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struction
stringclasses
1 value
input
stringlengths
3
321
output
stringlengths
2
272
将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请求他再召见我一次。
请复见鞅。
将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如果再召见我,我就知道该说些什么啦。
诚复见我,我知之矣。
将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所以,我用富国强兵的办法劝说他,他才特别高兴。
故吾以彊国之术说君,君大说之耳。
将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秦孝公任用卫鞅后不久,打算变更法度,又担心天下人议论自己。
孝公既用卫鞅,鞅欲变法,恐天下议己。
将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况且超出常人的行为,本来就常被世俗非议;有独道见解的人,一定会被普通人嘲笑。
且夫有高人之行者,固见非于世;有独知之虑者,必见敖於民。
将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不能和百姓谋划新事物的创始而可以和他们共享成功的欢乐。
民不可与虑始而可与乐成。
将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圣人不改变民俗而施以教化,聪明的人不改变成法而治理国家。
圣人不易民而教,知者不变法而治。
将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这两种人奉公守法还可以,但不能和他们谈论成法以外的改革。
以此两者居官守法可也,非所与论於法之外也。
将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聪明的人制定法度,愚蠢的人被法度制约;贤能的人变更礼制,寻常的人被礼制约束。
智者作法,愚者制焉;贤者更礼,不肖者拘焉。
将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仿效成法没有过失,遵循旧礼不会出偏差。
法古无过,循礼无邪。
将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所以汤武不沿袭旧法度而能王天下,夏殷不更换旧礼制而灭亡。
故汤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
将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于是任命卫鞅为左庶长,终于制定了变更成法的命令。
以卫鞅为左庶长,卒定变法之令。
将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不告发奸恶的处以拦腰斩断的刑罚,告发奸恶的与斩敌首级的同样受赏,隐藏奸恶的人与投降敌人同样的惩罚。
不告奸者腰斩,告奸者与斩敌首同赏,匿奸者与降敌同罚。
将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有军功的人,各按标准升爵受赏;为私事斗殴的,按情节轻重分别处以大小不同的刑罚。
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为私斗者,各以轻重被刑大小。
将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因从事工商业及懒惰而贫穷的,把他们及其妻子全都没收为官奴。
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
将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明确尊卑爵位等级,各按等级差别占有土地、房产,家臣奴婢的衣裳、服饰,按各家爵位等级决定。
明尊卑爵秩等级,各以差次名田宅,臣妾衣服以家次。
将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新法已经准备就绪,但还没公布,担心百姓不相信,卫鞅就在国都后边市场的南门竖起一根三丈长的木头,招募百姓中能把木头搬到北门的人赏给十金。
令既具,未布,恐民之不信,已乃立三丈之木於国都市南门,募民有能徙置北门者予十金。
将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又宣布 能把木头搬到北门的人赏五十金 。
复曰 能徙者予五十金 。
将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事后就颁布了新法。
卒下令。
将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正当这时,太子触犯了新法。
於是太子犯法。
将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将依新法处罚太子。
将法太子。
将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第二天,秦国人就都遵照新法执行了。
明日,秦人皆趋令。
将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百姓都勇于为国家打仗,不敢为私利争斗,乡村、城镇都秩序安定。
民勇於公战,怯於私斗,乡邑大治。
将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此后,百姓中再没有人敢议论新法了。
其後民莫敢议令。
将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率领着军队围攻魏国安邑,使他们屈服投降。
将兵围魏安邑,降之。
将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下令禁止百姓父子兄弟同居一室。
而令民父子兄弟同室内息者为禁。
将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废除井田重新划分田塍的界线,鼓励开垦荒地,而使赋税平衡。
为田开阡陌封疆,而赋税平。
将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施行了四年,公子虔又犯了新法,被判处劓刑。
行之四年,公子虔复犯约,劓之。
将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第二年,齐国的军队在马陵打败了魏国的军队,俘获了魏国的太子申,杀死了将军庞涓。
其明年,齐败魏兵於马陵,虏其太子申,杀将军庞涓。
将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为什么这么说呢?
何者?
将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在形势有利的情况下就会向西进犯秦国,在形势不利的情况下就向东扩展领地。
利则西侵秦,病则东收地。
将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而魏国去年被齐国打得大败,诸侯们纷纷背叛了它,可以趁这个机会攻打魏国。
而魏往年大破於齐,诸侯畔之,可因此时伐魏。
将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一旦它向东撤退,秦国就占据了黄河和华山的险要地势,向东可以控制诸侯各国,这可是统一天下的帝王伟业啊。
东徙,秦据河山之固,东乡以制诸侯,此帝王之业也。
将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魏国派公子卬领兵迎击秦军。
魏使公子卬将而击之。
将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魏公子卬认为卫鞅说的对。
魏公子卬以为然。
将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魏惠王的军队因为多次被齐国、秦国打败,致使国内空虚,魏国一天比一天衰弱了,魏惠王非常恐慌,于是派遣使者割让河西地区献给秦国,以求得和解。
魏惠王兵数破於齐秦,国内空,日以削,恐,乃使使割河西之地献於秦以和。
将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商君出任秦相十年,很多王公贵族都怨恨他。
商君相秦十年,宗室贵戚多怨望者。
将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所以不敢从命。
故不敢闻命。
将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您不如遵循虞舜的主张去做,无须问我了。
君不若道虞舜之道,无为问仆矣。
将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如今我改变了秦国的教化,使他们男女有别,分居而住,大造宫廷城阙,把秦国营建的像鲁国、魏国一样。
今我更制其教,而为其男女之别,大筑冀阙,营如鲁卫矣。
将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您如果不反对周武王的做法,那么,请允许鄙人诗中直言而不受责备,可以吗?
君若不非武王乎,则仆请终日正言而无诛,可乎?
将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您果真肯终日正义直言,那就是我治病的良药了。
夫子果肯终日正言,鞅之药也。
将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整整过了一年,秦穆公知道了这件事,把他从牛嘴下面提拔起来,凌驾于万人之上,秦国人没有谁不满意。
期年,缪公知之,举之牛口之下,而加之百姓之上,秦国莫敢望焉。
将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在境内施行德化。巴国前来纳贡;施德政于诸侯,四方少数民族前来朝见。
发教封内,而巴人致贡;施德诸侯,而八戎来服。
将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五羖大夫出任秦相,劳累不坐车,酷暑炎热不打伞,走遍国中,不用随从的车辆,不带武装防卫,他的功名载于史册,藏于府库,他的德行施教于后代。
五羖大夫之相秦也,劳不坐乘,暑不张盖,行於国中,不从车乘,不操干戈,功名藏於府库,德行施於後世。
将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这就是五羖大夫的德行啊。
此五羖大夫之德也。
将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身为秦国国相不为百姓造福而大规模地营建宫阙,这就说不上为国家建立功业了。
相秦不以百姓为事,而大筑冀阙,非所以为功也。
将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教化百姓比命令百姓更深入人心,百姓模仿上边的行为比命令百姓更为迅速。
教之化民也深於命,民之效上也捷於令。
将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您又在商於封地南面称君,天天用新法来逼迫秦国的贵族子弟。
君又南面而称寡人,日绳秦之贵公子。
将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照这句诗看来,实在是不能恭维您了。
以诗观之,非所以为寿也。
将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您一出门,后边跟着数以十计的车辆,车上都是顶盔贯甲的卫士,身强力壮的人做贴身警卫,持矛操戟的人紧靠您的车子奔随。
君之出也,後车十数,从车载甲,多力而骈胁者为骖乘,持矛而操闟戟者旁车而趋。
将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那为什么不把商於十五邑封地交还秦国,到偏僻荒远的地方浇园自耕,劝秦王重用那些隐居山林的贤才,赡养老人,抚育孤儿,使父兄相互敬重,依功序爵,尊崇有德之士,这样才可以稍保平安。
则何不归十五都,灌园於鄙,劝秦王显岩穴之士,养老存孤,敬父兄,序有功,尊有德,可以少安。
将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您丧身的日子就象抬起足来那样迅速地到来。
亡可翘足而待。
将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五个月之后,秦孝公去世,太子即位。
後五月而秦孝公卒,太子立。
将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商君逃跑到边境关口,想住旅店。
商君亡至关下,欲舍客舍。
将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魏国人怨恨他欺骗公子卬而打败魏军,拒绝收留他。
魏人怨其欺公子卬而破魏师,弗受。
将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商君再回到秦国后,就潜逃到他的封地商邑,和他的部属发动邑中的士兵,向北攻击郑国谋求生路,秦国出兵攻打商君,把他杀死在郑国黾池。
商君既复入秦,走商邑,与其徒属发邑兵北出击郑。秦发兵攻商君,杀之於郑黾池。
将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于是就诛灭了商君全族。
遂灭商君之家。
将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再说凭靠着国君宠臣景监的推荐,等到被任用,就刑罚公子虔,欺骗魏将公子卬,不听赵良的规劝,足以证明商君残忍少恩了。
且所因由嬖臣,及得用,刑公子虔,欺魏将卬,不师赵良之言,亦足发明商君之少恩矣。
将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但最终还是在秦国落得个谋反的恶名,这是有缘故的呀!
卒受恶名於秦,有以也夫!
将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大宛这地方是由张骞发现的。
大宛之迹,见自张骞。
将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这时,天子问投降的匈奴人,他们都说匈奴攻打并战胜月氏王,用他的头骨当饮酒的器皿。月氏逃跑了,因而常常怨恨匈奴,只是没有朋友和他们一块去打匈奴。
是时天子问匈奴降者,皆言匈奴破月氏王,以其头为饮器,月氏遁逃而常怨仇匈奴,无与共击之。
将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但是去月氏必须经过匈奴,于是就招募能够出使的人。
道必更匈奴中,乃募能使者。
将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扣留张骞十余年,给他娶了妻子,生了孩子,但是张骞一直保持着汉朝使者的符节,没有丢失。
留骞十馀岁,与妻,有子,然骞持汉节不失。
将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如今逃出匈奴,希望大王派人引导护送我们去月氏。
今亡,唯王使人导送我。
将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大宛认为张骞的话是真实的,就让张骞出发,并给他派了向导和翻译,到达康居。康居又把他转送到大月氏。
大宛以为然,遣骞,为发导绎,抵康居,康居传致大月氏。
将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这位国王已把大夏征服,并在这里居住下来。这地方土地肥美富饶,很少有敌人侵犯,心情安适快乐。自己又认为离汉朝很远,根本没有向匈奴报仇的心意。
既臣大夏而居,地肥饶,少寇,志安乐,又自以远汉,殊无报胡之心。
将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张骞在月氏住了一年多,回国而来,他沿着南山行进,想从羌人居住的地方回到长安,却又被匈奴捉到了。
留岁馀,还,并南山,欲从羌中归,复为匈奴所得。
将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汉朝封张骞为太中大夫,封堂邑父为奉使君。
汉拜骞为太中大夫,堂邑父为奉使君。
将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堂邑父是匈奴人,善于射箭,每当穷困危急之时,就射杀飞禽走兽当饭吃。
堂邑父故胡人,善射,穷急射禽兽给食。
将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出产葡萄酒。
有蒲陶酒。
将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那里有城郭房屋,归它管辖的大小城镇有七十多座,民众大约有几十万。
有城郭屋室。其属邑大小七十馀城,众可数十万。
将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它的北边是康居,西边是大月氏,西南是大夏,东北是乌孙,东边是扜罙、于寘。
其北则康居,西则大月氏,西南则大夏,东北则乌孙,东则扜鰛、于窴。
将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盐泽的水在地下暗中流淌,它的南边就是黄河的源头,黄河水由此流出。
盐泽潜行地下,其南则河源出焉。
将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楼兰和姑师的城镇都有城郭,近盐泽。
而楼兰、姑师邑有城郭,临盐泽。
将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匈奴的右边正处在盐泽以东,直到陇西长城,南边与羌人居住区相接,阻隔了通往汉朝的道路。
匈奴右方居盐泽以东,至陇西长城,南接羌,鬲汉道焉。
将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拉弓打仗的兵卒有几万人,勇敢善战。
控弦者数万,敢战。
将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康居在大宛西北大约二千里,是个百姓不定居一处的国家,与月氏的风俗大多相同。
康居在大宛西北可二千里,行国,与月氏大同俗。
将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国家小,南边被迫服侍月氏,东边被迫服侍匈奴。
国小,南羁事月氏,东羁事匈奴。
将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拉弓作战的战士有十多万。
控弦者十馀万。
将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大月氏在大宛西边大约二三千里,处于妫水之北。
大月氏在大宛西可二三千里,居妫水北。
将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是个百姓不定居一处的国家,人们随着放牧的需要而迁移,同匈奴的风俗一样。
行国也,随畜移徙,与匈奴同俗。
将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从前强大时,轻视匈奴,等到冒顿立为单于,打败月氏;到了匈奴老上单于时,杀死了月氏王,用月氏王的头骨做饮酒器皿。
故时彊,轻匈奴,及冒顿立,攻破月氏,至匈奴老上单于,杀月氏王,以其头为饮器。
将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而其余一小部分不能离开的月氏人,就保全了南山和羌人居住的地方,称为小月氏。
其馀小众不能去者,保南山羌,号小月氏。
将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它们的习俗是定居一处,耕种田地,种植稻子和麦子,出产葡萄酒。
其俗土著,耕田,田稻麦,蒲陶酒。
将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它所管辖的大小城镇有数百座,国土方圆数千里,是最大的国家。
其属小大数百城,地方数千里,最为大国。
将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他们用银作钱币,钱币铸称象国王容貌的样子,国王死去,就改换钱币,这是因为要模仿国王的面貌。
以银为钱,钱如其王面,王死辄更钱,效王面焉。
将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它西边是条枝,北边是奄蔡、黎轩。
其西则条枝,北有奄蔡、黎轩。
将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那里天气炎热潮湿。
暑湿。
将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那里出产一种大鸟,它的蛋就象甕坛那样大。
有大鸟,卵如甕。
将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把它当做外围国家。
国善眩。
将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大夏在大宛西南二千余里的妫水南面。
大夏在大宛西南二千馀里妫水南。
将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没有大君长,往往是每个城镇设置小君长。
无大长,往往城邑置小长。
将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人们善于做买卖。
善贾市。
将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大夏的民众很多,大约有一百多万。
大夏民多,可百馀万。
将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大夏东南有身毒国。
其东南有身毒国。
将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那里的风俗是人们定居一处,大致与大夏相同,但地势却低湿,天气炎热。
其俗土著,大与大夏同,而卑湿暑热云。
将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那里临近大水。
其国临大水焉。
将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身毒国又处于大夏东南几千里,有蜀郡的产品,这就说明他离蜀郡不远了。
今身毒国又居大夏东南数千里,有蜀物,此其去蜀不远矣。
将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天子已经听说大宛和大夏、安息等都是大国,出产很多奇特物品,人民定居一处,与汉朝人的生活颇相似,而他们的军队软弱,很看重汉朝的财物。北边有大月氏、康居这些国家,他们的军队强大,但可以用赠送礼物,给予好处的办法,诱使他们来朝拜汉天子。
天子既闻大宛及大夏、安息之属皆大国,多奇物,土著,颇与中国同业,而兵弱,贵汉财物;其北有大月氏、康居之属,兵彊,可以赂遗设利朝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