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struction
stringclasses
1 value
input
stringlengths
3
321
output
stringlengths
2
272
将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张苍曾保举某人作中侯官,但这个人利用职权大干贪赃枉法之事,皇帝以此责备张苍,张苍就告病退职了。
苍任人为中候,大为奸利,上以让苍,苍遂病免。
将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张苍在孝景帝前元五年时去世,谥号为文侯,儿子康侯继承侯位,八年之后去世。
孝景前五年,苍卒,谥为文侯。子康侯代,八年卒。
将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从前,张苍的父亲身高不足五尺,等到生下张苍,张苍却身高八尺,被封为侯,又做了丞相。
初,张苍父长不满五尺,及生苍,苍长八尺馀,为侯、丞相。
将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张苍在免去丞相职务以后,年岁已经很大了,嘴里没有牙齿,只能靠吸食乳汁度日,用青年妇女当他的乳母。
苍之免相後,老,口中无齿,食乳,女子为乳母。
将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张苍最后活到一百零几岁时才去世。
苍年百有馀岁而卒。
将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跟随高帝攻打黥布叛军时,升任都尉。
从击黥布军,为都尉。
将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孝文帝元年,选拔那些曾经跟随高帝南征北战,现年俸在二千石的官员,一律都封为关内侯的爵位,得封此爵的共二十四人,而申屠嘉得到五百户的食邑。
孝文帝元年,举故吏士二千石从高皇帝者,悉以为关内侯,食邑二十四人,而申屠嘉食邑五百户。
将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申屠嘉为人廉洁正直,在家里不接受私事拜访。
嘉为人廉直,门不受私谒。
将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汉文帝曾经到他家饮酒作乐,由此可见皇帝对他宠爱的程度。
文帝尝燕饮通家,其宠如是。
将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申屠嘉上朝回来坐在相府中,下了一道手令,让邓通到相府来,如果不来,就要把邓通斩首。
罢朝坐府中,嘉为檄召邓通诣丞相府,不来,且斩通。
将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来人哪,现在就执行,把他斩了!
吏今行斩之!
将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申屠嘉担任丞相五年之后,孝文帝去世了,孝景帝即位。
嘉为丞相五岁,孝文帝崩,孝景帝即位。
将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而丞相申屠嘉也有感于自己所说的话不被采用,因此忌恨晁错。
而丞相嘉自绌所言不用,疾错。
将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而向南出的门所凿开的墙,正是太上皇宗庙的外墙,申屠嘉听说之后,就想借晁错擅自凿开宗庙围墙为门这一理由,把他治罪法办,奏请皇上杀掉他。
南出者,太上皇庙堧垣。嘉闻之,欲因此以法错擅穿宗庙垣为门,奏请诛错。
将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到了第二天早朝的时候,丞相申屠嘉奏请诛杀内史晁错。
至朝,丞相奏请诛内史错。
将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儿子共侯申屠蔑继承侯位,三年之后去世。
子共侯蔑代,三年卒。
将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申屠去病的儿子申屠臾继承侯位,六年之后,由于身为九江太守接受原任官员送礼而犯了罪,封国被撤消。
子侯臾代,六岁,坐为九江太守受故官送有罪,国除。
将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到当今皇室时,柏至侯许昌,平棘侯薛泽,武强侯庄青翟、高陵侯赵周等人相继为丞相,他们都是世袭的列侯,平庸无能,谨小慎微,当丞相只不过是滥竽充数而已。
及今上时,柏至侯许昌、平棘侯薛泽、武彊侯庄青翟、高陵侯赵周等为丞相。
将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周昌这个人质朴、刚强、正直,是个像木石一般倔强的人。
周昌,木彊人也。
将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申屠嘉可以说是刚正坚毅、品德高尚的人,但是他却既不懂权术又没有学问,和萧何、曹参、陈平这些前辈丞相相比,恐怕就要逊色一些啦。
申屠嘉可谓刚毅守节矣,然无术学,殆与萧、曹、陈平异矣。
将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车千秋丞相是长陵人,他去世之后由韦丞相接替。
有车丞相,长陵人也。卒而有韦丞相代。
将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他因为谙于读书而担任小吏,然后逐渐升官到大鸿胪之职。
以读书术为吏,至大鸿胪。
将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后来,韦玄果然当了丞相,因病逝失,而他的大儿子因为犯罪,按照当时的法律,是不能继承侯位的,因此立韦玄成。
後竟为丞相,病死,而长子有罪论,不得嗣,而立玄成。
将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后来因为骑着马径直闯进宗庙,被判为不敬之罪,皇帝下诏,降爵一级,成为关内侯,失去了列侯的爵位,但以前的封邑依然享有。
後坐骑至庙,不敬,有诏夺爵一级,为关内侯,失列侯,得食其故国邑。
将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魏丞相名字叫魏相,是阴济人。
魏丞相相者,济阴人也。
将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若是有没带宝剑的下属官吏,有事需要入内汇报,以至于要向他人借一把宝剑带上,才敢进府。
或有不带剑者,当入奏事,至乃借剑而敢入奏事。
将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这样,丞相的司直繁先生就上奏皇帝,说京兆尹赵广汉威胁丞相,诬告丞相夫人残杀婢女,派遣官吏士卒包围搜查丞相住宅,逮捕丞相家人,犯下了残害无辜的不道之罪。
复使人胁恐魏丞相,以夫人贼杀待婢事而私独奏请验之,发吏卒至丞相舍,捕奴婢笞击问之,实不以兵刃杀也。
将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因罪行重大,赵广汉被判处腰斩的死刑。其后又有掾使陈平等人揭发检举中尚书,涉嫌擅自劫持、威胁当事人,被判为不敬之罪,致使长史以下数名官员都被处死,还有一些人被处以宫刑,下蚕室。
又有使掾陈平等劾中尚书,疑以独擅劫事而坐之,大不敬,长史以下皆坐死,或下蚕室。
将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魏丞相死去之后,御史大夫邴吉接替了他的职位。
魏丞相卒,以御史大夫邴吉代。
将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因为喜欢读书和好法令而官至御史大夫。
以读书好法令至御史大夫。
将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他明事理,而且有超乎常人的聪明和智慧,被后世所称颂。
明於事,有大智,後世称之。
将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后来邴显也是因为骑马闯进宗庙,犯下了不敬之罪,皇帝下诏,降爵一级,成为关内侯,失去列侯的爵位,但依然享有以前的故地封邑。
後坐骑至庙,不敬,有诏夺爵一级,失列侯,得食故国邑。
将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邴吉丞相去世以后,由黄丞相接替他的职务。
邴丞相卒,黄丞相代。
将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后来,这三个人果然相继为丞相。这人怎会有如此先见之明啊!
其後三人竟更相代为丞相,何见之明也。
将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因为喜欢读书做了官,官至颍川太守。
以读书为吏,至颍川太守。
将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若是犯有重罪应当斩首的,晓之以理让他自杀。
犯法者,风晓令自杀。
将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这样,他就被皇帝征调到京城任京兆尹,后来官至丞相。在担任丞相期间,还是以礼义治理国家,最后病死在丞相任上。
徵为京兆尹而至丞相,复以礼义为治。以丞相病死。
将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黄丞相去世之后,皇帝任命御史大夫于定国接替了他的职位。
黄丞相卒,以御史大夫于定国代。
将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于丞相去职以后,御史大夫韦玄成接替了他的职位。
于丞相去,御史大夫韦玄成代。
将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他继承了父亲的封爵,后来因犯法失去了列侯的爵位。
代父,後失列侯。
将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做官到卫尉之职时,升任为太子太傅。
为吏至卫尉,徙为太子太傅。
将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在于丞相请求告老还乡,皇帝答应他离职之后,韦玄成又成为丞相。皇帝以他旧日的封邑扶阳为名,封他为扶阳侯。
于丞相乞骸骨免,而为丞相,因封故邑为扶阳侯。
将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韦玄成治理国家和同不立异,能够随从世俗、上下浮沉,但是有人称他是阿谀奉承,投机取巧。
子嗣後。其治容容随世俗浮沈,而见谓谄巧。
将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同时,他们父子两个人都做丞相。他们父子都为丞相,当时人们都传为美谈,这难道不是命运的安排吗?
父子俱为丞相,世间美之,岂不命哉!
将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韦丞相去世之后,御史大夫匡衡接替了他的职位。
韦丞相卒,御史大夫匡衡代。
将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他爱好读书,曾经跟随博士学习《诗经》。
好读书,从博士受诗。
将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他才能低下,多次参加朝廷选拔人才的考试,但是都没考中,等考到第九次时才凑合着考中了丙科。
才下,数射策不中,至九,乃中丙科。
将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后来,他做了候补平原郡文学卒史。
补平原文学卒史。
将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这时,御史征调他进京,以候补百石官属的身份被荐举做郎官,补做博士,拜为太子少傅,侍奉孝元帝。
御史徵之,以补百石属荐为郎,而补博士,拜为太子少傅,而事孝元帝。
将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御史大夫郑弘因为犯法被免官,匡衡先生就继任为御史大夫。
御史大夫郑弘坐事免,而匡君为御史大夫。
将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在十年之间,他不出长安城门而官至丞相,这难道不是遇到好机会和命中注定吗?
以十年之间,不出长安城门而至丞相,岂非遇时而命也哉!
将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大多数人做到了御史大夫这个职位也就下台了事。
然多至御史大夫即去者。
将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还有些人大搞阴谋诡计,暗中诋毁中伤,想以此来登上相位。
或乃阴私相毁害,欲代之。
将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御史大夫郑先生等了许多年没有登上相位,而匡先生却担任御史大夫未满一年,韦丞相就去世了,立刻他就取而代之,难道这个位置是可以用智巧得到的吗?
御史大夫郑君守之数年不得,匡君居之未满岁,而韦丞相死,即代之矣,岂可以智巧得哉!
将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张仪是魏国人。
张仪者,魏人也。
将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张仪完成学业,就去游说诸侯。
张仪已学游说诸侯。
将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于是,大家一起把张仪拘捕起来,拷打了几百下。
共执张仪,掠笞数百,不服,醳之。
将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苏秦就告诫门下的人不替张仪通报,又让他好几天不能离去。
苏秦乃诫门下人不为通,又使不得去者数日。
将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难道我没有能力推荐您让您富贵吗?只是您不值得录用罢了。
吾宁不能言而富贵子,子不足收也。
将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张仪来投奔苏秦,自己认为都是老朋友了,能够求得好处,不料反而被羞辱,很生气,又考虑到诸侯中没有谁值得侍奉,只有秦国能侵扰赵国,于是就到秦国去了。
张仪之来也,自以为故人,求益,反见辱,怒,念诸侯莫可事,独秦能苦赵,乃遂入秦。
将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如今,幸亏我比他先受重用,而能够掌握秦国权力的,只有张仪才行。
今吾幸先用,而能用秦柄者,独张仪可耳。
将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我担心他为了满足小的利益,不再进取,不能成就大的功业,所以把他召来羞辱他,用来激发他的意志,您替我暗中侍奉他。
吾恐其乐小利而不遂,故召辱之,以激其意。子为我阴奉之。
将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于是张仪才有机会拜见了秦惠王。
张仪遂得以见秦惠王。
将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苏先生担心秦国攻打赵国,破坏合纵联盟,认为除了您没有谁能掌握秦国的大权,所以激怒先生,派我暗中供您钱财,这都是苏先生谋划的策略。
苏君忧秦伐赵败从约,以为非君莫能得秦柄,故感怒君,使臣阴奉给君资,尽苏君之计谋。
将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请替我感谢苏先生,只要苏先生当权,我张仪怎么敢奢谈攻赵呢?
为吾谢苏君,苏君之时,仪何敢言。
将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你要好好地守护住你的国家,我马上就要盗取你的城池! 巴国、蜀国相互攻击,它们分别到秦国告急。秦惠王要出动军队讨伐蜀国,又认为道路艰险狭窄,不容易到达。这时韩国又来侵犯秦国。秦惠王想要先攻打韩国,然后再讨伐蜀国,恐怕有所不利;想要先攻打蜀国,又恐怕韩国趁着久战疲惫之机来偷袭,犹豫不能决断。
秦惠王欲发兵以伐蜀,以为道险狭难至,而韩又来侵秦,秦惠王欲先伐韩,後伐蜀,恐不利,欲先伐蜀,恐韩袭秦之敝。犹豫未能决。
将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周王自己知道没办法挽救,一定会献出传国的九鼎宝器。
周自知不能救,九鼎宝器必出。
将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如今蜀国是西方偏僻的国家,像戎狄一样的落后民族,攻打它们,搞得我们士兵疲惫、百姓劳苦,也不能够扬名天下,夺取了他们的土地也得不到实际的好处。
今夫蜀,西僻之国而戎翟之伦也,敝兵劳众不足以成名,得其地不足以为利。
将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如今,三川、周室,如同朝廷和市场,大王却不到那里去争夺,反而到戎狄一类的落后地区去争夺,这离帝王的功业就太远了。
今三川、周室,天下之朝市也,而王不争焉,顾争於戎翟,去王业远矣。
将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我听说,想使国家富强的人,一定要开拓他的疆土;想使军队强大的人,一定要使百姓富足;想要统一天下的人,一定要广施恩德。这三种条件具备了,帝王大业也就水到渠成了。
臣闻之,欲富国者务广其地,欲彊兵者务富其民,欲王者务博其德,三资者备而王随之矣。
将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蜀国,是西方偏僻的国家,却是戎狄的首领,已经发生了类似夏桀、商纣的祸乱。
夫蜀,西僻之国也,而戎翟之长也,有桀纣之乱。
将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占领了它的土地就可以扩大秦国的疆域,夺取了它的财富就可以使百姓富足、整治军队。用不着损兵折将,他们就已经屈服了。
得其地足以广国,取其财足以富民缮兵,不伤众而彼已服焉。
将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如今去攻打韩国,劫持天子,是很坏的名声,未必就能得到好处,还负有不义的丑名,而又是天下人所不希望攻打的国家,那就危险了。
今攻韩,劫天子,恶名也,而未必利也,又有不义之名,而攻天下所不欲,危矣。
将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周王自己知道要失掉传国的九鼎,韩国自己知道将会失去三川,这二国必将通力合谋,依靠齐国和赵国的力量,与楚国、魏国谋求和解。如果他们把九鼎宝器送给楚国,把土地让给魏国,大王是不能阻止的,这就是我说的危险所在,所以不如攻打蜀国那样完满。
周自知失九鼎,韩自知亡三川,将二国并力合谋,以因乎齐、赵而求解乎楚、魏,以鼎与楚,以地与魏,王弗能止也。此臣之所谓危也。不如伐蜀完。
将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终于出兵讨伐蜀国。当年十月攻占了蜀国。平定了蜀国的暴乱,贬谪蜀王,改封号为蜀侯,派遣陈庄出任蜀的相国。
卒起兵伐蜀,十月,取之,遂定蜀,贬蜀王更号为侯,而使陈庄相蜀。
将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惠王十年,派遣公子华和张仪率领军队围攻魏国的蒲阳,降服了它。
秦惠王十年,使公子华与张仪围蒲阳,降之。
将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惠王就任用张仪为国相,把少梁改名叫夏阳。
惠王乃以张仪为相,更名少梁曰夏阳。
将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过了一年,张仪担任秦国的将军,夺取了陕邑,修筑了上郡要塞。
居一岁,为秦将,取陕。筑上郡塞。
将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他从东方回国后,被免去国相的职务,为了秦国的利益,他去魏国担任国相,打算使魏国首先臣侍秦国而让其它诸侯国效法它。
东还而免相,相魏以为秦,欲令魏先事秦而诸侯效之。
将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张仪觉得很惭愧,感到没有什么可以回敬来报答秦王。
张仪惭,无以归报。
将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张仪又劝说魏哀王归附秦国,哀王也不听从。
张仪复说哀王,哀王不听。
将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魏国和秦国交战,被秦国打败了。
魏与秦战,败。
将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秦国想要再次攻打魏国,先打败了韩国申差的部队,杀死了八万官兵,使得诸侯们震惊慌恐。
秦复欲攻魏,先败韩申差军,斩首八万,诸侯震恐。
将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四周地势平坦,像车轴的中心,可以畅通四方的诸侯国,又没有名山大川的隔绝。
地四平,诸侯四通辐凑,无名山大川之限。
将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魏国的南边和楚国接境,西边和韩国接境,北边和赵国接境,东边和齐国接境,士兵驻守四面边疆,光是防守边塞堡垒的人就不少于十万。
梁南与楚境,西与韩境,北与赵境,东与齐境,卒戍四方,守亭鄣者不下十万。
将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如今,那些主张合纵的人,想使天下联合为一体,相约为兄弟手足,在洹水边上杀白马,歃血为盟,彼此表示信守盟约的坚定信念。
今从者一天下,约为昆弟,刑白马以盟洹水之上,以相坚也。
将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假如大王不奉事秦国,秦国出兵攻打河外、占领卷地、衍地、燕地、酸枣,劫持卫国夺取阳晋,那么赵国的军队就不能南下支援魏国,赵国的军队不能南下而魏国的军队不能北上,魏军不能北上,合纵联盟的通道就被断绝了。合纵联盟的道路断绝,那么,大王的国家想不遭受危难是不可能的。
大王不事秦,秦下兵攻河外,据卷、衍?酸枣,劫卫取阳晋,则赵不南,赵不南而梁不北,梁不北则从道绝,从道绝则大王之国欲毋危不可得也。
将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这是我替大王担忧的啊。 我替大王着想,不如奉事秦国。
此臣之所为大王患也。 为大王计,莫如事秦。
将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况且,秦国想要削弱的莫过于楚国,而能够削弱楚国的莫过于魏国。
且夫秦之所欲弱者莫如楚,而能弱楚者莫如梁。
将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假如魏国发动所有军队向南面攻打楚国,一定可以打败楚国。
悉梁之兵南面而伐楚,胜之必矣。
将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假如大王不听从我的建议,秦国出动精锐部队向东进攻,那时即使您想要臣侍秦国,恐怕也来不及了。
大王不听臣,秦下甲士而东伐,虽欲事秦,不可得矣。
将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国君赞赏他们的口才,被他们的游说迷惑,难道这不是糊涂吗?
人主贤其辩而牵其说,岂得无眩哉。
将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于是,哀王背弃了合纵盟约,通过张仪请求和秦国和解。
哀王於是乃倍从约而因仪请成於秦。
将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三年后,魏国又背弃了秦国加入合纵盟约。
三岁而魏复背秦为从。
将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第二年,魏国再次归附秦国。
明年,魏复事秦。
将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楚怀王听说张仪来到楚国,空出上等的宾馆,亲自到宾馆安排他住宿。
楚怀王闻张仪来,虚上舍而自馆之。
将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大臣们来向楚王祝贺,唯独陈轸为他伤悼。
群臣皆贺,陈轸独吊之。
将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秦国为什么不满足地追求一个孤立无援的楚国,而给它六百里土地呢?
秦奚贪夫孤国,而与之商於之地六百里?
将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我妥善地替大王想出了对策,不如暗中和齐国联合而表面上断绝关系,并派人跟随张仪去秦国。
善为王计者,不若阴合而阳绝於齐,使人随张仪。
将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于是就和齐国断绝了关系,废除了盟约,派了一位将军跟着张仪到秦国去接收土地。
於是遂闭关绝约於齐,使一将军随张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