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struction
stringclasses 1
value | input
stringlengths 3
321
| output
stringlengths 2
272
|
---|---|---|
将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这之后,义渠的戎人修建城郭守卫自己,而秦国逐渐蚕食他们,到了惠王时,就攻取了义渠的二十五城。 | 其後义渠之戎筑城郭以自守,而秦稍蚕食,至於惠王,遂拔义渠二十五城。 |
将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秦昭王时,义渠戎人之王与宣太后乱通,生下两个孩子。 | 秦昭王时,义渠戎王与宣太后乱,有二子。 |
将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于是秦国占有了陇西、北地、上郡,修筑长城抵御匈奴。 | 於是秦有陇西、北地、上郡,筑长城以拒胡。 |
将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修筑长城,从代地沿着阴山修下去,直到高阙,建起关塞,设置云中郡、雁门、代郡。 | 筑长城,自代并阴山下,至高阙为塞。而置云中、雁门、代郡。 |
将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当年那位同荆轲一起去刺杀秦王的秦舞阳,就是秦开的孙子。 | 与荆轲刺秦王秦舞阳者,开之孙也。 |
将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这个时候,具有文明礼俗且又经常彼此攻伐的大国共有七个,而其中三个和匈奴临界。 | 当是之时,冠带战国七,而三国边於匈奴。 |
将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其后秦朝灭亡了六国,秦始皇便派蒙恬领十万大军向北攻打匈奴,把黄河以南的土地全都收复,凭借黄河为边塞,近黄河修起四十四座县城,迁徙因犯罪而被罚守边的人到这里,充实这些县城。 | 後秦灭六国,而始皇帝使蒙恬将十万之众北击胡,悉收河南地。因河为塞,筑四十四县城临河,徙適戍以充之。 |
将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又渡过黄河,占据了阳山、北假一带。 | 又度河据阳山北假中。 |
将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匈奴的单于叫头曼,头曼打不过秦,就向北迁徙。 | 匈奴单于曰头曼,头曼不胜秦,北徙。 |
将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单于有位太子叫冒顿,后来单于所爱的瘀氏生了个小儿子。 | 单于有太子名冒顿。 |
将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头曼认为他勇猛,就命令他统领一万骑兵。 | 头曼以为壮,令将万骑。 |
将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首先射猎鸟兽,有人不射响箭所射的目标,冒顿就把他杀了。 | 行猎鸟兽,有不射鸣镝所射者,辄斩之。 |
将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过了些日子,冒顿又用响箭射击自己的心爱的妻子,左右之人有感到恐惧的,不敢射击,冒顿又把他们杀了。 | 居顷之,复以鸣镝自射其爱妻,左右或颇恐,不敢射,冒顿又复斩之。 |
将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于是冒顿知道他左右的人都是可以用的人。 | 於是冒顿知其左右皆可用。 |
将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冒顿自己立自己为单于。 | 冒顿自立为单于。 |
将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于是就把千里马给了东胡。 | 遂与之千里马。 |
将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于是就把自己喜爱的阏氏送给了东胡。 | 遂取所爱阏氏予东胡。 |
将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东胡与匈奴之间有一块空地,没人居住,这地方有一千多里,双方都在这空地的两边修起哨所。 | 与匈奴间,中有弃地,莫居,千馀里,各居其边为瓯脱。 |
将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那些说给东胡空地的人都被杀了。 | 诸言予之者,皆斩之。 |
将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东胡最初轻视匈奴,因此没做防备。 | 东胡初轻冒顿,不为备。 |
将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匈奴冒顿归来后,又打跑了西边的月氏,吞并了南边的楼烦和白羊河南王。 | 既归,西击走月氏,南并楼烦、白羊河南王。 |
将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这时汉军正与项羽的大兵相互抗争,中原地区被战争搞得疲惫不堪,所以冒顿才能独自强大,拥有能拉弓射箭的军队三十余万。 | 是时汉兵与项羽相距,中国罢於兵革,以故冒顿得自彊,控弦之士三十馀万。 |
将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但是到了冒顿当单于时,匈奴势力最强大,使北方夷人完全服从自己的统治,而与南方的中国成为敌国,此后,他们的世系,国家的官位名号才能被记录下来。 | 然至冒顿而匈奴最彊大,尽服从北夷,而南与中国为敌国,其世传国官号乃可得而记云。 |
将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匈奴人把 贤 称为 屠耆 ,所以常常让太子做左屠耆王。 | 匈奴谓贤曰 屠耆 ,故常以太子为左屠耆王。 |
将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诸位大臣的官职是世袭的。 | 诸大臣皆世官。 |
将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二十四长官也各自设置千长、百长、什长、裨小王、相、封都尉、当户、且渠等属官。 | 诸二十四长亦各自置千长、百长、什长、裨小王、相、封都尉、当户、且渠之属。 |
将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五月,在茏城有大的聚会,祭祀祖先、天地神、鬼神。 | 五月,大会茏城,祭其先、天地、鬼神。 |
将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匈奴的法律规定,有意杀人并将刀剑拔出刀鞘一尺的就判死刑,犯盗窃罪的没收他的家产;犯罪轻者判压碎骨节的刑罚,重者处死。 | 其法,拔刃尺者死,坐盗者没入其家;有罪小者轧,大者死。 |
将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单于在早晨走出营地,去拜初升的太阳,傍晚拜月亮。 | 而单于朝出营,拜日之始生,夕拜月。 |
将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对于日期,他们崇尚戊日和己日。 | 日上戊己。 |
将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准备打仗时,要先观察星月,如果月亮圆满就去进攻,月亮亏缺就退兵。 | 举事而候星月,月盛壮则攻战,月亏则退兵。 |
将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所以在打仗时,每个人都自动地去寻求自己的利益,善于埋伏军队以突然迎击敌人。 | 故其战,人人自为趣利,善为诱兵以冒敌。 |
将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战争中谁能将战死的同伴尸体运回来,就可得到死者的全部家财。 | 战而扶舆死者,尽得死者家财。 |
将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于是匈奴的贵族、大臣都心服冒顿,认为冒顿单于是贤能的。 | 於是匈奴贵人大臣皆服,以冒顿单于为贤。 |
将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匈奴大规模进攻马邑,韩王信投降了匈奴。 | 匈奴大攻围马邑,韩王信降匈奴。 |
将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高帝亲自领兵前去迎击匈奴,正遇上冬天严寒下雪的天气,战士冻掉手指的有十分之二三,于是冒顿假装失败逃跑,引诱汉军。 | 高帝自将兵往击之。会冬大寒雨雪,卒之堕指者十二三,於是冒顿详败走,诱汉兵。 |
将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高帝首先到达平城,步兵还未全到,冒顿指挥他的四十万精锐骑兵,在白登山把高帝包围起来。七天之内,汉军内外不能相互救助军粮。 | 高帝先至平城,步兵未尽到,冒顿纵精兵四十万骑围高帝於白登,七日,汉兵中外不得相救饷。 |
将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而且汉王也有神的帮助,希望单于认真考虑这件事。 | 且汉王亦有神,单于察之。 |
将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于是高帝命令战士都拉满弓,箭上弦,面朝外,从冒顿解围的那个通道一直冲出来,最后同汉朝大军相会合。冒顿于是领兵而去,而高帝也率兵归来,派刘敬到匈奴缔结和亲的盟约。 | 於是高帝令士皆持满傅矢外乡,从解角直出,竟与大军合,而冒顿遂引兵而去。汉亦引兵而罢,使刘敬结和亲之约。 |
将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过了不久的时间,汉朝将军陈豨谋反,又合韩信合谋进攻代地。 | 居无几何,陈豨反,又与韩信合谋击代。 |
将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这时,匈奴因为一些汉朝的将军前来投降,所以冒顿常常往来于代地,进行侵扰劫夺活动。 | 是时匈奴以汉将众往降,故冒顿常往来侵盗代地。 |
将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后来,燕王卢绾造反,率领他的党徒数千人投降了匈奴,往来于上谷以东,给当地人造成苦难。 | 後燕王卢绾反,率其党数千人降匈奴,往来苦上谷以东。 |
将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冒顿就写信给吕太后,胡说一番。 | 冒顿乃为书遗高后,妄言。 |
将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于是吕太后才放弃进攻的主张,又和匈奴和亲。 | 於是高后乃止,复与匈奴和亲。 |
将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孝文帝三年的五月,匈奴右贤王进入河南地居住,侵扰掠夺在边塞小城的蛮夷,屠杀抢掠人民。 | 其三年五月,匈奴右贤王入居河南地,侵盗上郡葆塞蛮夷,杀略人民。 |
将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右贤王逃跑到塞外。 | 右贤王走出塞。 |
将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皇帝责备匈奴的书信第二次送来,我们派出使者送信报告情况,结果使者被汉朝扣留未归,而汉朝的使者也不到匈奴来,汉朝因为这个原因不同我们和解,我们邻国也不能归附。 | 皇帝让书再至,发使以书报,不来,汉使不至,汉以其故不和,邻国不附。 |
将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依上天的福佑,官吏和士卒皆很精良,战马强壮有力,因此已平灭了月氏,把反抗不服的全部杀死,并降服了一般百姓。 | 以天之福,吏卒良,马彊力,以夷灭月氏,尽斩杀降下之。 |
将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那些善于弯弓射箭的人们,合并成一家。 | 诸引弓之民,并为一家。 |
将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我们尚不知皇帝的心意,所以派郎中系雩浅呈送书信请示皇上,并献上骆驼一匹,战马二匹,驾车之马八匹。 | 未得皇帝之志也,故使郎中系雩浅奉书请,献橐他一匹,骑马二匹,驾二驷。 |
将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使者到达后,请即刻让他回来。 | 使者至,即遣之。 |
将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书信送到后,汉朝就商议攻打和和亲两种政策那种更有利。 | 书至,汉议击与和亲孰便。 |
将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还是和亲特别有利。 | 和亲甚便。 |
将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愿意停战,修养士卒,喂养马匹,消除从前令人不快的事情,恢复旧有的和约,以使边民得到安宁,使少年人能够成长起来,老年人能够安定地生活,世世代代和平安乐。 | 原寝兵休士卒养马,除前事,复故约,以安边民,使少者得成其长,老者安其处,世世平乐。 |
将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汉朝和匈奴缔结和约,结为兄弟,拿来送给匈奴的东西非常丰厚。 | 汉与匈奴约为兄弟,所以遗单于甚厚。 |
将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但是右贤王的事已经出现在大赦之前,单于不要深责此事。 | 然右贤王事已在赦前,单于勿深诛。 |
将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使者说单于亲自率军讨伐别的国家而有功劳,却甚为战争而苦恼。 | 使者言单于自将伐国有功,甚苦兵事。 |
将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这以后不久,冒顿死去,他儿子稽粥当了君王,叫做老上单于。 | 後顷之,冒顿死,子稽粥立,号曰老上单于。 |
将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中行说不愿去,汉朝强迫他。 | 说不欲行,汉彊使之。 |
将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中行说到达后,就投降了单于,单于特别宠信他。 | 中行说既至,因降单于,单于甚亲幸之。 |
将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如今单于若改变原有风俗而喜欢汉朝的衣物食品,汉朝给的东西不超过其总数的十分之二,那么匈奴就会完全归属于汉朝了。 | 今单于变俗好汉物,汉物不过什二,则匈奴尽归於汉矣。 |
将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把从汉朝得来的食物都丢掉,以此显示它们不如匈奴的乳汁和乳汁品方便味美。 | 得汉食物皆去之,以示不如湩酪之便美也。 |
将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汉朝送给单于的书信,写在一尺一寸的木札上,开头文词是 皇帝恭敬地问候匈奴大单于平安 ,及写上所送的东西和要说的话。 | 汉遗单于书,牍以尺一寸,辞曰 皇帝敬问匈奴大单于无恙 ,所遗物及言语云云。 |
将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父亲死后,儿子竟以后母做妻子。兄弟死后,活着的兄弟把死者的妻子都娶做自己的妻子。 | 父死,妻其後母;兄弟死,尽取其妻妻之。 |
将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君臣关系简单,一个国家的政治事务,就像一个人的身体一样,父子和兄弟死了,活着的娶他们的妻子做自己的妻子,这是惧怕种族的消失。 | 君臣简易,一国之政犹一身也。父子兄弟死,取其妻妻之,恶种姓之失也。 |
将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如今中国人虽然佯装正派,不娶他的父兄的妻子做老婆,可是亲属关系却越来越疏远,而且相互残杀,甚至竟改朝易姓,都是由于这类缘故造成的。 | 今中国虽详不取其父兄之妻,亲属益疏则相杀,至乃易姓,皆从此类。 |
将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努力耕田种桑而求得衣食满足,修筑城郭以保卫自己,所以百姓在急迫时不去练习攻战本领,在宽松时却又被劳作搞得很疲惫。唉! | 夫力耕桑以求衣食,筑城郭以自备,故其民急则不习战功,缓则罢於作业。 |
将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中行说日夜教导单于等待有利的进攻时机和地点。 | 日夜教单于候利害处。 |
将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匈奴侦察骑兵到达雍地的甘泉宫。于是汉文帝用中尉周舍、郎中令张武做将军,派出千辆兵车,十万骑兵,驻守在长安旁边防御匈奴的侵扰。 | 於是文帝以中尉周舍、郎中令张武为将军,发车千乘,骑十万,军长安旁以备胡寇。 |
将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匈奴单于呆在汉朝边塞以内一个多月就离开了,汉朝兵马追出塞外就返回塞内,没能斩杀敌军。 | 单于留塞内月馀乃去,汉逐出塞即还,不能有所杀。 |
将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汉朝忧虑此事,就派使者给匈奴送去一封信,单于也派遣当户来汉送信,以表答谢之意,双方再次商量和亲之事。 | 汉患之,乃使使遗匈奴书。单于亦使当户报谢,复言和亲事。 |
将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你派当户且居雕渠难和郎中韩辽送给我两匹马,已经到达,我恭敬地接受。 | 使当户且居雕渠难、郎中韩辽遗朕马二匹,已至,敬受。 |
将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要让万民百姓种地、织布、射猎而获得衣食,使父子不相分离,君主和臣民相互安心,都没有暴虐和叛逆之事。 | 使万民耕织射猎衣食,父子无离,臣主相安,俱无暴逆。 |
将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圣明的人天天都能有新的进步,改正不足,重新作起,使老年人得到安养,年幼的人能够成长,各自保持生命,度过一生。 | 圣人者日新,改作更始,使老者得息,幼者得长,各保其首领而终其天年。 |
将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汉朝同匈奴是势力相当的邻国;匈奴地处北方,天气寒冷,肃杀之气到来较早,所以我命令官吏每年都送给单于一定数量的秫蘖、金帛、丝絮和其它物品。 | 汉与匈奴邻国之敌,匈奴处北地,寒,杀气早降,故诏吏遗单于秫糵金帛丝絮佗物岁有数。 |
将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我回想从前的事情,都是些微末小事,是谋臣失策所致,都不足以离间兄弟间的友情。 | 朕追念前事,薄物细故,谋臣计失,皆不足以离兄弟之驩。 |
将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善良的千千万万的百姓,以及水中的鱼鳖,天上的飞鸟,地上爬行、喘息、蠕动的各种兽类和虫类,没有不追寻安全有利的生活环境而躲避危险的。 | 元元万民,下及鱼鳖,上及飞鸟,跂行喙息蠕动之类,莫不就安利而辟危殆。 |
将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希望单于留心盟约,天下定会特别安宁。和亲以后,汉朝不会首先负约。 | 单于留志,天下大安,和亲之後,汉过不先。 |
将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汉文帝后元四年,老上稽粥单于死去,他的儿子军臣继位当了单于。 | 後四岁,老上稽粥单于死,子军臣立为单于。 |
将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而中行说仍然侍奉军臣单于。 | 而中行说复事之。 |
将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于是汉朝派出张武等三位将军,驻军北地、代国驻句注,赵国驻飞口,沿着边塞之地,也各派兵坚守,防备匈奴入侵。 | 於是汉使三将军军屯北地,代屯句注,赵屯飞狐口,缘边亦各坚守以备胡寇。 |
将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匈奴骑兵侵入代地句注边界,报警的烽火便通向甘泉和长安。 | 胡骑入代句注边,烽火通於甘泉、长安。 |
将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此后一年多,孝文帝去世,孝景帝继位,赵王刘遂就暗中派人与匈奴联络。 | 後岁馀,孝文帝崩,孝景帝立,而赵王遂乃阴使人於匈奴。 |
将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后来,汉王朝围困并攻破赵国,匈奴也停止了入侵的举动。 | 汉围破赵,匈奴亦止。 |
将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直到孝景帝去世,匈奴虽然时有小的骚扰边境的活动,却没有大的侵掠行动。 | 终孝景时,时小入盗边,无大寇。 |
将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匈奴从单于到平民都亲近汉朝,往来于长城之下。 | 匈奴自单于以下皆亲汉,往来长城下。 |
将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单于相信此事,又贪恋马邑城的财物,就用十万骑兵侵入武州边塞。 | 单于信之,而贪马邑财物,乃以十万骑入武州塞。 |
将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单于已经进入汉朝边塞,离马邑城尚有一百余里,看到牲畜遍野却无放牧之人,感到奇怪,就去攻打汉朝的侦察哨所。 | 单于既入汉塞,未至马邑百馀里,见畜布野而无人牧者,怪之,乃攻亭。 |
将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汉朝军队曾约定,单于进入马邑城后,再放纵兵士攻杀。如今单于未到马邑,所以汉朝军队一无所获。 | 汉兵约单于入马邑而纵,单于不至,以故汉兵无所得。 |
将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汉朝认为王恢本是这次伏击战的出谋画策的人,却不敢进攻,因而杀了王恢。 | 汉以恢本造兵谋而不进,斩恢。 |
将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但匈奴贪婪,还是喜欢与汉朝互通关市,非常喜欢汉朝的财物,汉朝也仍然与匈奴保持着关市贸易关系,投合他们的心意。 | 然匈奴贪,尚乐关市,嗜汉财物,汉亦尚关市不绝以中之。 |
将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将军卫青率兵走出上谷郡,到达茏城,杀死和俘获匈奴七百余人。 | 将军卫青出上谷,至茏城,得胡首虏七百人。 |
将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公孙敖率兵走出代郡,被匈奴打败,损失七千余人。 | 公孙敖出代郡,为胡所败七千馀人。 |
将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汉朝囚禁公孙敖和李广,公孙敖和李广交了赎金,成为平民百姓。 | 汉囚敖、广,敖、广赎为庶人。 |
将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汉朝派将军韩安国驻军渔阳防御匈奴。 | 汉使将军韩安国屯渔阳备胡。 |
将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匈奴又侵入渔阳,打败渔阳太守的一千多军队,把汉朝将军韩安国围困起来。这时韩安国的一千多骑兵也将要全部被歼,恰巧燕王的救兵赶到,匈奴才离去。 | 胡又入败渔阳太守军千馀人,围汉将军安国,安国时千馀骑亦且尽,会燕救至,匈奴乃去。 |
将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于是汉朝派将军卫青率三万骑兵走出雁门,李息率兵逼出代郡,攻打匈奴,杀死和俘虏匈奴数千人。 | 於是汉使将军卫青将三万骑出雁门,李息出代郡,击胡。得首虏数千人。 |
将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于是汉朝就夺取了黄河河套南岸地区,修筑朔方城,又修缮从前秦朝蒙恬所修建的关塞,凭借黄河做为坚固的防线。 | 於是汉遂取河南地,筑朔方,复缮故秦时蒙恬所为塞,因河为固。 |
将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这年是汉武帝元朔二年。 | 是岁,汉之元朔二年也。 |
将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军臣单于的弟弟左谷蠡王伊稚斜自立为单于,打败了军臣单于的太子於单。 | 军臣单于弟左谷蠡王伊稚斜自立为单于,攻破军臣单于太子於单。 |
Subsets and Splits
No saved queries yet
Save your SQL queries to embed, download, and access them later. Queries will appear here once sa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