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utput
stringlengths 1
1.45k
| input
stringlengths 1
1.6k
| instruction
stringclasses 1
value |
---|---|---|
凡言此者,類皆疏賤;疏賤之言,實未易聽。 | 凡是說這些話的,大多是關係疏遠,地位低下的人;而這樣的話也很難被採納。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若使善策必出於親貴,親貴固不犯四難以求忠愛,此古今之所常患也。 | 如果好的計策一定出自親貴大臣,而他們本來也不需要冒著這四種困難來求取重新,這是古往今來的人常常憂患的。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時又大議考課之制,以考內外眾官。 | 當時朝中又大規模議論官員的考核制度,以考察朝廷內外眾多官員。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恕以為用不盡其人,雖才且無益,所存非所務,所務非世要。 | 杜恕認為沒有能完全任用人才,即使那個人有才幹也沒有什麼用處,所保存下來的不是根本的東西,努力追求的事有不是現在最重要的。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上疏曰: | 就上疏說: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書稱 明試以功,三考黜陟 ,誠帝王之盛制。 | 《尚書》中說 明確地以功勞來考察,三次考察後才決定官職升降 ,實在是帝王的盛舉啊。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使有能者當其官,有功者受其祿,譬猶烏獲之舉千鈞,良、樂之選驥足也。 | 如果有才幹的人在他擅長的職位上,有功勞的人接受俸祿,就好像秦國的烏獲能舉起千斤,張良、伯樂選擇千里馬啊。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雖歷六代而考績之法不著,關七聖而課試之文不垂,臣誠以為其法可粗依,其詳難備舉故也。 | 雖然歷經六代但官吏考核的制度還沒有確定,有關七聖但關於政績考核的文章沒有流傳下來,臣認為這個辦法可以大致節儉,其中的詳細情況難以完全和古代一樣。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語曰: 世有亂人而無亂法。 | 曾有話說: 世上只有作亂的人而沒有混亂的法律。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若使法可專任,則唐、虞可不須稷、契之佐,殷、周無貴伊、呂之輔矣。 | 如果讓律法有專職官員,那唐堯、虞舜就可以不需要后稷、契的輔佐,殷朝、周朝就不會看重伊尹、呂望的輔佐。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今奏考功者,陳周、漢之法為,綴京房之本旨,可謂明考課之要矣。 | 現在考核官員工作成效,陳述周朝、漢朝的辦法,再加上京房的要旨,可以說是明確考核制度的要點了。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於以崇揖讓之風,興濟濟之治,臣以為未盡善也。 | 推崇謙讓的風氣,推廣眾多的治理政策,臣認為還不是最好的。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其欲使州郡考士,必由四科,皆有事效,然後察舉,試闢公府,為親民長吏,轉以功次補郡守者,或就增秩賜爵,此最考課之急務也。 | 如果想要讓州郡考核士人,一定經過儒家四科分類,都有實效之後,再推舉到朝中,朝廷嘗試徵召,任命他們為親近百姓的長吏,再按照功績按順序調任他們補充郡守的職位,有的就增加俸祿賜封爵位,這是考核官員最緊要的事了。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臣以為便當顯其身,用其言,使具為課州郡之法,法具施行,立必信之賞,施必行之罰。 | 臣認為應該彰顯他們的身份,採納他們的建議,讓他們制定詳細的考核州郡官吏的辦法,有制度就執行,該賞賜或懲罰都必須執行。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至於公卿及內職大臣,亦當俱以其職考課之也。 | 至於公卿大臣以及朝中官員,也應該共同按照官職來考核。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古之三公,坐而論道,內職大臣,納言補闕,無善不紀,無過不舉。 | 古代的三公,坐著談論道理,宮中掌權的大臣,接納諫言彌補缺漏,沒有善行不被記錄,沒有過失不被檢舉。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且天下至大,萬機至眾,誠非一明所能遍照。 | 況且天下很大,各種事務非常多,實在不是一個聖明的人能完全觀察到的。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故君為元首,臣作股肱,明其一體相須而成也。 | 所以君王是領袖,大臣做為重要支柱,明確知道他們是要互相成就的。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是以古人稱廊廟之材,非一木之支;帝王之業,非一士之略。 | 所以古人說朝廷中的棟樑,不是一根木頭能支撐的;帝王的偉業,不是隻靠一個謀士的計策。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由是言之,焉有大臣守職辨課可以致雍熙者哉! | 從這裡說,那裡有官員只堅守崗位就能帶來天下太平呢!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且布衣之交,猶有務信誓而蹈水火,感知己而披肝膽,徇聲名而立節義者;況於束帶立朝,致位卿相,所務者非特匹夫之信,所感者非徒知己之惠,所徇者豈聲名而已乎! | 況且普通人之間的交往,尚且有堅守誓言而赴湯蹈火,有感於知己而願意披肝瀝膽,追求聲明而樹立節操義舉的;更何況是佩著腰帶立在朝中,位列公卿宰相的官員呢;他們所追求的不只是普通人的信義,所感動的不只是知己的恩惠,所追求的也不只是名聲啊!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諸蒙寵祿受重任者,不徒欲舉明主於唐、虞之上而已;身亦欲廁稷、契之列。 | 那些蒙受恩寵俸祿而擔任重要職務的人,不只是想要將聖明的君主推舉到唐堯、虞舜之上;自己也想要跟后稷、契並列。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是以古人不患於念治之心不盡,患於自任之意不足,此誠人主使之然也。 | 所以古人不擔心大臣在想要治理國家的事情上不盡心,而擔心自己承擔的責任不夠,這確實是君王使得他們這樣的。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唐、虞之君,委任稷、契、夔、龍而責成功,及其罪也,殛鯀而放四凶。 | 唐堯、虞舜,委託重任給稷、契、夔、龍並要求一定要成功,等到他們有罪的時候,就將鯀殺了並親近了那四個奸佞小人。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今大臣親奉明詔,給事目下,其有夙夜在公,恪勤特立,當官不撓貴勢,執平不阿所私,危言危行以處朝廷者,自明主所察也。 | 現在大臣親自奉著明確的詔令,努力處理事務,其中有從早到晚,勤於公務,恭敬勤懇有堅定志向,在官職上不屈服於權貴勢力,執政時不徇私枉法,謹言慎行地在朝中為官的,自然會被聖明的君主看到。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若尸祿以為高,拱默以為智,當官苟在於免負,立朝不忘於容身,絜行遜言以處朝廷者,亦明主所察也。 | 如果將尸位素餐看做高尚,將默默無為看做智慧,如果只追求免於擔責,在朝為官不忘記保全自己,巧言令色,小心翼翼地在朝中為官的人,也會被明君看到。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誠使容身保位,無放退之辜,而盡節在公,抱見疑之勢,公義不脩而私議成俗,雖仲尼為謀,猶不能盡一才,又況於世俗之人乎! | 如果讓他們保全自己的身份地位,沒有被免職的過錯,而為公家盡心竭力,抱著被懷疑的態度,不注重公眾輿論而將個人看法當做百姓的看法,即使是仲尼為之謀劃,尚且不能一個人的才能,更何況是普通人呢?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今之學者,師商、韓而上法術,競以儒家為迂闊,不周世用,此最風俗之流弊,創業者之所致慎也。 | 現在研究學問的人,師從商鞅、韓非而崇尚法家之術,爭相認為儒家是不切實際的,不符合現在的情況,這是現在流行的最大弊病,開創基業的人最謹慎的。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後考課竟不行。 | 最後考核制度沒有實行。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樂安廉昭以才能拔擢,頗好言事。 | 樂安的廉昭因為才能突出而被提升,很喜歡討論時事。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恕上疏極諫曰: | 杜恕上疏極力勸諫說: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伏見尚書郎廉昭奏左丞曹璠以罰當關不依詔,坐判問。 | 我見尚書郎廉昭上奏說左丞曹璠應該為不依照詔令守衛關口而被責罰。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又云 諸當坐者別奏 。 | 又說 那些應該被一同治罪的另外上奏 。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尚書令陳矯自奏不敢辭罰,亦不敢以處重為恭,意至懇惻。 | 尚書令陳矯自己上奏說不敢推辭責罰,也不敢嚴厲處罰以表示恭敬,意願非常懇切。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臣竊憫然為朝廷惜之! | 臣私下為朝廷憐惜他,心中悲憫!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夫聖人不擇世而興,不易民而治,然而生必有賢智之佐者,蓋進之以道,率之以禮故也。 | 聖人不會選擇好時代才出現,不會換一批百姓再治理,但是生下來就有賢能智慧的人輔佐,大概是因為按照道理前行,依照禮儀管理他們吧。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古之帝王之所以能輔世長民者,莫不遠得百姓之歡心,近盡群臣之智力。 | 古代的帝王之所以能治理天下管理百姓,沒有不是因為遠的方面得到百姓歡欣,近的方面是依靠朝臣們的智謀。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誠使今朝任職之臣皆天下之選,而不能盡其力,不可謂能使人;若非天下之選,亦不可謂能官人。 | 如果真的讓現在朝中任職的官員都是天下人選拔出來的,卻不能竭盡他們的才幹,不能說是能任用人才;如果不是天下人選拔的,也不能說是會選才任官的。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陛下憂勞萬機,或親燈火,而庶事不康,刑禁日弛,豈非股肱不稱之明效歟? | 陛下憂心勞神,日理萬機,甚至晚上還在處理政事,但各種事情處理不好,刑罰禁令日漸廢弛,難道不是重要的大臣不能做出明顯的效果嗎?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原其所由,非獨臣有不盡忠,亦主有不能使。 | 推究這種情況的由來,不是隻有臣子不能盡忠職守,也有主上不能任用人才。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百里奚愚於虞而智於秦,豫讓苟容中行而著節智伯,斯則古人之明驗矣。 | 百里奚在虞舜那裡被認為愚陋但在秦國被認為有智謀,豫讓對中行屈從附和而對智伯彰顯節操,這些都是古人明確驗證的。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今臣言一朝皆不忠,是誣一朝也;然其事類,可推而得。 | 現在我說滿朝官員都不盡忠職守,是汙衊的一整個朝廷;但其中的相似情況,可以通過推論得出來。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陛下感帑藏之不充實,而軍事未息,至乃斷四時之賦衣,薄御府之私谷,帥由聖意,舉朝稱明,與聞政事密勿大臣,寧有懇懇憂此者乎? | 陛下感嘆國庫不充實,但戰事還沒有平息,以至於斷絕了四季服飾的更新,減少國庫中私有的糧食,這些都是根據您的旨意執行的,整個朝廷都稱讚聖明,那些一起參與政事的機要大臣,難道有懇切憂心這件事的嗎?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騎都尉王才、幸樂人孟思所為不法,振動京都,而其罪狀發於小吏,公卿大臣初無一言。 | 騎都尉王才、幸樂人孟思做了不法之事,震動京城,而他們的罪狀是被小吏揭發的,公卿大臣剛開始沒有一個人上報。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自陛下踐阼以來,司隸校尉、御史中丞寧有舉綱維以督奸宄,使朝廷肅然者邪? | 自從陛下登基以來,司隸校尉、御史中丞中難道有推舉法度以監督奸佞小人,讓朝廷風氣肅然的嗎?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若陛下以為今世無良才,朝廷乏賢佐,豈可追望稷、契之遐蹤,坐待來世之俊乂乎! | 如果陛下認為現在世上沒有賢才,朝廷缺乏賢能的輔佐,又怎麼能追慕后稷、契等先賢的時機,等待後世才德出眾的人呢?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今之所謂賢者,盡有大官而享厚祿矣,然而奉上之節未立,向公之心不一者,委任之責不專,而俗多忌諱故也。 | 現在所說的賢能的人,都是有很高的官職享受豐厚的俸祿,但侍奉主上的節操沒有樹立,為公家辦事的心思不專一的原因,就是委派的職責不專一,而世俗大多忌諱的緣故。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臣以為忠臣不必親,親臣不必忠。 | 臣認為忠臣不需要是親近的人,親近的臣子不一定是忠臣。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何者? | 為什麼呢?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以其居無嫌之地而事得自盡也。 | 因為他們處在沒有猜疑的位置並且事情都能自己解決。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今有疏者毀人不實其所毀,而必曰私報所憎,譽人不實其所譽,而必曰私愛所親,左右或因之以進憎愛之說。 | 現在有疏遠的人誹謗他人,實際情況不符合誹謗的內容,那就一定是私自報復自己憎恨的人,讚譽他人也不按實際情況讚譽,那就一定是偏愛自己親近的人,左右的人也許會趁機上奏厭惡和偏愛的說法。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非獨譭譽有之,政事損益,亦皆有嫌。 | 不是隻有毀謗和讚美有這樣的情況,政事上的得失,也有這樣的嫌疑。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陛下當思所以闡廣朝臣之心,篤厲有道之節,使之自同古人,望與竹帛耳。 | 陛下應該思慮如何闡明推廣朝臣的想法,專心踐行有道義的節操,使他們能和古人等同,期望能名傳後世。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反使如廉昭者擾亂其間,臣懼大臣遂將容身保位,坐觀得失,為來世戒也! | 如果反過來讓廉昭這樣的人在其中擾亂,臣擔心大臣們會將只顧保全身份地位,坐著看朝政得失,成為後世的警戒啊!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昔周公戒魯侯曰 無使大臣怨乎不以 ,不言賢愚,明皆當世用也。 | 過去周公告誡魯侯說 不要讓大臣怨懟不止 ,沒有說到賢能和愚陋,但是是當時就能採用的。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堯數舜之功,稱去四凶,不言大小,有罪則去也。 | 唐堯歷數虞舜的功績,要除去四凶,不說他們的罪行大小,有罪就要剷除。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今者朝臣不自以為不能,以陛下為不任也;不自以為不智,以陛下為不問也。 | 現在朝臣不認為自己不能勝任,是認為陛下沒有任用;不認為自己沒有智慧,是認為陛下沒有詢問到。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陛下何不遵周公之所以用,大舜之所以去? | 陛下為什麼不遵循周公任用的緣由,大舜除去四凶的原因?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使侍中、尚書坐則侍帷幄,行則從華輦,親對詔問,所陳必達,則群臣之行,能否皆可得而知;忠能者進,闇劣者退,誰敢依違而不自盡? | 讓侍中、尚書們無事的時候侍奉在您左右,有事情的時候就跟隨在輦車旁邊,親自回答您的問話,所陳述的一定很詳盡,那朝中官員的行為,是否能勝任就能知道了;忠誠的人就提升,愚昧低劣的人就罷免,誰敢尸位素餐而不竭盡自己的才能呢呢?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以陛下之聖明,親與群臣論議政事,使群臣人得自盡,人自以為親,人思所以報,賢愚能否,在陛下之所用。 | 以陛下的聖明,親自和朝臣們談論政事,使朝臣都能竭盡自己的才能。憑藉這樣的情況來處理政事,有什麼是不能辦成?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以此治事,何事不辦? | 憑藉這個來建立功勳,有什麼功勳不能建立?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以此建功,何功不成?每有軍事,詔書常曰: 誰當憂此者邪? | 每次有軍事事宜,陛下的詔書常說: 還有誰會憂慮這件事呢?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吾當自憂耳。 | 只有我自己憂慮罷了。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近詔又曰: 憂公忘私者必不然,但先公後私即自辦也。 | 最近的詔書又說: 憂慮公事忘記私事的人一定不是這樣,但將公事放在私事前面就會自己處理了。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伏讀明詔,乃知聖思究盡下情,然亦怪陛下不治其本而憂其末也。 | 我恭敬拜讀詔書,才知道陛下希望全部瞭解下層的情況,但也對陛下不處理根本情況卻擔憂微小的情況。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人之能否,實有本性,雖臣亦以為朝臣不盡稱職也。 | 人的才幹好不好,實在是有與生俱來的天性,雖然臣也認為朝臣們不是都能稱職。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明主之用人也,使能者不敢遺其力,而不能者不得處非其任。 | 聖明的君主任用人才,讓有才幹的人不敢不竭盡全力,而沒有才幹的人不能處在不合適他的位置上。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選舉非其人,未必為有罪也;舉朝共容非其人,乃為怪耳。 | 選拔舉薦的人不合適,不一定是有罪;整個朝廷都共同接納這個不合適的人,才是奇怪的地方。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陛下知其不盡力也,而代之憂其職,知其不能也,而教之治其事,豈徒主勞而臣逸哉? | 陛下知道他們沒有竭盡能力,而為他們擔憂他們的職責,知道他們不能勝任,就教導他們處理事務,難道只是主君勞神而臣下安逸嗎?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雖聖賢並世,終不能以此為治也。 | 即使是聖賢的人處於同一時代,最終也不能憑藉這個治理天下。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陛下又患臺閣禁令之不密,人事請屬之不絕,聽伊尹作迎客出入之制,選司徒更惡吏以守寺門;威禁由之,實未得為禁之本也。 | 陛下又擔心宮中的禁令不夠嚴密,通過關係請託的事情不斷,聽說伊尹確立迎賓客出入的制度,選取司徒取代兇暴奸佞的官吏以守衛寺門;禁令由他們來執行,實在是沒有明確禁令的根本。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昔漢安帝時,少府竇嘉闢廷尉郭躬無罪之兄子,猶見舉奏,章劾紛紛。 | 過去漢安帝時期,少府竇嘉徵召廷尉郭躬的兄長沒有罪行的兒子,尚且被舉報上奏,彈劾的奏章接連不斷。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近司隸校尉孔羨闢大將軍狂悖之弟,而有司嘿爾,望風希指,甚於受屬。 | 近來有司隸校尉孔羨徵召大將軍狂悖犯上的弟弟,而相關官員都沉默無言,看著風向迎合上級的旨意,比接受請託更嚴重。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選舉不以實,人事之大者也。 | 選拔舉薦不依靠實際,是官員任免的大事。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嘉有親戚之寵,躬非社稷重臣,猶尚如此;以今況古,陛下自不督必行之罰以絕阿黨之原耳。 | 因為有親戚的恩寵而喜悅,郭躬不是朝廷重臣,尚且是這樣子;用現在的情況和古代比較,陛下自然不監督一定要執行的刑罰以斷絕結黨營私的情況。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伊尹之制,與惡吏守門,非治世之具也。 | 伊尹的制度,和兇殘的吏役守衛寺門,不是治理天下所具有的。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使臣之言少蒙察納,何患於奸不削滅,而養若昭等乎! | 如果我的話能稍微被審察採納,就不需要擔心奸邪之人不能剷除,而培養像廉昭這樣的人了!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夫糾擿奸宄,忠事也,然而世憎小人行之者,以其不顧道理而苟求容進也。 | 檢舉揭發奸佞小人,是忠誠的事,但世人厭惡小人的行為,是因為他們不顧道義而只追求晉升。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若陛下不復考其終始,必以違眾忤世為奉公,密行白人為盡節,焉有通人大才而更不能為此邪? | 如果陛下不再考察他們始終的言行,他們一定將違背眾意忤逆世人當做奉公守法,將壓制百姓當做是盡忠職守,哪裡有學識淵博,才能卓越的人不能做到這些事的呢?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誠顧道理而弗為耳。 | 只是他們顧及道義而不去做罷了。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使天下皆背道而趨利,則人主之所最病者,陛下將何樂焉,胡不絕其萌乎! | 如果天下人都背棄道義而追逐利益,那就是為人君主最痛恨的了,陛下又怎能安樂呢,為什麼不將這種情況斷絕在萌芽中!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夫先意承旨以求容美,率皆天下淺薄無行義者,其意務在於適人主之心而已,非欲治天下安百姓也。 | 那些揣摩人意,諂媚逢迎以追求得到上級的接納和讚美的人,大多都是天下間淺薄無知又沒有道義的人,他們的追求只在於順從君王的想法罷了,不是想要治理天下安定百姓。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陛下何不試變業而示之,彼豈執其所守以違聖意哉? | 陛下為什麼不嘗試著改變方法顯示給他們看,他們又怎麼會堅持現在的情況而違背聖意呢?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夫人臣得人主之心,安業也;處尊顯之官,榮事也;食千鍾之祿,厚實也。 | 為人臣子得到君王的賞識,就會安於本業;處在尊貴顯赫的官位上,是光榮的是;享受千鍾俸祿,已經非常優厚了。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人臣雖愚,未有不樂此而喜幹迕者也,迫於道,自強耳。 | 為人臣子雖然愚陋,但沒有不喜歡這樣而喜歡違逆的人,只是被世道逼迫,不得不自強罷了。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誠以為陛下當憐而佑之,少委任焉,如何反錄昭等傾側之意,而忽若人者乎? | 我以為陛下會憐憫而護佑他們,減少委任奸邪小人,怎麼又採納了廉昭等人心思不正的意思,而忽視了這樣的臣子呢?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今者外有伺隙之寇,內有貧曠之民,陛下當大計天下之損益,政事之得失,誠不可以怠也。 | 現在國家外部有等待間隙伺機而動的敵寇,國中有貧苦困頓的百姓,陛下應該好好考慮天下大事的得失,政事上的得失,實在是不能懈怠啊。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恕在朝八年,其論議亢直,皆此類也。 | 杜恕在朝為官八年,他的議論剛強正直,都是這樣的情況。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出為弘農太守,數歲轉趙相,以疾去官。 | 杜恕出京擔任弘農太守,幾年後轉任趙相,因病辭官。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起家為河東太守,歲餘,遷淮北都督護軍,復以疾去。 | 後來又從家中前往擔任河東太守,一年多以後,升遷為淮北都督護軍,又因病辭官。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恕所在,務存大體而已,其樹惠愛,益得百姓歡心,不及於畿。 | 杜恕所在的地方,都努力維護國家大體,他樹立的恩惠仁愛,更加得到百姓擁戴,但比不上杜畿。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頃之,拜御史中丞。 | 不久,被任命為御史中丞。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恕在朝廷,以不得當世之和,故屢在外任。 | 杜恕在朝中為官時,因為和官員們關係不和,所以多次在外地任職。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復出為幽州刺史,加建威將軍,使持節,護烏丸校尉。 | 又出京擔任幽州刺史,加封建威將軍,持符節保護烏丸校尉。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時徵北將軍程喜屯薊,尚書袁侃等戒恕曰: 程申伯處先帝之世,傾田國讓於青州。 | 當時徵北將軍程喜駐守在薊縣,尚書袁侃等人告誡杜恕說: 程申伯在先帝那時候,在青州排擠田國讓。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足下今俱杖節,使共屯一城,宜深有以待之。 | 您現在杖節和符節都有,讓你們在同一座城中駐守,應該好好考慮如何對待。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而恕不以為意。 | 但杜恕沒有放在心上。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至官未期,有鮮卑大人兒,不由關塞,徑將數十騎詣州,州斬所從來小子一人,無表言上。 | 他在官位上不到一個月,有鮮卑首領的兒子不經過關塞,帶領著幾十名騎兵徑直來到幽州,州中將跟隨來的一名隨從斬殺了,沒有報告上級。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喜於是劾奏恕,下廷尉,當死。 | 程喜就上奏彈劾杜恕,杜恕被抓捕到廷尉審理,按律當判處死刑。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以父畿勤事水死,免為庶人,徙章武郡,是歲嘉平元年。 | 因為他父親杜畿為國勤勉最後死在水中,最後被罷免官職,成為平民,他就搬遷到章武郡,這一年是嘉平元年。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Subsets and Splits
No community queries yet
The top public SQL queries from the community will appear here once availab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