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ntence1
stringlengths
0
73.2k
sentence2
stringlengths
0
64.7k
1934年:英國每日郵報刊出尼斯湖水怪最著名的相片,但這張相片在1999年時被證實是騙局。 1935年:臺灣新竹州南部發生芮氏規模7.1的強烈地震,造成3,276人死亡、12,053人受傷,為臺灣有史以來傷亡最慘重的自然災害。 1944年:法国妇女获得公民投票权。 1946年:德国统一社会党成立。 1948年:中國簽訂關稅與貿易總協定(GATT)臨時性適用議定書,成為關稅與貿易總協定締約國之一。 1949年:第二次国共内战:中国人民解放军发起渡江战役,100多万人强行渡过长江,突破民国政府长江防线。 1960年:巴西政府正式将首都从里约热内卢迁往由建筑师卢西奥·科斯塔规划设计的新首都巴西利亚。 1961年:法国一些退役军官,试图维持法国在阿尔及利亚的地位,但是在几天后失败。 1975年:南越政府軍在春祿戰役中對北越人民軍的最後一次大規模抵抗宣告失敗、使首都西貢東側門戶大開。南越總統阮文紹辭職並逃往台灣。 1985年:艾爾頓·塞纳首次贏得一級方程式分站冠軍。 1985年:香港寶馬山雙屍案被揭發,一對英國籍情侶於前一天被打死及姦殺。 1992年:無線電天文學家亞歷山大·沃爾茲森發現脈衝星PSR B1257+12,這也是首個確認發現的太陽系外行星。 1993年:香港正式廢除死刑。翻查紀錄,香港最後一名死囚名叫黃啟基(又名黃子歡),在1966年11月16日被問吊,終年34歲。 1998年:中国政府宣布全面禁止传销。 21世紀 2015年:日本新幹線列車L0系高速列車試驗運行達到了時速603公里,再次刷新了世界列車最高速度紀錄。 2019年:斯里蘭卡發生發生八宗連環炸彈襲擊,主要包括3間教堂、4間酒店及一間屋,造成207人死亡,450人受傷。 2021年:伴随着英格兰足球超级联赛六大豪门的集体退出,成立仅有两天的欧洲超级联赛宣布暂停运营。 出生 1619年:扬·范·里贝克,荷蘭殖民地管理人,開普敦發現者(1677年逝世) 1673年:不倫威克-呂訥堡的威廉米娜·阿瑪利亞,神圣罗马帝国皇后(1742年逝世) 1713年:路易·德·諾阿耶,第三代諾阿耶公爵阿德里安·毛瑞斯·德·諾阿耶之子(1793年逝世) 1782年:弗里德里希·威廉·奥古斯特·福禄贝尔,德国教育家(1852年逝世) 1816年:夏洛特·勃朗特,英国小说家(1855年逝世) 1828年:依波利特·阿道爾夫·丹納,法國評論家與史學家(1893年逝世) 1838年:約翰·繆爾,美國早期環保運動領袖,塞拉俱樂部的創建者(1914年逝世) 1862年:約翰·伯納德·賽耶二世,美國商人,賓夕法尼亞鐵路公司董事(1912年逝世) 1864年:馬克斯·韋伯,德國社會學家、歷史學家、經濟學家、哲學家、法學家(1920年逝世) 1882年:珀西·布里奇曼,美國物理學家,1946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1961年逝世) 1915年:加勒特·哈丁,美國生態學家(2003年逝世) 1920年:亞瑟·蓋爾斯敦,美國植物生理學家、生物倫理學家(2008年逝世) 1926年:伊丽莎白二世,英國女王(2022年逝世) 1932年:伊萊恩·梅,美國女演員、導演、編劇 1951年:曾俊華,香港政治人物 1953年:胡茵夢,台灣女演員 1957年:福斯坦-阿爾尚熱·圖瓦德拉,中非政治人物,現任中非共和國總統 1958年:臼井儀人,日本漫畫家(2009年逝世) 1958年:安迪·麥杜維,美国女演員 1962年:狄鶯,台灣藝人 1963年:布萊恩·高德納,美國電影製片人、商人(2021年逝世) 1963年:諾希山,馬來西亞卫生部总监 1965年:趙剑華,中國著名羽毛球运动員 1966年:陳霆,台灣演員 1966年:克里斯·惠蒂,英國流行病學家,現任英國首席醫療官 1967年:蔡秋鳳,台灣女歌手 1967年:劉志昇,台灣棒球選手 1970年:羅伯·里戈爾,美國男演員 1972年:納爾吉斯·穆罕默迪,伊朗人權活動家,2023年諾貝爾和平獎得主 1973年:區永權,香港男歌手、演員、主持人 1973年:小西克幸,日本男性聲優 1973年:冰青,日本女性聲優 1974年:奧列克西·楚拉夫科,烏克蘭及俄羅斯政治人物(2022年逝世) 1975年:金巧巧,中國演員 1976年:崔大衛,韓裔美國畫家 1979年:朱廣權,中國綜藝節目主持人 1979年:詹姆斯·麥艾維,英國男演員
1997年:高木紗友希,日本組合Juice=Juice成員 1998年:張盈悅,香港女演員 1999年:馨亞,台灣女藝人 1999年:黃子弘凡,中國男歌手 1999年:崔玹硕,韓國男子偶像團體TREASURE成員 2007年:伊莎貝拉公主,丹麥公主、鍾芸睿 2008年:Hyein,韓國女子音樂組合NewJeans成員 逝世 234年: 漢獻帝劉協,中國漢朝最後一位皇帝。(181年出生) 1509年:亨利七世,英格蘭國王。(1457年出生) 1591年:千利休,日本戰國時代至安土桃山時代茶道宗師。(1522年出生) 1650年:柳生三嚴,日本江戶時代武士。(1607年出生) 1701年:淺野長矩,日本江戶時代大名,播磨赤穗藩藩主。(1667年出生) 1793年:約翰·米歇爾,英國自然哲學家、牧師。(1724年出生) 1909年:伊希尼奧·烏里亞特,巴拉圭政治人物,第7任巴拉圭總統。(1843年出生) 1910年:馬克·吐溫,美國幽默大師,代表作《-{zh-hans:汤姆·索亚历险记; zh-hant:湯姆歷險記;}-》。(1835年出生) 1918年:曼弗雷德·馮·里希特霍芬,德國王牌飛行員。(1892年出生) 1930年:艾伯特·馮·李寇克,德國探險家。(1860年出生) 1938年:穆罕默德·伊克巴勒,印度穆斯林诗人、哲学家和政治家。(1877年出生) 1946年:約翰·梅納德·凱恩斯,英國經濟學家。(1883年出生) 1958年:蔡旨禪,台灣女性漢文詩人 1965年:愛德華·阿普爾頓,英國物理學家,1947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1892年出生) 1975年:大川鐵雄,日本企業家、收藏家。(1897年出生) 1975年:拉涅里·馬茲利,巴西政治人物,第23、25任巴西總統。(1910年出生) 1980年:亞歷山大·伊萬諾維奇·奧巴林,蘇聯生物化學家。(1894年出生) 1989年:德惠翁主,朝鮮日治時期李王家翁主。(1912年出生) 1989年:方榮翔,京劇表演藝術家。(1925年出生) 1997年:新馬師曾,香港著名粵劇表演藝術家,有「慈善伶王」稱號。(1916年出生) 1997年:安德烈斯·羅德里格斯,巴拉圭政治人物,曾任巴拉圭總統。(1923年出生) 1999年:焦哈尔·杜达耶夫,车臣共和国领袖。(1944年出生) 2003年:妮娜·西蒙,美國歌手、作曲家與鋼琴表演家。(1933年出生) 2005年:張春橋,前中國共產黨中央政治局常務委員會委員、中國國務院前副總理,「四人幫」核心成員,胃癌病逝。(1917年出生) 2005年:格里·馬歇爾,英國賽車手 2006年:林豐,中國導演。(1919年出生) 2006年:,巴西足球教練。(1931年出生)
1976年:史蒂夫·芬南,愛爾蘭足球運動員 1976年:陳克勤,香港立法會議員 1977年:丽贝卡·马德尔,英國演員 1977年:艾瑞克·貝福,美國演員 1978年:金賢珠,韓國女星 1980年:奧斯汀·尼可斯,美國演員 1981年:周小平,中國网络作家 1981年:陳振興,香港自行車運動員 1981年:崔貞媛,韓國女演員 1982年:陳偉豪,香港足球運動員 1982年:凱莉·克萊森,美國歌手 1982年:瑪麗亞·阿列克謝耶芙娜·科列斯尼科娃,白俄羅斯音樂家、政治人物 1983年:伊曼·賓特·侯賽因,約旦公主 1984年:塗黎曼,中國女演員 1985年:名塚佳織,日本女性聲優 1986年:陸虎,中國男歌手 1987年:瓦倫·達瓦,印度男演員 1988年:陳俞希,香港女演員 1988年:艾達瑪·古拿,布吉納法索職業足球運動員 1989年:陳美茵,香港無線電視主播 1989年:舞思愛,台灣女歌手 1990年:金泰梨,韓國女演員 1991年:西格莉德·雅格倫,法國女模特 1991年:LuLu,台灣女歌手、主持人 1991年:賈媛,韓國女演員 1992年:傑克·奎德,美國男演員 1994年:曹佑寧,台灣男演員 1995年:趙荣旻,韓國男子偶像團體BOYFRIEND成員 1995年:趙光旻,韓國男子偶像團體BOYFRIEND成員 1996年:真野步,日本女性聲優 1996年:阿什莉·巴蒂,澳洲職業網球女運動員 1999年:河北彩花,日本AV女優 2001年:趙讓,中國男子偶像團體R1SE成員 逝世 1731年:丹尼爾·笛福,英國小說家、新聞記者(1660年出生) 1736年:歐根親王,神聖羅馬帝國元帥(1663年出生) 1891年:赫尔穆特·冯·毛奇,德國軍事家(1800年出生) 1919年:詹天佑,中國鐵路工程师(1861年出生) 1930年:亨利·杜德耐,英國作家和數學家(1857年出生) 1941年:谢晋元,中華民國國民革命軍軍官,在上海公共租界被部下刺杀身亡(1905年出生) 1942年:露西·蒙哥馬利,加拿大作家,《清秀佳人》作者(1874年出生) 1947年:薇拉·凯瑟,美國女作家,以《One of Ours》一書獲得1923年普利策奖(1873年出生) 1947年:黃媽典,臺灣醫師、政治人物,二二八事件受難者。(1893年出生) 1955年:劉桂康,香港演员(1918年出生) 1960年:马克斯·冯·劳厄,德国物理学家(1879年出生) 1964年:格哈德·多馬克,德國病理學家、細菌學家,1939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得主(1895年出生) 1967年:弗拉基米尔·米哈伊洛维奇·科马洛夫,苏联宇航员,史上第一位因载人太空船罹难的宇航员(1927年出生) 1979年:布萊爾·皮奇,紐西蘭教師(1946年出生) 1986年:華麗絲·辛普森,英國國王愛德華八世女友,溫莎公爵夫人(1896年出生) 1990年:維陶塔斯·阿蘭塔斯,立陶宛作家、記者、政治思想家(1902年出生) 2000年:馮公夏,香港商人和佛教界人物(1903年出生) 2004年:张岱年,中國著名哲学家、哲学史家、国学大师(1909年出生) 2005年:費孝通,中國社會學學家(1910年出生) 2005年:埃泽尔·魏茨曼,以色列總統(1924年出生) 2014年:阿圖羅·里卡沓,曾是全世界最長壽在世男性。(1902年出生) 2021年:菊池俊輔,為影視作品配樂的日本作曲家。(1931年出生) 2022年:-{zh-cn:奧林·哈奇; zh-tw:歐林·海契}-,美國政治人物,曾任聯邦參議員。(1934年出生) 节假日和习俗 :大屠殺紀念日 :航天日 參考資料
1942年:喬治·韋拉,馬爾他政治人物,現任馬爾他總統 1949年:林百里,臺灣企業家,廣達集團創辦人兼總裁 1952年:維亞切斯拉夫·丘卡諾夫,俄羅斯男子馬術運動員 1960年:菊池正美,日本聲優 1962年:馬兰,黃梅戏表演藝术家 1964年:蔡閨,台灣女藝人 1964年:杰曼·翰苏,貝南裔美國男演員、模特兒 1967年:梁思浩,香港主持人 1968年:埃丹·吉倫,愛爾蘭演員 1968年:哈希姆·萨奇,科索沃政治人物,第5任科索沃總統 1969年:劉雅麗,香港女藝人 1969年:羅伊·麥克凱恩,蘇格蘭演員 1971年:于月仙,中國演員(2021年逝世) 1971年:趙普,中國電視節目主持人 1973年:戴蒙·林道夫,美國編劇、漫畫作家、製片人 1974年:埃里克·克里普基,美國編劇、製片人、導演 1975年:東麻由美,日本漫畫家 1975年:苏菲·格雷戈瓦·杜魯多,加拿大總理夫人、主持人 1976年:史蒂夫·芬南,愛爾蘭足球運動員 1976年:陳克勤,香港立法會議員 1977年:丽贝卡·马德尔,英國演員 1977年:艾瑞克·貝福,美國演員 1978年:金賢珠,韓國女星 1980年:奧斯汀·尼可斯,美國演員 1981年:周小平,中國网络作家 1981年:陳振興,香港自行車運動員 1981年:崔貞媛,韓國女演員 1982年:陳偉豪,香港足球運動員 1982年:凱莉·克萊森,美國歌手 1982年:瑪麗亞·阿列克謝耶芙娜·科列斯尼科娃,白俄羅斯音樂家、政治人物 1983年:伊曼·賓特·侯賽因,約旦公主 1984年:塗黎曼,中國女演員 1985年:名塚佳織,日本女性聲優 1986年:陸虎,中國男歌手 1987年:瓦倫·達瓦,印度男演員 1988年:陳俞希,香港女演員 1988年:艾達瑪·古拿,布吉納法索職業足球運動員 1989年:陳美茵,香港無線電視主播 1989年:舞思愛,台灣女歌手 1990年:金泰梨,韓國女演員 1991年:西格莉德·雅格倫,法國女模特 1991年:LuLu,台灣女歌手、主持人 1991年:賈媛,韓國女演員 1992年:傑克·奎德,美國男演員 1994年:曹佑寧,台灣男演員 1995年:趙荣旻,韓國男子偶像團體BOYFRIEND成員 1995年:趙光旻,韓國男子偶像團體BOYFRIEND成員 1996年:真野步,日本女性聲優 1996年:阿什莉·巴蒂,澳洲職業網球女運動員 1999年:河北彩花,日本AV女優 2001年:趙讓,中國男子偶像團體R1SE成員 逝世 1731年:丹尼爾·笛福,英國小說家、新聞記者(1660年出生) 1736年:歐根親王,神聖羅馬帝國元帥(1663年出生) 1891年:赫尔穆特·冯·毛奇,德國軍事家(1800年出生)
1977年:蔡昇晏,台灣樂團五月天成員,貝斯手 1979年:陳家麒,香港足球運動員 1979年:亞當·紐曼,以色列-美國商人,WeWork共同創辦人兼前執行長 1980年:森永理科,日本聲優 1980年:多田野數人,日本前棒球選手 1980年:伊爾凡·阿里,蓋亞那政治人物,現任蓋亞那總統 1981年:夏漢君,台灣演員 1981年:菲利比·馬沙,巴西F1賽車手 1982年:黃俊中,台灣棒球選手 1982年:張靜之,台灣女演員 1986年:馬米,香港饒舌歌手 1986年:隋寶庫,中國短道速滑男子運動員 1986年:丹尼爾·沙曼,英國男演員 1986年:董鳳鳴,中國女子跆拳道運動員 1986年:李穎芝,香港女藝人 1987年:陳巧文,香港社會活動家 1987年:朴宰范,韓國男子偶像團體2PM前隊長,現为Solo歌手 1988年:君島美緒,日本AV女優 1988年:喬納森·拜利,英國男演員 1988年:-{zh-hk:杜查·祖利亞;zh-tw:儒尼奧爾·杜特拉;zh-hans:茹尼奥尔·杜特拉;}-,巴西職業足球運動員 1991年:鄭仁仙,韓國女演員 1995年:-{zh-hans:刘易斯·贝克;zh-hk:路易斯·碧加;zh-tw:劉易斯·貝克;}-,英國職業足球運動員 1996年:前田佳織里,日本女性聲優 1996年:麥克·霍頓,澳洲男子游泳運動員 1996年:愛麗森·阿什莉·阿姆,美國女演員 1996年:尼爾斯·范德普爾,瑞典男子競速滑冰運動員 1997年:徐志焄,韓國男演員 1997年:鄧宇成,臺灣男子射箭運動員 2000年:郑多彬,韩国女演员 2001年:尹燦榮,韓國男演員 2001年:南承旼,韓國男子偶像團體MCND成員 逝世 1472年:萊昂·巴蒂斯塔·阿伯提,義大利文藝復興時期建築師、建築理論家、作家、詩人、哲學家、密碼學家。(1404年出生) 1644年:崇禎帝朱由檢,明朝皇帝。(1611年出生) 1840年:西梅翁·德尼·泊松,法國數學家、物理學家。(1781年出生) 1860年:約翰·斯坦尼福德·魯賓遜,美國律師、政治人物,前任佛蒙特州州長。(1804年出生) 1926年:朝鮮純宗李坧,大韓帝國末代皇帝。(1874年出生) 1938年:伊凡·梅日勞克,蘇聯政治家。(1891年出生)
2022年:全球首富、特斯拉創辦人埃隆·馬斯克以440億美元收購社群媒體公司推特。 出生 1214年:路易九世,法国卡佩王朝第9任國王。(1270年逝世) 1284年:愛德華二世,英格蘭國王。(1327年逝世) 1599年:奥利弗·克伦威尔,英國政治、軍事家。(1658年逝世) 1843年:愛麗絲公主,維多利亞女王的二女兒,黑森和萊茵大公路德維希四世的夫人。(1878年逝世) 1849年:費利克斯·克萊因,德國數學家。(1925年逝世) 1874年:古列爾莫·馬可尼,義大利工程師,1909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1937年逝世) 1896年:等松农夫藏,日本帝國時代海軍上將。(1980年逝世) 1897年:雅科夫·特里亞皮岑,蘇俄軍事指揮官。(1920年逝世) 1900年:沃爾夫岡·-{zh-hant:包立; zh-hans:泡利;}-,奧地利物理學家,1945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1958年逝世) 1903年:安德雷·柯爾莫哥洛夫,俄羅斯數學家。(1987年逝世) 1907年:巽房,日本超級人瑞。 1915年:郭伯偉,香港政治人物。(2006年逝世) 1917年:艾拉·費茲潔拉,美国爵士乐女歌手(1996年逝世) 1932年:尼古拉·卡爾達肖夫,蘇聯天體物理學家。(2019年逝世) 1932年:太田淑子,日本聲優、演員。(2021年逝世) 1935年:李敖,台灣學者(2018年逝世) 1938年:詹姆斯·西蒙斯,美國數學家、投資家、慈善家 1940年:江鵬堅,台灣政治人物(2000年逝世) 1940年:艾爾·帕西諾,美國男演員、編劇、製片人 1941年:穆娜·侯賽因,約旦王妃 1945年:比約恩·奧瓦爾斯,瑞典歌手、作曲人、樂團ABBA成員 1946年:弗拉基米尔·日里诺夫斯基,俄羅斯政治人物。(2022年逝世) 1947年:约翰·克鲁伊夫,荷兰職業足球運動員、教練(2016年逝世) 1955年:李華明,香港政治人物 1957年:羅克·馬克·克里斯蒂安·卡波雷,布吉納法索政治家 1963年:添·巴貝利,香港足球運動員、教練 1963年:大卫·莫耶斯,苏格兰足球教练 1964年:漢克·阿扎里亞,美國男演員、導演、喜劇演員、配音員 1968年:謝祖武,台灣演員 1969年:蕾妮·齐薇格,美國女演員 1970年:川上倫子,日本聲優(2011年逝世) 1971年:托德·霍華德,美國電子遊戲設計師 1974年:高虎,中國男演員 1976年:吳樾,中國男演員 1976年:蒂姆·邓肯,美國篮球运动員 1976年:金钟國,韓國男歌手 1977年:蔡昇晏,台灣樂團五月天成員,貝斯手 1979年:陳家麒,香港足球運動員 1979年:亞當·紐曼,以色列-美國商人,WeWork共同創辦人兼前執行長 1980年:森永理科,日本聲優 1980年:多田野數人,日本前棒球選手 1980年:伊爾凡·阿里,蓋亞那政治人物,現任蓋亞那總統 1981年:夏漢君,台灣演員 1981年:菲利比·馬沙,巴西F1賽車手 1982年:黃俊中,台灣棒球選手 1982年:張靜之,台灣女演員 1986年:馬米,香港饒舌歌手 1986年:隋寶庫,中國短道速滑男子運動員 1986年:丹尼爾·沙曼,英國男演員 1986年:董鳳鳴,中國女子跆拳道運動員 1986年:李穎芝,香港女藝人 1987年:陳巧文,香港社會活動家
1798年:歐仁·德拉克羅瓦,法國著名浪漫主義畫家(1863年逝世) 1861年:詹天佑,中國鐵路工程師,被譽為「中國鐵路之父」(1919年逝世) 1889年:路德维希·维特根斯坦,奧地利哲學家、邏輯學家,分析哲學的代表人物(1951年逝世) 1894年:鲁道夫·赫斯,德國納粹黨副領袖(1987年逝世) 1905年:謝晉元,中華民國國民革命軍軍官(1941年逝世) 1910年:阮玲玉,中國演員(1935年逝世) 1917年:貝聿銘,美籍華人建築師(2019年逝世) 1933年:阿諾·彭齊亞斯,德裔美國無線電天文學家,微波背景輻射的發現者之一,1978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 1936年:丁強,台灣男演員、導演、電視製作人、主持人(2023年逝世) 1939年:佐川一政,日本殺人犯、食人者和戀屍癖者(2022年逝世) 1950年:蘇珊娜·樋口,日裔秘魯政治人物、工程師,祕魯國會議員(2021年逝世) 1955年:陳道明,中國演員 1958年:吉安卡洛·伊坡托,美國男演員 1961年:陳沖,中國電影演員、導演 1961年:栗山英樹 日本棒球員 1962年:辻谷耕史,日本聲優 1963年:李連杰,中國電影演員、武術家 1963年:歐錦棠,香港演員 1964年:倪震,香港作家、電台節目主持人 1964年:朱軍,中國電視節目主持人、影視演員、小品演員 1965年:凱文·詹姆斯,美國男演員 1966年:林憶蓮,香港歌手 1967年:呂孔維,台灣藝人 1967年:肯恩,西班牙摔跤選手 1968年:何冰,中國男演員 1968年:鄭堅克,臺灣廚師、主持人 1969年:林煒,台灣男演員 1970年:小花美穗,日本漫畫家 1970年:梅拉尼娅·特朗普,美國第一夫人 1971年:李家誠,香港企業家 1971年:田中直樹,日本演員、搞笑藝人 1973年:陳冠霖,台灣演員 1975年:喬依·喬迪森,美國音樂人、作曲家、製作人(2021年逝世) 1975年:區焯文,香港主持人 1977年:汤姆·威灵,美國男演員 1978年:立花慎之介,日本男性聲優 1978年:安娜·蒙格拉絲,法國模特,演員 1978年:帕布羅·薛伯,加拿大男演員 1978年:斯坦娜·卡蒂克,加拿大女演員 1979年:陸浩明,香港主持人 1979年:王婉諭 ,立法委員 時代力量黨主席 1980年:查寧·塔圖,美國男演員 1980年:喬丹娜·布魯斯特,美國女演員 1981年:蒼井空,日本前AV女優、電視演員 1982年:栢天男,香港男演員 1984年:南奎里,韓國女歌手、演員 1986年:楊迪,中國節目主持人 1987年:梁俊碩,香港賽艇運動員 1988年:賴鴻誠,中華職棒樂天桃猿隊投手 1988年:孟鶴堂,中國德云社相聲演員 1988年:魯特格爾·布雷格曼,荷蘭歷史學家、作家 1989年:王伯源,臺灣藝人、主持人 1989年:姜大聲,韓國男子偶像團體BIGBANG成員 1990年:小峰峰,中國男歌手 1990年:李斯丹妮,中國女歌手、演員 1993年:竹內涼真,日本男演員
1983年:香港警方偵破王德輝綁架案。 1983年:在收到美國女學生珊曼莎·史密斯擔心冷戰緊張關係的信件後,蘇聯領導人尤里·安德羅波夫邀請她訪問莫斯科、列寧格勒等地。 1984年:美國總統隆納·雷根訪問中華人民共和國。 1986年:苏联乌克兰普里皮亚季的切尔诺贝利核能电厂发生蒸气爆炸并引发核事故,造成至少4,000人死亡。 1989年:龙卷风袭击孟加拉国的馬尼格甘傑縣,造成1300人死亡。 1989年:人民日報發表社論《必須旗幟鮮明地反對動亂》,简称“四·二六社论”。 1991年:阿根廷球王马拉多纳因携带毒品被捕。 1994年:中華航空140號班機在日本名古屋市的名古屋飛行場降落時墜毀,造成264人死亡。 1996年:以色列和黎巴嫩达成停火协议。 1996年:中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和塔吉克斯坦签署在边境地区加强军事领域信任的协定。 21世紀 2003年: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根据全国人大常委会的决定签署主席令,免去卫生部部长张文康職務。 2005年:中國國民黨主席連戰展開為期8日的和平之旅。 2005年:英國女王-{zh-hans:伊丽莎白二世; zh-tw:伊麗莎白二世; zh-hk:伊利沙伯二世;}-和英國首相-{zh-hans:托尼·布莱尔; zh-tw:東尼·布萊爾; zh-hk:貝理雅;}-替倫敦市中心的國家警察紀念碑進行揭幕。 2012年:联合国塞拉利昂特别法庭对利比里亚前总统查爾斯·泰勒被控在塞拉利昂内战期间犯有战争罪一案作出有罪裁决。 2017年:中国首艘国产001A型航空母舰在大连完成了下水,从开工到下水,历时3年多时间。 2018年:菲律賓熱門景點長灘島,因商業污染,將封島半年。 出生 121年:馬爾庫斯·奧列里烏斯,羅馬皇帝(180年逝世) 764年:哈迪,阿拔斯帝國哈里發(786年逝世) 1564年:威廉·莎士比亞(受洗日,出生日不詳),英國劇作家(1616年逝世) 1711年:大卫·休谟,英國哲學家(1776年逝世) 1782年:瑪麗亞·艾瑪莉亞,法国王后(1866年逝世) 1785年:约翰·詹姆斯·奥杜邦,美國畫家和自然主義作家。但他在海地的官方登記證上卻寫了出生於1780年5月4日(1851年逝世) 1798年:歐仁·德拉克羅瓦,法國著名浪漫主義畫家(1863年逝世) 1861年:詹天佑,中國鐵路工程師,被譽為「中國鐵路之父」(1919年逝世) 1889年:路德维希·维特根斯坦,奧地利哲學家、邏輯學家,分析哲學的代表人物(1951年逝世) 1894年:鲁道夫·赫斯,德國納粹黨副領袖(1987年逝世) 1905年:謝晉元,中華民國國民革命軍軍官(1941年逝世) 1910年:阮玲玉,中國演員(1935年逝世) 1917年:貝聿銘,美籍華人建築師(2019年逝世) 1933年:阿諾·彭齊亞斯,德裔美國無線電天文學家,微波背景輻射的發現者之一,1978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 1936年:丁強,台灣男演員、導演、電視製作人、主持人(2023年逝世) 1939年:佐川一政,日本殺人犯、食人者和戀屍癖者(2022年逝世) 1950年:蘇珊娜·樋口,日裔秘魯政治人物、工程師,祕魯國會議員(2021年逝世) 1955年:陳道明,中國演員 1958年:吉安卡洛·伊坡托,美國男演員 1961年:陳沖,中國電影演員、導演 1961年:栗山英樹 日本棒球員 1962年:辻谷耕史,日本聲優 1963年:李連杰,中國電影演員、武術家 1963年:歐錦棠,香港演員 1964年:倪震,香港作家、電台節目主持人 1964年:朱軍,中國電視節目主持人、影視演員、小品演員 1965年:凱文·詹姆斯,美國男演員
1988年:麗珠,美國女歌手、饒舌歌手、演員。 1989年:瑪莎·亨特,美國女性模特兒。 1991年:拉拉·古特-貝赫拉米,瑞士女子高山滑雪運動員。 1994年:蔡嘉欣,香港女藝人。 1995年:林妤臻,台灣女藝人。 1995年:妮琳·吉爾,英國女性模特兒。 1996年:羅寒月,中國女子偶像團體GNZ48成員。 1998年:吳詩儀,臺灣女子拳擊運動員。 1998年]:阿巴西,塞內加爾裔臺灣男子籃球運動員。 1998年:新條由芽,日本演员、写真偶像。 1999年:松田好花,日本女子偶像團體日向坂46成員。 2000年:BE'O,韓國男歌手。 2005年:馬蒂斯·特爾,法國職業足球運動員。 逝世 1521年:斐迪南·麥哲倫,葡萄牙探險家。(1480年出生) 1599年:前田利家,日本戰國時代武將。(1539年出生) 1605年:教宗良十一世,羅馬主教。(1535年出生) 1902年:朱利葉斯·斯特林·莫頓,美國農業部長,美國植樹節創辦者(1832年出生) 1915年:亚历山大·尼古拉耶维奇·斯克里亚宾,俄国作曲家、钢琴家。(1872年出生) 2002年:羅絲·韓德勒,美國商人、發明家,美泰兒聯合創始人,芭比娃娃發明者(1916年出生) 2017年:佐田之山晉松,日本相撲橫綱(1938年出生) 2017年:林奕含,臺灣女作家。(1991年出生) 2022年:曾江,香港男演員。(1934年出生) 2022年:歐陽乃沾,香港畫家。(1931年出生) 2023年:杰里·斯普林格,美國談話節目主持人。(1944年出生) 节假日和习俗 世界貘日 :國王日 :自由日 :獨立日
16世紀 1521年:率领西班牙船队进行环球航行的探险家斐迪南·麦哲伦在菲律宾因介入部落冲突,而被拉普拉普领导的土著部队杀死。 1522年:比克卡会战,神圣罗马帝国军队重创以瑞士雇佣兵为主的法国军队。 1526年:莫卧儿帝国诞生。 1565年:西班牙殖民者米格尔·洛佩斯·德莱加斯皮率领的军队在宿霧登陆,建立在菲律宾的首个殖民地。 17世紀 1667年:英国诗人约翰·米尔顿将其创作的史诗作品《失乐园》著作权以10英镑的价格卖给出版商。 18世紀 1749年:英國德裔音樂家韓德爾的作品《皇家煙火》在倫敦的煙火典禮上首次正式公演。 19世紀 1810年:德国作曲家路德维希·范·贝多芬创作出a小调钢琴曲《给爱丽丝》,为其最著名的作品之一。 1813年:美国攻陷安大略首府多倫多。 20世紀 1908年:1908年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在伦敦开幕。 1909年:青年土耳其黨人發動革命推翻鄂圖曼帝國最後一位實權蘇丹阿卜杜勒-哈米德二世,並且另立穆罕默德五世為下任蘇丹。 1911年:中国同盟会在黄兴的率领下于广州发动黄花岗起义,攻打清朝政府两广总督衙门。 1951年:镇压反革命运动:上海一举逮捕8359人,此后每隔数日即枪决一批,少则20-30人,多则近300人,到11月初,半年时间就已处决到将近2000人。 1960年:西非國家多哥獨立。 1961年:西非国家塞拉利昂独立。 1978年:努尔·穆罕默德·塔拉基发动军事政变(四月革命),击毙阿富汗共和国总统穆罕默德·達烏德汗,夺取政权。 1989年:北京大学生举行抗议四二六社论的徒步环北京城游行,又称427大游行。 1992年:由塞尔维亚和黑山组成的南斯拉夫联邦共和国宣告成立,标志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正式解体。 1993年:辜汪會談在新加坡举行。 1994年:南非举行首次不分种族的普遍选举,纳尔逊·曼德拉领导的非洲民族议会最终赢得选举。 1997年:橫跨香港青衣島和馬灣,連接大嶼山赤鱲角,全球最長的公路鐵路雙用懸索吊橋—青馬大橋落成。 21世紀 2005年:全球載客量最高的客機空中巴士A380首航。 2006年:在美國世界貿易中心因為襲擊事件倒塌後,世界貿易中心一號大樓運用紐約原址開始興建。 2009年:美国艾奥瓦州成为全美第三个将同性婚姻合法化的州份。 2009年:三星电子发布三星Galaxy系列的第一代手机三星Galaxy i7500。 2018年: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國務委員會委員長金正恩與大韓民國總統文在寅在板門店大韓民國一方的和平之家舉行第三次南北韓高峰會,是韓戰後北韓最高領導人首次踏足南韓土地。 出生 1755年:馬克-安托萬·帕塞瓦爾,法國數學家。(1836年逝世) 1791年:萨缪尔·摩尔斯,美国发明家,电报的发明者。(1872年逝世) 1822年:尤利西斯·格蘭特,美國軍官、政治家,第18任美國總統。(1885年逝世) 1837年:保羅·哥爾丹,德國數學家。(1912年逝世) 1848年:鄂圖,巴伐利亞國王。(1916年逝世) 1856年:清穆宗(同治帝)爱新觉罗载淳,大清皇帝。(1874年逝世) 1894年:林漢河,新加坡醫生、政治家。(1983年逝世) 1896年:華萊士·卡羅瑟斯,美國化學家,尼龍和氯丁橡膠的發明者。(1937年逝世) 1907年:阿米爾·謝里夫丁,印尼政治人物,第2任印尼總理。(1948年逝世) 1909年:吉列尔莫·莱昂·巴伦西亚,哥倫比亞政治人物、外交官,第21任哥倫比亞總統。(1971年逝世) 1910年:拉涅里·馬茲利,巴西政治人物,第23、25任巴西總統。(1975年逝世) 1910年:蒋經國,中華民國第六、七任總統,中國國民黨主席。(1988年逝世)
1951年:黎漢持,香港男演員(2013年逝世) 1965年:郭蔭庶,前警務處副處長(管理),現任香港公務員學院院長 1960年:鄭家富,香港政界人物 1966年:讓-呂克·克雷捷,法國男子高山滑雪運動員 1967年:包小松,台灣歌手、作曲人、制作人 1967年:包小柏,台灣歌手、作曲人、制作人 1968年:區海倫,香港女歌手 1969年:刘仪伟,中國主持人、演員、導演 1969年:艾雷迪,台灣漫畫家 1970年:-{zh-hans:迭戈·西蒙尼;zh-hk:迪亞高·施蒙尼;zh-tw:迪亞哥·西蒙尼;}-,阿根廷足球教练及前足球运动员 1972年:傑森·霍爾,美國編劇、電影導演 1974年:何炅,中國主持人 1974年:潘妮洛普·克鲁兹,西班牙女演員 1975年:馬國畢,台灣藝人 1977年:柯宇綸,台灣演員 1979年:紀佳松,台灣歌手、音樂制作人、詞曲創作人 1979年:小林亮寬,日本棒球選手 1981年:潔西卡·艾芭,美國電視、電影演員 1983年:藤原可可亞,日本漫画家(2015年逝世) 1984年:呂國緯,台灣男子樂團MP魔幻力量成員 1984年:豐永利行,日本男性聲優 1984年:大桥步夕,日本女性聲優 1985年:玛丽亚·沃龙佐娃,俄罗斯内分泌学家,弗拉基米尔·普京长女 1987年:林宜芝,香港女模特 1988年:徐凯希,台灣主持人 1988年:王史提芬,香港單車選手 1988年:桑·馬達,西班牙足球運動員 1989年:陳庭妮,台灣女藝人 1989年:前田玲奈,日本女性聲優 1989年:金圣圭,韓國男子偶像團體INFINITE成員 1992年:曾湯尼,中國導演、作家 1992年:黃子菲,香港女模特 1992年:田中愛美,日本女性聲優 1994年:余思霆,香港無線電視藝員 1994年:金元弼,韓國男子偶像樂團DAY6成員 1995年:郭芝吟,台灣女歌手 1996年:张雅钦,中國女演員 1996年:東尼·雷佛羅里,美國男演員 1998年:椚亚李纱,日本模特儿 1998年:宮田愛萌,日本女子偶像團體日向坂46成員 逝世 1192年:蒙費拉托的科拉多,蒙費拉托侯爵(生年不詳) 1903年:喬賽亞·威拉德·吉布斯,美國科學家(1839年出生) 1910年:愛德華·波特·亞歷山大,南北戰爭的邦聯將領(1835年出生) 1918年:加夫里若·普林西普,塞尔维亚民族主义者,塞拉耶佛事件主犯(1894年出生) 1927年:李大钊,中国革命家,中國共產黨創始人之一(1889年出生) 1938年:扈先梅,中华民国国民革命军第一0二师三0六旅少将旅长(1896年出生)
1966年:讓-呂克·克雷捷,法國男子高山滑雪運動員 1967年:包小松,台灣歌手、作曲人、制作人 1967年:包小柏,台灣歌手、作曲人、制作人 1968年:區海倫,香港女歌手 1969年:刘仪伟,中國主持人、演員、導演 1969年:艾雷迪,台灣漫畫家 1970年:-{zh-hans:迭戈·西蒙尼;zh-hk:迪亞高·施蒙尼;zh-tw:迪亞哥·西蒙尼;}-,阿根廷足球教练及前足球运动员 1972年:傑森·霍爾,美國編劇、電影導演 1974年:何炅,中國主持人 1974年:潘妮洛普·克鲁兹,西班牙女演員 1975年:馬國畢,台灣藝人 1977年:柯宇綸,台灣演員 1979年:紀佳松,台灣歌手、音樂制作人、詞曲創作人 1979年:小林亮寬,日本棒球選手 1981年:潔西卡·艾芭,美國電視、電影演員 1983年:藤原可可亞,日本漫画家(2015年逝世) 1984年:呂國緯,台灣男子樂團MP魔幻力量成員 1984年:豐永利行,日本男性聲優 1984年:大桥步夕,日本女性聲優 1985年:玛丽亚·沃龙佐娃,俄罗斯内分泌学家,弗拉基米尔·普京长女 1987年:林宜芝,香港女模特 1988年:徐凯希,台灣主持人 1988年:王史提芬,香港單車選手 1988年:桑·馬達,西班牙足球運動員 1989年:陳庭妮,台灣女藝人 1989年:前田玲奈,日本女性聲優 1989年:金圣圭,韓國男子偶像團體INFINITE成員 1992年:曾湯尼,中國導演、作家 1992年:黃子菲,香港女模特 1992年:田中愛美,日本女性聲優 1994年:余思霆,香港無線電視藝員 1994年:金元弼,韓國男子偶像樂團DAY6成員 1995年:郭芝吟,台灣女歌手 1996年:张雅钦,中國女演員 1996年:東尼·雷佛羅里,美國男演員 1998年:椚亚李纱,日本模特儿 1998年:宮田愛萌,日本女子偶像團體日向坂46成員 逝世 1192年:蒙費拉托的科拉多,蒙費拉托侯爵(生年不詳) 1903年:喬賽亞·威拉德·吉布斯,美國科學家(1839年出生) 1910年:愛德華·波特·亞歷山大,南北戰爭的邦聯將領(1835年出生) 1918年:加夫里若·普林西普,塞尔维亚民族主义者,塞拉耶佛事件主犯(1894年出生)
1974年:湯美,香港巴西籍足球運動員 1976年:河原木志穗,日本女性聲優 1977年:天谷大輔,日本獨立遊戲開發者 1979年:李同國,韓國足球運動員 1980年:竹幼婷,台灣節目主持人 1982年:賈玲,中國女演員 1984年:周永恆,香港歌手 1985年:榎本亜弥子,日本女演員、模特兒 1986年:李倸英,韓國女演員 1987年:江語晨,台灣演員 1988年:胡桓瑋,台灣演員 1988年:許廷鏗,香港歌手 1988年:高潤荷,韓國歌手 1995年:趙粵,中國女子偶像團體硬糖少女303、SNH48成員 1998年:阿普里亞尼·拉哈育,印尼女子羽球運動員 2006年:-{zh-cn:克索斯利尔·戈麦斯; zh-hk:蘇芝奧·高美絲; zh-tw:霍奇爾·戈梅茲}-,墨西哥裔美國女演員 2007年:蘇菲亞,西班牙公主 逝世 643年:侯君集,唐朝将领。(生年不詳) 1380年:聖加大利納,義大利天主教女聖人。(1347年出生) 1579年:迭戈·德·蘭達,西班牙方濟各會傳教士。(1524年出生) 1630年:泰奧多爾-阿格里帕·多比涅,法國詩人、士兵。(1552年出生) 1932年:何塞·費利克斯·烏里武魯,阿根廷軍人、政治人物,第22任阿根廷總統。(1868年出生) 1931年:恽代英,广州起义领导人之一、中国青年的领袖和导师、中國共產黨早期領導人。(1895年出生) 1950年:馬克南,美国外交官、间谍。(1913年出生) 1951年:路德维希·维特根斯坦,奥地利哲学家、逻辑学家,分析哲学的代表人物(1889年出生) 1956年:哈羅德·布萊德,英國電報員,鐵達尼號初級電報員。(1890年出生) 1968年:林昭,右派分子,民主人士,基督教徒,文革時被處決。(1932年出生)
4月29日是公历一年中的第119天(闰年第120天),离全年的结束还有246天。 大事记 9世紀 837年:中国《文献通考》客星栏记录到一颗发生在双子座的新星。 15世紀 1429年:圣女贞德率领军队到达奥尔良,开始解除奥尔良之围。 17世紀 1672年:法王路易十四入侵荷蘭。 18世紀 1770年:英國航海家暨探險家詹姆斯·庫克率領奮進號三桅帆船的船員在雪梨附近海岸登陸,成為首批抵達澳洲東海岸的歐洲人。 19世紀 1882年:德国发明家维尔纳·冯·西门子在柏林首次公开展示了他发明的世界首辆无轨电车。 1900年:賓夕法尼亞州州旗啟用。 20世紀 1929年:蘇聯進行第一次五年计划。 1932年:韩国青年尹奉吉在上海用炸弹刺杀日本上海占领军总司令白川义则等人,虹口公园爆炸案发生。 1945年:二戰:意大利的德軍向同盟國投降。 1945年:二戰:美軍攻佔納粹德國的達豪集中營,並對投降的黨衛隊成員及集中營看守進行未經審訊的處決。 1946年:遠東國際軍事法庭於日本東京正式開庭,起訴東條英機等28名甲級戰犯的戰爭罪罪刑。 1975年:越戰進入尾聲階段,美軍在南越首都西貢展開名為「常風行動」的大規模直昇機撤退行動,以在北越及越共攻入西貢前疏散在越美國人和相關越南籍難民。 1990年:香港沙田白石船民中心有數十名越南船民逃走。 1992年:美国洛杉矶警察局四名殴打非裔美国人罗德尼·金的白人警察获判无罪,引发大规模种族冲突。 1997年:《禁止化學武器公約》正式生效,旨在禁止締約國發展、生產、儲存和使用化學武器。 1997年:中国湖南省岳阳市荣家湾站发生列车相撞事故,导致126人死亡。 21世紀 2004年:马其顿總統选举,茨爾文科夫斯基获胜。 2005年: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总书记胡锦涛与中国国民党主席连战在北京进行自国共内战以来两党最高领导人的首次会谈。 2009年:澳門維基媒體協會刊憲成立。 2011年:英國皇位第二號繼承人劍橋公爵威廉王子和凱薩琳·密道頓在倫敦西敏寺舉辦婚禮。 2013年:赫雪爾太空望遠鏡因為致冷劑耗盡而結束任務。 2016年:由中资兴建的马来西亚标志塔(现106交易塔)正式动工,在吉隆坡118落成之前是马来西亚最高的摩天大楼。 出生 1137年:暲子內親王,日本平安時代至鎌倉時代的女性皇族(1211年逝世) 1803年:詹姆士·布鲁克,砂拉越第一位白人拉者(1868年逝世) 1818年:亞歷山大二世,俄羅斯帝國皇帝(1881年逝世) 1854年:亨利·龐加萊,法國数学家、物理学家、哲学家(1912年逝世) 1872年:弗雷斯·雷·莫爾頓,美國天文學家(1952年逝世) 1873年:法蘭西斯·哈維,英國皇家海軍陸戰隊軍官(1916年逝世) 1876年:佐迪圖,埃塞俄比亞女皇(1930年逝世) 1879年:汤玛斯·比彻姆,英国指挥家(1961年逝世) 1893年:哈羅德·尤里,美國物理化學家,1934年諾貝爾化學獎得主(1981年逝世) 1894年:安倍寬,日本政治人物(1946年逝世) 1901年:昭和天皇,日本第124代天皇(1989年逝世) 1905年:菲利普·史密斯,美国电子工程师,史密斯圆图的发明者(1987年逝世) 1907年:中原中也,日本詩人(1937年逝世) 1921年:科內利斯·德亞赫,荷蘭天文學家(2021年逝世) 1922年:迪克·苏迪曼,印尼男子羽球运动员,被誉为“印尼羽球之父”(1986年逝世) 1923年:爾文·克許納,美國電影導演(2010年逝世) 1924年:安倍晉太郎,日本政治人物(1991年逝世) 1932年:胡金銓,台灣電影導演(1997年逝世) 1936年:畢思理,美國醫師、公共衛生學家(2012年逝世)
乳白色(2001年3月21日 - ) 粉白色(2001年4月27日 - ) 橙色(2001年12月14日 - ) 黑色(2001年12月14日 - ) 金色(2002年9月27日 - ) 銀色(2002年9月27日 - ) 限量版型 限量版在液晶螢幕底部的“GAMEBOY ADVANCE”標誌稍微偏左側或右側。 精靈寶可夢Original 版型 水墨藍(2001年3月21日 - ) 雪拉比綠(2001年7月21日 - ) 寶可夢中心NY版(2001年11月16日 - ) 拉帝亞斯與拉帝歐斯版(2002年7月5日 - ) 伊藤洋華堂限量版型 讀賣巨人版(2001年10月3日 - ) AEON限量版型 瑪利歐Bros.版(2001年11月29日 - ) TSUTAYA限量版型 銀(2001年12月1日 - ) 玩具反斗城限量版型 淺藍(2001年10月4日 - ) 大榮限量版型 透明橙、透明黑(2001年9月29日 - ) Game Software限量版型 淺粉紅(Hello Kitty系列)(2001年10月19日 - ) 洛克人(戰鬥網路 洛克人EXE2)(2001年12月14日 - ) THE KING OF FIGHTERS透明黑(THE KING OF FIGHTERS EX NEO BLOOD)(2002年1月1日 - ) Chobits透明藍(Chobits for Gameboy Advance アタシだけのヒト)(2002年9月27日 - ) 日本國外限量版型 Limited Edition 白金 TARGET Exclusive 紅 衍生版本 截止到2010年,Game Boy Advance家族總全球累计售出了8151万部。Game Boy Advance有两个改版机型,分别是2003年上市的Game Boy Advance SP,和2005年上市的Game Boy Micro。2003年2月14日,任天堂公司接著推出了具備鋰電池、可摺疊且具有螢幕前光的GAME BOY ADVANCE SP,一般簡稱為 GBA SP,售價為12,500日元。 2005年9月13日,即超级马力欧系列20周年紀念時,首度推出採用可5級亮度校調的高背光液晶屏幕,不可摺疊,但是機型更為輕巧的Game Boy Micro,一般簡稱為 GBM,Game Boy Micro為Game Boy Advance系列中唯一不向下相容以前Game Boy和Game Boy Color遊戲。只支援GBA遊戲,另外連線配件也與Game Boy Advance系列不相容。同期亦推出高背光亮度的Game Boy Advance SP版本。 2022年6月2日,日本遊戲周邊廠商Columbus Circle推出 7吋大螢幕版本的GBA掌上遊戲機「ポケットHDMIアドバンス for GBA」。售價為18,480元日幣。遊戲畫面可任意變更為3:2或16:9,720HD畫質,有HDMI功能,可外接專用的遊戲搖桿,不具備通信連接功能,只能運行Game Boy Advance遊戲卡匣。 周邊配件 官方 任天堂為Game Boy Advance發佈的周邊商品,其中包括: Game Boy Advance 無線連接器 Game Boy Advance 電源供應器 Nintendo GameCube – Game Boy Advance 傳輸線 Game Boy Advance E讀卡機 Game Boy Advance Video Game Boy Advance 耳機轉接器 Game Boy Advance 夜光燈 Game Boy Advance AD-FAMI Play-Yane-Reader 非官方 Game Boy Advance的其他配件包括: 超頻顯示工具 WormCam GBA Super Card 遊戲燒錄卡 Glucoboy:2007年為澳大利亞的糖尿病兒童發表的血糖測試機器,內建Game Boy Advance遊戲。 卡匣 Game Boy Advance卡匣的程式碼構造與超級任天堂極為相似,增加2000年初開發遊戲的優勢:Game Boy Advance採用更先進的編譯器並搭配更快的RISC CPU,以及用於開發的非專有計算圖和相對更大的支援量,該程式碼為C語言能在ARM與Thumb中具減輕性能負擔的作用,處理器ARM7為32位元,其中24條線紋路與處理器相接,24 條線紋路 = 2^24 = 1670 萬個位置,意即 16M x 16 位或 32M x 8 位,由此判斷Game Boy Advance的卡匣最大可容納32MByte或256Mbit的容量。 官方Game Boy Advance平台的遊戲中的容量以32Mbit、64Mbit的遊戲作品為多數,包含大量從投幣式遊樂機、紅白機、超級任天堂、MegaDrive、SEGA Saturn、任天堂64、PlayStation等平台的遊戲移植重新販售。2001年至2008年期間官方發布最大的遊戲及電影卡匣容量為256Mbit,最小的卡匣容量為《Action Replay Max》只有0.56Mbit。 Game Boy Advance的卡匣是名為Cassettes(カセット,Kasetto)或Game Pak。支援Game Boy及Game Boy Color的C類透明卡匣與Game Boy Advance新型D類Advance卡匣,是將程式設計到電路板的卡帶。卡帶主要是由SRAM、Flash ROM、EEPROM所構成,並且與Game Boy Advance和下一個世代掌上遊戲機Nintendo DS相容。部分的卡匣內置隆隆聲響功能、傾斜感測器、太陽能感測器。 GBA的首款遊戲為《F-Zero:Maximum Velocity》和其它14款遊戲在2001年3月21日於日本和GBA遊戲機同步發售。最後的遊戲為《Pixeline
16bit / 32bit Nintendo整合式PPU 圖形處理器(GPU):Custom 2D core 記憶體 VRAM:32 kilobyte + 96 kilobyte(CPU 內部記憶體) BIOS - System ROM:16 kilobyte IWRAM: 32-bit 32 kilobyte WRAM:256 KBytes 調色板:1 Kbyte DRAM:256 kilobyte(CPU 外部記憶體) 影格率(FPS):59.727500569606 Hz 聲音:類比訊號+數位由AMP AGB IR3R60N立體聲模式下傳導的雙道8位DAC,以及Game Boy的傳統聲道。 聲音輸出:揚聲器(單聲道)及耳機插孔(雙聲道) 聲音取樣率:2聲道, 8-bit stereo 32.768kHz 在原Game Boy的十字方向鍵和A、B鍵、Start、Select、電源開關及調節音量的控制鍵之外,Game Boy Advance增加L、R兩個按鍵,共計12個按鍵。 使用電源:使用兩顆三號乾電池大約能使用15個小時,利用專用的電池組約10小時,消耗電力0.6瓦特 連線功能:利用Game Boy Advance專用的傳輸線支援一至四人同時連線 主機外殼 2001年3月21日發布時的顏色型號為 AGB-001。 官方顏色 紫色(2001年3月21日 - ) 白色(2001年3月21日 - ) 乳白色(2001年3月21日 - ) 粉白色(2001年4月27日 - ) 橙色(2001年12月14日 - ) 黑色(2001年12月14日 - ) 金色(2002年9月27日 - ) 銀色(2002年9月27日 - ) 限量版型 限量版在液晶螢幕底部的“GAMEBOY ADVANCE”標誌稍微偏左側或右側。 精靈寶可夢Original 版型 水墨藍(2001年3月21日 - ) 雪拉比綠(2001年7月21日 - ) 寶可夢中心NY版(2001年11月16日 - ) 拉帝亞斯與拉帝歐斯版(2002年7月5日 - ) 伊藤洋華堂限量版型 讀賣巨人版(2001年10月3日 - ) AEON限量版型 瑪利歐Bros.版(2001年11月29日 - ) TSUTAYA限量版型 銀(2001年12月1日 - ) 玩具反斗城限量版型 淺藍(2001年10月4日 - ) 大榮限量版型 透明橙、透明黑(2001年9月29日 - ) Game Software限量版型 淺粉紅(Hello Kitty系列)(2001年10月19日 - ) 洛克人(戰鬥網路 洛克人EXE2)(2001年12月14日 - ) THE KING OF FIGHTERS透明黑(THE KING OF FIGHTERS EX NEO BLOOD)(2002年1月1日 - ) Chobits透明藍(Chobits for Gameboy Advance アタシだけのヒト)(2002年9月27日 - ) 日本國外限量版型 Limited Edition 白金 TARGET Exclusive 紅 衍生版本 截止到2010年,Game Boy Advance家族總全球累计售出了8151万部。Game Boy Advance有两个改版机型,分别是2003年上市的Game Boy Advance SP,和2005年上市的Game Boy Micro。2003年2月14日,任天堂公司接著推出了具備鋰電池、可摺疊且具有螢幕前光的GAME BOY ADVANCE SP,一般簡稱為 GBA SP,售價為12,500日元。 2005年9月13日,即超级马力欧系列20周年紀念時,首度推出採用可5級亮度校調的高背光液晶屏幕,不可摺疊,但是機型更為輕巧的Game Boy Micro,一般簡稱為
轉換 不同形式的能量間通常能透過工具的輔助而彼此轉換,例如電池能把化學能轉換成電能;水壩能把重力位能轉換成動能並最終透過發電機轉換成電能。相同的,在氧化反應的例子裡,化學能轉換成動能和熱能(有時包括光能和聲能)。鐘擺也是一例。鐘擺在最高點的動能為零而重力位能為最大值,但是在最低點的動能為最大值而重力位能為最小。假設鐘擺機件間沒有任何摩擦力,則能量之間的轉換是完美的,所以鐘擺將永遠保持擺盪。 能量與質量轉換守恆 在一個動量為零(mv=0 表示v=0)的密閉系統中,能量(E=m/2)會使質量增加。質能方程式可以描述質量與能量的關係。公式,是愛因斯坦用相對論的概念所推導出的,能量和質量之間的關係。在其他的理論中,類似的公式也被J. J. Thomson(1881)、Henri Poincare(1900)、Friedrich Hasenohrl(1904)等人推算出來。(詳情請見質能等價) 物質可被轉換成能量(反之亦然),但能量不會被破壞;能量在任何物質和能量的轉換中都不會消失(只會化為質量的形式存在)。而相對於日常所接觸到的能量尺度來說 是很大的,例如一公斤的物質全部轉換成能量(如熱,光或其他輻射)可以釋放極大量的能量 (~ 焦耳 = 21百萬噸的TNT),遠超過現行核反應器和核武器短時間內釋放的能量。相反的,一單位能量僅相等於極小的質量,因此大部份的反應裡很難利用重量來計算質量的流失,除非其反應所牽涉到的能量非常巨大。 可逆和不可逆的轉換 將能量轉換成有用的功是熱力學的重要課題。在大自然界裡,能量的轉換可以分成兩類:可逆的與不可逆的。可逆的熱力學過程不會有能量的損耗。例如,不同位能形式之間的轉換是可逆的,例如前文所提到的鐘擺運動。而當一個過程中有熱產生的時候,一部分的能量將不能完全恢復成可利用的能量,此時便歸類不可逆。 能量轉換和宇宙的年齡 隨著宇宙的演化,越來越多的能量被困在不可逆的狀態裡(如熱或其他無序的能量形式),這就是熱寂理論。熱寂理論是猜想宇宙最終命運的一種假說。根據熱力學第二定律,作為一個獨立系統,宇宙的熵會隨著時間的流逝而增加,由有序走向無序,當宇宙的熵達到最大值時,宇宙中的其他有效能量已經全數轉化為熱能,所有物質溫度達到熱平衡。這種狀態稱為熱寂。這樣的宇宙中再也沒有任何可以維持運動或是生命的能量存在。 陽光之於能量 陽光驅動了許多天氣現象。其中一個說明太陽驅動天氣的例子就是颱風,颱風發生在大面積且不穩定的溫暖海洋,當太陽加熱海水,蒸發上升的水氣釋放熱能,而形成持續幾天的活躍天氣系統,也就是颱風。太陽光也會被植物所吸收利用,在光合作用中轉換為化學能(使二氧化碳和水轉換成高能量的化合物,如葡萄糖)。植物也會在光合作用的過程中釋放氧氣,而氧氣被生物所利用做為電子受體,用以釋放儲存在碳水化合物、脂類和蛋白質的能量。 能量守恒 能量必須遵守能量守恆定律。根據這個定律,能量只能从一种形式变为另一种形式而无法憑空產生或者是消滅。能量守恆是時間的平移對稱性得出的數學結論(參閱諾特定理) 根據能量守恆定律,流入的能量等於流出的能量加上內能變化。 此定律是物理界中相當基本的準則。依照時間的平移對稱性,宇宙中絕大部分現象都可以獨立於時間變化之外,因此想將昨天、今天和明天發生的現象區分開來,事實上是不可能的。 這是因為能量是時間的正則共軛(canonical conjugate)量,數學上它們便存在了不確定性:要在有限的時間間隔裡定義精確的能量值是不可能的。但這種不確定性不應該和能量守恆搞混。更準確來說,它提供了原則上可以被定義和測量的能量的數學極限值。 在量子力學中能量會以Hamiltonian算符來表示。在任何時間範圍裡,能量中的不確定性會以 來計算。這跟海森堡的測不準原理非常類似,但並非真正數學上的相同,因為H 和t不論在古典或量子力學中皆不是共軛之變數.。 觀念的應用 能量必須遵守「守恆定律」,也就是說不論測量或計算一個粒子系統的能量,其粒子間的行為和時間無關,它的系統總能量永遠保持一定。 一個系統的總能量可以被細分成不同類型,並以不同方法來歸類。比方說,有時候把位能從動能區中區分開來會比較方便。也有時建立重力位能、電能、熱能和其他形式的能量是相對方便的。這些分類定義可能會重疊,像是熱能就可以由部分動能和部分位能所組成。 能量的轉換也有很多形式,常見的例子如:功、熱流和移流(advection),這部分會在下一個小節討論。 在古典物理中,能量被認為是一種純量,它和時間的導數有關。在狹義相對論中,能量亦是純量(雖然它不是勞倫茲純量(Lorentz scalar),但時間卻是四維動量中的組成份子之一)。換句話說,能量在空間的循環下是固定不變,但在不保證在時間和空間的循環下,依然是不變。 傳輸 因為能量必須守恆,且只要能被定義,連局部的能量也將守恆。因為能量在系統與相鄰區域中的能量傳輸就是功。常見的例子就是機械功,僅考慮簡單的情境,可以將方程式寫成: 當沒有其它能量變化時,代表所有傳輸的能量總合,則代表系統內所作的功。 更普遍而言,能量傳輸可分為兩類: 其中代表系統增加的熱能。 一個開放系統要得到或損失能量有許多方式,比如在一個化學系統中,可加入各種含有化學能的物質以增加能量;上緊時鐘的發條可以增加機械能,這些能都可以被增加到上述的方程式,它們都可被歸類在“能量增加項()”("energy addition term ")中,表示穿過部分或系統的表面積的任何形式的能量。除了上述這些,還有許多例子,比方說增加粒子流的動能到系統中或是加入雷射光的能量到系統中,在此不討論加入的能量是作功還是熱能的形式。故可將方程式改寫成: 其中E代表其他外加能量,不包含系統所做的功或是外加的熱。 能量亦可從位能()轉成動能()再換回位能。這是因為力學能守恆。在這類型的封閉系統裡,能量不會增加或減少,因此初始的總能量和最終的總能量必定相同。它可被表示成: 由於(質量乘以重力加速度乘以高度)和(質量的一半乘以速率平方),能量總值可透過將二者加起來求得。 能量和運動定理 古典力學中,因為能量是一守恆量,不論在概念或數學形式上它都是非常有用的特性。有些公式更是以能量為核心觀念而改進。 哈密頓等式 有時候一個系統的總能量可以用“哈密頓等式”來表示。不論是複雜或是抽象的系統皆可以以此表示之,這些等式和非相對性的量子力學有明顯的相似處。
觀念的應用 能量必須遵守「守恆定律」,也就是說不論測量或計算一個粒子系統的能量,其粒子間的行為和時間無關,它的系統總能量永遠保持一定。 一個系統的總能量可以被細分成不同類型,並以不同方法來歸類。比方說,有時候把位能從動能區中區分開來會比較方便。也有時建立重力位能、電能、熱能和其他形式的能量是相對方便的。這些分類定義可能會重疊,像是熱能就可以由部分動能和部分位能所組成。 能量的轉換也有很多形式,常見的例子如:功、熱流和移流(advection),這部分會在下一個小節討論。 在古典物理中,能量被認為是一種純量,它和時間的導數有關。在狹義相對論中,能量亦是純量(雖然它不是勞倫茲純量(Lorentz scalar),但時間卻是四維動量中的組成份子之一)。換句話說,能量在空間的循環下是固定不變,但在不保證在時間和空間的循環下,依然是不變。 傳輸 因為能量必須守恆,且只要能被定義,連局部的能量也將守恆。因為能量在系統與相鄰區域中的能量傳輸就是功。常見的例子就是機械功,僅考慮簡單的情境,可以將方程式寫成: 當沒有其它能量變化時,代表所有傳輸的能量總合,則代表系統內所作的功。 更普遍而言,能量傳輸可分為兩類: 其中代表系統增加的熱能。 一個開放系統要得到或損失能量有許多方式,比如在一個化學系統中,可加入各種含有化學能的物質以增加能量;上緊時鐘的發條可以增加機械能,這些能都可以被增加到上述的方程式,它們都可被歸類在“能量增加項()”("energy addition term ")中,表示穿過部分或系統的表面積的任何形式的能量。除了上述這些,還有許多例子,比方說增加粒子流的動能到系統中或是加入雷射光的能量到系統中,在此不討論加入的能量是作功還是熱能的形式。故可將方程式改寫成: 其中E代表其他外加能量,不包含系統所做的功或是外加的熱。 能量亦可從位能()轉成動能()再換回位能。這是因為力學能守恆。在這類型的封閉系統裡,能量不會增加或減少,因此初始的總能量和最終的總能量必定相同。它可被表示成: 由於(質量乘以重力加速度乘以高度)和(質量的一半乘以速率平方),能量總值可透過將二者加起來求得。 能量和運動定理 古典力學中,因為能量是一守恆量,不論在概念或數學形式上它都是非常有用的特性。有些公式更是以能量為核心觀念而改進。 哈密頓等式 有時候一個系統的總能量可以用“哈密頓等式”來表示。不論是複雜或是抽象的系統皆可以以此表示之,這些等式和非相對性的量子力學有明顯的相似處。 拉格朗日量 另一和能量相關的觀念便是“拉格朗日量”。它甚至比哈密頓量更基本而且可用來導出運動方程式。這一詞是在古典力學中被發明,卻普遍使用於近代物理。“拉格朗日量”被定義成動能和位能的差。在非保守的系統中(像是有摩擦力的系統),拉格朗日量比哈密頓在使用上更方便。 諾特定理 諾特(第一)定理指出任何具有可微分的對稱性運動的物理系統都有一個相對應的守恆定理。 諾特定理是討論現代理論物理和變分法中相當重要且基本的工具。依照哈密頓等式和拉格朗日量所歸納出的方程式得知:諾特定理不適用於不遵守拉格朗日的系統。舉例來說,一個有連續對稱性但分散的系統是沒有相對應的守恆定律。 能量及熱力學 內能 內能是創造物體系統所必須的能量。它指的是系統中微觀能量的總和,而且和位能(比如說:分子結構、晶體結構及其他幾何結構)和微粒的運動產生的動能有關。熱力學主要在在討論內能的變化值,而非內能的絕對數值(絕對數值不可能單只靠熱力學即可決定)。 熱力學定律 根據熱力學第二定律,功可以完全轉換成熱,但反之不成立。這是由統計力學得出的結論。熱力學第一定律闡述能量是守恆的且熱算是能量的一種形式。常用來解釋熱力學第一定律的例子是壓力及熱的轉換。在這類系統中,能量的微小變化可以表示為: , 右邊第一項代表轉換進入系統的熱能,為溫度(T)及熵(S)的函數(此系統在加熱過程中,熵會增加,且變化量dS是正值);第二項則表示作用在系統的“功”(P是壓力;V是體積),冠以減號是因為功作用於壓縮系統時體積會改變,因此dV是負值。 雖然這個式子常在熱力學被用作解釋能量守恆的範例,但它實際上可說是特例,因為所有熱以外的能量形式都必須忽略(比如說:化學能、電能和重力位能…等),而且等式中有一個變數和溫度有關。最普遍的第一定律敘述(即能量守恆)是不需要考慮溫度的。能量有時會這樣表示: , 但嚴格來說這是不符合規定的,因為右側的Q和W無法用於熱力學的正式敘述裡。 能量均分定理 一個機械的簡諧振子所含有的能量在動能和位能間互相轉換而形成的簡諧振盪(例:彈簧系統)中,一個週期裡有會有兩個時間點是能量全部轉換成動能;兩個點全部轉換成位能。在一個或多個循環中,淨能會分布於動能與位能間。此稱為能量均分定理。一個有許多自由度的系統所含的能量會均分在所有有效的自由度中。 這個定理對於了解“熵”有很大的幫助,“熵”是評估能量於各部分系統亂度的方法。當一個孤立系統被給予更多自由度時(例:給系統一個新的能階,這個能階和舊的能階完全一樣),總能量會平均分給“所有”可用的自由度,不會因為是“新”或“舊”而有差別,這結果被稱為熱力學第二定律。 功和虛功 功是力乘以位移,也是能量的其中一種形式。 以上公式表示功(W)等同於力沿曲線C 的線積分(詳情請見機械功的文章)。 量子力學 在量子力學中我們可以定義出能量運算子,而能量運算子跟波函數的時間微分有關係。薛丁格方程式中能量運算子等於粒子或是系統裡的所有能量,因此可將其定義成在量子力學中測量能量的方法。薛丁格方程式可以用來形容非相對論量子系統的波函數,此方程式在侷限系統中的解是不連續的,在這邊即可引入能階和量子的概念。對於振子和任何真空中的電磁波而言,薛丁格方程式的解所得到的能態與頻率有關,可由普朗克方程式E=hν(h為普朗克常數,ν為頻率)將它們作一個連結。因此,對電磁波而言這些能態稱為光的能量量子化或是光子。 相對論 當計算相對論中的動能時(一物質從靜止加速到一定速率所做的功)——需利用勞侖茲轉換而非牛頓力學,愛因斯坦由這些計算裡發現一意想不到的結果,就是有一能量項即使在速率為零時也不會是零。他將該項能量命名為靜止能量——即使在靜止時,所有物質都具備的能量。能量的大小與物質質量成正比: 其中 m為質量, c為真空時的光速, E為靜止能量, 例如,研究電子與正子的湮滅時,兩個單一粒子的靜止質量被銷毀了,產生沒有質量的慣性光子,但在慣性系統中仍具有兩個粒子的質量,仍符合能量守恆(由於所有的能量與質量有關)。相反地,兩個(或更多)的光子消滅會成對的產生電性相反的粒子。然而,在這些反應中系統的質量和能量總和並不改變。 在廣義相對論中,應力-能量張量(為描述能量與動量在時空中的密度與通量,其為牛頓物理中應力張量的推廣)為重力場的源,有點類似牛頓重力理論中質量是重力場源一般。 我們常常可以聽到能量“相等於”質量。更準確地說,每個能量其實都擁有慣性和萬有引力的等價項,因為質量也是一種能量形式,所以質量也與慣性和萬有引力有關。 从宏观角度看:能量是凭借质量而稳定存在的;从微观而言:任何可观测量的熵总是在不断增加。
奥维德说兔属和家山羊——被认为是能生育和淫荡的动物——作为庆祝活动的一部分被正式释放。说人群被 野豌豆、豆子和 羽扇豆击中,它们也是生育的象征。 与穿着白色服装的节日相比,在此节日穿多色服装是一种习惯。 可能有夜间的纪念活动,因为资料中提到了在戏剧表演后采取的照明措施。 一个资料来源描述了一种称为”Florifertum“的仪式。 此仪式将把麦穗"(spicae) "带进"(fert-) "神龛"(sacrarium)"。目前还不清楚这个祭品是否是献给佛罗拉还是给 刻瑞斯的。 或者,如果是献给佛罗拉的,是否发生在4月27日或5月3日。 奥维德描述了3月1日为纪念卢西娜而举行的“florifertum”。这一天也被作为玛尔斯的'dies natalis'("生日")而庆祝。 参见 ,整个罗马帝国庆祝的玫瑰节。 参考资料 External
“Flusalis”(语言学上相当于“Floralia”)是萨宾历上的一个月份,马库斯·特伦提乌斯·瓦罗将佛罗拉算作萨宾神祗之一。 佛罗拉神庙 是在公元前241-238年左右发生的干旱后不久,经与西卜林书协商,在罗马建成的。 该神庙位于阿文提诺山下坡的马克西穆斯競技场附近,该地与罗马的平民有关。节日是为神庙的成立日(4月28日)制定的,只是偶尔举行,直到持续的农作物损失导致其在173年开始每年庆祝。 佛罗拉拉使卡 ("农村佛罗拉")在奎里纳莱山上有另一座神庙,"弗洛拉·鲁斯特卡神庙",这可能是塔提斯建立的祭坛的位置。 节日 佛罗拉的节日"(ludi) "是由庶民执政官提出的,由公共土地"(ager publicus) "被侵占时收取的罚金支付。 西塞罗提到他在公元前69年担任执政官时为佛罗拉组织节日的作用。 节日以戏剧表演"(ludi scaenici) "拉开帷幕,并以马戏团的竞争性活动和奇观和对佛罗拉的祭祀活动结束。 公元68年,在皇帝塞尔维乌斯·苏尔皮基乌斯·加尔巴的带领下,在佛罗拉节的娱乐活动中出现了一头走钢丝的大象。 妓女的参与
蝗莺属 Locustella:9种; 大尾莺属 Megalurus:5种。 以下属归入树莺科(Cettiidae): Pholidornis Hylia Abroscopus Erythrocercus Urosphena 地莺属 Tesia 树莺属 Cettia:约15种; 宽嘴鶲莺属 Tickellia 雀莺属
本属包括以下物种: 沿革 其他一些传统上属于本属的鸟类,被归入其他一些科。主要包括: 以下属归入画眉科(Timaliidae): 大草莺属 Graminicola 以下属归入苇莺科(Acrocephalidae): 苇莺属 Acrocephalus:约35种; 篱莺属 Hippolais:8种; Chloropeta 以下属归入大尾莺科(Megaluridae): 短翅莺属 Bradypterus:20多种;
柳莺属(学名:)是雀形目的一个属,原先被列入莺科,现在则被分为单独的柳莺科,为该科的唯一一个属。 下属物种
参考资料 L
(Tickell, 1833) – 东喜马拉雅,自尼泊尔到藏东南 P. a. perflavus Martens, J, Sun & Päckert, 2008 – 西喜马拉雅,巴基斯坦到印度北部 P. a. occisinensis Martens, J, Sun & Päckert,
Martens, J, Sun & Päckert, 2008 – 中国中西部 P. a. occisinensis原本被认为是黄腹柳莺的一个种群。2008年,一项基于该种群的基因片段的研究表明,该种群与分布在喜马拉雅地区的种群存在明显差异,因此被确立为新种,中文名为华西柳莺。种小名occisinensis源自拉丁文“occidentalis”与“sinensis”,意为“中国西部的”。模式产地在青海果洛玛多县花石峡镇境内的冬给措纳湖。2019年,一项核基因组研究将其重新归类为黄腹柳莺。 参考 Database entry includes justification for why this species is of
Cochlearius 虎鹭属 Tigrisoma 白冠虎鹭属 Tigriornis 林鳽属 Zonerodius †塚鷺屬 Taphophoyx (已絕種,生存於中新世佛羅里達州) 麻鳽亞科 Botaurinae 波斑鹭属 Zebrilus 苇鳽属 Ixobrychus 麻鳽属 Botaurus †漁鷺屬 Pikaihao (已絕種,生存於中新世紐西蘭) 鷺亞科 Ardeinae 栗腹鹭属 Agamia 鹭属 Ardea 池鹭属 Ardeola 牛背鹭属
Tigrisoma 白冠虎鹭属 Tigriornis 林鳽属 Zonerodius †塚鷺屬 Taphophoyx (已絕種,生存於中新世佛羅里達州) 麻鳽亞科 Botaurinae 波斑鹭属 Zebrilus 苇鳽属 Ixobrychus 麻鳽属 Botaurus †漁鷺屬 Pikaihao (已絕種,生存於中新世紐西蘭) 鷺亞科 Ardeinae 栗腹鹭属 Agamia 鹭属 Ardea 池鹭属 Ardeola 牛背鹭属 Bubulcus 绿鹭属 Butorides 白鹭属
大蓝鹭(Ardea herodias) 马岛鹭(Ardea humbloti) 白腹鹭(Ardea insignis) 中白鹭(Ardea intermedia) 黑头鹭(Ardea melanocephala)
白腹鹭(Ardea insignis) 中白鹭(Ardea intermedia) 黑头鹭(Ardea melanocephala) 白颈鹭(Ardea pacifica) 白頸黑鷺(Ardea
厘米,高約 100 厘米,体重 1.02-2.08 公斤。其上半身主要为灰色,腹部为白色。成鸟的过眼纹及冠羽黑色,飞羽、翼角及两道胸斑黑色,头、颈、胸及背白色,颈具黑色纵纹,余部灰色。幼鸟的头及颈灰色较重,但无黑色。虹膜-黄色;喙-黄绿色;脚-偏黑。叫声:深沉的喉音呱呱声及似鹅的叫声。 食物 苍鹭在浅水区觅食,主要捕食鱼类、两栖动物和昆虫,也吃小型哺乳动物和鸟。 繁殖 集體於鄰近濕地或湖的樹上築巢,亦會於蘆葦叢上築巢,終生一夫一妻制。一般蒼鷺可活20~30年以上。 圖集 參考資料 延伸閱讀 Albert Martínez-Vilalta & Anna Motis. 〈Family Ardeidae (Herons)〉. In Josep del Hoyo, Andrew Elliott, Jordi Sargatal. eds. 《Handbook of the Birds of the World, Volume 1: Ostrich to Ducks》. Lynx Edicions. 1992. ISBN 978-84-87334-10-8. Neil McKilligan. 《Herons, Egrets and Bitterns:Their Biology and Conservation in Australia》. 2005. University of Southern Queensland. ISBN
參考資料 延伸閱讀 Albert Martínez-Vilalta & Anna Motis. 〈Family Ardeidae (Herons)〉. In Josep del Hoyo, Andrew Elliott, Jordi Sargatal. eds. 《Handbook of the Birds of the World, Volume 1: Ostrich to Ducks》. Lynx Edicions. 1992. ISBN 978-84-87334-10-8. Neil McKilligan.
棕颈鹭 Egretta rufescens Egretta vinaceigula Egretta ardesiaca Egretta tricolor 白脸鹭 Egretta
intermedia 黄嘴白鹭 Egretta eulophotes 白鹭 Egretta garzetta 岩鹭 Egretta sacra 雪鹭 Egretta thula 棕颈鹭 Egretta
大白鹭 中白鹭 延伸閱讀 《香港及華南鳥類》,尹璉、費嘉倫、林超英(1994) 《中國鳥類野外手冊》,馬敬能、菲利普斯、何芬奇(2000) 《雀鳥分類名錄》,香港觀鳥會 《香港方物古今》,饒玖才 著,天地圖書 出版,1999年。77-79頁。ISBN
另見 大白鹭 中白鹭 延伸閱讀 《香港及華南鳥類》,尹璉、費嘉倫、林超英(1994) 《中國鳥類野外手冊》,馬敬能、菲利普斯、何芬奇(2000) 《雀鳥分類名錄》,香港觀鳥會 《香港方物古今》,饒玖才
种 夜鹭 Nycticorax nycticorax 棕夜鹭 Nycticorax caledonicus 羅德里格斯夜鷺
Nycticorax caledonicus 羅德里格斯夜鷺 Nycticorax megacephalus(已灭绝) 鷺科
夜鹭雄雌同形同色,成鸟体长约40厘米至65厘米,頭、枕部略带金屬光泽的深蓝灰色,上体部分和双翅为暗灰色,下体略带乳黄色的白色。頭顶上有兩到三根细長的白色蓑羽。虹膜是血红色,喙黑色足黄色。亞成鸟體長跟成鳥一樣,上體灰褐色,翅膀上有星星點點分布的白色斑點。 亞種 夜鷺指名亞種(学名: (Linnaeus, 1758) ):分布最廣的亞種,範圍以季風亞洲為東界,經中亞、兩河流域、東歐南部、中歐內陸,西抵伊比利半島,南經漠南非洲至南非與馬達加斯加。 夜鷺美洲亞種(学名: (Gmelin, 1789) ):分布於夏威夷群島,與北緯55度至南緯25度間的美洲地區。外觀近似指名亞種,但體型較大;眼睛上方的白色眉線較細,且其長度也不像指名亞種可達眼睛後端。 夜鷺南安地斯亞種(学名: Bonaparte, 1855 ):主要分布於南美洲南部。羽色和指名亞種與美洲亞種非常不同,兩亞種身上的白色區域,在本亞種身上幾乎全為亮度略淺於背面的棕灰色;眉線和美洲亞種一樣未達眼睛後端。 夜鷺福克蘭亞種(学名: Hartert, 1914 ):僅見於福克蘭群島。羽色介於美洲亞種與南安安地斯亞種之間。 食物 夜鹭主要取食蛙类、小鱼、虾等水生动物,偶尔吃一些植物性食物;受到惊吓的夜鹭会把吃进去的食物呕吐出来,经消化或未经消化的食物腥臭不堪,以此作为防卫,也可以从中得到研究夜鹭食性的线索。 繁殖与保护 夜鹭集群繁殖,在树上营巢,常结成数百只鸟的大群霸占一片树林营巢,其间经常会有小白鹭、牛背鹭等混群,夜鹭营巢密度极大,甚至一棵树乃至一个枝桠上就聚集了三四个巢,夜鹭巢系由树枝搭建,内部垫以柔软材料。每巢产卵3-8枚由双亲共同抚育,每年6月-7月间可见幼鸟随亲鸟离巢活动。 在中国大陆,夜鹭为常见鸟类。近年中国大陆各大城市均有夜鹭数量增加的报告,在一些地方甚至泛滥成灾,因此有些地方政府采取毁巢破卵的方式控制夜鹭的数量。究竟是什么因素导致夜鹭数量的增加,其背后是否隐藏着其他环境因素改变的。
(Linnaeus, 1758) ):分布最廣的亞種,範圍以季風亞洲為東界,經中亞、兩河流域、東歐南部、中歐內陸,西抵伊比利半島,南經漠南非洲至南非與馬達加斯加。 夜鷺美洲亞種(学名: (Gmelin, 1789) ):分布於夏威夷群島,與北緯55度至南緯25度間的美洲地區。外觀近似指名亞種,但體型較大;眼睛上方的白色眉線較細,且其長度也不像指名亞種可達眼睛後端。 夜鷺南安地斯亞種(学名: Bonaparte, 1855 ):主要分布於南美洲南部。羽色和指名亞種與美洲亞種非常不同,兩亞種身上的白色區域,在本亞種身上幾乎全為亮度略淺於背面的棕灰色;眉線和美洲亞種一樣未達眼睛後端。 夜鷺福克蘭亞種(学名: Hartert, 1914 ):僅見於福克蘭群島。羽色介於美洲亞種與南安安地斯亞種之間。 食物 夜鹭主要取食蛙类、小鱼、虾等水生动物,偶尔吃一些植物性食物;受到惊吓的夜鹭会把吃进去的食物呕吐出来,经消化或未经消化的食物腥臭不堪,以此作为防卫,也可以从中得到研究夜鹭食性的线索。 繁殖与保护 夜鹭集群繁殖,在树上营巢,常结成数百只鸟的大群霸占一片树林营巢,其间经常会有小白鹭、牛背鹭等混群,夜鹭营巢密度极大,甚至一棵树乃至一个枝桠上就聚集了三四个巢,夜鹭巢系由树枝搭建,内部垫以柔软材料。每巢产卵3-8枚由双亲共同抚育,每年6月-7月间可见幼鸟随亲鸟离巢活动。 在中国大陆,夜鹭为常见鸟类。近年中国大陆各大城市均有夜鹭数量增加的报告,在一些地方甚至泛滥成灾,因此有些地方政府采取毁巢破卵的方式控制夜鹭的数量。究竟是什么因素导致夜鹭数量的增加,其背后是否隐藏着其他环境因素改变的。 軼聞
氯原子的最外电子层有7个电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结合一个电子,使最外电子层达到8个电子的稳定状态,因此氯气具有强氧化性。氯氣的強氧化性表現為以下幾個方面: 與金屬反應 氯氣可與钠等活泼金属直接化合。也能跟铜等不活泼金属起反应。 (生成白烟) (生成棕黄色的烟) 当氯气和铁系元素反应时,只有铁能被氧化至+3价,其余为+2价(FeCl₂不能由单质直接化合生成): (生成棕褐色的烟) 與非金屬反應 氢气可在氯气中点燃并产生氯化氢。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值得一提的是反应条件对上述反应的现象有很大影响: 如果氢气与氯气事先充分混合,在光照条件下发生爆炸; 如果氢气在氯气中安静地燃烧,现象为蒼白色火焰,同時伴有白霧(氯化氢溶解于空气中的水形成的盐酸小液滴)生成。 和有机物反应 氯可以和烷烃发生取代反应,如氯和甲烷在光照下反应,生成氯甲烷,随着反应的进行,还会生成二氯甲烷、三氯甲烷,直至四氯化碳。 漂白性 湿润的氯气可用于纸浆和棉布的漂白,不同於SO2的漂白性,氯氣的漂白性為不可還原且較為強烈,因此不宜以此作為絲綢的漂白劑。 之所以强调湿润的是因为 (生成的是游离氧,正是这个游离氧,氧化了有机染料使之褪色)次氯酸的分解反应在光照或受热时速度加快。 因此干燥的氯气并不具有这个性质。 其它反应 氯气和四甲基氯化铵、氧化铋在浓盐酸中反应,可以得到[(CH3)4N]3{[Bi2Cl9](Cl2)},这是一种稳定的化合物,在180 °C以上才会放出氯气。 毒性 氯气具有强烈的刺激性、窒息气味,可以刺激人体呼吸道黏膜,輕則引起胸部灼熱、疼痛和咳嗽,严重者可导致死亡。 应用 自来水消毒 自来水过去常用氯气消毒,1L水里约通入0.002g氯气,消毒原理是其与水反应生成了次氯酸,它的强氧化性能杀死水里的病菌。因为次氯酸易分解难保存、成本高、毒性较大,用氯气消毒可使水中次氯酸的溶解、分解、合成达到平衡,浓度适宜,水中残余毒性较少,所以不直接用次氯酸为自来水杀菌消毒。自来水现在提倡用二氧化氯消毒。二氧化氯消毒剂是国际上公认的高效消毒灭菌剂,它可以杀灭一切微生物,包括细菌繁殖体,细菌芽孢,真菌,分枝杆菌和病毒等,并且这些细菌不会产生抗药性。二氧化氯对微生物细胞壁有较强的吸附穿透能力,可有效地氧化细胞内含巯基的酶,还可以快速地抑制微生物蛋白质的合成来破坏微生物。二氧化氯消毒剂被确认为是医疗卫生、食品加工中的消毒灭菌、食品(肉类、水产品、果蔬)的防腐、保鲜、环境、饮水和工业循环及污水处理等方面杀菌、清毒、除臭的理想药剂,是国际上公认的氯系消毒剂最理想的更新换代产品。
所以他认为氯气中含有氧,但尝试用当时已知的还原剂像金属、木炭、磷等还原剂来还原氯却没能得到相应的氧化产物,这又强有力地说明氯气中不含氧元素。后来戴维用白热的木炭仍不能使氯气分解,而且从盐酸和金属的反应中也不能得到氧化物,所以上面提到的氧气应该是由水提供了氧元素,并且他认为应该将这种绿色的气体视为一种新的元素,氯元素就这样被发现了。 性质 物理性質 在常温下,氯氣是一种黃綠色、刺激性氣味、有毒的气体。压力为1.01×105Pa时,氯單質的沸點為−34.4℃,熔点为−101.5℃。氯氣可溶於水和碱性溶液,易溶於二硫化碳和四氯化碳等有機溶劑,难溶于饱和氯化钠溶液,飽和時1體積水溶解2體積氯氣。 氯氣溶於水,生成氫氯酸跟次氯酸,化學式如下: ''' 此反應為可逆反應。 化学性质 氯气的化学性质很活泼,它是一种活泼的非金属單質。 氯原子的最外电子层有7个电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结合一个电子,使最外电子层达到8个电子的稳定状态,因此氯气具有强氧化性。氯氣的強氧化性表現為以下幾個方面: 與金屬反應 氯氣可與钠等活泼金属直接化合。也能跟铜等不活泼金属起反应。 (生成白烟) (生成棕黄色的烟) 当氯气和铁系元素反应时,只有铁能被氧化至+3价,其余为+2价(FeCl₂不能由单质直接化合生成): (生成棕褐色的烟) 與非金屬反應 氢气可在氯气中点燃并产生氯化氢。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值得一提的是反应条件对上述反应的现象有很大影响: 如果氢气与氯气事先充分混合,在光照条件下发生爆炸; 如果氢气在氯气中安静地燃烧,现象为蒼白色火焰,同時伴有白霧(氯化氢溶解于空气中的水形成的盐酸小液滴)生成。 和有机物反应 氯可以和烷烃发生取代反应,如氯和甲烷在光照下反应,生成氯甲烷,随着反应的进行,还会生成二氯甲烷、三氯甲烷,直至四氯化碳。 漂白性 湿润的氯气可用于纸浆和棉布的漂白,不同於SO2的漂白性,氯氣的漂白性為不可還原且較為強烈,因此不宜以此作為絲綢的漂白劑。 之所以强调湿润的是因为
金鹨 Tmetothylacus tenellus 鹡鸰属 Motacilla 白鹡鸰 Motacilla alba 日本鹡鸰 Motacilla grandis 印度鹡鸰 Motacilla madaraspatensis 湄公鹡鸰 Motacilla samveasnae 非洲斑鹡鸰 Motacilla aguimp 黄头鹡鸰 Motacilla citreola 黄鹡鸰 Motacilla flava 灰鹡鸰 Motacilla cinerea 海角鹡鸰 Motacilla capensis 马岛鹡鸰 Motacilla flaviventris 非洲山鹡鸰
Motacilla clara 山鹡鸰属 Dendronanthus 山鹡鸰 Dendronanthus indicus 长爪鹡鸰属 Macronyx 橙喉长爪鹡鸰 Macronyx capensis 黄喉长爪鹡鸰 Macronyx croceus 福氏长爪鹡鸰 Macronyx fuellebornii 沙氏长爪鹡鸰 Macronyx sharpei 黄颈长爪鹡鸰 Macronyx flavicollis 橘红长爪鹡鸰 Macronyx aurantiigula 红胸长爪鹡鸰 Macronyx ameliae
aguimp 黄头鹡鸰 Motacilla citreola 黄鹡鸰 Motacilla flava 灰鹡鸰 Motacilla cinerea 海角鹡鸰 Motacilla capensis 马岛鹡鸰 Motacilla
日本鹡鸰 Motacilla grandis 印度鹡鸰 Motacilla madaraspatensis 湄公鹡鸰 Motacilla samveasnae 非洲斑鹡鸰 Motacilla aguimp 黄头鹡鸰 Motacilla citreola 黄鹡鸰 Motacilla flava
西黄鹡鸰身体纤细,体长15-16cm,体重约17.68克,翼长约79.5毫米,长约16毫米,喙宽度约3.2毫米,喙厚度约3.5毫米,跗蹠长约23.1毫米,尾长约70.6毫米。身体带褐色或橄榄色;虹膜-褐色;嘴-褐色;脚-褐至黑色。 叫声-为重复的叫声间杂颤鸣声;並非直線飛行,而是一上一下地飛行,行走時尾巴會不斷上下擺動。西黄鹡鸰是候鸟,其栖息在开放的草原环境中,食性为肉食性,主要食物来源是陆生无脊椎动物。 食物 以昆蟲及種子为食。
(学名:)为鶺鸰科鶺鸰属的鸟类,廣泛分布於歐洲、非洲,以及亞洲西半部,其中大部分地區的族群均有遷徙性。本種舊稱黃鶺鴒,在近年的研究以印度至中亞為界,將本種分為東方黃鶺鴒與西黄鹡鸰兩個物種後,這個名稱如今通常是指前者。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瑞典。 生态环境 河谷、林缘、原野、池畔及居民点附近,从平原至海拔4000米以上的高原地区均可见其踪迹。
1月23日:中國代表團收到外交部來電,始獲悉1918年中日膠濟鐵路密約之事。 1月27日上午:十人會討論原德國殖民地處置問題,日本代表反對邀請中國參與關於膠州問題討論,美國堅持邀請中國。 1月27日下午:日本代表團提出日本政府宣言書,要求德國政府無條件讓與膠州灣租借地、鐵路及德人在山東所有其他權利,日本陳述各項理由,並披露已獲英法意俄四國秘密諒解之支持。中美兩國代表團這時才第一次知曉五國秘密諒解協議,頗爲驚愕。中國代表團要求回去準備后第二日陳述。 1月28日上午:中日代表團對十人會進行陳述。 日本陳述理由如下: 日本出兵攻占青島鏟除德國勢力,維持遠東和平,保護商業航行。 日本為鏟除德國實力,犧牲不少。 中日間已訂有膠州灣交還之成約。這是指中日民四條約,其中一方面承認將來德國向日本轉交在山東一切權利,但也有一條款指明日本將來在條件合適的時候將租借地交還中國,條件包括“在日本國政府指定之地區,設置日本專管租界”等。 中日間已訂有膠濟鐵路條約。 事實上占領膠州灣。 德英法意俄四國秘密諒解之支持。 顧維鈞代表中國代表團陳述理由如下: 山東人民自古為中國民族,用中國語言,信中國宗教,山東是中國文化發祥地之一,為中國北部門戶,山東經濟發展,人口稠密,不容殖民。將山東交還中國符合本和會“承認民族領土完整”原則。 日本將德國逐出山東,英國助力,中國竭誠申謝,但割讓中國天賦之權利為報酬,而播將來紛爭之種子,中國必將竭力反對。 膠州灣租借與德國,起因於教案問題,德國以武力要挾,迫不得已而爲之。 中國很高興日本代表再次確認不欲將山東據爲己有,但中國寧願直接達成此目的。顧維鈞後來在與威爾遜私下交談中說中日民四條約中的交還條款是“有名無實”。 二十一條是經日本送達最後通牒,中國不得已而爲之,而且是戰時臨時辦法,須由和會為最後之審查解決。 中國對德宣戰文,已經顯然聲明中德間一切約章,全數因宣戰地位而消滅。因此根據“情勢變換原則”(rebus sic statibus,基本條件改變導致合約失效),德國在山東膠州灣租借地及其他權利,已經歸還中國,所以不存在轉交日本之可能。注:中日民四條約中相應條款是中國承認德國可以向日本轉交山東權利,而不是直接將山東權利轉交給日本,因此顧維鈞有此一法理上的爭辯。條約原文:“二、關於山東之條約:第一條、中國政府允諾,日後日本國政府向德國政府協定之所有德國關於山東省依據條約或其他關系對於中國享有一切權利、利益讓與等項處分,概行承認。” 顧維鈞發言條理清晰,獲得各國代表贊賞,中國陣勢爲之一振。 此後雙方展開一系列幕後的游説。法國代表和英國代表表示受與日密約所限,無法支持中國,但美國則全力支持中國,與中國代表團密切協作。 2月15日,中國代表團向和會呈交“山東問題說帖”,以書面形式詳細闡明中方觀點。 3月10日,日本發表關於山東問題之宣言,稱兩國此前合約業已解決此問題。 3月14日,北京政府公佈各種密約15件,包括中日膠濟鐵路密約等。段祺瑞與經手人受到抨擊,北京政府對此案趨於消極,而廣州政府則抓緊不放。 3月24日,顧維鈞在於威爾遜私下交流,闡明中方的更深層次想法:中日民四條約“所謂交還云者,有名無實”,“以租借地與鐵路比較,鐵路尤關重要,日人可借此扼中國之喉,於中國生存及東亞和平,危險更甚”。威爾遜深以爲然。 威爾遜在和會中地位不斷削弱,中國最主要的依靠日益鬆動。到4月中再次討論到山東問題時,和會整體面臨很大困難,意大利因爲瓜分德國殖民地問題、日本因爲中國山東問題,都威脅退出。 4月15-21日,美英法意日五國外長討論德國殖民地問題,美國提議將之交予五國托管,並建議膠州租借地比照處置,日本表示不同意,中國私下表示同意。 4月22日上午,日本代表在美英法意四人會前再次陳述,意大利未出席,日本陳述理由: 日本出兵驅逐德國在山東實力。 中國對德宣戰不能改變1915年中日民四條約的有效性。 中國對德宣戰不能廢除中德膠澳租借條約,租借性質等同於割讓,只是有99年期限,國際慣例宣戰不能廢除割讓或者其他有關領土安排的條約。 1918年中日膠濟鐵路密約是在中國對德宣戰以後,條約中中國政府“欣然同意”簽訂條約。 日本的犧牲、戰果、事實占領、名譽。 日本與英、法、意之間密約。 受日本政府訓令,除非貫徹對中國之義務,否則日本將拒簽合約。 4月22日下午,中国代表在四人会前陈述意见,威爾遜詢問中日膠濟鐵路密約中“欣然同意”一款,當時協約國勝利在望,停戰在即,日本無法再强迫中國,爲何“欣然同意”。顧維鈞回答因日本在山東駐軍,并有民政署、警察等,與地方關係緊張,中國政府深恐激生事端,故又致有此約,此約亦只有臨時之性質。 4月24日,中國代表團向美、英、法提出可接受的妥協方案,可暫由五大國托管,一年内交還。日本則堅持原來要求,否則不簽字,並不加入國際聯盟。 4月24日,意大利代表團抗議瓜分德國殖民地問題,退出巴黎和會,對和會造成很大壓力。 4月25日,四人會(現在實際為三人會)開會,口頭確認由日本繼承德國在山東權利。威爾遜私下談話指出妥協原因是迫於日、英壓力,爲了保存國聯。
上述和約簽訂後,不久即分別獲得有關國家之批准,開始生效。只有美國,日後卻發生問題。因為美國國會反對加入國際聯盟,而國際聯盟約又附列於對德國、對奧地利、對匈牙利等和約之中,因此拒絕批准。因由美國政府與各國分別簽約。 整體評價 巴黎和会初期原本充滿對和平的樂觀期待,首次參加歐戰的美國帶來威爾遜總統的十四點和平原則,一時頗受歡迎。然而威爾遜的理想主義觀點迅速被戰勝各國劃分勢力範圍和報復的企圖所壓倒,所謂反戰、民族自決等原則皆無法實施。美國雖簽署條約卻未能經過國會批准,使美國沒有參加國際聯盟,外交政策走入孤立主義。日本代表提出種族平等議案,虽然得到与会国家17票中11票支持,却遭到澳大利亚的坚决反对,最终被英美否决,消息激起了日本国内的民族主义情绪。而合約對未能彻底削弱战败国德国的潜力,也埋下了下一次战争的种子,法国元帅福煦事后评论说:“这不是和平,这是二十年休战。”以对条约表示不满。 對東歐影響 巴黎和会的締訂,改變了東歐的政治地圖。七個新的獨立國家出現,分別為:芬蘭、愛沙尼亞、拉脫維亞、立陶宛、波蘭、捷克與南斯拉夫。此現象被譏為「歐洲巴爾幹化」(),因為在這些地區民族混雜的情況很常見,和約締訂者亦沒有根據遷徙人口來調整,使得這些國家各自產生民族問題。雖然存在這些問題,但是這也顯示民族主義的勝利,以及民族自決原則的昂揚。協約國的本來用意,是讓這些東歐獨立的國家構成一個「防疫帶」(;),以防止俄國共產主義的西傳,從而使資本主義的民主政治不要受到赤色的威脅。 对中国影响 中国要求索回德国强占的山东半岛主权,但英、法、意主张将德国的利益转送给日本,美国提出暂交英法意美日五国共管,遭日本拒绝。中国代表团向和会提出两项提案:取消帝国主义在華特权;取消日本强迫中国承认的《二十一条》,收回山东权益;但提案被否决。巴黎和会引起中国人民抗议,爆发五四运动。當時中國代表團成員有五個全權代表,其中有擔任團長的外交總長陸徵祥、駐美公使顧維鈞、南方政府代表王正廷、駐英公使施肇基、駐比公使魏宸组,秘書朱佛定。中国代表最终没在和约上签字。 对阿拉伯世界影响 在巴黎和会上,汉志王国的费萨尔王子向协约国提出了建立统一阿拉伯国家的诉求,但协约国并未同意,反将原属奥斯曼帝国的阿拉伯地区分成几块,置于英法的委任统治之下。美国的巴格尔(Eugene S. Bagger)认为巴黎和会最大的意义就是把亚洲驱逐出欧洲。 注释 參考文獻 參考書目 《西洋現代史》,李邁先,三民書局,ISBN 978-957-14-4879-4 《世界現代史—上》,王曾才,三民書局,ISBN 978-957-14-3987-7 外部連結 中央研究院數位典藏資源網:巴黎和會檔 第一次世界大战 1919年政治事件 20世纪政府间会议 法国政治会议 巴黎政治事件 喬治·克列孟梭 1919年巴黎 1919年1月 1919年國際關係 1919年会议
粉胸歌百灵 迪戈歌百灵 萨博塔歌百灵 缅甸歌百灵 印度支那歌百灵 棕腰歌百灵 黑歌百灵 阿切氏歌百灵 西达莫歌百灵 拉氏歌百灵 长嘴歌百灵 阿古歌百灵 短爪歌百灵 沙丘歌百灵 红背歌百灵 红歌百灵 巴氏歌百灵 本格拉歌百灵 半颈环歌百灵 卡鲁歌百灵 钉踝百灵属 钉踝百灵 雀百灵属 栗背雀百灵 黑耳雀百灵 灰背雀百灵 白颊雀百灵 栗头雀百灵 黑顶雀百灵 灰顶雀百灵 漠百灵属 斑尾漠百灵 棕尾漠百灵 漠百灵 格氏漠百灵 拟戴胜百灵属 拟戴胜百灵 小拟戴胜百灵 厚嘴百灵属 厚嘴百灵 百灵属 草原百灵 二斑百灵 长嘴百灵 蒙古百灵 白翅百灵 黑百灵 短趾百灵属 大短趾百灵 布氏百灵 红顶短趾百灵 细嘴短趾百灵
迪戈歌百灵 萨博塔歌百灵 缅甸歌百灵 印度支那歌百灵 棕腰歌百灵 黑歌百灵 阿切氏歌百灵 西达莫歌百灵 拉氏歌百灵 长嘴歌百灵 阿古歌百灵 短爪歌百灵 沙丘歌百灵 红背歌百灵 红歌百灵 巴氏歌百灵 本格拉歌百灵 半颈环歌百灵 卡鲁歌百灵 钉踝百灵属 钉踝百灵 雀百灵属 栗背雀百灵 黑耳雀百灵 灰背雀百灵 白颊雀百灵 栗头雀百灵 黑顶雀百灵 灰顶雀百灵 漠百灵属 斑尾漠百灵 棕尾漠百灵 漠百灵 格氏漠百灵 拟戴胜百灵属 拟戴胜百灵 小拟戴胜百灵 厚嘴百灵属 厚嘴百灵 百灵属 草原百灵 二斑百灵 长嘴百灵 蒙古百灵 白翅百灵 黑百灵 短趾百灵属 大短趾百灵 布氏百灵 红顶短趾百灵 细嘴短趾百灵 小短趾百灵
下属物种
下属物种 本属包括以下物种:
在古希臘神話中,克洛里斯 (, Chlōrís) 這個名字在各種不同的情境中出現。有些明確指的是不同的角色;其他故事則可能指的是同一個克洛里斯。神話故事內,有四人的名字使用克洛里斯。 「克洛里斯」一詞源自希臘語 (chlōrós) ,意為「綠黃色的」、「蒼白的」、「慘白」或「新鮮」。 人物 克洛里斯(寧芙),是春天、花卉和自然女神。她嫁给阿涅摩伊的西風神則費羅斯 (Ζέφυρος, Zephyrus),並生了三個孩子,分別是:Ampyx、Mopsus 和 Carpus。她在羅馬神話中的名字是佛洛拉(Flora)。
(Meliboea),是尼俄伯 (Niobe) 和安菲翁 (Amphion) 的十四個子女(又稱尼俄伯德斯)之一。她常常與上一列的克洛里斯混淆,後者是另一個安菲翁的女兒,成為了皮洛斯國王涅萊烏斯的妻子。是被阿尔忒弥斯和阿波罗杀死的尼俄伯家唯一的幸存者。她受到如此严酷考验的惊吓,改名为克洛莉丝(指苍白的人)。 克洛里斯,是 (Ὀρχομενός,Orchomenus) 的女兒。她嫁給了預言家安匹斯(厄拉特斯的兒子)並育有一子 ,他也成為一位著名的預言家。
Y Y
Y
绿头鸭(学名:)又名大头绿(雄)、蒲鸭(雌)、野鴨,古稱鶩,家鸭是其驯化亚种。綠頭鴨飞行速度可達到每小時65公里。 繁殖与保护 绿头鸭常集群活动,营巢于水边的草丛中及树洞等地。每窝产7到11枚卵,孵化期24至27天。有些地区由于过度捕猎而数量减少。 图片资源
註釋 延伸阅读 外部链接 绿头鸭的观测记录 platyrhynchos
杂食种子、水草、昆虫。 参考资料 外部連結
食物 杂食种子、水草、昆虫。 参考资料
連城话 詔安客家话 惠州片/水源片(有爭議) 惠州話 河源話 未分片/方言島 四川客家話 陕西客家话 饒平话 (廣西客家語) 麼個話 新民話 (海南客家話) (中山客家話) 五桂山镇、神湾镇、坦南村镇等地客家語。 畲話 吳語 吳語 () 宣州片 太高小片 博望話 太平話 高淳話 南極話 銅涇小片 宣州话 銅陵話 蕪湖縣話 涇縣話 石陵小片 太湖片 毗陵小片 常州话 金坛话 金沙话 通東话 丹陽话 丹徒话 靖江话 宜興话 老郎溪話 蘇嘉湖小片 苏州话 上海话 无锡话 湖州话 廣德話 常熟话 太倉话 常熟话 嘉定话 震澤小片 西山话 上海小片 上海話 沙地話 臨紹小片 紹興話 蕭山話 余姚話 甬江小片 宁波话 杭州小片 杭州话 台州片 台州话 金衢片 金華话 衢州话 永康话 上麗片 處州小片 麗水話 上山小片 上饒話 鉛山話 玉山話 江山話 甌江片 溫州話 (金鄉吳語方言島) (蒲門吳語方言島) 徽語 徽語 () 旌占片 旌德话 績歙片 歙县话 休黟片 屯溪话 祁德片 祈门话 嚴州片 建德話 閩語 閩語支 閩北語 (閩北區,) 東溪片 建甌话
英德话 乳源話 曲江話 汀南小片 永定话 上杭话 武平话 粵中片 博羅話 龙川话 連平话 和平话 粵北片 翁源话 始興话 樂昌话 仁化话 粵西片 涯話 海陸片 陸河話 汀州片(閩客片) 长汀话 宁化话 平婆話 詔安话 連城话 詔安客家话 惠州片/水源片(有爭議) 惠州話 河源話 未分片/方言島 四川客家話 陕西客家话 饒平话 (廣西客家語) 麼個話 新民話 (海南客家話) (中山客家話) 五桂山镇、神湾镇、坦南村镇等地客家語。 畲話 吳語 吳語 () 宣州片 太高小片 博望話 太平話 高淳話 南極話 銅涇小片 宣州话 銅陵話 蕪湖縣話 涇縣話 石陵小片 太湖片 毗陵小片 常州话 金坛话 金沙话 通東话 丹陽话 丹徒话 靖江话 宜興话 老郎溪話 蘇嘉湖小片 苏州话 上海话 无锡话 湖州话 廣德話 常熟话 太倉话 常熟话 嘉定话 震澤小片 西山话 上海小片 上海話 沙地話 臨紹小片 紹興話 蕭山話 余姚話 甬江小片 宁波话 杭州小片 杭州话 台州片 台州话 金衢片 金華话 衢州话 永康话 上麗片 處州小片 麗水話
鹤属 Grus 肉垂鹤, Grus carunculata 藍鶴, Grus paradisea 蓑羽鹤, Grus virgo 丹顶鹤, Grus japonensis 美洲鶴, Grus americana 灰鹤, Grus grus 白头鹤, Grus monacha 黑颈鹤, Grus nigricollis 保育狀況 被列為《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附錄一的物種: 除被列入附录Ⅰ的所有种,其他种被列為《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附錄二的物種,被限制出口及貿易。 歷史 在中國鶴頗受喜愛,是長壽的象徵,《抱朴子·对俗》:“知龟鹤之遐寿,故效其道引以增年。”史載卫懿公好鹤,不理朝政,最後因鶴亡國。晉朝的支遁亦好鶴。北宋处士林逋隐居杭州孤山,植梅放鹤,称“梅妻鹤子”。 注釋 参见 千羽鶴 國際鶴類基金會(ICF) 参考文献 延伸阅读 外部链接 Saving Cranes website
regulorum 鶴亞科 GRUINAE 白鹤属 Leucogeranus 白鹤, Leucogeranus leucogeranus 赤颈鹤属 Antigone 沙丘鹤, Antigone canadensis 白枕鶴, Antigone vipio 赤颈鹤, Antigone antigone 澳洲鶴, Antigone rubicunda 鹤属 Grus 肉垂鹤, Grus carunculata 藍鶴, Grus paradisea 蓑羽鹤, Grus virgo 丹顶鹤, Grus japonensis 美洲鶴, Grus americana 灰鹤, Grus grus 白头鹤, Grus monacha 黑颈鹤, Grus nigricollis 保育狀況 被列為《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附錄一的物種: 除被列入附录Ⅰ的所有种,其他种被列為《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附錄二的物種,被限制出口及貿易。 歷史 在中國鶴頗受喜愛,是長壽的象徵,《抱朴子·对俗》:“知龟鹤之遐寿,故效其道引以增年。”史載卫懿公好鹤,不理朝政,最後因鶴亡國。晉朝的支遁亦好鶴。北宋处士林逋隐居杭州孤山,植梅放鹤,称“梅妻鹤子”。 注釋 参见 千羽鶴 國際鶴類基金會(ICF) 参考文献 延伸阅读 外部链接 Saving Cranes website (ICF) Craneworld
下属物种
参考文献 H
繁殖 黑颈鹤在繁殖地主要以家族集群为主,筑巢于沼泽地带地势较高的草墩或泥墩上,占地范围比较大,每一对鹤大约占地2~4平方公里。 黑颈鹤的繁殖期从5月初开始,经常在早晨到中午时间交配,5月底开始产卵。没有明显的筑巢期,而是在开始产卵及以后整个卵化过程中不断完善巢穴,巢结构简单,大小不定,巢材无特殊需求,因生长的草被而定。黑颈鹤的营巢时间长短主要受营巢生境、月份和做巢类型的影响。刚产不久的卵淡青色,布满不规则的棕褪色斑点,特别是钝端十分密集,经孵化一般时间后,淡青色变为土褐色。 一对繁殖鹤一年只产一至两枚卵,经过31至33天,大约6月上旬,孵化的幼鹤就出壳了。出壳后的幼鹤经常打斗,有时体弱的幼鹤就会在打斗中死亡。幸存下来的幼鹤生长非常快,它必须在10月上旬以前学会飞行,否则当成鸟南迁时,幼鹤留在繁殖地,就会遭遇气候、食物和天敌带来的灾难,往往只有死路一条。 食物 黑颈鹤以绿色植物的根、芽为主食,兼食软体动物、昆虫、蛙类、鱼类等。在越冬地则主要吃当地的农作物,如土豆、玉米、荞麦、燕麦、萝卜等。 生态环境与保护 环境威胁 由于高原生活条件严酷,气候变化大,冬天积雪多,食物短缺,加之幼鹤成活率低,因此,黑颈鹤的种群数量十分稀少。随着人类活动的范围增大,黑颈鹤被迫向更高海拔地区转移,生存空间越来越小,食物的种类和数量也越来越少。20世纪50年代,印度、越南还有数百只黑颈鹤生活,云南很多海拔较低的地区也有不少黑颈鹤出没,但现在这些地区黑颈鹤都已绝迹。 黑颈鹤离不开湿地。湿地面积减少和部分湿地沙化现象严重,造成黑颈鹤食物短缺,在越冬地主要依赖农民秋收后散落在地里的农作物和春播种子为生,这就引生出“人鸟争食”的矛盾,农民为阻止黑颈鹤到农地里觅食,伤害黑颈鹤的事时有发生。同时,湿地土壤易受重金属污染,这会对黑颈鹤的取食和健康造成一定的危害。 云贵高原的沼泽,大多是泥炭型沼泽,当地农民在沼泽湿地挖“海垡”作燃料,不但破坏了湿地生态,还直接威胁到黑颈鹤的生存环境,因而“人鸟争地”的矛盾在一些地方也开始突显出来。在黑颈鹤繁殖地,牧民有拾蛋的习惯。每年5月,牧民把鹤巢里的蛋拿走,这也是黑颈鹤繁殖率低的一个原因。 另有调查发现,在靠近黑颈鹤夜宿和觅食地的地方,多发生鹤类和雁类误撞输电线而亡的情况。 保护 1983年在印度召开的国际鹤类保护会议公布,全球只有200只黑颈鹤。20年来由于保护工作加强和新越冬地及新越冬种群的发现,使黑颈鹤野生种群总数上升到7000只左右,这是2002年在北京召开的“国际鹤类学术研讨会”上公布的。但是如果不继续加以保护,7000只左右的黑颈鹤仍是一个相当危险的数目。 截止到2002年,中国西宁、北京动物园和国际鹤类基金会合作已成功地进行了黑颈鹤的人工繁殖。目前中国以保护黑颈鹤为主的各级自然保护区共有15个,其中有3个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文化象征 在藏传佛教中, 黑颈鹤被视为吉祥神圣的象征。 参考资料 外部链接 黑颈鹤的图片
习性 黑颈鹤栖息于海拔2500~5000米的高原,通常生活在沼泽地、湖泊及河滩等湿地环境。黑颈鹤为候鸟,每年早春3月集群离开越冬地云贵高原北上迁至青藏高原东北部,在高寒草甸沼泽地或湖泊河流沼泽地中选择适应的地区,于4月下旬开始繁殖育幼。到了10月下旬则飞到青藏高原东南部、云贵高原及中印、中巴边境过冬。黑颈鹤一般选择海拔在1900m以上湖泊、河流等湿地内,距离耕地较近且人、畜干扰较少的栖息地停歇。 黑颈鹤越冬时集群较大,一般都有十几只至几百只在一起,长途飞行时多排成“一”字纵队或“V”字队形前。刚飞到越冬地时黑颈鹤胆很小,特别警惕,一直要在空中盘旋,直到它们认为安全了才会慢慢降落下来。 繁殖 黑颈鹤在繁殖地主要以家族集群为主,筑巢于沼泽地带地势较高的草墩或泥墩上,占地范围比较大,每一对鹤大约占地2~4平方公里。 黑颈鹤的繁殖期从5月初开始,经常在早晨到中午时间交配,5月底开始产卵。没有明显的筑巢期,而是在开始产卵及以后整个卵化过程中不断完善巢穴,巢结构简单,大小不定,巢材无特殊需求,因生长的草被而定。黑颈鹤的营巢时间长短主要受营巢生境、月份和做巢类型的影响。刚产不久的卵淡青色,布满不规则的棕褪色斑点,特别是钝端十分密集,经孵化一般时间后,淡青色变为土褐色。 一对繁殖鹤一年只产一至两枚卵,经过31至33天,大约6月上旬,孵化的幼鹤就出壳了。出壳后的幼鹤经常打斗,有时体弱的幼鹤就会在打斗中死亡。幸存下来的幼鹤生长非常快,它必须在10月上旬以前学会飞行,否则当成鸟南迁时,幼鹤留在繁殖地,就会遭遇气候、食物和天敌带来的灾难,往往只有死路一条。 食物 黑颈鹤以绿色植物的根、芽为主食,兼食软体动物、昆虫、蛙类、鱼类等。在越冬地则主要吃当地的农作物,如土豆、玉米、荞麦、燕麦、萝卜等。 生态环境与保护 环境威胁 由于高原生活条件严酷,气候变化大,冬天积雪多,食物短缺,加之幼鹤成活率低,因此,黑颈鹤的种群数量十分稀少。随着人类活动的范围增大,黑颈鹤被迫向更高海拔地区转移,生存空间越来越小,食物的种类和数量也越来越少。20世纪50年代,印度、越南还有数百只黑颈鹤生活,云南很多海拔较低的地区也有不少黑颈鹤出没,但现在这些地区黑颈鹤都已绝迹。 黑颈鹤离不开湿地。湿地面积减少和部分湿地沙化现象严重,造成黑颈鹤食物短缺,在越冬地主要依赖农民秋收后散落在地里的农作物和春播种子为生,这就引生出“人鸟争食”的矛盾,农民为阻止黑颈鹤到农地里觅食,伤害黑颈鹤的事时有发生。同时,湿地土壤易受重金属污染,这会对黑颈鹤的取食和健康造成一定的危害。 云贵高原的沼泽,大多是泥炭型沼泽,当地农民在沼泽湿地挖“海垡”作燃料,不但破坏了湿地生态,还直接威胁到黑颈鹤的生存环境,因而“人鸟争地”的矛盾在一些地方也开始突显出来。在黑颈鹤繁殖地,牧民有拾蛋的习惯。每年5月,牧民把鹤巢里的蛋拿走,这也是黑颈鹤繁殖率低的一个原因。
McDonald's CEO Cantalupo dies suddenly; Bell succeeds - CNN/Money Cantalupo's career at
吉姆·坎塔卢波(Jim Cantalupo,),美国麦当劳公司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 生平 坎塔卢波1974年加入麦当劳,1975年任公司副总裁,1987年主管公司海外业务,1991年担任总裁兼首席执行官。2003年,坎塔卢波主持制定了“反肥胖战略”,提倡健康的饮食和运动。 2004年因心臟病逝世於佛羅里達州奧蘭多,他逝世後2日,日本麦当劳创业者藤田田亦因心臟病(心衰竭)病逝東京。 外部链接 McDonald's CEO Cantalupo
《再別康橋》由西樓作曲,林宥嘉翻唱為歌曲,於2008年收錄於《神秘嘉賓》專輯。 《偶然》由中國樂團Dish主唱。 《偶然.徐志摩》舞臺劇,馬浚偉任編、導、監,並兼飾徐志摩,陸小曼由萬綺雯(2016年)和胡定欣(2018年重演)飾演。 參考文獻 温梓川 《文人的另一面》广西大学出版社 2004 參見 徐志摩墓 現代詩歌 現代詩人 詩人列表 再別康橋 人間四月天 畫像 徐志摩 / 江啟明 (Kong Kai Ming) Portrait Gallery of Chinese Writers (Hong Kong Baptist University Library 香港浸會大學圖書館) 外部連結 再回首徐志摩文學網_志摩人生 徐志摩詩文網 中國詩歌庫 徐志摩詩集 中華民國散文家 中华民国大陆时期新诗作家 使用筆名的作家 國立中央大學教授 東吳大學教授 北京大學教授 大夏大學教授 光華大學教授 浙江省杭州高级中学校友 劍橋大學國王學院校友 倫敦政治經濟學院校友 哥倫比亞大學校友 克拉克大學校友 國立北京大學校友
再娶友妻 1923年3月(26歲),發起成立“新月社”。同時在北京大學英文系任教。 1924年4月至5月(27歲),泰戈爾訪華,陪同在各地訪問;5月至7月,陪同到日本、香港訪問。8月,第一本詩集《志摩的詩》出版。12月,《現代評論》週刊在北京創刊,為主要撰稿人。 1925年3月(28歲),辭去北京大學教職。 1925年3至5月,朋友王賡知徐志摩和王妻陸小曼的姦情,向他發出死亡恐嚇,他出走歐洲。3月19日,次子徐德生因病在德國夭折。在歐洲得知王賡和陸小曼離婚後,他才返回中國。 1926年(29歲),應任光華大學教授,兼東吳大學法學院英文教授;主持《晨報副刊·詩》。8月14日,他與陸小曼訂婚,由於徐父的要求,請徐志摩的老師梁啓超證婚,梁啓超在訂婚儀式上指責兩人婚外出軌、人品低劣,以及反對兩人結合的證婚詞。10月3日,他與陸小曼結婚。 1927年春(29歲),參與籌辦新月書店。1927年9月,第二本詩集《翡冷翠的一夜》由新月書店出版。任上海光華大學教授。 1928年2月(31歲),兼任上海大夏大學教授。10日,與聞一多、饒孟侃、葉公超等創辦《新月》月刊。 1928年6月至10月,赴日、美、歐、印等地旅遊。11月,最有名的代表作《再別康橋》問世。 1929年(32歲),辭去東吳大學、大夏大學教職,兼任中華書局編輯。1929年9月,應聘任國立中央大學文學院英語文學教授。同年,兼中華書局、大東書局編輯。 1930年底(33歲),先後辭去上海光華大學、南京中央大學教職。 1931年1月(34歲),與陳夢家、方瑋德等創辦《詩刊》季刊。1931年2月,任北京大學英文系教授。兼任北平女子大學教授。8月,詩集《猛虎集》出版。 墜機而死 1931年11月19日,因林徽因要在北平協和禮堂為外國使節演講「中國建築藝術」,徐志摩欲前去捧場,於早上八時搭乘中國航空公司“郵政號”由南京北上,然而飛機在大霧中誤觸濟南開山(今山东省济南市长清区崮云湖街道)墜落,徐志摩罹難,死時34歲。郁达夫在一篇悼文中说,徐志摩的死法,和拜伦、雪莱的死法一样不平凡。胡適在《追悼志摩》一文中亦有提及到這次事件。 軼事 徐志摩在当时被认為是一个文坛富翁,他是大学教授中,唯一拥有私家汽车的人。 1923年,梁啟超(號任公)寫了長信很懇切地勸他:「萬不可以他人之痛苦,易自己之快樂。弟之此舉其於弟將來之快樂能得與否,始茫如捕風,然先已予多數人以無量之苦痛。」「戀愛神聖為今之少年所樂道。……茲事蓋可遇而不可求。……況多情多感之人,其幻象起落鶻突,而得滿足得寧帖也極難。所夢想之神聖境界恐不可得,徒以煩惱終其身已耳。」任公又說:「嗚呼!志摩!天下豈有圓滿之宇宙?……當知吾儕以不求圓滿為生活態度,斯可以領略生活的妙味矣。……若沉迷於不可必得之夢境,挫折數次,生氣盡矣。鬱邑佗傺以死,死為無名。死猶可也,最可畏者,不死不生而墮落至不復能自拔。嗚呼!志摩!可無懼耶!可無懼耶!」 志摩答覆任公的信,不承認他是把他人的苦痛來換自己的快樂。他回信說:「我之甘冒世之不韙,竭全力以鬥者,非特求免凶慘之苦痛,實求良心之安頓,求人格之確立,求靈魂之救度耳。人誰不求庸德?人誰不安現成?人誰不畏艱險?然且有突圍而出者,夫豈得已而然哉?我將於茫茫人海之中訪我唯一靈魂之伴侶。得之,我幸;不得,我命。如此而已。」「嗟夫吾師!我嘗奮我靈魂之精髓,以凝成一理想之明珠,涵之以熱滿之心血,明照我深奧之靈府。而庸俗忌之嫉之,輒欲麻木其靈魂,搗碎其理想,殺滅其希望,污毀其純潔!我之不流入墮落,流入庸懦,流入卑污,其幾亦微矣!」 徐志摩留學後回到北平,常與朋友王賡相聚。王賡的妻子陸小曼,對徐志摩影響甚大。陸小曼聰慧活潑,是獨生女,父親陸定曾是日本名相伊藤博文的得意門生,回國後任賦稅司。徐志摩和陸小曼在北平交際場相識相愛,並談及婚嫁。徐父執意請梁啟超證婚,徐志摩求助於胡適,胡適果然把梁任公請了出來,梁任公在大庭廣眾之下罵徐志摩:「徐志摩,你這個人性情浮躁,所以在學問方面沒有成就,你這個人用情不專,以致離婚再娶……以後務要痛改前非,重作新人。」。並以「希望這是你們最後一次結婚」這驚世駭俗的語句作為對兩人的期望。盛典舉罷,徐志摩與陸小曼南下定居上海。 由於徐志摩離棄原配和兒子、再娶友人之妻,觸怒了父親,中斷了對他的經濟援助,而陸小曼生活揮霍無度,住的是3層樓的豪華住所,每月100銀洋的租金,家裡傭人眾多,有司機、廚師、男僕,還有貼身丫鬟,這些巨額花費使徐志摩入不敷支。應胡適的邀請,徐志摩兼教於北京大學,為了貼補家用,常在上海、南京、北平間往返,同時在光華大學、東吳大學法學院、大夏大學三所大學講課,課餘還得趕寫詩文,以賺取稿費。沉溺於跳舞、打牌、票戲等夜生活的陸小曼每天天亮才上床,睡到下午兩點才起身。 徐志摩早年日记中包含他曾极力追求林徽因之事宜,以及被拒绝的失恋心情。后来二人各自婚嫁,徐志摩曾承诺将这部分日记交给林徽因以免引发不必要的风波。因徐志摩后妻陆小曼曾偷看并烧毁徐志摩的雪池日记,徐志摩此后不敢把日记放在家中,于是将装日记的八宝箱暂时寄存在陈西滢凌叔华处。在此期间徐志摩曾拿回日记但最终还是因为要去欧洲携带不便留在了凌叔华家。徐志摩生前透露过他发现八宝箱在凌叔华家有被人私开的痕迹,丢失了一些东西。1931年徐志摩意外去世后,林徽因希望履行徐志摩生前承诺拿回与自己相关的部分日记,陆小曼则以遗孀的身份要求取得徐志摩全部日记。凌叔华却扣住了徐志摩日记想要自己出版,经胡适几番交涉甚至斥责,凌叔华交出了部分徐志摩日记,但始终不全,其中部分日记更是被凌叔华私自截去,最终竟不了了之。此事成为文坛著名公案,多位文人卷入其中互相指责。多年过后凌叔华再次反口,称1928年6月徐志摩去欧洲,10月因自己搬家去武昌而将日记“交与之琳”还给了徐志摩,然而1928年10月卞之琳还在上海私立浦东中学念高中,直到1929年夏天,他才考入北京大学英文系。1931年年初徐志摩到北大教英诗及翻译课时二人才相识。徐志摩的学生赵家璧曾写信问过卞之琳,据卞之琳的回信说:“凌叔华致胡适信,说曾把徐‘文字因缘箱’交与我,是她记错了,我从未闻此事,不知她究竟交给了谁”。澄清了凌叔华的谎言。 網傳徐志摩作品《阿詩瑪》為「魚的記憶只有7秒」的來源所在,但徐志摩的詩集和散文集中都沒有關於「魚的記憶只有7秒」的描述,且該詩與近代新月派風格迥異。 徐志摩在《欧游漫录》中批判苏共:“他们相信天堂是有的,可以实现的,但在现世界与那天堂的中间隔着一座海,一座血污海。人类泅得过这血海,才能登彼岸,他们决定先实现那血海。” 主要作品 詩集 《志摩的诗》 《猛虎集》(收录《再別康橋》) 《翡冷翠的夜》 《雲遊》 《徐志摩全集》 散文集:《落葉》、《巴黎的鱗爪》、《自剖》、《秋》。 小說散文集:《輪盤》。 另有戲劇《卞昆岡》(與陸小曼合寫),《愛眉小札》(寫給陸小曼的日記)、《志摩日記》,譯著《曼殊斐爾小說集》等。 文學風格 新詩 徐志摩新詩主要描寫個人的感情,想象豐富,比喻生動,重視意境的創造,講究語言的音樂美,濃艷華美而嫵媚,具有一種溫柔清新的風格。他受西方世紀末唯美主義、印象主義思潮較多浸染,因而有些詩寫得晦澀、神秘,情緒感傷,語言過於雕琢,詩作呈現比較複雜的面貌。他的新詩受英美詩歌影響,著重格律的建設,西方詩人中,學習雪萊和哈代;出色作品有《再別康橋》、《偶然》、《沙揚娜拉一首》等。 徐志摩做的散文: 徐志摩散文想象靈奇,富有詩意,善於言情,坦率任真,詞采絢爛,喜繪自然,多用反複、排比的修辭手法,多受歐美文藝影響,有時則渲染太過,結尾往往較為平淡。
Language 的缩写。肯尼斯·艾佛森在1962年设计这个语言时他正在哈佛大学工作,1979年他因对数学表达式和编程语言理论的贡献而得到图灵奖。在过去数十年的使用历史中,APL 从它的原始版本开始不断改变和发展,今天的版本与1963年发表时的版本已经非常不一样了。但它始终是一种解释执行的计算机语言。现代的 APL 版本支持其初始版本不支持的结构和模式编程。APL 至今依然使用一种非标准化的字母表,这一直是他人对 APL 的批评。 概述 在许多应用场合下(数学、科学、工程技术、电脑设计、机器人、数据显示、保险技术、传统的数据处理等等),APL是一种非常有力的、表达丰富的和简明的编程语言。它一般被用在一个与用户接口的环境中。它最初的设计目的是将数学公式写成一种电脑可以理解的方式。学它一般很容易,但要分析 APL 写成的程序往往需要一段时间。与传统的结构式编程语言不同的是,APL 的程序一般由一系列使用在序列上的单元的或双元的函数或运算符号组成。由于APL拥有许多非标准的运算符号,这些符号之间没有优先性(比如一般数学中的乘号、除号较加号、减号有优先权,APL中没有这样的优先权)。最初的APL语言没有任何控制结构如循环(do-while)或者条件选择(if-then-else),但一些序列运算符号可以用来模拟编程结构,比如iota(用来获得一个从1至N的序列)可以用来模拟循环(for)。 APL 的工作环境被称为工作场。在这个工作场内用户可以定义程序和数据。数据也可以在工作场在程序外存在。用户可以在程序外改变数据,比如: 将一个系列的数据4、5、6、7授予N。 输出8、9、10、11。 输出N内所有数的和,即22。 用户可以将工作场连同其中的所有数据和程序储存起来。在任何情况下,这些程序不是编译执行,而是解释执行的。 APL 最著名的就是它使用一组非ASCII符号。这些符号比一般常见的代数和计算符号要多。有人开玩笑说,用两行这样的奇形怪状的符号就可以将所有航空控制的问题解决了。事实上,在一些APL版本中,用一行程序就可以将任何可计算的函数表达出来,再用一行你可以将这个函数的结构表达出来。由于它的精密的结构和非标准的符号,也有人将APL称为“只写语言”。除数学家外,其他人要读APL写的程序都感到非常困难。有些数学家觉得其它语言比APL难懂。由于APL使用不寻常的符号,许多编程员在写APL程序时使用专门的APL键盘。今天也有不同的只使用ASCII字母写APL的方法。 艾佛森后来还设计了一个APL的后续,称为J语言,这个语言只使用ASCII符号。至今为止只有一种J语言。一些其它语言也提供类似APL的功能。A+是一种开源的编程语言,其许多指令与APL相同。 下面这个例子排列一个存在X里的词的序列,排列标准是每个词的长度: X[X+.¬' ';] 下面是一个寻找所有1和R之间的质数的例子: 下面是这个程序的读法(从右向左): 建立含有从1到R的自然数的系列(假如程序开始时R=6,那么是1 2 3 4 5 6) 放弃这个系列中的第一个元素()(是2
6) 令R成为这个系列(是授值符号) 令R与R相乘而组成一个矩阵,实际上是组成一个R乘R的乘法表() 建立一个长度与R相同的系列,假如R中相应位置的数在乘法矩阵中出现,那么在这个位置上的数就应该是1,否则0(),这个运算的结果是0 0 1 0 1 逻辑地否定的系列中的数,也就是说,1成为0,0成为1(),结果是1 1 0 1 0 选择R中相应的在新的系列中为1的数,这些数是质数(),结果为2 3 5 以下是Perl语言的相应程序: perl -le '$_ = 1; (1 x $_) !~ /^(11+)\1+$/ && print while $_++' 以下是J语言的相应程序: ( -. r e. , r */ r ) # r =: }. 1 + i. 7 APL 的 Hello World 程序 'Hello, world'
Eagle」或 漁鵰 「Fish Eagle」則屬鷹科海鵰亞科,與鶚親緣關係較遠。 中型猛禽一般用「鵟」,英语作「Buzzard」。其他中型的鹰科猛禽的中文名称包括「鷂」英語作「Harrier」、「鳶」英語作「Kite」等,其中以黑鳶 「black kite」(麻鷹)最為常見。 小型猛禽一般用「鷹」,英语作「Hawk」。 學名:Accipiter virgatus。 中名:松雀鷹、鷹仔虎(閩) 英名:Besra 食腐猛禽一般用「鷲」,英语作「Vulture」、「Condor」。 另外「猫头鹰」英語作「Owl」不是鹰形目,而是鸮(枭),属于鸮形目,「獵鷹」 英語作「Falcon」 也不是鷹形目,而是隼,屬於隼形目。 同时这些词也被用于正式的生物命名,如鹰形目、鹰科、鷹亞科、真鵰亞科、鵟亞科、鳶亞科、禿鷲亞科、蜂鷹亞科、齒鷹亞科、鷂亞科、蛇鵰亞科、鶚科、蛇鷲科等。 其他 鷹派()通常指主戰派、強勢而主動出擊者。與其相反的為鴿派。 古埃及人相信鷹(實際上是遊隼,而不是鷹)是法老的隼頭人身守護者荷魯斯之象徵,因此覺得牠們很神聖。
「Fish Eagle」則屬鷹科海鵰亞科,與鶚親緣關係較遠。 中型猛禽一般用「鵟」,英语作「Buzzard」。其他中型的鹰科猛禽的中文名称包括「鷂」英語作「Harrier」、「鳶」英語作「Kite」等,其中以黑鳶 「black kite」(麻鷹)最為常見。 小型猛禽一般用「鷹」,英语作「Hawk」。 學名:Accipiter virgatus。 中名:松雀鷹、鷹仔虎(閩) 英名:Besra 食腐猛禽一般用「鷲」,英语作「Vulture」、「Condor」。 另外「猫头鹰」英語作「Owl」不是鹰形目,而是鸮(枭),属于鸮形目,「獵鷹」 英語作「Falcon」 也不是鷹形目,而是隼,屬於隼形目。 同时这些词也被用于正式的生物命名,如鹰形目、鹰科、鷹亞科、真鵰亞科、鵟亞科、鳶亞科、禿鷲亞科、蜂鷹亞科、齒鷹亞科、鷂亞科、蛇鵰亞科、鶚科、蛇鷲科等。 其他 鷹派()通常指主戰派、強勢而主動出擊者。與其相反的為鴿派。
a p=: ?~ n q=: ?~ n (/:/:p) -: p 1 ((/:p) { p) -: i. n 1 (/: p{q) -: (/:q) { /:p 1 (p |: q|:a) -: (p{q) |: a 1 k=: ? $ p |: a ((<k) { p|:a) -: (<(/:p){k) { a 1 示例 帕斯卡三角 下面例子形成帕斯卡三角的二项式系数的直接定义,并顺带展示基本的矩阵与盒装运算: pascal=: {{(0&, + ,&0) ^: y 1}}"0 pascal @ i. ] 5 1 0 0 0 0 1 1 0 0 0 1 2 1 0 0 1 3 3 1 0 1 4 6 4 1 ({. (+//. @: pascal @ i.)) 9 NB. 斐波那契数列 1 1 2 3 5 8 13 21 34 ((+/ . *) |:) @: pascal @ i. ] 5 NB. 帕斯卡矩阵 1 1 1 1 1 1 2 3 4 5 1 3 6 10 15 1 4 10 20 35 1 5 15 35 70 <"0 @ pascal @ i. ] 5 ┌─┬─┬─┬─┬─┐ │1│ │ │ │ │ ├─┼─┼─┼─┼─┤ │1│1│ │ │ │ ├─┼─┼─┼─┼─┤ │1│2│1│ │ │ ├─┼─┼─┼─┼─┤ │1│3│3│1│ │ ├─┼─┼─┼─┼─┤ │1│4│6│4│1│ └─┴─┴─┴─┴─┘ ]t=: < @ pascal @ i. ] 5 ┌─┬───┬─────┬───────┬─────────┐ │1│1 1│1 2 1│1 3 3 1│1 4 6 4 1│ └─┴───┴─────┴───────┴─────────┘ (<@#&a:"0@|.@i.@# ,&> }:@,@:(,.&a:@<"0)&.>) t ┌─┬─┬─┬─┬─┬─┬─┬─┬─┐ │ │ │ │ │1│ │ │ │ │ ├─┼─┼─┼─┼─┼─┼─┼─┼─┤ │ │ │ │1│ │1│ │ │ │ ├─┼─┼─┼─┼─┼─┼─┼─┼─┤ │ │ │1│ │2│ │1│ │ │ ├─┼─┼─┼─┼─┼─┼─┼─┼─┤ │ │1│ │3│ │3│ │1│ │ ├─┼─┼─┼─┼─┼─┼─┼─┼─┤ │1│ │4│ │6│ │4│ │1│ └─┴─┴─┴─┴─┴─┴─┴─┴─┘ 二项式系数也可以写成隐式定义形式: pascal=: ((0&, + ,&0)@] ^:[ 1:)"0 : [: 简易图表 下面是基于二元副词/“形成表格”(table),制作条形图和散点图的简易图表例子: barChartH=: {&('.',u:16b2584) @ (>/ i.@(>./)) : [: barChartH 3 1 4 1 5 9 2 6 5 ▄▄▄...... ▄........ ▄▄▄▄..... ▄........ ▄▄▄▄▄.... ▄▄▄▄▄▄▄▄▄ ▄▄....... ▄▄▄▄▄▄... ▄▄▄▄▄.... barChartV=: {&('.',u:16b258c) @ (</~ |.@i.@(>./)) : [: barChartV 3 1 4 1 5 9 2 6 5 .....▌... .....▌... .....▌... .....▌.▌. ....▌▌.▌▌ ..▌.▌▌.▌▌ ▌.▌.▌▌.▌▌ ▌.▌.▌▌▌▌▌ ▌▌▌▌▌▌▌▌▌ scatterChart=: {&('.',u:16b2588) @ (=/~ >:@|.@i.@(>./)) : [: scatterChart 3 1 4 1 5 9 2 6 5 .....█... ......... ......... .......█. ....█...█ ..█...... █........ ......█.. .█.█..... 这里用到的Unicode方块元素字符也出现在IBM PC代码页437之中。 这里的scatterChart可以使用二元副词}“修改”(amend)来实现: scatterChart=: {&('.',u:16b2588) @ ((>./ , #) {{ 1 y } $&0 x}} (#~ <&9@{."1)@((-~ >./) ,. i.@#)) : [: 对角线选取 APL的二元转置,在多个轴映射到结果中的一个轴的情况下,将其依次安排到前导位置上并进行对角线选取。下面基于一元动词I.“真值位置索引”,定义进行对角线选取的动词diag,它的左参数是布尔值列表,其中的真值1指示与其位置对应的轴,要依次安排在前导位置上并进行对角线选取,其他的假值0所对应的轴相对位置不变。 diag=: {{ s=. (I. , I.@:-.) @ ({.~ #@$) t=. <"1 @ (i.@(<./)@({. $) */ #&1@[) ({~ (+/x)&t) @ (|:~ x&s) y}} 这里局部定义了s,它的左右参数同于给diag的参数,它生成二元转置需要的置换向量,这是由要安排到前导位置上的那些轴的位置索引,和余下其他轴的位置索引串接而成。这里的{.~ #@$以右参数的诸轴数目选取左参数,用来在左参数的真值和假值的总数小于右参数的诸轴数目之时,对左参数填充上假值。 接着局部定义了t,它的左参数是给diag的布尔值列表中真值1的个数,右参数是要对其指定数目的前导轴进行对角线选取的阵列,它生成对角线选取所需要的一层盒装选取列表。这里的(<./)@({. $)选取出要进行对角线选取的前导诸轴的最小长度,用i.形成这个长度的整数数列,再用#&1@[形成其长度为左参数的全为1的列表,通过*/在二者之上形成表格矩阵。 最后的表达式先进行指定的二元转置,再对其结果进行相应的对角线选取。下面是简单用例: >:i. 3 5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 1 diag >:i. 3 5 1 7 13 i. 2 3 2 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 1 diag i. 2 3 2 0 1 8 9 0 2 1 |: i. 2 3 2 0 2 4 1 3 5 6 8 10 7 9 11 1 0 1 diag i. 2 3 2 0 2 4 7 9 11 快速排序 J语言提供的排序机制基于了稳定排序算法,下面的例子代码是快速排序的直接定义: cmp=: * @ - quicksort=: {{ if. 1 >: #y do. y return. end. s=. y u y {~?# y (u quicksort (s<0)#y),((s=0)#y),(u quicksort (s>0)#y)}} 这里定义一个动词cmp,它通过逐个做两个数的差并取其符号,得到取值为_1、0或1的平衡三进制值。cmp将作为左运算元传递给副词quicksort。 在quicksort的定义中,向局部变量s赋值的表达式,第一步随机选择支点(pivot)运算,首先计算?#y,生成在数据总个数范围内的随机数,接着在其上计算{~,选择出在随机数指定的位置上的支点值;它的第二步运算,将运算元u,应用到其左参数的数据列表,和右参数的支点值二者之上。 随后是串接分治运算结果,首先将平衡三进制值列表,分别与0做逐项的三分法比较,得到三个布尔值列表;然后以这种列表中的0和1作为件数,复制出数据列表的符合这个条件一个新的子列表,其中两个作为参数传递给递归调用进行排序。 下面的快速排序实现,展示了隐式编程,即将函数复合在一起,而不显式的引用任何变量,不提及要应用于其上的形式参数。这里将前面代码中向局部变量s赋值时所求值的表达式改为隐式定义,进而以作为钩子的第一步运算的方式,代入引用这个变量的表达式之中,并且采用钩子的参数复制机制消隐了形式参数y: cmp=: * @ - quicksort=: {{((($:@#~ <&0),(#~ =&0),($:@#~ >&0)) (u ({~ ?@#))) ^: (1<#) y}} cmp quicksort 2 0 4 7 15 9 8 0 4 9 18 8 1 18 0 0 1 2 4 4 7 8 8 9 9 15 18 18 提供给连词^:的左侧运算元,外层是个一元钩子,它将提供给它的单一右数据参数,重复放置在它的左数据参数位置上。这个外层一元钩子的第一步运算,是生成平衡三进制值列表的嵌套的二层一元钩子(u ({~ ?@#));而外层一元钩子的第二步运算,将生成的三个子列表串接起来。生成三个子列表的表达式,以数据列表是作为左参数,以平衡三进制值列表作为右参数;这里的三个二元钩子首先生成布尔值列表,接着进行对换了左右参数位置的二元复制运算,最后它们中有两个通过自引用$:进行了递归调用。 这个定义中的$:是在这个副词的私有语境内调用的动词,所以不像前面直接定义那样需要加上运算元u以副词形式来调用。这里没有对字符串长度小于等于1的情况进行处理,这是因为迭代运算在条件不满足时返回初始值,也就是返回这个字符串本身。将cmp的表达式,代入定义中的左运算元u,就能定义出动词,同时也不再需要外在的采用直接定义的形式。 将一元钩子替代为左分支为]的叉子,形成的动词列车更具可读性: quicksort=: {{(] (($:@#~ <&0),(#~ =&0),($:@#~ >&0)) ] u ] {~ [:?#) ^: (1<#) y}} 下面的例子定义基于一元/:进行字符串比较的cmp: cmp=: -/ @ (-.@-: * /:@;) 'alpha' cmp 'beta' _1 'beta' cmp 'alpha' 1 'beta' cmp 'beta' 0 t=: ' the heart has its reasons that the reason does not know' ]words=: <;._1 t ┌───┬─────┬───┬───┬───────┬────┬───┬──────┬────┬───┬────┐ │the│heart│has│its│reasons│that│the│reason│does│not│know│ └───┴─────┴───┴───┴───────┴────┴───┴──────┴────┴───┴────┘ cmp&> quicksort words ┌────┬───┬─────┬───┬────┬───┬──────┬───────┬────┬───┬───┐ │does│has│heart│its│know│not│reason│reasons│that│the│the│ └────┴───┴─────┴───┴────┴───┴──────┴───────┴────┴───┴───┘ 在这个cmp定义中,/:@;先将两个字符串参数进行盒装串接,然后一元/:给出二者的升序索引,二者之间为升序或相同时为0 1,而二者为降序时为1 0;至此是升序还是相同仍需区分,-.@-:判断两参数是否为“不相同”,不相同时为1,而相同时为0。这里的副词;._1“自有区间”,使用字符串的第一个字符作为分隔符,对字符串进行划分并去除分隔符,然后应用所修饰的动词于这些子字符串之上。 全排列 下面的例子给出n个项目的所有置换的有次序的矩阵。首先定义名词p3,它是置换长度为3的全排列矩阵: ]p3=: (i.@! A. i.) 3 0 1 2 0 2 1 1 0 2 1 2 0 2 0 1 2 1 0 这里用到了动词:A.“易位词”(anagram),x A. y的左参数x,指定了长度为#y的所有置换中给特定一个置换的编号,其对应的置换向量在组合数学中被称为逆序向量,据此编号置换y的项目。这里求全排列的数目,用到了一元动词!“阶乘”。接着在p3的基础上,实现置换长度为4的全排列矩阵: =/~ @ i. ] 4 NB. 生成4×4单位矩阵 1 0 0 0 0 1 0 0 0 0 1 0 0 0 0 1 \:"1 @ (=/~) @ i. ] 4 NB. 生成第1列为0 1 2 3,每行后3个元素升序的4×4“奇妙”矩阵 0 1 2 3 1 0 2 3 2 0 1 3 3 0 1 2 0&,. @: +&1 p3 NB. 对3元素全排列的每个元素增1,并在每个排列头部添0 0 1 2 3 0 1 3 2 0 2 1 3 0 2 3 1 0 3 1 2 0 3 2 1 perm0=: (0&,.@:+&1 p3) {"(_ 1) \:"1@(=/~)@i. <"_1 perm0 4 ┌───────┬───────┬───────┬───────┐ │0 1 2 3│1 0 2 3│2 0 1 3│3 0 1 2│ │0 1 3 2│1 0 3 2│2 0 3 1│3 0 2 1│ │0 2 1 3│1 2 0 3│2 1 0 3│3 1 0 2│ │0 2 3 1│1 2 3 0│2 1 3 0│3 1 2 0│ │0 3 1 2│1 3 0 2│2 3 0 1│3 2 0 1│ │0 3 2 1│1 3 2 0│2 3 1 0│3 2 1 0│ └───────┴───────┴───────┴───────┘ $ perm0 4 4 6 4 这里的{"(_ 1),其左侧是从6×3全排列矩阵加工而成6×4选取矩阵,用它分别对其右侧的4×4“奇妙”矩阵的每一行进行主轴索引运算,即将选取矩阵每行第1个元素保持为“奇妙”矩阵此行的第1个元素,而每行后面3个元素是对“奇妙”矩阵此行后面3个元素的排列。这一步写出的排列动词的结果是4×6×4的三维阵列,将它重制形状为24×4全排列矩阵: perm1=: (,~ !) $ ,@((0&,.@:+&1 p3) {"(_ 1) \:"1@(=/~)@i.) $ p4=: perm1 4 24 4 二元动词$的左参数的值为(!y) , y,这里的y是给排列动词的数据参数;而它的右参数是用一元动词,将三维阵列散开后形成的一个向量。 然后将其中的p3,替代为递归的自引用$:@-&1;并通过名词秩,形成常量动词(1 0$0)"_,设置长度为0时的基础值为1 0$0: perm=: (1 0$0)"_ ` ((,~ !) $ ,@(0&,.@:+&1@$:@-&1 {"(_ 1) \:"1@(=/~)@i.)) @. (>&0) : [: (perm 4) -: p4 1 $ perm 0 1 0 $ perm 1 1 1 invertVec=: I.@(, -:"1 perm@#) : ({ perm) 1 _1 invertVec 4 0 1 3 2 3 2 1 0 invertVec 3 2 1 0 23 最后将递归形式改为迭代形式,可采用连词F..“单结果正向折叠”(fold single forward),使用它需要事先安装插件dev/fold。这个连词所形成的动词,从左至右遍历右参数列表,将其项目逐个作为动词运算元所见到的左参数;它的左参数是迭代对象的初始值,动词运算元所见到的右参数是迭代对象: load 'dev/fold/foldr' perm=: (1 0$0)&(]F..((,~ !)@[ $ ,@(0&,.@:+&1@] {"(_ 1) \:"1@(=/~)@i.@[)))@:(>:@i.) : [: 如果不采用连词F..,可以基于一元副词/“插入”,自行实现正向折叠算子: foldl=: {{m"_ ` (v&:>/@,&(<m)@(<"_1@|.)) @. (>&0@#)}} perm=: (1 0$0)foldl((,~ !)@[ $ ,@(0&,.@:+&1@] {"(_ 1) \:"1@(=/~)@i.@[))@:(>:@i.) : [: 生命游戏 在J语言中,提供了二元副词;.±3“子阵列”(subarrays),它是;.“剪切”(cut)的三种形式之一,也被称为密铺(tessellate)或镶嵌(tile)。x(u;._3)y应用动词u于由x指定的y的有相同形状的每个正规镶嵌之上。;.3与之类似,但不丢弃结果中不完整的镶嵌。 现代APL所使用的二元算子⌺“”(stencil),在边缘的处理上不同于J语言的镶嵌,它要求镶嵌子阵列每个轴的中心,在长度为奇数时是y的元素,在长度为偶数时在其元素之间,并且用填充(fill)元素填满超出的部份,它的缺省移动步长是1。下面在;._3的基础上,利于二元动词{.“采取”(take)的填充特性,定义一个stencil实现: stencil=: {{ p=. 1&,:`|.@.(>&1@#@$) n r=. <.-:<:{: p t=. -r+s=. r+$y p u;._3 t&{.s&{. y}} 这个定义只提供一个右名词运算元n,它是镶嵌子阵列的规定矩阵,不提供同每个子阵列对应的诸轴填充数目作为左名词运算,APL⌺算子提供它,意图在需要时籍此移除填充。这里的镶嵌规定矩阵定义,其第1行是子阵列的每轴长度,第2行是每轴的移动步长,这个行次序与;.±3的规定相反。这里的p是给;._3的镶嵌规定矩阵,r是每轴在头部和尾部的填充数量,s是正值控制尾部填充,t是负值控制头部填充。在下面的简单用例中,数值阵列的填充元素是0: ]d=: 4 4 $ >: i. 9 1 2 3 4 5 6 7 8 9 1 2 3 4 5 6 7 < stencil 2 3 d ┌─────┬─────┬─────┬─────┐ │0 1 2│1 2 3│2 3 4│3 4 0│ │0 5 6│5 6 7│6 7 8│7 8 0│ ├─────┼─────┼─────┼─────┤ │0 5 6│5 6 7│6 7 8│7 8 0│ │0 9 1│9 1 2│1 2 3│2 3 0│ ├─────┼─────┼─────┼─────┤ │0 9 1│9 1 2│1 2 3│2 3 0│ │0 4 5│4 5 6│5 6 7│6 7 0│ └─────┴─────┴─────┴─────┘ 下面实现康威生命游戏,它是基于的一种细胞自动机: life=: {{3=s-y*.4=s=. (+/@,) stencil 3 3 ] y}} glider=: ".;._2 noun define 0 0 1 0 0 1 0 1 0 0 0 1 1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 life glider 0 1 0 0 0 0 0 1 1 0 0 1 1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u:16b2588) &.> (i.8) {{life ^:x ] y}} &.> <glider ┌─────┬─────┬─────┬─────┬─────┬─────┬─────┬─────┐ │..█..│.█...│..█..│.....│.....│.....│.....│.....│ │█.█..│..██.│...█.│.█.█.│...█.│..█..│...█.│.....│ │.██..│.██..│.███.│..██.│.█.█.│...██│....█│..█.█│ │.....│.....│.....│..█..│..██.│..██.│..███│...██│ │.....│.....│.....│.....│.....│.....│.....│...█.│ └─────┴─────┴─────┴─────┴─────┴─────┴─────┴─────┘ 这里的实现算法,将生命游戏规则合并入一个单一表达式中,它由Arthur Whitney提出。算法的第一步骤用+/@,合计每个格点及其周围格点中1数目,并将它局部保存在s中。第二步骤将为前面的结果与4做相等比较,再与当前状态y做逻辑与运算,只有在当前格点为1,而且周围格点合计为3的情况下,当前格点得到真值1。第三步骤用s减去前面的结果真值,再与3做相等比较。在这个最终结果中,当前格点得到真值1有两类情况:⑴它在s中的值为4,并减去了真值1,这就是第二步骤运算所选定的情况;⑵它在s中的值为3,并减去第二步骤运算在这种情况下必然得出的假值0,这又可细分为两种情况:当前格点为0,而且周围格点合计为3;或者当前格点为1,而且周围格点合计为2。 这个算法可以写为隐式定义形式: life=: (=&3@] +. (*. =&4)) (+/@,) stencil 3 3 : [: 在J语言中,实现以递推关系定义的序列,避免出现的时间复杂度,可以采用连词F:.“多结果正向折叠”(fold multiple forward),使用它需要事先安装插件dev/fold。这个连词所形成的动词,不输出左参数的初始值,如果提供的右参数为空值,它的输出为空值,否则它输出每次迭代的结果。上例中的迭代算式可以改写为: load 'dev/fold/foldr' {&('.',u:16b2588) &.> (< , <F:.(life@])&(7$0)) glider 如果不采用连词F:.,可以自行实现输出中间结果的正向折叠算子: foldlist=: {{ if. 1 > # y do. '' return. end. r=. '' [ a=. x for_i. y do. r=. r , u a=. i v a end. r }} {&('.',u:16b2588) &.> (< , <foldlist(life@])&(7$0)) glider 在这里的foldlist中,将r=. '' [ a=. x改为r=. u a=. x,则(< , <foldlist(life@])&(7$0))可改为<foldlist(life@])&(7$0)。 键分组 在J语言中,提供了二元副词/.“键分组”(key),它按左参数中的唯一键,对右参数进行分组(group)或称为分区(partition),并将所修饰动词应用到这些分组之上。分组次序同于一元动词~.“唯一值”处理结果的次序,它除去匹配前面出现过的项目的任何项目。下面在它的基础之上,定义对应现代APL使用的二元算子⌸“键分组”(key)的一个副词,它将所修饰动词应用在唯一键和相应的分组二者之上,它还具有一元和二元两种形式: key=: {{ (<"0 ~. y) u (y </. i.#y) : (<"0 ~. x) u (x </. y)}} 它的二元形式的左参数含有唯一键,而右参数是要分组的数据;它的一元形式的右参数含有唯一键,所分组的是右参数诸项目的索引值。下面是这个键分组副词所适用的动词的简单示例: x=: 'Mississippi' [ key x ┌─┬─┬─┬─┐ │M│i│s│p│ └─┴─┴─┴─┘ ] key x ┌─┬────────┬───────┬───┐ │0│1 4 7 10│2 3 5 6│8 9│ └─┴────────┴───────┴───┘ ,. key x ┌─┬────────┐ │M│0 │ ├─┼────────┤ │i│1 4 7 10│ ├─┼────────┤ │s│2 3 5 6 │ ├─┼────────┤ │p│8 9 │ └─┴────────┘ ([ ,. #&.>@]) key x ┌─┬─┐ │M│1│ ├─┼─┤ │i│4│ ├─┼─┤ │s│4│ ├─┼─┤ │p│2│ └─┴─┘ 下面的例子通过键分组来找到一个单词列表中的易位词: ]a=: <;._1 ' pats spat teas sate taps etas past seat eats tase star east seta' ┌────┬────┬────┬────┬────┬────┬────┬────┬────┬────┬────┬────┬────┐ │pats│spat│teas│sate│taps│etas│past│seat│eats│tase│star│east│seta│ └────┴────┴────┴────┴────┴────┴────┴────┴────┴────┴────┴────┴────┘ /:~ &.> a ┌────┬────┬────┬────┬────┬────┬────┬────┬────┬────┬────┬────┬────┐ │apst│apst│aest│aest│apst│aest│apst│aest│aest│aest│arst│aest│aest│ └────┴────┴────┴────┴────┴────┴────┴────┴────┴────┴────┴────┴────┘ (]key~ /:~&.>) a ┌─────────────────────┬─────────────────────────────────────────┬──────┐ │┌────┬────┬────┬────┐│┌────┬────┬────┬────┬────┬────┬────┬────┐│┌────┐│ ││pats│spat│taps│past│││teas│sate│etas│seat│eats│tase│east│seta│││star││ │└────┴────┴────┴────┘│└────┴────┴────┴────┴────┴────┴────┴────┘│└────┘│ └─────────────────────┴─────────────────────────────────────────┴──────┘ 随机数 在J语言中,提供了二元动词I.“区间索引”,它左参数x必须是有次序的,从而定义了1+#x个区间,除了最后一个之外的每个区间,都含有并结束于x的一个项目,而最后一个结束于正无穷,第一个开始于负无穷;它应用于右参数y,给出y所位于的区间的索引。 下面的例子产生符合指定离散概率分布的随机数列表,这里定义了动词ran,它依据左参数x给出的正实数向量中的这些权重,从i.#x中选取出由右参数y指定个数的随机数列表: ran=: [: : ((I.~ (+/\ % +/))~ ?@$&0) wt=: 7 5 6 4 7 2 0.4 # t=: wt ran 1e6 1000000 10 {. t 0 1 1 5 0 1 3 4 4 0 ] r=: wt (+/@(=/ i.@#)~ % #@]) t NB. 实测的出现比率 0.222618 0.159083 0.19152 0.127394 0.222795 0.06378 0.01281 ] p=: (% +/) wt NB. 期望的出现概率 0.22293 0.159236 0.191083 0.127389 0.22293 0.0636943 0.0127389 0j6 ": r - p _0.000312 _0.000153 0.000437 0.000005 _0.000135 0.000086 0.000071 这里首先通过?@$&0,生成指定数目的在区间(0,1)中的随机浮点数,它也可以写为等价的?@($ 0:)。然后在叉子+/\ % +/中,使用一元副词\“前缀”修饰动词+/,从而计算权重向量的,再用前缀和除以总和得出累积分布函数。最后通过区间索引,在有随机浮点数落入特定区间的时候,生成这个区间对应的随机整数。 动词ran的表达式是个二层二元钩子,外层钩子的第一步运算应用到右参数上,它的第二步运算即内层钩子,整体修饰了二元副词~“被动”而对换了两个参数的位置。内层钩子的第一步运算+/\ % +/所应用的右参数实际上是外层钩子的左参数,它的第二步运算I.修饰了~,从而将它所面对的内层钩子的左右两参数,再次对换回到外层钩子即整体表达式原先的位置上。 下面是将区间索引和键分组结合起来的例子,演示了-莱维中心极限定理: histogram =: {{ {&('.',u:16b258c) @ ((|.i.x)&(</)) @ (>.@*&x) @ (% >./) y}} summary=: {{ l=. 0 [ r=. 1 -&1@#/.~ @ ((i.x)&,) @ ((l+(}.i.x)*%&x(r-l))&I.) y}} sampleMean=: {{%&m @ (+/) @ (m&, $ v@*&m) y}} 24&histogram @ (80&summary) @ (10 sampleMean (?@$&0)) 1e6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lineChart=: {{ s=. (|.i.x)&(</) @ (>.@*&x) @ (% >./) t=. >&0 @ (2&(-/\)) @ (2&(-~/\))"1 @ ,.&1 @ (1&,.) {&('.',u:16b2588) @ (2&(-~/\)@(0&,) +. t) @ s y}} 24&lineChart @ (+/\) @ (80&summary) @ (10 sampleMean (?@$&0)) 1e6 ....................................................████████████████████████████ ..................................................██............................ ................................................██.............................. ...............................................█................................
[: 如果不采用连词F..,可以基于一元副词/“插入”,自行实现正向折叠算子: foldl=: {{m"_ ` (v&:>/@,&(<m)@(<"_1@|.)) @. (>&0@#)}} perm=: (1 0$0)foldl((,~ !)@[ $ ,@(0&,.@:+&1@] {"(_ 1) \:"1@(=/~)@i.@[))@:(>:@i.) : [: 生命游戏 在J语言中,提供了二元副词;.±3“子阵列”(subarrays),它是;.“剪切”(cut)的三种形式之一,也被称为密铺(tessellate)或镶嵌(tile)。x(u;._3)y应用动词u于由x指定的y的有相同形状的每个正规镶嵌之上。;.3与之类似,但不丢弃结果中不完整的镶嵌。 现代APL所使用的二元算子⌺“”(stencil),在边缘的处理上不同于J语言的镶嵌,它要求镶嵌子阵列每个轴的中心,在长度为奇数时是y的元素,在长度为偶数时在其元素之间,并且用填充(fill)元素填满超出的部份,它的缺省移动步长是1。下面在;._3的基础上,利于二元动词{.“采取”(take)的填充特性,定义一个stencil实现: stencil=: {{ p=. 1&,:`|.@.(>&1@#@$) n r=. <.-:<:{: p t=. -r+s=. r+$y p u;._3 t&{.s&{. y}} 这个定义只提供一个右名词运算元n,它是镶嵌子阵列的规定矩阵,不提供同每个子阵列对应的诸轴填充数目作为左名词运算,APL⌺算子提供它,意图在需要时籍此移除填充。这里的镶嵌规定矩阵定义,其第1行是子阵列的每轴长度,第2行是每轴的移动步长,这个行次序与;.±3的规定相反。这里的p是给;._3的镶嵌规定矩阵,r是每轴在头部和尾部的填充数量,s是正值控制尾部填充,t是负值控制头部填充。在下面的简单用例中,数值阵列的填充元素是0: ]d=: 4 4 $ >: i. 9 1 2 3 4 5 6 7 8 9 1 2 3 4 5 6 7 < stencil 2 3 d ┌─────┬─────┬─────┬─────┐ │0 1 2│1 2 3│2 3 4│3 4 0│ │0 5 6│5 6 7│6 7 8│7 8 0│ ├─────┼─────┼─────┼─────┤ │0 5 6│5 6 7│6 7 8│7 8 0│ │0 9 1│9 1 2│1 2 3│2 3 0│ ├─────┼─────┼─────┼─────┤ │0 9 1│9 1 2│1 2 3│2 3 0│ │0 4 5│4 5 6│5 6 7│6 7 0│ └─────┴─────┴─────┴─────┘ 下面实现康威生命游戏,它是基于的一种细胞自动机: life=: {{3=s-y*.4=s=. (+/@,) stencil 3 3 ] y}} glider=: ".;._2 noun define 0 0 1 0 0 1 0 1 0 0 0 1 1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 life glider 0 1 0 0 0 0 0 1 1 0 0 1 1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u:16b2588) &.> (i.8) {{life ^:x ] y}} &.> <glider ┌─────┬─────┬─────┬─────┬─────┬─────┬─────┬─────┐ │..█..│.█...│..█..│.....│.....│.....│.....│.....│ │█.█..│..██.│...█.│.█.█.│...█.│..█..│...█.│.....│ │.██..│.██..│.███.│..██.│.█.█.│...██│....█│..█.█│ │.....│.....│.....│..█..│..██.│..██.│..███│...██│ │.....│.....│.....│.....│.....│.....│.....│...█.│ └─────┴─────┴─────┴─────┴─────┴─────┴─────┴─────┘ 这里的实现算法,将生命游戏规则合并入一个单一表达式中,它由Arthur Whitney提出。算法的第一步骤用+/@,合计每个格点及其周围格点中1数目,并将它局部保存在s中。第二步骤将为前面的结果与4做相等比较,再与当前状态y做逻辑与运算,只有在当前格点为1,而且周围格点合计为3的情况下,当前格点得到真值1。第三步骤用s减去前面的结果真值,再与3做相等比较。在这个最终结果中,当前格点得到真值1有两类情况:⑴它在s中的值为4,并减去了真值1,这就是第二步骤运算所选定的情况;⑵它在s中的值为3,并减去第二步骤运算在这种情况下必然得出的假值0,这又可细分为两种情况:当前格点为0,而且周围格点合计为3;或者当前格点为1,而且周围格点合计为2。 这个算法可以写为隐式定义形式: life=: (=&3@] +. (*. =&4)) (+/@,) stencil 3 3 : [: 在J语言中,实现以递推关系定义的序列,避免出现的时间复杂度,可以采用连词F:.“多结果正向折叠”(fold multiple forward),使用它需要事先安装插件dev/fold。这个连词所形成的动词,不输出左参数的初始值,如果提供的右参数为空值,它的输出为空值,否则它输出每次迭代的结果。上例中的迭代算式可以改写为: load 'dev/fold/foldr' {&('.',u:16b2588) &.> (< , <F:.(life@])&(7$0)) glider 如果不采用连词F:.,可以自行实现输出中间结果的正向折叠算子: foldlist=: {{ if. 1 > # y do. '' return. end. r=. '' [ a=. x for_i. y do. r=. r , u a=. i v a end. r }} {&('.',u:16b2588) &.> (< , <foldlist(life@])&(7$0)) glider 在这里的foldlist中,将r=. '' [ a=. x改为r=. u a=. x,则(< , <foldlist(life@])&(7$0))可改为<foldlist(life@])&(7$0)。 键分组 在J语言中,提供了二元副词/.“键分组”(key),它按左参数中的唯一键,对右参数进行分组(group)或称为分区(partition),并将所修饰动词应用到这些分组之上。分组次序同于一元动词~.“唯一值”处理结果的次序,它除去匹配前面出现过的项目的任何项目。下面在它的基础之上,定义对应现代APL使用的二元算子⌸“键分组”(key)的一个副词,它将所修饰动词应用在唯一键和相应的分组二者之上,它还具有一元和二元两种形式: key=: {{ (<"0 ~. y) u (y </. i.#y) : (<"0 ~. x) u (x </. y)}} 它的二元形式的左参数含有唯一键,而右参数是要分组的数据;它的一元形式的右参数含有唯一键,所分组的是右参数诸项目的索引值。下面是这个键分组副词所适用的动词的简单示例: x=: 'Mississippi' [ key x ┌─┬─┬─┬─┐ │M│i│s│p│ └─┴─┴─┴─┘ ] key x ┌─┬────────┬───────┬───┐ │0│1 4 7 10│2 3 5 6│8 9│ └─┴────────┴───────┴───┘ ,. key x ┌─┬────────┐ │M│0 │ ├─┼────────┤ │i│1 4 7 10│ ├─┼────────┤ │s│2 3 5 6 │ ├─┼────────┤ │p│8 9 │ └─┴────────┘ ([ ,. #&.>@]) key x ┌─┬─┐ │M│1│ ├─┼─┤ │i│4│ ├─┼─┤ │s│4│ ├─┼─┤ │p│2│ └─┴─┘ 下面的例子通过键分组来找到一个单词列表中的易位词: ]a=: <;._1 ' pats spat teas sate taps etas past seat eats tase star east seta' ┌────┬────┬────┬────┬────┬────┬────┬────┬────┬────┬────┬────┬────┐ │pats│spat│teas│sate│taps│etas│past│seat│eats│tase│star│east│seta│ └────┴────┴────┴────┴────┴────┴────┴────┴────┴────┴────┴────┴────┘ /:~ &.> a ┌────┬────┬────┬────┬────┬────┬────┬────┬────┬────┬────┬────┬────┐ │apst│apst│aest│aest│apst│aest│apst│aest│aest│aest│arst│aest│aest│ └────┴────┴────┴────┴────┴────┴────┴────┴────┴────┴────┴────┴────┘ (]key~ /:~&.>) a ┌─────────────────────┬─────────────────────────────────────────┬──────┐ │┌────┬────┬────┬────┐│┌────┬────┬────┬────┬────┬────┬────┬────┐│┌────┐│ ││pats│spat│taps│past│││teas│sate│etas│seat│eats│tase│east│seta│││star││ │└────┴────┴────┴────┘│└────┴────┴────┴────┴────┴────┴────┴────┘│└────┘│ └─────────────────────┴─────────────────────────────────────────┴──────┘ 随机数 在J语言中,提供了二元动词I.“区间索引”,它左参数x必须是有次序的,从而定义了1+#x个区间,除了最后一个之外的每个区间,都含有并结束于x的一个项目,而最后一个结束于正无穷,第一个开始于负无穷;它应用于右参数y,给出y所位于的区间的索引。 下面的例子产生符合指定离散概率分布的随机数列表,这里定义了动词ran,它依据左参数x给出的正实数向量中的这些权重,从i.#x中选取出由右参数y指定个数的随机数列表: ran=: [: : ((I.~ (+/\ % +/))~ ?@$&0) wt=: 7 5 6 4 7 2 0.4 # t=: wt ran 1e6 1000000 10 {. t 0 1 1 5 0 1 3 4 4 0 ] r=: wt (+/@(=/ i.@#)~ % #@]) t NB. 实测的出现比率 0.222618 0.159083 0.19152 0.127394 0.222795 0.06378 0.01281 ] p=: (% +/) wt NB. 期望的出现概率 0.22293 0.159236 0.191083 0.127389 0.22293 0.0636943 0.0127389 0j6 ": r - p _0.000312 _0.000153 0.000437 0.000005 _0.000135 0.000086 0.000071 这里首先通过?@$&0,生成指定数目的在区间(0,1)中的随机浮点数,它也可以写为等价的?@($ 0:)。然后在叉子+/\ % +/中,使用一元副词\“前缀”修饰动词+/,从而计算权重向量的,再用前缀和除以总和得出累积分布函数。最后通过区间索引,在有随机浮点数落入特定区间的时候,生成这个区间对应的随机整数。 动词ran的表达式是个二层二元钩子,外层钩子的第一步运算应用到右参数上,它的第二步运算即内层钩子,整体修饰了二元副词~“被动”而对换了两个参数的位置。内层钩子的第一步运算+/\ % +/所应用的右参数实际上是外层钩子的左参数,它的第二步运算I.修饰了~,从而将它所面对的内层钩子的左右两参数,再次对换回到外层钩子即整体表达式原先的位置上。 下面是将区间索引和键分组结合起来的例子,演示了-莱维中心极限定理: histogram =: {{ {&('.',u:16b258c) @ ((|.i.x)&(</)) @ (>.@*&x) @ (% >./) y}} summary=: {{ l=. 0 [ r=. 1 -&1@#/.~ @ ((i.x)&,) @ ((l+(}.i.x)*%&x(r-l))&I.) y}} sampleMean=: {{%&m @ (+/) @ (m&, $ v@*&m) y}} 24&histogram @ (80&summary) @ (10 sampleMean (?@$&0)) 1e6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lineChart=: {{ s=. (|.i.x)&(</) @ (>.@*&x) @ (% >./) t=. >&0 @ (2&(-/\)) @ (2&(-~/\))"1 @ ,.&1 @ (1&,.) {&('.',u:16b2588) @ (2&(-~/\)@(0&,) +. t) @ s y}} 24&lineChart @ (+/\) @ (80&summary) @ (10 sampleMean (?@$&0)) 1e6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这里定义的summary局部赋值了两个局部变量l和r,可以将这两个局部赋值去掉,并将这两个局部变量的出现替代为运算元m和n,如此对它的调用将变成(80&(0 summary 1))这样的形式。接下的代码结合前面两个例子,采用了不同于上例连续型均匀分布的其他分布作为独立同分布,和不同的: ratio=: [: : (-&1@#/.~@(,~ i.)~ % #@]) 10&histogram @ ((#wt)&ratio) @ (wt&ran) 1e6 random=: [: : (#@[ %~ (?@$&0@] + ((I.~ (+/\ % +/))~ ?@$&0))) 20&lineChart @ (80&summary) @ (wt&random) 1e6 20&lineChart @ (80&summary) @ (2 sampleMean (wt&random)) 1e6 20&lineChart @ (80&summary) @ (4 sampleMean (wt&random)) 1e6 SQLite插件 操纵SQLite数据库的需要安装相应插件: load 'pacman' NB. 加载包管理器 'install' jpkg 'data/sqlite' NB. 安装SQLite数据库插件 load 'data/sqlite' NB. 加载SQLite数据库插件 getbin_psqlite_ '' NB. 安装SQLite数据库的共享库 SQLite数据库的简单用例: load 'data/sqlite' NB. 加载SQLite数据库插件 db=: sqlopen_psqlite_ '~addons/data/sqlite/db/sandp.db' NB. 打开样例数据库文件 sqltables__db '' NB. 查看所有表格名字 ┌─┬─┬──┐ │p│s│sp│ └─┴─┴──┘ sqlmeta__db 's' NB. 查看表格s的结构 ┌───┬──────┬────┬───────┬──────────┬──┐ │cid│name │type│notnull│dflt_value│pk│ ├───┼──────┼────┼───────┼──────────┼──┤ │0 │sid │text│0 │NULL │1 │ │1 │name │text│0 │NULL │0 │ │2 │status│int │0 │NULL │0 │ │3 │city │text│0 │NULL │0 │ └───┴──────┴────┴───────┴──────────┴──┘ ds=: sqlread__db 'select * from s' NB. 读取表格s,结果表格形状扁长不适合直接展示 dict=: |: @:> NB. 以字典方式显示表格数据 ] rs=: dict ds ┌──────┬──────────────────────────────────┐ │sid │┌──┬──┬──┬──┬──┐ │ │ ││s1│s2│s3│s4│s5│ │ │ │└──┴──┴──┴──┴──┘ │ ├──────┼──────────────────────────────────┤ │name │┌─────┬─────┬─────┬─────┬─────┐ │ │ ││smith│jones│blake│clark│adams│ │ │ │└─────┴─────┴─────┴─────┴─────┘ │ ├──────┼──────────────────────────────────┤ │status│20 10 30 20 30 │ ├──────┼──────────────────────────────────┤ │city │┌──────┬─────┬─────┬──────┬──────┐│ │ ││london│paris│paris│london│athens││ │ │└──────┴─────┴─────┴──────┴──────┘│ └──────┴──────────────────────────────────┘ rs -: sqldict__db 's' 1 cols=: {: @:> NB. 表格数据的诸列列表 cs=: cols ds cs -: sqlexec__db 's' 1 ('s_'&, &.> @ {. @:> ds) =: cs NB. 将表格的诸列并行赋值给添加了表名前缀的诸列名 s_status 20 10 30 20 30 s_sid ┌──┬──┬──┬──┬──┐ │s1│s2│s3│s4│s5│ └──┴──┴──┴──┴──┘ ({. @:> ds) -: sqlcols__db 's' 1 reads=: ({. , (,@> &.>)@}.) @:> NB. 格式化显示表格数据 ] rs=: reads ds ┌───┬─────┬──────┬──────┐ │sid│name │status│city │ ├───┼─────┼──────┼──────┤ │s1 │smith│20 │london│ │s2 │jones│10 │paris │ │s3 │blake│30 │paris │ │s4 │clark│20 │london│ │s5 │adams│30 │athens│ └───┴─────┴──────┴──────┘ $ @ (2&{:: @ {:) rs NB. 第3列数据的形状 5 1 rs -: sqlreads__db 's' 1 readm=: ({. ; <@|:@:(< @ > @ >)@{:) @:> NB. 以矩阵显示表格数据 ] rs=: readm ds ┌──────────────────────┬────────────────────┐ │┌───┬────┬──────┬────┐│┌──┬─────┬──┬──────┐│ ││sid│name│status│city│││s1│smith│20│london││ │└───┴────┴──────┴────┘│├──┼─────┼──┼──────┤│ │ ││s2│jones│10│paris ││ │ │├──┼─────┼──┼──────┤│ │ ││s3│blake│30│paris ││ │ │├──┼─────┼──┼──────┤│ │ ││s4│clark│20│london││ │ │├──┼─────┼──┼──────┤│ │ ││s5│adams│30│athens││ │ │└──┴─────┴──┴──────┘│ └──────────────────────┴────────────────────┘ rs -: sqlreadm__db 's' 1 cp=: '~addons/data/sqlite/db/sandp.db' ; '~/test_sandp.db' db=: sqlcopy_psqlite_ cp NB. 复制数据库并打开复本 cls=: sqlcols__db 's' NB. 得到表格s的列名列表 dat=: ('s6';'s7') ; ('brown';'eaton') ; 40 10 ;< 'rome';'madrid' sqlinsert__db 's' ; cls ;< dat NB. 将数据插入表格s 0 3 sqltail__db 's' NB. 返回最后3个格式化记录 ┌───┬─────┬──────┬──────┐ │sid│name │status│city │ ├───┼─────┼──────┼──────┤ │s5 │adams│30 │athens│ │s6 │brown│40 │rome │ │s7 │eaton│10 │madrid│ └───┴─────┴──────┴──────┘ sqlclose__db '' NB. 关闭数据库 1 字典类 J语言采用命名语境实现类,采用编号语境实现对象,下面示例建立字典类: cocurrent 'Dict' create=: {{o [ DEFAULT__o=: 0$0 [ o=. conew 'Dict'}} get=: {{". 'ITEM_',y}} set=: {{ ('ITEM_',y)=: DEFAULT : ('ITEM_',y)=: x}} del=: {{erase 'ITEM_',y}} pop=: {{r [ del y [ r=. get y}} default=: {{DEFAULT=: y}} filt=: {~ I.@:({.@('ITEM_'&E.)@>) len=: {{# filt namelist 0}} list=: {{5&}.&.> filt namelist 0}} in=: {{+/@:(-:&y@>) list ''}} clear=: {{#@,@:(erase @>) filt namelist 0}} copy=: {{o=. conew 'Dict' o [ ".@(,&'__o=:',(5!:5)@<)&.> 'DEFAULT';filt namelist 0}} destroy=: codestroy cocurrent 'base' 在家目录中建立一个dict.ijs文件并录入上述代码,接着以如下代码建立字典对象并对其进行检视和简单操作: load '~/dict.ijs' conl 0 NB. 检视命名语境 ┌────┬────┬─┬────────┬──────┬─────┬─┐ │Dict│base│j│jcompare│jregex│jtask│z│ └────┴────┴─┴────────┴──────┴─────┴─┘ namelist_Dict_ 3 NB. 检视Dict类的动词 ┌─────┬────┬──────┬───────┬───┬───────┬────┬───┬──┬───┬────┬───┬───┐ │clear│copy│create│default│del│destroy│filt│get│in│len│list│pop│set│ └─────┴────┴──────┴───────┴───┴───────┴────┴───┴──┴───┴────┴───┴───┘ d=: create_Dict_ '' d NB. 变量保存的是盒装字符串 ┌─┐ │0│ └─┘ namelist__d 0 NB. 检视d对象的名词 ┌─────────┬───────┐ │COCREATOR│DEFAULT│ └─────────┴───────┘ conl
1945年抗战胜利后,吴玉章任中共四川省委书记。1946年5月,国民政府迁往南京后,吴玉章以中共四川省委书记的公开身份留驻重庆,领导重庆《新华日报》和西南地区党的工作,这也是中国共产党唯一在国统区公开宣布的省委书记。1948年8月,中共中央决定成立华北大学,任命吴玉章为校长。 1949年12月,在华北大学的基础上建立了中国人民大学,政务院又任命吴玉章为校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中国人民大学校长、全国文字改革委员会主任。1951年7月28日,中国史学会正式在北京成立。1954年,中国史学会公布第一届理事会名单,郭沫若担任主席,吴玉章、范文澜担任副主席,同时产生43名理事、7名常委理事。1954年,他当选第一届全国人大代表。9月,他出席第一届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讨论宪法草案,期间并发言。 晚年與文革 从1955年起任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委员。1956年主持汉语拼音工作。文革爆發後,他多次仗義執言,為許多同志辯護,如郭影秋、成仿吾等人,自己也被紅衛兵污衊為“老走资派”、“黑线人物”,導致氣急攻心而發病,隨後當局連忙派人把他送醫院避避風頭。1966年12月12日,吴玉章在北京逝世。 著作 《辛亥革命》 《历史文集》 《吴玉章回忆录》 参考文献 外部链接 Y玉 W吴 中国共产党党员 (1925年入党) 中国同盟会会员
东京振武学校校友 南京临时参议院议员 第一届国民参政会参政员 第二届国民参政会参政员 第四届国民参政会参政员 中国共产党第七届中央委员会委员 第一届全国人大代表 第二届全国人大代表 第三届全国人大代表 第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 四川省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 中国国民党第二届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 中国共产党第八届中央委员会委员 中国共产党第七届中央委员会委员 中国共产党第六届中央委员会委员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代表 中央社會主義學院院長 中国史学会副主席 中国人民大学校长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家 延安十老 延安五老
(a*b)*c = a*(b*c) 。 單位元:存在一在 M 內的元素e,使得任一於 M 內的 a 都會符合 a*e = e*a = a 。 通常也會多加上另一個公理: 封閉性:對任何在 M 內的 a 、 b , a*b 也會在 M 內。 但這不是必要的,因為在二元運算中即內含了此一公理。 另外,幺半群也可以說是帶有單位元的半群。 幺半群除了沒有逆元素之外,滿足其他所有群的公理。因此,一個帶有逆元素的幺半群和群是一樣的。 生成元和子幺半群 幺半群 M 的 子幺半群是指一個在 M 內包含著單位元且具封閉性(即若x,y∈N ,則 x*y∈N )的子集 N。很明顯地, N 自身會是個幺半群,在導自 M 的二元運算之下。等價地說,子幺半群是一個子集 N ,其中 N=N* ,且上標 * 為克萊尼星號。對任一於 M 內的子集 N 而言,子幺半群 N* 會是包含著 N 的最小幺半群。 子集 N 被稱之為 M 的生成元,若且唯若 M=N*。若 N 是有限的, M 即被稱為是有限生成的。 可交換幺半群 運算為可交換的幺半群稱之為可交換幺半群(或稱為阿貝爾幺半群)。可交換幺半群經常會將運算寫成加號。每個可交換幺半群都自然會有一個它自身的代數預序 ≤ ,定義為下: x ≤ y 若且唯若存在 z 使得 x+z=y 。可交換幺半群 M 的序單位是一個在 M 內的元素 u ,其中對任一在 M 內的元素 x 而言,總會存在一個正整數 n 使得 x ≤
任一個半群S都可以變成幺半群,簡單地加上一不在S內的元素e,並定義ee=e和對任一在S內的s,es=s=se。 自然數N是加法及乘法上的可交換幺半群。 以加法或乘法為運算,任何單作環的元素 以加法或乘法為運算的整數、有理數、實數及複數 以矩陣加法或矩陣乘法為運算,所有於一環內n×n矩陣所組成的集合 某些固定字母Σ的有限字元串所組成的集合,會是個以字元串串接為運算的幺半群。空字元串當成單位元。這個幺半群標記為Σ*,並稱為在Σ內的自由幺半群。 給定一幺半群M,並考慮包含其所有子集的冪集P(M)。這些子集的二元運算可以定義成S * T = {s * t : s在S內且 t在T內}。這使得P(M)變成了具有單位元{e}的幺半群。依同樣的方法,一個群的冪集是一在群子集的乘積下的幺半群。 設S為一集合。由所有函數S → S所組成的集合會是在複合函數下的幺半群。其單位元為恆等函數。若S為有限的且有n個元素,其幺半群也會是有限的,且有nn個元素。 廣義化上述的例子,設C為一範疇且X為C內的一對象。由X所有自同態組成的集合,標記為EndC(X),是一在態射複合下的幺半群。更多有關範疇論和幺半群的關係請見下述。 在連通和下的閉流形同態類所組成的集合,其單位元為一般二維球面類。此外,當a標記為環面類且b標記為射影平面類,此一幺半群的每一個元素c都會有一唯一的表示式c=na+mb,其中n是大於等於零的整數,m為0、1或2,且會有3b=a+b。 設<f>是一個數為n的循環幺半群,亦即。然後,,其中。事實上,不同的k會給出不同的幺半群,且每個幺半群都會和另一個同構。 此外,f也可以想成在點上的函數,給定如下 或等價地表示成 元素間的乘法即由複合函數給定。 注意當時,函數f是的置換,並給出個數為n的唯一循環群。 性質 在一幺半群內,可以定義一元素x的正整數冪:x1=x 及 xn=x*...*x (乘上n次),其中n>1。冪的規則xn+p=xn*xp則是很明顯的。 由定義可以證明其單位元e是唯一的。然後,對任一x,可以設x0為e,則其冪的規則在非負冪中依然會是成立的。 逆元素:一元素x稱為可逆,若存在一元素y,使得x*y = e且y*x = e。此一元素y便稱做x的逆元素。結合律使得其逆元素(若存在)是唯一的。 若 y是x的逆元素,則可以定義x的負冪,以x−1=y及 x−n=y*...*y (乘上n次),其中n>1。如此冪的規則在所有整數就都成立了,這也是為什麼x的逆元素通常會寫做x−1。所有在幺半群M內的可逆元素,和其自身的運算可組成一個群。在這意思之下,每個幺半群都含有一個群。 但並不是每個幺半群都包含在一個群內的。例如,絕對可能有一個幺半群,其兩個元素a和b會有a*b=a的關係,即使b不是單位元。如此的幺半群是不可能包含於一個群內的, 因為在群裡,兩邊一同乘a的逆元素,就會得到b = e的結果,但這不是真的。一個幺半群(M,*)若具有消去性,即表示對任何在M內的a、b、c,a*b = a*c永遠意指b = c且b*a = c*a也永遠意指b = c。一具有消去性的可交換幺半群總是可以包含於一個群內。這是為什麼整數(加法運算下的群)可以由自然數(具有消去性的加法運算下的可交換幺半群)建立。但一具有消去性的不可交換幺半群則一定不可能包含於一個群之中。 若一幺半群有消去性且是有限的,它會是一個群。 一可逆幺半群為一幺半群,其任一在M內的a,總存在一唯一在M內的a-1,使得a=aa-1a且a-1=a-1aa-1。 一幺半群G的子幺半群是G的子集H,其包含有單位元,且若x、y屬於H,則xy屬於H。很清楚地,H本身也是個幺半群,在G的二元運算之下。 作用和算子幺半群 算子幺半群是一作用在集合X上的幺半群M。亦即,存在一運算$ : M × X → X符合幺半群的運算。 對任一在X內的x:e$x=x。 對任何在M內的a、b及在X內的x:a $ (b $ x) = (a * b) $ x。) = (a * b) • x. 運算子幺半群也叫做作用(因为它们类似于群作用), 转移系统, 半自动机或变换半群。 幺半群同態 兩個幺半群(M, *)和(M′, @)之間的同態是一個函數f : M → M′,會有如下兩個性質: f(x*y) = f(x)@f(y) 對所有在M內的x和y f(e) = e′ 其中e和e′分別是M和M′的單位元。 不是每一個群胚同態都會是個幺半群同態,因為它不一定會維持單位元。和上述不同,群同態的情況則會成立:群論的公理確保每一兩群之間的群胚同態都會維持住單位元。對於幺半群,這不是永遠成立的,而必須有另外的要求。 雙射幺半群同態稱做幺半群同構。
虎门 蕉门 洪奇门 横门 磨刀门 鸡啼门 虎跳门 崖门 瀑布 黄果树瀑布 德天瀑布 九龙瀑布 阳洞滩瀑布 水利工程 现已建成各类型水库13988座,总库容达706亿立方米。 飞来峡水利枢纽 枫树坝水库 新丰江水库 白盆珠水库 东江水利枢纽 南水水库 百色水利枢纽 贵州王二河水库 北江大堤 龙滩水电站 大藤峡水利枢纽 桥梁 广州段 海珠桥:1929年12月动工兴建,1933年2月竣工。该桥是第一座连通广州市河北和河南的桥,桥上的钢铁是从伦敦一座旧桥拆下来的,至今已有上百年的历史。在國共內戰时,中華民國國軍撤退时曾把桥炸毁,中共建政後把鐵橋撈起,并按原樣重建。 人民桥:1965年4月,經國家計委和建工部批准興建人民橋,同年11月4日正式動工,於1967年5月1日竣工通車。双向4车道的桥面东侧是新桥,新桥部分是内环路的一部分。 海印大桥:於1985年6月动工兴建,1988年12月通车。位於大沙头,连接越秀区及海珠区,跨越珠江,全长约1130.75米,北接东湖路,南接东晓路,并建有引橋连接沿江路及滨江路 解放大桥:于1994年12月动工,1998年2月通车。北起越秀区解放南路,南接海珠区同福路、同庆路。 江灣大橋:于1995年动工,1998年1月通车。北岸连接东濠涌高架路和东华南路,南岸连接滨江路和纺织路,是内环路的两座跨江大桥之一。 东圃大桥:屬广州环城高速公路东环段大桥,连接天河区及海珠区。 珠江大桥:於1958年10月19日动工建设,1960年6月15日主桥工程竣工,1960年10月1日通车。 洛溪大桥:由霍英东投资兴建,為第一条由海珠區直接到达番禺區的跨江大桥,2007年停止收費。 番禺大桥:是珠江第一條,也是最長的斜拉橋 鹤洞大桥:為連接海珠區與芳村區的唯一橋樑。可直接转入广佛公路进入佛山、南海等地。 广州大桥:连接广州南北的广州大道的一部分,中间有一个在二沙岛的上落口。但是由於车流量大,在06年末整改之前经常堵塞。 丫髻沙大桥 新光大桥:建于2003年12月8日;2005年12月27日完成合拢;2007年1月20日建成通车。新光大桥北起石榴岗大桥,上跨广州珠江后航道,南至厦滘立交;线路全长1083.2米、主桥全长782米。 琶洲大桥:于2001年11月18日动工建设,时称黄洲大桥;于2003年5月23日改名为琶洲大桥;于2003年8月29日竣工运营。琶洲大桥北起珠江北岸员村、南至海珠岛东北部琶洲村,全长1205米。 猎德大桥:因临近猎德村而得名。于2005年6月动工建设,2008年3月完成索塔封顶;2009年7月30日竣工通车。猎德大桥北起天河东路,上跨广州珠江前航道,南至江海大道;线路全长4.3千米,主桥全长480米。 黄埔大桥:G4W/G15京港澳高速并行段(广澳高速)部分,曾获鲁班奖。 非广州段 虎门大桥(东莞) 肇庆:肇庆大桥、肇庆西江大桥(肇庆) 清远:清远大桥、北江大桥、凤城大桥 九江大桥(佛山—江门) 容奇大桥(佛山) 三洪奇大桥(佛山) 紫坭大桥(顺德) 西海大桥(佛山) 新会:崖门大桥、黄克兢大桥、黄宣充纪念大桥 珠海:珠海大桥、斗门大桥 外海大桥(中山—江门) 潮连大桥(江门) 中山港大桥(中山) 韶关-武江:十里亭大桥、五里亭大桥、西河大桥、武江桥 帽峰大桥(韶关-浈江) 风采大桥(韶关-浈江) 港珠澳大橋(珠海,澳門及香港) 南门大桥(韶关-浈江) 北江大桥(韶关-北江) 百旺大桥(韶关-北江) 北江大桥(韶关-北江-京珠高速G4) 东江大桥(惠州-广惠高速S21) 中信大桥(惠州) 东江大桥(惠州) 惠州大桥(惠州) 合生大桥(惠州) 东江大桥(惠州-长深高速G25) 东江大桥(博罗) 珠江游泳 有组织
广州大桥:连接广州南北的广州大道的一部分,中间有一个在二沙岛的上落口。但是由於车流量大,在06年末整改之前经常堵塞。 丫髻沙大桥 新光大桥:建于2003年12月8日;2005年12月27日完成合拢;2007年1月20日建成通车。新光大桥北起石榴岗大桥,上跨广州珠江后航道,南至厦滘立交;线路全长1083.2米、主桥全长782米。 琶洲大桥:于2001年11月18日动工建设,时称黄洲大桥;于2003年5月23日改名为琶洲大桥;于2003年8月29日竣工运营。琶洲大桥北起珠江北岸员村、南至海珠岛东北部琶洲村,全长1205米。 猎德大桥:因临近猎德村而得名。于2005年6月动工建设,2008年3月完成索塔封顶;2009年7月30日竣工通车。猎德大桥北起天河东路,上跨广州珠江前航道,南至江海大道;线路全长4.3千米,主桥全长480米。 黄埔大桥:G4W/G15京港澳高速并行段(广澳高速)部分,曾获鲁班奖。 非广州段 虎门大桥(东莞) 肇庆:肇庆大桥、肇庆西江大桥(肇庆) 清远:清远大桥、北江大桥、凤城大桥 九江大桥(佛山—江门) 容奇大桥(佛山) 三洪奇大桥(佛山) 紫坭大桥(顺德) 西海大桥(佛山) 新会:崖门大桥、黄克兢大桥、黄宣充纪念大桥 珠海:珠海大桥、斗门大桥 外海大桥(中山—江门) 潮连大桥(江门) 中山港大桥(中山) 韶关-武江:十里亭大桥、五里亭大桥、西河大桥、武江桥 帽峰大桥(韶关-浈江) 风采大桥(韶关-浈江) 港珠澳大橋(珠海,澳門及香港) 南门大桥(韶关-浈江) 北江大桥(韶关-北江) 百旺大桥(韶关-北江) 北江大桥(韶关-北江-京珠高速G4) 东江大桥(惠州-广惠高速S21) 中信大桥(惠州) 东江大桥(惠州) 惠州大桥(惠州) 合生大桥(惠州) 东江大桥(惠州-长深高速G25) 东江大桥(博罗) 珠江游泳 有组织 1956年5月,毛泽东来到广州,望到茫茫珠水,萌发起游珠水的念头。在广州体院挑选出一批游泳尖子陪伴下水,此日畅游一个多小时。从此,毛泽东来到广州,只要天气不冷,准会下珠江游水。 1976年7月7日,广州地区组织1.5万军民横渡珠江。此後,珠江水質日漸惡化,已不適宜游泳。 相隔三十年後的2006年7月12日,3500多名組成的63個游泳方隊,在廣東省省長黃華華、廣州市市長張廣寧的帶領下,由中山大學碼頭游至星海音樂廳之間的800米橫渡。通過在上游(一般情況下並非在廣州市範圍)截污、放水等前期的各項措施,珠江水質在活動進行期間有所改善。 在上次横渡珠江取得成功後,广州市政府在2007年夏季再度组织横渡珠江活动,省長黃華華和市長張廣寧再度带领参加者下水。 2008年7月19日,广州市人民政府再度组织横渡珠江活动。本次活动依然由张广宁市长带头,来自广州社会各界约3000人参与。张广宁在上岸後认为珠江水质一年比一年好,并承诺在广州亚运会前,不采取特殊措施便可以让市民畅游珠江。 无组织 在珠江流域附近的诸多城镇,每一天都有不少市民自发到珠江畅泳。在炎热的夏季尤其多,即便在寒冷的冬季参与冬泳活动的也不少。 开放式公共泳场 在过去,珠江两岸有不少开放式的泳场,即与珠江直接连通的泳场。比较著名的有海角红楼、西郊泳场、珠江泳场等。在1970年代,不论老少,泳场总是非常受欢迎的。後来随着珠江水质日益恶化,不少泳场改成了封闭式的游泳池。 至今老一辈的人在教导子孙锻炼身体的时候,经常会说“我年轻的时候可以从西郊游到海角红楼”。这句话的意思是那位老人在年轻的时候能从现在的中山八路横渡珠江西航道到达大坦沙。同时这句话也印证了当时的人对游泳的热爱。 珠江游船活动 广东省珠江航运公司在城市公共汽车的直接竞争下,自20世纪90年代末开始有计划地开拓水上旅游市场,并在2000年结合广州城市形象的“变化工程”和“夜景工程”而推出“珠江夜游”线路。 目前,天字碼頭、黄沙码头、广州塔 · 中大碼頭、海心沙西区码头、省总(海珠广场)码头等地均提供珠江日夜游服务,游客可乘坐游船包揽珠江两岸景色;观景范围东至人民桥,西达广州塔甚至猎德大桥,游船种类亦丰富多彩,包括信息时报号、广州财富号、广府文化主题号、南海神 · 广州日报号、广州红主题船、加菲猫主题船、开运达摩主题船、可口可乐主题船等等。 英文名稱 珠江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的英文稱呼一直廣泛使用「Canton River」和「Chu-Kiang River」,並伴以使用「Pearl River」。現時由於政府要求地名必須全部使用漢語拼音,所以珠江的英文被改為「Zhujiang River」。 参考文献 引用 来源 珠江水利网 珠江中毒 – 4700萬人還有清潔的食水嗎? - 綠色和平 外部链接 参见 珠江文明 廣州碼頭列表 中國河流 廣西水路運輸 廣東水路運輸 羊城八景 華南
Lang Syne》與電影情節的意境相當配合,使此影片獲誉为电影史上最凄美不朽爱情片之一。 原文片名意指「滑鐵盧橋」,中譯成「藍橋」點出“尾生抱柱”的故事。《庄子·盗趾》中有“尾生与女子期于梁下,女子不来,水至不去,抱梁柱而死。”据《西安府志》记载,这座桥在陕西蓝田县的兰峪水上,称为“蓝桥”。从此之后,人们把相爱的男女一方失约,而另一方殉情叫做“魂断蓝桥”。亦有一部粵劇以這個「魂斷藍橋」來命名。 劇情 故事的背景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美麗的芭蕾舞員瑪拉(费雯·丽飾)與團友們在滑鐵盧橋散步時,突然響起空襲警報,瑪拉在火車站內與在橋上邂逅的莱姆榭兵团上尉罗伊(罗伯特·泰勒飾)互生情愫,其後瑪拉又把她的幸運符送給罗伊,兩人更閃電約定結婚,可是結婚前夕罗伊接到參戰命令,要馬上出發,二人被迫暫時分別。瑪拉其後又被芭蕾舞團辭退,生活頓失所依。罗伊安排母親與瑪拉會面,瑪拉見面前看到報章有關罗伊陣亡的消息,昏倒過去,醒來後與罗伊母親會面,不忍把消息相告,表現冷漠,令罗伊母親產生誤會,結果拂袖而去。 生活逼人,瑪拉在絕望之際淪為娼妓,出賣自己身體謀生。不久之後,瑪拉如常在火車站附近準備選擇目標客人時,竟然碰見並沒有陣亡的罗伊,瑪拉驚喜之餘,又害怕給罗伊知道她的現況,只有對罗伊隱瞞真相。 罗伊要帶瑪拉回老家結婚了,這亦令瑪拉擔心.當她與仁慈的羅伊母親相處時,終忍不住向她講出自己憂慮的原因,羅伊母親也替她的遭遇難過,為了不讓羅伊的名譽受損,瑪拉決定偷偷地離開羅伊。 瑪拉回到滑鐵盧橋——跟羅伊首次相遇的地方,絕望地看著往來的車輛,最後終於衝出馬路,結束了寶貴的生命。多年後羅伊重回已改建的滑鐵盧橋,手中握著瑪拉送給他的幸運符,想起伊人,不禁悲從中來…… 演员 费雯·丽 饰 玛拉 罗伯特·泰勒 饰 罗伊·克罗宁 饰 吉蒂 饰 奥尔加·基罗瓦夫人 饰 公爵 饰 玛格丽特·克罗宁夫人 雅内·肖 饰 莫林 饰 艾尔莎 饰 莉迪亚 饰 西尔维亚 列达·尼科娃
饰 吉蒂 饰 奥尔加·基罗瓦夫人 饰 公爵 饰 玛格丽特·克罗宁夫人 雅内·肖 饰 莫林 饰 艾尔莎 饰 莉迪亚 饰 西尔维亚 列达·尼科娃 饰 玛丽(Marie) 弗洛伦斯·贝克 饰 比阿特丽斯 玛格里·曼宁 饰 玛丽(Mary) 弗朗西斯·麦金尼 饰 瓦奥莱特 饰 格蕾丝
事件发生的原因是澳大利亚悉尼市的西部地区(史卓菲市也属于这个地区)的发展规划。这个地区在近年内成为一个发展非常快的地区,同时也是竞争非常激烈的一个地区。尤其澳大利亚工党非常支持这个地区的发展规划。据《澳大利亚人报》报道,当地建筑公司在2004年的选举中向工党捐献了近8.5万澳元的竞选费用(工党一共拥有约10万澳元费用)。曾子崇2003年3月进入史卓菲市议会后推翻了一些过去工党赞同的计划,因此被当地的一些建筑公司看作威胁。在《澳大利亚人报》发表了一张显示曾子崇接受一个建筑公司20万澳元的贿赂的照片后,曾子崇于2004年12月20日被迫离职。曾子崇自己称他被当时提供给他的巨款惊昏了,他在第二天就把这笔钱又送回去了。也有人认为曾子崇是中了他的政敌的圈套了。 華裔澳洲政治人物 澳大利亞企業家 澳大利亚议员
事件发生的原因是澳大利亚悉尼市的西部地区(史卓菲市也属于这个地区)的发展规划。这个地区在近年内成为一个发展非常快的地区,同时也是竞争非常激烈的一个地区。尤其澳大利亚工党非常支持这个地区的发展规划。据《澳大利亚人报》报道,当地建筑公司在2004年的选举中向工党捐献了近8.5万澳元的竞选费用(工党一共拥有约10万澳元费用)。曾子崇2003年3月进入史卓菲市议会后推翻了一些过去工党赞同的计划,因此被当地的一些建筑公司看作威胁。在《澳大利亚人报》发表了一张显示曾子崇接受一个建筑公司20万澳元的贿赂的照片后,曾子崇于2004年12月20日被迫离职。曾子崇自己称他被当时提供给他的巨款惊昏了,他在第二天就把这笔钱又送回去了。也有人认为曾子崇是中了他的政敌的圈套了。 華裔澳洲政治人物 澳大利亞企業家 澳大利亚议员
歐特雲和希爾雲 死亡 從太陽系排出 如果一顆彗星有足夠快的速度運行,那麼它可以離開太陽系;這就是雙曲線情況的彗星。到目前為止,已知會彈出太陽系的彗星都是曾和太陽系的其它天體,像是木星,發生過交互作用(參見攝動)。所有已知的彗星都起源於太陽系內,而不是以高速度的雙曲線軌道進入太陽系。 耗盡揮發物質 木星族彗星(JFC)和長週期彗星(LPC,參見前述的"軌道特性")似乎遵循非常不同的衰退法則。木星族彗星的活動大約是10,000年,或是1,000次的公轉,而長週期彗星消失得更快。只有10%的長週期彗星能夠通過短距離的近日點50次依然存活著,而只有1%能超過2,000次。最終,大部分彗星的揮發性材料都會蒸發掉,使得彗星成為小而黑的惰性岩石,或是類似於小行星的廢墟。 瓦解(分裂) 彗星也會碎裂成為碎片,例如:比拉彗星(3D/Biela)于1846年發生分裂,1872年彗核完全分開,結果在1872、1885、1892年都引起非常壯觀的流星暴,每小時流星數達3000∼15000顆左右。73P/Schwassmann–Wachmann從1995年也開始發生這樣的現象。 這些分裂可能是太陽或大行星引力導致的潮汐力造成的,或是由於揮發性物質的"爆炸",還是其他尚未完全明瞭的原因。 失蹤 許多在數十年前或前個世紀發現的彗星現在已經成為失蹤者了。它們或因為軌道不明確而難以預測未來的出現,或是已經瓦解了。然而,偶爾會發現一顆"新"彗星,但它們的軌道計算顯示,這是舊有的"失蹤"彗星。一個例子是11P/Tempel–Swift–LINEAR,在1869年發現,但在1908年受到木星的攝動就失蹤了,直到2001年才意外的被LINEAR再度發現。 碰撞 有些彗星有著更壯觀的結束- 要麼落入太陽,或是粉碎後進入另一顆行星或天體。在太陽系的早期,彗星和行星或衛星之間的碰撞是很常見的:例如,地球的衛星表面有許多的撞擊坑,有些可能就是彗星造成的。最近一次彗星與行星的撞擊發生在1994年7月,粉碎了的舒梅克·利維九號彗星與木星相撞。 在早期的階段,有許多彗星和小行星因相撞而進入地球。許多科學家認為彗星的轟擊為年輕的地球(40億年前)帶來了大量的水,形成了目前鋪滿地球的海洋,即使不是全部也是很大的一部分。但也有其它的研究人員對這個理論產生質疑。在彗星上檢測到一些有機分子,使得有人推論彗星或隕石可能為地球帶來了生命的前身- 甚至就是生物本身。依然有許多彗星是近地彗星,但是地球與小行星撞擊的機率還是高於彗星。 人們懷疑彗星的撞擊,在長時間的尺度上,也能運送大量的水給地球的衛星,所以可能有一些月球冰會留存下來。 彗星和隕石的撞擊被認為是玻璃隕石和澳洲玻璃隕體的成因。 命名規則 在過去的兩個世紀,彗星的命名有幾個不同的規則。在通過有系統的命名約定之前,有許多不同的命名方法。在20世紀的初期之前,大多數的彗星只簡單的依據它們出現的時間命名,特別是明亮的大彗星都只提及年份:像是"1680年大彗星"(C/1680 V1,Kirch's Comet)、"1882年9月大彗星(C/1882 R1)、和"1910年白晝大彗星(1910年1月大彗星)。 在愛德蒙·哈雷表明1531年、1607年、和1682年的彗星是同一顆,並且很成功的預測它在1759年回歸,這顆彗星就被稱為哈雷彗星。相同的,第二顆和第三顆週期彗星恩克彗星和比拉彗星也都是以計算它們軌道的天文學家,而不是最初(原始)發現者的名字命名。之後,週期彗星通常就以發現者的名字命名,但也只有第一次,之後的出現就以通過近日點的年份表示。 在20世紀初期,以發現者的名字為彗星命名變得非常普遍,並且迄今依然是如此,一顆彗星可以使用三位獨立發現者的名字。在最近這些年,許多彗星是由許多天文學家組織的大型團隊機構發現的,就以這個機構的名稱做為彗星的名字。例如,IRAS—荒贵—阿尔科克彗星(Comet IRAS–Araki–Alcock)是紅外線天文衛星(IRAS)、和業餘天文學家玄一荒木與喬治·阿爾科克獨立發現的。在過去,當多顆彗星是由同一個人、獨力的團隊或團隊發現時,會在彗星的名稱之後附加上數字(但限定是週期彗星),用來區別這些彗星;像是舒梅克-李維1至9號。現在,因為一些組織發現的彗星數量眾多,使得這樣的命名變得不切實際,也未能試圖確保每顆彗星有一個唯一的名稱。取而代之的是,使用系統化的彗星型號,藉以避免混淆。 直到1994年,彗星都會先給與一個臨時名稱,這是以發現的年份配合發現的先後順序加上一個小寫的英文字母(例如,1969 i(班尼特彗星)是1969年發現的第9顆彗星)。一旦觀測到這顆彗星通過近日點,並且確定了它的軌道之後,就根據它通過近日點的年份和順序的羅馬數字給與永久性的名稱(這編號通常是該年結束後二年才能編好)。所以彗星1969 i就成為彗星1970 II(它是1970年通過近日點的第二顆彗星),又如舒梅克·利維九號彗星的名稱分別為1993e和1994Ⅹ。 但越來越多的彗星被發現,而且有些是在通過近日點之後才被發現,使這套系統顯得不切實際。於是國際天文學聯合會在1994年推出新的彗星命名系統。從1995年開始,彗星在一年中以每半個月為單位使用一個字母和數字來指示發現的順序(這個系統和用於小行星的類似),所以,例如在2006年2月下半月發現的第4顆彗星,將被命名為2006 D4。此外,還添加前綴字母來顯示彗星的性質: P/:確認為週期彗星(目地在定義任何週期短於200年的彗星,或是確認已經觀測通過近日點超過一次以上的彗星);P前面再加上周期彗星總表編號。所以,哈雷彗星,第一顆被確認週期的彗星,在系統內的名稱是1P/1682 Q1。 C/ 標示無週期的彗星或週期超過200年的彗星。例如,海爾博普彗星的名稱為C/1995 O1。 X/ 標示沒有可靠的軌道元素可以計算的彗星(一般來說都是歷史上的彗星)。 D/ 標示不再回歸或已經消失、分裂或失蹤的彗星。 A/ 標示被錯誤歸類為彗星,但其實是小行星的天體。 I/ 標示來自太陽系外部的小天體,如A/2017 U1由於軌道表明來自太陽系外,後被命名為1I/'Omuamua,I表示Interstellar,即星際來客。 最初被當成小行星命名的彗星,在確認後仍然維持原有的名稱,但會加上前綴字母,例如(Catalina–LINEAR)。 在太陽系內,暨是彗星又是小行星的天體已經有五顆,它們分別是: 95P/開朗=2060開朗 107P/威爾遜-哈靈頓=4015威爾遜-哈靈頓 133P/Elst-Pizarro=7968 Elst-Pizarro 174P/Echeclus=60558厄開克洛斯 176P/LINEAR=118401LINEAR 如果彗星破碎,分裂成數個以上的彗核,則在編號後加上-A、-B..以區分每個彗核。回歸彗星方面,如彗星再次被觀測到回歸時,則在P/(或可能是D/)前加上一個由IAU小行星中心給定的序號,以避免該彗星回歸時重新標記。例如哈雷彗星有以下標記:1P/1682 Q1=1P/1910 A2=1P/1982 U1=1P/Halley=哈雷彗星。 著名的彗星 大彗星 雖然每年都有數以百計的小彗星進入內太陽系,但很少受到一般民眾的注意。大約每十年但不盡如此,會有一顆彗星亮到無須刻意觀察就能看見- 這種彗星通常被稱為大彗星。在過去的時代,明亮的彗星往往引發一般民眾的恐慌和歇斯底里的反應,被認為是不好的徵兆。最近,在1910年重返的哈雷彗星,因為地球會通過它的彗尾,報紙上錯誤的報導激起民眾對氰化物的恐懼,認為可能會毒害數以萬計的生命,1997年海爾-波普彗星的出現,引起天堂之門教徒大規模的自殺潮。 預測一顆彗星是否能成為大彗星是很困難的,因為有許多因素都會影響到彗星偏離預測的亮度,而不知能否成為大彗星。概括的說,如果彗星有一顆龐大和活躍的核,並且足夠接近太陽,在最亮時沒有被太陽遮掩而能從地球看到,它就有機會成為大彗星。然而,1973年的柯侯德彗星符合前述所有的標準,被預測會成為壯觀的大彗星,但結果並非如此。三年後出現的威斯特彗星,大家對它的期望並不高(或許因為對柯侯德彗星預測的慘敗,使科學家們在預測上趨於保守),但卻成為令人印象深刻的彗星。 在20世紀末期,有很長的一段時間沒有出現大彗星,然後有兩顆大彗星接踵出現。在1996年繼海爾-波普彗星之後,百武彗星隨即現身,並在1997年達到最大亮度。21世紀的第一顆大彗星是C/2006 P1(麥克諾特),它在2007年1月成為肉眼可見的彗星,並且是40年來最亮的彗星。 掠日彗星 掠日彗星是指近日點極為接近太陽的彗星,有時其距離可接近至太陽表面僅數千公里。較小的掠日彗星會在接近太陽時被完全蒸發掉,而較大的彗星則可通過近日點多次。然而,太陽強大的潮汐力通常仍會使它們分裂。 SOHO觀測到的掠日彗星大約90%都是克魯茲族的成員,它們源自一顆在第一次進入內太陽系時就被碎裂成許多小彗星的巨大彗星。其它10%則包含一些零星的彗星,以及4個已經確定有所關聯的群體:分別為科里切特族(Kracht)、科里切特2a族、馬斯登族(Marsden)及邁耶族(Meyer)。馬斯登族和科里切特族或許與96P週期彗星——梅克賀茲一號彗星有所關聯,這顆彗星也可能是象限儀座流星雨和白天白羊座流星雨的母彗星。 不尋常的彗星 已知的數千顆彗星中,有些是很不尋常的。恩克彗星的軌道從小行星帶的外側進入到行星的水星軌道內側,而29P/施瓦斯曼·瓦茨曼彗星的軌道接近圓形,並且允型在木星和土星軌道之間。在土星和天王星之間的凱龍軌道並不穩定,起出被歸類為小行星,直到注意到它有著暗淡的彗髮,才被認為是彗星。同樣的,137P/舒梅克·利維2號彗星起初也被當成小行星。大約百分之六的近地小行星被認為是不再能排出氣體的熄火彗星。 有些彗星,包括威斯特彗星和池谷關彗星,在通過近日點時被觀察到分裂的現象。3D/比拉彗星是一個值得注意的例子,它在1846年通過近日點時分裂成兩塊,在1852年還觀測到這兩顆分離的彗星,但之後就沒有再看見。取而代之的是在彗星該回歸的1872年和1885年出現了壯觀的流星雨。在每年的11月,當地球跨越過比拉彗星的軌道時,都會出現一個較小的流星雨:仙女座流星雨。 另一顆值得注意的彗星是撞毀的舒梅克-李維九號彗星,它是在1993年被發現的。在發現的時候,這顆彗星的軌道環繞著木星,它是在1992年非常接近木星而被捕獲的。如此靠近的距離使這顆彗星碎裂成數百片,並在1994年7月花費了六天的時間陸續撞擊到木星上。1908年的通古斯事件也被認為可能是類似的事件,有可能是恩克彗星的碎片造成的。 觀測 使用廣視野望遠鏡攝影或雙筒望遠鏡都可能發現新彗星。然而,即使沒有光學設備,業餘天文學家依然可以從線上下載一些衛星的影像,像是SOHO衛星,發現掠日彗星。在2010年12月26日,業餘天文學家Michał Kusiak發現了第2,000顆SOHO的彗星,在可預見的未來,這個數字還會穩定的持續增加。 肉眼可見的彗星是非常罕見的,但業餘的天文望遠鏡(口徑50mm至100mm)就能精細顯示的彗星倒是相當的多-每年都有好幾顆,有時在一個夜晚,甚至同一個時間就能在夜空中看見好多顆。通常可以用天文軟體繪製這些已知彗星的軌道。相較於其它天體,它們會快速的移動,而在望遠鏡的目鏡中,它們的移動通常是很容易察覺的。但是,夜復一夜,它們的移動量也只有幾度,這就是為甚麼觀察者使用星圖就很容易發現它們,就像是在毗鄰的圖示。 彗星顯示的類型取決於其組成和與太陽接近的程度。因為一顆彗星的物質揮發會隨著它與太陽距離的增加而減少,彗星變得越來越難觀測,不只是因為它的距離,還有它的尾巴和用於反射的元素量逐漸的萎縮。 最引人注目的彗星是有著明亮的核心和展示出長長的尾巴,有時需要廣視野的小望遠鏡或雙筒望遠鏡才能獲得最好的景象。因此,大型的業餘儀器(口徑或更大)雖然有更好的集光力,但在觀賞彗星時不一定會有優勢。使用至等級的小口徑儀器能觀賞到的壯觀彗星很頻繁的,但較少受到注意,而其機會遠高於受到媒體關注而非常罕見的大彗星。 彗星被認為也會繞著其它的恆星運轉,但是對目前的系外行星偵測法而言,它們因太遠和太小而難以被檢測到。 对人类文化的影响 彗星奇特的形态,加上偶尔才能看到,古代许多地区的人们都把它视作上天的一种征兆。在中国古代,人们把它看作灾祸降临的不祥之兆,称之为“災星”。欧洲曾经把它当作上帝给予的预示。钱锺书说:“古人每借天变以谏诫帝王”,“以彗星为‘天教’、荧惑为‘天罚’”,“然君主复即以此道还治臣工,有灾异则谴咎公卿”。 大眾文化 在流行文化中,彗星常常被敘述為是預示世界末日和改變世界的預兆,而這個觀點也牢固地根植於西方的傳統看法中。哈雷彗星每次的回歸都會在各種類型的出版物上創造一系列聳動的新聞。其中特別受到注意的是,一些名人的出生和死亡與這顆彗星的回歸,像是馬克·吐溫(他曾預測自己會在彗星於1910年回歸時辭世,而他的預言後來也確實成真),和尤多拉·韋爾蒂(1909年出生),瑪麗·翠萍·卡本特以專曲〈哈雷來到傑克遜 〉於1987年成名。 在科幻,彗星撞擊被用來描述克服技術困難與威脅的英雄主義(《彗星撞地球》,1998年的影片),或是用來觸發全球的危機(《路西法的錘子》,1979年影片),或成批的殭屍(《彗星夜》,1984年影片)。近期描述撞擊的有儒勒·凡爾納的遠離彗星和-{zh-cn:图苇·杨松;zh-hk:圖葦·楊松;zh-tw:朵貝·楊笙;}-的姆米穀的彗星,而大型的載人太空探測有亞瑟·查理斯·克拉克的小說《2061太空漫遊》。 早期日本動畫如《宇宙戰艦大和號》中,一座外星人機動要塞,在類似白矮星的僞裝下飛速侵略銀河系時,讓遠處的人類誤以為只是白色的慧星。電視動畫《夏洛特》中,同名夏洛特的彗星在接近地球時使部分青少年擁有了超能力。電影動畫《你的名字》以架空的彗星墜落地球小鎮釀成的災害作爲故事背景。 相關條目 彗星酒 彗星列表 大崩潰 (書) 凯撒神庙 地球撞击坑列表 注釋 延伸閱讀 . Brandt, J.C. and
彗星(),俗稱掃把星,是由冰構成的太陽系小天體(SSSB)。當朝向太陽接近時,會被加熱並且開始釋氣,展示出可見的大氣層,也就是彗髮,有時也會有彗尾。這些現象是由太陽輻射和太陽風共同對彗核作用造成的。彗核是由鬆散的冰、塵埃和小岩石構成的,大小從P/2007 R5的數百米至海爾博普彗星的數十公里不等,彗尾可能延伸長達一天文單位。 彗星的軌道週期範圍也很大,可以從幾年到幾百萬年。短週期彗星來自超越至海王星軌道之外的柯伊伯帶,或是與離散盤有所關聯。長週期彗星被認為起源於歐特雲,這是在古柏帶外面,伸展至最近恆星一半距離上,由冰凍天體構成的球殼。長週期彗星受到路過恆星和銀河潮汐的引力攝動而直接朝向太陽前進。雙曲線軌道的彗星可能在進入內太陽系之前曾經被沿著雙曲線軌跡被拋射至星際空間,則只會穿越太陽系一次。來自太陽系外,在銀河系內可能是常見的系外彗星也曾經被檢測到。 彗星與小行星的區別通常只在於存在著包圍彗核的大氣層,未受到引力的拘束而擴散著。這些大氣層有一部分被稱為彗髮(在中央包圍著彗核的大氣層),其它的則是彗尾(受到來自太陽的太陽風電漿和光壓作用,從彗髮被剝離的氣體、塵埃和帶電粒子,通常呈線性延展的部分)。然而,熄火彗星因為已經接近太陽許多次,幾乎已經失去了所有可揮發的氣體和塵埃,所以就顯得類似於小的小行星。小行星被認為與彗星有著不同的起源,是在木星軌道內側形成的,而不是在太陽系的外側。主帶彗星和活躍的半人馬小行星的發現,已經使得小行星和彗星之間的差異變得模糊不清。 ,已知的彗星有6,620多顆,而且這個數量還在穩定的增加中。然而,這只是潛在彗星族群中微不足道的數量:估計在外太陽系的儲藏所內類似的彗星體數量可能達到一兆甚至更多顆。儘管大多數的彗星都是暗淡和不夠引人注目的,但平均大概每年會有一顆裸眼可見的彗星,其中特別明亮的就會被稱為「大彗星」。 在2014年1月22日,ESA科學家的報告首次明確的指出在矮行星穀神星,也是小行星帶中最大的天體,有水氣存在。這項檢測是通過赫歇爾太空望遠鏡使用遠紅外線技術完成的。此一發現是出人意料之外的,因為彗星,不是小行星,才會有這种典型的“噴流萌芽和羽流”。根據其中一位科學家的說法:“彗星和小行星之間的區隔是越來越模糊了”。 古代也有彗星出現的記錄,古人一般認為彗星是凶兆。 命名和語源 彗星以其拖著的長尾巴而得名,「彗」的本意就是帚。《說文》紀載:「彗,埽竹也。」。中国古人把彗星叫做“星孛”,《春秋》记载,鲁文公14年(前613年)「秋七月,有星孛入于北斗」。这是世界上关于哈雷彗星的最早记录。根據董仲舒的說法,“孛者,惡之所生也。謂之孛者,言其孛之有所妨蔽,暗亂不明之貌也”。實際上在中國古代,彗星常與災厄聯繫在一起,劉向也說“孛者,亂臣矣,篡殺之表也”,但也有劉知幾等人早就表示這種說法是無稽之談。 《晋书·天文志》载有:“彗星所谓扫星,本类星,末类彗,小者数寸,长或经天。彗星本无光,傅日而为光,故夕见则东指,晨见则西指。在日南北皆随日光而指,顿挫其芒,或长或短。”准确的描述了彗星的形态。西方語言中的「彗星」一詞(如法語:;德語:Komet;英語:comet,古英文:cometa),源自拉丁文的comēta或comētēs,這是拉丁化的希臘文κομήτης。在牛津英語字典,這個詞是'κομήτης'(' ἀστὴρ '),意思是希臘文的"長髮明星,彗星"。Κομήτης是從κομᾶν("留著長髮")轉變過來的,其本身又是從κόμη(意思是"頭上的頭髮")轉變過來的,而其意思是"彗星的尾巴"。希臘哲學家兼科學家亞里斯多德是第一位使用這個延伸出來的字κόμη, κομήτης,來形容他看見的"長著頭髮的星星"。彗星的天文符號是 ☄ (Unicode ☄ U+2604),由一個小圓盤和三根如頭髮突起的短線段組成。 研究的歷史 由於彗星無論是形貌或運行規律,都和人類平常觀測的行星和恆星大相逕庭,因此早期彗星始終為不少人所著迷,且由於彗星的出現時間常和不少歷史上大事件的發生時間相近,因此部分民族甚至視彗星為神或災禍的象徵。 早期的觀測和推論 在望遠鏡發明之前,彗星好像無論在何處出現,都會慢慢的消失不見。它們通常都被認為是不好的預兆,會為國王或男性的貴族帶來災難、死亡,甚至被解釋為上天對地球上居民的攻擊。來自古代的資料,例如中國的甲骨文,知道數千年來人類就曾經發現過彗星。烏魯克的國王吉爾伽美什將之解釋為"流星",而啟示錄、以諾書等則稱之為彗星,或可能是火流星。一個很有名的古老記錄,是出現在貝葉掛毯上的哈雷彗星,這幅掛毯描述的是1066年諾曼征服英格蘭的事蹟。 亚里士多德在他的第一本書,天象論中對彗星看法的論調,主導了西方對彗星的思潮將近兩千年。他否決了幾個早期哲學家認為彗星是行星,或至少是一種與行星有關天象的想法,理由是行星侷限於黃道上,並且是種圓周運動,但彗星可能出現在天空中的任何部分。取而代之的是,他描述彗星是地球大氣層上層的現象,是在炎熱、乾燥的環境下聚集和偶然噴出的火焰。亞里斯多德認為這種機制不僅形成彗星,還包括流星、極光,甚至是銀河。 有幾位後來的哲學家對彗星的看法提出異議。塞內卡延续阿波罗尼奥斯彗星是独立星体的观点,在他的天問指出,彗星在天空中有規律的移動,並且不受風影響的性質,這種不受干擾的行為比較像天體而不是大氣中典型的現象。儘管他認為其它的行星不會出現在黃道之外,但是類似地球的天體沒有理由不能在天空的任何地方出現,人類對天體的認識是非常有限的。然而,亞里斯多德的觀點被證明更有影響力,直到16世紀,彗星還被認為是大氣層內,而不是大氣層之外的現象。 在1577年,一顆明亮的彗星出現了好幾個月。丹麥的天文學家第谷·布拉赫使用他自己和別人在不同地點測量的彗星位置,試圖測量出彗星的視差。但在測量的精確度範圍內,測不出任何視差,這暗示了彗星的距離比月球到地球距離至少還要遠4倍以上。 在《科学的奇迹》(Marvels of Science)中,作者提到:笛卡尔、欧拉等人相信,整个宇宙充满在一种难以察觉的介质中,他们称其为以太。无数的行星和恒星漂浮在以太海洋中。在这种介质中彗星则起到清道夫发作用,以防止以太集结成块,使其保持稳定适当的稀薄状态。 軌道的研究 雖然彗星現在已經被证明是天體,但是它們在天空上是如何移動的,卻在下個世紀成為辯論的主題。即使稍後約翰·克卜勒在1609年確定行星是以橢圓軌道環繞著太陽,他認為定律管轄的是行星運動,應該不會影響到其它天體的運動-他相信彗星是在行星之間以直線運動。伽利略雖然堅信哥白尼學說,拒絕第谷的視差測量並且包容亞里斯多德認為彗星是通過大氣層上層直線運動的觀念。 在1610年,威廉·羅耳是第一位建議行星運動的克卜勒定律也適用於彗星的人。在接下來的數十年,其他的天文學家,包括Pierre Petit、Giovanni Borelli、Adrien Auzout、羅伯特·虎克、Johann Baptist Cysat、和乔瓦尼·多梅尼科·卡西尼也都主張彗星是以橢圓或拋物線的曲線路徑繞著太陽;但是,如克里斯蒂安·惠更斯和約翰·赫維留的部分學者依然認為彗星是以直線運動。 這件事經由Gottfried Kirch在1680年11月14日發現的亮彗星得到解決,整個歐洲的天文學家追蹤這顆彗星的位置達數個月。在1681年,薩克遜的牧師進一步的證明這顆彗星是以拋物線運行的天體,並且太陽在其中的一個焦點上。然後艾薩克·牛頓在他1687年發表的數學原理中證明了一個在與距離平方成反比的萬有引力影響下運動的物體,它的軌道所形成的軌跡形狀是圓錐曲線,並且使用1680年的彗星做例子,說明彗星在天球上經過的路徑與拋物線是如何吻合的。 在1705年,愛德蒙·哈雷應用牛頓的方法分析了在1337年至1698年間出現的23顆彗星。他注意到1531年、1607年和1682年的彗星有著非常相似的軌道要素,他進一步考慮到木星和土星的引力攝動對軌道造成的微小差異,更有信心確認這三顆彗星是同一顆彗星的一再出現,他並預測這顆彗星在1758至1759年間會再出現。(稍早些,羅伯特·虎克認定1664年和1618年的彗星是同一顆,同時喬凡尼·卡西尼曾懷疑1577年、1665年、和1680年的,但兩者都不正確。)哈雷預測的回歸日期後來被三位法國數學家的小組:亚历克西·克洛德·克莱罗、熱羅姆·拉朗德和妮科尔-雷娜·勒波特,再精算過,他們預測這顆彗星的近日點落在1759年,準確在一個月內。當這顆彗星如預測的回來時,它被命名為哈雷彗星(稍後的正式名稱為1P/Halley),下次將於2061年回歸。 在歷史上,彗星的週期不僅要夠短,還要每次都夠明亮,才能夠被記錄好幾次。哈雷彗星是唯一每次都夠亮,在經過太陽系的內側時能以肉眼看見的彗星。自哈雷彗星的週期被確認之後,通過望遠鏡的使用,發現了許多其它的週期彗星。第二顆被發現週期的彗星是恩克彗星(官方正式的名稱是2P/Encke)。德國數學家兼物理學家约翰·弗朗茨·恩克在1819-21年間計算一系列彗星的軌道,他觀察到1786年、1795年、1805年、和1818年的彗星,得出的結論是它們是同一顆彗星,並且成功的預測它在1822年的回歸。到1900年,已經有17顆彗星被觀察到多次通過近日點,並被認定是週期彗星。,已有271顆週期彗星被辨識出來,不過其中有幾顆已經瓦解或是失蹤了。 物理性質的研究 艾薩克·牛頓描述彗星是在傾斜軌道上運動的緊密和持久的固體,它們的尾巴是由核心排放出,被太陽加熱或點燃的稀薄氣體。牛頓懷疑彗星是支援空氣中生命起源的元件,他也相信彗星排放的蒸氣和太陽供應的燃料,可以補充行星的水(經由植物的增長和腐爛還逐漸轉變成行星上的土壤)。 在18世紀初期,一些科學家對彗星的組成已經做了正確的假設。在1755年,伊曼努爾·康德假設彗星是由一些揮發性物質組成,當它們接近近日點時因為汽化而呈現輝煌的亮度。在1836年,德國數學家弗里德里希·威廉·貝塞爾在觀察1835年的哈雷彗星噴發出來的氣流之後,認為噴射力大到足以改變一顆彗星的軌道。 然而,另一個有關彗星的發現掩蓋了這個想法將近一世紀之久。在1864至1866年間,義大利天文學家喬凡尼·斯基亞帕雷利計算英仙座流星雨的軌道,基於軌道的相似性,它正確的指出該流星雨是斯威夫特-塔特爾彗星的片段。彗星和流星雨之間的聯繫,在1872年被戲劇性的強調,在比拉彗星的軌道上發生了重大的流星雨,而這顆彗星在1846年出現時被觀測到分裂成兩半,並且在1852年後就未曾再見到。"碎石銀行"結構的彗星模型出現了,在模型中,彗星是由鬆散的小岩石堆積而成,並塗上了冰冷的外層。 在20世紀中葉,這種模型呈現出了一些缺點:尤其是,它不能解釋只有少量冰凍物質的物體,可以在經過近日點數次之後,依然可以繼續的蒸發出氣體而持續完美的展現。在1950年,弗雷德·惠普爾提出這一點,認為彗星不是岩石包覆著一些冰,而是冰凍的物質包含了一些塵埃和岩石。這"髒雪球"模型很快的就被接受,並且來自龐大的太空船觀測資料,似乎也支持這樣的見解。這些太空船包括ESO的喬托號探測器和蘇聯的Vega 1和Vega 2,它們在1986年穿越過哈雷彗星的彗髮,拍攝了彗核的影像,和觀察了揮發性物質的彗尾。 近代的發現 關於彗星含有多少冰的辯論仍然持續著。在2001年,NASA的深空一號小組,在NASA的噴射推進實驗室工作,獲得19P/包瑞利彗星表面的高解析影像。他們宣布包瑞利彗星展現出性質不同的噴流,是熱且乾燥的。假設彗星包含水和其他的冰,領導人,美國地質調查局的Laurence Soderblom博士說:光譜顯示表面是熱和乾燥的。令人驚訝的是我們沒有看見水冰的痕跡。然而,他又提出冰可能隱藏在下方,而表面因為太陽的加熱已經乾涸,也或許包表面覆蓋著非常黑的,像煤灰的材料掩蓋了地殼表面任何冰的蹤跡。 在2005年7月,深度撞擊探測器在坦普爾1號彗星上撞出一個坑穴以研究它的內部。這個任務的結果顯示彗星的冰水大部份都是在表面下,這些儲藏的水昇華形成了彗髮,提供了坦普爾1號彗星噴流所需要的蒸發水。之後,它改名為EPOXI,在2010年11月4日飛掠過哈特雷二號彗星。 在1999年2月發射的星塵號太空船,在2004年1月蒐集了維爾特二號彗星來自彗髮的顆粒,並且在2006年1月用莢艙將樣品送回地球。克勞迪雅亞歷山大,在NASA的噴射推進實驗是從事彗星模型建構多年,向space.com報告她對噴流數量的驚訝,它們的外觀在黑暗側和明亮側是一樣的,它們能從彗星的表面舉起大塊的岩石,此一事實表明維爾特二號彗星不是鬆散黏合的瓦礫堆。 更多來自星塵任務的資料顯示來自維爾特二號彗星尾巴物質的結晶可能僅能在火中生成。雖然彗星是在太陽系的外側形成的,但在太陽系早期的形成時間,徑向的物質混合有可能重新分配了原始行星盤的所有物質,所以彗星也包含了在炙熱的太陽系內側形成的結晶顆粒。這在彗星的光譜,以及樣本返回任務都能見到。近來還有更多,取回的物質表明"彗星塵埃類似於小行星的物質"。這些新的結果迫使科學家重新思考彗星和小行星在本質上的區別和差異。 在2011年4月,來自亞歷桑納大學的科學家發現維爾特二號彗星中有液態水存在的證據。他們找到了鐵和必須有水存在下才能形成的硫化銅礦物。此一發現粉碎了彗星從來沒有得到足夠使大量冰塊融化的溫暖環境的現有範例。 即將進行的太空任務將增加能讓我們更清楚認識彗星的組成。歐洲的羅塞塔探測器將前往67P/楚留莫夫-格拉希門克彗星;在2014年,它將進入環繞這顆彗星的軌道和安放一個小登陸艇到它的表面。 物理性質 彗星由彗核、彗髮和彗尾组成。彗核和彗髮构成彗头。 彗核 彗星的核心固體結構稱為彗核,是由水冰、岩石、和凍結的氣體(如二氧化碳、一氧化碳、甲烷和氨等)融合在一起組成的。1950年代,美國天文學家弗雷德·惠普爾提出「彗星的內核是由含冰的凝聚物組成」的假說,這個「彗星模型」後來令彗星普遍的被大眾(包含惠普爾本人)暱稱為「冰污球」(icy dirtballs)或「髒雪球」(dirty snowballs)。 彗核的表面一般是乾燥、塵土或岩石飛揚的,這暗示冰是隱藏在表面數公尺厚的地殼之下。除了已經提到的氣體,彗核還包含各種各樣的有機化合物,它們可能包括甲醇、氰化氫、甲醛、乙醇、和乙烷,或許還有更複雜的分子,如長鏈的烴類和氨基酸。在 2009年,從NASA星塵任務帶回的彗星塵埃中發現了氨基酸中的甘氨酸。在2011年8月,NASA一份根據在地球上發現的隕石所做的報告指出,已經發現DNA和RNA的元件(腺嘌呤、鳥嘌呤、及相關的有機分子),可能已經在小行星和彗星上形成。 彗核表面的反照率非常的低,使它們成為太陽系內反照率最低的物體。喬托號太空探測器發現哈雷彗星的彗核只反射了大約4%照射在它上面的光線,深空一號發現包瑞利彗星表面反射落在它上面的光線少於3%;相較之下,落在瀝青表面的光都還有7%能被反射。彗核表面黑暗的物質材料可能包括複雜的有機化合物。太陽的熱驅動了較輕的揮發物,留下了較重的有機化合物,往往都是黑色的,像是焦油或是原油。彗星表面相對較低的反照率使它們可以吸收更多需要的熱量,驅動釋氣的程序。 曾經觀察過的彗核直徑有超過的,但是要確定其確實的大小是很困難的。P/2007 R5的彗核直徑大約只有100–200公尺。儘管儀器非常靈敏,但是缺乏較小的彗星可供檢測彗核的大小,使得一些人認為彗核的直徑不會小於。從已知的彗星估計,彗核的平均密度大約是0.6g/cm3,彗核的低質量使彗核不會因為自己的重力造成球形,因此它們的外型是不規則的。 大約6%的近地小行星被認為是熄火彗星,它們的彗核已不再釋放出氣體,包括(14827) Hypnos(睡神星)和(3552) Don Quixote(唐吉訶德)。 彗髮 在彗星的周圍圍繞著的塵埃和氣體形成一個巨大且稀薄的大氣層,稱為彗髮,彗髮受到太陽風和太陽的輻射壓導致背向太陽的巨大尾巴,稱為彗尾。 彗髮通常都由和塵埃構成,其中90%都是當彗星距離太陽就從彗核揮發出來的水。的母分子主要是通過光解和很多規模較小的光電離,還有太陽風扮演光化學的小角色而被摧毀(分解)。較大的塵埃粉塵粒子沿著彗星軌道的路徑留下,而更小的粒子被光壓推入彗星的尾巴。 雖然固體的彗核一般都小於的直徑,但彗髮可能有數千或數百萬公里的直徑,有時會變得比太陽還要大。。例如,17P/霍姆斯彗星在2007年10月爆發之後大約一個月的短時間,巨大的大氣層就比太陽還要大;1811年大彗星的彗髮也大致與太陽的直徑相當。但即使彗髮再大,在它跨越火星,大約距離太陽,它的大小就會衰減。在這個距離上,太陽風已經足夠強大,可以將氣體和塵埃吹離彗髮,使尾巴增大。 當一顆彗星穿越內太陽系時,彗髮和尾巴都會被太陽照亮而能夠看得見,塵埃會直接反射陽光,而氣體會因為離子化而發光。大多數的彗星因為太暗淡,沒有望遠鏡的協助依然看不見,但每幾十年總會有亮到肉眼足以直接看見的彗星。偶爾,會遇到彗星突然爆發出大量的氣體和塵埃,這時彗髮的大小會增加一段時期。在2007年,17P/霍姆斯彗星就發生這樣的現象。 在1996年,發現彗星輻射出X射線。這使天文學家大為吃驚,因為X射線通常與高溫天體相關聯。X射線是彗星與太陽風的交互作用生成的:當高度電離的太陽風離子飛過彗星的大氣層時,它們與彗星大氣層中的原子和分子撞擊,會從它們獲得一個或多個電子,這個過程稱為”電荷交換”。這種交換或轉讓一個電子給太陽風中的離子讓離子去激發回到基態,導致輻射出X射線和遠紫外線光子。 彗尾 在太陽系的外緣,彗星依然在冰凍和不活躍的狀態時,由於體積很小,因此很難甚至無法從地球上觀測到。來自哈伯太空望遠鏡的觀測報告,提出在古柏帶內不活躍彗核的統計報告,但是這些檢測不僅受到質疑,並且無法獨立驗證。當彗星接近太陽系的內側時,太陽輻射造成彗核內部揮發性物質蒸發,並且從核心向外噴出,同時會帶走一些塵埃粒子。 氣體和塵埃流會形成指向不同方向,自己獨特的彗尾。塵埃形成彎曲的尾巴會被拋在軌道的後方,通常稱為第二型彗尾。同時,離子尾,或是第一型彗尾總是指向背向太陽的地方,因為它們受到太陽風的作用遠比塵埃更強烈,因此是沿著磁場線而不是軌道的軌跡。在某些場合,如當地球穿越過彗星的軌道平面和我們從側面看見彗星,可能會看見與塵埃尾指向相反的塵埃尾,稱為彗翎(反尾)(在環繞太陽彗星前方的彗尾,與尾端的塵埃尾共線)。 對彗翎的觀察在太陽風的發現上有意義深遠的貢獻。離子尾是彗髮的微粒被太陽紫外線輻射電離後形成的。一旦粒子被電離,它們獲得淨正電核,並反過來在彗星附近引發”誘導磁層”。彗星和它的誘導磁層形成太陽風粒子向外流動的障礙。因為彗星的軌道速度和太陽風的速度都是超音速,弓形震波會在彗星運動和太陽風流動方向的前緣形成。在這些弓形震波,大量的彗星離子(稱為”拾取離子”)被凝聚和集中,並且載入太陽風的磁場和電漿,這樣的場線"披蓋"在彗星的周圍形成了離子尾。 如果離子尾的負載已經足夠了,則磁場線會在那個點上擠在一起,在沿著離子尾的某個距離上會發生磁重聯,這會導致"尾斷離事件"。這種現象已經被觀測到好幾次,在2007年4月20日就有一次值得注意的事件。當恩克彗星通過日冕拋射的物質的時候,它的離子尾就完全的被截斷了。日地關係天文台觀測到了這次的事件。 在2013年,歐洲太空總署的科學家報告金星的電離層向外擴張的方式類似於一顆彗星在類似條件下形成的離子尾。 噴流 不均勻的加熱會導致氣體從彗核表面較薄弱的點,像間歇泉一樣爆發出來。這些氣體和塵埃流會導致彗核旋轉,甚至分裂。在2010年,科學家發現乾冰(凍結的二氧化碳)可以驅動物質從彗核流出成為噴流。紅外線的影像顯示,哈特雷二號彗星的噴流攜帶灰塵顆粒進入彗髮。 與流星雨的關係 由於釋氣的緣故,彗星會留下一些固體的碎片。如果彗星的路徑跨越地球的路徑,當地球經過彗尾碎片的蹤跡,就有可能形成流星雨。例如,每年8月9日至12日,當地球穿越斯威夫特-塔特爾彗星的路徑時,形成的英仙座流星雨;哈雷彗星是10月份的獵戶座流星雨的來源。 轨道特性 大多數彗星都是細長橢圓軌道的太陽系小天體,它們的軌道只有一小部分接近太陽,剩餘的大部分都在深遠的太陽系外緣。彗星通常都以軌道週期的長短來分類:軌道週期越長的橢圓也越細長。 短週期 短週期彗星的定義一般是指週期短於200年的彗星。它們的軌道通常在黃道的上下,並且運行方向與行星相同。它們軌道的遠日點通常在外行星的區域(木星和超越其外);例如,哈雷彗星的遠日點就在海王星之外不遠處。彗星軌道的遠日點靠近哪一顆行星,它就是該行星的彗星"家庭"這些家庭成員被認為是起因於被行星捕獲到週期較短軌道上的長週期彗星。 週期最短的極端,恩克彗星的軌道不會抵達木星的軌道,並且稱為恩克型彗星。短週期彗星中,週期短於20年和低傾角(不超過30度)的被稱為木星族彗星 。像哈雷彗星的,軌道週期在20至200年之間,軌道傾角從0至超過90度的,稱為哈雷族彗星。,只有72顆哈雷族彗星被觀測過,相較之下木星族彗星則幾乎有470顆。 最近發現的主帶彗星形成一個獨立的類別,不僅軌道在小行星帶內,而且還接近圓形。 因為其橢圓軌道經常會帶它們接近巨大的行星,彗星會受到進一步的重力擾動。短週期彗星的遠日點有趨近於氣體巨星軌道半徑的趨勢。很顯然的,來自歐特雲的彗星在接近巨大行星的時候,經常會受到這些行星強烈的影響。木星是最大的擾動源,因為它的質量是其他行星質量總和的兩倍。這些擾動可以將長週期彗星的軌道轉變成短週期的軌道。 基於其軌道特徵,有些短週期彗星被認為起源于半人馬和古柏帶/離散盤 —一個在海王星外側的盤狀區域—而長週期彗星的來源被認為是更遙遠的一個球形的歐特雲(以提出存在這個假想球殼的何蘭天文學家楊·亨德里克·歐特的名字命名)。一般認為在這個以太陽為中心,大致成球形的遙遠地區內,在大致是圓形的軌道上,存在著許多類似彗星的天體。偶爾,外側行星的影響力(這種情形通常是對古柏帶的天體),或是鄰近的恆星(這種情形通常是對歐特雲的天體)可能會將這些天體中的一顆拋入橢圓形的軌道,將它帶向太陽成為可以看見的彗星。不同於回歸的短週期彗星,沒有之前的觀測資料可以建立它們的軌道,通過這個機制產生的新彗星,其外觀是不可預知的。 長週期 長週期彗星有較高的離心率軌道和範圍從200年至數千乃至百萬年的週期,在近日點附近時,離心率大於1並不完全意味著這顆彗星會逃離太陽系。例如,麥克諾得彗星在2007年1月(曆元)接近近日點時的日心吻切軌道離心率是1.000019,但是它受到太陽的引力約束,週期約為92,600年,因為在它遠離太陽之後離心率已降至1以下。長週期彗星將來的軌道需要再它遠離行星所在的區域以後,再以太陽系的中心計算吻切軌道的曆元,才能確定。依據定義,長週期彗星依然受到太陽引力的約束;這些彗星在接近主要的行星時可能會被彈出太陽系,因此就無須考慮它原本的「週期」是否正確。長週期彗星的軌道會帶它們進入遠離外行星的遠日點,而且它們的軌道平面也不需要躺在黃道面附近。像威斯特彗星和C/1999 F1這些長週期彗星在重心座標系的拱點距離接近70,000天文單位,估計軌道週期大約長達600萬年。 單次出現或非週期彗星都類似長週期彗星,這是因為它們在進入內太陽系接近近日點時,都有拋物線或略呈雙曲線的軌跡。但是,這可能是巨大行星的攝動導致它們的軌道發生改變。單次出現或是有著拋物或雙曲吻切的彗星,會使它們在接近太陽一次之後,就永遠的離開太陽系。太陽的希爾球是一個不穩定的球體,最大的範圍可以達到230,000 AU ()。只有少數的數百顆彗星在接近近日點的附近時曾被觀測到雙曲線軌道(e > 1),在使用無攝動的日心二體最加擬合才認為它們可能會逃出太陽系。 已經觀測過的彗星,沒有離心率明顯大於1的所以沒有明確的證據可以指出有起源於太陽系外的彗星。C/1980 E1彗星的在1982年通過近日點之前的週期大約是710萬年,但是它在1980年與木星遭遇而被加速,使它成為已知彗星中離心率最大的(1.057)。預測不會再返回內太陽系的彗星包括C/1980 E1、C/2000 U5、C/2001
多數消費型數碼相機輸出的影像寬高比是4:3,符合傳統電腦螢幕的寬高比例,但是數碼單眼相機則採用了類似35mm銀鹽底片的傳統格式,寬高比為3:2,只有日本奧林巴斯及松下兩家公司採用的4/3系統數碼單眼相機,以及後來的Micro 4/3系統數位相機,輸出的影像是4:3寬高比。2005年,尼康推出了第一款符合WiFi標準的消費級數碼相機尼康Coolpix P1。 資料儲存格式 在消費數碼相機市場上使用了多種不同的儲存格式: Compact Flash -{zh-hans:微型硬盤; zh-hant:微型硬碟;}- SmartMedia(SM卡) 多媒體記憶卡 SD卡 Secure Digital High Capacity(SDHC卡) 記憶卡 xD圖像卡 參見 照相手機 數碼攝影 數碼圖像 數碼相框
即拍即得,數碼攝影可以立即透過相機欣賞圖片,不滿意立刻重拍。傳統攝影往往要底片沖洗完成,才會發現相片過曝,曝光不足,或者晃動等失誤。 光電轉換芯片能提供多種感光度選擇,調整調整相機設定即可改變感光度。傳統相機根據使用的膠卷而固定感光度。 傳統相機膠卷对拍摄对象照度有较高要求,照度低无法使胶片感光。數碼攝影可以记录到极低照度的影像。 家庭個人電腦普及,資料儲存方式多元,數位照片可輕易備份於可重寫光碟,硬碟,甚至網路伺服器上。藉由多重備份,減少遺失風險。而數碼照片也不會因為年代久遠而泛黃。 照片輸入電腦,加以備份後,可用編輯軟體後製,進行旋轉、裁切、調整對比等,若不滿意,還可由備份還原,重新後製。傳統底片則需要暗房技術才能後製,且後製失敗,底片無法復原。 透過電腦顯示器觀賞照片,遠比傳統一般相紙大上許多。 噴墨印表機技術的進步和普及,使用者在家即可列印出媲美傳統沖洗的相片。 數碼攝影方式比傳統膠捲攝影缺陷的地方包括: 隨著廠商陸續推出千萬以上像素數碼相機,和傳統的35mm膠卷照相機相比,數碼照相機的影像品質各有勝負,除非是在輸出大幅面作品的時候,才能查覺數碼像機的缺點。不過由於底片仍有一些優勢(主要在於色彩表現)是數碼相機無法完全趕上的、底片的畫質也有一種不同於數碼相機的特性;因此仍有一些專業的攝影工作者以及底片愛好者堅持保留膠卷照相機,一些人甚至表示,底片的一些優點是門外漢也能感受到的。 數碼相機使用的影像感應器,雖然擁有比底片更高的感光度,可是受先天設計所限,在長時間曝光及高感光設定下,影像會出現不自然的顏色噪點。 相對於底片攝影不利於低光環境的曝光不足,數碼相機一般都存在過曝拍照時畫面出現一片死白甚至細節嚴重流失的問題,而這個問題在電腦編輯也無法修正;相反底片在一些過曝情況下依然可以保留被攝物的細節。 攝影進入數碼化後,最明顯的問題是當面對一些光源複雜的環境,如煙火表演及燈飾、音樂節等,受感光元件先天設計所限,極容易出現測光錯誤的問題。另外,在面對這些環境,若對著暗部對焦,那麼畫面中受光的部份就會曝光過度;相反若對焦於亮部,暗位就會喪失細節,解決辦法就是使用黑咭或是使用D-lighting功能,相對地,底片面對這個問題相對輕微。 高度電子化的數碼相機,引入諸多的功能,如實時拍攝、攝錄短片、無線電聯輸照片、全球定位功能等,過多新穎功能導致相機容易過熱;相機的先天設計也比較難以裝上散熱器;然而最先進的底片相機,機身上的電子元件主要是附助功能,主要部件仍是以機械運作。 現今相機生產商都傾向於生產高像素的機款,如索尼的A7R系列、尼康D800系列等。超高像素可以在列印大型印刷品時有著優勢,可是過高像素令一些舊款式鏡頭無法提供相應的解像力,令畫質大打折扣,同時也突顯出其他嚴重問題,如四角失光、高對比環境下的色散問題,與及放大效果導致輕微的手震問題明顯化,這是像素過密衍生出的問題。一些專家指出,全片幅相機的像素大約在1200萬像素即可獲得有如菲林效果,可是早年相機生產商宣傳「高像素等同高畫質」下,此觀念已經無法逆轉,而解決問題的方法就是加快推出更新版鏡頭的頻率、加入機身內置防震系統等,這亦變相鼓勵用家放棄手上的舊鏡頭。 由於來自像尼康和佳能等製造商最新的數碼單眼相機的影像品質已經進一步得到提高,同時這些數位產品擁有更短的後期處理時間與更少的耗材需求(省卻攜帶與購買大批底片膠捲的必要性),這對於非常注重作品時效性的攝影記者而言是非常大的誘惑。通常以數碼單鏡反光相機的光學質量,超過千萬像素以上電荷耦合元件的圖像,已能符合報紙或雜誌需要。新聞從業人員也不需要親自送底片或沖洗好的照片回公司,只需用網路傳遞即可。因此目前數碼單眼相機已取代了大過多數媒體出版業所使用的傳統相機。加之目前的出版業已幾乎改用電子排版甚至電子製版等後期製作方式,而傳統相機所拍出的膠捲底片尚需進一步先沖洗成像,再以掃瞄器處理,才能獲取可用的影像文件,等於比數碼照相機多了兩道額外的工序,數位照相機的這一優勢加速了其普及過程。 多數消費型數碼相機輸出的影像寬高比是4:3,符合傳統電腦螢幕的寬高比例,但是數碼單眼相機則採用了類似35mm銀鹽底片的傳統格式,寬高比為3:2,只有日本奧林巴斯及松下兩家公司採用的4/3系統數碼單眼相機,以及後來的Micro 4/3系統數位相機,輸出的影像是4:3寬高比。2005年,尼康推出了第一款符合WiFi標準的消費級數碼相機尼康Coolpix P1。 資料儲存格式 在消費數碼相機市場上使用了多種不同的儲存格式: Compact Flash -{zh-hans:微型硬盤; zh-hant:微型硬碟;}- SmartMedia(SM卡) 多媒體記憶卡 SD卡 Secure Digital High Capacity(SDHC卡) 記憶卡 xD圖像卡 參見 照相手機
「鴻運計畫」第二階段,是在解放軍宣布停火一週期間,自10月6日至13日密集利用中字號戰車登陸艦及機械化登陸艇進行搶灘,一週內運補物資達22,277噸、人員3,618人,另接回金門學生及傷兵6,000多人。 「鴻運計畫」第三階段,自10月14至20日,每天以兩三艘中字號執行1次,裝載17輛履帶登陸車及3,000噸軍品搶灘下卸。 「鴻運計畫」第四階段,自10月21日至11月11日。21日至10月底,由於天候、海象惡劣,沒有運補。解放軍10月25日宣布砲擊「單打雙停」,11月1日起,海軍單日出發、雙日回航,迄11日,每天發航5艘次,卸載軍品6,170噸、M24霞飛坦克7輛。 「鴻運計畫」第五階段,從11月11日共軍取消雙日停火起,至12月31日止,除恢復履帶登陸車艦岸運動運補外,雙日則用中字號戰車登陸艦搶灘,同時試探共軍雙日是否會恢復砲擊,共實施17次運補,卸載軍品63,858噸、M24霞飛坦克24輛、人員8,630人。 國軍每日需要運補金門約300噸以維持守軍和反砲擊能力。9月份的運補噸數大約只有此數的三分之一。10月6日至20日期間,國軍海空運補金門約40,000噸,使後勤狀況大為好轉。 轟雷計畫運送八吋炮 9月中旬,美國海軍陸戰隊共提供中華民國國軍12門M115(203mm/L25),最大射程16公里的火炮,含6門自走,6門牵引。其中租借國軍六輛203公厘口徑的M55自走炮,俗稱八吋砲,由陸軍第1軍砲兵607營接用,由琉球運抵台灣,在台灣實行一周的熟悉訓練後,分兩梯次自左營軍港由中華民國海軍美字號運輸艦運到澎湖。9月18日和21日,國軍啟動「轟雷計畫」,由美軍協助中華民國海軍陸戰隊運送八吋砲前往金門。為分散風險,乃分兩梯次進行,每次由三艘國軍海軍通用登陸艇各裝載一輛M55,登陸艇皆停置於美軍一萬噸級中,在國軍軍艦護航下駛往金門。美軍船塢艦在離金門3浬處停泊,三艘登陸艇接著航向金門,在砲火中搶灘上陸。 根據國軍戰史記載,9月26日,第一批三輛M55首次投入戰鬥,摧毀圍頭地區砲陣地,下午4點,圍頭近海岸邊的陣地火炮後撤,M55以火力追擊覆蓋。一個多小時內共殲滅中共解放軍40幾處目標。9月29日第二批三輛M55投入戰鬥,主要攻擊大嶝及蓮河砲陣地和工事。9月27日國軍第一军砲兵607營第三梯次搶灘成功,金門增加6門M2牽引式八吋榴彈砲,至此金門國軍共有12門八吋長程重砲。 對於國軍八吋砲的戰果,國共雙方皆有不同的記載。 在中華民國方面:當時俞大維得到戰報,称國軍觀測和射擊準確,圍頭解放軍砲位工事散飛火砲破碎,受到前所未有的打擊,八吋砲一個多小時的射擊中,徹底殲滅解放軍40幾處目標。國軍因此士氣大振。金防部司令胡璉也記錄:「只是一百多發的奇襲射擊,眼看到敵岸上砲毀人亡、煙幕沖天。我軍官兵久處敵人彈幕壓抑,至此歡聲雷動。」當代中華民國軍史作家分析,12門八吋砲到位後,國軍取得火力上的優勢,其影響所及,中華人民共和國方面在砲戰上轉為劣勢,無法再以砲戰封鎖金門或削弱其防守態勢。中华人民共和国方面考慮到在政治上已有收穫,又不願衝突升高引發美蘇勢力直接投入戰場,乃至使戰火延伸到華南地區,因此接連宣布「停火一周」、「停火兩周」、「單打雙不打」降低衝突能量。 中國人民解放軍少將报告文学作家沈卫平指出,经反复查阅大量当时厦门前线的作战文书、电报往来、情报分析、战斗简报和总结,几乎未提到金门使用203榴炮情况。即使个别资料提到寥寥一二笔,重视程度遠遜对待台湾部署 「屠牛士」地對地导弹和 「响尾蛇」空對空导弹,以及美国航空母舰特混舰队。9月16日之后,解放军厦门前线的炮兵火力从未减弱。9月26日之后的战斗损失统计,也未曾有大幅度增加的情况。同時他訪問參戰士兵與民兵,受訪者表示大陆方面的炮兵阵地很坚固,没有被国军炮火损毁的情况,加之203榴炮的命中率很有限,同時金门方面在炮战中遭解放军炮火反击被击毁2门八吋榴彈砲后为免曝露203榴炮位置而未再频繁使用。沈衛平總結道:「203榴炮的抵達,無疑增強了金門的防務,但並未改變火力方面大陸強金門弱的總體態勢;該型巨砲肯定給大陸製造過麻煩,但麻煩則肯定不像台灣所講的那樣邪乎。」 《紐約時報》軍事專欄作家在9月21日發表的文章提到,八吋榴彈砲也可以發射核武器,被某些觀察家認為是有人故意制造谣言,威脅中共,因美国当时实际存在的原子炮为11吋M65原子炮、及其配套的1万5千吨当量W9核砲彈。蘭德公司為美國國防部撰寫的備忘錄則認為,提供八吋榴彈只是單純要大幅增加國軍傳統武力。 對中華民國國軍使用八吋炮(203mm)的記載有: 於9月11日擊中厦門火車站,擊中站上彈藥堆,并使正在下火車的解放軍民遭受極重大损失; 整個火車站大範圍的空氣燃盡人員因而大片窒息死亡, 火車站鐵軌都怪異地扭曲變形。金門防衛司令部副司令官劉鼎漢回憶錄說也9月11日下午4時後,反砲戰擊中廈門車站及附近解放軍營房。解放軍二代叢培欣親身經歷厦門火車站被砲擊,但認為是M1A1型155公釐加農炮發射的砲彈,而非八吋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布,全战伤亡官兵共460人。民兵平民伤亡218人。 厦门市地方誌卻记载:「9月11日,15时20分至17时30分(大陆无夏时制),金门国民党军队炮击厦门火车站,炸死两人。」 因美国提供的均为短管的榴弹炮(Howitzer),所以有美方担心国军扩大战事之說,故将炮管锯短之傳聞。实际12门均为原厂出产的25倍口径榴弹炮,和同期37倍口径加榴弹、50倍口径加農炮不同。 关于原子炮,当时美国虽正在开发“八吋”原子炮,但后来实际定型的“八吋原子炮”弹头较重,需使用50倍口径“八吋加农炮”改装的膛压较稳定柔和的火炮才能发射至安全距离外,否则和就地自爆没多大差别。 國際反應 8月31日,苏联《真理報》向美恫嚇,謂美對中华人民共和国威脅,等於威脅苏联。在評價美國的聲明時,赫魯曉夫於9月7日給艾森豪威爾發信指出:「在目前美國早已不是原子武器的壟斷者的情況下,它想用原子武器來嚇唬其他國家的企圖完全是徒勞的。」9月11日,英國外相塞爾文·勞埃表示,美國協防外島乃至使用戰術性核武顯然會有連鎖反應的危險,而中華民國自外島撤軍則可加強其國際地位。9月29日,美國參議員約翰·甘迺迪稱美國須防衛台灣,但必須擺脫外島。紐西蘭總理華爾特·納許建議台灣自外島撤軍,而由國際間保證其地位,成為一個獨立而中立的國家。9月30日,美國國務卿杜勒斯在記者會表示,若台灣海峽能獲致靠得住的停火,美國將贊成國軍由外島撤退一部份。10月1日,艾森豪威爾表示中華民國將眾多部隊佈防在金門不是好辦法,但國軍不能在敵軍壓境的狀況下撤退。同日,蔣介石指出反對減少外島駐軍,中華民國並無接受美國建議的義務,中華民國仍要堅決死守金馬。 衝突降溫 9月25日,周恩來派曹聚仁為密使,向臺北方面轉達和談的意願,只要美國不協助護航國軍軍艦,解放軍將停止炮擊,且不阻擾國軍補給金門與馬祖。據喬石事後的回憶,蔣介石也曾秘密派人传话給北京,如果解放軍持续炮击,美國將趁勢要求國軍從外岛撤军,造成中国永久分裂。台灣学者林孝庭便认为蒋介石和毛泽东,都把金门当成台湾与中國大陆连系的枢纽,双方默契一致,而促成毛澤東決定暫時停火。10月5日,彭德懷宣布,「基於人道立場,對金門停止砲擊七天」,讓金門軍民「得到充分補給」。10月6日,彭德懷發布《告台灣同胞書》(金门战事中,此文以及其他署名彭德怀的多份重要文告,均由毛泽东代笔)。至此解放軍進入打打停停、半打半停的外交政治為主,軍事手段為輔的新階段。 10月6日,彭德懷下停火令,先停兩週,續停兩週:「台灣、澎湖、金門、馬祖軍民同胞們:我們都是中國人。三十六計,和為上計。金門戰鬥,屬於懲罰性質。你們的領導者們過去長時期間太猖狂了,命令飛機向大陸亂鑽,遠及雲、貴、川、康、青海,發傳單,丟特務,炸福州,擾江浙。是可忍,孰不可忍?因此打一些炮,引起你們注意。臺、澎、金、馬是中國領土,這一點你們是同意的,見之於你們領導人的文告,確實不是美國人的領土。臺、澎、金、馬是中國的一部分,不是另一個國家。世界上只有一個中國,沒有兩個中國。這一點,也是你們同意的,見之於你們領導人的文告。你們領導人與美國人訂立軍事協定,是片面的,我們不承認,應予廢除。美國人總有一天肯定要拋棄你們的。你們不信嗎?歷史巨人會要出來作證明的。杜勒斯九月三十日的談話,端倪已見。站在你們的地位,能不寒心?歸根結底,美帝國主義是我們的共同敵人。十三萬金門軍民,供應缺乏,饑寒交迫,難為久計。為了人道主義,我已命令福建前線,從十月六日起,暫以七天為期,停止炮擊,你們可以充分地自由地輸送供應品,但以沒有美國人護航為條件。如有護航,不在此例。你們與我們之間的戰爭,三十年了,尚未結束,這是不好的。建議舉行談判,實行和平解決。這一點,周恩來總理在幾年前已經告訴你們了。這是中國內部貴我兩方有關的問題,不是中美兩國有關的問題。美國侵占臺澎與臺灣海峽,這是中美兩方有關的問題,應當由兩國舉行談判解決,目前正在華沙舉行。美國人總是要走的,不走是不行的。早走於美國有利,因為它可以取得主動。遲走不利,因為它老是被動。一個東太平洋國家,為什麽跑到西太平洋來了呢?西太平洋是西太平洋人的西太平洋,正如東太平洋是東太平洋人的東太平洋一樣。這一點是常識,美國人應當懂得。中華人民共和國與美國之間並無戰爭,無所謂停火。無火而談停火,豈非笑話?臺灣的朋友們,我們之間是有戰火的,應當停止,並予熄滅。這就需要談判。當然,再打三十年,也不是什麽了不起的大事,但是究竟以早日和平解決較為妥善。何去何從,請你們酌定。……」同日,蔣經國函電宋美齡:「……今日共匪提出停火一週以及與我政府直接談判之要求乃為其一貫之陰謀本無理會之必要但國際政治環境可能因此而更為複雜此時此地惟有堅忍苦鬥方能渡過難關兒於上週曾再度赴金門慰問官兵前線士氣至高此則可告慰於大人者敬祝福安兒經國謹稟酉魚」 10月13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防部命令對金門炮擊再停兩星期,命令刊登在当天的《人民日报》上:「福建前線人民解放軍同志們:金門炮擊,從本日起,再停兩星期,藉以觀察敵方動態,並使金門軍民同胞得到充分補給,包括糧食和軍事裝備在內,以利他們固守。……兵不厌诈,这不是诈。這是民族大義,必須把中美界限分得清清楚楚。我們這樣做,就全域說來,無損於己,有益於人。有益於什麼人呢?有益於台、澎、金、馬一千萬中國人,有益於全民族六億五千萬人,就是不利於美國人。……台、澎、金、馬的中國人中,愛國的多,賣國的少。因此要做政治工作,使那裡大多數的中國人逐步覺悟過來,孤立少數賣國賊。積以時日,成效自見。在台灣國民黨沒有同我們舉行和平談判並且獲得合理解決以前,內戰依然存在。台灣的發言人說:停停打打,打打停停,不過是共產黨的一條詭計。停停打打,確是如此,但非詭計。你們不要和談,打是免不了的。在你們採取現在這種頑固態度期間,我們是有自由權的,要打就打,要停就停。……國民黨領袖根本反對中美會談。……台、澎、金、馬整個地收復回來,完成祖國統一,這是我們六億五千萬人民的神聖任務。這是中國內政,外人無權過問,聯合國也無權過問。世界上一切侵略者及其走狗,通通都要被埋葬掉,為期不會很遠。他們一定逃不掉的。他們想躲到月球裡去也不行。寇能往,我亦能往,總是可以抓回來的。一句話,勝利是全世界人民的。金門海域,美國人不得護航。如有護航,立即開炮。切切此令!……」 惟至10月20日下午,解放军稱因美方軍艦參加對台湾運補船團護航,宣布停火無效,並於當日下午四時開始,恢復砲擊,迄黃昏時止,共射擊11,500餘發,國軍砲兵亦於下午五時集中七個營之火力,予以反擊。 10月21日,杜勒斯飛抵台北與蔣介石會面,探討如何結束衝突。杜勒斯提醒蔣目前局勢極易引爆世界大戰,要突破中國大陸的砲轟封鎖,只能動用核子武器,若蘇聯因此加入戰局,台灣也會遭受核武攻擊。然而蔣介石堅持不從外島撤軍,最後杜勒斯只得同意佈署鬥牛士飛彈保護台灣。10月23日雙方發表聯合公報,杜勒斯認金門、馬祖與台灣、澎湖在防衛上有密切關連,蔣介石也答應放棄武力,改用三民主義光復大陸。 10月25日後,解放军停止炮击,双方炮兵在此時仍持續炮擊作戰。10月25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防部部長彭德懷發布《再告台灣同胞書》,宣布「雙日停火」且單日也不一定炮擊。以後解放軍宣稱“單打雙停(逢单日炮擊,双日不炮擊)”。此後自1958年8月23日开始的台海危機便在打打停停的情況下,逐漸冷卻下來。 1959年1月8日至1月15日,一連五天均無戰事;1月15日,解放军突又作零星擾亂射擊。自此以後,每逢單日,則僅有小規模之射擊,或發射砲宣彈,將心戰用宣傳單放入砲彈中射擊,砲彈尾部的裝置於空中脫離,使內部宣傳單飄落於敵方領土,以瓦解敵方心理士氣,而國軍亦利用各式宣傳單,並於單日對中華人民共和國沿岸射擊砲宣彈,進行心戰反攻,至於大規模之砲戰,則從未再發生。 之后的炮战与單打雙不打 196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又發動較小規模的六一九砲戰,共發射17萬餘發炮彈,爾後採「單打雙不打」方式陸續鳴砲,直至1978年12月16日中華人民共和國與美國雙方同時發表建交公報為止(最後一次砲擊在1978年12月15日)。 炮战正式结束 1979年1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防部部長徐向前發表《國防部關於停止對大金門等島嶼炮擊的聲明》:「中華人民共和國和美利堅合眾國政府已經宣布互相承認並建立外交關係,這是一件歷史性的大事……為了方便台、澎、金、馬的軍民同胞來往大陸省親會友,參觀訪問和在台灣海峽航行、生產等活動,我已命令福建前線部隊,從今日起停止對大金門、小金門、大擔、二擔等島嶼的炮擊……」金門炮擊歷時21年,正式劃上句號。 其他軍種 空战方面:中华人民共和国方面将1958年7月29日至10月10日期间的空战归为1958年台海空战。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方面的记录:解放军击落敌机18架、击伤19架;击沉敌大小舰艇7艘、击伤17艘;击毁敌水陆两用输送车14辆、缴获1辆;摧毁敌各种阵地工事327处,汽车9辆,雷达、电台7部,各种火炮30余门;擊伤敌空军所作战的飞机主要为米格-17战斗机。 依據中華民國方面紀錄:国军空军共出动各型飞机9094架次,执行各种任务,国军空军先後与解放軍战斗机遭遇共发生12次空战,击落共军米格十七型机32架,另击伤及可能击落13三架。当时中华民国空军的主力戰機是與F-86軍刀戰鬥機。 海戰方面: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方面记录:解放军海军击沉国军海军大小舰艇7艘、击伤17艘,解放军海军被击沉鱼雷艇3艘、伤1艘,擊傷2艘。 依据中华民国方面记录:国军海军共击沉敌鱼雷快艇二十余艘,击伤4艘;击沉解放軍大型炮艇两艘,击伤2艘。2艘登陸艦沉沒(台生、美樂),1艘戰車登陸艦與巡邏艦重創(中海、沱江),海战中尤以九二海戰為最。 中華民國陸軍及增援的中华民国海军陆战队在此一戰役中,實施反砲擊82次,射擊砲彈12萬8千發。 戰果 8月7日:解放军军战机击伤由汪梦泉中校驾驶的F-86一架。 8月14日: 依据中华民国方面记录:八一四平潭空戰,中華民國空軍第五大隊派出8架F-86,一架因艙壓故障而中途折回,所以只有7架參戰。李忠立少校、秦秉均上尉各擊落一架米格-17,潘輔德中尉、尹滿榮少尉可能合力擊落一架。劉光燦上尉返航時,在平潭附近失事墜海殉職。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方面记录:解放军军空十六师四十六团起飞8架飞机,飞行员周春富击落国军F-86战机两架,击伤一架,自己也被击落。周春富跳伞后落海,解放军未能寻获,判断为陣亡。 8月24日: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方面记录:解放军鱼雷艇击沉国军“台生”号运输舰和重创“中海”号登陸舰。“台生”号上有大量的伤兵和文工队员。“台生”号上至少有200人阵亡。中海号伤亡情况不详。解放军东海舰队鱼雷艇六支队一大队175号鱼雷艇被国军击沉,艇长徐凤鸣,鱼雷业务长尤志民,雷达副业务长朱××,雷达兵邱玉煌陣亡。一个姓陈的电信兵,一个鱼雷兵于德和一个轮机兵杨永金被俘。另外5人获救。 依据中华民国方面记录:金門外海海戰,中華民國海軍南巡支隊在金門與東碇之間海面,擊沉解放军意圖攻擊運補船艦的魚雷快艇八艘,重傷五艘。國軍台生輪沉沒,中海艦尾重傷。中海艦9人陣亡、12人受傷。 8月25日: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方面记录:空战解放军击落国军战机两架,飞机编号和飞行员情况均不详。解放军空九师第二十七团被解放军高炮错误击落战机一架,飞行员刘维敏当场死亡。 依据中华民国方面记录:中華民國空軍F-86軍刀機在金門鎮海角上空擊落兩架解放军殲-5。 9月2日:國軍擊沉解放军东海舰队鱼雷艇六支队一大队174艇和180艇。國軍維源號11人陣亡,25人受傷;“沱江”號10人陣亡,29人受傷,被拖回澎湖後於11月除役。 9月8日:解放军海岸炮兵第150连击沉國軍运输舰“美樂”号。“美樂”号运输舰上官兵死傷11人。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方面记录:空战解放军战机击落敌机一架。飞机编号和飞行员情况不详。解放军空十八师五十四团团长王保钧被敌机击落,王跳伞获救。 依据中华民国方面记录:九八澄海空戰,中華民國空軍在澄海以東二十浬海面上空擊落解放军殲-5。劉憲武上尉擊落二架、余鐘禔少校、秦秉鈞上尉、梁金中中尉各擊落一架、朱偉明少尉可能擊落一架、梁金中中尉擊傷一架,國軍創下五比〇紀錄。 9月11日:厦门火车站遭受台灣國軍重擊, 莫名地產生極大範圍空氣燃盡人員因而窒息而亡, 鐵軌異常扭曲變形。 9月15日: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方面记录:空战解放军战机击落敌机一架,击伤一架。飞机编号和飞行员情况不详。中华人民共和国空十八师五十二团被击落击伤战机各一架。八号机飞行员赵清洁阵亡。七号机中弹31发被敌机打成重伤。 9月18日: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方面记录:解放军航空兵第18师52团米格-17战斗机8架,与国军空军第5大队F-86F战斗机8架发生空战,击伤国军战机一架,解放军战机被击落1架,击伤1架。 依据中华民国方面记录:九一八金門空戰,下午四時中華民國空軍F-86董光興上尉與毛節盛上尉各擊落一架米格十七型機。下午六時零四分在虎頭山正東三浬上空進行交戰,孫嗣文少校,林文禮上尉,劉心業中尉,陸養仲少尉各擊落一架,林文禮上尉又可能擊落一架。這兩次戰役以六比〇擊敗解放軍。美國支持的八吋大口徑巨炮由中華民國海軍運抵金門,搶灘成功。 9月23日:解放军空军出动对金门进行全面空中侦查并拍照。 9月24日:九二四空戰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方面记录:解放军战机击落敌机一架。这架敌机编号为355号,属敌第十一大队,飞行员情况不详。海军航空兵第二师被敌机击落战机一架。飞行员王自重陣亡。事后查明,王自重系被敌机用美制“响尾蛇”空空导弹击落的。9.24空战是空空导弹在世界范围内第一次击落战机。 依据中华民国方面记录:美國提供中華民國空軍F-86並配備AIM-9響尾蛇飛彈,中華民國空軍錢奕強擊落兩架,李叔元、傅純顯、宋宏焱、馬大鵬、夏繼藻、王淵博各擊落一架,唐積敏、李載權合力擊落一架,共計九架。又劉賡元、宋宏焱各可能擊落一架,冷培澍可能擊傷一架米格17型機(殲-5)。臺灣海峽成為最新武器的試驗場的一例。 9月25日:解放军空军再次出动对金门进行全面空中侦查并拍照。 10月3日: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方面记录:解放军伏击击落國军C-46运输机两架。 10月10日: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方面记录:空战國军二号机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军战机击落。飞行员张乃军被解放军俘获。另一架敌机于平潭岛西北方向坠海。是不是被击落的搞不清楚。还有一架敌机被中國人民解放軍高炮击伤,坠毁以外埔西面65公里的海中。國军曾出动SA-16前往搜救。中國人民解放軍空十四师被击落战机一架。飞行员杜凤瑞跳伞後还在空中的时候,被敌机用机枪扫射陣亡。 依据中华民国方面记录:雙十馬祖空戰,中華民國空軍F-86軍刀機於平潭東南五浬上空與米格機八架遭遇。丁定中上尉擊落兩架,路靖少校、葉傅熙中尉各擊落一架,張迺軍機毀被俘,解放軍一架米格十七爆炸。 戰果總計 中华人民共和国方面记录:击落国軍空军战斗机18架、击伤19架,俘飞行员3名,而解放军被击落、击伤飞机11架,沉失鱼雷艇2艘、伤1艘。炮兵部队投入32个炮兵营6个海岸炮兵连炮兵连计各型火炮439门,击沉舰艇7艘、击伤17艘,击毁水陆两用输送车14辆、缴获1辆,摧毁工事327处,汽车9辆,雷达、电台7部,各种火炮30余门,毙伤国军中将以下官兵千余人,被击毁火炮32门、汽车8辆,伤亡官兵460余员、民兵群众218名。 中華民國方面紀錄:在一百餘次大小炮戰中,解放軍被擊毀野(高)炮221門、炮位86處、炮兵掩體21座,油彈儲存所17座、各型車輛96部、兵營4座。國軍則損失野(高)炮14門、油彈庫1處、碼頭棧埠2處。在民國四十七年10月18日的第八次作戰會議紀錄中,上呈給蔣中正的數據為傷亡2,661員(陸軍2,306、海軍118、空軍110、聯勤7;軍官236、士官1,040、士兵1,136),金門當地的部隊傷亡2,412員。詳列 2,412員傷亡中陣亡440員、負傷1,972員,其中損失最多的為步兵科999員、其次為砲兵科579員、再其次為通信科210員,但由於通訊兵科人員暴露最多因此損失情況相當嚴重。損失的陸軍裝備細節在火炮項包括4門迫擊砲、1門40高射炮、2門105榴炮、3門155榴炮、2門155加農砲、1門90高砲,加上在會議記錄中未提及的1輛M55自走砲構成此次戰役損失的14門火砲;雙方海軍18次大戰,國軍與解放軍損失為2:108;雙方空軍10次大戰,國軍與解放軍損失為2:32。據說金門菜刀大賣到現在,其所用的鋼材就來自當年中共當年打來的47萬枚砲彈。 頒獎 解密文件 2008年5月13日Hans Kristensen取得的解密美軍文件表明,八二三砲戰開始後美國空軍向美國總統艾森豪威爾表示,一旦總統授權使用核子彈,解放軍對離島(如金門)的進攻會立刻遭受美軍的核子空襲。琉球美軍嘉手納空軍基地儲存有及兩種核子武器。另外如果對解放軍陸軍核子空襲不能立即壓制解放軍,關島美軍安德森空軍基地在1958年8月中旬後有五架B-47轟炸機進駐,隨時待命起飛轟炸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機場。但美國總統艾森豪威爾當時拒絕使用核武器,即使中華人民共和國已入侵了這些島嶼。並強調在任何情況下,未經他的同意都不得使用這些核子武器。 砲戰對金門居民的影響
根據國軍戰史記載,9月26日,第一批三輛M55首次投入戰鬥,摧毀圍頭地區砲陣地,下午4點,圍頭近海岸邊的陣地火炮後撤,M55以火力追擊覆蓋。一個多小時內共殲滅中共解放軍40幾處目標。9月29日第二批三輛M55投入戰鬥,主要攻擊大嶝及蓮河砲陣地和工事。9月27日國軍第一军砲兵607營第三梯次搶灘成功,金門增加6門M2牽引式八吋榴彈砲,至此金門國軍共有12門八吋長程重砲。 對於國軍八吋砲的戰果,國共雙方皆有不同的記載。 在中華民國方面:當時俞大維得到戰報,称國軍觀測和射擊準確,圍頭解放軍砲位工事散飛火砲破碎,受到前所未有的打擊,八吋砲一個多小時的射擊中,徹底殲滅解放軍40幾處目標。國軍因此士氣大振。金防部司令胡璉也記錄:「只是一百多發的奇襲射擊,眼看到敵岸上砲毀人亡、煙幕沖天。我軍官兵久處敵人彈幕壓抑,至此歡聲雷動。」當代中華民國軍史作家分析,12門八吋砲到位後,國軍取得火力上的優勢,其影響所及,中華人民共和國方面在砲戰上轉為劣勢,無法再以砲戰封鎖金門或削弱其防守態勢。中华人民共和国方面考慮到在政治上已有收穫,又不願衝突升高引發美蘇勢力直接投入戰場,乃至使戰火延伸到華南地區,因此接連宣布「停火一周」、「停火兩周」、「單打雙不打」降低衝突能量。 中國人民解放軍少將报告文学作家沈卫平指出,经反复查阅大量当时厦门前线的作战文书、电报往来、情报分析、战斗简报和总结,几乎未提到金门使用203榴炮情况。即使个别资料提到寥寥一二笔,重视程度遠遜对待台湾部署 「屠牛士」地對地导弹和 「响尾蛇」空對空导弹,以及美国航空母舰特混舰队。9月16日之后,解放军厦门前线的炮兵火力从未减弱。9月26日之后的战斗损失统计,也未曾有大幅度增加的情况。同時他訪問參戰士兵與民兵,受訪者表示大陆方面的炮兵阵地很坚固,没有被国军炮火损毁的情况,加之203榴炮的命中率很有限,同時金门方面在炮战中遭解放军炮火反击被击毁2门八吋榴彈砲后为免曝露203榴炮位置而未再频繁使用。沈衛平總結道:「203榴炮的抵達,無疑增強了金門的防務,但並未改變火力方面大陸強金門弱的總體態勢;該型巨砲肯定給大陸製造過麻煩,但麻煩則肯定不像台灣所講的那樣邪乎。」 《紐約時報》軍事專欄作家在9月21日發表的文章提到,八吋榴彈砲也可以發射核武器,被某些觀察家認為是有人故意制造谣言,威脅中共,因美国当时实际存在的原子炮为11吋M65原子炮、及其配套的1万5千吨当量W9核砲彈。蘭德公司為美國國防部撰寫的備忘錄則認為,提供八吋榴彈只是單純要大幅增加國軍傳統武力。 對中華民國國軍使用八吋炮(203mm)的記載有: 於9月11日擊中厦門火車站,擊中站上彈藥堆,并使正在下火車的解放軍民遭受極重大损失; 整個火車站大範圍的空氣燃盡人員因而大片窒息死亡, 火車站鐵軌都怪異地扭曲變形。金門防衛司令部副司令官劉鼎漢回憶錄說也9月11日下午4時後,反砲戰擊中廈門車站及附近解放軍營房。解放軍二代叢培欣親身經歷厦門火車站被砲擊,但認為是M1A1型155公釐加農炮發射的砲彈,而非八吋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布,全战伤亡官兵共460人。民兵平民伤亡218人。 厦门市地方誌卻记载:「9月11日,15时20分至17时30分(大陆无夏时制),金门国民党军队炮击厦门火车站,炸死两人。」 因美国提供的均为短管的榴弹炮(Howitzer),所以有美方担心国军扩大战事之說,故将炮管锯短之傳聞。实际12门均为原厂出产的25倍口径榴弹炮,和同期37倍口径加榴弹、50倍口径加農炮不同。 关于原子炮,当时美国虽正在开发“八吋”原子炮,但后来实际定型的“八吋原子炮”弹头较重,需使用50倍口径“八吋加农炮”改装的膛压较稳定柔和的火炮才能发射至安全距离外,否则和就地自爆没多大差别。 國際反應 8月31日,苏联《真理報》向美恫嚇,謂美對中华人民共和国威脅,等於威脅苏联。在評價美國的聲明時,赫魯曉夫於9月7日給艾森豪威爾發信指出:「在目前美國早已不是原子武器的壟斷者的情況下,它想用原子武器來嚇唬其他國家的企圖完全是徒勞的。」9月11日,英國外相塞爾文·勞埃表示,美國協防外島乃至使用戰術性核武顯然會有連鎖反應的危險,而中華民國自外島撤軍則可加強其國際地位。9月29日,美國參議員約翰·甘迺迪稱美國須防衛台灣,但必須擺脫外島。紐西蘭總理華爾特·納許建議台灣自外島撤軍,而由國際間保證其地位,成為一個獨立而中立的國家。9月30日,美國國務卿杜勒斯在記者會表示,若台灣海峽能獲致靠得住的停火,美國將贊成國軍由外島撤退一部份。10月1日,艾森豪威爾表示中華民國將眾多部隊佈防在金門不是好辦法,但國軍不能在敵軍壓境的狀況下撤退。同日,蔣介石指出反對減少外島駐軍,中華民國並無接受美國建議的義務,中華民國仍要堅決死守金馬。 衝突降溫 9月25日,周恩來派曹聚仁為密使,向臺北方面轉達和談的意願,只要美國不協助護航國軍軍艦,解放軍將停止炮擊,且不阻擾國軍補給金門與馬祖。據喬石事後的回憶,蔣介石也曾秘密派人传话給北京,如果解放軍持续炮击,美國將趁勢要求國軍從外岛撤军,造成中国永久分裂。台灣学者林孝庭便认为蒋介石和毛泽东,都把金门当成台湾与中國大陆连系的枢纽,双方默契一致,而促成毛澤東決定暫時停火。10月5日,彭德懷宣布,「基於人道立場,對金門停止砲擊七天」,讓金門軍民「得到充分補給」。10月6日,彭德懷發布《告台灣同胞書》(金门战事中,此文以及其他署名彭德怀的多份重要文告,均由毛泽东代笔)。至此解放軍進入打打停停、半打半停的外交政治為主,軍事手段為輔的新階段。 10月6日,彭德懷下停火令,先停兩週,續停兩週:「台灣、澎湖、金門、馬祖軍民同胞們:我們都是中國人。三十六計,和為上計。金門戰鬥,屬於懲罰性質。你們的領導者們過去長時期間太猖狂了,命令飛機向大陸亂鑽,遠及雲、貴、川、康、青海,發傳單,丟特務,炸福州,擾江浙。是可忍,孰不可忍?因此打一些炮,引起你們注意。臺、澎、金、馬是中國領土,這一點你們是同意的,見之於你們領導人的文告,確實不是美國人的領土。臺、澎、金、馬是中國的一部分,不是另一個國家。世界上只有一個中國,沒有兩個中國。這一點,也是你們同意的,見之於你們領導人的文告。你們領導人與美國人訂立軍事協定,是片面的,我們不承認,應予廢除。美國人總有一天肯定要拋棄你們的。你們不信嗎?歷史巨人會要出來作證明的。杜勒斯九月三十日的談話,端倪已見。站在你們的地位,能不寒心?歸根結底,美帝國主義是我們的共同敵人。十三萬金門軍民,供應缺乏,饑寒交迫,難為久計。為了人道主義,我已命令福建前線,從十月六日起,暫以七天為期,停止炮擊,你們可以充分地自由地輸送供應品,但以沒有美國人護航為條件。如有護航,不在此例。你們與我們之間的戰爭,三十年了,尚未結束,這是不好的。建議舉行談判,實行和平解決。這一點,周恩來總理在幾年前已經告訴你們了。這是中國內部貴我兩方有關的問題,不是中美兩國有關的問題。美國侵占臺澎與臺灣海峽,這是中美兩方有關的問題,應當由兩國舉行談判解決,目前正在華沙舉行。美國人總是要走的,不走是不行的。早走於美國有利,因為它可以取得主動。遲走不利,因為它老是被動。一個東太平洋國家,為什麽跑到西太平洋來了呢?西太平洋是西太平洋人的西太平洋,正如東太平洋是東太平洋人的東太平洋一樣。這一點是常識,美國人應當懂得。中華人民共和國與美國之間並無戰爭,無所謂停火。無火而談停火,豈非笑話?臺灣的朋友們,我們之間是有戰火的,應當停止,並予熄滅。這就需要談判。當然,再打三十年,也不是什麽了不起的大事,但是究竟以早日和平解決較為妥善。何去何從,請你們酌定。……」同日,蔣經國函電宋美齡:「……今日共匪提出停火一週以及與我政府直接談判之要求乃為其一貫之陰謀本無理會之必要但國際政治環境可能因此而更為複雜此時此地惟有堅忍苦鬥方能渡過難關兒於上週曾再度赴金門慰問官兵前線士氣至高此則可告慰於大人者敬祝福安兒經國謹稟酉魚」 10月13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防部命令對金門炮擊再停兩星期,命令刊登在当天的《人民日报》上:「福建前線人民解放軍同志們:金門炮擊,從本日起,再停兩星期,藉以觀察敵方動態,並使金門軍民同胞得到充分補給,包括糧食和軍事裝備在內,以利他們固守。……兵不厌诈,这不是诈。這是民族大義,必須把中美界限分得清清楚楚。我們這樣做,就全域說來,無損於己,有益於人。有益於什麼人呢?有益於台、澎、金、馬一千萬中國人,有益於全民族六億五千萬人,就是不利於美國人。……台、澎、金、馬的中國人中,愛國的多,賣國的少。因此要做政治工作,使那裡大多數的中國人逐步覺悟過來,孤立少數賣國賊。積以時日,成效自見。在台灣國民黨沒有同我們舉行和平談判並且獲得合理解決以前,內戰依然存在。台灣的發言人說:停停打打,打打停停,不過是共產黨的一條詭計。停停打打,確是如此,但非詭計。你們不要和談,打是免不了的。在你們採取現在這種頑固態度期間,我們是有自由權的,要打就打,要停就停。……國民黨領袖根本反對中美會談。……台、澎、金、馬整個地收復回來,完成祖國統一,這是我們六億五千萬人民的神聖任務。這是中國內政,外人無權過問,聯合國也無權過問。世界上一切侵略者及其走狗,通通都要被埋葬掉,為期不會很遠。他們一定逃不掉的。他們想躲到月球裡去也不行。寇能往,我亦能往,總是可以抓回來的。一句話,勝利是全世界人民的。金門海域,美國人不得護航。如有護航,立即開炮。切切此令!……」 惟至10月20日下午,解放军稱因美方軍艦參加對台湾運補船團護航,宣布停火無效,並於當日下午四時開始,恢復砲擊,迄黃昏時止,共射擊11,500餘發,國軍砲兵亦於下午五時集中七個營之火力,予以反擊。 10月21日,杜勒斯飛抵台北與蔣介石會面,探討如何結束衝突。杜勒斯提醒蔣目前局勢極易引爆世界大戰,要突破中國大陸的砲轟封鎖,只能動用核子武器,若蘇聯因此加入戰局,台灣也會遭受核武攻擊。然而蔣介石堅持不從外島撤軍,最後杜勒斯只得同意佈署鬥牛士飛彈保護台灣。10月23日雙方發表聯合公報,杜勒斯認金門、馬祖與台灣、澎湖在防衛上有密切關連,蔣介石也答應放棄武力,改用三民主義光復大陸。 10月25日後,解放军停止炮击,双方炮兵在此時仍持續炮擊作戰。10月25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防部部長彭德懷發布《再告台灣同胞書》,宣布「雙日停火」且單日也不一定炮擊。以後解放軍宣稱“單打雙停(逢单日炮擊,双日不炮擊)”。此後自1958年8月23日开始的台海危機便在打打停停的情況下,逐漸冷卻下來。 1959年1月8日至1月15日,一連五天均無戰事;1月15日,解放军突又作零星擾亂射擊。自此以後,每逢單日,則僅有小規模之射擊,或發射砲宣彈,將心戰用宣傳單放入砲彈中射擊,砲彈尾部的裝置於空中脫離,使內部宣傳單飄落於敵方領土,以瓦解敵方心理士氣,而國軍亦利用各式宣傳單,並於單日對中華人民共和國沿岸射擊砲宣彈,進行心戰反攻,至於大規模之砲戰,則從未再發生。 之后的炮战与單打雙不打 196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又發動較小規模的六一九砲戰,共發射17萬餘發炮彈,爾後採「單打雙不打」方式陸續鳴砲,直至1978年12月16日中華人民共和國與美國雙方同時發表建交公報為止(最後一次砲擊在1978年12月15日)。 炮战正式结束 1979年1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防部部長徐向前發表《國防部關於停止對大金門等島嶼炮擊的聲明》:「中華人民共和國和美利堅合眾國政府已經宣布互相承認並建立外交關係,這是一件歷史性的大事……為了方便台、澎、金、馬的軍民同胞來往大陸省親會友,參觀訪問和在台灣海峽航行、生產等活動,我已命令福建前線部隊,從今日起停止對大金門、小金門、大擔、二擔等島嶼的炮擊……」金門炮擊歷時21年,正式劃上句號。 其他軍種 空战方面:中华人民共和国方面将1958年7月29日至10月10日期间的空战归为1958年台海空战。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方面的记录:解放军击落敌机18架、击伤19架;击沉敌大小舰艇7艘、击伤17艘;击毁敌水陆两用输送车14辆、缴获1辆;摧毁敌各种阵地工事327处,汽车9辆,雷达、电台7部,各种火炮30余门;擊伤敌空军所作战的飞机主要为米格-17战斗机。 依據中華民國方面紀錄:国军空军共出动各型飞机9094架次,执行各种任务,国军空军先後与解放軍战斗机遭遇共发生12次空战,击落共军米格十七型机32架,另击伤及可能击落13三架。当时中华民国空军的主力戰機是與F-86軍刀戰鬥機。 海戰方面: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方面记录:解放军海军击沉国军海军大小舰艇7艘、击伤17艘,解放军海军被击沉鱼雷艇3艘、伤1艘,擊傷2艘。 依据中华民国方面记录:国军海军共击沉敌鱼雷快艇二十余艘,击伤4艘;击沉解放軍大型炮艇两艘,击伤2艘。2艘登陸艦沉沒(台生、美樂),1艘戰車登陸艦與巡邏艦重創(中海、沱江),海战中尤以九二海戰為最。 中華民國陸軍及增援的中华民国海军陆战队在此一戰役中,實施反砲擊82次,射擊砲彈12萬8千發。 戰果 8月7日:解放军军战机击伤由汪梦泉中校驾驶的F-86一架。 8月14日: 依据中华民国方面记录:八一四平潭空戰,中華民國空軍第五大隊派出8架F-86,一架因艙壓故障而中途折回,所以只有7架參戰。李忠立少校、秦秉均上尉各擊落一架米格-17,潘輔德中尉、尹滿榮少尉可能合力擊落一架。劉光燦上尉返航時,在平潭附近失事墜海殉職。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方面记录:解放军军空十六师四十六团起飞8架飞机,飞行员周春富击落国军F-86战机两架,击伤一架,自己也被击落。周春富跳伞后落海,解放军未能寻获,判断为陣亡。 8月24日: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方面记录:解放军鱼雷艇击沉国军“台生”号运输舰和重创“中海”号登陸舰。“台生”号上有大量的伤兵和文工队员。“台生”号上至少有200人阵亡。中海号伤亡情况不详。解放军东海舰队鱼雷艇六支队一大队175号鱼雷艇被国军击沉,艇长徐凤鸣,鱼雷业务长尤志民,雷达副业务长朱××,雷达兵邱玉煌陣亡。一个姓陈的电信兵,一个鱼雷兵于德和一个轮机兵杨永金被俘。另外5人获救。 依据中华民国方面记录:金門外海海戰,中華民國海軍南巡支隊在金門與東碇之間海面,擊沉解放军意圖攻擊運補船艦的魚雷快艇八艘,重傷五艘。國軍台生輪沉沒,中海艦尾重傷。中海艦9人陣亡、12人受傷。 8月25日: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方面记录:空战解放军击落国军战机两架,飞机编号和飞行员情况均不详。解放军空九师第二十七团被解放军高炮错误击落战机一架,飞行员刘维敏当场死亡。 依据中华民国方面记录:中華民國空軍F-86軍刀機在金門鎮海角上空擊落兩架解放军殲-5。 9月2日:國軍擊沉解放军东海舰队鱼雷艇六支队一大队174艇和180艇。國軍維源號11人陣亡,25人受傷;“沱江”號10人陣亡,29人受傷,被拖回澎湖後於11月除役。 9月8日:解放军海岸炮兵第150连击沉國軍运输舰“美樂”号。“美樂”号运输舰上官兵死傷11人。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方面记录:空战解放军战机击落敌机一架。飞机编号和飞行员情况不详。解放军空十八师五十四团团长王保钧被敌机击落,王跳伞获救。 依据中华民国方面记录:九八澄海空戰,中華民國空軍在澄海以東二十浬海面上空擊落解放军殲-5。劉憲武上尉擊落二架、余鐘禔少校、秦秉鈞上尉、梁金中中尉各擊落一架、朱偉明少尉可能擊落一架、梁金中中尉擊傷一架,國軍創下五比〇紀錄。 9月11日:厦门火车站遭受台灣國軍重擊, 莫名地產生極大範圍空氣燃盡人員因而窒息而亡, 鐵軌異常扭曲變形。 9月15日: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方面记录:空战解放军战机击落敌机一架,击伤一架。飞机编号和飞行员情况不详。中华人民共和国空十八师五十二团被击落击伤战机各一架。八号机飞行员赵清洁阵亡。七号机中弹31发被敌机打成重伤。 9月18日: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方面记录:解放军航空兵第18师52团米格-17战斗机8架,与国军空军第5大队F-86F战斗机8架发生空战,击伤国军战机一架,解放军战机被击落1架,击伤1架。 依据中华民国方面记录:九一八金門空戰,下午四時中華民國空軍F-86董光興上尉與毛節盛上尉各擊落一架米格十七型機。下午六時零四分在虎頭山正東三浬上空進行交戰,孫嗣文少校,林文禮上尉,劉心業中尉,陸養仲少尉各擊落一架,林文禮上尉又可能擊落一架。這兩次戰役以六比〇擊敗解放軍。美國支持的八吋大口徑巨炮由中華民國海軍運抵金門,搶灘成功。 9月23日:解放军空军出动对金门进行全面空中侦查并拍照。 9月24日:九二四空戰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方面记录:解放军战机击落敌机一架。这架敌机编号为355号,属敌第十一大队,飞行员情况不详。海军航空兵第二师被敌机击落战机一架。飞行员王自重陣亡。事后查明,王自重系被敌机用美制“响尾蛇”空空导弹击落的。9.24空战是空空导弹在世界范围内第一次击落战机。 依据中华民国方面记录:美國提供中華民國空軍F-86並配備AIM-9響尾蛇飛彈,中華民國空軍錢奕強擊落兩架,李叔元、傅純顯、宋宏焱、馬大鵬、夏繼藻、王淵博各擊落一架,唐積敏、李載權合力擊落一架,共計九架。又劉賡元、宋宏焱各可能擊落一架,冷培澍可能擊傷一架米格17型機(殲-5)。臺灣海峽成為最新武器的試驗場的一例。 9月25日:解放军空军再次出动对金门进行全面空中侦查并拍照。 10月3日: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方面记录:解放军伏击击落國军C-46运输机两架。 10月10日: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方面记录:空战國军二号机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军战机击落。飞行员张乃军被解放军俘获。另一架敌机于平潭岛西北方向坠海。是不是被击落的搞不清楚。还有一架敌机被中國人民解放軍高炮击伤,坠毁以外埔西面65公里的海中。國军曾出动SA-16前往搜救。中國人民解放軍空十四师被击落战机一架。飞行员杜凤瑞跳伞後还在空中的时候,被敌机用机枪扫射陣亡。 依据中华民国方面记录:雙十馬祖空戰,中華民國空軍F-86軍刀機於平潭東南五浬上空與米格機八架遭遇。丁定中上尉擊落兩架,路靖少校、葉傅熙中尉各擊落一架,張迺軍機毀被俘,解放軍一架米格十七爆炸。 戰果總計 中华人民共和国方面记录:击落国軍空军战斗机18架、击伤19架,俘飞行员3名,而解放军被击落、击伤飞机11架,沉失鱼雷艇2艘、伤1艘。炮兵部队投入32个炮兵营6个海岸炮兵连炮兵连计各型火炮439门,击沉舰艇7艘、击伤17艘,击毁水陆两用输送车14辆、缴获1辆,摧毁工事327处,汽车9辆,雷达、电台7部,各种火炮30余门,毙伤国军中将以下官兵千余人,被击毁火炮32门、汽车8辆,伤亡官兵460余员、民兵群众218名。 中華民國方面紀錄:在一百餘次大小炮戰中,解放軍被擊毀野(高)炮221門、炮位86處、炮兵掩體21座,油彈儲存所17座、各型車輛96部、兵營4座。國軍則損失野(高)炮14門、油彈庫1處、碼頭棧埠2處。在民國四十七年10月18日的第八次作戰會議紀錄中,上呈給蔣中正的數據為傷亡2,661員(陸軍2,306、海軍118、空軍110、聯勤7;軍官236、士官1,040、士兵1,136),金門當地的部隊傷亡2,412員。詳列 2,412員傷亡中陣亡440員、負傷1,972員,其中損失最多的為步兵科999員、其次為砲兵科579員、再其次為通信科210員,但由於通訊兵科人員暴露最多因此損失情況相當嚴重。損失的陸軍裝備細節在火炮項包括4門迫擊砲、1門40高射炮、2門105榴炮、3門155榴炮、2門155加農砲、1門90高砲,加上在會議記錄中未提及的1輛M55自走砲構成此次戰役損失的14門火砲;雙方海軍18次大戰,國軍與解放軍損失為2:108;雙方空軍10次大戰,國軍與解放軍損失為2:32。據說金門菜刀大賣到現在,其所用的鋼材就來自當年中共當年打來的47萬枚砲彈。 頒獎 解密文件 2008年5月13日Hans Kristensen取得的解密美軍文件表明,八二三砲戰開始後美國空軍向美國總統艾森豪威爾表示,一旦總統授權使用核子彈,解放軍對離島(如金門)的進攻會立刻遭受美軍的核子空襲。琉球美軍嘉手納空軍基地儲存有及兩種核子武器。另外如果對解放軍陸軍核子空襲不能立即壓制解放軍,關島美軍安德森空軍基地在1958年8月中旬後有五架B-47轟炸機進駐,隨時待命起飛轟炸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機場。但美國總統艾森豪威爾當時拒絕使用核武器,即使中華人民共和國已入侵了這些島嶼。並強調在任何情況下,未經他的同意都不得使用這些核子武器。 砲戰對金門居民的影響 在解放軍的砲火封鎖下,造成金門物資補給不易,為減輕前線運補負擔,中華民國政府於1958年10月6日解放軍宣布停火後即有將金門、馬祖兩地的居民、學生疏遷至臺灣。隨後即開放自願遷移者疏運來臺,並設下遷移原則,要求疏遷來臺者,需有親友在臺可寄養或依靠,而僅限於老弱婦孺、學生等身分。首批疏遷來臺的為金門中學的師生,其他居民則陸續於金門新頭搭乘軍方運輸艦抵達高雄,並獲得政府發放的3,000元安置費,隨後由中國大陸災胞救濟總會接續安置作業,將居民分別安置於臺中縣、彰化縣、雲林縣、嘉義縣、臺南縣、高雄縣、屏東縣等縣市。並另由各縣市政府成立疏遷民眾委員會協助金門遷徙居民的生活、就學、就學等問題。據研究指出1958年10月,約金門總人口的15%,6,500人參與疏遷,但許多人在安置費用耗盡後又回到金門生活。八二三砲戰中金門來疏遷來臺的經驗,又被金門人稱為「走砲」。 在砲戰的20年間,有超過100萬枚砲彈落在金門。當地的製刀廠蒐集島內的廢棄彈殼,鍛造出在兩岸遠近馳名的金門菜刀,因菜刀鋒利耐用而著名,又稱砲彈鋼刀。據研究指出一枚砲宣彈加上內層六道鋼片即可製造約50至60把鋼刀,在金門1992年解除戰地政務前,消費客群多為金門在地居民、軍人購買鋼刀,僅救國團舉辦的金門戰鬥營團員在返臺前購買作為伴手禮,但在觀光開放後,鋼刀成為赴金門遊客購買的代表紀念商品之一。
2018年4月,香港消費者委員會測試30款較常見的預先包裝牛油、植物牛油及相關產品的樣本,驗出16款樣本含污染物3-氯-1,2-丙二醇及18款含有基因致癌物環氧丙醇。 參考文獻 參見 奶油 代可可脂 氫化脂肪 反式脂肪 动物产品类似物 食用脂肪 法国发明 抹醬
μg/kg (=2200 IU/kg) 的维生素D,一些欧盟国家也有类似的立法。 中華民國衛生福利部於2016年4月22日發布訂定「食用氫化油之使用限制」,自2018年7月1日起,食品中不得使用不完全氫化油,違者將處以新臺幣3萬元以上300萬元以下罰鍰。英国也有此类规定。 致癌物質 2018年4月,香港消費者委員會測試30款較常見的預先包裝牛油、植物牛油及相關產品的樣本,驗出16款樣本含污染物3-氯-1,2-丙二醇及18款含有基因致癌物環氧丙醇。 參考文獻 參見 奶油 代可可脂
北航可以指: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梁章钜:“齐王临御之初,即罢宫室工作,免官奴婢六十以上为良人,出内府金银销冶以供军用;二年通《论语》,五年通《尚书》,七年通《礼记》,三祀孔子,以颜子配;良法美政,史不绝书。”(《三国志集解》) 何焯:“芳临御数载,非若昌邑始征,若果君德有阙,播恶于众,师何难执以为辞?今称太后之令,发床第之私,有以知其为诬矣。”(《三国志集解》) 艺术形象 影视 1994年电视剧《三国演义》:安志勇 2010年电视剧《三国》:袁昭雄 2016年电视剧《一統三國》:苗雅宁 2017年电视剧《军师联盟》:陈喆伦 動漫 漫畫《火鳳燎原》(陳某):於序幕登場,被司馬懿所挾持。 延伸阅读 參考資料 《三國志·卷四·魏書四·齊王芳傳》,陳壽著,中華書局出版,1995年 |- |- 曹魏皇帝 养 F 谥厉 西晋县公
贵人邢氏,258年左右嫁给孙奂子孙壹 保林李华 保林刘勋 禺婉 评价 滕胤:“曹芳暗劣,而政在私门,彼之民臣,固有离心。”(《资治通鉴·卷七十六》) 毌丘俭:“懿每叹说齐王自堪人主,君臣之义定。奉事以来十有五载,始欲归政,按行武库,诏问禁兵不得妄出。师自知奸慝,人神所不祐,矫废君主,加之以罪。”(《三国志·魏书·王毌丘诸葛邓锺传第二十八》) 郭太后废曹芳诏令:“皇帝芳春秋已长,不亲万机,耽淫内宠,沈漫女德,日延倡优,纵其丑谑;迎六宫家人留止内房,毁人伦之叙,乱男女之节;恭孝日亏,悖慠滋甚,不可以承天绪,奉宗庙。”(《三国志·卷四·魏书四·三少帝纪第四》) 陈寿:“古者以天下为公,唯贤是与。后代世位,立子以适;若适嗣不继,则宜取旁亲明德,若汉之文、宣者,斯不易之常准也。明帝既不能然,情系私爱,抚养婴孩,传以大器,托付不专,必参枝族,终于曹爽诛夷,齐王替位。”(《三国志·卷四·魏书四·三少帝纪第四》) 梁章钜:“齐王临御之初,即罢宫室工作,免官奴婢六十以上为良人,出内府金银销冶以供军用;二年通《论语》,五年通《尚书》,七年通《礼记》,三祀孔子,以颜子配;良法美政,史不绝书。”(《三国志集解》) 何焯:“芳临御数载,非若昌邑始征,若果君德有阙,播恶于众,师何难执以为辞?今称太后之令,发床第之私,有以知其为诬矣。”(《三国志集解》) 艺术形象 影视 1994年电视剧《三国演义》:安志勇 2010年电视剧《三国》:袁昭雄 2016年电视剧《一統三國》:苗雅宁 2017年电视剧《军师联盟》:陈喆伦 動漫 漫畫《火鳳燎原》(陳某):於序幕登場,被司馬懿所挾持。 延伸阅读 參考資料 《三國志·卷四·魏書四·齊王芳傳》,陳壽著,中華書局出版,1995年 |-
泰德‧佩瑞主編,William Arrowsmith著,《Antonioni. The Poet of Images》 ISBN 0-19-509270-8 外部連結 水橫舟,安東尼奧尼的China亮相中國 單萬里,安東尼奧尼的榮譽與痛苦 義大利電影大師:安東尼奧尼 大師再殞 - 安東尼奧尼 Michelangelo Antonioni 1912-2007 Michelangelo Antonioni. Interview. Rome, July 29, 1969. In: Charles Thomas Samuels, Encountering Directors. New York: G.P. Putnam's Sons, 1972, pp. 15-32. Senses of Cinema: Great Directors Critical Database Michelangelo Antonioni @ pHinnWeb Autobiographical interview with/by Michelangelo Antonioni in Cahiers du Cinema from 1960 Interview with Antonioni from 1969 The Passenger Meets History, by Robert Koehler Review of The Passenger in its 2005 re-release. SlantMagazine.com Review of The Passenger in its 2005 re-release. Carina Chocano, Los Angeles Times,
《》(1962) 《》(1964) 《》中的《试镜》1965年 《春光乍現》(1966) 《扎布里斯基角》(1970) 《中国》(1972) 《》(1975) 《》(1980) 《》(1982) 《》(1989) 《》中的《罗马》(1989) 《》(1993) 《云上的日子》(1995) 《》(2004) 《爱神》中的《慾》(2004) 奖项 入圍 1961年,《情事》入圍英國电影学院奖最佳影片 1962年,《》入圍坎城影展金棕櫚獎 1967年,《春光乍現》入圍奧斯卡最佳導演獎與奥斯卡最佳原創劇本獎 1968年,《春光乍現》入圍英國电影学院奖最佳英國影片 1975年,《》入圍坎城影展金棕櫚獎 1982年,《》入圍坎城影展金棕櫚獎 获奖 1955年,《》獲得威尼斯影展銀獅獎 1960年,《情事》獲得坎城影展評審團大獎 1961年,《夜》獲得柏林影展金熊獎與影評人費比西獎 1962年,《》獲得坎城影展評審團大獎 1964年,《》獲得威尼斯影展金獅獎 1967年,《春光乍現》獲得坎城影展金棕櫚獎 1976年,《》獲得丹麥波迪電影獎最佳歐洲電影獎 1982年,《》獲得坎城影展35年度獎 1983年,獲威尼斯影展終身成就獎 1993年,獲歐洲電影獎終身成就獎 1995年,《云上的日子》獲得威尼斯影展影評人費比西獎 1995年,獲美國奧斯卡終身成就獎 參考文獻 文獻目錄 安東尼奧尼文獻目錄 ,來自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 相關書籍 安東尼奧尼著,《一個導演的故事》 ISBN 957-32-1200-5 安東尼奧尼著,《The Architecture of Vision. Writings & interviews on Cinema》 ISBN 1-56886-061-1 安東尼奧尼著,《Unfinished Business: Screenplays, Scenarios, and Ideas》 ISBN 1-56886-051-X. (Thomas J. Harrison的書介) 著,《Blow Up... and Other Exaggerations: The Autobiography of David Hemmings》 ISBN 1-86105-789-X. 文·溫德斯著,《My Time With Antonioni: The Diary of an Extraordinary Experience》 ISBN 0-571-20076-1.(這是與安東尼奧尼合作拍攝《雲上的日子》時期的日記。這是小平裝版。但法文、德文與義大利文的版本有大量文·溫德斯與其妻Donata拍的彩色與黑白照片集) 文·溫德斯著,《與安東尼奧尼一起的時光》 ISBN 7-5633-4860-3 (這是中文版本) 文·溫德斯著,《Avec Michelangelo Antonioni. Chronique d'un film》 ISBN 2-85181-369-2. (這是法文版本,包括文·溫德斯與其妻Donata拍的彩色與黑白照片) 赛莫尔‧钱特门著,《Antonioni, or, The Surface of the World》 ISBN 0-520-05341-9. 彼得布·鲁特尼著,《The Films of Michelangelo Antonioni》 ISBN 0-521-38992-5. 泰德‧佩瑞主編,William Arrowsmith著,《Antonioni. The Poet of Images》 ISBN 0-19-509270-8 外部連結 水橫舟,安東尼奧尼的China亮相中國 單萬里,安東尼奧尼的榮譽與痛苦 義大利電影大師:安東尼奧尼 大師再殞 - 安東尼奧尼 Michelangelo Antonioni 1912-2007 Michelangelo Antonioni. Interview. Rome, July 29, 1969. In: Charles Thomas Samuels, Encountering Directors. New
方岳貢 范景文 邱瑜 將領 盧象昇 孫傳庭 吳三桂 丁启睿 袁崇煥 洪承畴 左良玉 高杰 刘泽清 秦良玉 官重光 曹文诏 宦官 魏忠賢:司禮監秉筆太監,人稱九千歲。 張彝憲:司禮太監。驕縱頗受寵信。 高起潛:在內侍中,以知兵稱。 杜勳 曹化淳 王承恩:曹化淳名下,累官司禮監秉筆太監。隨崇禎皇帝自縊其下。 方正化:崇禎時,為司禮太監。城陷時,雖擊殺數十人,仍遭砍殺身亡。 人物評價 與其他朝代的亡國之君不同,崇祯帝是一個被普遍同情的皇帝,崇祯帝一直勤政,以力圖挽救過去祖輩皇帝的過失。崇祯帝即位,正值國家內憂外患之際,內有黃土高原上百萬農民造反大軍,外有滿洲鐵騎,虎視耽耽,崇祯元年(1628年)陕西镇的兵饷积欠到30多月,次年二月延绥、宁夏、固原三镇皆告缺饷达36月之久,加上崇禎帝個人才幹不高,在內外交困之下最終無力回天。 推翻明朝的李自成《登極詔》也說“君非甚闇,孤立而煬灶恆多;臣盡行私,比黨而公忠絕少。” 崇祯帝的性格相當複雜,在去除魏忠賢時,表現得極為機智,但在處理袁崇煥一事,卻又表現得相當愚蠢,《明史》說他:「性多疑而任察,好刚而尚气。任察则苛刻寡恩,尚气则急遽失措。」 张岱认为「思宗焦心求治,旰食宵衣,恭俭辛勤,万机无旷。即古之中兴令主无以过之。」然而,他「惟务节省」,以至「九边军士数年无饷,体无完衣」;又「渴于用人,骤于行法」,以至「天下之人,无所不用。及至危及存亡之秋,并无一人为之分忧宣力。」 《明史》評價崇祯帝:「帝承神、熹之後,慨然有為。即位之初,沈機獨斷,刈除奸逆,天下想望治平。惜乎大勢已傾,積習難挽。在廷則門戶糾紛,疆埸則將驕卒惰。兵荒四告,流寇蔓延。遂至潰爛而莫可救,可謂不幸也已。然在位十有七年,不邇聲色,憂勸惕勵,殫心治理。臨朝浩歎,慨然思得非常之材,而用匪其人,益以僨事。乃復信任宦官,布列要地,舉措失當,制置乖方。祚訖運移,身罹禍變,豈非氣數使然哉。迨至大命有歸,妖氛盡掃,而帝得加諡建陵,典禮優厚。是則聖朝盛德,度越千古,亦可以知帝之蒙難而不辱其身,為亡國之義烈矣。」 顺治帝評價崇祯帝:「本朝入关定鼎,首为崇祯帝、-{后}-发丧,营建幽宫,为万古未闻之义举。」1657年,顺治谕工部曰:「朕念明崇祯帝孜孜求治,身殉社稷。若不急为阐扬,恐于千载之下,竟与失德亡国者同类并观,朕用是特制碑文一道,以昭悯恻。」谒崇祯陵的时候,顺治大呼说:「大哥大哥,我与若皆有君无臣。」顺治对崇祯的书法更是高度赞赏。史书记载,僧弘觉向顺治索字,顺治说:「朕字何足尚,崇祯帝乃佳耳。」说完叫人一并拿来八九十幅崇祯的字,一一展示,“上容惨戚,默然不语”。看完了,顺治说:「如此明君,身婴巨祸,使人不觉酸楚耳。」又说:「近修《明史》,朕敕群工不得妄议崇祯帝。」顺治的话,连弘觉都给感动了:「先帝何修得我皇为异世知己哉!」顺治写给崇祯的碑文是:「庄烈悯皇帝励精图治,宵旰焦心,原非失德之主。良由有君无臣,孤立于上,将帅拥兵而不战,文吏噂沓而营私。……逮逆渠犯阙,国势莫支,帝遂捐生以殉社稷。……」 談遷《國榷》稱:“先帝(崇禎)之患,在於好名而不根于實,名愛民而適痡之,名聽言而適拒之,名亟才而適市之;聰于始,愎于終,視舉朝無一人足任者,柄托奄尹,自貽伊戚,非淫虐,非昏懦,而卒與桀、紂、秦、隋、平、獻、恭、昭並日而語也,可勝痛哉!” 歷史學家孟森說:“思宗而在萬曆以前,非亡國之君;在天啟之後,則必亡而已矣!”。崇祯帝雖有心為治,卻無治國良方,以致釀成亡國悲劇,未必無過。孟森也說崇祯帝“苛察自用,無知人之明”、“不知恤民”。崇祯帝用人不彰、疑心過重、馭下太嚴,史稱“崇禎五十相”(在位十七年,更換五十位內閣大學士、首輔),卻加速了明王朝的覆亡。 鎖綠山人在《明亡述略》中評價崇禎,“莊烈帝勇於求治,自異此前亡國之君。然承神宗、熹宗之失德,又好自用,無知人之識。君子修身齊家,宜防好惡之癖,而況平天下乎?雖當時無流賊之蹂躪海內,而明之亡也決矣。” 南明大臣則把崇祯帝抬舉到千古聖主的地步,如禮部侍郎余煜在議改崇祯帝廟號時說:“先帝(崇禎)英明神武,人所共欽,而內無聲色狗馬之好,外無神仙土木之營,臨難慷慨,合國君死社稷之義。千古未有之聖主,宜尊以千古未有之徽稱。” 康熙帝认为崇禎帝的復雜性格與其成長環境有關:“明季所行,多迂闊可笑。建極殿後階石,高厚數丈,方整一塊,其費不貲,採買搬運至京,不能舁入午門,運石太監參奏此石不肯入午門,乃命將石捆打六十禦棍。崇禎嘗學乘馬,兩人執轡,兩人捧鐙,兩人扶秋,甫乘,輒已墜馬,乃責馬四十,發苦驛當差。馬猶有知識,石何所知?如此舉動,豈不發噱?總由生於深宮,長於阿保之手,不知人情物理故也。” 家庭 后妃 孝節貞肅淵恭莊毅奉天靖聖烈皇后周氏,1644年明亡之際依崇祯帝之命,在坤宁宫自盡而死。清顺治帝,谥周-{后}-曰孝敬貞烈慈惠莊敏承天配聖端皇后,与帝同葬田贵妃寝园,即明十三陵的思陵。順治十六年十一月,改諡周皇后莊烈愍皇后,而明安宗則追諡為孝節貞肅淵恭莊毅奉天靖聖烈皇后。 皇贵妃田氏,1642年病死。谥恭淑端惠静怀皇贵妃,葬昌平天寿山思陵。 贵妃袁氏,1644年明朝亡國之際,依崇祯帝命自縊卻未死,清朝入關後因其為崇祯帝最後的遺孀,得到清廷之哀憐與尊重,並由清廷贍養其終身。 順妃王氏,原為選侍。 沈妃 王妃(第一) 王妃(第二) 劉妃 方妃 尤妃 范選侍,拜田貴妃為師學琴。 薛選侍,拜田貴妃為師學琴。 養豔姬,原為宮中樂女,明亡後出家為道姑。 藺婉玉,太監藺卿之姪女,原為宮中樂女,明亡後出家為道姑。 兄弟 熹宗朱由校 简怀王朱由㰒 齐思王朱由楫 怀惠王朱由模 湘怀王朱由栩 惠昭王朱由橏 子女 子 獻愍太子朱慈烺,母孝节烈皇后周氏,崇祯二年(1629年)二月初四日生,在李自成敗退時不知所終。
宦官 魏忠賢:司禮監秉筆太監,人稱九千歲。 張彝憲:司禮太監。驕縱頗受寵信。 高起潛:在內侍中,以知兵稱。 杜勳 曹化淳 王承恩:曹化淳名下,累官司禮監秉筆太監。隨崇禎皇帝自縊其下。 方正化:崇禎時,為司禮太監。城陷時,雖擊殺數十人,仍遭砍殺身亡。 人物評價 與其他朝代的亡國之君不同,崇祯帝是一個被普遍同情的皇帝,崇祯帝一直勤政,以力圖挽救過去祖輩皇帝的過失。崇祯帝即位,正值國家內憂外患之際,內有黃土高原上百萬農民造反大軍,外有滿洲鐵騎,虎視耽耽,崇祯元年(1628年)陕西镇的兵饷积欠到30多月,次年二月延绥、宁夏、固原三镇皆告缺饷达36月之久,加上崇禎帝個人才幹不高,在內外交困之下最終無力回天。 推翻明朝的李自成《登極詔》也說“君非甚闇,孤立而煬灶恆多;臣盡行私,比黨而公忠絕少。” 崇祯帝的性格相當複雜,在去除魏忠賢時,表現得極為機智,但在處理袁崇煥一事,卻又表現得相當愚蠢,《明史》說他:「性多疑而任察,好刚而尚气。任察则苛刻寡恩,尚气则急遽失措。」 张岱认为「思宗焦心求治,旰食宵衣,恭俭辛勤,万机无旷。即古之中兴令主无以过之。」然而,他「惟务节省」,以至「九边军士数年无饷,体无完衣」;又「渴于用人,骤于行法」,以至「天下之人,无所不用。及至危及存亡之秋,并无一人为之分忧宣力。」 《明史》評價崇祯帝:「帝承神、熹之後,慨然有為。即位之初,沈機獨斷,刈除奸逆,天下想望治平。惜乎大勢已傾,積習難挽。在廷則門戶糾紛,疆埸則將驕卒惰。兵荒四告,流寇蔓延。遂至潰爛而莫可救,可謂不幸也已。然在位十有七年,不邇聲色,憂勸惕勵,殫心治理。臨朝浩歎,慨然思得非常之材,而用匪其人,益以僨事。乃復信任宦官,布列要地,舉措失當,制置乖方。祚訖運移,身罹禍變,豈非氣數使然哉。迨至大命有歸,妖氛盡掃,而帝得加諡建陵,典禮優厚。是則聖朝盛德,度越千古,亦可以知帝之蒙難而不辱其身,為亡國之義烈矣。」 顺治帝評價崇祯帝:「本朝入关定鼎,首为崇祯帝、-{后}-发丧,营建幽宫,为万古未闻之义举。」1657年,顺治谕工部曰:「朕念明崇祯帝孜孜求治,身殉社稷。若不急为阐扬,恐于千载之下,竟与失德亡国者同类并观,朕用是特制碑文一道,以昭悯恻。」谒崇祯陵的时候,顺治大呼说:「大哥大哥,我与若皆有君无臣。」顺治对崇祯的书法更是高度赞赏。史书记载,僧弘觉向顺治索字,顺治说:「朕字何足尚,崇祯帝乃佳耳。」说完叫人一并拿来八九十幅崇祯的字,一一展示,“上容惨戚,默然不语”。看完了,顺治说:「如此明君,身婴巨祸,使人不觉酸楚耳。」又说:「近修《明史》,朕敕群工不得妄议崇祯帝。」顺治的话,连弘觉都给感动了:「先帝何修得我皇为异世知己哉!」顺治写给崇祯的碑文是:「庄烈悯皇帝励精图治,宵旰焦心,原非失德之主。良由有君无臣,孤立于上,将帅拥兵而不战,文吏噂沓而营私。……逮逆渠犯阙,国势莫支,帝遂捐生以殉社稷。……」 談遷《國榷》稱:“先帝(崇禎)之患,在於好名而不根于實,名愛民而適痡之,名聽言而適拒之,名亟才而適市之;聰于始,愎于終,視舉朝無一人足任者,柄托奄尹,自貽伊戚,非淫虐,非昏懦,而卒與桀、紂、秦、隋、平、獻、恭、昭並日而語也,可勝痛哉!” 歷史學家孟森說:“思宗而在萬曆以前,非亡國之君;在天啟之後,則必亡而已矣!”。崇祯帝雖有心為治,卻無治國良方,以致釀成亡國悲劇,未必無過。孟森也說崇祯帝“苛察自用,無知人之明”、“不知恤民”。崇祯帝用人不彰、疑心過重、馭下太嚴,史稱“崇禎五十相”(在位十七年,更換五十位內閣大學士、首輔),卻加速了明王朝的覆亡。 鎖綠山人在《明亡述略》中評價崇禎,“莊烈帝勇於求治,自異此前亡國之君。然承神宗、熹宗之失德,又好自用,無知人之識。君子修身齊家,宜防好惡之癖,而況平天下乎?雖當時無流賊之蹂躪海內,而明之亡也決矣。” 南明大臣則把崇祯帝抬舉到千古聖主的地步,如禮部侍郎余煜在議改崇祯帝廟號時說:“先帝(崇禎)英明神武,人所共欽,而內無聲色狗馬之好,外無神仙土木之營,臨難慷慨,合國君死社稷之義。千古未有之聖主,宜尊以千古未有之徽稱。” 康熙帝认为崇禎帝的復雜性格與其成長環境有關:“明季所行,多迂闊可笑。建極殿後階石,高厚數丈,方整一塊,其費不貲,採買搬運至京,不能舁入午門,運石太監參奏此石不肯入午門,乃命將石捆打六十禦棍。崇禎嘗學乘馬,兩人執轡,兩人捧鐙,兩人扶秋,甫乘,輒已墜馬,乃責馬四十,發苦驛當差。馬猶有知識,石何所知?如此舉動,豈不發噱?總由生於深宮,長於阿保之手,不知人情物理故也。” 家庭 后妃 孝節貞肅淵恭莊毅奉天靖聖烈皇后周氏,1644年明亡之際依崇祯帝之命,在坤宁宫自盡而死。清顺治帝,谥周-{后}-曰孝敬貞烈慈惠莊敏承天配聖端皇后,与帝同葬田贵妃寝园,即明十三陵的思陵。順治十六年十一月,改諡周皇后莊烈愍皇后,而明安宗則追諡為孝節貞肅淵恭莊毅奉天靖聖烈皇后。 皇贵妃田氏,1642年病死。谥恭淑端惠静怀皇贵妃,葬昌平天寿山思陵。 贵妃袁氏,1644年明朝亡國之際,依崇祯帝命自縊卻未死,清朝入關後因其為崇祯帝最後的遺孀,得到清廷之哀憐與尊重,並由清廷贍養其終身。 順妃王氏,原為選侍。 沈妃 王妃(第一) 王妃(第二) 劉妃 方妃 尤妃 范選侍,拜田貴妃為師學琴。 薛選侍,拜田貴妃為師學琴。 養豔姬,原為宮中樂女,明亡後出家為道姑。 藺婉玉,太監藺卿之姪女,原為宮中樂女,明亡後出家為道姑。 兄弟 熹宗朱由校 简怀王朱由㰒 齐思王朱由楫 怀惠王朱由模 湘怀王朱由栩 惠昭王朱由橏 子女 子 獻愍太子朱慈烺,母孝节烈皇后周氏,崇祯二年(1629年)二月初四日生,在李自成敗退時不知所終。 懷隱王朱慈烜,母孝节烈皇后周氏,崇禎二年十二月初三生,不久薨,崇禎三年二月初二日命禮部定諡號追封,崇禎五年正月二十二日葬於翠微山之原。 定哀王朱慈炯,母孝节烈皇后周氏,1644年不知所終。 永悼王朱慈炤,母恭淑端惠静怀皇贵妃田氏,1644年不知所終。 悼靈王朱慈煥(1633年-1637年),母恭淑端惠静怀皇贵妃田氏,崇祯帝第五子。民間所謂「朱三太子」,則是將朱慈煥誤當是朱慈炯,傳言他活著,故清兵入關之後,許多人假借他的名義起事,意圖反清復明,造成清政府的統治難題。 悼懷王朱慈燦,母恭淑端惠静怀皇贵妃田氏,崇禎十年生,崇禎十二年三月二十七日卒,追封悼懷王,同年九月十六日葬翠微山之原。 悼良王,母恭淑端惠静怀皇贵妃田氏,三歲殤。 女 坤仪公主(名不詳)(?-?),母莊烈愍皇后周氏,早夭。 坤兴公主朱媺娖(1630-1646),周皇后所出。朱媺娖生母为王顺妃之说法实为1996年台湾作家林佩芬所写的《天问·明末春秋》一书中的杜撰情节,但后来却被多次引用。而公主年纪,“甲申年十六”的说法仅仅存在于《明史·公主傳》,其余史籍均作甲申年十五,并都写明为周皇后所出,與《崇禎長編》記錄公主生於「崇禎三年(1630年),中宮出」相符。因此明史应是记错了公主年龄,公主实际应为1630年出生。 昭仁公主(名不詳)(1639-1644),1644年被崇祯帝杀死。 餘三女皆早逝,无考。 轶事典故 崇祯帝自經之后,在其身上的遗言旁边又有一行书曰:“文武百官全都到东宫行在去。”原来崇祯帝以为内阁诸臣已经看到了他所写的朱书,却不知道实际上内传将朱书送入内阁时,大臣们早已四散逃命了,内侍放在桌子上便走了,因而文武群臣并没有一个人知道此朱书。当初大内中有一间密室,看管的十分严密,相传其中有诚意伯劉伯溫所藏的秘记在内,说没有重大变故不能随意开启。到此时,事情紧迫,众人开启来看,看到是一副绘图三轴,最末一轴图像酷似崇祯帝模样,身穿白背心,光着左脚,披头散发悬在空中,与上吊后的崇祯帝的情况没有任何差别。 明代冯梦龙撰《燕都日记》记载,李自成攻陷北京前夕,大廈將傾之際,崇祯帝念及魏忠贤昔日的事功,在太监曹化淳建议下,收葬魏忠贤的遗骸于香山碧云寺(后于康熙四十年,即1701年被捣毁)。但根據「日侍先皇(崇禎帝)左右」的錦衣衞指揮僉事王世德著作《崇禎遺錄》考證,他指出「野史有上(崇禎帝)命收魏忠賢骸骨一事,荒謬不足致辨。」。時任左諭德的楊士聰也對此說予以反駁,他指出當時曹化淳早就閒住不在京城,崇禎皇帝又如何接受曹化淳面奏? 楊士聰稱這偽說是「一二逢迎時局者」所為。而且根據明朝宦官劉若愚的《酌中志—卷九正监蒙难纪略》,當中記載曹化淳正是被魏忠賢逼害的王安舊屬,因此魏忠賢得勢時間曹化淳也深受逼害,故而曹化淳為魏忠賢說情的可能性較低。 信仰 明朝文化三教合一,天子大都篤信佛教和道教,也力圖做儒家的弟子。崇禎年間,受徐光啟和湯若望的影響,皇帝對羅馬天主教有所了解。滿人屢次犯邊,流寇兵事又不寧靜。有人趁機勸說皇帝撤去宮內神像與佛像,改信耶穌。皇帝急于圖治,聞言有所動。後幾年,覺其言非是,又復崇儒(見1939年中華民國論文《崇禎帝之撤像及信仰》)。 文字作品 小說 胡長青《崇禎皇帝》 姚雪垠《李自成》 漫畫 你的帝國 挽明 影視形象 电视剧 电影 注释 参考文献 引用
一切事物从哪来? 它到底是由什么制造的? 我们如何解释大量事物组成的本质? 为什么我们能用单一数学来描述它们? 而希腊哲学家所追随的形式和传达他们的答案方法,变得与他们所问的问题一样重要。前苏格拉底的哲学家拒绝传统的神话对他们周遭所见现象的解释,而赞同更理性的解释。换言之,他们依靠推论和观察来阐明围绕他们周围的真实自然界,而且他们使用合理的论点突出他们的观点来告诉他人。尽管哲学家对关于理性和观察相关重要性尺度有所争论,但2500年来他们基本上一致使用由前苏格拉底学派最早发明的方法。 在确定前苏格拉底哲学家的思想,以及确定他们用以支持自己独特观点的论据的方式的时候争议常出现。这个问题并非来自他们自身或思想上的一些缺陷,纯粹是由于他们的历史与我们相隔太远的缘故。虽然多数前苏格拉底哲学家创作出标志性的著作,但我们并没有任何一本著作的完整版本。我们只有后世的哲学家和史学家对其作品的引用,与偶尔发现的原文片段。 希臘哲學總是圍繞著“一”與“多”的問題在打轉。在這個希臘哲學發展的最初期,已經有了“一”的觀念。賢哲之士從實體的連續變化歷程及生死的交替更迭中,想到宇宙有一共同的本原,看出了必有某種恒存之物,那就是最初的某物。因此,愛奧尼亞的哲學或宇宙論主要是想嘗試決定萬物的原始因素或原質(德語:Urstoff)。泰勒斯宣稱是水,阿那克西美尼說是氣,赫拉克利特則說是火,他們雖然各執一辭,但都認為它是物質的,而且相信它只有一個。在這個決定的過程中用的不是科學或實驗的方法,而是慎思明辨的理性,是直觀到宇宙的同一。他們都飛越了經驗觀察所能指證的範圍,但同時不以神話的假設為滿足,而要尋求一個真正的同一原理,找出變化的原質。他們對“萬物是一”及“原質(不管是水、氣或火)”的肯定,是由理性或思想所指導的,而非僅僅出自想像或神話,因此被稱為歐洲的第一批哲學家。 米利都學派 泰勒斯 阿那克西曼德 阿那克西美尼 艾菲索斯的赫拉克利特 恩培多克勒 毕达哥拉斯及其學派 爱利亚学派 色诺芬尼 巴门尼德 埃利亚的芝诺 麥里梭 恩培多克勒 阿那克薩戈拉 原子论者 留基伯 德谟克利特 苏格拉底時期 辯士學派 普罗泰戈拉 高爾吉亞 苏格拉底
锡诺普的第欧根尼 昔蘭尼學派 阿瑞斯提普斯 柏拉图與亞里士多德 柏拉圖與雅典學院 柏拉图是一个非常有影响力的古典希腊哲学家,受教于苏格拉底,并教导了亚里士多德。他最著名的作品,《理想国》描绘了他幻想的“完美”国家。他也写了《律法》和许多苏格拉底的对话录。柏拉图在年轻的时候就成为了苏格拉底的学生,而且(据他自己叙述)参加了对他老师的审讯,虽然并非由他执行。与苏格拉底不同,柏拉图写下了他的哲学观点,并留下相当多数量的手稿。 亚里士多德與逍遙學派 亚里士多德是与柏拉图一起,被称为对西方思维方式产生重要影响力的两人之一。 他们的作品,虽然在许多基础的方面有关连,但在风格和主旨方面却截然不同。柏拉图写下了数打哲学对话录(以谈话的形式来辩论,通常由苏格拉底以参与者身份出现)和少量信函。虽然早期的对话录主要是关于获得知识的方法,而且大多数在最后关于公正和实际的伦理,但他最著名的作品陈述一个关于伦理学、形而上学、推论、知识和人类生命的概要观点。其突出的思想包括,通过直觉(感观)所获得的知识总是会留下困惑和不纯的观点,而且对所谓“沉思的心灵能从世界中获得‘真实’的知识”感到厌烦。只有灵魂能掌握知识的结构、事物的真实本质,我们看到的世界仅仅是一个充满瑕疵的拷贝。这样的知识不仅有伦理的重要性,而且有科学的重要性。我们可以把柏拉图视为一个唯心主义者和理性主义者。 相比之下,亚里士多德更重视从感观获得知识,而且将相对的更多地获得经验主义者的现代标签。因此亚里士多德为之后最终发展进入科学方法的世纪做好了准备。如今仍然存在的亚里士多德作品以论文的形式出现,大部分并未被作者所发行。最重要的包括了《物理学》、《形而上学》、《尼各马可伦理学》、《政治学》、《论灵魂》(在灵魂之上)、诗学和很多其它的作品。 希臘化與羅馬時期 隨著前4世紀末亞里士多德的學生亞歷山大大帝對東方的征服,希臘哲學播遷到埃及和近東。又因爲羅馬共和國在前146年征服希臘地區,希臘抽象思辨的傳統又影響至羅馬統治的地區。各地產生了受希臘影響,但具有本土特色的哲學。 學院懷疑主義 阿尔克西拉乌斯 (316-232 BC) 卡尔内阿德斯 (214-129 BC) 西塞罗 (106-43 BC) 伊比鳩魯主義 伊壁鸠鲁与卢克莱修 斯多葛主義 季蒂昂的芝诺 爱比克泰德 马可·奥勒留 新柏拉图主义 阿摩尼阿斯·萨卡斯 普罗提诺 波菲利 普罗克洛斯 楊布里科斯 影響 古典希腊哲学在很多方面为现代科学与现代哲学铺设了道路。 在宗教方面,古典希腊哲学對早期不同宗教的希臘化發展都具有深遠的影響。
導盲手杖(白杖) 有聲手錶或鬧鐘 盲人引路徑 相關條目 視力受損 失明 弱視 身心障礙 無障礙環境 無障消費計劃 黑暗中對話體驗館 黑暗劇場 外部連結
with TalkBack 視障人常用的輔具 導盲手杖(白杖) 有聲手錶或鬧鐘 盲人引路徑 相關條目 視力受損
任一大於5的奇數都可寫成三個質數之和 的猜想。後者稱為“弱哥德巴赫猜想”或“关于奇数的哥德巴赫猜想”。若关于偶数的哥德巴赫猜想是對的,則关于奇数的哥德巴赫猜想也會是對的。1937年時前蘇聯數學家維諾格拉多夫已經證明充分大的奇質數都能寫成三個質數的和,也称为“哥德巴赫-维诺格拉多夫定理”或“三素数定理”。2013年,秘魯数学家哈洛德·賀歐夫各特等人将维诺格拉多夫的结论进一步加强,并验证了较小的奇质数的情况,宣称完全证明了弱哥德巴赫猜想。 進展 一百六十余年的沉寂 证明哥德巴赫猜想相當困難。直至今日,数学家对于哥德巴赫猜想的完整证明没有任何头绪。事实上,从1742年这个猜想正式出现,到二十世纪初期,在超过160年的时间里,尽管许多数学家对这个猜想进行了研究,但没有取得任何实质性的进展,也没有获得任何有效的研究方法。二十世纪以前对哥德巴赫猜想的研究,仅限于做一些数值上的验证工作,提出一些等价的关系式,或对之做一些进一步的猜测。1900年,希尔伯特在第二届国际数学家大会上提出的著名的二十三个希尔伯特问题之中的第八个问题,就包括了哥德巴赫猜想和与它类似的孪生素数猜想。希尔伯特的问题引发了数学家的极大兴趣,但对于哥德巴赫猜想的研究仍旧毫无进展。1912年第五届国际数际数学家大会上,德国数论专家爱德蒙·朗道曾经说过,即使要证明每个偶数能够表示成K个质数的和,不管K是多少,都是数学家力所不及的。1921年,英国数学家戈弗雷·哈罗德·哈代曾经在哥本哈根数学会议的一次演讲中声称:“哥德巴赫猜想的困难程度可以与任何一个已知的数学难题相比”。 第一次重大突破 哈代和朗道做出以上的看法时,对哥德巴赫猜想的研究已经踏在了突破的门槛上。关于哥德巴赫猜想的第一次重大突破正是出现在二十世纪20年代。这次突破与十九世纪至二十世纪初欧洲数学家们在数论与函数论方面取得的辉煌成就是分不开的。欧拉、高斯、黎曼、狄利克雷、阿达马等人的成果为后来的研究提供了强有力的工具和深厚的积累,打下了牢固的基础。1920年左右,英国数学家哈代和约翰·伊登斯尔·利特尔伍德极大地发展了解析数论,建立起了“圆法”等研究数论问题的有力工具。他们在1923年合作发表的论文中使用“圆法”证明了:在假设广义黎曼猜想成立的前提下,每个充分大的奇数都能表示为三个质数的和以及几乎每一个充分大的偶数都能表示成两个质数的和。当然,“几乎每一个”与“每一个”之间仍然有巨大的技术鸿沟。 大约于此同时,挪威数学家布朗提供了另外一种证明的思路。1919年,他使用推广后的“筛法”证明了:所有充分大的偶数都能表示成两个数之和,并且两个数的质因数个数都不超过9个。这个方法的思路是:如果能将其中的“9个”缩减到“1个”,就证明了哥德巴赫猜想。布朗证明的命题可以被记作“9+9”,以此类推,哥德巴赫猜想就是“1+1”。 圆法 注意:以下数学公式中的符号等都表示质数。 从1920年开始,哈代和利特尔伍德合作陆续发表了七篇总标题为《“整数拆分”的几个问题》的论文,系统地发展出了堆垒数论中一个新的分析方法。这个新方法的思想在1918年哈代与印度数学家拉马努金合写的论文《组合分析的渐进公式》中就有表现。应用到哥德巴赫猜想上的话,圆法的思想是:对于非零整数,沿着单位圆为路径的环路积分 当且只当整数的时候,上面的积分才等于1。因此,如果考虑积分式: 其中,那么这个积分式实际上等于: 上式中第二项等于0,所以 方程“”的解的个数。 所以,关于偶数的哥德巴赫猜想其实等于是说对于所有大于等于6的偶数,单位圆上的环路积分式。同理,关于奇数的哥德巴赫猜想等价于环路积分式: 因此,研究哥德巴赫猜想可以归结为研究积分式 和 中以质数为变数的三角多项式。哈代和利特尔伍德猜测,当变量接近于分母“比较小”的既约分数时,的值会“比较大”,而当接近于分母“比较大”的既约分数时,的值会“比较小”。也就是说,积分的主要部分其实是单位圆上分母“比较小”的那些既约分数附近的积分,其它的部分上积分则没那么重要,可以忽略掉了。因此,可以将整个单位圆分成两个部分:一部分是单位圆上分母“比较小”的那些既约分数附近包括的一些区间,哈代和利特尔伍德称其为“优弧”(,与平面几何中的“优弧”不同),其余的部分则称为“劣弧”()。将整个积分 分成优弧上的积分 与劣弧上积分 之和,然后证明 相比起 可以忽略,而 ,这就是圆法的主要思想。哈代和利特尔伍德在1923年的论文中证明了,如果存在正数,使得所有的狄利克雷L函数的全体零点都在半平面上,那么充分大的奇数一定满足,也就是说能够表示成三个素数的和。他们还给出了的渐进式:在趋于无穷大的时候, 其中 他们还证明了,在假设广义黎曼猜想成立的情况下,如果用表示以内无法写成两个质数之和的偶数的个数,那么对任意的正数,都有 这说明了,不能写成两个质数之和的偶数占所有偶数的比例是可以忽略的。 筛法与布朗方法 布朗使用的“筛法”,其原型为埃拉托斯特尼筛法,早在公元前250年就出现在古希腊。原始的筛法可以用来寻找一定范围内(比如说2到100)的质数:先将第一个数2留下,将它的倍数全部划掉;再将剩余数中最小的3留下,将它的倍数全部划掉;继续将剩余数中最小的5留下,将它的倍数全部划掉……以此直至划无可划为止。这个过程就好像一遍又一遍的筛掉不需要的数字,故名筛法。布朗用到的推广筛法也是基于同样的理念:给定一个需要筛选的集合,一个用来作为筛选标准的“筛孔”,即一系列质数的集合,以及一个范围。记 那么可以定义筛函数: 表示集合里所有与互质的数的个数,也就是筛去了内小于的质数的所有倍数之后还剩下的数字的个数。 布朗的方法是弱化哥德巴赫猜想中“质数”的要求,将它改为所谓的“殆质数”,即“由不太多的质因数相乘得到的合数”,布朗在1919年证明了,每个充分大的偶数都可以写成两个数之和,并且这两个数每个都是不超过九个质因数的乘积。这个命题可以转变为用筛函数来表达。假设有充分大的偶数,令集合为,为所有素数的集合,,那么筛函数就是满足 的数对的个数。其中的和都与互质,也就是说它们的质因数都要大于等于,因此它们的质因数个数至多有 个。所以对于来说筛函数大于0,等价于命题“a+a”成立。如果能证明的时候筛函数大于0,就等于证明了关于偶数的哥德巴赫猜想。 弱哥德巴赫猜想的解决 这两种思路都在二十世纪中得到了极大的发展。1933年,苏联数学家同样基于筛法证明了:存在某个整数,使得每个偶数能够表示成个质数的和,弥补了朗道的遗憾。史尼尔曼给出的的上限是,不久后罗曼诺夫证明了这个不会超过。1936年,朗道和把结果改进到,一年后意大利数学家又将结果改良为。1956年,Sharpio证明了不超过,1956年尹文霖证明了不超过。1976年,英国数学家证明了小于等于。 1937年是弱哥德巴赫猜想的研究取得重大突破的一年。首先,T·艾斯特曼证明了:每个充分大的奇数都可以表示成两个奇质数和一个不超过两个质数的乘积的数的和: 或 同一年,维诺格拉多夫在使用圆法的基础上,去掉了哈代和利特尔伍德的成果中对于黎曼猜想的依赖。也就是说,维诺格拉多夫证明了:每个充分大的奇数都能表示为三个质数的和,以及几乎每一个充分大的偶数都能表示成两个质数的和。维诺格拉多夫的证明使用到了他独创的方法来对以质数为变数的指数和 做出更细致的估计,也就是说更好地划分优弧和劣弧并直接估计出劣弧上的积分可以忽略,而不用到广义黎曼猜想。唯一的不足是:维诺格拉多夫并没有给出“足够大”的下限。后来波罗斯特金在1956年给出了一个可计算的下限:,也就是说大于的整数都可以写成三个质数的和。1946年,苏联数学家沿着哈代和利特尔伍德的道路前进,使用函数论的方法同样证明了维诺格拉多夫的结果。然而,维诺格拉多夫的定理中的下限对于实际应用来说仍然太大了。写出来有位数字,要验证之前的偶数都能写成两个质数的和,计算量仍然太大。1989年陈景润与王元将这个下限减低到,2001年廖明哲及王天泽进一步将下限降至,但仍然与实际验证过的范围()有很大距离。而如果假设广义黎曼猜想正确的话,等人在1998年证明了:每个大于等于的奇数都可以写成三个质数的和(即弱哥德巴赫猜想在广义黎曼猜想正确的假设下的完全证明)。 1938年,华罗庚证明了弱哥德巴赫猜想的一个推广:任意给定一个整数,每个充分大的奇数都可以表示的形式。当 = 的时候,就是弱哥德巴赫猜想。 由于维诺格拉多夫估计 时使用的方法本质上是筛法,所以数学家也希望用类似圆法的分析方法取代它。1945年,林尼克发展出估计狄利克雷L函数零点密度的方法,并用其证明了劣弧上的积分可以忽略,从而用纯粹的分析方法证明了弱哥德巴赫猜想。这个证明十分复杂,此后几位数学家各自提出了更简化的证明,1975年沃恩提出了首个不依赖估计L函数零点密度的方法,1977年潘承洞得到了仅利用L函数初等性质的简易证明。 2013年5月13日,法国国家科学研究院和巴黎高等师范学院的数论领域的研究员哈洛德·賀歐夫各特,在线发表了论文《论哥德巴赫定理的优弧》()宣布彻底证明了弱哥德巴赫猜想。賀歐夫各特生于1977年,秘鲁籍,2003年获得普林斯顿大学博士学位。2010年开始担任法国国家科学研究院和巴黎高等师范学院的研究员。2012年5月,賀歐夫各特发表论文《论哥德巴赫问题的劣弧》()中给出了劣弧积分估计的一个更优上界。在这个更优估计的基础上,賀歐夫各特在2013年的论文中将优弧估计的条件放宽,把维诺格拉多夫定理中的下限降低到了左右,賀歐夫各特和同事David Platt用计算机验证在此之下的所有奇数都符合猜想,从而完成了弱哥德巴赫猜想的全部证明。 强哥德巴赫猜想:布朗方法与陈氏定理 弱哥德巴赫猜想已经基本得到解决,对于偶数的哥德巴赫猜想,数学家们则主要将希望放在布朗的方法上。而二十世纪中叶,数学家们沿着布朗的思路,得到了不少改进后的成果。1924年证明了“7+7”,1932年艾斯特曼证明了“6+6”,苏联数学家布赫希塔布在1938年和1940年分别证明了 “5+5”与“4+4”。孔恩在1941年提出了“加权筛法”的概念,能在同样的筛函数上界和下界条件下取得更好的结果,他在1954年证明了“a+b”(a+b<7)。阿特勒·塞尔伯格利用求二次型极值的方法极大地改进了布朗的筛法,对筛函数的上界和下界做出了更精确的估计,从而出现了更优的结果:维诺格拉多夫在1956年证明了“3+3”,王元在1956年证明了“3+4”,并在1957年证明了“3+3”和“a+b”(a+b<6)以及“2+3”。 以上的结果中,没有能够证明偶数分拆成的两个数中一定有一个是质数的。1932年,埃斯特曼证明了,在假设广义黎曼猜想成立的前提下,“1+6”成立。1948年,利用林尼克创造的“大筛法”,证明了“1+b”的结果。1956年,王元与维诺格拉多夫则证明了在同样的假定之下,“1+4”成立。1961年,苏联数学家巴尔巴恩证明了一个可以用来代替广义黎曼猜想的公式的弱化版。1962年,潘承洞也独立证明了此公式的另一个弱化版本,并得到“1+5”。而王元则指出潘承洞的结果其实可以推出“1+4”。潘承洞在同年用加强的结论得到了“1+4”的简化的证明,1963年巴尔巴恩也得到了同样的结果。1965年布赫希塔布则用同样的版本证明了“1+3”。与此同时,恩里科·邦別里与维诺格拉多夫也独立地用更简洁的方法证明了“1+3”。 使用布朗方法的最好结果是陈景润得到的。他在1973年发表了“1+2”的证明,其中对篩法作出了重大的改进,提出了一种新的加权筛法。因此“1+2”也被称作是陳氏定理。现今数学家们普遍认为,陈景润使用的方法已经将筛法发挥到了极致,以筛法来证明最终的“1+1”的可能性已经很低了。布朗方法似乎在最后的一步上停止了下来。如今数学界的主流意见认为:证明关于偶数的哥德巴赫猜想,还需要新的思路或者新的数学工具,或者在现有的方法上进行重大的改进,也有认为仅仅基于现有的方法上的改进无法证明偶数哥德巴赫猜想。 哥德巴赫分拆数 对于哥德巴赫猜想的实际验证表明,至少以下的偶数都能表示成两个质数的和。很多时候,偶数表示成两个质数和的方法还不止一种,比如,,等等。设有偶数,它的哥德巴赫分拆数定义为它能够表示成两个质数相加之和的方法的个数,也就是集合中元素的个数: 哥德巴赫猜想就等于是说,每个大于等于6的偶数的哥德巴赫分拆数都大于0。如果能够找到哥德巴赫分拆数的表达式,或者找到它的某个严格大于0的下限,就能够证明哥德巴赫猜想了。因此,有不少关于哥德巴赫分拆数的范围的猜测。1923年,英國數學家哈代和李特爾伍德猜测: 数值验证 与不少数学猜想一样,数值上的验证也是哥德巴赫猜想的重要一环。 1938年,尼尔斯·皮平()验证了所有小于的偶数。
和 中以质数为变数的三角多项式。哈代和利特尔伍德猜测,当变量接近于分母“比较小”的既约分数时,的值会“比较大”,而当接近于分母“比较大”的既约分数时,的值会“比较小”。也就是说,积分的主要部分其实是单位圆上分母“比较小”的那些既约分数附近的积分,其它的部分上积分则没那么重要,可以忽略掉了。因此,可以将整个单位圆分成两个部分:一部分是单位圆上分母“比较小”的那些既约分数附近包括的一些区间,哈代和利特尔伍德称其为“优弧”(,与平面几何中的“优弧”不同),其余的部分则称为“劣弧”()。将整个积分 分成优弧上的积分 与劣弧上积分 之和,然后证明 相比起 可以忽略,而 ,这就是圆法的主要思想。哈代和利特尔伍德在1923年的论文中证明了,如果存在正数,使得所有的狄利克雷L函数的全体零点都在半平面上,那么充分大的奇数一定满足,也就是说能够表示成三个素数的和。他们还给出了的渐进式:在趋于无穷大的时候, 其中 他们还证明了,在假设广义黎曼猜想成立的情况下,如果用表示以内无法写成两个质数之和的偶数的个数,那么对任意的正数,都有 这说明了,不能写成两个质数之和的偶数占所有偶数的比例是可以忽略的。 筛法与布朗方法 布朗使用的“筛法”,其原型为埃拉托斯特尼筛法,早在公元前250年就出现在古希腊。原始的筛法可以用来寻找一定范围内(比如说2到100)的质数:先将第一个数2留下,将它的倍数全部划掉;再将剩余数中最小的3留下,将它的倍数全部划掉;继续将剩余数中最小的5留下,将它的倍数全部划掉……以此直至划无可划为止。这个过程就好像一遍又一遍的筛掉不需要的数字,故名筛法。布朗用到的推广筛法也是基于同样的理念:给定一个需要筛选的集合,一个用来作为筛选标准的“筛孔”,即一系列质数的集合,以及一个范围。记 那么可以定义筛函数: 表示集合里所有与互质的数的个数,也就是筛去了内小于的质数的所有倍数之后还剩下的数字的个数。 布朗的方法是弱化哥德巴赫猜想中“质数”的要求,将它改为所谓的“殆质数”,即“由不太多的质因数相乘得到的合数”,布朗在1919年证明了,每个充分大的偶数都可以写成两个数之和,并且这两个数每个都是不超过九个质因数的乘积。这个命题可以转变为用筛函数来表达。假设有充分大的偶数,令集合为,为所有素数的集合,,那么筛函数就是满足 的数对的个数。其中的和都与互质,也就是说它们的质因数都要大于等于,因此它们的质因数个数至多有 个。所以对于来说筛函数大于0,等价于命题“a+a”成立。如果能证明的时候筛函数大于0,就等于证明了关于偶数的哥德巴赫猜想。 弱哥德巴赫猜想的解决 这两种思路都在二十世纪中得到了极大的发展。1933年,苏联数学家同样基于筛法证明了:存在某个整数,使得每个偶数能够表示成个质数的和,弥补了朗道的遗憾。史尼尔曼给出的的上限是,不久后罗曼诺夫证明了这个不会超过。1936年,朗道和把结果改进到,一年后意大利数学家又将结果改良为。1956年,Sharpio证明了不超过,1956年尹文霖证明了不超过。1976年,英国数学家证明了小于等于。 1937年是弱哥德巴赫猜想的研究取得重大突破的一年。首先,T·艾斯特曼证明了:每个充分大的奇数都可以表示成两个奇质数和一个不超过两个质数的乘积的数的和: 或 同一年,维诺格拉多夫在使用圆法的基础上,去掉了哈代和利特尔伍德的成果中对于黎曼猜想的依赖。也就是说,维诺格拉多夫证明了:每个充分大的奇数都能表示为三个质数的和,以及几乎每一个充分大的偶数都能表示成两个质数的和。维诺格拉多夫的证明使用到了他独创的方法来对以质数为变数的指数和 做出更细致的估计,也就是说更好地划分优弧和劣弧并直接估计出劣弧上的积分可以忽略,而不用到广义黎曼猜想。唯一的不足是:维诺格拉多夫并没有给出“足够大”的下限。后来波罗斯特金在1956年给出了一个可计算的下限:,也就是说大于的整数都可以写成三个质数的和。1946年,苏联数学家沿着哈代和利特尔伍德的道路前进,使用函数论的方法同样证明了维诺格拉多夫的结果。然而,维诺格拉多夫的定理中的下限对于实际应用来说仍然太大了。写出来有位数字,要验证之前的偶数都能写成两个质数的和,计算量仍然太大。1989年陈景润与王元将这个下限减低到,2001年廖明哲及王天泽进一步将下限降至,但仍然与实际验证过的范围()有很大距离。而如果假设广义黎曼猜想正确的话,等人在1998年证明了:每个大于等于的奇数都可以写成三个质数的和(即弱哥德巴赫猜想在广义黎曼猜想正确的假设下的完全证明)。 1938年,华罗庚证明了弱哥德巴赫猜想的一个推广:任意给定一个整数,每个充分大的奇数都可以表示的形式。当 = 的时候,就是弱哥德巴赫猜想。 由于维诺格拉多夫估计 时使用的方法本质上是筛法,所以数学家也希望用类似圆法的分析方法取代它。1945年,林尼克发展出估计狄利克雷L函数零点密度的方法,并用其证明了劣弧上的积分可以忽略,从而用纯粹的分析方法证明了弱哥德巴赫猜想。这个证明十分复杂,此后几位数学家各自提出了更简化的证明,1975年沃恩提出了首个不依赖估计L函数零点密度的方法,1977年潘承洞得到了仅利用L函数初等性质的简易证明。 2013年5月13日,法国国家科学研究院和巴黎高等师范学院的数论领域的研究员哈洛德·賀歐夫各特,在线发表了论文《论哥德巴赫定理的优弧》()宣布彻底证明了弱哥德巴赫猜想。賀歐夫各特生于1977年,秘鲁籍,2003年获得普林斯顿大学博士学位。2010年开始担任法国国家科学研究院和巴黎高等师范学院的研究员。2012年5月,賀歐夫各特发表论文《论哥德巴赫问题的劣弧》()中给出了劣弧积分估计的一个更优上界。在这个更优估计的基础上,賀歐夫各特在2013年的论文中将优弧估计的条件放宽,把维诺格拉多夫定理中的下限降低到了左右,賀歐夫各特和同事David Platt用计算机验证在此之下的所有奇数都符合猜想,从而完成了弱哥德巴赫猜想的全部证明。 强哥德巴赫猜想:布朗方法与陈氏定理 弱哥德巴赫猜想已经基本得到解决,对于偶数的哥德巴赫猜想,数学家们则主要将希望放在布朗的方法上。而二十世纪中叶,数学家们沿着布朗的思路,得到了不少改进后的成果。1924年证明了“7+7”,1932年艾斯特曼证明了“6+6”,苏联数学家布赫希塔布在1938年和1940年分别证明了 “5+5”与“4+4”。孔恩在1941年提出了“加权筛法”的概念,能在同样的筛函数上界和下界条件下取得更好的结果,他在1954年证明了“a+b”(a+b<7)。阿特勒·塞尔伯格利用求二次型极值的方法极大地改进了布朗的筛法,对筛函数的上界和下界做出了更精确的估计,从而出现了更优的结果:维诺格拉多夫在1956年证明了“3+3”,王元在1956年证明了“3+4”,并在1957年证明了“3+3”和“a+b”(a+b<6)以及“2+3”。 以上的结果中,没有能够证明偶数分拆成的两个数中一定有一个是质数的。1932年,埃斯特曼证明了,在假设广义黎曼猜想成立的前提下,“1+6”成立。1948年,利用林尼克创造的“大筛法”,证明了“1+b”的结果。1956年,王元与维诺格拉多夫则证明了在同样的假定之下,“1+4”成立。1961年,苏联数学家巴尔巴恩证明了一个可以用来代替广义黎曼猜想的公式的弱化版。1962年,潘承洞也独立证明了此公式的另一个弱化版本,并得到“1+5”。而王元则指出潘承洞的结果其实可以推出“1+4”。潘承洞在同年用加强的结论得到了“1+4”的简化的证明,1963年巴尔巴恩也得到了同样的结果。1965年布赫希塔布则用同样的版本证明了“1+3”。与此同时,恩里科·邦別里与维诺格拉多夫也独立地用更简洁的方法证明了“1+3”。 使用布朗方法的最好结果是陈景润得到的。他在1973年发表了“1+2”的证明,其中对篩法作出了重大的改进,提出了一种新的加权筛法。因此“1+2”也被称作是陳氏定理。现今数学家们普遍认为,陈景润使用的方法已经将筛法发挥到了极致,以筛法来证明最终的“1+1”的可能性已经很低了。布朗方法似乎在最后的一步上停止了下来。如今数学界的主流意见认为:证明关于偶数的哥德巴赫猜想,还需要新的思路或者新的数学工具,或者在现有的方法上进行重大的改进,也有认为仅仅基于现有的方法上的改进无法证明偶数哥德巴赫猜想。 哥德巴赫分拆数 对于哥德巴赫猜想的实际验证表明,至少以下的偶数都能表示成两个质数的和。很多时候,偶数表示成两个质数和的方法还不止一种,比如,,等等。设有偶数,它的哥德巴赫分拆数定义为它能够表示成两个质数相加之和的方法的个数,也就是集合中元素的个数: 哥德巴赫猜想就等于是说,每个大于等于6的偶数的哥德巴赫分拆数都大于0。如果能够找到哥德巴赫分拆数的表达式,或者找到它的某个严格大于0的下限,就能够证明哥德巴赫猜想了。因此,有不少关于哥德巴赫分拆数的范围的猜测。1923年,英國數學家哈代和李特爾伍德猜测: 数值验证 与不少数学猜想一样,数值上的验证也是哥德巴赫猜想的重要一环。 1938年,尼尔斯·皮平()验证了所有小于的偶数。 1964年,M·L·斯坦恩和P·R·斯坦恩验证了小于的偶数。 1989年,A·格兰维尔将验证范围扩大到。 1993年,Matti K. Sinisalo验证了以内的偶数。
Van Rensselaer III)于1824年创办,是美国最早的工科大学。二战期间该校是美国军队的重要研究和教育机构。 RPI与许多美国著名的公司,如通用电气,通用汽车、朗讯、IBM、AT&T、摩托罗拉等有着广泛的联系。RPI的拉里管理和技術學院提供獨特全球的科學MBA、工學MBA及「科技商業化&創業」的科學碩士學位。 尽管RPI在美国属于规模较小的大学,但RPI以其雄厚的师资,先进的教学设施和注重理论与实际结合的严谨学风,一直在美国的教育界,学术界和工程技术界享有盛名。 科系 RPI工学院提供十余个科系的本科及研究生教育,其中包括生物医学工程,化学工程,土木建築工程,决策及系统工程,电力系统,电气及计算机工程,材料科学,机械与航太工程,环境与能源工程,以及应用物理。RPI工学院拥有由近十位美国工程科学院院士组成的出色的师资力量。除工学院外,学校还设有管理学院、建筑系、數位藝術系、生物學與跨領域研究學系以及人文社科系等。 學術排名 根據2010年《美國新聞與世界報導》,該報導亦指出工學院名列美國大學第23名以及美國研究所第31名。工學院中,六個專業位居美國前25名(核子工程第15名、航太工程第19名、電機電子通訊工程第20名、材料科學與工程第21名、工業工程第21名、和機械工程第22名)。 著名媒體《新聞周刊》(Newsweek)與高等教育訓練機構Kaplan 2007年在全美選了25所大學作為"新常春藤盟校",評鑑中指出"新常春藤盟校"具有與"常春藤盟校"相當的教育水準。 而RPI在《美國新聞與世界報導》之商學院排名中,企業家培育/創業此項專業中排名全美第27名。同時亦在其它全國性調查《商業周刊》(BusinessWeek)及 《企業家雜誌》榜上有名。其中《商業周刊》給予RPI在企業道德與計算方法兩項專業全美第7名,在永續經營專業方面給予第9名。 在莱顿大学的国际大学学术表现排名(2011/2012)中,根据Web of Science数据库中收录的论文进行计算,按每所大学2005-2009年期间发表的全球学术影响力前10%(按被引用次数排列)的论文占其所有发表论文的比例来排名,RPI在全球500所大学中列第23位;同样依据Web of
著名媒體《新聞周刊》(Newsweek)與高等教育訓練機構Kaplan 2007年在全美選了25所大學作為"新常春藤盟校",評鑑中指出"新常春藤盟校"具有與"常春藤盟校"相當的教育水準。 而RPI在《美國新聞與世界報導》之商學院排名中,企業家培育/創業此項專業中排名全美第27名。同時亦在其它全國性調查《商業周刊》(BusinessWeek)及 《企業家雜誌》榜上有名。其中《商業周刊》給予RPI在企業道德與計算方法兩項專業全美第7名,在永續經營專業方面給予第9名。 在莱顿大学的国际大学学术表现排名(2011/2012)中,根据Web of Science数据库中收录的论文进行计算,按每所大学2005-2009年期间发表的全球学术影响力前10%(按被引用次数排列)的论文占其所有发表论文的比例来排名,RPI在全球500所大学中列第23位;同样依据Web of Science数据库,但若按每校在2005-2009年期间发表的论文数量排名,则RPI列第258位。 在上述來源中,RPI之數位藝術系在多媒體/視覺傳播專業上也獲得全美第6名的評比。 校友 史蒂芬·沙森,美國電機工程師 罗国瑞,大清留美幼童,中國史上第二位鐵路總工程師(修築浙江鐵路) 潘铭钟,大清留美幼童,中國史上第一位官派進入美國大學就讀學生 卫三畏,語言學家,漢學家 丹尼斯·蒂托,美國工程師和企業家 王唯农,台灣核子物理學家 李天和,國際知名電工科學家 鮑亦興,國際知名力學專家 鄭秀玲,台灣經濟學家
不過,2005年仁科公司仍然被甲骨文公司收購。 主要產品 甲骨文公司的主要產品目前分為兩大類: 伺服器及工具(主要競爭對手:IBM、微軟) 數據庫伺服器:12c 應用伺服器:Oracle WebLogic Application Server 開發工具:Oracle JDeveloper,Oracle Designer,Oracle Developer,等等 應用軟件(主要競爭對手:德國SAP公司。) 應用軟件套件與2010年9月20日甲骨文OpenWorld大會上推出的Oracle Fusion Application,一個全面的模塊化的應用套件。 企業資源計劃(ERP)軟件。已有10年以上的歷史。2005年,併購了開發企業軟體的仁科軟體公司以增強在這方面的競爭力。 客戶關係管理(CRM)軟件。自1998年開始研發這種軟件。2005年,併購了開發客戶關係管理軟件的希柏軟體公司(Siebel)。 人力資源管理(HCM)。收購了仁科(PeopleSoft)軟件。 操作系统 Solaris Oracle Linux 虛擬技術 Oracle VM VirtualBox Java平台 Java GlassFish(Sun Java System Application Server) WebLogic 數據庫管理系統 Oracle資料庫 Berkeley DB MySQL Java DB 其它軟件 NetBeans Sun Grid Engine Sun Studio TimesTen 年表 約70年代:一間名為Ampex的軟件公司,正為中央情報局設計一套名叫Oracle的數據庫,Ellison是程式員之一。 1977年:艾利森與同事Robert Miner創立「軟件開發實驗室」(Software Development Labs),當時IBM發表「關聯數據庫」的論文,艾利森以此造出新數據庫,名為甲骨文。 1978年:公司遷往硅谷,更名為「關係式軟件公司」(RSI),兩年後,共有8名員工,年收入少於100萬美元。最先提出「關聯數據庫」的IBM採用RSI的數據庫。1982年再更名為甲骨文(Oracle)。 1984年:三年內,先後進軍加拿大、荷蘭、英國、奧地利、日本、德國、瑞士、瑞典、澳洲、芬蘭、法國、香港、挪威、西班牙。1986年上市時,年收入暴升至5500萬美元,同年3月招股,集資3150萬美元。 1987年:收入達到1.31億美元,甲骨文一年後成為世界第四大軟件公司。兩年內再進軍墨西哥、巴西、中國大陸、塞浦路斯、馬來西亞及紐西蘭。一年後,收入再升一倍至2.82億美元。 1990年:甲骨文兩年內揮軍進入智利、希臘、韓國、葡萄牙、土耳其、委內瑞拉、臺灣、比利時、阿根廷、哥倫比亞、哥斯達黎加及菲律賓等地,但是當年甲骨文的業績首次發生虧損,市值急跌80%,艾利森首次安排資深管理人員參與經營。 1992年:旗艦產品Oracle 7面世,使該公司業務重新步上軌道,年收入達到11.79億美元。曾被視為甲骨文接班人、但後來被踢出局的Raymond
在資料庫市場上,競爭尚不止於此。除了有資料庫對手外,甲骨文踏入應用軟體時,亦要面對歐洲最大的軟體企業SAP公司的競爭。當時在高階商業軟體市場上,SAP公司2003年的市佔率高達36%,位列榜首,同期甲骨文僅佔13%。 此外,IBM與方案顧問Accenture當時亦以套餐方式,直接向客戶提供軟體,當中甚至不乏推薦甲骨文自家的產品。相比甲骨文的策略,IBM傾向以和睦共處為大原則,在業內宣傳會議上,多次強調不會走甲骨文之路,成功安撫一批應用軟體商。 2009年4月,在IBM对外宣布收购SUN公司失败的一周后,甲骨文宣布成功收购SUN全部股权,这一爆炸性新闻之后的一个明确信号:甲骨文从单一的、纯软件厂商走向既有硬件(全球高端服务器系统、存储系统的厂商)、也有软件,全球唯一能和IBM全面抗衡的公司。 10億美元瘦身計劃 1999年甲骨文在全球145个地區大重組,艾利森當時說:“全球有多少員工?我不知道,那批資料全放在70個資料庫內。”Oracle把這批複雜的系統全搬到了網上。 为此,甲骨文更改賞罰機制,把地區經理的「營業額作評分」改成「邊際利潤(profit margin)比高下」。要是拒絕採用中央的系統,地區要自行付錢。基本改革後,甲骨文把銷售、財務系統整合,结果年省6,000多萬美元維修費。 最後Oracle改變了企業架構。艾利森曾指各地區分部猶如諸侯國,要求把全球的人事、財務全部遷至中央負責人手上。以銷售為例,他讓訂單在Oracle.com處理。即使客戶自己到網站落單,各地區分部仍可分得佣金。 2000年中,甲骨文将邊際利潤由19.6%升上31.4%,節省達10億美元,以此推出多個宣傳廣告,當時有人認為這是Oracle最出色的宣傳。 10億美元瘦身計劃在業內頗受矚目,並成為哈佛商學院的教學個案(Case Study)。 仁科搶奪戰 2003年夏天,以人事管理軟件作主打的仁科公司(Peoplesoft)正進行一場收購行動,以抗衡甲骨文和IBM的市場行為,但4天後,該公司亦成了收購對象。甲骨文提出以51億美元收購,令市場譁然,在消息公布後,甲骨文表明收購仁科後,將全面停止出售仁科的產品,所有系統會併入甲骨文平台上。 這場收購行動,最後演變成雙方激烈叫罵戰。當時仁科的行政總裁Craig Conway是前甲骨文的員工,對甲骨文的收購行為大肆抨擊。當時矽谷人曾這樣評價甲骨文的行動:「想在泳池小便的話,切勿在跳水板上做。」(if you're going to piss in the swimming pool, don't do it from the diving board.) 不過,2005年仁科公司仍然被甲骨文公司收購。 主要產品 甲骨文公司的主要產品目前分為兩大類: 伺服器及工具(主要競爭對手:IBM、微軟) 數據庫伺服器:12c 應用伺服器:Oracle WebLogic Application Server 開發工具:Oracle JDeveloper,Oracle Designer,Oracle Developer,等等 應用軟件(主要競爭對手:德國SAP公司。) 應用軟件套件與2010年9月20日甲骨文OpenWorld大會上推出的Oracle Fusion Application,一個全面的模塊化的應用套件。 企業資源計劃(ERP)軟件。已有10年以上的歷史。2005年,併購了開發企業軟體的仁科軟體公司以增強在這方面的競爭力。 客戶關係管理(CRM)軟件。自1998年開始研發這種軟件。2005年,併購了開發客戶關係管理軟件的希柏軟體公司(Siebel)。 人力資源管理(HCM)。收購了仁科(PeopleSoft)軟件。 操作系统 Solaris Oracle
博雅软件 (北京北大青鸟国际软件技术) 参考 外部链接 北大青鸟集团官方网站 北京北大软件工程发展有限公司官方网站 北大青鸟企业站*北大青鸟官方网站 中国民营企业
北京北大软件工程发展有限公司成立于2000年12月,它由863计划“青鸟CASE系统”起家,业务陆续扩展到系统集成、和行业软件和中间件开发。 北大青鸟APTECH 北大青鸟APTECH(全称北京阿博泰克北大青鸟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是由北大青鸟集团与印度合资的一家IT职业教育公司。它成立于2001年1月,是中国最大的IT培训公司。 中国各地的北大青鸟培训公司均为北大青鸟APTECH许可加盟经营的外包公司。 子公司 北大青鳥軟件系統 北大宇環微電子系統工程 北大青鸟环宇科技
預防性的手段有乙型肝炎疫苗以及治療已罹患乙型肝炎或丙型肝炎的病患,以避免其進展成癌症。若是的病患,會建議進行篩檢。治療方式包括外科手術、靶向治疗及放射線療法,特定情形下也可以進行電燒、或是。小於1公分的腫塊可以先進行積極觀察,再評估是否介入。 原發性肝癌是出現頻率第二高的癌症(6%),致死率則是第六高(9%)。2012年有78.2萬人罹患肝癌,造成74.6萬人死亡。2013年有30萬人是因為乙型肝炎造成的肝癌而死亡、34.3萬人是因為丙型肝炎造成的肝癌而死亡、9.2萬人是因為酒精引發肝癌死亡。乙型肝炎及丙型肝炎流行的地區,肝癌發生率也比較高,包括亞洲及撒哈拉以南非洲。男性罹患肝細胞癌症比率比女性要高。最常在55歲到65歲之間成人中診斷出肝癌。美國肝癌的五年存活率是18% 分类 如果是肝臟内的細胞所引發的癌病,称为“原发性肝癌”;若然是肝外的癌細胞透過血液或其他途徑擴散至肝臟的話,則称为“转移性肝癌”。 原发性肝癌根據病發部位再可以細分為: 在肝葉的肝細胞發生的“肝細胞癌”; 在胆管的上皮細胞發生的“膽管細胞癌”。 原发性肝癌中有95%程度屬於肝細胞癌,所以一般所講的肝癌都專指肝細胞癌。 原因 B型肝炎 C型肝炎 肝硬化
cancer)是指發生於肝脏或從肝臟開始的恶性肿瘤。癌症也可能從其他部位轉移到肝臟,稱為,其比例比肝臟原生性的肿瘤要高。肝癌的症狀包括右側下方的腫塊或疼痛、腹水、黄疸、容易瘀傷、體重減輕以及身體的虛弱。 肝癌的主要原因是因為乙型肝炎、丙型肝炎或是酒精造成的肝硬化。其他原因包括黃麴毒素、及。最常見的是肝細胞癌(HCC),佔總病例的八成,其次的是膽管癌。其他較少見的有及。可以透過血液檢驗及醫學影像來診斷,並透過組織活檢來證實。 預防性的手段有乙型肝炎疫苗以及治療已罹患乙型肝炎或丙型肝炎的病患,以避免其進展成癌症。若是的病患,會建議進行篩檢。治療方式包括外科手術、靶向治疗及放射線療法,特定情形下也可以進行電燒、或是。小於1公分的腫塊可以先進行積極觀察,再評估是否介入。 原發性肝癌是出現頻率第二高的癌症(6%),致死率則是第六高(9%)。2012年有78.2萬人罹患肝癌,造成74.6萬人死亡。2013年有30萬人是因為乙型肝炎造成的肝癌而死亡、34.3萬人是因為丙型肝炎造成的肝癌而死亡、9.2萬人是因為酒精引發肝癌死亡。乙型肝炎及丙型肝炎流行的地區,肝癌發生率也比較高,包括亞洲及撒哈拉以南非洲。男性罹患肝細胞癌症比率比女性要高。最常在55歲到65歲之間成人中診斷出肝癌。美國肝癌的五年存活率是18% 分类 如果是肝臟内的細胞所引發的癌病,称为“原发性肝癌”;若然是肝外的癌細胞透過血液或其他途徑擴散至肝臟的話,則称为“转移性肝癌”。 原发性肝癌根據病發部位再可以細分為: 在肝葉的肝細胞發生的“肝細胞癌”; 在胆管的上皮細胞發生的“膽管細胞癌”。 原发性肝癌中有95%程度屬於肝細胞癌,所以一般所講的肝癌都專指肝細胞癌。 原因
《竹窗楹語》 《藤墅儷言》 《揀珠錄》 《晚晴簃詩匯》(又名《清詩匯》) 参考文献 外部链接 徐世昌祖茔与宗祠考略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7年06期 |- |colspan="3" style="text-align: center;"|中国国家元首 |- 光緒八年壬午科順天鄉試舉人 清朝翰林 立憲運動人物 練兵大臣 參預政務大臣 軍機大臣 弼德院顧問大臣 清朝東三省總督 清朝太保 中華民國國務總理 中華民國大總統 巴黎大学荣誉博士 中国画家 中国书法家 卫辉人 S
《清儒學案》 《顏李遺書》 《弢齋述學》 《大清畿輔先哲傳》 《歐戰後之中國》(巴黎大學名譽博士論文) 《退耕堂政書》 《東三省政略》 《將吏法言》 《弢養齋日記》 《大清畿輔書徵》 《書髓樓藏書目》 《晚晴簃所藏清人別集目錄》 《晚晴簃未選詩集目錄》 《元逸民畫傳》 《百硯譜》 《國樂譜》 《古文典範》 《明清八家文鈔》 《水竹村人集》(又名《徐大總統詩集》) 《歸雲樓集》 《海西草堂集》 《退耕堂集》 《竹窗楹語》 《藤墅儷言》 《揀珠錄》 《晚晴簃詩匯》(又名《清詩匯》) 参考文献 外部链接 徐世昌祖茔与宗祠考略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7月9日——国民革命军开始北伐。 7月10日——国民革命军誓师北伐。 8月 8月1日——凌晨3時半,吳軍和奉軍、直魯軍向國民軍南口防線展開全線總攻擊,張學良、張宗昌分赴沙河、羊坊督戰,吳佩孚也到三家店督促田維勤部向青白口進攻,奉軍用數十門重炮猛轟南口要塞。 9月 毛澤東發表《國民革命與農民運動》一文,論述農民運動與國民革命之關係,指出「農民問題乃國民革命的中心問題,農民不起來參加並擁護國民革命,國民革命不會成功」,文章希望有大批同志下決心去組織農民之浩大工作,「引導他們參與反帝國主義反軍閥的國民革命運動」。 9月8日——国际联盟接收德国。 9月17日——冯玉祥五原誓师,加入北伐。 10月 10月1日——北京政府改組,北京國務院以攝行大總統令准免杜錫珪代國務總理職,特任外交總長顧維鈞兼代國務總理,准免蔡廷幹署外交總長職,特任顧維鈞署外交總長。 10月10日——北伐军攻克武昌。 11月 11月15日——NBC及它當時的24家附屬電台開始廣播。 12月 12月1日——張作霖在天津蔡園就安國軍總司令職,並發表就職通電,張任命孫傳芳為安國軍副司令仍兼蘇皖贛浙閩五省聯軍總司令,張宗昌為安國軍副司令仍兼直魯聯軍總司令。 12月1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漢口召開政治局特別會議(即政治局與國際代表維經斯基、鮑羅廷之聯席會議),陳獨秀在會議上作政治報告,指出從江西戰場勝利以後,我們和中國國民黨之關係發生許多新變化,出現許多危險傾向,使聯合戰線隨時都有破裂之危險;報告提出挽救聯合戰線破裂之七項策略;在土地問題上,陳獨秀與多數同志反對毛澤東提出之激進政策,主張實行減租減息之政策;為此,會議通過《關於湘鄂贛三省農民運動決議案》。 12月25日——裕仁登基为日本天皇,改年号为昭和,日本大正时代结束。東京日日新聞因報導新年號有誤導致了光文事件。 12月28日——湖南全省第一次工人代表大會和農民代表大會閉幕,是日毛澤東向大會報告革命戰線聯合問題,略謂:「反革命方面已有國際、全國和全省的聯合戰線組織,革命方面也應有同樣的聯合戰線來抵抗他們。」,毛澤東斥責「惰農運動」之類反革命宣傳:「現時湖南雖然是由國民政府所統治,但實際上還是國民政府與趙恆惕之餘孽——土豪劣紳共同的統治,他們的勢力還很大。」,勉勵代表們加強鬥爭。 出生 參見::Category:1926年出生 1月7日——金钟泌,原韩国国务总理(逝世於2018年) 2月2日——德斯坦,原法国总统(逝世於2020年) 2月15日——李德宏,英國獸醫,香港漁農處原處長(逝世於2004年) 3月6日——艾伦·格林斯潘,美国经济学家 3月12日——黄旭华,中国核动力潜艇专家、“共和国勋章”获奖者 3月31日——曾文惠,原中华民国总统李登辉夫人,原中华民国第一夫人 4月2日——約翰·亞瑟·傑克·布拉漢姆,前澳大利亞賽車手(逝世於2014年) 4月21日——伊丽莎白二世,英国君主(逝世於2022年) 5月25日——比爾·夏曼,美國NBA前籃球運動員(逝世於2013年) 6月1日——玛丽莲·梦露,美国电影演员(逝世於1962年) 6月3日——艾伦·金斯堡,美国诗人(逝世於1997年) 6月16日——顾方舟,中国医学家、“国家荣誉称号”获奖者(逝世於2019年) 7月7日——农谢,原红色高棉二号人物(逝世於2019年) 7月12日——茜蒂哈斯玛,第四任兼第七任马来西亚首相马哈迪·莫哈末的夫人 8月13日——卡斯特罗,原古巴共产党第一书记、古巴最高领导人(逝世於2016年) 8月16日——于敏,中国原子核物理学学家、“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奖者(逝世於2019年) 8月17日——江泽民,原中共中央总书记、中国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逝世於2022年) 8月25日——英格博格·巴赫曼,奥地利作家(逝世於1973年) 8月26日——蔡文甫,台灣九歌出版社創辦人(逝世於2020年) 9月10日——戴逸,中国历史学者,清史专家 9月28日——邹家华,第十四届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第七届国务委员兼国家计委主任、第八届国务院副总理、第九届全国人大副委员长 10月15日——米歇尔·福柯,法国哲学家(逝世於1984年)
2月 2月8日——德国申请加入国际联盟。 2月15日——许世英辞北洋政府国务总理职。贾德耀任代总理。 3月 3月1日——香港首間官立中文中學,官立漢文中學建校。 3月9日——湖南省立湖南大學(今湖南大學)於嶽麓書院舉行首次開學典禮。 3月12日——日本军舰炮轰大沽口。 3月16日——罗伯特·戈达德发射世界上第一支液体燃料火箭在奥本,马萨诸塞州。 3月18日——三·一八惨案。 3月20日——中山舰事件。 3月23日——汪精卫辞去国民政府主席职。 3月30日——谭延闓代理国民政府主席职。 4月 4月——德国与苏联签署友好条约。 4月20日——段祺瑞辞临时执政职。贾德耀辞代总理职。胡惟德署总理职。 4月25日——巴列维加冕为伊朗国王。 4月25日——意大利作曲家賈科莫·普契尼作曲的歌劇《杜蘭朵》在米蘭斯卡拉大劇院首演。 5月 埃尔温·薛定谔证明他的波论与量子力学中的矩阵理论是同等的。 5月1日——曹錕依吳佩孚意旨,正式發表下野宣言。 5月13日——颜惠庆任北洋政府国务总理职。 5月15日——中国国民党二届二中全会在广州召开。会议通过张静江、吴稚晖、孙科等提出《整理党务案》,规定国民党各级领导机构内中共党员不得超过三分之一。 5月26日——第二次里夫战争结束。里夫共和国总统阿卜杜勒·克里姆降于西法联军,后流放留尼汪岛。 6月 6月16日-7月10日,法国与西班牙在巴黎会议,确定恢复1912年条约双方在摩洛哥的殖民地边界。 6月22日——颜惠庆辞总理职,杜錫珪代任。 7月 马克斯·玻恩发表对量子力学的概率理解法。 7月1日——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主席蔣介石頒發北伐部隊動員令。 7月4日——国民党发表国民革命军出师北伐宣言。 7月9日——国民革命军开始北伐。 7月10日——国民革命军誓师北伐。 8月 8月1日——凌晨3時半,吳軍和奉軍、直魯軍向國民軍南口防線展開全線總攻擊,張學良、張宗昌分赴沙河、羊坊督戰,吳佩孚也到三家店督促田維勤部向青白口進攻,奉軍用數十門重炮猛轟南口要塞。 9月 毛澤東發表《國民革命與農民運動》一文,論述農民運動與國民革命之關係,指出「農民問題乃國民革命的中心問題,農民不起來參加並擁護國民革命,國民革命不會成功」,文章希望有大批同志下決心去組織農民之浩大工作,「引導他們參與反帝國主義反軍閥的國民革命運動」。 9月8日——国际联盟接收德国。 9月17日——冯玉祥五原誓师,加入北伐。
芥末墩儿 三不粘 坛子肉 米粉肉 芙蓉鸡片 炸羊尾 烧茄子 炸烹里脊 扒肉条 北京小吃 中國北方的小吃講求制作需时短或可以比较长时间储存,随吃随取,不須如烹调主餐般费事。 老字号饭馆
京酱肉丝 驢打滾 豆汁兒 涮羊肉 砂鍋魚翅 春餅捲菜 老北京爆肚 炙子烤肉 板栗烧白菜 芥末墩儿 三不粘 坛子肉 米粉肉 芙蓉鸡片
在亚洲國家,隨著20世紀工商社會的成型,逐漸發展出現代快餐的飲食模式,如中式小吃、台灣的滷肉飯、港式快餐、日本的丼物、韓國外送服務等。90年代后,部份东方快餐业者致力于研究改良菜式、配料和烹調方法,務求使快餐食物和飲料更健康及多樣化,與美國引入的美式快餐區分開來。 請注意 部分亞洲人認為 自助餐不等於快餐 有關於這部分爭議還未有定論 快餐業者實例 快餐的涵蓋範圍遍布全球,尤其以美式快餐為主。 目前全世界最大的快餐連鎖店是麥當勞,於1940年在美國南加州創立,以漢堡為主力產品。與麥當勞齊名的肯德基由哈蘭德·桑德斯上校於1939年在肯塔基州路易斯維爾創建,以炸雞聞名世界,現被百勝餐飲集團收购。 至于其他美式快餐店方面,漢堡王於1954年於美國邁阿密-戴德縣開設首間分店,其汉堡以炭火燒烤汉堡排和新鮮蔬菜配製、成為漢堡王的招牌食品。溫蒂漢堡則創立於1969年,其重要創舉是發明了顧客免下車的"得來速"点餐服務。Subway以新鲜、健康、即点即做,低热量的潜艇三明治为主要餐点。 亞洲快餐方面,香港的三大快餐集團大家樂、大快活和美心MX均是港式快餐的代表。台灣以遍布各地的美食街、夜市的店家販售的即食食品為主,亦有鬍鬚張魯肉飯、頂呱呱、丹丹漢堡等連鎖業者。日本的摩斯漢堡以包括「米漢堡」在內的和風美式速食著稱。 缺点 快餐雖然有低成本、速度快的優點,但以大量食用油、調味料和食品添加物來烹饪的方式,使得快餐被批評危害人體健康,尤其是加速心血管疾病與其他內臟疾病。
由于可大量烹煮,成本低、製作時間短等因素,快餐从20世纪初期西方陸續進入工業化後开始流行,隨處可見的快餐店成为西方饮食文化的象征,然而在1950年以後冷凍櫃和微波爐大量出現後,東方也出現了乾燥形式的包裝技術,使得速食開始擴散進入家庭,大多數食物都可以通過高效率加工手段速食化,只要簡單加熱就可以享用,很多人已經每日從超市購入這種產品食用,在21世紀後逐漸變為冷凍包裝即食品的總稱(現代快餐)。 在中国大陆和臺灣,有不少便當店或自助餐店亦會名為「快餐店」,此處的快餐意即主菜和配菜都已經料理完成可以迅速裝盒販售的便當。本文並非指這種能夠快速出餐的中式便當,而是強調美式速食餐廳制度下生產的快食品為主(傳統速食)。 歷史、起源與發展 快餐在某種意義上被視為現代文化的一種標記,不同文化之間,快餐的內容也大同小异。在古羅馬城市中有販賣麵包與橄欖油的小攤子,而在東亞,比較容易見到得則是麵攤、饅頭店等。在中東則可能是賣扁平麵包和沙拉、三明治的攤子。 現代快餐的起源通常與漢堡畫上關聯,因為最早的快餐店是以漢堡作為主要產品。最早開設的快餐店是位于美国的白城堡,在1921年就已出現,當時一個漢堡的價錢是五美分。後來白城堡在漢堡肉餅上弄了五個小洞,這樣可以增加受熱表面積,使肉熟得更快,所需的烹調時間也相對縮短。白城堡被視為快餐業的始祖,並且也衍生了眾多的競爭業者。 一般快餐大多以美式為主流,但中式、港式、日式、臺式等東方式快餐亦有一定發展。兩者的共同点是採用了工業化生产,利用流水線加工、預製冷凍餐點、烹煮配送現成食材、一次性餐具,佐料包等。同時將餐點菜色分開供客人自行選配。快餐的特点是能在櫃台直接帶走或者简单處理就可以食用,甚至通过微波炉加熱。 東方式快餐與西方速食 和西方快餐不同,中式和日式快餐有湯汁,通常使用筷子、湯匙進食,但現在也常見包裝好的飯糰可以直接吃。傳統上,東方式餐饮的制作是复杂的,待大廚準備食材烹調,顧客往往要在位子坐上许久,才會上菜。但快餐则不需要等待食物製作时间,具有效率。 在亚洲國家,隨著20世紀工商社會的成型,逐漸發展出現代快餐的飲食模式,如中式小吃、台灣的滷肉飯、港式快餐、日本的丼物、韓國外送服務等。90年代后,部份东方快餐业者致力于研究改良菜式、配料和烹調方法,務求使快餐食物和飲料更健康及多樣化,與美國引入的美式快餐區分開來。 請注意 部分亞洲人認為 自助餐不等於快餐 有關於這部分爭議還未有定論
美洲 亚洲 中国 晋悼公 楚灵王 齐景公 阖闾 欧洲 尼布甲尼撒二世 中东 科学家 ... 军事领袖 孙武 艺术家 哲学家
尼布甲尼撒二世 中东 科学家 ... 军事领袖 孙武 艺术家 哲学家 孔子 (公元前551 - 公元前479 ) 老子 (公元前571 - ? ) 畢達哥拉斯(公元前570年 - 公元前495年) 伊索(生歿年不詳)
中国军事家. 逝世 罗马Servius Tullius
逝世 罗马Servius Tullius 顏徵在 5年
新朝(9年1月10日-23年10月6日),又稱新莽,是中國歷史上两汉之间的短暂朝代,為西漢權臣王莽政变所建立,僅一代皇帝,建都常安(即原長安,今西安)。 西漢末年,人民被豪強欺壓而急需改革,儒者信奉讖緯學說認為將改朝換代,當時漢室外戚王莽博得雅名,獲得人民與儒者的支持,使他以偽造符瑞的方式,於漢初始元年十一月二十五日(9年1月10日)废孺子婴篡位稱帝,國號為「新」,终结了西漢211年的统治。 王莽稱帝後進行許多改革,主要有改革官制、改變地名、推行王田制、禁止奴婢買賣、五均六筦(國營事業、所得稅與借貸)及改革幣制等。然而,王莽改制大多遵循《周禮》等古制,沒有明確的解決問題。新制政令繁雜,名稱不斷變動。而且朝令夕改,用人不當,改革最終失敗。17年因為天災不斷,而人民因為改革失敗而經濟破產,最後爆發民變,赤眉軍、綠林軍等起义军相繼而起。新莽軍相繼在成昌之戰、昆陽之戰慘敗。地皇四年(23年),綠林軍擁立劉玄稱更始帝,同年攻入長安,王莽被殺,新朝亡。漢建武元年(25年),西汉远房皇族的劉秀脫離更始帝宣布登基建立東漢,自称光武帝。同年赤眉軍攻入長安,擁立劉盆子稱帝,由此降於赤眉軍的更始帝不久後被殺。刘秀擊潰赤眉軍後,最後於36年重新一統天下。 新朝開創了中國歷史上透過篡位取得政權的先例。王莽積極推動古制,也使得古文經持續發展。而王莽的失敗代表復古思想的破滅,使得漢儒變法禪讓的政治理論至此消失,漸變帝王萬世一統的思想。東漢班固所寫的《漢書》視王莽為逆臣賊子,以至于新朝一度被称呼为“亡新”,《资治通鉴》更直接把新朝归入“汉纪”。因傳統帝王史觀下,鄙棄用篡位的方式取得政權,所以後世史學家對王莽的評價皆差,直到清末之後,中國進入共和制,評價才逐漸中立。因其為西漢和東漢之間的建立的政權,與武周相似,部分視其歷史為漢朝歷史的一部分。 歷史 王莽代漢 西漢自漢宣帝去世後,其政治與社會結構變動劇烈,使西漢走向滅亡。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四點:元、成、哀、平等幾位皇帝或怠於政事、或軟弱無能,政權先後由宦官石顯與外戚(擔任大司馬或大將軍)王氏、傅氏等集團掌控。地方豪強與商賈再度興起,控制地方吏治與經濟,並且與中央官員密切結合。他們一方面壟斷富利,一方面兼併大量土地,以致大量百姓轉為佃農、流民或奴婢。儒家集團的政治力量超過崇尚務實的法家,最終獨佔朝政,而法家勢力衰退瓦解。最後是儒家提倡改制運動,他們加入陰陽家的五行學說,推演天變災異的現象,形成讖緯學說。並且認為王朝德衰,應該禪國讓位。漢帝孤立無援,地方劉姓諸侯國削弱,中央功臣列侯耗盡,又無能臣幹將扭轉局勢,其政權最終被外戚王莽奪取。 漢成帝繼位後,怠忽政事,喜好女色,最後死在「溫柔鄉」中。在漢成帝怠忽職守期間,國事由皇太后王政君的哥哥大司馬王鳳管理,他們開啟王氏集團執政的開端。王鳳的能力頗強,執政後廣收人才,儒法兩家人才與之合流,一致擁戴聽命;而王家兄弟分別位居要津,奠定王家不可動搖的政治勢力。漢陽朔三年(前22年),王鳳去世,其兄弟如王音、王商、王根先後以大司馬一職掌握朝政。形成「王鳳專權,五侯當朝」的局面。此時王家因長期安逸而浮華奢侈,但王鳳之侄王莽節儉樸實,酷好儒術,禮賢下士,漸得王鳳與皇太后王政君的重視,於漢永始元年(前16年)受封為新都侯,並於前8年擔任大司馬一職。 然而隔年漢成帝去世,其侄劉欣繼位,即漢哀帝。漢哀帝祖母傅太皇太后擅權謀且強勢,其與丁太后、外戚傅喜、丁明把持朝政。傅太皇太后與王莽不合,王莽退位而隱居新野,王氏外戚衰退。漢哀帝本身幼體弱多病,政事又被被傅太皇太后把持,所以轉而寵幸董賢(同性戀)。漢哀帝還封董賢為大司馬,並想讓帝位。這些都激起普遍反感,當時地方百姓備受地方豪強、地主欺壓,國家已是一片末世之象,民間「再受命」說法四起。此時王氏勢力尚在,王莽本人更受儒生懷念與人民的擁戴。漢元壽二年(前1年),汉哀帝去世,王莽奉王太皇太后王政君之命,重返朝廷擔任大司馬。 返回政局的王莽積極推行篡位之路,他擁立年僅九歲的汉平帝為傀儡,並且陸續受封安漢公、宰衡等崇高之職。他以王舜、王邑為心腹,甄豐、甄邯、孫建為將領,平晏與劉歆為參謀。打擊何武、公孫祿等反對他的大臣與傅、丁、衛(漢平帝母家)等外戚勢力。王莽又積極施行善政,攏絡人民。民間有災害即捐錢賑災,擴充太學以徵求各地人才,甚至操弄讖緯、杜撰古史以獲取禪位的合法性。到了漢元始五年(5年),朝中一片都是王莽勢力,王莽受封「九錫」,汉平帝十分不滿。同年,汉平帝猝死,王莽迎立宗室刘婴即位,即孺子嬰。最後藉由眾大臣以讖緯之事推舉,王莽得以對內稱「假皇帝」,對外稱「攝皇帝」。漢初始元年十一月二十五日(9年1月10日),王莽建國號「新」,即新朝,以初始元年十二月朔为正月之朔,改元始建国,西漢滅亡。 崇古改制 王莽是儒家學派巨子,且以新聖自居,所以積極改制西漢末年亂象,意圖回復到儒家歌頌的夏商周三代盛世。改制的內容上從典章制度、法律與教育,下到人民習俗、經濟制度等,十分全面。雖然王莽積極的改革,但大多依據《周禮》的制度推行新政,對於西漢末年的亂象未能完全對症下藥。由於亂象未能改善,不久地方爆發叛亂,顛覆新朝。 首先他依《周禮》改官名為西周官名,例如改大司農為羲和(後為納言)、改郡太守為大尹等等。地方制度也效仿周代的封建制度,許多地名經過多次改名。由於官員和百姓無所適從,最後還是回復原名,平白增加無謂的煩惱。經濟方面,王莽於9年推行改革,內容大多與漢武帝推行的制度相似,不過王莽是依據《周禮》來制定。土地制度方面,耕地收為國有,推行王田制,限制豪強百姓只能有一定土地大小。然而這些措施與現實狀況差異過大,地方豪強不可能因為一道法令而服從;由於土地過小而不能負擔一戶生活,連人民都反對這個改革。三年後,王莽接受區博的建議取消王田制。而奴婢問題,因為王莽無意廢除奴婢制度,而又禁止自由買賣,導致豪強在黑市賤賣奴婢,這個措施最後也廢除了。在改革財政方面,為了防止商人剝削,王莽建立五均六筦與賒貸政策,以公權力平衡物價,類似後世國家社會主義政策。以五均官掌管工商業的利得稅(類似所得稅),把鹽、鐵、酒、幣制、山林川澤收歸國有,以提升國家收入。然而,這些政策多是由薛子仲、張長叔等富商大賈執行。他們以變法為名義,勾結地方官員榨取百姓,使得地方貧富更加懸殊,國家經濟更加失調。最後是貨幣改革,這是最失敗的政策。王莽依據古制,陸續推行刀貨、貝貨等新幣,到2年共有黃金、銀貨、龜寶、貝貨、錢貨、布貨等。這些數種貨幣擾亂新朝財政,到14年又盡數廢除,以致農商失業,經濟崩潰。 對外方面,王莽依據儒家大一統思想,認為世界上應該只有一個王號,所以將諸侯「王」改稱「公」,將四周屬國由「王」改為「侯」。為了宣示新朝的威德,王莽收回原漢朝發給四周各國的「璽」,換成新朝的「章」。這些措施,使漢家諸侯窮困潦倒,匈奴、高句麗、西域諸國和西南夷等君王先後拒絕臣服新朝。11年,由於匈奴不願臣服新朝,王莽發兵三十萬北伐,戰事連年不決。隔年,王莽強迫高句麗協助伐匈奴,反而使高句麗反叛,屢次侵擾東北。同時間西南夷的鉤町叛變,王莽屢次派兵都未能平定。不久西域發生內亂,王莽派王駿西征未果,反而使西域各國正式與新朝斷絕關係。王莽為了報復,又將匈奴單-{于}-改為「降奴服-{于}-」,高句麗改名「下句麗」。 王莽改革並非是依據孔孟思想的儒家學說,大部分是迷信讖緯和復古論,照搬儒學經書如《周禮》等改革,政策多迂通而不合實情。其政治純屬「書生政治」,僅關注政策的制訂方式,對於實施方式與效率並不在意,政策朝夕相改,官員百姓到最後都敷衍了事。百姓本來期盼王莽能帶領他們脫離西漢末年的亂象,但反而使百姓跌入黑暗的深淵,最後引發民變,促使新朝滅亡。 新末民變 新朝執政不當引發民怨,17年全國發生蝗災、旱災而饑荒四起,農民紛起反抗叛亂,開啟新末民變。瓜田儀等人於會稽長洲(今江蘇苏州)起事。同年琅邪女子呂母因縣宰冤殺其子,率眾攻陷海曲縣,而後引兵入海為寇。在災情最嚴重的青州、徐州與荊北地區,則分別在17年於荊北興起綠林軍、18年於青徐地區興起赤眉軍,史稱赤眉、綠林起義。河北在馬適求之亂後,也陸續出現其他民變軍,有的以山川土地為號,或以軍容為號,其中以銅馬軍最強。當大臣舉報各地民變時,王莽認為至只是民賊作亂。他不願承認執政錯誤,反而遷怒大臣,並且造作「威斗」、「華蓋」以粉飾太平。為了防止州郡叛變,不許州郡擅自發兵平亂,導致亂事擴大。而中央軍紀律敗壞,四處掠奪,戰鬥力又不強,時常有數十萬大軍被義軍擊潰之事。在這些義軍中,以赤眉軍與綠林軍對局勢影響最大。 赤眉軍由樊崇所建立,18年他率飢民在莒縣起事,眾皆將眉毛染紅,即赤眉軍。亂軍由農民組成,大多不識字,組織包括地位最高的三老、其次有從事和卒史等名稱,大多延用漢朝鄉官的名稱。赤眉軍收編呂母部屬後,在泰山山區擴大勢力。21年王莽派太師犧仲景尚、更始將軍護軍王黨出兵討伐,但在隔年被赤眉軍擊潰而死。王莽再派太師王匡、更始將軍廉丹率十萬兵東征,所經之路都縱兵掠奪。關東人民都稱「寧逢赤眉,不逢太師!太師尚可,更始殺我!」。雙方爆發成昌之戰,最後王匡慘敗,廉丹被殺,赤眉軍擴張到青、徐、豫、兗等州(約今山東、河南與江蘇北部)。只有翼平連率田況率領百姓守衛青徐部分地區,一度阻擋赤眉軍入侵。 綠林軍源自荊北民變。17年荊州北部發生飢荒,王匡、王鳳率領飢民於新市(今湖北京山東北)綠林山起事,稱綠林軍。新莽荊州軍被綠林軍擊敗後,王莽遣司命將軍孔仁守豫州,派納言將軍嚴尤、秩宗將軍陳茂進入荊州平亂。隔年綠林山瘟疫爆發,王常、成丹率兵轉入南郡,稱下江兵,王匡、王鳳率兵東進新市,稱新市兵,並北上攻打宛城。途中於平林(今湖北隨縣東北)獲得陳牧、廖湛率眾加入,即平林兵。下江兵被嚴尤擊敗後,也北上南陽會合新市兵。南陽當地豪強劉縯、劉秀也舉兵響應,稱舂陵兵。23年二月,綠林聯軍擊破新莽軍甄阜、梁丘賜等將,包圍宛城,占領昆陽,史稱藍鄉之戰。綠林諸將擁護劉玄為更始將軍,最後稱帝,建元更始,史稱更始帝,即玄漢。王匡、王凤、朱鲔、刘縯等人被封将相。 王莽得知宛城被圍後,於23年五月派王邑、王尋率領四十二萬新莽軍圍攻昆陽,目標宛城。6月劉秀率軍於昆陽擊潰新莽軍,王尋敗死,王邑逃至洛陽,宛城也被劉縯攻陷,史稱昆陽之戰。四方豪傑得知後,紛紛殺掉州郡守,自稱將軍,用更始年號。戰後劉縯、劉秀人氣大增,更始帝以違抗命令為由处死劉縯。劉秀得知後親赴謝罪,不敢為劉縯服喪。更始帝心有所慚,遂拜劉秀為破虜將軍,封武信侯。更始帝派遣王匡攻洛陽,申屠建、李松攻武關,三輔震動。王莽在南郊舉行「哭天大典」,以求天救,只要民眾哭得夠哀傷,就可加官進爵。但於地皇四年十月初三日(23年10月6日),更始軍仍攻入长安,王莽在混乱中为商人杜吴殺死於未央宮的漸臺,新朝亡。 光武一統 新朝亡後,更始帝定都洛陽,由於局勢混亂,就派劉秀巡視黃河以北。劉秀在河北勢力單薄,恰巧地方實力派王郎於河北稱帝,劉秀只能暫避鋒芒。24年初,劉秀獲得劉植、耿純擁護,聯合上谷耿況、漁陽彭寵包圍王郎,同年四月攻陷邯鄲,王郎亡,劉秀被更始帝封為蕭王。而後劉秀率吳漢、鄧禹等將領平定銅馬等河北諸民變軍,被關西人號為銅馬帝。最後在25年六月於鄗城(今河北柏鄉)即皇帝位,史稱光武帝,國號為漢,史稱東漢。 24年更始帝遷都至長安,他建國後昏庸無能,濫封諸侯,將政事委託給岳父趙萌,政治混亂,反而使人民懷念王莽。當時李軼、朱鮪自立於山東,王匡、張卬橫暴三輔。而在汝南、潁川的赤眉軍,因為糧食不足,加上更始帝分封不給國邑,於25年由樊崇和徐宣兵分二路進逼長安。進軍途中因為信仰城陽景王劉章,擁立景王後裔劉盆子為帝,史稱「赤眉漢」,改元為建世。更始帝得知赤眉軍入侵時,還殺害申屠建、陳牧、成丹等將領。同年九月,赤眉軍攻陷長安,更始帝不久被殺,玄漢亡。光武帝乘機南下洛陽,並定都之(改稱雒陽)。赤眉漢政治混亂,諸將跋扈,劉盆子與其兄練習投降的詞說。27年關中缺糧,赤眉軍引兵東歸。光武帝率軍與東歸途中的赤眉會戰於華陰,赤眉軍大敗,劉盆子與樊崇投降。 27年光武帝領有河北大部、河洛與關中等地,但天下仍然群雄割據。當時約有數個勢力,燕代之地的九原盧芳、漁陽彭寵;關東淮水的睢陽劉永、青州張步、東海董憲、魯佼彊與廬江李憲;荊州隴蜀等地有天水隗囂、河西竇融、成都公孫述、漢中延岑、南郡秦豐與夷陵田戎;以及南海鄧讓等勢力。光武帝採取先東後西的戰略,先安撫燕郡、代郡的勢力,於27年到30年間集中力量消滅劉永(自稱天子)為首的關東勢力與廬江的李憲(自稱天子),東方大定。而後南向征服秦豐、田戎等等荊州諸侯,諸侯殘部投奔蜀地。同時,漁陽彭寵也被人刺殺。河西竇融與南海鄧讓也於29年歸順東漢。最後西向對付受荊隴諸侯擁護的成家帝公孫述與天水隗囂、九原盧芳等。光武帝於34年平定天水隗囂,於36年由吳漢攻克成都,滅成家。隔年九原盧芳亡命入匈奴,東漢統一天下,進入東漢時期。 疆域與行政區劃 新朝疆域大致上與西漢相同,但在末期疆域萎縮,只新設了西海郡(郡治龍耆城,今青海民和縣)而已。遼東地區撤消了真番、臨屯二郡。在西南地區由七郡變成五郡,部分西南夷成半獨立狀態,放棄了海南島與象郡。西域諸王與新朝中斷關係,使得新朝勢力退出西域。這些疆域直到東漢前期才陸續收復領土。 新朝的行政區劃大致與西漢後期相同,但由郡縣制上加州牧,並且與分封制結合。王莽推行復古改制,亂設行政區劃,改了許多新地名。並且網羅漢宗室功臣後裔、封建官僚,改郡封國。在設置行政區劃方面,王莽修改西漢十三部,據《堯典》分成十二州,裁撤朔方、司隸部,改涼州為雍州、交趾為交州;後又據《禹貢》改爲九州。有的郡甚至五易其名,最後又恢複舊稱。地名的混亂,十分困擾人民。9年更改地方官制的名稱為古稱。14年後大規模更動,結合分封制和郡縣制,郡縣首長與受有茅土的諸侯二合一,將郡太守(新朝稱大尹)分成卒正(侯爵)、連率(伯爵)與大尹等。地方軍事單位的都尉,分成屬令(子爵)、屬長(男爵)等。 在官職的部分,14年設立州牧、部監以監督地方各郡,地位等同三公。設監,地位同上大夫,監督五郡事務。更置牧監副,秩元士,冠法冠,行事如漢刺史。。随着六队、六尉等的建立,新朝也派出监察官员对这些队、尉进行监察。17年,王莽選用能吏侯霸等分督六尉、六隊,如漢刺史,與三公士郡一人從事。 十二州:首長即州牧,新朝增設為部監、監與州牧。共有幽州、并州、冀州、青州、徐州、兗州、豫州、雍州(原涼州)、揚州、荊州、益州、交州,後改為九州。 郡:首長原為太守,新朝改稱大尹、後增設為卒正、連率與大尹。 縣:首長原為縣令,新朝改稱宰。 政治體制 新朝官制上承西漢官制,正值王莽改制,所以新朝官制多變,官名及職責也十分複雜。自西漢居攝年間起,王莽便開始推行改制。他附會周禮官制,恢復五等爵制,濫加封賞,濫改官名,如宰衡、太阿之職。建國後,在中央置四輔、三公、四將、六監、九卿、二十七大夫、八十一元士等。四輔(太師、太傅、國師、國將)、三公(大司馬、大司徒、大司空)、四將(更始將軍、衛將軍、立國將軍、前將軍)合稱「十一公」。是9年新朝建國初年,王莽按照哀章所獻金匱內記錄所封王舜、平晏、劉歆、哀章、王邑、甄豐等等十一位高官。其中四輔位列上公,對映五嶽其中的四嶽。四輔與三公對映日月星辰。由於《書·堯典》中,有羲仲、羲叔、和仲、和叔,14年王莽將這些稱號對映到四輔,例如太師犧仲景尚。 新朝九卿與西漢九卿大為不同,王莽修改九卿成新朝用的官名,其中將水衡都尉更名為予虞。將宗伯移除,光祿勳、衛尉、太僕被列入六監,加入大司馬司允、大司徒司直、大司空司若,最後湊成九卿。每卿有大夫三人、每大夫有元士三人,合稱二十七大夫、八十一元士。六監位皆上卿,包含原光祿勳、衛尉、太僕、中尉、執金吾,但都改成新朝官名,並且新設大贅。最後設五司大夫為監察官。 10年更始將軍甄豐之子甄尋不滿父親封賞過低,作符命,言新室要如西周分陝,立二伯。以甄豐為右伯,平晏為左伯,如周召故事,王莽即從之。而後甄尋作符命欲娶黃皇室主为妻,符命案爆發,甄尋逃亡,甄豐自殺。最後甄尋、劉歆之子劉棻、劉泳,王邑弟王奇,及劉歆門人丁隆等數百人或流放、或被斬。更始將軍也被寧始將軍姚恂取代。大封宗室及功臣後裔二百人為侯。為了杜絕反新勢力,10年王莽聽從孫建建議,廢除劉姓諸侯,並將部分擁護劉姓諸侯(劉歆、劉龔、劉嘉等三十二人)賜姓王。」改定安太后號曰黃皇室主,絕之於漢。 外交 王莽建立新朝後,為了宣示新朝的威德,派遣使者四出,東到遼東及朝鮮半島北部的玄菟、樂浪、高句麗及夫餘;南到西南邊境;西到西域。收回舊日漢朝授予外族的印綬,改受新朝的印綬,並把所封的王貶為侯,所用的璽改為章,這樣就引起西南夷鉤町王及匈奴的叛變,西域諸國也逐漸與王莽破裂關係。 在北方方面,匈奴與西漢和平約有30多年,直到新朝建立為止。王莽推行改王為侯的政策,並將「匈奴單于」稱號改為「恭奴善于」,後改為「降奴服于」。為了弱化匈奴,王莽分匈奴居地為15部,強立呼韓邪子孫十五人俱為單于(如孝單于、順單于 (助)、順單于
針對貨幣,王莽先後五次改幣。7年,王莽附會周代鑄大錢之說,加鑄契刀、錯刀、大錢與漢代五銖錢共為四品。9年,除大錢外的貨幣均廢除,並鑄小錢與大錢通用,並嚴禁盜鑄。隔年,另造二十八種貨幣:黃金一品、銀貨二品、龜寶四品、貝貨五品、錢貨六品、布貨十品。錢、布共為銅製,所以總稱「五物、六名、二十八品」。後因人民抵制繁雜的莽幣,改用漢五銖錢。在官府無法禁止的情況下,王莽又盡廢諸幣,改行貨幣、貨泉兩品,並於許民間鑄大錢(限期六年)。這樣反覆的改革幣制,讓新朝的經濟混亂,加速人民破產。 文化 思想 新朝思想上起西漢,下承東漢。西漢末期盛行讖緯學說,讖緯是神學與庸俗經學的混合物。儒生好談災異、祥瑞,常以自然現象來附會人事的禍福,後來成為王莽建立新朝的依據。早在西漢時,儒生就多信奉陰陽家「五德終始」之說,盛言「天運循環,貴賤無常」,相信「漢歷當終,新王將興」。由於社會改革的要求及天運循環的理論相結合,儒生鼓吹禅让、改元易号以更始,這些都成為王莽建立新朝时所依靠的理论。 前78年汉昭帝時,眭弘便附會董仲舒之言,認為漢帝應該尋到賢人,禪讓帝位給他,自退位為王,如同夏代堯、周代商故事,他將董仲舒半人半神的神學目的論演變為讖緯神學。汉成帝时,又有齊人甘忠可詐造天官歷、包元太平經十二卷,以言「漢家逢天地之大終,當更受命於天,天帝使真人赤精子,下敎我此道。」甘忠可傳授給重平夏賀良、容丘丁廣世、東郡郭昌等。甘忠可弟子夏賀良等對漢哀帝陈说西漢中衰,當更受命。於是漢哀帝改元太初元將,號曰『陳聖劉太平皇帝』。後因無嘉應,漢哀帝遂誅殺夏賀良等人。讖緯學說到新莽時達到高峰,王莽崇尚古制,也利用讖緯學說以取得帝位。他假借符命、祥瑞,偽造禪讓的根據,如製作了「告安漢公莽為皇帝」的石碑、「金匱神嬗」書言王莽為真天子等讖緯。 西漢末年也有人對陰陽家提出質疑,揚雄仿《論語》作《法言》,模仿《易經》作《太玄》,提出以「玄」作為宇宙萬物根源之學說,強調如實的認識自然現象,並認為「有生者必有死,有始者必有終」,駁斥了方士的學說。他主張要回復儒學五經的本來面目,為東漢注重文字本身的真實性的訓詁學開啟了先河。 新莽的覆滅代表儒學家復古思想的破滅,也使漢儒變法禪讓的政治理論至此消失,漸變帝王萬世一統的思想。先秦學術注重矯正社會的病態,建立大同世界。由於王莽新政的失敗,說明以古代禮法改革的方式不通。魏晉以後,思潮不向整體利益求答案,轉為尋求人性及生存的意義,玄學及佛學遂取代先秦諸子的思想地位。 文學與文字 新莽時期,王莽與劉歆等儒者提倡古文經,使古文經與今文經抗衡,即古今文之爭。王莽還於五經以外增設樂經,增加古文經博士和博士弟子的人數五人。並且擴建太學和太學生宿舍,於地方學校廣招生徒,徵求各地異才。 古今文之爭源自秦始皇焚毀經書事件,後來儒者憑記憶書寫經書,成為今文經。在西漢時於孔壁發現古經書,稱為古文經。西漢的五經(樂經已失散)博士仍以今文經為主。西漢晚期,今文經學派如劉向等人受陰陽家影響,偏向怪力亂神,到西漢末年出現讖緯學說。古文經學派則在西漢末年由巨儒劉歆(劉向之子)與王莽提倡。漢成帝時,劉向負責整理古文經,劉向去世後由劉歆繼承。劉歆最後完成編目,即《七略》,這是中國最早的目錄書,集結古代學術思想與著作的內容。劉歆在整理古籍中發現先秦時期的蝌蚪文,主要有《春秋左氏傳》、《古文尚書》、《逸禮》等等,並認為《毛詩》與其他家派不同,可列為古文。最後劉歆大力提倡古文經,並建議立古文經博士、學官,得以和今文學家抗衡,這受到今文學家的抵制,即今古文之爭。新朝成立後,王莽為上述古文立古文經博士。雖然東漢成立後古文經博士被廢,但不排斥古文經,而且民間研究風氣大盛,三國時期古文終於取代今文,成為學術正統。 王莽改定文字為新莽六書,即古文、奇字、篆書、佐書、繆篆、鳥蟲書,可分成古代文獻文字、通用文字與應用文字等。古文為孔壁經書的戰國文字,奇字是有非孔壁古文的戰國文字,均屬古代文獻文字。王莽为了拉抬古文经学的地位,所以將古文及奇字分列六书的前二位。篆書即秦朝小篆、佐書即秦朝隸書,為新莽時期的通用文字,兩個都廣泛運用,一般日常文書也是用佐書。繆篆為小篆變體,較為權威、莊重的場合使用,如銅器、印章、石刻、貨幣、瓦當等;鳥蟲書即秦體蟲書,用於旗幟和符信,與繆篆都是應用文字。 语言学研究方面,揚雄曾著《方言》,叙述西汉时代各地方言,为研究古代语言的重要资料。王莽当政後,拉拢扬雄,任他为中散大夫。揚雄還写过《劇秦美新》,指斥秦朝,美化新朝。 藝術 新朝藝術屬於漢朝藝術的一個時期,比較有特色的有印章、書法與墓畫。新莽的印章屬於秦漢印章的系統,但其工藝水平高,古代璽印無出其右。新莽印章具有自己的風格,分成繆篆與鳥蟲書兩類,在制度、印文、字數、名稱諸方面,與秦漢、魏晉南北朝的印章有較大的區別,其所達到的藝術水準堪稱秦漢印章中最大的靚點。 書法方面,《王俊幕府檔案簡》為起草正式文書的底稿,這是完全成熟的草書。而《郁平大尹馮君孺久墓題記》與《張伯升柩銘》相似,屬於繆篆。字形總體為方扁形,偏旁結構很明確地分為方、圓兩類,方形結構以直線銜接建構而成,圓形結構以曲線糾結盤繞形成,兩者構成了鮮明的對比。 西漢末年到新莽時期,墓室內繪製的壁畫的面積增大,增入了世俗生活宴樂的內容。墓例有洛陽金谷園和偃師辛村的新莽墓,金谷園墓前室穹隆頂在白地上以朱墨等色滿繪彩雲,四壁影作枋柱,以象徵木結構建築。後室頂脊及柱頭斗子間分繪日月神靈異獸。辛村墓則除日、月及辟邪畫面外,其最有名的有《壁画宴乐图》与《西王母图》。並且繪有多幅門吏、庖廚、宴飲、六博等世俗生活的畫面。 除了墓畫,自西漢宣、昭兩帝萌芽的畫像石也有充足的發展,以河南唐河出土的天鳳五年的「漢郁平大尹馮君孺人畫像石墓」為經典之作。該區畫像石的內容豐富,約有30餘。主要描述墓主生活的迎賓拜謁、馴虎騎象、樂舞雜技,反映儒家倫理道德的歷史故事,反映仙人思想的羽人、應龍、四首人面虎以及鎮墓辟邪神怪如蹶張、青龍、白虎、朱雀、鋪首銜杯等。由於主題明顯、內容豐富又質樸,而且紀年明確,所以十分被重視。 君主年表 新朝末期地方勢力 參見 汉朝 王莽改制 漢朝經濟 注釋 參考文獻 参考书目 《中國通史 秦漢史》,鄒紀萬,九州出版社 ISBN 957-0325-32-X 《中國通史 上冊》,傅樂成,大中國圖書公司,ISBN 978-957-521-143-1 《劍橋中國史─秦漢篇》,费正清、崔瑞德著,韓復智譯,南天書局有限公司,ISBN 978-957-638-349-6 《中國史研究叢書 秦漢史》,翦伯贊,雲龍出版社,ISBN 978-986-7938-16-9 《中國文明史 第三卷 秦漢時代 上冊、中冊與下冊》,地球社編輯部著,地球出版社,ISBN 978-957-9585-84-2 外部链接 维基學院: 王莽的讖緯 维基文库: 《汉书‧王莽傳上》、《汉书‧王莽傳中》、《汉书‧王莽傳下》 《汉书》 《后汉书》 國家度量衡標準實驗室:新莽嘉量 9年建立的國家或政權
基于博物馆等级划分 中国国家文物局为加强博物馆行业管理,充分发挥博物馆的社会服务功能,促进博物馆事业发展,而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所有正式登记、注册并接受年检,具有文物、标本收藏保管、科学研究、陈列展览功能的,对外开放的各类博物馆,经该国家局组织设立的全国博物馆评估委员会在综合管理与基础设施、藏品管理与科学研究、陈列展览与社会服务等各方面进行综合评议,并以打分方式产生的博物馆等级划分。
中国国家文物局为加强博物馆行业管理,充分发挥博物馆的社会服务功能,促进博物馆事业发展,而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所有正式登记、注册并接受年检,具有文物、标本收藏保管、科学研究、陈列展览功能的,对外开放的各类博物馆,经该国家局组织设立的全国博物馆评估委员会在综合管理与基础设施、藏品管理与科学研究、陈列展览与社会服务等各方面进行综合评议,并以打分方式产生的博物馆等级划分。 参考资料 外部链接 中华文苑网中国博物馆名录
10月17日——威拉德·博伊尔與喬治·史密斯共同發明電荷耦合元件(CCD)在貝爾實驗室。 (30 年後, 此技術被廣泛應用於數位相機、光學掃瞄器與攝影機的感光元件。) 10月29日——網際網路始祖阿帕网 (ARPANET)在下午十點三十分從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UCLA)SDS Sigma 7主機送出第一則訊息,至 (SRI)SDS 940主機。 10月31日——中華民國副總統嚴家淦主持按鈕儀式,中國電視公司正式開播,改變了台灣島內無線電視「僅此一臺(台灣電視公司)」的局面。 11月10日——美國知名兒童電視節目《芝麻街》開播,獲得高收視率。 11月21日——美國和日本达成协议,琉球群岛将在1972年归还日本。 11月21日——第一个阿帕网 (ARPANET) 连接建立。 12月5日——最初的阿帕网 (ARPANET) ,由美國西海岸的4個節點完成構型。第一個節點在(UCLA)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第二個節點在(SRI)、(UCSB)加州大學聖巴巴拉分校和(UTAH)猶他大學分別為三、四節點。 12月10日——马来西亚居銮市遭遇特大水灾,此水灾是居銮经历开埠后最大的一场洪水浩劫,造成惨重人命丧亡和难以估计的财物损失。 12月18日——英国废除對於謀殺犯的死刑。 著名漫畫《哆啦a夢》開始於小學館發行的兒童學習雜誌連載。 出生 拉菲达艾哈迈德冰娅,孟加拉国作家。 1月5日——瑪麗蓮·曼森,美國男歌手。 1月26日——方文山,台灣華語流行歌曲作詞人。 1月28日——袁文傑,香港藝人(演員、主持人、模特兒),現為香港無綫電視藝人、前香港亞洲電視和香港電訊盈科旗下Now寬頻電視藝人。 1月29日——hyde,日本歌手。 2月2日——彭羚,香港女歌手。 2月6日——福山雅治,日本男歌手。 2月11日——小畑健,日本漫画家、插畫家。 2月24日——伍詠薇:前香港女演員,1989年亞洲小姐。 3月1日——哈维尔·巴登,西班牙男演员。 3月20日——張可頤,香港演员。 4月18日——紀宮清子,日本皇室。 4月25日——蕾妮·齊薇格,美國女演員。 4月27日——李翊君,台灣女歌手。 5月14日——凯特·布兰切特,澳洲女演員。 5月16日——金元萱,韓國女歌手。 5月31日——詹仁雄,台灣電視節目製作人、漫畫家。 6月10日——崔錦棠,香港藝人,前香港三項鐵人代表隊成員、教練 6月14日——施特菲·格拉芙,德國女子網球運動員。 7月11日——陶喆,台灣華語流行歌曲作詞人、歌手及流行音樂製作人。 7月19日——陳淑蘭,香港女演員。 8月6日——艾略特·史密斯,美国创作歌手、音乐家。 8月8日——王菲,中國女歌手。 8月15日——鄭嘉穎,香港男演員及歌手。 8月18日——愛德華·諾頓,美國電影演員。 9月11日——具俊曄,韓國男歌手。 9月12日——項明生,香港旅遊專欄作家。 9月15日——袁潔瑩,香港女演員,開心少女組成員之一。 9月19日——甘蒂·達芙,荷兰音乐家。 9月24日——蔡康年,香港藝人。 10月3日——關·史蒂芬妮,美國女歌手。 10月7日——陳浩民,香港男演員及歌手。 10月9日——陈振声,新加坡人民行动党政界人物 10月24日——馬啟仁,香港足球評述員。 10月29日——陶晶瑩,台灣歌手、演員、主持人。 11月7日——蘇姿丰,超微半導體執行長。 11月15日——張崇基,香港歌手。 11月26日——肖恩·坎普,美国著名篮球明星、绰号雨人。 11月27日——郭可盈,香港女演員。 12月4日——Jay Z,美國歌手。 12月16日—— 雷军,小米公司创办人。 12月20日——横山智佐,日本声优。 12月23日——潘紹聰,香港男唱片騎師
step for a man, one giant leap for mankind.)。」,成为第一个踏上月球的人类。 7月28日——超强台风维奥娜登陆中国,并在广东东部地区造成严重破坏,其中汕头市的破坏最为严重,这场风灾总计共造成1554人丧生,后被称为“七二八风灾”或“牛田洋风灾”。 8月15日——最伟大的摇滚音乐节胡士托音樂節开幕。 9月1日——穆阿迈尔·卡扎菲上校发动军事政变推翻利比亚伊德里斯王朝,开始了利比亚長達42年的“卡扎菲时代”。 9月11日——日本恐怖组织“赤軍”成立。 9月16日——中華民國陸軍軍官開會後下陽明山急馳,總統車隊緊急剎車,導致蔣中正伉儷遭遇車禍均受傷。 10月1日——北京地铁第一期工程投入试运营,这是中国第一条地下铁道。 10月17日——威拉德·博伊尔與喬治·史密斯共同發明電荷耦合元件(CCD)在貝爾實驗室。 (30 年後, 此技術被廣泛應用於數位相機、光學掃瞄器與攝影機的感光元件。) 10月29日——網際網路始祖阿帕网 (ARPANET)在下午十點三十分從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UCLA)SDS Sigma 7主機送出第一則訊息,至 (SRI)SDS 940主機。 10月31日——中華民國副總統嚴家淦主持按鈕儀式,中國電視公司正式開播,改變了台灣島內無線電視「僅此一臺(台灣電視公司)」的局面。 11月10日——美國知名兒童電視節目《芝麻街》開播,獲得高收視率。 11月21日——美國和日本达成协议,琉球群岛将在1972年归还日本。 11月21日——第一个阿帕网 (ARPANET) 连接建立。 12月5日——最初的阿帕网 (ARPANET) ,由美國西海岸的4個節點完成構型。第一個節點在(UCLA)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第二個節點在(SRI)、(UCSB)加州大學聖巴巴拉分校和(UTAH)猶他大學分別為三、四節點。 12月10日——马来西亚居銮市遭遇特大水灾,此水灾是居銮经历开埠后最大的一场洪水浩劫,造成惨重人命丧亡和难以估计的财物损失。 12月18日——英国废除對於謀殺犯的死刑。 著名漫畫《哆啦a夢》開始於小學館發行的兒童學習雜誌連載。 出生 拉菲达艾哈迈德冰娅,孟加拉国作家。 1月5日——瑪麗蓮·曼森,美國男歌手。 1月26日——方文山,台灣華語流行歌曲作詞人。 1月28日——袁文傑,香港藝人(演員、主持人、模特兒),現為香港無綫電視藝人、前香港亞洲電視和香港電訊盈科旗下Now寬頻電視藝人。 1月29日——hyde,日本歌手。 2月2日——彭羚,香港女歌手。 2月6日——福山雅治,日本男歌手。 2月11日——小畑健,日本漫画家、插畫家。 2月24日——伍詠薇:前香港女演員,1989年亞洲小姐。 3月1日——哈维尔·巴登,西班牙男演员。 3月20日——張可頤,香港演员。 4月18日——紀宮清子,日本皇室。 4月25日——蕾妮·齊薇格,美國女演員。 4月27日——李翊君,台灣女歌手。 5月14日——凯特·布兰切特,澳洲女演員。 5月16日——金元萱,韓國女歌手。 5月31日——詹仁雄,台灣電視節目製作人、漫畫家。 6月10日——崔錦棠,香港藝人,前香港三項鐵人代表隊成員、教練 6月14日——施特菲·格拉芙,德國女子網球運動員。 7月11日——陶喆,台灣華語流行歌曲作詞人、歌手及流行音樂製作人。 7月19日——陳淑蘭,香港女演員。 8月6日——艾略特·史密斯,美国创作歌手、音乐家。 8月8日——王菲,中國女歌手。
1956年:哈金,美國華裔作家 1960年:高屋良樹,日本漫畫家 1961年:阿巴希·巴納吉,印度裔美國發展經濟學家,2019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 1962年:恰克·帕拉尼克,美國越界小說家、自由記者 1963年:卡爾·勞特巴赫,德國科學家、醫生、政治人物,現任德國聯邦衛生部部長 1964年:馬偉豪,香港著名導演 1969年:安潔紐·艾莉絲,美國演員 1970年:黃丹儀,香港作曲人、編曲人、音樂監製 1970年:耶斯·托魯普,丹麥職業足球運動員、教練 1973年:曾寶儀,台灣藝人、節目主持人 1973年:李聖傑,台灣歌手 1978年:龚蓓苾,中国影星 1978年:朴恩惠,韓國女演員 1978年:金荷娜,韓國女演員 1978年:庫梅爾·南賈尼,巴基斯坦裔美國男演員、喜劇演員、編劇、播客主持人 1979年:喬登·皮爾,美國男演員、喜劇演員、編劇、導演、製片人 1980年:吉格梅·凱薩爾·納姆耶爾·旺楚克,不丹國王 1981年:要潤,日本演員 1981年:李仁譓,韓國女演員 1981年:和田毅,日本職棒選手 1981年:孫菲菲,中國女演員 1984年:林柏昇,台灣男藝人 1984年:香里奈,日本女演員 1985年:瑞莎,台灣女演員、模特兒 1985年:尹周熙,韓國女演員 1986年:夏洛蒂·澈奇,威爾斯歌手 1987年:-{zh-cn:埃伦·佩奇;zh-hk:愛倫·比芝;zh-tw:艾倫·佩姬;}-,加拿大演員 1988年:大槻響,日本AV女优 1988年:姚潔貞,香港女子田徑運動員 1989年:鄭俊英,韓國男歌手 1989年:柯賓·布魯,美國男演員 1990年:姜河那,韓國男演員 1990年:宣泇而,香港少女模特兒 1991年:頌樂,韓國女子偶像團體MAMAMOO隊長 1991年:蘇帕西·宗澈瓦,泰國男演員、歌手 1991年:喬·歐文,英國男演員 1992年:安部未華子,日本AV女優 1992年:高以馨,台灣女歌手 1993年:菅田將暉,日本男演員、歌手 1993年:法布里齊奧·羅馬諾,義大利體育記者,世界上最知名的足球轉會一手來源提供者之一 1994年:Wendy,韓國女子偶像團體Red Velvet成員 1995年:李太奐,韓國男演員,男子偶像演員團體5urprise成員 1996年:蘇菲·特納,英國女演員 1999年:梅塔文·歐帕西安卡瓊,泰國演員、模特 2000年:李庚潤,韓國男子偶像團體DKZ成員 2007年:Leeseo,韓國女子偶像團體IVE成員 逝世 1513年:教宗儒略二世,羅馬主教(1443年出生) 1677年:巴魯赫·斯賓諾莎,荷蘭哲學家(1632年出生) 1788年:约翰·格奥尔格·帕雷泽西,德國天文學家(1723年出生) 1824年:歐仁·德·博阿爾內,法國軍事家,拿破崙一世的繼子(1781年出生) 1926年:海克·卡末林·昂內斯,荷兰物理学家,超导现象发现者、低溫物理學奠基人,1913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1853年出生) 1933年:恩斯特·施密特,丹麥生物學家(1877年出生) 1934年:-{zh-cn:奥古斯托·塞萨尔·桑地诺;
1875年:雅娜·卡爾芒,法國金氏世界紀錄最長壽的人(1997年逝世) 1886年:八田與一,日本水利工程師,台灣嘉南大圳设计者(1942年逝世) 1895年:亨利克·達姆,丹麥生物化學家、生理學家,1943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得主。(1976年逝世) 1907年:威斯坦·休·奧登,英國-美國詩人(1973年逝世) 1914年:琼·塔特洛克,美国精神科医生,“原子弹之父”罗伯特·奥本海默的婚外女友。(1944年出生) 1921年:約翰·羅爾斯,美國哲學家,著有《正義論》(2002年逝世) 1922年:姬達,香港前政府官員(2006年逝世) 1924年:羅伯·穆加比,辛巴威政治人物,第2任辛巴威總統(2019年逝世) 1933年:妮娜·西蒙,美國歌手、作曲家(2003年逝世) 1936年:華盛頓·阿格雷·賈朗歐·奧庫穆,肯亞外交官、政治家、學者、作家(2016年逝世) 1937年:哈拉德五世,挪威國王 1938年:萊斯特·伯德,安地卡及巴布達政治人物,第2任安地卡及巴布達總理(2016年逝世) 1942年:鄭惠先,韓國女演員 1943年:大前研一,日本管理學家、經濟評論家 1943年:柳德米拉·烏利茨卡婭,俄羅斯小說家 1946年:-{zh-hans:阿伦·瑞克曼;zh-hk:阿倫·烈卡文;zh-tw:艾倫·瑞克曼;}-,英國男演員(2016年逝世) 1946年:特里西婭·尼克松·考克斯,美國第37任總統理察·尼克森的長女 1950年:薩赫勒-沃克·祖德,衣索比亞政治人物,現任衣索比亞總統 1953年:威廉·彼德森,美國男演員 1955年:埃米內·埃爾多安,土耳其第一夫人 1956年:哈金,美國華裔作家 1960年:高屋良樹,日本漫畫家 1961年:阿巴希·巴納吉,印度裔美國發展經濟學家,2019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 1962年:恰克·帕拉尼克,美國越界小說家、自由記者 1963年:卡爾·勞特巴赫,德國科學家、醫生、政治人物,現任德國聯邦衛生部部長 1964年:馬偉豪,香港著名導演 1969年:安潔紐·艾莉絲,美國演員 1970年:黃丹儀,香港作曲人、編曲人、音樂監製 1970年:耶斯·托魯普,丹麥職業足球運動員、教練 1973年:曾寶儀,台灣藝人、節目主持人 1973年:李聖傑,台灣歌手 1978年:龚蓓苾,中国影星 1978年:朴恩惠,韓國女演員 1978年:金荷娜,韓國女演員 1978年:庫梅爾·南賈尼,巴基斯坦裔美國男演員、喜劇演員、編劇、播客主持人 1979年:喬登·皮爾,美國男演員、喜劇演員、編劇、導演、製片人 1980年:吉格梅·凱薩爾·納姆耶爾·旺楚克,不丹國王 1981年:要潤,日本演員 1981年:李仁譓,韓國女演員 1981年:和田毅,日本職棒選手
1925年:苏联人代会批准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宪法。 1932年:遭绑架10个星期后,美国飞行英雄查尔斯·林德伯格的儿子林白小鹰在距家数英里处被发现。 1933年:新政: 美國總統羅斯福頒佈《》,透過向農民提供補貼來限制農業生產以穩定農作物價格。 1937年:英國國王喬治六世在伦敦威斯敏斯特教堂举行加冕典礼。 1940年:二戰:法德雙方在阿尼爆發激烈戰鬥,此戰是當時戰爭史上最大規模的坦克會戰。 1949年:苏联宣布解除对英国、美国、法国三国占领之西柏林的封锁,柏林封锁结束。 1975年:为庆祝二战欧洲胜利日30周年,包含两艘军舰的一支美国军舰艦隊驶入蘇聯列寧格勒港口,當這支艦隊駛過芬蘭海峽一個蘇聯海軍基地時,蘇聯官兵鳴炮二十一響歡迎。在美國军舰訪問列寧格勒的同一天,兩艘蘇聯导弹驱逐舰亦抵達美國波士頓进行访问,美军也鸣炮欢迎。 这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第一次有苏联军舰访问美国港口。 1978年:香港政府宣佈收回荃灣西樓角七座樓宇,興建地下鐵路車廠,商戶同業主因為不滿賠償拒絕遷出。事件一直僵持到1979年業主企圖拆除西樓角新路鐵閘,釀成警民流血衝突。 1998年:印尼雅加达特利刹蒂大学4名学生于示威活动中遭军警射杀,随后引发大规模排华暴动。 21世紀 2005年:臺灣親民黨主席宋楚瑜與中国共产党總書記胡锦涛於北京舉行會談。 2008年:中國四川省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汶川縣發生MW 8.3強烈地震,造成超過6.9萬人死亡。 2010年:泛非航空771号班机在降落的黎波里国际机场时坠毁,机上104名乘客中,103名当场死亡。 2015年:费城一列火车脱轨,造成8人死亡,200多人受伤。 2015年:尼泊尔发生里氏规模7.3级地震,218人死亡,超过2500人受伤。 2017年:全球400多万台电脑感染针对英国国民保健署和西班牙电信的勒索软件WannaCry。 2018年:马来西亚前首相纳吉·阿都拉萨及夫人罗斯玛·曼梳因贪腐案被马来西亚移民局列入禁止出国的黑名单。 2018年:一名俄罗斯车臣共和国的激进分子在法国巴黎第二区持刀伤人,造成1人死亡、4人受伤。嫌犯被警方当场击毙。 2022年:事件视界望远镜发表直接观测直径约6,000万公里的人馬座A*黑洞的影像,是人类第2次成功捕捉黑洞影像。 出生 1496年:古斯塔夫·瓦薩,瑞典國王,瓦薩王朝的創建者(1560年逝世) 1803年:尤斯圖斯·馮·李比希,德國化學家(1873年逝世) 1812年:愛德華·利爾,英國詩人、藝術家和音樂家(1888年逝世) 1820年:弗羅倫斯·南丁格爾,英國護士、統計學家(1910年逝世)
1803年:尤斯圖斯·馮·李比希,德國化學家(1873年逝世) 1812年:愛德華·利爾,英國詩人、藝術家和音樂家(1888年逝世) 1820年:弗羅倫斯·南丁格爾,英國護士、統計學家(1910年逝世) 1833年:本內迪科特·迪波夫斯基,波蘭自然學家、醫生(1930年逝世) 1842年:儒勒·马斯内,法國作曲家(1912年逝世) 1845年:加布里埃爾·佛瑞,法國作曲家(1924年逝世) 1868年:默特爾·科爾賓,美國雜耍演員,擁有四條腿(1928年逝世) 1907年:凯瑟琳·赫本,美国女演員,美国电影学会AFI百年百大明星評為百年來最偉大的女演員第1名(2003年逝世) 1910年:多萝西·霍奇金,英国女生物化學家,1964年諾貝爾化學獎得主(1994年逝世) 1919年:大衛·蒙巴頓,英國海軍軍官、貴族,第三代米爾福德黑文侯爵(1970年逝世) 1919年:吴文俊,中国数学家(2017年逝世) 1918年:朱利葉斯·羅森堡,美國共產主義者,因遭指控為蘇聯從事間諜活動被執行電椅死刑(1953年逝世) 1925年:路易斯·莫洛尼,西班牙前職業足球運動員、足球教練(2010年逝世) 1928年:伯特·巴卡拉克,美國男歌手、詞曲作者、作曲家、唱片製作人、鋼琴家(2023年逝世) 1936年:弗蘭克·斯特拉,美國畫家 1937年:喬治·卡林,美國脫口秀演員、作家、社會批評家(2008年逝世) 1944年:彭定康,牛津大学校監,第28任香港總督 1945年:阿兰·鲍尔,英格兰足球運動員(2007年逝世) 1949年:萩尾望都,日本女性漫畫家 1959年:文·雷姆斯,美國男演員 1962年:李健仁,香港男演員 1964年:朱利葉斯·馬達·比奧,塞拉利昂政治人物,現任塞拉利昂總統 1971年:梁少霞,香港女配音員 1975年:山口真弓,日本女性聲優 1977年:郭鐵人,台灣演員 1977年:蔣怡,香港女模特 1979年:陳譯賢,台灣歌手 1979年:近藤隆,日本男性聲優 1980年:里希·蘇納克,英國政治人物,現任英國首相 1981年:金泰宇,韓國男歌手 1981年:雷米·馬利克,美國男演員 1985年:朱蕾安,臺灣女演員 1987年:李慧詩,香港女單車運動員 1988年:马塞洛·维埃拉·达席尔瓦·儒尼奥尔,巴西足球運動員 1990年:韓森,台灣男歌手 1993年:林利豪,台灣歌手 1993年:許明傑,臺灣男子偶像團體SpeXial成員 1995年:紀卜心,臺灣女藝人 1995年:中西智代梨,元日本女子偶像團體HKT48一期生 1997年:山口愛,日本女演員、聲優 2002年:池田瑛紗,日本女子偶像團體乃木坂46五期生 逝世 1003年:教宗思維二世,羅馬主教(約950年出生) 1012年:教宗思齊四世,羅馬主教(生年不詳) 1155年:李清照,南宋女詞人(1084年出生) 1884年:贝多伊齐·斯美塔那,捷克作曲家(1824年出生) 1935年:約瑟夫·畢蘇斯基,波蘭第二共和國獨裁領袖(1867年出生)
3月17日——尤利烏斯·凱撒在遠西班牙南部蒙達戰役擊敗龐培之子、塞克斯圖斯及名將提圖斯·拉比埃努斯領導的貴族派軍隊,是尤利烏斯·凱撒在內戰中面對貴族派的最後一戰。 出生 王莽,新朝的建立者(23年10月6日逝世) 逝世
3月17日——尤利烏斯·凱撒在遠西班牙南部蒙達戰役擊敗龐培之子、塞克斯圖斯及名將提圖斯·拉比埃努斯領導的貴族派軍隊,是尤利烏斯·凱撒在內戰中面對貴族派的最後一戰。 出生 王莽,新朝的建立者(23年10月6日逝世) 逝世
1993年:立陶宛領導人、議長布拉藻斯卡斯當選總統。 1994年:鞑靼斯坦共和国决定成为俄罗斯联邦主体之一。 1994年:衡阳站发生踩踏事件,造成33人(一说44人)死亡。 1995年:臺灣台中市台中港路的衛爾康西餐廳發生大火,造成64死11傷,為臺灣史上死亡人數最多的單一建築物火災。此次的重大傷亡,督促臺灣政府陸續修訂與創建各項公共場所的安全法規,同時也促成了內政部消防署的成立. 1996年:中国長征三號乙運載火箭首飞发射外国卫星,起飞后22秒由於系統故障,撞毀在发射场附近的山坡上,火箭與衛星損失。事件造成6死57伤,發射基地居住區80多間房屋被毀。 1999年:土耳其國家情報局在肯亞首都奈洛比逮捕庫德斯坦工人黨主要創始人阿卜杜拉·奧賈蘭。 21世紀 2001年:人類基因組計劃大致完成。 2001年: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董建華公佈時任財政司司長曾蔭權接替提前退休的陳方安生任政務司司長,財政司司長一職就由梁錦松出任。 2003年:全球约800多个城市同步举行反对伊拉克战争的反战游行,为历来规模最大的反战运动。 2004年:第二輪朝核六方會談在中國首都北京舉行。 2005年:YouTube正式註冊使用。 2006年:美國國會舉行聽證會,調查雅虎、微軟、Google和思科等電腦與網路公司幫助中國封鎖信息的問題。 2011年:受突尼西亞茉莉花革命的影響,利比亞爆發大規模示威和革命活動。 2013年:俄羅斯烏拉爾聯邦管區車里雅賓斯克市等地民眾经历火流星事件,约1500人因冲击波造成的破坏间接受伤。 出生 1368年:西吉斯蒙德,神聖羅馬皇帝(1437年逝世) 1564年:伽利略·伽利莱,意大利數學家、天文學家、物理學家(1642年逝世) 1710年:路易十五,法國國王(1774年逝世) 1820年:蘇珊·安東尼,美國女性民權運動領袖(1906年逝世) 1823年:李鴻章,中國清朝末期重臣(1901年逝世) 1856年:埃米爾·克雷佩林,德國精神病學家,建立了精神病分類體系(1926年逝世) 1874年:歐內斯特·沙克爾頓,英國南極探險家(1922年逝世) 1898年:井伏鱒二,日本小說家(1993年逝世) 1926年:李德宏,英國獸醫,前香港漁農處處長(2004年逝世) 1929年:格拉漢姆·希爾,英國一級方程式著名賽車手(1975年逝世) 1934年:尼克勞斯·維爾特,瑞士計算機科學家 1939年:奧勒·埃勒夫塞特,挪威男子越野滑雪運動員(2022年逝世) 1944年:亞歷山大·謝列布羅夫,俄羅斯太空人(2013年逝世) 1947年:蘭迪·卡浦爾,印度男演員、電影製作人、導演 1950年:徐克,香港電影導演 1954年:馬特·格朗寧,美國漫畫家、電視製作人、編劇,代表作《辛普森家庭》 1955年:曹喜庸,韓國外交官,前外交通商部發言人、1992年韓台斷交時期駐台官員。 1955年:詹姆斯·史塔伏瑞迪斯,美國海軍上將 1960年:篠原千繪,日本漫畫家 1962年:米洛·朱卡諾維奇,蒙特內哥羅政治人物,現任蒙特內哥羅總統 1963年:-{zh-cn:赛塔·他威信; zh-hk:社他·他威信; zh-tw:賽塔·塔維辛;}-,泰國商人、政治人物,現任泰國總理 1964年:鄧景輝,香港前新聞主播(2015年逝世) 1966年:王傳福,中國企業家,比亞迪股份有限公司創始人、前董事長兼總裁 1967年:賀岩,德國律師、外交官(2021年逝世) 1968年:邵兵,中國男演員 1968年:月亭方正,日本落語家、搞笑藝人 1969年:尤秋興,台灣歌手 1973年:申恩慶,韓國女演員 1977年:林溥來,香港補習教师、節目主持 1977年:金康鉉,韓國男演員 1978年:沙溢,中國男演員 1978年:李閏珉,韓國鋼琴家 1979年:戴尚安,香港影視製作人、攝影師 1980年:吳尚津,韓國男演員 1981年:陳泰賢,韓國男演員 1982年:雙胞胎依依佩佩,台灣雙胞胎藝人 1984年:尹鐘焄,韓國男演員 1986年:小清水亞美,日本女性聲優 1987年:翟天临,中國男演員 1987年:莊思明,香港女演員 1987年:趙慧珊,香港女子偶像團體Super Girls成員 1987年:淺倉杏美,日本女性聲優 1988年:盧學叡,台灣歌手 1988年:李純,中國女演員
1904年:华兴会成立,黄兴出任领袖。 1926年:許世英辭北洋政府國務總理職。賈德耀任代總理。 1942年:第二次世界大战:驻新加坡英军向山下奉文率领的大日本帝国陆军投降,新加坡日占时期开始。 1946年:中華民國成立國防部軍事法庭。 1946年:世界上第一台通用电子计算机埃尼阿克的落成仪式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举行。 1952年:英國喬治六世的葬禮於溫莎城堡聖喬治禮拜堂舉行。 1965年:加拿大通过使用枫叶旗取代过去的加拿大红船旗。 1966年:香港大旱,政府開始實施制水。 1968年:巴黎電影明星開始上街遊行。 1971年:英国和爱尔兰政府决定实行新的货币进位制,将英镑和爱尔兰镑改为十进位制。 1989年:苏联宣布武装部队已经全数撤出阿富汗喀布尔等地,持续长达9年的苏阿战争结束。 1990年:英國與阿根廷恢復因福克蘭戰爭中斷的兩國正式外交關係。 1993年:。 1993年:立陶宛領導人、議長布拉藻斯卡斯當選總統。 1994年:鞑靼斯坦共和国决定成为俄罗斯联邦主体之一。 1994年:衡阳站发生踩踏事件,造成33人(一说44人)死亡。 1995年:臺灣台中市台中港路的衛爾康西餐廳發生大火,造成64死11傷,為臺灣史上死亡人數最多的單一建築物火災。此次的重大傷亡,督促臺灣政府陸續修訂與創建各項公共場所的安全法規,同時也促成了內政部消防署的成立. 1996年:中国長征三號乙運載火箭首飞发射外国卫星,起飞后22秒由於系統故障,撞毀在发射场附近的山坡上,火箭與衛星損失。事件造成6死57伤,發射基地居住區80多間房屋被毀。 1999年:土耳其國家情報局在肯亞首都奈洛比逮捕庫德斯坦工人黨主要創始人阿卜杜拉·奧賈蘭。 21世紀 2001年:人類基因組計劃大致完成。 2001年: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董建華公佈時任財政司司長曾蔭權接替提前退休的陳方安生任政務司司長,財政司司長一職就由梁錦松出任。 2003年:全球约800多个城市同步举行反对伊拉克战争的反战游行,为历来规模最大的反战运动。 2004年:第二輪朝核六方會談在中國首都北京舉行。 2005年:YouTube正式註冊使用。 2006年:美國國會舉行聽證會,調查雅虎、微軟、Google和思科等電腦與網路公司幫助中國封鎖信息的問題。 2011年:受突尼西亞茉莉花革命的影響,利比亞爆發大規模示威和革命活動。 2013年:俄羅斯烏拉爾聯邦管區車里雅賓斯克市等地民眾经历火流星事件,约1500人因冲击波造成的破坏间接受伤。 出生 1368年:西吉斯蒙德,神聖羅馬皇帝(1437年逝世) 1564年:伽利略·伽利莱,意大利數學家、天文學家、物理學家(1642年逝世) 1710年:路易十五,法國國王(1774年逝世) 1820年:蘇珊·安東尼,美國女性民權運動領袖(1906年逝世) 1823年:李鴻章,中國清朝末期重臣(1901年逝世)
1835年:岩崎彌太郎,日本企業家,三菱財閥奠基者(1885年逝世) 1839年:约翰·佩因,美國作曲家、美國本土第一位音樂教授(1906年逝世) 1864年:保羅·塞律西埃,法國後印象派畫家(1927年逝世) 1878年:约翰·华生,美國心理學家、廣告設計者,創立行為主義學派(1958年逝世) 1880年:C·哥頓·麥基,英國遠東商人和政治家,仁記洋行大班(1966年逝世) 1890年:库尔特·图霍夫斯基,德国记者、作家(1935年逝世) 1890年:卡雷尔·恰佩克,捷克作家(1938年逝世) 1896年:茅以升,中国桥梁建筑师(1989年逝世) 1897年:弗拉基米爾·帕雷,俄罗斯贵族和诗人(1918年逝世) 1897年:卡爾·洛維特,猶太裔德國哲學家(1973年逝世) 1901年:唐蘭,中國歷史學家、文字學家、青銅器專家(1979年逝世) 1908年:西蒙·波娃,法国存在主义作家、女權運動創始人之一,存在主義大師尚-保羅·沙特伴侶(1986年逝世) 1910年:米歇爾·阿弗拉克,敘利亞哲學家、社會學家、阿拉伯民族主義者(1989年逝世) 1913年:-{zh-cn:理查德·尼克松; zh-tw:理查·尼克森; zh-hk:李察·尼克遜;}-,美国第37任总统(1994年逝世) 1914年:肯尼·克拉克,法國爵士樂鼓手、樂隊指揮(1985年逝世) 1916年:阿蘭·貝爾納丁,法國商人、前衛藝術家(1994年逝世) 1920年:陸元九,中國陀螺儀及慣性導航專家(2023年逝世) 1922年:艾哈邁德·杜爾,幾內亞政治家、幾內亞共和國第一任總統(1984年逝世) 1922年:哈爾·葛賓·科拉納,美國分子生物學家,1968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得主(2011年逝世) 1924年:谢尔盖·帕拉杰诺夫,蘇聯亞美尼亞族電影導演(1990年逝世) 1925年:李·范·克-{里}-夫,美國电影演员(1989年逝世) 1926年:喬治·莫德爾斯基,波蘭裔美國政治學家(2014年逝世) 1929年:海纳·穆勒,德國劇作家(1995年逝世) 1938年:大林宣彥,日本電影導演(2020年逝世) 1939年:苏珊娜·约克,英國舞台、電視和電影女演員(2011年逝世) 1940年:露特·德萊富斯,前瑞士聯邦總統 1941年:約翰·艾倫比,英國電腦工程師,Grid Systems創辦人(2016年逝世) 1941年:琼·贝兹,美國鄉村女歌手、作曲家 1942年:李健熙,韓國企業家,曾任三星集團會長(2020年逝世) 1944年:吉米·佩奇,英國吉他手、作曲家、音樂製作人,齊柏林飛船隊長 1955年:J·K·西蒙斯,美國男演員 1955年:角谷美智子,日裔美籍文學評論家 1956年:伊美黛·史道頓,英國演員 1958年:劉錫華,台灣配音員 1958年:莫梅特·阿加,土耳其穆斯林,曾刺杀若望·保禄二世 1959年:里戈韦塔·门楚,瓜地馬拉原住民,1992年諾貝爾和平獎得主 1963年:葉密豪,愛爾蘭語言學家 1965年:-{zh-hans:马格西·博格斯; zh-hk:麥斯·保格斯;}-,美国篮球运动员 1967年:史蒂夫·哈維爾,美國男歌手,破嘴合唱團主唱(2023年逝世) 1970年:娜娜·费比安,比利时裔加拿大歌手 1970年:梁鉉錫,韓國音樂製作人、歌手 1971年:米凱莉,台灣女演員 1973年:尚恩·保罗,牙買加雷鬼音樂和嘻哈音樂歌手 1974年:野瀨育二,日本男性聲優 1974年:岡本真夜,日本女性創作歌手 1974年:法罕·阿克塔爾,印度男演員、製片人、導演 1976年:保羅·瑟蒙德,美國政治人物,曾任南卡羅來納州聯邦參議員 1978年:-{zh-hans:詹纳罗·加图索;zh-hk:詹拿路·加度素;zh-tw:詹納羅·加圖索;}-,意大利足球運動員 1978年:A·J·迈克林,美國男歌手,新好男孩樂團成員 1979年:伴都美子,日本女歌手,大無限樂團主唱 1979年:王貽興,香港男作家、主持人 1980年:王祖藍,香港男演員、主持人、歌手 1980年:水澤史繪,日本女性聲優 1980年:塞爾希奧·加西亞,西班牙職業高爾夫球選手 1981年:-{zh-hans:尤泽比乌兹·斯莫拉雷克;zh-hk:尤澤比烏茲·斯莫拿歷克;zh-tw:尤澤比烏茲·斯莫拉雷克;}-,波蘭足球運動員 1981年:孫淑媚,台灣女歌手 1981年:格里塔·斯滕森,冰島足球運動員 1982年:凱薩琳·伊麗莎白,劍橋公爵夫人,威廉王子的妻子 1984年:楊子儀,台灣男藝人 1985年:胡安·弗朗西斯科·托雷斯,西班牙職業足球運動員 1987年:井上真央,日本女演員 1987年:盧卡斯·雷瓦,巴西職業足球運動員 1987年:保羅·努提尼,蘇格蘭歌手 1988年:林牧昕,台灣知名YouTuber團體這群人成員 1988年:李海娜,泰國女演員 1988年:馬克·哥薩斯,西班牙職業足球運動員 1989年:-{zh-hans:迈克尔·比斯利;zh-hk:米高·比士利;zh-tw:麥可·比斯利;}-,美國職業籃球運動員 1989年:妮娜·杜波夫,保加利亞裔加拿大女演員 1989年:陳靜儀,香港女性模特兒 1989年:黃豪平,台灣男藝人 1989年:米雪拉·克拉查克,荷蘭職業網球運動員 1989年:簡懿佳,台灣前緯來體育新聞、TVBS新聞主播 1990年:史蒂凡娜·維祖高域,塞爾維亞女子排球運動員 1990年:南智賢,韓國女子偶像團體4minute隊長 1991年:艾拉羅,西班牙男歌手 1992年:方博,中國男子乒乓球運動員 1992年:虞承璇,台灣壹電視新聞台新聞主播 1993年:斯捷潘·塔拉巴爾卡,烏克蘭空軍少校,王牌飛行員(2022年逝世) 1993年:莊心妍,中國女歌手 1995年:荷承里,韓國女演員 1995年:多米尼克·利瓦科維奇,克羅埃西亞職業足球運動員 1998年:矢部昌暉,日本男子樂團DISH//成員 2001年:全珉奎,韓國男子偶像團體DKZ成員 2001年:羅德里戈·戈埃斯,巴西職業足球運動員
1897年:卡爾·洛維特,猶太裔德國哲學家(1973年逝世) 1901年:唐蘭,中國歷史學家、文字學家、青銅器專家(1979年逝世) 1908年:西蒙·波娃,法国存在主义作家、女權運動創始人之一,存在主義大師尚-保羅·沙特伴侶(1986年逝世) 1910年:米歇爾·阿弗拉克,敘利亞哲學家、社會學家、阿拉伯民族主義者(1989年逝世) 1913年:-{zh-cn:理查德·尼克松; zh-tw:理查·尼克森; zh-hk:李察·尼克遜;}-,美国第37任总统(1994年逝世) 1914年:肯尼·克拉克,法國爵士樂鼓手、樂隊指揮(1985年逝世) 1916年:阿蘭·貝爾納丁,法國商人、前衛藝術家(1994年逝世) 1920年:陸元九,中國陀螺儀及慣性導航專家(2023年逝世) 1922年:艾哈邁德·杜爾,幾內亞政治家、幾內亞共和國第一任總統(1984年逝世) 1922年:哈爾·葛賓·科拉納,美國分子生物學家,1968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得主(2011年逝世) 1924年:谢尔盖·帕拉杰诺夫,蘇聯亞美尼亞族電影導演(1990年逝世) 1925年:李·范·克-{里}-夫,美國电影演员(1989年逝世) 1926年:喬治·莫德爾斯基,波蘭裔美國政治學家(2014年逝世) 1929年:海纳·穆勒,德國劇作家(1995年逝世) 1938年:大林宣彥,日本電影導演(2020年逝世) 1939年:苏珊娜·约克,英國舞台、電視和電影女演員(2011年逝世) 1940年:露特·德萊富斯,前瑞士聯邦總統 1941年:約翰·艾倫比,英國電腦工程師,Grid Systems創辦人(2016年逝世) 1941年:琼·贝兹,美國鄉村女歌手、作曲家 1942年:李健熙,韓國企業家,曾任三星集團會長(2020年逝世) 1944年:吉米·佩奇,英國吉他手、作曲家、音樂製作人,齊柏林飛船隊長 1955年:J·K·西蒙斯,美國男演員 1955年:角谷美智子,日裔美籍文學評論家 1956年:伊美黛·史道頓,英國演員 1958年:劉錫華,台灣配音員 1958年:莫梅特·阿加,土耳其穆斯林,曾刺杀若望·保禄二世 1959年:里戈韦塔·门楚,瓜地馬拉原住民,1992年諾貝爾和平獎得主 1963年:葉密豪,愛爾蘭語言學家 1965年:-{zh-hans:马格西·博格斯; zh-hk:麥斯·保格斯;}-,美国篮球运动员 1967年:史蒂夫·哈維爾,美國男歌手,破嘴合唱團主唱(2023年逝世) 1970年:娜娜·费比安,比利时裔加拿大歌手 1970年:梁鉉錫,韓國音樂製作人、歌手 1971年:米凱莉,台灣女演員 1973年:尚恩·保罗,牙買加雷鬼音樂和嘻哈音樂歌手 1974年:野瀨育二,日本男性聲優 1974年:岡本真夜,日本女性創作歌手 1974年:法罕·阿克塔爾,印度男演員、製片人、導演 1976年:保羅·瑟蒙德,美國政治人物,曾任南卡羅來納州聯邦參議員 1978年:-{zh-hans:詹纳罗·加图索;zh-hk:詹拿路·加度素;zh-tw:詹納羅·加圖索;}-,意大利足球運動員 1978年:A·J·迈克林,美國男歌手,新好男孩樂團成員 1979年:伴都美子,日本女歌手,大無限樂團主唱 1979年:王貽興,香港男作家、主持人 1980年:王祖藍,香港男演員、主持人、歌手 1980年:水澤史繪,日本女性聲優 1980年:塞爾希奧·加西亞,西班牙職業高爾夫球選手 1981年:-{zh-hans:尤泽比乌兹·斯莫拉雷克;zh-hk:尤澤比烏茲·斯莫拿歷克;zh-tw:尤澤比烏茲·斯莫拉雷克;}-,波蘭足球運動員 1981年:孫淑媚,台灣女歌手
台灣: (8)2019年8月30日 演职员表 导演: 维克托·弗莱明(Victor Fleming) 乔治·丘克(George Cukor)(未列名,中途退出) 山姆·沃德(Sam Wood)(未列名,当维多不在时顶替) 编剧 玛格丽特·米切尔(Margaret Mitchell)(原著) 薛尼·霍华(Sidney Howard)- 改編 班·海克特(Ben Hecht) (未列名) 大卫·O·塞尔兹尼克(David O. Selznick) (未列名) 乔·斯沃林(Jo Swerling) (未列名) 约翰·范·德鲁騰(John Van Druten) (未列名) 主演 其他演员 托马斯·米切尔(Thomas Mitchell).... 杰拉尔德·奥哈拉(Gerald O'Hara) 芭芭拉·奥尼尔(Barbara O'Neil).... 埃伦·奥哈拉(Ellen O'Hara) 伊夫林·凯斯(Evelyn Keyes).... 苏伦·奥哈拉(Suellen O'Hara) 安·卢瑟福(Ann Rutherford).... 卡琳·奥哈拉(Carreen O'Hara) 乔治·里弗斯(George Reeves).... 斯图尔特·塔尔顿(Stuart Tarleton) 弗雷德·克兰(Fred Crane).... 布伦特·塔尔顿(Brent Tarleton) 哈蒂·麥克丹尼爾(Hattie McDaniel).... 妈咪(Mammy) 奥斯卡·波尔克(Oscar Polk).... 迫克(Pork) 巴特福莱·麦奎因(Butterfly McQueen).... 普里斯(Prissy) 维克托·乔里(Victor Jory).... 乔纳斯·威尔克森(Jonas Wilkerson) 埃弗雷特·布朗(Everett Brown).... 大山姆(Big Sam) 霍华德·C·希克曼(Howard C. Hickman).... 约翰·威尔克斯(John Wilkes) 艾丽西亚·雷特(Alicia Rhett).... 英迪雅·威尔克斯(India Wilkes) 兰德·布鲁克斯(Rand Brooks .... 查尔斯·汉密尔顿(Charles Hamilton) 卡洛尔·奈(Carroll Nye).... 弗兰克·肯尼迪(Frank Kennedy) 马希拉·马丁(Marcella Martin).... 卡斯琳·卡尔弗特(Cathleen Calvert) 劳拉·霍普·克鲁斯(Laura Hope Crews).... 皮特帕特·汉密尔顿姨妈(Aunt Pittypat Hamilton) 埃迪·安德森(Eddie Anderson) .... 皮特叔叔(Uncle Peter) 哈里·达文波特(Harry Davenport) .... 麦迪医生(Dr. Meade) 利昂娜·罗伯特(Leona Roberts).... 麦迪夫人(Mrs. Meade) 简·达维尔(Jane Darwell).... 多利·玛丽维斯(Dolly Merriwether) 卡米·金(Cammie King).... 邦妮(Bonnie Blue Butler) 欧纳·芒森(Ona Munson).... 贝尔·沃特林(Belle Watling) 埃里克·林登(Eric Linden).... 阿姆普特逊·卡斯(Amputation case) 制片 大卫·塞兹尼克(David O. Selznick) 奥斯卡奖 影片参加了1939年第12届奥斯卡金像奖角逐。结果如下: 評價 本片獲得了多數的好評。爛番茄根據91條評論,獲得92%的新鮮度,平均得分8.65/10。在Metacritic上,電影獲得了97分。 争议 《亂世佳人》由于涉及种族问题,一直招来批评。因应2020年5月起爆发的乔治·弗洛伊德之死引发的示威活动,華納媒體旗下串流平台HBO Max在6月9日宣布,將《亂世佳人》暫時下架。平台发言人指出,《亂世佳人》反映當代對道德與種族的偏見,這些對種族主義的描述,在昔日與現今社會都不合適,若繼續保留在平台而不加解釋,是“不負責任”。24日,HBO Max为电影添加了免责声明后将《乱世佳人》重新上架。 相關條目 坦率地說,親愛的,我一點也不在乎 注释 参考 外部链接 英語電影 1939年剧情片
1953年1月30日 大韩民国: 1957年3月25日 丹麦: 1958年9月9日 重新上映时间 台灣: (2)1959年12月18日 台灣: (3)1967年11月24日 台灣: (4)1969年1月15日 台灣: (5)1976年5月1日 台灣: (6)1981年10月29日 台灣: (7)1987年5月23日 台灣: (8)2019年8月30日 演职员表 导演: 维克托·弗莱明(Victor Fleming) 乔治·丘克(George Cukor)(未列名,中途退出) 山姆·沃德(Sam Wood)(未列名,当维多不在时顶替) 编剧 玛格丽特·米切尔(Margaret Mitchell)(原著) 薛尼·霍华(Sidney Howard)- 改編 班·海克特(Ben Hecht) (未列名) 大卫·O·塞尔兹尼克(David O. Selznick) (未列名) 乔·斯沃林(Jo Swerling) (未列名) 约翰·范·德鲁騰(John Van Druten) (未列名) 主演 其他演员 托马斯·米切尔(Thomas Mitchell).... 杰拉尔德·奥哈拉(Gerald O'Hara) 芭芭拉·奥尼尔(Barbara O'Neil).... 埃伦·奥哈拉(Ellen O'Hara) 伊夫林·凯斯(Evelyn Keyes).... 苏伦·奥哈拉(Suellen O'Hara) 安·卢瑟福(Ann Rutherford).... 卡琳·奥哈拉(Carreen O'Hara) 乔治·里弗斯(George Reeves).... 斯图尔特·塔尔顿(Stuart Tarleton) 弗雷德·克兰(Fred Crane).... 布伦特·塔尔顿(Brent Tarleton) 哈蒂·麥克丹尼爾(Hattie McDaniel).... 妈咪(Mammy) 奥斯卡·波尔克(Oscar Polk).... 迫克(Pork) 巴特福莱·麦奎因(Butterfly McQueen).... 普里斯(Prissy) 维克托·乔里(Victor Jory).... 乔纳斯·威尔克森(Jonas Wilkerson) 埃弗雷特·布朗(Everett Brown).... 大山姆(Big Sam) 霍华德·C·希克曼(Howard C. Hickman).... 约翰·威尔克斯(John Wilkes) 艾丽西亚·雷特(Alicia Rhett).... 英迪雅·威尔克斯(India Wilkes) 兰德·布鲁克斯(Rand Brooks .... 查尔斯·汉密尔顿(Charles Hamilton) 卡洛尔·奈(Carroll Nye).... 弗兰克·肯尼迪(Frank Kennedy) 马希拉·马丁(Marcella Martin).... 卡斯琳·卡尔弗特(Cathleen Calvert) 劳拉·霍普·克鲁斯(Laura Hope Crews).... 皮特帕特·汉密尔顿姨妈(Aunt Pittypat Hamilton) 埃迪·安德森(Eddie Anderson) .... 皮特叔叔(Uncle Peter) 哈里·达文波特(Harry Davenport) .... 麦迪医生(Dr. Meade) 利昂娜·罗伯特(Leona Roberts).... 麦迪夫人(Mrs. Meade) 简·达维尔(Jane Darwell).... 多利·玛丽维斯(Dolly Merriwether) 卡米·金(Cammie King).... 邦妮(Bonnie Blue Butler) 欧纳·芒森(Ona Munson).... 贝尔·沃特林(Belle Watling) 埃里克·林登(Eric Linden).... 阿姆普特逊·卡斯(Amputation case) 制片 大卫·塞兹尼克(David O. Selznick) 奥斯卡奖 影片参加了1939年第12届奥斯卡金像奖角逐。结果如下: 評價 本片獲得了多數的好評。爛番茄根據91條評論,獲得92%的新鮮度,平均得分8.65/10。在Metacritic上,電影獲得了97分。 争议 《亂世佳人》由于涉及种族问题,一直招来批评。因应2020年5月起爆发的乔治·弗洛伊德之死引发的示威活动,華納媒體旗下串流平台HBO
夏綠蒂與布倫威爾創作了有關安格利亞(Angria)的故事,而艾米莉與安妮則是創作了有關貢代爾(Gondal)的文章及詩篇。這些傳奇故事的描述相當詳細(目前仍然存在部份的手稿中),提供了他們在兒童時期與青少年早德(Mirfield)的學校就讀,在這裡她遇到了終生的好友愛倫·努西(Ellen Nussey)與瑪麗·泰勒(Mary Taylor)。 1833年間,夏綠蒂以韋爾斯利(Wellesley)的名義創作了《The Green Dwarf》。在1835年至1838年間,夏綠蒂則在米菲爾德的學校擔任教師。夏綠蒂從1839年開始在約克郡擔任許多家庭的女教師,直到1841年為止。 後來1842年夏綠蒂與妹妹艾米莉前往一間位於布魯塞爾由康斯坦丁·黑格爾(Constantin Heger, 1809年—1896年)與妻子克萊兒·柔伊·帕倫特·黑格爾(Claire Zoé Parent Heger,1804年—1890年)所經營的私立寄宿學校,為了報答黑格爾夫婦提供食宿與教學,夏綠蒂教導學生英文,而艾米莉則是教導學生音樂。不過因為夏綠蒂的阿姨伊莉莎白·布倫威爾(Elizabeth Branwell)於1842年10月去世而中斷。夏綠蒂在1843年1月獨自返回布魯塞爾的寄宿學校,擔任教師的職務。這次在布魯塞爾的寄宿學校期間,夏綠蒂並不快樂,因為她變成孤獨、思念家鄉的並且深深的愛戀著黑格爾。最後夏綠蒂在1844年1月回到了哈華斯,後來這段經歷也成為了夏綠蒂創造小說《維萊特》與《教師》的靈感。 在1846年5月夏綠蒂與妹妹艾米莉、安妮聯合出版了一本詩集,並且為了迴避當時對女作家的偏見而使用筆名。雖然這本詩集後來並沒有引起廣泛的注意(僅僅只售出兩本而已),不過她們仍然決定繼續寫作,並且開始第一本小說的創作。夏洛蒂後來使用筆名庫瑞爾·貝爾(Currer Bell)來出版前兩部小說。關於這件事,夏洛蒂後來寫道: 夏綠蒂的小說被當時的評論家認為是相當粗俗的,大部分的焦點反而在於猜測庫瑞爾·貝爾是誰與他是男人或女人這些疑問上面。夏綠蒂的弟弟布倫威爾在1848年9月因慢性的支氣管炎與過量飲酒造成的衰弱而去世,雖然夏綠蒂相信他是死於肺結核。艾米莉與安妮也分別在1848年12月與1849年5月因肺結核而去世。所以只剩下夏綠蒂與父親派屈克一起生活。 在《簡·愛》獲得巨大成功的情況下,夏綠蒂的出版商說服她偶爾前往倫敦。夏綠蒂在倫敦顯露出真正的個性,她開始參加高貴的社交圈,結交了海麗葉特·馬蒂諾(Harriet Martineau)、伊莉莎白·蓋斯凱爾、威廉·梅克比斯·薩克萊(William Makepeace Thackeray)與喬治·亨利·路易斯(George Henry Lewes)等作家。但是夏綠蒂仍然沒有離開哈沃斯超過幾個禮拜的時間,因為她不想離開父親派屈克的身旁。 天才早逝 夏綠蒂與父親的牧師亞瑟·貝爾·尼可拉斯(Arthur Bell Nicholls)於1854年6月結婚。约一年後,夏綠蒂懷孕了;但夏綠蒂的身體卻快速惡化,最後在1855年3月31日去世,死亡診斷書上認定夏綠蒂死於肺結核,不過有許多傳記作者認為她的死因可能是在懷孕早期因為嚴重的害喜(Morning sickness)而導致劇烈的嘔吐。不過也有證據顯示夏綠蒂是死於斑疹傷寒,她有可能是被丈夫亞瑟的老僕人所傳染的(比夏綠蒂還要早去世)。後來夏綠蒂被葬在哈沃斯聖馬克教堂的家族墓穴中。 夏綠蒂的好友伊莉莎白·蓋斯凱爾於1857年出版了夏綠蒂的傳記《夏綠蒂·勃朗特的生平》(The Life of Charlotte Brontë),不過有關夏洛蒂對於黑格爾的感情則是草草帶過,因為考慮到這件事可能會對夏綠蒂的朋友、丈夫與父親帶來痛苦。 作品 小說 1847年:《簡·愛》(Jane Eyre) 1849年:《雪莉》(Shirley) 1853年:《维莱特》(Villette) 1857年:《教師》(The Professor),創作於《簡愛》之前,不過因為許多出版社拒絕出版,所以直到夏綠蒂死後才出版 詩 《from Retrospection》:創作於1835年 1846年:《庫瑞爾、艾利斯與阿克頓·貝爾的詩集》():由勃朗特三姐妹聯合出版。 参考文献 引用 书籍 This article incorporates public domain text from: Cousin, John William (1910). A Short Biographical Dictionary of English Literature. London, J.M.
Lewes)等作家。但是夏綠蒂仍然沒有離開哈沃斯超過幾個禮拜的時間,因為她不想離開父親派屈克的身旁。 天才早逝 夏綠蒂與父親的牧師亞瑟·貝爾·尼可拉斯(Arthur Bell Nicholls)於1854年6月結婚。约一年後,夏綠蒂懷孕了;但夏綠蒂的身體卻快速惡化,最後在1855年3月31日去世,死亡診斷書上認定夏綠蒂死於肺結核,不過有許多傳記作者認為她的死因可能是在懷孕早期因為嚴重的害喜(Morning sickness)而導致劇烈的嘔吐。不過也有證據顯示夏綠蒂是死於斑疹傷寒,她有可能是被丈夫亞瑟的老僕人所傳染的(比夏綠蒂還要早去世)。後來夏綠蒂被葬在哈沃斯聖馬克教堂的家族墓穴中。 夏綠蒂的好友伊莉莎白·蓋斯凱爾於1857年出版了夏綠蒂的傳記《夏綠蒂·勃朗特的生平》(The Life of Charlotte Brontë),不過有關夏洛蒂對於黑格爾的感情則是草草帶過,因為考慮到這件事可能會對夏綠蒂的朋友、丈夫與父親帶來痛苦。 作品 小說 1847年:《簡·愛》(Jane Eyre) 1849年:《雪莉》(Shirley) 1853年:《维莱特》(Villette) 1857年:《教師》(The Professor),創作於《簡愛》之前,不過因為許多出版社拒絕出版,所以直到夏綠蒂死後才出版 詩 《from Retrospection》:創作於1835年 1846年:《庫瑞爾、艾利斯與阿克頓·貝爾的詩集》():由勃朗特三姐妹聯合出版。 参考文献 引用 书籍 This article incorporates public domain text from: Cousin, John William (1910). A Short Biographical Dictionary of English Literature. London, J.M. Dent & sons; New York, E.P. Dutton. Margaret Lane (1953) The Brontë Story: a reconsideration of Mrs Gaskell's Life of Charlotte Brontë. 延伸閱讀 The Letters of Charlotte Brontë, 3 volumes edited by Margaret Smith The Life of
樱桃肉 常熟叫化鸡 黄焖鳗 酱方 卤汁豆腐干 母油鸭 鲃肺汤 蜜汁火方 无锡菜 无锡酱排骨 无锡油面筋 梁溪脆鳝 银鱼炒蛋 天下第一菜 常州菜 竹香风鹅
蜜汁火方 无锡菜 无锡酱排骨 无锡油面筋 梁溪脆鳝 银鱼炒蛋 天下第一菜 常州菜 竹香风鹅 沙河湖鲜 稻香风鸡 溧阳扎肝 天目湖牌砂锅鱼头 刘家竹园原味鸡 著名菜馆 苏帮菜 松鹤楼 得月楼
7世紀 617年:李渊于晋阳举兵三万反隋。 14世紀 1314年:班诺克本战役开始,英格蘭军队前锋和苏格兰军队发生遭遇战。 1360年:朱元璋在自己的首都南京击败来犯的陈友谅的精锐水军,此战之后,陈友谅与朱元璋的明军的斗争处于劣势地位。 17世紀 1650年:神圣罗马帝国和瑞典签订纽伦堡和约。 18世紀 1757年:英国不列颠东印度公司军队在普拉西战役中击败蒙兀儿帝国军队,其后展开对印度的统治。 1785年:腓特烈大帝建立德意志大公联盟。 19世紀 1887年:加拿大国会通过议案正式成立境内第一个国家公园班夫国家公园。 1894年:在法国历史学家皮耶·德·古柏坦的发起下,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在巴黎大学宣布正式成立。 1900年:清政府对各国宣战后,企图借助义和团排外,命莊親王载勋和刚毅统领京津义和团。 20世紀 1908年:美國參、眾兩院根據羅斯福總統年度咨文中的要求,准將美國庚子賠款數減至13655492.69美元。 1925年:省港大罢工的工人游行至广州沙面岛租界附近,遭到英国军队开枪镇压,造成50多人死亡,是为沙基惨案。 1940年:阿道夫·希特勒视察刚刚被占领的法国首都巴黎。 1946年:南京发生下关惨案。 1949年:中华民国海军在长江口外布雷,并宣布对上海口岸实行武装封锁。 1956年:贾迈勒·阿卜杜-纳赛尔当选为埃及总统,掌握政治权力一直到1970年逝世。 1961年:由12个国家签订的《南极条约体系》正式生效,禁止在南极洲进行军事活动。 1963年:美國總統甘迺迪訪問西柏林。 1968年:五月風暴運動結束 1985年:印度航空182号班机在卡利斯坦运动所设置的炸弹引爆后坠毁于大西洋,飞机上329人全数丧生。 1990年:奥林匹克博物馆正式开馆。 1990年:摩尔多瓦宣布独立。 1990年:中国开封UFO残片事件,开封及附近多县市居民、公务员等目击夜间一大火球状物体飞过天际但并未坠毁,隔日诸多媒体还以不明飞行物出现报导。 1991年:在Sonic Team的遊戲《音速小子》首部作品發布後,日本遊戲公司世嘉獲得巨大成功。 1992年:香港警方檢獲當時最大批海洛英。 1993年:費馬最後定理被英國數學家安德魯·懷爾斯證明出來。 21世紀 2003年:世界衛生組織將香港剔除出SARS疫區名單。 2009年:中国广东省惠州市惠城区公交889线发生特大连环交通碰刮事故,造成4人死亡、11人受伤、28辆机动车及2辆非机动车受损,经济损失56多万元。 2016年:英國舉行有關歐洲聯盟成員資格的公民投票,最終有51.9%的選民投票支持脫離歐洲聯盟。 2018年:中華民國國家發展委員會主任委員陳美伶宣布自該年7月1日起台灣省政府之業務與員額開始移交於中央政府部會,至遲於該年底完成。 2018年:由12名少年和1名教练组成的“野猪”少年足球队被困于泰国清莱府的,18天后全员获救,惟两名参与救援的潜水员缺氧死亡。 2019年:臺灣人民舉行自發遊行623反紅媒遊行。 2023年:俄罗斯雇佣兵军团瓦格纳集团哗变,以“正义行军”之名向首都莫斯科进发。行动最终以普里戈任与白俄罗斯总统亚历山大·卢卡申科达成共识,不再向莫斯科进军落幕。 出生 1406年:菲利普·利皮,義大利男畫家(1469年逝世) 1534年:织田信长,战國男大名,日本战國时代的三英杰之一(1582年逝世) 1763年:約瑟菲娜·德博阿爾內,拿破崙的第一任妻子,法蘭西第一帝國的皇后。(1814年逝世) 1889年:勒內·倫納德,法國男賽車手,首屆利曼24小時耐力賽冠軍(1965年逝世) 1889年:安娜·安德烈耶芙娜·阿赫瑪托娃,俄羅斯女詩人(1966年逝世) 1894年:阿尔弗雷德·金赛,美國男生物學家、性學家(1956年逝世) 1894年:爱德华八世,英國國王、退位後為溫莎公爵(1972年逝世) 1907年:詹姆斯·米德,英國男經濟學家,1977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1995年逝世) 1909年:李先念,原中國國家男主席,中共元老之一(1992年逝世) 1912年:艾倫·图灵,英國男數學家(1954年逝世) 1923年:马赫穆特·加列耶夫,蘇聯男大將(2019年逝世) 1925年:約翰·謝菲爾德-巴隆,英國男發明家(2010年逝世) 1930年:唐·埃斯利,美國男太空人(1987年逝世) 1931年:錢煦,臺灣-美國男生理學家、男生物工程師 1937年:马尔蒂·阿赫蒂萨里,芬蘭男政治人物,第10任男芬蘭總統,2008年諾貝爾和平獎男得主(2023年逝世) 1943年:詹姆士·列文,美國男指揮家(2021年逝世) 1944年:帕斯卡·梅西耶,瑞士男作家、哲學家(2023年逝世)
1968年:西尾鐵也,日本男動畫人物設計師 1968年:李在鎔,韓國男企業家,現任三星集團副會長 1970年:扬·提尔森,法國男作曲家 1970年:曾秀清,香港女配音員 1972年:-{zh-hans:齐内丁·齐达内; zh-cn:齐内丁·齐达内; zh-tw:席內丁·席丹; zh-hk:薛尼丁·施丹;}-,法國退役足球男運動員 1972年:塞尔玛·布莱尔,美國女演員 1974年:乔尔·埃哲顿,澳大利亞男演員 1975年:休·豪伊,美國男作家 1976年:曼塔斯·科維達拉維丘斯,立陶宛男電影工作者、人類學家、考古學家(2022年逝世) 1976年:帕特里克·维埃拉,法國男足球運動員 1977年:賈森·姆拉茲,美國男歌手 1977年:夏安·海德,美國女編劇、電影導演、製片人 1978年:杨樂樂,中國湖南卫视女主持人 1978年:尼克·拉洛塔,美國男商人、政治人物,現任紐約州男聯邦眾議員 1980年:白曉燕,台灣女藝人,白冰冰女兒(1997年逝世) 1980年:马希米利安·波塞洛,德國-義大利男球員 1981年:奎媛媛,中國體操女運動員 1983年:巴沃邱寧多傑,印度裔不丹男電影製片人、攝影師 1984年:杜婧,中国女子羽球運動員 1984年:黛菲,英國創作歌手 1984年:哈姆扎·阿里·阿巴斯,巴基斯坦男演員 1986年:鄧亦峻,香港男子田徑男運動員 1987年:今井麻夏,日本女性聲優 1988年:梁洛施,香港女演員、歌手 1988年:楊梓瑤,香港少女模特兒 1989年:竹達彩奈,日本女性聲優 1990年:林智妍,韓國女演員 1991年:陳凱琳,香港無綫電視藝員 1994年:鄭好娟,韓國女演員、模特兒 1994年:瓦纳拉特·拉萨梅拉特,泰国男演员、歌手 1997年:陳清晨,中國女子羽球運動員 1998年:辛知勳,韓國女歌手 1999年:川西拓實,日本男子偶像團體JO1成員 2000年:金賢秀,韓國女演員 2002年:邱煌禕,香港男子籃球員 2004年:蘆田愛菜,日本女演員 2004年:亞歷山德拉·特魯索娃,俄羅斯女子花式滑冰運動員 2006年:李彩薇,韓國女演員 逝世 79年:-{zh-cn:韦斯巴芗; zh-tw:維斯帕先}-,羅馬帝國弗拉維王朝第一位皇帝。(9年出生) 479年:宋顺帝劉準,為劉宋的末代皇帝,宋明帝劉彧的第三子。(467年出生) 1582年:清水宗治,日本战国时期军事将领(1537年出生) 1615年:增田長盛,日本戰國時代、安土桃山時代和江戶時代初期的武將(1545年出生) 1662年:鄭成功,明朝末年軍事名將(1624年出生) 1881年:許萊登,德国生物学家,细胞学说的创始人(1804年出生) 1891年:威廉·愛德華·韋伯,德國物理學家(1804年出生) 1891年:諾曼·羅伯特·普森,英國天文學家(1829年出生) 1908年:國木田獨步,日本作家(1871年出生) 1922年:伍廷芳,中國外交家,香港第一位華人立法局議員(1842年出生) 1945年:,美國海軍第一艘潛水艇建造者(1866年出生) 1974年:卡爾文·胡佛,美國經濟學家、教授(1897年出生) 1980年:瓦拉哈吉里·文卡塔·吉里,印度政治人物,第4任印度總統(1894年出生) 1988年:梁漱溟,中國教育家(1893年出生) 1989年:侯雨利,台灣布商、企業家(1900年出生) 1989年:米歇爾·阿弗拉克,敘利亞哲學家、社會學家、阿拉伯民族主義者(1910年出生) 1994年:常书鸿,中国画家,敦煌艺术研究者(1904年出生) 1995年:許英秀,香港粵劇家以及影視演員(1907年出生) 1995年:喬納斯·索爾克,美國醫學家、病毒學家,小兒麻痺疫苗發明者(1914年出生) 2000年:耿飚,原中共中央顧問委員會常務委員,第六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副委員長、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防部前部長(1909年出生) 2006年:艾倫·斯班林,美國電視製作人,艾美獎得主(1923年出生) 2007年:侯耀文,相声表演艺术家,相声大师侯宝林之子(1948年出生) 2021年:約翰·邁克菲,英裔美國程式設計師、商人、政治家(1945年出生) 2022年:斯廷·凱瑟,荷蘭女子競速滑冰運動員(1938年出生) 2022年:古天農,香港資深舞台劇演員和導演、電視及電台節目主持(1953年出生) 节假日和习俗 世界手球日 國際奥林匹克日
+ Ca(OH)2 分子结构 就价键理论而言,在每个碳原子上2s 原子轨道 与一个2p轨道轨道杂化形成sp杂化体。 另外两个2p轨道仍然是非杂化的。 两个sp杂化物轨道重叠的两个末端在碳之间形成强的σ键,而在另外一头的末端上,氢原子也通过σ键结合。 两个不变的2p轨道形成一对较弱的π键。 由于乙炔是直链状的,因此具有 D∞h 点群结构。 用途 每年,大約百分之80在美國生產的乙炔是用作製造其他化學品的。剩餘的則主要被用於乙炔銲接。在氧氣中燃燒乙炔可以形成攝氏3300度的火焰,每克釋放出11800焦耳的能量。 乙炔也被用於碳化物燈。以前,碳化物燈是在汽車和礦工用的燈。現在還有一些山洞探索者使用碳化物燈。碳化物燈是利用把碳化鈣加水燃燒形成乙炔時的火焰照明。 現在,乙炔是用於鐵的滲碳(硬化)過程的。在過去十年的研究發現乙炔是最適合這用途的碳氫化合物。 乙炔具硝化、反硝化抑制作用。 化學性质 生成金属盐类 乙炔可以生成乙炔钠。和银氨溶液反应,生成乙炔银沉淀。和亚铜氨溶液反应,生成乙炔亚铜沉淀。 氧化 1.可燃性:2CH≡CH+5O2→4CO2+2H2O 现象:火焰明亮、带浓烟 , 燃烧时火焰温度很高(>3000℃),用于气焊和气割。其火焰称为氧炔焰。 2.被KMnO4氧化:能使紫色酸性與中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酸性: C2H2 + 2KMnO4 + 3H2SO4→2CO2+ K2SO4 + 2MnSO4+4H2O 中性: 3C2H2+ 2KMnO4 + 2H2O → CH3COOH + 2CH3COOK
乙炔在室溫下是無色、極易燃的氣體。純乙炔是無臭的,但工業用乙炔由於含有硫化氫、磷化氫等雜質,而有一股大蒜的氣味。乙炔的化學能主要貯存於它的三鍵中。 在攝氏400度以上, 乙炔會聚合生成乙烯基乙炔()和苯()。在攝氏900度以上則會形成炭黑。 碳酸鈣(石灰岩)和煤炭是生產乙炔的主要原料。首先,碳酸鈣會轉化為氧化鈣,煤炭則轉化為焦炭。然後氧化鈣和焦炭會發生反應形成碳化鈣和一氧化碳: CaO + 3C → CaC2 + CO 碳化钙加水會形成乙炔和氫氧化鈣:CaC2 +2H2O → C2H2↑ + Ca(OH)2 分子结构 就价键理论而言,在每个碳原子上2s 原子轨道 与一个2p轨道轨道杂化形成sp杂化体。 另外两个2p轨道仍然是非杂化的。 两个sp杂化物轨道重叠的两个末端在碳之间形成强的σ键,而在另外一头的末端上,氢原子也通过σ键结合。 两个不变的2p轨道形成一对较弱的π键。 由于乙炔是直链状的,因此具有 D∞h 点群结构。 用途 每年,大約百分之80在美國生產的乙炔是用作製造其他化學品的。剩餘的則主要被用於乙炔銲接。在氧氣中燃燒乙炔可以形成攝氏3300度的火焰,每克釋放出11800焦耳的能量。 乙炔也被用於碳化物燈。以前,碳化物燈是在汽車和礦工用的燈。現在還有一些山洞探索者使用碳化物燈。碳化物燈是利用把碳化鈣加水燃燒形成乙炔時的火焰照明。 現在,乙炔是用於鐵的滲碳(硬化)過程的。在過去十年的研究發現乙炔是最適合這用途的碳氫化合物。 乙炔具硝化、反硝化抑制作用。 化學性质 生成金属盐类 乙炔可以生成乙炔钠。和银氨溶液反应,生成乙炔银沉淀。和亚铜氨溶液反应,生成乙炔亚铜沉淀。 氧化 1.可燃性:2CH≡CH+5O2→4CO2+2H2O 现象:火焰明亮、带浓烟 , 燃烧时火焰温度很高(>3000℃),用于气焊和气割。其火焰称为氧炔焰。 2.被KMnO4氧化:能使紫色酸性與中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酸性: C2H2 +
经济 根据美世咨询的生活费用最昂贵城市列表,2012年巴西利亚是全球第45生活费用最高的城市,相对于2010年是第70的位置;其排名在聖保羅(第12)和里约热内卢(第13)之后。 宗教 Source: IBGE 2000. 气候 -{zh-cn:姊妹城市;zh-hk:友好城市;zh-tw:友好城市}- 巴西利亞共與以下城市結為-{zh-cn:姊妹城市;zh-hk:友好城市;zh-tw:友好城市}-。其中,除了澳門、西安、波士頓、迪亞曼蒂納、瓜達拉哈拉、-{zh-cn:卢克索; zh-tw:盧克索; zh-hk:樂蜀;zh-sg:乐蜀;}-之外,其他城市都是各自國家或地區的首都。 参考文献 外部連結 巴西利亞,最年輕的人類文化遺產(人民網)
巴西利亞-{只}-是所屬的聯邦區(佔地5,822平方公里)內29個行政區之一。正式來說,-{只}-有Asa Sul(南翼)、Asa Norte(北翼)及中央的Plano Piloto(Pilot Plan)才是巴西利亞的一部份,但巴西利亞一詞常被用於稱呼整個巴西利亞聯邦區。 交通 巴西利亞的公路連接全國各地。聯邦區內的交通主要依賴公路和公共汽車。巴西利亞地鐵在2001年部分通車,2002年全線通車,連接巴西利亞與衛星城Taguatinga、Ceilandia,但仍未延伸至巴西利亞北部城區。 巴西利亞與東南部聖保羅、里約熱內卢之間空中交通繁忙。巴西利亚儒塞利诺·库比契克总统国际机场擁有全國第三大空中交通量,2007年處理的乘客量超過1100萬人。 有計劃興建高速鐵路連接巴西利亞和戈亞尼亞。 規劃城市 巴西利亚依靠城市规划和设计被世界遗产大会所青睐,评定语写到:“1956年巴西利亚被确立为巴西的中心,它是城市设计史上的里程碑。城市规划专家卢西奥·科斯塔和奥斯卡·尼迈耶是该城市的设计师,从居民区和行政区的布置到建筑物自身的对称,巴西利亚常被比喻为鸟的形状。表现出城市和谐的设计思想,其中政府建筑表现出惊人的想象力。” 歷史 历史上巴西曾先后在萨尔瓦多和里约热内卢两个海滨城市建都。 1956年巴西總統儒塞利諾·庫比契克下令興建巴西利亞。主城市規劃師是盧西奧·科斯塔(Lúcio Costa),市內大多數公共建築物的主建築師是奧斯卡·尼邁耶(包括国会、总统府、最高法院、外交部、司法部、总统官邸、大教堂等),而景觀設計師則是Roberto Burle Marx。城市規劃以柯比意的意念為基礎。巴西利亞從1956年起興建,至1960年完工,歷時41個月。鸟瞰主城区像一架飞机或一只蝴蝶的形状。此城一般称为「联邦首都」,或简称「BSB」。 設計
威比奖于设立之初采用协会内部推荐的方式提名。而自2000年起,则改以投稿参赛的方式征件。 在公开征件的阶段,每一件作品会由 IADAS 准会员进行评分。第一轮获得高分的作品则会被列入各类奖项的候选名单,并由协会的执行会员进行第二轮评选。 参与评选的执行会员会依各自的专业,以及各类奖项的评选标准,从候选名单中票选出威比奖的荣誉入选作品,入围作品,以及得奖作品。 除了 IADAS 评选的得奖作品外,各类奖项会开放人气投票,由全球网民票选出“人民之声奖”的得主。所有奖项类别的协会票选得奖主与人民之声奖得主皆会受邀参加威比的颁奖典礼。 过去得主 威比奖的过去得主包含: 亚马逊公司、eBay、客涯、雅虎、iTunes、Google、联邦快递、BBC新闻、CNN、MSNBC、纽约时报、Facebook、维基百科、Flickr、ESPN、喜剧中心、美国公共电视台、我们的办公室、SwiftKey、NASA、乔治·武井、Airbnb、洋葱报、Kickstarter、Mashable、查克·葛里芬纳奇,以及贾斯汀·比伯。 除此之外,为表彰杰出个体的贡献,IADAS 每年会额外颁发“特别成就奖”。该奖项的过去得主包含: 艾尔·高尔、王子、大卫·鲍伊、史蒂芬·荷伯、米歇·龚德里、野兽男孩、凯文·史贝西、班克斯、劳伦斯·雷席格,以及杰瑞·赛恩菲尔德。 威比奖的奖项 现在分为30个类别: 实践 艺术 宽頻 商业 社区 教育 时尚 电影 财务 游戏 政府与法律 保健 幽默 少儿
时尚 电影 财务 游戏 政府与法律 保健 幽默 少儿 生活 音乐 网络艺术 新闻 无线电广播 个人网站 印刷出版 政治 科学 服务 精神心灵 体育运动 技术成就 旅游 电视 怪异 青年 威比商业奖 汽车 创造性服务 金融服务 食物和饮料
韦伯奖可能指以下奖项:
韦伯奖--美国数学会五年一度的最高奖韦伯奖;
zh-hk:數碼電路; zh-tw:數位電路}-及邏輯代數的應用。 -{zh:電腦;zh-cn:电子计算机;zh-hk:電腦; zh-tw:電腦}-科學方面,麻省理工教職員及研究人員諾伯特·維納、馬文·閔斯基、約瑟夫·維森鮑姆、、羅德尼·布魯克斯、羅納德·李維斯特,分別對控制論、人工智能、計算機語言、機器學習、機器人技術、加密技術的發展奠下了基礎。共有九位圖靈獎及七位查爾斯·斯塔克·德雷珀獎得主曾經或現在於麻省理工學院學習或工作。 除了應用科學,麻省理工的自然科學研究亦為蓬勃,共有近六十位諾貝爾物理學、化學、生理學或醫學獎、三位沃爾夫獎得主與此校有所聯繫。次原子粒子與量子物理學、新化學合成法、免疫學、腫瘤學、分子生物學為獲獎者所研究的領域。 麻省理工亦首次發現正子電子偶、合成型盤尼西林、肌萎縮性脊髓側索硬化症、亨丁頓舞蹈症。學校的埃里克·蘭德教授為人類基因組計劃的主力研究人員之一。傑羅姆·萊特文教授亦改寫了認知科學的發展史。 除了十多位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之外,九位約翰·貝茨·克拉克獎亦為麻省理工的師生、校友。及-{zh-hans:诺姆·乔姆斯基; zh-hant:諾姆·杭士基}-合創了生成文法與音位學文本。麻省理工的媒體實驗室亦作出了包括建構主義在內的多個非傳統人文藝術或社會科學研究。 不過,學校也曾出現科學不端行為的醜聞。諾貝爾獎得主戴維·巴爾的摩於1986年接受不端行為調查,更在1991年接受國會聆訊。西奧多教授自2000年以來,曾多次批評麻省理工行政部門撇清林肯實驗室一次導彈防禦測試的潛在不端行為。陸帆·巴瑞斯副教授於2005年因科學行為不端而被停職,美國研究操守調查部亦於2009年判其有罪。 學術聯盟 麻省理工學院一直以來都和學界、工業界、政府等機構組成學術研究聯盟。1946年,康普頓校長、喬治·多里奧特(哈佛商學院教授)及美林·格里斯德(-{zh:麻省; zh-cn:马萨诸塞州; zh-tw:麻薩諸塞州;zh-hk:麻省}-投資信託基金會主席)共同創立了全美第一間風險投資公司——。兩年後,康普頓又成立了麻省理工工業聯絡計劃。1991年,麻省理工華盛頓辦公室面世,作為學校遊說政府給予更多的研究基金及協助制定科學政策的平台。麻省理工學院與鄰近的哈佛大學一直存有合作及良性競爭關係。它們成立了哈佛-麻省理工醫療科技學院及,兩校的學生亦可以報讀對方的課程而無需繳付額外的學費,此外两校也不乏合办项目,如與哈佛醫學院合辦的醫學士哲學博士雙學位學位。麻省理工跨校課程夥伴還有-{zh-hans:衞斯理学院; zh-hant:衛斯理學院}-、波士頓大學、-{zh:布蘭迪斯大學;zh-hans:布兰迪斯大学; zh-hant:布蘭迪斯大學}-、塔夫茨大學、、。2002年,校方與劍橋大學成立了劍橋-麻省理工研究中心,兩校也舉辦了本科生交流計劃。此校與不少波士頓的獨立研究機構關係密不可分:、、伍茲霍爾海洋研究中心等,雙方有密切的交流。麻省理工國際科技倡議計劃負責處理與其他國家之院校的教研合作。 《麻省理工科技評論》為針對大眾市場的雜誌,由麻省理工學院透過一子公司出版,同時也是該校的校友雜誌。除此,也是世上主要的之一,主力出版有關科技的書刊。 不過,麻省理工學院及其學術聯盟亦曾受到一些批評。上世紀八九十年代,不少美國政治家及企業領袖批評包括麻省理工在內的多所美國大學,指它們將由納稅人資助的研究與技術開發項目轉移至跨國企業(尤其是面向日本的公司),這在一定程度上導致了美國二十世紀九十年代初的經濟衰退。1989年,司法部對麻省理工、八間常春藤盟校及另外11所大學展開調查,並於1991年提出起訴,指有關院校涉嫌在年度交流大會上,有意進行(該會旨在避免院校間的學生資助或獎學金競價戰)。常春藤盟校答應庭外和解,但麻省理工卻否認這觸犯了反競爭法。校方認為大會只是為了確保資助金能顧及更多有需要的學生。司法部最終於1994年撤銷了控訴。 校內館藏 麻省理工學院圖書館系統由多所涵蓋不同學科的圖書館組成,主要包括了巴克(工程)、杜威(經濟)、海登(文理)、路易斯(音樂)及羅奇(藝術建築)圖書館。館藏囊括二百九十萬冊印刷本、二百四十萬份縮微本、四萬九千個印刷或電子文獻、六百七十個參考數據庫。過去十年裡,館方較為著重電子書籍的重要性。館內重要收藏包括路易斯音樂圖書館內的二十及二十一世紀音樂檔,利斯視覺藝術中心內的當代藝術展品,以及康普頓畫廊的跨學科展覽品。校方會定期撥出款項,以建立或翻新其戶外或可供公眾參觀的雕塑作品。 麻省理工博物館成立於1971年,主要收藏與學校歷史文化有關的文藝、紀念品。校方積極參與公眾藝術推廣活動,包括每年一次的劍橋科學節。 大學排名 麻省理工學院在多個排行榜上均名列前茅,並以理工見長。此校的工程學院在1995年國家科研會報告中位列榜首。除了工程,-{zh:電腦;zh-cn:电子计算机;zh-hk:電腦; zh-tw:電腦}-科學、數學、自然科學、商業學、語言學也是學校的強項。1999至2009年期間,麻省理工(根據路透社的調查)的全球論文引用率為第十七。《泰晤士高等教育》增刊的《全球大學就業排名》(2014年)顯示,麻省理工畢業生的就業率位列全球第六、全美第四;《紐約時報》2011年的調查則指,此校畢業生的平均工資金額排名全球第七、全美第六。 學校生活 學生群體 2014-15年度,麻省理工學院共有11,319名學生,以研究生居多,男女比例相若。於1870年入學的艾倫·愛華露·理查茲為此校的第一名女性學生,亦是第一位女性教職員(她留校任教環境化學)。學校女學生的比例自1993年有顯著的上升,從原本的三成多些,但現在近一半。校方所錄取的國際生來自115個海外地區。 上世紀末至本世紀初,一連串的學生死亡事件使麻省理工受到各大媒體的注意,該校的學生文化尤其成為焦點。1997年,一年級生斯科特·克魯格在其中一個兄弟會的會所內酒精中毒身亡,學校自此便要求所有新生入住校內宿舍。2000年,學生伊麗莎白·申自殺,引起社會爭議。有指此校自殺率偏高,校方未有照顧到學生的精神健康。2001年底,學校推出一系列的學生精神健康服務,包括了增加教職員人數及精神醫療中心的服務時間,效果不俗。 傳統文化 麻省理工學院的師生信奉唯才主義,並非常重視技術能力。校方從沒有頒授榮譽學位、體育獎學金、拉丁文學位榮譽或禮儀學位,除了溫斯頓·丘吉爾(1949年)及薩爾曼·魯西迪(1993年)曾獲得榮譽教授的職銜。 不少高年級生均配戴又大又重的畢業紀念戒指。此戒指始創於1929年,官方名稱為「標準科技戒」。本科與研究生都有自己的版本,每年的式樣並不相同,但均為三片式設計:一面顯示麻省理工印章,另外兩面則分別刻有畢業年份及河狸的模樣。除此,戒指時常被學生印上「」五個字母,此乃「我討厭這該死的地方」一句的英文縮寫(此句常在學生之間流行),但亦被包裝為「我找到了真正的的天堂」、「學院裡的教授是最好的」等句的縮寫。 團體活動 麻省理工有逾380個學生活動團體,包括了校園廣播站、《理工報》(校報)編輯團隊、創業比賽舉辦單位。非傳統的學會包括了鐵路模型技術俱樂部、民間舞蹈團。校內師生亦經常透過學校的博物館舉辦公眾推廣活動。每年的一月為「自由活動學期」,有上百個課堂、講堂、示範教學課程、團體活動供學生選擇,其中,「解謎行動」最為受歡迎。每年約有250名學生利用這段時間進入各個公司實習。 不少學生喜歡加入「黑客」行列,探索校園各個區域及進行惡作劇。這也是此校與加州理工學院的競爭模式。 體育競賽 麻省理工共有31支校隊,涵蓋不同體育範疇,是國家大學體育協會丙組中,最為全面的校隊之一。、、甲組:均為其參與的跨校體育競賽項目。2009年的預算削減導致八個校隊項目被逼取消。 住宿安排 所有的麻省理工本科生均可在未來四年裡,入住12所本科宿舍中的其中一所。在校居住的學生可得到駐校研究生導師、輔導員或教職員的協助。由於學生可以選擇自己心儀的宿舍,人以群分,各宿舍都有着自己的特色。其中,由《耶魯日報》工作人員編寫的《2010年本科大學指南》中提到:「麻省理工東西校園的分隔是該校的特色之一。東校園有着強烈的反文化色彩。」 麻省理工學生亦積極加入希臘文合作社住房制度,校內共有36個兄弟會與姊妹會及一些獨立社團。2013-14學年,共有近九成的本科生選擇住校,近一半加入了兄弟會,逾三成加入了姊妹會。兄弟會多集中在西校園,那些獨立社團因學校的歷史背景而多在後灣區。 學校為單身研究生提供五所宿舍,有兩間公寓讓已婚學生的家人入住。 著名人物 教職員 ,麻省理工學院共有1,021位教職員,女性佔了224名。教職員負責講堂、給予本科及研究生指導、出席學術委員會,以及進行研究。有逾三十名麻省理工的教職員為諾貝爾獲獎者,以物理學及經濟學獎居多。除此,國家科學獎章、、古根海姆獎學金、-{zh-hans:福布莱特; zh-hant:傅爾布萊特}-學者、麥克阿瑟獎均為此校教職員所獲得的殊榮。那些對學校及有關學術領域作出巨大貢獻的教職員會獲任命「學院教授」一職,他們的自由度會更大,有較多特權,亦只需向教務長負責。 不少麻省理工教職員同時獲選為政府部門的領袖。前教授玛西娅·麦克纳特在職期間為美國地質調查局局長,城市研究學教授為美國行政管理與預算局副局長,生物學教授埃里克·蘭德為聯合主席,而教職員歐內斯特·莫尼茲亦於2013年獲委任為美國能源部長。 此校曾被指對教職員存有歧視。於1984年被解僱的科技史學家成為新聞焦點。他曾多次批評麻省理工學院及其他一些研究型大學過於依賴商業及軍事機構的贊助,故外界擔心學校是否有足夠的學術與言論自由。前物料科學教授格雷琴於1994年控告麻省理工,指校方拒絕她的終身教職申請是出於性別歧視。多年後,有關控訴以沒有公開的賠償金額得到解決。1997年,-{zh:麻省; zh-cn:马萨诸塞州; zh-tw:麻薩諸塞州;zh-hk:麻省}-反歧視委員會發表了一份報告,支持波士頓麻省大學教授詹姆斯·詹寧斯對麻省理工學院的指責。他指麻省理工城市研究與規劃學系的一名高級教職委員對他存有種族歧視,沒有受理他的教職申請。2006-07年,此校拒絕給予非裔美國人幹細胞學教授詹姆斯終身教職位,引發極大爭議以及絕食行動。弗蘭克·L.·道格拉斯教授辭職以示不滿,但詹姆斯21位同事發表聯合聲明,指他們相信這位教授沒遭不公平對待。 1998年的一份校內報告指,理學院與工程學院對女教職員存有性別歧視,雖說有關調查方式備受爭議。自此以後,這兩所學院均曾讓女職員擔任院長一職,而學校也曾由多位女校長帶領。神經生物學家蘇珊·霍克菲爾德便是該校第一位女校長。 校友 ,共有逾30位諾貝爾獲獎者、47位羅德學者、61位馬歇爾獎學金得主為麻省理工學院的校友。 著名政界人物包括:本·伯南克、代表約翰·奧利弗、代表、主席勞倫斯·薩默斯、前經濟顧問委員會主席、伊朗外交部長阿里·阿克巴爾·薩利希、以色列總理-{zh-hans:本雅明·内塔尼亚胡;zh-hant:班傑明·納坦尼雅胡}-、歐洲中央銀行行長馬里奧·德拉吉、印度儲備銀行拉古拉姆·拉詹、外交及聯邦事務大臣-{zh:文禮彬;zh-hans:戴维·米利班德;zh-hk:文禮彬;zh-tw:大衛·米勒班}-、希臘總理盧卡斯·帕帕季莫斯、前聯合國秘書長科菲·安南、伊拉克部長理事會主席艾哈邁德·沙拉比。 麻省理工一眾校友亦創辦了不少著名公司:英特爾(羅伯特·諾伊斯)、麥克唐納飛行器公司(詹姆斯·史密斯·麥克唐納)、道格拉斯飛行器公司(老唐納德·威爾士·道格拉斯)、3Com(羅伯特·梅特卡夫)、德州仪器()、高通公司(安德魯·維特比)、博士音響()、科氏工業集團()、-{zh:洛克威爾;zh-hant:洛克威爾;zh-hans:罗克韦尔;}-(威拉德·羅克韋爾)、基因泰克()、Dropbox(德魯·休斯頓)、金寶湯公司()及台灣積體電路製造(張忠謀)。《衛報》指:「一項調查顯示麻省理工校友創辦了25,800間公司,僱用了三百萬人。這些公司每年利潤總值1.9兆美金,若麻省理工是一個國家的話,那麼它會是全球第十一大經濟體。」 逾三分一的美國載人航天飛行計劃的太空人曾於麻省理工接受教育(包括-{zh-hans:阿波羅11号; zh-tw:阿波羅11號; zh-hk:太陽神11號}-登月艇機師巴茲·艾德靈),人數為各大高校(除美國聯邦軍事院校外)之最。校友兼前教職員錢學森為中華人民共和國火箭科技發展的先驅。 其他範疇的著名人物包括了作家休·洛夫廷、雕塑家丹尼爾·切斯特、的吉他手、英國廣播公司及獨立電視新聞政治顧問大衛·沃爾特、《紐約時報》專欄作家兼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zh:保羅·克魯明; zh-hans:保罗·克鲁格曼; zh-hk:保羅·克魯明; zh-tw:保羅·克魯曼}-、《鐘形曲線:美國社會中的智力與階層結構》作者查爾斯·默里、美國最高法院大樓建築師、-{zh:普立茲克獎;zh-hans:普利兹克奖; zh-hant:普立茲克獎}-得主建築師貝聿銘與戈登邦·沙夫特。 參考文獻 引用 来源 外部連結 麻省理工学院出版社 波士顿高校
1859年,一份有關在新填海土地後灣區興建一所文理學院的建議書遭-{zh:麻省;zh-hk:麻省;zh-cn:马萨诸塞州;zh-tw:麻薩諸塞州;}-議會否決。 威廉·巴頓·羅傑斯隨後草議成立麻省理工學院法團校董會,有關文件在1861年4月10日獲得的簽名批核。這位-{zh:維珍尼亞;zh-hk: 維珍尼亞;zh-cn:弗吉尼亚;zh-tw: 維吉尼亞}-大學的教授希望建立一所專科學府,以配合國內一日千里的科技發展。純專業學院不是他想要的類型,他認為博雅教育為不可或缺的元素之一。他在草議中寫道:「以我之見,理工學校唯一且真正的價值在於教學。這不是指那些可在工作坊中學到的瑣碎細節或文藝批判,而是那些對自然萬物提供合理解釋的基礎科學原則。」 羅傑斯採納了德國研究型大學的辦學模式,提倡教研並重。教職員除了進行研究外,他們還會向學生提供講堂及實驗室教學。 早期發展 就在有關草議獲批兩天後,美國內戰的第一場戰役就展開了。為時數年的戰爭使學校的教研工作延誤。1865年,麻省理工正式在位於波士頓的校園內開班。這所新院校的使命乎合《土地撥贈法案》的要求,故獲贈地作進一步發展。1866年,由土地銷售帶來的利益使學校得以在後灣區發展。 「波士頓理工」為麻省理工學院的非正式別稱。大學採用歐洲理工大學的模式辦學,早期比較重視實驗教學。雖一直受到財政問題困擾,但在的帶領下,學校還是在19世紀最後的20年裡不斷成長,繼而開辦電子、化學、海洋及潔淨工程學,並興建了新的教學大樓,亦吸納了更多學生。 大學課程漸趨職業導向,教學內容少了一些理論科學。可是,這所年輕的學府仍面臨財政危機,並受到管理層的關注。在這「波士頓理工」的歲月裡,學校的前教職員、時任哈佛大學校長的查爾斯·艾略特曾六度建議將麻省理工併入當時哈佛學院的工程与应用科学学院。位於狹窄的後灣區的麻省理工學院無法負擔進一步的校園擴展費用,而學生的人數卻不斷上升,使之日趨擁擠。學校急需基金或捐款以維持正常運作。最終,校方在師生、校友的強烈反對下接受了與哈佛合併的邀請,惟1917年-{zh:麻省;zh-hk:麻省;zh-cn:马萨诸塞州;zh-tw:麻薩諸塞州;}-最高法院以反大學壟斷的理由禁止了此舉,結束了這場「合併風波」。 1916年,麻省理工學院遷移至查爾斯河劍橋市的岸邊,沿岸伸延逾,此為填海土地。這充滿新古典主義建築風格的「新理工」校園,由建築師設計,受惠於一位匿名「好心人」的捐助,這位先生自1912年起便一直向校方提供資金。1920年1月,這位「好心人」的身份曝光——是來自紐約州-{zh:羅徹斯特; zh-hans:罗切斯特; zh-hant:羅徹斯特;}-市的工業家喬治·伊士曼。他發明了新的電影製作及編輯方法,並成立了伊士曼柯達公司。1912至1920年期間,伊士曼向麻省理工學院提供了兩千萬美金(現值兩億三千多萬)的現鈔及柯達的股票。 課程重整 上世紀三十年代,校長卡爾·泰勒·康普頓及副校長(職位等同教務長)萬尼瓦爾·布殊重新提倡純科學(如物理學、化學)的重要性,並減少了職業訓練成分。與常春藤盟校不同,麻省理工的學生主要來自中產階層,學校的經費多來自學費而非捐款回贈。大學最終於1934年獲選入美國學院與大學協會。 根據1949年的路易斯委員會報告,麻省理工學院「仍被廣泛認為是一所職業導向學校」,這亦是委員會希望改善的「不太合理之現象」。有關委員會全面地研究了學校的本科課程,建議校方提升多元性,並避免讓工程學或政府津貼的研究項目過於遠離文理學。人文藝術與社會科學院及斯隆管理學院均於1950年成立,與發展完善的理學院及工程學院互相競爭。本被邊緣化的經濟、管理、政治、語言學系開始力爭上游,並吸引了在學界廣受尊重的教授前來授課,更開辦了研究生課程。(1966年)及杰羅姆·威斯納(1980年)任職校長期間,學校進一步強調人文的重要性,人文藝術與社會科學院得以繼續發展。 軍事研究 麻省理工學院的隨著二戰的爆發而漸趨頻密。1941年,萬尼瓦爾·布殊獲委任為科研發展部長,負責分配資金給包括麻省理工在內的少數獲選定的大學。大戰期間,全國的科學家與工程學家聚集在1940年成立的,協助發展多腔磁控管雷達技術,對整個戰爭影響甚大,亦塑造了戰後的研究方向。於內進行的陀螺儀、照準器、及慣性導航系統的監控機制研究項目,旋風計算機中的模擬飛行電腦系統,由指導的高速攝影、間諜氣球開發等,均為其他主要的軍事研究項目。大戰過後,麻省理工成為了全美最大型的戰時研發商(因而惹來了一些批評),僅是放射實驗室就聘請了四千名工作人員。截至1946年,全校剩餘了約一億(現值十二億)美元的資助金。可是,軍事研究並沒有因二戰的終結而結束。賢者系統、彈道導彈、阿波羅計劃等均為麻省理工戰後的政府資助研究項目。 這些科研都深深影響著大學的發展。一份1949年的報告指校方「沒有因戰爭的結束而放慢校內的工作步伐」,並憶述了學校在戰前的那段「平靜的歲月」,但報告也承認大學對軍事發展的貢獻,並贊同校內師生人數、設施及研究課程確因發展軍事項目而得以提升。在卡爾·泰勒·康普頓(1930-1948年校長)、(1948-1957年校長)及(1952-1957年校監)的帶領下,麻省理工的教職員及研究生人數分別上升了兩倍及五倍。他們的校園擴建策略為大學進一步的成長寫下了藍圖。 到了上世紀六十至七十年代初,國內反戰者抗議美方參與越戰及麻省理工繼續進行軍事研究。1969年3月4日,在一次師生會談後,校方決定成立,旨在研究如何將學校的發展重點,從軍事轉移至環境及社會問題範疇。最終,麻省理工退出了儀表實驗室公司,並將所有的研究項目轉交給位於校外的林肯實驗室。在這期間,校內並沒有出現大的騷動,全校師生基本團結一致,而約翰遜亦因領導有方而獲得讚賞。 近年要事 麻省理工學院亦與數碼年代的發展息息相關。除了現代-{zh:電腦;zh-cn:电子计算机;zh-hk:電腦; zh-tw:電腦}-及-{zh:電腦;zh-cn:电子计算机;zh-hk:電腦; zh-tw:電腦}-網絡的先驅,大學的-{zh:電腦;zh-cn:电子计算机;zh-hk:電腦; zh-tw:電腦}-與人工智能實驗室及鐵路技術部還研發了一些早期的電子遊戲(例如「太空之戰」),並創造了現代黑客的。除此,不少電腦技術機構均起源於麻省理工學院,這包括了八十年代由-{zh-hans:理查德·斯托曼; zh-hk:理查·斯托曼;}-建立的「GNU計劃」及後來的自由軟件基金會,1985年由尼古拉斯·尼葛洛龐帝與杰羅姆·威斯納創辦的媒體實驗室,1994年由提姆·柏內茲-李建立的標準組織萬維網聯盟,2002年開設的開放課程軟件,2005年創立的「一童一電腦」計劃等。 大學分別在1976及1989年獲賦予「海洋資助大學」與「太空資助大學」的銜頭,獲給予支援進行海洋科學及航空與航天的研究工作。雖然政府的資助在過去的四分之一個世紀裡有所減少,但校方發動了幾次籌款活動,效果不俗。學校增添了西部校園新宿舍與體育設施,東北角的生物學、腦與認知科學、遺傳學、生物技術及癌症研究中心,瓦薩街的史塔特科技中心等「外景」建築,及唐氏管理學教育中心。千禧後,媒體實驗室、斯隆學院東部校園及西北研究生宿舍均獲得擴建。2006年,校長霍克菲爾德成立了麻省理工能源研究協會。此乃跨學科機構,旨在探索由能源消耗所帶來的挑戰及解決辦法。 2001年,受到的啟發,麻省理工創立了開放式課程網頁,作為放置免費公開課堂筆記、、課程大綱、測考試題及網上講堂的平台(惟不設任何課程認證)。雖然經費龐大,但有關計劃的規模不跌反升,不少其他大學自2005年起紛紛加入。發展至今,已有逾250所教育機構為此計劃的成員,有關物資共有六種語言版本。2011年,麻省理工宣佈給予完成名為「MITx」網上課程的用戶相關證書(但非為學分或學位性質),有意者需繳付學費,價錢適中。支援「MITx」的「edX」平台由麻省理工與哈佛大學一同研發(哈佛亦有自己的「Harvardx」系統)。已有不少其他大學通過「edX」上載自己的開放資源。 2013年4月,波士頓馬拉松爆炸案事發三天後,麻省理工警衛肖恩·科利爾被疑犯開槍射死。大規模的搜捕行動因而展開,校園及波士頓市中心被封鎖了一天。共有逾一萬人參與了一週後的科利爾悼念活動,出席者包括了上千名來自新英格蘭及加拿大地區的警員。2013年11月25日,麻省理工宣佈開設年度的科利爾獎章,用以表揚「那些能體現科利爾警員的素養與精神的人」,獎項「不受職業所限」,「促進社區溝通並具一貫、無私的博愛精神」為獲獎的準則。 校園環境 格局概覽 麻省理工學院佔地的校園坐落於查爾斯河以北一英里的劍橋市,由分為東西兩區。不少的學生宿舍及活動設施位於西面,而多數的學術大樓則在東面。沿著而起的七號大樓被認為是無盡長廊及整所學府的入口。哈佛大橋是最為靠近的橋樑,此橋以斯穆特(非正規單位)劃結,是麻省理工學生的惡作劇之一。位於校園的東北邊界。麻省理工校園周圍高科技公司林立,它們有的為現代化辦公大樓,也有的為重建的工業大廈。除此,也能找到具不同樓價的住宅社區。 每一棟大樓都有一個編號(前面或有「W」、「N」、「E」或「NW」四個用以標示方位的英文字母),亦有自己的名稱。一般而言,人們多以編號稱呼學術或辦公大樓,名稱稱呼學生宿舍。編號大致是按照每座大樓面世的先後次序,以及它們與中央校園麥克勞林建築群的距離分配。除了地面走道,地下也有不少連接各個大樓的隧道,方便人們躲開惡劣天氣。 麻省理工學院的為全美最强大的大學核反應堆之一。不過,此設施因非常接近民居而惹來了一些爭議。校方一再強調,有關設施的保安系統非常完善,不會有安全問題。1999年,比爾·蓋茨向麻省理工捐助了兩千萬美金建造名為「威廉·H·蓋茨大樓」的電腦實驗室,此建築物由-{zh:法蘭克·蓋瑞;zh-hans:弗兰克·盖里;zh-hant:法蘭克·蓋瑞;}-設計。雖然微軟公司亦曾向校方提供捐款,但這是比爾·蓋茨首次以私人名譽提供資金。其他著名校園建築包括了加壓風洞及,用以測試海上船隻或設備模型。 麻省理工的無線網絡覆蓋全校園(面積達)。此系統於2005年面世,共有近三千個連接點。 2001年,美國國家環境保護局就麻省理工的處置方法提出訴訟,指校方違反了及。學校最終被罰款15.5萬美金,後制定了三項環境改善方針。除了發動校園擴建籌款活動,校方還籌備了資金重新設計各個大樓,以提高它們的能源效益。替代燃料校車、公共交通資助、熱電廠建設(提供校園電力及熱能)等均為學校為減少環境破壞而推出的額外措施。 麻省理工警衛部、地區及州警察局於2009-2011年期間,共接獲的校園罪案包括:12宗性罪案、6宗搶劫案、3宗襲擊案、164宗盗窃案、1宗縱火案、4宗電單車盜竊案,共牽涉22,000位學生及學校職員。 建築風格 麻省理工建築與規劃學院是全美第一所建築學院,一直以來設計了不少風格前衛的建築物。第一批建於劍橋校園的大樓常被稱之為「麥克勞林建築群」,因它們是在校長的監督下完工。這些由建築學大師設計的大樓,是全美第一批以鋼筋混凝土建成的非工業建築物。博斯沃思的設計靈感來自二十世紀初的城市美化運動,並參照了萬神廟的風格建造內含巴克工程學圖書館的大圓頂。大圓頂面向每年畢業典禮的舉辦地點——基利安閣。周邊的石灰石大樓刻有一些重要的科學家與哲學家之名。 阿爾瓦爾·阿爾托所設計的巴克舍(1947年)、埃羅·沙里寧的麻省理工教堂與克雷斯吉禮堂(1955年)、貝聿銘的、德雷福斯、朗多、威斯納大樓均獲譽為是二戰後現代化建築風格的標杆。另一些諸如-{zh:法蘭克·蓋瑞;zh-hans:弗兰克·盖里;zh-hant:法蘭克·蓋瑞;}-的史塔特科技中心(2004年)、史蒂芬·霍爾的西蒙斯舍堂(2002年)、的四十六號大樓(2005年)、槙文彥的媒體實驗室等更為現代化的建築物,與波士頓區內的大片古典式建築大有不同。它們常獲稱之為「星級建築」;不過,2010年的《普林斯頓評論》卻將之列入二十所「校園擁擠、不堪入目或兩者兼備」的名單之中。 行政架構 根據憲章,麻省理工學院為非牟利機構,由名為「麻省理工校董委員會」的私立董事會所管理。該委員會現設43席,每屆任期為五年。其中,有25位為終身委員(在75歲前均有投票權),3位直選委員(校長、財務秘書及行政秘書),4位當然委員(校友協會主席、、-{zh:麻省;zh-cn:马萨诸塞;zh-hk:麻省;zh-tw:麻薩諸塞;}-教育部長、大法官)。校董會負責批核學校的預算案與新課程草議,頒授學位,委任新入職教師與工作人員,及選出作最終行政決策的校長。麻省理工投資管理機構負責管理大學收到的捐款回贈及其他財務事宜。校方於2013-14年度共有逾124億美金的捐款,位列全美高校第六。 麻省理工共設六所學術學院:理學院、工程學院、建築學院、管理學院、人文藝術與社會科學院、醫療科技學院。雖然教職員委員會對學校的教研、學生活動安排、行政事務等多方面具實質控制權,但那32位學系主任只向有關學院的院長負責,而院長則向對校長負責的教務長報告。 學術泛論 收生概況 麻省理工學院為全美入學門欄最高、競爭最大的學府之一,具低轉入率。校方共收到18,356個本科、19,446個研究生2014-15學年的入學申請,分別僅錄取了1,447(7.9%)及2,991(15.4%)名申請者,最終分別有1,043(72.1%)及1,880(62.8%)位獲青睞的學生選擇入讀此校。本科生SAT成績四分差為2090–2340(滿分2400)。除了考試成績,校方亦重視課外活動、學校推薦信、面試表現等其他因素。 教學概論 麻省理工學院為一所大型、具高住宿率的研究型大學,以研究或專業學科生居多。大學自1929年起就一直獲得新英格蘭學校與學院協會的。麻省理工實行「4-1-4」學制:秋季學期始於每年的勞動節翌日,結束於十二月中旬,其後會有一個月的「自由活動」時間,二月初至五月底則為春季學期。 麻省理工的四年學士學位合計44種,由五所學院提供,專業及文理類別約各佔一半,2015年學費為46,704美金。截至2013-14年度,提供19類學士學位課程的工程學院最受歡迎,錄取了過半的學生,餘下的依次為:理學院、人文藝術與社會科學院、斯隆管理學院及建築學院。電子工程與-{zh:電腦;zh-cn:电子计算机;zh-hk:電腦; zh-tw:電腦}-科學為學生人數最多的課程。 所有大學生均需完成17個學院必修課程,它們被分為四大類:基礎科學、人際關係、文藝社科、體育運動。新生之年的課程多半都是這些必修課程,它們亦為進入不同學系的條件之一,而無論學生升讀大二後的主修為何,都必須完成剩餘的必修課程。基礎科學包括了微積分(數學)、物理學、化學及生物學,前兩者為時兩個學期,其餘的僅佔一個學期。文藝社科必修課程修讀時間不得少於八學期。「人際關係」部分則要求學生分別在文藝社科及自己的主修課程中,選讀至少有兩個「以溝通為重」的課程。最後,所有學生還需接受游泳訓練,而非校隊成員亦須修畢為時一年的體育班。 一個課程通常包括了講堂、輔導課、每週功課及測試。雖然不少學生認為應付繁重的學業「猶如飲用消防栓噴出的水」,但麻省理工的大學生轉校率與全美其他研究型大學相若,並沒有特別高。每個秋季學期的課程不會對學生作出等級評核,而僅報告「通過與否」,這減少了學生的一些壓力。若學生未能通過,則其學期成績報告不會出現有關課程的名字。不過,春季學期的課堂則會對學生作出「A、B、C 等」的評級,未能通過者同樣不獲記錄在案。
2009年3月26日,北京大学第十届未名诗歌节开幕式暨海子逝世20周年纪念活动在北大百年讲堂举行。 2012年,海子诗歌陈列馆在青海省德令哈市开馆,展出海子的代表诗作和相关的资料、图片、书籍。 相關評論 有人說,海子是農業文明的殉葬者。但是,大部分熟读海子诗歌的人认为海子是在生命历程探索中,为了自己产生的一种信仰而自杀。 诗人西川认为,“诗人海子的死将成为我们这个时代的神话之一。”“海子,必将在其诗歌中获得永生。” 王文武认为,海子作为中国的最后一个田园诗人,海子对中国诗歌乃至文学的贡献,在于能够“我手写我心”,而不是哗众取宠的噱头。 朱大可:“海子的死”意味着海子从诗歌艺术向行动艺术的急速飞跃。经过精心的天才策划,他在自杀中完成了其最纯粹的生命言说和最后的伟大诗篇,或者说,完成了他的死亡歌谣和死亡绝唱。” 姜冰:思想的力量往往是在思想者本人远去很长一段时间后,才会被这个反应迟钝的世界所感知。抑郁而亡的孔子是这样,受难命终的耶稣也是这样。可诗人海子在卧轨自杀后的短短几年内,就已经给予了世人心底最猛烈的撞击。他诗歌中沁人心脾的原始气息,像是闪着煜煜金光的束束麦芒,每一次阅读都会刺痛我们干涸已久的瞳孔。 严杰夫(书评人):要么向现实妥协,而成为精神死去的普通人,要么永远不低头,仍成为肉体死去但精神不死的一柱光芒。 严彬拉夫(凤凰网读书频道主编):因为海子,我认为自己并没有死掉的资格,我还没有像他那样,写出很牛的诗来,穿上昨天的旧衣服,横心朝向火车。 相关书籍 《海子传》,余徐刚,江苏文艺出版社 《不死的海子》,崔卫平,中国文联出版社,1999年 《解读海子》,高波,云南人民出版社,2003年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海子的诗意人生》,周玉冰,安徽文艺出版社,2005年 《大地情怀与形上诉求--对海子〈太阳〉七部书的阐释》,胡书庆,河南人民出版社,2007年 《天空一无所有,为何给我安慰》,随园散人,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13年 备注 參考文獻 外部連結 西川:《關於海子的死》 余徐剛《海子傳》 诗人
《太阳·弥撒亚》 《但是水、水》(《但是水、水》是一部三幕诗剧,但西川编的《海子诗全集》没有将其收录为《太阳七部书》之一。) 小说及神秘故事 《太阳·你是父亲的好女儿》(《太阳·你是父亲的好女儿》是海子的一部中篇小说。海子原计划写三部曲,但只完成这一部。) 《神秘故事六篇》(包括龟王、木船、初恋、公鸡、诞生、南方) 选集全集 《海子的诗》,人民文学出版社,1995年 《海子诗全编》,西川 编,三联书店,1997年 《海子诗全集》,西川 编,作家出版社,2009年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海子抒情诗新编),作家出版社,2016.1 自杀 1989年3月26日在秦皇岛山海关卧轨自杀。年仅25岁。 根据海子在自杀前一天和前两天所留的五封遗书,海子将自己的自杀归罪于中央政法管理干部学院的常远和身在武汉的孙舸,认为他们应该为自己的自杀负责,海子自杀的直接原因与精神分裂症有关。 其随身携带有四本书:《圣经》、亨利·戴维·梭罗的《瓦爾登湖》、海涯达尔的《》和《康拉德小说选》。 纪念 2008年,海子故居被当地政府列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09年,安徽省安庆市怀宁县政府组织的一系列纪念活动,包括瞻仰海子故居,凭吊海子墓,召开“中国·海子诗歌研讨会”。 2009年3月26日,北京大学第十届未名诗歌节开幕式暨海子逝世20周年纪念活动在北大百年讲堂举行。 2012年,海子诗歌陈列馆在青海省德令哈市开馆,展出海子的代表诗作和相关的资料、图片、书籍。 相關評論 有人說,海子是農業文明的殉葬者。但是,大部分熟读海子诗歌的人认为海子是在生命历程探索中,为了自己产生的一种信仰而自杀。 诗人西川认为,“诗人海子的死将成为我们这个时代的神话之一。”“海子,必将在其诗歌中获得永生。” 王文武认为,海子作为中国的最后一个田园诗人,海子对中国诗歌乃至文学的贡献,在于能够“我手写我心”,而不是哗众取宠的噱头。 朱大可:“海子的死”意味着海子从诗歌艺术向行动艺术的急速飞跃。经过精心的天才策划,他在自杀中完成了其最纯粹的生命言说和最后的伟大诗篇,或者说,完成了他的死亡歌谣和死亡绝唱。”
1992年建立了开放逻辑理论,解决了信息的不完全性、知识的可错性及推理的非单调性的描述问题。 1998年在中国首先倡导海量信息计算的理论与方法研究。 2002年开始任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校长。2008年,当选第十一届全国政协委员,代表科学技术界,分入第三十一组。并担任教科文卫体委员会专委。 參考文獻 Wei 北京人 北京大学校友 愛丁堡大學校友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校长
1998年在中国首先倡导海量信息计算的理论与方法研究。 2002年开始任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校长。2008年,当选第十一届全国政协委员,代表科学技术界,分入第三十一组。并担任教科文卫体委员会专委。 參考文獻 Wei 北京人 北京大学校友 愛丁堡大學校友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校长
Concepts製作的世嘉體育系列()遊戲將能適時地填補整體運動遊戲陣容的空缺。 1999年9月9日,Dreamcast於北美發售,售價為199美元,以「9/9/99,199美元」(9/9/99 for $199)為促銷口號,並有18款首發遊戲。Dreamcast在發售24小時內銷量超過225,132部,收益達9840萬美元,摩爾甚至稱之為「娛樂零售業史上最重大的24小時」。在發售後二週內,Dreamcast主機銷量突破50萬部。該年聖誕節,世嘉於北美家用遊戲機市場之市占率達到31%。11月4日,美國世嘉宣布Dreamcast主機總銷量突破100萬部。 1999年10月14日,Dreamcast於歐洲地區發售,售價為200英鎊。一週內,主機銷量達18萬5000部;至11月24日,主機銷量已達40萬部。該年聖誕節,歐洲世嘉宣布Dreamcast銷量達50萬部,比預定時程提前了六個月;但銷售速率隨後減緩,截至2000年10月,Dreamcast在歐洲銷量僅有約100萬部左右。為了增加曝光度,世嘉贊助了四支足球隊,包括兵工廠足球俱樂部(英國)、聖德田競技俱樂部(法國)、桑普多利亞足球俱樂部(義大利)及拉科魯尼亞體育俱樂部(西班牙)。 競爭 儘管Dreamcast在首發時取得一定成功,索尼仍然在1999年年底以其初代家用遊戲機PlayStation占有北美地區整體電子遊戲機之市場達60%。1999年3月2日,索尼在一份刻意公開、疑似霧件的報告中披露了部分「次世代PlayStation」的硬體細節。索尼的報告重點集中於「次世代PlayStation」(又稱「PlayStation 2」)將採用的中央處理器「」,報告指出該處理器由索尼與東芝共同開發,頻率達294 MHz,時任索尼電腦娛樂社長兼執行長久夛良木健聲稱該處理器頻寬為當時電腦處理器平均的1000倍,且每秒浮點運算次數達62億次,可與當時大多數超級電腦相比。索尼耗資逾12億美元投資興建大型積體電路以製造PlayStation 2的中央處理器,目的就是要讓PlayStation 2可以渲染比任何電子遊戲機都要更多的多邊形。索尼當時表示,PlayStation 2每秒可以渲染7500萬個原始多邊形,而在不含任何物理輔助效果下也有3800萬個原始多邊形;索尼並估計,PlayStation 2每秒可以渲染750萬至1600萬個多邊形。相較之下,Dreamcast每秒估計僅能渲染300萬到600萬個多邊形。同時,PlayStation 2將採用DVD-ROM格式,可以保存較Dreamcast的GD-ROM格式達4倍之多的數據。以主機強大的性能以及與網際網路無限的可能性,索尼期望PlayStation 2成為家庭娛樂未來的标杆。此外,還有謠言聲稱PlayStation 2能夠指示導彈航線、擁有《玩具總動員》電影等級的輸出畫質,久夛更表示PlayStation 2能有讓消費者「身歷《駭客任務》世界」的能力。此外,索尼宣稱PlayStation 2將向下相容逾數百款的初代PlayStation平臺作品。雖然後來的深入報告顯示,PlayStation 2沒有如初始預期的那麼強大,而且軟體開發製程十分複雜,但仍然使Dreamcast相較之下顯得疲弱。同年,任天堂與微軟皆開始研發次世代家用遊戲機(即後來的任天堂GameCube和Xbox)。 Dreamcast發售初期的銷售力道維持不久。Dreamcast於北美地區的銷售速度在1999年年底總銷量突破150萬部之後就開始減緩;加上主機於日本的銷量本就不佳,長期不振的結果導致日本世嘉於1999財政年度(2000年3月結算)連續第三年虧損,淨虧損達428.8億日圓(與1998財政年度的淨虧損額428.81億日圓相當)。儘管世嘉產品的總體銷售額增長了27.4%,而且Dreamcast在北美和歐洲的銷量超越了公司的預期,然而這些利多卻多半被鉅額的宣傳及開發成本所抵銷;同時由於市場條件日益惡化,使日本世嘉之街機業務盈利下滑,並被迫關閉246個街機機臺據點。為了對抗即將推出的PlayStation 2,美國世嘉與日本世嘉一樣建立了自有網際網路服務供應商「」,由布拉德·黃擔任執行長。2000年9月7日,SEGA.com為Dreamcast推出了線上遊戲及多媒體服務,支援線上聊天、收發電子郵件以及瀏覽網頁等機能,月費為21.95美元。美國世嘉為SEGANet舉行了盛大的宣傳活動,包括贊助於當天舉行的MTV音樂錄影帶大獎。雖然在SEGANet推出前僅有發行一款支援Dreamcast的線上多人遊戲《》(由Sonic Team開發),不過美國世嘉在SEGANet上線的同時推出了擁有豐富線上相關機能的運動遊戲《》,意圖提振Dreamcast在北美地區的銷售情況。SEGANet的支援範圍隨後擴大至《》、《雷神之鎚III競技場》及《魔域幻境之浴血戰場》等遊戲。世嘉對Dreamcast的線上遊戲相關服務採取了相當優惠的定價策略。在日本,每部Dreamcast皆同捆一年免費的網際網路服務,費用由日本世嘉總裁大川功本人自掏腰包支付。另外,在SEGANet推出之前,美國世嘉為自Sega.com購買兩年期網際網路服務的Dreamcast玩家提供了200美元的折扣。為了增加北美地區的SEGANet使用者基數,美國世嘉將Dreamcast主機價格降至149美元(相較之下,PlayStation 2的首發售價為299美元);如果訂閱18月期的SEGANet服務,還可以149美元的價格同時取得Dreamcast以及Dreamcast鍵盤配件。 摩爾表示,世嘉必須在2000年底前在美國賣出500萬部Dreamcast,以保持與索尼的PlayStation 2抗衡的實力,但最終其銷量僅達300萬部。此外,世嘉試圖通過降低售價和提供折扣來刺激Dreamcast的銷量,導致公司財務損失不斷擴大。截至2000年9月的前六個月中,日本世嘉公司合併淨虧損為179.8億日圓,財報中並估計全財年淨虧損達236億日圓(最終虧損額增加了一倍多至517億日圓)。雖然PlayStation 2由於硬體製造瑕疵,導致在2000年10月26日於北美地區發售時先前預售的100萬部主機只有50萬部準時出貨,但這並沒有使Dreamcast受益;許多消費者繼續等待PlayStation 2,同時PSone(初代PlayStation的衍生機型)成為了2000年美國商業旺季最暢銷的電子遊戲機。摩爾說:「我們試圖倚靠的『PlayStation 2效應』並不奏效……消費者們會儘可能地長時間地等待……PlayStation 2的供貨問題實際上凍結了整個市場的運作。」最終索尼與任天堂分別占有北美家用遊戲機市場份額的50%和35%,而世嘉僅占有15%。貝爾菲爾德稱,儘管每賣出一部Dreamcast主機可以帶來8份軟體的附帶收益,但主機銷量基數過小,導致世嘉無法在電子遊戲機市場中穩定立足。 衰頹 2000年5月22日,大川功繼入交昭一郎成為日本世嘉總裁。大川長久以來皆主張讓世嘉放棄電子遊戲機硬體業務,而他並不是唯一一個持此意見的人:例如大衛·羅森就曾經說過:「世嘉把創新與研發能力幾乎都消耗在硬體上了,我認為這是愚蠢的。」斯托拉爾更曾經建議世嘉應該把整間公司賣給微軟;摩爾和貝爾費爾德在2000年9月會見日本世嘉高層和各日本方面遊戲開發工作室的負責人時,也曾經建議世嘉放棄硬體業務,僅專注於軟體開發。 在2000年底的商業戰中再度受挫後,世嘉於2001年1月31日在東京皇宮飯店召開「組織改革計劃說明會」(),正式宣布在3月底全面停止Dreamcast的硬體製造及開發,並將公司重組為「不限縮於單一主機平臺」的純第三方遊戲開發商。同時為了清空庫存(2001年1月底時共計仍有200萬部之多),世嘉還將日本地區Dreamcast主機售價降至9900日圓,北美地區Dreamcast主機售價降至99美元,隨後降價至79美元,後又降價至49.95美元。至10月底,Dreamcast庫存量僅餘約27萬部。日本最後一批Dreamcast於2001年12月發貨,北美地區最後一批Dreamcast庫存則由世嘉內部九個遊戲開發工作室的領導人、Visual Concepts和的負責人簽名,並在《GamePro》雜誌主辦的一場競賽中與當時所有的第一方Dreamcast遊戲作品共55套同時送出。大川功於2001年3月16日去世,他在去世前不久就放棄了世嘉積欠他個人債務的債權,並捐出價值逾779億日圓的的世嘉和(現)股票,幫助公司在重組過程中倖存下來。作為這次重組的一部分,世嘉東京總部的近三分之一雇員遭到解僱。 世嘉重組的消息得到了輿論及各界媒體的支-{}-持。IGN的特拉維斯·法赫斯()表示:「世嘉是一家具有十足創造力的公司,且擁有迅速擴張的消費者客源;現在正是它做為一家軟體開發商重新開始的最好機會。」前Working Designs社長維克多·艾爾蘭()在報導中說道:「這是一件好事,因為現在世嘉將會持續活躍下去,做它們最擅長做的軟體。」《新聞周刊》則表示:「從《音速小子》系列到《莎木》系列,世嘉的程式設計師們已經擁有互動媒體歷史上最有吸引力的經歷之一⋯⋯在脫離了自家硬體的束縛之後,這些世界級的程式設計師們能夠盡情發揮創意,專心做他們想要做的東西。」羅森則認為世嘉在軟體製作方面的潛力能與美商藝電比擬。 在退出電子遊戲機硬體市場後,世嘉的財政狀況迅速改善:2001財政年度(2002年3月結算)結束時,世嘉公司全財年合併淨虧損已經大減至178.3億日圓;至2002財政年度(2003年3月結算)結束時,世嘉公司業績更是直接由黑翻紅,全財年合併淨盈利達30.54億日圓,正式終結連續五年的虧損。 Dreamcast銷量總計約1000萬部。Dreamcast硬體生產終止後,日本世嘉繼續提供Dreamcast維修服務直到2007年;最後一款世嘉第一方遊戲《》和最後一款官方授權Dreamcast平臺作品《》分別於2004年2月24日和2007年3月8日發售,不過第三方遊戲商仍然持續在該平臺以形式推出作品,至2019年為止,仍有第三方遊戲發售或正在開發中。 硬體 技術規格 Dreamcast主機之長、寬、高分別為190公釐×195.8公釐×75.5公釐(74.8英寸×77.1英寸×29.7英寸)。 Dreamcast的中央處理器()是由日立製造的SH-4對稱性多重處理()超純量架構精簡指令集()32位元微處理器,頻率為200 MHz、每秒指令數()達3億6000萬次,擁有8 KB(64 Kb)的CPU快取、16 KB的數據快取及每秒浮點運算次數()可達14億次的64位元圖形導向浮點運算器(),並內嵌一顆128位元的單指令流多資料流控制器(通稱,頻率為200MHz),透過其數位訊號處理()及直接記憶體存取()等機能存取、管理及協調眾多處理器元件。 Dreamcast擁有兩顆圖形處理器(),分別為主要負責幾何處理的SH-4 SIMD,以及由VideoLogic(現Imagination Technologies)研發、主要負責柵格化程-{}-序的PowerVR2(頻率為100 MHz),整合於系統的特殊應用積體電路()中;世嘉預估理論上Dreamcast主機每秒最多可繪製700萬個原始多邊形、彩現10萬個多邊形,不過這一數據會受到遊戲本身邏輯運算和物理引擎的影響,實際上主機每秒繪製原始多邊形的極限約300萬個。同時,Dreamcast還可製造三線性濾波、高洛德濃淡處理、深度緩衝、反鋸齒、反射貼圖、紋理濾波、和凹凸貼圖等硬體圖像效果。Dreamcast以真彩發色,同時發色數最高為1677萬色;主機支援隔行掃描及逐行掃描顯示,預設以AV端子輸出訊號,影格率最高可達每秒60影格,解析度為640×480(若使用VGA端子輸出訊號最高可達800×608)。 Dreamcast以山葉的RISC 32位元微處理器AICA Super Intelligent Sound Processor(通稱)為音效處理器()(頻率67 MHz、每秒指令數4000萬次),並內嵌了安謀的ARM7處理器,頻率為45 MHz;可使用脈波編碼調變()及(,壓縮比為1:4),以64個音訊頻道生成聲音,取樣率最高可達48 KHz。 Dreamcast擁有約16 MB(128 Mb)的主記憶體、約8 MB(64 Mb)的視訊隨機存取記憶體()、約2 MB(16 Mb)的音效用記憶體及GD-ROM與快閃記憶體各約128 KB(1
2每秒可以渲染750萬至1600萬個多邊形。相較之下,Dreamcast每秒估計僅能渲染300萬到600萬個多邊形。同時,PlayStation 2將採用DVD-ROM格式,可以保存較Dreamcast的GD-ROM格式達4倍之多的數據。以主機強大的性能以及與網際網路無限的可能性,索尼期望PlayStation 2成為家庭娛樂未來的标杆。此外,還有謠言聲稱PlayStation 2能夠指示導彈航線、擁有《玩具總動員》電影等級的輸出畫質,久夛更表示PlayStation 2能有讓消費者「身歷《駭客任務》世界」的能力。此外,索尼宣稱PlayStation 2將向下相容逾數百款的初代PlayStation平臺作品。雖然後來的深入報告顯示,PlayStation 2沒有如初始預期的那麼強大,而且軟體開發製程十分複雜,但仍然使Dreamcast相較之下顯得疲弱。同年,任天堂與微軟皆開始研發次世代家用遊戲機(即後來的任天堂GameCube和Xbox)。 Dreamcast發售初期的銷售力道維持不久。Dreamcast於北美地區的銷售速度在1999年年底總銷量突破150萬部之後就開始減緩;加上主機於日本的銷量本就不佳,長期不振的結果導致日本世嘉於1999財政年度(2000年3月結算)連續第三年虧損,淨虧損達428.8億日圓(與1998財政年度的淨虧損額428.81億日圓相當)。儘管世嘉產品的總體銷售額增長了27.4%,而且Dreamcast在北美和歐洲的銷量超越了公司的預期,然而這些利多卻多半被鉅額的宣傳及開發成本所抵銷;同時由於市場條件日益惡化,使日本世嘉之街機業務盈利下滑,並被迫關閉246個街機機臺據點。為了對抗即將推出的PlayStation 2,美國世嘉與日本世嘉一樣建立了自有網際網路服務供應商「」,由布拉德·黃擔任執行長。2000年9月7日,SEGA.com為Dreamcast推出了線上遊戲及多媒體服務,支援線上聊天、收發電子郵件以及瀏覽網頁等機能,月費為21.95美元。美國世嘉為SEGANet舉行了盛大的宣傳活動,包括贊助於當天舉行的MTV音樂錄影帶大獎。雖然在SEGANet推出前僅有發行一款支援Dreamcast的線上多人遊戲《》(由Sonic Team開發),不過美國世嘉在SEGANet上線的同時推出了擁有豐富線上相關機能的運動遊戲《》,意圖提振Dreamcast在北美地區的銷售情況。SEGANet的支援範圍隨後擴大至《》、《雷神之鎚III競技場》及《魔域幻境之浴血戰場》等遊戲。世嘉對Dreamcast的線上遊戲相關服務採取了相當優惠的定價策略。在日本,每部Dreamcast皆同捆一年免費的網際網路服務,費用由日本世嘉總裁大川功本人自掏腰包支付。另外,在SEGANet推出之前,美國世嘉為自Sega.com購買兩年期網際網路服務的Dreamcast玩家提供了200美元的折扣。為了增加北美地區的SEGANet使用者基數,美國世嘉將Dreamcast主機價格降至149美元(相較之下,PlayStation 2的首發售價為299美元);如果訂閱18月期的SEGANet服務,還可以149美元的價格同時取得Dreamcast以及Dreamcast鍵盤配件。 摩爾表示,世嘉必須在2000年底前在美國賣出500萬部Dreamcast,以保持與索尼的PlayStation 2抗衡的實力,但最終其銷量僅達300萬部。此外,世嘉試圖通過降低售價和提供折扣來刺激Dreamcast的銷量,導致公司財務損失不斷擴大。截至2000年9月的前六個月中,日本世嘉公司合併淨虧損為179.8億日圓,財報中並估計全財年淨虧損達236億日圓(最終虧損額增加了一倍多至517億日圓)。雖然PlayStation 2由於硬體製造瑕疵,導致在2000年10月26日於北美地區發售時先前預售的100萬部主機只有50萬部準時出貨,但這並沒有使Dreamcast受益;許多消費者繼續等待PlayStation 2,同時PSone(初代PlayStation的衍生機型)成為了2000年美國商業旺季最暢銷的電子遊戲機。摩爾說:「我們試圖倚靠的『PlayStation 2效應』並不奏效……消費者們會儘可能地長時間地等待……PlayStation 2的供貨問題實際上凍結了整個市場的運作。」最終索尼與任天堂分別占有北美家用遊戲機市場份額的50%和35%,而世嘉僅占有15%。貝爾菲爾德稱,儘管每賣出一部Dreamcast主機可以帶來8份軟體的附帶收益,但主機銷量基數過小,導致世嘉無法在電子遊戲機市場中穩定立足。 衰頹 2000年5月22日,大川功繼入交昭一郎成為日本世嘉總裁。大川長久以來皆主張讓世嘉放棄電子遊戲機硬體業務,而他並不是唯一一個持此意見的人:例如大衛·羅森就曾經說過:「世嘉把創新與研發能力幾乎都消耗在硬體上了,我認為這是愚蠢的。」斯托拉爾更曾經建議世嘉應該把整間公司賣給微軟;摩爾和貝爾費爾德在2000年9月會見日本世嘉高層和各日本方面遊戲開發工作室的負責人時,也曾經建議世嘉放棄硬體業務,僅專注於軟體開發。 在2000年底的商業戰中再度受挫後,世嘉於2001年1月31日在東京皇宮飯店召開「組織改革計劃說明會」(),正式宣布在3月底全面停止Dreamcast的硬體製造及開發,並將公司重組為「不限縮於單一主機平臺」的純第三方遊戲開發商。同時為了清空庫存(2001年1月底時共計仍有200萬部之多),世嘉還將日本地區Dreamcast主機售價降至9900日圓,北美地區Dreamcast主機售價降至99美元,隨後降價至79美元,後又降價至49.95美元。至10月底,Dreamcast庫存量僅餘約27萬部。日本最後一批Dreamcast於2001年12月發貨,北美地區最後一批Dreamcast庫存則由世嘉內部九個遊戲開發工作室的領導人、Visual Concepts和的負責人簽名,並在《GamePro》雜誌主辦的一場競賽中與當時所有的第一方Dreamcast遊戲作品共55套同時送出。大川功於2001年3月16日去世,他在去世前不久就放棄了世嘉積欠他個人債務的債權,並捐出價值逾779億日圓的的世嘉和(現)股票,幫助公司在重組過程中倖存下來。作為這次重組的一部分,世嘉東京總部的近三分之一雇員遭到解僱。 世嘉重組的消息得到了輿論及各界媒體的支-{}-持。IGN的特拉維斯·法赫斯()表示:「世嘉是一家具有十足創造力的公司,且擁有迅速擴張的消費者客源;現在正是它做為一家軟體開發商重新開始的最好機會。」前Working Designs社長維克多·艾爾蘭()在報導中說道:「這是一件好事,因為現在世嘉將會持續活躍下去,做它們最擅長做的軟體。」《新聞周刊》則表示:「從《音速小子》系列到《莎木》系列,世嘉的程式設計師們已經擁有互動媒體歷史上最有吸引力的經歷之一⋯⋯在脫離了自家硬體的束縛之後,這些世界級的程式設計師們能夠盡情發揮創意,專心做他們想要做的東西。」羅森則認為世嘉在軟體製作方面的潛力能與美商藝電比擬。 在退出電子遊戲機硬體市場後,世嘉的財政狀況迅速改善:2001財政年度(2002年3月結算)結束時,世嘉公司全財年合併淨虧損已經大減至178.3億日圓;至2002財政年度(2003年3月結算)結束時,世嘉公司業績更是直接由黑翻紅,全財年合併淨盈利達30.54億日圓,正式終結連續五年的虧損。 Dreamcast銷量總計約1000萬部。Dreamcast硬體生產終止後,日本世嘉繼續提供Dreamcast維修服務直到2007年;最後一款世嘉第一方遊戲《》和最後一款官方授權Dreamcast平臺作品《》分別於2004年2月24日和2007年3月8日發售,不過第三方遊戲商仍然持續在該平臺以形式推出作品,至2019年為止,仍有第三方遊戲發售或正在開發中。 硬體 技術規格 Dreamcast主機之長、寬、高分別為190公釐×195.8公釐×75.5公釐(74.8英寸×77.1英寸×29.7英寸)。 Dreamcast的中央處理器()是由日立製造的SH-4對稱性多重處理()超純量架構精簡指令集()32位元微處理器,頻率為200 MHz、每秒指令數()達3億6000萬次,擁有8 KB(64 Kb)的CPU快取、16 KB的數據快取及每秒浮點運算次數()可達14億次的64位元圖形導向浮點運算器(),並內嵌一顆128位元的單指令流多資料流控制器(通稱,頻率為200MHz),透過其數位訊號處理()及直接記憶體存取()等機能存取、管理及協調眾多處理器元件。 Dreamcast擁有兩顆圖形處理器(),分別為主要負責幾何處理的SH-4 SIMD,以及由VideoLogic(現Imagination Technologies)研發、主要負責柵格化程-{}-序的PowerVR2(頻率為100 MHz),整合於系統的特殊應用積體電路()中;世嘉預估理論上Dreamcast主機每秒最多可繪製700萬個原始多邊形、彩現10萬個多邊形,不過這一數據會受到遊戲本身邏輯運算和物理引擎的影響,實際上主機每秒繪製原始多邊形的極限約300萬個。同時,Dreamcast還可製造三線性濾波、高洛德濃淡處理、深度緩衝、反鋸齒、反射貼圖、紋理濾波、和凹凸貼圖等硬體圖像效果。Dreamcast以真彩發色,同時發色數最高為1677萬色;主機支援隔行掃描及逐行掃描顯示,預設以AV端子輸出訊號,影格率最高可達每秒60影格,解析度為640×480(若使用VGA端子輸出訊號最高可達800×608)。 Dreamcast以山葉的RISC 32位元微處理器AICA Super Intelligent Sound Processor(通稱)為音效處理器()(頻率67 MHz、每秒指令數4000萬次),並內嵌了安謀的ARM7處理器,頻率為45 MHz;可使用脈波編碼調變()及(,壓縮比為1:4),以64個音訊頻道生成聲音,取樣率最高可達48 KHz。 Dreamcast擁有約16 MB(128 Mb)的主記憶體、約8 MB(64 Mb)的視訊隨機存取記憶體()、約2 MB(16 Mb)的音效用記憶體及GD-ROM與快閃記憶體各約128 KB(1 Mb),共計約26.25 MB(210 Mb),各自獨立運作,並透過SH-4 SIMD協調分配。主記憶體採用現代電子(現SK海力士)的HY57V161610D同步動態隨機存取記憶體(),可藉SH-4的直接記憶體存取機能供系統所需的貼圖以及多邊形顯示清單暫時儲存。 Dreamcast使用山葉製造的GD-ROM光碟機,在恆定角速度模式時可達12倍速;除了標準的GD-ROM以外,並支援CD-ROM以及Mini
天琴座是北天银河中最灿烂的星座之一,因形状犹如古希腊的竖琴而命名。它是古希腊天文學家托勒密列出的48个星座之一,也是国际天文学联合会所定的88個現代星座之一。雖然天琴座面積不大,但並不難辨認,因為它的主星织女星是“夏季大三角”的頂点之一。 由北面开始順時針方向,天琴座被天龙座、武仙座(海格力斯)、狐狸座及天鹅座所包圍。中心位置:赤經18時50分,赤緯36°。座內目視星等亮於6等的星有53顆,其中亮於4等的星有8顆。 显著特点 恒星 以下是天琴座主要的恆星: α(織女一):視星等0.03,它是北天第二亮(僅次於大角)、全天第五亮的星。其光譜型为A0 V,距離太陽系只有25.3光年,实际上它是一个五重星系統。它是首顆出現在照片上的星。 β(漸臺二):3.45等,光譜型B8 II,這顆食變星的名字就被用作命名同類的變星——漸臺二型變星。 γ(漸臺三):這个多重星系統的主星視星等为3.24,光譜型B9 III。 δ:由一顆六等藍白色恆星及一顆光度徘徊於4、5等的半規則紅巨星所組成的雙星系統。 ε(織女二):著名的四重星,亦被称为“雙雙星”,因为它是由兩對雙星所組成的。
II,這顆食變星的名字就被用作命名同類的變星——漸臺二型變星。 γ(漸臺三):這个多重星系統的主星視星等为3.24,光譜型B9 III。 δ:由一顆六等藍白色恆星及一顆光度徘徊於4、5等的半規則紅巨星所組成的雙星系統。 ε(織女二):著名的四重星,亦被称为“雙雙星”,因为它是由兩對雙星所組成的。 ζ(織女三):亦是可以利用雙筒望遠鏡分辨的雙星。 天琴座RR星:天琴座RR型變星就是據它命名的。 天琴座的織女星與天鷹座的牛郎星、天鵝座的天津四星,於夏季的天空排列為直角三角型,為夏日大三角(一稱夏季大三角,Summer Triangle)。位於直角的頂點為織女星,處於三角形較長一邊的為牛郎星,另一個則為天津四星。 深空天体 M57,也被称为"环状星云"和NGC 6720,直径约为一光年,距地球约2,000光年。著名的行星狀星雲,及第二个被发现的。其累计星等是8.8。查尔斯·梅西耶发现哑铃星云15年后,在1779年被Antoine Darquier发现。天文学家确定它的年龄在6000到8000岁之间;照片中星云的外侧部分显现的红色是电离氢放出的。双电离氧发出蓝绿色光,使中部区域成了绿色。星云最热的区域是中心的恒星,这附近出现了蓝色,是由氦发出的。中央恒星本身是温度达12万开尔文的白矮星。在望远镜中,星云显示为略带绿色的可见光环;它略呈椭圆形,因为从微小的角度来看其三维形状像是环面或圆柱体。它的位置介于渐台二和渐台三之间。
2015年10月1日: 2015年10月2日: 2015年10月3日: 2015年10月10日:安卡拉爆炸案 2015年10月18日: 2015年10月19日: 2015年10月22日:特羅爾海坦校園攻擊事件 2015年11月12日:貝魯特炸彈襲擊 2015年11月13日:巴黎襲擊事件 2015年11月18日:塞拉耶佛槍擊案 2015年11月19日: 2015年11月19日: 2015年11月20日:巴馬科麗笙酒店遇襲事件 2015年11月24日: 2015年11月27日: 2015年12月2日:聖貝納迪諾槍擊案 2015年12月5日: 2015年12月8日: 2015年12月11日: 2015年12月11日:泰勒塔米爾炸彈襲擊 2015年12月25日: 2015年12月30日: 2016年 2016年1月1日: 2016年1月2日: 2016年1月7日: 2016年1月7日: 2016年1月8日: 2016年1月11日:伊拉克連續攻擊事件 2016年1月12日:伊斯坦堡爆炸事件 2016年1月13日: 2016年1月14日:雅加達襲擊事件 2016年1月15日: 2016年1月15日: 2016年1月16日: 2016年1月20日:帕夏汗大學襲擊事件 2016年1月21日: 2016年1月27日: 2016年1月30日: 2016年1月31日: 2016年2月1日: 2016年2月2日:達洛航空159號班機爆炸事故 2016年2月8日: 2016年2月11日: 2016年2月17日:安卡拉爆炸案 2016年2月18日:迪亞巴克爾爆炸案 2016年2月21日: 2016年2月21日:薩伊達澤納布恐怖襲擊 2016年2月26日: 2016年2月28日: 2016年3月7日: 2016年3月8日: 2016年3月13日:大巴薩姆槍擊事件 2016年3月13日: 2016年3月16日: 2016年3月16日: 2016年3月19日:伊斯坦堡爆炸案 2016年3月20日: 2016年3月22日:布魯塞爾爆炸案 2016年3月25日:伊斯坎德里耶炸彈襲擊 2016年3月25日: 2016年3月27日:拉合爾炸彈襲擊 2016年3月31日: 2016年4月18日: 2016年4月19日: 2016年4月27日: 2016年4月30日: 2016年5月1日: 2016年5月1日: 2016年5月10日: 2016年5月10日: 2016年5月11日: 2016年5月12日: 2016年5月13日: 2016年5月15日: 2016年5月15日: 2016年5月17日: 2016年5月23日: 2016年5月23日: 2016年5月29日: 2016年5月31日: 2016年6月1日: 2016年6月5日: 2016年6月7日:伊斯坦堡爆炸案 2016年6月8日: 2016年6月8日: 2016年6月12日:奧蘭多夜店槍擊案 2016年6月13日: 2016年6月16日: 2016年6月20日: 2016年6月25日: 2016年6月28日: 2016年6月28日: 2016年6月28日:伊斯坦堡機場恐怖襲擊 2016年6月30日: 2016年7月1日:孟加拉達卡襲擊事件 2016年7月3日:巴格達恐怖襲擊事件 2016年7月4日: 沙烏地阿拉伯沙烏地阿拉伯爆炸案 2016年7月7日: 2016年7月8日: 2016年7月14日:尼斯襲擊事件 2016年7月18日: 2016年7月18日:維爾茨堡火車襲擊事件 2016年7月19日: 2016年7月22日:慕尼黑槍擊案 2016年7月23日:喀布爾爆炸襲擊 2016年7月24日: 2016年7月26日: 2016年7月27日: 2016年7月31日: 2016年8月1日: 2016年8月5日: 2016年8月6日: 2016年8月8日:奎達襲擊事件 2016年8月11日:爆炸襲擊事件 2016年8月14日: 2016年8月15日: 2016年8月20日:加濟安泰普爆炸案 2016年8月24日: 2016年8月29日: 2016年8月30日:中國駐吉爾吉斯大使館爆炸案 2016年9月2日:納卯市爆炸案 2016年9月5日: 2016年9月5日: 2016年9月9日: 2016年9月16日: 2016年9月17日:紐約及紐澤西爆炸案 2016年9月18日: 2016年10月5日: 2016年10月6日: 2016年10月9日: 2016年10月9日: 2016年10月14日:摩蘇爾空襲 2016年10月15日: 2016年10月24日:奎達警察培訓學院襲擊事件 2016年11月4日: 2016年11月8日: 2016年11月10日: 2016年11月12日: 2016年11月12日: 2016年11月13日: 2016年11月21日: 2016年11月22日: 2016年11月22日: 2016年11月26日:
1900年-2000年 1946年 1946年7月22日:大衛王酒店爆炸案 1967年 1967年5月6日至同年12月:六七暴動在新華社香港分社及工委響應中國文化大革命配合在香港的親中國共產黨人士而策動,於5月組成鬥委會利用工潮發起暴亂,7月將暴力升級為最少涉及8,047枚真假炸彈的街頭炸彈襲擊浪潮,期間發生清華街慘案及炸彈襲擊電車等爆炸案,多名警察及無辜市民在炸彈浪潮的半年間被炸死。 1972年 1972年5月30日:盧德國際機場掃射事件 1972年9月5日:慕尼黑慘案 1974年 1974年8月30日:三菱重工爆炸事件 1977年 1977年1月8日:1977年莫斯科爆炸案 1984年 1984年8月29日至10月10日:1984年羅傑尼希教生物恐怖攻擊,羅傑尼希教的一個領導小組蓄意向當地十家餐館投放鼠傷寒沙門氏菌,目的是令當地選民無法投票,以便該組織的候選人能夠在1984年沃斯科郡選舉中勝出。這次事件導致751人食物中毒,其中45人需要入院治療。 1985年 1985年6月23日:印度航空182號班機空難、印度航空301號班機爆炸案(1985 Narita International Airport bombing) 1988年 1988年12月21日:洛克比空難 1989年 1989年9月19日:法國聯合航空772號班機空難 1993年 1993年2月26日:1993年世界貿易中心爆炸案 1994年 1994年6月27日:松本沙林毒氣事件 1995年 1995年3月20日:東京地鐵沙林毒氣事件 1995年4月19日:奧克拉荷馬市爆炸案 1995年6月14日至19日:布瓊諾夫斯克醫院脅持事件,車臣獨立運動武裝領導人之一沙米爾·巴薩耶夫在布瓊諾夫斯克發動襲擊,劫持1400餘名人質,迫使俄軍在車臣實現停火。19日大部分人質獲得釋放。 1996年 1996年1月9日至18日:基茲利亞爾脅持事件(Kizlyar-Pervomayskoye hostage crisis) 1996年3月19日:弗拉季高加索爆炸案 1996年6月15日:曼徹斯特爆炸案,愛爾蘭共和軍於英國曼徹斯特市中心發動襲擊,無人死亡,212人受傷。 1998年 1998年8月7日:1998年美國大使館爆炸案、美國駐坦尚尼亞首都三蘭港和肯亞首都奈洛比大使館幾乎同時遭遇汽車炸彈襲擊的事件,這兩起共造成224人不幸遇難,超過4500人受傷。 1999年 1999年9月4日至16日:莫斯科公寓樓爆炸案 2001年-2010年 2001年 2001年9月11日:美国9·11事件,美国4架民航飞机遭19個恐怖分子劫持,其中两架撞击纽约世界贸易中心,两座塔楼相继倒塌,一架飞机撞击了华盛顿附近的五角大楼,另一架坠毁在賓夕法尼亞州的匹兹堡附近。共造成3000多人死亡或失踪,超過6000人受傷。 2002年 2002年10月12日,2002年峇里島爆炸案:印度尼西亚巴厘岛发生针对外国人的系列爆炸事件,造成202人死亡,至少330人受伤。 2002年10月23日,莫斯科歌劇院脅持事件:俄罗斯莫斯科发生车臣武装分子劫持人质事件,造成129人死亡。 2003年 2003年5月12日和14日:俄罗斯车臣纳德捷列奇诺耶区政府大院和车臣古杰尔梅斯区分别发生爆炸事件,共造成70多人死亡,200余人受伤。 2003年5月16日,摩洛哥经济首都卡萨布兰卡连续发生5起恐怖爆炸事件,造成41人死亡。 2003年8月1日,俄罗斯北奥塞梯共和国莫兹多克市一家军队医院遭到汽车炸弹袭击,造成50多人死亡,50多人受伤。 2003年8月19日,伊拉克首都巴格达发生针对联合国驻伊办事处的恐怖爆炸事件,造成24人死亡,100多人受伤。联合国伊拉克问题特别代表德梅洛在这次爆炸事件中殉职。 2003年8月25日,印度最大的金融商业城市孟买发生两起炸弹爆炸事件,造成52人死亡,167人受伤。 2003年8月29日,伊拉克南部伊斯兰教什叶派圣地纳杰夫阿里清真寺发生汽车炸弹爆炸,造成100多人死亡,200多人受伤。伊拉克伊斯兰教什叶派宗教领袖哈基姆在爆炸中遇难。 2003年10月27日,位于伊拉克巴格达市中心的红十字国际委员会驻伊总部及市东、南、西、北四区的警察局几乎同时遭到自杀性汽车炸弹袭击,导致至少35人丧生,200余人受伤。 2003年11月15日:土耳其伊斯坦布尔的两座犹太教堂遭到汽车炸弹袭击,造成25人死亡,300多人受伤。 2003年11月20日:英国汇丰银行伊斯坦布尔分行和英国驻伊斯坦布尔总领事馆门前相继发生两起汽车爆炸事件,至少造成30人死亡和450多人受伤。 2003年12月5日:俄罗斯南部斯塔夫罗波尔边疆区一旅客列车发生爆炸,造成至少44人死亡,200多人受伤。 2004年 2004年2月6日:2004年2月莫斯科地鐵爆炸案,俄罗斯莫斯科一列地铁列车在运行中发生爆炸,造成近50人死亡,130多人受伤。 2004年3月2日:伊拉克巴格达和卡尔巴拉的两座什叶派穆斯林清真寺发生系列爆炸事件,造成271人死亡,约500人受伤。 2004年3月11日:马德里爆炸案:西班牙首都马德里发生4列旅客列车连环爆炸事件,造成至少198人死亡,约1800人受伤。 2004年5月9日,俄罗斯车臣首府格罗兹尼的狄纳莫体育场发生爆炸,造成7人死亡,53人受伤。车臣总统艾哈邁德·卡德罗夫在这次恐怖袭击中丧生。 2004年中国工人阿富汗遇袭事件:2004年6月10日阿富汗当地时间凌晨,设在阿富汗北部昆都士的中铁十四局集团公司施工工地遭到20多名持枪恐怖分子袭击,11名中国工人被打死。 2004年6月21日至22日:非法武装分子向俄罗斯印古什共和国的纳兹兰等多个城镇的护法机关发动袭击,造成90人死亡。印古什内务部代部长科斯托耶夫和内务部副部长哈季耶夫等高级官员在袭击中遇害。 2004年8月24日:2004年俄羅斯飛機爆炸事件,俄罗斯两架民航客机从莫斯科的多莫杰多沃机场起飞后,几乎同时在图拉州和罗斯托夫州坠毁。两架客机上的89名乘客和机组人员全部遇难。 2004年8月31日:2004年8月莫斯科地鐵爆炸案,莫斯科里加地铁站附近发生恐怖爆炸事件,造成10人死亡,51人受伤。 2004年9月1日,别斯兰人质事件:恐怖分子占领北奥塞梯共和国别斯兰市第一中学,将1200余名参加开学典礼的学生、家长和教师劫持为人质,造成300多人死亡,其中近一半遇难者是儿童。 2005年 2005年3月9日: 伊拉克首都巴格達遭到自殺炸彈襲擊。警方稱,至少有2人死亡、20多人受傷。一個自殺炸彈手在巴格達市中心,農業部大樓和幾家大旅館附近引爆了一輛滿載炸藥的垃圾車。 2005年7月7日:倫敦七七爆炸案,英國倫敦市區在當地時間早上8時50分的繁忙時間,倫敦市區的地鐵站相繼發生爆炸案件,受襲的包括利物浦街車站、沼澤門站和艾德門東站等車站。在地鐵沿線共發現了五個炸彈。另外區內再有兩輛巴士發生爆炸,截至7月8日,至少造成90人死亡、逾1000人受傷。 2005年10月1日:2005年巴厘島爆炸案,金巴蘭和庫塔廣場有三個地點同時爆炸,造成22人死亡,包括三位自殺式攻擊手。 2005年11月10日:約旦首都3家豪華酒店遭自殺炸彈襲擊,23人死亡120人受傷。約旦警方稱,發生在凱悅、拉迪森和戴斯酒店的爆炸事件帶有“基地”組織的作案特征,這些歐美游客和外交官經常光顧的酒店顯然遭到自殺炸彈襲擊。 2005年11月18日:巴格達東北部臨近伊朗邊境的兩座什葉派清真寺當天遭到兩起自殺式炸彈襲擊,造成至少90人死亡,75人受傷。 2006年 2006年4月12日:巴基斯坦自殺炸彈攻擊。巴基斯坦南部大城喀拉蚩11號發生一起自殺炸彈恐怖攻擊,至少已經造成42個人不幸死亡。 2006年4月25日:斯里蘭卡陸軍總部遭自殺炸彈襲擊。據報,在斯里蘭卡首都科倫坡的陸軍總部受到自殺炸彈攻擊,造成至少8人喪生。 2006年10月16日:疑似「坦米爾之虎」的游擊叛軍16日在斯里兰卡東北部對海軍的車隊發動自殺炸彈攻擊,已知至少造成92名士兵死亡,另有150人受傷。 2006年10月19日:摩蘇爾警察局附近當天發生一起自殺式汽車炸彈襲擊事件,造成12人死亡,25人受傷。 2007年 2007年2月2日:伊拉克巴格達以南的什葉派城鎮希拉發生兩次自殺炸彈襲擊,造成至少58人死亡,約150人受傷。 2007年2月28日:美國副總統錢尼在訪問阿富汗美軍基地時,發生一名塔利班自殺炸彈客的攻擊事件,錢尼立即被護送到防空洞。攻擊造成多達14人死亡,其中包括一名美國士兵及一名韓國士兵。塔利班叛軍表示,這次對巴格拉姆(Bagram)空軍基地的攻擊係針對錢尼而來。 2007年3月25日:伊拉克西北方城鎮托爾阿發,一名自殺炸彈客在當地市集引爆炸弹,造成10人死亡、3人受傷。托爾阿發一直被美國標榜為美國軍隊與伊拉克安全部隊共同合作掃蕩暴亂分子的樣板,但是基地組織(al Qaeda)及其他激進分子卻持續在這個區域活動,而且宗派暴力衝突也始終是個問題。托爾阿發鎮長表示,這名炸彈客穿著自殺背心走到這個鄰近敘利亞邊境小鎮的市集中心引爆,其中有兩名死者是警察。 2007年3月27日:斯里蘭卡反政府武裝猛虎組織發動一次自殺式炸彈襲擊,造成至少7人死亡。斯里蘭卡軍方發言人27日稱,泰米爾猛虎組織的成員發動的自殺式炸彈襲擊不僅將他自己炸死,還有2名政府軍士兵和4名平民同時喪生。另有9人受傷。 2007年3月28日:阿富汗首都喀布爾的喀布爾的政府機構及商業大樓匯集地區,早上交通尖峰時刻發生自殺炸彈攻擊事件。警方表示已知五人受傷。 2007年3月29日:伊拉克发生兩起炸彈攻擊事件,共造成一百多人喪生,是美軍進行大規模鎮壓暴力活動以來,死亡人數最多的一次。兩名自殺炸彈客二十九日穿著炸彈背心,走進巴格達東北部什葉派聚集的阿夏巴市場,在許多忙著採買的群眾間引爆身上的炸彈,造成122多人死亡。 2007年3月31日:6名美軍士兵在巴格達西南部的幾起路邊炸彈爆炸事件中死亡。 2007年4月6日:印度中部北部爆發武裝衝突12人喪生。印度中部加爾克漢德省納薩游擊隊突擊政府軍和警察局,造成兩名軍警和四名平民喪生;在此同時,西北部喀什米爾也爆發回教激進份子與安全部隊槍戰,造成激進份子四人、安全部隊兩人喪生。 2007年4月7日:綜合印度電子媒體引述警方談話報導,印度南部坦米爾那都省發生一起汽車炸彈爆炸事件,至少二十人喪生、十八人受傷,其中多人傷勢嚴重。目前警方懷疑是同情斯里蘭卡坦米爾之虎游擊隊的激進份子,在運送爆炸物時不慎引爆所致。 2007年4月19日:菲律賓廣播媒體引述軍方報導,南部恐怖團體阿布沙伊夫組織將先前挾持的七名人質斬首,並將首級送到政府軍軍營示威。 2007年4月24日:大約兩百名武裝分子二十四日清晨攻擊衣索匹亞一座中資經營的油田,造成至少七十四人死亡,其中包括九名中國人。 2007年6月30日:英國蘇格蘭發生兩人駕駛載有汽油桶及瓦斯罐的吉普車攻擊格拉斯哥國際機場,造成六人受傷,其中包括一名攻擊者。 2008年 2008年8月4日:兩名男子駕車對正在出操的喀什市邊防支隊武警發動襲擊,共造成武警17人死亡、15人受傷。 2008年11月26日:2008年孟買連環恐怖襲擊,印度金融中心孟買遭遇連環恐怖襲擊,造成174人,包括至少6名非印度籍公民已被證實死亡,至少327人受傷,另有11名警察殉職。除了一起汽車炸彈襲擊之外,所有的襲擊事件都發生在孟買南區。 2009年 2009年7月5日:中国新疆乌鲁木齐发生打砸抢烧杀严重暴力犯罪事件,事件造成至少197人死亡、1721人受傷。 2009年7月17日:印尼首都雅加達市內的麗思卡爾頓酒店和萬豪酒店相繼遭受炸彈襲擊,事件造成至少9人死亡、近50人受傷。 2009年10月25日:伊拉克首都巴格達發生恐怖襲擊,至少115人死亡,520人受傷。 2010年 2010年3月29日:俄羅斯莫斯科地鐵盧比揚卡站和文化公園站。兩個地鐵站的到站列車車廂先後發生爆炸,事件造成最少40人死亡及逾百人受傷,其中88人需留院治疗。 2010年8月19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阿克蘇市的一名維吾爾人,在聯防巡邏隊人群中使用三輪車引爆炸彈,導致至少7人死亡,14人受傷。 2010年8月23日:馬尼拉人質事件。 2010年12月11日:瑞典首都斯德哥爾摩市中心的兩起炸彈襲擊事件,造成一人死亡、兩人受傷。 2011年-2020年 2011年 2011年1月24日:2011年多莫傑多沃國際機場炸彈襲擊事件 2011年7月22日:2011年挪威爆炸和槍擊事件 2011年12月25日:2011年12月奈及利亞爆炸事件 2012年 2012年2月28日:2012年葉城暴力恐怖襲擊事件,恐怖分子持刀、斧瘋狂砍殺平民,當場致13人死亡。 2012年7月18日:2012年布爾加斯汽車爆炸事件 2012年9月11日:2012年班加西美國領事館遇襲案 2013年 2013年4月15日:2013年波士頓馬拉松爆炸案,至少造成3人死亡、141人受伤,其中一名死者是年仅八岁的男孩,而众多伤患中也包含8名幼童。 2013年5月22日:李·里格比謀殺案 2013年9月22日:内罗毕购物中心袭击事件 2013年10月28日:天安门撞桥事件,发生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北京市天安门城楼前的汽车袭击事件。事件中共有5人丧生,其中三人在事发吉普车内随汽车的燃烧当场死亡,其他两名分别是来自菲律宾和广东的游客。该事件之后被中国警方称为“重大事件”,并称其为北京地区发生的首宗“恐怖袭击事件”。 2013年12月29-30日:2013年12月伏爾加格勒爆炸事件 2014年 2014年3月1日:昆明火車站暴力恐怖襲擊事件 2014年4月14日:阿布加炸彈爆炸事件 2014年4月30日:烏魯木齊火車南站暴力恐怖襲擊案件 2014年5月6日:廣州火車站暴力恐怖襲擊案件 2014年5月21日:台北捷運乘客遭恐怖份子鄭捷隨機突襲 2014年5月22日:烏魯木齊暴力恐怖案 2014年6月10日: 2014年8月4日: 2014年9月23日: 2014年10月20日: 2014年10月22日:渥太華連環槍擊案 2014年10月22日: 2014年10月23日: 2014年11月5日: 2014年11月10日: 2014年11月11日: 2014年11月18日: 2014年11月23日: 2014年12月13日: 2014年12月15日:雪梨人質事件 2014年12月16日: 2014年12月16日:白沙瓦學校襲擊事件 2014年12月20日: 2014年12月21日: 2014年12月22日: 2014年12月22日: 2014年12月28日: 2015年 2015年1月3日:巴加大屠殺 2015年1月5日: 沙烏地阿拉伯 2015年1月5日:伊斯坦堡自殺式炸彈襲擊案 2015年1月7日:葉門薩那恐怖襲擊事件 2015年1月7日:查理周刊總部槍擊案 2015年1月9日: 2015年1月13日: 2015年1月21日: 2015年1月22日: 2015年1月24日: 2015年1月25日:馬馬薩帕諾衝突 2015年2月14日:哥本哈根連環槍擊案 2015年2月22日:卡爾可夫爆炸案 2015年3月18日:巴爾杜博物館槍擊案 2015年3月20日:沙那清真寺爆炸事件 2015年3月27日: 2015年4月2日:加里薩大學屠殺案 2015年4月27日: 塞族共和國 2015年5月3日:柯蒂斯展演中心槍擊案 2015年5月9日:
靈異事件
恐怖活動
德國本土對隆美爾的師評價為「全德軍中位在最西邊的師。」只要必要,隆美爾也會搭乘飛機親自向砲兵與摩托化部隊下命令或對士兵給予激勵。在麾下士兵們之間開始傳播其「不屈不撓的隆美爾」的稱呼,並被寄予相當程度的信賴。儘管第7裝甲師在這場戰役中並非擔負決定性的任務,但因為其挺進速度非常快,盟軍以「不知何時突破了防線」的情況,畏懼地將其冠以「幽靈師」()的別稱。 通過阿登森林與默茲河 1940年5月10日上午4點35分,隆美爾的第7裝甲師越過比利時國境,發動進攻。在第7裝甲師的路上有著比利時軍設置的防禦工事(架設路障與把橋炸毀)和其裝備輕型武器的阿登第3獵兵團部隊阻擋,第7裝甲師一面掃除障礙一面高速地前進。在路上隆美爾發現了法軍的第1與第4輕騎兵師(由騎兵旅和裝甲旅編制而成),對其發動奇襲攻擊,法軍立刻向西方撤退。在5月10日至5月12日三天時間裡,第7裝甲師穿越了阿登森林,5月12日當晚抵達了一戰時令德軍大傷腦筋的天然要塞—默茲河與其岸邊城市迪南。隆美爾企圖追擊可能以橋樑進行撤退的法軍第1、第4輕騎兵師,但就在第7裝甲師抵達時,迪南的橋樑就已遭爆破,不得不以浮橋和橡皮艇進行渡河行動。 隆美爾趁天色正暗的夜晚讓第7裝甲師的步兵以橡皮艇渡河,在黎明時已運送了一個營的兵力到西岸,工兵也趕緊建設浮橋讓德軍戰車得以通過。但不久被法軍發現,從西岸陡峭的岩壁上傳來法軍猛烈的砲擊與機槍掃射,渡河行動被迫中斷。隆美爾下令對河流附近的民家放火來製造煙霧掩護,並將反戰車砲與戰車移動到其指定位置,對西岸法軍陣地進行猛烈的砲轟。在火砲的支援下,德軍於迪南稍微北方一點的蕾菲(Leffe)再次展開渡河。隆美爾一面激勵著工兵,一面自己也跳下河搬運角材和繩索幫助浮橋的建設。當架橋的材料用完時,隆美爾去盜取了第5裝甲師的架橋材料,第5裝甲師師長要求隆美爾將其歸還,但後者表示「我們將第一個渡河」而未聽從。第7裝甲師雖然有大量死傷,但還是在5月13日中在蕾菲架橋,讓戰車通過了默茲河。 5月14日一早,第7裝甲師的30輛戰車已渡過河流,開始往迪南以西3英里的翁艾厄進攻,意圖對法軍展開先前成功過的滲透突擊。不料隆美爾的三號指揮戰車卻為了躲避敵人反戰車砲的攻擊而從斜坡上滑落,隆美爾想辦法逃出車外,但臉部受了傷。逐漸接近的法國殖民地士兵意圖將隆美爾俘虜,但此時後者部下卡爾·羅森堡上校(Karl Rothenburg)所率領的第25戰車團即時出現,成功將隆美爾救出。隆美爾認為自己的戰車是因為沒有移動才會被擊中,因此重新發布命令,要求遭遇到敵人時要一邊移動強行突破、一邊不停地對其射擊。由於滑落的三號指揮戰車已無法開動,隆美爾便改乘羅森堡上校的四號戰車。法軍第9軍團司令安德烈·喬治·科艾普被德軍第7裝甲師的進攻和海因茲·古德里安的裝甲軍團在色當成功渡河感到恐懼,下令部隊撤退到西方,棄守了默茲河防線。 無視停止命令的前進 隆美爾於福拉馮(Flavion)遭遇了因為B1重型坦克油料用完而停止的法國第1裝甲師,在短暫交火後,隆美爾將其交給後面追上的第5裝甲師處理,第7裝甲師則繼續往菲利普维尔進攻。但在5月16日,A集團軍司令格特·馮·倫德施泰特大將認為前方裝甲師挺進過於深入,下令暫時停止前進。希特勒對此也表示贊同,於5月17日發布元首命令要求停止前進。但隆美爾認為這樣作會使得閃擊戰擁有的心理戰打擊效果大為降低,因此不管希特勒和倫德施泰特的命令繼續前進。一般來說若無視命令將會被送上軍事法庭審判,但希特勒認為隆美爾此行將可塑造成英雄人物,作為一名活躍的裝甲師師長形象,因此不給予其處分。 隆美爾對庫爾特·豪瑟上校說道:「這場戰爭中指揮官應該在第一線的位置,我才不信坐在椅子上指揮戰略那一套。現在和塞德利茨與齊騰的時代相同,我們必須像騎兵一樣使用戰車,就像以前將軍們在馬鞍上發號施令一樣,現在也要在移動中的戰車下令。」 突破馬奇諾防線延伸地區 隆美爾的師於5月16日下午6點越過法國和比利時的邊境,進入到法國境內。30分鐘後,隆美爾的部隊遇到了比利時和法國的邊界要塞,即馬奇諾防線的延伸部份。這並非是真正的馬奇諾防線的一部分,法軍也將馬奇諾防線和其延伸部份分開區別,但德軍包括隆美爾在內皆一律稱其為「馬奇諾防線」。馬奇諾防線的延伸部份強度遠比不上馬奇諾防線本身,儘管如此它還是有著許多堅固的碉堡、帶刺鐵絲網和廣大的地雷陣。 隆美爾讓砲兵發動猛烈的砲轟,製造大量的煙幕,在法軍被擾亂時用工兵以炸藥和火燄放射器摧毀一座座碉堡,在被火燒的通亮的防線上派出部份戰車一面射擊、一面強行突破。最後一口氣通過了索勒尔堡、萨尔波特里、塞穆西等防線延長部份。 隆美爾的師在攻擊防線時損失很少,但法軍因為其快速地進軍而恐慌,大批士兵未作戰鬥即投降。第7裝甲師在突破馬奇諾防線延伸部份的行動裡,一共陣亡了35人、負傷僅59人,戰果則有俘虜約一萬名法軍士兵、約繳獲100輛戰車、30輛裝甲車和20門大砲。 暫時停止 隆美爾的師持續快速前進,於5月17日凌晨12點抵達埃爾普河畔阿韋訥、上午6點抵達桑布尔河沿岸的朗德勒西、晚上6點30分抵達勒卡托康布雷西東部的高地。在路上碰到前往西方的混亂法軍士兵和大批難民,大部份的法軍士兵就直接讓隆美爾的部隊通過而未作抵抗,接著直接被俘虜。隆美爾也只將法軍解除武裝,指引它們自行向東邊的戰俘營前去。隆美爾隨著先頭部隊前進時,整支第7裝甲師一直被甩到後方,當他的先頭部隊抵達卡爾卡代東部高地時,師主力部隊卻還在比利時。由於先頭部隊行駛過遠,無線電通訊不易,隆美爾發現無法與其主力聯絡,而師參謀奧托·海登凱普(Otto Heidkaemper)少校以為羅森堡上校和隆美爾皆已戰死,隆美爾事後憤怒地寫道:「能的話我真想將這傢伙逐出去,這個年輕少校參謀只害怕因為在第一線後方32公里的自己和參謀本部其他人的安危。」現在隆美爾身邊僅有兩個戰車營和摩托化步兵數個排,而且它們的彈藥與燃料皆已告罄,且此時軍部傳來命令,要求隆美爾在阿韋訥停止(但該單位實際上早已在拉凱特約-李克陶東部),因此隆美爾將部隊停留在李克陶東部。 之後隆美爾在李克陶受到了法軍的攻擊,前者將防守的任務交給了身邊的羅森堡上校,自行搭著裝甲車回到阿韋訥誘導後方部隊跟上,下午4點時在該地與第7裝甲師主力會合,並繳獲了法軍40輛卡車,5月18日早上與前線的羅森堡部隊會合。補給與修理作業完成後,隆美爾的師於下午3點再度出發,在沒有抵抗下佔領了康布雷,但又再度被命令停止前進。第15裝甲軍(包括隆美爾的部隊)奉命要停留於原地等待步兵跟上,並掩護北面持續西進、即將把北法和比利時的盟軍包圍的古德里安與喬爾格-漢斯·萊因哈特的裝甲兵團之側翼,隆美爾趁著這段時間趕緊補給和讓士兵稍作休息。 阿拉斯戰役 希特勒於5月19日解除停止命令,古德里安與萊茵哈特以外的裝甲部隊也開始再度向西前進。第7裝甲師於5月20日開始向阿拉斯進攻,但由於法軍出現在前鋒戰車部隊和步兵之間,必須先將其剷除。同日,古德里安的裝甲兵團已經抵達比鄰英吉利海峽的阿布维尔,成功將位於北法和比利時的盟軍主力部隊孤立。英國遠征軍司令約翰·高特勳爵計畫突破此包圍,於5月21日在阿拉斯一地對隆美爾的師和武裝黨衛軍的骷髏師發動攻勢。 此時隆美爾的第7裝甲師和骷髏師正要自西南方向阿拉斯以北迂迴,其右翼與英軍遭遇。英軍中令隆美爾的部隊感到最為麻煩是瑪蒂達 II步兵戰車,其裝甲之厚讓隆美爾的37公釐反戰車砲彈全部被彈開,隆美爾於是將88公釐高射砲用作反戰車用途,對馬提爾達戰車射擊;同時也召來德軍俯衝轟炸機斯圖卡將英軍戰車一一擊毀,最後後者蒙受大量損失後撤退,突圍的攻勢終止。 這場戰鬥使隆美爾的師蒙受了不少損失,戰死與被俘了250人,隆美爾的副官摩斯特中尉也因此戰死,另外還損失四號戰車3輛、LT-38戰車6輛和大量輕型戰車。 對敦克爾克的包圍與覲見希特勒 5月22日和5月23日,隆美爾自阿拉斯西郊迂迴,前往貝蒂訥,而原先的英軍則往運河線撤退(位於該城北面18哩)。然而就在5月23日後隔天,第4軍團司令傳來要求所有裝甲師停止前進的命令,留在原地等待後方步兵跟上。希特勒同意此想法,也於5月24日對全裝甲師下令停止前往敦克爾克,將北方孤立的盟軍部隊交給德國空軍解決。此一命令一般認為是為了讓裝甲師保留實力以進攻南方,因為北部盟軍主力部隊的包圍当时已经完成;還有說法是德國空軍總司令赫爾曼·戈林判斷單憑空軍即可殲滅包圍圈中的敵軍,又或者是因為阿拉斯戰役中敵軍反攻的衝擊,使得克魯格、克萊斯特更為慎重,聽取這些意見的倫德斯特也對希特勒如此進言所導致的結果。在後者戰鬥的意義上隆美爾也要負相當的責任,他在阿拉斯遭到英軍戰車攻擊時報告後者擁有兵力為實際的2倍以上——5個師和100輛戰車。希特勒在5月26日取消了裝甲師的停止命令,隆美爾的第7裝甲師此時變成擔負敦克爾克包圍圈的其中一翼。但由於先前的停止命令,英軍已做好準備,以海路從5月26日到6月3日自敦克爾克將30萬以上的英法軍士兵撤離到英國的多佛(見敦克爾刻撤退)。由於自5月24日開始的2天時間裡英法兩軍已在敦克爾克設置好防禦工事,德軍在5月26日已無法阻止其撤退。 隆美爾在師停止的時候趕緊進行整補作業。5月26日在希特勒的授意下,隆美爾獲贈了騎士鐵十字勳章,成為法國戰役中第一位被授予該勳章的師長。同日,希特勒解除停止前進命令,擔當對盟軍主力包圍一翼的隆美爾立刻北上向里尔進攻,自屈安希的運河渡河,同時也猛烈攻擊以掃除敵軍在埃讷蒂耶尔昂韦普道路上的抵抗。為了掩護海陸撤退的行動,法軍第1軍團近一半的兵力進入里爾內持續反抗,一直到德軍步兵跟上後才佔領該地。 5月29日,隆美爾的師受命返回阿拉斯西部進行整補。6月2日,隆美爾被召到沙尔勒维尔覲見希特勒,該處召集的軍官皆為軍團司令或軍長,隆美爾是唯一被召集的師長。希特勒向隆美爾說道:「當你在攻擊時,我們都很擔心你的安危啊。」在這天裡,希特勒向召集來的將軍們宣佈將在6月5日再度進攻法國,對其給予決定性的一擊。因為6月4日敦克爾克的盟軍部隊已離開了歐陸,南部的盟軍已無法抵擋德軍的進攻。比利時軍最高統帥國王利奥波德三世也於5月28日宣佈投降並解除武裝(但比利時政府並未投降,反而在決議剝奪國王的統治權)。 默茲河的南進 6月5日,隆美爾為了不讓敵人炸毀了索姆河上的橋而開始對其作封鎖性的射擊、慎重地攻下一個個妨礙渡河的敵軍砲兵陣地,在該地俘虜了大量法國殖民地的士兵。突破索姆河後,隆美爾以自行命名的「區間進擊」(Flachenmarch)的陣型開始進攻,該師形成一個正面達1.5公里、長20公里的箱形陣型,正面與兩側佈設戰車營與偵搜營、中央則配置步兵團。這個陣型使得外側的裝甲部隊當受到攻擊時可隨時以全兵種支援來反擊,缺點是行軍的速度慢,但這種陣行在索姆河南西方平緩開闊的地形十分適用。 隆美爾師順利而快速地進攻,到6月7日時已經行軍了48公里以上,將位於亞眠到海岸地區間的法國第10軍團切成了2段。6月8日又再前進了72公里。此時盟軍在各地迅速的崩潰著。隆美爾也遭遇了想要逃回不列顛群島而往英吉利海峽前進的英國部隊,不過因為他們的指揮系統已經崩潰而無法進行戰鬥。據說在隆美爾繳獲的一輛卡車上發現了英軍的網球、網球拍和高爾夫球桿,他笑著說:「這樣的英軍在戰爭中的下場是理所當然的了。」 6月8日半夜,隆美爾到達了鲁昂南方的塞納河,他們也是全德軍第一個抵達該河的師。隆美爾打算以埃爾伯夫上的橋樑一口氣渡過塞納河,但法軍早一步將各橋炸毀,同時也因為隆美爾的師挺進太過迅速,後方遺漏許多有敵軍部隊的城市,再加上魯昂上空飄著觀測氣球,隆美爾於是決定暫時後撤離該河的半島地區。 英吉利海峽沿岸的戰鬥 橫渡塞納河的行動失敗後,國防軍最高統帥部給了隆美爾的師一個新任務—進攻港口都市聖哈雷里(Saint-Valery-en-Caux),阻止該處的英軍第51「高原」師撤往不列顛群島。改變行軍路線而北上的隆美爾,通過了伊沃托(Yvetot)於6月10日抵達英吉利海峽。隆美爾的師的士兵有些因為是第一次抵達英吉利海峽而非常感動和興奮,將腳泡在海水中走動。據說羅森堡上校還將戰車開到海邊,而隆美爾也穿著軍靴浸在海水中享受。 6月11日,隆美爾的部隊已十分接近該城市,並開始對其施行包圍。該城的英法兩軍正等待可以撤退的船隻抵達,隆美爾為了避免無益的流血衝突,派出了會說德語的戰俘去向守軍要求在晚上9點之前投降,傳回來的消息表示法軍將領希望投降,但英軍將領不肯,並回絕了德軍的勸降。不得已的隆美爾自晚上9點集中火砲對該市的北部港口射擊,而德軍俯衝轟炸機也一起對其進行轟炸。由於英法士兵不停地投降,英軍將領也逐漸無法控制情勢。隆美爾的師共俘虜了將官12人和12,000名士兵(若包含其他師於該地的俘虜數量共有46,000人),其中包括英國高原師師長維克多·福都涅(Victor Fortune)少將、法軍軍長與其三個師師長。福都涅憤愾地表示,若隆美爾也在相同的立場上必也會因即將遭到被俘的屈辱而奮力反抗。法國將軍們的態度就好的多,據說他們對隆美爾說:「對我們而言,你們的動作實在太快了。」「我們稱你們為幽靈師。」 隆美爾的師繼續沿著英吉利海峽往西方前進,於6月14日佔領了勒阿弗尔,該市的法軍也馬上投降。順便一提,同日巴黎也被設為「不設防城市」,被德軍第218步兵師兵不血刃地佔領。 進攻瑟堡與法國投降 隆美爾的第7裝甲師接到了希特勒要求其進攻瑟堡的命令,因此於6月16日在魯昂以德軍架設的橋樑通過塞納河。另一方面,法國總統阿尔贝·勒布伦任命了菲利普·貝當為新任總理,後者不久透過中立的西班牙向希特勒要求停戰。未聞停戰消息的隆美爾認為法軍鬥志已喪失殆盡,因此將部隊解除「區間進擊」的陣型,回歸成行軍速度快的長縱列陣型。如隆美爾所料,一路上幾乎未遭反抗,隆美爾的師在6月16日前進了160公里,17日前進320公里以上,這種驚人的長時間戰車行軍的紀錄是當時前所未聞的。 隆美爾的師經過了費爾瑞斯(Flers)、庫唐塞後由該地北上,於6月17日半夜抵達了拉艾埃迪皮伊特。但在前往瑟堡路上被敵軍阻塞陣地的激烈砲火攻擊,由於長時間行軍造成全師官兵都相當的疲勞,隆美爾判斷不宜在沒有砲兵和戰車支援下的夜晚進行進攻,於是往拉艾迪迪皮茲後撤。6月18日一早,隆美爾立刻開始對阻塞陣地發動攻擊,早上8點再度往瑟堡前去。6月18日下午1點左右,隆美的師於瑟堡西南方4.8公里處又受到一處道路要塞的猛烈攻擊,但下午5點時還是佔領了當地屈埃尔屈埃维尔南部的高地,步兵團和兩個戰車營也往瑟堡郊外挺進。當日夜裡,師中的砲兵團也終於抵達,隔日6月19日早上開始對瑟堡港口的要塞和船塢發動砲擊,那些要塞中最堅強的中央要塞沒有任何反擊的跡象,隆美爾的步兵因而更容易自郊外深入。受到猛烈轟擊而無以為繼的法軍終於下午5點投降,瑟堡的3萬法國官兵被俘。隆美爾的師於西線閃擊戰的戰鬥在瑟堡戰役中結束。 希特勒為消除德國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的恥辱,將當年在貢比涅森林簽署德國投降書的列車從法國巴黎博物館中拖出,於相同地點重現一樣但立場相反的場景。6月21日,德法於此開始進行停戰談判,由於德國的條件非常嚴苛,談判頗不順利,法國當日並未簽字,然而由於隔天德國威脅若不儘快簽署雙方將繼續維持戰爭狀態,法國代表終於接受停戰協定。但停戰協定簽字後,隆美爾的師仍繼續南下,於6月21日抵達雷恩、6月25日抵達波尔多,其先遣部隊更是往西班牙邊境前進。此行動並未有交戰情形發生,僅是佔領時必要進行的行軍流程。 隆美爾第7裝甲師的戰果、傷亡與評價 在西線閃擊戰中,隆美爾的第7裝甲師除了俘虜了敵軍97,000人外,還繳獲戰車與裝甲車458輛、各式火砲277門、反坦克砲64門、卡車4,000至5,000輛、轎車1,500至2,000輛、牽引式車輛1,500至2,000輛、巴士300至400輛和摩托車300至400輛。此外還擊落了敵機52架、於地面繳獲12架。由於師的移動速度太快,很難獲知其正確數字,但一般認為實際繳獲數量應更多。以此換來的是,隆美爾的師共有628名士兵陣亡、296名失蹤和42輛戰車損失。第7裝甲師的損失較其他德軍師要多,以德軍在西線戰役中失蹤與陣亡人數49,000人來計算的話(其實際數據頗受爭議,可能更高),德軍135個師平均每個師僅陣亡與失蹤363人,而隆美爾的師則有924人,此計算還要考慮到第7裝甲師在戰鬥中一直擔當閃擊戰的攻擊矛頭,其代價與獲得之戰果相比仍算少。關於隆美爾的評價不一,總體來說納粹政權人士給予較高的肯定,而軍方則相對地低。 在這場戰役中,隆美爾經常違反命令而做出獨斷的行動。儘管後來獲得成功,卻招惹上級的不滿,隆美爾本人也被認為是「希特勒從小培養的將軍」而被敬而遠之。陸軍參謀長弗朗茲·哈爾德大將也對其評價道:「不聽命令,腦子發瘋的將軍。」隆美爾的直屬上司——第15軍軍長赫爾曼·霍特對其評價為:「為裝甲部隊開闢了一條新道路,他對戰爭步調敏銳的感知與於前線指揮的熱情值得讚賞」,但同時也認為「若隆美爾要作為軍長,必須累積更多經驗和出色的判斷力。」另外第4軍團司令克魯格大將認為「隆美爾僅想承認自己的勝利而忽略其他單位的貢獻」,如在他書中描寫的行軍速度實際上沒有比其左翼的德軍第32步兵師快,且幾乎沒有提到德國空軍的貢獻,多描寫表面事實。 法國戰役後暫時的平靜 隆美爾的師在1940年夏天持續進行著對英國本土登陸戰的訓練,由於該行動勢必要德國空軍獲得制空權,因此陸軍內的風氣較為輕鬆悠閒。隆美爾在工作外的時間以打獵為樂趣,還因預計出版第7裝甲師的戰史書而整理、撰寫資料。另外,同時隆美爾也受到宣傳部長約瑟夫·戈培爾的邀請,希望能配合入鏡到電影《西線的勝利》中,隆美爾同意後於同年8月花費數天參與拍攝,並成為當時實質的導演,熱情且高興地為部下和法屬非洲殖民地士兵(自戰俘營中帶來)指導演出,並對其細節相當講究。 1941年1月1日,隆美爾晉升中將,而在2月時,《西線的勝利》被公開,隆美爾也因此成為大螢幕前的明星之一。 轉戰北非戰線 1941年2月,隆美爾被任命為非洲軍軍長,往後一直到1943年5月將在北非嚴酷的沙漠戰場上進行激烈的戰鬥。 關於北非沙漠環境的嚴酷,首先,其氣候令歐洲人非常難以適應,白天為酷暑,夜晚為嚴寒(盛夏中午可達60度左右,但晚上將下降到0度附近),而且夏季相當的長,其他季節非常短,也會在長期乾旱的情形下突然來一陣暴雨。一般人在此種地形易罹患脫水、中暑、痢疾和皮膚病等病狀,也會因為沙塵而有眼疾的問題,即使戴上護目鏡也會有小砂粒進入其中。加上飛揚的砂粒也會使武器和通訊設備無論是壽命還是功能都會下降,甚至直接故障,而沙塵暴更是可怕,其也有著電波妨礙的特性,會令軍隊通訊機能陷入麻痺的狀態。實戰方面,沙漠戰場上沒有遮蔽物,容易發現遠處的敵人而立即進入戰鬥,這時射程將成為極重要的關鍵,步兵難以發揮力量,戰車成為沙漠戰的主力。由於缺乏天然掩體,沙漠戰也需要大量的地雷和人工障礙物來佈防。同時也因為缺乏地標可用來確認方向,部隊移動非常容易偏離預定地點,常要依靠推測航法來確認方位。補給在沙漠戰裡十分重要,特別是水,也可能因為綠洲的爭奪戰決定戰局的結果。為了橫越廣大的沙漠,戰車的油料補給也十分重要。其補給站少的性質與海戰相似,往往單是被佔領一個補給站,全軍即要大幅度撤退。因為補給不易維持,搶奪敵人物資的行動顯得非常重要,1942年6月隆美爾曾說過「我軍自英軍繳獲了相當多的車輛,從遠方看來難以分辨。」,連他本人與其幕僚也在北非搭乘著英軍的AEC裝甲車進行指揮,同樣地,英軍也使用著繳獲的兩國武器。 然而所有條件中最嚴酷的莫過於軸心國及同盟國兩軍的物資差距量,後者享有極大優勢,前者僅能以戰術來彌補。當時英軍戰術凌亂且常犯錯,因此戰鬥經驗豐富的德軍經常勝多敗少。隆美爾以迂迴戰術和單翼包圍的方式多次擊潰佔有優勢地位的英軍,因而獲得被後者稱作「沙漠之狐」(Desert Fox)的稱呼。但戰術終究無法彌補物資差距,隆美爾的軍團仍逐次被擊敗,最終撤出北非。 北非戰線被隨軍記者稱為「仍存有騎士精神的戰場」,由於戰地是廣大的沙漠,鮮少波及一般民眾,也沒有黨衛隊和別動隊成員前來非洲虐待與殺害猶太人,隆美爾本人也相當重視騎士精神,德軍在其指揮下也被要求貫徹該精神來作戰。隆美爾也遵守國際法關於交戰雙方的規定,慎重地對待戰俘,也因此英軍於該區戰線一樣也較遵守國際法。 就任德意志非洲軍軍長 1941年1月11日德國執行支援北非意軍的「向日葵行動」。希特勒首先派遣特別編成、由漢斯·馮·路克(Hans von Luck)指揮的「利比亞阻擋部隊」到北非(該單位不久被增強為第5輕裝師),路克在1月25日向希特勒的報告中斷言,北非的戰局無法改變;一週後,又再向其報告義大利軍狀況嚴重低劣,因此希特勒決定再派遣一個裝甲師到北非,而這兩個師所組成的軍選擇由隆美爾指揮。隆美爾於2月5日在維也納新城的家中收到召集通知,於2月6日飛往柏林,被任命為「駐利比亞德軍部隊」司令。該部隊於2月25日被改名為「德意志非洲軍」(下均簡稱非洲軍)。非洲軍由第15裝甲師和第5輕裝師(以後改編為第21裝甲師)所組成,共約有150輛戰車,另外還有部份義大利軍受其指揮。此外,儘管非洲軍名義上受到義大利皇家陸軍指揮,但隆美爾收到最高統帥部部長威廉·凱特爾指示「德軍不投入於(對德國來說)無意義的戰鬥」的命令,而能依自己判斷來進行部分單獨的指揮工作。 隆美爾於1941年2月12日上午抵達義屬利比亞的的黎波里機場。因為戰車運輸困難,自非洲軍第一批戰車抵達的3月11日一直到5月,第15裝甲師的裝備還未運完。抵達北非後,隆美爾立刻與義大利駐北非司令伊塔羅·加里波底上將(格拉齊亞尼被撤換後的繼任者)會晤,同時英軍則在阿蓋拉(El Agheila)停止,策劃下一波西進攻勢。加里波底期望在的黎波里構築防線,但隆美爾心想將部隊佈署到阿蓋拉以西300公里的苏尔特,並讓羅馬和柏林當局同意此計畫,派遣了2個義大利步兵師和裝甲師於該地構築陣地。2月14日,德軍的偵察大隊和炮兵部隊到達了的黎波里,卡車、裝甲車、大砲和6,000噸的補給連夜卸載,趕路送到苏尔特。雖然戰車並未運到,但隆美爾已以多輛福斯汽車偽裝成戰車來迷惑敵軍。2月17日,英軍開始活動,自阿蓋拉開始西進。為了假裝德意兩軍有所反應,隆美爾讓蘇爾特的軍隊也開始小幅東進。2月24日,英德兩軍遭遇,發生小規模衝突,之後英軍馬上撤退。隆美爾憑直覺認為英軍比想像中來的脆弱且沒有繼續前進的意思,但其實是因為該地的英軍被英國首相溫斯頓·邱吉爾調往希臘戰場而弱化的關係。再加上原本率領英軍擊潰義軍的理查·奧康納中將(Richard O'Connor)被晉升為埃及駐軍司令,駐昔蘭尼加的英軍換成對沙漠作戰不熟悉的菲利普·尼姆中將(Philip Neame)指揮,英軍負責北非戰線的中東總司令阿奇博尔德·珀西瓦尔·韦维尔上將也對德軍集結狀況評估錯誤,認為後者不會在5月前發動攻勢。 隆美爾的攻勢 禁止進攻的命令與收復昔蘭尼加 1941年3月11日,第5戰車團(第5輕裝師下唯一的戰車團)開始在的黎波里慢慢卸貨,而隆美爾為了要對阿蓋拉發動攻擊而於3月19日飛往柏林,於20日晉見希特勒向其報告。希特勒見到隆美爾先授予其橡葉鐵十字騎士勳章,後者是被授予此章的第10人。然而,希特勒對隆美爾的進攻阿蓋拉和強化非洲軍戰力的請求並不苟同。陸軍參謀長哈爾德厭惡隆美爾教唆希特勒進攻的行為,同時也因為德蘇戰爭即將開始,希特勒和軍方皆無餘力去應付北非戰場,對他們來說此區也非主戰場,僅是鼓舞義大利軍去牽制英軍而已。結果,攻擊的命令直到5月第15裝甲師到達後都還未核准。 隆美爾並未打算遵守按兵不動的命令,他認為此時英軍正值虛弱的狀態,是收復昔蘭尼加的絕佳機會。1941年3月24日,隆美爾率領戰車與裝甲車向阿蓋拉進攻,作「不攻擊的偵查行動」。在阿蓋拉受到奇襲的英軍,在幾乎沒有進行戰鬥的情況下立即撤退到50公里外的梅爾沙隘道(Mersa el Brega),隆美爾就這樣佔領了阿蓋拉。希特勒對於隆美爾是否有必要繼續前進有所保留,因此後者於阿蓋拉停留了一週的時間。在這段時間裡,隆美爾監聽英軍的無線電,確認他們正在強化陣地和集結兵力,因此他確信不能坐等到5月。3月31日,隆美爾獨斷地率領第5輕裝師主力對梅爾沙隘道發動攻擊,與英軍第3裝甲旅和第2機械化旅交戰,到了傍晚戰鬥結束,英軍放棄並撤離該地。隆美爾繼續進攻,到4月1日時從英軍手中奪取了梅爾沙隘道加以東80公里、為昔蘭尼加交通要衝的艾季達比耶。4月2日,隆美爾獨斷的行動觸怒了加里波底將軍,後者命令其停止前進,但此命令遭到無視,隆美爾將兵力分成三個縱隊,於4月3日開始向英軍追擊。同日,加里波底的怒罵傳到了艾季達比耶的隆美爾耳裡,並質問其行動。此時隆美爾也收到部下交給他、來自最高統帥部凱特爾「立刻停止前進」的命令,但他反而向加里波底謊稱「此為元首對我的擅自行動完全加以承認的命令」。隆美爾當天夜裡寫給妻子的信中寫道:「肯定此時的黎波里、羅馬和柏林的上司們正驚訝不已,可是我硬要無視所有命令發動攻擊,因為這機會實在是要把握,相信往後我的行動會被認可的。」4月3日,北進的第3裝甲偵搜營佔領了戰略要地—港都班加西,隆美爾也率軍北上追擊,於4月4日一早通過了該地。 同時另一方面,位於埃及開羅的英軍司令部,韋維爾上將對於昔蘭尼加英軍的狀況感到憤怒,將尼姆中將解除職位,讓奧康納重新回歸為昔蘭尼加英軍總司令,但後者表示在此刻臨陣調將是非常危險的,因此韋維爾讓兩人共同負責該地的防務。但隆美爾的軍隊不斷快速進軍,陸續俘虜了英軍指揮官。奧康納和尼姆於4月6日晚上搭車一時迷了路而被隆美爾的摩托化部隊發現,也遭到其俘虜。昔蘭尼加的英軍就這樣突然失去指揮官,指揮系統頓時混亂不堪。 隆美爾決定佔領英軍補給據點、素有「昔蘭尼加的心臟」之稱的梅契里(Mechili),並要將兵力分拆三路向該地進攻。到4月7日時,梅契里已遭到完全的包圍,隆美爾向該地的英軍勸降,但遭到拒絕。英軍試圖集結兵力突圍,但被德軍擋下而失敗。最後,英軍第2裝甲師連同師長甘比爾·帕瑞(Gambier Parry)准將和其麾下的2,000名士兵被俘,還另外繳獲了許多英軍用物資,其中隆美爾對一個反毒氣戰用的風鏡相當中意,並將它戴到自己的盤帽帽緣上,往後成了隆美爾的著名形象。失去了梅契里的該地英軍全面崩潰,昔蘭尼加中除了托布魯克外的地方都加以放棄並撤退。隆美爾在10天內就將韋維爾佔領的昔蘭尼加幾乎奪回,英軍在行進途中立上的道路看板「韋維爾之路」還被德軍士兵換成了「隆美爾之路」。 托布魯克包圍戰與哈露法亞山的佔領 托布魯克是昔蘭尼加東部的港口都市,有重要的戰略價值。隆美爾理所當然地要佔領該地,而邱吉爾下令該區英軍不得撤退,就地死守。由於該命令而決心抵抗到底的英軍,將隆美爾的多次攻勢全部擊退,造成後者頗多損失,包括剛抵達北非的第15裝甲師師長海因里希·馮·普里特威茨-卡馮少將(Heinrich von Prittwitz und Gaffron)也死於這場戰鬥中。隆美爾在給妻子的信中寫道「義大利軍完全靠不住,他們極度害怕英國戰車,一看就逃,簡直就像1917年時一樣。我也沒有得到幾位師長真正的合作,因此希望能正式解除他們其中幾人的職務。」 另一方面,隆美爾獨斷攻擊托布魯克失敗而導致的損失令哈爾德提高了警戒,於1941年4月25日派遣陸軍副參謀長弗里德里希·保盧斯中將去北非視察。隆美爾說服了保盧斯再對托布魯克發動攻擊,從4月30日到5月1日,德軍的攻擊行動在保盧斯的監事下進行著,但因為此時英軍在托布魯克周遭佈下周密的地雷陣,讓德軍的進攻被阻止了。保盧斯於5月趕緊飛回柏林,他報告「非洲軍補給有問題,能否攻下埃及令人頗為懷疑。」、「隆美爾的攻擊不應在沒有陸軍總司令部的許可下發動。」之後隆美爾的軍隊繼續對托布魯克包圍,在此期間德國空軍對該地施以1000次的空中轟炸,但到1941年結束仍不能佔領該地。 眼見托布魯克難以攻下,隆美爾改以將其包圍,再派出馬克希米蘭·馮·海爾弗(Maximilian von Herff)指揮、由第5輕裝師先鋒部隊組成「海爾弗戰鬥群」東進。1941年4月末,海爾弗戰鬥群將具戰略地位、可讓戰車通過抵達埃及國門的哈勒法亞山口(Halfaya Pass)與索盧姆(Sollum)的英軍逐走,佔領該地。英軍的防線從布庫布庫(Buq Buq)退到了索發弗(Sofafi)。若英軍想要救援托布魯克,必要先奪回哈勒法亞山口與塞盧姆。之後海爾弗戰鬥群於哈勒法亞山口與英軍的防衛戰中表現活躍,5月15日英軍中東總司令韋維爾發動「簡短作戰」攻勢,奪回哈勒法亞山口。但海爾弗戰鬥群不讓其擴大戰果,於5月27日開始反攻,將山口上的英軍掃蕩、重新加以佔領。 擊退「戰斧作戰」 之後,埃及的英軍收到自英國本土送來的馬提爾達步兵戰車與十字軍戰車共238輛的增援,強化了實力。邱吉爾命令韋維爾以這些兵力發動反攻,解除托布魯克德軍的包圍,其攻勢代號為「戰斧作戰」。英軍自保盧斯的報告書得知埃及邊境的德軍僅有輕型裝備,但德軍同樣也由無線電知道了英軍準備發動攻勢,隆美爾因此下令在該區附近佈下防線。 英軍以第4裝甲旅和第7裝甲旅自南北兩方向進攻,1941年6月15日早晨開始對哈勒法亞山口發動攻擊。雖然英軍使用了在阿拉斯震懾了隆美爾的馬提爾達式戰車,但前者同樣以88公釐高射砲作為反戰車武器與其對抗。德軍將88公釐砲遮掩的很好,同時也因為威廉·巴哈少校(Wilhelm Bach)指揮得當,早上就擊毀了馬提爾達式戰車11輛、下午又再擊毀17輛。之後88公釐砲變成了德軍於哈勒法亞山口防守的最佳武器,其火力令畏懼的英軍將該山口稱作「地獄火」山口(Hellfire,與原地名「Halfaya」音近)。 英軍頑強地對哈勒法亞山口迂迴,以40輛馬提爾達式步兵戰車對塞盧姆北方的卡普佐要塞(Fort Capuzzo)攻擊。軸心軍的摩托化部隊倉皇地撤出,但約翰內斯·屈梅爾上尉(Johannes Kümmel)以其指揮的2輛四號戰車和一門88公釐高射砲防守,擊毀了馬提爾達式戰車9輛,英軍敗逃。由於此戰的活躍,屈梅爾被授予了騎士鐵十字勳章,並得到「卡普佐之獅」的稱號。隆美爾因為識破英軍第4裝甲旅和第7裝甲旅並未集中兵力,抓住機會,命令第5輕裝師和第8戰車團衝向英軍兩單位之間隙並加以突破。由於第5輕裝師和第8戰車團間隔10公里,他們只得先與面前的敵軍交戰,稍晚才開始移動,於6月16日黃昏抵達西地奧馬爾(Sidi Omar),6月17日傍晚時成功繞到哈勒法亞山口的英軍背後。由於敵軍突然自後方出現,英軍立刻產生恐慌、迅速崩潰,6月17日下午,韋維爾前來視察戰況,但此時英軍正處敗逃中,令他感到十分錯愕。 擁有壓倒性物資優勢、地區制空權和空中支援的英軍所發起的反攻「戰斧作戰」在三天的時間裡遭到徹底的失敗。英軍損失超過100輛的戰車,而德軍則僅有12輛。人在柏林的希特勒對隆美爾的活躍有甚高的評價,於1941年7月1日將後者晉升為裝甲兵上將。另一方面,邱吉爾對韋維爾的無能咒罵,於6月21日將其撤除中東總司令職務,並在7月5日由克劳德·奥金莱克上將接任該職。 隆美爾於8月6日前往羅馬,與意大利首相墨索里尼和義大利最高統帥部參謀長乌戈·卡瓦莱罗元帥會談,並取得了他們的同意,得以指揮義大利軍的公羊(Ariete)和德里亞斯特(Trieste)兩個摩托化步兵師,這兩個義大利師和德意志非洲軍後組成了「非洲裝甲集群」(Panzergruppe Afrika),由隆美爾擔任指揮官,德意志非洲軍的指揮則交由路德維克·克呂維爾中將(Ludwig Crüwell)。此時隆美爾也在義大利軍中廣受歡迎,原先在格拉齊亞尼和加里波底麾下的義大利士兵也表示希望由能幹的外國將軍—隆美爾來指揮。加里波底只得同意隆美爾的要求,德軍軍官也被允許對義軍士兵進行訓練,在前者指揮下,原本義軍在半年時間中極低的訓練日程突然大幅增加,義大利士兵也開始產生自己能對北非戰鬥的勝利予以貢獻的信心。 英軍的反攻 因「十字軍作戰」而撤退
隆美爾決心要說服希特勒同意非洲裝甲軍團撤出非洲,於11月28日飛往東普魯士的元首大本營「狼穴」,前往希特勒所在的會議室。希特勒看到隆美爾後表現出吃驚的模樣,並問道:「貴官在這裡作什麼?沒有我的允許你怎麼敢離開工作崗位?」隆美爾敘述了北非的狀況,要求撤兵,但被希特勒罵道:「不可能放棄北非!礙眼,滾出去!」雖然德軍總部的諸多軍官早已對希特勒的痛罵不覺得新鮮,但隆美爾首次這樣被歇斯底里地指責,受到了相當的衝擊,一般認為,這個事件大大地影響了直到目前為止隆美爾心中對希特勒的評價。隆美爾這時仍不放棄,向希特勒建言:「我的元首,您應該自己前來非洲看看,直接指揮部隊。」但希特勒也冷淡地回應:「如果放棄北非義大利國內將會發生什麼事你知道嗎?裝備和補給馬上會送到貴部隊手中,的黎波里塔尼亞是不可能放棄的!」這次希特勒給隆美爾的部隊運來了虎式戰車,但這種武器投入北非戰場已是1943年1月17日,無力扭轉大勢,只能在局部戰區活躍。 退到突尼斯後,隆美爾立刻對威脅切斷他北部補給線的美國第2軍發動攻擊,在2月的凱賽林隘口戰役中重創美軍。接著隆美爾立刻掉頭回來對付東面的英軍,佔領了馬雷斯防線(原本法軍用作防守義屬利比亞的工事)。同時,正當隆美爾於凱賽林指揮時,軸心國將德義裝甲軍團的司令替換為義大利軍的喬瓦尼·梅塞上將,這些指揮權調動早在軸心軍撤至突尼西亞時就已擬好,但在一段時間後才婉轉地告訴隆美爾。2月23日,「非洲集團軍」(Heeresgruppe Afrika)成立,由隆美爾指揮,下轄有梅塞指揮的德義裝甲軍團(後改名為義大利第1軍團)與由漢斯-于爾根·馮·阿尼姆大將指揮、位於突尼西亞以北的德國第5裝甲軍團。隆美爾於3月6日發動他在北非的最後一場攻勢,對梅德寧的英國第8軍團發動攻擊,投入了第10、第15和第21共三個裝甲師,但因為蒙哥馬利收到了極端小組破譯的德軍命令,佈署了大量的反戰車砲在隆美爾的進攻路線上。在損失52輛戰車後,隆美爾取消了行動。3月9日,他移交了非洲集團軍的指揮權給阿寧姆,奉希特勒命令回到德國。希特勒的召回命令並未有明確的理由,因而存有各種說法,包括因為戰敗要受到處分、隆美爾的健康狀況已無法負荷、考慮非洲戰況已無法好轉,就讓隆美爾保有不敗名聲的回國、又或是擔心隆美爾會像數周前被蘇聯軍俘虜的保盧斯元帥,成為全德軍第二位被敵軍俘虜的元帥等等可能。雖然德義軍持續反抗,但仍不敵英美在數量與裝備上的龐大優勢,不斷失去重要據點與港口,最後於5月13日全部投降。 希特勒在隆美爾回到柏林後,為慰勞後者至今為止於非洲的辛苦戰鬥,於1943年3月11日授予其鑽石橡葉佩寶劍騎士鐵十字勳章。 阻擋盟軍登陸 佔領義大利 3月隆美爾抵達德國後,暫時過著安寧的生活,他雖然從庫斯克會戰中德軍的失敗知道其已喪失主動權,但仍認為可以阻擋蘇軍前往德國本土、並防止西方盟軍入侵歐陸,在隆美爾心底對希特勒仍存有信心且還想再指揮部隊。與隆美爾私交良好且欲宣傳其價值的戈培爾盡可能地在為他尋求新職,如不久前才被殲滅的德軍第6軍團司令職位,戈培爾在日記中寫道:「就隆美爾的卓越才能與雄心,應膺該項任務。」然而因為隆美爾是在失去集團軍指揮權的情況下離開北非,接任軍團司令之職對其名聲相當不符而未有下文。至於希特勒,儘管已不如1942年,也仍對隆美爾抱有信心,他甚至說北非失敗的一個原因是因為墨索里尼將隆美爾趕出了北非。5月20日,隆美爾與希特勒及最高統帥部在一場會議中討論如何防止義大利向盟軍投降,而隆美爾被認為是解決此問題的人選,並預計使用武力佔領義大利的「軸心行動」。而原先的南線總司令凱塞林則以談判的方式在盟軍登陸前維持義軍的忠誠,使得希特勒一度考慮放棄其佔領行動,但隆美爾非常想擔任義大利戰區的總司令,因此亟欲削減凱塞林的指揮權。 不久,盟軍執行了代號「肉糜」的欺敵行動,假裝進攻巴爾幹半島或薩丁尼亞,因此隆美爾於6月被任命為負責防守希臘的E集團軍司令。不久,盟軍對真正的目標—西西里島發起了登陸行動,而德軍雖然被迫撤離該島,但在凱塞林的優異指揮下損失甚少,令其聲譽大幅上升。7月25日,義大利政府已將墨索里尼罷免囚禁,並有很高的可能向盟軍停戰,因此在同年8月,隆美爾轉任為B集團軍司令,將執行軸心行動。9月6日,義大利與盟國停戰後,德軍大舉入侵義大利,隆美爾迅速地將作戰境內的義大利軍部隊全數包圍並解除武裝,在19日即俘虜了82名義軍將領、13,000名軍官和430,000名士兵,但因為處理上有所失當,導致日後據凱塞林所言:義大利的游擊戰大部分都發生於B集團軍負責區域。隆美爾主張將德軍後撤到亞平寧山脈作長期防守並放棄羅馬,但凱塞林反而將羅馬得以固守並取得局部勝利,因此後來希特勒對於凱塞林與隆美爾在義大利的處理能力看法有所改變,11月6日,希特勒將義大利戰線的指揮權全部交給了凱塞林,而把隆美爾B集團軍的任務範圍調到法國北部,名義上位在格特·馮·倫德施泰特元帥指揮的西方德軍總司令部之下,但可直接對最高統帥部負責。 建造大西洋壁壘 隆美爾就任B集團軍司令後,趕緊視察被宣傳為難攻不破、用於防堵盟軍渡海登陸歐洲的「大西洋壁壘」,對於真實情況與宣傳內容間的差距感到愕然。他認為在德國目前的情勢下,要獲得一個可接受的和平只能想辦法於東線建立一條防線,並與西方國家談判或至少讓他們暫時無法威脅德國,後者意味著德軍必須在西方取得決定性勝利。然而,目前在各防區的工事完成度皆極低,與戈培爾的「難攻不破」之說差異甚大。於是隆美爾盡其所能的強化其防務工程、訓練進行反登陸戰的部隊,並嚴格執行與監督,第15軍團司令漢斯·馮·沙穆斯大將紀錄道:「隆美爾元帥出現之後,一個新階段開始了。」。隆美爾因為有著長期與西方盟軍交手的經驗,深知敵空軍實力之強,在其掌握絕對制空權的情況下,德軍絕無能力進行大規模的機動作戰來反攻。因此隆美爾主張在岸邊迎敵,登陸的第一天對守軍來說會決定整場作戰的勝負。然而,西線總司令的倫德施泰特元帥並未對予盟國空軍的威脅有如此評價,並主張在後者登陸後以集結的預備裝甲軍團進行大規模機動戰反擊的戰術,而與隆美爾的主張成對立的情勢。倫德施泰特沒有在敵軍空中力量薄弱的東線以外的地區指揮的經驗,但隆美爾在阿拉曼戰役敗北後已充分理解了在戰爭中空中優勢的關鍵地位,因而主張將裝甲師盡可能的配置在靠近登陸點的岸頭前線,而倫德施泰特、西部裝甲軍團司令里歐·蓋爾·馮·史維本堡和裝甲兵總監古德里安則主張為防止盟軍的轟炸而要將其佈署於後方,雙方皆堅持己見。對此,隆美爾對拜爾林說道:「他們迷戀的是運動戰的形式,他們硬想不計一切代價來追求它,可是今日我們在西歐早已喪失了運動的自由,而他們仍在追求這個幻影……像戰爭初期那樣使用戰車橫衝直撞的時代早就過去了,連東線方面也慢慢地不使用這樣的作戰方式了。」 即使兩派將軍仍持續對立,準備工作仍繼續進行著。隆美爾認為盟軍肯定會進行空降行動,因此大量製造了自己所設計的反空降設施「隆美爾蘆筍」(Rommelspargel),將其配至於任何可能的降落地點,但其與預計佈下的大量地雷和各設施一直到6月都還未準備充分。另外,隆美爾也一直猜疑敵軍主力登陸地點究竟在加萊和諾曼底,一直到7月中都還提防加萊可能出現的敵軍。 大君主作戰 不久,1944年6月6日,盟軍發動了諾曼底登陸行動,但由於隆美爾認為盟軍不會在空軍難以出擊的雨季發動登陸戰,事實上盟軍的確也遇到天氣因素而推延了原定6月5日的登陸行動,因此向柏林申請休假於6月5日去慶祝妻子的生日,並計畫隨後前去晉見希特勒,希望能再獲得諾曼底能再多補充2個裝甲師、一個防空軍和一個「噴煙者」火箭砲旅。清晨7點30分,B集團軍參謀長漢斯·史派德中將以電話向其報告盟軍已空降登陸諾曼底地區,隆美爾確認後驅車至指揮部指揮,但此時盟軍已有10萬名士兵登陸。此時離登陸場最近的是位在卡昂的第21裝甲師,但該師師長卻不將其投入戰鬥,隆美爾得之此事後憤怒的命令「派這個師攻擊,現在!不要再等援軍,立刻攻擊!」,但在當時德軍一片混亂的情勢下,攻擊再度被該師長所取消。隆美爾於6月6日晚上10點回到指揮部,但此時盟軍已經登陸15萬士兵、建立了130平方公里的灘頭陣地。同時,也因為隆美爾對加萊的惦記,未將駐於該地的第15軍團調至諾曼底。6月10日,史維本堡的司令部遭到盟國空軍轟炸,指揮機能喪失。儘速馳往戰場的德國裝甲部隊也受到了盟國空軍的炸射,物資損失嚴重。6月17日,隆美爾向希特勒報告局勢的不樂觀,並要求其在政治上做出決定,但被希特勒打斷:「這不是你該擔心的,少來跟我講這些!」。 6月28日,蒙哥馬利的部隊開始進攻法國北部城市卡昂,隆美爾派出黨衛軍裝甲師與其應戰,一時間還獲得戰術上的成功。7月2日,倫德斯泰特被解職,由克魯格繼任。7月12日,B集團軍已損失97,000名士兵和225輛戰車,但卻僅獲得6,000名人員和17輛戰車補充。7月17日,隆美爾驅車於前往諾曼底前線途中被英國皇家空軍查理·福克斯(Charley Fox)指揮的第412戰鬥機中隊噴火式戰鬥機以機槍掃射,頭部受重傷送醫。根據不同的報導,也有是查里斯·魯·羅克斯(Chris Le Roux)的第602戰鬥機中隊打傷的說法。 政變行動 自納粹當權以來,德國無論是保守人士或是軍方都有反對其政權者,「黑色交响乐队」(Schwarze Kapelle)就是其中之一,它們雖然一度因為希特勒在1938至1941年的一連串外交與軍事上的勝利而靜默下來,但在征蘇之戰與其他戰區受挫後,又隨之活躍了起來。1944年初,隆美爾的三位好友—、亚历山大·冯·法肯豪森和卡爾-海因利希·馮·史圖爾普納格開始努力拉攏隆美爾加入反抗陣營,他們需要他的名聲及其在德國人民心中的地位,此外也還包括他的現役陸軍元帥身份,儘管陣營中有埃爾溫·馮·維茨萊本元帥參與,並在計畫後預定成為國防軍總司令,但他在1942年後就被退至後備役。2月時,隆美爾同意支持其陰謀,來「拯救德國」。但隆美爾反對刺殺希特勒的作法,戰後,根據露西與其獨子曼弗雷德的說法,隆美爾曾說:「這樣將會引發內戰,將造就一個烈士,並使得戰爭顯得是因為希特勒被謀刺而導致德軍的失敗。」。在盟軍諾曼第登陸順利地進行時,隆美爾曾對非洲軍的老戰友說道:「克魯格元帥與我已發給元首一份最後通牒,說明軍事上我們無法打贏這場戰爭,他必須作一個政治決定。……拒絕的話我就開放西線,英美聯軍必須在俄國人之前抵達柏林。」 然而在7月20日政變行動失敗後,納粹黨政府下令逮捕所有反抗份子,許多人都被懷疑涉嫌,克魯格元帥也因此畏縮、背棄了反抗陣營,不久後服毒自殺。隆美爾對局勢如此發展相當不安,在炸彈行刺後他告訴:「這位獨裁者完全瘋了」。之後他還曾尖刻地批評炸彈由克勞斯·馮·施陶芬貝格這樣的殘障人士來執行,計畫怎會成功? 没多久,隆美爾參與陰謀的事情逐漸明朗化。隆美爾的名字第一次被提到是在巴黎的史圖爾普納格在政變失敗後自殺未成、在被抓獲刑求期間因為過於痛苦而胡言亂語地多次大喊隆美爾的名字。同時,他的副官也在盖世太保刑求之下提到隆美爾積極參與政變。此外,市民反抗領導卡爾·格瑞里爾曾寫的幾封信與文件中提到隆美爾是潛在的政變支持者,並在政變成功後可作為新政府的軍事領導人。納粹官員也報告,隆美爾人在巴黎時曾多次批評納粹的罪行與不是。這時希特勒已決定將隆美爾除掉。 自殺身亡 不久,德國召開了「軍事榮譽法庭」來決定軍方政變者的命運,其中兩位執行官為曾與隆美爾爭論的古德里安和倫德施泰特。法院決定將隆美爾視為軍方的「恥辱」踢出軍隊,並送交羅蘭德·弗萊斯勒的人民法院,該院是一個被告無論如何都要接受檢方指控的袋鼠法庭。然而希特勒深知,若將戰功卓著的隆美爾貶為叛徒,將大大損傷己方的士氣。因此,他和凱特爾決定給隆美爾一個選擇自殺的機會。 10月7日,隆美爾在家中接到凱特爾的電話,要他前往柏林報到,聲稱要與其討論今後任命問題,但被隆美爾拒絕。10月11日,又一位朋友到隆美爾住處拜訪,他們很嚴肅地討論事情,後者告訴前者他拒絕奉召前往柏林,隆美爾深信納粹政府已決定要除掉他。10月14日,希特勒派遣兩位使者—威廉·布格多夫和將軍前往隆美爾宅第,布格多夫告訴後者其法院判決,並表示元首一直很重視隆美爾,他的背叛令他非常痛心,但還是決定給他選擇,是要被逮捕至人民法院,又或是私下安靜地自殺?若是第一種情況,隆美爾的幕僚人員將會被逮捕,家人甚至將被牽連,之後隆美爾確定有罪時將會被處死。若是後者,隆美爾的家人將會得到德國政府保障的一筆養老金,隆美爾還會享有戰爭英雄逝世的國葬榮譽,布格多夫因此帶來了一個服用三分鐘後即會死亡的氰化物膠囊。經過幾分鐘的考慮後,隆美爾選擇自殺,他告訴妻兒真相與自己即將死亡的事實,並表示对他的指控完全不實,完全是誣陷,還說他不怕上人民法庭、他有能力為自己的任何行為辯護,然而他同時也不認為自己有可以辯護的可能,因为在出庭之前他勢必已經「消失」,因此他做出自殺的決定。隆美爾帶着他的元帥杖,坐上了布格多夫的歐寶轎車,並由親衛隊軍士長海因里希·杜斯(Heinrich Doose)駕駛轎車離開村子,杜斯和麥塞爾下車離開隆美爾乘坐的轎車。五分鐘後,布格多夫叫兩人回到車上,這時杜斯發現隆美爾服下氰化物膠囊已死亡,前者難過而啜泣地替他換下了頭上的帽子。不久後,他們打給了露西,告知隆美爾已經死了。對於隆美爾的選擇,最高統帥部的人員認為他知道阿道夫·希特勒對自己的看重,勢必會想辦法說服其相信自己的無辜,但隆美爾最終選擇沉默,認為這就是其可能知情未報的證明。 德國官方宣稱隆美爾死於心臟病或是先前在盟軍飛機掃射的車禍傷勢惡化。希特勒下令於10月18日舉行盛大的國葬來哀弔隆美爾,發表讣闻稱頌其功績,並以貝多芬第三號交響曲第二章演奏。希特勒指派倫德斯泰特為他的代理人參加隆美爾的葬禮,而自己拒不出席。倫德斯泰特指隆美爾是一位「國家社會主義的信徒」,並稱頌他在法國與北非戰場的勇氣以及成就,並表示「他的心屬於元首」,最後倫德斯泰特面向隆美爾的靈柩說道:「你的英雄氣質,再次向我們全體顯示一個金科玉律—『戰至勝利』」。一名非洲軍老兵—少校向漢斯·克瑞布斯步兵上將透漏隆美爾是被元首害死的,回應:「我親愛的貝爾,不要欺騙自己,不然就換你接受國葬!」。隆美爾死亡的真相一直到战后紐倫堡大審中由威廉·凱特爾作證才被公諸於世。 戰後,戰史學家李德·哈特以德國軍事文件、報告、隆美爾的家書和日記彙編成《隆美爾戰時文件》(The Rommel Papers)一書,加以出版。 評價 身為指揮官的能力 隆美爾被部份歷史學家評價為資質卓越的戰術家與偉大的軍事指揮官,特別是精於機動戰和敏銳判斷敵人弱點的能力。但他絕非毫無缺點,尤其是在戰略、統籌大軍的能力上頗受批評。其他作者认为他的戰略观没有什么问题,只是他选择高风险高收益策略而己 。也有历史学家认为他的确未曾受过战略上的训练,但他迅速提高自己的能力。 作戰時,隆美爾時常身居前線進行指揮,其下屬如芬克、与對於這樣的風格予以讚賞,但將軍則對此提出質疑,因為這種作法會使得隆美爾和其參謀幕僚發生衝突,事前擬定的種種計畫也可能會因為一時的變卦而修改,甚至取消;以及也會因為親自設身於戰地而影響對大局的判斷能力,如阿拉斯戰役時因為受到多輛戰車的攻擊而向上級報告「遭到數百輛戰車的攻擊」。此外,隆美爾因為身在前線,經常與後方的指揮部失去聯繫,而當有行動決策時,下屬軍官總是找不到隆美爾,進而造成混亂。在法國戰役期間,隆美爾經常不顧側翼與後方安危地攻擊英法軍的防線,被许多当时将领批評為莽撞行事,不过希特勒与最高统帅部最后承认他的成功。现在也有学者说這種行動导致法國戰役的胜利。 隆美爾在1941與1942年間於非洲奪下了多次戰役的勝利,這些都是在敵軍人數與補給狀況勝過他的條件下透過積極進攻所取得的。有許多次在德軍高層反對下,隆美爾也執意發動攻擊,尤其是隆美爾在未有良好補給下進攻埃及這件事,當時局勢令其僅有兩種選擇,不是停下補給再發動攻擊就是立即追擊,而隆美爾認為這是一個「絕佳」的機會來奪取埃及,第8軍團近乎崩潰,且敵人在補給速度上遠勝軸心軍,因而選擇追擊,但最後遭到失敗。而隆美爾認為他的補給都是義大利軍的消極應付和將補給運輸船班資料都洩漏給了英軍。英國軍事歷史學家馬丁·凡·克瑞福德對此寫道:「德軍只有部份摩托化和倚賴不算強大的汽車工業,但因為政治情勢而需去穩定無能的義大利軍。利比亞港口的吞吐量是如此地小,但它所要掌握的(補給)路程是如此地長。局勢似乎很清楚,儘管隆美爾創下無數的戰術成就,只要軸心國補給問題無法獲得解決,進攻中東的計畫將永不可行。隆美爾一再無視下達的命令,並試圖越過其補給基地的合理推進距離,這是一個不應被容忍的錯誤。」麥勒錫寫道:「隆美爾常僅以一時衝動或不完整的資訊就進行對整場戰役的賭博,如十字軍作戰的情況就是這樣。」英國史政局也評述:「隆美爾不怎麼關心補給事務,他只希望必要時都可取得即可,這是他手下參謀的一個困難任務,因為他們常不知道隆美爾下一個企圖是什麼。」 隆美爾自己也清楚他的戰功聲譽繫於頻繁的冒险行为,因此認真、仔細地將當時想法記錄於作戰文件中,用作事後解釋和捍衛自己行為的論據,特別是有關他在1942年要發動夏季攻勢進攻埃及時。1942年8月的中東英軍司令哈羅德·亞歷山大對隆美爾評價道:「他是一位最優秀的戰術家,緊密地控制每一個裝甲單位的行動細節、迅速抓住一瞬間的機會在機動戰中扭轉局勢。然而,我對於他的戰略能力有一定程度的懷疑,特別是他是否充分瞭解一個健全行政計畫的重要性?隆美爾愉悅地指揮著眼下的機動部隊使他急於取得迅速的成功,對於未來並沒有充分的考慮。」亞歷山大的一名情報官員——則評價隆美爾:「……也許他的才能是指揮一個裝甲團、或裝甲師,但到了裝甲軍就是其極限了。」其他學者則對上述觀點反駁,德国历史学家与美国少将兼歷史家則认为進攻埃及是隆美爾唯一的选择,因为当时美军开始准备参战,马耳他会失去战略价值。诺曼·施瓦茨科夫寫道:「隆美尔是機動战争的天才」、「沙漠作战自然需要流动性和致命性……静态的防守策略根本是不可行。」 前联邦国防军副总监則评论说:「隆美尔的领导风格和冒犯性的思想,虽然导致失去聯繫与失去大局观的危机,但是实际上是有效的方法……我们、我们的北约盟国、华约各国,甚至连以色列国防军在军官培训中现在都应用他的模式。」 人際關係與形象 隆美爾的生平廣為人知,不僅是德國人,也包括其敵國軍民。其著名的騎士風度和優異的戰術能力令他贏得了敵國政要、將領的敬重,包括奧金萊克、邱吉爾、巴頓和蒙哥馬利,而隆美爾對他們也是如此。隆美爾也是少數被盟軍官方下令計畫暗殺的軸心國指揮官(其他如萊因哈特·海德里希與山本五十六),然而不同於後兩者,該行動以失敗告終(即))。希特勒让他代替自己做战时偶像,还有扮演黑脸的角色,引起其他納粹高層的仇恨,最后导致他的死亡。这个「完美的婚姻」在1942年才开始出現裂痕,甚至一直到死,两人的情感并没有完全断裂。 隆美爾在與義大利軍的交流中曾多次表示其軍方與政府不可靠,並指責義大利將領貪圖享受。根據他非洲作戰參謀的敘述,隆美爾在軍營中過得十分節儉,並與部下住同樣的軍營,使用同樣的配給品,因此隆美爾成為深受士兵愛戴、但將官不甚喜歡的將領。古德里安傳記的作者肯尼茲·麥可塞認為隆美爾在極多的場合中將個人野心置於第一位,而企圖掠奪他人成就,還會虐待、辱罵同僚,並將個人過錯怪罪於他人。其他历史学家认为他没有什么野心,只是自己曾经被欺骗、抢夺功绩、还被贵族出身的同僚歧视嫉妒,然后在一定程度也发生畏忌之心,但他本人很关注下属的职业生涯,虽然有时候对别人不公平,冷静下来后他常常表现一个平衡观点。他对意大利将领与领导者不平之心也不是没有现实的基础,而他对意大利士兵对待得像对待德国士兵一样。史学家史蒂夫·牛顿(Steve H.Newton)认为,一个自設身於戰地的将军不会招人喜欢,因为对于下属,这样的将军一定是一种麻烦的上司。隆美尔的下属虽然感到他是太严格,有时候不公平,但是实际上他们对他忠诚顺服。原因可能是因为他比别人有「魔力」(瓦尔特·莫德尔元帅也用同样的方法,结果是常常被下属臭骂和抛弃)。 許多学者认为隆美尔是一个伟大的精神领袖,許多將領承諾將不惜违抗希特勒的命令也會服從他。若7月20日密谋案成功,德国抵抗运动领导者希望可以结束战争与阻止内战的救星就是隆美尔,甚至與其有所過節的阿爾弗雷德·約德爾也在1943年认为,若要有人能使意大利官兵打從心底的服从,那非隆美尔莫屬。聯邦國防軍的官方觀點認為,隆美爾是促成階級融合的重要人物。1960年代,小資產階級和傳統貴族出身的軍官不和,而隆美爾同時身俱被捲入德國抵抗運動的「殉道者」和納粹的「戰爭英雄」,因此被用於解決雙方的衝突,也成了德國聯邦軍現代騎士的化身。 隆美爾麾下的非洲軍也從未被指責過犯下戰爭罪行,隆美爾自己也曾提到過北非戰線是一場「沒有敵意的戰爭」()。許多例子也顯示了隆美爾對盟軍戰俘的人道作為,比如他在堅忍行動中俘虜了羅伊·胡德瑞吉()與喬治·藍涅()兩位突擊隊中尉時,抵制了希特勒所下達的《突擊隊命令》,並未將前兩人處決,另外也拒絕遵照後者殺害猶太裔戰俘的命令。隆美爾駐於法國期間也反抗了希特勒要求其驅逐該國猶太人的命令,並多次寫信抗議猶太人的待遇。英國突擊隊的少校在其攻擊德軍海岸防線的任務失敗而陣亡後,隆美爾下令将其以軍禮埋葬。另外,在大西洋壁壘建設期間,隆美爾指示法國人不用作奴隸,但應付出勞動。 戰爭結束後,當隆美爾涉入刺殺希特勒的政變行動後,他的名声在盟國間大幅提高,被视為一位勇於對抗希特勒的德國人。在1951年美國所拍攝的《沙漠之狐》電影更是助長其知名度與聲譽,令其成為備受矚目的德軍將領。1970年,西德海軍的一艘「」驅逐艦即命名為「」。 獲得榮譽 德意志帝國 符騰堡勳章(Württembergische Goldene Verdienstmedaille):一級(金質),1915年2月25日授予 德意志帝國 巴伐利亞軍功勳章(Militärverdienstorden):四級(佩寶劍) 德意志帝國 符騰堡 菲特烈勳章(Friedrichs-Orden):一級(佩寶劍) 德意志帝國 符騰堡軍功勳章 德意志帝國 鐵十字勳章:二級,1914年3月22日授予 德意志帝國 鐵十字勳章:一級,1915年3月22日授予 德意志帝國 藍馬克斯勳章:1917年12月10日授予 德意志帝國 重傷勳章:1918年授予 德意志国 鐵十字勳章(1939年型):二級,1940年5月17日被授予 德意志国 鐵十字勳章(1939年型):一級,1940年5月21日被授予 德意志国 騎士鐵十字勳章,1940年5月27日被授予 德意志国 橡葉騎士鐵十字勳章,1941年3月20日被授予(全德軍第10位) 德意志国 橡葉佩寶劍騎士鐵十字勳章,1942年1月20日被授予(全德軍第6位) 德意志国 鑽石橡葉佩寶劍騎士鐵十字勳章,1943年3月11日被授予(全德軍第6位) 大德意志国 重傷勳章:一級(金質),1944年8月7日被授予 大德意志国 裝甲戰勳章(Panzerkampfabzeichen):二級(銀質) 大德意志国 聯合飛行偵查勳章(Flugzeugführer-und Beobachterabzeichen mit Brillianten):一級(鑲鑽石) 義大利王國 英勇勳章:二級(銀質),1941年4月22日被授予 義大利王國 殖民星章(Ordine coloniale della Stella d'Italia),1941年4月28日被授予 義大利王國 軍事勳章(Ordine militare d'Italia):第二級(大軍官級),1942年1月15日被授予 羅馬尼亞王國 勇敢的米哈伊勳章(Ordinul Mihai Viteazul):第三級與第二級,1944年7月10日被授予 兩次於國防軍日報上被提及(1942年6月26日與1943年9月10日) 相關條目 阿爾貝特·凱塞林 孫立人 古德里安 曼施坦因 任務指揮 沙漠戰 装甲战 奇袭 註解 参考文献 引用 来源 Lieb, Peter (2013). "Ardenne Abbey Massacre". In Mikaberidze, Alexander. Atrocities, Massacres, and War
罗姆人(“吞灭”行动) 波兰人 乌克兰人(乌克兰大饥荒,是否刻意针对乌克兰民族有争议) 东欧的德意志人 色雷斯的希腊人 希腊和保加利亚的土耳其人 波斯尼亚人 塞尔维亚人 亞洲 不丹的洛昌人 印尼的华人(九三零事件、黑色五月暴动) 緬甸的羅興亞人(2016年罗兴亚人危机、2017年罗兴亚难民危机) 孟加拉国的朱瑪人(吉大港山區衝突) 柬埔寨的越南人、占人和华人(柬埔寨種族滅絕,發生於红色高棉时期) 巴勒斯坦地区的阿拉伯人(巴以冲突、巴勒斯坦人大逃亡) 阿富汗的哈扎拉族。 土耳其的希臘人(希臘種族滅絕) 土耳其的亞美尼亞人(亞美尼亞種族大屠殺) 土耳其的亞述人(亞述人種族大屠殺) 俄罗斯帝国远东的华人(海兰泡惨案) 清末民初的旗人(排满) 马来西亚的华人 (513事件) 抗日战争与中日甲午战争中的华人(旅顺大屠杀、南京大屠杀) 中華人民共和國的蒙古族 (内人党事件) 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維吾爾族 (新疆種族滅絕指控、新疆再教育營) 俄罗斯对乌克兰的侵略(頓巴斯種族滅絕指控) 台湾原住民(大甲西社抗清事件、郭百年事件、加禮宛事件、雾社事件、原住民族教育政策(同化教育)) 非洲
緬甸的羅興亞人(2016年罗兴亚人危机、2017年罗兴亚难民危机) 孟加拉国的朱瑪人(吉大港山區衝突) 柬埔寨的越南人、占人和华人(柬埔寨種族滅絕,發生於红色高棉时期) 巴勒斯坦地区的阿拉伯人(巴以冲突、巴勒斯坦人大逃亡) 阿富汗的哈扎拉族。 土耳其的希臘人(希臘種族滅絕) 土耳其的亞美尼亞人(亞美尼亞種族大屠殺) 土耳其的亞述人(亞述人種族大屠殺) 俄罗斯帝国远东的华人(海兰泡惨案) 清末民初的旗人(排满) 马来西亚的华人 (513事件) 抗日战争与中日甲午战争中的华人(旅顺大屠杀、南京大屠杀) 中華人民共和國的蒙古族 (内人党事件) 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維吾爾族 (新疆種族滅絕指控、新疆再教育營) 俄罗斯对乌克兰的侵略(頓巴斯種族滅絕指控) 台湾原住民(大甲西社抗清事件、郭百年事件、加禮宛事件、雾社事件、原住民族教育政策(同化教育)) 非洲 卢旺达的图西族(卢旺达种族灭绝) 阿尔及利亚和突尼斯的欧洲人(“黑脚”)和犹太人 尼日尔的马哈米德族阿拉伯人 桑给巴尔的阿拉伯人和印度人 烏干達的印度人 蘇丹達爾富爾地區的黑人 美洲 美洲原住民(伤膝河大屠杀) 美国非洲裔(土爾沙種族屠殺、科尔法克斯大屠杀、罗斯伍德大屠杀) 美国亚裔
「情人步道」:沿著環校道路的松林小徑,全長約1.5公里。 「綠草如茵」:國立中央大學校園數處大草坪。 「烏龜池畔」:位在男九舍前,為一小型噴水池。 「松濤書閣」:國立中央大學總圖書館、中正圖書館、國鼎圖書資料館、數學系分館,藏書量十分豐富。 「女舍廣場」:女十四舍前廣場,經過特殊設計,是情侶約會的熱門地點。 學術架構 教學單位 國立中央大學目前設有文、理、工、管理、資訊電機、地球科學、客家、生醫理工等8個學院,22個學系和51個研究所,依據學位授予法及校方相關章程修業期滿且成績及格者,授予各領域學士、碩士、博士學位。 一級研究中心 各學院研究中心 {| class="wikitable" |- ! width="220" rowspan=1| <span style="font-size:12pt;"> 客家學院 |width="280"|社會暨政策科學研究中心 |width="280"|公法與治理研究中心 |- 學術泛論 學術成果 國立中央大學設置於玉山前山鹿林的鹿林天文台,為臺灣規模最大、技術最高的天文台,並為臺灣二座取得國際標準認證的天文台之一(另一座為臺灣大學的墾丁天文台)。 鹿林巡天計畫(Lulin Sky Survey, LUSS):臺灣的小行星發現肇始於國立中央大學。2002年11月25日,國立中央大學天文所研究生使用鹿林一米望遠鏡意外發現2002 WT18 (鹿林1號,永久編號259110),成為臺灣發現第一顆小行星。三年後,發現第二顆小行星 2005 GW60(永久編號231051)。在2006年3月開始,國立中央大學啟動的「鹿林巡天計畫」,迄今總計發現約8百多顆小行星、1顆近地小行星及1顆彗星。 泛星計畫 2008年國立中央大學太空及遙測研究中心主任劉說安榮獲「俄羅斯聯邦工程科學院(Academy of Engineering Sciences,Russian Federation)」院士榮銜;此係俄羅斯最高科技成就獎,目前該科學院國外院士中僅5位華人。之所以獲此榮銜,劉說安認為,應與其將掩星觀測理論運用到重力波現象的觀測與詮釋有關。就創新理論言,劉說安與其研究團隊率先提出低軌道衛星掩星觀測地球大氣層中重力波的理論,應用於美國GPS/Met、德國CHAMP及臺灣福爾摩沙衛星三號星系等掩星觀測資料,推演全球大氣重力波資訊,分析其時空特徵,不僅提供大氣動力及改善氣象預報關鍵資訊,更奠定福衛三號掩星觀測的自主能力。 面對可能帶給人類災難的全球暖化及氣候變遷,2008年國立中央大學結合臺灣產、官、學界力量建構全球最大海空溫室氣體觀測平臺,大氣系教授王國英擔任該計畫主持人。國立中央大學團隊並加入歐洲聯盟執行委員會主辦之「溫室效應氣體觀測計劃」,與德國和法國國家實驗室簽署了「溫室氣體太平洋觀測計劃合作備忘錄」。 社會聲望及學術評價 2003年與國立清華大學、國立交通大學及國立陽明大學共組「臺灣聯合大學系統」並提出「松竹楊梅」的口號,4校享有圖書資源共享、跨校修課輔系、以及往來各校的校際專車。 在天文、地球物理、大氣、光電、資工、機械設計、太空遙測、數位學習、認知神經科學、性別、電影、文化研究、客家文化、戲劇戲曲、財務金融、商管等領域均有表現。 國立中央大學管理學院於2014年、2019年獲得AACSB的全球頂尖商管學院認證與再次認證;另於2015年通過美國特許金融分析師(CFA)協會之課程認證,全台僅該院以及國立政治大學、國立中山大學取得。 在2023年美國新聞與世界報導的全球最佳大學排名榜中,中大位列全台第六,國立臺灣大學排名全球第203名,國立清華大學排第394名,中國醫藥大學排第507名,國立交通大學排第579名,國立成功大學排第639名,中央大學排第862名。 根據2023年QS世界大學排名,全球排名第581-590名,國內排名第11名,亞洲排名第103名。 根據2018年QS世界大學排名,其中「藝術與設計」項目,排名第101-150名;「統計及作業研究」項目,排名第151-200名;「電子電機工程」項目,排名第151-200名;「工程與技術」項目,排名第182名;「自然科學」項目,排名第211名;「物理學及天文學」項目,排名第201-250名;「電腦科學與資訊科技」項目,排名第201-250名;「機械工程」項目,排名第201-250名;「材料科學」項目,排名251-300名;「現代語言」項目,排名第251-300名;「社會科學」項目,排名264名;「經濟學」項目,排名第251-300名;「商業管理研究」項目,排名251-300名;「化學工程」項目,排名第251-300名;「人文與藝術」項目,排名276名;「數學」項目,排名第251-300名;「化學」項目,排名第351-400名。 2018年,入選教育部高教深耕計畫,補助總金額全國名列第五(依總金額排列序為國立臺灣大學、國立成功大學、國立交通大學、國立清華大學、國立中央大學)。 在2011年《世界大學科研論文質量評比》中「工學」項目排名第148名。在更細項的排名中,中大也有傑出表現,2011年世界大學科研論文質量評比中「物理」項目、「地球科學」項目、「電機」項目、「資訊」項目、「機械」項目、「化工」項目、「材料科學」項目、「土木」及「建築」項目,分別排名第279名、第259名、第115名、第75名、第288名、第189名、第280名及第162名。 學生生活 國立中央大學新生營、大一生活知訊網 每年大學指定科目考試校系分發作業放榜時,大一生活知訊網與榜單同步上線,提供即將進入國立中央大學大一新生第一手的校園資訊。開學前夕,一改各大學之制式化的新生訓練,學校主辦單位與各系所將大地遊戲、名人演講、社團之夜等活動融入新生訓練內容,讓大一新生快速獲知學校的各項資源感受校園的熱情與活力。 松濤電台、小中大電視台 2006年學務處諮商中心成立校園網路電台松濤電台,每個學期推出不同的學生自製節目,內容包含音樂類(西洋古典、華語/東洋流行、獨立樂團…)及談話類(名人訪談、Live Call-in、生活保健、心靈懇談…),並聯播IC之音之節目,例如《蔣勳時間·美的沉思》、《洪蘭時間·講理就好》、《劉炯朗時間·你愛談天我愛笑》。 2010年前後課外活動組輔導成立校園網路電視台小中大電視台 ,在國立中央大學校園內製撥影片,分為影創部、新聞部與行銷部。小中大電視台有《琴殤》、《NCUTV 中央搜查線》等校園網路影片。 校慶
rowspan=1| <span style="font-size:12pt;"> 客家學院 |width="280"|社會暨政策科學研究中心 |width="280"|公法與治理研究中心 |- 學術泛論 學術成果 國立中央大學設置於玉山前山鹿林的鹿林天文台,為臺灣規模最大、技術最高的天文台,並為臺灣二座取得國際標準認證的天文台之一(另一座為臺灣大學的墾丁天文台)。 鹿林巡天計畫(Lulin Sky Survey, LUSS):臺灣的小行星發現肇始於國立中央大學。2002年11月25日,國立中央大學天文所研究生使用鹿林一米望遠鏡意外發現2002 WT18 (鹿林1號,永久編號259110),成為臺灣發現第一顆小行星。三年後,發現第二顆小行星 2005 GW60(永久編號231051)。在2006年3月開始,國立中央大學啟動的「鹿林巡天計畫」,迄今總計發現約8百多顆小行星、1顆近地小行星及1顆彗星。 泛星計畫 2008年國立中央大學太空及遙測研究中心主任劉說安榮獲「俄羅斯聯邦工程科學院(Academy of Engineering Sciences,Russian Federation)」院士榮銜;此係俄羅斯最高科技成就獎,目前該科學院國外院士中僅5位華人。之所以獲此榮銜,劉說安認為,應與其將掩星觀測理論運用到重力波現象的觀測與詮釋有關。就創新理論言,劉說安與其研究團隊率先提出低軌道衛星掩星觀測地球大氣層中重力波的理論,應用於美國GPS/Met、德國CHAMP及臺灣福爾摩沙衛星三號星系等掩星觀測資料,推演全球大氣重力波資訊,分析其時空特徵,不僅提供大氣動力及改善氣象預報關鍵資訊,更奠定福衛三號掩星觀測的自主能力。 面對可能帶給人類災難的全球暖化及氣候變遷,2008年國立中央大學結合臺灣產、官、學界力量建構全球最大海空溫室氣體觀測平臺,大氣系教授王國英擔任該計畫主持人。國立中央大學團隊並加入歐洲聯盟執行委員會主辦之「溫室效應氣體觀測計劃」,與德國和法國國家實驗室簽署了「溫室氣體太平洋觀測計劃合作備忘錄」。 社會聲望及學術評價 2003年與國立清華大學、國立交通大學及國立陽明大學共組「臺灣聯合大學系統」並提出「松竹楊梅」的口號,4校享有圖書資源共享、跨校修課輔系、以及往來各校的校際專車。 在天文、地球物理、大氣、光電、資工、機械設計、太空遙測、數位學習、認知神經科學、性別、電影、文化研究、客家文化、戲劇戲曲、財務金融、商管等領域均有表現。 國立中央大學管理學院於2014年、2019年獲得AACSB的全球頂尖商管學院認證與再次認證;另於2015年通過美國特許金融分析師(CFA)協會之課程認證,全台僅該院以及國立政治大學、國立中山大學取得。 在2023年美國新聞與世界報導的全球最佳大學排名榜中,中大位列全台第六,國立臺灣大學排名全球第203名,國立清華大學排第394名,中國醫藥大學排第507名,國立交通大學排第579名,國立成功大學排第639名,中央大學排第862名。 根據2023年QS世界大學排名,全球排名第581-590名,國內排名第11名,亞洲排名第103名。 根據2018年QS世界大學排名,其中「藝術與設計」項目,排名第101-150名;「統計及作業研究」項目,排名第151-200名;「電子電機工程」項目,排名第151-200名;「工程與技術」項目,排名第182名;「自然科學」項目,排名第211名;「物理學及天文學」項目,排名第201-250名;「電腦科學與資訊科技」項目,排名第201-250名;「機械工程」項目,排名第201-250名;「材料科學」項目,排名251-300名;「現代語言」項目,排名第251-300名;「社會科學」項目,排名264名;「經濟學」項目,排名第251-300名;「商業管理研究」項目,排名251-300名;「化學工程」項目,排名第251-300名;「人文與藝術」項目,排名276名;「數學」項目,排名第251-300名;「化學」項目,排名第351-400名。 2018年,入選教育部高教深耕計畫,補助總金額全國名列第五(依總金額排列序為國立臺灣大學、國立成功大學、國立交通大學、國立清華大學、國立中央大學)。 在2011年《世界大學科研論文質量評比》中「工學」項目排名第148名。在更細項的排名中,中大也有傑出表現,2011年世界大學科研論文質量評比中「物理」項目、「地球科學」項目、「電機」項目、「資訊」項目、「機械」項目、「化工」項目、「材料科學」項目、「土木」及「建築」項目,分別排名第279名、第259名、第115名、第75名、第288名、第189名、第280名及第162名。 學生生活 國立中央大學新生營、大一生活知訊網 每年大學指定科目考試校系分發作業放榜時,大一生活知訊網與榜單同步上線,提供即將進入國立中央大學大一新生第一手的校園資訊。開學前夕,一改各大學之制式化的新生訓練,學校主辦單位與各系所將大地遊戲、名人演講、社團之夜等活動融入新生訓練內容,讓大一新生快速獲知學校的各項資源感受校園的熱情與活力。 松濤電台、小中大電視台 2006年學務處諮商中心成立校園網路電台松濤電台,每個學期推出不同的學生自製節目,內容包含音樂類(西洋古典、華語/東洋流行、獨立樂團…)及談話類(名人訪談、Live Call-in、生活保健、心靈懇談…),並聯播IC之音之節目,例如《蔣勳時間·美的沉思》、《洪蘭時間·講理就好》、《劉炯朗時間·你愛談天我愛笑》。 2010年前後課外活動組輔導成立校園網路電視台小中大電視台 ,在國立中央大學校園內製撥影片,分為影創部、新聞部與行銷部。小中大電視台有《琴殤》、《NCUTV 中央搜查線》等校園網路影片。 校慶 國立中央大學校慶紀念日為每年的6月9日,校慶在每年紀念日前舉辦。由校長秘書室新聞組主辦,並與其他校內單位合作,當日活動會有校園園遊會、舞台表演、野餐、校友盃排球賽等內容。 畢業典禮、夜之祭、畢業舞會 國立中央大學於每年6月均舉辦畢業典禮,於2008年起畢業典禮改至依仁堂籃球館內舉行。畢業季在數年前開始夜之祭的活動,延續之今已成校內傳統活動。夜之祭活動包括鬼屋、園遊會、演唱會等,將國立中央大學畢業典禮當晚夜色點綴得更加耀眼。 數字幹訓、二十系幹訓 幹訓目的為訓練各活動重要幹部,包括社團、系學會、迎新宿營、暑期營隊,國立中央大學活動可說是各家爭鳴、百花齊放,中大課外活動組每年皆會徵召大二各活動菁英舉辦幹訓給大一學生進行活動相關知識教學瞭解學校提供給學生的種種資源,得以大一學生勝任幹部工作。 聯合校友週 國立中央大學校園內有許多聯誼性社團是以學校或地區為單位,於每年5月為聯絡彼此感情,並宣傳各地區或學校特色,舉辦聯合校友週活動。 企業徵才與研發替代役徵才 因畢業生就業輔導之需,學務處畢業生與僑生輔導組於近幾年起籌辦企業徵才活動,每年於5月~6月招募工作人員,並於3月期間舉辦企業徵才相關活動,為國立中央大學畢業生與國內各企業接起友誼的橋樑,幫助畢業生們指引未來的方向。 學生社團 校園雖受限於地理位置因素,但學生社團發展及活動蓬勃。目前校內正式登記的社團數目共有97個,加上未登記之地下社團有約將近100餘個,大致可分為五大類社團:學術性、康樂性、聯誼性、服務性、學生自治性社團。學生社團活動地點分別在校地南區的遊藝館、據德樓、志道樓、夢工廠(原男13舍機車停車場)。 學生自治 各系有系學會,全校則有學生會、研究生協會、親善大使。學生自治團體由學務處課外活動組輔導。 各系或社團之夜 各系學會或其他社團會於特定時間,於校園裡面舉辦自己-{系}-上的表演活動。如資管之夜、法文之夜、地科之夜等等。 校友 參見 中華民國大陸時期國立大專校院列表 民國四大名校
旧黄河铁路大桥:原名平汉铁路郑州黄河桥,已于1988年6月24日拆除完毕。目前仅剩南段5孔桥梁160米作为景区开放游览。 嘉应观黄河铁路大桥:原名郑州黄河铁路大桥,1960-2014年间为京广铁路跨越黄河的大桥。 郑州黄河公路大桥:1986年建成,全长5549.86米,宽18.5米,中间9米为快车道,两边各有1米宽的人行道和3.5米宽的慢车道。邓小平为大桥题写了桥名,别名花园口黄河大桥。该大桥在1996年还清贷款后继续收费16年,直到2012年才停止收费。 南河渡黄河大桥:于2001年通车,2008年更为现名。大桥南端位于巩义市河洛镇,北端位于焦作市温县,长3010米,宽18米,双向4车道。 刘江黄河大桥:于2004年建成通车。是京港澳高速公路的重要组成部分,全长9848米,全线8车道,宽42米,为国内同类桥梁之最。 郑新黄河大桥:上层为连接郑州与新乡的双向6车道快速路,下层为京广高速铁路。
南河渡黄河大桥:于2001年通车,2008年更为现名。大桥南端位于巩义市河洛镇,北端位于焦作市温县,长3010米,宽18米,双向4车道。 刘江黄河大桥:于2004年建成通车。是京港澳高速公路的重要组成部分,全长9848米,全线8车道,宽42米,为国内同类桥梁之最。 郑新黄河大桥:上层为连接郑州与新乡的双向6车道快速路,下层为京广高速铁路。 桃花峪黄河大桥:位于郑州荥阳与焦作武陟交界处,是郑州第二座黄河高速公路大桥,是跨越黄河的一座特大桥,全长7703米,双向6车道,于2013年9月27日建成通车。 郑焦城际铁路黄河大桥:郑州历史上第三座铁路专用黄河大桥,为首座横跨黄河的四线铁路桥。 官渡黄河大桥:原名中牟东彰黄河大桥。大桥南端位于郑州市中牟县东彰镇,北端位于新乡市原阳县包厂乡,距上游郑州黄河公路大桥约28公里,是新乡至长葛段改线取直后新建的桥梁,全长约10500米,官渡黄河大桥得名于距大桥南端不远的官渡之战发生地--郑州市官渡镇,以此来弘扬中原历史文化。2019年10月16日,官渡黄河大桥正式通车。
视频新闻部在2010年成立当年,先后参与了全国“两会”、玉树地震、上海世博会、舟曲特大泥石流灾害、广州亚运会、伦敦奥运会等重大事件的报道。 截至2011年底,中新社已有23个国内分社开展日常视频采编业务,香港视频采制中心启动,共发布“中新视频”新闻稿、专题片逾6600条,和北美、欧洲、东南亚、港澳台等地超过50家海外媒体客户建立了合作、供稿关系或者业务往来。 网络媒体 中国新闻网 中国新闻网简称“中新网”,由中国新闻社主办。中新社最早于1995年在香港上网,是亚洲上网最早的中文媒体。1999年1月1日,中新社北京总社开办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现开设有首页、新闻中心等众多频道,并开办了图片库等。中新网旗下还有中新社海内外各分社开设的江西、安徽、北京、重庆、福建、甘肃、广东、广西、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江苏、山东、山西、陕西、上海、四川、新疆、云南、香港、东京等30多个分支网站。 2001年4月11日,北京中新网讯商务网络有限公司注册成立。2001年4月30日及2007年8月30日,中国新闻社分别与北京中新网讯商务网络有限公司(2007年9月7日更名为北京中新网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签订《合作协议》,约定中国新闻社将协议签署之前和签署之后公开发表在中国新闻网的所有文字和图片作品的著作权转让给北京中新网讯商务网络有限公司。2007年10月16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网络新闻宣传局同意北京中新网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运营“中国新闻网”从事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业务。2007年10月18日,中国新闻社出具《授权书》一份,授权北京中新网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全权负责其图文资讯网络经营销售业务。 北京中新网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是由中国新闻社投资控股的互联网媒体公司,到2010年代已成为基于网站、APP、微博、微信等多终端服务平台,对外提供新闻浏览、网民互动、IT服务、软件研发、影视制作等服务的公司。公司独立开发和运营中国新闻网,公司旗下还有中国侨网、英文网等,拥有新闻采编、视频、技术服务等各类资质。 中国新闻图片网 2001年1月1日,中国新闻图片网正式上网发布。由中新社新闻图片网络中心运行。中新社新闻图片网络中心由中新社主办,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仅有的几家每日及时播发新闻图片的机构之一,将每天的国际新闻图片制作成电子文本,通过国际互联网将用户和图片作者整合成直观、可视化的采编、制作、播发平台。平台设计模式向“图片超市”的目标靠拢。 中国新闻图片网由王瑶担纲总策划,摄影家赵伟、贾国荣任顾问。2000年2月,中新社记者王瑶拍摄的《六十岁的艺术家重返舞台》获第43届“荷赛”(世界新闻摄影比赛)艺术类组照一等奖,她也是世界首位“荷赛”奖华人女性获得者。 中国侨网 中国侨网是由华声报(电子版)社主办的面对全球华侨华人提供综合性信息服务的专业网站,是中国内地最大的侨务网络信息平台。华声报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内唯一一家只有网络媒体的对外新闻宣传机构。国内第一家全国性的侨界专业报纸《华声报》是华声报社的前身,由廖承志创立,曾发行世界近百个国家和地区。 中国侨网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侨务信息,中国侨网与中国政府机构、新闻传媒、社会各界以及世界各地的华侨华人社团有着广泛而密切的联系。 中新经纬 中新经纬是由中国新闻社主办的财经新媒体,拥有中国互联网新闻信息采编发布服务资质(一类)。以手机客户端(APP)等为主要传播平台,以“权威、前瞻、专业、亲和”为特色宗旨,传播财经资讯、解读经济政策、讲述商界故事,打造精英的财经资讯平台。 中新经纬拥有APP、网站、微信公众号、微博等平台,同时通过今日头条、一点资讯、搜狐、网易、新浪、秒拍等十余个主流平台进行内容分发。中新经纬7×24小时全天候发布财经新闻,APP开设要闻、高层、金融、股市、房产等18个精品栏目,每天发布大量原创报道。 中新经纬旗下智库平台——中新经纬研究院已经与200多位专家达成长期合作,汇集了来自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国际交流中心、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机构的专家学者,以及中银国际等专业证券资本研究机构的研究人员。同时,中新经纬广泛联系港澳台及海外华商。目前已经与全球61个国家和地区的近200家华商组织进行资源共享、资讯定制、线下活动等合作,依托中新社遍布中国各地及全球主要国家(地区)的采编网络向华商提供定制化服务。 刊物出版 中新社在国内出版有《中国新闻周刊》、《风雅》(月刊)和《世界华文传媒年鉴》等刊物,在香港出版有《中华文摘》(月刊),并办有香港中国新闻出版社。 《中国新闻周刊》由中国新闻社主办,创办于1999年。以“纪录时代变迁、推动社会整体进步”为宗旨。其个性化标签是“影响有影响力的人”。 《中国新闻周刊》是目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内唯一能确定达到中央高层的市场化运作的新闻周刊,唯一能进入全国“两会”会场的时政杂志、国内唯一一份各国驻中国及中国驻外所有使领馆和重要侨团订阅的杂志。《中国新闻周刊》还是中国国际航空公司、美国联合航空公司、法国航空公司的指定机上阅读刊物。 机构设置 中新社党委 总社各部门 总社采编部门 总编室 政文部(军事部) 经济部 摄影部 特稿中心 港澳台部 国际部 侨务新闻部 海外中心 中新网编辑部 视频新闻部 影视部 《中国新闻周刊》 《中国新闻》编辑部 图片网络中心 华文传媒研究中心 总社管理职能部门 办公室 人事部 财务部 技术部 行政管理部 纪检监察室 离退办 …… 分社 北京分社 天津分社 河北分社 山西分社 内蒙古分社 辽宁分社 吉林分社 黑龙江分社 上海分社 江苏分社 浙江分社 安徽分社 福建分社 江西分社 山东分社 河南分社 湖北分社 湖南分社 广东分社 广西分社 海南分社 香港分社 澳门分社 重庆分社 四川分社 贵州分社 云南分社 西藏分社 陕西分社 甘肃分社 新疆分社
1990年代,中新社报道了1999年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五十周年、1997年和1999年港澳回归等重大新闻,并且在经济报道、科教文卫报道、重大突发事件报道、体育报道、侨务侨乡报道、对台报道、国际新闻报道等方面都取得进展。 1995年4月,中新社的www.chinanews.com从香港设立服务器进入国际互联网,成为亚洲上网最早的中文媒体。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中新社建成了卫星专线通信系统,更新改造了新闻采编系统。1999年1月1日中新社北京总社正式开通运行“中国新闻网”(简称“中新网”),当时域名为www.chinanews.com.cn。另外,新成立的“中国新闻图片网”兼有采编与销售功能,可每日24小时滚动播发即时图片。中新社除创办初期在广东、福建、上海、广西四大侨乡的分支机构及在香港设的办事机构外,还新建新设了多个境内外分社。 1996年,中新社成立海外中心,海外中心将通讯社单纯的“供稿业务”转变成“供版业务”,将“稿件落地”转变成“版面落地”。截至2011年,海外中心年对外供版超51500个,客户总数60家,涵盖美洲、大洋洲、亚洲、欧洲、非洲的30余个国家和地区。 2000年1月1日,中新社主办的时政类新闻杂志《中国新闻周刊》创刊号出版。自2007年起,《中国新闻周刊》开始外文版的出刊发行,到2012年实现了以英文、日文、韩文、意大利文出版5种版本,在东亚、北美、南亚、欧洲等四大经济圈发行。除了《中国新闻周刊》外,中新社旗下还有《华声视点》、《经济周刊》、《中华文摘》、《时代传媒》等刊物。 2001年9月16日至18日,中新社在中国南京举办首届世界华文传媒论坛。此后世界华文传媒论坛每两年举办一届。 2000年,中新社开展社内机构、人事制度改革。改革前中新社面临人员老化、活力缺乏、产业化水平低等问题。经过改革,中新社实现了领导干部年轻化、部分采编部门产业化、全面实行聘任制等等。 中新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传播的主要新闻机构,也是《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中重点扶持的10家新闻单位之一。另外,中新社还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少数可采访党和国家领导人重要国务活动和外事活动新闻的媒体之一,拥有权威新闻的直接新闻来源。2009年6月,中新社被国家列入中央提高中国国际传播能力重点扶持的六家媒体之一。 2012年9月13日,中国新闻社成立60周年纪念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宣传部部长刘云山出席并讲话,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为中国新闻社题词“传播中国声音,留下历史记忆”,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及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分别发来贺信。 截至2012年,中新社已拥有46个境内外分社,在台湾设有驻点记者;拥有两千多人的员工队伍;拥有24小时不间断信息发布系统;拥有文字、图片、网络、特稿、供版、期刊、视频为七大主干的新闻产品体系;拥有广泛覆盖海外华文媒体的用户网络。 截至2017年,中新社有员工2000多人,总社设在北京,拥有46个境内外分社。在北京、纽约、香港设发稿中心。中新社建有多渠道、多层次、多功能的新闻信息发布体系,每日24小时不间断播发文字、图片、网络、视频、手机短信等新闻信息产品。 职能 中新社担负的职能主要是:“对外新闻报道的国家级通讯社,世界华文媒体信息总汇,国际性通讯社。”履行职能的主要形式分为四种:“一是传统形式的报道,包括文字、图片通稿,专稿等;二是新形式的报道,主要是网络、信息、视频、手机短信等;三是对海外华文报纸供版;四是社办报刊。” 主要业务 新闻通稿 向境外华文报刊提供文字、图片电讯通稿是中新社作为通讯社的传统主体业务。中新社每天播发文字通稿100条左右,实际新闻采集能力超过200条,中新社在通稿发稿数量方面有所控制。作为综合性通讯社,中新社报道题材涉及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教育、体育、卫生、社会生活、港澳、海外华侨华人等各个领域,在新闻写作方面,已形成适合海外读者阅读习惯的“中新风格”。 图片新闻 中新社拥有30多名专职摄影记者和1000多名签约摄影师,每天向境外发布新闻图片70至80张,在海外华文媒体的采用率达到65%以上;另外每天对内发布各类图片250张左右,通过中国新闻图片网发布后,提供给国内的签约报纸和网络用户。有关政府部委连续数年委托中新社编辑制作大量图片作品,文字说明翻译成英文、阿拉伯文、俄文、法文、西班牙文等语种,分别发往156个国家的使馆等地,广泛参加世界各地文化交流活动。中新社图文通稿的海外用户目前签约数约300家,几乎全球所有的华文媒体都会成为中新社稿件的签约客户。 专电特稿 上世纪五十年代起,中新社的专稿就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点滴透露”的工作方法,重点向海外中间媒体提供独家稿件,在海外产生很大影响。香港《镜报》月刊、香港中国通讯社、法国《中国》季刊等世界各地不少媒体机构成为中新社长期的供稿对象,定期刊登中新社深度报道稿或言论稿等特稿。 新闻供版 目前中新社海外中心全部员工共50余人。海外中心平均每天供版为52版,相当于每日出版三份《人民日报·海外版》。海外中心目前为全球9个城市的12份报纸提供版面。其中日报4家:美国《侨报》、法国《欧洲时报》、巴西《南美侨报》、马尼拉《世界日报》等;另供周报有8家:洛杉矶《侨报周末》、纽约《美洲时报》、巴黎《欧洲联合周报》、奥地利维也纳《欧华侨报》、休斯敦《华夏时报》、芝加哥《辰报》、温哥华《环球华报》、荷兰《华侨新天地》等。 凡有重大事件,海外中心都制作报道专辑,如胡锦涛访美西藏五十年纪念、新疆五十年纪念、神六升空、纪念文化大革命四十周年、铁马行空(青藏铁路开通)、足球世界杯等系列报道等重大专辑。海外中心还加强原创评论供各报刊登,大约每天一篇,这些评论除在纽约和洛杉矶全部采用外,还在圣保罗、巴黎、温哥华等地被选用,迄今已发表1100篇,编选出版了三本作品集。 影视制作 中新社成立初期即按照廖承志的指示设有吴江等人领导的电影队,自1950年代起拍摄了《泰山南北》、《齐鲁英豪》、《姊妹易嫁》、《珍珠塔》等大量电影纪录片和戏曲片在港澳及海外发行,开创了中新社的电影事业。 1979年,中新社各业务部门重建,根据廖承志恢复中新社电影工作的指示,社领导从北京的电影制片机构调进一批专业人员,并将电影队扩编为电影部,组建了以吴江为董事长的“南海影业公司”。1981年,中新社第一部电影故事片《原野》投拍,并以“南海影业公司”名义亮相,这部影片1984年6月在意大利威尼斯电影节获评“最值得推荐影片”,但因故直至1987年才获准在国内公映,获第八届中国电影百花奖最佳故事片奖。 自电影《原野》开始,中新社电影部(1985年扩大为电影声像部)此后拍摄了一大批电影故事片和电影纪录片,包括故事片《南拳王》、《八百罗汉》、《精变》、《老店》、《春桃》、《北京故事》,纪录片《中华剑术》、《末代皇帝——溥仪》、《神秘的西藏》、《婚俗奇观》等,受到观众欢迎。中新社电影声像部的电影在海外创下票房佳绩,故事片《精变》在上海上映时清晨影院前观众排长队购票,《中华武术》、《末代皇帝——溥仪》在香港上映时创下纪录片票房最佳成绩。不少电影明星也加入中新社电影声像部的电影创作队伍中,包括刘晓庆、杨在葆、徐松子、陈宝国、陈小艺、濮存昕、姜文、葛优等。同时,电影声像部还迎来了长春电影制片厂、北京电影制片厂、上海电影制片厂的一批电影专业人才。 改革开放促进了中国影视合拍业务的发展,中新社电影声像部率先在国内开展中港电影合拍,作品《南拳王》、《八百罗汉》、《小毛孩夺宝奇缘》掀起功夫片潮流;中美合拍电影《北京故事》引发了海外观众的很大兴趣。随后中新社电影声像部又和英国合拍了电视片《龙的心》,和台湾合拍了电视片《八千里路云和月》、《海棠风情》,这些电视片在海外播放时都取得高收视率。 1994年,中新社南海影业公司拍摄了电影故事片《梁山伯与祝英台新传》,这是南海影业公司首次在一部电影中聚集海峡两岸多位明星参与拍摄的商业娱乐片,其中有台湾的电影明星胡慧中,大陆的电影明星濮存昕、陈小艺、程前及歌星景岗山、王洁实、谢莉斯。 中新社电影声像部拍摄的影视作品曾获许多奖项,电影《老店》获政府奖、《原野》获中国电影百花奖,电视剧《努尔哈赤》获中国电视剧飞天奖。国家电影事业管理局特批每年两部故事片指标给中新社电影声像部(南海影业公司),当时能享受此种待遇的仅有经国务院批准的中央和省级电影制片厂,全国仅十多家。当时中央召开的电影工作会议,上海、长春、珠海等地举办的国际、国内电影节也都邀中新社电影声像部作为正式代表参加。1995年纪念世界电影诞生一百周年、中国电影诞生九十周年之际,电影局还邀中新社电影声像部代表参加在人民大会堂举办的庆典。 1989年5月中新社电影声像部拍摄出了彭丽媛的个人专辑艺术片《在希望的田野上》,这是中国内地最早的MTV(音乐电视)专辑之一。该片于1989年7月20日获“松雷杯”全国首届录像节目评比一等奖,该片于1993年6月23日在中央电视台播出,受观众热烈欢迎。 1990年代,国务院侨务办公室为加强外宣工作,增进海外华侨华人对改革开放的了解,委派中新社电影声像部自1992年起开办电视专栏节目《神州博览》,在港澳及海外一经播出便深受欢迎。1996年7月,经上级批准,中新社电影声像部主任杨宝华在香港开发《神州博览》凤凰卫视版,请凤凰卫视主持人陈鲁豫主持并拍摄部分内容。1996年8月至12月,凤凰卫视派陈鲁豫来中新社电影声像部,在各地拍摄和编制,于1996年10月7日在凤凰卫视首次播出《神州博览》第一集,此后每周一播出一集,获得了可观的收视率。 2000年8月,中新社电影声像部更名为中新社影视部。2000年9月,影视部推出面向国内、国外两个市场的电视新闻周刊节目《流行中国》,并参展上海电视节,2001年3月《流行中国》正式面市。同时,影视部重启电影创作、筹备电视剧制作、投拍专题片和纪录片。 截至2001年,中新社影视部拥有南海影业公司、北京南海声像公司(1985年成立)。 2002年,南海声像公司更名为北京南海影业有限公司,2012年完成改制,成为国有股份制影视机构,仍隶属中新社。 视频新闻 2007年4月,中新社正式以“中新视频”名义对外发布电视新闻通稿,香港凤凰卫视以中新社联合报道的名义在整点新闻播出“中新视频”,台湾、澳门、美国、加拿大、德国等地的一些电视台每日接收“中新视频”稿件。2007年10月,中新社与新浪网签署战略合作协议,“中新视频”由此亮相新浪网。 2010年7月,中新社调整影视部业务,新设中新社视频新闻部,将视频新闻定位为“第三路通稿”,并以中新网为基础传播平台,推进视频访谈,还推出报道专栏“网事焦点”。 视频新闻部在2010年成立当年,先后参与了全国“两会”、玉树地震、上海世博会、舟曲特大泥石流灾害、广州亚运会、伦敦奥运会等重大事件的报道。 截至2011年底,中新社已有23个国内分社开展日常视频采编业务,香港视频采制中心启动,共发布“中新视频”新闻稿、专题片逾6600条,和北美、欧洲、东南亚、港澳台等地超过50家海外媒体客户建立了合作、供稿关系或者业务往来。 网络媒体 中国新闻网 中国新闻网简称“中新网”,由中国新闻社主办。中新社最早于1995年在香港上网,是亚洲上网最早的中文媒体。1999年1月1日,中新社北京总社开办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现开设有首页、新闻中心等众多频道,并开办了图片库等。中新网旗下还有中新社海内外各分社开设的江西、安徽、北京、重庆、福建、甘肃、广东、广西、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江苏、山东、山西、陕西、上海、四川、新疆、云南、香港、东京等30多个分支网站。 2001年4月11日,北京中新网讯商务网络有限公司注册成立。2001年4月30日及2007年8月30日,中国新闻社分别与北京中新网讯商务网络有限公司(2007年9月7日更名为北京中新网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签订《合作协议》,约定中国新闻社将协议签署之前和签署之后公开发表在中国新闻网的所有文字和图片作品的著作权转让给北京中新网讯商务网络有限公司。2007年10月16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网络新闻宣传局同意北京中新网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运营“中国新闻网”从事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业务。2007年10月18日,中国新闻社出具《授权书》一份,授权北京中新网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全权负责其图文资讯网络经营销售业务。 北京中新网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是由中国新闻社投资控股的互联网媒体公司,到2010年代已成为基于网站、APP、微博、微信等多终端服务平台,对外提供新闻浏览、网民互动、IT服务、软件研发、影视制作等服务的公司。公司独立开发和运营中国新闻网,公司旗下还有中国侨网、英文网等,拥有新闻采编、视频、技术服务等各类资质。 中国新闻图片网 2001年1月1日,中国新闻图片网正式上网发布。由中新社新闻图片网络中心运行。中新社新闻图片网络中心由中新社主办,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仅有的几家每日及时播发新闻图片的机构之一,将每天的国际新闻图片制作成电子文本,通过国际互联网将用户和图片作者整合成直观、可视化的采编、制作、播发平台。平台设计模式向“图片超市”的目标靠拢。 中国新闻图片网由王瑶担纲总策划,摄影家赵伟、贾国荣任顾问。2000年2月,中新社记者王瑶拍摄的《六十岁的艺术家重返舞台》获第43届“荷赛”(世界新闻摄影比赛)艺术类组照一等奖,她也是世界首位“荷赛”奖华人女性获得者。 中国侨网 中国侨网是由华声报(电子版)社主办的面对全球华侨华人提供综合性信息服务的专业网站,是中国内地最大的侨务网络信息平台。华声报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内唯一一家只有网络媒体的对外新闻宣传机构。国内第一家全国性的侨界专业报纸《华声报》是华声报社的前身,由廖承志创立,曾发行世界近百个国家和地区。 中国侨网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侨务信息,中国侨网与中国政府机构、新闻传媒、社会各界以及世界各地的华侨华人社团有着广泛而密切的联系。 中新经纬 中新经纬是由中国新闻社主办的财经新媒体,拥有中国互联网新闻信息采编发布服务资质(一类)。以手机客户端(APP)等为主要传播平台,以“权威、前瞻、专业、亲和”为特色宗旨,传播财经资讯、解读经济政策、讲述商界故事,打造精英的财经资讯平台。 中新经纬拥有APP、网站、微信公众号、微博等平台,同时通过今日头条、一点资讯、搜狐、网易、新浪、秒拍等十余个主流平台进行内容分发。中新经纬7×24小时全天候发布财经新闻,APP开设要闻、高层、金融、股市、房产等18个精品栏目,每天发布大量原创报道。 中新经纬旗下智库平台——中新经纬研究院已经与200多位专家达成长期合作,汇集了来自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国际交流中心、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机构的专家学者,以及中银国际等专业证券资本研究机构的研究人员。同时,中新经纬广泛联系港澳台及海外华商。目前已经与全球61个国家和地区的近200家华商组织进行资源共享、资讯定制、线下活动等合作,依托中新社遍布中国各地及全球主要国家(地区)的采编网络向华商提供定制化服务。 刊物出版 中新社在国内出版有《中国新闻周刊》、《风雅》(月刊)和《世界华文传媒年鉴》等刊物,在香港出版有《中华文摘》(月刊),并办有香港中国新闻出版社。 《中国新闻周刊》由中国新闻社主办,创办于1999年。以“纪录时代变迁、推动社会整体进步”为宗旨。其个性化标签是“影响有影响力的人”。 《中国新闻周刊》是目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内唯一能确定达到中央高层的市场化运作的新闻周刊,唯一能进入全国“两会”会场的时政杂志、国内唯一一份各国驻中国及中国驻外所有使领馆和重要侨团订阅的杂志。《中国新闻周刊》还是中国国际航空公司、美国联合航空公司、法国航空公司的指定机上阅读刊物。 机构设置 中新社党委 总社各部门 总社采编部门 总编室 政文部(军事部) 经济部 摄影部 特稿中心 港澳台部 国际部 侨务新闻部 海外中心 中新网编辑部 视频新闻部 影视部 《中国新闻周刊》 《中国新闻》编辑部 图片网络中心 华文传媒研究中心 总社管理职能部门 办公室
经济 巴士拉的经济在很大程度上依赖石油。巴士拉省集中了大量石油资源,另外伊拉克出口的石油大部分要经过巴士拉石油码头。巴士拉的工业也以石油化工为核心。伊拉克南方石油公司和国家石化公司的总部都位于巴士拉。 巴士拉附近是富饶的农业区,主要作物为水稻、玉米和大麦,当地的椰枣也十分著名。 伊拉克的六个主要海港全部集中于巴士拉附近。乌姆盖萨尔是主要的深水港,其他五个规模较小,多有专门用途。在过去,巴士拉最重要的产业是渔业,如今则是石油业。 友好城市 巴士拉的友好城市包括: 巴库 休士頓 參考文獻 伊拉克城市 巴士拉省 巴士拉 7世紀建立的聚居地
战后 战后巴士拉人口迅速增长。1964年建立,随后巴士拉又拥有了一所医学院。两伊战争期间,巴士拉距离前线不远,被反复炮击。伊朗曾在1982年、1984年和1987年三次尝试进攻巴士拉,但均未成功。 1991年和1999年,巴士拉分别爆发了反对萨达姆·侯赛因的叛乱,当局镇压导致大量伤亡。这是2003年萨达姆被审判并处决时法院认定的罪行之一。 2003年四月伊拉克战争期间,巴士拉被英军占领,随后英国在巴士拉实行军事管制至2007年。在2008年,伊拉克在巴士拉附近再度进行了一次大规模军事行动,旨在驱逐迈赫迪军等武装组织。2012年,巴士拉发生了一起针对什叶派朝圣者的自杀性炸弹袭击,造成53人死亡。 地理 巴士拉位于阿拉伯河畔,距波斯湾110公里,距伊朗城市阿巴丹仅有约40公里,市区位于两条水道之间。城市附近的河流、运河十分密集,对农业灌溉十分重要。附近的许多运河过去可以通航,但近二十年来水量减少,运河航运变得十分困难。 巴士拉的气候是热带沙漠气候(柯本气候分类法:BWh),但由于位置靠近海岸,其降水比内陆城市更加充足。巴士拉是地球上最热的城市之一,在七、八月份,气温常常可以达到。在冬季,最高气温通常为,最低气温有时可低于。巴士拉接近波斯湾的沼泽地,因此空气湿度常常可以超过90%。2016年7月22日,巴士拉记录到了历史最高气温,当日最低气温也达到了。 人口 据2014年官方统计,全省人口约2,615,000人,而巴士拉市則有約1,193,000人。巴士拉居民绝大多数为阿拉伯人,也有少量非裔和南亚裔居民。在2006年,巴士拉的穆斯林构成为95%什叶派,5%逊尼派。在1911年奥斯曼帝国的统计数据中就记录到巴士拉有东方亚述教会和加色丁礼天主教会的基督徒。但如今城内的基督徒大量来自伊拉克北部的摩苏尔等地。伊斯兰教创立之前此地的曼德安教派在巴士拉及其周边至今仍有信徒。 经济 巴士拉的经济在很大程度上依赖石油。巴士拉省集中了大量石油资源,另外伊拉克出口的石油大部分要经过巴士拉石油码头。巴士拉的工业也以石油化工为核心。伊拉克南方石油公司和国家石化公司的总部都位于巴士拉。 巴士拉附近是富饶的农业区,主要作物为水稻、玉米和大麦,当地的椰枣也十分著名。 伊拉克的六个主要海港全部集中于巴士拉附近。乌姆盖萨尔是主要的深水港,其他五个规模较小,多有专门用途。在过去,巴士拉最重要的产业是渔业,如今则是石油业。 友好城市
伊斯兰武装组织 叙利亚内战亲政府派别
伊拉克政治组织 民兵组织 伊斯兰武装组织
王位繼承人 1936年1月20日,祖父喬治五世逝世,繼位的伯父爱德华八世在同年12月11日為了迎娶女友辛普森夫人,與政府內閣發生爭執而宣布退位。由于爱德华八世無嗣,伊丽莎白的父亲身為國王幼弟,就臨危受命,在緊急情況下繼位为新國王乔治六世,10岁的伊丽莎白公主也因此成為王位推定继承人。 1939年9月,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年僅13歲的伊莉莎白與其妹瑪格利特公主前往苏格兰巴尔莫勒尔避難。當時有人建議公主們應該到加拿大避難,但王后不允許,她說:「孩子們不能沒有我,我不能沒有國王,而國王絕不離開。」1940年,伊丽莎白首次以公主身分發表廣播演說,為所有避難中的孩子加油打氣。 1945年,伊丽莎白公主說服她父王,允許她直接参與軍隊,協助戰争。随后她加入後方防衛支援部隊“國内婦女支援部隊”服役,编號为第230873號伊丽莎白·温莎名譽少尉。她完成了駕駛和汽車修理訓練,成爲王室中第一個經過正式訓練的汽車修理員。五個月后,獲升名譽下級司令員。这是她第一次與其他孩子共同受訓,據說她非常重视这段经历,也正因此次经历,讓她結婚以後決定将自己的孩子送到學校上學,而非聘請家庭教師到王宮授課。 1947年,伊丽莎白首次与父母出訪到了南非。在21岁生日那天,她对英联邦和帝国發表广播演說,宣誓将终身投入对英联邦和帝国人民的服务中:「我向諸位起誓,無論此生壽命長短,我都將終生服務你們、與你我同屬的大英帝國家庭。」 1947年11月20日,伊丽莎白與遠房表兄希臘及丹麥的菲利普王子成婚(他們兩位的高祖母都是维多利亚女王,菲利普在此前僅為菲利普·蒙巴顿上尉,其在婚前宣布放弃希腊王位继承权而獲封英國親王與公爵頭銜,伊丽莎白因而也擁有爱丁堡公爵夫人的頭銜)。这次婚事非常适合将要继承王位的女性,因为她的丈夫受过王室训练,却又不会继任他国王位。这件婚事也不是雙方家族刻意安排或政治聯姻,而是两人经历许多考验之後,最終在公主本人坚持下成婚。考驗包括菲利普不忠的輿論壓力,以及伊丽莎白的祖母及雙親對於菲利普四个德籍王妃姐姐所引起的猜忌。当时他的三位姐姐未受邀出席菲利普親王夫婦的婚礼,但他母亲由于在英国出生及成长,因此获准出席。 婚后,两人居住在伦敦克拉伦斯府,育有三子一女:查尔斯王子、安妮长公主、安德鲁王子、爱德华王子。按照慣例,伊丽莎白婚後應當冠夫姓,但祖母與母親不願温莎王朝因伊丽莎白即位後被改爲「蒙巴顿王朝」,因此親自出面斡旋,使伊丽莎白二世與子女得以保留温莎王族身份,直至1960年才以法案形式規範兩人子嗣在需要使用姓氏時应使用蒙巴顿-温莎。 1951年起,乔治六世健康每况愈下,伊丽莎白开始代父公出,該年到访希腊、意大利、马耳他(当时菲利普随军驻扎在此)、加拿大和华盛顿。1952年1月,伊丽莎白夫婦访问澳大利亚与紐西蘭,2月6日,喬治六世在夫妻二人出訪肯尼亚期間不幸駕崩,伊麗莎白本人則在一家树屋旅馆得知繼位的消息。此後,公主登上王位,並以「伊麗莎白二世」的名號為世人所熟知。 女王生涯 登基與加冕 得知父王駕崩後,伊丽莎白倉促回國繼位。當被問及是否会選擇「伊丽莎白」為尊號,她稱「當然」。 祖母瑪麗太王太后雖於1953年3月去世,依其遺願,加冕典禮仍如期於同年6月2日於威斯敏斯特教堂举行,並首次以電視直播,觀眾包括2000萬英國人、近一億北美居民。加冕禮服按她指示繡上英格蘭的都鐸薔薇、蘇格蘭的薊、威爾斯的韭蔥、愛爾蘭的三葉草、澳大利亞的金合歡、加拿大的楓葉、紐西蘭的銀葉蕨、南非的海神花、印度和錫蘭的蓮以及巴基斯坦的小麥、棉花和黃麻。 在位初期 在伊丽莎白二世继位初期英國國內有輿論认为一个「新伊丽莎白时期」將會來臨,事实上她需要面对的是英国戰後國力衰退,大英帝國逐漸解體的困境,她嘗試鞏固英联邦來維繫英國和前屬土的關係,不断努力试图保持前殖民地与英国的特殊关系,例如在維持和南非、印度的良好關係上貢獻良多。 1953年至1954年她和丈夫花了半年时间周游世界,也成为首位访问澳洲、紐西兰和斐济的在位君主。1957年10月她到美国進行国事访问,並代表大英國協在聯合國大會發言;隨後訪問加拿大,成為首位在當地召開國會的加拿大君主,並於1959年以加拿大女王身分再访兩國。1961年她首次访问印度和巴基斯坦。在同年於迦納的訪問,儘管面對被東道主(取代她成為元首的總統恩克魯瑪)刺殺的風險,她無視時任英國首相麦克米伦的忠告,甚至與恩克魯瑪共舞,所幸最終刺殺沒有發生。麥美倫曾寫道,她十分堅決,且敬業樂業。針對她本人的刺殺計劃也曾在伊丽莎白二世到訪魁北克時傳出,但她始終「保持冷靜和勇氣」,最終在她訪問蒙特利爾時只出現零星示威。 1963年英國政局變化時,伊丽莎白二世惹來批評。她根據麥美倫辭相時的建議任命道格拉斯-休姆為閣揆。但當時巴特勒是最多下議院保守黨黨員支持的人選,但是黨內資深黨員卻相當不願由他接任首相。其中的一些資深黨員更揚言,如果巴特勒或另一熱門候選人霍格當選黨魁,他們將拒絕在內閣供職。儘管道格拉斯-休姆無意亦沒想過接任首相,甚至一度想退出競選,但黨內元老為了不讓巴特勒或霍格接任,而堅持授意由道格拉斯-休姆出任首相,使道格拉斯-休姆捲入黨爭漩渦。麥美倫的辭呈在1963年10月10日的保守黨大會中正式生效後,巴特勒和道格拉斯-休姆的支持者隨即在公眾場合出現磨擦。有鑑於此,麥美倫在黨內進行了諮詢,意圖能找出一位能取得「保守黨上下」支持的可靠人選,其後更向伊丽莎白二世提供了他的意見。雖然有不少人質疑麥美倫沒有權向伊丽莎白二世提供關於選任首相的意見,而伊丽莎白二世本身也沒有義務去接受他的進言,但伊丽莎白二世最終仍在1963年10月19日選定以道格拉斯-休姆出任首相兼第一財政大臣。伊丽莎白二世的舉動隨之遭到質疑。最終保守黨在兩年後制定揀選黨魁的機制,以減少伊丽莎白二世「干政」的機會。 去殖民化 1960至70年代是去殖民化的高潮。尤其大量非洲國家在此段時間脫離英國獨立,並很快地廢除了她的元首地位。當中發生了以下插曲:1965年,在非洲南部的羅德西亞(即現時的辛巴威)單方面宣布脫離獨立,總理史密斯宣稱奉伊丽莎白二世為「羅德西亞女王」,而伊丽莎白二世拒絕接受頭銜,直至該國於1970年「廢除王位」,改制共和。而其時國際社會皆不承認羅德西亞為獨立國家。 1970至80年代 伊丽莎白二世與衰退中的英國影響力 伊丽莎白二世經歷過大量殖民地獨立,以及面對這些前殖民地的共和主義,但伊丽莎白二世主要保持開放的態度,在非殖民化上順應國際局勢,例如1975年澳大利亚宪政危机加劇澳洲反對君主制的情緒,間接导致澳大利亚在1999年公投决定是否改行共和制。 在时任加拿大总理皮埃尔·特鲁多的努力下,1982年4月17日,她在加拿大正式簽署法令,将加拿大宪法的修宪权由英国国会移交予加拿大国会,至此加拿大与英国在宪法上的特殊关系终结。 1986年,伊丽莎白二世前往澳洲簽署《》,規定澳洲高等法院擁有终审权,位於英国倫敦的樞密院司法委員會不再对澳洲擁有终审权。 1987年5月,伊丽莎白二世支持斐濟總督加尼劳在軍事政變中運用行政權力與軍隊進行談判,但在同年12月,斐濟發生第二次軍事政變,加尼劳向伊丽莎白二世請辭,以英国君主作国家元首的斐濟君主制也隨之廢止。 外訪 伊丽莎白二世訪問过包括多個欧洲国家和英國海外屬地在內的110个国家。其中伊丽莎白二世前往加拿大的次数最多,自1953年加冕以来她共访问加拿大27次。1975年,伊丽莎白二世访问当时还是英国属地的香港,成為近現代史上首位造訪香港的英国君主,她亦經常出席英联邦首脑会议。 當中伊丽莎白二世也曾數度與中國領導人會晤。1979年,伊丽莎白二世邀请了时任中国总理华国锋访问英国,他是第一位访问英国的中国政府首脑。1985年伊丽莎白二世接见了访问英国的中国总理赵紫阳。1986年,伊丽莎白二世与王夫爱丁堡公爵菲利普亲王访问中国,她是第一个访问中国的英国君主。在中国访问期间,伊丽莎白二世在北京会见了中国国家主席李先念、中国中央军委主席邓小平、中国执政党中共中央总书记胡耀邦等人,亦会见了时任上海市市长,后任中国国家主席的江泽民,还登上了万里长城。离开北京以后又到访了上海、西安、昆明和广州,然后转到香港访问。 1990年代起 1990年代是她和王室的支持度跌至低谷的時期。她在公眾壓力下開始繳稅。長子與前長媳威爾斯王妃黛安娜婚姻的破裂,以至後者於翌年驟逝時,王室的處理手法遭批評為「冷漠」也是民望低迷之一,最終她的支持度於戴安娜逝世五日後、葬禮前夕,因伊丽莎白二世應對公眾壓力而發表的電視直播而反彈。 1991年,在海湾战争中联盟取得胜利之后,伊丽莎白二世成为第一位在美国国会联席会议上致辞的英国君主。 1994年10月,伊丽莎白二世和菲利普亲王访问俄罗斯并与俄罗斯总统叶利钦会晤,伊丽莎白二世成为首个访问俄罗斯的英国君主。 2002年全国为她庆祝登基50年大典,当年她巡游了全英国,对多个英联邦国家做了国事访问,还出席了多场游行活动与音乐会。6月,数千人聚集在白金汉宫外参加名为“王宫派对”的活动,全英各地的许多音乐家都云集在此表演。庆祝活动期间,妹妹與王太后不幸相繼去世。 儘管共和主義有抬頭跡象,但在1999年,澳洲舉行公投,決定保留君主制。之後2008年圖瓦盧公投和2009年聖文森和格瑞那丁斯公投也雙雙否決改制共和的建議。2006和2007年英國的民調皆顯示民眾普遍認同伊丽莎白二世。2012年登基鑽禧時,民調顯示她的支持率更超過九成。 健康問題 一向身体健康的伊丽莎白二世在2003年进行了三项手术。1月移除右膝盖破碎的软骨,12月在左膝盖也进行类似的手术,并修补了脸部损害,不过白金汉宫表示伊丽莎白二世并无大碍。一系列手术让人担忧伊丽莎白二世操劳过度,应该多加休息。伊丽莎白二世曾公开表示无意退位,但同意让子女负担更多国事活动,如同其母,只有到身体无法负荷的那天她才会停止工作,也由於對耶穌基督的虔誠信仰和追思父親勇敢的人格,時時支持並提醒她效法先祖維多利亞女王,恪盡職責。 由於年紀問題,伊丽莎白二世逐漸減少外訪(一般来说她每年都会做两次国事访问和两次英联邦国家的访问)。2013年伊丽莎白二世簽署《大英國協憲章》,但也是40年來首次缺席大英國協首腦會議,由查爾斯王儲代她赴會。 2016年12月25日,英國王室發言人指伊丽莎白二世與王夫患上重感冒,30年來首次缺席王室的聖誕禮拜。 2018年接受白內障手術。 2022年4月,自確診COVID-19中康復後,伊丽莎白二世提到「它(對抗新冠病毒的過程)確實讓人非常疲憊和筋疲力盡」,同時也因行動不便的困擾,不得不退出幾項重大活動。 2022年9月8日,由于医生担憂其健康状况,伊丽莎白二世在苏格兰的巴尔莫勒尔堡接受医疗监护,随后伊丽莎白二世于當地時間當天下午3時10分逝世,王室於下午6時30分左右發佈其死訊。 公众活动 2000年起,公众发现伊丽莎白二世在公众场合表现出更多的情绪。虽然她大多数时候还是保持君主的庄严形象,但她开始在公众场合微笑,并在为911事件死难者举行的西敏寺悼念会上流泪。曾有人質疑伊丽莎白二世因年事太高,即將退位,而白金漢宮發言人則說伊丽莎白二世一直表示不會退位,此一決定直至她逝世都未曾改變。 2007年,伊丽莎白二世的專用YouTube頻道啟播,除播放多輯王室片段外,更首次在網路上播放聖誕文告,紀念她首次發表電視聖誕文告50周年。白金漢宮表示,女王開創先河,希望將訊息傳遞給更多人,拉近和年輕一代的距離。 2012年2月6日是伊丽莎白二世登基60周年纪念日。英国全国和其他英聯邦举行了連場庆祝活动,高龄86岁的伊丽莎白二世通过白金汉宫发表声明,明确表示自己没有让位的念头,“會把余生都奉献给国民”。 同年她為2012年倫敦奧運揭幕,並在開幕禮中的短片裏出演,同場還有飾演龐德探員的克雷格。她唯一兩次揭幕奧運會的國家元首,而她第一次主持的奧運會開幕禮是在蒙特婁舉辦的1976年夏季奧林匹克運動會。 2012年伊丽莎白二世於兰柏宫演說,英格蘭聖公會坎特伯里大主教、普世聖公宗精神領袖威廉斯回應表示“女王在看待自己的角色時,已將信仰放在心中”。 2019年3月7日,伊丽莎白二世在出席一個公眾活動時,首次於社交網站Instagram發文。 重要事件 伊丽莎白二世在位期間的重大宪政变革包括英国权力下放、、非洲去殖民化,其統治下的国家亦经历了诸多战争及冲突。伊丽莎白二世是首位对爱尔兰共和国进行国事访问的英国君主,并先後接见和造访了五位天主教會教宗,也是首位在兩屆夏季奧林匹克運動會宣佈開幕的國家元首。就伊丽莎白二世個人來說,她一生中的重要事件還包括1979年王夫之舅緬甸伯爵蒙巴顿遇刺;1992年女兒安妮公主婚姻的破裂;1997年其子查尔斯三世第一任妻子戴安娜車禍身亡,2002年妹妹瑪格麗特公主及母親伊莉莎白王太后相繼離世;2021年王夫菲利普親王逝世;孙子哈利王子在2020年退出英国王室;2022年2月6日,伊丽莎白二世成為英国史上第一位庆祝白金禧的君主。 駕崩與葬禮 2022年9月6日,伊丽莎白二世在蘇格蘭巴摩拉城堡行宮任命其生涯中最後一任(第15任)首相-{zh-hk:卓慧思;zh-tw:特拉斯;zh-cn:特拉斯;}-(此次接見成為伊丽莎白二世最後一次公開露面的活動,當時伊丽莎白二世手背上的大片瘀青引起公眾廣泛關注),9月7日,依據醫師建議,女王決定延後與樞密院的會議,9月8日,白金汉宫無預警發布訊息称伊丽莎白二世的身体状况堪忧,部分王室高級成员即刻赶赴巴摩拉城堡,隨後BBC中断节目并更换黑色台徽,主持人身着全黑西装与黑色领带直播,當日15時10分,96歲的伊丽莎白二世因「年邁」駕崩於巴摩拉城堡,,18時30分,白金汉宫正式將伊丽莎白二世駕崩的消息昭告全英國,當地政府随即启动伦敦桥行动,請太子威爾斯親王查爾斯依法繼位為王。 伊丽莎白二世靈柩於9月11日自巴爾莫勒爾堡遷移到愛丁堡荷里路德宮,隔日移靈聖吉爾斯大教堂並開放民眾弔唁24小时,9月13日靈柩返抵倫敦。9月19日上午11時,於西敏寺大教堂舉行國葬,下午4時,靈柩到達溫莎城堡聖喬治教堂進行落葬禮拜,稍晚即與2021年4月過世的王夫菲利普親王一同正式下葬喬治六世紀念禮拜堂,9月25日,白金漢宮發布伊丽莎白二世墓地照片,墓碑上同時刻有伊丽莎白二世父母、伊丽莎白二世伉儷的名字,代表一家人永伴長眠。 在英國的角色 政治角色 作為國家元首,伊丽莎白二世有保護憲政制度的責任。在向內的職責上,伊丽莎白二世在英國發揮國家職能中的一部分。例如主持國會開幕、批准樞密令、御准議會法案以及會見首相等等。在向外的職責上,伊丽莎白二世代表英國接见外國大使和英聯邦高級專員,接待來訪的外國元首,並訪問海外其他國家,支持英國與世界各國的外交和經濟關係。伊丽莎白二世是英國史上出访最多的君主,自登基以來已正式出国访问了325次。 一般認為,伊丽莎白二世在現行英國君主立憲制當中具備諮詢權、褒奬權及警告權。現時,伊丽莎白二世在政治上仍扮演重要的角色,特別是在政治危機中,伊丽莎白二世不得擁有個人的政治立場,而其職責之一是確保政局的穩定,在倒閣時選任能得到議會信任的首相而確保英國隨時有國家最高行政首長在任。具體而言,伊丽莎白二世於政治上須扮演超黨派的角色,發揮穩定和平衡的作用。 幾乎每一任與女王共事過的英國首相都給予伊丽莎白二世極高的評價。自她登基的那天起她每天平均花三個小時處理國務,並批閱她的臣子們和首相官邸送來的公文。正因如此,她可以向首相提供許多有益的忠告,而首相也必須每週晉見伊丽莎白二世,這種會面是十分正式且嚴肅的。對首相來說,與女王的晤談可能要比接受下議院質詢更加重要,因為首相給伊丽莎白二世的稟報往往更加詳細、坦誠。即使是反對君主制的首相們也十分重視與伊丽莎白二世的會面。事實上,每一任首相都對與伊丽莎白二世的會面給予極高評價。前首相貝理雅就曾表示,伊丽莎白二世的建議之所以富有價值,是因為她「過人的精明和對世界事務的獨特觀察」。 她与不同党派中的许多政治人物都保持着友好的关系。輿論认为她最友好的首相是丘吉尔、麥美倫和威爾遜。 伊丽莎白二世是立法程序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她與上議院和下議院共同構成了完整的英國國會。所有國會通過的草案都必須經伊丽莎白二世御筆簽署才能成為法案。而法律上她亦有權否決法案,但是自1707年以來就沒有一個英國君主否決過法案。在每年新一屆議會開幕時伊丽莎白二世會在上議院發表御座致辞,勾劃該年度的立法議程和她的政府政策,但是這些講稿都由她的首相與大臣們負責撰寫。 伊丽莎白二世在行政上也具有代表性。伊丽莎白二世在位期间,英國政府正式名稱為“女王陛下政府”,程序上雖由伊丽莎白二世負責任命大臣,實際上依英國的民主憲政慣例,伊丽莎白二世「聽從」首相的「建議」任命大臣、官員。在首相要求下,伊丽莎白二世亦可行使解散議會的權力,以便進行大選,首相一職一般由下議院多數党的領袖擔任,但仍須經伊丽莎白二世任命(或「邀請」)後才成為新任首相,且英國政府並非向伊丽莎白二世負責,而是向下議院負責、間接地向英國選民負責。在司法體制中,法庭以她的名義行事,政府亦以伊丽莎白二世的名義提起公訴。 除了不介入國內政治,伊丽莎白二世在官方外交場合也保持中立,極少在外交場合就自己的觀點發言,但會以高雅及含蓄的手法表達皇室的觀點及支持英國的外交,如在2015年款待習近平的晚宴上使用一瓶1989年的紅酒表達英國對中國人權的關注,伊丽莎白二世在私聊時也會直接提及自己的看法,伊丽莎白二世在2016年出席一個公開活動時與負責習近平訪英保安工作的倫敦警察廳高級警監德奧絲閒談,伊丽莎白二世在私聊時批評中國官員對待英國駐華大使非常粗魯及無禮。 在英國法律中伊丽莎白二世是一個自然人,也須遵守法律。但是伊丽莎白二世作為國家元首,乃是國家的象徵及主權的體現,因而不被起訴或控告,究其是否能夠成為訴訟上之當事人則是不確定的。在17世紀的英國革命期間,國會曾以叛國罪對當時在位的國王查理一世提告,但新任君主查理二世上臺後,整個程序被政府宣告為違法,法院對爭訟的審理也終止。 作為君主,在英国乃至於其他英聯邦王國,所有的护照及駕駛執照都是以女王的名义頒發,因此她不需要使用護照,但外訪時仍需接受安全檢查。 軍事角色 伊丽莎白二世擔任英國海陸空三軍的最高司令,是唯一能宣布英国处于戰爭或和平状态的人。無論在英國陸軍、皇家海軍和皇家空軍,均要求新入伍的官兵宣誓效忠伊丽莎白二世。相對地伊丽莎白二世亦代表了國家接受宣誓者的效忠及履行保障照顧所有軍人一切生活和困難,伊丽莎白二世對所有武裝部隊有濃厚的興趣,無論是在英國和英聯邦。她承諾定期訪問軍方場所和船隻,以滿足在國內和海外的軍人和他們的家庭。伊丽莎白二世本身亦曾在軍隊服務。 伊丽莎白二世和其他王室成員會在武裝部隊中擔任各種榮譽職務。伊丽莎白二世會與英國國防部各參謀長定期開會,亦透過她的國防事務秘書保持與軍方的聯繫。此外,當英國參戰時,軍人及其家屬往往喜歡寫信給伊丽莎白二世,表示他們知道自己是在為英國和女王而戰。 社會角色 英國君主需要履行重要的社會和文化責任。伊丽莎白二世的存在促進了英国的團結和自豪感,使英国穩定。此外,伊丽莎白二世亦特別支持公共服務和志願部門。透過「定期走訪」,伊丽莎白二世走到英国的每一部分,代表著英国的團結。 在國家有慶典或悲劇發生時,伊丽莎白二世會代表國家致意。例如,在每年在戰爭死難者紀念日上致哀,或在慶祝活動上慶祝國家的體育勝利。伊丽莎白二世還會主持「花園派對」邀請社會各種位置的嘉賓出席,其中大多數是社區慈善機構或公共部門組織的服務代表。伊丽莎白二世還支持國民服務他人,並擔任各慈善機構的贊助人或主席。 在英聯邦及其他英聯邦王國的角色 伊丽莎白二世除了是英國君主外還是大英國協元首,並出席歷屆大英國協首腦會議。雖然此職位並非世襲,但大英國協各國在2018年的會議後,仍認同下一任元首將由王儲查爾斯王子繼任。 伊丽莎白二世也是其他十五個國家的伊丽莎白二世,但由於她長期留在英國,她原則上不會、亦無暇參與那些國家的任何政治活動,伊丽莎白二世會委由當地總理或國會「建議」的總督代替伊丽莎白二世在當地執行職務,也因伊丽莎白二世在那些國家沒有什麼實際角色意義,甚至會有民眾不知道她是自己國家的元首。 儘管如此,伊丽莎白二世仍會參與這些國家的部分非政治活動,如在較年輕時定期出訪各國、為加拿大每位人瑞和每對鑽禧伴侶寫道賀的卡片、或聽從總理建議決定授勛制度,例如澳洲前總理艾伯特曾向伊丽莎白二世提議恢复册封澳洲勋位的爵级勋位,并授予王夫菲利普亲王“澳大利亚勳章騎士”稱号,但成事後,艾伯特被认为观念過時,引起广泛讽刺。 正因伊丽莎白二世只是英聯邦王國的象徵元首,缺乏實質政治意義,在伊丽莎白二世不協調各屬國外交政策下,她在國際衝突中的角色顯得矛盾。如在1983年美國入侵格瑞那達,她統治的牙買加等七國出兵助美國入侵同樣屬於自己的格瑞那達,英國政府表示反對出兵,此事被戲稱是「女王自己的政府反對一個效忠女王的軍隊入侵另一個由女王統治的國家。」 個人生活與形象 居住地點 在加冕之后伊丽莎白和丈夫菲利普搬到了伦敦市中心的白金汉宫。但是像之前所有的国王一样,伊丽莎白并不喜欢居住在白金汉宫。对她而言,位于伯克郡的温莎城堡才是她的家。她也有相当一段时间是在苏格兰的巴尔莫勒尔城堡度过的,最后亦逝世于此。 宠物 伊丽莎白二世鍾情於柯基犬,她的第一隻柯基犬蘇珊由其父乔治六世贈送,並繁殖了十四代,自此柯基犬可說是陪伴了伊丽莎白二世大半生,包括一同參與拍攝倫敦奧運宣傳片。但由於年歲已高,她宣布不再繁殖柯基犬,最後一隻蘇珊的後代威洛也於2018年4月15日逝世,这一不幸消息对伊丽莎白二世打擊颇大。伊丽莎白二世曾養一柯基犬名「法洛斯」,牠不幸被安妮公主的牛頭㹴「佛羅倫斯」咬傷而死亡。伊丽莎白二世聽聞此事之後,便命「佛羅倫斯」接受心理輔導,並且下令不-{准}-任何安妮公主的狗繼續留宿宮中。馬是伊丽莎白二世的另一寵物,即使年屆九十六,伊丽莎白二世仍會在空餘時間騎馬,她是名馬嘉登行宮的主人。伊丽莎白二世喜歡賽馬為英國人民所共知,她到馬場時也會下注。觀賞賽馬時,女王從不掩飾她緊張的情緒,跟普通馬迷一樣會高舉雙臂,為喜愛的馬匹歡呼打氣,展現她親民的一面。 个人形象 伊丽莎白二世在广大英國人心目中,是國家團結的象徵。而她的端正品行,亦往往是為全體國民,以至其他以伊丽莎白二世作元首的英聯邦王國的國民樹立個人行為操守的典範,歷任英國首相,無論支持君主制與否,皆給予伊丽莎白二世極高評價。伊丽莎白二世相關的形象亦有助英國於英聯邦以至國際社會間提升軟實力。另外,伊丽莎白二世亦時常在一年一度的聖誕節的廣播談話當中,鼓勵國民互相幫助及彼此團結。 由於伊丽莎白二世前後共統治三十餘個國家,她也是世界史上出現在最多國家和地區的郵票和貨幣的人,因此世界各地的人民對伊丽莎白二世的樣貌形象都不感陌生。 作為英國前殖民地和海外屬土的英屬香港,伊丽莎白二世曾經以元首身份於1975年和1986年訪問香港,期間到公共屋邨、游泳池和街市等地點探訪,與香港市民作近距離交流,伊丽莎白二世的親民形象深得民心。作為香港名義上的元首,香港人因而為伊丽莎白二世起了「事頭婆」(即老闆娘)的別名,即使其後香港經歷主權移交,伊丽莎白二世在香港人心中形象和稱呼並無大變化。 伊丽莎白二世早年的装束十分保守,伊丽莎白二世通常穿著顏色單一但色彩顯眼的外套和各种帽子,並以老百姓能「遠遠地就清楚看見她」為準則。她很少改变外形,继位后她的发型就很少改变。 虽然伊丽莎白二世经常出席各种文化活动,但据称在她的私人时间内她对艺术不太感兴趣,宁愿将整个晚上的时间花在拼板游戏上也不愿从事其他艺术活动。她对音乐和绘画的冷漠招致许多文艺评论家的批评,他们形容伊丽莎白二世为「没有审美感的国君」。 外交场合上伊丽莎白二世非常正式,与她会面时的礼仪繁多。任何较亲密的交流,例如触碰,都不被允许。澳洲總理基廷在1992年2月伊丽莎白二世訪問澳洲時輕輕摟着伊丽莎白二世的腰,儘管他個人辯稱是一種對長者的尊重表現,亦被保王派指為「對女王不敬」。 不过在私底下有报道却称伊丽莎白二世非常喜欢一些「有伤风化」的幽默,她的侍女们还经常向她「报告」王宫内新的小道传闻。私底下的伊丽莎白二世非常平易近人,并且真誠地关懷为她工作的侍从,據稱伊丽莎白二世非常清楚她的侍女及侍從的名字。很多應邀參加過王室活動的人士告訴媒體,其實伊丽莎白二世很有幽默感,很喜歡別人說笑話,很會模仿名人,也經常會捧腹大笑。另外她對科技電玩Wii也頗著迷,在凱特王妃嫁入皇室前,凱特曾經在聖誕節送給威廉王子新的Wii遊戲機以及Wii Sport,結果反是伊丽莎白二世抢着與孫兒玩,其後任天堂和THQ更特意送給她黃金版Wii以及屬下電玩BIG Family Games,不過礙於英國王室規定,這份禮物最後並沒被送到伊丽莎白二世手上,後來在THQ破產後,該遊戲機被拿出來拍賣。 支持度 伊丽莎白二世一直獲英國民眾支持愛戴。2001年英國廣播公司的調查顯示,83%英國民眾承認伊丽莎白二世極具責任感;79%民眾認為伊丽莎白二世在海外出色地代表英國;90%以上民眾認為伊丽莎白二世工作表現出色、良好或一般,只有9%民眾認為伊丽莎白二世工作表現差。 2008年英國廣播公司委托民調機構的調查顯示,約78%民眾認為英國應該繼續保有王室,80%被訪者認為英國在30年內應該繼續實行君主制。 在曾由英国君主作國家元首的斐濟,前任總理姆拜尼馬拉馬曾表示,自己以及很多斐濟人皆對伊丽莎白二世忠心;斐濟橄欖球隊員在2016年奥运会男子橄榄球项目颁奖仪式上,曾向伊丽莎白二世的女兒安妮长公主下跪。 長壽女王 2015年9月9日,伊丽莎白二世超越其高祖母维多利亚女王在位63年又7个月的纪录,成为英国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君主;泰王拉瑪九世在2016年10月13日逝世后,她成為當時在世的在位時間最長的國家元首;2019年4月23日,已退位的卢森堡大公若望薨逝後,她成為當時在世最为年長的君主;2022年6月2日,她成為英国史上第一位也是全球史上第四位庆祝白金禧的君主(參考伊利沙伯二世登基白金禧紀念)、世界歷史上有確切記錄在位期間第二長的君主,僅次於路易十四,也是世界歷史上在位最長的女性君主,其受到民众的广泛欢迎,更表現出伊丽莎白二世本人的特殊性。 頭銜、稱號、榮譽、徽章及旗幟 头衔及称号 出生至1936年12月11日:約克的伊丽莎白郡主殿下 1936年12月11日至1947年11月20日:伊丽莎白公主殿下 1947年11月20日至1952年2月6日:愛丁堡公爵夫人伊丽莎白公主殿下 1952年2月6日至2022年9月8日:女王陛下、英聯邦元首 伊丽莎白二世本身在英國同時持有蘭開斯特公爵的頭銜,也是英格蘭教會最高領袖。她更在英聯邦各國中持有很多頭銜和軍銜。她在其統治的各個王國各有其君主头衔。在海峽群島和萌島的皇家屬地,她分別有諾曼第公爵(非正式)和曼島領主之稱。她在位期間,英國及其他英聯邦王國常尊稱她為「女王陛下」,而不直接稱呼她的姓名;美國及其他英語系國家則稱她為「伊莉莎白女王」。 自1947年結婚至1952年登基,她依丈夫頭銜而被稱為愛丁堡公爵夫人。從1952年登基直到1953年,伊丽莎白二世的官方称号和头衔是「-{zh-cn:伊丽莎白二世,托上帝洪恩,大不列颠、爱尔兰及英属自治领女王,基督教保护者伊丽莎白二世;zh-hk:伊利沙伯二世,藉上帝恩典,大不列顛、愛爾蘭及英屬自治領女皇,信仰保衞者;zh-tw:伊莉莎白二世,蒙上帝恩典,大不列顛、愛爾蘭及英屬自治領女王,信仰守衛者;}-」她在加冕時時以這個頭銜受擁戴為女王,但是在澳洲和加拿大、紐西蘭和英國,她受擁戴為女王所用的頭銜是「伊利沙伯二世,-{zh-cn:托上帝洪恩,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以及其他领土和属地的女王、英联邦元首、基督教的保护者; zh-hant:蒙上帝恩典,本王國女王與她其它王國及領地女王,英聯邦元首,信仰守衛者}-」。 在政權移交前的香港《最高法院規則》中,以女皇名義自稱所用的頭銜中英原文如下: 1952年英聯邦首腦會議上,各國首腦決議,伊丽莎白二世在每個王國會分別使用不同的頭銜,以表示她在該國身份是該國君主而非他國者。因此,英國和當時的6個自治領各自通過法令,授予伊丽莎白二世類似的頭銜。這表示著當伊利沙伯二世加冕時,她持有7個不同的頭銜。時移世易,她在位英聯邦王國數目有所增減,部分王國廢除了君主制,亦有在脫離英國獨立(除了巴布亞新幾內亞是從澳洲獨立外)後仍奉其為君主。伊利沙伯二世去世前持有15個不同國家元首頭銜。這15個頭銜排列次序,通常以英國為首,然後按自治領成立次序,即加拿大、澳大利亚、紐西蘭,再按殖民地獨立次序排列。 徽章 旗幟 以下是伊丽莎白二世本人專用的旗幟,只會在伊丽莎白二世現身當地時才懸掛。當中大部分旗都有「E」字樣,代表伊丽莎白二世。其樣式、使用地和使用年分如下: 花押字 外国勋章奖章 联邦王室勋章(DMN)(马来西亚,1972年) 淡马锡勋章(一级荣誉)(新加坡,1972年) 一等白狮勋章附颈饰(捷克,1996年) 家族 祖先 伊利沙伯二世的祖上包括了历代多位英國君主,最早可以追溯到7世紀的威塞克斯王朝。她同時也是蘇格蘭王室的後裔,最早可追溯到公元9世紀。她與歐洲歷史最悠久的丹麦王室也有關係,她的曾祖母就是丹麥的亞歷山德拉。她還與歐洲大部分王室都有血緣關係,與她是表兄弟姐妹的君主包括丹麥女王瑪格麗特二世、挪威國王哈拉尔五世、西班牙前國王胡安·卡洛斯一世和瑞典國王卡爾十六世·古斯塔夫,而比利時前國王阿爾貝二世更是她的遠房堂叔(因祖上皆是萨克森-科堡-哥达王朝故)。此外她與已被廢除的希臘王室、羅馬尼亞王室、德意志地區各王室和俄國皇室也都有血緣關係(通过其丈夫的奥尔登堡王朝后裔关系)。 因为伊丽莎白二世的父系祖先为萨克森-科堡-哥达王朝,故其血緣姓氏为韦廷。 子孫 下列是伊丽莎白二世与菲利普亲王的子女、孫子女及曾孙子女: 查尔斯·菲利普·亚瑟·乔治(1948年11月14日生於白金漢宮),英国国王。1981年7月29日与苏格兰贵族黛安娜·斯宾塞女爵结婚,1996年8月28日离婚;在2005年4月9日與相戀35年的卡米拉結婚 威廉·亚瑟·菲利普·路易(1982年6月21日生於聖瑪麗醫院),威爾斯親王,2011年4月29日与凱特·米德爾頓结婚 喬治·亞歷山大·路易(2013年7月22日生於聖瑪麗醫院) 夏洛特·伊丽莎白·黛安娜(2015年5月2日生於聖瑪麗醫院) 路易·亞瑟·查爾斯(2018年4月23日生於聖瑪麗醫院) 亨利·查尔斯·阿尔伯特·大卫(1984年9月15日生於聖瑪麗醫院),薩塞克斯公爵,2018年5月19日與梅根·馬克爾結婚 阿奇·哈里遜·蒙巴頓-溫莎(2019年5月6日生於倫敦) 莉莉白·黛安娜·蒙巴頓-溫莎(2021年6月4日生於美國加州) 安妮·伊莉莎白·愛麗絲·路易絲(1950年8月15日生於克拉倫斯宮),王室长公主。1973年12月14日与马克·安东尼·彼得·菲利浦斯结婚,1992年4月28日离婚;1992年12月12日与结婚 彼得·馬克·安德魯·菲利浦斯(1977年11月15日生於聖瑪麗醫院),2008年5月17日与奧特姆·凱利結婚,2021年6月14日离婚 薩凡娜·安妮·凱薩琳·菲利浦斯(2010年12月29日生於格洛斯特郡格洛斯特郡醫院) 艾拉·伊利沙伯·菲利浦斯(2012年3月29日生於格洛斯特郡格洛斯特郡醫院) 扎拉·安妮·伊丽莎白·菲利浦斯(1981年5月15日生於聖瑪麗醫院),2011年7月30日与迈克尔·詹姆斯·廷德尔結婚 米婭·格雷絲·廷德爾(2014年1月17日生於格洛斯特郡格洛斯特郡醫院) 蕾娜·伊莉莎白·廷德爾(2018年6月18日生於格洛斯特郡斯特勞德產科醫院) 盧卡斯·菲利普·廷德爾(2021年3月21日生於格洛斯特郡自宅) 安德鲁·阿爾伯特·克里斯蒂安·爱德华(1960年2月19日生於白金漢宮),约克公爵。1986年7月23日与莎拉·瑪格麗特·費格遜结婚,1996年5月30日离婚 比阿特丽斯·伊丽莎白·瑪麗(1988年8月8日生於波特蘭醫院),2020年與艾杜亞度·馬佩利·莫茨結婚 西恩娜·伊麗莎白·馬佩利·莫茨(2021年9月18日生於切爾西和西敏醫院) 欧吉妮·維多利亞·海倫娜(1990年3月23日生於波特蘭醫院),2018年10月12日与傑克·布魯斯班克結婚 奧古斯特·菲利普·霍克·布魯斯班克(2021年2月9日生於波特蘭婦女兒童醫院) 歐內斯特·喬治·羅尼·布魯斯班克(2023年5月30日生) 爱德华·安东尼·理查德·路易斯(1964年3月10日生於白金漢宮),愛丁堡公爵,1999年6月19日与苏菲·利丝琼斯结婚 路易絲·愛麗絲·伊丽莎白·瑪麗(2003年11月8日生於薩里郡弗雷姆勒公園醫院) 詹姆斯·亞歷山大·菲利普·提奧(2007年12月17日生於薩里郡弗雷姆勒公園醫院) 伊丽莎白二世的两个外孙,彼得和扎拉·菲利浦斯没有王室头衔,这在英国历史上十分罕见。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有兩個:第一個是英国的王室头衔是从父亲继承的,而安妮公主的前夫马克·菲利浦斯是一介平民,雖然當兩人結婚之時,伊丽莎白二世曾經要冊封馬克·菲利浦斯为伯爵,但是遭到馬克·菲利浦斯婉拒,因此他的孩子们也就都是平民。第二個原因是:當彼得與扎拉·菲利浦斯出生之時,伊丽莎白二世也曾經要以郡王與郡主的封號來冊封外孫與外孫女,但是遭到安妮公主婉拒,因為她不希望讓兒女擁有王室頭銜,而以平民的身分發展,因此彼得與扎拉·菲利浦斯一直沒有王室頭銜,但是依然列於英国王位继承的順位之中。 以伊莉莎白二世命名的事物 獎項及紀念徽章 : :雪梨蘭域馬場 :墨爾本費明頓馬場 : : :沙田區沙田馬場女皇盃與女皇銀禧紀念盃 :京都市伏見區京都競馬場-{zh-hans:伊丽莎白女王杯;zh-tw:女皇伊莉莎白二世盃;zh-hk:女皇伊利沙伯二世盃;}- : :伊麗莎白十字勳章 : : : : :女皇志願組織慈善服務獎 :(也授予英聯邦公民) :(也授予英聯邦公民) : : : : : : :
同年她為2012年倫敦奧運揭幕,並在開幕禮中的短片裏出演,同場還有飾演龐德探員的克雷格。她唯一兩次揭幕奧運會的國家元首,而她第一次主持的奧運會開幕禮是在蒙特婁舉辦的1976年夏季奧林匹克運動會。 2012年伊丽莎白二世於兰柏宫演說,英格蘭聖公會坎特伯里大主教、普世聖公宗精神領袖威廉斯回應表示“女王在看待自己的角色時,已將信仰放在心中”。 2019年3月7日,伊丽莎白二世在出席一個公眾活動時,首次於社交網站Instagram發文。 重要事件 伊丽莎白二世在位期間的重大宪政变革包括英国权力下放、、非洲去殖民化,其統治下的国家亦经历了诸多战争及冲突。伊丽莎白二世是首位对爱尔兰共和国进行国事访问的英国君主,并先後接见和造访了五位天主教會教宗,也是首位在兩屆夏季奧林匹克運動會宣佈開幕的國家元首。就伊丽莎白二世個人來說,她一生中的重要事件還包括1979年王夫之舅緬甸伯爵蒙巴顿遇刺;1992年女兒安妮公主婚姻的破裂;1997年其子查尔斯三世第一任妻子戴安娜車禍身亡,2002年妹妹瑪格麗特公主及母親伊莉莎白王太后相繼離世;2021年王夫菲利普親王逝世;孙子哈利王子在2020年退出英国王室;2022年2月6日,伊丽莎白二世成為英国史上第一位庆祝白金禧的君主。 駕崩與葬禮 2022年9月6日,伊丽莎白二世在蘇格蘭巴摩拉城堡行宮任命其生涯中最後一任(第15任)首相-{zh-hk:卓慧思;zh-tw:特拉斯;zh-cn:特拉斯;}-(此次接見成為伊丽莎白二世最後一次公開露面的活動,當時伊丽莎白二世手背上的大片瘀青引起公眾廣泛關注),9月7日,依據醫師建議,女王決定延後與樞密院的會議,9月8日,白金汉宫無預警發布訊息称伊丽莎白二世的身体状况堪忧,部分王室高級成员即刻赶赴巴摩拉城堡,隨後BBC中断节目并更换黑色台徽,主持人身着全黑西装与黑色领带直播,當日15時10分,96歲的伊丽莎白二世因「年邁」駕崩於巴摩拉城堡,,18時30分,白金汉宫正式將伊丽莎白二世駕崩的消息昭告全英國,當地政府随即启动伦敦桥行动,請太子威爾斯親王查爾斯依法繼位為王。 伊丽莎白二世靈柩於9月11日自巴爾莫勒爾堡遷移到愛丁堡荷里路德宮,隔日移靈聖吉爾斯大教堂並開放民眾弔唁24小时,9月13日靈柩返抵倫敦。9月19日上午11時,於西敏寺大教堂舉行國葬,下午4時,靈柩到達溫莎城堡聖喬治教堂進行落葬禮拜,稍晚即與2021年4月過世的王夫菲利普親王一同正式下葬喬治六世紀念禮拜堂,9月25日,白金漢宮發布伊丽莎白二世墓地照片,墓碑上同時刻有伊丽莎白二世父母、伊丽莎白二世伉儷的名字,代表一家人永伴長眠。 在英國的角色 政治角色 作為國家元首,伊丽莎白二世有保護憲政制度的責任。在向內的職責上,伊丽莎白二世在英國發揮國家職能中的一部分。例如主持國會開幕、批准樞密令、御准議會法案以及會見首相等等。在向外的職責上,伊丽莎白二世代表英國接见外國大使和英聯邦高級專員,接待來訪的外國元首,並訪問海外其他國家,支持英國與世界各國的外交和經濟關係。伊丽莎白二世是英國史上出访最多的君主,自登基以來已正式出国访问了325次。 一般認為,伊丽莎白二世在現行英國君主立憲制當中具備諮詢權、褒奬權及警告權。現時,伊丽莎白二世在政治上仍扮演重要的角色,特別是在政治危機中,伊丽莎白二世不得擁有個人的政治立場,而其職責之一是確保政局的穩定,在倒閣時選任能得到議會信任的首相而確保英國隨時有國家最高行政首長在任。具體而言,伊丽莎白二世於政治上須扮演超黨派的角色,發揮穩定和平衡的作用。 幾乎每一任與女王共事過的英國首相都給予伊丽莎白二世極高的評價。自她登基的那天起她每天平均花三個小時處理國務,並批閱她的臣子們和首相官邸送來的公文。正因如此,她可以向首相提供許多有益的忠告,而首相也必須每週晉見伊丽莎白二世,這種會面是十分正式且嚴肅的。對首相來說,與女王的晤談可能要比接受下議院質詢更加重要,因為首相給伊丽莎白二世的稟報往往更加詳細、坦誠。即使是反對君主制的首相們也十分重視與伊丽莎白二世的會面。事實上,每一任首相都對與伊丽莎白二世的會面給予極高評價。前首相貝理雅就曾表示,伊丽莎白二世的建議之所以富有價值,是因為她「過人的精明和對世界事務的獨特觀察」。 她与不同党派中的许多政治人物都保持着友好的关系。輿論认为她最友好的首相是丘吉尔、麥美倫和威爾遜。 伊丽莎白二世是立法程序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她與上議院和下議院共同構成了完整的英國國會。所有國會通過的草案都必須經伊丽莎白二世御筆簽署才能成為法案。而法律上她亦有權否決法案,但是自1707年以來就沒有一個英國君主否決過法案。在每年新一屆議會開幕時伊丽莎白二世會在上議院發表御座致辞,勾劃該年度的立法議程和她的政府政策,但是這些講稿都由她的首相與大臣們負責撰寫。 伊丽莎白二世在行政上也具有代表性。伊丽莎白二世在位期间,英國政府正式名稱為“女王陛下政府”,程序上雖由伊丽莎白二世負責任命大臣,實際上依英國的民主憲政慣例,伊丽莎白二世「聽從」首相的「建議」任命大臣、官員。在首相要求下,伊丽莎白二世亦可行使解散議會的權力,以便進行大選,首相一職一般由下議院多數党的領袖擔任,但仍須經伊丽莎白二世任命(或「邀請」)後才成為新任首相,且英國政府並非向伊丽莎白二世負責,而是向下議院負責、間接地向英國選民負責。在司法體制中,法庭以她的名義行事,政府亦以伊丽莎白二世的名義提起公訴。 除了不介入國內政治,伊丽莎白二世在官方外交場合也保持中立,極少在外交場合就自己的觀點發言,但會以高雅及含蓄的手法表達皇室的觀點及支持英國的外交,如在2015年款待習近平的晚宴上使用一瓶1989年的紅酒表達英國對中國人權的關注,伊丽莎白二世在私聊時也會直接提及自己的看法,伊丽莎白二世在2016年出席一個公開活動時與負責習近平訪英保安工作的倫敦警察廳高級警監德奧絲閒談,伊丽莎白二世在私聊時批評中國官員對待英國駐華大使非常粗魯及無禮。 在英國法律中伊丽莎白二世是一個自然人,也須遵守法律。但是伊丽莎白二世作為國家元首,乃是國家的象徵及主權的體現,因而不被起訴或控告,究其是否能夠成為訴訟上之當事人則是不確定的。在17世紀的英國革命期間,國會曾以叛國罪對當時在位的國王查理一世提告,但新任君主查理二世上臺後,整個程序被政府宣告為違法,法院對爭訟的審理也終止。 作為君主,在英国乃至於其他英聯邦王國,所有的护照及駕駛執照都是以女王的名义頒發,因此她不需要使用護照,但外訪時仍需接受安全檢查。 軍事角色 伊丽莎白二世擔任英國海陸空三軍的最高司令,是唯一能宣布英国处于戰爭或和平状态的人。無論在英國陸軍、皇家海軍和皇家空軍,均要求新入伍的官兵宣誓效忠伊丽莎白二世。相對地伊丽莎白二世亦代表了國家接受宣誓者的效忠及履行保障照顧所有軍人一切生活和困難,伊丽莎白二世對所有武裝部隊有濃厚的興趣,無論是在英國和英聯邦。她承諾定期訪問軍方場所和船隻,以滿足在國內和海外的軍人和他們的家庭。伊丽莎白二世本身亦曾在軍隊服務。 伊丽莎白二世和其他王室成員會在武裝部隊中擔任各種榮譽職務。伊丽莎白二世會與英國國防部各參謀長定期開會,亦透過她的國防事務秘書保持與軍方的聯繫。此外,當英國參戰時,軍人及其家屬往往喜歡寫信給伊丽莎白二世,表示他們知道自己是在為英國和女王而戰。 社會角色 英國君主需要履行重要的社會和文化責任。伊丽莎白二世的存在促進了英国的團結和自豪感,使英国穩定。此外,伊丽莎白二世亦特別支持公共服務和志願部門。透過「定期走訪」,伊丽莎白二世走到英国的每一部分,代表著英国的團結。 在國家有慶典或悲劇發生時,伊丽莎白二世會代表國家致意。例如,在每年在戰爭死難者紀念日上致哀,或在慶祝活動上慶祝國家的體育勝利。伊丽莎白二世還會主持「花園派對」邀請社會各種位置的嘉賓出席,其中大多數是社區慈善機構或公共部門組織的服務代表。伊丽莎白二世還支持國民服務他人,並擔任各慈善機構的贊助人或主席。 在英聯邦及其他英聯邦王國的角色 伊丽莎白二世除了是英國君主外還是大英國協元首,並出席歷屆大英國協首腦會議。雖然此職位並非世襲,但大英國協各國在2018年的會議後,仍認同下一任元首將由王儲查爾斯王子繼任。 伊丽莎白二世也是其他十五個國家的伊丽莎白二世,但由於她長期留在英國,她原則上不會、亦無暇參與那些國家的任何政治活動,伊丽莎白二世會委由當地總理或國會「建議」的總督代替伊丽莎白二世在當地執行職務,也因伊丽莎白二世在那些國家沒有什麼實際角色意義,甚至會有民眾不知道她是自己國家的元首。 儘管如此,伊丽莎白二世仍會參與這些國家的部分非政治活動,如在較年輕時定期出訪各國、為加拿大每位人瑞和每對鑽禧伴侶寫道賀的卡片、或聽從總理建議決定授勛制度,例如澳洲前總理艾伯特曾向伊丽莎白二世提議恢复册封澳洲勋位的爵级勋位,并授予王夫菲利普亲王“澳大利亚勳章騎士”稱号,但成事後,艾伯特被认为观念過時,引起广泛讽刺。 正因伊丽莎白二世只是英聯邦王國的象徵元首,缺乏實質政治意義,在伊丽莎白二世不協調各屬國外交政策下,她在國際衝突中的角色顯得矛盾。如在1983年美國入侵格瑞那達,她統治的牙買加等七國出兵助美國入侵同樣屬於自己的格瑞那達,英國政府表示反對出兵,此事被戲稱是「女王自己的政府反對一個效忠女王的軍隊入侵另一個由女王統治的國家。」 個人生活與形象 居住地點 在加冕之后伊丽莎白和丈夫菲利普搬到了伦敦市中心的白金汉宫。但是像之前所有的国王一样,伊丽莎白并不喜欢居住在白金汉宫。对她而言,位于伯克郡的温莎城堡才是她的家。她也有相当一段时间是在苏格兰的巴尔莫勒尔城堡度过的,最后亦逝世于此。 宠物 伊丽莎白二世鍾情於柯基犬,她的第一隻柯基犬蘇珊由其父乔治六世贈送,並繁殖了十四代,自此柯基犬可說是陪伴了伊丽莎白二世大半生,包括一同參與拍攝倫敦奧運宣傳片。但由於年歲已高,她宣布不再繁殖柯基犬,最後一隻蘇珊的後代威洛也於2018年4月15日逝世,这一不幸消息对伊丽莎白二世打擊颇大。伊丽莎白二世曾養一柯基犬名「法洛斯」,牠不幸被安妮公主的牛頭㹴「佛羅倫斯」咬傷而死亡。伊丽莎白二世聽聞此事之後,便命「佛羅倫斯」接受心理輔導,並且下令不-{准}-任何安妮公主的狗繼續留宿宮中。馬是伊丽莎白二世的另一寵物,即使年屆九十六,伊丽莎白二世仍會在空餘時間騎馬,她是名馬嘉登行宮的主人。伊丽莎白二世喜歡賽馬為英國人民所共知,她到馬場時也會下注。觀賞賽馬時,女王從不掩飾她緊張的情緒,跟普通馬迷一樣會高舉雙臂,為喜愛的馬匹歡呼打氣,展現她親民的一面。 个人形象 伊丽莎白二世在广大英國人心目中,是國家團結的象徵。而她的端正品行,亦往往是為全體國民,以至其他以伊丽莎白二世作元首的英聯邦王國的國民樹立個人行為操守的典範,歷任英國首相,無論支持君主制與否,皆給予伊丽莎白二世極高評價。伊丽莎白二世相關的形象亦有助英國於英聯邦以至國際社會間提升軟實力。另外,伊丽莎白二世亦時常在一年一度的聖誕節的廣播談話當中,鼓勵國民互相幫助及彼此團結。 由於伊丽莎白二世前後共統治三十餘個國家,她也是世界史上出現在最多國家和地區的郵票和貨幣的人,因此世界各地的人民對伊丽莎白二世的樣貌形象都不感陌生。 作為英國前殖民地和海外屬土的英屬香港,伊丽莎白二世曾經以元首身份於1975年和1986年訪問香港,期間到公共屋邨、游泳池和街市等地點探訪,與香港市民作近距離交流,伊丽莎白二世的親民形象深得民心。作為香港名義上的元首,香港人因而為伊丽莎白二世起了「事頭婆」(即老闆娘)的別名,即使其後香港經歷主權移交,伊丽莎白二世在香港人心中形象和稱呼並無大變化。 伊丽莎白二世早年的装束十分保守,伊丽莎白二世通常穿著顏色單一但色彩顯眼的外套和各种帽子,並以老百姓能「遠遠地就清楚看見她」為準則。她很少改变外形,继位后她的发型就很少改变。 虽然伊丽莎白二世经常出席各种文化活动,但据称在她的私人时间内她对艺术不太感兴趣,宁愿将整个晚上的时间花在拼板游戏上也不愿从事其他艺术活动。她对音乐和绘画的冷漠招致许多文艺评论家的批评,他们形容伊丽莎白二世为「没有审美感的国君」。 外交场合上伊丽莎白二世非常正式,与她会面时的礼仪繁多。任何较亲密的交流,例如触碰,都不被允许。澳洲總理基廷在1992年2月伊丽莎白二世訪問澳洲時輕輕摟着伊丽莎白二世的腰,儘管他個人辯稱是一種對長者的尊重表現,亦被保王派指為「對女王不敬」。 不过在私底下有报道却称伊丽莎白二世非常喜欢一些「有伤风化」的幽默,她的侍女们还经常向她「报告」王宫内新的小道传闻。私底下的伊丽莎白二世非常平易近人,并且真誠地关懷为她工作的侍从,據稱伊丽莎白二世非常清楚她的侍女及侍從的名字。很多應邀參加過王室活動的人士告訴媒體,其實伊丽莎白二世很有幽默感,很喜歡別人說笑話,很會模仿名人,也經常會捧腹大笑。另外她對科技電玩Wii也頗著迷,在凱特王妃嫁入皇室前,凱特曾經在聖誕節送給威廉王子新的Wii遊戲機以及Wii Sport,結果反是伊丽莎白二世抢着與孫兒玩,其後任天堂和THQ更特意送給她黃金版Wii以及屬下電玩BIG Family Games,不過礙於英國王室規定,這份禮物最後並沒被送到伊丽莎白二世手上,後來在THQ破產後,該遊戲機被拿出來拍賣。 支持度 伊丽莎白二世一直獲英國民眾支持愛戴。2001年英國廣播公司的調查顯示,83%英國民眾承認伊丽莎白二世極具責任感;79%民眾認為伊丽莎白二世在海外出色地代表英國;90%以上民眾認為伊丽莎白二世工作表現出色、良好或一般,只有9%民眾認為伊丽莎白二世工作表現差。 2008年英國廣播公司委托民調機構的調查顯示,約78%民眾認為英國應該繼續保有王室,80%被訪者認為英國在30年內應該繼續實行君主制。 在曾由英国君主作國家元首的斐濟,前任總理姆拜尼馬拉馬曾表示,自己以及很多斐濟人皆對伊丽莎白二世忠心;斐濟橄欖球隊員在2016年奥运会男子橄榄球项目颁奖仪式上,曾向伊丽莎白二世的女兒安妮长公主下跪。 長壽女王 2015年9月9日,伊丽莎白二世超越其高祖母维多利亚女王在位63年又7个月的纪录,成为英国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君主;泰王拉瑪九世在2016年10月13日逝世后,她成為當時在世的在位時間最長的國家元首;2019年4月23日,已退位的卢森堡大公若望薨逝後,她成為當時在世最为年長的君主;2022年6月2日,她成為英国史上第一位也是全球史上第四位庆祝白金禧的君主(參考伊利沙伯二世登基白金禧紀念)、世界歷史上有確切記錄在位期間第二長的君主,僅次於路易十四,也是世界歷史上在位最長的女性君主,其受到民众的广泛欢迎,更表現出伊丽莎白二世本人的特殊性。 頭銜、稱號、榮譽、徽章及旗幟 头衔及称号 出生至1936年12月11日:約克的伊丽莎白郡主殿下 1936年12月11日至1947年11月20日:伊丽莎白公主殿下 1947年11月20日至1952年2月6日:愛丁堡公爵夫人伊丽莎白公主殿下 1952年2月6日至2022年9月8日:女王陛下、英聯邦元首 伊丽莎白二世本身在英國同時持有蘭開斯特公爵的頭銜,也是英格蘭教會最高領袖。她更在英聯邦各國中持有很多頭銜和軍銜。她在其統治的各個王國各有其君主头衔。在海峽群島和萌島的皇家屬地,她分別有諾曼第公爵(非正式)和曼島領主之稱。她在位期間,英國及其他英聯邦王國常尊稱她為「女王陛下」,而不直接稱呼她的姓名;美國及其他英語系國家則稱她為「伊莉莎白女王」。 自1947年結婚至1952年登基,她依丈夫頭銜而被稱為愛丁堡公爵夫人。從1952年登基直到1953年,伊丽莎白二世的官方称号和头衔是「-{zh-cn:伊丽莎白二世,托上帝洪恩,大不列颠、爱尔兰及英属自治领女王,基督教保护者伊丽莎白二世;zh-hk:伊利沙伯二世,藉上帝恩典,大不列顛、愛爾蘭及英屬自治領女皇,信仰保衞者;zh-tw:伊莉莎白二世,蒙上帝恩典,大不列顛、愛爾蘭及英屬自治領女王,信仰守衛者;}-」她在加冕時時以這個頭銜受擁戴為女王,但是在澳洲和加拿大、紐西蘭和英國,她受擁戴為女王所用的頭銜是「伊利沙伯二世,-{zh-cn:托上帝洪恩,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以及其他领土和属地的女王、英联邦元首、基督教的保护者; zh-hant:蒙上帝恩典,本王國女王與她其它王國及領地女王,英聯邦元首,信仰守衛者}-」。 在政權移交前的香港《最高法院規則》中,以女皇名義自稱所用的頭銜中英原文如下: 1952年英聯邦首腦會議上,各國首腦決議,伊丽莎白二世在每個王國會分別使用不同的頭銜,以表示她在該國身份是該國君主而非他國者。因此,英國和當時的6個自治領各自通過法令,授予伊丽莎白二世類似的頭銜。這表示著當伊利沙伯二世加冕時,她持有7個不同的頭銜。時移世易,她在位英聯邦王國數目有所增減,部分王國廢除了君主制,亦有在脫離英國獨立(除了巴布亞新幾內亞是從澳洲獨立外)後仍奉其為君主。伊利沙伯二世去世前持有15個不同國家元首頭銜。這15個頭銜排列次序,通常以英國為首,然後按自治領成立次序,即加拿大、澳大利亚、紐西蘭,再按殖民地獨立次序排列。 徽章 旗幟 以下是伊丽莎白二世本人專用的旗幟,只會在伊丽莎白二世現身當地時才懸掛。當中大部分旗都有「E」字樣,代表伊丽莎白二世。其樣式、使用地和使用年分如下: 花押字 外国勋章奖章 联邦王室勋章(DMN)(马来西亚,1972年) 淡马锡勋章(一级荣誉)(新加坡,1972年) 一等白狮勋章附颈饰(捷克,1996年) 家族 祖先 伊利沙伯二世的祖上包括了历代多位英國君主,最早可以追溯到7世紀的威塞克斯王朝。她同時也是蘇格蘭王室的後裔,最早可追溯到公元9世紀。她與歐洲歷史最悠久的丹麦王室也有關係,她的曾祖母就是丹麥的亞歷山德拉。她還與歐洲大部分王室都有血緣關係,與她是表兄弟姐妹的君主包括丹麥女王瑪格麗特二世、挪威國王哈拉尔五世、西班牙前國王胡安·卡洛斯一世和瑞典國王卡爾十六世·古斯塔夫,而比利時前國王阿爾貝二世更是她的遠房堂叔(因祖上皆是萨克森-科堡-哥达王朝故)。此外她與已被廢除的希臘王室、羅馬尼亞王室、德意志地區各王室和俄國皇室也都有血緣關係(通过其丈夫的奥尔登堡王朝后裔关系)。 因为伊丽莎白二世的父系祖先为萨克森-科堡-哥达王朝,故其血緣姓氏为韦廷。 子孫 下列是伊丽莎白二世与菲利普亲王的子女、孫子女及曾孙子女: 查尔斯·菲利普·亚瑟·乔治(1948年11月14日生於白金漢宮),英国国王。1981年7月29日与苏格兰贵族黛安娜·斯宾塞女爵结婚,1996年8月28日离婚;在2005年4月9日與相戀35年的卡米拉結婚 威廉·亚瑟·菲利普·路易(1982年6月21日生於聖瑪麗醫院),威爾斯親王,2011年4月29日与凱特·米德爾頓结婚 喬治·亞歷山大·路易(2013年7月22日生於聖瑪麗醫院) 夏洛特·伊丽莎白·黛安娜(2015年5月2日生於聖瑪麗醫院) 路易·亞瑟·查爾斯(2018年4月23日生於聖瑪麗醫院) 亨利·查尔斯·阿尔伯特·大卫(1984年9月15日生於聖瑪麗醫院),薩塞克斯公爵,2018年5月19日與梅根·馬克爾結婚 阿奇·哈里遜·蒙巴頓-溫莎(2019年5月6日生於倫敦) 莉莉白·黛安娜·蒙巴頓-溫莎(2021年6月4日生於美國加州) 安妮·伊莉莎白·愛麗絲·路易絲(1950年8月15日生於克拉倫斯宮),王室长公主。1973年12月14日与马克·安东尼·彼得·菲利浦斯结婚,1992年4月28日离婚;1992年12月12日与结婚 彼得·馬克·安德魯·菲利浦斯(1977年11月15日生於聖瑪麗醫院),2008年5月17日与奧特姆·凱利結婚,2021年6月14日离婚 薩凡娜·安妮·凱薩琳·菲利浦斯(2010年12月29日生於格洛斯特郡格洛斯特郡醫院) 艾拉·伊利沙伯·菲利浦斯(2012年3月29日生於格洛斯特郡格洛斯特郡醫院) 扎拉·安妮·伊丽莎白·菲利浦斯(1981年5月15日生於聖瑪麗醫院),2011年7月30日与迈克尔·詹姆斯·廷德尔結婚 米婭·格雷絲·廷德爾(2014年1月17日生於格洛斯特郡格洛斯特郡醫院) 蕾娜·伊莉莎白·廷德爾(2018年6月18日生於格洛斯特郡斯特勞德產科醫院) 盧卡斯·菲利普·廷德爾(2021年3月21日生於格洛斯特郡自宅) 安德鲁·阿爾伯特·克里斯蒂安·爱德华(1960年2月19日生於白金漢宮),约克公爵。1986年7月23日与莎拉·瑪格麗特·費格遜结婚,1996年5月30日离婚 比阿特丽斯·伊丽莎白·瑪麗(1988年8月8日生於波特蘭醫院),2020年與艾杜亞度·馬佩利·莫茨結婚 西恩娜·伊麗莎白·馬佩利·莫茨(2021年9月18日生於切爾西和西敏醫院) 欧吉妮·維多利亞·海倫娜(1990年3月23日生於波特蘭醫院),2018年10月12日与傑克·布魯斯班克結婚 奧古斯特·菲利普·霍克·布魯斯班克(2021年2月9日生於波特蘭婦女兒童醫院) 歐內斯特·喬治·羅尼·布魯斯班克(2023年5月30日生) 爱德华·安东尼·理查德·路易斯(1964年3月10日生於白金漢宮),愛丁堡公爵,1999年6月19日与苏菲·利丝琼斯结婚 路易絲·愛麗絲·伊丽莎白·瑪麗(2003年11月8日生於薩里郡弗雷姆勒公園醫院) 詹姆斯·亞歷山大·菲利普·提奧(2007年12月17日生於薩里郡弗雷姆勒公園醫院) 伊丽莎白二世的两个外孙,彼得和扎拉·菲利浦斯没有王室头衔,这在英国历史上十分罕见。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有兩個:第一個是英国的王室头衔是从父亲继承的,而安妮公主的前夫马克·菲利浦斯是一介平民,雖然當兩人結婚之時,伊丽莎白二世曾經要冊封馬克·菲利浦斯为伯爵,但是遭到馬克·菲利浦斯婉拒,因此他的孩子们也就都是平民。第二個原因是:當彼得與扎拉·菲利浦斯出生之時,伊丽莎白二世也曾經要以郡王與郡主的封號來冊封外孫與外孫女,但是遭到安妮公主婉拒,因為她不希望讓兒女擁有王室頭銜,而以平民的身分發展,因此彼得與扎拉·菲利浦斯一直沒有王室頭銜,但是依然列於英国王位继承的順位之中。 以伊莉莎白二世命名的事物 獎項及紀念徽章 : :雪梨蘭域馬場 :墨爾本費明頓馬場 : : :沙田區沙田馬場女皇盃與女皇銀禧紀念盃 :京都市伏見區京都競馬場-{zh-hans:伊丽莎白女王杯;zh-tw:女皇伊莉莎白二世盃;zh-hk:女皇伊利沙伯二世盃;}- : :伊麗莎白十字勳章 : : : : :女皇志願組織慈善服務獎 :(也授予英聯邦公民) :(也授予英聯邦公民) : : : : : : : :女皇伊利沙伯二世禧年錦標 : :莱克星敦 : 已停頒 :女王陛下青年领袖奖 地理名稱
在1981年,香港大學建校70週年時,大學向紋章院申請一個完整的紋章,此前只擁有盾章的香港大學,終於添加了部分包括冠頂及扶持盾牌的獸形,此項申請於1984年獲英國紋章院批准,成為繼香港中文大學在1967年取得紋章後,另一所擁有完整紋章的大學,顯示出大學歷史悠久的一面。紋章以香港盾徽為藍圖繪劃。居頂的是代表英格蘭的小獅子。左面是代表中國的龍,右面是代表英國的獅子,腳踏著的草地代表香港島。三頭生物都繫著翡翠項飾。頭盔與綵帶代表勇敢的騎士。 管治架構 香港大學與香港其他法定高等院校一樣,最初由香港總督擔任校監,並於1997年7月1日起,由香港特區行政長官繼承校監一職。校長是香港大學日常行政的最高負責人,大學的管理機構包括校董會及校務委員會。香港大學現有10所學院:醫學、法律、牙醫學、建築、理學、文學、經濟及工商管理學、教育學、工程學及社會科學學院,下設多個學系及部門,提供不同的本科及研究生課程。為更好處理及協調各學院的研究課程及有關行政工作,大學特設一所研究學院,另有多所研究中心。 大學兩所附屬教育機構:香港大學專業進修學院及明德學院,提供持續進修及自資學位課程。 《香港大學條例》()規定大學校監為香港行政長官(殖民地時期為香港總督)。校長會與副校長執行大學校務委員會訂立的政策。 現任 歷任校長 學術泛論 大學排名 香港大學的排名在香港高等院校中長期名列前茅,大中華地區的《中國校友會網排名》(2016)給予此大學七星(最高等級)的評級及《港澳台學科專業排名》榜首之位。根據此調查,其在過去的數年內,為中國內地狀元赴港就學的首選。另外,香港大學亦是最受香港中學文憑考試狀元青睞的學府。 上海排名顧問機構發表的《世界大學學術排名》(2023)將港大評為世界第87位。2021年的软科世界一流学科排名中,港大的土木工程排至全球大学第16位,兩岸三地第6位;统计学排至全球42位,兩岸三地第2位。 香港大學亦曾持續位於作為大學國際化程度重要指標的QS世界大學排名及泰晤士高等教育大學綜合排名的亞洲三甲之列。《QS世界大學排名》(2023)及獨立的地區性《QS亞洲大學排名》(2022)中分別將港大位列第21及第二,在是次大學排名中,香港有六所大學入圍,常統稱為「三大」的港大、科大、中大成功入選前五十,城大、理大入選前一百,《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學排名》(2022)港大、中大成功入選前五十,科大、理大入選前一百,而香港大學為兩個榜單取得最高排名的香港高等學府,港大名次较前提升三名,在兩岸三地仅落后于北京清华大学(第17名)位居第二。 《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學排名》(2020)及其附屬的《世界聲譽排名》(2016)分別將港大列為第35及39位。據《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學排名》,港大牙醫學院於2019年再度蝉联世界第一,而港大教育學院於2017年為亞洲第一。依據教資會「研究評審工作(RAE)2014」,港大各學術科目,尤其是法律學院的學術研究水平開始下滑,但於2017年10月公佈的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學排名,港大法律學院全球排名十八,在亞洲區更名列第二位。 《美國新聞與報導》的2014年環球大學排名中,港大亦位列第42位,2020年則為第100位。 2021年SCImago(大学及科研机构学术排名),大学位列全球科研能力排名第136位,本港第一位。 港大醫學院是全球第一個成功鑑定及上報严重急性呼吸道综合征冠状病毒的研究單位。 本科收生成績 粗體表示以文憑試最佳6科或4個核心科2個選修科總分中位數計算(最高42分),其餘以最佳5科總分中位數計算(最高35分)。 2019年後按加分制計算,以「1」= 1分、「2」= 2分、「3」= 3分、「4」= 4分、「5」= 5.5分、「5*」= 7分、「5**」=8.5分的方式換算(粗體最高51分,其餘最高42.5分)。(內外全科醫學士、生物醫學學士和藥劑學除外) 校友 截至2018年2月, 香港特別行政區第五屆政府中行政長官、1名司長、8名局長曾就讀香港大學。 校園 港大校園本部座落於香港島西部的薄扶林,校園範圍為薄扶林道以東、般咸道以南、列堤頓道和巴丙頓道以西、大學道以北,佔地約16公頃。港大李嘉誠醫學院位於沙宣道,而作為教學醫院的瑪麗醫院則位於薄扶林道。港大牙醫學院位於西營盤的菲臘牙科醫院。在新界元朗石崗設有嘉道理農業研究所,在香港島南區的石澳鶴咀設有太古海洋科學研究所。香港大學作為香港第一所及歷史逾百年的大學,部分校園設施已被列入香港歷史建築以至香港法定古蹟。 文化及康樂設施 香港大學校園內設有3個文娛中心,分別為莊月明文娛中心、方樹泉文娛中心及薄扶林文娛中心。各文娛中心分別設有劇場、食肆、排舞室、禮堂等設施供學生使用。其中部分更開放給公眾使用,例如位於莊月明文娛中心的兩間食肆。另外於薄扶林道設有兩個體育館,分別為何世光夫人體育館及賴蒙廉夫人體育館,館內有排球場、籃球場、手球場、壁球場、健身室及25米游泳池等設施。此外於沙灣徑設有何鴻燊運動場,場內設有一個天然草及兩個人造草球場,可用作11人足球、曲棍球、壘球等活動;亦設有6個膠地網球場及一個50米標準游泳池。大學亦設有七個圖書館,包括主圖書館(Main Library)及毗連的馮平山圖書館、呂志和法律圖書館、教育圖書館、牙科圖書館、音樂圖書館和余振強醫學圖書館等。 地標 本部大樓 香港大學建於1910年2月26日,其中歷史最悠久的建築就是本部大樓,大樓已列入香港法定古蹟。大樓以文藝復興時期建築模式的花崗石柱廊所支撐,頂部則建有一座高塔和四座角塔,具有典型西方建築風格。本部大樓自港大開校至2012年都是文學院的大本營,張愛玲便曾於1939年在這裡的文學院就讀。典雅的建築也令本部大樓成為港大學生拍攝畢業照的首選地。 而陸佑堂是指本部大樓二樓的大禮堂,是大學舉行活動的地方;該禮堂見證過不少歷史時刻,最為矚目的就是一九二三年剛卸任中華民國非常大總統的孫中山重臨香港,應邀在此發表演說,直言香港是孕育他學養和革命思想的地方。現今大學每年頒授榮譽學位都在這座禮堂舉行,此外亦不時舉辦音樂會和其他文化活動,電影《色,戒》便曾在此取景拍攝。 大學堂 引人注目的大學堂位於薄扶林道,揉合了都鐸及歌德式建築特色。大學堂於1861年由蘇格蘭商人杜格拉斯興建,作為公司總部及寓所,並取名為「杜格拉斯堡」。1894年,一個法國傳道團買下這幢建築物,並大舉修葺及增建,後於1953年遷出。香港大學在1954年收購這幢建築物,並自1956年起闢作男生宿舍,改稱大學堂。大學堂外有設計優雅的梯級,內部則有古色古香的圖書館及螺旋式樓梯,別具特色。多套香港電影均曾於該建築物取景,包括《流氓俠醫》、《玻璃之城》等。 孔慶熒樓 孔慶熒樓是香港大學另一座古老建築,位於薄扶林道本部校園,本部大樓正門對面。大樓於1919年落成啟用。其外部自1985年起成為香港法定古蹟。原為港大學生會大樓(Union Building),至2013年為文學院音樂系所用,現為發展及校友事務部辦事處。 馮平山樓 馮平山樓位於薄扶林道本部校園內,面向般咸道,由香港富商馮平山捐款興建,於1932年12月14日啟用,最初用作中文圖書館之用,圖書館大樓建成後改為博物館,成為展覽場地。現時該建築連同徐展堂樓底下三層用作香港大學美術博物館之用,除展出館藏外,還會經常舉辦各類型展覽,並舉行研討會、講座,以及演視藝活動。 鄧志昂樓 鄧志昂樓是香港大學一座古老的建築物,位於薄扶林道本部校園內,鄰近薄扶林道,由鄧肇堅爵士父親鄧志昂於1929年捐助建成,作為香港大學中文學院之用。鄧志昂樓為一座樓高3層之平頂建築,外牆鋪以洗水批蕩,裝飾花紋簡樸。2樓外牆有5個小陽台。大樓於1931年9月28日由當時之香港總督貝璐爵士揭幕。現為香港大學亞洲研究中心。 嘉道理生物科學大樓 嘉道理生物科學大樓曾榮膺2001年世界建築大獎亞洲區最佳建築設計獎,原因是其高科技設計足以與香港滙豐銀行大廈分庭抗禮。這座十層高的大樓由8組、每組4支排列成倒金字塔形、高10米的支柱支撐,而在對稱的鋼質弧形屋頂之下,是大樓的核心部分──擁有高科技含量的實驗室。評語指這座建築物設計嶄新,實驗室設備能配合日新月異的科學研究,不但延長建築物的壽命,也減低了在建築物改動過程中所消耗的能源和產生的廢棄物。 百週年校園 於2012年啟用的百週年校園,是港大為了應付三三四學制對校園空間的額外需求,以及紓緩現有校園的用地不足情況而建設,屬於香港大學紀念建校百週年的發展項目之一。自2005年,香港大學邀請了四家由本地及國際建築公司組成的集團就百周年校園和本部校園提出整體規劃的構思和概念設計。到2008年5月15日,中西區區議會會議上表示支持百周年校園的計劃。 新校園由王歐陽(香港)有限公司及Sasaki 設計,內設三棟大樓,分別供文學院、社會科學院及法律學院使用。當這些學院遷至新校園後,原有空間會分配給其他學院使用。新校園設施主要包括樓高兩層,面積達6000平方米的自主學習空間「智華館」、可容納1000人的大講堂、不同大小的課室、教職員辦公處、研究實驗室和康樂設施等。百週年校園地面亦設有大學街,連接本部校園圖書館與百周年校園,並提供商店及五個小型餐廳。而校園內的三個學術庭園,可讓學生及教職員休憩。校園附近亦設約4000平方米的「百周年花園」,為學生及教職員活動提供更多的露天空間。 校園同時亦會配合港鐵西港島綫香港大學站的興建,設有通道連接港鐵站C1出口。 保育 在發展百周年校園的同時,港大亦將原址三座屬於水務署的歷史建築物保留,包括建於1923至1924年的高級員工宿舍(二級歷史建築)、建於1918至1919年的工人宿舍(三級歷史建築)及建於1930至1931年的西區濾水廠房(三級歷史建築)。其中工人宿舍現用作訪客中心,高級員工宿舍則用作書店。 國殤之柱 國殤之柱在1998年12月至2021年12月矗立在黃克競樓平台,背靠香港大學學生會正門,是紀念對人道肆意凌虐的雕塑,由丹麥雕塑家高志活製造,高約7米。國殤之柱上刻有多個身軀扭曲面容痛苦的人,象徵六四事件中血腥鎮壓的死傷者,基座正面以紅字刻上楷書(簡化字)「六四屠殺」和草書「老人豈能夠殺光年輕人」,背面也有同樣的英文語句。它原本是鐵鏽色,自2008年4月30日起,由支聯會和四五行動成員將之漆上橙色,用意回應橙色運動。國殤之柱到2021年12月22日晚上被校方拆毀,殘骸據報被運到位於新界錦田的港大嘉道理中心。。 舍堂 「舍堂」(Hall)是香港大學為學生(尤其是本科生)提供共同生活的地方,希望透過學生自行組織活動、彼此學習,達致課堂和學術以外的「全人教育」。「舍堂教育」的概念源自英國劍橋牛津等大學的「學院制」,但港大的舍堂從一開始就不具備學院的學術教學及獨立招生功能,而衍化為只保留社交和課外教育功能的「舍堂」。舍堂奉行「學生自治原則」,學生於管理舍堂的過程中可學懂與人溝通,做人處世的知識。舍堂的活動多姿多采,包括各不同類型的運動項目如足球、籃球、排球、羽毛球等,某些舍堂亦提供學生於中學時期較少機會接觸的球類運動如曲棍球、壘球及棍網球,合稱「New Ball Games」。此外亦有話劇、辯論、橋牌、歌詠團等較文靜的活動供堂友選擇,亦有跳舞、團契、社會事務團、獅隊等興趣小組。同時學生亦能於舍堂中培養團體意識及貢獻的精神。 港大亦有純粹供學生居住而沒有任何學生組織的學生住宿樓,惟宿位不多,只有男女各36個宿位。由於很多舍堂以學生的課外活動表現及對該舍堂的貢獻來審訂宿生資格,故希望專注學業或不希望參與課外活動的學生只能租住附近的私人住宅。 現時香港大學共有18所住宿舍堂及3所非住宿舍堂,18所住宿舍堂為:何善衡夫人堂(醫科生宿舍)、何東夫人紀念堂、利希慎堂、利銘澤堂、利瑪竇宿舍、李國賢堂、聖約翰學院、施德堂、太古堂、大學堂、偉倫堂、馬禮遜堂、李兆基堂及孫志新堂,以及於2012年落成的信興學院、志新學院、立之學院和日新學院。3所非住宿舍堂分別為康寧堂、根德公爵夫人堂、李志雄紀念堂。其中何東夫人紀念堂及根德公爵夫人堂為女生舍堂,利瑪竇宿舍、大學堂、馬禮遜堂(本科生部分)及康寧堂為男生舍堂,其餘為男女混合舍堂。另外利瑪竇宿舍由天主教耶穌會主辦、聖約翰學院由基督教聖公會主辦,行政上皆獨立於香港大學。 港大歷史上還曾有聖母玫塊堂,惟因故停辦。聖約翰舍堂及聖士提反舍堂因聖保羅書院之復校紛爭,於1950年在聖士提反舍堂原址合併為聖約翰書院。明原堂(即盧吉堂、梅堂及儀禮堂)於1992年搬遷,易名為利希慎堂,以香港「鴉片大王」利希慎命名,是港大唯一有實施「男女同層」政策的宿舍。馬禮遜堂曾於1968年停辦,2005年重開;然而主辦者已由倫敦傳道會變為大學本身。 舍堂村 現時香港大學擁有18個住宿舍堂,總計提供4,500個學生宿位。 大部分舍堂位於舍堂村(Student Village)內,包括沙宣道舍堂村以及3個由賽馬會捐贈的舍堂村: 沙宣道舍堂村—沙宣道6號(1992年落成):利希慎堂、偉倫堂、利銘澤堂和何善衡夫人堂(醫科生宿舍) 利希慎堂()是香港大學的13間住宿舍堂之一,為男女本科生及研究生提供住宿。利希慎堂由利氏家族贊助成立,故以企業家利希慎為名。利希慎堂前身為明原堂,1992年搬遷至現址,即香港薄扶林沙宣道6B。利希慎堂的四樓至十五樓為宿舍,當中四樓及十二樓僅供男生住宿、八樓及十五樓僅供女生住宿,其餘樓層則為男女生共宿。利希慎堂的宿生會稱呼住在同一樓層的其他宿生為「村民兄弟」。利希慎堂共有19隊運動及文化隊伍,而比較特別的是,在香港大學一共16間舍堂之中(包括非住宿舍堂),利希慎堂是唯一一間擁有醒獅隊的舍堂。 賽馬會第一舍堂村(Jockey Club Student Village I)—薄扶林道91號(2001年落成):何東夫人紀念堂、施德堂(利瑪竇宿舍雖然在地理上與舍堂村非常接近,但並非舍堂村的一部分),由關善明建築師事務所設計 何東夫人紀念堂()是香港大學唯一全女生宿舍堂。為超過四百名女本科生和研究生提供宿位。該宿舍堂是何东爵士为纪念原配夫人麦秀英女士捐赠修建,並於1951年落成,後於2000年重建。电影《玻璃之城》是由前宿生張婉婷導演并以何东夫人纪念堂为背景拍攝。 賽馬會第二舍堂村(Jockey Club Student
校友 截至2018年2月, 香港特別行政區第五屆政府中行政長官、1名司長、8名局長曾就讀香港大學。 校園 港大校園本部座落於香港島西部的薄扶林,校園範圍為薄扶林道以東、般咸道以南、列堤頓道和巴丙頓道以西、大學道以北,佔地約16公頃。港大李嘉誠醫學院位於沙宣道,而作為教學醫院的瑪麗醫院則位於薄扶林道。港大牙醫學院位於西營盤的菲臘牙科醫院。在新界元朗石崗設有嘉道理農業研究所,在香港島南區的石澳鶴咀設有太古海洋科學研究所。香港大學作為香港第一所及歷史逾百年的大學,部分校園設施已被列入香港歷史建築以至香港法定古蹟。 文化及康樂設施 香港大學校園內設有3個文娛中心,分別為莊月明文娛中心、方樹泉文娛中心及薄扶林文娛中心。各文娛中心分別設有劇場、食肆、排舞室、禮堂等設施供學生使用。其中部分更開放給公眾使用,例如位於莊月明文娛中心的兩間食肆。另外於薄扶林道設有兩個體育館,分別為何世光夫人體育館及賴蒙廉夫人體育館,館內有排球場、籃球場、手球場、壁球場、健身室及25米游泳池等設施。此外於沙灣徑設有何鴻燊運動場,場內設有一個天然草及兩個人造草球場,可用作11人足球、曲棍球、壘球等活動;亦設有6個膠地網球場及一個50米標準游泳池。大學亦設有七個圖書館,包括主圖書館(Main Library)及毗連的馮平山圖書館、呂志和法律圖書館、教育圖書館、牙科圖書館、音樂圖書館和余振強醫學圖書館等。 地標 本部大樓 香港大學建於1910年2月26日,其中歷史最悠久的建築就是本部大樓,大樓已列入香港法定古蹟。大樓以文藝復興時期建築模式的花崗石柱廊所支撐,頂部則建有一座高塔和四座角塔,具有典型西方建築風格。本部大樓自港大開校至2012年都是文學院的大本營,張愛玲便曾於1939年在這裡的文學院就讀。典雅的建築也令本部大樓成為港大學生拍攝畢業照的首選地。 而陸佑堂是指本部大樓二樓的大禮堂,是大學舉行活動的地方;該禮堂見證過不少歷史時刻,最為矚目的就是一九二三年剛卸任中華民國非常大總統的孫中山重臨香港,應邀在此發表演說,直言香港是孕育他學養和革命思想的地方。現今大學每年頒授榮譽學位都在這座禮堂舉行,此外亦不時舉辦音樂會和其他文化活動,電影《色,戒》便曾在此取景拍攝。 大學堂 引人注目的大學堂位於薄扶林道,揉合了都鐸及歌德式建築特色。大學堂於1861年由蘇格蘭商人杜格拉斯興建,作為公司總部及寓所,並取名為「杜格拉斯堡」。1894年,一個法國傳道團買下這幢建築物,並大舉修葺及增建,後於1953年遷出。香港大學在1954年收購這幢建築物,並自1956年起闢作男生宿舍,改稱大學堂。大學堂外有設計優雅的梯級,內部則有古色古香的圖書館及螺旋式樓梯,別具特色。多套香港電影均曾於該建築物取景,包括《流氓俠醫》、《玻璃之城》等。 孔慶熒樓 孔慶熒樓是香港大學另一座古老建築,位於薄扶林道本部校園,本部大樓正門對面。大樓於1919年落成啟用。其外部自1985年起成為香港法定古蹟。原為港大學生會大樓(Union Building),至2013年為文學院音樂系所用,現為發展及校友事務部辦事處。 馮平山樓 馮平山樓位於薄扶林道本部校園內,面向般咸道,由香港富商馮平山捐款興建,於1932年12月14日啟用,最初用作中文圖書館之用,圖書館大樓建成後改為博物館,成為展覽場地。現時該建築連同徐展堂樓底下三層用作香港大學美術博物館之用,除展出館藏外,還會經常舉辦各類型展覽,並舉行研討會、講座,以及演視藝活動。 鄧志昂樓 鄧志昂樓是香港大學一座古老的建築物,位於薄扶林道本部校園內,鄰近薄扶林道,由鄧肇堅爵士父親鄧志昂於1929年捐助建成,作為香港大學中文學院之用。鄧志昂樓為一座樓高3層之平頂建築,外牆鋪以洗水批蕩,裝飾花紋簡樸。2樓外牆有5個小陽台。大樓於1931年9月28日由當時之香港總督貝璐爵士揭幕。現為香港大學亞洲研究中心。 嘉道理生物科學大樓 嘉道理生物科學大樓曾榮膺2001年世界建築大獎亞洲區最佳建築設計獎,原因是其高科技設計足以與香港滙豐銀行大廈分庭抗禮。這座十層高的大樓由8組、每組4支排列成倒金字塔形、高10米的支柱支撐,而在對稱的鋼質弧形屋頂之下,是大樓的核心部分──擁有高科技含量的實驗室。評語指這座建築物設計嶄新,實驗室設備能配合日新月異的科學研究,不但延長建築物的壽命,也減低了在建築物改動過程中所消耗的能源和產生的廢棄物。 百週年校園 於2012年啟用的百週年校園,是港大為了應付三三四學制對校園空間的額外需求,以及紓緩現有校園的用地不足情況而建設,屬於香港大學紀念建校百週年的發展項目之一。自2005年,香港大學邀請了四家由本地及國際建築公司組成的集團就百周年校園和本部校園提出整體規劃的構思和概念設計。到2008年5月15日,中西區區議會會議上表示支持百周年校園的計劃。 新校園由王歐陽(香港)有限公司及Sasaki 設計,內設三棟大樓,分別供文學院、社會科學院及法律學院使用。當這些學院遷至新校園後,原有空間會分配給其他學院使用。新校園設施主要包括樓高兩層,面積達6000平方米的自主學習空間「智華館」、可容納1000人的大講堂、不同大小的課室、教職員辦公處、研究實驗室和康樂設施等。百週年校園地面亦設有大學街,連接本部校園圖書館與百周年校園,並提供商店及五個小型餐廳。而校園內的三個學術庭園,可讓學生及教職員休憩。校園附近亦設約4000平方米的「百周年花園」,為學生及教職員活動提供更多的露天空間。 校園同時亦會配合港鐵西港島綫香港大學站的興建,設有通道連接港鐵站C1出口。 保育 在發展百周年校園的同時,港大亦將原址三座屬於水務署的歷史建築物保留,包括建於1923至1924年的高級員工宿舍(二級歷史建築)、建於1918至1919年的工人宿舍(三級歷史建築)及建於1930至1931年的西區濾水廠房(三級歷史建築)。其中工人宿舍現用作訪客中心,高級員工宿舍則用作書店。 國殤之柱 國殤之柱在1998年12月至2021年12月矗立在黃克競樓平台,背靠香港大學學生會正門,是紀念對人道肆意凌虐的雕塑,由丹麥雕塑家高志活製造,高約7米。國殤之柱上刻有多個身軀扭曲面容痛苦的人,象徵六四事件中血腥鎮壓的死傷者,基座正面以紅字刻上楷書(簡化字)「六四屠殺」和草書「老人豈能夠殺光年輕人」,背面也有同樣的英文語句。它原本是鐵鏽色,自2008年4月30日起,由支聯會和四五行動成員將之漆上橙色,用意回應橙色運動。國殤之柱到2021年12月22日晚上被校方拆毀,殘骸據報被運到位於新界錦田的港大嘉道理中心。。 舍堂 「舍堂」(Hall)是香港大學為學生(尤其是本科生)提供共同生活的地方,希望透過學生自行組織活動、彼此學習,達致課堂和學術以外的「全人教育」。「舍堂教育」的概念源自英國劍橋牛津等大學的「學院制」,但港大的舍堂從一開始就不具備學院的學術教學及獨立招生功能,而衍化為只保留社交和課外教育功能的「舍堂」。舍堂奉行「學生自治原則」,學生於管理舍堂的過程中可學懂與人溝通,做人處世的知識。舍堂的活動多姿多采,包括各不同類型的運動項目如足球、籃球、排球、羽毛球等,某些舍堂亦提供學生於中學時期較少機會接觸的球類運動如曲棍球、壘球及棍網球,合稱「New Ball Games」。此外亦有話劇、辯論、橋牌、歌詠團等較文靜的活動供堂友選擇,亦有跳舞、團契、社會事務團、獅隊等興趣小組。同時學生亦能於舍堂中培養團體意識及貢獻的精神。 港大亦有純粹供學生居住而沒有任何學生組織的學生住宿樓,惟宿位不多,只有男女各36個宿位。由於很多舍堂以學生的課外活動表現及對該舍堂的貢獻來審訂宿生資格,故希望專注學業或不希望參與課外活動的學生只能租住附近的私人住宅。 現時香港大學共有18所住宿舍堂及3所非住宿舍堂,18所住宿舍堂為:何善衡夫人堂(醫科生宿舍)、何東夫人紀念堂、利希慎堂、利銘澤堂、利瑪竇宿舍、李國賢堂、聖約翰學院、施德堂、太古堂、大學堂、偉倫堂、馬禮遜堂、李兆基堂及孫志新堂,以及於2012年落成的信興學院、志新學院、立之學院和日新學院。3所非住宿舍堂分別為康寧堂、根德公爵夫人堂、李志雄紀念堂。其中何東夫人紀念堂及根德公爵夫人堂為女生舍堂,利瑪竇宿舍、大學堂、馬禮遜堂(本科生部分)及康寧堂為男生舍堂,其餘為男女混合舍堂。另外利瑪竇宿舍由天主教耶穌會主辦、聖約翰學院由基督教聖公會主辦,行政上皆獨立於香港大學。 港大歷史上還曾有聖母玫塊堂,惟因故停辦。聖約翰舍堂及聖士提反舍堂因聖保羅書院之復校紛爭,於1950年在聖士提反舍堂原址合併為聖約翰書院。明原堂(即盧吉堂、梅堂及儀禮堂)於1992年搬遷,易名為利希慎堂,以香港「鴉片大王」利希慎命名,是港大唯一有實施「男女同層」政策的宿舍。馬禮遜堂曾於1968年停辦,2005年重開;然而主辦者已由倫敦傳道會變為大學本身。 舍堂村 現時香港大學擁有18個住宿舍堂,總計提供4,500個學生宿位。 大部分舍堂位於舍堂村(Student Village)內,包括沙宣道舍堂村以及3個由賽馬會捐贈的舍堂村: 沙宣道舍堂村—沙宣道6號(1992年落成):利希慎堂、偉倫堂、利銘澤堂和何善衡夫人堂(醫科生宿舍) 利希慎堂()是香港大學的13間住宿舍堂之一,為男女本科生及研究生提供住宿。利希慎堂由利氏家族贊助成立,故以企業家利希慎為名。利希慎堂前身為明原堂,1992年搬遷至現址,即香港薄扶林沙宣道6B。利希慎堂的四樓至十五樓為宿舍,當中四樓及十二樓僅供男生住宿、八樓及十五樓僅供女生住宿,其餘樓層則為男女生共宿。利希慎堂的宿生會稱呼住在同一樓層的其他宿生為「村民兄弟」。利希慎堂共有19隊運動及文化隊伍,而比較特別的是,在香港大學一共16間舍堂之中(包括非住宿舍堂),利希慎堂是唯一一間擁有醒獅隊的舍堂。 賽馬會第一舍堂村(Jockey Club Student Village I)—薄扶林道91號(2001年落成):何東夫人紀念堂、施德堂(利瑪竇宿舍雖然在地理上與舍堂村非常接近,但並非舍堂村的一部分),由關善明建築師事務所設計 何東夫人紀念堂()是香港大學唯一全女生宿舍堂。為超過四百名女本科生和研究生提供宿位。該宿舍堂是何东爵士为纪念原配夫人麦秀英女士捐赠修建,並於1951年落成,後於2000年重建。电影《玻璃之城》是由前宿生張婉婷導演并以何东夫人纪念堂为背景拍攝。 賽馬會第二舍堂村(Jockey Club Student Village II)—薄扶林道109號(2005年落成):馬禮遜堂、李兆基堂和孫志新堂,亦由關善明建築師事務所設計 賽馬會第三學生村(Jockey Club Student Village III)—堅尼地城龍華街9號(2012年落成):信興學院、志新學院、立之學院和日新學院。總計提供1,800個學生宿位,超過六成宿生為非本地生。 其餘早期落成的舍堂並不位於舍堂村,包括: 薄扶林道82號:聖約翰學院(1912年落成) 薄扶林道93號:利瑪竇宿舍(1929年落成) 薄扶林道144號:大學堂(1956年成立) 香港大學本部校園內:太古堂(1980年落成)和李國賢堂(1985年落成) 大學道 一條上下山的雙行車路。它與旭龢道、列堤頓道,及其他大學車道相連。沿途建築物為香港大學的校院及宿舍。 大學道是香港大學的私家路,道路的車輛管理外判予威信(香港)停車場管理有限公司,除大學指定的車輛外,外來車輛於路口出入都須要登記及付款,按時計費,首半小時或免費。徒步人士可以經大學道自由出入香港大學校園。大學道上每天都有不少行山愛好者途經於此,經克頓道至龍虎山、西高山及扯旗山晨運。 學院與課程 學術學院(Faculty)方面,目前十所成員為:建築學院、文學院、經濟及工商管理學院、牙醫學院、教育學院、工程學院、法律學院、李嘉誠醫學院、理學院、社會科學學院。除了十所學術學院外,港大還設有一所研究學院,提供多項修課式及研究式碩士及博士課程。學術學院下設有專業學院(School)、學系(Department)及相關部門。表中的學系只列學士學位課程。 重大新聞事件 學生行為偏差問題 2002年7月16日, 一名20歲姓梁港大醫科二年級男生獨自攜9萬元現金到澳門葡京賭場博殺,輸掉所有金錢後利用信用咭提取約3萬元再賭,迅即又告輸光。在場之高利貸集團便上前游說梁向他們借錢,梁禁不住誘惑借了20萬元再賭,不久又全部清袋,高利貸集團抽取了10萬元利息,連本帶利梁總共須償還30萬元。大耳窿脅持梁迫簽借據,說若不合作『條命凍過水』, 梁頓時感到驚惶失措,破口痛哭,適逢駐守賭場的司警人員巡經,見有人簽署文件後神色慌張並哭泣,覺得可疑,於是上前查問,梁即時向警員求助,2男1女高利貸集團成員當場被捕。司警其後在其中一名疑犯家中檢獲大量現金、借據及香港身份證副本,發現借貸人全為香港居民,大多欠債逾10萬元。3名疑犯遂被落案控以多項放高利貸及參與犯罪集團罪名並被移送檢察院及初級法院受審, 最終被定罪及判監。 梁由父親陪同到檢察院作供後乘船返港, 並表示不再踏足澳門。梁父接受傳媒訪問時表示兒子過往亦曾到賭場耍樂並滿載而歸,相信輸錢皆因贏錢起。有學生表示梁時常到澳門遊玩及購買手信,並稱梁好賭,在日韓世界盃期間經常賭波。另有學生表示不覺得醫學院內有賭風,學習風氣甚佳。港大發言人表示因事件在校外發生, 不會作出處分,
at Hieron's court, It is very remarkable that no ancient writer expressly says he ever was at Elea, and all the evidence we have seems inconsistent with his having settled there at all.") 诗作 根据第欧根尼·拉尔修,色诺芬尼用六音步诗行写的哀诗和抑扬诗,反对荷马和赫西俄德。拉尔修也提到了两篇关于founding of Colophon and Elea的史诗,但是以上这些都仅存标题。 没有文献说色诺芬尼写了哲学诗作。 新柏拉图主义哲学家辛普利修斯写道,他从来没有见过关于
It is very remarkable that no ancient writer expressly says he ever was at Elea, and all the evidence we have seems inconsistent with his having settled there at all.") 诗作 根据第欧根尼·拉尔修,色诺芬尼用六音步诗行写的哀诗和抑扬诗,反对荷马和赫西俄德。拉尔修也提到了两篇关于founding of Colophon and Elea的史诗,但是以上这些都仅存标题。 没有文献说色诺芬尼写了哲学诗作。 新柏拉图主义哲学家辛普利修斯写道,他从来没有见过关于 the earth stretching infinitely downwards 的韵文(fr. 28),尽管他有很多的哲学书籍。一些哲学残片可以从荷马的评论家作品里发现, 因此也有可能色诺芬尼的哲学评论可能不经意间在他的讽刺作品里得到表达。 这些讽刺作品被之后的写作者叫做 ,这个名字有机会可以追溯到色诺芬尼自己,但也有可能是斐利亞修斯的第蒙,所谓“silloi写作者”(前3世纪),把他自己的讽刺作品加在了色诺芬尼头上。 注释 外部链接 Xenophanes of Colophon by Giannis Stamatellos Xenophanes of Colophon - Primary and secondary resour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