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utput
stringlengths
1
1.45k
input
stringlengths
1
1.6k
instruction
stringclasses
1 value
蠶麥有苫備之用,無雨溼之虞。
養蠶、種植麥子要準備好苫蓋,才能沒有被雨淋溼的隱患。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封符指期,無流連之吏。
各位官吏的升遷要有期限,不要出現停留在原位的吏役。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鰥寡孤獨,蒙廩振之實。
那些鰥寡孤獨的百姓,要能享受官府倉庫的救濟。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加之以明擿幽微,重之以秉憲不撓;有司供承王命,百里垂拱仰辦。
再加上能明確判斷細微的事情,斷案的時候要秉持律法不屈服;有關官員按照朝廷旨意處理政事,百里之內的人都會垂手聽命。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雖昔趙、張、三王之治,未足以方也。
即使是過去像趙廣漢、張敞、王尊、王章、王駿這樣有才能的人,也沒有辦法相比。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靖為政類如此。
劉靖處理事務的時候大多都像應璩說的那樣。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初雖如碎密,終於百姓便之,有馥遺風。
剛開始實施政策的時候雖然很瑣碎繁雜,但最後都使百姓獲得便利,有劉馥的風範。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母喪去官,後為大司農衛尉,進封廣陸亭侯,邑三百戶。
後來劉靖因為母親去世辭官,後來又擔任大司農衛尉,進封為廣陸亭侯,食邑三百戶。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上疏陳儒訓之本曰: 夫學者,治亂之軌儀,聖人之大教也。
劉靖上疏陳述儒家教育的根本說: 所謂學問,是天下安定和動亂的準則,是聖人的教導訓誡。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自黃初以來,崇立太學二十餘年,而寡有成者,蓋由博士選輕,諸生避役,高門子弟,恥非其倫,故無學者。
自黃初初年以來,朝廷推崇設立太學已經二十多年了,但卻很少有傑出成就的人,大概是博士的選拔很容易,眾位儒生都是為了躲避徭役,那些名門望族的子弟,以儒生不是他們的同類人而感到恥辱,所以沒有嚴肅治學的人。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雖有其名而無其人,雖設其教而無其功。
雖然有這樣的名聲卻沒有這樣的人才,雖然設立了教化但卻沒有什麼成效。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宜高選博士,取行為人表,經任人師者,掌教國子。
應該用高標準來選拔博士,選擇那些行為舉止可以為人表率,精通經學能擔任教師的人來掌管太學,教育學子。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依遵古法,使二千石以上子孫,年從十五,皆入太學。
遵循古代曆法,讓兩千石俸祿以上大臣的子孫,到了十五歲都進入太學學習。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明制黜陟榮辱之路;其經明行修者,則進之以崇德;荒教廢業者,則退之以懲惡;舉善而教不能則勸,浮華交遊,不禁自息矣。
明確制定獎罰升降的制度;那些通曉經學,品行端正的人,就提拔他們以顯示對德行的推崇;那些荒廢教化學業的,就將他們勸退以表示懲戒;舉薦那些道德良好的學子來教育,那些比較普通的就對他們加以引導,那現在這種浮華奢侈、結交往來的風氣,不用禁止也會自己停息的。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闡弘大化,以綏未賓;六合承風,遠人來格。
闡發弘揚聖明的教化,以安撫那些還沒有安定的地區;天下百姓都承受恩惠,邊遠地區的百姓會前來歸順。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此聖人之教,致治之本也。
這是聖人的教化,治理好天下的根本。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後遷鎮北將軍,假節都督河北諸軍事。
後來劉靖被提升為鎮北將軍,持符節督領河北地區的各項軍事事務。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靖以為 經常之大法,莫善於守防,使民夷有別 。
劉靖認為 日常管理最好的辦法,就在於有防有守,讓百姓和外族有所區別。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遂開拓邊守,屯據險要。
於是劉靖拓展邊境防線,在險要的地方屯兵據守。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又修廣戾陵渠大堨,水溉灌薊南北,三更種稻,邊民利之。
又修建並擴大了戾陵渠大堰,將水引入灌溉薊州南北的土地,使當地每年能種植三次稻穀,邊境百姓都從中獲利。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嘉平六年薨,追贈徵北將軍,進封建成鄉侯,諡曰景侯。
劉靖在嘉平六年去世,朝廷追贈他為徵北將軍,並進封爵位為建成鄉侯,諡號為景侯。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子熙嗣。
他的兒子劉熙承襲爵位。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司馬朗字伯達,河內溫人也。
司馬朗字伯達,河內郡溫縣人。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九歲,人有道其父字者,朗曰: 慢人親者,不敬其親者也。
他九歲的時候,有人提起他父親稱的是字,司馬朗說: 輕慢他人親人的人,也不會尊敬自己的親長。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客謝之。
那個人就向他道歉。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十二,試經為童子郎,監試者以其身體壯大,疑朗匿年,劾問。
十二歲的時候,司馬朗參加經學考試,成為了童子郎,監管考試的人因為司馬朗身形健壯高大,認為他隱瞞年齡,就盤問他。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朗曰: 朗之內外,累世長大,朗雖稚弱,無仰高之風,損年以求早成,非志所為也。
司馬朗說: 我族中的親戚,幾代以來都長得很高大,我雖然稚嫩弱小,沒有仰慕高尚的德行,但隱瞞年齡以求得學業上的早日成就,這不是我想做的。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監試者異之。
監管考試的人認為很他很奇特。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後關東兵起,故冀州刺史李邵家居野王,近山險,欲徙居溫。
後來關東地區起兵,之前的冀州太守李邵住在野王縣,那裡靠近險要的山區,就想要搬到溫縣居住。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朗謂邵曰: 唇齒之喻,豈唯虞、虢,溫與野王即是也;今去彼而居此,是為避朝亡之期耳。
司馬朗對李邵說: 唇亡齒寒的關係,怎麼會只有虞國和虢國呢,溫縣和野王縣也是這樣的;現在您離開野王縣而到溫縣居住,只是躲避了早上滅亡的時間罷了。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且君,國人之望也,今寇未至而先徙,帶山之縣必駭,是搖動民之心而開奸宄之原也,竊為郡內憂之。
況且,您是百姓的希望所在,現在敵寇還沒有來到您就先搬走,山區這一帶的州縣一定會很驚慌,這是動搖民心並且打開的違法作亂的根源啊,我暗中為郡中百姓憂慮。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邵不從。
李邵沒有聽從他。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邊山之民果亂,內徙,或為寇鈔。
邊境地區的山區百姓果然發生了動亂,往內地遷移,很多人加入了劫掠的隊伍中。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是時董卓遷天子都長安,卓因留洛陽。
當時董卓將天子遷移到長安,董卓趁機留在洛陽。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朗父防為治書御史,當徙西,以四方雲擾,乃遣朗將家屬還本縣。
司馬朗的父親司馬防這時擔任治書御史,應當和天子前往長安,因為天下都紛紛擾擾,他就讓司馬朗帶著家中老小返回本縣。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或有告朗欲逃亡者,執以詣卓,卓謂朗曰: 卿與吾亡兒同歲,幾大相負!
有人誣告司馬朗想要逃走,將他抓起來帶到董卓面前,董卓對司馬朗說: 您和我死去的兒子一樣大,但你卻這樣辜負我!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朗因曰: 明公以高世之德,遭陽九之會,清除群穢,廣舉賢士,此誠虛心垂慮,將興至治也。
司馬朗就說: 明公憑藉超出世人的德行,在現在這樣動亂不安的時期清掃消除那些奸邪之人,大力推舉賢才,這實在是虛心求教、深謀遠慮,將要使國家得到發展的啊。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威德以隆,功業以著,而兵難日起,州郡鼎沸,郊境之內,民不安業,捐棄居產,流亡藏竄。
您的威勢品德越來越高,功績越來越卓著,但現在戰亂越來越嚴重,天下州郡都混亂不堪,四境之內,百姓無法安居樂業,都拋棄自己的房屋產業,四處流離逃往。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雖四關設禁,重加刑戮,猶不絕息,此朗之所以於邑也。
雖然四面城門都設置了門禁,加重對這種做法的刑罰,仍然沒有能斷絕停息,這是我之所以憂鬱的原因。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願明公監觀往事,少加三思,即榮名並於日月,伊、周不足侔也。
希望明公能觀察借鑑過去的事情,多加思慮,那您的美名就能和日月相等,即使是伊尹、周公也不能和您比肩。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卓曰: 吾亦悟之,卿言有意!
董卓說: 我也明白了這個道理,您的話很有意義!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朗知卓必亡,恐見留,即散財物以賂遺卓用事者,求歸鄉里。
司馬朗知道董卓必定會滅亡,擔心會被董卓留下,就散發錢財以賄賂董卓手下辦事的人,請求讓自己返回故鄉。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到謂父老曰; 董卓悖逆,為天下所仇,此忠臣義士奮發之時也。
他回到故鄉後,對鄉里的父老鄉親說: 董卓違背正道,被天下人仇恨,現在正是忠臣義士振作精神有所作為的時候。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郡與京都境壤相接,洛東有成皋,北界大河,天下興義兵者若未得進,其勢必停於此。
我們這個郡和京城邊境相連接,洛陽的東面有成皋縣,北面靠近黃河,天下那些發動義兵討伐董卓的人如果無法前進,就一定會停留在這裡。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此乃四分五裂戰爭之地,難以自安,不如及道路尚通,舉宗東到黎陽。
這是兵家必爭的重要地區,是很難安定生活的,不如趁著現在道路還暢通,帶領家族中人往東遷到黎陽。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黎陽有營兵,趙威孫鄉里舊婚,為監營謁者,統兵馬,足以為主。
黎陽有士兵駐守,那裡的趙威孫曾和我們鄉里人有姻親關係,他正是那裡的監管軍營的人,負責統率兵馬,足夠主持事宜。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若後有變,徐復觀望未晚也。
如果後面再有什麼變故,再慢慢觀察也不算晚。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父老戀舊,莫有從者,惟同縣趙諮,將家屬俱與朗往焉。
父老鄉親眷戀故土,沒有人跟隨他,只有同縣的趙諮。帶著家中親屬和司馬朗一同前往。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後數月,關東諸州郡起兵,眾數十萬,皆集滎陽及河內。
後來過了幾個月,關東地區各地州郡紛紛起兵,幾十萬人馬都聚集在滎陽和河內。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諸將不能相一,縱兵鈔掠,民人死者且半。
眾位將領不能統一意見,縱容士兵四處劫掠,死亡的百姓超過一半。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久之,關東兵散,太祖與呂布相持於濮陽,朗乃將家還溫。
很久之後,太祖和呂布在濮陽對峙,司馬朗才帶著家中親人返回溫縣。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時歲大飢,人相食,朗收恤宗族,教訓諸弟,不為衰世解業。
那一年發生大饑荒,百姓人吃人,司馬朗收留撫卹族中親人,教導訓誡各位弟弟,沒有因為世道敗壞就放棄自己的責任。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年二十二,太祖闢為司空掾屬,除成皋令,以病去,復為堂陽長。
司馬朗二十二歲的時候,被太祖徵召為司空掾史,擔任成皋縣令,後來他因病辭官,又重新被任命為堂陽縣長。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其治務寬惠,不行鞭杖,而民不犯禁。
司馬朗處理政務寬厚仁德,不施行鞭刑或者杖刑,百姓也沒有違反禁令。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先時,民有徙充都內者,後縣調當作船,徙民恐其不辦,乃相率私還助之,其見愛如此。
之前,有百姓搬遷到都城內,後來朝廷下令堂陽縣製造船隻,那些搬走的百姓擔心司馬朗不能按時完成,就相繼暗中回來幫助他,他被百姓愛戴到如此地步。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遷元城令,入為丞相主簿。
後來司馬朗被提升為元城縣令,又入京擔任丞相主簿。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朗以為天下土崩之勢,由秦滅五等之制,而郡國無蒐狩習戰之備故也。
司馬朗認為現在天下四分五裂的局勢,是因為秦朝廢除了五等爵位制度,而各地郡縣封國也沒有射獵活動以演習戰爭的準備。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往者以民各有累世之業,難中奪之,是以至今。
現在雖然五等爵位制度還沒有能重新施行,但可以下令各州郡都設立兵馬,對外防備少數民族進犯,對內威懾那些心懷不軌的人。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今承大亂之後,民人分散,土業無主,皆為公田,宜及此時復之。
他又認為應該恢復井田。過去是因為百姓各自有流傳了好幾代的田產,很難突然間收歸國家,所以一直到今天都沒能施行。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議雖未施行,然州郡領兵,朗本意也。
他的建議雖然沒有實施,但各州郡都有統率的軍隊,就是司馬朗原來的想法。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遷兗州刺史,政化大行,百姓稱之。
後來司馬朗升遷為袞州刺史,政策教化得到大力推行,百姓都稱讚他。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雖在軍旅,常粗衣惡食,儉以率下。
即使是在行軍作戰的時候,司馬朗也常常是穿粗陋的衣服,吃簡陋的事務,用節儉做為部下的表率。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雅好人倫典籍,鄉人李覿等盛得名譽,朗常顯貶下之;後覿等敗,時人服焉。
他很喜歡有關禮教的經典,他的同鄉李覿等人聲名威望都很高,但司馬朗經常貶低他們;後來李覿等人身敗名裂,當時的人都很佩服他的眼光。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鍾繇、王粲著論雲: 非聖人不能致太平。
鍾繇、王粲在文章中說: 不是聖人就不能使天下太平。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朗以為 伊、顏之徒雖非聖人,使得數世相承,太平可致 。
司馬朗認為: 伊尹、顏淵等人雖然不是聖人,但讓他們的思想能流傳數代人,也能獲得太平。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建安二十二年,與夏侯惇、臧霸等徵吳。
建安二十二年,司馬朗與夏侯惇、臧霸等人征討吳國。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到居巢,軍士大疫,朗躬巡視,致醫藥。
大軍行進到居巢時,軍中士兵遭到嚴重的瘟疫,司馬朗親自巡視軍營,為士兵們送藥。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遇疾卒,時年四十七。
後來他染上瘟疫去世,去世時只有四十七歲。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遺命布衣幅巾,斂以時服,州人追思之。
他去世前交代只穿布衣,束髮不帶冠,穿著平常的衣服入殮,州里的百姓都追念他。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明帝即位,封朗子遺昌武亭侯,邑百戶。
明帝登基後,賜封司馬朗的司馬遺為昌武亭侯爵,封邑一百戶。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朗弟孚又以子望繼朗後。
司馬朗的弟弟司馬孚又將自己的兒子司馬望過繼給司馬朗,以延續後代。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遺薨,望子洪嗣。
司馬遺去世後,司馬望的兒子司馬洪承襲爵位。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初朗所與俱徙趙諮,官至太常,為世好士。
當初和司馬朗一起搬遷到黎陽的趙諮,做官到太常,是當時很好的官員。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梁習字子虞,陳郡柘人也,為郡綱紀。
梁習字子虞,陳郡柘縣人,在郡中擔任主簿。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太祖為司空,辟召為漳長,累轉乘氏、海西、下邳令,所在有治名。
太祖還是司空時,徵召他為漳縣縣長,又多次調任,擔任乘氏縣、海西縣、下邳縣令,他所治理的地方都有治理得當的美名。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還為西曹令史,遷為屬。
後來返回朝中擔任西曹令史,升任屬官。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並土新附,習以別部司馬領幷州刺史。
幷州的土地剛剛被收復,梁習以別部司馬的身份兼任幷州刺史。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時承高幹荒亂之餘,胡狄在界,張雄跋扈,吏民亡叛,入其部落;兵家擁眾,作為寇害,更相扇動,往往棋跱。
當時正是高幹作亂之後,當時有少數民族在幷州境內,張揚跋扈,吏役百姓背叛逃亡,投靠他們部族;郡中有擁兵自重的人,在郡中四處劫掠,還會互相扇動,經常相持不下。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習到官,誘諭招納,皆禮召其豪右,稍稍薦舉,使詣幕府;豪右已盡,乃次發諸丁強以為義從;又因大軍出征,分請以為勇力。
梁習到任以後,誘導、說明、招攬等辦法都嘗試,還按照禮節召集郡中的豪門大族,並加以推薦,讓他們到幕府中任職;豪強勢力消除以後,接著就發動壯丁前去參軍;又趁著大軍出征,分別請求他們加入軍隊。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吏兵已去之後,稍移其家,前後送鄴,凡數萬口;其不從命者,興兵致討,斬首千數,降附者萬計。
吏役和士兵離開之後,梁習又漸漸將他們的家屬遷移到鄴城,前後搬過去的數萬人;那些不肯服從的人,就出兵攻打,被斬首的有上千人,投降依附的有上萬人。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單于恭順,名王稽顙,部曲服事供職,同於編戶。
匈奴單于也表示恭敬順從,各部族的首領也表示聽命,和編入戶籍的百姓一樣。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邊境肅清,百姓布野,勤勸農桑,令行禁止。
邊境地區因此肅清,百姓佈滿田野,勤勉地耕種養殖,有命令就執行有禁令就停止。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貢達名士,鹹顯於世,語在常林傳。
達官貴人和有名望的賢達,都在當時顯示出才幹,這些在《常林傳》中另有記載。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太祖嘉之,賜爵關內侯,更拜為真。
太祖對梁習很讚賞,賜封爵位為關內侯,又加上刺史的官職。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長老稱詠,以為自所聞識,刺史未有及習者。
州中的年老長輩們都稱讚他,認為自從有見識以來,沒有哪個刺史比得上他。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建安十八年,州並屬冀州,更拜議郎、西部都督從事,統屬冀州,總故部曲。
建安十八年,幷州被改為隸屬冀州,梁習有被任命為議郎、西部都督從事,總管冀州事務,統率原來的部隊。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又使於上黨取大材供鄴宮室。
又到上黨郡出使以取運大的木材以供修建鄴城宮殿。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習表置屯田都尉二人,領客六百夫,於道次耕種菽粟,以給人牛之費。
梁習上表請求設立兩名屯田都尉,帶領六百個民夫,在道路邊耕種菽粟等糧食,以供給人畜的支出。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後單于入侍,西北無虞,習之績也。
後來單于入朝侍奉,西北地區沒有戰亂,就是梁習的功績。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文帝踐阼,復置幷州,復為刺史,進封申門亭侯,邑百戶;政治常為天下最。
文帝登基後,又設立了幷州,梁習又擔任幷州刺史,進封爵位為申門亭侯,食邑一百戶;他的政績經常是當時天下間最好的。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太和二年,徵拜大司農。
太和二年,梁習被朝廷徵召為大司農。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習在州二十餘年,而居處貧窮,無方面珍物,明帝異之,禮賜甚厚。
梁習在幷州二十多年,但居住的地方很是貧困,沒有任何一樣貴重物品,明帝很是驚異,給他的禮物賞賜很是豐厚。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四年,薨,子施嗣。
太和四年,梁習去世,他的兒子梁施承襲爵位。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初,濟陰王思與習俱為西曹令史。
當初,梁習和濟陰的王思一起擔任西曹令史。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思因直日白事,失太祖指。
王思因為在當值那天上報事情不恰當,不符合太祖的想法。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太祖大怒,教召主者,將加重闢。
太祖大怒,下令將主管的人召來,將要加以重刑。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時思近出,習代往對,已被收執矣,思乃馳還,自陳己罪,罪應受死。
當時王思不在近處,梁習代替他前往回答,一到就被收押起來,王思才騎馬趕回來,自己陳述罪過,說自己的罪應該被處死。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太祖嘆習之不言,思之識分,曰: 何意吾軍中有二義士乎?
太祖感嘆於梁習不為自己辯解,而王思也勇於擔責,並說: 怎麼能想到我軍中有兩位這樣的義士呢?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後同時擢為刺史,思領豫州。
後來他們同時被提升為刺史,王思是豫州刺史。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思亦能吏,然苛碎無大體,官至九卿,封列侯。
王思也能處理政事,但苛刻瑣碎,不識大體,後來官至九卿,被封為列侯。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