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utput
stringlengths 1
1.45k
| input
stringlengths 1
1.6k
| instruction
stringclasses 1
value |
---|---|---|
其民喜歌舞,國中邑落,暮夜男女群聚,相就歌戲。 | 當地土著喜歡歌舞,各個部落每當夜幕降臨,常常是男女群聚,相互唱歌嬉戲。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無大倉庫,家家自有小倉,名之為桴京。 | 國郡沒有大倉庫。每家都有小倉庫,叫桴京。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其人潔清自喜,善藏釀。 | 當地人好清潔,擅長釀造。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跪拜申一腳,與夫餘異,行步皆走。 | 跪拜時伸一腳,這一點與夫餘不同。走路很快。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以十月祭天,國中大會,名曰東盟。 | 在十月份祭天,國家大會叫東盟。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其公會衣服皆錦繡金銀以自飾。 | 每當這個大會,人們多穿錦繡衣服,並用金銀裝飾。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大加、主簿頭著幘,如幘而無餘,其小加著折風,形如弁。 | 大加、主簿頭戴圍巾,但像頭巾卻又沒有飄帶。小加戴折風,形狀像帽子。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其國東有大穴,名隧穴,十月國中大會;迎隧神還於國東上祭之,置木隧於神坐。 | 這個國家東部有個巨大的洞穴,叫隧穴。十月份國中召集大會,迎接隧神,在國東部祭祀,在神座上放置木隧。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無牢獄,有罪諸加評議,便殺之,沒人妻子為奴婢。 | 沒有監獄,凡遇犯罪事,眾人加以評議,然後殺死罪犯,並將其妻子孩子貶為奴婢。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其俗作婚姻,言語已定。 | 當地的婚姻風俗是,雙方定婚後,女家到屋後蓋個小屋,叫婿屋。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女家作小屋於大屋後,名婿屋,婿暮至女家戶外,自名跪拜,乞得就女宿,如是者再三,女父母乃聽使就小屋中宿,傍頓錢帛,至生子已長大,乃將婦歸家。 | 女婿在晚上來到女家門外,跪拜,要求和女孩同宿,要這樣一而再、再而三懇求,女方父母才讓女孩到小屋中和女婿同宿。積蓄錢財,等生下的兒女長大後,讓婦人回孃家。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其俗淫。 | 當地風俗淫蕩。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男女已嫁娶,便稍作送終之衣。 | 男女結婚後,便開始慢慢做送終之衣。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厚葬,金銀財幣,盡於送死,積石為封,列種松柏。 | 發喪多很隆重,金銀財寶,都要陪葬。墳墓用石頭填封,然後種植松柏。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其馬皆小,便登山。 | 當地馬很小,登山輕便快捷。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國人有氣力,習戰鬥,沃沮、東濊皆屬焉。 | 當地人很有勁,好鬥,沃沮、東氵歲都依附他們。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又有小水貊。 | 又有小水貊。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句麗作國,依大水而居。 | 句麗立國,依傍大水而居。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西安平縣北有有小水,南流人海,句麗別種依小水作國,因名之為小水貊,出好弓,所謂貊弓是也。 | 西安平縣北有小河,南流入海,高句麗的旁支依傍小河而立國,所以叫小水貊。當地盛產名弓,又叫貊弓。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王莽初發高句麗兵以伐胡,不欲行,強迫遣之,皆亡出塞為寇盜。 | 王莽最初派遣高句麗的兵力討伐胡人,高句麗不願出兵,但王莽強迫派遣。於是高句麗中很多人逃出塞外,做了強盜。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遼西大尹田譚追擊之,為所殺。 | 遼西大尹田譚追殺這些人,結果反被這些人所殺。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州郡縣歸咎於句麗侯騊嚴尤奏言: 貊人犯法,罪不起於騊,且宜安慰,今猥被之大罪,恐其遂反。 | 州、郡、縣都把罪過歸於句麗侯。嚴尤奏表說: 貊人犯法,不應歸罪於,應當安撫他們。而今給他們定罪,恐怕會逼迫他們反叛。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莽不聽,詔尤擊之。 | 王莽不聽勸告,下詔要求嚴尤討伐。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尤誘期句麗侯騊至而斬之,傳送其首詣長安。 | 嚴尤誘使句麗侯期會,至而殺死,並將的頭顱傳送到長安。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莽大悅,佈告天下,更名高句麗為下句麗。 | 王莽很高興,向天下發佈告示,將高句麗改名為下句麗。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當此時為侯國,漢光武帝八年,高句麗王遣使朝貢,始見稱王。 | 那時高句麗為侯國。漢光武帝八年,國王派人向朝廷進貢,開始稱王。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至殤、安之間,句麗王宮數寇遼東,更屬玄菟。 | 在漢殤帝和漢安帝年間,句麗王宮不斷侵擾遼東,於是便將它歸屬玄菟郡。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遼東太守蔡風、玄菟太守姚光以宮為二郡害,興師伐之。 | 遼東太守蔡風、玄菟太守姚光把宮視為二郡的大害,於是派兵討伐。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宮詐降請和,二郡不進。 | 宮假裝投降請和,二郡兵力不再前進。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宮密遣軍攻玄菟,焚燒候城,入遼隧,殺吏民。 | 宮藉機秘密派遣軍隊進攻玄菟郡,焚燒候城,進入遼東城,殘殺官兵百姓。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後宮復犯遼東,蔡風輕將吏士追討之,軍敗沒。 | 後來宮又侵犯遼東。蔡風派小部隊追討,結果被宮打敗。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宮死,於伯固立。 | 宮死後,他的兒子伯固繼位。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順、桓之間,復犯遼東,寇新安、居鄉,又攻西安平,於道上殺帶方令,略得樂浪太守妻子。 | 漢順帝、漢桓帝時,伯固又侵犯遼東、新安、居鄉等地,同時又進攻西安平,在路上殺死帶方縣令,搶走樂浪太守的妻子和孩子。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靈帝建寧二年,玄菟太守耿臨討之,斬首虜數百級,伯固降,屬遼東。 | 漢靈帝建寧二年,玄菟太守耿臨出兵討伐,斬殺了幾百人。伯固投降,其地歸屬遼東。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平中,伯固乞屬玄菟。 | 熹平中,伯固乞求附玄菟郡。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公孫度之雄海東也,伯固遣大加優居、主簿然人等助度擊富山賊,破之。 | 公孫度在東部沿海稱雄時,伯固派遣大加優居、主簿然人等協助公孫度擊討富山叛賊,大獲全勝。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伯固死,有二子,長子拔奇,小於伊夷模。 | 伯固死,有兩個兒子,長子叫拔奇,次子叫伊夷模。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拔奇不肖,國人便共立伊夷模為王。 | 拔奇無德無才,當地人擁立伊夷模作了國王。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自伯固時,數寇遼東,又受亡胡五百餘家。 | 自伯固時起,句麗就不斷侵擾遼東,又接納了逃亡的胡人五百多家。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建安中,公孫康出軍擊之,破其國,焚燒邑落。 | 建安中,公孫康出軍進攻句麗,攻破城邑。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拔奇怒為兄而不得立,與渭奴加各將下戶三萬餘口詣康降,還住沸流水。 | 拔奇埋怨國人,自己為長子卻不能繼承王位,於是和涓奴部加官各自統領部屬三萬多人向公孫康投降,還住沸流水。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降胡亦叛伊夷模,伊夷模更作新國,今日所在是也。 | 投降的胡人這時也背叛了伊夷模。伊夷模只得換地,另外開闢新國,就是今天所在的地址。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拔奇遂往遼東,有子留句麗國,今古雛加駁位居是也。 | 拔奇移向遼東,他的兒子留在句麗國,今古雛加馬交位居就是拔奇留守的兒子。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其後復擊玄菟,玄菟與遼東合擊,大破之。 | 後來他們又進犯玄菟,玄菟和遼東聯合起來,大敗句麗。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伊夷模無子,淫灌奴部,生子名位宮。 | 伊夷模沒有兒子,與灌奴部通姦,生子叫位宮。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伊夷模死,立以為王,今句麗王宮是也。 | 伊夷模死後,位宮繼承王位。他的曾祖也叫宮。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其曾祖名宮,生能開目視,其國人惡之。 | 據說宮剛出生時就能睜開眼睛四顧,當地人不喜歡他。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及長大,果兇虐,數寇抄,國見殘破。 | 等宮長大後,果然兇狠暴虐,燒殺搶掠,國家日漸衰落。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今王生墮地,亦能開目視人,句麗呼相似為位,似其祖,故名之為位宮。 | 而今的國王位宮剛出生也能睜開眼睛環顧,當地人認為他像乃祖,所以給他取名叫位宮。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位宮有力勇,便鞍馬,善獵射。 | 位宮很有勁,善騎馬,會射獵。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景初二年,太尉司馬宣王率眾討公孫淵,宮遣主簿大加將數千人助軍。 | 景初二年,太尉司馬懿率軍討伐公孫淵,位宮派主簿大加統領數千人助戰。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語在《儉傳》。 | 正始三年,位宮侵犯西安平。詳情見《毋丘儉傳》。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東沃沮在高句麗蓋馬大山之東,濱大海而居。 | 東沃沮在高句麗蓋馬大山的東邊,濱臨大海。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其地形東北狹,西南長,可千里,北與挹婁、夫餘,南與濊貊接。 | 其地形是東北狹小,西南漫長,約千餘里。其北部與挹婁、夫餘,南部與氵歲貊相接壤。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戶五千,無大君王,世世邑落,各有長帥。 | 有五千多戶人家,沒有大君主,世世代代以部落而居,各有首領。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其言語與句麗大同,時時小異。 | 當地語言與句麗大體相同,有時又小有差異。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漢初,燕亡人衛滿王朝鮮,時沃沮皆屬焉。 | 漢代初年,燕國逃亡的人衛滿統治朝鮮,當時沃沮歸附在衛滿手下。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漢武帝元封二年,伐朝鮮,殺滿孫右渠,分其地為四郡,以沃沮城為玄菟郡。 | 漢武帝元封二年,討伐朝鮮,殺死衛滿的孫子右渠,把其領地一分為四,把沃沮城變為玄菟郡。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後為夷貊所侵,徙句麗西北,今所謂玄菟故府是也。 | 後來他們又受到夷貊的侵略,於是把郡遷到高句麗西北。這就是今天所說的玄菟郡治的故址。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沃沮還屬樂浪。 | 沃沮後又歸屬樂浪。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漢以土地廣遠,在單單大領之東,分置東部都尉,治不耐城,別主領東七縣,時沃沮亦皆為縣。 | 漢王朝認為此地遼闊,在單單大領的東面,又設置東部都尉,以不耐城作為政衙門所在地,統領七個縣,當時沃沮也在其中。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漢光武六年,省邊郡,都尉由此罷。 | 漢建武六年,減省邊郡,於是廢都尉。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其後皆以其縣中渠帥為縣侯,不耐,華麗,沃沮諸縣皆為侯國。 | 各以其中的渠帥作為縣侯。不耐、華麗、沃沮等都是侯國。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夷狄更相攻伐,唯不耐濊侯至今猶置功曹、主簿諸曹,皆濊民作之。 | 少數民族部落互相攻伐,惟有不耐氵歲侯至今還設置有功曹、主簿等官,都是氵歲人擔任。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沃沮諸邑落渠帥,皆自稱三老,則故縣國之制也。 | 沃沮各個部落的首領,都自稱三老,這是原來縣國的制度。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國小,迫於大國之間,遂臣屬句麗。 | 正始六年,樂浪太守劉茂、帶方太守弓遵因為領東氵歲歸屬句麗,起兵討伐。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句麗復置其中大人為使者,使相主領,又使大加統責其租稅,貊布、魚、鹽、海中食物,千里擔負致之,又送其美女以為婢妾,遇之如奴僕。其土地肥美,背山向海,宜五穀,善田種。人性質直強勇,少牛馬,便持矛步戰。食飲居處,衣服禮節,有似句麗。其葬作大木槨,長十餘丈,開一頭作戶。 | 不耐侯等投降。正始八年,他們到朝廷進貢,朝廷下詔封他為不耐氵歲王。當地人雜居漢人中間,四季都要到郡衙拜謁。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新死者皆假埋之,才使覆形,皮肉盡,乃取骨置槨中。舉家皆共一槨,刻木如生形,隨死者為數。 | 每當二郡有軍事調動,都供給軍需,朝廷對待他們同內地居民一樣。韓,在帶方的南邊,東西都是海,南邊與倭國相接。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又有瓦,置米其中,編縣之於槨戶邊。 | 方圓四千裡。有三個宗支,即馬韓、辰韓和弁韓。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毋丘儉討句麗,句麗王宮奔沃沮,遂近師擊之。 | 辰韓,就是古代的辰國。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沃沮邑落皆破之,斬獲首虜三千餘級,宮奔北沃沮。 | 馬韓在西部。當地土著種莊稼,養蠶桑,織綿布。各有首領,最高的叫臣智,其次是邑借。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北沃沮一名置溝婁,去南沃沮八百餘里,其俗南北皆同,與挹婁接。挹婁喜乘船寇鈔,北沃沮畏之,夏月恆在山岩深穴中為守備,冬月冰凍,船道不通,乃下居村落。 | 散居在山海之間,沒有固定的城鎮。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王頎別遣追討宮,盡其東界。問其耆老: 海東復有人不? 耆老言國人常乘船捕魚,遭風見吹數十日,東得一島,上有人,言語不相曉,其俗常以七月取童女沉海。又言有一國亦在海中,純女無男。 | 每當國中有勞役之事,或官府讓他們築城,勇敢健壯的青年人都用大繩子穿過大皮子作兜,又用一尺長的木鍤剷土,整天呼喊出力,彷彿感覺不到痛。既用來鼓勵勞動,又把這些看作是有力氣的表現。當五月播種後,祭祀鬼神,聚在一起載歌載舞,晝夜痛飲。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又說得一布衣,從海中浮出,其身如中國人衣,其兩袖長三丈。 | 他們跳的舞有幾十人參加,以腳踏地,用手相應,節奏很像鐸舞。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又得一破船,隨波在海岸邊,有一人項中復有面,生得之,與語不相通,不食而死。 | 十月收割完畢,還要照例慶賀。他們迷信鬼神,每部落都選一人主管祭祀天神,這個人叫天君。每個國各有別邑,叫蘇塗。豎立大木頭,懸上鈴鼓,敬事鬼神。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其域皆沃沮東大海中。 | 一些逃亡到這裡的人都不願回去,喜好作賊。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挹婁在夫餘東北千餘里,濱大海。 | 當地人說蘇塗的含義,就像浮屠,以勸善戒惡。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南與北沃沮接,未知其北所極。 | 出產大慄,像梨一樣大,多出細尾雞,尾巴有五尺多長。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其土地多山險。 | 男子很多都紋身。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公孫瓚字伯珪,遼西令支人也。 | 公孫瓚字伯珪,是遼西令支人。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為郡門下書佐。 | 曾在地方郡縣擔任過書吏。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有姿儀,大音聲,侯太守器之,以女妻焉,遣詣涿郡盧植讀經。 | 他相貌堂堂,姿態從容,聲音洪亮,當地的太守很器重他,將自己的女兒嫁給他,並讓他到涿郡跟隨盧植學習經書。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後復為郡吏。 | 後來又擔任過郡縣的一些小官職。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劉太守坐事徵詣廷尉,瓚為御車,身執徒養。 | 後來劉太守因事獲罪,他就被徵召去見廷尉,公孫瓚為他駕車,並一直在他身邊侍奉。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及劉徙日南,瓚具米肉,於北芒上祭先人,舉觴祝曰: 昔為人子,今為人臣,當詣日南。 | 等到劉太守被貶到日南的時候,公孫瓚準備了米和肉,到北芒山上祭祀先祖,並舉起酒杯祝說: 從前是家人的兒子,現在是人家的臣下,我也應該跟隨他到日南去。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日南瘴氣,或恐不還,與先人辭於此。 | 日南地區瘴氣環繞,如果不能回來,就在這裡和先祖們辭別了。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再拜慷慨而起,時見者莫不歔欷。 | 說完,又拜了一次,然後意氣奮發地站起來,當時在場的人都感嘆唏噓。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劉道得赦還。 | 誰知劉太守在半路上收到了赦免的詔書,得以返回。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瓚以孝廉為郎,除遼東屬國長史。 | 後來公孫瓚因為被推舉為孝廉,被提升為郎中,擔任遼東屬國的長史。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嘗從數十騎出行塞,見鮮卑數百騎,瓚乃退入空亭中,約其從騎曰: 今不衝之,則死盡矣。 | 他曾經帶領十幾名騎兵外出巡視邊塞,遇上了鮮卑的數百騎兵,他就帶領手下人退回一處空亭,告訴手下騎兵說: 如果現在不衝出去,那我們全都會死在這裡。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瓚乃自持矛,兩頭施刃,馳出刺胡,殺傷數十人,亦亡其從騎半,遂得免。 | 於是他就自己手拿著兩邊都裝上槍頭的長矛,騎馬飛馳而出,衝進鮮卑騎兵中刺殺,殺傷對方幾十個人,但自己的部下也傷亡大半,但他最終得以生還。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鮮卑懲艾,後不敢復入塞。 | 鮮卑人經過這次的事情,此後都再不敢到邊塞來侵擾。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遷為涿令。 | 朝廷下令提升他為涿縣的縣令。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光和中,涼州賊起,發幽州突騎三千人,假瓚都督行事傳,使將之。 | 光和年間,涼州賊寇起兵反叛,朝廷在幽州地區召集了精銳騎兵三千人,臨時下令讓公孫瓚以都督的身份指揮行事,讓他率領那三千騎兵前去征討叛賊。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軍到薊中,漁陽張純誘遼西烏丸丘力居等叛,劫略薊中,自號將軍,略吏民攻右北平、遼西屬國諸城,所至殘破。 | 他率軍來到薊中,漁陽的張純又引誘遼西的烏丸國丘力居等反叛,進攻劫掠的薊中,還自稱為將軍,又召集城中的官吏百姓去攻打右北平、遼西屬國等各城池,所到之地,城池都被損毀殆盡。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瓚將所領,追討純等有功,遷騎都尉。 | 公孫瓚因為率軍征討張純等人有功,被提升為騎都尉。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屬國烏丸貪至王率種人詣瓚降。 | 附屬國烏丸的貪至王帶領族人向公孫瓚投降。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遷中郎將,封都亭侯,進屯屬國,與胡相攻擊五六年。 | 公孫瓚又升遷至中郎將,被封為都亭侯,進而駐守遼西屬國,與周邊胡人互相攻擊長達五六年。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丘力居等鈔略青、徐、幽、冀,四州被其害,瓚不能御。 | 丘力居等人掠奪青州、徐州、幽州、冀州,這四個州郡深受其害,但公孫瓚沒有辦法抵抗。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朝議以宗正東海劉伯安既有德義,昔為幽州刺史,恩信流著,戎狄附之,若使鎮撫,可不勞眾而定,乃以劉虞為幽州牧。 | 朝廷認為宗正官,東海人劉虞有德行大義,從前曾擔任幽州刺史,在職期間廣施恩德,周邊的戎狄等少數民族也曾歸附於他,如果派他前去鎮守安撫,幽州地區就可以不用興師動眾也定安定,就任命劉虞為幽州牧。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Subsets and Splits
No community queries yet
The top public SQL queries from the community will appear here once availab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