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utput
stringlengths 1
1.45k
| input
stringlengths 1
1.6k
| instruction
stringclasses 1
value |
---|---|---|
於是有樊城之事。 | 後來就有了水淹樊城的事。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詔書召潛及豫州刺史呂貢等,潛等緩之。 | 朝廷下詔徵召裴潛和豫州刺史呂貢等人,裴潛等人一直拖延。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恢密語潛曰: 此必襄陽之急欲赴之也。 | 溫恢暗中對裴潛說: 這一定是襄陽情況緊急,想要你們前去救援。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所以不為急會者,不欲驚動遠眾。 | 之所以沒有直接急切地召集你們,是因為不想驚動遠處的部隊。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一二日必有密書促卿進道,張遼等又將被召。 | 一兩天內一定會有秘密詔書催促你們出發,張遼等人也會被召去支援。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遼等素知王意,後召前至,卿受其責矣! | 張遼等人素來了解魏王的想法,他們在後面受到詔令卻比你們先到達,您一定會受到責罰的!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潛受其言,置輜重,更為輕裝速發,果被促令。 | 裴潛接受了溫恢的建議,放下軍用物資,改為輕裝上路,迅速出發,果然收到了催促的命令。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遼等尋各見召,如恢所策。 | 張遼等人不久也各自收到了詔令,一切都像溫恢估計的那樣。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文帝踐阼,以恢為侍中,出為魏郡太守。 | 文帝登基後,任命溫恢為侍中,又出京擔任魏郡太守。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數年,遷涼州刺史,持節領護羌校尉。 | 過了幾年,被提升為涼州刺史,持符節兼任護羌校尉。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道病卒,時年四十五。 | 在赴任的路上病死,年僅四十五歲。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詔曰: 恢有柱石之質,服事先帝,功勤明著。 | 文帝下詔說: 溫恢有成為朝廷支柱的潛質,侍奉先帝,功績和勤勉都很卓著。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及為朕執事,忠於王室,故授之以萬里之任,任之以一方之事。 | 等到為朕做事時,對王室忠心不二,所以才將萬里之外的重任任命給他,將一個地方的事情都託付給他。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如何不遂,吾甚愍之! | 他為何如此不順遂,我非常痛惜!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賜恢子生爵關內侯。 | 就下詔賜封溫恢的兒子溫生爵位為關內侯。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生早卒,爵絕。 | 溫生早年去世,爵位就沒有延續。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恢卒後,汝南孟建為涼州刺史,有治名,官至徵東將軍。 | 溫恢去世後,汝南郡的孟建擔任涼州刺史,處理政事有很好的名聲,官職做到徵東將軍。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賈逵字梁道,河東襄陵人也。 | 賈逵字梁道,河東郡襄陵縣人。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自為兒童,戲弄常設部伍,祖父習異之,曰: 汝大必為將率。 | 他還是兒童的時候,玩遊戲經常是跟行軍打仗相關的,他的祖父賈習很是驚異,說: 你長大後一定會成為將帥。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口授兵法數萬言。 | 還向他口述了數萬字的兵法。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初為郡吏,守絳邑長。 | 賈逵剛開始在郡中擔任小吏,擔任守衛絳邑的長官。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郭援之攻河東,所經城邑皆下,逵堅守,援攻之不拔,乃召單于並軍急攻之。 | 郭援進攻河東郡,所經過的城池都被攻佔,賈逵堅守守衛絳邑,郭援進攻但沒有能攻克,就召集單于聯合軍隊加速進攻。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城將潰,絳父老與援要,不害逵。 | 絳邑城即將被攻破的時候,城中的父老鄉親請求不要殺害賈逵。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絳人既潰,援聞逵名,欲使為將,以兵劫之,逵不動。 | 絳邑隊伍被擊潰後,郭援聽說賈逵的名聲,想要讓他擔任自己軍中的將領,派兵前去劫持他,賈逵沒有動作。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左右引逵使叩頭,逵叱之曰: 安有國家長吏為賊叩頭! | 左右侍從拉合賈逵想要他磕頭,賈逵呵斥他們說: 哪有國家官吏給賊人磕頭的!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援怒,將斬之。 | 郭援大怒,想要將他斬了。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絳吏民聞將殺逵,皆乘城呼曰: 負要殺我賢君,寧俱死耳! | 絳城的吏役百姓得知郭援將要殺害賈逵,都攀上城牆大喊: 如果要背信棄義殺害我們賢能的主君,我們寧肯同歸於盡!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左右義逵,多為請,遂得免。 | 郭援身邊的侍從都認為賈逵很有義氣,大多為他求情,賈逵才得以免於一死。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初,逵過皮氏,曰: 爭地先據者勝。 | 當初賈逵去到皮氏,說: 爭奪地盤,先佔據有利地勢的那方勝利。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及圍急,知不免,乃使人間行送印綬歸郡,且曰 急據皮氏 。 | 等到郭援包圍絳邑並加緊圍攻,賈逵知道絳邑免不了被攻破,就派人從小路出發,將印信和綬帶送回郡中,並說 趕快去佔據皮氏 。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援既並絳眾,將進兵。 | 郭援收編了絳邑的隊伍之後,才繼續前行。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逵恐其先得皮氏,乃以他計疑援謀人祝奧,援由是留七日。 | 賈逵擔心郭援先得到皮氏,就用其他的計謀使郭援的謀臣祝奧產生疑慮,郭援因此將大軍停留了七天。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郡從逵言,故得無敗。 | 郡中聽從賈逵的建議,所以沒有失敗。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後舉茂才,除澠池令。 | 後來賈逵被推舉為茂才,擔任澠池縣令。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高幹之反,張琰將舉兵以應之。 | 高幹反叛之後,張琰將要率軍響應他。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逵不知其謀,往見琰。 | 賈逵不知道張琰的謀劃,前往去見張琰。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聞變起,欲還,恐見執,乃為琰畫計,如與同謀者,琰信之。 | 得知變故已經發生,賈逵想要返回,又擔心被抓捕,就為張琰出謀劃策,就好像和張琰是同謀一樣,張琰也信任他。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時縣寄治蠡城,城塹不固,逵從琰求兵脩城。 | 當時澠池縣由蠡城暫時治理,城池和壕溝都不堅固,賈逵跟隨張琰到脩城請求士兵支援。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諸欲為亂者皆不隱其謀,故逵得盡誅之。 | 那些想要作亂的人都不隱藏他們的計謀,所以賈逵得以將他們全部誅殺。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遂脩城拒琰。 | 然後在脩城抗擊張琰。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琰敗,逵以喪祖父去官,司徒闢為掾,以議郎參司隸軍事。 | 張琰戰敗,賈逵因為父親去世而辭官,司徒府徵召他為掾吏,以議郎的身份參與司隸校尉的軍事。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太祖征馬超,至弘農,曰 此西道之要 ,以逵領弘農太守。 | 太祖征討馬超,大軍到達弘農郡,說: 這是西面道路的要害之地 ,讓賈逵擔任弘農太守。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召見計事,大悅之,謂左右曰: 使天下二千石悉如賈逵,吾何憂? | 太祖召見他謀劃事情,非常高興,對左右侍奉的人說: 如果天下間兩千石俸祿以上的官員都像賈逵那樣,我還擔憂什麼呢?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其後發兵,逵疑屯田都尉藏亡民。 | 之後就出兵,賈逵懷疑屯田都尉將流亡的百姓藏匿起來。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都尉自以不屬郡,言語不順。 | 屯田都尉自認為自己不歸屬於弘農郡管轄,言辭間很不恭敬。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逵怒,收之,數以罪,撾折腳,坐免。 | 賈逵大怒,將他收押起來,數罪併罰,將屯田都尉打斷了腳,賈逵也因此事被面館。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然太祖心善逵,以為丞相主簿。 | 但太祖心中對賈逵很滿意,又任命他為丞相主簿。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太祖徵劉備,先遣逵至斜谷觀形勢。 | 太祖征討劉備,派賈逵先到斜谷觀察那裡的地形。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道逢水衡,載囚人數十車,逵以軍事急,輒竟重者一人,皆放其餘。 | 他在路上遇上水衡官押著幾十輛載著囚犯的囚車,賈逵認為軍事更緊急,最後只讓水衡官將一個重罪的犯人留下,剩下的全都放走。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太祖善之,拜諫議大夫,與夏侯尚並掌軍計。 | 太祖認為他做得對,任命他為諫議大夫,和夏侯尚一起掌管軍事事務。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太祖崩洛陽,逵典喪事。 | 太祖在洛陽去世,賈逵主持太祖的喪事。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時鄢陵侯彰行越騎將軍,從長安來赴,問逵先生璽綬所在。 | 當時鄢陵侯曹彰代理越騎將軍,從長安趕來,問賈逵太祖的印璽綬帶在哪裡。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逵正色曰: 太子在鄴,國有儲副。 | 賈逵義正言辭地說: 太子現在在鄴城,國家是有儲君的。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先王璽綬,非君侯所宜問也。 遂奉梓宮還鄴。 | 先王的印璽綬帶,不是君侯您應該問到的。 於是護送太祖靈柩返回鄴城。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文帝即王位,以鄴縣戶數萬在都下,多不法,乃以逵為鄴令。 | 文帝即位魏王,因為鄴縣有幾萬戶人口都在都城,其中很多違犯律法,就讓賈逵擔任鄴縣縣令。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月餘,遷魏郡太守。 | 過了一個多月,被提升為魏郡太守。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大軍出征,復為丞相主簿祭酒。 | 朝廷大軍出征,賈逵又擔任丞相主簿祭酒。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逵嘗坐人為罪,王曰: 叔向猶十世宥之,況逵功德親在其身乎? | 賈逵曾經將人牽連治罪,文帝說: 叔向那樣的賢臣,應該寬恕他十代子孫的罪過,更何況賈逵的功績都是在他自己身上的呢?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從至黎陽,津渡者亂行,逵斬之,乃整。 | 賈逵跟隨文帝到黎陽,那些在渡口擾亂秩序的士兵,賈逵將他們都斬了,秩序才嚴整起來。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至譙,以逵為豫州刺史。 | 到了譙縣,文帝任命賈逵為與州刺史。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是時天下初復,州郡多不攝。 | 當時國家剛剛平復,各地州郡大多都沒有固定的秩序。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逵曰: 州本以御史出監諸郡,以六條詔書察長吏二千石已下,故其狀皆言嚴能鷹揚有督察之才,不言安靜寬仁有愷悌之德也。 | 賈逵說: 州郡原本應該派御史前去監督視察各郡,用相關的六條詔書考察俸祿兩千石以下的官吏,所以有關御史的奏表上都寫他們很威武,有監督檢查的才幹,不說他們安靜寬厚,有仁德,又有和樂平易的品德。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今長吏慢法,盜賊公行,州知而不糾,天下復何取正乎? | 現在各州郡長吏輕視律法,盜賊在郡中公然行動,州里知道卻不加以糾正,天下又怎麼取得正道呢?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兵曹從事受前刺史假,逵到官數月,乃還;考竟其二千石以下阿縱不如法者,皆舉奏免之。 | 州中有一位兵曹從事,在前人刺史准假後離開職位,賈逵到任幾個月後他才回來;賈逵將俸祿二千石以下官員中那些有庇護縱容不守法行為的人都考察清楚,並將這些都上奏朝廷罷免他們。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帝曰: 逵真刺史矣。 | 文帝說: 賈逵真是刺史啊。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佈告天下,當以豫州為法。 | 就將這件事詔告天下,讓天下都以此為準則。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賜爵關內侯。 | 並給賈逵賜封爵位為關內侯。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州南與吳接,逵明斥候,繕甲兵,為守戰之備,賊不敢犯。 | 豫州的南面和吳國相接,賈逵指定了明確的偵查兵,準備鎧甲和兵器,作為守衛作戰的準備,敵人不敢來進犯。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外修軍旅,內治民事,遏鄢、汝,造新陂,又斷山溜長谿水,造小弋陽陂,又通運渠二百餘裡,所謂賈侯渠者也。 | 賈逵對外修整軍隊,對內整治百姓事務,阻遏鄢水和汝水,造出新的池塘,又階段山間的溜河等長長的溪水,修造了小弋陽陂,又開通了兩百多里長的運河,就是後來的賈侯渠。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黃初中,與諸將並徵吳,破呂範於洞浦,進封陽裡亭侯,加建威將軍。 | 黃初年間,賈逵和眾位將領一起征討吳國,在洞浦攻破呂範,賈逵被進封爵位為陽裡亭侯,加封建威將軍。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明帝即位,增邑二百戶,並前四百戶。 | 明帝登基後,給賈逵增加兩百戶食邑,加上之前的一共四百戶。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時孫權在東關,當豫州南,去江四百餘裡。 | 當時孫權在東關,正好在豫州南邊,距離長江有四百多里。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每出兵為寇,輒西從江夏,東從廬江。 | 孫權經常出兵進犯,要麼從西面的江夏,要麼從東面的廬江。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國家征伐,亦由淮、沔。 | 朝廷出兵征討,也是經由淮水、沔水。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是時州軍在項,汝南、弋陽諸郡,守境而已。 | 這時候豫州的部隊在項、汝南、弋陽各郡,兵力也只足夠守衛邊境而已。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權無北方之虞,東西有急,並軍相救,故常少敗。 | 孫權對北方沒有顧慮,當東面或西面有緊急情況,就能合軍前去救援,所以很少有失敗的時候。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逵以為宜開直道臨江,若權自守,則二方無救;若二方無救,則東關可取。 | 賈逵認為應該開通一條直路直到江邊,如果孫權自我防守,那東西兩面就沒有援兵;如果兩面都沒有救兵,那東關就能攻取了。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乃移屯潦口,陳攻取之計,帝善之。 | 就移軍到潦口駐紮,嚮明帝陳述攻取的計劃,明帝認為很對。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吳將張嬰、王崇率眾降。 | 吳國將領張嬰、王崇率部下投降。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太和二年,帝使逵督前將軍滿寵、東莞太守胡質等四軍,從西陽直向東關,曹休從皖,司馬宣王從江陵。 | 大和二年,明帝派賈逵督領前將軍滿寵、東莞太守胡質等四路人馬從西陽只奔向東關,曹休從皖城,司馬宣王從將領出兵。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逵至五將山,休更表賊有請降者,求深入應之。 | 賈逵到了五將山,曹休又上表說有請求投降的敵軍,請求派他們深入敵軍以響應賈逵。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詔宣王駐軍,逵東與休合進。逵度賊無東關之備,必並軍於皖;休深入與賊戰,必敗。 | 明帝詔令司馬宣王安營駐紮,賈逵從東面和曹休合軍前進、賈逵估計賊人在東關一定沒有防備,一定會在皖城合軍;曹休深入敵軍地盤和賊人交戰,一定會戰敗。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乃部署諸將,水陸並進,行二百里,得生賊,言休戰敗,權遣兵斷夾石。 | 就安排了眾位將領,從水路陸路一起前進,行進了二百里,抓獲了一名敵軍,說曹休戰敗,孫權派兵阻斷夾石。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諸將不知所出,或欲待後軍。 | 眾位將領不知道該怎麼出來,有的想等待援軍到來。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逵曰: 休兵敗於外,路絕於內,進不能戰,退不得還,安危之機,不及終日。 | 賈逵說: 曹休在夾石口外戰敗,道路在夾石口內被阻斷,前進無法作戰,撤退無法返回,安全或危急的機會,不到一天就能知道了。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賊以軍無後繼,故至此;今疾進,出其不意,此所謂先人以奪其心也,賊見吾兵必走。 | 賊人認為曹休的軍隊沒有援助,所以才這樣做;現在我們趁他們沒有防備的時候迅速出兵,這就是所謂的走在敵人前面爭取在心理上佔上風,敵軍見到我軍一定會退走。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若待後軍,賊已斷險,兵雖多何益! | 如果只等來後來的救兵,賊人已經阻斷了天險,再多的士兵有什麼用呢!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乃兼道進軍,多設旗鼓為疑兵,賊見逵軍,遂退。 | 就下令從兩路進軍,設置了很多旗幟戰鼓作為疑兵,敵軍看到賈逵的軍隊,就撤退了。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逵據夾石,以兵糧給休,休軍乃振。 | 賈逵佔據了夾石口,將軍糧送給曹休,曹休軍隊才振作起來。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初,逵與休不善。 | 當初,賈逵和曹休關係不好。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黃初中,文帝欲假逵節,休曰: 逵性剛,素侮易諸將,不可為督。 | 黃初年間,文帝想要賜予賈逵符節,曹休說: 賈逵性情剛烈,向來都輕視怠慢眾位將領,不能做都督。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帝乃止。 | 文帝就打消了這個念頭。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及夾石之敗,微逵,休軍幾無救也。 | 等到曹休在夾石戰敗,沒有賈逵,曹休軍隊幾乎全軍覆沒了。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會病篤,謂左右曰: 受國厚恩,恨不斬孫權以下見先帝。 | 適逢賈逵病重,他對左右侍從說: 我承受國家深厚的恩典,很遺憾沒有能將孫權斬殺到九泉之下面見先帝。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喪事一不得有所脩作。 | 我死之後,喪事不要大肆操辦。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薨,諡曰肅侯。 | 他去世後,諡號為肅侯。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子充嗣。 | 他的兒子賈充繼承爵位。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豫州吏民追思之,為刻石立祠。 | 豫州的官吏百姓都追念他,為他立碑並修建祠堂。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青龍中,帝東征,乘輦入逵祠,詔曰: 昨過項,見賈逵碑像,念之愴然。 | 青龍年間,明帝東征,乘坐輦車進入賈逵的祠堂,下詔說: 我昨天路經項城,看到賈逵的墓碑石像,一想到他就非常悲痛。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古人有言,患名之不立,不患年之不長。 | 古人曾說,擔心名聲不能樹立,不擔心壽命不長。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Subsets and Splits
No community queries yet
The top public SQL queries from the community will appear here once availab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