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utput
stringlengths
1
1.45k
input
stringlengths
1
1.6k
instruction
stringclasses
1 value
昔伊尹隆湯,呂尚翼周,內外之任,君實兼之。
昔日伊尹使商湯興隆,呂尚輔佐西周,現在朝內外事務,實由您一人承擔。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今以君為丞相,使使持節守太常傅常授印綬。
今以您為丞相,遣使持節太常傅常授予您印章綬帶。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君其茂昭明德,脩乃懿績,敬服王命,綏靖四方。
您自當發揚光大美好的德行,建立美好的功業,恭服遵從王命,安撫平定四方。嗚呼!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於乎!總司三事,以訓群寮,可不敬與,君其勖之!
總管三公事宜,訓導群臣百官,能不嚴謹恭敬嗎?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其州牧都護領武昌事如故。
您自勉努力吧!您依舊擔任的荊州牧、右都護兼武昌留守等職。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先是,二宮並闕,中外職司,多遣子弟給侍。
在此之前,太子與魯王兩宮並立,朝廷內外的官員任職,大多派遣子弟擔任侍臣。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全琮報遜,遜以為子弟苟有才,不憂不用,不宜私出以要榮利;若其不佳,終為取禍。
全琮將這種情況上報陸遜,陸遜認為這些子弟如果有才幹,不需擔憂不得不到任用,但不應私自託請為官邀取榮名利祿;如果把握不好,給他們功名職位最終只會導致災禍。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且聞二宮勢敵,必有彼此,此古人之厚忌也。
況且聽說兩宮勢均力敵,這些子弟必會各為彼此結成幫派。這是古人非常忌諱之事。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琮子寄,果阿附魯王,輕為交構。
全琮的兒子全寄,果然奉承依附魯王,輕率地與魯王結下緊密的交情。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遜書與琮曰: 卿不師日磾,而宿留阿寄,終為足下門戶致禍矣。
陸遜給全琮寫信說: 您不效法金石單,而庇護您的兒子阿寄,最終會給您的家族招致禍患。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琮既不納,更以致隙。
全琮不僅不接受陸遜規勸,反而與陸遜產生矛盾。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及太子有不安之議,遜上疏陳: 太子正統,宜有盤石之固,魯王藩臣,當使寵秩有差,彼此得所,上下獲安。
等到太子孫和有在位不穩的議論後,陸遜上疏陳述說: 太子是皇位正統繼承人,應有穩如磐石的地位,魯王是藩臣,應當在恩寵賞賜和地位上與太子有所差別,這樣他們各得其所,上下才能得到安寧。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謹叩頭流血以聞。
為臣謹向陛下叩首流血,請陛下了解。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書三四上,及求詣都,欲口論適庶之分,以匡得失。
他上書三四次,並請求趕赴京城,想親口與孫權闡明嫡庶區別,以糾正得失。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既不聽許,而遜外生顧譚、顧承、姚信,並以親附太子,枉見流徙。
孫權並不聽從他的意見,而且陸遜的外甥顧譚、顧承、姚信,都因為親附太子,無辜地被流放。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太子太傅吾粲坐數與遜交書,下獄死。
太子太傅吾粲因多次與陸遜有書往來而獲罪,被下獄處死。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權累遣中使責讓遜,遜憤恚致卒,時年六十三,家無餘財。
孫權多次派遣宮中使者前往責備陸遜,陸遜悲憤痛恨而死,時年六十三歲,死時家中沒有什麼財物。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初,暨豔造營府之論,遜諫戒之,以為必禍。
當初,暨豔宣揚修建府第的輿論,陸遜規勸告誡他,認為這樣必定招來災禍。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又謂諸葛恪曰: 在我前者,吾必奉之同升;在我下者,則扶持之。
陸遜又對諸葛恪說: 在我之前的人,我一定事奉他與我一道升遷;在我之後的人,我就會幫助扶持他。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今觀君氣陵其上,意蔑乎下,非安德之基也。
現在看您氣勢侵凌上級,心中輕視下屬,這並非能鞏固自己德行的基礎。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又廣陵楊竺少獲聲名,而遜謂之終敗,勸竺兄穆令與別族。
又有廣陵人楊竺,年輕時就獲得顯達的名聲,而陸遜認為他最終會惹禍敗亡,便勸楊竺的哥哥楊穆與楊竺分開生活另立門戶。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其先睹如此。
他的先見之明到如此程度。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長子延早夭,次子抗襲爵。
陸遜的長子陸延年少夭折,次子陸抗承襲了他的爵位。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孫休時,追諡遜曰昭侯。
孫休在位,追贈陸遜的諡號為 昭侯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抗字幼節,孫策外孫也。
陸抗,字幼節,是孫策的外孫。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遜卒時,年二十,拜建武校尉,領遜眾五千人,送葬東還,詣都謝恩。
陸遜去世時,陸抗二十歲,擔任建武校尉,接管陸遜五千親兵,送父靈柩東歸,到京城向孫權謝恩。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孫權以楊竺所白遜二十事問抗,禁絕賓客,中使臨詰,抗無所顧問,事事條答,權意漸解。
孫權以楊竺控告陸遜的二十件事來責問陸抗,禁絕他來往賓客,派宮中使者上門詰問,陸抗不假思索,事事都依據條理回答,孫權心中不滿漸漸消退。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赤烏九年,遷立節中郎將,與諸葛恪換屯柴桑。
赤烏九年,陸抗升任立節中郎將,與諸葛恪換防駐守柴桑。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抗臨去,皆更繕完城圍,葺其牆屋,居廬桑果,不得妄敗。
陸抗臨走時,將城牆全部修整好,房屋也作了修繕,周圍的桑樹果樹,不允許妄自損壞。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恪入屯,儼然若新。
諸葛恪到達軍營,一切彷彿新造。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而恪柴桑故屯,頗有毀壞,深以為慚。
而諸葛恪柴桑的舊營,缺遭到一定程度的毀壞,諸葛恪因此十分慚愧。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太元元年,就都治病。
太元元年,陸抗到京城治病。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病差當還,權涕泣與別,謂曰: 吾前聽用讒言,與汝父大義不篤,以此負汝。
病好正該回去時,孫權流淚同他告別,對他說: 我之前聽信讒言,認為你父親在君臣大義上不篤定,因此虧待了你。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前後所問,一焚滅之,莫令人見也。
我前後責問的材料,全都付之一炬,不要讓人再見到。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建興元年,拜奮威將軍。
建興元年,陸抗被任命為奮威將軍。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太平二年,魏將諸葛誕舉壽春降,拜抗為柴桑督,赴壽春,破魏牙門將偏將軍,遷徵北將軍。
太平二年,魏國將領諸葛誕獻壽春城歸降東吳,任命陸抗為柴桑督,趕赴壽春,攻破魏國牙門將偏將軍,被提升為徵北將軍。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永安二年,拜鎮軍將軍,都督西陵,自關羽至白帝。
永安二年,陸抗又被任命為鎮軍將軍,都督西陵,主管自關羽瀨至白帝城的軍事事務。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三年,假節。
永安三年,被授假節職權。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孫皓即位,加鎮軍大將軍,領益州牧。
孫皓登基,加授陸抗鎮軍大將軍,兼任益州牧。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建衡二年,大司馬施績卒,拜抗都督信陵、西陵、夷道、樂鄉,公安諸軍事,治樂鄉。
建衡二年,大司馬施績去世,陸抗被任命為信陵、西陵、夷道、樂鄉、公安各地軍事的都督,治所設在樂鄉。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抗聞都下政令多闕,憂深慮遠,乃上疏曰: 臣聞德均則眾者勝寡,力侔則安者制危,蓋六國所以兼併於強秦,西楚所以北面於漢高也。
陸抗得知朝廷政令多有錯漏之處,很是憂慮,於是上疏說: 為臣聽說君主德行等同,而百姓多者勝過百姓少者,國力相平,則安定之國制服混亂之國,這大概是六國所以被強秦兼併,西楚所以敗北於漢高祖的原因吧。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今敵跨制九服,非徒關右之地;割據九州,豈但鴻溝以西而已。
現在敵國勢力橫跨四方,並非只有關右之地;割據九州,哪隻鴻溝以西的土地而已。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國家外無連國之援,內非西楚之強,庶政陵遲,黎民未乂,而議者所恃,徒以長川峻山,限帶封域,此乃守國之末事,非智者之所先也。
我國外無盟國的支援,內無西楚那樣強大,朝政凌亂遲緩,百姓不得安定,而議論國事者所依恃的條件,只不過大江高山,圍隔著我國的國土,這不過是守衛國家最末等的條件,不是明智之人考慮的先決條件。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臣每遠惟戰國存亡之符,近覽劉氏傾覆之釁,考之典籍,驗之行事,中夜撫枕,臨餐忘食。
臣下時常回想戰國各國存亡的跡象,近看劉漢王朝覆滅的徵兆,考校典籍,以實事驗證,深夜撫枕無法入睡,面對飯菜忘記進餐。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昔匈奴未滅,去病辭館;漢道未純,賈生哀泣。
昔日匈奴未被消滅,霍去病推辭皇上為他所造府第;漢朝治國之道未得至純,賈誼為之悲哀哭泣。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況臣王室之出,世荷光寵,身名否泰,與國同慼,死生契闊,義無苟且,夙夜憂怛,念至情慘。
況且我是王室血緣所出,世代蒙受光榮的恩寵,個人名聲安危,與國家休慼相關,生死離合,絕無苟且一說,日夜憂心,想到這些就深感悲痛。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夫事君之義犯而勿欺,人臣之節匪躬是殉,謹陳時宜十七條如左。
奉事君上的道義在於犯顏直諫而不欺瞞,身為臣下的節操不在屈膝卑躬而殉節,謹陳當今急務十七條如左。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十七條失本,故不載。
十七條失去原本,因此不作記載。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時何定弄權,閹官預政;抗上疏曰: 臣聞開國承家,小人勿用,靖譖庸回,唐書攸戒,是以雅人所以怨刺,仲尼所以嘆息也。
當時何定把持權柄,宦官干預國事,陸抗上疏說: 為臣聽說開創國家、繼承家業,不用小人,聽信小人讒言毀謗,任用奸邪之才,是《堯典》所告誡的,因此詩人為此寫詩怨刺,仲尼因此嘆息。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春秋已來,爰及秦、漢,傾覆之釁,未有不由斯者也。
春秋以來,直至秦漢,朝代覆滅之徵兆,沒有一個不是因為這個緣由。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小人不明理道,所見既淺,雖使竭情盡節,猶不足任,況其奸心素篤,而憎愛移易哉?
小人不明治國之道,見識淺陋,縱使他們竭心盡力保全名節,也不能勝任,更何況這類人向來存有奸邪之心,愛憎情感時常變化呢!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苟患失之,無所不至。
如果害怕失去他們,則此類無所不至。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今委以聰明之任,假以專制之威,而冀雍熙之聲作,肅清之化立,不可得也。
現在將朝廷重任委託他們,讓他們得以有專制權威,還希望出現和樂的盛世之音,清明純正的社會風氣,這是絕不可能之事。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方今見吏,殊才雖少,然或冠冕之胄,少漸道教,或清苦自立,資能足用,自可隨才授職,抑黜群小,然後俗化可清,庶政無穢也。
現在任職官吏,特殊才能者雖少,但他們有的是王室貴族的後代,自小受到道德教化的影響,有的是清苦自立之人,其資質才能值得任用,自然可以根據他們的才幹授官任職,以此抑制、黜退小人,然後社會風氣才可純淨,國家大事才沒有汙穢。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鳳皇元年,西陵督步闡據城以叛,遣使降晉。
鳳凰元年,西陵督步闡佔據城池發動叛亂,派人前往晉國投降。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抗聞之,日部分諸軍,令將軍左奕、吾彥、蔡貢等徑赴西陵,敕軍營更築嚴圍,自赤谿至故市,內以圍闡,外以禦寇,晝夜催切,如敵以至,眾甚苦之。
陸抗得知這一消息,當日部署各軍,命令將軍左奕、吾彥、蔡貢等直接趕赴西陵,下令各軍軍營再修築堅固的圍牆,從赤溪到故市,對內則圍困步闡,對外則抵禦敵軍,陸抗日夜催促監管,如同敵軍已經來到,全軍將士十分困苦。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諸將鹹諫曰: 今及三軍之銳,亟以攻闡,比晉救至,闡必可拔。
諸將都勸諫陸抗說: 如今以三軍精銳,急速攻打步闡,等到晉軍救援到來,步闡一定已被攻下。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何事於圍,而以弊士民之力乎?
何必修築圍牆,讓士兵和百姓困苦疲憊呢?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抗曰: 此城處勢既固,糧谷又足,且所繕修備禦之具,皆抗所宿規。
陸抗說: 這座城池城牆堅固地勢險要,城內糧草充足,而且所修繕的防禦工事和配置的防禦器械,都是我過去詳細規劃安排的。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今反身攻之,既非可卒克,且北救必至,至而無備,表裡受難,何以御之?
現在我們反過來出兵攻打,既不能很快攻克,且北方援軍一定要趕來,敵人來後我們沒有防備,則腹背受敵,屏什麼抵禦他們呢?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諸將鹹欲攻闡,抗每不許。
將領們都急於攻打步闡,陸抗總是不同意。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宜都太守雷譚言至懇切,抗欲服眾,聽令一攻。
宜都太守雷譚要求十分懇切,陸抗為了使眾將信服,便聽任他們去攻打一次。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攻果無利,圍備始合。
進攻果然不利,防禦圍牆由是得以完工。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晉車騎將軍羊祜率師向江陵,諸將鹹以抗不宜上,抗曰: 江陵城固兵足,無所憂患。
晉車騎將軍羊祜率軍挺進江陵,諸將都認為陸抗不宜率軍西上,陸抗說: 江陵城池堅固兵力充足,沒有什麼擔憂的。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假令敵沒江陵,必不能守,所損者小。
倘若敵人攻下江陵,也一定防守不住,我們所受損失很小。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如使西陵槃結,則南山群夷皆當擾動,則所憂慮,難可竟言也。
但如果讓西陵與敵人聯結起來,則南山諸族夷人都將騷動擾亂,那我憂慮的事情,就不是能說得清楚的。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吾寧棄江陵而赴西陵,況江陵牢固乎?
我寧願放棄江陵而奔赴西陵,何況江陵十分牢固!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初,江陵平衍,道路通利,抗敕江陵督張鹹作大堰遏水,漸漬平中,以絕寇叛。
當初,江陵地勢平曠,交通便利,陸抗下令江陵督張鹹修造一道大堰攔水,浸沒平原中心,藉以阻礙敵人進攻和內部叛亂。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祜欲因所遏水,浮船運糧,揚聲將破堰以通步車。
羊祜想利用大堰蓄的水域,浮船運糧,宣稱要毀掉大堰以通行步兵。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抗聞,使鹹亟破之。諸將皆惑,屢諫不聽。
陸抗聽說,讓張鹹立即毀掉大堰,眾將領都感到困惑,多次勸諫,陸抗不聽。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祜至當陽,聞堰敗,乃改船以車運,大費損功力。
羊祜到了當陽,得知大堰已毀,就改船運為車運,耗費了大量的時間和精力。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晉巴東監軍徐胤率水軍詣建平,荊州刺史楊肇至西陵。
晉國巴東監軍徐胤率水軍趕到建平,荊州刺史楊肇前至西陵。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抗令張鹹固守其城;公安督孫遵巡南岸御祜;水軍督留慮、鎮西將軍朱琬拒胤;身率三軍,憑圍對肇。
陸抗命令張鹹固守江陵,公安督孫遵巡視長江南岸抗擊羊祜,水軍督留慮、鎮西將軍朱琬抗擊徐胤,陸抗親自統率三軍,憑藉軍營圍牆抵禦楊肇。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將軍朱喬、營都督俞贊亡詣肇。
吳國將軍朱齊、營都督俞贊逃跑到楊肇處投降。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抗曰: 贊軍中舊吏,知吾虛實者,吾常慮夷兵素不簡練,若敵攻圍,必先此處。
陸抗說: 俞贊是我軍中的老辦事人員,知道我方虛實底細的人,我常擔心夷兵素不精練,如果敵人圍攻,必定先從夷兵防守處下手。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即夜易夷民,皆以舊將充之。
當夜就撤換夷兵,全用吳軍老將替代防守。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明日,肇果攻故夷兵處,抗命旋軍擊之,矢石雨下,肇眾傷死者相屬。
第二天,楊肇果然攻打原先夷兵的防守處,陸抗下令守軍反擊,箭石如雨下,楊肇部隊接連有死傷士兵。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肇至經月,計屈夜遁。
楊肇到達西陵後一個多月,無計可施之下趁夜逃走。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抗欲追之,而慮闡畜力項領,伺視間隙,兵不足分,於是但鳴鼓戒眾,若將追者。
陸抗打算追擊他,又擔心步闡積蓄力量趁機攻打吳軍要害之處,部隊不夠分配,就告誡將士,只擊鼓作出要追擊的樣子。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肇眾兇懼,悉解甲挺走,抗使輕兵躡之,肇大破敗,祜等皆引軍還。
楊肇的軍隊都很驚恐,全都拋盔棄甲四散奔走,陸抗派輕兵在後追擊,楊肇被打得大敗,羊祜等都率軍返回。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抗遂陷西陵城,誅夷闡族及其大將吏,自此以下,所請赦者數萬口。
陸抗就攻下了西陵城,誅殺步闡全家及其部下首要的將吏,自將軍以下,請求赦免的人有幾萬。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脩治城圍,東還樂鄉,貌無矜色,謙沖如常,故得將士歡心。
陸抗修整西陵城牆和防禦工事,回師東歸樂鄉,臉上沒有驕橫的神色,謙遜如常,因此深得將士衷心擁戴。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加拜都護。
陸抗被加官都護。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聞武昌左部督薛瑩徵下獄,抗上疏曰: 夫俊乂者,國家之良寶,社稷之貴資,庶政所以倫敘,四門所以穆清也。
得知武昌左部督薛瑩因罪被徵召下獄,陸抗上疏說: 俊傑之人,是國家之瑰寶,社稷的財富,國家政務才得以清晰有條理,四方才得以太平祥和。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故大司農樓玄、散騎中常侍王蕃、少府李勖,皆當世秀穎,一時顯器,既蒙初寵,從容列位,而並旋受誅殛,或圮族替祀,或投棄荒裔。
已故大司農樓玄、散騎中常侍王蕃、少府李勖,都是當世俊傑人才,一時顯名之士,他們起初蒙受君主恩寵,在官職上從容行事,而不久後就被誅殺,有的被滅族斷絕祭祀,有的被棄荒遠之地。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蓋周禮有赦賢之闢,春秋有宥善之義,書曰: 與其殺不辜,寧失不經。
《周禮》上有赦免賢人的律法,《春秋》裡有寬恕善人的詞義。《尚書》中說: 與其殺害無辜,寧可違背成法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而蕃等罪名未定,大辟以加,心經忠義,身被極刑,豈不痛哉!
王蕃等罪名尚未被確定,就被死刑加身,他們心懷忠義,卻身遭極刑,怎麼能不哀痛呢!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且已死之刑,固無所識,至乃焚爍流漂,棄之水濱,懼非先王之正典,或甫侯之所戒也。
且受刑死去,本來沒有意識了,竟然還要將其挫骨揚灰,丟入水中,棄屍水邊,恐怕這不是先王之嚴正法典,或許應該是甫侯立法時所要戒免。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是以百姓哀聳,士民同慼。
所以百姓哀傷恐懼,士民同悲。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蕃、勖永已,悔亦靡及,誠望陛下赦召玄出,而頃聞薛瑩卒見逮錄。
王蕃、李勖已死,後悔已來不及,我誠懇地希望陛下赦免樓玄出獄。而近來又得知薛瑩突然被逮捕入獄。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瑩父綜納言先帝,傅弼文皇,及瑩承基,內厲名行,今之所坐,罪在可宥。
薛瑩的父親薛綜曾為先帝建言獻策,輔佐過文皇帝,到薛瑩繼承父業,修養自身,注意品行,現在被連坐判罪,實屬可以寬恕。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臣懼有司未詳其事,如復誅戮,益失民望,乞垂天恩,原赦瑩罪,哀矜庶獄,清澄刑網,則天下幸甚!
為臣擔心有關主管官員不詳細瞭解情況,如再將他殺害,更加使百姓失望,乞求主上施恩,原諒寬赦薛瑩的罪過,憐憫罪人,清澄法理,則是天下的大幸事。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時師旅仍動,百姓疲弊,抗上疏曰: 臣聞易貴隨時,傳美觀釁,故有夏多罪而殷湯用師,紂作淫虐而周武授鉞。
當時軍隊頻繁戰爭,百姓困苦凋敝,陸抗上疏說: 為臣聽說《周易》看重隨時而行,《左傳》稱美趁機攻打,所以夏桀罪孽深重商湯王才動用大軍征討,商紂多行荒淫暴虐之事,周武王才授鉞討伐。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苟無其時,玉臺有憂傷之慮,孟津有反旆之軍。
如果時機不到,則商湯王寧肯被囚禁於玉臺有著憂傷的思慮,周武王寧願在孟津撤軍而不輕舉妄動。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今不務富國強兵,力農畜谷,使文武之才效展其用,百揆之署無曠厥職,明黜陟以厲庶尹,審刑罰以示勸沮,訓諸司以德,而撫百姓以仁,然後順天乘運,席捲宇內,而聽諸將徇名,窮兵黷武,動費萬計,士卒彫瘁,寇不為衰,而我已大病矣!
現在我們不努力實現富國強兵,致力於農耕儲備糧食,讓文武人才得以施展運用,上下官員府衙沒有翫忽職守,明確官職升降制度以激勵各級官吏,刑罰得當以彰顯勸勉阻滯,以道德教育上下官員,用仁義安撫全國百姓,然後順承天命,看準時機,收攬天下。若是放任將領們捨身求名,窮兵黷武,功輒耗費數以萬計的軍資費用,使士卒疲憊不堪,敵人並沒有因此衰弱,而我方卻已疲乏衰弱!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今爭帝王之資,而昧十百之利,此人臣之奸便,非國家之良策也。
現在爭奪帝王的資格,卻被小小利益遮住雙眼,這是臣子的奸惡,不是國家的上策。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昔齊魯三戰,魯人再克而亡不旋踵。
昔日齊、魯兩國交戰三次,魯國勝了兩次而很快就滅亡了,為什麼呢?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何則?大小之勢異也。
因為兩國大小實力的情況不同。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況今師所克獲,不補所喪哉?
何況現在出兵征討所獲得的戰果,還不能彌補所損失的呢?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且阻兵無眾,古之明鑑,誠宜蹔息進取小規,以畜士民之力,觀釁伺隙,庶無悔吝。
況且依仗兵力沒有人民的支持,這是古代明確的警戒,實在應暫停出兵征戰的計劃,來儲備軍民的力量,等候時機,就不會有什麼悔恨的事發生。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