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utput
stringlengths 0
274
| input
stringlengths 0
321
| instruction
stringclasses 1
value |
---|---|---|
越王大說,許諾。
|
越王非常高興,答應照計行動。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送子貢金百鎰,劍一,良矛二。
|
送給子貢黃金百鎰,寶劍一把,良矛二支。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子貢不受,遂行。
|
子貢沒有接受,就走了。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報吳王曰: 臣敬以大王之言告越王,越王大恐,曰: 孤不幸,少失先人,內不自量,抵罪於吳,軍敗身辱,棲於會稽,國為虛莽,賴大王之賜,使得奉俎豆而修祭祀,死不敢忘,何謀之敢慮!
|
子貢回報吳王說: 我鄭重地把大王的話告訴了越王,越王非常惶恐,說: 我很不走運,從小就失去了父親,又不自量力,觸犯吳國而獲罪,軍隊被打敗,自身受屈辱,棲居在會稽山上,國家成了荒涼的廢墟,仰賴大王的恩賜,使我能夠捧着祭品而祭祀祖宗,我至死也不敢忘懷,怎么另有其他的打算!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後五日,越使大夫種頓首言於吳王曰: 東海役臣孤句踐使者臣種,敢修下吏問於左右。
|
過了五天,越國派大夫文種以頭叩地對吳王說: 東海役使之臣勾踐謹派使者文種,來修好您的屬下近臣,托他們向大王問候。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今竊聞大王將興大義,誅彊救弱,困暴齊而撫周室,請悉起境內士卒三千人,孤請自被堅執銳,以先受矢石。
|
如今我私下聽說大王將要發動正義之師,討伐強暴,扶持弱小,困扼殘暴的齊國而安撫周朝王室,請求出動越國境內全部軍隊三千人,勾踐請求親自披掛鎧甲、拿着銳利的武器,甘願在前面去冒箭石的危險。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因越賤臣種奉先人藏器,甲二十領,鈇屈盧之矛,步光之劍,以賀軍吏。
|
因此派越國卑賤的臣子文種進獻祖先珍藏的寶器,鎧甲十二件,斧頭、屈盧矛、步光劍、用來作貴軍吏的賀禮。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吳王大說,以告子貢曰: 越王欲身從寡人伐齊,可乎?
|
吳王聽了非常高興,把文種的話告訴子貢說: 越王想親自跟隨我攻打齊國,可以嗎?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子貢曰: 不可。
|
子貢回答說: 不可以。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夫空人之國,悉人之眾,又從其君,不義。
|
使人家國內空虛,調動人家所有的人馬,還要人家的國君跟着出徵,這是不道義的。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君受其幣,許其師,而辭其君。
|
你可接受他的禮物,允許他派出軍隊,辭卻他的國君隨行。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吳王許諾,乃謝越王。
|
吳王同意了,就辭謝越王。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於是吳王乃遂發九郡兵伐齊。
|
於是吳王就是調動了九個郡的兵力去攻打齊國。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子貢因去之晉,謂晉君曰: 臣聞之,慮不先定不可以應卒,兵不先辨不可以勝敵。
|
子貢因而離開吳國前往晉國,對晉國國君說: 我聽說,不事先謀划好計策,就不能應付突然來的變化,不事先治理好軍隊,就不能戰勝敵人。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今夫齊與吳將戰,彼戰而不勝,越亂之必矣;與齊戰而勝,必以其兵臨晉。 晉君大恐,曰: 為之柰何?
|
現在齊國和吳國即將開戰,如果那場戰爭吳國不能取得勝利,越國必定會趁機擾亂它;和齊國一戰取得了勝利,吳王一定會帶他的軍隊逼近晉國。 晉非常恐慌,說: 那該怎么辦呢?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子貢曰: 修兵休卒以待之。
|
子貢說: 整治好武器,休養士卒,等着吳軍的到來。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晉君許諾。
|
晉君依照他的話做了。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子貢去而之魯。
|
子貢離開晉國前往魯國。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吳王果與齊人戰於艾陵,大破齊師,獲七將軍之兵而不歸,果以兵臨晉,與晉人相遇黃池之上。
|
吳王果然和齊國人在艾陵打了一仗,把齊軍打得大敗,俘虜了七個將軍的士兵而不肯班師回國,果然帶兵逼近晉國,和晉國人在黃池相遇。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吳晉爭彊。晉人擊之,大敗吳師。
|
吳晉兩國爭雄,晉國人攻擊吳國,大敗吳軍。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越王聞之,涉江襲吳,去城七里而軍。
|
越王聽到吳軍慘敗的消息,就渡過江去襲擊吳國,直打到離吳國都城七里的路程才安營扎寨。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吳王聞之,去晉而歸,與越戰於五湖。
|
吳王聽到這個消息,離開晉國返回吳國,和越國軍隊在五湖一帶作戰。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三戰不勝,城門不守,越遂圍王宮,殺夫差而戮其相。
|
多次戰斗都失敗了,連城門都守不住了,於是越軍包圍了王宮,殺死了吳王夫差和他的國相。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破吳三年,東向而霸。
|
滅掉吳國三年后,越國稱霸東。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故子貢一出,存魯,亂齊,破吳,彊晉而霸越。
|
所以,子貢這一出行,保全了魯國,擾亂了齊國,滅掉了吳國,使晉國強大而使越國稱霸。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子貢一使,使勢相破,十年之中,五國各有變。
|
子貢一次出使,使各國形勢發生了相應變化,十年當中,齊、魯、吳、晉、越五國的形勢各自有了變化。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子貢好廢舉,與時轉貨貲。
|
子貢擅長囤積居奇,賤買貴賣,隨着供需情況轉手謀取利潤。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喜揚人之美,不能匿人之過。
|
他喜歡宣揚別人的長處,也不隱瞞別人的過失。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常相魯衛,家累千金,卒終於齊。
|
曾出任過魯國和衛國的國相,家產積累千金,最終死在齊國。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言偃,吳人,字子游。
|
言偃,是吳國人,字子游。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少孔子四十五歲。
|
比孔子小四十五歲。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子游既已受業,為武城宰。
|
子游受業以后,出任武城的長官。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孔子過,聞弦歌之聲。
|
孔子路過武城,聽到彈琴唱歌的聲音。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孔子莞爾而笑曰: 割雞焉用牛刀?
|
孔子微微地笑了,說: 殺雞何必用宰牛刀呢?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子游曰: 昔者偃聞諸夫子曰,君子學道則愛人,小人學道則易使。
|
子游說: 從前我聽先生說過: 有才德的人學了禮樂,就會涵養仁心,愛護人民;普通人學了禮樂,就會謹守法規,容易使喚。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孔子曰: 二三子,偃之言是也。
|
孔子對隨行的學生們說: 諸位,言偃的話是對的。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前言戲之耳。
|
我剛才說的那句話不過是開玩笑罷了。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孔子以為子游習於文學。
|
孔子認為子游熟習文章博學。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卜商字子夏。
|
卜商,字子夏。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少孔子四十四歲。
|
比孔子小四十四歲。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子夏問: 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為絢兮 ,何謂也?
|
子夏問道: 姣美的笑容嫵媚動人啊,明沏的眼珠流動生輝啊,信佛潔白的生綃染上了絢爛的文彩 ,這三句是什么意思?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子曰: 繪事後素。
|
孔子回答說: 繪畫要先有潔白的底子,然后再彩飾圖畫。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曰: 禮後乎?
|
子夏說: 是不是禮樂的產生在仁義之后呢?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孔子曰: 商始可與言詩已矣。
|
孔子說: 卜商啊,現在可以和你討論《詩經》了。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子貢問: 師與商孰賢?
|
子貢問道: 顓孫師和卜商那一位更強些?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子曰: 師也過,商也不及。
|
孔子說: 師么,有些過分,商么,有些趕不上。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然則師愈與?
|
子貢說: 那么顓孫師好一些嗎?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曰: 過猶不及。
|
孔子說: 過分和趕不上同樣是不完美的。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子謂子夏曰: 汝為君子儒,無為小人儒。
|
孔子對子夏說: 你要立志作個有才德的讀書人,不要作淺薄不正派的讀書人。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孔子既沒,子夏居西河教授,為魏文侯師。
|
孔子逝世后,子夏定居河西教授學生,成了魏文侯的教師。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其子死,哭之失明。顓孫師,陳人,字子張。
|
子夏的兒子死了,把眼睛都哭瞎了。顓孫師,是陳國人,字子張。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少孔子四十八歲。
|
比孔子小四十八歲。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子張問干祿,孔子曰: 多聞闕疑,慎言其余,則寡尤;多見闕殆,慎行其余,則寡悔。
|
子張向孔子學習求取官職俸祿的方法。孔子說: 多聽人家說,對疑難未解的,不要妄加評論,其余有把屋的要謹慎地說出,能少犯錯誤;多看人家行事,對疑難未解的,不要妄加行動,其余有把握的要謹慎地行動,能減少懊悔。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言寡尤,行寡悔,祿在其中矣。
|
說話的錯誤少、行動的懊悔少,你要求取的官職俸祿就在里面了。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他日從在陳蔡間,困,問行。
|
有一天子張跟隨孔子在陳國和蔡國之間的被圍困,子張問怎樣才能處處行得通。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孔子曰: 言忠信,行篤敬,雖蠻貊之國行也;言不忠信,行不篤敬,雖州里行乎哉!
|
孔子說: 說話要忠誠信實,行為要真誠恭敬,即使在南蠻北狄也行得通;說話不忠誠信實,行為不真誠恭敬,即使是在本鄉本土,能行得通嗎?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立則見其參於前也,在輿則見其倚於衡,夫然後行。
|
站着的時候,就象 忠信篤敬 几個字呈現在眼前;坐在車上,就象 忠信篤敬 几個字掛在車前的橫木上,做到這種地步之后,就到處行得通了。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子張書諸紳。
|
子張就把這些話寫在束腰的大帶子上。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子張問: 士何如斯可謂之達矣?
|
子張問: 讀書人怎樣做才可以叫通達了呢?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孔子曰: 何哉,爾所謂達者?
|
孔子說: 你所說的通達,是指的什么呢?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子張對曰: 在國必聞,在家必聞。
|
子張回答說: 在諸侯的邦國中一定要有聲望,在卿大夫家里也一定要有聲譽。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孔子曰: 是聞也,非達也。
|
孔子說: 這是聲望,不是通達。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夫達者,質直而好義,察言而觀色,慮以下人,在國及家必達。
|
所謂通達,應當是立身正直而好義,審度別人的言論,觀察別人的表情,時常想着謙恭退讓,這樣,在諸侯的邦國和卿大夫的封地一定能夠通達。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夫聞也者,色取仁而行違,居之不疑,在國及家必聞。
|
所說的聲望,外表上好象追求仁德的樣子,而實際行動上卻違背仁德,自己要安然處之,毫不懷疑,這樣的人在諸侯的邦國和卿大夫的封地一定能取得名望。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曾參,南武城人,字子輿。少孔子四十六歲。
|
曾參,是南武城人,字了輿,比孔子小四十六歲。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孔子以為能通孝道,故授之業。
|
孔子認為他能通達孝道,所以傳授他學業。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作孝經。
|
他撰寫了一部《孝經》。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死於魯。
|
他死在魯國。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澹台滅明,武城人,字子羽。
|
澹台滅明,是武城人,字子羽。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少孔子三十九歲。
|
比孔子小三十九歲。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狀貌甚惡。
|
他的體態相貌很丑陋。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欲事孔子,孔子以為材薄。
|
想要事奉孔子,孔子認為他資質低下。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既已受業,退而修行,行不由徑,非公事不見卿大夫。
|
從師學習以后,回去就致力於修身實踐,處事光明正大,不走邪路,不是為了公事,從來不去會見公卿大夫。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南游至江,從弟子三百人,設取予去就,名施乎諸侯。
|
他往南游曆到長江,追隨他的學生有三百人,他獲取、給予離棄、趨就都完美無缺,他的聲譽傳遍了四方諸侯。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孔子聞之,曰: 吾以言取人,失之宰予;以貌取人,失之子羽。
|
孔子聽到這些事,說: 我只憑言辭判斷人,對宰予的判斷就錯了;單從相貌上判斷人,對子羽的判斷就錯了。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宓不齊字子賤。
|
宓不齊,字子賤。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少孔子三十歲。
|
比孔子小三十歲。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孔子謂 子賤君子哉!
|
孔子談論宓子賤,說: 子賤真是個君子啊!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魯無君子,斯焉取斯?
|
假如魯國沒有君子,這個人又從哪兒學到這種好品德呢?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子賤為單父宰,反命於孔子,曰: 此國有賢不齊者五人,教不齊所以治者。
|
子賤出任單父地方長官,回來向孔子報告,說: 這個地方有五個人比我賢能,他們教給我施政治民的方法。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孔子曰: 惜哉不齊所治者小,所治者大則庶几矣。
|
孔子說: 可惜呀!不齊治理的地方太小了,要是治理的地方大就差不多了。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原憲字子思。
|
原憲,字子思。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子思問恥。
|
子思問什么是恥辱。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孔子曰: 國有道,穀。
|
孔子說: 國家政治清明,可以做官領取俸祿,卻不能有所見樹。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國無道,穀,恥也。
|
國家政治黑暗,做官領取俸祿,卻不能獨善其身,就是恥辱。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子思曰: 克伐怨欲不行焉,可以為仁乎?
|
子思說: 好勝、自我夸耀、怨恨、貪欲都沒有顯現出來,可以算是做到了仁了嗎?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孔子曰: 可以為難矣,仁則吾弗知也。
|
孔子說: 可以說是難能可貴了,是否算是做到仁,那我就不知道了。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孔子卒,原憲遂亡在草澤中。
|
孔子逝世以后,原憲就跑到低窪積水、野草叢生的地方隱居起來。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子貢相衛,而結駟連騎,排藜藿入窮閻,過謝原憲。
|
子貢做了衛國的國相,出門車馬接連不斷,排開叢生的野草,來到偏遠簡陋破敗的小屋,前去看望原憲。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憲攝敝衣冠見子貢。
|
原憲整理好破舊的衣帽,會見子貢。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子貢恥之,曰: 夫子豈病乎?
|
子貢見狀替他感到羞恥,說: 難道你很困窘嗎?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原憲曰: 吾聞之,無財者謂之貧,學道而不能行者謂之病。
|
原憲回答說: 我聽說,沒有財產的叫做貧窮,學習了道理而不能施行的叫做困窘。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若憲,貧也,非病也。
|
像我,貧窮,不是困窘啊。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子貢慚,不懌而去,終身恥其言之過也。公冶長,齊人,字子長。
|
子貢感到很慚愧,不高興地離去了,一輩子都為這次說錯了話感到羞恥。公冶長,是齊國人,字子長。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孔子曰: 長可妻也,雖在累紲之中,非其罪也。
|
孔子說: 公冶長,可以把女兒嫁給他,即使他在囚禁之中,并不是他的罪過。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以其子妻之。南宮括字子容。
|
就把自己的女兒嫁給了他。南宮括,字子容。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問孔子曰: 羿善射,奡蕩舟,俱不得其死然;禹稷躬稼而有天下?
|
南宮括問孔子說: 羿擅長射箭,奡擅長蕩舟,他們都不能夠善終;禹、稷親自耕種而為什么能得到天下呢?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孔子弗答。
|
孔子不回答。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容出,孔子曰: 君子哉若人!
|
南子容退出后,孔子說: 這個人真是個君子啊!這個人崇尚道德啊!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上德哉若人! 國有道,不廢;國無道,免於刑戮。
|
孔子評論他說: 國家政治清明,他會被任用;國家政治黑暗,他也不會遭受刑罰 。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Subsets and Splits
No community queries yet
The top public SQL queries from the community will appear here once availab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