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ntence1
stringlengths
0
73.2k
sentence2
stringlengths
0
64.7k
片中第1騎兵師搭乘UH-1直升機,進行空中機動作戰的片段,導演法蘭西斯·柯波拉匠心獨具地配上了華格納歌劇配樂「女武神的騎行」,展現出了軍事行動的磅礡氣勢,卻又同時襯托出了畫面上戰爭進行的殘酷血腥,這也成了影史上的經典片段。 影片獲得第32屆坎城影展金棕櫚獎等獎項。2001年推出了该片的加长版《现代启示录重生版》(Apocalypse Now Redux),全长202分钟。影片被广泛认为是历史上最伟大的电影之一。 劇情 1968年,特種部隊上尉班傑明·韋勒(Benjamin L. Willard)奉命前往越南「制裁」已失去控制的上校。寇茲已不受上級指揮,在中立的柬埔寨指揮自己的部隊,並被土著當作半神崇拜。在溯游而上的過程中,韋勒見證美軍使用各種激烈殘暴的行為來殺害人類,讓他不禁開始思考所謂文明的意義。一日,韋勒得知六個月之前有人被指派相同的任務前往刺殺寇茲,但是失敗;上級称他已自殺,後來韋勒發現暗杀者實際上加入了寇茲。最後在叢林深處,韋勒終於找到寇茲;片末韋勒用大砍刀殺死寇茲,最後在土著的注視及膜拜下帶著寇茲留下的紀錄與最後一名隊員蘭斯一同乘船離開。 角色 馬丁·辛 飾演 主角班傑明·韋勒上尉 馬龍·白蘭度 飾演 華特·寇茲上校 勞勃·杜瓦 飾演 比爾·吉爾戈中校 製作 發展 1967年,電影製片人約翰·米利厄斯在為法蘭西斯·福特·科波拉擔任《》的助理時,受到朋友喬治·盧卡斯和史蒂芬·史匹伯的鼓勵,創作了一部越戰電影。米利厄斯曾想自願參加戰爭,但當他因哮喘被拒絕時感到很失望。他想出了將約瑟夫·康拉德的《黑暗之心》的情節改編為越南戰爭背景的想法。他在十幾歲的時候就讀過這本小說,當他的大學英語教授、南加州大學的艾爾文·R·布萊克(Irwin R. Blacker)提到將其改編成電影的幾次嘗試均未成功時,他想起了這本書。布萊克放話對他的班級說:「沒有編劇能完美地改編約瑟夫康拉德的《黑暗之心》」。 柯波拉給了米利厄斯15,000美元來編寫劇本,並承諾如果獲得拍板定案,將額外支付10,000美元。米利厄斯聲稱他在1969年編寫了劇本。他想將康拉德的小說用作“一種寓言。完全遵循這本書太簡單了。”一些消息來源稱,米利厄斯的原標題是迷幻士兵,但米利厄斯在2010年的一次採訪中對此提出異議,聲稱《現代啟示錄》始終是預期的標題。 米利厄斯將韋勒和寇茲的一些角色建立在他的朋友身上。雷克斯聲稱親身經歷了相關的場景;寇茲的原型是美國陸軍特種部隊負責人。學者們從未找到任何證據來證實雷克斯的說法,並將其視為都市傳說。標題Apocalypse Now的靈感來自1960年代嬉皮士流行的鈕扣徽章,上面寫著“Nirvana Now”。 有一次,柯波拉告訴米利厄斯:“寫下你想寫進那部電影的每一個場景”。於是他寫了十份草稿,總頁數超過一千頁。他受到的一篇文章《“溪生戰役”的影響》,該文章提到了毒品、搖滾樂和人們呼籲對自己發動空襲。他還受到《奇愛博士》等電影的啟發。 米利厄斯說,經典台詞“查理不衝浪”的靈感來自以色列國防部長艾里爾·夏隆在六日戰爭期間發表的評論,當時他在佔領敵方領土後進行了自由潛水並宣布,“我們正在吃他們的魚”。他說“我喜歡在早上聞到凝固汽油彈的味道”這句話剛剛浮現在他的腦海中。 1969年,獲得了劇本並將其投入了周轉期,但米利厄斯並不想自己執導這部電影,他覺得盧卡斯是這份工作的合適人選。盧卡斯與米利厄斯合作了四年來開發這部電影,同時還製作了其他電影,包括他的《星際大戰》劇本。
Khanage,後來成為由勞勃·杜瓦扮演的吉爾戈。丹尼斯·霍珀被選為寇茲的戰地記者和觀察員;當柯波拉聽到霍珀在外景地不停地講話時,他記得把“攝像機和山岳襯衫放在他身上,並拍攝他在船上迎接他們的場景”。詹姆斯·肯恩本是扮演盧卡斯上校的第一人選,但肯恩想要太多的錢來做被認為是次要的角色,於是哈里遜·福特被選角。 在出發至菲律賓進行主體拍攝之前,柯波拉在商業媒體上刊登了一則廣告,宣布凱托、杜瓦和其他人是這部電影的“首選”。同時還列出了其他沒有出現在電影中的演員,包括哈利·狄恩·史坦頓、和麥可·勒尼德。 、勞倫斯·費許朋和 都與柯波拉簽訂了為期七年的合約,其中包括他們在交易中選擇的表演訓練。博頓斯在拍攝時感染了鉤蟲症,而寄生蟲“毀了他的肝臟”。 主要拍攝 1976年3月1日,柯波拉與他的家人飛到菲律賓馬尼拉,在當地租了一棟大房子,準備進行為期四個月的拍攝。自1975年底以來,音響和攝影設備一直從加利福尼亞州運來。在菲律賓協助製作。這部電影原定於1977年4月7日在柯波拉38歲生日當天上映。 主體拍攝於1976年3月20日開始。幾天之內,柯波拉對哈維·凱托對韋勒的看法感到不滿,稱這位演員“發現很難把他扮演成一個被動的旁觀者”。白蘭度直到三個月後才開始拍攝,因為他不想在孩子們放假的時候工作,凱托在四月時離開了劇組,並退出了他簽署的七年合約。柯波拉回到洛杉磯,將馬丁·辛取代凱托,後者於4月24日抵達菲律賓。據報導,更改後只需要四天的重拍。 歐加颱風摧毀了伊巴40-80%的佈景,並於1976年5月26日暫時停工。記得它“開始下著越來越大的雨,直到最後外面幾乎是白色的,所有的樹都彎曲了四十五度”。一些船員被困在旅館裡,其他人則被困在被風暴固定住的小房子裡。花花公子玩伴的佈景被毀,破壞了一個月的預定拍攝。大多數演員和工作人​​員返回美國六到八週。塔沃拉里斯和他的團隊繼續尋找新的地點並在不同的地方重建場景。此外,製作中還有保鏢在晚上不斷監視,有一天整個工資單都被盜了。根據柯波拉的妻子的說法,這部電影比原計劃晚了六週,超出預算200萬美元;柯波拉就颱風造成的損失提出了50萬美元的保險索賠,並從聯藝電影那裡獲得了貸款,條件是如果這部電影沒有產生超過4000萬美元的影院租金,他必須為超支負責。儘管成本不斷增加,柯波拉還是向承諾將利潤的1%,最高100萬美元,用於電影研究信託基金。 1976年6月,柯波拉飛回美國。閱讀了一本關於成吉思汗的書,以更好地了解寇茲的性格。1976年7月開始拍攝時,白蘭度非常肥胖地體態抵達馬尼拉,並開始與柯波拉合作改寫結局。導演為了淡化白蘭度的體重,給他穿了黑衣服,只拍了他的臉,並讓另一位更高的演員替他拍攝,將他描繪成一個幾乎是神話般的角色。 1976年聖誕節後,柯波拉觀看了一段粗略的鏡頭組合,但仍需要即興創作一個結局。1977年初,他回到菲律賓繼續拍攝。 同年3月5日,當時只有36歲的辛心臟病發作,掙扎了四分之一英里尋求幫助。到那時,這部電影的預算已經超支,辛擔心如果投資者得知他的病情會停止融資,他聲稱自己中暑了。在他於4月19日重返片場之前,他的兄弟為他填補了空缺,並為他的角色提供了畫外音。柯波拉後來承認,他不再能分辨出哪些場景是關於喬或馬丁的。法國種植園的一個主要鏡頭花費了數十萬美元,但被從最後一部電影中剪掉了。謠言開始流傳,現代啟示錄有多個結局,但負責音效的理察·貝格斯說:“從來沒有五個結局,即使可能有不同的剪輯版本,但結局只有一個”。這些謠言來自柯波拉經常背離原著劇本。柯波拉承認本片沒有結局,因為白蘭度過胖的因素,無法按照原始劇本中所寫的場景進行。在丹尼斯·雅各布(Dennis Jakob)的幫助下,柯波拉決定把結局設定為“兇手上河,殺死國王,然後自己成為國王的經典神話——源於《金枝》中的”。主體拍攝於1977年5月21日殺青,歷時238天。 後期製作和音效 預算翻了一番,超過2500萬美元,柯波拉從聯美那裡獲得用於支付超支的貸款已擴大到超過1000萬美元。聯美為柯波拉購買了價值1500萬美元的人壽保險單。到1977年6月,柯波拉抵押了他的汽車、房子和《教父》的利潤作為完成這部電影的擔保。當《星際大戰》大獲成功時,柯波拉給盧卡斯發了一封電報要錢。首映日期被推遲到1978年春天。 日本作曲家富田勳被簽約提供原創配樂,柯波拉希望這部電影的配樂聽起來像古斯塔夫·霍爾斯特的《行星組曲》的電子版本。富田甚至在菲律賓陪同攝製組,但因唱片公司的合同最終阻止了他的參與。1977年夏天,柯波拉告訴,他有四個月的時間來搗鼓聲音。莫區意識到劇本原本是有旁白的,但柯波拉在拍攝期間摒棄了這個想法。莫區認為有一種方法可以在沒有旁白的情況下組裝這部電影,但需要十個月的時間,並決定再試一次。他把它放回去,並自己記錄下來。 9月,柯波拉告訴他的妻子,他覺得“我只有大約20%的機會可以完成這部電影”。他說服聯美公司的高層將首映時間從5月繼續推遲到1978年10月。作家於1978年1月接到西洋鏡公司的電話,並被要求根據他廣受好評的關於越南的書籍《》編寫電影的旁白。他說已經寫好的旁白“完全沒用”,柯波拉給了他非常明確的指導方針,並額外花了一年時間創作新的旁白。 莫區在為《現代啟示錄》製作立體聲音效時遇到了問題,因為聲音庫沒有武器的立體聲錄音。從菲律賓帶回的聲音素材不足,因為小型外景工作人員缺乏時間和資源來錄製叢林聲音和環境音,於是莫區和他的工作人員在原聲帶上製造了叢林的氣氛。《現代啟示錄》在電影中使用了新穎的聲音技術,因為莫區堅持錄製最新的槍聲,並在中使用了,該系統還使用了觀眾身後的兩個聲道作為電影屏幕後面的三個通道。35釐米版本使用了新的杜比立體聲光學立體聲系統,但由於當時技術的限制,大多數影院播放的35釐米版本不包括環繞聲。1978年5月,柯波拉將首映日期再度推遲到1979年春天。此時成本超支已達到1800萬美元,柯波拉個人對此承擔責任,但他永久保留了對這部作品的權利。 爭議 在當地伊富高部落舉行的儀式中,一頭水牛被砍刀宰殺,作為高潮場景,柯波拉此前曾與他的妻子艾琳諾(她拍攝了後來在紀錄片《》中展示的儀式)和攝製組目睹了這一儀式。儘管這是一部受美國虐待動物法約束的美國作品,但在菲律賓拍攝的此類場景並未受到監管或監控;美國人道協會給這部電影一個“不可接受”的評級。 真正的人類屍體是從一個原來是盜墓者的人那裡買來的。警察拿著護照審問攝製組,士兵將屍體帶走。 拍攝期間丹尼斯·霍珀和馬龍·白蘭度相處得並不融洽,導致白蘭度拒絕與霍珀同時在片場。 獎項 評價 根據爛番茄共98篇影評(96篇好評,2篇差評),新鮮度98%,平均得分9/10;在Metacritic共15位專業評論者的評分,獲得94分(滿分100),代表「普遍好評」。本片根據小說《黑暗之心》改編,并受到研究巫术与宗教关系问题的著作《金枝》的影响,大意是奉命消滅邪惡力量的英雄,過程中受到恐懼、暴力、仇恨的摧殘腐化;在電影《星際大戰》與遊戲《暗黑破壞神》、《極地戰嚎》都有類似的情節。 荣誉 美国电影学会荣誉: AFI百年百大电影 -
格拉斯哥大學校友 理 南京大学校友 南京大學教授 國立中央大學教授 復旦大學教授
南京大學教授 國立中央大學教授 復旦大學教授 浙江大學教授 中華民國地理學家 中華人民共和國地理學家
典韋(),陳留己吾(今河南寧陵县黄岗乡己吾城村)人,東漢末年群雄曹操麾下侍衛武將,因保護曹操而戰死。小說《三國演義》中稱典韋為「古之惡來」。 生平 早年俠義 早年,襄邑的劉氏與睢陽的李永有仇怨,典韋要為劉氏報仇。但李永為富春長,警備森嚴,典韋便用車載著雞和酒扮作商人,當門打開,典韋取出懷中的匕首,闖入屋刺死李永與其妻,之後徐徐步出,取出車上的刀、戟逃离。因李永居近市集,全市皆驚動,李永手下追來者雖有數百人,但都不敢靠近典韋。走了四五里路,遇到其同伴,成功逃離。於是令不少豪傑知其名。後來張邈舉兵,典韋參軍為士,屬於趙寵之下。190年張邈討伐董卓兵敗後獲得曹操大將夏侯惇賞識,轉為其麾下,多從征戰,砍下敵軍首級很多,因功拜為司馬。 濮陽戰敵 194年,呂布趁曹操東征徐州,偷襲兗州,曹操立即還擊呂布。呂布派軍屯兵在濮陽之西四五十里,曹操實行夜襲,殺至明早,呂布率軍解救,三面圍攻曹操。呂布親率大軍從早到午交戰數十次,甚至親自上陣肉搏敵兵,戰況十分激烈。曹操招募壯士衝陣,典韋搶先響應,並募集勇士數十,穿上兩重鎧甲,放棄大楯,手持長撩矛戟出戰。正值西面戰況又急,敵軍弓弩亂發,箭如雨下,典韋不顧險情衝前擋著敵兵,並告訴身邊士卒:「敵人來到我面前十步才叫我。」士卒大叫:「十步了。」之後典韋又喝令:「到五步外再叫我!」眾人皆懼,大叫:「敵人到了!」典韋挾帶十多枝長戟,大吼而起,以戟擲敵、刺敵,所擊者無不血肉橫飛,應手倒地。最後至黎明時分,呂布撤退。而典韦因功被拜為都尉,成為曹操身邊近衛,統領親兵數百人,圍繞主帳棚巡邏。後再遷為校尉。 宛城护主 197年,曹操攻宛,張繡投降。曹操十分高興,設宴歡聚。十多日後,張繡反叛,偷襲曹操之營,曹操不敵, 輕騎逃走。典韋擋在門前,令敵軍不能入,張繡軍惟有分散從別門進入。當時典韋身邊的十餘人皆死戰,以一當十,典韋手執長戟左右劈砍擊刺,可是身邊士卒一個個戰死,典韋也身受數十傷,敵人乘機上前要捉他,反被典韋雙手挾著殺死兩人,其餘敵人嚇得不敢上前。典韋再奮而衝前,連殺多人,因傷勢嚴重無法再戰,乃瞪眼大罵,倒地而死。死了半晌,还无一人敢从前门而入。最後張繡軍才敢再上前,割取其頭,互傳觀看,覆軍就視其軀。 曹操退至舞陰,知道典韋戰死,不禁落淚。对众将领说:“我失去了長子(曹昂)和我的愛侄(曹安民),都沒感到傷痛,但我只大哭典韋(的死)啊!”後取回其屍體,對著典韋屍體大哭,把他安葬在襄邑,每次經過其葬地,都用牲口拜祭典韋。243年七月,典韦與夏侯淵、曹洪、曹休、曹真、張遼、樂進、張郃、徐晃、朱靈、鍾繇、華歆、王朗、桓階、陳群、李典、臧霸、文聘、許褚、龐德因功而受到曹芳於曹操廟庭祭祀的禮遇。 特徵 典韋勇猛不同凡嚮,形貌魁梧,他身邊士卒都十分勇敢,每場戰鬥,都先登陷陣。如戰呂布、宛城之戰都看出其勇武果敢。又如插在營門前的牙門旗(約95公斤),一個普通人根本舉不起,但典韋用一隻手輕易舉起,其力氣過人,受人推崇。而且愛酒食,會與左右部下分享酒食,一起大吃大喝,所以有許多部下,但典韋仍不停供養他們。 為人忠慎穩重、志節任俠,如曾為劉氏報仇。後為曹操近衛,常站著一天侍衛,晚上也在曹操營帳左右睡而不回家。愛持大雙戟與長刀等,軍中都說:「帳下壯士有典君,提一雙戟八十斤。」而曹操在宛設宴,曹操飲酒時,典韋持大斧站在曹操後面,每次有人上前,典韋都舉斧怒視,張繡及其將帥都不敢仰視。 家庭 子 典滿,典韋之子。典韋死後,升為郎中。後曹操思念典韋,再拜典滿為司馬。漢獻帝禪讓,曹丕稱帝,典滿為近侍,封為都尉,賜關內侯。 評價 陈寿三國志評曰:「許褚、典韋折衝左右,抑亦漢之樊噲也。」 曹軍士卒:「帳下壯士有典君,提一雙戟八十斤。」 張牛:“汉高之得樊哙,廓去妖氛;曹公之有典韦,克宁寰宇。” “昔季布使酒,响振於河东;樊哙饮卮,功高於霸上。典韦长啜,身为时倾,蔡裔雄声,才堪国用。” 褚亮:“肃钩陈於中禁,排闾阖而上征,羊祜之握兵机,典韦之统军帐,任寄之重,恩私罕匹。” 袁枚:“然而公始则霁云断指,继乃公孙洞胸。小白未僵,大黄犹射。又典韦临危之戟,横贯数人。冲张辽已出之围,再呼残卒。浅色黄衫,盖棺之衣早备。玄緌新箧,归元之面如生。可以谓之勇矣,可以谓之烈矣。”
評價 陈寿三國志評曰:「許褚、典韋折衝左右,抑亦漢之樊噲也。」 曹軍士卒:「帳下壯士有典君,提一雙戟八十斤。」 張牛:“汉高之得樊哙,廓去妖氛;曹公之有典韦,克宁寰宇。” “昔季布使酒,响振於河东;樊哙饮卮,功高於霸上。典韦长啜,身为时倾,蔡裔雄声,才堪国用。” 褚亮:“肃钩陈於中禁,排闾阖而上征,羊祜之握兵机,典韦之统军帐,任寄之重,恩私罕匹。” 袁枚:“然而公始则霁云断指,继乃公孙洞胸。小白未僵,大黄犹射。又典韦临危之戟,横贯数人。冲张辽已出之围,再呼残卒。浅色黄衫,盖棺之衣早备。玄緌新箧,归元之面如生。可以谓之勇矣,可以谓之烈矣。” 潘眉:“典韦雄武壮烈,不在辽、褚下。” 毛宗岗:“死典韦足拒生贼军。” 羅貫中《三国演义》:“铁戟双提八十斤,濮阳城外建功勋。典韦救主传天下,勇猛当先第一人。”“守护中军帐,英雄独典韦。闻风皆胆裂,望影总魂飞。 猿臂持双戟,彪躯挂铁衣。淯河鏖战死,千古显神机。”“铁戟双提八十斤,威风凛凛镇乾坤。欲将英杰从头数,惟说当年有典韦。” 艺术形象 戲劇 中國傳統戲曲中典韋的角色,面譜以黄色為主,畫成花三块瓦脸,表示其忠勇、凶猛,眉间勾双戟,為其所用兵器。出場劇目有《战宛城》。 影视 1994年电视剧《三国演义》:张甲田饰演典韦 1999年电视剧《曹操》:马戈饰演典韦 2013年电视剧《曹操》:孙玉城饰演典韦 動漫遊戲 真·三國無雙系列
盧前()原名正紳,字冀野,自號飲虹、小疏。江蘇南京人。詩人、文學和戲劇史論家、散曲作家、劇作家、學者,稱為“江南才子”。 生平 自小聰穎,“十歲能文章”,“年十二三始好韻語”。1921年投考國立東南大學(後更名国立中央大学)國文系,雖中文成績優異卻因數學零分而未被錄取,翌年以“特別生”名義被錄取入國文系,師從吳梅、王伯沆、柳詒-{徵}-、李審言、陳中凡等人。東大畢業後曾受聘在金陵大學、河南大學、暨南大學、光華大學、四川大學、中央大學等大學講授文學、戲劇。曾任《中央日報》「泱泱」主編、國民政府國民參政會四屆參議員、國立音樂專科學校校長、南京市文獻委員會主任、南京通志館館長等。1951年在南京病逝于南大醫院。 主要著作 一生著作豐富。主要劇作: 《飲虹五種》 《楚鳳烈》傳奇十六出 《窺簾》或《女惆悵爨》 《孔雀女》 戲曲史論著作有: 《明清戲曲史》 《中國戲曲概論》
《中國戲曲概論》 《讀曲小識》 《論曲絕句》 《飲虹曲話》 《冶城話舊》 參考文獻 南京人 20世纪中国诗人 中華民國劇作家
2004年电视剧《武圣关公》:谢宁饰演許褚 2008年電影《赤壁》:崔玉贵饰演許褚 2009年電影《赤壁:決戰天下》:崔玉贵饰演許褚 2010年电视剧《三国》:郭涛饰演許褚 2011年电影《關雲長》:桑平饰演許褚 2012年电影《铜雀台》:池程饰演許褚 2013年电视剧《新洛神》:李泽晓饰演許褚 2013年电视剧《曹操》:赵明明饰演許褚 2015年电视剧《武神赵子龙》:姜宝成饰演許褚 2017年电视剧《军师联盟》:李龙饰演許褚 2020年电影《新解釋·三國志》:一之瀨亘饰演許褚 動漫遊戲 真三國無雙系列 / 無雙OROCHI系列(光榮公司開發,吉水孝宏配音) 吞食天地II 赤壁之戰(卡普空開發) 三國演義 《橫山光輝三國志》(橫山光輝) 《蒼天航路》(王欣太) 《火鳳燎原》(陳某)、火鳳燎原外傳小說《殘兵》(王貽興):設定父親是董卓軍軍師許臨,身形巨大和不諳言語,父親死後因觸犯軍紀而離開董卓軍並聽從兄長指示投靠曹操軍,視曹操為父、視燎原火和司馬懿為殺父仇人,於曹操「奉孝殺戮」時登場,並力戰燎原火,但要害被刺卻敗於張飛,兄長許定在父親死後分別蟄伏於徐州陳家及司馬家辦事,患有消渴症,在呂布襲徐時登場,殺害曹豹以登上殘兵之首,在司馬家乘着曹操宛城之戰大敗密諜起兵反曹時,私下把扣押了原本送往曹操軍糧送予曹操,並回到河內與陸霜血洗司馬家殺害四叔和郭昂等百多人、廢張雷,在燎原火現身下失敗告終,赤壁之戰時在司馬懿出賣諸葛亮下,兄弟聯手迎戰潛入曹營之燎原火,卻因形勢不利下撒兵,在曹丕崩殂、曹叡登位初期曹操臨終前叮囑:司馬懿乃曹丕所倚重之人,只要曹丕一日在位,仍然對司馬懿忍耐,兄弟再次出手對付仇人,以兄長不久於人世在臨終前去拜祭父親之名來吸引燎原火,後失敗许褚在父親墓前和陸霜決戰並雙雙陣亡(後以病故稱之),許定亦成了殘廢。
马端临:“徐他谋逆而许褚心动,忠诚之至远同於日,且潼关之危,非褚不济,褚之功烈有过典韦。” 朱邦衡:“破张绣之役,斩首万计,皆褚等先登陷阵之功也。” 罗贯中:“天下瓜分汉欲亡,四方豪杰尽鹰扬。葛陂许褚投降后,自此何忧吕布强!”“凛凛威风镇九州,当年许褚果如虎。只因孟起军前见,天下从兹播虎侯。”“臂挽鞍鞒护主身,手持篙楫在波津。 若非许褚倾心救,孟德应为泉下人。” 家庭 兄許定,曾与许褚一起率领一群年轻人及宗族数千家,坚壁击退黄巾军,因军功封为振威将军,为王道巡回的虎贲指挥。 子許儀,嗣承牟乡侯,后被钟会所杀。 孙許綜,许仪之子,晋武帝即位后继承了祖、父的爵位。 藝術形象 三國演義 曹操平冀州時,許攸自以為功高而傲慢自大,常把曹操無我便無法取勝之類的話掛嘴邊而惹怒許褚,許褚暴怒之下殺死許攸,因此許褚被曹操責罵一頓但無重罰。 之後在潼關之戰接受馬超的會戰,與之大戰兩百多個回合,其間以裸衣會戰,也夾斷馬超的槍後亂打一通。曹操擔心許褚會有閃失,令夏侯淵和曹洪夾攻,馬超麾下龐德和馬岱以鐵騎衝擊,曹軍大亂連忙慌退,許褚的手臂因此中了兩箭。馬超最後對韓遂說:「吾見惡戰者莫如許褚,真虎痴也!」 影視 1975年电视剧《洛神》:談泉慶饰演許褚 1983年电影《华佗与曹操》:张毅燃饰演許褚 1994年电视剧《三国演义》:王建国、卢映、陈之辉、韩东饰演許褚 1994年電視劇《楊麗花歌仔戲洛神》:李绍铭饰演許褚 1996年電視劇《三國英雄傳之關公》:陆舜耕饰演許褚 1999年电视剧《曹操》:李少敏饰演許褚 2004年电视剧《武圣关公》:谢宁饰演許褚 2008年電影《赤壁》:崔玉贵饰演許褚 2009年電影《赤壁:決戰天下》:崔玉贵饰演許褚 2010年电视剧《三国》:郭涛饰演許褚 2011年电影《關雲長》:桑平饰演許褚 2012年电影《铜雀台》:池程饰演許褚 2013年电视剧《新洛神》:李泽晓饰演許褚 2013年电视剧《曹操》:赵明明饰演許褚 2015年电视剧《武神赵子龙》:姜宝成饰演許褚 2017年电视剧《军师联盟》:李龙饰演許褚 2020年电影《新解釋·三國志》:一之瀨亘饰演許褚 動漫遊戲 真三國無雙系列 / 無雙OROCHI系列(光榮公司開發,吉水孝宏配音)
: 薩爾6型护卫舰 薩爾5型护卫舰 : 吉打級護衛艦 : 夏米赫級護衛艦 : 雅馬哈級護衛艦 HDC-3100型巡防艦 : 沱江級巡邏艦 輕型巡防艦 歐洲 : 追風級護衛艦 : 布伦瑞克级护卫舰 : 西格玛级护卫舰(外銷設計) : 盾牌级护卫舰 : 白嘴鴉級護衛艦 : 轟鳴級護衛艦 守護級護衛艦 暴徒级護衛艦 : 偉士比级护卫舰 美洲 : : 改革者級護衛艦 非洲 : 阿德哈弗級護衛艦 参见 炮艇
Reed以英國史密斯船塢公司(Smiths Dock Company)設計的一款單軸推進型捕鯨船作為基礎設計船型改造為武裝護衛艦,使用商船架構在設計除了節省成本外,還適合在非海軍的造船廠大規模量產。 除了這款建造中的小型艦外,在二戰期間因戰備要求而量產的部落級驅逐艦也因數量加上噸位及武裝的定位曾考慮將其降級為護衛艦的標準,最後放棄這項提議,因此英國皇家海軍初期便以生產花級護衛艦作為海上運輸護衛之用,然而花級護衛艦太小故耐海性不佳,同時也缺乏對於U艇的偵搜能量,因此戰爭中期英國改生產放大的城堡級護衛艦,此種船型大多沿用至1950年代;除了英國,澳大利亞皇家海軍生產了60艘的巴瑟斯特級護衛艦(Bathurst class corvette)作為己用,不過其大多用於掃雷工作而非船團護衛。 至於美國,因為其資源充足因此除了在戰爭前期接收少量的花級護衛艦及河級巡防艦,之後便生產了噸位相近的護衛驅逐艦(destroyer escort、簡稱DE),故二戰中美軍並未生產任何以護衛艦作為代碼的軍艦。 蘇聯 苏联海军的艦艇分級當中,凡是噸位小於驅逐艦,大於炮艇的所有艦艇,一律都稱為巡邏艦(Сторожевые корабли),等同涵蓋了傳統上Frigate與Corvette所屬的高低配置艦級,這是與其他國家海軍不同的地方。 中國 中国人民解放军对Frigate的对应翻译为“护卫舰”,而一般将Corvette翻译加上輕字为“轻型护卫舰”。 日本 為了強調其擁有的軍事武力僅止於自我防衛用途,日本在戰後所成立的自衛隊,無論是使用的武器級等命名與人員階級,全都採用全新的命名方式。海上自衛隊將包含驅逐艦、直昇機航空母艦在內的多種水面艦艇全都稱呼為「護衛艦」,而不採用二戰之前帝國海軍的命名方式,因此其意義與其他國家的護衛艦完全不同。雖然日本海上自衛隊修改了日文中船艦等級的稱呼方式,但其對應的官方英譯仍然保持原本的「destroyer」之稱呼。另外在國際習慣上,通常也是將日本的護衛艦根據用途,分列入直昇機航空母艦、驅逐艦與巡防艦等類別中。 現代護衛艦列表 戰後傳統護衛艦 亞洲 : 037II型導彈護衛艇 037型反潛護衛艇 : 歐洲 : : 美洲
(1936)。美国的班森級驅逐艦,日本的阳炎级驱逐舰,德国的Z型驱逐舰,是这一时期驱逐舰的典型代表。虽然驱逐舰担负的任务日益广泛,但是集群攻击仍然是这些以鱼雷、火炮为主要武器的驱逐舰的主要任务。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没有任何一种海军战斗舰艇用途比驱逐舰更加广泛。战争期间的严重损耗使得驱逐舰又再被大量建造——英国利用J级驱逐舰的基本设计不断地改进而建造了14批驱逐舰,美国建造了175艘弗莱彻级驱逐舰。同时在战争期间,驱逐舰成为名副其实的“海上多面手”。 演变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战列舰的主力地位已经被航空母舰与潜艇替代。由于飞机已经成为重要的海上突击力量,驱逐舰開始装备大量小口径高射炮,加强防空火力,以担当舰队防空警戒和雷达哨舰的任务。例如日本的秋月级驱逐舰,英国的战斗级驱逐舰。针对严重的潜艇的威胁,旧的驱逐舰进行改造投入到反潜和护航作战当中,并建造出大批以英国狩猎级护航驱逐舰为代表的,以反潜为主要任务的护航驱逐舰。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驱逐舰发生巨大的变化,驱逐舰因其具备多功能性而备受各国海军重视。以鱼雷攻击来对付敌人水面舰队的作战方式已经不再是驱逐舰的首要任务。反潜以及防空作战上升为其主要任务,鱼雷尺寸縮小,並成為反潜作战的主要工具,防空专用的火炮逐渐成为驱逐舰的标准装备,而且由於各種新裝備的重量超越以往魚雷以及火炮的重量,因此驱逐舰的排水量不断加大。20世纪50年代美国建造的薛曼级驱逐舰以及超大型的诺福克级驱逐舰(被称为“領導驱逐舰”)就体现出这种趋势。 現代驅逐艦 1960年代以來,隨著飛機與潛艇性能提升(尤其是喷气式飞机與核動力潛艇),以及導彈逐漸逐步應用,防空導彈、反艦導彈及反潛導彈逐步被安裝到驅逐艦上,艦載火炮不斷減少並且更加輕巧。1967年以色列海軍埃拉特号驱逐舰被反艦導彈擊沉,因此攻擊水面艦艇的任務又成為驅逐艦的重要任務。燃氣輪機開始取代蒸汽輪機作為驅逐艦的動力裝置。為搭載反潛直升機而設置的機庫和飛行甲板也被安裝到驅逐艦上。為控制導彈武器以及無線電對抗的需要,驅逐艦安裝了越來越多的電子設備。例如美國的亞當斯級驅逐艦,英國的郡級驅逐艦,蘇聯的卡辛級驅逐艦,已經演變成較大而又耗費頗多的多用途導彈驅逐艦。 1970年代,作戰資訊控制以及指揮自動化系統、導彈垂直發射裝置以及用來防禦反艦導彈的小口徑速射炮開始出現在驅逐艦上,驅逐艦越發的複雜而昂貴了。英國的42型驅逐艦試圖降低驅逐艦越來越大的排水量以及造價(在後來的戰爭中擔當艦隊防空雷達哨艦的任務遭到重大損失,5艘同級艦參與戰事,兩艘被擊沉)。而美國的斯普魯恩斯級驅逐艦、蘇聯的現代級驅逐艦、無畏級驅逐艦繼續向大型化發展,驅逐艦艦體逐漸增寬,其穩定性大大提高,它們的標準排水量達到6,000噸以上,這已經接近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的輕巡洋艦。現在部分的驅逐艦配備了可以攻擊陸地目標的長程巡弋飛彈,賦予了驅逐艦擔當進攻任務的能力,並取代了從十九世紀末使用到波斯灣戰爭為止的傳統戰艦和巡洋艦配備大口徑艦砲之對地攻擊功能。 冷戰結束後,由於二戰戰艦、巡洋艦的年老退役,現代艦隊必須有能力肩負防空、反潛、反艦等多種武器的使用,例如80年代開始的神盾系統便將這些分散於各艦的設備整合為一,既能在海軍艦艇編隊擔任進攻性的突擊任務,又能擔任作戰編隊的防空、反潛護衛任務,還可在登陸、抗登陸作戰中擔任支援兵力,以及擔任巡邏、警戒、偵察、海上封鎖和海上救援等任務。電子系統使艦體空間增大 ,艦上條件逐步改善,現代驅逐艦的艦員們因此得以在廣闊舒適的封閉艙室中值勤,利用自動化技術操縱他們的戰艦。驅逐艦從過去一個力量單薄的小型艦艇,已經成為一種多用途的中型軍艦。除了名稱留下一點痕跡之外,驅逐艦已經失去了它原來短小靈活的特點,但相對於數萬噸的超大型船艦,還是比較小的。較小的體型也讓匿蹤技術的導入變得容易,成為了21世紀驅逐艦的必要設計之一。 驅逐艦列表(近代,約至二戰結束) 歐洲: 法國: 空想级驅逐艦 德國: 德國二戰時期驅逐艦 義大利: 英國: S級驅逐艦 G級和H級驅逐艦 部族級驅逐艦 勇敢級驅逐艦 亞洲: 中國: 長風級驅逐艦(滿清時期購入) 日本: 峯風級驅逐艦 神風型驅逐艦 (二代) 睦月型驅逐艦 吹雪型驅逐艦 初春型驅逐艦 白露型驅逐艦 朝潮型驅逐艦 陽炎型驅逐艦 夕雲型驅逐艦 秋月級驅逐艦 島風號驅逐艦 松型驅逐艦 桃型驅逐艦 樅級驅逐艦 若竹級驅逐艦 美洲: 美國: 桑普森級驅逐艦 維克斯級驅逐艦 克萊門森級驅逐艦 法拉格特級驅逐艦 波特级驱逐舰 马汉级驱逐舰 格里德利级驱逐舰 巴格里级驱逐舰 索莫斯級驅逐艦 班漢級驅逐艦 辛姆斯级驱逐舰 班森级驱逐舰 格里維斯級驅逐艦 佛萊契爾級驅逐艦 艾倫·M·桑拿級驅逐艦 基靈級驅逐艦 驅逐艦列表(現代,約冷戰初期至今) 歐洲: : : : 郡級驅逐艦 82型驅逐艦 42型驅逐艦
中國: 長風級驅逐艦(滿清時期購入) 日本: 峯風級驅逐艦 神風型驅逐艦 (二代) 睦月型驅逐艦 吹雪型驅逐艦 初春型驅逐艦 白露型驅逐艦 朝潮型驅逐艦 陽炎型驅逐艦 夕雲型驅逐艦 秋月級驅逐艦 島風號驅逐艦 松型驅逐艦 桃型驅逐艦 樅級驅逐艦 若竹級驅逐艦 美洲: 美國: 桑普森級驅逐艦 維克斯級驅逐艦 克萊門森級驅逐艦 法拉格特級驅逐艦 波特级驱逐舰 马汉级驱逐舰 格里德利级驱逐舰 巴格里级驱逐舰 索莫斯級驅逐艦 班漢級驅逐艦 辛姆斯级驱逐舰 班森级驱逐舰 格里維斯級驅逐艦 佛萊契爾級驅逐艦 艾倫·M·桑拿級驅逐艦 基靈級驅逐艦 驅逐艦列表(現代,約冷戰初期至今) 歐洲: : : : 郡級驅逐艦 82型驅逐艦 42型驅逐艦 亞洲: : 丹陽號驅逐艦 太字號驅逐艦 陽字號驅逐艦 基隆級驅逐艦 : 6607型驱逐舰 現代級驅逐艦 051型驅逐艦 052型驱逐舰 : 拉傑普特級驅逐艦 德里級驅逐艦 : DDG: 天津风号护卫舰 太刀風級護衛艦 旗風級護衛艦 DD: 朝风级驱逐舰 春風級驱逐舰 绫波级驱逐舰 村雨级護衛艦 有明级驱逐舰 秋月级护卫舰 山云级驱逐舰 高月型護衛艦 峰云级驱逐舰 初雪級護衛舰 朝霧級護衛艦
《续结婚十年》 《歧途佳人》 散文集 《浣锦集》 《涛》 《逝水集》 剧本 《屈原》(越剧) 《宝玉与黛玉》(越剧) 《卖油郎》(越剧) 《借妻》(甬剧) 《宝玉与黛玉》 《新房子》(越剧) 《河山遗恨》(越剧) 《李白》(锡剧) 《李娃传》 苏青研究 《乱世佳人苏青》,李偉,上海书店出版社,2001年 《海上花开——民国上海四才女之苏青传》,王一心,安徽文藝出版,2011年 相關人物 姜貴 張愛玲
作品 小说 《结婚十年》 《续结婚十年》 《歧途佳人》 散文集 《浣锦集》 《涛》 《逝水集》 剧本 《屈原》(越剧) 《宝玉与黛玉》(越剧) 《卖油郎》(越剧) 《借妻》(甬剧) 《宝玉与黛玉》 《新房子》(越剧) 《河山遗恨》(越剧) 《李白》(锡剧) 《李娃传》 苏青研究 《乱世佳人苏青》,李偉,上海书店出版社,2001年 《海上花开——民国上海四才女之苏青传》,王一心,安徽文藝出版,2011年 相關人物 姜貴 張愛玲 信息提供 本址信息由苏青的外孙提供。苏青的三女儿(外孙的妈妈)核实。苏青墓地在美国西雅图。苏青,她的三女儿, 和外孙将葬在同一墓园。
奧運會首次允許職業球員參加籃球比賽,美國NBA派出的由麥可·喬丹、大鳥伯德、魔術強森等人組成的夢幻隊輕鬆摘得冠軍。 南非自1960年以來首次被解除制裁,允許參賽。 在女子10,000米項目中,來自埃塞俄比亞的黑人女運動員圖魯和來自南非的白人女運動員邁耶在最後一圈手牽手共同跑向終點,象徵非洲種族大團結。 白俄羅斯的體操選手維塔裡·謝爾博獨自奪得6枚金牌,創下在單屆奧運會中取得最多金牌的記錄。 棒球首次成為正式奧運會項目,古巴奪得金牌,中華臺北奪得銀牌。 羽毛球和女子柔道也首次成為奧運會項目。 本屆奧運會組委會首次邀請50個國家的155名代表接力傳遞奧運聖火,從希臘的奧林匹亞採集的火種經過傳遞遞最終抵達巴塞羅那。 足球項目改為23歲以下組別賽事,西班牙經歷1982年世界盃失敗後,於本屆奧運足球賽事中勇奪金牌。 比赛项目 本届奥运会共25个大项257个小项目。 参赛国家及地区 本届奥运一共有172个国家和地区的奥运代表团参加。由于苏联解体的关系,15个前苏联加盟共和国中的12个国家组成了独立国家联合体来参加本届奥运,而波罗的海沿岸三国——爱沙尼亚、拉脱维亚和立陶宛则各自以独立的奥运代表团来参加。由于南斯拉夫解体的缘故,克罗地亚、斯洛文尼亚和波黑均以独立国家身份参赛,而南斯拉夫因正受联合国制裁则只能派出以“独立奥林匹克参赛者”身份报名的运动员来参加本届奥运。 奖牌榜 其他
比赛项目 本届奥运会共25个大项257个小项目。 参赛国家及地区 本届奥运一共有172个国家和地区的奥运代表团参加。由于苏联解体的关系,15个前苏联加盟共和国中的12个国家组成了独立国家联合体来参加本届奥运,而波罗的海沿岸三国——爱沙尼亚、拉脱维亚和立陶宛则各自以独立的奥运代表团来参加。由于南斯拉夫解体的缘故,克罗地亚、斯洛文尼亚和波黑均以独立国家身份参赛,而南斯拉夫因正受联合国制裁则只能派出以“独立奥林匹克参赛者”身份报名的运动员来参加本届奥运。 奖牌榜 其他 日本動畫《以柔克剛》(YAWARA!)的女主角豬熊柔就是以本屆奧運為目標而練習柔道。 此次奧運起,典禮開幕式由此前的白天改於晚間舉行。 在此次奧運時,挪威提議恢復奥林匹克休战的精神,經與會169國確認。
DDG-65) 米利厄斯號飛彈驅逐艦(USS Milius DDG-69) 麥坎貝爾號飛彈驅逐艦(USS McCampbell DDG-85) 馬斯廷號飛彈驅逐艦(USS Mustin DDG-89) (USS Rafael Peralta DDG-115) 佐世保海軍基地 第11兩棲戰隊指揮部(COMPHIBRON 11) 美利堅號兩棲攻擊艦(USS America LHA-6) (USS Denver LPD-9) (USS Tortuga LSD-46) (USS Germantown LSD-42) 第7掃雷艦戰隊指揮部(COMCMRON 7) (USS Avenger MCM-1) (USS Defender MCM-2) (USS Warrior MCM-10) (USS Patriot MCM-7) (USNS Safeguard T-ARS-50) (USS Frank Cable AS-40) 第15潛艦戰隊指揮部(COMSUBRON 15) (USS Oklahoma City SSN-723) (USS Chicago SSN-721) (USS Buffalo SSN-715) 已退役船艦 二戰時代 馬里蘭號戰艦(USS Maryland BB-46) 田納西號戰艦(USS Tennessee BB-43) 西維吉尼亞號戰艦(USS West Virginia BB-48) 加利福尼亞號戰艦(USS California BB-44) 賓夕法尼亞號戰艦(USS Pennsylvania BB-38) 密西西比號戰艦(USS Mississippi BB-41) 華盛頓號戰艦(USS Washington BB-56) 戰後 列星頓號航空母艦(USS Lexington CV-16) 中途島號航空母艦(USS Midway CV-41) 小鷹號航空母艦(USS Kitty Hawk CV-63) 獨立號航空母艦(USS Independence CV/CVA-62) 航空部隊與配屬機種 隆納·雷根號上所搭載的(CVW-5)使用了下列機隊: F/A-18E超級大黃蜂戰鬥機:由、、等部隊操作 F/A-18F雙座超級大黃蜂戰鬥機:由操作 EA-18G咆哮者式電子作戰機:由操作 E-2C鷹眼2000(Hawkeye 2000)空中預警機:由操作 C-2灰狗式運輸機灰狗式運輸機:由第5分隊操作 MH-60S夜鷹式(Nighthawk)直昇機:由操作 MH-60R海鷹式(Seahawk)直昇機:由操作 除此之外,第七艦隊內也有數個部隊,配備有海基或陸基的定翼與旋翼機武裝: 第七艦隊巡邏偵察部隊(Commander, Patrol and Reconnaissance Forces, 7th Fleet,CTF-72) 沖繩空中巡邏隊(Okinawa Air Patrol Group,又稱為Task Group 72.2):駐紮於嘉手納空軍基地,主要操作P-3C獵戶式海上巡邏機。 日本空中巡邏隊(Japan Air Patrol Group,又稱為Task Group 72.4):駐紮於青森縣三澤海軍設施,主要操作P-3C。 第1艦隊空中偵察中隊(Fleet Air Reconnaissance Squadron
72.1)。1958年的八二三砲戰中曾為中華民國海軍補給船護航,1959年11月1日改名「台灣巡防艦隊」(Taiwan Patrol Force),利用左營海軍基地作為駐點,並透過高雄港運補物提供物資,直至1970年代後期斷交為止。 1996年,中華民國舉行首次總統民選,中国大陆方面對台灣本島基隆、高雄的外海發射短程彈道飛彈,台湾均陷入戰爭爆發的恐慌中,導致美國總統比爾·柯林頓下令第七艦隊尼米茲級核動力航空母艦及從波斯灣調來的獨立號航空母艦兩艘航艦打擊群開進台灣周邊海域,為越戰結束後美國海軍在東亞地區最大的一次兵力集結。往後,台灣每屆總統大選,美國為了防止中国大陆以武力干涉台灣選舉,會在每屆中華民國總統選舉到就職典禮那一段期間,常態性的巡弋台灣海峽;2012年中華民國總統選舉後,台灣海峽情勢較往年緩和,美軍第七艦隊並未在台灣沿海有大規模活動,仍以日韓兩地當作主基地,但一部分兵力改於菲律賓和澳洲北部的達爾文港駐紮。 編制 第七舰队大约拥有50至60艘军舰、350架战机,舰队满员编制6万人,其中包括38,000名海军官兵和22,000名海军陆战队员,平时总兵力约2万人。一般由CVN-76隆納·雷根號航空母舰组成的航空母艦戰鬥群为主要作战部队,辅以陆基航空兵、两栖部队。必要时可以从第三舰队或其他部队抽调舰艇补充。现辖旗舰一艘(蓝岭号)、核动力航空母艦一艘(隆納·雷根號),3至4艘配备导弹的巡洋舰、18至20艘导弹驱逐舰及护卫舰、5至6艘攻击型潜艇以及5至8艘登陆舰、18艘后勤保障船和若干汽垫船、辅助船只等。现任艦隊司令為中將。 第七艦隊下轄以下的特遣指揮编制: 第七舰队战斗指揮部/第70特遣隊(Commander, Battle Force, 7th Fleet / CTF-70):第七艦隊的主幹,其組成包含兩部分,分別是以隆納·雷根號為中心的(CSG 5)與其所搭載的第五艦載機聯隊(CVW-5),以及由驅逐艦組成的(CDS-15)。驻地日本横须贺。 第一海軍特戰單位指揮部/第71特遣隊(Commander, Navy Special Warfare Unit One / CTF-71):CTF-71主要是由第一海軍特戰部隊(Commander, Navy Special Warfare, Unit One,NSWU-1)與(EODMU 5)所組成,駐地。 第七舰队巡邏偵察指揮部/第72特遣隊(Commander, Patrol & Reconnaissance Force, 7th Fleet / CTF-72):由數支陸基的反潛與偵察部隊所組成,駐地包括日本沖繩的嘉手納與青森縣三澤海軍基地,司令部設於神奈川县厚木海軍基地。 西太平洋後勤群指揮部/第73特遣隊(Commander, Logistics Group, Western Pacific, Singapore Area Coordinator / CTF-73) 第七艦隊潛艇指揮部/第74特遣隊(Commander, Submarine Force, 7th Fleet / CTF-74):驻地日本横须贺。 海軍遠征部隊太平洋指揮部/第75特遣隊(Commander, Navy Expeditionary Forces Command Pacific, 7th Fleet / CTF-75) /第76特遣隊(Commander, Amphibious Force, 7th Fleet / CTF-76):驻地日本沖繩 /第78特遣隊(Commander, U.S. Naval Forces, Korea / CTF-78):又常縮寫為CNFK,CTF-78是美國海軍在大韓民國的駐紮代表,其總部設於首爾市郊的龍山基地,並以慶尚南道的鎮海海軍基地作為主要駐地。 第七艦隊登陸部隊指揮部/第79特遣隊(Commander, Landing Force, 7th Fleet / CTF-79):驻地日本冲绳。 第七艦隊另有數艘派里級巡防艦、數量不明的機動飛彈快艇等,駐紮於關島、中途島等美軍基地,用以平時巡衛用,如遇到盟國或友軍船隻、軍艦會協航甚至保護之。 辖区范围 第七舰队的作战区域东起国际日期变更线以西的太平洋和印度洋,西至非洲东岸红海(不包括波斯湾),南达印度洋及南极,北至白令海峡。整个作战区域1.3468億平方公里,比美国本土大14倍。这一区域内居住着全世界大约一半的人口,而这其中的80%又都居住在离海岸线800公里以内的陆地上。 其他 雖然是美國海軍麾下戰力最強大的艦隊之一,但第七艦隊卻是美國最後一個只有配備傳統動力航空母艦的艦隊。之所以如此配置,主要的原因是艦隊主要駐紮地日本,乃是世界上唯一曾遭受美國核子武器攻擊的國家,日本人民普遍反對核子動力的武器,為了防止引起日本民眾反對,美方暫時配置了傳統動力航空母艦小鷹號作為第七艦隊的核心。然而,由於小鷹號已在2008年時除役,因此接任小鷹號除役後空缺的喬治·華盛頓號航空母艦,也順勢成為第一艘駐紮於日本本土的核子動力航空母艦。喬治·華盛頓號於2008年至2015年駐紮於日本,之後返回美國歲修,由隆納·雷根號航空母艦接替。 船艦名單 現役船艦 橫須賀海軍基地
对上述规定以外的纳税人,年应税销售额在80万元以下的。 年应税销售额超过小规模纳税人标准的其他个人按小规模纳税人纳税。 非企业性单位、不经常发生应税行为的企业可选择按小规模纳税人纳税。 征收率 增值税对小规模纳税人采用简易征收办法,对小规模纳税人适用的税率称为“征收率” 根据经营内容范围,征收率为3%,5%不等 应纳税额 小规模纳税人销售货物或者应税劳务,实行按照销售额和征收率计算应纳税额的简易办法,并不得抵扣进项税额。只能够开具普通发票,可以到税务机关代开增值税专用发票。
非企业性单位、不经常发生应税行为的企业可选择按小规模纳税人纳税。 征收率 增值税对小规模纳税人采用简易征收办法,对小规模纳税人适用的税率称为“征收率” 根据经营内容范围,征收率为3%,5%不等 应纳税额 小规模纳税人销售货物或者应税劳务,实行按照销售额和征收率计算应纳税额的简易办法,并不得抵扣进项税额。只能够开具普通发票,可以到税务机关代开增值税专用发票。 其应纳税额计算方式为: 应纳税额=销售额×征收率
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 纳税人 增值税 税收 中华人民共和国税务
凡年应税销售额超过小规模纳税人标准的企业和企业性单位,均为一般纳税人; 非企业性单位如果经常发生增值税应税行为,并且符合一般纳税人条件的,可以认定为一般纳税人。 年应税销售额未超过标准的(自1998年7月1日起,从事货物批发或零售的纳税人除外),从事货物生产或提供劳务的小规模企业和企业性单位,账簿健全、能准确核算并提供销项税额、进项税额,并能按规定报送有关税务资料的,经企业申请,税务机关可将其认定为一般纳税人。
virosa,俗稱“Water hemlock” 藏红花色水芹(毒水芹)Oenanthe crocata,俗稱“Hemlock
毒芹Cicuta virosa,俗稱“Water hemlock” 藏红花色水芹(毒水芹)Oenanthe crocata,俗稱“Hemlock water dropwort”,主要生长於撒丁岛,含有神经毒素,腓尼基时代用於人祭,使老年人和犯人喝下这种植物制成的毒药,可使死者死亡时显露出冷笑(“死亡微笑”)面容。
梁武帝晚年奉佛更甚,经常日食一餐,過午不食,所食也只是豆羹、粗饭而已。篤信佛教,由於不近女色,曾經四十年無幸后宮,最突出的奉佛行为,是多次舍身出家,先后四次舍身同泰寺,每次都是朝廷花了大量的香火钱才把他赎出来還俗。他的第四次舍身是在太清元年(547)三月,历时一个月,所花赎钱为“一亿万”,这为同泰寺带来了巨额资金。 武帝本人是可以划入“义学”一类的,他对佛经很有研究,尤重《般若经》、《涅槃经》、《法华经》等,他常常为大家讲经说法,召开各种法会,开设过千僧会、无遮大会。中大通元年(529)开设的无遮大会,参加者有道俗五万多人。他的佛教撰述,则有《摩诃般若波罗蜜经注解》(现仅存序)、《三慧经义记》(《三慧经》本是《摩诃般若经》中的《三慧品》,萧衍认为此品最重要,因而独列為《三慧经》)、《制旨大涅槃经讲疏》、《净名经义记》、《制旨大集经讲疏》、《发般若经题论义并问答》(均佚),另著有《立神明成佛义记》、《敕答臣下神灭论》、《为亮法师制涅槃经疏序》、《断酒肉文》、《述三教诗》等,均存。 武帝在哲学上对中国佛教的贡献,突出之处是把中国传统的心性论、灵魂不灭论和佛教的涅槃佛性说结合起来了,他本人是属于涅槃学派的,主张“神明成佛”,所谓“神明”,是指永恒不灭的精神实体,它是众生成佛的内在根据,“神明”也就是佛性。他又提出三教同源论,认为儒、道二教同源于佛教,老子、孔子,都是释迦牟尼的弟子,所以从这个角度来看,三教可以会通,同时,三教的社会作用也是相同的,都是教化人为善。 除了自身奉佛,萧衍还大力扶持佛教事业的发展。他非常支持外僧的译经,僧伽婆罗被他召入五处译场从事译经,所译经典,又请宝唱等人写疏,他甚至“躬临法座,笔受其文,然后乃付译人”。真谛在萧衍门下也受到礼遇,只是因为侯景之乱,真谛的译事难申。萧衍和国内法師的关系也很密切,宝亮、智藏、法云、僧旻等人,都是萧衍非常器重的。他组织僧人编撰佛教著作,编成的作品至少有十二种。他还广造伽藍,所建有大爱敬寺、智度寺、光宅寺、同泰寺等十一座,各寺铸有佛像,大爱敬寺有金铜像,智度寺的正殿铸有金像,光宅寺有丈九无量寿佛铜像,同泰寺有十方银像。 禅宗祖师菩提达摩南北朝时期来中国弘法,与梁武帝会谈。但因理念不合,话不投机,离开梁朝而北去。 在梁武帝的支持下,梁代佛教达到了南朝佛教的最盛期,他最后在侯景之乱时,饥病交加,死于寺中。但武帝之后,梁简文帝和梁元帝也都篤信佛法。 评价 《梁书》评价其晚年“及乎耄年,委事群幸。” 錢穆於《國史大綱》云:“獨有一蕭衍老翁,儉過漢文,勤如王莽,可謂南朝一令主。” 王夫之於《讀通鑑論》亦云:“梁氏享國五十年,天下且小康焉。” 家庭 父母 父:蕭順之,臨湘懿侯,追尊太祖文皇帝 母:张尚柔,追尊文献皇后 兄弟 長兄:蕭懿,字元達,襲封臨湘縣侯,為蕭寶卷所殺,梁朝追贈长沙宣武王 第二兄:萧敷,字仲達,早卒,梁朝追贈永阳昭王 第四弟:萧暢,字季達,為蕭寶卷所殺,梁朝追贈衡阳宣王 第五弟:萧融,字幼達,為蕭寶卷所殺,梁朝追贈桂阳简王 第六弟:萧宏,字宣達,临川靖惠王 第七弟:萧伟,字彥達,南平元襄王 第八弟:萧秀,字文達,安成康王 第九弟:早卒 第十弟:萧恢,字弘達,鄱阳忠烈王 第十一弟:萧憺,字僧達,始兴忠武王 妻妾 妻 郗徽,生蕭玉姚、蕭玉婉、蕭玉嬛 妾
建國 齐武帝驾崩时,萧衍没有参与王融意图拥立萧子良的政变,反支持皇太孙萧昭业登基。后又助权臣萧鸾篡位,是為齊明帝。齊明帝的皇叔荆州刺史随郡王萧子隆性温和、有文才,明帝欲徵之回朝,恐其不从。萧衍说:“隨王虽有美名,其实能力庸劣,手下没有智谋之士,爪牙只有司马垣历生、武陵太守卞白龙,而且二人唯利是从,若以显职相诱,都会来;隨王只需要折简就能召来了。”齊明帝从之,徵垣历生为太子左卫率、卞白龙为游击将军,二人果然都到任。明帝再召萧子隆为侍中、抚军将军,后杀之。 齊明帝死後,繼任的東昏侯蕭寶卷暴虐無道,爆發的亂事在各地将帥們的努力下皆被平息,當中最為得力的是蕭衍的兄長、時任豫州刺史的蕭懿。永元二年(500年),蕭懿被誣告謀反,遭東昏侯賜死。喜好樂府詩的蕭衍上任後派人搜集當地的民歌,恢復自晉朝以來就已停止的民歌搜集工作。同時他積極招兵,暗中尋找機會推翻東昏侯。他秘密的派人在襄陽大伐竹木,沉於湖底,直到一年後舉兵之時,馬上派人去湖中打撈起事先砍伐好的竹木,並讓早已召集好的數千工匠在最短時間內建造戰船,此即後世成語「伐竹沉木」(意略同於「未雨綢繆」)的典故。 萧衍写信给荆州行府事萧颖胄,劝他同举义旗。萧宝卷派遣将军刘山阳领兵联合萧颖胄攻打雍州。萧衍派手下也是萧颖胄的心腹王天虎劝说周边一同起兵,但给萧颖胄及其弟萧颖达的信只写了“天虎口具”,即由王天虎口述,而王天虎因未得到萧衍的事先交代,无话可说。这样萧颖胄就无法通过上交信件取信于刘山阳,刘山阳也就不敢在荆州入城。萧颖胄夜间召部下席阐文、柳忱商议。席阐文建议斩刘山阳,跟随萧衍一起起兵,拥立荆州刺史南康王萧宝融为帝。柳忱同样劝说,萧颖达也赞同,萧颖胄同意。萧颖胄斩王天虎首级,取信刘山阳后诱杀之,首级送给萧衍,发檄文以讨伐东昏侯近臣茹法珍、梅虫儿为口号,与萧衍一共起兵,拥立萧宝融为主,又拥立为帝,即齐和帝。 中興元年(501年),蕭衍領兵攻郢城,圍攻兩百餘日,城破,「積屍床下而寢其上,比屋皆滿。」然后攻打首都建康。同年十二月,東昏侯在政變中被將軍王珍國所殺,蕭衍遂攻占建康。中兴二年(502年),皇太后王寶明临朝称制,之後蕭衍受齊和帝禪讓登基,改國號為梁,是為梁武帝。 梁武帝昔日的好友沈約、范雲等世族後人在梁朝當上宰相,與前朝重臣蕭秀等人合力推動各種改革,改正南齊時施政上的種種問題。此外,武帝登基後對樂府詩的興趣不減當年,仍參與樂府詩的創作及編修。在他的影響和提倡下,南朝文化的發展達到了東晉以來最繁榮的階段。《南史》作者李延壽評價道:“自江左以來,年逾二百,文物之盛,獨美於茲。” 多次出家還俗 520年,梁武帝改元普通,這一年被中國歷史學家視為南朝梁發展的分水嶺。在這年開始,梁武帝開始篤信佛法,多次舍身出家。 普通八年(527年)三月八日,梁武帝第一次前往同泰寺舍身出家,三日後還俗返宮,大赦天下,改年号大通,是為大通元年(527年)。同年,隸領軍曹仲宗伐渦陽(今安徽蒙城),在關中侯陳慶之的奮鬥下-{梁軍}-大敗北魏軍、俘斬甚眾,又乘勝進擊至城父。梁武帝詔下令渦陽之地設置西徐州,並以手詔嘉勉陳慶之:「本非將種,又非豪家,觖望風雲,以至於此。可深思奇略,善克令終。開朱門而待賓,揚聲名於竹帛,豈非大丈夫哉!」 大通三年(529年)九月十五日,梁武帝第二次至同泰寺举行“四部无遮大会”,脱下龍袍,换上袈裟,舍身出家,九月十六日讲解《涅槃经》。當月二十五日群臣捐錢一億,向“三宝”祈求赎回“皇帝菩萨”,二十七日萧衍還俗。 梁武帝的太史奏称「荧惑侵斗」,讓梁武帝感到緊張,當時童謠:“荧惑入南斗,天子下殿走”,就赤脚下殿跑步,希望能化解災厄,以应天意。之後傳來北魏孝武帝西奔的消息,得知此事的武帝羞惭地以華夷之辨的理論说:“綁著辮子的胡虜(索虏)也配符应天象吗?”,由於天象应於北魏,意味北魏孝武帝才是得到天命的法統天子。 大同十二年(546年)四月十日,蕭衍第三次出家,此次群臣用兩億錢將其贖回;太清元年(547年),三月三日蕭衍又第四次出家,在同泰寺住了三十七天,四月十日、朝廷出資一億錢贖回武帝。郭祖深形容:“都下佛寺五百餘所,窮極宏麗。僧尼十餘萬,資產豐沃。”。 侯景之乱 侯景原为东魏的将领,由于他与东魏丞相高澄的矛盾,于太清元年(547年)正月据河南十三州叛归西魏,但西魏宇文泰对其不信任。迫于无奈,侯景-{致}-函萧衍,许愿献出河南十三州来投奔南朝梁。萧衍接纳了侯景,并任命他为大将军,封河南王。不久,东魏攻击侯景,萧衍派姪子萧渊明支援,结果战败,萧渊明被俘。侯景败退后占据寿阳。高澄假意提出和解,意在离间侯景和梁朝。司农卿傅岐认为高澄议和是离间之计。而朱异等人则极力主张与东魏和好。萧衍不听臣下劝告,与东魏使者往来,侯景感到恐慌。 此时,侯景假托东魏名义写信给萧衍,提出用萧渊明交换侯景,萧衍居然表示接受。侯景十分气愤,遂起兵叛变。他以萧正德为内应,轻易渡过了长江,并在公元549年三月围攻建康。城中久被围困,粮食断绝,饥病困扰,人多浮肿气急,横尸满路,能登城抗击者不到四千人。南梁诸王手握重兵,却彼此猜忌按兵不动,无人讨叛。十二日,侯景攻入建康,纵兵洗劫,蕭家宗室、世族琅琊王氏、陳郡謝氏皆遭血洗,史称侯景之亂。 据说梁武帝曾经在志公禅师臨終時向其询问自己寿命,志公说:「我的墓塔倒了,陛下的大限就到了。」志公涅槃後,寺方造了木製的靈塔,梁武帝担心志公的木造靈塔不坚固就拆除打算重建,拆了以后不久侯景之乱就发生了。 城陷之後,侯景的武士隨意進出皇宮、甚至佩帶武器。蕭衍見了很奇怪問左右侍從,侍從說是侯丞相的衛兵。蕭衍生氣地喝道:「甚麼丞相!不就是侯景嗎!」侯景聽說了非常生氣,於是派人監視蕭衍,蕭衍的飲食也被侯景裁減。蕭衍年事已高,口苦乾渴,索蜂蜜水,未得實現,大喊數聲以後,便在饑渴交加、氣急攻心中去世。死时86岁,葬于修陵(今江苏丹阳市陵口)。谥号武帝,庙号高祖。 学术成就 梁武帝除了帝王的身分,也身為學者在經文、史、詩詞、佛學等領域留下大量著述而出名的「和尚皇帝」。 在经学方面,他撰有《周易讲疏》、《春秋答问》、《孔子正言》等二百余卷。天监十一年(512年),又制成吉、凶、军、宾、嘉五礼,共一千余卷,八千零十九条,颁布施行。 在史学方面,他不满《汉书》等断代史的写法,因而主持编撰了六百卷的《通史》,并“躬制赞序”。命殷芸将无法入史的剩余材料(主要是异闻杂谈),编入小说。但这些著作大都没有流传下来。 在文学方面,梁武帝也非常喜欢诗赋創作,现存古詩、樂府詩等诗歌有80多首。蕭衍和王融、謝朓、任昉、沈約、范雲、蕭琛、陸倕七人共稱竟陵八友,在齊永明時代的文學界頗負盛名。 在宗教方面,今日漢傳佛教的素食主義即以梁武帝為首。佛教的梁皇寶懺是他編製成的,他又著有《大般涅槃經》、《大品般若經》、《淨名經》、《三慧經》等諸經義記數百卷。在道教学说中,他把儒家的“礼法”、道家的“无”和佛教“因果报应”揉合,创立了“三教同源说”,在中国古代思想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由於梁武帝對佛教流通的貢獻,寺廟时以梁武帝與其長子昭明太子合祀為護法神。 宗教信仰 梁武帝的学问路线,是先习儒,再奉道,后入佛。少年时代是习儒阶段,“少时学周孔,弱冠穷六经”。二十岁以后,改奉道教,一直到即位为帝后,仍未捨道。《隋书·经籍志》载,“武帝弱年好事,先受道法,及即位,犹自上章”。称帝后的萧衍和道士陶弘景的关系极善,他每当遇到国家大事,经常要派人到茅山去向陶弘景请教,以致于陶弘景有“山中宰相”之称。不过,在即位后的第二个年头,即天监三年(504),萧衍就颁布了《捨事道法詔》,宣布捨道归佛。而据其《述三教诗》,则称“晚年开释卷,犹月映众星”。到晚年才开始研读佛经。这也许说明,他虽然已经颁布了事佛诏,实际上还未真正彻底放弃道教。但总的来说,颁诏以后,他是以事佛为主的。有關《捨事道法詔》的真实性在学术界存疑,但无论其真伪,萧衍的奉佛则是事实。 梁武帝对佛教的支持,表现为两大方面:一是亲身修佛,二是从各方面扶持佛教的发展。 梁武帝本人归佛后,逐渐过上了佛教徒的生活。在武帝發表《斷酒肉文》前,漢傳佛教「律中無有斷肉法」(反而是與釋迦佛作對的天啟,提倡素食),蕭衍把佛教五戒中的不殺生引申為素食,颁布了《断酒肉文》,禁止僧众吃肉,自己也行素食,開啟了漢傳佛教素食的傳統,之後漢傳佛教僧團開始遵守《梵網經》規定的菩薩戒,不再食肉。对那些敢于饮酒食肉的僧侶,他以世俗的刑法治罪。他又颁布《断杀绝宗庙牺牲诏》,禁止宗庙的牺牲,这是有违儒家祭祀禮儀的,但他坚持推行。他还正式受戒,据《续高僧传》卷六记载,他于天监十八年(519)“发宏誓心,受梵網經菩萨戒”。 梁武帝晚年奉佛更甚,经常日食一餐,過午不食,所食也只是豆羹、粗饭而已。篤信佛教,由於不近女色,曾經四十年無幸后宮,最突出的奉佛行为,是多次舍身出家,先后四次舍身同泰寺,每次都是朝廷花了大量的香火钱才把他赎出来還俗。他的第四次舍身是在太清元年(547)三月,历时一个月,所花赎钱为“一亿万”,这为同泰寺带来了巨额资金。 武帝本人是可以划入“义学”一类的,他对佛经很有研究,尤重《般若经》、《涅槃经》、《法华经》等,他常常为大家讲经说法,召开各种法会,开设过千僧会、无遮大会。中大通元年(529)开设的无遮大会,参加者有道俗五万多人。他的佛教撰述,则有《摩诃般若波罗蜜经注解》(现仅存序)、《三慧经义记》(《三慧经》本是《摩诃般若经》中的《三慧品》,萧衍认为此品最重要,因而独列為《三慧经》)、《制旨大涅槃经讲疏》、《净名经义记》、《制旨大集经讲疏》、《发般若经题论义并问答》(均佚),另著有《立神明成佛义记》、《敕答臣下神灭论》、《为亮法师制涅槃经疏序》、《断酒肉文》、《述三教诗》等,均存。 武帝在哲学上对中国佛教的贡献,突出之处是把中国传统的心性论、灵魂不灭论和佛教的涅槃佛性说结合起来了,他本人是属于涅槃学派的,主张“神明成佛”,所谓“神明”,是指永恒不灭的精神实体,它是众生成佛的内在根据,“神明”也就是佛性。他又提出三教同源论,认为儒、道二教同源于佛教,老子、孔子,都是释迦牟尼的弟子,所以从这个角度来看,三教可以会通,同时,三教的社会作用也是相同的,都是教化人为善。 除了自身奉佛,萧衍还大力扶持佛教事业的发展。他非常支持外僧的译经,僧伽婆罗被他召入五处译场从事译经,所译经典,又请宝唱等人写疏,他甚至“躬临法座,笔受其文,然后乃付译人”。真谛在萧衍门下也受到礼遇,只是因为侯景之乱,真谛的译事难申。萧衍和国内法師的关系也很密切,宝亮、智藏、法云、僧旻等人,都是萧衍非常器重的。他组织僧人编撰佛教著作,编成的作品至少有十二种。他还广造伽藍,所建有大爱敬寺、智度寺、光宅寺、同泰寺等十一座,各寺铸有佛像,大爱敬寺有金铜像,智度寺的正殿铸有金像,光宅寺有丈九无量寿佛铜像,同泰寺有十方银像。 禅宗祖师菩提达摩南北朝时期来中国弘法,与梁武帝会谈。但因理念不合,话不投机,离开梁朝而北去。 在梁武帝的支持下,梁代佛教达到了南朝佛教的最盛期,他最后在侯景之乱时,饥病交加,死于寺中。但武帝之后,梁简文帝和梁元帝也都篤信佛法。 评价 《梁书》评价其晚年“及乎耄年,委事群幸。” 錢穆於《國史大綱》云:“獨有一蕭衍老翁,儉過漢文,勤如王莽,可謂南朝一令主。”
华人化学家 美国华人 美国女性化学家 國立中央大學大陸時期校友
美国女性化学家 國立中央大學大陸時期校友 芝加哥大学教师 太仓人
李耀滋(Yao Tzu Li,),生於順天府(今北京市),籍貫福建閩侯。美籍華裔物理學家、工程師、美国国家工程院院士、全美华人协会主席,是一位流体力学专家。 生平 民國二十三(1934年)畢業於國立北平大學電機工程系。民國二十六年(1937年)畢業於国立中央大学工学院机械特别班碩士學位。抗战期间作为建厂总工程师主持建造中国第一个飞机发动机制造厂——大定航空发动机厂。并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留学,获博士学位。曾任麻省理工学院教授、发明创新中心主任。在麻省理工学院工作的同时,先后创办三所企业。 家庭 其弟李诗颖亦为美国国家工程院院士。伯父李景铭为清末进士,叔父李乔苹为化学家。诺贝尔化学奖得主钱永健是其外甥。 參見 书目 《有启发而自由(- 从中国私塾到美国发明家企业家院士的北京人)》 李耀滋著 美國國家工程院院士
美國工程師 美國發明家 流体力学家 中華民國物理學家 麻省理工學院教師 麻省理工学院工学院校友 国立北平大学校友 工
友聯出版社) 《台灣軼事》(短篇小說集 1980年 北京 北京出版社) 《三十年後》(散文集 1980年 湖北 湖北人民出版社) 《王大年的幾件喜事》(短篇小說集 1980年 香港 海洋文藝出版社) 《愛荷華札記》(散文集 1983年 香港三聯書店) 《黑色,黑色,最美麗的顏色》(散文集 1983年 香港三聯書店) 《千山外,水长流》(長篇小說 1984年 四川人民出版社) 《三十年後夢遊故園》(1988年 漢藝色研) 《人,在廿世紀》(1990年 八方文化) 《失去的金铃子》 《鹿園情事》(1994年 台北 時報文化) 《三生三世》(自传体小说集 2004年 台北 皇冠文化) 《三輩子》(自傳 2011年 台北 聯經出版) 譯作 1959年翻譯亨利·詹姆斯小說《德莫福夫人》,文學出版。 1960年翻譯《美國短篇小說選》,明華書局出版 1971年翻譯安德烈·紀德《遣悲懷》,晨鐘出版社。 1980年翻譯《百花齊放》,分上下兩冊
1953年 台北 自由中國雜誌社) 《翡翠貓》(短篇小說 1959年 台北 明華書局) 《夢谷集》(散文集 1965年 香港 正文出版社) 《一朵小白花》(短篇小說集 1968年 台北 文星書店) 《A Critical Biography of Shen Tsung-wen》(《沈從文評傳》 1972年 紐約 Twane Publishers出版) 《桑青与桃红》(長篇小說 1976年 香港 友聯出版社) 《台灣軼事》(短篇小說集 1980年 北京 北京出版社) 《三十年後》(散文集 1980年 湖北 湖北人民出版社) 《王大年的幾件喜事》(短篇小說集 1980年 香港 海洋文藝出版社) 《愛荷華札記》(散文集 1983年 香港三聯書店) 《黑色,黑色,最美麗的顏色》(散文集 1983年 香港三聯書店) 《千山外,水长流》(長篇小說 1984年 四川人民出版社) 《三十年後夢遊故園》(1988年 漢藝色研) 《人,在廿世紀》(1990年 八方文化) 《失去的金铃子》 《鹿園情事》(1994年
@Amazon.com ,2006 Kuo-King Wang - Cornell University Wang, Kuo King @ 康乃尔大学 Cornell Injection Molding Program progress report ,第 15 期 College of Engineering,Cornell University,1990 , 338 頁, book Cornell Injection Molding Program progress report ,第 16 期 College of Engineering,Cornell University,1991 , 351 頁, book Cornell Injection Molding Program progress report ,第 17 期 College of Engineering,Cornell University,1993
,),男,江苏武进人,美国华裔制造工程专家。 生平 1923年生。1943年考入国立中央大学工学院(今东南大学机械工程学院),1947年毕业。先后在中央造船公司(上海)、台灣機械造船公司(基隆,今台灣國際造船公司)工作。 1960年赴美纽约联合容器公司工作。1961年入威斯康辛大学学习,1962年获硕士学位。之后在(Walker)公司担任项目工程师,此间他在世界上第一次运用(CNC)制造汽车排气管,并成为在大批生产弯管中用机器人代替人工操作的先驱者。1966年再次回威斯康辛大学学习,1968年获博士学位后留校工作。1970年起任康乃尔大学教授。他所领导的塑料注塑模(或稱「康乃爾射出成形計畫 Cornell Injection Molding Program,CIMP」)被公认为该领域的世界领袖。 榮譽 美国国家工程院评价他“杰出的交叉学科研究、教学和著作贡献于加工技术的广泛领域,使全世界的制造工业受益”。 美国国家工程院院士、美国制造工程研究委员会主席。 参考来源 外部链接 Kuo-King Wang: Books @Amazon.com ,2006 Kuo-King Wang - Cornell University Wang, Kuo King @ 康乃尔大学 Cornell Injection Molding Program progress report ,第 15 期 College of Engineering,Cornell University,1990 , 338 頁, book Cornell Injection Molding Program progress report ,第 16 期 College of Engineering,Cornell University,1991 , 351 頁, book Cornell Injection Molding Program progress report
工 西北工业大学校友
西北工业大学校友 Y永
Choh Hao Li Papers –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San Francisco Library, Archives and Special Collections Biography and chronology History of UCSF biography Short biography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Biographical Memoir 中央研究院生命科學組院士 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 香港中文大學榮譽博士 古根海姆学者 华裔美国科学家 华人生物学家 歸化美國公民的中華民國人 金陵大學校友 加利福尼亞大學柏克萊分校校友 番禺人
“金大番禺李氏三兄弟”:李卓敏、李卓皓、李卓荦。 外部連結 中央研究院 生物化學研究所 國立台灣大學生命科學院 生化科學研究所 李卓皓 逝世院士一覽表 中央研究院 Choh Hao Li Papers –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San Francisco Library, Archives and Special Collections Biography and chronology History of UCSF
參考資料 師 师G龚 G龚 G龚 台灣體育人物
台灣體育人物 移民美國的中華民國人 龚姓 國立臺北科技大學教授 籃球行政人員
Academia)首位华裔院士,第21屆中華民國中央研究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學院院士。 2006年3月24日逝世於臺北。 奖项和荣誉 在亚洲推动绿色革命,解决印度、菲律宾等许多国家的粮食问题,功勋卓著。被誉为“世界水稻大王”。曾获世界环境科学最高奖泰勒奖(Tayler Environmental Prize)。
梵蒂冈宗座科学院(Linceorum Academia)首位华裔院士,第21屆中華民國中央研究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學院院士。 2006年3月24日逝世於臺北。 奖项和荣誉 在亚洲推动绿色革命,解决印度、菲律宾等许多国家的粮食问题,功勋卓著。被誉为“世界水稻大王”。曾获世界环境科学最高奖泰勒奖(Tayler Environmental Prize)。 外部連結 張德慈院士與世長辭 永久保護世界水稻資源協議簽訂
|- Z 臨泉人 中国共产党党员 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机械工业部部长 安徽省人民政府省长 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会候补委员 中国共产党第十二届中央委员会委员
|- Z 臨泉人 中国共产党党员 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机械工业部部长 安徽省人民政府省长 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会候补委员
中央研究院馮元楨/院士基本資料查詢 中国科学院冯元桢(Yuan-Cheng Fung) 华人生物学家 华人工程师 美国生物工程师 工 加州理工學院校友 加州理工学院教授 聖地牙哥加州大學教師 美国国家工程院院士 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 美国国家科学奖获奖者 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 中央研究院工程科學組院士 江苏省苏州中学校友
美国国家科学奖获奖者 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 中央研究院工程科學組院士 江苏省苏州中学校友 重庆市南开中学校友 北京市第四中學校友 香港科技大學榮譽博士 华裔美国科学家 Y 武進人 拉斯奖获得者 男性人瑞 歸化美國公民的中華民國人 國立中央大學名譽博士 國立成功大學名譽博士
of his eighty-fifth birthday. (Editor, with Rafe de Crespigny and Igor de Rachewiltz). Canberra: Faculty of Asian Studies, ANU. 2003. Damage Control: The Chinese Communist Party in the Jiang Zemin Era (Editor, with Zheng Yongnian). Singapore: Eastern Universities Press, 2003. Ideas Won’t Keep: the struggle for China’s future. Singapore: Eastern Universities Press, 2003. Bind Us in Time: Nation and Civilisation in Asia. Singapore: Eastern Universities Press, 2003. To Act is to Know: Chinese Dilemmas. Singapore: Eastern Universities Press, 2003. Don’t Leave Home: Migration and the Chinese. Singapore: Eastern Universities Press, 2003. Only Connect! Sino-Malay Encounters. Singapore: Eastern Universities Press, 2003. 論文 Family and Friends: China in Changing Asia. In Anthony Reid and Zheng Yangwen (eds.) Negotiating Asymmetry: China’s Place in Asia. Singapore: NUS Press, 2009, pp. 214–231. 越洋寻求空间:中国的移民,华人研究国际学报,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Diasporic Chinese Studies, vol. 1, no. 1, 2009, pp. 1–49. Southeast Asia: Imperial themes, New Zealand Journal of Asian Studies, June, 2009, pp. 36–48. The China Seas: Becoming an Enlarged Mediterranean, In Angela Schottenhammer (Ed.), The East Asian ‘Mediterranean’: Maritime Crossroads of Culture, Commerce and Human Migration. Wiesbaden: Harrassowitz Verlag. 2008, pp. 7–22. Flag, Flame and Embers: Diaspora Cultures. In Kam Louie (Ed.), The Cambridge Companion to Modern Chinese Cultures.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8, pp. 115–134. China and the International Order: Some Historical Perspectives. In Wang Gungwu and Zheng Yongnian (Eds), China and the New International Order. London: Routledge, 2008, pp. 21–31. India and Indians in East Asia: an Overview, In K. Kesavapany, A. Mani, P. Ramasamy (eds.), Rising India and Indian Communities in East Asia. Singapore: Institute of Southeast Asian Studies, 2008, pp. 3–11. The Rise of China: History as Policy. In Ron Huisken and Meredith Thatcher (Eds.) History as Policy:Framing the Debate on the Future of Australia, Canberra Papers of Strategy and Defence, ANU E Press, 2008. 南侨求学记:不同的时代,走不同的路, Nanqiao qiuxueji: butongde shidai, zou butongde lu. In 李元瑾 (主编),跨越疆界与文化调适。Lee Guan Kin (ed.), Crossing Borders and Cultural Adjustments.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中华语言文化中心, 和八方文化创室,Singapore: NTU Centre for Chinese Language and Culture, and World Scientific, 2008, pp. 13–28. 内与外的解析- 论海外华人作家,世界华侨华人研究 Overseas Chinese Studies. 第一辑,2008, pp. 1–10. The First Decade: Historical Perspectives. In The First Decade: The Hong Kong SAR in Retrospective and Introspective Perspectives. Edited by Yeung Yue-man. Hong Kong: The Chinese University Press, 2007, pp. 3–21. Trading Order and Polity Structures in Asia. In The Inclusive Regionalist: A Festschrift dedicated to Jusuf Wanandi. Edited by Hadi Soesastro and Clara Joewono. Jakarta: Centre for Strategic and International Studies (CSIS), 2007, pp. 83–90. The Great Powers in Asia: a View from Singapore, Strategy: Global Forces 2007 Proceedings, vol. 2. Canberra: Australian Strategic Policy Institute, December 2007, pp. 1–8. Liuxue 留学 and yimin 移民: From Study to Migranthood. In Mette Thuno (ed.), Beyond Chinatown: New Chinese Migration and the Global Expansion of China. Copenhagen: NIAS Press, 2007. Mixing Memory and Desire: Tracking the Migrant Cycles. In Chinese Overseas: Migration, Research and Documentation. Edited by Tan Chee-Beng, Colin Storey and Julia Zimmerman. Hong Kong: Chinese University Press, 2007, pp. 3–22. Rethinking Chinese History in a global Age: an Interview with Wang Gungwu by
a View from Singapore, Strategy: Global Forces 2007 Proceedings, vol. 2. Canberra: Australian Strategic Policy Institute, December 2007, pp. 1–8. Liuxue 留学 and yimin 移民: From Study to Migranthood. In Mette Thuno (ed.), Beyond Chinatown: New Chinese Migration and the Global Expansion of China. Copenhagen: NIAS Press, 2007. Mixing Memory and Desire: Tracking the Migrant Cycles. In Chinese Overseas: Migration, Research and Documentation. Edited by Tan Chee-Beng, Colin Storey and Julia Zimmerman. Hong Kong: Chinese University Press, 2007, pp. 3–22. Rethinking Chinese History in a global Age: an Interview with Wang Gungwu by Alan Baumler, The Chinese Historical Review, vol. 14, no. 1, Spring 2007, pp. 97–113. In Conversation with Wang Gungwu by Vineeta Sinha, ISA E-Bulletin, no. 6, March 2007, pp. 54–80. Zouxiang xinde xiandaixing: xianggang huigui de lishi shijiao (走向新的现代性:香港回归的历史视角,Towards New Modernity: The Return of Hong Kong from a Historical Perspective), 二十一世纪(Twenty-First Century), no. 101, June 2007, pp. 4–12. Inception, Origins, Contemplations: a Personal Perspective. In Imagination, Openness & Courage: The National University of Singapore at 100. Singapore: National University of Singapore, 2006, pp. 1–31. Lishi yu zhishi: zhongxi fenlei de chayi (历史与知识:中西分类的差异, History and Knowledge: different library classifications in China and the West). In Pan Mingxin (editor), Nanshan lunxueji: Qian Cunxun xiansheng jiuwu shengri jinian (南山论学集:钱存训先生九五生日纪念). Beijing: National Library, 2006, pp. 24–30. China and Southeast Asia. In David Shambaugh (ed.) Power Shift: China and Asia’s New Dynamics. Berkeley: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2005. Within and Without: Chinese Writers Overseas, Journal of Chinese Overseas, vol. 1, no. 1 (May 2005), pp. 1–15. Two Perspectives of Southeast Asian Studies: Singapore and China. In Henk Schulte Nordholt, Remco Rabin and Paul Kratoska (eds.), Discovering Southeast Asia: Genealogies, Concepts, Comparisons, and Prospects. Singapore and Athens, OH: Singapore University Press and Ohio University Press, 2005, pp. 60–81. Maritime China in Transition. In Ng Chin Keong and Wang Gungwu (eds.) Maritime China and Overseas Chinese Communities in Transition, 1750-1850. Wiesbaden: Harrassowitz Verlag, 2005. pp. 3–16. The Age of New Paradigms (Keynote Lecture, 18th Conference of 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of Historians of Asia, December 2004), Yatai yanjiu luntan
纳税人(),指的是一類需要納稅的個人或組織(例如公司)。現代納稅人可能有一個識別號,一個由政府發給公民或公司的參考號。 “納稅人”一詞通常表示在一國之內,所有具有義務的人類。納稅人是有義務向市政或政府稅務機構付款的個人或實體。稅收可以以對不動產(如房屋和車輛)所有者徵收的所得稅或財產稅的形式存在,以及許多其他形式。人們在購買商品和服務時可能會納稅哪些是徵稅的。“納稅人”還可以指一個國家的全部勞動力,他們通過稅收為政府系統和項目買單。納稅人的錢將成為公共資金的一部分,包括政府為滿足個人或集體需求或產生未來利益而花費或投資的所有資金。出於稅收目的,企業實體也是納稅人,其收入和支出均需納稅。 定義 即有义务交纳税收的人,分为法人和自然人。不同的税种有不同的纳税人;纳税人与课税对象、计税依据和纳税环节有密切的关系。 纳税人与税收实际负担人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因税种和经济条件的不同,纳税人有时是实际负担人,如个人所得税,有时不是实际负担如增值税。 繳交的稅種 所得稅 政府對個人和企業收入以及利息收入徵收所得稅。除所得稅外,政府還可以強制雇主在每個發薪期從工人的工資中扣除工資稅,然後匹配扣除的金額。資本利得稅是為出售資產所得利潤繳納的稅款,通常適用於股票和債券交易。在所有者去世後,對財產的轉讓徵收遺產稅。 財產稅 財產稅,有時也稱為從價稅,是對房地產或其他個人財產的價值徵收的。財產稅通常由地方政府徵收並定期徵收。房地產稅通常會根據司法管轄區根據其狀況、位置和市場價值對財產價值的評估或分配給不同稅收接收者的金額的變化而波動。 商品和服務稅
避稅和逃稅 納稅人可能因不繳納強制性稅款而違反法律。這種犯罪稱為逃稅。逃稅是一種非法行為,個人、組織或公司故意避免支付其真正的納稅義務。那些被發現逃稅的人通常會受到刑事指控和巨額處罰。如果納稅人故意不報告收入或少報收入(聲稱的收入少於您從特定來源實際收到的收入)、向 IRS 提供有關業務收入或支出的虛假信息、故意少繳所欠稅款或大幅少報稅款,則視為逃稅稅收(通過在申報表中說明低於報告收入所欠金額的稅額)。逃稅不同於避稅,這是利用法律手段改變個人的財務狀況,以降低所欠所得稅的數額。 例子 增值税课税对象(纳税人)分为一般纳税人和小规模纳税人 另見 納稅人的錢 納稅人權利法案,旨在限制政府增長的概念 納稅人地位,挑戰稅收立法的法律要求 英國納稅人聯盟 常識納稅人,美國壓力集團
泰达生物技术学院 泰达生态与环境学院(筹) 微电子研究所 工业工程系 跨国公司研究中心 物流管理系
泰达生态与环境学院(筹) 微电子研究所 工业工程系 跨国公司研究中心 物流管理系 物业管理 天津天孚物业管理有限公司
回韩国后,历任高丽大学助教、教授、校长,一直兼任高丽大学亚洲问题研究所所长,其间两度赴美担任哈佛大学、普林斯顿大学和夏威夷大学客座教授。他发起成立了“韩国中国学会”、“韩国共产圈研究协会”并任会长;还担任“韩国地域研究协会”、“韩国历史学会”、“韩国国际政治学会”名誉理事长,韩国社会科学院院长。 金氏在韓國是广受尊敬的学者和教育家。在任高丽大学校长期间,因坚持民主、主张学术自由、保护学生合法权利,反对全斗焕军政府开除示威学生等,被勒令辞职;由此激起高丽大学全体师生长达一个多月的示威运动,以抗议军政府的行为;此次示威运动有韩国现代史“护金运动”之稱。韩国历届执政党和在野党經常邀請他担任各种要职,韩国前总统卢泰愚甚至曾邀请他出任国务院总理,他均谢绝,只願意作为教育家和学者为国家和社会发挥自己的贡献。 參考資料 韩国历史学家 韩国教育家
參考資料 韩国历史学家 韩国教育家 文 Jun-Yop
1975-1978 . Hong Kong: The Chines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1979.) 《李氏中文字典》。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1980年。 《工商管理與大學敎育》。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1983年。 相關條目 香港中文大學 新亞書院 崇基學院 聯合書院 錢穆 容啟東 鄭棟材 富爾敦 郭克時 柏立基 司徒惠 柯克樂 關祖堯 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 注腳 參考資料 中文資料 〈密告檢舉行總高級官員大貪污案,李卓敏生活窮奢極侈,寓所費用由行總付賬〉,《華僑日報》第一張第一頁,1947年8月16日。 〈行總李卓敏貪污案成立〉,《香港工商日報》第一頁,1947年9月16日。 〈李卓敏罪名任用私人〉,《香港工商日報》第一頁,1947年9月17日。 〈李卓敏等交保候訊〉,《香港工商日報》第一頁,1947年10月1日。 〈行總舞弊案,李卓敏等九名下不起訴處分〉,《華僑日報》第一張第一頁,1947年12月20日。 〈李卓敏被控案下不起訴處分,魯克斯致函表彰工作,李現應聘將赴美講學〉,《香港工商日報》第二頁,1948年1月15日。 《中文大學校刊 》第一卷第一期。香港:香港中文大學,1964年6月。 《中文大學校刊 》第一卷第三期。香港:香港中文大學,1964年9月。 《中文大學校刊 》第一卷第四期。香港:香港中文大學,1964年10月。 《中文大學校刊 》第四卷第四期。香港:香港中文大學,1968年1月。 《中文大學校刊 》第五卷第七期。香港:香港中文大學,1969年4月。 李卓敏著,《開辦的六年:1963-1969 》。香港:香港中文大學,1969年。 《中文大學校刊 》第九卷第四期。香港:香港中文大學,1973年1月。 岑維休主編,《香港年鑑》。香港:華僑日報,1975年。 《中文大學校刊 》一九七五年夏。香港:香港中文大學,1975年。 《中文大學校刊 》一九七七年夏。香港:香港中文大學,1977年。 《中文大學校刊 》一九七八年秋。香港:香港中文大學,1978年。 《中文大學校刊 》一九七八年冬。香港:香港中文大學,1978年。 李卓敏著,《新紀元的開始:1975-1978 》。香港:香港中文大學,1979年。 《中文大學校刊 》一九八零年秋‧冬。香港:香港中文大學,1980年。 《中文大學校刊 》一九八一年秋。香港:香港中文大學,1981年。 《中文大學校刊 》一九八二年第一期。香港:香港中文大學,1982年。 馬臨著,《校長報告書:1978-1982 》。香港:香港中文大學,1982年。 《中文大學校刊 》一九八三年第四期。香港:香港中文大學,1983年。 葛量洪爵士著、曾景安譯,《葛量洪回憶錄》。香港:廣角鏡出版社,1984年。 《中文大學校刊 》一九九一年春‧夏。香港:香港中文大學,1991年。 《中文大學校刊 》一九九二年春‧夏。香港:香港中文大學,1992年。 《中大通訊 》第26期。香港:香港中文大學,1992年1月。 吳倫霓霞編,《邁進中的大學:香港中文大學三十年 》。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1993年。 《中大通訊 》第43期。香港:香港中文大學,1993年6月。 《中大通訊 》第125期。香港:香港中文大學,1998年4月19日。 陳方正主編,《與中大一同成長》。香港:香港中文大學中國文化硏究所,2000年。 《香港中文大學探討大學整合專責小組向大學校董會提交之報告 》。香港:香港中文大學,2003年3月。 《中大通訊 》第220期。香港:香港中文大學,2003年4月19日。 《中大通訊 》第251期。香港:香港中文大學,2004年12月19日。 〈那些年--我們一起經歷過的四改三 〉,《中大學生報》,2012年7月30日。 〈南洋大學的歷史事略 〉,《南洋大學校友業餘網站》,2012年9月13日。 《中大通訊 》第413期。香港:香港中文大學,2013年3月4日。 左丁山(香樹輝)撰,〈50前中大校董 〉,《蘋果日報》,2013年7月11日。 〈香港中文大學於校慶日頒授榮譽博士學位予五位傑出人士及卓敏教授席予十一位卓越教授 〉,《香港中文大學新聞稿》,2013年10月14日。 英文資料 "Choh Ming LI ", HKU Honorary Graduates. Hong Kong: Th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1967. Sinclair, Kevin, "LI Choh-ming", Who's Who in Hong Kong. Hong Kong: Database Pub., 1984. "Cho-Ming Li, 79, Dies; Educator in California ", The New York Times, 25 April 1991. "LI, Choh-Ming", Who was Who. London: A & C Black, 1996. 外部連結 大學校長接受榮譽學位 (《中文大學校刊》第三卷第九期,1967年4月) 李卓敏校長留任一年 (《中文大學校刊》一九七七年秋,1977年) 榮譽法學博士讚詞:李卓敏博士 (《中文大學校刊》一九七八年冬,1978年) 悼念李卓敏校長 (《中大通訊》專號,1991年4月) 李卓敏校長追悼會 (《中大通訊》專號,1991年5月) 李卓敏校長追悼會 (《中大通訊》第19期,1991年6月) 創校先賢李卓敏 (中大五十‧人) |- 香港經濟學家 美國經濟學家 香港教育家 美国词典编纂者 香港中文大學校長 加利福尼亞大學柏克萊分校教師 國立中央大學教授 南京大學教授 國立西南聯合大學教授 南開大學教授 中華民國行政院所屬部會人物 香港大學名譽博士 香港中文大學榮譽博士 加利福尼亞大學柏克萊分校校友 金陵大學校友 布雷顿森林会议代表
李卓敏博士紀念基金:由香港中文大學於1991年設立,用以資助中文大學學生到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留學修讀或研究一年。 卓敏教授席:由香港中文大學於2013年10月17日創校金禧日首次頒授,共11席,每位教授席任期五年,期間可獲校方撥出專款支持研究工作。 部份著作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Communist China. Berkeley :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1959. (直譯:《共產中國之經濟發展》。柏克萊:加州大學出版社,1959年。) Statistical System of Communist China. Berkeley :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1962. (直譯:《共產中國之統計制度》。柏克萊:加州大學出版社,1962年。) (Editor) Industrial Development in Communist China. New York : Praeger, 1964. (直譯:(主編)《共產中國之工業發展》。紐約:普雷格出版,1964年。) 《開辦的六年:1963-1969 》。香港:香港中文大學,1969年。 (英文版:The First Six Years 1963-1969 . Hong Kong: The Chines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1969.) (Editor) Asian Workshop on Higher Education. Hong Kong : Chines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1970. (直譯:(主編)《亞洲高等教育工作坊》。香港:香港中文大學,1970年。) 《漸具規模的中文大學:1970-1974 》。香港:香港中文大學,1975年。 (英文版:The Emerging University 1970-1974 . Hong Kong: The Chines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1975.) 《新紀元的開始:1975-1978 》。香港:香港中文大學,1979年。 (英文版:A New Era Begins 1975-1978 . Hong Kong: The Chines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1979.) 《李氏中文字典》。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1980年。 《工商管理與大學敎育》。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1983年。 相關條目 香港中文大學 新亞書院 崇基學院 聯合書院 錢穆 容啟東 鄭棟材 富爾敦 郭克時 柏立基 司徒惠 柯克樂 關祖堯 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 注腳 參考資料 中文資料 〈密告檢舉行總高級官員大貪污案,李卓敏生活窮奢極侈,寓所費用由行總付賬〉,《華僑日報》第一張第一頁,1947年8月16日。 〈行總李卓敏貪污案成立〉,《香港工商日報》第一頁,1947年9月16日。 〈李卓敏罪名任用私人〉,《香港工商日報》第一頁,1947年9月17日。 〈李卓敏等交保候訊〉,《香港工商日報》第一頁,1947年10月1日。 〈行總舞弊案,李卓敏等九名下不起訴處分〉,《華僑日報》第一張第一頁,1947年12月20日。
台聯主席黃昆輝並向選民宣傳,立法院要有兩個本土黨團,如果只有民進黨一個黨團,在政黨協商將難以與泛藍陣營對抗。其主張總統投民進黨蔡英文,區域立法委員投民進黨,政黨票則投給台聯黨,讓立委得票率能夠突破5%,甚至超過7.5%奪得三席成立黨團。 2012年立委選舉,台聯獲得1,178,896票,得票數在「台灣女總統,本土顧兩黨(台語)」、「一戶分一票,台聯不能倒」等競選主軸,以及「生死存亡、最後一戰」的台聯解散告急效應之下,最終激發不少具台灣主體意識選民的熱情與危機感,家戶自動配票,得票率達到8.9566%、第二階段不分區立委得票率更高達9.5683%,較上屆成長約三倍,總共贏得三席不分區立委,也讓立法院成功保有兩個「本土」政黨。台聯重回國會,並可在立法院組成一個「黨團」(至少三席)運作議事。台聯穩居為台灣第三大政黨(依全國得票率排名),高於親民黨及綠黨、新黨等主要政黨。 另外,台聯曾於選前便承諾,若該黨當選不分區立委,採「一個立委席次、兩人輪替服務」的方式,個別立委任期僅兩年,兩年一到即辭任,由不分區名單成員依序遞補,藉此培養黨內老將新秀、發揮最大效益,讓更多人至立法院為民發聲,並鼓勵個別立委四年要做的事,用兩年戮力完成。2014年2月7日台聯兌現承諾,成功複製德國綠黨的經驗,完成三席不分區立委席次,兩年一任先後共有六位來至各領域的成員依序遞補立委,創台灣政治史先例。 2014年九合一大選 2014年11月29日,中華民國地方公職人員選舉揭曉,台聯在直轄市及縣市議員共當選9席、拿下224,904票、得票率1.85%;席次較上屆成長約一倍,維持全國第三大黨地位。 2016年立法委員選舉 立法委員選舉,台聯因時代力量崛起、民進黨強力宣傳政黨票不要分票策略奏效,雖然與基進側翼合作,但政黨票僅得票30餘萬票、得票率2.51%,而未能突破5%門檻,區域立委部分,派出蕭亞譚及劉國隆競選台北及台中,但最後都競選失利,蕭亞譚輸了七萬票,劉國隆輸了兩萬票。因此,黃昆輝正式請辭黨主席。2016年1月20日,台聯宣布1月31日資遣所有員工。 劉一德時期 (2016年-至今) 2016年4月16日,台聯首度以選舉方式產生新主席,經由合格黨員票選,由前首席副秘書長劉一德出任第四任黨主席,6月18日正式上任。 2018年九合一大選 2018年11月24日,2018年中華民國地方公職人員選舉揭曉,台聯在直轄市及縣市議員共當選5席、拿下77,312票、得票率0.62%。 2020年立法委員選舉 2020年1月11日,2020年中華民國立法委員選舉揭曉,台聯政黨票僅得票50,435票、得票率0.3562%,而未能突破5%門檻。 2022年九合一大選 2022年7月19日,與綠黨共同舉行「永續台灣顧人民 台聯綠黨共打拼」地方大選策略合作記者會,宣布兩黨將在2022年中華民國地方公職人員選舉採取聯合競選,讓資源與選票能最大化,策略聯盟具體做法包括同一選區不重複提名、出版共同政見文宣等,透過兩黨合作讓黨資源與選票最大化。 黨綱 以台灣為主體、以台灣為優先,為台灣全體人民爭生存、求發展、謀幸福 堅持台灣主體性路線,追求締造台灣正常國家,杜絕一切不公不義,實現自由、民主、公平、正義、均富、團結 自由平等的團結在命運共同體下,互相關心、互相尊重,個人自由 基本主張 主權在民,台灣是主權獨立國家 台灣主體 民主、自由、人權 社會正義、公平競爭 根除金權勾結、建立廉能政府 對抗中共強權的併吞 爭議事件 2005年,時任臺聯黨主席蘇進強等一行人到日本參拜備受爭議的靖國神社。 主要人物 黨中央領導成員 台聯南投縣服務處
2006年中華民國直轄市市長暨市議員選舉中,台聯第一次提名直轄市市長候選人分別讓周玉蔻參選台北市市長、羅志明參選高雄市市長,選舉主籌訂調「刺客兵團」希望能以母雞帶小雞的方式順利讓直轄市議員上壘。 只是選戰中周玉蔻不斷地攻擊民進黨的台北市市長候選人謝長廷,並公開支持三罷強調李登輝跟她站在同一陣線;民進黨立委要求開除周玉蔻,最後蘇進強宣佈開除周玉蔻的黨籍並停止對其輔選。最後開票結果臺北市選情亮眼,提前停止與周玉蔻合作關係的陳建銘、簡余晏讓台聯第一次在台北市議會奪得席次;但高雄市的部份卻因為台聯提名羅志明參選市長,造成支持者的不諒解而沖擊選情,議員從五席滑落至一席,陳菊也差點因為羅志明落選。 蘇進強請辭為敗選負責,但他強調敗選不是路線問題而是選舉策略問題,黨的未來路線不會改變。 黃昆輝時期(2007年-2016年) 2007年1月,由群策會秘書長黃昆輝出任第三屆黨主席。在就職典禮上宣示了台聯黨定位及新方向,「台聯是唯一以台灣為主體的在野黨,同時為伸張社會正義,要擴大照顧中產階級及弱勢族群。因此,未來除了秉持原本台灣主體的立場,監督執政黨是否走台灣主體路線,更將在政策主張上發揮關懷社會正義、弱勢族群的精神,為中產、工農及基層民眾爭取權益。」 台聯黨進一步在四月的「新黨綱、新黨章」宣示大會上,提出五項基本主張,包括:堅持主權在民,確立台灣是主權國家的定位,維護台海現狀,建構以台灣為主體的國家發展戰略;以民主、自由、人權普世價值的「新時代台灣人」團結台灣;在確保社會正義下,促進公平競爭;根除金權勾結、建立廉能政府。 黃昆輝就職後開始貫徹李登輝的理念「清黨」;2007年10月29日台聯中執會以違背黨的核心價值、不服黨的領導為由開除親近民進黨的廖本煙與黃宗源黨籍,隨後爆發「新舊台聯路線之爭」。黨職立委黃適卓、尹伶瑛馬上跳出來聲援並質疑黨中央有紅衫軍涉入,要求開除賴幸媛等人,何敏豪也跟隨出走希望能爭取民進黨立委提名,但2008年立委選舉時這些人都並未當選。 11月起,台聯部分黨籍縣市議員自認走「舊台聯路線」紛紛退黨加入民進黨黨團運作。 清黨之後台聯黨與陳水扁主導的民進黨決裂,新台聯黨在單一選區兩票制的新選制壓力下也逐漸轉型為「非藍非綠、中間偏左」的政黨,希望能藉此與民進黨、國民黨切割成為第三勢力政黨。但包括立院總召等核心黨公職人員仍以「綠營」號召選民支持,因此媒體與公眾也仍以綠營視之。2008年立委選舉,台聯未能在單一選區兩票制下跨過5%門檻無法取得立委席次。 對此台聯黨主席黃昆輝表示,新台聯的轉型是一個相當艱辛的過程,在這過程中不斷遭受兩黨的夾殺與阻礙,他坦言台聯的起步太慢、轉型太慢,儘管台聯的政策理念確確實實是台灣人民所需、台灣未來所需,但是選民來不及深入了解台聯,加上單一選區兩票制首度實施,是第一次有政黨票的選舉,他說,中選會沒有善盡宣導的責任,很多選民對於政黨票的意義並不了解,以為政黨票必須和選區域立委的票同一個政黨,導致台聯以及其他小黨的表現都不如預期。 面對台聯泡沫化的處境,黃昆輝認為,雖然選舉結果不如預期,但他們倡導回歸經濟民生、照顧弱勢、重視社會公義等議題,已引領風潮,成為各政黨跟進的訴求,證明這條轉型路正確,也是未來繼續奮鬥的基礎,即使不能在立法院扮演這種角色,仍會在各地為終結亂象而努力。 2008年總統選舉,李登輝一直沒有表態支持哪一組候選人,因為精神領袖的語帶保留,中執會雖然做出支持民進黨的謝長廷及蘇貞昌的決議,但台聯並未像2004年總統選舉時全黨皆支持陳呂配;台聯南部要角包括前秘書長錢橙山、前立委錢林慧君、前立委羅志明、台南市黨部主委褚顯明更在選前公開支持國民黨的馬英九。 總統選舉前兩天,李登輝才表態支持民進黨總統候選人謝長廷。李登輝說他推動民主化就是希望台灣人民當家作主,他關心並非藍綠的問題,而是台灣要如何走出去,以及深化台灣民主。他的一票將投給謝長廷,至於選舉結果如何,他尊重台灣人民的選擇。 開票結果國民黨馬蕭配在台南市的得票小贏6,219票,就連在謝長廷曾經主政的高雄市都贏了28,885票。選後支持馬蕭配的台聯黨要角都紛紛被註銷黨籍;傳南市黨部主委褚顯明因寫悔過書表明歉意遭口頭警告,然而褚顯明則否認悔過書之事,而褚在2010年中華民國直轄市長暨市議員選舉中支持國民黨提名的郭添財而離開台聯。 2008年4月23日,台聯舉行黨部喬遷茶會,會中台聯表示將解散原有中執會,並將進行黨員重新登記;未來將定位為柔性政黨,廣招「台聯之友」監督政策,台聯表示要從3.5%開始,重新出發,在完成黨內重組改革相關程序後,甚至不惜更改黨名,以吸納更多在野的進步力量,以全新的姿態和作為,完全轉型成以理性對話與進步國家為核心價值的平民化、優質政黨。 2008年總統選舉後,馬英九拜訪李登輝與黃昆輝希望能向台聯借將讓賴幸媛去當兩岸政策的「煞車皮」,馬英九與黃昆輝密談七十分鐘後在「維護國家尊嚴、照顧全民利益、彰顯台灣主體性」等三大前提原則之下,黃昆輝與馬英九達成共識讓賴幸媛加入劉兆玄內閣,5月20日就任行政院大陸委員會主任委員,主掌兩岸事務,同日台聯撤銷賴幸媛中執委身分與停止其黨務參與。李登輝曾言,他並不贊成賴前往擔任該主委因為欠缺團隊,但木已成舟,她是已答應任職後才去向他回報。 賴幸媛就任不久就因太常提及九二共識引來台聯黨關切,2008年6月9日台聯黨主席黃昆輝拜會陸委會,黃昆輝當面提及:「沒有九二共識,若要提九二共識就別忘了一中各表。」 2008年10月14日,因台聯黨無法認同馬英九的兩岸政策,並認為海峽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應該付諸公民投票。中執會做出決議希望賴幸媛在三天內辭去陸委會主委職務否則將開除黨籍,三個小時後賴幸媛主動退出台灣團結聯盟。對此,台聯黨主席黃昆輝表達失望,並重申台聯仍會將賴幸媛移送中執會開除。三天後,賴幸媛正式被台聯開除黨籍。 2010年,台聯開始推動海峽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CFA)公投連署;2010年6月3日,台聯將連署書送赴行政院公投審議委員會開會審查,最後以4比12的票數認為此案「不合規定」為由駁回。2010年8月12日,再以2比10的票數以「非重大政策複決」再次駁回。2010年11月22日,第三次將連署書送往中選會;2011年1月5日三度被駁回。馬英九政府稱ECFA包含「租稅」及「投資」事項,不得作為公投的提案,但台聯質疑為何同樣涉及「租稅」及「投資」的2009年澎湖縣博弈公民投票就可以成案。 2010年中華民國直轄市長暨市議員選舉台聯黨共提名十五席市議員以反對ECFA為選舉主軸。在選舉過程中台聯與蔡英文主導的民進黨採取競合關係,李登輝為民進黨五都市長候選人站台;蔡英文、陳菊、賴清德等五都候選人也分別為台聯市議員候選人站台。 2010年11月27日,選舉結果顯示台聯敗選,只連任台北市的陳建銘、台中市的高基讚兩席,其他現任四席議員高票落選,而所提名的新人都未能進入議會。對此黃昆輝呼籲台灣應該修改選制,鼓勵小黨發展,否則人民將永遠被兩大黨綁架,藍綠對峙永遠無法打破。 2012年立委大選 2012年立委選舉,台聯推出十位不分區立法委員,並提名反對ECFA的國立成功大學教授許忠信為第一名,競選主軸為「終止ECFA、棄馬保台、國家正常化」。台聯在全國各鄉鎮舉辦超過一百場「棄馬保台」巡迴演講會,並得到一些臺獨基本教義派選民的支持,而台灣基督長老教會也決議在政黨票支持台聯。另外,包括2008年總統選舉支持馬英九的藝人郭美珠、前國策顧問黃天麟、前國策顧問吳樹民、黃越綏、前新聞局長謝志偉、考試院院長姚嘉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教授李筱峰、台灣教授協會前會長蔡丁貴、陳儀深、前臺南市市長張燦鍙、媒體人汪笨湖,與選前驟逝的台獨聯盟主席黃昭堂等人都公開表示這次政黨票會投給台聯,顯示台聯得到了部分獨派與本土派的支持。 台聯主席黃昆輝並向選民宣傳,立法院要有兩個本土黨團,如果只有民進黨一個黨團,在政黨協商將難以與泛藍陣營對抗。其主張總統投民進黨蔡英文,區域立法委員投民進黨,政黨票則投給台聯黨,讓立委得票率能夠突破5%,甚至超過7.5%奪得三席成立黨團。 2012年立委選舉,台聯獲得1,178,896票,得票數在「台灣女總統,本土顧兩黨(台語)」、「一戶分一票,台聯不能倒」等競選主軸,以及「生死存亡、最後一戰」的台聯解散告急效應之下,最終激發不少具台灣主體意識選民的熱情與危機感,家戶自動配票,得票率達到8.9566%、第二階段不分區立委得票率更高達9.5683%,較上屆成長約三倍,總共贏得三席不分區立委,也讓立法院成功保有兩個「本土」政黨。台聯重回國會,並可在立法院組成一個「黨團」(至少三席)運作議事。台聯穩居為台灣第三大政黨(依全國得票率排名),高於親民黨及綠黨、新黨等主要政黨。 另外,台聯曾於選前便承諾,若該黨當選不分區立委,採「一個立委席次、兩人輪替服務」的方式,個別立委任期僅兩年,兩年一到即辭任,由不分區名單成員依序遞補,藉此培養黨內老將新秀、發揮最大效益,讓更多人至立法院為民發聲,並鼓勵個別立委四年要做的事,用兩年戮力完成。2014年2月7日台聯兌現承諾,成功複製德國綠黨的經驗,完成三席不分區立委席次,兩年一任先後共有六位來至各領域的成員依序遞補立委,創台灣政治史先例。 2014年九合一大選 2014年11月29日,中華民國地方公職人員選舉揭曉,台聯在直轄市及縣市議員共當選9席、拿下224,904票、得票率1.85%;席次較上屆成長約一倍,維持全國第三大黨地位。 2016年立法委員選舉 立法委員選舉,台聯因時代力量崛起、民進黨強力宣傳政黨票不要分票策略奏效,雖然與基進側翼合作,但政黨票僅得票30餘萬票、得票率2.51%,而未能突破5%門檻,區域立委部分,派出蕭亞譚及劉國隆競選台北及台中,但最後都競選失利,蕭亞譚輸了七萬票,劉國隆輸了兩萬票。因此,黃昆輝正式請辭黨主席。2016年1月20日,台聯宣布1月31日資遣所有員工。 劉一德時期 (2016年-至今) 2016年4月16日,台聯首度以選舉方式產生新主席,經由合格黨員票選,由前首席副秘書長劉一德出任第四任黨主席,6月18日正式上任。 2018年九合一大選 2018年11月24日,2018年中華民國地方公職人員選舉揭曉,台聯在直轄市及縣市議員共當選5席、拿下77,312票、得票率0.62%。 2020年立法委員選舉 2020年1月11日,2020年中華民國立法委員選舉揭曉,台聯政黨票僅得票50,435票、得票率0.3562%,而未能突破5%門檻。 2022年九合一大選 2022年7月19日,與綠黨共同舉行「永續台灣顧人民 台聯綠黨共打拼」地方大選策略合作記者會,宣布兩黨將在2022年中華民國地方公職人員選舉採取聯合競選,讓資源與選票能最大化,策略聯盟具體做法包括同一選區不重複提名、出版共同政見文宣等,透過兩黨合作讓黨資源與選票最大化。 黨綱 以台灣為主體、以台灣為優先,為台灣全體人民爭生存、求發展、謀幸福 堅持台灣主體性路線,追求締造台灣正常國家,杜絕一切不公不義,實現自由、民主、公平、正義、均富、團結 自由平等的團結在命運共同體下,互相關心、互相尊重,個人自由 基本主張 主權在民,台灣是主權獨立國家 台灣主體
臺大校長時期 1982年制定校名、校訓、椰樹之校徽。同年11月設立校園規劃委員會,翌年3月制定完成長達四百餘頁之「校園環境總規劃」,是此後臺大之校園設施繪製了未來的藍圖。為了導正大學偏重專業教育之偏差、增加學生的基本知識和可塑性,推廣通才教育。設立由13位教授組成之工作小組,制定近中期計畫,就文學、藝術、歷史、文化、哲學、社會、數學、自然科學、應用科學諸領域建立課程,同步詳列出來各課程之宗旨、綱要、授課方式,開出自然科學的大意、社會科學大意、中國古典文學名著欣賞、藝術的接觸、數學方法與推理、應用科技概念等通才課程。學界受到其影響與重視,此後教育部與各大學均相繼規劃通識教育課程。虞兆中校長治理臺大,有理想大學之理念作為基礎。大學的理念,要言之,可歸納為「大學自治,學術自主」、「尊重學生的獨立人格」、「大學教育是一種品德教育」等三方面。 對蹺課問題的看法為,教師的教法也有問題,也說道到值得教師與學生共同檢討改進。大學生已經有自主能力,上不上課自己可以決定,大學不需要中小學同樣的管理方式。 學術研究 著書甚豐,在結構理論、綜合分析法、結構之分段解析與傅接矩陣、結構之塑性分析與軸力影響等方面,發表為數甚多之學術論文。主要出版物有:《結構分析:虞兆中教授學術論著集》、《工程環境面面觀》等。所獲榮譽頗多,主要有:1966年教育部學術獎章與中國土木工程學會之工程學術獎章、1982年韓國釜山大學榮譽博士學位、1992年中大之名譽工學博士學位等。 其他 由於其強烈的自由主義教育觀,很難見容於政治權威,故臺大校長在三年任內,處處受到政治因素之掣肘。 1998年,臺大70年周校慶時,虞兆中指出動物、植物、人類學系擁有豐富的標本及研究成果,台大未來應該要建設博物館,把所有資源統合起來,開放給台大及民眾參觀,甚至透過網路,分享給全世界。
|colspan="3" style="text-align:center;"|國立臺灣大學 |- 中華民國教育家 中華民國工程師 台湾学者 國立臺灣大學校長 國立臺灣大學教授
5月17日——李一奎,中國企業家,通化東寶藥業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及創始人。 5月22日——鄭則士,香港電影及電視演員。 5月23日——阿納托利·葉夫根耶維奇·卡爾波夫,俄罗斯國際象棋大師。 7月21日——段鍾潭,台灣滾石音樂總經理。 7月21日——羅賓·威廉斯,美國演員。 7月31日——-{zh:杜立勤;zh-cn:尼古拉斯·特鲁;zh-hk:杜立勤;zh-tw:尼古拉斯·特魯}-,英國政治人物。 8月20日——穆罕默德·穆爾西,埃及前總統。(2019年逝世) 8月22日——劉家輝,香港武打演員。 8月29日——黃鶯鶯,台灣歌手。 9月29日——蜜雪兒·巴奇利,智利總統。 10月1日——黃毓民,香港時事評論員,香港立法會議員。 10月9日——吳相式,韓國外交官,前駐台北-{}-韓國代表部代表、駐加彭大使、。 10月10日——林保全,香港著名配音員。(2015年逝世) 10月16日——永井爱,日本剧作家、导演。 10月18日——張家生,中華民國空軍少將。 10月27日——狄波拉,香港演員。 10月30日——小野,台灣作家。 10月30日——刘晓庆,中國演員。 11月1日——謝雪心,孔子第76代後人(原名孔令馥),橫跨香港泳界、粵劇界、影視界、話劇界名人。 11月9日——劉志榮,香港演员。(2008年逝世) 11月26日——金超群,台灣演員。 12月4日——張菲,本名張彥明,台灣主持人。 12月10日——罗斯玛·曼梳,马来西亚第六任首相纳吉·阿都拉萨的夫人。 陳樹菊,台灣人,時代雜誌百大影響力人物。 逝世 诺贝尔奖 物理:約翰·考克饒夫(英国)和歐內斯特·沃吞(英国) 化学:埃德溫·麥克米倫(美国)和格倫·西奧多·西博格(美国) 生理和医学:馬克斯·泰累爾(美国) 文学:帕尔·费比安·拉格奎斯特(瑞典) 和平:列翁·茹奥 奥斯卡金像奖 (第24届,1952年颁发) 奥斯卡最佳影片奖——《花都舞影》(An American in Paris) 奥斯卡最佳导演奖——乔治·史蒂文斯(George Stevens)《美国的悲剧》 奥斯卡最佳男主角奖——汉弗莱·博加特(Humphrey Bogart)《非洲皇后号》 奥斯卡最佳女主角奖——费雯·丽(Vivien Leigh)《欲望号街车》 奥斯卡最佳男配角奖——卡尔·莫尔登(Karl Malden)《欲望号街车》 奥斯卡最佳女配角奖——金·亨特(Kim
6月15日至7月1日——美國及加拿大西部多處發生森林大火。 6月29日——泰国水兵发动“曼哈顿”起义,劫持銮披汶·颂堪,在之后与政变小组中战争中造成了3000多人的伤亡。 7月 7月5日——肖克利、巴丁和布拉頓宣布发明三极管。 7月10日——朝鲜战争:停战谈判在开城开始。 7月15日——台灣政工幹校建校,設校於台灣日治時期之北投競馬場。 7月17日——博杜安接替退位的父親利奧波德三世为比利时国王。 7月25日——辅仁大学校務長芮歌尼神父等人在北京被捕。 7月26日——朝鲜战争:停战谈判就谈判议程达成协议但其後陷于僵局。 8月 8月8日——政务院颁布并施行《城市房地产暂行条例》。 8月18日——10月22日——朝鲜战争:夏秋防御战役。 8月30日——美菲在华盛顿签订《美菲联防条约》。 9月 9月4日——梵蒂冈驻华公使黎培里被南京市军事管制委员会驱逐出境。 9月8日——旧金山和约,48个国家在旧金山与日本签署和平条约,正式结束太平洋战争。 9月10日——英国对伊朗进行经济制裁。 10月 10月16日——華東師範大學在上海成立。 10月25日——朝鲜战争停战谈判在板门店复会。 11月 11月28日——朝鲜战争停战谈判,聯合國和北韓代表在板門店就第二项议程达成停火协议,以北緯38度線為停火線。 11月29日——美国进行了第一次地下原子弹爆破试验。 12月 12月24日——利比亚独立。 出生 1月4日——史铁生,中国作家、思想家。 1月24日——五輪真弓,日本唱作人。 1月30日——菲尔·柯林斯,英國歌手。 2月1日——中村雅俊,日本歌手、演員。 2月3日——龔保雷,布吉納法索總統。 2月20日——戈登·布朗,英國首相。 4月2日——王文洋,台灣企業家,宏仁集團董事長。 4月4日——洪森,柬埔寨首相。
外部連結 新加坡文獻館介紹 東海大學介紹 參考資料 |- |colspan="3" style="text-align:center;"|東海大學 |- 中華民國教育家 中華民國籍聯合國人物 東海大學校長 (臺灣) 東海大學教授
參考資料 |- |colspan="3" style="text-align:center;"|東海大學 |- 中華民國教育家 中華民國籍聯合國人物 東海大學校長 (臺灣) 東海大學教授 (臺灣)
外部連結 HKi站友nyx的電影評論 國際超級英雄:Gagamboy
國際超級英雄:Gagamboy 菲律宾电影作品
Services Medal for Distinguished Service,縮寫FSDSM) 香港入境事務卓越獎章(Hong Kong Immigration Service Medal for Distinguished Service,縮寫IDSM) 香港海關卓越獎章(Hong Kong Customs and Excise Medal for Distinguished Service,縮寫CDSM) 香港懲教事務卓越獎章(Hong Kong Correctional Services Medal for Distinguished Service,縮寫CSDSM) 政府飛行服務隊卓越獎章(Government Flying Service Medal for Distinguished Service,縮寫GDSM) 香港廉政公署卓越獎章(Hong Kong ICAC Medal for Distinguished Service,縮寫IDS) 榮譽獎章 榮譽獎章(Medal for Meritorious Service,縮寫MSM)頒授予六個主要紀律部隊和廉政公署的各級紀律部隊人員,表揚他們善於隨機應變、忠於職守,作出寶貴貢獻。這些人員能力過人、成就卓越,行為堪稱典範。獎章類別分別為: 香港警察榮譽獎章(Hong Kong Police Medal for Meritorious Service,縮寫PMSM) 香港消防事務榮譽獎章(Hong Kong Fire Services Medal for Meritorious Service,縮寫FSMS) 香港入境事務榮譽獎章(Hong Kong Immigration Service Medal for Meritorious Service,縮寫IMSM) 香港海關榮譽獎章(Hong Kong Customs and Excise Medal for Meritorious Service,縮寫CMSM) 香港懲教事務榮譽獎章(Hong Kong Correctional Services Medal for Meritorious Service,縮寫CSMSM) 政府飛行服務隊榮譽獎章(Government Flying Service Medal for Meritorious Service,縮寫GMSM) 香港廉政公署榮譽獎章(Hong Kong ICAC Medal for Meritorious Service,縮寫IMS) 長期服務獎章及加敘勳扣 長期服務獎章及加敘勳扣
Meritorious Service,縮寫IMS) 長期服務獎章及加敘勳扣 長期服務獎章及加敘勳扣 (Long Service Medal and Clasps,縮寫 LSM) 頒授予六個主要紀律部隊、廉政公署、民眾安全服務隊和醫療輔助隊的各級紀律部隊人員,表揚他們具有良好品格及行為良好,並服務滿18/15年。獲取長期服務獎章的各級紀律部隊人員服務滿25年將獲加敘第一勳扣,服務滿30年將獲加敘第二勳扣,服務滿33年將獲加敘第三勳扣獎章類別分別為: 香港警察長期服務獎章及加敘勳扣 香港輔助警察長期服務獎章及加敘勳扣 香港消防事務長期服務獎章及加敘勳扣 香港懲教事務長期服務獎章及加敘勳扣 香港入境事務長期服務獎章及加敘勳扣 香港海關長期服務獎章及加敘勳扣 政府飛行服務隊長期服務獎章及加敘勳扣 香港廉政公署長期服務獎章及加敘勳扣 醫療輔助事務長期服務金章及金加敘勳扣 醫療輔助事務長期服務獎章及加敘勳扣 民眾安全服務隊長期服務獎章及加敘勳扣 嘉獎等級 大紫荊勳章(GBM) 金紫荊星章(GBS) 金英勇勳章(MBG) 銀紫荊星章(SBS) 銀英勇勳章(MBS) 各部隊卓越獎章: 香港警察卓越獎章(PDSM) 香港消防事務卓越獎章(FSDSM) 香港入境事務卓越獎章(IDSM) 香港海關卓越獎章(CDSM) 香港懲教事務卓越獎章(CSDSM) 政府飛行服務隊卓越獎章(GDSM) 香港廉政公署卓越獎章(IDS) 銅紫荊星章(BBS) 銅英勇勳章(MBB) 各部隊榮譽獎章: 香港警察榮譽獎章(PMSM) 香港消防事務榮譽獎章(FSMSM) 香港入境事務榮譽獎章(IMSM) 香港海關榮譽獎章(CMSM) 香港懲教事務榮譽獎章(CSMSM) 政府飛行服務隊榮譽獎章(GMSM) 香港廉政公署榮譽獎章(IMS) 榮譽勳章(MH) 長期服務獎章及加敘勳扣 香港警察長期服務獎章及加敘勳扣 香港輔助警察長期服務獎章及加敘勳扣 香港消防事務長期服務獎章及加敘勳扣 香港懲教事務長期服務獎章及加敘勳扣 香港入境事務長期服務獎章及加敘勳扣 香港海關長期服務獎章及加敘勳扣 政府飛行服務隊長期服務獎章及加敘勳扣 香港廉政公署長期服務獎章及加敘勳扣 醫療輔助事務長期服務獎章及加敘勳扣和醫療輔助事務長期服務獎金章及加敘金勳扣 民眾安全服務隊長期服務獎章及加敘勳扣 行政長官社區服務獎狀 行政長官公共服務獎狀 授勳及嘉獎提名 各局局長和部門首長於每年收到禮賓處處長發出的一份籲請提名通告後,便擬備授勳及嘉獎的提名,提交授勳及非官守太平紳士遴選委員會(遴選委員會)考慮。為擴大提名範圍,當局更鼓勵各局及部門與其相關的非政府機構尋求提名。另外,公眾人士直接提交禮賓處處長的提名,亦會轉交有關的局或部門處理。授勳及嘉獎的名單,經由遴選委員會推薦,最後由行政長官批准。 頒授英勇勳章的提名可在年內任何時間進行,並應在有關的英勇事件發生後盡早提交給遴選委員會審議。當局可在特別行政區成立紀念日授勳名單中公布頒授英勇勳章,或在其後的適當時間另行公布。 長期服務獎章及加敘勳扣是頒授予品格堪稱典範、行為良好,並服務了若干年,期間表現良好的紀律部隊人員。廉政公署長期服務獎章和紀律部隊長期服務獎章的提名是由所屬的紀律部門首長提交給行政長官批核。 統計數字 註:已扣除被褫奪的勳章或獎狀 來源:統計數字 多次獲頒勳章或獎狀的人士 6次 鄧成東:銅英勇勳章(1998年、2004年、2014年)、行政長官公共服務獎狀(2009年、2015年、2018年) 5次 胡偉雄:銀英勇勳章(2007年)、政府飛行服務隊卓越獎章(2015年)、行政長官公共服務獎狀(2006年、2009年、2014年) 鄧甘滿:銀紫荊星章(2013年)、香港警察卓越獎章(2009年)、香港警察榮譽獎章(1998年)、行政長官公共服務獎狀(1999年、2006年) 鄭家華:銅英勇勳章(2000年、2007年)、行政長官公共服務獎狀(2003年、2009年、2015年) 4次 古樹鴻:香港警察卓越獎章(2007年)、香港警察榮譽獎章(1999年)、行政長官公共服務獎狀(2006年、2009年) 曾偉雄:金紫荊星章(2015年)、香港警察卓越獎章(2007年)、香港警察榮譽獎章(1999年)、行政長官公共服務獎狀(2009年) 鄧竟成:金紫荊星章(2011年)、香港警察卓越獎章(2004年)、香港警察榮譽獎章(1998年)、行政長官公共服務獎狀(2006年) 邱浩波:金紫荊星章(2021年)、銀紫荊星章(2013年)、銅紫荊星章(2006年)、榮譽勳章(2001年) 陳東: 大紫荊勳章(2020年)、金紫荊星章(2011年)、銀紫荊星章(2006年)、銅紫荊星章(1998年) 陳兆基:銀英勇勳章(2007年)、銅英勇勳章(2018年)、行政長官社區服務獎狀(2006年)、行政長官公共服務獎狀(2004年) 陳振彬:大紫荊勳章(2021年)、金紫荊星章(2014年)、銀紫荊星章(2009年)、銅紫荊星章(2004年) 盧文端:大紫荊勳章(2021年)、金紫荊星章(2016年)、銀紫荊星章(2009年)、銅紫荊星章(2002年) 盧偉國:金紫荊星章(2021年)、銀紫荊星章(2015年)、銅紫荊星章(2009年)、榮譽勳章(2001年) 盧偉聰:金紫荊星章(2020年)、香港警察卓越獎章(2014年)、香港警察榮譽獎章(2009年)、行政長官公共服務獎狀(2021年) 霍偉豐:銅英勇勳章(2018年)、政府飛行服務隊榮譽獎章(2012年)、行政長官公共服務獎狀(2009年、2014年) 授勳爭議 2001年,特區政府向六七暴動的左派領袖楊光,頒發最高榮譽的大紫荊勳章,引發極大爭議,由於楊光在當年是「各界鬥委會主任」,鬥委會在楊光領導下發動街頭炸彈恐怖襲擊浪潮,其發起的「遍地菠蘿」在香港社區大量放置土製炸彈,在1967年5月至12月間在香港各區至少有8,074件疑似爆炸品被放置或投擲,當中有1,167枚真炸彈,炸彈恐襲遍及電車站、碼頭、兒童遊樂場、郵局及銀行等,造成大量無辜市民死傷,有兒童無辜被炸死,更有不少商人因而將資金撤出香港,引發六七股災,令香港經濟蒙受極大的打擊,各界鬥委會又鼓勵中小學生組成學生鬥委會,促使年輕學生參與製造土製炸彈及放置真假炸彈的恐怖活動。有市民不滿楊光授勳參加遊行抗議,更大叫「殺人放火金腰帶,修橋築路無屍骸」,批評這是對在六七暴動中被炸死的無辜市民作出莫大侮辱,有六七暴動殉職警務人員的兒子怒斥特區政府冷酷。時任特首董建華在事後表示,因為讚揚楊光對勞工界等貢獻,故頒授勳章給他作為肯定,但迴避了楊光在六七暴動中的角色這個極受爭議的部分,曾經是鬥委會成員的《新晚報》總編輯羅孚認為董建華提出的辯解講不通,因為鬥委會對暴動有責任,而工聯會也是鬥委會的一部分,因此特區政府不應顛倒是非,這樣頒發勳章是對六七暴動的恐怖主義行為採取肯定的態度。由於時任特首董建華及律政司司長梁愛詩都曾經在左派學校中華中學就讀,六七暴動時期中華中學成為左派暴徒製造土製炸彈的兵工廠,更因為有學生製造炸彈時發生意外受傷而被政府勒令關閉,雖然董梁兩人與此事無關,但2001年董建華向發起暴動的楊光頒發最高榮譽的大紫荊勳章,同時又向反對暴動的商業電台創辦人何佐芝頒發低一級的金紫荊星章,董建華的做法被認為帶有為六七暴動平反之意。 褫奪機制 為維持香港特別行政區授勳及嘉獎制度具高度完善持正水平,如獲授勳/嘉獎人士的行為,會對其應否繼續擁有該勳銜/獎狀構成疑問,例如因被定罪而入獄一年或以上,不論是否獲得緩刑,或作出有損授勳及嘉獎制度的名聲的行為等,政府會考慮是否須褫奪其勳銜/獎狀。禮賓處處長會啟動褫奪機制,處理獲悉的褫奪勳銜/獎狀個案。每宗褫奪勳銜/獎狀的個案須由行政長官親自批准。政府會在刊憲撤除勳銜,將獲授勳或嘉獎人士的姓名從授勳名單中剔除,並收回其所有由特區政府頒發的勳章/獎狀。 香港特別行政區自成立以來,先後共有11人的勳章被褫奪,其中洪承禧、胡詠紀、蔣世昌皆曾於獲頒勳章後,先後因貪污罪行入獄,政府於2012年11月2日刊憲宣佈將這三名人士從特區授勳及嘉許名單中除名;梁淑貞則於2012年獲裁定欺詐罪成判監15個月,政府於2014年1月10日刊憲把梁淑貞從特區授勳及嘉獎名單中剔除;許仕仁和郭炳江於2014年12月貪污案分別被判監7年半和5年,最終在2017年6月上訴被終審法院駁回,政府於2018年3月2日刊憲把兩人從特區授勳及嘉獎名單中剔除;劉夢熊於2016年2月29日在區域法院被裁定妨礙司法公正罪名成立,判監18個月。劉夢熊出獄後仍就案件上訴,惟2019年被駁回。政府於2020年4月3日刊憲把此人從特區授勳及嘉獎名單中剔除。單仲偕與楊森因2019年10月1日遊行中組織未經批准集結一案,單仲偕被判入獄14個月、緩刑24個月,而楊森被判囚14個月,戴耀廷因2014年發起佔領行動,被裁定串謀犯公眾妨擾罪等,判監1年4個月。政府於2022年6月10日刊憲把這三人從特區授勳及嘉獎名單中剔除。張震遠於2020年7月因串謀詐騙和欺詐罪成,被判入獄4年,2022年2月申請上訴許可被拒,政府於2022年11月11日刊憲把從特區授勳及嘉許名單中剔除。 值得一提的是,香港坊間常以「搣柴」一詞來形容褫奪勳章的決定。根據一個說法,「搣柴」一詞應該來自香港警察術語「飛柴」(警員被貶職級)。 被褫奪勳銜人士列表 参考文献 外部連結 政府總部禮賓處
年表 794年 遷都平安京 797年 坂上田村麻呂成為征夷大將軍 807年 伊予親王之變 810年 平城上皇之變 842年 承和之變 858年 藤原良房成為攝政 866年 應天門之變 869年 貞觀地震 880年 藤原基經成為關白 887年 阿衡事件 894年 停遣唐使 901年 昌泰之變 902年 延喜莊園整理令 927年 制定延喜式 930~940年 平將門之亂 941年 藤原純友之亂 967年 實施延喜式 968年 安和之變 996年 長德之變 1016年 藤原道長就任攝政。攝政政治迎向全盛。 1019年 刀伊入寇 1028年 平忠常之亂 1051年~1062年 前九年之役 1056年 奧州藤原氏三代與平泉文化 1086年~1089年 後三年之役 1086年 白河天皇當上上皇開啟院政 1108年 源義親之亂 1111年 設置記錄莊園劵契所 1129年 鳥羽上皇院政開始 1156年 保元之亂 1159年 平治之亂 1167年 平清盛成為太政大臣,建立平氏政權。 1177年 鹿谷陰謀 1179年 平清盛幽閉後白河法皇 1180年 源平合戰 1181年 後白河法皇再開院政 1183年 平氏西走福原京,源義仲入京。源賴朝取得東國支配權。 1184年 源義仲被源義經打敗。 1184年 源賴朝設置問注所,公文所。 1185年 壇之浦之戰,平氏滅亡。源赖朝獲得朝廷,得任命各令制國守護與地头,鎌倉時代開始。 1189年 奧州藤原氏滅亡 1192年 源賴朝成為征夷大將軍。 天皇年表 781年(天應元年) - 806年(大同元年)…… 桓武天皇(延曆13年以前為奈良時代) 806年(大同元年) - 809年(大同4年)…… 平城天皇 809年(大同4年) - 823年(弘仁14年)…… 嵯峨天皇 823年(弘仁14年) - 833年(天長10年)…… 淳和天皇 833年(天長10年) - 850年(嘉祥3年)…… 仁明天皇 850年(嘉祥3年) - 858年(天安2年)…… 文德天皇 858年(天安2年) - 876年(貞觀18年)…… 清和天皇 876年(貞觀18年) - 884年(元慶8年)…… 陽成天皇 884年(元慶8年) - 887年(仁和3年)…… 光孝天皇 887年(仁和3年) - 897年(寬平9年)…… 宇多天皇 897年(寬平9年) - 930年(延長8年)……
986年(寬和2年)…… 花山天皇 986年(寬和2年) - 1011年(寬弘8年)…… 一條天皇 1011年(寬弘8年) - 1016年(長和5年)…… 三條天皇 1016年(長和5年) - 1036年(長元9年)…… 後一條天皇 1036年(長元9年) - 1045年(寬德2年)…… 後朱雀天皇 1045年(寛德2年) - 1068年(治曆4年)…… 後冷泉天皇 1068年(治曆4年) - 1072年(延久4年)…… 後三條天皇 1072年(延久4年) - 1086年(應德3年)…… 白河天皇 1086年(應德3年) - 1107年(嘉承2年)…… 堀河天皇 1107年(嘉承2年) - 1123年(保安4年)…… 鳥羽天皇 1123年(保安4年) - 1141年(永治元年)…… 崇德天皇 1141年(永治元年) - 1155年(久壽2年)…… 近衛天皇 1155年(久壽2年) - 1158年(保元3年)…… 後白河天皇 1158年(保元3年) - 1165年(永萬元年)…… 二條天皇 1165年(永萬元年) - 1168年(仁安3年)…… 六條天皇 1168年(仁安3年) - 1180年(治承4年)…… 高倉天皇 1180年(治承4年) - 1185年(文治元年)…… 安德天皇 1183年(壽永2年) - 1198年(建久9年)…… 後鳥羽天皇 政治演進 平安前期 寶龜元年(770年),稱德天皇駕崩、天智天皇系的光仁天皇(770-781年)以60歲高龄即位。光仁天皇娶聖武天皇之女井上内親王,因此在聖武天皇一系絕嗣後,繼承為天皇。之後井上內親王因使用巫蠱咒魘他人而遭廢黜,隨後兒子他戶親王也被廢去太子名位,光仁天皇駕崩後桓武天皇(781-806年)即位,此後天皇遂由天智系的皇族擔任,排除了天武系的皇族。桓武天皇在位期間透過二次遷都(784年長岡京、794年平安京),建立天智系天皇的統治正當性,遠離奈良佛教的影響,為了提升皇權,遠征東北(蝦夷征討)、設置勘解由使整肅地方政治,桓武天皇擁有歴代天皇之中少見的強大權勢,並有新王朝創始者的強烈意識、親自主導諸多改革。桓武天皇企圖透過修改延續律令制,其措施包括取消徵兵義務與各地軍團和減輕繇役負擔,並勵行班田,然而取消各地軍團,也使地方治安因此恶化。 自桓武天皇與其子平城、嵯峨在位時期,為重建延續律令制度做出了積極的努力,並因應律令官制不足、施行困難開始設置令外官,其中包括坂上田村麻呂因征討蝦夷成為首任征夷大將軍。桓武天皇駕崩後,平城天皇(806-809年)即位,平城天皇進行積極的改革。但因體弱多病因此讓位給嵯峨天皇(809-823年),但平城天皇仍然掌握實權,並因此與嵯峨天皇對立、最終導致812年的平城上皇之變,最終嵯峨天皇勝利,事變中嵯峨設置秘書性質的,由藤原冬嗣與擔任,由於親近天皇,因此逐漸取代太政官的地位。814年以後嵯峨天皇皇子被臣籍降下,以減輕皇室負擔,成為日後源氏,桓武天皇的子孫則成為平氏。 嵯峨天皇統治初期政局由右大臣主導,基於律令制度背後的儒家思想,採取救濟貧民,抑制有力貴族與寺社(權門)的政策。但在園人之後掌權的藤原冬嗣改變此一政策,藉以鼓勵田地開墾。律令制根基為對個人的掌握與課税,但冬嗣重視對土地課税以順應律令制崩壞的趨勢。冬嗣以嵯峨天皇藏人頭身分活躍、使該職務的權勢抬頭。此外,嵯峨天皇時期,編纂並施行作為律令的追加與實施細則的格式--弘仁格式,為之首。 冬嗣之子藤原良房繼承冬嗣奨励開墾的路線,當時、課税的對象逃亡現象顯著,租税收入面臨迫切的危機。冬嗣與良房促進墾田開發,轉變課税方式以因應此狀況。良房亦推進藤原氏對政治權力的掌握。在842年發生承和之變,仁明天皇(833-850年)及其妻舅藤原良房合謀,廢除皇太子,改立仁明天皇長子道康親王,藤原良房亦藉此排除橘逸勢為首的橘氏勢力。866年發生的應天門之變,被視為藤原氏排擠名門望族大伴氏的行為,使藤原良房成功獨攬大權。良房執政期政治安定、獎勵開墾,並完成貞觀格式的編纂,被日本史稱為。而良房的養子藤原基經延續良房的路線。基經執政時期設置元慶官田,成為地方上繳調・庸之外的重要行政經費來源。884年,基經以陽成天皇(876-884年)暴虐為由,廢陽成天皇,改立光孝天皇(884-887年)。 887年宇多天皇(887-897年)繼位,剛即位的宇多天皇下詔:「萬機巨細,皆關白太政大臣,而後奏下。」這詔書是「關白」一辭正式的出現,被視為關白的正式任命。同年又下詔:「社稷之臣,非朕之臣。宜以阿衡之任,為卿之任。」 ,這一詔書卻因為「阿衡」的職權不明而引發很大的政治事件,被稱為「阿衡事件」。此一詔書是時任參議的橘廣相所擬。基經拒不上朝,百官忌憚基經的權勢,亦多稱病不朝,使得政務停擺。最後以天皇下詔解釋政務仍關白基經、而罷免橘廣相作終。 事件的背後,有可能是因為天皇想藉此減少基經的實權而策劃。另外由於宇多天皇的女御是橘廣相女橘義子,並生有子女數名,因而威脅到基經的地位,最後阿衡事件成為基經剷除政敵之藉口 。 891年基經去世,其子藤原時平資歷尚淺,宇多天皇因而得以主導政治。宇多天皇重行抑制權門,保護小農的政策。宇多天皇重用藤原時平與菅原道真造就了寛平之治。但時平與道真對立漸增,導致901年的,菅原道真被流放,藤原時平掌握政權。掌握實權的時平延續宇多天皇,抑制權門、保護小農的路線,企圖延續律令制。902年頒布班田勵行令,為延續律令制最為顯著之舉,但也是日本史上最後一次實施班田。此外為使律令制延續,作為律令補充的延喜格式也在此時期進行編纂,該時期被視為理想的政治狀態,被稱為。 平安中期 時平死後其弟藤原忠平接掌權力,忠平否定律令制,再次轉向土地課税路線。忠平執政時期,為實施土地課税的路線,將土地經營與納税之權責賦予地方豪族、国司,使之成為「」,稱為負名體制,成為律令國家體制開始向新的國家體制,即體制轉變的時期。忠平執政時期通常被認為是攝關政治的確立期,雖然忠平於949年死後,村上天皇(946-967年)未任命忠平的繼承者藤原實賴為攝關,但實賴仍以左大臣的身分,與其弟藤原師輔掌握朝政,開創。 另外,自桓武天皇將各令制國廢除,改為志願制的健兒取代之後結果,地方治安因此惡化陷入無政府状態。9世紀開始,以關東地方為中心的強奪運京途中税糧的強盗行為横行。豪族階層為求自衛進行武装,促成武士的出現。豪族與東國中下級貴族層取代過去的軍團制軍事組織,集結成武士團。朝廷別無選擇,只能利用武士團維護地方安全。之後,在9世紀末至10世紀初的寬平、延喜時期,武士的早期雛形出現。武士也作為豪族對農村的管理者,使武士權力深入農村,並充當豪族和豪族之間的調解人,但武士之間的衝突也常引發動亂,藤原忠平執政的940年前後便發生承平天慶之亂。 967年村上天皇駕崩,冷泉天皇(967-969年)繼位,冷泉天皇任命太政大臣為藤原實賴為關白,此後攝關設置成為常態,持續到明治维新。冷泉天皇另外任命源高明為左大臣, 由於冷泉天皇沒有皇子又一直在生病的狀態,立東宮成為當務之急。候補人選為村上天皇與皇后安子所生的皇子。較年長的為平親王被立為東宮是眾所期待的事,但成為東宮的卻是守平親王。其原因是為平親王娶源高明之女,藤原氏害怕源高明的權力擴張故在背後操控。源高明雖然娶了村上天皇皇后藤原安子的妹妹為妻,取得了與時任右大臣的藤原師輔的姻戚關係,但在此時,村上天皇與藤原師輔已死,高明在宮中形同孤立。969年(安和2年)3月25日,左馬助源滿仲與前武蔵介藤原善時密告中務少輔橘繁延與左兵衛大尉源連謀反,冷泉天皇之妻舅藤原伊尹主導將密告牽扯到源高明,最後以左大臣源高明密謀謀反處以流放結論,是為安和之變。事後守平親王繼位為圓融天皇(969-984年),圓融天皇女御為藤原伊尹姪女、兼家之女藤原詮子。 10世紀中葉開始,官職與相關的權限義務,被請託、賦予給特定的家族,使之世襲掌握的在中央與地方顯著發展,在該體制中,負責某個職務的貴族家族,對家族子弟從幼年開始,針對家族職務進行專業的教育,上面提到的武士的出現,也可以看成是政府將軍事警察權下放給武士世家。此外由於朝廷的財政,依賴來自地方上繳的租稅求,為此,朝廷委與國司極大的行政權,並規定進納一定以上的租稅額為義務的地方政治形態,此時國司由地方有力者擔任,稱為「」,受領具有極大的權限,出現受領在地方恣意妄為的情況,導致10世紀後期到11世紀中期頻繁的。面對國司的壓榨,權門透過權勢獲取「不輸不入」之權利,負名(應繳納租稅者)則將土地寄於權門名下,躲避國司控制,如此一來權門控制的莊園,不再受國司控制,不向政府納稅,並且逐漸擴大,並形成層層堆疊的土地所有權結構,稱為。 莊園擴大使政府收入短缺,10世紀的花山天皇(984- 986年)任用母舅藤原義懷,發布,以抑制權門勢力的發展。另一方面藤原北家發生繼承之爭,由於實賴並非天皇直接姻親,作為天皇母舅的姪子藤原伊尹繼任攝政。伊尹死後,同母弟藤原兼通、藤原兼家爭為攝政,而兼家又更有力些。但兼通以上皇后安子的口諭,宣布攝關之位當按兄弟順序繼承為理由,成為關白,977年春,兼通患病,上表請辭,而天皇不許。未免兼家在他死後任攝關,兼通讓向來和他交好的堂兄藤原賴忠為左大臣,但花山天皇不信任,而扶植其妻舅藤原義懷(伊尹之子、兼通與兼家姪子、賴忠堂姪),義懷抑制權門勢力,引來兼家反對。此時花山天皇戲劇性地對的女兒藤原忯子動情,而希望把忯子立為女御。藤原義懷的正室是忯子的姐姐,然而忯子不幸在懷孕期間於985年逝世,受此打擊的花山天皇表示希望出家。藤原義懷看出天皇想要出家只是一時的衝動,關白藤原賴忠也一起勸說天皇改變主意,但花山仍在986年退位,藤原兼家命令兒子藤原道隆和藤原道綱等人將三神器移至皇太子的居所後,封鎖了皇居諸門,皇太子由此即位為一條天皇(986-1011年),兼家以天皇外祖父身分擔任攝關,此一連串事件稱為。 兼家掌權後,恢復優待權門的政策,但受領與負名之間的爭執,依舊未能解決。兼家死後其子之間又再次發生繼承衝突,起初兼家將長子道隆的女兒藤原定子嫁予一條天皇,道隆因此繼任攝關,道隆原本屬意其子藤原伊周繼承,但其弟藤原道長亦覬覦攝關之位,而且伊周不得其姑姑,圓融上皇后(東三條太后)藤原詮子喜愛,995年道隆去世,由其弟藤原道兼接任關白,然而道兼隨即去世,此時東三條太后逼迫一條天皇立道長為關白,一條天皇最終懸置攝關之位,但讓道長任藤氏長者,並於不久之後拜右大臣。與此同時,伊周看上藤原為光守寡的三女,源雅信之妻,但已出家的花山法皇也看上該女,伊周之弟藤原隆家因此暗中至法皇所在處,放矢恐嚇之,此事驚動平安京,一條天皇原本羞於花山法皇之行為不欲追究,伊周卻又遭控詛咒東三條太后,最終一條天皇不得不將妻舅伊周貶出平安京,道長因此獨攬大權,並將女兒藤原彰子嫁予一條天皇,此次政爭被稱為。 1016年後一條天皇(1016-1036年)繼位,藤原道長擔任攝政,道長也因為將女兒彰子、妍子、威子,嫁予一條、後三條、後一條天皇,同時成為太皇太后、太后、皇后,被時人稱為「一家立三后」。藤原道長時期為藤原氏攝關政治的全盛期,由道長的日記「御堂關白記」、道長近側的藤原行成之日記「」、善於對日本歷史、文學、官職、朝廷禮儀、裝束傳統進行考證(有職故實}的藤原實資的日記「」、女官書寫的「榮花物語」等資料呈現道長統治全盛時期,政治運作的方式。攝關政治的決策中心為稱為的合議會議,到了 11 世紀上半葉,攝關政治解決各種問題的努力開始見效。在此期間,引入,統一確定各令制國內稅率、正式承認了大面積私領地存在,並實施,即不論莊園、(政府可控制的田地)一律的徵稅,以作為特定大規模事業的財源,並演變成為中世的,據此,王朝國家制度開始轉向了中世國家的形式。 平安後期 11世紀後期,負名將土地寄於權門名下,躲避國司控制的已相當普遍,公領内部也形成郡・郷・保・條等基層組織,由負名擔任郡司、鄉司等。至此莊園或公領成為特定的之私有地,領主掌握支配權,其上為握有收税權之朝廷、國司或權門,稱為,其下則為莊園的現地管理者,許多失去中央官職的低級武士貴族(軍事貴族),在農村以武力為莊園領主或莊官解決糾紛,領主或莊官便與武士建立主從關係,也有領主或莊官成為武士。由於土地的權利分屬複數、多層的人(階層)。各主體握有的權˙利稱為「職」,「職」形成重層的體系,被稱為。以該體系為基礎,11世紀後期至12世紀間形成。平安時代後期的政治、經濟史與莊園公領制的形成有著極深的關係。 11世紀中期攝關政治已無力應對社會的變動,陷入機能不全的問題。1017年道長長子藤原賴通繼任攝政,1021年,道長最小的女兒嬉子成為皇太子敦良親王的東宮妃,但嬉子於1025年生下親仁親王後去世,道長也在1028年去世。1036年敦良親王即位為後朱雀天皇(1036-1045年),後朱雀天皇立禎子內親王為皇后,禎子內親王屬於皇族,與賴通僅為甥舅關係,賴通與弟弟藤原教通,雖然將女兒嫁予天皇,但沒有生下其他兒子。1045年後嬉子之子親仁親王繼位為後冷泉天皇(1045-1068年),賴通與教通之女兒依舊沒有生下皇子。因此後冷泉死後,1068年其弟後三條天皇(1068-1073年)繼位,後三條天皇生母為禎子內親王,並立皇族後一條天皇第二皇女馨子內親王為皇后,於是出現與藤原氏沒有血緣與姻親關係的天皇(母、妻的父系)。後朱雀天皇臨終前,曾囑咐當時的關白藤原賴通輔助即將成為下任東宮的後三條天皇,但賴通不從,還道「縱雖正統,自非藤原氏出,則不可得。」此傲慢之舉與日後種種攝關家恃權而驕的行為,讓後三條天皇決心削弱外戚勢力。後三條天皇繼位後,賴通託病不參與政事,實權重回天皇手中。 後三條天皇親政後,頒布延久莊園整理令,透過莊園整理確分各地莊園與公領,建立莊園公領制,並藉由整理莊園削弱藤原氏的經濟基礎,結束攝關政治。1073年後三條天皇退位予白河天皇(1073-1087年,1087-1129年行院政),成立,1086年白河天皇讓位堀河天皇(1087-1107年),施行院政,開始上皇作為事實上的君主統治的院政,院政時期被視為日本中世的開始。在院政時期,退位的上皇以皇室族長(治天之君)的身分,透過院廳組織統治國家,其經濟來源為上皇的莊園與。白河上皇拔擢中下層貴族為院廳近臣,以院宣指揮朝廷與地方國司,設置院獨自的軍事力量--北面武士,河内源氏與伊勢平氏成為北面武士中的要角,被稱為武家棟梁,成為院廳的軍事基礎。 到了12世紀,有力貴族獲得特定令制國的租税收取權之知行國制度開始實施,知行國的前身為,即將特定令制國的租税收取權授予院、女院、中宮、齋宮、東宮…等皇族。但11到12世紀間,院宮分國擴大到有力貴族、寺社,藉以攏絡權門,尤其是新興的武家勢力,成為知行國制度,知行國制度可以視為莊園公領制擴大,院廳藉由分配各令制國的租稅權,打壓異己、攏絡親近院廳的權門,使經濟的利益更加集中於權門勢家。 1156年鳥羽上皇駕崩(1107-1123年,1129-1156年行院政),其後發生繼承紛爭,最初鳥羽天皇依白河法皇之令,讓位給長子崇德天皇(1123-1142年),崇德天皇的生母為白河法皇的養女,但鳥羽天皇實際上不滿白河法皇,白河法皇駕崩後,鳥羽上皇先後立被白河法皇疏遠的藤原氏女眷藤原泰子與藤原得子為皇后,其後得子生下皇子,1142年鳥羽逼迫崇德讓位給得子年僅2歲的兒子,是為近衛天皇(1142-1155年),但近衛天皇於1155年早逝,隨後鳥羽與關白藤原忠通扶植後白河天皇(1155-1158年,1158-1192年有間斷地行院政),隔年鳥羽駕崩,治天之君之位空缺,崇德若不能使其子重仁親王登基,則無法成為上皇實行院政,因此導致1156年的保元之亂。保元之亂最終由後白河天皇勝出,後白河天皇於1158年退位給二條天皇(1158-1165年),開始後白河院政。 保元之亂的過程中,衝突雙方均借用武家勢力,使武士勢力大幅提升,其中平清盛與源義朝支持後白河天皇。然而亂後源義朝不滿自己的封位比平清盛低,遂趁平氏家族離開平安京參拜神社之機,聯合不滿平清盛的院近臣藤原信賴拘禁後白河上皇和二條天皇。在外的平清盛聞訊,立刻趕回平安京擊敗源義朝,最後源義朝在逃至尾張時被手下殺死。源氏一族只餘下義朝的兒子源賴朝流放伊豆。經此一事,平氏徹底專攬了朝政,開啟平氏政權(1159-1185年)的時代。 平清盛的崛起依賴後白河上皇院政的支持,平氏政權在貴族社會中建立,但具有部分地區的地頭及國守護人(守護的前身)之任命權,有最初的武家政權之性格。平治之亂後,平清盛和後白河上皇之間的關係還延續了一段短暫的蜜月期,同時他的官位也節節高升。當時二條天皇試圖親政,與後白河上皇之間發生衝突,朝廷的公卿亦分為支持二條天皇的親政派和支持後白河上皇的院政派。1161年,憲仁親王出生,二條天皇發現後白河上皇陰謀立憲仁為太子,將院政派的平時忠、平教盛、藤原成親、藤原信隆等人罷官職,並廢止了上皇的院政。1165年,二條天皇傳位給自己的兒子六條天皇(1165-1168年),不久駕崩。由於六條天皇生母地位不高導致政局不穩定,院政派勢力再次抬頭,原先支持二條天皇親政的平清盛,在其正室平時子的異母妹妹平滋子與後白河上皇生下高倉天皇後,便期望高倉天皇能夠繼承皇位,逐漸向後白河上皇靠攏。在平清盛等人的支持下,後白河上皇趁機冊立憲仁親王為皇太子;並於次年攝政近衛基實去世之後將親政派排擠出朝廷。1168年在後白河上皇的主導下,六條天皇禪位給了憲仁親王,是為高倉天皇(1168-1180年),後白河上皇重新掌權。 作為貴族政治的傳統,平清盛則將女兒平德子嫁給高倉天皇作為皇后,使自己成為天皇的外戚。平德子產下的皇子成為日後的安德天皇(1180-1185年)。另一個女兒平盛子則嫁給攝關家藤原忠通的兒子藤原基實,並且以此為始,讓許多子女和有權有勢的公家貴族階級聯姻,巧妙地透過政治婚姻的手段擴大自己的勢力。1180年清盛更迫使高倉天皇讓位給平德子產下的皇子--安德天皇,清盛因而成為天皇外祖父,平氏政權達到顛峰,控制全國一半以上地方的地頭及國守護人,平氏一族獨占朝中的重要官職;在全國各地擁有多達五百多座莊園,甚至因為推動宋日貿易而賺取暴利。 然而平氏的支配引起後白河法皇與朝中許多貴族不滿,各地武士、豪族也不滿平氏的貴族化。1177年發生了企圖推翻平家勢力的鹿谷陰謀事件,結果因為多田行綱的告密而被揭發,平清盛利用這個事件剷除,1179年清盛之女平盛子去世。後白河法皇未與平清盛商議就逕自沒收平盛子過世的丈夫藤原基實作為藤氏長者所遺下的所有莊園,由於平氏從盛子的莊園中得到經濟利益,所以法皇此舉等同削弱平氏的財源。接著被平清盛視為繼承人並寄予厚望的嫡長子平重盛英年早逝,法皇卻又一次未與平清盛商量即沒收了平重盛原有的知行國。平清於無法忍受法皇無視自己的作為,同年11月14日,他親率大軍自福原(現在的神戶)上京,隔天(15日)發動,將以藤原基房為首的反平氏親貴,約三十九人全數罷官,並任命親平氏的親貴以取代。11月20日,清盛將後白河法皇被幽禁於鳥羽殿,宣告後白河院政再次中斷。 然而此次事件卻造成各地不滿平氏的武士、豪族起兵,平氏的勢力在歷時5年的治承·壽永之亂之後,於1185年敗與源賴朝為首的河内源氏。同年,源賴朝獲得朝廷,得以任命各令制國的守護與莊園、公領的地頭,成熟的武家政權因而成形,自此日本進入了鎌倉時代。 文化 平安初期的中央文化受唐朝的強烈影响,桓武天皇以模仿中國皇帝的儀矩,塑造自身的崇高地位,包括仿效中国皇帝舉行郊祀天地的儀式。在平安前期,唐風文化盛行,直到9世紀末廢止遣唐使為止,唐風文化在日本始終作為主流文化,被稱為弘仁・貞觀文化,為日本文化史最後的唐風盛行時期。隨著唐朝衰落,遣唐使派遣停止,將唐風文化與日本元素融合的國風文化繼之而起。 宗教 佛教在奈良時代便已遍及日本,但桓武天皇有鑑於奈良時代佛教涉入政務過深,導致道镜事件,遷都平安京以遠離佛教勢力。桓武時期過去日本未見的中国佛教教派,天台宗與真言宗由最澄、空海兩人傳入日本,此後日本佛教的方向轉變,形成,平安佛教的特徵為遠離政治時事的山岳隱居修行(),平安時代初期天皇支持這樣的傾向,平安時代佛教极盛,也使日本本土神道教信仰和佛教折衷的神佛習合現象持續發生。 平安中期地方治安動盪,使人民對現世失望,佛教的末法思想浸透於民衆之間,形成追求往生極樂淨土的淨土思想。日本淨土信仰最初依附於天台、真言二宗。847年圓仁從唐朝求法歸來。在唐期間,他曾於五台山修習盛行於唐的法照「五會念佛」(在日本亦稱為引聲念佛),851年,圓仁首次在比睿山將五台山念佛三昧之法導入先前最澄傳入的常行三昧,並傳諸弟子,構造了天台淨土宗的思想、理論體系。平安時代末期僧人法然原係天台宗僧人,發現「信願念佛」法門,創立日本淨土宗,這使得淨土信仰在日本擺脫了「寓宗」的形式,正式以獨立的姿態與佛教各派並列。法然開宗創教,偏依中國初唐善導大師,因此尊奉其為淨土宗高祖。和中國淨土宗不同的是,日本淨土宗嚴格地排除淨土思想以外的任何佛教思想, 即便是法然出身的天台宗思想也不例外。 文學 弘仁・貞觀文化時期,唐風文化強勢,嵯峨天皇至清和天皇時期,編纂漢文詩集--。國風文化興起之後,伴隨由萬葉假名演變而來的,將表音漢字的一部分省略,或简化之平假名與片假名出現,日語的表記更加容易,使和歌成為與漢詩文並列的重要文學型態,905年完成最早的官方敕撰和歌集《古今和歌集》,標誌和歌地位的提升。假名文學除了和歌之外,還包括物语、日記、随笔,10世紀的攝關政治以藤原氏女眷與天皇婚姻為基礎,使女性文學被重視,著名作品包括《枕草子》、《源氏物語》、《竹取物語》、《榮花物語》,內容主要為貴族生活的日記,恋愛故事的女姓貴族文学興盛,不過假名文學主要由女性創作,男性仍以漢文創作居多。朝廷公文仍採用汉字,只是夹雜着假名標示詞性、發音、唸讀順序。這种漢文訓讀體的混合书写法一直使用到19世纪。平安後期隨著武士崛起,歴史物語、軍記物語蓬勃發展,並延續至鎌倉時期,代表作品包括《保元物語》、《平治物語》,並有《今昔物語集》的編成,物語、日記不但是重要文學作品,也是平安時代日本史的重要史料。 源氏物語 世界上最早的長篇寫實小說,描寫平安時代人物「光源氏」,對於平安時代貴族的男女情事,服裝器物,日常生活等等有深刻的描述,代表日本古典文學的高峰。 美術 平安前期,赴唐留學的空海(弘法大師)與最澄(傳道大師)從中國返國,帶回許多密教畫與白描的圖像,而日本國內也開始有了許多密教的繪畫與雕刻。「高雄曼荼羅」與「竜猛.竜智圖」是日本密教繪畫最早期的例子。密教造像的特點是多面多壁與憤怒像。到9世紀後半,有使用朱色,群青與黃色等豐富色彩的「傳真言院曼荼羅」具唐末的特色。佛像雕刻方面盛行一木造與木心乾漆造,衣紋線較前代自然,並且較有體積感。重要的文物有:金剛界胎藏界曼荼羅,僧形八幡神,藥師如來像,如意輪觀音像...等。 平安後期時,財富與權力集中於貴族(藤原氏),因此美術發展成傾向迎合貴族的喜好。此時盛行唐繪與紀錄日本風俗的大和繪,繪畫以中國詩為動機的「山水屏風」可見情感豐富描繪細膩的春景。此時人們開始相信末法之世,追求極樂淨土,祈願阿彌陀的救濟,於是貴族開始造寺造佛與華麗的經卷,開啟了淨土教美術,平等院則是藤原賴通將別莊改建成寺廟,為和樣建築,裡面的鳳凰堂安置了一尊阿彌陀如來像,是以佛師.定朝發明的多木造製成,平安後期開始了和樣(典型日本),白河院的院政政治促使和樣化的成熟,纖細化,最後此時期開始有了物語繪卷,最著名的是源氏物語繪卷,以「吹拔屋台」與「引木鉤鼻」的手法繪製,還有以民間傳說的教訓為題材的信貴山緣起繪…等。作品的部分,若是一木造的作品,較無平安前期的體積感,怒臉也相較前期和藹許多,溫和,細膩是此時期的特點,佛像相較前期也較無起伏並且具有強烈的左右對稱,工藝更加精細。重要的文物有:山水屏風,平等院鳳凰堂阿彌陀如來像,久能四經,平家納經,源氏物語繪卷,餓鬼草紙,地獄草紙…等。 其他 建築:寢殿造 衣裝:束带、十二單 對外關係 與中國關係 與唐朝關係 平安時代的中日關係,前期以官方的遣唐使主,平安時代的遣唐使共派遣兩次,分別在804年(唐貞元20年、日本延曆23年),和838年(唐開成3年、日本承和5年)。804年桓武天皇以藤原葛野麻呂為遣唐大使,石川道益為副使入唐,留學生橘逸勢、學僧空海、最澄從之。到唐福州長溪縣,州縣吏疑其無符印責之。葛野麻呂贈書福州,云:「…竹符銅契,本備姧詐;世淳人質,文契何用。是故我國淳樸已降,常事好鄰,所獻信物,不用印書,所遣使人,無有姧偽…」,十一月,至長安城,謁唐主。隔年秋,葛野麻呂與最澄俱歸,上奏唐朝局勢曰:「…唐國內迫節度使,外畏吐蕃,京師騷擾,無暫休息。…」。 834年,仁明天皇以參議左大辨藤原常嗣為大使,彈正少弼小野篁為副使。836年常嗣等出發,遭風而還,修船舶。837年,遣唐第一舶賜號太平良,授從五位下。838年夏,常嗣乘第一舶往唐。副使小野篁稱病不往。839年秋,常嗣歸,此為最後一次遣唐使出使。894年五月,黃巢之亂後,唐温州刺史朱褒,遣人傳信日本,日本誤為唐使,擬派菅原道真等回使,然道真以大唐凋弊為由,諫停遣唐使,經公卿、博士議論後,遂於隔年,罷遣使之計畫。五代時,割據浙江之吳越其國主錢弘俶好佛,與藤原實賴有私人往來。 另外唐朝亦有渡海至日本之商人,從事唐日貿易,事可見於德川光圀《大日本史》,如:819年(弘仁十年),唐越湘人周光朝、言升則等乘新羅船來;849年(嘉祥二年),唐商舶至太宰府;866年(貞觀八年),唐商張言等四十一人至太宰府;874年,唐商崔岌等三十六人至太宰府;876年,楊清等三十一人至荒津;877年(元慶元年),唐商崔鐸等六十三人至筑前。可見至唐末唐日之貿易已有一定規模。 與宋朝關係 遣唐使使停止之後,日本與中國的官方往來減少,但民間商貿往來卻越來越頻繁,宋日貿易延續唐日貿易的基礎,宋朝成立後不久為振興貿易在各地設置市舶司,與高麗、日本、南洋和南亞等發展貿易。日本則從唐代開始就在大宰府監督下進行貿易,只允許僧人與商人出航,在筑紫(現今福岡)設鴻臚館,負責處理商人的接待、交易,當時宋商多行至博多與越前敦賀作交易。日本方面亦有前往宋朝(始於北宋)的商人、僧侶。中國方面主要據點為明州(今浙江寧波)。當時日本輸入宋錢、陶瓷器、絹織物、書籍、文具、薬品、絵画等美術品、香料。日本輸出銅、金、銀、硫黄等礦物、木材、日本刀、漆器等工芸品。日本輸的宋銭,促進日本社会的貨幣利用,佛教經籍的輸入影響鎌倉佛教的發展。不過宋錢(宋鑄造的銅錢)的大量流入也導致通貨膨脹,引發日本社會的不安定。而大量同錢外流也使宋朝宣布禁止銅錢輸出。 平清盛的父親,越前守守平忠盛得到肥前國神崎莊的領地,掌握宋日貿易兩個最重要的港口易,將外來的貨品進獻給上皇,獲院得近臣的地位。平氏政權成立後,平氏輸出其控制下的伊勢出產的水銀。1158年,平清盛在博多築建人工港,大力發展貿易,並驅逐寺院與神社等勢力,掌握了瀨戶內海的航路。1173年,更擴建福原的外港大輪田泊(即今神戶港)。 1077年(宋熙寧10年、日本承曆元年),日本附宋商孫忠,贈宋主六丈絹二百疋、水銀五千兩。隔年,宋商孫吉持牒至太宰府。牒曰:「賜日本國太宰府令藤原經平。」,1080年,孫忠獻織物,由於宋國履獻信物,廷議以為宋國通聘久絕,而比年累至,情偽不可,然《宋史‧日本傳》未記載宋朝皇帝獻禮日本,日本史料亦未見日本朝貢宋朝。可見所謂宋朝牒文或地方政府所發,或商人偽造,雙方均將商人所帶商品,誤為供品、獻禮。 1170年(宋乾道6年,日本嘉應2年),有南宋商人至平清盛福原莊,後白河法皇臨覽焉。時人譏之,謂:「延喜以來,未曾有此事也。」,1172年(宋乾道8年,日本承安2年),宋國奉書并信物,廷議以謂書辭無禮,宜拒絕之。後白河法皇不聽。隔年,贈書及染革三十張、沙金一百兩給予宋朝,打開宋日「公式」貿易,即南宋明州地方長官,與日本平氏政權的貿易往來,這是一項煞費苦心的特殊措施,但符合兩國的政治需求。 與朝鮮半島關係 在奈良時代,8世紀中期以後新羅不願再以朝貢的形式與日本往來,日本卻一直視新羅為蕃國、朝貢國,導致兩國外交衝突。752年,發生日本遣唐使大伴古麻呂與新羅使者爭奪席次的事件。同年日本遣新羅使到達新羅後,被認為傲慢無禮,未得見王(景德王)而歸(三國史記)。759年日本太政大臣藤原仲麻呂聯合渤海國,準備了軍船394艘和四萬零七百人的軍隊,準備遠征新羅,但此計畫因其與孝謙天皇不和及渤海方面情況有變等原因而流產。。此後8世紀中後期,朝鮮半島呈現渤海國與新羅南北對立局勢,日本與新羅亦關係緊張,799年桓武天皇下令廢止遣新羅使。不過此後為探問遣唐使的消息,日本曾數次向新羅送出使者,但並非正式出使。 803年(延曆22年)作為遣唐使的先遣,派遣齋部濱成出使新羅,此事可見於卜部兼直為濱成之子廣成所著《古語拾遺》所寫之識語,另外三國史記記載:「(哀莊王四年,803年,秋七月)與日本國,交聘結好。」、「(哀莊王五年)夏五月,日本國遣使,進黄金三百兩。」、「(哀莊王)七年,春三月,日本國使至」,「九年,春二月,日本國使至,王厚禮待之。」,不過日本方面僅記載,日本於804年遣使新羅,探訪失蹤之遣唐使船之事。其餘者一般均認為是大宰府或國司的官吏為經營貿易,冒稱「日本 使」至新羅。而新羅為滿足自身的大國意識,雖知其非正式使節,但仍以使節之禮迎之。 836年(承和3年),藤原常嗣將出使唐朝。日本依循舊例,遣武藏國國司出使新羅,牒曰: 即「日本將遣使大唐,如今海上平靜,雖知使船應能順利抵達,但風浪恐變,非常之事仍甚憂慮,假若有使傳至你們境內,請協助送至大唐,不要阻遏。」但三津畏怯失職,至新羅言:「通好修聘。」新羅疑與官牒意旨不符,再三詰問,三津不能分疏。新羅遂牒日本曰: 即稱三津為偽使,假借通使之名,為為商貿攫取利益但,新羅乃大國,願寬恕小人之罪。由於日本一直以來視新羅為蕃國、朝貢國,但新羅不認為自己是像日本朝貢。對於新羅自稱「大國」,稱日使為「小人」,日本極為不滿,自此不再遣使新羅。841年(承和六年),新羅清海鎮大使張保皋,遣使獻方物。843年,日本以張保皐為外藩之臣,私貢方物,不合舊規,應儘早使其返國。此後日本與新羅官方不再有所往來。922年(延喜22年),後百濟的甄萱,遣使到對馬,日本又以之為私貢方物,拒絕與之往來。929年(延長七年),甄萱遣使再至日本,日本仍未與往來。 除了官方往來之外,日本與新羅亦有民間商業往來,另外由於平安時期新羅處於國內動盪不安之下代(780-935年),因此許多新羅人渡海至日本躲避動亂。842年,太宰府以「新羅朝貢」有窺伺國情之意,且新羅動亂恐連即日本,奏請凡新羅人來,勿令入境。但日本中央以「德澤洎遠,外藩歸化,專禁入境,事似不仁。」為由,決定不禁商賈往來與歸化者,允許商人前來貿易,但應儘速使之歸國。不過新羅動盪之下,亦有入海為寇者,其中騷擾日本沿海者,即為韓寇,日本稱為「新羅の入寇」,其記載常見於日本史書,雖然日本與新羅均動員,清掃海寇,但均未能剿滅,歸化日本的新羅人,在日本發生動亂之事件亦曾發生。不過朝鮮半島的史料卻沒有韓寇之記載,反而有日本倭寇(不是13-16世紀的倭寇)騷擾新羅之紀錄。 918年高麗太祖王建建立高麗,935年高麗太祖統一朝鮮半島,937年(承平七年)高麗便遣使欲與日本往來,但日本仍視高麗為蕃國,不願與高麗平等往來。兩國最重要之衝突仍為對馬海峽的海盜問題。997年(長德3年),發生高麗人襲擊九州島,範圍從對馬島直到薩摩、大隅,海盜燒掠民家、財物,以及約300名百姓,由於受害範圍極大,被認為有奄美群島的原住民參與其中,日本史稱此事件為「長徳の入寇」。1019年(寬仁三年)發生另一起海盜事件,即刀伊入寇,1019年女真族海盜入侵日本對馬島、壹岐島和北九州地區的事件,被日本俘虜的成員有高麗人,日本人懷疑他們是女真海盜的同夥。7月7日,赴高麗的對馬判官代長嶺諸近歸國後,才被消除了嫌疑。之後,高麗水軍在元山海域一帶擊敗了女真海盜,救出了被俘的270名日本人,以鄭子良為「虜人送使」,將這些人送還日本。日本與高麗往來主要是民間商業來往,外交往來透過對馬國或大宰府,商業貿易也由大宰府管理,日本中央不直接與外國接觸。 其他對外關係 與渤海國關係 渤海國是公元698年到926年間以靺鞨族人的粟末部人為主體民族的君主制、多民族政權,其日本外交關係親密,文化、貿易交流頻繁,日本為了聯合渤海國對抗新羅,並視渤海國為日本藩國,727年(神龜四年),渤海首次向日本派出使團,759年日本太政大臣藤原仲麻呂聯合渤海國,準備遠征新羅,但此計畫因其與孝謙天皇不和及渤海方面情況有變等原因而流產。8世紀中期以後,渤海國與唐朝的關係好轉,因而渤海國對日關係開始轉向以貿易為主,但外交往來仍一直持續到926年渤海國被遼國所滅為止。期間渤海國34次派使團到日本。日本也曾13次派使團到靺鞨。 蝦夷、隼人
连通性是拓扑空间的一个拓扑不变性质,即两个拓扑空间之间若存在一个同胚映射,其中一个空间是连通的,则另一个空间也是连通的。 一些数学家承认空集(按照它独有的拓扑)是连通空间,不过也有数学家不承认这一点。 连通单元 连通子集 拓扑空间X的子集A称为连通的,当且仅当A诱导的子拓扑空间是连通的。 连通单元 拓扑空间的极大连通子集称作连通单元。 完全不连通空间 拓扑空间X称为完全不连通空间,当且仅当X的连通单元都是单元素集合。 每个空间都能表成它的连通单元的不相交并集。 连通单元必然是闭的,在够好的空间(如流形、代数簇)上也同时是开的,但并非总是如此。 其它连通性定义
道路连通,弧连通 称拓扑空间X是道路连通空间,当且仅当∀x,y∈X,存在连续函数 使得 。若 可取为使得 为同胚,则称X为弧连通空间。 道路连通空间必定是连通空间,反之不一定。 道路连通的豪斯多夫空间必为弧连通空间。 局部连通 拓扑空间X称为局部连通的,当且仅当以下叙述之一成立: 空间中的任一点都存在连通的邻域(即该邻域是X的连通子集)。
2008年選舉,新黨在區域立委與國民黨合作,不分區立委得票升至4%,親民黨因國親合作並未參與,使新黨短暫恢復政黨票第三大黨、一度回升至全國第四大黨的規模,至此,新黨完全退出立法院。更嚴重的危機是,新黨仍缺乏基層組織,論述亦未能與時俱進。2012年選舉,得票率僅有1.488%,甚至被綠黨所超越,衰退至僅第六大黨的規模,屬歷來最差的成績,若再低於2%將失去不分區立委逕提名權。2016年選舉,新黨由於郝柏村等多位保守派政治人物力挺,得票率4.18%,回升至政黨票第五大黨、全國第六大黨,是1998年立委選舉以來的18年來新高,但仍未取得立院席次,僅能獲得政黨補助款並保住往後兩屆的不分區立委直接提名權。2020年選舉僅剩1.04%、不足15萬票,是創黨後最低,面臨泡沫化危機,成為政黨票第八大黨、一度跌至全國第九大黨,名次與得票史上最低紀錄,只剩政治獻金捐款人可抵稅及下屆不分區立委逕提名權,在缺乏具號召力政治人物力挺下,得票被新成立的台灣民眾黨和台灣基進超越,台灣綠黨在八年後亦再次超越新黨,且得票從過去僅領先三萬票,至今已是新黨得票的兩倍餘,繼2012年之後的得票再次探底,在台灣政壇已經邊緣化。選後,新黨內部以郁慕明為首的親共派與過去趙少康所扶植的派系发生內鬥,由於新任主席吳成典掌握人事權使得新黨路線再度面臨調整。 過去新黨在各直轄市及縣市議會均掌握部分席次,全盛時期在台北市掌握近四分之一的席位,扮演議會的關鍵力量,但進入2000年代後逐屆衰減,多轉投親民黨或國民黨,抑或是淡出政壇。2022年底選後更僅存侯漢廷一席,與社會民主黨的苗博雅並列議會第四大黨、全國第九大黨。 新党主張清廉制衡、公義均富、族群和諧、國家統一,在中國實現民族統一、民權自主、民生均富的三民主義新中國。新黨亦主張倡議兩岸和平統一,協商一國兩制台灣方案,新黨的一國兩制方案是廢除中華人民共和國與中華民國,和平統一後建立一個政權,國號为「中國」,統一後的台灣將縮小軍事編制,停止對美軍購,並不再容許台灣獨立運動,追究主導「台獨」各界人士的責任。 名稱 新黨的名稱源于國民黨黨內次級團體「新國民黨連線」的簡稱。 新黨黨旗採用黃色為底色,乃是象徵中道的意義,又有大地滋養萬物的意涵。旗上「新黨」二字是從孫中山的親筆筆跡中挑出結合而成,代表認同孫中山追求政治民主、民生均富的理想,也標舉新黨將會堅守公義、平等、和平、安全、務實、乾淨的原則。創黨之時為獲得民眾認同,能夠迅速識別,因此採取了這樣的樣式。在新黨的活動中,另有一面常用的旗幟,即在中華民國國旗上鑲上新黨黨徽,常與新黨黨旗一同出現。 新黨黨歌为《大地一聲雷》和《小雨滴》,兩首歌均由夫妻檔音樂人譚健常和小軒包辦作曲作詞,並由歌手李建復主唱。 歷史 新國民黨連線(1989-1993) 蔣經國逝世后,立法院內以赵少康为首的國民黨少壯派立委于1989年8月以「新國民黨」為名成立問政團體「新國民黨連線」,訴求國民黨內「黨務改革」,得罪了國民黨當權派。1990年2月后,二月政爭逐渐白热化。1992年底立法院首次全面改選,環保署署 長趙少康、財政部部長王建煊辭官參選,大部分未獲國民黨中央提名的新國民黨連線成員紛紛自行參選或報准參選,並且獲得勝果。 第三势力(1993-2000) 由于與李登輝的矛盾加劇,新國民黨連線于1993年8月10日宣布脫離國民黨成立新黨。8月22日,新黨成立大會通過《新黨黨章》,並選出趙少康為第一任「立法院委員會」召集人,陳癸淼為第一任「全國競選暨發展委員會」召集人,王建煊為第一任「全國廉政勤政委員會」召集人。1993年,新黨、中華社會民主黨、勞動黨、工黨結為聯盟。1994年12月28日,中華社會民主黨與新黨對等合併。 在1994年中華民國省市長暨省市議員選舉中,新黨一共獲得15席省市議員,並在臺北市議會擁有兩成的席次。1995年7月新黨黨中央成立「新黨之音」。1995年12月,新黨第一次參與立委選舉,得122萬票,共獲得21席,成為當時國會中的關鍵少數,並在隨後的國會議長選舉中與民進黨、原住民立委結盟,試圖推動二月政改,與執政國民黨相抗。 不过,自1997年起,新黨陷入不断內鬨,陷入朱高正與新黨「主流派」的內鬨。朱高正在1994年4月以社民黨魁的身分,拉著黃國鐘投靠新黨,並為新黨在濁水溪以南開疆闢土,但也與新黨創黨元老產生心結糾葛。然而朱高正在新黨黨內發起政治鬥爭,與郁慕明、陳癸淼互批。朱高正也曾與黃國鐘指控同黨立委姚立明涉及詐財。其朋友黃國鐘在國是論壇批評新黨領導人不務正業。引起新黨長達兩個月的內訌,1997年3月9日上午九時,新黨廉政勤政委員會由召集人王建煊舉行臨時會議,以朱高正「詆毀新黨同志,自稱搞鬥爭,致新黨形象嚴重受損」為由開除黨籍。3月22日,郁慕明更與新黨全委會召集人陳癸淼公開記者會指出朱高正曾為國民黨的情報特務,在德國唸書時,就拿國家安全局的經費替他們收集黨外人士的活動情形。並出示朱高正化名「陳廣信」的信件,證明朱高正當年在德國為國安局收集異議人士的言行活動。並表示他們有十足把握「陳廣信」是朱高正的化名,他們已證實信上文字是朱高正筆跡。引起朱高正回應他是第一次聽到「陳廣信」的名字,並反批他如果是國民黨特務,請將他槍斃,但若汙衊不實,「郁慕明就應該上吊自殺」。並稱郁、陳的迫害手法非常卑劣,就像史達林迫害托洛斯基。還說字跡任何人可以模仿,並反擊郁慕明當年在美國是有名的國民黨特務學生,保釣期間,許多人都因為他不得返國。並將到台北地檢署正式提出控訴郁、陳惡意誹謗。秘書長郁慕明與李慶華等人不和,李慶華與郝龍斌、黨團辦公室主任李新發生口角衝突。立委周荃退黨參選臺北縣長。 1998年立委及直轄市選舉,趙少康出任新黨選舉總經理,其選戰策略與選戰議題產生許多爭議。新黨放弃本党参选人王建煊,轉向支持國民黨的馬英九,另有部分黨員脫黨參選議員。不斷內鬨的新聞重傷新黨形象。 1999年,新黨提名李敖參選2000年總統選舉,但許多新黨公職人員卻退黨支持脫離國民黨參選的宋楚瑜,李敖更不斷拋出「許信良、李敖」配、「李慶華、陳文茜」配等組合議題,引發新一波的內鬨。最終連全委會召集人李慶華都宣布辭去召集人、退黨支持宋楚瑜。2000年3月宋楚瑜成立了親民黨,許多新黨、國民黨籍立委轉為親民黨,新黨在2000年4月以後正式退居國會第四大黨,在大部分縣市逐漸失去影響力。 泛藍政黨(2000-) 郁慕明時期(2000-2020) 2000年總統選舉以後,新黨的定位從與國、民兩黨相抗的第三勢力轉為泛藍的一员。2000年10月,國民黨、親民黨、新黨以及部分無黨籍人士結為在野聯盟,成為國會的絕對多數。但在2001年的立委選舉中,由于親民黨提名了許多原新黨市議員參選立委,帶走了原本新黨的支持者,導致了新黨面臨立委選舉得票面臨5%門檻保衛戰而繼續提出不分區名單,但時任主席謝啟大高額提名策略失敗使新黨票源分散而大敗,同時在台北縣長選舉由泛藍共推的新黨王建煊因缺乏基層組織僅以論述固票,導致多個傳統藍營票倉失守,以數萬票之差敗於蘇貞昌的高票連任,也讓民進黨首度在北縣拿下過半選票,這些選舉結果使新黨遭受重大挫敗,僅在金門縣获选一席立委及縣長,退居为台湾第五大黨。新黨決議進行改革,將主力放在複數選區的縣市議會,不再單獨投入單一選區的行政首長選舉。2002年中華民國直轄市市長暨市議員選舉,在臺北市各選區各提一議員候選人,選上5席,重新在台灣基層有了力量。2003年,新黨修改党章,成為剛性政黨。2003年6月9日,郁慕明以98.82%的得票率当选新党自建党以来的第一个由党员直接选举产生的党主席。 2004年立法委員選舉,新黨與國民黨合作,共推不分區立委曹壽民,除吳成典外的七名新黨候選人以國民黨黨員身份參選。但在國會仍只維持一席,並持續衰退至國會第六大黨。國新兩黨在“總量管制”的選舉策略下,賴士葆、雷倩及費鴻泰當選立委,吳成典順利連任、名列不分區的曹壽民也因而當選。2006年直轄市長選舉,郝龍斌由國新共推並當選台北市長。同年,新黨在台北市提名的4席市議員全壘打,全數當選連任。2008年總統選舉中,新黨仍與國民黨合作,並未單獨提名候選人,在全國不分區部分努力爭取政黨選票,最终得38.6萬票(3.95%),重新成为台湾第三大黨。 2010年直轄市市長暨市議員選舉中,仅在台北市議會獲3個席次。2012年立法委員選舉,新黨主席郁慕明宣示政黨票要拿下5%以上得票率,但由于親民黨竞争,仅得票不足20萬,得票率不到1.5%。郁慕明欲辭去黨主席一職,却被全委會決議慰留。全委会成立「改造發展委員會」,決定未來的走向。2012年11月26日,新黨主席郁慕明宣布,新黨將跳脫藍綠框架,主張對中國大陸全面開放。2014年5月4日主要由新黨所提出的新五四運動,呼籲國人手持國旗走上凱達格蘭大道,一同譴責太陽花運動以及426凱道反核的行動,截至當日下午2點20分左右,約有1萬餘人參與。2014年中華民國地方九合一選舉中,新党總共有十九名候選人參選,但僅有尋求連任的兩位台北市議員潘懷宗和陳彥伯當選。 2015年8月新黨主席郁慕明表示,2016年立委選舉區域立委人選難覓,新党提名人将縮減為五席,並比照2004年立委選舉模式由國新共推一席不分區,呼籲支持者將政黨票集中支持國民黨,讓國民黨在立法院席次過半,不要造成泛藍選票的浪費。2015年11月,國民黨總統选举策略引發許多藍軍支持者不滿,新黨決定登記參選,但到2015年11月27日區域立委登記參選截止,新黨在區域立委的部分最終僅提名最初徵召的兩席。2016年1月,新党在不分區立委的選舉中獲得510,074票,占總票數的4.18%,並獲得政黨補助款成為第五大政黨。随后新黨决定把1.02億元政黨補助款設立「510074公義基金」,为「國家救亡圖存」、 「小市民急難救助」與「社會教育重建」提供資金上的援助。2016年8月,國民黨主席洪秀柱及中華統一促進黨主席張安樂共同出席新黨23岁黨慶。新黨主席郁慕明表示,期待与國民黨合作。 2017年8月17日,郁慕明接受各家媒體採訪時表示,新黨與國民黨理念已經不同,彼此仍是朋友不是敵人,但因雙方理念已不合,以後未來將各走各的,新黨會在2018年九合一選舉推出各縣市首長、議員、村里長候選人,甚至不排除2020年推總統副總統候選人。12月19日,王炳忠等4名新黨成員疑涉違反《國家安全法》,遭法務部調查局幹員持臺北地檢署的搜索票搜索住處並帶走調查,偵訊後以證人身份無保請回。12月22日,新黨召開記者會,稱地檢署的搜索行為違反法律,並表示新黨將於25日起推動「直播有理、有理直播」計畫。 2019年7月2日,新黨提名前秘書長楊世光參選2020年總統選舉,唯總統連署並未達到目標,支持國民黨籍参选人韓國瑜。11月21日,公布2020年不分區立法委員名單,共10名,以邱毅為首。2020年1月,新党在不分區立委的選舉中獲得147,373票,占總票數的1.04%,未能獲得政黨補助款,創史上新低。 吳成典時期(2020-) 2020年2月17日,新黨以通訊投票方式選舉新主席,經由合格黨員票選,由秘書長吳成典獲得63.78%得票率,擊敗對手陳麗玲的35.41%得票率,出任第九屆黨主席,2月21日正式上任。 2020年8月10日,新党举办27周年党庆时,主席吴成典提出「一三五共识」,强调三民主义与五权宪法,但发言人王炳忠事后却不满吴成典的路线言论,在脸书开炮称「党自身的发展路线上,出现歷史的倒退」。8月22日,前主席郁慕明在脸书上直指,首任领袖赵少康所提拔、亲吴成典的秘书长潘怀宗想切割他与王炳忠。而新党前总统参选人杨世光更屡批台北市议员侯汉廷不够“统”,还爆料党内开会有人抨击中国共产党是“共匪”,并影射侯汉廷赞成。王炳忠也在直播中揭露党内“理念派”(郁慕明派)与“选举派”(赵少康派)的分歧。2021年1月7日,郁慕明提拔的新党發言人兼青年委員會召集人王炳忠和新黨副秘書長苏恒被免除职务。 2021年1月,在主席吳成典邀請下,臺北市議員李慶元重返新黨,新黨在臺北市議會的席次達到三席而再次成立市議會黨團,並由潘懷宗擔任黨團召集人。李慶元在訪談中表示,吳成典曾向他表明「不能讓『急統』如王炳忠等人擔任發言人或黨職,他們的發言若跟新黨畫上等號,對新黨發展不利。」李慶元亦表示,吳成典將曾退黨的黨員如前新北市議員金介壽、前立委李炷烽、曹原彰、朱惠良與宋艾克等人都找回新黨。 然而,2021年4月19日,新黨榮譽主席郁慕明及全國委員會委員王炳忠、林明正、蘇恆等人召開記者會,抨擊吳成典接納李慶元入黨一事,指李慶元「反共」、「台獨」,王炳忠點名李慶元「曾支持民進黨」,郁慕明更為此退回榮譽主席一職,並與王炳忠等成立「21青連線」。對此,李慶元回應表示他不曾加入民進黨,且自身為孫中山的信徒,吳成典則召開記者會回應表示接任黨主席以來一直遵守黨章理念、追求統一從未改變,對郁慕明等人召開記者會質疑深感遺憾,吳成典亦表示李慶元入黨均符合民主程序,且李慶元不再尋求連任,並無「為選舉失理念」。 2021年11月,新黨第十屆黨主席將改選,由前總統參選人楊世光抽中1號,現任主席吳成典抽中2號。2022年1月17日,第十屆主席通訊投票結束,投票率45.80%,其中1號候選人楊世光得票率28.66%,2號候選人吳成典得票率71.34%,由吳成典連任第十屆黨主席。對此,吳成典表示感謝黨員對其路線的肯定,認為新黨是小市民的政黨,將積極推派清新、沒有財團背景的候選人參選年底市議員選舉,亦規劃推派臺北市市長、新北市市長參選人。同時吳成典也強調會繼續推動兩岸交流,堅持和平統一的主張不變。 組織 郁慕明曾经把新党的组织系统归纳为“一党、两脚、三人”。“一党”是指新党全委会,采取集体领导。“两脚”是指党务和义工系统。“三人”则是各发展委员会召集人、义工组织的报告人和负责各地区义工组织与党部联系的联络人。 2002年2月,新党全委会通过了新的党章。新党由一个柔性政党,转变为刚性政党。新党章规定,新党最高权力机关是“全国党代表大会”(简称“全代会”)。其代表由担任乡镇市民代表以上之公职人员、党员直选代表组成,每年定期集会一次。负责选举全委会委员,决议全委会所提党章修正案,罢免党主席以及决议其他重大事项。全代会下设党主席一人,由全委会委员互选产生,任期一年,可连任。全委会设秘书长一人,负责综理党内事务,并指挥及监督所属人员。
各族群一律平等、推動系列人權法案、保障人權。 改徵兵為募兵,採減兵不減官,儲備整軍幹部的精兵政策。推動國防科技化、現代化,確保安全。 反貪污、反腐化、反特權。 反金權、但不反商。 照顧社会弱勢團體。 2019年8月17日,新黨在創黨26週年黨慶大會上公布「一國兩制台灣方案」。其主要內容包括兩岸統一後國號直接稱為「中國」、聯合國中國代表團納入台灣代表、維持台灣多黨競爭的選舉制度、保留但縮小軍事編制等八項方案。 执政 地方執政 2001年12月20日至2009年12月20日,新黨李炷烽擔任金門縣長,新黨的政治主張得以在金門實踐。新黨在金門執政期間,即推行交通、觀光、教育事業,其福利政策吸引了大批的幽靈人口遷入金門縣。新黨反對離島博弈事業,積極與中國大陸展開交流,推動及實踐小三通。在他卸任後目前已無在任何地方縣市執政。 2006年,由新黨「背書」、國民黨提名的郝龍斌於2006年臺北市市長選舉當選臺北市市長,並於2010年臺北市市長選舉連任,直到2014年卸任。 立法委員以及地方議員 目前有許多參選人改披國民黨籍參選。在2008年的不分區立法委員選舉中,以4.0%的得票支持率定位為第三大黨。但在2012年的不分區立法委員選舉中,相較於台聯(8.95%)、親民黨(5.48%)和綠黨(1.74%),新黨僅得1.49%的支持率,落居第六大黨。2016年不分區立委選舉中顯示新黨距離重返國會僅一步之遙,以4.2%得票落敗。2020年首度不再參與區域立委選舉,僅提名不分區立委名單,但終以僅1%選票慘敗,是創黨20餘年以來最差的成績,退至前所未有的第八大黨。過去,新黨在台北市、台北縣、基隆市、新竹市、台中市、高雄市等都會區及金門、馬祖離島等地支持者較多,不過隨著影響力逐年衰退,現在只有台北市議會一席。 參選狀況 新黨成立後,立即成為國民黨和民進黨之外的第三大黨,曾經在立法委員選舉中拿下21席。2000年總統選舉新黨時任主席的立委李慶華宣布退黨並與參選總統的李敖在投票前幾日宣布支持另一組參選人宋楚瑜,最終獲票率最低,。 民主進步黨於2000年執政後,國民黨、親民黨、新黨重新緊密合作(即泛藍)。 黨际關係 泛蓝阵营 自郁慕明接任新黨主席後,就高舉「泛藍合作」、「國親新合作」等大旗,促成泛藍陣營的團結。鑑於2001年立委選舉,新黨提名的候選人全軍覆沒,使得投給新黨的20多萬選票形同浪費,2004年立委選舉起,即鼓勵公職人員投入中國國民黨,披上國民黨的旗幟參選。2006年,曾以新黨籍身分擔任民進黨政府環保署長的郝龍斌在新黨的支持下加入國民黨,並投入國民黨內的台北市長候選人初選,最後順利勝出,並於該年底的台北市長選舉當選。 2008年因立法委員選舉而與國民黨關係發生變化。雖然仍有黨員在新黨背書下披上國民黨的黨籍參選區域立委。但是新黨認為自己已經不提名區域立委來迴避與國民黨的選情衝突,國民黨仍以文宣強打「不集中投票就是幫助民進黨」,被新黨認為「國民黨戴新黨綠帽」,而使新黨在當屆立法委員選舉中,雖已拿下38萬多票而成為第三大黨,但仍差1%功敗垂成,未得到任何席次。但新黨仍支持國民黨籍馬英九參選中華民國總統,也持續喊出「堅持正藍」、「當泛藍的防腐劑」,甚至打出國會中要有「面對統一,開創未來」的聲音。2018年9月,国民党主席吴敦义对媒体表示,“新党和国民党就像是堂兄弟,大家都反对台独,希望大家能一起支持。” 中國大陸 2001年7月,新党“大陆事务委员会代表团”赴中國大陸访问,初次建立与中国共产党的对话机制,并与中共中央台办达成六点共识。这些共识包括:双方共同认知和主张“一个中国、和平統一”,推动在“九二共識”基础上恢复两岸接触、对话,促进两岸经贸交往、人员往来和各项交流,早日实现直接“三通”;两岸同胞都是中国人,两千三百万台湾人民不论省籍,都是骨肉同胞、兄弟姐妹,应相互爱护,和睦相处,共同促进台湾社会安定、经济发展。 2005年7月4日,新党主席郁慕明透露,他在访问中國大陸时将与中国共产党洽谈建立两党之间的定期沟通机制。2017年12月11日,新党访问中國大陸,中共中央台湾工作办公室与新党大陆访问团座谈。2022年8月14日,國台辦表揚新黨在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推進中國和平統一進程中有「積極貢獻」。 泛绿阵营 在1990年代,基於反對李登輝領導的國民黨,同最大在野黨民主進步黨有一定合作,在1995年立委選舉後更推動二月政改。2008年中華民國總統選舉,新黨主席郁慕明與民主進步黨總統參選人謝長廷(立場在黨內較溫和)雖因政治立場不同,仍就目前政局會面交換意見。現時大部分時間,因新黨及民進黨在統獨及國家認同上的迥異立場而幾乎處在對立狀態,雙方支持者的衝突更是時有所聞。 爭議 操作假新聞争议 台灣網媒「報導者」2019年12月報導,「密訊」與中國大陸關係密切,並有證據顯示是新黨青年委員會會員林正國操作的內容農場。「密訊」曾一度被Facebook指「違反內容守則」而被下架,惟未幾便再次翻生。「密訊」有不同種類的資訊,包含寵物文章和心理測驗,但大部份是標註為「新聞」分類的文章。網站往往引用譁眾取寵及不實的標題,以吸引點擊,內容也充斥浮濫內容和不實訊息。「密訊」文章主要流入泛藍粉絲專頁和社團,用來打擊民進黨及蔡英文政府。2018年九合一大選前夕,支持國民黨的粉絲專頁中,前3名最常分享的網站,分別是「聯合新聞網」、「密訊」和《中國時報》。在選前一星期,「密訊」的分享量更成為第一名。 黨內理念與路線爭端 新黨自2020年立法委員選舉失利後,內部爆發「理念派」與「選舉派」鬥爭。新黨榮譽主席郁慕明、全委會委員王炳忠等人於2021年4月19日召開記者會,痛批現任主席吳成典及黨公職是投機份子,以統派面貌與「台獨份子」為伍,為此郁慕明宣布退回榮譽主席頭銜,但不會退出新黨,聲言將繼續「撥亂反正,為統一大業奮鬥」。 事件起因為無黨籍台北市議員李慶元於2021年初宣布回歸新黨,並與新黨市議員潘懷宗、侯漢廷在台北市議會組成新黨黨團,引起部分新黨黨員不滿。王炳忠在會上痛批,吳成典領導下的新黨,替背叛新黨加盟民進黨、支持總統蔡英文的台獨份子背書,不僅敵我不分還顛倒是非,新黨已經背棄了理念、偏離了路線。 王炳忠提到,李慶元回歸新黨一事引起不少黨員不滿、要求調查,最後黨中央仍認定入黨有效,他懷疑有當中有黑箱作業;至於郁慕明說明新黨內分為「理念派」與「選舉派」,而自己屬於理念派,但近來黨內變質,為了選票不再堅持新黨理念,而是追求獨派立場,王炳忠也怒嗆,「新黨沒有選舉派,根本是投機派、投降派。」 郁慕明聲稱,他原本期待吳成典接任黨主席後能有所作為,為統一大業奮鬥,然而吳成典變了;至於自己是否退黨,郁慕明則斷言「不可能,要退也是他們退」,他贊成選舉派可以繼續運行,但這段時間新黨的「統」已經沒了,潘懷宗違法也象徵「清廉」沒了,在新黨存亡之際,自己作為新黨創黨人必須出面「撥亂反正、奮鬥到底」。
4月11日——鍾其翰,台灣演員、主持。 4月13日—— 林子善,香港演員。 衛蘭,香港歌手。 衛詩,香港歌手。 4月16日——謝馨儀,台灣樂團蘇打綠貝斯手及女主唱。 4月17日—— 吳嫻,台灣女歌手,藝名丁噹。 鍾欣怡,台灣演員、主持。 李準基,韓國演員。 4月18日——張心妍,台灣演員。 4月19日——姚元浩,台灣演員。 4月22日——卡卡,巴西著名足球巨星。 4月24日—— 凱莉·克萊森,美國歌手。 陳偉豪,香港足球運動員。 4月25日——張靜之,台灣演員。 4月26日——栢天男,香港男演員。 4月28日——克里斯·卡曼,德国著名篮球运动员。 4月29日——贾玲,中国女艺人。 5月 5月2日——施治,捷克門將。 5月5日——曾莞婷,台灣演員。 5月8日——刘飛鳴,中國男歌手、藝人、演員,信樂團主唱 5月10日——林仙怡,台灣新聞主播。 5月11日——科里·蒙蒂思,加拿大演員歌手。 5月13日——艾成,馬來西亞歌手(2022年逝世)。 5月14日——何志偉,台北市議員、寶島新聲電台主持人、假日畫室公益市長 5月15日——藤原龍也,日本演員。 5月16日——朱智勳,韓國演員。 5月17日——葉諾帆,台灣歌手、演員。 5月18日——林周煥,韓國演員。 5月20日——班傑,台灣藝人。 6月 6月4日——戴嬌倩,中國演員。 6月5日——劉寅娜,韓國演員。 6月7日——羅巧倫,台灣演員。 6月8日——李佳豫,台灣演員。 6月9日——宥勝,台灣、歌手、演員。 6月11日—— 阿本,台灣歌手、演員、主持。 梁又琳,台灣演員。 6月12日——黃耀英,香港男演員及主持 6月14日——郎朗,中國鋼琴家。 6月18日——林融皓,台灣演員。 6月19日——鄭元暢,台灣演員。 6月21日——威廉王子,英國劍橋公爵。 6月22日——張允曦,台灣演員、主持。 6月25日——蘇心甯,台灣女演員 6月25日——Rain,韓國歌手、演員。 6月27日——陸永,香港歌手、演員。 6月28日——椿隆之,日本新生偶像 7月 7月8日——张超,中国 7月11日——孫慧雪,香港女演員、模特兒。 7月13日—— 秋信守,韓國棒球選手 莫家淦,香港男演員 7月15日——陳德修,台灣男歌手、演員。 7月21日——蕭景鴻,台灣男歌手、演員。 7月24日—— 胡宇威,台灣演員。 趙頌茹,香港女歌手。 7月27日——連昭慈,臺灣前華視新聞主播。 7月29日——佩罗·安蒂奇,马其顿篮球运动员。 8月 8月2日——林亞若,台灣女作家(逝於2013年) 8月3日—— 周嘉儀,香港主播。 高閔琳,中華民國政治人物,現任高雄市政府觀光局局長。 8月5日——陽靚,台灣女演員、模特兒。 8月7日——江常輝,台灣男演員。 8月16日——許家傑, 香港演員。 8月18日——王思佳,台灣歌手、演員。 8月23日——袁弘,中國大陸演員。 8月30日—— 楊佑寧,台灣演員。 吳青峰,台灣樂團蘇打綠主唱。 9月 9月2日——曹敏莉,香港演員,2003年度香港小姐競選冠軍及2004年度國際華裔小姐競選亞軍。 :9月3日——:呂慧儀,香港演員。 9月4日——張鈞甯,台灣演員。 9月5日—— 王心凌,台灣歌手、演員。 徐可,台灣藝人。 9月7日——黃婉伶,香港歌手、演員。 9月9日——大塚愛,日本女歌手。 9月11日——戴君竹,台灣女演員。 9月14日——成宮寬貴, 日本演員。 9月20日—— 賈曉晨,香港歌手及演員。 胡歌,中國演員歌手。 9月22日——蔣雅文,香港歌手。 9月23日—— 韩寒,中国赛车手作家。 李蘢怡,香港歌手。 9月25日——玄彬,韓國演員。 9月26日——孫儷,中國演員。 10月 10月2日——朱家偉,香港藝術人。 10月7日——李雲迪,中國鋼琴家。 10月15日——唐素琪,香港歌手、模特兒。 10月16日—— 金亞中,韓國演員。 泳兒,香港歌手。 10月21日——李慧思,香港模特兒。 10月23日—— 白歆惠,台灣模特兒。 張雪芹,香港女藝人。 10月24日——簡毓瑾,台灣運動員。 10月25日——林二汶,香港歌手及作曲人。 10月28日——仓木麻衣,日本歌手、王鸥,中国女演员 10月29日——林依晨,台灣演員、歌手。 10月30日—— 許致強,台灣籃球員。 敖犬,台灣歌手、演員。 馮媛甄,台灣模特兒女演員。 11月 11月2日—— 深田恭子,日本女歌手、演員。 王陽明,台灣演員。 11月5日—— 董璇,中國演員。 韓志旼,韓國女演員。 11月6日—— 渡邊大輔,日本演員。 Sowelu,日本歌手。 11月8日—— 阮經天,台灣演員。 千田愛紗,日本藝人。 11月10日—— 浦田直也,日本藝人。 利昂霖,台灣演員。 11月12日—— 陳意涵,台灣演員。 夏如芝,台灣模特兒演員。 安·海瑟薇,美國演員。 11月13日——倖田來未,日本女歌手。 11月14日——哈姆丹·本·穆罕默德·本·拉希德·阿勒马克图姆,杜拜王儲。 11月16日——李志豪,香港足球運動員。 11月17日——小早川怜子,日本AV女優 11月18日——渡邊明乃,日本聲優。 11月21日——约翰·卢卡斯三世,美国篮球运动员,前状元明星约翰·卢卡斯二世的儿子。 11月22日—— 張懷秋,台灣藝人。
4月9日——鄒沐妍,台灣女藝人、主持人。 4月11日——鍾其翰,台灣演員、主持。 4月13日—— 林子善,香港演員。 衛蘭,香港歌手。 衛詩,香港歌手。 4月16日——謝馨儀,台灣樂團蘇打綠貝斯手及女主唱。 4月17日—— 吳嫻,台灣女歌手,藝名丁噹。 鍾欣怡,台灣演員、主持。 李準基,韓國演員。 4月18日——張心妍,台灣演員。 4月19日——姚元浩,台灣演員。 4月22日——卡卡,巴西著名足球巨星。 4月24日—— 凱莉·克萊森,美國歌手。 陳偉豪,香港足球運動員。 4月25日——張靜之,台灣演員。 4月26日——栢天男,香港男演員。 4月28日——克里斯·卡曼,德国著名篮球运动员。 4月29日——贾玲,中国女艺人。 5月 5月2日——施治,捷克門將。 5月5日——曾莞婷,台灣演員。 5月8日——刘飛鳴,中國男歌手、藝人、演員,信樂團主唱 5月10日——林仙怡,台灣新聞主播。 5月11日——科里·蒙蒂思,加拿大演員歌手。 5月13日——艾成,馬來西亞歌手(2022年逝世)。 5月14日——何志偉,台北市議員、寶島新聲電台主持人、假日畫室公益市長 5月15日——藤原龍也,日本演員。 5月16日——朱智勳,韓國演員。 5月17日——葉諾帆,台灣歌手、演員。 5月18日——林周煥,韓國演員。 5月20日——班傑,台灣藝人。 6月 6月4日——戴嬌倩,中國演員。 6月5日——劉寅娜,韓國演員。 6月7日——羅巧倫,台灣演員。 6月8日——李佳豫,台灣演員。 6月9日——宥勝,台灣、歌手、演員。 6月11日—— 阿本,台灣歌手、演員、主持。 梁又琳,台灣演員。 6月12日——黃耀英,香港男演員及主持 6月14日——郎朗,中國鋼琴家。 6月18日——林融皓,台灣演員。 6月19日——鄭元暢,台灣演員。 6月21日——威廉王子,英國劍橋公爵。 6月22日——張允曦,台灣演員、主持。 6月25日——蘇心甯,台灣女演員 6月25日——Rain,韓國歌手、演員。 6月27日——陸永,香港歌手、演員。 6月28日——椿隆之,日本新生偶像 7月 7月8日——张超,中国 7月11日——孫慧雪,香港女演員、模特兒。 7月13日—— 秋信守,韓國棒球選手 莫家淦,香港男演員 7月15日——陳德修,台灣男歌手、演員。 7月21日——蕭景鴻,台灣男歌手、演員。 7月24日—— 胡宇威,台灣演員。 趙頌茹,香港女歌手。 7月27日——連昭慈,臺灣前華視新聞主播。 7月29日——佩罗·安蒂奇,马其顿篮球运动员。 8月 8月2日——林亞若,台灣女作家(逝於2013年) 8月3日—— 周嘉儀,香港主播。 高閔琳,中華民國政治人物,現任高雄市政府觀光局局長。 8月5日——陽靚,台灣女演員、模特兒。 8月7日——江常輝,台灣男演員。 8月16日——許家傑, 香港演員。 8月18日——王思佳,台灣歌手、演員。 8月23日——袁弘,中國大陸演員。 8月30日—— 楊佑寧,台灣演員。 吳青峰,台灣樂團蘇打綠主唱。 9月 9月2日——曹敏莉,香港演員,2003年度香港小姐競選冠軍及2004年度國際華裔小姐競選亞軍。 :9月3日——:呂慧儀,香港演員。 9月4日——張鈞甯,台灣演員。 9月5日—— 王心凌,台灣歌手、演員。 徐可,台灣藝人。 9月7日——黃婉伶,香港歌手、演員。 9月9日——大塚愛,日本女歌手。 9月11日——戴君竹,台灣女演員。 9月14日——成宮寬貴, 日本演員。 9月20日—— 賈曉晨,香港歌手及演員。 胡歌,中國演員歌手。 9月22日——蔣雅文,香港歌手。 9月23日—— 韩寒,中国赛车手作家。 李蘢怡,香港歌手。 9月25日——玄彬,韓國演員。 9月26日——孫儷,中國演員。 10月 10月2日——朱家偉,香港藝術人。 10月7日——李雲迪,中國鋼琴家。 10月15日——唐素琪,香港歌手、模特兒。 10月16日—— 金亞中,韓國演員。 泳兒,香港歌手。 10月21日——李慧思,香港模特兒。 10月23日——
外部链接 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网站 化学研究机构 海淀区研究机构 中国石化
参考资料 外部链接 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网站 化学研究机构 海淀区研究机构 中国石化
8月8日—— 費德勒,瑞士網球運動員,網壇四巨頭之一,斬獲20座大滿貫冠軍。 飯田圭織,日本歌手。 8月10日——安倍夏美,日本歌手。 8月11日——薛凱琪,香港演員及歌手。 8月15日——宋智孝,韓國演員及主持人。 8月17日——田中千繪,日本演員。 8月19日——唐豐,台灣演員。 8月24日——汪東城,台灣歌手及演員。 8月27日—— 詹雯婷,台灣歌手。 陳自瑤,香港演員。 9月 9月1日——朴孝信,韓國歌手。 9月4日——碧昂絲·諾利斯,美國藝人。 9月9日——胡定欣,香港演員。 9月10日——葉翠翠,香港演員。 9月16日—— 范冰冰,中國演員。 游莨維,香港演員、節目主持。 9月22日——澁谷昴,日本演員及歌手。 9月24日——林俊吉,台灣歌手。 9月26日——姚貝娜,中國歌手(2015年逝世)。 10月 10月2日——卓依婷,台灣童星及歌手。 10月3日——兹拉坦·伊布拉希莫维奇,瑞典足球運動員。 10月5日——張怡宁,中國乒乓球運動員。 10月6日——蘇樺偉,香港田徑項目傷健運動員 10月14日——邱澤,台灣演員。 10月15日——郭晶晶,中國跳水運動員 10月18日—— 朱棨新,知名香港法庭記者,專責高等法院風化案件,月薪估計近4萬元。 戚黛黛,香港演員。 10月23日—— 黃翠如,香港演員。 莊韻澄,香港女主持、模特兒及演員。 10月26日——周思齊,台灣棒球運動員 10月27日—— 韓惠珍,韓國演員。 陳志健,香港演員。 10月30日—— 全智賢,韓國演員。 伊凡卡·川普,美國美國商人、電視名人、名媛、作家和模特。 10月31日—— 任家萱,台灣歌手。 李菁,香港聾人女狀元(2008年逝世)。 11月 11月4日——尾野真千子,日本女演員。 11月6日——李棟旭,韓國演員。 11月11日—— 許維恩,台灣演員、歌手、模特兒。 李至正,台灣演員、模特兒。 黃佩蒂,馬來西亞女子羽球運動員。 Tiara,日本女性創作歌手 11月13日——余文樂,香港歌手及演員。 11月14日——遲帥,中國大陸演員。 11月20日——李燕,台灣女藝人。 11月21日——池脇千鹤,日本女演員。 11月22日——宋慧喬,韓國演員。 11月25日—— 沙比·阿朗素,西班牙前足球運動員。 宋妍甄,台灣歌手。 11月27日——謝忻,台灣女藝人。 11月29日——張棟樑,馬來西亞歌手。 12月 12月1日——安伯政,台灣歌手及演員。 12月2日——布蘭妮·斯皮爾斯,美國藝人。 12月5日——唐寧,香港演員。 12月13日——楚宣,台灣演員。 12月16日——朱俐靜,臺灣女歌手(2022年過世)。 12月24日——嚴立婷,台灣演員、主持人。 12月26日——張穎康,香港演員。 12月28日——Narsha,韓國歌手。 12月29日—— 荒川静香,日本花樣滑冰運動員。 陸詩韻,香港女演員,2005年香港小姐競選亞軍。 逝世 诺贝尔奖 物理:凱·西格巴恩,
張智峰,台灣籃球教練。 4月23日——關喆,中國歌手 5月 5月1日——林英傑,台灣旅日棒球運動員。 5月3日——唐詩詠,香港演員。 5月5日——李威廉,香港足球運動員。 5月7日——小沈阳,中國演員。 5月9日—— 橫山裕,日本歌手及演員。 金智勳,韓國演員。 5月11日——袁偉豪,香港演員。 5月20日—— 陳乃榮,台灣歌手、演員 伊克尔·卡西利亚斯,西班牙足球運動員。 5月21日——蘇敬恆,香港記者。 5月24日——叢慧芸,台灣壹電視新聞台新聞主播,2017年與圈外人士葉宗結婚。 5月30日——張懸,台灣歌手。 6月 6月1日──安定亞,台灣演員。 6月2日——曹錦輝,台灣旅美棒球運動員。 6月3日——杨蓉,中国女演员 6月6日——于娜,中國女演員 6月7日——:曾美華, 香港:新聞主播 6月9日—— 周渝民,台灣演員,歌手,F4成員。 娜塔莉·波曼,美國女演員。 6月12日——阿德瑞娜·利瑪,巴西模特兒。 6月13日——克里斯·伊凡,美國演員。 6月18日—— 陳嘉樺,台灣歌手及演員。 梁政珏,香港女演員。 6月21日——安琦,中國足球運動員。 6月27日——汪小菲,正黃旗包衣後裔。 7月 7月5日—— 吳中天,台灣演員。 卡捷琳娜·蒙祖爾,烏克蘭足球裁判。 7月14日——梁嘉琪,香港演員。 7月15日——高嘉旎,美國時裝設計師。 7月16日—— 扎克·蘭多夫,美國籃球運動員。 孤泣,香港作家。 7月17日——郭田葰,香港演員。 7月23日——郭泓志,台灣旅美棒球運動員。 7月25日──龔詩嘉,華裔新加坡歌手。 7月27日——李小鵬,中國體操運動員。 7月29日——费南多·阿隆索,西班牙一級方程式賽車手。 8月 8月5日——柴崎幸,日本演員及歌手。 8月8日—— 費德勒,瑞士網球運動員,網壇四巨頭之一,斬獲20座大滿貫冠軍。 飯田圭織,日本歌手。 8月10日——安倍夏美,日本歌手。 8月11日——薛凱琪,香港演員及歌手。 8月15日——宋智孝,韓國演員及主持人。 8月17日——田中千繪,日本演員。 8月19日——唐豐,台灣演員。 8月24日——汪東城,台灣歌手及演員。 8月27日—— 詹雯婷,台灣歌手。 陳自瑤,香港演員。 9月 9月1日——朴孝信,韓國歌手。 9月4日——碧昂絲·諾利斯,美國藝人。 9月9日——胡定欣,香港演員。 9月10日——葉翠翠,香港演員。 9月16日—— 范冰冰,中國演員。 游莨維,香港演員、節目主持。 9月22日——澁谷昴,日本演員及歌手。 9月24日——林俊吉,台灣歌手。
5月24日——張栢芝,香港演員。 5月30日——謝拉特,英格蘭足球运动员。 6月 6月2日——鲍比·西蒙斯,美国著名篮球运动员,2004-05赛季进步最快球员。 6月9日——乌杜尼斯·哈斯勒姆,美国著名篮球运动员,三届迈阿密热火总冠军成员。 6月15日——黎諾懿, 香港男藝人 6月16日——容祖兒,香港歌手。 6月21日——理查德·杰弗森,美国篮球运动员。 6月23日——白晓燕,日本漫画家梶原一騎与台湾艺人白冰冰之女(1997年4月遭绑架身亡)。 7月 7月1日—— 陳信安,台灣籃球選手。 高志溶,韓國團體水晶男孩前成員。 7月4日—— 新井里美,日本聲優。 前山田健一,(別名:ヒャダイン)日本作曲家。 7月6日——保羅·加索爾,西班牙著名籃球明星。伊娃·格林,法国女演员。 7月12日——林家聖,台灣足球選手。 7月13日——中孝介,日本歌手。 7月16日——張水院,韓國團體水晶男孩成員。 7月18日——廣末涼子,日本歌手及演員。 7月20日——吉賽兒·邦臣,巴西超級名模。 7月21日——卡斯登·查爾斯·沙巴西亞,美国棒球选手。 7月31日——愛內里菜,日本歌手。 8月 8月1日——何嘉莉,香港歌手及時裝及形象設計師 8月5日——郭靜,台灣歌手。 8月6日——潘瑋柏,台灣歌手。 8月13日——梁又仟,香港演員及模特兒。 8月16日——皇甫惠貞,南韩歌手及艺人。 8月19日——朴忠栽,韓國長壽團體SHINHWA成員。 8月29日—— 謝霆鋒,香港歌手及演員。 大卫·韦斯特,美国著名篮球明星。 9月 9月4日—— 岛谷瞳,日本歌手。 朝河兰,日本AV女優。 9月12日——姚明,中國内地著名籃球明星。中国最成功的篮球运动员之一 9月13日——松坂大輔,日本棒球選手。 9月15日——蔡依林,台灣歌手。 9月18日——王沛然,香港有線新聞台主播/記者。 9月28日——袁彌明,香港藝人及政治人物。 9月29日——安以軒,台灣女歌手及女演員。 9月30日——辛吉斯,瑞士女子網球運動員。 10月 10月4日——詹姆斯·琼斯,美国著名籃球运动员。 10月5日——田臥勇太,日本籃球選手。 10月7日——陳冠希,香港歌手及演員。 10月10日—— 李國慶,棒球運動員。 熊黛林,香港、中國内地模特兒及電影演員。 10月14日——本·威士肖,英国男演员。 10月15日——唐素琪,暱稱「張太」,香港女藝人。 10月17日——高嘉瑜,台灣立法委員。 10月22日—— 隋棠,台灣模特兒。 莊宏亮,台灣職棒選手。 10月23日——霍思燕,中国内地女演员 10月26日——尼克·科里森,美国篮球运动员。 10月29日——姜文杰,香港歌手、唱片監製、主持人。 10月30日——卡里姆·拉什,美国著名篮球运动员。 11月 11月10日——辰亦儒,歌手、演員、主持人。 11月12日——雷恩·葛斯林,加拿大演員。 11月18日—— 茅原实里,日本女性声优、歌手。 岡田准一,日本歌手。 11月19日——弗拉迪米爾·拉德馬諾維奇,塞爾維亞著名籃球运动员。 11月21日 ——姚子羚,香港演員。 11月26日——大野智,日本歌手。 12月 12月5日——伊藤靜,日本女性配音員。 12月6日——保田圭,日本歌手。 12月13日—— 妻夫木聰,日本男演員。 黃宗澤,香港男演員。 12月18日——克里斯蒂娜·阿奎莱拉,美国流行歌手。 12月22日——李恩宙,韓國女演员。 12月25日——朴嘉熙,韓國歌手。 12月26日——曹政奭,韓國男演员。 12月29日——陸詩韻,香港演員。 12月30日——關智斌,香港歌手及演員。 12月31日——吳怡農,台灣立委候選人 逝世 诺贝尔奖 物理: 詹姆斯·克羅寧(James Cronin,美国)、瓦爾·菲奇(Val Fitch,美国) 发现电荷共轭宇称不守恒 化学:
前山田健一,(別名:ヒャダイン)日本作曲家。 7月6日——保羅·加索爾,西班牙著名籃球明星。伊娃·格林,法国女演员。 7月12日——林家聖,台灣足球選手。 7月13日——中孝介,日本歌手。 7月16日——張水院,韓國團體水晶男孩成員。 7月18日——廣末涼子,日本歌手及演員。 7月20日——吉賽兒·邦臣,巴西超級名模。 7月21日——卡斯登·查爾斯·沙巴西亞,美国棒球选手。 7月31日——愛內里菜,日本歌手。 8月 8月1日——何嘉莉,香港歌手及時裝及形象設計師 8月5日——郭靜,台灣歌手。 8月6日——潘瑋柏,台灣歌手。 8月13日——梁又仟,香港演員及模特兒。 8月16日——皇甫惠貞,南韩歌手及艺人。 8月19日——朴忠栽,韓國長壽團體SHINHWA成員。 8月29日—— 謝霆鋒,香港歌手及演員。 大卫·韦斯特,美国著名篮球明星。 9月 9月4日—— 岛谷瞳,日本歌手。 朝河兰,日本AV女優。 9月12日——姚明,中國内地著名籃球明星。中国最成功的篮球运动员之一 9月13日——松坂大輔,日本棒球選手。 9月15日——蔡依林,台灣歌手。 9月18日——王沛然,香港有線新聞台主播/記者。 9月28日——袁彌明,香港藝人及政治人物。 9月29日——安以軒,台灣女歌手及女演員。 9月30日——辛吉斯,瑞士女子網球運動員。 10月 10月4日——詹姆斯·琼斯,美国著名籃球运动员。 10月5日——田臥勇太,日本籃球選手。 10月7日——陳冠希,香港歌手及演員。 10月10日—— 李國慶,棒球運動員。 熊黛林,香港、中國内地模特兒及電影演員。 10月14日——本·威士肖,英国男演员。 10月15日——唐素琪,暱稱「張太」,香港女藝人。 10月17日——高嘉瑜,台灣立法委員。 10月22日—— 隋棠,台灣模特兒。 莊宏亮,台灣職棒選手。 10月23日——霍思燕,中国内地女演员 10月26日——尼克·科里森,美国篮球运动员。 10月29日——姜文杰,香港歌手、唱片監製、主持人。 10月30日——卡里姆·拉什,美国著名篮球运动员。 11月 11月10日——辰亦儒,歌手、演員、主持人。 11月12日——雷恩·葛斯林,加拿大演員。 11月18日—— 茅原实里,日本女性声优、歌手。 岡田准一,日本歌手。 11月19日——弗拉迪米爾·拉德馬諾維奇,塞爾維亞著名籃球运动员。 11月21日 ——姚子羚,香港演員。 11月26日——大野智,日本歌手。 12月 12月5日——伊藤靜,日本女性配音員。 12月6日——保田圭,日本歌手。 12月13日—— 妻夫木聰,日本男演員。 黃宗澤,香港男演員。 12月18日——克里斯蒂娜·阿奎莱拉,美国流行歌手。 12月22日——李恩宙,韓國女演员。 12月25日——朴嘉熙,韓國歌手。 12月26日——曹政奭,韓國男演员。 12月29日——陸詩韻,香港演員。 12月30日——關智斌,香港歌手及演員。 12月31日——吳怡農,台灣立委候選人 逝世 诺贝尔奖 物理: 詹姆斯·克羅寧(James Cronin,美国)、瓦爾·菲奇(Val Fitch,美国) 发现电荷共轭宇称不守恒 化学: 保罗·伯格(Paul Berg)、沃特·吉尔伯特(Walter Gilbert)、弗雷德里克·桑格(Frederick Sanger) 伯格:对核酸的生物化学研究,吉尔伯特和桑格:核酸DNA序列的确定方法 生理和医学: 巴茹·貝納塞拉夫(美国)、讓·多塞(法国)、喬治·斯內爾(美国) 发现细胞表面调节免疫反应的遗传基础 文学: 切斯瓦夫·米沃什(Czeslaw Milosz,波兰) 《拆散的笔记簿》 不妥协的敏锐洞察力,描述了人在激烈冲突的世界中的暴露状态 和平: 阿道弗·佩雷斯·埃斯基維爾(Adolfo Pérez Esquivel,阿根廷) 经济: 劳伦斯·克莱恩(Lawrence Klein,美国) 以经济学说为基础,根据现实经济中实有数据所作的经验性估计,建立起经济体制的数学模型。 奥斯卡金像奖 (第53届,1981年颁发) 奥斯卡最佳影片奖——《普通人》(Ordinary People) 奥斯卡最佳导演奖——罗伯特·雷德福(Robert Redford)《普通人》 奥斯卡最佳男主角奖——罗伯特·德尼罗(Robert De Niro)《愤怒的拳击手》 奥斯卡最佳女主角奖——西珊·斯帕瑟克(Sissy Spacek)《矿工的女儿》
Distillation)技术是将催化反应和蒸馏操作耦合在一起的一种化工技术。這種技術將兩個步驟節省為一個步驟,使許多工業如石化工業及其他化學工業的成本和效率大為提昇,這種開始被運用並獲得注意約在1980年代。
Distillation)技术是将催化反应和蒸馏操作耦合在一起的一种化工技术。這種技術將兩個步驟節省為一個步驟,使許多工業如石化工業及其他化學工業的成本和效率大為提昇,這種開始被運用並獲得注意約在1980年代。
液體:可以流動或擴散,但有一定體積。水是為例子。 氣體:可以擴散,其體積不受限制,沒有固定。例子有空氣。 凝聚体物理学 流体力学
凝聚体物理学 流体力学 连续介质力学
服裝造型設計:姚君;妝髮設計:洪心愉;身體彩繪:方淳生 燈光設計:黃祖延 舞台監督:張仲平、鄧湘庭 舞台技術指導:蘇俊學 燈光技術指導:翁翌軒 音響技術指導:陳鐸夫 高空系統:萬象高空設計團隊 題字:董陽孜 攝影:許培鴻 平面設計:許銘文 宣傳短片設計/剪輯:陳仕恩、陳冠宇;宣傳照場景美術設計:吳修和 製作人:李慧娜;執行製作:卓麗梅 行政經理:張令嫻;行政助理:張美君 宣傳行銷:好料創意;宣傳照場佈助理:陳昱婷 相關條目 酷兒文化 臺北人 同志文學 參考文獻 外部連結 李奭學:〈人妖之間——從張鷟的〈遊仙窟〉看白先勇的《孽子》〉。 2014TIFA 兩廳院年度製作《孽子》Crystal Boys專屬官網 2014TIFA 兩廳院年度製作《孽子》Crystal Boys專屬官網 國家表演藝術中心國家兩廳院 公視文學大戲《孽子》專屬官網 創作社劇團,2020《孽子》官方網站 衛武營國家藝術文化中心,2020《孽子》官方網站
宣傳短片設計/剪輯:陳仕恩、陳冠宇;宣傳照場景美術設計:吳修和 製作人:李慧娜;執行製作:卓麗梅 行政經理:張令嫻;行政助理:張美君 宣傳行銷:好料創意;宣傳照場佈助理:陳昱婷 相關條目 酷兒文化 臺北人 同志文學 參考文獻 外部連結 李奭學:〈人妖之間——從張鷟的〈遊仙窟〉看白先勇的《孽子》〉。 2014TIFA 兩廳院年度製作《孽子》Crystal Boys專屬官網 2014TIFA 兩廳院年度製作《孽子》Crystal Boys專屬官網 國家表演藝術中心國家兩廳院 公視文學大戲《孽子》專屬官網 創作社劇團,2020《孽子》官方網站 衛武營國家藝術文化中心,2020《孽子》官方網站 孽 1983年長篇小說 白先勇小說 臺灣中文書籍 臺灣LGBT題材作品 臺灣青少年題材作品 改編成其他媒體的台灣小說
《血泪黄花》 《浪漫女子》 《火烧红莲寺》 《歌女红牡丹》 《啼笑姻缘》 《狂流》 《女性的呐喊》 《春蚕》 《到西北去》 《劫后桃花》 《压岁钱》 《花溅泪》 《黑夜孤魂》 《吴风》 《兰屿之歌》
《压岁钱》 《花溅泪》 《黑夜孤魂》 《吴风》 《兰屿之歌》 《意难忘》 《塔里的女人》 《缇萦》 参考 G龚 师G龚 G龚 G龚
广西桂林人。其父为教育家、学者、社会活动家马君武。 生于1907年11月13日。1929年毕业于南京金陵大学(1952年并于南京大学)农学院;毕业后留学美国康乃尔大学,1933年获博士学位;再往英国剑桥大学研究一年,1934年学成归国。曾任中央农业实验所技正、中央农业实验所广西工作站主任、广西农事试验场场长,1940年4月创办广西柳州高级农业职业学校并任校长。1945年升任农林部农业司司长,兼任联合国中国善后救济分署农业机械管理处处长(在沙塘期间除场校两职外,还担任农林部西南区农业推广繁殖站主任、广西大学农学院教授、沙塘垦区主任和广西粮食增产督导团副总督等职)。 1949年到台湾,任中国农村复兴委员会植物生产组组长,1954年任台湾大学农学院院长,1960年任台湾驻越南(西贡)作物改良团团长,1961年受聘任利比里亚国立大学农林学院方案执行主持人(兼利比里亚国立大学农林学院院长),长达14年,功劳卓著,两次获得总统授勋,被称为“利比里亚农业之父”。1975年回台湾,受聘任台湾食品工业发展研究所所长,1978年被推选兼任亚洲蔬菜研究发展中心理事会理事主席。
广西桂林人。其父为教育家、学者、社会活动家马君武。 生于1907年11月13日。1929年毕业于南京金陵大学(1952年并于南京大学)农学院;毕业后留学美国康乃尔大学,1933年获博士学位;再往英国剑桥大学研究一年,1934年学成归国。曾任中央农业实验所技正、中央农业实验所广西工作站主任、广西农事试验场场长,1940年4月创办广西柳州高级农业职业学校并任校长。1945年升任农林部农业司司长,兼任联合国中国善后救济分署农业机械管理处处长(在沙塘期间除场校两职外,还担任农林部西南区农业推广繁殖站主任、广西大学农学院教授、沙塘垦区主任和广西粮食增产督导团副总督等职)。 1949年到台湾,任中国农村复兴委员会植物生产组组长,1954年任台湾大学农学院院长,1960年任台湾驻越南(西贡)作物改良团团长,1961年受聘任利比里亚国立大学农林学院方案执行主持人(兼利比里亚国立大学农林学院院长),长达14年,功劳卓著,两次获得总统授勋,被称为“利比里亚农业之父”。1975年回台湾,受聘任台湾食品工业发展研究所所长,1978年被推选兼任亚洲蔬菜研究发展中心理事会理事主席。 M马
1920年生于广东。1943年毕业于金陵大学(1952年并于南京大学),获文学士学位。后入美国爱荷华大学,1949获硕士学位,1955年获博士学位,曾任教于奥勃伦学院,印第安那大学,爱荷华大学,香港中文大学,台湾大学,及匹兹堡大学,并在堪萨斯大学任教二十余年,任堪萨斯大学艺术系主任六年,1990年退休,现任穆菲讲座名誉教授。著作甚丰。 广东艺术家 金陵大学校友
1920年生于广东。1943年毕业于金陵大学(1952年并于南京大学),获文学士学位。后入美国爱荷华大学,1949获硕士学位,1955年获博士学位,曾任教于奥勃伦学院,印第安那大学,爱荷华大学,香港中文大学,台湾大学,及匹兹堡大学,并在堪萨斯大学任教二十余年,任堪萨斯大学艺术系主任六年,1990年退休,现任穆菲讲座名誉教授。著作甚丰。 广东艺术家
Marşı)是亞塞拜然共和國的國歌。作曲於1919年,由阿穆德·加瓦德(Əhməd Cavadın)作詞,于澤爾·哈策貝育夫(Üzeyir Hacıbəyov)作曲,被阿塞拜疆民主共和国用作国歌;1922年,阿塞拜疆加入苏联,该国歌被废止;蘇聯解體後,亞塞拜然政府於1992年以此曲作為新的共和國國歌。 歌詞 阿塞拜疆语 发音 以前的字母 自从国歌存在以来,阿塞拜疆语有许多不同的字母。 译文 阿塞拜疆!阿塞拜疆! 您这片英勇土地,光荣的土地! 若您需要我们捐躯,我们很乐意; 若您需要我们的血,我们也愿意; 让三色旗陪伴着您,幸福地活下去! 让三色旗陪伴着您,幸福地活下去! 成千上万的人已牺牲, 前方士兵都已牺牲! 打完了这最后一战!
《亞塞拜然進行曲》(Azərbaycan Marşı)是亞塞拜然共和國的國歌。作曲於1919年,由阿穆德·加瓦德(Əhməd Cavadın)作詞,于澤爾·哈策貝育夫(Üzeyir Hacıbəyov)作曲,被阿塞拜疆民主共和国用作国歌;1922年,阿塞拜疆加入苏联,该国歌被废止;蘇聯解體後,亞塞拜然政府於1992年以此曲作為新的共和國國歌。 歌詞 阿塞拜疆语 发音 以前的字母 自从国歌存在以来,阿塞拜疆语有许多不同的字母。 译文 阿塞拜疆!阿塞拜疆! 您这片英勇土地,光荣的土地! 若您需要我们捐躯,我们很乐意; 若您需要我们的血,我们也愿意; 让三色旗陪伴着您,幸福地活下去!
作为世界著名的农业、烟草专家,左天觉对世界烟草业及农业贡献甚多。同时十分关心中国的农业发展。自1996年以来,先后组织50多位世界著名农业专家,撰写了《中国农业:1949-2030》和《透视中国农业2050年》两部著作。1993年,他被中国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授予“中国国际科技合作奖”,是第一位获此奖项的海外华人。 参见 中国大陆之三农问题 书目 《中国农业:1949-2030》(Agriculture in China, 1949-2030)(主编)
参见 中国大陆之三农问题 书目 《中国农业:1949-2030》(Agriculture in China, 1949-2030)(主编)
四哥:胡济时 丈夫:毕季龙,中央大学同学,联合国副秘书长。 参考文献 外部链接 潜伏于中华民国政府中的中共间谍 中华民国外交官 中华人民共和国常驻联合国代表团外交人员 中華人民共和國記者 中華民國大陆时期記者 中国战地记者 第二次世界大战战地记者 苏德战争
丈夫:毕季龙,中央大学同学,联合国副秘书长。 参考文献 外部链接 潜伏于中华民国政府中的中共间谍 中华民国外交官 中华人民共和国常驻联合国代表团外交人员 中華人民共和國記者 中華民國大陆时期記者 中国战地记者 第二次世界大战战地记者 苏德战争 中国记者 中华民国大陆时期中国共产党女党员
美國及蘇聯八年來互相抵制後再次同台出現,也是兩國最后一次同台出現——此後蘇聯於1991年解體。 开幕式中華人民共和國代表团入场时,背景音乐为《歌唱祖国》(當時中華人民共和國和大韓民國並無外交關係,直至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闭幕后才正式建交)。 加拿大百米短跑运动员本·约翰逊在本届奥运会上刷新男子100米世界记录,却在事后被发现服用兴奋剂,这是奥运会历史上最为轰动的兴奋剂丑闻。 来自东德的女游泳运动员克里斯汀·奧托连夺6枚金牌(該屆亦同時為東德於德國統一前之最後金牌),而美国游泳名将馬特·比昂迪也获得5枚金牌、1枚银牌和1枚铜牌。 美国田径运动员-{zh-hans:弗洛伦斯·格里菲斯;zh-hk:佛洛倫斯·姬菲芙;zh-tw:弗洛倫斯·格里菲斯;}-赢得女子100米、女子200米和女子4X100米接力3枚金牌,并刷新女子200米世界记录。 苏联运动员弗拉基米尔·阿尔捷莫夫在男子体操比赛中独得3枚金牌和团体体操金牌。罗马尼亚的女体操选手達妮艾拉·西莉華絲获得3枚金牌、2枚银牌和1枚铜牌。 乒乓球首次成为奥运会项目,中國與韩国各获2枚金牌。 网球在阔别64年后重返奥运会,西德女子网球运动员-{zh-hans:格拉芙;zh-hk:嘉芙;zh-tw:葛拉芙;}-至此创下网球史上至今唯一一次的年度金满贯。 2名保加利亚举重选手在被查出服用兴奋剂后被剥夺金牌,隨後保加利亚举重队宣布退出比赛。 本届奥运会举办时韩国尚未加入联合国,因此本届奥运会是首次也是迄今为止唯一一次在非联合国成员国举办的奥运会。 参见 韩-{}-国体育 首尔和平奖 舉辦於漢城(現稱首爾)的其他綜合運動會 1986年亚洲运动会 参考资料 外部链接 1988年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国际奥委会 奥林匹克运动会
韓國爭取到主辦權後,朝鮮即要求以一半的比賽項目移到朝鮮境內舉行的方式合辦,但韓國不同意比賽項目在朝鮮舉行,兩國最終未達成共識。因此朝鮮抵制本次奧運,並派特工金賢姬發動大韓航空858號班機爆炸案企圖影響奧運主辦。 在连续三届的抵制后,本次奥运会再度遭到了七个国家的抵制:朝鲜、古巴、阿尔巴尼亚、埃塞俄比亚、马达加斯加、尼加拉瓜和塞舌尔(皆為社會主義國家,其中阿尔巴尼亚已经连续抵制了三届奥运会)。 美國及蘇聯八年來互相抵制後再次同台出現,也是兩國最后一次同台出現——此後蘇聯於1991年解體。 开幕式中華人民共和國代表团入场时,背景音乐为《歌唱祖国》(當時中華人民共和國和大韓民國並無外交關係,直至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闭幕后才正式建交)。 加拿大百米短跑运动员本·约翰逊在本届奥运会上刷新男子100米世界记录,却在事后被发现服用兴奋剂,这是奥运会历史上最为轰动的兴奋剂丑闻。 来自东德的女游泳运动员克里斯汀·奧托连夺6枚金牌(該屆亦同時為東德於德國統一前之最後金牌),而美国游泳名将馬特·比昂迪也获得5枚金牌、1枚银牌和1枚铜牌。 美国田径运动员-{zh-hans:弗洛伦斯·格里菲斯;zh-hk:佛洛倫斯·姬菲芙;zh-tw:弗洛倫斯·格里菲斯;}-赢得女子100米、女子200米和女子4X100米接力3枚金牌,并刷新女子200米世界记录。 苏联运动员弗拉基米尔·阿尔捷莫夫在男子体操比赛中独得3枚金牌和团体体操金牌。罗马尼亚的女体操选手達妮艾拉·西莉華絲获得3枚金牌、2枚银牌和1枚铜牌。 乒乓球首次成为奥运会项目,中國與韩国各获2枚金牌。 网球在阔别64年后重返奥运会,西德女子网球运动员-{zh-hans:格拉芙;zh-hk:嘉芙;zh-tw:葛拉芙;}-至此创下网球史上至今唯一一次的年度金满贯。 2名保加利亚举重选手在被查出服用兴奋剂后被剥夺金牌,隨後保加利亚举重队宣布退出比赛。 本届奥运会举办时韩国尚未加入联合国,因此本届奥运会是首次也是迄今为止唯一一次在非联合国成员国举办的奥运会。 参见 韩-{}-国体育 首尔和平奖 舉辦於漢城(現稱首爾)的其他綜合運動會
男子60公斤級(羽量級)舉重比賽中,來自中國的選手和中華台北的選手(陳偉強與蔡溫義)分獲金牌和銅牌。 中國男子體操選手李宁獲得自由體操、鞍馬和吊環三項單項金牌,為迄今為止中國選手單屆奧運會獲得金牌數最多的運動員(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和2010年温哥华冬奥会中,中國選手鄒凱和王濛分别平了此三金記錄)。 美國田徑運動員卡爾·劉易斯獲得男子100米、男子200米(刷新奧運會記錄)、男子跳遠和男子4X100米接力(刷新世界記錄)4枚金牌。 美國女子體操運動員瑪莉·盧·雷頓打破有史僅有東歐獲得個人全能體操金牌的局面。 來自摩洛哥的納瓦爾·埃爾·穆塔瓦基爾獲得女子400米跨欄金牌,成為穆斯林國家和非洲國家中第一個在奧運會奪冠的女運動員。 女子馬拉松、藝術體操和花樣游泳首次成為奧運會項目,網球和棒球成為表演項目。 比赛项目 本届奥运会共23个大项221个小项目。 表演项目 网球 棒球 参赛国家及地区 共有140个国家及地区的奥运代表团参加了本届奥运会。
男子60公斤級(羽量級)舉重比賽中,來自中國的選手和中華台北的選手(陳偉強與蔡溫義)分獲金牌和銅牌。 中國男子體操選手李宁獲得自由體操、鞍馬和吊環三項單項金牌,為迄今為止中國選手單屆奧運會獲得金牌數最多的運動員(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和2010年温哥华冬奥会中,中國選手鄒凱和王濛分别平了此三金記錄)。 美國田徑運動員卡爾·劉易斯獲得男子100米、男子200米(刷新奧運會記錄)、男子跳遠和男子4X100米接力(刷新世界記錄)4枚金牌。 美國女子體操運動員瑪莉·盧·雷頓打破有史僅有東歐獲得個人全能體操金牌的局面。 來自摩洛哥的納瓦爾·埃爾·穆塔瓦基爾獲得女子400米跨欄金牌,成為穆斯林國家和非洲國家中第一個在奧運會奪冠的女運動員。 女子馬拉松、藝術體操和花樣游泳首次成為奧運會項目,網球和棒球成為表演項目。 比赛项目 本届奥运会共23个大项221个小项目。 表演项目 网球 棒球
之後的四個月內,他又陸陸續續讓另外22位將軍在朝鮮勞動黨中任職在各部門具高影響力的職位上。這些晉升的行動持續多年,主要配合著金日成的生日慶祝以及每年四月的朝鮮人民軍週年慶典中進行。 中央軍事委員會 朝鮮勞動黨中央軍事委員會是朝鮮勞動黨的最高軍事機關,根據《朝鮮勞動黨章程》的規定統帥著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所有武裝力量。 在功能和特點上,都近似於中國共產黨的中央軍事委員會;同時,朝鲜國務委員會的委員也有兼任该委员会成员者。 最早,由朝鲜劳动党中央委员会总书记金日成當選了第一任的中央軍事委員會委員長。隨著他的逝世,其長子金正日接任黨總書記時兼任軍委委員長職務。金正恩曾經被任命為中央軍事委員會第一副委員長,確認為金正日的接班人,金正恩掌權以後中央軍委的權力大幅擴張,甚至成為勞動黨的權力核心。目前該委員會委員長由朝鲜劳动党总书记金正恩兼任,他在父親金正日逝世後接任。 国務委员会 朝鲜國務委員會(前稱國防委員會)在1998年修訂的憲法中,指定其為「軍事機關管理以及軍事問題指揮的最高機關」,並於1998年9月第10屆朝鮮最高人民會議第1次全體會議任命相關人士。但他同時也是實際上的中央最高權力機構,除了負責國防外,它也對經濟、政治、黨務等工作也有很大控制權。2009年4月時,第12屆最高人民會議第1次全體會議決定將國防委員會成員定為13人。2010年5月,金一哲因高齡為理由被解任;2010年6月,張成澤晉陞國防委員會副委員長。2010年11月,國防委員會第一副委員長趙明祿逝世。至此國防委員會總計11人,包括有委員長1人、副委員長4人,以及其他委員共6人。 在朝鮮第12屆最高人民會議第1次全體會議中,朝鮮人民軍最高司令官金正日連任當選國防委員會委员长;而朝鮮勞動黨中央軍事委員會委員張成澤、朝鮮勞動黨中央政治局委員李用茂、朝鮮勞動黨中央軍事委員會委员金永春以及朝鮮勞動黨中央委員會委員吳克烈等4人,則擔任副委员长一職。 2016年6月,國防委員會被國務委員會取代,新機構不再只集中在軍事管理工作上。 國防省 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國防省(前稱人民武力省)是朝鮮人民軍的主要實質領導機關,原來屬於國務委員會下轄部門之一,相當於其他國家的國防部。在名義上,國防省同時領導著人民軍總參謀部、人民軍總政治局、人民軍後方總局、人民軍偵察總局、保衛司令部和護衛司令部;但在實際上,這些部門則屬於人民軍最高司令部管轄。 2014年6月,朝鮮人民武力部(現為國防省)部長由玄永哲大將擔任。第一副部長則由徐洪燦上將擔任,其他副部長分別有尹東鉉上將、姜杓英上將以及金佑鎬上將等。 朝鮮人民軍陸軍 組織概況 朝鮮人民軍陸軍的地面部隊是目前朝鮮軍隊中最大的組成要員,甚至朝鮮人民軍的軍旗便是直接沿用其陸軍軍旗。截至2001年為止,朝鮮人民軍陸軍預計有約1,003,000成員規模,可編成20個軍團、176個師和旅。陸軍軍隊有近70%的現役部隊以及全國大多數的火砲和裝甲戰鬥車輛 ,進駐邊境附近與韓國對峙著。除了正規軍外,朝鮮人民軍陸軍也有一個規模超過90,000人的特種部隊。 直到1986年以前,大多數的來源都聲稱朝鮮僅擁有兩個裝甲師。 但到了近代,透過戰鬥序列的改組裝甲軍團和裝甲旅開始加倍增加。到了1980年代中期,大多數的大口徑自行火砲合併至第一砲兵團裡。 與此同時,重組後的部隊重新部署向前移動,越趨接近兩韓的非軍事區域。這導致擔任前鋒的隊伍在其業務管轄區域遭到壓縮,不過其內部組織仍與過去保持相同。不同於1980年以前,新組建的機械化部隊紛紛往前部屬,使得裝甲和砲兵部隊能迅速組成第一梯隊,從後方直接為一般常規部隊提供強大的掩護火力。 截至1992年為止,陸軍軍隊由19個兵團組成,另外還有兩個獨立的特種作戰部隊,這些武裝力量在九個軍區(或地區)下被指揮管制著。 朝鮮人民軍海军 朝鮮人民軍海軍是一個重視沿岸火力的的海軍部隊,其主要任務範圍僅朝韩禁區周圍50公里左右。在朝鮮,朝鮮人民軍海軍在兵役以及資源上是最後分配到的,同時它的大部分設備也早已經過時了。儘管朝鮮海軍的裝備落後,但在朝韩禁區周圍50公里這種有限的範圍內也足以應付其他船隻,這意味著即使在和平時期他們也不可能任由其他船隻前往靠近朝鲜海岸。 成立於1946年6月5日的朝鮮人民軍海軍,在1960年時其海軍實力在約為40,000至60,000兵員左右;截至2008年為止,朝鮮人民軍海軍則約有46,000多人的規模,以及708艘的各式船隻,其中這些船隻大多是負責登陸作業以及滲透作戰時使用。 這些船隻包括有3艘巡防艦和70艘潛艇,潛艇方面分別有約20艘的R級潛艇(1,800噸)、40艘的鯊魚級潛艇(300噸)、10艘如鮭魚級潛艇(130噸)的小型潛艇。 除了船艦外,北韓海軍的海防單位還擁有大量老式火砲以及反艦飛彈 。 朝鮮人民軍海軍又可分成兩支艦隊 ─ 東海艦隊(主要於日本海執勤)和西海艦隊(主要於黃海執勤),但兩艦隊並不能在與大韓民國作戰時相互掩護支援。除了在沿海港口的作戰基地外,在平壤還有訓練、造船維修單位以及海軍司令部。 朝鮮人民軍大部分是將海軍艦艇分配於東海艦隊上,以應付那裡可能爆發的外來衝突,而兩支艦隊並不曾有過聯合行動,也沒有相互調動船隻支援的狀況發生過。 朝鮮人民軍航空与反航空軍 組織概況 朝鮮人民軍航空与反航空軍其主要任務是保衛朝鮮領空,擁有朝鮮人民軍主要的防空火力以及有限的攻擊能力。 截至2007年時,朝鮮人民軍空軍擁有約110,000人員,這包括機組人員、維修後勤人員以及管理指揮人員,為朝鮮人民軍第二大的兵種。 它並擁有1,600到1,700架地各式飛行器,這些主要由過去蘇聯和中華人民共和國所提供。朝鮮人民軍空軍還架設一個非常龐大的防空雷達網,以及許多的高射炮及導彈基地。 朝鮮人民軍空軍士兵選擇的標準遠遠高於陸軍或者是海軍,這些標準往往要求甚高,如高於全國平均的教育水平、飛行技術熟練、政治服從上可靠以及思想信念上並無反抗意識。然而儘管朝鮮人民軍空軍具有比海軍和陸軍更高的優先選擇權,甚至在某些方面可說是備受關照,但實際狀況為北韓空軍仍缺乏足夠的現代化裝備,大多數的飛機和面對空飛彈皆已過時。這主要是因為飛機飛行的配件缺乏、動力和燃料供應商缺乏,加上專業知識和設備的不足以及不斷的投奔狀況。同時,朝鮮空軍部隊的飛行員進行飛行訓練時間極少(有些朝鮮人民軍空軍的飛行員只有7個小時的飛行時間,相比之下北約成員國受訓生至少需要進行150小時的飛行訓練,才能正式成為新手飛行員,中國飛行員更要進行180小時的飛行訓練,才能單獨飛行,更不用說同樣都要進行超過200小時飛行訓練的美國、俄羅斯飛行員。),這些問題引起了許多老練朝鮮飛行員對新人的不信任感。 朝鮮人民軍空军分為六個航空兵師,其中有四個負責防空任務,另外兩個則提供空中運輸: 第一、第二和第三航空兵師負責駕駛作戰飛機,分別保衛着朝鮮人民共和國的東北北側、東側和南部地區。 第五和第六航空兵師負責駕駛運輸飛機執行任務。 第八屆飛機空運部操作培訓,並負責保衛東北東側的領空。 除此之外,在朝鮮國內的航空公司高麗航空亦由朝鮮人民軍空军下轄的民航局管制,必要時亦能投入戰場進行空中管制。 目前朝鮮人民軍空军部署於共89個小型基地,其中包括有18條機場跑道和20個直升機停機坪。大多數的空軍基地許多處為巨大的地下結構,能直接承受敵方的攻擊;一些主要的空軍基地甚至有地下飛機跑道,戰鬥機從中可以直接起跑準備起飛。 任務概況 由於朝鮮人民軍在過去朝鲜战争中,受到美國大規模轟炸的影響,朝鮮人民軍空軍其主要的目的便直接定義為捍衛朝鮮的領空。同時,大規模的加入各式戰鬥機、地對空飛彈和高射炮也反映了這一點。然而,由於朝鮮所擁有的來自蘇聯和中國的飛機存貨,大多快速老化接近退休年限,或者是多已是過時的飛機設計。因此,朝鮮空軍對其主要目標可能已經發生變化,在過去幾年逐漸傾向為地面部隊提供火力支援,並試圖製造大規模空襲來威脅位在韓國的人口中心與軍事目標。 這樣一來,朝鮮可能試圖透過其空軍武力,作為一種威懾來維持與韓國的軍事平等;就像朝鮮本身的彈道導彈一般的嚇阻攻能,而不是試圖保持在飛機纏鬥時那些許的優勢。隨著朝鮮空軍將120架過時的戰鬥機、轟炸機和運輸機調至非軍事區附近,這也似乎證實了這種假設。朝鮮空軍同時擁有種類廣泛的各式戰鬥機和攻擊機。朝鮮是少數仍在採用過時的米格-17戰鬥機和米格-19戰鬥機的國家,而在軍隊現代化的需求,但在朝鲜對其進行現代化的改良後,這些戰鬥機與米格-23戰鬥機有相似的纏鬥能力,甚至和米格-29戰鬥機也不會相差很遠。目前朝鮮人民軍空军最多數量的戰鬥機為米格-21戰鬥機,儘管這款飛機仍有些過時,但如果該機並無保養不當且由經驗豐富的飛行員駕駛時,在空中與對敵人戰機空戰時仍有一定的勝率。美國分析業界GlobalSecurity.org對朝鮮空軍評估後報告說:「朝鮮人民空軍有能力捍衛朝鮮邊際的領空,以及對大韓民國進行有限的空中作戰能力。」 然而朝鮮土地上仍設有多種防空措施,從近程的便攜式防空系統和機槍,到遠距離的S-200飛彈地對空導彈系統以及大口徑地高射火砲,朝鮮擁有世界上最密集的防空網。此外,有很多的地面攻擊機被保存在戒備森嚴的機庫,其中一些甚至有能力承受核子武器於附近爆炸。為了因應韓國與美國的威脅,朝鮮空軍也試圖研發雷達吸波塗料來隱藏各重大設施。 朝鲜人民军战略军
以美國軍隊為首的70,000到100,000人規模聯合國軍在當時戰線後方的仁川登陸,扭轉了戰爭的局勢,迫使朝鮮人民軍北撤。 在9月28日聯合國軍重返漢城並跨越三八線後,10月19日時已經佔領了朝鲜首都平壤。部分聯合國軍部隊甚至已推進到鴨綠江畔。朝鮮人民軍開始大量向人民徵召士兵,甚至有許多娃娃兵的出現。同時,由於這已過度逼近中朝邊境,中共中央政治局作出派遣中國人民志願軍進入朝鮮半島參戰的決定,兩軍聯合成功迫使聯合國軍撤退至北緯38度線以南,雙方進入了消耗戰的狀況。最後,雙方於1953年7月27日在板門店簽署了《-{朝鮮停戰協定}-》,決定設立朝鮮半島非軍事區將南北朝鲜分隔南北兩側(但並沒簽署任何和平條約)。 隨後,聯合國軍事停戰委員會設立以監督雙方在停戰協定的執行概況,並由下轄的中立國監察委員會執行監督一事。這些國家分別有波蘭和捷克斯洛伐克監督朝鮮人民軍以及中國人民志願軍,瑞典和瑞士則監督聯合國各國軍隊。朝鮮人民軍在經歷韓戰後,經統計有近215,000多人陣亡,101,000多人失蹤或被俘。 近代狀況 1967年10月朝鮮政府決定,派遣朝鮮人民軍約200位飛行員以及兩個營的高射砲前往越南參與1967年和1968年間的越南戰爭。 之所以提供援助給越南民主共和國,主要是因為其也是屬於社會主義國家之一。而除了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外,蘇聯、中國、捷克斯洛伐克、波蘭、匈牙利、保加利亞、羅馬尼亞、東德和古巴等社會主義陣營皆提供了後勤支援。而在1973年贖罪日戰爭時,朝鮮亦派遣數名飛行員參加阿拉伯國家軍隊的行列。 到了1970年代,朝鮮領導人仍參考1920年代到1930年的蘇聯軍事領導人的戰績,如有「紅軍拿破崙」之稱號的米哈伊爾·尼古拉耶維奇·圖哈切夫斯基其軍事作戰及游擊戰等戰術就常被提出。隨著蘇聯在軍中「深度經營」,朝鮮在武器、技術、訓練以及戰術上都與蘇聯有些許相似。而這種讓蘇聯協助訓練朝鮮軍官,再由朝鮮人民軍發展他們版本戰術的做法,被稱為「兩線作戰」。 其中,朝鮮特別注重蘇聯紅軍於1920年代與1930年代之間發展出來的「縱深作戰」。當時朝鮮人民軍試圖以強大的常規武力,透過火砲、裝甲部隊以及機械化部隊,在韓國軍隊無法預測的情況下快速突破38度線、包圍住韓國試圖反擊的武力,迅速佔領整個朝鮮半島。 在1970年代以後,朝鮮人民軍的高級官員在官方刊物撰寫許多改良過去蘇聯軍事思想特點的文章。在這些人心中,認為現代戰爭的性質是三維的,並沒有前方和後方的區別且流動性很大。這些文章預告著朝鮮人民軍將急劇地增加機械化部隊、卡車機動步兵營和自行火砲營地數量。更甚者,這種理論會大幅的使用於各軍種,也意味著朝鮮人民軍將可能會重組並重新部署其地面部隊。 自朝鲜战争結束簽訂《朝-{}-鮮停戰協定》後,朝鮮人民軍軍隊越來越重視38度線朝韓非軍事區,並部署大量軍隊與這附近。儘管朝鲜半岛南北方已無如朝鲜战争般大規模作戰,但到了今日仍會發生致命的衝突,這包括有海上的小型砲戰,以及朝鮮對韓國進行情報活動時的交戰。 軍事費用 根據美國中央情報局的估計,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花費近20%到25%的國內生產總值在軍事上,這與世界大多數國家比較都是相當少見的極高比率,僅有如敘利亞和以色列這類高衝突威脅國家才勉強能相比。朝鮮之所以花費這麼高的費用比率於軍事設備上,是因為期望能與大韓民國國軍以及駐韓美軍保持軍事平衡。时至今日,已擁有能夠製造如芦洞弹道导弹等長程導彈的程度。根據美國研究機構CSIS的報告,朝鮮已有製造核武的技術與材料,甚至還可能秘密擁有了約2到9枚核武器,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家称约有20枚左右。由於朝鮮採「軍事第一」的先軍政治,因此人民軍的地位甚至還高於政府以及社會,甚至其年度預算有將近60億美元之巨。 相比之下,韓國的軍費開支則要小得多,僅僅占GDP的2.5%左右。根據國際政策中心在亞洲主任、伍德羅·威爾遜國際學者中心研究員塞利格·哈里森指出:「美國的存在使韓國減少軍事经费的犧牲,否則韓國得花費遠高於目前水平的國防開支才能維持兩國的軍事平衡。同樣的,美軍是否撤出漢城這議題將會在是否與美軍進駐時,擁有相同安全等級的情況下增加國防開支下;還是要相反的,要在與朝鮮在以統一兩韓作為目標妥協下,透過談判與提供不錯條件使得雙方相互裁減各自的部隊。」 在先軍政治的情況下,金正日又以陸軍為重,正如他所說的:「陸軍第一」。 指揮及控制 朝鮮人民軍的主要指揮和控制,皆是透過由金正恩領導的朝鮮勞動黨中央軍事委員會管轄;其中,又以国防省和朝鮮人民軍總參謀部進行更詳細的指揮工作。除了對主要的軍事部隊行使指揮權外,基本上這些軍事指揮單位也可要求各局和業務單位配合其軍事政策。而為了要確保政治控制,以避免軍事叛變等可能。 1990年開始,在朝鮮人民軍指揮高層中出現了許多戲劇性的轉變,眾多過去的將領皆退役並改由新世代來接替,成為今日朝鮮人民軍的指揮及控制層級的一員。在這其中,大部分的細節和變化並未由官方正式公布,令外人難以知曉。較為人知的將領變化則多為自然會發生的結果,也就是因老化導致領導的年老將領相繼逝世,這包括有最高領導人金日成(1994年7月8日)、人民武裝力量部(現為國防省)部長吳振宇(1995年2月25日)和人民武裝力量部(現為國防省)部長崔光(1997年2月21日)等將領。 絕大多數的權力變化皆因金日成兒子金正日確保權力和地位而實施。在1990年5月23日第6屆最高人民會議第18次會議中,國防委員會(現為國務委員會)確定其為獨立委員會,並提升其地位到與中央人民委員會對等的位階。自此國防委員會不再像過去由中央人民委員會管轄,同時金正日被任命為國防委員會第一副委員長的高職。1991年12月24日,金正日被任命為朝鮮人民軍最高司令官。1992年4月20日,他被授予了元帥軍銜;一年後,他已經成為了國防委員會委員長。 1991年12月到1995年12月這段期間,朝鮮人民軍有近800位高級官員的職務向上晉升。而在金正日成為元帥後的三天內,有8位大將晉升到次帥這一軍階。1997年4月金日成的85週年紀念生日當日,金正日又提拔127名一般職務人員往上晉升。 之後的四個月內,他又陸陸續續讓另外22位將軍在朝鮮勞動黨中任職在各部門具高影響力的職位上。這些晉升的行動持續多年,主要配合著金日成的生日慶祝以及每年四月的朝鮮人民軍週年慶典中進行。 中央軍事委員會 朝鮮勞動黨中央軍事委員會是朝鮮勞動黨的最高軍事機關,根據《朝鮮勞動黨章程》的規定統帥著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所有武裝力量。 在功能和特點上,都近似於中國共產黨的中央軍事委員會;同時,朝鲜國務委員會的委員也有兼任该委员会成员者。 最早,由朝鲜劳动党中央委员会总书记金日成當選了第一任的中央軍事委員會委員長。隨著他的逝世,其長子金正日接任黨總書記時兼任軍委委員長職務。金正恩曾經被任命為中央軍事委員會第一副委員長,確認為金正日的接班人,金正恩掌權以後中央軍委的權力大幅擴張,甚至成為勞動黨的權力核心。目前該委員會委員長由朝鲜劳动党总书记金正恩兼任,他在父親金正日逝世後接任。 国務委员会 朝鲜國務委員會(前稱國防委員會)在1998年修訂的憲法中,指定其為「軍事機關管理以及軍事問題指揮的最高機關」,並於1998年9月第10屆朝鮮最高人民會議第1次全體會議任命相關人士。但他同時也是實際上的中央最高權力機構,除了負責國防外,它也對經濟、政治、黨務等工作也有很大控制權。2009年4月時,第12屆最高人民會議第1次全體會議決定將國防委員會成員定為13人。2010年5月,金一哲因高齡為理由被解任;2010年6月,張成澤晉陞國防委員會副委員長。2010年11月,國防委員會第一副委員長趙明祿逝世。至此國防委員會總計11人,包括有委員長1人、副委員長4人,以及其他委員共6人。 在朝鮮第12屆最高人民會議第1次全體會議中,朝鮮人民軍最高司令官金正日連任當選國防委員會委员长;而朝鮮勞動黨中央軍事委員會委員張成澤、朝鮮勞動黨中央政治局委員李用茂、朝鮮勞動黨中央軍事委員會委员金永春以及朝鮮勞動黨中央委員會委員吳克烈等4人,則擔任副委员长一職。 2016年6月,國防委員會被國務委員會取代,新機構不再只集中在軍事管理工作上。 國防省 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國防省(前稱人民武力省)是朝鮮人民軍的主要實質領導機關,原來屬於國務委員會下轄部門之一,相當於其他國家的國防部。在名義上,國防省同時領導著人民軍總參謀部、人民軍總政治局、人民軍後方總局、人民軍偵察總局、保衛司令部和護衛司令部;但在實際上,這些部門則屬於人民軍最高司令部管轄。 2014年6月,朝鮮人民武力部(現為國防省)部長由玄永哲大將擔任。第一副部長則由徐洪燦上將擔任,其他副部長分別有尹東鉉上將、姜杓英上將以及金佑鎬上將等。 朝鮮人民軍陸軍 組織概況 朝鮮人民軍陸軍的地面部隊是目前朝鮮軍隊中最大的組成要員,甚至朝鮮人民軍的軍旗便是直接沿用其陸軍軍旗。截至2001年為止,朝鮮人民軍陸軍預計有約1,003,000成員規模,可編成20個軍團、176個師和旅。陸軍軍隊有近70%的現役部隊以及全國大多數的火砲和裝甲戰鬥車輛 ,進駐邊境附近與韓國對峙著。除了正規軍外,朝鮮人民軍陸軍也有一個規模超過90,000人的特種部隊。 直到1986年以前,大多數的來源都聲稱朝鮮僅擁有兩個裝甲師。 但到了近代,透過戰鬥序列的改組裝甲軍團和裝甲旅開始加倍增加。到了1980年代中期,大多數的大口徑自行火砲合併至第一砲兵團裡。 與此同時,重組後的部隊重新部署向前移動,越趨接近兩韓的非軍事區域。這導致擔任前鋒的隊伍在其業務管轄區域遭到壓縮,不過其內部組織仍與過去保持相同。不同於1980年以前,新組建的機械化部隊紛紛往前部屬,使得裝甲和砲兵部隊能迅速組成第一梯隊,從後方直接為一般常規部隊提供強大的掩護火力。 截至1992年為止,陸軍軍隊由19個兵團組成,另外還有兩個獨立的特種作戰部隊,這些武裝力量在九個軍區(或地區)下被指揮管制著。 朝鮮人民軍海军 朝鮮人民軍海軍是一個重視沿岸火力的的海軍部隊,其主要任務範圍僅朝韩禁區周圍50公里左右。在朝鮮,朝鮮人民軍海軍在兵役以及資源上是最後分配到的,同時它的大部分設備也早已經過時了。儘管朝鮮海軍的裝備落後,但在朝韩禁區周圍50公里這種有限的範圍內也足以應付其他船隻,這意味著即使在和平時期他們也不可能任由其他船隻前往靠近朝鲜海岸。 成立於1946年6月5日的朝鮮人民軍海軍,在1960年時其海軍實力在約為40,000至60,000兵員左右;截至2008年為止,朝鮮人民軍海軍則約有46,000多人的規模,以及708艘的各式船隻,其中這些船隻大多是負責登陸作業以及滲透作戰時使用。 這些船隻包括有3艘巡防艦和70艘潛艇,潛艇方面分別有約20艘的R級潛艇(1,800噸)、40艘的鯊魚級潛艇(300噸)、10艘如鮭魚級潛艇(130噸)的小型潛艇。 除了船艦外,北韓海軍的海防單位還擁有大量老式火砲以及反艦飛彈 。 朝鮮人民軍海軍又可分成兩支艦隊 ─ 東海艦隊(主要於日本海執勤)和西海艦隊(主要於黃海執勤),但兩艦隊並不能在與大韓民國作戰時相互掩護支援。除了在沿海港口的作戰基地外,在平壤還有訓練、造船維修單位以及海軍司令部。 朝鮮人民軍大部分是將海軍艦艇分配於東海艦隊上,以應付那裡可能爆發的外來衝突,而兩支艦隊並不曾有過聯合行動,也沒有相互調動船隻支援的狀況發生過。 朝鮮人民軍航空与反航空軍 組織概況 朝鮮人民軍航空与反航空軍其主要任務是保衛朝鮮領空,擁有朝鮮人民軍主要的防空火力以及有限的攻擊能力。 截至2007年時,朝鮮人民軍空軍擁有約110,000人員,這包括機組人員、維修後勤人員以及管理指揮人員,為朝鮮人民軍第二大的兵種。 它並擁有1,600到1,700架地各式飛行器,這些主要由過去蘇聯和中華人民共和國所提供。朝鮮人民軍空軍還架設一個非常龐大的防空雷達網,以及許多的高射炮及導彈基地。 朝鮮人民軍空軍士兵選擇的標準遠遠高於陸軍或者是海軍,這些標準往往要求甚高,如高於全國平均的教育水平、飛行技術熟練、政治服從上可靠以及思想信念上並無反抗意識。然而儘管朝鮮人民軍空軍具有比海軍和陸軍更高的優先選擇權,甚至在某些方面可說是備受關照,但實際狀況為北韓空軍仍缺乏足夠的現代化裝備,大多數的飛機和面對空飛彈皆已過時。這主要是因為飛機飛行的配件缺乏、動力和燃料供應商缺乏,加上專業知識和設備的不足以及不斷的投奔狀況。同時,朝鮮空軍部隊的飛行員進行飛行訓練時間極少(有些朝鮮人民軍空軍的飛行員只有7個小時的飛行時間,相比之下北約成員國受訓生至少需要進行150小時的飛行訓練,才能正式成為新手飛行員,中國飛行員更要進行180小時的飛行訓練,才能單獨飛行,更不用說同樣都要進行超過200小時飛行訓練的美國、俄羅斯飛行員。),這些問題引起了許多老練朝鮮飛行員對新人的不信任感。 朝鮮人民軍空军分為六個航空兵師,其中有四個負責防空任務,另外兩個則提供空中運輸: 第一、第二和第三航空兵師負責駕駛作戰飛機,分別保衛着朝鮮人民共和國的東北北側、東側和南部地區。 第五和第六航空兵師負責駕駛運輸飛機執行任務。 第八屆飛機空運部操作培訓,並負責保衛東北東側的領空。 除此之外,在朝鮮國內的航空公司高麗航空亦由朝鮮人民軍空军下轄的民航局管制,必要時亦能投入戰場進行空中管制。 目前朝鮮人民軍空军部署於共89個小型基地,其中包括有18條機場跑道和20個直升機停機坪。大多數的空軍基地許多處為巨大的地下結構,能直接承受敵方的攻擊;一些主要的空軍基地甚至有地下飛機跑道,戰鬥機從中可以直接起跑準備起飛。
5月15日梁离开肇庆,经广州、香港,于22日到上海,并作为军务院及南方独立各省代表,奔赴南京,与冯国璋商討逼袁下臺问题,成为南京会议的幕后参与者。期间,梁启超随时将会议情况通报给云南、贵州前线及军务院,要求桂、粤大军继续猛进,决不因谈判而稍事放松。当梁得知父亲去世消息后,辞去军务院的职务,抵香港探亲办理父亲丧事,闭门居丧,声称不闻国事。6月6日袁世凱因病去世,黎元洪继任总统。6月10日,梁启超急电总统,請命段祺瑞出任内阁总理、又致电独立各省支持段祺瑞出来收拾北方政局,主张恢复临时约法,召开国会,惩办帝制祸首及停止內戰,实現南北和解。不久,孙中山、黄兴、蔡锷等都提出同样要求。梁启超虽称处于守孝退隐之中不问政治,但不能袖手旁观。6月30日,段祺瑞内阁组成,梁启超致电独立各省都督、各总司令,说段祺瑞“宅心公正,持躬清直,维护危局,非彼莫属”,望大力支持。認为在段祺瑞领导下,“我国之共和政治必日趋巩固”在梁的催促下,唐继尧、岑春煊等于7月15日宣布撤销护国军军务院。至此,护国战争宣布正式结束。梁启超等人將胜利的果实拱手让给段祺瑞,把实现民主共和的幻想寄托在军阀身上。 反對復辟 此后,梁启超、汤化龙、林长民、王家襄等人组织的宪法研究会於1916年9月13日成立,从理論上去研究民主宪政,这一派人后来被称作“研究系”。11月8日,蔡鍔病逝,梁到上海辦理其喪事。为調解府院之爭,1917年1月6日,梁從上海入京,向段建议对德宣战和中国出兵欧洲的问题,12日回到天津寓所。4月25日,為了實行對德「宣戰」,段祺瑞聯絡各省督軍,在京召開「督軍團」會議,對國會施加壓力。为了说明参战的必要和解除群众对参战的各种顾虑,梁启超于5月8日发表《外交方针质言》,促使各方面同意参战,振奋中国之人心。5月23日,黎元洪下令解除段祺瑞的职务。段愤然离京去天津,发表通电不承认黎的免职令,并策动各省独立,武装推倒黎元洪。此時,黎电请梁启超出面帮助,梁以“与世暂绝”为由,拒绝调停。于是,黎电請督軍團團長张勋出面调停,段欲利用張勳對付黎元洪而支持入京。但张勋心怀鬼胎,于6月14日聯合康有為入京赶走黎元洪,並于7月1日拥宣统皇帝重新复位,史稱「張勳復辟」。当晚,梁启超得知张勋復辟,立即请段起兵讨贼,段见黎元洪被赶下台,立即与梁启超筹划组织讨逆军,并任命梁启超、汤化龙等人为讨逆军参赞。梁启超立即致电各省将军及各报馆,反对张勋复辟的电文3日刊載于天津《大公报》,指出此次复辟一定成不了大气候。4日,梁啟超跟隨段於天津馬廠誓師討張,段宣读梁启超起草的《代段祺瑞讨张勋复辟通电》,号召将军都督努力同心,保卫民国。11日,讨逆军攻入北京,康有为逃入美国使馆,康梁師生關係破裂。 再度入閣 1917年7月14日段祺瑞内阁成立,梁启超任财政总长。段廢止了1913年選出的國會,7月18日,梁启超、汤化龙等人根据段祺瑞的意图組織臨時參議院,进步党人试图通过改造国会進而控制国会,但梁启超拒绝召开旧国会的主张。8月24日,梁启超代为起草的段祺瑞国务院征求召集临时参议院的意见发表后,孫中山及部分南方軍閥不承認解散國會。8月25日,部分國會議員在廣州召開「國會非常會議」,選舉孫中山為中華民國軍政府大元帥,發動護法運動。8、9月間,梁与日本横滨正金银行签订续善后借款1000万日元合同,计划用于实业建设,结果大都被段祺瑞挪用作内战经费,使梁启超有苦难言。11月15日,段用兵在川、湘都遭遇失敗,呈请辞职。梁启超认为目前政局日趋危险,财政前途日趋窘困,便也乘机提出辞呈。11月30日,梁启超和其他“研究系”总长一齐离开内阁。梁启超沉痛而深刻地指出:“革命成功将近十年,所希望的件件都落空。政治黑暗混乱,中华民国仅存招牌而已。” 引发五四运动 1916年8月15日,進步黨首領梁啟超、林長民等人創辦「研究系」的機關報《晨鐘報》。李大釗任總編,不久辭去。1918年9月,因刊載政府向日本借款消息被封閉。同年12月,報章改名為《晨報》後重新出版。該報及其副刊《晨報副刊》以新文化为主要宗旨,在當時的社會影響極大,李大钊、蔡元培、鲁迅、陈独秀、瞿秋白、胡适、耿济之、冰心等名流都曾為其主筆。李大钊在该報相继发表《战后之世界潮流》《劳动教育问题》《青年与农村》《现代青年活动的方向》《现在与将来》《“五一节”杂感》等,从而使《晨报》成为新文化运动的重要阵地。它和《新青年》一起,极大地促进了知识分子新的觉醒,促进了五四运动的爆发。 1918年11月,一战結束,中国为战胜国之一。1919年1月,協約國集團為締結和約,召開巴黎和會,中國政府派陸宗祥等出席。为了将国内人民组织起来声援巴黎和会的中国代表,梁启超、林长民向徐世昌总统建议,在总统府成立巴黎和会外交委员会,总统顾问林长民劝徐世昌请梁启超赴欧洲,以巴黎和会中国代表团会外顾问及记者的身份,与各国著名人士联络,进行会外活动。12月29日,梁启超與蒋方震、张君劢、刘崇杰、丁文江、徐新六、杨维新等人乘船离开上海。1919年2月18日抵達巴黎,梁无一刻安眠,疾书《世界和平与中国》一文,翻译为英文、法文,广为散发,表示中国人对和会的希望。又在新闻发布会上演说,针锋相对地指出:“若有另一国要承袭德人在山东侵略主义的遗产,就为世界第二次大战之媒,这个便是和平公敌。”给日本侵略者当头一击。梁在巴黎頻繁進行外交活动,先后会见了美国总统威尔逊及與會各国政府的代表、党派领袖、社会名流,争取支持力量。 3月中旬,梁致電外交委员会汪大燮、林长民講述段棋瑞政府与日本订立密约,承认日本为合法继承山東主權。汪、林等人得知消息後,十分气愤,愈感监督政府之必要,立即组织国民外交协会,邀请张謇、王宠惠,熊希龄等名流参加,推张謇为会长,为巴黎和会中国代表团做后盾。4月8日,协会委托梁启超为该会代表,向巴黎和会请愿,力争山东主权。4月24日,梁急電國民外交協會,嚴責政府,萬勿簽字。4月29日,英、美、法三国作出决定,同意将德国在青岛及山东的所有权利让与日本。5月1日,上海《大陸報》刊載中國外交失敗消息。5月2日,林長民在《晨報》撰文:“山東亡矣,國將不國矣,願合四萬萬眾誓死圖之。”汪大燮与蔡元培商议,决定发动北京大学学生游行示威,阻止政府簽約。5月3日晚,北大學生在北河沿北大法科禮堂召開學生大會,並約請北京13所中等以上學校代表參加,决定5月4日游行示威。翌日,五四运动在北京迅速爆发。 在五四运动的热潮中,北洋政府亲日派秘密向巴黎发出签字训令,陆征祥亦准备在和约上签字,消息传出,举国同愤,林长民急忙密电梁启超,请梁将政府准备签字的消息告知巴黎中国留学生,并阻止签字。6月28日,留学生及中国工人包围了中国代表团住宅,警告中国代表,“如敢出门,当扑杀之。”陆征祥等不敢离开寓所半步,只好被迫发表声明拒签和约。日本在巴黎和会上没有达到目的,野心不死。1920年1月19日,又向中国外交部提出山东善后问题,要求与中国直接交涉,立即遭到中国人民的强烈反对。梁启超于3月5日从欧洲回到上海,当即发表演说,坚决反对中日直接交涉。19日到北京,立即要求政府释放因五四运动被捕的学生。23日,《申报》发表梁启超关于山东问题的講话,指中国代表没有在巴黎和会上签字,实际上是中国的胜利,必须抱定拒绝與日本直接交涉的决心。在梁启超的疾呼下,坚定了中国不与日本直接交涉的立场。1922年2月4日,中日在華盛頓會議簽訂了《解決山東問題懸案條約》,收回了青岛及山东的权利。 倡導新文化 梁启超的欧洲諸國之行,了解到一战后西方社会的變化,思想又發生重大转变。回国後,決定棄政從教,撰寫《歐遊心影錄》。1920年4月4日,梁在北京組織共學社,其宗旨为“培养新人才,宣传新文化,开拓新政治”。9月,成立講學社,相继聘请英国哲学家罗素、德国哲学家杜里舒、印度文学家泰戈尔来华讲学。杜威的实用主义、罗素的国家社会主义、杜里舒的反机械论唯心主义、泰戈尔的痛斥西方文化思想沉沦等,对梁启超、张君勱、张文英等人影响很深,对中国文化学术界的影响也很大。同時共学社又大量翻译出版西方名著,印行丛书,计分时代、教育、经济、文化、科学、哲学、史学、俄罗斯文学等百余种。既介绍了马克思社会主义及经济学说,也介绍了基尔特社会主义,还介绍了大批反映俄国现实主义的文学及戏剧,对中国新文化的繁荣起了巨大推动作用。梁啟超又為蔣方震《歐洲文藝復興時代》所作的序,寫成之後,序的篇幅和蔣方震書相當,於是以《清代學術概論》為題,單獨成書。 1921年雙十節期間,梁启超在天津南开大学主讲中国文化史,天津各校师生旁听者众多,在南开大学的授课内容被整理为《中国历史研究法》出版。同年,其在京、津各所学校先後七次讲演。1922年,梁启超拟在南开大学设立东方文化研究院,主要研究孔孟思想和宋明理学,这一想法得到严修、张伯苓的支持,但响应者寥寥,最终作罢。同年,梁在國立东南大学,讲授《先秦政治思想史》。12月底,梁確診患有心臟病。此後數年,梁启超先後赴濟南、上海、蘇州、南京、長沙、武昌、開封等地巡迴讲学,身體狀況每況越下。1923年3月,著成《陶淵明》一書。6月,曹錕派軍警恐嚇逼走黎元洪,準備用重金賄賂國會議員當選為總統。梁去信勸其放棄,但不成功。1924年,梁启超又将其讲课之讲义16章,包括清代学术变迁与政治影响,阳明学、经学、史学、程朱学派,王寅旭、梅定九之历学、算学,清代学者整理旧学之总成绩等,合编出版,名曰《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计25万余字。对《清代学术概论》作了重要的补充,涉及范围更为广泛,更全面地论述了清代学术史。9月13日中秋節,夫人李蕙仙因乳腺癌病逝。 1925年五卅慘案後,梁启超一改不问政治的声明,即与朱启钤、李士伟、顧維鈞、范源濂、张国淦、董显光、丁文江等联合发表《天津宣言》,要求停止屠杀,惩办凶手。并连续发表文章《为沪案敬告欧美朋友》《對欧美友邦之宣言》《致罗素电》《谈判与宣战》《致段执政书》《我们应该怎样应付上海惨案事件》《沪案交涉方略敬告政府》《赶紧组织‘会审凶手’的机关啊》《答北京大学教职员》等。号召举行大罢工,全力对准“上海英捕房”,要求惩凶、赔偿、道歉,进而收回租界,撤退领事裁判权等等。是年秋,梁应聘任清华国学研究院导师,并担任京师图书馆馆长。 溘然去世 1926年2月,梁启超忽患便血病,中医无效。后入協和醫院治療,3月,内科医生会诊多次,建议割除带有黑点的右腎,转交外科的劉瑞恆医生进行手术,术后协和发现便血减少但无法根治。社会舆论认为梁白挨一刀,指责医生误诊,引发中西医的大战,对协和医院压力很大。梁启超考虑中國西醫尚未發達,在1926年6月2日的《晨报副刊》发表“我的病与协和医院”,试图平息各界对西医的不信任:“协和这回对于我的病,实在很用心。各位医生经过多次讨论,异常郑重”。 1926年3月割除右腎後,协和解剖此腎發現如櫻桃般的黑點,是血管硬化,但不是癌症。在《梁思成与林徽因》(费慰梅著,1994年于美国出版)以及《梁思成》(梁思成的续弦夫人林洙著)等书籍文献及报道中,有一说法称当时主刀的協和醫院院长刘瑞恒錯割另一侧健康肾脏。2006年協和醫院舉辦病案展覽,公开梁启超病,指传言不实。 两年后11月28日,他再入协和医院治疗,专注痔疮治疗,每天喝两杯泻油,灌足十日,致胃口轉差。而梁启超又自作主张,因为胃口不开,就乱吃了几顿,弄得肠胃一塌糊涂,以致连日高烧不降。经检查,发现肺部及左肋之间有毒菌,但病因仍不明确,命在垂危,後又拔牙七顆,病情依舊。后发现是念珠真菌病为患肺与气管,与肾病无关,梁病例有上医学学刊,是中国发现的第一个念珠真菌病例。 梁思成等写的讣告“梁启超得病逝世经过”: 耿痰化验,则无痨菌,而有一「末乃厉」菌 Monelli 极多,复由左胁肿处取出脓血化验,结果亦同,以脓血注入小动物体中,亦内部溃烂出血。 1929年1月19日,梁启超于北京协和医院去世,终年55岁。北京、上海等地分别为梁举行追悼会,场面隆重。 个人作品 他有多种作品集行世,以1936年9月11日出版的《饮冰室合集》较完备。《饮冰室合集》计148卷,1000余万字。 1901至1902年,先后撰写了《中国史叙论》和《新史学》,批判封建史学,发动“史学革命”。欧游归来之后,以主要精力从事文化教育和学术研究活动,研究重点为先秦诸子、清代学术、史学和佛学。指导范围“中国文学”“中国哲学史”“中国史”“史学研究法”“儒家哲学”“东西交流史”等。这期间著有《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情圣杜甫》、《屈原研究》、《先秦政治思想史》、《中国文化史》、《变法通议》等。梁启超在文学理论上引进了西方文化及文学新观念,首倡近代各种文体的革新。文学创作上亦有多方面成就:散文、诗歌、小说、戏曲及翻译文学方面均有作品行世,尤以散文影响最大。梁启超的文章风格,世称“新文体”。这种带有“策士文学”风格的“新文体”,成为五四以前最受欢迎、模仿者最多的文体,而且至今仍然值得学习和研究。 梁启超约三十多个曾用名号 梁任公、饮冰子、饮冰室主人、梁任甫、梁卓如、梁宏猷、双涛阁主、爱国者、哀时客、新民丛报记者、社员、吉田晋、(柏原文太郎)、檀山旅客、莲菂园主、適时务者、兼士、轶赐、沧江、赁庐、远公、孟远、宪民、逸史氏、外史氏、新史氏、庸言子、新民子、知新子、中国少年、中国之新民、少年中国之少年、自由斋主人、如晦庵主人、梁新会 思想及影响 据考证梁启超最早提出中华民族这一概念,被认为是近代中国民族主义的奠基人之一。他坚决反对极端主义和促进自由主义的改良。同时,梁启超也是中国近现代史上学贯中西的大师级人物,在诸多领域都有非凡的思想及学术贡献。在科学与玄学论战中,梁启超属于文化保守主义的“玄学”派,被认为开启了近代中国文化保守主义的谱系。 新闻言论思想 梁启超不仅是中国近代历史上的改革家,同时也是新闻史上重要人物,对中国早期报刊政论文有巨大贡献。从事报刊活动27年,一生创办领导报刊17种,被誉为“舆论之骄子,天纵之文豪”,开创时务文体,中国早期新闻学者戈公振在《新闻学撮要》中评价:“我国报馆之崛起,一切思想的发达,皆由(梁启超)先生启其端”。 梁认为报刊的功能是:“去塞求通”,其两大天职是“监督政府”“向导国民”。其办报四大原则:“宗旨定而高”“思想新而正”“材料富而正”“报道确而速”。健全舆论五本:常识、真诚、直道、公心、节制;宣传艺术:浸润法、煽情法。 弗龟手之策 梁启超在《论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中指出,魏源《海国图志》对日本明治维新起了巨大影响,认为它是“不龟手之药”(典出《庄子*内篇*逍遥游》,意思指某些毫不起眼的东西(在不同的境况下)所作的大用途,或而改变事情的发展)助日本社会革新。到了1851年,《海国图志》(壹百卷续版)又在日本出现,更为日本维新变革人士擦亮了眼睛。当时著名的维新思想家佐久间象山在读到《海国图志》“以夷制夷”的主张时,不禁拍案感慨:“呜呼!予与魏,各生异域,不相识姓名,感时著言,同在是岁,而其所见亦有暗合者,一何奇也。真可谓海外同志矣!”在魏源思想的引导下,佐久间象山在思想上实现了从排斥西方人到发展与西方关系的重大变化,他主张从全球发展形势出发而思考日本要强的方略。一时之间,日本各个阶层的人开始争相借阅,很快就出现达二十几种的《海国图志》手抄本版式,风靡全日本。人们意识到日本面临着重蹈“中国因鸦片战争覆辙”的危险,各界深感不安。相比之下,大清各个阶层并没有这种意识。 另一位维新志士横井小楠,也是在读了《海国图志》后得到了启发,与佐久间象山共同提出了日本“开国论”的思想。他们在吸收归纳《海国图志》的精髓后指出,日本发展之路必是“东洋道德与西洋技术的结合”。唯有做到“师夷之长技以制夷”,就不仅要发展本国的工业,开展对等的对外贸易,更重要的是推行民主制度,推翻德川幕府的封建统治。 中国早期证券市场问题解决原则 梁启超说:「华人不善效颦,徒慕公司之名,不考公司之实。」;「托拉斯者,原语为trust,译言『信』也……,多数之有限公司互相联合,而以其全權委托少数之人,为众用信用者,故得是名。」是信,多数之有限公司互相联合,而以其全权委托少数之人为众所信用者。”也就是说,由少数有信用的人来经营企业。什么是信用?就是信托责任。他认为当时的股市缺乏信托责任。 宣统二年,梁启超写了一篇文章谈股份有限公司。股份有限公司必须在强而有力的法治国家才能生存。而中国,不知法治为何物。股份有限公司,必须有责任心强的国民才能够成功。其实在清光绪二十九年,中国就有公司法,当时叫做《公司律》。律文鲁莽、灭裂、没有什么价值。就算律文完善,也不会实行。梁启超认为,英国人之所以以商业雄踞天下,就是因为信托责任。其灵魂与美国1929年股市崩盘之后,在1934年所拟定的《证券交易法》的精神是相同的。 1922年,疯狂的股票交易热潮终于落下了帷幕。难以维系的交易所纷纷破产,最终存活下来的交易所只剩下六家,信托公司也只剩下两家。梁启超称之为“股市气泡”,谓其张至极大时,即将散之时也。 他当时给出了一个很有趣的例子,他说康熙五十六年,当时英国股票市场搞得很兴盛,股票价格涨了好多倍,他说你知道当时有谁在炒股吗?艾萨克·牛顿。牛顿炒股是怎么炒的呢?1720年初,牛顿写信给他的朋友,请朋友代他买入英国南海股票。结果到1720年10月,买入的这家公司股价暴跌,牛顿损失2万英镑(相当于他时任制币厂长的十年薪水)。悲痛不已的牛顿说出一句传世名言:“我能计算出天体运行的轨迹,却难以预料到人们的疯狂。”因此梁启超说,把这封牛顿写给朋友委托代买股票的信,“藏之于国家大书楼,视为鸿宝,以为商务中人戒”。 出版著作 《饮冰室文集类编》(上下册),下河边半五郎编,东京帝国印刷株式会社出版,1902年。(最早的文類編) 《清代學術概論》梁啟超著,上海商務印书馆,1922年。 梁启超《饮冰室合集》(全四十册)上海中华书局1932年出版;北京中华书局1989年影印本合订为12册ISBN 7-101-00475-X/K 朱维铮编校《梁启超论清学史二种》(清代学术概论及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复旦大学出版社,1985年。 夏晓虹编校《〈饮冰室合集〉集外文》(上中下三册),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 《李鴻章傳》 「饮冰」一词源於《庄子‧人间世》:「今吾朝受命而夕饮冰,我其内热与?」原意就是比喻自己内心之忧虑。当年,梁启超受光绪皇帝之命,变法维新,临危受命,如何解其「内热」?唯有「饮冰」方能得解。 查「飲冰」一詞,語出《莊子‧人間世》。曰:「葉公子高將使於齊,問於仲尼曰:「王使諸梁也甚重。齊之待使者,蓋將甚敬而不急。匹夫猶未可動,而況諸侯乎!吾甚慄之。子常語諸梁也曰:『凡事若小若大,寡不道以懽成。事若不成,則必有人道之患﹔事若成,則必有陰陽之患。若成若不成而后無患者,唯有德者能之。』吾食也執粗而不臧,爨無欲清之人。今吾朝受命而夕飲冰,我其內熱與!吾未至乎事之情,而既有陰陽之患矣!事若不成,必有人道之患,是兩也。為人臣者不足以任之,子其有以語我來!」 其意是爲人臣子,受命於君,恐怕德行未足,難以成事,或事後無法全身而退,因此心焦如焚,欲飲冰以解内熱。當年梁啟超受命於光緒及康有爲,圖變法維新。後來滿清立憲失敗,梁自號「飲冰室主人」,以示「為人臣者不足以任之」之慨。 家族 祖父梁維清(1815年-1892年),號鏡泉,清末秀才。 祖母黎氏(1817年-1873年),系广西提督、武探花黎大剛之女。 父梁寶瑛(1849年-1916年),号莲涧,清末秀才,因屡试不第,在乡教书。 母赵氏(1852年-1887年),三江人。 妻子:李氏蕙仙,李朝儀之季女,因為哥哥李端棻賞識梁启超之才,許配梁為妻。生梁思顺、梁思成、梁思庄。 通房丫鬟:王氏桂荃 (王来喜),因为梁启超坚持一夫一妻制,终身未获得任何名分,也没有任何婚姻关系,梁称其“王姑娘”。生梁思永、梁思忠、梁思达、梁思懿、梁思宁、梁思礼。 梁启超共有15个子女,9個成年。他们中的许多人后来都成为杰出的人才。 长女:梁思顺(令娴,1893年4月14日-1966年),诗词研究专家,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 长子:未有名(1897年秋),出世一个月夭折。 次子:梁思成(1901年4月20日-1972年1月9日),生於日本東京,著名建筑学家,1948年3月当选为中央研究院首届院士(人文组);中国科学院院士;其妻为林徽因。 三子:梁思永(1904年11月13日-1954年4月2日),著名考古学家,1948年3月当选为中央研究院首届院士(人文组)。 四子:梁思忠(1907年8月6日-1932年),留学先后在弗吉尼亚军事学院和西点军校学习。在1932年的一·二八淞沪抗战中,驻防上海任國民革命軍十九路军炮兵上校,因腹膜炎誤醫身亡。 次女未有名,夭折。 梁思庄(1908年-1986年),三女,著名图书馆学家。曾任北京大学图书馆副馆长。 四女未有名,夭折。 梁思达(1912年12月16日-2001年),五子,长期从事经济学研究。 梁思懿(1914年12月13日-1988年),五女,从事社会活动,第六届全国政协委员。 梁思宁(1916年10月30日-2006年),六女,投奔新四军参加中国革命。 梁思均(1916年12月6日-?),六子,早喪。 梁思廣(1919年12月2日-?),七子,早喪。 梁思礼(1924年8月24日-2016年4月14日),八子,著名火箭控制系统专家,1993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梁思同(1926年9月-1927年3月),九子,出世6月夭折。 长孙女:梁再冰,梁思成女,新华社记者,驻外工作多年。 长孙:梁从诫,梁思成子,致力环保,创自然之友协会。 梁啟超弟子名录簿 清末(含旅日)時期: 范源濂、徐佛蘇、羅昌、林圭、蔡仲浩、田邦璇、李炳宸、唐才質、秦力山、李复几、李肖聃(李犹龙)、陳猶龍、石陶鈞、吴貫因、蔡鍔、蒋百里、吴禄貞、張紹曾、張孝准、黄溯初、黄远庸、戴戡、陈独秀、楊樹達、张东荪、張君励、藍公武、蔣尊簋、孫科等 民国時期: 吴其昌、徐志摩、胡適、聞一多、姚显微、黄淬伯、熊佛西、劉海粟、汪吟龍、周传儒、梁漱溟、梁实秋、姜亮夫、蔡尚思、高亨、謝国桢、冯永轩、馮国瑞 等。 故居、纪念馆与墓地 在广东新會和天津都保存有梁启超的故居并建有梁启超纪念馆。 广东新会梁启超故居 广东省江门市新会区的梁启超故居位于广东江門新会会城镇茶坑鄉,这里是梁启超的诞生地。该故居建于清朝光绪年间,为一座青砖平房,占地面积155平方米。故居于1989年被定为广东省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1年故居扩建为“梁启超纪念馆”。纪念馆由莫伯治设计,主体为一座两层中西合璧风格建筑,前部分为具有欧陆风格的白色拱型设计,后部分是岭南风格的仿古建筑,建筑面积1600平方米。故居大院中央还竖有梁启超铜像,由林敦厚父子设计。纪念馆内有梁启超生平事迹展。 天津梁启超故居 天津的梁启超故居位于原天津意租界内(今天津市河北区民族路44号),毗邻的还有位于河北路46号的梁启超书斋——“饮冰室”。这两所住宅是民国初年梁启超购买空地所建。故居建于1914年,为意式两层砖木结构楼房,建筑面积1121平方米;饮冰室建于1924年,为浅灰色两层洋楼,由意大利建筑师白罗尼欧设计,建筑面积949.50平方米。天津市政府于2003年将故居和饮冰室扩建为梁启超纪念馆。纪念馆以故居作为展室,展示梁启超生平事迹。书斋“饮冰室”做为复原陈列,再现了梁启超生前的工作、生活环境。 墓地 梁启超墓今位于北京植物园东环路东北的银杏松柏区内。墓地总面积1.8公顷,东西分为墓园和附属林地两部分。先是在1924年由梁启超选址,时正室李蕙仙病重(是年9月去世)。墓园1925年8月破土。梁启超在1929年1月19日病逝,在此与妻子合葬。墓园由梁启超之长子建筑学家梁思成设计,在1931年竣工。解放前,儿子梁思忠在此下葬。文革时,此带是军事管制区,墓园幸免被破坏。女儿梁思庄与其他家族成员也葬于此。在梁思顺和梁思成都去世后,梁启超的通房丫鬟王桂荃也被其亲生子女葬在此处。1978年2月24日梁启超还在世的子女梁思庄、梁思达、梁思懿、梁思宁、梁思礼将墓地全部无偿转交给北京植物园。 其他 香港銅鑼灣啓超道以他命名。 江門新會區啓超大道以他命名。 评价 毛泽东早年读书时期非常崇拜梁启超,并且模仿他的白话文写作。1936年,毛泽东在延安接见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时说:“我崇拜康有为和梁启超”。1958年4月8日,毛泽东在武昌與吴冷西、田家英的谈话中评价梁启超说:“梁启超一生有点像虎头蛇尾。他最辉煌的时期是办《时务报》和《清议报》的几年。那时他同康有为力主维新变法。他写的《变法通议 》在《时务报》上连载,立论锋利,条理分明,感情奔放,痛快淋漓,加上他的文章一反骈体、桐城、八股之弊,清新平易,传诵一时。他是当时最有号召力的政论家。”梁启超是在两次赴京考试落第之后,才同康有为、谭嗣同等一起搞“公车上书”的。“戊戌变法”后,流亡日本办《清议报》。其后即逐渐失去革新锋芒,成为顽固的保皇派,拥护君主立宪。那个时代的年青一代知识分子,几乎无一不受梁启超思想和文字的洗礼。毛泽东每当在《新民丛报》上看到梁启超的文章,都要反复地阅读细品。 梁启超是一位“百科全书式的人物”,对今天的中国依然有着巨大的影响。他以高尚的个人情操,渊博的学术,博爱的社会革命活动受到了国内外人士的高度评价。梁启超则自我评定:“若夫理论,则吾生平最惯与舆论挑战,且不惮以今日之我与昔日之我挑战者也。” 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则评价他是“中国精神之父”。 日本首相伊藤博文称他是“中国珍贵的灵魂”。 美国学者约瑟夫说:“从1898年的改良运动到1919年的五四运动,康有为扮演的角色是渺小的,而梁启超则成为鸦片战争以来理论界的真正领导者。1902年一 一整理国故,而不讲训话、考据、名物。他是一个史学家,特别是学术文化史专家。” 黄遵宪言:惊心动魄,一字千金,人人笔下所无,却为人人意中所有,虽铁石人亦应感动。从古至今,文字之力之大,无过于此者矣。 严复称“任公妙才,下笔不能自休,其自甲午以后,于报章文字,成绩为多,一纸风行海内,观听为之一耸。” 蔡锷评价他老师:“锷追随先生有年,觉其德行之坚洁,学术之渊博,持义之稳健,爱国之真挚,环顾海内,实惟先生一人。” 梁启超开创了中国学术的新时代。值得一提的是,中国第一个宣传马克思主义学说的人并不是李大钊,而是梁启超先生。早在1902年10月,梁启超在《新民丛报》第18号发表《进化论革命者颉德之学说》。文中说:“麦喀士(马克思),日尔曼人,社会主义之泰斗也。”。1916年8月,李大钊是在梁启超创办的《晨报》供职期间受他的影响才宣传马克思主义的,提倡共产主义。 后来,他拥护袁世凯当总统和段祺瑞执政,但反对袁世凯称帝和张勋复辟。欧战结束后出国遊欧,回国后即退出政坛,专心著作和讲学。 有人说梁启超写评论往往态度不严肃;说他讲究文章的气势,但过于铺陈排比;他好纵论中外古今,但往往似是而非,给人以轻率、粗浅之感。但他则评说自己的文章“平易畅达,时杂以俚语、韵语及外国语法,纵笔所至不检束,学者竞效之,号新文体;老辈则痛恨,诋为野狐。然其文条理明晰,笔锋常带情感,对于读者,别有一种魔力焉。”因而有时写文章,尤其是政论最忌以势吓人,强词夺理焉。那时候写文章的人好卖弄“西学”,梁也喜欢把数学、化学、物理和政治相提并论,用自然科学的术语写政论,常常闹出许多笑话。但做新闻工作既要知识广博,又要避免肤浅,这不容易做到,因而梁一边要努力学习一边系统总结才做到。梁启超创办《时务报》开始确实很辛苦,他自己写评论,又要修改别人来稿,全部编排工作和复枝工作都由他一个人承担。后来才增加到七八个人,其中三位主要助手也是广东人。” 1929年1月梁启超病逝,章太炎撰送挽联致哀。
梁启超在《论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中指出,魏源《海国图志》对日本明治维新起了巨大影响,认为它是“不龟手之药”(典出《庄子*内篇*逍遥游》,意思指某些毫不起眼的东西(在不同的境况下)所作的大用途,或而改变事情的发展)助日本社会革新。到了1851年,《海国图志》(壹百卷续版)又在日本出现,更为日本维新变革人士擦亮了眼睛。当时著名的维新思想家佐久间象山在读到《海国图志》“以夷制夷”的主张时,不禁拍案感慨:“呜呼!予与魏,各生异域,不相识姓名,感时著言,同在是岁,而其所见亦有暗合者,一何奇也。真可谓海外同志矣!”在魏源思想的引导下,佐久间象山在思想上实现了从排斥西方人到发展与西方关系的重大变化,他主张从全球发展形势出发而思考日本要强的方略。一时之间,日本各个阶层的人开始争相借阅,很快就出现达二十几种的《海国图志》手抄本版式,风靡全日本。人们意识到日本面临着重蹈“中国因鸦片战争覆辙”的危险,各界深感不安。相比之下,大清各个阶层并没有这种意识。 另一位维新志士横井小楠,也是在读了《海国图志》后得到了启发,与佐久间象山共同提出了日本“开国论”的思想。他们在吸收归纳《海国图志》的精髓后指出,日本发展之路必是“东洋道德与西洋技术的结合”。唯有做到“师夷之长技以制夷”,就不仅要发展本国的工业,开展对等的对外贸易,更重要的是推行民主制度,推翻德川幕府的封建统治。 中国早期证券市场问题解决原则 梁启超说:「华人不善效颦,徒慕公司之名,不考公司之实。」;「托拉斯者,原语为trust,译言『信』也……,多数之有限公司互相联合,而以其全權委托少数之人,为众用信用者,故得是名。」是信,多数之有限公司互相联合,而以其全权委托少数之人为众所信用者。”也就是说,由少数有信用的人来经营企业。什么是信用?就是信托责任。他认为当时的股市缺乏信托责任。 宣统二年,梁启超写了一篇文章谈股份有限公司。股份有限公司必须在强而有力的法治国家才能生存。而中国,不知法治为何物。股份有限公司,必须有责任心强的国民才能够成功。其实在清光绪二十九年,中国就有公司法,当时叫做《公司律》。律文鲁莽、灭裂、没有什么价值。就算律文完善,也不会实行。梁启超认为,英国人之所以以商业雄踞天下,就是因为信托责任。其灵魂与美国1929年股市崩盘之后,在1934年所拟定的《证券交易法》的精神是相同的。 1922年,疯狂的股票交易热潮终于落下了帷幕。难以维系的交易所纷纷破产,最终存活下来的交易所只剩下六家,信托公司也只剩下两家。梁启超称之为“股市气泡”,谓其张至极大时,即将散之时也。 他当时给出了一个很有趣的例子,他说康熙五十六年,当时英国股票市场搞得很兴盛,股票价格涨了好多倍,他说你知道当时有谁在炒股吗?艾萨克·牛顿。牛顿炒股是怎么炒的呢?1720年初,牛顿写信给他的朋友,请朋友代他买入英国南海股票。结果到1720年10月,买入的这家公司股价暴跌,牛顿损失2万英镑(相当于他时任制币厂长的十年薪水)。悲痛不已的牛顿说出一句传世名言:“我能计算出天体运行的轨迹,却难以预料到人们的疯狂。”因此梁启超说,把这封牛顿写给朋友委托代买股票的信,“藏之于国家大书楼,视为鸿宝,以为商务中人戒”。 出版著作 《饮冰室文集类编》(上下册),下河边半五郎编,东京帝国印刷株式会社出版,1902年。(最早的文類編) 《清代學術概論》梁啟超著,上海商務印书馆,1922年。 梁启超《饮冰室合集》(全四十册)上海中华书局1932年出版;北京中华书局1989年影印本合订为12册ISBN 7-101-00475-X/K 朱维铮编校《梁启超论清学史二种》(清代学术概论及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复旦大学出版社,1985年。 夏晓虹编校《〈饮冰室合集〉集外文》(上中下三册),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 《李鴻章傳》 「饮冰」一词源於《庄子‧人间世》:「今吾朝受命而夕饮冰,我其内热与?」原意就是比喻自己内心之忧虑。当年,梁启超受光绪皇帝之命,变法维新,临危受命,如何解其「内热」?唯有「饮冰」方能得解。 查「飲冰」一詞,語出《莊子‧人間世》。曰:「葉公子高將使於齊,問於仲尼曰:「王使諸梁也甚重。齊之待使者,蓋將甚敬而不急。匹夫猶未可動,而況諸侯乎!吾甚慄之。子常語諸梁也曰:『凡事若小若大,寡不道以懽成。事若不成,則必有人道之患﹔事若成,則必有陰陽之患。若成若不成而后無患者,唯有德者能之。』吾食也執粗而不臧,爨無欲清之人。今吾朝受命而夕飲冰,我其內熱與!吾未至乎事之情,而既有陰陽之患矣!事若不成,必有人道之患,是兩也。為人臣者不足以任之,子其有以語我來!」 其意是爲人臣子,受命於君,恐怕德行未足,難以成事,或事後無法全身而退,因此心焦如焚,欲飲冰以解内熱。當年梁啟超受命於光緒及康有爲,圖變法維新。後來滿清立憲失敗,梁自號「飲冰室主人」,以示「為人臣者不足以任之」之慨。 家族 祖父梁維清(1815年-1892年),號鏡泉,清末秀才。 祖母黎氏(1817年-1873年),系广西提督、武探花黎大剛之女。 父梁寶瑛(1849年-1916年),号莲涧,清末秀才,因屡试不第,在乡教书。 母赵氏(1852年-1887年),三江人。 妻子:李氏蕙仙,李朝儀之季女,因為哥哥李端棻賞識梁启超之才,許配梁為妻。生梁思顺、梁思成、梁思庄。 通房丫鬟:王氏桂荃 (王来喜),因为梁启超坚持一夫一妻制,终身未获得任何名分,也没有任何婚姻关系,梁称其“王姑娘”。生梁思永、梁思忠、梁思达、梁思懿、梁思宁、梁思礼。 梁启超共有15个子女,9個成年。他们中的许多人后来都成为杰出的人才。 长女:梁思顺(令娴,1893年4月14日-1966年),诗词研究专家,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 长子:未有名(1897年秋),出世一个月夭折。 次子:梁思成(1901年4月20日-1972年1月9日),生於日本東京,著名建筑学家,1948年3月当选为中央研究院首届院士(人文组);中国科学院院士;其妻为林徽因。 三子:梁思永(1904年11月13日-1954年4月2日),著名考古学家,1948年3月当选为中央研究院首届院士(人文组)。 四子:梁思忠(1907年8月6日-1932年),留学先后在弗吉尼亚军事学院和西点军校学习。在1932年的一·二八淞沪抗战中,驻防上海任國民革命軍十九路军炮兵上校,因腹膜炎誤醫身亡。 次女未有名,夭折。 梁思庄(1908年-1986年),三女,著名图书馆学家。曾任北京大学图书馆副馆长。 四女未有名,夭折。 梁思达(1912年12月16日-2001年),五子,长期从事经济学研究。 梁思懿(1914年12月13日-1988年),五女,从事社会活动,第六届全国政协委员。 梁思宁(1916年10月30日-2006年),六女,投奔新四军参加中国革命。 梁思均(1916年12月6日-?),六子,早喪。 梁思廣(1919年12月2日-?),七子,早喪。 梁思礼(1924年8月24日-2016年4月14日),八子,著名火箭控制系统专家,1993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梁思同(1926年9月-1927年3月),九子,出世6月夭折。 长孙女:梁再冰,梁思成女,新华社记者,驻外工作多年。 长孙:梁从诫,梁思成子,致力环保,创自然之友协会。 梁啟超弟子名录簿 清末(含旅日)時期: 范源濂、徐佛蘇、羅昌、林圭、蔡仲浩、田邦璇、李炳宸、唐才質、秦力山、李复几、李肖聃(李犹龙)、陳猶龍、石陶鈞、吴貫因、蔡鍔、蒋百里、吴禄貞、張紹曾、張孝准、黄溯初、黄远庸、戴戡、陈独秀、楊樹達、张东荪、張君励、藍公武、蔣尊簋、孫科等 民国時期: 吴其昌、徐志摩、胡適、聞一多、姚显微、黄淬伯、熊佛西、劉海粟、汪吟龍、周传儒、梁漱溟、梁实秋、姜亮夫、蔡尚思、高亨、謝国桢、冯永轩、馮国瑞 等。 故居、纪念馆与墓地 在广东新會和天津都保存有梁启超的故居并建有梁启超纪念馆。 广东新会梁启超故居 广东省江门市新会区的梁启超故居位于广东江門新会会城镇茶坑鄉,这里是梁启超的诞生地。该故居建于清朝光绪年间,为一座青砖平房,占地面积155平方米。故居于1989年被定为广东省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1年故居扩建为“梁启超纪念馆”。纪念馆由莫伯治设计,主体为一座两层中西合璧风格建筑,前部分为具有欧陆风格的白色拱型设计,后部分是岭南风格的仿古建筑,建筑面积1600平方米。故居大院中央还竖有梁启超铜像,由林敦厚父子设计。纪念馆内有梁启超生平事迹展。 天津梁启超故居 天津的梁启超故居位于原天津意租界内(今天津市河北区民族路44号),毗邻的还有位于河北路46号的梁启超书斋——“饮冰室”。这两所住宅是民国初年梁启超购买空地所建。故居建于1914年,为意式两层砖木结构楼房,建筑面积1121平方米;饮冰室建于1924年,为浅灰色两层洋楼,由意大利建筑师白罗尼欧设计,建筑面积949.50平方米。天津市政府于2003年将故居和饮冰室扩建为梁启超纪念馆。纪念馆以故居作为展室,展示梁启超生平事迹。书斋“饮冰室”做为复原陈列,再现了梁启超生前的工作、生活环境。 墓地 梁启超墓今位于北京植物园东环路东北的银杏松柏区内。墓地总面积1.8公顷,东西分为墓园和附属林地两部分。先是在1924年由梁启超选址,时正室李蕙仙病重(是年9月去世)。墓园1925年8月破土。梁启超在1929年1月19日病逝,在此与妻子合葬。墓园由梁启超之长子建筑学家梁思成设计,在1931年竣工。解放前,儿子梁思忠在此下葬。文革时,此带是军事管制区,墓园幸免被破坏。女儿梁思庄与其他家族成员也葬于此。在梁思顺和梁思成都去世后,梁启超的通房丫鬟王桂荃也被其亲生子女葬在此处。1978年2月24日梁启超还在世的子女梁思庄、梁思达、梁思懿、梁思宁、梁思礼将墓地全部无偿转交给北京植物园。 其他 香港銅鑼灣啓超道以他命名。 江門新會區啓超大道以他命名。 评价 毛泽东早年读书时期非常崇拜梁启超,并且模仿他的白话文写作。1936年,毛泽东在延安接见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时说:“我崇拜康有为和梁启超”。1958年4月8日,毛泽东在武昌與吴冷西、田家英的谈话中评价梁启超说:“梁启超一生有点像虎头蛇尾。他最辉煌的时期是办《时务报》和《清议报》的几年。那时他同康有为力主维新变法。他写的《变法通议 》在《时务报》上连载,立论锋利,条理分明,感情奔放,痛快淋漓,加上他的文章一反骈体、桐城、八股之弊,清新平易,传诵一时。他是当时最有号召力的政论家。”梁启超是在两次赴京考试落第之后,才同康有为、谭嗣同等一起搞“公车上书”的。“戊戌变法”后,流亡日本办《清议报》。其后即逐渐失去革新锋芒,成为顽固的保皇派,拥护君主立宪。那个时代的年青一代知识分子,几乎无一不受梁启超思想和文字的洗礼。毛泽东每当在《新民丛报》上看到梁启超的文章,都要反复地阅读细品。 梁启超是一位“百科全书式的人物”,对今天的中国依然有着巨大的影响。他以高尚的个人情操,渊博的学术,博爱的社会革命活动受到了国内外人士的高度评价。梁启超则自我评定:“若夫理论,则吾生平最惯与舆论挑战,且不惮以今日之我与昔日之我挑战者也。” 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则评价他是“中国精神之父”。 日本首相伊藤博文称他是“中国珍贵的灵魂”。 美国学者约瑟夫说:“从1898年的改良运动到1919年的五四运动,康有为扮演的角色是渺小的,而梁启超则成为鸦片战争以来理论界的真正领导者。1902年一 一整理国故,而不讲训话、考据、名物。他是一个史学家,特别是学术文化史专家。” 黄遵宪言:惊心动魄,一字千金,人人笔下所无,却为人人意中所有,虽铁石人亦应感动。从古至今,文字之力之大,无过于此者矣。 严复称“任公妙才,下笔不能自休,其自甲午以后,于报章文字,成绩为多,一纸风行海内,观听为之一耸。” 蔡锷评价他老师:“锷追随先生有年,觉其德行之坚洁,学术之渊博,持义之稳健,爱国之真挚,环顾海内,实惟先生一人。” 梁启超开创了中国学术的新时代。值得一提的是,中国第一个宣传马克思主义学说的人并不是李大钊,而是梁启超先生。早在1902年10月,梁启超在《新民丛报》第18号发表《进化论革命者颉德之学说》。文中说:“麦喀士(马克思),日尔曼人,社会主义之泰斗也。”。1916年8月,李大钊是在梁启超创办的《晨报》供职期间受他的影响才宣传马克思主义的,提倡共产主义。 后来,他拥护袁世凯当总统和段祺瑞执政,但反对袁世凯称帝和张勋复辟。欧战结束后出国遊欧,回国后即退出政坛,专心著作和讲学。 有人说梁启超写评论往往态度不严肃;说他讲究文章的气势,但过于铺陈排比;他好纵论中外古今,但往往似是而非,给人以轻率、粗浅之感。但他则评说自己的文章“平易畅达,时杂以俚语、韵语及外国语法,纵笔所至不检束,学者竞效之,号新文体;老辈则痛恨,诋为野狐。然其文条理明晰,笔锋常带情感,对于读者,别有一种魔力焉。”因而有时写文章,尤其是政论最忌以势吓人,强词夺理焉。那时候写文章的人好卖弄“西学”,梁也喜欢把数学、化学、物理和政治相提并论,用自然科学的术语写政论,常常闹出许多笑话。但做新闻工作既要知识广博,又要避免肤浅,这不容易做到,因而梁一边要努力学习一边系统总结才做到。梁启超创办《时务报》开始确实很辛苦,他自己写评论,又要修改别人来稿,全部编排工作和复枝工作都由他一个人承担。后来才增加到七八个人,其中三位主要助手也是广东人。” 1929年1月梁启超病逝,章太炎撰送挽联致哀。 上联: 进退上下,式跃在渊,以师长责言,匡复深心姑屈己; 下联: 恢诡谲怪,道通为一,逮枭雄僭制,共和再造赖斯人 。 上联对于逝者一生事业作出具体的评价。进退上下,指梁启超在仕途中的沉浮曲折,前半生跻身政治和后半生讲学著述。式跃在渊,式,语助词。《诗·大雅·旱麓》:“鸢飞唳天,鱼跃于渊。”谓梁启超在政治舞台上犹如鱼在深渊跃动一样,进退自如,成就不凡。以师长责言,1916年张勋复辟时,梁启超与其师康有为产生政见分歧。康与张勋辅佐溥仪复辟,梁则协助段祺瑞誓师讨逆,康因此而将其逐出师门,并致书大加抨击。匡复深心,匡复将倾之国家,使之恢复原样。亦即为了达到恢复共和制度之目的,有时宁可委屈自己。他与康有为尽管政见分歧,可对老师的态度,却始终尊敬如一。 下联言逝者虽然政治态度多变,但在反对帝制复辟斗争中做出了重大贡献。恢诡谲怪,道通为一,语出《庄子·齐物论》:“故为是举莛与楹,厉与西施,恢诡谲怪,道通为一。”原谓许多极端相反的东西,如一根小草茎与一根柱子,一个丑女和一个美女,这大小美丑本来是非常矛盾的,但从道的观点看来,又是统一的。此指梁启超在近代一些历史事件中,观点与立场多变,但变的结果是变到“共和”这一方面来了。逮,及至。枭雄僭制,凶狠专横之人以不正当手段谋取政权,此指袁世凯称帝和张勋复辟而言。这些乱世之枭雄,都曾上台表演一番。结句谓再造共和制度依赖此人。此语虽不无一定的道理,却又明显属于溢美之词。 此联对于梁启超一生的评价,总体把握分寸较好。重点在于反对袁世凯称帝的斗争中,为再造共和建立奇功;又肯定他后来在反对张勋复辟的斗争中所达具匡复汉室的决心深义。 杨杏佛的挽联是“文开白话先河,自有勋劳垂学史;政似青苗一派,终怜凭藉误英雄。” 胡适的挽联是“文字收功,神州革命;平生自许,中国新民。”; 趋之,“中国新民,平生宏许;神州革命,文字奇功。” 胡适对梁启超崇敬之至,曾讲:“使无梁氏之笔,虽有百十孙(文)、黄(兴),岂能成功如此之速耶!”。 正是因为梁启超在当时拥有着巨大的影响力,在他逝世后,天津、上海都举行了公祭,各界名流纷纷著文悼念。 陈少白也是承认的——“救国才是他的宗旨”。陈少白也挽联梁启超曰:“五族岂徒然,公论定当怜此志;万言可立待,天才端不为常师。” 蔡元培言:“保障共和,应与松坡同不朽,宣传欧化,不因南海让当仁!” 高梦旦言: 不朽在立言,独有千秋追介甫;自任以天下,何辞五就比阿衡。 夏敬观言: 赋命历艰危,才性不为平世士;阖棺论成败,功名惟在旧书堆。 杨度评曰: 事业本寻常,胜固欣然,败亦可喜;文章久零落,人皆欲杀,我独怜才。 吴宓评价说:“梁(启超)先生为中国近代政治文化史上影响最大之人物。” 丁文江的挽联:生我者父母,知我者任公;在地为河岳,在天为日星!
生平 早年生涯 王震是湖南省浏阳县马跪桥村(今马战村)人。14歲時,王震因家中貧困到長沙成為工人。1927年加入共青团,同年转入中国共产党。1929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任粤汉铁路长岳段工会纠察队中队长、湘鄂赣边区赤卫队支队长兼政委,中国工农红军湘东独立一师团政委,师政治部主任、师政委兼第八军代政委,随后与张云逸率领的红七军会合,参与领导湘赣根据地反围剿战役,配合红一方面军作战。1932年部队改编,王震担任红八军兼独立第一师政治委员,在茶陵作战时负伤。 長征 1933年,王震担任湘赣军区代司令员,参与开辟湘鄂川黔根据地;在出席中华第二次全国苏维埃代表大会上,王震因反对李德、博古的进攻方略,被派遣去苏联学习,经毛泽东挽留,继续回到湘赣地区,与任弼时继续与国军作战。1934年8月7日,王震与任弼时、萧克率部从津洞地区出发,开始西征。红六军团通过游击战术,从湖南转战广西,并在贵州印江县木黄与贺龙率领的红三军会师,并整编红二军团、红六军团,王震任红六军团政治委员。1935年,红二、六军团在陈家河与国民革命军陈耀汉部交战,王震再度负伤。同年11月,部队决定长征。1936年,在与红四方面军会合,红二、六军团和红三十二军合并组成红二方面军,王震仍任红六军团政治委员。随后部队北上,长征结束。 抗日战争时期 抗日战争时期,红六军团改编为八路军120师359旅,王震先后担任副旅长、旅长兼政委,转战晋绥、晋察冀、冀中地区,指挥或参加了三交镇战斗、收复晋西北七城之战、下薛孤村战斗、马兰庄战斗、广灵灵丘阻击战、邵家庄伏击战、齐会战斗、上下细腰涧战斗、作新庄战斗、陈庄战斗、百团大战等。其中,邵家庄㐲击战击伤日军独立第2混成旅团旅团长常冈宽治少将。在陈庄战斗中,日军独立第8混成旅团旅团长水原义重被八路军击成重伤。由于359旅战绩卓著,八路军总部和边区政府分别授予359旅"模范党军"、"百战百胜的铁军"称号。 1939年年底,率部返回陕西休整,驻扎绥德地区,兼任绥德警备司令,保卫黄河河防,并消除国民党在绥德地区的影响。1940年,359旅一部参与百团大战。1941年,率部屯垦南泥湾,舒緩當時的糧草不足問題,被中共作为自给自足的成功经验加以宣传。王震被毛泽东题词"有创造精神",被边区选为劳动英雄,第359旅被西北局誉为“发展经济的前锋”。1942年,兼任中共延安地委书记、延安军分区司令员、卫戍区司令员。 1944年10月,日军在“一号作战”中击溃国民革命军,于是王震受命率359旅主力组成“国民革命军第18集团军第1游击支队”(八路军南下支队),进军湘粤赣。1945年1月与李先念的新四军第5师会师,之后再次南下并渡江成功,抵达湖南平江、浏阳地区,改称“湖南人民抗日救国军”。1945年6月,部队继续向南挺进,到达湖南中部地区时日军投降,使得蒋介石得以调集薛岳部队围攻此路孤军。王震前进至广东南雄地区后,原计划与东江纵队汇合的方案被打破,不得北返与新四军第5师、王树声的河南军区部队会合,他兼任中原军区副司令员兼参谋长。 第二次国共内战时期 第二次国共内战时期,王震与李先念率领一部中原军区部队向陕南突围,即中原突围,部队在豫陕交界处遭遇胡宗南、刘峙的十个整装师包围,此后历经数次突围,1946年9月,359旅返回陕北,此次南下支队行程长达两万余里,被毛泽东称为“第二次长征”。随后,王震前往吕梁地区休整,担任晋绥军区第二纵队司令员兼政治委员。1946年年底,配合陈赓发动吕梁战役、汾孝战役。1947年3月,率部西渡黄河,参与保卫延安的战争。 王震此后任西北野战军第二纵队司令员兼政委,参加了延安战役和青化砭战役、羊马河战役、蟠龙战役、沙家店战役等。1947年12月,援助徐向前的运城战役。1948年,参与宜川战役、澄合战役、荔北战役、西北冬季战役。在宜川瓦子街战斗中,二纵由南向北担任主攻之一,歼灭国军刘戡部两万余人。随后的围攻洛川战役中,王震突发胃出血而未能参战。冬季攻势永丰镇战斗中,王震直接指挥二纵歼灭国军一万余人,俘虏国军76军军长李日基。 1949年,王震出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军军长兼政治委员,6月升任第一兵团司令员兼政治委员,率部参加陕中战役,攻占西安。随后参与组织指挥扶眉战役,率领第一兵团击败胡宗南部四个军部队。此后第一野战军继续向西推进,王震率第1兵团分作为西路,经通渭、天水、宝鸡、临洮,直取临夏,再经青海,击溃马家军,占领西宁、张掖,向新疆进军。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 1949年底,王震率部攻占玉门关,新疆地区国军倒戈。1950年1月,第一野战军占领全部新疆。此前,王震就任中共中央新疆分局書記、新疆省人民政府委员会委员、新疆軍區代司令員兼政委。1954年,王震后在新疆成立生產建設兵團從事開墾與屯田。此後,雖然王震離職,但这一生产建设兵团制度被沿襲下來。 1952年,由於被毛澤東批評他與時任新疆分局常委兼宣傳部長的鄧力群在新疆的民族、宗教問題政策左傾,被撤銷分局書記職務,1954年2月任中国人民解放军铁道兵司令员,4月兼政治委员。 1954年10月被任命為中國人民解放軍副總參謀長。1955年王震開始在黑龍江建立軍墾農場,主持开垦北大荒等拓荒事業。1955年被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上将军衔,並獲一級八一勳章、一級獨立自由勳章、一級解放勳章。1956年5月,任中華人民共和國農墾部部長。於“文化大革命”時期受到衝擊,但得毛澤東力保。1975年1月四屆人大會議上被任命為國務院副總理。1975年2月增补为中央军委常委。但對“文化大革命”持不同意見,並多次要求鄧小平復出。
王兵之子王京阳,其妻叶静子是叶剑英孙女、叶选宁之女。北京掌上网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 王京京是王军之女,在澳大利亚接受教育,曾任中科环保集团主席,汇鑫银通(北京)科技有限公司副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根据彭博社的报道,王京京在一个商业文件中的家庭住址是一所价值700万美元的香港公寓,部分由中信所有。 王吉湘是王京京之女、王军的孙女。根据彭博社的报道,她曾在社交网络上详细描述她的生活,从她所上的瑞士寄宿学校,到她出行的机场商务舱休息室。Clare在2012年8月24日贴出的“一日见闻”,包括一只Lady Dior的手袋,一双金钉Valentino鞋和一条Alexander McQueen项链。这些饰物价值5000美元,比一个普通北京工人的半年工资还多。彭博社的报道称,王震将军的曾孙女,Clare Wang在社交媒体上大谈她生活中种种她觉得值得炫耀的事物:晚上赶着做她在悉尼大学建筑课上的设计项目、在日本的温泉酒店度假、21岁生日的新围巾、她染成了宝蓝色的頭髮。2月份,她上传了一张和影星成龙的照片,她说这是在她的绘画展上所摄。当彭博社电话联系Clare时,她不愿意接受采访。她在电子邮件上说,她尊重她的曾祖父,而没有回答其他问题。 延伸阅读 参考文献 外部链接 王震家庭故事 Zhen 浏阳人 中国共产党党员 (1927年入党) 中华人民共和国副主席 第4届国务院副总理 第5屆国务院副总理 中共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书记 中国共产党第七届中央委员会候补委员 中国共产党第八届中央委员会委员
: X → Y具有下列性质: f是双射(单射和满射); f是连续的; 反函数f−1也是连续的(f是开映射)。 则称{X,TX}和{Y,TY}同胚,它满足以上三个性质的函数有时称为双连续。自同胚就是从一个拓扑空间到它本身的同胚。同胚形成了所有拓扑空间的类上的等价关系。所得到的等价类称为同胚类。 例子 R2内的单位圆盘D2和单位正方形是同胚的。 开区间(−1,
1)与实直线R同胚。 积空间S1 × S1与二维环面同胚。 每一个一致同构和等距同构都是同胚。 任何二维球面去掉一个点都与R2中的所有点所组成的集合(二维平面)同胚。 设为一个有单位的交换环,并设为的乘法子集。那么Spec 与同胚。 当时,不与同胚。 一个连续和双射但不是同胚的函数的例子,是把半开区间缠绕到圆上的映射。在这个情况中,逆映射虽然存在,但不是连续的。 性质 同胚是拓扑空间范畴中的同构。因此,两个同胚的复合映射也是同胚,且所有自同胚X → X形成了一个群,称为X的自同胚群,通常记为Homeo(X)。 两个同胚的空间具有相同的拓扑性质。例如,如果其中一个是紧空间,那么另外一个也是紧空间;如果其中一个是连通空间,那么另外一个也是连通空间,等等。然而,这不能推广到通过度量所定义的性质;如果两个度量空间是同胚的,那么仍然有可能其中一个是完备的,而另外一个不是。 同胚既是开映射又是闭映射,也就是说,它把开集映射到开集,把闭集映射到闭集。 每一个的自同胚都可以延伸到整个圆盘的自同胚。 注释 参见 局部同胚 微分同胚
万历四十一年(1613年)意大利耶稣会士艾儒略到中国泉州传教。 天启二年(1622年)西班牙耶稣会教士费乐德来华。 天启四年(1624年)葡萄牙耶稣会教士伏若望来华。 崇祯二年(1629年)葡萄牙耶稣会教士瞿西满来华。 崇祯十年(1637年)意大利耶稣会教士贾宜陆来华。 崇祯十六年(1643年)匈牙利耶稣会教士卫匡国来华。 清朝 清顺治十六年(1659年)南怀仁来华传教。 康熙九年(1670年西班牙耶稣会教士利安定来华。 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法国耶稣会派白晋、洪若瀚来华。 雍正五年(1727年),俄國也派東正教徒到中國傳教。 1807年,第一位新教传教士,英国伦敦会的马礼逊来华传教。 1719年-1745年,天主教 Capuchin神父定居拉萨。 Francisco Orazio della Penna. Cassian di Macerata Petrus 和Susie Rijnhart,19世纪末20世纪初加拿大传教士 1840年代鸦片战争后,中国被迫打开国门,清政府被迫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保證基督教在中國大陸的传教活动亦被列入条约,传教士在此背景下进入内地传教,大批传教士以沿海通商口岸为基地迅速扩展基督教,建立教堂。一些基督教会在中国建立医院、学校、孤儿院,开展了一些慈善活动,为中国传播了近现代文明起到積極的作用。 1843年(道光二十三年),洪秀全以基督教的名義成立拜上帝會,並於1851年成立太平天國。直至1864年,太平天國滅亡,拜上帝會也因此遭到取締。 近代 近代主要是英美与瑞典新教组织,和天主教组织来华,他们足迹几乎全中国,并创办了众多大学和医院,中小学。义和团运动期间,很多教士与华人信众被杀害。其后却又有更多人来华,其中有亦有不少冒充教士之名,從事走私,情報等工作,為清末和民國帶來不少混亂。后来中共执政,驱逐外籍教士,关闭所办机构,由政府承認的三自教會管理。直到改革开放后才放弃绝对管制,不过仍然严格限制外来教士的入境活动。 由于基督教教义强调只能拜上帝,不能崇拜偶像,因此与"祭奠祖先"等很多中国传统习俗产生了较大抵触,使得基督教之前在中国一直没有得到很好的传播和发展,直到后来来中國传教的剛恆毅(1922年-1932年)与雷鸣远天主教神父向教宗解释中国人祭祖敬孔礼并不违背教会的信仰,中国人这么地做是为了向已亡的父母和祖先表达尊敬。教宗碧岳十二世因而在1939年12月8日删除了祭祖敬孔的禁令,才解决了这一问题。(彭育申,2000) 中華民國 1912年中華民國建立,中華民國臨時約法中保障了宗教自由,加上當時很多革命人士以及支持革命的人也是新教徒(例如:孫文、宋教仁、廖德山,以至後期的蔣中正和張學良等),因而在民國初期基督新教的發展比清朝時好。 1927年南京國民政府成立,同年底蔣中正與宋美齡完婚,宋家是基督教家庭,蔣中正也為此受洗為基督徒,也成為中國史上第一位正式信奉上帝的領導人,由於國家領導人信奉的關係,基督新教在中華民國的發展變得相對寬鬆順利許多,甚至政府還給予某種程度的支援與鼓勵發展。 抗日战争时期,因为战争,男性大多参军,外国传教士被抓进集中营,为了延续教会事工,中华圣公会决定在香港按立一位女性(李添嬡女士)成为牧师,然后派往澳門赴任,成为全世界第一位被按立的女性牧师。中华圣公会的决定引起当时全世界教会的反弹,因为过去女性从来没有担任过教会内任何重要职位。在普世圣公宗其他教省要求之下,该位女牧师被逼辞去牧师职位;另一方面,中华圣公会努力斡旋,陈明当时中国形势的险峻。最后,中华圣公会的决定终于得到普世圣公宗及其他教省的认同。 中华人民共和国 相對於中華民國,由於中華人民共和國是由奉行馬列主義的共產黨實施統治,因而對教會的傳播予以控制。教會在中國大陸的發展也出現許多波折。雖然憲法當中有條款保障宗教信仰自由,實際執行過程卻值得商榷。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外国教牧人员被迫离开大陆,跟隨到中華民國政府播遷至台灣、英屬香港或回到母国。 1950年7月,中国基督教界吴耀宗等人联名发表“三自宣言”,发起了三自爱国运动,号召教会“自治、自养、自传”。 自治,指教会内部事务独立于国外宗教团体之外; 自养,指教会的经济事务独立于政府财政和国外宗教团体之外,但由政府拨付基本工资和费用,亦有教徒捐献;
崇祯十年(1637年)意大利耶稣会教士贾宜陆来华。 崇祯十六年(1643年)匈牙利耶稣会教士卫匡国来华。 清朝 清顺治十六年(1659年)南怀仁来华传教。 康熙九年(1670年西班牙耶稣会教士利安定来华。 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法国耶稣会派白晋、洪若瀚来华。 雍正五年(1727年),俄國也派東正教徒到中國傳教。 1807年,第一位新教传教士,英国伦敦会的马礼逊来华传教。 1719年-1745年,天主教 Capuchin神父定居拉萨。 Francisco Orazio della Penna. Cassian di Macerata Petrus 和Susie Rijnhart,19世纪末20世纪初加拿大传教士 1840年代鸦片战争后,中国被迫打开国门,清政府被迫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保證基督教在中國大陸的传教活动亦被列入条约,传教士在此背景下进入内地传教,大批传教士以沿海通商口岸为基地迅速扩展基督教,建立教堂。一些基督教会在中国建立医院、学校、孤儿院,开展了一些慈善活动,为中国传播了近现代文明起到積極的作用。 1843年(道光二十三年),洪秀全以基督教的名義成立拜上帝會,並於1851年成立太平天國。直至1864年,太平天國滅亡,拜上帝會也因此遭到取締。 近代 近代主要是英美与瑞典新教组织,和天主教组织来华,他们足迹几乎全中国,并创办了众多大学和医院,中小学。义和团运动期间,很多教士与华人信众被杀害。其后却又有更多人来华,其中有亦有不少冒充教士之名,從事走私,情報等工作,為清末和民國帶來不少混亂。后来中共执政,驱逐外籍教士,关闭所办机构,由政府承認的三自教會管理。直到改革开放后才放弃绝对管制,不过仍然严格限制外来教士的入境活动。 由于基督教教义强调只能拜上帝,不能崇拜偶像,因此与"祭奠祖先"等很多中国传统习俗产生了较大抵触,使得基督教之前在中国一直没有得到很好的传播和发展,直到后来来中國传教的剛恆毅(1922年-1932年)与雷鸣远天主教神父向教宗解释中国人祭祖敬孔礼并不违背教会的信仰,中国人这么地做是为了向已亡的父母和祖先表达尊敬。教宗碧岳十二世因而在1939年12月8日删除了祭祖敬孔的禁令,才解决了这一问题。(彭育申,2000) 中華民國
多边形的正弦关系 外部链接 关于K级顶点角的正弦定理及应用 关于正弦定理在四面体中的类比定理 正弦定理证明 參阅 余弦定理 正切定理 角平分線長公式 中線長公式 三角学
多边形的正弦关系 外部链接 关于K级顶点角的正弦定理及应用 关于正弦定理在四面体中的类比定理 正弦定理证明 參阅 余弦定理 正切定理 角平分線長公式 中線長公式 三角学 几何定理 角
British Association for Human Identification British Academy of Forensic Science Forensic Medicine for Medical Students - a website providing educational resources in forensic medicine Faculty of Forensic & Legal Medicine of the Royal College of Physicians Royal College of Pathologists of Australasia Forensic Oral Pathology Journal - FOPJ Punjab Academy of Forensic Medicine & Toxicology 2011 books for forensic pathology. Indian Congress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Toxicology Becoming a pathologist A career in forensic pathology - educational website on career pathways for forensic pathology in the UK and USA So, you want to be a forensic scientist? - Simon Fraser
for Human Identification British Academy of Forensic Science Forensic Medicine for Medical Students - a website providing educational resources in forensic medicine Faculty of Forensic & Legal Medicine of the Royal College of Physicians Royal College of Pathologists of Australasia Forensic Oral Pathology Journal - FOPJ Punjab Academy of Forensic Medicine & Toxicology 2011 books for forensic pathology. Indian Congress of Forensic Medicine
伊斯蘭教對中國的科技、哲學、藝術、建築和飲食等都帶來不少影響。 建築 西安大清真寺是明朝重建的,外貌近似中式建筑。 除此之外,在新疆的伊犁、喀什等地都有清真寺,它們的建築風格則和較為接近伊斯兰建筑。 元大都的建設有来自大食国的建筑师亦黑迭儿丁的參與,奠定了今天北京市的規模。 飲食 中國不少城市都有清真菜的餐店,專門售賣符合教規的食物(Halal),較為人熟悉的是兰州牛肉面、牛肉米粉、綠豆粉等由汉族餐食在食材上做了改动的菜式。 書法 中國有不少清真寺,如西安大清真寺的門柱上刻有對聯,外貌似方塊字,但其實是由阿拉伯文組成。國內現在亦有一些書法家,以中國書法的風格寫阿拉伯字,如米广江先生。 中国境内信奉伊斯兰教的回族、东乡族与撒拉族,为教导启蒙儿童学习汉语,创制了“小兒經”,以阿拉伯字母作为拼音拼写汉语。 武術 中國穆斯林有習武之俗,許多清真寺還設立習武場,有的阿訇本身就文武雙全,除了講經上課外,還自任武術教練,幫助、指導滿拉習武。有諺語説“南京到北京,查拳來自教門中”。穆斯林武術種類很多,歷史上曾經被稱為“昆侖派”或“教門拳”。 民間流行的查拳、回回十八肘、教門彈腿、湯瓶七式拳、八極拳、八門拳、心意六合拳、保定快跤、白猿通臂拳、通備拳、馬家拳、護手拳、穆斯林八卦太極拳、雙刀、大刀、阿里劍、伸縮劍、古蘭劍、燕尾劍、魚尾劍、河州棍、馬家槍、沙家槍、環子錘等,均屬穆斯林的武術。其中回回十八肘、教門彈腿、查拳等曾作為國術列入民國時期軍事訓練項目中。 除此之外,維吾爾族有一種接近中亚風格的武術。 教育 在最近二十年,中國有部份清真寺及公立學校提供伊斯蘭相關的教育,亦有一部份學生在海外的伊斯蘭大學升學。 組織 中国伊斯兰教由中国伊斯兰教协会管理,在1953年於北京成立,由十個民族的代表組成。 困境与發展 中国的伊斯兰教主要是逊尼派。比較特別的是,在中國有女性的伊瑪目。每年都有不少中國的伊斯蘭教徒前往聖城麥加朝覲,2007年大約有10,700中國伊斯蘭教徒前往麥加朝覲,與其他東亞國家或地區相比較,中國有一定數量的穆斯林。 2022年8月31日,联合国人权事务高级专员巴切莱特发布《人权高专办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权关切问题的评估》,指称中国以反击恐怖主义和极端主义为名严重侵犯新疆维吾尔族和穆斯林的人权。报告中称在新疆发现一系列人权受到不当限制的情况,并引用受害者的话证实酷刑和不人道待遇广泛存在,伊玛目阿西姆神庙等圣地被毁。 2023年5月27日,云南省玉溪市通海县纳古回族自治乡政府派人强行改建纳家营清真寺,引起当地伊斯兰教徒不满,进而与警员发生冲突。 重要人物 王岱輿,明朝的伊斯蘭學者 杜文秀,云南回变起事者 白彦虎,马化龙,任武同治陝甘回變起事者 馬德新,清朝《古蘭經》的最早翻譯者 劉智,清朝伊斯蘭學者 馬永貞,清末拳師 馬堅,民國時期古蘭經的翻譯者 馬家軍,民國時期的軍閥,包括马步芳、马鸿逵和马鸿宾等,回民 白崇禧,中華民國軍官,文學家白先勇的父親 白壽彝,歷史學家 吐赫提·土亚兹,維吾爾族歷史學家和作家
2020年10月12日,中共中央统一战线工作部发布“伊斯兰教朝觐事务管理办法”,规定除中国伊斯兰教协会以外,任何人不得组织朝觐活动。该办法于2020年12月1日起开始实施。 教徒人口 因中国伊斯兰教历史悠久,穆斯林散布全国,而主要聚居区则在中国西北的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寧夏回族自治區,以及甘肅、青海和中国西南的雲南。 據中國官方2018年發佈的資料,中國的穆斯林人口達2000多萬人,2019年官方稱達2300萬人;外媒則有估計其總數在2200萬至2300萬人之間。主要由基本全民信仰伊斯兰教的少数民族组成。 这十個民族中,回族通用汉语;维吾尔族、哈萨克族,乌孜别克族,塔塔尔族,柯尔克孜族,撒拉族使用突厥语;塔吉克族使用伊朗语;东乡族和保安族使用不同的蒙古语。 中国的其他民族中也有少数人信奉伊斯兰教,如汉族穆斯林、满族穆斯林、蒙古回回(蒙古族穆斯林、托茂人)、藏族穆斯林(卡力岗人)、白族穆斯林(白回)、傣族穆斯林(帕西傣)等。 據美國中央情報局《世界概況》統計,中國大約有1%-2%人口為伊斯蘭教徒,但亦有人認為這個統計數字可能偏低。 教派 伊斯兰教分逊尼派和什葉派两大宗派。塔吉克族信奉什叶派的伊斯玛仪派,莎车县一小部分维吾尔族信奉什叶派派的十二伊玛目派。回族,维吾尔族,哈萨克族,乌孜别克族(乌兹别克族),塔塔尔族,柯尔克孜族,撒拉族,东乡族,保安族信奉逊尼派。而中国的伊斯兰教中,旧教为格底目,後有一些新教派陸續傳入,如伊赫瓦尼,賽萊菲耶。中國的伊斯蘭教派也包含一些蘇菲派別,如虎夫耶与哲合忍耶、尕德忍耶、库布忍耶合称四大門宦。 文化 伊斯蘭教對中國的科技、哲學、藝術、建築和飲食等都帶來不少影響。 建築 西安大清真寺是明朝重建的,外貌近似中式建筑。 除此之外,在新疆的伊犁、喀什等地都有清真寺,它們的建築風格則和較為接近伊斯兰建筑。 元大都的建設有来自大食国的建筑师亦黑迭儿丁的參與,奠定了今天北京市的規模。 飲食 中國不少城市都有清真菜的餐店,專門售賣符合教規的食物(Halal),較為人熟悉的是兰州牛肉面、牛肉米粉、綠豆粉等由汉族餐食在食材上做了改动的菜式。 書法 中國有不少清真寺,如西安大清真寺的門柱上刻有對聯,外貌似方塊字,但其實是由阿拉伯文組成。國內現在亦有一些書法家,以中國書法的風格寫阿拉伯字,如米广江先生。 中国境内信奉伊斯兰教的回族、东乡族与撒拉族,为教导启蒙儿童学习汉语,创制了“小兒經”,以阿拉伯字母作为拼音拼写汉语。 武術 中國穆斯林有習武之俗,許多清真寺還設立習武場,有的阿訇本身就文武雙全,除了講經上課外,還自任武術教練,幫助、指導滿拉習武。有諺語説“南京到北京,查拳來自教門中”。穆斯林武術種類很多,歷史上曾經被稱為“昆侖派”或“教門拳”。 民間流行的查拳、回回十八肘、教門彈腿、湯瓶七式拳、八極拳、八門拳、心意六合拳、保定快跤、白猿通臂拳、通備拳、馬家拳、護手拳、穆斯林八卦太極拳、雙刀、大刀、阿里劍、伸縮劍、古蘭劍、燕尾劍、魚尾劍、河州棍、馬家槍、沙家槍、環子錘等,均屬穆斯林的武術。其中回回十八肘、教門彈腿、查拳等曾作為國術列入民國時期軍事訓練項目中。 除此之外,維吾爾族有一種接近中亚風格的武術。 教育 在最近二十年,中國有部份清真寺及公立學校提供伊斯蘭相關的教育,亦有一部份學生在海外的伊斯蘭大學升學。 組織 中国伊斯兰教由中国伊斯兰教协会管理,在1953年於北京成立,由十個民族的代表組成。 困境与發展 中国的伊斯兰教主要是逊尼派。比較特別的是,在中國有女性的伊瑪目。每年都有不少中國的伊斯蘭教徒前往聖城麥加朝覲,2007年大約有10,700中國伊斯蘭教徒前往麥加朝覲,與其他東亞國家或地區相比較,中國有一定數量的穆斯林。 2022年8月31日,联合国人权事务高级专员巴切莱特发布《人权高专办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权关切问题的评估》,指称中国以反击恐怖主义和极端主义为名严重侵犯新疆维吾尔族和穆斯林的人权。报告中称在新疆发现一系列人权受到不当限制的情况,并引用受害者的话证实酷刑和不人道待遇广泛存在,伊玛目阿西姆神庙等圣地被毁。
X稱為完全正規豪斯多夫空間、「T5空間」或「完全T4空間」,若X同時為完全正規及T1空間。完全正規豪斯多夫空間必然也是正規豪斯多夫空間。 X稱為完美正規空間,若在X內,任意兩個相區別的閉子集都是函數上完全分離的。完美正規空間必然也是完全正規空間。 X稱為完美正規豪斯多夫空間、「T6空間」或「完美T4空間」,若X同時為完美正規及T1空間。完美正規豪斯多夫空間必然也是完全正規豪斯多夫空間。 各空間之間的關係 T0空間很特別,因為它不只可以當做一個性質加在其他空間上(如完全正則空間加上T0即為吉洪諾夫空間),也可以由某個空間中刪去此一性質(如豪斯多夫空間刪去T0即為R1空間);更多資訊請見柯爾莫果洛夫商空間。當其應用在分離公理時,便會導致如下表所列的關係: 在表中,利用柯爾莫果洛夫商空間運算,右邊的空間加上T0即為左邊的空間,左邊的空間刪去T0即為右邊的空間。 除了T0的加上及刪去之外,各空間之間的關係則可由下圖指明出來: 在圖中,無T0版本的空間在斜線的左邊,T0版本的空間則在斜線的右邊。之中的字母代表的意思: P為完美(perfectly)、C為完全(completely)、N為正規(normal)、R為正則(regular)。 黑點代表該空間沒有給定名稱。 結合兩個空間的性質最後會產生的空間可由上圖得知,只要看兩點向上的分支會交會在哪一點即可。例如,若有一個空間同時為完全正規(CN)及完全豪斯多夫(CT2)空間,則查看兩點向上的分支,會發覺為「•/T5」。因為完全豪斯多夫空間為斜邊的T0端(即使完全正規空間不是),最後得到的空間便會在斜邊的T0端。亦即,完全正規完全豪斯多夫空間即為T5空間。 再看一次上圖,正規空間及R0空間結合在一起,由於會經過許多右側的分支,也意指會產生許多兩個空間所沒有的其他性質。因為正則性是之中最為人知的性質,結合正規空間及R0空間而成的空間一般稱為「正規正則空間」。基於類似的想法,正規T1空間通常稱為「正規豪斯多夫空間」。上述的慣用名稱可以延伸至其他正則空間與豪斯多夫空間之上。 参考文献 Michael C. Gemignani; Elementary Topology; ISBN 0486665224 Schechter, Eric; 1997; Handbook of Analysis and its Foundations; Publisher: Academic Press; https://web.archive.org/web/20150307061351/http://www.math.vanderbilt.edu/%7Eschectex/ccc/ 包含 Ri 公理(及其他) Stephen Willard, General Topology, Addison-Wesley, 1970. Reprinted by Dover Publications, New York, 2004. ISBN 0-486-43479-6 (Dover edition). 包含本條目除
函数完全分离 称为函数完全分离的,当且仅当存在连续函数,使得,。 对于中的点(或点和子集),称它们为拓扑可分,可分离,邻域可分离等等,当且仅当单元素集合和(或和子集)是拓扑可分,可分离,邻域可分离等等。 以上这些条件是按强度依序给出的:任何两个拓扑可区分的点也必然是相區分的,任何两个分离的点也必然是拓扑可区分的。更進一步地說,任何两个可分离的集合也必然是不相交的,任何两个领域上可分离的集合也必然是可分离的,以此类推。 上述条件更詳細的敘述(包括分离公理外的用途),请参见分离集合和拓扑不可区分性等條目。 主要定义 下面的定義都會直接使用到上面的初步定義。 大部份的分離公理都會有另一個等價的定義。下面所給出的定義會維持一致的模式,以和上一節所定義的許多分離的概念相連結。其他等價的定義則分別寫在個別的條目之中。 在下面所有的定義之中,X是一個拓撲空間,所有的函數都假設為連續的。 X稱為T0空间或「柯尔莫果洛夫空间」,若在X內,任意兩個相區別的點皆為拓撲可區分的。 X稱為R0空间或「对称空间」,若在X內,任意两个拓扑可区分的点都是可分离的。 X稱為T1空间、「可及空間」或「弗雷歇空間」,若在X內,任意兩個相區別的點都是可分離的。X為T1空間,若且唯若X同時為T0及R0空間。 X稱為R1空间或「预正则空间」,若在X內,任意两个拓扑可区分的点都是邻域上可分离的。R1空间必然也是R0空间。 X稱為T2空间或「豪斯多夫空间」,若在X內,任意兩個相區別的點都是鄰域上可分離的。X為豪斯多夫空間,若且唯若X同時為T0及R1空間。豪斯多夫空間必然也是T1空間。 X稱為T2½空間或「烏雷松空間」,若在X內,任意兩個相區別的點都是閉鄰域上可分離的。T2½空間必然也是豪斯多夫空間。 X稱為完全豪斯多夫空間或「完全T2空間」,若在X內,任意兩個相區別的點都是函數上可分離的。完全豪斯多夫空間必然也是T2½空間。 X稱為正則空間,若在X內,給定一點x及一閉集F,則若x不屬於F,x和F即為鄰域上可分離的(實際上,在一個正則空間裡,x和F也同樣會是閉鄰域上可分離的)。正則空間必然也是R1空間。 X稱為正則豪斯多夫空間或「T3空間」,若X同時為T0及正則空間。正則豪斯多夫空間必然也是T2½空間。 X稱為完全正則空間,若在X內,給定一點x及一閉集F,則若x不屬於F,x和F即為函數上可分離的。完全正則空間必然也是正則空間。 X稱為吉洪諾夫空間、「T3½空間」、「完全T3空間」或「完全正則豪斯多夫空間」,若X同時為T0及完全正則空間。吉洪諾夫空間必然同時也是正則豪斯多夫空間及完全豪斯多夫空間。 X稱為正規空間,若在X內,任意兩個相區別的閉子集都是鄰域上可分離的(實際上,在正規空間裡,任意兩個相區別的閉子集也同樣會是函數上可分離的;這稱為烏雷松引理)。 X稱為正規豪斯多夫空間或「T4空間」,若X同時為T1及正規空間。正規豪斯多夫空間必然同時也是吉洪諾夫空間及正規正則空間。 X稱為完全正規空間,若在X內,任意兩個相區別的子集都是鄰域上可分離的。完全正規空間必然也是正規空間。 X稱為完全正規豪斯多夫空間、「T5空間」或「完全T4空間」,若X同時為完全正規及T1空間。完全正規豪斯多夫空間必然也是正規豪斯多夫空間。 X稱為完美正規空間,若在X內,任意兩個相區別的閉子集都是函數上完全分離的。完美正規空間必然也是完全正規空間。 X稱為完美正規豪斯多夫空間、「T6空間」或「完美T4空間」,若X同時為完美正規及T1空間。完美正規豪斯多夫空間必然也是完全正規豪斯多夫空間。 各空間之間的關係 T0空間很特別,因為它不只可以當做一個性質加在其他空間上(如完全正則空間加上T0即為吉洪諾夫空間),也可以由某個空間中刪去此一性質(如豪斯多夫空間刪去T0即為R1空間);更多資訊請見柯爾莫果洛夫商空間。當其應用在分離公理時,便會導致如下表所列的關係: 在表中,利用柯爾莫果洛夫商空間運算,右邊的空間加上T0即為左邊的空間,左邊的空間刪去T0即為右邊的空間。 除了T0的加上及刪去之外,各空間之間的關係則可由下圖指明出來: 在圖中,無T0版本的空間在斜線的左邊,T0版本的空間則在斜線的右邊。之中的字母代表的意思: P為完美(perfectly)、C為完全(completely)、N為正規(normal)、R為正則(regular)。 黑點代表該空間沒有給定名稱。 結合兩個空間的性質最後會產生的空間可由上圖得知,只要看兩點向上的分支會交會在哪一點即可。例如,若有一個空間同時為完全正規(CN)及完全豪斯多夫(CT2)空間,則查看兩點向上的分支,會發覺為「•/T5」。因為完全豪斯多夫空間為斜邊的T0端(即使完全正規空間不是),最後得到的空間便會在斜邊的T0端。亦即,完全正規完全豪斯多夫空間即為T5空間。 再看一次上圖,正規空間及R0空間結合在一起,由於會經過許多右側的分支,也意指會產生許多兩個空間所沒有的其他性質。因為正則性是之中最為人知的性質,結合正規空間及R0空間而成的空間一般稱為「正規正則空間」。基於類似的想法,正規T1空間通常稱為「正規豪斯多夫空間」。上述的慣用名稱可以延伸至其他正則空間與豪斯多夫空間之上。 参考文献 Michael C. Gemignani; Elementary Topology; ISBN 0486665224 Schechter, Eric; 1997; Handbook of Analysis and its Foundations; Publisher:
拓扑结构,拓撲空間具有的結構,是該空間的一族子集。
網路拓撲,通信網路中,電腦、纜線、集線器以及其他設備所組成的整體配置方式。
《中华道藏》(线装版)在精装本的基础上补充了一些重要文献,重新进行了核校。全书分为60函,共计5600多卷。线装版共印行220套,将悉数在全球范围内颁赠。颁赠对象包括中国大陆、台港澳及各国著名宫观、图书馆、大学和相关研究机构。 道藏的分类 道藏中的各种典籍,按三洞四辅十二类的分类方法编排: 三洞 洞真部 洞玄部 洞神部 四辅 太玄部 太平部 太清部 正一部 十二类 本文类 神符类 玉诀类 灵图类 谱录类 戒律类 威仪类 方法类 众术类 记传类 赞颂类 章表类 道藏的内容 道藏的内容十分庞杂。其中有大批道教经典、论集、科戒、符图、法术、斋仪、赞颂、宫观山志、神仙谱录和道教人物传记等。此外还收入诸子百家著作,其中有些是道藏之外已经失传的古籍。还有不少有关中国古代科学技术的著作,如有关医药养生之书,内外丹著作,天文历法方面的著作等等。 对道藏的研究 由于道藏的内容太多,对一个人来说,通读一遍都很难做到,因此至今这部书还没有被充分研究。对道藏的研究是从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才开始的,首先是从科技史学家开始的。更有许多研究者从音乐、艺术、化学、气功、文化等角度去研究道藏中的文献。
威仪类 方法类 众术类 记传类 赞颂类 章表类 道藏的内容 道藏的内容十分庞杂。其中有大批道教经典、论集、科戒、符图、法术、斋仪、赞颂、宫观山志、神仙谱录和道教人物传记等。此外还收入诸子百家著作,其中有些是道藏之外已经失传的古籍。还有不少有关中国古代科学技术的著作,如有关医药养生之书,内外丹著作,天文历法方面的著作等等。 对道藏的研究 由于道藏的内容太多,对一个人来说,通读一遍都很难做到,因此至今这部书还没有被充分研究。对道藏的研究是从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才开始的,首先是从科技史学家开始的。更有许多研究者从音乐、艺术、化学、气功、文化等角度去研究道藏中的文献。 参见 《大藏经》 《山海經》 《道書集成》 《無求備齋老子集成》 《莊子集成》 《槐軒全書》 参考文献 研究書目 朱越利:《道藏分類解題》(北京:華夏出版社,1996)。 陳國符:《道藏源流考》(北京:中華書局,1963)。 柳存仁:〈《道藏》之性質 〉。 劉迅:〈南陽玄妙觀《道藏》源流及宛圖閱藏記略 〉。 外部链接 白雲深處人家:中華傳統道家文化資料館 道人家 - 中华道藏 Louis Komjathy:Daoist Texts
印度尼西亚于1955年4月在万隆举行了有29个国家和地区参加的万隆会议,会上发表了《》,其中包括了这五项原则的全部内容。<p> 1957年,时任中共中央主席、中国国家主席毛泽东在莫斯科宣布,“中国坚决主张一切国家实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p> 1974年,中国国务院副总理邓小平在特别联大上再次强调国家之间的政治和经济关系“都应建立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p> 1988年,中共中央军委主席邓小平提出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准则,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主张。 修改 五项原则后来在措辭上作了修改,“平等互惠”改为“平等互利”,“互相尊重领土主权”改为“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即为“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影响 在三国政府的宣传下,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国际上产生重要影响,已为世界许多国家所接受,成为处理不同社会和政治制度国家之间相互关系的基本原则之一。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还被许多国际多边条约和国际文献所确认。1970年第25届联合国大会通过的《关于各国依联合国宪章建立友好关系及合作的国际法原则宣言》和1974年第6届特别联大《关于建立新的国际经济秩序宣言》,都明确把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包括在内。 中国宣称在处理同包括社会主义国家在内的一切国家的关系中,都“一贯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并在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同许多国家建立和发展了友好合作关系”,“几十年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经受了国际风云变幻的考验,显示了强大的生命力,在促进世界和平与国际友好合作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中国不仅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倡导者,而且是其忠诚的奉行者。在这五项原则的基础上,中国与绝大多数邻国解决了历史遗留的边界问题,与世界上大多数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 参考文献 参见 万隆会议 中印战争 三和路线 输出革命 国际关系术语
1957年,时任中共中央主席、中国国家主席毛泽东在莫斯科宣布,“中国坚决主张一切国家实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p> 1974年,中国国务院副总理邓小平在特别联大上再次强调国家之间的政治和经济关系“都应建立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p> 1988年,中共中央军委主席邓小平提出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准则,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主张。 修改 五项原则后来在措辭上作了修改,“平等互惠”改为“平等互利”,“互相尊重领土主权”改为“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即为“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影响 在三国政府的宣传下,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国际上产生重要影响,已为世界许多国家所接受,成为处理不同社会和政治制度国家之间相互关系的基本原则之一。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还被许多国际多边条约和国际文献所确认。1970年第25届联合国大会通过的《关于各国依联合国宪章建立友好关系及合作的国际法原则宣言》和1974年第6届特别联大《关于建立新的国际经济秩序宣言》,都明确把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包括在内。 中国宣称在处理同包括社会主义国家在内的一切国家的关系中,都“一贯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并在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同许多国家建立和发展了友好合作关系”,“几十年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经受了国际风云变幻的考验,显示了强大的生命力,在促进世界和平与国际友好合作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中国不仅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倡导者,而且是其忠诚的奉行者。在这五项原则的基础上,中国与绝大多数邻国解决了历史遗留的边界问题,与世界上大多数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 参考文献 参见
红河三角洲、湄公河三角洲 广东地理 东南沿海诸平原 中国 華南 华南地理
變遷 珠江的入海口在秦漢之前是深入到現代的佛山一帶,而現代廣州市區到黃埔港一帶在當時則是東西向的溺谷灣,深入珠三角內部的海灣是東寬西窄。到宋代時廣州城下還稱之為「小海」,到黃埔一帶就稱之為「大海」。依據現代考察曾於沿海鹹水生活過的蠔殼層分佈情況,大致可勾勒出舊日珠三角的海岸線——由新會的禮樂、古鎮、海州、潮蓮,至廣州黃埔,東莞石門,番禺欖核、魚窩頭、東涌、黃閣一帶。 气候 珠江三角洲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暖湿多雨,气候宜人;年均降水量1600~2300毫米,汛期4-9月降水量占全年的81%~85%。冬季盛行北风、东南风,年平均风速2.0~2.6米每秒,台风一般发生在每年7-9月,每年平均1.6次。水面蒸发量1200~1400毫米,陆地蒸发量800毫米左右。多年平均日照天数240天左右。 参考文献 參見 黄河三角洲、长江三角洲 红河三角洲、湄公河三角洲 广东地理 东南沿海诸平原 中国
宿霧市 沃思堡 水原市 巴里 杭州市 柳州市 营口市
关丹 八打灵再也 芙蓉市 北干巴魯 印尼城市
获奖:《祝酒歌》获庆祝建国30周年献礼演出一等创作奖及1980年听众喜爱的广播歌曲评选第一名,并被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和亚洲文化中心选为在亚洲青少年中推荐的歌曲;《洁白的羽毛寄深情》在听众喜爱的广播歌曲评选中获奖;《吐鲁番的葡萄熟了》在1980年文化部及中国音协主办的优秀群众歌曲评选中获奖;《立功喜报寄回家》在全军第三届文艺会演中获优秀创作奖。 纪念 施光南音乐广场 参考文献 外部链接 Guang 金华人 重庆人 天津音樂學院校友 一级作曲 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
1984年,施光南加入中国共产党,1985年当选为中国音乐家协会副主席,1986年当选为中華全國青年聯合會副主席。1987年出席中國共產黨第十三次全國代表大會。 1980年10月,1987年10月和1989年10月,施光南分别在天津、武汉和广州举行了《施光南声乐作品音乐会》后,其艺术生涯到达了高峰。 1990年5月2日,施光南因脑溢血在北京去世。去世后被文化部追认为「人民音樂家」。为了纪念施光南,重慶南山公園内建有施光南广场以示纪念,此外,其家乡浙江金华建有「施光南音乐广场」。 作品 施光南参与了许多歌曲的谱曲工作,很多歌曲在面世后红极一时并被广为传唱。包括了代表作品有歌曲《在希望的田野上》、《祝酒歌》、《假如你要认识我》、《吐鲁番的葡萄熟了》、《高举起亚运会的火炬》(第十一届亚洲运动会会歌)、《打起手鼓唱起歌》、《周总理,您在哪里》、《月光下的凤尾竹》,《洁白的羽毛寄深情》。除了创作歌曲外,他还创作了多部歌剧、芭蕾舞剧、京剧等多种类型的作品,如大型歌剧《伤逝》、《屈原》,芭蕾舞剧《百蛇传》等。 获奖:《祝酒歌》获庆祝建国30周年献礼演出一等创作奖及1980年听众喜爱的广播歌曲评选第一名,并被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和亚洲文化中心选为在亚洲青少年中推荐的歌曲;《洁白的羽毛寄深情》在听众喜爱的广播歌曲评选中获奖;《吐鲁番的葡萄熟了》在1980年文化部及中国音协主办的优秀群众歌曲评选中获奖;《立功喜报寄回家》在全军第三届文艺会演中获优秀创作奖。 纪念 施光南音乐广场 参考文献 外部链接 Guang
Southern Nations)」加以泛稱。就发展经济学的角度而言,這類国家包括被称为「開發中国家」及「最低度開發國家」的那些經濟體──這是相對於「已開發國家」,例如美國、日本、德國等而言。 right|300px|thumb|圖中為根據人類發展指數HDI分色表示三種不同發展程度的國家。 綠色:第一世界國家,黃色:第二世界國家,紅色:第三世界國家,灰色:不明 冷戰後,「第三世界」主要指那些以綜合發展程度評價的較落後的國家──例如依照联合国人类发展指数排名,名次較後的国家──不論他们採取何種意识型态或具有何等的戰略重要性。 在一份世界銀行發表的「世界各區域每人平均國民生產毛額佔『第一世界』同項數字的百分比」的統計報告中,所指涉的「第三世界」包括「除了南非以外的次撒哈拉非洲地區」、「拉丁美洲」、「西亞及北非」、「南亞」、「中國及日本以外的東亞」等區域;該報告對于俄羅斯進行了特別的劃分。 此外,印度、巴西、土耳其、墨西哥、南非、泰國、馬來西亞,以及若干波斯灣產油國等,由於其較大的經濟規模,或者較突出的出口成績,在第三世界的發展競賽中顯得格外搶眼。 附註 参见 三个世界模式:第一世界、第二世界、第三世界、第四世界 第三世界主義 三个世界理论 冷戰 意识形态:資本主義、共產主義、社會主義、不結盟運動 亞非會議 七十七國集團 世界體系理論 南方國家 工業化國家
這種說法,係從冷戰背景下的意識型態區別著眼。「三個世界」的概念逐漸流行之後,一般即以「第一世界」指稱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集團,包括英國、西德、加拿大、法國及日本、等;而以「第二世界」指稱當時以蘇聯為首的共產集團國家(主要集中在東歐),如波蘭、捷克斯洛伐克、羅馬尼亞、保加利亞等。此外,幾乎所有的不结盟运动成员国都自認属於「第三世界」──即使這些國家多數帶有社會主義傾向,或對源自西方的資本主義全球化懷有疑慮;相反的,一些不結盟的已開發國家也屬於「第三世界」,例如愛爾蘭。 此外,若從國際關係現實主義的觀點出發,因这類国家數量佔世界多數,故有稱其為「主体世界(The Majority World)」的說法。 現代的國家發展綜合性指標 今日流行的「第三世界」概念,大致上即為在國際政治經濟研究的「世界體系理論」當中,被歸類為屬於「半邊陲地帶(the semi-periphery)」或「邊陲地帶(the periphery)」的那些国家。這類國家在地理上大多处於「工業化國家」的南边,因此常被以「南方国家(The Southern Nations)」加以泛稱。就发展经济学的角度而言,這類国家包括被称为「開發中国家」及「最低度開發國家」的那些經濟體──這是相對於「已開發國家」,例如美國、日本、德國等而言。 right|300px|thumb|圖中為根據人類發展指數HDI分色表示三種不同發展程度的國家。 綠色:第一世界國家,黃色:第二世界國家,紅色:第三世界國家,灰色:不明 冷戰後,「第三世界」主要指那些以綜合發展程度評價的較落後的國家──例如依照联合国人类发展指数排名,名次較後的国家──不論他们採取何種意识型态或具有何等的戰略重要性。 在一份世界銀行發表的「世界各區域每人平均國民生產毛額佔『第一世界』同項數字的百分比」的統計報告中,所指涉的「第三世界」包括「除了南非以外的次撒哈拉非洲地區」、「拉丁美洲」、「西亞及北非」、「南亞」、「中國及日本以外的東亞」等區域;該報告對于俄羅斯進行了特別的劃分。 此外,印度、巴西、土耳其、墨西哥、南非、泰國、馬來西亞,以及若干波斯灣產油國等,由於其較大的經濟規模,或者較突出的出口成績,在第三世界的發展競賽中顯得格外搶眼。
下面所列的发展中国家绝大多数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认定的发展中经济体。 在IMF2017年10月发布的《世界经济展望》中,193个经济体(其中香港、台灣、澳门、波多黎各不是IMF会员)的数据共同组成了《世界经济展望》数据库,它们被IMF分类为39个发达经济体和154个发展中经济体。目前有5个联合国会员国(安道尔、古巴、列支敦士登、摩纳哥和朝鲜)并非IMF会员国,其中的古巴和朝鲜也被普遍视为发展中国家,因此下面共列有156个发展中国家。 先進的发展中国家 、、、、 其他发展中国家 (将于2024年1月加入金磚國家) (将于2024年1月加入金磚國家) (将于2024年1月加入金磚國家) (将于2024年1月加入金磚國家) (将于2024年1月加入金磚國家) (将于2024年1月加入金磚國家) 非IMF成员 已經脫離发展中国家的經濟體 下列經濟體過去被認為屬於開發中或者没有数据,但是后来被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或其他機構認定為已開發經濟體(括号内是该经济体被认定为发达的时间)。這些經濟體包含了亞洲四小龍和數個新加入歐元區的國家及地区。 注释 参考文献 参见 已開發國家 未開發國家 第三世界 南南合作 南北对话 南北分歧 新興工業化國家
(将于2024年1月加入金磚國家) (将于2024年1月加入金磚國家) (将于2024年1月加入金磚國家) (将于2024年1月加入金磚國家) (将于2024年1月加入金磚國家) 非IMF成员 已經脫離发展中国家的經濟體 下列經濟體過去被認為屬於開發中或者没有数据,但是后来被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或其他機構認定為已開發經濟體(括号内是该经济体被认定为发达的时间)。這些經濟體包含了亞洲四小龍和數個新加入歐元區的國家及地区。 注释 参考文献 参见 已開發國家 未開發國家 第三世界 南南合作 南北对话
Atta Annan),加納外交家,聯合國第七任秘書長 安南 (政协委员),中国全国政协委员、贵州省织金县副县长 东姑安南(Tengku Adnan
(苏格兰)(),英国苏格兰的一条河流 安南河 (马来西亚)(),马来西亚雪兰莪州和霹雳州的边界河流 沙白安南县,马来西亚雪兰莪州的一个县。 人物 科菲·安南(Kofi Atta Annan),加納外交家,聯合國第七任秘書長
屈伯川(),原名屈伯传,男,四川泸州人,中国学者、教育家,延安自然科学院创始人之一,大连理工大学主要创始人。曾两度担任大连工学院院长(1949年2月-1966年8月)、(1979年3月-1981年9月)。 生平 求学生涯 1928年春考入金陵大学预科,同年暑期考入国立中央大学理学院化学系。在校期间积极参加抗日爱国学生运动,反对国民党“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1932年遭到国民党当局迫害,被迫离校后先后在四川泸县中学、广州桂林第三高级中学任教。1934年赴德国留学,在柏林参加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秘密外围组织“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1937年获德国德累斯顿工业大学化学工程博士学位。 延安工作 1937年7月七七事变抗日战争爆发,他加速完成博士论文,获得学位后毅然回国,寻找报国机会。此时面对上海战事的失利,11月20日,国民党国民政府发表了迁都重庆的宣言。屈伯川首先回到当时的中国政府首都重庆,成为重庆“中华自然科学社”的负责人之一。因为参加抗日爱国学生运动的历史,被国民党政府列入黑名单,不被任用。1939年10月,经周恩来和时任中共四川省委书记吴玉章介绍,以陕甘宁边区政府主席林伯渠秘书的身份,跟随林伯渠、吴玉章到达延安,是延安革命根据地第一位在国外获自然科学博士学位归来的高级知识分子(近年称这种人才为海归,从某种意义上说,屈伯川博士可以说是共产党中国的海归第一人),先后在中央财政经济部、新华化学工业合作社任职。1940年1月。参加了陕甘宁边区自然科学研究会的筹备工作,任驻会干事负责人,并直接向毛泽东汇报这个会的筹备情况,请他参加成立大会,并请毛泽东做演讲。后参与筹建延安自然科学院,任教育处长。1940年1月任延安新华化学工业合作社主任(即新华化学厂厂长)。1940年9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42年初任陕甘宁边区政府建设厅工业局任副局长。1945年9月任晋察冀军事工业部工业试验所所长。1947年1月到大连担任“关东工业专门学校”校长。1948年11月屈伯川带领20多名毕业生接管了“南满铁路株式会社中央试验所”,经过初步整顿、充实,很快就在丙酮与丁醇等10多个研究项目上作出了成果,为日后成立的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奠定了基础。1949年3月屈伯川担任工学院院长兼任化学科学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前身)所长。 大连理工 1948年9月参加大连大学的筹建工作,任工学院院长兼科学研究所所长。1950年7月工学院独立为大连工学院(1988年更名为大连理工大学),任院长兼党组书记。早在建校之初,屈伯川就提出“逐步开展科学研究工作是关系我校发展的重要因素”;“开展科学研究不仅能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服务”,“也是提高师资水平和教学质量的根本大计。”正是在他的积极领导和精心组织下,大连理工大学在上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就以成功设计了中国“三大港口”而闻名全国。陆续承担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第一个现代化军港、第一个现代化渔港、第一个现代化油港的设计任务,并为国家引进大型化肥生产线作出了重要贡献。1956年,当选为中共八大代表。此次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在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后首次举行的全国代表大会。1960年建校11年时就使大工成为中国首批教育部直属全国重点大学。 1957年5月,在“反右”前夕,他总结思想改造和肃反运动中“左”的教训后,在动员干部教师帮助党整风的座谈会上动情地说:“不要再伤害知识分子的感情了。”由于这个和其他原因,在反右运动中,他被视为犯了“严重政治错误”而受到批判和处分,在文化大革命中,被再次冲击。1979年才得到彻底改正。 1979年3月再度出任大连工学院院长。1979年学校建校30周年时,屈伯川在总结办学经验时说,“我们的教育与资本主义国家不同。我们培养的人,不但要有较高的科学水平,还要有较高的社会主义觉悟和健康的身体。社会主义科学技术人才的特点,就是要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对于这一点,如果有所忽视,我们就要犯大错误。” 面向全国 根据1979年初邓小平访美时,与美国总统卡特达成的协议,1980年,中美两国签署了科技合作协定,准备在中国创办一个科技管理培训中心,国家经委、科委和教育部的有关负责人正在为找不到合适的地点而为难,屈伯川得知这一信息后,当机立断,连夜赶往北京,力争把这个中心办到大连去。1980年8月18日,“中国工业科技管理大连培训中心” 在大连理工大学正式开学,是中国第一个与国外合办的国家级管理人才培训基地,也是中国改革开放以后学习和引进国外先进管理思想、理论和经验的第一个窗口。1981年9月起任大连工学院名誉院长(大连理工大学名誉校长)。并帮助大连市筹建大连大学。 发表了《高校要加快培养高级专门人才》等学术论文数十篇。 1983年5月,联合南京大学名誉校长匡亚明、天津大学名誉校长李曙森,浙江大学名誉校长刘丹上书中共中央书记处,提出"关于将50所左右高等学校列为国家重大建设项目的建议",主要内容是建议国家拿出50个亿,重点资助50所高校,使这些学校到90年代,在仪器设备上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这一建议受到邓小平及其他中央领导的高度重视,后来逐渐形成共识, 1989年,获国家教委“老有所为精英奖”。1993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在《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明确提出了面向21世纪重点建设100所左右的高等学校和一批重点学科的“211工程”。1998年,中央又提出了“建设若干所世界一流大学和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的“985工程”。 屈伯川等四位共和国老一辈教育家的上述建议,在高教界被尊称为 “835建言”。它同王大珩等四位共和国老一辈科学家提出的,得到邓小平支持的“863计划”一样,被传为发生在上世纪80年代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知识分子上书建言、形成高层决策的佳话。 历史影响和评价 屈伯川博士从事高等教育工作半个多世纪,为大连理工大学这所中国共产党亲手创办的第一所正规大学的创建、发展和壮大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他在长期的高等教育实践中,准确把握教育规律,锐意改革创新,形成了一套全面系统、切合中国实际、颇具中国特色的教育思想体系,已成为中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宝贵财富。1997年1月,《屈伯川教育文集》由他在延安时代的学生,时任国务院总理的李鹏题写书名,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 屈伯川博士在1997年2月逝世后,他的家属遵照他的遗嘱,将他的内脏器官捐给大连医科大学(原大连大学医学院,大连医学院)“供教学科研使用”,骨灰“送给大连理工大学,同绿化用肥料混合,撒在学校绿化园地”(今屈老铜像身后的水杉林里)。
陕甘宁边区自然科学研究会 屈伯川 刘道玉:中国应当怎样遴选大学校长 屈伯川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第一任所长 屈伯川 国立中央大学校友 屈伯川 大连百科人物 教育篇 屈伯川 敬献屈老铜像作永久纪念之记事 屈伯川 四川泸州籍政要简历 屈伯川 Dr. Jordan J. Baruch, President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Engineering (NAE), United States Bo伯 泸州人
and the Other Altaic Languages. Chicago: 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1971. Poppe, N. N. Vergleichende Grammatik der Altaischen Sprachen [A Comparative Grammar of the Altaic Languages]. Wiesbaden: Otto Harrassowitz, 1960. Tsintsius, V. I. Sravnitel'naya Fonetika Tunguso-Man'chzhurskikh Yazïkov [Comparative Phonetics of the Manchu-Tungus Languages]. Leningrad, 1949. Stefan Georg. "Unreclassifying Tungusic", in: C. Näher (ed.): Proceedings of the First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Manchu-Tungus Studies (Bonn, August 28 – September 1, 2000), Volume 2: Trends in Tungusic and Siberian Linguistics, Wiesbaden: Harrassowitz, 45-57 延伸閱讀 外部連結 Monumenta Altaica —Altaic Linguistics. Grammars,
Sino-Jurchen Vocabulary of the Bureau of Interpreters. Indiana University Uralic and Altaic Series, Volume 153. Bloomington, Indiana: Indiana University Research Institute for Inner Asian Studies, 1989. ISBN 0933070233. Lewis, M. Paul (ed.). "Altaic" in Ethnologue: Languages of the World, Sixteenth edition. Dallas, Tex.: SIL International, 2009. ISBN 978-1-55671-216-6. Miller, Roy Andrew. Japanese and the Other Altaic Languages. Chicago: 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1971. Poppe, N. N. Vergleichende Grammatik der Altaischen Sprachen [A Comparative Grammar of the Altaic Languages]. Wiesbaden: Otto Harrassowitz, 1960. Tsintsius, V. I. Sravnitel'naya Fonetika Tunguso-Man'chzhurskikh Yazïkov [Comparative Phonetics of the Manchu-Tungus Languages]. Leningrad, 1949. Stefan Georg. "Unreclassifying Tungusic",
同化前 | ! 同化後 | |- | VaCVbCVbC | → | VaCVaCVaC | (Va = 元音類型A,Vb = 元音類型B,C = 輔音) |} 如上圖所見,Va (元音類型A)導致後面的 Vb (元音類型B)被同化成相同類型的元音,因此變得「和諧」。 語言 有元音和諧律的語言相當多,在非洲、歐洲、亞洲、大洋洲、美洲的各大語系或孤立語言中都能找到,包括: 尼日-剛果語系 霍菲語 紹納語 契維語 伊博語 馬里拉語 塞索托語 北索托語 茨瓦納語 林格拉語 卡拉嘎迪語 烏爾霍博語 尼羅-撒哈拉語系 尼羅語支 亞非語系 乍得語族 索馬里語 新阿拉姆語 伊拉克阿拉伯語 巴勒斯坦阿拉伯語 印歐語系 阿薩姆語 孟加拉語 加利西亞語 華倫西亞語 加泰羅尼亞語 莫夕亞西班牙語 東安達盧西亞西班牙語 阿斯圖里亞斯-萊昂語支 低地蘇格蘭語布坎方言 幾種瑞士意大利語方言 烏拉爾語系 馬里語 曼西語 漢特語 馬扎爾語 芬蘭語支(除了立窩尼亞語和標準愛沙尼亞語外) 埃尔齐亚语 恩加納桑語 北高加索語系 巴斯達語 突厥語系 突厥语系词汇自从突厥文时期就可按元辅音和谐可分两类,用今天的语言说:今阴性和谐(;)的配前元音及牙辅音,今阳性和谐(;)的配后元音及小舌辅音。 達羅毗荼語系 泰盧固語 蒙古語系 滿-通古斯語系 楚科奇-堪察加语系 漢藏語系 藏語 北羌語 南島語系 杜順語 澳大利亞原住民語言 金古魯語 瓦爾皮利語 阿爾吉克語系 尤洛克語 一些未分類的美洲原住民語言 庫桑語 約庫特語 烏提亞語 塔克爾瑪語 內茲珀斯語 例子 尼日-剛果語系 契維語 契維語有兩套元音和諧存在,分別如下: 在高度非中央的「緊」元音、和前方的「鬆」元音會變成「緊」元音,每個「緊」元音和「鬆」元音之間的對照關係如下: 另外在「鬆」元音/e/、/a/和/o/的後方,「緊」元音/e̘/和/o̘/會分別變成高的「鬆」元音/i/和/u/,但上述的前一條規則優先使用。 烏拉爾語系 芬兰-乌戈尔语族中的两种主要语言,芬兰语和匈牙利语的元音和諧是根据元音的发音部位的前后来进行的。换句话说,词缀中的元音一定要与词根中的起支配作用的元音在发音部位上保持一致。下面具体看一下芬兰语和匈牙利语中的情况。 芬兰语 芬兰语中的词缀至多有两种形式,即或包含前元音或包含后元音。例如:-ssa/-ssä,
蒙古語 楚科奇-堪察加语系 楚科奇语 任何詞語只要加上一個中性元音/ə/,即可和任何母音共存中;另外該注意的是,雖然/e/同時出現在陰性元音和陽性元音處,但/e/並非中性元音,因為它是會隨著不同的狀況而改變的。 韓語 韓語的元音可以分為陽性、陰性及中性三類。在15世紀以前的韓語(例如:訓民正音)是嚴格遵守元音和谐律的。到了朝鮮後期,就變成了以ㅡ為首的各種元音,元音和諧就此破壞掉了。 在現代韓語裡,除了擬聲詞、強調詞及謂語的語幹還遵守元音和諧定律以外,在其他情況已沒有那麼嚴格遵從。另外,在複元音的構成方面,過往的元音和諧法則依然遵守。 由於過往韓語曾出現嚴格的元音和諧現象,有學者因此而主張韓語是「阿爾泰語系」一員,然而元音和諧全世界都有,而且其他被歸類為「阿爾泰語系」的語言皆無元音o, u對立現象,即使如滿語此類元音和諧萎縮的語言皆無此現象,故此說之立足點非常不足。 參看 介音和諧說 元音鬆緊對立 輔音和諧律() 詞內元音音變(Metaphony) 日耳曼元音音變(Germanic umlaut) 元音音變(umlaut/I-mutation/I-突變) 參考文獻 Jacobson, Leon Carl. (1978). DhoLuo vowel harmony: A phonetic investigation. Los Angeles: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Krämer, Martin. (2003). Vowel harmony and correspondence theory. Berlin: Mouton de Gruyter. Li, Bing. (1996). Tungusic vowel harmony: Description and analysis. The Hague: Holland Academic Graphics. Shahin, Kimary N. (2002). Postvelar harmony. Amsterdam: John Benjamins Pub. Smith, Norval; & van der Hulst, Harry (Eds.). (1988). Features, segmental structure and harmony processes (Pts. 1 & 2). Dordrecht: Foris. ISBN 90-6765-399-3 (pt. 1), ISBN 90-6765-430-2 (pt. 2 ) . Vago, Robert M. (Ed.). (1980). Issues in vowel harmony: Proceedings of the CUNY Linguistic Conference on Vowel Harmony, 14 May 1977. Amsterdam: J. Benjamins. Vago, Robert M. (1994). Vowel harmony.
人口 新南威爾斯總人口約689萬(2007年6月估計數字)。2007年人口增長約1.1%,低於全國平均1.5%。全州人口有62.9%居住在雪梨。 新南威爾斯有約70%的人生於澳洲。最常見的海外出生地是英國、紐西蘭和中國。75%的家庭只使用英語。最常見的外語是漢語、阿拉伯語和義大利語。 教育 新南威爾斯有完善的初、中、高等教育體系。小學一般分七年,从幼儿園到六年級。中學分初中和高中,初中四年、高中兩年。初中和高中畢業時學生可以參加全州統一的中考和高考。高等教育機構包括大學、成人教育學院,和一些專業學院。 新州的小學和中學可以按照管理機構分為三類。第一類是公立學校,由政府設立。其中一批被稱為“精英學校”(selective schools),入讀的學生必須經過考試,學生住址不限。其他的普通官校則不需考試,按住址就近入學。著名的精英官校包括近年名列前茅的,和老牌的堡壘街中學,雪梨男、女中,和北雪梨男、女中。第二類中小學是私立學校。此類學校一般由民營機構設立,包括由除了天主教會以外的宗教機構設立的學校。傳統名門私校包括、國王學校、聖公會文法學校。第三類是天主教學校,是由天主教會設立並運營的教育機構。不同於其他私校,天主教學校招生面廣泛,也不收取昂貴的學費。 新州擁有11所大學的主校區,另有主校區位於其他州的兩所大學的分校區。澳洲的第一所大學——雪梨大學和新南威爾士大學皆歸皇家所有,但由代表州和聯邦政府以及社會人士的校董會管理。前任新州州督還曾兼任雪梨大學第17任校監。雪梨其他的主要學府包括麥覺理大學、雪梨科技大學、西雪梨大學和澳洲天主教大學。主校區設於雪梨以外的大學則有卧龍崗大學、紐卡索大學和查爾斯史都華大學。 地理 新南威爾斯位於澳洲大陸的東南部,處於南半球的溫帶。新州東臨太平洋,沿海有大分水嶺。大分水嶺以東稱爲東部,面積狹窄但土地富饒。東部沿海地區又分爲北海岸、中海岸和南海岸。最大的三個主要城市都在東部沿海地區,中海岸和南海岸之間,分別為雪梨、紐卡素、臥龍崗。 東部地區以西是大分水嶺山區,包括世界自然遺產藍山山區,南部高原,和澳洲唯一積雪的山脈大雪山。山區以西則是干熱的中部平原和西部的沙漠和半沙漠。澳洲最大的河流體系,墨累河與達令河流經新州的西部和南部。 主要城市 雪梨(Sydney),新州首府,位于新州東海岸的中南段,人口434萬。創建於1788年,是澳洲第一座和最大的城市,是全國經濟、文化和政治中心之一。 紐卡素(Newcastle),新州第二大城,位於雪梨以北,人口52.3萬。紐卡索位于亨特河的出海口,和周邊地區統稱為“獵人谷”(Hunter Valley;以州督亨特命名,亨特直譯是“獵人”)。 臥龍崗(Wollongong,或譯伍倫貢),新州第三大城市,位于雪梨以南,人口28萬,是傳統的工業,礦業和漁業中心。南半球最大的佛寺,南天寺,位於卧龍崗近郊。 中海岸(Central Coast)位于雪梨北部,人口30萬,包括一系列毗鄰的城鎮。 黃金海岸-堤維德岬(昆士蘭/新南威爾斯州)58.3萬人 坎培拉-昆比恩(澳洲首都特區/新南威爾斯州)38.8萬人 奧尔伯里-沃東加(新南威爾斯/維多利亞州)10.1萬人 諾拉-博馬德利(Nowra/Bomaderry)3.2萬人 沃加沃加(Wagga Wagga)5.6萬人 地方政府自治体 都会区 經濟 新州傳統上是澳洲的農業和工業大州。農產品主要有:小麥、燕麥、稻米、棉花、香蕉、甜瓜、油桃、柑桔、桃、李、梅、梨、葡萄等,其中小麥占全國總產量的1/2。1970年以来,鋼鐵和造船等傳統重工業逐漸式微,被信息和金融等新興服務產業取代。 新州有豐富的煤礦资源,煤和相關產品是新州第一大出口項目,年出口總額達500億澳元。近年来,旅遊業日趨重要,年總額約230億,雇佣了全州8%的勞動力。 2015-16年新州生產總值5,313億澳元,人均約6.9萬澳元。 體育 新州最熱門的團隊體育包括英式橄欖球、板球和足球。在沿海地區,衝浪、游泳和風帆比較常見。西部城市巴瑟斯特以車賽著稱。2000年夏季奧運會在雪梨舉辦。著名的體育場館包括奧運體育場,奧運游泳館,和雪梨板球場。
新州最熱門的團隊體育包括英式橄欖球、板球和足球。在沿海地區,衝浪、游泳和風帆比較常見。西部城市巴瑟斯特以車賽著稱。2000年夏季奧運會在雪梨舉辦。著名的體育場館包括奧運體育場,奧運游泳館,和雪梨板球場。 藝術 新州最大的樂團是雪梨交響樂團,現任指揮為大衛·羅伯森。澳洲最大的歌劇團,,也把總部設在悉尼。新州主要的美術館包括新南威爾斯美術館和當代藝術博物館。主要的博物館包括澳洲博物館,雪梨博物館和動力博物館。 新州最著名的藝術設施是雪梨歌劇院。 旅遊 藍山() 悉尼禁苑() 雪梨岩石區() 雪梨歌劇院() 紐卡素() 巴拉马打 (新南威尔士)() 布罗肯希尔 () 阿米代尔(Armidale) 参考文献 外部連結 新南威爾士州政府網頁 地圖 新南威爾士州及簡介 中文版 Google 地圖
史卓菲議會現在主要是居民區,轄區東部有重要鐵路客運樞紐站史卓菲站,有許多公立和私立名校在轄區内,因此是内西區的教育中心區。 市轄區 史卓菲議會下轄: 菲明頓(Flemington)亦稱西康寶樹(Homebush West) 康寳樹(Homebush) 史卓菲(Strathfield)(部分屬寳活自治市及加拿大灣市) 南史卓菲(Strathfield South) 貝菲爾(Belfield)(小部,大部分屬坎特伯雷-賓士鎮) 綠田(Greenacre)(小部,大部分屬坎特伯雷-賓士鎮) 历史 史卓菲市所在地原為澳大利亞土著旺格(Wangal)部落居住地,此部落的領地稱爲“旺(Wanne)”,“格”(-gal)即部落。1793年起,有自由身份(非流放犯)的欧洲人獲-{准}-於包括此區的協和平原(Concord Plains)开辟农场,因此受美稱為“自由平原”(Liberty Plains)。 1855年雪梨至巴拉馬打鐵路東段竣工,在康寳樹(Homebush)的跑馬場附近設立車站,此地開始開發住宅區。由於地處平原,草木茂盛而交通便捷,康寳樹和相鄰的萊德麥(Redmyre)迅速成爲殖民地精英建造郊外別墅的理想位置。1885年6月2日設市,合并當時的三個鎮:東北部的萊德麥(Redmire)、西北部的康寳樹(Homebush)和南部的朱伊鎮(Druitt Town),由於康寳樹和朱伊鎮居民擔心被較大的萊德麥籠罩,因此選了新市名“史卓菲”。此名稱來自當地一座莊園“Strathfield Saye”,而莊園則由威靈頓公爵的同名莊園得名。次年,萊德麥區和萊德麥火車站改名“史卓菲”。1892年,相鄰的菲明頓(Flemington)區劃入史卓菲轄區。此後,史卓菲議會在相當長一段時期内北面以大西公路巴拉馬打路(Parramatta Road)為界,南邊以休姆公路利物浦路(Liverpool
West) 康寳樹(Homebush) 史卓菲(Strathfield)(部分屬寳活自治市及加拿大灣市) 南史卓菲(Strathfield South) 貝菲爾(Belfield)(小部,大部分屬坎特伯雷-賓士鎮) 綠田(Greenacre)(小部,大部分屬坎特伯雷-賓士鎮) 历史 史卓菲市所在地原為澳大利亞土著旺格(Wangal)部落居住地,此部落的領地稱爲“旺(Wanne)”,“格”(-gal)即部落。1793年起,有自由身份(非流放犯)的欧洲人獲-{准}-於包括此區的協和平原(Concord Plains)开辟农场,因此受美稱為“自由平原”(Liberty Plains)。
武汉大学教授 國立中央大學教席學者 南京大學教席學者 國立中山大學教授 华东理工大学校长 江苏科学家 中国教育家 中国化学家 中國化學會理監事 (中華民國)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治人物 中国民主同盟中央委员会委员 中国共产党党员
1926年回国,先后在光华大学、中山大学、中央大学等校任教授。1932年起担任武汉大学化学系教授,曾任中央大学化学系主任、理学院院长。1945年,撰写中国第一本物理化学教材《理论化学实验》。1949年(一说1951年),加入中国民主同盟,曾担任民盟中央委员。中央大学改名南京大学后,任南京大学理学院院长、教务长。1952年,以南京大学工学院为基础创建南京工学院,任筹备委员会主任委员,兼任江苏省人民政府委员。1952年10月,中央人民政府任命其担任中国第一所高等化工院校华东化工学院院长,兼任上海市人民政府委员。1956年,张江树加入中国共产党。 张江树在“文化大革命”期间受到严重迫害。1978年复任上海化工学院院长。1981年自华东化工学院退休,担任名誉院长。1989年10月在上海逝世。 社会兼职 曾长期担任全国高等工科院校化学教材编审委员会主任和《辞海》化学分科主编。 参考文献 外部链接 华东理工大学网站对张江树的介绍 Jiang 苏州人 理 东南大学校长 武汉大学教授 國立中央大學教席學者
是半径 以内包含的总质量 相關條目 太陽星雲 太陽黑子 乔瓦尼·卡西尼 卡靈頓自轉 太陽自轉 恆星自轉 延伸阅读 Annu. Rev. Astron. Astrophys. 2003. 41:599-643 "The Internal Rotation of the Sun" David F. Gray, Stellar Photospheres; The Observations and Analysis of: Third Edition, chapter 8,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外部链接 http://www.astro.physik.uni-goettingen.de/~areiners/DiffRot/interactive.htm A simulation of the effects of differential
on stellar absorption-line profiles by Ansgar Reiners A. Reiners & J. H. M. M. Schmitt: On the feasibility of the detection of differential rotation in stellar absorption profiles, Astronomy & Astrophysics 384, 155-162
度過了2002年到2011年的政治危機後,依靠貿易和可可巨大生產量成為了非洲成長最快的經濟發展新星之一,但軍隊卻是由過去內戰的叛軍和政府士兵組成,由於歷經多年衝突,軍隊也未完全整合改革,內部時常有分裂的聲音。2017年1月起因為士兵不滿薪資待遇等問題,叛亂從第二大城市布瓦凱(Bouake)一直蔓延到首都阿必尚(Abidjan),三座大城市出現軍事叛亂,但不久後國防部長東瓦伊(Alain-Richard Donwahi)及隨行的幾名人質被放出。軍隊表示並非要政變,只是被迫與政府談判薪資問題。 地理 科特迪瓦位於非洲西部海岸,南向幾內亞灣,西接利比里亞及幾內亞,北鄰馬里和布吉納法索,東靠加納。面积322463平方公里,海岸线长550公里。境内地势由西北略向东南倾斜,总体起伏不大,西北部为海拔500~1000米的芒达山和丘里山地,北部为海拔200~500米的低高原,东南部为海拔50米以下的沿海潟湖平原。最高峰为位於科特迪瓦与几内亚边境的宁巴山,海拔1752米。主要河流呈南北走向,有邦达马河(950公里)、科莫埃河(900公里)、萨桑德拉河(650公里)和卡瓦利河(600公里),河流总流长3100多公里,总流域面积232,700平方公里。属热带气候。北纬7°以南为热带雨林气候,北纬7°以北为热带草原气候。2~4月气温最高,平均为24~32℃;8月气温最低,平均为22~28℃。 地形 一般說來,全國地勢由南向北逐漸加高,中部有少數海拔914到1524公尺的山峰,高原表面由砂礫所構成。 地理區 這個國家的地形,自南部海岸穿越全國直到北方邊境,可以明顯地區分為鹹水湖、森林和草原等三個地區。 鹹水湖區 鹹水湖區從弗烈斯哥到迦納邊界,長約297公里;這一個地區由一條狹長的沙洲將它和大西洋隔開,沿著海岸到賴比瑞亞之間,多數是高聳的岩岸。鹹水湖區呈赤道性氣候,氣溫經常在攝氏24.4到28.3度(華氏76度到83度)之間,濕度也在77%到85%左右。在每年140天的濕季中,降雨量高達3250公釐。 森林區 森林地區位於鹹水湖區之後,一般樹木平均高度達24公尺,樹冠互相銜接,形成濃厚的綠蓋。有的大森林高度超過45公尺,還有許多矮小的樹群生長在大森林的樹蔭間。這個地區是亞赤道氣候,濕度較低,約為71%,溫度變化無常,通常在攝氏13.9到39.4度(華氏57度到103度)之間,年雨量約990公釐到2490公釐。 草原區 草原區靠近北部邊境,是一處植物滋長的大草原。這個地區屬熱帶氣候,並分成十分明顯的乾濕兩季,由東北方撒哈拉沙漠吹來乾燥多塵的亞爾瑪丹風,使此區域自每年十二月起到第二年的二月止成為乾冷季節,每年三月到十一月是濕熱季節。 氣候 象牙海岸雨季的情形是特別,沒有連下十天、八天的雷雨,也沒有綿綿不斷的毛毛雨,經常是每隔一兩天下一場傾盆大雨,下一兩個小時後又雨過天晴,涼風習習。 水系 象牙海岸境內主要河流有柯摩河、邦達馬河、沙桑特拉河和加瓦拉河等,都向南流;所有河流雖然只能夠通航六十多公里,但是對於漂運木材已相當便利。 經濟 科特迪瓦在1960年獨立後,與法國仍保持緊密的聯繫。多樣化農產品的出口和鼓勵外資進入的政策使科特迪瓦成為熱帶非洲其中一個最繁榮的國家,但是,近年來科特迪瓦正面對全球農產品價格下降,使該國的主要農產品可可和咖啡的出口面臨較大的競爭;加上當地嚴重的貪污情況,農民和出口商的生活變得困難。 科特迪瓦同时也是非洲工商业法规一体化组织的成员国之一。 人口及語言 人口约2195万(2012年)。全国有69个民族,主要分4大族系:阿肯族系(约占42%)、曼迪族系(约占27%)、克鲁族系(约占15%)和沃尔特族系(约占16%)。 約65種語言在當地被使用,其中穆斯林使用的迪乌拉語(Dyula)較常見,迪乌拉語同時也是貿易語言。科特迪瓦的官方語言是作為共通語(尤其在阿比讓)的法語,在學校里被普遍使用。科特迪瓦是其中一個經濟發展最成功的西非國家。现在科特迪瓦大約20%的人口是來自鄰國利比里亞、布基纳法索和幾內亞的勞工,其中大部分为穆斯林,且有增长之势;而科特迪瓦仍占多数的當地原住居民則大部分信奉羅馬天主教或基督新教,少数信奉原始宗教。因此科特迪瓦本土居民与来自邻国的穆斯林劳工之间時有摩擦。此外,科特迪瓦还有4%的人口不是非洲黑人,他们大多是来自西欧的公民,還有來自北美以及黎巴嫩的基督徒。 交通 象牙海岸境內交通相當發達,航空交通很是方便,國內有阿必尚、雅穆索戈、曼鎮、達勞亞、加尼奧阿、丁博克羅、薩桑德拉和布瓦凱等8個主要機場,另外還有20個小機場,有國際航線班機直接和巴黎連絡,和非洲各鄰國及歐美各大城市間,也有班機往返;國內航線也忙碌。在海上運輸方面,國內的重要港口有阿必尚、薩桑德拉、塔布達和柏勒貝等港,可與世界各地的大港口通航。 在陸上交通方面,國內公路四通八達,公路全長80000公里,其中6500公里有鋪路面,另有20000公里狀態不佳的公路,還有150000公里的道路不易通行,全國共有各型汽車約三十多萬輛。由於國內大部份都是丘陵地帶,因此公路的路面也起起伏伏,經常上坡下坡,公路兩旁交通標誌齊全,行車舒適。但是在碎石上路上,晴天塵土飛揚,雨天泥濘不堪。國內只有一條單線鐵路,自首都阿必尚向北經由波亞克通往布基纳法索。這條鐵路全長1282公里,其中在象牙海岸境內長660公里。但鐵路服務和設備都沒有達到國際水準,每天班次稀少。 國際貿易 出口貿易 象牙海岸2009年輸出總值約為87.49億美元;主要輸出品有可可、咖啡、棕櫚油、棉花、橡膠、鳳梨、香蕉、木材、紙漿、象牙、礦產和手工藝品等,主要出口貿易國為德國、美國、荷蘭、尼日利亚、法國、意大利及布基纳法索。
森林區 森林地區位於鹹水湖區之後,一般樹木平均高度達24公尺,樹冠互相銜接,形成濃厚的綠蓋。有的大森林高度超過45公尺,還有許多矮小的樹群生長在大森林的樹蔭間。這個地區是亞赤道氣候,濕度較低,約為71%,溫度變化無常,通常在攝氏13.9到39.4度(華氏57度到103度)之間,年雨量約990公釐到2490公釐。 草原區 草原區靠近北部邊境,是一處植物滋長的大草原。這個地區屬熱帶氣候,並分成十分明顯的乾濕兩季,由東北方撒哈拉沙漠吹來乾燥多塵的亞爾瑪丹風,使此區域自每年十二月起到第二年的二月止成為乾冷季節,每年三月到十一月是濕熱季節。 氣候 象牙海岸雨季的情形是特別,沒有連下十天、八天的雷雨,也沒有綿綿不斷的毛毛雨,經常是每隔一兩天下一場傾盆大雨,下一兩個小時後又雨過天晴,涼風習習。 水系 象牙海岸境內主要河流有柯摩河、邦達馬河、沙桑特拉河和加瓦拉河等,都向南流;所有河流雖然只能夠通航六十多公里,但是對於漂運木材已相當便利。 經濟 科特迪瓦在1960年獨立後,與法國仍保持緊密的聯繫。多樣化農產品的出口和鼓勵外資進入的政策使科特迪瓦成為熱帶非洲其中一個最繁榮的國家,但是,近年來科特迪瓦正面對全球農產品價格下降,使該國的主要農產品可可和咖啡的出口面臨較大的競爭;加上當地嚴重的貪污情況,農民和出口商的生活變得困難。 科特迪瓦同时也是非洲工商业法规一体化组织的成员国之一。 人口及語言 人口约2195万(2012年)。全国有69个民族,主要分4大族系:阿肯族系(约占42%)、曼迪族系(约占27%)、克鲁族系(约占15%)和沃尔特族系(约占16%)。 約65種語言在當地被使用,其中穆斯林使用的迪乌拉語(Dyula)較常見,迪乌拉語同時也是貿易語言。科特迪瓦的官方語言是作為共通語(尤其在阿比讓)的法語,在學校里被普遍使用。科特迪瓦是其中一個經濟發展最成功的西非國家。现在科特迪瓦大約20%的人口是來自鄰國利比里亞、布基纳法索和幾內亞的勞工,其中大部分为穆斯林,且有增长之势;而科特迪瓦仍占多数的當地原住居民則大部分信奉羅馬天主教或基督新教,少数信奉原始宗教。因此科特迪瓦本土居民与来自邻国的穆斯林劳工之间時有摩擦。此外,科特迪瓦还有4%的人口不是非洲黑人,他们大多是来自西欧的公民,還有來自北美以及黎巴嫩的基督徒。 交通 象牙海岸境內交通相當發達,航空交通很是方便,國內有阿必尚、雅穆索戈、曼鎮、達勞亞、加尼奧阿、丁博克羅、薩桑德拉和布瓦凱等8個主要機場,另外還有20個小機場,有國際航線班機直接和巴黎連絡,和非洲各鄰國及歐美各大城市間,也有班機往返;國內航線也忙碌。在海上運輸方面,國內的重要港口有阿必尚、薩桑德拉、塔布達和柏勒貝等港,可與世界各地的大港口通航。 在陸上交通方面,國內公路四通八達,公路全長80000公里,其中6500公里有鋪路面,另有20000公里狀態不佳的公路,還有150000公里的道路不易通行,全國共有各型汽車約三十多萬輛。由於國內大部份都是丘陵地帶,因此公路的路面也起起伏伏,經常上坡下坡,公路兩旁交通標誌齊全,行車舒適。但是在碎石上路上,晴天塵土飛揚,雨天泥濘不堪。國內只有一條單線鐵路,自首都阿必尚向北經由波亞克通往布基纳法索。這條鐵路全長1282公里,其中在象牙海岸境內長660公里。但鐵路服務和設備都沒有達到國際水準,每天班次稀少。 國際貿易 出口貿易 象牙海岸2009年輸出總值約為87.49億美元;主要輸出品有可可、咖啡、棕櫚油、棉花、橡膠、鳳梨、香蕉、木材、紙漿、象牙、礦產和手工藝品等,主要出口貿易國為德國、美國、荷蘭、尼日利亚、法國、意大利及布基纳法索。 進口貿易 象牙海岸2009年輸入總值約為64.75億美元;主要輸入品有食物、飲料、飛機、船隻、汽車及零件、輪船、茶、魚貨、菸類、縫紉機、機械、電器、紡織品;水泥、玩具、煤、滑潤油膏、建材、藥品、醫療設備、通信器材、電子計算機、事務儀器、玻璃、鐘錶、原料、假髮和日常消費用品等,主要進口貿易國為尼日利亚、法國、中國及泰國。 體育 與其他非洲國家一致,足球是科特迪瓦的第一運動。科特迪瓦國家足球隊歷來為非洲球壇享負盛名的一支強隊,大部份球員效力於歐洲頂級聯賽;並以盛產國際巨星為名。著名球星有退役的杜奧巴和托尼兄弟(高路·托尼和耶耶·托尼),特拉布宗體育的謝雲奴,里爾的沙洛文卡勞,AC米蘭的基斯爾,多蒙特足球會的施巴斯坦·賀拿,加拉塔薩雷體育俱樂部的韋費特·沙夏,曼徹斯特聯足球會的艾歷·拜利和阿密特·迪亞路,諾定咸森林足球會的沙治·奧利亞、Ibrahim Sangaré、Wily Boly等。 参考文献 相關連結 法國 象牙海岸革命戰爭
谢立惠(),曾用名谢柳民、谢伯坚,男,安徽无为人,中国电子学家、教育家,中国科普事业先驱,西南师范大学的创建人,电子科技大学的重要奠基人。第一、第二、第三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五届全国政协委员,第六、七届全国政协常委。 生平 祖母是小学校长。其父谢家鸿,字季翔,毕业于日本早稻田大学政治系,和弟弟谢家鹄是安徽最早的留日学生。两人也是安徽最早的同盟会员之一,在辛亥革命前曾多次策动起义,在辛亥革命中参加革命军驱逐清朝大员朱家宝,完成了光复安徽的使命。此后弃武从文,出面筹组江淮大学,后因不支持曹锟贿选,躲进了上海法租界,结果染上伤寒,病死异乡。 谢立惠是谢家鸿的长子。其母是民国第一任安徽都督柏文蔚的女儿。谢家鸿和谢家鹄兄弟有五个儿子,二弟谢立彰,三弟谢立明,四弟谢立和。 7岁入私塾,13岁插班考入芜湖南岸小学高年级。1921年考入南京高等师范学校附中,1927年9月考入中央大学数学系,二年级转入物理系。1928年在校加入“中华自然科学社”,开始从事科普活动,担任第二届社长及多届理事。1928年与爱国同学一起参加了反对日本制造的济南“五三惨案”学生运动,并加入了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外围组织“大地社”。三年级开始在附近的私立五卅中学兼数学课,半工半读解决学费和生活费。1931年7月毕业后任中央大学附属实验中学数理化教员。积极参加了“九一八”事变后的抗日救亡学生运动。1932年1月被迫离开南京到合肥第六女子中学任教,1932年秋经顾衡(中央大学同班同学,1935年牺牲)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担负地下交通联络工作,同时组织进步女中学生成立“朝曦读书会”,在学生中发展地下党员(如李静一等),宣传抗日爱国民主思想。“朝曦读书会”大部分成员后来赴延安参加革命。1934年7月在梧州的广西大学物理系任讲师。1935年10月在合肥庐州女中任教。 1937年2月任重庆大学数理系任讲师,1939年任教授,1946年任物理系主任。并在中央大学、复旦大学、兵工学校大学部、重庆女子师范学院等校兼课。讲授了:微积分、微分方程、高等微积分,普通物理、电磁学、理论力学、电动力学、光学、无线电原理等十几门课程。经他亲自授课的学生近3000人。1939年在中共中央南方局书记周恩来的领导下及重庆《新华日报》社社长潘梓年的指导下,为团结科技教育界进步知识分子,参与发起成立“自然科学座谈会”(非公开的进步组织),每两周开会一次,从1939年到1946年春,很少间断;开会的主要内容是学习和讨论《新华日报》上的重要社论与文件,研究有关工作,经常应邀到化龙桥红岩村《新华日报》社和八路军办事处参加纪念会、联欢会、座谈会及报告会等,听周恩来传达毛泽东《论持久战》的报告。1940年春开始,自然科学座谈会的五位教授(包括谢立惠)负责编辑了《新华日报》的“自然科学副刊”,普及科学知识,宣传抗日救国主张。谢立惠还为《新华日报》修理收音机与收发报机,并将收音机改装成收音与收报两用机,为当时南方局与延安中央的通讯联系做出了贡献。1943年12月,作为“自然科学座谈会”七位代表之一应邀参加了周恩来为梁希教授60寿辰举行的宴会。1944年底“自然科学座谈会”决定并入“民主科学座谈会”,不久该组织改名为“民主科学社”。根据周恩来的建议,参与“民主科学社”发起成立了“中国科学工作者协会”(简称“中国科协”),1945年7月1日在重庆沙坪坝成立时,第一届理事长竺可桢,监事长李四光,总干事涂长望,谢立惠是组织干事,负责联络会员及组织会议等工作。1945年毛泽东到重庆国共谈判期间,接见了“民主科学社”包括谢立惠的部分成员。不久,董必武与王若飞又接见了包括谢立惠在内的“民主科学社”部分成员及其他10余人,着重讲明毛泽东来重庆谈判的重大意义。1949年5月,“中国科学社”、“中国自然科学社”、“中国科学工作者协会”和“东北自然科学研究会”联合倡议召开全国自然科学工作者代表会议,以团长身份率西南科学工作者代表团出席了会议。1950年8月成立中华全国自然科学专门学会联合会(简称“全国科联”)当选为全国科联委员及中华全国科学技术普及协会(简称“全国科普”)。1958年,“全国科联”与“全国科普”联合召开了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正式成立“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今中国科协),谢立惠当选为中国科协全国委员会委员,并是四川省科协的主要负责人之一。1956年以团长身份率四川省代表团出席全国职工科学技术普及工作积极分子大会。 参与发起并于1946年5月4日成立的九三学社。1946年10月,九三学社重庆分社成立,谢立惠被推选为15位理事之一,以重庆分社负责人的身份与其他民主团体联合,发表声明或宣言反对“国大”召开,反对美军暴行,支持爱国学生的正义行动等。1950年九三学社调整中央领导机构,谢立惠为九三学社中央理事会15位理事之一,负责重庆分社的恢复重建工作,后任重庆分社副主任委员。 1944年至1946年,经重庆地下党负责人同意,兼任国民政府军令部军事技术室无线电组研究员,参与研制中国第一台雷达“雷达1”,负责总体设计,提出了电离层面积大,不怕电波绕射,可用短波,而飞机较小,要用米波以下的电波,才能从飞机表面反射回来,脉冲宽度要窄,发射功率要大,接收机灵敏度要高的方案。根据当时条件先试制三米波雏型雷达,取得了一定的进展。1946年该室迁南京,他以不参加国民党等三项条件为前提,未获同意而不去南京,且由于当时设备条件的限制,雷达工作试制没有完成。《谢立惠传略》:“根据当时条件,先决定试制三米波的雏型雷达。在研制过程中,由于缺乏必要的元器件与研制设备,该技术室又于1946年春迁往南京”。
1988年国防科工委因其从事国防科技工业30年,授予“献身国防科技事业荣誉证书”。1990年国务院为表彰其为中国高等教育事业的突出贡献,首批批准享受政府特殊津贴。 参考资料 Li 理X 中央大学附属实验中学教师 国立中央大学附属中学校友 重庆大学教授 西南师范学院教授 西南师范大学校长 成都电讯工程学院教授 九三学社社员 九三学社中央委员会委员
性能数据 排水量:标准排水量22200 吨;满载排水量25870吨 外形尺寸(长/宽/吃水):177米/27米/8.2米 动力:27000马力,航速:21节。续航力:6,730海里/10节。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獵戶座级战列舰被编入第二战列舰队第二分队参加了日德兰海战,战争结束后根据《华盛顿海军条约》的规定而报废。其中君主号担任了炮击和轰炸的目标靶舰,雷神号曾作为训练舰从1922年至1926年报废。 性能数据 排水量:标准排水量22200 吨;满载排水量25870吨 外形尺寸(长/宽/吃水):177米/27米/8.2米 动力:27000马力,航速:21节。续航力:6,730海里/10节。
赵宗燠(),男,四川荣昌人,中國化学工程学家。 生平 1929年毕业于国立中央大学化学系,毕业后留校作研究生和助教。1932年后在四川工业训验所任主任工程师,同时在重庆大学兼课。1935年赴德国柏林工业大学化工学院学习,1939年获博士学位后回国。1940年起任重庆北碚合成汽油厂厂长,兼同济大学教授。 抗战胜利后到东北地区接收尚未建成的几座煤炼油装置。1947年任沈阳化工厂厂长兼总工程师。1948年任天津化学公司总经理兼总工程师。1949年至1954年任东北工业部化工局总工程师。 1955年至1964年任石油工业部生产技术司总工程师。1965年起任国家石油工业部化工科学研究院总工程师、中国石油化工总公司化工科学研究院总工程师。1957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化学部学部委员(中国科学院院士)。 学术贡献 一生倾注于中国能源和环保事业。1940年代初在人造石油方面研究成功多种合成液体燃料方法。 50年代完成了第迪炉气化、合成气深度净化、合成石油铁催化剂制备等一系列项目。其后,在组织水煤气中压流态化合成试验、煤的气化和低温干馏、油页岩沸腾床燃料新工艺试验等方面均有建树,为能源转换及其生产建设作出了贡献。
一生倾注于中国能源和环保事业。1940年代初在人造石油方面研究成功多种合成液体燃料方法。 50年代完成了第迪炉气化、合成气深度净化、合成石油铁催化剂制备等一系列项目。其后,在组织水煤气中压流态化合成试验、煤的气化和低温干馏、油页岩沸腾床燃料新工艺试验等方面均有建树,为能源转换及其生产建设作出了贡献。 70年代后致力于解决“三废”和环境污染问题,研究改革城市燃料结构。为中国节能事业的倡导者。 参考资料 Zong 荣昌人
國立中央大學大陸時期校友 中华人民共和国兽医学家 右派分子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一届学科评议组成员 江西农业大学校友
社会兼职 曾任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名誉理事长、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兼畜牧兽医小组召集人。 參考資料 T彤 永新人 长沙市雅礼中学校友 上海医学院校友
Jenniskens質疑我們的短週期彗星流星雨不是由正常的水蒸氣蒸發的活動彗星,而是由罕見的已經休眠的彗星大量瓦解和潰散的碎片。這種例子包括象限儀座流星雨和雙子座流星雨,它們是來自小行星2003 EH1和法厄同(Phaethon),分別在500和1,000年前產生的碎片形成的。這些碎片傾向於快速的形成塵埃、沙粒和卵石,並且沿著彗星的軌道快速形成流星體密集的溪流,隨後沿著地球的軌道發展。 流星體流的動態演化 在惠普預測塵埃粒子以非常低的速度相對於彗星運行後不久, Milos Plavec第一個提供觀測流星塵的想法,當時他正計算流星體一旦脫離彗星,在自由的完整繞行軌道一周之後,多數會在彗星的前方還是後方。這種效果是單純的軌道力學-這些物質無論是從彗星的前方或後方漂移,都只有些微的橫向移動,因為這些粒子只會使軌道更為寬闊。有時可以在彗星的中紅外線影像 (熱輻射) 觀測到這些粒子,此時的塵埃痕跡是上一回行經太陽時散布在彗星軌道上的 (見圖)。 當塵埃痕跡通過地球的軌道時,行星引力的影響很像用軟管將水噴灑在遠方植物的園丁。多數的年度裡,塵埃痕跡不會和地球交會在一起,但是在某些年地球上會出現流星雨。這種效果在1995年麒麟座α流星雨的觀測首度被證實,並且也從較早但未被廣泛注意到的獅子座流星暴獲得驗證。 在1890年代,愛爾蘭天文學家George Johnstone Stoney (1826-1911)和英國天文學家Arthur Matthew Weld Downing (1850-1917),最先嘗試計算流星體痕跡在地球軌道上的位置。他們研究55P/Tempel-Tuttle彗星在1866年噴出的塵埃粒子,之前預測會在1898年和1899年提升獅子座的流星雨,但最後的計算顯示大部分的塵埃痕跡仍在遠離地球軌道內的位置上;在德國柏林皇家天文計算機構的Adolf Berberich也獨立計算得到相同的結果。雖然當時沒有流星暴,證實了計算的結果,但仍然需要更多和更好的計算工具來達到更可靠的預測。 在1985年,喀山州立大學的E. D. Kondrat'eva和E. A. Reznikov 第一次正確的辨識出造成過去幾個獅子座流星暴年的塵埃團塊。對1999年獅子座流星暴的預測, 羅伯特·麥克諾特、David Asher, 和芬蘭的Esko Lyytinen 是最早使用這種方法的西方天文學家。Peter Jenniskens已經發表未來50年與塵埃尾接觸,結果會是流星暴(meteor storms)或流星爆發(meteor outbursts)的預測。 在長時間裡,塵埃痕跡的發展是很複雜的。一種效果是彗星重複的經過軌道,而流星體會離開它們,或是與木星或其他的大行星在共振軌道上-其中一顆多次公轉的次數與另一顆的公轉次數相匹配。因此隨著時間的推移,每經歷相同的時間,將與木星 (或大行星) 有相同的位置關係,這種間歇性的相對位置,往往會將流星體保持在固定的相對位置上。這將創造出稱為filamen的流星雨成分。 第二種效果是與一顆行星密切的接觸。當流星體經過地球附近時,有些會被加速 (軌道增長),有些會被減速 (軌道縮短),結果是在下次回來時造成塵埃痕跡中的縫隙 (像打開一個窗簾,塵埃粒子的堆積會有開始和結束的空隙)。同樣的,木星的攝動可以對塵埃的軌跡造成極大的改變,特別是對短周期彗星,當這些顆粒接近大行星時,通常是在遠離太陽的位置上,移動得最慢的時段。結果是,痕跡會形成叢集 (clumping)、編結 (braiding)或月牙形的糾結 (tangling),而每個都擁有自己的材料。 第三種效應是輻射壓,這會將質量較小的粒子推入離太陽較遠的軌道,而質量較大的物體 (能成為火流星或火球的流星體) 受到輻射壓的影響則較小。這會使在遭遇時塵埃痕跡有一些有明亮的流星,而有些只有黯淡的流星。 隨著時間流逝,這些影響會使流星體散布成更廣泛的流束。因為地球每年遶行軌道一周,因此這些流星流束會成為年流星雨,每年定期出現相同的流星雨。 當這些流星體與在黃道塵內的其他流星體相互碰撞,就會失去與流束的關聯性,並成為出現在背景中的散在流星。這些與流束失聯的流星體可以來自任何的流束或塵埃痕跡,但它們已經孤立不屬於任何的流星雨。這些隨機出現的流星不會來自流星雨的輻射點。 歷史 世界上最早关于流星雨的记载是中国关于四月天琴座流星雨的记载,《左傳》云,魯莊公七年(前687年)“夏四月辛卯夜,恆星不見,夜中星隕如雨”。更早的古書《竹書紀年》中寫道:“夏帝癸(桀)十五年,夜中星隕如雨。” 1490年发生在中国的庆阳流星雨事件是死亡人数最多的一次撞击,总计10000人死亡。 从成因上和现象上流星雨与偶发流星都有着很大的不同。偶发流星每天都会产生,发生的天区和时间都具有随机性,流星雨具有时间上的周期性,有些可以科学地预测,因此流星雨也被称作周期流星。另外,所有流星的反向延长线都相交于辐射点是流星雨的重要特征。 著名的流星雨 英仙座和獅子座流星雨 在絕大部分的年份中,最主要的流星雨是英仙座流星雨,它的高峰期出現在每年的8月12日,每分鐘至少會出現一顆流星。 最壯觀的流星雨應該是獅子座流星雨,被稱為流星雨之王,它的高峰期大約在11月17日,而大約間隔33年才會出現高峰期每小時有數千顆流星的流星暴。1833年11月出現的獅子座流星暴使人類首度意識到流星雨的輻射點,它是從明亮的軒轅十二(獅子座γ星)附近輻射出來的。 上次的獅子座流星暴出現在1999、2001(2)和2002(2)年。在這之前曾經在1767、1799、1833、1866、1867和1966年出現過。在獅子座流星暴未出現的年度中,獅子座流星雨的活動遠低於英仙座流星雨。 其它值得注意的流星雨 地球之外的流星雨 在太陽系內任何一顆有著適當且透明大氣層的天體都可以有流星雨。已知的實例,火星就曾出現流星雨。然而因為火星和地球的軌道不同,與彗星軌道相交會的方式也不同,它們不同於地球上看到的那些。 雖然火星大氣層的密度只有地球表面的1%,但是在大氣層的上緣,和流星體的撞擊,這兩點是相似的。因為流星出現的高度有著類似的空氣壓力,效果是一樣的。只有因為與太陽距離的增加,導致流星體的運動速度較慢的關係,使流星的亮度略為減少了一些。但下降速度的減慢意味著火星的流星有更多的時間用於燒蝕上而得到了平衡。 在2004年3月7日,火星探測漫遊者精神號的全景攝影機記錄到了一場流星雨的痕跡,被認為是與114P/懷斯曼-史基福彗星遭遇的結果。預測在2007年12月20日會沐浴在強大的流星雨之下,這是與地球的寶瓶座η流星雨有關係的雙子座λ流星雨(因為兩者都是與哈雷彗星有關),大犬座β流星雨和13p/奧伯斯彗星有關聯,和來自達摩克里斯(Damocles)的天龍座流星雨。 相關條目 國際流星組織(IMO) 彗星 小行星 流星 流星雨列表 輻射點:在天空上的一個點,地球上的觀測者看見流星似乎從該點發射出來。 天頂每時出現率(ZHR) 陨石雨 參考資料 外部連結 流星的基礎觀測,天空和望遠鏡雜誌的資料 Infography about Meteor Showers 北美流星網路 Meteor Shower Photos and Info (AOL Research & Learn)
PER = Perseids);輻射點靠近白羊座δ星的流星雨,會稱為白羊座δ流星雨(00631 DAT = delta Arietids)。 在國際天文聯會眼中,流星雨和流星群的組合不同,所以名稱不可以互換,它們所屬的星座命名方式也不能相同。國際天文聯會有一個專責的任務工作小組負責追蹤流星和建立流星資料中心,並為已經確認的流星雨命名。目前(2020年12月31日)國際天文聯會將流星區分成為24個流星群,112 個確定流星雨,1 個等候確定流星雨,722 個普通流星雨,合共有835個命名了的流星雨。此外還有157個曾經出現,但因為各種原因,現在已經除名的流星雨。 流星雨的起源 流星雨是行星和彗星的碎片流交互作用造成的結果。 彗星的瓦解和水蒸氣的噴發可以拖曳和產生碎片,因此Fred Whipple在1951年提出,惠普爾發展出彗星的髒雪球理論:環繞太陽的彗星是冰中嵌入岩石的小天體,這些冰可能是水、甲烷、氨、或其它的揮發物單獨或混合著的組合;岩石可以如同灰塵般的大小,也可以有其他如同卵石般不同的尺寸。塵粒大小的固體在數量級上是最普遍的,它們比常見的沙粒和卵石大小等等的顆粒更為常見。當這些冰因為溫暖而昇華時,他們的蒸發會拖曳出灰塵、沙粒、和卵石等固體。彗星在軌道上每接近太陽一次,就會有一些冰被蒸發和傾卸出一些流星體。這些流星體散開成為一個流星體流,也就是塵埃尾,沿著整個的彗星軌道週圍散布著(非常小的顆粒會受到太陽的輻射壓力快速的膨脹和遠離,而有別於一般彗星的塵埃尾)。 近來,Peter Jenniskens質疑我們的短週期彗星流星雨不是由正常的水蒸氣蒸發的活動彗星,而是由罕見的已經休眠的彗星大量瓦解和潰散的碎片。這種例子包括象限儀座流星雨和雙子座流星雨,它們是來自小行星2003 EH1和法厄同(Phaethon),分別在500和1,000年前產生的碎片形成的。這些碎片傾向於快速的形成塵埃、沙粒和卵石,並且沿著彗星的軌道快速形成流星體密集的溪流,隨後沿著地球的軌道發展。 流星體流的動態演化 在惠普預測塵埃粒子以非常低的速度相對於彗星運行後不久, Milos Plavec第一個提供觀測流星塵的想法,當時他正計算流星體一旦脫離彗星,在自由的完整繞行軌道一周之後,多數會在彗星的前方還是後方。這種效果是單純的軌道力學-這些物質無論是從彗星的前方或後方漂移,都只有些微的橫向移動,因為這些粒子只會使軌道更為寬闊。有時可以在彗星的中紅外線影像 (熱輻射) 觀測到這些粒子,此時的塵埃痕跡是上一回行經太陽時散布在彗星軌道上的 (見圖)。 當塵埃痕跡通過地球的軌道時,行星引力的影響很像用軟管將水噴灑在遠方植物的園丁。多數的年度裡,塵埃痕跡不會和地球交會在一起,但是在某些年地球上會出現流星雨。這種效果在1995年麒麟座α流星雨的觀測首度被證實,並且也從較早但未被廣泛注意到的獅子座流星暴獲得驗證。 在1890年代,愛爾蘭天文學家George Johnstone Stoney (1826-1911)和英國天文學家Arthur Matthew Weld Downing (1850-1917),最先嘗試計算流星體痕跡在地球軌道上的位置。他們研究55P/Tempel-Tuttle彗星在1866年噴出的塵埃粒子,之前預測會在1898年和1899年提升獅子座的流星雨,但最後的計算顯示大部分的塵埃痕跡仍在遠離地球軌道內的位置上;在德國柏林皇家天文計算機構的Adolf Berberich也獨立計算得到相同的結果。雖然當時沒有流星暴,證實了計算的結果,但仍然需要更多和更好的計算工具來達到更可靠的預測。 在1985年,喀山州立大學的E. D. Kondrat'eva和E. A. Reznikov 第一次正確的辨識出造成過去幾個獅子座流星暴年的塵埃團塊。對1999年獅子座流星暴的預測, 羅伯特·麥克諾特、David Asher, 和芬蘭的Esko Lyytinen 是最早使用這種方法的西方天文學家。Peter Jenniskens已經發表未來50年與塵埃尾接觸,結果會是流星暴(meteor storms)或流星爆發(meteor outbursts)的預測。 在長時間裡,塵埃痕跡的發展是很複雜的。一種效果是彗星重複的經過軌道,而流星體會離開它們,或是與木星或其他的大行星在共振軌道上-其中一顆多次公轉的次數與另一顆的公轉次數相匹配。因此隨著時間的推移,每經歷相同的時間,將與木星 (或大行星) 有相同的位置關係,這種間歇性的相對位置,往往會將流星體保持在固定的相對位置上。這將創造出稱為filamen的流星雨成分。 第二種效果是與一顆行星密切的接觸。當流星體經過地球附近時,有些會被加速 (軌道增長),有些會被減速 (軌道縮短),結果是在下次回來時造成塵埃痕跡中的縫隙 (像打開一個窗簾,塵埃粒子的堆積會有開始和結束的空隙)。同樣的,木星的攝動可以對塵埃的軌跡造成極大的改變,特別是對短周期彗星,當這些顆粒接近大行星時,通常是在遠離太陽的位置上,移動得最慢的時段。結果是,痕跡會形成叢集 (clumping)、編結 (braiding)或月牙形的糾結 (tangling),而每個都擁有自己的材料。 第三種效應是輻射壓,這會將質量較小的粒子推入離太陽較遠的軌道,而質量較大的物體 (能成為火流星或火球的流星體) 受到輻射壓的影響則較小。這會使在遭遇時塵埃痕跡有一些有明亮的流星,而有些只有黯淡的流星。 隨著時間流逝,這些影響會使流星體散布成更廣泛的流束。因為地球每年遶行軌道一周,因此這些流星流束會成為年流星雨,每年定期出現相同的流星雨。 當這些流星體與在黃道塵內的其他流星體相互碰撞,就會失去與流束的關聯性,並成為出現在背景中的散在流星。這些與流束失聯的流星體可以來自任何的流束或塵埃痕跡,但它們已經孤立不屬於任何的流星雨。這些隨機出現的流星不會來自流星雨的輻射點。 歷史 世界上最早关于流星雨的记载是中国关于四月天琴座流星雨的记载,《左傳》云,魯莊公七年(前687年)“夏四月辛卯夜,恆星不見,夜中星隕如雨”。更早的古書《竹書紀年》中寫道:“夏帝癸(桀)十五年,夜中星隕如雨。” 1490年发生在中国的庆阳流星雨事件是死亡人数最多的一次撞击,总计10000人死亡。 从成因上和现象上流星雨与偶发流星都有着很大的不同。偶发流星每天都会产生,发生的天区和时间都具有随机性,流星雨具有时间上的周期性,有些可以科学地预测,因此流星雨也被称作周期流星。另外,所有流星的反向延长线都相交于辐射点是流星雨的重要特征。 著名的流星雨 英仙座和獅子座流星雨 在絕大部分的年份中,最主要的流星雨是英仙座流星雨,它的高峰期出現在每年的8月12日,每分鐘至少會出現一顆流星。 最壯觀的流星雨應該是獅子座流星雨,被稱為流星雨之王,它的高峰期大約在11月17日,而大約間隔33年才會出現高峰期每小時有數千顆流星的流星暴。1833年11月出現的獅子座流星暴使人類首度意識到流星雨的輻射點,它是從明亮的軒轅十二(獅子座γ星)附近輻射出來的。 上次的獅子座流星暴出現在1999、2001(2)和2002(2)年。在這之前曾經在1767、1799、1833、1866、1867和1966年出現過。在獅子座流星暴未出現的年度中,獅子座流星雨的活動遠低於英仙座流星雨。 其它值得注意的流星雨 地球之外的流星雨 在太陽系內任何一顆有著適當且透明大氣層的天體都可以有流星雨。已知的實例,火星就曾出現流星雨。然而因為火星和地球的軌道不同,與彗星軌道相交會的方式也不同,它們不同於地球上看到的那些。 雖然火星大氣層的密度只有地球表面的1%,但是在大氣層的上緣,和流星體的撞擊,這兩點是相似的。因為流星出現的高度有著類似的空氣壓力,效果是一樣的。只有因為與太陽距離的增加,導致流星體的運動速度較慢的關係,使流星的亮度略為減少了一些。但下降速度的減慢意味著火星的流星有更多的時間用於燒蝕上而得到了平衡。 在2004年3月7日,火星探測漫遊者精神號的全景攝影機記錄到了一場流星雨的痕跡,被認為是與114P/懷斯曼-史基福彗星遭遇的結果。預測在2007年12月20日會沐浴在強大的流星雨之下,這是與地球的寶瓶座η流星雨有關係的雙子座λ流星雨(因為兩者都是與哈雷彗星有關),大犬座β流星雨和13p/奧伯斯彗星有關聯,和來自達摩克里斯(Damocles)的天龍座流星雨。 相關條目 國際流星組織(IMO) 彗星 小行星 流星 流星雨列表 輻射點:在天空上的一個點,地球上的觀測者看見流星似乎從該點發射出來。 天頂每時出現率(ZHR) 陨石雨 參考資料
Musculari Commentarius)的论文,提出在生物形态下存在的“神经电流物质”,在化学反应与电流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这篇论文的发表标志着电化学和电生理学的诞生。在论文中,伽伐尼认为动物体内中存在着一种与“自然”形式(如闪电)或“人工”形式(如摩擦起电)都不同的“动物电”,“动物电”通过金属探针来激活神经和有限的肌肉组织。 伽伐尼的观点得到了多数同事的认同,但是帕维亚大学的物理学家亞歷山卓·伏打并不赞成“生物电流”的这个想法,并提出蛙腿肌肉在伽伐尼实验中仅起到了连接两种不同金属(托盘和刀片)的作用。 19世纪:电化学发展成为化学分支 1800年,英国化学家安东尼·卡莱尔和威廉·尼科尔森通过电解的方式成功将水分解为氢气和氧气。不久之后,德国化学家约翰·里特发现了电镀现象,同时观察到在电解过程中沉积的金属以及产生的氧气的量取决于电极之间的距离。1801年,约翰·里特观察到了热电电流并预测了由托马斯·约翰·塞贝克所发现的熱電效應。 在19世纪初,英国物理学家、化学家威廉·海德·沃勒斯顿改进了伏打电堆。同时,英国化学家汉弗里·戴维爵士关于电解的研究得出电解反应是化学能和电能之间的相互转换的结论,随后用电解的方法得到了钠、钾等金属单质,成为发现元素单质最多的化学家。丹麦科学家汉斯·奥斯特于1820年4月21日所发现的电流磁效应被认为是划时代的进步,随后,法国物理学家安德烈-玛丽·安培很快重现了奥斯特的试验,并且推导出了其数学公式,即安培定律。1821年,德国物理学家托马斯·约翰·塞贝克描述了在两种不同金属接界处因温差而导致的电势差,即熱電效應。1827年,德国科学家格奥尔格·欧姆在著作《直流电路的数学研究》(Die galvanische Kette, mathematisch bearbeitet)中完整阐述了他的电学理论,提出了电路分析中电流、电压及电阻之间的基本关系。1832年,迈克尔·法拉第基于其电化学试验中的发现阐述了法拉第电解定律,这个定律适用于一切电极反应的氧化还原过程,是电化学反应中的基本定量定律。1836年,约翰·费德里克·丹尼尔使用稀硫酸作电解液,解决了电池极化问题,发明了使用过程中不会产生氢气的丹尼尔电池。 1839年,威尔士科学家威廉·罗伯特·格罗夫制造出了第一个燃料电池。1846年,德国物理学家威廉·韦伯发明了电功率表。1866年,法国人雷克兰士发明了碳锌电池,这一电池后来成为世界上第一种被广泛使用的化学电池。 瑞典化学家斯凡特·奥古斯特·阿伦尼乌斯在1884年出版了他的论文《电解质导电性的研究》(Recherches sur la conductibilité galvanique des électrolytes),提出了他的尚不完善的溶质电离理论。1887年,他完善了自己的电解质电离理论,并得到了公众认可。1886年,法国人保罗·埃鲁和美国人查尔斯·霍尔分别独立的研究了电解法制备纯铝的霍尔-埃鲁法。1894年,德国化学家威廉·奥斯特瓦尔德完成了有机酸的电导率和电离的重要研究。德国科学家瓦爾特·能斯特在1888年提出了原电池的电动势的理论。随后他提出了能斯特方程。1898年,德国化学家弗里茨·哈伯发现电解池中阴极电位决定还原产物的化学组成。同年他解释了硝基苯的电解还原过程。 20世纪以来电化学的发展 1902年,美国电化学学会成立。1909年,美国物理学家罗伯特·密立根通过油滴實驗测定了单个电子所带的电荷量。1923年,丹麦化学家布朗斯特和英国化学家托马斯·劳里提出了酸碱质子理论。1937年,瑞典化学家阿尔内·蒂塞利乌斯制作了第一套精细的电泳装置。他因对蛋白质电泳的研究获得1948年诺贝尔化学奖。1949年,国际电化学学会成立,它是國際純粹與應用化學聯合會的成员组织。
1839年,威尔士科学家威廉·罗伯特·格罗夫制造出了第一个燃料电池。1846年,德国物理学家威廉·韦伯发明了电功率表。1866年,法国人雷克兰士发明了碳锌电池,这一电池后来成为世界上第一种被广泛使用的化学电池。 瑞典化学家斯凡特·奥古斯特·阿伦尼乌斯在1884年出版了他的论文《电解质导电性的研究》(Recherches sur la conductibilité galvanique des électrolytes),提出了他的尚不完善的溶质电离理论。1887年,他完善了自己的电解质电离理论,并得到了公众认可。1886年,法国人保罗·埃鲁和美国人查尔斯·霍尔分别独立的研究了电解法制备纯铝的霍尔-埃鲁法。1894年,德国化学家威廉·奥斯特瓦尔德完成了有机酸的电导率和电离的重要研究。德国科学家瓦爾特·能斯特在1888年提出了原电池的电动势的理论。随后他提出了能斯特方程。1898年,德国化学家弗里茨·哈伯发现电解池中阴极电位决定还原产物的化学组成。同年他解释了硝基苯的电解还原过程。 20世纪以来电化学的发展 1902年,美国电化学学会成立。1909年,美国物理学家罗伯特·密立根通过油滴實驗测定了单个电子所带的电荷量。1923年,丹麦化学家布朗斯特和英国化学家托马斯·劳里提出了酸碱质子理论。1937年,瑞典化学家阿尔内·蒂塞利乌斯制作了第一套精细的电泳装置。他因对蛋白质电泳的研究获得1948年诺贝尔化学奖。1949年,国际电化学学会成立,它是國際純粹與應用化學聯合會的成员组织。 原理 氧化还原反应 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描述的是当原子、离子或分子在发生电化学反应的时候,自身氧化状态的改变。严格来讲,氧化状态指的就是一种假象的电荷,如果原子与其他元素构成的键是100%的离子键,那么这个原子认为有这个电荷。如果一个原子或者离子失去一个电子,那么就认为氧化状态得到提升,同时,得到负电荷电子的原子或离子,就认为氧化状态降低。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总是成对同时发生,即一部分发生氧化反应的同时另一部分发生着还原反应。这种成对同时发生的电子转移过程称为氧化还原反应。 例如,当原子钠与原子氯发生反应时,钠原子提供出去一个电子造成氧化状态升高为+1,同时氯原子得到一个电子氧化状态被还原(降低)为-1。实际上,氧化状态的正负号通常也对应于离子所带电荷的电量值。带正电荷的钠离子和带负电荷的氯离子之间的吸引力是它们可以组成离子键的一个原因。 原子或分子失去电子称为氧化,那么相反的,得到电子就是还原。从氧化数上看,简记为“升失氧,降得还”,通过助记符号我们可以很轻松的记住它们。 当原子或分子失去电子的时候,我们认为这是还原剂。同样,接收电子的物质则称之为氧化剂。在反应中,氧化剂总是被还原,还原剂总是被氧化。氧气就是很常见的氧化剂,但它并不是唯一的氧化剂。所以,不能望文生义,很多的氧化反应并不是必须有氧气参加反应。实际上,火焰可以由除了氧气之外的氧化剂来助燃,比如,氟助燃的火常常难以扑灭,因为氟是比氧气具有更加强的氧化性(更高的负电性)。 在有氧气参与的反应中,得到氧原子的原子或分子发生了氧化反应(氧气在这个过程中被还原)。在有机化合物中,例如丁烷或乙醇,失去氢意味着分子发生了氧化反应(氢被还原)。这样的反应性质是因为氢在最后离开非金属分子团的时候是得到电子。总之,失氧得氢就是还原反应。 氧化还原反应的配平 簡易電化學演示實驗 由電池所提供的電位差能使溶液中位於電極表面的離子由電極得到或失去電子,經由此改變使溶液和電極的表面產生化學反應,有些反應後的產物是肉眼顯而易見的,其他較不明顯的可以藉由酸鹼指示劑等其他化學品作呈現,簡易的展示方式是使用沾有溶液之濾紙,利用約9~18伏特的電池和不同材質之電極來達成。
Senck. naturf. Ges. 30:93-422.; Roewer, C. F. 1955. Katalog der Araneae von 1758 bis 1940, bzw. 1954. Bruxelles, 2: 1-1751. ADW: Araneae: CLASSIFICATION , in every Kingdom Araneae 蜘蛛目 - TaiBNET 《台灣常見蜘蛛圖鑑》,ISBN 978-957-02-8706-6 ,ISBN 978-957-02-8706-6 ,師大生物系副教授陳世煌,日期:2001-10-01,林務局 ,新北市政府教育局 ; 蛛網天地寬─陳世煌解讀台灣蜘蛛 ,台灣光華雜誌,文·張靜茹,圖·陳世煌提供, 2002年7月第086頁
1955. Katalog der Araneae von 1758 bis 1940, bzw. 1954. Bruxelles, 2: 1-1751. ADW: Araneae: CLASSIFICATION , in every Kingdom Araneae 蜘蛛目 - TaiBNET 《台灣常見蜘蛛圖鑑》,ISBN 978-957-02-8706-6 ,ISBN 978-957-02-8706-6 ,師大生物系副教授陳世煌,日期:2001-10-01,林務局 ,新北市政府教育局 ; 蛛網天地寬─陳世煌解讀台灣蜘蛛 ,台灣光華雜誌,文·張靜茹,圖·陳世煌提供, 2002年7月第086頁 《自然觀察圖鑑1-蜘蛛》,ISBN 978-986-7988-11-9 ,陳美玲主編,,出版社:親親文化事業有限公司,出版日期:2002-05-28 《自然觀察步道-台灣蜘蛛觀察入門》,ISBN 978-957-99645-8-6 ,作者:陳仁杰,出版社:串門,出版日期:2002-05-01
保护 这一目中的鸟很早就是人类和其他食肉动物取食的对象,人类通过驯养的方法,使其种的一些称为家禽。由于鸡形目的鸟分布具有地域性,有些种为一些地区所特有,人类活动的入侵,使其栖息地受到很大的压缩。目前这些种类多进入世界性的保护名录,也成为当地首保护的物种。但当地人的习惯还需时间去改变,人类猎杀和捡拾鸟蛋的做法在某些地区还有出现。 另外,由于鸡形目种的雉类羽色绚丽、形态健美,招致了人们的喜爱,而刺激了标本、羽毛工艺品的交易,而此目中许多种类的人工繁殖还无法完成,野外猎杀就成了重要的手段。例如台湾在战后开放旅游市场,许多中国游客就点名要黑长尾雉、蓝鹇的标本,极大的刺激了对这些珍贵物种的捕杀。 与人类文化的关系 鸡形目的鸟很早就被人所熟知,在中国很早就开始被驯养利用,2500年前的《尚书》中提及的就有14种。中国的诗词歌赋中也常有它们的形象。 凤凰的形象在东西方文化中都有,它不是真实存在的动物,其形象是一些鸡形目鸟的融合。不同文化中它华丽的外表象征的意义多是美好与高贵。 斗鸡在世界的许多地区也是人们喜爱的娱乐活动。 一些民族有模仿雞形目形态和习形的舞蹈,如傣族的孔雀舞,哈尼族的白鹇舞等。 参见 鸟类贸易
这一目中的鸟很早就是人类和其他食肉动物取食的对象,人类通过驯养的方法,使其种的一些称为家禽。由于鸡形目的鸟分布具有地域性,有些种为一些地区所特有,人类活动的入侵,使其栖息地受到很大的压缩。目前这些种类多进入世界性的保护名录,也成为当地首保护的物种。但当地人的习惯还需时间去改变,人类猎杀和捡拾鸟蛋的做法在某些地区还有出现。 另外,由于鸡形目种的雉类羽色绚丽、形态健美,招致了人们的喜爱,而刺激了标本、羽毛工艺品的交易,而此目中许多种类的人工繁殖还无法完成,野外猎杀就成了重要的手段。例如台湾在战后开放旅游市场,许多中国游客就点名要黑长尾雉、蓝鹇的标本,极大的刺激了对这些珍贵物种的捕杀。 与人类文化的关系 鸡形目的鸟很早就被人所熟知,在中国很早就开始被驯养利用,2500年前的《尚书》中提及的就有14种。中国的诗词歌赋中也常有它们的形象。 凤凰的形象在东西方文化中都有,它不是真实存在的动物,其形象是一些鸡形目鸟的融合。不同文化中它华丽的外表象征的意义多是美好与高贵。 斗鸡在世界的许多地区也是人们喜爱的娱乐活动。 一些民族有模仿雞形目形态和习形的舞蹈,如傣族的孔雀舞,哈尼族的白鹇舞等。 参见 鸟类贸易 參考文獻 外部連結 鸟类
山鹧鸪属 Arborophila 竹鸡属 Bambusicola 红林鹧鸪属 Caloperdix 鹑属 Coturnix 鹧鸪属 Francolinus 彩鹧鸪属 Galloperdix 红头山鹑属 Haematortyx 雪鹑属 Lerwa 马岛鹑属 Margaroperdix 黑鹑属 Melanoperdix 高山鹑属 Ophrysia 丛林鹑属 Perdicula 山鹑属 Perdix 石鹑属 Ptilopachus 长嘴山鹑属 Rhizothera 冕鹧鸪属 Rollulus
雉科(学名:)在生物分类学上是鸟纲鸡形目的一个科。 分類 吐绶鸡亚科 Meleagridinae 火鸡属 Meleagris 鹑亚科 Perdicinae 石鸡属 Alectoris 沙鹑属 Ammoperdix 雪山鹑属 Anurophasis 山鹧鸪属 Arborophila 竹鸡属 Bambusicola 红林鹧鸪属 Caloperdix 鹑属 Coturnix 鹧鸪属 Francolinus 彩鹧鸪属 Galloperdix 红头山鹑属 Haematortyx 雪鹑属 Lerwa 马岛鹑属 Margaroperdix 黑鹑属 Melanoperdix 高山鹑属 Ophrysia 丛林鹑属 Perdicula 山鹑属 Perdix 石鹑属 Ptilopachus
雉属(学名:)是鸡形目雉科的一属,共有2种,其中1种在中国有分布。 分類 环颈雉 - P.
雉属(学名:)是鸡形目雉科的一属,共有2种,其中1种在中国有分布。 分類 环颈雉 - P. colchicus Linnaeus,
北方亞種 - P. c. septentrionalis Lorenz, 1888:分布於高加索山脈北部。 高加索亞種 - P. c. talischensis Lorenz, 1888:分布於裏海西南岸至南岸。 白翅環頸雉:沒有或退化頸環。翼白色,尾上覆羽及全身羽毛青銅色至褐色 P. c. bianchii Buturlin, 1904:分布於阿姆河河谷上游。 P. c. chrysomelas Severtzov, 1875:分布於阿姆河河谷下游、土庫曼斯坦。 P. c. principalis P. L. Sclater, 1885:分布於Murghab河谷及綠洲,屬阿富汗及塔吉克斯坦。 P. c. zarudnyi Buturlin, 1904:分布於阿姆河河谷中游。 P. c. zerafschanicus Tarnovski, 1893:撒馬爾罕地區 吉爾吉斯環頸雉:闊頸環。翼白色,尾上覆羽鏽色至栗色,全身羽毛銅色。 準噶爾亞種 - P. c. mongolicus Brandt, 1844:分布於阿爾泰與蒙古地區 P. c. turcestanicus Lorenz, 1896:锡尔河,土庫曼斯坦。 塔里木環頸雉:沒有或退化頸環。翼暗黃至褐色,尾上覆羽深卡其色至淡橄欖色。 莎车亚种 - P. c. shawii Elliot, 1870:叶尔羌河地區,莎車地區。 塔里木亚种 - P. c. tarimensis Pleske, 1889:焉耆、且末县至羅布泊 灰臀環頸雉:通常闊頸環。翼棕褐色至淡灰色 (有些幾乎白色),尾上覆羽灰色至淺灰藍色,羽端為橘色。頭頂淡灰色。 贺兰山亚种 - P. c. alaschanicus Alpheraky & Bianchi, 1908:分布於賀蘭山西側。 贵州亚种 - P. c. decollatus
c. hagenbecki Rothschild, 1901:分布於蒙古科布多河谷。 河北亚种 - P. c. karpowi Buturlin, 1904:河北東北部、滿洲南部、朝鮮半島、濟州島、對馬島;被引入日本北海道、本州、九州及台灣等地。 内蒙亚种 - P. c. kiangsuensis Buturlin, 1904:河北西部、山西北部、陝西北部及蒙古東南部。 东北亚种 - P. c. pallasi Rothschild, 1903:分布於西伯利亞東南部、滿洲中部至河北北部。 滇南亚种 - P. c. rothschildi La Touche, 1922:分布於雲南東南部山區及越南東京北部。 祁连山亚种 - P. c. satscheuensis Pleske, 1892:祁連山北部。 阿拉善亚种 - P. c. sohokhotensis Buturlin, 1908:分布於Sohokhoto綠洲,賀蘭山南部。 甘肃亚种 - P. c. strauchi Prjevalsky, 1876:甘肅、陝西中部、四川東北部。 川北亚种 - P. c. suehschanensis Bianchi,
分类 鹟䴕亚目 Galbuli 鹟鴷科 Galbulidae 喷鴷科 Bucconidae 䴕亚目 Pici †Picavidae 鵎鵼下目 Ramphastides 拟啄木鸟科 Megalaimidae 非洲拟啄木鸟科 Lybiidae 美洲拟啄木鸟科 Capitonidae 巨嘴拟啄木鸟科 Semnornithidae 鵎鵼科
这一目的鸟喙直成锥形,十分强健。舌长能伸出口外。尾为平尾或楔尾,脚短,足第2、3趾朝前,第1、4趾朝后,为对趾足。 习性 栖息于树上,食物以昆虫为主,常在树干攀爬。营巢于树洞中,响蜜鴷科的鸟有巢寄生行为,雏鸟晚成型。 分类 鹟䴕亚目 Galbuli 鹟鴷科 Galbulidae 喷鴷科 Bucconidae 䴕亚目 Pici
X
美洲拟啄木鸟科(学名:Capitonidae),又名美洲擬鴷科,在动物分类学上是鸟纲鴷形目中的一个科。这是一种比较近似雀形目的鸟类。本科有2屬15種,分佈於除馬達加斯加、澳洲以外的全球熱帶地區。
本属包括以下物种:
拟啄木鸟属(学名:Psilopogon),又名火簇擬鴷屬、同物異名擬鴷屬,是鴷形目鬚鴷科中的一个属,分布在亚洲,包括以下各种: 下属物种
特征 棕头绿拟啄木鸟体重约119克,翼长约108.8毫米,长约32.7毫米,喙宽度约12.2毫米,喙厚度约14.5毫米,跗蹠长约28.5毫米,尾长约65毫米。棕头绿拟啄木鸟在其分布区内为留鸟,其栖息在密集的高大树木组成的森林中,食性为草食性,主要食物来源是水果。 亚种
:分布于南印度(喀拉拉邦和南泰米尔南都)和斯里兰卡。 参考资料 B B
al. (2007)、Ödeen et
以下是基於Baker et al. (2007)、Ödeen
它们分布在世界各地,大部分都栖息于近水的地区。但也有例外,比如澳洲小嘴鸻,喜欢生活在澳大利亚中部和西部沙漠的石质土地上。 它们依赖于视觉捕食,与鹬属依赖长喙捕食不同。食物包括昆虫、蠕虫和其他无脊椎动物。 有學者建議將斑鴴屬(Pluvialis)分離成一個單型的斑鴴科(Pluvialidae)。
鸻科视频 H
melodus 黑斑沙鸻 Charadrius thoracicus 基特氏沙鸻 Charadrius pecuarius 圣岛沙鸻 Charadrius sanctaehelenae 三斑鸻 Charadrius tricollaris 福氏鸻 Charadrius forbesi 环颈鸻 Charadrius alexandrinus 白额沙鸻 Charadrius marginatus 红顶鸻 Charadrius ruficapillus 马来鸻
Charadrius vociferus 笛鸻 Charadrius melodus 黑斑沙鸻 Charadrius thoracicus 基特氏沙鸻 Charadrius pecuarius 圣岛沙鸻 Charadrius sanctaehelenae 三斑鸻 Charadrius tricollaris 福氏鸻 Charadrius forbesi 环颈鸻 Charadrius alexandrinus 白额沙鸻 Charadrius marginatus 红顶鸻 Charadrius ruficapillus 马来鸻 Charadrius peronii 栗斑鸻 Charadrius pallidus 领鸻 Charadrius collaris 山鸻 Charadrius alticola 重斑鸻 Charadrius
小環頸鸻(学名:;鸻:音同「恒」)是一种小型鸻科鸟類,屬於候鸟,在非洲过冬,其它时候则在欧洲和亚洲西部栖息繁殖。 特征 棕灰色的背和翅膀,白胸白肚子,脖子上围着一个黑圈,眼眶部位上有一个金色的圈。 食物 以昆虫和蠕虫为食。 繁殖
繁殖 一般在淡水附近的石子地筑巢,巢边很少有植物。 图片 参考 Database entry includes
KBit,512 KBit, 1 MBit,2 MBit, 4 MBit, 8 MBit, 16 MBit 聲音:4 聲道(矩形波2音 任意波1音 雜波1音) 立體聲,帶耳機 圖形:反射式點陣式 液晶螢幕,2.45”英寸,最大解析度 160×144 Pixel,四灰階 電源:4顆AA型(3號)電池(也可使用外接交流電源) 最初的Game Boy主機與當時的行動電話大小相當。配有一塊無夜光功能的黑、綠色小液晶顯示器,一個十字型方向操縱鈕、四個控制按鈕以及一個可見的單聲道揚聲器。在遊戲機的底部可以看到一個3.5毫米標準的立體聲耳機插孔。 遊戲軟體會放入-{zh-tw:ROM卡匣;zh-cn:ROM卡带}-中出售,遊戲卡帶需要垂直放入Game Boy遊戲機的背面的上部。 在遊戲主機側面有一個聯機綫插孔,玩家可以通過Game Boy專用“連接線”與其他主機配和相應的遊戲聯機對戰,更有可供最多4名玩家同時聯機的橋接器,可使一部Game Boy與另外3部主機聯機。除此之外還有許多附件如:外接交流電電源、螢幕放大鏡、輔助燈、Game Boy照相機、Game Boy印表機。
Boy Pocket,加入背光功能的Game Boy Light,以及彩色的Game Boy Color。截止2003年3月23日停產後,Game Boy的全系列機種合計在全球累计销量為1億1869萬台,為目前世界上累計銷量第2位的掌上型遊戲機(第一位是任天堂DS)。任天堂Game Boy的下一代掌机为2001年推出的任天堂Game Boy Advance。 硬件 Game Boy具有四个按鍵︰“A”、“B”、“選擇”和“開始”,此外還有一個十字方向鍵。 技術參數 最初經典型 Gameboy 主機技術參數: 製造商:任天堂 發表時間:1989年 處理器:Z80-改良型 (8Bit) 時脈:4.194304 MHz 記憶體:8 KByte RAM 遊戲卡匣容量:256 KBit,512 KBit, 1 MBit,2 MBit, 4 MBit, 8 MBit, 16
1978年:大韩航空902号班机因为误入苏联领空而遭到苏联空军的攻击,被迫在莫曼斯克州紧急降落。 1984年:英國外相賀維在香港召開記者招待會宣佈英國將於1997年放棄對香港的管治。 1999年:中国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发生特大袭警爆炸案,造成4名警察死亡。 1999年:埃里克·哈里斯和迪伦·克莱伯德在美国科罗拉多州科伦拜高中发动枪击事件,造成13人死亡。 21世紀 2003年:马来西亚首相马哈迪·莫哈末取代南非总统塔博·姆贝基成为不结盟运动秘书长。 2003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公布中國內地感染SARS個案大增至超過1800人,死亡人數79人。 2010年:隶属于英国石油公司的深海石油平台深水地平线发生井喷并引发漏油事故,造成11人死亡、17人受伤。 2012年:巴基斯坦博雅航空213號班機於降落伊斯兰堡贝娜齐尔·布托国际机场時墜毀,機上121名乘客及6名機組員全數罹難。 2013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四川省雅安市芦山县发生了里氏地震規模7.0级的地震。 2020年:歷史上第一次,油價跌破零。 2021年: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所屬的毅力號火星探測器成功將取自火星大氣的二氧化碳轉化成氧,成為首次於地球以外天體上的首次人工製氧。 2023年:混合食,該日食自毛裡求斯開始至南亞地區可見日全食。之後自月球繞著地球軌道自西向東公轉,由南亞地區至太平洋國際日期變更線以西為日環食。 出生 429年:祖冲之,中國古代数学家(500年逝世) 570年:穆罕默德,阿拉伯伊斯兰教創始人(632年逝世) 1808年:拿破崙三世,法兰西第二帝国皇帝(1873年逝世) 1818年:阿爾布雷希特·馮·施托施,德國將領(1896年逝世) 1867年:喬治·哈德遜,紐西蘭昆蟲學家、天文學家(1946年逝世) 1888年:高橋伊望,日本海軍軍官(1947年逝世) 1889年:阿道夫·希特勒,德國政治人物,納粹德國元首(1945年逝世) 1893年:祖安·米羅,加泰羅尼亞超现实主义畫家、雕塑家(1983年逝世) 1893年:艾德納·帕克,美國超級人瑞(2008年逝世) 1901年:梁思成,中國建築史學家、建築師、城市規劃師、教育家(1972年逝世) 1911年:陈梦家,中國现代考古学家、古文字学家(1966年逝世) 1927年:卡尔·米勒,瑞士物理學家,198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2023年逝世) 1930年:陸端,香港副財政司、大埔理民官(2019年逝世) 1933年:關山,香港演員(2012年逝世) 1937年:喬治·武井,日裔美國男演員 1938年:瓊瑤,臺灣言情小說家 1941年:瑞恩·奥尼爾,美國男演員 1942年:卡西米爾·奧耶-姆巴,加彭政治人物,前任加彭總理(2021年逝世) 1945年:登盛,缅甸政治人物,第8任缅甸总统 1948年:芭比塔,印度女演員 1949年:潔西卡·蘭芝,美國女演員 1955年:斯萬特·帕博,瑞典生物學家、遺傳學家,2022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得主 1955年:奚美娟,中國女演員 1959年:穆罕默德·巴爾金多,奈及利亞政治人物(2022年逝世) 1959年:黃毅瑜,華裔美國監製、編劇、導演 1960年:川原由美子,日本漫畫家 1960年:米格尔·迪亚斯-卡内尔,古巴政治人物,現任古巴共產黨中央委員會第一書記 1964年:高智晟,中國人權律師 1964年:安迪·瑟克斯,英國男演員 1964年:基斯賓·高化,美國男演員 1964年:維利亞姆·卡托尼維爾,斐濟酋長、政治人物,現任斐濟總統 1965年:島宮榮子,日本女性歌手 1969年:齊亞烏丁·優素福扎伊,巴基斯坦社會活動家
19世紀 1862年:法国微生物学家路易·巴斯德和生理学家克洛德·贝尔纳完成首次巴斯德消毒法的杀菌测试。 20世紀 1912年:位於美國麻薩諸塞州首府波士頓的芬威球場正式啟用,成為現今美國職棒大聯盟所使用最古老的棒球場。 1945年:美軍攻陷德国莱比锡。 1946年:“英美調查委員會”提出《關於解決巴勒斯坦問題的決議》,批准10萬犹太人遷入巴勒斯坦。 1948年:中華民國舉行第一任總統、副總統選舉,蔣中正、李宗仁分別當選總統、副總統。 1949年:北京电影制片厂成立。 1949年:中國國民黨中央常務委員會發表聲明,拒絕接受《國內和平協定》。 1949年:中国共产党發動渡江战役,突破长江天險。 1949年:发生紫石英号事件。 1959年:全世界首條高速鐵路東海道新幹線在新丹那隧道東側舉行開工儀式,正式開始建設。 1968年:英國國會議員以諾·鮑威爾發表爭議性的血河演說以反對外來移民和歧視法案,這使得其在影子內閣的國防大臣職務遭到革除。 197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與加蓬共和國建交。 1974年:香港賽馬會開設首六間場外投注站。 1978年:大韩航空902号班机因为误入苏联领空而遭到苏联空军的攻击,被迫在莫曼斯克州紧急降落。 1984年:英國外相賀維在香港召開記者招待會宣佈英國將於1997年放棄對香港的管治。 1999年:中国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发生特大袭警爆炸案,造成4名警察死亡。 1999年:埃里克·哈里斯和迪伦·克莱伯德在美国科罗拉多州科伦拜高中发动枪击事件,造成13人死亡。 21世紀 2003年:马来西亚首相马哈迪·莫哈末取代南非总统塔博·姆贝基成为不结盟运动秘书长。 2003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公布中國內地感染SARS個案大增至超過1800人,死亡人數79人。 2010年:隶属于英国石油公司的深海石油平台深水地平线发生井喷并引发漏油事故,造成11人死亡、17人受伤。 2012年:巴基斯坦博雅航空213號班機於降落伊斯兰堡贝娜齐尔·布托国际机场時墜毀,機上121名乘客及6名機組員全數罹難。 2013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四川省雅安市芦山县发生了里氏地震規模7.0级的地震。 2020年:歷史上第一次,油價跌破零。 2021年: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所屬的毅力號火星探測器成功將取自火星大氣的二氧化碳轉化成氧,成為首次於地球以外天體上的首次人工製氧。 2023年:混合食,該日食自毛裡求斯開始至南亞地區可見日全食。之後自月球繞著地球軌道自西向東公轉,由南亞地區至太平洋國際日期變更線以西為日環食。 出生 429年:祖冲之,中國古代数学家(500年逝世) 570年:穆罕默德,阿拉伯伊斯兰教創始人(632年逝世) 1808年:拿破崙三世,法兰西第二帝国皇帝(1873年逝世) 1818年:阿爾布雷希特·馮·施托施,德國將領(1896年逝世) 1867年:喬治·哈德遜,紐西蘭昆蟲學家、天文學家(1946年逝世) 1888年:高橋伊望,日本海軍軍官(1947年逝世) 1889年:阿道夫·希特勒,德國政治人物,納粹德國元首(1945年逝世) 1893年:祖安·米羅,加泰羅尼亞超现实主义畫家、雕塑家(1983年逝世) 1893年:艾德納·帕克,美國超級人瑞(2008年逝世) 1901年:梁思成,中國建築史學家、建築師、城市規劃師、教育家(1972年逝世) 1911年:陈梦家,中國现代考古学家、古文字学家(1966年逝世) 1927年:卡尔·米勒,瑞士物理學家,198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2023年逝世) 1930年:陸端,香港副財政司、大埔理民官(2019年逝世) 1933年:關山,香港演員(2012年逝世) 1937年:喬治·武井,日裔美國男演員 1938年:瓊瑤,臺灣言情小說家 1941年:瑞恩·奥尼爾,美國男演員 1942年:卡西米爾·奧耶-姆巴,加彭政治人物,前任加彭總理(2021年逝世) 1945年:登盛,缅甸政治人物,第8任缅甸总统 1948年:芭比塔,印度女演員 1949年:潔西卡·蘭芝,美國女演員 1955年:斯萬特·帕博,瑞典生物學家、遺傳學家,2022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得主 1955年:奚美娟,中國女演員 1959年:穆罕默德·巴爾金多,奈及利亞政治人物(2022年逝世) 1959年:黃毅瑜,華裔美國監製、編劇、導演 1960年:川原由美子,日本漫畫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