的自治邦。 連串醜聞 在1950年,參議院在的帶領下,對政府高級官員受賄進行調查,當中發現不少官員曾收受過名貴皮草和冰箱一類的物品,而國稅局更牽涉在內。結果一共有166名國稅局員工辭職或被解僱,部份人更被司法部控告瞞稅和貪污等罪行。一般歷史學家都同意杜魯門沒有牽涉到國稅局的貪污醜聞,亦相信他對此並不知情—但卻有一次例外。在1945年,一位香水公司總裁送了一部十分昂貴的新型號冰箱給杜魯門太太,該名商人其後在杜魯門和他的好友哈利·佛漢將軍的協助下,在二戰結束後不久取得優先前往歐洲的機票,而那名商人在回程時又與一位傷兵強奪機位,傷兵「被擠下機」。事件在1949年曝光,使杜魯門大為尷尬,但他仍然大力為佛漢將軍作出辯護,可是實際上,佛漢將軍本人當時被一連串的白宮辦公室醜聞纏身。 到了1952年,德怀特·艾森豪威尔發起一連串運動,指政府混入了不少蘇聯特工,再次使杜魯門政府備受困擾。早於1947年,杜魯門設立了一個「效忠委員會」,調查聯邦政府是否混入了間諜。後果是,自1947年至1952年,大約有20,000名公務員遭到調查,當中有約2500人「自願」辭職,400人被辭退。另外自1945年至1946年,約翰·埃德加·胡佛多次向杜魯門作出警告,指財政部的助理部長哈利·德克斯特·懷特是蘇聯間諜。加拿大總理亦同樣向FBI警告要注意懷特,而來自蘇聯的變節人士也證實了這個情報。最後杜魯門唯有將懷特調任為國際貨幣基金會的美國代表,他又承認設立「效忠委員會」是他當總統犯下的最大失誤。 曾簽署的重要法案 國家安全法案-1947年7月26日 杜魯門主義-1947年3月12日 馬歇爾計劃/歐洲復興計劃-1948年4月3日 重要的行政命令 行政命令9981號 內閣 (所有在1945年供職的內閣官員均原先在羅斯福政府供職) 任命最高法院法官 杜魯門任內任命了下列美国最高法院法官: 哈羅德·希茨·柏頓-1945年 弗雷德·M·文森(首席大法官)-1946年 湯姆·甘貝爾·克拉克-1949年 雪曼·明頓-1949年 卸任總統以後 1952年總統大選 1951年,美國國會通過《第22號修正案》,防止總統尋求第三屆任期(若該總統曾有一次為期多於兩年的任期,該總統日後只可有多一屆任期),但杜魯門不在此限。 1951年夏季,杜魯門解除麥克阿瑟職務後不久,杜魯門邀請了德怀特·艾森豪(當時仍未決定加入甚麼政黨)為民主黨出選總統、而自己則當他的副總統,但遭他拒絕。 到了新罕布什尔州初選的時候,由於杜魯門沒有對任何民主黨候選人作明確支持,自己又沒有宣佈放棄競逐,結果杜魯門的名字出現在選票上(在新罕布什尔州,任何人可未經當事人同意,在初選中作出提名)。然而,杜魯門在新罕布什尔州初選中被黨內的擊敗後,3月,杜魯門宣佈放棄競逐連任,又極力勸說伊利诺伊州州長阿德萊·史蒂文森參選,最終史蒂文森成為了民主黨的總統候選人,史蒂文森後來兩次敗給艾森豪。 财务状况、杜鲁门回忆录与杜鲁门总统图书馆 在当选为杰克逊县法官之前,杜鲁门基本没赚到什么钱,生意上的失败还为他带来负债。1934年,杜鲁门当选为参议员,有了1万美元的年薪(),在当时属于高收入,但由于需要同时维持两个房子(其中一个在高物价的华盛顿),支出女儿的大学学费,有时还要资助贫困亲属,杜鲁门夫妇攒不下什么钱。以至于在被提名为副总统时,杜鲁门的资产只有大约7,500美元的现金和政府债券。当选总统后,杜鲁门的财务状况大幅改善,1949年,杜鲁门的年薪高达100,000美元(),还获得了50,000美元的开支津贴。 卸任后,杜鲁门回到了独立城和贝丝共同居住多年的华莱士家中。此时杜鲁门家庭的生活并不困窘,光在1953年12月杜鲁门的遗嘱草案中他就列出了价值25万美元的土地、相同金额的储蓄债券和15万美元的现金。他在其中对妻子贝丝写道:"债券、土地和现金都来自总统工资和自由开支账户的储蓄。这应该能让你和玛格丽特舒适地生活。" 1953年2月,杜鲁门签订了自己回忆录的出书协议。两本回忆录分别在1955年和1956年出版: 《Memoirs by Harry S. Truman: Year of Decisions》(第一集,ASIN B000BC81YE) 《Memoirs By Harry S Truman: Years of Trial and Hope》(第二集,ASIN B000CQXZWM) 尽管一开始杜鲁门的写作过程不太顺利,更换了十几个共同作者,但出版后回忆录在商业和评论界获得了巨大成功,也为杜鲁门带来了670000美元的报酬()。 1957年,杜魯門模仿他的前任總統羅斯福,出資成立了杜魯門總統圖書館,捐贈予聯邦政府。這也是自《1955年總統圖書館法案》通過以來第一所建立的總統圖書館,以後每位卸任總統都會建立一所總統圖書館。 1958年,国会通过了《前总统法》,向每位前总统提供每年25,000美元()养老金。通常,国会和联邦法院的前成员都能获得联邦退休金,杜鲁门在任时也推行了联邦雇员退休制度(FERS),以确保所有前公务员都能在退休后获得财政支持。但是直到杜鲁门卸任时,美国总统还没有退休金。由于国会养老金直到1946年在杜鲁门已经离开参议院后才被批准,杜鲁门卸任后也不能领取参议员养老金。2021年,纽约杂志抨击称杜鲁门曾在幕后为此进行游说,他写信给国会领导人说,自己因为没有收入已经接近贫困。可是杜鲁门实际上积累了不少资产。當時另一位在世的前任總統赫伯特·胡佛虽然并不缺钱,但也领取了這份退休金,據报道是為免使杜魯門尷尬。 晚年生活 在1956年,杜魯門伉儷出訪歐洲,一時間成為了全球的焦點。在英國,杜魯門獲牛津大學頒發民法學榮譽學士學位,並最後一次和朋友邱吉爾會面。回程美國前,他又為民主黨總統候選人阿德萊·史蒂文森作全力支持(他最初支持紐約州州長W·艾夫里爾·哈里曼)。 杜魯門年屆80歲的時候,獲宴請到華盛頓,並準備在參議院發表講話,但因為他在歡迎儀式上大受感動,而不能言語。當時美國在越戰泥足深陷,後來共和黨政府又爆發水门事件,結果使杜魯門的支持度急升,更為參議院候選人助選。在1964年,杜魯門在浴室跌倒,撞傷了額頭,折斷了兩條肋骨,眼鏡也撞碎了。自此,他的身體狀況大不如前,並中斷了以往每天到總統圖書館的習慣。1965年,约翰逊總統在杜魯門圖書館簽署了《醫療保健法案》,並把首兩張醫療保健卡發予杜魯門和妻子貝絲。杜魯門亦曾在任內爭取落實全民醫療保健,然而完全沒有實踐。 到了1972年12月5日,杜魯門因肺炎引發肺氣腫,被送往堪薩斯城研究醫院及醫療中心。最終於12月26日因器官衰竭逝世,享年88歲。他死後被安葬於杜魯門圖書館。 约翰逊是唯一一位出席了杜魯門葬禮的在世前總統,但他自己在約一個月後亦因病逝世。 著作 《杜鲁门回忆录第一卷决定性的一年1945》1956,中文版1964世界知识出版社 《杜鲁门回忆录第二卷考验和希望的年代》1956,中文版1964世界知识出版社 榮譽 雖然杜魯門在任時的民望曾跌至美國總統歷史上最低位,支持度只有百分之二十二,但綜合了多年來的民意調查 ,杜魯門得到了7.18分,在42位美國總統中排名第7,可謂「名列前茅」。 杜魯門曾獲下列榮譽: 時代年度風雲人物(1945年和1948年) 美國童軍的水牛銀章(1950年) 國會榮譽金勳(1984年,身後頒發) 共濟會聖殿騎士 共濟會會員 慈壇社會員 歷史遺跡 :包括在獨立城達拉威街219號的華萊士大廈和在密蘇里州格蘭威的家族農場。(但大部份的農地早已轉售他人發展) :位於密蘇里州拉馬爾,杜魯門在那裡出生,曾在那裡小住了11個月。 杜魯門圖書館及博物館:位於獨立城的總統圖書館。 :杜魯門位於佛罗里达州基韋斯特的冬季別墅。 杜魯門的中間名「S」 杜魯門(Harry S. Truman)的中間名只有一個字母「S」。這種做法在南部州份和密蘇里州也十分普遍,當地人都習慣以英文字母來代替名字。杜魯門則表示,他的中間字母是為了紀念他的祖父安德森·希(普)·杜魯門(Anderson Shipp(e) Truman)和外祖父所羅門·楊(Solomon Young)而起的,因此字母「S」同時代表了「希(普)」(Shipp(e))和「所羅門」(Solomon)兩個字。他又曾說過,「S」本身就是一個名,不是字母,所以不需加上一點。 然而,應說明的是,按照英文文法,只有縮寫的字詞才需要加上一點。但事實上,不論是美國政府部門的官方文件,抑或是杜魯門的總統圖書館,都在「S」字後補上了一點。另一方面,杜魯門總統圖書館內亦保存了很多他本人的親筆簽名,而這些簽名的「S」字後,大多都附有一點。 關於杜魯門的字母「S」後應否加上一點,一直以來也引起了廣泛的爭論。不過一般認為,雖然「S」不是縮寫,但仍需在後面加上一點。 雜記 他10歲的時候曾染上白喉。 他不愛喝威士忌,原因是他曾以威士忌治療白喉。 他是第一位乘搭現代潛水艇到水底的美國總統。 「叫他去死!」()—這是他知道自己要成為富兰克林·德拉诺·罗斯福的競選副總統後,對傳達員說的第一句話。 他熱愛彈鋼琴,並在1948年帶了一部鋼琴到白宮。 他是约翰·泰勒的曾外甥。 他是首位薪金超過100,000美元的美國總統。 他是左撇子,但他的父母卻強迫他改用右手,這種教學方針也在當時美國的小學十分普遍。 他曾被評為「最佳衣著打扮」的10位參議員之一。 他的名Harry乃取自舅父-{zh-hk:夏里遜;zh-tw:哈里遜;zh-cn:哈里森;}-·楊(Harrison Young)。 他是首位在戰時上任的美國總統。 影片欣賞 於1995年,HBO發行了一套關於杜魯門的電視電影,名為,由蓋瑞·辛尼斯(Gary Sinise)飾演總統。該影片以大衛·麥卡洛(David McCullough)所作的傳記為底本,主要講述杜魯門如何由一位小鎮的平常人踏上了美國總統之路。該影片獲得了不少獎項。 參見 布莱尔宾馆 1944年美國總統選舉 1948年美國總統選舉 美國歷史 (1945年-1964年) 哈利·S·杜魯門總統圖書館及博物馆 杜魯門號航空母艦 杜魯門州立大學 小徑聖母像 註釋 參考文獻 參考書目 一手資料 (35 volumes) 女兒對父親的回憶錄 二手資料 分為兩冊陳述歷史 Fleming, Thomas J. | 良政 經過民主黨多年來在國會取得多數優勢和持續由民主黨人士出任總統,國民開始出現了厭倦,以致共和黨在1946年中期選舉重新在國會取得了多數優勢。共和黨除了在眾議院有55席的增幅,在參議院也有數席的增長。杜魯門一向在外交事務上與共和黨領袖有密切的合作,可是在國內事務上,兩黨卻存在很大的分歧。杜魯門未能成功阻止減稅和取消價格管制,而在《塔虎脫—哈特萊法》的爭論上,他曾對法案加以否決,但否決決定最終遭國會推翻,以致工會勢力受到相當的削弱。到了1950年,由於韓戰爆發,杜魯門再次向國會要求加稅。 到了1948年的大選,杜魯門聲言自己是民主黨的一份子,會貫徹「新政」的傳統,因而在政綱中提出了不少的建議,包括提倡實施全民醫療保險、推翻針對工會的《塔虎脫—哈特萊法》,以及一系列激進的保障民權的立法措施。這些政綱在後來歸類為「良政」。 然而杜魯門的「良政」計劃並不獲普遍支持,當中只有一項主要的法案得到通過。 承認以色列 杜魯門早在1939年已支持錫安主義的運動,並且有份策劃在巴勒斯坦建立猶太國。在1946年,英美調查委員會建議在巴勒斯坦地區逐步建立兩個國家,以防猶太人或阿拉伯人在該地區取得支配地位。可是,這個建議沒有得到輿論支持,而駐守巴勒斯坦的英軍因頻頻受到錫安主義集團的襲擊,使英國政府備受壓力,促成了撤軍。結果在英國的催迫下,聯合國的一個特別委員會建議立即把巴勒斯坦分割成兩個國家,這個建議在杜魯門的支持下,於1947年的聯合國大會中獲得通過。英國政府於是宣告在1948年5月15日正式撤出巴勒斯坦,但阿拉伯聯盟會議的成員國卻對聯合國的決議表示反對,並派兵到巴勒斯坦外圍。 當時杜魯門與國務院在巴勒斯坦問題上出了現明顯分歧,與此同時,美蘇關係也日趨緊張。最終,杜魯門在以色列單方面立國後的11分鐘,即確認了其主權,但是這個決定,在國內外均引起很大爭議。 柏林空運 在1948年6月24日,蘇聯在未經諮議盟軍的情況下,單方面中斷了前往柏林美、英、法佔區的陆地通道,而柏林正位於蘇聯所佔的東德之內,顯示出蘇聯有迫使盟國撤出西柏林的意思。結果,美國駐德國美佔區的司令盧西烏斯·D·克雷將軍建議,沿著由西德至西柏林的高速公路,對西柏林進行大規模的空運物資,以示公義。空運本身將以完全和平的方式進行,但若果空運隊伍遭受攻擊或被迫中斷,就應該作出防衛。然而,杜魯門聽取華盛頓的意見後,相信柏林空運計劃很有可能會觸發戰爭而表示憂慮。但最後在6月25日,盟國仍然決定對柏林空運,一直至1949年5月11日,前往西柏林的道路重開,空運行動才告結束。 國共內戰 1947年,杜魯門命令組成調查團再訪華。魏德邁報告內警告國民黨軍事上已處於劣勢,中共很可能統一中國,他建議美國承諾給予國民政府援助,惟不被美國政府採納,撰寫之報告更被列為機密被束之高閣。且美國總統杜魯門堅決反對其意見,並在杜魯門總統支持下,喬治·馬歇爾已下令自1946年7月29日到1947年5月26日,美國政府對國民政府實行武器禁運。1948年4月,美国国会通过《援华法》,经杜鲁门批准后对国民政府援助4亿美元,其中1.25亿美元特别赠款用于自行购买军事物资而非直接援助 。由于各方的拖延,直至1948年底第一批物资才运抵中国。 杜魯門政府清楚自己的對華政策,軍經援助、調停行動均使中華民國政府走向失敗,決定趕在國共分出最後勝負前,採取「袖手旁觀」政策,在盟友中華民國在大陸全面崩潰前盡速脫身。 消除軍方種族差別待遇 自從重建時期以來,每屆聯邦政府都沒有再關注民權的發展,而杜魯門正是第一位重新關注民權的總統。在1946年,美國本土發生了數宗殘暴的私刑,其中有兩名黑人男子和兩名黑人婦女在喬治亞州的-{zh-hans:沃尔顿县; zh-hk:華爾頓縣;}-附近被殺害;另外亦有一名剛從二戰戰場退役的非洲裔軍人遭到虐待,稱為艾薩克·伍德沃德事件。這些濫用私刑的事件引起了社會對民權的關注,並促使杜魯門在1947年發表一份名為《保障這些權利》的報告。該報告對改革民權提出了10點議程,包括將私刑列入聯邦罪行。到了1948年2月,杜魯門總統將這些議程提到國會,並建議設立幾個聯邦政府職位,以專責落實一些如選舉權和平等就業等人權。 可是這些改革卻招來南部民主黨員在黨內總統提名大會表達出強烈反對,但杜魯門對此不以為然,並說:「我的祖先是聯盟國的人……但當我得知剛從海外歸來的黑人士兵,在密西西比給拋出軍車之餘,又遭到毒打,我立即感到了反胃。」 第二届总统任期(1949年-1953年) 1948年總統大選 1948年11月2日,在1948年美國總統選舉中,杜魯門出乎眾人預料之外,最終在大選中勝出。 在民主黨全國黨大會中,杜魯門意圖淡化他在民權方面的政綱,以緩和黨內南北派系的衝突。可是,美國參議員候選人兼明尼苏达州明尼阿波利斯市長休伯特·汉弗莱在地區黨領袖支持下,在會上建議民主黨應採取更積極進取的人權政策,結果建議被杜魯門全心全意地採納。不出兩星期後,杜魯門簽署了《行政命令9981號》,指令在美國軍隊廢除了種族隔離政策。 但杜魯門事實上十分擔心支持民權改革會帶來政治風險,至於失去南方的迪克西民主黨人的支持,更有可能拖垮民主黨。 當時的共和黨總統候選人、紐約州州長托马斯·杜威在民意調查中被認定穩操勝券,而盖洛普民意测验在大選前兩星期,即使還有14%游離票,但也停止了民意調查。結果,盖洛普民意测验的創造者乔治·盖洛普犯了一個在日後不再重蹈的錯誤,他總結到:「游離票站到了執政者的一方。」 杜魯門站在守車車尾,沿著鐵路穿州過省,到各地短暫停留,發表演說的競選手法,取得了一定的成功,在日後更成為每屆總統競選必備的重要環節。 杜魯門在第一屆任期沒有副總統,在第二屆任期則以艾爾本·威廉·巴克利出任副總統。 核武僵局 蘇聯在比預期中快的情況下,成功研發原子彈,更在1949年8月29日進行了首次試爆,從而促成了大戰後的軍備競賽。在1953年1月7日,杜魯門亦向外界宣佈,美國已經成功試爆體積更大的氫彈。 新中國 1948年11月2日,杜魯門競選連任總統成功,擊敗美國共和黨總統候選人湯瑪斯·杜威。 1948年11月28日,蔣中正為了爭取美國對他再次的支持,再度派遣宋美齡前往美國,然而當時的美國總統杜魯門態度冷淡。1949年初,蔣中正下野,李宗仁做代理總統,但蔣仍以「國民黨總裁」的身分在幕後操控政局。閻錫山出任國防部長兼行政院長在廣州發號施令。蔣中正先後訪問菲律賓及韓國會晤季里諾與李承晚,商議組織遠東反共聯盟。中國內部戰事方面,1949年4月,中国人民解放军突破長江防線,攻陷國府首都南京,中共在全國戰事明顯佔了上風,中華民國大勢已去。時美國駐華大使司徒雷登在中共佔領南京後,並未隨他國公使南下廣州,而是留在南京,試圖與中共接觸,隨後被召回美國。1949年6月,美國媒體還刊出了司徒雷登建議美國承認中共的新聞。 1949年8月5日,美國國務院發表《中美關係白皮書》,美國為辯護其對華靜觀政策。白皮書嚴詞批蔣,表示中華民國在國共內戰的失敗,是國民政府本身的領導問題,與美國無關,美國在戰後中國情勢已盡力而為,最後失敗應由國民黨負起全責。該書發表後,美國停止對中華民國軍事援助,但也不承認中共,嚴重打擊國府戰鬥士氣。 不久,國民政府遷台,美國總統杜魯門於1950年1月5日(隔年)發表「不介入台灣海峽爭端」聲明。 另外,,认为中國共產黨具有民族主义性质,可以容纳資本主義思想,认为有可能将中華人民共和國拉出苏联阵营,更试图在1949年與中華人民共和國建交。但1950年初,中国与苏联正式签订了新的《中苏友好同盟条约》,中国投入苏联怀抱。1950年1月5日,杜魯門發表聲明,「美國將不以任何方式干預中國目前局勢,或進行足以使美國牽涉於中國內爭的措施。」美國不擬在中國使用武裝力量,不以任何方式干預中國內爭,不予國民政府軍事援助和勸告,但美國政府將繼續給國民政府有限經濟援助。 阿爾傑·希斯與麥卡錫主義的興起 在1948年8月3日,《時代週刊》資深編輯惠特克·錢伯斯在非美活動調查委員會的聽證會上,提交一份名單,上面載有自1930年代至1940年代於美國政府內暗中活動的共產黨員。該名單上載有阿爾傑·希斯的名字,而希斯是國務院的一位官員,曾參與創立聯合國。事後,希斯在1948年8月17日找錢伯斯當面對質,白宮的官方回應亦要求終止對希斯的調查,以引開公眾的注意。 然而兩人的對質與白宮的回應卻引起了軒然大波。在1948年11月,錢伯斯帶領兩名非美活動調查委員會的調查員到马里兰州的一塊南瓜田,並在一個空心的南瓜中找到四枚微型膠卷。微型膠卷內所載的資料則在後來被稱為「南瓜文件」。(事件亦使加里福尼亞州參議員尼克遜一舉成名,因為他後來對著這些膠卷,擺出一個拿著放大鏡的姿勢,拍攝了幾張廣泛流傳的相片) 1950年2月9日,共和黨參議員约瑟夫·雷芒德·麦卡锡在-{zh-hans:西弗吉尼亚州; zh-hk:西維吉尼亞州;}--{zh-hans:惠灵; zh-hk:惠林;}-的共和黨婦女大會上發言,指國務院涉嫌與共產黨員糾纏不清。當時蘇聯正試爆核武、中國又成為共產國家,國內又有阿爾傑·希斯一案,結果麥卡錫透過在國內冒升的反共主义,成功從公眾取得相當的支持,並揭開了「麦卡锡主义」時代的序幕。 朝鲜战争 1950年6月25日,朝鮮人民軍入侵大韩民国,更差不多佔領了整個朝鮮半島。杜魯門立即強烈要求聯合國作出干預,故此以道格拉斯·麥克阿瑟指揮的聯合國軍在1950年10月成功把朝鮮人民軍擊退至中國邊境一帶。 1950年10月,中華人民共和國为保全自身,以朝鮮志願軍的名義對戰事作出干預,麥克阿瑟立即建議杜魯門出兵攻擊中國在鴨綠江一帶的軍事基地,在必要情況下,更可以動用原子彈。但杜魯門不同意麥克阿瑟的觀點,擔心他的方案會使蘇聯加入,使大戰升級,最終有爆發核子戰爭的可能。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援朝的情況下,聯合國部隊被迫南撤,而戰線在1951年春天的時候,更退回戰爭爆發時的地區。於是麥克阿瑟在總統反對的情況下,公開廣播出他對戰事的意見,表示馬歇爾使華是美國外交史上最大的失誤之一,自由世界現在為此以鮮血和災難付出代價,而且更不服從杜魯門的指令。結果在1951年4月11日,杜魯門解除了麥克阿瑟的職務,並召他回國。此後韓戰成為了僵局,直到德怀特·艾森豪威尔上任總統後,方於1953年7月27日達成了停火協議。 放任中國赤化,而造成韓戰這場原本可能不會發生的戰爭與解除麥克阿瑟的職務,使杜魯門在國內變得極不受歡迎,更促使他在1952年的大選不再尋求連任。根據蓋洛普民意調查,杜魯門在1952年2月的支持率為22%,是有史以來在任美國總統所得到的最低支持率。 越南 越戰爆發前,美國早已介入越南問題,而且可追溯至杜魯門任總統的時期。在1945年的对日战争胜利纪念日,胡志明參照美國,撰寫了一份獨立宣言,除了法國勢力外,還將越南國民黨與蔣中正派到越南受降的國軍部隊視為敵人。但在同年9月23日,美國為了防止共產主義由中國傳入越南,繼而向世界散佈,聲明支持法國對越南的管治。 由於遭美國摒棄,胡志明轉移向共產黨求助。在1950年,胡志明宣佈越南獨立,並得到中共和蘇聯的承認,當時他盤踞在接壤中國邊境的一些偏遠地區,而法國仍然佔領餘下的地域。在美國的「圍堵政策」和強烈反共的前提下,美國繼續承認法國對越南的主權,以及確認法國在越南的傀儡政權。因此同樣在1950年,杜魯門對法國發放了一共一千萬美元的援助,又派出123支非戰鬥部隊到越南,協助處理物資事宜。到了1951年,援助總額上升至一億五千萬美元,至1953年更達至了十億美元(佔美國對外援助總額的1/3,也佔法國一方支出的80%)。 翻新白宮 和其他美國總統不同的是,杜魯門入住白宮的時間非常之短。理由是有屋宇結構專家在他上任後不久指出白宮隨時有倒塌的危險,部份主因是因為在1812年战争中,白宮的牆壁和地基曾被火焚燒,以致在結構上出現了問題。於是杜魯門對白宮的地基進行了大規模的重建工程,另外又在白宮的南翼柱廊的第二層,加建了一個陽台(即所謂的「杜魯門陽台」)。至於杜魯門一家則搬到附近的布莱尔宫,作為自己的「白宮」。 險遭刺殺 在1950年11月1日,兩名分別叫傑斯里奧·托里索拉(Griselio Torresola)和奧斯卡·柯拉索(Oscar Collazo)的波多黎各民族主義者,企圖於布萊爾賓館行刺杜魯門,但行刺失敗。柯拉索被裁定謀殺罪成,於1952年被判處死刑,不過後來得到杜魯門減刑為終身監禁。 事件發生後,杜魯門決定在波多黎各舉行一次民主的公民投票,以決定波多黎各的地位和與美國的關係。最終波多黎各制定了自己的憲法,並确立成為美國的自治邦。 連串醜聞 在1950年,參議院在的帶領下,對政府高級官員受賄進行調查,當中發現不少官員曾收受過名貴皮草和冰箱一類的物品,而國稅局更牽涉在內。結果一共有166名國稅局員工辭職或被解僱,部份人更被司法部控告瞞稅和貪污等罪行。一般歷史學家都同意杜魯門沒有牽涉到國稅局的貪污醜聞,亦相信他對此並不知情—但卻有一次例外。在1945年,一位香水公司總裁送了一部十分昂貴的新型號冰箱給杜魯門太太,該名商人其後在杜魯門和他的好友哈利·佛漢將軍的協助下,在二戰結束後不久取得優先前往歐洲的機票,而那名商人在回程時又與一位傷兵強奪機位,傷兵「被擠下機」。事件在1949年曝光,使杜魯門大為尷尬,但他仍然大力為佛漢將軍作出辯護,可是實際上,佛漢將軍本人當時被一連串的白宮辦公室醜聞纏身。 到了1952年,德怀特·艾森豪威尔發起一連串運動,指政府混入了不少蘇聯特工,再次使杜魯門政府備受困擾。早於1947年,杜魯門設立了一個「效忠委員會」,調查聯邦政府是否混入了間諜。後果是,自1947年至1952年,大約有20,000名公務員遭到調查,當中有約2500人「自願」辭職,400人被辭退。另外自1945年至1946年,約翰·埃德加·胡佛多次向杜魯門作出警告,指財政部的助理部長哈利·德克斯特·懷特是蘇聯間諜。加拿大總理亦同樣向FBI警告要注意懷特,而來自蘇聯的變節人士也證實了這個情報。最後杜魯門唯有將懷特調任為國際貨幣基金會的美國代表,他又承認設立「效忠委員會」是他當總統犯下的最大失誤。 曾簽署的重要法案 國家安全法案-1947年7月26日 杜魯門主義-1947年3月12日 馬歇爾計劃/歐洲復興計劃-1948年4月3日 重要的行政命令 行政命令9981號 內閣 (所有在1945年供職的內閣官員均原先在羅斯福政府供職) 任命最高法院法官 杜魯門任內任命了下列美国最高法院法官: 哈羅德·希茨·柏頓-1945年 弗雷德·M·文森(首席大法官)-1946年 湯姆·甘貝爾·克拉克-1949年 雪曼·明頓-1949年 卸任總統以後 1952年總統大選 1951年,美國國會通過《第22號修正案》,防止總統尋求第三屆任期(若該總統曾有一次為期多於兩年的任期,該總統日後只可有多一屆任期),但杜魯門不在此限。 1951年夏季,杜魯門解除麥克阿瑟職務後不久,杜魯門邀請了德怀特·艾森豪(當時仍未決定加入甚麼政黨)為民主黨出選總統、而自己則當他的副總統,但遭他拒絕。 到了新罕布什尔州初選的時候,由於杜魯門沒有對任何民主黨候選人作明確支持,自己又沒有宣佈放棄競逐,結果杜魯門的名字出現在選票上(在新罕布什尔州,任何人可未經當事人同意,在初選中作出提名)。然而,杜魯門在新罕布什尔州初選中被黨內的擊敗後,3月,杜魯門宣佈放棄競逐連任,又極力勸說伊利诺伊州州長阿德萊·史蒂文森參選,最終史蒂文森成為了民主黨的總統候選人,史蒂文森後來兩次敗給艾森豪。 财务状况、杜鲁门回忆录与杜鲁门总统图书馆 在当选为杰克逊县法官之前,杜鲁门基本没赚到什么钱,生意上的失败还为他带来负债。1934年,杜鲁门当选为参议员,有了1万美元的年薪(),在当时属于高收入,但由于需要同时维持两个房子(其中一个在高物价的华盛顿),支出女儿的大学学费,有时还要资助贫困亲属,杜鲁门夫妇攒不下什么钱。以至于在被提名为副总统时,杜鲁门的资产只有大约7,500美元的现金和政府债券。当选总统后,杜鲁门的财务状况大幅改善,1949年,杜鲁门的年薪高达100,000美元(),还获得了50,000美元的开支津贴。 卸任后,杜鲁门回到了独立城和贝丝共同居住多年的华莱士家中。此时杜鲁门家庭的生活并不困窘,光在1953年12月杜鲁门的遗嘱草案中他就列出了价值25万美元的土地、相同金额的储蓄债券和15万美元的现金。他在其中对妻子贝丝写道:"债券、土地和现金都来自总统工资和自由开支账户的储蓄。这应该能让你和玛格丽特舒适地生活。" 1953年2月,杜鲁门签订了自己回忆录的出书协议。两本回忆录分别在1955年和1956年出版: 《Memoirs by Harry S. Truman: Year of Decisions》(第一集,ASIN B000BC81YE) 《Memoirs By Harry S Truman: Years of Trial and Hope》(第二集,ASIN B000CQXZWM) 尽管一开始杜鲁门的写作过程不太顺利,更换了十几个共同作者,但出版后回忆录在商业和评论界获得了巨大成功,也为杜鲁门带来了670000美元的报酬()。 1957年,杜魯門模仿他的前任總統羅斯福,出資成立了杜魯門總統圖書館,捐贈予聯邦政府。這也是自《1955年總統圖書館法案》通過以來第一所建立的總統圖書館,以後每位卸任總統都會建立一所總統圖書館。 1958年,国会通过了《前总统法》,向每位前总统提供每年25,000美元()养老金。通常,国会和联邦法院的前成员都能获得联邦退休金,杜鲁门在任时也推行了联邦雇员退休制度(FERS),以确保所有前公务员都能在退休后获得财政支持。但是直到杜鲁门卸任时,美国总统还没有退休金。由于国会养老金直到1946年在杜鲁门已经离开参议院后才被批准,杜鲁门卸任后也不能领取参议员养老金。2021年,纽约杂志抨击称杜鲁门曾在幕后为此进行游说,他写信给国会领导人说,自己因为没有收入已经接近贫困。可是杜鲁门实际上积累了不少资产。當時另一位在世的前任總統赫伯特·胡佛虽然并不缺钱,但也领取了這份退休金,據报道是為免使杜魯門尷尬。 晚年生活 在1956年,杜魯門伉儷出訪歐洲,一時間成為了全球的焦點。在英國,杜魯門獲牛津大學頒發民法學榮譽學士學位,並最後一次和朋友邱吉爾會面。回程美國前,他又為民主黨總統候選人阿德萊·史蒂文森作全力支持(他最初支持紐約州州長W·艾夫里爾·哈里曼)。 杜魯門年屆80歲的時候,獲宴請到華盛頓,並準備在參議院發表講話,但因為他在歡迎儀式上大受感動,而不能言語。當時美國在越戰泥足深陷,後來共和黨政府又爆發水门事件,結果使杜魯門的支持度急升,更為參議院候選人助選。在1964年,杜魯門在浴室跌倒,撞傷了額頭,折斷了兩條肋骨,眼鏡也撞碎了。自此,他的身體狀況大不如前,並中斷了以往每天到總統圖書館的習慣。1965年,约翰逊總統在杜魯門圖書館簽署了《醫療保健法案》,並把首兩張醫療保健卡發予杜魯門和妻子貝絲。杜魯門亦曾在任內爭取落實全民醫療保健,然而完全沒有實踐。 到了1972年12月5日,杜魯門因肺炎引發肺氣腫,被送往堪薩斯城研究醫院及醫療中心。最終於12月26日因器官衰竭逝世,享年88歲。他死後被安葬於杜魯門圖書館。 约翰逊是唯一一位出席了杜魯門葬禮的在世前總統,但他自己在約一個月後亦因病逝世。 著作 《杜鲁门回忆录第一卷决定性的一年1945》1956,中文版1964世界知识出版社 《杜鲁门回忆录第二卷考验和希望的年代》1956,中文版1964世界知识出版社 榮譽 雖然杜魯門在任時的民望曾跌至美國總統歷史上最低位,支持度只有百分之二十二,但綜合了多年來的民意調查 ,杜魯門得到了7.18分,在42位美國總統中排名第7,可謂「名列前茅」。 杜魯門曾獲下列榮譽: 時代年度風雲人物(1945年和1948年) 美國童軍的水牛銀章(1950年) 國會榮譽金勳(1984年,身後頒發) 共濟會聖殿騎士 共濟會會員 慈壇社會員 歷史遺跡 :包括在獨立城達拉威街219號的華萊士大廈和在密蘇里州格蘭威的家族農場。(但大部份的農地早已轉售他人發展) :位於密蘇里州拉馬爾,杜魯門在那裡出生,曾在那裡小住了11個月。 杜魯門圖書館及博物館:位於獨立城的總統圖書館。 :杜魯門位於佛罗里达州基韋斯特的冬季別墅。 杜魯門的中間名「S」 杜魯門(Harry S. Truman)的中間名只有一個字母「S」。這種做法在南部州份和密蘇里州也十分普遍,當地人都習慣以英文字母來代替名字。杜魯門則表示,他的中間字母是為了紀念他的祖父安德森·希(普)·杜魯門(Anderson Shipp(e) Truman)和外祖父所羅門·楊(Solomon Young)而起的,因此字母「S」同時代表了「希(普)」(Shipp(e))和「所羅門」(Solomon)兩個字。他又曾說過,「S」本身就是一個名,不是字母,所以不需加上一點。 然而,應說明的是,按照英文文法,只有縮寫的字詞才需要加上一點。但事實上,不論是美國政府部門的官方文件,抑或是杜魯門的總統圖書館,都在「S」字後補上了一點。另一方面,杜魯門總統圖書館內亦保存了很多他本人的親筆簽名,而這些簽名的「S」字後,大多都附有一點。 關於杜魯門的字母「S」後應否加上一點,一直以來也引起了廣泛的爭論。不過一般認為,雖然「S」不是縮寫,但仍需在後面加上一點。 雜記 他10歲的時候曾染上白喉。 他不愛喝威士忌,原因是他曾以威士忌治療白喉。 他是第一位乘搭現代潛水艇到水底的美國總統。 「叫他去死!」()—這是他知道自己要成為富兰克林·德拉诺·罗斯福的競選副總統後,對傳達員說的第一句話。 他熱愛彈鋼琴,並在1948年帶了一部鋼琴到白宮。 他是约翰·泰勒的曾外甥。 他是首位薪金超過100,000美元的美國總統。 他是左撇子,但他的父母卻強迫他改用右手,這種教學方針也在當時美國的小學十分普遍。 他曾被評為「最佳衣著打扮」的10位參議員之一。 他的名Harry乃取自舅父-{zh-hk:夏里遜;zh-tw:哈里遜;zh-cn:哈里森;}-·楊(Harrison Young)。 他是首位在戰時上任的美國總統。 影片欣賞 於1995年,HBO發行了一套關於杜魯門的電視電影,名為,由蓋瑞·辛尼斯(Gary Sinise)飾演總統。該影片以大衛·麥卡洛(David McCullough)所作的傳記為底本,主要講述杜魯門如何由一位小鎮的平常人踏上了美國總統之路。該影片獲得了不少獎項。 參見 布莱尔宾馆 1944年美國總統選舉 1948年美國總統選舉 美國歷史 (1945年-1964年) 哈利·S·杜魯門總統圖書館及博物馆 杜魯門號航空母艦 杜魯門州立大學 小徑聖母像 註釋 參考文獻 參考書目 一手資料 (35 volumes) 女兒對父親的回憶錄 二手資料 分為兩冊陳述歷史 Fleming, Thomas J. Harry S. Truman, President(1993)for middle school audience. Gosnell, Harold Foote. Truman's Crises: A Political Biography of Harry S. Truman(1980) Graff, Henry F., ed. The Presidents: A Reference History. 2nd ed. New York: Simon and Schuster Macmillan, 1996, 443–458. ISBN 978-0-684-80471-2 Hartmann, Susan M. Truman and the 80th Congress(1971) Heller, Francis H. Economics and the Truman Administration(1981) Kirkendall, Richard S. Harry S. Truman Encyclopedia(1990) Kirkendall, Richard S. ed. Harry's Farewell: Interpreting and Teaching the Truman Presidency(2004)essays by scholars Koenig, Louis W. The Truman Administration: Its Principles and Practice(1956) Levantrosser, William F. ed. Harry S. Truman: The Man from Independence(1986). 25 essays by |
角色受歡迎的原因 設定集《純情房東俏房客 0》的故事角色介紹部分收錄了漫畫讀者對故事角色的評價。另一方面,書中也公開角色支持者數目的投票結果以及讀者的評語。以上兩點反映了不同角色的受歡迎程度以及當中的原因。最普遍的評語是角色「可愛」,幾乎每一個角色也曾經被如此評價過。然而不同的角色,讓讀者感到「可愛」的原因就各有不同。例如主角「成瀨川奈留」,是因為偶然表現出害羞的樣子,而被一些讀者認為是可愛;「青山素子」是因為平時展現的多是嚴肅、強悍、倔強的性格,相比之下,展現「女孩子氣」的時間很少,於是這些偶然出現的情節才是讀者認為可愛的地方;而「前原忍」讓讀者覺得可愛的原因,是她喜歡做家務、個性內向、膽小等等。 雖然不同角色之間均有被讀者稱為「可愛」的地方,但是這不足以解釋為何角色得到不同類型群眾之支持。事實上,角色所展現出的獨特性格,才是角色受廣泛程度歡迎的原因。舉例說,相比起其他角色,「成瀨川奈留」有著溫柔、體貼的一面,而且更有著能夠考獲「全國第一」的聰明頭腦等等,種種因素使她成為在讀者投票當中最受歡迎的角色。「前原忍」是因為個性內向、膽小、純真等等,於是得到不少年長讀者的支持,歡迎程度也是讀者當中第二多的。「青山素子」則是因為比起其他角色更為像「女強人」,卻又不乏日本傳統女性之一面,才會在讀者投票當中得到第三名的支持度。至於其他角色亦各有特點,例如「乙姬睦美」身材豐滿、個性呆笨;「紺野美津」個性開朗、行為成熟;「卡歐拉·蘇」精於器械、充滿活力等等,因此雖然支持者未算甚多,但是也吸引了不同類型的讀者。 動畫 劇情 就內容而言,動畫初期得到的評價十分正面:一篇評論認為故事主線的不斷推進將每一集聯繫起來,吸引觀眾追看故事的發展;然而每集內容卻又不像主線般結構嚴密,反而充斥著一定的隨機性,讓觀眾盼望下一集全新的情節。這種既緊密又鬆散的劇情結構讓故事在邏輯性和趣味性上得到平衡。 然而這些長處到了動畫中期卻漸成短處:一評論批評採取相同的模式使一些本來引人發笑的情節漸漸變得平凡不過;另外,因為故事的笑話集中在女角追打男主角的情節,重覆使用暴力的場面使女角看起來像是缺點一堆堆:愚蠢、缺乏耐性、不會聆聽別人的解釋……等等。而且故事主線失去了以往的緊密聯繫,情節變得牽強起來,以往的優點幾乎消失。 不過評論並不見得將動畫評得一無是處。雖然相同的評論認為動畫中期的質素是在水準之下,但是從整體來說,也理解作品擁有大量愛好者的原因:即使是比較差的動畫中期,內容仍然具有娛樂性,而且在混亂的情節過後,也有一些情節交代動畫角色的過去,讓觀眾得以了解。從整體上說,此評論相信故事後段將會比之前更好,同時也認為「所有優秀的作品亦會有偶然差劣的時候」。這種說法到了動畫中後期的特別篇得到體現:另一篇評論認為「聖誕特別篇」比之前的部分要出色得多:故事內容集中描寫角色之間的互動,情感要比之前的部分豐富;當中不乏笑料和引起性幻想的地方,但不影響放在故事本身的焦點。 然而後來動畫的評論還是回歸了負面:一評論認為「春節特別篇」遺下了不少漫畫應有的情節,動畫雖然有一些值得回憶的地方,感覺上和漫畫的內容十分相似,卻不能交代漫畫使人著迷的地方。另一篇關於後續作品「」的評論更是負面,認為故事的劇情不但沒有推進,反而是倒退到以前,評價這種交代故事的手法為「不負責任」,甚至認為應該「遠離」此後續作品。 音樂、聲效 一篇評論認為動畫中的插曲雖非特別,卻能夠為故事的音效建立一個不至於太明顯的背景;另外也認為聆聽故事的主題曲是一件愉快的事情,各主題曲風格截然不同,適合不同心境的人。另一評論也認為音效增加故事的趣味,但是覺得插曲不算完整,比較完整的主題曲聆聽起來也有一點做作。 配音、翻譯 有評論認為日本的配音人員非常出色,聲線自然又不乏趣味性;對於英語的配音人員卻有非常低的評價,因此認為觀眾即使不熟識日語,也應該聆聽日語配音,配上字幕以助理解。然而另一篇評論卻認為英語配音並不算差,反而對翻譯不太滿意,認為原來的一些可以翻譯過來的笑話沒有被翻譯或是改變了意思。 整體評價 作品在漫畫連載初期已經有一定的知名度,到了之後的大受歡迎並非毫無原因:一來是女性角色各有特點,吸引了廣泛層面的觀眾,二來作品的風格也受到不同的讚賞:在台灣,播放動畫的中國電視公司影片組評價故事將「青澀少年初嚐戀愛滋味的微妙情愫作出最佳的詮釋」,認為故事「爆笑有趣、幽默詼諧」、「不時穿插令人噴飯的爆笑場面」;另外有評論認為作品「以令人滿意的方式將舞台劇、浪漫及鬧劇融合」;又有評論的作者「被幾乎每一個笑話逗樂」。但是,評價當中亦不乏批評,例如有評論指出故事包含太多「性諷刺」,不適合十六歲以下之人;另一評論更指出過多引起性幻想的情節會使故事變得「荒謬」;此外,動畫質素屢有反覆也是一個令人失望的地方。 影響 作品和真實世界的影響是雙方面的。一方面,現實事物影響了作品的發展;另一方面,大受歡迎的作品影響了現實世界,甚至反過來影響當初影響作品的事物: 作者其餘的作品 《純情房東俏房客》承襲了前作的不少設定,例如女主角成瀨川奈留就是沿用前作《電腦情人夢》和《我永遠的聖誕老人》的一些地方。另一方面,此作的成功也影響了以後的作品,後作《魔法老師》同是愛情喜劇,也是採用的「少數男主角對大量女性角色」的模式等等。 東京大學 作品的誕生和發展,均離不開東京大學的影響:作者希望採用現實的事物以求讀者的共鳴,同時認為一般人有「要考就考東大」的想法,於是使用了東京大學作為故事的背景之一;另外,男女主角被《東京大學新聞》刊載之後,漫畫單行本第4集也有《東京大學新聞》的蹤跡。 除了男女主角在《東京大學新聞》刊載之外,《東京大學新聞》於1999年3月10日刊登赤松健專訪,也可視之為作品對東京大學之影響——訪問期間所提及的事情就有不少都是關於作品的。另一個細微的影響也值得注意:在漫畫開頭,奈留謊稱東京大學有「味噌龍蝦定食」,用以試探景太郎在東大讀書的真實性;距漫畫推出時間約一年多之後(2000年2月),這種食物在東大的學生食堂中出現,由虛構變成了真實。 作品與現實模仿 作品不乏對現實品牌的模仿:例如故事中「Asehi啤酒」被認為是模仿朝日啤酒,「吉田家」被認為是模仿吉野家等等。另外也有一些情節被推測是受到其他電影或漫畫的影響,例子有電影《鐵達尼號》、漫畫《小拳王》等等。 真實世界亦不乏模仿作品的事物。大量相關產品如CD、遊戲軟件、電話卡等等便是最明顯的例子。此外,還有愛好者對故事角色的模仿:日本的GK模型展覽「Wonder Festival」中曾展示愛好者製造的四款成瀨川奈留模型、一款溫泉蛋(在故事中出現的一隻溫泉烏龜)的模型;也有愛好者扮演作品的主要角色。 日本以外的純情房東俏房客 除了在日本大受歡迎之外,作品在日本以外的地區發行,也造成一定的影響力: 在台灣,作品在《新少年快報》連載,在連載作品中頗受歡迎,由東立出版社發行的中文版單行本,每集發行量約為50,000-57,000本,讀者主要是國中生至大學生之間。2002年2月18日,赤松健到訪台灣舉辦簽名會及記者會的時候,在前一兩天就有讀者排隊等候,當日也有不少讀者要求合照以及贈送禮物,自由時報在2月20日曾作出相關報導,電視新聞也有提及。此外,動畫版在中國電視公司播放,影碟則由木棉花國際發行。 在中國大陸,作品在2000年末開始有一定名氣,熱潮持續到了2001年的夏天,不過大部分的動漫愛好者對作品本身的內容並不清楚,只有一個大概的印象。 在韓國,作品在《少年Magazine Chance》上連載,由鶴山文化社發行的韓語版單行本,每集發行量約為32,000本,相關的網站約有100個。 在法國,因為女性角色特徵明顯、故事有趣,作品和《麻辣教師GTO》、《百变小樱》差不多受歡迎。由Pika Edition發行的法語版單行本,第一版的發行量約為20,000本。不少讀者會透過作品來了解日本文化。另外,Déclic Images也發行了動畫版。 在義大利,作品基於「畫風和故事完成度高」及「義大利人喜歡多愁善感的喜劇」兩個原因而發行。由PlayPrees發行的義大利語單行本,發行量約為30,000本。在出版新刊的時候讀者人數就會大幅增加,出版社每天也會收到讀者的電子郵件和來信。Mondo Home Entertainment則發行動畫版。 在德國,出版社Egmont Manga und Anime對作品的看法是「故事有趣、充滿浪漫愛情」,認為會受到德國讀者的歡迎,於是發行了約10,000本的德語單行本第一版。 在西班牙,作品是受到大量讀者要求而出版,由Glénat發行約6,000西班牙語單行本。與其他地方比較不同的是,讀者主要是十幾歲的青少年,而且女性讀者比男性多。另有Jonu Media發行動畫版。 在美國,英文版漫畫由Tokyopop、動畫則由萬代發行。作品更獲得2002 Anime Expo的「Best Manga, USA Release」獎項,反映其受歡迎程度。 另外,漫畫也在香港和澳門(東立出版社,中文版)、英國和加拿大(Tokyopop,英文版)、加拿大魁北克省(Pika Edition)、新加坡(创艺出版社,中英文版)、巴西(Editora JBC)、墨西哥(Grupo Editorial Vid)、波蘭(Waneko)以及泰國等地發行;動畫也在加拿大(萬代)、新加坡(Odex)發行。 衍生作品 《純情房東俏房客》除了被改編成動畫、OVA,亦衍生了不同類型的產品,可以是作為作品知名度的一個指標: 遊戲軟體(依推出日期排序): {| class="wikitable" style="text-align:center;" ! 遊戲平-{台}- !! 遊戲名稱 !! 發行公司 !! 發售日期 |- |GBC | |Marvelous Entertainment |2000年8月4日 |- |PS | |科樂美 |2000年9月28日 |- |DC | |世嘉公司 |2000年9月28日 |- |PS | |科樂美 |2000年11月30日 | 除了在日本大受歡迎之外,作品在日本以外的地區發行,也造成一定的影響力: 在台灣,作品在《新少年快報》連載,在連載作品中頗受歡迎,由東立出版社發行的中文版單行本,每集發行量約為50,000-57,000本,讀者主要是國中生至大學生之間。2002年2月18日,赤松健到訪台灣舉辦簽名會及記者會的時候,在前一兩天就有讀者排隊等候,當日也有不少讀者要求合照以及贈送禮物,自由時報在2月20日曾作出相關報導,電視新聞也有提及。此外,動畫版在中國電視公司播放,影碟則由木棉花國際發行。 在中國大陸,作品在2000年末開始有一定名氣,熱潮持續到了2001年的夏天,不過大部分的動漫愛好者對作品本身的內容並不清楚,只有一個大概的印象。 在韓國,作品在《少年Magazine Chance》上連載,由鶴山文化社發行的韓語版單行本,每集發行量約為32,000本,相關的網站約有100個。 在法國,因為女性角色特徵明顯、故事有趣,作品和《麻辣教師GTO》、《百变小樱》差不多受歡迎。由Pika Edition發行的法語版單行本,第一版的發行量約為20,000本。不少讀者會透過作品來了解日本文化。另外,Déclic Images也發行了動畫版。 在義大利,作品基於「畫風和故事完成度高」及「義大利人喜歡多愁善感的喜劇」兩個原因而發行。由PlayPrees發行的義大利語單行本,發行量約為30,000本。在出版新刊的時候讀者人數就會大幅增加,出版社每天也會收到讀者的電子郵件和來信。Mondo Home Entertainment則發行動畫版。 在德國,出版社Egmont Manga und Anime對作品的看法是「故事有趣、充滿浪漫愛情」,認為會受到德國讀者的歡迎,於是發行了約10,000本的德語單行本第一版。 在西班牙,作品是受到大量讀者要求而出版,由Glénat發行約6,000西班牙語單行本。與其他地方比較不同的是,讀者主要是十幾歲的青少年,而且女性讀者比男性多。另有Jonu Media發行動畫版。 在美國,英文版漫畫由Tokyopop、動畫則由萬代發行。作品更獲得2002 Anime Expo的「Best Manga, USA Release」獎項,反映其受歡迎程度。 另外,漫畫也在香港和澳門(東立出版社,中文版)、英國和加拿大(Tokyopop,英文版)、加拿大魁北克省(Pika Edition)、新加坡(创艺出版社,中英文版)、巴西(Editora JBC)、墨西哥(Grupo Editorial Vid)、波蘭(Waneko)以及泰國等地發行;動畫也在加拿大(萬代)、新加坡(Odex)發行。 衍生作品 《純情房東俏房客》除了被改編成動畫、OVA,亦衍生了不同類型的產品,可以是作為作品知名度的一個指標: 遊戲軟體(依推出日期排序): {| class="wikitable" style="text-align:center;" ! 遊戲平-{台}- !! 遊戲名稱 !! 發行公司 !! 發售日期 |- |GBC | |Marvelous Entertainment |2000年8月4日 |- |PS | |科樂美 |2000年9月28日 |- |DC | |世嘉公司 |2000年9月28日 |- |PS | |科樂美 |2000年11月30日 |- |
Kenneth S. “The Nose, the Lie, and the Duel in the Antebellum South.” American Historical Review 95 (February 1990): 57-73. James Kelly. That Damn'd Thing Called Honour: Duelling in Ireland 1570-1860"(1995) Kevin McAleer. Dueling: The Cult of Honor in Fin-de-Siècle Germany(1994) Morgan, Cecilia. "'In Search of the Phantom Misnamed Honour': Duelling in Upper Canada." Canadian Historical Review 1995 76(4): 529-562. Rorabaugh, W. J. “The Political Duel in the Early Republic: Burr v. Hamilton.” Journal of the Early Republic 15 (Spring 1995): 1-23. Schwartz, Warren F., Keith Baxter and David Ryan. “The Duel: Can these Gentlemen be Acting Efficiently?.” The Journal of Legal Studies 13 (June 1984): 321-355. Steward, Dick. Duels and the Roots of Violence in Missouri (2000), Williams, Jack K. Dueling in the Old South: Vignettes of Social History (1980) (1999), Wyatt-Brown, Bertram. Honor and Violence in the Old South(1986) Wyatt-Brown, Bertram. Southern Honor: Ethics and Behavior in the Old South (1982), 流行读物 The Code of Honor; or, Rules for the Government of Principals and Seconds in Duelling, John Lyde Wilson 1838 The Field of Honor Benjamin C. Truman. (1884); reissued as Duelling in America (1993). Savannah Duels & Duellists, Thomas Gamble(1923) Gentlemen, Swords and Pistols, Harnett C. Kane(1951) Pistols at | Germany(1994) Morgan, Cecilia. "'In Search of the Phantom Misnamed Honour': Duelling in Upper Canada." Canadian Historical Review 1995 76(4): 529-562. Rorabaugh, W. J. “The Political Duel in the Early Republic: Burr v. Hamilton.” Journal of the Early Republic 15 (Spring 1995): 1-23. Schwartz, Warren F., Keith Baxter and David Ryan. “The Duel: Can these Gentlemen be Acting Efficiently?.” The Journal of Legal Studies 13 (June 1984): 321-355. Steward, Dick. Duels and the Roots of Violence in Missouri (2000), Williams, Jack K. Dueling in the Old South: Vignettes of Social History (1980) (1999), Wyatt-Brown, Bertram. Honor and Violence in the Old South(1986) Wyatt-Brown, Bertram. Southern Honor: Ethics and Behavior in the Old South (1982), 流行读物 The Code of Honor; or, Rules for the Government of Principals and Seconds in Duelling, John Lyde Wilson 1838 The Field of Honor Benjamin C. Truman. (1884); reissued as Duelling in America (1993). Savannah Duels & Duellists, Thomas Gamble(1923) Gentlemen, Swords and Pistols, Harnett C. Kane(1951) Pistols at Ten Paces: The Story of the Code of Honor in America, William Oliver Stevens (1940) The Duel: A History, Robert Baldick(1965, 1996) Dueling With the Sword and Pistol: 400 Years of One-on-One Combat, Paul Kirchner(2004) Duel, James Landale(2005). ISBN 1-84195-647-3. The story of the last fatal duel in Scotland Ritualized Violence Russian Style: The Duel in Russian Culture and Literature, Irina Reyfman (1999). |
普希金造型藝術博物館 参考 延伸阅读 外部链接 普希金简介诗歌在线网 普希金诗选全文阅读天涯在线书库 普希金诗十首中华文苑网 普希金诗选亦凡公益图书馆 普希金秘密日记书路网 普希金城圣彼得堡皇村 中国国家图书馆——每周一库——普希金相关网上资源 「音樂與文學對話」系列 V 樂讀普希金 Music Map 2019年10月1日 普希金的童话 (rus) 俄罗斯帝国诗人 俄罗斯帝国小说家 俄罗斯帝国贵族 俄羅斯正教徒 俄羅斯帝國死者 莫斯科人 莫斯科作家 莫斯科省人 非洲裔俄羅斯人 俄罗斯共济会会员 但丁作品译者 皇村中学校友 | 作品 中短篇小說 《彼得大帝的黑奴》 《書信小說》 《亡人伊凡·彼得洛維奇·別爾金小說集 》 《射擊》 《暴風雪》 《棺材老板》 《驛站長》 《村姑小姐》 《戈琉辛諾村源流考》 《羅斯拉夫列夫》 《杜布羅夫斯基》 《黑桃皇后 》 《基爾沙里 》 《埃及之夜 》 《上尉的女儿 》 《賓客聚集別墅》 《我們在別墅裡度過了一晚》 詩作 《巴奇薩拉的噴泉》 《致大海》 《青铜骑士》 《鲁斯兰与柳德米拉》 《致凱恩》 《渔夫和金鱼的故事》 《遲開的花朵更可愛》 《十月十九日》 《枉然的賦與》 《枉然的饋贈》 《你和您》 《當我以臂膊》 《當我緊緊擁抱著》 《哀歌》 《茨崗》 《為了遙遠的祖國的海岸》 《夠了,夠了,我親愛的》 《我的朋友,時不我待》 《假如生活欺騙了你》 《我曾經愛過你》 《自由颂》 图片 相關條目 普希金造型藝術博物館 |
建國勳章(大韓民國章) (光化大勳章) 保國勳章 (統一章) 武功勋章(太極章) 国民勋章(無窮花章) 外国勋章奖章 榮譽級(馬來西亞) 大十字級秘魯太陽鑽石勳章(秘魯) 大頸飾級(菲律賓) 大十字級(波蘭) 大十字級好望勛章(南非) (西班牙,1996年10月18日批准) 貳級(烏克蘭) 家庭 夫人孙命顺:金泳三在上大学期间,经家人说媒,结识在梨花女子大学上学的孙命顺。不久后两人于1952年3月6日在马山结婚。两人膝下有2男3女 长女 金恵英:延世大学图书馆系毕业后与同校的李昌海结婚。两人后被金泳三送往美国定居。 次女金惠廷:毕业于梨花女子大学神学系,后赴美与韩侨宋永锡结婚。 长子 金恩哲:汉阳大学毕业后在美国工作 次子 :毕业于高丽大学历史系,后留美获得经营学硕士学位。1997年10月,金贤哲因贪腐被汉城地方法院判处有期徒刑3年,罚款14.4亿韩元并追缴赃款5.2亿韩元,1997年11月被保释。在1999年韩国光复54周年之际,金大中总统实行特赦,金贤哲被免除了1年零6个月的剩余服刑期。 小女 金恵淑:毕业于圣心女子大学,在梨花女子大学读研,后与在美韩侨律师李秉路结婚。 著作 《我们没有靠山》(1964年,东亚出版社) 《40岁一代旗手论》(1971年,新进文化社) 《我和我的祖国的真实》(1984年,日月书阁) 《我的决断》(1987年,清溪研究所) 《正直和真实取胜的社会》(1992年,心友) 注释 参考文献 外部链接 金泳三纪念馆 参见 第一次朝核危机 韓國總統 | 改革韩国实行了30多年的“官治金融”制度是金泳三经济改革的核心课题。1993年上半年公布的《金融制度自由化计划》明确提出开放金融市场,实现资本市场自由化的目标,到1997年解除大部分的利率管制,政府也不再直接控制货币供应和资本流动。1993年8月12日,金泳三发布《总统关于金融真名交易与秘密保障紧急命令》宣布自当日起实行金融实名制,所有金融交易必须以真实姓名或是批准的正式名称进行。为开放债券市场,金泳三政府从1994年4月起允许银行办理过去只限于证券公司的个人可兑换巨额债券业务。同年,金泳三政府开始实行外汇进出自由化。1994年6月,韩国开始允许外国人投资中小企业发行的可转换债券,并逐步放开外国人股份投资限制。与此同时,金泳三政府还开放了海外证券投资,允许个人进行海外证券投资。为利于金融机构从伦敦银行低息购进外币,增加海外证券投资,金泳三政府在1996年开始允许银行引进海外证券投资WSAP制度,进行海外证券投资。 金泳三对于房地产业的看法与全斗焕和卢泰愚相同,延续了打击房地产投机,减少房地产经济泡沫的政策。与此同时,金泳三还通过增加资金支持,减轻税务负担,延长偾券偿付期等方式对中小企业的发展予以扶植,并通过打击贪污腐败整肃公务员队伍,使韩国避免日本式的“泡沫经济”。金泳三政府还加强了对外贸易体制的改革,由以往政府干预进出口具体业务改为通过法规、信息执导和经济手段进行管理,通过扶植中小企业参与进出口贸易,改变大财阀垄断进出口贸易的局面。此外,金泳三政府还采取信贷支持等措施加快国外先进技术。。 虽然金泳三的经济改革在初期很成功,但由于金融结构调整严重滞后,习惯于接受政府的指示的商业银行在金融危机来袭时反倒难以招架。1997年1月,韩宝集团崩溃后,韩国外汇危机不断,亚洲金融危机最终席卷韩国。韩国不得不被迫向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申请贷款以渡过危机。金泳三的经济改革政策也最终以失败而告终。 外交政策 金泳三出任韩国总统不久后提出了世界化、多边化、多元化、地区合作、面向未来的“新外交”理念。1993年5月31日,时任韩国外长韓昇洲在外交协会发表讲话时对金泳三“新外交”的五点方针进行了解释。“世界化”是指韩国外交不应仅局限与南北问题,还要为全球性问题积极做贡献;“多边化”和“多元化”是指在后冷战时期推行涉及经济、环境、文化领域的全方位外交;“地区合作”指韩国主导亚太特别是东北亚地区的安保和经济合作;“面向未来”指摆脱南北分立的负担,面向统一的外交。 对朝政策 在对朝方面,金泳三政府在第六共和国统一政策的基础上发展了对北政策。1992年2月《关于南北和解、互不侵犯和合作交流协议》正式生效后,金泳三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三阶段、三基调统一政策”。第一阶段实现南北和解与合作,消除偏见和误解,开展各领域的全面交流与合作,创造有利于和与平统一的有利条件;第二阶段建立南北联邦,形成同一个民族生活圈,南北联合组成总统委员会和部长委员会,推进政治一体化,国会议员协商制定统一的宪法;第三阶段建立统一的民族国家,最终实现统一。“三基调”是指国民民主协商、共存共荣、民族福祉三条推进国家统一的宗旨。1994年8月15日,金泳三发表光复49周年纪念讲话提出《建立韩民族共同体的三阶段统一方案》,将前政府的“韩民族共同体统一方案”改称为“民族共同体统一方案”,突显南北同属一个民族的理念。 1993年,朝核问题爆发后迅速演变成一场危机。1994年6月,时任美国总统比尔·克林顿决定轰炸朝鲜宁边的核设施,但在金泳三的劝阻协调下美国并没有对朝动武。经过外交周旋,朝美于1994年10月21日在日内瓦签署了《关于解决朝鲜核问题的框架协议》。第一次朝核危机期间,美国前总统吉米·卡特访问平壤,半岛南北出现了高峰会晤的前景。但1994年7月金日成去世后,由于金泳三政府没有发唁电,还禁止韩国公民赴平壤吊唁金日成,引发“吊唁风波”,遭到朝方激烈批评,南北关系陷入僵局。 1996年6月,在韩国政府允许企业家重赴朝鲜进行经济活动之后,大宇集团与朝鲜三千里总会社各投资1050万美元在南浦开办了一家服装厂,成为韩朝间首家合资企业。据统计,1996年底,南北间贸易额为12.3亿多美元,其中韩国进口约为10.5亿美元,出口不足1.8亿美元。 对美、日、俄外交 与以往历届政府一样,金泳三政府将韩美同盟关系视为韩国外交的基石。1993年,韩国与美国确立了面向未来的经济合作伙伴关系,建立起韩美经济合作对话机构,并成立了韩美21世纪委员会。1996年4月,时任美国总统比尔·克林顿对亚洲进行访问时,韩国是他亚洲之行的第一站。访韩期间,金泳三和克林顿就朝鲜半岛局势、美韩关系以及与之相关的地区安全等问题进行了讨论。双方还共同向朝鲜提议将“四方会谈”方案(韩、朝、美、中),作为商讨解决朝鲜半岛和平稳定问题的谈判模式。 由于双方在历史、岛屿归属、经贸等问题上难以调和的矛盾,韩日关系在金泳三执政期间基本没有发展。1996年2月,时任日本外相池田行彦发表日本拥有对独岛主权的言论在韩国引起强烈反响。同年6月,两国领海争执加剧,之后双方外长在7月举行的东盟外长会议上表示同意在8月初重开韩日渔业谈判。日本单方面撕毁《韩日渔业协定》(1965年)后,金泳三政府于1998年1月23日取消了本国渔船在日本近海作业的限制。1996年,日本将二战期间日军慰安妇相关内容从教科书中删减,在韩国引发反日情绪。 韩国与俄罗斯于1990年9月正式建立外交关系。1992年11月,时任俄罗斯总统叶利钦访韩后,两国关系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金泳三执政期间,韩俄关系进一步得到发展。1994年6月1日至4日,金泳三出访俄罗斯。这是韩国总统首次访问俄罗斯,也是对俄罗斯总统叶利钦1992年访韩的回访。访俄期间,两国就发展经济、贸易、军事与安全合作达成共识,在朝鲜核问题上“取得了相互理解”。双方还同意建立青瓦台-克里姆林宫热线。两国舆论都评价金泳三的此次访问“富有成果”,使双边关系得到质的提升。 对华和亚太外交 金泳三执政期间,建交不久的韩中关系取得了很大发展。两国间高层互访活跃。金泳三、韩国国务总理李洪九与中国国务院总理李鹏、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乔石、中共中央总书记兼国家主席江泽民等两国领导人实现了互访。1993年11月19日,金泳三在美国西雅图出席首届亚太经合组织(APEC)领导人非正式会议期间,与时任中国国家主席江泽民举行了会晤。江泽民邀请金泳三访华。1994年3月26-30日,金泳三访华,中韩双方就和平解决朝核危机,反对美国对朝动武达成共识。访华期间,金泳三在上海参观了大韩民国临时政府旧址和浦东新区,并在北京大学发表了演讲。1995年11月13-16日,时任中国国家主席江泽民对韩国的访问是中国国家元首的首次访韩。江泽民在韩国国会发表了题为《加深相互了解,促进共同繁荣》的演讲。 1993-1997年,韩中贸易额从82.2亿美元飞速上升到240亿美元。中国成为美日之后,韩国的第三大贸易伙伴。韩国对华直接投资从1993年的2.9亿美元上升到1996年的10.2亿美元。1993年12月,中国已经成为韩国的第一大投资目的地国。1994年3月,两国签署《中韩文化合作协定》以后,中韩双方文化交流得到进一步的发展。1993年5月20日,中国社科院成立韩国研究中心,开始对韩国进行综合研究并广泛开展学术交流。同年6月29日,中韩友好协会成立。中国各高校对韩国学的研究日趋活跃。1997年,两国人员往来迅速增长到近100万人次。 金泳三执政时期,韩国也加强了与其它亚太国家的外交关系。1994年5月,时任韩国外长韩昇洲对东南亚四国进行了访问,以争取东盟对韩国朝核问题立场的支持,并加强与这些国家的经济合作。韩国与越南签署了避免双重征税协定,并约定给予越南经济援助。1996年3月,金泳三出席了在泰国曼谷举行的第一次亚欧首脑会议。同年5月,韩国和柬埔寨正式建立外交关系,使韩国与所有东南亚国家都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 积极参与国际事务 金泳三政府积极参与国际事务,发挥韩国在国际社会的作用,以提高其国际影响力和话语权。1993年6月29日,韩国受联合国之邀在冷战结束后首次派兵参加联合国维和行动,向非洲索马里派遣250名工程兵和30名军事停火观察员。此后,韩国在1994至1995年间参加了联合国驻西撒哈拉、阿布哈茲、克什米尔和安哥拉的维和行动。 1995年11月18日,加入联合国仅4年的韩国在联合国大会上当选安理会非常任理事国,大大提升了韩国的国际地位。在参加了1996年泰国曼谷首次亚欧首脑会议和1998年英国伦敦第二次亚欧首脑会议后,韩国积极申办第三次亚欧首脑会议并获得成功,提高了韩国在全球的影响力。1996年,韩国还成功加入富国俱乐部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使韩国对世界经济的话语权得到很大的提升。 卸任后及病逝 金泳三卸任总统后居住在首尔上道洞的住宅,过着低调的生活。2011年1月,金泳三宣布将把个人财产全部捐献给社会,不留给子女。他的个人财产共计50亿韩元(约合1.2億新台幣),其中包括位于首尔上道洞的私人府邸和位于出生地巨济岛的土地等。 2001年7月,金泳三曾訪問台灣与中华民国總統陈水扁商讨韩台复航事宜。访台期间在答覆新黨黨鞭張世良詢問他對「一國兩制」看法時,他曾表示全世界沒有一個國家是「一國兩制」的,這根本行不通,況且一國兩制只有中國共產黨在講,南北韓沒有這個問題。2011年5月,金泳三对俄罗斯进行了为期7天的访问。 2013年4月至2014年10月,金泳三曾因中风、肺炎在首尔大学医院住院治疗。2015年11月19日,金泳三因发高烧再次入驻首尔大学医院,21日因病情持续恶化下午被转入重症监护病房。22日0时22分金泳三因为败血症和急性心力衰竭在首尔钟路区莲建洞首尔大学医院逝世,享年88岁。 葬礼与纪念 金泳三病逝后,韩国政府为他举行了为期5天的国家葬礼。他是2011年李明博政府将国葬和国民葬统一为国家葬礼后首位获得国家葬礼待遇的韩国前总统。国葬期间,时任韩国总统朴槿惠、韩国前总统全斗焕、中国外交部副部长刘振民等前往吊唁。时任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在韩国常驻联合国代表部的吊唁厅吊唁了金泳三。韩国朝野党给予金泳三极高的评价:“韩国现代史的巨星陨落了”(新国家党),“他是韩国民主主义的巨头”(新政治民主联合)。美国前总统克林顿发悼文至《中央日报》称:“金前总统的视野与牺牲为韩国实现完全民主化做出了贡献。我为能与金前总统一起努力强化韩美间的伙伴关系,促进两国之间安全与合作而感到自豪”。美国白宫发表声明对金泳三的去世“表示沉重哀悼”,称“在实现民主主义最为严峻的时期,金前总统带领韩国民众,创造了韩国领导人权力和平交接的先例并影响至今,为实现韩国的和平、安定与繁荣,金前总统功不可没,他的业绩促进了韩国政府、民众与美国的友好关系”。美众议院外交委员会主席罗伊斯也发表了悼文。日本前首相村山富市称金泳三是韩国当时最需要、最适合的总统。 2015年11月26日,金泳三的遗体告别仪式在韩国国会议事堂举行。金泳三遗属、前总统李明博、前总统卢武铉的妻子权良淑、国会议长郑义和、新国家党代表金武星、新政治民主联合代表文在寅以及各界代表和民众约7,000人参加了告别仪式。告别仪式结束后,金泳三的遗体安葬在显忠院。 金泳三去世后,他在三上道洞的住宅被改建成为纪念馆。金泳三民主中心在附近建有“金泳三总统纪念图书馆”。 荣誉 無窮花大勳章 建國勳章(大韓民國章) (光化大勳章) 保國勳章 (統一章) 武功勋章(太極章) 国民勋章(無窮花章) 外国勋章奖章 榮譽級(馬來西亞) 大十字級秘魯太陽鑽石勳章(秘魯) 大頸飾級(菲律賓) 大十字級(波蘭) 大十字級好望勛章(南非) (西班牙,1996年10月18日批准) 貳級(烏克蘭) 家庭 夫人孙命顺:金泳三在上大学期间,经家人说媒,结识在梨花女子大学上学的孙命顺。不久后两人于1952年3月6日在马山结婚。两人膝下有2男3女 长女 金恵英:延世大学图书馆系毕业后与同校的李昌海结婚。两人后被金泳三送往美国定居。 次女金惠廷:毕业于梨花女子大学神学系,后赴美与韩侨宋永锡结婚。 长子 金恩哲:汉阳大学毕业后在美国工作 次子 :毕业于高丽大学历史系,后留美获得经营学硕士学位。1997年10月,金贤哲因贪腐被汉城地方法院判处有期徒刑3年,罚款14.4亿韩元并追缴赃款5.2亿韩元,1997年11月被保释。在1999年韩国光复54周年之际,金大中总统实行特赦,金贤哲被免除了1年零6个月的剩余服刑期。 小女 金恵淑:毕业于圣心女子大学,在梨花女子大学读研,后与在美韩侨律师李秉路结婚。 著作 《我们没有靠山》(1964年,东亚出版社) 《40岁一代旗手论》(1971年,新进文化社) 《我和我的祖国的真实》(1984年,日月书阁) 《我的决断》(1987年,清溪研究所) 《正直和真实取胜的社会》(1992年,心友) |
2003年香港民主浪潮 2004年美國總統選舉 克里透過網上廣泛宣傳,成功在民主黨提名预选中節節勝利,成为美国民主党提名的总统候选人。 2004年台灣總統選舉 | 電子政治是一種利用電子通信媒體,特別是互聯網上的留言版或新聞組來進行信息交流,從而在選舉勝出的一種政治策略。 早期的電子政治 已知最早利用電子媒體作政治宣傳及部署的,是1992年美國總統選舉。當時的獨立候選人佩洛(Perot)利用當時美國覆蓋範圍最廣大的惠多網(FidoNet)的討論區作政治宣傳,並成功取得一定數量的選票。 現代的電子政治 |
P.M.N.的在世受封者上限50人,每年只有一兩名或甚至沒有,政府首席秘書、總檢察長及總警長等級的高官才有機會獲得此头衔; 而P.S.M.在世受封者上限為325名,主要以部門秘書長、法官、社團領袖、退任部長及商人為主,如果名額已满,则要等到受封者中有人离世后,才能再次册封他人填补。 州封銜 由各州蘇丹(最高統治者)或州元首(只限馬六甲、檳城、沙巴與砂拉越)頒授。 拿督斯里 拿督斯里(Dato' Sri / Dato' Seri)是馬來西亞州封銜中的最高封銜,此封銜比拿督高级和聯邦封銜中的丹斯里榮譽級別相等。在馬來西亞拥有拿督斯里头衔者,地位崇高和尊貴。例如马来西亚第四任首相马哈迪·莫哈末封號是拿督斯里,2003年10月31日離任后才被王室封銜敦。假若拥有Dato' Sri(拿督斯里)头衔者为男士,則其配偶的头衔为Datin Sri(拿汀斯里);相反,拥有头衔者为女士的话,則其配偶不具有任何头衔。 拿督 拿督是马来西亚的一种封銜,比太平局紳头衔高级。册封的标准是对国家有杰出贡献,受封仪式都是在王宫进行。通常在马来西亚有拿督荣衔的人士都会受到尊敬。拿督封銜有三等级别;Peringkat Pertama (First-Class)为高级拿督, Peringkat Kedua (Second-Class)为二级拿督。 由蘇丹封賜的拿督是「Dato'」;由州元首封賜的拿督是「Datuk」。假若拥有Dato'头衔者为男士的话,其配偶的头衔为Datin(拿汀);相反的,拥有头衔者为女士的话,其配偶并不具有任何头衔。 例如:知名華人國際巨星拿督楊紫瓊(霹靂州二级拿督封銜),羽毛球世界排名第一男單球員拿督李宗偉(槟城州二级拿督封銜)。国际巨星拿督成龍配合2015年2月1日联邦直辖区日在马来西亚国家皇宫受国家元首苏丹端姑阿都哈林陛下册封(联邦直辖区二级拿督封銜)。 查询 | Sri);若持有封衔的是女性,她的丈夫并没有特殊的名衔。 “丹斯里”的头衔分成兩種,P.M.N.和P.S.M.: P.M.N.的在世受封者上限50人,每年只有一兩名或甚至沒有,政府首席秘書、總檢察長及總警長等級的高官才有機會獲得此头衔; 而P.S.M.在世受封者上限為325名,主要以部門秘書長、法官、社團領袖、退任部長及商人為主,如果名額已满,则要等到受封者中有人离世后,才能再次册封他人填补。 州封銜 由各州蘇丹(最高統治者)或州元首(只限馬六甲、檳城、沙巴與砂拉越)頒授。 拿督斯里 拿督斯里(Dato' Sri / Dato' Seri)是馬來西亞州封銜中的最高封銜,此封銜比拿督高级和聯邦封銜中的丹斯里榮譽級別相等。在馬來西亞拥有拿督斯里头衔者,地位崇高和尊貴。例如马来西亚第四任首相马哈迪·莫哈末封號是拿督斯里,2003年10月31日離任后才被王室封銜敦。假若拥有Dato' Sri(拿督斯里)头衔者为男士,則其配偶的头衔为Datin Sri(拿汀斯里);相反,拥有头衔者为女士的话,則其配偶不具有任何头衔。 拿督 拿督是马来西亚的一种封銜,比太平局紳头衔高级。册封的标准是对国家有杰出贡献,受封仪式都是在王宫进行。通常在马来西亚有拿督荣衔的人士都会受到尊敬。拿督封銜有三等级别;Peringkat |
Parker Brothers Nerf 神奇寶貝 变形金刚 彩虹小馬 爆旋陀螺 孩之寶給人的印象不是單一的獨立品牌。因為產品除了以孩之寶的名義推出,也屬於它旗下的品牌。例如妙探尋兇是Parker Brother推出的图版游戏,但同時也是孩之寶的產品。以下是一些孩之寶著名的玩具產品: Easy-Bake Oven 義勇群英(G.I. Joe) Lincoln Logs Lite-Brite 蛋頭先生(Mr. Potato Head) 培樂多(Play-Doh) Tinker Toys 布萊絲(B女)及其延伸玩具,至Q寵物屋(Littlest Pet Shop) 草莓甜心(Strawberry Shortcake) 遊戲 孩之寶是世界上最大的图版游戏製造商(2004年)。旗下有多個品牌,如Parker Brothers、 Milton Bradley及Wizards of the Coast。除了最受歡迎的图版游戏地產大亨外,以下是一些孩之寶受大眾歡迎及暢銷的游戏: Battleship Candy Land 妙探尋兇 (Clue / Cluedo) 生命之旅 (The Game of | 公司總部位於羅德島州的波塔基特。 其大部分產品在東亞地區製造。其著名產品有地產大亨、龍與地下城等。 動畫 在孩之寶推出的動畫之中,比較著名的有: 彩虹小馬 自從1983年G1開始播出,G2則是純玩具系列,G3還分成主篇以及G3.5,一直到《友情就是魔法》已出到第4代。原本系列作經常被定型為女童才玩的玩具,國際人氣遠低於變形金剛。但G4《友情就是魔法》之後才有180度大轉變,改變社會對玩具性別定型的刻板印象。 變形金剛 從1984年和日本玩具公司TAKARA(タカラ,現‧Takara Tomy)公司合作的玩具系列,推出以來廣受好評,G1結束之後日本推出了本篇續作《頭領戰士》、《勝利》、《獵奪城市Scramble City》、《超神戰士軍》一直到《MasterPiece》,但唯一能跟美國G1連接故事的只有《頭領戰士》。其後G1更被改製為G2(故事被剪過更改)。到了1996~1999年加拿大推出以動物造型作修改的動畫系列《百變金剛》之後仍受青睞。2002年更推出《邪神三部曲Unicron Trilogy》,分別為《微型傳說》、《超能連結》還有《銀河原力》,其中前兩部在日本故事設定在一同時間線,但美國則將銀河原力部分作修改,成為三部有連接的故事,播到2006年結束。2007推出類似真人電影模式《進化版Animated》(原名為Heroes),更在2010年第二集真人電影《墮落者的復仇》之後推出以所有系列作為參考、類似故事、部分造型相同的《領袖之證》,其機器人角色造型都為接近G1、真人電影以及進化版,甚至故事、篇名標題也與過去系列有相同之處。 義勇羣英 又稱作特種部隊,80年代最受歡迎的孩之寶動畫,和變形金剛系列齊名,包括至今的「Renegades」和真人電影目前共出到3代。 至Q寵物屋 1992~1993年推出的產品,到了2012年推出電視動畫(連同布萊絲)。 玩具 孩之寶旗下有多個品牌,分別推出針對不同對象的產品。其中比較著名的有: Playskool Milton Bradley Parker Brothers Nerf 神奇寶貝 变形金刚 彩虹小馬 爆旋陀螺 孩之寶給人的印象不是單一的獨立品牌。因為產品除了以孩之寶的名義推出,也屬於它旗下的品牌。例如妙探尋兇是Parker Brother推出的图版游戏,但同時也是孩之寶的產品。以下是一些孩之寶著名的玩具產品: Easy-Bake Oven 義勇群英(G.I. Joe) Lincoln Logs Lite-Brite 蛋頭先生(Mr. Potato Head) 培樂多(Play-Doh) Tinker |
大庆(1797年):清朝时期—黎树之年号 光明(1805年-1809年):清朝时期—蔡牵之年号 順天(1813年):清朝時期—李文成之年號 后明晏朝(1814年):清朝时期—后明朱毛俚之年号 越南 景盛(1792年-1801年):西山朝—富春阮光缵之年号 寶興(1801年-1802年):西山朝—富春阮光缵之年号 嘉隆(1802年-1820年):阮朝—世祖阮福映之年号 明命(1820年-1841年):阮朝—圣祖阮福晈之年号 日本 宽政(1789年-1801年):光格天皇之年號 享和(1801年-1804年):光格天皇之年號 文化(1804年-1818年):光格天皇、仁孝天皇之年號 文政(1818年-1830年):仁孝天皇之年號 南洋 蘭芳(1777年—1884年):蘭芳共和國之年號 参见 中國年號索引 嘉慶 (消歧義) 參考文獻 延伸阅读 清朝年号 清 18世纪中国年号 | 寶興(1801年-1802年):西山朝—富春阮光缵之年号 嘉隆(1802年-1820年):阮朝—世祖阮福映之年号 明命(1820年-1841年):阮朝—圣祖阮福晈之年号 日本 宽政(1789年-1801年):光格天皇之年號 享和(1801年-1804年):光格天皇之年號 文化(1804年-1818年):光格天皇、仁孝天皇之年號 文政(1818年-1830年):仁孝天皇之年號 南洋 蘭芳(1777年—1884年):蘭芳共和國之年號 参见 中國年號索引 嘉慶 (消歧義) 參考文獻 延伸阅读 |
操作系统的历史在某种意义上来说也是计算机的历史。操作系统提供对硬件控制的调用和应用程序所必需的功能。 電腦作業系統提供應用程式必須與最常使用的整套功能,還有控制與同步電腦硬體連結,在第一代電腦裡,是沒有作業系統的,當時的每一個程式都需要編寫完整的硬體驅動,還有他自己對印表機和打孔卡等外部裝置的驅動程式,來正確運作與執行指定任務,最終硬體與應用程式複雜性的成長無可避免的創造了作業系統迫切的需求。 背景 早期的计算机没有操作系统。只有单独的机器,操作者会带着记录有程序和数据的卡片(punch card)或較後期的打孔纸带去操作机器。程序读入机器后,机器就开始工作直到程序停止。由于程序难免有误,所以机器通常都会中途崩溃。程序一般通过控制板的开关和状态灯来调试。据说图灵能非常熟练地用这种方法操作曼切斯特1型机器。 后来,机器引入帮助程序输入输出等工作的代码库。这是现代操作系统的起源。然而,机器每次只能执行一件任务。在英国剑桥大学,这些任务的磁带从前是排成一排挂在衣钩上的,衣钩的颜色代表任务的优先级。 概念意义上的操作系统和通俗意义上的操作系统差距越来越大。通俗意义上的操作系统为了方便而把最普通的包和应用程序的集合包括在操作系统内。随着操作系统的发展,一些功能更强的“第二类”操作系统软件也被包括进去。在今天,没有图形界面和各种文件浏览器已经不能称为一个真正的通俗意义上的操作系统了,但事实上,运行在数据中心和服务器等领域的操作系统往往是没有图形界面的。 大型机时代 早期的操作系统非常多样化,生产商生产出针对各自硬件的系统。每一个操作系统都有很不同的命令模式、操作过程和调试工具,即使它们来自同一个生产商。最能反映这一状况的是,厂家每生产一台新的机器都会配备一套新的操作系统。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二十世纪六十年代IBM公司开发了System/360系列机器。尽管这些机器在性能上有明显的差异,但是他们有统一的操作系统——OS/360(在开发OS/360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在Fred Brooks写的软件工程经典之作《人月神话》中详细地叙述了) OS/360的成功陆续地催化出MFT、MVT、SVS、MVS、MVS/XA、MVS/ESA、OS/390和z/OS。 迷你電腦 UNIX操作系统是在 1960 年由AT&T公司的貝爾實驗室开发出来的,原本是要用於 PDP-7 | UNIX操作系统是在 1960 年由AT&T公司的貝爾實驗室开发出来的,原本是要用於 PDP-7 ,後來用於 PDP-11。 因為它的早期版本是完全免费的,可以轻易取得并容易修改,所以它得到了广泛的接受。他也成了貝爾實作業系統公司的系統基礎,由於他是以 C语言 撰寫,當這種語言撰寫的程式被移植到另一個架構時,unix 也能移植過去。 這種方便移植的特性,讓它成为發展第二代迷你電腦和第一代工作站作業系统的其中一種選項。 由于早期的广泛应用,UNIX 已经成为的操作系统的典范。不过,它始终属于AT&T公司,只有那些能负担的起许可费的企业才用得起,这限制了它的应用范围。早期的操作系统是可以被用户软件所利用的功能的集合。一些有能力的公司发展更好的系统,但他们不支持其他公司硬件的特性。 60年代末70年代初,几种硬件支持相似的或提供端口的软件可在多种系统上运行。早期的系统已经利用微程序来在他们的系统上实现功能。事实上,除了360/165和360/168外,360/40之后的大部分360系列的机器都实行微程序设计。 藉由廣泛的被大量採用,UNIX 展示了在不同硬體架構上作業系統可以是一致的概念。後來還成 自由軟體 與 開源軟體 |
1933年5月,南京明令陳濟棠為南路剿總司令,白為副司令;廣東派余漢謀軍、廣西派王贊斌師駐贛南,防蔣南犯。11月閩變,此前陳濟棠、陳銘樞到南寧聯繫,李、白以做法激進拒絕參加;並電邀胡漢民、陳濟棠在廣東成立抗日政府,未得積極反應。 1934年6月18日,白飛廣東晤何鍵,先是蔣派何鍵到廣州;白借此與余漢謀商談於贛南,並閲王贊斌師;回廣州後,陳濟棠召集會議,白稱蔣以第五次「圍剿」在東線、北線署重兵,意壓江西紅軍向南,應避戰免為蔣所乘。1935年,先是紅軍長征與白函電交責使蔣憤激,蔣邀李於3月下旬在貴陽會晤,不應;白僅派張定璠、劉斐於3月27日在貴陽晤蔣。 1936年5月,胡漢民病逝,蔣藉此收回陳濟棠廣東軍政,陳濟棠強邀李、白借抗日反蔣;白先飛廣東會商主慎重,因陳濟棠堅決而同意聯合行動,為「兩廣事變」。6月,白派李品仙飛長沙爭取何鍵,頃中央軍抵衡陽,桂軍止進;白建議在廣州成立抗日政府,陳濟棠不敢納。7月,廣東內變,廣西堅持抗日;蔣納程潛意見,蔣桂和解;蔣初欲在廣州晤白,張定璠急電阻止,改由李飛廣東見蔣。9月2日,居正、程潛、朱培德飛南寧,蔣桂議和,共同抗日;日本壓力愈大,東北張學良形勢不穩,中央不願與廣西糾纏下去,他們帶蔣親筆信,深望和議有成。 廣西雖然貧窮落後,但亦建設空軍,設有航空軍事學校,白曾自兼航空軍事學校校長和空軍大隊長;抗戰起後,廣西空軍悉數移交中央,八年血戰,廣西空軍將士泰半壯烈殉職。 抗戰期間 1937年中國抗日戰爭前夕,蔣任李為第五路軍總司令,白為副總司令,並派參謀總長程潛至廣西監督各將領就職宣誓。「七七」蘆溝橋事變,中日大戰爆發,蔣號召全國抗日。7月27日,蔣派劉斐赴廣西,敦促白至南京。8月4日,蔣派專機至桂林將白接往南京。白參加抗日,出任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副参謀總長不久李赴徐州就第五戰區司令長官職。 1938年初徐州會戰前,白銜命視察各戰區,協助部署計畫。白推薦川軍鄧錫侯部參加徐州會戰。1938年3月24日台兒莊戰役前夕,蔣攜白飛抵徐州,與第五戰區司令長官李3人視察隴海鐵路前線;蔣當天離開,命令白留下,協助李作戰。「臺兒莊大捷」是八年抗戰中關鍵一役,是役第五戰區司令官李宗仁指揮全盤作戰。4月4日,臺兒莊大戰方酣之際,廣西省政府主席黃旭初,因赴武漢開中國國民黨臨時全會,順道到徐州探望李;次日晨,李偕黃旭初往訪白崇禧。 1938年6月5日,白參加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部署武漢會戰之最高軍事會議。6月,白指挥「武漢保衛戰」,與日本軍盤桓5個月。7月起,白代理第五戰區司令長官,指揮長江北岸武漢保衛戰。 1938年8月中旬,西南行營主任白在廣東英德召集南方各將領舉行軍事會議後,廣東大戰日內即將爆發。 1938年11月25日,軍事委員會在長沙召開「南嶽會議」,會中決議設立桂林行營,白出任桂林行營主任。12月3日,白擔任桂林行營主任,統一指揮4個戰區。 1939年1月22日,中國國民黨五屆五中全會於重慶開會,1月25日閉會,白為國防最高委員會常務委員。1939年8月,日本軍發動贛湘作戰,分六路會攻長沙,白為此次大戰之最高統帥,指揮第九戰區薛岳司令官迎頭痛擊,日本軍大敗而退,是為抗日戰爭中有名之第一次長沙會戰。1939年9月19日,日本開始移兵廣西。1939年10月,國民政府在衡山召開第二次南嶽軍事會議,總結第一次長沙會戰之作戰情況,並決策發動新攻勢。11月6日,蔣、宋美齡夫婦抵達桂林,在白桂林家中探望白母親馬太夫人。1939年11月,日本軍第5師團突然在欽縣登陸。11月16日,蔣在重慶召見白,令其不必再參加中國國民黨五屆六中全會,立即返桂林指揮作戰,並以桂林行營主任全權指揮第五軍等中央直系部隊。11月19日,白由重慶飛桂林。11月24日日军佔領南寧,12月初佔領崑侖關;日本軍原擬乘虛由貴州直攻重慶,國軍方面旋即調集大軍反攻,白崇禧擔任總指揮。1940年2月下旬崑崙關之役後,2月25日蔣召開「柳州會議」,檢討桂南会战得失。3個月後,白回重慶擔任副參謀總長兼軍訓部長職。 1940年8月26日,軍事委員會副參謀總長兼軍訓部長白赴長江以北各戰區巡視軍事,10月6日巡視完畢返重慶;10月,國共關係惡化,何應欽、白奉令與周恩來、葉劍英會商軍事。1941年皖南事變,何應欽開會商新四軍善後,軍令部提案一為明令撤銷番號,一為不撤銷番號;白主張反共。 1943年7月,蔣派白到蘭州,處理甘肅回民暴動善後;9月白出席五屆十一中全會,通過蔣為國民政府主席兼行政院長。 1944年長衡會戰,6月22日白從重慶飛桂林,與第四戰區司令長官張發奎會商,派第十六集團軍副總司令韋雲淞為桂林防守司令。7月14日,白去湖南晤第九戰區司令長官薛岳,建議戰區主力在湘桂鐵路兩側以使日軍不由此入桂林,薛不允;10月30日,白從柳州飛重慶,向蔣報告湘桂戰況;後薛岳調楊森兵團、李玉堂兵團入廣西,然遲未能與第十六集團軍配合,終使湘桂大撤退;後白建議大別山區為第十戰區,李品仙為司令長官。 1945年春,白兼任軍訓部長,經常視察各級部隊訓練裝備。2月10日,自李品仙任第十戰區司令長官後,第五戰區司令長官李即調為漢中行營主任。4月29日,白隨蔣、宋美齡旅次陝西臨潼。6月13日,白隨蔣校閱陸軍第二〇一師。6月29日,李宗仁、魏德邁、蔣、白在陝西漢中商討國事。10月1日,李為北平行轅主任。10月3日,國民政府明令白晉任為陸軍一級上將,張治中、張發奎均晉任為陸軍二級上將,胡宗南特加陸軍上將銜。10月20日,白在重慶參加蔣五十九歲華誕宴席,宋美齡切蛋糕慶祝抗戰勝利。11月,蔣在重慶召集復員整軍會議,會前白再度反對裁軍,語蔣:「民國十七年,小湯山裁兵會議,殷鑒不遠,一為之甚,其可再乎?」 東北督戰 1946年5月23日,蔣偕宋美齡、白、張嘉璈由南京飛抵瀋陽。5月31日,國民政府特任白為國防部部長,陳誠為參謀總長、兼任海軍總司令,顧祝同為陸軍總司令、免徐州綏靖公署主任本職,周至柔為空軍總司令,黃鎮球為聯合後方勤務總司令,薛岳為徐州綏靖公署主任。6月1日,軍事委員會改組為國防部,白任國防部長,陳誠為參謀總長。徵求意見時,白持異議,認為如果要打仗,以何應欽任陸軍總司令來指揮最為適當;蔣反把何調到聯合國任軍事代表。5月17日,蔣派白飛往中國東北督戰,指揮杜聿明,並其部下新六軍、新一軍、七十一軍,攻下四平街,並繼續進攻長春。白主張乘勝追擊,一舉殲滅林彪部,但蔣發出停戰令。由於美國總統特使乔治·卡特莱特·马歇尔連續三次給蔣發電,並以斷絕美援相威脅,迫蔣停止在東北的軍事行動;同時,前方國軍總指揮杜聿明向南京請示,蔣遂電令杜「暫緩追擊」。此舉使林彪殘部得以喘息,導致東北大局逆转。11月,華北戰事吃緊,白巡視考察綏遠、察哈爾、河北、山西軍事。 二二八事件赴臺宣慰 1947年1月11日,蔣接見東北行轅主任熊式輝與國防部長白,商討接收大連問題。1月25日,蔣召見國防部長白、西北行轅主任張治中,商討中共拒和問題。1月30日,國民政府特派白為行政院綏靖區政務委員會督察團團長,谷正綱、鄧文儀為副團長。 2月27日,臺灣發生「二二八事件」,蔣派兵至臺灣鎮壓。3月11日,國民政府特令國防部長白赴臺,前往臺灣「宣慰」,並權宜處理各項事務。上午,白在南京接見臺灣省旅居上海代表,面告政府處理臺變方針。 3月17日,白及蔣經國於中午搭機抵達臺北,處理善後事宜。下午,白發表宣字第一號公告,昭示中央政府處理臺灣事件之基本原則。白宣布處理臺變之基本原則:一、改組臺灣省行政長官公署為省政府,縣、市長提前民選,並盡量選用本省人士;二、臺灣警備總司令不由臺灣省政府主席兼任,省政府委員及各廳、處、局長,盡先選用本省人士,政府機關職員,凡同一職務官階者,本、外省人員待遇一律平等;三、民生工業之公營範圍盡量縮小,現行經濟制度及政策分別修正或廢止;四、各級二二八事件處理委員會及臨時不合法組織自行宣告結束,參與事變有關人員,除共產黨外,一律從寬免究。 3月18日下午4時,白在臺北賓館招待各界,稱臺省事件係受少數共產黨分子及少數浪人之煽動,現大致安定,僅有少數青年現仍避居深山,盼望彼輩早日歸來,各安生業,政府決不追究。3月20日,白再發表談話,慰外省籍公務人員不要因曾受到生命財產損害而灰心喪志,須知極大多數臺胞仍極愛國。3月22日,白在台中向全省廣播稱:「對於此次圖謀叛亂的主犯,必須從懲辦」;「現臺灣警備總司令已決定分區綏靖,如共黨暴徒仍執迷不悟,將劫奪警察槍枝及倉庫武器彈藥被服不予繳還,國軍為綏靖地方,必須痛剿,徹底肅清。」3月25日,白在臺北對記者稱:「據各地所見,臺灣之騷亂,大致平息」,至逃匿深山僻壤之少數暴動分子及共產黨徒,約1000人,「凡不明向政府悔過自新者,國軍將追踪搜尋」。 3月28日,白召集臺灣警備總司令部參謀長柯遠芬、處長林秀欒、憲兵團長張慕陶、陸軍整編第二十一師第一四六旅旅長岳星明等各單位主管舉行會議;柯遠芬發言表示已下令各地執行清鄉計畫,限期年底完成:「寧可枉殺九十九個,衹要殺死一個真的就可以」,並引用列寧的話「對敵人寬大,就是對自己殘酷」。白當場糾正:「古人說行一不義,殺一不辜而得天下者,不為。」,並指示四點:一、現所拘捕關於二二八事件之人犯,應速依法審判;二、今後拘捕人犯,必須公開依照規定手續為之;三、除臺省警總司令部外,其他機關一律不得發令捕人;四、參加暴動之青年學生,准予復學,並准免繳特別保證書及照片,但須由其家長保證悔過自新,可予免究。4月1日,白在臺北舉行記者招持會,就臺灣今後局勢宣布「善後措施」,謂必須以「殺一儆百之效」在臺灣厲行統治。4月2日,白專機離開臺灣,返回南京;臨行前指示臺灣各軍政機關,務必將這次「圖謀叛亂之首要分子依法嚴懲」。 白巡按臺灣,會見台灣省行政長官陳儀等人,並向民眾廣播,聲明中央政府軍事行動已暫告一段落,將以和平寬大的方針處理此事。期間,白拯救不少臺灣士紳,如瑞芳李家李建興兄弟等。白報告中,嚴批陳儀,建議處分柯遠芬,嘉獎彭孟緝。 4月7日,國防部長白在中樞紀念周報告臺灣事變之起因,並提出善後措施:政治上將臺灣行政長官公署改為省政府,並增加省府委員人數,於省府各廳、處、局增設副職,經濟上將專賣局撤銷,改為煙酒公賣局,貿易局改為供應物資機構等。4月14日,白簽呈蔣,臚陳今後對臺改進意見,其要旨為:甲、行政,乙、經濟,丙、教育,丁、軍隊及憲警保安部隊,戊、其他;4月16日,蔣批示:「所擬皆可如擬」。 任職國防部長 1946年6月1日,出任首任国防部部长。国防部分政务和参谋两个系统。政务系统以国防部长为首,几个政务次长为其助手,下设几个业务司(称之为部本部)。参谋系统以参谋总长为首,几个参谋次长为其助手,下设6厅8局(称之为参谋本部),陆、海、空、联勤及宪兵司令部为参谋本部的实施机关。国防部长是阁僚,随内阁进退,虽然是参谋总长名义上的上级,但无权过问指挥参谋总长;参谋总长掌握军事实权,由国家元首任命,对国家元首负责。陈诚任参谋总长。 1947年4月17日,國民政府任命白兼國防科學委員會主任委員,朱家驊兼副主任委員,任命翁文灝、陳誠、錢昌照、朱家驊、俞大維、王雲五、秦德純、顧祝同、桂永清、周至柔、黃鎮球、錢昌祚兼委員。4月23日,國民政府准免國防部部長白本職;特任白為行政院政務委員,兼國防部部長。6月10日,外交部長王世-{杰}-與國防部長白向立法院報告外蒙軍隊入侵新疆事件。 7月24日,國防部長白在私邸設晚宴招待美國特使魏德邁;飯後,雙方長談南京政府面臨之軍事形勢。白說,一年來之作戰證明蔣在軍事上指揮無能,蔣以最高統帥指揮到軍級甚至到師級部隊,不能發揮各級指揮系統其應有之效用,戰局發展至此,應由蔣氏獨負其責;白氏又稱,去年夏初,國軍以五比一之優勢超過共軍,僅僅在一年中,戰略之主動,便由國民政府方面轉到共軍手中,孰令為之?孰令致之?最高統帥當不能辭其責任。 10月2日,國防部長白飛赴徐州,佈置防務。11月10日,蔣召見白,要在九江設立國防部指指所。11月27日,國防部九江指揮部成立,白兼任主任,指揮33個旅圍攻大別山區,採取軍事圍攻、分區清剿與政治組訓相結合之總力戰方針,分進合擊,分區清剿中原野战军。12月4日,白自九江抵漢口,指揮大別山區戰事。12月5日,白自漢口到信陽佈置軍事。12月7日,白在漢口部署「清剿」計劃,主張加強地方自衛武力,軍事與政治、經濟密切配合。12月19日,白自漢口到長沙視察。 就任華中剿匪總司令 1948年3月29日,李在南京國民大會競選副總統,白、黃紹竑反對,李堅持;蔣支持孫科為候選人,結果李當選。5月20日,李在南京就任中華民國副總統。何應欽接任國防部長。6月25日,新任華中剿匪總司令部總司令白自南京抵達漢口。6月26日,白由漢口至豫南前線視察。6月28日,白在漢口就任華中剿匪總司令部總司令職並發表演說稱:「今日匪禍猖獗,必須舉國上下痛下決心,以剿匪軍事為第一,始克有濟。」6月29日,國防部九江指揮部改為華中剿匪總司令部。可能當局覺得劉峙難任艱钜,故于淮海戰役前夕,鑒於劉伯承和陳毅兩股即將合流,徐州和華中剿匪總司令部所屬兵力,應該統一運用。乃打算在蚌埠設立一個國防部指揮部,由白負責主持,統一指揮華中及徐州兩個剿匪總司令部之軍事。白認為有不克服之困難,也沒有統一指揮之權力,不肯接受。 7月1日,為統一華中剿共軍事,國防部將九江指揮部及武漢行轅編並,成立華中剿匪總司令部於漢口,由白出任總司令,宋希濂、夏威、張軫、徐祖眙任副總司令。7月5日,白在漢口市黨部擴大紀念周上作報告,闡述總戰之意義:「總體戰必須軍事、政治、經濟、社會各方面緊密配合……惟有實現三民主義之民生主義,徹底改革土地制度,使『耕者有其田』,土地有合理的分配,同時實施『將士授田』辦法,而後始能掌握全體民眾,剿匪才有光明前途。」 10月初,白親到駐馬店,在第十二兵團部召開作戰會議,第三兵團司令張淦、第五綏靖區(信陽)司令張軫、第十二兵團司令黃維、第十二兵團副司令胡璉、第八十五軍軍長吳紹周、楊伯濤、覃道善等軍長以上高級將領均參加。何應欽在徵得白同意後,即於10月23日派郭汝瑰專機向蔣建議,蔣自東北會戰開始,即偕杜聿明、周至柔、郭懺、羅澤闓等穿梭飛行於北平、瀋陽之間,親自指揮作戰,郭汝瑰抵北平之日,即長春失守之時。10月30日,蔣聆悉廖耀湘兵團在西進途中進入預先佈置之口袋。蔣聞訊飛返南京。是日下午4時,白應召從漢口飛南京,5時參加國防部召開軍事會議,聽取羅澤闓關於東北會議從錦州失守到大虎山廖耀湘全軍覆滅之報告。 11月27日,白接到蔣之「手啟」電,要白氏轉知所屬第十四兵團司令宋希濂,偕新任第十三綏靖區司令王凌雲到南京一行。宋希濂率部此時駐鄂西一帶,奉命後即偕同王凌雲於11月30日到漢口,並隨即去三元里總部謁白,報告鄂西方面情況。他們辭出時,白要宋希濂單獨留下,對他介紹當時軍事形勢。 12月1日上午12時,宋希濂偕同王凌雲飛抵南京,即去黃埔官邸謁見蔣。辭出時,宋希濂讓王凌雲先走,把白在漢口對他所說一一匯報給蔣。12月8日,蔣致電白,命令白以最快方法將所轄國民革命軍第二軍調往南京,增援守備兵力,然而受拒。年底,國軍在徐蚌會戰中失利,蔣嫡系中央軍幾乎損失殆盡,蔣數度令白出援,白皆推拖,蔣憤擲電話筒、掀桌,痛罵粗話。白則反駁「按兵不動」的指控,指出華中轄區奉命調往增援徐州部隊包括:黃維第十二兵團所屬之胡璉第十八軍、吳紹周第八十五軍、熊綬春第十四軍、覃道善第十軍及何竹本整編第二師,楊干才第二十軍、李良榮第二十八軍,都是華中最精銳之部隊,黃維兵團半路被攔,幾乎全部被消滅。 謀和 1948年12月24日、12月30日白電呈蔣,主張「與共黨謀和」。12月24日,白自漢口發出亥敬電請張群、張治中轉告蔣,謂人心、士氣、物力均已不能再戰,請停戰以言和。略謂: 12月30日,「白再發通電主和」,促蔣表態。電文如下: 1949年1月1日,蔣發表元旦文告。1月2日,蔣致電白:「亥敬,亥全兩電均悉。中正元旦文告,諒荷閱及,披肝瀝膽而出,自問耿耿此心,可質天日。今日吾人……假令共黨確能翻然悔禍,保全國家之命脈,顧念生民之塗炭,對當前國是能共合理合法之解決,則中正決無他求;即個人之進退出處,均惟全國人民與全體袍澤之公意是從。惟言和之難,卓見已詳……」、「……激勵華中軍民,持以寧靜;藉期齊一步驟,鞏固基礎;然後可戰可和,乃可運用自如,而不為共匪所算」。 1月8日,蔣派張群、黃紹竑由南京到漢口晤白,轉達蔣兩點意見:「(一)-{余}-如果引退,對於和平,究竟有無確實把握;(二)-{余}-欲引退,必由自我主動,而不接受任何方面的壓力。」張群語白崇禧:蔣強調「可和而不可降;能戰而後能和」;白崇禧表示他前後發出二電,均主張備戰謀和,而不是無原則之妥協投降;1月10日上午,張群、黃紹竑往長沙晤程潛後返回南京;李宗仁認為蔣之意圖「顯然是恐懼手握重兵的白崇禧和程潛會同中共接洽『局部和平』。張、黃之行的最大目的是為穩定兩湖」。 1月11日,蔣致電白,說「惟此時我軍既處劣勢,外交運用,恐難有大效」,處境之基本要道為患難相共,自立自助;並稱倘苟有一線和平之希望,必竭盡一切方法,以求得之。1月12日,白派黃紹竑從武漢乘專機秘密飛香港,擬通過中國國民黨革命委員會主席李濟深與中共取得聯繫,共同反蔣,並邀請李濟深及民革中央遷往武漢;黃紹竑到香港時,李濟深已離港北上解放區,黃便將他致李濟深信函托民革駐港負責人黃琪翔轉與中共駐港負責人潘漢年。1月13日,白在漢口,「強迫中央銀行將運往廣州之銀元中途截回」。1月20日,蔣宣佈引退,由李接任代總統。白建議由張治中組閣,並邀何應欽主軍事,李以形格勢禁不實行。2月1日,白公布《維持治安緊急處置辦法》四條:一、聚眾搶劫財物者殺;二、散布謠言、擾亂治安者殺;三、為首糾眾暴動者殺;四、故意造成黑市擾亂幣制者殺。2月初,孫科遷行政院於廣州,與南京總統府對立。 3月上旬,孫科遷行政院回南京,白薦何應欽組閣,並同張治中赴杭州促蔣。3月9日,袁守謙主任帶白求見蔣之函件到「溪口」。3月30日,中共中央軍事委員會電示劉伯承、鄧小平並告陳毅等,指出:白崇禧代表劉仲容今日到平,我們決定聯合李、白反對蔣黨;決定要白崇禧讓出花園以北地區,我軍到信陽、武勝關附近時,如守軍南撤,則不要攻擊或追擊,讓其退至花園及其以南,孝感、黃陂、黃安、陽邏、黃岡等地亦暫不要去佔,待東北主力到達後,再通知白崇禧連同漢口、漢陽等地一齊有秩序地讓給我們。3月底,白送別張治中和談代表團,殷囑先簽停戰協定,再談和平條款。 再戰 | 1921年底,黃紹竑接過馬曉軍部隊。1922年,白在百色與自治軍作戰因墮崖受傷,入粤治療。1923年3月,白因作戰足傷,赴廣東治療,孫中山當時正在廣州。在廣東受黃紹竑之託,經再三研究後,白以全權代表身份謁見孫大元帥,表示廣西竭誠請求加入革命行列,請纓討伐沈鴻英,並申述廣西統一對革命之重要。 1924年,孫也深以為白之建議為上策,立即委任黃紹竑為廣西討賊军第一軍總指揮,白為參謀長。黃、白立即通電分別就任,赴鬱林與李宗仁商合作。1925年,李、黃合作,白任定桂討賊軍前敵總指揮兼參謀長,先後擊破陸、沈主力,又敗唐繼堯入桂滇軍,一統廣西。 北伐 1926年,白赴廣州商兩廣統一。國民革命軍在廣州誓師,白出任國民革命軍副總參謀長代行總參謀長職務隨軍北伐,北伐初期,白揮軍底定湖南、湖北,進攻江西,擊潰吳佩孚、孫傳芳軍。 龍潭戰役 1927年,國民革命軍總司令蔣任命白為東路軍前敵總指揮,一舉平定浙江,進軍上海。白率第一軍克復杭州、上海;隨任淞滬衛戍警備司令、第二路總指揮,兵出山東南部。配合蔣在上海中国国民党清党。8月蔣下野,白任淞滬衛戍司令,薦參謀長張定璠為上海市長。 1927年1月、3月、8月、10月,白多次戰勝孫傳芳。8月,此時因寧漢分裂,蔣下野,孫傳芳部乘中國國民黨內部分裂,回頭反撲,佔領南京龍潭;白恰巧自上海回南京,路上發現孫傳芳軍蹤跡。白立即在無錫下車,用車站電話命令第一軍第十四師師長衛立煌就近率部反攻龍潭,同時命令正從常州開往杭州之第一軍第二師劉峙,回師增援。白得訊,自無錫趕往鎮江坐鎮指揮,何應欽、李宗仁急調第一、第七軍由東西兩面會攻龍潭,三面圍攻孫軍,總攻龍潭地區之孫軍。白緊急成立指揮所,指揮第一軍、第七軍與孫軍激戰6昼夜,遂將孫傳芳軍擊潰,斃敵2萬餘人,俘虜3萬餘人,孫傳芳主力幾全部覆滅。 1927年11月,蔣、汪精衛合作,廣州張發奎、黃琪翔「驅李(濟深)之役」,白赴漢口指揮第三路軍圖與程潛進湖南解決唐生智舊部;12月蔣復職。 灤州 1928年,白在湖南收編唐生智舊部。3月,蔣屢次命令白早日平定湖南局面勢,合力北伐。4月8日,蔣任李為第四集團軍總司令,白為第四集團軍前敵總指揮。白收編湖南唐生智部後,以東路軍前敵總指揮奉命代行國民革命軍總司令職權,策劃肅清關內殘餘軍閥張宗昌、褚玉璞部。5月19日,白應蔣邀赴鄭州與蔣馮會晤,商進兵京津會後白統兵北上,張作霖不戰而退;6月11日,白、閻錫山連袂入北京;7月6日,蔣、閻、馮、李在香山碧雲寺祭告孫中山,後在小湯山裁兵善後會議,白反對裁兵主張殖邊,蔣不納。 第一、二、三、四集團軍都有派部隊參加,白領軍揮戈北上,9月直達北平、天津。白率李品仙部在灤州肅清直魯軍,9月中白攻入唐山抵灤河。12月13日,胡宗鐸偕何鍵到北平告知白,蔣從江西暗中補給魯滌平;白示武漢四戰之地不宜用兵,著胡宗鐸告夏威、陶鈞:第四集團軍從武漢全退入湖南,後靠兩廣,候命進止;胡陽奉陰違;12月18日白發電文「建議西北國防」,向蔣表達反對裁軍及志願前往新疆。東北張學良宣佈易幟,北伐底定。 蔣桂戰爭 北伐期間,桂系勢力範圍猛增至兩廣、湖北、平津,中央蔣採信政學系謀士楊永泰「削藩」之建議,以軍事解決第四集團軍。1929年1月1日,蔣電邀白去南京參加編遣會議,白以病辭;1月5日,李宗仁在南京就軍事參議院院長職;1月17日白入北平德國醫院療養。2月11日,胡未徵李、白意,以武漢政治分會決議改組湖南省政府,派夏威、葉琪入湖南。武漢方面桂系少壯派湖北籍將領胡宗鐸、陶鈞等冒進出兵湖南攻打魯滌平,造成「湘變」,授予中央消滅桂系之口實。蔣藉口請李濟深調停武漢事,李濟深入南京即被軟禁;蔣通過古應芬拉陳濟棠收拾廣東;3月20日李品仙在唐山通電反白擁蔣。白得廖磊掩護,倉促出走,從天津乘船至香港返回廣西。蔣桂戰爭開始,中央軍中粵軍、湘軍、滇軍各路攻打廣西,白與李一度流亡安南河內,後又潛返廣西,將中央軍擊退。5月5日,李在梧州就護黨救國軍總司令,後到香港「聯馮(玉祥)」;廣西白、黃紹竑分攻廣東,於白泥戰敗,避居海外。11月,李、黃紹竑、白返廣西,聯同張發奎進攻廣東,戰敗;12月回平樂休整。 中原大戰 1930年3月15日,閻錫山為陸海空軍總司令,馮玉祥、李為副總司令;第一方面軍李自兼總司令,黃紹竑為副總司令,白為前敵總指揮,率第四、七、十五軍攻湖南。6月中,白攻下岳州,後隊為粤軍切斷;白回師救黃紹竑,於衡陽戰敗。8月黃紹竑離職,電蔣求和,白任副總司令兼前敵總指揮;10月白解南寧之圍,滇軍退雲南,白視察龍州、百色。中原大戰之後,廣西與中央對峙,直至1937年「七七」抗戰軍興,廣西出兵參加抗日為止,其間6年,廣西在白領導下,實施「自衛、自給、自足」、「寓供兵團、寓將於學、寓徵於募」政策,全省皆兵。白透過創立學校、改革稅收、清鄉建設廣西。廣西如此積極武化整軍,是由於當時中國內外情勢發展使然。 與陳濟棠反蔣 1931年2月末,蔣扣胡漢民,古應芬南下策動陳濟棠聯桂反蔣;4月白偕張發奎赴廣東轉香港晤汪精衛,適孫科銜命調停,遂約同廣州反蔣;5月1日成立廣州國民政府;6月兩廣組成第一、四集團軍,白任第四集團軍副總司令。九一八事變爆發,南京派蔡元培等赴廣東談和,召集上海和會,約上海和議;南京、廣東分召四全大會,後在南京一中全會統一;白在四全大會當選中執委,廣州設西南執行部和西南政委會。自從廣西省黃紹竑離開廣西後,他的位置便由黃旭初取代,而成了新之李、白、黃體制。12月中,應廣東中委要求,蔣第二次下野;白出席一中全會,12月28日推林森為國民政府主席,孫科為行政院長。 1932年,蔣、汪分主軍政,兩廣靠胡漢民與南京對峙;李在廣東與陳濟棠聯絡胡漢民,白主持廣西軍政。 1933年5月,南京明令陳濟棠為南路剿總司令,白為副司令;廣東派余漢謀軍、廣西派王贊斌師駐贛南,防蔣南犯。11月閩變,此前陳濟棠、陳銘樞到南寧聯繫,李、白以做法激進拒絕參加;並電邀胡漢民、陳濟棠在廣東成立抗日政府,未得積極反應。 1934年6月18日,白飛廣東晤何鍵,先是蔣派何鍵到廣州;白借此與余漢謀商談於贛南,並閲王贊斌師;回廣州後,陳濟棠召集會議,白稱蔣以第五次「圍剿」在東線、北線署重兵,意壓江西紅軍向南,應避戰免為蔣所乘。1935年,先是紅軍長征與白函電交責使蔣憤激,蔣邀李於3月下旬在貴陽會晤,不應;白僅派張定璠、劉斐於3月27日在貴陽晤蔣。 1936年5月,胡漢民病逝,蔣藉此收回陳濟棠廣東軍政,陳濟棠強邀李、白借抗日反蔣;白先飛廣東會商主慎重,因陳濟棠堅決而同意聯合行動,為「兩廣事變」。6月,白派李品仙飛長沙爭取何鍵,頃中央軍抵衡陽,桂軍止進;白建議在廣州成立抗日政府,陳濟棠不敢納。7月,廣東內變,廣西堅持抗日;蔣納程潛意見,蔣桂和解;蔣初欲在廣州晤白,張定璠急電阻止,改由李飛廣東見蔣。9月2日,居正、程潛、朱培德飛南寧,蔣桂議和,共同抗日;日本壓力愈大,東北張學良形勢不穩,中央不願與廣西糾纏下去,他們帶蔣親筆信,深望和議有成。 廣西雖然貧窮落後,但亦建設空軍,設有航空軍事學校,白曾自兼航空軍事學校校長和空軍大隊長;抗戰起後,廣西空軍悉數移交中央,八年血戰,廣西空軍將士泰半壯烈殉職。 抗戰期間 1937年中國抗日戰爭前夕,蔣任李為第五路軍總司令,白為副總司令,並派參謀總長程潛至廣西監督各將領就職宣誓。「七七」蘆溝橋事變,中日大戰爆發,蔣號召全國抗日。7月27日,蔣派劉斐赴廣西,敦促白至南京。8月4日,蔣派專機至桂林將白接往南京。白參加抗日,出任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副参謀總長不久李赴徐州就第五戰區司令長官職。 1938年初徐州會戰前,白銜命視察各戰區,協助部署計畫。白推薦川軍鄧錫侯部參加徐州會戰。1938年3月24日台兒莊戰役前夕,蔣攜白飛抵徐州,與第五戰區司令長官李3人視察隴海鐵路前線;蔣當天離開,命令白留下,協助李作戰。「臺兒莊大捷」是八年抗戰中關鍵一役,是役第五戰區司令官李宗仁指揮全盤作戰。4月4日,臺兒莊大戰方酣之際,廣西省政府主席黃旭初,因赴武漢開中國國民黨臨時全會,順道到徐州探望李;次日晨,李偕黃旭初往訪白崇禧。 1938年6月5日,白參加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部署武漢會戰之最高軍事會議。6月,白指挥「武漢保衛戰」,與日本軍盤桓5個月。7月起,白代理第五戰區司令長官,指揮長江北岸武漢保衛戰。 1938年8月中旬,西南行營主任白在廣東英德召集南方各將領舉行軍事會議後,廣東大戰日內即將爆發。 1938年11月25日,軍事委員會在長沙召開「南嶽會議」,會中決議設立桂林行營,白出任桂林行營主任。12月3日,白擔任桂林行營主任,統一指揮4個戰區。 1939年1月22日,中國國民黨五屆五中全會於重慶開會,1月25日閉會,白為國防最高委員會常務委員。1939年8月,日本軍發動贛湘作戰,分六路會攻長沙,白為此次大戰之最高統帥,指揮第九戰區薛岳司令官迎頭痛擊,日本軍大敗而退,是為抗日戰爭中有名之第一次長沙會戰。1939年9月19日,日本開始移兵廣西。1939年10月,國民政府在衡山召開第二次南嶽軍事會議,總結第一次長沙會戰之作戰情況,並決策發動新攻勢。11月6日,蔣、宋美齡夫婦抵達桂林,在白桂林家中探望白母親馬太夫人。1939年11月,日本軍第5師團突然在欽縣登陸。11月16日,蔣在重慶召見白,令其不必再參加中國國民黨五屆六中全會,立即返桂林指揮作戰,並以桂林行營主任全權指揮第五軍等中央直系部隊。11月19日,白由重慶飛桂林。11月24日日军佔領南寧,12月初佔領崑侖關;日本軍原擬乘虛由貴州直攻重慶,國軍方面旋即調集大軍反攻,白崇禧擔任總指揮。1940年2月下旬崑崙關之役後,2月25日蔣召開「柳州會議」,檢討桂南会战得失。3個月後,白回重慶擔任副參謀總長兼軍訓部長職。 1940年8月26日,軍事委員會副參謀總長兼軍訓部長白赴長江以北各戰區巡視軍事,10月6日巡視完畢返重慶;10月,國共關係惡化,何應欽、白奉令與周恩來、葉劍英會商軍事。1941年皖南事變,何應欽開會商新四軍善後,軍令部提案一為明令撤銷番號,一為不撤銷番號;白主張反共。 1943年7月,蔣派白到蘭州,處理甘肅回民暴動善後;9月白出席五屆十一中全會,通過蔣為國民政府主席兼行政院長。 1944年長衡會戰,6月22日白從重慶飛桂林,與第四戰區司令長官張發奎會商,派第十六集團軍副總司令韋雲淞為桂林防守司令。7月14日,白去湖南晤第九戰區司令長官薛岳,建議戰區主力在湘桂鐵路兩側以使日軍不由此入桂林,薛不允;10月30日,白從柳州飛重慶,向蔣報告湘桂戰況;後薛岳調楊森兵團、李玉堂兵團入廣西,然遲未能與第十六集團軍配合,終使湘桂大撤退;後白建議大別山區為第十戰區,李品仙為司令長官。 1945年春,白兼任軍訓部長,經常視察各級部隊訓練裝備。2月10日,自李品仙任第十戰區司令長官後,第五戰區司令長官李即調為漢中行營主任。4月29日,白隨蔣、宋美齡旅次陝西臨潼。6月13日,白隨蔣校閱陸軍第二〇一師。6月29日,李宗仁、魏德邁、蔣、白在陝西漢中商討國事。10月1日,李為北平行轅主任。10月3日,國民政府明令白晉任為陸軍一級上將,張治中、張發奎均晉任為陸軍二級上將,胡宗南特加陸軍上將銜。10月20日,白在重慶參加蔣五十九歲華誕宴席,宋美齡切蛋糕慶祝抗戰勝利。11月,蔣在重慶召集復員整軍會議,會前白再度反對裁軍,語蔣:「民國十七年,小湯山裁兵會議,殷鑒不遠,一為之甚,其可再乎?」 東北督戰 1946年5月23日,蔣偕宋美齡、白、張嘉璈由南京飛抵瀋陽。5月31日,國民政府特任白為國防部部長,陳誠為參謀總長、兼任海軍總司令,顧祝同為陸軍總司令、免徐州綏靖公署主任本職,周至柔為空軍總司令,黃鎮球為聯合後方勤務總司令,薛岳為徐州綏靖公署主任。6月1日,軍事委員會改組為國防部,白任國防部長,陳誠為參謀總長。徵求意見時,白持異議,認為如果要打仗,以何應欽任陸軍總司令來指揮最為適當;蔣反把何調到聯合國任軍事代表。5月17日,蔣派白飛往中國東北督戰,指揮杜聿明,並其部下新六軍、新一軍、七十一軍,攻下四平街,並繼續進攻長春。白主張乘勝追擊,一舉殲滅林彪部,但蔣發出停戰令。由於美國總統特使乔治·卡特莱特·马歇尔連續三次給蔣發電,並以斷絕美援相威脅,迫蔣停止在東北的軍事行動;同時,前方國軍總指揮杜聿明向南京請示,蔣遂電令杜「暫緩追擊」。此舉使林彪殘部得以喘息,導致東北大局逆转。11月,華北戰事吃緊,白巡視考察綏遠、察哈爾、河北、山西軍事。 二二八事件赴臺宣慰 1947年1月11日,蔣接見東北行轅主任熊式輝與國防部長白,商討接收大連問題。1月25日,蔣召見國防部長白、西北行轅主任張治中,商討中共拒和問題。1月30日,國民政府特派白為行政院綏靖區政務委員會督察團團長,谷正綱、鄧文儀為副團長。 2月27日,臺灣發生「二二八事件」,蔣派兵至臺灣鎮壓。3月11日,國民政府特令國防部長白赴臺,前往臺灣「宣慰」,並權宜處理各項事務。上午,白在南京接見臺灣省旅居上海代表,面告政府處理臺變方針。 3月17日,白及蔣經國於中午搭機抵達臺北,處理善後事宜。下午,白發表宣字第一號公告,昭示中央政府處理臺灣事件之基本原則。白宣布處理臺變之基本原則:一、改組臺灣省行政長官公署為省政府,縣、市長提前民選,並盡量選用本省人士;二、臺灣警備總司令不由臺灣省政府主席兼任,省政府委員及各廳、處、局長,盡先選用本省人士,政府機關職員,凡同一職務官階者,本、外省人員待遇一律平等;三、民生工業之公營範圍盡量縮小,現行經濟制度及政策分別修正或廢止;四、各級二二八事件處理委員會及臨時不合法組織自行宣告結束,參與事變有關人員,除共產黨外,一律從寬免究。 3月18日下午4時,白在臺北賓館招待各界,稱臺省事件係受少數共產黨分子及少數浪人之煽動,現大致安定,僅有少數青年現仍避居深山,盼望彼輩早日歸來,各安生業,政府決不追究。3月20日,白再發表談話,慰外省籍公務人員不要因曾受到生命財產損害而灰心喪志,須知極大多數臺胞仍極愛國。3月22日,白在台中向全省廣播稱:「對於此次圖謀叛亂的主犯,必須從懲辦」;「現臺灣警備總司令已決定分區綏靖,如共黨暴徒仍執迷不悟,將劫奪警察槍枝及倉庫武器彈藥被服不予繳還,國軍為綏靖地方,必須痛剿,徹底肅清。」3月25日,白在臺北對記者稱:「據各地所見,臺灣之騷亂,大致平息」,至逃匿深山僻壤之少數暴動分子及共產黨徒,約1000人,「凡不明向政府悔過自新者,國軍將追踪搜尋」。 3月28日,白召集臺灣警備總司令部參謀長柯遠芬、處長林秀欒、憲兵團長張慕陶、陸軍整編第二十一師第一四六旅旅長岳星明等各單位主管舉行會議;柯遠芬發言表示已下令各地執行清鄉計畫,限期年底完成:「寧可枉殺九十九個,衹要殺死一個真的就可以」,並引用列寧的話「對敵人寬大,就是對自己殘酷」。白當場糾正:「古人說行一不義,殺一不辜而得天下者,不為。」,並指示四點:一、現所拘捕關於二二八事件之人犯,應速依法審判;二、今後拘捕人犯,必須公開依照規定手續為之;三、除臺省警總司令部外,其他機關一律不得發令捕人;四、參加暴動之青年學生,准予復學,並准免繳特別保證書及照片,但須由其家長保證悔過自新,可予免究。4月1日,白在臺北舉行記者招持會,就臺灣今後局勢宣布「善後措施」,謂必須以「殺一儆百之效」在臺灣厲行統治。4月2日,白專機離開臺灣,返回南京;臨行前指示臺灣各軍政機關,務必將這次「圖謀叛亂之首要分子依法嚴懲」。 白巡按臺灣,會見台灣省行政長官陳儀等人,並向民眾廣播,聲明中央政府軍事行動已暫告一段落,將以和平寬大的方針處理此事。期間,白拯救不少臺灣士紳,如瑞芳李家李建興兄弟等。白報告中,嚴批陳儀,建議處分柯遠芬,嘉獎彭孟緝。 4月7日,國防部長白在中樞紀念周報告臺灣事變之起因,並提出善後措施:政治上將臺灣行政長官公署改為省政府,並增加省府委員人數,於省府各廳、處、局增設副職,經濟上將專賣局撤銷,改為煙酒公賣局,貿易局改為供應物資機構等。4月14日,白簽呈蔣,臚陳今後對臺改進意見,其要旨為:甲、行政,乙、經濟,丙、教育,丁、軍隊及憲警保安部隊,戊、其他;4月16日,蔣批示:「所擬皆可如擬」。 任職國防部長 1946年6月1日,出任首任国防部部长。国防部分政务和参谋两个系统。政务系统以国防部长为首,几个政务次长为其助手,下设几个业务司(称之为部本部)。参谋系统以参谋总长为首,几个参谋次长为其助手,下设6厅8局(称之为参谋本部),陆、海、空、联勤及宪兵司令部为参谋本部的实施机关。国防部长是阁僚,随内阁进退,虽然是参谋总长名义上的上级,但无权过问指挥参谋总长;参谋总长掌握军事实权,由国家元首任命,对国家元首负责。陈诚任参谋总长。 1947年4月17日,國民政府任命白兼國防科學委員會主任委員,朱家驊兼副主任委員,任命翁文灝、陳誠、錢昌照、朱家驊、俞大維、王雲五、秦德純、顧祝同、桂永清、周至柔、黃鎮球、錢昌祚兼委員。4月23日,國民政府准免國防部部長白本職;特任白為行政院政務委員,兼國防部部長。6月10日,外交部長王世-{杰}-與國防部長白向立法院報告外蒙軍隊入侵新疆事件。 7月24日,國防部長白在私邸設晚宴招待美國特使魏德邁;飯後,雙方長談南京政府面臨之軍事形勢。白說,一年來之作戰證明蔣在軍事上指揮無能,蔣以最高統帥指揮到軍級甚至到師級部隊,不能發揮各級指揮系統其應有之效用,戰局發展至此,應由蔣氏獨負其責;白氏又稱,去年夏初,國軍以五比一之優勢超過共軍,僅僅在一年中,戰略之主動,便由國民政府方面轉到共軍手中,孰令為之?孰令致之?最高統帥當不能辭其責任。 10月2日,國防部長白飛赴徐州,佈置防務。11月10日,蔣召見白,要在九江設立國防部指指所。11月27日,國防部九江指揮部成立,白兼任主任,指揮33個旅圍攻大別山區,採取軍事圍攻、分區清剿與政治組訓相結合之總力戰方針,分進合擊,分區清剿中原野战军。12月4日,白自九江抵漢口,指揮大別山區戰事。12月5日,白自漢口到信陽佈置軍事。12月7日,白在漢口部署「清剿」計劃,主張加強地方自衛武力,軍事與政治、經濟密切配合。12月19日,白自漢口到長沙視察。 就任華中剿匪總司令 1948年3月29日,李在南京國民大會競選副總統,白、黃紹竑反對,李堅持;蔣支持孫科為候選人,結果李當選。5月20日,李在南京就任中華民國副總統。何應欽接任國防部長。6月25日,新任華中剿匪總司令部總司令白自南京抵達漢口。6月26日,白由漢口至豫南前線視察。6月28日,白在漢口就任華中剿匪總司令部總司令職並發表演說稱:「今日匪禍猖獗,必須舉國上下痛下決心,以剿匪軍事為第一,始克有濟。」6月29日,國防部九江指揮部改為華中剿匪總司令部。可能當局覺得劉峙難任艱钜,故于淮海戰役前夕,鑒於劉伯承和陳毅兩股即將合流,徐州和華中剿匪總司令部所屬兵力,應該統一運用。乃打算在蚌埠設立一個國防部指揮部,由白負責主持,統一指揮華中及徐州兩個剿匪總司令部之軍事。白認為有不克服之困難,也沒有統一指揮之權力,不肯接受。 7月1日,為統一華中剿共軍事,國防部將九江指揮部及武漢行轅編並,成立華中剿匪總司令部於漢口,由白出任總司令,宋希濂、夏威、張軫、徐祖眙任副總司令。7月5日,白在漢口市黨部擴大紀念周上作報告,闡述總戰之意義:「總體戰必須軍事、政治、經濟、社會各方面緊密配合……惟有實現三民主義之民生主義,徹底改革土地制度,使『耕者有其田』,土地有合理的分配,同時實施『將士授田』辦法,而後始能掌握全體民眾,剿匪才有光明前途。」 10月初,白親到駐馬店,在第十二兵團部召開作戰會議,第三兵團司令張淦、第五綏靖區(信陽)司令張軫、第十二兵團司令黃維、第十二兵團副司令胡璉、第八十五軍軍長吳紹周、楊伯濤、覃道善等軍長以上高級將領均參加。何應欽在徵得白同意後,即於10月23日派郭汝瑰專機向蔣建議,蔣自東北會戰開始,即偕杜聿明、周至柔、郭懺、羅澤闓等穿梭飛行於北平、瀋陽之間,親自指揮作戰,郭汝瑰抵北平之日,即長春失守之時。10月30日,蔣聆悉廖耀湘兵團在西進途中進入預先佈置之口袋。蔣聞訊飛返南京。是日下午4時,白應召從漢口飛南京,5時參加國防部召開軍事會議,聽取羅澤闓關於東北會議從錦州失守到大虎山廖耀湘全軍覆滅之報告。 11月27日,白接到蔣之「手啟」電,要白氏轉知所屬第十四兵團司令宋希濂,偕新任第十三綏靖區司令王凌雲到南京一行。宋希濂率部此時駐鄂西一帶,奉命後即偕同王凌雲於11月30日到漢口,並隨即去三元里總部謁白,報告鄂西方面情況。他們辭出時,白要宋希濂單獨留下,對他介紹當時軍事形勢。 12月1日上午12時,宋希濂偕同王凌雲飛抵南京,即去黃埔官邸謁見蔣。辭出時,宋希濂讓王凌雲先走,把白在漢口對他所說一一匯報給蔣。12月8日,蔣致電白,命令白以最快方法將所轄國民革命軍第二軍調往南京,增援守備兵力,然而受拒。年底,國軍在徐蚌會戰中失利,蔣嫡系中央軍幾乎損失殆盡,蔣數度令白出援,白皆推拖,蔣憤擲電話筒、掀桌,痛罵粗話。白則反駁「按兵不動」的指控,指出華中轄區奉命調往增援徐州部隊包括:黃維第十二兵團所屬之胡璉第十八軍、吳紹周第八十五軍、熊綬春第十四軍、覃道善第十軍及何竹本整編第二師,楊干才第二十軍、李良榮第二十八軍,都是華中最精銳之部隊,黃維兵團半路被攔,幾乎全部被消滅。 謀和 1948年12月24日、12月30日白電呈蔣,主張「與共黨謀和」。12月24日,白自漢口發出亥敬電請張群、張治中轉告蔣,謂人心、士氣、物力均已不能再戰,請停戰以言和。略謂: 12月30日,「白再發通電主和」,促蔣表態。電文如下: 1949年1月1日,蔣發表元旦文告。1月2日,蔣致電白:「亥敬,亥全兩電均悉。中正元旦文告,諒荷閱及,披肝瀝膽而出,自問耿耿此心,可質天日。今日吾人……假令共黨確能翻然悔禍,保全國家之命脈,顧念生民之塗炭,對當前國是能共合理合法之解決,則中正決無他求;即個人之進退出處,均惟全國人民與全體袍澤之公意是從。惟言和之難,卓見已詳……」、「……激勵華中軍民,持以寧靜;藉期齊一步驟,鞏固基礎;然後可戰可和,乃可運用自如,而不為共匪所算」。 1月8日,蔣派張群、黃紹竑由南京到漢口晤白,轉達蔣兩點意見:「(一)-{余}-如果引退,對於和平,究竟有無確實把握;(二)-{余}-欲引退,必由自我主動,而不接受任何方面的壓力。」張群語白崇禧:蔣強調「可和而不可降;能戰而後能和」;白崇禧表示他前後發出二電,均主張備戰謀和,而不是無原則之妥協投降;1月10日上午,張群、黃紹竑往長沙晤程潛後返回南京;李宗仁認為蔣之意圖「顯然是恐懼手握重兵的白崇禧和程潛會同中共接洽『局部和平』。張、黃之行的最大目的是為穩定兩湖」。 1月11日,蔣致電白,說「惟此時我軍既處劣勢,外交運用,恐難有大效」,處境之基本要道為患難相共,自立自助;並稱倘苟有一線和平之希望,必竭盡一切方法,以求得之。1月12日,白派黃紹竑從武漢乘專機秘密飛香港,擬通過中國國民黨革命委員會主席李濟深與中共取得聯繫,共同反蔣,並邀請李濟深及民革中央遷往武漢;黃紹竑到香港時,李濟深已離港北上解放區,黃便將他致李濟深信函托民革駐港負責人黃琪翔轉與中共駐港負責人潘漢年。1月13日,白在漢口,「強迫中央銀行將運往廣州之銀元中途截回」。1月20日,蔣宣佈引退,由李接任代總統。白建議由張治中組閣,並邀何應欽主軍事,李以形格勢禁不實行。2月1日,白公布《維持治安緊急處置辦法》四條:一、聚眾搶劫財物者殺;二、散布謠言、擾亂治安者殺;三、為首糾眾暴動者殺;四、故意造成黑市擾亂幣制者殺。2月初,孫科遷行政院於廣州,與南京總統府對立。 3月上旬,孫科遷行政院回南京,白薦何應欽組閣,並同張治中赴杭州促蔣。3月9日,袁守謙主任帶白求見蔣之函件到「溪口」。3月30日,中共中央軍事委員會電示劉伯承、鄧小平並告陳毅等,指出:白崇禧代表劉仲容今日到平,我們決定聯合李、白反對蔣黨;決定要白崇禧讓出花園以北地區,我軍到信陽、武勝關附近時,如守軍南撤,則不要攻擊或追擊,讓其退至花園及其以南,孝感、黃陂、黃安、陽邏、黃岡等地亦暫不要去佔,待東北主力到達後,再通知白崇禧連同漢口、漢陽等地一齊有秩序地讓給我們。3月底,白送別張治中和談代表團,殷囑先簽停戰協定,再談和平條款。 再戰 4月4日,李濟深派朱蘊山帶親筆函到南京住白公館,談李簽和約。4月上旬,當劉仲容由北平返回南京報告毛澤東和周恩來「無論戰和,人民解放軍都要渡江」意見後,白便決定「只要中共堅持渡江便不能接納和議」,並同江南部隊合作保衛長江。4月22日,白飛抵杭州參加蔣召開緊急會議。李、蔣杭州會議,白主張李請蔣復職,蔣則要李繼續履職。後李返扺桂林後,即電約白返廣西一晤,商討今後華中方面防務。蔣撥給白銀洋400萬元(其中以1萬5000兩黃金折價),並派專機送到漢口。4月29日,白自武漢飛桂林,因天氣關係,無法降落,改飛廣州;5月2日,李遂偕居正、閻錫山、李文範3人到桂林。5月8日,李飛廣州。 5月13日,白由廣州返武昌,召集高級將領會議,討論守衛武漢問題。華中軍政長官公署副長官兼河南省政府主席、第十九兵團司令張軫,經中共中央中原局城工科方敬之等教育爭取,於三大戰役後派代表與中原野戰軍副政治委員鄧子恢接洽;按照鄧子恢建議,張軫於5月上旬擬定迎接解放軍渡江,配合解放軍截擊白部隊南逃之計劃。 5月14日,張軫奉召到武昌出席緊急會議,白出示顧祝同密電,稱已得密報,張軫圖謀叛變,令將張軫及師長以上軍官扣押送廣州;張軫借機逃離武昌到金口所屬國軍第一二七軍軍部,一面召開師以上軍官會議,布置阻擊白部隊之截擊。 5月15日,華中軍政長官公署移駐湖南衡陽,白率公署人員離開武漢抵達長沙,暫留長沙指揮所指揮軍事;同時命武漢守軍撤退。張軫率領所部共2萬餘人擊退白部包圍和截擊;5月16日,張軫受到解放軍第四野戰軍第十二兵團司令員蕭勁光接見。5月19日,華中軍政長官公署舉行軍事會議,參加者有白、程潛、李品仙、黃杰、陳明仁、夏威等高級將領,會議決定華中區作戰部署。5月底,何應欽辭職,李提名居正組閣,立法院未通過;後蔣授意閻錫山,白未能任國防部長。 6月10日,由白策劃組織之類似特務組織「湖南青年工作團」成立,白自兼團長,白親信、省民政廳長田良驥任團部主任。 8月4日,程潛、湖南省政府主席陳明仁等在長沙聯名通電和平出降。白率部至湘南地區,以衡陽、邵陽為中心,依托湘江資水,背靠雲南、廣西、貴州,東起粵北樂昌銜接余漢謀,西至湘西芷江與川湘鄂綏靖公署宋希濂構成一條湘粵聯合防線。 8月15日,中國人民解放軍第四野戰軍在青樹坪對桂系軍隊發起青樹坪戰役,但遭到白指揮的桂系凌厲反擊。此役是三大戰役之後解放軍少有的敗戰。 9月14日,白在廣州與余漢謀、薛岳商討華南軍事,至9月17日返衡陽。 10月7日,白所部全部,「已向廣西撤退」。10月16日,白發覺解放軍對其兩翼迂回後,全線向廣西方向撤退。至12月,白華中剿總所轄60萬國軍,陸續被渡長江後的共軍消滅,僅有18萬部队抵達海南島。12月14日,解放軍攻佔鎮南關(友誼關),切斷桂系軍隊退入越南之後路。桂系本身20萬兵力,含李、白起家的国民革命军第七军、国民革命军第四十八军等,最後僅存2萬餘人由軍長張湘澤帶領退入越南,其餘全部在廣西戰役中,於湖南、廣西等地被林彪第四野戰軍迂迴包抄殲滅。 |
巴比伦泥板YBC 7289是关于数值分析的最早数学作品之一,它给出了 在六十进制下的一个数值逼近,是一個邊長為1的正方形的對角線,在西元前1800年巴比倫人也已在巴比倫泥板上計算勾股數,即直角三角形的三邊長比。 数值分析延續了實務上數學計算的傳統。巴比倫人利用巴比伦泥板計算的近似值,而不是精確值。在許多實務的問題中,精確值往往無法求得,或是無法用有理數表示(如)。数值分析的目的不在求出正確的答案,而是在其誤差在一合理範圍的條件下找到近似解。 在所有工程及科學的領域中都會用到数值分析。像天體力學研究中會用到常微分方程,最優化會用在投資組合管理中,數值線性代數是資料分析中重要的一部份,而隨機微分方程及馬可夫鏈是在醫藥或生物學中生物細胞模擬的基礎。 在電腦發明之前,数值分析主要是依靠大型的函數表及人工的內插法,但在二十世紀中被電腦的計算所取代。不過電腦的內插演算法仍然是数值分析軟體中重要的一部份。 簡介 数值分析的目的是設計及分析一些計算的方式,可針對一些問題得到近似但夠精確的結果。以下是一些會用利用数值分析處理的問題: 數值天氣預報中會用到許多先進的数值分析方法。 計算太空船的軌跡需要求出常微分方程的數值解。 汽車公司會利用電腦模擬汽車撞擊來提昇汽車受到撞擊時的安全性。電腦的模擬會需要求出偏微分方程的數值解。 对冲基金會利用各種数值分析的工具來計算股票的市值及其變異程度。 航空公司會利用複雜的最佳化演算法決定票價、飛機、人員分配及用油量。此領域也稱為作業研究。 保險公司會利用数值軟體進行精算分析。 直接法和迭代法 直接法利用固定次數的步驟求出問題的解。這些方式包括求解线性方程组的高斯消去法及,求解線性規劃的单纯形法等。若利用無限精度算術的計算方式,有些問題可以得到其精確的解。不過有些問題不存在解析解(如五次方程),也就無法用直接法求解。在電腦中會使用浮點數進行運算,在假設運算方式稳定的前提下,所求得的結果可以視為是精確解的近似值。 迭代法是通過從一個初始估計出發尋找一系列近似解來解決問題的數學過程。和直接法不同,用迭代法求解問題時,其步驟沒有固定的次數,而且只能求得問題的近似解,所找到的一系列近似解會收敛到問題的精確解。會利用審斂法來判別所得到的近似解是否會收斂。一般而言,即使使用無限精度算術的計算方式,迭代法也無法在有限次數內得到問題的精確解。 在數值分析中用到迭代法的情形會比直接法要多。例如像牛頓法、二分法、雅可比法、廣義最小殘量方法(GMRES)及共軛梯度法等。在計算矩陣代數中,大型的問題一般會需要用迭代法來求解。 離散化 許多時候需要將連續模型的問題轉換為一個離散形式的問題,而離散形式的解可以近似原來的連續模型的解,此轉換過程稱為離散化。例如求一個函數的積分是一個連續模型的問題,也就是求一曲線以下的面積若將其離散化變成數值積分,就變成將上述面積用許多較簡單的形狀(如長方形、梯形)近似,因此只要求出這些形狀的面積再相加即可。 例如在二小時的賽車比賽中,記錄了三個不同時間點的賽車速度,如下表 利用離散化的方式,可以假設賽車在0:00到0:40之間的速度、0:40到1:20之間的速度及1:20到2:00之間的速度分別為三個定值,因此前40分鐘的總位移可近似為(h × 140 km/h) = 93.3 公里。可依此方式近似二小時內的總位移為93.3 | 利用離散化的方式,可以假設賽車在0:00到0:40之間的速度、0:40到1:20之間的速度及1:20到2:00之間的速度分別為三個定值,因此前40分鐘的總位移可近似為(h × 140 km/h) = 93.3 公里。可依此方式近似二小時內的總位移為93.3 公里 + 100 公里 + 120 公里 = 313.3 公里。位移是速度的積分,而上述的作法是用黎曼和進行數值積分的一個例子。 誤差的產生及傳播 誤差是数值分析的重要主題之一。誤差的形成可分為幾種不同的原因。 捨入誤差 當進行數值分析的設備只能用有限位數來表示一個實數時,就會出現捨入誤差(Round-off error),例如用可顯示十位數字的計算器計算,所得到的結果0.333333333,和實際數值的誤差就是捨入誤差。即使進行數值分析的設備用浮點數來表示實數,仍無法完全避免捨入誤差的問題。 截尾及離散化誤差 若迭代法的数值分析算到某一程度就中止計算,或是使用一些近似的數學程序,程序所得結果和精準解不同,就會出現。將問題離散化後,由於離散化問題的解不會和原問題的解完全一様,因此會出現。例如用迭代法計算的解,在計算幾次後認為其解為1.99,就會有0.01的截尾誤差。 一旦有了誤差,誤差就會藉著計算繼續的擴散。例如一個計算機中的加法是不準的,則的計算也一定不準。例如剛剛計算的解為1.99,若後續的運算需要用到的解,用1.99代入所得的結果也會不準。 當用近似的方式處理數學式時就會出現截尾誤差。以積分為例,完全精準的積分需要求出曲線下方無限個梯形的面積和,但用在數值分析中會用有限個梯形的面積和來近似無限個梯形的面積和,此時就會出現截尾誤差。若要對一個函數進行微分,其微分量需要趨近於0,但實務上只能選擇很小的微分量。 數值穩定性及良置問題 數值穩定性是數值分析中一個重要的主題。若一演算法中不論什麼原因產生了誤差,此誤差不會在運算中明顯增加,此演算法為數值穩定的演算法。若問題為良置(well-conditioned)的,就會符合上述的特性,也就是問題數據微小的變化只會造成其解的微小變化。相反的,若問題數據微小的變化會造成其解的巨大變化,會稱問題為非良置或病態(ill-conditioned)。 原始問題及求解問題演算法都可以分為良置及非良置,任何的組合都是允許的。 一個求解良置問題的演算法可能是數值穩定的,也可能是數值不穩定的。數值分析的重點就是找到適定性問題的數值穩定演算法。例如,計算2的平方根(大約是1.41421)本身是一個適定性問題。許多求解的演算法都是從一個初始的近似值開始去求解,例如,再繼續計算、等。巴比倫法就是一個具有此特性的演算法。另一個方法,先稱之為X方法,演算法為。以下分別用初始值 及,用二種方式進行幾次迭代。 可觀察到不論初始值多少,巴比倫法都可以快速的收斂,但X方法在初始值為1.4時收斂的很慢,在初始值為1.42時X方法會發散。因此巴比倫法是數值穩定的方法,而X方法是數值不穩定的方法。 领域研究 數值分析依其待求解的問題不同,分為不同的領域。 函數求值 数值分析中最簡單的問題就是求出函數在某一特定數值下的值。最直覺的方法是將數值代入函數中計算,不過有時此方式的效率不佳。像針對多項式函數的求值,較有效率的方式是秦九韶算法,可以減少乘法及加法的次數。若是使用浮点数,很重要的是是估計及控制捨入誤差。 內插法、外推法、曲線擬合及回歸 內插法求解以下的問題:有一未知函數在一些特定位置下的值,求未知函數在已知數值的點之間某一點的值。 外推法類似內插法,但需要知道數值的點是在其他已知數值點的範圍以外。一般而言外推法的誤差會大於內插法。 曲線擬合是在已知一些數據的條件下,找到一條曲線完全符合現有的數據,數據可能是一些特定位置及其對應的值,也可能是其他資料,例如角度或曲率等。 回歸分析類似曲線擬合,也是根據一些特定位置及其對應的值,要找到對應曲線。但回歸分析考慮到數據可能有誤差,因此所得的的曲線不需要和數據完全符合。一般會使用最小方差法來進行回歸分析。 求解方程及方程組 另一种常見的問題是求特定方程式的解。首先會依方程式是否線性來區分,例如方程式 是線性方程式,而是非線性方程式。 此領域許多的研究都和求解線性方程組有關。直接法是線性方程組的係數以矩陣來表示,再利用矩陣分解的方式求解,這些方法包括高斯消去法、LU分解,對於對稱矩陣(或埃爾米特矩陣)及正定矩陣可以用,非方陣的矩陣則可以用QR分解。迭代法包括有雅可比法、高斯–塞德迭代法、(SOR)及共轭梯度法,一般會用在大型的線性方程組中。 求根演算法是要解一非線性方程,其名稱是因為函數的根就是使其值為零的點。若函數本身可微且其導數是已知的,可以用牛頓法求解,其他的方法包括二分法、割線法等。線性化則是另一種求解非線性方程的方法。 求解特徵值或奇異值問題 |
“我看了你们送来的《党史资料汇报》第六号、第十号所载‘中国共产党第一次代表大会’、‘中国共产党第一个决议’及‘中国共产党第一个纲领’,这三个文件虽然是由俄文翻译出来的,但未发现中文文字记载以前,我认为是比较可靠的材料,又‘中国共产党第一次代表大会’一文没有载明时间,其他两个文件上载明的时间是一九二一年,也就是‘一大’开会的那一年,可说是关于我党‘一大’文字记载最早的一份材料。……”“我认为是比较可靠的材料……作为唯一可靠的材料是有问题的……好像是有那么一回事”的评语。 1960年,哥伦比亚大学东亚研究室主任韦慕庭听说哥大在整理图书馆档案时发现一篇1924年的硕士论文,名字叫《The communist movement in China》,作者是Ch'en Kung-Po,即陳公博。碩士論文《中國的共產主義運動》两份英文附件分别是《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个纲领》和《中国共产党关于党的目标的第一个决议案》。1921年中共一大会议被法租界巡捕打断后,陈公博没参与南湖上的最后一天会议,但是最后定稿的《纲领》和《决议》被陈公博带了一份递交给未能参会的陈独秀了。陈独秀决定先不发表,于是这份文件就这样留在陈公博手里了。1923年赴美留学,在美国写硕士论文刚好用上。此文的重要性还不在于论文本身,而在于它的附录。附录全文收入六篇文献: 附录一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个纲领(一九二一年); 附录二中国共产党关于党的目标的第一个决议案(一九二一年); 附录三中国共产党宣言(一九二二年七月第二次代表大会通过); 附录四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决议案(一九二二年); 附录五中国共产党章程(一九二二年); 附录六中国共产党第三次代表大会宣言(一九二三年)。 在这六篇附录中,附录一、二、四、五是散失多年,连中国共产党也没有找到的重要历史文献 1972年,中国革命历史博物馆党史陈列部的李俊臣,结束了“五七”干校下放劳动,回到单位,到北京图书馆翻阅文献,在日本出版的《东洋文化》杂志上读到藤田正典教授的论文《关于中国共产党一全大会、二全大会、三全大会文件的研究》,该文一条注释中写着1960年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出版了陈公博的《共产主义运动在中国》一书。北京图书馆里当时就收藏了这本英文版《共产主义运动在中国》。李俊臣把该书的韦慕庭写的绪言及陈公博的论文,译成中文。跟俄文版还原译成的中文稿一对照,两种版本的中共“一大”文件只有翻译上的字句稍有不同,意思完全一致。这清楚表明,英文稿、俄文稿在当时是根据同一中文原稿翻译的。《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个纲领》英文稿缺了第十一条,而俄文稿同样缺了第十一条。这更表明两种外文稿同源于一种中文稿。中文原稿中为什么会缺了第十一条,则成了历史之谜:或许是起草者把第十一条误编为第十二条,只是漏了一个号码,原件内容无遗漏;或许是手稿中漏写第十一条;也可能是第十一条引起很大的争议,付诸大会表决时被删去。兩個版本由中共中央馬恩列斯著作編譯局譯成中文。 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宣布建立中國共產黨以及其宗旨和原則等決議,並且制定有關工作機構和工作計畫的臨時性綱領。在綱領中規定中國共產黨是無產階級政黨,其目標是推翻資產階級而廢除資本所有制,建立無產階級專政以實現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中國共產黨的基本任務還有從事各類工人運動,加強對工會和工人運動的研究與領導。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上還選舉陳獨秀、張國燾、李達三人組成的中國共產黨中央局為領導機構,称为“三人团”。陈独秀担任书记,张国焘担任组织主任,李达担任宣传主任,主编《共产党》月刊。 会议影响 政治影响 会议召开前,与会人员并未意识到会议的意义和政治影响。随着中国共产党在中国大陆的成功执政,中国共产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官方普遍的观点认为,“一大”的召开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正式成立。每年的7月1日,是中国共产党诞生纪念日。 流行文化 与中共一大相关的电影有《开天辟地》(1991)和《建党伟业》(2011)等,电视剧则有《开天辟地》(2011)和《中国1921》(2011)等。 官方描述 一大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正式成立,犹如一轮红日在东方冉冉升起,照亮了中国革命的前程。这是近代中国社会进步和革命发展的客观要求,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毛泽东说:“中国产生了共产党,这是开天辟地的大事件”。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目就焕然一新了。 后续 会址现况 现中共一大會址位於上海市黃陂南路347號,新天地附近。会议结束后,1949年上海解放时,因城市变迁,已无法确定详细地址。1950年,中共上海市委组织人员确认一大会地。最终,通过周佛海妻子杨淑慧辨识,确定兴业路76号为一大会址。1952年9月,會址復修,成立紀念館對外開放,1961年被國務院列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据原住于该址对面的蒋涵箴先生文章回忆,1952年之前,该址并不是石库门的中式洋房,中共一大只是在临街某店铺的二楼的一个房间召开。1952年将所有店铺迁走,改建为石库门的中式洋房,才有了兴业路76号的一大会址。 代表结局 备注 参考文献 1921年中国政治 上海民国时期政治会议 | 陈公博两次回忆从杭州回到上海后,周佛海与他谈话,提及嘉兴会议结束。次日,陈公博乘新宁轮回广东。研究者根据《申报》刊登新宁轮于8月4日出港的公告,推定嘉兴会议时间在8月4日之前。8月2日作为常见的说法,或视为定议。王会悟作为嘉兴会议会务人员,持8月2日说,但其对嘉兴会议的回忆亦有改变。2013年,中共嘉兴市委组织课题组对这一问题展开专题研究,2018年宣布经研究推定为8月3日。 对于闭幕会议的日期各种资料存在的冲突如下: 尼克尔斯基在1921年10月13日发出的一封信件中写道:“从7月23日到8月5日,在上海举行了中国共产党的代表大会”。 按李达的回忆,法租界警察搜查上海一大会场是8月1日,而嘉兴闭幕会议是在8月6日上午10时到下午6时。李达回忆中上海会议终止时间与已查证的7月30日不符。 张国焘回忆,会场遭搜查后第二天停会。 陈公博于1924年的硕士论文《共产主义运动在中国》中指出中共一大持续了两周,并指出遭搜查时是第一周的周末。1921年7月30日是周六,与陈公博的回忆相符。 李达妻子王会悟在1980年代接受电视台采访时,说了“一大”开会的情况:正是王会悟在法租界会场发现有危险,被迫休会两天以后决定到嘉兴去。只有王会悟是“一大”会务人员,安排代表住宿,并以本地人身份去租了一条船作为“会议室”。在船上开会时王会悟一人坐在船首望风,其他代表在船舱中开会。她请代表们在桌子上放了一副麻将牌,遇到可疑情况即轻敲木板,代表们即弄出麻将牌声音。 其他考证: 据《上海生活报》1921年8月2日报道,7月31日,法国警察要求在法租界举行会议必须在48小时前取得批准。 8月1日下午,曾有台风侵袭浙江,狂风暴雨导致嘉兴南湖发行游船倾覆亡人事故;嘉兴火车站受台风影响至8月2日都在抢修。一大代表和知情人的回忆中均未提及此事,因而石川祯浩等学者分析一大闭幕会并不是8月1日或2日举行的。 会议决议文件 大会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的纲领,规定了党的奋斗目标、民主集中制的组织原则和党的纪律,通过了当前实际工作的决议,确定了党成立后的中心任务。中共一大召开后没有多久,党中央在上海曾遭到了一次破坏,造成中央档案资料全部遗失,这其中就包括一大档案。1923年8月18日,《陈独秀同志代表中共中央向第三次代表会议的报告》写:“我们只能提出关于最近几个月的详细报告,因为其余材料落到上海法国巡捕的手里了,并且由于一个同志被捕,使得所有的材料全部遗失了。”1930年2月1日,李立三在《党史报告》中写:“党的第一次大会文件,现在是找不到了。” 1936年6、7月间,为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15周年,莫斯科的《共产国际》杂志(中文版、俄文版)第七卷第四、五期合刊发表了四篇文章,时在莫斯科的陈潭秋撰写发表了《中共第一次代表大会的回忆》,共10页。被海内外的中共党史界公认为是最早回忆并公开发表的有关中共一大内情的重要文献。陈潭秋的文章指出:住在博文女校参加会议的9名外地代表是1921年7月下半月到上海的,并对9名外地代表进行了介绍;中共一大之前各地共产党组织称作“共产主义小组”;确定了包惠僧是中共一大代表,而且是广东共产主义小组的代表。“这次到会的一共有十三个人,除上面九个人以外,还有北京代表张国焘同志,上海代表李汉俊与李达,李汉俊因为一贯保持其右倾观点,并与北洋军阀、政客相结纳,放弃了党的立场,在四次代表大会上被开除党籍,然而武汉国民党叛变后,他仍不免以‘共匪’罪名死于桂系军阀枪弹之下。李达在‘五卅’运动后,被伟大的革命浪潮推落到党的战斗队伍以外去了。还有一个广东代表陈公博,在陈炯明背叛孙中山以后,他帮助陈炯明反对孙中山,经党历次警告不听,最后被开除党籍,然而不久他竟然一变而为国民党的要人了。”陈潭秋在文章中确定了参加一大的13位代表的具体姓名,并对每位代表当时的去向进行了记述。该文指出陈独秀“在广东陈炯明部下任教育厅长”而未到会。一大推选张国焘为大会主席,由毛泽东、周佛海担任大会记录。一大开幕式是在博文女校楼上举行,正式会议是在李汉俊家中召开。会议讨论的问题中,出现了以李汉俊为首的“公开马克思主义派”与以刘仁静为首的极“左”派之间的争论。一大会场遭到搜捕后,“我们分散后,各人找旅馆住宿,不敢回博文女校,因为据我们的推测,侦探发现我们的会议,是由博文女校跟踪而得的。”“我们原定会议期间是七天,被侦探发现后,决定缩短为五天,但是在上海我们再没有适宜开会的地方,于是决定乘火车到杭州西湖继续开会,到了上火车之前又想到西湖游人太多,遂中途变计,到离上海约三百里之嘉兴城下车,嘉兴有一个南湖,也时常有人雇船游览。我们借游湖为名,雇了一只大船,并预备酒食,在船上开会。”“这是会议的最后一天,李汉俊与陈公博两人未出席,因为他们自昨夜事件发生后,即被侦探监视,不便行动,所以他们没有来嘉兴。”“这一天早晨天色阴暗,但到了八时以后,即有不少游船往来湖上,对于我们的会议进行,殊感不便,到九时半以后,天忽降大雨,游人均系舟登岸,大为败兴,然而对于我们倒很便利了。我们很放心地进行了一天的讨论,直到夜晚十一时闭会。”“当时正式成立了共产主义小组的除留日学生与留法勤工学生外,只有北京、上海、武汉、广州、长沙、济南几个地方。其他如南京、成都、杭州等地则仅有个别通信关系的同志。但总计全国可以符合当时条件的党员,不过七十余人。因此,决定暂时不组织正式中央机关,只成立临时中央局,与各小组发生联系。”“确定党员为中国共产党,并选举张国焘、陈独秀、李达为临时中央局委员,周佛海、李汉俊、刘仁静为候补委员。” 1937年尼姆·韦尔斯女士访问陕甘宁边区时,向董必武问起了中共“一大”文献的下落。在尼姆·韦尔斯所著的《中国共产党人》第一卷《红尘》中,记述了董必武的回忆:“原来陈独秀要参加会议并确定为这次会议的主席。但是,那时他必须在广东,于是张国焘代替他。关于这次会议的所有记载都丢失了。我们决定制定一个反对帝国主义、反对军阀的宣言。但是,党的这个最早的文件,我们一份也没有了。……” 1950年,中国专家发现了一篇苏联人葛萨廖夫写的《中国共产党的成立》的中文文言译本,详细记述了中国共产党成立的经过,提到了中共“一大”讨论第一个纲领的情况,谈及关于纲领的激烈的争论,但没有收入第一个纲领的原文。葛萨廖夫写此文时在中国,跟共产国际来华代表有工作接触。这篇历史文献,出自一部蓝色封皮、线装的《苏联阴谋文证集汇编》的文言文写的书籍,没有标明何时由何出版社出版。经查证,此书来历是:1927年4月6日清晨,奉系军阀张作霖下令突然包围、突袭、搜查苏联驻北京大使馆以及附近的远东银行、中东铁路办事处、庚子赔款委员会苏联代表处,抓走了在苏联大使馆西院的中共领袖李大钊,从大使馆搜去所有文件,内中便有葛萨廖夫用俄文写的《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一文。张作霖下令把搜到的文件译成中文文言文,编成此书。葛萨廖夫的《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1956年中共“八大”之后,中共中央办公厅主任杨尚昆出访莫斯科,与苏共交涉,要求把共产国际有关中共的档案交还中共。1957年苏共向中国移交了俄文版的《共产国际中国代表团档案》,其中有两份文件,翻译成中文分别是《中国共产党第一个决议》、《中国共产党第一个纲领》。其中《纲领》中写明了党的名称、奋斗目标、入党条件、组织原则等。但这两份文件无作者、无年月日、无收发文方、仅仅就是稿件而已。中共中央马恩列斯著作编译局刊载于内部保密刊物《党史资料汇报》第六号、第十号上。为了鉴定从苏联运回的这些文件是否可靠,还原译成的中文表述是否准确,中央档案馆筹备处办公室在1959年8月5日,派陈铭康和李玲把文件送中共一大代表董必武请求鉴定。1959年9月5日,董必武写下了亲笔复函: “我看了你们送来的《党史资料汇报》第六号、第十号所载‘中国共产党第一次代表大会’、‘中国共产党第一个决议’及‘中国共产党第一个纲领’,这三个文件虽然是由俄文翻译出来的,但未发现中文文字记载以前,我认为是比较可靠的材料,又‘中国共产党第一次代表大会’一文没有载明时间,其他两个文件上载明的时间是一九二一年,也就是‘一大’开会的那一年,可说是关于我党‘一大’文字记载最早的一份材料。……”“我认为是比较可靠的材料……作为唯一可靠的材料是有问题的……好像是有那么一回事”的评语。 1960年,哥伦比亚大学东亚研究室主任韦慕庭听说哥大在整理图书馆档案时发现一篇1924年的硕士论文,名字叫《The communist movement in China》,作者是Ch'en Kung-Po,即陳公博。碩士論文《中國的共產主義運動》两份英文附件分别是《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个纲领》和《中国共产党关于党的目标的第一个决议案》。1921年中共一大会议被法租界巡捕打断后,陈公博没参与南湖上的最后一天会议,但是最后定稿的《纲领》和《决议》被陈公博带了一份递交给未能参会的陈独秀了。陈独秀决定先不发表,于是这份文件就这样留在陈公博手里了。1923年赴美留学,在美国写硕士论文刚好用上。此文的重要性还不在于论文本身,而在于它的附录。附录全文收入六篇文献: 附录一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个纲领(一九二一年); 附录二中国共产党关于党的目标的第一个决议案(一九二一年); 附录三中国共产党宣言(一九二二年七月第二次代表大会通过); |
Communications Iraq, CIA, last updated on 8 March, 2007 伊拉克 | 网民:36,000(2005年) 参考文献 The World factbook- Communications Iraq, CIA, last updated on 8 March, 2007 |
收藏 陈梦家曾估计为10万片。甲骨发掘存世的有十五萬四千片,其中中國大陆藏有十萬多片,台湾藏有三萬多片,香港藏有90片,其他国家如日本、英國、德國、加拿大、瑞典等12个国家藏有大約兩萬七千多片。 研究 孫詒讓的甲骨文研究主要反映在他的《契文举例》和《名原》两部著作中。《契文举例》成书于光绪甲辰年(1904),全书分为上下两卷,共十篇:释日月、释贞、释卜事、释鬼神、释人、释官、释地、释礼(以上上卷)、释文字、杂例(以上下卷)。其中《释日月》主要解释干支字及纪日纪月法;《释贞》考释甲骨占卜制度及辞例;《释卜事》考释甲骨占卜的内容范围;《释鬼神》考释甲骨卜辞中涉及的鬼神祭祀对象;《释人》考释卜辞中所涉及的人物;《释官》考释卜辞中所涉及的官名;《释地》考释卜辞中所涉及的方国及地名;《释礼》考释卜辞中涉及的典礼制度。以上各篇从标题看好像是讨论甲骨卜辞所反应的内容和相关的商代文化制度,但事实上是在考释文字的基础上来谈的,宗旨仍在于文字考释。下卷《释文字》以考释一般文字为主,其中有少数文字的考释在上卷各篇中已经涉及;《杂例》仍考释甲骨占卜之例。从今天的眼光来看,《契文举例》我们主要是看作孙氏甲骨文字考释的专著。 《名原》撰写于光绪乙巳年(1905),是在《契文举例》的基础上而写成的,可以看作是一部纯粹的文字学著作。孙氏在《叙录》中谈到该书的创作主旨: 自宋以来,彝器文间出,考释家或据以补正许书之讹阙。迩年又有龟甲文出土,尤简渻奇诡,间有原始象形字。或定为商时契刻,然亦三代瑑迹尔。余少耆读金文,近又获见龟甲文,咸有撰录。每惜仓沮旧文不可复睹,窃思以商周文字展转变易之迹,上推书契之初轨,沈思博览,时获塙证。……今略摭金文、龟甲文、石鼓文、贵州红岩古刻,与《《说文》》古籀互相校勘,楬其歧异以著省变之原,而会最比属,以寻古文、大小篆沿革之大例。约举辜较,不能备也。 可见孙氏意在以金文和甲骨文——尤其是包含较多象形文字的甲骨文——探求汉字造字本原,以补正许慎《说文解字》之失,并考查汉字演变沿革的规律。此书亦分上下二卷,列原始数名、古章原象、象形原始(以上上卷)、古籀撰异、转注楬橥、奇字发微、说文补阙(以上下卷)七篇。孙氏对于金文可以说是非常熟悉的,眼光也很敏锐。《名原》的大多数的讨论都是先举金文,然后再通过偏旁分析和文字形体的类比而涉及甲骨文字。各篇凡涉及对甲骨文字的考释,大多数与《契文举例》是一致的,但也有新的考释,有些地方还修正了《契文举例》中的失误。 民国六年(1917年),王国维發表了第一篇甲骨文研究的學術論文《殷卜辞中所见先公先王考》。王国维利用甲骨文的實物資料證實了司馬遷《史記·殷本紀》中對商朝的記載,即自商湯建國到商紂滅亡,有三十一王,歷經六百多年;同時,王國維也更正了一些《史記》中的錯誤,如:上甲以后的世系次序应为“报乙—报丙—报丁—示壬—示癸”,《史记·殷本纪》误为“报丁—报乙—报丙—主壬—主癸”,又發現王亥之名「乃知王亥為殷之先公」,與《呂氏春秋》、《史記·殷本紀》、《三代世表》及《漢書·古今人表》所記載的胲、核、該、王冰、振和垓,「實係一人」,有“中宗”称号的本来是祖乙,《史记·殷本纪》误为大戊,《史记殷本纪》误康丁为庚丁、误文丁为大丁。 早期曾从事甲骨文研究的学者有罗振玉、丁山、武龙章、王襄、商承柞、叶玉森、陆懋德、胡光煒、程憬、林义光、柯昌济、马衡、容庚、闻宥、余永梁、陈邦怀、陈邦福、张凤、罗福成等人。王襄還著有《甲骨文字典》以及《室殷契征征文》。1904年,孫詒讓依據《鐵雲藏龜》,寫成《契文舉例》一書。羅振玉著《殷墟書契》、《殷墟書契奢華》、《鐵雲藏龜之餘》、《殷商占卜文字考》、《殷墟書契考釋》等有關甲骨文的書。董作賓著有《殷虛文字甲編》、《殷虛文字乙編》、《殷虛文字外編》。1933年董作宾在《甲骨文断代研究例》中提出的十项标准,即:世系、称谓、贞人、坑位、方国、人物、事类、文法、字形、书体,其核心断代标准是:世系、称谓、贞人,並依此把甲骨文分为五期——第一期:武丁及以前,第二期:祖庚、祖甲;第三期:癛辛、康丁;第四期: 武乙、文丁;第五期:帝乙、帝辛。金石学者王本兴把已有定论的甲骨文字归集成册,编成《甲骨文字典》,与北京工艺美术出版社刘艳霞合作增加了汉语拼音索引,使检索更容易,开创了甲骨文拼音索引编典的先河。1931年,周予同《關於甲骨學》一文提出「甲骨學」這個名詞。朱芳圃在1933年出版了专著《甲骨学文字编》,1935年又出版了《甲骨学商史编》。 目前发现有大约15万片甲骨,甲骨文有4,672个单字,其中1,723個字可隸定,大部分的字義仍不可解。甲骨文使用了象形、指事和会意等汉字造字的方法。在字的使用上可以看出假借的造字方法。形声字占25%左右。中国商代和西周早期以龟甲來記載,甲骨的內容涉及天文、气象、地理、职官、畜牧、宗教等方面。甲骨文的会意字,求意思明确,甲骨文的体積和甲骨文的繁简往往决定文字的大小。 2017年,中国文字博物馆斥巨资,以“破译单个甲骨文奖励10万元”的天价悬赏一批总量近3500字需要释读的疑难甲骨文,换言之,这次中国文字博物馆悬赏破译甲骨文的奖励基金,将达到3.5亿元人民币。 內容 1914年罗振玉《殷墟书契考释》中释出人、地名外的甲骨文字485个,至1927年的增订本增加到571字。 1933年董作宾发表论文《甲骨文断代研究例》,提出了“贞人集团”的概念。貞人是商朝記事的史官,代表商朝的知識份子。董作宾论文中提出了除世系、称谓、贞人以外的其他七项断代标准,即坑位、方国、人物、事类、文法、字形、书体。坑位指甲骨出土的地區。文法是指卜辭的文法。書體是甲骨文的書寫風格。 陈梦家在《甲骨断代与坑位——甲骨断代学丁篇》一文中创用了“宾组”、“自组”等名称,将董氏提出的一期、二期、三期的贞人集团分别称为“宾组”、“出组”、“何组”。並通过贞人(卜人)来给甲骨分组。對於董作宾提出了“文武丁卜辞时代之谜”的分期说,陈梦家提出异议,他把“文武丁卜辞”分为“子组”“㠯组”“午组”三组卜辞,并且认为它们都属于第一期武丁时代。 李学勤在《论“妇好”墓的年代及有关问题》一文中提出“历组”名称,又在《小屯南地甲骨与甲骨分期》一文中提出了“无名组”名称。李学勤认为陈梦家所分出的宾组、自组、出组、何组、黄组,必須再加上历组、无名组。 黄尹一词在殷商甲骨文中大量出现,郭沫若则认为是伊尹的另一个称谓。又有學者指應為「寅尹」;蔡哲茂則認同張政烺看法,認為伊尹身為黃族首領,實為商王武丁的聯姻對象,後世傳說他有廚師身分則不足徵。 殷墟的甲骨上刻的並不完全是卜辭,也有战争的记事残文,例如《甲骨文合集》编号“36481正、反”收錄的“小臣墙刻辞”。 甲骨文中有“黃示”一詞,丁山認為黃示即是黃神,指黃帝。 異議 黃奇逸在《商周研究之批判——中國古文字的產生與發展》一書中,提出甲骨文不是卜辭而是「錄辭」的結論,並舉出了甲骨文舊體系在文字考釋中常犯的錯誤,比如不該出現假借字,如「有」字被通假為又、侑、尤、祐。比如釋讀出一個字,若在其他文句中不通,則采取各種方法讓它硬通,若無法讀通,則置之不理,等等。 璩效武《甲骨文字辨釋》以甲骨文單字、成句乃至全版釋讀例証,提出甲骨文是殷商政府及商王室文檔的觀點,試圖推翻甲骨文是卜辭的定論。 历来甲骨学者 早期:劉鶚、甲骨四堂(罗振玉、王国维、郭沫若、董作宾)、孫詒讓、王襄、白川靜、朱芳圃、吳其昌、内藤湖南、唐兰、明義士、丁山、屈萬里、貝塚茂樹、胡光煒、杨树达、容庚、-{于省吾}-、陈梦家、曾毅公、陳邦懷、孫海波、徐中舒、胡厚宣、李孝定、张秉权、金祥恒、島邦男、松丸道雄、姚孝遂、劉淵臨等。 现今:饶宗颐(香港中文大學)、裘锡圭(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中心)、李学勤(清華大學)、林澐(吉林大學)、吳振武(吉林大學)、陳煒湛(中山大學)、李家浩(北京大學)、黄天树(首都師範大學)、趙誠(中華書局)、夏含夷(芝加哥大學東亞語言文明系)、鄭振香(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劉一曼(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曹定云}-(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王宇信(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孟世凱(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宋鎮豪(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蔡哲茂(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李宗焜(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許進雄(臺灣大學)、朱歧祥(東海大學)、(加拿大英屬哥倫比亞大學)、黃德寬(安徽大學)、刘钊(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中心)、沈培(香港中文大学)、陈剑(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中心)、李洪琪(西安交通大學)等等。 相關參考論著資料 與甲骨文相關的參考文獻包括: 拓本、合集 郭沫若主編、胡厚宣總編輯:《甲骨文合集》 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小屯南地甲骨》,《殷墟花園莊東地甲骨》,《殷墟小屯村中村南甲骨》 島邦男:《殷墟卜辭綜類》 | 殷墟的甲骨上刻的並不完全是卜辭,也有战争的记事残文,例如《甲骨文合集》编号“36481正、反”收錄的“小臣墙刻辞”。 甲骨文中有“黃示”一詞,丁山認為黃示即是黃神,指黃帝。 異議 黃奇逸在《商周研究之批判——中國古文字的產生與發展》一書中,提出甲骨文不是卜辭而是「錄辭」的結論,並舉出了甲骨文舊體系在文字考釋中常犯的錯誤,比如不該出現假借字,如「有」字被通假為又、侑、尤、祐。比如釋讀出一個字,若在其他文句中不通,則采取各種方法讓它硬通,若無法讀通,則置之不理,等等。 璩效武《甲骨文字辨釋》以甲骨文單字、成句乃至全版釋讀例証,提出甲骨文是殷商政府及商王室文檔的觀點,試圖推翻甲骨文是卜辭的定論。 历来甲骨学者 早期:劉鶚、甲骨四堂(罗振玉、王国维、郭沫若、董作宾)、孫詒讓、王襄、白川靜、朱芳圃、吳其昌、内藤湖南、唐兰、明義士、丁山、屈萬里、貝塚茂樹、胡光煒、杨树达、容庚、-{于省吾}-、陈梦家、曾毅公、陳邦懷、孫海波、徐中舒、胡厚宣、李孝定、张秉权、金祥恒、島邦男、松丸道雄、姚孝遂、劉淵臨等。 现今:饶宗颐(香港中文大學)、裘锡圭(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中心)、李学勤(清華大學)、林澐(吉林大學)、吳振武(吉林大學)、陳煒湛(中山大學)、李家浩(北京大學)、黄天树(首都師範大學)、趙誠(中華書局)、夏含夷(芝加哥大學東亞語言文明系)、鄭振香(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劉一曼(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曹定云}-(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王宇信(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孟世凱(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宋鎮豪(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蔡哲茂(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李宗焜(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許進雄(臺灣大學)、朱歧祥(東海大學)、(加拿大英屬哥倫比亞大學)、黃德寬(安徽大學)、刘钊(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中心)、沈培(香港中文大学)、陈剑(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中心)、李洪琪(西安交通大學)等等。 相關參考論著資料 與甲骨文相關的參考文獻包括: 拓本、合集 郭沫若主編、胡厚宣總編輯:《甲骨文合集》 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小屯南地甲骨》,《殷墟花園莊東地甲骨》,《殷墟小屯村中村南甲骨》 島邦男:《殷墟卜辭綜類》 姚孝遂主編:《殷墟甲骨刻辭摹釋總集》(收有《甲骨文合集》、《小屯南地甲骨》、英國《英國所藏甲骨集》、加拿大《懷特氏等所藏甲骨文集》、日本《東京大學東洋文化研究所藏甲骨文字》) 姚孝遂主編:《殷墟甲骨刻辭類纂》(按類別分類) 宋鎮豪:《甲骨文獻集成》 通釋 李孝定:《甲骨文字集釋》 -{于省吾}-:《甲骨文字釋林》 -{于省吾}-主編、姚孝遂按語編纂:《甲骨文字詁林》 松丸道雄:《甲骨文字字釋綜覽》 孟世凱:《甲骨學辭典》 璩效武:《甲骨文字辨釋》 通論 陳夢家:《殷虛卜辭綜述》 張秉權:《甲骨文與甲骨學》 王宇信:《甲骨學通論》(修訂本) 王宇信主編:《甲骨學一百年》 黃奇逸:《商周研究之批判提要》、《商周研究之批判辨疑》 字典及文編 劉鶚:《鐵雲藏龜》 孫海波:《甲骨文編》 徐中舒:《甲骨文字典》 論文集 胡厚宣:《五十年甲骨學論著目》(一八九九-一九四九) 王宇信:《新中國甲骨學論著目》(一九四九-一九八六) 王宇信:《西周甲骨論著目》 圖例 参見 陶文 占卜 卜辞 甲骨学 周原卜辞 注釋 參考資料 甲骨文獻 甲骨文書 甲骨文特點 外部链接 新华网河南频道-河南考古:甲骨文图片 殷墟——古老的家園 香港文汇报 |
卢泰愚执政期间的六五计划提出“实现以效率和公平为基础的先进经济,增进国民福利”的目标。卢泰愚政府积极开发以釜山、大邱、光州、大田等城市为中心的独立于首都圈的东南、西南4个地域经济图,并制定了宏伟的西海岸开发计划,为促进地区均衡发展起到积极作用。卢泰愚执政期间是韩国从权威政治向民主政治转化的过渡阶段,国民生活水平和福利得到很大的提高。韩国政府先后制定了最低工资制度(1988年)、国民年金制度(1988年)、全国民医疗保险制度(1989年)等福利制度,使韩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基本框架得以建立起来。此外,韩国政府从1988年开始推行的城市建设和200万套住宅建设计划,使韩国住宅普及率由1982-1986年的69.1%增加到1987-1991年的74.2%。 从1989年开始,韩国经济增速开始出现下滑。但韩国人均GDP由1988年的4,295美元上升到1992年的7,007美元。1991年,韩国国民生产总值达到2,808亿美元,经济規模由世界第19位上升为第15位。 外交 北方外交 卢泰愚政府以筹备和举办1988年奥运会为契机积极与社会主义阵营国家发展外交关系。1989-1991年,苏联和东欧发生巨变,二战后支撑国际关系格局半个世纪的雅尔塔体系几乎在一夜间崩溃。卢泰愚政府恰逢其时地于1989年2月1日,与东欧国家匈牙利率先建立了外交关系。同年11月2日和12月27日,韩国又分别与波兰和南斯拉夫建立了外交关系。1990年3月22日韩国与捷克斯洛伐克,3月23日与保加利亚,3月26日与蒙古国,3月30日与罗马尼亚,9月30日与苏联,1991年8月22日与阿尔巴尼亚建立了外交关系。在短短的两年时间里,卢泰愚政府已经与苏联和许多东欧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为韩国外交拓宽了更大的空间。 1992年8月24日在与中華民國中斷外交关系后,韩国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正式建立大使级外交关系。两国建交仅1个月後,卢泰愚便于9月27日率庞大访华团出访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见了中共中央总书记江泽民、中国国家主席杨尚昆、中国国务院总理李鹏等领导人,他又邀请杨尚昆主席访问韩国。双方在北京发表了《中韩新闻公报》,并签署了《中韩贸易协定》、《中韩投资保护协定》、《中韩关于设立经济、贸易、技术联合委员会协定》、《中韩科学技术协定》。同年12月22日,韩国又与越南建交。 韩朝关系 卢泰愚在其总统就职演说中宣称“南北对话和合作的时代”即将到来。1988年7月7日,他发表了《关于民族自尊、统一和繁荣的总统特别声明》(《七七宣言》),倡导南北双方作为一个民族、国家共同体发展彼此关系,表示愿意同社会主义国家发展关系,并提出了改善南北关系的六项原则措施。1989年1月23日,韩国现代集团名誉会长郑周永应朝鲜祖国和平统一委员会的邀请访问朝鲜,提出了开发金刚山旅游路线的合作意向。这是战后韩国企业家首次访问朝鲜。同年9月11日,卢泰愚宣布了分三个阶段实现朝鲜半岛国家统一的计划倡议,「高丽民族/国家共同体统一范式」:第一阶段,为过渡性的高丽国家共同体的建立采用高丽民族共同体宪章;第二阶段,形成高丽民族共同体;第三阶段,形成统一的民主共和国。这个统一计划的原则是:自治、和平、民主。 1990年8月4-7日,双方总理姜英勋和延亨默在韩国首尔举行了首次南北高级会议。这是朝鲜半岛南北分裂后,双方总理首次面对面的会谈。1991年9月17日,韩朝两国同时加入联合国。同年12月13日,双方在第五次总理会谈中签署了韩朝关系史上重要的《南北和解互不侵略和合作交流协议书》。1992年2月18日,双方在第六次南北总理级高级会议中正式签订了《朝鲜半岛无核化共同宣言》。 卢泰愚执政期间,韩朝双方经贸与文化交流得到很大发展。1988年12月,韩国现代集团通过间接贸易从北方购进第一批水产品,标志着南北贸易正式开始。1991年3月,韩国天地贸易商社与朝鲜的金刚山国际贸易开发公司商定以5,000吨韩国大米换3万吨朝鲜无烟煤和1.1万吨水泥,实现朝鲜半岛南北方的首次直接贸易。1990年10月11-14日,美东高丽艺术家联合会在纽约举行了朝鲜半岛南北双方电影节。10月11-23日,双方国家足球队分别在首尔和平壤进行了足球比赛。10月18-23日,由17人组成的韩国代表团参加了在平壤举行的全国统一音乐会。1991年4月24日-5月5日,韩朝联合组建同一个体育代表团参加在日本举行了世乒赛。6月14-30日,双方联合组建的代表团在葡萄牙参加了第六届世界杯青年足球赛。 韩美关系 卢泰愚执政期间,由于朝鲜半岛南北关系的缓和,以及韩美贸易摩擦的升级,韩美关系出现调整。朝鲜一直把美国从韩国撤军作为改善南北关系的前提。卢泰愚在任期间,韩美首脑举行了7次会谈。1991年11月,由两国参谋长联会议首长组成的韩美军事委员会就韩国在1993至1995年收回平时的作战指挥权达成一致。1991年2月,双方修改《》的部分附件。根据修改后的协定,美方归还了美军所占的不必要的设施和土地,改善了美军驻地韩国工人的劳动条件,扩大了韩国政府行使对驻韩美军刑事裁判管辖权的主权范围和关税检查。与此同时,卢泰愚政府同意逐渐增大对驻韩美军防御费用的分担。 随着韩国外向型经济的不断发展,韩国对美贸易順差越来越大。在卢泰愚上台前,美国依靠301条款开始把一些国家列为非公平贸易对象国。1989年1月1日,美国废除了对韩国的贸易最惠国待遇,并要求韩国更大程度地开放国内市场,特别是取消对农产品的补贴。卢泰愚入职韩国总统时,美国对韩国的贸易施压达到了高潮。卢泰愚政府多次派团前往美国谈判,经过不断的外交努力,美国最终同意暂时将韩国排除在“首轮贸易谈判对象”国名单之外,但韩国同时也做出向美国扩大开放农产品市场,放宽外国人投资限制,放宽进口限制等相当的让步。 其它国家 卢泰愚政府积极发展与环太平洋国家和亚太地区国家的外交与经贸合作。1989年11月在韩国的积极支持下,澳大利亚总理鲍勃·霍克在堪培拉召开了由韩国、美国、日本、加拿大、澳大利亚、新加坡和东盟6国共12个国家出席的“亚太经合组织第一次部长会议”,并成立了“亚太经合组织(APEC)”。1991年11月12-14日,韩国首尔举办了APEC第三届部长级会议。此次会议通过了《首尔宣言》,正式确定了亚太经合组织的宗旨目标、工作范围、运作方式、参与形式、组织架构、亚太经合前景。在此次会议上,中国以主权国家身份,台湾和香港以地区经济体名义正式加入亚太经合组织。 韩国与东盟国家一直保持着很密切的地缘政治,彼此贸易往来也很多。1991年7月在马来西亚举行的第24届东盟外长扩大会议上,东盟正式决定将东盟对韩国的“部分对话伙伴关系”升格到“完全对话伙伴关系”。韩国成为继日本、澳大利亚、新西兰、美国、加拿大、欧盟之后东盟的第7个“完全对话伙伴关系”国家。 晚年 盧泰愚總統任期即將屆滿之際,執政黨候選人金泳三在1992年大韓民國總統選舉中擊敗金大中當選為新一任總統。然而金泳三作為首任文人政府,立即彻查自全斗煥時期開始的官商勾結活動。1995年11月16日,盧泰愚因筹集和侵吞秘密政治资金而被捕。12月5日,韓國检察机关对卢泰愚提出起诉。12月18日,卢泰愚首次在漢城地方法院出庭受审,成为韩国历史上第一位在法庭公开受审的前国家元首。 1995年10月,卢泰愚发表“比起文化大革命时牺牲数千万人而言,光州事件什么也不是”的言论,引起轩然大波,被韩国舆论指为“妄言”。卢泰愚还说:“中国虽然也发生过这种流血事件,但除了几个人之外剩下的也不处罚,邓小平为中心的元老们都受到了优待和活用。” 面对韩国国民的公愤,卢泰愚被迫表态:“我也记不得当初说过这种话,但最终听了录音后连我自己都惊讶怎么会说出这种话来。”迫于各界压力,卢泰愚在1995年10月13日正式就“妄言”向光州事件受害者家属道歉。 1996年8月26日,漢城地方法院以主動參與軍事叛亂和内亂罪、謀殺上司未遂罪及受賄罪,判處盧泰愚有期徒刑22年6個月。後來上訴成功,獲減刑期為監禁17年。1997年12月,在當時候任總統金大中建議下,獲時任總統金泳三特赦釋放,後住在延禧洞。2013年9月,卢泰愚时隔16年全部缴清追罚税款。 盧泰愚長子盧載憲在受訪時指出,其父在晚年一直都希望參拜國立5·18民主墓地和參與改變謝罪行動,而盧載憲自2016年起代表其父參拜該墓,是第一個負有武力鎮壓光州民主化運動責任的人士之直系親屬,參拜5•18國立墓地。 2002年,卢泰愚接受前列腺癌手術後健康轉差,此後一直反覆住院和出院,並在首爾延禧洞的家中療養。其後,他因痼疾患上了罕見的小腦萎縮症和哮喘,同時亦患上肺炎,因而多次住進首爾大學醫院,逝世前夕在首爾大學醫院居家醫療組的照料下生活。 逝世与葬礼 2021年10月26日,久病缠身的卢泰愚在首尔大学附属医院逝世,享壽89岁。 盧泰愚在去世前表示,他盡了最大的努力,希望國民原諒他在任時的不足之處和過失。他的囑咐為「能夠虛心接受賦予的命運,為偉大的大韓民國和國民服務,真的很感謝和榮幸,希望沒有實現的韓朝和平統一能通過下一代實現。」 盧泰愚病逝后,韩国政府为他举行了为期五天的国家葬。盧泰愚的路奠(노제,路祭)於10月30日在其位於首爾市西大門區延禧洞的住處前舉行,而告別式則選定在首爾奧林匹克公園和平廣場舉辦,現場因新冠疫情防疫規定限制只能50人以下參加,由歌手仁順伊演唱追悼曲《手拉手》,該首歌曲為1988年漢城奧運時的主題曲。告別式結束後,遺體運往火化。 盧泰愚的骨灰無法入葬顯忠院的國立墓地,在告別式後將短暫安放在京畿道坡州市的,家屬希望盧泰愚能在坡州市下葬,未來不排除由政府公佈下葬地點。據悉,盧泰愚因主導1979年12月12日的雙十二政變,被韓國政府認為「犯下內亂、外患罪而被宣判禁錮以上的刑責」,因此依法喪失入葬國立墓地的資格。 2021年12月9日,盧泰愚被安葬在京畿道坡州市統一東山的同和敬慕公園。 参考文献 軍人出身的總統 曾入獄的領袖 韓國總統 韓國罪犯 韓國陸軍將領 | 六二九宣言与总统直选 1987年8月任民主正义党总裁,盧泰愚是全斗煥所揀選的繼任人。由於全斗煥違反民主普選的承諾,盧泰愚的任命在1987年引發了漢城(今首爾)及其他大城市的大規模支持民主遊行——六月民主運動,是1980年光州事件之後韓國最大規模的示威活動。當時由於正籌備漢城奧運會,盧泰愚為免影響國際聲譽,在美國施壓下,於6月29日發表六二九宣言釋放政治犯,結束軍政獨裁統治,並通過公投修改憲法,平息國民的不滿,他向國民承諾會盡快舉行公平的民主選舉,並要求政府部門作積極準備。盧泰愚的迅速行動使反對派陣營登時手忙腳亂,因為他們未能就派金泳三或金大中出選达成一致而发生內鬨。結果在首次民主總統選舉中,盧泰愚擊敗了金大中和金泳三,成功當選總統,成為自朴正熙之後首位民選總統。他是韓國在沒有出現大量選舉舞弊,選舉公平公開的情況下,首位真正意義上民選的總統。 总统任期 1988年2月25日,卢泰愚正式宣誓就职韩国第十三任总统。这是韩国自1960年以来的首次政权和平交接。 政治 在1988年大韩民国国会选举中,号称“三金”的金大中、金泳三与金钟泌三位野党领袖全部进入国会,开启韩国政坛的“”。三大在野党在国会议席的总数超过了卢泰愚执政民主正义党的席位,韩国政坛首次出现“朝小野大”的局面。在这种政治环境中,卢泰愚政府在国会的运作中处处受到在野党的强烈制约。在野党利用占据多数议席的优势恢复了被朴正熙废止的国政监查和听证会制度。新一届国会要求对第五共和国镇压民主运动的罪行进行清算,将全斗焕送交司法部门处理。迫于国会的巨大压力,卢泰愚在1988年奥运会结束后将全斗焕推向国会听证会。在全斗焕对镇压光州民主化运动公开道歉后,卢泰愚政府将其软禁起来。 为了扭转“朝小野大”的不利局面,卢泰愚先后对“三金”发出联合执政的试探。金大中对此表示拒绝,但卢泰愚最终说服了金钟泌和金泳三。1990年1月22日,执政的民正党与在野的统一民主党、新民主共和党合并成为民主自由党,由卢泰愚担任新党总裁,金泳三和金钟泌任最高委员。由此,卢泰愚一举将“朝小野大”扭转为“朝大野小”。卢泰愚政府拒绝了“朝小野大”时,三大在野党联合予以通过的《劳动关系法修订案》和《国家保安法》的修改要求。 卢泰愚执政后期,执政党“民正系”进一步衰落。朴泰俊、李汉东、李钟赞、之间的权力争夺使民正系方寸自乱。金泳三则另一方面不惜以牺牲自己“民主系”为代价重用民正系要员,从而组成了支持自己的“新民主系”。1991年,金大中的和平民主党分别与“新民主联合”和民主党合并,建立起以金大中、李基泽为共同代表体制的“民主党”,实现了在野党的统一。1992年3月,民自党在第十四届国会议员选举中失利。民自党内唯一可以与金大中抗衡的金泳三于同年5月19日当选第13届总统选举候选人。8月,卢泰愚将党内大权转给了金泳三,辞去民主党总裁职务,后又于9月18日宣布退出民主自由党。10月7日以郑元植为首的卢泰愚内阁提出总辞职后,卢泰愚组建了韩国宪政史上的首个中立内阁,为金泳三的总统竞选营造了非常好的氛围。 经济 卢泰愚政府继承了韩国在80年代初确定的金融改革。在金融市场管理方面,卢泰愚政府试图从制度上确保减少政府对市场的直接干预,更多地采取经济手段进行宏观调控。此外,卢泰愚政府还开始逐步实行金融自由化。1988年12月,韩国放开了对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的利率管制。卢泰愚政府还试图促进金融实名制,但由于各方压力,最终没能实行。 卢泰愚执政期间的六五计划提出“实现以效率和公平为基础的先进经济,增进国民福利”的目标。卢泰愚政府积极开发以釜山、大邱、光州、大田等城市为中心的独立于首都圈的东南、西南4个地域经济图,并制定了宏伟的西海岸开发计划,为促进地区均衡发展起到积极作用。卢泰愚执政期间是韩国从权威政治向民主政治转化的过渡阶段,国民生活水平和福利得到很大的提高。韩国政府先后制定了最低工资制度(1988年)、国民年金制度(1988年)、全国民医疗保险制度(1989年)等福利制度,使韩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基本框架得以建立起来。此外,韩国政府从1988年开始推行的城市建设和200万套住宅建设计划,使韩国住宅普及率由1982-1986年的69.1%增加到1987-1991年的74.2%。 从1989年开始,韩国经济增速开始出现下滑。但韩国人均GDP由1988年的4,295美元上升到1992年的7,007美元。1991年,韩国国民生产总值达到2,808亿美元,经济規模由世界第19位上升为第15位。 外交 北方外交 卢泰愚政府以筹备和举办1988年奥运会为契机积极与社会主义阵营国家发展外交关系。1989-1991年,苏联和东欧发生巨变,二战后支撑国际关系格局半个世纪的雅尔塔体系几乎在一夜间崩溃。卢泰愚政府恰逢其时地于1989年2月1日,与东欧国家匈牙利率先建立了外交关系。同年11月2日和12月27日,韩国又分别与波兰和南斯拉夫建立了外交关系。1990年3月22日韩国与捷克斯洛伐克,3月23日与保加利亚,3月26日与蒙古国,3月30日与罗马尼亚,9月30日与苏联,1991年8月22日与阿尔巴尼亚建立了外交关系。在短短的两年时间里,卢泰愚政府已经与苏联和许多东欧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为韩国外交拓宽了更大的空间。 1992年8月24日在与中華民國中斷外交关系后,韩国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正式建立大使级外交关系。两国建交仅1个月後,卢泰愚便于9月27日率庞大访华团出访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见了中共中央总书记江泽民、中国国家主席杨尚昆、中国国务院总理李鹏等领导人,他又邀请杨尚昆主席访问韩国。双方在北京发表了《中韩新闻公报》,并签署了《中韩贸易协定》、《中韩投资保护协定》、《中韩关于设立经济、贸易、技术联合委员会协定》、《中韩科学技术协定》。同年12月22日,韩国又与越南建交。 韩朝关系 卢泰愚在其总统就职演说中宣称“南北对话和合作的时代”即将到来。1988年7月7日,他发表了《关于民族自尊、统一和繁荣的总统特别声明》(《七七宣言》),倡导南北双方作为一个民族、国家共同体发展彼此关系,表示愿意同社会主义国家发展关系,并提出了改善南北关系的六项原则措施。1989年1月23日,韩国现代集团名誉会长郑周永应朝鲜祖国和平统一委员会的邀请访问朝鲜,提出了开发金刚山旅游路线的合作意向。这是战后韩国企业家首次访问朝鲜。同年9月11日,卢泰愚宣布了分三个阶段实现朝鲜半岛国家统一的计划倡议,「高丽民族/国家共同体统一范式」:第一阶段,为过渡性的高丽国家共同体的建立采用高丽民族共同体宪章;第二阶段,形成高丽民族共同体;第三阶段,形成统一的民主共和国。这个统一计划的原则是:自治、和平、民主。 |
1980年从河北石家庄出土30根东汉骨算筹,长7.8-8.9厘米,截面方形,边长约0.4厘米。此外在陕西旬阳汉墓中出土象牙筹27根。 1983-1984,湖北江陵张家山西汉古墓中出土竹算筹。 1973年9月,湖北省江陵县凤凰山出土的十号汉代古木木牍,其中有一片记有“当利二月定筭”,这是文献中最早出现以筹码代替文字记数例子之一 計算方法 使用算筹进行计算的方法,则称为筹算。算筹一般布置在地面、桌上等平面运算;南宋黄伯思著《燕几图》中列举布算桌,长7尺,宽5尺许,小布算长宽为5尺余。清代数学家劳乃宣说:“盖古者席地而坐,布算于地,后世施于几案”。日本古算书中有带方格子的算筹板图。此外北宋数学家贾宪将万、千、百、十、步作为算筹位值标记:他将七万一千八百二十四写成 七一八二四 万千百十步 然后将算筹按位值布位。 一本十八世纪日本数学书籍中有一幅格子筹算版,其上方标记千百十一分厘毛等数量级。 算筹出现的具体时间已无从可考了,但是早在中国春秋战国的时期就已普遍使用了。算筹采用的是十进位制的记数方法,同一个数字在不同的数位上,数值也就相应不同,每进一位数值乘10,并且在算筹盘上,以空位表示0。为了不使数字和数位混淆,算筹采用纵式和横式两种方法记数。 中国古代算筹记数,采用十进位制,个位用纵式,十位用横式,百位再用纵式……这样纵横交替摆放,就可以摆出任意大的数字来了。孙子算经记载: ,此外又说明用空位表示零。。在进行乘法时,“言十即过,不满自如”,即“逢十进一”。 《孙子算经》习惯用“置”表示放置算筹:“置一十九道”,“置周三百六十”,而不用“写下”,说明算筹是运算器具,不是书面计算。 成书于前202年至前186年之间算数书一样用“置”。 南宋数学家开始用书写算草代替算筹算板,为了减少书写的笔划,将4、5、9的筹码简化;为了算草需要,引入〇符号。 日本数学家关孝和将算筹用于代数。后来日本数学家发明用汉字代替算筹。 参考文献 参看 筹算 算盘 苏州码子 中文數字 瞿曇悉達 | 1954年考古学家在湖南长沙左家公山出土战国时代古墓,内藏竹算筹40根,每根长12厘米。 1975年在湖北江陵凤凰山发现竹制算筹。 1971年考古学家从陕西千阳县一座出土的西汉古墓中发现一束在一个丝袋内(算筹袋)保存完好的兽骨算筹,长短不一,最长的13.8厘米,最短的12.6厘米,截面呈圆形,直径在2-4毫米间。 1980年从河北石家庄出土30根东汉骨算筹,长7.8-8.9厘米,截面方形,边长约0.4厘米。此外在陕西旬阳汉墓中出土象牙筹27根。 1983-1984,湖北江陵张家山西汉古墓中出土竹算筹。 1973年9月,湖北省江陵县凤凰山出土的十号汉代古木木牍,其中有一片记有“当利二月定筭”,这是文献中最早出现以筹码代替文字记数例子之一 計算方法 使用算筹进行计算的方法,则称为筹算。算筹一般布置在地面、桌上等平面运算;南宋黄伯思著《燕几图》中列举布算桌,长7尺,宽5尺许,小布算长宽为5尺余。清代数学家劳乃宣说:“盖古者席地而坐,布算于地,后世施于几案”。日本古算书中有带方格子的算筹板图。此外北宋数学家贾宪将万、千、百、十、步作为算筹位值标记:他将七万一千八百二十四写成 七一八二四 万千百十步 然后将算筹按位值布位。 一本十八世纪日本数学书籍中有一幅格子筹算版,其上方标记千百十一分厘毛等数量级。 算筹出现的具体时间已无从可考了,但是早在中国春秋战国的时期就已普遍使用了。算筹采用的是十进位制的记数方法,同一个数字在不同的数位上,数值也就相应不同,每进一位数值乘10,并且在算筹盘上,以空位表示0。为了不使数字和数位混淆,算筹采用纵式和横式两种方法记数。 中国古代算筹记数,采用十进位制,个位用纵式,十位用横式,百位再用纵式……这样纵横交替摆放,就可以摆出任意大的数字来了。孙子算经记载: ,此外又说明用空位表示零。。在进行乘法时,“言十即过,不满自如”,即“逢十进一”。 |
截至年,在世前任韩国总统有3位,分別是(依據任期先後排名): 最近去世的1位前任韩国总统是全斗焕(任期:1980年-1988年),于2021年11月23日去世,享壽90岁。 参考资料 外部連結 南韓青瓦台官網 南韓青瓦台官網 | 参见 韓國總統 韩国副总统 韓國國務總理列表 |
內容 書中除二月、十一與十二月外,每月載有確定季節的星象(主要是拱極星象與黃道星象)以指導務農生產,另外亦有記載當月植物之生長形態、動物之活動習性與祭祀(亦為物候學之重要典籍)。 由於內容涉及星象與農業賴以使用之曆法的關係,對古代天象與先秦曆法研究也有相當重要之參考價值。 註解 任兆麟《夏小正補注》、程鴻詒《夏小正集說》、黃謨《夏小正分箋》、洪震煊《夏小正疏義》、李調元《夏小正箋》、夏緯瑛《夏小正經文校釋》、莊雅州《夏小正研究》 相關文獻 《呂氏春秋·十二紀》、《淮南子·時則訓》、《禮記·月令》三篇文獻有密切關係,《呂氏春秋·十二紀》的紀首和《禮記·月令》文字相同,《淮南子·時則訓》則抄錄其文而略作更動,這三篇文獻所記天象、物候多來自於《夏小正》。 另外,《詩·豳風·七月》按照月份,《逸周書·時訓》依照節氣,描述其所屬物候。在《管子》各篇章中,也能見到有關物候、農時的描述。 参考文献 參見 夏正 | 書中除二月、十一與十二月外,每月載有確定季節的星象(主要是拱極星象與黃道星象)以指導務農生產,另外亦有記載當月植物之生長形態、動物之活動習性與祭祀(亦為物候學之重要典籍)。 由於內容涉及星象與農業賴以使用之曆法的關係,對古代天象與先秦曆法研究也有相當重要之參考價值。 註解 任兆麟《夏小正補注》、程鴻詒《夏小正集說》、黃謨《夏小正分箋》、洪震煊《夏小正疏義》、李調元《夏小正箋》、夏緯瑛《夏小正經文校釋》、莊雅州《夏小正研究》 相關文獻 《呂氏春秋·十二紀》、《淮南子·時則訓》、《禮記·月令》三篇文獻有密切關係,《呂氏春秋·十二紀》的紀首和《禮記·月令》文字相同,《淮南子·時則訓》則抄錄其文而略作更動,這三篇文獻所記天象、物候多來自於《夏小正》。 另外,《詩·豳風·七月》按照月份,《逸周書·時訓》依照節氣,描述其所屬物候。在《管子》各篇章中,也能見到有關物候、農時的描述。 |
旬是中国一种传统的时间单位。十天为一旬。 | 旬还可以指: 旬河,中国长江流域汉水水系的一条河流 |
1971年:中華民國電視台華視創立。 1976年:中共中央政治局一致推舉國務院總理華國鋒接替逝世的毛澤東就任中央委員會主席和中央軍事委員會主席,成為最高領導人。 1978年:香港沙田馬場開幕。 1978年:文化大革命期间处于停刊状态的《中国青年报》正式复刊。 1984年: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建设工程破土动工。 1985年:巴勒斯坦解放陣線成員挾持從埃及亞歷山卓航行至塞德港的客輪阿基萊·勞倫號。 1990年:北京亚运会闭幕。 1993年:第一届上海国际电影节开幕。 1993年:中国政府方正式宣布,此前被国安人员带走的《明报》记者席扬因窃取国家秘密被逮捕 1996年:福克斯新闻频道开播。 21世紀 2001年:为报复基地组织发动恐怖攻击及惩罚塔利班对其的支援,以美国为首的联军对阿富汗采取军事行动。 2001年:中国国家足球队在2002年國際足協世界盃亚洲区预选赛提前两轮出线,进入世界杯决赛圈。 2005年:南京长江第三大桥正式通车。 2006年:2006年葡語系運動會在澳門開幕。 2007年:北京地铁5号线投入试运营。 2018年:中華職棒出現首次完全比賽。 2020年:珍妮弗·道德納和埃馬紐埃爾·卡彭蒂耶因發明基因編輯技術常間回文重複序列叢集關聯蛋白系統而榮獲諾貝爾化學獎。 2021年:巴基斯坦西部俾路支省赫爾奈附近發生規模5.9強烈地震,造成至少24人死亡和300多人受傷。 2021年:日本關東地方千葉縣發生規模5.9強烈地震,這也是東京自2011年東北地方太平洋近海地震以來震度最強的地震。 2023年:巴勒斯坦武裝組織哈瑪斯從加薩走廊對以色列發動軍事襲擊,以色列旋即向哈瑪斯宣戰並還擊。 出生 1471年:弗雷德里克一世,奥尔登堡王朝丹麥國王、挪威國王(1533年逝世) 1748年:卡爾十三世,瑞典國王、挪威國王(1818年逝世) 1767年:讓-皮埃爾·杜梅克,法國軍事將領(1847年逝世) 1827年:道格拉斯·福賽思,英屬印度行政官、外交官(1886年逝世) 1835年:费利克斯·德莱塞克,德國作曲家(1913年逝世) 1885年:尼尔斯·玻尔,丹麦物理学家,1922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1962年逝世) 1897年:亨利·阿加德·华莱士,美國政治人物,第33任美國副總統(1965年逝世) 1888年:以利亚·穆罕默德,非裔美國人伊斯蘭民族組織領導人(1975年逝世) 1900年:海因里希·希姆莱,納粹德國內政部長、親衛隊首領,德國《明鏡》週刊評價為「有史以來最大的劊子手」(1945年逝世) 1910年:吴廷瑈,越南共和國首任總統吳廷琰的胞弟和主要政治顧問(1963年逝世) 1912年:费尔南多·贝朗德·特里,祕魯政治人物,第84、87任秘魯總統(2002年逝世) 1924年:約翰·胡爾廷,瑞典裔美國病理學家(2022年逝世) 1931年:科顿·菲茨西蒙斯,美國籃球教練(2004年逝世) 1931年:戴斯蒙·屠圖,南非聖公會開普敦教區榮休大主教,1984年諾貝爾和平獎得主(2021年逝世) 1933年:曹廣榮,香港政府前官員(2005年逝世) 1933年:喬納森·彭羅斯,英國西洋棋棋手(2021年逝世) 1935年:托馬斯·肯尼利,澳洲小說家,《辛德勒的名單》原著作者 1936年:夏尔·迪图瓦,瑞士指揮家 1937年:西西,香港作家、編輯(2022年逝世) 1939年:哈罗德·克罗托,英國化學家,1996年諾貝爾化學獎得主(2016年逝世) | 1897年:亨利·阿加德·华莱士,美國政治人物,第33任美國副總統(1965年逝世) 1888年:以利亚·穆罕默德,非裔美國人伊斯蘭民族組織領導人(1975年逝世) 1900年:海因里希·希姆莱,納粹德國內政部長、親衛隊首領,德國《明鏡》週刊評價為「有史以來最大的劊子手」(1945年逝世) 1910年:吴廷瑈,越南共和國首任總統吳廷琰的胞弟和主要政治顧問(1963年逝世) 1912年:费尔南多·贝朗德·特里,祕魯政治人物,第84、87任秘魯總統(2002年逝世) 1924年:約翰·胡爾廷,瑞典裔美國病理學家(2022年逝世) 1931年:科顿·菲茨西蒙斯,美國籃球教練(2004年逝世) 1931年:戴斯蒙·屠圖,南非聖公會開普敦教區榮休大主教,1984年諾貝爾和平獎得主(2021年逝世) 1933年:曹廣榮,香港政府前官員(2005年逝世) 1933年:喬納森·彭羅斯,英國西洋棋棋手(2021年逝世) 1935年:托馬斯·肯尼利,澳洲小說家,《辛德勒的名單》原著作者 1936年:夏尔·迪图瓦,瑞士指揮家 1937年:西西,香港作家、編輯(2022年逝世) 1939年:哈罗德·克罗托,英國化學家,1996年諾貝爾化學獎得主(2016年逝世) 1939年:老楞佐·蒙森沃·帕辛亞,剛果民主共和國天主教司鐸級樞機、金夏沙總教區榮休總主教(2021年逝世) 1944年:曾蔭權,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 1948年:黛安·艾克曼,美國作家、詩人、博物學家 1950年:贾卡亚·基奎特,-{zh-cn:坦桑尼亚; zh-tw:坦尚尼亞; zh-hk:坦桑尼亞;}-總統 1952年:弗拉基米尔·弗拉基米罗维奇·普京,现任俄羅斯總統,曾任第2任俄羅斯總統、第7、11俄罗斯總理 1955年:馬友友,華裔美國大提琴演奏家 1955年:茂木敏充,日本政治人物,現任日本外務大臣 1956年:孫海英,中國男演員 1957年:陳國偉,馬來西亞民主行動党全國主席,馬來西亞總理對華特使 1957年:蘇林,越南政治人物,現任越南公安部部長 1959年:西蒙·高維爾,英國唱片製作人、電視製作人 1960年:王日昇,台灣歌手 1961年:陳木勝,香港電影導演(2020年逝世) 1961年:佐佐木倫子,日本漫畫家 1965年:渡邊久美子,日本女性聲優 1966年:環望,日本漫畫家 1967年:愛河里花子,日本女性聲優 1969年:陳浩民,香港演員、歌手 1969年:招重文,香港足球運動員、教練 1970年:謝瓊煖,台灣女演員 1972年:劉畊宏,台灣藝人 1972年:迪亞娜·米凱維切涅,立陶宛外交官 1973年:石田燿子,日本女歌手 1973年:萨米·海皮亞,芬蘭足球運動員 1973年:迪達,巴西足球運動員 |
1926年:國民革命軍北伐:國民革命軍占领武昌。 1928年:蒋中正被任命成为国民政府主席及军事委员会委员长,并在之后掌握中國國民黨、中华民国政府和中華民國國軍等三位一體之黨政軍權力,至1975年逝世為止。 1933年:拉丁美洲国家签署《薩維德拉·拉馬斯互不侵犯条约》 1934年:蒋中正開始第五次剿共,中国工农红军开始長征。 1935年:大日本帝國在臺灣舉辦始政四十周年紀念臺灣博覽會。 1937年:中国抗日战争:中国工农红军南方八省游击队改编为新四军。 1938年:中国抗日战争:日军在广东大亚湾登陆,开始进攻广州。 1938年:中国抗日战争:万家岭战役结束,中華民國军队歼灭日军第106师团主力大部。 1943年:侵占新加坡的大日本帝国陆军宪兵队肆意逮捕、拷问57名平民,导致15人死于樟宜监狱,史称“双十节事件”。 1943年:在日本佔領北婆羅洲時期的日本鬼子在當地抓壯丁要求加入憲兵隊行列,以郭橫南同志為首的“神山游擊隊”成立了!並且發動了“哲斯頓起義”,但是最終在太平洋戰爭末期的1944年1月末以起義失敗告終。史稱為“雙十起義”。 1945年:中華民國國民政府暨中國國民黨代表王世-{杰}-等人和中国共产党代表周恩來等人在重慶签署《双十协定》。 1945年:朝鮮共產黨中央組織委員會成立。 1956年:香港發生雙十暴動,警民衝突主要地點在九龍西部及荃灣一帶,局勢要兩天後才逐漸平息,共造成59人死亡,乃香港開埠以來死傷最嚴重之社會騷動事件。 1962年:台灣第一家電視台臺灣電視公司開播。 1963年:《部分禁止核試驗條約》生效。 1964年:第18屆奧運會在日本東京開幕。 1967年:《外层空间条约》生效。 1970年:斐濟殖民地从英国独立,國號「斐濟自治領」。 1973年:美國副總統斯皮羅·阿格紐因涉嫌逃稅而宣布辭職,為美國歷史上唯一因醜聞辭職的副總統。 1975年:巴布亚新几內亚从澳大利亞聯邦独立,並加入联合国及英聯邦王國。 1976年:時任台灣省政府主席謝東閔被台灣獨立運動參與者王幸男的炸彈炸傷,成為中華民國迄今唯一在任內遭遇暗殺的省主席。 21世紀 2010年:荷屬安地列斯正式解體,其中庫拉索與荷屬聖馬丁成為荷蘭王國的構成國。 出生 1567年:卡特琳娜·米蓋拉,西班牙公主(1597年逝世) 1813年:朱塞佩·威爾第,意大利歌劇作曲家(1901年逝世) 1828年:塞繆爾·J·蘭德爾,美國政治家(1890年逝世) 1830年:伊莎貝拉二世,西班牙女王(1904年逝世) 1835年:慈禧太后,清文宗咸豐皇帝的妃子(1908年逝世) 1889年:漢·范米格倫,荷蘭畫家(1947年逝世) 1892年:伊沃·安德里奇,塞爾维亞作家(1975年逝世) 1895年:林語堂,中國文學家(1976年逝世) 1896年:羅曼·雅各布森,俄羅斯語言學家、文學理論家(1982年逝世) 1907年:馮鏗,中國作家,左聯五烈士之一(1931年逝世) 1912年:托馬斯·哈維,美國病理學家(2007年逝世) 1914年:龚澎,中國女性外交家(1970年逝世) 1930年:野坂昭如,日本作家、歌手、作詞家、政治人物(2015年逝世) 1930年:李慶忠,中國石油工程專家(2022年逝世) 1932年:李來柱,中國人民解放軍上將(2023年逝世) 1933年:陳炳楠,藝名脫線,台灣男藝人(2022年逝世) 1935年:洪流,臺灣男演員(2021年逝世) 1936年:格哈德·埃特爾,德國化學家 1942年:朱國瑞,台灣物理學家 1943年:許淇安,香港警務處處長(2009年逝世) 1946年:菅直人,日本政治家 1949年:上官靈鳳,香港女演員 | 18世紀 1780年:歷史上最致命的大西洋颶風襲擊加勒比海地區,最終共造成至少22,000人死亡。 19世紀 1841年:第一次鸦片战争:英国军队攻占镇海。 1846年:英國天文學家威廉·拉塞爾發現海王星最大的衛星海衛一,並首次提及海王星環。 1868年:古巴独立运动领袖塞斯佩德斯宣布古巴脱离西班牙独立,十年战争爆发。 20世紀 1911年:中国湖北省武昌革命组织文学社和共进会发动武昌起義,隨後演變為推翻清朝政府的辛亥革命;因中國各地革命行動成功,孫中山回中国肇建了中華民國,形成孫中山领导的南京政府及清朝袁世凯的北京政府南北對峙,直到袁世凯翌年逼清帝退位,中華民國始取代清朝。 1913年:巴拿马运河竣工。 1919年:中华革命党改组为中国国民党,由孫中山總理絕對領導。 1924年:孫中山所領導的廣州軍政府出兵鎮壓廣州商團事變。 1926年:國民革命軍北伐:國民革命軍占领武昌。 1928年:蒋中正被任命成为国民政府主席及军事委员会委员长,并在之后掌握中國國民黨、中华民国政府和中華民國國軍等三位一體之黨政軍權力,至1975年逝世為止。 1933年:拉丁美洲国家签署《薩維德拉·拉馬斯互不侵犯条约》 1934年:蒋中正開始第五次剿共,中国工农红军开始長征。 1935年:大日本帝國在臺灣舉辦始政四十周年紀念臺灣博覽會。 1937年:中国抗日战争:中国工农红军南方八省游击队改编为新四军。 1938年:中国抗日战争:日军在广东大亚湾登陆,开始进攻广州。 1938年:中国抗日战争:万家岭战役结束,中華民國军队歼灭日军第106师团主力大部。 1943年:侵占新加坡的大日本帝国陆军宪兵队肆意逮捕、拷问57名平民,导致15人死于樟宜监狱,史称“双十节事件”。 1943年:在日本佔領北婆羅洲時期的日本鬼子在當地抓壯丁要求加入憲兵隊行列,以郭橫南同志為首的“神山游擊隊”成立了!並且發動了“哲斯頓起義”,但是最終在太平洋戰爭末期的1944年1月末以起義失敗告終。史稱為“雙十起義”。 1945年:中華民國國民政府暨中國國民黨代表王世-{杰}-等人和中国共产党代表周恩來等人在重慶签署《双十协定》。 1945年:朝鮮共產黨中央組織委員會成立。 1956年:香港發生雙十暴動,警民衝突主要地點在九龍西部及荃灣一帶,局勢要兩天後才逐漸平息,共造成59人死亡,乃香港開埠以來死傷最嚴重之社會騷動事件。 1962年:台灣第一家電視台臺灣電視公司開播。 1963年:《部分禁止核試驗條約》生效。 1964年:第18屆奧運會在日本東京開幕。 1967年:《外层空间条约》生效。 1970年:斐濟殖民地从英国独立,國號「斐濟自治領」。 1973年:美國副總統斯皮羅·阿格紐因涉嫌逃稅而宣布辭職,為美國歷史上唯一因醜聞辭職的副總統。 1975年:巴布亚新几內亚从澳大利亞聯邦独立,並加入联合国及英聯邦王國。 1976年:時任台灣省政府主席謝東閔被台灣獨立運動參與者王幸男的炸彈炸傷,成為中華民國迄今唯一在任內遭遇暗殺的省主席。 21世紀 2010年:荷屬安地列斯正式解體,其中庫拉索與荷屬聖馬丁成為荷蘭王國的構成國。 出生 1567年:卡特琳娜·米蓋拉,西班牙公主(1597年逝世) 1813年:朱塞佩·威爾第,意大利歌劇作曲家(1901年逝世) 1828年:塞繆爾·J·蘭德爾,美國政治家(1890年逝世) 1830年:伊莎貝拉二世,西班牙女王(1904年逝世) 1835年:慈禧太后,清文宗咸豐皇帝的妃子(1908年逝世) 1889年:漢·范米格倫,荷蘭畫家(1947年逝世) 1892年:伊沃·安德里奇,塞爾维亞作家(1975年逝世) 1895年:林語堂,中國文學家(1976年逝世) 1896年:羅曼·雅各布森,俄羅斯語言學家、文學理論家(1982年逝世) 1907年:馮鏗,中國作家,左聯五烈士之一(1931年逝世) 1912年:托馬斯·哈維,美國病理學家(2007年逝世) 1914年:龚澎,中國女性外交家(1970年逝世) 1930年:野坂昭如,日本作家、歌手、作詞家、政治人物(2015年逝世) 1930年:李慶忠,中國石油工程專家(2022年逝世) 1932年:李來柱,中國人民解放軍上將(2023年逝世) 1933年:陳炳楠,藝名脫線,台灣男藝人(2022年逝世) 1935年:洪流,臺灣男演員(2021年逝世) 1936年:格哈德·埃特爾,德國化學家 1942年:朱國瑞,台灣物理學家 1943年:許淇安,香港警務處處長(2009年逝世) 1946年:菅直人,日本政治家 1949年:上官靈鳳,香港女演員 1949年:黃淑儀,香港女演員、主持人 1950年:蔡素玉,香港政界人物 1951年:蘇杏璇,香港甘草演員(2013年逝世) 1951年:林保全,香港男性配音員(2015年逝世) |
1793年:西莫納斯·道坎塔斯,立陶宛歷史學家、作家、民族學家(1864年逝世) 1818年:伊万·屠格涅夫,俄國現实主义小說家、詩人、劇作家(1883年逝世) 1837年:德川慶喜,日本江戶幕府第15代征夷大將軍(1913年逝世) 1894年:葉聖陶,中國現代作家、教育家、出版人(1988年逝世) 1902年:埃爾莎·蘭彻斯特,美國演員、歌手(1986年逝世) 1903年:伊夫林·沃,英國作家(1966年逝世) 1906年:涂長望,中國气象学家(1962年逝世) 1911年:陳省身,中國数学家(2004年逝世) 1914年:喬納斯·索爾克,美國醫學家、病毒學家,小兒麻痺疫苗發明者(1995年逝世) 1933年:加林查,巴西足球運動員(1983年逝世) 1937年:蘭尼·威爾肯斯,美國籃球運動員 1946年:維姆·延森,荷蘭男子足球運動員(2022年逝世) 1953年:朴英奎,韓國演員 1955年:比爾·蓋茲,美國企業家,微軟創始人 1956年:馬哈茂德·艾哈迈迪内贾德,伊朗政治人物,第6任伊朗總統 1959年:增田俊郎,日本作曲家 1960年:周治平,台灣歌手、音樂制作人 1960年:福田己津央,日本動畫導演 1964年:郭耀明,香港演員 1964年:尹天照,香港演員 1966年:陳法蓉,香港演員 1967年:茱莉亞·羅勃茲,美國好萊塢演員 1968年:張子健,中國男演員 1968年:史蒂芬·杭特,紐西蘭男演員 1968年:胡安·奥兰多·-{zh-cn:埃尔南德斯; zh-tw:葉南德茲}-,宏都拉斯政治家、商人 1971年:陳建寧,華納唱片音樂總監、台灣著名音樂人、F.I.R.團長 1973年:金瑞亨,韓國女演員 1973年:瑪麗安·納瓦茲·謝里夫,巴基斯坦政治人物 1973年:徐洪浩,中國男演員 1974年:-{zh-cn:華堅·馮力士;zh-tw:瓦昆·菲尼克斯}-,美國男演員 1974年:傑克·卡斯丹,美國導演、製片人、編劇、演員 1976年:夏雨,中國男演員 1977年:陳金鋒,台灣職棒選手 1978年:錢瑩,中國女演員 1978年:關朵琳·克莉絲蒂,英國女演員 1979年:賈德·卡林姆,美國軟體工程師,YouTube創始人之一 1980年:阿倫·史密夫,英國足球運動員 1981年:巴路士,捷克足球運動員 1982年:王鷗,中國女演員 1982年:倉木麻衣,日本女歌手 1982年:福井裕佳梨,日本女性聲優 1983年:NEEKO,日本模特兒、聲優 1984年:袁嘉敏,香港女演員 1985年:崔宇革,韓國男演員 1985年:特莉安·艾芙莉·貝里薩里歐,美國女演員 1986年:翁滋蔓,台灣女演員、歌手 1986年:冲田杏梨,日本女演員 1986年:豐崎愛生,日本女性聲優 1986年:艾迪蒂·拉·哈亞里,印度女演員 1986年:梅·卡拉美維,埃及、巴勒斯坦女演員 1987年:杜海濤,中國節目主持人 1987年:趙霁,中國演員 | 1971年:陳建寧,華納唱片音樂總監、台灣著名音樂人、F.I.R.團長 1973年:金瑞亨,韓國女演員 1973年:瑪麗安·納瓦茲·謝里夫,巴基斯坦政治人物 1973年:徐洪浩,中國男演員 1974年:-{zh-cn:華堅·馮力士;zh-tw:瓦昆·菲尼克斯}-,美國男演員 1974年:傑克·卡斯丹,美國導演、製片人、編劇、演員 1976年:夏雨,中國男演員 1977年:陳金鋒,台灣職棒選手 1978年:錢瑩,中國女演員 1978年:關朵琳·克莉絲蒂,英國女演員 1979年:賈德·卡林姆,美國軟體工程師,YouTube創始人之一 1980年:阿倫·史密夫,英國足球運動員 1981年:巴路士,捷克足球運動員 1982年:王鷗,中國女演員 1982年:倉木麻衣,日本女歌手 1982年:福井裕佳梨,日本女性聲優 1983年:NEEKO,日本模特兒、聲優 1984年:袁嘉敏,香港女演員 1985年:崔宇革,韓國男演員 1985年:特莉安·艾芙莉·貝里薩里歐,美國女演員 1986年:翁滋蔓,台灣女演員、歌手 1986年:冲田杏梨,日本女演員 1986年:豐崎愛生,日本女性聲優 1986年:艾迪蒂·拉·哈亞里,印度女演員 1986年:梅·卡拉美維,埃及、巴勒斯坦女演員 1987年:杜海濤,中國節目主持人 1987年:趙霁,中國演員 1988年:何浩文,香港男歌手 1988年:張天愛,中國女演員 1989年:卡蜜爾·莫法特,法國女子游泳運動員(2015年逝世) 1992年:迪恩·蘭多爾,千里達與托巴哥男子短跑運動員(2022年逝世) 1993年:朴栖含,韓國男演員 1993年:稻川英里,日本女性聲優 1997年:董思成,韓國男子偶像團體NCT成員 1997年:泰勒·弗里茨,美國職業網球運動員 2000年:中山莉子,日本偶像藝人,女子偶像組合私立惠比壽中學成員 逝世 312年:马克森提乌斯,罗马帝国皇帝(278年出生) 1138年:波列斯瓦夫三世,波兰国王(1086年出生) 1225年:慈圓,日本平安時代後期至鎌倉時代初期僧人、歌人、歷史學家(1155年出生) 1412年:玛格丽特一世,卡尔马同盟女王(1353年出生) 1568年:足利義榮,日本将军(1538年出生) 1594年:大久保忠世,日本武将(1532年出生) 1627年:賈漢吉爾,蒙兀兒帝國皇帝(1569年出生) 1703年:約翰·沃利斯,英国数学家(1616年出生) 1704年:约翰·洛克,英国哲学家、经验主义的开创人(1632年出生) 1877年:史溫侯,英國博物學家、英國駐臺灣領事(1836年出生) 1895年:北白川宮能久親王,日本皇族(1847年出生) 1918年:烏利塞·迪尼,義大利數學家、政治家(1845年出生) 1929年:伯恩哈德·冯·比洛,德國首相(1849年出生) 1937年:官惠民,中华民国国民革命军将领(1901年出生) 1937年:刘眉生,中华民国国民革命军将领(1905年出生) 1958年:史蒂芬·巴特沃斯,英國物理學家(1885年出生) 1973年:塔哈·侯賽因,埃及作家(1889年出生) 1980年:何非凡,香港粵劇演員(1919年出生) 1983年:邓克明,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将领(1906年出生) 1998年:泰德·休斯,英國桂冠詩人(1930年出生) 2004年:羅莎琳德·希克斯,作家-{zh-hans:阿加莎·克里斯蒂;zh-hant:阿嘉莎·克莉絲蒂}-的女兒及文學遺產管理者(1919年出生) 2006年:霍英東,香港商人,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八、九、十屆全國委員會副主席(1923年出生) 2008年:孔德成,孔子七十七代嫡長孫,衍聖公,大成至聖先師奉祀官(1920年出生) 2010年:梁从诫,知名环保人士、环保组织自然之友会长。著名建筑学家梁思成与林徽因之子,著名革命家及戊戌變法領袖,学者梁啟超之孫。(1932年出生) 2013年:川上哲治,日本棒球運動員。(1920年出生) 2013年:塔德烏什·馬佐維耶茨基,二戰後中歐和東歐第一個非共產主義總理(1927年出生) 2017年:貝爾納·羅伊,法國數學家(1934年出生) 2022年:傑瑞·李·劉易斯,美國唱作人、音樂人、鋼琴家(1935年出生) 2022年:赫爾曼·E·戴利,美國生態經濟學家、環境經濟學家、可持續發展專家(1938年出生) 2023年:馬修·派瑞,美國男演員(1969年出生) 节假日和习俗 (加拿大政府於2007年所訂定) 世界衛生組織:男性健康日 西方基督教:奮銳黨的西門、猶達·達陡慶節 、:捷克斯洛伐克国建立及独立日 、:言不日 :青年誓言日 |
秦岭的北坡为暖温带针阔混交林、落叶阔叶林、山地棕壤、山地褐土地带;南坡为北亚热带,北部含常绿阔叶树种的落叶阔叶混交林、黄棕壤与黄褐土地带;河谷盆地中栽植有柑橘、枇杷、油桐、油茶、棕榈、茶、乌桕、杉木、马尾松和柏木等。暖温带或高山特征的常绿阔叶木本植物在南坡多出现在海拔1000~1500米。1500米以上多为针叶阔叶混交林。黄棕壤仅见于1500米以下的缓坡面,发育在冲积层上。 秦岭是中国动物地理区划中古北界和东洋界的分界线,也是中国重要的生态过渡带,是中国生物多样性分布的中心地区之一,被《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与行动计划》(2011–2030)列为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域之一。 交通 秦岭自古以来是关中和巴蜀之间交通的一个巨大阻碍。古代蜀道中即包含多条穿越秦岭的道路,唐代著名诗人李白的《蜀道难》就表达了对秦岭山路艰险的感叹。现已建成多条穿越秦岭的铁路和高速公路: 宝成铁路 西康铁路 西成客运专线 西康高速公路 西汉高速公路 宝汉高速公路 军事 中国人民解放军于秦岭山脉中心地区的设施中存储有约数百枚核弹头,即其最主要的核武库,隶属于中国人民解放军火箭军第六十七基地。 保护 2007年,陕西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颁布《陕西省秦岭生态环境保护条例》,是中国首次为一座山脉保护立法。条例对生态保护与生态功能做出规划,并对植被、水资源、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做出规定,同时条例规定了秦岭矿产资源、交通设施、城乡建设、旅游设施等方面的开发与保护。 秦岭北坡终南山于2009年8月23日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成为第五批世界地质公园之一。秦岭终南山世界地质公园位于西安市境内,总面积1074.85平方千米。 | 保护 2007年,陕西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颁布《陕西省秦岭生态环境保护条例》,是中国首次为一座山脉保护立法。条例对生态保护与生态功能做出规划,并对植被、水资源、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做出规定,同时条例规定了秦岭矿产资源、交通设施、城乡建设、旅游设施等方面的开发与保护。 秦岭北坡终南山于2009年8月23日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成为第五批世界地质公园之一。秦岭终南山世界地质公园位于西安市境内,总面积1074.85平方千米。 污染与破坏 在2014年7月的检查中,发现秦岭6处地表水饮用水水源地中有3处存在较大安全隐患,一些水源地一、二级保护区内有较多居民居住,生活污水、生活垃圾未经收集,直接排入饮用水水源。还有一些水源地一级保护区内有企业存在,厂区废水等均排入饮用水水源。 秦岭中存在违法修建别墅的现象一直屡禁不绝,在2014年7月清查出违建秦岭别墅70多栋,让秦岭中禁止修建别墅的禁令形同虚设。 采石也对秦岭造成巨大破坏,部分山体表面破坏严重,植被恢复量大,生态恢复问题紧迫。其中陕西瑞德宝尔有限公司、蓝田天盛采石场、陕西社会水泥有限责任公司(矿山)不仅未按环评要求建设拦渣坝,而且废石废渣沿山坡倾倒。 名胜古迹 麦积山石窟 太白山国家森林公园 参见 中國南北地理分界 参考文献 Q 陕西地形 甘肃山脉 河南地形 |
子路說:「願車馬、衣輕裘,與朋友共,敝之而無憾。」可見其輕視財物、好交朋友的個性。顏淵曰:「願無伐善,無施勞。」意即不張揚自己的長處優點專長、不宣張自己的功勞,可見其謙虛與仁愛的本性。 子謂顏淵曰:「用之則行,舍之則藏,唯我與爾有是婦!」子路曰:「子行三軍,則誰與?」子曰:「暴虎馮河,死而無悔者,吾不與也。必也臨事而懼,好謀而成者也。」 顏淵喟然歎曰:「仰之彌高,鑽之彌堅,瞻之在前,忽焉在後!夫子循循然善誘人,博我以文,約我以禮。欲罷不能。既竭吾才,如有所立卓爾。雖欲從之,末由也已!」 困於匡 孔子受困於匡,顏淵在後跟上。孔子說:「吾以女為死矣。」顏淵說:「子在,回何敢死?」 去世 顏回39歲,頭髮盡白,過二年即去世。孔子非常難過,說:「自吾有回,門人益親。」又說:「噫!天喪予!天喪予!」隨從說:「子慟矣。」孔子說:「有慟乎?非夫人之為慟而誰為!」 顏無繇請孔子把車賣掉以用來為顏淵買棺槨。孔子說:「才不才,亦各言其子也。鯉也死,有棺而無槨。吾不徒行以為之槨。以吾從大夫之後,不可徒行也。」弟子們又欲厚葬顏回,子曰:「不可。」最後還是厚葬了顏回。子曰:「回也,視予猶父也,予不得視猶子也。非我也,夫二三子也。」 之後,魯哀公問:「弟子孰為好學?」孔子回答:「有顏回者好學,不遷怒,不貳過。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則亡,未聞好學者也。」 顏回留有一子顏歆。 歷代追封 自汉代起,顏淵因為較易查考的關係,被列為七十二贤之首,有時祭孔时独以顏淵配享。此后历代统治者不断追加谥号。 唐太宗貞觀二年(628年)詔稱“先师”。 唐高宗總章元年(668年)追封太子少保。 唐玄宗開元二十七年(739年)封“兖公”。 宋真宗大中祥符二年(1009年)加封“兖国公”。 元文宗至順元年(1330年)又加封“兖国复圣公”。 明世宗嘉靖九年(1530年)改封“复圣”。 特殊待遇 除了歷代追封外,顏淵的嫡系後代被封为翰林院五经博士,民國時期為「复圣奉祀官」,享簡任官職位及待遇,約比照司長級,世代世袭。 後人 評價 孔子 孔子:「吾與回言終日,不違如愚。退而省其私,亦足以發。回也不愚。」(論語・為政第九) 孔子:「回也,其心三月不違仁;其餘,則日月至焉而已矣。」(論語・雍也第六) 孔子:「賢哉回也!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論語・雍也第六) 孔子:「語之而不惰者,其回也與!」(論語・子罕第九) 孔子:「回也,非助我者也!於吾言,無所不說。」(論語,先進第十一) 孔子評顏回:「惜乎,吾見其進也,未見其止也!」(論語・子罕第九) 孔子:「回也其庶乎!屢空。賜不受命,而貨殖焉,億則屢中。」(論語,先進第十一) | 顏回受宋代思想家贊譽為超凡入聖的師表,能持之以恒,保持操守,是完美典範,最接近成聖,未能大成只因早夭。 影視作品 1940年中國電影《孔夫子》:司馬英才 飾 1990年中國大陆電視劇《孔子》:焦體怡 飾 2010年中國大陆電影《孔子:決戰春秋》:任泉 飾 2020年中国大陆电视纪录片《中国》第一季:陆进 饰 註釋 參見 儒家 儒教 孔子 顏無繇 顏歆 复圣庙 外部連結 井之口哲也:〈漢代的顏囘觀——以《論語》爲中心〉。 Y颜 Y颜 Y颜 孔子弟子 |
1954年:美国德州仪器公司在印第安纳州印地安那波利斯正式推出首款晶体管收音机。 1976年:華裔美籍科学家丁肇中及美國科学家伯頓·里克特因「在發現新的重基本粒子方面的開創性工作」,而榮获诺贝尔物理学奖。 1977年:美國海軍艾森豪號航空母艦开始服役,取代在二戰時代就已建造的老航艦羅斯福號航空母艦。 1977年:德國聯邦警察第九國境守備隊在摩加迪沙突擊解救漢莎航空181號班機劫機事件中的人質。 1980年:澳門解款車劫案。 1991年:在蘇聯即將解體之際,亞塞拜然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依照先前最高理事会決議脫離蘇聯並宣布正式獨立,改國號為亞塞拜然共和國。 1992年:香港中環永安街一座戰前舊樓全座倒塌。 1993年:波蘭農民黨主席帕夫拉克任新總理。 21世紀 2003年:兄弟象在中華職棒14年總冠軍賽擊敗興農牛,獲得年度總冠軍,締造隊史第二次三連霸。 2007年:Youtube正式在台灣上線。 2012年:Lamigo桃猿在中華職棒23年總冠軍賽擊敗統一7-ELEVEn獅,獲得年度總冠軍,並將代表中華職棒參加在韓國釜山展開的第六屆亞洲職棒大賽。 2015年:Windows 8主流支援到期。 出生 1127年:後白河天皇,日本第77代天皇(1192年逝世) 1405年:教宗庇護二世,人文主義者、詩人、歷史學家(1464年逝世) 1547年:尤斯图斯·利普修斯,南尼德蘭語文學家、人文主義者、新斯多噶主義運動開創者(1606年逝世) 1634年:盧卡·焦爾达諾,意大利画家(1705年逝世) 1663年:歐根親王,神聖羅馬帝國元帥(1736年逝世) 1668年:約翰·格奧爾格四世,薩克森公爵、選帝侯(1694年逝世) 1697年:加纳莱托,義大利畫家(1768年逝世) 1741年:皮埃爾·肖代洛·德拉克洛,法國小說家、軍官(1803年逝世) 1777年:海因里希·馮·克莱斯特,德國詩人、戲劇家、小說家(1811年逝世) 1804年:拉玛四世,泰國曼谷王朝國王(1868年逝世) 1831年:腓特烈三世,德意志皇帝兼普鲁士國王,在位99天,被稱為「百日皇帝」(1888年逝世) 1836年:楠瀨喜多,日本婦女運動家(1920年逝世) 1854年:卡爾·考茨基,捷克、奧地利哲學家、記者、馬克思主義者(1938年逝世) 1857年:劉鶚,中國清代作家(1909年逝世) 1859年:亨利·柏格森,法國哲学家,1927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1941年逝世) 1870年:鈴木大拙,日本禪學教授,有「世界禪者」之譽(1966年逝世) 1891年:陶行知,中國教育家(1946年逝世) 1894年:提波爾·戴瑞,匈牙利猶太作家,被稱為「他那時代最偉大的人性描繪者」(1977年逝世) 1895年:吉鸿昌,中國抗日戰争名将(1934年逝世) 1898年:羅特·蓮娜,奧地利裔美國演員、歌手(1981年逝世) 1902年:帕斯庫爾·約当,德國理論、數學物理學家(1980年逝世) 1905年:楊逵,台灣著名小說家(1985年逝世) 1905年:费利克斯·乌弗埃-博瓦尼,象牙海岸第一任總統(1993年逝世) 1918年:康斯坦蒂诺斯·米佐塔基斯,希臘總理(2017年逝世) 1919年:皮埃爾·特魯多,第19任及第21任加拿大總理(2000年逝世) 1920年:梅利纳·梅尔库里,希臘女演員、歌手、政治人物(1994年逝世) 1925年:拉米兹·阿利雅,阿爾巴尼亞總統(2011年逝世) 1926年:克勞斯·金斯基,德國演員(1991年逝世) 1926年:查克·貝里,美國搖滾歌手、創作人、吉他演奏家(2017年逝世) 1929年:比奥莱塔·查莫羅,尼加拉瓜總統,拉美第一位女性國家領導人 1939年:李·哈維·奧斯瓦爾德,美國海軍陸戰隊隊員,被認為是甘迺迪遇刺案主兇(1963年逝世) 1941年:羅石青,香港演員(1992年逝世) 1944年:內爾森·弗萊雷,巴西鋼琴家(2021年逝世) 1945年:若本規夫,日本男性聲優 1946年:霍华德·肖,加拿大作曲家、指揮家、音樂製作人 1947年:劳拉·尼罗,美國歌手、詞曲作者、鋼琴演奏家、吉他手、藝術家(1997年逝世) 1950年:郭台銘,中華民國企業家,鴻海創辦人,台灣首富 1951年:張家生,中華民國空軍少將 1952年:查克·洛尔,美國作家、製片人、導演、編劇 1955年:乡裕美,日本歌手 1956年:瑪蒂娜·納芙拉蒂洛娃,美國職業網球運動員 1957年:孔文吉,台灣政治人物,代表中國國民黨任職立法委員 1958年:詹樂霞,美國律師、活動家、政治家 1960年:-{zh-hant:尚-克勞德·范·戴姆;zh-hans:尚-克劳德·范·戴姆;zh-tw:尚-克勞德·范·達美;zh-hk:尚-格·雲·頓;zh-mo:尚-格·雲·頓;}-,比利时男演員、武術家、編劇、製片人、導演 1962年:敏哥奈,緬甸異議人士、民主活動家 1962年:胡志偉,香港政界人物 1964年:查尔斯·斯特罗斯,英國科幻小說家 1965年:何篤霖,台灣藝人、歌手、主持人 1965年:葉偉明,香港政界人物 1966年:谷口悟朗,日本動畫導演 1968年:米夏埃尔·施蒂希,德國職業網球男子運動員 1972年:蜷川實花,日本攝影師、導演 1972年:朴浩山,韓國男演員 1972年:小詹姆斯·斯特羅姆·瑟蒙德,美國政治人物 | 1894年:提波爾·戴瑞,匈牙利猶太作家,被稱為「他那時代最偉大的人性描繪者」(1977年逝世) 1895年:吉鸿昌,中國抗日戰争名将(1934年逝世) 1898年:羅特·蓮娜,奧地利裔美國演員、歌手(1981年逝世) 1902年:帕斯庫爾·約当,德國理論、數學物理學家(1980年逝世) 1905年:楊逵,台灣著名小說家(1985年逝世) 1905年:费利克斯·乌弗埃-博瓦尼,象牙海岸第一任總統(1993年逝世) 1918年:康斯坦蒂诺斯·米佐塔基斯,希臘總理(2017年逝世) 1919年:皮埃爾·特魯多,第19任及第21任加拿大總理(2000年逝世) 1920年:梅利纳·梅尔库里,希臘女演員、歌手、政治人物(1994年逝世) 1925年:拉米兹·阿利雅,阿爾巴尼亞總統(2011年逝世) 1926年:克勞斯·金斯基,德國演員(1991年逝世) 1926年:查克·貝里,美國搖滾歌手、創作人、吉他演奏家(2017年逝世) 1929年:比奥莱塔·查莫羅,尼加拉瓜總統,拉美第一位女性國家領導人 1939年:李·哈維·奧斯瓦爾德,美國海軍陸戰隊隊員,被認為是甘迺迪遇刺案主兇(1963年逝世) 1941年:羅石青,香港演員(1992年逝世) 1944年:內爾森·弗萊雷,巴西鋼琴家(2021年逝世) 1945年:若本規夫,日本男性聲優 1946年:霍华德·肖,加拿大作曲家、指揮家、音樂製作人 1947年:劳拉·尼罗,美國歌手、詞曲作者、鋼琴演奏家、吉他手、藝術家(1997年逝世) 1950年:郭台銘,中華民國企業家,鴻海創辦人,台灣首富 1951年:張家生,中華民國空軍少將 1952年:查克·洛尔,美國作家、製片人、導演、編劇 1955年:乡裕美,日本歌手 1956年:瑪蒂娜·納芙拉蒂洛娃,美國職業網球運動員 1957年:孔文吉,台灣政治人物,代表中國國民黨任職立法委員 1958年:詹樂霞,美國律師、活動家、政治家 1960年:-{zh-hant:尚-克勞德·范·戴姆;zh-hans:尚-克劳德·范·戴姆;zh-tw:尚-克勞德·范·達美;zh-hk:尚-格·雲·頓;zh-mo:尚-格·雲·頓;}-,比利时男演員、武術家、編劇、製片人、導演 1962年:敏哥奈,緬甸異議人士、民主活動家 1962年:胡志偉,香港政界人物 1964年:查尔斯·斯特罗斯,英國科幻小說家 1965年:何篤霖,台灣藝人、歌手、主持人 1965年:葉偉明,香港政界人物 1966年:谷口悟朗,日本動畫導演 1968年:米夏埃尔·施蒂希,德國職業網球男子運動員 1972年:蜷川實花,日本攝影師、導演 1972年:朴浩山,韓國男演員 1972年:小詹姆斯·斯特羅姆·瑟蒙德,美國政治人物 1972年:卡爾·內哈默,奧地利政治人物,現任奧地利總理 1973年:詹姆斯·福利,美國記者(2014年逝世) 1974年:盧巧音,香港創作歌手 1974年:周迅,中國演員、歌手 1975年:孔令輝,中國男子桌球運動員 1978年:白石稔,日本男性聲優 1978年:秀蘭瑪雅,台灣歌手 1979年:吳克群,台灣創作歌手、演員、主持人 1979年:尼歐,美國創作型歌手、唱片製作人、演員 1980年:桐華,中國女作家 1981年:戚黛黛,香港女藝人 1984年:李綺雯,香港演員 1984年:-{zh-hk:菲達·萍杜;zh-tw:芙蕾達·蘋托;zh-cn:芙蕾达·平托;}-,印度女演員、時裝模特兒,《貧民百萬富翁》女主角 1984年:林赛·沃恩,美國女子高山滑雪運動員 1985年:野水伊織,日本女性聲優 1985年:王传君,中國男演員 1986年:賴恩慈,香港導演 1987年:黎美言,香港女子組合HotCha成員 1987年:-{zh-hk:碩克·艾佛朗;zh-hans:查克·艾弗隆;zh-tw:查克·艾佛隆;}-,美國電影演員 1987年:費嘉·貝哈·艾利森,丹麥超級名模 1988年:伊東健人,日本男性聲優 1989年:仲里依紗,日本女演員 1990年:布里特妮·格里纳,美國職業籃球運動員 1990年:山田裕貴,日本男演員 1991年:Mafumafu,日本男歌手 1992年:坂泰斗,日本男性聲優 1992年:貝瑞·柯根,愛爾蘭男演員 1993年:陳都靈,中國女演員 1994年:能條愛未,日本女子偶像團體乃木坂46成員 1995年:楊蕎安,台灣女演員 1995年:浦和希,日本男性聲優 1995年:皮拉瓦·山坡提拉,泰國男演員、歌手、主持人 逝世 |
哀公十二年冬,天候異常,孔鲤去世,享年五十岁,死在孔子之前,墓地位于孔子墓东偏南5米,高3米,为大型坟塚。墓前石碑两幢,前碑高约2.5米,宽1米有余,楷书朱漆字一行“泗水侯墓”。碑文为明正统八年(1443年)黄养正书,孔子五十九代孙衍圣公孔彦缙立石。后碑高1.8米,篆书一行“贰世祖墓”,为蒙古乃马真-{后}-三年(1244年)孔子第五十一代孙衍圣公孔元措立。 追赠 宋徽宗崇宁元年(1102年),追封孔鲤为泗水侯。 宋度宗咸淳三年(1267年),孔鲤从祀于孔庙。 明世宗嘉靖九年(1530年),改称“先贤孔氏”,从祀于启圣祠。 其他 后世孔氏祭祖之时不用鲤鱼,而用鲫鱼等代替,且改称鲤鱼为“红鱼”,以避讳孔鲤的名字,这种风俗至今仍留传于曲阜一带。 参考资料 春秋人 曲阜人 | 此外孔子對孔鲤的教育有所要求:“你读过《周南》、《召南》吗?一个人如果不读《周南》、《召南》,就好像面对着墙站着呢!” 也曾經告誡孔鲤:“鲤儿,我听说可以与人终日不知疲倦一起做的事,只有学习。容貌形体不值得观赏,勇武气力不值得忌惮,先祖不足以称述,族姓不足以赞扬。最终能够获得很大的名气,显著而为世所闻知,让声名留传到后世子孙那里,难道不是学习的效果吗?所以君子是不可以不学习的,容貌是不可以不整饰的,不做整饰就不成样貌,不成样貌就会失去亲属,失去亲属就不能尽心竭力,不尽心竭力就失去了礼仪,失去礼仪就没办法立足社会了。在远处散发光辉的,是整饰造成的;近处却更加明亮,那就是学习的结果。比如水池,积水注入其中,水草长出来。从高处看,就知道它不是水源。” 拒仕 孔鲤精通儒学,鲁哀公以财礼召请他,孔鲤称疾不行。 哭母 孔鲤在母亲死后,过了服丧期还要哭,孔子听到后问是谁哭,孔子的弟子告诉他是孔鲤在哭,孔子说这也太过了。孔鲤知道后,便除了丧服。孔颖达认为这是孔鲤在为被休弃的母亲亓官氏去世而哭,杨朝明认为孔鲤是孔子唯一的儿子,他作为孔子之“后”没有任何问题,按照《仪礼·丧服》中“出妻之子为父后者则为出母无服”的规定,如果孔鲤母亲被休弃,他的母亲去世时,是不能为母亲服丧的,所以孔鲤的母亲亓官氏并未被休弃。 墓葬 |
美国社区调查 消费支出调查 政府普查 最新人口调查 经济普查 国家医院出院调查 国民健康访问调查 全国医院门诊医疗调查 全国犯罪受害调查 全国门诊医疗调查(NAMCS) 全国护理院调查 收入和计划参与调查 建设调查 市场吸收调查 统计调查方案动力学 国家纵向调查 钓鱼打猎与野生动物相关的娱乐全国调查 美国房屋调查 住宅金融调查 | 进行人口普查的唯一目的是提供可靠的统计数字。假如个人或企业单位需要统计数字,那么普查局只能提供这样被编辑过、一般的数字。回覆的匿名性是非常重要的。按法律规定,任何人,不论是普查局的雇员还是询问者都不允许揭露任何个人、家庭或企业的数据。 调查项目 十年间进行的调查: 美国社区调查 消费支出调查 政府普查 最新人口调查 经济普查 国家医院出院调查 国民健康访问调查 全国医院门诊医疗调查 全国犯罪受害调查 全国门诊医疗调查(NAMCS) 全国护理院调查 收入和计划参与调查 建设调查 市场吸收调查 |
7月21日——第二次里夫战争中,阿卜杜勒·克里姆率里夫军大败西尔韦斯特雷将军(?-1921)的2万西班牙军于阿努瓦勒战役,西军仅余8千人,被迫撤离摩洛哥东北部。 7月23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法租界内秘密举行。 7月27日——胰岛素被发现。 8月 8月2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中華民國浙江省嘉兴南湖闭幕。 9月 9月19日——摩洛哥北部独立,成立里夫共和国。 10月 10月17日——台灣文化協會由林獻堂、蔣渭水等人成立,以「謀台灣文化之向上」為宗旨。 10月25日——上海英美煙廠有9000多名工人舉行罷工,反對廠方無故開除工人。 11月 11月4日——日本首相原敬被刺杀身亡。 11月12日——英、美、日、法、意、中、荷、葡、比九国在美国华盛顿举行“华盛顿会议”。 12月 12月6日——爱尔兰独立。 12月18日——靳云鹏内阁倒台。内阁总理由颜惠庆代理。 12月24日——梁士诒在北京就任内阁总理。 出生 1月5日——让,卢森堡大公(2019年逝世) 1月5日——弗里德里希·迪伦马特,瑞士作家(1990年逝世) 1月29日——穆斯塔法·本·哈利姆,曾任利比亚总理(2021年逝世) 2月12日——辛育龄,中国胸外科专家,中日友好医院首任院长,七一勋章获得者(2022年逝世) 2月16日——華國鋒,曾任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主席兼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总理(2008年逝世) 4月16日——彼得·乌斯蒂诺夫,英国演员、作家(2004年逝世) 4月18日——许渊冲,中国翻译家,中国翻译文化终身成就奖获得者(2021年逝世) 5月9日——蘇菲·蕭爾,德国反纳粹英雄(1943年遇害) 5月21日——安德烈·萨哈罗夫,苏联物理学家,诺贝尔和平奖获奖者(1989年逝世) 6月8日——蘇哈托,曾任印度尼西亚總統(2008年逝世) 6月10日——愛丁堡公爵菲利普親王,希臘王子,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丈夫(2021年逝世) 6月27日——白光,1940至1950年代的中國影星、歌星,素有「一代妖姬」之稱(1999年逝世) 7月7日——石全瑜,中国作家、爱国人士(2011年逝世) 7月26日——王希季,中国物理学家,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 9月12日——舒巷城,香港作家(1999年逝世) 9月12日——斯坦尼斯拉夫·莱姆,波兰哲学家、科幻小说作家(2006年逝世) 10月4日——弗朗西斯科·莫拉莱斯·贝穆德斯,曾任秘鲁总统、秘鲁总理(2022年逝世) 10月15日——,羅馬尼亞女子乒乓球連續六屆世界冠軍(1950-1955)(2006年逝世) | 11月12日——英、美、日、法、意、中、荷、葡、比九国在美国华盛顿举行“华盛顿会议”。 12月 12月6日——爱尔兰独立。 12月18日——靳云鹏内阁倒台。内阁总理由颜惠庆代理。 12月24日——梁士诒在北京就任内阁总理。 出生 1月5日——让,卢森堡大公(2019年逝世) 1月5日——弗里德里希·迪伦马特,瑞士作家(1990年逝世) 1月29日——穆斯塔法·本·哈利姆,曾任利比亚总理(2021年逝世) 2月12日——辛育龄,中国胸外科专家,中日友好医院首任院长,七一勋章获得者(2022年逝世) 2月16日——華國鋒,曾任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主席兼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总理(2008年逝世) 4月16日——彼得·乌斯蒂诺夫,英国演员、作家(2004年逝世) 4月18日——许渊冲,中国翻译家,中国翻译文化终身成就奖获得者(2021年逝世) 5月9日——蘇菲·蕭爾,德国反纳粹英雄(1943年遇害) 5月21日——安德烈·萨哈罗夫,苏联物理学家,诺贝尔和平奖获奖者(1989年逝世) 6月8日——蘇哈托,曾任印度尼西亚總統(2008年逝世) 6月10日——愛丁堡公爵菲利普親王,希臘王子,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丈夫(2021年逝世) 6月27日——白光,1940至1950年代的中國影星、歌星,素有「一代妖姬」之稱(1999年逝世) 7月7日——石全瑜,中国作家、爱国人士(2011年逝世) 7月26日——王希季,中国物理学家,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 9月12日——舒巷城,香港作家(1999年逝世) 9月12日——斯坦尼斯拉夫·莱姆,波兰哲学家、科幻小说作家(2006年逝世) 10月4日——弗朗西斯科·莫拉莱斯·贝穆德斯,曾任秘鲁总统、秘鲁总理(2022年逝世) 10月15日——,羅馬尼亞女子乒乓球連續六屆世界冠軍(1950-1955)(2006年逝世) 11月5日——瞿独伊,中共早期领导人瞿秋白继女,七一勋章获得者(2021年逝世) 11月12日——曾灶財,香港傳奇人物(2007年逝世) 11月15日——梁步庭,曾任中共青海省委书记、中共山东省委书记(2021年逝世) 11月25日——何鴻燊,澳门企业家,「赌王」(2020年逝世) 11月27日——杜布切克,捷克斯洛伐克政治家(1992年逝世);郭桂琴,八女投江烈士(1938年自尽) 12月29日——多布里察·喬西奇,南斯拉夫聯盟共和國首任總統(2014年逝世) 逝世 诺贝尔奖 物理:阿尔伯特·爱因斯坦 化学:弗雷德里克·索迪 |
早在瓦西里一世去世时,尤里·德米特里耶维奇就企图攫取莫斯科大公的公位;只是由于瓦西里二世的外祖父維陶塔斯的干涉,他才未能得逞。当维托夫特在1430年去世后,尤里·德米特里耶维奇设法从金帐汗国获得了大公封诰。但金帐汗本人并不支持尤里·德米特里耶维奇。尤里·德米特里耶维奇于是召集军队,在内奸的帮助下打败了瓦西里二世,夺取了莫斯科(1433年)。瓦西里二世被赶到科洛姆纳去当王公,不过他很快就发动反击,将尤里·德米特里耶维奇赶下台。不久,瓦西里·科索伊和德米特里·舍米亚卡再次打败了瓦西里二世。瓦西里二世被迫到金帐汗那里去避难,于是尤里·德米特里耶维奇又登上了大公宝座。1434年尤里·德米特里耶维奇死后,他的两个儿子之间发生了内讧。瓦西里·科索伊进入莫斯科并宣称自己为大公,这导致德米特里·舍米亚卡与瓦西里二世形成了一个短暂的联盟。瓦西里二世和舍米亚卡打败了瓦西里·科索伊,并将他弄瞎。 打败瓦西里·科索伊之后,瓦西里二世恢复了大公权力,德米特里·舍米亚卡则回到加利奇去当王公。这时蒙古-鞑靼人又成了新的问题。1440年代金帐汗国在长期内讧之后瓦解,它分裂成几个小的汗国:喀山汗国,卡西姆汗国,阿斯特拉罕汗国和克里米亚汗国。这些汗国的力量都不再强于俄国,但它们仍然时常进袭。瓦西里二世在1445年被喀山汗国打败并被俘,德米特里·舍米亚卡乘机夺取了莫斯科。在瓦西里二世被以巨额赎金赎回后,他被不愿放弃权力的舍米亚卡弄瞎了眼睛(1446年,“失明大公”的绰号正是由此而来)。然后,他被赶到沃洛格达去当王公。但是,瓦西里二世迅速地集合起支持者,夺回了大公公位。 瓦西里二世并没有取得完全的胜利,因为舍米亚卡在自己的领地加利奇还有很强的力量,并且得到诺夫哥罗德封建共和国的支持,特维尔也一度支持过他。还有一些希望抑制莫斯科势力的公国则持观望态度。由于瓦西里二世还必须与喀山汗国作战,战争的形势变得更加复杂。但到了1450年代初,他终于获得全面胜利:莫斯科大公的中央集权政策受到贵族和城市居民的支持。瓦西里二世于1453年攻陷加利奇,迫使德米特里·舍米亚卡出逃;舍米亚卡最后在诺夫哥罗德被毒死,其子则幸运地逃到了立陶宛。对蒙古各汗国的战争也取得了进展:鞑靼人在1451年和1454年两次攻到莫斯科,但1459年瓦西里二世的儿子伊凡·瓦西里耶维奇(后来的伊凡三世)打败了他们,后来又于1460年在梁赞再次打败他们。 瓦西里二世统治时期,几乎全部废除了莫斯科大公国内部的独立封建领地。诺夫哥罗德、维亚特卡和普斯科夫等共和制城邦的独立性受到削弱:诺夫哥罗德在1441年、1456年和1460年三次遭到瓦西里二世的征讨,维亚特卡则在1457年遭到征讨。这些远征迫使各城邦承认自己是莫斯科大公的附庸。苏兹达尔-下诺夫哥罗德公国实际上被并入了莫斯科大公国。 俄罗斯东正教会大力支持瓦西里二世。俄国教会拒绝接受1439年佛罗伦萨大公会议宣布的东正教同天主教合并的决定,为自己留下了更大的活动空间。1448年,瓦西里二世任命俄国人、梁赞大主教约拿为莫斯科都主教,这标志着俄国教会正式脱离君士坦丁堡牧首的管辖而实行自治,提高了俄国的国际地位。 瓦西里二世于1462年去世,遗体安葬于莫斯科天使长大教堂。 家庭 瓦西里二世的妻子是博罗夫斯克王公雅罗斯拉夫·弗拉基米罗维奇的女儿玛丽娅,两人在1433年结婚。他们的子女包括: 尤里·瓦西里耶维奇,夭折 伊凡三世·瓦西里耶维奇,继承大公公位 (小)尤里·瓦西里耶维奇(与夭折的长子同名),德米特罗夫和莫扎伊斯克王公 (大)安德烈·瓦西里耶维奇,乌格利奇和兹韦尼哥罗德王公 谢苗·瓦西里耶维奇,夭折 鲍里斯·瓦西里耶维奇,沃洛茨克王公 (小)安德烈·瓦西里耶维奇,沃洛格达王公 | 瓦西里二世·瓦西里耶维奇(失明大公)(俄语:Василий II Васильевич Тёмный,),是一位莫斯科大公國大公(1425年~1433年,1433年~1434年,1434年~1445年,1445年~1446年,1447年~1462年)。 瓦西里二世是莫斯科大公瓦西里一世·德米特里耶维奇之子,母亲为立陶宛大公維陶塔斯的女儿索菲娅。 瓦西里二世在位时期,俄国经历了一场长期的封建内战。这场内战是封邑王公们对莫斯科大公的中央集权政策的最后一次大规模反抗。瓦西里二世的敌人是由有势力的封邑王公组成的联盟,为首的是他的叔父、加利奇王公尤里·德米特里耶维奇,后来则是尤里·德米特里耶维奇的两个儿子瓦西里·科索伊和德米特里·舍米亚卡。 早在瓦西里一世去世时,尤里·德米特里耶维奇就企图攫取莫斯科大公的公位;只是由于瓦西里二世的外祖父維陶塔斯的干涉,他才未能得逞。当维托夫特在1430年去世后,尤里·德米特里耶维奇设法从金帐汗国获得了大公封诰。但金帐汗本人并不支持尤里·德米特里耶维奇。尤里·德米特里耶维奇于是召集军队,在内奸的帮助下打败了瓦西里二世,夺取了莫斯科(1433年)。瓦西里二世被赶到科洛姆纳去当王公,不过他很快就发动反击,将尤里·德米特里耶维奇赶下台。不久,瓦西里·科索伊和德米特里·舍米亚卡再次打败了瓦西里二世。瓦西里二世被迫到金帐汗那里去避难,于是尤里·德米特里耶维奇又登上了大公宝座。1434年尤里·德米特里耶维奇死后,他的两个儿子之间发生了内讧。瓦西里·科索伊进入莫斯科并宣称自己为大公,这导致德米特里·舍米亚卡与瓦西里二世形成了一个短暂的联盟。瓦西里二世和舍米亚卡打败了瓦西里·科索伊,并将他弄瞎。 打败瓦西里·科索伊之后,瓦西里二世恢复了大公权力,德米特里·舍米亚卡则回到加利奇去当王公。这时蒙古-鞑靼人又成了新的问题。1440年代金帐汗国在长期内讧之后瓦解,它分裂成几个小的汗国:喀山汗国,卡西姆汗国,阿斯特拉罕汗国和克里米亚汗国。这些汗国的力量都不再强于俄国,但它们仍然时常进袭。瓦西里二世在1445年被喀山汗国打败并被俘,德米特里·舍米亚卡乘机夺取了莫斯科。在瓦西里二世被以巨额赎金赎回后,他被不愿放弃权力的舍米亚卡弄瞎了眼睛(1446年,“失明大公”的绰号正是由此而来)。然后,他被赶到沃洛格达去当王公。但是,瓦西里二世迅速地集合起支持者,夺回了大公公位。 瓦西里二世并没有取得完全的胜利,因为舍米亚卡在自己的领地加利奇还有很强的力量,并且得到诺夫哥罗德封建共和国的支持,特维尔也一度支持过他。还有一些希望抑制莫斯科势力的公国则持观望态度。由于瓦西里二世还必须与喀山汗国作战,战争的形势变得更加复杂。但到了1450年代初,他终于获得全面胜利:莫斯科大公的中央集权政策受到贵族和城市居民的支持。瓦西里二世于1453年攻陷加利奇,迫使德米特里·舍米亚卡出逃;舍米亚卡最后在诺夫哥罗德被毒死,其子则幸运地逃到了立陶宛。对蒙古各汗国的战争也取得了进展:鞑靼人在1451年和1454年两次攻到莫斯科,但1459年瓦西里二世的儿子伊凡·瓦西里耶维奇(后来的伊凡三世)打败了他们,后来又于1460年在梁赞再次打败他们。 瓦西里二世统治时期,几乎全部废除了莫斯科大公国内部的独立封建领地。诺夫哥罗德、维亚特卡和普斯科夫等共和制城邦的独立性受到削弱:诺夫哥罗德在1441年、1456年和1460年三次遭到瓦西里二世的征讨,维亚特卡则在1457年遭到征讨。这些远征迫使各城邦承认自己是莫斯科大公的附庸。苏兹达尔-下诺夫哥罗德公国实际上被并入了莫斯科大公国。 俄罗斯东正教会大力支持瓦西里二世。俄国教会拒绝接受1439年佛罗伦萨大公会议宣布的东正教同天主教合并的决定,为自己留下了更大的活动空间。1448年,瓦西里二世任命俄国人、梁赞大主教约拿为莫斯科都主教,这标志着俄国教会正式脱离君士坦丁堡牧首的管辖而实行自治,提高了俄国的国际地位。 瓦西里二世于1462年去世,遗体安葬于莫斯科天使长大教堂。 家庭 |
瓦西里一世的妻子是立陶宛大公维托夫特的女儿索菲娅。他们有9个孩子,很多没有活到成年。这些子女是: 安娜·瓦西里耶芙娜,嫁给了拜占廷帝国皇帝约翰八世; 尤里·瓦西里耶维奇,夭折; 伊凡·瓦西里耶维奇,戈罗杰茨王公; 安纳斯塔西娅·瓦西里耶芙娜; 丹尼尔·瓦西里耶维奇,夭折; 瓦西里莎·瓦西里耶芙娜,嫁给了苏兹达尔王公; 谢苗·瓦西里耶维奇,夭折; 玛丽娅·瓦西里耶芙娜; | I Дмитриевич,),莫斯科大公(1389年~1425年在位)。 瓦西里一世是莫斯科大公德米特里·顿斯科伊的长子,母亲为苏兹达尔大公德米特里·康斯坦丁诺维奇之女叶芙多基娅。他在继承莫斯科大公公位同时也继承了弗拉基米尔大公的头衔(根据德米特里·顿斯科伊的决定)。 瓦西里一世在位时期,金帐汗国持续衰弱,使瓦西里一世就好像俄罗斯内定的君主一样;但立陶宛大公向东不断的扩张,却成为莫斯科大公国的最大问题。瓦西里一世小心地处理与这两国之间的关系:他用重金收买蒙古贵族和金帐汗,使他们同意把一些公国并入莫斯科;同时,又于1392年与立陶宛结盟,以防范蒙古人。但这个联盟是徒有虚名的,因为立陶宛大公維陶塔斯企图兼并更多俄国土地。 瓦西里一世继续实行以莫斯科为中心、统一全俄罗斯的政策。1392年,他在金帐汗的同意下将下诺夫哥罗德和穆罗姆两公国兼并。1397年至1398年,瓦西里一世又兼并了、沃洛格达、乌斯丘格和科米人的土地。随着大公权力的加强,瓦西里一世推行了中央集权化的策略。他剥夺了大封建主的一些最重要的司法权力,而把它们转交给由大公本人任命的总督或州长。 由于莫斯科大公国力量的增长,与蒙古人的关系变得不再稳定。1391年和1395年中亚征服者帖木儿两次大败金帐汗国后,瓦西里一世一度停止了对金帐汗国的纳贡。但1408年新的蒙古领袖也迪古(此人打败了原来的金帐汗脱脱迷失并实际控制了全部汗国领地,但从不曾自称汗)突袭了俄罗斯,焚毁了包括下诺夫哥罗德、戈罗杰茨、罗斯托夫在内的许多城市;瓦西里一世因此于1412年恢复了对汗国的纳贡。 1403年至1404年,立陶宛大公维托夫特(他已是瓦西里一世的岳父)向东出击,吞并了俄国城市维亚兹马和斯摩棱斯克。但瓦西里一世还是在临死前托付维托夫特保护他年仅10岁的儿子瓦西里二世。 家庭 瓦西里一世的妻子是立陶宛大公维托夫特的女儿索菲娅。他们有9个孩子,很多没有活到成年。这些子女是: |
Subsets and Splits
No community queries yet
The top public SQL queries from the community will appear here once availab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