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utput
stringlengths 1
1.45k
| input
stringlengths 1
1.6k
| instruction
stringclasses 1
value |
---|---|---|
太祖既定河北,而高幹舉幷州反。 | 太祖平定了河北,但高幹卻依據幷州造反。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時河東太守王邑被徵,河東人衛固、範先外以請邑為名,而內實與幹通謀。 | 當時河東太守王邑被朝廷徵召,河東人衛固、範先對外以請求封地為名,但實際上和高幹勾結密謀。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太祖謂荀彧曰: 關西諸將,恃險與馬,徵必為亂。 | 太祖對荀彧說: 關西那些將領倚仗險要的地勢和騎兵,征討他們一定會作亂。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張晟寇殽、澠間,南通劉表,固等因之,吾恐其為害深。 | 張晟侵擾崤山、淮水之間的地區,往南聯通劉表,衛固等人效法他,我擔心他們的危害會更嚴重。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河東被山帶河,四鄰多變,當今天下之要地也。 | 河東地區依山傍水,周圍的郡縣進場發生變故,是現在天下的重要地區。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君為我舉蕭何、寇恂以鎮之。 | 希望您為我舉薦像蕭何、寇恂那樣的人來鎮壓叛賊。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彧曰: 杜畿其人也。 | 荀彧說: 杜畿就是這樣的人。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於是追拜畿為河東太守。 | 於是太祖追加任命杜畿為和動態手。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固等使兵數千人絕陝津,畿至不得渡。 | 衛固等人派數千兵馬阻斷了前往黃河渡口的路,杜畿等人到了渡口但無法渡河。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太祖遣夏侯惇討之,未至。 | 太祖派夏侯惇征討衛固,但還沒有到。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或謂畿曰: 宜須大兵。 | 有人對杜畿說: 應該要大批軍隊。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畿曰: 河東有三萬戶,非皆欲為亂也。 | 杜畿說: 河東地區有三萬戶人口,不是都想作亂的。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今兵迫之急,欲為善者無主,必懼而聽於固。 | 現在如果以軍隊壓迫他們,那些想要向善的沒有主君,一定會因為恐懼而聽從衛固。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固等勢專,必以死戰。 | 衛固等人勢力壯大,一定會合我們決一死戰。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討之不勝,四鄰應之,天下之變未息也;討之而勝,是殘一郡之民也。 | 征討他們無法取得勝利,周圍的郡縣響應他們,那天下的動亂就不會停息了;討伐他們如果取得勝利,那也是殘害了一郡的百姓。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且固等未顯絕王命,外以請故君為名,必不害新君。 | 況且衛固等人沒有顯示出一定要抗拒朝廷詔令,對外是以延請原來的太守為名,一定不會傷害新太守。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吾單車直往,出其不意。固為人多計而無斷,必偽受吾。 | 我趁他們沒有防備的時候隻身前往。衛固這個人計謀多變但不果斷,一定會假裝接受我。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吾得居郡一月,以計縻之,足矣。 遂詭道從郖津度。 | 我在那裡居住一個月,用計謀困住他,也足夠了。 於是他從隱秘的小路到郖地渡口渡過黃河。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範先欲殺畿以威眾。 | 範先想要將杜畿殺了以威懾眾人。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且觀畿去就,於門下斬殺主簿已下三十餘人,畿舉動自若。 | 想先觀察杜畿的去留動向,就在門前斬殺了三十多個主簿以下的吏役,杜畿的言行舉止都泰然自若。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於是固曰: 殺之無損,徒有惡名;且制之在我。 | 於是衛固說: 殺了他沒有損失什麼,只是給我們帶來惡名;況且控制他的權力在我這裡。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遂奉之。 | 於是就承認他為太守。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畿謂衛固、範先曰: 衛、範,河東之望也,吾仰成而已。 | 杜畿對衛固、範先說: 衛固、範先,兩位是河東地區的希望,我只是仰賴你們的成就而已。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然君臣有定義,成敗同之,大事當共平議。 | 但君臣之間的分際有規定,事情的成敗也是一樣,遇到大事我們應該一同商議。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以固為都督,行丞事,領功曹;將校吏兵三千餘人,皆範先督之。 | 就讓衛固擔任嘟嘟,行使郡丞的權利,兼任功曹;郡中的三千多將領吏役士兵,都由範先統率。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固等喜,雖陽事畿,不以為意。 | 衛固等很高興,雖然假裝侍奉杜畿,實際上沒有將他放在心上。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固欲大發兵,畿患之,說固曰: 夫欲為非常之事,不可動眾心。 | 衛固想要觸動大批軍隊,杜畿很憂慮,勸說衛固: 想要成就非凡的事業,就不能動搖眾人的想法。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今大發兵,眾必擾,不如徐以貲募兵。 | 現在大舉出兵,眾人一定受到困擾,不如慢慢用錢招募士兵。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固以為然,從之,遂為貲調發,數十日乃定,諸將貪多應募而少遣兵。 | 衛固認為很正確,聽從了他的話,就用錢財來徵調士兵,幾十天之後才確定,眾位將領都貪圖錢財所以只招募了很少的士兵。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又入喻固等曰: 人情顧家,諸將掾吏,可分遣休息,急緩召之不難。 | 杜畿又去告訴衛固等人說: 人的想法,都是顧念家庭的,將領和掾吏們,可以分別讓他們休息,情況緊急的時候在召他們回來也不難。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固等惡逆眾心,又從之。 | 衛固等擔心違背了眾人的想法,又聽從了杜畿的話。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於是善人在外,陰為己援;惡人分散,各還其家,則眾離矣。 | 於是,好的人留在外面,暗中做為杜畿的援助;壞人分開各自回家,他們的隊伍就分離了。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會白騎攻東垣,高幹入濩澤,上黨諸縣殺長吏,弘農執郡守,固等密調兵未至。 | 適逢張白騎進攻東垣,高幹的軍隊進入濩澤,上黨郡各縣將郡中長吏殺了,弘農郡將郡守抓捕起來,衛固等人暗中調動的部隊還沒有到。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畿知諸縣附己,因出,單將數十騎,赴張闢拒守,吏民多舉城助畿者,比數十日,得四千餘人。 | 杜畿知道各縣都跟從自己,就出來單獨率領幾十名騎兵奔赴張城堅守,城中官吏百姓大多全力幫助杜畿,幾十天之後,召集了四千多人。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固等與幹、晟共攻畿,不下,略諸縣,無所得。 | 衛固等人和高幹、張晟共同攻打杜畿所在的張城,沒有成功,就劫掠周圍各縣,但沒有得到什麼。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會大兵至,幹、晟敗,固等伏誅,其餘黨與皆赦之,使復其居業。 | 侍奉朝廷大軍來到,高幹、張晟等人戰敗,衛固等人被誅殺,他的黨羽都被赦免,讓他們恢復從前的居住產業。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是時天下郡縣皆殘破,河東最先定,少耗減。 | 當時天下的郡縣都殘敗破舊,河東郡最先平定,耗費也少。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畿治之,崇寬惠,與民無為。 | 杜畿治理河東郡,崇尚寬厚恩惠,不動用百姓。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民嘗辭訟,有相告者,畿親見為陳大義,遣令歸諦思之,若意有所不盡,更來詣府。 | 曾有百姓上訴,互相爭訟,杜畿親自面見他們,為他們陳述大義,讓他們回家好好考慮,如果還有需要說的,再到府衙來找他。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鄉邑父老自相責怒曰: 有君如此,奈何不從其教? 自是少有辭訟。 | 郡中的父老鄉親都各自職責自己那一方的人說: 有這樣的太守,為什麼不聽從他的教誨? 從此就很少有官司訴訟了。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班下屬縣,舉孝子、貞婦、順孫,復其繇役,隨時慰勉之。 | 河東郡下屬的縣邑,推舉孝子、從一而終的婦女、孝順孫子,杜畿免除這一家的徭役,並時不時對他們進行慰問勉勵。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漸課民畜牸牛、草馬,下逮雞豚犬豕,皆有章程。 | 杜畿還慢慢勉勵百姓蓄養牛和牝馬,還有雞、豬、狗,都有明確的規定。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百姓勤農,家家豐實。 | 百姓勤於農事,每一家都豐裕殷實。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畿乃曰: 民富矣,不可不教也。 | 杜畿就說: 百姓富裕起來了,不能不教化他們。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於是冬月修戎講武,又開學宮,親自執經教授,郡中化之。 | 於是在冬天演習戰事,講解武事,又開辦學宮,親自講授儒家經典,郡中漸漸受到教化。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韓遂、馬超之叛也,弘農、馮翊多舉縣邑以應之。 | 韓遂、馬超叛變的時候,弘農郡、馮翊郡的縣邑大多都響應他們。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河東雖與賊接,民無異心。 | 河東郡雖然和賊軍相連,但百姓都沒有二心。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太祖西征至蒲阪,與賊夾渭為軍,軍食一仰河東。 | 太祖西征到蒲阪,和敵軍隔著渭水駐紮,軍糧供應都仰賴河東郡。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及賊破,餘畜二十餘萬斛。 | 等到賊軍被攻破,儲備的糧食還剩二十多萬斛。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太祖下令曰: 河東太守杜畿,孔子所謂 禹,吾無間然矣 。 | 太祖下令說: 河東太守杜畿,就是孔子所說的 禹這個人,我找不到非議他的地方 。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增秩中二千石。 | 給他增加兩千石俸祿。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太祖徵漢中,遣五千人運,運者自率勉曰: 人生有一死,不可負我府君。 | 太祖征討漢中,派遣五千人運輸物資,參與運輸的人互相勉勵說: 人生來總有一死,但不能辜負我們太守。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終無一人逃亡,其得人心如此。 | 最終都沒有人逃走,杜畿得到百姓擁戴到這種程度。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魏國既建,以畿為尚書。 | 魏國建立以後,太祖任命杜畿為尚書。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事平,更有令曰: 昔蕭何定關中,寇恂平河內,卿有其功,間將授卿以納言之職;顧念河東吾股肱郡,充實之所,足以制天下,故且煩卿臥鎮之。 | 天下事情平定後,朝廷又下令說: 從前蕭何平定關中,寇恂平定河內,您也有一樣的功績,所以想要任命您為納言;但考慮到河東郡是國家很重要,儲備又充足的地方,足以依靠那裡控制天下,所以還要勞煩您前去治理那裡。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畿在河東十六年,常為天下最。 | 杜畿在河東郡任太守十六年,政績經常是天下最好的。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文帝即王位,賜爵關內侯。 | 文帝繼位魏王,賜封杜畿爵位為關內侯。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徵為尚書。 | 又徵召他為尚書。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及踐阼,進封豐樂亭侯。 | 等到文帝登基,又進封爵位為豐樂亭侯。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邑百戶,守司隸校尉。 | 食邑一百戶,擔任司隸校尉。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帝徵吳,以畿為尚書僕射,統留事。 | 文帝征討吳國,讓杜畿擔任尚書僕射,統管留守事宜。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其後帝幸許昌,畿復居守。 | 這之後文帝駕臨許昌,杜畿又留守京城。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受詔作御樓船,於陶河試船,遇風沒。 | 他收到詔令製造御樓船,在陶河嘗試航行,遇上大風沉沒。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帝為之流涕。 | 文帝為此流淚。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詔曰: 昔冥勤其官而水死,稷勤百穀而山死。 | 下詔說: 過去冥勤在官職上勤勉工作,最後在水裡去世,后稷辛勤地耕種糧食最後死在山上。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故尚書僕射杜畿,於孟津試船,遂至覆沒,忠之至也。 | 已故尚書僕射杜畿,在孟津試航,最後船隻傾倒沉默,是極致的忠心了。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朕甚愍焉。 | 朕非常悲痛。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追贈太僕,諡曰戴侯。 | 就追贈杜畿為太僕,諡號為戴侯。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子恕嗣。 | 他的兒子杜恕繼承爵位。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恕字務伯,太和中為散騎黃門侍郎。 | 杜恕字務伯,太和年間任散騎黃門侍郎。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恕推誠以質,不治飾,少無名譽。 | 杜恕待人以誠,質樸有不善於表現自己,所以年少時也沒有什麼名聲。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及在朝,不結交援,專心向公。 | 等到他入朝為官,也不結黨營私,專心處理公事。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每政有得失,常引綱維以正言,於是侍中辛毗等器重之。 | 每次朝政上有什麼過失,他經常引用綱紀法度來勸諫,所以侍中辛毗等人很器重他。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時公卿以下大議損益,恕以為 古之刺史,奉宣六條,以清靜為名,威風著稱,今可勿令領兵,以專民事。 俄而鎮北將軍呂昭又領冀州,乃上疏曰: | 當時公卿以下的官員都在討論制度的好壞,杜恕認為 古代的刺史,尊奉宣揚朝廷的六條法則,以清修寧靜為名譽,以威嚴為人稱道。現在可以不讓刺史帶兵,以便專心處理百姓事務。 不久鎮北將軍呂昭又兼任冀州刺史,杜恕就上疏說: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帝王之道,莫尚乎安民;安民之術,在於豐財。 | 君王治理天下的智慧,沒有比安定百姓更好的了;安定百姓的辦法,在於積累財富。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豐財者,務本而節用也。 | 積累財富的辦法,在於致力於根本並且節儉用度。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方今二賊未滅,戎車亟駕,此自熊虎之士展力之秋也。 | 現在吳、蜀兩國還沒有剷除,戰車急需被駕馭出征,這是勇猛的人展示能力的機會。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然搢紳之儒,橫加榮慕,搤腕抗論,以孫、吳為首。 | 但是在朝中為官的儒者,毫不講理地崇尚武力,握著手腕激動地爭論,其中以孫子、吳起為首。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州郡牧守,鹹共忽恤民之術,脩將率之事。 | 州郡的太守,都共同忽視撫卹百姓的辦法,修習統兵的事情。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農桑之民,競干戈之業,不可謂務本。 | 耕田種地的百姓,競相學習行軍打仗的事情,不能說是致力於根本。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帑藏歲虛而制度歲廣,民力歲衰而賦役歲興,不可謂節用。 | 國庫一年比一年空虛但制度卻一年年推廣開來,民力一年年衰減但賦稅徭役一年年增加,不能說是節儉用度。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今大魏奄有十州之地,而承喪亂之弊,計其戶口不如往昔一州之民,然而二方僣逆,北虜未賓,三邊遘難,繞天略匝;所以統一州之民,經營九州之地,其為艱難,譬策羸馬以取道里,豈可不加意愛惜其力哉? | 現在大魏朝有十個州的土地,但因為承接戰亂之後的凋敝狀態,統計人口,都比不上過去一個州的人數,但現在吳國、蜀國依然悖逆作亂,北面的胡人也沒有臣服,有三個地方的邊境遭遇動亂,全國各地都不安定;所以管理一個州人口的百姓,治理天下各地,還是很艱難的,就好像鞭策羸弱的馬匹到很遠的地方,怎麼能不多注意愛惜馬的力量呢?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以武皇帝之節儉,府藏充實,猶不能十州擁兵;郡且二十也。 | 以過去武皇帝的借鑑,國庫充實,尚且不能讓十個州都擁有軍隊,有將近二十個郡。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今荊、揚、青、徐、幽、並、雍、涼緣邊諸州皆有兵矣,其所恃內充府庫外製四夷者,惟兗、豫、司、冀而已。 | 現在荊州、揚州、青州、徐州、幽州、幷州、雍州、涼州這些邊境地區的州郡都有君隨,但其中能倚仗郡中府庫充實而抵禦外敵入侵的,只有兗州、豫州、司州、冀州而已。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臣前以州郡典兵,則專心軍功,不勤民事,宜別置將守,以盡治理之務;而陛下復以冀州寵秩呂昭。 | 臣之前在州郡裡主持軍武,就專注於建立軍功,對農業並不勤勉,應該另外設立將軍,以完成治理百姓的人物;但陛下又因為寵愛而將冀州封給呂昭。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冀州戶口最多,田多墾闢,又有桑棗之饒,國家徵求之府,誠不當復任以兵事也。 | 冀州人數最多,農田大多也開墾了,又擁有豐富的桑棗,朝廷徵召郡中官員,實在不應該再將軍事委任給他。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若以北方當須鎮守,自可專置大將以鎮安之。 | 如果是因為北方邊境一定需要人鎮守,自然可以設立專門的將軍以鎮壓安撫。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計所置吏士之費,與兼官無異。 | 統計朝廷設置官吏的費用,和兼任官職沒有什麼不同。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然昭於人才尚復易;中朝苟乏人,兼才者勢不獨多。 | 雖然呂昭對於人才來說還是容易得到的,但如果朝廷中沒有人才,那文武全才的人一定不會很多。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以此推之,知國家以人擇官,不為官擇人也。 | 由此推論,就知道國家是為人選擇官職,而不是為官職選擇合適的人了。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官得其人,則政平訟理;政平故民富貴,訟理故囹圄空虛。 | 官職上有合適的人,就能政治平順訴訟有理;政治平順所以百姓能富裕,訴訟有理所以監獄空曠。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陛下踐阼,天下斷獄百數十人,歲歲增多,至五百餘人矣。 | 陛下登基時,天下間斷決案件的罪犯只有幾十上百人,現在一年年在增加,已經有了五百多人。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民不益多,法不益峻。 | 百姓人口沒有增加。律法沒有更嚴峻。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以此推之,非政教陵遲,牧守不稱之明效歟? | 由此推論,難道不是政治教化衰微,州郡的長官沒有能治理出明顯效果嗎?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往年牛死,通率天下十能損二;麥不半收,秋種未下。 | 去年耕牛死去,按往常的情況天下間的糧食會損耗十分之二;麥子收成不到一半,秋天的種子還沒有播下。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若二賊遊魂於疆埸,飛芻輓粟,千里不及。 | 如果吳、蜀兩國像遊魂般挑起戰事,那就算我們迅速運送糧草,也因為遠在千里之外而趕不及。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究此之術,豈在強兵乎? | 推究這個方法,難道在於使軍隊強大嗎?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武士勁卒愈多,愈多愈病耳。 | 勇武士兵精銳部隊越多,越多就越導致弊端罷了。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夫天下猶人之體,腹心充實,四支雖病,終無大患;今兗、豫、司、冀亦天下之腹心也。是以愚臣慺慺,實願四州之牧守,獨脩務本之業,以堪四支之重。 | 天下就像人的軀體,如果心腹充實,就算四肢生病,那也不會有大的禍害;現在兗州、豫州、司州、冀州也是國家的心腹,所以我懷著懇切的心情,衷心希望這四個州的長官專心處理原本的事務,以承擔四肢的重任。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然孤論難持,犯欲難成,眾怨難積,疑似難分,故累載不為明主所察。 | 但只有我一個人的看法是難以堅持的,觸犯了大家的利益也難以成功,眾人的怨恨難以積累,是非對錯難以區分,所以這麼多年也沒有被聖明的君主察覺。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Subsets and Splits
No community queries yet
The top public SQL queries from the community will appear here once availab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