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utput
stringlengths
1
1.45k
input
stringlengths
1
1.6k
instruction
stringclasses
1 value
由事不早竟,是臣之罪,是以冒犯常科,輒敕縣考竟,擅行刑戮,伏須誅罰。
這件事沒有早日審查完畢,是臣的罪過,所以違背通常的制度,就命令縣官考查完畢,擅自執行刑罰,請求懲治責罰。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帝手報曰: 省表,明卿至心,欲奉詔書,以權行事,是也。
明帝手寫內容回覆說: 看了奏表,知道你的誠心,想要依憑詔書,依靠權力辦事,是對的。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此乃卿奉詔之意,何謝之有?
這是您奉著詔書之意行事,有什麼需要道歉的呢?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後黃門復往,慎勿通也。
以後宦官再去你的住處,千萬不要為他通報。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芝居官十一年,數議科條所不便者。
司馬芝擔任大理正十一年,多次處理律法中不方便處理的案例。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其在公卿間,直道而行。
他在朝臣百官之間,秉持道義行事。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會諸王來朝,與京都人交通,坐免。
恰好各位藩王入京朝見,和京城中人有聯絡串通,司馬芝受牽連被免職。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後為大司農。
後來司馬芝擔任大司農。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先是諸典農各部吏民,末作治生,以要利入。
之前各位典農都尉各自帶著吏役百姓,從事商業謀生,以獲得利益。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芝奏曰: 王者之治,崇本抑末,務農重谷。
司馬芝上奏說: 君主治理天下,推崇本業,抑制末業,看重農業生產和糧食穀物。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王制: 無三年之儲,國非其國也。
《禮記·王制》中說: 沒有三年的糧食儲備,國家就不成為國家了。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管子區言以積穀為急。
管子也說要以囤積糧食為急切事務。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方今二虜未滅,師旅不息,國家之要,惟在谷帛。
現在東吳和西蜀還沒有平定,國家戰事還沒有停息,現在國家的重要任務,只在於糧食布帛。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武皇帝特開屯田之官,專以農桑為業。
太祖武皇帝特地開設屯田的官職,專門負責耕種養殖。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建安中,天下倉廩充實,百姓殷足。
建安年間,天下倉庫儲糧充足,百姓殷實富足。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自黃初以來,聽諸典農治生,各為部下之計,誠非國家大體所宜也。
從黃初年間以來,任由眾位典農謀求生計,各自為手下人計劃,實在不是國家大局應該出現的狀況。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夫王者以海內為家,故傳曰: 百姓不足,君誰與足!
君主將天下四海都當做自己家,所以《左傳》中說: 如果百姓的用度不夠,您怎麼又會夠呢!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富足之田,在於不失天時而盡地力。
收成好的肥沃田地,在於沒有錯失良好的自然條件並且發揮土地的生產能力。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今商旅所求,雖有加倍之顯利,然於一統之計,已有不貲之損,不如墾田益一畝之收也。
現在從事商業所求得的,雖然有明顯的成倍增長的利益,但對於一整個計劃來說,已經有數不清的損耗,還比不上開墾田地增加一畝土地的收成。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夫農民之事田,自正月耕種,耘鋤條桑,耕種麥,獲刈築場,十月乃畢。
農夫耕種土地,從正月開始耕田播種,耕耘採桑,開墾田地種植麥子,收穫之後築造場地,一直到十月份才忙完。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治廩系橋,運輸租賦,除道理梁,墐塗室屋,以是終歲,無日不為農事也。
修整倉庫搭建橋樑,運送佃租賦稅,清理道路整理屋樑,用泥塗抹房屋,因此一年到頭,沒有哪一天不做農活的。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今諸典農,各言 留者為行者宗田計,課其力,勢不得不爾。
現在各位典農,各自說 留下的人為外出的人管理田地,分出他們的力氣,是形勢不得不這樣做。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不有所廢,則當素有餘力。
沒有荒廢的,那應當向來有多出來的勞力的。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臣愚以為不宜復以商事雜亂,專以農桑為務,於國計為便。 明帝從之。
臣自認為不應該還讓商業紛亂,應該專門以農業為要務,為國家考慮,這樣比較好。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每上官有所召問,常先見掾史,為斷其意故,教其所以答塞之狀,皆如所度。芝性亮直,不矜廉隅。
明帝聽從了他的建議。每次有上級官員召見官吏,往往先去見上官的掾史,讓他們為自己推斷被召見的原因,並教給他們回覆上級讓他們滿意的情況,見面時就全部按掾史教的那樣做。司馬芝性情誠實正直,不誇耀,嚴正端方。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與賓客談論,有不可意,便面折其短,退無異言。
和賓客談論的時候,有不合自己心意的,就當面指出他的不足之處,過後就沒有不好的言論。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卒於官,家無餘財,自魏迄今為河南尹者莫及芝。
司馬芝在官任上去世,家中沒有多餘的財物,從魏朝到現在,擔任河南尹的,沒有人比得上司馬芝。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芝亡,子岐嗣,從河南丞轉廷尉正,遷陳留相。
司馬芝去世後,他的兒子司馬岐承繼了他的位置,從河南丞轉任廷尉正,提升為陳留相。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梁郡有繫囚,多所連及,數歲不決。
梁郡拘押在獄中的囚犯,多數都互相牽連,好幾年不能判決。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詔書徙獄於岐屬縣,縣請豫治牢具。
明帝下詔將這些案件轉移到司馬岐所管轄的縣中,縣裡申請先製造監獄用具。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岐曰: 今囚有數十,既巧詐難符,且已倦楚毒,其情易見。
司馬岐說: 現在囚犯有數十個,他們既機巧偽詐,供詞難以對應,又已經對酷刑疲倦,其中的情況顯而易見。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豈當復久處囹圄邪!
怎麼讓他們再長久地關押在監獄中呢!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及囚室,詰之,皆莫敢匿詐,一朝決竟,遂超為廷尉。
等到囚犯們都到了,司馬岐詰問他們,都沒有敢隱瞞欺騙,一個早上就判決完畢,於是司馬岐就升遷為廷尉。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是時大將軍爽專權,尚書何晏、鄧颺等為之輔翼。
當時大將軍司馬爽獨攬大權,尚書何晏、鄧颺等人在他身邊輔助。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南陽圭泰嘗以言迕指,考系廷尉。
南陽人圭泰曾在言語上違背了他們的指示,就被廷尉查考抓捕。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颺訊獄,將致泰重刑。
鄧颺審理案件,將要判處圭泰重刑。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岐數颺曰: 夫樞機大臣,王室之佐,既不能輔化成德,齊美古人,而乃肆其私忿,枉論無辜。
司馬岐多次對鄧颺說: 重要職位的大臣,是皇室的輔助,不能輔助教化,推廣德行,與古人媲美,反而還放縱自己的私憤,冤枉無辜之人。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使百姓危心,非此焉在?
讓百姓心存畏懼的,原因不就是在這裡嗎?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颺於是慚怒而退。
於是鄧颺羞慚憤怒地離開了。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岐終恐久獲罪,以疾去官。
司馬岐一直擔心時間久了就會獲罪,就因病辭官。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居家未期而卒,年三十五。
在家中不到一年就去世了,年僅三十五歲。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子肇嗣。
他的兒子司馬肇繼承了侯位。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評曰:徐奕、何夔、邢顒貴尚峻厲,為世名人。
評曰:徐奕、何夔、邢顒尊貴高尚,性情嚴厲,是當時知名的人。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毛玠清公素履,司馬芝忠亮不傾,庶乎不吐剛茹柔。
毛玠清廉公正,行為樸實,司馬芝忠誠堅貞,言行公正,幾乎不會欺軟怕硬。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崔琰高格最優,鮑勳秉正無虧,而皆不免其身,惜哉!
崔琰的高尚品格最為突出,鮑勳持守正道,言行沒有欠缺,但都沒有免於殺身之禍,可惜啊!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大雅貴 既明且哲 ,虞書尚 直而能溫 ,自非兼才,疇克備諸!
《詩經·大雅》看重 既能區分善惡,又能辨別是非 ,《尚書》推崇 正直也能溫和 ,自己不是德才兼備的賢人,就努力儲備這些吧!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張遼字文遠,雁門馬邑人也。
張遼字文遠,雁門郡馬邑人。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本聶壹之後,以避怨變姓。
本來是聶壹的後裔,因為躲避仇怨才改換了姓。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少為郡吏。
年少的時候就在郡中擔任小吏。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漢末,幷州刺史丁原以遼武力過人,召為從事,使將兵詣京都。
漢朝末年,幷州刺史丁原因為張遼勇武力量超過常人,召他來擔任從事,讓他率兵到京城去。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何進遣詣河北募兵,得千餘人。
何進派遣他到河北招募士兵,招到了一千多人。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還,進敗,以兵屬董卓。
返回的時候,適逢何進失敗,張遼就率隊歸順董卓。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卓敗,以兵屬呂布,遷騎都尉。
董卓也失敗後,張遼又率隊歸順呂布,被提升為騎都尉。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布為李傕所敗,從布東奔徐州,領魯相,時年二十八。
呂布被李傕攻破,張遼跟隨呂布往東逃奔向徐州,兼任魯相,當時他二十八歲。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太祖破呂布於下邳,遼將其眾降,拜中郎將,賜爵關內侯。
太祖在下邳攻破呂布,張遼帶領手下隊伍投降,被任命為中郎將,賜封爵位為關內侯。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數有戰功,遷裨將軍。
張遼多次建立戰功,被提升為裨將軍。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袁紹破,別遣遼定魯國諸縣。
袁紹被攻破後,太祖另外派遣張遼平定魯國各縣。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與夏侯淵圍昌豨於東海,數月糧盡,議引軍還,遼謂淵曰: 數日已來,每行諸圍,豨輒屬目視遼。
張遼和夏侯淵在東海圍攻昌豨,幾個月後軍糧吃盡,他們商議著率軍撤退,張遼對夏侯淵說: 幾天以來,我每次巡查被包圍的軍營,昌豨都一直盯著我。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又其射矢更稀,此必豨計猶豫,故不力戰。
而且他們的箭矢也越來越少,這一定是昌豨正在猶豫是繼續作戰還是投降,所以沒有全力作戰。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遼欲挑與語,儻可誘也?
我想要誘導他和我談話,也許可以誘降他呢?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乃使謂豨曰: 公有命,使遼傳之。
就派人對昌豨說: 曹公有令讓我向你傳達。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豨果下與遼語,遼為說 太祖神武,方以德懷四方,先附者受大賞 。
昌豨果然下來和張遼談話,張遼說: 太祖英明神武,正在憑藉德行感化四方勢力,最先依附他的都能受到豐厚的賞賜。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豨乃許降。
昌豨就答應投降。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遼遂單身上三公山,入豨家,拜妻子。
張遼就隻身登上三公山,到昌豨家中,拜訪他的妻子孩子。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豨歡喜,隨詣太祖。
昌豨很高興,跟隨張遼去見太祖。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太祖遣豨還,責遼曰: 此非大將法也。
太祖讓昌豨回去,然後責備張遼說: 這不是身為大將應該採取的辦法。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遼謝曰: 以明公威信著於四海,遼奉聖旨,豨必不敢害故也。
張遼道歉說: 因為明公的威德信義天下皆知,我奉著聖旨,昌豨一定不敢加害我。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從討袁譚、袁尚於黎陽,有功,行中堅將軍。
又跟隨太祖到黎陽征討袁譚、袁尚,建立了軍功,代理中堅將軍。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從攻尚於鄴,尚堅守不下。
又隨從太祖在鄴城攻打袁尚,袁尚堅守鄴城,大軍沒有能攻克。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太祖還許,使遼與樂進拔陰安,徙其民河南。
太祖返回許都,讓張遼和樂進攻打併攻克陰安,將城中的百姓遷移到河南。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復從攻鄴,鄴破,遼別徇趙國、常山,招降緣山諸賊及黑山孫輕等。
又跟隨太祖攻打鄴城,鄴城被攻破,張遼被另外派往趙國、常山招降沿山各路賊寇以及黑山的孫輕等人。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從攻袁譚,譚破,別將徇海濱,破遼東賊柳毅等。
然後又隨從攻打袁譚,袁譚被攻破後,又另外率軍攻取海濱,攻破了遼東的賊寇柳毅等部。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還鄴,太祖自出迎遼,引共載,以遼為蕩寇將軍。
張遼回到鄴城,太祖親自出來迎接,拉著他一起乘車,任命他為蕩寇將軍。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復別擊荊州,定江夏諸縣,還屯臨潁,封都亭侯。
又另外攻打荊州,平定了江夏各縣,然後返回臨潁駐紮,又被封為都亭侯。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從徵袁尚於柳城,卒與虜遇,遼勸太祖戰,氣甚奮,太祖壯之,自以所持麾授遼。
隨從太祖到流程征討袁尚,突然遇上敵軍,張遼勸說太祖迎戰,氣勢很是振奮,太祖受到鼓舞,將自己手中的的麾旗交給了他。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遂擊,大破之,斬單于蹋頓。
於是張遼率隊迎戰,大獲全勝,斬殺了單于蹋頓。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時荊州未定,復遣遼屯長社。
當時荊州還沒有平定,太祖又派張遼駐守長社。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臨發,軍中有謀反者,夜驚亂起火,一軍盡擾。
將要出發時,軍中有人謀反作亂,晚上防火作亂,整個軍隊都被驚動。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遼謂左右曰: 勿動。
張遼對身邊人說: 不要亂動。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是不一營盡反,必有造變者,欲以動亂人耳。
不是整個軍營都在作亂,一定是有製造叛亂的人,想要以此來擾亂全軍罷了。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乃令軍中,其不反者安坐。
就在軍中下令,不想要參與叛變的就不要隨意動。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遼將親兵數十人,中陳而立。
張遼率領幾十名親信,在軍營正中列陣。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有頃定,即得首謀者殺之。
不久,全軍都安定下來,立即就抓到了帶頭謀反的人並斬殺了。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陳蘭、梅成以氐六縣叛,太祖遣于禁、臧霸等討成,遼督張郃、牛蓋等討蘭。成偽降禁,禁還。
陳蘭、梅成憑藉六安縣的氐族人反叛,太祖派于禁、臧霸等人討伐梅成,讓張遼督領張郃、牛蓋等人征討陳蘭、梅成假裝向于禁投降,于禁就率軍返回。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成遂將其眾就蘭,轉入灊山。
然後梅成帶領手下部眾投靠陳蘭,轉戰進入灊山。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灊中有天柱山,高峻二十餘裡,道險狹,步徑裁通,蘭等壁其上。
灊山裡有天柱山,高拔陡峭,方圓二十多里,道路狹窄難走,寬度只能讓一個人通過,陳蘭等人就在上面修建營壘。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遼欲進,諸將曰: 兵少道險,難用深入。
張遼想要進攻,眾位將領說: 我軍人少,道路又狹窄難行,難以深入進軍。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遼曰: 此所謂一與一,勇者得前耳。 遂進到山下安營,攻之,斬蘭、成首,盡虜其眾。
張遼說: 這就是古人說的 一對一 的局勢,勇武的一方就能得勝。 於是率軍到山下安營駐守,進攻敵軍,將陳蘭、梅成斬殺了,將他們的部眾都俘虜了。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太祖論諸將功,曰: 登天山,履峻險,以取蘭、成,蕩寇功也。
太祖記述眾位將領的功勞,說: 攀登險峻高山,踏過險境,攻取了陳蘭、梅成,有平定寇匪的功勞。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增邑,假節。
就為張遼增加食邑,並授予符節。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太祖既徵孫權還,使遼與樂進、李典等將七千餘人屯合肥。
太祖征討孫權回來以後,讓張遼和樂進、李典等人率領七千多士兵駐守在合肥。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太祖徵張魯,教與護軍薛悌,署函邊曰 賊至乃發 。
太祖征討張魯,臨行前將一封信函交給護軍薛悌,在信函邊寫著 敵軍來到再打開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俄而權率十萬眾圍合肥,乃共發教,教曰: 若孫權至者,張、李將軍出戰;樂將軍守,護軍勿得與戰。
不久,孫權率領十萬人馬包圍了合肥,於是眾位將領一起打開信函,上面寫著: 如果孫權率兵來到,張遼、李典兩位將軍迎戰;樂進率兵守城,護軍薛悌不能上陣作戰。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諸將皆疑。
眾位將領都心存疑慮。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遼曰; 公遠征在外,比救至,彼破我必矣。
張遼說: 曹公在遠處征討,等到援兵來到,敵軍一定已經攻破我們了。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是以教指及其未合逆擊之,折其盛勢,以安眾心,然後可守也。
所以指示我們趁著敵軍還沒有合圍進攻我們的時候,挫傷他們的氣勢,以安定士兵,這樣才能守城。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成敗之機,在此一戰,諸君何疑?
成功與失敗的機會,就在這一戰,眾位還有什麼疑慮呢?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李典亦與遼同。
李典的意見也和張遼一樣。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於是遼夜募敢從之士,得八百人,椎牛饗將士,明日大戰。
於是張遼趁著夜色招募敢於跟隨的勇士,召到了八百人,隨後殺牛犢犒賞士兵,決定第二天大戰。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平旦,遼被甲持戟,先登陷陳,殺數十人,斬二將,大呼自名,衝壘入,至權麾下。
等到天亮,張遼身穿戰甲手持戰戟,摔進攻入敵陣,斬殺了幾十個敵軍和兩個將領,大喊著自己的姓名,衝入營壘中,到了孫權旗幟下面。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