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utput
stringlengths 1
1.45k
| input
stringlengths 1
1.6k
| instruction
stringclasses 1
value |
---|---|---|
古者盤杅有銘,几杖有誡,俯仰察焉,用無過行;況在己名,可不戒之哉! | 從前盤子上有銘文,几杖上有誡文,是希望抬頭低頭都能看到這些,因此不要有過失的行為;更何況這是在自己的名字上,怎麼能不慎重呢!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夫物速成則疾亡,晚就則善終。 | 事物成長得很快就會消亡得快,成就得晚就得到善終。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朝華之草,夕而零落;松柏之茂,隆寒不衰。 | 早上開花的草,下午就會凋零;松柏茂盛,在隆冬時節也不衰敗。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是以大雅君子惡速成,戒闕黨也。 | 所以高雅的君子厭惡速成,對儒學很慎重。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若範匄對秦客而武子擊之,折其委笄,惡其掩人也。 | 就像範睺看不起秦客而武子用手杖擊打他,折斷他帽冠上的簪子,是因為厭惡他看不起人。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夫人有善鮮不自伐,有能者寡不自矜;伐則掩人,矜則陵人。 | 人有善行,很少有不自誇的,有才能的人很少有不誇耀的;自誇就會輕視他人,誇耀就會盛氣凌人。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掩人者人亦掩之,陵人者人亦陵之。 | 輕視他人的,別人也會輕視他,盛氣凌人的,也會有人在他之上。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故三郤為戮於晉,王叔負罪於周,不惟矜善自伐好爭之咎乎? | 所以晉大夫卻錡、卻犨、卻至被晉國殺害,王叔因為和人爭鬥,成為周朝罪人,這些不都是誇耀善行,爭權奪利的過錯嗎?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故君子不自稱,非以讓人,惡其蓋人也。 | 所以君子不自誇,不是要謙讓他們,是厭惡凌駕在他人之上。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夫能屈以為伸,讓以為得,弱以為強,鮮不遂矣。 | 將能低頭看做不屈,將謙讓看做獲得,弱勢看做強大,這樣,很少有不能保全的。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夫譭譽,愛惡之原而禍福之機也,是以聖人慎之。 | 詆譭他人名譽,是禍事的根源,也是災禍的開端,所以聖人很慎重。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孔子曰: 吾之於人,誰毀誰譽;如有所譽,必有所試。 | 孔子說: 我對於別人,詆譭過誰?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又曰: 子貢方人。 | 讚美過誰?如有所讚美的,必須是曾經考驗過他的。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賜也賢乎哉,我則不暇。 | 又說: 子貢評論別人的短處。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以聖人之德,猶尚如此,況庸庸之徒而輕譭譽哉? | 賜啊,你真的就那麼賢良嗎?我可沒有閒暇去評論別人。 以聖人的品德,尚且這樣子,更何況平庸之輩,又怎麼能輕易詆譭他人名譽呢?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昔伏波將軍馬援戒其兄子,言: 聞人之惡,當如聞父母之名;耳可得而聞,口不可得而言也。 | 過去伏波將軍馬援勸誡他兄長的兒子說: 得知他人的惡行,應該像聽到父母的名字一樣;耳中聽到就好了,口中不能說出去。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斯戒至矣。 | 這個告誡真是細緻了。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人或毀己,當退而求之於身。 | 別人有時候詆譭自己,應該退下反省自己。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若己有可毀之行,則彼言當矣;若己無可毀之行,則彼言妄矣。 | 如果自己確實有可以詆譭的地方,那他說的話是適當的;如果自己沒有可以詆譭的言行,那他說的話就是虛妄的。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當則無怨於彼,妄則無害於身,又何反報焉? | 如果說的話適當,就不應該埋怨他人,如果他的話是虛妄的,那對自己就沒有什麼損害,又為什麼要報復呢?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且聞人毀己而忿者,惡醜聲之加人也,人報者滋甚,不如默而自脩己也。 | 況且得知他人毀謗自己而憤怒的人,再把不好的名聲推到他人身上,那別人的抱負就會更嚴重,不如默默修養自己。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諺曰: 救寒莫如重裘,止謗莫如自脩。 | 諺語說: 拯救受凍的人,沒有比厚毛皮衣更好的,停止毀謗,沒有比修養自己更好的。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斯言信矣。 | 這話確實是對的啊。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若與是非之士,兇險之人,近猶不可,況與對校乎? | 如果和喜歡搬弄是非、兇狠陰險的人來往,靠近他們都尚且不好,更何況是和他們對比呢?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其害深矣。 | 這個危害是很深的。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夫虛偽之人,言不根道,行不顧言,其為浮淺較可識別;而世人惑焉,猶不檢之以言行也。 | 那些虛偽的人,說話不依據道義,行為舉止不顧及自己的言論,他們的膚淺還是能看出來的;但世人被迷惑,就不願意檢驗他們的言行了。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近濟陰魏諷、山陽曹偉皆以傾邪敗沒,熒惑當世,挾持奸慝,驅動後生。 | 近代的陰魏諷、山陽曹偉都因為為人不正而失敗身死,迷惑當時的人,扶持奸邪之人,扇動年輕人。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雖刑於鈇鉞,大為炯戒,然所汙染,固以眾矣。 | 雖然最後被處以死刑,成為很明顯的鑑戒,但他們所影響的人,已經很多了。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可不慎與! | 難道能不慎重嗎!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若夫山林之士,夷、叔之倫,甘長飢於首陽,安赴火於綿山,雖可以激貪勵俗,然聖人不可為,吾亦不願也。 | 那些隱居山林的士人,像伯夷、叔齊這類人,甘願在首陽山忍受飢餓,還有像介子推這樣,寧願再綿山被燒死,這樣的行為雖然可以激勵世俗之人,但聖人不會這樣做,我也不願意你們做這樣的事。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今汝先人世有冠冕,惟仁義為名,守慎為稱,孝悌於閨門,務學於師友。 | 現在你們的祖先,世代為官,將仁義看做重要的名聲,謹受慎重,在家中講求孝悌,對師友講求學習。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吾與時人從事,雖出處不同,然各有所取。 | 我和時人共事,雖然出身不一樣,但是各有所求取的方面。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潁川郭伯益,好尚通達,敏而有知。 | 潁川的郭伯益,崇尚通達,為人聰慧有學識。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其為人弘曠不足,輕貴有餘;得其人重之如山,不得其人忽之如草。 | 他的為人,心胸不夠寬闊,但是輕視權貴;得到好的人,就很看重他們,得不到好的人,就像草一樣忽視他們。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吾以所知親之暱之,不願兒子為之。 | 我因為了解他們,所以親近他們,但不希望你們也這樣做。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北海徐偉長,不治名高,不求苟得,澹然自守,惟道是務。 | 北海郡的徐偉長,不追求名聲,不求取利益,淡然處世,堅守自我,只將正道看做要務。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其有所是非,則託古人以見其意,當時無所褒貶。 | 他對人事有褒貶評價,就假託古人的話來表達自己的意見,對當時的人就沒有褒貶評價。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吾敬之重之,願兒子師之。 | 我敬重他們,希望兒子能學習他們。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東平劉公幹,博學有高才,誠節有大意,然性行不均,少所拘忌,得失足以相補。 | 東平的劉公幹,博學多聞很有才幹,節操忠誠,志向遠大,但是性情和品行不相符,很少有拘束和顧忌,正負面足夠相互彌補。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吾愛之重之,不願兒子慕之。 | 我喜歡並看重他,但不希望兒子仰慕他。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樂安任昭先,淳粹履道,內敏外恕,推遜恭讓,處不避洿,怯而義勇,在朝忘身。 | 樂安的任昭先,淳厚質樸,踐行正道,內心敏銳而外表寬和,謙遜恭敬,居處不避開窪地,看起來怯懦但是能見義勇為,在朝中為官能忘記自身得失。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吾友之善之,願兒子遵之。 | 我和他交好,希望兒子能遵循他為人處世的做法。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若引而伸之,觸類而長之,汝其庶幾舉一隅耳。 | 如果從這裡引申出來,從相似事物來做,你們應該可以從這中間學習到一些東西。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及其用財先九族,其施捨務周急,其出入存故老,其論議貴無貶,其進仕尚忠節,其取人務實道,其處世戒驕淫,其貧賤慎無戚,其進退念合宜,其行事加九思,如此而已。 | 至於在使用錢財方面,應該以宗族為先,如果要施捨,應該關注那些急需的人,出入鄉里朝廷一定要慰問老人,議論時不要貶低別人,作官時要崇尚忠誠節操,和人交往應該看重踏實正道,為人處世應該不要驕奢淫逸,貧賤的時候要慎重,不要哀慼,為人進退應該考慮合適的做法,做事時應該仔細思慮,這樣罷了。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吾復何憂哉? | 我還擔憂什麼呢?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青龍四年,詔 欲得有才智文章,謀慮淵深,料遠若近,視昧而察,籌不虛運,策弗徒發,端一小心,清脩密靜,乾乾不解,志尚在公者,無限年齒,勿拘貴賤,卿校已上各舉一人 。 | 青龍四年,明帝下詔說 希望能得到有才智謀略,有文學才幹,能預料時態發展,看到幽暗能有所明察,謀劃事情不虛假,計策不白白實行,端正心思,清心修養,穩重安定,自強不息,一心為公的人,無論年齡長幼,不拘泥於身份貴賤,公卿校尉以上要各自舉薦一個人。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太尉司馬宣王以昶應選。 | 太尉司馬宣王推薦了王昶並被選中。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正始中,轉在徐州,封武觀亭侯,遷徵南將軍,假節都督荊、豫諸軍事。 | 正始年間,王昶轉任到徐州,被封為武觀亭侯,又提升為徵南將軍,持符節督領荊州、豫州各項軍事事務。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昶以為國有常眾,戰無常勝;地有常險,守無常勢。 | 王昶認為國家的百姓總是會有的,但是戰爭不總是會勝利;地勢總是有艱險的,但守衛的形勢不總是能長久。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今屯宛,去襄陽三百餘裡,諸軍散屯,船在宣池,有急不足相赴,乃表徙治新野,習水軍於二州,廣農墾殖,倉谷盈積。 | 現在在宛城駐守,距離襄陽有三百多里,各軍都分散著駐紮,船隻又在宣吃,有緊急情況不能迅速趕到,王昶就上表將官署轉移到新野,並在荊州和豫州操練水軍,推廣農業開墾土地,使倉庫儲備能充實。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嘉平初,太傅司馬宣王既誅曹爽,乃奏博問大臣得失。 | 嘉平初年,太傅司馬懿誅殺曹爽之後,就上奏向朝臣們詢問政事得失。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昶陳治略五事:其一,欲崇道篤學,抑絕浮華,使國子入太學而脩庠序;其二,欲用考試,考試猶準繩也,未有舍準繩而意正曲直,廢黜陟而空論能否也;其三,欲令居官者久於其職,有治績則就增位賜爵;其四,欲約官實祿,勵以廉恥,不使與百姓爭利;其五,欲絕侈靡,務崇節儉,令衣服有章,上下有敘,儲谷畜帛,反民於樸。 | 王昶陳述了五條治國方略:第一,想要崇尚正道,鼓勵求學,抑制浮華的風氣,就讓學子進入太學並在各地修建學校;第二,想要進行考試製度,將考試成績做為標準,沒有過能捨棄標準卻能衡量是非的,也沒有過空談一個人的才能,是能決定一個人的職位升降的;第三,想要讓在官位上的人能長久處在官位上,如果有政績就應該升官加爵;第四,想要減少官員的俸祿,用禮義廉恥來激勵官員,不讓他們和百姓爭奪利益;第五,想要斷絕奢侈的風氣,根本在於推崇節儉,讓服飾上有紋路,上下級之間有次序,儲備糧食布帛,讓百姓歸於質樸。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詔書褒讚。 | 皇帝下詔書褒獎贊賞。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因使撰百官考課事,昶以為唐虞雖有黜陟之文,而考課之法不垂。 | 就命王昶撰寫官員考核的事宜,王昶認為唐堯、虞舜時期雖然有降職的條文,但考核的法度沒有流傳下來。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周制冢宰之職,大計群吏之治而誅賞,又無校比之制。 | 周朝設置了冢宰的職位,依據官員們的政績而進行賞罰,但也沒有可以做為對比的制度。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由此言之,聖主明於任賢,略舉黜陟之體,以委達官之長,而總其統紀,故能否可得而知也。 | 從這裡來看,聖明的君主因任用賢人而英明,大概確定職位升降的標準,並將官位委任給合適的人,然後讓他總管這些事,那他能力高低就可以知道了。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其大指如此。 | 應該大概是這樣。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二年,昶奏: 孫權流放良臣,適庶分爭,可乘釁而制吳、蜀;白帝、夷陵之間,黔、巫、秭歸、房陵皆在江北,民夷與新城郡接,可襲取也。 | 嘉平二年,王昶上奏說: 孫權流放賢臣,朝中嫡子和庶子爭鬥,可以趁著他們的矛盾,出兵控制吳蜀兩地;白帝與夷陵之間的地帶,黔、巫、秭歸、房陵等地都在江北,百姓和新城郡相接,可以偷襲並攻取下來。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乃遣新城太守州泰襲巫、秭歸、房陵,荊州刺史王基詣夷陵,昶詣江陵,兩岸引竹緪為橋,渡水擊之。 | 皇帝就派新城太守州泰攻打巫、秭、歸、房陵,荊州刺史王基率軍到夷陵,王昶率軍到江陵,從兩岸取竹子和粗繩做成橋索,然後渡水攻打敵軍。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賊奔南岸,鑿七道並來攻。 | 敵軍逃奔向南岸,開鑿了七條道路前來進攻。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於是昶使積弩同時俱發,賊大將施績夜遁入江陵城,追斬數百級。 | 這時王昶讓可以連續發射的弓弩同時發射,敵軍的大將師績連夜逃入江陵城中,王昶追擊,斬殺了數百敵軍。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昶欲引致平地與合戰,乃先遣五軍案大道發還,使賊望見以喜之,以所獲鎧馬甲首,馳環城以怒之,設伏兵以待之。 | 王昶想要將敵軍引誘到平地後再與之交戰,就先派出五路軍隊從大路撤退,讓敵軍能望見並欣喜,王昶又帶上所繳獲的敵軍的鎧甲物資,騎著馬圍繞著城牆行走以激怒敵人,然後設下伏兵等待敵軍。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績果追軍,與戰,克之。 | 施績果然追擊王昶的部隊,王昶與他交戰,大獲全勝。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績遁走,斬其將鍾離茂、許旻,收其甲首旗鼓珍寶器仗,振旅而還。 | 施績逃走,王昶斬殺了他的部將鍾離茂、許旻,並收繳了他部隊的鎧甲、戰旗、戰鼓、珍寶和武器,然後整頓軍隊回朝。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王基、州泰皆有功。 | 王基和州泰都作戰有功。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於是遷昶徵南大將軍、儀同三司,進封京陵侯。 | 於是皇帝提升王昶為徵南大將軍、儀同三司,進封為京陵侯。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毌丘儉、文欽作亂,引兵拒儉、欽有功,封二子亭侯、關內侯,進位驃騎將軍。 | 毋丘儉、文欽作亂,王昶率軍抵禦立下功勞,朝廷冊封他的兩個兒子為亭侯、關內侯有提升王昶為驃騎將軍。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諸葛誕反,昶據夾石以逼江陵,持施績、全熙使不得東。 | 諸葛誕反叛,王昶佔據夾石進逼江陵,牽制施績、全熙,讓他們不能往東進軍。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誕既誅,詔曰: 昔孫臏佐趙,直湊大梁。 | 諸葛誕被誅殺後,皇帝下詔說: 過去孫臏輔佐趙國,直逼大梁。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西兵驟進,亦所以成東征之勢也。 | 西面的部隊迅速進軍,也是能形成東征的形勢的原因。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增邑千戶,並前四千七百戶,遷司空,持節、都督如故。 | 然後給王昶增加一千戶食邑,連帶之前的一共四千七百戶,又升任為司空,還是像之前一樣持符節、督領軍事。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甘露四年薨,諡曰穆侯。 | 王昶在甘露四年去世,諡號為穆侯。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子渾嗣,鹹熙中為越騎校尉。 | 他的兒子王渾承襲爵位,鹹熙年間擔任過越騎校尉。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王基字伯輿,東萊曲城人也。 | 王基,字伯輿,東萊郡曲城人。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少孤,與叔父翁居。 | 年少時父親就去世了,和叔父王翁住在一起。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翁撫養甚篤,基亦以孝稱。 | 王翁撫養他很細緻,王基也因為孝順而聞名。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年十七,郡召為吏,非其好也,遂去,入琅邪界遊學。 | 十七歲時,郡中徵召王基做為吏役,但不是王基的喜好所在,所以他就離開了,進入了琅邪境內遊學。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黃初中,察孝廉,除郎中。 | 黃初年間,王基被推舉為孝廉,被任命為郎中。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是時青土初定,刺史王凌特表請基為別駕,後召為秘書郎,凌復請還。 | 當時,青州剛平定,刺史王凌特別上表請求讓王基擔任別駕,後來又徵召他為秘書郎,王凌又再次請求讓王昶回來。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頃之,司徒王朗闢基,凌不遣。 | 不久,司徒王朗徵召王基,王凌沒有讓王基赴任。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朗書劾州曰: 凡家臣之良,則升於公輔,公臣之良,則入於王職,是故古者侯伯有貢士之禮。 | 王朗上疏彈劾王凌說: 家臣中凡是有賢良的,就應該升任到朝廷中,朝臣中有賢良的,就應該輔佐天子,所以古代的侯伯有貢士的禮節。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今州取宿衛之臣,留秘閣之吏,所希聞也。 | 但現在青州郡召走守衛的大臣,留下朝廷大臣,是很少聽到的。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凌猶不遣。 | 王凌仍然不放王基。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凌流稱青土,蓋亦由基協和之輔也。 | 王凌能在青州得到稱讚,大概也是因為王基的協助輔佐。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大將軍司馬宣王闢基,未至,擢為中書侍郎。 | 大將軍司馬宣王徵召王基,王基還沒有到任,就被提升為中書侍郎。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明帝盛脩宮室,百姓勞瘁。 | 明帝大力修建宮殿,百姓疲憊不堪。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基上疏曰: 臣聞古人以水喻民,曰 水所以載舟,亦所以覆舟 。 | 王基上疏說: 臣聽說古人用水來比喻百姓,說 水能載船行走,也能使船傾覆 。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故在民上者,不可以不戒懼。 | 所以在百姓之上的天子,不能不警戒慎重。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夫民逸則慮易,苦則思難,是以先王居之以約儉,俾不至於生患。 | 百姓安逸,那思慮事情就容易,百姓困苦,事情就難以辦成,所以先王們的居處都很簡樸,使得天下不至於生出禍患。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昔顏淵雲東野子之御,馬力盡矣而求進不已,是以知其將敗。 | 過去顏淵說,東野子御馬,馬匹已經精疲力盡,但他卻沒有停止行進,所以知道他將要失敗了。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今事役勞苦,男女離曠,願陛下深察東野之弊,留意舟水之喻,息奔駟於未盡,節力役於未困。 | 現在百姓從事勞役,疲憊困苦,親人離散,希望陛下能仔細考慮東野子的弊端,留心水和船的比喻,在馬匹還沒有窮盡力氣的時候先停歇下來,在百姓的力量還沒有耗盡時有所節制。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昔漢有天下,至孝文時唯有同姓諸侯,而賈誼憂之曰: 置火積薪之下而寢其上,因謂之安也。 | 過去漢朝擁有天下,到了孝文帝時,天下諸侯只有同姓的,但賈誼擔憂地說: 在堆積的柴火之下生火,然後在上面就寢,還說這樣很安心。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今寇賊未殄,猛將擁兵,檢之則無以應敵,久之則難以遺後,當盛明之世,不務以除患,若子孫不競,社稷之憂也。 | 現在賊寇還沒有消滅,將領擁兵自重,要解決這些,但是難以應對,長久下去,那皇位難以傳給後人,正當現在興盛英明的時代,不努力消除禍患,如果子孫後代不夠強大,那就是江山社稷的憂患了。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使賈誼復起,必深切於曩時矣。 | 假使賈誼重生,一定會比當時更加憂慮。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散騎常侍王肅著諸經傳解及論定朝儀,改易鄭玄舊說,而基據持玄義,常與抗衡。 | 散騎常侍王肅撰寫各經典的註解,還有討論朝中禮儀,改變了鄭玄過去的說法,而王基依據鄭玄的說法,經常和王肅爭論。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遷安平太守,公事去官。 | 王基被調任為安平太守,因為公事而離職了。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大將軍曹爽請為從事中郎,出為安豐太守。 | 大將軍曹爽請求讓王基擔任從事中郎,王基就出京擔任安豐太守。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郡接吳寇,為政清嚴有威惠,明設防備,敵不敢犯。 | 安豐郡跟吳國相接,王基理政清廉嚴明又有威勢恩惠,明確地設立防禦工事,敵軍不敢前來進犯。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加討寇將軍。 | 王基被加封為討寇將軍。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吳嘗大發眾集建業,揚聲欲入攻揚州,刺史諸葛誕使基策之。 | 吳國曾經徵發很多部隊集中到建業,宣稱要攻進揚州,刺史諸葛誕派王基謀劃。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Subsets and Splits
No community queries yet
The top public SQL queries from the community will appear here once availab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