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utput
stringlengths 0
274
| input
stringlengths 0
321
| instruction
stringclasses 1
value |
---|---|---|
当今二王之事,权在足下。 | 当前刘、项争夺天下的胜败,举足轻重的是您。 | 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足下右投则汉王胜,左投则项王胜。 | 您向右边站,那么汉王胜,您向左边站,那么项王胜。 | 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项王今日亡,则次取足下。 | 假若项王今天被消灭,下一个就该消灭您了。 | 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足下与项王有故,何不反汉与楚连和,参分天下王之? | 您和项王有旧交情,为什么不反汉与楚联和,三分天下自立为王呢? | 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今释此时,而自必於汉以击楚,且为智者固若此乎! | 如今,放过这个时机,必然要站到汉王一边攻打项王,一个聪明睿智的人,难道应该这样做吗? | 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韩信谢曰: 臣事项王,官不过郎中,位不过执戟,言不听,画不用,故倍楚而归汉。 | 韩信辞谢说: 我侍奉项王,官不过郎中,职位不过是个持戟的卫士,言不听,计不用,所以我背楚归汉。 | 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汉王授我上将军印,予我数万众,解衣衣我,推食食我,言听计用,故吾得以至於此。 | 汉王授予我上将军的印信,给我几万人马,脱下他身上的衣服给我穿,把好食物让给我吃,言听计用,所以我才能够到今天这个样子。 | 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夫人深亲信我,我倍之不祥,虽死不易。 | 人家对我亲近、信赖,我背叛他不吉祥,即使到死也不变心。 | 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幸为信谢项王! | 希望您替我辞谢项王的盛情! | 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武涉已去,齐人蒯通知天下权在韩信,欲为奇策而感动之,以相人说韩信曰: 仆尝受相人之术。 | 武涉走后,齐国人蒯通知道天下胜负的关键在于韩信,想出奇计打动他,就用看相的身份规劝韩信,说: 我曾经学过看相技艺。 | 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韩信曰: 先生相人何如? | 韩信说: 先生给人看相用什么方法? | 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对曰: 贵贱在於骨法,忧喜在於容色,成败在於决断,以此参之,万不失一。 | 蒯通回答说: 人的高贵卑贱在于骨骼,忧愁、喜悦在于面色,成功失败在于决断。用这三项验证人相万无一失。 | 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韩信曰: 善。先生相寡人何如? | 韩信说: 好,先生看我的面相怎么样? | 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对曰: 原少间。 | 蒯通回答说: 希望随从人员暂时回避一下。 | 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信曰: 左右去矣。 | 韩信说: 周围的人离开吧。 | 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通曰: 相君之面,不过封侯,又危不安。 | 蒯通说: 看您的面相,只不过封侯,而且还有危险不安全。 | 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相君之背,贵乃不可言。 | 看您的背相,显贵而不可言。 | 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韩信曰: 何谓也? | 韩信说: 这话是什么意思呢? | 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蒯通曰: 天下初发难也,俊雄豪桀建号壹呼,天下之士云合雾集,鱼鳞櫜鹓,熛至风起。 | 蒯通说: 当初,天下举兵起事的时候,英雄豪杰纷纷建立名号,一声呼喊,天下有志之士像云雾那样聚集,像鱼鳞那样杂沓,如同火焰迸飞,狂风骤起。 | 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当此之时,忧在亡秦而已。 | 这个时候,关心的只是灭亡秦朝罢了。 | 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今楚汉分争,使天下无罪之人肝胆涂地,父子暴骸骨於中野,不可胜数。 | 而今,楚汉纷争,使天下无辜的百姓肝胆涂地,父子的尸骨暴露在荒郊野外,数不胜数。 | 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楚人起彭城,转斗逐北,至於荥阳,乘利席卷,威震天下。 | 楚国人从彭城起事,转战四方,追逐败兵,直到荥阳,乘着胜利,像卷席子一样向前挺进,声势震动天下。 | 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然兵困於京、索之间,迫西山而不能进者,三年於此矣。 | 然后军队被困在京、索之间,被阻于成皋以西的山岳地带不能再前进,已经三年了。 | 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汉王将数十万之众,距巩、雒,阻山河之险,一日数战,无尺寸之功,折北不救,败荥阳,伤成皋,遂走宛、叶之间,此所谓智勇俱困者也。 | 汉王统领几十万人马在巩县、洛阳一带抗拒楚军,凭借着山河的险要,虽然一日数战,却无尺寸之功,以至遭受挫折失败,几乎不能自救。在荥阳战败,在成皋受伤,于是逃到宛、叶两县之间,这就是所说的智尽勇乏了。 | 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夫锐气挫於险塞,而粮食竭於内府,百姓罢极怨望,容容无所倚。 | 将士的锐气长期困顿于险要关塞而被挫伤,仓库的粮食也消耗殆尽,百姓疲劳困苦,怨声载道,人心动荡,无依无靠。 | 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以臣料之,其势非天下之贤圣固不能息天下之祸。 | 以我估计,这样的局面不是天下的圣贤就不能平息这场天下的祸乱。 | 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当今两主之命县於足下。 | 当今刘、项二王的命运都悬挂在您的手里。 | 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足下为汉则汉胜,与楚则楚胜。 | 您协助汉王,汉王就胜利;协助楚王,楚王就胜利。 | 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臣原披腹心,输肝胆,效愚计,恐足下不能用也。 | 我愿意披肝沥胆,敬献愚计,只恐怕您不采纳啊。 | 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诚能听臣之计,莫若两利而俱存之,参分天下,鼎足而居,其势莫敢先动。 | 果真能听从我的计策,不如让楚、汉双方都不受损害,同时存在下去,你和他们三分天下,鼎足而立,形成那种局面,就没有谁敢轻举妄动。 | 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夫以足下之贤圣,有甲兵之众,据彊齐,从燕、赵,出空虚之地而制其後,因民之欲,西乡为百姓请命,则天下风走而响应矣,孰敢不听! | 凭借您的贤能圣德,拥有众多的人马装备,占据强大的齐国,迫使燕、赵屈从,出兵到刘、项两军的空虚地带,牵制他们的后方,顺应百姓的心愿,向西去制止刘、项分争,为军民百姓请求保全生命,那么,天下就会迅速地群起而响应,有谁敢不听从! | 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割大弱彊,以立诸侯,诸侯已立,天下服听而归德於齐。 | 而后,割取大国的疆土,削弱强国的威势,用以分封诸侯。诸侯恢复之后,天下就会感恩戴德,归服听命于齐。 | 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案齐之故,有胶、泗之地,怀诸侯以德,深拱揖让,则天下之君王相率而朝於齐矣。 | 稳守齐国故有的疆土,据有胶河、泗水流域,用恩德感召诸侯,恭谨谦让,那么天下的君王就会相继前来朝拜齐国。 | 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盖闻天与弗取,反受其咎;时至不行,反受其殃。 | 听说: 苍天赐予的好处不接受,反而会受到惩罚;时机到了不采取行动,反而要遭祸殃 。 | 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原足下孰虑之。 | 希望您仔细地考虑这件事。 | 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韩信曰: 汉王遇我甚厚,载我以其车,衣我以其衣,食我以其食。 | 韩信说: 汉王给我的待遇很优厚,他的车子给我坐,他的衣裳给我穿,他的食物给我吃。 | 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吾闻之,乘人之车者载人之患,衣人之衣者怀人之忧,食人之食者死人之事,吾岂可以乡利倍义乎! | 我听说,坐人家车子的人,要分担人家的祸患,穿人家衣裳的人,心里要想着人家的忧患,吃人家食物的人,要为人家的事业效死,我怎么能够图谋私利而背信弃义呢! | 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蒯生曰: 足下自以为善汉王,欲建万世之业,臣窃以为误矣。 | 蒯通说: 你自认为和汉王友好,想建立流传万世的功业,我私下认为这种想法错了。 | 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始常山王、成安君为布衣时,相与为刎颈之交,後争张黡、陈泽之事,二人相怨。 | 当初常山王、成安君还是平民百姓时,结成割掉脑袋也不反悔的交情,后来因为张黡、陈泽的事发生争执,使得二人彼此仇恨。 | 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常山王背项王,奉项婴头而窜,逃归於汉王。 | 常山王背叛项王,狼狈的逃跑,归降汉王。 | 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汉王借兵而东下,杀成安君泜水之南,头足异处,卒为天下笑。 | 汉王借给他军队向东进击,在泜水以南杀死了成安君,身首异处,被天下人耻笑。 | 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此二人相与,天下至驩也。 | 这两个人的交情,可以说是天下最要好的。 | 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然而卒相禽者,何也? | 然而到头来,都想把对方置于死地,这是为什么呢? | 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患生於多欲而人心难测也。 | 祸患产生于贪得无厌而人心又难以猜测。 | 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今足下欲行忠信以交於汉王,必不能固於二君之相与也,而事多大於张黡、陈泽。故臣以为足下必汉王之不危己,亦误矣。 | 如今您打算用忠诚、信义与汉王结交,一定比不上张耳、陈余结交更巩固,而你们之间的关连的事情又比张黡、陈泽的事件重要的多,所以我认为您断定汉王不会危害自己,也错了。 | 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大夫种、范蠡存亡越,霸勾践,立功成名而身死亡。 | 大夫文种、范蠡使濒临灭亡的越国保存下来,辅佐勾践称霸诸侯,功成名就之后,文种被迫自杀,范蠡被迫逃亡。 | 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野兽已尽而猎狗烹。 | 野兽已经打完了,猎犬被烹杀。 | 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夫以交友言之,则不如张耳之与成安君者也;以忠信言之,则不过大夫种、范蠡之於勾践也。 | 以交情友谊而论,您和汉王就比不上张耳与成安君了,以忠诚信义而论也就赶不上大夫文种、范蠡与越王勾践了。 | 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此二人者,足以观矣。 | 从这两个事例看,足够您断定是非了。 | 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原足下深虑之。 | 希望您深思熟虑地考虑。 | 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且臣闻勇略震主者身危,而功盖天下者不赏。 | 况且我听说,勇敢、谋略使君主感到威胁的人,有危险;而功勋卓著冠盖天下的人得不到赏赐。 | 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臣请言大王功略:足下涉西河,虏魏王,禽夏说,引兵下井陉,诛成安君,徇赵,胁燕,定齐,南摧楚人之兵二十万,东杀龙且,西乡以报,此所谓功无二於天下,而略不世出者也。 | 请让我说一说大王的功绩和谋略吧:您横渡西河,俘虏魏王,生擒夏说,带领军队夺取井陉,杀死成安君,攻占了赵国,以声威镇服燕国,平定安抚齐国,向南摧毁楚国军队二十万,向东杀死楚将龙且,西面向汉王捷报,这可以说是功劳天下无二。而计谋出众,世上少有。 | 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今足下戴震主之威,挟不赏之功,归楚,楚人不信;归汉,汉人震恐:足下欲持是安归乎? | 如今您据有威胁君主的威势,持有不能封赏的功绩,归附楚国,楚国人不信任;归附汉国,汉国人震惊恐惧:您带着这样大的功绩和声威,那里是您可去的地方呢? | 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夫势在人臣之位而有震主之威,名高天下,窃为足下危之。 | 身处臣子地位而有着使国君感到威胁的震动,名望高于天下所有的人,我私下为您感到危险。 | 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韩信谢曰: 先生且休矣,吾将念之。 | 韩信说: 先生暂且说到这儿吧!让我考虑考虑。 | 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後数日,蒯通复说曰: 夫听者事之候也,计者事之机也,听过计失而能久安者,鲜矣。 | 此后过了数日,蒯通又对韩信说: 能够听取别人的善意,就能预见事情发展变化的征兆,能反复思考,就能把握成功的关键。 | 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听不失一二者,不可乱以言;计不失本末者,不可纷以辞。 | 听取意见不能作出正确的判断,决策失误而能够长治久安的人,实在少有。听取意见很少判断失误的人,就不能用花言巧语去惑乱他;计谋筹划周到不本末倒置的人,就不能用花言巧语去扰乱他。 | 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夫随厮养之役者,失万乘之权;守儋石之禄者,阙卿相之位。 | 甘愿做劈柴喂马差事的人,就会失掉争取万乘之国权柄的机会;安心微薄俸禄的人,就得不到公卿宰相的高位。 | 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故知者决之断也,疑者事之害也,审豪氂之小计,遗天下之大数,智诚知之,决弗敢行者,百事之祸也。 | 所以办事坚决是聪明人果断的表现,犹豫不决是办事情的祸害。专在细小的事情上用心思,就会丢掉天下的大事,有判断是非的智慧,决定后又不敢冒然行动,这是所有事情的祸根。 | 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故曰 猛虎之犹豫,不若蜂虿之致螫;骐骥之跼躅,不如驽马之安步;孟贲之狐疑,不如庸夫之必至也;虽有舜禹之智,吟而不言,不如瘖聋之指麾也 。 | 所以俗话说: 猛虎犹豫不能决断,不如黄蜂、蝎子用毒刺去螫;骏马徘徊不前,不如劣马安然慢步;勇士孟贲狐疑不定,不如凡夫俗子,决心实干,以求达到目的;即使有虞舜、夏禹的智慧,闭上嘴巴不讲话,不如聋哑人借助打手势起作用 。 | 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此言贵能行之。 | 这些俗语都说明付诸行动是最可宝贵的。 | 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夫功者难成而易败,时者难得而易失也。 | 所有的事业都难以成功而容易失败,时机难以抓住而容易失掉。 | 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时乎时,不再来。 | 时机啊时机,丢掉了就不会再来。 | 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原足下详察之。 | 希望您仔细地考虑斟酌。 | 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韩信犹豫不忍倍汉,又自以为功多,汉终不夺我齐,遂谢蒯通。 | 韩信犹豫不决,不忍心背叛汉王,又自认为功勋卓著,汉王终究不会夺去自己的齐国,于是谢绝了蒯通。 | 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蒯通说不听,已详狂为巫。 | 蒯通的规劝没有被采纳,就假装疯癫做了巫师。 | 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汉王之困固陵,用张良计,召齐王信,遂将兵会垓下。 | 汉王被围困在固陵时,采用了张良的计策,征召齐王韩信,于是韩信率领军队在垓下与汉王会师。 | 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项羽已破,高祖袭夺齐王军。 | 项羽被打败后,高祖用突然袭击的办法夺取了齐王的军权。 | 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汉五年正月,徙齐王信为楚王,都下邳。 | 汉五年正月,改封齐王韩信为楚王,建都下邳。 | 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信至国,召所从食漂母,赐千金。 | 韩信到了下邳,召见曾经分给他饭吃的那位漂母,赐给她黄金千斤。 | 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及下乡南昌亭长,赐百钱,曰: 公,小人也,为德不卒。 | 轮到下乡南昌亭亭长,赐给百钱,说: 您,是小人,做好事有始无终。 | 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召辱己之少年令出胯下者以为楚中尉。告诸将相曰: 此壮士也。 | 召见曾经侮辱过自己、让自己从他胯下爬过去的年轻人,任用他做了中尉,并告诉将相们说: 这是位壮士。 | 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方辱我时,我宁不能杀之邪? | 当时他侮辱我的时候,我难道不能杀死他吗? | 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杀之无名,故忍而就於此。 | 只不过是杀死他没有意义,所以我忍受了一时的侮辱而成就了今天的功业。 | 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项王亡将锺离眛家在伊庐,素与信善。 | 项王部下逃亡的将领锺离昧,家住伊庐,一向与韩信友好。 | 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项王死後,亡归信。 | 项王死后,他逃出来归附韩信。 | 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汉王怨眛,闻其在楚,诏楚捕眛。 | 汉王怨恨锺离昧,听说他在楚国,诏令楚国逮捕锺离昧。 | 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信初之国,行县邑,陈兵出入。 | 韩信初到楚国,巡行所属县邑,进进出出都带着武装卫队。 | 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汉六年,人有上书告楚王信反。 | 汉六年,有人上书告发韩信谋反。 | 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高帝以陈平计,天子巡狩会诸侯,南方有云梦,发使告诸侯会陈: 吾将游云梦。 | 高帝采纳陈平的计谋,假托天子外出巡视会见诸侯,南方有个云梦泽,派使臣通告各诸侯到陈县聚会,说: 我要巡视云梦泽。 | 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实欲袭信,信弗知。 | 其实是要袭击韩信,韩信却不知道。 | 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高祖且至楚,信欲发兵反,自度无罪,欲谒上,恐见禽。 | 高祖将要到楚国时,韩信曾想发兵反叛,又认为自己没有罪,想朝见高祖,又怕被擒。 | 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人或说信曰: 斩眛谒上,上必喜,无患。 | 有人对韩信说: 杀了锺离昧去朝见皇上,皇上一定高兴,就没有祸患了。 | 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信见未计事。 | 韩信去见锺离昧商量。 | 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眛曰: 汉所以不击取楚,以眛在公所。若欲捕我以自媚於汉,吾今日死,公亦随手亡矣。 | 锺离昧说: 汉王之所以不攻打楚国,是因为我在您这里,你想逮捕我取悦汉王,我今天死,你也会紧跟着死的。 | 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乃骂信曰: 公非长者! | 于是骂韩信说: 你不是个忠厚的人! | 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卒自刭。 | 终于刎颈身死。 | 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信持其首,谒高祖於陈。 | 韩信拿着他的人头,到陈县朝拜高帝。 | 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上令武士缚信,载後车。 | 皇上命令武士捆绑了韩信,押在随行的车上。 | 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信曰: 果若人言, 狡兔死,良狗烹;高鸟尽,良弓藏;敌国破,谋臣亡。 | 韩信说: 果真像人们说的 狡兔死了,出色的猎狗就遭到烹杀;高翔的飞禽光了,优良的弓箭收藏起来;敌国破灭,谋臣死亡 。 | 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天下已定,我固当亨! | 现在天下已经平安,我本来应当遭烹杀! | 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上曰: 人告公反。 | 皇上说: 有人告发你谋反。 | 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遂械系信。 | 就给韩信带上了刑具。 | 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至雒阳,赦信罪,以为淮阴侯。 | 到了洛阳,赦免了韩信的罪过,改封为淮阴侯。 | 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信知汉王畏恶其能,常称病不朝从。 | 韩信知道汉王畏忌自己的能力,常常托病不参加朝见和侍行。 | 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信由此日夜怨望,居常鞅鞅,羞与绛、灌等列。 | 从此,韩信日夜怨恨,在家闷闷不乐,和绛侯、灌婴处于同等地位感到羞耻。 | 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信尝过樊将军哙,哙跪拜送迎,言称臣,曰: 大王乃肯临臣! | 韩信曾经拜访樊哙将军,樊哙跪拜送迎,自称臣子。说: 大王怎么竟肯光临。 | 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信出门,笑曰: 生乃与哙等为伍! | 韩信出门笑着说: 我这辈子竟然和樊哙这般人为伍了。 | 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上常从容与信言诸将能不,各有差。 | 皇上经常闲暇时和韩信议论将军们的高下,认为各有长短。 | 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上问曰: 如我能将几何? | 皇上问韩信: 像我的才能能统率多少兵马? | 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Subsets and Splits
No saved queries yet
Save your SQL queries to embed, download, and access them later. Queries will appear here once sa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