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utput
stringlengths
1
1.45k
input
stringlengths
1
1.6k
instruction
stringclasses
1 value
文帝踐阼,歷譙相,平陽、安平太守,潁川典農中郎將,所在著稱,賜爵關內侯。
文帝登基後,徐邈曾擔任過譙相,平陽、安平太守、潁川典農中郎將,所在的地方都有很好的聲譽,被賜封關內侯的爵位。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車駕幸許昌,問邈曰: 頗覆中聖人不?
文帝來到許昌,詢問徐邈說: 還要再說中聖人嗎?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邈對曰: 昔子反斃於谷陽,御叔罰於飲酒,臣嗜同二子,不能自懲,時復中之。
徐邈回覆說: 過去子反在谷陽醉酒倒地,御叔因為飲酒被重罰,臣的嗜好和這二人相同,不能控制自己,所以有時還會喝醉。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然宿瘤以醜見傳,而臣以醉見識。
但宿瘤因為醜陋被記錄在史傳中,而我因為醉酒得到賞識。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帝大笑,顧左右曰: 名不虛立。
文帝大笑,回頭對身邊人說: 這個名聲沒有虛傳啊。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遷撫軍大將軍軍師。
提升徐邈為撫軍大將軍軍師。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明帝以涼州絕遠,南接蜀寇,以邈為涼州刺史,使持節領護羌校尉。
明帝因為涼州地處偏遠,南面又和西蜀接壤,就任命徐邈為梁州刺史,讓他持符節兼任護羌校尉。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至,值諸葛亮出祁山,隴右三郡反,邈輒遣參軍及金城太守等擊南安賊,破之。
徐邈到了涼州後,正遇上諸葛亮出兵祁山,隴右三郡接著反叛,徐邈就派參軍和金城太守等人攻打南安的賊寇,擊潰了他們。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河右少雨,常苦乏谷,邈上脩武威、酒泉鹽池以收虜谷,又廣開水田,募貧民佃之,家家豐足,倉庫盈溢。
河右地區雨水缺乏,經常因收成不好而苦惱,徐邈上書請求修築武威、酒泉的鹽池以收藏敵人的糧食,又大力開闢水田,招募貧窮的百姓來耕種,家家戶戶都糧食充足,官府倉庫都堆滿了。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乃支度州界軍用之餘,以市金帛犬馬,通供中國之費。
徐邈還支取州中剩餘的軍費,用來購買金帛犬馬,以供應中原地區的使用。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以漸收斂民間私仗,藏之府庫。
徐邈還漸漸收集民間私藏的武器,收藏在府庫中。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然後率以仁義,立學明訓,禁厚葬,斷淫祀,進善黜惡,風化大行,百姓歸心焉。
然後以仁義做為百姓的表率,建立學校,明確教化,禁止厚葬,斷絕過分的祭祀,獎賞善行懲罰惡行,教化被推廣得很好,百姓都衷心歸附。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西域流通,荒戎入貢,皆邈勳也。
西域和中原地區連通,外邦民族入朝進貢,都是徐邈的功勞。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討叛羌柯吾有功,封都亭侯,邑三百戶,加建威將車。
徐邈因為征討反叛的羌族部落柯吾有功,被封為都亭侯,食邑三百戶,加官建威將軍。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邈與羌、胡從事,不問小過;若犯大罪,先告部帥,使知,應死者乃斬以徇,是以信服畏威。
徐邈和羌人、胡人交往處事,不責問小的過失;如果犯了大醉,都先告知他們的首領,該死的就斬首示眾,所以百姓對他都很信服並畏懼他的威勢。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賞賜皆散與將士,無入家者,妻子衣食不充;天子聞而嘉之,隨時供給其家。彈邪繩枉,州界肅清。
徐邈將自己得到的賞賜都散發給將士們,沒有拿回家的,家中妻子孩子衣食不足;天子得知後很少讚賞,經常給他家中提供物品、徐邈懲治邪惡,處置奸邪,州郡中就平靜下來。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正始元年,還為大司農。
正始元年,徐邈回京擔任大司農。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遷為司隸校尉,百寮敬憚之。
後來升任為司隸校尉,朝臣們都敬重忌憚他。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公事去官。
後來因為公事離開官位。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後為光祿大夫,數歲即拜司空,邈嘆曰: 三公論道之官,無其人則缺,豈可以老病忝之哉?
後來擔任光祿大夫,幾年後就任授命為司空,徐邈感嘆說: 三公,是討論大道的官位,沒有合適的人選就空缺,我怎麼可以以年老多病的狀態忝列其中呢?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遂固辭不受。
所以堅決推辭沒有接受任命。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嘉平元年,年七十八,以大夫薨於家,用公禮葬,諡曰穆侯。
嘉平元年,他七十八歲,以大夫的職位在家中去世,朝廷讓他按照公的禮節下葬,諡號為穆侯。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子武嗣。
他的兒子徐武承襲爵位。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六年,朝廷追思清節之士,詔曰: 夫顯賢表德,聖王所重;舉善而教,仲尼所美。
嘉平六年,朝廷追念清廉節義的士人,詔令說: 彰顯賢能表明德行,是英明的君主所看重的;推舉好的人來教化,是孔子所讚美的。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故司空徐邈、徵東將軍胡質、衛尉田豫皆服職前朝,歷事四世,出統戎馬,入贊庶政,忠清在公,憂國忘私,不營產業,身沒之後,家無餘財,朕甚嘉之。
已故司空徐邈、徵東將軍胡質、衛尉田豫都在前朝任職,經過四朝,出征統率軍隊,入朝輔佐政事,忠誠和清廉都放在公事上,憂心天下不顧自己,不置辦產業,在去世之後,家中沒有多餘的錢財,朕很讚賞他們。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其賜邈等家谷二千斛,錢三十萬,佈告天下。
現在賞賜徐邈等人的家中兩千斛糧食,三十萬錢,並昭告天下。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邈同郡韓觀曼遊,有鑑識器幹,與邈齊名,而在孫禮、盧毓先,為豫州刺史,甚有治功,卒官。
徐邈同郡的韓觀曼遊,有賞識人才的才幹,和徐邈齊名,名聲還在孫禮、盧毓的前面,擔任豫州刺史時,治理百姓很有功績,後來在官任上去世。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盧欽著書,稱邈曰: 徐公志高行絜,才博氣猛。
盧欽撰寫書籍,稱讚徐邈說: 徐公志向高遠,行為連接,學問淵博,志氣剛猛。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其施之也,高而不狷,絜而不介,博而守約,猛而能寬。
他施行政策時,總是見識高遠卻不急躁,正直而不與人同謀,廣博卻能信守約定,剛猛卻能寬恕他人。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聖人以清為難,而徐公之所易也。 或問欽: 徐公當武帝之時,人以為通,自在涼州及還京師,人以為介,何也?
聖人認為清廉很難,但對徐公來說很容易。 有人問盧欽: 徐公在武帝的時候,大家都以為他很通達,但自從在涼州任刺史到返回京城,大家又認為他和人同謀,為什麼呢?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欽答曰; 往者毛孝先、崔季珪等用事,貴清素之士,於時皆變易車服以求名高,而徐公不改其常,故人以為通。
盧欽回答說: 過去毛孝先、崔季珪等人主管事務,看重清廉素樸的士人,當時的人都改變車馬服飾以求得好名聲,而徐公沒有改變平常的做法,所以眾人都認為他和通達。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比來天下奢靡,轉相仿效,而徐公雅尚自若,不與俗同,故前日之通,乃今日之介也。
近來天下奢靡成風,大家都轉而現房,而徐公又風雅高尚,沒有改變,不和世俗相同,所以之前的通達,就變成了現在的特立獨行。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是世人之無常,而徐公之有常也。
這是世人變化無常,而徐公一直堅守啊。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胡質字文德,楚國壽春人也。
胡質,字文德,楚國壽春人。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少與蔣濟、朱績俱知名於江、淮間,仕州郡。
年少時和蔣濟、朱績一同在江淮間聞名,在州郡中任職。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蔣濟為別駕,使見太祖。
蔣濟擔任別駕,出使拜見太祖。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太祖問曰: 胡通達,長者也,寧有子孫不?
太祖問他說: 胡通達已經是年老長者了,他有子孫了嗎?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濟曰: 有子曰質,規模大略不及於父,至於精良綜事過之。
蔣濟說: 有兒子叫胡質,言行舉止大概比不上他的父親,但在處理事務上超過他父親。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太祖即召質為頓丘令。
太祖隨即徵召胡質擔任頓丘縣令。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縣民郭政通於從妹,殺其夫程他,郡吏馮諒繫獄為證。
縣中百姓郭政和堂妹通姦,殺害了堂妹的夫君程他,郡吏馮諒被關在監獄作證人。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政與妹皆耐掠隱抵,諒不勝痛,自誣,當反其罪。
郭政和堂妹都忍耐著拷問,抵賴罪行,馮諒不能忍受痛苦,就誣陷自己。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質至官,察其情色,更詳其事,檢驗具服。
胡質到任之後,觀察他們的神色,詳細瞭解情況,查驗案件,大家都很信服。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入為丞相東曹議令史,州請為治中。
胡質入朝擔任丞相東曹議令史,州郡請他擔任侍中。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將軍張遼與其護軍武周有隙。
將軍張遼與他的護軍武周有嫌隙。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遼見刺史溫恢求請質,質辭以疾。
張遼見到刺史溫恢,請求徵召胡質為官,胡質以生病為由推辭了。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遼出謂質曰: 僕委意於君,何以相辜如此?
張遼出來後對胡質說: 我屬意讓你做官,你怎麼這樣辜負我?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質曰: 古人之交也,取多知其不貪,奔北知其不怯,聞流言而不信,故可終也。
胡質說: 古人的交往,求取的多但知道他不貪婪,陣前逃跑但知道他不是膽怯,聽到流言但是不相信,所以能有終生的交往。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武伯南身為雅士,往者將軍稱之不容於口,今以睚眥之恨,乃成嫌隙。
武伯南是高雅之士,過去將軍對他讚不絕口,現在因為一點小小的矛盾就生出了嫌隙。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況質才薄,豈能終好?
更何況我才學淺薄,又怎麼能一直和你交好呢?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是以不願也。
所以不願意去你那裡做官。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遼感言,復與周平。
張遼有感於胡質的話,又和武周重新交好。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太祖闢為丞相屬。
太祖徵召他為丞相屬。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黃初中,徙吏部郎,為常山太守,遷任東莞。
黃初年間,胡質轉任為吏部郎,擔任常山太守,又調到東莞任職。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士盧顯為人所殺,質曰: 此士無讎而有少妻,所以死乎!
士人盧縣被人殺害,胡質說: 這個士人沒有仇家,卻有年輕的妻子,所以才被殺嗎?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悉見其比居年少,書吏李若見問而色動,遂窮詰情狀。
於是將跟盧顯臨近居住的年輕人都召見來,問到書吏李若,發現他神色變化,就深入追問情況。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若即自首,罪人斯得。
李若就自首了,罪人就抓住了。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每軍功賞賜,皆散之於眾,無入家者。
每次有軍功賞賜,胡質都散發給眾人,沒有拿回家的。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在郡九年,吏民便安,將士用命。
他在郡中任職九年,官吏百姓都很安定,將士都願意誓死效命。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遷荊州刺史,加振威將軍,賜爵關內侯。
後來胡質調任為荊州刺史,加官振威將軍,賜封關內侯的爵位。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吳大將朱然圍樊城,質輕軍赴之。
吳國大將朱然圍攻樊城,胡質率輕兵奔赴。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議者皆以為賊盛不可迫,質曰: 樊城卑下,兵少,故當進軍為之外援;不然,危矣。
商議的人都認為賊軍強盛不能追擊,胡質說: 樊城地處低下,兵力又少,所以應該出兵做為他們的外援;不這樣做,樊城就危險了。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遂勒兵臨圍,城中乃安。
就率兵逼近重圍,城中得知後才安定下來。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遷徵東將軍,假節都督青、徐諸軍事。
胡質被提升為徵東將軍,持符節督領青州、徐州各項軍事事務。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廣農積穀,有兼年之儲,置東征臺,且佃且守。
他推廣農業,儲備糧食,倉庫中有夠吃好幾年的儲備,又修建了東征臺,一面耕種一面守衛。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又通渠諸郡,利舟楫,嚴設備以待敵。
又將各郡的水道連通起來,有利於船隻通行,做好準備等待敵軍。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海邊無事。
海邊一直沒有什麼事。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性沉實內察,不以其節檢物,所在見思。
胡質性情沉穩實誠,會反省自己,不用自己的標準衡量事情,所在的地方都被人們擁戴。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嘉平二年薨,家無餘財,惟有賜衣書篋而已。
胡質在嘉平二年去世,家中沒有什麼財產,只有皇帝賞賜的衣物和書櫃。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軍師以聞,追進封陽陵亭侯,邑百戶,諡曰貞侯。
軍師將情況上報朝廷,朝廷追封他為陽陵亭侯,食邑一百戶,諡號為貞侯。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子威嗣。
他的兒子胡威承襲爵位。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六年,詔書褒述質清行,賜其家錢穀。
嘉平六年,皇帝頒下詔書敘述讚賞胡質清正的品行,賞賜他的家屬錢財和糧食。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語在徐邈傳。
這件事在《徐邈傳》中另有記載。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威,鹹熙中官至徐州刺史,有殊績,歷三郡守,所在有名。
胡威,鹹熙年間曾擔任徐州刺史,有特殊的功績,曾擔任過三郡的太守,所在的地方,他都很出名。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卒於安定。
最後在安定去世。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王昶字文舒,太原晉陽人也。
王昶,字文舒,太原郡晉陽人。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少與同郡王凌俱知名。
年少時和同郡的王凌都很出名。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凌年長,昶兄事之。
王凌年紀比較大,王昶用侍奉兄長的禮節對待他。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文帝在東宮,昶為太子文學,遷中庶子。
文帝還在東宮為太子時,王昶擔任太子文學,又轉為中庶子。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文帝踐阼,徙散騎侍郎,為洛陽典農。
文帝登基後,王昶被提升為散騎侍郎,為洛陽地區主持農事。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時都畿樹木成林,昶斫開荒萊,勤勸百姓,墾田特多。
當時京城附近的土地樹木繁盛,王昶開墾荒地,努力勸勉百姓,開墾了很多土地。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遷兗州刺史。
後來王昶調任袞州刺史。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明帝即位,加揚烈將軍,賜爵關內侯。
明帝登基後,給王昶加官揚烈將軍,賜封關內侯的爵位。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昶雖在外任,心存朝廷,以為魏承秦、漢之弊,法制苛碎,不大釐改國典以準先王之風,而望治化復興,不可得也。
王昶雖然在外地任職,但心繫朝廷,認為魏朝延續了秦朝、漢朝的弊端,法令嚴苛瑣碎,很少修改國家法典以符合先王的風範,而希望政治教化都能興盛起來,但最終沒做到。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乃著治論,略依古制而合於時務者二十餘篇,又著兵書十餘篇,言奇正之用,青龍中奏之。
王昶就撰寫了《治論》,大概依照古代制度,並且符合當前實際的有二十多篇,又撰寫了十幾篇《兵書》,討論用兵交戰的辦法,在青龍年間上奏朝廷。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其為兄子及子作名字,皆依謙實,以見其意,故兄子默字處靜,沈字處道,其子渾字玄衝,深字道衝。
王昶為他兄長的孩子和自己的孩子起名字,都依照謙虛和實誠的想法,所以他兄弟的孩子,王默字處靜,王沈字處道,自己的孩子一個叫王渾,字玄衝,一個叫王深,字道衝。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遂書戒之曰:
他又寫信勸戒他們說: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夫人為子之道,莫大於寶身全行,以顯父母。
為人孩子方法,沒有比看重自己保全品行更重要的,才得以彰顯父母。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此三者人知其善,而或危身破家,陷於滅亡之禍者,何也?
這三方面,每個人都知道其中的好處,但會有人身敗名裂,家破人亡,並使家庭陷入危亡的境地,為什麼呢?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由所祖習非其道也。
是因為他們家的傳統不是正道。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夫孝敬仁義,百行之首,行之而立,身之本也。
孝敬仁義,是各事業的首要要求,實行之後才能立身,也是立身的根本。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孝敬則宗族安之,仁義則鄉黨重之,此行成於內,名著於外者矣。
講求孝敬,那宗族中才能安定,講求仁義,那鄰里鄉親才會看重,這是從內心去施行,而在外部成就名聲。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人若不篤於至行,而背本逐末,以陷浮華焉,以成朋黨焉;浮華則有虛偽之累,朋黨則有彼此之患。
人如果不堅持良好的品行,卻捨棄道德根本追求末流東西,就會陷入浮華奢靡的生活,就會結成黨羽;浮華奢靡,就會有虛偽名聲的牽累,結黨營私就會為彼此埋下禍患。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此二者之戒,昭然著明,而循覆車滋眾,逐末彌甚,皆由惑當時之譽,昧目前之利故也。
這兩者的訓誡,是昭然若揭的,而沿著失敗的教訓不斷往前走,追求浮華更加嚴重,都是因為被一時的名譽迷惑,被眼前的利益欺騙。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夫富貴聲名,人情所樂,而君子或得而不處,何也?
富貴名聲,是人的感情所樂於取得的,但君子得到了卻不要,為什麼呢?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惡不由其道耳。
只是因為他們厭惡得到的方式不是正道。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患人知進而不知退,知欲而不知足,故有困辱之累,悔吝之諮。
擔心人知道前進卻不知道收斂,知道追求慾望卻不知道滿足,所以才有困窘的牽累,有悔恨的想法。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語曰: 如不知足,則失所欲。
俗話說: 如果不知道滿足,就會失去想要的。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故知足之足常足矣。
所以學會滿足,那就會知足了。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覽往事之成敗,察將來之吉凶,未有幹名要利,欲而不厭,而能保世持家,永全福祿者也。
縱觀往事的成敗,探察將來的吉凶,那些追求名利,想要卻不知滿足的人,能保持家業,保全福氣利祿,是沒有過的。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欲使汝曹立身行己,遵儒者之教,履道家之言,故以玄默沖虛為名,欲使汝曹顧名思義,不敢違越也。
我希望你們立身行事,要遵循儒家的教化,踐行道家的言論,所以才用玄默、沖虛做為你們的名字,我希望你們看到自己的名字就能想到這個意思,不敢違背。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