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ntence1
stringlengths 0
73.2k
| sentence2
stringlengths 0
64.7k
|
---|---|
俄罗斯历史 附註 參考書籍 莫斯科大公 弗拉基米尔大公 | Vladimir,Иван II Иванович,,1353年—1359年在位)是莫斯科大公,伊凡一世之子、謝苗·伊萬諾維奇的弟弟。兄長謝苗·伊萬諾維奇及其兩名兒子因為1353年爆發的一場黑死病逝世後,伊凡二世繼承爵位。 当梁赞公国试图反对莫斯科时候,伊凡二世通过支持与梁赞公国敌对的一些王公(特別是立陶宛),削弱了梁赞公国的力量。 参见 |
(死于1369年), 嫁给了Kashin的米哈伊尔·瓦西里耶维奇 康斯坦丁·谢苗诺维奇(1341年) 一个不知名的女儿 2.与特维尔的玛丽亚所生 丹尼尔·谢苗诺维奇(1347年出生,早卒) 米哈伊尔·谢苗诺维奇(1348年出生,早卒) 伊凡·谢苗诺维奇(1351年 – 1353年), 与父亲一起死于黑死病。 谢苗·谢苗诺维奇(1352年 – 1353年), 与父亲一起死于黑死病。 | 谢苗一世·伊万诺维奇(Симеон Иоаннович,),外号“骄傲的谢苗”(Симеон Гордый),莫斯科大公(1340年~1353年在位),1341年获得弗拉基米尔大公封诰。 谢苗·伊万诺维奇是莫斯科大公伊凡一世(钱袋)的长子。1340年他在父亲去世后继承莫斯科公国,第二年被金帐汗国的汗封为弗拉基米尔大公。 谢苗·伊万诺维奇继续执行其父伊凡一世的政策。他向金帐汗国上缴大量贡赋,以争取汗的信任,同时利用这种有利局面与其他公国的王公进行坚决斗争。他对处于立陶宛影响下的斯摩棱斯克进行过征讨。 通过支持金帐汗抵御日益强大的立陶宛大公国的威胁,谢苗·伊万诺维奇比父亲得到更多的来自汗的权力。他有一点跟后来诸莫斯科大公不同,就是他始终都对汗国是忠诚的。 1353年与自己的两个儿子一起死于黑死病,大公之位传给了弟弟伊凡二世。 子女: 1.与立陶宛的爱古斯塔所生 瓦西里·谢苗诺维奇 (1337年 – |
尤里·达尼洛维奇()是第二任莫斯科大公(1303年-1325年在位),是莫斯科大公国政策的初创者。他是前任大公丹尼尔·亚历山德罗维奇的長子。 尤里充当钦察汗的工具,从而窃取汗的权力,然后用以对付同他竞争的王公们和他自己的臣民。尤里为了实现自己的愿望,迎娶钦察汗月即別的妹妹康查卡为妻,因而博得了汗的欢心。由于他甘作鹰犬,立即得到一支蒙古军来对付其政敌。当时,特维尔一直和莫斯科争夺弗拉基米尔大公宝座。当尤里和特维尔大公米哈伊尔内讧时,他的妻子被掳去丧命。尤里控告米哈伊尔,米哈伊尔被汗处死。特维尔王公终于丧失了汗的宠信。但尤里不久也被特维尔王公杀害。 | 尤里充当钦察汗的工具,从而窃取汗的权力,然后用以对付同他竞争的王公们和他自己的臣民。尤里为了实现自己的愿望,迎娶钦察汗月即別的妹妹康查卡为妻,因而博得了汗的欢心。由于他甘作鹰犬,立即得到一支蒙古军来对付其政敌。当时,特维尔一直和莫斯科争夺弗拉基米尔大公宝座。当尤里和特维尔大公米哈伊尔内讧时,他的妻子被掳去丧命。尤里控告米哈伊尔,米哈伊尔被汗处死。特维尔王公终于丧失了汗的宠信。但尤里不久也被特维尔王公杀害。 参见:俄罗斯历史 |
愛 | 信仰之爱是爱的一种特殊形式。这种爱一般直指某个超越的信仰主体,“信”超过了理智,不需要理性的介入,或者说,这种理性思考的目的,只是为了更加的“信”。比如,信仰上帝产生的对上帝的爱,对万物的爱。这种“爱”的最佳情况是,具有慈悲的心灵。 |
来源 书籍 高罗佩:《中国古代房内考》 上海人民出版社 1990 ISBN 7-208-00642 刘达临:《中国情色文化史》(上下册) 人民日报出版社 2004 ISBN 7-80153-776-9 马道宗 主编:《世界性文化史》 光明日报出版社 ISBN 7-80145-584-3/C 外部链接 参见 性 性交易 娼妓 男妓 雛妓 廟妓 軍妓 | 尋花 約炮 瀉火 成年男性賣淫者 一般叫「男妓」,又稱「牛郎」。因廣東話俗稱妓女為「雞」的關係,男性性工作者又被稱為「鴨」。臺灣因為「男妓」、「牛郎」等屬於差別用語,多改稱男模,但容易與事實上的「男性模特兒」混淆。 現時於日本發展出較為發達的男妓行業,東京最大的紅燈區新宿的歌舞伎町一番街,有很多很大的廣告牌。廣告牌上印有眾多牛郎的照片以吸引顧客的光臨。牛郎可以有選擇地提供性服務。由於行業的競爭非常殘酷,導致很多人從事該行業的經歷也相當悲慘。其同樣是備受歧視的一個群體。 成年跨性別賣淫者 一般稱為「三性公關」,蔑稱「人妖」。 未成年賣淫者 未成年性工作者,又稱雛妓或童妓,指一些藉著與其他人發生性行為來賺取金錢的未成年人,原因有部分是被拐賣、被欺騙、賺取金錢、滿足性慾或是分擔家計。未成年人從事性工作在世界多數國家都屬非法。 性行為表演者 性行為表演者是指從事色情演出的演員。一般來說,他們演出的作品除了色情片之外,還有各種成人电视节目和寫真集等。 賣性者 反對性交易合法化以及支持北歐模式(罰嫖不罰娼,罰仲介)的反色情女性主義者、社會女性主義者及基進女性主義者認爲,性工作者出賣「性」的同時已經被剝奪身體自主權,販賣身體並不是一種工作,因此並不會使用「性工作者」一詞,改稱爲「賣性者」或「賣淫者」。。而且人類的選擇多半有環境因素,賣性者也常常是因為貧窮,或階級壓迫與低教育程度從事性交易。因此並不會使用「性工作者」一詞,而使用“賣性者”一詞取代。 受脅迫者 世界各地现況 中國大陸地区 目前受到政府的严令禁止,在法律上屬於違法,但在民间部分地区仍存在"红灯区",或在不正当经营的KTV或酒吧中有分布。中國大部分女性賣淫者,多為17歲至23歲之間人群,以女大學生,模特為主體。由於網絡的發展,在大陸的賣淫者,常常利用境外的網站,比如Pornhub,SWAG等,發布招標信息,或自建平臺,直接在網上與嫖客進行聯繫,進行議價和地點的安排,這使得中國大陸的性交易,逐漸地下化,使相關國家機關很難查處,在客觀上逐漸合理化。 香港 臺灣 日本 歐洲 鑒於有些循非法途徑進入歐洲的移民遭「蛇頭」扣留护照、被逼卖淫,歐洲聯盟将妓女形象印在面值5、10和50欧元的钞票票样上發行(但不做為流通券),以提醒那些企图通过非法途径来欧盟国家工作的人可能付出的代价。 参考文献 引用 来源 |
香港 澳門 台灣 台灣的第一次人口普查在1905年(明治38年)10月1日實施,日本本土的普查因日俄戰爭中止,所以稱為「臨時台灣戶口調查」。此後,在1915年、1920年、1925年、1930年、1935年、1940年也都實施戶口調查。1920年起,台灣的戶口調查與日本本土同時實施,所以包含本次及之後的調查都稱為「國勢調查」。1956年台灣的中華民國政府進行戰後第一次人口普查,1966年、1980年、1990年、2000年、2010年及2020年又再普查過。2020年(民國109年)人口普查台灣人口數約為2383萬3611人。 日本 美國 美國自建國以來,從1790年起每個十年便實行一次人口普查至今。最近一次普查於2020年實行。 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 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曾於1993年、2008年及2018年進行過三次人口普查。 印度 黎巴嫩 由於複雜的宗教與民族問題,黎巴嫩於1932年以後未進行過人口普查。 參考文獻 外部連結 Census of Ireland 1911. Online Historical Population Reports Project (OHPR). PR as a function of census | (1644年) 明朝滅亡,但是黃冊卻編到崇禎24年 (1652年)。方志中有戶數、丁數的資料,由此可推算總人口數,過去歷史學者一般認為「丁」是「成年納丁稅的男子」,歷史學者何炳棣在其著作《1368-1953年中國人口研究》指出「丁」是賦稅單位。 法國在公元1328年出於徵稅目的進行人口普查, 當時法國人口是三百五十萬戶,根據布勞岱爾《法蘭西的特性》推估人口為1600-1700萬人( 參考: Le Recensement du France ) 1753年英國國會辯論《普查法案》(Census Bill)時,紐卡素議員Matthew Ridley亦公開表明,民眾害怕舉行人口普查將激怒上帝,人民心裡仍揮不去對這法案的恐懼,並威脅法案一旦通過,人民會在四方八面發動騷亂,反抗到底。事實上,當年人口普查的動機,離不開稅收、戰爭準備等因素,因此人口調查結果曾經相當敏感。約在18世紀中葉瑞典就曾把人口統計結果列作國家機密。 古羅馬是全世界第一個定期舉行人口普查的國家,每四年一次,雖名為普查,但是調查範圍只有羅馬城,調查對象只有公民。美国是现代第一个举行定期人口普查的国家。在全國普查前,弗吉尼亞已經進行過一次人口普查,1787年,美國為了制定各州在國會的代表人口,正式人口普查做出法律規定,嚴格規定每十年進行一次人口普查,4月1日法定為“人口普查日”。美國憲法規定美國眾議院對各州眾議員名額的分配以人口普查的數據為依據。 1790年,美國首場普查正式开始。一次普查下來耗資約1.7億美元。現時美國人口普查局在普查時會提供六國語言的問卷,除英語外,還有西班牙語、漢語、他加祿語、越南語和朝鲜语。美國是在1967年時人口達到2億大關,2000年4月1日美國共有居民人口281,421,906人,比1990年人口普查時的248,709,873人增加13.2%,美國人每8秒鐘就有一名嬰兒出生,每12秒就有一人死亡,2005年8月15日人口總數為299,479,050人。2006年10月,美國人口突破3億。 1880年美國人口普查仍採用人工點算,此時人工點算已經面臨瓶頸,美國人口已經從1790年的400萬增加到5000萬,調查的問題從6個增加到22個,國會分別在1881、1882和1884年三度追加預算,普查局最後在1888年才發布最後一冊報告,部份交叉製表從未完成,例如婚姻狀況;如再繼續人工點算下去,下次普查將遇到更多問題。赫爾曼·何樂禮 (Herman Hollerith) 曾參與1880年普查的工作,瞭解面臨的困難,在1880年代研究並發明讀卡機,推薦給普查局並獲得採用。1890年美國人口普查過程中使用了讀卡機,普查後僅只一個月就已得出總人口的概數,較之過去費時多年的普查工作有突破性的發展,讀卡機的發明其實就是今日個人電腦的前身,使計算機械與資訊整理相結合。 美國在沒有反抗的情況下,順利完成鉅細無遺的全國人口普查後,給了其他國家信心,另外受到1798年馬爾薩斯《人口論》的刺激與拿破崙戰爭期間徵兵的需要,丹麥、英國、荷蘭、挪威、瑞典先後展開定期的人口普查。 在19世紀初起,社會學家開始發現比較人口數據,無意中發現人口因素竟會反映一些特定行為,其中法國學者André Michel Guerry就發現,年輕人多數選擇吊頸;年長的自殺者較常吞槍,而老年自殺者又會偏好吊頸,這些發現在當時是相當新穎,逐漸發展出現代社會學研究。 各地人口普查 中國大陸 中國在明朝有「戶貼制度」。1909年清朝政府進行全國人口普查,中國人口3.7億。 1953年,建政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进行了第一次全国性普查,截止1953年6月30日24时,中国全国总人口为6亿0194万人,继清朝政府及1940年在满洲国进行“國勢調査”后,政府官方统计到的中国总人口数。 2006年,中国人口已经达到13亿。 以2020年11月1日零时为标准时点进行了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全国总人口为1,411,778,724人。 香港 澳門 台灣 台灣的第一次人口普查在1905年(明治38年)10月1日實施,日本本土的普查因日俄戰爭中止,所以稱為「臨時台灣戶口調查」。此後,在1915年、1920年、1925年、1930年、1935年、1940年也都實施戶口調查。1920年起,台灣的戶口調查與日本本土同時實施,所以包含本次及之後的調查都稱為「國勢調查」。1956年台灣的中華民國政府進行戰後第一次人口普查,1966年、1980年、1990年、2000年、2010年及2020年又再普查過。2020年(民國109年)人口普查台灣人口數約為2383萬3611人。 日本 |
search engine | Watson Explorer。 外部链接 Vivisimo网站 |
at DMOZ 书法博物館 The Pen Museum at Birmingham Heritage forum Birmingham Pen Room, writing and pen museum (Archive) Contemporary museum of calligraphy (Russia) Schrift-und Heimatmuseum, Pettenbach (Austria) Hill Museum & Manuscript Library Klingspor Museum Manuscript Museum of the Library of Alexandria The Karpeles Manuscript Library Museums The Modern Calligraphy Collection of | 像清真寺牆上及天花板上的阿拉伯式花紋就是伊斯兰书法。穆斯林世界的當代藝術家也傳承伊斯兰书法,用在题字或抽象圖案上。 伊斯兰书法是伊斯兰世界中視覺藝術的最高境界,也是其靈性世界的藝術。毫无争议地,伊斯兰书法已经成为伊斯兰艺术中最崇敬的形式,因为它提供了与伊斯兰教和穆斯林的语言之间的联系。古兰经在阿拉伯語的發展及演化上有重要的角色,也延伸到伊斯兰书法中。諺語及古兰经中的經文仍是伊斯兰书法的重要來源。 一般認為伊斯兰书法在鄂圖曼帝國表現最為出色。土耳其的伊斯兰书法家有最精緻及最有創造力的作品。伊斯坦堡是各種伊斯兰书法及的开放展馆,在清真寺、喷泉、学校及住宅的铭文都是伊斯兰书法。 近现代及当代伊斯兰书法,则集中在土耳其、埃及和伊拉克三国,代表人物有土耳其的哈米德·阿梅迪、埃及的赛义德·易卜拉欣和伊拉克的哈希姆·穆罕默德。1986年举行的首届国际阿拉伯书法大赛,除沙特阿拉伯和叙利亚各获得一银一铜外,其余所有奖牌均被土耳其书法家囊括。 瑪雅书法 瑪雅书法是以瑪雅文字來表示,現在的瑪雅书法主要用在墨西哥尤卡坦州的印章及纪念碑中。瑪雅书法很少用在官方機構中,不過在坎佩切州及金塔納羅奧州等地,瑪雅书法是用拉丁文字表示。有些南墨西哥的公司會在其企業符號使用瑪雅书法。有些社群及現代的瑪雅兄弟會也會用瑪雅书法作為組織的符號。 大部分墨西哥的考古遗址(像在契琴伊薩、、乌斯马尔、卡拉克穆尔等地)會有其瑪雅书法。石刻纪念碑也常见到古老的玛雅书法。 現代應用 現代書法的應用範圍很广泛,從功能性題字及刻字設計,到精緻藝術的抽象手寫標記,文字可能易懂,也可能不考慮其易讀性。古典書法有別於字体排印学和非古典的手寫字,不過書法家可能也熟悉這些部份。 書法仍常使用在喜帖及邀請函、字型設計及字体排印学、原創手寫字母或字的标志設計、宗教藝術、公告、圖案設計及书法藝術、石刻題字及紀念文獻等。書法也常用在電影及電視的道具或動態圖像、推薦信、出生證明書、死亡證明書、地圖等場合。 圖集 参见 書寫 美術字體 古文字学 婆罗米文 具象詩 手写体 相關 毛筆 文房四寶 漢字 楷書九十二法 書法郵票 参考文献 書目 延伸阅读 外部連結 French Renaissance Paleography This is a scholarly maintained site that presents over 100 carefully selected French manuscripts from 1300 to 1700, with tools to decipher and transcribe them. Kallipos Manuscript Pen Company Scribblers Blam! Design Calligraphy at DMOZ 书法博物館 The Pen Museum at |
Rousseau, Citizen of Geneva)。 卢梭的家族後來以製錶業為主,父親艾萨克·卢梭和他的祖父、兄弟都投身於製錶業,不過中間一度以教授舞蹈為生。 卢梭的母親蘇珊娜·貝爾納·盧梭(Suzanne Bernard Rousseau)出身於上流社會,由叔叔山繆·貝爾納撫養長大,山繆·貝爾納是新教的牧師,在蘇珊娜的父親在1695年過世後,山繆照顧貝爾納長大。蘇珊娜在31歲嫁以撒·卢梭,而以撒的姊妹在八年前和蘇珊娜的兄弟結婚,在婚前以撒的姊妹就已懷孕,因此受到教廷的批評。盧梭在幼年時就被灌輸有關他家中成年人情形的童話故事,年輕戀人的愛受到族長的反對,而後來顯出了他們的忠貞,最後愛情克服了一刻,他們的婚姻結合了二個家庭。卢梭從來不知道真相。 卢梭出生於1712年的6月28日,後來他寫道:「我出生時幾近死亡,很少人認為有希望把我救活。」。卢梭在1712年7月4日在天主教堂中受洗,他的母親在他出生後九天就因為产褥热而過世,卢梭描述為:「我的第一個不幸。」 巴黎與百科全書派人士交往 年轻的卢梭去法国谋求发展,成为一位自命高雅的乡下贵妇人華倫夫人府中的仆人。他成为这位夫人的干儿子兼情人,学会了上流社会的礼仪,并改信天主教,在修道院生活了一段时间(后又重返新教)。 1742年,盧梭搬到巴黎。在巴黎這個開放、崇尚自由的大都市里,盧梭結識了狄德羅及孔狄亞克等許多著名思想家、學者,他們對盧梭產生很大的影響。 應德尼·狄德罗之邀,盧梭为《百科全書》撰寫音樂方面的内容,在狄德羅的鼓勵下,1749年10月盧梭以論文《科學和藝術的進步對改良風俗是否有益》參加第戎學院徵文,獲得名次,這使其在法國名聲大振,隨後第戎學院再次徵文,盧梭再次以《論人類不平等的起源與基礎》一文应征,雖未入選,但确立了他的名声。 1756年至1762年間,盧梭隱居在巴黎近郊,發表《社會契約論》、《愛彌兒》(1762)等書。 1745年,盧梭在巴黎時,与泰蕾兹·勒瓦瑟相识。后者成為他的情妇,并為他生了5个小孩。盧梭建議「為了泰蕾兹的名聲」,將小孩都送到育幼院去。 與百科全書派交惡 起初,法國啟蒙運動的自由主義作家中有幾位是盧梭的朋友,包括德尼·狄德罗和讓·達朗貝爾。但是他的思想與其他人出现嚴重的不合,盧梭反對伏爾泰在日內瓦建立一家劇院,指出劇院是傷風敗俗的學校,結果導致他和伏爾泰反目,成了終生的仇敵。此外,由於盧梭和百科全書派人士後來意見不合,使得《愛彌兒》一書出版,法國及整個歐洲掀起一片反盧梭浪潮,從此盧梭開始逃亡生活。 逃亡 卢梭有意捍衛信仰,但他非常地沮喪。他一度有些希望,但他發現他的言論會受到审查。在被迫逃亡可能被捕的情形下,他靠著盧森堡公爵及狄康德親王的協助下,逃到了受普魯士保護的納沙泰爾(今瑞士納沙泰爾)。他的保護者協助他的逃亡,讓他被禁的書以其他著作的名義,配上假的書名及封面,在法國出版。他在城中尋得的保護,他是腓特烈二世的地方代表,也是開明專制的擁護者。卢梭在莫蒂埃寫了《科西嘉岛制宪意见书》。 在英國時(1765年) 卢梭在莫蒂埃的住處在1765年9月6日被丟擲石頭,因此卢梭和休謨到英國避難,休謨在史丹佛郡的Wootton,朋友的鄉間別墅居住。卢梭和女友戴萊斯·雷瓦索都不懂英文,也沒有結交朋友。卢梭的情緒不太穩定,心理健康大幅的下降,開始出現偏執的幻想,認為休謨和其他人反對他,休謨在給朋友的信中提及「他顯然是瘋了。」。 在法國時(1767年) 卢梭在1770年以前禁止進入法國,但他在1767年曾用假名進入法國。1768年時他和女佣兼情妇泰蕾兹·勒瓦瑟結婚,之前他一直稱泰蕾兹·勒瓦瑟為他的「管家」。泰蕾兹·勒瓦瑟不識字,但廚藝很好,這是他們共同的興趣之一。 1770年時卢梭和泰蕾兹·勒瓦瑟允許進入法國,但不允許出版著作。卢梭的《忏悔录》是在他死後四年才部份出版。在他死後他的作品才陸續出版。 1772年時卢梭受邀為波蘭立陶宛的新憲法提供建議,因此他寫了《論波蘭政府》這也是他最後的政治作品。他在1776年完成了《对话录:作为让-雅克的审判者的卢梭》,開始寫作《一個孤獨漫步者的遐想》。他除了寫作外,也複製音樂,研究植物學。 卢梭一生跌宕起伏,经历过无上荣誉,在饭馆端过盘子,也当过使馆随员。最后隐姓埋名居住在一个村子的茅屋里。因此卢梭除了是一个受宠的天才外,还是一位经历每一个社会阶层,从每一个社会层面观察社会的社会评论家。 晚年 雖然卢梭是名人,但他的心理健康已讓他無法享受他的名望。一天早晨在巴黎東北邊的埃爾芒翁維爾,René de Girardin的別墅散步時,因中風而死,享年66歲。 哲学 倫理學 盧梭在《論科學與藝術》中指出,一切知識的根源都是邪惡。天文學源於迷信,辯論術源於仇恨,幾何學源於貪心,物理學源於虛榮,藝術源於奢侈,法律學源於不公義,歷史源於暴虐,乃至倫理學亦源於自大。 對於知識與道德的關係,對於盧梭而言,擁有知識令人變得虛偽。盧梭認為,自從擁有知識以來,人就變得彬彬有禮,習慣對其他人有禮貌,而導致缺乏美德的人,表面上亦看似擁有美德。這樣不單止令到所有人都因為遵從禮儀,而不敢展示出真正的自己,亦令到人難以真正認清其他人的真面目。真誠的友誼,真正的敬意,亦因人心難測而不復存在,而懷疑、恐懼、冷酷、戒備、憎恨、背叛,就一直隱藏在禮儀背後。 盧梭亦以蘇格拉底之觀點,指出擁有知識會令人變得自大。盧梭同意,蘇格拉底稱讚無知,鄙視知識,而追求美德。盧梭亦指出,擁有知識會令人損失時間,並且無可彌補。除損失時間外,盧梭認為,擁有知識亦會令人因重視金錢,而不重視美德,反而會以金錢數量,計算人的存在價值。這樣,至少三十個窮人方可以與一個富人有相同之價值。另外,盧梭指出,擁有知識之後,人就不再問其他人是不是正直,但會問其他人有沒有才能,評價一個人的價值,因而只取決於擁有知識,而忽視其他美德。 盧梭認為,擁有知識是壞事,所以人不應該追求知識: 「如果其等(指人類後代)讀到你,則你將不會令其等不確定,今日我等所討論之問題。除非其等比我等更加愚蠢,否則其等將會舉手向天,痛苦說出:『全能之神,手掌握人類之心靈,請將我等從我等祖先之知識與致死之藝術中,拯救出來,請賜回我等無知、無罪與貧窮。唯有此等特徵,方可以為我等帶來幸福……』」卢梭在《爱弥儿》中提出,人的一切不幸都是源于过多的欲望。一个幸福的人是能控制自己欲望的人。 卢梭崇尚情感,認為情感高于理性,他認為理性會败坏人类道德,使人变得冷漠。 政治哲学 盧梭是著名的啟蒙思想家、哲學家及教育學家,他思想是法國大革命中雅各賓派的旗幟和處於革命中各國資產階級的福音,其中『人民主權』和『私有财产不可侵犯』的思想是他思想的精華和基本原則;《社會契約論》則是盧梭民主政治思想的集中表現。盧梭認為,人類最初處於原始的「自然狀態」,在這個時間,不存在私有制和不平等,人与人之间的冲突无法得到公正的解决,國家是因訂立契約而產生。人民是制訂契約的主體,由此他提出「人民主權」的思想,國家主權不能分割,也不能轉讓。一切主權的表現和運用必須表現人民的意志,法律是「公意」,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君主不能高於法律。同样,法律保护每个人的劳动所得不受侵犯。 在哲學領域,盧梭於18世紀50年代發表的兩篇論文,確定他在哲學史上的地位,在《論人類不平等的起源與基礎》中,盧梭指出:「自然界中很少有不平等的現象,當今流行的不平等現象是人類在求生存和進步的過程中,人為逐漸衍生成的。 他的政治哲学思想甚至影響後來馬克思的資本論。 教育哲学 卢梭的《爱弥儿》是教育哲学上划时代的伟大作品,美国学者艾伦·布鲁姆将其视作为堪与柏拉图的《理想国》媲美的教育作品,而且卢梭在写作形式上进行了创新,首创教育小说的形式阐发教育思想。 卢梭的教育哲学与政治哲学相继融贯一体,《爱弥儿》裏卢梭提出了三种教育,一种是自然的教育,一种是事物的教育,一种是人的教育。卢梭认为好的教育者必须要根据人的自然本性施加教育,力图使这三种教育相对和谐而不相冲突。 卢梭的教育思想明显受到柏拉图、蒙田、约翰·洛克等人的影响,但他开创了自然主义教育的思想传统并进一步影响到后世的思想家诸如康德、杜威。 社會契約論與法國大革命 描述人和社會關係的《社會契約論》也許是盧梭最为人知的著作(卢梭本人最为欣赏的著作却是《爱弥儿》),其中開頭寫道“人是生而自由的,但卻無往不在枷鎖之中”。這本書於1762年出版,當時無人問津,但後來成為了反映西方傳統政治思想的最有影響力的著作之一。與他早期作品相反,盧梭認為自然狀態是沒有法律和道德的獸性狀態,好人是因為社會的出現才有的。自然狀態下,常有個人能力無法應付的境況,必須通過與其他人的聯合才能生存,因而大家都願意聯合起來。人們聯合在一起,以一個集體的形式而存在,這就形成了社會。社會的契約是人們對成員的社會地位的協議。 著作 《纳西瑟斯》(1729) | 起初,法國啟蒙運動的自由主義作家中有幾位是盧梭的朋友,包括德尼·狄德罗和讓·達朗貝爾。但是他的思想與其他人出现嚴重的不合,盧梭反對伏爾泰在日內瓦建立一家劇院,指出劇院是傷風敗俗的學校,結果導致他和伏爾泰反目,成了終生的仇敵。此外,由於盧梭和百科全書派人士後來意見不合,使得《愛彌兒》一書出版,法國及整個歐洲掀起一片反盧梭浪潮,從此盧梭開始逃亡生活。 逃亡 卢梭有意捍衛信仰,但他非常地沮喪。他一度有些希望,但他發現他的言論會受到审查。在被迫逃亡可能被捕的情形下,他靠著盧森堡公爵及狄康德親王的協助下,逃到了受普魯士保護的納沙泰爾(今瑞士納沙泰爾)。他的保護者協助他的逃亡,讓他被禁的書以其他著作的名義,配上假的書名及封面,在法國出版。他在城中尋得的保護,他是腓特烈二世的地方代表,也是開明專制的擁護者。卢梭在莫蒂埃寫了《科西嘉岛制宪意见书》。 在英國時(1765年) 卢梭在莫蒂埃的住處在1765年9月6日被丟擲石頭,因此卢梭和休謨到英國避難,休謨在史丹佛郡的Wootton,朋友的鄉間別墅居住。卢梭和女友戴萊斯·雷瓦索都不懂英文,也沒有結交朋友。卢梭的情緒不太穩定,心理健康大幅的下降,開始出現偏執的幻想,認為休謨和其他人反對他,休謨在給朋友的信中提及「他顯然是瘋了。」。 在法國時(1767年) 卢梭在1770年以前禁止進入法國,但他在1767年曾用假名進入法國。1768年時他和女佣兼情妇泰蕾兹·勒瓦瑟結婚,之前他一直稱泰蕾兹·勒瓦瑟為他的「管家」。泰蕾兹·勒瓦瑟不識字,但廚藝很好,這是他們共同的興趣之一。 1770年時卢梭和泰蕾兹·勒瓦瑟允許進入法國,但不允許出版著作。卢梭的《忏悔录》是在他死後四年才部份出版。在他死後他的作品才陸續出版。 1772年時卢梭受邀為波蘭立陶宛的新憲法提供建議,因此他寫了《論波蘭政府》這也是他最後的政治作品。他在1776年完成了《对话录:作为让-雅克的审判者的卢梭》,開始寫作《一個孤獨漫步者的遐想》。他除了寫作外,也複製音樂,研究植物學。 卢梭一生跌宕起伏,经历过无上荣誉,在饭馆端过盘子,也当过使馆随员。最后隐姓埋名居住在一个村子的茅屋里。因此卢梭除了是一个受宠的天才外,还是一位经历每一个社会阶层,从每一个社会层面观察社会的社会评论家。 晚年 雖然卢梭是名人,但他的心理健康已讓他無法享受他的名望。一天早晨在巴黎東北邊的埃爾芒翁維爾,René de Girardin的別墅散步時,因中風而死,享年66歲。 哲学 倫理學 盧梭在《論科學與藝術》中指出,一切知識的根源都是邪惡。天文學源於迷信,辯論術源於仇恨,幾何學源於貪心,物理學源於虛榮,藝術源於奢侈,法律學源於不公義,歷史源於暴虐,乃至倫理學亦源於自大。 對於知識與道德的關係,對於盧梭而言,擁有知識令人變得虛偽。盧梭認為,自從擁有知識以來,人就變得彬彬有禮,習慣對其他人有禮貌,而導致缺乏美德的人,表面上亦看似擁有美德。這樣不單止令到所有人都因為遵從禮儀,而不敢展示出真正的自己,亦令到人難以真正認清其他人的真面目。真誠的友誼,真正的敬意,亦因人心難測而不復存在,而懷疑、恐懼、冷酷、戒備、憎恨、背叛,就一直隱藏在禮儀背後。 盧梭亦以蘇格拉底之觀點,指出擁有知識會令人變得自大。盧梭同意,蘇格拉底稱讚無知,鄙視知識,而追求美德。盧梭亦指出,擁有知識會令人損失時間,並且無可彌補。除損失時間外,盧梭認為,擁有知識亦會令人因重視金錢,而不重視美德,反而會以金錢數量,計算人的存在價值。這樣,至少三十個窮人方可以與一個富人有相同之價值。另外,盧梭指出,擁有知識之後,人就不再問其他人是不是正直,但會問其他人有沒有才能,評價一個人的價值,因而只取決於擁有知識,而忽視其他美德。 盧梭認為,擁有知識是壞事,所以人不應該追求知識: 「如果其等(指人類後代)讀到你,則你將不會令其等不確定,今日我等所討論之問題。除非其等比我等更加愚蠢,否則其等將會舉手向天,痛苦說出:『全能之神,手掌握人類之心靈,請將我等從我等祖先之知識與致死之藝術中,拯救出來,請賜回我等無知、無罪與貧窮。唯有此等特徵,方可以為我等帶來幸福……』」卢梭在《爱弥儿》中提出,人的一切不幸都是源于过多的欲望。一个幸福的人是能控制自己欲望的人。 卢梭崇尚情感,認為情感高于理性,他認為理性會败坏人类道德,使人变得冷漠。 政治哲学 盧梭是著名的啟蒙思想家、哲學家及教育學家,他思想是法國大革命中雅各賓派的旗幟和處於革命中各國資產階級的福音,其中『人民主權』和『私有财产不可侵犯』的思想是他思想的精華和基本原則;《社會契約論》則是盧梭民主政治思想的集中表現。盧梭認為,人類最初處於原始的「自然狀態」,在這個時間,不存在私有制和不平等,人与人之间的冲突无法得到公正的解决,國家是因訂立契約而產生。人民是制訂契約的主體,由此他提出「人民主權」的思想,國家主權不能分割,也不能轉讓。一切主權的表現和運用必須表現人民的意志,法律是「公意」,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君主不能高於法律。同样,法律保护每个人的劳动所得不受侵犯。 在哲學領域,盧梭於18世紀50年代發表的兩篇論文,確定他在哲學史上的地位,在《論人類不平等的起源與基礎》中,盧梭指出:「自然界中很少有不平等的現象,當今流行的不平等現象是人類在求生存和進步的過程中,人為逐漸衍生成的。 他的政治哲学思想甚至影響後來馬克思的資本論。 教育哲学 卢梭的《爱弥儿》是教育哲学上划时代的伟大作品,美国学者艾伦·布鲁姆将其视作为堪与柏拉图的《理想国》媲美的教育作品,而且卢梭在写作形式上进行了创新,首创教育小说的形式阐发教育思想。 卢梭的教育哲学与政治哲学相继融贯一体,《爱弥儿》裏卢梭提出了三种教育,一种是自然的教育,一种是事物的教育,一种是人的教育。卢梭认为好的教育者必须要根据人的自然本性施加教育,力图使这三种教育相对和谐而不相冲突。 卢梭的教育思想明显受到柏拉图、蒙田、约翰·洛克等人的影响,但他开创了自然主义教育的思想传统并进一步影响到后世的思想家诸如康德、杜威。 社會契約論與法國大革命 描述人和社會關係的《社會契約論》也許是盧梭最为人知的著作(卢梭本人最为欣赏的著作却是《爱弥儿》),其中開頭寫道“人是生而自由的,但卻無往不在枷鎖之中”。這本書於1762年出版,當時無人問津,但後來成為了反映西方傳統政治思想的最有影響力的著作之一。與他早期作品相反,盧梭認為自然狀態是沒有法律和道德的獸性狀態,好人是因為社會的出現才有的。自然狀態下,常有個人能力無法應付的境況,必須通過與其他人的聯合才能生存,因而大家都願意聯合起來。人們聯合在一起,以一個集體的形式而存在,這就形成了社會。社會的契約是人們對成員的社會地位的協議。 著作 《纳西瑟斯》(1729) 《论科学与艺术》(1749) 《乡村中的占卜师》(1752) 《论语言的起源》(1754) 《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与基础》(1755) 《新爱洛漪丝》(1761) 《社會契約論》(《民約論》)(1762) 《愛彌兒》(1762) 《以法莲的利未人》(1762) 《》(1763) 《科西嘉岛制宪意见书》 《皮格马利翁》(1770) 《论波兰政府》(1772) 《对话录:作为让-雅克的审判者的卢梭》(1775) 《懺悔錄》(1782) 《植物学通信》 《一个孤独散步者的梦》 |
大事记 6世紀 506年:西哥特第八任国王亚拉里克二世公布《亚拉里克法律要略》。 10世紀 962年:教宗若望十二世在羅馬加冕德意志王國國王鄂圖一世為神聖羅馬皇帝,建立神聖羅馬帝國。 11世紀 1032年:勃艮第王国成为康拉德二世统治下的神圣罗马帝国的一部分。 15世紀 1421年:明朝正式迁都北京。 16世紀 1536年:西班牙征服者在南美洲建立殖民地「聖母瑪利亞和順風之城」,為今阿根廷布宜諾斯艾利斯。 19世紀 1848年:墨西哥與美國簽署割讓領土給美國的《瓜達盧佩-伊達爾戈條約》,美墨戰爭結束。 1895年:日军占领威海卫。 20世紀 1913年:纽约中央火车站启用。 1914年:北洋政府决定开辟山东龙口为对外贸易商埠。 1920年:爱沙尼亚同苏联签订和约并宣布独立。 1920年:胡适启用新式标点符号。 1922年:爱尔兰意识流文学作家詹姆士·乔伊斯的现代主义长篇小说《尤利西斯》正式出版。 1923年:英國從愛爾蘭撤軍。 1943年:纳粹德国第6集团军元帅弗里德里希·包路斯向苏联红军投降,斯大林格勒战役结束。 1948年:年关将近,中国上海军警驱赶占据申新第九棉纺织厂的罢工工人,造成“申九惨案”,3名女工死亡。 1959年:佳特洛夫事件發生於蘇聯境內的北烏拉爾山脈中9名登山者神秘死亡的離奇事件。 1960年:中国山西发生严重食物中毒事件,61位农民工食物中毒。曾入选中学课本的通讯《为了六十一个阶级弟兄》即为此故事所写。 1967年:美国篮球协会(ABA)宣布成立。 1971年:《濕地公約》(又稱《拉姆薩爾公約》)在伊朗拉姆薩爾簽署。 1974年:美国通用动力公司设计的F-16战隼战斗机原型机进行首次试飞。 1981年:韓國教育放送公社創立。 1982年:敘利亞軍隊對穆斯林兄弟會暴動所在的西部城市哈馬展開轟炸行動,造成至少7,000人死亡。 1990年:南非总统戴克拉克宣布废除对南非非洲人国民大会等反种族隔离政党的禁令,同日,蘇聯取消一黨制。 21世紀 2004年:瑞士網球選手羅傑·費德勒成為ATP世界排名第一男子單打選手,之後以連續237周的保持成績打破了過往紀錄。 2008年:法国总统萨科齐和著名模特、歌手卡拉·布吕尼闪电结婚。 2009年:辛巴威儲備銀行第三度對辛巴威元給予貨幣貶值,使得新制度的1辛巴威元相當於過去1兆辛巴威元。 2022年:2022年自由車隊示威:加拿大保守黨黨領艾林·奧圖爾被保守黨黨團罷免。 | 1954年:梁能仁,香港足球運動員 1954年:董瑋,香港男演員、導演 1958年:尹揚明,香港演員。 1960年:惠英紅,香港演員 1961年:戴春榮,中國女演員 1962年:菲利普·柯婁代,法國作家、電影導演 1966年:鶴卷和哉,日本動畫監督 1966年:新泉留衣,日本漫畫家、插畫家 1969年:彭羚,香港女歌手 1972年:HISASHI,日本樂隊GLAY成員 1973年:譚得志,香港政治人物 1977年:夏奇拉,哥伦比亚女歌手 1978年:李智雅,韓國演員 1980年:張靜初,中國演員 1981年:草莓牛奶,日本AV女优(2012年逝世) 1981年:北川弘美,日本女演員 1981年:許哲珮,台灣女歌手 1982年:簡美妍,韓國演員 1982年:韓佳人,韓國女演員 1983年:李依曉,中國演員 1984年:胡金龍,台灣棒球選手 1985年:Michael Rivas,日本歌手、聲優 1985年:桐山漣,日本演員 1987年:碧基,西班牙足球運動員 1987年:劉祿存,台灣歌手、演員 1987年:錢俞安,台灣演員 1987年:宋茜,韓國女子偶像團體F(x)隊長 1988年:梁諾妍,香港全職模特兒、跑步健身教練 1989年:伊萬·佩里希奇,克羅埃西亞職業足球運動員 1989年:司徒鈺芸,香港動作演員、歌手 1990年:鄭河娜,韓國歌手、舞者 1993年:P.O,韓國男子偶像團體Block B成員 1996年:保羅·麥斯卡,愛爾蘭男演員 1996年:茱蒂蒙·瓊查容蘇因,泰國女演員、模特兒 1998年:孫安可,中國女演員 1998年:加藤史帆,日本女子偶像團體日向坂46成員 2000年:村上宗隆,日本職業棒球運動員 2004年:岩本蓮加,日本女子偶像團體乃木坂46成員 逝世 1864年:阿德萊德·安妮·普魯克特,英國詩人、慈善家。(1825年出生) 1907年:德米特里·-{zh-tw: 門得列夫; zh-cn:门捷列夫; zh-hk:門捷列夫;}-,俄国化学家。(1834年出生) 1925年:米哈伊尔·伏龙芝,苏联统帅、军事理论家。(1885年出生) 1944年:朱生豪,中國翻译家。(1912年出生) |
使用 铁幕一词在当时并不十分流行,但随着冷战中情势的升级,这个词开始被广泛采用来形容欧洲的分裂。铁幕限制了人员与信息的流通,这个比喻最终在西方世界获得广泛接受。另一个与铁幕相似的词是“竹幕”,是鐵幕在東亞、南亞等東方世界區域的延伸,但在两岸較常將「鐵幕」一詞擴展使用、而不使用「竹幕」的稱呼。 随着共产主义国家的陆续转变及开放和冷战的结束,自由主义国家与铁幕或竹幕背后国家的差異逐渐消失,这个词也成为了历史名词,逐渐很少使用。 2020年7月23日,美國國務卿邁克·蓬佩奧在前總統尼克松的紀念圖書館發表《共产中国与自由世界的未来》演說,指責中國造成2019冠狀病毒病疫情擴散並實施暴政威脅美國和世界各國的經濟、自由、國家安全和民主,呼籲改變中共威脅自由世界的行為。蓬佩奥亦批评“习近平总书记是一个破产的极权主义意识形态的真正信仰者”(),呼籲中國人民改變中共。此次蓬佩奧的演講被BBC視為開啟第二次冷戰的新鐵幕演講。 圖集 流行文化 在電腦遊戲《紅色警戒》系列中,蘇聯陣營有一種稱作「鐵幕裝置」的超級武器設施,可以在短時間之內將一定範圍內的任何建築、車輛、船隻等進入無敵狀態(不分敌我),使它們在任何一方的任何轟擊下仍毫髮無傷,並使盟军陣營的超時空傳送無效。而在红色警戒3中,除了使用盟军的超时空传送以外,基本没有其他的方法可以阻止铁幕笼罩下的单位。但当铁幕被用在步兵、警犬等生物單位上时,會导致它们立即死亡。 参见 竹幕 北大西洋公約組織 華沙公約組織 共產中國與自由世界的未來 参考文献 冷战 冷战演讲 | 参考文献 冷战 冷战演讲 1946年演讲 丘吉尔 社会主义 政治短语 政治隐喻 1946年国际关系 冷战相关术语 |
孝义人 中国小说家 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 中国作家协会名誉副主席 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副主席 第六届全国人大代表 | 主要作品 小说 《解疙瘩》、《村仇》 长篇小说《吕梁英雄传》(与西戎合作)、《玉龙村纪事》、《袁九斤的故事》 短篇小说集《村仇》、《太阳刚刚出山》、《中国当代作家选集丛书·马烽》、《三年早知道》、《马烽小说选》,《马烽、孙谦电影剧本选》,《彭成贵老汉》 电影文学剧本 《我们村里的年轻人》、《泪痕》(与孙谦合作)、《扑不灭的火焰》(与西戎合作) 参考资料 外部链接 |
父亲何孔德,叔父何孔标均为淮剧名艺人。八岁随父、叔学艺。十岁正式登台。初演丑角,后改演老生,兼演武生,小生等。1929年至1937年,经常演出于沪、宁一带。195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后担任上海戏剧协会常务理事、上海淮剧团艺术委员会主任。 参考 戏曲演员 | 戏曲演员 H |
1969年的中共九大党章又恢复了七大的规定,并称“毛泽东思想是在帝国主义走向全面崩溃,社会主义走向全世界胜利的时代的马克思列宁主义”,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一个崭新的阶段”。 此后,毛泽东思想一直被规定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 改革开放后,1981年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认为毛泽东思想为中国共产党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智慧的结晶,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个重大理论成果,而不只是毛泽东个人的思想。决议认为毛泽东思想在六个方面以独创性的理论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而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即贯串于六个组成部分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有三个基本方面: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认为新民主主义理论和人民民主专政等理论经过了历史的实践检验,已证明其行之有效。此后,“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理论”不再是中国官方定义的毛泽东思想的组成部分。 在中国,毛泽东思想的經濟部分自改革開放以來已被弃用,但其在政治、军事、外交、文艺、哲学等多方面的思想内容則仍然存在於中國大陸的社會中,也极大程度上影響了20世紀全球范围内的一些地區。这其中比较突出的有“枪杆子里面出政权(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文艺为工农兵服务”、“新民主主义”、“批评和自我批评”、“群众路线”、“统一战线”、“人民战争”、“人民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理论”、“三个世界”等。《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认为毛泽东思想不包含“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资产阶级就在共产党内”等毛晚年论点。 毛泽东思想专注于摧毁旧的社会制度和价值系统,并试图建立一种完全崭新的社会体制,并提出了一整套相应的战略战术和政策策略。在中國以外,许多政党组织使用“毛主义”一词并与毛思想混用,中国官方不曾正式使用过“毛主义”或“毛泽东主义”。一些学者认为毛泽东并没有提出自己独立的价值系统和理论学说,他只是补充了马列主义的思想理论体系,并且反对修正主义,所以不足以称为“毛主义”或“毛泽东主义”。还有一些学者认为毛具有较深的国家主义和民粹主义的观念,“毛主义”则可视为这些元素的混合体。 在非中日韩的语言体系下,毛泽东思想可能被译为“”,即“毛主义”,但毛泽东本人始终反对使用“主义”称呼自己的理论思想体系。 定义及地位 1981年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上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概括总结了毛泽东思想的内容,认为毛泽东思想在六个方面以独创性的理论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而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即贯串于六个组成部分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有三个基本方面: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 六个方面: 关于新民主主义革命。 关于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 关于革命军队的建设和军事战略。 关于政策和策略。 关于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 关于党的建设。 三个基本方面: 实事求是:即要理论联系实际,解放思想,用客观实践检验真理; 群众路线:即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独立自主:即要把方针要放在本国实际和本国人民力量的基点上,找出适合本国情况的前进道路。 中国共产党章程对毛泽东思想的定义是:“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结合起来,创立了毛泽东思想。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強調說明其群眾性質,不將毛泽东思想看作個人成就。中共在過往歷史上曾多次表示毛泽东思想是集体创立。 内容 毛泽东思想继承并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二者目标一致,都是为了推翻资本主义制度和消灭私有制,从而在全球建立共产主义社会。根本基点都是唯物论与阶级论,否定有神论与资产阶级人道主义,强调人的阶级性和阶级斗争。 | 内容 毛泽东思想继承并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二者目标一致,都是为了推翻资本主义制度和消灭私有制,从而在全球建立共产主义社会。根本基点都是唯物论与阶级论,否定有神论与资产阶级人道主义,强调人的阶级性和阶级斗争。 毛泽东思想与过去马列主义的经验相比,主要区别是:中国革命模拟俄国城市工人暴动失败,转而鼓动农民起来夺权,在农村建立根据地,到武装夺取城市,即“农村包围城市”。具体实施办法,一、强调“枪杆子里面出政权”,党支部建到连上,实行党指挥枪,统一思想,整肃异己,形成军队效忠于党的局面。二、发动土地革命划分农村人口的成分,打倒地主,孤立富农,保护中农,“打土豪、分田地”,强制性再分配地主乡绅的土地和财产,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 哲学思想 毛泽东支持辩证法的对立统一。 “对立统一规律是宇宙的根本规律。这个规律,不论在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们的思想中,都是普遍存在的。” 毛泽东支持唯物辩证法的内因论,认为“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矛盾是會轉化,量變會促成質變。 政治思想 毛泽东政治思想主要有新民主主义理论、人民民主专政理论、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理论。 毛泽东认为“世界一切革命斗争都是为着夺取政权,巩固政权。” 毛泽东主张“在社会主义社会中,基本的矛盾仍然是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 阶级斗争在整个社会主义社会的历史阶段始终存在。无产阶级建立政权之后,资产阶级还有复辟的企图。共产党的领导人也有可能成为“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毛泽东认为必须发动群众在思想文艺战线上同资产阶级作斗争,消灭资产阶级法权。 刑法思想 镇压与宽大相结合:毛泽东认为,对反革命分子“必须实行镇压与宽大相结合的政策,即首恶者必办,胁从者不问,立功者受奖的政策,不可偏废。” 改造罪犯:“在无产阶级专政的条件下,一般说是可以把犯人改造过来,只有个别人改造不过来”。 群众专政:专政要依靠人民群众。 毛泽东推动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特有的“死刑缓期执行”这一刑罚。 军事思想 毛泽东在长期国内战争和抗日战争中不断探索实践,逐步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军事理论,包括一系列军事战略战术和军事原则方法等。工农武装割据、农村包围城市,人民战争、游击战、运动战理论;人民战争理论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游击战、运动战等战略战术理论被认为源于中国古代兵家和道家的思想或世界觀。 外交思想 毛泽东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的奠基人,他明确提出“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结合”的外交思想,坚持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在国家间的关系方面,毛泽东认为国家无论大小,应该一律平等,与周恩来一起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毛泽东晚年提出的划分三个世界的这一理念,被认为是对中国古代纵横家政治外交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毛泽东认为“国家是国家的关系,党是党的关系”,中国共产党支持各国共产党,但中国政府不干涉各国政府镇压共产党。 文艺思想 “一定的文化(当作观念形态的文化)是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的反映,又给予伟大影响和作用于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而经济是基础,政治则是经济的集中的表现。”源于这一基本观点,毛泽东在《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提出,人民生活是文艺创作唯一源泉,文艺作品既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文艺为人民大众服务,文艺为革命政治目标服务等。强调“要使文艺很好地成为革命机器的一个组成部分”,文艺“是整个革命机器中的‘齿轮和螺丝钉’”,“文艺是从属于政治的”。 接受了这些原则的文学艺术家所创作的作品,在其内容和形式等方面都体现了新的面貌。 《讲话》以阶级观点和阶级斗争意识来批判所谓“人性”和“人道主义”。《讲话》说:一些资产阶级知识分子不干净,“头脑里还装着剥削阶级的脏东西。根本不知道什么是无产阶级思想,什么是共产主义,什么是党”,“无产阶级是不能迁就你们的,依了你们,实际上就是依了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就有亡党亡国的危险。” 毛派 毛泽东思想学派,简称毛派,自称信仰马列主义和毛泽东思想、毛主义或马列毛主义,且反对修正主义。 |
Maleate),使患者身體停止出現過敏反應。由於早期的抗組織胺藥物容易使服藥者產生倦意,有藥廠研發不易引起倦意的抗組織胺藥物,例如盐酸西替利嗪(Cetirizine)及氯雷他定(Loratadine),減少影響病者日間的活動。其它藥物如細胞穩定劑及皮質性類固醇也可以減少發作次數或減輕過敏反應,抗充血劑可以減輕鼻塞症狀。 洗鼻,是清潔鼻腔的一種方法,例如使用生理鹽水清潔鼻腔,可以洗去許多過敏原及髒汙,對改善鼻塞、鼻子過敏有幫助。 参考文獻 参見 鼻炎 過敏反應 發炎 自體免疫反應 外部連結 MedlinePlus Medical Encyclopedia: Allergic | 過敏反應 發炎 自體免疫反應 外部連結 MedlinePlus Medical Encyclopedia: Allergic rhinitis 過敏性鼻炎 耳鼻喉科疾病 |
1964年11月,中共中央任命胡耀邦为中共中央西北局第三书记,并兼陕西省委代理第一书记。胡耀邦上任后,仍然沿袭此前习惯,与各基层干部沟通并实地调查,他很快发现,因为大跃进等问题,陕西的经济非常落后;1962年三门峡水利枢纽工程的使用,促使渭河下游两岸农田受淹没和浸没,加剧了粮食短缺问题,陕西粮食总产量在1963年居全国各省最低,此外几乎没有工业,文盲率约43%,克山病等地方疾病仍然普遍。而由于刘志丹案等影响,干部群众关系紧张,人人自危。 胡耀邦尽管忧心忡忡,但仍坚持首先将农业生产提升,作为第一要务;此外减少因“社会主义教育运动”而导致的对基层干部的伤害。1964年底,他出中央工作会议和此后的第三届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并借此机会向周恩来、李先念陈述陕西困难,并争取中央支持:减少陕西征粮量从17亿斤降低为14亿斤、并获得增拨3万吨化肥、筹建陕西化肥厂。身在北京的胡耀邦,此时却目睹了中共中央主席毛泽东与国家主席刘少奇对于“社会主义教育运动”的矛盾激化,然而中共中央仍然形成一份《关于农村社会主义教育运动中目前提出的一些问题》(即《二十三条》),以指挥各地的政治活动。 胡耀邦在返回陕西后,相对柔性地推广《二十三条》,使得春节时期的陕西民众倍感轻松。春节过后,胡耀邦动身考察陕南安康地区,在发现当地因为斗争处分的极端事件后,他自感《二十三条》应当落实到基层,并提出了解放干部的“四条政策”: 然而不过三天,2月17日,胡耀邦来到汉中地委,中共中央西北局来电批评胡耀邦此论,并声称可能引起翻案风。尽管基层干部对此表达支持,但中共中央西北局仍然认为此论片面,他被迫做出检讨,并被迫连续多日受着批判。3月17日,极度虚弱的他因病住院,医生检查属于突发大脑蜘蛛网膜炎,住院期间他还是承认了所有批评,当时的陕西改革也陷入困境。叶剑英元帅在得知此事后,偕同张宗逊、张爱萍两位上将一起搭乘军用飞机前来西安,以参加军事会议名义,最终带走胡耀邦返回北京,胡耀邦再次回到中央。 文化大革命时期 1965年6月,返回北京养病的胡耀邦,被邓小平留在北京。不久文化大革命开始,当时北京的大中学生纷纷响应,并开始攻击为首的北京大学党委和北京市市委。毛泽东借此下令推广,并使局面迅速搅动。当时刘少奇、邓小平认为混乱局面必须制止,并在1966年6月3日,召开中央政治局常委扩大会议,派驻工作组到北京市各大中学,并由团中央负责北京市中学的工作组,至此团中央也卷入这场斗争中。不久中央文革小组迅速抵触工作组,并成功说服毛泽东撤销工作组。很快,在中央文革小组的怂恿下,红卫兵开始踞守并攻击团中央。1966年8月5日,毛泽东严厉批评共青团中央,称胡耀邦、胡克实、胡启立等在团中央工作的“三胡”:“不是糊糊涂涂犯错误,而是明明白白犯错误”。 8月12日,中共八届十一中全会做出《关于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决定》。次日,中央文革小组在工人体育场举行万人群众大会,批评团中央:“没有高举毛泽东思想的旗帜,违背了毛泽东的指示;没有站稳无产阶级立场,而是坚持资产阶级立场;口头上坚持群众路线,实际上猖狂攻击群众路线;因对挑动学生斗学生,压制学生运动的‘中学工作组’所犯的错误负责。”随后,中共中央改组团中央书记处。 随后,疯狂的红卫兵跑到富强胡同,将胡耀邦、胡克实从家中揪到团中央批斗,从此团中央和直属单位的工作完全瘫痪。之后几乎每天,团中央的干部都被批斗、受刑,尚在病中的胡耀邦只得忍受全身被抽打红肿、鲜血直流的痛苦。很快,运动波及到他的全家,时任北京市纺织局局长的妻子李昭;北京大学学生、长子胡德平被隔离关押,三子胡德华和女儿满妹承担起家里重担。1967年,胡耀邦母亲刘明伦去世,悲痛之中的胡耀邦只能被红卫兵押解下去医院送遗体,而火葬之事只能让刘湖、胡德华两人處理。 1968年,文化大革命的混乱加剧,毛泽东此时不得不派遣军队派驻学校和机关。胡耀邦等干部被关押在团中央南院平房中,由于经常-{zh-hans:干;zh-hant:幹;}-重活,他患上严重的痤疮。之后他和共青团中央干部被送到河南信阳地区潢川县黄湖农场。1971年的九一三事件促使毛泽东为二月逆流案平反,并决定由周恩来主持中央工作。周恩来趁此将胡耀邦调回北京检查身体养病。 1973年,邓小平恢复国务院副总理、中央军委副主席,并协助病重的周恩来主持国务院。1975年4月,在叶剑英、邓小平的支持下,中共中央决定派胡耀邦担任中国科学院副院长、党的核心小组第一副组长;随后他开展一系列活动,将中科院行政业务和党的工作分开,专门建立行政办公会议,分工专人抓业务。然而随着四人帮和邓小平的矛盾日益激化,胡耀邦在中科院的工作日趋复杂,11月,因“批邓、反击右倾翻案风”,邓小平被迫再次下野,胡耀邦也因此离开中科院,再次过起了家居生活。 1976年10月12日,在怀仁堂事变后的第6天,叶剑英派儿子叶选宁到富强胡同6号胡耀邦的家中看望,并求教此后治国建议。胡耀邦总结:“现在我们的事业面临着中兴。中兴伟业,人心为上。什么是人心?我看有三条:第一是停止批邓,人心大顺;第二是冤案一理,人心大喜;第三是生产狠狠抓,人心乐开花”。这三条中兴建议,即后来的“真理标准大讨论”、“平反冤假错案”和“改革开放”,后人也称赞胡耀邦之言为“隆中三策”。叶剑英听后非常赞赏,深以为是,竭力向华国锋等人推荐胡耀邦出来工作。 拨乱反正 文革结束后,胡耀邦迅速获得重用,于1977年3月,出任中共中央党校常务副校长。历经磨难的胡耀邦意识到,如果不为文革中残存的干部解放出来恢复工作,文革后濒临崩溃的国民经济和政治残局将无法挽救。因此上任后的胡耀邦以中央党校为平台,以1977年10月7日《人民日报》发表《把“四人帮”颠倒了的干部路线是非纠正过来》,率先带头为平反干部的冤假错案作了舆论准备。此文与时任中共中央组织部部长郭玉峰观点相左,但文章仍然成功发表。不久,12月15日,胡耀邦接替郭玉峰,接任中央组织部部长,立即开始了全国的平反冤案和干部安置,主持全国的拨乱反正工作。 因为文化大革命时期的所有重大冤案,均与毛泽东的指示直接相关;胡耀邦坚持的理念,也逐步与当时中共中央主席华国锋提出的“两个凡是”产生了正面冲突。1978年,胡耀邦指出,毛主席在晚年也有错误,我们应当纠正我们党和他老人家的错误;这些观点形成了当年的“真理标准大讨论”。1978年5月10日,中央党校的内部刊物《理论动态》第60期,刊登了经胡耀邦审定的由南京大学胡福明教授撰写的文章《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第二天,即5月11日,《光明日报》公开发表了这篇文章,署名“本报特约评论员”。当天,新华社将这篇文章作为“国内新闻”头条,转发全国。5月12日,《人民日报》和《解放军报》,以及不少省级党报全文转载了这篇文章。到5月13日,全国多数省级党报都转载了此文。这篇文章阐明,实践不仅是检验真理的标准,而且是“唯一标准”;实践不仅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而且是检验党的路线是否正确的“唯一标准”。这篇文章的发表,在全国引起强烈的反响,由此引发了一场大讨论;支持实施经济建设的一派最终逐步获胜。 与此同时,尽管阻力重重,但是胡耀邦主持的平反工作仍然取得了重大进展。之后,他指示中组部将调查继续推前,将之前的几起大案、要案平反。随后他继续调查1930年代至1940年代的案件,将当年被定为“托派”和被肃反的蒙冤人们平反,其中包括中共早期领导人瞿秋白、李立三和张闻天等。胡耀邦领导的平反冤假错案活动,也是对中国共产党历年错误的政治运动的重新平反。经过平反活动,他在群众中的威信与日俱增,民间俗语有“受了苦,找中组部;有冤枉,找胡耀邦”。 改革开放时期 党主席和总书记 1977年,是胡耀邦在中国政坛的分水岭,他在仅仅的三年中,即完成了从团中央领导人向党中央领导人的角色转变。1978年12月,在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上,胡耀邦被增选为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并出任恢复组建的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三书记,同时还兼任中共中央秘书长、中共中央宣传部部长,晋身最高领导层。1980年2月,在中共十一届五中全会上,出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总书记(设有“党主席”),成为中共最高领导人之一;1981年6月,接替华国锋出任中央委员会主席。在1982年9月召开的中共十二大上,做出党章修改,不再设党主席、副主席职务,以中央委员会总书记为领导集体的最高负责人。胡耀邦继续当选为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委员会总书记,是党的最高领导职务。 然而胡耀邦对改革过于乐观,并导致一系列与中共其他领导的矛盾。他推动过快的经济改革引发了党内以姚依林为首的保守派反对;而由于他过多干涉国务院工作,就连支持改革一派的国务院总理赵紫阳也颇为不满。同时,胡耀邦一系列打击太子党腐败活动,引起很多中共元老的厌恶。特别是保守派陈云指责胡耀邦的率性言行,并未能顾及具体情况。最为重要的是,邓小平认为胡耀邦过于自由的政治态度,超过了邓小平能够接受的极限。1986年10月,胡耀邦仍然着手于推进“废除干部领导职务终身制”,并称将在中共十三大实现。尽管他对自己的去留毫不介意,但另一派却加剧酝酿罢黜的事情,而对此胡耀邦却毫无察觉。同年年底至1987年初,中國各地爆發八六学潮(又稱丙寅學運),合肥、武漢、上海、北京、昆明、廣州、天津等17個大中城市,爆發聲勢浩大的示威遊行,“要民主,要自由,要人權,反官倒,反腐敗”的口號聲,震驚中南海。 失势下台 八六學潮引起了中共元老的震怒,他们將學潮的爆發,歸咎自由化知識分子煽動,以及胡耀邦的纵容。而此前1985年5月10日,香港《百姓》雜誌的陸鏗在中南海訪問胡耀邦,将采访内容整理成《胡耀邦訪問記》發表在同年6月出版之《百姓》半月刊上,也被中共保守派和既得利益集团视为纵容“资产阶级自由化”的罪证之一。高层认为胡耀邦纵容知识分子的资产阶级自由化倾向,要求其辞职;并指胡耀邦应该对1986年学生运动的失控负责。12月30日,胡耀邦打算召开政治局常委会,讨论中央书记处关于处理学潮的意见。邓小平不同意开会,并要胡耀邦到他指定的地点谈话。邓认为学生运动是“几年来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旗帜不鲜明、态度不坚决的结果”,并责问胡耀邦“你难道没有责任?”胡耀邦回答说:“我保留我的意见。”邓小平说:“不是保留,而是要你马上站出来,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否则就放任了资产阶级自由化。” 1987年元旦,《人民日报》发表社论,强调四项基本原则的重要性,抨击资产阶级自由化,这被认为是为群众做思想准备。当夜,在鄧小平家裡,陳雲、薄一波、彭真、王震、宋任窮等中共元老,商议胡耀邦的去留问题。1月4日,鄧小平在家召開會議,參加者有陳雲、 萬里、楊尚昆、薄一波、王震、彭真、趙紫陽,鄧小平在會中出示一封胡耀邦寫給鄧小平要求辭職的信。到會的人傳閱這封信之後,鄧說應該同意胡的辭職,當時無人表示不同的意見。1月6日,中共中央发布以邓小平关于处理学生示威指示要点的一号文件。同日,邓小平通知胡耀邦參加“党内生活會”。1月10日-15日,在由中顾委副主任薄一波主持,有二三十名高级干部参加的“党内生活會”上,連續几天指责胡耀邦的“问题”。邓小平与陈云因地位太高不宜出面,国家主席李先念因在上海没有参加。 胡耀邦在会上首先作了检讨,承认自己有“错误”,但试图做出一些辩解。之后胡耀邦遭众人轮流批判,其中薄一波认为胡到基层视察的次数太多、地区太广,指责他是在“游山逛景,嘩眾取寵”;杨尚昆和王震指责他站错路线(即“资产阶级自由化”);宋任穷则对胡耀邦对邓小平的态度进行批判。此外,邓力群通过五个小时的发言痛斥胡耀邦的作为,称胡耀邦对四项基本原则和反精神污染关注不够、没有做到团结全党、主要使用跟自己观点相同的人、在重要的人事任免上没有遵循老领导的意见等。赵紫阳发言批评胡耀邦“不守纪律”。而被胡耀邦视为朋友的王鹤寿也落井下石将私人讲话公开。在“党内生活會”上,只有时任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央书记处书记的習仲勛支持胡耀邦,斥責元老們动用文革式手段逼总书记下台是不正常的,是违反党的原则的。習仲勳當時曾指着薄一波怒斥。最终,在连续七天的批斗之下,政治局于1月16日召開扩大会议,以举手通过的方式批准了胡耀邦的请辞,并推选赵紫阳为代理总书记。但胡耀邦保留了政治局常委的名义,只是排名降到最后。1月19日,中共中央三号文件列举了胡耀邦解除职务的原因:“抵制党为反对精神污染和资产阶级自由化而作出的努力,纵容全盘西化的要求;没有充分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只批‘左’不批右;在经济工作中鼓励经济过快增长和消费,造成经济失控;在政治工作中经常违反程序;在外事活动中说了一些不应该说的话;经常不遵守党的决议,未经中央授权就讲话”。 在中共十三届一中全会上,胡耀邦当选中央政治局委员。而当初卖劲倒胡的邓力群和胡乔木,则在十三大选举中因得票最少而落选中央委员。尽管胡耀邦被闲坐,他仍然获得中共党内改革派、知识分子及学生的欢迎。 逝世 1989年4月15日,胡耀邦因大面积心肌梗塞;於早上7時53分逝世,享年74岁。胡耀邦去世后,大批学生在天安门广场上聚集、悼念,最终演变成六四事件。 纪念活动 六四天安门事件前,官方举行了各种级别的悼念活动,包括在人民大会堂举行的有邓小平参加的高规格追悼会,由於胡耀邦曾经出任党内最高职务,追悼会规格比原曾经担任国家元首的叶剑英逝世时高出半格。六四运动后几年,中國政府逐年降低对胡耀邦的纪念活动的规格,各类纪念胡耀邦的文章也减少。一些海外著作,如杨中美的《胡耀邦——一位激进改革者的传奇生涯》、和气弘《胡耀邦》、柴红霞等人编写的《胡耀邦谋略》、刘新章《胡耀邦》、河北人民出版社的《胡耀邦》、唐朝编《一身正气两袖清风:胡耀邦逸闻录》、姚铁军编著的《胡耀邦生活纪事》等,从不同侧面对胡耀邦生平做出研究,但个别作品因史料所限,主观臆断多于客观叙述。直到2005年,在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的提议下才举行高规格的纪念活动,各类纪念文章及书籍逐渐涌现,其中包括满妹《思念依旧无尽——回忆父亲胡耀邦》、戴煌《胡耀邦与平反冤假错案(修订版)》、沈宝祥《胡耀邦与真理标准问题讨论》、韩洪洪《胡耀邦在历史转折关头(1975—1982)》、张黎群、张定、严如平、唐非、李公天编写《胡耀邦:1915—1989》等作品,在史料与论述上逐渐丰富。然而事关胡耀邦在下野前后的政治事情及生平,因牵扯大量人情世故,仍旧是当今中国大陆的政治忌讳。 对胡耀邦的民间悼念始终至今。1989年4月15日,词作家邹友开在返京列车上听到他死去的讯息,悲怆之下创作诗歌《好大一棵树》,后被谱成歌曲,一时广为流传。 2013年1月6日,浙江省台州市的大陈岛放置了一尊胡耀邦铜像,纪念他在1956年号召和领导的垦荒活动。2013年4月15日胡耀邦忌日,解放日报、人民日报等中国大陆官方媒体刊文悼胡耀邦,为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等新一届中共中央领导上台后首次出现。 2014年4月11日,已经退休的前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在胡耀邦逝世25周年(4月15日)前夕到胡耀邦故居参观,引起海內外關注。 2015年11月20日,中共中央召集“纪念胡耀邦同志诞辰一百周年座谈会”,习近平等中央政治局常委出席座谈会。同时,为纪念胡耀邦诞辰100周年,人民出版社出版由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辑的《胡耀邦文选》。 2018年11月18日,在胡耀邦家鄉湖南瀏陽一尊雕像落成,台灣中央社報道「僅有胡的兒子胡德平及湖南省委副書記烏蘭出席揭幕儀式,並無中央官員出席」。雕像由中共中央和國務院批准興建,前中央美術學院黨委書記盛楊設計,以胡耀邦中青年時期的照片為原型。 行动、观点与影响 平反冤假错案 胡耀邦主持的平反冤假错案行动,一开始是在极其困难的局面下展开的。首要的阻力来自于各级的组织部门。因为地方问题迟迟无法解决,各地干部及家属纷纷上访。1978年9月,胡耀邦因此召开全国信访工作会议,他在会上要求实事求是地落实政策,“凡是不实之词、凡是不正确的结论和处理,不管是什么时候、什么情况下搞的,不管是哪一级组织、什么人定的、批的,都要实事求是地改正过来。”——这被称为“砍旗”。他要求对于反右斗争中错划右派和“二十年表现好”的,可以直接恢复党籍,不用“甄别平反”这个名词。 同年9月17日,中共中央颁布《贯彻中央关于摘掉右派分子帽子决定的实施方案》,以“55号文件”贯彻全国。在胡耀邦等人的努力下,11月他们起草的《关于“六十一人叛徒集团”案件的调查报告》报送中央,最终在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前两天公布:曾被毛泽东、四人帮定为“死案”的“六十一人叛徒集团”平反并迅速引起了轰动效应。此后,包括彭德怀反党集团、“反黨小說《劉志丹》案”、内人党事件等也被陆续平反。1980年,他领导的中组部随后平反陶铸、陆定一、刘少奇的冤案;同年8月,曾昭伦、费孝通、黄药眠、陶大镛、钱伟长、吴景超六教授案被平反。胡耀邦随后指示中组部将调查继续推前,最终1955年的胡风反革命集团案、“东北叛徒集团案”、“新疆叛徒集团案”乃至三四十年代的数起冤假错案最终均被平反。 胡耀邦平反党内外各类“冤假错案”的历史功绩,在组织上终止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历史,解放了人们的思想,并最终为改革开放理论的出现做了思想上的预备工作。 理论联系实际 在学术观点上,胡耀邦主张理论要联系实际,接触世界上的先进的科学技术,认真解决好具体的政治、经济生活上的重大问题。对于研究的问题,“只要没有登报,没有在党校以外随便议论,就不算犯错误。属于研究、探讨嘛。在教研室里,没有定论的东西,谁也没有权力打人家的棍子。” 针对对《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一文“文章是要在政治上砍毛泽东思想这面旗帜”的批判,胡耀邦评价道:“把学术争论一下子上升到政治上,这个风气再不改怎么得了呀!” 1984年胡耀邦接受意大利共产党《团结》日报采访,说:“十月革命已经过去了60多年,为什么社会主义的发展还没有超过资本主义国家?到底是什么出了问题?” 落实干部政策 胡耀邦在文化大革命中历经磨难,自感中共中央的干部政策必须得到保护和控制。1977年3月,在出任中共中央党校常务副校长后,他一边开始准备平反冤假错案,将干部从批斗中解放出来;另一方面准备培养新的年轻干部。对于培养干部的方针,他强调思想上要学习好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基本原理;学习研究毛泽东的思想体系;不能说大话空话、对马列主义的词句各取所需。1980年,中共中央党校举办一年制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大量中层干部逐渐崭露头角,其中包括田纪云、尉健行、胡锦涛、杨晶、沈跃跃、周强、赵洪祝、司马义·铁力瓦尔地等。 在1985年后,中共中央逐渐主张“废除干部领导职务终身制”,取而代之则以年龄上限作为确定干部职务任期的标准,从而根本上隔绝毛泽东时期的所造成的政治问题。然而,胡耀邦过于激进的改革和反腐措施,最终使得中国共产党中央顾问委员会的权限凌驾于总书记和政治局之上。邓小平时期所造成的“中共八大元老”的老人政治模式,直接影响到胡耀邦、赵紫阳两任总书记的境遇,并持续酿成六四事件,在六四事件之后邓小平等元老也对新任总书记江泽民拥有很大的影响力直到1997年邓小平去世。六四事件后,邓小平等元老被迫逐步离开领导职位,胡耀邦确立的“废除干部终身制”最终重启,在江泽民和胡锦涛两任总书记执政时期沿用,但最终在习近平主政后废除。 放宽民族政策 胡耀邦从政治、经济、文化三方面放宽了民族自治权,大力提拔少數民族干部,并制定了相当多的法規和条例,發展少數民族文化和教育,保護民族自治权和少數民族的特殊利益。胡耀邦制定的一系列优待少数民族政策维护了中国共产党自第一次国共内战时期开始和少数民族结成的政治统一战线,巩固了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 1979年3月,胡耀邦允许西藏流亡政府方面派出的代表团前往西藏,1980年3月,胡耀邦召開“西藏自治區黨委擴大會議”,發表“六件大事”: 西藏要有自主權,西藏幹部要敢於保護自己民族的利益; 對西藏農牧民實行免稅、免徵購; 變意識形態化的經濟政策為實用主義的經濟政策; 大幅度增加北京給西藏的財政撥款; 加強藏文化的地位; 漢人要把西藏的權力讓給藏人。 中國獨立記者高瑜指出,胡耀邦的報告引起極大的波動,這是解放軍入藏29年以來,西藏幹部和老百姓沒有聽到過的聲音。他的報告作為中央文件下發,遭到黨內左派的強烈批評,認為是民族工作的錯誤傾向。鄧小平決定收回胡耀邦的報告。當時西藏第一批漢族幹部撤離已經完成,第二批撤離停止,一切恢復原樣。胡耀邦繼續堅持民族問題要批左,1980年、1984年他主持兩次「西藏工作座談會」,都是批左。 1980年4月,胡耀邦在西藏进行实地调查,震惊于西藏的贫困,并承认之前的极左路线给藏民带来了许多苦难,这些举动令西藏人民对胡耀邦深切怀念。在1981年7月接见了达赖喇嘛的二哥嘉乐顿珠,期间提出了“关于达赖喇嘛回国的五条方针”。 1980年5月29日胡耀邦和萬里在西藏考察時,在西藏自治區干部大會上提出了著名的“西藏六条”,其中一條是要讓藏族幹部自己管理西藏,藏族幹部佔到西藏地區幹部總數的三分之二以上,漢族幹部離開西藏是光榮的。并建議把80%的漢族幹部從西藏撤離。這些建議引起新疆和內蒙古自治區的共鳴。同年7月10日至14日,中共中央書記處在北京召開了第一次新疆工作座談會,胡耀邦提出了新疆六條,提出從新疆調回漢族幹部的決定。但最後由于新疆民族主义高涨以及王震的反對,决议没有通过。 1981年,在胡耀邦的民族政策指示下,中国确定了蒙古語标准音,图兰语标准音和以拉丁字母为基础的拉丁图兰文及蒙古语音标。中央1984年5号文件关于对少数民族中的犯罪分子要坚持“少捕少杀”(即“两少一宽”)。198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通過,正式確立了以少数民族利益为中心的民族區域自治制度。此外,胡耀邦在任期間,還出臺了《一九八〇年高等学校招生工作的规定》、《关于对民族贸易和民族用品生产企业给予低息贷款的通知》,每年递增10%民族自治区定额补助的《实行“划分收支、分级包干”财政管理体制的暂行规定》等對少數民族有利的政策文件。在他的民族政策指导下,全國新增了很多自治縣。 但也因为这些政策,不仅造致党内部分左派的攻击,部分汉民族主义者也常不满胡耀邦,认为其给予了少数民族过多特权。 计划生育 胡耀邦上台以前,以陈慕华为首的国务院计划生育领导小组已经于1979年起推行“一胎化”政策。1980年9月25日,以胡耀邦为总书记(华国锋仍为主席)的黨中央发表了《中共中央关于控制我国人口增长问题致全体共产党员、共青团员的公开信》,指出“国务院已经向全国人民发出号召,提倡一对夫妇只生育一个孩子”。有学者认为,这一措辞反映了党中央对一胎政策有所保留。1981年9月,赵紫阳在中央书记处会议上提出农村实行更为宽松的两孩或一孩半政策;国家计生委选择了一孩半政策,但又反对中央将政策写明,导致政策迟迟没有实施。 1982年《全國農村工作會議記要》中胡耀邦強調控制人口。同年胡耀邦在中共十二大报告中把計劃生育提到了基本國策的高度。 1984年,研究人员马赢通、张晓彤向国务院上报《关于人口控制与人口政策中的若干问题》,建议农村实行两孩政策。胡耀邦批示“这是一份认真动了脑筋、很有见地的报告。”胡耀邦的批示一直没有得到落实,两孩政策在此后30年都没有实现,直到习近平执政期间的中共十八届五中全会才决定实施全面二胎。 共青团与团派 团派力量在胡耀邦去世后仍然存在,并在胡锦涛返回中央后重新凝聚和强化。1993年4月,时任中央政治局常委的胡锦涛到江西共青城视察,不避忌讳地称“胡耀邦总书记”,使得舆论颇为关注。在他担任中共中央总书记后,纪念胡耀邦的活动也日益增多。2005年春节,胡锦涛亲自到胡耀邦家拜年。2014年4月11日,已卸任总书记的胡锦涛在湖南省委书记等官员的陪同下,参观了湖南瀏陽中和鎮的胡耀邦故居,并向胡耀邦铜像鞠躬致敬。该事件由香港《信报》独家披露,但并未在中国大陆公开报道;而胡德華在接受台灣媒體的採訪時表示,卸任後的胡錦濤只是一个平民,他訪問耀邦故居只是個人行為,不代表中国政府官方立场。 团派在形成中有比较鲜明的特色,团派继续沿用胡耀邦时期的做事务实的态度。在胡锦涛主政时期,团派与太子党、上海帮等势力斡旋,并逐渐占领先机。2012年的薄熙来事件反映出胡锦涛为首的团派有意支持习近平。而在1987年胡耀邦下野时,习近平之父习仲勋、薄熙来之父薄一波扮演的截然不同角色和立场,被部分媒体诠释为团派在十余年后的反击。作为中国共产党中央第五代政治体制的“习近平核心体制”中,担任总理的李克强早年就被胡耀邦举荐、之后升任团中央第一书记。至今,团派力量仍然在中共中央占领核心力量,而习近平和王岐山主导的“反腐运动”等,也被视为团派向其他政治力量(“上海帮”、“秘书帮”、“石油帮”、“山西帮”)的对抗。但在中共十九大后,团派的诸多重要成员皆被边缘化,李源潮未到退休年龄便退休,刘奇葆未当选新一届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而中共中央政治局中仅剩李克强、汪洋、胡春华三人被认为是团派出身。到2022年中共二十大之后,李克强和汪洋退休,时年59岁的胡春华仅当选新一届中央委员,随后转任全国政协副主席并失去实权。 评价 | 胡耀邦主持的平反冤假错案行动,一开始是在极其困难的局面下展开的。首要的阻力来自于各级的组织部门。因为地方问题迟迟无法解决,各地干部及家属纷纷上访。1978年9月,胡耀邦因此召开全国信访工作会议,他在会上要求实事求是地落实政策,“凡是不实之词、凡是不正确的结论和处理,不管是什么时候、什么情况下搞的,不管是哪一级组织、什么人定的、批的,都要实事求是地改正过来。”——这被称为“砍旗”。他要求对于反右斗争中错划右派和“二十年表现好”的,可以直接恢复党籍,不用“甄别平反”这个名词。 同年9月17日,中共中央颁布《贯彻中央关于摘掉右派分子帽子决定的实施方案》,以“55号文件”贯彻全国。在胡耀邦等人的努力下,11月他们起草的《关于“六十一人叛徒集团”案件的调查报告》报送中央,最终在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前两天公布:曾被毛泽东、四人帮定为“死案”的“六十一人叛徒集团”平反并迅速引起了轰动效应。此后,包括彭德怀反党集团、“反黨小說《劉志丹》案”、内人党事件等也被陆续平反。1980年,他领导的中组部随后平反陶铸、陆定一、刘少奇的冤案;同年8月,曾昭伦、费孝通、黄药眠、陶大镛、钱伟长、吴景超六教授案被平反。胡耀邦随后指示中组部将调查继续推前,最终1955年的胡风反革命集团案、“东北叛徒集团案”、“新疆叛徒集团案”乃至三四十年代的数起冤假错案最终均被平反。 胡耀邦平反党内外各类“冤假错案”的历史功绩,在组织上终止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历史,解放了人们的思想,并最终为改革开放理论的出现做了思想上的预备工作。 理论联系实际 在学术观点上,胡耀邦主张理论要联系实际,接触世界上的先进的科学技术,认真解决好具体的政治、经济生活上的重大问题。对于研究的问题,“只要没有登报,没有在党校以外随便议论,就不算犯错误。属于研究、探讨嘛。在教研室里,没有定论的东西,谁也没有权力打人家的棍子。” 针对对《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一文“文章是要在政治上砍毛泽东思想这面旗帜”的批判,胡耀邦评价道:“把学术争论一下子上升到政治上,这个风气再不改怎么得了呀!” 1984年胡耀邦接受意大利共产党《团结》日报采访,说:“十月革命已经过去了60多年,为什么社会主义的发展还没有超过资本主义国家?到底是什么出了问题?” 落实干部政策 胡耀邦在文化大革命中历经磨难,自感中共中央的干部政策必须得到保护和控制。1977年3月,在出任中共中央党校常务副校长后,他一边开始准备平反冤假错案,将干部从批斗中解放出来;另一方面准备培养新的年轻干部。对于培养干部的方针,他强调思想上要学习好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基本原理;学习研究毛泽东的思想体系;不能说大话空话、对马列主义的词句各取所需。1980年,中共中央党校举办一年制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大量中层干部逐渐崭露头角,其中包括田纪云、尉健行、胡锦涛、杨晶、沈跃跃、周强、赵洪祝、司马义·铁力瓦尔地等。 在1985年后,中共中央逐渐主张“废除干部领导职务终身制”,取而代之则以年龄上限作为确定干部职务任期的标准,从而根本上隔绝毛泽东时期的所造成的政治问题。然而,胡耀邦过于激进的改革和反腐措施,最终使得中国共产党中央顾问委员会的权限凌驾于总书记和政治局之上。邓小平时期所造成的“中共八大元老”的老人政治模式,直接影响到胡耀邦、赵紫阳两任总书记的境遇,并持续酿成六四事件,在六四事件之后邓小平等元老也对新任总书记江泽民拥有很大的影响力直到1997年邓小平去世。六四事件后,邓小平等元老被迫逐步离开领导职位,胡耀邦确立的“废除干部终身制”最终重启,在江泽民和胡锦涛两任总书记执政时期沿用,但最终在习近平主政后废除。 放宽民族政策 胡耀邦从政治、经济、文化三方面放宽了民族自治权,大力提拔少數民族干部,并制定了相当多的法規和条例,發展少數民族文化和教育,保護民族自治权和少數民族的特殊利益。胡耀邦制定的一系列优待少数民族政策维护了中国共产党自第一次国共内战时期开始和少数民族结成的政治统一战线,巩固了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 1979年3月,胡耀邦允许西藏流亡政府方面派出的代表团前往西藏,1980年3月,胡耀邦召開“西藏自治區黨委擴大會議”,發表“六件大事”: 西藏要有自主權,西藏幹部要敢於保護自己民族的利益; 對西藏農牧民實行免稅、免徵購; 變意識形態化的經濟政策為實用主義的經濟政策; 大幅度增加北京給西藏的財政撥款; 加強藏文化的地位; 漢人要把西藏的權力讓給藏人。 中國獨立記者高瑜指出,胡耀邦的報告引起極大的波動,這是解放軍入藏29年以來,西藏幹部和老百姓沒有聽到過的聲音。他的報告作為中央文件下發,遭到黨內左派的強烈批評,認為是民族工作的錯誤傾向。鄧小平決定收回胡耀邦的報告。當時西藏第一批漢族幹部撤離已經完成,第二批撤離停止,一切恢復原樣。胡耀邦繼續堅持民族問題要批左,1980年、1984年他主持兩次「西藏工作座談會」,都是批左。 1980年4月,胡耀邦在西藏进行实地调查,震惊于西藏的贫困,并承认之前的极左路线给藏民带来了许多苦难,这些举动令西藏人民对胡耀邦深切怀念。在1981年7月接见了达赖喇嘛的二哥嘉乐顿珠,期间提出了“关于达赖喇嘛回国的五条方针”。 1980年5月29日胡耀邦和萬里在西藏考察時,在西藏自治區干部大會上提出了著名的“西藏六条”,其中一條是要讓藏族幹部自己管理西藏,藏族幹部佔到西藏地區幹部總數的三分之二以上,漢族幹部離開西藏是光榮的。并建議把80%的漢族幹部從西藏撤離。這些建議引起新疆和內蒙古自治區的共鳴。同年7月10日至14日,中共中央書記處在北京召開了第一次新疆工作座談會,胡耀邦提出了新疆六條,提出從新疆調回漢族幹部的決定。但最後由于新疆民族主义高涨以及王震的反對,决议没有通过。 1981年,在胡耀邦的民族政策指示下,中国确定了蒙古語标准音,图兰语标准音和以拉丁字母为基础的拉丁图兰文及蒙古语音标。中央1984年5号文件关于对少数民族中的犯罪分子要坚持“少捕少杀”(即“两少一宽”)。198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通過,正式確立了以少数民族利益为中心的民族區域自治制度。此外,胡耀邦在任期間,還出臺了《一九八〇年高等学校招生工作的规定》、《关于对民族贸易和民族用品生产企业给予低息贷款的通知》,每年递增10%民族自治区定额补助的《实行“划分收支、分级包干”财政管理体制的暂行规定》等對少數民族有利的政策文件。在他的民族政策指导下,全國新增了很多自治縣。 但也因为这些政策,不仅造致党内部分左派的攻击,部分汉民族主义者也常不满胡耀邦,认为其给予了少数民族过多特权。 计划生育 胡耀邦上台以前,以陈慕华为首的国务院计划生育领导小组已经于1979年起推行“一胎化”政策。1980年9月25日,以胡耀邦为总书记(华国锋仍为主席)的黨中央发表了《中共中央关于控制我国人口增长问题致全体共产党员、共青团员的公开信》,指出“国务院已经向全国人民发出号召,提倡一对夫妇只生育一个孩子”。有学者认为,这一措辞反映了党中央对一胎政策有所保留。1981年9月,赵紫阳在中央书记处会议上提出农村实行更为宽松的两孩或一孩半政策;国家计生委选择了一孩半政策,但又反对中央将政策写明,导致政策迟迟没有实施。 1982年《全國農村工作會議記要》中胡耀邦強調控制人口。同年胡耀邦在中共十二大报告中把計劃生育提到了基本國策的高度。 1984年,研究人员马赢通、张晓彤向国务院上报《关于人口控制与人口政策中的若干问题》,建议农村实行两孩政策。胡耀邦批示“这是一份认真动了脑筋、很有见地的报告。”胡耀邦的批示一直没有得到落实,两孩政策在此后30年都没有实现,直到习近平执政期间的中共十八届五中全会才决定实施全面二胎。 共青团与团派 团派力量在胡耀邦去世后仍然存在,并在胡锦涛返回中央后重新凝聚和强化。1993年4月,时任中央政治局常委的胡锦涛到江西共青城视察,不避忌讳地称“胡耀邦总书记”,使得舆论颇为关注。在他担任中共中央总书记后,纪念胡耀邦的活动也日益增多。2005年春节,胡锦涛亲自到胡耀邦家拜年。2014年4月11日,已卸任总书记的胡锦涛在湖南省委书记等官员的陪同下,参观了湖南瀏陽中和鎮的胡耀邦故居,并向胡耀邦铜像鞠躬致敬。该事件由香港《信报》独家披露,但并未在中国大陆公开报道;而胡德華在接受台灣媒體的採訪時表示,卸任後的胡錦濤只是一个平民,他訪問耀邦故居只是個人行為,不代表中国政府官方立场。 团派在形成中有比较鲜明的特色,团派继续沿用胡耀邦时期的做事务实的态度。在胡锦涛主政时期,团派与太子党、上海帮等势力斡旋,并逐渐占领先机。2012年的薄熙来事件反映出胡锦涛为首的团派有意支持习近平。而在1987年胡耀邦下野时,习近平之父习仲勋、薄熙来之父薄一波扮演的截然不同角色和立场,被部分媒体诠释为团派在十余年后的反击。作为中国共产党中央第五代政治体制的“习近平核心体制”中,担任总理的李克强早年就被胡耀邦举荐、之后升任团中央第一书记。至今,团派力量仍然在中共中央占领核心力量,而习近平和王岐山主导的“反腐运动”等,也被视为团派向其他政治力量(“上海帮”、“秘书帮”、“石油帮”、“山西帮”)的对抗。但在中共十九大后,团派的诸多重要成员皆被边缘化,李源潮未到退休年龄便退休,刘奇葆未当选新一届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而中共中央政治局中仅剩李克强、汪洋、胡春华三人被认为是团派出身。到2022年中共二十大之后,李克强和汪洋退休,时年59岁的胡春华仅当选新一届中央委员,随后转任全国政协副主席并失去实权。 评价 胡耀邦在下野后,曾对家人自评道:“我这辈子有两个没有想到,一个是没有想到被放在这么高的位置上;一个是没有想到在我退下来以后还有这么好的名声。” 胡耀邦1989年逝世时,中共中央发布的訃告稱: 中共官方对胡耀邦的评价非常谨慎,在中共领导中邓小平曾说:“耀邦抓党风党纪是铁面无私的,就是不理解自由化的危害。”陈云对胡耀邦的评价是:“不懂经济,但是抓党建工作是把好手,为人正派。然而有些时候,重大方针摇摆不定,不适合主持全面工作。”自视为“胡耀邦反对派”的中共元老邓力群评价道,“胡耀邦从来不搞阴谋,胸怀坦荡,对人不报恶意。与胡相比,赵紫阳则曾经参与过阴谋,也整过人。”1988年11月,邓力群在长沙要求见胡耀邦,虽然在此前一年党内生活会上,他罗列大量“罪状”,系统地批判胡,但胡还是欢迎了他,并同他谈了两个多钟头。事后邓力群感慨说:“我没有想到他并不介意以前的摩擦。”并说他们的谈话“感情是真诚的,气氛是融洽的”,使他有“度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的感觉。邓力群认为胡在民族政策上闯了乱子,对民族地区的民族分裂主义危险认识不够,造成西藏和新疆的局势不稳。 知识分子和学者则对胡耀邦有很丰富的评价,对胡耀邦主流为称赞,很多学者认为他是“中国历史上少有伟大民主主义者”、“青年斗士,民主领袖”、“浴血民主”。李锐曾表示,胡耀邦是他遇到的可以坐下来真正平等交谈的两个高层领导人之一(另一个是黄克诚)。何方则将胡耀邦与陈独秀、张闻天相提并论,称赞三人能够“坚持五四运动传统、弘扬科学民主精神”、“能够成为中国人民的先觉和前驱”,并分析三人在党内的惨淡结局均为“中国封建传统的强大”所造成。 对于胡耀邦的批评主要集中于他的性格中的“极易冲动”,比如赵紫阳智囊罗小朋则称:“胡耀邦总的价值取向是对头的,但他有非常明显的性格弱点和知识缺陷。这其实是当时中共高层许多人都知道的事实……胡耀邦的弱点是不能耐心倾听,喜欢自己占去大部对话时间。胡耀邦在地方视察中,极易冲动,许多心血来潮之举,后果严重。胡耀邦的性格弱点,还表现在他与学者交往面过窄,结果受到一些脱离实际且有机会主义倾向的文人的不利影响。”原英国驻华大使理查德·伊文思则在其作品《邓小平传》中认为胡耀邦工作勤奋、头脑清晰,但个性不够变通,容易冲动。他在党内的声望和分量都不够,在与老人打交道时却又不够谨慎。1986年,胡耀邦在访问莎士比亚故居时,引用的却是雪莱的诗句,让同行的中国官员大感尴尬。 另外,胡耀邦任内的民族政策也被一些人批评。许多网络评论认为,过去的许多“正确的”民族宗教政策在胡耀邦时代被认为是“极左”政策而被遗弃。陈永贵曾批评胡耀邦是“胡乱邦”。 胡耀邦对第三代及以后的中共领导人有直接影响,并反射到很多年后对他的评价。2010年4月15日,時任國務院總理温家宝在《人民日报》上发文悼念胡耀邦,并表示铭记胡耀邦生前的教诲:“领导干部一定要亲自下基层调查研究,体察群众疾苦,倾听群众呼声,掌握第一手材料”。2015年11月20日,习近平在纪念胡耀邦诞辰一百周年座谈会上讲话,赞誉胡耀邦“夙夜在公、呕心沥血,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坚守信仰、献身理想”、“实事求是、勇于开拓”、“为中华民族独立和解放、为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探索和开创建立了不朽功勋”。 著作 代表作 《关于团结全国青年,在建设祖国的伟大行列中奋勇前进》1953年6月23日在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工作报告。 《团结全国青年建设社会主义的新中国》1957年5月15日在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工作报告。 《为我国青年革命化而斗争》1964年6月11日在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工作报告。 《要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1978年5月一一1979年3月) 《在全国组织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1979年10月5日) 《全面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1982年9月1日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文集 《胡耀邦文选》2015年人民出版社。 收入1952年5月至1986年10月这段时间内的重要著作77篇,包括文章、讲话、报告、谈话、批示、书信、题词等。 荣誉 (1985年11月20日公布)) 家人生活 胡耀邦惯用左手。 胡耀邦妻子李昭原名李淑秀,乳名阿凤,1921年12月20日出生在安徽省宿县,2017年3月11日在北京去世。1941年11月,两人在延安结婚,共有三子一女: 长子胡德平,曾任中共中央统战部副部长,全国工商联副主席;夫人王豫颖,现任中国光彩事业国际投资集团董事局主席。 孙女胡知鸷,2005年从美林转投瑞信任中国投行业务联席主席。 次子刘湖,香港华润集团常务董事,副总经理(1945年冬,胡耀邦夫妇将次子送给了陕北老乡刘世昌,胡耀邦坚持让孩子随老乡姓刘,老乡采取了一个折中方案,就叫刘湖(胡)); 三子胡德华,90年代从中科院软件中心下海,1994年组建北京泰利特科技公司,从事金融、银行和办公室等软件系统的开发; 小女李恒(本名李滿妹,為體現男女平等,滿妹隨母姓),葛兰素史克(中国)投资有限公司,外企高管,李恒丈夫为刘晓江,曾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政治委员。 胡耀邦的哥哥為胡耀福(1911-1992),為原長沙市人大代表,瀏陽縣政協委員,1949年初加入中國共產黨。1952年被誣告曾為白軍追殺革命同志而入獄,曾被定性為反革命分子並被開除出黨。1980年平反,1985年恢復黨籍。在被平反後仍於鄉下務農,1992年去世。 此外,开国上将杨勇是其姨表哥,两人曾在里仁学堂一同读书,并先后加入中国工农红军。 遗迹 胡耀邦故居 胡耀邦墓 注释 参考文献 外部連結 丁學良:〈胡耀邦與中國民情〉。 丁學良:〈胡耀邦與中國改革〉。 胡耀邦史料信息网 环球时报:时间越久对胡耀邦的评价越客观 Yao 胡耀邦家族 長沙人 中國第二次世界大戰人物 國共戰爭人物 冷戰人物 文革時期人物 中国共产党党员 |
Kentucky)等。 翻唱是当时的唱片工业的习惯做法,美国版权法中的强制许可法令让这一行为变得更加容易(现在也是如此)。最常见的形式是把黑人节奏布鲁斯翻唱成白人流行音乐。消费力更强的白人听众更容易被自己熟悉的曲调打动,因此被“主流化”的布鲁斯音乐销量更好。这里面也许有种族偏见的因素,不过白人市场有更成熟的分销网络,在各方面都占有优势。 黑人音乐家被翻唱以后,也并不总是一无所得。最有名的例子是,白人歌手帕特·布恩把黑人小理查的歌曲《长个子萨利》翻唱成更大众的版本。不久,这首翻唱歌流行起来,小理查德的原版也获得了宝贵的电台播放机会。为此,小理查德曾经在自己的听众面前把帕特·布恩称为“使我成为百万富翁的人”。 衰退 评论界普遍认为,50年代末到60年代初,第一波摇滚乐开始退潮。M. Campbell, Popular Music in America: And the Beat Goes on: Popular Music in America(Publisher Cengage Learning, 3rd edn., 2008), p. 172.到1959年为止,猫王入伍,小理查转行当牧师,杰瑞·李·劉易斯和查克·贝里入狱,又爆发了唱片公司贿赂电台的丑闻。1959年2月3日,巴迪·霍利、里奇·瓦倫斯和死于同一场空难,当天被称为“音乐死去的那一天”。这一切给世人摇滚乐灭亡的印象。这时的摇滚乐被指有“女性化”倾向,歌曲排行榜充斥着爱情民谣,全都以女性听众为主打市场。这与摇滚乐的叛逆精神背道而驰。 不过也有历史学家认为,这一时期的音乐仍然有些成就,比如出现了多轨道录音,出现了电声的尝试。车库摇滚和冲浪音乐也在这一时期产生。年轻人中还自发形成了一种全民参与的舞蹈——扭摆舞。 英国摇滚 50年代,英国基本上全盘接受来自美国的摇滚乐文化。两国没有语言鸿沟,美国又在战争期间驻军英国,这使得英美两国在同一时期产生了青少年次文化。英国的爵士乐深受美国影响,布鲁斯和布基伍基风格在英国结合成“传统爵士乐”(Trad Jazz),在社会上风行一时。发源于美国民歌、门槛比较低“噪音爵士乐”在50年代的英国非常流行,很多后来的摇滚乐、民乐、节奏音乐以及节奏布鲁斯音乐家最初是在这种业余乐队里发现自己的潜力。同时,英国观众从电影中接触到美国的摇滚乐文化,《摇摆时钟》这首歌随着电影流传到英国,在进入美国流行音乐排行榜之前4个月,就被英国观众捧上了自己的排行榜。T. Gracyk, I Wanna Be Me: Rock Music and the Politics of Identity(Temple University Press, 2001), pp. 117–18.其他美国摇滚名人,包括猫王、小查理和巴迪·霍利,都是英国榜单上的常客。 面对这场音乐风暴,英国业界最初的反应是——照抄。制作公司找来一些临时乐手,给偶像歌手伴奏翻唱流行的美国歌。尽管英国很快出现了本土草根摇滚乐队,美国音乐仍然主导着这块市场。1958年,英国终于产生了真正的摇滚乐,克里夫·理查德带着一首《Move it》走上排行榜第二名。同时也有一些摇滚乐手通过电视剧走红。克里夫·理查德和他的乐队“影子”是这一时代最成功的英国摇滚乐队。 60年代初期,当摇滚乐在美国走向衰退的时候,萌发于英国市区的小乐团终于找到自己的机会。利物浦、曼彻斯特、伯明翰和伦敦等大城市成为这些乐队的聚集地。此时,当年的玩“噪音爵士乐”的年轻人纷纷转投“节拍音乐”。其中有个叫“四人组”的小团体,即是后来的披头士乐队。披头士和很多其他类似的乐队带动起摇滚乐复兴,约在1963年在英国闯出名气,1964年起进入美国市场,被称为英伦入侵。紧随在披头士之后的乐队有动物合唱团、奇想乐团、谁人(The Who)等世界熟知的名字。这些风格各异的乐队又发展出不同的摇滚流派,此时经典摇滚才退出流行。 摇滚乐的影响远远超出了一种音乐形式,它深深影响一代人的生活方式和处事态度。这是美国黑人和白人首次有文化共同语言,在某种程度上,摇滚乐推动了民权运动。 早期的摇滚歌曲多是关于汽车、学校、约会和衣着。摇滚乐的听众们多多少少接触着歌中描绘的事件和冲突,在心中产生共鸣。很多当时被当做禁忌的话题,比如性,在摇滚乐中被肆无忌惮地唱出来。这种新音乐试图打破束缚,表达出人们感受到,但不敢说的事情。此时,美国年轻人的文化也正在觉醒。 文化影响 种族 摇滚乐把非裔美国人的“种族音乐”介绍给成长中的白人青少年。这种音乐的流行,使黑人音乐家接触到白人听众,也使白人音乐家接触到黑人听众。交叉文化感染促进了种族间相互了解。 摇滚乐流行的时代,美国种族冲突进入一个全新时期。奴隶制廢除以后,美国一直有所谓的隔离但平等政策。从19世纪末开始,这一歧视条款逐渐激起黑人的民权运动,而同时也有一些白人种族主义者镇压此类反抗。白人青少年听黑人音乐的问题,在社会上不可避免地触发了强烈的种族主义反应,种族主义者认为,这一行为破坏了必须存在的种族隔离。也有很多观察家认为,摇滚乐预示了种族隔离的末路。黑人和白人共同创造的新的音乐形式,使不同的种族分享同样的感情经验,促进了跨种族协作。最终最高法院在1954年取消了隔离但平等政策。 青少年文化 摇滚乐是第一个年轻人独有的音乐流派。即使独自一人,摇滚乐曲也会让一个青少年感到归属感。 摇滚乐随着婴儿潮一代的成长而诞生,它和这一代人的生活经历紧紧联系在一起。和父辈相比,婴儿潮一代的童年相对富裕,有更多休闲时间,也更有机会发展出属于自己的次文化。摇滚乐就是这一需求的产物。摇滚乐不仅仅是存在于广播、唱片、点唱机、音乐电视节目上,它们还扩展到电影、服饰、发型、汽车和特有的语言。对摇滚乐的态度证明了父母一辈和孩子一辈的代沟。摇滚乐展示了父母的所有担忧:青年反叛社会,涉入犯罪行为。特别是,他们竟然和这么多陌生的、来自各种背景和种族的年轻人拥有同样的爱好。 在美国,这一担忧甚至在漫画书上有所体现。在一本叫《真爱罗曼史》(1956)的漫画杂志中,有一篇6页的小故事《摇滚没有真爱》。故事讲述一个反叛的少女爱上一个摇滚迷男孩,但最终在父母的压力下抛弃他,转投一个古典音乐迷的怀抱。 在英国,战后重建工作比美国更漫长,因此参与摇滚运动的多是劳工家庭的青年(不同于美国的中产阶级富裕青年)。他们最初只是在服饰上反叛,后来才发展出更有持续力的摩托车摇滚青年(rockers)。 在商业领域,摇滚乐重新定义了流行音乐以迎合新兴的年轻人市场。这种摇滚乐经常强调年轻人的消费品,特别是汽车和具有叛逆色彩的服饰。 舞蹈风格 从50年代初到60年代初,摇滚乐的发展总是催生出最新的群舞形式。最初,年轻人发现摇滚乐不同寻常的节奏非常适合旧式的吉特巴舞(一种快四步摇摆舞)。一时之间跳舞形成风潮,高中举办舞会,体育馆用跳舞健身,在自己家地下室开舞会都风行一时。电视刚开始普及,年轻人从电视上学最新的舞步,最时髦的衣着。这一系列文化和音乐密不可分。 从60年代中期开始,摇滚乐逐渐让位给其他衍生音乐流派,这一时期的舞步也紧随其后,出现了“伤风败俗的”扭摆舞。舞蹈紧随音乐革新,在随后很多例子中有所体现,如放克、迪斯科、浩室音乐、铁克诺音乐和嘻哈音乐。 相关书籍 The Fifties by Pulitzer Prize winning author David Halberstam(1996)Random House(ISBN 978-0-517-15607-0)provides information and analysis on fifites popular culture exploring major social and cultural changes including television, transistor radios, the phenomenon of Elvis Presley and the rise of rock-and-roll. The Rolling Stone Illustrated History | Rock N Roll: An Alternative History of American Popular Music(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9), pp. 111–25.40年代,这一类乐队越来越喜欢使用高音号(包括萨克斯管)、说唱歌词以及布基伍基节奏(极快的爵士乐炫技演奏)。二战期间,由于缺乏物资、观众和乐手,传统的大爵士乐队难以为继,纷纷改成几个人上台的小乐队,仅留必要的吉他手、贝斯手和鼓手。P. D. Lopes, The rise of a jazz art world(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2), p. 132 40年代,电吉他、麦克风、黑胶唱片和放大器都已经被发明出来,摇滚乐随之诞生。当时的音乐工业也在变化,大西洋唱片等专门服务小众的独立公司成立,还有同一类型的独立电台专门推广它们的音乐。越来越多相对富裕的白人青少年迷上了这种音乐,这也促进了“摇滚乐”发展成声势宏大的独立流派。 “摇滚”这个词原本用来描述船只在大海上的动态。20世纪早期,这个词既可以用来形容黑人教会的崇拜热潮,也用来暗指性行为。早在“摇滚”这个词广为流传以前,已经有数个福音音乐、布鲁斯和摇摆乐唱片使用了这个词汇。40年代,这个词用来专指面向黑人市场的节奏布鲁斯。 1942年,告示牌 (杂志)的专栏作家开始把一些快节奏的歌称为“摇滚”。 1951年,克利夫兰的广播DJ“月亮狗”开始大量播放这一类音乐,并坚持把它们称为“摇滚”,使这个词得以走红。1952年3月21日,“月亮狗”在克利夫兰组织了第一场摇滚音乐会,名为“月亮狗加冕舞会”。当天混合了各色人种的观众和表演者,数以千计的场外乐迷试图闯入场内,使音乐会在接近骚乱的最后一曲中结束。 由于摇滚的崛起是一场循序渐进的演化,很难说哪一张唱片是“第一张”摇滚专辑。 早期美国摇滚乐(1953-1963) 乡村摇滚 “乡村摇滚”通常指(但不是专指)20世纪50年代中期,由白人音乐家表演并录制的摇滚乐。主要代表人物有埃尔维斯·普雷斯利、卡尔·帕金斯、杰瑞·李·劉易斯。他们的作品比较偏重于摇滚乐对乡村音乐的传承。同一时代的黑人音乐家,其摇滚乐往往带有节奏布鲁斯风格,不归于“乡村摇滚”这一类。 1954年埃尔维斯·普雷斯利(猫王)在田纳西州孟菲斯市的太阳工作室录制了一首小有名气的单曲《》(That's All Right, Mama)。普雷斯利演奏了一种糅合了乡村音乐和布鲁斯音乐风格的新音乐形式,后被称为乡村摇滚,它以呃逆式的唱腔、迅速有力的鼓点和近乎痉挛的吉他风格而闻名。他由此开始成为了第一个摇滚音乐巨星。第二年,描述青少年叛逆的电影《》使用的《》当主题曲,开启了摇滚机车的隆隆轰鸣。《摇摆时钟》是历史上最轰动的摇滚歌曲之一,年轻人疯狂地追随“比尔海利与彗星合唱团”,在某些地方引起骚乱。可以说,是《摇摆时钟》把摇滚乐介绍给世界。 1956年,更多乡村摇滚歌曲在社会上传唱,其中有约翰尼·卡什的《》、卡尔·帕金斯的《藍色麂皮鞋》、埃尔维斯的《伤心旅馆》。在接下来的数年里,乡村摇滚成为商业上最成功的摇滚风格。后期的乡村摇滚,特别是创作型歌手巴迪·霍利的作品,深深影响了以披头士乐队为首的英伦入侵时代音乐,并由此影响了至今的流行音乐。 嘟·喔普 嘟·喔普是50年代最流行的音乐形式之一。它强调多声部合音和无意义的配音唱词。由于配音声部常使用“嘟”、“吧”等唱词,因而得名。 作品翻唱 很多早期的白人摇滚名作都是翻唱或借鉴已有的黑人节奏布鲁斯歌曲。从40年代末到50年代初,节奏布鲁斯发展出了更强烈的节奏和更狂野的风格,以适合当时流行的大众舞蹈。虽然此时黑人音乐仍然被许多白人经营的电台所忌讳,但音乐家和制作人们很快发现了摇滚乐的潜力,并且竞相投资白人对黑人音乐的翻唱活动。大多数猫王普雷斯利早期的成名作都是翻唱自黑人节奏布鲁斯,包括《没事了,妈妈》(That's All Right, Mama)、《肯塔基的蓝月亮》(Blue Moon of Kentucky)等。 翻唱是当时的唱片工业的习惯做法,美国版权法中的强制许可法令让这一行为变得更加容易(现在也是如此)。最常见的形式是把黑人节奏布鲁斯翻唱成白人流行音乐。消费力更强的白人听众更容易被自己熟悉的曲调打动,因此被“主流化”的布鲁斯音乐销量更好。这里面也许有种族偏见的因素,不过白人市场有更成熟的分销网络,在各方面都占有优势。 黑人音乐家被翻唱以后,也并不总是一无所得。最有名的例子是,白人歌手帕特·布恩把黑人小理查的歌曲《长个子萨利》翻唱成更大众的版本。不久,这首翻唱歌流行起来,小理查德的原版也获得了宝贵的电台播放机会。为此,小理查德曾经在自己的听众面前把帕特·布恩称为“使我成为百万富翁的人”。 衰退 评论界普遍认为,50年代末到60年代初,第一波摇滚乐开始退潮。M. Campbell, Popular Music in America: And the Beat Goes on: Popular Music in America(Publisher Cengage Learning, 3rd edn., 2008), p. 172.到1959年为止,猫王入伍,小理查转行当牧师,杰瑞·李·劉易斯和查克·贝里入狱,又爆发了唱片公司贿赂电台的丑闻。1959年2月3日,巴迪·霍利、里奇·瓦倫斯和死于同一场空难,当天被称为“音乐死去的那一天”。这一切给世人摇滚乐灭亡的印象。这时的摇滚乐被指有“女性化”倾向,歌曲排行榜充斥着爱情民谣,全都以女性听众为主打市场。这与摇滚乐的叛逆精神背道而驰。 不过也有历史学家认为,这一时期的音乐仍然有些成就,比如出现了多轨道录音,出现了电声的尝试。车库摇滚和冲浪音乐也在这一时期产生。年轻人中还自发形成了一种全民参与的舞蹈——扭摆舞。 英国摇滚 50年代,英国基本上全盘接受来自美国的摇滚乐文化。两国没有语言鸿沟,美国又在战争期间驻军英国,这使得英美两国在同一时期产生了青少年次文化。英国的爵士乐深受美国影响,布鲁斯和布基伍基风格在英国结合成“传统爵士乐”(Trad Jazz),在社会上风行一时。发源于美国民歌、门槛比较低“噪音爵士乐”在50年代的英国非常流行,很多后来的摇滚乐、民乐、节奏音乐以及节奏布鲁斯音乐家最初是在这种业余乐队里发现自己的潜力。同时,英国观众从电影中接触到美国的摇滚乐文化,《摇摆时钟》这首歌随着电影流传到英国,在进入美国流行音乐排行榜之前4个月,就被英国观众捧上了自己的排行榜。T. Gracyk, I Wanna Be Me: Rock Music and the Politics of Identity(Temple University Press, 2001), pp. 117–18.其他美国摇滚名人,包括猫王、小查理和巴迪·霍利,都是英国榜单上的常客。 面对这场音乐风暴,英国业界最初的反应是——照抄。制作公司找来一些临时乐手,给偶像歌手伴奏翻唱流行的美国歌。尽管英国很快出现了本土草根摇滚乐队,美国音乐仍然主导着这块市场。1958年,英国终于产生了真正的摇滚乐,克里夫·理查德带着一首《Move it》走上排行榜第二名。同时也有一些摇滚乐手通过电视剧走红。克里夫·理查德和他的乐队“影子”是这一时代最成功的英国摇滚乐队。 60年代初期,当摇滚乐在美国走向衰退的时候,萌发于英国市区的小乐团终于找到自己的机会。利物浦、曼彻斯特、伯明翰和伦敦等大城市成为这些乐队的聚集地。此时,当年的玩“噪音爵士乐”的年轻人纷纷转投“节拍音乐”。其中有个叫“四人组”的小团体,即是后来的披头士乐队。披头士和很多其他类似的乐队带动起摇滚乐复兴,约在1963年在英国闯出名气,1964年起进入美国市场,被称为英伦入侵。紧随在披头士之后的乐队有动物合唱团、奇想乐团、谁人(The Who)等世界熟知的名字。这些风格各异的乐队又发展出不同的摇滚流派,此时经典摇滚才退出流行。 摇滚乐的影响远远超出了一种音乐形式,它深深影响一代人的生活方式和处事态度。这是美国黑人和白人首次有文化共同语言,在某种程度上,摇滚乐推动了民权运动。 早期的摇滚歌曲多是关于汽车、学校、约会和衣着。摇滚乐的听众们多多少少接触着歌中描绘的事件和冲突,在心中产生共鸣。很多当时被当做禁忌的话题,比如性,在摇滚乐中被肆无忌惮地唱出来。这种新音乐试图打破束缚,表达出人们感受到,但不敢说的事情。此时,美国年轻人的文化也正在觉醒。 文化影响 种族 摇滚乐把非裔美国人的“种族音乐”介绍给成长中的白人青少年。这种音乐的流行,使黑人音乐家接触到白人听众,也使白人音乐家接触到黑人听众。交叉文化感染促进了种族间相互了解。 摇滚乐流行的时代,美国种族冲突进入一个全新时期。奴隶制廢除以后,美国一直有所谓的隔离但平等政策。从19世纪末开始,这一歧视条款逐渐激起黑人的民权运动,而同时也有一些白人种族主义者镇压此类反抗。白人青少年听黑人音乐的问题,在社会上不可避免地触发了强烈的种族主义反应,种族主义者认为,这一行为破坏了必须存在的种族隔离。也有很多观察家认为,摇滚乐预示了种族隔离的末路。黑人和白人共同创造的新的音乐形式,使不同的种族分享同样的感情经验,促进了跨种族协作。最终最高法院在1954年取消了隔离但平等政策。 青少年文化 摇滚乐是第一个年轻人独有的音乐流派。即使独自一人,摇滚乐曲也会让一个青少年感到归属感。 |
(循環),干支60年循環一次稱「六十甲子」。 | 干支,十天干與十二地支搭配成六十對,稱「六十甲子」。 |
head and neck surgery)是一門醫學專科,專門研究耳、鼻、喉病變的診斷及治療,近來除了顱骨、腦部及牙齒以外的外科領域也被歸入這個專科。耳、鼻、喉是頭顱內三個相連的器官,由於這個部位的病變都會相互影響,所以常集中一起研究。日常醫生會用耳、鼻、喉三個字的英文簡寫“ENT”(ear, nose, and throat)來表示這門科學。耳鼻喉科一般包含了醫師、護士、語言治療師以及聽力師。 註釋 參看 口腔 急鼻渊、慢鼻渊 鼻竇炎(Sinusitis)- 急性鼻竇炎(acute rhinosinutis/ARS)、慢性鼻竇炎(chronic rhinosinutis/CRS) 鼻炎(Rhinitis)- 腮腺炎(Parotitis)- 咽喉炎(Laryngitis)- 咽喉和聲帶發炎inflammation of larynx and vocal cords producing hoarseness 扁桃腺炎(Tonsillitis)- 扁桃腺發炎引致的痛楚、吞咽困難、發燒等症狀。 咽喉炎(Pharyngitis)- 咽喉發炎引致的痛楚、吞咽困難、發燒等症狀。 耳炎 外耳炎(Otitis externa) 中耳炎(Otitis media) 内耳炎(Otitis interna) 聲帶囊腫 聽力學 口腔頜面外科 言語治療 嗓音治療 吞嚥障礙 聽能復健 外部連接 協會和學會 http://jemds.com/latest-articles.php?at_id=5185 PAPILLARY CARCINOMA IN THYROGLOSSAL CYST American Academy of Otolaryngology-Head and Neck Surgery American Laryngological, Rhinological and Otological Society (The Trilogical Society) American Head and Neck Society British Association of Otorhinolaryngologists-Head and Neck Surgeons Australian Society of Otolaryngology-Head and Neck Surgery Canadian Society of Otolaryngology–Head and Neck Surgery | (The Trilogical Society) American Head and Neck Society British Association of Otorhinolaryngologists-Head and Neck Surgeons Australian Society of Otolaryngology-Head and Neck Surgery Canadian Society of Otolaryngology–Head and Neck Surgery The Voice Foundation American Society of Pediatric Otolaryngology International Federation of Oto-rhino-laryngological Societies American Academy of Facial Plastic and Reconstructive Surgery American Academy of Otolaryngic Allergy American Broncho-Esophagological Association American Laryngological Association Society for Ear, Nose and Throat Advances in Children European Federation of Otorhinolaryngological Societies American Rhinologic Society American Otological |
365.242 189 670天〈公制〉。 由於歲差的變動和地球軌道的變化(例如潮汐減速使地球自轉角速度漸漸變慢),回歸年的長度會作平穩的改變。這項線性的變化可以用多項式即時的表示: 差值〈天〉 = −0.000 000 061 62×天數〈自2000年起以儒略年顯示的天數〉 或是每年約5mS,這意味著2000年來回歸年的長度已經增長了10秒。 註:此處和後續的公式中,一天的長度都採用86400秒〈公制〉,與使用2000年歷元起算的儒略年〈365.25天〉。時間的標示是以曆表時為基礎的地球時〈取代之前使用的曆表時〉,與世界時不同,會跟隨著變化莫測的地球自轉適時的修正。兩者之間的差異〈雖小但會累積,稱為ΔT)〉會依據在地球上每日例行的觀測去修正,以應用在像歷法、天文學史的研究以及食的觀測。 不同的長度 如同前面所提的,回歸年的長度會根據所選的參考點而有些所不同。這個原因是,分點的進動是很穩定的但太陽的速度在一年中明顯的有所不同,當地球在軌道的近日點時(目前在1月3日至4日),他的運動速度會比平均速度快(從地球看太陽也是如此);因此在黃道上到達近日點的時間會比較快一點(與恆星年的差額較小),而在這個點上測量的"回歸年"便會比平均值長一點。在實際的情形則是測量太陽回至冬至點的回歸年(日期在12月21日至22日),與近日點非常接近。 反過來,夏至點接近遠日點,這時太陽在軌道上運行的速度比平均速度慢,因此需要比較長的時間才能(由歲差)到達(前一年的)定點(與在冬至點時經過相同的角距離),所以測量的回歸年長度短於平均值。以晝夜平分點測量的值介於其間,而且現在測量的平回歸年的長度也與上述的值接近。晝夜平分點相對於近日點繞行完整一周的時間(大約在21,000年),回歸年的長度也會隨同選擇的定點,在平回歸年的長度附近震盪。 目前在黃道上回到各主要點的回歸年值和他們每年的變化如下式: 春分點:365.24237404 + 0.00000010338×a days 夏至點:365.24162603 + 0.00000000650×a days 秋分點:365.24201767 − 0.00000023150×a | 春分點:365.24237404 + 0.00000010338×a days 夏至點:365.24162603 + 0.00000000650×a days 秋分點:365.24201767 − 0.00000023150×a days 冬至點:365.24274049 − 0.00000012446×a days 注意這4個點的平均值是公制365.2422天(平回歸年),以秒為單位來測量時,這些數值會越來越小,也意味著年會越來越短。現在,以秒為單位來測量實際的一天,正在緩慢且穩定的增長,所以一年確實的天數也正在逐漸減少。 曆年 曆法的規則和春分點 回歸年最有趣的是如何保持曆年與季節起點的同步,所有進步的太陽曆都源自於古埃及算術的曆法。這意味著設立簡單的規則就可以達到最好的天文數值。 不过在阅读以下内容时,请读者注意,尽管儒略历、格历以及伊朗历、现代印度历都测量春分点,但中国历法其实是定冬至点的(《山海經》的「大荒東經」與「大荒西經」以神話語境分別記載6座日出之山與日落之山,按南北走向排列,最南位置乃冬至標誌山,最北位置乃夏至標誌山)。另外古埃及历法实际上其岁首跟天狼星有关,并非定春分点。古希腊有不少城邦以夏至(比如雅典)或者秋分为岁首。 在太陽曆的歷史上有5個著名的規則(估計的)被使用過,被使用或是被建議: 參見 恒星年 年 近点年 远点年 |
- 快新星的速度比慢新星快,光度從太陽的數倍临时增加至50,000至100,000倍。新星對星際物質的貢獻並不大,在銀河系內只相當於超新星的1/50,紅巨星和超巨星的1/200。 光度的上升是快還是慢,與新星的類型有關,而在到達高峰之後,光度的下降是很穩定的。從最大光度下降2至3個星等所花費的時間,可以用來對新星進行分類。快新星在短於25天的時間內光度會下降2等,慢新星則會超過80天才降低2星等。 再發新星 只要伴星能繼續的供應氫在白矮星的表面吸積,一顆白矮星就能反覆的爆發成為新星,例如蛇夫座 RS,就是一顆已經知道有過6次爆發記錄的新星(分別在1893、1933、1958、1967、1985和2006年)。再發新星是罕見的。有人推测多數新星會再發,其间隔为1,000年到100,000年,取决于白矮星質量吸積的速率、表面重力的強度;質量較大的白矮星吸積足夠下次爆炸的燃料所需要的時間短於質量較低的,也就是質量大的白矮星再發的間隔較短。 名称由来 1572年,丹麥天文學家第谷·布拉赫在仙后座觀察到超新星SN 1572,並且在他的著作《de nova stella》(拉丁文,意思為“關於新星”)中描述時,給了“新星”這個名稱。在書中,他以近處的物體應該會相對於恆星產生位置的改變,來論述說新星的距離非常遙遠。雖然這是一顆超新星,而不是一顆傳統的新星,但直到1930年代人們才意識到這兩個概念的不同。 测距:标准烛光 新星有些特性可以做為距離的標準燭光,像是絕對星等的分布是雙峰的,一個主峰值在-7.5等,另一個次要的在-8.8等;大致上在峰值之後的15天,會有相似的絕對星等(-5.5)。以新星建立的距離估計,和以造父變星對鄰近的星系和星系團估計的距離比較,它們是比較準確的。 产生鋰 2015年2月19日,日本國立天文台研究團隊從觀察2013年海豚座新星發現,新星爆炸製成大量鋰元素,這意味著經典新星爆炸可能是宇宙製造鋰元素的主要機制。 1890年以後的明亮新星 註:請隨時加入亮度超過6.0等以上的新星。 註 在摩根—肯納光譜分類下,新星的光譜屬於 Q 型。 相關條目 激變變星 蟹狀星雲 矮新星 极超新星 新星遺跡 超新星 再發新星 蛇夫座 RS | Q 型。 相關條目 激變變星 蟹狀星雲 矮新星 极超新星 新星遺跡 超新星 再發新星 蛇夫座 RS 北冕座T 羅盤座 T 參考資料 外部連結 General Catalog of Variable Stars |
生物物理学 | 细胞生物学 |
製作 居內在他的DVD評論中解釋說,他最初為英國女演員艾蜜莉·華森寫了艾蜜莉的角色。在初稿中,艾蜜莉的父親是住在倫敦的英國人。然而,華森的法語並不流利,當她因與《謎霧莊園》的拍攝衝突而無法拍攝時,居內為一位法國女演員改寫了劇本。奧黛莉·朵杜是他試鏡的第一位女演員,她在1999年的電影《》的海報上看到了她。 拍攝期間於2000年3月2日至7月7日,主要在巴黎進行。艾蜜莉的工作場所「Café des 2 Moulins」是一個真實的地方。 電影製作人利用電腦合成影像(包括電腦動畫), 和數碼中間片。 工作室場景是在德國科隆的「Coloneum Studio」拍攝的。 這部電影與1994年電影《重慶森林》的下半部有著許多相同的情節主題。 公布 本片於2001年4月25日在法國、比利時和瑞士法語區上映,隨後在各種影展放映和世界各地上映。2001年下旬時在北美、英國和大洋洲地區獲得了有限的上映。 坎城影展的評審員將《艾蜜莉的異想世界》描述為“無趣”,因此它沒有在電影節上放映,儘管他觀看的版本是沒有音樂的早期剪輯版。由於法國媒體和觀眾的熱烈歡迎與評審員的反應形成鮮明對比,《艾蜜莉的異想世界》缺席電影節引起了一些爭議。 大衛·馬丁·瓊斯(David Martin-Jones)在的一篇文章中表示,這部電影“(穿著)其國家(法國)身份”,這吸引了主流電影和藝術電影的觀眾。 迴響 關鍵評論 在爛番茄上,根據186條評論,本片獲得了89%的支持率,平均評分為 8.10/10。該網站的批評共識是:“感覺良好的艾蜜莉是一個活潑、奇特的魅力者,將奧黛莉·朵杜展示為令人愉快的女主角。” 在 Metacritic 上,根據31位評論家的評分,本片在100分中獲得了69分,表明“普遍好評”。 來自《帝國雜誌》的艾倫·莫里森(Alan Morrison)給了《艾蜜莉的異想世界》5顆星,並稱其為“年度最佳之一,具有與 《大鼻子情聖》和《郵差》相似的交叉潛力。鑑於其古怪的內心,它很可能會超越所有這些”。 美國CNN的保羅·塔塔拉(Paul Tatara)讚揚了《艾蜜莉的異想世界》的頑皮天性。在他的評論中,他寫道:“它異想天開、自由放養的天性常常令人著迷;尤其是第一個小時,充滿了和藹可親、諷刺的笑聲。” 本片受到了《》的評論家塞爾日·卡甘斯基(Serge Kaganski)的抨擊,認為這是一個不切實際的、風景如畫的法國社會,少數民族極少。 居內駁斥了批評,指出照片集包含來自不同種族背景的人的照片,而扮演盧西恩的賈梅·德布茲是摩洛哥後裔。 票房 本片在法國432家電影院上映,首映週票房4320萬法國法郎(約620萬美元),位居榜首。 該片在前十名中持續了22週。 這是當年法國票房最高的電影,總收入為4100萬美元。 獎項 這部電影被《紐約時報》選為“有史以來最好的一千部電影”之一。 這部電影在《帝國雜誌》的“世界電影一百部最佳電影”中排名第二。 《》雜誌在其十年(2000-2009年)50部最佳電影名單中排名第二。 2016年8月,《BBC雜誌》對21世紀迄今為止最偉大的一百部電影進行了一項民意調查,《艾蜜莉的異想世界》排名第87名。 《娛樂周刊》將該電影海報評為過去25年25大電影海報中的最佳海報之一。 它還命名了艾蜜莉在巴黎為她心愛的尼諾設置了一場野鵝追逐,在其前25名浪漫手勢列表中排名第9。 2010年,美國電影攝影師協會在網路上的觀眾投票將《艾蜜莉的異想世界》評為十年來最佳拍攝電影。 《艾蜜莉的異想世界》被《滾石雜誌》評為有史以來50部最偉大的浪漫喜劇中的第37名。 原聲帶 《艾蜜莉的異想世界》的原聲帶由扬·提尔森創作。 音樂劇 2013年8月23日,作曲家丹·梅斯 (Dan Messe),的創始人和成員之一,證實了他將與和合作,為《艾蜜莉的異想世界》的音樂改編作品創作配樂。 梅斯還確認他將為該節目創作所有原創音樂,而不是使用扬·提尔森樂譜。 於2015年8月在伯克利話劇團(Berkeley Repertory Theater)首演。 該音樂劇於2017年3月在百老匯開演,並於2017年5月結束。 這部作品於2016年12月在洛杉磯的阿曼森劇院(Ahmanson Theatre)開始了百老匯前的演出,由菲莉帕·蘇擔任主角。 居內因厭惡音樂劇而與音樂劇保持距離,稱他只出售了為兒童慈善機構“”籌集資金的權利。 評價 對於2007年的電視節目《生死一點靈》,一個“古怪的童話故事”,美國廣播公司(ABC)尋求一種《艾蜜莉的異想世界》的感覺,與“奇思妙想、精神和魔法”相同的和弦。《生死一點靈》的創作者布萊恩·富勒說《艾蜜莉的異想世界》是他最喜歡的電影。“我喜歡的所有東西都在那部電影中得到體現”,他說。“這是一部讓我因善良而不是悲傷而哭泣的電影”。《紐約時報》對《生死一點靈》的評論報導稱“《艾蜜莉的異想世界》對《生死一點靈》的影響無處不在”。 參見 法國電影 參考文獻 外部連結 | 柯立紐夫人(Mrs. Collignon) 飾演 伊娃(Eva),尼諾的同事 飾演 菲洛梅妮(Philomène),一名空姐 飾演 照片上神秘男子 飾演 昏迷中的女人 製作 居內在他的DVD評論中解釋說,他最初為英國女演員艾蜜莉·華森寫了艾蜜莉的角色。在初稿中,艾蜜莉的父親是住在倫敦的英國人。然而,華森的法語並不流利,當她因與《謎霧莊園》的拍攝衝突而無法拍攝時,居內為一位法國女演員改寫了劇本。奧黛莉·朵杜是他試鏡的第一位女演員,她在1999年的電影《》的海報上看到了她。 拍攝期間於2000年3月2日至7月7日,主要在巴黎進行。艾蜜莉的工作場所「Café des 2 Moulins」是一個真實的地方。 電影製作人利用電腦合成影像(包括電腦動畫), 和數碼中間片。 工作室場景是在德國科隆的「Coloneum Studio」拍攝的。 這部電影與1994年電影《重慶森林》的下半部有著許多相同的情節主題。 公布 本片於2001年4月25日在法國、比利時和瑞士法語區上映,隨後在各種影展放映和世界各地上映。2001年下旬時在北美、英國和大洋洲地區獲得了有限的上映。 坎城影展的評審員將《艾蜜莉的異想世界》描述為“無趣”,因此它沒有在電影節上放映,儘管他觀看的版本是沒有音樂的早期剪輯版。由於法國媒體和觀眾的熱烈歡迎與評審員的反應形成鮮明對比,《艾蜜莉的異想世界》缺席電影節引起了一些爭議。 大衛·馬丁·瓊斯(David Martin-Jones)在的一篇文章中表示,這部電影“(穿著)其國家(法國)身份”,這吸引了主流電影和藝術電影的觀眾。 迴響 關鍵評論 在爛番茄上,根據186條評論,本片獲得了89%的支持率,平均評分為 8.10/10。該網站的批評共識是:“感覺良好的艾蜜莉是一個活潑、奇特的魅力者,將奧黛莉·朵杜展示為令人愉快的女主角。” 在 Metacritic 上,根據31位評論家的評分,本片在100分中獲得了69分,表明“普遍好評”。 來自《帝國雜誌》的艾倫·莫里森(Alan Morrison)給了《艾蜜莉的異想世界》5顆星,並稱其為“年度最佳之一,具有與 《大鼻子情聖》和《郵差》相似的交叉潛力。鑑於其古怪的內心,它很可能會超越所有這些”。 美國CNN的保羅·塔塔拉(Paul Tatara)讚揚了《艾蜜莉的異想世界》的頑皮天性。在他的評論中,他寫道:“它異想天開、自由放養的天性常常令人著迷;尤其是第一個小時,充滿了和藹可親、諷刺的笑聲。” 本片受到了《》的評論家塞爾日·卡甘斯基(Serge Kaganski)的抨擊,認為這是一個不切實際的、風景如畫的法國社會,少數民族極少。 居內駁斥了批評,指出照片集包含來自不同種族背景的人的照片,而扮演盧西恩的賈梅·德布茲是摩洛哥後裔。 票房 |
乔治·温斯顿(George Winston) 凯文·柯恩(Kevin Kern) 喬許·葛洛班(Josh Groban) 麥克·鍾斯(Michael Jones) 比爾·道格拉斯(Bill Douglas) 尼克拉斯·根(Nicholas Gunn) 蘇珊·絲雅妮(Suzanne Ciani) 大衛·蘭茲(David Lanz) 大衛·阿肯斯頓(David Arkenstone) 史提夫·洛奇(Steve Roach) 韋恩·格勒茲(Wayne Gratz) 保羅·溫特(Paul Winter) 麥克·芝特(Michael Gettel) 麥克·窩蘭(Michael Whalen) 奧特瑪·利伯特(Ottmar Liebert) 第三勢力(3rd Force) 傑絲·庫克(Jesse Cook) 埃里克·廷斯達與南茜·蘭波(Eric Tingstad & Nancy Rumbel) 布勒利·約瑟夫(Bradley Joseph) 約翰·提什(John Tesh) 2002(乐团) Mehdi(梅迪) Checkfield() Jonn Serrie() Jim Brickman 加拿大 雷恩·寇伯(Ron Korb) 罗琳娜·麦肯尼特(Loreena McKennitt) 馬修·連恩(Matthew Lien) 希臘 范吉利斯(Vangelis) 雅尼(Yanni) Chris Spheeris 德国 謎(ENIGMA) 丛林深处(Deep Forest) 格林高利合唱团(Gregorian) 银杏花园(Ginkgo Garden) 橘梦乐团(Tangerine Dream) Jean Ven Robert Hal Klaus Schulze Cusco Oliver Shanti Karunesh Mars Lasar Aschera Christopher Franke Yara Bella Sonus Bernward Koch 法国 让-米歇尔·雅尔 ERA 其他 Earl | 2002(乐团) Mehdi(梅迪) Checkfield() Jonn Serrie() Jim Brickman 加拿大 雷恩·寇伯(Ron Korb) 罗琳娜·麦肯尼特(Loreena McKennitt) 馬修·連恩(Matthew Lien) 希臘 范吉利斯(Vangelis) 雅尼(Yanni) Chris Spheeris 德国 謎(ENIGMA) 丛林深处(Deep Forest) 格林高利合唱团(Gregorian) 银杏花园(Ginkgo Garden) 橘梦乐团(Tangerine Dream) Jean Ven Robert Hal Klaus Schulze Cusco Oliver Shanti Karunesh Mars Lasar Aschera Christopher Franke Yara Bella Sonus Bernward Koch 法国 让-米歇尔·雅尔 ERA 其他 Earl Klugh Cera & Poggi Rasa 亞洲 |
凡县级地方国家机关所在地,均应设置镇的建制。 总人口在二万以下的乡,乡政府驻地非农业人口超过二千的,可以建镇。 总人口在二万以上的乡,乡政府驻地非农业人口占全乡人口10%以上的,也可以建镇。 少数民族居住地区、人口稀少的边远地区、山区和小型工矿区、小港口、风景旅游区、边境口岸等地,非农业人口虽不足二千,如确有必要,也可设置镇。 歷年建制镇数量 参考文献 参见 经济发达镇(镇级市系媒体对经济发达镇的曲解) | 总人口在二万以上的乡,乡政府驻地非农业人口占全乡人口10%以上的,也可以建镇。 少数民族居住地区、人口稀少的边远地区、山区和小型工矿区、小港口、风景旅游区、边境口岸等地,非农业人口虽不足二千,如确有必要,也可设置镇。 歷年建制镇数量 参考文献 参见 经济发达镇(镇级市系媒体对经济发达镇的曲解) 民族镇 市鎮 城市 市 |
2000年代奇幻片 2000年代冒險片 2001年美國電影作品 奧斯卡最佳攝影獲獎電影 奧斯卡最佳原創配樂獲獎電影 奥斯卡最佳视觉效果获奖电影 英国电影学院奖最佳影片 奥斯卡最佳化妆与发型设计奖获奖电影 美國演員工會獎電影類最佳男配角獲獎作品 雨果奖最佳戏剧表现获奖作品 美國國家電影保護局典藏 卫星奖最佳动画或混合媒体 | 演员 發行 《指环王:护戒使者》於2001年12月10日於英國首映,上映後獲得了廣泛的好評及極為成功的票房 評價 爛番茄新鮮度91%,基於228條評論,平均分為8.2/10,Metacritic評分92分,代表「普遍好評」,IMDB上得8.8分,收穫普遍讚譽。據CinemaScore調查,觀眾的平均評價於A+至F間落於「A-」。 2023年,爛番茄滿25週年特別專題中,本片在該站名列「影評家選出過去25年的最佳電影」排行榜第19名。 票房 《指环王:护戒使者》北美首映在3359家影院上映,获得4721万位列排行榜首,次周获得3870万蝉联冠军,第三周获得2001万蝉联冠军,第四周获得1620万,成功实现四连冠,北美累计3.155亿,年榜第二。海外地区收获了5.560亿,其中在原著故乡英国获得了9023万;法国3510万;德国7856万,全球總收益約8億7千萬美元,就9千3百萬美元的成本來看,票房十分成功。 參考文獻 |
zh-tw:總體經濟學;}-上的概念,以國民開支量度。 需求 (產品開發):說明設計、產品或服務要滿足功能的文件。 需要:人類為了維持生活機能或健全心靈的基礎滿足條件,相關理論如亚伯拉罕·马斯洛所提出的需求层次理论。 | 需求與供給:一種市場機制。 總需求:-{zh-hans:宏观经济学; zh-hant:宏觀經濟學; |
關於民主:在這種獨立或者説孤立的狀態下,他對民主的思考有了進一步的發展。他現在認爲民主是超階級超社會制度的,如果沒有民主, “無產階級獨裁” —— 就是現在所譯為的“無產階級專政” —— 的結果只能是“黨的獨裁,領袖的獨裁”。他甚至説要“重新估計布爾雪維克的理論”。他稱英法美的民主是“不徹底的”,但還是相對最好的,蘇德是“法西斯”,中共有“事實上采用和法西斯特同樣的手段”。他心目中的理想社會是“政治上民主主義和經濟上的社會主義”的結合體。胡適稱他“從苦痛的經驗中悟得近代民主政治的基本內容”。陳獨秀説: 著作 《独秀文存》全三册,上海亚东图书馆,1922年;安徽人民出版社,1987年12月重印,统一书号: 11102-101 《陈独秀文章选编》全三册,三联书店,1984年6月, 《陈独秀选集》,天津人民出版社,1990年; 《陈独秀著作选》全三册,上海人民出版社,1993年, 《陈独秀著作选编》全六册,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1-1,ISBN:9787208081413 《陈独秀文集》全四册,人民出版社,2013年。 电子版 《陈独秀文集》上中下三册,湖南省青苹果数据中心有限公司。 《陈独秀诗集》,湖南省青苹果数据中心有限公司。 《陈独秀杂文集》,湖南省青苹果数据中心有限公司。 《陈独秀演讲录》,湖南省青苹果数据中心有限公司。 轶事 据陈独秀自己在《实庵自传》中所讲述,他在1896年(当时他17岁)时参加怀宁县院试,当时的考的是“鱼鳖不可胜食也材木”这种截搭题,“我对于这样不通的题目,也就用不通的文章来对付,把《文选》上所有鸟兽草木的难字和《康熙字典》上荒谬的古文,不管三七二十一,牛头不对马嘴,上文不接下文地填满了一篇皇皇大文”,“谁也想不到我那篇不通的文章,竟蒙住了不在通的大宗师,把我取了第一名,这件事使我更加一层鄙薄科举”。 評價 陳獨秀 五四運動,是中國現代社會發展之必然的產物,無論是功是罪,都不應該專歸到那幾個人;可是蔡先生、適之和我,乃是當時在思想言論上負主要責任的人。 我自從一九二〇年(民國九年)隨諸同誌之後創立本黨以來,忠實的執行了國際領導者史大林、季諾維也夫、布哈林等機會主義的政策,使中國革命遭了可恥的悲慘失敗,雖夙夜勤勞而功不抵過。 有人稱讚我疾惡如仇,有人批評我性情暴燥,其實我性情暴燥則有之,疾惡如仇則不盡然,在這方面,我和我的母親同樣缺乏嚴肅堅決的態度,有時簡直是優容奸惡,因此誤過多少大事,上過多少惡當,至今雖然深知之,還未必痛改之,其主要原因固然由于政治上之不嚴肅,不堅決,而母親的性格之遺傳,也有影響罷。 胡適 因為他是一個“終身反對派”,所以他不能不反對獨裁政治,所以他從苦痛的經驗中悟得近代民主政治的基本內容,“特別最重要的是反對黨派之自由。” 獨秀在北大,頗受我與孟和(英美派)的影響,故不致十分左傾。獨秀離開北大之後,漸漸脫離自由主義者的立場,就更左傾了。 魯迅 我的來做小說,也並非自以為有做小說的才能,...但是《新青年》的編輯者,卻一回一回的來催,催幾回,我就做一篇,這裏我必得記念陳獨秀先生,他是催促我做小說最著力的一個。 我做小說,是開手於一九一八年,《新青年》上提倡「文學革命」的時候的。...這些也可以說,是「遵命文學」。不過我所遵奉的,是那時革命的前驅者的命令,也是我自己所願意遵奉的命令,決不是皇上的聖旨,也不是金元和真的指揮刀。 毛澤東 《新青年》是有名的新文化運動的雜誌,由陳獨秀主編。當我在師範學校做學生的時候,我就開始讀這一本雜誌。我特別愛好胡適、陳獨秀的文章。他們代替了梁啟超和康有為,一時成了我的模範。...我第一次同他見面是在北京。當時我在國立北京大學,他對我的影響也許比其他任何人的影響都大。...我在李大釗手下擔任國立北京大學圖書館助理員的時候,曾經迅速地朝著馬克思主義的方向發展。我在這方面發生興趣,陳獨秀也有幫助。...我第二次到上海去的時候,曾經和陳獨秀討論我讀過的馬克思主義書籍。在我一生中可能是關鍵性的這個時期,陳獨秀表明自己信仰的那些話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北伐勝利,轟轟烈烈。可是這一時期的末尾一段,我們黨搞得不好,出了一個陳獨秀主義。後來,陳獨秀反對我們,搞成托陳取消派,走到反革命方面去了。但是關於陳獨秀這個人,我們今天可以講一講,他是有過功勞的。他是五四運動時期的總司令,整個運動實際上是他領導的。他與周圍的一群人,如李大釗同誌等,是起了大作用的。我們那個時候學習作白話文,聽他說什麽文章要加標點符號,這是一大發明,又聽他說世界上有馬克思主義。我們是他們那一代人的學生。五四運動,替中國共產黨準備了幹部。那個時候有《新青年》雜誌,是陳獨秀主編的。被這個雜誌和五四運動警醒起來的人,後頭有一部分進了共產黨。這些人受陳獨秀和他周圍一群人的影響很大,可以說是由他們集合起來,這才成立了黨。我說陳獨秀在某幾點上,好象俄國的普列漢諾夫,做了啟蒙運動的工作,創造了黨,但他在思想上不如普列漢諾夫。普列漢諾夫在俄國做過很好的馬克思主義的宣傳。陳獨秀則不然,甚至有些很不正確的言論,但是他創造了黨,有功勞。普列漢諾夫以後變成了孟什維克,陳獨秀是中國的孟什維克。德蘇戰爭以後,斯大林在一篇演說裏把列寧、普列漢諾夫放在一起,聯共黨史也說到他。關於陳獨秀,將來修黨史的時候,還是要講到他。 1955年10月11日,中共七届六中全会上,毛泽东在做结论时说道:“谁不犯一点错误呢?无论是谁,总要犯一些错误的,有大有小。不可救药的人总是很少的,比如陈独秀、张国焘、高岗、饶漱石,还有陈光、戴季英。除了这样极少数之外,其他的人都是能够挽救的,都是能够经过同志们的帮助去改正错误的” 我党从建党时期到北伐时期,虽有陈独秀披着马克思主义外衣的资产阶级思想,但比较生动活泼。十月革命胜利后的第三年,我们建了党,参加党的人都是参加“五四”运动和受其影响的青年人。十月革命后,列宁在世,阶级斗争很尖锐,斯大林尚未上台,他们也是生动活泼的。陈独秀主义来源于国外社会民主党和国内资产阶级。这个时期,虽发生了陈独秀主义的错误,一般说没有教条主义。 一九二一年我党成立,只有几十个人……陈独秀没有到会,因为他有威望,选他当总书记,可是他不成材,他不成器,他是伯恩斯坦主义,民主革命他干,是激进派,社会主义他不懂,他不懂不断革命,犯了错误。 陈独秀那个人是不讲民主的。今天我听你讲了十分钟,陈独秀办不到,他不听。……不过陈独秀也有个长处,就是不爱财。他穿的衣服倒是干干净净的,办公桌上的东西都是摆得整整齐齐的。 中國共產黨 (1945年評價) 在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第一個時期中,在一九二一年至一九二七年,特別是在一九二四年至一九二七年,中國人民的反帝反封建的大革命,曾經在共產國際的正確指導之下,在中國共產黨的正確領導的影響、推動和組織之下,得到了迅速的發展和偉大的勝利。中國共產黨的全體同誌,在這次大革命中,進行了轟轟烈烈的革命工作,發展了全國的工人運動、青年運動和農民運動,推進並幫助了國民黨的改組和國民革命軍的建立,形成了東征和北伐的政治上的骨幹,領導了全國反帝反封建的偉大鬥爭,在中國革命史上寫下了極光榮的一章。但是,由於當時的同盟者國民黨內的反動集團在一九二七年叛變了這個革命,由於當時帝國主義和國民黨反動集團的聯合力量過於強大,特別是由於在這次革命的最後一個時期內(約有半年時間),黨內以陳獨秀為代表的右傾思想,發展為投降主義路線,在黨的領導機關中占了統治地位,拒絕執行共產國際和斯大林同誌的許多英明指示,拒絕接受毛澤東同誌和其他同誌的正確意見,以至於當國民黨叛變革命,向人民突然襲擊的時候,黨和人民不能組織有效的抵抗,這次革命終於失敗了。 (1951年評價) 陳獨秀的十宗罪:一、機會主義的二次革命論;二、右傾機會主義;三、右傾投降主義路線;四、托陳取消派;五、反蘇;六、反共產國際;七、反黨;八、反革命;九、漢奸;十、叛徒。 (2001年評價) 這次大革命失敗的原因,從客觀上說,一是帝國主義和封建勢力的聯合力量比革命陣營的力量要強大得多,並且有更多的政治經驗;二是國民黨背信棄義地對共產黨及其領導的工農群眾發動突然襲擊。在主觀上,是陳獨秀等人在後期犯了右傾機會主義的錯誤。......中國共產黨作為共產國際的一個支部,直接受共產國際的指導。共產國際及其代表雖然對大革命起了積極的作用,但由於他們並不真正了解中國的情況,也作出過許多錯誤的指示,出了一些錯誤的主意。幼年的中國共產黨,還難以擺脫共產國際的錯誤指導。這對釀成陳獨秀右傾機會主義錯誤有直接影響。 鄭超麟 我們在中國近代史中找不到像他這般的革命家。從甲午到辛亥到己未,我們有著不少的資產階級領袖,其中也有以「社會主義者」甚至「馬克思主義者」自命的,但到了社會主義思想和工人運動合流的時候,他們就望而卻步了,不僅拋棄了社會主義,而且淪入於最反動的營壘。從「二七」到現今,我們也有著不少的從工人運動生長出來的領袖,但他們都沾染了斯大林主義的毒素,甚至王明主義的毒素,無法解除這些毒素。惟有陳獨秀同誌能夠從盧梭主義,進於雅各賓主義,進於馬克思主義,進於列寧主義、托洛茨基主義。這一繁復而急劇的過程,完成於一個人的一生之中,而且每一個階段的轉變的時候,這個人又居於主動的領導地位,可見不是件平庸的事。這個人必須是一個不平庸的革命者性格,有絕頂的聰明、剛強的意誌、敏銳的直覺,不屈服於任何偶像或舊規的。陳獨秀同誌正是這般的性格。……我們視他為領袖,但我們視他為最有經驗的、最忠誠於革命的、最富剛強性格的領袖,並不視他為絕無錯誤的教皇。總之,我們視他為同誌,和他辯論,甚至面紅耳赤地和他辯論。……第四國際中國支部曾以中國這樣一個偉大思想家和偉大人物為領袖,是足可自豪的! 王凡西 独秀的晚年思想,一如在他的《最后论文与书信》中所表示,离托洛茨基主义已很远了。可是不光是我,还有不少同志们,都认为独秀在那些文字中所表示的思想井不能算是“最后的”。倘若“天假以年”,在往后的历史事变影响之下,他多半仍将是托派的同志——因为他那绝不势利的彻底革命者的性格,以及那个所谓天才式的观察者的思想方法,不可能符合于他的朋友胡适之的愿望:由无条件歌颂民主制进而拥护资产阶级的统治。 陈独秀的立场,如果发展到彻底,原应该与考茨基采取同一态度,根本否认人口中占极少数的工人可以组织政党来领导革命,根本否认一些资产阶级出身的知识分子可以组织代表工人阶级利益的政党,根本否认凭借军事斗争可以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可是陈独秀不会这样否定,他至死不会对这些根本意见提出疑问。……他非但没有象考茨基那样,诋十月革命为兵士革命,甚至还积极主张我们托派该作军事斗争的。至于中国工人阶级可以而且应该组织政党来革命,这种革命可以而且应该以社会主义为目标,那是他用自己的一生来肯定了的,至死不会在思想上放弃它们。陈独秀的最后见解其实没有发展到它们逻辑的最后。当然,逻辑的「不足」恰好是它政治上的「有余」:他毕竟没有完全陷入第二国际的泥坑里。……在他那篇「根本意见」中,陈独秀只是非常感情地提出了:无产阶级政权应该如彼而不应该如此,应该民主的而非独裁的。至于事实上为什么如此而不如彼,为什么独裁而非民主,他简直不曾思考过。他只是教人「不能把一切归罪于斯大林」,言外之意,就是说,罪恶的最初来源倒在于列宁关于民主的见解。这种看法不但唯心,而且肤浅。要想解释无产阶级政权之为独裁而非民主,自须在社会的实际阶级斗争中寻觅理由。要想解释那个独裁政权之堕落成可怕的专制,自须从国家的经济文化水准,从取得政权与防卫政权所采取的手段,以及从革命和反革命的国际关系上去寻求。……陈独秀探究无产阶级政权的民主与独裁问题,却不从不断革命与「一国社会主义」的根本分歧点出发,自然要陷入唯心与玄学的错误中了。 彭述之 獨秀既將斯大林的官僚獨裁認為是列寧的無產階級專政發展之必然結果。他於是更進一步把斯大林的一切背叛思想及其一切政治上的罪惡,都歸咎於列寧的布爾什維克主義。……從此,獨秀的思想便最後轉到了資產階級極端反動的陣營,而以反布爾什維克主義、反第四國際的思想和政策的十字軍急先鋒自居了!……假如獨秀是一個真正的馬克思主義的革命家,即令在極端反動的潮流中也還可以逆流前進的。但異常不幸,獨秀雖贊成共產主義,擁護第三國際,創建中國共產黨,甚至同意托洛茨基的主張,參與第四國際運動,但他卻不是一個具有理論修養和革命經驗的馬克思主義革命家。他雖然有其高度敏感、直覺,甚至天才,但對馬克思主義的科學理論和先進國家的革命經驗,殊少研究。就思想的本質上說來,獨秀始終還是停留在一個小資產階級的民主主義者的基地上。這種民主主義者,在客觀形勢往上升,即往順利的方面走時,他是可以乘機上進的。但在客觀局勢往下降,往極端反動的方面跑,而他自身又遭到不斷的嚴重打擊時,他便很難掙紮得住,而不得不向後面倒退了,一直退到原來的出發點——已經過時的反動的民主主義。 唐寶林 1991年蘇聯解體,聯共中央和共產國際絕密檔案陸續開放。1997年後,1920-1927年聯共與國際如何指導中國革命的系統檔案也翻譯介紹到中國來。於是,在中國學術界立即引起了一場關於陳獨秀與大革命研究的革命。 1923至1927年的中國大革命是在聯共政治局和共產國際直接指導下進行的。在此期間,聯共政治局會議專門討論中國革命問題122次,作出了738個決定。這些決定絕大部分由莫斯科的代表、顧問直接在中國執行,命令陳獨秀爲首的中共中央貫徹。中共中央的活動範圍和實際權力是很小的。所謂“陳獨秀右傾機會主義”和“陳獨秀右傾投降主義路綫”是沒有的。 纪念 陈独秀逝世后,由于经济拮据,家属无力将其归葬安庆,只能由当地士绅、生前友好资助,临时厝于江津城西门外鼎山邓燮康园地。墓碑上刻有陈独秀生前好友欧阳竟无写的“独秀先生之墓”6个字(一说为台静农所书“独秀陈先生之墓”)。1947年2月,陈独秀三子陈松年根据父亲遗言,将其归葬于安庆北门叶家冲(现属十里铺),与原配夫人高晓岚合于一冢。墓碑上刻“先考陈公乾生之墓”(陈乾生是陈独秀参加科考时所用的名字)。1979年10月,陈松年得到当地有关部门同意和资助,以延年、乔年、松年、鹤年4个儿子的名义重修了墓地。碑文为传统行文“陈公仲甫字独秀、母高太夫人合葬之墓”。1982年安庆市人民政府确定陈独秀墓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又重修了墓冢。此次所立碑上刻着“陈独秀之墓”五个字,石碑的背面仅有生卒年月,无其他字样。1998年5月安徽省人民政府批准陈独秀墓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此后各级有关部门编列投资1,300万元,对陈独秀墓进行全面修缮,现墓园占地总面积为1,058.85平方米。墓坐北朝南,由墓冢、墓碑、墓台、护栏、墓道构成。墓碑上刻着“陈独秀先生之墓”七个大字。 2009年10月30日,陈独秀纪念馆在安庆建成并对游客开放,这是迄今为止中国国内唯一系统展示陈独秀一生的纪念性展馆。 陈独秀去世后,朱蕴山作诗寄托哀思: 影视形象 1981年电影《南昌起义》,邵宏来饰演陈独秀。 1991年电影《开天辟地》,邵宏来饰演陈独秀。 2011年电影《建党伟业》,冯远征饰演陈独秀。 2011年电视剧《开天辟地》,王诗槐饰演陈独秀。 2011年电视剧《中国1921》,于和伟饰演陈独秀。 2012年电视剧《我们的法兰西岁月》,周野芒饰演陈独秀。 2017年电影《建军大业》,于和伟饰演陈独秀。 2021年电视剧《觉醒年代》,于和伟饰演陈独秀。 2021年电视剧《光荣与梦想》,吴刚饰演陈独秀。 2021年电视剧《大浪淘沙》,成泰燊饰演陈独秀。 2021年电视剧《中流击水》,王志飞饰演陈独秀。 2021年电视剧《向警予》,由立平饰演陈独秀。 2021年电视剧《百炼成钢》,刘威饰演陈独秀。 2021年电影《1921》,陈坤饰演陈独秀。 家庭 配偶 原配高晓岚(高大众)(1876年-1930年9月9日),安徽六安霍邱临淮乡人,清末安徽统领副将高登科之女,1897年嫁陈独秀,育有三子一女,陈独秀与庶妹高君曼私奔后,独自抚养儿女,孝敬公婆,逝于安庆。 妾室高君曼(高小众)(1888年-1931年),高晓岚同父异母庶妹。1910年与姐夫陈独秀私奔育有二子一女。1922年起二人关系逐渐冷淡,1925年陈独秀移情别恋施之英,高君曼到南京生活直到去世。 情婦施之英,醫生,上海醫科大學畢業,1925年与陈独秀相认识,1927年陈独秀被撤消了总书记职务,施之英另嫁他人。其女儿陈虹曾自称为陈独秀之女,陈独秀否认。 伴侣潘兰珍(1908年-1949年),江苏南通人,1927年与被撤职回到上海的陈独秀相识同居,1930年结婚,收养一女潘凤仙,居于上海直至去世。 儿子 长子陈延年(1898年-1927年),高晓岚之子。留学法国,曾任中共中央委员、政治局候补委员,广东、浙江及江苏区委书记。1927年6月26日,在上海北四川路恒丰里104号中共上海区委所在地被国民政府逮捕,拒绝招降,于7月4日被乱刀砍杀。 次子陈乔年(1902年-1928年),高晓岚之子。留学法国,曾任中共中央委员,中共北方区委组织部部长、湖北省委组织部部长、湖北省委书记、江苏省委组织部长等职。1928年6月6日,陈乔年在上海龙华的枫林桥畔被处决。 三子陈光美(1907年-1999年),高君曼所生的私生子,寄养在四川。由于历史原因,此子一直未承认是陈独秀儿子。 四子陈松年(1910年-1990年),高晓岚之子。曾任安庆市政协常委,安庆市文史馆馆员,安徽省文史馆馆员。妻子窦珩光,三女一子。 儿子陈长琦,1947年出生,工学硕士,教授,长期从事真空工程与薄膜制备及性能、低温工程技术、环保装备工程技术研究。 长女陈长玮,大学毕业后在一所钢铁设计院工作,曾任工程师。 | 關於社會主義:1928年底托洛茨基主義傳入中國,陳獨秀讀到以後感覺很有共鳴,成爲了托洛茨基主義者。托洛茨基總的來説比斯大林更左,所以陳獨秀成立的反對派自稱中國共產黨左派反對派,陳獨秀批评斯大林和中共中央犯了“機會主義”的錯誤,他説:“斯大林以‘一個國家建設社會主義’之保守理論對於以‘不斷革命論’為出發點的托洛茨基派,不斷的加以攻擊與迫害。...(在蘇聯國內,)不特別註意發展國家工業,不發動農村階級鬥爭,而實行對富農寬容,...(在國際,)不敢堅決的發動無產階級之階級鬥爭,而企圖用外交政策及拉攏上層妥協的分子,...(在中國,)不敢徹底侵犯帝國主義及中國資產階級的利益,不要無產階級太露頭角,始終要求中國共產黨屈服在國民黨組織之內,不要退出國民黨而真正獨立起來,直接領導群眾,只要資產階級的國民黨及其將軍們領頭做革命”。在這一點上,中共則反稱“機會主義”的錯誤是因爲陳獨秀“違反共產國際的指示”造成的。陳獨秀和中共互相指責對方是右傾機會主義。另外,托洛茨基提倡黨内民主,陳獨秀說斯大林和中央犯了“官僚主義”的錯誤,中共稱他是“極端民主化”。陳獨秀在武裝暴動的策略上比較謹慎,說中央犯了“盲動主義”的錯誤,中共當時反稱陳獨秀犯了“取消主義”的錯誤,後來自己也批判李立三左傾冒險主義。1931年九一八事件以後,陳獨秀迅速表態堅決抗日。 關於民主:托洛茨基提倡黨內民主,陳獨秀這麽講:“德漠克拉西,是各階級為求得多數意見之一致以發展其整個的階級力所必需之工具,他是無產階級民主集權制之一原素,沒有了他,在黨內黨外都只是集權而非民主,即是變成了民主集權制之反面官僚集權制。在官僚集權制之下,蒙蔽,庇護,腐敗,墮落,營私舞弊,粉飾太平,萎靡不振,都是相因而至的必然現象。現在中央政策,竟在反對‘極端民主化’的名義之下,把黨內必需的最小限度德漠克拉西也根本取消,並不是什麼‘相當縮小’。...為改正這些錯誤之總的路線,...在組織上,盡可能的擴大黨內需要的德漠克拉西,例如支部及區委都實行選舉制,如有可能,省委也不可例外,黨員對於黨的政策有“自我批評”的自由,各級黨部開會有討論政策及工作方法的白由,黨員間政治上意見不同的爭辯,准其在黨報上發表”。他還特別點名批評斯大林:“史大林搞官僚主義,...為鏟除異己,把黨的德莫克拉西剝削幹凈,一切重要問題都不許公開討論,全黨黨員非史大林之言不敢言,只有在附和史大林或被處罰這兩條道路中選擇一條,此外別無道路可走”。值得一提的是,提倡黨内民主的中國托派,一直派系林立,彼此爭論不休,一開始就出現四派,借著托洛茨基和陳獨秀的很大努力才統一在一起,但爭論并未停止,陳獨秀入獄期間和之後仍然與他們有很多辯論。 陳獨秀這裏談到的民主是黨内的,關於全社會的民主,他認爲資產階級民主和無產階級民主有“階級的分歧”,比如無產階級民主要消滅“一切壓迫與榨取”,要“剝奪榨取階級參加的權利”,無產階級和貧農需要“歸納於無產階級專政的鐵的紀律範圍之内”。蘇維埃既是無產階級民主,也是“無產階級獨裁”,現在譯為“無產階級專政”。是通過暴力手段來實現的:“真的民主政治,絕不是和平方法可以實現的,只有工人貧農、一切勞苦大衆以血來推翻整個的榨取階級,實現立法權力和執行權力合一化的蘇維埃政制,才能夠表現出來。”。他談到“國民會議”的問題,這是國民黨在推行的一種名義上的代議制度,陳獨秀支持普選的國民會議,他將這作爲一個“過渡的民主要求”,一個鬥爭手段,借此“結合群衆,爭取群衆的信仰”,但國民會議并非最終目的,最終目的是通過“暴動”實現蘇維埃。 監獄期間(1932-1937) 關於社會主義:陳獨秀在監獄期間受到特殊待遇,還能夠做研究和通信,他繼續與監獄外的托派書信來往,進行政治問題辯論。陳獨秀和其他托派中央委員被捕后,托派組織凋零,為前面的方向爭論不已。針對1931年九一八事件後國民黨的不抵抗政策,陳獨秀的提議是“打倒國民黨,國民會議萬歲”,“國民會議鬥爭,在這一鬥爭中打擊國民黨軍事專政,以至無產階級奪取政權,發展中國經濟”,他還批評蘇聯已經墮落成一個官僚國家。托派内部一些人認爲他太右,彭述之説他“將蘇維埃盡量説成一文不值,...而用刷子將國民會議刷成最光輝美麗的顔色”,劉仁靜説他“對資產階級發生幻想”。但實際上托派已經步履維艱,這些辯論都只是局限於理論而已。 關於民主 在陳獨秀監獄時期的後期,1936年3月,陳獨秀發表了《無產階級與民主主義》,他第一次提出了“民主本身并不含有階級性”,這是他後期民主思想的開端。 出獄以後(1937-1942) 關於社會主義:陳獨秀被釋放以後堅決支持國共合作抗戰,不因私人和黨派的恩怨,或者階級的分別,而有絲毫含糊,他説:“在民族危急存亡的今日,全中國不分在朝在野的各黨各派,如果認為民族利益高於黨派利益,無可猶疑的應該避免無關於抗戰勝負之根本政策的爭論,而以全力用在民族解放的戰爭上面”。但是同時他保持自己的獨立思想,國民黨的拉攏他不理,對共產黨他絕不肯認錯,後來因爲中共誣陷他是漢奸而關係變得非常敵對,托派的教條主義他也不同意,他説自己“不隸屬於任何黨派”,他認爲需要“科學的而非宗教的重新估計布爾雪維克的理論”,心目中的終極理想社會是“政治上民主主義和經濟上的社會主義”的結合體,但是在當下的中國現實中,他主張“毅然決然采用資本主義制來發展工業,...資本主義是中國經濟發展必經的過程,要來的東西讓它快點來,不要害怕它”。 關於民主:在這種獨立或者説孤立的狀態下,他對民主的思考有了進一步的發展。他現在認爲民主是超階級超社會制度的,如果沒有民主, “無產階級獨裁” —— 就是現在所譯為的“無產階級專政” —— 的結果只能是“黨的獨裁,領袖的獨裁”。他甚至説要“重新估計布爾雪維克的理論”。他稱英法美的民主是“不徹底的”,但還是相對最好的,蘇德是“法西斯”,中共有“事實上采用和法西斯特同樣的手段”。他心目中的理想社會是“政治上民主主義和經濟上的社會主義”的結合體。胡適稱他“從苦痛的經驗中悟得近代民主政治的基本內容”。陳獨秀説: 著作 《独秀文存》全三册,上海亚东图书馆,1922年;安徽人民出版社,1987年12月重印,统一书号: 11102-101 《陈独秀文章选编》全三册,三联书店,1984年6月, 《陈独秀选集》,天津人民出版社,1990年; 《陈独秀著作选》全三册,上海人民出版社,1993年, 《陈独秀著作选编》全六册,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1-1,ISBN:9787208081413 《陈独秀文集》全四册,人民出版社,2013年。 电子版 《陈独秀文集》上中下三册,湖南省青苹果数据中心有限公司。 《陈独秀诗集》,湖南省青苹果数据中心有限公司。 《陈独秀杂文集》,湖南省青苹果数据中心有限公司。 《陈独秀演讲录》,湖南省青苹果数据中心有限公司。 轶事 据陈独秀自己在《实庵自传》中所讲述,他在1896年(当时他17岁)时参加怀宁县院试,当时的考的是“鱼鳖不可胜食也材木”这种截搭题,“我对于这样不通的题目,也就用不通的文章来对付,把《文选》上所有鸟兽草木的难字和《康熙字典》上荒谬的古文,不管三七二十一,牛头不对马嘴,上文不接下文地填满了一篇皇皇大文”,“谁也想不到我那篇不通的文章,竟蒙住了不在通的大宗师,把我取了第一名,这件事使我更加一层鄙薄科举”。 評價 陳獨秀 五四運動,是中國現代社會發展之必然的產物,無論是功是罪,都不應該專歸到那幾個人;可是蔡先生、適之和我,乃是當時在思想言論上負主要責任的人。 我自從一九二〇年(民國九年)隨諸同誌之後創立本黨以來,忠實的執行了國際領導者史大林、季諾維也夫、布哈林等機會主義的政策,使中國革命遭了可恥的悲慘失敗,雖夙夜勤勞而功不抵過。 有人稱讚我疾惡如仇,有人批評我性情暴燥,其實我性情暴燥則有之,疾惡如仇則不盡然,在這方面,我和我的母親同樣缺乏嚴肅堅決的態度,有時簡直是優容奸惡,因此誤過多少大事,上過多少惡當,至今雖然深知之,還未必痛改之,其主要原因固然由于政治上之不嚴肅,不堅決,而母親的性格之遺傳,也有影響罷。 胡適 因為他是一個“終身反對派”,所以他不能不反對獨裁政治,所以他從苦痛的經驗中悟得近代民主政治的基本內容,“特別最重要的是反對黨派之自由。” 獨秀在北大,頗受我與孟和(英美派)的影響,故不致十分左傾。獨秀離開北大之後,漸漸脫離自由主義者的立場,就更左傾了。 魯迅 我的來做小說,也並非自以為有做小說的才能,...但是《新青年》的編輯者,卻一回一回的來催,催幾回,我就做一篇,這裏我必得記念陳獨秀先生,他是催促我做小說最著力的一個。 我做小說,是開手於一九一八年,《新青年》上提倡「文學革命」的時候的。...這些也可以說,是「遵命文學」。不過我所遵奉的,是那時革命的前驅者的命令,也是我自己所願意遵奉的命令,決不是皇上的聖旨,也不是金元和真的指揮刀。 毛澤東 《新青年》是有名的新文化運動的雜誌,由陳獨秀主編。當我在師範學校做學生的時候,我就開始讀這一本雜誌。我特別愛好胡適、陳獨秀的文章。他們代替了梁啟超和康有為,一時成了我的模範。...我第一次同他見面是在北京。當時我在國立北京大學,他對我的影響也許比其他任何人的影響都大。...我在李大釗手下擔任國立北京大學圖書館助理員的時候,曾經迅速地朝著馬克思主義的方向發展。我在這方面發生興趣,陳獨秀也有幫助。...我第二次到上海去的時候,曾經和陳獨秀討論我讀過的馬克思主義書籍。在我一生中可能是關鍵性的這個時期,陳獨秀表明自己信仰的那些話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北伐勝利,轟轟烈烈。可是這一時期的末尾一段,我們黨搞得不好,出了一個陳獨秀主義。後來,陳獨秀反對我們,搞成托陳取消派,走到反革命方面去了。但是關於陳獨秀這個人,我們今天可以講一講,他是有過功勞的。他是五四運動時期的總司令,整個運動實際上是他領導的。他與周圍的一群人,如李大釗同誌等,是起了大作用的。我們那個時候學習作白話文,聽他說什麽文章要加標點符號,這是一大發明,又聽他說世界上有馬克思主義。我們是他們那一代人的學生。五四運動,替中國共產黨準備了幹部。那個時候有《新青年》雜誌,是陳獨秀主編的。被這個雜誌和五四運動警醒起來的人,後頭有一部分進了共產黨。這些人受陳獨秀和他周圍一群人的影響很大,可以說是由他們集合起來,這才成立了黨。我說陳獨秀在某幾點上,好象俄國的普列漢諾夫,做了啟蒙運動的工作,創造了黨,但他在思想上不如普列漢諾夫。普列漢諾夫在俄國做過很好的馬克思主義的宣傳。陳獨秀則不然,甚至有些很不正確的言論,但是他創造了黨,有功勞。普列漢諾夫以後變成了孟什維克,陳獨秀是中國的孟什維克。德蘇戰爭以後,斯大林在一篇演說裏把列寧、普列漢諾夫放在一起,聯共黨史也說到他。關於陳獨秀,將來修黨史的時候,還是要講到他。 1955年10月11日,中共七届六中全会上,毛泽东在做结论时说道:“谁不犯一点错误呢?无论是谁,总要犯一些错误的,有大有小。不可救药的人总是很少的,比如陈独秀、张国焘、高岗、饶漱石,还有陈光、戴季英。除了这样极少数之外,其他的人都是能够挽救的,都是能够经过同志们的帮助去改正错误的” 我党从建党时期到北伐时期,虽有陈独秀披着马克思主义外衣的资产阶级思想,但比较生动活泼。十月革命胜利后的第三年,我们建了党,参加党的人都是参加“五四”运动和受其影响的青年人。十月革命后,列宁在世,阶级斗争很尖锐,斯大林尚未上台,他们也是生动活泼的。陈独秀主义来源于国外社会民主党和国内资产阶级。这个时期,虽发生了陈独秀主义的错误,一般说没有教条主义。 一九二一年我党成立,只有几十个人……陈独秀没有到会,因为他有威望,选他当总书记,可是他不成材,他不成器,他是伯恩斯坦主义,民主革命他干,是激进派,社会主义他不懂,他不懂不断革命,犯了错误。 陈独秀那个人是不讲民主的。今天我听你讲了十分钟,陈独秀办不到,他不听。……不过陈独秀也有个长处,就是不爱财。他穿的衣服倒是干干净净的,办公桌上的东西都是摆得整整齐齐的。 中國共產黨 (1945年評價) 在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第一個時期中,在一九二一年至一九二七年,特別是在一九二四年至一九二七年,中國人民的反帝反封建的大革命,曾經在共產國際的正確指導之下,在中國共產黨的正確領導的影響、推動和組織之下,得到了迅速的發展和偉大的勝利。中國共產黨的全體同誌,在這次大革命中,進行了轟轟烈烈的革命工作,發展了全國的工人運動、青年運動和農民運動,推進並幫助了國民黨的改組和國民革命軍的建立,形成了東征和北伐的政治上的骨幹,領導了全國反帝反封建的偉大鬥爭,在中國革命史上寫下了極光榮的一章。但是,由於當時的同盟者國民黨內的反動集團在一九二七年叛變了這個革命,由於當時帝國主義和國民黨反動集團的聯合力量過於強大,特別是由於在這次革命的最後一個時期內(約有半年時間),黨內以陳獨秀為代表的右傾思想,發展為投降主義路線,在黨的領導機關中占了統治地位,拒絕執行共產國際和斯大林同誌的許多英明指示,拒絕接受毛澤東同誌和其他同誌的正確意見,以至於當國民黨叛變革命,向人民突然襲擊的時候,黨和人民不能組織有效的抵抗,這次革命終於失敗了。 (1951年評價) 陳獨秀的十宗罪:一、機會主義的二次革命論;二、右傾機會主義;三、右傾投降主義路線;四、托陳取消派;五、反蘇;六、反共產國際;七、反黨;八、反革命;九、漢奸;十、叛徒。 (2001年評價) 這次大革命失敗的原因,從客觀上說,一是帝國主義和封建勢力的聯合力量比革命陣營的力量要強大得多,並且有更多的政治經驗;二是國民黨背信棄義地對共產黨及其領導的工農群眾發動突然襲擊。在主觀上,是陳獨秀等人在後期犯了右傾機會主義的錯誤。......中國共產黨作為共產國際的一個支部,直接受共產國際的指導。共產國際及其代表雖然對大革命起了積極的作用,但由於他們並不真正了解中國的情況,也作出過許多錯誤的指示,出了一些錯誤的主意。幼年的中國共產黨,還難以擺脫共產國際的錯誤指導。這對釀成陳獨秀右傾機會主義錯誤有直接影響。 鄭超麟 我們在中國近代史中找不到像他這般的革命家。從甲午到辛亥到己未,我們有著不少的資產階級領袖,其中也有以「社會主義者」甚至「馬克思主義者」自命的,但到了社會主義思想和工人運動合流的時候,他們就望而卻步了,不僅拋棄了社會主義,而且淪入於最反動的營壘。從「二七」到現今,我們也有著不少的從工人運動生長出來的領袖,但他們都沾染了斯大林主義的毒素,甚至王明主義的毒素,無法解除這些毒素。惟有陳獨秀同誌能夠從盧梭主義,進於雅各賓主義,進於馬克思主義,進於列寧主義、托洛茨基主義。這一繁復而急劇的過程,完成於一個人的一生之中,而且每一個階段的轉變的時候,這個人又居於主動的領導地位,可見不是件平庸的事。這個人必須是一個不平庸的革命者性格,有絕頂的聰明、剛強的意誌、敏銳的直覺,不屈服於任何偶像或舊規的。陳獨秀同誌正是這般的性格。……我們視他為領袖,但我們視他為最有經驗的、最忠誠於革命的、最富剛強性格的領袖,並不視他為絕無錯誤的教皇。總之,我們視他為同誌,和他辯論,甚至面紅耳赤地和他辯論。……第四國際中國支部曾以中國這樣一個偉大思想家和偉大人物為領袖,是足可自豪的! 王凡西 独秀的晚年思想,一如在他的《最后论文与书信》中所表示,离托洛茨基主义已很远了。可是不光是我,还有不少同志们,都认为独秀在那些文字中所表示的思想井不能算是“最后的”。倘若“天假以年”,在往后的历史事变影响之下,他多半仍将是托派的同志——因为他那绝不势利的彻底革命者的性格,以及那个所谓天才式的观察者的思想方法,不可能符合于他的朋友胡适之的愿望:由无条件歌颂民主制进而拥护资产阶级的统治。 陈独秀的立场,如果发展到彻底,原应该与考茨基采取同一态度,根本否认人口中占极少数的工人可以组织政党来领导革命,根本否认一些资产阶级出身的知识分子可以组织代表工人阶级利益的政党,根本否认凭借军事斗争可以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可是陈独秀不会这样否定,他至死不会对这些根本意见提出疑问。……他非但没有象考茨基那样,诋十月革命为兵士革命,甚至还积极主张我们托派该作军事斗争的。至于中国工人阶级可以而且应该组织政党来革命,这种革命可以而且应该以社会主义为目标,那是他用自己的一生来肯定了的,至死不会在思想上放弃它们。陈独秀的最后见解其实没有发展到它们逻辑的最后。当然,逻辑的「不足」恰好是它政治上的「有余」:他毕竟没有完全陷入第二国际的泥坑里。……在他那篇「根本意见」中,陈独秀只是非常感情地提出了:无产阶级政权应该如彼而不应该如此,应该民主的而非独裁的。至于事实上为什么如此而不如彼,为什么独裁而非民主,他简直不曾思考过。他只是教人「不能把一切归罪于斯大林」,言外之意,就是说,罪恶的最初来源倒在于列宁关于民主的见解。这种看法不但唯心,而且肤浅。要想解释无产阶级政权之为独裁而非民主,自须在社会的实际阶级斗争中寻觅理由。要想解释那个独裁政权之堕落成可怕的专制,自须从国家的经济文化水准,从取得政权与防卫政权所采取的手段,以及从革命和反革命的国际关系上去寻求。……陈独秀探究无产阶级政权的民主与独裁问题,却不从不断革命与「一国社会主义」的根本分歧点出发,自然要陷入唯心与玄学的错误中了。 彭述之 獨秀既將斯大林的官僚獨裁認為是列寧的無產階級專政發展之必然結果。他於是更進一步把斯大林的一切背叛思想及其一切政治上的罪惡,都歸咎於列寧的布爾什維克主義。……從此,獨秀的思想便最後轉到了資產階級極端反動的陣營,而以反布爾什維克主義、反第四國際的思想和政策的十字軍急先鋒自居了!……假如獨秀是一個真正的馬克思主義的革命家,即令在極端反動的潮流中也還可以逆流前進的。但異常不幸,獨秀雖贊成共產主義,擁護第三國際,創建中國共產黨,甚至同意托洛茨基的主張,參與第四國際運動,但他卻不是一個具有理論修養和革命經驗的馬克思主義革命家。他雖然有其高度敏感、直覺,甚至天才,但對馬克思主義的科學理論和先進國家的革命經驗,殊少研究。就思想的本質上說來,獨秀始終還是停留在一個小資產階級的民主主義者的基地上。這種民主主義者,在客觀形勢往上升,即往順利的方面走時,他是可以乘機上進的。但在客觀局勢往下降,往極端反動的方面跑,而他自身又遭到不斷的嚴重打擊時,他便很難掙紮得住,而不得不向後面倒退了,一直退到原來的出發點——已經過時的反動的民主主義。 唐寶林 1991年蘇聯解體,聯共中央和共產國際絕密檔案陸續開放。1997年後,1920-1927年聯共與國際如何指導中國革命的系統檔案也翻譯介紹到中國來。於是,在中國學術界立即引起了一場關於陳獨秀與大革命研究的革命。 1923至1927年的中國大革命是在聯共政治局和共產國際直接指導下進行的。在此期間,聯共政治局會議專門討論中國革命問題122次,作出了738個決定。這些決定絕大部分由莫斯科的代表、顧問直接在中國執行,命令陳獨秀爲首的中共中央貫徹。中共中央的活動範圍和實際權力是很小的。所謂“陳獨秀右傾機會主義”和“陳獨秀右傾投降主義路綫”是沒有的。 纪念 陈独秀逝世后,由于经济拮据,家属无力将其归葬安庆,只能由当地士绅、生前友好资助,临时厝于江津城西门外鼎山邓燮康园地。墓碑上刻有陈独秀生前好友欧阳竟无写的“独秀先生之墓”6个字(一说为台静农所书“独秀陈先生之墓”)。1947年2月,陈独秀三子陈松年根据父亲遗言,将其归葬于安庆北门叶家冲(现属十里铺),与原配夫人高晓岚合于一冢。墓碑上刻“先考陈公乾生之墓”(陈乾生是陈独秀参加科考时所用的名字)。1979年10月,陈松年得到当地有关部门同意和资助,以延年、乔年、松年、鹤年4个儿子的名义重修了墓地。碑文为传统行文“陈公仲甫字独秀、母高太夫人合葬之墓”。1982年安庆市人民政府确定陈独秀墓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又重修了墓冢。此次所立碑上刻着“陈独秀之墓”五个字,石碑的背面仅有生卒年月,无其他字样。1998年5月安徽省人民政府批准陈独秀墓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此后各级有关部门编列投资1,300万元,对陈独秀墓进行全面修缮,现墓园占地总面积为1,058.85平方米。墓坐北朝南,由墓冢、墓碑、墓台、护栏、墓道构成。墓碑上刻着“陈独秀先生之墓”七个大字。 2009年10月30日,陈独秀纪念馆在安庆建成并对游客开放,这是迄今为止中国国内唯一系统展示陈独秀一生的纪念性展馆。 陈独秀去世后,朱蕴山作诗寄托哀思: 影视形象 1981年电影《南昌起义》,邵宏来饰演陈独秀。 1991年电影《开天辟地》,邵宏来饰演陈独秀。 2011年电影《建党伟业》,冯远征饰演陈独秀。 2011年电视剧《开天辟地》,王诗槐饰演陈独秀。 2011年电视剧《中国1921》,于和伟饰演陈独秀。 2012年电视剧《我们的法兰西岁月》,周野芒饰演陈独秀。 2017年电影《建军大业》,于和伟饰演陈独秀。 2021年电视剧《觉醒年代》,于和伟饰演陈独秀。 2021年电视剧《光荣与梦想》,吴刚饰演陈独秀。 2021年电视剧《大浪淘沙》,成泰燊饰演陈独秀。 2021年电视剧《中流击水》,王志飞饰演陈独秀。 2021年电视剧《向警予》,由立平饰演陈独秀。 2021年电视剧《百炼成钢》,刘威饰演陈独秀。 2021年电影《1921》,陈坤饰演陈独秀。 家庭 配偶 原配高晓岚(高大众)(1876年-1930年9月9日),安徽六安霍邱临淮乡人,清末安徽统领副将高登科之女,1897年嫁陈独秀,育有三子一女,陈独秀与庶妹高君曼私奔后,独自抚养儿女,孝敬公婆,逝于安庆。 妾室高君曼(高小众)(1888年-1931年),高晓岚同父异母庶妹。1910年与姐夫陈独秀私奔育有二子一女。1922年起二人关系逐渐冷淡,1925年陈独秀移情别恋施之英,高君曼到南京生活直到去世。 情婦施之英,醫生,上海醫科大學畢業,1925年与陈独秀相认识,1927年陈独秀被撤消了总书记职务,施之英另嫁他人。其女儿陈虹曾自称为陈独秀之女,陈独秀否认。 伴侣潘兰珍(1908年-1949年),江苏南通人,1927年与被撤职回到上海的陈独秀相识同居,1930年结婚,收养一女潘凤仙,居于上海直至去世。 儿子 长子陈延年(1898年-1927年),高晓岚之子。留学法国,曾任中共中央委员、政治局候补委员,广东、浙江及江苏区委书记。1927年6月26日,在上海北四川路恒丰里104号中共上海区委所在地被国民政府逮捕,拒绝招降,于7月4日被乱刀砍杀。 次子陈乔年(1902年-1928年),高晓岚之子。留学法国,曾任中共中央委员,中共北方区委组织部部长、湖北省委组织部部长、湖北省委书记、江苏省委组织部长等职。1928年6月6日,陈乔年在上海龙华的枫林桥畔被处决。 三子陈光美(1907年-1999年),高君曼所生的私生子,寄养在四川。由于历史原因,此子一直未承认是陈独秀儿子。 四子陈松年(1910年-1990年),高晓岚之子。曾任安庆市政协常委,安庆市文史馆馆员,安徽省文史馆馆员。妻子窦珩光,三女一子。 儿子陈长琦,1947年出生,工学硕士,教授,长期从事真空工程与薄膜制备及性能、低温工程技术、环保装备工程技术研究。 长女陈长玮,大学毕业后在一所钢铁设计院工作,曾任工程师。 次女陈长玙,大学毕业后在一家军工厂工作,现为高级工程师。 幼女陈长璞,安庆市文物管理局副局长。 幼子陈鹤年(1913年-2000年),高君曼所生私生子,早年就读于北京大学。受陈独秀党内负面影响,1938年底,陈鹤年改名“陈哲民”,携妻子许桂馨和孩子去了香港,1949年,将妻子孩子送回北京,本人一直滞留香港直到去世。 长女陈祯祥 次女陈祯荣,文革期间改名陈红 三女陈祯庆 女儿 长女陈玉莹(陈筱秀)(1900年-1928年),高晓岚之女,因为两个兄弟惨死,她前去收尸安葬,受到严重刺激,病逝于上海。 幼女陈子美(1912年-2004年),高君曼所生的私生女。学习妇产科。与已婚男子张国祥同居生下三个孩子,1936年逼迫张国祥离婚与其正式结婚。抗战胜利后与张国祥离婚并抛弃了三个孩子,与李焕照再婚生下两子,文革时抛下其他家人,带着最小的儿子偷渡香港前往美加地区,后常住美国,其幼子疑似偷走其钱财消失。2004年4月14日,在美国去世,院方一个多月无法找到其家属,最后由其留在国内的与李焕照所生的大儿子出面认领。她逝世后中国驻纽约副总领事崔爱民前去吊唁。 养女潘凤仙,随潘兰珍姓,现居于上海杨浦区。 参考文献 引用 来源 張灝:〈重訪五四:論五四思想的兩歧性〉,《時代的探索》(台北:聯經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2004),pp. 105–139. 研究書目 唐寳林:《陳獨秀全傳》,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出版,ISBN: 978-962-996-461-0, 978-962-996-473-3,2011年 郭成棠:《陳獨秀與中國共產主義運動》(臺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1992)。 楊貞德:〈到共產主義之路──陳獨秀愛國主義中的歷史和個人 〉。 罗志田:〈陈独秀与“五四”后《新青年》的转向 〉。 姚金果:《解密档案中的陈独秀》,东方出版社,2011年 外部链接 中文马克思主义文库·陈独秀 陳獨秀最後對于民主政治的見解: 論文和書信 (胡適序) 陈独秀研究网 |
分裂衰落 1919年6月11日陈独秀因散发《北京市民宣言》传单被捕,《新》又停刊5个月。此后陈独秀辞去文科学长一职,前往上海。10月迁回上海,设立于原环龙路老渔阳里2号,但仍保留北京编辑部。1919年12月的第7卷起由陈独秀一人主编。1919年12月1日第7卷第1号《新青年》刊登了《本誌所用标点符号和行款的说明》指出“现在从7卷1号起,划一标点符号和行款”。1920年末胡适提出《新青年》应“声明不谈政治”,遭到了陈独秀、李大钊、鲁迅等人的反对。 1920年中共发起组决定将《新》从9月1日出版的第8卷1号改组为机关宣传刊物。封面也做改变:正中为一个地球,从东西两半球分别伸出两手相握。暗示中国人民与十月革命后的苏维埃俄国团结,也暗示全球无产阶级团结。封面上隔着大西洋握手的图案,是美国社会党的党徽。编辑部增加李汉俊、陈望道、袁振英等发起组成员,刊登启示与群益书社解除关系,专门成立“新青年社”独立印行。同时增《俄罗斯研究》专栏,到9卷3号止。胡适对此后《新》的变化提出质疑,认为“色彩过于鲜明”,“北京同人抹淡的功夫决赶不上上海同人染浓的手段之神速”。 1921年1月22日胡适写信与北京同人李大钊、鲁迅、钱玄同、陶孟和和高一涵等,再次声明其主张,指责《新》“差不多成了《Soviet Russia》的中译本”并给陈望道寄去明信片表示反对“将《新》所宣传共产主义之用”。同时《新》的变化也招致社会上的议论和批评,同时部分军阀地区也禁止邮寄,《新》内部开始分裂。胡适主张另创哲学文学杂志,将马列理论分裂出《新》,同时将编辑部移回北京。但陈依旧坚持己见,并取消了北京的编辑部。 1921年2月上海法租界巡捕查抄新青年社,处罚并勒令其迁移。《新》从8卷6号起转入地下编辑,假托迁移广州,继续由陈望道等人编辑。 1921年7月中共成立,《新》成为理论刊物。9月陈独秀再任主编,只出一期后停刊。1922年7月又出一期(9卷6号)。 再刊 为借《新青年》的影响力,中共于1923年6月15日再刊《新青年》,改为季刊,由瞿秋白主持。中共四大决定改为月刊,由彭述之负责。1925年4月1日,第一期后,彭述之因病住院,复由瞿秋白主持。后因人力物力困难,难以为继,1926年第5号后,终刊。 影响 《新青年》宣传民主与科学,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提倡白话文反对文言文。受到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新青年》在后期开始宣传马克思主义以及马克思主义哲学。 1916年9月2卷1号胡适翻译的俄国泰来夏浦的小说《决斗》,这是《新青年》上的第一篇白话文。 1917年1月1日2卷5号胡适发表应「文学改良刍议」,推广白话文,以打破旧思想(如儒家思想)及推动文学改革为目标。 1918年5月15日4卷5号鲁迅发表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 1918年10月5卷5号李大钊发表《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克的胜利》等文章,传播马克思主义思想。 许多高層共产党员(如毛泽东)都受到过《新青年》的影响。 德先生和赛先生 1919年第6卷第1号陈独秀-{}-发表《本誌罪案之答辯書》,提出“本誌同志本来无罪,只因拥护那德谟克拉西(民主democracy的音譯)和赛因斯(科学science的音譯)這两位先生,才犯了这几条滔天大罪的。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若因为拥护这两位先生,一切政府的压迫,社会的攻击笑骂,就是断头流血,都不推辞。”第一次将科学与民主称为「赛先生」与「德先生」。 在中國大陸教科书中,以「四個反對」和「四個提倡」概括新文化運動的主要內容,其中首兩條即是「德先生」和「赛先生」: 提倡民主,反對專制、獨裁。 提倡科學,反對愚昧、迷信。 提倡新道德,反對舊道德。 提倡新文學,反對舊文學。 评价 《新青年》发行以后,受到《学衡》等的批判。 参见 | 1919年第6卷第1号陈独秀-{}-发表《本誌罪案之答辯書》,提出“本誌同志本来无罪,只因拥护那德谟克拉西(民主democracy的音譯)和赛因斯(科学science的音譯)這两位先生,才犯了这几条滔天大罪的。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若因为拥护这两位先生,一切政府的压迫,社会的攻击笑骂,就是断头流血,都不推辞。”第一次将科学与民主称为「赛先生」与「德先生」。 在中國大陸教科书中,以「四個反對」和「四個提倡」概括新文化運動的主要內容,其中首兩條即是「德先生」和「赛先生」: 提倡民主,反對專制、獨裁。 提倡科學,反對愚昧、迷信。 提倡新道德,反對舊道德。 提倡新文學,反對舊文學。 评价 《新青年》发行以后,受到《学衡》等的批判。 参见 中國學生運動史 新文化运动 新文學運動 《新青年》编辑部旧址(上海) 参考资料 外部链接 中国思想史 上海民国时期已停刊杂志 北京民国时期已停刊杂志 中国月刊 陈独秀 李大钊 鲁迅 1915年創辦的雜誌 1926年停刊的雜誌 1915年中國建立 1926年中國廢除 |
早年 长孙皇后的父亲长孙晟是隋右骁卫将军、著名外交家,平突厥之功臣。生母高氏,为北齐宗室后裔,是清河王高岳之孙女,乐安王高劢之女。长孙皇后的伯父长孙炽在北周担任通道馆学士,曾听说过神武公窦毅的女儿窦氏年幼时期劝说周武帝宇文邕抚慰突厥皇后,长孙炽记下了此事,长孙炽经常对长孙晟说:“这是个聪颖明智的人,必定有奇特的儿子,不能不设法结为婚姻。”。于是长孙晟与窦氏結為姻親。大业五年(609年),长孙晟去世,长孙无忌兄妹与高氏被异母兄长长孙安业赶出家门,得舅父高士廉收容。大业九年(613年),在高士廉安排下,时年十三的长孙氏嫁给唐国公李淵次子李世民为妻。唐朝建立后,李世民被立为秦王,长孙氏则为秦王妃。武德末年,她竭力争取李渊后宫对李世民的支持,玄武门之变当天,她亲自勉慰诸将士。之后拜太子妃。 皇后生涯 武德九年(626年)七月发生玄武门之变,李世民被立为皇太子,长孙氏随之成为太子妃,八月八日,李世民登基为帝,年號:貞觀。李世民称帝仅十三天,即册封长孙氏为皇后。 长孙皇后喜爱看书籍图传,即便是梳妆打扮时也手不释卷。善借古喻今,经常与唐太宗一起共执书卷,谈古论今,从容以对,发表独特见解,对唐太宗与朝政大有裨益,与唐太宗感情极好。 唐太宗常与长孙皇后讨论国家大事,起初她以自己是一介女流为由不肯说出自己的看法,而後在唐太宗的一再请求和命令下终肯为他出谋划策。长孙皇后多次让其兄长、位列凌烟阁二十四功臣第一的长孙无忌向唐太宗辞官,同时也多次劝唐太宗不要重用她哥哥,准其辞官。她语重心长地告誡长孙无忌,前朝外戚掌权多危害社稷,切不可重蹈覆辙。在妹妹的告誡下,长孙无忌多次向太宗请辞,为此唐太宗向皇后解释说他用长孙无忌并非因其为皇亲国戚,而是因为他的才能。然而在长孙皇后的一再请求下,唐太宗无奈,只得改任长孙无忌为开府仪同三司。贞观七年(633年),唐太宗册拜长孙无忌为司空。 唐太宗对长孙皇后一向爱重。登基之后,对长孙家族常常恩遇逾制。因为长孙皇后的原因,多次对长孙安业,长孙顺德,长孙敞的违法行为法外开恩。 长孙皇后深以盈满为诫,说服胞兄让位,在唐太宗恩准下,长孙无忌得以闲职高薪退避宰执之位。 长孙皇后还利用自身对丈夫的影响力来护慰朝廷贤良,匡正丈夫的过失。长孙皇后一方面欣赏“庇护”着魏徵那些敢于直言的忠臣,另一方面也在不断地提醒着唐太宗要行仁政。 她以女性特有的力量在男权至上的封建社会发挥着独特的作用,辅佐皇帝丈夫,使得初唐出现了有利的政治局面。 君明-{后}-贤臣直,文治武功,春风和睦,亲切包容。大唐初期迎来了它令后世魂萦梦绕的理想境界“贞观之治”。 依据现存史料,在唐太宗所有后妃中,长孙皇后所生子女人数是最多的,生下三子四女,共七人。唐太宗的第一个儿子(即-{太子承乾}-)和最后一个女儿(即新城公主)都是她所生。 在她死后,李世民多次建庙度人入道为长孙皇后祈福,不再立皇后,甚至此亲自抚养她所生的晋王李治和晉陽公主李明達二人,故晋阳公主是目前为止唯一能考证由皇帝亲养的公主。 因病去世 贞观八年(634年),长孙皇后陪同太宗在九成宫避暑期间,身染重疾。皇太子请求大赦并度人入道,为妻子健康忧虑的唐太宗立即应允,但遭到长孙皇后的坚决反对,无奈唐太宗只好请普光寺法师昙藏入宫为妻子祈福,或是天子诚意所致,长孙皇后病情旋即康复。 | 在她死后,李世民多次建庙度人入道为长孙皇后祈福,不再立皇后,甚至此亲自抚养她所生的晋王李治和晉陽公主李明達二人,故晋阳公主是目前为止唯一能考证由皇帝亲养的公主。 因病去世 贞观八年(634年),长孙皇后陪同太宗在九成宫避暑期间,身染重疾。皇太子请求大赦并度人入道,为妻子健康忧虑的唐太宗立即应允,但遭到长孙皇后的坚决反对,无奈唐太宗只好请普光寺法师昙藏入宫为妻子祈福,或是天子诚意所致,长孙皇后病情旋即康复。 九年(635年)皇太子李承乾纳妃苏氏,然而喜悦之后却连接着悲伤,此后接踵而来的生身母亲赵国太夫人的薨逝以及太上皇李渊的驾崩,给长孙皇后和李世民这对夫妻又一次沉重打击。双重丧期的哀痛,诱发了长孙皇后早年罹患并时常发作的气疾(疑似為現代醫學稱氣喘病又叫哮喘病),次年,病势加重,药石皆不见效。 早年,太宗驾幸太原,长孙皇后生病,他曾亲自到石壁寺礼谒禅师,并解众宝名珍,为妻子供养启愿。 于是太宗决定再次求助于佛家。十年四月,李世民下诏修复天下名胜古寺392座为皇后祈福,著名的善寂寺,修定寺便在此列。虽然太宗期待佛家的福祉能够又一次给妻子带来好运,但是,幸运没有再次眷顾。 貞觀十年(636年)六月己卯,长孙皇后崩逝于太极宫立政殿,時年三十六。其年十一月庚寅,葬於昭陵。太宗悲伤不已,遵从皇后遗愿,营山为陵,是为昭陵。纵观长孙皇后的一生,她与太宗从少年结发,一起互相扶持,走过了二十三载,于情伉俪情深,于政相辅相成,一与之齐,终身不改。 长孙皇后曾著书《女则》共十篇,已佚。今存诗一首:“上苑桃花朝日明,兰闺艳质动春情。井上新桃偷面色,檐边嫩柳学身轻。花中来去看舞蝶,树上长短听啼莺。林下何须远借问,出众风流旧有名。”她死后与唐太宗合葬于昭陵。 长孙皇后在位期间,积极履行皇后职务,曾两次行先蚕礼。 子女 子 皇太子-{李承乾}-(619年—645年1月5日【武德二年——贞观十九年】)得年26歲 |
1930年:越南三个共产主义组织在胡志明的召集下在香港九龙华仁书院召开会议,合併为越南共产党。 1936年:红军抗日先锋军渡河东征。 1944年:第二次世界大戰:美國攻佔馬紹爾群島。 1946年:关东军残部在东北通化市发动暴动,随即被中共政权平定。 1952年:中共要求“三反”运动和整党运动相结合。 1959年:音樂死去的那一天:一架飞机在-{zh-tw:愛荷華州; zh-hk:艾奧瓦州; zh-cn:艾奥瓦州;}-的克利爾湖附近坠毁,机上的巴迪·霍利、里奇·瓦倫斯、和飞行员在空难中丧生。 1966年:苏联太空探测器月球9号成功降落在月球表面上,成为首颗在月球软着陆的机器人太空载具。 1966年:中共中央文化革命小组拟定《二月提纲》。 1969年:阿拉法特成为巴勒斯坦解放組織领导人。 1970年:臺灣鐵路管理局開行莒光號列車。 1986年:教宗若望保祿二世在印度加爾各答接見德蘭修女。 1989年:巴拉圭陸軍第一司令安德烈斯·羅德里格斯發動政變,推翻阿尔弗雷多·-{zh-cn:斯特罗斯纳; zh-tw:史托斯納爾}-政權。 1992年:農曆年三十晚,石崗船民中心爆發嚴重騷亂,事件起因為船民買賣自製私酒及爭用熱水有關。當晚大約十一點南越及北越的船民開始毆鬥,有人放火燒毀船民營,亦阻止其他船民逃走,其間警方因場面失控而一度需要撤退。事件造成24人死亡,百多人受傷,為香港越南船民騷亂中傷亡人數最嚴重的一次。 1995年:美國國家航空暨太空總署甘迺迪太空中心旗下發現號太空梭執行太空梭-和平號計劃之STS-63任務與蘇聯所屬之和平號太空站會合。 1996年:中国丽江市发生7级地震,共有309人死亡,4070人重伤,12987人轻伤,7.86亿(一说30.5亿)元人民币的直接损失。 1997年:南非永久宪法正式生效。 21世紀 2004年:天文學家在太陽系外行星HD 209458 b(歐西里斯)的大氣中檢測到氧和碳的存在,並已知該行星正在向太空排放氣體。 2005年:阿富汗私營卡姆航空一架波音737客機在首都喀布爾以東35公里墜毀,機上104人全部遇難。 2008年:日本正式宣布其海上自卫队将在三个月之内向索马里派出军舰,为该国过往船只进行护航。 2012年:匈牙利國營航空公司匈牙利航空因債務問題而中止營運。 2017年:联合国人权理事会发布一份报告,报告详述了缅甸国防军和对缅甸罗兴亚少数民族的大规模暴行,包括轮奸、大规模屠杀和种族清洗,这些行为可能构成危害人类罪。 2018年:廣州海珠有近百年歷史的寶崗天主堂被施工隊突然清拆變成瓦礫。 2020年:存放於美國加州史丹福大學胡佛研究所的蔣經國日記正式對外公開。 2022年:伊斯兰国第二任哈里发阿布·易卜拉欣·哈希米·库雷希在美国特种作战司令部的突袭行动中引爆炸弹自尽。 2023年:美国俄亥俄州东巴勒斯坦一列载有氯乙烯等危险化学品的货运列车发生火灾与爆炸,随后大量有毒危险化学品泄露。 出生 1478年:爱德华·斯塔福德,英国白金汉公爵(1521年逝世) 1689年:布拉斯·德莱索,西班牙海军上将(1741年逝世) 1721年:弗里德里希·塞德利茨,普鲁士骑兵将军(1773年逝世) 1736年:约翰·阿尔布雷希茨贝格,奥地利作曲家(1809年逝世) 1795年:安東尼奧·何塞·蘇克雷,委內瑞拉獨立運動領袖,第2任玻利維亞總統(1830年逝世) 1809年:-{zh-hans:费利克斯·门德尔松; zh-hant:孟德爾頌;}-,德国作曲家、钢琴家、指挥家(1847年逝世) 1811年:霍勒斯·格里利,美国记者兼编辑(1872年逝世) 1830年:羅伯特·蓋斯科因-塞西爾,英国政治人物,曾任英國首相(1903年逝世) 1894年:許地山,中国作家、教育家(1941年逝世) 1894年:胡安·内格林,西班牙政治人物,前任西班牙總理(1956年逝世) 1894年:諾曼·洛克威爾,美國畫家、插畫家(1978年逝世) 1899年:老舍,中國作家、戏剧家(1966年逝世) 1909年:西蒙娜·韦伊,法国宗教思想家及社会活动家(1943年逝世) 1920年:亨利·哈姆立克,美国外科医生(2016年逝世) 1938年:确吉坚赞,藏传佛教格鲁派第十世班禅额尔德尼(1989年逝世) 1939年:迈克尔·西米诺,美国电影导演(2016年逝世) 1940年:李釗,中國地雷爆破專家(2023年逝世) 1947年:盧雄,香港演員、配音員(2022年逝世) 1947年:毛俊輝,香港話劇導演 1948年:賀寧·曼凱爾,瑞典小说作家(2015年逝世) | 1940年:李釗,中國地雷爆破專家(2023年逝世) 1947年:盧雄,香港演員、配音員(2022年逝世) 1947年:毛俊輝,香港話劇導演 1948年:賀寧·曼凱爾,瑞典小说作家(2015年逝世) 1948年:嘉祿·斐理伯·西門內斯·貝洛,東帝汶天主教主教、慈幼會會士、帝力教區榮休宗座署理,1996年諾貝爾和平獎得主 1951年:-{zh-hans:布莱兹·孔帕奥埃; zh-hant:布萊斯·龔保雷;}-,布吉納法索政治人物、獨裁者,第6任布吉納法索總統 1956年:朱雲漢,臺灣政治學家(2023年逝世) 1957年:埃里克·蘭德,美國生物學家 1958年:格里高利·曼昆,美国经济学家 1960年:约阿希姆·勒夫,德国足球教练 1966年:麥玲玲,香港堪輿學家、演員 1967年:岡本麻彌,日本女性聲優 1969年:博·拜登,美国律师及政治家(2015年逝世) 1969年:彩花珉,日本漫畫家 1970年:安東尼·羅素,美國電視及電影導演、製片、編劇 1970年:連勝文,台灣政治人物,現任中國國民黨副主席 1972年:紀大偉,台灣作家、學者 1973年:鄭仲茵,台灣演員 1974年:楊千嬅,香港歌手、演員 1974年:郭偉亮,香港作曲家、歌手 1974年:彭坤,中国新闻主播和节目主持人 1976年:艾絲拉·費雪,澳洲女演員 1977年:洋基老爹,波多黎各歌手 1978年:艾瑪·阿拉穆丁,英國女律師 1979年:黃士-{杰}-,台灣音乐制作人 1979年:佟大为,中國男演員 1980年:林小珍,香港新聞從業員 1983年:古力,中國職業圍棋棋士 1984年:伊莉莎白·霍姆斯,美国企业家 1985年:盧琳,中國職業足球運動員 1988年:曹圭賢,韓國男子偶像團體Super Junior成員 1988年:許展榮,台灣知名YouTuber團體這群人成員 1988年:許展瑞,台灣知名YouTuber團體這群人成員 1990年:小原莉子,日本女性聲優、吉他手 1990年:孟佳,韓國女子偶像團體miss A成員 1990年:表藝珍,韓國女演員 1991年:谷內亮太,日本棒球運動員 1994年:和田颯,日本男子偶像團體Da-iCE成員 1995年:土屋太鳳,日本女演員 1995年:艾米·盧·伍德,英國女演員 1997年:祖斯馬·昆特路,厄瓜多職業足球運動員 1999年:橋本環奈,日本女演員 1999年:弓木奈於,日本女子偶像團體乃木坂46成員 1999年:金知範,韓國男子偶像團體Golden Child成員 1999年:李佳泫,韓國女子偶像團體Dreamcatcher成員 2004年:Rei,韓國女子偶像團體IVE成員 2006年:荣梓杉,中國男演員 逝世 13年:孝元皇后王政君,漢元帝劉奭皇后,漢成帝劉驁生母。歷史上最長壽的皇后(前71年出生) 1468年:約翰內斯·谷登堡,西方活字印刷術發明人(1398年出生) 1573年:村上義清,日本戰國時代武將(1501年出生) 1577年:上泉信綱,日本戰國時代兵法家,新陰流開山始祖(1508年出生) 1820年:阮福映,越南阮朝開國君主(1762年出生) 1862年:讓-巴蒂斯特·必歐,法国物理学家(1774年出生) 1881年:約翰·古爾德,英國鳥類學家、商人、藝術家(1804年出生) 1900年:威廉·格貝爾,美國政治家,第34任肯塔基州州長(1856年出生) 1901年:福澤諭吉,日本思想家(1835年出生) 1923年:黑木為楨,日本陸軍將領(1844年出生) 1924年:伍德羅·威爾遜,美國政治人物,第28任美國總統(1856年出生) 1925年:奧利弗·黑維塞,英國物理學家、電子工程師(1850年出生) 1940年:郑作民,中华民国国民革命军将领(1902年出生) 1940年:楊瑞符,中華民國國民革命軍第八十八師五百二十四團營長,四行倉庫保衛戰的指揮者之一(1902年出生) 1951年:載灃,清朝攝政王,末代皇帝溥儀生父(1883年出生) 1959年:「音樂死去的那一天」空難身亡者 ,美國歌手、作曲家、唱片騎師(1930年出生) 巴迪·霍利,美国摇滚歌手、音乐人(1936年出生) 里奇·瓦倫斯,墨西哥裔美國歌手、詞曲作家、吉他手(1941年出生) 1969年:熊慶來,中國數學家,文化大革命受迫害至死(1893年出生) 1975年:烏姆·庫勒蘇姆,埃及女歌手、音樂家和演員(1898年出生) 1993年:谭绍文,中國共產黨中央政治局委員、天津市委书记(1929年出生) 2000年:二階堂進、日本政治家(1909年出生) 2009年:蔡章獻,臺灣天文學家(1923年出生) 2009年:聖嚴法師,法鼓山創辦人(1930年出生) 2011年:黎明,香港傳媒工作者(1920年出生) 2013年:潘安邦,台灣藝人(1954年出生) |
月刊《新時代期刊》(New Age Journal)的標題體現了1970年代中期「新時代」一詞的使用。數千家小型哲學書店與禮品店也襲用新時代一詞,漸漸地將自己定位為「新時代書店」。 1980年代中期的協波匯聚運動激起了許多大規模類似的活動,新時代一詞因而被美國大眾媒體廣為宣傳為一種精神次文化,包括了冥想、通靈、轉世、水晶療法、察覺感官以外的事物、整體健康、環境保護主義、相信超常現象,或「未知的奧秘」,例如不明飛行物、以及麥田圈。到了1980年代,市面上出現了大量有關這方面的出版物,包括雜誌《通靈入門》(Psychic Guide,後易名為《身、心與靈》)、《瑜珈期刊》(Yoga Journal)、《新時代之聲》(New Age Voice,新時代音樂的雜誌),另外還有商業取向的出版品,諸如《新時代零售商》(New Age Retailer)、《新時代出版暨零售協會》(NaPRA ReView )等等。 新時代次文化有各式各樣的活動:參加讀書會、冥思團體、聽演講並在臨時市集購物;購買圖書音樂或是不同的產品,例如水晶或焚燒用香;購買醫療或能量金字塔;光顧算命師、治療者與精神諮商師。 引起大眾對新時代次文化注意的關鍵時刻有於1968年出版的最暢銷的占星學書籍《太陽符號》(Sun Signs)以及1978年出版的《愛的符號》(Love Signs)、1967年十月的專輯「頭髮」及其第一首歌「寶瓶座年代」(Age of Aquarius)、1987年由裘瑟·阿古勒斯(José Argüelles)發起而在亞利桑那州喜多納舉行的協波匯聚運動以及同年由莎莉·麥克琳主持的系列短片「超級女綁匪」(Out on a Limb)所帶動的風潮。這是關於她中年時探索精神世界的自傳性作品。另外還有許多頗具影響力的靈媒,例如珍·羅勃茲(賽斯)與傑西奈(藍慕沙)。作品方面有所著的《奇蹟課程》(A Course In Miracles)(然而,《奇蹟課程》裡所謂的「奇蹟學員」,通常認定此《課程》和新紀元運動出現之年代十分接近,卻並非屬於新紀元運動;《告別娑婆》一書之高靈上師阿頓與白莎是提此論點者之一)、所著的《聖境預言書》(The Celestine Prophecy)以及尼爾·瓦爾許的《與神對話》系列(Conversations with God)。 約翰·高登·梅爾敦、與強調個人的精神世界,而對其他人來說新紀元運動是價值觀之爭的社會政治運動。、、與<ref>Gordon Davidson and Corinne McLaughlin,Spiritual Politics (1994)</ref>等都是這類人物。 信仰 最近的一項調查指出,美國成年人當中有大約20%的人多多少少都有新紀元的思想。 那些自認為是新紀元信徒的人事實上彼此之間的觀念差異極大,不同團體與不同地區也會有所差異;一個具有新紀元思想的人可能只信仰某一種或某些新紀元的元素,也可能所有的元素都信仰。 哲學與宇宙論 有神論:相信泛神論的上帝。上帝的概念有很多種,包括女神或多神教的形式。有些理論會相信人類自己也是神。 後世:人類的意識在死後仍然會以不同的方式存在著;後世透過精神的存在、輪迴或瀕死經驗等方式而存在著,使人的意識更能砥礪精進。新紀元的追隨者也許相信地獄,但一般而言不相信傳統基督教或伊斯蘭教地獄的那種萬劫不復的折磨。在新紀元思想裡普世主義式的後世觀點非常普遍。 占星學:相信占星學、天宮圖與黃道對人的影響。 目的論:相信生命的存在是有目的的。相信共時性──事情的巧合都有精神上的意義,對於每個想提升自己靈性的人都是有用的。任何事物都透過上帝而環環相扣,以的形式運作著。所有的存在(不管它們是否知曉)都朝這同一個目標前進。 心靈能量:某些地理位置會釋放出心靈能量,有時會以的形式出現,地脈是地球表面或內部的能量線,帶有電磁性質,像人體的經絡和氣脈,沿著地脈的某些地點都具有超出平均地磁強度的磁性能量,許多聖地和祭祀的地點也是沿著地脈分布(例如巨石陣、麥田圈)。 宗教與科學 折衷式靈修:每個人應當照著適合個人的方式提升靈性,而不是依循死板的教條。世界上不同的宗教與哲學提供了不同的靈修方式,人們可以各取所需。 反對父權:女性主義式的靈修,包括對神聖的看法,例如諾斯底主義的永恆智慧,已被父權思想加以貶低。 科學:西方科學忽略了替代療法,像是超心理學、冥想與整體健康的觀念。不過新紀元認為科學與靈修的終極目標都是一樣的。並聲稱科學的新發現,例如演化與量子力學,都符合靈性的原理。 超自然信仰 寶瓶座年代:相信當今是地球和人類意識轉變最大的時代。某些特定日子所發生的事件意義重大,標誌著寶瓶座年代的到來。1987年的和諧匯聚即為一例,2011年或2012年還有另一個代表寶瓶座年代的事件會發生。 靈體生物:相信靈體生物的存在,例如天使、揚升大師、元素精靈、鬼魂、小仙子、導靈或外星生命。他們在精神上會給予我們指導,如果我們對他們敞開心胸的話。小仙子居住在大自然或花園中,外形似人且擁有法力。一些受到新紀元影響的威卡教徒利用仙子的魔力以喚起靈感以及進行疾病治療(參見:)。 古文明:亞特蘭提斯與姆大陸等文明曾經存在過,且留下了像是水晶人頭骨、吉薩金字塔群或巨石陣等遺產。這些文明的真實面尚未被主流的歷史學者所發現。 其他 直覺:直覺對於生命是很重要的,它已經被現代世界的理性主義、科學懷疑論與科學方法所取代。 數學:數學已被數秘術、卡巴拉、與諾斯底主義等所佐證,是大自然的語言,能夠用以理解上帝的本質。 人類潛能:人類的心智能力比一般認為的要強大許多,能夠超越肉體的侷限;人類潛能的終極目標只有少數的精神導師能夠知曉。 人際關係互動是了解自己的好機會,而健全的人際關係則有一種固定的模式。 靛藍小孩:與上一代比起來,今日的深藍孩童具有更高層次的心靈。 正向思考:正向思考有助於當事人一路順風。一群具有高度心靈層次的人會在人們之間帶來重大的改變。人類有義務參與正向的創意活動,並試著治療彼此與我們所居住的地球。 吸引力法則 東方元素:冥想、瑜珈、脈輪、太極拳、氣功、靈氣治療以及其他的東方元素都有助於了解自我的潛能。 信心治療:人類本身就具有「自療」的潛能(例如),能夠加以訓練而達到僅靠觸摸或不觸摸就能治癒他人的境界。 飲食:飲食習慣不僅會影響心靈,也會影響身體。許多人喜歡食用當季在地種植的新鮮有機蔬果。 禁食有助於臻至更高的精神境界。 外星人:相信世界上有正面的 善意外星人 和負面的 邪惡外星人 。 批評與質疑 對新紀元的批評主要有兩個方面:缺乏適當的科學根基與檢驗;違背或濫用傳統宗教、哲學與文化的權威。 宗教與心靈方面的批評 某些傳統宗教的信徒認為新紀元思潮是異端、不道德而且沒有任何神聖經典或傳教傳統,無法提供明確的人生指引。 一些擁有數世紀傳統文化的傳人不接受西方人所貼的「新紀元」標籤,認為那是對這些文化一知半解或有意地零碎化,或者根本就是曲解。這些文化有印度、中國等,還有主流的瑜珈派別、怛特羅、氣功、中醫、寿命吠陀以及武術(例如傳統的太極拳)。 許多對折衷派新紀元思想最猛烈的批判來自於美洲原住民的作家與社群。《對拉科塔精神文明濫用者的抗戰宣言》(Declaration of War Against Exploiters of Lakota Spirituality'')一書是傳統部落宗教領袖所發出的對新紀元最嚴厲的批判。 有些批評者發現新紀元運動的早期流派神智派具有種族偏見的思想,特別是的著作對猶太人的詆毀 以及魯道夫·斯坦納對黑人等種族的偏見評論,雖然他也強調人智學與人類進步的中心思想──種族平等。Anthroposophie und die Rassismus-Vorwürfe, ISBN 978-3-924391-24-9, p. 309ff 任何種族主義的元素並未成為後來神智派的一部份,還被現代的新紀元追隨者加以譴責。 新紀元宗教思想強調跨宗教的融合,特別是加入東方(特別是印度)的修行方式。然而,基督教團體普遍認為新紀元宗教思想盲目引入東方的秘術訓練,以至在唸咒或冥想時引來了邪靈的入侵,而對新紀元思想大加鞭撻,認為是一種交鬼的行為。除此之外,回教團體也認為新世紀運動模糊了信徒對回教信仰的認知而加以批評。 理性主義與學術的批評 科學懷疑論者批評新紀元思想,認為每個人都應當質疑所有事物的真實性,特別是有關超常或特異的事物,除非它們能夠被科學證實。 | Celestine Prophecy)以及尼爾·瓦爾許的《與神對話》系列(Conversations with God)。 約翰·高登·梅爾敦、與強調個人的精神世界,而對其他人來說新紀元運動是價值觀之爭的社會政治運動。、、與<ref>Gordon Davidson and Corinne McLaughlin,Spiritual Politics (1994)</ref>等都是這類人物。 信仰 最近的一項調查指出,美國成年人當中有大約20%的人多多少少都有新紀元的思想。 那些自認為是新紀元信徒的人事實上彼此之間的觀念差異極大,不同團體與不同地區也會有所差異;一個具有新紀元思想的人可能只信仰某一種或某些新紀元的元素,也可能所有的元素都信仰。 哲學與宇宙論 有神論:相信泛神論的上帝。上帝的概念有很多種,包括女神或多神教的形式。有些理論會相信人類自己也是神。 後世:人類的意識在死後仍然會以不同的方式存在著;後世透過精神的存在、輪迴或瀕死經驗等方式而存在著,使人的意識更能砥礪精進。新紀元的追隨者也許相信地獄,但一般而言不相信傳統基督教或伊斯蘭教地獄的那種萬劫不復的折磨。在新紀元思想裡普世主義式的後世觀點非常普遍。 占星學:相信占星學、天宮圖與黃道對人的影響。 目的論:相信生命的存在是有目的的。相信共時性──事情的巧合都有精神上的意義,對於每個想提升自己靈性的人都是有用的。任何事物都透過上帝而環環相扣,以的形式運作著。所有的存在(不管它們是否知曉)都朝這同一個目標前進。 心靈能量:某些地理位置會釋放出心靈能量,有時會以的形式出現,地脈是地球表面或內部的能量線,帶有電磁性質,像人體的經絡和氣脈,沿著地脈的某些地點都具有超出平均地磁強度的磁性能量,許多聖地和祭祀的地點也是沿著地脈分布(例如巨石陣、麥田圈)。 宗教與科學 折衷式靈修:每個人應當照著適合個人的方式提升靈性,而不是依循死板的教條。世界上不同的宗教與哲學提供了不同的靈修方式,人們可以各取所需。 反對父權:女性主義式的靈修,包括對神聖的看法,例如諾斯底主義的永恆智慧,已被父權思想加以貶低。 科學:西方科學忽略了替代療法,像是超心理學、冥想與整體健康的觀念。不過新紀元認為科學與靈修的終極目標都是一樣的。並聲稱科學的新發現,例如演化與量子力學,都符合靈性的原理。 超自然信仰 寶瓶座年代:相信當今是地球和人類意識轉變最大的時代。某些特定日子所發生的事件意義重大,標誌著寶瓶座年代的到來。1987年的和諧匯聚即為一例,2011年或2012年還有另一個代表寶瓶座年代的事件會發生。 靈體生物:相信靈體生物的存在,例如天使、揚升大師、元素精靈、鬼魂、小仙子、導靈或外星生命。他們在精神上會給予我們指導,如果我們對他們敞開心胸的話。小仙子居住在大自然或花園中,外形似人且擁有法力。一些受到新紀元影響的威卡教徒利用仙子的魔力以喚起靈感以及進行疾病治療(參見:)。 古文明:亞特蘭提斯與姆大陸等文明曾經存在過,且留下了像是水晶人頭骨、吉薩金字塔群或巨石陣等遺產。這些文明的真實面尚未被主流的歷史學者所發現。 其他 直覺:直覺對於生命是很重要的,它已經被現代世界的理性主義、科學懷疑論與科學方法所取代。 數學:數學已被數秘術、卡巴拉、與諾斯底主義等所佐證,是大自然的語言,能夠用以理解上帝的本質。 人類潛能:人類的心智能力比一般認為的要強大許多,能夠超越肉體的侷限;人類潛能的終極目標只有少數的精神導師能夠知曉。 人際關係互動是了解自己的好機會,而健全的人際關係則有一種固定的模式。 靛藍小孩:與上一代比起來,今日的深藍孩童具有更高層次的心靈。 正向思考:正向思考有助於當事人一路順風。一群具有高度心靈層次的人會在人們之間帶來重大的改變。人類有義務參與正向的創意活動,並試著治療彼此與我們所居住的地球。 吸引力法則 東方元素:冥想、瑜珈、脈輪、太極拳、氣功、靈氣治療以及其他的東方元素都有助於了解自我的潛能。 信心治療:人類本身就具有「自療」的潛能(例如),能夠加以訓練而達到僅靠觸摸或不觸摸就能治癒他人的境界。 飲食:飲食習慣不僅會影響心靈,也會影響身體。許多人喜歡食用當季在地種植的新鮮有機蔬果。 禁食有助於臻至更高的精神境界。 外星人:相信世界上有正面的 善意外星人 和負面的 邪惡外星人 。 批評與質疑 對新紀元的批評主要有兩個方面:缺乏適當的科學根基與檢驗;違背或濫用傳統宗教、哲學與文化的權威。 宗教與心靈方面的批評 某些傳統宗教的信徒認為新紀元思潮是異端、不道德而且沒有任何神聖經典或傳教傳統,無法提供明確的人生指引。 一些擁有數世紀傳統文化的傳人不接受西方人所貼的「新紀元」標籤,認為那是對這些文化一知半解或有意地零碎化,或者根本就是曲解。這些文化有印度、中國等,還有主流的瑜珈派別、怛特羅、氣功、中醫、寿命吠陀以及武術(例如傳統的太極拳)。 許多對折衷派新紀元思想最猛烈的批判來自於美洲原住民的作家與社群。《對拉科塔精神文明濫用者的抗戰宣言》(Declaration of War Against Exploiters of Lakota Spirituality'')一書是傳統部落宗教領袖所發出的對新紀元最嚴厲的批判。 有些批評者發現新紀元運動的早期流派神智派具有種族偏見的思想,特別是的著作對猶太人的詆毀 以及魯道夫·斯坦納對黑人等種族的偏見評論,雖然他也強調人智學與人類進步的中心思想──種族平等。Anthroposophie und die Rassismus-Vorwürfe, ISBN 978-3-924391-24-9, p. 309ff 任何種族主義的元素並未成為後來神智派的一部份,還被現代的新紀元追隨者加以譴責。 新紀元宗教思想強調跨宗教的融合,特別是加入東方(特別是印度)的修行方式。然而,基督教團體普遍認為新紀元宗教思想盲目引入東方的秘術訓練,以至在唸咒或冥想時引來了邪靈的入侵,而對新紀元思想大加鞭撻,認為是一種交鬼的行為。除此之外,回教團體也認為新世紀運動模糊了信徒對回教信仰的認知而加以批評。 理性主義與學術的批評 科學懷疑論者批評新紀元思想,認為每個人都應當質疑所有事物的真實性,特別是有關超常或特異的事物,除非它們能夠被科學證實。 有些研究者未能找到超常事物的強力證據,或未能發現新紀元信仰的合理依據,因而常常濫用科學術語,也就是偽科學的形式,以便宣揚精神信仰Dutch skeptic website with articles and links to criticism of a range of |
现独联体参与国 退出独联体的国家 未加入独联体的前苏联加盟共和国 蘇聯解體時成立的未受普遍承认的国家 蘇聯解體後成立的未受普遍承认的国家 備註 、 、 及 为後蘇聯國家“冷冻冲突”地区。此四个国家互相维持友好外交关系并共同建立和組成国家民主与权利共同体(Community of Democracy and Rights of Nations)。 苏联解体后各独立主权国家的政治体制及领导人列表 关联条目 苏联历史 六四事件 东欧剧变 兩德統一 也門統一 葉利欽效應 八一九事件 第三波民主化 南斯拉夫解體 独立国家联合体 波蘭民主化運動 注释 參考文獻 外部連結 Photographs of the fall of the USSR by photojournalist Alain-Pierre Hovasse, a first-hand witness of these events. Guide to the James Hershberg poster collection , Special Collections Research Center, The Estelle and Melvin Gelman Library, The George Washington University. This collection contains posters documenting the changing social and political culture in the former Soviet Union and Europe (particularly Eastern Europe) during the collapse of Communism in Eastern Europe and the breakup of the | 民族问题、各加盟國權利不公問題 苏联是在俄罗斯帝国的废墟上建立起来的、以民族为特征的联邦制国家。从1547年莫斯科大公伊凡四世称沙皇建立俄罗斯沙皇国开始到1917年俄罗斯帝国被二月革命推翻,在长达370多年中,沙俄先后扩张占领了外高加索、中亚、西伯利亚和远东等地,使其版图扩张了8倍,征服的民族达120多个。因而民族问题困擾統治由来已久,沙皇的對付方式卻異常殘忍,十月革命虽然打碎了旧的沙俄,建立起崭新的社会主义制度,但是旧俄疆域上形成的多民族国家共同体及其民族问题却历史地遗留给了苏联。苏联为解决民族问题作了不少努力,利用俄羅斯的資源補助落後地區,民族的體制內分配政策等,也曾取得一些成绩,但由于历史上传袭下来的民族问题的严重性和民族关系的复杂性,加在处理民族问题的一系列理论和实践上的失误,使民族问题未能得到根本解决。苏联存在的69年中,其民族问题可谓头绪纷繁、盘根错節。 为確保统治權與防止反叛,俄國的做法是從19世紀下半葉開始改變保有特定民族自治權利的政策,逐步對被征服的民族实行残酷压迫和大力進行教育洗腦,极力煽动大俄罗斯沙文主义情绪(大民族主義),唆使俄罗斯人鄙视、仇恨、欺压非俄罗斯民族,強力執行移民和種族清洗改變人口分布,即所謂俄羅斯化政策,這與西方殖民者分而治之的放任管理不同,埋下嚴重的後果。非俄罗斯地区的一切重要职务都由俄罗斯人担任,俄语为官方语言,禁止用非俄语出版书报,学校禁止用非俄语授课,非俄罗斯民族被迫俄罗斯化,并经常遭到蹂躏与奴役和屠杀。另外,俄罗斯帝國倒台後,新建的蘇聯在20世紀的历史上又一次再对外扩张,俄国十月革命后,順應一戰後的國際局勢,列宁当政时期一度承认各民族有自决权,但列宁去世后的苏联恢复了对外扩张的路线,斯大林时期强行吞并波罗的海国家和芬兰的卡累利阿,導致蘇德戰爭時,羅馬尼亞、芬蘭和納粹德國聯合一致攻蘇。 从1919年至1944年,先后并入了独立的希瓦汗国、布哈拉汗国、乌克兰人民共和国、阿塞拜疆民主共和国、格鲁吉亚民主共和国、爱沙尼亚共和国、拉脱维亚、立陶宛共和国(包括中立陶宛共和国)、图瓦人民共和国等国家,并对外侵略和武力兼并了包括罗马尼亚與芬兰等民族的大片聚居地,對外兼併了大量的落後地區,給本身特別是俄羅斯為首的加盟國,帶來了巨大的管理難度和經濟問題。蘇聯內部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战时和战后,苏联还对境内的波兰人、芬兰人、爱沙尼亚人、拉脱维亚人、立陶宛人、伏尔加德意志人、克里米亞韃靼人、卡尔梅克人、车臣人、印古什人和远东朝鲜人、汉人等少数民族实行了残酷的种族清洗和种族迁移,因此令這些少數民族企圖利用蘇聯的敵人幫助自己,如前述所說蘇德戰爭時期,也在德軍支援下發生的車臣、印古什叛亂等暴力事件。 這其中倡導的民族解放的民族主义,卻被视为苏维埃和社会主义的对立面而受到打压,各民族的政治、文化和经济精英多被处决,民族语言文化和民族意识遭到摧残,不但如此蘇聯在境內為了攏絡,施行了民族保護性政策,作為主體的俄羅斯族本身的權益和好處,也在畸形的民族補助政策下被制約。在戈尔巴乔夫推动新思维改革后,激化并爆发了苏联所长期存在的民族矛盾,一些如波兰的卡廷森林惨案和1944年时期苏联政府对车臣人的流放等历史真相被解禁并逐渐被曝光出来,最終这些事件也得到了平反導致人心思變更加厲害。与事实上实行的“大俄罗斯主义”政策不同,《苏联宪法》卻明确规定各加盟共和国拥有主权并享有脱离联盟的权利,这成为最終解体的法律基础。1990年3月,富裕的波羅的海立陶宛率先宣布獨立,中亞等受俄羅斯補助的貧困受益國雖未打算實行這類權利,具備完善工業與發達城市的俄羅斯卻仍在經濟轉型的困頓中,因為深受其害而決心獨立出去,中小加盟國被拋棄,最終使得願意維持蘇聯的加盟國不得不接受解體。 由于苏联时期对少数民族的迫害,使俄羅斯這個國家背上歷史包袱。在苏联解体后新成立的波罗的海国家、乌克兰和高加索国家境内都存在强烈的反俄情绪,如波罗的海三国拒绝使境内的俄罗斯族在苏联解体后自动获得国籍,乌克兰则禁止在学校里讲俄语。 各阶层的利益不均 苏联各级党政干部的官僚主義自建立時已存在,二次大战后逐渐形成为特权阶层,享有各种既得利益。到勃列日涅夫时期,更形成一批“官僚氏族集团”,这批集团大约有50-70万人,加上他们的亲属共有300万人之多, 約占全國人口的1.5%。約占全國人口的1.5%这些集团内部儿女联姻,官官相护,贪污渎职,號稱代表人民利益的黨的幹部群體逐漸蛻變爲與人民對立的特權階層。使执政党与民众之间隔阂越来越大,民心尽失。 有一种观点认为,搞垮苏联的不是反共分子,不是外国敌对势力,就是这些官僚特权阶层为维护和扩大其既得利益而造成的。反之同樣地,當群眾日益感受到特權階層与自身利益的根本背道而馳時,這種政治體制的衰敗和瓦解也就不可避免。在切尔诺贝利核事故发生后,人民更加认识到苏共腐败本质而加剧了对政府的不满。。苏联体制制造了一个等级森严的社会,上层根本接触不到底层的民众,不了解人民的疾苦,在粉饰下其所看到的只是他们想看到和让其看到的东西。官员干部并不关心人民艰难的生存现状,政府对于人民的态度只是任其自生自灭,面对苏联大量老百姓的贫穷和饥寒交迫苏共则视而不见。最终苏共致使自己完全丧失了民心。 具体地说,1980年代末,官僚集团羽翼已经丰满,将大量国家财富占为己有,此时,他们急切希望苏联共产党的垮台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剧变,以便通过国家制度的公开变更,在新制度下从法律上承认他们攫取的财富合法化,并能名正言顺地将这些财富传给子孙。基于这样的认识,有的学者认为,苏共的垮台和苏联的剧变,是“一次来自上层的革命,旧统治集团中的主体部分自行背叛了以往对自己借以统治的体制的忠贞,掉头而去”而即使是軍隊等政府背景的單位,也因為喪失了奮鬥的目標,軍心渙散而無力再阻止聯盟崩潰。 西方推动 ,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反共国家为了自身利益,在武力为后盾对共产主义国家遏制的同时,强化政治、经济、文化和意识形态领域的手段,全面推出所谓“自由、民主、人权”等价值观,支持共产主义国家反共势力,加速资本主义化的进程。不过,虽然和平演变战略对苏联的剧变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但当时苏联国内出现政治、社会危机和动荡也是不可忽视的。 國際間多重軍備競賽導致的國力虛耗 长期的争霸,给苏联造成了沉重的经济负担,1975年最先減少的是太空计划的開支,甚至變成與美國合作。除了耗費不貲拉大了苏联与发达国家的距离之外,蘇聯在冷戰中後期不斷用兵也造成名聲的敗壞。美苏两国间的军备竞赛使国家财力过多地投入国防军事预算,在蘇聯這會加剧国民经济的比例失调,特别是勃列日涅夫时期穷兵黩武,发动阿富汗战争,美蘇同時推出星球大战计划,使国防军事开支猛增。国内各类矛盾积聚,也是苏联解体原因之一。此外中华人民共和国在1950年末開始也與蘇聯長期交惡,1970年代後更與美國結盟,在遠東、新疆與阿富汗的邊境地區對峙,也造成蘇聯不小的負擔。 切尔诺贝利核事故 1986年4月26日凌晨1時23分47秒(UTC+3),位於苏联加盟共和国乌克兰普里皮亚季市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第四号反应堆,发生了史上第一次第7级核事故(国际核事件分级表中最严重的等级)。爆炸引起的火灾将高剂量辐射尘埃散发到大气层中,超过336,000名周边居民被迫撤离,善后费用及其他损失累计超过2,000亿美元(含通货膨胀),造成了除军备竞赛外另一沉重的经济负担。 苏联在事故发生初期,领导高层只得到“只是反应堆发生火灾但是没有爆炸”信息,以致于爆炸34小时后才开始采取撤离措施。,但国民已经对于苏联信任崩溃,前苏联总统戈尔巴乔夫曾表示:“切尔诺贝利核事故可能成為5年之後蘇聯解體的真正原因,其重要程度甚至要超過我所開啟的改革事業。” 苏联法律與獨聯體的成立 苏联成立宣言、成立条约及历次宪法均规定了苏联各加盟共和国享有自由退出联盟的权利,過去苏共黨中央透過集中監視、裙帶政治、或者補助中亞等落後地區來阻止這項權利被各加盟共和國實行,但在民主改革後這樣的高壓脅迫與不公平的手段已無法持續。俄白烏三國領導人當時提出以別洛韋日協議的獨聯體取而代之。这为加盟共和国独立及苏联的解体,提供了法律依据。 加盟共和國權威凌駕於中央政府 戈巴契夫在1985年就任蘇聯共產黨中央委員會總書記上台執政後,推動政治改革,將部分中央權力下放給予蘇聯加盟共和國。而最大的加盟國俄羅斯蘇維埃聯邦社會主義共和國佔蘇聯人口的三分之二與七成的土地。1991年6月12日,尚為蘇聯加盟國的俄羅斯進行了首次俄羅斯總統全民直選,已退出蘇聯共產黨的葉爾辛以無黨籍身分獲得57%的得票率當選首任俄羅斯總統。而蘇聯總統戈巴契夫屬意的蘇聯共產黨籍雷日科夫僅獲得16%選票。而戈巴契夫一年前才剛由人民代表大會選出首任蘇聯總統,非人民直選,正當性及民意基礎較民選的俄羅斯總統葉爾辛不足。八一九事件之後,平息政變的當時蘇聯最有權勢的地方首長、俄羅斯總統葉爾辛宣布蘇聯共產黨為非法組織,限制其在俄羅斯境內的活動。戈巴契夫被迫辭去蘇共總書記的職務,並「建議」蘇聯共產黨中央委員會自行解散,讓下屬各黨組織自尋出路。四個月後,已無實際權力的戈巴契夫被迫辭去蘇聯總統,蘇聯解體。 全民公投 1991年3月17日,苏联政府在境内举行全民公投,以决定国家前途。此次公投除格鲁吉亚、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摩尔多瓦和亚美尼亚六个加盟共和国抵制外,其他九个加盟共和国的近1.5亿苏联公民参加投票,投票结果显示78%的苏联公民希望国家维持现状。 八一九事件 1991年8月19日,以时任苏联副总统根纳季·亚纳耶夫为首的苏共保守派发动了一场未遂政变,软禁了当时正在克里米亚度假的苏共中央总书记兼苏联总统的戈尔巴乔夫,试图收回下放给加盟共和国的权力,同时终止不成功的经济改革。但是由於保守派手段過於激进,且向來視人權與法治如無物而引起反感,在人民和大多数苏共党员的联合反对以及部分苏军的倒戈下,政变维持三天便宣告失败,而参与组织政变的紧急状态委员会成员均在政变被平息后遭到整肅,被捕下狱。 虽然戈尔巴乔夫在政变结束后复职,但苏联政府已经无法控制在平息政变的过程中,大為加强的分离势力,各個加盟共和国都紛紛宣布脫離蘇聯。1991年8月24日,戈尔巴乔夫辞去了苏共中央总书记的职务,并“建议”苏共中央委员会自行解散,让下属各党组织自寻出路,苏共中央位于莫斯科的大楼也在戈尔巴乔夫宣布辞去苏共中央总书记一职的一小时后被俄罗斯总统叶利钦下令查封。很多加盟共和国的共产党或自行解散,或更改党名为“人民民主党”、“社会党”或“社会民主党”等,苏联共产党就此解散,苏联在此时已是幾乎滅亡。 各加盟共和国的独立時間 在苏联解体之前,加盟国立陶宛於1990年3月11日率先宣佈獨立,其他加盟共和国、自治共和国等也纷纷加以仿效,先后发表了宣布恢复或收复主权的声明,称为“主权游行”,并开始制订实现独立的步骤和措施。八一九事件后,除俄罗斯外的各加盟共和国全部宣布独立,在俄罗斯境内的鞑靼斯坦、车臣等地也出现了要求独立的主张。 各加盟共和国独立时间如下: 各加盟共和国独立进程 苏联的终结 1991年12月8日,白俄羅斯、俄羅斯、烏克蘭三國領導人舒什克维奇、叶利钦和克拉夫丘克在白俄羅斯布列斯特北方50公里的比亞沃維耶扎原始森林會談,簽署別洛韋日協議,宣布三国退出蘇聯,并建立一个类似英联邦的架构来取代舊苏联,其國家繼承為獨立國家聯合體。除波罗的海三国和格鲁吉亚以外的其他苏联加盟国纷纷响应,离开苏联並加入独联体,苏联在此时已名存实亡。随后叶利钦在1991年12月24日的信中告知联合国秘书长苏联在安理会及其他联合国机构中的成员国资格将由俄罗斯联邦及独联体其他11个成员国继承。 1991年12月25日,為了避免蘇聯境內爆發內戰,苏联总统戈尔巴乔夫宣布辞职,将国家权力移交给俄罗斯总统叶利钦。19时38分,苏联国旗在克里姆林宫上空缓缓降下,取而代之的就是俄罗斯国旗。 1991年12月26日,苏联最高苏维埃通过最后一项决议,就苏联停止存在和建立独立国家联合体一事发表宣言,并通过议会关于苏联及联盟国家政权机构和管理机构的法律继承问题的决议,苏联就此正式解体。 后续 苏联解体后,俄罗斯总统鲍里斯·叶利钦和俄罗斯总理叶戈尔·盖达尔实行“休克疗法”,借此来刺激俄罗斯经济和他夢想的100天实现資本主義的目标。并在其刚刚上台时就发行国有债券,每个俄罗斯公民都能拥有国有债券,但是俄罗斯人的憧憬很快就破灭了,在休克疗法的作用下俄罗斯经济出現嚴重問題,超过70%的人生活在贫困线以下,老人没有退休工资,国家财富被个人占为己有,小部分人暴富,大部分人赤贫,政府支出銳減而稅收沉重。嚴重的信用體系崩潰使大量工廠倒閉。 叶利钦实行的休克疗法政策以及受到1997年发生在东南亚国家的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直接导致1998年爆发俄罗斯金融危机,这次危机使得俄罗斯经济几近崩溃,直至2000年国际油价上涨后俄罗斯经济才得以实现增长,而叶利钦失败的经济政策也导致其在1999年12月31日辞去俄罗斯总统一职,职位由当时的俄罗斯总理弗拉基米尔·普京来代替。 此外,苏联解体也导致在苏联时期被长期压制的地方矛盾集中爆发,部分热点地区如塔吉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乌克兰、亚美尼亚、纳卡地区、南奥塞梯、德涅斯特河沿岸、车臣、达吉斯坦、阿布哈兹、克里米亚和顿巴斯等地均爆发了规模不等的骚乱和战争,并持续至今。 後蘇聯國家列表 独联体 现独联体成员国 现独联体参与国 退出独联体的国家 未加入独联体的前苏联加盟共和国 蘇聯解體時成立的未受普遍承认的国家 蘇聯解體後成立的未受普遍承认的国家 備註 、 、 及 为後蘇聯國家“冷冻冲突”地区。此四个国家互相维持友好外交关系并共同建立和組成国家民主与权利共同体(Community of Democracy and Rights of Nations)。 苏联解体后各独立主权国家的政治体制及领导人列表 关联条目 苏联历史 六四事件 东欧剧变 兩德統一 也門統一 葉利欽效應 八一九事件 第三波民主化 南斯拉夫解體 独立国家联合体 波蘭民主化運動 注释 參考文獻 外部連結 Photographs of the fall of the USSR by photojournalist Alain-Pierre Hovasse, a first-hand witness of these events. Guide to the James |
伽利略变换与电磁学理论的不自洽 在19世纪末,以麦克斯韦方程组为核心的经典电磁理论的正确性已經被大量实验所证实,但麦克斯韦方程组在经典力学中的伽利略变换下並不具有协变性,而经典力学中的相对性原理则要求一切物理规律在伽利略变换下都具有协变性。 以太假说 为了解决这一矛盾,物理学家們提出了“以太假说”,即放弃相对性原理,认为麦克斯韦方程组只对一个绝对参考系(以太)成立。根据这個假说,由麦克斯韦方程组计算得到的真空光速是相对于绝对参考系(以太)的速度;在相对于“以太”运动的参考系中,光速具有不同的数值。 实验的结果——零结果 但斐索实验和迈克耳孙-莫雷实验表明了光速跟参考系的运动无关。该实验结果否定了以太假说,並表明相对性原理的正确性。亨德里克·洛伦兹把伽利略变换修改为洛伦兹变换,在洛伦兹变换下,麦克斯韦方程组具有相对性原理所要求的协变性。洛伦兹的假说解决了上述的矛盾,但他不能对洛伦兹变换的物理本质做出合理的解释。随后数学家亨利·庞加莱猜测洛伦兹变换其實和时空性质有关。 爱因斯坦的狭义相对论 阿尔伯特·爱因斯坦意识到伽利略变换实际上是牛顿经典时空观的体现,如果承认“真空中的光速独立于参考系”这一实验事实为基本原理,可以建立起一种新的时空观(相对论时空观)。在这一时空观下,由相对性原理即可导出洛伦兹变换。1905年,爱因斯坦发表论文《论动体的电动力学》,建立狭义相对论,成功描述了在亚光速领域宏观物体的运动。 狭义相对论的基本原理 光速不变原理。 在所有惯性系中,真空中的光速都等于299 792 458 m/s(:真空磁导率,:真空介电常数),与光源运动无关。 狭义相对性原理。 在所有惯性系中,物理定律擁有相同的表达形式,这是力学相对性原理的推广,它适用于天下所有物理定律,其本质是所有惯性系平权。 狭义相对论是仅描述平直线性的时空(指没有引力的,即闵可夫斯基时空)的相对论理论。牛顿的时空观认为运动空间是平直非线性的时空,可以用一个三维的速度空间来描述;时间并不是独立于空间的单独一维,而是空间坐标的自变量。 狭义相对论同样认为空间和时间并不是相互独立的,而它们应该用一个统一的四维时空来描述,并不存在绝对的空间和时间。在狭义相对论中,整个时空仍然是平直线性的,所以在其中就存在“全局惯性系”。狭义相对论将「真空中,光速为常数」作为基本假设,结合狭义相对性原理和上述时空的性质可以推出洛伦兹变换。 洛伦兹坐标变换 狭义相对论中,洛伦兹变换描述时空中两个惯性参考系的时间、空间坐标之间的变换关系的。它最早由洛伦兹从以太说推出,用以解决经典力学与经典电磁学间的矛盾(即迈克耳孙-莫雷实验的零结果)。后被爱因斯坦用于狭义相对论。 形式 当两个参考系 与 在时刻 时重合,且 相对 以速度 沿 轴正方向运动时,一个事件在 系的坐标 与在 系的坐标 满足以下关系: 或使用矩阵乘法的形式,写作: 其中 ,称为洛伦兹因子。 用张量表示方法可以简单的表示为 其中 ; | 时,,,,且相对速度仅有 分量 时间膨胀(爱因斯坦延缓) 當物體運動時,它的一切(物理、化學變化)从参照系的角度来看都會變慢,就是時間膨脹(簡稱時慢)。等速運動的物體帶在身上的時鐘,用靜系觀察者的時鐘去測量,不論運動方向,測量結果動鐘都隨著運動速度增加而變慢。光速运动的物体(如光子)在时间轴上的分量为零,它的时间是静止的。速度低于光速的物体,其时间膨胀的程度遵循洛仑兹变换 。 動系的時間膨脹率 = 勞侖茲因子 , 爱因斯坦利用畢氏定理(勾股定理)以及假設光速對任何相對等速運動的觀察者都一樣就推論出: 動鐘計時值 = 靜鐘計時值 勞侖茲因子 假如有一個絕對靜止系,顯然,我們就可以測得各種物體的絕對時慢。所以處於相對靜止系的我們,所得之一切時慢之觀測值,都是相對時慢的觀測值。例如由勞侖茲變換的假說去推論,在動系的觀察者就測量出靜系的時間膨脹: , 同時也測量出靜系的長度縮收: 注意: 這裡假設的時間膨脹率,絕非只因為都卜勒效應讓時頻變低的視值。假設的時間膨脹率只跟受測物的相對速度有關,與近接或遠離的方向無關。遠離的都卜勒效應時頻視值是變慢的,但近接的都卜勒效應時頻視值是變快的。按照 爱因斯坦延缓假說,對靜系觀察者來說不論近接或遠離,動系通過一段固定距離的時間都加長了。 也就是說通過那段固定距離的動系速度被靜系觀察者計算成比較慢的,慢率是勞侖茲因子, 。所以靜系觀察者所測出的都卜勒效應被爱因斯坦延缓假說修改成為: 和 。 长度收缩(洛伦兹收缩) 勞侖茲收縮就是指相對于某物體運動的觀測者觀測,在運動的那個軸向的長度,會比相對于物體靜止的觀測者觀測到的同一長度要短。其收縮率,就是勞侖茲因子。其它軸向的長度,並不會有影響。 邁克生-莫雷實驗那種實驗,就是勞侖茲收縮的最佳証明。 當然,被勞侖茲收縮的人事物本身,並不會察覺到被收縮;從靜系看來,動系上的觀測者,就像拿著一根被收縮的尺,去測量被收縮的物體。 但是,因為絕對靜止系不可得,所以我們僅能測得相對短縮。因為我們不知道自己設定的靜止參考系,是否真的比我們要測的運動物體還要靜止。 假如運動物體上面有個觀測者,他又設定他的慣性系才是靜止的,那我們就變成他的動系了。當他觀測我們時,我們才是被收縮的一方,而他是正常的一方。 另外,勞侖茲收縮率,從移動電荷所產生的電場推遲的效應,也就可以推出來。 高速運動電荷產生的電場形變之等勢面,因為電場傳播不是無限快,所以必定會產生推遲,所以它向四周散發出的電場之等勢面,就不再是正球面對稱了。 同时的相对性 因為絕對靜止系不可得,所以各慣性系的觀測者,對於兩事件發生,僅能作出是否相對同時的判斷,而沒有辦法作出是否絕對同時的判斷,除非兩事件发生在同一时空点上。 當慣性系中的觀測者,在對該系中的有距離之兩鐘,進行校時,他把同步訊號源放在兩鐘的正中央,同步脈波呈球面對稱,半徑光速擴展,當鐘被同步波緣觸及時,即歸零 (或重置在相同的計時初值),此時兩鐘的計時步調,即相對同步計時,有時也簡稱相對同時。 相对论质量 m0指静止质量,m为相对论质量。 由公式可以看出: 1.對於一个有質量的物體,其速度v不可能等於或者超过光速,否则分母將會無意義或为一个虚数(註:光子沒有靜止质量,因此其速度可以达到光速;但是在其運動時,會有動量或者說能量,不屬於質量範疇)。 2.當某有質量之物體移動速率越接近光速,相對論質量會變重。 3.当v远小于c时,m近似于m0,符合牛顿力学定律。 相对论力学 在狭义相对论中牛顿第二定律F = ma應改寫成下式(F = ma可解釋為下式的特例) 而動量P = |
美國軟體公司 1974年成立的公司 1991年結業公司 1972年加利福尼亞州建立 1991年加利福尼亞州廢除 | 美國歇業軟體公司 美國軟體公司 1974年成立的公司 1991年結業公司 1972年加利福尼亞州建立 1991年加利福尼亞州廢除 |
Office Region),各區域再下轄一或多個郡級行政區劃。雖然英格蘭的區域並不具有任何選舉分區上的用途,但卻被用以作為英格蘭在歐洲議會中的席次代表劃分方式。 大倫敦地區 東北英格蘭地區 西北英格蘭地區 約克郡-亨伯地區 西米德蘭地區 東米德蘭地區 東英格蘭地區 英格蘭西南地區 英格蘭東南地區 郡級行政區 英格蘭的郡級行政區共有四種: 名譽郡():有一個代表英國王室但沒有實權的郡尉()常駐,僅有地理稱呼、協調範圍內民政事務等少數功能。非都市郡和周邊單一管理區(可以多於1個)的範圍合組成一個名譽郡,都市郡的範圍直接等同一個名譽郡,其中包含倫敦市();共48個。 都市郡():分佈於人口密集的地方,在1985年廢除擁有郡議會,形同虛設,唯部分權限由半官方的聯合法人機構取代,共6個。 非都市郡(,又):分佈於人口較稀的地方,其中有許多是延續英格蘭地區傳統的郡名。28個非都市郡裡有27個擁有郡議會,唯一的例外是伯克郡。 單一管理區():1990年代引入的行政單位,面積比郡小很多,地位可與郡相當,並擁有自己的議會。有趣的是,包含錫利群島的地方議會錫利群島議會在內,既不是郡級議會也不是區級議會,自成一格;共55個。 大倫敦:大倫敦擁有與英格蘭其他地區完全不同的行政區劃方式,在大倫敦地區底下有兩種不同的郡級行政區,分別是伦敦市()與32個伦敦自治市()。在行政特色上,大倫敦地區的這些郡級行政區其實可被視為是一種單一管理區的型態。 區級行政區 區()是英格蘭的第三級行政區劃單位,有時這些行政單位可能會兼具有自治市鎮()、城市地位()或皇家自治市鎮()的地位。 都市區():都會區是都會郡的次級行政區劃,通常都會區都兼具有自治城鎮的地位。當某郡的郡議會遭到裁撤時,底下的區議會將會直接繼承自主權,而成為一個類似單一管理區的行政單位。 非都市區():非都會區是非都會郡的次級行政區劃。通常非都會區會與其上級的郡議會分享自治權,但其運作方式與都會區有所不同。 教區級行政區 教區(civil parish,或簡稱為parish)是英格蘭最低階的行政單位。牧區有自己的議事單位,稱為牧區議會(parish council),但假如一個教區內有投票權的公民人數不滿200人,則可能以組織較精簡的牧區會議(parish meeting)取代之。雖然牧區的劃分設立大部分都有宗教上的淵源,但今日作為行政區劃的牧區,早已與其英格蘭國教會的起源不再有關。 主要城市 伯明翰 布拉德福德 布里斯托尔 谢菲尔德 考文垂 德比郡 赫爾河畔京士頓 利兹 莱斯特 利物浦 伦敦 曼彻斯特 泰恩河畔纽卡斯尔 诺丁汉 普利茅斯 桑德兰 伍爾弗漢普頓 | 布拉德福德 布里斯托尔 谢菲尔德 考文垂 德比郡 赫爾河畔京士頓 利兹 莱斯特 利物浦 伦敦 曼彻斯特 泰恩河畔纽卡斯尔 诺丁汉 普利茅斯 桑德兰 伍爾弗漢普頓 劍橋 約克 牛津 文化 所谓“英格兰文化”“英格兰文学”和“英国文化”“英国文学”等,往往难以区分,有时候甚至是同义词。著名的英格兰文学家包括: 托马斯·布朗爵士 杰弗里·乔叟 约翰·弥尔顿 威廉·莎士比亚 简·奥斯丁 注释 延伸阅读 参考文献 外部連結 English Heritage – National body protecting English heritage Natural England – Wildlife and the natural world of England VisitEngland – English Tourist Board BBC News – England |
and Cities *)、郡級自治市鎮(County Boroughs †) 經濟 在過去的250年裡,威爾士首先從一個以農業為主的國家轉變為工業化國家,現在又是一個後工業化經濟體。 威尔士拥有比较优越商业环境,其一定程度上先进的科技与现代的技术蕴藏着商机。一项调查数据(2015年)显示,威尔士制造业的生产力比全不列颠岛的平均数字高出大约8.6%,仅次于英格兰的政府特区。 虽然,经过第一次工业革命以来长达几世纪的发展,威尔士经济结构经历了数次重大的产业调整。在服务业逐渐成为主导产业的同时,威尔士还保留着农业和高技术制造业等核心产业,并形成了一定的国际竞争优势。为了突破产业结构的特点,进一步优化产业机构,提高竞争力。威尔士对海外企业家投资的产业领域也有一定的规定,主要鼓励投资的行业为软件和硬件的开发和制造、通讯装备开发和制造、微处理器和微型芯片研发和制造业、消费电子产品开发和制造业、高科技制造业、生物技术产业、航空和航天以及汽车制造业等。 文化 克魯斯琴是威爾斯最古老的傳統樂器之一。 中世紀威震歐洲的英格蘭長弓緣起於威爾斯,由威爾斯傳到整個英格蘭,變成英格蘭军队的主力武器。 体育 威爾斯足球代表隊 威爾士橄榄球隊 教育 威爾斯大學 南威尔士大学 卡迪夫大学 卡迪夫都會大學 阿伯里斯特威斯大學 班戈大学 斯旺西大学 雷克斯汉姆格林多大学 书村 英國人 Richard Booth 於1960 年代在威爾斯的城鎮海怡(Hay-on-Wye)前後開設 6 間書店,小鎮上有 10 萬本書的供應或流動,搖身一變成為全球二手書之都,吸引眾多書商。Booth 的成功,啟發世界各地掙扎求存的農村社區自我改造為書城或書村 (Book Town),希望能吸引遊客,從而帶動他們的經濟。 相关邮票 媒體 廣播 電視 BBC威尔士,總部在首府卡迪夫 ITV威爾斯&西(ITV Wales & West),總部在首府加地夫郊區 S4C,總部在首府加地夫,屬於第四頻道管理局 (1970年代前後,威爾斯曾出現保育威爾斯語運動,運動成功爭取政黨及政府著手保育威爾斯語,而1982 年正式成立威爾斯語公營電視台 S4C。) 電台 英國廣播公司英語威爾斯() BBC電台Cymru() 國家廣播電台() 錫爾迪電台(),設在亞伯里斯威斯 斯溫西之音(),範圍在斯溫西及南威爾斯 102.1斯溫西灣電台(),設在尼斯 FM96.4 FM103.2 & 97.4(紅龍調頻) 時事廣播(),在首府卡迪夫 加地夫電台() 黃金電台(),在首府卡迪夫 報紙 交通 鐵路 北威爾斯海岸線 - 屬於南威爾斯主幹線的支線。 - 卡迪夫至南威爾斯谷地各城鎮的城市軌道,共有8條主線,2條周邊路線。 泰爾依鐵道 - 歷史鐵道。 公路 高速公路,大部分在南威爾斯: M4高速公路:東-西向,由威尔士卡馬森郡至英格蘭倫敦,全長305公里,威爾斯境內約133公里,有27個匝道路口。 | 1965年,當時有13郡: 1974年,格拉摩根郡分為三郡,11郡合為4郡,格溫特郡不變;形成8郡: 目前分為22一元行政單位(Unitary Authorities),其中包括郡(Counties)、城市郡(City and Cities *)、郡級自治市鎮(County Boroughs †) 經濟 在過去的250年裡,威爾士首先從一個以農業為主的國家轉變為工業化國家,現在又是一個後工業化經濟體。 威尔士拥有比较优越商业环境,其一定程度上先进的科技与现代的技术蕴藏着商机。一项调查数据(2015年)显示,威尔士制造业的生产力比全不列颠岛的平均数字高出大约8.6%,仅次于英格兰的政府特区。 虽然,经过第一次工业革命以来长达几世纪的发展,威尔士经济结构经历了数次重大的产业调整。在服务业逐渐成为主导产业的同时,威尔士还保留着农业和高技术制造业等核心产业,并形成了一定的国际竞争优势。为了突破产业结构的特点,进一步优化产业机构,提高竞争力。威尔士对海外企业家投资的产业领域也有一定的规定,主要鼓励投资的行业为软件和硬件的开发和制造、通讯装备开发和制造、微处理器和微型芯片研发和制造业、消费电子产品开发和制造业、高科技制造业、生物技术产业、航空和航天以及汽车制造业等。 文化 克魯斯琴是威爾斯最古老的傳統樂器之一。 中世紀威震歐洲的英格蘭長弓緣起於威爾斯,由威爾斯傳到整個英格蘭,變成英格蘭军队的主力武器。 体育 威爾斯足球代表隊 威爾士橄榄球隊 教育 威爾斯大學 南威尔士大学 卡迪夫大学 卡迪夫都會大學 阿伯里斯特威斯大學 班戈大学 斯旺西大学 雷克斯汉姆格林多大学 书村 英國人 Richard Booth 於1960 年代在威爾斯的城鎮海怡(Hay-on-Wye)前後開設 6 間書店,小鎮上有 10 萬本書的供應或流動,搖身一變成為全球二手書之都,吸引眾多書商。Booth 的成功,啟發世界各地掙扎求存的農村社區自我改造為書城或書村 (Book Town),希望能吸引遊客,從而帶動他們的經濟。 相关邮票 媒體 廣播 電視 BBC威尔士,總部在首府卡迪夫 ITV威爾斯&西(ITV Wales & West),總部在首府加地夫郊區 S4C,總部在首府加地夫,屬於第四頻道管理局 (1970年代前後,威爾斯曾出現保育威爾斯語運動,運動成功爭取政黨及政府著手保育威爾斯語,而1982 年正式成立威爾斯語公營電視台 S4C。) 電台 英國廣播公司英語威爾斯() BBC電台Cymru() 國家廣播電台() 錫爾迪電台(),設在亞伯里斯威斯 斯溫西之音(),範圍在斯溫西及南威爾斯 102.1斯溫西灣電台(),設在尼斯 FM96.4 FM103.2 & 97.4(紅龍調頻) 時事廣播(),在首府卡迪夫 加地夫電台() 黃金電台(),在首府卡迪夫 報紙 交通 鐵路 北威爾斯海岸線 - 屬於南威爾斯主幹線的支線。 - 卡迪夫至南威爾斯谷地各城鎮的城市軌道,共有8條主線,2條周邊路線。 泰爾依鐵道 - 歷史鐵道。 公路 高速公路,大部分在南威爾斯: M4高速公路:東-西向,由威尔士卡馬森郡至英格蘭倫敦,全長305公里,威爾斯境內約133公里,有27個匝道路口。 ︰東-西向,由威尔士蒙茅斯郡至英格蘭格洛斯特郡南,全長19.3公里。 ︰東-西向,由威尔士卡迪夫經紐波特(新港)最後至St Mellons,全長3.2公里,這也是唯一一條完全在威爾斯的高速公路。 主要道路: ︰東南-西北向,由英格蘭西敏至北威爾斯安格爾西島。 (又稱北威爾斯高速公路)︰東-西向,由英格蘭切斯特至北威爾斯安格爾西島,全長141公里。 (通稱元首山谷道)︰南-北向,由南威爾斯卡地夫灣至北威爾斯康威的蘭迪德諾,全長299公里。 ︰東-西向,由南威爾斯下塔爾波特港的Llandarcy至英格蘭赫里福德郡的Bromyard,全長66公里。 ︰南-北向,由弗林特郡的Queensferry至圭內德的多爾蓋萊,全長58公里,皆在北威爾斯。 機場 威爾斯擁有兩座客运機場,一南一北;南部為卡地夫國際機場,是威爾斯唯一的國際機場,有四分之三的旅客經由此機場從威爾斯往返世界各地;北部為,為英國國內線的機場,規模與市場較小。 港口 在威爾斯,米爾福德港(Milford Haven)是石油產品的主要運輸港口;新港(紐波特)為鋼鐵運輸最繁忙的港口;塔爾伯特港(Port Talbot)則是礦石的運輸港口,運礦噸量在英國排名第三。以下為威爾斯各港口依2005年的港口吞吐量所佔的比例: 米爾福德港- 63.7 |
Rasmei Kampuchea(Light of Kampuchea) - Cambodia's largest daily, it circulates about 18,000 copies. Samleng Yuvachun(Voice of Khmer Youth) Udomkate Khmer(Khmer Ideal) Wat Phnom Daily英文報章 金邊郵報(),在金邊出版的英文日報 高棉日報(''),英文日報 法文報章 Cambodge Soir Ka-set 交通 金邊國際機場位於金邊西區是柬埔寨最大和最繁忙的機場。位於金邊市中心以西7公里處,機場周圍設有計程車、三輪車、公車與鐵路均可供旅客搭乘至市中心,機車則是當地民眾最普遍的交通工具。 柬埔寨的國家航空公司柬埔寨吳哥航空成立於2009年,總部及主要樞紐位於金邊,另外一個樞紐則位於暹粒-吳哥國際機場。法國航空曾經從戴高樂機場為金邊提供服務,但此後該服務已停止。卡達航空現在通過胡志明市往返金邊。 計劃於2023年啟用。 金邊設有許多巴士公司,包括金邊公共交通和GST Express,並為柬埔寨的大多數省會城市提供服務,包括西哈努克、磅清揚、烏棟和茶膠寺。金邊索里亞運輸公司提供前往國道沿線幾個省級目的地和胡志明市的巴士服務。Giant Ibis是另一家總部位於金邊的巴士公司,為前往西哈努克、貢布、暹粒和胡志明市等地,提供服務。 金邊是柬埔寨的主要淡水港口,也是湄公河上的主要港口。它通過越南湄公河的通道與290公里外的南海相連。金邊市區對外聯絡的國道如下圖: 教育 「柬埔寨金边皇家大学」(,簡稱RUPP)為柬埔寨最老與最大的高等教育機構,內設理學院、社會科學院、人文學院與外語中心(The Institute of Foreign Languages,簡稱IFL),共計在3個校區內共有10,000名以上的學生。金邊市區並於1964年建有「國家奧林匹克運動場」(Phnom Penh National Olympic Stadium),該處早期為國家足球隊的队址。 柬埔寨擁有東盟國家中最大的中文學校——端華學校。該校由潮州會館創辦。該校擁有學生10,000多名,其中94%為華人。1960年代柬埔寨有200多所中文學校,是柬埔寨中文教育的鼎盛時期。其後因戰爭,中文學校幾乎全部關閉。從1992年開始,中文學校逐漸復課。2000年,中文學校恢復到85所,目前則維持在70所左右,遍布全國各個省市,在校師生達到40,000多人。 文化 金邊擁有自己的高棉方言。高棉语的标准音为金边的口音。不过作为基础方言的金边方言本身也处于发展之中,现在的金边方言与国家电视台、广播台使用的语言相比,在语音和词汇上都产生了一定的差异。金邊也因其對的影響而聞名。在美食佳餚方面,金邊以金邊粿條作為城市的代表美食,它是米粉湯的變種,經常在咖啡館和街頭咖啡館可以買到的菜餚。 金邊經常在城市舉辦許多音樂活動。因此該城市也擁有許多獨立樂隊以及私立音樂學校的出現,柬埔寨的釣魚舞起源於1960年代的金邊皇家美術大學。 該市參觀人數最多的兩個博物館是以及吐斯廉屠殺博物館。國家博物館經常定期舉辦柬埔寨舞蹈和音樂慶祝活動,包括傳統民間舞蹈和經典的流行表演。 節慶 柬埔寨新年 柬埔寨新年是柬埔寨三大節日之一,於每年公曆4月13日至15日舉行,同時為柬埔寨的國定假期。在節日當年,各地將會舉辦大型的舞蹈活動和音樂會,儘管確切的日期每年都在變化,但每年至少會持續三天的時間慶祝該節日。這個節日標誌著基於古代高棉曆法的一年的轉折,也標誌著上一年收穫的結束。 潑水節 潑水節是金邊最大的年度節日,這個熱鬧的聚會經常是慶祝洞里薩湖水流的逆轉。假期持續三天,人們將湧入城市欣賞煙火、划船、音樂會、吃飯及聚會。賽艇運動可以追溯到古代,標誌著高棉帝國時期柬埔寨王家海軍的實力。 亡人節 亡人節是柬埔寨文化的重要節日。於每年的佛曆10月1日至15日舉行。頭十四天,死者家屬會到寺院布施,又會準備糯米團供奉未能投胎的亡靈,寺院的主持則為死者頌經超渡,到了第十五天死者的家屬都會聚集起來,舉行緬懷祖先的儀式。 衛塞節 衛塞節是柬埔寨佛教徒傳統的一年一度的節日。有時非正式地稱為「佛誕」,是南傳佛教傳統紀念佛教創始人釋迦牟尼佛誕生、成道、入滅(涅槃)的節日。 建築 金邊最古老的建築是建於1373年的。主要的旅遊景點包括金邊皇宮以及建於19世紀後期的國家博物館,該博物館的建築物融合了法國殖民時代樣式和古典高棉的風格,並收藏了大量高棉文物。獨立紀念碑建於1950年代,但也以古代高棉風格建造。 從19世紀到1940年代,法國在金邊興建了別墅、皇家酒店、教堂、林蔭大道和等公共設施。20世紀後期,諾羅敦·施亞努渴望在城市呈現一種新的建築風格,從而為國家建設進程注入活力。因此年輕的高棉建築師經常在法國接受教育,並為城市提供了設計和建造的機會。這一波新建築運動被稱為「新高棉建築」,其建築物的特色往往是融合了包豪斯、歐洲後現代建築和吳哥的傳統元素。其中最傑出的建築師是旺莫利萬,他根據施亞努親王的發展政策,開始在全國興建大量基礎設施,並在1956年被國王親自提名為首席國家建築師。 旺莫利萬在金邊設計了(已於2008年拆除)和等標誌性地標。其他建築師則為皇家高棉大學、外國語學院和國家體育中心興建建築物。 金邊的新郊區建築建於1950年代和1960年代。儘管這些建築在紅色高棉時代和柬埔寨內戰中倖存下來,在當代,由於經濟發展和金融投機影響,這些建築物而受到拆除的威脅。不過對於新高棉建築的保存運動正在柬埔寨興起,因此部分建築也獲得保留並活化更改為創新的建築物。 1970年代紅色高棉大屠殺紀念碑和紀念館位於吐斯廉屠殺博物館和城郊的琼邑克。柬埔寨及越南友誼紀念碑則是在1970年代後期柬埔寨從紅色高棉解放後,越南共產黨委託所建造,作為柬埔寨及越南友誼的象徵。 金邊的人口、外國投資和城市發展在1990年代和2000年代初期急劇增長。由於人口的快速增長,導致該市基礎設施明顯不足,以及對住宅和商業空間的需求。對住宅和商品房的同步需求以及國際投資的增加導致了幾個衛星城市的規劃。在城市的郊區,農田已被開發成服裝工廠和住房,供低層經濟階層和因市中心的新發展而流離失所的人居住。 運動 柬埔寨的兩大體育賽事,足球和排球,全部在金邊國家奧林匹克體育場舉行。與柬埔寨其他地區一樣,金邊最受歡迎的運動是足球、排球、高棉武術和毽子。 許多金邊居民也經常在清晨或傍晚聚集在首都的兩個體育場之一,或濱海大道上進行有氧運動。金邊在歷史主辦的最重要的體育活動,是1966年的舉辦的第15屆新興力量運動會。該市曾將在1963年舉辦東南亞運動會,但由於政治問題導致比賽被取消。 友好城市 金边在全球擁有姐妹城市,並與金边一同促進經濟、文化、教育和其他領域的聯繫。 曼谷 北京市 釜山廣域市 重慶市 河內市 合肥市 胡志明市 仁川廣域市 北九州市 昆明市 長灘 洛厄尔 上海市 深圳市 著名人物 ,法國博學家、歷史學家、考古學家 诺罗敦·西哈莫尼,柬埔寨現任國王 ,職業網球運動員 ,柬埔寨歌手 ,柬埔寨第一位整形外科醫生 另見 參考文獻 來源 書籍 外部連結 Official city | 英畝)的道路。該市的農田面積為34.685 平方公里(13平方英里),灌溉面積為 1.476 平方公里(365英畝)。 氣候 金邊天氣按柯本氣候分類法属热带莽原气候,受泰國灣(暹羅灣)與印度洋高氣壓影響十分溼熱。基本上四季如夏不分季,氣候以降雨量能分成兩大季節,3月至10月為「雨季」,溫度溼度均偏高,極端熱天時溫度偶然也可以升到38~39℃;11月至隔年4月屬「旱季」,低溫約為22℃,但白天仍舊不涼偏熱;也偶見17~19℃的最低溫。年平均溫度介於28-34℃之間。而最好的旅遊季節為氣溫適宜的11月至1月之間。 行政 金邊是一個自治市,面積,政府地位與各省相同。自治市分為14個行政區,稱為區(khan)。各區細分為105個社區(sangkats),再細分為953個村庄(phums)。所有區都在金邊市政府的治理之下。 金邊市由市長(governor)管理,他是該市的最高行政人員,並監督市憲兵隊、市警察局和都市事務局。市長下設有第一副市長至第五副市長。與副省長同等地位的內閣官房長官,由8名副內閣官長組成的內閣,分別掌管27個行政部門。每個可汗也有一個酋長。 人口 截至2019年,金邊的人口總數約為2,129,371人,並在679平方公里(262 平方英里)的城市區域內居住,金邊的總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公里3,136人。[4]全市人口增長率為3.92%。自1979年以來,城市面積增長了四倍,為了支持城市不斷增長的人口和經濟,金邊都市區有著持續擴大的趨勢。金邊的官方語言是高棉語,但城市也廣泛使用英語和法語。 根據國家統計局2017年的一項調查顯示,金邊 95.3% 的人口是高棉人,佔4%的佔族人,以及 0.7%的其他民族,為漢族(華人)、占族、普儂族、佬族、泰族等。 2012年底,金邊的貧民窟居民人數為105,771人,而 2012年初為85,807人。 宗教 金邊的國教是上座部佛教。金邊90%以上的人信奉佛教。數少數人信奉伊斯蘭教與基督教。 政治 金邊在柬埔寨國民議會中擁有12個席位,是柬埔寨最大的選區。 經濟 金邊是柬埔寨的經濟中心,因為它佔柬埔寨經濟的很大一部分。隨著自1990年代以來經濟的蓬勃發展,近年來經濟增長率也使金邊經濟繁榮,新的酒店、餐館、學校、酒吧、高層建築和高級住宅大樓開始在這座城市湧現。 金邊的經濟以服裝、貿易和中小企業等商業利益為基礎。過去幾年,房地產業務蓬勃發展,房地產價格迅速上漲。隨著更多購物中心和商業中心的開放,旅遊業也是增進首都經濟的主要貢獻者,使金邊與暹粒和西哈努克城一起成為東南亞的主要旅遊景點之一。根據世界旅行和旅遊理事會的數據,2009年旅遊業佔柬埔寨GDP的19.2%(20.53 億美元),佔總就業人數的13.7%。 金邊最受遊客歡迎的地區之一是,該地區是一條3公里長的河濱地帶,兩旁遍布著酒店、餐廳、酒吧、咖啡館和商店。 目前,耗資26億美元的新城市開發企劃正在開發中。金邊市城市事務局計劃擴建和建設新的基礎設施,以適應不斷增長的人口和經濟。高層建築將建在城市的入口和靠近湖泊和河岸的地方。此外,新的道路、運河和鐵路系統將用於連接柬韓城和金邊。 金邊最高的摩天大樓是188公尺(617 英尺)高的,與鄰近的OCIC塔(OCIC Tower)一起佔據了金邊的天際線。是金邊的一個旅遊景點。為黃色集市的四個翼樓林立著眾多攤位,該市場經常出售金銀首飾、古錢幣、服裝、鐘錶、鮮花、食品、面料和鞋子等。 媒體 華語報章 [http://www.jianhuadaily.com/ 柬華日報],,柬埔寨最大華人社團「柬華理事總會」的機關報,於2000年8月創刊。柬華日報總編輯李翼、採訪部主任鍾耀輝。2008年推出全彩奧運專刊。 星洲日報,是馬來西亞星洲集團在柬埔寨開辦的子報,偏重民生,銷量已經超過5000份。 華商日報,當地華人財團主辦,偏重財經資訊報導,開辦時間最長的華報。 高棉日報中文版,由中国人的高棉控股集团的属下公司的报纸。 柬埔寨文報章 Sralagn' Khmer Chakraval Daily Kampuchea Thmei Daily Kampuchea Thnai Nes(Cambodia Today) Kanychok Sangkhum Ka-set Koh Santepheap(Island of Peace) Moneaksekar Khmer(Khmer Conscience) - Published by the Sam Rainsy Party. Rasmei Kampuchea(Light of Kampuchea) - Cambodia's largest daily, it circulates about 18,000 copies. Samleng Yuvachun(Voice of Khmer Youth) Udomkate Khmer(Khmer Ideal) |
井田制度是可以还原出来的中国夏、商、周三代社会的基本政治经济制度,可以将它定义为:井田制度是建立在以井田作为一种有效的产权供给制度为基础的中国夏、商、周三代社会的农业生产方式及其制度结构安排的总体描述;同时也可以解释为微观经济活动如何与宏观价值构造相结合,以实现资源包括资源与社会资源兑现率最大化的一种社会政治经济关系。结果,随着这种产权制度的有效性的丧失而失去其现实意义并退出历史舞台。 公元前361年,商鞅在秦国实施改革,主要内容有:“废井田”、“开阡陌”、“民得买卖”、承认土地私有。 明朝建文帝重臣方孝孺曾提议恢复井田制,建文帝也与他商议,后建文帝在靖难之役中被推翻,此事遂不果。 軼事 清朝最後一位台灣籍進士汪春源,因讚賞“一夫受田百畝”的主張和推崇井田制,而將其四個兒子分別命名為受田、大田、福田、圻田。 注釋 相關條目 均田制 兩田制 | 据载,夏朝曾实行过井田制。商朝、周朝的井田制因夏而来。到西周时已经发展很充分。《周礼·地官·小司徒》载:“乃经土地而井牧其田野,九夫为井,四井为邑,四邑为丘,四丘为甸,四甸为县,四县为都,以任地事而令贡赋,凡税敛之事。”到春秋时期,由于铁制农具的和牛耕的普及,使得农业生产力大大地提升,庶民都自己开垦私田,而荒廢公田,井田制逐渐瓦解,使得井田制“唯莠骄之”。 井田制就是把耕地划分为一定面积的方田,周围有经界,中间有水沟,阡陌纵横,像一个井字。一人耕种大约100亩(约合今182公亩)。100亩为一个方块,称为“一田”。甲骨文中的“乢囲”字也是由此而来,被认为是井形块状耕地的证据。一井分为9个方块,周围的8块田由8户耕种,谓之私田,私田收成全部归耕户所有;中间是公田,由8户共耕,收入全归封邑贵族所有。《詩小雅·大田》稱:“雨我公田,遂及我私”。但实际上并不是每块井田都是900亩,还存在诸如800亩,1000亩这样的特殊情况。 井田制的史料1930年代以前僅來自於《孟子》與《周禮》,或者再參考《詩經》。1980年代伴隨金文、甲骨文及陶文等大量出土、釋讀,證實井田制的存在似乎應該已不成問题,多數學者也抱持肯定態度。持否定態度者則認為,在《孟子》之前,没有关于井田制度的记载。有学者仍然缺乏考古支持下猜想,井田制度可能仅是一种乌托邦式的理想制度,“有很多理想化成分”。由于实际地形地貌的千差万别,这种制度可能从未得到严格的实施。胡適在《井田辩》一文中就認為孟子所讲的井田制是传说加想象。郭沫若承认有井田制,“周制百步为亩,一夫百亩,称为一田,是井田的基本单位”,但他认为孟子所说的井田“完全是孟子的乌托邦式的理想化”。唐兰认为“那末,田十田是田一千亩。”范文澜亦否认井田制:“西周领主们的土地疆界纵横交错,象无数的井字,但并没有一井九百亩的那种划分,与邑密切相关的井,也不是孟子所说的井。” 井田制度是可以还原出来的中国夏、商、周三代社会的基本政治经济制度,可以将它定义为:井田制度是建立在以井田作为一种有效的产权供给制度为基础的中国夏、商、周三代社会的农业生产方式及其制度结构安排的总体描述;同时也可以解释为微观经济活动如何与宏观价值构造相结合,以实现资源包括资源与社会资源兑现率最大化的一种社会政治经济关系。结果,随着这种产权制度的有效性的丧失而失去其现实意义并退出历史舞台。 公元前361年,商鞅在秦国实施改革,主要内容有:“废井田”、“开阡陌”、“民得买卖”、承认土地私有。 明朝建文帝重臣方孝孺曾提议恢复井田制,建文帝也与他商议,后建文帝在靖难之役中被推翻,此事遂不果。 |
清初,隨著廣陵琴派的興起,古琴音樂的發展重心轉移到了揚州地區,徐常遇及其《澄鑒堂琴譜》、徐褀及其《五知齋琴譜》、吳灴及其《自遠堂琴譜》等皆有廣泛的影響。清朝中期以後,古琴流派大量出現,包括閩派、川派、嶺南派等。 近代 1900到1950年 清末至1950年代,全国能琴者约100余人。1917年,王燕卿進入南京高等師範學校教授古琴,開古琴進入高等教育機構之先河。1918年,王露成為北大音樂會國樂導師,但此時期古琴尚未發展成專業科系。1919年的蘇州「怡園琴會」和1920年的上海「晨風廬琴會」聚集上百人,為當時的盛事。1929年,南通梅庵琴社成立,並逐漸發展為梅庵琴派。1936年代今虞琴社先後在苏州和上海兩地成立,並且编印《今虞琴刊》,內容涵概琴人通訊錄、琴事記錄、琴學論述以及曲譜等,為一大創舉。 1951到1970年 1954年,北京古琴研究會成立,為當時北方最重要的古琴社團。1956年,查阜西带领王迪、許健組成调查小组在中国琴人聚集的地区进行了普查,造访多位琴人,收集文字及录音资料,並和北京古琴研究會整理出版《存见古琴曲谱辑览》及《琴曲集成》等书,为古琴艺术的保存和复兴奠定了基础。美中不足的是當時琴人的演奏水平不一,更有不少琴人年事已高、身體狀況不佳或因各種因素久未彈琴,只是在錄音前匆匆複習,因而程度落差非常大。 同年,中央音樂學院成立民樂系,查阜西為系主任,吳景略擔任古琴專業教師,古琴正式納入音樂專業教育體系。1958年,上海音樂學院也成立古琴專業,後來四川、南京、沈阳、西安等地的音樂學院也都陸續跟進,聘請劉景韶、张子谦、卫仲乐、顾梅羹、劉少椿等琴家任教,培育了吳文光、林友仁、成公亮、龔一、李祥霆等人。琴家们除了恢复古曲之外,也尝试创作新曲,例如:吳景略作、移植;查阜西移植;管平湖作。 而港澳台等地也有不少琴人。 1971到2000年 1977年,琴家管平湖演奏的在作曲家周文中的推薦下,作为中华音乐的代表入选旅行者1号和旅行者2号宇宙飞船上载有的旅行者金唱片中,由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送入太空。 1990年在成都舉辦第一屆中國古琴藝術國際交流會,據當時的調查,全國的琴人不到三百人,約有18個琴社。 1994年,中國唱片公司聘請王迪擔任特約編輯,整理1950到1960年代的古琴錄音,最後集結了22位琴家53首琴曲,出版為《中國音樂大全·古琴卷》(共8張CD),一般稱為「老八張」。 2001年以後 2003年11月7日,古琴艺术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第二批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2006年5月20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将古琴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划分在“民间音乐”类,编号Ⅱ—34,並於2007年起公布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古琴項目)代表性传承人名單。 2018年,中國藝術研究院音樂研究所整理了館藏1950至1970年錄製的古琴錄音,出版為《絲桐神品——古琴(1950—1970)》,內容涵概274個曲目、72位琴家。 亂象 古琴成為非物質文化遺產後逐漸變得熱門,比方說在2020年光是成都、重慶兩地的琴館就超過兩百家。林晨等琴家認為師資良莠不齊,因而「表面繁榮、亂象叢生」、「有熱度,無深度」。近年古琴甚至被列入「京城四大俗」。琴家成公亮直言古琴成為非遺後亂象多:出現了很多不合格的古琴教師,有些人利用一般人聽不懂古琴,穿著漢服,滿口哲學和文化去忽悠大眾,但彈琴時沒有基本功,甚至連音都彈不準;也有人透過留鬍子、穿長袍之類的打扮把自己包裝成「大師」的樣子,裝神弄鬼。除此之外,古琴的價格被商業炒作得很高。琴家林友仁則認為琴界過於浮躁,部份名家是浪得虛名。文史學者王世襄、袁荃猷夫婦及田家青等人表示古琴已成為某些人附庸風雅、賺錢的道具,過度商業化使得古琴低俗化,令人反感。 問題 在古琴成為專業教育數十年後,衍生了一些問題,例如:重視演奏技術、輕忽音樂內涵,文化底蕴和人文精神因而流失。還有審美觀念和演奏風格的趨同化现象。 另外,近代有不少古琴音樂的創作,但許多作曲家不了解古琴的特性及審美上的特點,以致於其作品和傳統的審美相去甚遠。 琴乐 在清代画作《雍正祭先農壇圖》中記錄有人奏琴。 琴箫合奏是目前常见的合奏形式,所用的琴箫是一种音域较窄、音量较小的箫。当代演奏家和作曲家们进行了许多尝试,现在已经有埙、琵琶、笛子等其他民族乐器与琴合奏的试验性作品出现,也出现了琴和大民族乐队或管弦乐队的协奏曲。 古琴的音域为C至d2,除去七個散音之外,還有91個泛音和一百多個按音,但實際演奏中有很多音一般不使用,如一到四弦及一到四徽的區域內不使用按音。 弹法 通常置于专用的琴桌上弹奏,无桌时放在盘腿上;琴额向右,琴轸悬垂於桌外,用右手在岳山與一徽間拨弦出声,左手则按弦取音。琴演奏通常用真甲,右手拨弦手指留有适度指甲,以利发音清晰,左手则不留指甲,便于按弦。 古琴的出聲方法主要有三種,即散音、泛音和按音: 散音即空弦音,奏法是右手拨弦,左手无动作,可听到较长时间的余音。 泛音的奏法是用左手一指或多指正对徽位轻点琴弦,一触即起,同时右手拨弦,发出清越的琴音。 按音又称案音、實音、走音,奏法是左手将弦按在琴面上,右手拨弦出音。除了單純按弦,左手也可以揉弦以产生吟或猱,或移向其他音位产生滑音,後者又稱「走手音」。 此外,彈奏按音時,若手指左右移動,手指與弦摩擦會出現一種特殊的擦弦音,這在絲弦上的表現很明顯,被一部分人視為琴樂的特色之一,但在較為光滑的鋼弦上就不太明顯。 右手指法 右手拨弦有八种基本指法: 内向指法(向身体一侧拨弦) 擘(大指) 抹(食指) 勾(中指) 打(名指) 外向指法(向徽一侧拨弦) 托(大指) 挑(食指) 剔(中指) 摘(名指) 右手的组合及特殊指法: 历:快速连挑二弦 小撮:同时挑、勾二弦 大撮:同時托、勾二弦 轮:快速连续摘、剔、挑 背锁:剔、抹、挑顺次弹奏 短锁:抹、勾、剔、抹、挑顺次弹奏 长锁:抹、勾、剔、抹、挑、抹、勾顺次弹奏 双弹:快速连剔、连挑相邻二弦 拨剌:食指、中指、無名指同时向内拨相邻两弦为“拨”、反向为“剌” 滚拂:从高音到低音连摘数弦称为“滚”,从低音到高音连抹数弦称为“拂” 下列是四种指法的图示: 左手指法 左手按音常用拇指和無名指,低音弦用中指和食指。左右手指法可以进一步组合形成固定节奏型的“掐撮三聲”等。 按弦走音指法:上、下、绰、注、吟、猱。 左手拨弦發声指法: 罨:大指击弦出声 掐起:大指按弦撤离出声 带起:無名指按弦撤离出声 共有大约1070种有名或无名的指法,现代有50多种指法在演奏中常用。关于罕用指法和文字谱的资料散见于古代琴谱和琴书,近代则出版了几种整理性的论著。 琴曲 琴曲通常由几个段落连缀而成,长度几分钟到十几分钟不等,没有严密的格式。除了演奏古代作品外,个别演奏者也会作曲或是即兴演奏。琴曲多以山水寄情(、、等),亦有闺怨()、叙事()等传统诗词题材的作品,有具儒家思想的作品(),有改編自民歌小调的等。多数琴曲有明确的标题,提示了作品的内容和意境。佛家相關曲目极少,仅有、等几首。 古代琴书中有对于音乐表现形式的分析,称为聲像,以解释琴曲中表现的情绪或主题的单字。聲像的数目是有争议的,有人认为只有4种,有人认为是13-16种,也有人认为总共超过24种。虞山琴派的“清”、“微”、“淡”、“遠”是用来描述琴音乐的代表性聲像。在某些琴谱中对每种聲像都有详细的描述,如琴学著作《谿山琴况》对24种聲像都进行了细致入微的描述,其中解释了演奏技法、装饰音和音乐本身,并阐述了演奏者和乐器之间的联系,以及演奏者是怎样达到“琴人合一”的境界。 琴歌 古琴音乐中另外一种重要的艺术形式是琴歌,代表作包括、、、、和等,其中现存最早的琴歌曲谱是宋代姜夔的。 律调 古琴七根空弦音所組成的音阶,称为弦式。大多数琴曲使用正调(仲吕均)定弦。1950年代后古琴界倾向于将正调为F大调:一弦至七弦為C-D-F-G-A-c-d,首调唱名為sol-la-do-re-mi-sol-la。按十二律,以第一弦为黄钟,第三弦为仲吕(作五声音阶的宫音),一弦至七弦音名为“下-{徵}-、下羽、宫、商、角、-{徵}-、羽”。在正調的基礎上改變不同弦的音高,還可以得到慢商調(慢二絃)、蕤賓調(緊五弦)等。 古琴定弦法的命名方法較為複雜,有的以調弦法為依據,如慢商調;有的同時以律名和調弦法為基礎,如蕤賓調;有的以調式內樂曲所表達的感情為依據,如淒涼調。此外,不同的調又有別稱,如蕤賓調又叫金羽調。 美国作家罗伯特·坦普尔所说,琴在中国人理解音乐本质的过程中扮演了至关重要的角色,“对古琴音色产生的原因而作出的研究,大大加深了中国人对声音的本质是振动这个事实的理解。”这类对音色、泛音和谐声的研究最终使朱载堉发明了十二平均律。 教學方法 傳統上,古琴教學採「口傳心授」的方式,亦即在沒有琴譜的情況下,由老師逐句示範,學生跟著模仿彈奏,直到師生的節奏、樂句、左右手指法(包含綽注吟猱)、韻味完全相同,可以同步對彈為止。前輩琴家例如:管平湖、梅曰強皆是如此。 琴谱 古琴谱是用来收录琴曲乐谱的书籍,到1960年代为止,查阜西已发现超过130部琴谱曾经出版,包含超过3360首琴曲,其中有很多在明朝前失传,很多流传下来的作品也已经有几百年无人演奏了。 文字谱 文字谱是最早的记谱法,是用文字详细叙述全部演奏指法动作,因此是一种指法谱。现存仅有的文字谱是抄寫於唐代的《碣石調·幽蘭》,传自隐士丘明。丘明先生是会稽人,梁朝末年隐居在九嶷山,擅长弹奏楚地曲调,尤其《幽兰》一曲更是精妙绝伦。其唐代抄本百年前藏於日本国京都神光院,近年移到日本東京國立博物館,為日本“國寶”,列品號碼為TB1393。1884年,黎庶昌在日本編錄的《古逸叢書》曾依唐本影抄該譜,現東京大學有三冊分藏於三間圖書館。 减字谱 减字谱於晚唐出现,使用文字減化形成的符號来记录琴曲的指法、弦序和徽位。明代以前,琴谱记录的徽位相對模糊,無法據以直接得知確切位置,例如:「七八」意指「七徽和八徽之間」,「六下」代表「六徽之左」。明末清初虞山琴派徐青山的《大还阁琴谱》开始采用「徽分」记谱法,将相临兩徽之间分為十等分,按音音位记成“几徽几分”,例如:“七徽六分”、“六徽二分”和“十徽八分”,提高了音位准确度。後來亦有人把1分划分成10釐,但并不实用。 混排琴谱 張鶴的《琴學入門》(1867)、杨宗稷的《琴学丛书》(1911)二譜将减字谱結合工尺谱及板拍,而後者更加了一行減字譜的簡化弦名譜,形成「四行譜」。 王光祈的《翻译琴谱之研究》(1931)將左右手指法編號,采用罗马数字和阿拉伯数字书写琴谱。此法流傳不廣,僅有龔一的《古琴演奏法》一書採用類似的方法。而楊蔭瀏認為這種改革不切實際。 楊蔭瀏、侯作吾編的《古琴曲匯編》以及許健、王迪主编的《古琴曲集》(1962)以五线谱与減字譜记录乐曲,後來吳景略、吳文光編寫的《虞山吳氏琴譜》(2001)及《神奇秘譜樂詮》(2008)亦採此法。 目前新出版的琴譜主要以減字譜和簡譜並列書寫,例如:《古琴考級曲集》(2010)以及成公亮的《秋籟居琴譜》(2010)等等。 打谱 打谱是现代琴家按照减字谱把琴曲弹出的过程。由於减字谱并無节奏等音乐细节,因此打谱者需要反复记录修改,不断弹奏,并在此过程中揣摩原曲的气质和意境,最终使乐曲清晰流畅、结构完整。各个时期的打谱者有意追求琴曲的古风,同时又随自己的艺术趣味对原谱润色增删,因而同一首琴曲在不同时代会有不同的风貌,不同的审美倾向。 琴制 形制 琴长约3尺6寸5分(约122-125厘米),宽约6寸(约20厘米),琴体厚约2寸(约6厘米),由琴体和琴弦构成。琴体由弧形的面板和平直的底板胶合而成。面板琴首嵌有用于穿弦的“承露”、支撑琴弦的“岳山”,琴尾嵌有支撑琴弦的“龙龈”。琴面一侧沿琴弦方向嵌有用于标示泛音音位的十三个圆点,称为“徽”。底板上有用于安放“琴軫”的“軫池”,中部以下嵌有用于支撑琴身和缠弦的“雁足”。底板有两个出音孔,通常为长方形或椭圆形;靠近中部的一个较大,称为“龙池”;靠近琴尾的较小,称为“凤沼”。琴面板内部与龙池、凤沼相对有隆起的结构,称为“纳音”,有改善音色的作用。琴腹内有两个音柱(天柱和地柱),连通琴面和琴底,可以使音量增大,同时也作防塌腰装置。琴弦共有七根,从外(近徽侧)向内、从低到高,为一弦至七弦,琴弦一端搭在岳山上,用控制弦音高的线绳“绒剅”拴住,绒剅穿过承露上的弦眼系在琴軫上;琴弦的另一端绕过龙龈,缠在雁足上。 按照陳暘《樂書》,古时琴還有大、中、小之分,小琴五弦、中琴十弦,大琴二十弦。随县曾侯乙墓出土的琴中就有五弦琴和十弦琴,但这可能并非用于演奏的乐器,因为其音箱其实是实木的,或许只是用来定律的工具。 琴身 琴身材质是影响琴音色的首要因素。古時有“面桐底梓”之說,現在也一般为泡桐或杉木制面板,梓木或楠木制底板。木材必须风干,否则木质会开裂起翘,且音色不好。木料自然风干需要很长时间,因此斫琴者常搜罗各种陈年古木,如古宅梁柱(俗称“阳木”)或古墓败棺(俗称“阴木”)来斫琴。琴的面板和底板以鱼胶胶合。面板上先要用漆灰作一层灰胎,以保护木质松软的琴面。之後加上一層細葛麻布,在布上再髹一層漆灰。待其乾透,加以打磨,再髹一層更細的漆灰,並再次打磨。如此反復,最後髹表漆。表漆有黑、紫、朱、褐、黃等不同顏色。 實際上古琴所用的漆灰並非單純的生漆,其中通常混合鹿角霜,而明清以來亦有使用瓦灰者。一些琴甚至會用更珍貴的“八寶灰”,即在生漆中加入金、銀、銅、珍珠母和孔雀石等物質。 琴絃 传统的琴弦为絲絃,即柘蠶所吐之絲製成的弦。有公元前168年製作的絲弦仍然保存至今。1970年代上海音乐学院乐器厂研制成功了尼龙钢丝弦(俗称钢弦),21世纪初福建龙人公司用特殊纖維研制龙人冰弦。 古代絲絃是将规定数目的丝线扭成一股,然后绕在框架上浸入装有絃膠的缸内,以使絲絃不会再松散。一段时间后取出晾干,然后截成合适的长度。古代絲絃共有三种规格,“太古”为标准絃,“中清”最细,“加重”最粗且弦外缠丝。按《與古齋琴譜》所述,“中清”琴絃最佳,因为其音色最为细腻清脆。丝弦音色古朴独特,但音准不稳定,易磨损。现在苏州、香港和日本都有几家丝弦工坊。七十年代“文革”后期,上海音乐学院乐器厂在吴景略、刘景韶、林友仁和龚一等人的帮助下,在竖琴弦的基础上研制成功尼龙钢丝弦,是在钢丝外包裹尼龙层制成的,具有音量大、强度高、音准稳定的优点,逐渐取代丝絃成为主流。有人认为钢丝弦的金属音色过重,絲絃独特的音色是无可取代的。 | 形制 琴长约3尺6寸5分(约122-125厘米),宽约6寸(约20厘米),琴体厚约2寸(约6厘米),由琴体和琴弦构成。琴体由弧形的面板和平直的底板胶合而成。面板琴首嵌有用于穿弦的“承露”、支撑琴弦的“岳山”,琴尾嵌有支撑琴弦的“龙龈”。琴面一侧沿琴弦方向嵌有用于标示泛音音位的十三个圆点,称为“徽”。底板上有用于安放“琴軫”的“軫池”,中部以下嵌有用于支撑琴身和缠弦的“雁足”。底板有两个出音孔,通常为长方形或椭圆形;靠近中部的一个较大,称为“龙池”;靠近琴尾的较小,称为“凤沼”。琴面板内部与龙池、凤沼相对有隆起的结构,称为“纳音”,有改善音色的作用。琴腹内有两个音柱(天柱和地柱),连通琴面和琴底,可以使音量增大,同时也作防塌腰装置。琴弦共有七根,从外(近徽侧)向内、从低到高,为一弦至七弦,琴弦一端搭在岳山上,用控制弦音高的线绳“绒剅”拴住,绒剅穿过承露上的弦眼系在琴軫上;琴弦的另一端绕过龙龈,缠在雁足上。 按照陳暘《樂書》,古时琴還有大、中、小之分,小琴五弦、中琴十弦,大琴二十弦。随县曾侯乙墓出土的琴中就有五弦琴和十弦琴,但这可能并非用于演奏的乐器,因为其音箱其实是实木的,或许只是用来定律的工具。 琴身 琴身材质是影响琴音色的首要因素。古時有“面桐底梓”之說,現在也一般为泡桐或杉木制面板,梓木或楠木制底板。木材必须风干,否则木质会开裂起翘,且音色不好。木料自然风干需要很长时间,因此斫琴者常搜罗各种陈年古木,如古宅梁柱(俗称“阳木”)或古墓败棺(俗称“阴木”)来斫琴。琴的面板和底板以鱼胶胶合。面板上先要用漆灰作一层灰胎,以保护木质松软的琴面。之後加上一層細葛麻布,在布上再髹一層漆灰。待其乾透,加以打磨,再髹一層更細的漆灰,並再次打磨。如此反復,最後髹表漆。表漆有黑、紫、朱、褐、黃等不同顏色。 實際上古琴所用的漆灰並非單純的生漆,其中通常混合鹿角霜,而明清以來亦有使用瓦灰者。一些琴甚至會用更珍貴的“八寶灰”,即在生漆中加入金、銀、銅、珍珠母和孔雀石等物質。 琴絃 传统的琴弦为絲絃,即柘蠶所吐之絲製成的弦。有公元前168年製作的絲弦仍然保存至今。1970年代上海音乐学院乐器厂研制成功了尼龙钢丝弦(俗称钢弦),21世纪初福建龙人公司用特殊纖維研制龙人冰弦。 古代絲絃是将规定数目的丝线扭成一股,然后绕在框架上浸入装有絃膠的缸内,以使絲絃不会再松散。一段时间后取出晾干,然后截成合适的长度。古代絲絃共有三种规格,“太古”为标准絃,“中清”最细,“加重”最粗且弦外缠丝。按《與古齋琴譜》所述,“中清”琴絃最佳,因为其音色最为细腻清脆。丝弦音色古朴独特,但音准不稳定,易磨损。现在苏州、香港和日本都有几家丝弦工坊。七十年代“文革”后期,上海音乐学院乐器厂在吴景略、刘景韶、林友仁和龚一等人的帮助下,在竖琴弦的基础上研制成功尼龙钢丝弦,是在钢丝外包裹尼龙层制成的,具有音量大、强度高、音准稳定的优点,逐渐取代丝絃成为主流。有人认为钢丝弦的金属音色过重,絲絃独特的音色是无可取代的。 福建龙人製作的弦,即“龍人冰弦”,则用特殊纤维丝作内弦材料,外包真丝和尼龙丝。 上弦時,先将琴弦右端用绕在琴轸上的绒剅拴住,向左拉过岳山、面板直至绕过龍齦缠在琴底的两个雁足上。 配件 岳山、承露、龙龈、雁足、琴轸等则用硬木、玉石等坚硬材料制成。琴徽共13个,多用螺钿或玉石制成。琴常配有多种装饰,最常见的是绒剅上系有轸穗。也有在琴体上雕花、镶嵌玉石等。另一类特别的装饰是文墨篆刻。斫琴家和琴的主人常喜欢在底板上、龙池、凤沼内镌刻别名、诗词、方印等内容,可反映琴的历史,但其中不乏偽作。 琴式 琴式为琴的形状的特定的名称,其中仲尼式和伏羲式最为常见。琴身各部件都以凤、龙、人体和自然事物命名。 斷紋 隨著時間的增加,琴的漆胎由於底下的木質收縮可能會出現断纹,通常以形态命名,有“蛇腹斷”、“冰裂紋”、“牛毛斷”、“流水紋”、“行雲紋”、“龜背紋”、“梅花斷”等。其中“蛇腹斷”和“牛毛斷”是最常見的。出現斷紋的琴一般歷史較長,因此一些斫琴者會人为制造斷紋。 形體象征 琴长3尺6寸5分,象征一年365天;面版弧形,象征“天圆”,琴底为平,象征“地方”。13徽象征一年12个月及闰月。琴最初有五根弦,象着“五行”金、木、水、火、土。傳說周文王为悼念他死去的儿子伯邑考而增加一根弦,武王伐纣时,为了增加士气添一根弦,所以琴又称文武七弦琴。宋太宗曾增弦至九弦琴,不过只在当时宫廷流传过几年,不受当时琴人的支持。 名琴 中國古代有「四大名琴」之說。春秋時期齊桓公的「號鐘」、春秋時期楚莊王的「繞樑」、西漢司馬相如的「綠綺」和東漢末年蔡邕的「焦尾」,但這些琴並沒有流傳下來。現在存世的名琴多來自唐朝之後,如唐朝的「九霄環佩」、「大聖遺音」、「枯木龍吟」、「春雷」等。 宋朝也是琴文化發展的最重要的時代之一,現存的兩宋古琴佳器較多。宋徽宗御製的「松石間意」在2010年以1.3664亿元拍賣,成爲當時拍賣價格最高的古琴、世界最貴樂器之一。 文化 作為中國古代文化最重要的組成元素之一,古琴頻繁出現在歷代的藝術作品中。唐代的詩人李白、李頎、高適等都曾撰文描寫古琴或琴人,亦有司馬相如以琴挑卓文君這樣的故事,而清代小說《紅樓夢》第八十六回中有林黛玉彈琴的情節;作為四藝之一的繪畫中也可以見到古琴的身影,例如:宋徽宗所繪之《聽琴圖》。另外,古琴音樂也逐漸受到道家及佛教思想影響,發展出了相關題材的琴曲,例如:以普庵禪師的咒語為題材的,和《莊子》相關的、等。從琴人的身份來看,唐代嶗山就已經出現了道士琴人。 而北宋開始出現「琴僧」,近代如僧問樵、釋空塵和夏一峰等人亦是佛道出身。 與在中國發展出了諸多琴派的情況不同,朝鮮和日本雖在公元600至900年間就有古琴傳入,因此發展出了一批琴人,但規模都不是很大。而古琴傳入西方則是在高羅佩、林西莉等後來的漢學家於20世紀前期抵達中國時的事了。同時,因為20世紀中國戰亂頻繁,琴人數量驟減,根據1937年今虞琴社的全國琴人普查,當時全國在世琴人僅有112位,其中多為儒宦世家。 到21世紀初,由於古琴文化仍不夠普及,在普通民眾間造成雖知其名不識其物的情況,古裝劇中的古琴使用漏洞百出。 琴派 琴派是古代由于地域限制而形成的具有某种艺术风格的流派,故而多以地区命名。唐朝時琴人之間就已經形成了較爲明顯的演奏風格差異,並見於著述,如趙耶利就曾說“吴声清婉,若长江广流,绵延徐延,有国士之风。蜀声躁急,若激浪奔雷,亦一时之俊”。在北宋成玉澗的《琴論》中則指出當時“京师过于刚劲,江南失于轻浮,惟两浙质而不野,文而不史”。實際上浙派到明朝時也是最有影響力的琴派之一,明朝時刘珠曾说:“习闽操者百无一二,习江操者十或三四,习浙操者十或六七”。 到了明末清初之後,虞山派、廣陵派、蜀派等更多的派別才湧現出來。近现代由于地域文化之间交流融合,现当代琴家往往取法多个琴派,师承关系复杂;更由于社会政治等因素,琴人在各地迁移,从而使得地域性琴派变得越来越模糊。雖然地域性琴派之界限在消融,但仍不斷有新的琴派出現,這些琴派獨具特色,辨識度相當高,例如:王燕卿開創,徐立孫、劉赤城、吳自英等人繼承之梅庵派;由吳景略開創、吳文光發揚光大的虞山吳派;和姚丙炎開創、姚公白繼承之浙派姚門等。 琴社 琴社是琴人以琴会友、谈乐唱酬的社会团体,常会举办雅集以交流琴艺术,有时也会携琴於自然美景之处一起弹琴论乐,有时也参加竞赛和研究会。琴社并不是一个规章制度严格的组织,而是有共同趣味的人们自愿结成的,其主要目的是促进琴音乐的发展。琴社亦是人们接触高水平演奏者、互相学习、答疑解惑的平台。 北京大学於1919年將學生社團“樂理研究會”改名為“音樂研究會”,為中國近代最早的音樂社團,其中古琴由王露任教;後由於王露去世和其他教師離校,蔡元培在1922年依蕭友梅的建議解散“音樂研究會”。 民間也不斷有古琴社團出現,例如:長沙愔愔琴社、山西元音琴社、上海今虞琴社、揚州廣陵琴社、北京古琴研究會等等。 影响 日本 古琴於奈良時代由遣唐使傳入日本,《宇津保物語》的主人公和《源氏物語》中的光源氏等人都会在重要场合携七弦琴(しちげんきん)演奏,平安時代中期以前,在《日本三代實錄》、《》、《御堂関白記》、《御遊抄》、《枕草子》等有古琴的少量记载。古琴亦為日本雅樂的重要组成部分;之後衰落,成為擺設。江戶時代起復興,以東皋心越禪師一脈為主,朱舜水先生和萬宗兩系為輔。《東皋琴譜》是東皋心越的弟子编辑的其授琴教材。、荻生徂徠、等文人都向禅师学琴;據岸邊成雄教授調查,江戶時代琴士逾600人,士人再現左琴右書,之后又衰微,近現代则由岸邊成雄等再次弘扬。中日之間琴家開始有了一些交流,而日本也成立了京都疇祉琴社、东京听风琴社等古琴社。 日本現存最早的琴是正倉院所藏的「金銀平文琴」,東京国立博物館所蔵國寶級法隆寺献納宝物「開元琴」,以及厳島神社蔵重要文化財級伝平重衡所用的法花,尾張·徳川義直的老龍吟,國立歷史民俗博物館所蔵的紀伊徳川家傳来的唐琴冠古(別銘「梅花断」,《集古十種》所載)、谷響、幽蘭(寛政年間)、天明三年無銘琴。現存最早的文字谱《碣石調幽蘭第五》藏于東京国立博物館,为日本国宝。 朝鲜半岛 古琴大约在公元600年琴传入朝鲜, 虽然古琴与其他宫廷乐器一起传入,然而却从没有在流行起来,因为它的位置被朝鲜依据琴发明的玄琴所取代。 欧美和其他地区 琴作为中国音乐的代表,早在明清时期就被来华的传教士关注,他们翻译和写作了相关著作。最早的涉及古琴的西方著作是1780年法国传教士钱德明在巴黎出版的《中国古今音乐记》(Memoires sur la musique des Chinois tant anciens que modernes),此书是主要依据清华李光地所著《古乐经传》及其他写成,而1884年 比利时人阿理嗣出版了《中国音乐》(Chinese Music)。。第一部詳細地向西方讀者介紹古琴的書則是高羅佩的 The Lore of the Chinese Lute (1940年,中文版譯為《琴道》)。隨著古琴的普及,美國、加拿大、法國、英國、俄羅斯等西方國家也出現了古琴社。2018年8月26日,倫敦幽蘭琴社舉辦了首届伦敦国际古琴艺术节。 流行文化 在部份古装或古代情节的电影、電視劇裡,劇中角色會彈奏古琴,或是使用古琴音樂作為配樂,為古琴的普及起到一定的作用,例如: 電影《卓文君與司馬相如》(1984,峨眉电影制片厂)中,有多個卓文君彈琴的片段(配樂由王迪演奏); 電影《倩女幽魂》裡,聶小倩在涼亭彈琴(然而配樂中並無古琴的聲音); 電影《笑傲江湖》中,劉正風、曲洋等人演唱時,曲洋彈奏的便是古琴,而且畫面中不時穿插減字譜和手勢圖(實際上該段配樂由古箏和笛子合奏,並未使用古琴); 電視劇《孔子》裡,孔子學習並彈奏了一曲(該曲為成公亮打譜並演奏配樂); 電影《赤壁》中,諸葛亮和周瑜鬥琴(實際聲響由趙家珍演奏); 而電影《秦颂》(李祥霆演奏)、動畫《山水情》(龚一演奏)也都由專業的琴家參與配樂。 在諸多影視作品中,其中不乏誇張失實者或是明顯的錯誤,如: |
秦穆公 前659年-前621年 宋襄公 前650年-前637年 晋文公 前636年-前628年 楚庄王 前613年-前591年 吴王阖闾 前514年-前496年 越王勾践 前496年-前464年 吴王夫差 前495年-前473年 参考文献 外部連結 | 前659年-前621年 宋襄公 前650年-前637年 晋文公 前636年-前628年 楚庄王 前613年-前591年 吴王阖闾 前514年-前496年 越王勾践 前496年-前464年 吴王夫差 前495年-前473年 |
家族 第二任丈夫是皇冠文化負責人平鑫濤,琼瑶曾作为其情妇,与其婚外恋八年后结婚。 父親陳致平曾任台灣師範大學國文系教授。 母親袁行恕曾任台北市立建國中學國文教師。 外祖父袁勵楨。 袁勵楨的弟弟袁勵衡曾是交通銀行行長。 伯公袁勵準是宣統皇帝之師。 母親的堂妹袁靜為作家。 母親的堂姐袁曉園(又名袁行潔)為中國第一位女外交官暨女稅務官。 龙凤胎弟弟陳玨。 妹妹陳錦春及妹夫陳壯飛,曾任美國太空總署科學家,General Sciences Corp.科技顧問公司共同創辦人,被認為是华裔在美創業的先驅之一。 瓊瑤的儿媳婦何琇瓊是琼瑶小说改编的数部电视连续剧的制作人。 电影与电视剧 1964年由中影拍攝的《婉君表妹》、《啞女情深》,則是瓊瑤的作品首次被翻拍成電影,於1965年先後上映。 1966年,邵氏決定將瓊瑤的三本小說《船》、《紫貝殼》、《寒煙翠》搬上大銀幕。 1970年代末,瓊瑤、平鑫濤與盛竹如等人合資成立巨星影業公司,專門把瓊瑤的小說作品翻拍成電影。當時瓊瑤電影多半可排上最佳檔期,即農曆春節期間與青年節(3月29日),電影歌曲幾乎交由鳳飛飛包辦演唱,電影歌曲作曲者則是左宏元。 許多演員因為飾演瓊瑤筆下的男女主角而走紅,例如:鄧光榮、甄珍、秦漢、林青霞、秦祥林、林鳳嬌等等。 1980年代中期以後瓊瑤轉戰電視圈,拍摄一系列「瓊瑤電視劇」,亦捧紅許多男女主角,如俞小凡、林瑞陽、劉雪華、岳翎、马景涛、陳德容、蕭薔、徐乃麟、趙薇、林心如等。而劉雪華、俞小凡、岳翎、陳德容、蕭薔、趙薇、林心如更被眾人稱為「瓊女郎」。由於中國大陸開放交流,瓊瑤劇的影視拍攝轉戰中國大陸,兩岸的演員大合作以及實地背景,大量推出了一連串耳目一新的新戲。《婉君》是瓊瑤第一部在中國大陸拍攝而成的電視劇,接著一連串的清宮、蘇杭、塞外風光等背景也陸續出現。 1998年《还珠格格》成功让琼瑶的作品风格从悲情文艺转向大众喜剧,《还珠格格》之后,琼瑶又將幾部收視率高的得意作品,以更先進的技術和去蕪存菁的情節重新拍攝,如 2000 年的《情深深雨濛濛》( 改編自《煙雨濛濛》 )、2007 年的《又見一簾幽夢》( 改編自《一簾幽夢》 )、2011年的《新還珠格格》( 改編自《還珠格格》三部曲合一 )。在 2013 年,推出新戲《花非花霧非霧》。這段時間,又有不少飾演她筆下的男女主角的演员因此成名,如方中信、張嘉倪、秦嵐、張睿、 李晟、李佳航、海陸、趙麗穎。其中張嘉倪、秦嵐、李晟、海陸有「新一代瓊女郎」之稱。 出版作品 短篇 | 家族 第二任丈夫是皇冠文化負責人平鑫濤,琼瑶曾作为其情妇,与其婚外恋八年后结婚。 父親陳致平曾任台灣師範大學國文系教授。 母親袁行恕曾任台北市立建國中學國文教師。 外祖父袁勵楨。 袁勵楨的弟弟袁勵衡曾是交通銀行行長。 伯公袁勵準是宣統皇帝之師。 母親的堂妹袁靜為作家。 母親的堂姐袁曉園(又名袁行潔)為中國第一位女外交官暨女稅務官。 龙凤胎弟弟陳玨。 妹妹陳錦春及妹夫陳壯飛,曾任美國太空總署科學家,General Sciences Corp.科技顧問公司共同創辦人,被認為是华裔在美創業的先驅之一。 瓊瑤的儿媳婦何琇瓊是琼瑶小说改编的数部电视连续剧的制作人。 电影与电视剧 1964年由中影拍攝的《婉君表妹》、《啞女情深》,則是瓊瑤的作品首次被翻拍成電影,於1965年先後上映。 1966年,邵氏決定將瓊瑤的三本小說《船》、《紫貝殼》、《寒煙翠》搬上大銀幕。 1970年代末,瓊瑤、平鑫濤與盛竹如等人合資成立巨星影業公司,專門把瓊瑤的小說作品翻拍成電影。當時瓊瑤電影多半可排上最佳檔期,即農曆春節期間與青年節(3月29日),電影歌曲幾乎交由鳳飛飛包辦演唱,電影歌曲作曲者則是左宏元。 許多演員因為飾演瓊瑤筆下的男女主角而走紅,例如:鄧光榮、甄珍、秦漢、林青霞、秦祥林、林鳳嬌等等。 1980年代中期以後瓊瑤轉戰電視圈,拍摄一系列「瓊瑤電視劇」,亦捧紅許多男女主角,如俞小凡、林瑞陽、劉雪華、岳翎、马景涛、陳德容、蕭薔、徐乃麟、趙薇、林心如等。而劉雪華、俞小凡、岳翎、陳德容、蕭薔、趙薇、林心如更被眾人稱為「瓊女郎」。由於中國大陸開放交流,瓊瑤劇的影視拍攝轉戰中國大陸,兩岸的演員大合作以及實地背景,大量推出了一連串耳目一新的新戲。《婉君》是瓊瑤第一部在中國大陸拍攝而成的電視劇,接著一連串的清宮、蘇杭、塞外風光等背景也陸續出現。 1998年《还珠格格》成功让琼瑶的作品风格从悲情文艺转向大众喜剧,《还珠格格》之后,琼瑶又將幾部收視率高的得意作品,以更先進的技術和去蕪存菁的情節重新拍攝,如 2000 年的《情深深雨濛濛》( 改編自《煙雨濛濛》 )、2007 年的《又見一簾幽夢》( 改編自《一簾幽夢》 )、2011年的《新還珠格格》( 改編自《還珠格格》三部曲合一 )。在 2013 年,推出新戲《花非花霧非霧》。這段時間,又有不少飾演她筆下的男女主角的演员因此成名,如方中信、張嘉倪、秦嵐、張睿、 李晟、李佳航、海陸、趙麗穎。其中張嘉倪、秦嵐、李晟、海陸有「新一代瓊女郎」之稱。 出版作品 短篇 散文與小说 |
阿拉伯半島常年受副高壓帶及信風帶控制,非常乾燥,幾乎整個半島都是熱帶沙漠氣候區並有面積較大的無流區,缺乏天然淡水資源,本區有七個沒有河流的國家。半島沿波斯灣周圍有大量石油儲藏,自從20世紀陸續成功開採後,給阿拉伯半島上臨波斯灣的國家帶來了巨大的財富。 阿拉伯半島是伊斯蘭教的誕生地。伊斯蘭教的創教人穆罕默德在這裡出生和生活。半島上的麥加是伊斯蘭教的聖地。以阿拉伯半島為中心的阿拉伯帝國曾橫跨歐亞非大陸。今天半島上所有國家都以伊斯蘭教為國教,並以遜尼派佔多數。 参考文献 外部链接 "阿拉伯海/红海沿岸,以及穿越霍尔木兹海峡的巴索拉海的波斯湾,到印度的古吉拉特以及科摩林角" 是阿拉伯半岛的地图从1707世界数字图书馆 参见 | 阿拉伯半島(; , , “阿拉伯半岛”或 , ,意为“阿拉伯人的岛”)位於西亞,其西邊和非洲接壤,它從中東向東南方伸入印度洋。面積,是世界上最大的半島。向西它與非洲的邊界是蘇伊士運河、紅海和曼德海峽。向南它伸入阿拉伯海和印度洋。向東它與伊朗隔波斯灣和阿曼灣相望。沙烏地阿拉伯、葉門、阿曼、阿拉伯聯合酋長國位於阿拉伯半島上。其中以沙烏地阿拉伯的面積最大,佔據大部分的阿拉伯半島。 阿拉伯半島常年受副高壓帶及信風帶控制,非常乾燥,幾乎整個半島都是熱帶沙漠氣候區並有面積較大的無流區,缺乏天然淡水資源,本區有七個沒有河流的國家。半島沿波斯灣周圍有大量石油儲藏,自從20世紀陸續成功開採後,給阿拉伯半島上臨波斯灣的國家帶來了巨大的財富。 |
1778年:奧古斯丁·彼拉姆斯·德堪多,瑞士植物學家。(1841年逝世) 1818年:諾頓一世,美國舊金山市民,自封為「美利堅合眾國皇帝」和「墨西哥攝政王」。(1880年逝世) 1835年:前島密,日本政治家,日本郵政之父。(1919年逝世) 1871年:弗里德里希·艾伯特,德国政治家,魏玛共和国首任总统。(1925年逝世) 1875年:路德維希·普朗特,德國物理學家。(1953年逝世) 1881年:費爾南·雷捷,法國畫家。(1955年逝世) 1892年:安德烈斯·寧,西班牙共產黨政治人物。(1937年逝世) 1896年:弗里德里希·洪德,德國物理學家。(1997年逝世) 1897年:路德维希·艾哈德,德国政治家。(1977年逝世) 1900年:賈克·普維,法國詩人、劇作家。(1977年逝世) 1901年:李海泉,香港粵劇演員,李小龍之父。(1965年逝世) 1902年:查爾斯·林白,美国飞行員,首位成功完成單人不著陸飛行橫跨大西洋的飛行員。(1974年逝世) 1903年:亞歷山大·伊米奇,美國最長壽男人瑞。(2014年逝世) 1904年:邓颖超,中國政治家、社会活动家。(1992年逝世) 1906年:迪特里希·潘霍華,德國信義宗牧師、神學家。(1945年逝世) 1906年:克莱德·汤博,美國天文學家,冥王星的发现者。(1997年逝世) 1909年:工藤孝一,日本足球運動員、教練。(1971年逝世) 1912年:埃里希·萊因斯多夫,奧地利/美國指揮家。(1993年逝世) 1912年:拜倫·尼爾森,美國高爾夫球運動員。(2006年逝世) 1913年:劉粹剛,中華民國空軍王牌飛行員,中國抗日戰爭烈士。(1937年逝世) 1913年:任劍輝,香港粤剧演员。(1989年逝世) 1913年:羅莎·帕克斯,美國黑人民權行動主義者。(2005年逝世) 1921年:科切里尔·拉曼·纳拉亚南,印度外交官、政治人物,第10任印度總統。(2005年逝世) 1921年:盧特菲·澤德,美國邏輯學家、數學家。(2017年逝世) 1928年:金永南,北韓政治家。 1931年:伊莎貝爾·裴隆,阿根廷政治人物,第41任阿根廷總統。 1932年:福田繁雄,日本藝術家。(2009年逝世) 1932年:趙梓森,中國工程師,光纖通信專家。(2022年逝世) 1933年:一柳慧,日本作曲家、鋼琴家。(2022年逝世) 1936年:富田耕生,日本男性聲優。(2020年逝世) 1938年:豬熊功,日本男子柔道運動員。(2001年逝世) 1940年:喬治·安德魯·羅梅羅,美國電影導演。(2017年逝世) 1941年:萊塞尼亞·恩加拉塞,斐濟經濟學家、政治家,曾任斐濟總理。(2020年逝世) 1941年:金芝河,韓國詩人、思想家、社會活動家。(2022年逝世) 1943年:肯·湯普遜,美國計算機科學家,Unix作業系統開發者之一。 1945年:宮城谷昌光,日本小說家。 1947年:丹·奎爾,美國政治人物,第44任美國副總統。 1948年:三重乃海剛司,日本前大相撲力士,第57代橫綱。 1948年:埃利斯·庫珀,美國搖滾歌手、音樂家。 1953年:喜多郎,日本音樂家。 1954年:千葉繁,日本男性聲優。 1957年:石破茂,日本政治家。 1958年:陳帆,香港前運輸及房屋局局長。 1958年:時任三郎,日本男演員、歌手。 | 1963年:黃建群,台灣男演員。 1966年:小泉今日子,日本女歌手、演員。 1967年:謝爾蓋·格林科夫,俄羅斯花式溜冰運動員。(1995年逝世) 1967年:王凱韋,香港男演員,前香港奧運滑浪風帆代表隊運動員。 1967年:草野滿代,日本女性主持人。 1968年:陳國邦,香港男演員。 1968年:江口朋美,日本女演員、主持人。 1970年:杭特·拜登,美國律師。 1973年:奥斯卡·德拉奥亚,美國拳擊運動員。 1974年:烏爾米拉·馬通卡,印度女演員。 1975年:劉至翰,台灣男演員。 1975年:娜塔莉·安博莉亚,澳洲女歌手、演員。 1976年:陳坤,中国大陆男演員。 1979年:黃旭,中国大陆體操運動員,奧運金牌得主。 1980年:矢吹健太朗,日本漫畫家。 1980年:桐谷健太,日本男演員。 1981年:湯姆·馬斯特尼,美國棒球運動員。 1982年:白賀斯,德國足球運動員。 1986年:早川瀨里奈,日本AV女優。 1987年:戴倫·奧迪亞,愛爾蘭足球運動員。 1987年:露絲·莎法洛法,捷克網球運動員。 1988年:新名彩乃,日本女性聲優。 1988年:卡萊·帕特森,美國女歌手、前體操運動員。 1989年:鈴木勝吾,日本男演員。 1989年:大空直美,日本女性聲優。 1990年:戶松遙,日本女性聲優。 1991年:陳彥允,台灣男歌手、演員。 1991年:大政絢,日本女演員、模特兒。 1993年:本泉莉奈,日本女性聲優。 1994年:陳培永,馬來西亞主持人、YouTuber。 1994年:阿萊克西婭·普特利亞斯,西班牙女子足球運動員。 1997年:黃大謙,台灣YouTuber。 1997年:山根綺,日本女性聲優。 1998年:鈴代紗弓,日本女性聲優。 2001年:春名風花,日本女演員。 2003年:劉鎧翔,馬來西亞YouTuber。 2003年:埃德文·雷丁,瑞典男演員、配音員。 逝世 211年:塞提米烏斯·塞維魯斯,羅馬皇帝(145年出生) 708年:教宗西西諾,羅馬主教(650年出生) 1853年:瑪麗亞·阿梅利亞,巴西帝國公主(1831年出生) 1894年:阿道夫·薩克斯,薩克斯管發明者(1814年出生) 1928年:亨德里克·洛伦兹,荷兰物理学家,1902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1853年出生) 1930年:甘弼仕,英國殖民地官員、法官,香港最高法院副按察司(1867年出生) 1983年:萧三,中國诗人(1896年出生) 1983年:卡倫·卡彭特,美國流行歌手(1950年出生) 1993年:侯宝林,中国相声大师(1917年出生) 2001年:陳一郎,臺灣知名臺語歌手 (1953年出生) 2006年:貝蒂·弗裡丹,美國婦女運動奠基人(1921年出生) 2012年:吳耀庭,臺灣企業家,大統集團創辦人(1926年出生) 2014年:午馬,香港知名電影電視演員、導演(1942年出生) 2015年:莊淑旂,臺灣女中醫師(1920年出生) 2023年:亞伯拉罕·藍波,以色列計算機科學家(1936年出生) 2023年:謝里夫·伊斯梅爾,埃及工程師、政治人物,前任埃及總理(1955年出生) 节假日和习俗 |
1687年:西爾維厄斯·利奧波德·魏斯,德國作曲家、魯特琴家(1750年逝世) 1798年:佩德羅一世,巴西第1任皇帝、葡萄牙國王(1834年逝世) 1801年:弗里德里希·弗雷-荷洛塞,瑞士政治家(1873年逝世) 1855年:尼基施·阿圖爾,匈牙利指揮家(1922年逝世) 1865年:阿瑟·哈登,英國生物化學家,1929年諾貝爾化學獎得主(1940年逝世) 1866年:拉姆齊·麥克唐納,英國政治家(1937年逝世) 1868年:馬里亞諾·特里亞斯,菲律賓政治家(1914年逝世) 1869年:木下尚江,日本小說家、社會運動家(1937年逝世) 1872年:雷夫·佛漢·威廉斯,英國作曲家(1958年逝世) 1875年:阿萊斯特·克勞利,英格蘭神秘學家、詩人、作家(1947年逝世) 1879年:高劍父,中國畫家、教育家(1951年逝世) 1891年:艾蒂特·史坦茵,德籍猶太裔修女,1942年奧斯威辛集中營受難者(1942年逝世) 1891年:近衛文麿,日本政治家(1945年逝世) 1896年:埃烏傑尼奧·蒙塔萊,義大利詩人、散文家,1975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1981年逝世) 1898年:伊藤大輔,日本電影導演、編劇(1981年逝世) 1904年:丁玲,中國女作家(1986年逝世) 1906年:喬·克羅寧,美國棒球運動員(1984年逝世) 1906年:吳奚如,中國作家、政治人物(1985年逝世) 1911年:董同龢,中國音韻學家(1963年逝世) 1919年:多里斯·米勒,美國海軍非裔廚師(1943年逝世) 1921年:阿特·克洛基,美國定格黏土動畫先驅者(2010年逝世) 1922年:威廉·希利·沙利文,美國外交官(2013年逝世) 1931年:奧利-約翰·達爾,挪威電腦科學家(2002年逝世) 1931年:張國成,中國工程師(2022年逝世) 1932年:三浦雄一郎,日本登山家 1934年:理查·麥爾,美國建築師、抽象藝術家 1935年:盧奇亞諾·帕華洛帝,義大利男高音歌唱家(2007年逝世) 1936年:江原真二郎,日本男演員 1943年:三輪勝惠,日本女配音員 1944年:大仁邦彌,日本足球運動員 1945年:奧蘿爾·克來蒙,法國女演員 1946年:秋山仁,日本數學家 1947年:林子祥,香港男歌手、演員 1947年:克里斯·華萊士,美國主持人、政治評論家 1948年:島田莊司,日本推理小說家 1949年:伊里奇·拉米雷斯·桑切斯,委內瑞拉恐怖份子 1950年:陳水扁,台灣政治人物,前任中華民國總統 1950年:盧冠廷,香港男演員、歌手、作曲家 1950年:安娜·卡朱摩洛·提拜朱卡,坦尚尼亞政治家 1950年:戴維·弗賴登塔爾,美國政治家 1951年:艾德·羅伊斯,美國政治家 1956年:曾慶瑜,香港女歌手、主持人、演員 1958年:史提夫·奧地利,美國政治家 1959年:東儀秀樹,日本雅樂演奏家 1959年:本鄉滿,日本動畫導演 1960年:真田廣之,日本男演員 1960年:阿列克謝·庫德林,俄羅斯政治家 1962年:卡洛斯·伯納德,美國男演員 1962年:布蘭科·茨爾文科夫斯基,馬其頓共和國政治家 1963年:今敏,日本動畫導演、漫畫家(2010年逝世) 1963年:戴夫·雷傑諾,英國男演員(2014年逝世) 1963年:萊蒙德·奧曼,德國足球運動員 1966年:強納森·克倫比,加拿大男演員(2015年逝世) 1966年:维姆·琼克,荷蘭足球運動員 1967年:黃忠義,台灣棒球運動員 1967年:香田晉,日本男歌手、演員 1967年:司徒慧焯,香港導演、編劇、演員 1968年:虎艳芬,中國女演員 1968年:-{zh-cn:休·杰克曼;zh-tw:休·傑克曼;zh-hk:曉治·積曼;zh-hant:休·傑克曼;zh-mo:曉治·積曼;}-,澳洲男演員 1969年:澤里科·米利諾維奇,斯洛維尼亞足球運動員 1969年:李泉,中國男歌手、音樂製作人 1970年:Origa,俄羅斯女歌手(2015年逝世) 1971年:孟非,中國男主持人 1971年:湯尼·費歐雷,美國棒球運動員 1972年:湯姆·雲·摩爾,比利時足球運動員 1975年:瑪麗恩·瓊斯,美國田徑女運動員 1977年:克莉斯蒂·柯兒,美國高爾夫球女運動員 1977年:伯德·米勒,美國高山滑雪運動員 1979年:友坂理惠,日本女演員、歌手 1980年:萊德利·金恩,英格蘭足球運動員 1981年:孫甜甜,中國網球女運動員 1981年:湯姆·蓋里,美國男演員 1981年:康拉德·史密斯,紐西蘭橄欖球運動員 | 1977年:伯德·米勒,美國高山滑雪運動員 1979年:友坂理惠,日本女演員、歌手 1980年:萊德利·金恩,英格蘭足球運動員 1981年:孫甜甜,中國網球女運動員 1981年:湯姆·蓋里,美國男演員 1981年:康拉德·史密斯,紐西蘭橄欖球運動員 1982年:凱西·麥克基,美國棒球運動員 1983年:瑪姬,香港女主持人 1983年:阿歷斯·布魯斯基,澳洲足球運動員 1983年:卡爾頓·科爾,英格蘭足球運動員 1984年:陽蕾,中國女歌手 1984年:夏大寶,台灣男演員 1985年:陳家樂,香港男演員 1985年:彭永琛,澳門男歌手 1985年:蜜雪兒·卡特,美國田徑女運動員 1986年:伊安尼斯·馬尼亞蒂斯,希臘足球運動員 1986年:泰勒·布萊克本,美國男演員 1987年:唐肇廷,台灣棒球運動員 1988年:山姆·懷特洛克,紐西蘭橄欖球運動員 1990年:亨利·蘭斯伯里,英格蘭足球運動員 1992年:花乃瑪麗亞,日本女演員、前寶塚歌劇團成員 1992年:喬許·哈契森,美國男演員 1993年:徐康俊,韓國男演員 1994年:張心璇,台灣女歌手、演員、職棒啦啦隊 1994年:李啟言,香港男舞者 1994年:奥利维娅·斯莫利加,美國女子游泳運動員 1995年:關詩敏,台灣女歌手 1995年:荻野可鈴,日本女子偶像團體夢想青春期成員 1996年:伊藤美來,日本女性聲優、歌手 1996年:里奇德利·巴佐爾,荷蘭足球運動員 1997年:東方譯慷,臺灣職業籃球運動員 1997年:曾展望,香港男演員及節目主持 2000年:崔鍾浩,韓國男子偶像團體ATEEZ成員 2004年:達西·琳恩,美國女腹語師 生年不詳:潘文柏,香港男性配音員 逝世 638年:教宗和諾理一世,羅馬主教(生年不詳) 1858年:歌川廣重,日本浮世繪畫家(1797年出生) 1859年:林復齋,日本儒學學者、外交官(1801年出生) 1864年:羅傑·B·托尼,美國政治人物(1777年出生) 1870年:羅伯特·李,美國將領、教育家,美利堅邦聯軍隊總司令(1807年出生) 1889年:詹姆斯·普雷斯科特·焦耳,英國物理學家(1818年出生) 1952年:邱少云,中国人民志愿军一级英雄(1926年出生) 1960年:淺沼稻次郎,日本政治家,眾議院議員(1898年出生) 1968年:普蘭齊什庫斯·巴爾特魯斯·希維茨基斯,立陶宛動物學家(1882年出生) 1978年:尤芷韻,香港演员(1938年出生) 1987年:阿尔夫·兰登,美國銀行家、政治人物,曾任堪薩斯州州長(1887年出生) 1997年:约翰·丹佛,美國鄉土歌手(1943年出生) 1998年:奧林·艾根,美國天文學家(1919年出生) 1998年:马修·谢巴德,美國大學生,一場針對同性戀暴力仇恨罪行的受害者(1976年出生) 1999年:威爾特·張伯倫,美國NBA聯盟職業籃球運動員,世人稱之「籃球皇帝」(1936年出生) 2002年:維克多·阿斯馬耶夫,俄羅斯男子馬術運動員(1947年出生) 2002年:桃井望,日本AV女優(1978年出生) 2011年:丹尼斯·里奇,美國計算機科學家,對C語言和其他程式語言、Multics和Unix等作業系統的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1941年出生) 2017年:胡波,中國作家和電影導演,以大象席地而坐獲得第55屆金馬獎最佳改編劇本,觀眾票選最佳影片及最佳劇情長片,於電影上映前自殺身亡。(1988年出生) 2019年:丁石孙,中国数学家,第九、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国民主同盟第七、八、九中央委员会主席,北京大学校长(1927年出生) 2021年:布萊恩·高德納,美國電影製片人、商人(1963年出生) 2022年:-{zh-cn:卢克·杰克逊; zh-tw:盧克·傑克森;}-,美國NBA聯盟職業籃球運動員(1941年出生) 2023年:中條比紗也,日本漫畫家(1973年出生) 节假日和习俗 美洲:哥倫布日 |
1937年:彼得·馬克斯,德裔美籍普普藝術家,作品於美國廣告設計界、包裝設計等影響深遠 1937年:葉楓,香港電影女演員 1940年:邁可·坎邦,愛爾蘭裔英國男演員(2023年逝世) 1942年:吉姆·羅傑斯,美國投資家、量子基金創始人,哥倫比亞大學教授 1944年:吳永洙,韓國演員,因出演《魷魚遊戲》而為人熟知 1945年:約翰·利思戈,美國演員、音樂人、作家 1946年:王毅,中國外交官、政治人物,前任中國外交部長 1946年:菲力普·普曼,英國小說家 1952年:鳥嶋和彥,日本編輯 1954年:-{zh-hans:萨姆·阿勒代斯;zh-hk:森姆·艾拿戴斯;zh-tw:森姆·阿勒代斯;}-,英格蘭足球領隊 1954年:-{zh-hans:乔·布萊恩特;zh-hk:祖·拜仁;zh-tw:喬·布萊恩;}-,美國NBA聯盟職業籃球運動員 1956年:卡爾婁·武爾班尼,無國界醫生義大利分會的會長,首位確認SARS為一種全新疾病的醫生(2003年逝世) 1960年:日高政光,日本動畫導演(2022年逝世) 1962年:-{zh-hans:埃万德·霍利菲尔德; zh-hant:依凡德·何利菲德;}-,美國世界拳王 1962年:特蕾西·舍瓦利耶,英國暢銷歷史小說家 1964年:陳志光,香港足球運動員 1965年:布拉德·多赫蒂,美國退役籃球運動員 1966年:強·法夫洛,美國電影演員、編劇、導演 1966年:黎美嫻,香港女演員 1967年:下村阳子,日本電子遊戲作曲家 1969年:依歡,台灣女性漫画家 1969年:馮浩然,香港公務員 1969年:特雷·帕克,美國動畫師、編劇、電影導演、配音演員、演員、作詞家 1969年:佩德羅·卡斯蒂略,祕魯教師、政治人物,前任祕魯總統 1975年:高山峰,台灣男演員 1975年:畑健二郎,日本漫畫家 1977年:-{zh-hans:贾森·雷特曼;zh-hk:積遜·懷文;zh-tw:傑森·瑞特曼;}-,加拿大-美國電影導演、編劇、監製、演員 1978年:中島卓偉,日本創作歌手、作曲家 1979年,雷佳,中國人民解放軍歌舞團女高音歌唱家,國家一級演員 1980年:荷西·鮑帝斯塔,多明尼加裔美國職棒大聯盟球員 1981年:海基·科瓦莱寧,芬蘭著名F1赛車手 1982年:吉莉安·雅各布斯,美國女演員 1983年:林家緯,台灣男子樂團CIRCUS前成員 1983年:黃洋,香港足球運動員 | 1721年:德金,法國東方學家、漢學家,認為中國原先是埃及的殖民地(1800年逝世) 1851年:明成皇后,朝鮮王朝高宗王妃(1895年逝世) 1862年:奥古斯特·呂米埃,法國電影先驱、發明家(1954年逝世) 1885年:查爾斯·E·美林,美國美林證券創始人(1956年逝世) 1890年:劉紀文,中國政治人物,首任南京市長(1957年逝世) 1892年:陳公博,中國民初政治人物(1946年逝世) 1895年:劉易斯·芒福德,美國歷史學家、科學哲學家、文學評論家、城市建築研究作家(1990年逝世) 1895年:鄭逸梅,中國作家、文史學家、教育家(1992年逝世) 1899年:米格爾·安赫爾·阿斯图里亞斯,危地馬拉作家,1967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1974年逝世) 1908年:盖尔·特维特,挪威作曲家、鋼琴家(1981年逝世) 1909年:瑪格麗特·佩里,法國物理學家,化學元素鍅的發現者(1975年逝世) 1910年:蘇布拉馬尼扬·錢德拉塞卡,印度裔美國物理学家,1983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1995年逝世) 1916年:让·多塞,法國免疫學家,1980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得主(2009年逝世) 1917年:伊斯梅爾·羅德里格斯,墨西哥電影編導,被譽為墨西哥人民電影藝術家(2004年逝世) 1918年:羅素·柯克,美國政治理論家、現代保守主義奠基人之一(1994年逝世) 1924年:盧博米爾·什特勞加爾,捷克斯洛伐克政治人物,前任捷克斯洛伐克總理(2023年逝世) 1928年:博里萨夫·約维奇,南斯拉夫總統(2021年逝世) 1929年:劉易斯·沃爾珀特,南非裔英籍發育生物學家、科普作家(2021年逝世) 1931年:馬諾洛·埃斯科瓦爾,西班牙歌手、演員(2013年逝世) 1931年:約翰·勒卡雷,英國諜報小說作家(2020年逝世) 1937年:彼得·馬克斯,德裔美籍普普藝術家,作品於美國廣告設計界、包裝設計等影響深遠 1937年:葉楓,香港電影女演員 1940年:邁可·坎邦,愛爾蘭裔英國男演員(2023年逝世) 1942年:吉姆·羅傑斯,美國投資家、量子基金創始人,哥倫比亞大學教授 1944年:吳永洙,韓國演員,因出演《魷魚遊戲》而為人熟知 1945年:約翰·利思戈,美國演員、音樂人、作家 1946年:王毅,中國外交官、政治人物,前任中國外交部長 1946年:菲力普·普曼,英國小說家 1952年:鳥嶋和彥,日本編輯 1954年:-{zh-hans:萨姆·阿勒代斯;zh-hk:森姆·艾拿戴斯;zh-tw:森姆·阿勒代斯;}-,英格蘭足球領隊 1954年:-{zh-hans:乔·布萊恩特;zh-hk:祖·拜仁;zh-tw:喬·布萊恩;}-,美國NBA聯盟職業籃球運動員 1956年:卡爾婁·武爾班尼,無國界醫生義大利分會的會長,首位確認SARS為一種全新疾病的醫生(2003年逝世) 1960年:日高政光,日本動畫導演(2022年逝世) 1962年:-{zh-hans:埃万德·霍利菲尔德; zh-hant:依凡德·何利菲德;}-,美國世界拳王 1962年:特蕾西·舍瓦利耶,英國暢銷歷史小說家 1964年:陳志光,香港足球運動員 1965年:布拉德·多赫蒂,美國退役籃球運動員 1966年:強·法夫洛,美國電影演員、編劇、導演 1966年:黎美嫻,香港女演員 1967年:下村阳子,日本電子遊戲作曲家 1969年:依歡,台灣女性漫画家 1969年:馮浩然,香港公務員 1969年:特雷·帕克,美國動畫師、編劇、電影導演、配音演員、演員、作詞家 1969年:佩德羅·卡斯蒂略,祕魯教師、政治人物,前任祕魯總統 1975年:高山峰,台灣男演員 1975年:畑健二郎,日本漫畫家 1977年:-{zh-hans:贾森·雷特曼;zh-hk:積遜·懷文;zh-tw:傑森·瑞特曼;}-,加拿大-美國電影導演、編劇、監製、演員 1978年:中島卓偉,日本創作歌手、作曲家 1979年,雷佳,中國人民解放軍歌舞團女高音歌唱家,國家一級演員 1980年:荷西·鮑帝斯塔,多明尼加裔美國職棒大聯盟球員 1981年:海基·科瓦莱寧,芬蘭著名F1赛車手 1982年:吉莉安·雅各布斯,美國女演員 1983年:林家緯,台灣男子樂團CIRCUS前成員 1983年:黃洋,香港足球運動員 1984年:藤田咲,日本女性聲優 1984年:駱振偉,香港主持人 1986年:马蕴雯,中國女子排球運動員 1987年:陳威翰,台灣男演員 |
單簧圓錐管樂器 薩克斯風類 薩克斯風(色士風 Saxophone) 雙簧圓錐管樂器 雙簧管類 雙簧管(Oboe) 柔音雙簧管 英國管(English Horn) 低音雙簧管 杜讀管(Duduk) 巴松管類 巴松管(低音管、大管 Bassoon) 低音巴松管(倍低音管 Double Bassoon) 赫格管 簫姆管 自由簧樂器類 口琴 手風琴 中國民族樂器 雙簧圓錐管樂器 篳篥 高音嗩呐 中音嗩呐 次中音嗩呐 低音嗩呐 吶子 高音管 中音管 低音管 篳篥 自由簧樂器類 | Bassoon) 低音巴松管(倍低音管 Double Bassoon) 赫格管 簫姆管 自由簧樂器類 口琴 手風琴 中國民族樂器 雙簧圓錐管樂器 篳篥 高音嗩呐 中音嗩呐 次中音嗩呐 低音嗩呐 吶子 高音管 中音管 低音管 篳篥 自由簧樂器類 高音键笙 中音抱笙 低音抱笙 高音簧笙 中音簧笙 次中音簧笙 低音簧笙 笙 無簧開管樂器 排箫 笛子 箫 无簧闭管乐器 埙 日本雅樂樂器 無簧開管樂器 橫笛類 龍笛 篠笛 |
普遍 Universality 國際紅十字與紅新月運動遍及全世界,各紅十字會地位相等,也共負彼此互助之相同責任與義務。 組織 国际联合会的最高议事机构为两年一度的国际联合会全体大会(General Assembly)。并与运动的其他主要大会、代表会议相协调: 每两年召开一次国际红十字与红新月运动代表会议(Council of Delegates Meetings),运动的所有组成部分——国际大会(International Conference)、、红十字国际委员会、国际联合会、各国红会,都可以向代表会议提交议案、参与讨论并平等决定有关事务。然而,代表会议不能给出、通过和做出与国际大会已经通过的决定相矛盾的意见、决议或决定。 代表会议通常是在两年一度的国际联合会全体大会召开后举办。全体大会和代表会议构成了红十字红新月法定会议(Red Cross Red Crescent Statutory Meetings)。在每四年一届的国际大会召开的年份,代表会议的召开时间是在联合会全体大会之后,国际大会之前。代表会议负责提议主持国际大会和填补其他空缺的候选人。代表会议还负责制定国际大会临时议程。 2013年11月12日,红十字会与红新月会国际联合会第19届全体大会及红十字与红新月运动代表会议在澳大利亚悉尼会展中心开幕。全体大会接纳塞浦路斯、南苏丹两个国家红会为红十字会与红新月会国际联合会新成员。至此,红十字会与红新月会国际联合会成员国红会达189个。 地区大会是红十字会与红新月会国际联合会章程规定的法定会议,每四年召开一次。2014年10月22日,第九届红十字会与红新月会国际联合会亚太地区大会在北京国际饭店召开,42个亚太中东地区国家红会、3个国际组织和美国、英国等11个观察员国家红会代表与会。而第八届亚太地区大会于2010年10月17日在约旦安曼召开。 紅十字會與紅新月會國際聯合會的秘书处设在日内瓦。该组织还设有5个地区办公室,并在全球设有许多代表处。秘书处负责处理日常事务及组织变动。聯合會的最高机关是每两年举行一次的大会,由全体国家红十字会的代表参加。大会选举联合会主席。理事会由联合会主席和副主席、财务委员会主席、以及选举出的20个国家红十字会的代表组成。 会长 紅十字會與紅新月會國際聯合會在1977年将其领导人的称谓从Chairman(主席)改为President(会长)。 2009年,紅十字會與紅新月會國際聯合會的会长是近卫忠辉(Tadateru Konoe,日本红十字会),副会长是保罗·布奇(Paul Bierch,肯尼亚红十字会)、哈斯林·尤赖亚·萨尔蒙(Jaslin Uriah Salmon,牙买加红十字)、穆罕默德·马迪德(Mohamed El Maadid,卡塔尔红新月)和本特·韦斯特贝里(Bengt Westerberg,瑞典红十字)。 该会历任主席(至1977年)/会长(1977年起)有: | 志願服務 Voluntary Service 國際紅十字與紅新月運動乃志願救援之運動,並不企求任何利益。 統一 Unity 每一國家只能有一個紅十字會。它必須對全國公開,並在全部領土內推行人道工作。 普遍 Universality 國際紅十字與紅新月運動遍及全世界,各紅十字會地位相等,也共負彼此互助之相同責任與義務。 組織 国际联合会的最高议事机构为两年一度的国际联合会全体大会(General Assembly)。并与运动的其他主要大会、代表会议相协调: 每两年召开一次国际红十字与红新月运动代表会议(Council of Delegates Meetings),运动的所有组成部分——国际大会(International Conference)、、红十字国际委员会、国际联合会、各国红会,都可以向代表会议提交议案、参与讨论并平等决定有关事务。然而,代表会议不能给出、通过和做出与国际大会已经通过的决定相矛盾的意见、决议或决定。 代表会议通常是在两年一度的国际联合会全体大会召开后举办。全体大会和代表会议构成了红十字红新月法定会议(Red Cross Red Crescent Statutory Meetings)。在每四年一届的国际大会召开的年份,代表会议的召开时间是在联合会全体大会之后,国际大会之前。代表会议负责提议主持国际大会和填补其他空缺的候选人。代表会议还负责制定国际大会临时议程。 2013年11月12日,红十字会与红新月会国际联合会第19届全体大会及红十字与红新月运动代表会议在澳大利亚悉尼会展中心开幕。全体大会接纳塞浦路斯、南苏丹两个国家红会为红十字会与红新月会国际联合会新成员。至此,红十字会与红新月会国际联合会成员国红会达189个。 地区大会是红十字会与红新月会国际联合会章程规定的法定会议,每四年召开一次。2014年10月22日,第九届红十字会与红新月会国际联合会亚太地区大会在北京国际饭店召开,42个亚太中东地区国家红会、3个国际组织和美国、英国等11个观察员国家红会代表与会。而第八届亚太地区大会于2010年10月17日在约旦安曼召开。 紅十字會與紅新月會國際聯合會的秘书处设在日内瓦。该组织还设有5个地区办公室,并在全球设有许多代表处。秘书处负责处理日常事务及组织变动。聯合會的最高机关是每两年举行一次的大会,由全体国家红十字会的代表参加。大会选举联合会主席。理事会由联合会主席和副主席、财务委员会主席、以及选举出的20个国家红十字会的代表组成。 会长 紅十字會與紅新月會國際聯合會在1977年将其领导人的称谓从Chairman(主席)改为President(会长)。 2009年,紅十字會與紅新月會國際聯合會的会长是近卫忠辉(Tadateru Konoe,日本红十字会),副会长是保罗·布奇(Paul Bierch,肯尼亚红十字会)、哈斯林·尤赖亚·萨尔蒙(Jaslin Uriah Salmon,牙买加红十字)、穆罕默德·马迪德(Mohamed El Maadid,卡塔尔红新月)和本特·韦斯特贝里(Bengt Westerberg,瑞典红十字)。 该会历任主席(至1977年)/会长(1977年起)有: 财务 联合会预算的主要部分来自国家红十字会捐款以及投资收入。联合会每个成员的法定供款的标准由财务委员会制定,并经大会批准。任何额外拨款,尤其是对不可预见的救灾援助任务的拨款,均由联合会发出倡议,由各个国家协会、各国政府、其他组织、企业和个人自愿捐款。 紅十字會與政府關係 |
995號州際公路 83號州際公路 70號州際公路 270號州際公路 370號州際公路 重要公路 美國國道 1號 301號 11號 13號 15號 29號 40號 50號 220號 522號 馬里蘭州州道 2號 4號 7號 139號 295號(Baltimore-Washington Parkway) 404號 重要鐵路系統 美國國鐵(Amtrak) 馬里蘭區域通勤鐵路(MARC) 華盛頓哥倫比亞特區都會捷運系統(Metrorail, Washington D.C.) 人口 2000年马里兰州人口为5,296,486人。2003年人口普查,馬里蘭州有5,508,909人。美国2012年人口估算显示,马里兰州人口为588.5万人。大部份居民住在中部,也就是巴爾的摩到華盛頓的都會區當中。馬里蘭州的東海岸居住人口較少,大多是農民居住,與南馬里蘭州的狀況相同。至於西馬里蘭州的三個郡,阿利根尼县,加勒特县和華盛頓郡,都是山區地形,人口稀少,直到靠近西維吉尼亞州邊界才有較大城鎮。馬里蘭州種族的組成大略如下: 62.1% 是白人(無西班牙血統) 27.9% 是非裔美國人 4.3% 拉美裔人 4% 是亞裔美國人 2% 混合的種族 0.3% 是印地安原住民 根據人口普查,在馬里蘭州的居民祖先中,非裔美國人(27.9%)最多,其次是德國人(15.7%)、愛爾蘭人(11.7%)、英國人(9%)和本土化血統者(5.8%)。 宗教 根據美國皮尤研究中心最新2014年數據,馬里蘭州的主要宗教為基督新教(佔人口51%)、天主教(15%)和猶太教(1%)。。 在殖民地時期,無數天主教徒為逃離英國國教嚴厲政策壓制,來到馬里蘭州這「宗教寬容」的地區定居。這個避風港,今天仍然保留著濃厚的天主教特色。1789年,最大城市巴爾的摩更出了美國第一位天主教總主教,1859年8月15日,羅馬教廷向巴爾的摩總主教授予全國名譽首席主教銜。伊密斯伯格市是美國第一位受封為天主教聖徒伊莎貝拉修女(St. Elizabeth Ann Seton)的家和墓園所在地。 另外,基督復臨安息日會也在馬里蘭州銀泉設立總部。 行政区划和重要城鎮 马里兰州包括23个县(郡)和一个独立市。 阿勒格尼县:建立于1789年,来自华盛顿县的一部分。 县政府所在地:坎伯兰(Cumberland)。 名称来自印地安语,意为“美丽的河流”。 安妮阿伦德尔县:建立于1650年,来自未开发土地。 县政府所在地:安纳波利斯。 名称来自巴尔的摩男爵二世的妻子的处女名。 巴尔的摩县:建立于1659年,来自未开发土地。 县政府所在地:陶森。 名称来自巴尔的摩男爵的封号。 卡尔弗特县:建立于1654年,来自未开发土地。 县政府所在地:弗雷德里克王子城(Prince Frederick)。 名称来自巴尔的摩男爵家族的姓,Calvert。 加罗林县:建立于1773年,来自多切斯特县和安妮女王县的一部分。 县政府所在地:登顿(Denton)。 名称来自巴尔的摩男爵五世的女儿的名字。 卡罗尔县:建立于1837年,来自巴尔的摩县和Frederick县的一部分。 县政府所在地:Westminster。 名称来自马里兰州签署独立宣言的代表Charles Carroll。 塞西尔县:建立于1672年,来自巴尔的摩县和Kent县的一部分。 县政府所在地:埃尔克顿(Elkton)。 名称来自第二代巴尔的摩男爵塞西尔·卡尔弗特的名字。 查尔斯县:建立于1658年,来自未开发土地。 县政府所在地:拉普拉特(La Plat)。 名称来自巴尔的摩男爵三世的名字,Charles Calvert。 多切斯特县:建立于1668年,来自未开发土地。 县政府所在地:Cambridge。 名称来自Calvert家族的朋友Dorset伯爵的封号的变体。 弗雷德里克县:建立于1748年,来自乔治王子县。 县政府所在地:弗雷德里克(Frederick)。 名称来自巴尔的摩男爵六世的名字,Frederick Calvert。 加勒特县:建立于1872年,来自Allegany县。 县政府所在地:奥克兰(Oakland)。 名称来自巴尔的摩-俄亥俄铁路公司主席John Work Garrett的名字。 哈福德县:建立于1773年,来自Baltimore县。 县政府所在地:贝莱尔(Bel Air)。 名称来自巴尔的摩男爵六世的私生子Henry Harford的姓。 霍华德县:建立于1851年,来自Anne Arundel县和巴尔的摩县的一部分。 县政府所在地:埃利科特城 Ellicott City。 名称来自美国独立战争英雄,马里兰州州长John Eager Howard的名字。 肯特县:建立于1642年,来自未开发土地。 县政府所在地:切斯特顿(Chestertown)。 名称来自英国的Kent郡。 蒙哥马利县(Montgomery):建立于1776年,来自Frederick县。 县政府所在地:罗克维尔(Rockville)。 名称来自美国独立战争战死的第一个将军Richard Montgomery的名字。 乔治王子县:建立于1695年,来自Calvert县和查尔斯县的一部分。 县政府所在地:上马尔伯勒(Upper Marlboro)。 名称来自英国女王安妮的丈夫丹麦王子乔治的名字。 昆安妮县:建立于1706年,来自Talbot县。 县政府所在地:森特维尔(Centerville)。 名称来自英国女王安妮的名字。 圣玛利县:建立于1637年,来自未开发土地。 县政府所在地:伦纳德顿(Leonardtown)。 名称来自圣玛利。 萨默塞特县:建立于1666年,来自未开发土地。 县政府所在地:Princess Anne。 名称来自巴尔的摩男爵二世的弟媳的处女名。 -{托}-儿伯特县:建立于1662年,来自Kent县。 县政府所在地:伊斯顿(Easton)。 名称来自巴尔的摩男爵二世的姐(妹)的名字。 华盛顿县:建立于1776年,来自Frederick县。 县政府所在地:黑格斯敦(Hagerstown)。 名称来自华盛顿的名字。 威科米科縣:建立于1867年,来自Somerset县和Worcester县的一部分。 县政府所在地:索儿斯伯里(Salisbury)。 名称来自印地安语,意为“建房子的地方”。 伍斯特县:1742年,来自Somerset县。 县政府所在地:斯诺希尔(Snow Hill)。 名称来自Worcester伯爵的名字。 独立市 巴尔的摩市:建立于1729年。1851年由巴尔的摩县分治。 重要城市 重要的城镇包括: 巴爾的摩 (Baltimore) 安那波利斯 (Annapolis) 银泉 (Silver Spring) 罗克维尔(Rockville) 波托马克(Potomac) 盖瑟斯堡(Gaithersburg) 大學公園市(College Park),馬里蘭大學學院市分校所在地 惠顿(Wheaton) 上马尔伯勒 (Upper Marlboro) 弗雷德里克 (Frederick) 黑格斯敦(Hagerstown) 坎伯兰(Cumberland) 戴维营,美国总统度假地。 都会区 | Air)。 名称来自巴尔的摩男爵六世的私生子Henry Harford的姓。 霍华德县:建立于1851年,来自Anne Arundel县和巴尔的摩县的一部分。 县政府所在地:埃利科特城 Ellicott City。 名称来自美国独立战争英雄,马里兰州州长John Eager Howard的名字。 肯特县:建立于1642年,来自未开发土地。 县政府所在地:切斯特顿(Chestertown)。 名称来自英国的Kent郡。 蒙哥马利县(Montgomery):建立于1776年,来自Frederick县。 县政府所在地:罗克维尔(Rockville)。 名称来自美国独立战争战死的第一个将军Richard Montgomery的名字。 乔治王子县:建立于1695年,来自Calvert县和查尔斯县的一部分。 县政府所在地:上马尔伯勒(Upper Marlboro)。 名称来自英国女王安妮的丈夫丹麦王子乔治的名字。 昆安妮县:建立于1706年,来自Talbot县。 县政府所在地:森特维尔(Centerville)。 名称来自英国女王安妮的名字。 圣玛利县:建立于1637年,来自未开发土地。 县政府所在地:伦纳德顿(Leonardtown)。 名称来自圣玛利。 萨默塞特县:建立于1666年,来自未开发土地。 县政府所在地:Princess Anne。 名称来自巴尔的摩男爵二世的弟媳的处女名。 -{托}-儿伯特县:建立于1662年,来自Kent县。 县政府所在地:伊斯顿(Easton)。 名称来自巴尔的摩男爵二世的姐(妹)的名字。 华盛顿县:建立于1776年,来自Frederick县。 县政府所在地:黑格斯敦(Hagerstown)。 名称来自华盛顿的名字。 威科米科縣:建立于1867年,来自Somerset县和Worcester县的一部分。 县政府所在地:索儿斯伯里(Salisbury)。 名称来自印地安语,意为“建房子的地方”。 伍斯特县:1742年,来自Somerset县。 县政府所在地:斯诺希尔(Snow Hill)。 名称来自Worcester伯爵的名字。 独立市 巴尔的摩市:建立于1729年。1851年由巴尔的摩县分治。 重要城市 重要的城镇包括: 巴爾的摩 (Baltimore) 安那波利斯 (Annapolis) 银泉 (Silver Spring) 罗克维尔(Rockville) 波托马克(Potomac) 盖瑟斯堡(Gaithersburg) 大學公園市(College Park),馬里蘭大學學院市分校所在地 惠顿(Wheaton) 上马尔伯勒 (Upper Marlboro) 弗雷德里克 (Frederick) 黑格斯敦(Hagerstown) 坎伯兰(Cumberland) 戴维营,美国总统度假地。 都会区 教育 公立大學 馬里蘭大學系統(University System of Maryland) 馬里蘭大學學院市分校 馬里蘭大學巴爾的摩分校() 馬里蘭大學巴爾的摩縣分校() 巴爾的摩大學() 馬里蘭大學東岸分校() 馬里蘭大學大學學院() 陶森大學 () 寇平州立大学() 霜堡州立大学() 索尔兹伯里州立大學() 包伊州立大学() 摩根州立大学(摩根州立大學) 馬里蘭州聖瑪莉學院() 美国海军学院() 私立大學 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约翰·霍普金斯大学) 約翰·霍普金斯大學應用物理實驗室 馬里蘭聖母大學() 聖約翰學院() 羅耀拉學院() 西馬里蘭學院() 護德學院() 華盛頓學院() 維拉·朱利學院() 馬里蘭藝術學院 聖瑪麗山大學 重要体育团体 篮球 NCAA 马里兰大学 (Terrapins) 美式足球 NFL 巴爾的摩烏鴉(Baltimore Ravens) 华盛顿司令(Washington Commanders)主场实际在马里兰境内。 NCAA 马里兰大学 (Terrapins) 棒球 大聯盟 巴爾的摩金鶯(Baltimore Orioles) 小聯盟 包威灣襪(Bowie Bay Sox,2A級東方聯盟,母隊:巴爾的摩金鶯) 佛列德利克鑰匙(Frederick Keys,高階1A級卡羅萊納聯盟,母隊:巴爾的摩金鶯) 戴瑪瓦濱鳥(Delmarva Shore Birds,1A級南大西洋聯盟,母隊:巴爾的摩金鶯) 杭格斯鎮太陽(Hangestown Suns,1A級南大西洋聯盟,母隊:紐約大都會) 亞柏丁鐵鳥(Alberdeen Iron Birds,短期1A級紐約賓夕法尼亞聯盟,母隊:巴爾的摩金鶯) 其他 2012年2月23日,婚姻平權法案通過。成為美國第八個承認同性戀婚姻的州。 有名的政治和公众人物 爱伦·坡(Edgar Allan Poe) 李慶安 约翰·瓦特(John Waters) 参考文献 |
延伸閱讀 Evaluation and Care of Patients with Diabetic Retinopathy The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April 23, 2020 Julie R. Ingelfinger, M.D., Editor https://www.nejm.org/doi/full/10.1056/NEJMra1909637 Diabetic Retinopathy The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March 29, 2012 David A. Antonetti, Ph.D., Ronald Klein, M.D., M.P.H., and Thomas W. Gardner, M.D. https://www.nejm.org/doi/full/10.1056/NEJMra1005073 外部連結 Diabetic Retinopathy Resource Guide from the National Eye Institute (NEI). National | angiography):用於判斷血管通透性和血管三層之結構。 3. 超寬視野眼底攝影(ultrawide-field photography of the fundus ):可看到80%的視網膜表面,相較標準視網膜彩色攝影,能顯示出更多發生病變的區域。 4. 光學相干斷層掃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 OCT):非侵入式進行視網膜縱斷面及橫斷面掃描,影像可顯示黃斑中央小凹(fovea)區域是否增厚、不規則,為診斷糖尿病黃斑水腫的好工具。但因無法由OCT判斷視網膜血管內部的微小變化,如血管通透性、血流滲出之強度等,因此需搭配其他血管攝影法進行檢查。 5. 自適應光學技術(adaptive optics technology):如使用雷射式眼底鏡、泛光照明器。這項技術透過可塑形之鏡片偵測視網膜不正常的反射光波,其解像力高,可顯示視網膜上極微小的構造。 6. 人工智慧:透過深度學習,人工智慧得以經由影像判讀,辨識視網膜病變區域,並提供相關預後和治療方針。 治療 1. 腦垂腺切除術(1970年代以前) 2. 泛視網膜雷射 (1970年代至今都有使用) 3. 抗血管內皮生長因子(VEGF)抗體:於治療糖尿病黃斑水腫具有一定之成效,如bevacizumab、afibercept已獲得FDA核可。 延伸閱讀 Evaluation and Care of Patients with Diabetic Retinopathy The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April 23, 2020 Julie R. Ingelfinger, M.D., Editor https://www.nejm.org/doi/full/10.1056/NEJMra1909637 Diabetic Retinopathy The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March 29, 2012 David |
六安水利 中国古代水利工程 春秋建筑 寿县 | bēi),中国古代淮河流域水利工程,位于今安徽寿县南。“陂”是池塘的意思,因为引淠水经白芍亭东积水形成而得名。隋唐以后,在此处设置安丰县,因此被称为安丰塘。 芍陂是一个大型的陂塘蓄水工程。建造时利用了北面低洼,其他三面地势较高的地形,因势而建。可能已有水门和闸坝的设置。 相传修建者是春秋时期楚国的孙叔敖。1970年代后,一些学者提出芍陂的修建不可能早于汉代。自东汉至唐,王景、邓艾等屡经修浚。芍陂在东汉时陂周二三百里,可灌田万顷,在此地当时是有名的产粮区。宋元以后,逐渐荒废,残存部分称为安丰塘。1949年后经过整治,现蓄水约7300万立方米,灌溉面积4.2万公顷。是淠史杭灌区的一个组成部分。 参考文献 |
最早的堰首枢纽,位于白沙河口下游不远处。五代前蜀武成三年六月二十六日(910年8月5日),暴雨造成岷江爆发大洪水,在超常洪水的巨大破坏作用下,一夜之间大堰下移“数百丈”,传说为“江神移堰”。这次重大变故使堰首枢纽就此稳定在从宋至今的位置上。1933年8月25日,岷江上游叠溪大地震导致的山体滑坡将岷江截断,形成的堰塞湖在10月9日夜溃坝,都江堰堰首建筑在14米高的洪峰冲击下荡然无存。当年,张沅主持都江堰大修,1936年完成,现在的堰首位置由此确立。 技术变革 自秦以降,都江堰一直以竹笼盛装卵石结合木桩构筑。元朝时吉当普首次引入铁石结构,此后对都江堰主体结构的争论在明清两代一直不休,都江堰整修也一直在竹笼、铁石两者间反复。直到近代,水泥、混凝土技术的引入彻底平息了双方的争论。 竹笼结构的堰体很容易为岷江的急流冲刷损坏,每年都需要投入人工加以整修。随着都江堰灌区的发展,岁修的工作量也越来越大。据记载,1335年岁修中重点维修的工段达133处,竹笼需更换上万条。岁修所需的劳力和物资都是向灌区农户摊派得来,加上胥吏的盘剥,使“民不堪命”。为减少岁修工程量并减轻灌区民众负担,元初的李秉彝提出改造工程结构的设想以谋求“一劳永逸”。元朝後期,四川肃政谦访使吉当普在这一设想的基础上提出用永久性工程代替简易的竹笼结构,以从根本上减轻民众负担。在他的主持下,大修从至正元年(1335年)十一月开始历时5个月。吉当普以锚铁浆砌条石结构代替传统的竹笼卵石简易结构,对“岸善崩者,密筑江石以护之”,又首次铸造“万六千斤”的铁龟代替鱼嘴。这次工程采用当时最先进的铁石材料建筑,是都江堰历史上非常重大的改革,堰体结构和筑造思想都发生了实质上的剧变。 自吉当普首次实践铁石结构之后,明清两代先后共有四次采用铁石结构大修都江堰枢纽。建文年间,灌县知县胡光延续以浆砌条石结合铁钉锚固的方法修成铁石堰堤。嘉靖十年(1531年),水利佥事张彦杲作《议处修堰新规》提出铁石堰堤的预算。嘉靖二十九年(1550年)水利佥事施千祥以浆砌条石灌注铁水固定的方法重修堰体堤坝,并且以7万斤生铁铸造了铁牛鱼嘴。25年后岷江大洪水对堰体造成较大破坏,水利佥事杜诗在巡按郭庄的指导下疏浚铁牛鱼嘴的基址,并用铁条加固堰体和护岸。清光绪三年(1877年),四川总督丁宝桢参考明代时的办法,又一次以铁石结构改造了堰体和堤坝。 铁石结构的优点很明显。由于铁石堰体的整体性和重量,它比竹笼结构能抵御更强的水流冲击,因此一次修建之后不需要像后者那样每年都要较大规模的整修。但是它的缺点在当时生产力水平尚不发达的情况下同样让人难以承受。修建铁石结构耗费甚大,而且往往由于基础处理不够深,并不能如预计的那样长久使用,寿命最长的不过40年。另外,竹笼的构筑能够直接就地取材,能够利用蜀地产竹和江边多有卵石的优势。而灌区周边冶铁和采石却都相当不便。因此构筑铁石结构平均下来的花费相比采用竹笼结构并无很大优势。 民国时,近代的设计施工方法以及新型建材逐渐传入中国。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成都水利知事周郁如用条石修砌鱼嘴,以水泥建筑鱼嘴基础。虽然还是由于基础处理不深,堰体当年就被特大洪水全部冲毁,但开创了应用水泥等近代材料修筑堰体的先河。1936年,四川省水利局长张沅主持都江堰大修,重新设计鱼嘴,采用巨型条石构筑,以水泥为胶结材料,并且成功处理了鱼嘴的基础问题。在采用近代先进的设计和施工方法之外,张沅还秉承传统的杩槎、竹笼等护堰手段层层设防。这次修建的鱼嘴非常成功,奠定了现代鱼嘴的基础,直到1974年因修筑外江节制闸才被主动拆除。 中華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鱼嘴、离堆、宝瓶口,以及所有分水堤、导水堤和渠岸都以混凝土进行加固和保护。灌溉渠系也进行了系统整修和大力发展。最重要的变化是,都江堰原有的自流分水系统逐渐被人工控制的水闸系统所代替。现在都江堰的面貌与古代相比已经有了极大的不同。 相關古蹟 都江堰周边的古迹甚多,主要有二王庙、伏龙观、安澜桥、玉垒关、凤栖窝和斗犀台等。 二王庙位于玉垒山麓,有“玉垒仙都二王庙”之称,是纪念李冰父子的祀庙。它始建于南北朝时期,原名崇德祠,后来几经兴废,清代重建后命名为二王庙。庙内有许多与李冰父子以及都江堰工程相关的匾额、对联和石碑。主要建筑有大殿、二殿、送生堂、圣母殿、老君殿、魁星阁等,依山势布局,穿插于山林之间,从各处殿宇都能俯瞰到都江堰的全景。整个庙宇崇楼丽阁,雄踞江边,气势巍峨。2008年5月12日,二王庙古建築群在汶川大地震中全部垮塌,后按清朝建制修旧如旧,已焕然一新。 在离堆北端的最高处有一伏龙观。传说李冰父子治水时,曾降服江中的孽龙,锁在离堆下的伏龙潭中,后世便立庙祭祀此举。该观始建于晋代,北宋初期改名为伏龙观。现存的三重殿宇,均为清代重修。大殿内有李冰石刻雕像,是1974年在江心发现的,刻于东汉建宁元年(168年),高2.9米,重4.5吨,胸前有题记和造像年月,是一件非常珍贵的文物。 安澜桥俗称索桥,横跨岷江都江堰上。旧时以竹为缆,木桩为墩,承托竹索,连贯而成。上铺木板,旁设缆索,全长500餘米。桥始建于宋代之前,明末毁于战火,清嘉庆年间重建。 相关人物 李冰 诸葛亮 吉当普 胡光 丁宝桢 张沅 注释 参考文献 引用 来源 书籍 《四川省水利志》 《成都市志·成都新方志·区县志·灌县志·水利》 网页 外部链接 四川省都江堰水利发展中心 世界遗产:青城山—都江堰 参见 秦国 郑国渠 灵渠 李冰 二王庙 | 都江堰有效的管理保证了整个工程历经两千多年依然能够发挥重要作用。汉灵帝时设置“都水椽”和“都水长”负责维护堰首工程;蜀汉时,诸葛亮设堰官,并“征丁千二百人主护”(《水经注·江水》)。此后各朝,以堰首所在地的县令为主管。到宋朝时,制定了施行至今的岁修制度。 古代竹笼结构的堰体在岷江急流冲击之下并不稳固,而且内江河道尽管有排沙机制但仍不能避免淤积。因此需要定期对都江堰进行整修,以使其有效运作。宋朝时,订立了在每年冬春枯水、农闲时断流岁修的制度,称为“穿淘”。岁修时修整堰体,深淘河道。淘滩深度以挖到埋设在滩底的石马为准,堰体高度以与对岸岩壁上的水则相齐为准。明代以来使用卧铁代替石马作为淘滩深度的标志,现存三根一丈长的卧铁,位于宝瓶口的左岸边,分别铸造于明万历年间、清同治年间和1927年。 历史变迁 始建 通常认为,都江堰是由秦国蜀郡太守李冰及其子率众于公元前256年左右修建的。《史记·河渠书》记载:“蜀守冰,凿离堆,避沫水之害;穿二江成都之中”。《华阳国志·蜀志》又载:“以李冰为蜀守……乃壅江作堋,穿郫江、检江,别支流,双过郡下,以行舟船。”“壅江作堋”一般认为即是指修筑分水鱼嘴,“凿离堆”即为开凿宝瓶口,“穿二江”、“双过郡下”句即指李冰主持开凿了通向成都的两条干渠。1974年在外江出土的东汉石像上有铭文“李府君讳冰”,这被认为是李冰始建都江堰的实证。 李冰主持建造都江堰的传统说法并非没有受到质疑。质疑者的观点基于对古代文献的疑析。他们认为,“沫水”是大渡河的古称,而不是指古代一般称为“江”的岷江。因此《史记》说李冰“凿离堆避沫水之害”是否就是指开凿都江堰宝瓶口便成了疑问。而《华阳国志》记载古代古蜀国的开明(蜀国君主)“决玉垒山以除水害”,与《水经注》中“江水又东别为沱,开明之所凿也”相应证,似乎是比李冰更早的开明开凿了宝瓶口这一都江堰的关键工程。不过,反对这一说法的观点也有强有力的反证。宝瓶口所处的山脉晚到唐朝时才开始使用“玉垒山”这一名称,因此成书于东晋的《华阳国志》所指之开明治水的玉垒山当在别处。 228年,诸葛亮征集兵丁1200人守护都江堰,并设专职堰官。 堰首位置 自都江堰建成以来,堰首枢纽的位置一直在变化。一方面是因为每年岁修更换竹笼都会使堰首位置发生微小的改变。如果堰首遭遇大洪水被大规模破坏,再次修复后的位置变化就更大。另一方面,岷江河道也在不断改变,河道的变迁加速了堰首位置的变化。古时岷江没有现在这样弯曲,经过数千年的演变,岷江杩脚沱以下逐渐曲向左岸,杩脚沱以上则摆向右岸,这导致堰首位置缓慢下移,有向离堆拉近的趋势。 最早的堰首枢纽,位于白沙河口下游不远处。五代前蜀武成三年六月二十六日(910年8月5日),暴雨造成岷江爆发大洪水,在超常洪水的巨大破坏作用下,一夜之间大堰下移“数百丈”,传说为“江神移堰”。这次重大变故使堰首枢纽就此稳定在从宋至今的位置上。1933年8月25日,岷江上游叠溪大地震导致的山体滑坡将岷江截断,形成的堰塞湖在10月9日夜溃坝,都江堰堰首建筑在14米高的洪峰冲击下荡然无存。当年,张沅主持都江堰大修,1936年完成,现在的堰首位置由此确立。 技术变革 自秦以降,都江堰一直以竹笼盛装卵石结合木桩构筑。元朝时吉当普首次引入铁石结构,此后对都江堰主体结构的争论在明清两代一直不休,都江堰整修也一直在竹笼、铁石两者间反复。直到近代,水泥、混凝土技术的引入彻底平息了双方的争论。 竹笼结构的堰体很容易为岷江的急流冲刷损坏,每年都需要投入人工加以整修。随着都江堰灌区的发展,岁修的工作量也越来越大。据记载,1335年岁修中重点维修的工段达133处,竹笼需更换上万条。岁修所需的劳力和物资都是向灌区农户摊派得来,加上胥吏的盘剥,使“民不堪命”。为减少岁修工程量并减轻灌区民众负担,元初的李秉彝提出改造工程结构的设想以谋求“一劳永逸”。元朝後期,四川肃政谦访使吉当普在这一设想的基础上提出用永久性工程代替简易的竹笼结构,以从根本上减轻民众负担。在他的主持下,大修从至正元年(1335年)十一月开始历时5个月。吉当普以锚铁浆砌条石结构代替传统的竹笼卵石简易结构,对“岸善崩者,密筑江石以护之”,又首次铸造“万六千斤”的铁龟代替鱼嘴。这次工程采用当时最先进的铁石材料建筑,是都江堰历史上非常重大的改革,堰体结构和筑造思想都发生了实质上的剧变。 自吉当普首次实践铁石结构之后,明清两代先后共有四次采用铁石结构大修都江堰枢纽。建文年间,灌县知县胡光延续以浆砌条石结合铁钉锚固的方法修成铁石堰堤。嘉靖十年(1531年),水利佥事张彦杲作《议处修堰新规》提出铁石堰堤的预算。嘉靖二十九年(1550年)水利佥事施千祥以浆砌条石灌注铁水固定的方法重修堰体堤坝,并且以7万斤生铁铸造了铁牛鱼嘴。25年后岷江大洪水对堰体造成较大破坏,水利佥事杜诗在巡按郭庄的指导下疏浚铁牛鱼嘴的基址,并用铁条加固堰体和护岸。清光绪三年(1877年),四川总督丁宝桢参考明代时的办法,又一次以铁石结构改造了堰体和堤坝。 铁石结构的优点很明显。由于铁石堰体的整体性和重量,它比竹笼结构能抵御更强的水流冲击,因此一次修建之后不需要像后者那样每年都要较大规模的整修。但是它的缺点在当时生产力水平尚不发达的情况下同样让人难以承受。修建铁石结构耗费甚大,而且往往由于基础处理不够深,并不能如预计的那样长久使用,寿命最长的不过40年。另外,竹笼的构筑能够直接就地取材,能够利用蜀地产竹和江边多有卵石的优势。而灌区周边冶铁和采石却都相当不便。因此构筑铁石结构平均下来的花费相比采用竹笼结构并无很大优势。 民国时,近代的设计施工方法以及新型建材逐渐传入中国。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成都水利知事周郁如用条石修砌鱼嘴,以水泥建筑鱼嘴基础。虽然还是由于基础处理不深,堰体当年就被特大洪水全部冲毁,但开创了应用水泥等近代材料修筑堰体的先河。1936年,四川省水利局长张沅主持都江堰大修,重新设计鱼嘴,采用巨型条石构筑,以水泥为胶结材料,并且成功处理了鱼嘴的基础问题。在采用近代先进的设计和施工方法之外,张沅还秉承传统的杩槎、竹笼等护堰手段层层设防。这次修建的鱼嘴非常成功,奠定了现代鱼嘴的基础,直到1974年因修筑外江节制闸才被主动拆除。 中華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鱼嘴、离堆、宝瓶口,以及所有分水堤、导水堤和渠岸都以混凝土进行加固和保护。灌溉渠系也进行了系统整修和大力发展。最重要的变化是,都江堰原有的自流分水系统逐渐被人工控制的水闸系统所代替。现在都江堰的面貌与古代相比已经有了极大的不同。 相關古蹟 都江堰周边的古迹甚多,主要有二王庙、伏龙观、安澜桥、玉垒关、凤栖窝和斗犀台等。 二王庙位于玉垒山麓,有“玉垒仙都二王庙”之称,是纪念李冰父子的祀庙。它始建于南北朝时期,原名崇德祠,后来几经兴废,清代重建后命名为二王庙。庙内有许多与李冰父子以及都江堰工程相关的匾额、对联和石碑。主要建筑有大殿、二殿、送生堂、圣母殿、老君殿、魁星阁等,依山势布局,穿插于山林之间,从各处殿宇都能俯瞰到都江堰的全景。整个庙宇崇楼丽阁,雄踞江边,气势巍峨。2008年5月12日,二王庙古建築群在汶川大地震中全部垮塌,后按清朝建制修旧如旧,已焕然一新。 在离堆北端的最高处有一伏龙观。传说李冰父子治水时,曾降服江中的孽龙,锁在离堆下的伏龙潭中,后世便立庙祭祀此举。该观始建于晋代,北宋初期改名为伏龙观。现存的三重殿宇,均为清代重修。大殿内有李冰石刻雕像,是1974年在江心发现的,刻于东汉建宁元年(168年),高2.9米,重4.5吨,胸前有题记和造像年月,是一件非常珍贵的文物。 安澜桥俗称索桥,横跨岷江都江堰上。旧时以竹为缆,木桩为墩,承托竹索,连贯而成。上铺木板,旁设缆索,全长500餘米。桥始建于宋代之前,明末毁于战火,清嘉庆年间重建。 相关人物 李冰 诸葛亮 吉当普 胡光 丁宝桢 |
参见 山阳渎 | 山阳渎 春秋战国 中国运河 |
鸿沟后用来比喻把人或事物隔开的明显界线。例如,不可逾越的鸿沟。 參考 战国建筑 楚漢戰爭 河南运河 黄河水系 淮河水系 郑州建筑史 开封建筑史 周口建筑史 | 鸿沟故道从荥阳北的黄河南岸开凿,引黄河水东经中牟北,开封北而折向南,经尉氏东、太康西、淮阳,再分两支:南入颍水,东入沙水,二者皆入淮河。鸿沟中途在开封东,分水入汳水(古汴水)。又南,向东分水入睢水、涣水,皆可通淮。再南,向东分水入涡水,直通淮河。 隋代开通济渠,唐改名广济渠,宋时的汴河,成为黄淮间的交通干道,時稱蔡河的鴻溝仍部分起着沟通黄淮的作用。元代建大都,开京杭运河,水运干线东移,蔡河湮塞,鴻溝自此走入歷史。 典故 秦灭魏时,秦军将军王翦决鸿沟水灌大梁城,大梁城三月而坏,魏国灭亡。 楚汉相争时,汉四年(前203年)八月,楚汉进入相持阶段,项羽向刘邦提出议和,楚汉约定以鸿沟为界中分天下,鸿沟以西为汉,以东为楚,项羽归还刘邦的父亲和妻子,从此休战。九月,项羽率兵东归。刘邦背约乘机追击楚军,次年十二月围困项羽于垓下,项羽自刎而亡。 演变 鸿沟后用来比喻把人或事物隔开的明显界线。例如,不可逾越的鸿沟。 參考 战国建筑 楚漢戰爭 |
作者 已知最早記載山海經一詞的文獻,是在史記大宛列傳贊:「至禹本紀、山〔海〕經所有怪物,余不敢言之也」,但司馬遷未提及作者是誰(漢書、論衡引史記此段文字時只提到「山經」)。 按劉歆〈上山海經表〉的說法,《山海經》出自唐虞之際,是大禹、伯益由治理洪水的緣故,至九州各處「命山川、類草木、別水土」,又紀「珍寶奇物異方之所生,水土草木禽獸昆蟲麟鳳之所止,禎祥之所隱,及四海之外絕域之國殊類之人」,以辨別九州土地的肥瘠,制定所要繳納的田賦,區別事物之善惡,以利器用。 然而,山海經中出現郡縣名,又有夏禹以後史事,因此歷代以來,有人懷疑其中有後人添加的文字,或完全否定為禹、益所作。《周禮》疏中有「古山海經鄒(鄒衍)書」的說法。朱熹、胡應麟等認為《山海經》成書於戰國末期,是戰國好奇之士所做。清朝學者毕沅主張其“作于禹益,述于周秦,行于汉,明于晋”。 當代学者一般认为《山海经》成书非一时,作者亦非一人,而是由不同時代、不同作者,長久累積而成的集體成果。〈五臧山經〉的材料大概可遠溯於夏代,但《山海經》之成書,时间大约是从戰國晚期到汉代之間,到西汉校书时才合编在一起,其中许多可能来自於口头传说。法國漢學家馬伯樂認為〈山經〉作者是洛邑人。據蒙文通考證,《山海經》可能是巴蜀地域所流傳、代表巴蜀文化的典籍。蕭兵推測此書可能是東方早期方士根據雲集於燕齊的各國人士編纂整理而成。多數學者則認為寫定《山海經》的是楚人,例如袁珂在《中國神話研究和山海經》一文中表示:「《山海經》是從戰國初年到漢代初年,經過多人寫成的一部古書,作者大概都是楚地的楚人」。 《山海经》由西汉刘向、刘歆父子校刊而成十八篇。晋朝郭璞曾为《山海经》作注,考證及注释者还有明朝王崇慶的《山海經釋義》、楊慎的《山海經補註》、吳任臣的《山海經廣注》、清朝吳承志的《山海經地理今釋》、毕沅的《山海经新校正》和郝懿行《山海经笺疏》等等。民國以後,則以神話學者袁珂的《山海經校注》最為出名。 內容 文字 《山海經》全書一十八篇,其中“山經”五篇,“海經”八篇,“大荒經”四篇,“海內經”一篇,共约31,000字。记载了100多個邦国、550山、300水道以及邦国山水的地理、风土物产等-{zh-tw:資訊;zh-cn:信息;}-。《山海经》中对于动物的记载,据统计有277种之多,有虎、豹、狕、熊、罴、狼、犬、兔、猪、马、猴、猿、猩、犀、牛、彘、鹿、麂、类、豚、禺、羚、羊、象、蛇、蝼、猥、訾、驼、獭、狐、糜、麈等,還有猼訑、毕方、帝江、何罗魚、鸟、狌狌。郭璞认为狌狌就是猩猩。其中《山經》所載的大部分是歷代巫師、方士和祠官的踏勘記錄,經長期傳寫編纂,多少會有所誇飾,但仍具有較高的參考價值。在《山經》中保存大量祭祀神祇的祭禮,原本都與《周禮》所載紀錄對照研究,現在才發現可與新出土的戰國簡帛《包山楚簡》、《望山楚簡》及《新蔡楚簡》中的祭禱紀錄對比研究。 《山海经》記載了許多古代中國神话,其中最著名的包括:夸父追日、女娲补天、精卫填海、后羿射九日、黄帝大战蚩尤、共工怒触不周山从而引发大洪水、鲧偷息壤治水成功、天帝取回息壤杀死鲧以及最後大禹治水成功的故事。 该书按照地区不按时间把这些事物一一记录。所记事物大部分由南开始,然后向西,再向北,最後到达大陆(九州)中部。九州四围被东海、西海、南海、北海所包围。這種南西北東的順序與後代從東開始,東南西北的順序習慣不同,據研究與古代帝王座北朝南以及天南地北的空間觀念有關。 《漢書·藝文志》將《山海經》視為數術略形法家,「形法」為一種依照外表判斷事物好壞或命運的吉凶之術,如面相、手相、風水等等。可能是因為山海經列舉出五方山川、四海邦國的怪物、風俗,能據此趨吉避凶,所以認定作一種數術。 古代中國也把《山海经》作地理書看待,北魏地理學家酈道元引用《山海經》的經文來註釋《水經》,《隋书·经籍志》里《山海经》列史部地理类,马端临的《文献通考》将《山海经》置于《经籍考·史考》中地理书之首。在張之洞的《書目答問》中,《山海經》一書首次被列入「古史」類,與《逸周書》、《國語》、《戰國策》、《竹書紀年》、《穆天子傳》、《世本》等書併入一類。 不過,由于该书成书年代久远,所記事物難以求證,又多奇怪神異之處,故司马迁写《史记》时也认为:“至《禹本纪》,《山经》所有怪物,余不敢言之也。”。明人胡應麟見其書「無論其事及其文,與典謨、《禹貢》迥不類也」,「怪誕之詞,聖人所不道」,不相信其為地理書,而謂之為「古今語怪之祖」。清人修四庫全書,在《四庫全書總目提要》中認為「書中序述山水,多參以神怪」,「案以耳目所及,百不一真」,「核實定名,實則小說之最古耳。」將《山海經》歸為子部小說類。這裡的小說指的是民間的街談巷語、奇聞異事、筆記瑣聞、稗官野史,屬於諸子百家中的小說家。 當代學者研究《山海經》趨向多元,不僅視《山海經》為文學想像的神話,亦重視其包含有上古信史的一面。 山海圖 古山海经有图,郭璞作有《山海經圖贊》,把他所見到的山海經圖稱作「畏獸畫」。陶渊明所作詩文有“流观山海图”的诗句。山海經古圖已亡佚不存,六朝張僧繇繪製、宋代舒雅重繪的十卷本二百四十二幅《山海經圖》也沒有流傳下來。 現今所能見到的最早山海經圖本,則來自於明朝的胡文煥本、蔣應鎬本這兩種。日本江戶時代(1603-1867,相當於中國的明、清時代)出版的《怪奇鳥獸圖卷》當中就有多幅根據明朝《山海經》圖本而來的圖像。清代的山海經圖以吳任臣圖本最早,流傳也最廣。該書自敘其圖是源自於舒雅的重繪本,不過僅取其「詭異」者一百四十四幅圖,按靈祇、異域、獸族、羽禽、鱗介五類編排。後來 畢沅、 郝懿行都以该图本为摹本。據馬昌儀的研究,吳任臣圖本有七十一幅圖全部或大部采自胡文焕图本。另有汪绂本的图像四百零七幅,則多是别出心裁之作,与其他明清山海经诸图本极少雷同。 日本學者松田稔《山海經比較的研究》指出,〈海外經〉與〈大荒經〉皆含有圖畫的敍述(即因圖而作文),〈海外經〉將一幅巨大的地圖順次序地「文章化」,而〈大荒經〉所根據之圖畫,很可能是一幅一幅單獨的神人或動物等等的繪圖。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马昌仪,从现存的九种山海经图本中选出1000幅山海经图,配合山海经文字,著《古本山海经图说》,是當前研究山海經圖的重要著作。 學術研究 诗经传注 清朝儒學學者、經學家廖平认为《山海经》是《诗经》的传注。 神話學 文學神话派認為此書是神話的匯集,如文學家魯迅認為:「中國之神話與傳說,今尚無集錄為專書者,僅散見於古籍,而《山海經》中特多。今所傳本十八卷,記海內外山川神祇異物及祭祀所宜,以為禹益作者固非,而謂因《楚辭》而造者亦未是;所載祠神之物多用糈(),與巫術合,蓋古之巫書也,然秦漢人亦有增益。」 茅盾、袁珂等人都從這觀點看待《山海經》。茅盾表示:「所謂『神話』者,原來是初民的知識的積累,其中有初民的宇宙觀,宗教思想,道德標準,民族歷史最初的傳說,並對於自然界的認識等等。」,他反對把《山海經》當作實用地理書和小說看待。並著有《中國神話研究ABC》(1929)一書,運用當時歐美人類學派的神話理論對山海經中的神話進行開創性研究。袁珂出版的《山海經校注》為如今研究山海經的必備註本,其專著《中國神話史》(1988)對《山海經》的神話做了詳細描述。李豐楙的《山海經:神話的故鄉》將山海經的神話內容整理為「山川寶藏」、「帝王世系」、「遠方異國」及「神話信仰」,令人一目瞭然。 按神話學者的認識,《山海經》中的女媧造人神話、射日奔月神話、黃帝蚩尤之戰神話、西王母神話、桑蠶神話、夸父追日神話、精衛神話、刑天神話等,出自於上古華夏先民的口頭創作,其不僅經由文字書面紀錄下來,也長期在民間以口頭形式傳播,歷經流變和二次創作的過程。神話學對這些《山海經》神話研究的重要方向,除了以(亦即古人思考這世界的獨特方式)來剖析其中的神怪內容,探究潛藏在敘事當中其深層結構的象徵基礎,也將《山海經》與《楚辭》、《逸周書》、《禹貢》諸書,或不同文化的神話,進行比較神話學的研究,發掘共通的和特點。 近年來結合考古材料尤其是漢朝畫像石進行《山海經》的神話研究成為熱門項目,例如西王母、伏羲女媧、「操蛇神怪」的漢畫像等。然而,考古材料文化解釋的不確定性,從而產生的主觀揣測和比附,是此類研究的極大挑戰。 從民俗學觀點來看,《山海經》也是瞭解先秦時代服佩、禁忌與祭祀習俗之寶貴資料。民俗学家江紹原認為《山海經》具有「旅行指南」的性質,用以提示古人避開和應付旅途中可能會遇到的神鬼精怪和毒惡生物。伊藤清司將《山海經》作為民俗資料考察,把當中的神怪分為惡鬼和善神兩大類,認為其確為古代聖賢傳講的辨別萬物善惡之書,以應對危險的外部世界。 道教學者李豐楙認為古人為了辨識神奸(害人的鬼神怪異之物),才會構成這種圖像系譜。較古寶鼎上所刻的奇物圖紋,這種形狀凶惡的圖像有神秘的鎮壓作用;後來持續流傳,從巫者之手到方士、道士集團。在早期道經目錄中,類似山海圖的禹鼎記、白澤圖等,主要的用途就是作為辟邪、防身的法術。而《山海經》的文字配合〈山海圖〉的圖像,就是源自這種辨識神奸的傳統。 歷史學 從歷史學角度研究《山海經》的學者主張《山海經》是一部「側重反映上古歷史的珍貴古籍,雖有許多神話傳說,但應與史實區分開來」,通過此書可以看出人類社會從原始朝向文明邁進的整體發展過程。 將神話中的歷史資料篩選出來的,以王國維用《山海經》印證甲骨文殷先王亥為最突出的例子。王國維在《殷卜辭中所見先公先王考》一文中考出王亥、王恆係殷人的先公:「甲寅歲莫,上虞羅叔言參事撰《殷虛書契考釋》,始於卜辭中發見王亥之名。嗣余讀《山海經》、《竹書紀年》,乃知王亥為殷之先祖」。楊樹達、胡厚宣在考證卜辭之四方神名及四方風名時,均從《山海經》中發掘出所依據的資料。 民國時期的歷史学者在研究、重建中國傳說時代的文明史時,會運用 《山海經》 一类的史料作為佐證。 主張「史學即史料學」的傅斯年,認為《山海經》與〈天問〉中記載的神話故事是原初民族之世界觀,保存了質樸心靈的古代史料,可從中找出「社會的背景,宗教的分素,文化的接觸,初民的思想等等」,深具史料價值。其所提出的〈夷夏東西說〉即多援用山海經作為史料證據。稱「《左傳》之成分大體為晉楚魯三國之語,而其立點是偏於西國夏周之正統傳說,所以說羿甚不好。但《山海經》之為書,雖已系統化,尚未倫理化,且記東方的帝系較多。這部書中所舉夷羿事,很足以表顯戰國時羿的傳說尚甚盛。《山海經》與《天問》互相發明處甚多,《天問》稱羿之重要全與《山海經》合。」 治中國古代史,經學色彩濃厚的學者蒙文通引述「註疏圖緯之成說」,對女媧、燧人氏、伏羲、神農、共工等神話人物不但加以運用,並且賦予特定的歷史地位,將中國文化的源頭定位為燧人氏。蒙文通創立古史三系說,總結中國上古史為:宗孟子上合六經的「鄒魯」,宗韓非上合竹書紀年的「三晉」,以及宗屈原、莊子上合山海經的「楚」,他注意到《山海經》把古巴、蜀、荊楚之地都作為「天下之中」來看待,主張該書可能是代表巴蜀文化的典籍。 提出「神話分化融合說」的楊寬作《中国上古史导论》将 《山海经》 用为材料之一,認為上古帝王世系不過是東西夷夏二系民族神話的層層分化融合;他自述其 “论古史神话” 之取向便是 “多据诸子及 《楚辞》、 《山海经》 诸书以为说”。倡立「華夏、東夷與苗蠻」三集團說的徐旭生在寫《中國古史的傳說時代》時,也大量採用《山海經》中材料,更指「從史料觀點來看,為我國有最高價值書之一,而有此等價值者,恐尚不及十部也」。 地理學 地理學派認為《山海經》是一部主要記述地理事物的著作,如日本學者在《〈山海經〉的考證及補遺》一文中指出:「《山海經》一書遠比一向認為金科玉律之地理書《禹貢》為可靠,其於中國歷史及地理之研究為唯一重要之典籍」。他以《山海經》來討論戰國以前古代人對「中國」邊界的認識,認為那時大體上就已經形成東北為燕、遼東,北為趙、秦即沙漠南界,東為田齊即黃海沿岸,南方為楚即江南地方的空間。 徐旭生指「〈五山經〉為古代遺留下相當可信之地理書。」「至海外經,海內,大荒各經,則幾盡來自傳聞,故可以今日之地理證明者頗少。」不過,由於古今地名大多不同,再加上古人對方位道-{里}-勘定不甚精確,所以很多內容已失考。 對《山海經》所記地理範圍的討論,大致說來可以歸納為三類:一是傳統的華夏說,二是局部小區說,三是世界圈說。 傳統華夏說認為,《五藏山經》的地理範圍(據赫维人的研究),「從所提到的山名來看,東邊達到東海之濱的會稽山,西邊提到了新疆的天山;從所描述的地理環境來看,北邊似乎越過了蒙古高原,到了西伯利亞,南邊似乎到了江南」。《海經》描述的地理範圍則可遠及朝鮮、日本、中南半島和阿富汗、俄羅斯。持華夏說的學者對《山海經》的地理內容作了詳細考訂,如譚其驤《〈山經〉河水下遊及其支流考》。持華夏說者,認為《山經》所載山川大部分是歷代巫師、方士、祠官的踏勘記錄,經長期傳寫編纂多少會有誇飾,但仍具有較高的正確性。偏遠地區的資料採自傳聞,就會比較失實。 持局部小區說者,主張《山海經》描述的地域範圍很小,只限於中國境內某一局部地域。例如,王寧認為《山經》範圍大體是以今山東省為中心,漸及於冀南、豫東和蘇皖北部的地區其中所記的山川名稱。何幼琦認為《海經》的山川疆域只在今山東省中南部以泰山為中心的地域。扶永發認為《山海經》記述的是雲南西部東經101度以西,北緯23度以北縱谷地區的地理。持此說者,假定山海經中所記地名,與秦漢時同樣地名,乃至於流傳至今同樣地名的所在地域無甚相干,而是地名外流的結果。 世界圈說可能發端於梁啟超、蘇雪林的中亞、西亞說(參見中國文化西來說),後來有人進而認為《山海經》描述的地理事物遠及非洲、歐洲、大洋洲和美洲。上海大学文學教授沈海波批評世界圈說存在不少問題,缺乏可靠證據,有誇誇其談之嫌。 按歷史地理學者譚其驤〈論五藏山經的地域範圍〉一文的考訂,全部《山經》共載有447座山,其中見於漢晉以來記載,可以指實確切方位者為140座左右,佔總數三分之一弱。這140座中的半數屬於《中山經》,半數分屬於南、西、北、東四經,而極不平衡。對今豫西、晉南、陝中地區的記載最為詳確,離這地區越遠,越疏略差謬。 《南山經》東起今浙江舟山島(漆吳山),西抵湖南沅水下游(櫃山),南抵廣東南海(《南次三經》諸水所注海)。可指實的最北一座山“浮玉山”,即今浙江東天目山。連帶敘及的“具區”,即今太湖。 《西山經》東起山西陝西間的黃河,南達陝甘秦嶺山脈,北抵今寧夏鹽池西北(申首山)﹑陝西榆林東北(號山)一線,西南抵甘肅鳥鼠山以及青海湖(西海)、倒淌河(淒水),西北可能到達新疆阿爾金山(翼望山)。 《北山經》西起今內蒙古騰格里沙漠(漨﹑滑﹑彭水注於此),東抵河北中部(北次三經所見河水下游),南起山西中條山,北抵內蒙古陰山以北,北緯43°迤北一線(囂水所注敦題山所臨)。 《東山經》西起今山東泰山,東抵成山角(胡射山),北抵長山島(𦍙山),南盡安徽濉河(䃌水)。 《中山經》自首山經至七山經,當今晉南豫西地。八山經為今鄂西地,十﹑十一山經為今豫西南地,十二山經為今湘北贛北地,皆在南﹑西﹑北﹑東西經之中。惟九山經地處西南,西起四川盆地西北邊緣(崃山、崌山、岷山、章山),東至四川東部,並不居中。 相較於上述實證主義性質的地理學研究,葉舒憲則認為《山海經》按照南西北東中順序展開的「五方空間結構」,並不是從現實的地理勘察活動中產生,而是某種理想化秩序理念的呈現,應定性為神話政治地理書。是山川地理志的現實描述與神話的交織,構建出「虛實相參」的空間圖式,展現為「祭政合一」神權服務的宗教政治想像圖景,通過對各地山神祭祀權的把握,達到對普天之下掌控的政治意圖。 自然科學 | 郝懿行都以该图本为摹本。據馬昌儀的研究,吳任臣圖本有七十一幅圖全部或大部采自胡文焕图本。另有汪绂本的图像四百零七幅,則多是别出心裁之作,与其他明清山海经诸图本极少雷同。 日本學者松田稔《山海經比較的研究》指出,〈海外經〉與〈大荒經〉皆含有圖畫的敍述(即因圖而作文),〈海外經〉將一幅巨大的地圖順次序地「文章化」,而〈大荒經〉所根據之圖畫,很可能是一幅一幅單獨的神人或動物等等的繪圖。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马昌仪,从现存的九种山海经图本中选出1000幅山海经图,配合山海经文字,著《古本山海经图说》,是當前研究山海經圖的重要著作。 學術研究 诗经传注 清朝儒學學者、經學家廖平认为《山海经》是《诗经》的传注。 神話學 文學神话派認為此書是神話的匯集,如文學家魯迅認為:「中國之神話與傳說,今尚無集錄為專書者,僅散見於古籍,而《山海經》中特多。今所傳本十八卷,記海內外山川神祇異物及祭祀所宜,以為禹益作者固非,而謂因《楚辭》而造者亦未是;所載祠神之物多用糈(),與巫術合,蓋古之巫書也,然秦漢人亦有增益。」 茅盾、袁珂等人都從這觀點看待《山海經》。茅盾表示:「所謂『神話』者,原來是初民的知識的積累,其中有初民的宇宙觀,宗教思想,道德標準,民族歷史最初的傳說,並對於自然界的認識等等。」,他反對把《山海經》當作實用地理書和小說看待。並著有《中國神話研究ABC》(1929)一書,運用當時歐美人類學派的神話理論對山海經中的神話進行開創性研究。袁珂出版的《山海經校注》為如今研究山海經的必備註本,其專著《中國神話史》(1988)對《山海經》的神話做了詳細描述。李豐楙的《山海經:神話的故鄉》將山海經的神話內容整理為「山川寶藏」、「帝王世系」、「遠方異國」及「神話信仰」,令人一目瞭然。 按神話學者的認識,《山海經》中的女媧造人神話、射日奔月神話、黃帝蚩尤之戰神話、西王母神話、桑蠶神話、夸父追日神話、精衛神話、刑天神話等,出自於上古華夏先民的口頭創作,其不僅經由文字書面紀錄下來,也長期在民間以口頭形式傳播,歷經流變和二次創作的過程。神話學對這些《山海經》神話研究的重要方向,除了以(亦即古人思考這世界的獨特方式)來剖析其中的神怪內容,探究潛藏在敘事當中其深層結構的象徵基礎,也將《山海經》與《楚辭》、《逸周書》、《禹貢》諸書,或不同文化的神話,進行比較神話學的研究,發掘共通的和特點。 近年來結合考古材料尤其是漢朝畫像石進行《山海經》的神話研究成為熱門項目,例如西王母、伏羲女媧、「操蛇神怪」的漢畫像等。然而,考古材料文化解釋的不確定性,從而產生的主觀揣測和比附,是此類研究的極大挑戰。 從民俗學觀點來看,《山海經》也是瞭解先秦時代服佩、禁忌與祭祀習俗之寶貴資料。民俗学家江紹原認為《山海經》具有「旅行指南」的性質,用以提示古人避開和應付旅途中可能會遇到的神鬼精怪和毒惡生物。伊藤清司將《山海經》作為民俗資料考察,把當中的神怪分為惡鬼和善神兩大類,認為其確為古代聖賢傳講的辨別萬物善惡之書,以應對危險的外部世界。 道教學者李豐楙認為古人為了辨識神奸(害人的鬼神怪異之物),才會構成這種圖像系譜。較古寶鼎上所刻的奇物圖紋,這種形狀凶惡的圖像有神秘的鎮壓作用;後來持續流傳,從巫者之手到方士、道士集團。在早期道經目錄中,類似山海圖的禹鼎記、白澤圖等,主要的用途就是作為辟邪、防身的法術。而《山海經》的文字配合〈山海圖〉的圖像,就是源自這種辨識神奸的傳統。 歷史學 從歷史學角度研究《山海經》的學者主張《山海經》是一部「側重反映上古歷史的珍貴古籍,雖有許多神話傳說,但應與史實區分開來」,通過此書可以看出人類社會從原始朝向文明邁進的整體發展過程。 將神話中的歷史資料篩選出來的,以王國維用《山海經》印證甲骨文殷先王亥為最突出的例子。王國維在《殷卜辭中所見先公先王考》一文中考出王亥、王恆係殷人的先公:「甲寅歲莫,上虞羅叔言參事撰《殷虛書契考釋》,始於卜辭中發見王亥之名。嗣余讀《山海經》、《竹書紀年》,乃知王亥為殷之先祖」。楊樹達、胡厚宣在考證卜辭之四方神名及四方風名時,均從《山海經》中發掘出所依據的資料。 民國時期的歷史学者在研究、重建中國傳說時代的文明史時,會運用 《山海經》 一类的史料作為佐證。 主張「史學即史料學」的傅斯年,認為《山海經》與〈天問〉中記載的神話故事是原初民族之世界觀,保存了質樸心靈的古代史料,可從中找出「社會的背景,宗教的分素,文化的接觸,初民的思想等等」,深具史料價值。其所提出的〈夷夏東西說〉即多援用山海經作為史料證據。稱「《左傳》之成分大體為晉楚魯三國之語,而其立點是偏於西國夏周之正統傳說,所以說羿甚不好。但《山海經》之為書,雖已系統化,尚未倫理化,且記東方的帝系較多。這部書中所舉夷羿事,很足以表顯戰國時羿的傳說尚甚盛。《山海經》與《天問》互相發明處甚多,《天問》稱羿之重要全與《山海經》合。」 治中國古代史,經學色彩濃厚的學者蒙文通引述「註疏圖緯之成說」,對女媧、燧人氏、伏羲、神農、共工等神話人物不但加以運用,並且賦予特定的歷史地位,將中國文化的源頭定位為燧人氏。蒙文通創立古史三系說,總結中國上古史為:宗孟子上合六經的「鄒魯」,宗韓非上合竹書紀年的「三晉」,以及宗屈原、莊子上合山海經的「楚」,他注意到《山海經》把古巴、蜀、荊楚之地都作為「天下之中」來看待,主張該書可能是代表巴蜀文化的典籍。 提出「神話分化融合說」的楊寬作《中国上古史导论》将 《山海经》 用为材料之一,認為上古帝王世系不過是東西夷夏二系民族神話的層層分化融合;他自述其 “论古史神话” 之取向便是 “多据诸子及 《楚辞》、 《山海经》 诸书以为说”。倡立「華夏、東夷與苗蠻」三集團說的徐旭生在寫《中國古史的傳說時代》時,也大量採用《山海經》中材料,更指「從史料觀點來看,為我國有最高價值書之一,而有此等價值者,恐尚不及十部也」。 地理學 地理學派認為《山海經》是一部主要記述地理事物的著作,如日本學者在《〈山海經〉的考證及補遺》一文中指出:「《山海經》一書遠比一向認為金科玉律之地理書《禹貢》為可靠,其於中國歷史及地理之研究為唯一重要之典籍」。他以《山海經》來討論戰國以前古代人對「中國」邊界的認識,認為那時大體上就已經形成東北為燕、遼東,北為趙、秦即沙漠南界,東為田齊即黃海沿岸,南方為楚即江南地方的空間。 徐旭生指「〈五山經〉為古代遺留下相當可信之地理書。」「至海外經,海內,大荒各經,則幾盡來自傳聞,故可以今日之地理證明者頗少。」不過,由於古今地名大多不同,再加上古人對方位道-{里}-勘定不甚精確,所以很多內容已失考。 對《山海經》所記地理範圍的討論,大致說來可以歸納為三類:一是傳統的華夏說,二是局部小區說,三是世界圈說。 傳統華夏說認為,《五藏山經》的地理範圍(據赫维人的研究),「從所提到的山名來看,東邊達到東海之濱的會稽山,西邊提到了新疆的天山;從所描述的地理環境來看,北邊似乎越過了蒙古高原,到了西伯利亞,南邊似乎到了江南」。《海經》描述的地理範圍則可遠及朝鮮、日本、中南半島和阿富汗、俄羅斯。持華夏說的學者對《山海經》的地理內容作了詳細考訂,如譚其驤《〈山經〉河水下遊及其支流考》。持華夏說者,認為《山經》所載山川大部分是歷代巫師、方士、祠官的踏勘記錄,經長期傳寫編纂多少會有誇飾,但仍具有較高的正確性。偏遠地區的資料採自傳聞,就會比較失實。 持局部小區說者,主張《山海經》描述的地域範圍很小,只限於中國境內某一局部地域。例如,王寧認為《山經》範圍大體是以今山東省為中心,漸及於冀南、豫東和蘇皖北部的地區其中所記的山川名稱。何幼琦認為《海經》的山川疆域只在今山東省中南部以泰山為中心的地域。扶永發認為《山海經》記述的是雲南西部東經101度以西,北緯23度以北縱谷地區的地理。持此說者,假定山海經中所記地名,與秦漢時同樣地名,乃至於流傳至今同樣地名的所在地域無甚相干,而是地名外流的結果。 世界圈說可能發端於梁啟超、蘇雪林的中亞、西亞說(參見中國文化西來說),後來有人進而認為《山海經》描述的地理事物遠及非洲、歐洲、大洋洲和美洲。上海大学文學教授沈海波批評世界圈說存在不少問題,缺乏可靠證據,有誇誇其談之嫌。 按歷史地理學者譚其驤〈論五藏山經的地域範圍〉一文的考訂,全部《山經》共載有447座山,其中見於漢晉以來記載,可以指實確切方位者為140座左右,佔總數三分之一弱。這140座中的半數屬於《中山經》,半數分屬於南、西、北、東四經,而極不平衡。對今豫西、晉南、陝中地區的記載最為詳確,離這地區越遠,越疏略差謬。 《南山經》東起今浙江舟山島(漆吳山),西抵湖南沅水下游(櫃山),南抵廣東南海(《南次三經》諸水所注海)。可指實的最北一座山“浮玉山”,即今浙江東天目山。連帶敘及的“具區”,即今太湖。 《西山經》東起山西陝西間的黃河,南達陝甘秦嶺山脈,北抵今寧夏鹽池西北(申首山)﹑陝西榆林東北(號山)一線,西南抵甘肅鳥鼠山以及青海湖(西海)、倒淌河(淒水),西北可能到達新疆阿爾金山(翼望山)。 《北山經》西起今內蒙古騰格里沙漠(漨﹑滑﹑彭水注於此),東抵河北中部(北次三經所見河水下游),南起山西中條山,北抵內蒙古陰山以北,北緯43°迤北一線(囂水所注敦題山所臨)。 《東山經》西起今山東泰山,東抵成山角(胡射山),北抵長山島(𦍙山),南盡安徽濉河(䃌水)。 《中山經》自首山經至七山經,當今晉南豫西地。八山經為今鄂西地,十﹑十一山經為今豫西南地,十二山經為今湘北贛北地,皆在南﹑西﹑北﹑東西經之中。惟九山經地處西南,西起四川盆地西北邊緣(崃山、崌山、岷山、章山),東至四川東部,並不居中。 相較於上述實證主義性質的地理學研究,葉舒憲則認為《山海經》按照南西北東中順序展開的「五方空間結構」,並不是從現實的地理勘察活動中產生,而是某種理想化秩序理念的呈現,應定性為神話政治地理書。是山川地理志的現實描述與神話的交織,構建出「虛實相參」的空間圖式,展現為「祭政合一」神權服務的宗教政治想像圖景,通過對各地山神祭祀權的把握,達到對普天之下掌控的政治意圖。 自然科學 另一種研究山海經的方式,是將山海經光怪陸離的記述,視為古人對實際觀察到現象的精神崇拜,而試圖用現代自然科學視野中的「自然現象」來加以解釋。例如,羿(堯)射十日解釋成當時世界性溫熱氣候和局部地區乾旱給人們帶來的災害,以及偶然出現的空氣中晶體反射顯示太陽幻影產生的多日假象。大量的怪物通過考古資料——如史前人壁畫等的分析,解釋為上古狩獵先民動物崇拜之衍化等等。 這種研究的一個著名例子是把燭龍解釋為北極光。最早主張此說的是日本學者神田選吉。1983年,中國學者張明華提出《山海經·大荒北經》中的燭龍是指北極極光,“人面蛇身,赤色,身長千里,鐘山之神也。”,認為燭龍的形象和北極光一致。 另外,從《山海經》的記載中,可探討當時的科學知識。撰寫《中國科學技術史》的英國學者李約瑟認為,我們可以從《山海經》中得到許多古人是怎樣認識礦物和藥物之類物質的知識。龚胜生指出《山海經》记载了124种药物及其所治疗的30多种疾病,堪称中國最早的区域医学地理文献。 清代學者陳逢衡則注意到《大荒經》中日月出入之山的記載,並認為這一記載與觀察日月行度以確定晷度的習俗有關。科技史學者呂子方同意此一說法,認為「山海經《大荒東經》記太陽所出之山六座,《大荒西經》記日入之山也是六座。這是觀察太陽出入的地位,以便安排耕種日程,也是確定季節最原始的方法。如果不這樣去理解,那又怎麼解釋呢?」刘宗迪主張《荒經》有七對日月出入之山,反映了上古曆法的陰陽合曆制度,是原始的天文學測量方法。 评价 文人陶淵明作〈讀山海經十三首〉,當中歌詠泛讀《周王傳》,覽觀《山海圖》,俯仰之間縱覽宇宙,還有什麼比這更快樂呢?(泛覽《周王傳》,流觀《山海》圖。俯仰終宇宙,不樂復何如?) 高麗文人李奎報在《東國李相國集》中作〈山海經疑詰〉以评价:“予讀《山海經》,每卷首標之曰:『大禹製,郭氏傳』,則此經當謂夏禹所著矣;然予疑非禹製。何者?傳曰:『子為父隱,父為子隱。』《論語》曰:『其父攘羊,而子證之,蓋惡之也。』孔子修《春秋》,雖直筆之書,以魯為父母邦,凡大惡則皆諱避不書。若《山海經》果是禹製,當諱父之大恥。觀〈東北經〉-{云}-:『洪水滔天,鯀竊帝之息壤,以堙洪水。帝令祝融殺鯀于羽郊。』鯀是禹父,不宜斥書此事,若以為實事不得不書,則不甚言『竊』,而-{云}-『取』帝之壤,亦不蔽于義也。按〈獻經表〉-{云}-:『昔洪水洋溢,鯀既無功,高使禹繼之。伯益與伯翳驅禽獸、別水土,紀其珍怪。益等類物善惡,著《山海經》,皆賢聖之遺事。』據此則疑伯益所著,然其序,則-{云}-禹別九州,物無遁形,因著《山海經》-{云云}-;此二說亦不同,是皆所惑者。又有一惑焉,《尚書》曰:『高殛鯀于羽山,蓋以鯀理水,績用不成故也。』此經-{云}-:帝殛鯀于羽郊,所謂帝者,上帝也。鯀雖竊帝壤,苟能堙洪水?則於高為有功,於帝為有罪,高不宜誅,而帝獨誅矣。若為帝所誅,又不當為高所殛,若為高所殛,則其不竊帝壤堙洪水明矣。上帝其何名而殺鯀耶?此二說亦不同。安所從耶?在醇儒,當以《尚書》為正,而以《山海經》為荒怪之說矣。然既曰禹製,禹之說,可謂怪乎?待後之明智君子有以辨之耳。” 译本 The Classic of Mountains and Seas,譯者:安妮·比勒爾(Anne Birrell),Penguin Classics,2000年,ISBN 0-14-044719-9 Chan-Hai-King V1: Antique Geographie Chinoise (1891),譯者:De Rosny, Leon,Kessinger Pub,2009年,ISBN 978-1-104-07985-7 圖片 衍生作品 地图 天下圖 文学 |
數千年來,地球赤道的方向以及天求赤道所經過的星座,都會因為軸向進動而改變。 地球以外的其他天體,也有類似定義的天球赤道。 觀測者如何確定天球赤道 在地面上如何确定天赤道:举一手与北极星成一直线,举另一手与之成直角,所指即在天赤道上。(原理:因为北极星距离地球400光年,地球半径与之相比长度几乎可以忽略。因此,北极星的高度(角度)应该就约等于(北半球)观测者所处的纬度;按上述方法举起“另一手” 所形成的线就大致平行于赤道;又因为天球是无穷大的,观察者与地球赤道之间的距离就可以忽略不计,因而该手所指,就无限接近于天赤道。 或者更简单地解释:北极星离地球极远,因此,观察者与北极的连线就无限接近于北极星与地心的连线;与该线垂直的线就应平行于赤道;而又因为天球是无穷大的,观察者与地球赤道之间的距离就可以忽略不计,因而该手所指,就无限接近于天赤道。) 相關條目 | 天極 赤緯 (極) 天球 赤道 黄道面 地球 太陽 參考資料 |
二十八宿建立后,又分为四组,分别与四宫、四象、四季相配。四象的由来,并非一宫之中七个星宿的整体形象,而只是其中的一部分主要星座的形象。东宫的角、亢、氐、房、心、尾六宿相连,就像一条龙的形状,甚至可能就是华夏文明中“龙”的形象的由来。西宫的觜、參、伐像一只老虎。南宫的柳、星、张、翼组合,像一只大鸟。北宫的危和坟墓组合,像一只鹿或麒麟;后来又将危和虚组合,像一只乌龟,附近的螣蛇像一条蛇。大概在战国末年到西汉初年间,青龍、朱雀、白虎、玄武这四种形象才开始整体性地跟一宫内全部七宿联系起来。 二十八宿与分野 中国古人依照某种特定对应关系来划分地域,称为“分野”。分野理论的核心是将地域与天体对应的星土说,星土说的核心则是十二次及二十八宿分野。二十八宿与地域的对应有多种不同的记载,《开元占经》中记录如下: 对于二十八宿与地域的对应关系最初源于何种理据,历来有不同看法。有人认为古时不同部族有各自习惯观测的星,后来成为封国祭祀的星,进而演化为分野。也有人认为中国古人有天文与地理相似的思想,将星象方位与地理方位对应。而在后来的发展中,星宿与列国的对应逐渐变为纯粹形式化的联系,与天文上的原意相去甚远。 二十八宿与术数 在古代中国,其他天体与二十八宿的相对运动常常被看作是某种预兆。如《史记·天官书》记载:“漢之興,五星聚于東井。平城之圍,月暈參、畢七重。”又如辰星(水星)在五行中主水,东井(井宿)像一口井,因此“辰星守东井”是水灾的预兆。 古代中国天文与术数的密切结合,使得许多天文概念的本来意义逐渐淡化,演变出明显的神格和样貌 ,用于占卜、算命等。传为唐代梁令瓒所绘的《五星二十八宿神形图》上,就赋予了二十八宿人形样貌,并用文字记录其性情、庙宇、祭祀情况。通书中有“宿直”(类似星期),二十八宿每宿一天,循环往复,各自对应一定的吉凶。这已经脱离了具体天象,是人为设定周期的占术。 禽星 二十八宿又特别跟七曜和动物相配,用来推算人的命禄吉凶。这种组合称为“禽星”或“星禽”,推算之术称为“演禽”。北宋神宗时的《湘山野录》中记载,宋初司天监王处讷就会用星禽来推算命运。 中印二十八宿的关系 在中国之外,古巴比伦、印度、波斯、埃及和阿拉伯也有类似二十八宿的体系。其中,古巴比伦使用32颗标准星(normal star)作为观测的参照物。其与中国古距度二十八宿相比,相同的星星只有3颗,两者分属不同体系的可能性很大。 印度的类似系统称为“纳沙特拉”(,nakshatra),字面意思是“月站”,与“宿”类似。印度也同时有过二十七或二十八月站,后多用二十七月站,故也译为“二十七宿”。阿拉伯有“”(阿拉伯語:,manazil al-qamar),字面意思同样是“月站”。中印二十八宿距星相同的有8宿,距星不同而星座相同的有12宿,不同的8宿中,印度“女宿”(,Abhijit)取织女星,“牛宿”(,Shravaṇāḥ)取牛郎星,也与中国古法相合。两个系统重合比例很高,极有可能来自同一个源头。波斯、埃及和阿拉伯的二十八宿出现得较晚,被认为来自印度。因此主要的争论就在于,二十八宿的发源地是中国还是印度。认为二十八宿起源自中国的有让-巴蒂斯特·毕奥、施古德、、新城新藏、郭沫若、夏鼐、冯时等,认为起源自印度的有威廉·布伦南德(William Brennand)、埃比尼泽·伯吉斯(Ebenezer Burgess)等。 陈遵妫认为支持印度起源说的理由站不住脚,毕奥、施古德支持中国起源说的论证也不可靠,较有力的证据当属新城新藏提出的几点理由,包括二十八宿传入印度前有在北纬43度附近停留的形迹,二十八宿发源地应该以北斗为观测之标准星象,应该有牛郎织女传说。 大众文化 东汉光武帝刘秀曾封手下的28位功臣为云台二十八将。刘宋范晔《后汉书》中提到,当时已经流传二十八将对应二十八星宿的说法。民间为二十八宿塑造神像时,也部分参照了云台二十八将的生平。 明朝章回小说《水浒传》中,辽国有二十八位将军以二十八宿为号。 明朝章回小说《封神演义》中,封神榜上也有二十八宿,不过获封的人物在前文中都未曾正式登场。 明朝章回小说《西游记》中多处提到禽星。第五十五回,孙悟空打不过蝎子精,上天请来昴日星官,其现出原形后是一只大公鸡,高鸣两声,蝎子精就死于坡前。第九十二回,孙悟空敌不过犀牛精,上天去请四木禽星,其中井木犴是犀牛的克星,现出原形后直接咬死了一头犀牛。 清朝章回小说《醒世姻缘传》里,则有用禽星推算命运的情节。 | 与中国古代天文学的许多概念一样,二十八宿也可以用于术数占算。特别是与七曜和动物配合,称为“禽星”。 名称由来 二十八宿又称二十八舍或二十八次。“宿”、“舍”、“次”都可以表示住宿、旅居的处所,在此指的是日月星辰的住所。月亮绕着地球公转,若以恒星为参照系,绕行一周后回到同一位置的周期是27.33天,即一个恒星月。月亮每一天所在的那片恒星,就被看成是月亮当天歇息的驿站或旅馆,因此这些恒星就被分成27或28个星座,即二十七或二十八宿。中国古代早期也曾使用过二十七宿,后多以二十八为准。 二十八宿体系 尽管“二十八”与月亮有关,但二十八宿的建立并不只是为了单独记录月亮的运动位置,也因此并不是简单地将天空平均分成二十八份。实际上,每一宿所占跨度的差别非常之大。这么做的目的是选择二十八颗星作为标准点,由此建立一个完整的周天星座坐标体系,从而可以进一步认识太阳和月亮的相对关系,了解日、月、行星的运动。 最终,中国古人约在战国时建立起了二十八宿体系。这是一个赤道坐标系统,以天赤道为平面,用赤经和赤纬来定位天体的位置。赤纬用“去极度”表示,也就是天体到北天极的角距离。赤经则用“入宿度”表示,也就是天体与其西侧第一颗标准星的赤经角度差。这样用来比较和计算赤经的标准星称为“距星”,共计二十八颗,其所属的星座就是二十八宿。距星和距星之间的赤经差称为“距度”。虽然该体系以赤道坐标系统为基础,但所选择的二十八宿大约只有一半接近赤道,另一半则接近黄道,说明当时还没能真正区分赤道和黄道。 二十八宿和距星列表 汉武帝时,邓平等人制订《太初历》,统一了二十八宿及其距星,并一直沿用到元代,列在下方表格中。从《崇祯历书》开始,距星都以“某宿一”命名。明清时期,奎、觜、参的距星发生了调整,奎宿二、觜宿二、参宿三是变动后的现在名称。 星宿的调整 在历史上,二十八宿具体包含哪些星座,以及各宿的距度、距星、次序,都曾经发生过变化。唐代《开元占经》中保留了据说为战国石申所观测的古距度,其数值跟甘肃天水放马滩战国秦墓出土的简牍、安徽阜阳双古堆汉初汝阴侯墓出土的圆盘上的距度非常接近,而跟汉代以来的距度有较大差别,表明西汉时期曾对距星进行过大规模的调整和统一。《史记·律书》中记录了另外一套可能继承自战国甘德的二十八舍系统,其中没有斗、觜、井、鬼,而有建星、罚、狼、弧,可能是更为古老的体系。甘德二十八舍系统相对石申的二十八宿系统,分布更加平均,所以也有可能是原始二十八宿调整后的结果。 变动的原因之一在于岁差。由于岁差的作用,二十八宿之间的距度会发生缓慢的变化,加上二十八宿并非均匀分布,相互之间有近有远,所以某两颗非常靠近的距星之间的距度可能会变成负数,相对位置互换。例如13世纪之后,觜宿的距星(猎户座φ¹)和參宿的距星(猎户座δ)的赤经顺序前后调转。明末清初的耶稣会传教士发现这一点后,更换了觜宿和參宿的顺序,从觜前參後变为觜後參前,却遭到了相当激烈地反对。最终,乾隆十七年(1752年),通过将觜宿的距星改定为猎户座λ,參宿的距星改为猎户座ζ,恢复了觜前參後的传统。原先的两颗距星则变为觜宿二和参宿三。 另一个原因是,古人可能最初很自然地选用天空中比较亮的星星作为距星,但这些亮星可能离赤道很远。后来,在二十八宿观测体系逐渐完善的过程中,改用略暗、但处于黄道/赤道带上的恒星作为距星。如甘德二十八舍系统中有天狼星,后来改为井宿。汝阴侯墓圆盘上,心宿的距星为今心宿二,毕宿的距星为今毕宿五,参宿的距星为今参宿四,后来都不再采用。 起源时间 关于二十八宿的起源时间,众说纷纭。古人可能很早就发现了黄道带或赤道带附近的个别亮眼的恒星和星座,但这不等于已经形成了黄道带或赤道带或二十八宿的整体概念。整体的二十八宿在文献中最早出现于《周礼》中的“二十有八星”。完整的星名最早见于《吕氏春秋》。出土文物中较古老的则是曾侯乙墓中绘有二十八宿星图的漆器箱盖,时代约在战国初期。 从天文学计算来推测,则可以将二十八宿体系的创立年代追溯得非常早。二十八星宿中的黄道星宿今天仍在黄道带上,赤道星宿则由于岁差的存在,已经不再位于赤道带上。根据冯时的计算,赤道星宿与赤道带符合得最为理想的时间是公元前35世纪至前30世纪。竺可桢发现,牛宿和女宿原来指的是牵牛星和织女星,虽然现在织女星的赤经在牵牛星之前,但二十八星宿中却是牛宿先于女宿。牵牛星和织女星赤经顺序对调的时间约在公元前36世纪至前30世纪之间。 二十八宿与天区 除了作为星空坐标以外,二十八宿也用于排列和组织星座。隋代丹元子《步天歌》对全天星座进行了重新规划和分区,将天北极附近的星空分成三垣,其余星座纵向分割成二十八个天区,按赤经度分入二十八宿。如角宿天区就包括角、南门、天门、平道等十一个星座。 二十八宿与四象 二十八宿建立后,又分为四组,分别与四宫、四象、四季相配。四象的由来,并非一宫之中七个星宿的整体形象,而只是其中的一部分主要星座的形象。东宫的角、亢、氐、房、心、尾六宿相连,就像一条龙的形状,甚至可能就是华夏文明中“龙”的形象的由来。西宫的觜、參、伐像一只老虎。南宫的柳、星、张、翼组合,像一只大鸟。北宫的危和坟墓组合,像一只鹿或麒麟;后来又将危和虚组合,像一只乌龟,附近的螣蛇像一条蛇。大概在战国末年到西汉初年间,青龍、朱雀、白虎、玄武这四种形象才开始整体性地跟一宫内全部七宿联系起来。 二十八宿与分野 中国古人依照某种特定对应关系来划分地域,称为“分野”。分野理论的核心是将地域与天体对应的星土说,星土说的核心则是十二次及二十八宿分野。二十八宿与地域的对应有多种不同的记载,《开元占经》中记录如下: 对于二十八宿与地域的对应关系最初源于何种理据,历来有不同看法。有人认为古时不同部族有各自习惯观测的星,后来成为封国祭祀的星,进而演化为分野。也有人认为中国古人有天文与地理相似的思想,将星象方位与地理方位对应。而在后来的发展中,星宿与列国的对应逐渐变为纯粹形式化的联系,与天文上的原意相去甚远。 二十八宿与术数 在古代中国,其他天体与二十八宿的相对运动常常被看作是某种预兆。如《史记·天官书》记载:“漢之興,五星聚于東井。平城之圍,月暈參、畢七重。”又如辰星(水星)在五行中主水,东井(井宿)像一口井,因此“辰星守东井”是水灾的预兆。 古代中国天文与术数的密切结合,使得许多天文概念的本来意义逐渐淡化,演变出明显的神格和样貌 |
手機充值卡,即預付卡。 代替硬幣撥打公用電話的儲值卡,今多為IC電話卡所取代。 | (中華民國) SIM卡 |
在新闻组中讨论时,可以随时过滤掉某个人发送的信息。例如过滤广告发送者、自己不想看到的人。 结构清晰 新闻组的帖子均采用树型结构方式显示,使得一个讨论分支不对其它分支造成影响。 新闻组的不足之处 新闻组不提供BBS支持的即时聊天,也不提供论坛系统的“短消息”即时私人对话。虽然通过不停地更新、下载新标头可以达到即时聊天的目的,但无疑是给服务器带来了压力。 若要访问新闻组并得到新闻组的功能,通常都要使用客户端。对于大多数不熟悉新闻组的用户来说是一个门槛,而且Usenet中都是英文组名,使得不熟悉英文的用户不习惯。虽然后来有了像万千新闻组、新帆新闻组这样的本地化新闻组服务器,但仍然需要客户端。目前已经有了Web访问新闻组的方法,例如新帆的论坛接口、Google Groups等,但仍然需要推广。 BBS及论坛的特点 实现方式多样 新闻组主要是靠客户端连接服务器、以及Web网页链接到服务器,而BBS可以通过Telnet、Web网页论坛的方式实现访问。加之Web论坛系统的技术支持多样且广泛,具有相当的吸引力。 即时交流 新闻组并不提供的功能,-{只}-要用户一直都在访问BBS,甚至可以通过“论坛短消息”的方式私下在线交流,跟IM类似。 随地访问 当前的网络论坛中,大多数是使用Web论坛系统。也就是说,-{只}-要电脑裡面有浏览器就可以任意使用论坛。而提供Web访问的新闻组不多,就算有也无法提供新闻组客户端的所有功能,而-{只}-能提供基本功能。 不足之处 当前论坛大多数使用Web方式,因此各式各样的论坛系统都被开发出来。由于实现Web Page所需要的东西涉及到服务器以及相关软件,黑客就可以通过论坛系统、服务器的漏洞进行入侵,或挂马加害用户,或复制、破解论坛的数据库,甚至利用这些漏洞入侵整个服务器导致瘫痪。 共同点 两者并不是完全不同的。例如,我们平时看的新闻具有时效性,新闻组跟它本身的名字一样,组内的讨论邮件同样具有时效性。对于已经停止的讨论可以视为“已过期”,此时用户就没必要再去讨论了。例如几个月、几年前的讨论,没有必要、也不应该“跟帖”。BBS也一样具有此特性。 中文新闻组 现在,对于中文世界来说,主要存在两大新闻组层级划分: cn.* - 中國大陆(简体中文GB 2312)的相关话题。 tw.*、hk.* - 港澳台(繁體中文Big 5)的相关话题。 但是并非所有新闻组都存在于Usenet中。由于以前大多数西文系统建立的新闻组不支持中文新闻组命名,所以给使用中文语言的人们带来一些不便。同样地,也不支持使用亚洲字符集,因此也对这些使用者带来不便。因此,在熟悉了西文新闻组命名规则后用户才能较快的找到自己感兴趣的内容,相对来说新闻组的中文及其它非西文的资源并不充足。(见下) | 在新闻组上,每个人都可以自由发布自己的消息,不管是哪类问题、多大的问题,什么样的讨论,都可直接发布到新闻组上和成千上万的人进行讨论。BBS也虽然也能做到,然而它与BBS相比有两大优势:一是可以发表带有附件的“帖子”(新闻组邮件),传递任何格式的文件,而BBS及论坛上则具有一定限制;二是新闻组不但可以在线使用,也可以离线浏览、离线回复,等到连上网络后统一发送,而BBS、论坛主要是用于连续在线服务。 全球互联 全球绝大多数的新闻服务器都连接在一起,就像互联网本身一样。在某个新闻服务器上发表的消息会被送到与该新闻服务器相联接的其他服务器上,每一篇文章都可能漫游到世界各地。这是新闻组的最大优势,也是网络提供的其他服务项目所无法比拟的。因此如果用户想找不同方面的东西,就不必换好几个论坛了。 主题鲜明 每个新闻组-{只}-要看它的命名就能清楚它的主题,所以我们在使用新闻组时其主题更加明确,往往能够一步到位,而且新闻组的数据传输速度与网页相比要快得多。例如有时想找找汽车、美容方面的事,订阅一下这两个组就行。新闻组在一个服务器上包罗万象,一个同步就全部解决了。如果在论坛上你得翻来掉去地找,BBS上本来项目也挺全,就是速度太慢。如果新闻组的整理工作到位,优势更加明显。 效率高 可以很快地访问近千个“帖子”,BBS是做不到的。而且新闻组广告极少甚至没有,不会对阅读造成干扰。可以批量发送讨论主题/回复,将同一帖子同时发送到好几个板块,并保持同步,这也是BBS是做不到的。 自由交流 在全世界的大多数论坛中,很难找到不需要注册就能匿名发言的论坛,而Usenet中的新闻组是不需要注册也能使用的。 新闻组自由讨论的气氛、无拘无束的热情在论坛上一般都会视为禁忌,新闻组中任何人的讨论都是完全放开的,-{只}-要别做人身攻击别人都欢迎。积分以及相关限制、把帖子顶来顶去、pm之类的嘈杂的声音在新闻组都是不存在的。 单方面过滤“不良”信息 在新闻组中讨论时,可以随时过滤掉某个人发送的信息。例如过滤广告发送者、自己不想看到的人。 结构清晰 新闻组的帖子均采用树型结构方式显示,使得一个讨论分支不对其它分支造成影响。 新闻组的不足之处 新闻组不提供BBS支持的即时聊天,也不提供论坛系统的“短消息”即时私人对话。虽然通过不停地更新、下载新标头可以达到即时聊天的目的,但无疑是给服务器带来了压力。 若要访问新闻组并得到新闻组的功能,通常都要使用客户端。对于大多数不熟悉新闻组的用户来说是一个门槛,而且Usenet中都是英文组名,使得不熟悉英文的用户不习惯。虽然后来有了像万千新闻组、新帆新闻组这样的本地化新闻组服务器,但仍然需要客户端。目前已经有了Web访问新闻组的方法,例如新帆的论坛接口、Google Groups等,但仍然需要推广。 BBS及论坛的特点 实现方式多样 新闻组主要是靠客户端连接服务器、以及Web网页链接到服务器,而BBS可以通过Telnet、Web网页论坛的方式实现访问。加之Web论坛系统的技术支持多样且广泛,具有相当的吸引力。 即时交流 新闻组并不提供的功能,-{只}-要用户一直都在访问BBS,甚至可以通过“论坛短消息”的方式私下在线交流,跟IM类似。 随地访问 当前的网络论坛中,大多数是使用Web论坛系统。也就是说,-{只}-要电脑裡面有浏览器就可以任意使用论坛。而提供Web访问的新闻组不多,就算有也无法提供新闻组客户端的所有功能,而-{只}-能提供基本功能。 不足之处 当前论坛大多数使用Web方式,因此各式各样的论坛系统都被开发出来。由于实现Web Page所需要的东西涉及到服务器以及相关软件,黑客就可以通过论坛系统、服务器的漏洞进行入侵,或挂马加害用户,或复制、破解论坛的数据库,甚至利用这些漏洞入侵整个服务器导致瘫痪。 |
评论马哈迪 2019年8月,马来西亚首相马哈迪·莫哈末与其夫人茜蒂哈斯玛出訪,三天飛三國,並直接从机场前往新加坡政府大厦大草场参加該國国庆庆典,吴作栋用三次“神奇”形容马哈迪,於臉書發文評論他是「神奇」的人。吴作栋和马哈迪也在国庆庆典上自拍。 争议 2001年1月21日,吴作栋在发表的一篇讲话中表示,在新加坡的马来人所受到的待遇比在邻国马来西亚的马来人要好。吴作栋赞扬了在新加坡马来人的成就,在讲话中他驳斥了外界所说的,马来人被排挤在社会边缘的说法。吴作栋还说,以1998年数字比较,在新加坡,23%的马来人从事行政或者是专业工作,但是,在马来西亚,担当这方面工作的马来人只占总人口的16%。他发表的言论随后触发了与马来西亚之间的争执。 时任马来西亚青年及体育部长希山慕丁·胡先抨击了吴作栋的这番话,指责吴作栋诋毁马来西亚的马来人所取得的成就。希山慕丁说,把新加坡的四十万马来人与马来西亚的一千三百多万马来人相比较是不妥当的,也是明显不平衡的。他也敦促新加坡政府在维护两国关系方面要有更敏锐的触觉。此外,马来西亚报章谴责了新加坡干涉马来西亚的内政。马来西亚外交部也要求新加坡政府予以澄清。 同年2月7日,马来西亚副首相阿都拉·巴达威对新加坡展开为期三天的访问以助改善两国间的敏感关系。2月9日,阿都拉表示,访问的结果清楚地表明两国重视双边关系。 荣誉 外国勋章奖章 (S.P.M.J.,马来西亚柔佛州,1991年5月11日) 参考文献 参见 |- |- 2 新加坡國防部長 新加坡國會議員 人民行動黨黨員 | 生平 1941年,吴作栋出生于新加坡,祖籍为福建省永春直隶州湖洋镇吴岭村。1955年,他就读于当地著名的英校莱佛士书院,曾是莱佛士书院学生会主席;1961年进入新加坡國立大学学习,並於1964年获经济学一等荣誉学位,同年开始任职于政府部门。1966年,吴作栋赴美国威廉姆斯學院深造,获发展经济学硕士学位。回国后,他任职于「新加坡海皇轮船公司」(現時為法國達飛海運集團子公司),1973年出任公司董事经理。 1976年,吴作栋获人民行动党推荐参选马林百列选区国会议员并当选,在1977年入选内阁,出任财政部资深部长。1979年,他成为人民行动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之后先后出任贸工部长、卫生部长和国防部长等職,並於1985年任第一副总理兼国防部长。1990年,在李光耀卸任總理后,全体阁员投票决定由吴作栋接任总理,而李光耀仍担任内阁资政。1992年12月,吳接任人民行动党秘书长,带领该党赢得1997年、2001年两次大选胜利。 2003年末,吴作栋宣布最快将在2004年中辞去总理一职。2004年8月12日,吴作栋正式请辞,由副总理李显龙接任总理职位,而吴作栋本人则转聘为国务资政,并与内阁资政李光耀共同履行辅助政府决策的义务。2011年新加坡大選結束後一星期,他與李光耀同時宣布辭去資政職務。 2019年8月,吴作栋参加新加坡国庆庆典,与时任马来西亚首相马哈迪·莫哈末在国庆庆典上互動自拍。2020年6月,吴作栋決定不再角逐連任國會議員,從政壇引退。 观点 评论马哈迪 2019年8月,马来西亚首相马哈迪·莫哈末与其夫人茜蒂哈斯玛出訪,三天飛三國,並直接从机场前往新加坡政府大厦大草场参加該國国庆庆典,吴作栋用三次“神奇”形容马哈迪,於臉書發文評論他是「神奇」的人。吴作栋和马哈迪也在国庆庆典上自拍。 争议 |
"mediaeval" ) 则来源于"medium aevum"。 在德国历史学家克里斯托弗·塞拉利尤斯(1638–1707)将历史分为古代(Ancient)、中世纪(Medieval)、近代(Modern)三部分后,三重分期法成为标准。 中世纪公認的起始時間在476年 ,这种断代方法被布吕尼首次使用。欧洲作为一个整体,并没有一个公认的结束日期,但1500年通常被认为是中世纪的最后一年 。根据时代背景,1492年克里斯托弗·哥伦布的首次美洲航行,1453年鄂圖曼土耳其人征服君士坦丁堡,或1517年的宗教改革都被用过。英国历史学家大多使用1485年的博斯沃斯平原之战来标识时代的终结。而西班牙的史学家经常使用的日期包括斐迪南二世的去世日期(1516年),卡斯蒂尔的伊莎贝拉一世的去世日期(1504年),以及征服格拉纳达(1492年)。来自罗曼语国家的历史学者倾向于将中世纪分为两部分:早期的“盛期(High)"和后期的“衰落(Low)时期”。英语国家的历史学者遵循其德国同事,一般将中世纪分为早期"Early"、盛期"High"和晚期"Late"三部分。 在19世纪,整个中世纪经常被称作“黑暗时代”(Dark Ages)。19世紀初,浪漫主义运动转变了这种对“黑暗的时期”负面一边倒的趋势。它给出了一幅祥和的图画:社会和环境的和谐,扎根于大自然的生活;同时也反抗啟蒙运动中的理性主义以理性完全凌駕於感性之上的作法,以及由正在兴起的工业革命所带来的环境破坏与污染。浪漫主义者对待“黑暗时期”的观点,仍可以在今天的一些庆祝那个时期文化活动与节日中,通过所展示出来的风俗与发生的历史事件中看到。 浪漫主义运动後的19世纪下半葉,考古学取得很大的进展,许多不为以前的学者所知的历史文献与文物被挖掘和整理出来。而1939年发现的公元625年左右的萨顿骺宝窟,及著名中世紀研究学者的研究,使得“黑暗时期”看上去不再是合适的词。20世紀中葉以後,在英语国家中的专业学者文献裡,“黑暗时期”这个词渐渐地消失。所以,原来的“中世纪黑暗时期”现被改为专指公元410年(或455年)到公元754年(或800年)这段欧洲历史。 后罗马帝国 公元2世纪,罗马帝国到达了领土扩张的极限,而之后的两个世纪则见证了罗马对于其领土控制力的衰落 。包括通货膨胀在内的经济问题,来自边界的外部压力制造的三世纪危机与皇权的快速轮换同时进行。军费在与3世纪中期崛起的波斯萨珊王朝的战争而不断增长。 军队规模扩充了一倍,而罗马军团被骑兵和小规模单位取代。 财政税收需求在不断增长,但元老院和地主阶级的人数却减少了,而在这些人之中,愿意保持其本地行政机构的人逐渐减少。中央行政机构需要更多官员处理军队的需求,这使公民抱怨,在罗马帝国,税务官的数量竟多于纳税人。 286年,皇帝戴克里先 (统治时期284–305年)将帝国分为东部和西部两部分;帝国并没有被居民和统治者分裂,且任何一国的法律和行政声明在另一国依旧有效。 在一段时间的内战之后,君士坦丁大帝(在位时间306-337年)于330年重建了拜占庭作为东罗马帝国的首都,并将其重新命名为君士坦丁堡。 戴克里先的改革加强了政府的官僚机构,他改革了税收,巩固了军队,这为帝国赢得了时间,但却没有解决帝国亟待解决的问题:过度征税,出生率降低和边境压力等等。 4世纪中期,皇帝之间的内战变得普遍,戍边的士兵被转移,侵略者被允许侵占帝国的土地。 伴随着贫富差距的增大和小城镇活力的下降,罗马帝国在4世纪的大部分时间里以一种不同于传统的新形式稳固下来。 另一个变化是帝国的基督教化,也就是帝国对基督教的皈依,它是从2世纪到5世纪渐进式的变化。 在376年,逃脱匈人的东哥特人从皇帝瓦伦斯(统治时间364-378年)那里得到了位于巴尔干半岛的罗马行省色雷斯的定居权。移民并不顺利,当罗马官员错误处理了情况时,东哥特人开始了突袭和掠夺。 瓦伦斯试图平定混乱,但他在378年8月9日在与东哥特人作战的阿德里安堡战役中阵亡。 除了这些北方部落联盟的威胁,帝国内部的分歧,尤其是基督教内的分歧,引起了问题。 在400年,西哥特人入侵了西罗马帝国,虽然暂时被逐出了意大利,但在410年,西哥特人洗劫了罗马城。 在406年阿兰人,汪达尔人和苏维汇人进入了高卢;在之后三年,他们蔓延到了高卢各地,并且在409年跨越了比利牛斯山,进入了当今的西班牙。欧洲民族大迁徙开始了,各种各样的民族—起初主要是日耳曼人—横跨全欧洲。法兰克人,阿勒曼尼人和勃艮第人进入了高卢北部,同时,盎格鲁人,撒克逊人,朱特人在不列颠岛定居。 在征服阿非利加行省之后,汪达尔人越过了直布罗陀海峡。大约在430年,匈人开始入侵帝国;匈人的国王阿提拉(统治时间434-453年)在442年及447年领导入侵巴尔干半岛,在451年入侵了高卢,452年入侵了意大利。阿提拉死于453年,匈人的威胁不复存在,阿提拉领导的匈人联盟也随之瓦解。 由这些部落领导的入侵完全改变了西罗马帝国曾经的政治和人口性质。 在5世纪的尽头,帝国的西部被分割为更小的政治单元,而这些政治单元由在5世纪初入侵帝国的部落统治。 476年,西罗马帝国最后一位皇帝罗慕路斯·奥古斯都被罢黜,在传统意义上,这一年标志着西罗马帝国的终结。493年,东哥特人征服意大利半岛 。在帝国的西部灭亡之后,东罗马帝国(今多称之为拜占庭帝国)几乎没有能力控制帝国西部丢失的领土。拜占庭的皇帝保留了西部领土的宣称,故没有一个西部王国的国王敢将自己居于皇帝之位。然而拜占庭对帝国西部领土的控制从不持久,查士丁尼收复了意大利半岛和地中海边缘,但这只是个唯一而短暂的例外。 中世纪前期 新社会 西欧的政治构造因罗马帝国的解体而改变。虽然人口的流动经常被描述为“侵略”,但这种流动不仅是军事扩张,也是整个民族向帝国的迁移。西罗马帝国的精英拒绝支持军队或者缴税来允许军队镇压移民,这使得此种流动得到发展。 五世纪的皇帝经常被一定程度上或全无帝国背景的军事强人控制,例如斯提里科(死于408年)、埃提乌斯(死於454年)、(死於471年)、李希梅尔(死於472年)、和(死於516年)。当西罗马帝国的世系断绝时,拥有同样背景的诸王国将之取代。国王与罗马精英的联姻变得普遍,而这导致罗马文化,包括比罗马元老院更常见的给予男性部落自由民更多政治话语权的议会,与入侵部落的习俗结合。 罗马人遗留的人工制品与入侵者的人工制品变得相似,部落的物品同样模仿罗马形制。 新近建立的王国大部分学术和书写文化都承袭罗马的知识传统。 一个重要的区别是,新政权的税收收益在逐渐流失。许多新政权不再用税收维持军队,而是用土地或租金代替。这意味着收取大量税收的需求减少了,而税收系统也因之腐朽。 王国内外的战争是常态。奴隶制因供应不足而衰退,社会变得乡村化。 在5到8世纪间,新近的居民及个人填补了罗马中央集权政府的政治空白。在5世纪晚期,狄奥多里克领导的东哥特人在意大利定居,他建立了意大利人与东哥特人的合作,并至少持续到他统治的最后一年。匈人在436年摧毁了勃艮第人的王国,但勃艮第人在约440年建立了新王国。5世纪晚期至6世纪初期,勃艮第王国在今日内瓦和里昂之间建立政权。在北方高卢,法兰克人和布立吞人建立了较小的政权。法兰克王国集中在高卢东北部,它的第一位国王是希尔德里克一世。 在希尔德里克之子克洛维(墨洛温王朝建立者)治下,法兰克王国扩张并改造为基督教国家。与不列颠尼亚当地居民—今大不列颠—有关的布立吞人,在今天的布列塔尼定居。 伊比里亚的西哥特人建立了其它的君主国,苏维汇人在伊比利亚的西北部,汪达尔人则在非洲北部。 在6世纪,伦巴第人在北意大利定居,将东哥特王国替代为一个定期选举国王统治的数个公国。在6世纪晚期,这种制度被永久君主制取代。 尽管有些地区涌入的人口大于其他地区,但入侵给欧洲带来了新的民族。以高卢为例,入侵者在东北的定居要广于西南。斯拉夫人定居在欧洲中部和东部及巴尔干半岛。人群的定居伴随着语言的变化。西罗马帝国的拉丁语被建立在拉丁语基础上但又不同于拉丁语的罗曼语族诸语系代替。从拉丁语到罗曼语族诸语言的改变历时数个世纪。希腊语成为拜占庭帝国的语言,但是斯拉夫人的迁徙将斯拉夫语引入东罗马帝国。 拜占庭的存续 当西罗马帝国崩溃,诸王国的形成时,东罗马帝国却完好无损,并经历了一场持续至7世纪早期的经济复苏。帝国东部遭受的侵略更少,而侵略大多发生在巴尔干地区。在5世纪的大部分时间,罗马与其宿敌萨珊帝国保持和平。东罗马帝国的特点是政权与教会更接近,教务在东方的政治事务中发挥了西欧没有的作用。包括编纂罗马法等法律方面的首次尝试:查士丁尼法典,它在438年完成。 在皇帝查士丁尼(统治时间527–565)治下,民法大全得以编纂。 查士丁尼监督了君士坦丁堡的圣索菲亚大教堂的建设,命令贝利撒留从汪达尔人和东哥特人手中夺回了北非和意大利 。意大利的征服并不完善,542年爆发的查士丁尼大瘟疫迫使查士丁尼在其余下的统治时期将战略将征服趋向防守。 当皇帝去世时,拜占庭人已经控制了大部分的意大利,北非以及西班牙南部的一个小立足点。史学家认为查士丁尼的再征服超出了限度,使之被穆斯林征服埋下祸患,而亟待查士丁尼诸继任者解决的问题:帝国经济本质上的平民性质,使扩军变得艰难。 在东罗马帝国,巴尔干奴隶的缓慢渗透给查士丁尼的诸位继承者留下了进一步的难题。问题逐渐开始,但到了540年左右,斯拉夫部族已经占据了色雷斯和,并于551年在亚德里亚堡附近击败了一支帝国军队。在560年左右,阿瓦尔人从他们多瑙河北岸的基地扩张;在6世纪晚期,阿瓦尔人成为中欧的主导势力之一,并像常例一般有能力迫使拜占庭帝国向其纳贡。阿瓦尔人将他们的强劲势力保留到796年。 由于皇帝莫里斯(统治时间582–602)介入了波斯的继承权纠纷,因此带来了另一个需要面对的附加问题。这带来了一段和平时期,但在莫里斯被推翻后,在希拉克略统治时期,波斯人入侵,并在希拉克略成功反击之前,占据了帝国包括埃及,叙利亚和小亚细亚在内的诸多领土。在628年,帝国得到了和平条约,并收复了所有曾经失去的领土。 西方社会 在欧洲西部,一些罗马上层家族开始更频繁地参与宗教事务,而其他家族在这个过程中消亡。价值观从属于拉丁古典学,教育几近消失,而当读写能力变得重要时,它更多的是一种实用技能,而不是精英地位的象征。在4世纪,哲罗姆(死于420年)梦见上帝指责他在西塞罗著作上花的时间多于在《圣经》上花的时间。在6世纪,都爾的額我略(594年)做过一个与之相近的梦,但谴责他是因为他学习速记法 | 诸多西欧日耳曼国家都有仿制已有的罗马和拜占庭式的铸币。金币铸造持续到七世纪末,之后被银币取代。基本的法兰克银币是迪纳厄斯或,而盎格鲁撒克逊版本的银币则叫做便士。从这些地区来看,第纳尔或者便士在8至11世纪遍及整个欧洲。铜币或青铜币没有废弃,南欧以外的金币也是如此。没有铸造多个单位结算的银币。經濟迅速起飛,許多大學建設已開始發展。 墨洛温王朝 作为日耳曼人一支的法兰克人,在486年打败高卢军队,由克洛维建立起墨洛温王朝的统治。克洛维通过和罗马教廷的联合,占领了罗马帝国在高卢的全部领土。随着法兰克王国的不断扩张,到了6世纪中叶,征服了勃艮第、图林根、巴伐利亚和萨克遜的一些部落,成为当时西欧最强大的国家,并建立了封建社會的采邑制。 加洛林王朝 751年,宫相矮子丕平成为法兰克国王,建立了加洛林王朝。在查理大帝统治期间国力达到鼎盛,吞并了伦巴底王国,夺取西班牙边区,占领东巴伐利亚,征服阿瓦尔汗国,西欧的大部分土地都成为了法兰克王国的领土。查理大帝死后,法兰克王国因发生兄弟战争而分裂,在843年8月签订《凡尔登条约》把法蘭克王國分成中法蘭克王國、西法蘭克王國及東法蘭克王國三部。855年,控制中法蘭克王國的洛泰爾去世,他的三個子嗣,再次把中法蘭克王國分為三份,分別是北部的洛林和普羅旺斯及南部的意大利,而他們亦各自管理自己的領地。可是,管理北部兩片領地的兒子相繼在863年及869年去世,這使得西法蘭克及東法蘭克的君主共同把中法蘭克王國瓜分。最後,西法蘭克及東法蘭克瓜分了洛林及普羅旺斯兩地,而意大利則繼續維持現狀。由於這條條約在今日荷蘭的墨爾森簽署,因而得名。 法兰西 987年,西法兰克王国演变成了法兰西王国,并加强了王权,罗马教廷被迫迁往法国南部的阿维农,并自上而下召开三级会议(一级为高级教士,二级为贵族,三级为富裕的市民),也形成了议会君主制。 神聖羅馬帝國 德国的前身东法兰克王国地方政权很强大。911年加洛林王朝结束后,国王由地方权贵选出,但更多是名誉,国王的权力和地方诸侯平等。这个特点被历史学家认为是其热衷于对外扩张的原因。951年,奥托一世率军占领了伦巴底地区,其后的奥托二世进军罗马。 英格兰 日耳曼人的另外一支盎格鲁人、萨克逊人、朱特人在5世纪中叶进入不列颠群岛,在6世纪末,7世纪初,形成了7个王国,英国历史上称为七国时代。829年,威塞克斯王国吞并了其他6个王国,从此诞生了英格兰。1066年,法国诺曼底公爵威廉以亲属关系要求继承王位,遭到拒绝后,以武力夺取了英王之位,称为“征服者威廉”(即威廉一世,史称诺曼征服,建立了诺曼底王朝,但是这也造成了日后百年战争的根源。在亨利一世(1100年-1135年)统治时期,随着王权的加强,社会矛盾激化。1215年无地王约翰被迫签署《自由大宪章》。1264年的内战期间,亨利三世被西蒙·德·孟福尔俘虏。1265年孟福尔召集国会,成为英国议会的开端。从1343年起,国会分成了由贵族组成的上院和代表骑士、市民的下院,确立了议会君主制。 波兰王国 波兰起源于平原上的西斯拉夫人部落。于公元六世纪出现封建制。至公元九世纪后半时期,波兰出现两个主要的公国,在小波兰的维斯拉夫公国以及大波兰的波兰公国。波兰公国为日后波兰王国的核心组成部份。公元十世纪后半期,波兰公国统一波兰全境,成立波兰王国,首任国王为梅什科一世(约公元935-992)。 在中世紀,波蘭國王財政收入的很大一部分是由博赫尼亞和維利奇卡的鹽礦提供的(如维利奇卡盐矿)。 波兰第一个首都是十世纪的格涅兹诺。下一个中世纪首府是克拉科夫。在这两个城市都有历史和中世纪的艺术博物馆。其他重要的中世紀城市有波茲南、克魯什維察、卡利什、弗罗茨瓦夫、本津、拉多姆、普沃茨克、切哈努夫、格但斯克和托伦等。 宗教 教宗为了保持自己的独立地位,建立了教宗国,并且伪造了《君士坦丁赠礼》文件,声称当年君士坦丁大帝把罗马城,拉特兰宫等地交给了教宗。 文化 基督教文化占据了中世纪文化的主要地位。泥金装饰手抄本、格里高利圣咏和哥特式建筑是中世纪文化的代表。 中世纪历史上先后出现了卡洛林王朝的卡洛林文艺复兴、神聖羅馬帝國奧托王朝的奥托文艺复兴以及拜占庭帝國馬其頓王朝的馬其頓文藝復興。 中世纪中期 英格兰 1066年,法国诺曼底公爵威廉以亲属关系要求继承王位,遭到拒绝后,以武力夺取了英王之位,称为“征服者威廉”(即威廉一世,史称诺曼征服,建立了诺曼底王朝,但是这也造成了日后百年战争的根源。在亨利一世(1100年-1135年)统治时期,随着王权的加强,社会矛盾激化。1215年无地王约翰被迫签署《自由大宪章》。1264年的内战期间,亨利三世被西蒙·德·孟福尔俘虏。1265年孟福尔召集国会,成为英国议会的开端。从1343年起,国会分成了由贵族组成的上院和代表骑士、市民的下院,确立了议会君主制。 宗教生活 教会统治非常严厉,并且控制了西欧的文化教育。教士不能结婚,主张禁欲,要求人们将一切献给上帝,只有这样,死后才能升入天堂,另一方面圣职买卖现象又很严重。宣扬三位一体、原罪说等,严格控制科学思想的传播,并设立宗教裁判所惩罚异端,学校教育也都是为了服务于神学。 智力生活 中世纪的哲学学派经院哲学興起,强调将信仰与理性结合,它采用一种批判性的哲学分析方法,该方法以拉丁天主教有神论课程为基础,该课程在大约1100年至1700年间主导了欧洲中世纪大学的教学。它起源于基督教修道院学校,这些学校是最早的欧洲大学。 十字军东征 随着伊斯兰教的兴起,为了对抗伊斯兰教不断的武力扩张,并为光复聖地之一的耶路撒冷,天主教国家在教宗的呼吁下前后发起了八次十字军东征。 中世纪后期 战争、饥荒和瘟疫 文化 14、15世紀意大利产生了文艺复兴运动,并扩展到欧洲很多国家。这时涌现出了许多哲学家、文学家、艺术家和科学家,像但丁、薄伽丘、列奥纳多·达·芬奇、米开朗基罗、拉斐尔、马基雅维利、莎士比亚、塞万提斯、哥白尼、布鲁诺、伽利略、开普勒、哈维、弗兰西斯·培根等等等。 拜占庭的崩溃 教会内部的争端 经济 中世纪时的经济主要是封建制的庄园式自然经济。出现了一批商业城市:巴黎、里昂、图尔奈、马赛、科隆、特里尔、斯特拉斯堡、汉堡、威尼斯、热那亚等等,形成了一个以地中海为中心的贸易区。16世纪以后,兴起了工场手工業,最初是佛罗伦萨,随后是佛兰德,而圈地运动使英国迅速发展。这种经济模式加速了贸易,从而产生了地理大发现。工场手工业也使战争武器得到了不断革新,火炮和火绳枪逐渐代替了骑士的刀剑,也使旧式的城堡丧失了其防御能力。而工场手工业也催生了资本主义经济。到中世紀中後期,各種手工行業由個別經營,漸漸演變為成立公會,「專業」這個概念在這時期萌生。 城市卫生问题 中世纪的欧洲城市的卫生状况不佳,居民会在城市街道中随地倒排泄物,造成城市中充满粪臭味和尿骚味,同时也造成病毒传播。主要原因是当时没有近现代厕所技术,一般民众也没有资源和资金去在各家各户设置卫生间,一般城市也没有资金建造排水系统。同時也因受到那個時代基督教會的影響,認為洗澡會得病,使得民眾超過好幾個月以上都不洗澡。也因恶劣的卫生和不干净的饮用水导致霍乱等疾病频繁发生,也加重了黑死病疫情。 注释 参考文献 外部链接 ORB The Online Reference Book of Medieval Studies Academic peer reviewed articles and encyclopedia The Labyrinth Resources for Medieval Studies. NetSERF The Internet Connection for Medieval Resources. De Re Militari: The Society for Medieval Military History Medievalmap.org Interactive maps of the Medieval era (Flash plug-in required) Medieval Realms Learning resources from the British Library including studies of beautiful medieval manuscripts Medievalists.net News and articles about |
性質 1. 不同的虛數都是不能比較大小的:成立,但和卻均不成立。 舉例說明:(反證法) 假設 平方得 得即可看出矛盾。 再舉例:假設 平方得(不等式兩側同乘假設為負的,不等式由小於變為大於) 得即可看出矛盾。 因此虛數或者說虛部不爲0的複數不能比較大小。 2. 因爲,,,,,,很容易知道()是關於指數的週期函數,最小正週期是。於是,我們有 這表示為方程的一個根,另三個根分別為及。 另外可以證明 和 | 再舉例:假設 平方得(不等式兩側同乘假設為負的,不等式由小於變為大於) 得即可看出矛盾。 因此虛數或者說虛部不爲0的複數不能比較大小。 2. 因爲,,,,,,很容易知道()是關於指數的週期函數,最小正週期是。於是,我們有 這表示為方程的一個根,另三個根分別為及。 另外可以證明 和 爲下列方程的根 其中,稱爲的共軛虛數(或共軛複數)。 3. 如果再將虛數的這個概念擴展開去,就可以組成四元數(Quaternion)、八元數(Octonion)等特殊數學範疇。 參見 |
质量单位 | → , |
参考文献 外部链接 Climate and Weather from UCB Libraries GovPubs The Economics of Extreme Weather Events on Society NOAA Economics RainRadar: Worldwide radar directory | 天气和气候 天气是指一个地区短时间局部的,临时的大气现象。 气候是指一个地区长时间(比如30年)的大气平均物理状态。 预报 天气预报将科技应用于预测大气在未来时刻的指定地点的状态。百万年以前人类就一直试图预测天气,直到19世纪才开始有了正式的天气预报。天气预报需要收集当前大气状态的定量数据,然后运用我们对大气过程的科学理解来预测大气将如何变化。 开始是完全依靠人力来根据气压变化、当前天气状况以及天空情况做预报,现在则使用预报模式预测未来的天气。人力仍然被需要用来挑选最可能优秀的预报模式来做预报,需要考虑模式识别技巧、遥相关、模式效能以及模式偏差。大气的混沌本质、求解描述大气的方程组所需的大量的计算资源、在测量初始情况时所带来的误差、以及对大气过程的仍不完整的理解,种种这些因素使得预报的越早以及预报的时间(预报范围)越长则预报结果越差。集合预报的使用可以帮助我们减小误差和挑选出最可能的结果。 天气预报有各种各样的终端用户。天气警报被用于保护生命和财产,是重要的预报。基于气温和降水的预报对农业很重要,因而也受到股票和期货市场里那些大宗商品交易者的重视。公共事业公司也依靠气温预报来估计未来的需求。每日里,人们参考天气预报来决定日常的穿戴。因为户外活动会被大雨、雪以及寒风所严重影响,人们依靠预报来计划活动和为坏天气做些预先准备。 地球上的极端天气 地球上,气温的年平均值在±40°C(从100°F至−40°F)的范围内。整个星球的纬度和气候的大跨度变化范围使得有些地方的极端气温可能会超出这个范围。地球上有记录的最低气温是,发生在1983年7月21日南极的沃斯托克站。有史以来的最高气温是,发生在1922年9月13日阿齐济耶省,不过这一纪录被人质疑。最高的年平均气温是,发生在埃塞俄比亚的達洛爾。最低的年平均气温是,发生在南极的沃斯托克站。在人类定居区的最低年平均气温发生在加拿大境内努納武特地区的,达到。 太空天气 天气不仅仅发生在行星上。和所有恒星一样,太阳的日冕持续的损耗在太空中,并在整个太阳系产生了一个非常稀薄的大气。太阳喷射出的物质的移动被称为太阳风。太阳表面的大型活动(例如日冕物质抛射)以及太阳风的发生反复无常,使得产生了一个特性与常规天气系统(例如气压和风)相似的系统,常常被称为太空天气。太阳系中日冕物质抛射的范围已经被观察到可以远至土星。太空天气也可能会影响到行星大气,有时还会到星球表面。太阳风和地球大气的相互作用可以产生壮观的极光,也可能对电敏感系统(如输电系统和无线电信号)产生重大损害。 参考文献 外部链接 Climate and Weather from UCB Libraries GovPubs The Economics of Extreme |
1952年:劉鎮偉,香港導演 1952年:齊藤鐵夫,日本政治人物,現任國土交通大臣、眾議院議員 1955年:張益唐,華裔美國數學家 1958年:楊盼盼,台灣演員 1959年:艾威,香港演員 1959年:唐鶴德,香港金融业工作者 1959年:珍妮弗·格蘭霍姆,美國政治人物、律師、教育家、作家、政治評論員 1960年:樹夏實,日本漫畫家 1962年:關禮傑,香港演員 1964年:達夫·麥卡根,美國音樂家、作家,搖滾樂團槍與玫瑰貝斯手 1965年:格奥尔基·哈吉,羅馬尼亞職業足球運動員 1965年:基克·桑切斯·弗洛雷斯,西班牙前職業足球運動員 1966年:鄔君梅,華裔美國女演員 1966年:呂頌賢,香港男演員、節目主持人 1966年:德里克·羅西,加拿大生物學家、企業家 1967年:鄧兆尊,香港男演員 1968年:梅夫呂特·恰武什奧盧,土耳其政治人物,現任土耳其外交部長 1972年:玛丽·唐纳森,丹麥王儲妃 1975年:尾上辰之助,日本歌舞伎演員 1976年:阿彼锡·巴克罕,印度演員 1982年:劉家凱,台灣樂團蘇打綠吉他手 1982年:相馬康一,日本男性聲優 1982年:小林優,日本女性聲優 1984年:金喬尼,韓裔美國海軍上尉、軍醫、太空人 1984年:卡洛斯·特維斯,阿根廷職業足球運動員 1985年:-{zh-hk:基斯坦奴·朗拿度;zh-cn:克里斯蒂亚诺·罗纳尔多;zh-tw:克里斯蒂亞諾·羅納度}-,葡萄牙職業足球運動員 1986年:甘婷婷,中國女演員 1986年:閔孝琳,韓國女藝人 1987年:亨利·高汀,馬來西亞男演員、模特兒、主持 1988年:賴亭君,台灣模特兒 1988年:救援,韓國男演員 1988年:納塔莉·蓋森貝格爾,德國女子雪橇運動員 1992年:内马尔,巴西職業足球運動員 1994年:中島早貴,日本歌手,歌唱團體Hello! Project | 1960年:樹夏實,日本漫畫家 1962年:關禮傑,香港演員 1964年:達夫·麥卡根,美國音樂家、作家,搖滾樂團槍與玫瑰貝斯手 1965年:格奥尔基·哈吉,羅馬尼亞職業足球運動員 1965年:基克·桑切斯·弗洛雷斯,西班牙前職業足球運動員 1966年:鄔君梅,華裔美國女演員 1966年:呂頌賢,香港男演員、節目主持人 1966年:德里克·羅西,加拿大生物學家、企業家 1967年:鄧兆尊,香港男演員 1968年:梅夫呂特·恰武什奧盧,土耳其政治人物,現任土耳其外交部長 1972年:玛丽·唐纳森,丹麥王儲妃 1975年:尾上辰之助,日本歌舞伎演員 1976年:阿彼锡·巴克罕,印度演員 1982年:劉家凱,台灣樂團蘇打綠吉他手 1982年:相馬康一,日本男性聲優 1982年:小林優,日本女性聲優 1984年:金喬尼,韓裔美國海軍上尉、軍醫、太空人 1984年:卡洛斯·特維斯,阿根廷職業足球運動員 1985年:-{zh-hk:基斯坦奴·朗拿度;zh-cn:克里斯蒂亚诺·罗纳尔多;zh-tw:克里斯蒂亞諾·羅納度}-,葡萄牙職業足球運動員 1986年:甘婷婷,中國女演員 1986年:閔孝琳,韓國女藝人 1987年:亨利·高汀,馬來西亞男演員、模特兒、主持 1988年:賴亭君,台灣模特兒 1988年:救援,韓國男演員 1988年:納塔莉·蓋森貝格爾,德國女子雪橇運動員 1992年:内马尔,巴西職業足球運動員 1994年:中島早貴,日本歌手,歌唱團體Hello! Project Kids成員 1995年:拉差诺·因达农,泰國女子羽毛球運動員 1995年:-{zh-tw:阿德南·亞努扎伊; zh-hk:阿德南·贊奴沙; zh-hans:阿德南·贾努扎伊;}-,比利時職業足球運動員 1998年:唐九洲,中國男子偶像團體IXFORM成員 1998年:李玹珠,韓國女子偶像團體APRIL前成員 1999年:胡春楊,中國男子偶像團體UNINE成員 2000年:雷嘉納,臺灣女演員 2000年:具廷謨,韓國男子偶像團體CRAVITY成員 |
SARS: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宣布已经确定广东两例的两例SARS疑似病例为确诊病例。 美军占领伊拉克:美军一辆布雷德利步兵战车当日在巴格达以北地区遭到炸弹袭击,3名美军士兵和两名伊拉克民防军人丧生。这样,自伊拉克战争爆发以来,驻伊美军死亡人数已达500人,其中228人在去年5月1日美国总统布什宣布伊拉克战争主要战事结束后被反美武装打死。 越南又新增两例甲型流感疑似病例,其中1人病情严重。越南至今已经有10人因禽流感死亡。 美国摇滚乐明星迈克尔·杰克逊因猥亵儿童等罪名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一家法庭出庭。他否认七项涉及儿童性侵犯的指控,以及两项指称他为一名儿童提供含酒精饮料的指控。此前,杰克逊公开为自己辩护,他说对他的指控是一个弥天大谎。杰克逊的家庭也公开为他辩护,他们称杰克逊是警察积怨的受害者。 1月16日 国台办安排境内外媒体前往采访被羁押的7名台湾间谍嫌疑人。 日本政府派往伊拉克的陆上自卫队先遣队一行30人于成田机场启程赴科威特,随后将进入伊拉克。 陈水扁在当天下午公布了两个将于3月20日举行的公民投票的题目。分别是如果中共不撤除对台飞弹,人民是否允许政府购买部署反飞弹,以及是否同意与中国大陆展开协商。 1月15日 美国“勇气”号火星车成功驶下逗留了12天的登陆舱,首次开上火星表面。 中国民间保钓考察船,在距钓鱼岛20多海里处遭遇日本军舰拦截,一名船员被日本舰艇高压水枪喷射打碎的玻璃割伤。 越南报告4起新的禽流感疑似病例,其中1人已经死亡。这使该国可能感染禽流感的人数增加到18人。世卫组织警告,如果病毒变种,后果将非常严重。 1月14日 美国总统布什在美国宇航局华盛顿总部发表讲话,提议争取最早在2015年、最晚不超过2020年让美国宇航员重返月球,并在月球上建立科研基地,为下一步将人送上火星甚至更远的星球作准备。 1月13日 以色列沃尔夫基金会宣布,中国国家杂交水稻中心的袁隆平与美国康奈尔大学的塔克斯莱(Steven Tanksley)分享2004年度沃尔夫农业奖以表彰他们“对杂交水稻所做出的开创性研究和发现杂交优势的基因原理”。 1月12日 广州确认又发现一名SARS疑似病例,这已经是入冬以来广州所爆发的第三起SARS疑似病例。 香港艺人梅艳芳的告别仪式上午11时举行,大部分香港著名演艺人员出席。梅艳芳的遗体于之后火化。 1月11日 华盛顿的一名匿名官员再度发表对台强硬谈话,称华府相信陈水扁正在往台独的方向前进,他对台湾在3月份举办公投一事“深表忧虑”,并称“绝不容许台湾把美国拖入同中国的一场代价昂贵的冲突”。 1月10日 美国两个非官方的代表团已经访问了朝鲜宁边核设施。 广州展开大规模灭鼠行动,全市投放灭鼠毒谷的总量将达上百吨。 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在针对美国有关支持香港民主化的表态时说,美国应该停止干涉香港事务,香港的政治体制必须按照基本法的规定,从香港的实际情况出发,循序渐进地发展,这符合香港各界的长远利益。 美国“勇气”号火星探测器的六个轮子已经完全展开,在几天之内开始探索火星表面。 六四天安门事件学生领袖之一的吾尔开希抵达香港,准备参加梅艳芳的葬礼。他在机场发表了一份声明,表示希望可以回到中国大陆。这是他15年后首次踏上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实际管辖领土。 1月9日 中国石油公司高层人事变动,中石油原副总吴耀文被免职,但是公司否认与去年12月23日发生的重庆开县井喷事故有关。此外检察机关也已经对井喷事故进行刑事侦查,对5人采取刑事拘留或监视居住的强制措施。 美国正式宣布伊拉克前总统萨达姆为战俘,萨达姆将享有根据《日内瓦公约》关于战俘规定的一切权利,但是并没有改变美军关押他的条件。 美国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赖斯表示,有报道称,伊拉克曾在去年战争爆发前将其大规模杀伤性武器转移到叙利亚,但美国目前尚未掌握确凿的证据。 中国国民党主席连战提出他的两岸和平新路线图,他宣示若当选总统,将在对等、尊严的前提下到大陆访问,要求中共冻结并开始撤除对台湾有威胁性的飞弹部署;同时,他也要把征兵制改为募兵制,把国民兵役期由两年改为三个月。 美国国土安全部部长汤姆·里奇宣布,美国政府已经将恐怖威胁警告级别从橙色降低到黄色。 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初步裁定,中国家具厂家在美国市场上的卧室家具销售存在倾销行为,并决定将对来自中国的价值逾10亿美元的卧室木制家具征收高关税。这是迄今为止美国针对中国产品最大宗的反倾销案。 1月8日 原定下周启程前往美国为公投问题进行解释的一个台湾“公投宣达团”宣布暂缓访问。台湾的总统府副秘书长否认是由于美方压力才被迫取消。 | 1月18日 伊拉克首都巴格达美英联军总部门口发生自杀式汽车炸弹袭击事件,造成25人死亡,131人受伤,其中包括2名死亡的美国国防部雇员。 针对一美国专家在伦敦宣布已经成功地将一个克隆人体胚胎植入一名35岁的妇女体中一事,英国卫生大臣约翰·里德严正声明,表示将严厉禁止克隆人在英国诞生。目前大多数专家怀疑这则消息的真实性。 1月17日 SARS: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宣布已经确定广东两例的两例SARS疑似病例为确诊病例。 美军占领伊拉克:美军一辆布雷德利步兵战车当日在巴格达以北地区遭到炸弹袭击,3名美军士兵和两名伊拉克民防军人丧生。这样,自伊拉克战争爆发以来,驻伊美军死亡人数已达500人,其中228人在去年5月1日美国总统布什宣布伊拉克战争主要战事结束后被反美武装打死。 越南又新增两例甲型流感疑似病例,其中1人病情严重。越南至今已经有10人因禽流感死亡。 美国摇滚乐明星迈克尔·杰克逊因猥亵儿童等罪名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一家法庭出庭。他否认七项涉及儿童性侵犯的指控,以及两项指称他为一名儿童提供含酒精饮料的指控。此前,杰克逊公开为自己辩护,他说对他的指控是一个弥天大谎。杰克逊的家庭也公开为他辩护,他们称杰克逊是警察积怨的受害者。 1月16日 国台办安排境内外媒体前往采访被羁押的7名台湾间谍嫌疑人。 日本政府派往伊拉克的陆上自卫队先遣队一行30人于成田机场启程赴科威特,随后将进入伊拉克。 陈水扁在当天下午公布了两个将于3月20日举行的公民投票的题目。分别是如果中共不撤除对台飞弹,人民是否允许政府购买部署反飞弹,以及是否同意与中国大陆展开协商。 1月15日 美国“勇气”号火星车成功驶下逗留了12天的登陆舱,首次开上火星表面。 中国民间保钓考察船,在距钓鱼岛20多海里处遭遇日本军舰拦截,一名船员被日本舰艇高压水枪喷射打碎的玻璃割伤。 越南报告4起新的禽流感疑似病例,其中1人已经死亡。这使该国可能感染禽流感的人数增加到18人。世卫组织警告,如果病毒变种,后果将非常严重。 1月14日 美国总统布什在美国宇航局华盛顿总部发表讲话,提议争取最早在2015年、最晚不超过2020年让美国宇航员重返月球,并在月球上建立科研基地,为下一步将人送上火星甚至更远的星球作准备。 1月13日 以色列沃尔夫基金会宣布,中国国家杂交水稻中心的袁隆平与美国康奈尔大学的塔克斯莱(Steven Tanksley)分享2004年度沃尔夫农业奖以表彰他们“对杂交水稻所做出的开创性研究和发现杂交优势的基因原理”。 1月12日 广州确认又发现一名SARS疑似病例,这已经是入冬以来广州所爆发的第三起SARS疑似病例。 香港艺人梅艳芳的告别仪式上午11时举行,大部分香港著名演艺人员出席。梅艳芳的遗体于之后火化。 1月11日 华盛顿的一名匿名官员再度发表对台强硬谈话,称华府相信陈水扁正在往台独的方向前进,他对台湾在3月份举办公投一事“深表忧虑”,并称“绝不容许台湾把美国拖入同中国的一场代价昂贵的冲突”。 1月10日 美国两个非官方的代表团已经访问了朝鲜宁边核设施。 广州展开大规模灭鼠行动,全市投放灭鼠毒谷的总量将达上百吨。 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在针对美国有关支持香港民主化的表态时说,美国应该停止干涉香港事务,香港的政治体制必须按照基本法的规定,从香港的实际情况出发,循序渐进地发展,这符合香港各界的长远利益。 美国“勇气”号火星探测器的六个轮子已经完全展开,在几天之内开始探索火星表面。 六四天安门事件学生领袖之一的吾尔开希抵达香港,准备参加梅艳芳的葬礼。他在机场发表了一份声明,表示希望可以回到中国大陆。这是他15年后首次踏上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实际管辖领土。 1月9日 中国石油公司高层人事变动,中石油原副总吴耀文被免职,但是公司否认与去年12月23日发生的重庆开县井喷事故有关。此外检察机关也已经对井喷事故进行刑事侦查,对5人采取刑事拘留或监视居住的强制措施。 美国正式宣布伊拉克前总统萨达姆为战俘,萨达姆将享有根据《日内瓦公约》关于战俘规定的一切权利,但是并没有改变美军关押他的条件。 美国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赖斯表示,有报道称,伊拉克曾在去年战争爆发前将其大规模杀伤性武器转移到叙利亚,但美国目前尚未掌握确凿的证据。 中国国民党主席连战提出他的两岸和平新路线图,他宣示若当选总统,将在对等、尊严的前提下到大陆访问,要求中共冻结并开始撤除对台湾有威胁性的飞弹部署;同时,他也要把征兵制改为募兵制,把国民兵役期由两年改为三个月。 美国国土安全部部长汤姆·里奇宣布,美国政府已经将恐怖威胁警告级别从橙色降低到黄色。 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初步裁定,中国家具厂家在美国市场上的卧室家具销售存在倾销行为,并决定将对来自中国的价值逾10亿美元的卧室木制家具征收高关税。这是迄今为止美国针对中国产品最大宗的反倾销案。 1月8日 原定下周启程前往美国为公投问题进行解释的一个台湾“公投宣达团”宣布暂缓访问。台湾的总统府副秘书长否认是由于美方压力才被迫取消。 驻伊拉克美国陆军一架“黑鹰”医疗直升机和一架空军C-5运输机当天相继遭到地面火力攻击后紧急“迫降”,其中直升机上的9名美国军人全部死亡。 1月7日 北朝鲜核危机:朝鲜宣布有条件停止核计划,各方表示欢迎。 印度尼西亚最高法院已驳回了巴厘岛爆炸案嫌疑人阿姆罗兹的上诉,决定维持对他的死刑判决。 英国《每日镜报》全文刊登了一封据称是戴妃车祸前10个月写给其前管家及心腹保罗·伯勒尔的信件内容,信中称查尔斯王储有意谋害自己。 台湾花莲县地检署发出传票,传讯总统陈水扁,以协助对2002年6月花莲县长补选期间民进党籍候选人贿选案的调查。陈水扁已经通过幕僚表示届时将出庭应讯。他将是台湾历史上首位出庭作证的元首。 科威特一家媒体报道,萨达姆被确诊患有淋巴癌晚期,最多只能再活2年。 美国总统乔治·沃克·布什宣布将推动对现行的移民法做出重大修改。美国将给予在美境内工作的数百万外籍劳工合法身份,消除了他们担心遭到驱逐的忧虑,但并不意味将加快他们成为美国永久公民的进程。 1月6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决定对中国银行和中国建设银行两个银行实行股份制改革试点,建立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制度。国务院还将动用450亿美元国家外汇储备等为其补充资本金。 英国对戴安娜王妃车祸案首次进行审理,以平息几年来对戴妃死因的各种猜测。 广东决定全面封杀被怀疑是SARS病毒来源的野生动物果子狸,引起极大争议。世界卫生组织表示反对,称目前还无法完全确定果子狸就是SARS的来源。 美国NASA公布了在“勇气号”在火星表面所拍摄的高清晰彩照。 美国农业部宣布,DNA测验表明,美本土发现的首头“疯牛”出生地为加拿大阿尔伯塔省。 朝鲜表示愿意停止核武器的生产,作为新一轮六方会谈开始前的重大让步举措。但是朝鲜同时要求美国放弃对朝鲜的敌对政策。 1月5日 巴基斯坦总统穆沙拉夫与印度总理瓦杰帕伊在伊斯兰堡举行会谈。这是双方自2001年7月以来的首次会谈,显示两国关系趋于缓和。 非典:中国卫生部的疫情通报说,广东非典疑似病例确诊为确定诊断病例。 |
Domain),使用最廣的DNS軟件 (Dan J Bernstein's DNS implementation) (Name Server Daemon) PowerDNS Dnsmasq 國際化域名 Punycode是一個根據RFC 3492標準而製定的編碼系統,主要用於把域名從地方語言所採用的Unicode編碼轉換成為可用於DNS系統的編碼。而該編碼是根據域名相異字表 (由IANA制定),Punycode可以防止所謂的IDN欺騙。 域名解析 舉一個例子,zh.wikipedia.org 作為一個域名就和IP地址198.35.26.96 相對應。DNS就像是一個自動的電話號碼簿,我們可以直接撥打198.35.26.96 的名字zh.wikipedia.org 來代替電話號碼(IP地址)。DNS在我們直接呼叫網站的名字以後就會將像zh.wikipedia.org 一樣便於人類使用的名字轉化成像198.35.26.96 一樣便於機器識別的IP地址。 DNS查詢有兩種方式:遞歸和迭代。DNS客戶端設置使用的DNS服務器一般都是遞歸服務器,它負責全權處理客戶端的DNS查詢請求,直到返回最終結果。而DNS服務器之間一般採用迭代查詢方式。 以查詢 zh.wikipedia.org 為例: 客戶端發送查詢報文"query zh.wikipedia.org"至DNS服務器,DNS服務器首先檢查自身緩存,如果存在記錄則直接返回結果。 如果記錄老化或不存在,則: DNS服務器向根域名服務器發送查詢報文"query zh.wikipedia.org",根域名服務器返回頂級域 .org 的頂級域名服務器地址。 DNS服務器向 .org 域的頂級域名服務器發送查詢報文"query zh.wikipedia.org",得到二級域 .wikipedia.org 的權威域名服務器地址。 DNS服務器向 .wikipedia.org 域的權威域名服務器發送查詢報文"query zh.wikipedia.org",得到主機 zh 的A記錄,存入自身緩存並返回給客戶端。 WHOIS(域名數據庫查詢) 一個域名的所有者可以通過查詢WHOIS數據庫而被找到;對於大多數根域名伺服器,基本的WHOIS由ICANN維護,而WHOIS的細節則由控制那個域的域註冊機構維護。 對於240多個國家代碼頂級域名(ccTLDs),通常由該域名權威註冊機構負責維護WHOIS。例如日本註冊服務公司(Japan Registry Services Co., Ltd.)負責.jp域名的WHOIS維護,台灣網路資訊中心(Taiwan Network Information Center)負責.TW域名的WHOIS維護,香港互聯網註冊管理有限公司(Hong Kong Internet Registration Corporation Limited)負責.HK域名的WHOIS維護。 其他 此外,一些黑客通過偽造DNS服務器將用戶引向錯誤網站,以達到竊取用戶隱私信息的目的。。 相關條目 IP位址 域名 域名伺服器記錄類型列表 中文域名 域名搶注 動態DNS ICANN 根域名服務器 公共域名解析服務 Google Public DNS OpenDNS 1.1.1.1 解決域名劫持 / 域名伺服器緩存污染的方法 DNSSEC DNS over HTTPS DNS over TLS DNS over QUIC DNSCrypt DNSCurve 參考文獻 RFC 882 RFC 883 RFC 1034 RFC 1035 RFC 1180 - TCP/IP tutorial 外部鏈接 DNS協議詳細資料 DNS & BIND Resources DNS Security Extensions (DNSS) | 提供的傳輸層加密來獲得。 DNS-over-QUIC ("DoQ") 互聯網工程任務組的 RFC 9250 描述了 DNS over QUIC。 DNSCrypt DNSCrypt 協議於 2011 年在 IETF 標準框架之外開發,在遞歸解析器的下游側引入了 DNS 加密,其中客戶端使用服務器的公鑰加密查詢有效負載,這些公鑰在 DNS 中發佈(而不是依賴於第三方方證書頒發機構),進而可能受到 DNSSEC 簽名的保護。DNSCrypt 使用 TCP 或 UDP 端口 443,與 HTTPS 加密的網絡流量相同的端口。這不僅引入了關於查詢內容的隱私,而且還引入了防火牆穿越能力的重要衡量標準。在 2019 年,DNSCrypt 進一步擴展以支持「匿名」模式,類似於提議的「Oblivious DNS」,其中入口節點接收已使用不同服務器的公鑰加密的查詢,並將其轉發給該服務器服務器充當出口節點,執行遞歸解析。創建用戶/查詢對的隱私,因為入口節點不知道查詢的內容,而出口節點不知道客戶端的身份。 DNSCrypt 於 2011 年 12 月由 OpenDNS 首次在生產環境中實現。有幾個免費和開源軟件實現額外集成了 ODoH。它適用於各種操作系統,包括 Unix、Apple iOS、Linux、Android 和 MS Windows。 技術實現 概述 DNS通過允許一個名稱服務器把它的一部分名稱服務(眾所周知的zone)「委託」給子服務器而實現了一種層次結構的名稱空間。此外,DNS還提供了一些額外的信息,例如系統別名、聯繫信息以及哪一個主機正在充當系統組或域的郵件樞紐。 任何一個使用IP的計算機網絡可以使用DNS來實現它自己的私有名稱系統。儘管如此,當提到在公共的Internet DNS系統上實現的域名時,術語「域名」是最常使用的。 這是基於984個全球範圍的「根域名服務器」(分成13組,分別編號為A至M)。從這984個根服務器開始,余下的Internet DNS命名空間被委託給其他的DNS服務器,這些服務器提供DNS名稱空間中的特定部分。 軟件 DNS系統是由各式各樣的DNS軟件所驅動的,例如: BIND(Berkeley Internet Name Domain),使用最廣的DNS軟件 (Dan J Bernstein's DNS implementation) (Name Server Daemon) PowerDNS Dnsmasq 國際化域名 Punycode是一個根據RFC 3492標準而製定的編碼系統,主要用於把域名從地方語言所採用的Unicode編碼轉換成為可用於DNS系統的編碼。而該編碼是根據域名相異字表 (由IANA制定),Punycode可以防止所謂的IDN欺騙。 域名解析 舉一個例子,zh.wikipedia.org 作為一個域名就和IP地址198.35.26.96 相對應。DNS就像是一個自動的電話號碼簿,我們可以直接撥打198.35.26.96 的名字zh.wikipedia.org 來代替電話號碼(IP地址)。DNS在我們直接呼叫網站的名字以後就會將像zh.wikipedia.org 一樣便於人類使用的名字轉化成像198.35.26.96 一樣便於機器識別的IP地址。 DNS查詢有兩種方式:遞歸和迭代。DNS客戶端設置使用的DNS服務器一般都是遞歸服務器,它負責全權處理客戶端的DNS查詢請求,直到返回最終結果。而DNS服務器之間一般採用迭代查詢方式。 以查詢 zh.wikipedia.org 為例: 客戶端發送查詢報文"query zh.wikipedia.org"至DNS服務器,DNS服務器首先檢查自身緩存,如果存在記錄則直接返回結果。 如果記錄老化或不存在,則: DNS服務器向根域名服務器發送查詢報文"query zh.wikipedia.org",根域名服務器返回頂級域 .org 的頂級域名服務器地址。 DNS服務器向 .org 域的頂級域名服務器發送查詢報文"query zh.wikipedia.org",得到二級域 .wikipedia.org 的權威域名服務器地址。 DNS服務器向 .wikipedia.org 域的權威域名服務器發送查詢報文"query zh.wikipedia.org",得到主機 zh 的A記錄,存入自身緩存並返回給客戶端。 WHOIS(域名數據庫查詢) 一個域名的所有者可以通過查詢WHOIS數據庫而被找到;對於大多數根域名伺服器,基本的WHOIS由ICANN維護,而WHOIS的細節則由控制那個域的域註冊機構維護。 對於240多個國家代碼頂級域名(ccTLDs),通常由該域名權威註冊機構負責維護WHOIS。例如日本註冊服務公司(Japan Registry Services Co., Ltd.)負責.jp域名的WHOIS維護,台灣網路資訊中心(Taiwan Network Information Center)負責.TW域名的WHOIS維護,香港互聯網註冊管理有限公司(Hong Kong Internet Registration Corporation Limited)負責.HK域名的WHOIS維護。 其他 此外,一些黑客通過偽造DNS服務器將用戶引向錯誤網站,以達到竊取用戶隱私信息的目的。。 相關條目 IP位址 域名 域名伺服器記錄類型列表 中文域名 域名搶注 動態DNS ICANN 根域名服務器 公共域名解析服務 Google Public DNS OpenDNS 1.1.1.1 解決域名劫持 / 域名伺服器緩存污染的方法 DNSSEC DNS over |
伯沙撒大排筵席:解明牆上的字迹 (覆盖但以理书5:1-31)時維公元前539年10月5日,一個大禍臨頭的晚上。當時,在巴比倫與父親拿波尼度共同執政的伯沙撒王設宴款待一千個大臣。王帶着幾分酒意,便吩咐人把上帝殿中聖潔的金、銀器皿拿出來,伯沙撒和他的賓客一邊用這些器皿狂飲,一邊讚美異教的神祇。當時忽然有一隻手出現在牆上,寫了一些難解的字。國王大驚失色。他手下的智士均無法講解字的意思。後來但以理被帶到王前。王表示他若能把字的意思講解出來,便把他擢升為在國中位列第三,可是但以理卻表示王可以把賞賜留給自己。然後他開始讀出和講解字的意思:“‘彌尼,彌尼,提客勒,烏法珥新。’……神已經數算你國的年日到此完畢。……你被稱在天平裏,顯出你的虧欠。……你的國分裂,歸與米底亞人和波斯人。”(但以理书5:25-28)當夜伯沙撒被殺,米底亞人大流士(年代上絕非大流士一世,極有可能是居魯士二世)承受了國位。 但以理被投入獅子坑中 (覆盖但以理书6:1-28)大流士朝中的高官試圖陷害但以理,遂求王下旨在30日內嚴禁人向王以外的任何神或人禱告祈求。違者必被扔在獅子坑中。但以理不理禁令,仍照常向耶和華禱告祈求。他終於被扔進獅子坑裏。但耶和華施行奇迹,派天使封住獅子的口。翌日早上,大流士王十分高興見到但以理絲毫無損。結果那些居心不良的敵人反被扔進坑內遭獅子吞噬。後來王下旨曉諭百姓要畏懼但以理的上帝,因他是“永遠長存的活上帝”。(但以理书6:26)但以理在朝中任職,凡事亨通,直到居魯士在位期間。 四獸的異象 (覆盖但以理书7:1-8:27)回到“伯沙撒元年”,他可能於公元前553年開始統治。但以理發了一個夢,他用亞拉米文將夢記下來。他看見四隻猙獰的巨獸相繼出現。第四隻獸異常强壯,有一個小角從其他角中長出來,這角有口“説誇大的話”。(但以理书7:8)亙古常在者坐在寶座上,有‘億萬’使者在他跟前侍立。“有一位像人子的”來到他面前,“得了權柄、榮耀、國度,使各方、各國、各族的人都事奉他。”但以理隨後獲得有關四獸的異象的解釋。牠們分别代表四王或四國。第四獸有十角,角中長出一小角。這角變成勢力强大,與聖民爭戰。然而,天上的法庭出面干預,把“國度、權柄,和天下諸國的大權……賜給至高者的聖民”。(但以理书7:27) 公绵羊和公山羊的異象 兩年後,距離巴比倫傾倒尚有很長的時候,但以理接獲另一個異象,他用希伯來文把異象記錄下來。有一隻公山羊,兩眼之間有一隻異乎尋常的角;公山羊跟一隻自高自大的雙角公綿羊爭戰,且勝了牠。後來公山羊的大角折斷了,繼而長出四隻較小的角來。其中一角長出另一小角,小角漸漸强大,甚至與天上的衆軍抗衡。經文預言過了2300日,聖所就必“潔淨”。(但以理书8:14)加百列向但以理講解異象的意義。公綿羊代表米底亞和波斯王。公山羊就是希臘王,他的國後來被瓜分為四國。後來,有一面貌兇惡的王興起,要“攻擊萬君之君”。由於這異象關乎“後來許多的日子”,但以理必須在當時把異象封住。(但以理书8:25-26) 預告彌賽亞君王出現消灭敌基督(那行毁坏可憎的) (覆盖但以理书9:1-27)“米底亞[人]……大流士……元年”,但以理考查耶利米的預言。他獲知預言論及耶路撒冷荒涼70年的期限行將屆滿,於是向耶和華禁食禱告承認自己和以色列人的罪,并恳求神赦免。 我正祷告的时候,先前在异象中所见的那位加百列奉命迅速飞来,约在献晚祭的时候,按手在我身上。 他指教我说:“但以理啊,现在我出来要使你有智慧,有聪明。 你初恳求的时候,就发出命令,我来告诉你,因你大蒙眷爱。所以你要思想明白这以下的事和异象。“为你本国之民和你圣城,已经定了七十个七,要止住罪过,除净罪恶,赎尽罪孽,引进( 或作彰显)永义,封住异象和预言,并膏至圣者(者或作所)。 你当知道,当明白,从出令重新建造耶路撒冷,直到有受膏君的时候,必有七个七和六十二个七。正在艰难的时候,耶路撒冷城连街带濠都必重新建造。过了六十二个七,那受膏者(那或作有)必被剪除,一无所有。必有一王的民来毁灭这城和圣所。至终必如洪水冲没,必有争战,一直到底,荒凉的事已经定了。 一七之内,他必与许多人坚定盟约;一七之半,他必使祭祀与供献止息。那行毁坏可憎的(或作使地荒凉的)如飞而来,并且有愤怒倾在那行毁坏的身上(或作倾在那荒凉之地),直到所定的结局。”(但以理书9:21-27) 北方王與南方王對峙,米迦勒站起來 (覆盖但以理书10:1-12:13)當時是“居鲁士第三年”,大約是公元前536年,猶太人返回耶路撒冷之後不久。但以理禁食了三个七日(二十一天),然後來到底格里斯河邊。一位天使向他顯現,透露“波斯國的魔君”攔阻他去見但以理,但“有大君中的一位米迦勒”前來幫助他。他接着向但以理透露一個關乎“最後階段的日子”(《新世界译本》)的異象。 這個異象一開始便提及波斯王朝以及後來與希臘帝國的鬥爭。有一個强盛的王興起,執掌大權,他的國必分裂為四。結果産生了兩大王系,南方王與北方王勢不兩立。兩王相爭互有勝負。這些怙惡不悛的王必同席説謊。“到了定期,”戰火必再爆發。北方王必興兵褻瀆聖地,並設立“那行毁壞可憎的”。北方王必用奇異的話攻擊萬神之神,但卻敬拜保障的神。“到末了,”南方王必與北方王交戰,北方王必進入列國,如洪水泛濫,而且更“進入那榮美之地”。從東方和北方必有消息擾亂他,他就大發烈怒出去,“在海和榮美的聖山中間設立他如宮殿的帳幕,”然而“到了他的結局,必無人能幫助他”。 異象繼續展現:但以理看見‘保佑本國之民的’米迦勒站起來。那時必有史無前例的“大患难”,凡名錄在册上的必能逃脱。有許多睡在塵埃中的人醒來得享永生,“智慧人[“有洞察力的人”,《新世界译本》的翻译]必發光如同天上的光。”他們必使多人歸義。但以理要把這書封閉,“直到末時”。“這奇異的事到幾時才應驗呢?”天使提及三期半、1290日及1335日,並且宣布“惟獨[神赐给他智慧的人(即神愿意使他明白)]的人才能明白”。這樣的人快樂了!最後天使向但以理提出安慰的應許,他必安歇,然後“到了末期”他必起來享受他的福分。 但以理的身份及《但以理書》的作者問題 猶太教和基督教的經典,《舊約全書》中的但以理書內容被信徒認為全是但以理所寫。但反對者聲稱其他部份是後人記錄他的生活事跡。過去在楔型文字未被解讀之前,他一直被以為是虛構人物,及至當年皇宮的碑文被解讀,他在《聖經》以外的生活才為世人所瞭解。在1854年,在古巴比倫吾珥城的廢墟發現的泥製小圓柱,由那波尼德命人記錄:『長子伯沙爾撒的禱告,最後統治者』的記載。 不過,現時有學說指出:《聖經》裡提及的「但以理」,可能是指三個不同的人,因為根據聖經古卷,「但以理」這個名字有三個不同的寫法,而且意思亦有輕微的差別。過去認為只是小錯誤,而把他們所作的事都歸入同一個人身上,但現時的研究開始懷疑這種做法是錯的。這種錯誤,是由於希伯來語的語言特色: 希伯來語是一種動詞先行的VSO語言; 「Dan」這個字的意思是「審判」或「主宰」,而「El」這個字的意思就是「上主」; 而位於Dan與El之間的母音,一向都很少標明,但不同的母音(i或e)所引申出來的意思,可能會使整個詞語的意思變得不同。 | 預備出任公職 (覆盖但以理书1:1-21)公元前607年,但以理與其他猶太人一起被擄往巴比倫去。此外,耶路撒冷聖殿的神聖器皿也一同被掠去而放進異教的府庫中。但以理和他的三個希伯來同伴與其他的猶大青年貴胄一起被揀選進入宮內接受為期三年的訓練。但以理決心不以國王的異教佳肴美酒玷污自己,遂建議作一個為期十天的素食試驗。試驗的結果對但以理和他的同伴有利,上帝並且賜給他們知識和智慧。尼布甲尼撒派他們四人在他跟前作顧問。第一章的最後一節經文也許是在前文寫了許久之後才加進去的,這節經文指出但以理在被擄80多年後,即相當於公元前538年,仍在朝中擔任要職。 夢見可怕的巨像 (覆盖但以理书2:1-49)尼布甲尼撒二世在位第二年(很可能從耶路撒冷於公元前607年被摧毁時算起),他發了一個使他煩亂不安的夢。所有術士法師均無法把夢和夢的講解告訴他。他應許給他們大賞,但他們卻説除了諸神之外,沒有人能够將王所求問的向他説明。王勃然大怒,遂下令把所有智士殺死。由於王的諭旨也把四個希伯來人包括在內,但以理便求王寬限時間以求能把夢講解説明。但以理和他的同伴禱告求耶和華的指引。耶和華把夢和解釋向但以理顯明,他於是覲見王説:“只有一位在天上的上帝能顯明奧秘的事。他已將日後必有的事指示尼布甲尼撒王。”(但以理书2:28)但以理把夢説出來。夢與一尊巨像有關。像的頭是精金的,胸膛和膀臂是銀的,肚腹和腰是銅的,腿是鐵的,腳是半鐵半泥的。有一塊石頭撞擊巨像,把它砸碎,然後石頭變成一座大山,充滿天下。但以理解釋巴比倫王就是像的金頭。在他的王國之後會有第二、第三、第四個王國相繼興起。最後,“天上的上帝必另立一國,永不敗壞,……卻要打碎滅絶那一切國,這國必存到永遠。”(但以理书2:44)巴比倫王滿懷感激地稱頌但以理的上帝是萬神之神,並派但以理“管理巴比倫全省,又立他為總理,掌管巴比倫的一切哲士”。但以理的三個同伴則被立為朝中的大臣,治理國家。(但以理书2:47,48) 年代對照考證 其一但以理書1:1 猶大王約雅敬在位第三年(公元前607年)與尼布甲尼撒二世當王的時間(公元前605年)是有衝突的,況且約雅敬是埃及的傀儡直到當猶大王八年後開始服事尼布甲尼撒二世(公元前600年)(王下24:1)三年後背叛(公元前598年),所以但以理書1:1所提到的第三年應該是約雅敬服事尼布甲尼撒二世的第三年而非在位第三年,也就是但以理被虜的年代-公元前598年較如為可能,同年被虜還有猶大王約雅斤(王下24:12),先知以西結也在列。 其二但以理書2:1 尼布甲尼撒二世在位第二年(公元前604年),有與但以理被虜的年代衝突的,比較可能的說法是猶大亡國(公元前587年)的第二年或是埃及臣服的第二年,因為尼布甲尼撒二世真正成為中東地區的霸權,屆時但以理書也到可以參政發言的年齡。 三個希伯來人在火窰中生還 (覆盖但以理书3:1-30)尼布甲尼撒造了一尊高60肘尺(27米)的金像,並下令把全國大小官員聚集起來為像舉行落成典禮。各人在聽見特别的號角音樂時都要俯伏敬拜這像,違命者則被扔入烈火的窰中。據報但以理的三個同伴,沙得拉、米煞、亞伯尼歌,不遵王命。他們被帶到怒氣沖沖的國王面前,但他們坦然不懼地説:“我們所事奉的上帝,能將我們從烈火的窰中救出來。……我們決不……敬拜你所立的金像。”(但以理书3:17,18)王勃然大怒,便下令把窰燒熱至平常的七倍,然後吩咐人把三個希伯來人捆起來扔進火爐裏。負責行刑的人員在執行職務時被烈焰燒死。接着尼布甲尼撒大驚失色。他看見窰中有四個人在火中行走,沒有受傷,“第四個的相貌好像神子。”(但以理书3:25)王吩咐三個希伯來人從火中出來。他們走出來時,身上全沒有被火燒過的痕跡,甚至煙火的氣味也沒有!由於他們勇敢無畏地採取立場擁護純真的崇拜,尼布甲尼撒遂宣布國中的猶太人都有崇拜的自由。 “七期”的夢 (覆盖但以理书4:1-37)這夢見於但以理所謄錄的巴比倫國史文獻內。這份文獻是由飽受教訓而學會謙卑自抑的尼布甲尼撒執筆的。首先尼布甲尼撒承認至高上帝的大能及他的王國。然後他叙述所發的可怕的夢,並解釋這夢如何應驗在他身上。他夢見一棵大樹,高得頂天,所産的果子可供衆生食用,其蔭可遮庇萬民。一位守望者大聲喊叫説:‘要伐倒這樹。把樹的殘株用鐵圈和銅圈箍住。經過七期,好叫世人知道至高者在人的國中掌權,要將國賜給極卑微的人統治。’(但以理书4:14-17)但以理把夢講解出來,指明樹代表尼布甲尼撒。這個含有預言性的夢不久便實現了。有一天國王因自己的威榮而自命不凡,隨即變成有如瘋子一般,在田間吃草為生,與獸無異,一共過了七年。此後他的神智回復正常,他於是稱頌耶和華的至尊地位。 伯沙撒大排筵席:解明牆上的字迹 (覆盖但以理书5:1-31)時維公元前539年10月5日,一個大禍臨頭的晚上。當時,在巴比倫與父親拿波尼度共同執政的伯沙撒王設宴款待一千個大臣。王帶着幾分酒意,便吩咐人把上帝殿中聖潔的金、銀器皿拿出來,伯沙撒和他的賓客一邊用這些器皿狂飲,一邊讚美異教的神祇。當時忽然有一隻手出現在牆上,寫了一些難解的字。國王大驚失色。他手下的智士均無法講解字的意思。後來但以理被帶到王前。王表示他若能把字的意思講解出來,便把他擢升為在國中位列第三,可是但以理卻表示王可以把賞賜留給自己。然後他開始讀出和講解字的意思:“‘彌尼,彌尼,提客勒,烏法珥新。’……神已經數算你國的年日到此完畢。……你被稱在天平裏,顯出你的虧欠。……你的國分裂,歸與米底亞人和波斯人。”(但以理书5:25-28)當夜伯沙撒被殺,米底亞人大流士(年代上絕非大流士一世,極有可能是居魯士二世)承受了國位。 但以理被投入獅子坑中 (覆盖但以理书6:1-28)大流士朝中的高官試圖陷害但以理,遂求王下旨在30日內嚴禁人向王以外的任何神或人禱告祈求。違者必被扔在獅子坑中。但以理不理禁令,仍照常向耶和華禱告祈求。他終於被扔進獅子坑裏。但耶和華施行奇迹,派天使封住獅子的口。翌日早上,大流士王十分高興見到但以理絲毫無損。結果那些居心不良的敵人反被扔進坑內遭獅子吞噬。後來王下旨曉諭百姓要畏懼但以理的上帝,因他是“永遠長存的活上帝”。(但以理书6:26)但以理在朝中任職,凡事亨通,直到居魯士在位期間。 四獸的異象 (覆盖但以理书7:1-8:27)回到“伯沙撒元年”,他可能於公元前553年開始統治。但以理發了一個夢,他用亞拉米文將夢記下來。他看見四隻猙獰的巨獸相繼出現。第四隻獸異常强壯,有一個小角從其他角中長出來,這角有口“説誇大的話”。(但以理书7:8)亙古常在者坐在寶座上,有‘億萬’使者在他跟前侍立。“有一位像人子的”來到他面前,“得了權柄、榮耀、國度,使各方、各國、各族的人都事奉他。”但以理隨後獲得有關四獸的異象的解釋。牠們分别代表四王或四國。第四獸有十角,角中長出一小角。這角變成勢力强大,與聖民爭戰。然而,天上的法庭出面干預,把“國度、權柄,和天下諸國的大權……賜給至高者的聖民”。(但以理书7:27) 公绵羊和公山羊的異象 兩年後,距離巴比倫傾倒尚有很長的時候,但以理接獲另一個異象,他用希伯來文把異象記錄下來。有一隻公山羊,兩眼之間有一隻異乎尋常的角;公山羊跟一隻自高自大的雙角公綿羊爭戰,且勝了牠。後來公山羊的大角折斷了,繼而長出四隻較小的角來。其中一角長出另一小角,小角漸漸强大,甚至與天上的衆軍抗衡。經文預言過了2300日,聖所就必“潔淨”。(但以理书8:14)加百列向但以理講解異象的意義。公綿羊代表米底亞和波斯王。公山羊就是希臘王,他的國後來被瓜分為四國。後來,有一面貌兇惡的王興起,要“攻擊萬君之君”。由於這異象關乎“後來許多的日子”,但以理必須在當時把異象封住。(但以理书8:25-26) 預告彌賽亞君王出現消灭敌基督(那行毁坏可憎的) (覆盖但以理书9:1-27)“米底亞[人]……大流士……元年”,但以理考查耶利米的預言。他獲知預言論及耶路撒冷荒涼70年的期限行將屆滿,於是向耶和華禁食禱告承認自己和以色列人的罪,并恳求神赦免。 我正祷告的时候,先前在异象中所见的那位加百列奉命迅速飞来,约在献晚祭的时候,按手在我身上。 他指教我说:“但以理啊,现在我出来要使你有智慧,有聪明。 你初恳求的时候,就发出命令,我来告诉你,因你大蒙眷爱。所以你要思想明白这以下的事和异象。“为你本国之民和你圣城,已经定了七十个七,要止住罪过,除净罪恶,赎尽罪孽,引进( 或作彰显)永义,封住异象和预言,并膏至圣者(者或作所)。 你当知道,当明白,从出令重新建造耶路撒冷,直到有受膏君的时候,必有七个七和六十二个七。正在艰难的时候,耶路撒冷城连街带濠都必重新建造。过了六十二个七,那受膏者(那或作有)必被剪除,一无所有。必有一王的民来毁灭这城和圣所。至终必如洪水冲没,必有争战,一直到底,荒凉的事已经定了。 一七之内,他必与许多人坚定盟约;一七之半,他必使祭祀与供献止息。那行毁坏可憎的(或作使地荒凉的)如飞而来,并且有愤怒倾在那行毁坏的身上(或作倾在那荒凉之地),直到所定的结局。”(但以理书9:21-27) 北方王與南方王對峙,米迦勒站起來 (覆盖但以理书10:1-12:13)當時是“居鲁士第三年”,大約是公元前536年,猶太人返回耶路撒冷之後不久。但以理禁食了三个七日(二十一天),然後來到底格里斯河邊。一位天使向他顯現,透露“波斯國的魔君”攔阻他去見但以理,但“有大君中的一位米迦勒”前來幫助他。他接着向但以理透露一個關乎“最後階段的日子”(《新世界译本》)的異象。 這個異象一開始便提及波斯王朝以及後來與希臘帝國的鬥爭。有一個强盛的王興起,執掌大權,他的國必分裂為四。結果産生了兩大王系,南方王與北方王勢不兩立。兩王相爭互有勝負。這些怙惡不悛的王必同席説謊。“到了定期,”戰火必再爆發。北方王必興兵褻瀆聖地,並設立“那行毁壞可憎的”。北方王必用奇異的話攻擊萬神之神,但卻敬拜保障的神。“到末了,”南方王必與北方王交戰,北方王必進入列國,如洪水泛濫,而且更“進入那榮美之地”。從東方和北方必有消息擾亂他,他就大發烈怒出去,“在海和榮美的聖山中間設立他如宮殿的帳幕,”然而“到了他的結局,必無人能幫助他”。 異象繼續展現:但以理看見‘保佑本國之民的’米迦勒站起來。那時必有史無前例的“大患难”,凡名錄在册上的必能逃脱。有許多睡在塵埃中的人醒來得享永生,“智慧人[“有洞察力的人”,《新世界译本》的翻译]必發光如同天上的光。”他們必使多人歸義。但以理要把這書封閉,“直到末時”。“這奇異的事到幾時才應驗呢?”天使提及三期半、1290日及1335日,並且宣布“惟獨[神赐给他智慧的人(即神愿意使他明白)]的人才能明白”。這樣的人快樂了!最後天使向但以理提出安慰的應許,他必安歇,然後“到了末期”他必起來享受他的福分。 但以理的身份及《但以理書》的作者問題 |
张衡 (隋):隋朝人,文帝時御史大夫,協助楊廣登基。 張衡 (洪武進士):明朝洪武年間政治人物。 | (道教):五斗米道的第二代传人。 张衡 (隋):隋朝人,文帝時御史大夫,協助楊廣登基。 |
6月——英国與中国的鸦片战争正式开始(第一次鸦片战争),成為中國近代史的開端。 7月15日——奧地利、不列顛、普魯士、和俄羅斯與鄂圖曼帝國簽署了倫敦條約。 10月7日——威廉二世成為尼德蘭國王。 11月——在美國總統大選當中,威廉·亨利·哈里森擊敗了馬丁·范布倫,成為美國第9任總統。 12月——第三次阿卜杜·卡迪尔战争(Third War of Abd el | Abd el Kader)爆发。法国任命T·R·比若元帅(1784~1849)继续进攻阿尔及利亚的阿卜杜·卡迪尔政权。 出生 任伯年——中國近代画家。(1895年逝世) 吳汝綸 4月2日——埃米尔·左拉,法国作家。(1902年逝世) |
woman)」,在《波希米亞醜聞》中,福爾摩斯最後特別留下她的照片收藏。 主要經歷 艾德勒1858年出生于美國新泽西州,意大利斯卡拉歌剧院首席女歌手,主修女低音。 曾在斯卡拉大劇院演出過,后移居伦敦,是社會名流交際花。 改編作品 日本漫畫《名偵探柯南》要角之一,灰原哀名字的由來,同時也是其母宮野艾蓮娜名稱的由來(詳見註一)。 日本漫畫《憂國的莫里亞蒂》改編《波希米亞的醜聞》這段故事,因掌握大英帝國祕密文件遭到追殺,與MI6軍情六處進行條件交換而後對外宣稱假死,並以男裝麗人身份加入MI6,改名為詹姆斯·龐德(即為初代007情報員) 《名偵探柯南:貝克街的亡靈》,配音員:島本須美 《福爾摩斯》,演員:瑞秋·麥亞當斯 《福爾摩斯:詭影遊戲》,演員:瑞秋·麥亞當斯 《-{zh-hk:新福爾摩斯;zh-tw:新世紀福爾摩斯;zh-cn:神探夏洛克;}-》將她設定為SM女王,演員:Lara Pulver | 曾在斯卡拉大劇院演出過,后移居伦敦,是社會名流交際花。 改編作品 日本漫畫《名偵探柯南》要角之一,灰原哀名字的由來,同時也是其母宮野艾蓮娜名稱的由來(詳見註一)。 日本漫畫《憂國的莫里亞蒂》改編《波希米亞的醜聞》這段故事,因掌握大英帝國祕密文件遭到追殺,與MI6軍情六處進行條件交換而後對外宣稱假死,並以男裝麗人身份加入MI6,改名為詹姆斯·龐德(即為初代007情報員) 《名偵探柯南:貝克街的亡靈》,配音員:島本須美 《福爾摩斯》,演員:瑞秋·麥亞當斯 《福爾摩斯:詭影遊戲》,演員:瑞秋·麥亞當斯 《-{zh-hk:新福爾摩斯;zh-tw:新世紀福爾摩斯;zh-cn:神探夏洛克;}-》將她設定為SM女王,演員:Lara Pulver 小說《屍者的帝國》,為海妲里·莉莉斯在事件結束後使用的身分,配音員:花澤香菜 注释 参考文献 |
DEC Professional系列 外部連結 PDP-8 Frequently Asked Questions D D D D D | D D D D D 1998年併購 |
莫卡派喬斯在1971年從麻省理工學院(MIT)取得兩個學士學位(電機與物理),而他的對資訊與電腦科學博士則是在1982年於UC Irvine取得。 在1978年,莫卡派喬斯加入了資訊科學研究院(ISI),隨後即創造了第一個SMTP郵件伺服器。 M | 域名系統(DNS)的發明者,他在1983年的第882和在南加州大學裡資訊科學研究院所提出的883號因特網標準草案中提出DNS的架構。他發現了早期因特網,包括阿帕網中基於單個主機單一層面上的域名-IP地址轉換的缺陷,並提議將其改進為分佈式和動態的數據庫域名系統,也就是我們今天所用的域名系統的雛形。 生平 莫卡派喬斯在1971年從麻省理工學院(MIT)取得兩個學士學位(電機與物理),而他的對資訊與電腦科學博士則是在1982年於UC Irvine取得。 在1978年,莫卡派喬斯加入了資訊科學研究院(ISI),隨後即創造了第一個SMTP郵件伺服器。 |
历史 八路军的主要构成实际上来自中國工農紅軍。1925年,中國共產黨武裝工會、農會,分別組織成「工團軍」、「農民赤衛隊」。1927年中共将参与秋收起义等武装暴动的部队改编为「中國工農紅軍」。之后经过长征,主力虽然损失大半,但依然在陕西等地站稳脚跟。1936年中共於陝北蘇區成立中國人民抗日先鋒軍,2月17日發表「東征抗日宣言」,进攻閻錫山部,被阎锡山击退。 西安事變发生后,在蘇聯的強力介入下事变发起人张学良及杨虎城釋放蔣介石。1937年国共开始谈判红军改编抗日问题。从最初的只承认3个团谈到6个团、9个团乃至最后定案12个团,其间陈立夫专访苏联。国共谈判中蒋介石要红军改编后全部开往抗日前线,在延安不准保留红军统率机关、边区不得保留部队、国民党向其派遣副师长、副旅长、副团长、副营长、副连长、副排长,以及派遣三个师的政训处长和旅、团、营到连的指导员;三个师以上不设指挥机关,蒋介石设一个政治部负联络责任,由周恩来做这个政治部的主任,康泽做政治部副主任,朱德、毛泽东出国留洋;陕甘宁边区所有行政专员、县长到区长也要派人。蒋介石安排刘伯龙(黄埔三期)、龚建勋(黄埔二期)、梁固荣(黄埔三期)任改编三个师的副师长。中共则坚持党对军队绝对领导,坚持八路军名义上接受国民政府军委会的领导,独立自主作战指挥权。 1937年7月4日,周恩来起草共赴國難宣言并于15日由中共中央交付中国国民党,聲稱:「取消紅軍番號改編為國民革命軍,受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統轄,並待命出發,擔任抗日前線職責」。7月中旬,蒋介石鉴于抗战已经爆发,改编八路军部队的各级副职人员和其它人员都不派遣了,对八路军各师只派一个参谋长;三个师之上,现在允许成立一个总指挥部,由朱德、彭德怀当正副司令,蒋介石派一个政训处长。蒋介石确定派遣李秉中(黄埔三期,工兵学校政训处长)任八路军总指挥部政训处长,刘伯龙、吴冠群(黄埔三期)、乔树人(黄埔三期)任八路军各师参谋长。8月中旬,蒋介石急于催促八路军开拔前往第二战区抗日前线,三个师一共核定了60万开拔费。政训处主任与三个师参谋长也不派了,改为派遣乔树人任八路军总部联络参谋,李德(黄埔六期)、萧御寰(黄埔五期)和李克廷(黄埔四期)任三个师的联络参谋。8月22日,国民政府军委会宣布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并同意设总指挥部,朱德任总指挥,彭德怀任副指挥,下辖三个师。8月25日,根据中共中央(洛川)政治局扩大会议决定,组成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同日,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发布公开命令宣布将抗日红军主力改编,驻陕西泾阳县云阳镇的“抗日红军前敌总指挥部”改为第八路军总指挥部,前总司令部、前总供给部改编为八路军司令部、供给部,军委总政治部改兼第八路军政治部、军委总卫生部改兼前总军医处(不久恢复称卫生部)。 1937年9月11日,国民政府按中国陆海空军战斗序列改编需要,改称“国民革命军第十八集团军”,編入第二戰區序列(戰區長官閻錫山),並進入晉北擔任游擊。改名后中国共产党内部习惯上仍稱其为八路军。八路军总部及115师、120师、129师进入山西后,即参加与日军的正面交战。虽然在平型关战役获得胜利,然而此后仍与第二战区的国民革命军友军接连在忻口战役失利。于此同时,八路军决定在日军战略区创建抗日根据地,并划分出晋察冀军区(平绥路以南、同蒲路以东、正太路以北、平汉路以西),由聂荣臻为军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晋绥察军区(在晋西、察西、绥东成立);晋冀豫军区(正太路以南、同蒲路以东、平汉路以西、黄河以北)以及晋西南军区。太原会战前期,八路军已经率主力115师、129师南调,到和顺县石拐镇,并建立晋察冀军区。10月22日,党中央及军委批准前方建议,“恢复政治委员及政治机关原有制度”。11月,太原失守。115师除聂荣臻一部留晋察冀创建根据地外,主力转移至汾河流域和晋南,并留一部在太行山,配合129师在晋东南创建根据地。120师仍在晋西北同蒲路北段活动,并化整为零改为游击战。據不完全統計,從1937年9月至1938年10月間,國民政府每月發給八路軍軍費55萬元,米津10萬元,河防米1萬4千元,合計61萬4千元。 自1938年秋,侵华日军开始与中华民国国民政府接触求和;而国共军队在山西、河北、江南的摩擦一直不停。1939年,罗荣桓与陈光率八路军115师师部和主力一部进入山东鲁西地区,重组山东纵队并在山东建立牢固的抗日敌后根据地。120师与129师则继续在山西、河北一带进行扩编。國民革命军冬季攻勢期間,晋系阎锡山爆發十二月事变,薄一波领导的山西新军宣佈脱离晋系,事后五万余山西新军编入八路军120师、129师编制。1940年3月,八路军与国军鹿钟麟等三个军共6万多人发生冲突。1940年3月,日本扶植汪精卫的“南京国民政府”成立。 抗日局势日趋恶化下,1940年8月,八路軍晋察冀军区、120师、129师发动20万人参加的百团大战。此后,日军展开长达数年的扫荡与“三光政策”。皖南事变后,八路军的第4纵队、第5纵队亦补充事变中被国军围剿的新四军兵力。八路军自1941、42年开始遭受物质困乏以及兵源减少的威胁。1942年八路军前方军部被日军偷袭,前总参谋长左权殉国;此后中共中央军委决定仍然把集团军部设置在山西前线。 据中共资料,八路军创造了面积达90万平方公里,人口近1亿的抗日根据地。至1945年8月,八路军发展到90多万人。八路军以敌后游击战为主要作战方式打击日军和与日本人合作的伪军;同时也和一些對日抗战的國民政府軍及其他地方武装发生冲突,这部分军队被中共称为“顽军”。据中共方面出版的《八路军·表册》记载,自1939年9月至1945年10月,八路军共对日、伪作战99,847次,消灭日军407,454人,消灭伪军851,249人。其中,毙伤日军401,648人,俘虏日军5,096人,获日军投诚710人;毙伤伪军312,282人,俘虏伪军402,112人,获伪军反正136,855人。1945年日本投降后直至1947年八路军改名中国人民解放军后,一直有大量伪军、国军随着投降改编浪潮涌入八路军,由于国军整编和金圆券改革中国军高级军官大量以权谋私、克扣军饷,招致兵士和下级军官军心涣散,当时有顺口溜“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处处不留爷,老子投八路”。1947年国共和谈破裂后,八路军和其他共产党的部队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 服装和称谓 理论上,除无军衔、无“符号”胸章、包括朱德、彭德怀在内的绝大多数军官均无大礼服和毛呢料制服(也有叶挺、林彪等例外),八路军、新四军军服服装与国军中央军和除东北军外的其他部队完全相同。但实际上,八路军军装色调极其混乱,骨干部队为继承自中央红军的自染的草木灰色。早期少部分在册部队(15个团)得到国民政府后勤供给为德国灰色,使用进口“IG法本”(后更名为BASF至今)工业化生产的合成“普鲁士蓝(灰)”染制的成品布匹为材料(当时八路军在民用渠道方面重点搜集的辅助军需品即有布匹,盘尼西林,无缝钢管),质量较统一耐久。后来八路军于百团大战后,国民政府以八路军擅自扩编为由,除1941年3月补发的7,500人套制服和法币军饷外,中断了被服、粮饷及弹药供应,八路军军服改为根据地土法生产。山东、河北制成时通常为黄绿色,因以当地草木灰类半有机染料着色,穿着后逐渐褪成黄灰或灰白色。陕北制成时多为灰色,穿着后亦容易逐渐褪成草绿色。新四军位于江浙,条件较好,一般为较稳定的地产有机靛蓝染料制成的蓝灰色。现代影视作品中通常以国民政府正规的工业制品德国灰色作为两支军队的标准色调。 同时除极个别外事军官获授军衔外,两支军队均只有臂章标明自己的军级番号,并将姓名和部别写在上衣左胸内布片上(不同于其他国军和汪軍,八路军的布片朝内,外观不可见),俗称“符号”。早期八路军、新四军都完全佩戴“青天白日”帽徽,且1937年更换帽徽(原红军使用红布五星帽徽缝在帽子上,青天白日帽徽为搪瓷珐琅烧制,成本更高,民间难以仿制,是正规军的辅助标识)时,由于戴上了昔日“敌人”的象征,两支军队均发生过士兵抵制甚至因此逃离部队的事件。帽徽是按照国共合作协议,由南京(重庆)方面提供的。1940年,由于发生了皖南事变,引起新四军全军极大愤怒,新四军残部和重建后的新四军基本不再使用此帽徽。与之不同,八路军由于1940年后兵员大幅扩充,远远超过3个乙种师辖15个团(每师4个团,另允许组建1个精锐的教导团或独立团)的协议规模,加上国共合作时好时坏,无法获得国统区工业部门才能提供的青天白日珐琅帽徽,越来越多的官兵军帽上没有青天白日帽徽,而是仅有两粒仿德国山地帽式纽扣。 这并非“以扣代徽”,也非政治原因所致,原德军山地帽有一圈帽围,以便在严寒气候下翻下保护下颚、耳朵和后脑,功能与苏军冬季皮风雪帽相似但简单而保暖性较差,适合温带地区。帽围在帽檐前方以两颗金属钦扣固定,德军帽徽也是位于这两颗钦扣之上。八路军以及整个国民革命军,甚至苏芬战争中的芬军,因地制宜以两颗纽扣代替当时国内无法生产的金属钦扣,达到相同效果。在东北地区有多种介于德军山地帽和苏军风雪帽之间的变形,例如奉军皮帽、关东军皮帽等;为方便不同军队区分,有细微差别。后来八路军在东北改编为东北解放军,接收了原关东军被服生产系统,新设计的解放军冬季军帽有较大的帽檐,缩短帽围免去前方钦扣,而加长护耳以系绳固定于头顶;这种设计沿用至志愿军时代。(德军山地帽的各种改版亦体现于星球大戰里帝国各式军官帽版本)。事实上,1940年后的八路军军人是否佩戴帽徽相当自由,无任何规定或推荐,亦不纳入班兵风纪考评,有的军人将青天白日帽徽一直戴到国共破裂的1948年。直到1948年2月,青天白日帽徽才被中共中央军委明令取消。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民间仍以长期习惯称谓“八路軍”稱呼該部隊,并得到官方的默认。在宣传资料及影视作品中,多以八路军、新四軍等部隊代表抗战时期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军隊的形象。 历史上的侵华日军及后世日本防卫厅战史室的《华北治安战》和《陆军作战》稱该部队为共產軍、八路军、紅軍。 初期作战序列 总指挥:朱德 副总指挥:彭德怀 参谋长:叶剑英;副参谋长:左权;参谋处长:彭雪枫 政训处主任:任弼时;政训处副主任邓小平 秘书长:舒同 军需处长:叶季壮 军医处长:姜齐贤 军法处长:吴溉之 副官处长:习仲勋 总务处长:年成合 秘书处长:周桓 作战处长:唐延杰 情报处处长:封裔应 中国共产党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华北分会',也称“中革军委八路军分会”,1937年8月29日成立,负责在华北前线指挥八路军作战。 八路军太原办事处主任:彭雪枫;中共中央代表:彭雪枫 八路军西安办事处主任:伍云甫周子健;中共中央代表:林伯渠董必武 八路军香港办事处主任:廖承志 八路军南京办事处主任:李涛李克农钱之光;中共中央代表:博古;八路军代表:叶剑英 八路军桂林办事处主任:吴奚如(由李克农直接领导) 八路军上海办事处主任:潘汉年李克农刘少文 八路军兰州办事处主任:彭加伦伍修权(后由赵芝瑞负责);中共中央代表:谢觉哉 八路军武汉办事处主任:李涛钱之光;中共中央代表:董必武 八路军重庆办事处主任:王若飞 八路军长沙通讯处主任:王凌波;中共中央代表:徐特立 八路军邵阳通讯处主任:王凌波;中共中央代表:徐特立 八路军广州办事处主任:云广英(由张云逸直接领导) 八路军韶关办事处主任:云广英(由张云逸直接领导) 八路军洛阳通讯处主任:刘向三 八路军洛阳办事处主任:刘子久袁晓轩 八路军渑池兵站 八路军迪化办事处主任:陈云滕代远邓发(化名方林)陈潭秋(化名徐杰);中共中央代表:陈云滕代远邓发陈潭秋 八路军衡阳办事处主任:李克农 八路军衡阳交通站站长:张元培 八路军豫北办事处主任:王百评申伯纯 八路军皖东北办事处主任:张爱萍 八路军驻一战区联络处负责人:朱瑞、唐天际 八路军贵阳交通站站长:袁超俊 正规编制有115师、120师、129师、陕甘宁留守兵团。初期每個師下轄1.5萬人,整個八路軍約有4.6萬人。 115师 由原红一方面军与陕南74师编成。师长:林彪 343旅:旅长陈光、副旅长周建屏、参谋长陈士榘、政训处主任肖华; 685团:团长杨得志、副团长陈正湘、政训处主任邓华、王麓水、副主任吴法宪、参谋长彭明治; 686团:团长李天佑、副团长杨勇、参谋长彭雄、政训处主任符竹庭; 344旅:旅长徐海东、参谋长陈漫远、政训处主任黄克诚; 687团:团长张绍东、副团长韩振纪、赵凌波、田守尧、常玉清、参谋长兰国清、政训处主任崔田民、副主任谭甫仁; 688团:团长陈锦绣、副团长韩先楚、参谋长卢绍武、政训处主任刘震、副主任吴信泉; 独立团:团长杨成武、副团长黄永胜、参谋长熊伯涛、政训处主任罗元发; 115师随营学校:校长韦国清 特务连 | 385旅:旅长王宏坤、副旅长王维舟、参谋长耿飚、政训处主任方强、副主任谢扶民(该旅旅直转隶留守兵团); 769团:团长陈锡联、副团长汪乃贵、参谋长范朝利、政训处主任丁先国、副主任张南生; 770团:团长张才千、副团长胡奇才、参谋长袁渊、政训处主任肖元礼(该团转隶留守兵团); 386旅:旅长陈赓、副旅长陈再道、参谋长李聚奎、政训处主任王新亭; 771团:团长徐深吉、副团长韩东山、参谋长黄新友、政训处主任黄振棠; 772团:团长叶成焕、副团长王近山、参谋长孙继先、政训处主任谢富治; 教导团:团长张贤约、政训处主任袁鸿化 总部特务团 团长:韦杰(未到任) 总部炮兵团 团长:武亭 陕甘宁留守兵团 1937年9月,成立八路军后方留守处。1937年12月,改称留守兵团。司令员兼政委肖劲光、参谋长曹里怀、政治部主任莫文骅。辖一个旅部(385旅)、一个警备司令部(绥德警备司令部)、八个团(770团、警备一团至七团)及一个独立营。 抗战中后期,辖教导第一旅、教导第二旅、新编第四旅、警备第一旅兼关中军分区、警备第三旅兼三边军分区、第三八五旅兼陇东军分区、延属军分区、绥德军分区等。 主要战斗 115师主要战斗:平型关战斗、广阳战斗、汾离公路三战三捷、陆房突围、梁山战斗、温塘战斗、町店战斗 120师主要战斗:雁门关外战斗、晋西北收复七城、齐会战斗、陈庄战斗、上下细腰涧战斗、百团大战 129师主要战斗:阳明堡战斗、神头岭战斗、七亘村战斗、响堂铺战斗、长乐村战斗、百团大战、沁源围困战 晋察冀军区主要战斗:雁宿崖战斗、黄土岭战斗、百团大战、冀中“五一”反扫荡战斗 山东纵队主要战斗:孙祖战斗 山东军区主要战斗:郯城战斗 冀鲁豫军区主要战斗: 陕甘宁留守兵团主要战斗:固守黄河防线 正面战场 1937年9月25日平型关战斗是八路军首次与日军大规模正面交战,投入了115师全部1万5千人。战前获得国民政府的军火补给,据周恩来9月19日致电毛张转叶“南京原发子弹50万发,后加20万发(中正式子弹,在有的文献中记为50万发机枪弹不完全准确,因中正式子弹为仿后期毛瑟尖头弹,适用于捷克式轻机枪和中正式步枪而不能用于八路军已有的旧版汉阳式步枪),阎锡山发50万发(七九式子弹),黄绍竑发30万发,共150万发”,此役八路作战步兵每人领取到100发子弹和2枚手榴弹;即便如此,在争夺老爷庙高地数小时后,弹尽的八路守军也与日军发生过白刃战,并守住了高地。后1938年3月2日,因林彪被阎锡山晋绥军哨兵误伤,第二战区司令长官阎锡山请第十四集团军总司令卫立煌于4月前往慰问时,又送给八路军一批军需品,包括“子弹100万发,手榴弹25万枚,牛肉罐头180箱”。 1940年8月20日百团大战是八路军自行发动的对日军控制下正太铁路的破交战。此役八路军使用自有的库存,其中正规的作战主力129师在3个月中消耗子弹76万发,手榴弹2万1千枚,炮弹3千枚;缴获日军子弹34万发。但1940年12月国防部长何应钦应蒋介石授意以八路擅自超编(在册15个团实有百余团)为由,停发了对八路的军需军饷;在日军反攻下,朱德总司令与第一战区司令长官卫立煌达成协议,八路主力撤至山西临汾屯留以北,日占区仅保留当地民兵武装游击。约半年后日军发动中条山战役进攻晋南卫立煌防区,重庆要求其东北方的八路军就近支援,延安向何应钦提出“速发饷弹”,被何拒绝,反指责八路见死不救。 敌后战场 太原会战后,延安便制定在山西日占区建立敌后根据地的策略;在发动了百团大战后,受日军扫荡和国民政府中断补给影响,调回游击作战。为维持可自持作战,八路军尽量避免与日军正面冲突,而以劫掠日军粮食、军需物资为主,使获得的物资尤其是枪、弹能盖过作战消耗。这也导致八路军枪械逐渐从汉阳式(七九弹)转为三八式(六五弹)。 日军在中国的粮食来自占领区征收及用军票“购买”。因每年秋收时,地方经常有粮食被游击队“抢夺”或“烧毁”发生,所以日军不得不在秋收的一个月中,四处派出日军征收及“购买”粮食,并自行承担武装押运。此时八路军才有机会对分散的小股日军发动可自持袭击。 将领 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的将领,并没有得到国民政府的正式铨叙,在获得委任状时,也未像其他国军将领一样明确职务军衔。只有一些军官在担负驻各地办事处主任或驻外高级参谋的职务时,才有佩戴军衔的情况,也仅仅是根据一般的资历参考其他部队对等佩戴。 1938年春,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在武汉召开了全国师以上参谋长、政治部主任联席会议,八路军总部派出了8人参加这次会议,他们是彭雪枫(八路军总部参谋处长、代表八路军总部,少将衔)、周昆(八路军115师参谋长,少将衔)、边章五(代表八路军120师,少将衔)、张经武(代表八路军129师,少将衔)参加参谋长会议;罗瑞卿(以八路军总部政治部组织部长名义,上校衔)、张爱萍(以八路军115师政治部副主任名义,上校衔。共和国成立后曾任国防部长)、欧阳毅(以八路军120师政治部副主任名义,上校衔)、谭政(以八路军129师政治部副主任身份,上校衔)参加政治部会议。 第二次國共內戰後的忌諱現象 因中國國民黨執政的中華民國政府在第二次國共內戰失利,『八路』在中國國民黨執政下的臺灣成為忌諱辭。<p> 市區街道命名避諱 1945年底國民政府接收臺灣,基隆市市區道路重新命名,路名中有愛一路至愛九路,1950年5月16日,「愛八路」改為「劉銘傳路」。 参考文献 参见 抗日战争第二战区 山西青年抗敌决死队 1940年八路军编制序列 中国人民解放军历史 中国工农红军 东北抗日联军 华南游击队 国民革命军陆军新编第四军 一018 〇008 抗战时期中共军队 抗日战争第二战区 1937年建立的军事组织 1937年中國建立 |
zh-hant:麥田捕手;}-》那么熱烈。塞林格擅长塑造早熟、出众的青少年的形象。 《-{zh-hans:麦田里的守望者; zh-hant:麥田捕手;}-》获得成功之后,塞林格变得更孤僻。他在新罕布什尔州乡间的河边小山附近买下了90多英亩的土地,在山顶上建了一座小屋,过起了隐居的生活。塞林格虽然从未放弃写作,但在1951年之后,就很少公开出版自己的作品。他后期的作品也越来越倾向于东方哲学和禅宗。 1999年,塞林格在34年没有发表任何作品后终于发表了新的长篇小说《哈普沃兹16,1924》。《哈普沃兹16,1924》最早是以短篇的形式出现在1965年的《纽约客》上。塞林格将这部作品授权一个小的出版公司,但是到现在他的作品都还没有出版。 去世 塞林格於2010年1月27日在新罕布夏州的家中過世,死因為自然死亡,享年91歲。 塞林格的文学经纪人告诉《纽约时报》,塞林格在2009年3月摔伤了髋骨,不过身体尚好,直到2010年初迅速恶化。 他的第三任妻子科琳·奥尼尔·塞林格和儿子成为了其遗产执行人。 个人生活 沙林傑在欧洲期间曾经与一个女医生结婚,但不久便离异。1953年他与一个叫克莱尔·道格拉斯(Claire Douglas)的女学生相识,两人后来在1955年结婚,但是后来又离婚。1972年沙林傑在一本杂志上看到一个名叫乔伊斯·梅纳德(Joyce Maynard)的耶鲁大学女学生的文章和照片,立即被她吸引,两人开始通信。两人的关系在十个月后破裂。 2000年,沙林傑与第二任妻子克莱尔·道格拉斯的女儿玛格丽特·沙林傑出版了《梦的守望者:一本回忆录》一书。书中她披露了很多沙林傑不为人知的秘密,像沙林傑经常喝自己的尿、很少和克莱尔做爱,禁止她走访亲友等。 作品列表 書籍 已发表的故事 未发表的故事 媒體形象及參考 在執導的2015年電影《》中由克里斯·庫柏飾演沙林傑。 在2017年電影《》中由尼可拉斯·霍特飾演沙林傑。 参考资料 注释 脚注 来源 Slawenski, Kenneth (2010). J. D. Salinger: A Life Raised High, London, Pomona Books. Reprinted in 外部链接 哈普沃兹16,1924(中文版) - 沙林傑1965年发表的短篇小说(不是他在1999年发表的长篇小说) 杰罗姆·大卫·沙林格 J.D. Salinger - | 1919年1月1日,塞林格出生在纽约的一个犹太富商家庭,幼年时在曼哈顿西城的公立学校接受教育。 1939年,他们一家搬往公园大道,因此塞林格入读了附近的。 塞林格难以适应新学校的生活,他采取了一些措施迫使自己适应,例如自称“Jerry”。 他的家人叫他“Sonny”。 在麦克伯尼学校就读期间,塞林格曾组织击剑队,为校园报刊撰写文章,出演戏剧。 塞林格的父亲认为塞林格“有内在的戏剧天赋”,但反对塞林格成为一名演员。 15岁时,塞林格被父亲送到宾夕法尼亚州的。 塞林格自述在军事学校期间,常“躲在被窝下,借着手电筒灯光”写小说。 该校的档案显示他是个“平凡”的学生,他的IQ测试分数在111-115之间,略高于平均水平。 1936年塞林格从军事学校毕业,進入紐約大學主修特殊教育,但沒多久又放棄離校。 1937年他被做火腿进口生意的父亲送到奧地利維也納学做肉品生意。 塞林格对生意中的屠宰场面感到恶心,于是决定选择另一条不同的职业道路。他对肉品生意的厌恶以及对父亲的拒斥很大程度上促使他后来成为了一名素食主义者。 塞林格在納粹統治奧地利前離開维也纳,然後于1938年进入了。塞林格為烏爾辛納斯學院的校园报刊寫了几篇名為“ J.D.S.的跳過文憑”的專題文章; 從厚臉皮的觀察到電影評論,大多數包含簡短的內容。 他還曾用筆名“杰羅姆·塞林格”擔任烏爾辛納斯學院戲劇評論家。 在一封1963年给烏爾辛納斯學院的信中,塞林格自稱对在此度过的學習時光感到“非常高興”。 後來塞林格轉入哥伦比亚大学通识教育学院念夜間部寫作課程,教师是《》杂志的资深编辑。据伯内特回忆,塞林格在课程前段表现平平,直到第二学期快结束时“突然活了过来”,并完成了三个故事。 伯内特认为塞林格的故事很有技巧,并将其中一篇故事《年轻的伙伴》送到了《Story》杂志发表。 这部作品发表于《Story》杂志1940年3-4月刊。伯内特因此成为了塞林格的导师,他们间的通信维持了许多年。 第二次世界大战 1942年,塞林格开始和名作家尤金·歐尼爾的女兒烏娜·歐尼爾交往。尽管他注意到烏娜·歐尼爾非常自恋(他在给朋友的信中写道“小乌娜无助的爱着小乌娜”),但塞林格仍时常打电话给她,并寄出长长的情书。 这段恋情终究没能成功,之後塞林格在報上看到了乌娜和著名演員卓別林結婚的消息。 1941年,塞林格也曾在加勒比的郵輪上短暫擔任活動領隊。 同年,塞林格开始向《纽约客》杂志投稿,但大多数作品都被退回,包括《三人午餐》、《兑水饮料独白》、《我和阿道夫·希特勒一同上学》。不过在1941年12月,短篇《》被杂志接受,该小说背景设在纽约曼哈顿,讲述了一位名为“霍尔顿·考尔菲德”的叛逆少年“战前的不安”。 然而当月日本偷袭珍珠港事件发生后,该故事被认为“不适合发表”,塞林格感到十分难过。这部短篇最终在1946年刊出。 1942年春,在美国宣布参战几个月后,塞林格入伍,加入了美国陆军第4步兵师。 塞林格参与了诺曼底登陆的犹他海滩战,突出部之役以及许特根森林战役。 在从诺曼底进入德国的途中,塞林格与欧内斯特·海明威见了面,当时海明威在巴黎担任战地记者。 塞林格惊讶于海明威友好谦逊的态度,认为他比公众形象更“柔和”。 |
(1918—1933) RGD-33(1933—1946) F-1(1941—1946) RG-42(1942—1946) 战争罪行 在二战后期,苏联红军曾经在其占领地区(如德国、匈牙利、波兰、其他東歐地區、中国东北)犯下包括强奸、抢劫等战争罪行,如卢冬生遇害。 注释 参考资料 书目 Carrere D'Encausse, Helene. The End of the Soviet Empire: The Triumph of the Nations, Basic Books, 1992, ISBN 978-0-465-09818-7. . . . . Harrison, Richard W. The Russian Way of War: Operational Art, 1904-1940 (堪萨斯大学出版社, 2001) . Isby, David C. Weapons and Tactics of the Soviet Army, Jane's, 1988, ISBN 978-0-7106-0352-4. . . Moynahan, Brian. Claws of the Bear: The History of the Red Army from the Revolution to the Present (1989). Odom, William E. The Collapse of the Soviet Military, 耶鲁大学出版社, New Haven and London, 1998, ISBN 978-0-300-07469-7. . . Reese, Roger R. Why Stalin's Soldiers Fought: The Red Army's Military Effectiveness in World War II (堪萨斯大学出版社; 2011) 400 pp. excerpt and text search Reese, Roger R. Red Commanders: A Social History of the Soviet Army Officer Corps, 1918-1991 (2005) excerpt and text search Reese, Roger R. Stalin's Reluctant Soldiers: A Social History of | C. Weapons and Tactics of the Soviet Army, Jane's, 1988, ISBN 978-0-7106-0352-4. . . Moynahan, Brian. Claws of the Bear: The History of the Red Army from the Revolution to the Present (1989). Odom, William E. The Collapse of the Soviet Military, 耶鲁大学出版社, New Haven and London, 1998, ISBN 978-0-300-07469-7. . . Reese, Roger R. Why Stalin's Soldiers Fought: The Red Army's Military Effectiveness in World War II (堪萨斯大学出版社; 2011) 400 pp. excerpt and text search Reese, Roger R. Red Commanders: A Social History of the Soviet Army Officer Corps, 1918-1991 |
腳註 参考文献 H 潛江人 国立武昌师范大学校友 東京大學校友 中国共产党第三届中央执行委员会候补委员 上海共产主义小组成员 被开除中国共产党党籍者 中華民國大陸時期政治學家 中华民国大陆时期思想家 中国国民党党员 | 1926年春,到上海大學社會系接替鄭超麟。北伐前夕,和董必武回到武漢國民黨支部工作。8月,南下湖南參加兩湖國民黨執行委員聯席會議,獲選政治經濟委員會與國民革命軍總司令部秘書。9月23日,成立湖北政務委員會,任教育科長。11月,籌備武昌中央軍校。12月,籌備合併成立武昌中山大學。 1927年,漢口一三事件又引起民眾對英租界不滿情緒持續升高,省政府回應民意,支持收回漢口英租界。2月20日,武昌中大開學,由李漢俊主持校務。3月7日,在李漢俊的幫助下武昌農民運動講習所開課。4月10日,湖北省政府成立,他擔任教育廳長。5月17日,夏斗寅倒向蔣介石,李漢俊主張討伐。 寧漢合流後,李漢俊和鄧演達、施存統、許德珩都支持走中間路線,出現第三黨來繼續國民革命。7月20日,董必武、惲代英等共產黨人被免去了湖北省政府內的職務,李漢俊、鄧初民等人還繼續留在省政府任職。31日,國民黨湖北黨部改組,李漢俊任宣傳部長。9月15日,新桂系組織了南京特委會準備西征武漢,李漢俊與李書城釋放被抓捕的共黨嫌疑分子,幫助他們避難。11月14日,西征軍抵達武漢,胡宗鐸和陶鈞把持省務,開始整肅共產黨和左派。11月29日,爆發武漢震寰紗廠事件,李漢俊、詹大悲到場聲援國立武昌中山大學的學生。胡宗鐸因此下令通緝李漢俊、詹大悲等人。12月16日,與詹大悲一同被捕,隔天被殺。 1933年,李書城擔任湖北省民政廳長時,將李漢俊的遺體移葬到伏虎山。 腳註 参考文献 H 潛江人 国立武昌师范大学校友 東京大學校友 中国共产党第三届中央执行委员会候补委员 上海共产主义小组成员 被开除中国共产党党籍者 |
匈牙利红军 蒙古人民军,早期又被称作蒙古红军。 假想敵,北約國家將己方部隊稱為「藍軍」,假想敵部隊稱為「紅軍」。 巴伐利亚红军 組織 红军派:德國极左翼組織。 紅色旅:義大利极左翼組織。 日本赤軍:日本极左翼組織。 聯合赤軍:日本极左翼組織。 紅衫軍 義大利紅衫軍:義大利愛國志士加里波底,為求國家統一,所組織的部隊。 台灣紅衫軍:施明德2006年因反對總統陳水扁而號召的集會遊行團體。由於參與者多身著紅衣,故稱紅衫軍。 泰国紅衫軍:泰国的反独裁民主联盟示威者身着红衫,亦被媒体称作红衫军。 | 紅巾軍:中國元朝末年,反官方的一支軍隊。 苏联红军: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创立的军队,后发展为苏联武装力量。 中国工农红军:中国共产党创立的军队,后发展为中国人民解放军。 匈牙利红军 蒙古人民军,早期又被称作蒙古红军。 假想敵,北約國家將己方部隊稱為「藍軍」,假想敵部隊稱為「紅軍」。 巴伐利亚红军 組織 红军派:德國极左翼組織。 紅色旅:義大利极左翼組織。 日本赤軍:日本极左翼組織。 聯合赤軍:日本极左翼組織。 紅衫軍 義大利紅衫軍:義大利愛國志士加里波底,為求國家統一,所組織的部隊。 台灣紅衫軍:施明德2006年因反對總統陳水扁而號召的集會遊行團體。由於參與者多身著紅衣,故稱紅衫軍。 |
18世紀 1778年:法国與美国在巴黎簽訂《法美同盟條約》,法国正式承認美國獨立。 1788年:麻薩諸塞州成為第六個批准美國憲法的州。 19世紀 1819年:英国殖民者斯坦福·莱佛士与柔佛苏丹国签订协议,新加坡成为不列颠东印度公司殖民地。 1833年:巴伐利亞王子奧托一世被選為第一位近代希臘王國國王。 1840年:毛利人部落领袖和英国政府在纽西来签署《怀唐伊条约》,新西兰成为大英帝国殖民地。 1899年:美国参议院正式批准结束美西战争的1898年巴黎条约。 1900年:荷兰國會一院批准海牙公约,于海牙成立常设仲裁法院。 20世紀 1908年:中國上海首次试行有轨电车。 1909年:古巴臨時政府瓦解,古巴共和國重獲獨立。 1919年:德国-{zh-hant:威瑪共和國; zh-hans:魏玛共和国;}-建立。 1922年:美国、英国、法国、意大利、日本五国签订关于限制海军军备的《华盛顿海军条约》。 1928年:中国共產黨黨員周文雍和陈铁军在广州被中华民国国民政府处以死刑,临刑前两人在刑场举行婚礼。 1934年:法國巴黎爆發大暴亂。 1938年:八路军改为第十八集团军。 1952年: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二世登基。至2014年1月底止為世界上在位時間第二長的國家元首,僅次於1946年即位的泰國國王蒲美蓬·阿杜德。 1956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發布關於推廣普通話的指示。 1958年:载着曼彻斯特联足球俱乐部球员的英国航空专机在德国慕尼黑发生空难,造成23人死亡。 1959年:美国德州仪器工程師傑克·基爾比为其所发明的-{zh-tw:積體電路; zh-cn:集成电路; zh-hk:集成電路;}-申请专利权。 1976年:在美國參議院調查聽證會中,洛克希德公司總裁卡爾·柯奇安坦承交付約300萬美元賄款予日本首相田中角榮。 1987年:谢育新加盟曾经在当时仍属于荷甲的茨瓦鲁队,成为中国足球运动员转会国外球队的第一人。 1993年:比利時決定由中央集權國家改變為聯邦政體國家。 1998年:華盛頓國家機場更名為隆納·雷根華盛頓國家機場。 21世紀 2002年:香港再次出現禽流感疫情。 2004年:在莫斯科發生地鐵自殺爆炸事件,41人在此事件喪生,超過100人受傷。車臣分離主義團體遭受到俄羅斯總統普京強烈的譴責,車臣叛軍領導人則否認參與。 2012年:原重庆市副市长王立军突然进入美国驻成都总领馆,滞留一天后“自行离开”,被称为王立军事件。 2016年:台灣高雄市美濃區於當地時間凌晨3點57分26.1秒發生芮氏規模6.6的地震,重創台南,造成維冠大樓倒塌,這場地震總共造成117人死亡、551人受傷及多處建築物損毀。 2018年:因美股暴瀉引發亞太區股市骨牌式暴跌,香港、台灣、日本股市收市急跌約5%;滬深股市收市亦急跌約3至4%。 2018年:台灣花蓮縣近海於當地時間23點50分42.6秒發生芮氏規模6.0的地震,造成17人死亡、291人受傷。 2021年:台灣高雄市議員黃捷罷免案投票結果不同意票數大於同意票數,因此罷免失敗。 2023年:土耳其南部接壤敘利亞邊境發生MW 7.8的強烈地震,造成至少53,000人死亡、129,000人受傷。 出生 885年:醍醐天皇,日本第60代天皇(930年逝世) 1465年:希皮奧內·德爾·費羅,義大利數學家(1526年逝世) 1577年:貝亞特麗切·倩契,義大利弒父女子(1599年逝世) 1611年:崇禎帝朱由檢,明朝皇帝(1644年逝世) 1664年:穆斯塔法二世,鄂圖曼帝國蘇丹(1703年逝世) 1665年:安妮女王,大不列顛王國女王(1714年逝世) 1756年:阿龍·伯爾,美國政治人物,第3任美國副總統(1836年逝世) 1797年:理查德·霍伊斯,美國政治人物,第2任邦聯肯塔基州州長(1877年逝世) 1802年:查爾斯·惠斯通,英國維多利亞時代科學家、發明家(1875年逝世) 1845年:伊西多·史特勞斯,德裔美籍猶太人、商人、政治家(1912年逝世) 1895年:貝比·魯斯,美國職業棒球運動員(1948年逝世) | 1982年:Tank,台灣男歌手 1983年:梅露絲·畢卡史達夫,美國時裝設計師、模特兒 1984年:張子萱,中國女演員 1985年:竹井詩織里,日本女歌手 1985年:何蓓蓓,台灣女演員 1986年:鄭允浩,韓國男歌手 1986年:-{zh-hk:丹·德翰;zh-tw:丹恩·德翰;zh-cn:戴恩·德哈恩}-,美國男演員 1991年:蔡思貝,香港女演員 1993年:李芷晴,香港女藝人 1995年:尼克·德弗里斯,荷蘭賽車手 1995年:文鐘業,韓國男子偶像團體B.A.P成員 1995年:莱昂·戈雷茨卡,德國足球運動員、慈善家 1998年:星野南,日本女子偶像團體乃木坂46成員 2000年:康諾·加拉格爾,英格蘭足球運動員 逝世 1378年:波旁的让娜,法国王后(1338年出生) 1515年:阿尔杜斯·马努提乌斯,意大利人文主义学者及印刷商(1449年出生) 1685年:查理二世,英格蘭國王(1630年出生) 1804年:約瑟夫·普利斯特里,英國自然哲學家、化學家(1733年出生) 1852年:亞當·艾克菲爾特,美國鑄幣局早期工匠、官員(1769年出生) 1865年:林日成,清代台灣民變戴潮春事件領導人之一 1912年:詹姆斯·B·韦弗,美國聯邦眾議員(1833年出生) 1918年:古斯塔夫·克里姆特,奥地利象征主义画家(1862年出生) 1928年:陳鐵軍,中国共產黨黨員,中国革命家(1904年出生) 1928年:周文雍,中国共產黨黨員,中国革命家(1905年出生) 1952年:喬治六世,英国國王(1895年出生) 1958年:慕尼黑空難中的8名罹難曼聯球員,包括: 羅傑·伯恩,英格蘭職業足球運動員(1929年出生) 汤米·泰勒,英格蘭職業足球運動員(1932年出生) 萊安姆·維蘭,愛爾蘭職業足球運動員(1935年出生) 1964年:埃米利奥·阿奎纳多,菲律賓政治人物,首任菲律賓總統(1869年出生) 1979年:瑪麗·貝爾,澳洲飛行員(1903年出生) 1981年:費德莉卡,希臘王后(1917年出生) 1983年:李梅樹,台灣著名藝術家(1902年出生) 1986年:山崎实,日裔美国建筑师(1912年出生) 1992年:靚次伯,省港澳粵劇著名老倌(1905年出生) 1993年:穆罕默德·納席爾,印尼政治人物,第5任印尼總理(1908年出生) 1993年:阿瑟·阿什,美国网球选手(1943年出生) 1994年:杰克·科比,美国漫画家(1917年出生) 1995年:夏衍,中國著名電影藝術家、劇作家、作家、文藝活動家(1900年出生) 2002年:马克斯·佩鲁茨,奥地利裔英国分子生物学家(1914年出生) 2011年:约瑟法·伊洛伊洛,斐濟政治人物,第3任斐濟總統(1920年出生) 2012年:黄培云,中国金属材料及粉末冶金专家(1917年出生) 2012年:安东尼·塔皮埃斯,西班牙画家及雕塑家(1923年出生) 2014年:森徹,日本棒球選手(1935年出生) 2015年:阿西亞·德耶巴,阿爾及利亞小說家、翻譯家和電影製片人(1936年出生) 2016年:孟庭麗,台灣女演員(1965年出生) 2017年:陳鑑泉,香港工會領袖及前立法局議員(1925年出生) 2017年:高鸣,台湾演员(1933年出生) 2018年:饒宗頤,中國國學大師(1917年出生) 2019年:方纫秋,中国足球教练(1929年出生) 2019年:李兆基,香港演員(1949年出生) 2022年:常楓,台灣男藝人(1923年出生) 2022年:拉塔·曼吉茜卡,印度女歌手(1929年出生) 2022年:黃文耀,台灣偶戲師,天宇布袋戲創辦人(1956年出生) 2023年:盧博米爾·什特勞加爾,捷克斯洛伐克政治人物,前任捷克斯洛伐克總理(1924年出生) 2023年:王惠然,中國民族音樂家(1936年出生) 2023年:克里斯蒂安·阿特蘇,迦納職業足球運動員(1992年出生) 节假日和习俗 :怀唐伊日 、、、:萨米民族节 (加利福尼亚州):罗纳德·里根节 參考資料 |
1584年,在肇慶繪製的第一幅世界地圖。原圖已佚,也見不到摹本。時任應天巡撫的趙可懷曾將此圖刻在蘇州姑蘇驛的石頭上(已不存在),題為《山海輿地圖》。(劉承范《利瑪傳》稱此圖為《大瀛全圖》) 1595~1598年,根據利瑪竇本人記述,在南昌繪製多種世界地圖,如《世界圖誌》、《世界圖記》等。原圖都已佚失,只有《輿地山海全圖》的摹本保存在章潢《圖書編》。 1600年,在南京繪製的《山海輿地全圖》。原圖已佚,但摹本保存在馮應京的《月令廣義》及王圻的《三才圖會》中。 1602年,在北京繪製的《坤輿萬國全圖》。有多種版本保存至今。 1603年,在北京繪製的《兩儀玄覽圖》。有兩幅保存至今。分別收藏於中國遼寧博物館與韓國崇實大學韓國基督教博物館。 約1603-1604年,在北京繪製的地球東西兩半球圖。利瑪竇稱之為「世界輿地兩小圖( doi mappamondi piccoli)」。此圖原刻本已佚,摹本保存在程百二所編的《方輿勝略》。 利瑪竇製作了中國第一個西洋地球儀來宣傳地圓說 。《明史 · 天文志》卷二十五記載 「萬歷中 ,西洋人利瑪竇制渾儀 、天球 、地球等器 。」 繪畫 利瑪竇是早期將油畫、銅版畫等西洋畫引進中國的傳教士,他在萬曆二十八年(1600年)上書神宗:謹以天主像一幅,天主母像二幅,天主經一本,珍珠鑲嵌十字架一座,報時鐘二架,萬國圖誌一冊,雅琴一張,奉獻於御前,物雖不腆,然從極西貢來,差足異耳。其中「天主像一幅,天主母像二幅」即為油畫,而此種基於寫實的西洋畫風使皇帝及大臣們驚訝不已。徐光啟見到聖母畫像深受觸動,如他所說:「入堂宇,觀聖母像一,心神若接,默感潛浮。」,顧啟元在《客座贅語》談到利瑪竇的聖母畫像: 「所畫天主,乃一小兒,一婦人抱之,曰天母。畫以銅板為楨,而塗五彩於上,其貌如生,儼然隱起楨上,臉之凹凸處,正視與生人不殊。人問畫何以致此?答曰『中國畫但畫陽不畫陰,故看之人面軀正平,無凹凸相。吾國畫兼陰與陽寫之,故面有高下,而手臂皆輪圓耳。」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據稱為第一位中國籍的西洋畫畫家游文輝,曾於1610年為利瑪竇作一幅油畫肖像,現存於羅馬耶穌會總會院檔案館,應該是最早中國人所作存世油畫。在對中國畫的影響方面,明代有些本土畫家受西洋畫影響而在人物與肖像畫方面產生了一些新的變化,例如曾鯨等畫家。除肖像畫之外,亦有研究者認為代表文人畫主流的山水畫也受到西畫東漸的影響,如吳彬、樊圻、龔賢、吳歷等居住於南京的山水畫家的作品,在透視和光影處理等方面與西畫有某些近似之處。 在明代製墨大師程君房的木刻版畫作品《程氏墨苑》的第六卷中,有四幅天主教西洋銅版畫「寶像圖」,分別為《信而步海,疑而即沉》、《二徒聞實,即舍虛空》、《淫色穢氣,自速天火》和《天主圖》,是中國美術史上首次中西方圖譜出現在同一本書。這些聖像畫的原圖是在1605年由利瑪竇提供,由中國畫家繪製,前兩幅和第四幅出自(Anthony Wierix)的版畫,第三幅出自(Crispin de Pas)之手。利瑪竇為前三幅撰寫圖註,以直觀傳達聖經故事,便於人們理解。 關於中國的評價 對中國的讚揚 进入了中国的利玛窦对中华文化非常称赞:除了还没有沐浴“我们神圣的天主教信仰”之外,“中国的伟大乃是举世无双的”“中国不仅是一个王国,中国其实就是一个世界。”他感叹“柏拉图在《理想国》中作为理论叙述的理想,在中国已被付诸实践。”而且他还发现中国人非常博学,“医学、自然科学、数学、天文学都十分精通。”但是他也发现“在中国人之间科学不大成为研究对象。”。 對中國的批評 利玛窦在晚年的回忆录《利瑪竇中國札記》中又有着不同的记载: 利玛窦规矩 利玛窦容許中國教徒繼續傳統的祭天、祭祖、祭孔。利玛窦主張以「天主」稱呼天主教的「神」(拉丁文:Deus;意即「天地萬物的創造者」);他認為中國傳統的「天」和「上帝」本質上與天主教所說的「唯一真神」並無分別。而祭祀祖先與孔子,這些只屬追思先人與緬懷哲人的儀式,與信仰並無甚麼干涉;只要不摻入許願、崇拜、祈禱等成分,本質上並沒有違反天主教教義。利玛窦的傳教策略和方式,一直為之後到中國傳教的耶穌會士所遵從,是為「利玛窦規矩」。 康熙时代,道明会传教士为了排挤耶稣会传教士在中国傳教,向教宗申诉利玛窦等人允许中国教徒崇拜祖先,违背了天主教教义。道明会传教士建議教宗派特使到中国晋见康熙帝,要求更改利玛窦规矩以排除容許中國傳統的傳教方式,和康熙争辩。康熙认为「不可理喻」,強令傳教士遵從,否則逐回。此即中国礼仪之争事件。而祭祖敬孔的禁令直到数百年後的1939年12月8日由教宗庇護十二世废除,这也侧面显示出了利玛窦对中国文化的了解。 作品 《天主实录》:利玛窦翻译了罗明坚编《新编西竺国天主实录》。起名为《天主实义》,亦名《天学实录》。这本书第一次系统地向中国人论证了上帝的存在、人的灵魂不朽大异禽兽和死后必有天堂地狱之赏罚,报世人所为善恶的天主教教义。《天主实义》亦是最早把星期制度引进中国的。《天学实义》後來被乾隆皇帝收錄在四庫全書中,並有蒙、滿、朝鮮、越南及日文譯本。 《几何原本》(译本):利玛窦与徐光启合译了欧几里得《几何原本》的前六卷。利玛窦使用《几何原本》是他在罗马学院学习用的课本,由利玛窦的恩师——当时欧洲著名的数学家克拉维乌斯神父整理编纂。克拉维乌斯神父在原本後又增添了两卷注释,总共十五卷。 《坤舆万国全图》:世界地图。 《西字奇迹》:(今改名《明末罗马字注音文章》),是中国汉字拉丁化道路之始。 《二十五言》:该作系从罗马哲学家爱比克泰德的《手册》翻译而出,反映了后期斯多亚派哲学的观点。 《畸人十篇》:利玛窦同十位中国士大夫的对话集。 《交友论》:收入了古罗马西塞罗入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大师爱拉斯谟等人论友谊的格言上百则。也有利玛窦根据他对中国人的思想了解而编写的。这是利玛窦所写的第一部华文著作。 《西國記法》:一本介绍利玛窦本人如何能有過目不忘的能力的书。 《辯學遺牘》:1635年出版,收錄了利瑪竇以天主教觀點與明末淨土宗袾宏和其門生虞淳熙的佛教觀點交流的信件。 《同文算指》:介紹歐洲算術,根據克拉乌維斯所著的《實用算術概論》(,1583年)譯成。內容由基本四則運算、分數至比例、開方、正弦餘弦等三角幾何。由李之藻筆錄,清朝時錄入四庫全書。 《測量法義》:關於應用幾何、測量,由徐光啟筆錄,附《勾股義》。 《圜容較義》:李之藻筆錄。 《渾蓋通憲圖說》:天文學知識,李之藻筆錄。 此外,他还写过或参与写过《西琴八曲》、《齋旨》、《乾坤體義》等著作。 屏風繪畫《野墅平林圖》據傳為其作品,現藏遼寧省博物館。 利玛窦用意大利文写的日记后经比利时耶稣会士金尼阁整理翻译为拉丁文,出版於1615年,取名《基督教远征中国史》,汉译名为《利玛窦中国札记》。 1910年,汾屠立神父()将耶稣会罗马档案馆中发现的利玛窦意大利语原文手稿同其他书稿以题名《利玛窦神父历史著作集》()刊行,共上下两卷。1942年,德礼贤神父()将其编入《利玛窦全集》()。 评价 正面评价 长期以来,西方许多人,尤其是天主教徒将他视为令人景仰的,“诱导异教徒皈依”的传教士。而东方却将他视为促进东西方交流的科学家。这种评价主要是因为他向东亚地区传播了西方的几何学、地理学知识,以及人文主义和天主教的观点,同时他又向西方介绍了中国文化。也因此,有人将他视为一位汉学家。徐光启在《刻几何原本序》中阐述利玛窦的学问时说:“顾惟先生之学,略有三种:大者修身事天;小者格物穷理;物理之一端别为象数……而余乃亟传其小者”。 教宗若望保祿二世在《利瑪竇到北京四百週年國際學術研討會致詞》中对利玛窦的评价可以代表天主教会的观点: 《利玛窦传》一书的日本作者平川佑弘称利玛窦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位集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诸种学艺,和中国四书五经等古典学问于一身的巨人。”他还将利玛窦看作是“地球上出现的第一位‘世界公民’()”。(中文版序言) 美国《生活》杂志亦将他评为公元第二千年内(1000年-1999年)最有影响力的百名人物中的一员。 2022年12月18日,據圣座《梵蒂岡新聞網》報導,教宗方濟各17日同意將耶穌會士利瑪竇神父宣布為可敬者。教宗還表示,利瑪竇神父“是首批在中國與西方之間搭建友誼橋樑的人之一,在中國的環境中實施了一套基督信仰訊息本地化的模式。這模式至今仍然管用”。 负面评价 對於日後康熙帝禁止天主教在华傳教活動,利馬竇的傳教手法亦要負上部份責任。故日本學者中村久次郎在《利玛窦传》一書中說:「以基督教之本義密觀之,利氏之調和法,乃功過相半。」 紀念 利瑪竇宿舍,又稱利瑪竇堂,是香港大學唯一的天主教男宿舍,1929年由耶穌會建立。 臺灣新北市天主教輔仁大學的「利瑪竇樓」(耶穌會所有)。 在台北、舊金山、巴黎和澳門有「利氏學社」。 参考文献 引用 来源 已故教宗若望保祿二世在利瑪竇到北京四百週年國際學術研討會上的致詞:http://www.cathlinks.org/ricci400.htm,2001年10月24日 平川佑弘(日本)著,劉岸偉、徐一平 譯:《利玛窦传》,光明日报出版社,1999年. ISBN | 如今公墓东边墓碑数十块。西边有墓碑三块:面向墓穴,中间为利玛窦,左右首分别为汤若望、南怀仁。利玛窦的墓碑上刻着“耶稣会士利公之墓”,拉丁文、漢文並列: 成就 傳播西學 中国在唐朝時曾一度流行基督教的聶斯脫里派(景教),元朝时天主教进入中国,但是到了明朝建立以後,中國基本上已沒有基督徒。利玛窦可以说是天主教在中国传教的开创者之一。他成功在北京覲見皇帝,而且在士大夫中建立良好聲譽和關係,開啟了日後其他傳教士進入中國之門,而且也开创了日后200多年传教士在中国的活动方式:一方面用汉语传播基督宗教,利玛窦本人更穿著中國士大夫服飾;另一方面用自然科学知识来博取中国人的好感。 西方科學及哲學 利瑪竇的《乾坤體義》是傳教士們第一本關於西方天文學的著作,他初步介紹了托勒密的「九重天說」、亞里士多德的「四元行論」。利瑪竇也製作過天球儀、地球儀、日晷、象限儀、紀限儀等天文儀器,作為禮物送給中國的達官文人。 帶著西學而來的利玛窦開展了晚明以來士大夫學習西學的風氣。由明萬曆至清順治年間,一共有一百五十餘種的西方書籍翻譯成中文。 利玛窦撰写的《天主实录》以及和徐光启等人翻译的欧几里得《几何原本》等书不仅带给中国许多先进的科学知识和哲学思想,而且许多中文词汇,例如点、线、面、平面、曲线、曲面、直角、钝角、锐角、垂线、平行线、对角线、三角形、四边形、多边形、圆心、外切、几何、星期等等辭彙就是由他们创造并沿用至今。 地圖與地球儀 利玛窦制作的世界地图《坤舆万国全图》是中国历史上現存最早有完整經緯線的世界地圖,在中国先后被十二次刻印。而且问世后不久,在江户时代前期也被介绍到了日本。该地图使得日本人传统的崇拜中華的“慕夏”观念因此发生根本性的变化。对日本地理学的发展,有着很重要的影响。北极、南极、地中海、日本海等词汇皆出於此地图。至今,日本仍称17世纪至18世纪的地图为利玛窦系地图。 利瑪竇對當時荷蘭製圖學派成果的掌握主要以奧特里烏斯的《寰宇全圖》、麥卡托父子的世界地圖、普朗修斯於1592年與1594年製作的世界圖與東西兩半球圖為主,其中又尤其深受《寰宇全圖》影響。 利瑪竇親自參與繪製的世界地圖刻本共有六部,現僅存兩部,一是1602年北京版《坤輿萬國全圖》,二是《兩儀玄覽圖》。 利瑪竇所繪地圖目前考證如下: 1584年,在肇慶繪製的第一幅世界地圖。原圖已佚,也見不到摹本。時任應天巡撫的趙可懷曾將此圖刻在蘇州姑蘇驛的石頭上(已不存在),題為《山海輿地圖》。(劉承范《利瑪傳》稱此圖為《大瀛全圖》) 1595~1598年,根據利瑪竇本人記述,在南昌繪製多種世界地圖,如《世界圖誌》、《世界圖記》等。原圖都已佚失,只有《輿地山海全圖》的摹本保存在章潢《圖書編》。 1600年,在南京繪製的《山海輿地全圖》。原圖已佚,但摹本保存在馮應京的《月令廣義》及王圻的《三才圖會》中。 1602年,在北京繪製的《坤輿萬國全圖》。有多種版本保存至今。 1603年,在北京繪製的《兩儀玄覽圖》。有兩幅保存至今。分別收藏於中國遼寧博物館與韓國崇實大學韓國基督教博物館。 約1603-1604年,在北京繪製的地球東西兩半球圖。利瑪竇稱之為「世界輿地兩小圖( doi mappamondi piccoli)」。此圖原刻本已佚,摹本保存在程百二所編的《方輿勝略》。 利瑪竇製作了中國第一個西洋地球儀來宣傳地圓說 。《明史 · 天文志》卷二十五記載 「萬歷中 ,西洋人利瑪竇制渾儀 、天球 、地球等器 。」 繪畫 利瑪竇是早期將油畫、銅版畫等西洋畫引進中國的傳教士,他在萬曆二十八年(1600年)上書神宗:謹以天主像一幅,天主母像二幅,天主經一本,珍珠鑲嵌十字架一座,報時鐘二架,萬國圖誌一冊,雅琴一張,奉獻於御前,物雖不腆,然從極西貢來,差足異耳。其中「天主像一幅,天主母像二幅」即為油畫,而此種基於寫實的西洋畫風使皇帝及大臣們驚訝不已。徐光啟見到聖母畫像深受觸動,如他所說:「入堂宇,觀聖母像一,心神若接,默感潛浮。」,顧啟元在《客座贅語》談到利瑪竇的聖母畫像: 「所畫天主,乃一小兒,一婦人抱之,曰天母。畫以銅板為楨,而塗五彩於上,其貌如生,儼然隱起楨上,臉之凹凸處,正視與生人不殊。人問畫何以致此?答曰『中國畫但畫陽不畫陰,故看之人面軀正平,無凹凸相。吾國畫兼陰與陽寫之,故面有高下,而手臂皆輪圓耳。」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據稱為第一位中國籍的西洋畫畫家游文輝,曾於1610年為利瑪竇作一幅油畫肖像,現存於羅馬耶穌會總會院檔案館,應該是最早中國人所作存世油畫。在對中國畫的影響方面,明代有些本土畫家受西洋畫影響而在人物與肖像畫方面產生了一些新的變化,例如曾鯨等畫家。除肖像畫之外,亦有研究者認為代表文人畫主流的山水畫也受到西畫東漸的影響,如吳彬、樊圻、龔賢、吳歷等居住於南京的山水畫家的作品,在透視和光影處理等方面與西畫有某些近似之處。 在明代製墨大師程君房的木刻版畫作品《程氏墨苑》的第六卷中,有四幅天主教西洋銅版畫「寶像圖」,分別為《信而步海,疑而即沉》、《二徒聞實,即舍虛空》、《淫色穢氣,自速天火》和《天主圖》,是中國美術史上首次中西方圖譜出現在同一本書。這些聖像畫的原圖是在1605年由利瑪竇提供,由中國畫家繪製,前兩幅和第四幅出自(Anthony Wierix)的版畫,第三幅出自(Crispin de Pas)之手。利瑪竇為前三幅撰寫圖註,以直觀傳達聖經故事,便於人們理解。 關於中國的評價 對中國的讚揚 进入了中国的利玛窦对中华文化非常称赞:除了还没有沐浴“我们神圣的天主教信仰”之外,“中国的伟大乃是举世无双的”“中国不仅是一个王国,中国其实就是一个世界。”他感叹“柏拉图在《理想国》中作为理论叙述的理想,在中国已被付诸实践。”而且他还发现中国人非常博学,“医学、自然科学、数学、天文学都十分精通。”但是他也发现“在中国人之间科学不大成为研究对象。”。 對中國的批評 利玛窦在晚年的回忆录《利瑪竇中國札記》中又有着不同的记载: 利玛窦规矩 利玛窦容許中國教徒繼續傳統的祭天、祭祖、祭孔。利玛窦主張以「天主」稱呼天主教的「神」(拉丁文:Deus;意即「天地萬物的創造者」);他認為中國傳統的「天」和「上帝」本質上與天主教所說的「唯一真神」並無分別。而祭祀祖先與孔子,這些只屬追思先人與緬懷哲人的儀式,與信仰並無甚麼干涉;只要不摻入許願、崇拜、祈禱等成分,本質上並沒有違反天主教教義。利玛窦的傳教策略和方式,一直為之後到中國傳教的耶穌會士所遵從,是為「利玛窦規矩」。 康熙时代,道明会传教士为了排挤耶稣会传教士在中国傳教,向教宗申诉利玛窦等人允许中国教徒崇拜祖先,违背了天主教教义。道明会传教士建議教宗派特使到中国晋见康熙帝,要求更改利玛窦规矩以排除容許中國傳統的傳教方式,和康熙争辩。康熙认为「不可理喻」,強令傳教士遵從,否則逐回。此即中国礼仪之争事件。而祭祖敬孔的禁令直到数百年後的1939年12月8日由教宗庇護十二世废除,这也侧面显示出了利玛窦对中国文化的了解。 作品 《天主实录》:利玛窦翻译了罗明坚编《新编西竺国天主实录》。起名为《天主实义》,亦名《天学实录》。这本书第一次系统地向中国人论证了上帝的存在、人的灵魂不朽大异禽兽和死后必有天堂地狱之赏罚,报世人所为善恶的天主教教义。《天主实义》亦是最早把星期制度引进中国的。《天学实义》後來被乾隆皇帝收錄在四庫全書中,並有蒙、滿、朝鮮、越南及日文譯本。 《几何原本》(译本):利玛窦与徐光启合译了欧几里得《几何原本》的前六卷。利玛窦使用《几何原本》是他在罗马学院学习用的课本,由利玛窦的恩师——当时欧洲著名的数学家克拉维乌斯神父整理编纂。克拉维乌斯神父在原本後又增添了两卷注释,总共十五卷。 《坤舆万国全图》:世界地图。 《西字奇迹》:(今改名《明末罗马字注音文章》),是中国汉字拉丁化道路之始。 《二十五言》:该作系从罗马哲学家爱比克泰德的《手册》翻译而出,反映了后期斯多亚派哲学的观点。 《畸人十篇》:利玛窦同十位中国士大夫的对话集。 《交友论》:收入了古罗马西塞罗入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大师爱拉斯谟等人论友谊的格言上百则。也有利玛窦根据他对中国人的思想了解而编写的。这是利玛窦所写的第一部华文著作。 《西國記法》:一本介绍利玛窦本人如何能有過目不忘的能力的书。 《辯學遺牘》:1635年出版,收錄了利瑪竇以天主教觀點與明末淨土宗袾宏和其門生虞淳熙的佛教觀點交流的信件。 《同文算指》:介紹歐洲算術,根據克拉乌維斯所著的《實用算術概論》(,1583年)譯成。內容由基本四則運算、分數至比例、開方、正弦餘弦等三角幾何。由李之藻筆錄,清朝時錄入四庫全書。 《測量法義》:關於應用幾何、測量,由徐光啟筆錄,附《勾股義》。 《圜容較義》:李之藻筆錄。 《渾蓋通憲圖說》:天文學知識,李之藻筆錄。 此外,他还写过或参与写过《西琴八曲》、《齋旨》、《乾坤體義》等著作。 屏風繪畫《野墅平林圖》據傳為其作品,現藏遼寧省博物館。 利玛窦用意大利文写的日记后经比利时耶稣会士金尼阁整理翻译为拉丁文,出版於1615年,取名《基督教远征中国史》,汉译名为《利玛窦中国札记》。 1910年,汾屠立神父()将耶稣会罗马档案馆中发现的利玛窦意大利语原文手稿同其他书稿以题名《利玛窦神父历史著作集》()刊行,共上下两卷。1942年,德礼贤神父()将其编入《利玛窦全集》()。 |
阿兹特克:維齊洛波奇特利 印加帝國:印地 婆羅門教:蘇利耶 佛教:日天、大日如來(與太陽相關)、阿彌陀佛(與太陽相關) 道教:太陽星君 | (羅馬神話)、阿波罗 波斯神话:密特拉 先秦楚國神話:東君 中国神话和朝鮮:羲和(女神)、金乌 日本神话:天照大神(女神) |
巩膜病 晶状体病:白内障 青光眼 葡萄膜病:葡萄膜炎、原田病 玻璃体病:飛蚊症 视网膜病 视神经病 斜视與弱视 眼眶病 眼外伤 全身疾病的眼部表现 | 眼外伤 全身疾病的眼部表现 眼手术学:白内障手术、眼球摘除术 眼科急症:急性闭角型青光眼、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眼外伤 眼科分類 眼解剖:晶体 眼胚胎学 眼生理学 眼遗传学 眼科药物 眼科检查:波阵面像差 眼部症状 眼部体征:角膜后沉积物 参看 |
结膜炎的体徵 乳头增生 结膜乳头增生,位于睑结膜,在结膜表面出现红色的乳头状突起,中心有毛细血管,如同车轮状散开,量多且较小的时候,如同天鹅绒。是由于结膜上皮过度增生和白细胞浸润造成。 巨乳头 其直径大于1毫米,是由于附着在结膜上皮到睑板和到下面角膜缘部球结膜区的锚状隔崩解造成的。 滤泡形成 滤泡,位于睑结膜或者穹隆结膜,前者较小,后者大而且可以呈圆形或者不规则形。直径0.5-2.0mm,中央无毛细血管,血管在其周边绕行。是由于淋巴细胞聚集而形成。对于儿童和年轻人,正常情况下也可能在颞下方的穹隆部结膜见到凸起的滤泡。 參見 角膜炎 紅眼症(傳染性結膜炎)的病徴和成因 參考資料 外部链接 | 結膜炎(,亦称Pink Eye),俗稱红眼儿病,是一種發生在結膜的炎症,也會發生在眼瞼內側表面,會讓眼睛泛紅或帶有粉紅色,可能會很癢、疼痛、有灼熱感或搔癢感,罹患結膜炎的病眼可能會泛淚、早上醒來時睜不開,或是鞏膜浮腫,病例常見因過敏而搔癢,患者可能單眼或雙眼都罹患結膜炎。 常見肇因於感染病原細菌後引起的病毒性疾病,病毒感染的其他症狀可能和普通感冒的症狀一起出現,病毒和細菌病例都很容易傳染開來。對花瓣或動物毛髮過敏也是一個常見的成因。通常是基於病徵與症狀來做確診,偶爾會需要將分泌物檢體送。 洗手可以預防一部分的結膜炎,治療的方式需依潛在成因爲準,大部分的病毒感染病例中,並沒有特定的治療方法;隱形眼鏡使用者及淋病或披衣菌感染患者如果罹患結膜炎,必須接受治療。會過敏的患者可以使用抗組織胺藥或治療。 在美國,每年約有 300 萬到 600 |
中国医学家 第一屆立法院正選候補立法委員 | 沪江大学校友 中国医学家 第一屆立法院正選候補立法委員 |
白塔寺院区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在西城区阜成门内大街133号的老院址如今是西城区文物保护单位。该建筑坐北朝南,为钢筋混凝土结构,是典型的美国式医院建筑。该建筑东西长80米,最宽处为27米,平面呈对称展翅蝴蝶状,砖柱式立面装饰,前楼窗户起拱,有平拱以及圆弧拱。中部向前突出,东西两端是燕尾式,该楼背后为三个短翼。原来有《创建中央医院记》石碑。1946年,在主楼两翼各加建了一层病房,1953年又将主楼背后的两个短翼扩建为三层楼。原主楼是地上四层,带地下室。1980年代,主楼在维修时发生火灾,烧毁一层,故改为如今的地上三层。 西直门院区 西直门院区位于西城区西直门南大街11号,是1991年建立的,建筑面积6万余平方米,床位690张。 清河院区 | 北院区(已失效) 2015年年末开工的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北院区位于昌平区回龙观镇1818街区(与京藏高速和北京地铁13号线相邻),占地面积5.43公顷,建筑面积14万余平方米,计划设立800张床位,目前为积水潭医院(回龙观院区)。 通州院区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通州院区位于漷城西一路与漷马路交叉口,总建筑面积为119888平方米,由医疗主楼和行政科研楼两栋单体工程组成,计划设立800张床位。通州院区将设立创伤急救中心、妇产生殖产前诊疗中心、肿瘤放化疗生物治疗中心三大中心。通州院区于2020年10月底完工。 参考文献 外部链接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大众版 B |
大年也稱為柏拉圖年或歲差年,是春分點完整的繞行黃道一周所經歷的時間,長度大約是25,800年,因為歲差的數值會改變,所以無法計算出準確的時間長度。 銀河年 銀河年(GY),也稱為宇宙年,是太陽系在軌道上繞著銀河系中心公轉一周的時間,估計在2.25億至2.5億“地球年”之間。 年與日的長度變化 一天文年的確切長度會隨著時間而改變,變動的主要來源有: 春分點的進動(歲差)改變了天文事件對應於地球軌道拱點的關係。一些事件的移動朝向使近日點年復一年週期性的持續減少;另一些事件的移動朝向使遠日點持續的週期性增加。 月球和行星的重力影響改變了地球環繞太陽運動的固定軌道。 地球月球和太陽之間的潮汐拖曳增長了日和月,因此我們日常用平均視太陽日來測量年長,年的長度便隨著產生變化。潮汐力反過來又受到冰河期後的反彈和海平面上升的因素影響。 太陽的有效質量也因為太陽風的吹送和核心產生的能量輻射而改變,在很長的時間下也會影響到地球的軌道。 各種年長的摘要 353、354或355天——在一些陰陽合曆的曆法中平年的長度。 354.37天——在陰曆中,12個月,一年的平均長度。 365天——陽曆平年的長度。 365.24219天——在2000年前後,一回歸年的平均長度。 365.2424天——分點年的長度。 365.2425天——格里曆一年的平均長度。 365.25天——儒略曆一年的平均長度。 365.2564天——一恆星年的長度。 366天——陽曆閏年的長度。 383、384或385天——在陰陽合曆的曆法中閏年的長度。 383.9天——13個陰曆月,是一些陰阳曆閏年的平均長度。在格里曆一年的平均長度是365.2425天=52.1775星期,8,765.82時=525,949.2分=31,556,952秒(平太陽,不是公制)。 平年是365天=8,760時=525,600分=31,536,000秒。 閏年是366天=8,784時=527,040分=31,622,400秒。 容易記住的概略秒數是一年有×107秒。 格里曆在400年的週期中有146,097天,恰好是20,871星期。 可以參考格里曆的數值。 符號 年是一個時間單位,但還沒有一個廣為大家接受的統一符號來表示年。國際單位制中沒有年的建議符號,NIST SP811和ISO 80000-3:2006建議依拉丁文的annus,用符號a來表示一年。在英文中亦常會使用「y」或是「yr」的簡稱,尤其是在地质学或是古生物学的領域中,而衍生的「ka」、「Ma」、「Ba」或「kyr」、「myr」和「byr」分別對應千年、百萬年及十億年,也常用來標示過去到現在經過的時間。 參考資料 相關條目 曆法 曆法列表 百萬秒 人年 日行跡 外部链接 确定年从月,日,星期几 N | 季節年 季節年是季節性的事件重複再現的時間間隔,例如:河水的氾濫、特定一種鳥類的遷徙、某種植物的開花、第一次的結霜,或是某種運動時間表的起點。所有這些事件在每一年的變化可能會超過一個月的時間。 學年 學年是參考每一年學生上學或學院開學的期間。 學年有各種不同的分割法,在世界各國最常見的分割法有兩種。 有些地區的學校將學年分為日數大約相同的三部份,或多或少的與秋季、冬季和春季相符合。一些短期的暑期班通常不屬於正規的學年之內,學生的出席是依據一種自願或是選擇。 其他地區的學校將學年分為兩部份,上學期(8月至12月或翌年1月)和下學期(2月至7月)。 中華民國採用一學年兩學期的制度,在兩個學期之間以寒假(包含春節)分割,並以暑假作為學年的銜接。寒暑假期間也會開一些短期班,雖然不屬於正規的學年之內,也採用自願或是選擇參加,但在升學競爭下學生幾乎都會參加,有些學校甚至會非法強迫學生參加。在過去曾於3月29日至4月5日之間有長約一週的春假,但因周休二日的實施已經取消。 中國大陸也採用相似的學年,不過在上學期的十月一日有一週的假期。(原本下學期的五月一日還有一週的假期,自2008年起取消) 在南半球方面,學年和曆年大致上是一致的,所以學年就直接參照曆年。 天文學的年 儒略年 儒略年常用於年文和其他科學上,單位長度被明確的定為365.25日,一日为86400秒。在不同的科學上常以符號"a"(源自於拉丁文的annus, annata)連貫上下文以表示此長度為單位的年。用於天文計算上的儒略世紀為36525日,儒略千年為365250日。基本上,儒略曆被用於精確的指出日期的間隔(不是真實的年),因為在很長的時間間隔上,日期的陳述是很不方便和不能憑直覺判斷的。用於距離上的光年,也以儒略年作為計算的單位。 恆星年 恆星年是參考一個固定不變的架構(好比一顆恆星),地球在軌道上完整的公轉一圈的時間。這段期間是公制中的365.2563051日(使用J2000.0曆元,=2000年1月1日12:00:00地球時(TT),365天6小時9分9秒,),而日的平均長度是公制中的86,400秒。 回歸年 回歸年是以黃道(地球軌道所在的平面)和赤道(垂直地球自轉軸的平面)的交點作為參考的架構,地球完成環繞一周的時間。由於分點歲差的緣故,這個架構相對於恆星會在黃道上緩慢的西行(周期約26,000回歸年),結果是地球會在完成相對於恆星是固定的完整恆星年軌道之前先完成回歸年的軌道,因此回歸年比恆星年短。回歸年確實的長度與所選擇的起點有關:例如分點年是從春分點回到春分點。 使用J2000.0曆元,平回歸年(對黃道上所有的點)的長度是: 365.242199174天(365日5小時48分46秒)。 遊走年 遊走年(英文稱為vague year,來自於拉丁文的annus vagus,又作wandering year)是在曆法中取最接近回歸年的整數,以365天做為一年,而沒有固定的置閏措施,這會造成與回歸年之間的誤差,使季節逐漸偏離。使用遊走年的曆法又稱為,以古埃及曆法為例,一個基本的遊走年會分成天數皆為30日的12個月份,再補上另外的五天(epagomenal days)。使用遊走年的曆法包括古埃及曆、伊朗的瑣羅亞斯德教曆、亞美尼亞曆、以及中部美洲文明所使用的曆法,如馬雅的哈布曆與阿茲特克的太陽曆。 近點年 近點年是地球連續兩次經過近日點的時間間隔。由於地球的軌道是橢圓形,所以有近日點和遠日點兩個特殊的拱點。在2000年,地球於1月2日通過近日點,在7月2日通過遠日點。由於其他行星的重力擾動,地球軌道的形狀和方向不是固定的,拱點相對於恆星會緩慢的移動,導致近點年比恆星年長了一點,橢圓形改變的週期約為112,000年。近點年也比回歸年長(曆法上曾企圖追蹤),橢圓相對於春分點的公轉週期約21,000年,經歷這一段時間近日點與春分點會回到相同的相對位置(在曆法上的季節又能完全相同的對應)。 使用J2000.0曆元,近點年的平均長度是: 365.259 635 864天(365日6小時13分52秒)。 龍之年 龍之年或食年是從地球上觀察,太陽再回到黃道與白道上相同交點的週期。這個週期與日月食的發生連結在一起:只有太陽與月球都在交點附近時才能發生日食或月食,所以每相隔半個食年就會在一個月的期間內會發生食,因此一個食年有兩個食季。使用J2000.0曆元,食年的平均長度是: 346.620075883天(346日14小時52分54秒)。 將這個週期擴充成月球的升交點繞行黃道一周的時間,就是月球的交點逆行週期: 18.612815932年(6798.331019天,使用J2000.0曆元)。 滿月週期年(Fumocy) 滿月週期年(full moon cycle)或略稱為福摩西(fumocy)是由地球上觀察滿月再次出現在近地點的週期,可以看見一年中最大的滿月。此一週期相當於14個朔望月: 411.784 430 29天(411日18小時49分34秒,使用J2000.0曆元)。 偕日升年 偕日升年是同一顆恆星再度偕日升的週期,除掉恆星的自行與分點歲差的影響之後等同於恆星年。(具體的實例:在古希臘時代可以在地中海看見的南十字星座,現在卻常年在地平線下。) 天狼星年 |
(詩論、文藝隨筆集) 1962,北京;重編本,1979,四川人民 憶向陽 (舊體詩集) 1978,北京人民 今昔吟 (詩集) 1979,山東人民 懷人集 (散文集) 1980,上海文藝 友聲集 (舊體詩詞集) 與程光銳、劉征合集,1980,雲南人民 詩與生活 (散文集) 1981,四川人民;1982,香港三聯 甘苦寸心知 (散文集) 1982,四川人民 臧克家長詩選 1982,山東人民 臧克家散文小說集 (上下冊) 1982,長江 青柯小朵集 (散文集) 1984,花城 落照紅 (詩集) 1984,花城 臧克家集外詩集 馮光廉、劉增人編,1984,陝西人民 克家論詩 (詩論、文藝隨筆集) 吳嘉編,1985,文化藝術 鄉土情深 (詩文集) 1985,山東大學出版社 臧克家文集 (1—3卷) 1985,山東文藝 (未出齊) 臧克家 (中國現代作家選集) 1987,香港三聯 臧克家抒情散文選 1988,湖南文藝 臧克家舊題詩稿 1988,武漢出版社 臧克家序跋選 1989,青島出版社 臧克家古典詩文欣賞集 1990,北京出版社 放歌新歲月 1991,重慶出版社 臧克家全集 2002,時代文藝出版社 臧克家回憶錄 2004,中國工人出版社 編輯書目 創造詩叢 (12本) 主編,1947,星群 中國新詩選 (1919—1949) 編選,1956,中青 毛澤東詩詞鑒賞 1990,主編,河北人民出版社 研究資料書目 臧克家評傳 (張惠紅) 1987,能源出版社 臧克家作品欣賞 (劉增人、馮光廉) 1988,廣西教育出版社 文學地位 臧克家著名詩篇《答客問》,曾入選香港中學的中文課程。其他著作有《烙印》、《罪惡的黑手》、《自己的寫照》、《運河》、《從軍行》、《泥淖集》、《淮上吟》、《鳴咽的雲煙》、《泥土的歌》等詩集和長詩《古樹的花朵》,又創作了小說集《掛紅》,散文集《磨不掉的印象》等,而他為紀念魯迅而作的《有的人》更是膾炙人口。另外先生編了一本《毛澤東詩詞欣賞》,收入冰心、趙樸初、唐弢、郭風、周振甫、劉白羽等名家手筆,曾獲「全國優秀暢銷書獎」。 参考文献 外部链接 中国诗歌库 臧克家诗选 Ke克家 诸城人 国立山东大学教授 中華人民共和國詩人 | 1948,耕耘出版社 臧克家詩選 1954,作家;重編本,1956,增訂本,1978,1986,人文 在文藝學習的道路上 (文藝隨筆集) 1955,新文藝;新版,1962 毛主席詩詞十八首講解 (後改名《毛主席詩詞講解》) 周振甫注釋,1957,中青 雜花集 (散文、雜文集) 1958,北京 一顆新星 (詩集) 1958,作家 春風集 (詩集) 1959,作家 李大釗 (傳記長詩) 1959,作家 歡呼集 (建國十周年詩選集) 1959,人文 給少年的詩 1961,上海少兒 凱旋 (詩集) 1962,作家 學詩斷想 (詩論、文藝隨筆集) 1962,北京;重編本,1979,四川人民 憶向陽 (舊體詩集) 1978,北京人民 今昔吟 (詩集) 1979,山東人民 懷人集 (散文集) 1980,上海文藝 友聲集 (舊體詩詞集) 與程光銳、劉征合集,1980,雲南人民 詩與生活 (散文集) 1981,四川人民;1982,香港三聯 甘苦寸心知 (散文集) 1982,四川人民 臧克家長詩選 1982,山東人民 臧克家散文小說集 (上下冊) 1982,長江 青柯小朵集 (散文集) 1984,花城 落照紅 (詩集) 1984,花城 臧克家集外詩集 馮光廉、劉增人編,1984,陝西人民 克家論詩 (詩論、文藝隨筆集) 吳嘉編,1985,文化藝術 鄉土情深 (詩文集) |
漢姓,指的是漢民族或其他民族採用的漢族姓氏或漢族風格姓氏(漢風或漢化的姓氏)。漢姓一般由一個漢字組成(單姓),也有少部分以兩個或以上漢字組成(複姓)。漢民族的傳統姓名系統(漢名)中包括姓、氏、名、字、號等(現在一般人只有姓與名,部分人或會使用化名、筆名、網名等)。 少数民族姓氏 汉族的姓氏,也和少数民族的姓氏在历史上互相影响。通常少数民族进入中原後,受汉文化影響,姓氏也采用汉字。开始多是音译,大部分是三字以上的姓氏,如北魏皇室拓跋氏與清皇室的愛新覺羅。《辽史》中有叫耶律马驴者。叶隆礼的《契丹国志》稱:“契丹族本无姓氏,惟各以所居地名呼之”。 后来为了简便使用,或出於政治原因,许多少数民族改用单姓,如:北魏孝文帝孝文漢化政策,令拓跋氏改漢姓為元姓。清朝滅亡後,不少姓愛新覺羅的人改姓「金姓」。 也有少数仍維持两个字或以上的姓氏,如长孙、尉迟等。另外,少数民族汉化的同时,也创造了一些新姓氏,就如傣族的刀姓。 滿族姓氏 滿族姓氏有愛新覺羅、伊尔根觉罗、舒舒觉罗、通颜觉罗、嘉穆瑚覺羅、西林覺羅、舒穆祿、瓜尔佳。 清亡以後滿族人多取漢姓,如金姓、王姓、范姓、艾姓、罗姓、肇姓、郎姓等。 朝鮮族姓氏 朝鮮族姓氏皆為漢式姓氏,主要有金(김)、李(리/이)、朴(박)、崔(최)、鄭(정)、姜(강)、趙(조)、尹(윤)、張(장)、姚(요)、林(림/임)、吳(오)、韓(한)、申(신)、徐(서)、權(권)、黃(황)、安(안)、宋(송)、柳(류/유)、洪(홍)。 蒙古族姓氏 大部份中國的蒙古族沒有姓氏,少部份會取漢姓。 孛儿只斤氏(也記作博尔济吉特氏,包括現在的白姓、包姓、寶姓) 兀良合氏(現在簡寫為乌或吳,郭尔罗斯前旗王爷驻京代办富格日特远祖兀良合人,本姓乌和吴,但富格日特的后代已取“富”为姓了)。 蔑儿吉骀氏(包括後來的脱脱姓)。 孟(出生在科尔沁左翼中旗的民族英雄嘎达梅林,从他先祖莫勒特图以后,开始取“莫”字为姓,谐音记作孟,所以嘎达梅林汉名叫作孟青山)。 奥鲁(後改姓為奥)。 蒙。 锡拉特(蒙古语为黄,後译成漢語黄姓)。 | 哈薩克族,塔吉克族,柯爾克孜族姓氏 同維吾爾族 藏族姓氏 藏族一般沒有姓氏。西藏1959年解放前,貴族有姓氏,如阿沛、拉鲁等既是姓氏,又是庄园的名称,班禅额尔德尼、策墨林等则是活佛的封号作姓氏。西藏和平解放後,隨著老一代西藏贵族的逐渐故去,贵族姓氏也开始随之淡出歷史。部分藏人也会有汉姓,如平措汪杰汉名闵志成,第五世嘉木样活佛汉名黄正光,而被视为藏族的白马人则普遍有汉姓,其中杨姓居多。 羌族姓氏 布 彝族姓氏 魯納婁-{于}-古母遮熟多吐母苦啊德補啊喜姓 傣族姓氏 主要有刀姓等。 苗族姓氏 自從改土歸流後,苗族人基本已改用漢姓,如今生活在東南亞的苗族由於遷出時間晚於明清改土歸流,也都有漢姓(如王寶、布兰达·宋 )。但在本族內用本族語稱呼時,多使用苗姓,例如(括號內為苗姓的漢語記音):湘西苗語:吳(代削)、龍(代哶)、麻(代卡)、石(代瓜)等。 壯族姓氏 韦(壮族第一大姓)、覃(与“秦”同音)、陆、罗、雷、莫、黄、周、李、成、马等。 京族姓氏 京族姓氏為漢式姓氏,主要有刘姓、阮姓、黎姓、李姓、黄姓、吴姓、苏姓、武姓、裴姓、曾姓、丁姓等。 畲族姓氏 主要有盘姓、钟姓、蓝姓、雷姓,其中蓝和兰通用 姓氏人口排名 姓氏数量 中国各个民族一共有多少姓氏是难以说清的。宋代《百家姓》共收录504个姓氏;明代陈士元编的《姓镌》共收录单姓、复姓3625个;1978年通过户籍和邮电部门对七大城市汉字姓氏进行统计,得2587个;1984年人民邮电出版社《中国姓氏汇编》共收集单姓、复姓5730个;王素存著《中华姓府》收集古今汉字姓氏7720个;1996年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中华姓氏大辞典》收录中国国古今各民族用汉字记录的姓氏一共有11969个。 注釋 参考文献 籍秀琴,姓氏·名字·称谓,中国历史文化知识丛书,大象出版社,1997年 ISBN 7534720109 参看 常见姓氏列表 |
基本思想 《共产党宣言》分为序言和四个部分,最后是一个简短的结论。引言首先宣布:“一个幽灵困扰着欧洲-共产主义幽灵。旧欧洲的所有力量都已结成圣盟,以驱除这一幽灵。”作者指出,世界各地的政党,包括政府政党和反对党在内,都相互推崇了“共产主义的烙印”。据此,作者推断,将被承认的权力本身就是一种权力。随后,引言劝告共产党人公开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目标,以“使这个关于共产主义幽灵的苗圃故事与党本身的宣言相遇”。 宣言的第一部分,“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阐明了唯物主义的历史观,即“迄今为止所有现存社会的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在压迫性少数派的锁下,社会一直采取被压迫多数派的形式。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工业工人阶级或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生产资料的所有者进行阶级斗争。和以前一样,这场斗争将以一场重新构造社会的革命或“竞争阶级的普遍废墟”结束。资产阶级通过“不断的生产革命和对所有社会状况的不间断的扰动”,已经成为社会上的最高阶级,取代了封建制度的所有旧有力量。资产阶级不断地利用无产阶级的劳动力,为自己创造利润并积累资本。然而,资产阶级却以此作为“自己的掘墓人”。无产阶级将不可避免地意识到自己的潜力,并通过革命推翻权力,推翻资产阶级。 第二部分“无产者和共产主义者”首先阐述了有意识的共产主义者与其余工人阶级的关系。共产党不会反对其他工人阶级政党,但与他们不同的是,它将表达普遍意愿,捍卫整个世界无产阶级的独立于所有民族的共同利益。该节继续捍卫共产主义免受各种反对,包括声称提倡公共卖淫或使人们丧失劳动能力的主张。本节最后概述了一系列短期需求,其中包括累进所得税;废除遗产和私有财产;废除童工;免费的公共教育;运输和通讯手段的国有化;通过国家银行集中信贷;扩大公有土地等-实施将导致无国籍和无阶级社会的先驱。 第三部分,“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文学”,将共产主义与当时流行的其他社会主义学说区分开来,这些学说被广泛归类为反动社会主义。保守或资产阶级社会主义(如“真正的”社会主义等);和批判空想社会主义与共产主义。尽管对竞争对手观点的谴责程度各不相同,但所有人都因提倡改良主义而未能承认工人阶级的杰出革命作用而被驳回。 宣言的最后部分“共产党与各反对党的关系”简要讨论了共产主义在十九世纪中叶特定国家(例如法国,瑞士,波兰和德国)的斗争中的立场,最后是“在资产阶级革命的前夕”,并预言世界革命将很快到来。最后,宣布与民主社会主义者结盟,大胆支持其他共产主义革命,并呼吁采取统一的国际无产阶级行动:“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 各语言译本情况 中文译本 1906年,中国近代革命家朱执信在《德意志社会革命家小传》一文中介绍了马克思、恩格斯的活动,并在该文中摘译了《共产党宣言》的部分内容。 1908年,由中国留日学生何殷震主笔的女权主义及无政府主义杂志《天义报》刊登了《共产党宣言》第一部分的译文,译者署名“民鸣”,有说法指民鸣翻译了《共产党宣言》全文,但至今未发现任何证据。 目前学术界公认最早的《共产党宣言》中文全译本是由陈望道于1920年根据英文版和日文版翻译出来的版本,并于1920年8月通过上海“社会主义研究社”出版。初版由于排版错误,误将封面书名印成“共党产宣言”,9月出版第二版时予以更正。 最早将《共产党宣言》根据德文原版翻译成中文的是成仿吾和徐冰,1938年出版,同时也是最早的中共官方翻译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共中央编译局(现已并入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推出了多个译本,此外还有多个由其他机构和个人翻译的中文译本。 俄文译本 1869年 ,第一版俄语共产党宣言在日内瓦举行。译本的作者为米哈伊尔·亚历山德罗维奇·巴枯宁,尽管译者没有列在书上。 1882年 ,格奥尔基·普列汉诺夫翻译的共产党宣言在日内瓦出版,马克思和恩格斯编写的1882年俄文版序言也随着该版本的出版首次发布。 1903年,弗拉基米尔·亚历山德罗维奇·波塞(弗拉基米尔·波塞,Vladimir Posse)翻译的《共产党宣言》俄语版出版。 1906年,瓦茨拉夫·沃罗夫斯基翻译的《共产党宣言》俄语版出版。 1932年,弗拉基米尔·阿多拉茨基(Vladimir Adoratsky)翻译的《共产党宣言》俄语版出版。 1939年,苏联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研究所《共产党宣言》的集体翻译俄语版出版 1948年 ,IMEL宣言周年纪念版发行(1939年翻译修订) 1955年,由苏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研究所编写的卡尔·马克思和弗里德里希·恩格斯“作品”(第4版)第2卷出版。该卷包括最新版本的《共产党宣言》译本。 评价与反响 《共产党宣言》对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思想家的思想产生了巨大影响,是各国共产党纲领的基本文件。 弗拉基米尔·列宁表示,“在这部作品中,以辉煌的清晰和明亮,新的世界观,一贯的唯物主义,涵盖社会生活领域,辩证法,作为最全面和最深刻的发展学说,阶级斗争理论和世界历史无产阶级的革命作用,一个新的共产主义社会的创造者”。 彼得·波斯佩洛夫院士说:“马克思和恩格斯教导全世界的无产阶级要意识到自己的力量,认识到自己作为资本主义掘墓人的伟大历史使命。代替人类更美好未来的梦想,他们把世界革命性变革的科学,资本主义死亡的历史规律和新的经济和政治制度的建立放在一起,其基础是生产资料的公有制“ 。 英國托洛茨基主義歷史學家克里斯·哈曼(Chris Harman)在2003年指出,《宣言》中的一些段落預測了對全球化的最新研究根据他志同道合的亚历克斯·卡利尼科斯(Alex Kallinikos)的说法,这是“真正的二十一世纪的宣言”。 在宣言发表150周年之际,出版了《社会主义登记册》特刊,英国哲学家彼得·奥斯本(Peter Osborne)声称《共产党宣言》是“十九世纪最有影响力的文本"。 2013年,《共产党宣言》的手稿被列入文献遗产“世界记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项目)名录,其措辞为:《共产党宣言》和《资本论》是19世纪最重要的两份出版物,至今仍具有很高的影响力。翁贝托·艾柯称《共产党宣言》是“政治雄辩的杰作”。 中国共产党中央总书记、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表示,“《共产党宣言》发表170年来,马克思主义在世界上得到广泛传播。在人类思想史上,没有一种思想理论像马克思主义那样对人类产生了如此广泛而深刻的影响。” 中共中央组织部原部长张全景表示,“《共产党宣言》是马克思主义的百科全书,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党的建设思想的集中体现。书中全面系统地阐明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特别是历史唯物主义和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揭示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趋势和途径。” | 发展 《共产党宣言》雖然是馬克思與恩格斯共同起草,但內容文字幾乎是由馬克思自己一人完成,因為馬克思比較不喜歡恩格斯有宗教色彩的一問一答的寫作方式,雖然恩格斯使用教義問答体形式撰写的《共产主义原理》是《共产党宣言》的文本基础来源之一。但無論如何,宣言內容代表馬克思與恩格斯兩人共同的觀點。《共产党宣言》从1872年到1890年间经过了多次修改。由于该文献是写给广大工人的,因此这是马克思最易阅读的文章之一。从历史上来说,这份文件为了解共产党人在他们的运动之初的动机与政策提供了很好的参照。 最初出版和默默无闻,1848年-1872年 1848 年 2 月下旬,该宣言由位于伦敦市无主教门区的利物浦街 46 号的工人教育协会 (Kommunistischer Arbeiterbildungsverein) 匿名出版。这本23页的小册子用德语写成,标题为《共产党宣言》,封面为深绿色。它被重印了三次,并在德国移民报纸《德意志伦敦人报》上连载。3月4日,在《时代报》连载开始的第二天,马克思被比利时警察驱逐出境。两周后,大约在3月20日,一千份《宣言》到达巴黎,并于4月初从那里运往德国。在 4 月至 5 月期间,文本因印刷和标点符号错误而得到纠正,马克思和恩格斯将使用这个30页的试行版本作为未来版本的《共产党宣言》的基础。 尽管《宣言》的前奏宣布“将以英语、法语、德语、意大利语、佛兰芒语和丹麦语出版”,但最初的印刷只是用德语印刷的。很快,波兰语和丹麦语的译本在伦敦出版了德文原版,到 1848 年底,瑞典语译本出版了新标题——《共产主义之声:共产党宣言》。1850 年 6 月至 11 月,乔治·朱利安·哈尼在他的宪章杂志《红色共和党人》上连载了海伦·麦克法兰的译本,《共产党宣言》首次以英文出版。她的版本开头是:“一个可怕的小妖精在整个欧洲蔓延。我们被一个幽灵所困扰,共产主义的幽灵”。对于她的翻译,兰开夏郡的麦克法兰可能咨询了恩格斯,恩格斯已经放弃了自己的英文翻译。哈尼的介绍首次揭示了《宣言》迄今为止匿名作者的身份。 1852年底科隆共产主义审判后,共产主义者同盟立即解散。 《宣言》的法文译本是在工人阶级的六月日起义被镇压之前出版的。它在1848年全欧洲革命中的影响仅限于德国,总部设在科隆的共产主义联盟及其由马克思编辑的报纸《新莱茵报》发挥了重要作用。1849 年 5 月,《新莱茵报》成立不到一年,就被迫停刊,马克思被驱逐出德国,不得不在伦敦寻求终身庇护。1851年,共产主义者同盟中央委员会的成员被普鲁士秘密警察逮捕。18个月后的1852年底,在科隆的审判中,他们被判处3-6年监禁。对恩格斯来说,革命“被1848年6月巴黎工人失败开始的反动派逼到幕后,最终在1852年11月科隆共产党人的定罪中被'依法'逐出教会”。 |
佛陀把以上这些苦归纳为“五取蘊即苦”,即五阴盛苦、五蕴炽盛苦,即指这些苦是因为五取蕴而生的。這五法称为“取蘊”,組成了執取的目標。这五取蘊的共相就是“無常、苦、空、無我”。此外,病苦是指四大五蕴之身,一旦“四大不调”,就会生出种种疾病。 集諦 集谛(samudaya),集者集起之義,集起苦因,又稱苦集諦。集是有關苦的原因。人的苦難來自永恒的生存欲,因為生死流轉永無寧日,終日擔憂。之所以有這種種痛苦,是因為有產生痛苦的根源,主要是貪、嗔、癡三毒,這就是“集諦”。造成苦的原因,粗分「貪」、「嗔」、「痴」三毒,從廣則有「十使」。推至最後,眾生的本心為「無明」所障敝。 滅諦 要想去除痛苦,就要消滅產生痛苦的原因“貪、嗔、癡”,這就是“滅諦”。佛陀还列举了这些痛苦,其中包括內六處、外六處、六識、六觸、六受、六想、六思、六愛、六尋、六伺,并提出了相应的止息。这些痛苦的止息也称为涅槃,即明集谛理,断尽烦恼业,则得解脱。 道諦 又稱為苦滅道聖諦,是說如何破解苦集,使苦不再積聚,乃至於滅壞的修行方法。必須要去修八正道,諸惡莫作,眾善奉行,這就是“道諦”。随顺趣向涅槃之道,細化為三十七道品。 四聖諦三轉十二行 四聖諦分為三轉十二行: 初轉四行:知苦;觀察到苦的集起之因;知道苦的集起之因,而知苦的因若滅去則苦能滅去;知道苦的集起之因,從而發展出滅苦的方法。 二轉四行:對苦更深入了解;對苦因更深入了解;已經有些許的苦,因為執行滅苦的方法後而滅去;對於滅苦方法積極的執行。 三轉四行:知道苦已不再來;苦因已消除完畢;所有苦皆滅盡;滅苦方法已經徹底執行完成。 此處的知苦和知苦因,是和十二因緣密不可分,而四聖諦三轉十二行,即為十二因緣從了解到滅盡的過程。四聖諦與十二因緣並非分開的兩種理論,是次第和內容的不同面向敘述。 四谛十六行相 北傳《集異門論》: 苦谛四相:非常(anitya)、苦(duḥkha)、空(śūnyatā)、非我(anātmaka); 集谛四相:因(hetu)、集(samudaya)、生(prabhava)、緣(pratyaya); 滅谛四相:滅(nirodha)、靜(śānta)、妙(praṇīta)、離(niḥsaraṇa); 道谛四相:道(mārga)、如(nyāya)、行(pratipad)、出(nairyāṇika)。 | 苦谛 苦谛(Dukkha):經驗向佛陀証明,一切生存是苦。生活中當然有苦有樂,但使人難以忍受的是諸行無常。生、老、病是眾生所必經的,「我」由五種物質與精神(五蘊)合組而成,只是短暫而偶然的產物,沒有持久、常住、永恒的東西。苦谛(Dukkha),由前綴的du與名詞的kha兩詞合成。“du”有惡、難、不好的、壞、困難、不舒服之義。“kha”指虛空、空間或天空之義。合在一起的dukkha 有困難、不自在、不舒服之義。 佛陀總結出人生的八大痛苦(“八苦法”):生、老、病、死、愛別離、怨憎會、求不得、五蕴熾盛。世间有情悉皆是苦,有漏皆苦,即所谓“苦諦”,是大乘佛教常用的教法,以此说明世间有情悉皆是苦,即所谓有漏皆苦。 根据南传佛教中的《长部》描述,佛陀也把“苦”分为十一种(“十一苦法”):生、老、死、愁、悲、苦、憂、惱、怨憎會、愛別離、求不得,最後概括的說“五取蘊即苦”。 生,是指六道中的各种生命的诞生、出生、入胎、再生,还有五蕴中的显现,还有眼、耳、鼻、舌、身、意等所感受、获得的内容等,都为“生”。生是许多苦的基础。 老,是指六道中的各种生命的年老、衰老、牙齿损坏、头发变白、皮肤变质、六根的成熟等各种现象。由於有情的衰老,死亡已進一步的迫近,由衰老所帶來的種種苦痛也將生起。 死,是指六道中的各种生命的死亡、灭亡、五蕴的分离等。 愁,是指由于任何不幸和苦法而引起的忧愁、哀愁、悲伤等。因为其身心苦受由自行而生,又被称为苦苦。 悲,是指因为任何不幸和苦法而引起的哭泣、悲欢、悲哀、悲痛等。 苦,是指身体的疼痛和疾病不适等。 憂,是指心身的不愉快。 惱,是指不幸或苦法所引起的生气、憔悴、绝望等。 怨憎會,是指对不喜欢的、不可爱的色、聲、香、味、觸、法,或者与那些意图不好、无意、不安分的人异同交往聚会而产生的怨憎。 愛別離,是指对喜欢的、可爱的色、聲、香、味、觸、法,或者对希望有利、有益的、快乐的、安分的人,家人、朋友或亲戚,却不能和他们在一起、交往、聚会而产生的痛苦,總說為生離死別之苦。 求不得,是指六道中的众生,对于以上的各种苦而生的诉求,希望它们不要来到、却无法实现,从此而生的痛苦。 佛陀把以上这些苦归纳为“五取蘊即苦”,即五阴盛苦、五蕴炽盛苦,即指这些苦是因为五取蕴而生的。這五法称为“取蘊”,組成了執取的目標。这五取蘊的共相就是“無常、苦、空、無我”。此外,病苦是指四大五蕴之身,一旦“四大不调”,就会生出种种疾病。 集諦 集谛(samudaya),集者集起之義,集起苦因,又稱苦集諦。集是有關苦的原因。人的苦難來自永恒的生存欲,因為生死流轉永無寧日,終日擔憂。之所以有這種種痛苦,是因為有產生痛苦的根源,主要是貪、嗔、癡三毒,這就是“集諦”。造成苦的原因,粗分「貪」、「嗔」、「痴」三毒,從廣則有「十使」。推至最後,眾生的本心為「無明」所障敝。 滅諦 要想去除痛苦,就要消滅產生痛苦的原因“貪、嗔、癡”,這就是“滅諦”。佛陀还列举了这些痛苦,其中包括內六處、外六處、六識、六觸、六受、六想、六思、六愛、六尋、六伺,并提出了相应的止息。这些痛苦的止息也称为涅槃,即明集谛理,断尽烦恼业,则得解脱。 道諦 又稱為苦滅道聖諦,是說如何破解苦集,使苦不再積聚,乃至於滅壞的修行方法。必須要去修八正道,諸惡莫作,眾善奉行,這就是“道諦”。随顺趣向涅槃之道,細化為三十七道品。 四聖諦三轉十二行 |
7月7日——栗林忠道,硫磺島戰役指揮官(逝世1945年) 8月13日———李宗仁,中华民国前任代总统(逝世1969年) 8月21日——艾米利亞諾·梅爾卡多·德爾托羅,波多黎各人,最年長的退役軍人和世界最年長者(逝世2007年) 9月16日—— 卡尔·邓尼茨,德国海军上将(逝世1980年) 朱莉·溫妮弗雷德·伯特蘭,加拿大超級人瑞(逝世2007年) 10月12日——近衛文麿,日本政治家(逝世1945年) 10月18日——陶行知,教育家(逝世1946年) 11月12日——塞思·巴恩斯·尼科尔森,美国天文学家(逝世1963年) 11月15日——埃尔温·隆美尔,德国著名陆军元帅(逝世1944年) 12月17日——胡适,学者(逝世1962年) 12月26日——亨利·米勒,美国作家(逝世1980年) | 8月13日———李宗仁,中华民国前任代总统(逝世1969年) 8月21日——艾米利亞諾·梅爾卡多·德爾托羅,波多黎各人,最年長的退役軍人和世界最年長者(逝世2007年) 9月16日—— 卡尔·邓尼茨,德国海军上将(逝世1980年) 朱莉·溫妮弗雷德·伯特蘭,加拿大超級人瑞(逝世2007年) 10月12日——近衛文麿,日本政治家(逝世1945年) 10月18日——陶行知,教育家(逝世1946年) 11月12日——塞思·巴恩斯·尼科尔森,美国天文学家(逝世1963年) 11月15日——埃尔温·隆美尔,德国著名陆军元帅(逝世1944年) 12月17日——胡适,学者(逝世1962年) 12月26日——亨利·米勒,美国作家(逝世1980年) 逝世 1年 |
評價 李鴻章曾稱讚他:「一手官印,一手算盤,亦官亦商,左右逢源。」 如果說胡雪岩是名有著官員虛銜的私營企業主,盛宣懷便是「官辦」企業、「官督商辦」企業的官方代理人。 如果以晚清三大商人胡雪岩、盛宣懷與張謇做比較:在盛宣懷和胡雪岩身上,我們看不到商人的獨立性,我們只看到商人對官場的臣服與逢迎、權力對商業的睥睨和干預。胡雪岩的發跡,因結交王有齡與左宗棠,盛宣懷則靠李鴻章門起家,每創辦一個洋務企業,盛氏「皆有虛股若干以饋鴻章,故鴻章倚之若左右手」;又通過天津商人王某,結納李蓮英,多次在慈禧面前稱讚盛宣懷忠心耿耿。然而,當商人將自己的命運跟官場權力緊緊捆綁在一起時,固然可以收割權力的超級紅利,但一旦官場重新洗牌,他們的路也就到頭了。盛宣懷當上郵傳部尚書後,因謀劃將川漢、粵漢鐵路收歸「國有」,引發四川保路運動,資政院因此要求將他「明正典刑」,最後清廷雖然沒有殺他,只將他革職,逃亡日本。站在晚清這個「歷史的拐彎處」,胡雪岩與盛宣懷顯然只是隨波逐流者,並不具備的社會關懷與政治自覺。胡與盛對公共事務的關注,只能停留在慈善捐獻的層次,張謇則自覺地致力於推動彼時國家的經濟自由、社會自治與憲政轉型。 作为晚清的官员,盛体现出一种前瞻性和实用主义精神,这是难能可贵的。盛对于中国通讯事业和教育都做出过杰出贡献。历史学家夏东元认为盛“考虑如何与洋商竞争,争回被洋人攫取的权利,加上他在反对日本侵略台湾、法国侵略战争、日本侵略朝鲜战争中的表现,说明盛宣怀明显的是一位爱国者。” 家庭 宋路霞. 盛宣怀家族[M]. 上海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 祖父盛隆(?-1867)。 父亲盛康,字勖存、旭人。庚午举人,道光二十四年甲辰科进士,二甲第六十八名。 母亲費氏,费念慈的姑母。庶母富氏。 大弟盛寯怀(椒荪),夫人張氏。 二弟盛星怀(薇荪),夫人魏氏、王氏、張氏。 三弟盛善怀(1889-?,莱荪),富氏生,夫人張锺秀。 七位夫人: 原配董舜畹(?-1878,探梅),武進前街董氏,道光十八年進士江西督糧道董似穀之女。 继室莊畹玉(1866-1927,德华),毗陵莊氏,乾隆四十五年進士莊述祖曾孫女、候選訓導莊毓瑩之女。 侧室刁玉蓉、刘氏、柳氏、秦氏、萧氏。 八子: 长子盛昌颐(字揆臣),曾出征高丽,加封二品官衔,后任湖北省德安府知府,在世四十年,媳宗氏、陳氏、沈氏、殷氏,共六房妻妾;长孙盛毓常;孙女6人,五孙女盛佩玉,孙女婿邵洵美;重孙盛承懋、盛承憲,盛承志(毕业于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潜艇设计专业),盛毓常之子。 次子盛和颐,出嗣盛寯怀,媳夏氏、丁氏。 三子盛同颐(艾臣),媳鄭氏、張氏、龔氏。 四子盛恩颐(1892-1958,泽臣),媳孙用蕙(孙宝琦长女)、贾翠华、贾凤藻、奚仪贞、金钰清、余德贞、殷四珍;孙盛毓邮(1911-?) ,孙媳任芷芳;孙盛毓度;孙盛毓凤,重孙盛品儒(James Shing,1976-)。 五子盛重颐(沣臣),原媳彭氏离婚,后媳陆琴,陈其美(英士)原妾,孙女盛鸣玉;再媳钱氏。 六子盛泰颐,出嗣盛善怀。 七子盛升颐(频臣、萍臣),原媳吕氏,吕海寰八女,离婚;後媳張秀琦。 八子盛钧颐,早殇。 八女: 长女,適嘉興姚赓韶。 次女,適同鄉馮斆乾。 三女,適無锡林志偉。 四女盛樨蕙,適邵恒,上海道邵友濂次子;外孙女邵云芝;外孙邵云龙(又名邵洵美,1906-1968),外孙媳盛佩玉;外孙邵云麒;外孙邵云麟(邵式军),外孙媳蒋冬荣,蒋百器(1878-1927,名尊簋)之女,吴启鼎的外甥女,吴锦堂的外孙女;重外孙邵立,邵云麟之子。 五女盛关颐,適台灣板橋林熊徵。 六女盛静颐,適刘俨庭,南浔刘锦藻之子。婚后感情不和,患精神病,携女儿回娘家居住。 七女盛爱颐,適庄铸九;外孫女莊元貞。 八女盛方颐,適彭震鸣,江西巨富周扶九的外孙,外孙彭国维。 后人 香港亞洲電視前執行董事盛品儒為盛宣懷直系後人,王征(又名盛承宗)為其曾孫。盛宣懷也是臺灣政商界聞人辜振甫的姑父。 延伸阅读 注释 研究書目 Albert | 航运 1872年他建议李鸿章用建造商船来提供建造兵舰的费用,被李鴻章采纳,李鴻章委任盛办理中国第一家轮船航运企业轮船招商局,这是盛办理轮船航运的开始。1873年,轮船招商局正式营业,盛宣怀担任会办,从此他开始正式成为清末洋务运动的核心人物之一,在他经营下,“招商局船只林立,怡和、太古企图独霸江上航运的气势被压下去”。 1875年李鴻章又委盛办理湖北煤铁矿务,从此盛又开始办理矿业。 1884年中法战争爆发后航运受到影响,马建忠在盛支持下将局产轮船于7月抵押给美国旗昌洋行以免中法宣战时轮船遭难,同时变现支持军费。10月他托怡和洋行拨款给在台湾的刘铭传。 电报 1879年盛建议李建立电报事业,李采纳他的建議並任命其負責,1881年盛宣怀被任命为津沪电报陆线(即後來的津滬電報總局)的总办,从此中國进入电讯业。1882年为了阻止外国人在中国沿海建立电报网,李委任盛建立上海至广州、宁波、福州、厦门等地的电报线。 光緒九年(1883年)盛宣怀督理天津海关,其间海关收入也用于中法战争军费。他挪用海关銀錢来资济电报事业,混淆各个部门的经费,因此受到处分,但因多方说情未被降职。电报事业为清朝作出了贡献,1882年中国在朝鲜壬午兵变中的反应,“实赖电报灵捷”。中法战争中“朝廷指挥军事万里户庭,机不或失……电线与有功焉。” 1900年,盛宣怀私自扣押慈禧太后下发的电报,致电李鸿章提议东南互保。 纺织 1892年起,他又开始在上海督办纺织业,开办华盛纺织总厂。1895年《马关条约》签定后盛宣怀一再请求自己的免职,一再不准。 教育與辦學 1895年10月2日,盛宣怀通过直隶总督王文韶,禀奏光绪皇帝设立新式学堂。光绪帝御笔钦准,拟定名“天津北洋西学学堂”,最终正式定名北洋大学堂,为中国近代史上最早的官办大学,是天津大学的前身。1896年起盛宣怀开始督办铁路。1896年盛宣怀在上海创办了南洋公学,这是西安交通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國立交通大学的前身。 银行 1896年,他还在上海外滩开办了中国通商银行。他对康有为的改革是支持的,但认为康遇事太急。 汉冶萍公司 1896年盛接办湖北汉阳铁厂,1898年开办萍乡煤矿。1907年11月18日,盛宣懷奏請將漢陽鐵廠、大冶鐵礦、萍鄉煤礦歸併為一大公司,名為漢治萍煤鐵有限公司,定招股2,000萬元。1908年,汉冶萍煤铁厂矿有限公司成立,改官督商办为完全商办公司,成為中國第一家煤铁事業合辦的公司,由盛出任总理。 策划东南互保 1900年盛反对慈禧太后一开始支持义和拳的做法,命令各地电报局将慈禧太后召集拳民的诏旨扣压,只给各地总督看,他同时电告各总督让他们不要服从这个命令。在他的联系下,长江流域和苏杭的督抚们与列强签定了《东南互保条约》。从此中国军阀开始与中央的命令脱离。这是军阀时代的开始,可以说盛在其中起了举足轻重的作用。盛当时主张与列强议和,李鸿章入京进行和谈时请他同行,慈禧太后也宣他入京,但他觉得清帝國的政治太不可靠,因此推脱不肯奉诏入京。盛宣怀所管理的许多事业如电报、矿业、海关、铁路等是清帝國的主要收入,因此慈禧对他奈何不得,反而褒奖他保护了长江流域的和平,加他为太子太保。 1905年盛宣怀在上海创设了中国红十字会。9月23日,清廷命鐵路督辦大臣盛宣懷收回前與英商所訂《蘇杭甬鐵路草合同》,由浙江紳民自辦。9月27日,清廷諭令盛宣懷,全浙鐵路由紳自辦,所有前與英商訂之《蘇杭甬鐵路草合同》應迅即撤廢。同年他将他手下的铁路大权让给唐绍仪,这是以唐为首的、在北洋政府初期权力巨大的交通系的开始。 清朝灭亡与民初 1902年任工部左侍郎,1906年11月6日裁缺(會辦商務大臣)。1906年4月22日,工部左侍郎盛宣懷奏准裁撤勘礦總公司,由各省自辦礦務。12月8日,鐵路大臣裁缺工部左侍郎盛宣懷奏,京漢鐵路幹路告成,計長2,500餘里,歷時七八年,用款5,213萬餘兩,動借比款為多。 1907年6月22日,清廷命商約大臣盛宣懷在上海與各國續議商約。11月30日,清廷命商約大臣盛宣懷迅速來京,預備召見。12月15日,清廷命盛宣懷會同外務部妥籌辦理蘇杭甬鐵路草約合同。盛宣怀奉召进京,次年任命为邮传部右侍郎。 1910年袁世凯被免职后,盛宣怀受到隆裕太后重用。1911年1月6日調郵傳部尚書,同年5月8日改制任奕劻內閣邮传部大臣。他建议将各省自己建立的铁路、邮政转为中央领导。这个措施遭到了许多地方的反对,四川、广东、湖南和湖北发生了保路运动。盛宣怀命令各地加以镇压。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后,盛宣怀请袁世凯出山,同时他遭到了各方的谴责,许多人责怪他的收路政策导致了动乱,10月26日盛宣怀被隆裕太后革职,永不再用。盛逃亡日本。 1912年秋,中华民国建立后,盛宣怀回到上海,在上海租界继续主持轮船招商局和汉冶萍公司。在清末民初日本资本全面渗入中国的背景下,汉冶萍公司与日本商人早有贸易往来,并有大量借款。起初,大冶铁矿和汉阳铁厂转为商办后盛宣怀向日本商人借款最多,1896年第一次借款,1898年开办萍乡煤矿又向日商借款,从1902年到1906年向日商借款约300多万两白银(425万日圆)。1899年伊藤博文来华时提出用日本煤焦换取汉冶萍矿石,得到张之洞的赞同并由盛宣怀负责具体事宜。1908年三厂合并后,由于招募商股很不顺利,又不得不向日商贷款。日本要求一部分管理权,但是袁世凯要将公司收归国有,议不成。从1908年到辛亥革命前夕,汉冶萍公司借外债12次,其中借日本人的有6笔。 到1911年。该公司总计用银3200万两,除 1000万两本金外,其余2200万两都是贷款,日商占大多数,日商的借款后来都变成了投资。日本商人在与汉冶萍公司借款合同上有很苛刻的条件:借款以厂矿财产和铁砂为担保;期限为30年;铁砂除汉阳铁厂自用外,应尽先售与日本人;铁砂售价由双方议定,不受国际市场影响;日本八幡制铁所可以预购。日本商人从1908年到1915年每年从大冶铁矿运走铁砂6~7万吨,使汉冶萍公司在1911年实际上已经受制于日商。1912年初由于南京临时政府缺钱,经孙中山同意冶萍公司变成中日合营但是一个月后就在反对聲浪中取消了。 尽管盛宣怀曾与孙中山有过交情,孙1900年时还把他和自己并列为“中央政府”六大委员之一。。辛亥革命爆发后,盛宣怀家业被沒收,1912年12月,江苏都督程德全以盛氏捐款修水利,发还盛氏家产。1915年日本曾试图拉拢盛,但遭到盛的拒绝。1916年4月27日,盛宣怀病逝于上海。他的葬礼极其盛大,轰动上海,耗资30万两白银,送葬队伍从斜桥弄(吴江路)一直排到外滩,为此租界当局专门安排了交通管制。 产业 苏州留园:1873年,盛宣怀之父盛康购得已经在太平天国战乱中荒废的刘园,到1876年重建完成,并易名为“留园”。1958年,盛宣怀第四子盛恩颐穷困潦倒,死在留园门房。 上海斜桥盛公馆:上海静安寺路(南京西路成都路口两侧),占地一百零五亩,1916年盛宣怀在此去世。1927年庄畹玉夫人去世之后,改建为里弄住宅出租。 上海霞飞路(淮海中路)1517号盛公馆:英侨哇极建于1900年,1912年秋为盛宣怀买下,1916年盛宣怀病逝,交给他的儿子盛重颐,1929年转给前安徽省政府主席陈调元,1933年1936年曾用作段祺瑞住宅。抗战结束以后,盛重颐收回此房,卖给荣德生家族的荣鸿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这里曾用作上海市妇联和上海市高教局的办公用房。1978年中日建交后,用作日本驻上海总领事馆,现为日本领事馆总领事官邸。 盛宣懷創造了11項「中國第一」 |
Process (2000) Henry James: Complete Stories, 1884-1891(编辑) Humanism and Democratic Criticism (2005) 汉译《人文主義與民主批評》(新星,2006;上海三聯書店,2013) Edward Said: A Critical Reader Freud and the Non-European 汉译《佛洛伊德與非歐裔》(行人,2004) From Oslo to Iraq and the Road Map (Collection of Essays) (2003) 汉译《从奥斯陆到伊拉克和路线图计划》(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9) Jewish Religion, Jewish History (导言作者) Joseph Conrad and the Fiction of Autobiography (1966) Literature and Society (编辑)(1980) Musical Elaborations (1991) Nationalism, Colonialism, and Literature Orientalism (1978)汉译《东方学》(三联书店1999年)、《東方主義》(立緒,1999) Out of Place: A Memoir (1999) 汉译《乡关何处》(台湾立绪文化,2000年);汉译《格格不入-萨义德回忆录》(三联书店) Parallels and Paradoxes: Explorations in Music and Society (与丹尼尔·巴伦博伊姆对话集)(2002年) 、《並行與弔詭:薩依德與巴倫波因對談錄》(麥田,2013)、《在音乐与社会中探寻:巴伦博依姆、萨依德谈话录》(三联书店,2005) The Pen and the Sword (1994) The Politics of Dispossession (1994) The Question of Palestine (1979) Representations of the Intellectual (1994) 汉译《知识分子论》(三联书店,2001;麥田,2011) The World, the Text and the Critic (1983)汉译《世界、文本、批評者》(立緒,2009;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9) POWER, POLITICS, AND CULTURE:INTERVIEWS WITH EDWARD W. SAID 漢譯《權力、政治與文化:薩依德訪談集》(麥田,2012;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6) Music at the Limits 漢譯《音樂的極境:薩依德音樂評論集》(太陽社,2009)、《音樂的極境︰薩義德音樂隨筆》(江蘇文藝,2012) On Late Style: Music and Literature Against the Grain 漢譯《論晚期風格:反常合道的音樂與文學》(麥田,2010) Covering Islam:How the Media and the Experts Determine How We See the Rest of the World漢譯《:西方媒體眼下的穆斯林世界》(立緒,2002)、《報道伊斯蘭》(上海譯文,2009) Culture and Resistance: Conversations | (1994) The Question of Palestine (1979) Representations of the Intellectual (1994) 汉译《知识分子论》(三联书店,2001;麥田,2011) The World, the Text and the Critic (1983)汉译《世界、文本、批評者》(立緒,2009;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9) POWER, POLITICS, AND CULTURE:INTERVIEWS WITH EDWARD W. SAID 漢譯《權力、政治與文化:薩依德訪談集》(麥田,2012;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6) Music at the Limits 漢譯《音樂的極境:薩依德音樂評論集》(太陽社,2009)、《音樂的極境︰薩義德音樂隨筆》(江蘇文藝,2012) On Late Style: Music and Literature Against the Grain 漢譯《論晚期風格:反常合道的音樂與文學》(麥田,2010) Covering Islam:How the Media and the Experts Determine How We See the Rest of the World漢譯《:西方媒體眼下的穆斯林世界》(立緒,2002)、《報道伊斯蘭》(上海譯文,2009) Culture and Resistance: Conversations With Edward W. Said漢譯《文化與抵抗:「巴勒斯坦之音」的絕響》(立緒,2004)、《文化與抵抗︰薩義德訪談錄》(上海譯文,2009) Reflections on Exile and Other literary and Cultural Essays漢譯《來自第三世界的痛苦報道:愛德華·薩義德文化隨筆集》(上海译文,2013) 向权力说真话: 爱德华·赛义德和批评家的工作(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3) 赛义德自选集(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 参考资料 参见 丹尼尔·巴伦博伊姆 外部链接 巴伦博伊姆-萨义德基金会 |
缺点 线路利用率不高,一条线路只被该线路上的中央节点和一个节点使用。 中央节点负荷太重,而且当中央节点产生故障时,全网将不能工作,对中央节点的可靠性和冗余度要求太高 安装和维护费用高,需要大量电缆。 | 集中管理,可方便地提供服务和网络重新配置。 每个站点直接连到中央节点,容易检测和隔离故障。 缺点 线路利用率不高,一条线路只被该线路上的中央节点和一个节点使用。 中央节点负荷太重,而且当中央节点产生故障时,全网将不能工作,对中央节点的可靠性和冗余度要求太高 |
随着两岸网路交流增多,该词在簡體中文社群的使用频率也逐渐提高。在網際網路,通常把「白目」與「白爛」合稱為「小白」。日本稱KY(空気読めない,Kuuki Yomenai,又稱空気読め或空気嫁),有時又稱「對立厨」。在中國大陸有多稱法,稱作「巨魔」、「噴子」、「樂子人」、「魔怔人」。 現在此頁主要針對「小白」一詞作解釋。 「小白」的誕生 小白,又稱為山怪(Troll,中國大陸網路稱爲巨魔),可以說是在論壇或BBS這類網路社群誕生的用語。而且原本包括的對象不若現在這麼廣泛,剛開始它只是「白爛」的代稱。在小白這個詞還沒出現之前,網路上多用「白爛」來形容一些搞不清楚狀況的新手或初學者。此類使用者多數抱有「網路匿名」的想法,認為不論做甚麼事都不會在現實世界中需要付任何責任,只要之後換個帳號就能完全無視以往發生的事。一般有社會責任感的此類使用者,在有較多網路經驗之後,或是發現即使更換帳號都會被發現是同一使用者時,都會放棄經常更換帳號的麻煩做法,變回正常的網路使用者。 特徵行為 洗板,即大量地重複張貼相同或相近内容信息,有的則是打廣告之打工者。 網路訟棍,刻意挑釁激怒網友,逼對方反擊回罵,若出現人身攻擊,就會立刻截圖並向對方提告公然侮辱罪。 亦指現實生活中為求肥一己私心,而造出不考慮他人感覺的無常識行為。 蓄意散播無關所在討論區主題的信息,例如在不恰當的地方賣廣告,發佈政治信息,發佈色情網址或圖文等非法信息等。 例子:在網上有互動成分的地方到處貼上「網絡排名」等廣告,即使在韓語版本、德語版本、西班牙語版本或世界語版本,也只是貼上一個內容完全是中文的網頁連結,完全沒有解釋連結用途。 | 現在此頁主要針對「小白」一詞作解釋。 「小白」的誕生 小白,又稱為山怪(Troll,中國大陸網路稱爲巨魔),可以說是在論壇或BBS這類網路社群誕生的用語。而且原本包括的對象不若現在這麼廣泛,剛開始它只是「白爛」的代稱。在小白這個詞還沒出現之前,網路上多用「白爛」來形容一些搞不清楚狀況的新手或初學者。此類使用者多數抱有「網路匿名」的想法,認為不論做甚麼事都不會在現實世界中需要付任何責任,只要之後換個帳號就能完全無視以往發生的事。一般有社會責任感的此類使用者,在有較多網路經驗之後,或是發現即使更換帳號都會被發現是同一使用者時,都會放棄經常更換帳號的麻煩做法,變回正常的網路使用者。 特徵行為 洗板,即大量地重複張貼相同或相近内容信息,有的則是打廣告之打工者。 網路訟棍,刻意挑釁激怒網友,逼對方反擊回罵,若出現人身攻擊,就會立刻截圖並向對方提告公然侮辱罪。 亦指現實生活中為求肥一己私心,而造出不考慮他人感覺的無常識行為。 蓄意散播無關所在討論區主題的信息,例如在不恰當的地方賣廣告,發佈政治信息,發佈色情網址或圖文等非法信息等。 例子:在網上有互動成分的地方到處貼上「網絡排名」等廣告,即使在韓語版本、德語版本、西班牙語版本或世界語版本,也只是貼上一個內容完全是中文的網頁連結,完全沒有解釋連結用途。 不負責任地挑起爭端,言論可能毫無憑據甚至違反科學常理等,語言中還可能帶有明顯的人身攻擊和挑釁意味。 例子:在公開討論區看到與自己意見不同的文章時,立刻發文以粗話辱罵對方,又或是散佈假消息甚至以小圈子形式訂立偽法律胡亂框限定義一些詞語的意思和用法,來污衊對方和控制公眾言行,從而達致淨空異己。 在討論中對別人的勸言充耳不聞,無視不利自己的問題,並利用偷換概念的詭辯技巧,意圖將別人的意見打倒(俗稱「專門『死撐』」)。甚至有某些情形,在狀況對自己不利時,採用發佈垃圾信息的方式進行洗板以把討論弄得一團糟,甚至蔑造錯誤觀點或動用明顯傾向自身喜惡的觀點不惜扭曲大眾對現事情實況的認知,再配合針對性的大發雷霆情緒統戰,期望搏取大眾同情以得到更強勁和更持續的針對效果和/或打壓效果。 |
Fly;學名:Eristalis gatesi)是一种在哥斯达黎加的昆虫,在哥斯达黎加高山的森林內发现。由于这是一个新的品种,现时昆虫学家对这新品种还未有足夠的认识。哥斯达黎加的昆虫学家为表彰世界首富比尔·盖茨对昆虫学研究的慷慨贡献(捐助),将其命名为盖茨氏蚜蝇。 外部链接 “盖茨氏蚜蝇”的命名 | 外部链接 “盖茨氏蚜蝇”的命名 |
3月4日——托马斯·杰斐逊当任美国总统。 3月23日——俄国沙皇保羅一世在政變中遭到殺害,亚历山大一世继位。 6月——海地制立宪法,废除奴隶制度。 7月18日——拿破仑与教宗签定《教务条约》。 8月23日——浙江大水。 | 2月9日——法國與神聖羅馬帝國簽訂呂內維爾條約達成停戰,象徵第二次反法聯盟的崩潰,奧皇放棄神聖羅馬帝國主權。 3月4日——托马斯·杰斐逊当任美国总统。 3月23日——俄国沙皇保羅一世在政變中遭到殺害,亚历山大一世继位。 6月——海地制立宪法,废除奴隶制度。 7月18日——拿破仑与教宗签定《教务条约》。 8月23日——浙江大水。 9月12日——俄国沙皇亚历山大一世宣布吞并格鲁吉亚,格鲁吉亚承认俄国的决定,拒绝接受波斯传统的保护。 |
金融证券法 价格法 会计和审计法 对外贸易政策法 经济活动法 经济合同制度 竞争法 反垄断法 反不正当竞争法 消费者法 产品质量法 著名学者 江平,中国著名法学家,有“民法泰斗”之称,曾任中国政法大学校长、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中国政法大学终身教授,民商法专业博士生导师,国务院批准的有突出贡献、享受政府津贴的专家。 | 经济法的体系存在争议,特别是在经济管理专业里,经济法包括了商法、民法的内容。经济法学界自认为经济法是一个独立的部门法,其体系包括:其一,经济法主体制度,涉及国有资产管理法、国有企业法、特殊企业,市场准入制度。其中市场准入制度与行政法有部分重合,但行政法的适用偏向于程序审查,而经济法的适用则偏向于实体审查。其二,公共经济管理法,涉及规划和产业政策法,财政法,税法,金融证券法,会计和审计法等。其三,经济活动法,涉及政府参与的经济合同制度,竞争法和对外贸易政策法,消费者法等。 经济法主体制度 国有资产管理法 公司法 国有企业法(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法) 合伙企业法 个人独资企业法 外商投资企业法 公共经济管理法 规划与产业政策法 |
1月21日——馬克西姆·魏剛,法國將軍。(1965年逝世) 2月12日——文素勤,毛澤東母親。(1919年逝世) 4月16日——威爾伯·萊特,美國飛機設計師和發明家。(1912年逝世) 5月26日——特克的瑪麗,喬治五世皇后,喬治六世母親,伊麗莎白二世祖母。 (1953年逝世) 6月4日——卡爾·古斯塔夫·曼納海姆,芬蘭元帥和第一位總統。(1951年逝世) 6月8日——法蘭克·洛伊·萊特,美國建築師。有「有機建築」聞名,代表作落水山莊。 (1959年逝世) 6月19日——曾習經,清朝財政官員、著名詩詞人、書家。 (1926年逝世) 7月27日——恩里克·格拉納多斯,西班牙音樂家。 (1916年逝世) 8月3日——鮑德溫,前英國首相。 (1947年逝世) 8月14日——約翰·高爾斯華綏,英國小說家、劇作家。 (1933年逝世) 11月7日——瑪麗·居里,波蘭裔法國籍女物理學家、放射化學家。 (1934年逝世) 逝世 8月25日——迈克尔·法拉第,英国物理学家(出生1791年) 11月19日——任柱,中国革命家,捻軍領袖(出生年不詳) 12月10日——坂本龙马,日本维新志士。 7年 | (1953年逝世) 6月4日——卡爾·古斯塔夫·曼納海姆,芬蘭元帥和第一位總統。(1951年逝世) 6月8日——法蘭克·洛伊·萊特,美國建築師。有「有機建築」聞名,代表作落水山莊。 (1959年逝世) 6月19日——曾習經,清朝財政官員、著名詩詞人、書家。 (1926年逝世) 7月27日——恩里克·格拉納多斯,西班牙音樂家。 (1916年逝世) 8月3日——鮑德溫,前英國首相。 (1947年逝世) 8月14日——約翰·高爾斯華綏,英國小說家、劇作家。 (1933年逝世) 11月7日——瑪麗·居里,波蘭裔法國籍女物理學家、放射化學家。 |
Subsets and Splits
No community queries yet
The top public SQL queries from the community will appear here once availab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