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utput
stringlengths
1
1.45k
input
stringlengths
1
1.6k
instruction
stringclasses
1 value
待吾計展,欲不救安東,安東自解。
待我的計謀展開行動,即使不去救他,他的困境自然解除。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及方略大施,備果奔潰。
及至陸遜的計謀全面施行實現後,劉備軍隊果然奔逃潰散。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桓後見遜曰: 前實怨不見救,定至今日,乃知調度自有方耳。
孫桓後來見到陸遜說: 開始我確實怨您不來相救,如今勝局已定,才知道您的調度自有良策。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當御備時,諸將軍或是孫策時舊將,或公室貴戚,各自矜恃,不相聽從。
正是抗擊劉備之時,將領們有的孫策時期的老將,有的皇親國戚,各有倚仗,不從命令。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遜案劍曰: 劉備天下知名,曹操所憚,今在境界,此強對也。
陸遜手握劍柄說: 劉備天下聞名,連曹操都忌憚他,現在他出兵我國境界,這是一個強勁的敵人。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諸君並荷國恩,當相輯睦,共翦此虜,上報所受,而不相順,非所謂也。
各位都深受國家恩澤,應當相互和睦,共同剷除這個強敵,上報所受的國恩,但現在互不和順,這並非我們應做的事。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僕雖書生,受命主上。
我雖是一介書生,但接受主上的任命。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國家所以屈諸君使相承望者,以僕有尺寸可稱,能忍辱負重故也。
國家之所以委屈各位來聽從我的指揮,是認為我還有一些長處可用,能忍辱負重的緣故。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各任其事,豈復得辭!軍令有常,不可犯矣。
各自擔負自己的責任,怎能再互相推諉?軍令有常,不可違犯!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及至破備,計多出遜,諸將乃服。
及至攻破劉備,謀劃大多出自陸遜本人,眾將這才敬服。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權聞之,曰: 君何以初不啟諸將違節度者邪?
孫權得知後,說: 你當時怎麼不上告諸將不服從指揮約束呢?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遜對曰: 受恩深重,任過其才。
陸遜回答說: 我深受國恩,所擔重任超越自己的實際能力。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又此諸將或任腹心,或堪爪牙,或是功臣,皆國家所當與共克定大事者。
況且這些將領有的陛下親信,有的是我軍勇將,有的是國家功臣,都是國家理當依靠來共同建立大業的人。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臣雖駑懦,竊慕相如、寇恂相下之義,以濟國事。
為臣雖說愚鈍懦弱,心中仰慕藺相如、寇恂謙虛居下的道義,以成就國家大事。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權大笑稱善,加拜遜輔國將軍,領荊州牧,即改封江陵侯。
孫權大笑稱好,加授陸遜輔國將軍,兼任荊州牧,隨後又改封為江陵侯。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又備既住白帝,徐盛、潘璋、宋謙等各競表言備必可禽,乞復攻之。
又因劉備住在白帝城,徐盛、潘璋、宋謙等爭相上奏說劉備必能被擒獲,請求再出兵攻打。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權以問遜,遜與朱然、駱統以為曹丕大合士眾,外託助國討備,內實有奸心,謹決計輒還。
孫權以此事詢問陸遜,陸遜和朱然、駱統認為曹丕正大規模聚集軍隊,表面上假言助吳國共討劉備,實際上內藏奸計,因此應鄭重決斷率兵撤還。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無幾,魏軍果出,三方受敵也。
不久,魏軍果然出李,吳國三面受到進攻。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備尋病亡,子禪襲位,諸葛亮秉政,與權連和。
不久劉備病死,其子劉禪繼位,諸葛亮主理國事,與孫權通好連和。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時事所宜,權輒令遜語亮,並刻權印,以置遜所。
根據時勢的要求,孫權即命令陸遜告知諸葛亮,並刻孫權的印璽放在陸遜的官署。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權每與禪、亮書,常過示遜,輕重可否,有所不安,便令改定,以印封行之。
孫權每次給劉禪、諸葛亮的書信,都讓陸遜看過,措辭語氣輕重,有所不妥之處,便叫陸遜修改定稿,然後用孫權印璽封好送走。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七年,權使鄱陽太守周魴譎魏大司馬曹休,休果舉眾入皖,乃召遜假黃鉞,為大都督,逆休。
黃武七年,孫權讓鄱陽太守周魴詐騙魏國大司馬曹休,曹休果然中計率軍進入皖縣,孫權就徵召陸遜賜以黃鉞,任命為大都督,抵禦曹休。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休既覺知,恥見欺誘,自恃兵馬精多,遂交戰。
曹休發覺上當,恥於欺詐,自恃兵馬眾多精良,就和陸遜交戰。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遜自為中部,令朱桓、全琮為左右翼,三道俱進,果衝休伏兵,因驅走之,追亡逐北,徑至夾石,斬獲萬餘,牛馬騾驢車乘萬兩,軍資器械略盡。
陸遜自領中路軍,命朱然、全琮率領左右兩翼軍隊,三路並進,果然衝散曹休的伏兵,趁機將他們盡力驅趕流散,往北追擊敗逃之敵人,徑直趕到夾石,斬殺俘獲一萬多人,繳獲牛、馬、騾、驢等車一萬輛,將魏軍軍用物資、兵器收掠殆盡。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休還,疽發背死。
曹休回去後,發背疽而死。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諸軍振旅過武昌,權令左右以御蓋覆遜,入出殿門,凡所賜遜,皆御物上珍,於時莫與為比。
吳軍各軍整頓過武昌,孫權命令左右侍從用御傘遮護陸遜出入宮殿大門,凡是賜予陸遜的東西,都是御用的上等珍品,當時沒有人能和他相比。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遣還西陵。
隨後陸遜被派回西陵。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黃龍元年,拜上大將軍、右都護。
黃龍元年,陸遜被任命為上大將軍、右都護。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是歲,權東巡建業,留太子、皇子及尚書九官,徵遜輔太子,並掌荊州及豫章三郡事,董督軍國。
當年,孫權東巡建業,留太子、皇子及尚書等九卿在武昌,徵召陸遜輔佐太子,並主管荊州及豫章三郡事務,處理和監管軍國大事。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時建昌侯慮於堂前作鬥鴨欄,頗施小巧,遜正色曰: 君侯宜勤覽經典以自新益,用此何為?
當時建昌侯孫慮在堂前修建一座鬥鴨欄,建造十分精巧,陸遜嚴肅地說: 您應當勤讀經典,增加自己的知識,修建這些東西有什麼用?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慮即時毀徹之。
孫慮立即就拆毀了鬥鴨欄。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射聲校尉松於公子中最親,戲兵不整,遜對之髡其職吏。
射聲校尉孫松在公子中最親近孫權,他不整頓軍紀,放縱士兵,陸遜當著他的面將他的手下處以剃光頭髮的刑罰。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南陽謝景善劉廙先刑後禮之論,遜呵景曰: 禮之長於刑久矣,廙以細辯而詭先聖之教,皆非也。
南陽人謝景稱讚劉訥先刑後禮的做法,陸遜斥責謝景說: 長久以來,證明禮治先於刑治,劉訥以瑣屑的狡辯來歪曲先聖的教誨,全都是錯誤的。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君今侍東宮,宜遵仁義以彰德音,若彼之談,不須講也。
您現在在東宮侍奉,應當遵循仁義以彰顯善言,像劉訥的話,不必講了。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遜雖身在外,乃心於國,上疏陳時事曰: 臣以為科法嚴峻,下犯者多。
陸遜雖在外任職,但心中卻牽掛著國事,他上疏陳述時事說: 為臣認為律例條文過於嚴苛,底層觸犯的人太多。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頃年以來,將吏罹罪,雖不慎可責,然天下未一,當圖進取,小宜恩貸,以安下情。
近幾年來,將領官吏犯罪,雖然由於自身不謹慎應受到責罰,但天下尚未統一,應當謀求進取,小錯應受到寬宥,以安定下面的心情。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且世務日興,良能為先,自非奸穢入身,難忍之過,乞復顯用,展其力效。
而且當前要辦的事日益增多,應首先考慮人的優良才幹,只要不是奸邪之人,沒有犯過難以容忍的罪過,請求還是提拔重用他們,施展他們為國效力的才能。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此乃聖王忘過記功,以成王業。
這是聖明君主忘人之過記人之功,成就帝王大業的原因。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昔漢高舍陳平之愆,用其奇略,終建勳祚,功垂千載。
昔日漢高祖捨棄陳平的過失,採用他的奇謀妙計,最終建成大漢,功業流傳千載。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夫峻法嚴刑,非帝王之隆業;有罰無恕,非懷遠之弘規也。
嚴刑峻法,不是帝王建立大業的做法,只有懲罰而無寬恕,不是招攬遠方人才歸附的大計。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權欲遣偏師取夷州及朱崖,皆以諮遜,遜上疏曰: 臣愚以為四海未定,當須民力,以濟時務。
孫權想要派遣一支部隊前去攻取夷州及珠崖,都要徵詢陸遜意見,陸遜上書說: 為臣認為天下尚未平定,正需要集中民力,成就當下大事。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今兵興歷年,見眾損減,陛下憂勞聖慮,忘寢與食,將遠規夷州,以定大事,臣反覆思惟,未見其利,萬里襲取,風波難測,民易水土,必致疾疫,今驅見眾,經涉不毛,欲益更損,欲利反害。
如今連年用兵,人口損失減少,陛下憂慮,廢寢忘食,又要遠道謀取夷州,成就大業。我反覆思量,看不出其中的益處。萬里遠程去攻取疆土,風險難測,百姓改換熟悉的水土,必定導致疾病流行,現在派出大軍,跋涉荒蕪之地,想要得益反而損失更大,幻想獲利反而遭受禍患。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又珠崖絕險,民猶禽獸,得其民不足濟事,無其兵不足虧眾。
再加上珠崖是隔絕險要之地,那裡未被開化的人猶如野獸,得到那些百姓也不能幫助我們成就大事,沒有那裡的兵也不使我的軍力減弱。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今江東見眾,自足圖事,但當畜力而後動耳。
如今江東的人多,已足夠用來圖謀大事,只是應先積蓄力量然後再行動而已。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昔桓王創基,兵不一旅,而開大業。
昔日桓王創立基業,兵員不足五百,就開創了偉大功業。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陛下承運,拓定江表。
陛下承受天命,開拓平定江南大地。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臣聞治亂討逆,須兵為威,農桑衣食,民之本業,而干戈未戢,民有飢寒。
為臣聽說治理亂世征討叛賊,必須憑藉兵力之威,而農桑衣食,是百姓的本業,只因戰事不停,百姓有飢寒之苦。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臣愚以為宜育養士民,寬其租賦,眾克在和,義以勸勇,則河渭可平,九有一統矣。
為臣認為應該育養將士百姓,放寬對徵賦的徵收,依靠百姓和睦取勝,用道義鼓舞他們勇敢獻身,那黃河、渭水流域可得平定,天下可以統一。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權遂徵夷州,得不補失。
孫權依然去征討夷州,結果得不償失。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及公孫淵背盟,權欲往徵,遜上疏曰: 淵憑險恃固,拘留大使,名馬不獻,實可讎忿。
等到公孫淵背叛盟約,孫權打算前往征討,陸遜上疏說: 公孫淵憑藉險固之地,扣押我國派往的使節,不肯進獻名馬,實在可恨可怒。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蠻夷猾夏,未染王化,鳥竄荒裔,拒逆王師,至令陛下爰赫斯怒,欲勞萬乘汎輕越海,不慮其危而涉不測。
這種蠻夷侵擾中原,沒有接受王道的教化,飛鳥般地遠竄蠻荒地區,抵禦我王朝大軍,導致陛下如此震怒,竟想勞動萬乘之尊親乘小舟泛越大海,不考慮其中危艱而涉足無法預料的險惡之地。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方今天下雲擾,群雄虎爭,英豪踴躍,張聲大視。
如今天下紛紛擾擾,群雄爭鬥,英豪湧現,狂呼爭鬥,虎視眈眈。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陛下以神武之姿,誕膺期運,破操烏林,敗備西陵,禽羽荊州,斯三虜者當世雄傑,皆摧其鋒。
陛下以神聖威武的英姿,承受天命,在烏林攻破曹操,在西陵大勝劉備,在荊州擒獲關羽,這三個敵人都是當時的英雄豪傑,都挫敗其鋒芒。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聖化所綏,萬里草偃,方蕩平華夏,總一大猷。
聖明教化安撫之地,萬里依附如小草隨風,這正是平定華夏,統一天下的大好時機。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今不忍小忿,而發雷霆之怒,違垂堂之戒,輕萬乘之重,此臣之所惑也。
如今陛下不忍耐住小小的憤怒,而勃發雷霆盛怒,違背古人不坐屋簷下以防瓦落損傷的訓誡,看低自己萬乘之尊的身份,這是我感到迷惑的。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臣聞志行萬里者,不中道而輟足;圖四海者,匪懷細以害大。
為臣聽說志行萬里者,不到半路而停步;圖取天下者,不因小事妨害大業。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強寇在境,荒服未庭,陛下乘桴遠征,必致闚,慼至而憂,悔之無及。
強大敵人正在邊境,荒遠地區尚未歸服,陛下乘船遠征,必然留下缺口,災禍臨頭再去憂慮已經追悔莫及。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若使大事時捷,則淵不討自服;今乃遠惜遼東眾之與馬,奈何獨欲捐江東萬安之本業而不惜乎?
如果使統一天下的大業能早日成功,則公孫淵不用討伐也自動歸降,現在卻捨不得遠東的百姓與名馬,難道僅僅就拋棄江東長安的基業而不覺得可惜嗎?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乞息六師,以威大虜,早定中夏,垂耀將來。
請停止所有軍事行動,以威勢對付主要敵人,早日平定中原,垂耀功名萬代。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權用納焉。
孫權採納了他的意見。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嘉禾五年,權北征,使遜與諸葛瑾攻襄陽。
嘉禾五年,孫權北征魏國,派陸遜與諸葛瑾進攻襄陽。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遜遣親人韓扁齎表奉報,還,遇敵於沔中,鈔邏得扁。
陸遜派親信韓扁帶著奏章上報孫權,回程時在沔中遇上敵軍,敵人搜索抓到韓扁。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瑾聞之甚懼,書與遜雲: 大駕已旋,賊得韓扁,具知吾闊狹。
諸葛瑾得知後非常驚恐,寫信給陸遜說: 主上大駕已返回,敵人抓到韓扁,完全掌握到我們的情況。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且水乾,宜當急去。
況且如今江水乾涸,應當立即撤軍。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遜未答,方催人種葑豆,與諸將弈棋射戲如常。瑾曰: 伯言多智略,其當有以。
陸遜沒有回信,正在督促人們種蕪菁、豆子,自己與將領們像往常一樣下棋、射戲。諸葛瑾說: 伯言足智多謀,他必定有良計。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自來見遜,遜曰: 賊知大駕以旋,無所復慼,得專力於吾。
於是親自前來會見陸遜,陸遜說: 敵人知道主上大駕返回,沒有什麼可擔憂的,可以專門對付我們。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又已守要害之處,兵將意動,且當自定以安之,施設變術,然後出耳。
再者他們已把扼守要害之處,我軍將士軍心動搖,這就需要我們穩定自己以穩定軍心,施展靈變的謀略,然後退兵。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今便示退,賊當謂吾怖,仍來相蹙,必敗之勢也。
現在就表示出要退兵,敵人一定認為我們恐懼,就會前來進逼,這是必敗的形勢。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乃密與瑾立計,令瑾督舟船,遜悉上兵馬,以向襄陽城。
於是與諸葛瑾暗中設計,讓諸葛瑾統領船隊,陸遜帶領全部兵馬,向襄陽進發。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敵素憚遜,遽還赴城。
敵人一向畏懼陸遜,於是立即退回城內。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瑾便引船出,遜徐整部伍,張拓聲勢,步趨船,敵不敢幹。
諸葛瑾便帶領船隊出現在江邊,陸遜徐緩地整頓隊伍,虛張聲勢,緩步上船,敵軍不敢進犯。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軍到白圍,託言住獵,潛遣將軍周峻、張梁等擊江夏新市、安陸、石陽,石陽市盛,峻等奄至,人皆捐物入城。
軍隊行進到白圍,陸遜假說要住下打獵,卻暗中派將軍周峻、張梁等攻打江夏郡新市、安陸、石陽。石陽此時正是市集熱鬧之時,周峻等率軍突然殺到,人們都丟下貨物紛紛逃進城去。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城門噎不得關,敵乃自斫殺己民,然後得闔。
城門被堵塞無法關閉,敵兵便砍殺自己的百姓,然後城門才得以關上。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斬首獲生,凡千餘人。
吳軍斬殺俘虜了一千多人。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其所生得,皆加營護,不令兵士干擾侵侮。
那些被擒獲的人,都得到保護,不準士兵干擾欺侮。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將家屬來者,使就料視。
帶著家眷前來的,派人前往照看。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若亡其妻子者,即給衣糧,厚加慰勞,發遣令還,或有感慕相攜而歸者。
如果失去妻子兒女的,就供給他們衣服、糧食,勤加慰問,讓他們回家,有的人因此感動仰慕而相攜前來歸附。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鄰境懷之,江夏功曹趙濯、弋陽備將裴生及夷王梅頤等,並帥支黨來附遜。
相鄰地區的百姓也感念陸遜,魏國江夏功曹趙濯、弋陽備將裴生及少數民族首領梅頤等人,都率領黨羽部下前來依附陸遜。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遜傾財帛,周贍經恤。
陸遜拿出所有財物,周到地贍養體恤他們。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又魏江夏太守逯式兼領兵馬,頗作邊害,而與北舊將文聘子休宿不協。
又有魏國江夏太守逯式,兼管當地兵馬,是吳國邊境一大患,但與魏國老將文聘的兒子文休素來不和。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遜聞其然,即假作答式書雲: 得報懇惻,知與休久結嫌隙,勢不兩存,欲來歸附,輒以密呈來書表聞,撰眾相迎。
陸遜得知這一情況,就假裝給逯式回信說: 得到您言辭懇切的來信,知道您與文休結怨已久,勢不兩立,想要前來歸附我國,我立即暗中將您的來信上報給朝廷,並召集人馬前來迎接您。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宜潛速嚴,更示定期。
您應當秘密並迅速整頓行李,再告知歸附的明確時間。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以書置界上,式兵得書以見式,式惶懼,遂自送妻子還洛。
吳軍將信放在兩國的境界上,逯式的士兵看到書信拿回給他,逯式心中驚恐,於是親自送妻子兒女返回洛陽。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由是吏士不復親附,遂以免罷。
從此後逯式的部下再也不親近依附他,因此被罷官免職。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六年,中郎將周祗乞於鄱陽召募,事下問遜。
嘉禾六年,中郎將周祗請求在鄱陽招募士兵,孫權將此事詢問陸遜。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遜以為此郡民易動難安,不可與召,恐致賊寇。
陸遜認為該郡百姓容易煽動擾亂難於安定,不可前往招募,擔心由此導致他們成為賊寇。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而祗固陳取之,郡民吳遽等果作賊殺祗,攻沒諸縣。
而周祗堅決要求招募,郡民吳遽等人果然作亂殺了周祗,攻佔了幾個縣城。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豫章、廬陵宿惡民,並應遽為寇。
豫章、廬陵的長久惡霸,一起響應吳遽稱為匪宼。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遜自聞,輒討即破,遽等相率降,遜料得精兵八千餘人,三郡平。
陸遜聽說,當即前往征討並攻破他們,吳遽等相繼投降,陸遜從中挑選精兵八千餘人,三郡由此平定。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時中書典校呂壹,竊弄權柄,擅作威福,遜與太常潘濬同心憂之,言至流涕。
當時中書典校呂壹,倚仗職位把持權柄,擅自作威作福,陸遜與太常潘濬對此都很憂慮,談到此事甚至於流淚。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後權誅壹,深以自責,語在權傳。
後來孫權誅殺呂壹,並深深責備自己,自責言論記載在《孫權傳》中。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時謝淵、謝厷等各陳便宜,欲興利改作,以事下遜。
當時謝淵、謝瞇等各自陳述當前應處理事宜,想要改變一些政治措施,為國家興辦一些有益的事情,孫權將此事下交陸遜裁決。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遜議曰: 國以民為本,強由民力,財由民出。
陸遜建議: 國家以百姓為本,強盛取決於民力,財貨也出自民眾。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夫民殷國弱,民瘠國強者,未之有也。
民富而國弱,民貧而國強,這種事從來沒有。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故為國者,得民則治,失之則亂,若不受利,而令盡用立效,亦為難也。
因而治理國家者,得到民心則國家安定,失去民心則國家動亂。倘若不使百姓受益,而想讓他們竭力效勞,實在難以做到。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是以詩嘆 宜民宜人,受祿於天 。
因此《詩經》有言慨嘆 便益人民,上天賜福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乞垂聖恩,寧濟百姓,數年之間,國用少豐,然後更圖。
請求陛下廣施聖恩,安撫賑濟百姓,幾年之間,國家財力稍稍豐裕,然後再考慮其他事情。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赤烏七年,代顧雍為丞相,詔曰: 朕以不德,應期踐運,王塗未一,奸宄充路,夙夜戰懼,不惶鑑寐。
赤烏七年,陸遜接替顧雍擔任丞相,孫權下詔說: 我以無德之人,承受天命,登上帝位,天下尚未統一,奸邪之人充塞道路,我日夜憂慮,無暇休息。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惟君天資聰叡,明德顯融,統任上將,匡國弭難。
惟您天資聰穎,美德傳揚,擔任上將重職,匡扶朝廷消除動亂。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夫有超世之功者,必應光大之寵;懷文武之才者,必荷社稷之重。
有蓋世之功者,就應受到廣大的榮耀,兼具文武才幹的人,定要擔當社稷重任。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