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utput
stringlengths 1
1.45k
| input
stringlengths 1
1.6k
| instruction
stringclasses 1
value |
---|---|---|
遂生縛布,布曰: 縛太急,小緩之。 | 曹操就生擒了呂布,捆綁的時候,呂布說: 綁得太緊了,稍微松一點吧。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太祖曰: 縛虎不得不急也。 | 曹操說: 捆綁老虎是不能不緊的。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布請曰: 明公所患不過於布,今已服矣,天下不足憂。 | 呂布又請求說: 您所擔心的不過是我呂布,現在我已經向你臣服了,天下已經沒有值得你擔心的事了。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明公將步,令布將騎,則天下不足定也。 | 如果你統率步兵,我統率騎兵,那天下就沒有什麼不能平定的了。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太祖有疑色。 | 曹操猶疑不定。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劉備進曰: 明公不見布之事丁建陽及董太師乎! 太祖頷之。 | 劉備進言說: 明公您難道沒有看到呂布侍奉丁建陽和董太師時發生的事嗎?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布因指備曰: 是兒最叵信者。 | 曹操才點頭認可。呂布就指責劉備說: 你這人才是最不可信的!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於是縊殺布。布與宮、順等皆梟首送許,然後葬之。 | 然後曹操就將呂布絞死了,並把呂布、陳宮、高順的首級都砍下來送到許都,然後將他們的屍體下葬。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太祖之禽宮也,問宮欲活老母及女不? | 曹操生擒陳宮的時候,問陳宮想不想要自己的老母親和女兒活著。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宮對曰: 宮聞孝治天下者不絕人之親,仁施四海者不乏人之祀,老母在公,不在宮也。 | 陳宮回答說: 我聽說以孝道治理天下的人不會殺掉別人的親人,仁義廣施天下的人不會斷絕別人的宗廟延續,我死之後我的母親能否活著是由你決定,不是我。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太祖召養其母終其身,嫁其女。 | 曹操就將陳宮的家人接過來,並奉養他母親直到她去世,並給陳宮的女兒許配了人家。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陳登者,字元龍,在廣陵有威名。 | 陳登,字元龍,在廣陵地區很有威望。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又掎角呂布有功,加伏波將軍,年三十九卒。 | 又因為剷除呂布有功,被加封為伏波將軍,三十九歲的時候就去世了。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後許汜與劉備並在荊州牧劉表坐,表與備共論天下人,汜曰: 陳元龍湖海之士,豪氣不除。 | 後來許汜和劉備一起在荊州牧劉表府上做客,席上劉表和劉備一起評論天下英雄,許汜說: 陳元龍本來是江湖中人,所以身上的豪爽之氣至今也沒有消散。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備謂表曰: 許君論是非? | 劉備對劉表說: 許汜的說法對不對?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表曰: 欲言非,此君為善士,不宜虛言;欲言是,元龍名重天下。 | 劉表說: 如果說不對,許汜是位好人,向來不會隨意評論他人;如果說對,陳元龍的確名揚天下。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備問汜: 君言豪,寧有事邪? | 劉備又問許汜說: 您說陳元龍豪爽,有事情可以證明嗎?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汜曰: 昔遭亂過下邳,見元龍。 | 許汜說: 我曾經遇上禍亂經過下邳,去見元龍。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元龍無客主之意,久不相與語,自上大床臥,使客臥下床。 | 元龍對待我沒有區分主客的意思,很久沒有跟我說一句話,自己徑直到大床上睡覺,把下床留給我。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備曰: 君有國士之名,今天下大亂,帝主失所,望君憂國忘家,有救世之意,而君求田問舍,言無可採,是元龍所諱也,何緣當與君語? | 劉備說: 您有國士的名聲,現在天下大亂,天子都顛沛流離居無定所,希望您能為國家大事憂慮,不應過多地考慮自身,才能匡扶天下,但您卻求田問舍,言語中也沒有什麼深度,這是元龍所討厭的,怎麼還會有話和你說呢?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如小人,欲臥百尺樓上,臥君於地,何但上下床之間邪? | 如果是我,我還希望我睡在百尺的高樓,讓你睡在地下,哪裡只有上下床的距離呢?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表大笑。 | 劉表聽了這番話,大笑。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備因言曰: 若元龍文武膽志,當求之於古耳,造次難得比也。 | 劉備就繼續說: 像元龍這樣有勇有謀,文韜武略的人,大概只能在古代賢人中尋找,現在的人很難和他相比了。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臧洪字子源,廣陵射陽人也。 | 臧洪,字子源,是廣陵射陽人。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父旻,歷匈奴中郎將、中山、太原太守,所在有名。 | 父親臧旻,曾擔任過匈奴中郎將和中山、太原太守,在任職的地區都很有聲望。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洪體貌魁梧,有異於人,舉孝廉為郎。 | 臧洪身材魁梧,和常人不同,曾被推舉為孝廉,當了郎官。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時選三署郎以補縣長;琅邪趙昱為莒長,東萊劉繇下邑長,東海王朗菑丘長,洪即丘長。 | 當時正好在五官署、左署和右署中選拔郎官來補任縣長,琅邪人趙昱當了莒縣縣長,東萊人劉繇當下邑縣縣長,東海人王朗成為了菑丘縣縣長,而臧洪成為了即丘縣縣長。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靈帝末,棄官還家,太守張超請洪為功曹。 | 靈帝末年,臧洪辭官回家,太守張超延請他來擔任功曹。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董卓殺帝,圖危社稷,洪說超曰: 明府歷世受恩,兄弟並據大郡,今王室將危,賊臣未梟,此誠天下義烈報恩效命之秋也。 | 董卓殺了少帝,想要擾亂天下謀取帝位,臧洪勸說張超: 您府上歷代都深受皇恩,兄弟幾個都擔任大郡的掌管,現在王室衰微,亂臣賊子還沒有被剿滅,這正是天下義士豪傑報效皇恩的時候。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今郡境尚全,吏民殷富,若動枹鼓,可得二萬人,以此誅除國賊,為天下倡先,義之大者也。 | 現在您所在的郡還能保全自身不受戰亂之苦,從官吏到百姓都殷實富足,如果您敲響戰鼓,立刻就會有兩萬義士前來響應。您依靠這支部隊剷除亂臣賊子,為天下人做出表率,這就是大義了。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超然其言,與洪西至陳留,見兄邈計事。 | 張超認為他的話很有道理,就和臧洪一起往西去陳留見兄長張邈,和他一同謀劃起兵事宜。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邈亦素有心,會於酸棗,邈謂超曰: 聞弟為郡守,政教威恩,不由己出,動任臧洪,洪者何人? | 張邈一直以來也有這樣的想法,於是兩支部隊在酸棗會合,張邈對張超說: 聽說你當了太守,政務教化以及對百姓恩威並施,都不是自己做主,而是因為任用臧洪,這個人是誰?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超曰: 洪才略智數優超,超甚愛之,海內奇士也。 | 張超回答說: 臧洪才智過人,我很欣賞他,他真是個天下的奇人。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邈即引見洪,與語大異之。 | 張邈就讓張超引見了臧洪並和他交談,也深感驚訝。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致之於劉兗州公山、孔豫州公緒,皆與洪親善。 | 於是又將他介紹給兗州刺史劉岱,豫州刺史孔伷,他們和臧洪的關係也非常好。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乃設壇場,方共盟誓。 | 於是設立了壇場,準備在那裡定下誓約,永為兄弟。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諸州郡更相讓,莫敢當,鹹共推洪。 | 各州郡的長官互相推讓,誰也不願意第一個上壇,他們一致推舉了臧洪。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洪乃升壇操槃歃血而盟曰: 漢室不幸,皇綱失統,賊臣董卓乘釁縱害,禍加至尊,虐流百姓,大懼淪喪社稷,翦覆四海。 | 臧洪就登上壇場,拿著承盤,歃血發誓說: 漢室不幸,導致現在朝政混亂,賊子董卓乘機挑起事端危害社稷,禍及天子,百姓流離失所,大有顛覆四海,侵吞天下的野心。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兗州刺史岱、豫州刺史伷、陳留太守邈、東郡太守瑁、廣陵太守超等,糾合義兵,並赴國難。 | 兗州刺史劉岱、豫州刺史孔伷、陳留太守張邈、東郡太守橋瑁、廣陵太守張超等人聯合人馬,共同面對國家危難。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凡我同盟,齊心戮力,以致臣節,殞首喪元,必無二志。 | 凡是今天一起發誓的人,都應同心協力,做出身為臣子的貢獻,就算身死魂喪,也絕對不懷二心。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有渝此盟,俾墜其命,無克遺育。 | 如果有誰違背今日的誓言,不但他自身性命難保,還會禍及他的子孫後代。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皇天后土,祖宗明靈,實皆鑑之! | 天地為證,祖宗神明在上,都會仔細地看著我們!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洪辭氣慷慨,涕泣橫下,聞其言者,雖卒伍廝養,莫不激揚,人思致節。 | 臧洪的話慷慨激昂,聲淚俱下,在場聽到他誓詞的人,就算是地位低下的士兵僕役,也沒有不情緒激昂的,每個人都想要做一點貢獻。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頃之,諸軍莫適先進,而食盡眾散。 | 然而不久之後,各路人馬還沒有決定好誰先出戰,就因為糧食吃盡而各自散去了。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超遣洪詣大司馬劉虞謀,值公孫瓚之難,至河間,遇幽、冀二州交兵,使命不達。 | 張超派臧洪到大司馬劉虞那裡商量對策,但又遇上公孫瓚將劉虞殺了,到了河間地區,又遇上幽、冀二州交戰,他就沒能完成使命。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而袁紹見洪,又奇重之,與結分合好。 | 袁紹見到臧洪,認為他有奇才,非常器重他,不管在不在一起,兩人都是好友。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會青州刺史焦和卒,紹使洪領青州以撫其眾。 | 剛好遇上青州刺史焦和去世,袁紹就讓臧洪先主管青州事務以安撫當地百姓。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洪在州二年,群盜奔走。 | 臧洪在青州主事兩年,原來州里的盜匪全都逃走。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紹嘆其能,徙為東郡太守,治東武陽。 | 袁紹感嘆他的才能,就提升他為東郡太守,治理東武陽。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太祖圍張超於雍丘,超言: 唯恃臧洪,當來救吾。 | 曹操率軍將張超圍困在雍丘,張超說: 現在只能依靠臧洪了,他應該會來救我。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眾人以為袁、曹方睦,而洪為紹所表用,必不敗好招禍,遠來赴此。 | 但大家都認為袁紹和曹操的關係有所緩和,但臧洪已經很明顯地被袁紹重用,他一定不會毀掉目前的大好前程而自招禍事,從那麼遠的地方趕來援救張超。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超曰: 子源,天下義士,終不背本者,但恐見禁制,不相及逮耳。 | 張超說: 臧洪,是天下有名的義士,他一定不會背棄舊主,只是擔心他可能會被袁紹阻止,趕不及前來相救。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洪聞之,果徒跣號泣,並勒所領兵,又從紹請兵馬,求欲救超,而紹終不聽許。 | 臧洪聽說了這件事,果然赤著腳嚎啕大哭,並召集他所率領的隊伍,又向袁紹請求增兵,想要援救張超,但袁紹最終也沒有答應他的請求。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超遂族滅。 | 張超最後被滅族了。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洪由是怨紹,絕不與通。 | 臧洪因為此事對袁紹心存怨恨,斷絕的和他的一切來往。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紹興兵圍之,歷年不下。 | 袁紹就發兵去圍攻他,但好幾年都沒有取得勝利。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紹令洪邑人陳琳書與洪,喻以禍福,責以恩義。 | 袁紹就讓手下人,臧洪的同鄉陳琳給臧洪寫信,信中將禍福得失都講的很清楚,又用恩情道義來指責他。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洪答曰: | 臧洪回信說: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隔闊相思,發於寤寐。 | 我們闊別已久,對你的思念無論是睡夢中還是醒著的時候都很強烈。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幸相去步武之間耳,而以趣舍異規,不得相見,其為愴悢,可為心哉! | 也很慶幸我們之間的距離很短,但因為我們選擇的標準不同,遵守的道義不同,所以未能相見,我心中感到十分淒涼悲愴!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前日不遺,比辱雅貺,述敘禍福,公私切至。 | 前段時間,承蒙你沒有忘記我,給我寫了兩封書信,信中你為我陳說利害得失,於公於私都非常懇切。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所以不即奉答者,既學薄才鈍,不足塞詰;亦以吾子攜負側室,息肩主人,家在東州,僕為仇敵。 | 我之所以沒有立即回覆你,不僅因為我才疏學淺,性情愚鈍,沒有辦法立即回覆你的詰責;也因為你帶著小妾在袁紹那裡逍遙享受,可你的家人還在城裡,而我又是袁紹的敵人。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以是事人,雖披中情,墮肝膽,猶身疏有罪,言甘見怪,方首尾不救,何能恤人? | 你在這樣的處境中還為袁紹辦事,雖然忠心耿耿,披肝瀝膽,卻依然是被疏遠的罪人,言語中還要受袁紹的責難,你自己的事情都自顧不暇,又怎麼能憐憫別人呢?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且以子之才,窮該典籍,豈將闇於大道,不達餘趣哉! | 況且以你非凡的才能,博覽群書的學問,又怎麼會在道義之事上糊塗,不瞭解我的志向呢?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然猶復云云者,僕以是知足下之言,信不由衷,將以救禍也。 | 但你在信中還是翻來覆去地說,我就知道你的這些話不是出自你的本心,只是想借此解除自己的禍事。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必欲算計長短,辯諮是非,是非之論,言滿天下,陳之更不明,不言無所損。 | 假如一定要計較得失對錯的話,那麼關於是非的標準,天下間各有各的說法,要說出來是說不清楚的,不說也沒有什麼損失。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又言傷告絕之義,非吾所忍行也,是以捐棄紙筆,一無所答。 | 況且,要是說出來,就會使我二人絕交,這是我不忍心的,所以才丟開紙筆,什麼都不回覆。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亦冀遙忖其心,知其計定,不復渝變也。 | 也希望你能諒解我的心情,知道我已經打定主意,不會再改變了。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重獲來命,援引古今,紛紜六紙,雖欲不言,焉得已哉! | 但又一次收到你的來信,援引古今事例,洋洋灑灑寫了六頁紙,雖然本來沒有打算和你說,看來是不可能了。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僕小人也,本因行役,寇竊大州,恩深分厚,寧樂今日自還接刃! | 我只是一個低微的人,原本為袁紹效勞,有幸能主管大州事務,袁紹對於我實在是恩情深厚,我現在怎麼忍心反過來和他兵戎相見呢?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每登城勒兵,望主人之旗鼓,感故友之周旋,撫弦搦矢,不覺流涕之覆面也。 | 所以每次登上城樓指揮軍隊,遙望主人袁紹的旗鼓,感念故友的從中周旋,撫弦握箭,不知不覺間就已淚流滿面。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何者? | 為什麼呢?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自以輔佐主人,無以為悔。 | 我自認為輔佐主人,沒有什麼可後悔的。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主人相接,過絕等倫。 | 主人對我的恩寵超出了所有人。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當受任之初,自謂究竟大事,共尊王室。 | 我在接受使命主持會盟的時候,發誓一定要結束現在天下動亂的局面,尊奉王室。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豈悟天子不悅,本州見侵,郡將遘牖里之厄。 | 誰料天子不悅,張超所在的州郡被曹操佔據,郡中將領就像周文王被拘囚牖里一樣困厄。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陳留克創兵之謀,謀計棲遲,喪忠孝之名,杖策攜背,虧交友之分。 | 張超敗走陳留,想要我發兵援救攻打曹軍。如果我的計劃實行得晚,那就會失掉忠孝的名聲,如果拄著柺杖帶上財物離開,就會損害了朋友間的道義。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揆此二者,與其不得已,喪忠孝之名與虧交友之道,輕重殊塗,親疏異畫,故便收淚告絕。 | 比較這兩種選擇,實在是不得已,喪失忠孝的名聲和損害朋友間的道義,程度輕重不同,親疏有別,所以只好含淚宣佈絕交。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若使主人少垂故人,住者側席,去者克己,不汲汲於離友,信刑戮以自輔,則僕抗季札之志,不為今日之戰矣。 | 如果主人稍稍憐憫故人,對在身邊做事的朋友以禮相待,對離開的友人寬宏大量,不去追究他們的離去,依靠刑罰輔佐自己,那我也會學習吳季札謙讓君位的節操,現在也不會與主人交戰了。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何以效之? | 但他沒有這樣做,我又怎麼仿效季札呢?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昔張景明親登壇喢血,奉辭奔走,卒使韓牧讓印,主人得地;然後但以拜章朝主,賜爵獲傳之故,旋時之間,不蒙觀過之貸,而受夷滅之禍。 | 從前,張景明親自登上祭壇,歃血為盟,靠著辭令四處奔走遊說,最後讓冀州牧韓馥讓出印信,主人得到了冀州地盤。但不久之後他僅僅因為迎呂布擔任兗州牧,得到封賞的緣故,轉瞬之間,不但沒有得到諒解,反而遭到抄家滅族。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呂奉先討卓來奔,請兵不獲,告去何罪? | 呂布為討伐董卓,前來請求增兵,沒有沒有得到應允,便告辭離去,這有什麼罪過?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復見斫刺,濱於死亡。 | 卻反受到攻擊,差一點就沒命了。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劉子琪奉使逾時,辭不獲命,畏威懷親,以詐求歸,可謂有志忠孝,無損霸道者也;然輒僵斃麾下,不蒙虧除。 | 劉子璜為袁紹效力很久,他想要辭官卻沒有得到允准,他既懼怕威勢又思念家中親人,只好說謊請求歸鄉,這可以說是於忠於孝都做得很好了,也沒有損害袁紹的權威,然而不僅請求沒有得到批准,就連自己也被打死在袁紹的旌旗之下。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僕雖不敏,又素不能原始見終,睹微知著,竊度主人之心,豈謂三子宜死,罰當刑中哉? | 我雖然不聰明,向來也不能推因知果,但由這些事情來看,揣度主人的心思,又怎麼能說這三人本就該死,對他們的處罰是得當的呢?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實且欲一統山東,增兵討讎,懼戰士狐疑,無以沮勸,故抑廢王命以崇承製,慕義者蒙榮,待放者被戮,此乃主人之利,非遊士之原也。 | 況且袁紹原本也打算統一泰山以東地區,擴張勢力討伐仇人,又擔心將士們心中疑慮,不能對他們加以勸阻或鼓勵,所以就廢止君王的命令而推崇承製,仰慕他道義而來的人受到歡迎,想要離他而去的人卻遭殺戮,這些都只是袁紹的心意,而不是那些遊宦之人的意願。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故僕鑑戒前人,困窮死戰。 | 所以我以前人的遭遇為誡,就算走投無路也要死戰到底。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僕雖下愚,亦嘗聞君子之言矣,此實非吾心也,乃主人招焉。 | 我雖然卑微愚蠢之極,也曾聽到過君子的言論,這實在不是出自我的本心,都是袁紹逼迫我到這種地步。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凡吾所以背棄國民,用命此城者,正以君子之違,不適敵國故也。 | 大概我之所以背棄百姓,下令堅守此城,就是因為背離君子之道,而不順從敵國吧。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是以獲罪主人,見攻逾時,而足下更引此義以為吾規,無乃辭同趨異,非君子所為休慼者哉! | 所以得罪主人,被圍攻了很久,而你又引用這個道理來規勸我,難道不是言語相同而意思相反嗎,這不是君子對待福禍的態度。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吾聞之也,義不背親,忠不違君,故東宗本州以為親援,中扶郡將以安社稷,一舉二得以徼忠孝,何以為非? | 我聽說,遵循道義也不能違逆父母,盡忠職守不能違背君主,所以我奉東面的張超為主,把他當做親援,在東郡輔助袁紹選人用將以安定天下,一舉兩得,忠孝兩全,有什麼不對的呢?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而足下欲吾輕本破家,均君主人。 | 但你卻想要我捨棄至親,只奉袁紹為君主,這是讓我不忠啊。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主人之於我也,年為吾兄,分為篤友,道乖告去,以安君親,可謂順矣。 | 袁紹對於我來說,年齡上相當於兄長,情分上是至交好友,因為意見不同而離開他以使至親安定,這是名正言順的。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若子之言,則包胥宜致命於伍員,不當號哭於秦庭矣。 | 如若向你所說,那申包胥就該為伍子胥賣命,而不應該在秦朝大殿上痛哭了。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苟區區於攘患,不知言乖乎道理矣。 | 雖然你只是為了解除自己的禍患,卻不知道你的話已經違背了你想表達的道理。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足下或者見城圍不解,救兵未至,感婚姻之義,惟平生之好,以屈節而苟生,勝守義而傾覆也。 | 或者你是見到城池被圍困無法解救,援軍又還沒有到,有感於姻親的情誼,念著平時的友好關係,認為投降以偷生,勝過堅守道義而死,所以才來勸窮。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昔晏嬰不降志於白刃,南史不曲筆以求生,故身著圖象,名垂後世,況僕據金城之固,驅士民之力,散三年之畜,以為一年之資,匡困補乏,以悅天下,何圖築室反耕哉! | 但從前晏嬰面對楚人的刀斧也沒有改變氣節,齊國史官南史沒有為君主隱諱以求生路,所以被畫成圖像,流傳後世,況且我佔據著堅固的防禦工事,調動城中所有人的力量,發放三年的儲備作為一年的用度,賑濟窮困潦倒的人,讓天下人高興,哪裡還需要想著蓋房去種田以求安逸生活呢?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但懼秋風揚塵,伯珪馬首南向,張楊、飛燕,膂力作難,北鄙將告倒縣之急,股肱奏乞歸之誠耳。 | 現在我只擔心秋風乍起,伯珪率軍向南進發,張楊、飛燕也揮師發難,導致北邊的邊陲告急,而得力助手都請求歸家罷了。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主人當鑑我曹輩,反旌退師,治兵鄴垣,何宜久辱盛怒,暴威於吾城下哉? | 主人應該瞭解我們這邊的情況,審時度勢地調轉旗幟,撤回兵馬,回到鄴城整頓軍隊,怎麼能任憑怒氣長久地折磨自己,在我的城下耍威風呢?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足下譏吾恃黑山以為救,獨不念黃巾之合從邪! | 你嘲諷我倚仗黑山軍作為後援,怎麼不想著與黃巾軍的聯合呢?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Subsets and Splits
No community queries yet
The top public SQL queries from the community will appear here once availab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