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ntence1
stringlengths
0
73.2k
sentence2
stringlengths
0
64.7k
永嘉县第二中学 平阳县浙鳌高级中学(民办) 平阳县新鳌高级中学(民办) 平阳县第三中学(民办) 平阳县萧振中学(民办) 苍南县狮山高级中学(民办) 苍南县求知中学 苍南县马站高级中学 苍南县矾山高级中学 泰顺县育才高级中学(民办) 高等院校 温州大学 温州肯恩大学 温州医科大学 温州商学院 温州理工学院 温州职业技术学院 温州科技职业学院 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 浙江东方职业技术学院 浙江安防职业技术学院 温州医科大学仁濟学院 温州城市大学 中国科学院大学温州研究院 经济 温州也是中国个体私营经济和股份合作经济的发祥地,被经济界誉为“温州模式”。据2001年统计,目前有154万温州人在中国各地经商,约创办工业企业1.6万家,累计投资额1100亿元人民币。 温州是有名的侨乡,50万温州华侨在世界各地也多从事商业和贸易。1995年来自法国、美国、比利时与荷兰的温籍侨商,以“情系温州,共创大业的温州帮”的名义与温州市政府签订了共10亿人民币的合同。 温州人章华妹拥有1980年颁发的中国第一张“个体工商户营业执照”。 温州的工业有化工、机械、纺织、电子仪器仪表、皮革制品与食品等,以轻工业为主,大量使用外来廉价劳动力,商品科技含量较低。基础设施完善,万吨级码头、电厂、程控电话与特快专递等工程已投入运行。章光101毛发再生精与多功能电磁阀获国际大奖。有桥头纽扣市场等全国性专业市场,生产资料、资金、劳务、技术、信息等市场也应运而生。温州是中国的鞋都、笔都和低压电器城。 现今,温州主要以皮鞋、打火机、眼镜和服装等生意闻名。温州的民间资金相当可观,各种投资、借贷也很有区域特色。当地的房价、物价、以及居民消费水平均居中国城市的前列,是地方级城市中民众生活消费指标最高的中国特例。 2014年温州经济总量稳居全省第3位,实现国民生产总值4302.81亿元,居全省第3位。地方财政收入:352.52亿元;温州城镇居民收入40518位居浙江省第六位,农村居民收入19394元。 2012年3月28日,浙江省温州市获中国国务院批准,决定设立温州市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尝试通过体制机制创新,构建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匹配的多元化金融体系,使金融服务明显改进,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能力明显增强,金融环境明显优化,为全国金融改革提供经验。至此温州市成为中国第12个“新特区”。 工业基地 截止2010年,温州及其下属区、市、县共有国家级工业产业基地称号38个。 中国不锈钢无缝管生产基地 中国制笔之都 中国五金洁具之都 中国锁都 中国拉链之乡 中国鞋都 中国商务礼品生产基地 中国休闲鞋生产基地 中国汽摩配之都 中国塑料薄膜产业基地 中国服装名城 印刷包装及医药机械全国产销基地 中国眼镜生产基地 中国胶鞋名城 中国塑编之乡 中华全国钻头(建工)生产基地 中国合成革之都 中国电子元器件产业基地 中国泵阀之乡 中国精密模具生产基地 中国(温州)剃须刀生产基地 中国断路器产业基地 中国金属外壳打火机生产基地 中国防爆电器生产基地 中国电器之都 中国休闲服装名城 中国印刷城 中国皮都 中国纽扣之都 中国礼品城 中国工艺礼品生产基地 中国教玩具之都 中国阀门城 中国锻造产业基地 中国食品药品机械产业基地 中国箱包城 中国新兴仪表城 中国针织名城 百强企业 截止2007年上半年,温州还拥有58个中国驰名商标,30个中国名牌,136个国家免检产品。 中国企业500强之中,温州民企占其中5强。 2006年,由中国企业联合会、中国企业家协会排出的“2006中国企业500强”在河南郑州发布。正泰、人民、德力西、天正和长城上榜,分列第208、216、257、292和346位。此外,这5家企业连同美特斯邦威、兴乐和华峰一起入围同期发布的“制造业500强”,温州市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大发集团、温州成功集团则进入“服务业500强”。 中国民企500强温州民企占29席。2007年8月6日,全国工商联在北京公布了2006年度上规模民营企业调研结果,温州29家本地企业跻身中国民营企业500强行列,其中正泰集团以营业收入总额179.626亿元,列第18位,继续位居温州本地企业“大哥大”位置。全国工商联从1998年开始对上规模民营企业进行调研,每年均排出“500强”榜单。这次是全国工商联第九次调研通过对大中型民营企业的经营状况、行业特征、企业管理等情况的连续性调查。2006年度民营企业500家的入围门槛比往年大幅度提高,营业收入指标由2005年度的13.36亿元提高至18.3亿元,升幅为36.98%。与去年榜单相比,温州市企业上榜数同样是29家,其中江南控股集团、华迪钢业集团、圣为控股有限公司、巨一集团为新入榜企业,温州人在外创办的上海人民企业集团、均瑶集团、上海胜华电线电缆集团、虎牌控股集团、浙江青山钢铁有限公司等5家企业也跻身500强榜单。 会展 中国(温州)国际轻工博览会 2006'民营企业对话世界500强 2007'民营企业对话世界500强 2008'民营企业对话世界500强 2017温州国际时尚文化创意产业博览会 瓯飞工程 欧飞工程始于2014年,为中国浙江省温州市所围垦工程,是目前中国最大围垦工程。本工程始于2010年,面积为20.3万亩,计划总投资为600亿元。围垦方案为真空固结。 交通 2016年11月17日,温州市政府官网发布了《温州市综合交通运输“十三五”发展规划》,五年内,温州综合交通将完成投资2000亿元,分别实现温州至省会1小时交通圈、温州市域内基本1小时交通圈。 民航 早在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中国航空公司就开辟了上海至广州航线,途经温州,飞机在瓯江起降。這是浙江历史上首条航空邮路。沪粤航线到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8月13日,由于日军在上海发动了八一三事變而停航,并撤掉了所有的设施,温州历史上首次民运航空至此也告一段落,此航线此后未再恢复。 在1932年秋,温州东南面修建了南塘机场,之后在1938年5月26日被日军炸毁。后因温州解放,机场复修也不了了之。 温州龍灣国际机场: 距温州市区20千米,约20分钟路程。1990年7月12日通航,是'4D'等级的国内航空港。截止2010年底,温州已经与包括香港、澳门地区在内的的72个城市建立了航线,2011年温州机场年旅客吞吐量559.8万人次,排名全国第29名。2011年6月,國務院批覆同意溫州機場升級為一類口岸,允許對外國籍飛機開放。2011年12月,海关总署监管司批复同意在温州机场设立国际邮件交换站。2012年1月,机场航行资料向国际发布。2012年2月,温州机场正式对境外航空公司开放。2012年3月,华信航空开通温州至台北-松山的航线,温州成为两岸直航城市。 2016年11月17日,温州市政府官网发布了《温州市综合交通运输“十三五”发展规划》,提出加快建成T2航站楼工程及附属工程、航站区配套工程、货运区及生产辅助设施工程、交通枢纽综合体及公用配套工程,实施温州机场扩建工程(建设第二跑道和通用航空基地)。 建设固定运营基地(FBO)和飞行服务站(FSS),满足公务飞行、海洋维权、应急救援、农林飞行和私人飞行需求。加快推进文成、泰顺、苍南、永嘉等通用机场以及江心屿、七都、洞头等通航起降点开工建设。 重点开辟至国家中心城市、主要省会城市、旅游城市航线航班;培育开发有一定客源保障的至周边省市主要支线机场的航线;大力开辟台湾、香港、日本、韩国、东南亚国家以及欧洲、北美等国际(地区)直通航线和中转航线。 事故 1999年2月24日16時30分許,中國西南航空公司一架由成都飛往溫州的圖-154客機(SZ4509航班)在溫州瑞安市粉碎性解體並墜毀。事故造成61人罹難。 2001年9月2日12時25分許,鳳凰衛視一航拍飛機在永嘉失事,中文台副台長趙群力罹難。 鐵路 車站 温州站:位于鹿城区温州大道,是金温铁路的终点站,1998年6月11日通车。列车可直达北京、上海和杭州等中国主要城市,年均流量890万人次。 溫州南站:又稱溫州火車南站,原稱新溫州站,位於中國溫州市甌海區潘橋街道,是一座僅客運業務的鐵路車站,歸上海鐵路局管轄。車站距離溫州市中心約13.5公里,距溫州龙湾国际機場約28公里。 乐清站: 位於乐清市白石镇下阮村。 永嘉站: 位於永嘉县瓯北镇千石村。 乐清东站: 位于乐清市石帆街道绅坊村。 雁荡山站: 位于乐清市雁荡镇泽前村。 平阳站: 位于平阳县鳌江镇。 瑞安站: 位于瑞安市飞云街道。 苍南站: 位于苍南县灵溪镇站前大道。 温州西站:位于瓯海区,為金温铁路的一个货运站。 瓯海货运站:原“溫州南站”,新溫州站建立後易名。 温州东站:位于龙湾区,为金温铁路的一个货运站。 線路 金溫鐵路:自浙江省金華通往溫州的鐵路。始建於1992年12月18日,1998年6月11日全線通車運營。客運運輸由金華南站到溫州站,全長252千米。金溫鐵路是中國國內第一條合資的鐵路。值得一提的是,金溫鐵路是由南懷瑾提議並出面籌資4568萬美元建造。在鐵路完工之際,他提出“還路于民”,將股權轉讓給浙江省跟鐵道部。現時金溫鐵路隸屬於上海鐵路局。 金麗溫鐵路:随着经济的进一步发展,金温铁路时速低、运力饱和,已远远不能满足需求。2010年12月8日,金温铁路扩能改造工程温州段正式开工建设。线路正线全长188公里,建设工期为4年。设计行车时速200公里/小時,远远超出目前80公里的时速,2015年12月26日开通运营。 甬台溫鐵路:为沿海铁路杭福深客运专线的一部分。自宁波站至温州南站,在宁波站连接杭甬客运专线,在温州南站连接温福铁路,全线长279.09公里,是一条以客运为主、客货兼顾的国家一级铁路。甬台温铁路宁波至温州最短运营时间1小时12分。於2005年10月27日開工,2009年9月28日首次試運營。 溫福鐵路:为沿海铁路杭福深客运专线的一部分。自浙江省温州市至福建省福州市,全长298.4千米,这条由铁道部、福建省和浙江省合资建设的国家I级双线电气化铁路,于2005年动工,2009年6月30日开通货车。温福铁路建成后,福州到上海的行车时间可缩短近9小时,福州到温州也只需2小时。温福铁路将与甬台温铁路、福厦铁路和厦深铁路共同形成一条长三角通往珠三角的快速道,福建省的4个经济中心城市——福州、莆田、泉州、厦门,将直接融入沿海交通网络。 甬台温铁路和温福铁路的建成,使温州成为浙南铁路枢纽城市。此外,溫州市還規劃建設杭溫客運專線(杭州至溫州)以及溫武客運專線(溫州至武夷山)。 2016年11月17日,温州市政府官网发布了《温州市综合交通运输“十三五”发展规划》,提出确保2017年开工建设杭温高铁,“十三五”末实现温州至省会1小时交通圈;2018年完成续建项目乐清湾港区铁路支线;实施金温铁路电气化改造工程;开展温武铁路项目前期工作;加快沿海高铁通道布局规划研究,布局直通杭州、宁波、福州时速350公里的高铁,构建“1小时交通圈”。 事故 2011年7月23日,兩列同向往南行駛的列車途經甌江特大橋時,後車追尾、後車四節車廂從橋上墜下。此次事故共造成40人死亡,至少192人受傷。國內外反響強烈。 高速公路 :起点为宁波,终点为温州,起於宁波(甬),经台州(台),止於温州(温)的分水关,全长252.7公里。 :是的联络线之一。起於在温州,止於在丽水。全長234公里。为的连接线,编号为G1513。 ():起于乐清南塘,经乐清、龙湾、瑞安、平阳、苍南,止于与福建交界的苍南马站,全长约135.69公里,设计行车速度100km/h,雙向六車道。已於2011年11月5日動工,工期預計4年。该高速公路乐清南塘至黄华段已开通,瑞安至苍南及灵昆至阁巷段于2019年11月15日通车,瓯江北口大桥段于2022年5月27日通车。 :起于绍兴诸暨市,经过东阳、磐安、仙居,止于温州永嘉,全长约225公里,双向六车道。于2010年1月7日全线贯通,7月22日全线通车,将杭州和温州间的高速公路里程缩短为约300公里。 :在浙江省高速公路网中编号为S10。规划总长度为154公里,连接、和。共分为4段建设。其中,全长26.6公里的北段于2005年6月30日开工建设,2010年2月13日建成通车。西南线、北线二期工程於2011年12月6號动工建设,分别于2018年2月1日和2019年2月1日建成通车。繞城高速公路建成後,將成為一個環線,沿途经过乐清、永嘉、鹿城、瓯海、瑞安、平阳、龙湾、瓯江口新区等地,总里程140公里。 :起于丽水景宁县东坑,经文成县再沿飞云江边至瑞安接温州绕城高速。估算总投资171亿元,計劃於2012年上半年开工。其中文成至瑞安段于2020年1月1日建成通车。 :北起丽温高速公路文成枢纽,在泰顺县接入福建福泰高速公路。全长57.5公里。全线按双向四车道全封闭高速公路标准设计,设计行车时速为80公里。该项目已批准立项,计划建设工期为4年。 2016年11月17日,温州市政府官网发布了《温州市综合交通运输“十三五”发展规划》,提出“十三五”时期重点建设完成甬台温高速复线温州段、溧阳至宁德高速文成至泰顺段;加快建成温州绕城高速西南线、龙丽温高速瑞安至文成段、绕城高速北线二期;开工建设溧阳至宁德高速景宁至文成段、金丽温高速东延线;争取开工龙丽温高速·甬台温高速复线联络线(南连高速);深入研究乐清湾港区疏港高速公路(北连高速)、龙丽温高速·金丽温高速联络线(西连高速)。加快建设形成以中心城区为核心的环线+射线的市域高速公路网格局,实现市域有效覆盖、对外有效连通。 公路 :從温岭市大溪镇接入溫州,途徑樂清、瓯北,溫州市區、瑞安、平陽、蒼南,南接福建省福鼎市。 :从玉环市接入,途徑樂清、溫州市區、瑞安、平陽、龙港、蒼南,南接福建省福鼎市。 :西起瑞安市南部,途径文成县,西接丽水市景宁畲族自治县。
607年(隋炀帝大业三年)改括州为永嘉郡,郡治仍于括苍。辖永嘉、括苍、松阳、临海四县,计10542户。 621年(唐高祖武德四年)改永嘉郡为括州。次年,析括州之永嘉县置东嘉州,辖永宁、安固、乐成、横阳四县。) 624年(唐武德七年)乐成并入永宁,称永嘉县。 675年 (唐高宗上元二年)改置州,因气候温暖,"虽隆冬而恒燠",故名温州。 724年(唐玄宗天宝元年)改温州为永嘉郡,辖四县,共计42814户,241690口。 758年(唐肃宗乾元元年)复改永嘉郡为温州。是年,以李胥为监盐官。 914年(五代后梁末帝乾代四年)横阳改名为平阳县。 宋元明 997年(北宋宋太宗至道三年)温州复升为州,属两浙路,领永嘉、乐清、平阳、瑞安四县。1127年(北宋宋钦宗靖康二年)温州所产蠲纸,始于唐代,洁白坚滑,在北宋时列为贡品。另有漆器以精美著称,至南宋时,称“天下第一”。 1166年温州水灾,温州「覆舟溺死二万余人」,推斷是颱風吹襲。 1130年 (南宋宋高宗建炎四年)正月,高宗由海路至温州,以温州为行都,在温六十三日。 1265年(南宋宋度宗咸淳元年)8月,升温州为瑞安府。 1276年 (元世祖至元十三年),以瑞安府为温州路,属浙东道宣慰司。 1368年(明太祖洪武元年)温州改路为府,辖永嘉、乐清、瑞安、平阳四县。 1369年(明太祖洪武二年)设温州卫,下辖前、后、左、右、中五个千户所。 清朝 1661年(清顺治十八年)3月,清廷为断绝沿海人民与郑成功联系,下迁界令:乐清移治大荆;永嘉弃茅竹岭以东地,瑞安离海5里为界;平阳内迁10界。鱼盐之利尽失,海外贸易中断。 1670年(清康熙九年)浙江省下设温处道,辖温州、处州两府。 1685年(清康熙二十四年)10月,置浙海关于宁波,下设温州、瑞安、平阳等15个海关分口。温州分口下设状元桥、宁村、黄华、蒲岐四个旁口。1728年(雍正六年)设置玉环厅,洞头列岛属之。至此,温州府隶五县一厅。 近现代 1840年(清道光二十年)6月,鸦片战争爆发。7月5日,英军侵入定海,温州告急。 1872年(清同治十一年)是年,先后有广济、普济、海晏等轮航行温州、上海间。瑞安许启畴、陈虬等创办心兰书社,为温州最早的图书馆。 1876年(清光绪二年)9月13日,签订中英烟台条约,辟温州通商口岸。 1884年(清光绪十年)10月4日,温州民众在泽雅人柴岩荣带领下,焚烧城西、周宅祠巷等处教堂,并捣毁英税务司住所。 1896年(清光绪二十二年)2月,孙诒让、黄绍箕等创办瑞安算学书院,定名瑞安学计馆。 1906年(清光绪三十二年)孙诒让倡办温州师范学堂。永瑞轮船公司开办,备有小火轮航行于温瑞塘河。 1908年(清光绪三十四年)6月21日,孙诒让逝世。是年,大清银行和四明商业储蓄银行在温州设立分号。 1911年(清宣统三年)武昌起义后,中华民国军政府鄂军都督府成立,11月29日,温州组成军政分府,徐定超任临时都督。 1912年2月撤道廢府,1914年6月依原溫處道轄區置甌海道,道尹公署設於府學。 1914年6月置瓯海道,辖温州、处州二府,道尹公署驻永嘉县,属浙江省。 1919年6月,溫州學生響應五四運動,出版《救国講演周刊》,抵制日貨,查禁漏海。 1927年,废道,实行省县两级制;1月,國民政府北伐軍佔領溫州,溫州成為國民政府治下屬地。 1932年5月,建立县政督察区。温州区初称浙江省第十县政督察区,督察专员办事处驻永嘉县。后数度更名,称第四行政督察特区、第三行政督察特区、永嘉行政督察区、第八行政督察区。 抗戰期間,日軍曾經三度攻占溫州,第一次為1941年4月19日至5月1日,第二次為1942年7月11日至8月15日,第三次為1944年9月8日至1945年6月17日。 1948年4月,改称第五行政督察区。 當代 1949年5月7日,解放軍葉方部隊進入溫州,建立温州市军事管制委员会;8月26日成立第五专区,并设温州市。中共建政后,第五专区改称温州区专员公署。其后,名称和辖县有所变动。 1981年9月温州地区和温州市合并建立温州市,实行市管县体制。 1984年溫州被闢為中華人民共和國沿海開放城市。 2009年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开发,为温州带来了新的发展机会。溫州與福州、泉州、廈門、汕頭被定為海西經濟區五大龍頭城市。 2016年5月,经国务院批复,温州正式成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城址興廢 溫州歷史上先後建過東甌王都城、永寧縣舊城、永寧縣新城、永嘉郡城。 東甌王都城 《史記·東越列傳》載:“(孝惠三年)立搖為東海王,都東甌。”《集解》引徐廣曰:“今之永寧也。”《索隱》引姚氏雲:“甌,水名。《永嘉記》:‘水出永寧山,行三十餘裏,去郡城五裏入江。昔有東甌王都城,有亭,積石為道,今猶在也。’”清乾隆《永嘉縣志》卷17《古跡》雲:“東甌王故城:〔舊府志〕在二十都甌浦。”光緒《永嘉縣志》卷2《輿地志上·甌浦嶺》雲:“西山北甌浦,其地即東甌王故城。嶺有二亭,旁側有東甌王墓、祠。”據此,東甌王都城位於溫州府城西五里的甌浦。 東漢永寧縣城 永宁县舊城 明弘治《溫州府志》卷6載:“平市坊:漢永寧縣城濠在此,有埭,通四運,至今稱萬歲埭。”今永寧巷逾北大街西口為萬歲裏(埭),東口舊有東甌王廟(明嘉靖《溫州府治》載:“東甌王廟,……在海壇山麓”,清郭鐘嶽《甌江竹枝詞》說在永寧巷口。)巷內向有永寧廟。永寧廟和永寧巷均得名於縣治。明薑准《岐海瑣談》記萬曆間“監前(簡巷前)大街一帶,自北迤南”,曾“目擊棹楔者鑿地植柱,深至三五尺下,其舊時磚甃街道尚存。”這一“舊時街道”顯然是漢永寧縣舊城的“街道”。 永宁郡新城 東晉明帝太寧元年建郡,郭璞選郡城城址於甌江以南現址,和漢永寧縣城同處一城,遂將永寧縣治改選江北。弘治《府志》引宋《紹熙舊譜》雲:“俗傳郭璞初欲於白石黃塘建縣治,後以土輕不果。”,結果縣治設於江北賢宰鄉。同書卷15《古跡》:“新城”雲:“去府城六裏,在江北賢宰鄉。郭璞初謀城於此,後遷過江,今其地為田野,土名猶稱新城。”清乾隆《府志》卷23“新城”雲:“去府城六裏,在江北賢宰鄉,即永寧縣故城。”這裏的“永寧縣故城”實即晉永寧縣縣城。現在花泥嶴(華嚴嶴)附近還有“新城坳頭”地名。 永嘉郡城(溫州府城) 晉太寧元年(323)析臨海郡南部地置永嘉郡,築郡城。“郭璞初謀城於江北”,因土輕改選江南。登西郭山望諸山錯立如北鬥,華蓋、海壇、西郭、松臺四山似鬥魁,積穀、巽山、仁王三山似鬥杓,認為“城於山則寇不入鬥,可長保安逸。”於是東西依山,北臨甌江,南瀕會昌湖,號稱鬥城,周長18裏。因有白鹿銜花之瑞,故又名鹿城。“鑿井二十八以象列宿,街巷溝渠大小布列如井田狀。”“屏蔽周全,而雄視於東南。”(弘治《府志》)從此奠定溫州歷史文化名城的基礎。 後梁開平元年(907),錢元瑾修繕溫州州城,北門稱拱辰門,舊名望京門,唐時有雙門,取北陰耦之義,錢氏築城,止存其一。城旁通壕塹:東壕長576丈,闊2丈,深1丈有奇;南臨大河為壕,長500丈;西壕670.5丈,闊5丈有奇,深2.6丈;北臨大江為壕,長571丈。州城內增築子城,周長3裏15步,通4門,內衛府治,外環以水,規制方整。北宋宣和二年(1120),取甓加築西南低薄城牆3947步,高3尋有奇,廣1丈5尺。南宋寧宗嘉定(1208-1224)間,知州留元剛重修外城,建十門。元順帝至正十三年(1353),子城全部拆除,廢為民居,僅存譙樓。明洪武十七年(1370),指揮王銘增築外城。嘉靖三十八年(1559),溫州重修城堞樓櫓,增築敵臺八座。清順治十五年(1658)、雍正七年(1729)、乾隆二十八年(1763)、道光二十一年(1841)、同治十年(1871)均曾修築府城。宣統二年(1910)八月,城牆各段均有損壞,永嘉知縣照會士紳籌款修築。其城址分布詳見1923年《實測永嘉城廂街巷河道圖》(比列1:5000),城門7座:東為鎮海門(東門)、南為瑞安門(大南門)和永寧門(小南門)、西為來福門(三角門)、西北為迎恩門(西郭門)和永清門(麻行門)、北為拱辰門(望江門、朔門)。城門外均有半圓形城牆一道,叫做“月城”。1927年為建中山公園,拆除積穀山一段城牆,所拆範圍詳見1937年2月《實測永嘉縣城廂街巷詳圖》。1935年4月5日,八區四次行政會議上曾經審查“修理城垣以固城防案”。但1938年12月,永嘉縣府和敵機空襲,疏散人口不便,下令拆除原府城城牆,至1945年平曠地區舊城拆除殆盡。 现状 目前殘存城牆尚有:一、華蓋山城牆,殘留二段,跨山脊而過。北段呈西北至東南走向,殘長67米,殘高4.3米,殘寬7米。現存東側牆面用花崗岩塊石砌築,前後牆間夯以礫石、黃土,牆身上窄下寬,收分明顯。南段南北走向,殘長30米,殘高2.5米,寬9米,西側靠山。東側用花崗岩塊石砌築,夯土與北段相一致。二、海壇山城牆,殘留一段,沿東北側山腰而過,殘長100米,殘高3.5米,殘寬2.5米。西南向靠山,東北側用花崗岩城石砌築,內用礫石、黃土夯築。三、譙樓子城城牆,尚留東側一段,與譙樓臺基連接,呈東南走向。殘長34米,殘高3.5米,殘寬5米。城牆南北兩側均用花崗岩塊石砌築,內夯以礫石、黃土。四、緊靠府城的朔門街尚存“金城鞏固”二道防火牆城門。城門橫跨街中,兩座相距約70米。其城門結構造型基本一致,青磚砌築,高6.1米,牆厚0.6米。門洞拱券形,高5米,寬2.8米。尚留磚制“金城鞏固”4字門額。 永嘉郡城選址,采取倚江、負山、通水的原則進行規劃布局,具有嚴密的科學性和鮮明的地方特色。城址和風格一千六百年來保持不變,當屬罕見實例。 自然地理 温州市位于浙江省东南部,东濒东海,南毗福建,西及西北部与丽水市相连,北和东北部与台州市接壤。全境介于北纬27度03分-28度36分、东经119度37分-121度18分之间。全市陆域面积11786平方公里,海域面积约11000平方公里。其中市区面积1187平方公里。 地貌 溫州地處浙閩丘陵,境内地势,从西南向东北呈现梯形倾斜。绵亘有洞宫、括苍、雁荡诸山脉,雁盪山是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承認的世界地質公園。位於泰顺的白云尖,海拔1611米,为全市最高峰。东部為平原地区。2003年4月,溫州半岛工程正式开工,該工程將溫州下轄的洞頭諸島與大陸連為一體,全市面積也有所增加。 水文 溫州境內河道縱橫,水網密佈,有大小河流150餘條。主要水系有瓯江、飞云江、鳌江,均由西向东流向东海。其中甌江的支流楠溪江,風景優美,被評為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温州陆地海岸线长355公里,有岛屿714.5个(横仔屿为温州市与台州市共有)。海岸线曲折,形成諸多天然良港。 氣候 温州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冬夏季风交替显著,夏季高温冬季温和,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年平均气温17.3-19.4摄氏度,1月份平均气温4.9-9.9摄氏度,7月份平均气温26.7-29.6摄氏度。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年降水量在1113-2494毫米之间。春夏之交有梅雨,7-9月间有热带气旋(颱風),无霜期为241-326天。全年日照数在1442-2264小时之间。 自然資源 温州资源丰富,是江南“鱼米之乡”。粮食作物以水稻为主,经济作物主要有柑橘、茶叶、枇杷、杨梅、甘蔗等160余种。海洋鱼类有带鱼、黄鱼、鳗鱼等370余种、贝类有430余种。沿海滩涂养殖面积达6.5万公顷,养殖蛏、蚶、虾、蟹、蛤等。用材林有松、杉、栎等280余种。矿产资源有锡、钼、铅、锌、黄铁矿、明矾石、叶蜡石、花岗岩、高岭土等,明矾石、花岗石、叶蜡石被称为温州三大瑰宝,明矾石储量占中国的80%,世界总量的60%。温州以东近海大陆架盆地蕴藏着丰富的石油和天然气资源。泰顺县乌岩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原生植被,是浙南的绿色宝库。 政治 现任市级行政官员 历史领导 1984年温州地市合并,建立地级市。 历任中共温州市委书记: 袁芳烈 1984—1985 董朝才 1985—1990 孔祥有 1990—1992 张友余 1992—1998 蒋巨峰 1998—2002 李 强 2002—2004 王建满 2004—2008 邵占维 2008—2010 陈德荣 2010—2013 陳一新 2013—2016 徐立毅 2016—2017 周江勇 2017—2018 陈伟俊 2018—2021 刘小涛 2021—2023 历任温州市长: 卢声亮 1983—1988 刘锡荣 1988—1990 陈文宪 1990—1996 钱兴中 1996—2003 刘 奇 2003—2006 邵占维 2006—2008 赵一德 2008—2011 陈金彪 2011—2015 徐立毅 2015—2016 张 耕 2016—2018 姚高员 2018—2021 张振丰 2021— 行政区划 温州市现辖4个市辖区、5个县,代管3个县级市。 市辖区:鹿城区、龙湾区、瓯海区、洞头区 县级市:瑞安市、乐清市、龙港市 县:永嘉县、平阳县、苍南县、文成县、泰顺县 温州市在2015年底进行了乡镇行政区划调整,以期促进地方经济发展。 社會
King (c.200) `DBH, King (c.230–c.240) Sembrouthes, King (c.250) DTWNS, King (c.260) Endubis, King (c.270–c.300) 庫施王國 Teritedakhatey, King (early 3rd century) Aryesbokhe, King (early 3rd century) Teqerideamani II, King (3rd century) Talakhidamani (c. 260 / c. 300) Maleqorobar, Prince (3rd century) Yesbokheamani, King (c. 300) 美洲 蒂卡爾 Foliated Jaguar, Ajaw (2nd–3rd century) Animal Headdress, Ajaw (c.292) 亚洲 中國 漢朝(東漢)中央 劉協,東漢末代皇帝,天下名義上的統治者:中央掌握在曹氏父子手裡,地方則群雄割據。 曹操,東漢權臣,丞相、魏王。 曹丕,曹操之次子。东汉末代丞相,逼迫漢獻帝將皇位禪讓給其篡位。 東漢末地方諸侯 袁紹,東漢望族,「四世三公」。東漢軍閥,曾任大司馬。曾為軍閥中勢力最大者,官渡之戰後被曹操重創。病死後其子袁譚、袁尚分裂,被曹操各自擊破。 刘备,東漢軍閥,自封漢中王。 孫堅,東漢軍閥,有「江東猛虎」稱號,為東吳實力奠基者孫策與建國者孫權之父。 孫策,孫堅之長子。東漢軍閥,有「小霸王」稱號。建立三國東吳的基業之人。 孫權,孫堅的次子。孫策死後繼承王位,東漢軍閥。 三國 魏(曹魏) 曹丕,曹操之次子。三國魏朝(曹魏)建立者,东汉末代丞相,逼迫漢獻帝將皇位禪讓給其。諡號文帝。 曹叡,曹丕之長子。三國魏朝(曹魏)第二任皇帝,諡號明帝。 司馬懿,三國魏的權臣,曾任曹魏丞相、太尉,為司馬家篡魏打下了基礎。 司馬師,司馬懿長子。三國魏的權臣,其父病逝後接任曹魏丞相。 司馬昭,司馬懿次子。三國魏的權臣,其長兄病逝後接任曹魏丞相。 司馬炎,司馬懿之孫,司馬昭之長子。三國魏的權臣,其父病逝後接任曹魏丞相。魏朝末任丞相,逼迫魏元帝將皇位禪讓給其篡位。 漢(蜀漢,季漢) 刘备,東漢軍閥,三國季汉(蜀漢)建立者,諡號昭烈皇帝。 劉禪,劉備之長子。三國季汉(蜀漢)第二任(末任)皇帝,諡號後主。 諸葛亮,三國季汉(蜀漢)首任丞相。知名政治家,軍事家。 姜維,三國季漢(蜀漢)末期北伐重要將領。 吳(東吳) 孫權,東漢軍閥,三國東吳的建立者。 陸遜,東吳重臣,大都督。 晉朝(西晉) 賈充,晉朝開國最大功臣,受晉武帝司馬炎重用。 司馬炎,晉朝建立者,諡號武帝。司馬懿之孫,司馬昭之長子。魏朝末任丞相,逼迫魏元帝將皇位禪讓給其,任內滅東吳,統一三國。 司馬衷,晉惠帝,司馬炎之長子。中國知名昏君,有「何不食肉麋」之語傳世,在任有八王之亂,是西晉滅亡的前奏。 日本 神功皇后 應神天皇 邪馬台國 卑彌呼 臺與 欧洲 戴克里先,罗马皇帝 中东 阿爾達希爾一世,薩珊王朝創建者 沙普爾一世,薩珊王朝國王 科学家 劉徽,數學家 军事领袖 龐統,蜀漢軍師中郎将 诸葛亮,蜀汉丞相 關羽,蜀漢大將軍 姜維,蜀漢大將軍 司馬懿,曹魏大將軍、太尉 鄧艾,曹魏太尉 鍾會,曹魏司徒 周瑜,孫吳統帥
曹操至北方還鄴城,遺使送黃金璧玉給匈奴,贖回蔡琰。 孫權率軍西征黃祖,成功斬殺黃祖。 曹操南下進攻荊州劉表。8月劉表病逝,其么子劉琮繼位向曹操投降。 10月,劉備棄城南逃至夏口,與孫權結盟。 11月甲子日(12月7日),周瑜率孫軍火燒曹操船隊,與劉備軍大敗曹操,史稱赤壁之戰。 12月,周瑜乘勢進攻南郡,而孫權則親自圍攻合肥;劉備則進攻荊南四郡。 209年: 孫權久攻不下合肥,因中魏別駕蔣濟之計而退兵,被稱為第一次合肥之戰。 12月,周瑜攻克江陵,曹仁敗走。 周瑜分荊州南部給劉軍,孫權將其妹嫁予劉備,結成政治婚姻。 211年: 關西馬超、韓遂等關西聯軍,攻向潼關,爆發潼關之戰,曹軍大勝。 12月,劉璋麾下張松、法正提案請劉備入蜀作防,劉備答應,北至葭萌。 212年: 馬超等在藍田起兵,被夏侯淵擊敗。 9月,孫權徙治秣陵並建起石頭城,改名為建業。 213年,曹操與孫權在濡須口作戰。5月——曹操被封為魏公。5月——劉備入蜀。 214年: 春天,馬超向張魯借兵進攻祁山,被夏侯淵大敗。夏侯淵亦乘勢攻打韓遂。 劉備率軍至成都,成為益州之主。 215年: 孫權與劉備為荊州擁有權爆發衝突,最後劉備提出和議,平分荊州。 孫權圍攻合肥,守將張遼、李典、樂進奮戰,孫權撤退。此為第二次合肥之戰。 11月,張魯向曹操投降,曹操佔領漢中。 217年: 2月,曹操由居巢進攻濡須的孫權。至3月回師,孫權派使到曹操處修好關係。 法正游說劉備進攻漢中,劉備答應,張飛、吳蘭等先行,曹將曹洪抵擋。漢中之戰爆發。 曹將金禕聯耿紀、吉本、韋晃等謀反,想佔據許都,外連關羽。 218年: 曹將曹洪大破劉營的吳蘭軍,張飛、馬超敗走,曹軍斬殺吳蘭等。 4月,烏桓人造反,曹操派曹彰平亂。 鮮卑人軻比能見曹彰勢強,投降,北方平定。 219年: 5月,劉備攻佔漢中。至7月自立漢中王。 關羽進攻樊城曹仁。8月,乘暴雨、水漲,大敗魏援軍于禁、龐德。 10月,呂蒙率東吳軍攻佔荊州。12月,擒殺關羽。 12月,孫權向魏稱臣,被表驃騎將軍。 220年12月10日——東漢獻帝劉協被逼禪位,曹丕稱帝,改國號為魏,中國歷史進入三國時期。 221年,劉備在四川成都稱帝,建立了蜀漢。 三國時代 222年,孫權自稱吳王,至此成天下三分之局。 223年: 蜀漢皇帝劉備駕崩,太子劉禪登基,封丞相諸葛亮為武鄉侯。 五虎上將亦解散,黃忠之子[黃作]亦歸隱。 蜀漢南部雍闓造反,派孟獲引誘各郡加入,朱褒、越巂響應。 11月,蜀漢派鄧芝為使與東吳重修關係。 225年,蜀漢丞相諸葛亮南征,爆發南中之戰,平定南方。8月,曹丕率軍南攻東吳,遇上河水結冰,被孫軍打敗。 226年,東吳乘魏文帝駕崩,進攻江夏,為太守文聘所敗。 227年,魏將孟達叛魏投蜀,魏大將司馬懿用數日時間包圍新城。次年1月,司馬懿進攻新城,斬殺孟達。 228年春天,蜀漢諸葛亮進行第一次北伐;12月,諸葛亮實行第二次北伐。 229年: 春天,蜀漢諸葛亮進行第三次北伐。 4月,吳王孫權自立為皇;9月,孫權遷都建業。 蜀漢派陳震賀孫權,建立「中分天下」的盟約。 230年6月,魏將曹真上表伐蜀。因遇上暴雨、糧盡撤退。12月,孫權北伐合肥新城,被滿寵打敗。稱為第三次合肥之戰。 231年春天,蜀漢大臣諸葛亮進行第四次北伐。 234年,蜀漢諸葛亮進行第五次北伐,東吳響應,又被滿寵大敗,遂撤退。稱為第四次合肥之戰。諸葛亮病逝軍中,撤退問題觸發楊儀、魏延爭權,最後魏延被殺。 239年,日本邪馬台國女王卑彌呼派遣難升米出使魏國,獲賜親魏倭王之金印。 246年: 孫吳攻曹魏柤中之戰。 毌丘儉攻高句麗。 姜維平汶山夷。 253年3月,東吳太傅諸葛恪圍攻合肥無功而還。稱為第五次合肥之戰。 258年,東吳孫綝發動政變,罷黜孫亮為會稽王,迎立孫休為帝。 263年12月,曹魏滅蜀漢。 265年,司馬炎逼曹魏元帝曹奐退位,西晉王朝建立。 270年,河西鮮卑王禿髮樹機能起兵反晉,六月在萬斛堆殺秦州刺史胡烈。 272年,西陵之戰,孫吳大將陸抗擊敗西晉羊祜的進攻。 280年,西晉滅東吳,三國時代結束。 291年,八王之亂開始。 296年,八王之亂:趙王司馬倫入京並縱使賈后殺太子。楊茂搜建立仇池國。 三世纪危机,动摇罗马帝国 208年,羅馬皇帝塞維魯出兵不列顛,沒有取得多大進展。 211年,塞維魯病重死於約克。 217年,羅馬皇帝卡拉卡拉在出征帕提亞時被近衛軍殺死。 218年,塞維魯的妻妹朱麗婭·米薩煽動叛亂,共治皇帝馬克利努斯和迪亞杜門尼安被殺。 231年,亞歷山大·塞維魯去東方與波斯人作戰,情況稍有好轉,又要趕去西方抵抗日爾曼人。 235年,軍隊叛亂,亞歷山大·塞維魯被殺。 238年,馬克西米努斯·色雷克斯被元老院秘密指示近衛軍殺死。同年元老院推出四個皇帝,全部被殺。隨後即位的戈爾迪安三世不過13歲,是近衛軍的傀儡。 244年,羅馬軍隊選舉阿拉伯的菲利普當皇。 249年,阿拉伯的菲利普被造反的將領德西烏斯殺死。 251年,德西乌斯在與哥特人的戰爭中戰死。 加卢斯在253年又死于士兵之手。繼位的瓦勒良和加裏恩努斯不得不率領兩支大軍,一支在東部對付波斯人,另一支在西部對付日耳曼人,表示罗马帝國分爲東西兩部疆土的开端。 259年,萊茵河地區的將領波斯杜穆斯自立爲帝,建立高盧帝國,包括高盧、不列顛、西班牙大部。 260年,瓦勒良在和波斯人作戰時被沙普爾一世俘擄。 267年,東部的巴爾米拉獨立,將部分東方行省分裂出去。 268年,加裏恩努斯改革軍事,改革後的軍隊其後成功擊潰了東哥特人的進攻。加裏恩努斯改革軍事後不到一年就被部下殺死。 克勞狄二世在270年死於瘟疫,奧勒良即位,將羅馬帝國重新統一。 272年,奧勒良從巴爾米拉手裡收復了小亞細亞和敘利亞,隨後攻進了巴爾米拉城,俘虜了女王奇諾比亞。 273年,奧勒良將巴爾米拉城夷爲平地。同年,擊敗了高盧帝國君主泰特裏庫斯一世,將高盧、不列顛和西班牙重新並入帝國。 275年,奧勒良在出征波斯時被殺,元老院選舉克劳狄·塔西坨爲帝,這是最後一次元老院推舉皇帝。 276年,克劳狄·塔西坨被殺害,軍隊推出普羅布斯爲帝。普羅布斯粉碎了日爾曼人分三路對高盧的入侵,並將汪達爾人驅逐出巴爾幹半島。 282年,普羅布斯被殺後,即位的卡魯斯在北方再次打敗日爾曼人,並進攻波斯,一度佔領了泰西封。 283年卡魯斯暴斃,弟弟卡裏努斯繼位。 284年,近衛軍長官戴克裏先造反,在貝爾格萊德附近擊敗了卡裏努斯,成爲了帝國的統治者。 286年,羅馬皇帝戴克里先封馬克西米安為皇帝,管理帝國西部省分。 286年,羅馬將軍卡劳修斯(Carausius)割據不列顛群島建立不列顛帝國。 286年,四帝共治制开始。 中東
中信股份,香港一間綜合企業。 中信國際金融,香港一間金融公司。 中信銀行(國際),香港一間銀行,前身是「中信銀行國際」、「中信嘉華銀行」、「嘉華銀行」和「嘉華銀號」。 中信广场(广州),广州市一座商業大廈,华南地区第二高樓(次於同城的广州国际金融中心),也是世界上最高的混凝土大廈。 中信大廈,香港一座辦公大廈,由中信股份及嘉里集團聯合發展,亦為兩個集團之總部。 北京中信廣場,未来中信集团总部大楼所在地,亦稱中国尊,是位于中国北京市北京商务中心区Z15地块的一座正在建设中的超高层摩天大楼。 臺灣 中信造船集團,一般稱中信造船,為臺灣造船業的旗艦企业之一,目前為民間最大的造船廠。集團總部設於設於高雄市旗津區,集團旗下有中信造船股份有限公司,高鼎遊艇股份有限公司兩家造船公司,及漁業公司等。 中國信託金融控股,一般稱中信金,是台灣民營金融企業,也是台灣「中信集團」的主要公司。 旗下金控成員中國信託商業銀行 中信鯨隊,1996年至2008年間的一支職業棒球隊。 中信兄弟,台灣職業棒球隊,中華職棒球隊之一,以臺中為活動中心。 中信金融管理學院,一所位於台南的私立金融管理學院。
中信國際電訊,中國大陸一間電信營運商。 中信資源,中國大陸一間自然资源開發公司。 中信海直,中國大陸一間的通用航空企業。 中信股份,香港一間綜合企業。 中信國際金融,香港一間金融公司。 中信銀行(國際),香港一間銀行,前身是「中信銀行國際」、「中信嘉華銀行」、「嘉華銀行」和「嘉華銀號」。 中信广场(广州),广州市一座商業大廈,华南地区第二高樓(次於同城的广州国际金融中心),也是世界上最高的混凝土大廈。 中信大廈,香港一座辦公大廈,由中信股份及嘉里集團聯合發展,亦為兩個集團之總部。 北京中信廣場,未来中信集团总部大楼所在地,亦稱中国尊,是位于中国北京市北京商务中心区Z15地块的一座正在建设中的超高层摩天大楼。 臺灣 中信造船集團,一般稱中信造船,為臺灣造船業的旗艦企业之一,目前為民間最大的造船廠。集團總部設於設於高雄市旗津區,集團旗下有中信造船股份有限公司,高鼎遊艇股份有限公司兩家造船公司,及漁業公司等。
截至2020年,这是共和党总统候选人最后一次在加利福尼亚、康涅狄格、特拉华、伊利诺伊、缅因(全州)、马里兰、新泽西和佛蒙特州胜出。 選舉結果
選舉結果 注释
威廉一世 (英格兰)(William I The Conquerer),1027年-1087年,英格兰国王,即诺曼底公爵纪尧姆二世 古列尔莫一世 (西西里)(William I),1131年-1166年,西西里国王 纪尧姆一世 (布洛涅)(William I of Blois),1137年-1159年,布洛涅伯爵 威廉一世 (苏格兰)(William
威廉一世可以指:: 威廉一世 (英格兰)(William I The Conquerer),1027年-1087年,英格兰国王,即诺曼底公爵纪尧姆二世 古列尔莫一世 (西西里)(William I),1131年-1166年,西西里国王 纪尧姆一世
副书记:侯宗宾、陈作霖、曹庆泽、王德瑛、徐青 常务委员会委员:王光、王德瑛、刘丽英、安启元、李至伦、何勇、陈作霖、侯宗宾、徐青、曹庆泽、尉健行、彭钢、傅杰 委员:丁凤英、万绍芬、马世昌、王光、王其超、王茂润、王宗春、王富中、王福义、王德顺、王德瑛、乌兰木伦、巴桑、甘子玉、艾维仁、田聪明、冯少武、冯芝茂、冯锡铭、朱育理、多巴、刘崑、刘锷、刘丽英、刘明仁、刘贵岭、刘峰岩、刘积斌、刘善祥、安启元、祁培文、孙祖梅、孙隆椿、李钊、李文海、李成仁、李至伦、李金华、李俊杰、李振东、李恩潮、李焕政、李清林、李惠仁、杨兴富、杨昌、杨贤足、杨昌基、杨崇汇、杨敏之、杨德清、杨德福、吴景春、何勇、佟国荣、闵耀中、汪文风、沈茂成、宋国臣、张轰、张文岳、张华林、张均法、张宝顺、张惠新、陈为松、陈光琳、陈作霖、陈明枢、范新德、林兆枢、林殷才、尚文、周声涛、郑国雄、赵丛、赵地、赵宗鼐、胡之光、柳斌、侯颖、侯宗宾、饶凤翥、洪虎、贺邦靖、袁守芳、格日勒图、贾军、夏国华、顾云飞、钱冠林、徐青、朗大忠、曹庆泽、曹克明、崔毅、尉健行、隋永举、彭钢、董范园、蒋冠庄、韩德乾、傅杰、傅志寰、谢安山、靳玉德、谭福德、翟泰丰 第十五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 1997年9月,中共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选举出第十五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 书记:尉健行 副书记:韩杼滨、曹庆泽、何勇、周子玉、夏赞忠、刘丽英(女)、刘锡荣、傅杰、张惠新 常务委员会委员:尉健行、韩杼滨、曹庆泽、何勇、周子玉、夏赞忠、刘丽英、傅杰、李至伦、马馼、祁培文、李登柱、赵洪祝、彭钢(女)、刘锡荣、袁纯清、吴定富、张惠新 秘书长:袁纯清 委员:于友先、于洪葆、马馼、马凯、马世昌、王成铭、王同琢、王华元、王众孚、王国章、王胜俊、王莉莉、王唯众、王德顺、尤仁、乌兰木伦、方嘉德、布穷、田淑兰、田聪明、白志健、冯芝茂、朱增泉、刘锷、刘丰富、刘文杰、刘丽英、刘学斌、刘峰岩、刘积斌、刘雅芝、刘锡荣、祁培文、许中田、孙淦、孙载夫、李有慰、李成仁、李至伦、李英唐、李虎林、李国光、李宝祥、李建玉、李铁林、李继松、李雪莹、李焕政、李惠仁、李登柱、杨贤足、杨惠川、杨德清、吴广才、吴定富、吴润忠、吴野渡、何勇、冷宽、闵耀中、沈国俊、张轰、张黎、张毅、张天保、张凤楼、张玉芹、张左己、张华林、张吾乐、张柏林、张钰钟、张惠新、陈光林、陈福今、范新德、罗锋、罗清泉、金道铭、周子玉、周可仁、郑万通、郑坤生、赵荣、赵虹、赵春兰、赵洪祝、赵海渔、胡家燕、贺邦靖、贺美英、袁纯清、夏国华、夏赞忠、徐光春、徐承栋、曹庆泽、曹克明、曹和庆、曹洪兴、曹惠臣、康成元、梁绮萍、尉健行、彭钢、董雷、董宜胜、韩灵、韩杼滨、程世峨、傅杰、解振华、谭乃达、翟月卿、濮洪九 第十六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 2002年11月,中共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选举出第十六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 书记:吴官正 副书记:何勇、夏赞忠、李至伦、张树田、刘锡荣、张惠新、刘峰岩、马馼、干以胜 常务委员会委员:干以胜、马馼、马志鹏、王振川、刘峰岩、刘家义、刘锡荣、吴官正、吴毓萍、何勇、沈德咏、张树田、张惠新、赵洪祝、夏赞忠、黄树贤、解厚铨、吴玉良、李至伦 秘书长兼新闻发言人:干以胜 委员:干以胜、马馼、马子龙、马志鹏、马铁山、王成铭、王同琢、王华元、王寿亭、王志刚、王建宙、王显政、王振川、王莉莉、王唯众、王德顺、尹凤岐、巴特尔、布穷、田淑兰、白玛、冯永生、冯健身、邢元敏、朱维群、乔宗淮、任泽民、刘江、刘丰富、刘志峰、刘晓江、刘峰岩、刘家义、刘锡荣、安立敏、孙文盛、孙宝树、孙载夫、阳安江、李文华、李玉赋、李东生、李有慰、李至伦、李传卿、李运之、李金明、李继松、李雪莹、李崇禧、李清林、杨光洪、杨多良、吴广才、吴玉良、吴官正、吴毓萍、何勇、沈淑济、沈德咏、张毅、张凤楼、张树田、张恩照、张钰钟、张惠新、陈希、陈培忠、陈冀平、范新德、林文肯、罗世谦、岳宣义、金银焕、金道铭、周占顺、郑坤生、赵荣、赵春兰、赵洪祝、胡家燕、祝光耀、祝春林、贺邦靖、秦绍德、聂成根、贾文先、夏赞忠、徐承栋、徐敬业、高俊良、陶方桂、黄丹华、黄远志、黄树贤、黄淑和、黄献中、曹洪兴、曹康泰、常小兵、崔会烈、康日新、梁绮萍、彭小枫、董雷、董万才、董宜胜、韩长赋、韩忠信、傅克诚、焦焕成、谢作炎、楼继伟、解厚铨、蔡长松、翟小衡、樊守志、滕久明、薛利、魏建国、魏家福 第十七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 第十八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 第十九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 第二十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 注释 参考文献 外部链接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反腐败国际追逃追赃专栏 全国纪检监察机关统一举报网站 参见 中国共产党纪律检查机关 中国共产党中央监察委员会 中国共产党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书记 中央巡视工作领导小组 中國古代行政監察制度:御史臺、都察院 中华人民共和国各级监察委员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监察委员会 留置 (监察措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监察部、国家预防腐败局 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检察院反贪污贿赂总局 中国共产党纪律检查机关 中国共产党中央组织 中华人民共和国反腐败机构
根据《》,中央纪委国家监委内设机构、派出机构为副部级。中央纪委国家监委设置下列机构: 内设机构 直属事业单位 直属企业单位 中国方正出版社有限公司 派出机构 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国家监察委员会中央和国家机关纪检监察工作委员会 派驻机构 除以上所列纪检监察组外,中央纪委国家监委亦在全部中央企业和中央金融企业、中管高校设置“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国家监察委员会派驻纪检监察组”或“国家监察委员会派驻监察专员办公室”。 历届组成人员 第五届中央监察委员会 1927年,中共五届一中全会选出中央监察委员会。 中央监察委员会书记:王荷波 中央监察委员会委员(五届一中全会选出):王荷波、许白昊、杨匏安、张佐臣、刘峻山、周振声、蔡以忱 中央监察委员会候补委员(五届一中全会选出):杨培森、萧石月、阮啸仙 第七届中央监察委员会 1955年4月,中共七届五中全会通过第七届中央监察委员会成员名单。 书记:董必武 副书记:刘澜涛、谭政、王从吾、钱瑛、刘锡五 委员:王从吾、王维舟、吴溉之、李士英、帅孟奇、徐立清、马明方、高克林、高扬、张鼎丞、董必武、刘锡五、刘澜涛、钱瑛、谭政 候补委员:王维纲、王翰、朱明、李景膺、梁国斌、龚子荣 第八届中央监察委员会 1956年9月,中共八届一中全会通过第八届中央监察委员会成员名单。 中央监察委员会书记:董必武 中央监察委员会副书记:刘澜涛、萧华、王从吾、钱瑛、刘锡五 中央监察委员会委员:王从吾、王维舟、王维纲、帅孟奇、刘格平、刘锡五、刘澜涛、李士英、李楚离、萧华、吴溉之、高克林、高扬、马明方、张鼎丞、董必武、钱瑛 中央监察委员会候补委员:王翰、刘其人、李景膺、龚子荣 第十一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 1978年12月,中共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选举产生了由一百人组成的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 第一书记:陈云 第二书记:邓颖超 第三书记:胡耀邦 常务书记:黄克诚 副书记(11人):王鹤寿、马国瑞、王从吾、刘顺元、张启龙、袁任远、章蕴、郭述申、李一氓、魏文伯、张策 常务委员会委员(24人):马辉之、王建安、王维纲、王鹤峰、方志纯、孔祥祯、帅孟奇、吕剑人、刘型、刘建章、刘澜波、李士英、李楚离、张子意、武新宇、周扬、周仲英、唐天际、曹瑛、曹广化、阎秀峰、韩光、傅秋涛、曾涌泉 委员(61人):马信、王大中、王文轩、王若水、王苏民、王朝文、王直哲、毛铎、文正一、平杰三、朱云谦、朱穆之、卢仁灿、刘英(女)、刘丽英(女)、刘敬之、刘鸣九、安建平、严东生、多吉才让、李坚、李之琏、李立功、李华生、李振海、杰尔格勒、杨心培、杨长春、杨秀山、何东昌、何廷一、何善远、阿木冬·尼牙孜、吴波、汪文风、宋诚、张中、张凯、张祺、张兆美、张承先、张瑞华、陈林、段云、范儒生、周太和、周凤鸣、郑爱平、胡德华、饶正锡、侯维煜、徐少甫、徐深吉、浦安修(女)、殷继昌、黄荣、黄甘英、黄民伟、彭儒(女)、曾三(女)、蹇先任(女) 1980年2月,增补赵毅敏为副书记。 第十二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 1982年9月,中共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选举出第十二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 第一书记:陈云 第二书记:黄克诚(1985年因病辞职,1986年逝世)王鹤寿(1985年增选) 常务书记:王鹤寿韩光(1985年增选) 书记:王从吾、韩光、李昌、马国瑞、韩天石 常务委员会委员:马国瑞、王从吾、王鹤寿、李昌、李之琏、李正亭、陈云、黄克诚、韩光、韩天石、蔡顺礼 委员:马国瑞、王凌、王铁、王焰、王又新、王从吾、王尧山、王众音、王秉祥、王宗槐、王战平、王晓光、王福庆、王鹤寿、王鹤峰、云世英、毛铎、文力、文正一、石生荣、石新山、史敏、白治民、包玉山、朱绍清、乔青、任志恒、多吉才让、刘英、刘昆、刘汉生、刘自德、刘丽英、刘鸣九、刘家栋、刘茹影、刘新权、刘鹤孔、许梦侠、孙彤辉(女)、严佑民、严克伦、李庄、李坚、李昌、李涛、李耀、李之琏、李正亭、李兴旺、李君彦、李哲夫、李健民、李振海、杨克、杨珏、杨子谦、杨西林、杨攸箴、杨蕴玉、吴信泉、余达佳、余述生、余建亭、狄子才、邹衍、宋诚、宋洁涵、张矛、张凯、张顺、张力行、张传栋、张海峰、阿木冬·尼牙孜、陈云、陈坦、陈达之、陈如龙、邵井蛙、范希贤、范朝利、林晓、林一心、林维先、金风、金石、金昭典、庞然、赵重德、赵起扬、段云、饶正锡、徐其孝、徐深吉、高峻、高新华、郭建、郭春原、唐延杰、浦安修、晏福生、黄中、黄凯、黄乃一、黄民伟、黄立清、黄克诚、曹广化、曹幼民、曹冠群、曹达诺夫、戚元靖、崔健、康迪、章林、梁茂成、彭儒、彭清云、韩光、韩天石、焦若愚、焦善民、谢邦治、詹大南、蔡顺礼、谭开云、谭申平、薛坦、薛凤霄、蹇先任、蹇先佛 第十三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
御史大夫、御史中丞、都御史 党鞭 党鞭长 (英国) 中国共产党中央监察委员会 中国共产党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监察委员会
在1987年中国共产党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上通过《中国共产党章程部分条文修正案》,取消中央纪委第一书记须从中央政治局常委产生一项,因此降低了中纪委的权限,但新任中央纪委书记乔石依旧是中央政治局常委。1992年,尉健行出任中纪委书记,但只以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央书记处书记兼任,某程度降低了中纪委职权。1997年,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尉健行当选中央政治局常委,重新以常委身份兼中纪委书记。自始,1997年十五大後中纪委书记均由中央政治局常委兼任。 历任负责人 在世前中纪委书记 截至,历任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前书记中有4位在世: 最近1位去世的中纪委前任书记是尉健行(第十四、十五届),于2015年8月7日去世,享壽84岁。
肯特王国的埃特尔伯特在6世纪末在英格兰称霸,据说他的霸权范围一直延伸到杭伯河以南区域。在公元597年,埃特尔伯特在其首都坎特伯雷接待了教宗額我略一世派出的传教使节圣奥古斯丁,并在圣奥古斯丁的影响下,接受了洗礼,成为盎格魯-撒克遜诸王国中第一位接受基督教的国王。 但在接下来的几个世纪中,肯特国力衰退,周期性地为麥西亞和韦塞克斯所征服和瓜分,最终在8世纪后半期沦为麥西亞奥法统治下的一个省份。奥法死后,肯特人在796年爆发了反抗麥西亞的起义,但被残酷镇压下去。公元825年时,肯特被韦塞克斯的国王埃格伯特征服,被迫承认韦塞克斯的君权,随后肯特成为韋塞克斯的一部分。 东盎格利亚 东盎格利亚王国是盎格鲁人于5世纪末叶建立的,它的领土范围大体相当于现在英国的诺福克郡和萨福克郡。这个王国的早期历史很模糊,不过该王国大块领土地处沼泽地带之中,使得它处于一个比较有利的防御位置,这个因素让东盎格利亚在6世纪末叶成为盎格魯-撒克遜诸王国中的一个强国。 东盎格利亚的国王雷德沃爾德(Raedwald)(他大约死于公元627年)接替肯特的埃特尔伯特成为南英格兰的霸主,雷德沃爾德曾帮助埃德温击败了诺森布里亚的埃特尔弗里特,并让埃德温登上诺森布里亚的王位。但很快,随着麥西亞的崛起,东盎格利亚的主导地位开始削弱。公元650年以后,东盎格利亚长期沦为麥西亞的附庸国。公元825年,东盎格利亚人在韋塞克斯王愛格伯特的援助下发动了对麥西亞的起义,尽管他们随后摆脱了麥西亞的统治,但又沦为韋塞克斯的附庸国。更坏的事情接踵而来,865年——866年冬季,入侵英格兰的丹麦人在东盎格利亚境内过冬,869年,丹麦人重临故地,这一次他们可不再是短暂停留,他们征服了整个东盎格利亚。丹麦人摧毁了王国境内的修道院,并谋杀了东盎格利亚人的年轻国王——圣徒愛德蒙。 9世纪70年代,韦塞克斯的阿尔弗雷德大帝击败丹麦人,迫使丹麦人在英格兰东部的丹麦法区居住时,东盎格利亚通过韋塞克斯和丹麦人于886年的和约成为丹麦法区的一个部分。不过丹麦法区的丹麦人不久以后又故态重萌,不仅帮助维京人侵略韋塞克斯,还不断地侵扰该王国。最终威塞克斯国王长者爱德华在917年征服了丹麦法区,统一了英格兰,从那以后,东盎格利亚就成为英格兰一个伯爵领地了。 诺森布里亚 诺森布里亚王国由盎格鲁人建立,它最初由两个在公元500年左右时建立的独立小王国组成:一个是伯尔尼西亚(Bernicia),领土包括今天的东苏格兰、英格兰的伯维克、罗克斯堡、东诺森布里亚以及达勒姆地区;另一个是德拉(Deira),领土包括今天英格兰的约克郡的北部和东部地区。两国以蒂斯河为界。现存的一些稀少的史料记载道,6世纪中叶时,伯尔尼西亚的国王为埃达,德拉的国王为埃里(或埃勒)。 604年,伯尔尼西亚的国王埃特尔弗里特(Æthelfrith,593年-616年在位)将两个小王国合并为诺森布里亚王国,并为统一后的王国增加了一部分苏格兰以及威尔士的领地。616年,埃特尔弗里特被流亡在外德拉的愛德温(Edwin)打败,并被取而代之。627年,愛德温接受了基督教,并在英格兰建立了诺森布里亚的霸权。可惜好景不常,632年,愛德温被威尔士格温内斯王国的国王卡德瓦尔隆(Cadwallon ap Cadfan)杀死,这个王国是和麥西亞国王彭达结盟以反对诺森布里亚的。经过一年的混乱后,诺森布里亚的王位由伯尔尼西亚的奥斯瓦尔德(Oswald)获得,他请来圣埃丹进行凯尔特基督教的传教工作。然而很快,642年,奥斯瓦尔德也被麥西亞的彭达杀死了。之后,奥西乌(Oswiu)(641年-670年在位)以及埃克格里菲斯(Ecgfrith)(670年-685年在位)先后继承王位。在这个时期中,诺森布里亚的国力逐渐衰微,麥西亞王国却国势蒸蒸日上。不过,奥西乌在宗教方面还是有所建树的,他在惠特比宗教会议上确立了罗马基督教会对凯尔特基督教会的领导权。 7世纪晚叶以及8世纪时期,诺森布里亚在政治上长期处于倾轧、争吵、不和,不过该王国的教会、艺术、学术、文学却处于一个黄金时代。 867年,入侵的丹麦人在诺森布里亚的首都约克获得了胜利,他们占领了王国的南部地区,诺森布里亚的盎格鲁人只能够控制蒂斯河以北,福斯湾以南的一个小王国。丹麦的克努特大帝征服整个英格兰后,在诺森布里亚设置了丹麦人伯爵,这些丹麦人伯爵中,以死于1055年的西瓦特为最具实力。但很快,1065年时,诺森布里亚人便将西瓦特的继承人托斯提格驱逐,其位置被麥西亞伯爵埃德温的弟弟摩卡尔取代。1066年,托斯提格在挪威的哈罗德·哈德拉达的陪同下,重返诺森布里亚,并在福尔福德战役中打败了摩卡尔和愛德温,这时,刚刚获得英格兰王位的哈罗德二世迅速赶往北方,击败了托斯提格和哈德拉达。不过,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诺曼底公爵威廉抓住了哈罗德来回征战,疲于奔命的弱点,在英格兰南部的黑斯廷斯击败了哈罗德,结束了盎格魯-撒克遜时代。 麦西亞 麦西亚王国是由盎格鲁人建立的,领土范围大体相当于现在的英国的密德蘭地区。该王国大约在公元500年左右建立起来,但其早期历史含混不请,只有到了国王彭达统治时期,麦西亞的历史才变得清晰起来。 彭达将麦西亞的势力范围扩展到威塞克斯王国(645年)以及东盎格利亚王国(650年),成为杭伯河以南的英格兰霸主。彭达死后,麦西亞的霸权在3年之内一蹶不振,在这个时期,诺森布里亚派来的一名传教士使麦西亞皈依了基督教,不过彭达的儿子伍尔夫赫尔重新建立了一个更为强大的麦西亞。8世纪时,埃特尔巴尔德为麦西亞王时,整个南英格兰都为麦西亞的势力范围。麦西亞的霸权在奥法(757年-796年在位)时达到了鼎盛,他控制了东盎格利亚、肯特、薩塞克斯,并迫使韦塞克斯和诺森布里亚对他维持着臣服的关系。奥法还在麦西亞王国的西部建立了奥法墙以保护西部地区免遭威尔士人的侵扰。 奥发死后,麦西亞的霸权地位逐渐衰落,其霸权地位为韦塞克斯所取代。当9世纪初韦塞克斯王埃格伯特击败麦西亞后,麦西亞曾短暂承认韦塞克斯的宗主地位,不过在874年,当入侵的丹麦人严重破坏了麦西亞后,麦西亞耻辱地屈服于丹麦人,其东部地区通过886年韋塞克斯和丹麦人的和约,成为丹麦法区的一个组成部分,西部地区则为韦塞克斯的阿尔弗雷德大帝控制,至此,麦西亞的独立历史宣告结束。 埃塞克斯 埃塞克斯王国(意為「東撒克逊」)可能是于公元6世纪初期建立由撒克逊人建立的。这个王国的王族祖先可以上溯到欧洲大陆上日耳曼人所尊崇的主神沃登(奥丁),这也是其他的盎格魯-撒克遜王国的统治者所声称的。 埃塞克斯的领土范围包括现在英国的埃塞克斯郡、哈特福郡大部以及大伦敦。大约在604年,埃塞克斯国王塞伯特在他的叔父——肯特国王埃特尔伯特的影响下,接受了基督教。但他一死去,继起的国王就驱逐了伦敦主教梅利图斯,王国很快又恢复了异教的信仰。不过在653年,国王西格伯特又向诺森布里亚国王奥斯维提出派遣传教士到本国传教的请求,奥斯维向埃塞克斯派遣了塞德,塞德使埃塞克斯再次信奉了基督教,并在王国境内建立了教堂。在伍尔夫赫尔为麥西亞王期间,埃塞克斯承认了麥西亞的宗主权,从此便开始了埃塞克斯为周边强国支配的历史。 825年,埃塞克斯和其它东部盎格魯-撒克遜王国一道,臣服于韦塞克斯王国,并作为韦塞克斯的一个伯爵领地。886年韋塞克斯和丹麦人的和约,使得埃塞克斯沦为丹麦法区的一个部分,但在917年为韦塞克斯国王长者爱德华收复。埃塞克斯伯爵领地最著名的伯爵是比尔特诺特,他在991年的莫尔顿战役中阵亡。 薩塞克斯 薩塞克斯王国(意為「南撒克逊」)是在5世纪末期建立(按照传统的说法是在477年)的,其建立者是撒克逊人的首领埃尔,他在几次战役中打败了凯尔特人,建立起一个短暂时期内的军事霸权,领土范围在今天英国东南部威尔德地区的南部。 人们对这个国家早期200年的历史几乎一无所知,7世纪末时,这个王国还是信奉异教,直到约克主教圣威尔弗里德在薩塞克斯传教(681-686年),才使这个王国的民众信奉了基督教。 685-688年时,韦塞克斯国王卡德瓦拉征服了薩塞克斯,之后的因尼统治期间,薩塞克斯继续臣服于韦塞克斯。771年时,麥西亞的奥法征服其周围邻国,薩塞克斯也随之易主;从那时起直到825年,薩塞克斯一直处于麥西亞的统治下。825年时,薩塞克斯和其它东部盎格魯-撒克遜王国一并,臣服于韦塞克斯王埃格伯特。 威塞克斯王国(「西撒克逊」之意)可能是在495年由彻迪克领导下的撒克逊人建立的,据传他率领族人在今天英国汉普郡沿海地带登陆。到了彻迪克的孙子查乌林(560年-593年在位)时,撒克逊人的定居点已经遍布希尔腾山脉。 直到8世纪末叶时,威塞克斯一直处于强国的阴影下——先是肯特,然后是诺森布里亚,最后是麥西亞。不过这一时期韦塞克斯也并非毫无作为,国王卡德瓦拉(685年-688年在位)对邻国开展了几次成功的战役,他的继承者因尼一方面向西面的不列顛人小王国扩展领土,一方面迫使肯特进贡。因尼死后,韦塞克斯陷入了混乱状态中。 直到埃格伯特为王时(802年-829年),威塞克斯的国势再次振兴起来,他成为了全英格兰的宗主,不过他的继承人被迫放弃了一大部分霸权以集中精力来防御丹麦人的入侵。到了阿尔弗雷德大帝(871年-899年在位)统治时,威塞克斯的历史和英格兰的历史联系起来,到了10世纪长者爱德华、埃塞尔斯坦、埃德蒙一世、埃德雷德相继为威塞克斯国王时,威塞克斯逐渐对整个英格兰,包括丹麦法区在内,建立了巩固的统治。但在和平者埃德加(959年-975年在位)平静的统治后,无准备者埃塞尔雷德(978年-1016年在位)再也无法抵抗维京人的入侵,维京人首领、丹麥國王克努特在英格兰建立起丹麦人的统治(1016年-1042年)。克努特家族的消亡,使得忏悔者爱德华成为英格兰的最后一位威塞克斯王系国王(1042年-1066年)。
东盎格利亚 东盎格利亚王国是盎格鲁人于5世纪末叶建立的,它的领土范围大体相当于现在英国的诺福克郡和萨福克郡。这个王国的早期历史很模糊,不过该王国大块领土地处沼泽地带之中,使得它处于一个比较有利的防御位置,这个因素让东盎格利亚在6世纪末叶成为盎格魯-撒克遜诸王国中的一个强国。 东盎格利亚的国王雷德沃爾德(Raedwald)(他大约死于公元627年)接替肯特的埃特尔伯特成为南英格兰的霸主,雷德沃爾德曾帮助埃德温击败了诺森布里亚的埃特尔弗里特,并让埃德温登上诺森布里亚的王位。但很快,随着麥西亞的崛起,东盎格利亚的主导地位开始削弱。公元650年以后,东盎格利亚长期沦为麥西亞的附庸国。公元825年,东盎格利亚人在韋塞克斯王愛格伯特的援助下发动了对麥西亞的起义,尽管他们随后摆脱了麥西亞的统治,但又沦为韋塞克斯的附庸国。更坏的事情接踵而来,865年——866年冬季,入侵英格兰的丹麦人在东盎格利亚境内过冬,869年,丹麦人重临故地,这一次他们可不再是短暂停留,他们征服了整个东盎格利亚。丹麦人摧毁了王国境内的修道院,并谋杀了东盎格利亚人的年轻国王——圣徒愛德蒙。 9世纪70年代,韦塞克斯的阿尔弗雷德大帝击败丹麦人,迫使丹麦人在英格兰东部的丹麦法区居住时,东盎格利亚通过韋塞克斯和丹麦人于886年的和约成为丹麦法区的一个部分。不过丹麦法区的丹麦人不久以后又故态重萌,不仅帮助维京人侵略韋塞克斯,还不断地侵扰该王国。最终威塞克斯国王长者爱德华在917年征服了丹麦法区,统一了英格兰,从那以后,东盎格利亚就成为英格兰一个伯爵领地了。 诺森布里亚 诺森布里亚王国由盎格鲁人建立,它最初由两个在公元500年左右时建立的独立小王国组成:一个是伯尔尼西亚(Bernicia),领土包括今天的东苏格兰、英格兰的伯维克、罗克斯堡、东诺森布里亚以及达勒姆地区;另一个是德拉(Deira),领土包括今天英格兰的约克郡的北部和东部地区。两国以蒂斯河为界。现存的一些稀少的史料记载道,6世纪中叶时,伯尔尼西亚的国王为埃达,德拉的国王为埃里(或埃勒)。 604年,伯尔尼西亚的国王埃特尔弗里特(Æthelfrith,593年-616年在位)将两个小王国合并为诺森布里亚王国,并为统一后的王国增加了一部分苏格兰以及威尔士的领地。616年,埃特尔弗里特被流亡在外德拉的愛德温(Edwin)打败,并被取而代之。627年,愛德温接受了基督教,并在英格兰建立了诺森布里亚的霸权。可惜好景不常,632年,愛德温被威尔士格温内斯王国的国王卡德瓦尔隆(Cadwallon ap Cadfan)杀死,这个王国是和麥西亞国王彭达结盟以反对诺森布里亚的。经过一年的混乱后,诺森布里亚的王位由伯尔尼西亚的奥斯瓦尔德(Oswald)获得,他请来圣埃丹进行凯尔特基督教的传教工作。然而很快,642年,奥斯瓦尔德也被麥西亞的彭达杀死了。之后,奥西乌(Oswiu)(641年-670年在位)以及埃克格里菲斯(Ecgfrith)(670年-685年在位)先后继承王位。在这个时期中,诺森布里亚的国力逐渐衰微,麥西亞王国却国势蒸蒸日上。不过,奥西乌在宗教方面还是有所建树的,他在惠特比宗教会议上确立了罗马基督教会对凯尔特基督教会的领导权。 7世纪晚叶以及8世纪时期,诺森布里亚在政治上长期处于倾轧、争吵、不和,不过该王国的教会、艺术、学术、文学却处于一个黄金时代。 867年,入侵的丹麦人在诺森布里亚的首都约克获得了胜利,他们占领了王国的南部地区,诺森布里亚的盎格鲁人只能够控制蒂斯河以北,福斯湾以南的一个小王国。丹麦的克努特大帝征服整个英格兰后,在诺森布里亚设置了丹麦人伯爵,这些丹麦人伯爵中,以死于1055年的西瓦特为最具实力。但很快,1065年时,诺森布里亚人便将西瓦特的继承人托斯提格驱逐,其位置被麥西亞伯爵埃德温的弟弟摩卡尔取代。1066年,托斯提格在挪威的哈罗德·哈德拉达的陪同下,重返诺森布里亚,并在福尔福德战役中打败了摩卡尔和愛德温,这时,刚刚获得英格兰王位的哈罗德二世迅速赶往北方,击败了托斯提格和哈德拉达。不过,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诺曼底公爵威廉抓住了哈罗德来回征战,疲于奔命的弱点,在英格兰南部的黑斯廷斯击败了哈罗德,结束了盎格魯-撒克遜时代。 麦西亞 麦西亚王国是由盎格鲁人建立的,领土范围大体相当于现在的英国的密德蘭地区。该王国大约在公元500年左右建立起来,但其早期历史含混不请,只有到了国王彭达统治时期,麦西亞的历史才变得清晰起来。 彭达将麦西亞的势力范围扩展到威塞克斯王国(645年)以及东盎格利亚王国(650年),成为杭伯河以南的英格兰霸主。彭达死后,麦西亞的霸权在3年之内一蹶不振,在这个时期,诺森布里亚派来的一名传教士使麦西亞皈依了基督教,不过彭达的儿子伍尔夫赫尔重新建立了一个更为强大的麦西亞。8世纪时,埃特尔巴尔德为麦西亞王时,整个南英格兰都为麦西亞的势力范围。麦西亞的霸权在奥法(757年-796年在位)时达到了鼎盛,他控制了东盎格利亚、肯特、薩塞克斯,并迫使韦塞克斯和诺森布里亚对他维持着臣服的关系。奥法还在麦西亞王国的西部建立了奥法墙以保护西部地区免遭威尔士人的侵扰。 奥发死后,麦西亞的霸权地位逐渐衰落,其霸权地位为韦塞克斯所取代。当9世纪初韦塞克斯王埃格伯特击败麦西亞后,麦西亞曾短暂承认韦塞克斯的宗主地位,不过在874年,当入侵的丹麦人严重破坏了麦西亞后,麦西亞耻辱地屈服于丹麦人,其东部地区通过886年韋塞克斯和丹麦人的和约,成为丹麦法区的一个组成部分,西部地区则为韦塞克斯的阿尔弗雷德大帝控制,至此,麦西亞的独立历史宣告结束。 埃塞克斯 埃塞克斯王国(意為「東撒克逊」)可能是于公元6世纪初期建立由撒克逊人建立的。这个王国的王族祖先可以上溯到欧洲大陆上日耳曼人所尊崇的主神沃登(奥丁),这也是其他的盎格魯-撒克遜王国的统治者所声称的。 埃塞克斯的领土范围包括现在英国的埃塞克斯郡、哈特福郡大部以及大伦敦。大约在604年,埃塞克斯国王塞伯特在他的叔父——肯特国王埃特尔伯特的影响下,接受了基督教。但他一死去,继起的国王就驱逐了伦敦主教梅利图斯,王国很快又恢复了异教的信仰。不过在653年,国王西格伯特又向诺森布里亚国王奥斯维提出派遣传教士到本国传教的请求,奥斯维向埃塞克斯派遣了塞德,塞德使埃塞克斯再次信奉了基督教,并在王国境内建立了教堂。在伍尔夫赫尔为麥西亞王期间,埃塞克斯承认了麥西亞的宗主权,从此便开始了埃塞克斯为周边强国支配的历史。 825年,埃塞克斯和其它东部盎格魯-撒克遜王国一道,臣服于韦塞克斯王国,并作为韦塞克斯的一个伯爵领地。886年韋塞克斯和丹麦人的和约,使得埃塞克斯沦为丹麦法区的一个部分,但在917年为韦塞克斯国王长者爱德华收复。埃塞克斯伯爵领地最著名的伯爵是比尔特诺特,他在991年的莫尔顿战役中阵亡。 薩塞克斯 薩塞克斯王国(意為「南撒克逊」)是在5世纪末期建立(按照传统的说法是在477年)的,其建立者是撒克逊人的首领埃尔,他在几次战役中打败了凯尔特人,建立起一个短暂时期内的军事霸权,领土范围在今天英国东南部威尔德地区的南部。 人们对这个国家早期200年的历史几乎一无所知,7世纪末时,这个王国还是信奉异教,直到约克主教圣威尔弗里德在薩塞克斯传教(681-686年),才使这个王国的民众信奉了基督教。 685-688年时,韦塞克斯国王卡德瓦拉征服了薩塞克斯,之后的因尼统治期间,薩塞克斯继续臣服于韦塞克斯。771年时,麥西亞的奥法征服其周围邻国,薩塞克斯也随之易主;从那时起直到825年,薩塞克斯一直处于麥西亞的统治下。825年时,薩塞克斯和其它东部盎格魯-撒克遜王国一并,臣服于韦塞克斯王埃格伯特。 威塞克斯王国(「西撒克逊」之意)可能是在495年由彻迪克领导下的撒克逊人建立的,据传他率领族人在今天英国汉普郡沿海地带登陆。到了彻迪克的孙子查乌林(560年-593年在位)时,撒克逊人的定居点已经遍布希尔腾山脉。 直到8世纪末叶时,威塞克斯一直处于强国的阴影下——先是肯特,然后是诺森布里亚,最后是麥西亞。不过这一时期韦塞克斯也并非毫无作为,国王卡德瓦拉(685年-688年在位)对邻国开展了几次成功的战役,他的继承者因尼一方面向西面的不列顛人小王国扩展领土,一方面迫使肯特进贡。因尼死后,韦塞克斯陷入了混乱状态中。
. a b c Clark, George (1978) [1971]. "The Norman Conquest". English History: a survey. Oxford University Press/Book Club Associates. ISBN 978-0-19-822339-9. . a b Carpenter, p. 72. . Rodger, N. A. M. The Safeguard of the Sea: a naval history of Britain, Vol 1: 660-1649, pp. 32–35. . Carpenter, p. 73. . Ibid. . Robert Bartlett, The Normans BBC TV
三子威廉二世(1056年-1100年),英格兰国王 次女塞西莉娅(約1056年-1126年),圣三一修道院院长 三女阿德拉(约1062年-1137年),嫁给布卢瓦伯爵斯蒂芬,他们的第四子就是英格兰国王斯蒂芬 阿加莎(约1064年-1079年),和卡斯提尔的阿方索六世订婚 康斯坦丝(約1066年-1090年),布列塔尼公爵夫人 玛蒂尔达(?-1112年) 幼子亨利一世(1068年-1135年),英格兰国王 注释 参考资料 参考书目 . Dr. Mike Ibeji (1 May 2001). "1066". BBC. http://www.bbc.co.uk/history/british/normans/1066_01.shtml. Retrieved 16 July 2007. . Powell, John (2001) Magill's Guide to Military History. Salem Press, Inc. ISBN 978-0-89356-019-5; p. 226. . Costain, Thomas. (1959) 'William the Conquerer'New York, NY: Random House . Official Website of the British Monarchy. William I 'The Conqueror' (r. 1066–1087. Kings and Queens of England (to 1603). Retrieved on: 12 October 2008. . Carpenter, David (2003) The Struggle for Mastery: Britain 1066-1284. . a b c Clark, George (1978) [1971]. "The Norman Conquest". English History: a survey. Oxford University Press/Book
各国设置 下列国家或地區的政治党派设有中央政治局, 中国共产党中央政治局,是中国共产党的中央领导机构,在全国代表大会和中央委员会闭会时行使其职权,其上设有常务委员会。 苏联共产党中央政治局,是苏联共产党的中央领导机构,在全国代表大会和中央委员会闭会时行使其职权。 朝鲜劳动党中央委员会政治局,是朝鲜劳动党的中央领导机构,在全国代表大会和中央委员会闭会时行使其职权,其上设有常务委员会。 越南共产党中央政治局,是越南共产党的中央领导机构,在全国代表大会和中央委员会闭会时行使其职权。
越南共产党中央政治局,是越南共产党的中央领导机构,在全国代表大会和中央委员会闭会时行使其职权。 古巴共产党中央政治局,是古巴共产党的中央领导机构,在和闭会时行使其职权。 老挝人民革命党中央政治局,是老挝人民革命党的中央领导机构,在和老挝人民革命党中央委员会闭会时行使其职权。 ,是印度共产党(马克思主义)的中央领导机构。 ,是阿尔巴尼亚劳动党的中央领导机构。 阿富汗人民民主党中央政治局,是阿富汗人民民主党的中央领导机构。 ,是波兰联合工人党的中央领导机构。 莫桑比克解放阵线中央委员会政治局,是莫桑比克解放阵线党的中央领导机构。 ,是津巴布韦非洲民族联盟-爱国阵线的中央领导机构。 佤邦聯合黨中央政治局,是佤邦聯合黨的中央領導機構。 参考文献
zh-hant:又稱奈米; zh-tw:又稱納米}-,為微米的千分之一倍(符號 ,、,字首 在希臘文中的原意是「侏儒」的意思),是一个長度單位,指1米的十億分之一(10-9m)。 有時候也會見到埃(符號 )這個單位,為10-10m。 1奈米(nm)= 10 埃(Å)= 10-9m 現時很多材料的微觀尺度都是以奈米为单位、半導體製程標準在2000年代以後大多是以奈米表示。 參見 纳米技术 国际单位制词头 数量级 (长度) 参考文献 Preparation, Characterization, and Antitumor Efficacy of Evodiamine Loaded PLGA Nanoparticles. Drug Delivery. 2014:1-9. (IF 2.202)
nanosystems for efficient docetaxel delivery in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treatment. Nanoscale, 2015, 7, 15763-15779. (IF: 7.394) Glycyrrhetinic Acid-decorated and Reduction-sensitive Micelles to Enhance Bioavailability and Anti-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Efficacy of Tanshinone IIA. Biomaterials Science. (In Press, IF: 3.831) 外部链接 纳米尺度下的显微图像 長度單位
St. Omer)的簽訂,奧地利大公西吉斯蒙德將上亞爾薩斯賣給大膽查理換取金錢。雖然查理是名義上的主人,但該地的稅收卻是繳給神聖羅馬帝國腓特烈三世。1477年,腓特烈三世靠其王朝婚姻的優勢奪回上亞爾薩斯的控制權(自由城市除外,但仍包括貝爾福),成為哈布斯堡家族的領地。米盧斯在1515年加入瑞士邦聯,一直到1798年為止。 在16世紀的宗教改革時期,史特拉斯堡是個繁榮的聚落,其居民在1523年開始信奉新教。馬丁·布塞珥是該地區著名的新教改革者。他的努力遭到信奉羅馬天主教的哈布斯堡家族的反對,試圖消滅上亞爾薩斯地區的新教信仰。結果,亞爾薩斯變為天主教與新教交錯的地區。另一方面,蒙貝利亞爾到亞爾薩斯西南部在1397年成為符騰堡伯爵的領地,到1793年為止都是位在法國境內的新教飛地。 併入法國 1639年,法國佔領了大部分的亞爾薩斯,以避免落入西班牙哈布斯堡王朝手中。西班牙希望能清除與西屬荷蘭之間的障礙。因此引發了三十年戰爭(1618-1648年)。在被敵國包圍,以及匈牙利給予全權處理的情況下,西班牙在1646年將孫戈的領地(大部分位於上亞爾薩斯)以120萬塔勒(Thaler,1塔勒=3馬克)的價格賣給已佔領該地的法國。因此,當1648年,西發利亞和約結束三十年戰爭之後,除了一些城鎮維持獨立,大部分的亞爾薩斯成為法國領土。條約中認為亞爾薩斯是「拜占庭」且令人困擾。這被認為是蓄意要讓法國國王及神聖羅馬皇帝都無法完全控制該地,並造成雙方對立,讓亞爾薩斯能保有某一程度的自治權。支持這論點的人指出,負責編寫條文的帝國全權大臣伊薩克·福尔马(Isaac Volmar)是前亞爾薩斯教區秘書長(Chancellor)。之後,亞爾薩斯與洛林成為德法之間爭議不斷的領土。 因為戰爭造成大量人口傷亡(主要在鄉間地區),自1648年至18世紀中期,大量移民前往瑞士、德國、奧地利、洛林、薩伏依和其他地區。1671-1711年,瑞士(特別是伯恩)再洗禮派難民湧入亞爾薩斯。史特拉斯堡成為早期再洗禮派運動的主要中心。 1679年的奈梅亨條約鞏固了法國的控制權。法國在1681年佔領史特拉斯堡,1688年開始,法軍因「Brûlez le Palatinat!」政策開始入侵南德。1697年結束大同盟戰爭的里斯維克條約再度鞏固這次的領土變更。然而,亞爾薩斯在法國是個特別的存在。當地政府、學校、教育依然使用德文,德國(路德教派)的史特拉斯堡大學持續接收德國學生。禁止法國新教的楓丹白露敕令不在亞爾薩斯實行。雖然法國政府大力宣揚天主教,並在1681年要求路德教派的史特拉斯堡座堂必須交給天主教,但亞爾薩斯與法國其他地區不同的是,當地對於宗教較為寬容。亞爾薩斯有孚日山脉作為與法國的界線,但是與德國並沒有類似的天然界線。因此,亞爾薩斯在法國大革命以前,一直保留德國文化,經濟上也較依賴德國。 法国大革命 1789年法國大革命,亞爾薩斯被分為上萊茵省和下萊茵省。亞爾薩斯人在法國大革命期間十分活躍。1789年7月21日,在接獲攻佔巴士底監獄的消息後,當地群眾攻佔史特拉斯堡市政廳,市府官員逃離,結束亞爾薩斯的封建制度。1792年,德利斯勒在史特拉斯堡創作出革命進行曲《馬賽曲》,之後成為法國國歌。一些法國大革命中知名的將領是來自亞爾薩斯,像是在瓦爾密戰役(Battle of Valmy)中獲勝的凯勒曼(François Christophe Kellermann),和在旺代戰爭中領導法蘭西共和國軍隊的克萊貝爾(Jean Baptiste Kléber)。 同時,也有些亞爾薩斯人反對雅各賓黨人,支持奧地利和普魯士出兵法國鎮壓新生的革命共和國。許多Sundgau的居民為了洗禮或結婚而前去「朝聖」,像是瑞士巴塞爾附近的(Mariastein Abbey)。在法國革命軍在萊茵河勝利之前,已有數以萬計的民眾往東逃離。而在之後他們准許回到家鄉之時,卻常發現他們的土地或家園已經被沒收。這個情況導致1803到1804、及1808年,數百個家庭前往俄羅斯帝國尚未開發的土地。歌德將他在這段期間所看見的事寫在長詩《Hermann and Dorothea》之中。 拿破崙一世在1814到1815年復辟,外國軍隊因而佔領亞爾薩斯,光下萊茵省就有超過28萬軍隊及9萬匹軍馬。在地中海和大西洋海港紛紛興起後,改變了原有的貿易路線,嚴重影響當地的貿易及經濟。 亞爾薩斯的人口成長十分穩定,從1814年的800,000人、1830年的914,000到1846年的1,067,000人。但也因此造成糧食短缺、房屋缺乏、年輕人沒有工作機會等等。因此,亞爾薩斯的人口流失並不讓人意外,不僅是巴黎的亞爾薩斯社區興起,著名人物有奧斯曼男爵等,甚至遠至俄羅斯及奧地利帝國都吸引了亞爾薩斯人前往定居。奧地利占領鄂圖曼土耳其帝國在東歐的領土,為了鞏固新領土的擁有權,他們提供開拓者優渥的條件。美國自1807年之後開始禁止奴隸進口,而棉花田需要大量人力,因此也有許多亞爾薩斯人前往美國定居。 德法之間 法國在普法戰爭(1870-71年)敗給普魯士王國和其他日耳曼邦國,並促成德意志統一。俾斯麥將亞爾薩斯和洛林北部併入1871年成立的德意志帝國。不同於日耳曼邦聯的其他國家擁有自己的政府,帝國新領土「亞爾薩斯-洛林」是皇帝所擁有,由柏林的帝國政府負責管理。大約100,000到130,000的亞爾薩斯人(總人口約150萬)選擇維持法國國民身分,逃離「亞爾薩斯-洛林」,其中有許多人定居在法屬阿爾及利亞。亞爾薩斯-洛林在1911年獲得部分自治權,擁有自己的國旗和國歌。但在1913年,Saverne事件(Saverne Affair)也顯現了亞爾薩斯寬容政策依然有其限制。 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為了避免同胞相殘,許多亞爾薩斯人選擇加入海軍,並參與海軍叛亂,導致德意志皇帝在1918年11月退位,亞爾薩斯-洛林因此失去了名義上的首長。這些人回到家鄉後,試圖建立共和國。此時,剛選上史特拉斯堡市長的亞爾薩斯-洛林代理人Jacques Peirotes宣布德意志帝國失去統治權及法蘭西共和國的到來。另外,自稱為亞爾薩斯-洛林政府也宣布獨立,建立亞爾薩斯-洛林共和國。不到兩週,法國軍隊進入亞爾薩斯。在看見亞爾薩斯民眾熱烈歡迎法軍以及法國的壓力之下,美國和其他盟國收回公民投票的提議。雖然美國總統威爾遜堅持該區應在合法情況下自我裁決,因為根據憲法,該地的統治權是皇帝,而非德意志帝國,但法國不容許公民投票,因為法國民眾認為是他們將亞爾薩斯從德意志帝國手中解放。德國在凡爾賽條約中將該地割讓給法國。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間,納粹德國入侵法國,並於1940年6月22日簽署停戰協定,德軍隨後佔領阿爾薩斯,根據同年8月2日的元首法令,阿爾薩斯由民政部門主管管轄,主管為巴登大區的大區長官,因此,阿爾薩斯實際上併入巴登大區,10月18日,根據元首法令,阿爾薩斯「必須在最短的時間內重新恢復德意志的民族性。」為了停止當地的反德歧視,納粹因而實行嚴酷的獨裁統治。不過,德國政府為了保留與西方進行協議的機會,從未正式宣布併吞或進行協商。 戰後至今 法國在1944年重新獲得阿爾薩斯的控制權,並強硬實行法語政策。但是,今日當地的法律與法國其他地區仍有明顯不同(參見亞爾薩斯-摩澤爾)。 近幾年,民族主義情感逐漸消退,地方、國家、歐洲再度提倡阿爾薩斯的地區認同。当地法國學校將阿爾薩斯語(與德語密切相關)視為方言(非政府強制)。德语在當地幼稚園及學校是屬於外國語言。不過,法國憲法仍然規定法语是國家唯一的官方語言。 2016年1月1日起,阿爾薩斯、香檳-阿登和洛林等三個大區合併。 年表 政治 亞爾薩斯是法國最保守的大區之一。在2004年大區選舉中,亞爾薩斯是法國本土兩個由保守右派獲勝的大區之一。在2007年法國總統大選第二輪中,保守派領袖尼古拉·萨科齐在這裡獲得最高的支持率 (超過65%)。大區委員會主席是人民運動聯盟的Adrien Zeller。該地區在歷史上的主權不斷更迭,使得國家認同成為非常重要的議題。 亞爾薩斯也是法國最為支持歐盟的大區之一,是少數在2005年《歐盟憲法》投票中投下贊成票的大區之一(最終法國以54.87%的反對票否決這項決議)。 氣候 亞爾薩斯是屬於半大陸性氣候,冬天乾冷而夏天炎熱。西邊的孚日山脈阻擋水氣進入,因此降雨量不多。,年雨量只有550毫米,提供亞爾薩斯葡萄酒優良的環境。 经济 根據法國國家統計局(INSEE),亞爾薩斯在2002年的本地生產總額(GDP)為443億歐元。平均每人GDP為24,804歐元,是法國第二高的大區,僅次於法蘭西島。亞爾薩斯的產業結構有68%是服務業,25%是工業,是法國工業化程度最高的大區之一。 亞爾薩斯主要的經濟活動有: 葡萄栽培業:大部分位於马尔勒奈姆(Marlenheim)到坦恩(Thann)之間的亞爾薩斯葡萄酒之路(Route des Vins d'Alsace) 採收啤酒花和釀酒:法國半數的啤酒產自亞爾薩斯,特別是在史特拉斯堡附近,知名品牌包括有可倫堡()與費雪(),除此之外包括德國的卡尔斯贝格(Karlsberg,在法國使用「Karlsbräu」品牌名)與荷蘭的海尼根,也都有在此區設置子廠。 林業 汽車產業:米盧斯 生命科學:亞爾薩斯生物谷 旅遊業 氯化鉀(至20世紀末期)和磷酸鹽礦 亞爾薩斯與國際的關係緊密,有35%的公司是外國公司(包括德國、瑞士、美國、日本和斯堪地納維亞)。 交通 河運 亞爾薩斯的港口運輸超過一千五百萬公噸,其中四分之三集中在史特拉斯堡,是法國第二繁忙的河港。試圖連結地中海和中歐(萊茵河、多瑙河、北海和波羅的海)的萊茵-隆河航道的增建計畫,因費用與土地侵蝕(特別是杜省)而於1998年宣告終止。
在義大利地區快速發展而富庶之時,德意志的中央實權開始衰退,將歐洲的霸權地位讓給實施中央集權已久的法國。法國開始積極向東發展,當擴展至隆河和默茲河後,法國將目光放在萊茵河。1299年,法國提議法蘭西腓力四世妹妹與德意志阿爾布雷希特一世之子的婚姻聯盟,亞爾薩斯則成為給女方的禮物。然而,這交易未能成功。1307年,貝爾福獲得蒙貝利亞爾伯爵的特許。下個世紀,法國因百年戰爭而衰落,暫時停止向東發展。戰爭結束後,法國再度將目標轉至萊茵河。1444年,法軍進入洛林和亞爾薩斯。法軍在此建立冬季軍營,要求梅斯和史特拉斯堡投降,並進攻巴塞爾。 1469年,隨著聖奧梅爾條約(Treaty of St. Omer)的簽訂,奧地利大公西吉斯蒙德將上亞爾薩斯賣給大膽查理換取金錢。雖然查理是名義上的主人,但該地的稅收卻是繳給神聖羅馬帝國腓特烈三世。1477年,腓特烈三世靠其王朝婚姻的優勢奪回上亞爾薩斯的控制權(自由城市除外,但仍包括貝爾福),成為哈布斯堡家族的領地。米盧斯在1515年加入瑞士邦聯,一直到1798年為止。 在16世紀的宗教改革時期,史特拉斯堡是個繁榮的聚落,其居民在1523年開始信奉新教。馬丁·布塞珥是該地區著名的新教改革者。他的努力遭到信奉羅馬天主教的哈布斯堡家族的反對,試圖消滅上亞爾薩斯地區的新教信仰。結果,亞爾薩斯變為天主教與新教交錯的地區。另一方面,蒙貝利亞爾到亞爾薩斯西南部在1397年成為符騰堡伯爵的領地,到1793年為止都是位在法國境內的新教飛地。 併入法國 1639年,法國佔領了大部分的亞爾薩斯,以避免落入西班牙哈布斯堡王朝手中。西班牙希望能清除與西屬荷蘭之間的障礙。因此引發了三十年戰爭(1618-1648年)。在被敵國包圍,以及匈牙利給予全權處理的情況下,西班牙在1646年將孫戈的領地(大部分位於上亞爾薩斯)以120萬塔勒(Thaler,1塔勒=3馬克)的價格賣給已佔領該地的法國。因此,當1648年,西發利亞和約結束三十年戰爭之後,除了一些城鎮維持獨立,大部分的亞爾薩斯成為法國領土。條約中認為亞爾薩斯是「拜占庭」且令人困擾。這被認為是蓄意要讓法國國王及神聖羅馬皇帝都無法完全控制該地,並造成雙方對立,讓亞爾薩斯能保有某一程度的自治權。支持這論點的人指出,負責編寫條文的帝國全權大臣伊薩克·福尔马(Isaac Volmar)是前亞爾薩斯教區秘書長(Chancellor)。之後,亞爾薩斯與洛林成為德法之間爭議不斷的領土。 因為戰爭造成大量人口傷亡(主要在鄉間地區),自1648年至18世紀中期,大量移民前往瑞士、德國、奧地利、洛林、薩伏依和其他地區。1671-1711年,瑞士(特別是伯恩)再洗禮派難民湧入亞爾薩斯。史特拉斯堡成為早期再洗禮派運動的主要中心。 1679年的奈梅亨條約鞏固了法國的控制權。法國在1681年佔領史特拉斯堡,1688年開始,法軍因「Brûlez le Palatinat!」政策開始入侵南德。1697年結束大同盟戰爭的里斯維克條約再度鞏固這次的領土變更。然而,亞爾薩斯在法國是個特別的存在。當地政府、學校、教育依然使用德文,德國(路德教派)的史特拉斯堡大學持續接收德國學生。禁止法國新教的楓丹白露敕令不在亞爾薩斯實行。雖然法國政府大力宣揚天主教,並在1681年要求路德教派的史特拉斯堡座堂必須交給天主教,但亞爾薩斯與法國其他地區不同的是,當地對於宗教較為寬容。亞爾薩斯有孚日山脉作為與法國的界線,但是與德國並沒有類似的天然界線。因此,亞爾薩斯在法國大革命以前,一直保留德國文化,經濟上也較依賴德國。 法国大革命 1789年法國大革命,亞爾薩斯被分為上萊茵省和下萊茵省。亞爾薩斯人在法國大革命期間十分活躍。1789年7月21日,在接獲攻佔巴士底監獄的消息後,當地群眾攻佔史特拉斯堡市政廳,市府官員逃離,結束亞爾薩斯的封建制度。1792年,德利斯勒在史特拉斯堡創作出革命進行曲《馬賽曲》,之後成為法國國歌。一些法國大革命中知名的將領是來自亞爾薩斯,像是在瓦爾密戰役(Battle of Valmy)中獲勝的凯勒曼(François Christophe Kellermann),和在旺代戰爭中領導法蘭西共和國軍隊的克萊貝爾(Jean Baptiste Kléber)。 同時,也有些亞爾薩斯人反對雅各賓黨人,支持奧地利和普魯士出兵法國鎮壓新生的革命共和國。許多Sundgau的居民為了洗禮或結婚而前去「朝聖」,像是瑞士巴塞爾附近的(Mariastein Abbey)。在法國革命軍在萊茵河勝利之前,已有數以萬計的民眾往東逃離。而在之後他們准許回到家鄉之時,卻常發現他們的土地或家園已經被沒收。這個情況導致1803到1804、及1808年,數百個家庭前往俄羅斯帝國尚未開發的土地。歌德將他在這段期間所看見的事寫在長詩《Hermann and Dorothea》之中。 拿破崙一世在1814到1815年復辟,外國軍隊因而佔領亞爾薩斯,光下萊茵省就有超過28萬軍隊及9萬匹軍馬。在地中海和大西洋海港紛紛興起後,改變了原有的貿易路線,嚴重影響當地的貿易及經濟。 亞爾薩斯的人口成長十分穩定,從1814年的800,000人、1830年的914,000到1846年的1,067,000人。但也因此造成糧食短缺、房屋缺乏、年輕人沒有工作機會等等。因此,亞爾薩斯的人口流失並不讓人意外,不僅是巴黎的亞爾薩斯社區興起,著名人物有奧斯曼男爵等,甚至遠至俄羅斯及奧地利帝國都吸引了亞爾薩斯人前往定居。奧地利占領鄂圖曼土耳其帝國在東歐的領土,為了鞏固新領土的擁有權,他們提供開拓者優渥的條件。美國自1807年之後開始禁止奴隸進口,而棉花田需要大量人力,因此也有許多亞爾薩斯人前往美國定居。 德法之間 法國在普法戰爭(1870-71年)敗給普魯士王國和其他日耳曼邦國,並促成德意志統一。俾斯麥將亞爾薩斯和洛林北部併入1871年成立的德意志帝國。不同於日耳曼邦聯的其他國家擁有自己的政府,帝國新領土「亞爾薩斯-洛林」是皇帝所擁有,由柏林的帝國政府負責管理。大約100,000到130,000的亞爾薩斯人(總人口約150萬)選擇維持法國國民身分,逃離「亞爾薩斯-洛林」,其中有許多人定居在法屬阿爾及利亞。亞爾薩斯-洛林在1911年獲得部分自治權,擁有自己的國旗和國歌。但在1913年,Saverne事件(Saverne Affair)也顯現了亞爾薩斯寬容政策依然有其限制。 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為了避免同胞相殘,許多亞爾薩斯人選擇加入海軍,並參與海軍叛亂,導致德意志皇帝在1918年11月退位,亞爾薩斯-洛林因此失去了名義上的首長。這些人回到家鄉後,試圖建立共和國。此時,剛選上史特拉斯堡市長的亞爾薩斯-洛林代理人Jacques Peirotes宣布德意志帝國失去統治權及法蘭西共和國的到來。另外,自稱為亞爾薩斯-洛林政府也宣布獨立,建立亞爾薩斯-洛林共和國。不到兩週,法國軍隊進入亞爾薩斯。在看見亞爾薩斯民眾熱烈歡迎法軍以及法國的壓力之下,美國和其他盟國收回公民投票的提議。雖然美國總統威爾遜堅持該區應在合法情況下自我裁決,因為根據憲法,該地的統治權是皇帝,而非德意志帝國,但法國不容許公民投票,因為法國民眾認為是他們將亞爾薩斯從德意志帝國手中解放。德國在凡爾賽條約中將該地割讓給法國。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間,納粹德國入侵法國,並於1940年6月22日簽署停戰協定,德軍隨後佔領阿爾薩斯,根據同年8月2日的元首法令,阿爾薩斯由民政部門主管管轄,主管為巴登大區的大區長官,因此,阿爾薩斯實際上併入巴登大區,10月18日,根據元首法令,阿爾薩斯「必須在最短的時間內重新恢復德意志的民族性。」為了停止當地的反德歧視,納粹因而實行嚴酷的獨裁統治。不過,德國政府為了保留與西方進行協議的機會,從未正式宣布併吞或進行協商。 戰後至今 法國在1944年重新獲得阿爾薩斯的控制權,並強硬實行法語政策。但是,今日當地的法律與法國其他地區仍有明顯不同(參見亞爾薩斯-摩澤爾)。 近幾年,民族主義情感逐漸消退,地方、國家、歐洲再度提倡阿爾薩斯的地區認同。当地法國學校將阿爾薩斯語(與德語密切相關)視為方言(非政府強制)。德语在當地幼稚園及學校是屬於外國語言。不過,法國憲法仍然規定法语是國家唯一的官方語言。 2016年1月1日起,阿爾薩斯、香檳-阿登和洛林等三個大區合併。 年表 政治 亞爾薩斯是法國最保守的大區之一。在2004年大區選舉中,亞爾薩斯是法國本土兩個由保守右派獲勝的大區之一。在2007年法國總統大選第二輪中,保守派領袖尼古拉·萨科齐在這裡獲得最高的支持率 (超過65%)。大區委員會主席是人民運動聯盟的Adrien Zeller。該地區在歷史上的主權不斷更迭,使得國家認同成為非常重要的議題。 亞爾薩斯也是法國最為支持歐盟的大區之一,是少數在2005年《歐盟憲法》投票中投下贊成票的大區之一(最終法國以54.87%的反對票否決這項決議)。 氣候 亞爾薩斯是屬於半大陸性氣候,冬天乾冷而夏天炎熱。西邊的孚日山脈阻擋水氣進入,因此降雨量不多。,年雨量只有550毫米,提供亞爾薩斯葡萄酒優良的環境。 经济 根據法國國家統計局(INSEE),亞爾薩斯在2002年的本地生產總額(GDP)為443億歐元。平均每人GDP為24,804歐元,是法國第二高的大區,僅次於法蘭西島。亞爾薩斯的產業結構有68%是服務業,25%是工業,是法國工業化程度最高的大區之一。 亞爾薩斯主要的經濟活動有: 葡萄栽培業:大部分位於马尔勒奈姆(Marlenheim)到坦恩(Thann)之間的亞爾薩斯葡萄酒之路(Route des Vins d'Alsace) 採收啤酒花和釀酒:法國半數的啤酒產自亞爾薩斯,特別是在史特拉斯堡附近,知名品牌包括有可倫堡()與費雪(),除此之外包括德國的卡尔斯贝格(Karlsberg,在法國使用「Karlsbräu」品牌名)與荷蘭的海尼根,也都有在此區設置子廠。 林業 汽車產業:米盧斯 生命科學:亞爾薩斯生物谷 旅遊業 氯化鉀(至20世紀末期)和磷酸鹽礦 亞爾薩斯與國際的關係緊密,有35%的公司是外國公司(包括德國、瑞士、美國、日本和斯堪地納維亞)。 交通 河運 亞爾薩斯的港口運輸超過一千五百萬公噸,其中四分之三集中在史特拉斯堡,是法國第二繁忙的河港。試圖連結地中海和中歐(萊茵河、多瑙河、北海和波羅的海)的萊茵-隆河航道的增建計畫,因費用與土地侵蝕(特別是杜省)而於1998年宣告終止。 空中運輸 目前亞爾薩斯有兩座國際機場:
| Titus | rowspan="2" | 提图斯 | IMPERATOR TITVS CAESAR VESPASIANVS AVGVSTVS | valign="bottom" rowspan="2" | |- 从69年8月起IMPERATOR TITVS CAESAR VESPASIANVS AVGVSTVS |- | | 81年-96年 || Domitian | 图密善 | <small>IMPERATOR CAESAR DOMITIANVS AVGVSTVS <small> | 被刺杀 |} 五賢帝時代(安敦尼王朝) 193年内乱期 塞维鲁王朝 三世纪危机 危机高潮时的皇帝 高卢帝国 伊利里亞诸帝 君主制
! width="15%" | 肖像 ! width="15%" | 在位 ! width="15%" | 英文名 ! width="20%" | 中文名 ! width="25%" | 皇号 ! width="15%" | 备注 |- | | 69年-79年 || Vespasian | 韦斯巴芗 | IMPERATOR VESPASIANVS CAESAR AVGVSTVS | | |- | rowspan="2" | | rowspan="2" | 79年-81年 | rowspan="2" | Titus | rowspan="2"
刘延东(女) 刘华秋 刘华清 刘明康 刘积斌 刘高倬 江小涓(女) 江泽民 许永跃 孙 英 孙家正 牟新生 苏 荣 杜青林 杜铁环 李 鹏 李长印 李长江 李长春 李兆焯(壮族) 李岚清 李金华 李建国 李荣融 李树文 李贵鲜 李素丽(女) 李铁林 李铁映 李瑞环 李德洙(朝鲜族) 李毅中 杨 扬(女) 杨元元 杨正午(土家族) 杨汝岱 杨怀庆 杨国庆 杨国梁 杨德清 肖 扬 吴 仪(女) 吴邦国 吴启迪(女) 吴奇修 吴官正 吴基传 何 勇 何椿霖 谷 牧 邹家华 闵维方 汪光焘 汪恕诚 沈方泉 宋 平 宋 健 宋任穷 宋照肃 宋德福 迟万春 迟浩田 张万年 张文台 张文康 张玉台 张左己 张立昌 张庆伟 张学忠 张春贤 张思卿 张俊九 张彦仲 张恩照 张高丽 张维庆 张瑞敏 张福森 张德江 张德邻 阿不来提·阿不都热西提(维吾尔族) 陈 元 陈小津 陈云林 陈至立(女) 陈良宇 陈佳洱 陈建国 陈奎元 陈锦华 陈福今 陈慕华(女) 林兆枢 尚福林 罗 幹 竺延风 金人庆 金炳华 周 强 周小川 周永康 周光召 周声涛 周德强 郑万通 郑斯林 孟建柱 项怀诚 赵启正 赵南起(朝鲜族) 胡启立 胡锦涛 俞正声 闻世震 姜建清 姜春云 姜福堂 洪学智 贺国强 袁伟民 贾庆林 贾春旺 顾秀莲(女) 柴松岳 钱正英(女) 钱运录 钱其琛 铁
乌云其木格(女,蒙古族) 方红霄 邓朴方 石广生 石宗源(回族) 布 赫(蒙古族) 卢瑞华 叶选平 田凤山 田成平 田纪云 田聪明 白立忱(回族) 白志健 白克明 白恩培 司马义·艾买提(维吾尔族) 邢世忠 列 确(藏族) 回良玉(回族) 朱光亚 朱镕基 乔 石 乔清晨 伍绍祖 任仲夷 任建新 华建敏 多吉才让(藏族) 刘 玠 刘 京 刘 淇 刘云山 刘书田 刘冬冬 刘延东(女) 刘华秋 刘华清 刘明康 刘积斌 刘高倬 江小涓(女) 江泽民 许永跃 孙 英 孙家正 牟新生 苏 荣 杜青林 杜铁环 李 鹏 李长印 李长江 李长春 李兆焯(壮族) 李岚清 李金华 李建国 李荣融 李树文 李贵鲜 李素丽(女) 李铁林 李铁映 李瑞环 李德洙(朝鲜族) 李毅中 杨 扬(女) 杨元元 杨正午(土家族) 杨汝岱 杨怀庆 杨国庆 杨国梁 杨德清 肖 扬 吴 仪(女) 吴邦国 吴启迪(女) 吴奇修 吴官正 吴基传 何 勇 何椿霖 谷 牧 邹家华 闵维方 汪光焘 汪恕诚 沈方泉 宋 平 宋 健 宋任穷 宋照肃 宋德福 迟万春 迟浩田 张万年 张文台 张文康 张玉台 张左己 张立昌 张庆伟 张学忠 张春贤 张思卿 张俊九 张彦仲 张恩照 张高丽 张维庆 张瑞敏 张福森
中央政治局委员 中央书记处书记 中央委员会候补委员 历次全体会议 一中全会 中央领导机构成员 中央书记处:曾庆红、刘云山、周永康、贺国强、王刚、徐才厚、何勇 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江泽民 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副主席:胡锦涛、郭伯雄、曹刚川 批准:第十六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 二中全会 中国共产党第十六届中央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于2003年2月24日至26日在北京举行。出席这次全会的有,中央委员191人,候补中央委员151人。有关负责同志列席了会议。中央政治局主持会议。中央委员会总书记胡锦涛作了重要讲话。 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央政治局在广泛征求党内外意见、反复酝酿协商的基础上提出的拟向十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推荐的国家机构领导人员人选建议名单和拟向全国政协十届一次会议推荐的全国政协领导人员人选建议名单,决定将这两个建议名单分别向十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主席团和全国政协十届一次会议主席团推荐。全会审议通过了《关于深化行政管理体制和机构改革的意见》,建议国务院根据这个意见形成《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提交十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审议。 三中全会 中国共产党第十六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于2003年10月11日至14日在北京举行。出席这次全会的有,中央委员188人,候补中央委员154人。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委员和有关方面的负责同志列席了会议。 全会由中央政治局主持。中央委员会总书记胡锦涛作了重要讲话。 全会听取和讨论了胡锦涛受中央政治局委托作的工作报告,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修改宪法部分内容的建议》并决定提交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审议。吴邦国、温家宝分别就《建议(讨论稿)》和《决定(讨论稿)》向全会作了说明。
二中全会 中国共产党第十六届中央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于2003年2月24日至26日在北京举行。出席这次全会的有,中央委员191人,候补中央委员151人。有关负责同志列席了会议。中央政治局主持会议。中央委员会总书记胡锦涛作了重要讲话。 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央政治局在广泛征求党内外意见、反复酝酿协商的基础上提出的拟向十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推荐的国家机构领导人员人选建议名单和拟向全国政协十届一次会议推荐的全国政协领导人员人选建议名单,决定将这两个建议名单分别向十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主席团和全国政协十届一次会议主席团推荐。全会审议通过了《关于深化行政管理体制和机构改革的意见》,建议国务院根据这个意见形成《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提交十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审议。 三中全会 中国共产党第十六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于2003年10月11日至14日在北京举行。出席这次全会的有,中央委员188人,候补中央委员154人。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委员和有关方面的负责同志列席了会议。 全会由中央政治局主持。中央委员会总书记胡锦涛作了重要讲话。 全会听取和讨论了胡锦涛受中央政治局委托作的工作报告,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修改宪法部分内容的建议》并决定提交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审议。吴邦国、温家宝分别就《建议(讨论稿)》和《决定(讨论稿)》向全会作了说明。 主要議程是,討論研究修改了中共中央關於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若干問題的決定和關於修改憲法部分內容的建議兩個檔案。 中共中央政治局向中央委員會報告工作,這在歷史上尚屬首次。 四中全会 中国共产党第十六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于2004年9月16日至19日在北京举行。出席这次全会的有,中央委员194人,中央候补委员152人。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委员和有关方面负责同志列席了会议。全會由中央政治局主持。中央委員會總書記胡錦濤作重要講話。全会听取和讨论了胡锦涛受中央政治局委托作的工作报告,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曾庆红就《决定(讨论稿)》向全会作了说明。 全会同意江泽民辞去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职务;决定胡锦涛任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决定徐才厚任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副主席,增补陈炳德、乔清晨、张定发、靖志远为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委员。 全会按照党章规定,决定递补中央委员会候补委员艾斯海提·克里木拜、王正伟为中央委员会委员。全会审议并通过了《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关于田凤山问题的审查报告》,决定撤销田凤山中央委员会委员职务,给予其开除党籍处分。 五中全会 中国共产党第十六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于2005年10月8日至11日在北京举行。出席这次全会的有,中央委员191人,候补中央委员150人。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委员和有关方面的负责同志列席了会议。 全会由中央政治局主持。中央委员会总书记胡锦涛作了重要讲话。
卡提林纳密谋 前62年 当选行政长官 前61年 外西班牙地方长官 与庞培娅离婚 前60年(另说前59年) 第一次当选执政官(另一执政官为毕布路斯Marcus Calpurnius Bibulus) 开始前三头同盟 与卡尔普尼亚·皮索尼斯(Calpurnia Pisonis)结婚 主持通过《土地法案》 前58年至前53年 高卢总督第一任期 前54年 茱莉亚(恺撒之女,庞培之妻)去世 前53年 克拉苏阵亡,前三头同盟结束 前53年至前48年 高卢总督第二任期 前52年 在阿雷西亚战役中击败高卢联军,并撰写《高卢战记》 前49年 率领自己在高卢的军团,度过卢比肯河进入意大利,内战爆发 前48年 在法萨卢斯战役中击败庞培,并被任命为独裁官(11天后辞去这一职务) 第二次当选执政官(另一执政官为Publius Servilius Vatia Isauricus) 前47年 追击庞培至埃及,并与克麗歐佩特拉七世见面 前46年 在北非击败小加图等支持庞培的元老院残余势力 第三次当选执政官(另一执政官为雷必达) 第二次被任命为独裁官 当选终生大祭司(引入儒略历) 收养屋大维为继承人 前45年 在西班牙击败最后的反对者,并返回罗马 第四次当选执政官(没有共同执政官) 被元老院授予“祖国之父”称号 第三次被任命为独裁官 前44年 第五次当选执政官(另一执政官为马克·安东尼) 被任命为终身独裁官 2月,拒绝马克·安东尼献上的桂冠和称帝的要求,并成为终身独裁官 3月15日,在元老院被马可斯·布鲁图斯等暗杀 婚姻和子女 前84年,科涅莉亚·秦纳(Cornelia Cinnilla,秦纳之女),死于一次难产 茱莉亚·恺撒(Julia Caesaris),嫁与庞培 前63年,庞培亚·苏拉(Pompeia Sulla,苏拉外孙女),同年12月离婚 前60年,卡尔普尼亚·皮索尼斯(Calpurnia Pisonis) 前47年,与埃及女法老克麗歐佩特拉七世 托勒密十五世(小恺撒,恺撒里翁,Caesarion),埃及法老 收养屋大维,罗马帝国皇帝 同時,恺撒還以風流聞名,他一生中與羅馬上流社會的眾多女性交往,西塞羅更曾在私人信件中提到他至少與元老院三分之一議員(當時元老院經蘇拉改革後有600席議員)的妻子有染,其中甚至包括了政敵小加圖的姊姊(參加暗殺恺撒的布魯圖斯之母)、龐培及克拉蘇的妻子等大人物的妻女。由於實在太過有名,日後甚至在內戰勝利的凱旋式上發生過恺撒的士兵高喊「市民們,當心了,禿頭的色狼(恺撒中年後開始禿頭)要進城偷你們的老婆了」的口號來挖苦老長官的趣事。 主要著作 恺撒與同時代的西塞羅被後世並稱為拉丁文學的兩大文豪 ,恺撒生前曾留下大量的私人信件與文章,但由於奧古斯都將恺撒神化為神君,因此絕大多數的著作都遭到了銷毀;目前恺撒主要的傳世著作是他亲身经历的战争回忆录,至今仍因高度的文字水平 被西方的學校教育作為拉丁語教材。 《高卢战记》 《内战记》 名句 改編作品 2005年《羅馬的榮耀》第一季 2017年《明日傳奇》第三季【明日傳奇】DC英雄拯救奧巴馬 擊退大猩猩防止改寫美國歷史 2018.3.29 香港01 莎士比亞悲劇《恺撒大帝》 电子遊戲《刺客信条:起源》 手機遊戲《FGO》 手機遊戲《萬國覺醒》 流行文化 撲克牌上的方塊K是羅馬凱撒大帝;梅花K是馬其頓國王亞歷山大;黑桃K是公元前10世紀以色列的國王所羅門的父親大衞;紅桃K則是查理曼,即查理大帝。在四張國王K里,只有紅方塊的國王是側面像(羅馬帝國硬幣上的畫像也是側面像),其頭髮向內卷,手持戰斧,代表權力。 参见 前三头同盟 儒略曆 恺撒彗星 凯撒神庙 資料來源 腳註 参考书目 [古罗马] 苏维托尼乌斯 张竹明等 译 《罗马十二帝王传》 ISBN 7100022029 [法] 扬恩·勒博埃克 《恺撒》 ISBN 2130461425 [美] 斯塔夫里阿诺斯 吴象婴 梁赤民 译《全球通史》 ISBN 7805156573 外部链接 凯撒和他的《高卢战记》 恺撒传记(英文)
前52年 在阿雷西亚战役中击败高卢联军,并撰写《高卢战记》 前49年 率领自己在高卢的军团,度过卢比肯河进入意大利,内战爆发 前48年 在法萨卢斯战役中击败庞培,并被任命为独裁官(11天后辞去这一职务) 第二次当选执政官(另一执政官为Publius Servilius Vatia Isauricus) 前47年 追击庞培至埃及,并与克麗歐佩特拉七世见面 前46年 在北非击败小加图等支持庞培的元老院残余势力 第三次当选执政官(另一执政官为雷必达) 第二次被任命为独裁官 当选终生大祭司(引入儒略历) 收养屋大维为继承人 前45年 在西班牙击败最后的反对者,并返回罗马 第四次当选执政官(没有共同执政官) 被元老院授予“祖国之父”称号 第三次被任命为独裁官 前44年 第五次当选执政官(另一执政官为马克·安东尼) 被任命为终身独裁官 2月,拒绝马克·安东尼献上的桂冠和称帝的要求,并成为终身独裁官 3月15日,在元老院被马可斯·布鲁图斯等暗杀 婚姻和子女 前84年,科涅莉亚·秦纳(Cornelia Cinnilla,秦纳之女),死于一次难产 茱莉亚·恺撒(Julia Caesaris),嫁与庞培 前63年,庞培亚·苏拉(Pompeia Sulla,苏拉外孙女),同年12月离婚 前60年,卡尔普尼亚·皮索尼斯(Calpurnia Pisonis) 前47年,与埃及女法老克麗歐佩特拉七世 托勒密十五世(小恺撒,恺撒里翁,Caesarion),埃及法老 收养屋大维,罗马帝国皇帝 同時,恺撒還以風流聞名,他一生中與羅馬上流社會的眾多女性交往,西塞羅更曾在私人信件中提到他至少與元老院三分之一議員(當時元老院經蘇拉改革後有600席議員)的妻子有染,其中甚至包括了政敵小加圖的姊姊(參加暗殺恺撒的布魯圖斯之母)、龐培及克拉蘇的妻子等大人物的妻女。由於實在太過有名,日後甚至在內戰勝利的凱旋式上發生過恺撒的士兵高喊「市民們,當心了,禿頭的色狼(恺撒中年後開始禿頭)要進城偷你們的老婆了」的口號來挖苦老長官的趣事。 主要著作 恺撒與同時代的西塞羅被後世並稱為拉丁文學的兩大文豪 ,恺撒生前曾留下大量的私人信件與文章,但由於奧古斯都將恺撒神化為神君,因此絕大多數的著作都遭到了銷毀;目前恺撒主要的傳世著作是他亲身经历的战争回忆录,至今仍因高度的文字水平 被西方的學校教育作為拉丁語教材。 《高卢战记》 《内战记》 名句 改編作品 2005年《羅馬的榮耀》第一季 2017年《明日傳奇》第三季【明日傳奇】DC英雄拯救奧巴馬 擊退大猩猩防止改寫美國歷史 2018.3.29 香港01 莎士比亞悲劇《恺撒大帝》 电子遊戲《刺客信条:起源》 手機遊戲《FGO》 手機遊戲《萬國覺醒》 流行文化 撲克牌上的方塊K是羅馬凱撒大帝;梅花K是馬其頓國王亞歷山大;黑桃K是公元前10世紀以色列的國王所羅門的父親大衞;紅桃K則是查理曼,即查理大帝。在四張國王K里,只有紅方塊的國王是側面像(羅馬帝國硬幣上的畫像也是側面像),其頭髮向內卷,手持戰斧,代表權力。 参见 前三头同盟 儒略曆 恺撒彗星 凯撒神庙 資料來源 腳註 参考书目 [古罗马] 苏维托尼乌斯 张竹明等 译
菲涅耳透镜 巴克敏斯特·富勒,,(1895-1983),美国 — 球形或半球形贝壳或网格建筑结构 G 伽博·丹尼斯,,(1900-1979),英国匈牙利 — 全息摄影 理查·加特林,,(1818-1903),美国 — 小麦播种机、加特林机枪 汉斯·盖革,,(1882-1945),德国 — 盖革计数器 罗伯特·戈达德,,(1882-1945),美国 — 液体火箭 查尔斯·古德伊尔,,(1800-1860),美国 — 硫化橡胶 奥托·冯·格里克,,(1602-1686),德国 — 活塞式真空泵 约翰内斯·古腾堡,,(约1390年代-1468), — 活字印刷机 H 海什木,,(965-1039),伊拉克 — 相机暗盒,针孔照相机,放大镜,凹凸镜,球面镜 罗伯特·海莱因,,(1907-1988),美国 — 水床 约瑟·亨利,,(1797-1878),美国 — 电磁继电器 海因里希·鲁道夫·赫兹,,(1857-1894),德国 — 无线电报,电磁波 乔治·德海韦西,,(1885-1966),匈牙利 — 放射性指示剂 罗兰·希尔,,(1795-1879),英国 — 邮票 罗伯特·胡克,,(1635-1703),英国 — 钟表轮摆,摄影镜头的虹膜式光圈 克里斯蒂安·惠更斯,,(1629-1695),荷兰 — 摆钟 平賀源內,(1728年 - 1780年),日本 — I 饭岛澄男,,(1939-),日本 — 碳纳米管 J 贾比尔,,(721-851),也门/波斯 — 炼金家 賈伯斯,Steve Jobs,(1955-2011),美國-iPad K 米哈伊尔·季莫费耶维奇·卡拉什尼科夫,,(1919年11月10日-2013年12月23日),苏联 — AK-47和AK-74自动步枪 狄恩·卡门,,(1951-),美国 — 思维车以及自动平衡式动力轮椅——iBOT 海克·卡末林·昂內斯,,(1853-1926),荷兰 — 液化氢和液化氮 花拉子米/花剌子模,,(约780-850),波斯 — 现代代数学、挂墙量角器、象限仪等 杰克·基尔比,,(1923-2005),美国 — 集成电路 肯迪,,(796-873), — 酒精,蒸馏酒,密码分析,频率分析 罗伯特·科赫,,(1843-1910),德国 — 固体介质中的细菌培养法 谢尔盖·帕夫洛维奇·科罗廖夫,,(1907-1966),乌克兰/苏联 — R-7型火箭家族和苏联卫星计划(包括史泼尼克一号卫星)设计人 雷蒙德·库茨魏尔,,(1948-),美国 — 光学字符识别,台式扫描仪 L 海蒂·拉玛,,(1914-2000), — 展布频谱无线电 塞缪尔·兰利,,(1834-1906),美国 — 测热辐射计 欧文·朗缪尔,,(1881-1957),美国 — 白炽灯充保护气,氢焊接,朗缪尔探针 列文虎克,,(1632-1723),荷兰 — 改进了显微镜 蒂姆·伯纳斯-李,,(1955-),英国 — 和共同发明万维网 威拉得·利比,,(1908-1980),美国 — 放射性碳定年法 尤斯图斯·冯·李比希,,(1803-1873),德国 — 氮肥、五球瓶、银镜、发粉 奥托·利林塔尔,,(1848-1896),德国 — 悬挂式滑翔器 查爾斯·林白,,(1902-1974),美国 —心肺循環機 M 三宅精一,Miyake Seiichi(1926-1982),日本— 导盲砖 安東尼奧·穆齊,Antonio Meucci(1808-1889),義大利— 電氣音聲傳達裝置 N 阿爾弗雷德·諾貝爾,Alfred Bernhard Nobel(1833-1896),瑞典 — 矽藻土炸藥 艾薩克·牛頓,Sir Isaac Newton(1643年-1727年),英國 — 反射望遠鏡 湯瑪斯·紐科門,Thomas Newcomen(1664年2月24日-1729年8月5日),英國 — 蒸汽機 O 大平貴之,(1970年3月11日-),日本—星象儀 漢斯·馮·奧海恩,Hans Joachim Pabst von Ohain,(1911年12月14日-1998年3月13日),德國— 軸流式渦輪噴射引擎 P 斐迪南·保時捷,Ferdinand Porsche,(1875-1951),德國 —混合動力車輛 約翰·彭伯頓,John
和共同发明万维网 威拉得·利比,,(1908-1980),美国 — 放射性碳定年法 尤斯图斯·冯·李比希,,(1803-1873),德国 — 氮肥、五球瓶、银镜、发粉 奥托·利林塔尔,,(1848-1896),德国 — 悬挂式滑翔器 查爾斯·林白,,(1902-1974),美国 —心肺循環機 M 三宅精一,Miyake Seiichi(1926-1982),日本— 导盲砖 安東尼奧·穆齊,Antonio Meucci(1808-1889),義大利— 電氣音聲傳達裝置 N 阿爾弗雷德·諾貝爾,Alfred Bernhard Nobel(1833-1896),瑞典 — 矽藻土炸藥 艾薩克·牛頓,Sir Isaac Newton(1643年-1727年),英國 — 反射望遠鏡 湯瑪斯·紐科門,Thomas Newcomen(1664年2月24日-1729年8月5日),英國 — 蒸汽機 O 大平貴之,(1970年3月11日-),日本—星象儀 漢斯·馮·奧海恩,Hans Joachim Pabst von Ohain,(1911年12月14日-1998年3月13日),德國— 軸流式渦輪噴射引擎 P 斐迪南·保時捷,Ferdinand Porsche,(1875-1951),德國 —混合動力車輛 約翰·彭伯頓,John Stith Pemberton(1831-1888),美國 —可樂 Q R 盧梭,Jean-Jacques Rousseau,(1712-1778),法國—簡譜 弗蘭茲·瑞切特,François Reichelt,(1879年-1912年),奧地利—降落傘 S 喬治·史蒂芬生,George Stephenson,(1781-1848),英國 —鐵路機車(火箭號) 下瀨雅允,Shimose Masatika,(1860-1911),日本 —下瀨火藥 T 理查·特里維西克,Richard Trevithick,(1781-1848),英國 —蒸汽機車 尼古拉·特斯拉,Nikola Tesla,(1856-1943),美國 —异步电动机、旋转磁场、特斯拉线圈 U V 李奧納多·達文西,Leonardo da Vinci,(儒略曆1452-1519),義大利 —無段自動變速器、達文西機械人、機關槍、人力拉動的武裝坦克車、子母彈、軍用降落傘等 W 詹姆斯·瓦特,,(1736-1819),英国 — 改良蒸汽机 弗蘭克·惠特爾,Sir Frank Whittle(1907-1996 ),英国 —離心式渦輪噴射引擎 小喬治·威斯汀豪斯, George Westinghouse, Jr. (1846-1914),美國 —火車空氣軔機系統 X Y Z 祖冲之,(公元429年-500年),劉宋 — 水力舂米、磨麵的水碓磨、改良式指南車、千里船,精確的把圓周率算到小數點後第七位 一 一行,本名张遂,(683-727),唐朝 —
截至到2013年,市面上的海马基本还是是野生的,人工饲养难度高,海马对阳光,温度,饲料的要求非常高。截至到2013年,还未出现能大规模人工饲养成功的案例。中国各产地相关单位正极力推动海马养殖。 由于是野生资源,人工饲养难度高,再加上海马属于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市场对海马的价值认可逐渐升高。所以,海马的市场价格逐步上扬。以具有销售资格的相关药店2013年价格为参照,每克价格根据品种、单只重量的不同价格在30-50元/每克不等。 海马是中国二级保护动物,根据《水生野生动物保护实施条例》,只有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水生野生动物经营利用许可证》的企业或个人才能合法收购与销售。如须对海马进行加工处理,须获得国家药准字批文才能生产。 全球大约有105个国家的海域中有海马,其中有69个国家进行海马贸易。海马贸易在亚洲尤甚,仅在2000年,亚洲进行的海马贸易就达70吨,而此前五年的贸易总量才40吨。世界最大的活海马出口国是印度尼西亚、菲律宾和巴西。美国和西欧是最大的活海马进口者,以满足当地水族观赏业的需求。 饲养 海马是靠鳃盖和吻的伸张活动吞食食物,饵料的大小以不超过吻径为度。对饵料的种类和鲜度有一定选择性。海马的觅食视距仅为1m左右,所以饵料要投在经常群集处。自然海区海马主要摄食小型甲壳动物,主要有桡足类、蔓足类的藤壶幼体、虾类的幼体及成体、萤虾、糠虾和钩虾等。在人工饲养条件下,以摄食糠虾和樱虾效果最好,其次为桡足类和端足类。淡水枝角类等也可为食,但要注意避免因其在海水中迅速死亡而污染水质。 海马的摄食量与水温、水质密切相关。在适温范围内,水温高,则摄食量大,消化快。水质不良时,摄食量减少,甚至停食。在正常条件下,海马的日摄食量约占体重的10%,海马一次摄食量很大,同时耐饥性也很强,从初生苗到成鱼耐饥时间可达4至132天。 运动方式 海马尾部的构造和功能与其他鱼类迥异。栖止时的海马,利用尾部具有卷曲的能力,使尾端得以缠附在海藻的茎枝上。故海马多栖息在深海藻类繁茂之处。游泳的姿态也很特别,头部向上,身体稍斜直立于水中,完全依靠背鳍和胸鳍来进行运动,扇形的背鳍起着波动推进的作用。 下属物种 本属包括以下物种: 藥用價值 在中醫學中,海马作为药材和补品,用来治疗哮喘和阳痿,其主要出口国是泰国、印度、菲律宾、越南和墨西哥,中国是最大的乾海马市场。然而,廣泛的捕殺使海馬數量大為減少,已經處於瀕危滅絕的邊緣。 在《本草拾遺》中,海马又名水馬、蝦姑、馬頭魚、龍落子魚,為海龍科動物線紋海馬(Hippocampus kelloggi Jordean et Snyder)、刺海馬(Hippocampus histrix Kaup)、大海馬(Hippocampus kuda
由于是野生资源,人工饲养难度高,再加上海马属于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市场对海马的价值认可逐渐升高。所以,海马的市场价格逐步上扬。以具有销售资格的相关药店2013年价格为参照,每克价格根据品种、单只重量的不同价格在30-50元/每克不等。 海马是中国二级保护动物,根据《水生野生动物保护实施条例》,只有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水生野生动物经营利用许可证》的企业或个人才能合法收购与销售。如须对海马进行加工处理,须获得国家药准字批文才能生产。 全球大约有105个国家的海域中有海马,其中有69个国家进行海马贸易。海马贸易在亚洲尤甚,仅在2000年,亚洲进行的海马贸易就达70吨,而此前五年的贸易总量才40吨。世界最大的活海马出口国是印度尼西亚、菲律宾和巴西。美国和西欧是最大的活海马进口者,以满足当地水族观赏业的需求。 饲养 海马是靠鳃盖和吻的伸张活动吞食食物,饵料的大小以不超过吻径为度。对饵料的种类和鲜度有一定选择性。海马的觅食视距仅为1m左右,所以饵料要投在经常群集处。自然海区海马主要摄食小型甲壳动物,主要有桡足类、蔓足类的藤壶幼体、虾类的幼体及成体、萤虾、糠虾和钩虾等。在人工饲养条件下,以摄食糠虾和樱虾效果最好,其次为桡足类和端足类。淡水枝角类等也可为食,但要注意避免因其在海水中迅速死亡而污染水质。 海马的摄食量与水温、水质密切相关。在适温范围内,水温高,则摄食量大,消化快。水质不良时,摄食量减少,甚至停食。在正常条件下,海马的日摄食量约占体重的10%,海马一次摄食量很大,同时耐饥性也很强,从初生苗到成鱼耐饥时间可达4至132天。 运动方式 海马尾部的构造和功能与其他鱼类迥异。栖止时的海马,利用尾部具有卷曲的能力,使尾端得以缠附在海藻的茎枝上。故海马多栖息在深海藻类繁茂之处。游泳的姿态也很特别,头部向上,身体稍斜直立于水中,完全依靠背鳍和胸鳍来进行运动,扇形的背鳍起着波动推进的作用。 下属物种 本属包括以下物种: 藥用價值 在中醫學中,海马作为药材和补品,用来治疗哮喘和阳痿,其主要出口国是泰国、印度、菲律宾、越南和墨西哥,中国是最大的乾海马市场。然而,廣泛的捕殺使海馬數量大為減少,已經處於瀕危滅絕的邊緣。 在《本草拾遺》中,海马又名水馬、蝦姑、馬頭魚、龍落子魚,為海龍科動物線紋海馬(Hippocampus kelloggi Jordean et Snyder)、刺海馬(Hippocampus histrix Kaup)、大海馬(Hippocampus kuda
楊輝(),字謙光,錢塘(今浙江杭州)人,南宋数学家。 生平 楊輝生於約宋理宗嘉熙二年(1238年),終於約元成宗大德二年(1298年)。 著作 杨辉著有《詳解九章算法》12卷、《日用算法》192卷、《乘除通變算寶》3卷、《田畝比類乘除捷法》2卷、《續古摘奇算法》2卷及《九章算法篡類》、《杨辉算法》等多本算法的著作。另一方面,他在宋度宗咸淳年间的兩本著作裡,亦有提及當時南宋的土地價格。這些資料亦對後世史學家瞭解南宋經濟發展有很重要的幫助。 成就 楊輝在著作中收錄了不少現已失傳的、古代各類數學著作中很有價值的算題和算法,保存了許多十分寶貴的宋代數學史料。他對任意高次冪的開方計算、二項展開式、高次方程的求解、高階等差級數、縱橫圖等問題,都有精到的研究。楊輝十分留心數學教育,並在自己的實踐中貫徹其教育思想。楊輝更對於垛積問題(高階等差級數)及幻方、幻圆作過詳細的研究。 由於他在他的著作裡提及過賈憲對二項展開式的研究,所以“賈憲三角”又名“楊輝三角”。這比歐洲於17世紀的同類型的研究“帕斯卡三角形”早了差不多五百年。在《乘除通變算寶》中,楊輝創立了“九歸”口訣,介紹了籌算乘除的各種速算法等等。這些在中國數學史上,都佔有重要的地位。
在《續古摘奇算法》中,楊輝列出了各式各樣的縱橫圖(幻方),它是宋代研究幻方和幻圆的最重要的著述。楊輝對中國古代的幻方,不僅有深刻的研究,而且還創造了一个名为攒九图的四阶同心幻圆和多个连环幻圆。 参考文献 参见 杨辉算法 楊輝三角形
1921年:卢森堡共产党成立。 1923年:中國國民黨黨綱公布。 1932年:日军攻占锦州,全部占领中国东北。 1936年:一二·九运动后序中,平津学生组成南下抗日宣传团在河北固安县进行抗日宣传。 1941年:納粹德國空軍針對英國威爾斯卡地夫展開大規模轟炸,造成蘭達夫座堂嚴重受損。 1942年:中国军队在第三次长沙战役击败日军。 1942年:日军占领菲律宾首都马尼拉。 1949年:路易斯·马林成为首位民选波多黎各总督。 1955年:南斯拉夫与中国建交。 1959年:蘇聯太空探測器月球1號自哈薩克的拜科努爾太空發射場發射升空,為首個抵達月球附近的探測器。 1959年:-{zh-hans:切·格瓦拉; zh-tw:捷·古華拉; zh-hk:哲·古華拉;}-率革命軍成功佔領古巴首都哈瓦那,巴蒂斯塔出逃。 1966年: 1967年:前美國電影演員隆納·雷根宣誓就任第33任加利福尼亞州州長,展開其政治生涯。 1971年:苏甲格拉斯哥流浪者队在对阵凱尔特人队的比赛中发生重大踩踏事故,66人死亡,145人受伤。 1977年:洛阳黄河公路大桥建成通车。 1980年:中国与厄瓜多尔建交。 1981年:英國連環殺手彼得·薩特克利夫在謝菲爾德遭到逮捕,結束英國史上最大的調查行動。 1983年:音樂劇《》在表演了2377場後,在紐約市百老匯的Alvin Theatre進行最後一次演出。 1988年:香港廉政公署拘捕香港聯合交易所高層人員。 1992年:中国与乌兹别克斯坦建交。 1999年:中国中央电视台的法律节目《今日说法》开播。 21世紀 2001年:金門與廈門之間開通「小三通」。 2004年:美国星尘号太空探测器飞过维尔特二号彗星,采集彗星尘埃及气体样本。 2015年:哈爾濱市道外區「1·2」火災事故。 2016年:沙烏地阿拉伯政府處決因領導反政府示威活動而聞名的什葉派謝赫尼姆爾·尼姆爾。 2019年: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在《告台灣同胞書》發表40周年紀念會上發表「重要講話」重申兩岸統一。 2020年:中華民國空軍UH-60M黑鷹直升機於烏來山區墜毀。 出生 1642年:穆罕默德四世,奥斯曼土耳其帝国蘇丹(1693年逝世) 1679年:-{zh-cn:皮埃尔·费查; zh-tw:皮耶·費查}-,法國醫生,被譽為「現代牙醫學之父」(1761年逝世) 1699年:奥斯曼三世,奧斯曼帝國第25任蘇丹兼任哈里發(1757年逝世) 1727年:詹姆斯·沃爾夫,英國陸軍軍官(1759年逝世) 1732年:弗朗蒂舍克·布里克西,波西米亞作曲家(1771年逝世) 1822年:魯道夫·克勞修斯,德國物理學家和數學家,熱力學主要奠基人(1888年逝世) 1837年:米利·阿列克谢耶维奇·巴拉基列夫,俄羅斯鋼琴演奏家、指揮家和作曲家(1910年逝世) 1873年:利雪的德蘭,法國修女,天主教會所宣列的聖人及教會聖師(1897年逝世) 1875年:沈钧儒,中華人民共和國最高人民法院院長(1963年逝世) 1877年:恩斯特·施密特,丹麥生物學家(1933年逝世) 1880年:瓦西里·捷格加廖夫,蘇聯槍械設計師(1949年逝世) 1895年:福克·伯納多特,瑞典外交官(1948年逝世) 1900年:黄子卿,中国化学家(1982年逝世) 1901年:黃海岱,台灣布袋戲國寶級大師(2007年逝世) 1903年:田中加子,日本超級人瑞,世界第二長壽者(2022年逝世) 1905年:迈克尔·蒂皮特,英国作曲家(1998年逝世) 1908年:陳文文,越南共和國政治人物(1966年逝世) 1908年:勞倫斯·韋瑟比,美國政治家,第48任肯塔基州州長(1994年逝世) 1909年:貝利·高華德,美國亞利桑那州參議員(1998年逝世) 1920年:-{zh-hans:艾萨克·阿西莫夫; zh-hant:以撒·艾西莫夫;}-,美國科幻小说作家(1992年逝世) 1924年:河合雅雄,日本動物學家。(2021年逝世) 1928年:池田大作,日本作家、攝影師 1929年:索爾·托爾欽斯基,加拿大男子籃球運動員(2020年逝世) 1931年:海部俊樹,日本第76、77任內閣總理大臣(2022年逝世) 1933年:森村诚一,日本推理小说作家(2023年逝世) 1938年:高建,前韓國漢城市長、國務總理、暫代總統 1939年:彭淮南,台灣中央銀行總裁 1939年:夏佳理,香港政府官员 1940年:S·R·S·瓦拉德汉,印度裔美國數學家 1944年:諾羅敦·拉那烈,柬埔寨政治人物、法學學者,第31任柬埔寨首相(2021年逝世) 1948年:朱迪思·米勒,紐約時報記者 1952年:吳孟達,香港男演員(2021年逝世) 1960年:浦澤直樹,日本漫画家
1959年:蘇聯太空探測器月球1號自哈薩克的拜科努爾太空發射場發射升空,為首個抵達月球附近的探測器。 1959年:-{zh-hans:切·格瓦拉; zh-tw:捷·古華拉; zh-hk:哲·古華拉;}-率革命軍成功佔領古巴首都哈瓦那,巴蒂斯塔出逃。 1966年: 1967年:前美國電影演員隆納·雷根宣誓就任第33任加利福尼亞州州長,展開其政治生涯。 1971年:苏甲格拉斯哥流浪者队在对阵凱尔特人队的比赛中发生重大踩踏事故,66人死亡,145人受伤。 1977年:洛阳黄河公路大桥建成通车。 1980年:中国与厄瓜多尔建交。 1981年:英國連環殺手彼得·薩特克利夫在謝菲爾德遭到逮捕,結束英國史上最大的調查行動。 1983年:音樂劇《》在表演了2377場後,在紐約市百老匯的Alvin Theatre進行最後一次演出。 1988年:香港廉政公署拘捕香港聯合交易所高層人員。 1992年:中国与乌兹别克斯坦建交。 1999年:中国中央电视台的法律节目《今日说法》开播。 21世紀 2001年:金門與廈門之間開通「小三通」。 2004年:美国星尘号太空探测器飞过维尔特二号彗星,采集彗星尘埃及气体样本。 2015年:哈爾濱市道外區「1·2」火災事故。 2016年:沙烏地阿拉伯政府處決因領導反政府示威活動而聞名的什葉派謝赫尼姆爾·尼姆爾。 2019年: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在《告台灣同胞書》發表40周年紀念會上發表「重要講話」重申兩岸統一。 2020年:中華民國空軍UH-60M黑鷹直升機於烏來山區墜毀。 出生 1642年:穆罕默德四世,奥斯曼土耳其帝国蘇丹(1693年逝世) 1679年:-{zh-cn:皮埃尔·费查; zh-tw:皮耶·費查}-,法國醫生,被譽為「現代牙醫學之父」(1761年逝世) 1699年:奥斯曼三世,奧斯曼帝國第25任蘇丹兼任哈里發(1757年逝世) 1727年:詹姆斯·沃爾夫,英國陸軍軍官(1759年逝世) 1732年:弗朗蒂舍克·布里克西,波西米亞作曲家(1771年逝世) 1822年:魯道夫·克勞修斯,德國物理學家和數學家,熱力學主要奠基人(1888年逝世) 1837年:米利·阿列克谢耶维奇·巴拉基列夫,俄羅斯鋼琴演奏家、指揮家和作曲家(1910年逝世) 1873年:利雪的德蘭,法國修女,天主教會所宣列的聖人及教會聖師(1897年逝世) 1875年:沈钧儒,中華人民共和國最高人民法院院長(1963年逝世) 1877年:恩斯特·施密特,丹麥生物學家(1933年逝世) 1880年:瓦西里·捷格加廖夫,蘇聯槍械設計師(1949年逝世) 1895年:福克·伯納多特,瑞典外交官(1948年逝世) 1900年:黄子卿,中国化学家(1982年逝世) 1901年:黃海岱,台灣布袋戲國寶級大師(2007年逝世) 1903年:田中加子,日本超級人瑞,世界第二長壽者(2022年逝世) 1905年:迈克尔·蒂皮特,英国作曲家(1998年逝世) 1908年:陳文文,越南共和國政治人物(1966年逝世) 1908年:勞倫斯·韋瑟比,美國政治家,第48任肯塔基州州長(1994年逝世) 1909年:貝利·高華德,美國亞利桑那州參議員(1998年逝世) 1920年:-{zh-hans:艾萨克·阿西莫夫; zh-hant:以撒·艾西莫夫;}-,美國科幻小说作家(1992年逝世) 1924年:河合雅雄,日本動物學家。(2021年逝世) 1928年:池田大作,日本作家、攝影師 1929年:索爾·托爾欽斯基,加拿大男子籃球運動員(2020年逝世) 1931年:海部俊樹,日本第76、77任內閣總理大臣(2022年逝世) 1933年:森村诚一,日本推理小说作家(2023年逝世) 1938年:高建,前韓國漢城市長、國務總理、暫代總統 1939年:彭淮南,台灣中央銀行總裁 1939年:夏佳理,香港政府官员 1940年:S·R·S·瓦拉德汉,印度裔美國數學家 1944年:諾羅敦·拉那烈,柬埔寨政治人物、法學學者,第31任柬埔寨首相(2021年逝世) 1948年:朱迪思·米勒,紐約時報記者 1952年:吳孟達,香港男演員(2021年逝世) 1960年:浦澤直樹,日本漫画家 1963年:鍾東錦,臺灣政治人物,現任苗栗縣縣長 1964年:诺丽雅卡斯农,马来西亚内阁副部长(2016年逝世) 1968年:須田剛一,日本遊戲設計師、遊戲製作人、編劇 1968年:小库珀·古丁,美國男演員 1969年:克莉絲蒂·杜靈頓,美國超級名模 1971年:竹野內豐,日本男演員 1971年:火山太田,日本男性聲優 1974年:黃暐瀚,台灣媒體人、時事評論員、主持人 1975年:陳曉明,香港足球教練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競技場的存在也促使了曾经辉煌的古代罗马帝国迅速走向覆亡。龐大的角斗士需求對羅馬帝國這樣的奴隸制國家來說是不小的人力耗損。這在後期帝國時期變成了一種巨大負擔,帝國政府除了應付日益高漲的軍隊開支,還必須維持由國家舉行的免費競技表演。 最后,角斗士运动的兴盛随着西罗马帝国的覆灭而结束,东罗马帝国热衷于赛马等运动。 角斗士種類 角斗士们要根据自身特点接受专业的训练,扮演各色罗马帝国曾经的敌人。因此,高昂的培训费用使得奴隶主们也不愿作为奴隶的角斗士随意被杀。 所以,按照训练的结果,角斗士們会被塑造出不同的战术和装备搭配,如扮演以三叉戟和渔网作为武器的網鬥士,以扮演重装备为主的罗马人的老对手萨姆尼特人,还有后期的色雷斯人等。 搏鬥方式 角斗士在出场竞赛前,都必须经过专门学校的严格训练,才能够走上竞技场搏斗。搏斗的形式有几种,一对一的搏斗,十人对十人的搏斗,还有集体与野兽群的搏斗。他们结局是存活或者战死,或者由于表现突出赢得胜利而获得释放。他们的命运十分悲惨。 在衣著方面,角鬥士在搏鬥時雖然不會全裸,但多數仍半裸。
所以,按照训练的结果,角斗士們会被塑造出不同的战术和装备搭配,如扮演以三叉戟和渔网作为武器的網鬥士,以扮演重装备为主的罗马人的老对手萨姆尼特人,还有后期的色雷斯人等。 搏鬥方式 角斗士在出场竞赛前,都必须经过专门学校的严格训练,才能够走上竞技场搏斗。搏斗的形式有几种,一对一的搏斗,十人对十人的搏斗,还有集体与野兽群的搏斗。他们结局是存活或者战死,或者由于表现突出赢得胜利而获得释放。他们的命运十分悲惨。 在衣著方面,角鬥士在搏鬥時雖然不會全裸,但多數仍半裸。 電影作品 神鬼戰士(2000年美國電影) 龐貝(2014年美國電影) 電視作品 浴血戰士系列影集(2010年開始的美國電視劇) 参看 古罗马 罗马斗兽场
拉根弗雷德Ragnfrid: 812年-813年 (Gudfred)的兒子們:814年-820年代 (Horik I):(814年)827年-854年 (Horik II,即Erik Barn):850年代-860年代 九世紀晚期 (Halfdan):870年代 (Sigfred):約873年-891年 (Gudfred,弗里西亞的公爵):約880年代 (Heiligo,即Helge):890年代 所謂瑞典王朝(十世紀早期) {| width=70% class="wikitable" ! width=8% | 肖像 ! width=16% | 名称 ! width=10% | 开始时间 !
所謂瑞典王朝(十世紀早期) {| width=70% class="wikitable" ! width=8% | 肖像 ! width=16% | 名称 ! width=10% | 开始时间 !
《日內瓦(四)公约》()始於1864年的日內瓦第一公約,以當時習慣國際法實踐為基礎共約而成的具體條文規範,由新建立的國際紅十字會推動並執行;其後歷經1899年與1906至1907年二次海牙會議多項公約增補,與 1929 年第三次修訂後四部公約皆己成型。現今版本包括1949年8月12日在日內瓦重新缔结的四部基本的国际人道法,為国际法中的人道主义定下了標準。它們主要有关战争受难者、战俘和战时平民的待遇。它們並不影響在1899年和1907年的《海牙公約》覆蓋的武器的使用及1925年在《日內瓦协议》中對毒气和生物武器的使用。 现在,《日内瓦公约及其附加议定书》指《1949年8月12日日内瓦四公约》及后来产生的它们的共同附加议定书(已有三个,前两个是主要的)。 背景 公約的建立是亨利·杜南努力的結果,1859年他在第二次意大利獨立戰爭中目擊到戰爭的恐怖。在1977年和2005年的三個修改成為了日內瓦公約的一部分。 第一分約隨著在紅十字國際委員會在1863年的成立而獲得採用。文本在 1863年10月26日到10月29日的日內瓦國際會議決議 中出現。 在2006年8月2日,當黑山共和國採用四條公約時,他們已經被194個國家所認可。 所有簽約的地區必需制訂充足的法律,當日內瓦公約被侵害時要使它成為嚴重刑事罪行。 历史 1864年8月22日,欧洲各国外交大会签署通过了首部日内瓦公约,确立了创建伤兵救护协会的设想,这标志着现代国际人道法的诞生。 1906年对首部日内瓦公约进行了修订,扩展了对战地武装部队伤者病者的保护。1899年和1907年对《海牙公约》的重大修订将保护对象扩大到战俘。 1929年的日内瓦公约是一个里程碑,标志着国际人道法越来越普及。 1949年是红十字运动历史上最具重大意义的一年,国际人道法的发展取得了决定性突破。二战的经验教训使修订国际人道法成为1945年之后的首要工作。《日内瓦第一公约》旨在保护战地武装部队的伤者病者,是对1929年日内瓦公约的修订和发展。《日内瓦第二公约》旨在保护海上武装部队伤者病者及遇船难者,是对1907年海牙公约的修订和发展。《日内瓦第三公约》旨在保护战俘,是对1929年日内瓦公约的修订和发展。《日内瓦第四公约》旨在保护平民。另外,这四部公约包含了一个有关保护非国际性武装冲突受难者的共同条款。 1977年通过的日内瓦公约的附加议定书是国际人道法发展史上的另一个重要里程碑。《第一附加议定书》保护国际性武装冲突的所有受难者,《第二附加议定书》保护非国际性武装冲突的所有受难者。 2005年12月8日,日内瓦公约关于采纳一个新增特殊标志的附加议定书,即第三附加议定书获得通过。 公约沿革 改善战地武装部队伤者病者境遇 1864年8月22日日内瓦公约《改善战地武装部队伤者境遇的公约》 1906年7月6日日内瓦公约《改善战地武装部队伤者病者境遇的公约》 1929年7月27日日内瓦第一公约《改善战地武装部队伤者病者境遇的公约》 1949年8月12日日内瓦第一公约《改善战地武装部队伤者病者境遇的公约》 改善海上武装部队伤者病者及遇船难者境遇 1899年7月29日海牙第三公约《关于日内瓦公约的原则适用于海战的公约》 1907年10月18日海牙第十公约《关于日内瓦公约的原则适用于海战的公约》 1949年8月12日日内瓦第二公约《改善海上武装部队伤者病者及遇船难者境遇的公约》 关于對待战俘 1899年7月29日海牙第二公约《陆战法规和惯例公约》
1864年8月22日,欧洲各国外交大会签署通过了首部日内瓦公约,确立了创建伤兵救护协会的设想,这标志着现代国际人道法的诞生。 1906年对首部日内瓦公约进行了修订,扩展了对战地武装部队伤者病者的保护。1899年和1907年对《海牙公约》的重大修订将保护对象扩大到战俘。 1929年的日内瓦公约是一个里程碑,标志着国际人道法越来越普及。 1949年是红十字运动历史上最具重大意义的一年,国际人道法的发展取得了决定性突破。二战的经验教训使修订国际人道法成为1945年之后的首要工作。《日内瓦第一公约》旨在保护战地武装部队的伤者病者,是对1929年日内瓦公约的修订和发展。《日内瓦第二公约》旨在保护海上武装部队伤者病者及遇船难者,是对1907年海牙公约的修订和发展。《日内瓦第三公约》旨在保护战俘,是对1929年日内瓦公约的修订和发展。《日内瓦第四公约》旨在保护平民。另外,这四部公约包含了一个有关保护非国际性武装冲突受难者的共同条款。 1977年通过的日内瓦公约的附加议定书是国际人道法发展史上的另一个重要里程碑。《第一附加议定书》保护国际性武装冲突的所有受难者,《第二附加议定书》保护非国际性武装冲突的所有受难者。 2005年12月8日,日内瓦公约关于采纳一个新增特殊标志的附加议定书,即第三附加议定书获得通过。 公约沿革 改善战地武装部队伤者病者境遇 1864年8月22日日内瓦公约《改善战地武装部队伤者境遇的公约》 1906年7月6日日内瓦公约《改善战地武装部队伤者病者境遇的公约》 1929年7月27日日内瓦第一公约《改善战地武装部队伤者病者境遇的公约》 1949年8月12日日内瓦第一公约《改善战地武装部队伤者病者境遇的公约》 改善海上武装部队伤者病者及遇船难者境遇 1899年7月29日海牙第三公约《关于日内瓦公约的原则适用于海战的公约》 1907年10月18日海牙第十公约《关于日内瓦公约的原则适用于海战的公约》 1949年8月12日日内瓦第二公约《改善海上武装部队伤者病者及遇船难者境遇的公约》 关于對待战俘 1899年7月29日海牙第二公约《陆战法规和惯例公约》 1907年10月18日海牙第四公约《陆战法规和惯例公约》 1929年7月27日日内瓦第二公约《关于战俘待遇的公约》 1949年8月12日日内瓦第三公约《关于战俘待遇的公约》 关于战时保护平民 1899年7月29日海牙第二公约《陆战法规和惯例公约》 1907年10月18日海牙第四公约《陆战法规和惯例公约》 1949年8月12日日内瓦第四公约《关于战时保护平民的公约》
af Danmark 1912年5月14日-1918年12月1日:丹麦国王陛下 Hans Majestæt Kongen af Danmark 1918年12月1日-1944年6月17日:丹麦及冰岛国王陛下 Hans Majestæt Kongen af Danmark og Island 1944年6月17日-1947年4月20日:丹麦国王陛下 Hans Majestæt Kongen af Danmark 祖先 參考資料 丹麦君主 格呂克斯堡王朝 19世纪丹麦人 20世纪丹麦人
1943年8月,在抵抗运动对德国占领军几次猛烈的袭击后,德国向国王下达最后通牒,要求丹麦政府宣布戒严、解散一切集会、对颠覆活动判处死刑。最后通牒被丹麦拒绝,于是德国占领军剥夺了丹麦政府的一切权力。丹麦军队被解除武装,海军残存的几艘军舰自沉。为了表示抗议,国王采取“消极抵抗”的方式,每天骑马在哥本哈根街头巡视,激励丹麦人的民族意识和国家意识。 1943年10月,德国下令搜捕丹麦犹太人。丹麦的社会团体和个人纷纷行动起来,在瑞典渔民的协助下,将本国的8000名犹太人中的绝大部分送往中立的瑞典。只有500人落入了德国手中。1944年,冰島全民投票通過脫離丹麥獨立,成立共和國。 1945年3月,丹麦的抵抗运动达到了又一次高潮,全国的铁路系统瘫痪,全部拖船都驶到了瑞典,港口也陷入瘫痪。5月5日,第一批英国军队在哥本哈根卡尔斯特鲁普机场降落,5月7日丹麦解放。克里斯蒂安十世和王后在5月9日出席了战后第一届国会开幕仪式。两年后,克里斯蒂安十世国王在哥本哈根去世。 婚姻 1898年4月26日,在法国的戛纳娶表妹梅克伦堡-什未林大公国公主亚历山德琳娜(Alexandrina of Mecklenburg-Schwerin)为妻,育有二子: 弗雷德里克九世(1899年-1972年) 克努特王子(1900年-1976年) 称号及头衔 1870年9月26日-1906年1月29日:丹麦的克里斯蒂安王子殿下 HKH Prins Christian af Danmark 1906年1月29日-1912年5月14日:丹麦的克里斯蒂安王储殿下 HKH Kronprins Christian af
1942-43年间,弗雷德里克九世在克里斯蒂安十世坠马受伤后暂时丧失行动能力时成为摄政王。1947年4月20日,克里斯蒂安十世驾崩,弗雷德里克九世继位为王。时任首相克努德·克里斯滕森在克里斯蒂安堡宫的阳台上宣布弗雷德里克九世为正式的丹麦国王。在弗雷德里克九世统治期间,丹麦社会摆脱了农业社会的限制,发展了福利国家,并且由于 1960 年代经济的蓬勃发展,妇女进入了劳动力市场。也就是说,丹麦成为现代国家,对君主制提出了新的要求。1948年,法罗群岛取得自治权,成为丹麦王国内的一个自治国家。 由于弗雷德里克九世及英格丽德皇后没有任何儿子,而丹麦王位不允许女性继位。根据1853的皇家法令(继承法),国王的弟弟克努特王子成为王位第一继承人。1953年,丹麦通过了一项继承法,即长嗣继承法,允许女性继承王位。意味着他们的女儿能够继承王位。同时,也将王位继承限制在了克里斯蒂安十世的后嗣之中。 死亡葬礼 弗雷德里克九世在1971-72年向全国发表了他的新年致辞后不久,国王就出现了类似流感的症状。休息几天后的1月3日,国王心脏骤停。国王被紧急送到哥本哈根市立医院。几近好转后,国王的病情在同月11日突然恶化。三天后,即1月14日晚上7点50分,国王在亲友们的陪伴下驾崩,享年72岁。 死后,国王的遗体被转移到阿马林堡宫。直至1月18日再次转移到克里斯蒂安堡宫内的小教堂。国王被放置在丧屋上,此仪式是自克里斯蒂安三世驾崩以来一直维持的仪式,并无任何变化。此次仪式为最后一次使用丹麦王冠的仪式。安葬前,民众有着六天的时间哀悼国王。1月24日,国王的葬礼举行。葬礼由两个部分组成。首先,在暂时安置国王的小教堂内举行了简短的仪式。哥本哈根主教威利·韦斯特加德·马德森为国王做出了简短的祷告,随后唱了一首赞美诗。国王的棺木被皇家生命军团抬出小教堂并放置在炮车上,由48名水手拉动,并由丹麦陆军、空军和海军以及由来自法国、瑞典、英国和美国所组成的的仪仗队护送至哥本哈根中央车站。 在中央车站,国王的棺木被放置在一个特殊的铁路车厢,用于乘坐火车前往罗斯基勒。到达罗斯基勒之后,水手拉动炮车前往罗斯基勒主教座堂,并在那里举行最后的仪式。从前的国王们葬在教堂内,但弗雷德里克九世希望葬在教堂外。 去世之后,长女玛格丽特公主继承王位,称为玛格丽特二世。国王妻子英格丽德皇后在此后孀居28年,于2000年驾崩,并与其在教堂外合葬。 遗产命名 1982年4月20日,身着海军上将制服的国王腓特烈九世雕像于1947年登基35周年和他逝世10周年之际在哥本哈根港口揭幕。横跨腓特烈松镇和Hornsherred半岛之间的罗斯基勒峡湾的王储弗雷德里克大桥,以及横跨法尔斯特岛和洛兰岛之间的古尔博松海峡的弗雷德里克九世大桥均以弗雷德里克九世的名字命名。1934 年英国跨格陵兰探险期间,马丁·林赛爵士首次绘制了格陵兰王储弗雷德里克山脉,并以他的名字命名。 头衔、称号和荣誉 头衔及称号 1899年4月09日-1912年5月14日:丹麦的弗雷德里克王子殿下 HKH Prins Frederik af Danmark 1912年5月14日-1918年12月1日:丹麦的弗雷德里克王储殿下 HKH Kronprins Frederik af Danmark 1918年12月1日-1944年6月17日:丹麦和冰岛的弗雷德里克王储殿下 HKH Kronprins Frederik af Danmark og Island 1944年6月17日-1947年4月20日:丹麦的弗雷德里克王储殿下 HKH Kronprins Frederik af Danmark 1947年4月20日-1972年1月14日:丹麦国王陛下 Hans Majestæt
Kronprins Frederik af Danmark 1918年12月1日-1944年6月17日:丹麦和冰岛的弗雷德里克王储殿下 HKH Kronprins Frederik af Danmark og Island 1944年6月17日-1947年4月20日:丹麦的弗雷德里克王储殿下 HKH Kronprins Frederik af Danmark 1947年4月20日-1972年1月14日:丹麦国王陛下 Hans Majestæt Kongen af Danmark 纹章及盾徽 荣誉及勋章 历代祖先 资料来源
对中国古代著名军事家孙武的尊称,或稱「吳孫子」。
孙子,中国古代数学家,著有《孙子算经》。
en:Lists of deaths by
of deaths by
在西罗马帝国,经济不断出现危机,人口减少,田地荒芜,城乡萧条,统治亦日益减弱。410年8月24日,西哥特人亚拉里克一世攻陷了罗马城。452年,匈人国王阿提拉进兵亚平宁半岛。455年6月2日,汪达尔人攻陷罗马城,并造成毁灭性破坏。先后建立起西哥特王国、汪达尔-阿兰王国、勃艮第王国和东哥特王国等蛮族国家。476年9月,西哥特人人军队长官奥多亚克废黜最后一位君主罗慕路斯·奥古斯都,西罗马帝国宣告结束。 中世纪罗马帝国 与在长期内乱和蛮族内迁中步入死亡的西罗马帝国不同,东罗马帝国倚靠东方稳固的农业经济体系,仍然保持相当的活力,到了6世纪时,国力重新达到了高峰,在查士丁尼大帝的统治下几乎重奪古罗马全土。然而盛极始衰,此后古老的经济政治军事制度再次遭受到南下的斯拉夫人和西进的波斯人及阿拉伯穆斯林的挑战,经历7世纪的阵痛后,以丧失了北非近东的大量领土为代价,东罗马帝国完成了经济军事的封建化,政治制度的君主专制化和文化的希腊化以及东正教化,重新绽放活力,并在11世纪初期进入经济文化上的全盛时期。然而11世纪末叶面对来自塞尔柱突厥人的入侵,中兴之主亚历克赛一世请求天主教诸国的军事援助的举动,却为往后罗马灭亡埋下了伏笔。 十字军东征对东罗马帝国的破坏是深重的,长期的战争和外敵的掠夺摧毁了原本稳固的农业经济,西方封建骑士的圈地则瓦解了原本的中央集权官僚制度,而更致命的是首都君士坦丁堡在1204年4月13日由威尼斯共和国的总督恩里科·丹多洛率领下的第四次十字军东征中被攻陷和血洗,直到1261年才收复,但光复首都的帝国仍然自此一蹶不振,沦为东地中海一个无关紧要的小国,苟延残喘至1453年5月29日,才终为奥斯曼帝国穆罕默德二世所吞灭。其宗室的另两支摩里亚专制国在1460年和特拉比松帝国在1461年8月15日被奥斯曼帝国占领,东罗马帝国和其遗存政权彻底灭亡。 政治制度 古羅馬文化對後世貢獻最大的,是法律、公共建設、語言與宗教信仰。羅馬由一個小城邦發展成為一個大帝國,政治制度上歷經王政、共和、獨裁和帝制等,成為歷代政治家和學者效法與研究之對象。 教育 古羅馬教育史可以簡化為兩個時代,其一就是以羅馬固有教育為主的上古時代,其二就是以希臘教育為主的古典時代。古羅馬上古時代的教育,是在羅馬固有社會組織和固有思想下,以羅馬傳統英武殺伐精神為教育精神,單純就是羅馬人的教育。古羅馬古典時代的教育,前146年,羅馬征服希臘後,大批希臘學者來到羅馬辦學,羅馬社會吹起一股希臘風,將希臘文化視為一種時尚,儘管受到保守分子的打壓與反對,但是仍有許多富家子弟紛紛負笈希臘,到雅典等城市專攻希臘哲學和修辭學。 法律 古罗马法律尤以具有高度彈性為其特點,可分為三大系統:一、以十二銅表法為基礎,發展而成的民法。二、與各民族風俗習慣有關的萬民法。三、哲學家、法學家等對法律的研究形成的自然法。其中以自然法最為重要,認為任何法律不得違背理性和自然法則,如人人平等,享有政府不可侵犯的基本權利等等。自然法雖非法律條文,卻對法律具有無形的約束作用,對後世影響很大。西元六世紀時,查士丁尼大帝曾將這些法律加以整理,編纂成查士丁尼法典,奠定歐美大陸法系的基础。 軍事 軍團是古羅馬軍隊的基本作戰單位。軍團的數目以及軍團中的人數在不同歷史時期有所不同。 王政時期 王政初期,羅馬按氏族部落召集武裝力量。王政後期,塞爾維烏斯·圖利烏斯實行改革,根據財產多寡將公民劃分為5個等級,規定各級中17至60歲的公民皆有服兵役的義務,從而建立了公民兵制。「王」負責徵集和統率軍隊。公民兵出征須自備武裝和給養,戰後即解甲歸田。這時的軍隊有重裝步兵、輕裝步兵、箭手和投石手,此外還有少數騎兵。當時的作戰隊形是排成密集方陣,重裝步兵在戰鬥中起決定作用。 共和時期 共和時期,由於戰爭的頻繁和擴大,羅馬的軍事制度發生變化羅馬軍事家卡密魯斯(Camillus)實行改革,從最初在軍隊中發放军饷,並由國家供給武器和給養,到後來的逐漸改進軍事組織、戰鬥隊形和武器裝備。在布匿戰爭中,又進行多方面改進,終於建立起一套較為完備的軍事制度。每個軍團通常由4500人組成,包括3000名重裝步兵、1200名輕裝步兵和300名騎兵。重裝步兵為軍團的主力,配備投槍、短劍、大盾、金屬頭盔、胸鎧和脛甲。每個軍團分為30個中隊,每個中隊分為兩個百人隊。羅馬軍團主要由三個戰列組成。第一列是青年兵,也稱為「槍兵」,武器一律是長槍。第二列是壯年兵,又稱「主力兵」是軍團的核心。第三列則是「後備兵」,由老兵組成。 除了上述三列重裝步兵外,每個百人隊配有20名輕裝步兵,每一軍團配有300 名騎兵,由10個30人的騎兵小隊組成。輕裝步兵和騎兵亦分為小隊,戰鬥中輕裝步兵通常配置於軍團前面,騎兵則掩護兩翼。征服義大利後,羅馬軍隊中還有臣服於羅馬的城邦或部落,即所謂同盟者提供的大量輔助部隊,配合軍團作戰。最高軍事指揮權掌握在執政官手中,軍團的指揮官是6名軍事保民官,由公民大會推舉或執政官委任。下級軍官最重要的是百人隊長,從士兵中挑選任命。 不過隨著共和制度陷入危機,前二世紀末,蓋烏斯·馬略實行軍事改革,史稱馬略改革。改革主要是將公民兵制改為募兵制,招募以前無權參軍的貧苦公民到軍中服役;並提高薪餉,延長服役期限;同時,為了加強軍隊的機動性,改變軍團的編制和作戰隊形,此後,城鄉大批無業游民加入軍隊,羅馬軍隊至此成為脫離社會生產的職業軍。軍隊參與社會,逐漸成為軍閥爭奪權利和實現獨裁統治的工具。 帝國時期 前27年,奧古斯都又對羅馬軍事制度作了改革。將精銳的職業軍隊進一步合法化,形成了正式的常備軍,並配備以輔助部隊,駐紮於行省和邊防要地,建立禁衛軍專門保衛元首及元首家族。軍團士兵從羅馬公民中招募,輔助部隊則從行省和附庸國非羅馬公民中徵集,禁衛軍僅來自義大利的羅馬公民。起初這三類士兵在服役期限有很大的差異,後來由於羅馬公民權的擴展,行省居民在軍團中的比例日益增加,軍團和輔助部的差別逐漸縮小,到二世紀時,駐行省的帝國軍隊就地徵地,並修築了永久性營地,完全成為當地駐軍。 帝國時期的軍團與共和國時期相比已有較大的改變,按財產等級劃分兵種的制度已經取消,全部士兵已不再都是服義務兵役的公民,而是主要由職業的僱傭兵組成。每個軍團包括10個營,每個營包括3個連,每個連再包括2個百人隊。每個軍團的定額大約為5000人。軍團士兵分為步兵、騎兵、海軍,軍事單位有軍團、步兵隊和騎兵隊。 帝國後期(西元五世紀中葉),羅馬的軍事組織又有重大變化。以前作為羅馬軍隊編制核心的重步兵漸漸喪失其重要性,而讓位於騎兵。戴克里先執政時,把全國軍隊分為邊防部隊和內部機動部隊兩種,軍團數目多達72個,各兵種的士兵總數增加到60萬人左右。帝國晚期,軍隊中明顯的變化是日耳曼人比例越來越大。 經濟 王政時期 共和時期 帝國時期 文化 古羅馬文化早期在自身的傳統上受伊特魯裡亞、希臘文化的影響,吸收其精華並融合而成。西元前3世紀以後,羅馬成為地中海地區的強國,其文化亦高度發展。 西元3世紀後羅馬經濟、政治轉入危機階段,文化逐漸衰落。同時基督教迅速傳播,基督教文化開始形成。古羅馬文化對後世西方國家文化有相當影響。 語言 拉丁文字母成为许多民族创造文字的基础,也是整個羅馬帝國的官方語言。不過,在東部,希臘文亦為受過教育的人所使用。一般人在埃及使用古埃及語文,在中東使用閃族語系中的阿拉姆語文。在西方,高盧與不列巔地區的普通人使用塞爾特方言,萊茵河與多瑙河地區的日耳曼人講古老的日耳曼語文,迦太基一帶講腓尼基語文。 羅馬法和法學對世界各國產生了深遠的影響。以凱撒、西塞羅為代表的拉丁文散文,以維吉爾、賀拉斯、奧維德等人為代表的羅馬詩歌,是世界各國學者研討的物件。在羅馬帝國產生和發展起來的基督教,給整個人類特別是歐洲文化的發展影響深遠。 文學和史學
拉丁文字母成为许多民族创造文字的基础,也是整個羅馬帝國的官方語言。不過,在東部,希臘文亦為受過教育的人所使用。一般人在埃及使用古埃及語文,在中東使用閃族語系中的阿拉姆語文。在西方,高盧與不列巔地區的普通人使用塞爾特方言,萊茵河與多瑙河地區的日耳曼人講古老的日耳曼語文,迦太基一帶講腓尼基語文。 羅馬法和法學對世界各國產生了深遠的影響。以凱撒、西塞羅為代表的拉丁文散文,以維吉爾、賀拉斯、奧維德等人為代表的羅馬詩歌,是世界各國學者研討的物件。在羅馬帝國產生和發展起來的基督教,給整個人類特別是歐洲文化的發展影響深遠。 文學和史學 古羅馬文學為拉丁文學,其原創性不大,多摹擬古希臘文學。拉丁文學的全盛時期約為前80年至西元17年左右,這段時期以西元前42年為準又可分為兩期,前期以西塞羅、凱撒、卡图卢斯為代表;後期以維吉爾、贺拉斯、奧維德、李維為代表。 前期的西塞羅,以書信、演講詞著稱;凱撒征服高盧所寫的高盧戰記等一系列以第三人称描述的战记,簡潔流暢,是後人研究西歐早期歷史的重要資料;維吉爾則是後期最傑出的詩人。 史學方面,則有李維的羅馬史,記錄羅馬早期的歷史;塔西圖斯留下豐富的歷史著作,著有《编年史》、《历史》、《日耳曼尼亚志》等不朽著作,如描寫帝國早期的編年史,強調歷史的鑑誡功能。 哲學 古羅馬哲學深受希臘化時代斯多亞學派與伊比鳩魯學派思想影響。代表思想家為西塞羅。他認為善行產生快樂,智者就是依照理性指導而生活的人,因而不為煩憂痛苦所困擾。哲学家卢克莱修著作的《论物性》是流传至今唯一阐述古代原子论的著作;五賢帝之一的奧理略,留下沉思錄名著。 公元3世紀以後的新柏拉圖主義成為具影響力的學派,有取代斯多亞學派之趨勢。該學派的創立者為普洛提納斯。他鼓吹苦行禁慾和內省思考;在宇宙本體的看法上,結合柏拉圖、亞里士多德和畢達哥拉斯學派的學說,其主旨為太一或上帝發投出心靈和世界靈魂,然後到達認知的世界。新柏拉圖主義對早期基督教神學發生了深遠影響。 宗教 義大利原有本土宗教,相信在自然物體內有一些精靈或神明控制人類的命運,如森林之神、花神、灶神、門神等等。前三世紀開始受到古希臘宗教影響,便開始信仰希臘人所信仰的神祇。共和後期和帝國時期,來自中東和小亞細亞的信仰,如埃及的生育及繁殖女神伊色斯,小亞細亞的大母神,以及一些其他的神秘宗教,也得到古羅馬人的信仰。 帝國時期,基督教開始發展,教義倡導平等博愛、相互扶持,吸引大批社會底層的人民和奴隸信仰。由於拒絕接納羅馬信奉的諸神明、不願將羅馬在世的皇帝視為神明,故受羅馬政府的打壓與迫害。隨著羅馬帝國國勢走下坡,內部與外部危機的出現,不少上流社會的貴族亦改信為基督徒。公元313年,君士坦丁頒布的米蘭敕令,基督教得到合法地位。狄奧多西一世在392年頒下詔令,獨尊基督教為羅馬帝國的國教。 科學 古羅馬科學是總結過往累積的經驗和吸引地中海各民族科學成就的基礎上發展而成,在農學、天文學、地理學及醫學、工程技術有較大的成就。與古希臘人比較起來,羅馬人在科學方面的研究有兩個明顯的特色。第一,羅馬人注重實際,而不看重抽象的理論框架的構造。第二,雖然羅馬人在自然科學方面,無重大創新,由於他們征服地中海沿岸廣大地區,接觸到許多文明古國創造的優秀成果,故此在對人的科學成就進行總結有所貢獻。 藝術 古羅馬藝術大多承襲希臘與伊特拉斯坎,羅馬人崇拜希臘藝術,所以大量引用希臘藝術形式,也因此而缺乏獨創性,不過羅馬人與希臘人重理想,在藝術創作中喜歡運用抽象、概括的理念不同,羅馬人更現實、講究實際,更喜歡具體、實在的物體,儘管古羅馬十分重視發展希臘藝術,不過也保留自己的藝術特點,以建築和雕刻最具代表性。雄偉壯觀的公共建築,如萬神殿、羅馬競技場、君士坦丁堡、凱旋門,展現了帝國的氣魄。雕刻強調真實、自然,則表現羅馬人務實的性格。 社會 古羅馬人與古代世界的許多民族一樣為父系社會,重視家庭生活,結婚的兒子及其家庭和奴隸常住在一起,為一種大家庭。父親或家長有很高的權威,也是家庭祭祀的主持人。一般人居住的房子是四邊的房間即前庭,後來在四邊加蓋其他房間,它就變成客廳。城市中有一層的房屋或多層的公寓,鄉間則有豪華的別墅。飲食方面,羅馬人吃三餐,但除了晚餐外,都很簡單。至於衣著,常穿寬的外袍,其款式和顏色隨著身分與財富的變化而有所改變。 古羅馬人喜歡競技和賽車。賽車常在一種長圓形的競技場進行,大賽場有時可以容納30萬名觀眾,而大競技場也很壯觀。此類活動充斥血腥與暴力,而一般窮人在政府供應的節目中樂此不疲,以致詩人朱維納感嘆他們只知麵包和競賽。 雖然相對於希臘女性享有更多自由,婦女在羅馬社會中地位並不高。在家庭上,婦女為丈夫的所有物,丈夫可以任意支配、懲罰甚至殺死;在法律上,羅馬法並不承認婦女有訂定契約、處分財產和繼承的權利。不過,上層社會的婦女享有較多的自由,擁有支配財產和婚姻的權力。 參考文獻 引用 来源 書籍 《西洋全史(四):羅馬興亡史》,燕京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世界通史》,三民書局,ISBN
注释
吐谷浑 中國君主列表
在泰國,至今人們普遍對國王十分尊崇,尊號是拉瑪,即借用印度神話英雄羅摩的名號,意指國教佛教說的僅次於佛陀的英雄轉輪聖王。 尼泊爾的國王是毗溼奴第十一個化身。 在西方,西亞北非歐洲一帶,有觀點認為君主崇拜始於古埃及。古埃及法老認為他們是神的兒子,所以法老就是地上的神。這個傳統一直流傳到埃及最後一任法老克麗奧佩脫拉七世。 自從凱撒大帝稱帝,並消滅埃及之後,這個傳統流傳到羅馬,但凱撒大帝並未有自稱為神,而是容許他的一個刻有銘文Deo Invicto的雕像的樹立,意思指他是“不敗的神”。在羅馬帝國,自公元37年登基的該猶王開始, 歐洲的君主崇拜自從君士坦丁大帝改信基督教以後就被廢止。作為閃米特一神諸教源頭的古以色列人的君主崇拜體現在,猶太教崇拜他們預期中成為未來新的猶太國的君主彌賽亞,(基督本意指以色列人的塗過油的國王,和日後基督教所理解的基督概念有別,而按基督教的解釋是猶太教的解釋是過時或錯誤的),古以色列人將这种塗過油的國王当作救世主進行崇拜,認為他會拯救他們的民族。
歐洲的君主崇拜自從君士坦丁大帝改信基督教以後就被廢止。作為閃米特一神諸教源頭的古以色列人的君主崇拜體現在,猶太教崇拜他們預期中成為未來新的猶太國的君主彌賽亞,(基督本意指以色列人的塗過油的國王,和日後基督教所理解的基督概念有別,而按基督教的解釋是猶太教的解釋是過時或錯誤的),古以色列人將这种塗過油的國王当作救世主進行崇拜,認為他會拯救他們的民族。 在古代以至现在的其它许多地区,也存在君主崇拜。海島民族一般也有尊崇君主的傳統。 參見 被神化的人列表 神化 個人崇拜
王明(1931年6月-1931年9月15日,代理) 博古(1931年9月15日-1935年1月15日) 张闻天(1935年1月15日-1943年3月20日,中央政治局总负责人) 毛泽东(1935年1月15日-1943年3月20日,中央政治局常委) 中国共产党中央政治局主席 毛泽东(1943年3月20日-1945年6月11日) 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主席 毛泽东(1945年6月19日-1976年9月9日) 华国锋(1976年10月7日-1981年6月28日) 胡耀邦(1981年6月29日-1982年9月12日) 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总书记 胡耀邦(1982年9月12日-1987年1月16日) 赵紫阳(1987年1月16日-1987年11月1日,代理) 赵紫阳(1987年1月16日-1989年6月24日) 江泽民(1989年6月24日-2002年11月15日) 胡锦涛(2002年11月15日-2012年11月15日) 习近平(2012年11月15日-现任) 参考文献 外部链接 参见 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大会 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会议
根据《》,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在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大会闭会期间,行使下列职权: 机构设置 规章制度 任期 中央委員會每屆任期五年。中国共产党全國代表大會如果提前或延期舉行,它的任期相應地改變。中央委員會委員和候補委員必須有五年以上的黨齡。中央委員會委員和候補委員的名額,由全國代表大會決定。中央委員會委員出缺,由中央委員會候補委員按照得票多少依次遞補。 中央委員會全體會議由中央政治局召集,每年至少舉行一次。中央政治局向中央委員會全體會議報告工作,接受監督。在全國代表大會閉會期間,執行全國代表大會的決議,領導黨的全部工作,對外代表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在黨的全國大會前後期間內,是黨的最高機關,在政治上、組織上指導黨的一切工作。各中央委員不得在中央委員會以外對任何人發表與中央委員會決定違反的意見,亦不得有任何相違反的行動。 民主集中制 1921年中国共产党建党后,一开始就把列宁的民主集中制作为党的根本组织原则。中国共产党是按照民主集中制原则组织起来,由中央、地方、基层各级组织构成的一个严密的统一整体,党的基层组织是这个组织体系的基础。中央领导人的讲话多数是中央批转,让下面传达贯彻。全党必须坚持个人服从组织、少数服从多数、下级组织服从上级组织、全党服从党的全国代表大会和中央委员会的原则。 党员在讨论党的政策和理论问题的过程中应当自觉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不得公开发表与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基本经验相违背的观点和意见。。地方各級黨委常委會定期向全委會報告貫徹落實中央和上級黨委決策部署、全委會決議執行和廉潔從政等情況,全委會採取討論、評議等形式,對常委會工作進行評價。 新闻发布制度 2020年10月30日,中共中央首次召開新聞發佈會,介紹十九屆五中全會召開情況。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主任徐麟表示中共中央已確立新闻发布制度。 历任主要负责人 中国共产党中央局书记 陈独秀(1921年7月23日-1922年7月23日) 中国共产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长 陈独秀(1922年7月23日-1925年1月11日) 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总书记 陈独秀(1925年1月11日-1927年8月7日) 瞿秋白(1927年8月7日-1928年6月,临时中央政治局常委) 向忠发(1928年7月19日-1931年6月22日)
- 保民官提比略·革拉古因颁布土地法案被杀害 前121年 - 罗马征服并建立山外高卢(Transalpine Gaul)行省,以确保到西班牙通路的安全 元老院颁布首部Senatus consultum de re publica defenda以平息由保民官盖约·革拉古引起的暴动威胁 前112年/前106年 - 对努米底亚国王朱古达(Jughurta)的战争,以马略(Marius)的胜利告终 前105年 - 西姆布赖(Cimbri)人入侵,重创罗马军团于battle of Arausio 前104年/前100年 - 盖乌斯·马略(Gaius Marius) 被选连任五年的执政官 前102年 - 马略击败条顿人(Teutons)于Battle of Aquae Sextae 前101年 - 马略和昆塔斯·琉喜阿斯·卡塔拉斯(Quintus Lutatius Catulus)击败西姆布赖人于the Battle of Vercellae 前1世纪 前91年/前88年 - 同盟战争(Social wars),末次意大利同盟国对罗马的叛乱 前88年 苏拉统军攻入罗马 前88年/前85年 - 对本都国王米特里達梯六世的第一次米特里達梯战争 前83年/前82年 - 苏拉与罗马民主党间的第一次内战;苏拉获胜,实行独裁统治;废黜独裁官一职(前70年恢复) 前83年/前82年 - 第二次米特里達梯战争;苏拉回到罗马,任独裁官 前82年/前72年 - 塞多留(Sertorius),最后的马略党人,在西班牙延续内战 前74年/前66年 - 第三次米特里達梯战争以庞培(Pompey)最终获胜 前73年/前71年 - 斯巴达克斯起义,最终被克拉苏镇压 前67年 - 庞培清剿地中海海盗 前63年 - 耶路撒冷陷落 西塞罗任执政官;粉碎平民派领袖喀提林企图夺权的喀提林的阴谋 前59年/前54年 - 前三头政治;恺撒、庞培和克拉苏缔结秘密同盟 前58年/前50年 - 恺撒发动高卢战争攻取外高卢 前54年/前53年 - 首次对帕提亚帝国作战,克拉苏败死 前44年 - 恺撒遇刺身亡 1世纪 6年 - 猶太变成罗马的一个行省。 37年 -卡-{里}-古拉成为皇帝 41年 -克劳狄成为皇帝 54年 -尼禄成为皇帝 79年 - 提圖斯成为皇帝 8月24日,维苏威火山爆发毁灭了庞贝城和赫库兰尼姆 81年 - 多米田(又译作图密善)成为皇帝
Lutatius Catulus)击败西姆布赖人于the Battle of Vercellae 前1世纪 前91年/前88年 - 同盟战争(Social wars),末次意大利同盟国对罗马的叛乱 前88年 苏拉统军攻入罗马 前88年/前85年 - 对本都国王米特里達梯六世的第一次米特里達梯战争 前83年/前82年 - 苏拉与罗马民主党间的第一次内战;苏拉获胜,实行独裁统治;废黜独裁官一职(前70年恢复) 前83年/前82年 - 第二次米特里達梯战争;苏拉回到罗马,任独裁官 前82年/前72年 - 塞多留(Sertorius),最后的马略党人,在西班牙延续内战 前74年/前66年 - 第三次米特里達梯战争以庞培(Pompey)最终获胜 前73年/前71年 - 斯巴达克斯起义,最终被克拉苏镇压 前67年 - 庞培清剿地中海海盗 前63年 - 耶路撒冷陷落 西塞罗任执政官;粉碎平民派领袖喀提林企图夺权的喀提林的阴谋 前59年/前54年 - 前三头政治;恺撒、庞培和克拉苏缔结秘密同盟 前58年/前50年 - 恺撒发动高卢战争攻取外高卢 前54年/前53年 - 首次对帕提亚帝国作战,克拉苏败死 前44年 - 恺撒遇刺身亡 1世纪 6年 - 猶太变成罗马的一个行省。 37年 -卡-{里}-古拉成为皇帝 41年 -克劳狄成为皇帝 54年 -尼禄成为皇帝 79年 - 提圖斯成为皇帝 8月24日,维苏威火山爆发毁灭了庞贝城和赫库兰尼姆 81年 - 多米田(又译作图密善)成为皇帝 96年 - 多米田王被元老院派人刺殺,夫拉維王朝結束。元老院任命涅尔瓦继任,开始了五賢帝時代。 98年 - 图拉真成为皇帝 2世纪 117年 - 哈德良成为皇帝 122年 - 哈德良长城开始建造 138年 - 安敦宁·毕尤成为皇帝 140年/143年 - 安敦宁·毕尤攻占苏格兰;安敦宁长城开始建造 161年 - 马尔库斯·奥列里乌斯成为皇帝 180年 - 康茂德成为皇帝
三子一等男达福 獨子岱屯 長子德成 次子德胜 三子德明 四子德兴 四子巴哈 蘇勒達 一等男苏赫 五子上驷院大臣萨哈 六子穆里玛 七子三等侍卫索山 影视形象 因其武勇形象,鳌拜常在小说和影视作品中被演绎为“满洲第一勇士”。 註釋 文獻 《清史稿》列传三十六(卷249) 《康熙朝實錄》 (清)鳌拜 - 中央研究院 -
长子阿都巴颜 次子一等信勇公费英东 七子一等雄勇公图赖 十子查喀尼 三子琥尔哈齐巴颜 四子音达户齐墨尔根 五子吴尔汉 六子巴本 七子朗格 八子雅尔巴 十子安盖费扬古 九子卫齐 次子卓布泰 三子一等超武公鳌拜 獨子納穆福 長子双福 次子达理善 獨子岱敏 獨子德清 三子一等男达福 獨子岱屯 長子德成 次子德胜
聖方濟各英文小學 福榮街官立小學 深水埗官立小學 聖公會聖多馬小學 中華基督教會協和小學(長沙灣) 寶血會嘉靈小學 深水埔街坊福利會小學 聖公會基愛小學 新會商會港青基信學校。 幼兒教育 特殊教育 醫療服務 公營醫院(九龍西聯網) 明愛醫院 長沙灣賽馬會普通科門診診所 南山普通科門診診所 石硤尾普通科門診診所 西九龍普通科門診診所 私營醫院 寶血醫院 (明愛) 文康娛樂 設施及志願機構 龍耳(白田)聾人及弱聽綜合服務中心 經濟發展 深水埗區可說是香港早期的工商業中心,在長沙灣一帶有不少工業大廈,以紡織製衣、服裝、疋頭及副食品批發零售業等為主。現時該區的工廠數目,已經由以往的六千多間跌至目前不足三千間,但是有不少公司都在該區進駐,這是因為不少工廠大廈已經改建成商業大廈。而深水埗則有大量材料批發行號,最多的有布料和成衣。 旅遊點 李鄭屋漢墓 嶺南之風 饒宗頤文化館 黃金商場 深水埗天后廟 深水埗三太子廟 深水埗關帝廟 交通 港鐵 :荔枝角站、長沙灣站、深水埗站 、:美孚站 :石硤尾站 、:南昌站 、:九龍塘站 (部份出口) 道路 幹線道路 :西九龍公路 :西九龍走廊、荔枝角道、葵涌道 :龍翔道、呈祥道 :青沙公路 市區道路 大埔道 青山道 長沙灣道 荔枝角道 深旺道 寶倫街 興華街 龍翔道 青山公路 昌華街 元州街 長沙灣徑
路德會協同中學 瑪利諾神父教會學校 九龍工業學校 德雅中學 聖公會聖馬利亞堂莫慶堯中學 聖瑪加利男女英文中小學 寶血會上智英文書院 中華基督教會銘賢書院 惠僑英文中學 佛教大雄中學 長沙灣天主教英文中學 聖母玫瑰書院 東華三院張明添中學 地利亞修女紀念學校(吉利徑) 地利亞修女紀念學校(百老匯) 陳樹渠紀念中學 匯基書院 香港四邑商工總會黃棣珊紀念中學 廠商會中學 中聖書院 保良局唐乃勤初中書院 保良局蔡繼有學校 基督教崇真中學 小學教育 截至2022年,深水埗區內有33間小學。 聖方濟各英文小學 福榮街官立小學 深水埗官立小學 聖公會聖多馬小學 中華基督教會協和小學(長沙灣) 寶血會嘉靈小學 深水埔街坊福利會小學 聖公會基愛小學 新會商會港青基信學校。 幼兒教育 特殊教育 醫療服務 公營醫院(九龍西聯網) 明愛醫院 長沙灣賽馬會普通科門診診所 南山普通科門診診所 石硤尾普通科門診診所 西九龍普通科門診診所 私營醫院 寶血醫院 (明愛) 文康娛樂 設施及志願機構 龍耳(白田)聾人及弱聽綜合服務中心 經濟發展 深水埗區可說是香港早期的工商業中心,在長沙灣一帶有不少工業大廈,以紡織製衣、服裝、疋頭及副食品批發零售業等為主。現時該區的工廠數目,已經由以往的六千多間跌至目前不足三千間,但是有不少公司都在該區進駐,這是因為不少工廠大廈已經改建成商業大廈。而深水埗則有大量材料批發行號,最多的有布料和成衣。 旅遊點 李鄭屋漢墓 嶺南之風 饒宗頤文化館 黃金商場 深水埗天后廟
子陽,扁鵲的學生,負責磨礪針石,曾協助治療虢國太子。 子豹,扁鵲的學生,負責藥方調配與煎煮,曾協助治療虢國太子。 子同、子術等人,皆扁鵲的學生。 許希,宋仁宗時醫官,善針灸。 各地遺跡 河北邢台附近有內丘山(近戰國時趙簡子贈扁鵲的封地,作采藥用) 陝西驪山下有廟。 記載宋仁宗為扁鵲建廟。 成都老官山汉墓出土了疑似扁鹊学派书籍的简牍。 图腾人物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山东省微山县两城乡两城山出土的4幅东汉画像石《扁鹊针灸行医图》,为一半人半鸟之状。同期出土的汉墓彩绘帛画《老妇问医图》所绘神医扁鹊为人身鹊首之状。《汉书·艺文志》载《泰始皇帝扁鹊俞跗方》二十三卷,说明春秋战国至东汉前,已经把扁鹊与黄帝相提并论神化。 清梁玉绳《汉书人表考》言“扁”,“似当音篇,乃翩省文,取鹊飞翩翩之义”。 注释 延伸阅读 外部連結 神醫扁鵲 (已失效) 春秋戰國醫學家 中國民間信仰 醫藥之神 中国人物神
記載宋仁宗為扁鵲建廟。 成都老官山汉墓出土了疑似扁鹊学派书籍的简牍。 图腾人物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山东省微山县两城乡两城山出土的4幅东汉画像石《扁鹊针灸行医图》,为一半人半鸟之状。同期出土的汉墓彩绘帛画《老妇问医图》所绘神医扁鹊为人身鹊首之状。《汉书·艺文志》载《泰始皇帝扁鹊俞跗方》二十三卷,说明春秋战国至东汉前,已经把扁鹊与黄帝相提并论神化。 清梁玉绳《汉书人表考》言“扁”,“似当音篇,乃翩省文,取鹊飞翩翩之义”。 注释 延伸阅读 外部連結 神醫扁鵲 (已失效) 春秋戰國醫學家 中國民間信仰 醫藥之神 中国人物神 任丘人 秦姓 葬于济南
相傳為推舉希特勒出任威玛共和国总理的政治交易,赫尔曼·戈林(納粹黨的第二號人物)獲委任為普魯士的內政部長,德國最大的警察隊伍普魯士警察收歸他的管轄範圍。隨即他將政治部及情報部從警隊分析出來,並安插納粹黨黨員出任要職。1933年4月26日他將這兩個部門合併,蓋世太保正式成立。 蓋世太保的第一任首席指揮官為戈林的門生,以審問國會縱火案主犯馬里努斯·范·德·盧貝的手法而聞名。1934年開始戈林自己兼任首席指揮官的職位,並試圖將蓋世太保的勢力由單純的普魯士地區擴至全國。這樣有別於德國的政治傳統,即地方政府各自為政的做法。顯然,這舉動觸及群雄的神經,很快他便與威廉·弗利克(時任納粹德國內政部長)及海因里希·希姆萊(時任納粹德國第二大勢力城邦巴伐利亞的警務處長)發生衝突。弗利克的勢力不足以與戈林獨力抗衡,他伙同希姆萊將蓋世太保吞併。1934年4月20日戈林正式將控制權移交至希姆萊。同一日希特勒任命希姆萊為全國(除普魯士地區)的警務處長。希姆萊委派萊因哈德·海德里希主管蓋世太保。盖世太保在1945年5月8日纳粹德国签署投降书后解散。 紐倫堡審判 1945年11月14日至1946年10月3日期間,由同盟國成立的國際軍事法庭對22個(總共24個)主要納粹戰犯作出審訊,指控包括:擾亂和平罪、危害人類罪和戰爭罪,當中19人被定罪,12人被判死刑。蓋世太保與納粹黨衛隊一起被定性為犯罪組織。 後續 1997年,位於科隆的舊蓋世太保總部被翻新為「EL-DE
纳粹党卫队 納粹大屠殺 秘密警察 1933年德國建立 1945年德國廢除 德语词汇或短语 纳粹德国情报机构
“cocksucker”(直譯:吸阴茎的人)在一些人看来是非常严重的侮辱,在美国屬「七大忌语」之一。 實踐目的 避免失貞 口交常被用作一種避免失貞的手段,異性伴侣當中更是如此:此類情況常遭稱作「技術性保貞」(其他技術性保貞手段包括肛交、互相撫慰等非進入式性行為)。技術性保貞此一概念在西方青年當中甚為流行。此外,男同性戀者可能將口交視為避免維持失貞的手段,因他們視陰莖-肛門侵入等同性交,並會導致失貞。而其他男同性戀者會以口交作為他們最主要的性活動。女同性戀者則可能認為口交或指交會令自己失貞,但她們对如何界定失貞有著各式各樣的看法。 避孕和預防性傳播疾病 口交本身不會導致懷孕,所以異性伴侣可以以口交來作为他們最主要的避孕方法。若要成功受精,從陰莖射出的精子必須在進入子宮和輸卵管后和女性的卵子结合。人類的胃肠道系统跟生殖系統沒有任何關係。女性所吞下的精子會於胃和小腸內分别遭酸和蛋白質殺死並分解,轉化為可忽略的營養素。然而即使陰莖不靠近陰道,懷孕的風險仍然存在,因為沾有精液的手指或其他身體部分有可能會跟陰道接觸,使得精子從此一途徑進入陰道。 雖然口交不一定是預防性傳播疾病的有效方法,但據信其擁有較少的傳播風險,因此其遭推舉為安全性行為的其中一種形式。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並沒有把任何一種應用於口交的屏障方法(用以防止性傳播疾病)評定為有效。但是像口腔保护膜和安全套般的屏障物可为从事口交者提供一些保護。 有用屏障物者的嘴部應只跟覆蓋範圍接觸。虽然口腔保护膜代替品可由安全套和材質为乳膠或丁腈的手套製成,但使用真正的口腔保护膜亦是可行的,甚至比代替品佳。因為真正的口腔保护膜所覆蓋的範圍較大,能防止嘴部意外地「滑出」覆蓋範圍,並使當事人在代替品的製作過程中被剪刀戳傷的情況不可能發生。塑料包裝也可在口交過程中充當屏障物使用,但是目前的科學研究对於「它能在多大程度上預防疾病傳播」此一点仍没有結論。某些類型的塑料包裝為了能把包裝物放在微波爐加熱,所以特定設計成加熱便会有破孔出現。目前仍没有科學研究驗證在口交时以这類塑料包裝充當屏障物会产生什么影響。 盛行率 《時代》雜誌曾於2005年9月26日發表一篇文章,其內容參考了於2005年9月發布的一份報告——其对超过12000名年齡介乎15-44岁的美国人進行了調查,其结果怀疑超過一半的青少年已有从事过口交的經歷。雖然一些報導認為這是青少年日益盛行地从事口交的證據,但其為第一次深入地探討此問題的研究。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於2009年指出:「研究表明包括青少年在內,性活躍的同性和異性伴侶都普遍會從事口交。」其他研究亦指出:「男性比女性更可能在口交中扮演接受方,而兩者扮演给予方的比例相當。」 據潘綏銘等人於2000-2015年(每5年1次調查)進行的中國公民隨機抽樣調查顯示,在調查進行前的過去12個月裏,有过性生活且给对方口交的异性恋者从2000年的17.2%增加到2015年的36.8%;对方给自己口交的則從19.5%增加到36.8%。其於2010年的調查亦表示男方经常为女方口交的樣本共有5.4%;女方经常为男方口交的則有5.5%。 變種 颜面骑乘是口交的一種形式,當中接受口交者需騎在對方的臉上,然後以他或她的生殖器压向对方。伴侣亦可以69式這種性體位來同時為對方口交。吐出/吞嚥精液可能會使性刺激出現更多的變化。造出「一條珍珠项链」亦同樣如是。自我吮陽和自我舔陰皆屬一種罕見的口交變異形式,但並非不可能做到。 「深喉」(Deep Throat)是性伴侶將整個勃起的陰莖吞入口腔、通過會厭,直向咽喉,是為男性陰莖口交的一種類型。 群交之中亦有可能出現集體口交的情況,之后可能伴隨集體顏射和飲精。 健康风险及其他研究 性传播疾病 像衣原體、人類乳突病毒、淋病、单纯疱疹病毒、肝炎般的病原體和疾病可在口交中傳播。與感染人類免疫缺陷病毒(一種引起艾滋病的病毒)的人交換體液便有機會遭該種病毒感染。然而與陰道交或肛交相比,口交傳播性傳染病的风險明顯較低。在眾多傳播HIV病毒的途徑当中,口交的風險是最低的。 如果口交接受方的生殖器有傷口,或是給予方的口中有傷口、开放性潰瘍,以及牙齦出血,那麼傳播性傳染病的风險則会增加。在口交之前或之後刷牙、使用牙線,以及光顧牙科服務皆有可能增加傳播的風險,因為這些活動都有機會划伤口腔。不論多么微少的傷口,都会增加性傳染病透过口腔傳播的機會。此外上述情況亦會增加当事人感染常見於生殖器區域的細菌和病毒。由於上述種種因素,所以醫学文獻一般建議在與不知道有沒有感染性傳播疾病的伴侶從事口交時使用避孕套或其他有效的屏障器具。 HPV與口腔癌 研究已發現與受人類乳突病毒感染的人士一同從事口交跟患上口腔癌有著相關性。马尔默大学牙醫學系於2005年發表的研究表明,跟人類乳突病毒攜带者從事無採取任何保護措施的口交可能会增加患上口腔癌的风險。該研究發現36%的口腔癌患者受到人類乳突病毒感染;没患上口腔癌的對照組則只有1%受其感染。 另一項發表於《新英格兰医学杂志》的研究則指出口交與咽喉癌之間有着明顯的相關性。負責該研究的研究者相信其背後的原因是人類乳突病毒会在口交中傳播。大多數子宮頸癌病例與感染人類乳突病毒有關,且許多研究都在咽喉癌組織中檢測到該種病毒。該研究最後得出結論,與從不從事口交者相比,一生中與1-5名伴侶從事口交的患上咽喉癌的風險大約增加了1倍;與多於5名伴侶從事口交者的相關風險則增加250%。 減低流產機會 吮陽可能會降低流產的風險。因為吮陽會使女性跟伴侣的精液(內含蛋白質)接觸,誘導其產生免疫耐受,繼使流產的風險降低。雖然任何形式的精液接觸基本都會降低懷孕中的女性發生各種免疫障礙的風險,但口服精液並在胃腸道吸收之能使免疫耐受以最快的效率產生。相關研究可能包括一些混淆变量在內,例如經常從事口交和吞嚥精液的女性也可能更頻繁地從事性交。但研究者指出,無論是通過哪種方式接觸精液,「數據仍然壓倒性地支持所有研究背後的理論——反復接觸精液能使產婦產生免疫耐受,繼使懷孕更為安全。 」 不同文化的看法
漢語方言 用来描述口交的俚語,包括各种隱晦的和粗俗的词语。 舐阴在俚語中謂為「品玉」、粵語俗稱「乃撻」(英文字Tart)、「食鮑魚」、「乃西」、「聞西」(取自「-{zh-hans:达文西;zh-hant:達文西;}-」),廣東潮州口語化稱為「食屄」(屄,音)。 吮陽的中文常見詞語為「吹簫」或「品簫」、「鯉魚嘴焗熱狗腸」、「咬」(將字體左右分離閱讀),或是低俗一點的「哈棒」 、「哈龜」、「吃香腸」、「食蕉」、「吃肉棒」、「吹喇叭」、「吃香菇」、「吃棒棒糖」。單用「含」字亦常見,如「含棒」。吳語中有一詞為「吮卵」,字面義為替男性口交,日常俚語引申為「毫無用處」。粵語的俗語稱之為「含撚」(音,俗作「撚」)、「擔柴」、「吹簫」、「吮七」(音,近似「七」,以吃珍寶珠的方式進行)。臺語中在1921年出版的《臺灣風俗誌》一書收有「含玍」一詞,(含𡳞,),也有「欶𡳞鳥」()一詞,常俗寫為「樹懶叫」。 英語 对女性进行口交是“cunnilingus”,口语说法是“cunt licking”,包括“eating out”、“sugartime”、「muff-diving」、“carpet munching”和“giving a tongue bath”。 对男性进行口交,英語“fellatio”来源于拉丁语的“fellare”(意为舔吸)。通常口语则是“blowjob”、“cocksucking”等等。 另一个俚语说法中,给他人进行口交(不论对象是男性还是女性)叫作“giving head to”或“going down on”(在有些地区,“giving head”仅指给男性口交)。有时也用“gamahuche”这个词指称口交。 “cocksucker”(直譯:吸阴茎的人)在一些人看来是非常严重的侮辱,在美国屬「七大忌语」之一。 實踐目的 避免失貞 口交常被用作一種避免失貞的手段,異性伴侣當中更是如此:此類情況常遭稱作「技術性保貞」(其他技術性保貞手段包括肛交、互相撫慰等非進入式性行為)。技術性保貞此一概念在西方青年當中甚為流行。此外,男同性戀者可能將口交視為避免維持失貞的手段,因他們視陰莖-肛門侵入等同性交,並會導致失貞。而其他男同性戀者會以口交作為他們最主要的性活動。女同性戀者則可能認為口交或指交會令自己失貞,但她們对如何界定失貞有著各式各樣的看法。 避孕和預防性傳播疾病 口交本身不會導致懷孕,所以異性伴侣可以以口交來作为他們最主要的避孕方法。若要成功受精,從陰莖射出的精子必須在進入子宮和輸卵管后和女性的卵子结合。人類的胃肠道系统跟生殖系統沒有任何關係。女性所吞下的精子會於胃和小腸內分别遭酸和蛋白質殺死並分解,轉化為可忽略的營養素。然而即使陰莖不靠近陰道,懷孕的風險仍然存在,因為沾有精液的手指或其他身體部分有可能會跟陰道接觸,使得精子從此一途徑進入陰道。 雖然口交不一定是預防性傳播疾病的有效方法,但據信其擁有較少的傳播風險,因此其遭推舉為安全性行為的其中一種形式。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並沒有把任何一種應用於口交的屏障方法(用以防止性傳播疾病)評定為有效。但是像口腔保护膜和安全套般的屏障物可为从事口交者提供一些保護。 有用屏障物者的嘴部應只跟覆蓋範圍接觸。虽然口腔保护膜代替品可由安全套和材質为乳膠或丁腈的手套製成,但使用真正的口腔保护膜亦是可行的,甚至比代替品佳。因為真正的口腔保护膜所覆蓋的範圍較大,能防止嘴部意外地「滑出」覆蓋範圍,並使當事人在代替品的製作過程中被剪刀戳傷的情況不可能發生。塑料包裝也可在口交過程中充當屏障物使用,但是目前的科學研究对於「它能在多大程度上預防疾病傳播」此一点仍没有結論。某些類型的塑料包裝為了能把包裝物放在微波爐加熱,所以特定設計成加熱便会有破孔出現。目前仍没有科學研究驗證在口交时以这類塑料包裝充當屏障物会产生什么影響。 盛行率 《時代》雜誌曾於2005年9月26日發表一篇文章,其內容參考了於2005年9月發布的一份報告——其对超过12000名年齡介乎15-44岁的美国人進行了調查,其结果怀疑超過一半的青少年已有从事过口交的經歷。雖然一些報導認為這是青少年日益盛行地从事口交的證據,但其為第一次深入地探討此問題的研究。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於2009年指出:「研究表明包括青少年在內,性活躍的同性和異性伴侶都普遍會從事口交。」其他研究亦指出:「男性比女性更可能在口交中扮演接受方,而兩者扮演给予方的比例相當。」 據潘綏銘等人於2000-2015年(每5年1次調查)進行的中國公民隨機抽樣調查顯示,在調查進行前的過去12個月裏,有过性生活且给对方口交的异性恋者从2000年的17.2%增加到2015年的36.8%;对方给自己口交的則從19.5%增加到36.8%。其於2010年的調查亦表示男方经常为女方口交的樣本共有5.4%;女方经常为男方口交的則有5.5%。 變種 颜面骑乘是口交的一種形式,當中接受口交者需騎在對方的臉上,然後以他或她的生殖器压向对方。伴侣亦可以69式這種性體位來同時為對方口交。吐出/吞嚥精液可能會使性刺激出現更多的變化。造出「一條珍珠项链」亦同樣如是。自我吮陽和自我舔陰皆屬一種罕見的口交變異形式,但並非不可能做到。 「深喉」(Deep Throat)是性伴侶將整個勃起的陰莖吞入口腔、通過會厭,直向咽喉,是為男性陰莖口交的一種類型。 群交之中亦有可能出現集體口交的情況,之后可能伴隨集體顏射和飲精。 健康风险及其他研究 性传播疾病 像衣原體、人類乳突病毒、淋病、单纯疱疹病毒、肝炎般的病原體和疾病可在口交中傳播。與感染人類免疫缺陷病毒(一種引起艾滋病的病毒)的人交換體液便有機會遭該種病毒感染。然而與陰道交或肛交相比,口交傳播性傳染病的风險明顯較低。在眾多傳播HIV病毒的途徑当中,口交的風險是最低的。 如果口交接受方的生殖器有傷口,或是給予方的口中有傷口、开放性潰瘍,以及牙齦出血,那麼傳播性傳染病的风險則会增加。在口交之前或之後刷牙、使用牙線,以及光顧牙科服務皆有可能增加傳播的風險,因為這些活動都有機會划伤口腔。不論多么微少的傷口,都会增加性傳染病透过口腔傳播的機會。此外上述情況亦會增加当事人感染常見於生殖器區域的細菌和病毒。由於上述種種因素,所以醫学文獻一般建議在與不知道有沒有感染性傳播疾病的伴侶從事口交時使用避孕套或其他有效的屏障器具。 HPV與口腔癌 研究已發現與受人類乳突病毒感染的人士一同從事口交跟患上口腔癌有著相關性。马尔默大学牙醫學系於2005年發表的研究表明,跟人類乳突病毒攜带者從事無採取任何保護措施的口交可能会增加患上口腔癌的风險。該研究發現36%的口腔癌患者受到人類乳突病毒感染;没患上口腔癌的對照組則只有1%受其感染。 另一項發表於《新英格兰医学杂志》的研究則指出口交與咽喉癌之間有着明顯的相關性。負責該研究的研究者相信其背後的原因是人類乳突病毒会在口交中傳播。大多數子宮頸癌病例與感染人類乳突病毒有關,且許多研究都在咽喉癌組織中檢測到該種病毒。該研究最後得出結論,與從不從事口交者相比,一生中與1-5名伴侶從事口交的患上咽喉癌的風險大約增加了1倍;與多於5名伴侶從事口交者的相關風險則增加250%。 減低流產機會 吮陽可能會降低流產的風險。因為吮陽會使女性跟伴侣的精液(內含蛋白質)接觸,誘導其產生免疫耐受,繼使流產的風險降低。雖然任何形式的精液接觸基本都會降低懷孕中的女性發生各種免疫障礙的風險,但口服精液並在胃腸道吸收之能使免疫耐受以最快的效率產生。相關研究可能包括一些混淆变量在內,例如經常從事口交和吞嚥精液的女性也可能更頻繁地從事性交。但研究者指出,無論是通過哪種方式接觸精液,「數據仍然壓倒性地支持所有研究背後的理論——反復接觸精液能使產婦產生免疫耐受,繼使懷孕更為安全。 」 不同文化的看法 不同文化及社会对口交的看法差異很大。有一些對其表示厭惡,也有一些文化高度重視它。某些地区對任何形式的口交(特别是吮陽)都表示批評,甚至視之為禁忌。
家庭 女儿(995年—1014年九月),嫁天水郡公赵允成,无子女 延伸阅读 参考资料 L吕
延伸阅读 参考资料 L吕
海龜物種列表 現存的七種海龜如下: 革龜 Dermochelys coriacea 前鰭肢長1公尺以上且無爪,體色為黑或深藍色,具有白色小點,背甲後端較尖,成龜重約500公斤,背甲長180公分。 主食為水母。 赤蠵龜 Caretta caretta 背甲呈橢圓形,頭約20公分寬,通常為棕色或紅棕色,可重達200公斤,背甲長120公分。
Dermochelys coriacea 前鰭肢長1公尺以上且無爪,體色為黑或深藍色,具有白色小點,背甲後端較尖,成龜重約500公斤,背甲長180公分。 主食為水母。 赤蠵龜 Caretta caretta 背甲呈橢圓形,頭約20公分寬,通常為棕色或紅棕色,可重達200公斤,背甲長120公分。 主食為甲殼類及軟體動物 肯氏龜 Lepidochelys kempii 背甲接近圓形,為橄欖綠色,體型小,成龜重約45公斤,背甲長69公分。 欖蠵龜 Lepidochelys olivacea 背甲略微橢圓,體色為深灰綠色,成龜重約45公斤,背甲長69公分。
全国政协委员由省级政协产生,但也可由中国共产党、各民主党派和全国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各人民团体以协商推荐的方式产生,如毛新宇声称其全国政协委员身份是时任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总书记胡锦涛亲自批准推荐的。 待遇 全国政协委员往往享有一定规格的特殊待遇,如港澳政协委员可免費獲得粵港車牌、粵澳車牌。 人身强制措施报备制度 根据《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和《最高人民检察院于审查逮捕和公诉工作贯彻刑诉法若干问题的意见》,公安机关和检察机关依法对政协委员采取强制措施前,得依备案制度,向该委员所在的政协通报情况;情况紧急的,可同时或事后及时通报。 机构运作 根据《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章程》等规定,全国政协会议每年举行一次,由各级政协常委会召集,一般与各级人大会议同期进行。在某些特定情况下,也可以临时召集政协会议。但截止目前为止,没有通过正式决议以延长全国政协任期的例子,也没有召集过临时全国政协会议。 作为重要的议事协商组织,在政协会议之外,全国政协还拥有专题协商、界别协商、对口协商、提案办理协商等四个协商平台。 组织系统 人民政协的首要职能为政治协商,各级政协都设有全体会议、常务委员会会议、主席会议等组织机构。政协组织主要有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简称“全国政协”)以及各级地方委员会。其中,全国政协的常设机构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会(简称“全国政协常委会”),该委员会由全国政协主席、副主席、秘书长和常务委员组成。全国政协主席现在由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王沪宁担任。 全国政协主席、副主席、秘书长和主席会议 根据《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章程》的规定,全国政协的主席、副主席、秘书长组成主席会议,处理常务委员会的重要日常工作。主席、副主席和秘书长均由当届全国政协选举产生。 现任全国政协主席为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王沪宁;现任副主席为石泰峰、胡春华、沈跃跃、王勇、周强、帕巴拉·格列朗杰、何厚铧、梁振英、巴特尔、苏辉、邵鸿、高云龙、陈武、穆虹、咸辉、王东峰、姜信治、蒋作君、何报翔、王光谦、秦博勇、朱永新、杨震为全国政协副主席。其中,副主席王东峰兼任秘书长。以上人士皆自2023年3月起任职至今。 主席会议作为“处理常务委员会的重要日常工作”的部门,成员由主席、副主席和秘书长组成,具体职权为: 每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的参加单位、委员名额和人选及界别设置,经上届全国委员会主席会议审议同意后,由常务委员会协商决定。 每届全国委员会任期内,有必要增加或者变更参加单位、委员名额和决定人选时,经本届主席会议审议同意后,由常务委员会协商决定。 受常务委员会的委托,主持下一届第一次全体会议预备会议 处理常务委员会其他重要日常工作。 全国政协各专门委员会 根据《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章程》规定,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下设若干专门委员会。现设有10个 提案委员会 农业和农村委员会 经济委员会 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 教科卫体委员会 社会和法制委员会 民族和宗教委员会 港澳台侨委员会 外事委员会
根据《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和《最高人民检察院于审查逮捕和公诉工作贯彻刑诉法若干问题的意见》,公安机关和检察机关依法对政协委员采取强制措施前,得依备案制度,向该委员所在的政协通报情况;情况紧急的,可同时或事后及时通报。 机构运作 根据《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章程》等规定,全国政协会议每年举行一次,由各级政协常委会召集,一般与各级人大会议同期进行。在某些特定情况下,也可以临时召集政协会议。但截止目前为止,没有通过正式决议以延长全国政协任期的例子,也没有召集过临时全国政协会议。 作为重要的议事协商组织,在政协会议之外,全国政协还拥有专题协商、界别协商、对口协商、提案办理协商等四个协商平台。 组织系统 人民政协的首要职能为政治协商,各级政协都设有全体会议、常务委员会会议、主席会议等组织机构。政协组织主要有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简称“全国政协”)以及各级地方委员会。其中,全国政协的常设机构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会(简称“全国政协常委会”),该委员会由全国政协主席、副主席、秘书长和常务委员组成。全国政协主席现在由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王沪宁担任。 全国政协主席、副主席、秘书长和主席会议 根据《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章程》的规定,全国政协的主席、副主席、秘书长组成主席会议,处理常务委员会的重要日常工作。主席、副主席和秘书长均由当届全国政协选举产生。 现任全国政协主席为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王沪宁;现任副主席为石泰峰、胡春华、沈跃跃、王勇、周强、帕巴拉·格列朗杰、何厚铧、梁振英、巴特尔、苏辉、邵鸿、高云龙、陈武、穆虹、咸辉、王东峰、姜信治、蒋作君、何报翔、王光谦、秦博勇、朱永新、杨震为全国政协副主席。其中,副主席王东峰兼任秘书长。以上人士皆自2023年3月起任职至今。 主席会议作为“处理常务委员会的重要日常工作”的部门,成员由主席、副主席和秘书长组成,具体职权为: 每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的参加单位、委员名额和人选及界别设置,经上届全国委员会主席会议审议同意后,由常务委员会协商决定。 每届全国委员会任期内,有必要增加或者变更参加单位、委员名额和决定人选时,经本届主席会议审议同意后,由常务委员会协商决定。 受常务委员会的委托,主持下一届第一次全体会议预备会议 处理常务委员会其他重要日常工作。 全国政协各专门委员会 根据《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章程》规定,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下设若干专门委员会。现设有10个 提案委员会 农业和农村委员会 经济委员会 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 教科卫体委员会 社会和法制委员会 民族和宗教委员会 港澳台侨委员会 外事委员会 文化文史和学习委员会 成员结构 全国委员会委员 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会组成人员
R通常在語言中的發音屬於流音輔音,不過在歐洲,不同的語言之間存在着許多不一樣的發音方式。隨著印刷術和書寫方式的演變,曾經有一段時間R存在著一個變體叫做半r,今日已經隨著時間與長s一同消失在語言體系了。 R的意義 R的變體 摩斯電碼用短長短「· - ·」表示。 北約音標字母以Romeo表示。 德文字母表以Richard表示。 商業的「」代表註冊商標。 貨幣的「₨」表示盧比。 醫學的「℞」表示處方箋,也可寫作Rx。 占星符號的「℞」表示。 各语言中r的发音方式
R,r是拉丁字母中的第18個字母。 R通常在語言中的發音屬於流音輔音,不過在歐洲,不同的語言之間存在着許多不一樣的發音方式。隨著印刷術和書寫方式的演變,曾經有一段時間R存在著一個變體叫做半r,今日已經隨著時間與長s一同消失在語言體系了。 R的意義 R的變體 摩斯電碼用短長短「· - ·」表示。 北約音標字母以Romeo表示。 德文字母表以Richard表示。
atm。1个标准大气压等于101325帕、1013.25百帕和1.01325巴,或者76公分水银柱高,也就是1033.6公克重/平方公分。 在地球上,其来源是大气层中空气的重力,一般正常的空氣壓力1 kg/cm2。在高处之上的大气层比较小,那里的空气重力比低处要小,因此在高处的氣壓比在低處要低。比如在高山上氣壓比在海平面上要低。人們使用氣壓指利用受壓氣體傳遞能量來作功,利用氣壓作動力,簡單的說就是使用壓縮空氣經由氣壓來作氣壓缸、氣壓馬達的動力來源等。 大氣壓力及其量度 由馬德堡半球實驗发现,並由意大利科學家埃萬傑利斯塔·托里切利(1608-1647)於1643年第一次成功测量。1643年托里切利倒置一滿貯水銀的長玻璃管,使其開口向下沒入水銀池中,發現不論玻璃管是否直立,管內水銀柱的垂直高度,皆比管外高出76公分,這就是一个大氣壓的概略值。原理是因為大氣壓力擠向水銀池,玻璃管內則是真空,故大氣壓力就等於管內較池內高出的水銀重量。 海拔3000米以内,大气压会随着高度的提升而下降,其关系为每提高12米,大气压下降1mm-Hg(1毫米水银柱),或者每上升9米,大气压就會降低100Pa。在水壓的壓力度量上,有時亦會以大氣壓力為度量單位,往水下每深入約10公尺即增加1個大氣壓,例如在水深50公尺處,就有將近6個大氣壓。(1大氣壓+5大氣壓) 參考 国际单位制导出单位 相關條目 高氣壓 低气压 反气旋 外部連結 How Atmospheric Pressure Affects Objects(Audio slideshow from the National High Magnetic Field Laboratory) NASA page on the 1976 Standard Atmosphere Source code and equations
giving standard air pressure at a specified altitude, or altitude at which a pressure would be standard Some of the effects of air pressure Atmospheric calculator and Geometric to Pressure altitude converter 實驗 Movies on atmospheric pressure experiments from Georgia State University's HyperPhysics website – requires QuickTime Test showing a can being crushed after boiling water inside it, then moving it into a tub of
Spearman):英国心理学家,发展了智力二因素理论,进行一些重要的统计分析 斯坦利·霍尔(G. Stanley Hall):儿童心理学运动之父和青春期发展理论家 维特莫(Lightner Witmer):创建美国第一个心理诊所 基德(Charles Hubbard Judd):芝加哥大学教育学院院长 不过,冯特心理学思想的本身到1920年代以后已经影响甚微,一些新兴的心理学流派迅速取而代之:行为主义心理学强调进行更为严格的实证科学研究,反对冯特的内省实验法; 冯特致力于运用反应时间技术,提供良知过程的客观计算。这是和霍兹最先发展的相似.反应时间被更有效的运用在现代研究中. 著作 《感官知觉理论文集》(Beiträge zur Theorie der Sinneswahrnehmung),莱比锡,1862年. 《人类和动物心理学论稿》(Vorlesungen über die Menschen und Thierseele),1863年初版于莱比锡 《生理心理学原理》(Grundzüge der physiologischen Psychologie),2册,1873-4年第一版. 《心理学概论》(Grundriss der Psychologie),莱比锡,1896年 《民族心理学》(Völkerpsychologie),10册,莱比锡,1900-1920年 相关条目 小行星635 参考 外部链接 斯坦福哲学百科全书
McKeen Cattell):美国第一位心理学教授 爱德华·铁钦纳(Edward Bradford Titchener):在康乃尔大学创建美国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 查尔斯·斯皮尔曼(Charles Spearman):英国心理学家,发展了智力二因素理论,进行一些重要的统计分析 斯坦利·霍尔(G. Stanley Hall):儿童心理学运动之父和青春期发展理论家 维特莫(Lightner Witmer):创建美国第一个心理诊所 基德(Charles Hubbard Judd):芝加哥大学教育学院院长 不过,冯特心理学思想的本身到1920年代以后已经影响甚微,一些新兴的心理学流派迅速取而代之:行为主义心理学强调进行更为严格的实证科学研究,反对冯特的内省实验法; 冯特致力于运用反应时间技术,提供良知过程的客观计算。这是和霍兹最先发展的相似.反应时间被更有效的运用在现代研究中. 著作 《感官知觉理论文集》(Beiträge zur Theorie der Sinneswahrnehmung),莱比锡,1862年. 《人类和动物心理学论稿》(Vorlesungen über die
Warming Up a Cooling War: An Introductory Guide on the CIAS and Other Globally Operating Anti-communist Networks at the Beginning of the Cold War Decade of Détente (Cold War International History Project Working Paper Series #75), Washington 2015. 外部連結 参见 国际共产主义运动 共产主义受害者纪念雕像 马克思主义 共产主义 對馬克思主義的批評 红色恐怖 右翼獨裁政權 白色恐怖 反共大屠杀 反共產國際協定 納粹黨 法西斯黨 日帝 美帝 国民党反动派 反共抗俄 反共愛國聯盟 反共文學 共匪 对中国共产党的评论 两面人
言論上,反对共产党执政政权的出版审查与言论管控措施。共产党执政往往有着强烈的意识形态倾向,因此会对存在代表资本主义价值的意识形态或威胁政权稳定的出版物或言论进行歧视或管制。 不同國家和地區的反共 欧洲 歐洲委員會和歐洲聯盟 歐洲委員會議會於2006年1月25日冬季會議上發布的第1481/2006號決議歐洲委員會第1481號決議“強烈譴責極權共產政權的罪行”。 歐洲議會提議將8月23日定為紀念20世紀納粹和共產主義罪行的全歐洲紀念日。 阿爾巴尼亞 在冷戰初期,試圖將英美反共反對派聯合起來。在“自由阿爾巴尼亞”全國委員會正式成立於26 1949年8月在巴黎舉行。Frashëri是其總裁,以及其他的指導委員會成員:NuçiKotta,Albaz Kupi,Said Kryeziu和Zef Pali。它得到了中央情報局的支持,並被任命為歐洲自由國家委員會的成員。 1990年代初冷戰結束後,新成立由民主選舉選出的阿爾巴尼亞跨黨派政府頒布了《滅絕種族罪法》,以加快對阿爾巴尼亞社會主義人民共和國前共產主義政府侵犯基本人權和自由的起訴。該法律在英語中也被稱為“種族滅絕法” 和“共產主義種族滅絕法”。 亞美尼亞 1921年2月,左翼民族主義者亚美尼亚革命联盟在亞美尼亞第一共和國解體和蘇維埃解體僅三個月後,對亞美尼亞的布爾什維克當局發動了起義。民族主義者暫時掌權。隨後,由著名民族主義領袖領導的反共叛亂分子撤退到休尼克山區,建立了亞美尼亞山區共和國,該共和國一直持續到1921年中。 比利時 自第二次世界大戰以來,出現了一些反共組織,例如貝爾格聯盟和政治學,經濟及社會學協會(SEPES)。 捷克斯洛伐克 在1990年6月的選舉之前,四月份在瓦茨拉夫廣場上的示威者聚集在一張海報下,在該海報上紅色的星星和KSČ的縮寫上都畫了一個sw字,而所繪的徽章來自於1953年捷克斯洛伐克社會主義共和國成立之前在比爾森由捷克工人的反共產主義起義。 在天鵝絨革命,推翻共產黨政府。它被視為1989年最重要的革命之一。1989年11月17日,防暴警察鎮壓了布拉格的一個和平學生示威活動。從11月19日到12月下旬,該事件引發了一系列流行的示威活動。到11月20日,在布拉格集會的和平抗議者人數從前一天的200,000人膨脹至估計的50萬人。11月27日舉行了為時兩小時的大罷工,涉及捷克斯洛伐克的所有公民。1990年6月,捷克斯洛伐克舉行了自1946年以來的首次民主選舉,共產黨被推翻。 芬蘭 在芬蘭,民族主義的反共產主義在冷戰之前以拉普阿運動和愛國人民運動的形式存在,之後被取締。在冷戰期間,立憲權利黨反對共產主義。 法國 國際反共主義在1920年代的法德蘇關係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務實的現實主義者和反共的思想家在貿易,安全,選舉政治和社會主義革命的危險方面相互對抗。 法國共產黨在戰時抵抗運動中發揮了重要作用,但遭到主要領導人戴高樂的不信任。到1947年,雷蒙德·阿隆成為挑戰知識分子的主要知識分子,極左派分子滲透了法國大部分知識分子社區。他迅速成為一名好鬥的冷戰戰士,挑戰任何親共人士,包括擁護共產主義並捍衛斯大林的讓·保羅·薩特。雷蒙德·阿隆讚揚美國的資本主義,支持北約,並譴責馬列主義是反對西方自由民主價值觀的極權運動。 德國 在納粹德國,納粹黨禁止共產黨,並以共產黨為敵人。在經過國會縱火案,4000名德國共產黨被逮捕。納粹黨還為其政治對手(例如共產主義者)建立了集中營。 匈牙利 在1956年的匈牙利革命是暴動反對匈牙利人民共和國和斯大林主義政策的政府,從1956年10月23日一直持續到11月10日,起義開始吸引了成千上萬的學生示威,它遊行通過布達佩斯的議會大廈。一個試圖進入廣播大樓以廣播其訴求的學生代表團被拘留。當外面的示威者要求釋放代表團時,他們遭到國家安全警察開火。這一消息迅速傳播開來,整個首都爆發了動亂和暴力。叛亂在匈牙利迅速蔓延,政府垮台。在宣布願意就撤軍問題進行談判​​之後,蘇共中央政治局改變了主意,開始鎮壓革命。 波蘭 1939年德國和蘇聯入侵波蘭後,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的第一次波蘭起義是對蘇維埃的。該Czortków起義期間1940年1月在蘇聯佔領發生波多利亞。當地高中的少年襲擊了當地的紅軍營房和監獄,以釋放被囚禁在那裡的波蘭士兵。 在戰爭的後幾年,波蘭和蘇聯游擊隊之間的衝突越來越多,一些團體在戰後很久仍反對蘇維埃。在1944年至1946年之間,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波蘭被稱為“ 被詛咒士兵”的反共武裝團體的士兵立即對共產監獄進行了一系列襲擊。最後一個被詛咒的士兵,是波蘭的激進反共抵抗力量成員,,他在1963年被ZOMO用手槍殺死。 1956年的波茲南抗議活動是波蘭人民共和國的大規模反共抗議活動。抗議者被政權壓制。 1970年由於食品和其他用品價格突然上漲,在波蘭發生的抗議罷工活動(波蘭:Grudzień1970年),是發生在波蘭北部的反共示威。由於波蘭人民軍和公民民兵的殘酷鎮壓造成至少42人死亡,1,000多人受傷。 團結工聯是華約國家內的反共工會。在1980年代,它構成了廣泛的反共運動。政府在1980年代初期戒嚴和數年鎮壓期間試圖摧毀工會,但最終政府不得不開始與工會進行談判。在圓桌會談後舉辦的半自由選舉,於1989年由團結工聯領導的聯盟全面擊敗共黨獲勝,1990年12月,團結工聯的華勒沙當選為波蘭總統。 羅馬尼亞 在羅馬尼亞的反共產主義抵抗運動1948年和60年代初之間持續。武裝抵抗是對共產主義政權的第一種也是最結構化的抵抗形式。直到1989年底推翻尼古拉·齊奧塞斯庫為止,有關所謂“反共武裝抵抗”的細節才公開。直到那時,公眾才知道在喀爾巴阡山脈避難的眾多“ haiducs ” 小團體,其中一些人抵抗了罗马尼亚秘密警察部隊長達十年之久。最後的“ haiduc”在巴納特山被殺1962年。羅馬尼亞的抵抗運動是前蘇聯集團中持續時間最長的武裝運動之一。 1989年的羅馬尼亞革命是持續了一周的一系列暴力衝突,1989年12月下旬爆發了激烈的戰鬥,推翻了齊奧塞斯庫政府。在一次展示審判之後,切奧塞斯庫和他的妻子埃琳娜被處決。羅馬尼亞是唯一的一個以暴力方式推翻其政府或處決其領導人的東方集團國家。 摩爾多瓦 在2009年4月摩爾多瓦共和國共產黨人黨涉嫌操縱選舉之後,出現了摩爾多瓦的反共產主義社會運動。歐洲聯盟的旗幟是摩爾多瓦反共主義者在2009年的象徵。反共者使用在線社交網絡服務 Twitter(Twitter)來組織自己,因此被媒體稱為Twitter Revolution或Grape Revolution。 西班牙 藍色分部的西班牙反共志願軍於1942年在聖塞巴斯蒂安行動組織Anticomunista [ ES ]在1932年舉辦在西班牙內戰是從1936年轉戰到1939年的反共產主義之間的國民軍為首的弗朗西斯科·佛朗哥和親共共和黨派為首曼努埃爾阿薩尼亞。它以佔領馬德里和在1939年獲得國民黨的全面勝利而告終。 南美 1970年代,南美的右翼軍政府實施了兀鹰行动,這是一場政治鎮壓運動,涉及成千上萬的政治暗殺,非法拘留和對共產主義同情者的酷刑。該運動旨在消除據稱在各自國家的共產主義和社會主義影響,控制反對政府的反對派,導致大量人員死亡。參與政府包括阿根廷、玻利維亞、巴拉圭、巴西、智利和烏拉圭,但美國的支持有限。 美國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和蘇聯的崛起之後,美國的許多反共主義者擔心共產主義會在整個世界上取得勝利,並最終成為對美國的直接威脅。即使蘇聯解體使美國成為世界唯一的超級大國,美國的反共主義者仍然對蘇聯的正式繼承者俄羅斯聯邦和中國共產黨執政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存有戒心。 亚洲 中国大陆 中華民國以蔣中正為首的中国國民黨和国民政府多次打压中國共產黨并发生两次国共内战。第一次源于1927年4月12日四·一二事件国民党的“清党”行动,国民党在短期屠杀了包括共产党人在内、主要是国民党中左派人士的大量人员,引起了共产党的武装反抗。國民黨和国民政府在内战中始处优势,但共产党的反抗武装因各种原因始终没有被清除,直到西安事变后國民黨和共產黨人再次进行合作。抗日战争結束後,兩黨因为美苏博弈等原因再次进入內戰。國民黨在第二次国共内战失利後並撤進台灣。 台湾 1947年二二八事件,中國國民黨鎮壓了在台灣反抗政府的叛亂份子,此事開始了在台灣的白色恐怖。戒嚴期間,中華民國政府仍然奉行反共主義,1954年12月配合美国实施《中華民國與美利堅合眾國間共同防禦條約》,並試圖從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手中奪回大陸地區,以及積極支持東南亞和世界各地的反共勢力。1975年蔣中正去世後,中華民國政府不再宣传光復大陸,亦轉向和平政策应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及中共,但台灣的反共意識並沒有因此而消失。 香港 香港的反共意識在1920年代的省港大罷工過後開始萌芽,當時港英政府制定各種措施,壓制不利港英政府的言行,並防止中共勢力滲透香港。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後,大量內地人到香港紮根,包括國民黨員,知識分子和資本家。港英政府鎮壓左派發起的六七暴動後,進一步加強香港的本土化,助長香港人的反共意識。 在香港回歸之前,大多數反共主義者都是中國國民黨和香港泛民主派的支持者。他們反對共產黨在中國大陸和的統治及其一黨專政。香港回歸後香港親台團體逐漸式微,反共主義者大多為香港泛民主派的支持者。 在香港泛民主派政黨的支持下,香港發生了許多反共抗議活動。每年在香港舉行1989年天安門事件紀念活動,2003年至今每年的七月一日都舉行七一遊行。 自2014年雨傘運動、2016年魚蛋衝突和2019年反送中運動起,香港反共運動越加激進,愈來愈多泛民主派支持者、本土派及城邦派等派別對共產黨反感及厭惡,尤其在2019年下旬所爆發的反送中運動所冒起的「赤納粹」一詞可見一斑。 澳門 相對於香港,澳門因為發生一二·三事件,左派勢力成功肃清国民党势力并得以在社會各個階層紮根,同时親共華商權貴及社團抬頭,導致現時澳門社會普遍傾向親共,但仍然有部分澳門人於香港或台灣接受教育後回流,並於澳門宣揚反共意識,但影响甚微。 马来西亚 马来西亚曾多次与马来亚共产党进行激烈对抗,是为马共叛乱(1968年-1989年),最终马共瓦解,而马来西亚获得胜利。马来亚共产党是曾活跃于马来半岛的共产主义政党,于1930年4月30日在马来亚森美兰州瓜拉比拉的乡村成立。由于意识形态冲突,马共与马来亚当局的和平谈判破裂,马共转而由武力方式对抗马来亚政府。1957年马来西亚独立后,马共开始接受中华人民共和国方面的援助,并加大力度对抗马来西亚政府。但由于马共中央的肃反决定造成党内分裂,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在1980年对外宣布停止革命输出并切断对外国共产党包括马共的援助后,马共开始走向衰败并开始和泰国及马来西亚政府展开和谈,三方最终于1989年签订和平条约,之后马共放下武器并宣布解散,部分马共成员留在泰国南部定居,另一部分则选择回到马来西亚。 新加坡 1963年2月2日,新加坡警方展开冷藏行动并逮捕多名共产主义分子,其中包括支持共产主义的在野党社會主義陣線的成员。社会主义阵线的领导人林清祥,也在冷藏行动中以從事顛覆活動的罪名被逮捕以及入獄。 在1987年的馬克思主義者陰謀,又称光譜行動,新加坡展开行动逮捕了多名共产主义分子。 印度 印度國家參與了反對長期存在的納薩爾派-毛派叛亂的法律和秩序行動。隨之而來的還有許多國家贊助的反毛派民兵。 印度尼西亞 從1965年10月到1966年初,據估計有500,000–3,000,000人被以苏哈托为首的印尼軍方和同盟民兵以反共清洗行動殺害,這些行動針對印度尼西亞共產黨員和所謂的共黨同情者。2016年底,國際法庭宣布此次大屠殺為危害人類罪,並指定美國、英國和澳大利亞為這些罪行的幫兇。 日本 1933年,日本參加了反對第三國際國際協約第九次會議,並成立了國際社會主義思想與運動研究協會(日語:國際思想研究會)。 1935之後,日本為與中國的關係定義了反共產主義的《 HIROTA三項原則》,日本也與德國締結了《反共產國際公約》。之後,國際反共產主義聯盟成立於1937年,並組織召開了反共產國際協定的國家紀念儀式[ JA ]於1938年。
魯德亞德·吉卜林在1902年的《》中的《》有以下詩句,提到了六何(5W1H): 參看 SQ3R方法 倒金字塔结构 參考資料 新闻学 研究
參考資料 新闻学 研究 问题解决方法 英语词语 疑問詞及短語 名数6
綜覽(,為時約1分鐘):在詳讀文章之前,先概覽文章一番:留意文章內的標題及結構,以控制閱讀的目的、方向和注意力。細閱文章的引言、總結及參考,但不要閱讀文章的內容,試試能否從所得的資料略知文章的主題。目標為掌握文章主題的3個至6個要點。 發問 發問(,為時不超過半分鐘):主要利用每個章節的標題和六何法來對要研習的題目自行擬定問題。 閱讀 閱讀(,不設時限,但以個人步伐):指專心注意於找出發問問題的答案。閱讀者需要逐一章節細閱,而不是一次過細閱整個篇章。閱讀時應用主動閱讀技巧,嘗試在內文中找尋先前擬定問題的答案。 背誦 「背誦」():能夠在閱讀時利用各種閱讀技巧以幫助記憶,例如:做重點畫線、口頭複誦或筆記摘要。 複習 複習():回憶所記憶的重點。 其他
“SQ3R”方法的目的,在於讓學生在課堂之後,可以有一個比較有系統的溫習方法,從而提高學習能力。對於需要實習或應用的主題,有時亦可加入第6項: 實踐─,或 關聯─(放在複習之前) 參考 外部連結 SQ3R方法的Blog
在1858年時奧古斯特·凱庫勒和分別提出了有機化學結構上的重大進展。他們提出四價的碳原子可以相互結合,形成碳的晶格。而其原子鍵結的結構用適當的化學反應來說明。 导向现代化学结构学说的当属俄罗斯化学家布特列洛夫的结构学说以及随后范霍夫、勒贝尔的碳四面体学说。19世纪有机化学形成和完善了结构学说,到了20世纪,导致了构象分析理论的建立,从此有机化学的发展进入一个全面增长的阶段。结构学说催生出了很多理论,比如电子理论、机理学说。这些理论极大地指导了有机合成的研究,而有机合成实践又不断地提出新问题来挑战和充实结构理论。这种相互促进产生了今天有机化学的全新面貌。 製藥產業開始於19世紀末期製造阿斯匹靈,最早是由德國化學家霍夫曼在1898年合成成功,並在1900年在拜耳藥廠生產。第一次系統性的改善藥物則是灑爾佛散,其中用到劇毒性的對氨基苯胂酸,保罗·埃尔利希及其團隊在過程中檢驗了許多對氨基苯胂酸的衍生物。 早期的有機反應及應用往往都是意外發現(serendipitous)。在19世紀後半開始有許多有關有機化合物的系統性研究。以靛藍的製造來說,由於阿道夫·冯·拜尔發展的合成方法,由天然植物原料生產的靛藍由1897年的19,000噸減至1914年的1,000噸。2002年時有17,000噸的靛藍是由石化產業所製造。在二十世紀初時也已知道聚合物和酶是大型的有機分子。 複雜有機化合物的多步合成稱為全合成。如膽固醇有關的化合物開啟了合成人類複雜荷爾蒙和其衍生物質的方法。自20世紀起,全合成的複雜度已可以合成像麥角酸或是維生素B12之類的物質 有機化學的發展和石油的發現和石化產業的發展有密切的關係。由石油中提煉物質,經由不同化學程序,轉變成不同的化合物,這就造成了石化產業,其貢獻包括人造橡皮、各種的有機黏合剂、汽油添加物以及塑膠。 生物體中的大部份化學物質都是含碳的化合物,因此生物化學和有機化學的關係非常密切,生物化學在本質上其實就是有機化學的一個分支。雖然在四個世紀前就已經開始,但一些本質的了解是在十九世紀末才開始,而生物化學的英文「biochemistry」一詞是在二十世紀初末才產生的。生物化學領域的研究在二十世紀開始增加,而且增加程度沒有變慢。可以由及生物學文摘(預評)資料庫看出其變化趨勢,生物学文摘及資料庫在1920年代開始,一開始只有一卷,但其增加速度很快,在二十世紀末時,只能提供給一般使用者線上的資料庫,無法再提供紙本資料。 研究对象与方法 由於有機化合物常以混合物的形式存在,因此有許多方式可以分離出高純度的物質。傳統的方式包括蒸餾、结晶及溶劑提取,現在的方式則包括色谱法,包括高效液相色谱法或是气相色谱法。 有機物質的傳統分析方法是是透過許多化學測試來進行,這稱為「濕法」,但已被用光谱学或是電腦分析的方法所取代。 有机化学的研究对象主要就是“如何形成碳碳键”。有机化学是碳的化学,簡而言之就是研究如何构建碳原子的結構。因为对人们有用处的有机分子一般是大而复杂的,而人们能随意支配和轻易获得的原料往往是小而简单的。有机化学的研究方法就是根据研究需要,利用结构和机構来设计预测一个变化,通过实验和分析检测来验证结果,并对设计进行反馈修正。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分析方式: 核磁共振光譜法是最常用的技術,可以知道完整的分子結構資訊,透過關聯性磁振頻譜甚至還可以知道立體化學的一些資訊。有機化學的主要元素碳和氫都有自然存在,可以用核磁共振檢測的同位素,分別是^1H及^13C。 元素分析:一可以檢測分子中組成原子的破壞性檢測方式,已被質譜法取代。 質譜法可以檢測化合物的分子量,藉由質譜分析也可以看出其結構。高解析度的質譜法可以看出分子準確的分子量,已可以取代元素分析。早期質譜法只能用在一些有揮發性的天然物質中,但先進的離子化技術已經可以檢測任何有機化合物的質譜。 晶体学也是一種可以得到分子结构的方法,但其前提是可以得到物質的單晶,且此單晶可以反映待測物的結構。 傳統的色譜法方式,像是红外光谱学、旋光及紫外-可見分光光度法可以提供大略的資訊,在分析一些特定的化合物時仍有使用。 有機化合物 有机化合物可以依其分子的性质分为几个大类,常见的如 脂肪族——由碳链为骨架的有机化合物 芳香族——含苯环的有机化合物 杂环族——环状结构中含非碳原子 聚合物——由重复单元相互用共价键连接而成的分子……等等。
有机化学是研究有机化合物及有機物質的结构、性质、反應的学科,是化学中极重要的一个分支。有机化学研究的對象是以不同形式包含碳原子的物質,又称为碳化合物的化学。有關有机化合物或有機物質結構的研究包括用光譜、核磁共振、红外光谱、紫外光谱、质谱或其他物理或化學方式來確認其組成的元素、組成方式、實驗式及化學式。有關性質的研究包括其物理性質及化學性質,也需評估其,目的是要了解有機物質在其純物質形式(若是可能的話),以及在溶液中或是混合物中的性質。有機反應的研究包括有機物質的製備(可能是有機合成或是其他方式),以及其化學反應,可能是在實驗室中的,或是In silico(經由電腦模擬的)。有机化学研究的範圍包括碳氫化合物,也就是只由碳和氫組成的化合物,化合物中也有可能还会参与其他的元素,包括氮、氧和卤素,还有诸如磷、硫等元素(以稀有氣體以外的非金屬元素為主,不包括類金屬元素硼、矽、鍺、砷、銻、碲、釙、砈)。 。有机化学和許多相關領域有重疊,包括药物化学、生物化学、有机金属化学、高分子化学以及材料科学等。有机化合物之所以引起研究者浓厚的兴趣,是因为碳原子可以形成稳定的长碳链或碳环以及许许多多种的官能基,这种性质造就有机化合物的多样性。有機化合物是所有碳基生物的基礎。有機化合物的應用範圍很廣,包括醫學、塑膠、藥物、、食物、化妆品、护理用品、炸藥及塗料等。 有機化合物和含碳化合物 含碳化合物被称为有机化合物是因为以往的化学家们认为含碳物质一定要由生物(有机体)才能制造;然而在1828年的时候,德国化学家弗里德里希·维勒,在实验室中成功合成尿素(一种生物分子),推翻上述的論點,自此以后有机化学便脱离传统所定义的范围,扩大为含碳物质的化学;不过有机化学這個名字卻從此一直沿用,没有人尝试将其改名为“碳化学”或是其它较为贴切的说法。雖然被稱為“碳化学”,仍有少數含碳的化合物因不具有機化合物的特性,不歸類在有機化合物中,如二氧化碳(CO2)、一氧化碳(CO)、二硫化碳(CS2)、碳酸(H2CO3)、碳酸鹽({CO3}^{2-})、碳酸氫鹽({HCO3}^{-})、硫氰酸盐(HSCN及其鹽類)及氰化物(HCN及其鹽類)等。 历史 有机化学作为人类实践活动,可以追述到史前。酿酒、发酵之类的工艺涉及了最初的有机化学变化(也可以是生物化学变化)。 有机化学作为学科,是在19世纪确立的。最初有机化学的定义是生命力论影响下的有机体的化学,相当于生物化学。在19世紀前半,已有一些有關有機化合物的系統性研究。在1816年時米歇爾·尤金·謝弗勒爾研究脂肪及碱製備肥皂的程序,將脂肪中的脂肪酸分解出來後,和碱反應即為肥皂。由於這些都是獨立的化合物,因此謝弗勒爾提出可以利用各種脂肪(常見的天然有機化合物來源)用化學反應的方式,在沒有生命力介入的情形下,產生新的化合物。 “有机化学”这个词是永斯·贝采利乌斯发明的。1828年弗里德里希·维勒用氰酸铵热重排生成尿素(即為現在的维勒尿素合成),高兴地给贝采利乌斯写信说:“我可以不借助动物的肾脏来制备尿素了!”此举让有机和无机之间的界线消失,人们开始考虑给生物化学另外取个名字。 在1856年威廉·珀金在試圖製備奎寧的過程中,意外的製備了第一個合成染料苯胺紫。由於苯胺紫的生產獲得大量的利潤,因此提高大家對有機化學的興趣。 19世纪初期,欧洲人积累了大量的有机化合物的转换知识,一些学术开始形成。把有机化学确立为科学的学说,当属结构学说。这个结构学说有各种流派和表现形式。最初比较有大的影响的有1843年化學家的水型、氯化氫型、氨型、氫型结构学说,这个学说是基于无机化学盐理论提出来的。其影响到现在仍然存在,比如说酯在当时被认为是一种含氧酸盐,所以至今英文酯的后缀跟含氧酸盐的后缀一样,都为-ate。 在1858年時奧古斯特·凱庫勒和分別提出了有機化學結構上的重大進展。他們提出四價的碳原子可以相互結合,形成碳的晶格。而其原子鍵結的結構用適當的化學反應來說明。 导向现代化学结构学说的当属俄罗斯化学家布特列洛夫的结构学说以及随后范霍夫、勒贝尔的碳四面体学说。19世纪有机化学形成和完善了结构学说,到了20世纪,导致了构象分析理论的建立,从此有机化学的发展进入一个全面增长的阶段。结构学说催生出了很多理论,比如电子理论、机理学说。这些理论极大地指导了有机合成的研究,而有机合成实践又不断地提出新问题来挑战和充实结构理论。这种相互促进产生了今天有机化学的全新面貌。 製藥產業開始於19世紀末期製造阿斯匹靈,最早是由德國化學家霍夫曼在1898年合成成功,並在1900年在拜耳藥廠生產。第一次系統性的改善藥物則是灑爾佛散,其中用到劇毒性的對氨基苯胂酸,保罗·埃尔利希及其團隊在過程中檢驗了許多對氨基苯胂酸的衍生物。 早期的有機反應及應用往往都是意外發現(serendipitous)。在19世紀後半開始有許多有關有機化合物的系統性研究。以靛藍的製造來說,由於阿道夫·冯·拜尔發展的合成方法,由天然植物原料生產的靛藍由1897年的19,000噸減至1914年的1,000噸。2002年時有17,000噸的靛藍是由石化產業所製造。在二十世紀初時也已知道聚合物和酶是大型的有機分子。 複雜有機化合物的多步合成稱為全合成。如膽固醇有關的化合物開啟了合成人類複雜荷爾蒙和其衍生物質的方法。自20世紀起,全合成的複雜度已可以合成像麥角酸或是維生素B12之類的物質 有機化學的發展和石油的發現和石化產業的發展有密切的關係。由石油中提煉物質,經由不同化學程序,轉變成不同的化合物,這就造成了石化產業,其貢獻包括人造橡皮、各種的有機黏合剂、汽油添加物以及塑膠。 生物體中的大部份化學物質都是含碳的化合物,因此生物化學和有機化學的關係非常密切,生物化學在本質上其實就是有機化學的一個分支。雖然在四個世紀前就已經開始,但一些本質的了解是在十九世紀末才開始,而生物化學的英文「biochemistry」一詞是在二十世紀初末才產生的。生物化學領域的研究在二十世紀開始增加,而且增加程度沒有變慢。可以由及生物學文摘(預評)資料庫看出其變化趨勢,生物学文摘及資料庫在1920年代開始,一開始只有一卷,但其增加速度很快,在二十世紀末時,只能提供給一般使用者線上的資料庫,無法再提供紙本資料。 研究对象与方法 由於有機化合物常以混合物的形式存在,因此有許多方式可以分離出高純度的物質。傳統的方式包括蒸餾、结晶及溶劑提取,現在的方式則包括色谱法,包括高效液相色谱法或是气相色谱法。 有機物質的傳統分析方法是是透過許多化學測試來進行,這稱為「濕法」,但已被用光谱学或是電腦分析的方法所取代。 有机化学的研究对象主要就是“如何形成碳碳键”。有机化学是碳的化学,簡而言之就是研究如何构建碳原子的結構。因为对人们有用处的有机分子一般是大而复杂的,而人们能随意支配和轻易获得的原料往往是小而简单的。有机化学的研究方法就是根据研究需要,利用结构和机構来设计预测一个变化,通过实验和分析检测来验证结果,并对设计进行反馈修正。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分析方式: 核磁共振光譜法是最常用的技術,可以知道完整的分子結構資訊,透過關聯性磁振頻譜甚至還可以知道立體化學的一些資訊。有機化學的主要元素碳和氫都有自然存在,可以用核磁共振檢測的同位素,分別是^1H及^13C。 元素分析:一可以檢測分子中組成原子的破壞性檢測方式,已被質譜法取代。 質譜法可以檢測化合物的分子量,藉由質譜分析也可以看出其結構。高解析度的質譜法可以看出分子準確的分子量,已可以取代元素分析。早期質譜法只能用在一些有揮發性的天然物質中,但先進的離子化技術已經可以檢測任何有機化合物的質譜。 晶体学也是一種可以得到分子结构的方法,但其前提是可以得到物質的單晶,且此單晶可以反映待測物的結構。 傳統的色譜法方式,像是红外光谱学、旋光及紫外-可見分光光度法可以提供大略的資訊,在分析一些特定的化合物時仍有使用。 有機化合物 有机化合物可以依其分子的性质分为几个大类,常见的如 脂肪族——由碳链为骨架的有机化合物
1984年美国政治 1984年11月
1984年美国政治
从1930年代到50年代,蒙太奇镜头常常结合大量的短镜头和特殊的光学效果(、、双曝光和三曝光)舞蹈和音乐。 參見 意識流 參考資料 註解 外部連結
意識流 參考資料 註解 外部連結 【观影体验革新】之一 视觉蒙太奇——电影艺术的语言 电影技术
the Human Race May Cause Its Own Extinction and How We Can Stop It (2012), Allen Hammond, Which World? Global Destinies, Regional Choices (1998) Garrett Hardin, Living Within Limits, (1995) reprint Steven LeBlanc, Constant battles: the myth of the peaceful, noble savage, (2003) ISBN 0-312-31089-7 Stanisław Lem (1971), The Futurological Congress Pentti Linkola, Can Life Prevail? (2011) ISBN 1907166637 James Lovelock, The Vanishing Face of Gaia (2009), A Rough Ride to the Future (2015) F. L. Lucas, The Greatest Problem (1960). Andrew Mason, Population change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East Asia: Challenges met, opportunities seized (2001) Donella Meadows, Jorgen Randers, Dennis Meadows, Limits to Growth: The 30-Year Update (Paperback) (2004) Thomas Malthus, An Essay on the Principle of Population, (1798) William G. Moseley (July 2007). "A population remedy is right here at home: U.S. overconsumption is a bigger issue than fertility." The Philadelphia Inquirer (article freely available online). J.R. McNeill, Peter Engelke, The Great Acceleration: An Environmental History of the Anthropocene since 1945 (2016) Safa Motesharrei, et al. A Minimal Model for Human and Nature Interaction. University of Maryland, (2012). Dmitry Orlov, The Five Stages of Collapse: A Survivors' Toolkit (2013) Godfrey Reggio (1982). Koyaanisqatsi: Life out of Balance Karen Shragg, Move Upstream: A Call to Solve Overpopulation (November 2015). ISBN 978-0988493834. Part 1 of an interview with the author, and part 2 (August 2016) Julian Lincoln Simon, The Ultimate Resource 2, (1998)" Scientific American Editors, Lights Out: How It All Ends (2012) Ben J. Wattenberg, The Birth Dearth (1989) ??? Fewer: How the New Demography of Depopulation Will Shape Our Future, (2005)Alan Weisman. Countdown: Our Last, Best Hope for a Future on Earth? Little, Brown and Company, (2013) ISBN 0316097756 The Environmental Politics of Population and Overpopulation.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Berkeley. CK-12 Agriculture and human population growth 外部链接 What's your number?, by Population Action International What's your number?, by the BBC Global
国际原子能机构重力回復及氣候實驗衛星和同位素实验的新数据显示位于地球最大最干旱地区之下的努比亚含水层有足够水源供“至少几个世纪用”。除此之外,新地图精细地描述了地下水储备,新技术能够相对廉价地泵水出来。 食物 一些科学家认为维持世界人口的食物不够吃,此事有争议,特别是在可持续性上。 许多国家大量依靠进口。埃及和伊朗的粮食四成靠进口。也门和以色列得进口九成多的粮食。只有6个国家:阿根廷、澳大利亚、加拿大、法国、泰国和美国出口九成粮食。近十年来,美国占世界粮食出口的近一半。 2001年联合国报告称人口增长是“农业需求增加的主要驱动力”,但在假定人口增速放缓情况下,“对全球粮食生产能力能否满足可预见未来的需求(即至2030到2050年左右),专家最新评估持谨慎乐观态度”。 2007年观察数据显示世界营养不良绝对人数在1995年为8.32亿,对比2007年的9.23亿实际有所增加。最近,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估算出更急剧的增量,为2009年的10.2亿。 展望全球 这里讨论的自然资源总量并非永恒不变,分布并非此消彼长。例如,由于绿色革命及更多耕地开垦,世界食物产量在1995年前稳固增长。2005年,世界人均食物产量显著高于1961年的产量。 当世界人口从30亿增至60亿时,贫穷国家每日卡路里消费从1,932增至2,650,当地营养不良人口比率从45%降至18%。这说明第三世界贫困和饥饿是由于发展欠佳而非人口过多所致。然而,其它人质疑这些数据。从1950到1984年,绿色革命改变了世界农业,粮食增产超过250%。自绿色革命起,世界人口已经增加40亿左右,大多数人认为,若非绿色革命,饥荒和营养不良会打破联合国现有文献记录。 超重人数已经超过了营养不良人数。2006年,MSNBC报道称:“全世界约有8亿人营养不良,超过10亿人超重。”美国是世界上肥胖比率最高的国家之一。 然而,研究显示富裕的、有教育的人吃健康食物更多,显示肥胖是因贫困、缺乏教育、吃高卡路里和低营养价值的垃圾食物所导致的疾病。 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在报告《2006年世界食物危险情况》中称发展中国家营养不良的人数下降了约300万人,从1990至1992年的20%减至17%。组织进一步预期2015年发展中国家饥民比率相比1990至1992年会减半至10%。组织称:我们强调先减少饥饿,这在全球范围来说已经不是方式方法问题了。今天,世界比十年期更加富有。食物更多,并能够进一步增产而不必担心价格上行压力。减少饥饿的知识和资源都有,缺乏的是足够的政治决心来动员这些资源服务饥民。” 2008年,由于更多农业转而生产生物燃料,世界油价超过每桶100美元,全球人口增长,气候变化,居民和工业用地占用耕地以及中国和印度消费需求增加导致粮价攀升,世界许多国家出现了食物暴动由Ug99秆锈病引起的小麦流行病在非洲和亚洲肆虐,引发广泛忧虑。恶性农作物疾病会在世界上大量毁坏小麦,使数以万计的人无法果腹。该疾病已经从非洲传入伊朗、阿富汗和巴基斯坦等地。 若资源消耗殆尽,粮食安全就难以保障。有枯竭危险的资源包括石油、磷、粮食、鱼和水。2009年,不列颠科学家约翰·贝丁顿爵士预测2030年能源、食物和水需要增加50%以满足需求。据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预测,2050年食物供应需要增加七成才能满足需求。 非洲 美国人口资料局报道称非洲撒哈拉以南地区不但是该大陆最贫穷的地区,而且人口比世界其它地方增长得都快,“人口暴增令经济难以创造足够的工作来帮助人民摆脱贫困。”撒哈拉以南非洲10个国家中的7个出生率很高,但在联合国人类发展指数上垫底。 据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报告,每年有600万儿童因饥饿和营养不良离开,相比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更多在撒哈拉以南的非洲人在这十年间营养不良。据《世界粮食危机状况》报告,在上述地区,10年前营养不良的人口有1亿7040万,而2000至2002年增至2亿350万。2001年,当地46.4%的人为极度赤贫。 人口与食物来源 来自不同领域和政治背景的思想家,包括农业学家大卫·皮门特尔、行为学家罗素·霍冯伯格、右翼人类学家弗吉尼亚·阿伯内西、生态学家加勒特·哈丁、生态和人类学家彼得·法尔布、记者理查德·曼宁、环境生物学家艾伦·D·桑希尔、文化评论家、作家丹尼尔·奎恩、和无政府原始主义者约翰·哲忍,认为人类人口和其它动物族群一样,当食物充足时扩张,稀缺时缩减。 这一理论的支持者辩护道每次食物产量增加,人口就增加。历史上人口情况大多证实这一理论,现在也如此。狩猎采集时期人口随食物多少增减。在新石器革命后世界人口开始增加,食物供应也增加。这样,在绿色革命之后人口增速更快,并持续至今。通常,富裕国家会将多余食物支援穷国;不过,该理论支持者认为这事看似不错,但在长远会造成伤害。例如,彼得·法尔布称该悖论“人越多生产越多,催生人口进一步膨胀。”丹尼尔·奎恩也注意到这一现象,他称之为“食物竞赛”(类似核军备竞赛)。 批评者指出,现代发达国家食物最充足,出生率反而最低。事实上,一些发达国家人口不增反降。联合国预期有51个国家和地区,包括德国、意大利、日本和前苏联加盟国家,在2050年人口会比2005年的低。这显示,将人口对比某一政治区域考量,并不总是符合食物供应的变化。然而,全球人口作为整体依然根据食物供给总量变化,许多富裕国家是穷人的主要食物“出口方”,这样,“将食物从富裕地区出口到不足地区(Allaby, 1984; Pimentel et al., 1999),使得食物不足地区的人口进一步增加。” 无论对人口与食物来源之间的关系功能如何批评,人口从全局来看增长无疑,伴随的是食物总量净增长。当农业发展时,这一现象持续了约一万年。富裕国家人口减少不能将理论全盘否定,因为世界是个全球系统,食物可以越过国界送往稀缺地区。霍冯伯格和皮门特尔的发现支持双方观点,奎恩直接批评道“第一世界的农民在第三世界的人口爆炸火上浇油。”另外,假说不能因某一案例简单推翻,如德国近期人口趋势;很明显,其它因素限制了富裕国家人口:避孕、教育、社会规则等,更重要的是国与国之间经济现实的差异。 缺水恶果 缺水已经迫使众多小国大幅进口粮食,若非应用技术,中国和印度等大国也会如此。由于大幅度透支可持续性,一些国家用水评分不佳(包括中国北方、美国和印度)。其它受影响的国家包括巴基斯坦、伊朗和墨西哥。透支已经导致用水紧张,使得粮食歉收。虽然对含水层再三压榨,中国粮食还是因此歉收。这使得粮价上涨。本世纪中叶,约30亿人将会出生在缺水国家里。海水淡化被认为是解决缺水行之有效的方法。 在中国和印度之后,又有一些较小的国家大幅度缺水:阿尔及利亚、埃及、伊朗、墨西哥和巴基斯坦。其中四个已经大幅度进口粮食。只有巴基斯坦自给自足。但随着人口每年增加400万,巴基斯坦会很快跑到世界市场上去买粮。 土地 世界资源学会称:“耕地和牧地的农业转型已经影响了33亿公顷,约占土地的26%。总而言之,农业取代了温带和热带森林的三分之一以及自然草地的四分之一。”土地的四成正在转型或支离破碎;不足四分之一是处女地,主要在极地和沙漠。由于盐碱化、森林砍伐、沙漠化、土壤侵蚀、和城市蔓延,土壤变得不再好用。全球变暖也导致许多富饶耕地被淹。能源发展也会大量占用土地,如建水电大坝。因此,可用土地是有限因素。据估算,可用土地只要有一半已经用于耕作,而对现存保留地大大高估令人不安。 新型选择性繁殖和杂交植物可食用部分(果实、蔬菜和粮食)更多,不可食用部分更小。然而,这些农业技术成就已经作古,新成就高不可攀。新技术使得农作物可以在某些边际土地生长。水产养殖理论上可以增加可用土地。水耕栽培和真菌作物让食物增产,即便这可能是精耕细作,但不需花费大量土地或依赖气候阳光。另一些人认为开垦所有土地未必增产,因为一些边际土地只能用刀耕火耨这种不可持续方式来耕作。即便有了现代农业技术,可持续生产依然存疑。 一些国家,如阿拉伯联合酋长国,特别是其迪拜酋长国和荷兰一样,通过填海造陆建造了大量人工岛、大坝和堤坝来增加国土面积。一些科学家称在未来,人口稠密城市会在摩天大厦内用垂直农法耕作。质疑者耻笑地球空间有限的说法,认为65亿人可以舒服地塞进美国德克萨斯州大小的地区(约)。然而,人类影响的不简简单单是居住面积。 化石燃料 对人口乐观主义的批评指出该观点忽视石油及其它化石燃料的枯竭,让肥料和交通燃料难以生产。1992年,阿尔·戈尔在《濒临失衡的地球》写道:“... 建立全球协作计划来完全消除内燃机的战略计划是可能的,或许要用二十五年... ”美国生产的一半左右的石油被提炼成为汽油,用于内燃机。 应美国能源部要求,报告《世界石油生产顶峰:影响、缓解和风险管理》于2005年2月出版、2007年修正更新,常被称为赫希报告。 该书研究了油峰出现的时间框架,必要的缓和措施以及沿时间轴可能出现的影响。报告总结称世界石油顶峰将会出现,甚至可能会很突然。在顶峰出现前20年准备缓和措施可以躲过危机。 乐观主义者反驳称在合适的可替代技术发展应用前,如核能或各种可再生能源等,化石燃料足以应付。通过热解聚来处理垃圾、污水和农业废物来生产肥料的方式已经出现。 貧富 联合国指出约8.5亿人营养不良或饥饿难耐,有11亿人喝不到安全的饮用水。从1980年算起,世界经济增长380%,但生活在每天不足5美元的人数增至11多亿。 1997年,联合国《人类发展报告》称:“在过去15至20年间,超过100多个发展中国家和一些东欧国家在发展上遭受灾难性失误。在工业化国家中,生活质量下降之深之久除了三十年代大萧条外没有可比的。这导致10亿人收入跌回10年前、20年前甚至30年前的水平”。类似地,虽然非洲撒哈拉以南“饥民”比率有所下降,但绝对人数却随总人数的增长而增长。比率从1970年的38%跌至1996年的33%,预期2010年会跌至30%。但该地区人口在1970至1996年几乎翻倍。要让饥民人数保持不变,比率必须拦腰减半。 若妇女收入增加、束缚越少,子女数量会减少(如从6人减至2人)、质量则会上升。 两者关系并非简单的因果关系,其中掺杂着复杂的生育率、死亡率和经济发展等因素。 生活环境破败也对人口造成非常恶劣的影响,如疟疾和艾滋病等疾病。缺少营养、脏乱差、缺医少药、死亡率高、出生率地会对人口造成打击。 环境 一些国家人口众多,环境问题严峻,单单控制人口增长并不一定在环境问题上一蹴而就。不过,当人口众多的发展中国家进行工业化时,污染和能耗一定会增加。 世界观察研究所称2006年中国和印度经济繁荣是“改变全球生物圈的星际动力”。报告称: 早在二十世纪初,人口过多就深刻影响地球环境了。据全球足迹网络:“今天人类使用的资源和排放的废物相当于1.5个地球。”生态系统服务损耗导致的环境退化会带来经济后果。在科学证明环境伤害以外,一些人认为保护物种不至灭绝是道德责任。环保作家杰里米·里夫金称:“我们的人口累赘和城市化生活是以大型生态系统和生物栖息地为代价的... 当庆祝世界城市化时,我们迅速临近了另一个历史分水岭:荒野消失了。这并不意外。” 美国科学促进会前主席彼得·雷文在《AAAS 人口与环境图册》中称:“我们在建立可持续发展世界上努力如何?显而易见,过去半个世纪是个创伤,人类数量、财富(人均消费)以及我们选择的技术造成叠加影响,以不可持续的高速度继续剥削着地球资源... 在很短的时间内,我们失去世界表土的四分之一、耕地的五分之一、深深地改变了大气层的成分、破坏了大片森林和其它自然动物栖息地,却没有补偿修复。最糟糕的是,我们以超过历史水平百倍的速度加快了生物绝灭,永久地失去物种,在二十一世纪末威胁到所有主要物种的生存。” 据称,如果中国和印度也像美国人均资源那样消费,到2030年就得要整个地球来满足他们的需求。从长远角度来看,日益稀少的资源会影响冲突加增,最坏的结果是马尔萨斯灾难。 许多研究将人口增长与温室气体及气候变化效应联系起来。 战乱 有人认为人口过多会导致国家内外紧张。现代词汇“生存空间”支持这一观点,认为人口过多会导致资源稀缺,使得年轻人无法通过和平劳动方式找到机会而诱发战乱。 對假說的評論 由於經驗與觀察的根據,主張人口壓力會導致戰亂增加的假說近年來受到批評。兩項針對具體歷史社會與跨文化分析的研究都無法找出人口密度及戰爭發生率間的正相關關係。 建议 一些方法和缓和措施被用来对付人口过多问题。一些方法被用在全球层面上(如联合国举措),另一些则用在地方、省市和其它组织层面,还有一些则用在家庭和个人层面。有的缓和措施旨在设立社会规范。人口过多威胁环境,因此社会必须对目前的社会规范做出改变来逆转一些环境问题。 例如,中国政府采取政策控制夫妻生育人数。建立市场策略来教育公众有关人口过多的恶果。“干预可以低成本普及。各种印刷资料(传单、手册、说明和贴纸)得在社区分发,如敬拜场所、运动会、当地菜市场、学校和停车场(的士/公交站)等。” 一些宣传工作介绍了问题,让社会规则能够更容易改变。某些政府政策让社会更容易接受避孕和堕胎举措。与全球扼制人口过多相反的例子是阿富汗,“阿富汗总统哈米德·卡尔扎伊在2009年3月颁布的什叶派个人身份法力挫阿富汗什叶派妇女权益和自由。根据该法,除非生病,妇女无权拒绝丈夫性行为,否则可以不许吃饭。” 教育与授权 一个选择是重视对人口过多的教育、计划生育和生育控制,包括使用简易有效的男性和女性避孕套、避孕药和子宫环等。全世界近四成怀孕是意外(每年近8000万)。世界最贫困地区约有3亿5000万妇女不想要最小的孩子、不想多要孩子或想隔一段时间再要孩子,但缺乏信息和可行方式及服务来规划家庭大小。2001年,美国约有近一半怀孕是意外。在发展中国家,每年约有514,000位妇女因怀孕或堕胎致死,其中死亡的86%出现在非洲撒哈拉以南和南亚。此外,近800万婴儿因营养不良、患小病、特别是饮用水不干净而死亡。 辩论的核心焦点常在妇女权利和生育权上。 “我唯一看到的希望之光虽然不多,就是无论如何女人要把持自己的人生,包括政治和社会的;当医学设施能够让她们决定控制生育,丈夫允许她们做出决定,生育率就会下降。女人可不想生十二个死九个。” —— 大卫·阿滕伯勒爵士 2008年6月,埃及卫生和人口部长哈特姆·贾巴利宣布政府通过教育和妇女劳动来减少人口的计划,并为此出资4亿8000万埃及镑(约合9000万美元)。 商界大亨泰德·透纳提出“自愿、非强制性”的独生子女计划。英国相关人口组织Population Matters举办了“二胎或更少”的运动,呼吁人们为小型家庭努力。 管控 人口过多问题可以通过生育控制缓解,一些国家,如中华人民共和国,采取了严格措施控制出生率。反对生育控制的宗教和意识形态常被认为是导致人口过多和贫困的因素。 2014年,联合国预测世界人口在2100年增至96至123亿有八成可能性。新增人口大多数出现在非洲和南亚。非洲人口预期会从目前的10亿增至2100年的30到40亿,亚洲会在同期再增10亿人。由于非洲中值年龄很低(如乌干达为15岁),若要立刻达到发达国家标准,生育信用得限制到每两位妇女生育一位宝宝。一些国家人口金字塔底座很大,对于那些到了生育年龄的人来说,得再等一代人才行。一个人口增长态势的例子是中国,在采取独生子女政策后,又生了约400,000多人。亚瑟认为焦点应放在发达国家,他们给予的生育信用和额外补贴能够让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归零并迅速提升生活质量。 印度前总理英迪拉·甘地的儿子桑贾伊·甘地在1975至1977年间推行了强制绝育政策。根据官方要求,有两位或两位孩子以上的男士都要申请绝育,但绝育更多的是妇女而非男士。据信,一些未婚青年男士、政治对手和愚民也被绝育。这项政策依然记忆犹新,备受批评,使得公众反感计划生育,数十年来阻碍政府计划。 城市设计师米高·亚瑟给出的建议是“可选的、市场化的生育证书计划”,即“生育信用”。生育信用不会限制妇女生育数量,若所生子女数量超过人口零增长指标的话,就得购买证书。例如,第一位孩子免费,市场则会决定多出生孩子所需缴纳的金额。多余的信用额度过期作废,以免被投机炒作。实际信用费用只是养育儿童成长费用的一部分,以便告知妇女不要不加思索就要孩子,为自己和社会带来长期后果。 类似亚瑟生育信用的另一项举措是国家财政补贴,对自愿绝育者予以经济、物质、服务等补助。印度政府曾经使用这项政策。 城市化 虽然城市人口密度不断增加(出现巨型城市),联合国人居署在报告中称城市化可能是全球人口增长最佳缓和办法。城市将人类活动汇集在有限区域,限制了自然破坏。但这种缓和效果只有在城市规划大幅改进,服务合理维持时才能显现。 移除多餘人口 透過移除多餘的人口,如自殺、殺人、人類自願滅絕運動、計劃生育、絕育、自宮、甚至發動戰爭等等,可以舒緩世界人口過剩問題。此外,利用物競天擇的原理,篩選出條件較差(如體質、智商、性格、能力、種姓、血統、種族甚至隨機篩選等都能納入考慮之列)的人口並將之移除亦能有效舒緩人口過剩。達爾文獎的存在鼓勵那些因愚蠢行為將自身基因移除於基因庫之外的人。 太空移民 自從人類開始對宇宙的探索之後,太空移民就一直是人類的夢想。但到目前為止,還沒有任何一個太空殖民地被建立起來。況且在太空建立殖民地要面對一系列巨大的技術和經濟挑戰。部份支持太空移民的人認為,此舉能減輕人口過剩的負面影響。如果控制了太空資源,建立地外生物棲息地,地球將不再有增長的限制。雖然地球的許多資源是不可再生的,但是地外殖民地可以滿足地球上大部分的資源需求。隨着對太空資源的取用,對地球資源的需求將下降。 图示 其它 全新世灭绝事件 人口迁徙 人口控制 国家人口列表 过度开发 人口老龄化 人口金字塔 公地悲剧 计划生育 可持续发展 馬爾薩斯災難 人口過少 注释 參見 List of population concern organizations (en.wikipedia) 表格出处:《帕尔格雷夫世界历史统计:欧洲卷1750-1993》,经济科学出版社2002年版。ISBN 9787505829145 Virginia Abernethy, Population Politics, (1993) Michael E. Arth, Democracy and the Common Wealth: Breaking the Stranglehold of the Special Interests, (2010), Chapter 35: "Overpopulation" Albert Allen Bartlett, Arithmetic, Population, and Energy: The Forgotten Fundamentals of the Energy Crisis, (1978) Mathew Burrows, The Future Declassified: Megatrends that Will Undo the World unless We Take Action (2014) Joel E. Cohen, How Many People Can the Earth Support? (1996) Barry Commoner, Making Peace with the Planet (1990) Eileen Crist and Philip Cafaro (eds). Life on the Brink: Environmentalists Confront Overpopulation. University of Georgia Press, 2012. ISBN 978-0820343853 Herman Daly, Ecological Economics and the Ecology of Economics (1999) Paul R. Ehrlich, The Population Bomb, (1968) The Population Explosion, (1990) The Population Bomb, (1995) reprint Comment by Prof. Michael Kelly, disagreeing with the paper by Ehrlich and Ehrlich; and response by the authors Stephen Emmott, Ten Billion (2013) Suzanne Goldenberg (24 September 2015). Pope's climate push is 'raving nonsense' without population control, says top US scientist, The Guardian Fred Guterl, The Fate of the Species: Why the Human Race May Cause Its Own Extinction and How We Can Stop It (2012), Allen Hammond, Which World? Global Destinies, Regional Choices (1998) Garrett Hardin, Living Within Limits, (1995) reprint Steven LeBlanc, Constant battles: the myth of the peaceful, noble savage, (2003) ISBN 0-312-31089-7 Stanisław Lem (1971), The Futurological Congress Pentti Linkola, Can Life Prevail? (2011) ISBN 1907166637 James Lovelock, The Vanishing Face of Gaia (2009), A Rough Ride to the Future (2015) F. L. Lucas, The Greatest Problem (1960). Andrew Mason, Population change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East Asia: Challenges met, opportunities seized (2001) Donella Meadows, Jorgen Randers, Dennis Meadows, Limits to Growth: The 30-Year Update (Paperback) (2004) Thomas Malthus, An Essay on the Principle of Population, (1798) William G. Moseley (July 2007). "A population remedy is right here at home: U.S. overconsumption is a bigger issue than fertility."
在大眾文化的貝爾 在2007年,香港寬頻為宣傳其光纤寬頻上網服務,其中一輯電視廣告中,貝爾教训兩個仍使用电话线上网(ADSL)的牛頭馬面。 貝爾的聲音重現 貝爾在1885年4月15日,在一次實驗中把自己說話的聲音錄在一張紙音盤上,成為人類史上的第一張用聲音簽名的音盤。此紙音盤長時間被保存在史密森博物館(Smithsonian Museum),直到科學家以最新的資訊科技,在無需破壞脆弱音盤下而重現錄音。2013年4月,在跨越了130年後,外界終於可以聽到貝爾的原音,在公布的錄音中可以聽到貝爾以濃重蘇格蘭腔調數著連串數字,並在最後以:「聽聽我的聲音。──亞歷山大·格拉漢姆·貝爾」結束了這段傳奇錄音。 參考資料 http://www.britannica.com/biography/Alexander-Graham-Bell 外部链接 Alexander Graham Bell Institute at Cape Breton University Bell Telephone Memorial, Brantford, Ontario Bell Homestead National Historic Site, Brantford, Ontario Alexander Graham Bell National Historic Site of Canada, Baddeck, Nova Scotia Alexander Graham Bell Family Papers at the Library of Congress Biography at the Dictionary of Canadian Biography Online Science.ca profile: Alexander Graham Bell Alexander Graham Bell's notebooks at the Internet Archive 专利 U.S. patent images in TIFF format Improvement in Transmitters and Receivers for Electric Telegraphs, filed March 1875, issued April 1875 (multiplexing signals on a single wire) Improvement in Telegraphy, filed February 14, 1876, issued March 7, 1876 (Bell's first telephone patent) Improvement
Science.ca profile: Alexander Graham Bell Alexander Graham Bell's notebooks at the Internet Archive 专利 U.S. patent images in TIFF format Improvement in Transmitters and Receivers for Electric Telegraphs, filed March 1875, issued April 1875 (multiplexing signals on a single wire) Improvement in Telegraphy, filed February 14, 1876, issued March 7, 1876 (Bell's first telephone patent) Improvement in Telephonic Telegraph Receivers, filed April 1876, issued June 1876 Improvement in Generating Electric Currents (using rotating permanent magnets), filed August
朱丽兰(女) 朱育理 朱镕基 乔 石 伍绍祖 伍修权 任仲夷 任建新 多吉才让(藏族) 刘 江 刘 英(女) 刘 淇 刘云山 刘中一 刘方仁 刘延东(女) 刘仲藜 刘华秋 刘华清 刘纪原 刘明祖 刘忠德 刘精松 江村罗布(藏族) 江泽民 汝 信 阮崇武 孙晋芳(女) 孙家正 杜铁环 李 鹏 李长春 李克强 李岚清 李伯勇 李国安 李泽民 李建国 李贵鲜 李素丽(女) 李铁映 李瑞环 李锡铭 李新良 杨白冰 杨汝岱 杨怀庆 杨尚昆 杨国庆 杨静仁(回族) 束怀德 肖 扬 肖 克 吴 仪(女) 吴邦国 吴金印 吴学谦 吴官正 吴贻弓 吴基传 邱娥国 何添发 何椿霖 邹家华 汪家镠(女) 宋 平 宋 健 宋任穷 宋瑞祥 宋德福 迟浩田 张 震 张丁华 张万年 张立昌 张全景 张志坚 张思卿 张俊九 张维庆 张皓若 张德江 张德邻 阿不来提·阿不都热西提(维吾尔族) 陈 虹 陈云林 陈邦柱 陈光毅 陈明义 陈奎元 陈俊生 陈敏章 陈焕友 陈锦华 陈慕华(女) 邵华泽 罗 干 周永康 周光召 郑必坚 项怀诚 胡 绳 胡启立 胡思得 胡富国 胡锦涛 钮茂生(满族) 侯 捷 侯宗宾 逄先知 闻世震 姜春云 姜恩柱 洪学智 贺美英(女) 耿 飚 耿昭杰 桂世镛 贾 军 贾庆林 贾志杰 贾春旺 顾秀莲(女) 钱正英(女) 钱其琛 钱学森 铁木尔·达瓦买提(维吾尔族) 倪志福 徐才厚 徐永清 徐匡迪 徐有芳
刘华清 刘纪原 刘明祖 刘忠德 刘精松 江村罗布(藏族) 江泽民 汝 信 阮崇武 孙晋芳(女) 孙家正 杜铁环 李 鹏 李长春 李克强 李岚清 李伯勇 李国安 李泽民 李建国 李贵鲜 李素丽(女) 李铁映 李瑞环 李锡铭 李新良 杨白冰 杨汝岱 杨怀庆 杨尚昆 杨国庆 杨静仁(回族) 束怀德 肖 扬 肖 克 吴 仪(女) 吴邦国 吴金印 吴学谦 吴官正 吴贻弓 吴基传 邱娥国 何添发 何椿霖 邹家华 汪家镠(女) 宋 平 宋 健 宋任穷 宋瑞祥 宋德福 迟浩田 张 震 张丁华 张万年 张立昌 张全景 张志坚 张思卿 张俊九 张维庆 张皓若 张德江 张德邻 阿不来提·阿不都热西提(维吾尔族) 陈 虹 陈云林 陈邦柱 陈光毅 陈明义 陈奎元 陈俊生 陈敏章 陈焕友 陈锦华 陈慕华(女) 邵华泽 罗 干 周永康 周光召 郑必坚 项怀诚 胡 绳 胡启立 胡思得 胡富国 胡锦涛 钮茂生(满族) 侯 捷 侯宗宾 逄先知 闻世震 姜春云 姜恩柱 洪学智 贺美英(女) 耿 飚 耿昭杰 桂世镛 贾 军 贾庆林 贾志杰 贾春旺 顾秀莲(女) 钱正英(女) 钱其琛 钱学森 铁木尔·达瓦买提(维吾尔族) 倪志福 徐才厚 徐永清 徐匡迪 徐有芳 徐惠滋 徐鹏航 高占祥 郭东坡 郭振乾 郭超人 唐家璇
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副主席、委员 主席:江澤民 副主席:张万年、迟浩田 委员:傅全有、-{于永波}-(滿族)、王克、王瑞林 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书记、副书记、常务委员会委员 书记:尉健行 副书记:韩杼滨、曹庆泽、何勇、周子玉、夏赞忠、刘丽英(女) 常务委员会委员(按姓氏笔画为序):马馼(女)、刘丽英(女)、祁培文、李至伦、李登柱、何勇、周子玉、赵洪祝、袁纯清、夏赞忠、曹庆泽、尉健行、彭钢(女)、韩杼滨、傅杰 二中全会 中国共产党第十五届中央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于1998年2月25日至26日在北京举行。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央政治局提出,经与党内外协商形成的,拟向九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推荐的国家机构领导人员人选名单和拟向全国政协九届一次会议推荐的全国政协领导人员人选名单,决定将上述两个名单分别向九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主席团和全国政协九届一次会议主席团推荐。全会审议通过了《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建议国务院将这个方案提交九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审议。 三中全会 中国共产党第十五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于1998年10月12日至14日在北京举行。全会由中央政治局主持。中央委员会总书记江泽民作了重要讲话。 这次会议集中研究农业和农村问题,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农业和农村工作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全会高度评价农村改革二十年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和创造的丰富经验。全会按照十五大确定的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和总体部署,从经济、政治、文化三个方面,提出了从现在起到2010年,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奋斗目标,确定了实现这些目标必须坚持的方针。全会强调,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体制,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经营制度,以劳动所得为主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的分配制度,必须长期坚持。全会指出,发展农村生产力,推进农业现代化,是一项长期任务。必须着力解决制约中国农业长期稳定发展的突出问题,全面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全会认为,实现农村经济和社会的协调发展,保持农村社会稳定,必须切实加强农村基层民主法制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基层党组织和干部队伍建设。 全会按照党章规定,决定递补中央委员会候补委员欧泽高为中央委员会委员;决定增补曹刚川为中央军事委员会委员。 四中全会 中国共产党第十五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于1999年9月19日至22日在北京举行。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全会认为,国有企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完成十五大确定的中国跨世纪发展的宏伟任务,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必须大力促进国有企业的体制改革、机制转换、结构调整和技术进步。全会高度评价国有企业在推进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和巩固社会主义制度中的重要作用。全会确定了从现在起到2010年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的主要目标和必须坚持的指导方针。全会强调,完成这一历史任务,首先要尽最大努力实现国有企业改革和脱困的三年目标。全会指出,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是公有制与市场经济相结合的有效途径。要继续推进政企分开,按照国家所有、分级管理、授权经营、分工监督的原则,积极探索国有资产管理的有效形式。全会认为,改善国有企业资产负债结构和减轻企业社会负担,要同深化企业内部改革、建立新机制、加强科学管理结合起来。全会指出,适应全球产业结构调整的大趋势和国内外市场需求的变化,必须加快国有企业的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全会强调,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是加快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的根本保证。 全会决定增补胡锦涛为中央军事委员会副主席,郭伯雄、徐才厚为中央军事委员会委员。 全会审议并通过了《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关于许运鸿问题的审查报告》。全会决定,撤销许运鸿中央委员会候补委员职务,开除其党籍。鉴于许运鸿的有些问题涉嫌触犯刑律,由司法机关对其依法处理。 五中全会 中国共产党第十五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于2000年10月9日至11日在北京举行。全会审议并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的建议》。朱镕基就《建议》草案作了说明。 全会高度评价了改革开放20多年特别是“九五”计划以来,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所取得的巨大成就。深入分析了世纪之交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面临的国际和国内形势,认为从新世纪开始,我国将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今后五到十年,是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时期,是进行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重要时期,也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扩大对外开放的重要时期。全会按照十五大对新世纪中国现代化建设的总体展望和部署,提出了“十五”时期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奋斗目标:国民经济保持较快发展速度,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取得明显成效,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显著提高,为到2010年国内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一番奠定坚实基础;国有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取得重大进展,社会保障制度比较健全,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迈出实质性步伐,在更大范围内和更深程度上参与国际经济合作与竞争;就业渠道拓宽,城乡居民收入持续增加,物质文化生活有较大改善,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得到加强;科技教育加快发展,国民素质进一步提高,精神文明建设和民主法制建设取得明显进展。会议认为,发展是硬道理,是解决中国所有问题的关键。实现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必须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对经济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这是提高国民经济的整体素质,扩大国内需求,增强国际竞争力的根本性措施。会议认为,不断提高城乡居民的物质和文化生活水平,是发展经济的出发点和归宿。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须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发展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和保证。进入新世纪,继续推进现代化建设、完成祖国统一、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是中国必须抓好的三大任务。党的建设,是实现这三大任务的根本保证。 全会按照党章规定,决定递补中央候补委员岳海岩、黄智权、王正福为中央委员。 全会审议并通过了《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关于徐鹏航同志问题的审查报告》。全会决定:撤销徐鹏航中央委员会候补委员职务,给予其留党察看二年处分。 六中全会
常务委员会委员(按姓氏笔画为序):马馼(女)、刘丽英(女)、祁培文、李至伦、李登柱、何勇、周子玉、赵洪祝、袁纯清、夏赞忠、曹庆泽、尉健行、彭钢(女)、韩杼滨、傅杰 二中全会 中国共产党第十五届中央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于1998年2月25日至26日在北京举行。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央政治局提出,经与党内外协商形成的,拟向九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推荐的国家机构领导人员人选名单和拟向全国政协九届一次会议推荐的全国政协领导人员人选名单,决定将上述两个名单分别向九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主席团和全国政协九届一次会议主席团推荐。全会审议通过了《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建议国务院将这个方案提交九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审议。 三中全会 中国共产党第十五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于1998年10月12日至14日在北京举行。全会由中央政治局主持。中央委员会总书记江泽民作了重要讲话。 这次会议集中研究农业和农村问题,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农业和农村工作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全会高度评价农村改革二十年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和创造的丰富经验。全会按照十五大确定的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和总体部署,从经济、政治、文化三个方面,提出了从现在起到2010年,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奋斗目标,确定了实现这些目标必须坚持的方针。全会强调,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体制,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经营制度,以劳动所得为主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的分配制度,必须长期坚持。全会指出,发展农村生产力,推进农业现代化,是一项长期任务。必须着力解决制约中国农业长期稳定发展的突出问题,全面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全会认为,实现农村经济和社会的协调发展,保持农村社会稳定,必须切实加强农村基层民主法制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基层党组织和干部队伍建设。 全会按照党章规定,决定递补中央委员会候补委员欧泽高为中央委员会委员;决定增补曹刚川为中央军事委员会委员。 四中全会 中国共产党第十五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于1999年9月19日至22日在北京举行。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全会认为,国有企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完成十五大确定的中国跨世纪发展的宏伟任务,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必须大力促进国有企业的体制改革、机制转换、结构调整和技术进步。全会高度评价国有企业在推进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和巩固社会主义制度中的重要作用。全会确定了从现在起到2010年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的主要目标和必须坚持的指导方针。全会强调,完成这一历史任务,首先要尽最大努力实现国有企业改革和脱困的三年目标。全会指出,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是公有制与市场经济相结合的有效途径。要继续推进政企分开,按照国家所有、分级管理、授权经营、分工监督的原则,积极探索国有资产管理的有效形式。全会认为,改善国有企业资产负债结构和减轻企业社会负担,要同深化企业内部改革、建立新机制、加强科学管理结合起来。全会指出,适应全球产业结构调整的大趋势和国内外市场需求的变化,必须加快国有企业的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全会强调,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是加快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的根本保证。 全会决定增补胡锦涛为中央军事委员会副主席,郭伯雄、徐才厚为中央军事委员会委员。 全会审议并通过了《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关于许运鸿问题的审查报告》。全会决定,撤销许运鸿中央委员会候补委员职务,开除其党籍。鉴于许运鸿的有些问题涉嫌触犯刑律,由司法机关对其依法处理。 五中全会 中国共产党第十五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于2000年10月9日至11日在北京举行。全会审议并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的建议》。朱镕基就《建议》草案作了说明。 全会高度评价了改革开放20多年特别是“九五”计划以来,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所取得的巨大成就。深入分析了世纪之交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面临的国际和国内形势,认为从新世纪开始,我国将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今后五到十年,是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时期,是进行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重要时期,也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扩大对外开放的重要时期。全会按照十五大对新世纪中国现代化建设的总体展望和部署,提出了“十五”时期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奋斗目标:国民经济保持较快发展速度,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取得明显成效,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显著提高,为到2010年国内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一番奠定坚实基础;国有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取得重大进展,社会保障制度比较健全,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迈出实质性步伐,在更大范围内和更深程度上参与国际经济合作与竞争;就业渠道拓宽,城乡居民收入持续增加,物质文化生活有较大改善,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得到加强;科技教育加快发展,国民素质进一步提高,精神文明建设和民主法制建设取得明显进展。会议认为,发展是硬道理,是解决中国所有问题的关键。实现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必须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对经济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这是提高国民经济的整体素质,扩大国内需求,增强国际竞争力的根本性措施。会议认为,不断提高城乡居民的物质和文化生活水平,是发展经济的出发点和归宿。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须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发展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和保证。进入新世纪,继续推进现代化建设、完成祖国统一、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是中国必须抓好的三大任务。党的建设,是实现这三大任务的根本保证。 全会按照党章规定,决定递补中央候补委员岳海岩、黄智权、王正福为中央委员。 全会审议并通过了《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关于徐鹏航同志问题的审查报告》。全会决定:撤销徐鹏航中央委员会候补委员职务,给予其留党察看二年处分。
1月26日——五國同盟召開萊巴赫會議。會議達成通過,由奧地利帝國出兵鎮壓兩西西里王國於1820年的革命,同時亦鎮壓了薩丁尼亞王國的革命。 3月25日——希腊宣布独立。希腊独立战争爆发。 7月10日——美国从西班牙购买佛罗里达州。 7月28日——秘鲁宣布独立。 8月10日——密苏里州加入美国。 9月15日——危地马拉、哥斯达黎加、萨尔瓦多和洪都拉斯、尼加拉瓜独立。 9月27日——墨西哥独立。 11月28日——巴拿马独立。加入西蒙·玻利瓦尔建立的大哥伦比亚共和国。
不列顛採納金本位制作為其貨幣制度。 阮朝潘伯鑅起事。 出生 李瀚章,李鴻章之長兄。中國清朝大臣。 1月8日——隆史崔特,南北戰爭的邦聯將軍 1月15日——拉法葉·麥克羅斯,南北戰爭的邦聯將領(1897年逝世) 4月9日——夏尔·波德莱尔 8月4日——路易·威登,法国时尚设计大师(1892年逝世) 11月11日(公曆,合儒略曆10月30日)——费奥多尔·陀思妥耶夫斯基,俄罗斯作家(1881年逝世) 12月12日——福楼拜,法国作家(1880年逝世) 逝世
1961年12月,苏共中央委员会第一书记赫鲁晓夫成为苏共總书记,克格勃的組織结构被分化,成立内部安全和情报总局,同時分支機構被减少。 机构设置 苏联解体前,苏联国家安全委员会设置下列机构: 历任领导 全俄肃清反革命和消除怠工特别委员会主席 费利克斯·埃德蒙多维奇·捷尔任斯基(1917年12月-1918年) 全俄肃清反革命和打击投机及权力滥用特别委员会主席 费利克斯·埃德蒙多维奇·捷尔任斯基(1918年-1922年) 国家政治保卫局局长 费利克斯·埃德蒙多维奇·捷尔任斯基(1922年-1923年7月) 国家政治保卫总局局长 费利克斯·埃德蒙多维奇·捷尔任斯基(1923年7月-1926年) 维亚切斯拉夫·鲁道福维奇·缅任斯基(1926年-1934年) 苏联内务人民委员部国家安全总局局长 亨里希·格里戈里耶维奇·亚戈达 (1934年-1936年) 尼古拉·伊万诺维奇·叶若夫 (1936年-1938年) 拉夫连季·帕夫洛维奇·贝利亚 (1938年-1941年) 苏联国家安全人民委员 弗谢沃洛德·尼古拉耶维奇·梅尔库罗夫
历史 1917年12月,费利克斯·埃德蒙多维奇·捷尔任斯基创立全俄肃清反革命和消除怠工特别委员会(契卡)。1918年,改名为全俄肃清反革命和打击投机及权力滥用特别委员会()。1922年,契卡划归内务人民委员部,改制为国家政治保卫局,首字母缩写。1923年7月,升格为国家政治保卫总局(格別烏),归苏联政府直接领导。 1930年代,由亚戈达和叶若夫领导的内务人民委员部成为了用以政治大清洗的工具。1934年7月,国家政治保卫总局划归内务人民委员部,更名为内务人民委员部国家安全总局。1941年2月,升格为苏联国家安全人民委员部,为苏联政府部委级机关。1941年7月苏德战争爆发后,国家政治保卫总局降格为国家安全总局,仍归内务人民委员部指揮。1943年4月,复设苏联国家安全人民委员部。1946年3月,苏联政府改革后,改组为苏联国家安全部。1947年10月-1951年11月间,苏联对外情报工作划归情报委员会管辖。 1953年斯大林死后,苏联党和政府对国家安全部进行徹底重组和裁员,以谋求改变斯大林化的社会和国家。1953年3月,苏联政府宣布,撤销苏联国家安全部,所属机构与人员划入苏联内务部。至1954年,相關工作人员的数量相比1950年已减少了50%以上。共有3,500多个市(区)级单位被撤销或合并。1954年3月,情報單位從內務部分出獨立,并升格为苏联国家安全委员会(克格勃)。1955年,克格勃进一步减少超过7.5万名职员。约8,000名克格勃军官转业到地方工作,成为行政机关人员。 1956年,克格勃官员积极参与镇压匈牙利十月事件及其成员的迫害。在操作过程中,苏联国防部與克格勃军官逮捕匈牙利国防部长。这使得匈牙利的军事领导削弱,确保叛乱平息和重建,苏联坦克和步兵部队的成功使匈牙利的共产主义政权忠于苏联。在起义后的第一天,克格勃情报机构协助匈牙利方面逮捕了大约5,000匈牙利入党积极分子,军人和学生,其中846人被送往苏联监狱。据估计,大约被逮捕的350人以后执行死刑,其中包括匈牙利总理纳吉。参与镇压起义的克格勃首脑谢罗夫被授予库图佐夫勋章。时任苏联驻匈牙利大使安德罗波夫积极镇压起义,后得到提拔,最终成为苏共中央总书记。冷战期间,克格勃职能極大,甚至凌驾于苏联党、政府和法律之上,涉及国内所有领域,也同时负责监管国家意识形态安全,铲除国内反对苏联社会主义制度的持不同政见者(苏联政府稱為反動分子)。克格勃每年召开国家安全委员会全体会议,设有中央主席团。一般设有两名第一副主席、十余名副主席。 1961年12月,苏共中央委员会第一书记赫鲁晓夫成为苏共總书记,克格勃的組織结构被分化,成立内部安全和情报总局,同時分支機構被减少。 机构设置 苏联解体前,苏联国家安全委员会设置下列机构: 历任领导 全俄肃清反革命和消除怠工特别委员会主席 费利克斯·埃德蒙多维奇·捷尔任斯基(1917年12月-1918年) 全俄肃清反革命和打击投机及权力滥用特别委员会主席 费利克斯·埃德蒙多维奇·捷尔任斯基(1918年-1922年) 国家政治保卫局局长 费利克斯·埃德蒙多维奇·捷尔任斯基(1922年-1923年7月) 国家政治保卫总局局长 费利克斯·埃德蒙多维奇·捷尔任斯基(1923年7月-1926年) 维亚切斯拉夫·鲁道福维奇·缅任斯基(1926年-1934年) 苏联内务人民委员部国家安全总局局长 亨里希·格里戈里耶维奇·亚戈达 (1934年-1936年) 尼古拉·伊万诺维奇·叶若夫 (1936年-1938年) 拉夫连季·帕夫洛维奇·贝利亚 (1938年-1941年) 苏联国家安全人民委员 弗谢沃洛德·尼古拉耶维奇·梅尔库罗夫 (1941年2月-1941年7月) 国家安全总局局长
行刺吳王僚 前515年四月丙子日,公子光準備了酒席宴請吳王僚,在地下室埋伏甲士。吳王僚想吃烤魚,同時也嚴加戒備。派軍隊由王宮一直到公子光的家,門戶、臺階兩旁都是吳王僚的親信,左右立著,手持長鈹。酒過數旬後,公子光偽稱腳有毛病,到地下室休息。專諸依計將匕首放進烤好的魚的腹中並送上去。將魚送到吳王僚前,專諸突然撕開魚肚,拿出匕首刺向吳王僚,穿透三層鐵甲,吳王僚當場死亡,他的侍衛也同時殺死了專諸。趁吳王僚的人混亂,公子光立刻派甲士殺盡吳王僚的人,自立為王,就是吳王闔閭。 身後榮耀 闔閭既立,封專諸的兒子專毅為上卿。並根據專諸希望葬在泰伯皇墳旁的遺願,從優安葬專諸。據王鏊《姑蘇志》載,專諸墓在盤門內伍大夫(子胥)廟之側,今已無跡可尋。 評價 司马迁评论专诸:「世言荊軻,其稱太子丹之命,「天雨粟,馬生角」也,太過。又言荊軻傷秦王,皆非也。始公孫季功、董生與夏無且游,具知其事,為余道之如是。自曹沫至荊軻五人,此其義或成或不成,然其立意較然,不欺其志,名垂後世,豈妄也哉!」 《史记索隐》述贊:「曹沫盟柯,返魯侵地。專諸進炙,定吳篡位。彰弟哭市,報主塗廁。刎頸申冤,操袖行事。暴秦奪魄,懦夫增氣。」 魚腸劍由來 魚腸劍,又名魚藏劍。為專諸刺吳王僚所用的匕首。傳說刀身上有如魚鱗般的紋路,是打造時程序繁多所致,目的是為了能一舉刺破吳王外衣內所穿的護甲。又因其最終藏於魚肚中,所以被稱為「魚腸劍」。 據《越絕書》記載,鑄劍大師歐冶子曾為越王勾踐鑄了五柄寶劍。他使用了赤堇山之錫;若耶溪之銅,經雨灑雷擊,得天地精華,製成了五口劍,分別是湛盧、純鈞、勝邪、魚腸和巨闕。魚腸劍既成,相劍本領尤如通靈的薛燭被請來相劍。他說魚腸劍“逆理不順,不可服也,臣以殺君,子以殺父。”後來越國將其作為寶物進獻給吳國。 《史記·刺客列傳》中並未直言這把寶劍之名,僅以“匕”稱之;而成書年代略晚的方志史書《越絕書》(東漢·袁康、吳平編撰),已明確指稱此劍名曰“魚腸劍”。 遺跡 如今鴻山東嶺仍有“專諸墓”存。 相傳無錫市大婁巷的“專諸塔”,是闔閭替他葬的優禮墓,但“文革”時被拆除。 蘇州城西部有專諸巷,是一条緊挨內城河和城牆的巷子,南通金門,北達閶門。相傳因为專諸墓在此,故得名。其后專諸巷一帶逐漸發展成玉雕行業集中之地,故專諸巷的名字也被讹传為“穿珠巷”。 參考資料
魚腸劍,又名魚藏劍。為專諸刺吳王僚所用的匕首。傳說刀身上有如魚鱗般的紋路,是打造時程序繁多所致,目的是為了能一舉刺破吳王外衣內所穿的護甲。又因其最終藏於魚肚中,所以被稱為「魚腸劍」。 據《越絕書》記載,鑄劍大師歐冶子曾為越王勾踐鑄了五柄寶劍。他使用了赤堇山之錫;若耶溪之銅,經雨灑雷擊,得天地精華,製成了五口劍,分別是湛盧、純鈞、勝邪、魚腸和巨闕。魚腸劍既成,相劍本領尤如通靈的薛燭被請來相劍。他說魚腸劍“逆理不順,不可服也,臣以殺君,子以殺父。”後來越國將其作為寶物進獻給吳國。 《史記·刺客列傳》中並未直言這把寶劍之名,僅以“匕”稱之;而成書年代略晚的方志史書《越絕書》(東漢·袁康、吳平編撰),已明確指稱此劍名曰“魚腸劍”。 遺跡 如今鴻山東嶺仍有“專諸墓”存。 相傳無錫市大婁巷的“專諸塔”,是闔閭替他葬的優禮墓,但“文革”時被拆除。 蘇州城西部有專諸巷,是一条緊挨內城河和城牆的巷子,南通金門,北達閶門。相傳因为專諸墓在此,故得名。其后專諸巷一帶逐漸發展成玉雕行業集中之地,故專諸巷的名字也被讹传為“穿珠巷”。 參考資料 《吳越春秋》 卷八十六 延伸阅读 春秋战国人物
各元帥獲得晉升的年齡存在很大的差異,圖哈切夫斯基是最年輕者(42歲),而布里茲涅夫是最年長者(69歲),其次為索科洛夫(67歲),平均晉升年齡則為54歲。各服務年資同樣差距甚大,伏罗希洛夫僅在紅軍中服役17年便升至元帥,而亞佐夫則長達49年,平均則為35年。布瓊尼是晉升元帥後仍繼續服役時間最久者(38年)、圖哈切夫斯基則是最短的(2年)。除了比留佐夫因飛機失事死於南斯拉夫貝爾格萊德一帶的阿瓦拉山外,所有元帥皆於莫斯科去世,1976年前去世者大多埋葬於克里姆林宮紅場墓園,科舍沃伊、巴季茨基、莫斯卡連科、庫爾科特金與奧加爾科夫葬於新圣女公墓,崔可夫葬於伏尔加格勒馬馬耶夫崗,阿赫羅梅耶夫則葬於特罗耶库罗夫公墓。元帥的教育背景各異,僅有14人自總參謀部學院畢業、12人曾於伏龙芝军事学院學習(崔可夫甚至還取得了雙學位)、2人曾就讀於冶金學院(布里茲涅夫與布留赫尔),其餘15名元帥沒有受過大學教育,伏罗希洛夫連高中文憑也沒有,華西列夫斯基也只在總參謀部學院學習過短短一年。服役經歷方面,有6名元帥曾於帝俄軍隊中當過軍官,位階最高的是曾為上校的沙波什尼科夫,葉戈羅夫甚至還曾在國內戰爭時站在白軍的亞歷山大·瓦西里耶維奇·高爾察克下擔任炮兵連的低級軍官,後來逃跑加入了紅軍。晉升當下從事的職務方面,有6名蘇聯元帥為二戰方面軍司令、5名國防部長、4名蘇聯武裝部隊總參謀長、4名蘇聯駐德部隊司令、4名軍區司令、3名國防部長的高級幕僚,其餘15位則擔任各種重要軍事職務。1941年6月對德戰爭開始時,蘇聯僅5名元帥,而至1945年5月6日戰爭結束後已增至12人,之後又因為個別元帥的死亡或降級,總人數有相應的增減,而1968年4月15日至5月10日期間為蘇聯元帥受銜者最多的時期,高達20人。 41名元帥同樣各自命運不同。大部分元帥為自然死亡,少數則有1人死於空難(比留佐夫)、1人死於自殺(阿赫羅梅耶夫)、5人死於政治迫害(圖哈切夫斯基、布留赫尔、葉戈羅夫、庫利克和貝利亞)。其中庫利克的遭遇相當波折,其軍階多次更動,他先於1942年2月16日因指揮失誤而被蘇聯最高法院剝奪蘇聯元帥軍階、蘇聯英雄稱號與一切國家獎勵、貶為列兵,一個月後又被授予少將軍階、1943年3月晉升中將、1945年7月又被降為少將和被開除黨籍、於1946年6月被強迫退役。1947年1月,庫利克被捕,於1950年8月24日被蘇聯最高法院軍事法庭判處死刑,以少將軍階去世,直到1957年9月28日才恢復蘇聯元帥軍階。圖哈切夫斯基、葉戈羅夫與貝利亞在被捕、處決前不久也被剝奪了蘇聯元帥軍階,而除了貝利亞外所有人都被平反、恢復元帥的身份。1958年布爾加寧在政治鬥爭中落敗,同樣被剝奪元帥軍階、降為上將。蘇聯海軍總司令尼古拉·格拉西莫維奇·庫茲涅佐夫也有類似的經歷(見下文)。蘇聯元帥中除了上述列舉者外,亦有多人曾經蒙冤入獄、受到酷刑折磨,包括1937年大清洗正酣時羅科索夫斯基曾被控「騎兵軍的供應工作管理混亂」、「與波蘭和日本間諜機關有聯繫」而被捕,被嚴刑拷打並投入監獄,直到1940年才被釋放出獄、返回軍隊;1941年蘇聯戰爭爆發後不久,時任副國防人民委員梅列茨科夫也同樣被捕,在內務人民委員部總部被控為「英國間諜」,為迫使其認罪,刑訊人員還打斷其肋骨;1953年,曾於大清洗期間簽署多道逮捕令、協助內務人民委員部逮捕蘇軍高級將領的伏羅希洛夫元帥,此時也已被列為「英國間諜」名單、後因史達林於同年去世,逃過遭到逮捕的命運。蘇聯解體前不久,亞佐夫元帥也因為曾經於1991年8月參加國家緊急狀態委員會、發動企圖推翻蘇聯最高領導人米哈伊尔·谢尔盖耶维奇·戈尔巴乔夫統治的八一九事件而被送入監獄,直到1994年1月俄羅斯國家杜馬發布的特赦中獲釋。 制服勳飾、福利與俸祿 1935年12月3日,國防人民委員部以第176號命令引入新式軍服與軍階,蘇聯紅軍由此開始使用被稱作「1935年式」的軍服與軍階,蘇聯元帥有了獨特的識別標記,其領章為紅底、中央帶有單獨刺繡的金星(大衣直徑6公釐、制服直徑5公釐)、袖章為紅底縫上大面積的金線、邊緣露出一截紅邊、褲章則為紅線作區別。儘管除上述各章外與其他軍官的制服幾乎無異,但元帥服在用料與作工上擁有較高的水準。1940年5月,蘇聯為鼓舞士氣、提高軍人形象,推出了新式軍服與軍階,即「1940年式」軍服與軍階,此型亦首次將軍服分作禮服、常服和勤務服三大類。根據第212號命令,元帥領章將金星縮小至直徑4.4公釐,並在之下刺繡左右各一條的金色月桂枝,袖章改將金線刺繡於章體上下各一處,中間則刺有左右各一邊的金色月桂枝,兩者中央還有鐮刀鐵鎚的圖樣。1943年1月6日,蘇聯推出「1943年式」軍階與軍服,引入了肩章,第25號命令規範蘇聯元帥肩章呈金色底、紅色邊框的六邊形、中間一枚直徑50公釐的銀星。至同年10月27日,元帥肩章將銀星下移,新增了蘇聯國徽圖樣。1955年12月,蘇軍又下發新式肩章,元帥的肩章銀星被改為紅邊框的金星。 蘇聯元帥擁有一種標誌身份的特殊飾物——「」,其於1940年9月2日由蘇聯最高蘇維埃主席團設立,還同時授予蘇聯最高蘇維埃主席團特別證章與證書。「元帥星」分作「大元帥星」與「小元帥星」兩種,「大元帥星」為直徑44.5公釐的鉑金製五角星,中間鑲有2.62克拉的鑽石、五個角上還共鑲有25顆鑽石(總重1.25克拉)、五個內角還各鑲有1顆鑽石(總重3.06克拉),總重為36.8格林,以一條寬35公釐的絲帶和掛件配戴於元帥禮服領口正下方或領帶節上,蘇聯元帥和「蘇聯海軍元帥」晉升者可獲得「大元帥星」。「小元帥星」則是設計較為樸素,少個內角的五顆鑽石,其各處鑲嵌的鑽石克拉亦僅2.95克拉、小於「大元帥星」。1943年設置的「軍兵種主帥」、「軍兵種元帥」以及1962年設置的「海軍元帥」晉升者可獲得「小元帥星」。若元帥去世或收到降級處罰,「元帥星」需歸還克林姆林宮的金剛石基金會。 一般情況下,晉升至將軍或元帥即有著社會與經濟方面的多項福利,包括免稅、教育機會、從軍需品中獲益、免費醫療以及政府公設住房。將軍的薪俸與其軍階高低相應,1943年的「海軍元帥」和蘇聯元帥年薪為40,000盧布,而最低階的少將僅19,000盧布。擔任高級職務者、擁有特殊勳章者還有額外津貼,如列寧勳章獲得者每年可領取300盧布、紅星勳章180盧布。其他還有許多個人津貼,用於獎勵個別將軍與元帥。1947年和1961年的貨幣改革使盧布的價值提高約10倍,因此帳面上年薪被降為4,000盧布,而到了1960年赫魯雪夫時代許多福利和津貼又進一步取消。據估計,1970年代中期的蘇聯元帥與蘇聯海軍元帥月新約2,000盧布。 列表 其他元帥 「蘇聯海軍元帥」與「海軍元帥」 蘇聯海軍亦有與蘇聯元帥相等的軍階,但演變過程十分複雜與混亂。最早蘇聯於1940年5月7日引入了海軍將官軍階,包括海軍少將、海軍中將、海軍上將和「海軍元帥」,但「海軍元帥」設置後長時間無人晉升,其對應的肩章設計也一直沒有確定下來。在史達林的介入後,暫定為等同大將的四星肩章。同年5月31日,海軍上將尼古拉·格拉西莫維奇·庫茲涅佐夫與伊萬·斯捷潘諾維奇·伊薩科夫晉升為「海軍元帥」。1945年5月23日,蘇聯決定改將「海軍元帥」肩章換成單一顆大星的款式,使其與蘇聯元帥的等級相同,而從缺與大將相對應的軍階。 1948年2月3日,庫茲涅佐夫被剝奪「海軍元帥」軍階,降為海軍少將。史達林去世後,庫茲涅佐夫才於1953年5月11日恢復「海軍元帥」軍階。1955年3月3日,「海軍元帥」更名為「蘇聯海軍元帥」,並頒發與蘇聯元帥款式相同的「大元帥星」,進一步表示兩者同級。時任蘇聯國防部第一副部長兼海軍總司令的庫茲涅佐夫與蘇聯海運部副部長伊薩科夫的軍階因此直接加冠「蘇聯」字樣予以晉升。1956年2月17日,庫茲涅佐夫再度被降級至海軍中將,伊薩科夫成了唯一一位「蘇聯海軍元帥」。1962年4月28日,蘇聯海軍再度引進「海軍元帥」軍階,與大將同級,但也授予「小元帥星」,同時,蘇聯還晉升謝爾蓋·格奧爾基耶維奇·戈爾什科夫海軍上將至該軍階。1967年10月28日——伊薩科夫去世兩週後,時任蘇聯國防部副部長兼海軍總司令的戈爾什科夫晉升「蘇聯海軍元帥」 ,也是最後一位該軍階擁有者。此後蘇聯又在解體前晉升共9位「海軍元帥」,而戈巴契夫也在1988年恢復了庫茲涅佐夫的「蘇聯海軍元帥」軍階。 「蘇聯海軍元帥」與早期版的「海軍元帥」肩章基本與紅軍相同,主要區別在於不使用普通的五角星設計,而是中間刺有黑色船錨圖樣、五角星下方還另有以黑線刺繡的五角形(後為五角星)圖樣。 「軍兵種主帥」與「軍兵種元帥」 除蘇聯元帥、「蘇聯海軍元帥」與「海軍元帥」外,蘇聯紅軍亦在多種兵種設置了對應的「元帥」。1943年1月16日,蘇維埃最高蘇維埃主席團宣佈設置航空兵、炮兵與裝甲兵三種的兵種元帥,即「軍兵種元帥」,同年10月9日,再設置了工程兵、通信兵元帥,以及高於「軍兵種元帥」的新階級——「軍兵種主帥」。「軍兵種元帥」的階級在官方公佈的軍階表中為上將、蘇聯元帥之下,與大將同級。然而跟大將不同的是,軍兵種元帥的肩章並非四顆星一字排列,而是採用類似蘇聯元帥的設計,為單一顆五角星和該兵種代表徽章的組合。「軍兵種主帥」與「軍兵種元帥」的肩章基本相同,僅將該星直徑降至40釐米,比蘇聯元帥肩章上的五角星(50公釐)來得小,外圈再加上一月桂葉桂冠。以上兩軍種元帥晉升者皆可獲得「小元帥星」。 第一位晉升「軍兵種元帥」的是炮兵上將尼古拉·尼古拉耶維奇·沃羅諾夫(於1943年1月18日),隔年2月21日,該人又晉升為第一位「軍兵種主帥」。總計共67名各兵種將領晉升至「軍兵種元帥」,其中空軍32人、炮兵13人、裝甲兵8人、工程兵6人、通信兵4人。更高一階的「軍兵種主帥」則共有13人,為空軍7人、炮兵4人、裝甲兵主帥2人。1984年4月26日,蘇維埃最高主席團廢除空軍與炮兵以外的兵種元帥。蘇聯解體後,俄羅斯於1993年發布的《俄羅斯陸軍章程》()中規範將所有「軍兵種元帥」軍階由取代,「軍兵種主帥」則取消。2007年1月13日,最後一位「軍兵種主帥」鲍里斯·巴甫洛维奇·布加耶夫去世。2020年12月8日,最後一位被晉升為「軍兵種元帥」、也是蘇聯最後一任國防部長的葉夫根尼·伊萬諾維奇·沙波什尼科夫去世。
其他元帥 「蘇聯海軍元帥」與「海軍元帥」 蘇聯海軍亦有與蘇聯元帥相等的軍階,但演變過程十分複雜與混亂。最早蘇聯於1940年5月7日引入了海軍將官軍階,包括海軍少將、海軍中將、海軍上將和「海軍元帥」,但「海軍元帥」設置後長時間無人晉升,其對應的肩章設計也一直沒有確定下來。在史達林的介入後,暫定為等同大將的四星肩章。同年5月31日,海軍上將尼古拉·格拉西莫維奇·庫茲涅佐夫與伊萬·斯捷潘諾維奇·伊薩科夫晉升為「海軍元帥」。1945年5月23日,蘇聯決定改將「海軍元帥」肩章換成單一顆大星的款式,使其與蘇聯元帥的等級相同,而從缺與大將相對應的軍階。 1948年2月3日,庫茲涅佐夫被剝奪「海軍元帥」軍階,降為海軍少將。史達林去世後,庫茲涅佐夫才於1953年5月11日恢復「海軍元帥」軍階。1955年3月3日,「海軍元帥」更名為「蘇聯海軍元帥」,並頒發與蘇聯元帥款式相同的「大元帥星」,進一步表示兩者同級。時任蘇聯國防部第一副部長兼海軍總司令的庫茲涅佐夫與蘇聯海運部副部長伊薩科夫的軍階因此直接加冠「蘇聯」字樣予以晉升。1956年2月17日,庫茲涅佐夫再度被降級至海軍中將,伊薩科夫成了唯一一位「蘇聯海軍元帥」。1962年4月28日,蘇聯海軍再度引進「海軍元帥」軍階,與大將同級,但也授予「小元帥星」,同時,蘇聯還晉升謝爾蓋·格奧爾基耶維奇·戈爾什科夫海軍上將至該軍階。1967年10月28日——伊薩科夫去世兩週後,時任蘇聯國防部副部長兼海軍總司令的戈爾什科夫晉升「蘇聯海軍元帥」 ,也是最後一位該軍階擁有者。此後蘇聯又在解體前晉升共9位「海軍元帥」,而戈巴契夫也在1988年恢復了庫茲涅佐夫的「蘇聯海軍元帥」軍階。 「蘇聯海軍元帥」與早期版的「海軍元帥」肩章基本與紅軍相同,主要區別在於不使用普通的五角星設計,而是中間刺有黑色船錨圖樣、五角星下方還另有以黑線刺繡的五角形(後為五角星)圖樣。 「軍兵種主帥」與「軍兵種元帥」 除蘇聯元帥、「蘇聯海軍元帥」與「海軍元帥」外,蘇聯紅軍亦在多種兵種設置了對應的「元帥」。1943年1月16日,蘇維埃最高蘇維埃主席團宣佈設置航空兵、炮兵與裝甲兵三種的兵種元帥,即「軍兵種元帥」,同年10月9日,再設置了工程兵、通信兵元帥,以及高於「軍兵種元帥」的新階級——「軍兵種主帥」。「軍兵種元帥」的階級在官方公佈的軍階表中為上將、蘇聯元帥之下,與大將同級。然而跟大將不同的是,軍兵種元帥的肩章並非四顆星一字排列,而是採用類似蘇聯元帥的設計,為單一顆五角星和該兵種代表徽章的組合。「軍兵種主帥」與「軍兵種元帥」的肩章基本相同,僅將該星直徑降至40釐米,比蘇聯元帥肩章上的五角星(50公釐)來得小,外圈再加上一月桂葉桂冠。以上兩軍種元帥晉升者皆可獲得「小元帥星」。 第一位晉升「軍兵種元帥」的是炮兵上將尼古拉·尼古拉耶維奇·沃羅諾夫(於1943年1月18日),隔年2月21日,該人又晉升為第一位「軍兵種主帥」。總計共67名各兵種將領晉升至「軍兵種元帥」,其中空軍32人、炮兵13人、裝甲兵8人、工程兵6人、通信兵4人。更高一階的「軍兵種主帥」則共有13人,為空軍7人、炮兵4人、裝甲兵主帥2人。1984年4月26日,蘇維埃最高主席團廢除空軍與炮兵以外的兵種元帥。蘇聯解體後,俄羅斯於1993年發布的《俄羅斯陸軍章程》()中規範將所有「軍兵種元帥」軍階由取代,「軍兵種主帥」則取消。2007年1月13日,最後一位「軍兵種主帥」鲍里斯·巴甫洛维奇·布加耶夫去世。2020年12月8日,最後一位被晉升為「軍兵種元帥」、也是蘇聯最後一任國防部長的葉夫根尼·伊萬諾維奇·沙波什尼科夫去世。 相關條目 蘇聯大元帥 國家安全總政委 俄羅斯聯邦元帥 中華人民共和國元帥 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元帅 註解
出生 海都,出生於蒙古,為窩闊臺汗國的實際創始人 逝世 2月9日:金哀宗、金末帝死于蔡州 4年
宋理宗改年號端平。 正月初十日(陽曆2月9日),蔡州之战,蒙古與南宋聯軍攻克蔡州,金朝滅亡。 南宋在聯合蒙古滅金朝之后,宋理宗下令出兵收復位于河南的原北宋开封府、河南府和應天府(今河南省商丘市)三京的端平入洛軍事行動以失敗收場,退回原來的秦岭-淮河线防線,且為蒙古大舉進攻南宋提供口實。
轴承 軸承,粵語俗稱「啤拎」(源於英語「bearing」),有之分,但並非ABEC等級越高就一定效果好。知名轴承公司的轴承(SKF、BONT、TWINCAM、RAPS、BSB、Ninja CHINA BONE 等)往往在較低ABEC數實際使用效果佳勝過雜牌高ABEC數(ABEC-7,ABEC-9)軸承。因為ABEC數只是代表他的精密度與公差而已,滾珠、保持器、潤滑油的材料很重要。ABEC卻沒有規範。高ABEC數並不一定是代表高品質,廠牌反而較重要。軸承的好壞關係著溜直排輪的續滑力好壞。按材料分:陶瓷軸承及鋼製軸承。 ABEC等級:ABEC-5、ABEC-7、ABEC-9 陶瓷軸承有不怕水的特性。滾珠由特種陶瓷製成,具有以下優點: 重量輕,比鋼軸承製輕60% 摩擦系數小且硬度高,因而耐磨 保養方便 参考文献 参见 光GENJI(日本80年代後期至90年代中期出現7人男人音樂偶像組合,表演時主要利用雙排輪) Kis-My-Ft2(日本7人男人音樂偶像組合,2011年8月出道,表演時主要利用雙排輪) 戶外活動 鞋
等)往往在較低ABEC數實際使用效果佳勝過雜牌高ABEC數(ABEC-7,ABEC-9)軸承。因為ABEC數只是代表他的精密度與公差而已,滾珠、保持器、潤滑油的材料很重要。ABEC卻沒有規範。高ABEC數並不一定是代表高品質,廠牌反而較重要。軸承的好壞關係著溜直排輪的續滑力好壞。按材料分:陶瓷軸承及鋼製軸承。 ABEC等級:ABEC-5、ABEC-7、ABEC-9 陶瓷軸承有不怕水的特性。滾珠由特種陶瓷製成,具有以下優點: 重量輕,比鋼軸承製輕60% 摩擦系數小且硬度高,因而耐磨 保養方便 参考文献 参见 光GENJI(日本80年代後期至90年代中期出現7人男人音樂偶像組合,表演時主要利用雙排輪)
民革中央主席指的是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中央权力机构的最高领导人,是當前中國國民黨革命委员会的政党领袖,同時也是中央委員會之主席。其最高領導人一般兼任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副議長)职务,位列副国级党和国家领导人。 地方政府任職 民革在中國大陸各省級行政區政府中任職正副首长的,共有5人 党员 目前,一般只有年滿28週歲、擁有中華人民共和國國籍、在中國大陸擁有本科及以上學歷且不为工人、农民、在校学生、共青团员身份的人,才能加入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 著名民革党员 国家领导人选举 国家副主席 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 全国政协副主席 注释
党员 目前,一般只有年滿28週歲、擁有中華人民共和國國籍、在中國大陸擁有本科及以上學歷且不为工人、农民、在校学生、共青团员身份的人,才能加入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 著名民革党员 国家领导人选举 国家副主席 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 全国政协副主席 注释 参考文献 外部連結 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中央委员会 《團結報》(民革機關報) 参见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党 民主党派 中國國民黨和国共内战 中国国民党的社会主义思想 国民党左派
外部链接 知识英雄——《影响中关村的50个人》之谭浩强 参考文献 教科书作家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家 中国计算机科学家 清华大学校友
北京市政府授予“有突出贡献专家”称号 中国科委、中国科协表彰为“全国优秀科普工作者” 英国剑桥国际传记中心将他列入“世界名人录” 2000年1月被《计算机世界》报组织的“世纪评选”评为中国“20世纪最有影响的IT人物”10个人之一(排在第2位) 外部链接 知识英雄——《影响中关村的50个人》之谭浩强 参考文献 教科书作家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家 中国计算机科学家
1949年9月,民建代表黄炎培、章乃器、胡厥文、施复亮、孙起孟等参加全国政协第一届会议;其中,黄炎培被任命为政务院的四位副总理之一。 现在,除西藏外,民建在中国的其他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都建有地方组织。设在北京的民建中央机关,分设办公厅、组织部、宣传部、调查研究部、联络部、为两个文明建设服务部等6个职能部室;同时主办《民讯》和经济理论杂志《经济界》,并下辖“民主与建设出版社”。 現任地方政府任職 目前民建在中國大陸各省級行政區正副省长中任職的,共有4人 历任负责人、领袖 国家领导人选举 国家主席 2008年1月27日,中国民主建国会成员张树斌正式向第十一届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主席团提交申请,依《宪法》竞选国家主席(虚位元首)。但据信未得到主席团的正式提名。 国家副主席 参见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党
历史 抗日战争结束后,国共两党达成“双十协定”。当时,以黄炎培为首的“中華職業教育社”和以胡厥文为代表的“迁川工厂联合会”,还有一些其他的文化教育界高级人士和民族工商业者,筹划建立代表他们利益的政治性组织。于是,1945年12月16日,中国民主建国会在重庆白象街西南实业大厦内宣告成立;其基本政治纲领的核心是民主和建设。会议还推举胡厥文、章乃器、黄炎培等人为理事。 1949年9月,民建代表黄炎培、章乃器、胡厥文、施复亮、孙起孟等参加全国政协第一届会议;其中,黄炎培被任命为政务院的四位副总理之一。 现在,除西藏外,民建在中国的其他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都建有地方组织。设在北京的民建中央机关,分设办公厅、组织部、宣传部、调查研究部、联络部、为两个文明建设服务部等6个职能部室;同时主办《民讯》和经济理论杂志《经济界》,并下辖“民主与建设出版社”。 現任地方政府任職 目前民建在中國大陸各省級行政區正副省长中任職的,共有4人 历任负责人、领袖 国家领导人选举 国家主席 2008年1月27日,中国民主建国会成员张树斌正式向第十一届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主席团提交申请,依《宪法》竞选国家主席(虚位元首)。但据信未得到主席团的正式提名。
马叙伦(1950年4月—1966年7月) 周建人(1979年10月—1984年7月) 叶圣陶(1984年12月—1987年6月) 雷洁琼(1987年6月—1997年11月) 许嘉璐(1997年11月—2007年12月) 严隽琪(2007年12月—2017年12月) 蔡达峰(2017年12月—) 历任中央委员会主席 注释
蔡达峰(2017年12月—) 历任中央委员会主席 注释 参考文献 外部連結 中國民主促進會網站 参见 民主党派 衛星黨
外部链接 中国农工民主党网站 参见 国民党左派 中國國民黨革命委員會 中華人民共和國政黨 民主党派 衛星黨 5
华南局 1938年3月1日,中华民族解放行动委员会在汉口召开第三次全国干部会议,会议通过了《抗日战争时期的政治主张》,把中共抗战的路线和方针,作为全党的行动的指针,在政治上加强与中共的合作。会议推举章伯钧为总联络人,决定把全国地方组织分为“后方组织”和“沦陷区组织”两类,各自根据实际情况开展活动。 1947年2月,在上海召开第四次全国干部会议,改党名为中国农工民主党,选举章伯钧为中央执行委员会主席。1949年9月,农工党代表彭泽民、郭冠杰、李士豪等出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参与制定《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该党领袖章伯钧入政府任交通部长。农工党分别于1949年、1951年召开第五、六次全国干部会议。1957年反右运动中,大批农工党党员被划为右派,其中最著名的十大右派是:韩兆鹗、张申府、章伯钧、黄琪翔、黄现璠、李士豪、李伯球、张云川、邓昊明、李述中。 1958年11月,将全国干部会议改为全国代表大会,召开了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1979年、1983年、1988年、1992年、1997年、2002年、2007年、2012年分别召开了第八、九、十、十一、十二、十三、十四次、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2017年11月,召开了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2022年12月,召开了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 组织机构 农工党中央机关分设办公厅、组织部、宣传部、社会服务部、参政议政部、研究室等6个职能部室。 农工党主办有中央机关刊物《前进论坛》杂志。 現任地方政府任職 目前農工黨在中國大陸各省級行政區正副省长中任職的,共有1人 党员 农工党的发展范围以医药卫生界高中级知识分子为主,以大中城市为主和有一定代表性人士为主,著名党员有陆小曼等人。农工党目前在除西藏外的全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建立了地方组织,有党员12.5万余人。
在國共內戰時,1947年5月,李濟深在香港舉辦致公黨第三次代表大會,決議參加中國共產黨倡導並領導的人民民主統一戰綫。1949年,致公黨派代表陈其尤、陳演生、黄鼎臣、官文森、雷榮珂、嚴希純(1926年加入中共)六人參加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 1957年前,致公党通过吸收新党员发展至600多人。反右运动期间,致公党遭到中共打击,包括领导人陈其尤等一些党员被划为右派分子。1958年召开六届三中全会扩大会议,陈其尤、郑天保、黄鼎臣等人出席,确定当前“最迫切最严重的任务”是使致公党从“一个资产阶级性的政党变成一个真正接受共产党领导的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政党”。文革间,陈其尤。致公党在文革期间与其他“民主党派”一同被查禁,直到1978年经邓小平决定恢复活动。 2007年4月,致公党中央副主席的万钢被任命為中華人民共和國科學技術部部长,成爲自傅作義過世後30多年來首位非中共黨籍的部長。 致公党历史上有许多著名成员。孫中山在清朝末年時期,就繼興中會成立之後,在海外檀香山担任洪門總會掌管刑罚的洪棍。中共創始人李大釗在《中山主義的國民革命與世界革命》一文中稱,天地會是與馬克思親自創建領導的第一國際保持組織聯繫的唯一的中國革命團體。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朱德年輕時曾經加入哥老會,後來更得袍哥會協助其起兵。 历任中央主席 陳炯明(1925年10月-1933年9月,在美國三藩市創黨和在英屬香港運作時的首席領導,當時用總理職稱,原籍廣東汕尾海豐縣,鶴佬人) 李濟深(1947年5月 - 1950年4月,第3届中央委员会主席,因他正參與組建中國國民黨革命委員會,中央黨部日常工作由副主席陈其尤主持,原籍廣西蒼梧縣) 陈其尤(1950年4月-1966年,第3届副主席主持工作;第4、第5、第6届中央委员会主席,原籍廣東汕尾海豐縣,鶴佬人) 黄鼎臣(1979年10月-1988年4月,第7、第8届中央委员会主席,原籍廣東汕尾海豐縣,鶴佬人) 董寅初(1988年4月-1997年11月,第9、第10届中央委员会主席,印尼華僑,原籍安徽合肥) 罗豪才(1997年11月-2007年12月,第11、第12届中央委员会主席,新加坡華僑,祖籍福建泉州安溪,鶴佬人)
目前致公黨在中國大陸各省級行政區正副省长中任職的,共有2人 历史沿革 1925年10月,致公堂的領袖代表在美國舊金山決定組成華僑政黨,成立致公党,推舉陈炯明為總理,唐繼堯為副總理。在国民革命军东征時,陳炯明軍隊被擊敗,陳炯明退居香港,中國致公黨隨之移至香港。 在國共內戰時,1947年5月,李濟深在香港舉辦致公黨第三次代表大會,決議參加中國共產黨倡導並領導的人民民主統一戰綫。1949年,致公黨派代表陈其尤、陳演生、黄鼎臣、官文森、雷榮珂、嚴希純(1926年加入中共)六人參加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 1957年前,致公党通过吸收新党员发展至600多人。反右运动期间,致公党遭到中共打击,包括领导人陈其尤等一些党员被划为右派分子。1958年召开六届三中全会扩大会议,陈其尤、郑天保、黄鼎臣等人出席,确定当前“最迫切最严重的任务”是使致公党从“一个资产阶级性的政党变成一个真正接受共产党领导的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政党”。文革间,陈其尤。致公党在文革期间与其他“民主党派”一同被查禁,直到1978年经邓小平决定恢复活动。 2007年4月,致公党中央副主席的万钢被任命為中華人民共和國科學技術部部长,成爲自傅作義過世後30多年來首位非中共黨籍的部長。 致公党历史上有许多著名成员。孫中山在清朝末年時期,就繼興中會成立之後,在海外檀香山担任洪門總會掌管刑罚的洪棍。中共創始人李大釗在《中山主義的國民革命與世界革命》一文中稱,天地會是與馬克思親自創建領導的第一國際保持組織聯繫的唯一的中國革命團體。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朱德年輕時曾經加入哥老會,後來更得袍哥會協助其起兵。 历任中央主席 陳炯明(1925年10月-1933年9月,在美國三藩市創黨和在英屬香港運作時的首席領導,當時用總理職稱,原籍廣東汕尾海豐縣,鶴佬人) 李濟深(1947年5月 - 1950年4月,第3届中央委员会主席,因他正參與組建中國國民黨革命委員會,中央黨部日常工作由副主席陈其尤主持,原籍廣西蒼梧縣) 陈其尤(1950年4月-1966年,第3届副主席主持工作;第4、第5、第6届中央委员会主席,原籍廣東汕尾海豐縣,鶴佬人) 黄鼎臣(1979年10月-1988年4月,第7、第8届中央委员会主席,原籍廣東汕尾海豐縣,鶴佬人) 董寅初(1988年4月-1997年11月,第9、第10届中央委员会主席,印尼華僑,原籍安徽合肥)
目前九三學社在中國大陸各省級行政區正副省长中任職的,共有1人 現任中央政府任職 目前九三學社在中國大陸各部委任職的,共有1人。黃潤秋成为中国大陆改革开放以来继原科技部部长万钢和原卫生部部长陈竺之后,第三位非中共党籍国务院组成部门正职负责人。 历任中央委员会主席 参考文献 外部链接
到2007年为止,九三学社在全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中的268个市(县)建立了委员会或筹备委员会。学社拥有社员8万8千人,其中60%拥有高级职称。在参政方面,九三学社现有104位全国政协委员,70位全国人大代表,1人任中央政府部门正职负责人(黄润秋),19人任省级政协副主席,4人任省级人大常委会副主任,4人在政府任副省长或直辖市副市长。在学术方面,九三学社先后拥有150位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与中国工程院院士。九三学社社员王淦昌、邓稼先、赵九章、陈芳允、程开甲获“两弹一星功勋奖章”,王选、黄昆荣获2001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現任地方政府任職 目前九三學社在中國大陸各省級行政區正副省长中任職的,共有1人 現任中央政府任職 目前九三學社在中國大陸各部委任職的,共有1人。黃潤秋成为中国大陆改革开放以来继原科技部部长万钢和原卫生部部长陈竺之后,第三位非中共党籍国务院组成部门正职负责人。 历任中央委员会主席 参考文献 外部链接
királya(1918 film)由Norbert Dán扮演道林·格雷; 1945年美國版:《道林·格雷的畫像》:半恐怖片半劇情片,由扮演道林·格雷,其他主要演员有乔治·桑德斯; 1969年墨西哥电视版:El retrato de Dorian Gray(telenovela),由Enrique Álvarez Félix扮演道林·格雷; 1970年意大利和西德及英国合拍电影版:《色情浪子》,由扮演道林·格雷,其它主要演员有理查·托德; 1976年英国BBC电视版:The Picture of Dorian Gray (1976 TV),由Peter Firth扮演道林·格雷,其他主要演员有约翰·吉尔古德; 2003年電影《天降奇兵》 (The League of Extraordinary Gentlemen),由斯图尔特·汤桑德(Stuart Townsend)扮演道林·格雷。 2009年電影《道林·格雷》:由班·巴恩斯飾道林·格雷,其他的主要演員有哥連·費夫; 2016年韓國音樂劇版:【Dorian Gray 道林格雷】由金俊秀扮演道林·格雷,其他主要演員有朴恩泰、 (崔載雄); 提及
Dorian Gray (1976 TV),由Peter Firth扮演道林·格雷,其他主要演员有约翰·吉尔古德; 2003年電影《天降奇兵》 (The League of Extraordinary Gentlemen),由斯图尔特·汤桑德(Stuart Townsend)扮演道林·格雷。 2009年電影《道林·格雷》:由班·巴恩斯飾道林·格雷,其他的主要演員有哥連·費夫; 2016年韓國音樂劇版:【Dorian Gray 道林格雷】由金俊秀扮演道林·格雷,其他主要演員有朴恩泰、 (崔載雄); 提及 有不少電影、電視劇、遊戲、漫畫及歌手都曾提及道林·格雷或以他為作品題材,包括放蕩樂團、詹姆仕·布朗特、《居家男人》、《神鬼寓言Ⅱ》、歌手韋禮安專輯《有所畏》、U2樂團、《星艦奇航記:銀河飛龍》及《糊塗情報員》裡的鄭宗龍。 註釋 外部連結 1890年版的複製 ,位於维多利亚大学 位於Librivox的有聲書版 The Picture of Dorian Gray study guide, themes, quotes, literary devices, character analyses, teacher resources The Picture of Dorian Gray -
在台發展 1949年7月10日,台盟由香港輾轉得到一份《臺灣恥政三週年告同胞書》並予以複製在台灣發送。但7月14日即遭舉發,臺灣警備總司令部隨即逮捕印刷成員廖學銳、鄭慶龍,這就是白色恐怖中的廖學銳案。過了2天,又有陳東海、郭錕銘、張如松等人逮捕陸續到案。但僅有廖、鄭兩人承認參加台盟,其餘3人一概否認。 臺灣省警備總司令部調查此案後,隨即起訴5人,並以「『台灣民主自治同盟』為共產黨外圍組織,共產黨在北平組織政權時,該同盟也公然參與,其為叛亂組織,殆無疑義」為由,將廖、鄭兩各判處有期徒刑5年,陳東海等3人則因確未參加該同盟,而獲判無罪開釋。 移至中國大陸 1949年9月,台盟参加中國共產黨召開的中國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参与制定《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1955年,台盟中央委员会迁至北京。 當臺灣省保安司令部獲悉台盟已遷至北京後,下令嚴辦廖學銳案,又再牽扯出30餘人,廖學銳與其他11名涉案者最後被槍決。 1957年中國大陸反右运动中,台盟创始人谢雪红被打成右派,于1970年文革期间被迫害。 運作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台盟宣稱政治主張為「团结推动其盟员参加社会主义建设,并争取中国统一」。 1987年11月,台盟第四次全盟大会通过的台盟新章程,表明台盟对台湾的立场: 台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神圣领土的一部分,台湾人民同大陆人民是骨肉同胞,完成祖国统一大业是包括台湾人民在内的全国各族人民的神圣职责。 反对任何形式的台湾独立,反对任何外国侵犯台湾。 支持台湾人民争取民主权利,反对国民党当局对台湾人民的压迫。 致力于按「一国两制」原则争取用和平方式实现台湾和大陆的统一,使台湾作为特别行政区享有高度自治权。
参考文献 外部連結 台湾民主自治同盟 官方网站 参见 台湾共产党、中國共產黨台灣省工作委員會、二二八事件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台灣省代表團 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黄埔军校同学会 中华全国台湾同胞联谊会、全国台湾同胞投资企业联谊会 中华全国归国华侨联合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党 民主党派 台湾政党 8 1947年香港建立 1947年建立的政党
統一戰線 生产资料所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公私合营 中华全国总工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 中国民生银行:由全国工商联发起筹建的银行 中国民主建国会 参加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人民团体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
参见 統一戰線 生产资料所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公私合营 中华全国总工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
清朝軍事 中國軍隊(消歧義)
中国民兵,中华人民共和国武装部队的民兵 參見
人民解放军可以指: 人民解放军 (哥伦比亚) 人民解放军 (黎巴嫩) 中國人民解放軍 中国国民党人民解放军 東北人民解放軍(1948年1月-1949年3月) 纳米比亚人民解放军 (1961年-1994年6月)
土耳其人民解放军-土耳其革命道路 南斯拉夫人民解放军和游击队 希腊人民解放军(1942年-1945年2月12日) 马来亚人民解放军(1949-1970年) 老撾人民解放軍 参见 人民军 人民革命军
组织机构 军委机关设七个部(厅)、三个委员会、五个直属机构共15个第一级职能部门。中央军委直接指揮陆军、海军、空军、火箭军、战略支援部队五个主要负责建设管理的军种,直接管理中央军委联勤保障部队等一个直属部队(兵种),並同時直接领导东部战区、西部战区、南部战区、北部战区、中部战区五个主要负责作战指挥的战区,國防大學、國防科技大學以及军事科学院等三所军委直属院校和科研机构。 军衔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衔分为军官军衔和士兵军衔。按军种则分为陆军军衔、海军军衔、空军军衔和火箭军军衔。 战区 东部战区指揮东部战区陆军、东部战区海军、东部战区空军,主管江苏、浙江、安徽、福建、江西和上海的兵力,战区机关驻南京,陸軍機關駐福州,海軍機關駐寧波,空軍機關駐南京。现任东部战区司令员何卫东、政治委员何平。 南部战区指揮南部战区陆军、南部战区海军、南部战区空军,主管雲南、貴州、湖南、广东、广西、海南、香港和澳門的兵力,战区机关驻广州,陸軍機關駐南寧,海軍機關駐湛江,空軍機關駐广州。现任南部战区司令员袁誉柏、政治委员王建武。 西部战区指揮西部战区陆军、西部战区空军,主管新疆、西藏、青海、甘肅、寧夏、四川和重慶兵力,战区机关驻成都,陸軍機關駐蘭州,空軍機關駐成都。现任西部战区司令员张旭东、政治委员吴社洲。 北部战区指揮北部战区陆军、北部战区海军、北部战区空军,主管辽宁、吉林、黑龙江、山东和内蒙古的兵力,战区机关驻沈阳,陸軍機關駐濟南,海軍機關駐青島,空軍機關駐沈阳。现任北部战区司令员李桥铭、政治委员范骁骏。 中部战区指揮中部战区陆军、中部战区空军,主管北京、天津、河北、河南、山西、陝西和湖北的兵力,战区机关驻北京,陸軍機關駐石家庄,空軍機關駐北京。现任中部战区司令员乙晓光、政治委员朱生岭。 军种 陆军 解放军建立于1927年8月1日,建立之初仅由陆军组成。陆军长期以步兵为主,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有了少量的骑兵、炮兵、工程兵和通信兵,第二次国共内战时期建立了坦克兵和防化兵。20世纪50年代,成立了炮兵、装甲兵、工程兵和防化兵等兵种领导机关。80年代以来,陆军结构发生重大变化,增设了陆军航空兵、电子对抗兵等兵种,并于1985年组建陆军集团军。经过多年建设,陆军已经由单一兵种发展成为诸兵种合成的现代陆军,先进的武器装备成批量地在部队列装,成为既能独立遂行作战任务又能与海军、空军、火箭军和战略支援部队实施联合作战的强大军种。现在中国陆军集团军由地面突击力量、火力打击力量、作战保障力量和後勤技术保障力量等四个部分构成,有数十个专业兵种,涵盖一百多种专业。其中装甲兵列装了可以在行进中进行射击的新型主战坦克。 陆军是主要在陆地进行作战的军种,由步兵、装甲兵、炮兵、陆军防空兵、陆军航空兵、工程兵、防化兵、通信兵等兵种和各种专业勤务部队组成,现役员额在100万人以下,规模世界第一。 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领导机构于2015年12月31日正式成立,李作成为首任陆军司令员,取代了原先由四总部代行指挥管理的架构。陆军部队包括机动作战部队、边海防部队、警卫警备部队和预备役部队等,主要实行战区陆军、集团军、旅、营、连、排、班体制。集团军由旅编成,隶属于战区陆军,为基本战役军团。旅由营编成,通常隶属于集团军,为战术兵团(边海防旅则直属于战区陆军)。营由连编成,通常隶属于旅,为高级战术分队。连由排编成,隶属于营,为基本战术分队。陆军机动作战部队包括13个集团军。 陆军领导机构还直接領導、管理新疆军区、西藏军区和北京卫戍区等三個戰略地位特殊、配屬作戰部隊的省級军区(卫戍区)。 海军 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成立于1949年4月23日,由潜艇部队、水面舰艇部队、海军航空兵、海军陆战队、海军岸防部队等兵种及专业部(分)队组成,共29万余人,舰艇500余艘,飞机700余架,包括3艘航空母舰、3艘两栖攻击舰、8艘船坞登陆舰、50艘驱逐舰、94艘护卫舰、78艘潛艇。 海军下辖北部战区海军、东部战区海军、南部战区海军三个战区海军。战区海军下辖基地、水警区、水面舰艇支(大)队、潜艇支队、航空兵部队、陆战队、岸防部队等。潜艇部队编有常规动力潜艇部队和核动力潜艇部队,具有在水下进行反舰、反潜、对陆攻击和水雷战等作战能力以及一定的核反击能力。担负战略核反击任务的核动力潜艇部队,由中央军委直接指挥。水面舰艇部队编有战斗舰艇部队和勤务舰艇部队,具有在海上进行反舰、反潜、防空、登陆、对陆攻击和水雷战等作战能力。海军航空兵编有舰载航空兵、轰炸航空兵、歼击轰炸航空兵、歼击航空兵、反潜航空兵、预警航空兵等部队和侦察、警戒、电子对抗、运输、救护、空中加油等作战保障部(分)队,具有在空中进行侦察、警戒、预警、反舰、反潜、防空、对陆攻击和水雷战等作战能力,其编制序列为:战区海军航空兵、航空兵师(旅)、航空兵团。海军陆战队编有陆战步兵、装甲兵、炮兵、工程兵、舰载直升机航空兵、侦察兵、防化兵、通信兵等部(分)队,是实施两栖作战的快速突击力量。海军岸防部队编有岸舰导弹部队、高射炮兵和海岸炮兵等,具有海岸防御等作战能力。 海军只负责建设管理,作战指挥则由战区负责。海军由海军机关、战区海军、试验训练基地、院校、研究院等构成。北部战区海军机关位于山东青岛,东部战区海军机关位于浙江宁波,南部战区海军机关位于广东湛江。海军编有多所院校。 海军潜艇部队装备战略导弹核潜艇、攻击核潜艇和常规动力潜艇,编有潜艇基地、潜艇支队。水面舰艇部队主要装备航空母舰、驱逐舰、护卫舰、登陆舰、导弹艇、扫雷舰和勤务舰艇等,编有驱逐舰、护卫舰、登陆舰、作战支援舰支队和水警区。航空兵部队主要装备舰载战斗机、歼击机、歼轰机、轰炸机、侦察机、预警机、反潜巡逻机、电战机和直升机等,编有航空兵师(旅)。陆战队主要由陆战步兵、两栖装甲兵、炮兵、工程兵、舰载直升机航空兵、两栖侦察兵、防化兵和通信兵等构成,编有陆战旅。岸防部队主要由岸舰导弹部队、高射炮兵、海岸炮兵等组成,编有岸导旅、高炮旅等。 空军 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成立于1949年11月11日,经过近70年的建设,空军已经发展成为一支多兵种组成的战略军种,具备了较强的防空和空中进攻作战能力,一定的远程精确打击和战略投送能力。空军的主要任务是组织国土防空,保卫国家领空和重要目标的空中安全;组织相对独立的空中进攻作战;在联合战役中,独立或协同陆军、海军、火箭军和战略支援部队作战,抗击敌人从空中入侵,或从空中对敌实施打击。空军实行空防合一的体制,由航空兵、防空兵、空降兵以及通信、雷达、电子对抗、防化、技术侦察等作战保障部(分)队组成。空军在重要战略方向和重要目标区域设有军或相当于军的基地。航空兵由歼击、歼击轰炸、轰炸、预警、侦察、电战、运输航空兵以及作战保障部(分)队组成,主要机种为歼击、歼击轰炸、轰炸、预警、运输、电战、侦察、作战支援等,通常按基地、旅(团)、大队、中队体制编成。航空兵基地一般下辖2-3个航空兵旅(团)和驻地场站,航空兵旅(团)是基本战术单位。由于武器装备和担负的任务不同,各类航空兵旅(团)编制的飞机数量,通常在20-40架之间不等;飞机和飞行员(机组)之比,通常是1:1.2。防空兵通常按旅、营、连体制编成。空降兵按军、旅、营、连体制编成。 截至2020年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有约39.8万名现役军人,外界估算現役有飞机5,200余架,(註:所有戰機數量僅為軍事研究機構根據公開資訊與衛星照片保守估算,未曾有中國人民解放軍方正式公布真實數量。)其中包括近2,000架战斗机、400余架轰炸机、450余架战斗轰炸機、450余架運輸機和空中加油機、各型電子戰機和帶有攻擊力的教練機、不明數量但可信相當龐大的自製無人機等。 空军只负责建设管理,作战指挥则由战区负责。空军由空军机关、战区空军、旅(团)构成。空军下辖东部、南部、西部、北部、中部5个战区空军和1个空降兵军,以及各类院校、科研试验机构等。战区空军下辖航空兵基地、地空导弹旅、高炮旅、雷达旅、电子对抗旅以及其他专业勤务部队。空军编有多所院校。 火箭军 中国人民解放军火箭军组建于1966年7月1日,原名“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炮兵部队”。2015年12月31日,第二炮兵更名为“火箭军”。经过50多年的发展,火箭军已经建设成为一支精干有效、核常兼备的战略力量,具备陆基战略核反击能力和常规导弹精确打击能力。中国人民解放军火箭军由战略导弹部队、战役战术常规导弹部队以及相应作战保障部(分)队组成。其中装备战略核导弹的战略导弹部队是中国实施战略威慑的核心力量,由中央军委直接指挥,主要担负遏制他国对中国使用核武器、遂行核反击和常规导弹精确打击任务;战役战术常规导弹部队装备常规战役战术导弹,遂行常规导弹火力突击任务。 火箭军作战指挥权高度集中,实行中央军委、火箭军、导弹基地、导弹旅的指挥体制,部队行动必须极端严格、极端准确地执行中央军委的命令。火箭军由核导弹部队、常规导弹部队、作战保障部队、院校、科研机构和机关等组成。导弹部队编有导弹基地、导弹旅和发射营,作战保障部队编有情报侦察、通信、测绘、气象、电子对抗、工程、后勤和装备等技术专业保障部队,院校编有指挥学院、工程大学和士官学校,科研机构编有火箭军研究院。 火箭军遵守国家不首先使用核武器的政策,贯彻自卫防御核战略,严格执行中央军委命令,以保证国家免受外来核攻击为基本使命。火箭军所属核导弹,平时不瞄准任何国家;在国家受到核威胁时,核导弹部队将提升戒备状态,做好核反击准备,慑止敌人对中国使用核武器;在国家遭受核袭击时,使用核导弹,独立或联合其他军种核力量,对敌实施坚决反击。火箭军常规导弹部队主要担负对敌战略战役重要目标实施中远程精确打击任务。 戰略支援部隊 中国人民解放军战略支援部队于2015年12月31日成立。该部隊較為神秘而新穎,依外界觀察所得應該是與電子戰、網络戰、太空衛星有关联,可能參與後勤工作,例如導航、資源調度等,官方说法战略支援部队是“将战略性、基础性、支撑性都很强的各类保障力量进行功能整合后组建而成的”。而外界根据其臂章则猜测战略支援部队可能包括电子对抗、网络攻防、卫星管理等方面力量。 军事专家尹卓称,战略支援部队主要的使命任务是支援战场作战,使我军在航天、太空、网络和电磁空间战场能取得局部优势,保证作战的顺利进行。具体地说,战略支援部队的任务包括:对目标的探测、侦察和目标信息的回传;承担日常的导航行动,以及北斗卫星和太空侦察手段的管理工作;承担电磁空间和网络空间的防御任务。 中国人民解放军航天员大队隶属于中国人民解放军战略支援部队。 联勤保障部队 中央军事委员会联勤保障部队(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成立于2016年9月13日,由武汉联勤保障基地及其领导下的无锡、桂林、西宁、沈阳、郑州等5个联勤保障中心(分别位于东、南、西、北、中部五战区)组成。这支部队的前身主要是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武汉后方基地和各大军区联勤部。 联勤保障部队是实施联勤保障和战略战役支援保障的主体力量,是中国特色现代军事力量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仓储、卫勤、运输投送、输油管线、工程建设管理、储备资产管理、采购等力量,下辖无锡、桂林、西宁、沈阳、郑州5个联勤保障中心,以及解放军总医院、解放军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等。按照联合作战、联合训练、联合保障的要求,加快融入联合作战体系,提高一体化联合保障能力,努力建设一支强大的现代化联勤保障部队。 装备 2000年后,中国人民解放军在装备现代化上获得了大幅提升,现代化武器主要包括:第五代战斗机歼-20,第四代战斗机歼16、歼11、歼-10等机型。防空导弹包括俄制的S-300导弹、S-400导弹系列和自制红旗-9、红旗-22等系列的远程地对空导弹;海军现代化武器主要包括:055型神盾驱逐舰、052D型神盾驱逐舰和039B型AIP潜艇、094A型核潜艇等。 供应与设计 單兵武器 陆军装备 近年来,陆军兵种建设有了长足发展。装甲兵逐步换装新型主战坦克,炮兵陆续列装远程多管火箭炮、大口径自行加榴炮等一批先进武器装备和新型弹药。尽管补充了一批新装备,但中国陆军仍有大量老旧装备,比如现役的59式坦克、63式装甲运输车等。随着中国经济增长步伐减缓,陆军的全面现代化还需要至少10年,也许20年。依据中共中央总书记、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中共十九大上做出的报告,解放军将在2020年基本实现机械化,争取在2035年实现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到本世纪中叶将解放军建立成世界一流部队。 海军装备 空军装备 火箭军装备 驻军 驻特别行政区部队 中國人民解放軍駐香港部隊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国务院)派驻香港特别行政区负责防务的国家武装力量,由陆军、海军和空军部队组成,隸屬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事委员会。驻港部队从1993年初開始組建,1996年1月28日組建完畢,1997年7月1日0时进驻香港,取代駐港英軍接管香港防務。驻港部隊军费由中央人民政府负担。駐港部隊雖編制為正军级单位,但司令員、政治委员一直高配,即享有副大軍區职待遇。 中國人民解放軍駐澳門部隊是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派駐澳門特別行政區負責防務的國家武裝力量,主要由陸軍組成,並編配了少量海軍和空軍;隸屬中央軍事委員會。駐澳部隊从1999年4月開始組建,11月10日組建完畢,12月20日中午進駐澳門。 国际维和任务 自1990年参加联合国主导的维和行动以来,中国已派出3万多人次参与24项联合国维和行动。 2008年底开始,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在亚丁湾索马里海盗频发海域开展护航行动,以保护航行该海域中国船舶人员和世界粮食计划署等世界组织运送人道主义物资船舶安全。 驻吉布提保障基地 2017年7月11日,中国人民解放军驻吉布提保障基地成立暨部队出征仪式在中国广东省湛江市某军港码头举行。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司令员沈金龙宣读驻吉布提保障基地组建命令并授军旗,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政治委员苗华致辞。随后中国人民解放军驻吉布提保障基地官兵搭乘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井冈山舰、东海岛船出发前往吉布提。这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土外建立的第一个军事基地。
南部战区指揮南部战区陆军、南部战区海军、南部战区空军,主管雲南、貴州、湖南、广东、广西、海南、香港和澳門的兵力,战区机关驻广州,陸軍機關駐南寧,海軍機關駐湛江,空軍機關駐广州。现任南部战区司令员袁誉柏、政治委员王建武。 西部战区指揮西部战区陆军、西部战区空军,主管新疆、西藏、青海、甘肅、寧夏、四川和重慶兵力,战区机关驻成都,陸軍機關駐蘭州,空軍機關駐成都。现任西部战区司令员张旭东、政治委员吴社洲。 北部战区指揮北部战区陆军、北部战区海军、北部战区空军,主管辽宁、吉林、黑龙江、山东和内蒙古的兵力,战区机关驻沈阳,陸軍機關駐濟南,海軍機關駐青島,空軍機關駐沈阳。现任北部战区司令员李桥铭、政治委员范骁骏。 中部战区指揮中部战区陆军、中部战区空军,主管北京、天津、河北、河南、山西、陝西和湖北的兵力,战区机关驻北京,陸軍機關駐石家庄,空軍機關駐北京。现任中部战区司令员乙晓光、政治委员朱生岭。 军种 陆军 解放军建立于1927年8月1日,建立之初仅由陆军组成。陆军长期以步兵为主,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有了少量的骑兵、炮兵、工程兵和通信兵,第二次国共内战时期建立了坦克兵和防化兵。20世纪50年代,成立了炮兵、装甲兵、工程兵和防化兵等兵种领导机关。80年代以来,陆军结构发生重大变化,增设了陆军航空兵、电子对抗兵等兵种,并于1985年组建陆军集团军。经过多年建设,陆军已经由单一兵种发展成为诸兵种合成的现代陆军,先进的武器装备成批量地在部队列装,成为既能独立遂行作战任务又能与海军、空军、火箭军和战略支援部队实施联合作战的强大军种。现在中国陆军集团军由地面突击力量、火力打击力量、作战保障力量和後勤技术保障力量等四个部分构成,有数十个专业兵种,涵盖一百多种专业。其中装甲兵列装了可以在行进中进行射击的新型主战坦克。 陆军是主要在陆地进行作战的军种,由步兵、装甲兵、炮兵、陆军防空兵、陆军航空兵、工程兵、防化兵、通信兵等兵种和各种专业勤务部队组成,现役员额在100万人以下,规模世界第一。 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领导机构于2015年12月31日正式成立,李作成为首任陆军司令员,取代了原先由四总部代行指挥管理的架构。陆军部队包括机动作战部队、边海防部队、警卫警备部队和预备役部队等,主要实行战区陆军、集团军、旅、营、连、排、班体制。集团军由旅编成,隶属于战区陆军,为基本战役军团。旅由营编成,通常隶属于集团军,为战术兵团(边海防旅则直属于战区陆军)。营由连编成,通常隶属于旅,为高级战术分队。连由排编成,隶属于营,为基本战术分队。陆军机动作战部队包括13个集团军。 陆军领导机构还直接領導、管理新疆军区、西藏军区和北京卫戍区等三個戰略地位特殊、配屬作戰部隊的省級军区(卫戍区)。 海军 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成立于1949年4月23日,由潜艇部队、水面舰艇部队、海军航空兵、海军陆战队、海军岸防部队等兵种及专业部(分)队组成,共29万余人,舰艇500余艘,飞机700余架,包括3艘航空母舰、3艘两栖攻击舰、8艘船坞登陆舰、50艘驱逐舰、94艘护卫舰、78艘潛艇。 海军下辖北部战区海军、东部战区海军、南部战区海军三个战区海军。战区海军下辖基地、水警区、水面舰艇支(大)队、潜艇支队、航空兵部队、陆战队、岸防部队等。潜艇部队编有常规动力潜艇部队和核动力潜艇部队,具有在水下进行反舰、反潜、对陆攻击和水雷战等作战能力以及一定的核反击能力。担负战略核反击任务的核动力潜艇部队,由中央军委直接指挥。水面舰艇部队编有战斗舰艇部队和勤务舰艇部队,具有在海上进行反舰、反潜、防空、登陆、对陆攻击和水雷战等作战能力。海军航空兵编有舰载航空兵、轰炸航空兵、歼击轰炸航空兵、歼击航空兵、反潜航空兵、预警航空兵等部队和侦察、警戒、电子对抗、运输、救护、空中加油等作战保障部(分)队,具有在空中进行侦察、警戒、预警、反舰、反潜、防空、对陆攻击和水雷战等作战能力,其编制序列为:战区海军航空兵、航空兵师(旅)、航空兵团。海军陆战队编有陆战步兵、装甲兵、炮兵、工程兵、舰载直升机航空兵、侦察兵、防化兵、通信兵等部(分)队,是实施两栖作战的快速突击力量。海军岸防部队编有岸舰导弹部队、高射炮兵和海岸炮兵等,具有海岸防御等作战能力。 海军只负责建设管理,作战指挥则由战区负责。海军由海军机关、战区海军、试验训练基地、院校、研究院等构成。北部战区海军机关位于山东青岛,东部战区海军机关位于浙江宁波,南部战区海军机关位于广东湛江。海军编有多所院校。 海军潜艇部队装备战略导弹核潜艇、攻击核潜艇和常规动力潜艇,编有潜艇基地、潜艇支队。水面舰艇部队主要装备航空母舰、驱逐舰、护卫舰、登陆舰、导弹艇、扫雷舰和勤务舰艇等,编有驱逐舰、护卫舰、登陆舰、作战支援舰支队和水警区。航空兵部队主要装备舰载战斗机、歼击机、歼轰机、轰炸机、侦察机、预警机、反潜巡逻机、电战机和直升机等,编有航空兵师(旅)。陆战队主要由陆战步兵、两栖装甲兵、炮兵、工程兵、舰载直升机航空兵、两栖侦察兵、防化兵和通信兵等构成,编有陆战旅。岸防部队主要由岸舰导弹部队、高射炮兵、海岸炮兵等组成,编有岸导旅、高炮旅等。 空军 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成立于1949年11月11日,经过近70年的建设,空军已经发展成为一支多兵种组成的战略军种,具备了较强的防空和空中进攻作战能力,一定的远程精确打击和战略投送能力。空军的主要任务是组织国土防空,保卫国家领空和重要目标的空中安全;组织相对独立的空中进攻作战;在联合战役中,独立或协同陆军、海军、火箭军和战略支援部队作战,抗击敌人从空中入侵,或从空中对敌实施打击。空军实行空防合一的体制,由航空兵、防空兵、空降兵以及通信、雷达、电子对抗、防化、技术侦察等作战保障部(分)队组成。空军在重要战略方向和重要目标区域设有军或相当于军的基地。航空兵由歼击、歼击轰炸、轰炸、预警、侦察、电战、运输航空兵以及作战保障部(分)队组成,主要机种为歼击、歼击轰炸、轰炸、预警、运输、电战、侦察、作战支援等,通常按基地、旅(团)、大队、中队体制编成。航空兵基地一般下辖2-3个航空兵旅(团)和驻地场站,航空兵旅(团)是基本战术单位。由于武器装备和担负的任务不同,各类航空兵旅(团)编制的飞机数量,通常在20-40架之间不等;飞机和飞行员(机组)之比,通常是1:1.2。防空兵通常按旅、营、连体制编成。空降兵按军、旅、营、连体制编成。 截至2020年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有约39.8万名现役军人,外界估算現役有飞机5,200余架,(註:所有戰機數量僅為軍事研究機構根據公開資訊與衛星照片保守估算,未曾有中國人民解放軍方正式公布真實數量。)其中包括近2,000架战斗机、400余架轰炸机、450余架战斗轰炸機、450余架運輸機和空中加油機、各型電子戰機和帶有攻擊力的教練機、不明數量但可信相當龐大的自製無人機等。 空军只负责建设管理,作战指挥则由战区负责。空军由空军机关、战区空军、旅(团)构成。空军下辖东部、南部、西部、北部、中部5个战区空军和1个空降兵军,以及各类院校、科研试验机构等。战区空军下辖航空兵基地、地空导弹旅、高炮旅、雷达旅、电子对抗旅以及其他专业勤务部队。空军编有多所院校。 火箭军 中国人民解放军火箭军组建于1966年7月1日,原名“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炮兵部队”。2015年12月31日,第二炮兵更名为“火箭军”。经过50多年的发展,火箭军已经建设成为一支精干有效、核常兼备的战略力量,具备陆基战略核反击能力和常规导弹精确打击能力。中国人民解放军火箭军由战略导弹部队、战役战术常规导弹部队以及相应作战保障部(分)队组成。其中装备战略核导弹的战略导弹部队是中国实施战略威慑的核心力量,由中央军委直接指挥,主要担负遏制他国对中国使用核武器、遂行核反击和常规导弹精确打击任务;战役战术常规导弹部队装备常规战役战术导弹,遂行常规导弹火力突击任务。 火箭军作战指挥权高度集中,实行中央军委、火箭军、导弹基地、导弹旅的指挥体制,部队行动必须极端严格、极端准确地执行中央军委的命令。火箭军由核导弹部队、常规导弹部队、作战保障部队、院校、科研机构和机关等组成。导弹部队编有导弹基地、导弹旅和发射营,作战保障部队编有情报侦察、通信、测绘、气象、电子对抗、工程、后勤和装备等技术专业保障部队,院校编有指挥学院、工程大学和士官学校,科研机构编有火箭军研究院。 火箭军遵守国家不首先使用核武器的政策,贯彻自卫防御核战略,严格执行中央军委命令,以保证国家免受外来核攻击为基本使命。火箭军所属核导弹,平时不瞄准任何国家;在国家受到核威胁时,核导弹部队将提升戒备状态,做好核反击准备,慑止敌人对中国使用核武器;在国家遭受核袭击时,使用核导弹,独立或联合其他军种核力量,对敌实施坚决反击。火箭军常规导弹部队主要担负对敌战略战役重要目标实施中远程精确打击任务。 戰略支援部隊 中国人民解放军战略支援部队于2015年12月31日成立。该部隊較為神秘而新穎,依外界觀察所得應該是與電子戰、網络戰、太空衛星有关联,可能參與後勤工作,例如導航、資源調度等,官方说法战略支援部队是“将战略性、基础性、支撑性都很强的各类保障力量进行功能整合后组建而成的”。而外界根据其臂章则猜测战略支援部队可能包括电子对抗、网络攻防、卫星管理等方面力量。 军事专家尹卓称,战略支援部队主要的使命任务是支援战场作战,使我军在航天、太空、网络和电磁空间战场能取得局部优势,保证作战的顺利进行。具体地说,战略支援部队的任务包括:对目标的探测、侦察和目标信息的回传;承担日常的导航行动,以及北斗卫星和太空侦察手段的管理工作;承担电磁空间和网络空间的防御任务。 中国人民解放军航天员大队隶属于中国人民解放军战略支援部队。 联勤保障部队 中央军事委员会联勤保障部队(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成立于2016年9月13日,由武汉联勤保障基地及其领导下的无锡、桂林、西宁、沈阳、郑州等5个联勤保障中心(分别位于东、南、西、北、中部五战区)组成。这支部队的前身主要是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武汉后方基地和各大军区联勤部。 联勤保障部队是实施联勤保障和战略战役支援保障的主体力量,是中国特色现代军事力量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仓储、卫勤、运输投送、输油管线、工程建设管理、储备资产管理、采购等力量,下辖无锡、桂林、西宁、沈阳、郑州5个联勤保障中心,以及解放军总医院、解放军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等。按照联合作战、联合训练、联合保障的要求,加快融入联合作战体系,提高一体化联合保障能力,努力建设一支强大的现代化联勤保障部队。 装备 2000年后,中国人民解放军在装备现代化上获得了大幅提升,现代化武器主要包括:第五代战斗机歼-20,第四代战斗机歼16、歼11、歼-10等机型。防空导弹包括俄制的S-300导弹、S-400导弹系列和自制红旗-9、红旗-22等系列的远程地对空导弹;海军现代化武器主要包括:055型神盾驱逐舰、052D型神盾驱逐舰和039B型AIP潜艇、094A型核潜艇等。 供应与设计 單兵武器 陆军装备 近年来,陆军兵种建设有了长足发展。装甲兵逐步换装新型主战坦克,炮兵陆续列装远程多管火箭炮、大口径自行加榴炮等一批先进武器装备和新型弹药。尽管补充了一批新装备,但中国陆军仍有大量老旧装备,比如现役的59式坦克、63式装甲运输车等。随着中国经济增长步伐减缓,陆军的全面现代化还需要至少10年,也许20年。依据中共中央总书记、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中共十九大上做出的报告,解放军将在2020年基本实现机械化,争取在2035年实现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到本世纪中叶将解放军建立成世界一流部队。 海军装备 空军装备 火箭军装备 驻军 驻特别行政区部队 中國人民解放軍駐香港部隊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国务院)派驻香港特别行政区负责防务的国家武装力量,由陆军、海军和空军部队组成,隸屬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事委员会。驻港部队从1993年初開始組建,1996年1月28日組建完畢,1997年7月1日0时进驻香港,取代駐港英軍接管香港防務。驻港部隊军费由中央人民政府负担。駐港部隊雖編制為正军级单位,但司令員、政治委员一直高配,即享有副大軍區职待遇。 中國人民解放軍駐澳門部隊是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派駐澳門特別行政區負責防務的國家武裝力量,主要由陸軍組成,並編配了少量海軍和空軍;隸屬中央軍事委員會。駐澳部隊从1999年4月開始組建,11月10日組建完畢,12月20日中午進駐澳門。 国际维和任务 自1990年参加联合国主导的维和行动以来,中国已派出3万多人次参与24项联合国维和行动。 2008年底开始,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在亚丁湾索马里海盗频发海域开展护航行动,以保护航行该海域中国船舶人员和世界粮食计划署等世界组织运送人道主义物资船舶安全。 驻吉布提保障基地 2017年7月11日,中国人民解放军驻吉布提保障基地成立暨部队出征仪式在中国广东省湛江市某军港码头举行。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司令员沈金龙宣读驻吉布提保障基地组建命令并授军旗,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政治委员苗华致辞。随后中国人民解放军驻吉布提保障基地官兵搭乘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井冈山舰、东海岛船出发前往吉布提。这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土外建立的第一个军事基地。 标识 军旗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旗称为“八一军旗”,可以授予团级以上部队和院校,授旗时可以举行仪式。军旗主要用于参加典礼、检阅、隆重集会、游行等场合,由掌旗员掌握军旗,左右各有一名护旗兵,位于部队的前列。 三军军旗,旗面为红底,宽高比5:4,上缀金黄色的五角星及“八一”两字,表示中国人民解放军自1927年8月1日南昌起义以来经过艰苦卓绝的长期斗争。 陆军军旗,旗面上半部保持三军军旗的基本样式;旗面下半部(旗高3/8)为草绿色旗面,它象征着祖国美丽、富饶的绿色大地。 海军军旗,旗面上半部保持三军军旗的基本样式;旗面下半部(旗高3/8)为横向的海蓝色和白色条纹相间,象征着万里大海和波涛。 空军军旗,旗面上半部保持三军军旗的基本样式;旗面下半部(旗高3/8)为天蓝色,象着蔚蓝色的天空。 火箭军军旗,旗面上半部保持三军军旗的基本样式;旗面下半部(旗高3/8)为金黄色,象征导弹发射时的火焰 军徽 1949年6月15日,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发布命令,颁发经毛泽东主席审定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徽式样。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徽为镶有金黄色边的五角红星,中嵌金黄色「八一」两字,亦称「八一」军徽。红星象征中国人民获得解放,「八一」表示“1927年8月1日中国共产党人发动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中國国民党的第一枪,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从此诞生”。1951年,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总参谋部颁发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内务条令(草案)》中,曾附录了陆军军徽、海军军徽和空军军徽样式。陆军军徽亦即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徽。海军、空军的军徽以“八一”军徽为主体,表示海军、空军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一部分,是在陆军的基础上发展壮大起来的。海军、空军的军徽以「八一」军徽为主体。海军军徽为藏蓝色底,象征广阔的海洋,衬以银灰色铁锚,代表舰艇;空军军徽为天蓝色底,象征无垠的蓝天,衬以金黄色飞鹰两翼,代表飞机。1990年6月,中央军委颁发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内务条令》重新附录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徽图样。 其他
蘇聯加盟共和國 自治共和國 卡累利阿 1940年芬蘭建立 1940年蘇聯建立 1940年建立的國家或政權 1956年蘇聯廢除 1956年終結的國家或政權 苏联加盟共和国 前社會主義國家
1940年建立的國家或政權 1956年蘇聯廢除 1956年終結的國家或政權 苏联加盟共和国 前社會主義國家 东方集团 冬季战争
相對流動 相對流動指的是個體未受到經濟結構發生改變而產生的一種既有社會位置未發生變動下形成的流動。(意指社會位置的數量並未增減而發生的社會流動) 社會學重視的是階級背景對個人社會流動的影響情形。(有包含異代流動造成差異的概念) 困難原因 高階位置稀少 在社會裡的職業工作位置裡,頂端的位置本來就存在於稀少性,因此阻礙個體向上流動的機會(所以必須透過彼此競爭等方式力爭上游)。 既得利益者壁壘 在上流社會會透過各種工具(如政治、文化、經濟等)維護它們自身的階級利益,同時阻礙中下階層流動的機會。 影響 1.心理不安感(新角色緊張)。 2.缺乏安全感。 3.社會階級不穩。 4.初級關係瓦解(指向上流動,因為社會位置少,因此異質性高)。 5.生活方式改變。
在上流社會會透過各種工具(如政治、文化、經濟等)維護它們自身的階級利益,同時阻礙中下階層流動的機會。 影響 1.心理不安感(新角色緊張)。 2.缺乏安全感。 3.社會階級不穩。 4.初級關係瓦解(指向上流動,因為社會位置少,因此異質性高)。 5.生活方式改變。 成就 獎學金 科舉考試 選美比賽 六合彩 參見
毛澤東劃分世上的三類國體: 資產階級專政; 工人階級專政; 工人階級領導的、以工農聯盟為基礎的各個革命階級的聯合專政。 人民 毛泽东在《论人民民主专政》中的定义为“在中国,在现阶段(1949年),(人民)是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这些阶级在工人阶级和共产党的领导之下,团结起来,组成自己的国家,选举自己的政府。” 《中国大百科全书》(政治学卷)中解释人民为“人民——政治用语,与‘敌人’一词相对而言.指在人口中占大多数,顺应历史发展和推动历史前进的阶级,阶层和社会集团.有时也泛指以劳动者为主体的社会基本成员。”该书的作者还特别指出了人民与公民,国民的区别:“人民与公民,国民是不同的概念。” 学术讨论 人民民主专政与社会主义法治 2014年10月1日开始,中国社会科学院主办的中国社会科学网及《中国社会科学报》(即“社科系统”)连续在显要位置刊登关于人民民主专政的文章,随后求是杂志社旗下的《红旗文稿》、中共中央党校主办的《学习时报》、中国共产党党媒《人民日报》等有重大影响力的政治媒体先后加入到这场论战之中,引发众多媒体关注。 2014年10月8日,王广在《人民民主专政与改革开放相辅相成》中强调“人民民主专政与改革开放并不矛盾”,“二者相辅相成”。 民主和专政 明永昌认为,中共十八大报告首次提出的“协商民主”的概念比西方民主制度更具优越性,是“最大限度地实现人民民主”。 朱蓬蓬认为,人民民主专政“体现了人民民主意识的成熟”,民主是专政怀柔的手段,专政则是实质。 评价 2014年9月5日,习近平在庆祝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成立60周年大会上称:“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就没有社会主义的现代化,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参考文献 外部链接 什么是「人民民主专政」? 参见 新民主主义、新民主主义革命 社会主义改造
人民民主专政的含义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可以使用专制的方法来对待敌对势力,以维持人民民主政权。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民主政权在人民内部实行民主,逐步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对境内外敌对势力和犯罪分子实行专政。 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在1992年《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社会主义宪法》修订中,将無產階級專政改为人民民主專政。 名词解释 专政 毛泽东认为,“人民民主专政”即“人民民主独裁”,并将其解释为“剥夺反动派的发言权,只让人民有发言权”。 国体 毛澤東劃分世上的三類國體: 資產階級專政; 工人階級專政; 工人階級領導的、以工農聯盟為基礎的各個革命階級的聯合專政。 人民 毛泽东在《论人民民主专政》中的定义为“在中国,在现阶段(1949年),(人民)是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这些阶级在工人阶级和共产党的领导之下,团结起来,组成自己的国家,选举自己的政府。” 《中国大百科全书》(政治学卷)中解释人民为“人民——政治用语,与‘敌人’一词相对而言.指在人口中占大多数,顺应历史发展和推动历史前进的阶级,阶层和社会集团.有时也泛指以劳动者为主体的社会基本成员。”该书的作者还特别指出了人民与公民,国民的区别:“人民与公民,国民是不同的概念。” 学术讨论 人民民主专政与社会主义法治
1928年:高而潘,臺灣建築師(2022年逝世) 1929年:葉夫根尼·伊萬諾維奇·恰佐夫,蘇聯醫學博士、心臟病專家(2021年逝世) 1929年:艾德華·威爾森,美國昆蟲學家、博物學家、生物學家(2021年逝世) 1929年:詹姆斯·麥克迪維特,美國太空人(2022年逝世) 1935年:陸家羲,中國業餘數學家,身後獲頒國家自然科學獎一等獎(1983年逝世) 1950年:陳菊,臺灣政治人物,現任監察院院長,曾任高雄市市長 1959年:寺澤大介,日本漫畫家 1959年:卡洛·安切洛蒂,義大利職業足球員、教練 1961年:岡本吉起,日本遊戲製作人 1961年:羅德里戈·查韋斯·羅伯斯,哥斯大黎加經濟學家、政治人物,現任哥斯大黎加總統 1962年:黃家駒,香港歌手(1993年逝世) 1962年:安倍昭惠,日本第一夫人 1963年:章小蕙,香港藝人 1965年:楊順清,臺灣導演 1965年:伊麗莎白·赫莉,英國女演員 1965年:喬伊·聖地牙哥,菲律賓裔美國吉他手、作曲家 1968年:神奈延年,日本男性聲優 1969年:崔錦棠,香港藝人,前香港三項鐵人代表隊成員、教練 1969年:吉娜·普林斯-貝瑟伍,美國電影導演、編劇 1971年:張洛君,臺灣歌手 1971年:泰勒·阿姆斯壯,美國電視名人 1973年:沈世朋,臺灣男演員 1977年:周幼婷,台灣女演員 1977年:阮曉寰,中國電腦從業者、部落客作家 1977年:松隆子,日本藝人 1981年:哈希姆,約旦王子 1982年:马德琳,瑞典公主 1983年:薛仕凌,臺灣演員、歌手 1984年:張韋怡,香港女藝人 1984年:櫻朱音,日本AV女優 1987年:何沖,中國跳水運動員 1987年:J.Fla,韓國音樂人、YouTuber 1987年:詹姆斯·梅納德,英國數學家 1988年:傑夫·蒂格,美國NBA籃球運動員 1989年:陳華鑫,香港女演員 1989年:希崎潔西嘉,日本AV女優 1991年:馬哈馬·艾華,喀麥隆足球運動員 1992年:山縣亮太,日本男子田徑運動員 1992年:凯特·阿普顿,美國模特兒 1993年:泰昆多·崔西,牙買加男子田徑運動員 1994年:馮盈盈,香港演員、電視節目主持人 1995年:羅曉聰,香港足球運動員 1996年:Jun,韓國男子偶像團體SEVENTEEN成員 1997年:張家朗,香港男子擊劍運動員 2004年:蓋兒,美國創作歌手 2008年:海倫娜·澤格爾,德國女演員 生年不詳:山田美鈴,日本女性聲優 逝世 前323年:亚历山大大帝,馬其頓國王(前356年出生) 223年:汉昭烈帝刘备,蜀漢開國皇帝
出生 867年:宇多天皇,日本天皇(931年逝世) 1757年:喬治·紐金特爵士,英國陸軍軍官(1849年逝世) 1819年:古斯塔夫·库尔贝,法國画家(1877年逝世) 1835年:丽贝卡·费尔顿,美国历史上第一位女性联邦参议员(1930年逝世) 1886年:早川雪洲,日本男演員(1973年逝世) 1897年:塔季扬娜·尼古拉耶芙娜,俄羅斯帝國末代女大公(1918年逝世) 1904年:林徽因,中國建筑师、诗人(1955年逝世) 1906年:泰克拉·朱尼维茨,波兰超级人瑞(2022年逝世) 1915年:索尔·贝娄,美国作家(2005年逝世) 1921年:菲利普親王,英國女王伊莉莎白二世的丈夫(2021年逝世) 1922年:茱蒂·嘉蘭,美國女演員、歌唱家(1969年逝世) 1927年:林洋港,中華民國政治人物,暱稱「阿港伯」(2013年逝世) 1927年:尤金·派克,美國天文學家(2022年逝世) 1928年:高而潘,臺灣建築師(2022年逝世) 1929年:葉夫根尼·伊萬諾維奇·恰佐夫,蘇聯醫學博士、心臟病專家(2021年逝世) 1929年:艾德華·威爾森,美國昆蟲學家、博物學家、生物學家(2021年逝世) 1929年:詹姆斯·麥克迪維特,美國太空人(2022年逝世) 1935年:陸家羲,中國業餘數學家,身後獲頒國家自然科學獎一等獎(1983年逝世) 1950年:陳菊,臺灣政治人物,現任監察院院長,曾任高雄市市長 1959年:寺澤大介,日本漫畫家 1959年:卡洛·安切洛蒂,義大利職業足球員、教練 1961年:岡本吉起,日本遊戲製作人 1961年:羅德里戈·查韋斯·羅伯斯,哥斯大黎加經濟學家、政治人物,現任哥斯大黎加總統 1962年:黃家駒,香港歌手(1993年逝世) 1962年:安倍昭惠,日本第一夫人 1963年:章小蕙,香港藝人 1965年:楊順清,臺灣導演 1965年:伊麗莎白·赫莉,英國女演員 1965年:喬伊·聖地牙哥,菲律賓裔美國吉他手、作曲家 1968年:神奈延年,日本男性聲優 1969年:崔錦棠,香港藝人,前香港三項鐵人代表隊成員、教練 1969年:吉娜·普林斯-貝瑟伍,美國電影導演、編劇 1971年:張洛君,臺灣歌手
B
傳承的方式主要有兩種,一种为世代相传,由老巫师传授;另一种是所谓神灵在梦中传授或启示的巫師,称为梦巫。巫蛊娃娃便是黑巫术中,用来报复人的一种手段。 虛構作品 哈利波特系列 漫威奇異博士電影 注释
哈利波特系列 漫威奇異博士電影 注释 參看 巫蠱 B
王戎 從弟王衍 衍弟王澄 郭舒 樂廣 列传第十四 鄭袤 子鄭默 默子鄭球 李胤 盧欽 子盧浮 弟盧珽 珽子盧志 志子盧諶 崔悅 華表 子華廙 廙子華恆 廙弟華嶠 石鑒 溫羨 列传第十五 劉毅 子劉暾 程衛 和嶠 武陔 任愷 崔洪 郭奕 侯史光 何攀 列传第十六 劉頌 李重 李毅 列传第十七 傅玄 子傅咸 咸子傅敷 咸從父弟傅祗 列传第十八 向雄 段灼 閻纘 子閻亨 列传第十九 阮籍 籍兄子阮咸 咸子阮瞻 瞻弟阮孚 咸從子阮脩 咸族弟阮放 放弟阮裕 嵇康 向秀 劉伶 謝鯤 胡毋輔之 子胡毋謙之 畢卓 王尼 羊曼 弟羊聃 光逸 列传第二十 曹志 庾峻 子庾珉 珉弟庾敳 郭象 庾純 子庾旉 秦秀 列传第二十一 皇甫謐 子皇甫方回 挚虞 束皙 王接 列传第二十二 郤詵 阮种 華譚 袁甫 列传第二十三 愍懷太子 子虨、臧、尚 列传第二十四 陸機 孫拯 陸雲 弟陸耽 從叔陸喜 列传第二十五 夏侯湛 弟夏侯淳 淳子夏侯承 潘岳 從子潘尼 張載 弟張協 協弟張亢 列传第二十六 江統 子江虨、江惇 孫楚 孫孫統 統弟孫綽 列传第二十七 羅憲 兄子羅尚 滕脩 馬隆 胡奮 陶璜 吾彥 張光 趙誘 列传第二十八 周處 處長子周玘 玘子周勰 勰弟周彝 處幼子周劄 劄子周澹 劄從子周筵 筵弟周縉 周訪 訪長子周撫 撫子周楚 楚子周虓 訪次子周光 光子周仲孫 列传第二十九 汝南文成王亮 子粹、矩(矩子祐)、羕、宗、熙 楚隱王瑋 趙王倫 齊武閔王冏 鄭方 長沙厲王乂 成都王穎 河間王顒 東海孝獻王越 列传第三十 解系 弟解結 結弟解育 孫旂 孟觀 牽秀 繆播 從弟繆胤 皇甫重 張輔 李含 張方 閻鼎 索靖 子索綝 賈疋 列传第三十一 周浚 子周嵩 子周謨 從父弟周馥 成公簡 苟晞 華軼 劉喬 孫劉耽 耽子劉柳 列传第三十二 劉琨 子劉群 兄劉輿 輿子劉演 祖逖 兄祖納 列传第三十三 邵續 李矩 段匹磾 魏浚 族子魏該 郭默 列传第三十四 武十三王 毗陵悼王軌 秦獻王柬 城陽懷王景 東海沖王祗 始平哀王裕 淮南忠壯王允 代哀王演 新都王該 清河康王遐 汝陰哀王謨 吳孝王晏 渤海殤王恢 元四王 琅邪孝王裒 東海哀王沖 武陵威王晞 琅邪悼王煥 簡文三子 會稽思世子道生 臨川獻王郁 會稽文孝王道子 列传第三十五 王导 子王悦 悅弟王恬 恬弟王洽 洽子王珣 珣弟王珉 洽弟王協 協繼子王謐 協弟王劭 劭弟王薈 薈子王廞 列传第三十六 劉弘 陶侃 子陶洪 陶瞻 陶夏 陶琦 陶旗 陶斌 陶稱 陶範 陶岱 兄子陶臻 臻弟陶輿 列传第三十七 溫嶠 郗鑒 子郗愔 愔子郗超 愔弟郗曇 叔父郗隆 列传第三十八 顧榮 紀瞻 賀循 楊方 薛兼 列传第三十九 劉隗 孫劉波 伯父劉訥 刁協 子刁彝 彝子刁逵 戴若思(戴淵) 弟戴邈 周顗 列传第四十 應詹 甘卓 鄧騫 卞壼 從父兄卞敦 劉超 锺雅 列传第四十一 孫惠 熊遠 王鑒 陳頵 高崧 列传第四十二 郭璞 葛洪 列传第四十三 庾亮 子庾彬 庾羲 庾龢 弟庾懌 庾冰 冰子庾希 冰弟庾條 庾翼 列传第四十四 桓彝 子桓雲 雲弟桓豁 豁子桓石虔 石虔子桓振 石虔弟桓石秀 桓石民 桓石生 桓石綏 桓石康 豁弟桓秘 秘弟桓沖 沖子桓嗣 嗣子桓胤 嗣弟桓谦 谦弟桓脩 徐甯 列传第四十五 王湛 子王承 承子王述 述子王坦之 王禕之 坦之子王愷 王愉 愉弟王國寶 國寶弟王忱 愉子王綏 族子王嶠 袁悅之 祖台之 荀崧 子荀蕤 蕤弟荀羨 范汪 子范甯 汪叔范堅 劉惔 張憑 韓伯 列传第四十六 王舒 子王允之 王廙 子王彬 彬子王彪之 彬從兄王棱 虞潭 孫虞嘯父 兄子虞𩦎 顧眾 張闓 列传第四十七 陸曄 弟陸玩 玩子陸納 何充 褚翜 蔡謨 諸葛恢 殷浩 顧悅之 蔡裔 列传第四十八 孔愉 子孔汪 孔安國 弟孔祗 從子孔坦 孔嚴 從弟孔群 群子孔沉 丁潭 張茂 陶回 列传第四十九 謝尚 謝安 附羊曇 安子謝瑤 謝琰 琰子謝混 安兄謝奕 子謝玄 安弟謝萬 子謝韶 安兄據子謝朗 朗子謝重 重子謝絢 安弟謝石 從子謝邈 列传第五十 王羲之 子王凝之 子王徽之 徽之子王楨之 子王操之 子王獻之 附許邁 列传第五十一 王逊 蔡豹 羊鑒 劉胤 桓宣 族子桓伊 朱伺 毛宝 子毛穆之 毛安之 劉遐 鄧嶽 子鄧遐 朱序 列传第五十二 陳壽 王長文 虞溥 司馬彪 王隱 虞預 孫盛 子孫潛 孫放 干寶 鄧粲 謝沈 習鑿齒 徐廣 列传第五十三 顧和 袁瑰 子袁喬 喬孫袁山松 瑰弟袁猷 從祖袁準 準孫袁耽 耽子袁質 質子袁湛 湛弟袁豹 江逌 從弟江灌 灌子江績 車胤 殷顗 王雅 列传第五十四 王恭 庾楷 劉牢之 殷仲堪 楊佺期 列传第五十五 劉毅 兄劉邁 諸葛長民 何無忌 檀憑之 魏詠之 列传第五十六 張轨 子張寔 寔弟張茂 寔子張駿
五行上 志第十八 五行中 志第十九 五行下 志第二十 刑法 列传 列传第一 后妃上 宣穆张皇后 景怀夏侯皇后 景献羊皇后 文明王皇后 武元杨皇后 武悼杨皇后 左贵嫔 胡贵嫔 诸葛夫人 惠贾皇后 惠羊皇后 谢夫人 怀王皇太后 元夏侯太妃 列传第二 后妃下 元敬虞皇后 豫章君 明穆庾皇后 成恭杜皇后 章太妃 康献褚皇后 穆章何皇后 哀靖王皇后 废帝孝庾皇后 简文宣郑太后 简文顺王皇后 孝武文李太后 孝武定王皇后 安德陈太后 安僖王皇后 恭思褚皇后 列传第三 王祥 弟王覽 鄭沖 何曾 子何劭 劭庶兄何遵 遵子何嵩 遵子何綏 遵子何機 遵子何羨 石苞 子石統 子石越 子石喬 子石浚 子石俊 子石崇 曾孫樸 附歐陽建 附孫鑠 列传第四 羊祜 杜預 杜錫 列传第五 陳騫 子陳輿 裴秀 子裴頠 秀從弟裴楷 楷子裴憲 列传第六 衛瓘 子衛恆 恆子衛璪 璪弟衛玠 張華 子張禕、張韙 劉卞 列传第七 宗室 安平獻王孚 子邕 邕弟義陽成王望 望子河間平王洪 洪子威 洪弟隨穆王整 整弟竟陵王楙 望弟太原成王輔 輔弟翼 翼弟下邳獻王晃 晃弟太原烈王瑰 瑰弟高陽元王珪 珪弟常山孝王衡 衡弟沛順王景 彭城穆王權 曾孫紘 紘子俊 高密文獻王泰 子孝王略 略兄新蔡武哀王騰 范陽康王綏 子虓 濟南惠王遂 曾孫勳 譙剛王遜 子閔王承 承子烈王無忌 無忌子敬王恬 恬子忠王尚之 尚之弟恢之 恢之弟休之 休之弟允之 附韓延之 高陽王睦 任城景王陵 弟順、斌 列传第八 宣五王 平原王榦 琅邪武王伷 子恭王覲 覲弟武陵莊王澹 澹弟東安王繇 繇弟淮陵元王漼 清惠亭侯京 扶風武王駿 子暢 暢弟新野莊王歆 梁王肜 文六王 齊獻王攸 子蕤 蕤弟廣漢沖王贊 贊兄寔 城陽哀王兆 遼東悼惠王定國 廣漢殤王廣德 樂安平王鑒 樂平王延祚 列传第九 王沈 子王浚 荀顗 荀勖 子荀藩 藩子荀邃 邃弟荀闓 藩弟荀組 組子荀奕 馮紞 列传第十 賈充 充婦郭槐 槐外孫韓謐(賈謐) 充弟賈混 充從子賈模 賈后從舅郭彰 楊駿 駿弟楊珧 珧弟楊濟 列传第十一 魏舒 子魏混 李憙 劉寔 劉智 高光 子高韜 列传第十二 王渾 子王濟 王-{濬}- 唐彬 列传第十三 山濤 子山簡 簡子山遐 王戎 從弟王衍 衍弟王澄 郭舒 樂廣 列传第十四 鄭袤 子鄭默 默子鄭球 李胤 盧欽 子盧浮 弟盧珽 珽子盧志 志子盧諶 崔悅 華表 子華廙 廙子華恆 廙弟華嶠 石鑒 溫羨 列传第十五 劉毅 子劉暾 程衛 和嶠 武陔 任愷 崔洪 郭奕 侯史光 何攀 列传第十六 劉頌 李重 李毅 列传第十七 傅玄 子傅咸 咸子傅敷 咸從父弟傅祗 列传第十八 向雄 段灼 閻纘 子閻亨 列传第十九 阮籍 籍兄子阮咸 咸子阮瞻 瞻弟阮孚 咸從子阮脩 咸族弟阮放 放弟阮裕 嵇康 向秀 劉伶 謝鯤 胡毋輔之 子胡毋謙之 畢卓 王尼 羊曼 弟羊聃 光逸 列传第二十 曹志 庾峻 子庾珉 珉弟庾敳 郭象 庾純 子庾旉 秦秀 列传第二十一 皇甫謐 子皇甫方回 挚虞 束皙 王接 列传第二十二 郤詵 阮种 華譚 袁甫 列传第二十三 愍懷太子 子虨、臧、尚 列传第二十四 陸機 孫拯 陸雲 弟陸耽 從叔陸喜 列传第二十五 夏侯湛 弟夏侯淳 淳子夏侯承 潘岳 從子潘尼 張載 弟張協 協弟張亢 列传第二十六 江統 子江虨、江惇 孫楚 孫孫統 統弟孫綽 列传第二十七 羅憲 兄子羅尚 滕脩 馬隆 胡奮 陶璜 吾彥 張光 趙誘 列传第二十八 周處 處長子周玘 玘子周勰 勰弟周彝 處幼子周劄 劄子周澹 劄從子周筵 筵弟周縉 周訪 訪長子周撫 撫子周楚 楚子周虓 訪次子周光 光子周仲孫 列传第二十九 汝南文成王亮 子粹、矩(矩子祐)、羕、宗、熙 楚隱王瑋 趙王倫 齊武閔王冏 鄭方 長沙厲王乂 成都王穎 河間王顒 東海孝獻王越 列传第三十 解系 弟解結 結弟解育 孫旂 孟觀 牽秀 繆播 從弟繆胤 皇甫重 張輔 李含 張方 閻鼎 索靖 子索綝 賈疋 列传第三十一 周浚 子周嵩 子周謨 從父弟周馥 成公簡 苟晞 華軼 劉喬 孫劉耽 耽子劉柳 列传第三十二 劉琨 子劉群 兄劉輿 輿子劉演 祖逖 兄祖納 列传第三十三 邵續 李矩 段匹磾 魏浚 族子魏該 郭默 列传第三十四 武十三王 毗陵悼王軌 秦獻王柬 城陽懷王景 東海沖王祗 始平哀王裕 淮南忠壯王允 代哀王演 新都王該 清河康王遐 汝陰哀王謨 吳孝王晏 渤海殤王恢 元四王 琅邪孝王裒 東海哀王沖 武陵威王晞 琅邪悼王煥 簡文三子 會稽思世子道生 臨川獻王郁 會稽文孝王道子 列传第三十五 王导 子王悦 悅弟王恬 恬弟王洽 洽子王珣 珣弟王珉 洽弟王協 協繼子王謐 協弟王劭 劭弟王薈 薈子王廞 列传第三十六 劉弘 陶侃 子陶洪 陶瞻 陶夏 陶琦 陶旗 陶斌 陶稱 陶範 陶岱 兄子陶臻 臻弟陶輿 列传第三十七 溫嶠 郗鑒 子郗愔 愔子郗超 愔弟郗曇 叔父郗隆 列传第三十八 顧榮 紀瞻 賀循 楊方 薛兼 列传第三十九 劉隗 孫劉波 伯父劉訥 刁協 子刁彝 彝子刁逵 戴若思(戴淵) 弟戴邈 周顗 列传第四十 應詹 甘卓 鄧騫 卞壼 從父兄卞敦 劉超 锺雅 列传第四十一 孫惠 熊遠 王鑒 陳頵 高崧 列传第四十二 郭璞 葛洪 列传第四十三 庾亮 子庾彬 庾羲 庾龢 弟庾懌 庾冰 冰子庾希 冰弟庾條 庾翼 列传第四十四 桓彝 子桓雲 雲弟桓豁 豁子桓石虔 石虔子桓振 石虔弟桓石秀 桓石民 桓石生 桓石綏 桓石康 豁弟桓秘 秘弟桓沖 沖子桓嗣 嗣子桓胤 嗣弟桓谦 谦弟桓脩 徐甯 列传第四十五 王湛 子王承 承子王述 述子王坦之 王禕之 坦之子王愷 王愉 愉弟王國寶 國寶弟王忱 愉子王綏 族子王嶠 袁悅之 祖台之 荀崧 子荀蕤 蕤弟荀羨 范汪 子范甯 汪叔范堅 劉惔 張憑 韓伯 列传第四十六 王舒 子王允之 王廙 子王彬 彬子王彪之 彬從兄王棱 虞潭 孫虞嘯父
宋代以後:虛銜、雅稱 宋朝一般以朝臣充知州,刺史遂成专供武臣、宗室、內侍等加官和階官,為正任六等武階官之末,從五品。 明清,刺史或州牧成為對知州的雅稱。 《日知录》總結:“汉之刺史,犹今之巡按御史;魏晋以下之刺史,犹今之总督;隋以后之刺史,犹今之知府、及直隶知州也。” 民國 民國5年(1916年)貴州省撤銷各道道尹,改設東、西、中3路刺史。 参见 御史 巡按御史 太守 职官 探馬赤軍 达鲁花赤 参考文献 延伸阅读
东汉初年,匈奴南侵,省朔方刺史部入并州。同时,加重刺史职权,如岁终刺史本人不必到京师奏事,可由属下替代,因此刺史在地方有了固定的治所;职权不限於监察,还有黜陟之权,以及兵权,可帶兵镇压叛乱,有時朝廷會派遣使者監督刺史領兵作戰,刺史逐步成为郡守的上司。但毕竟刺史治官不治民,不参与地方行政,所以州仍属於监察区,不算是地方一级行政机构。 东汉末年,黄巾起义,四方多事。朝廷为有效镇压黄巾军,遂接受刘焉的建议提升部分刺史称为州牧,同时赋予民政和军政权力。刺史、州牧遂集民政、军政、监察大权於一身,可全力镇压黄巾军,史称“州牧出镇”,州牧一職甚至可以世襲,而非由朝廷決定繼任之人,州也由监察区逐渐变成了行政区,地方行政制度由郡县二级制度变成州郡县三级制。而董卓專權,使各地握有兵權的刺史、太守紛紛起兵造反。这一时期的軍閥如曹操、刘备、孙权、袁绍、袁术、陶谦、刘焉、刘表等都曾先后担任州牧。 魏晋南北朝:軍事行政權兼具 魏晋南北朝,以刺史领州,多带使持节、持节、假节、都督诸军事衔。隋文帝废郡,以州领县,则刺史与前代太守无异。 隋唐:职任渐轻 隋炀帝、唐玄宗都曾经废州改郡,不久仍其旧。武則天天授二年(691年)劉知幾上疏:“臣望自今已後,刺史非三歲已上,不可遷官。”天寶十一載有詔曰:「今後刺史犯贓,宜加常式一等。」 唐朝時刺史狄仁杰和李德裕、韦景骏治民森嚴,多禁毁各地淫祠,又如韦正贯任岭南节度使時,“南方风俗右鬼,正贯毁淫祠,教民毋妄祈。”-{于}-頔任苏州刺史,“吴俗事鬼,頔疾其淫祀废生业,神宇皆撤去,唯吴太伯、伍员等三数庙存焉。”王湛任冀州刺史:“冀州境内,旧多淫祀,褰帷按部,申明法禁。”此時刺史尚有權力。 晚唐、五代时,节度使、观察使所领诸州不得径自奏事上计,节度使甚至自署刺史,导致刺史职任渐轻。 宋代以後:虛銜、雅稱
嗜殺 以火燒比叡山延曆寺最為有名(但現代考證結果發現比叡山並沒有被火燒過的痕跡),此外有燒殺長島一向一揆的投降者,對付叛徒荒木村重時,由於荒木村重本人拒絕交出尼崎城跟花隈城,導致家臣及家人均被信長下令殺害等事件。天正9年(1581年)、信長攻擊高野山殺害高野山僧人。 內政 天正2年(1574年)起陸續開始整頓領國內的街道,增強交通性能,也有加快軍事調動速度的作用。 系譜 先祖 織田為其苗字,族姓則有三說:平氏、忌部氏或藤原氏,一般認為忌部說可能性較高。 織田久長-織田敏定-織田信定-織田信秀-織田信長 妻妾 正室:濃姬(養華院) 側室:生駒吉乃 側室:阿鍋之方(興雲院) 側室:原田直子 側室:阪氏(織田信孝的母親) 側室:土方氏 側室:慈德院殿(織田信忠的乳母) 兒子 (按長幼排列) 織田信正(織田信長的庶長子、織田信廣的養子) 織田信忠(信長的嫡長子) 織田信雄/北畠具豐(北畠具教的養子) 織田信孝/神戶三七郎(神戶具盛的養子) 羽柴秀勝(羽柴秀吉的養子) 織田勝長(先後為遠山景任和武田信玄的養子) 織田信秀 織田信高 織田信吉 織田信貞 織田信好 織田長次 女兒 長女:德姬(見星院,德川信康妻) 次女:冬姬(相應院,蒲生氏鄉妻) 三女:秀子(日榮,筒井定次正室) 四女:永姬(玉泉院,前田利長妻) 五女:報恩院(丹羽長重妻) 六女:三之丸殿(姊夫蒲生氏鄉收為養女。豐臣秀吉側室。二條昭實繼室。) 於振(水野忠胤妻。佐治一成繼室) 鶴姬(中川秀政妻) 女(萬里小路充房妻) 女(德大寺實久妻) 孫子 織田秀信(織田信忠之子) 織田秀則(織田信忠之子) 織田秀雄(織田信雄之子) 織田高雄(織田信雄之子) 織田信良(織田信雄之子) 織田高長(織田信雄之子) 織田信為(織田信雄之子) 織田良雄(織田信雄之子) 織田信衡(織田信正之子) 養子 五宮邦慶親王(誠仁親王第五皇子) 養女 勝龍院殿 遠山夫人(武田勝賴正室) 女(二條昭實妻) 織田信廣之女(丹羽長秀妻) 姪子 織田信澄(織田信勝之子) 織田信重(織田信包之子) 織田長孝(織田長益之子) 一門眾 織田信次 織田信兼 織田信張 織田信直 織田信氏 織田忠辰 織田信光 織田信成 織田信昌 織田信清 織田信益 織田信弌 家臣 柴田勝家、瀧川一益、丹羽長秀、明智光秀、羽柴秀吉、林秀貞、佐久間信盛、森可成、池田恒興、前田利家、佐佐成政、佐久間盛政、森長可、原田直政、竹中半兵衛 織田四天王-柴田勝家、瀧川一益、丹羽長秀、明智光秀 織田五大將-柴田勝家、瀧川一益、丹羽長秀、明智光秀、羽柴秀吉 京都所司代-村井貞勝 京都奉行-村井貞勝、丹羽長秀、明智光秀、羽柴秀吉、松井友閑 女婿-蒲生氏鄉、筒井定次、丹羽長重、前田利長、松平信康、佐治一成、水野忠胤、二條昭實、萬里小路充房、德大寺實久 右筆 :武井夕庵、楠木正虎 側近衆-堀秀政、長谷川秀一、菅屋長賴、萬見重元 小姓衆-森蘭丸、森力丸、森坊丸、高橋虎松、伊藤蘭丸祐道 其他家臣-九鬼嘉隆、細川幽齋、不破光治、齋藤長龍、坂井政尚、荒木村重、池田勝正、武井夕庵、美濃三人衆、加藤順盛、拜鄉家嘉、下方貞清、武藤舜秀、松井友閑、林通政、三好康長、溝口秀勝、石田三成、赤松義祐等人 附屬大名-松永久秀、筒井順慶、十河存保、宇喜多直家、德川家康(同盟)等人。 評價 正面 一色重熈所著的《續日本史》評價織田信長:「信長行兵雖無部曲之法,雲奔飆馳變態不定,而出於敵之不意,擊於敵之未備,以一朝併殆齋藤、六角、朝倉、淺井數氏,不令之復有焦類矣,其用人雖無撰舉之科,簡拔俊乂不拘門地,抽豐臣於奴僕,舉佐佐、前田於行伍,取細川、稻葉於降士,擢瀧川於刑餘,招九鬼於海島,柴田輩作叛逆,猶能優容之,且予以大封,不敢吝惜焉,諸將不得報之不以義也,故陵犯矢石暴露原野,而毫無有沮懾之色,若者欲蹙其國,不可得矣。信長既體茲功不敢自驕,而挾翼王室,不失臣節,撫育萬民,不違君道,以得上下之心,自非霸主,安能至此乎,一躓覆其家,不啻一信長之不幸,實天下之不幸也。」 中井積善所寫的的《逸史》評價織田信長:「嗚呼織田氏,以回山倒海之勢,頓受制於螻蟻,亦其驕暴自速也已。爭奪之世,豺狼其心者,不特一光秀,則復誰咎乎。有國者足取鑒戒矣。然世睹其不令終,徃徃詬之不容口焉。至於其有功乎名教者,則槩乎不錄,抑亦頗矣。夫足利氏之季,王室極其衰,織田氏定霸於其際,威振中原,既不竢有挾,而能不忘所尊。以攻伐倥傯,支費廣闊之日,營禁宮,辨供御,修缺舉廢,慶覃搢紳。比諸木曾、北條悖逆滔天者,薰蕕相反矣。且其不惑乎異端邪妄之說,不為無所見,乃燔比叡山,屠長嶋,擠大阪,殺凶焰以惠後世。假之數年,以就其志乎。則彼誣惑之尤者,或幾乎熄惜夫,予故不欲以其涼德而沒其偉跡也。」 近藤瓶城編撰的『日本史記』也敘述:「織田氏之興蓋有五善焉,尊朝廷,舉興廢,一也。佐將軍,討叛賊,二也。嚴政令,禁貪暴,三也。任才能,錄有功,四也。弛徭役,輕賦稅,五也。信長雖有蓋世之氣,拔山之力,非有此五善以服人心,則安得其興之速,如此其勃焉乎哉。」 賴山陽所寫的《日本外史》評價織田信長:「往時平安故老。有及覩元龜間事。言其時宮闕隳廢。群兒入頹垣中。搏土爲戱。及織田公來。始有可觀云。夫應仁以還。海內分裂。輦轂之下。每爲兵馬馳逐之場。非右府。誰能闢除草萊。以再造王室哉。及朝廷醻其功。擬以征夷之拜。則辭不受。蓋將家與王室。俱極衰頹。名重實輕。不猶所謂大將軍告身僅直一醉者耶。右府志在混同海宇。不欲遽冒虛名爾。視之彼假關東管領以誇隣國者。其器量固有間焉。抑朝廷名器。不足輕重天下豪傑。至於如此。挾焉以令天下。天下未必聳動也。而右府爲之扶植經紀。懃懃不置。是其高義雖謂凌齊桓而駕晋文可也。當是之時。群雄之割據方隅者。環視傍觀。而莫能出於此。其日夜所務以代眠食者。曰。戰而已矣。而其所謂戰。徒較勝負於銖兩之間。拏攫搏囓。以爭尋常。如武田上杉北條毛利。槪無不然。獨右府以超世之材。籠葢而取之。其視武田上杉。猶我藩籬。使其相持不決。日費其財賦。月敝其甲兵。適足以隔閡我東面。而我得以專力經略畿甸。畿甸已定。西面以臨毛利氏。如拉枯摧朽耳。於是我疆土益大。兵力益強。以強大之我。加費敝之敵。上杉武田固不能支我。而北條氏孤立矣。則東國皆可圖也。是其成算。夙定於胸中。奚必較區區勝敗哉。猶夫奕碁也。天下群雄。方守角依傍。而右府獨以全局制其勝。可不謂之超世之才歟。然定數百年分裂之世。如治盤根錯節。必以鋤蹷斬斷見功。其間必有大矯拂人心者。而取之甚難者。持之必太急。待將帥。御臣民。不能無猜忍刻厲之病。所以中道遭禍。亦勢之必至。不足深咎也。昔周世宗以英明之資。而抱混一之志。不牽衆言。厲精進取。雖半途而沒。而能開趙宋之業。右府之迹葢似之矣。而豐臣氏以右府將校。繼其成緒。能就其志。而至於尊王之義。經營四方之略。無一不師右府者。卽德川氏之興。亦不能不因此。以致王室將家竝見今日之盛。佐成大業。藩屏四方者。槪係右府所置焉。則謂之右府之業。亦何不可。譬之築室。治其蕪穢。鏟其高卑。而又爲之鳩其材木。使後人加之繩墨斧斤。成而居之。嗚呼。其勞寧可沒也。」 負面 新井白石在《読史余論》中評論織田信長:「すべてこの人(信長)、天性残忍にして、詐力をもって志を得られき。されば、その終りを 善くせられざりしこと、自ら取れる所なり。不幸にあらず。」 臨濟宗僧侶集雲守藤在文書中稱織田信長是「黑鼠」、「平清盛再臨」、「雖然是統領20國的大大名,但對公家輕漫, 令百姓苦惱。過於殘酷的政治,暴舉數不勝數。最終死於本能寺,大家都拍掌稱快, 天下安定」 登場作品 小說 信長(筑摩書房、坂口安吾著) 桶狹間(講談社、井上靖著) 織田信長(講談社、山岡莊八著) 炎之柱 織田信長(德間書店、大佛次郎著) 國盜物語(新潮社、司馬遼太郎著) 寸法武者 八切意外史5(講談社、著) 安土往還記(筑摩書房、著) 天目山之雲(角川書店、井上靖著) (講談社、著) 決戰之時(講談社、遠藤周作著) 織田信長(富士見書房、著) 鬼與人:信長與光秀(PHP研究所、堺屋太一著) 炎之人 信長(德間書店、著) 峻烈(講談社、安部龍太郎著) 信長燃燒(新潮社、安部龍太郎著) (文藝春秋、著) 霸王之夢(幻冬舍、著) 信長的野望(光榮、著) (集英社、著) 織田信長(武陵出版社、風卷絃一著・徐慶芳譯) 影視劇 (1940年、日活、演:) (1953年、大映、演:) 太閤記(1957年、NTV、演:服部哲治) 太閤記(1958年、松竹、演:) (1959年、大映、演:市川雷藏) (1959年、東映、演:) (1959年、MBS、演:尾上鯉之助) (1960年、松竹、演:田村高廣) (1961年、東映、演:) (1962年、ABC、演:林真一郎) 忍者(1962年、大映、演:城健三朗) 德川家康(1964年、NET、演:津川雅彥 → ) (1964年、CX、演:) (1964年、東宝、演:) (1965年、NHK大河劇、演:) (1966年、NTV、演:) (1969年、ABC、演:) 天與地(1969年、NHK大河劇、演:) (1970年、NTV、演:) (1973年、NHK大河劇、演:) (1973年、NET、演:) (1978年、NHK大河劇、演:) 影武者(1980年、東寶、演:隆大介) 女太閤記(1981年、NHK大河劇、演:藤岡弘) (1982年、東宝、演:北大路欣也) 德川家康(1983年、NHK大河劇、演:役所廣司) (1983年、YTV、演:勝新太郎) (1987年、TBS、演:、演:) 武田信玄(1988年、NHK大河劇、演:石橋凌) (1988年、TBS、演:山城新伍) 春日局(1989年、NHK大河劇、演:藤岡弘) (1989年、松竹、演:松本幸四郎) (1989年、東宝、演:小林功) (1989年、TBS、演:渡邊謙) 阿市御寮人(1989年、NTV、演:萩原健一) (1991年、ANB、演:仲村亨) (1991年、TBS、演:渡邊裕之) 信長KING OF ZIPANGU(1992年、NHK大河劇、演:緒形直人) (1992年、NTV、演:) (1993年、TBS、演:) (1993年、TX、演:藤枝政巳) (1993年、TVA、演:) (1994年、TX、演:) (1995年、TX、演:) 影武者織田信長(1996年、ANB、演:) 秀吉(1996年、NHK大河劇、演:) (1997年、TX、演:) (1998年、TBS、演:木村拓哉) (1998年、TX、演:) 利家與松(2002年、NHK大河劇、演:反町隆史) (2003年、CX、演:藤木直人) 戰國自衛隊1549(2005年、東寶、演:) (2005年、TX、演:伊藤英明) (2006年、EX、演:) (2006年、EX、演:松岡昌宏) 功名十字路(2006年、NHK大河劇、演:) 風林火山(2007年、NHK大河劇、演:佐久間二郎) 茶茶 天涯的貴妃(2007年、東映、演:)
桶狹間之戰 信長完成尾張統一的翌年,1560年6月(永祿三年五月),支配駿河、遠江,以及分國三河的戰國大名今川義元率領25,000大軍逼近三河和尾張邊境。尾張國織田信長的總兵力約3,000人。今川軍以松平元康(後德川家康)率領三河兵作先鋒攻打織田軍的城砦。 面臨織田家危機,1560年6月11日(永祿三年五月十八日)晚上,信長在軍議上和家臣閒話家常,沒有表明對策。次日6月12日(五月十九日)黎明時份,信長得知與正受到今川軍攻擊後,立即召集兵員出陣。依據《信長公記》以及《桶狭間合戰記》的描述,信長在此時跳起了。當信長帶兵進入時,鷲津與丸根兩砦已經陷落,而今川義元本隊則在桶狹間山紮營休息。信長不理家臣反對,繼續進兵至,並在此發出攻擊義元本陣的命令。此时信长所率军队不满两千人,在雨后突击义元本阵。最後由信長的馬迴眾之一的毛利新助取得今川義元首級。此戰後來稱為桶狹間之戰。 織德同盟 桶狹間之戰後,今川家勢力日漸衰退。因此,原先受今川氏支配的三河國的松平元康趁機脫離今川家。信長為了攻略美濃,元康為了警戒甲斐的武田信玄以及駿河的今川氏真(義元的嫡男),雙方在1562年(永祿五年)締結盟約,是為清洲同盟。織田信長與德川家康相互約定一人往東一人往西,平分天下,清洲同盟一直保持了二十年,在戰國時代是為數不多且保持友好的同盟。 攻略美濃 桶狹間之戰後,尾張國解除了東國境的威脅,開始專心攻略美濃。1561年6月23日(永祿四年五月十一日),美濃國雄主齋藤義龍突然驟逝,由其嫡子齋藤龍興繼任家督。義龍死後兩日,信長入侵西美濃,奪取了墨俁砦(森部之戰)。五月廿三日,齋藤軍派出大軍和織田軍展開十四條之戰。次日,信長從墨俁撤離。 1563年(永祿六年),信長為了攻略美濃,和壓制與齋藤家聯手的犬山城城主織田信清,把居城從清洲搬到小牧山。信長的初次築城便是小牧山城。搬到小牧山後,犬山的家老紛紛向信長投誠。1564年(永祿七年),犬山城陷落(犬山城之戰),城主信清逃奔甲斐國。隨後,鵜沼城、猿啄城、加治田城相繼向信長臣服。齋藤氏在堂洞駐兵以牽制加治田城。1565年(永祿八年九月),信長展開反擊,激戰後攻下堂洞城(堂洞城之戰)。1566年(永祿九年閏八月八日),織田軍、齋藤軍再次在河野島交鋒,織田軍因木曾川發洪水而失利敗退(河野島之戰)。同年有木下藤吉郎(日後的羽柴秀吉)興建墨俣一夜城之說,但可疑點甚多,至今仍未有定論。 到了1567年9月3日(永祿十年八月一日。亦有九月之說。),齋藤氏主要家臣美濃三人眾的稻葉一鐵、安藤守就、氏家卜全投靠織田信長。信長不等稻葉一鐵等人交出人質,立即入侵至美濃國稻葉山城的城下町井之口。同月十五日,齋藤龍興投降,逃亡到伊勢長島。信長就此將美濃國納入版圖中。 擁立將軍上洛 天下布武 1567年(永祿十年),信長取得美濃後,同時領有美濃尾張兩國,石高超過110萬石。信長將美濃國稻葉山城城下町「井之口」改名為岐阜。岐阜這個命名出自中國歷史上西伯昌立於岐山,周朝取代殷朝統一天下的故事,以及儒學發祥地,學問之祖孔子的故鄉曲阜。兩地各取一字,名曰「岐阜」,藏着祈求此地久生太平、長增學養的意思。但亦有早在改名前已有人使用岐阜之說。同年十一月,信長開始使用「天下布武」印。十一月九日,正親町天皇頒下綸旨稱譽信長為「古今無雙的名將」,同時要求信長獻上回復朝廷官地費用。 中央形勢 1565年(永祿八年),意圖回復室町幕府權力的第十三代將軍足利義輝與把握畿內實權的三好長逸、三好政康、岩成友通(三好三人眾)、松永久秀等之間的對立日漸加深,義輝終於遭遇暗殺身亡。接著三好氏擁立義輝的族弟足利義榮為第十四代將軍以作為其傀儡(永祿之變)。松永久秀等人進一步欲暗殺義輝之弟足利義昭,義昭在細川藤孝、和田惟政等幕僚的支援下逃出了奈良投奔越前國的朝倉義景。在越前的足利義昭在看不到朝倉義景有討伐三好氏的動靜後失去了耐心,於1568年(永祿十一年七月)開始接近美濃的信長。信長承諾協助義昭討伐三好氏。 與周邊諸國結盟 永祿年間,信長把妹妹阿市嫁給北近江的年輕英主淺井長政,以確保可借道上洛的通路。關於阿市出嫁的年份有永祿四年、永祿七年和永祿八年之說,至今不明。 1565年(永祿八年)信長將養女(龍勝院)嫁給武田信玄的四男勝賴,藉此與武田家締結同盟。但龍勝院於1567年(永祿十年十一月)產下武田信勝後逝世,為此信長讓嫡男信忠與信玄六女松姬締結婚姻以保持友好關係,此作法也應用至周圍各勢力以鞏固本國內外。 1569年(永祿十二年),在信長和將軍足利義昭的斡旋下,甲斐武田氏和越後上杉氏亦達成和議。 義弟護送將軍上洛 1568年(永祿十一年)九月,信長以擁立足利義昭為幕府將軍的大義名分開始上洛,義弟淺井長政亦協助上洛。南近江戰國大名六角義賢、六角義治父子则對抗信長上洛。但在織田軍的猛攻下,六角家的箕作城一日内便陷落了。翌日,织田军攻向六角居城觀音寺城(觀音寺城之戰),六角父子弃城而逃,逃亡至伊賀。此後六角氏則展開反抗信長的游擊戰。眼見信長的上洛行動,與三好三人眾正處於內戰的三好義繼、松永久秀等人瞭解到信長的實力而臣服,其他隸屬於三好三人眾的勢力多數逃亡至阿波。剩下如池田勝正、伊丹親興等人也投降信長。足利義昭成為十五代將軍後,曾勸信長繼承管領斯波家或擔任副將軍之位,但信長拒絕了義昭的提議,只接受足利家桐紋和斯波家同等待遇(上洛之戰),並要求可以向和泉國的堺跟近江的大津、草津派遣代官。 1569年(永祿十二年)一月,趁信長率領織田軍主力返回美濃的空隙時,三好三人眾與齋藤龍興等美濃浪人共謀襲擊足利義昭的臨時御所六條本圀寺。信長的援軍在大雪中僅用兩天就抵達京都。在信長抵達前,三好義繼、伊丹親興、明智光秀、池田勝正等援軍已擊退三好、齋藤聯軍(本圀寺之變)。 一月十日,呼應三好軍的入江春景於高槻城遭信長進攻。春景投降後,信長不再原諒其背叛而將之處刑,讓和田惟政接管高槻城。同日,信長要求堺臣服並交出2萬貫的矢錢(軍用金)。原先堺會合眾仰賴三好三人眾抵抗信長,但在三好三人眾敗退後只有臣服。 侵略伊勢、簒奪北畠家 1567年(永祿十年),信長開始侵攻伊勢。1568年(永祿十一年),北伊勢的神戶具盛投降,信長將三男織田信孝送往神戶氏為其養子,具盛後來被軟禁。隨後,又放逐了北畠具教的次男長野具藤,讓弟弟織田信包成為長野氏的當主,北伊勢另一家豪族關盛信也投降織田家。 翌年1569年9月30日(永祿十二年八月二十日),在瀧川一益的謀略下北畠具教的弟弟木造具政倒向信長,信長從岐阜出兵進攻南伊勢,包圍了北畠家的大河内城。十月三日雙方講和,信長將次男織田信雄送往北畠氏為其養嫡子(大河內城之戰)。織田家臣九鬼嘉隆也攻佔志摩國。此後,伊勢國逐漸為織田所控制,1576年(天正四年),信長打破對北畠親子人身安全的承諾,派兵前去捉拿北畠具房,具房於數年後死去。北畠具教為織田信雄所殺(三瀨之變)。 第一次信長包圍網 1569年(永祿十二年)一月,信長為限制將軍足利義昭的權力,訂立了稱為「殿中御掟」9條掟書(公佈法或公定法),之後追加7條昭告天下,並讓義昭承認這些規定。同年三月,正親町天皇傳達希望任命信長為副將軍之意,但信長沒有回覆。八月,信長命羽柴秀吉攻打伊勢阿坂城,阿坂城守軍不敵,最終投降。也有說法稱,當年八月,信長命羽柴秀吉攻打但馬國,擊破山名祐豐,奪得生野銀山(銀礦)。祐豐在堺商今井宗久仲介下降伏信長。 1570年(元龜元年)四月,信長為了討伐數度無視上洛命令的越前大名朝倉義景,與盟友的德川家康一起進軍越前。織田、德川聯軍逐步攻擊朝倉氏各個城池,進逼到金崎城時,淺井長政突出兵救援朝倉氏,信長察覺淺井長政叛變後,為免陷入退路被截的危機,決定撤退(金崎之戰)。信長在負責斷後的殿軍羽柴秀吉(日後的豐臣秀吉)、明智光秀、池田勝正等人的奮戰之下,終於逃回京都。信長返回京都時,據言身邊只剩下約10人。 同年六月,信長出兵討伐妹婿淺井氏,織田氏、德川氏聯軍和淺井氏、朝倉氏聯軍在近江姊川河原對峙。織田、德川聯軍攻陷淺井方的橫山城獲得勝利,史稱姊川之戰。八月,信長出兵討伐於攝津舉兵的三好三人眾,石山本願寺趁機舉兵與信長敵對(野田、福島城之戰)。正當織田本隊受困於攝津之際,淺井長政、朝倉義景、延曆寺等3萬聯軍進攻近江坂本,重臣森可成和信長之弟織田信治因此戰死。九月廿三日,信長帶著大軍從攝津回到近江,淺井、朝倉聯軍避入比叡山抵抗。信長停留在近江國志賀宇佐山和淺井、朝倉聯軍對峙(志賀之陣)。與一向一揆聯合的六角義賢趁機在南近江起兵反抗織田信長,卻遭到丹羽長秀跟木下藤吉郎擊破。此時,受命於石山本願寺法主顯如的伊勢一向宗門徒蜂起(長島一向一揆),信長分身乏術,信長之弟織田信興,重臣坂井政尚也在跟淺井、朝倉聯軍交戰時陣亡。 為了打破窘境,十一月廿一日,信長和六角義賢、義治父子、篠原長房講和。之後,將軍足利義昭、關白二條晴良出面仲介和談,於十二月十三日請得正親町天皇頒佈勅令,成功和淺井氏、朝倉氏達成和議。據太田牛一的「信長公記」記載,由於漸入寒冬,朝仓氏擔憂返回越前的道路被冰雪堵塞,不得不通過义昭向信長低头求和,提出休战之请。大久保忠教所記載的「三河物語」中,則聲稱信長對義景的說法是「天下是朝倉大人所有,我將不再妄想」。而「淺井三代記」中則記載織田信長暗中吩咐丹羽長秀準備攻擊佐和山城之事。 第二次信長包圍網 1571年(元龜二年二月廿四日),淺井部將磯野員昌被織田軍包圍後投降,交出佐和山城向高島退去(佐和山城之戰)。羽柴秀吉也在橫山城擊退了淺井長政的攻擊(橫山城之戰)。五月,信長領5萬兵進攻伊勢長島,無功而還。撤退時遭到一揆的伏擊,柴田勝家負傷,氏家直元戰死。九月一日,信長派佐久間信盛、中川重政、柴田勝家、丹羽長秀攻陷淺井方的志村城和小川城。之後,信長轉向攻擊曾經包庇朝倉、淺井聯軍的比叡山延曆寺。一年前信長曾要求延曆寺保持中立,但延曆寺拒絕。九月十二日,信長派兵放火燒掉坂本、延曆寺(火燒比叡山)。 1572年(元龜三年七月十九日),信長出兵攻打妹婿淺井長政的主城小谷城,嫡男織田信忠進行初陣。接下來,織田軍和淺井、朝倉聯軍之間,圍繞著小谷城持續不斷地發生小規模戰鬥,但戰況漸漸對織田軍一方有利。八月,對朝倉義景不滿的朝倉武將前波吉繼、富田長繁等投降信長(虎御前山之戰)。十月,信長對足利義昭發出十七條詰問文(質問)十一月,在東美濃岩村城主遠山景任病死後。景任遺孀岩村殿(信長的叔母)將信長的五男坊丸(後織田勝長)收為養子並立之為城主,織田家也派遣河尻秀隆與織田信廣協助。但武田軍的下條信氏進攻東美濃的岩村城時,在岩村遠山家出現內應開城投降,織田信長之子坊丸送往甲府作人質,武田信玄後續派來的秋山信友也與岩村殿結婚。 同年十月,武田軍舉總兵力3萬入侵遠江,於一言坂之戰大敗德川軍,攻陷二俁城後繼續南下逼近家康的濱松城。信長命瀧川一益、佐久間信盛、平手汎秀領兵3,000前往遠江增援。十二月,織田、德川聯軍在三方原之戰中被武田軍擊敗,平手汎秀戰死。 1573年(元龜四年二月),武田軍從遠江入侵至三河國,對野田城展開攻擊。三月七日,在京都的足利義昭亦向信長舉兵。同月廿五日信長帶兵從岐阜入京,得到足利家臣細川藤孝、攝津豪族荒木村重等投誠。信長火燒京都上京區以作威嚇,義昭起初不降,但在正親町天皇的勅命下,於四月七日與信長達成和議。四月十二日,武田信玄病逝,武田軍帶著信玄的遺體返回甲斐甲府。 包圍網瓦解 1573年(元龜四年七月),足利義昭再度與信長敵對,結果信長親率大軍攻陷槙島城(槙島城之戰),義昭投降並交出嫡子義尋為人質。義昭被逐出京都,由羽柴秀吉送往三好義繼所在的河內國若江城,後來輾轉去到備後國鞆。雖然足利義昭保留將軍之名直至信長死後,但隨著義昭離京,實際上室町時代至此終結。 同年七月廿八日改元「天正」。信長命細川藤孝討伐岩成友通(三好三人眾之一)駐守的淀城(淀城之戰)。八月八日,信長收到淺井家臣阿閉貞征歸順的消息,親率3萬大軍從岐阜出發,八月十日包圍小谷城。隨後在刀根坂之戰大破前來援助淺井的朝倉軍,乘勝追擊至越前國的一乗谷城(一乘谷之戰),朝倉義景受堂兄弟朝倉景鏡背叛自刃身亡。九月,織田軍攻陷淺井氏的小谷城,淺井久政、長政父子自殺(小谷城之戰)。嫁到淺井家的信長之妹阿市帶著三個女兒回到織田家。 九月廿四日,信長以尾張、美濃、伊勢三國的軍力為主力,率軍3萬進攻伊勢長島。織田軍在瀧川一益等活躍下逐一攻陷長島周邊的敵城。平定北伊勢後,長島的一揆半數戰死,勢力已然衰退,因此信長命瀧川一益留守矢田城後開始撤退。十月廿五日撤退途中,織田軍再度遭受一揆伏擊,殿後的林通政戰死。 十一月,河內的三好義繼和足利義昭共謀起事,信長派遣佐久間信盛為總大將到河內平亂。但義繼的三家老背叛了義繼引敵兵入城。義繼於十一月十六日自殺,至此三好氏滅亡(若江城之戰)。十二月廿六日,大和的松永久秀交出多聞山城向信長投降。 受任從三位參議、割取蘭奢待 1574年(天正二年)一月,已成織田家領土的越前,因地頭武士與本願寺門徒掀起叛亂,守護代桂田長俊被殺害。同年二月,武田勝賴出兵攻打東美濃。信長與信忠一起迎擊武田軍,但在抵達前東美濃的明智城已被攻陷,信長為避免與武田軍正面衝突而撤退(明智城之戰)。 三月,信長上洛並受任從三位、參議的官位。信長奏請正親町天皇表示欲割取蘭奢待。據言,這是信長為了讓各國知道信長與正親町天皇之間有密切關系所採取的行動,天皇則也下了勅令允許之。由此契機各國大名知道信長的實力為朝廷所承認,尤其是從奧州增派往信長處表示友好的使者。 四月大坂石山本願寺舉兵。信長派兵燒毀附近一帶農作物。十三日,長期遭到織田軍包圍的六角義賢、六角義治父子放棄石部城逃亡,信長派佐久間信盛軍入城駐守(石部城之戰)。五月廿八日,信長返回岐阜。 長島一向一揆 1574年(天正二年)七月,信長率領7萬大軍,從水陸路方面完全包圍了伊勢長島,切斷了敵方兵糧補給。八月攻陷大鳥居城、篠橋城。 九月二十九日,兵糧耗盡的長島門徒投降,信長應允讓長島門徒乘船退去,但織田軍鐵炮隊卻射擊撤退中的人。被激怒的一揆猛烈反擊,信長叔父信次、異母兄信廣、弟織田秀成等人戰死。接下來信長針對困守中江城及屋長島城的長島門徒,在外設置圍欄防止城中門徒逃走,最後放火將城裡2萬男女全部燒死。信長平定長島門徒們的叛亂後,即日返回岐阜。 當年十一月,荒木村重擊敗傾向足利義昭的伊丹親興,在佔領伊丹城後,將之改為新的居城,易名為有岡城。 長篠之戰 回溯到1574年(天正二年)二月,武田勝賴出兵攻陷東美濃明智城(明智城之戰),五月,武田軍入侵遠江,攻下德川家高天神城。信長不及出兵救援,贈送大量黃金給家康作為軍費。 1575年(天正三年)四月,武田勝賴為討伐於信玄死後即背叛武田家成為德川家康家臣的奧平貞昌,率領至少15,000兵力前往攻擊貞昌所在的長篠城。但善戰的奧平軍使武田軍在進攻長篠城上花了超出預期以上的時間仍無法攻下。期間信長正在攻打本願寺和高屋城。高屋城城主三好康長投降後(高屋城之戰),信長轉向三河,於五月十二日率領大軍從岐阜出兵,五月十七日在三河的野田與德川家康軍會合。 五月十八日,合共30,000兵力的織田、德川聯軍於設樂原布陣。五月廿一日,織田、德川聯軍與武田軍開戰(長篠之戰)。在這場戰役中,信長将至少1,000火槍(即種子島槍)交给了五名奉行指揮作戰,至于织德联军的火枪总数未见记载。據江戶初期成立的《甫庵信長記》,信長為了節省火槍的裝填時間,加快射擊速度,因此投入了3,000火槍,以千人一組,分成三組交替射擊。但有研究認為「三段射擊法」並非現實。 織田、德川聯合軍在此場對武田軍的戰役中獲得压倒性勝利,武田军阵亡过万,织田德川联军損失极小,《信长公记》称设乐原战场中,织田军无损。大敗的武田勝賴撤兵回甲斐。 隨後,織田信忠率領大軍包圍武田家臣秋山信友所在的岩村城(岩村城之戰)。經歷五個月的包圍後,試圖夜襲信忠軍的秋山信友反被河尻秀隆擊破,進而攻入城中,秋山信友因此開城投降,被押至長良川河畔處以磔刑。 進攻越前 1574年(天正二年)一月,越前的地頭武士與本願寺門徒掀起叛亂,被信長派往越前赴任的守護代桂田長俊遭一向宗本願寺門徒殺害,之後門徒們開始內部分裂。1575年(天正三年)一月,一向一揆跟殺害長俊的富田長繁反目,引來加賀一向一揆的下間賴照、七里賴周進入越前,殺害了溝江長逸、朝倉景鏡等織田方武將,並焚燒了平泉寺。但受顯如命令擔任越前守護代的下間賴照,在越前施行惡政更甚於前代領主桂田長俊,一揆眾的內部持續分裂。視此為好機會的信長在長篠之戰後,於八月發兵攻打越前一向一揆。一揆方在內部分裂的情況下,一揆眾無法同心合作迎敵,與一向一揆敵對的其他宗派高田派門徒也投效織田家,越前一向一揆被織田軍擊敗,下間賴照失去城池逃亡,在隱匿期間被發現殺害。於是越前再度成為織田家的領地(越前一向一揆)。 信長順利戰勝越前一向一揆後,重新掌握越前一國並拿下加賀的能美、江沼兩郡。信長也對這些領地進行重新分配。柴田勝家負責總管越前一國八郡,但府中兩郡交由不破光治、佐佐成政跟前田利家(府中三人眾),大野郡分給金森長近三分之二,原長賴獲得三分之一,敦賀郡依舊由武藤舜秀統轄。加賀的檜屋城跟大聖寺城則交給簗田廣正、佐佐長穐跟堀江景忠父子。 就任右近衛大將、讓出家督、安土築城 1575年(天正三年)十一月四日,信長就任權大納言,十一月七日再兼任右近衛大將,與已被流放的幕府將軍足利義昭的地位對等。信長就任右近衛大將時,曾仿效室町將軍就任的儀式。從此信長和將軍同樣被稱為「上樣」,這等於朝廷已承認其「天下人」的地位。但由於信長沒有被稱「室町殿」、「公方樣」、「御所樣」或「武家」的記錄,所以亦有意見認為朝廷把信長和足利將軍視作不同的個別政權。同日,信長嫡子信忠就任秋田城介,次子信雄就任左近衛中將。 十一月廿八日,信長把織田家家督之位和織田家的領國尾張、美濃讓給嫡子信忠,自己則帶著茶器搬到佐久間信盛邸暫住。但信長仍然保持織田政權下政治和軍事的實權。 1576年(天正四年)一月,信長命丹羽長秀在琵琶湖邊興建安土城,二月搬到安土居住。安土城於1579年(天正七年)完工,共五層七重,豪華絢爛,據說內部有挑高天井樓閣的設計。耶穌會的傳教士在寄回母國的信上讚嘆:「即使歐洲也沒有如此豪華的城堡」。 第三次信長包圍網 1576年(天正四年)一月,原本和信長交好的丹波豪族波多野秀治高舉反旗。加上本願寺再度舉兵,反信長勢力開始抬頭。四月,信長派遣大將原田直政、荒木村重、明智光秀率領三萬軍隊前往大坂。負責攻略三津寺的原田直政遭遇本願寺的伏兵,連同直政在內一千人以上戰死。織田軍在石山軍猛烈攻勢下困守於天王寺砦。五月五日,信長收到天王寺砦被包圍的消息,帶兵進入若江城。由於倉促間無法召集多數士兵,於五月七日早上信長親率約3,000人,向15,000人的石山軍進攻。信長本人雖然在激烈戰鬥中負傷,但最後成功擊退石山軍(天王寺之戰)。 之後,以佐久間信盛為主將的織田軍從水陸路包圍石山擊敗了織田水軍本願寺以斷絕其兵糧。七月十三日,本願寺的援兵毛利水軍派出800艘戰船擊敗織田水軍,成功將兵糧彈藥搬入石山本願寺(第一次木津川口之戰)。 此時,兼任關東管領的越後國大名上杉謙信和信長交惡。天正四年謙信與敵對多年的石山本願寺和解,明確地表示與信長的對立。以上杉謙信與毛利輝元、石山本願寺、波多野秀治、紀州雜賀眾等反信長勢力同步行動。 十一月廿一日,信長晉升為正三位內大臣。 1577年(天正五年)二月,信長率領大軍前往討伐紀州雜賀眾(雜賀征伐),由於毛利水軍於背後援助雜賀眾及謙信進攻能登等原因,一直對峙直到了三月,雜賀眾領袖雜賀孫一等七人聯署投降,發誓不再和本願寺合作。隨後信長從紀伊撤兵。 手取川之戰 1577年(天正五年),在能登七尾城的長續連一邊承受謙信攻擊一邊向信長求援軍。信長派柴田勝家為總大將率領三萬為前行軍隊,自己率領本隊一萬八千人為後軍出陣。但九月十五日七尾城淪陷(七尾城之戰),九月廿三日前軍遭謙信所率領的上杉軍所敗(手取川之戰),但根據近代的研究,織田軍跟上杉軍很可能並未爆發戰事。 信貴山城之戰 1577年(天正五年)八月,松永久秀和兒子久通從天王寺砦撤離,回到信貴山城舉兵反叛。信長派人詢問久秀謀反原因,但沒有得到回覆,因此處死了久秀身為人質的兩個孫子。九月,信長派信忠為總大將,率大軍前往信貴山城,十月十日松永久秀在信貴山城的天守放火自盡(信貴山城之戰)。 久秀死後,和信長敵對的丹波龜山城城主內藤定政病死,織田軍趁機攻擊龜山城、籾井城、笹山城等丹波城池。同年,信長把姊妹織田犬嫁給世襲丹波守護的細川京兆家當主細川昭元,成功掌握丹波地區。 十一月,上杉軍入侵加賀,佔領加賀北部的松任城。 十一月二十日,信長公晉升為從二位右大臣,次年(天正六年)再晉升到正二位。 1578年(天正六年)三月十三日,上杉謙信突然死去。因為謙信無子,養子上杉景勝與上杉景虎開始爭奪繼承權(御館之亂)。信長趁機派齋藤長龍從飛驒入侵越中,得到勝利(月岡野之戰),安插神保長住回歸越中,奪回富山城等領地。其後,柴田勝家的北陸部隊則攻下了上杉領地的加賀、能登,並安排長連龍侵入能登。 織田家各方面軍團 進入天正六年(1578年)後,織田家已具備延伸至多方面勢力的兵力與財力。信長給予屬下武將大名級的領地和高度的統治自由,令其攻略周邊勢力。 信長針對越後上杉謙信的後繼者上杉景勝派出北陸總大將柴田勝家、前田利家、佐佐成政、佐久間盛政等人;對甲斐的武田勝頼則派出嫡長子織田信忠、瀧川一益、森長可等人;對大坂的石山本願寺則先後派出塙直政和佐久間信盛等人;對中國的毛利輝元則派出羽柴秀吉、羽柴秀長等人;對丹波的波多野秀治則是派明智光秀等人。 對甲斐的武田方面:織田信忠軍團 四國方面:織田信孝、丹羽長秀軍團(1582年成立) 北陸方面:柴田勝家軍團 關東方面:瀧川一益軍團(1582年成立) 對大坂的本願寺方面:塙直政軍團(對南畿方面、1574年成立、1576年毀滅)、佐久間信盛軍團(1576年成立、1580年消滅) 中國方面:羽柴秀吉軍團(中國征伐) 丹波方面:明智光秀軍團(1580年成立) 伊勢、伊賀制壓:織田信雄、織田信包 對紀伊方面:織田信張 東海道制壓:德川家康軍團(德川家康與信長實際上為盟友關係,並沒有從屬於織田家) 侵略中國 1578年(天正六年)三月,播磨的別所長治加入毛利家的陣營謀反(三木合戰)。 同年四月,信長突然辭去右大臣、右近衛大將的官職。 四月中旬,毛利軍包圍尼子勝久的上月城,羽柴秀吉無法分身救援。七月,上月城陷落,尼子勝久等人自殺,山中幸盛被俘後遭到殺害,尼子氏再興就此夢碎(上月城之戰)。十月,攝津的荒木村重佔據有岡城,和足利義昭、毛利家、本願寺聯手抵抗信長(有岡城之戰)。另一方面,東攝津的中川清秀、高山右近卻沒有跟隨村重反叛。十一月六日,信長命九鬼嘉隆以六艘鐵甲船擊破毛利水軍(第二次木津川口之戰)。荒木村重和石山本願寺失去毛利軍的援助,頓時陷於劣勢。 1579年(天正七年)六月,明智光秀攻下丹波國,八上城波多野秀治投降後被處死。同年九月,荒木村重拋棄妻子逃離有岡城。有岡城落陷後,荒木一族被處死。十月,原本親毛利的備前的宇喜多直家臣服,織田軍佔於上風。荒木村重往花隈城,結果遭到織田家重臣池田恆興追擊戰敗,逃往依附毛利家(花隈城之戰)。 九月十五日,根据通说,信長命德川家康的嫡子松平信康切腹自盡,理由是信康犯下十二條亂行,和信康生母築山殿和武田家密通等。德川家臣團中分裂成親信長和反信長兩派激辯,最後家康決定處死築山殿和命信康切腹。(然而目前学界的结论乃是家康、信康父子间的对立导致家康做掉信康而已。作为动手前期的准备,家康向信长进行了报告,信长毕竟是信康的岳父。信长的回复也只是“听凭家康处置”而已,并非信长直接下令家康动手。)但關於信康父子對立的真正原因有多種說法。 織田信雄因為在伊勢興建出城、丸山城時受到伊賀國人妨礙,於九月十六日擅自率兵8,000分三路攻打伊賀,卻遭遇大敗,家臣柘植保重戰死。戰敗後信雄受到信長嚴厲訓斥(第一次)。 十一月,信長把織田家在京都的居所二條新御所獻給誠仁親王,同時,把誠仁親王的五男邦慶親王認為猶子。 1580年(天正八年)一月十七日,兩年前反叛的三木城因兵糧耗盡開城投降,城主別所長治切腹。四月,在正親町天皇的勅命下,本願寺以有利的條件取得和解,並從石山退兵。同年織田軍開始攻略播磨、但馬。八月,信長向老臣佐久間信盛和其嫡子信榮發出折檻狀(問責書狀),陳列佐久間父子在對本願寺之戰上毫無成果等罪狀。最後佐久間父子被流放到高野山。稍後,老臣林秀貞、安藤守就也以曾經謀反和暗通武田家等理由被流放。 1581年(天正九年)五月,秀吉斷絕鳥取城的兵糧供給,而攻下了因幡(鳥取城之戰)。接着攻下岩屋城取得淡路。秀吉也策反了伯耆國的南條元續、小鴨元清跟隱岐的隱岐經清、備後的上原元祐等毛利方豪族。九月,織田軍40,000人以織田信雄為總大將再度進攻伊賀,殲滅了伊賀一揆,把伊賀納入織田家版圖(第二次天正伊賀之亂)。 京都軍馬演練 1581年(天正九年)一月廿三日,信長命明智光秀為京都的軍馬演練作準備。二月廿八日,信長於京都皇宮的東邊馬場舉行閱兵,即京都軍馬演練,以信長為首的織田家一門、丹羽長秀等織田軍團、朝廷公家眾、舊幕臣眾等均有參與其中。正親町天皇亦有出席參觀,過程中曾十二次遣人到信長處表示讚賞。 《信長公記》提到此演練:「參觀的民眾不論貴賤,得以生於如此可喜可賀之世,得以參觀古往今來難得場面,皆感畢生難忘心懷感激。」 武田征伐 1581年(天正九年)五月,佐佐成政在擊退上杉景勝進犯越中的軍勢後,趁著上杉家在越中駐守的武將河田長親病故,柴田勝家揮軍進入越中,佔領了大部分上杉家在越中的領地。七月,越中木舟城主石黒成綱被懷疑暗通上杉家,在近江被丹羽長秀誅殺。越中願海寺城主寺崎盛永亦被命令切腹自盡。三月廿五日,武田勝頼救援高天神城失敗,高天神城被德川家康奪回。此時在紀伊的雜賀眾開始內部分裂,支持信長派的鈴木孫一(雜賀孫市)與反信長派的土橋守重等人互相爭鬥,導致雜賀眾勢力衰退。次年鈴木孫一在信長的支援下使土橋守重切腹自盡。 因為高野山藏匿荒木村重殘黨並且與足利義昭密通等理由,信長派出數十名使者命令高野山交待,但高野山方面卻將信長派去的使者全部殺害。八月十七日,信長逮捕織田領地中數百名高野山僧人,並命令河內、大和的各大名包圍高野山。 1582年(天正10年)二月一日,武田信玄的女婿木曾義昌向信長投誠。信長答應後,於二月三日發出針對武田的大動員令:信忠從西信濃的木曾谷、金森長近從飛驒、德川家康從駿河、北條氏政從關東,各自攻入武田領地,其兵力數總數超出十七萬以上。面對此境的武田軍,在伊那城的守城將下條伊豆守遭家臣放逐而獻給織田軍。接著信濃松尾城主小笠原信嶺、駿河的田中城主依田信蕃、駿河江尻城主穴山信君等人爭先恐後地投降織田軍,勝賴之弟仁科盛信雖據高遠城力戰,但亦遭信忠以優勢兵力一日而陷,武田之亡至此已成定局。 三月七日,信忠從上諏訪入侵甲府搜捕武田勝賴的親族殘黨。三月八日信長從歧阜出兵,十一日到達岩村城。三月十一日,武田勝賴、信勝父子在甲斐東部的田野被包圍,最後兩人力戰而死,武田家至此滅亡(天目山之戰)。 三月十三日,信長從岩村到達彌羽根。三月十四日檢視勝頼等首級。三月十九日進入諏訪的法華寺。民間傳說明智光秀說出「能來到這裡、我們的努力也是值得的」這句話激怒了信長,信長則說「你做了什麼」,之後懲罰了光秀。武田氏滅亡後,織田信長重新分封武田家的領地,將上野一國跟信濃小縣、佐久封給瀧川一益、北信濃高井、水內、更科跟埴科四郡給了森長可、南信濃伊那郡交給毛利秀賴、甲斐一國除穴山信君所領外交給河尻秀隆、將駿河一國除北條氏、穴山信君等武田降將外的領地全交給德川家康、木曾義昌除本領安堵外,另外加封安曇、筑摩兩郡,保持和北條家的同盟關係。 另外織田軍在攻打藏匿六角義治的鹽山惠林寺時,惠林寺因拒絕交人而遭到放火燒寺。當時惠林寺住持快川紹喜臨終前所說「安禪未必須山水,滅卻心頭火自涼」的話,仍流傳至今。 本能寺之變 1582年(天正十年),信長派遣三男織田信孝、重臣丹羽長秀、蜂屋賴隆、津田信澄軍隊準備攻打四國的長宗我部元親。北陸方面,奪回富山城的柴田勝家正攻打魚津城(魚津城之戰)。上杉氏因為北方新發田重家之亂,受到森長可從北信濃方面、瀧川一益從上野方面攻擊,東南西北皆處於守勢。 另一方面,德川家康因為武田氏滅亡從信長處得到駿河一國。五月十五日,為了答謝和慶祝勝戰,家康到訪安土城時,負責招待一職的是明智光秀。家康在安土城期間,信長收到正在攻打備中高松城羽柴秀吉要求增援的消息,隨後解除了光秀的接待職務,命光秀返回丹波準備出兵救援秀吉。後世亦有光秀因招待不周而被解除接待職務的俗說。 五月廿九日,信長上洛並借宿本能寺。本應前往備中秀吉陣中作增援的明智軍突然從丹波龜山城出發向南渡過淀川向京都進軍,於六月二日夜天未明突擊本能寺。信長得知光秀謀反,說道:「無關是非。 」由於倉促間無法召集多數士兵,隨即率領寺裡連森蘭丸在內約100人近侍小姓眾作抵抗,但沒有奇襲機會,最後只能回到居室內放火自盡。享年四十八歲。 信長自焚後,其遺體和首級並沒有被任何人發現。即刻救援的長子織田信忠因指揮失當只能和少量部隊及近侍們一同奮戰後敗退。由於信忠認為以光秀的個性必會對自己的逃脫有所準備,於是拒絕逃往安土城重振旗鼓的建言,選擇在掩護二條御所的誠仁親王逃出後自盡身亡。信忠選擇和信長一同自盡導致了日後織田家因為繼承人選問題而內鬥、進而演變為織田家崩解和羽柴秀吉上位。 這次事件史稱「本能寺之變」。有關主謀、黑幕、起事動機有各種說法,但至今未有確實的答案。 2017年3月20日,織田信長與明智光秀兩家的後代共同出席茶會活動,為400年前的本能寺之變上演握手和解。 年表 人物特色 外觀、特徵 信長青少年時代是被誤認為女人般的美男子,而信長的兄弟姐妹及子女被記載為當世俊男美女的比例也相當高。 太田牛一對青少年時代信長穿著打扮的描述是「浴衣脫去一邊衣袖、穿半袴,腰間掛著裝了打火工具的袋和葫蘆等物。頭髮以萌黃色或紅色的線綁成茶筅髷。太刀的刀鞘是紅色的。」 路易斯·弗洛伊斯对信长外貌的描述是「身高中等、體型瘦削、鬍鬚稀少、聲音很高。」 據松永貞德回憶,於天正九年軍馬演練時,信長曾大聲質問前方為何停滯。當時聲音之大,約500米外可以聽見。綜合路易斯·弗洛伊斯的描述,可知信長的声音既高又響亮。 身高约170公分。事實上日本戰國時期並非後世印象中的全是矮子,仍有不少高個子,茶聖千利休的身高就有180,大名如長宗我部元親也有185左右,最上義光經過甲冑推斷則有190的高度。 天主教教士在給羅馬教宗的報告稱說織田是「黑衣包裹著一團赤紅烈火」。 性格、嗜好 路易斯·弗洛伊斯对信长评论是「極度好戰,勤於軍事修練。充滿追求名譽之心,對正義很嚴格。對加於自身的侮辱必定施以懲罰,在幾件事情上會表示慈愛和人情味。睡眠時間短,很早起床。沒有貪欲,決斷甚為隱秘,戰術極其老練。有時會非常性急和情緒激動,但平常不會如此。他甚少或完全不聽從家臣的忠言,極為家臣所敬畏。不喝酒,節食。對人十分率直,傲慢,認為自己的見解才是對的。(中略)對自己所有事情皆小心地完成。與人交談的時候,討厭拖延和冗長累贅的開場白。即使對極卑賤的家臣也能親切地說話。」 信長不拘泥於身分,不以貴族大名自居,跟平民也無差別地往來、交情良好。 信長喜歡體育活動,尤其喜歡相撲,經常於安土城舉辦大規模的御用相撲比賽。而且在相撲大會上不問身分,信長隨從武士與平民混合在一起比賽相撲,勝者有賞。另外對於游泳、狩獵、放鷹、馬術、劍道、射箭類鍛鍊身體、武術鍛鍊等相關事情都是信長的嗜好。 信長喜歡下圍棋,曾與日蓮宗僧人日海對弈,據說棋力不低。 信長喜好幸若舞。信長特別喜歡幸若舞『敦盛』的其中一節「人間五十年,與天下互相比較,如夢又似幻,一度得生者,豈有長生不滅者乎?」此一節由於符合信長覺得「世事如夢,人生苦短」的人生觀,因此信長也經常以此歌舞自娛。 信長喜歡南蠻品,在天正九年一月十五日於安土舉行的左義長中,戴西洋帽子出席。晚年赴戰場時也會穿著南蠻鎧甲。對於訪問日本的傳教士范禮安身邊工作的黑人奴隸表示興趣,傳教士遂將此黑人贈與信長,信長為其取名為彌助,並聘用為隨從。 據言信長對羅馬公教耶穌會所送的地球儀、錶、地圖等禮物相當瞭解。(當時沒有日本人知道世界是圓形球體,耶穌會送上地球儀時,仔細地解說地球的構造,信長家臣都沒人聽得懂,唯獨信長理解,並說「合乎道理」。)信長好奇心很強,在鐵炮尚未廣為流傳時,就已經在使用火繩槍了。奇特的性格廣為人知、但在當時訪問日本的傳教士路易斯·弗洛伊斯眼中則是很普通看待之。信長曾送一幅繪畫了安土城的屏風給教宗額我略十三世,但實際送抵羅馬時是在信長死後(1585年)。之後此屏風繪畫消失不知去向。 信長吸引了多數人的關注、統率能力出眾,雖被認為不欲被人理解,卻會譴責僧人違背佛教戒律、讚許葡萄牙傳教士的紳士行為、更冷酷地對待起事的僧人等例子,可見信長性情直率,並不會為了宗教或名譽而說謊。 後代雖傳說信長將淺井久政、淺井長政父子、朝倉義景等三人的頭蓋骨塗上金箔,於酒宴時展示,並以頭蓋骨為首爵讓家臣喝酒,鄙夷三人的尸首。但這是小說家對故事的潤色,實際上並沒有將它們使用為首爵。且將頭蓋骨塗上金箔,是對死者的敬意,故若以這次事件批評信長殘酷是不公允的。 關心部下的家庭。據點搬遷至安土城時,信長曾斥責單身赴任的家臣。此外也親自調停過羽柴秀吉的夫妻爭吵。也會為家臣的身體狀況感到擔心。 在荒木村重謀反時,黑田孝高(官兵衛)作為勸告使者前往後沒有返回,信長以孝高先前主君小寺政職同時謀反一事認為孝高加入敵軍,下令處死孝高之子松壽丸(之後的黑田長政)。然而叛亂平定後,信長發現孝高只是遭到囚禁而不是背叛,信長告訴部下「我如何有臉面見官兵衛?」後來得知竹中重治將松壽丸偷偷藏匿起來,信長大為歡喜。 從謀殺弟弟信勝,以及處決叔母阿豔(秋山信友妻,岩村城陷落時被一同處決)等事項而言,有對於同族之人相當嚴格的評價。然而,從將一度叛變的哥哥信廣赦免並重用、養育信勝之子信澄後並予以重用、以及對於戰爭中殺害同族的對手毫不留情地報復等事項來看,實際上對於同族親戚仍相當重視。(處決阿豔一事的原因並非叔母投向武田家,而是阿豔將信長的親生兒子勝長送到敵方武田家) 根據《信長公記》的記載,在美濃與近江國境的山中,有名被稱為「山中之猿」的身障男子在街道旁乞討謀生,上洛後的信長每次往來京都與歧阜之間都會看到此人,心生不忍之下,在1575年經過時召集該地的民眾,賜予山中之猿20反的木棉,並告訴村民「用這些換錢為山中之猿建造房屋吧。另外,各位如果能每年施與他米麥糧食免於飢餓的話,我會很高興的。」在場的所有民眾全部感動落淚。由此可見信長對領內民眾的仁慈。 長篠之戰後,信長得知奧平家足輕鳥居強右衛門犧牲性命鼓舞守軍的事情後,非常讚賞其忠義,親自指揮部下在甘泉寺為強右衛門建造盛大的墳墓,毫不介意強右衛門只是一介足輕。自己極重視的家臣森可成在宇佐山城之戰中陣亡後,年僅13歲的遺孤森長可也受到信長的厚待,由此可見信長對於忠義行為,不分身分高低都會給予敬意的性格。(信長在森可成逝世後不久焚燒比叡山燒殺寺院僧侶時,唯獨可成墳墓所在的聖眾來迎寺受到信長的保護而免於被破壞。) 用人、改革 信長是個「創造性的改革家」、有時被評為「瘋狂的革命家」,與日後同為天下人的羽柴秀吉與德川家康相當不同。信長思想非常新穎前瞻,難被當時的人理解,大量吸收南蠻物品與知識也是當代少有,所以能成為唯一一個憑自身才略切開亂世的霸主,相比之下作風相對保守的秀吉與家康也只能在信長逝世後才能有出世的機會,相形見绌。 奉行實力主義,用人唯才,不論是平民出身的羽柴秀吉或聲名狼藉的松永久秀都不吝晉用提拔;相對的表現不佳被認為沒利用價值的人,就算是跟隨近二十多年的老臣如林秀貞、佐久間信盛也會遭到無情流放的命運。值得一提的是背叛信長的人大多數都是於信長上洛以後才加入的家臣,於尾張、美濃時代的就加入的老臣幾乎沒人背叛信長,所以信長對待家臣只是比較嚴格,人事處理方面並沒有什麼問題。 三好義繼戰死,有一名叫坪內的廚師,成為信長的俘虜。當時信長對坪內說:「烹飪的料理美味的話,就免你正法之罪,並用你為廚師。」之後坪內做料理給信長吃,信長說:「這料理只是水。」就下令將坪內斬首。坪內要求再一次機會,而坪內第二次的料理,信長誇說「美味。」於是任用坪內掌廚。之後坪內被問到:「一開始就作第二道料理,不是很好嗎?」坪內卻取笑信長:「一開始我是做公家京都風的高級料理,口味清淡。之後是做重口味的鄉下料理。信長公終究也只是個鄉巴佬罷了。」信長聽說了此事,並不生氣,笑著說:「受雇於我,須配合我愛吃的口味,方是家臣本分。對此怠慢,就只是無能罷了。」 肖像畫 截至目前,可考的信長肖像畫共計23幅,大體上都有著長臉、唇上蓄鬍、鼻子輪廓鮮明等共通特徵;此外,尚有5尊木雕肖像傳世。 此外,愛知縣豐田市的長興寺,收藏有原本置於天童市三寶寺藏,但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時的空襲中燒毀,由歐洲來的畫家所畫的寫實肖像畫的翻拍照。畫中的信長有著粗而有力的眉毛、大且細長的眼睛、高至鼻梁的鼻子、緊閉的嘴巴、臉長且輪廓明顯,留有鬍子等符合其他日式畫像及傳教士描述的特徵。只是,此肖像畫於史料上缺乏證據證明為真,亦有說法是此畫像於明治時代所舉行的「忠臣」表彰工作時所製作而成的。 軼事 第六天魔王 織田信長被稱為第六天魔王的傳聞,首見於《日本耶穌會年報》中傳教士路易斯·弗洛伊斯寫給所屬耶穌會的信中所提及的故事:元龜三年(1572),當時武田信玄正要上京,寫了封信給信長,並署名「天台座主沙門信玄」,而信長的回信就署名「第六天魔王信長」。但戰國史料中,並無信玄自稱天台座主的紀錄。信玄的僧籍,僅有在覺恕法親王的安排下,擔任過權僧正而已 。此外,《甲陽軍鑑》所收錄的信玄書信中雖有提及信長乃「天魔變化也」(《醍醐寺理性院文書》的抄本則寫成「天魔破旬變化也 」),但《甲陽軍鑑》存有大量內容與戰國史料不符的爭議,因此「天魔信長」僅能視為附會之說。 政策 天下布武 通常解釋成「以武力取得天下」,如上所述信長將自己所在地改名岐阜時,即開始用「天下布武」印,岐阜的命名是取自中國周朝文王於岐山及孔子的家鄉曲阜為根據地、日後君臨天下之意(阜為山丘之意),由此可窺信長志向。日後以岐阜為根據地,展開往後長達15年的統一日本之路。 宗教政策 信長雖稱其信仰宗教為日本佛教法華宗,使用「妙法蓮華經」等字樣作為軍旗,不過他對宗教並不甚虔誠,不但跟提供新式武器的耶穌會傳教士們過從甚密,還曾與許多佛教門派為敵,如天台宗比叡山、一向宗本願寺等對立,甚至因為消遣武田信玄而自稱為佛敵。及在安土城的石壁上採用地藏菩薩、墓石等事,都顯示出其矛盾。據路易斯·弗洛伊斯的記載,信長習於唯物論思考法、對神佛的存在、靈魂不滅等事基本上是不怎麼相信的,基本上是無宗教。由信長批評當時僧侶的蠻橫等。 一方面安土城天守內的最上兩層、壁畫採用以佛教、道教、儒教為題材的繪畫,對淨土真宗與天台宗延曆寺的宗教活動等也未予以禁止。一般認為可能信長並非否定宗教,而是考慮將其視為天下布武事業的一環,將現存宗教與政治分離、或政治上的宗教統一。
是某个整数的平方,则称 为一个完全平方数或平方数。有理数的平方一定是有理数,无理数的平方可以是有理数,也可以是无理数。 平方和 平方和通常指一些正整数的平方之和,整数的个数可以是有限个,也可以是无限多。 正整数的平方和公式如下: 证明 用数学归纳法证明如下: 時,成立 時,成立 設時成立,即成立 當時, 故時亦成立,原式得證。
代数中,一个数的平方是此数与它的本身相乘所得的乘积,一个元素的平方是此元素与它的本身相乘所得的乘积,记作x2。平方也可視為求指數为2的幂的值。若x是正实数,这个乘积相当于一个边长为x的正方形的面积;如果x为虚数,则这个乘积为负数。如果x为非虛數的复数,则这个乘积也是复数。 如果实数y = x2,就说y是x的平方;如果同時x是非负数,那么x就是y的平方根。如果一个整数 是某个整数的平方,则称 为一个完全平方数或平方数。有理数的平方一定是有理数,无理数的平方可以是有理数,也可以是无理数。 平方和 平方和通常指一些正整数的平方之和,整数的个数可以是有限个,也可以是无限多。 正整数的平方和公式如下: 证明 用数学归纳法证明如下:
20世纪70年代后半期,韩国民众的心态开始由60年代的生活温饱需求,逐渐转变为民主权利的需求。进入1979年后,民众对朴正熙政权的不满情绪日益显现。以金泳三为代表的民主派势力与朴正熙的维新派展开了决战。1979年4月30日,因世界经济不景气而破产的“YH贸易公司”200名女工开始了抗议解雇,要求保障生存权的斗争。以金泳三为首的反对朴正熙势力对女工的斗争给予的大力的支持。8月9日,金泳三甚至允许女工在新民党总部大厦,无限期地举行静坐示威。8月11日,朴正熙政府动用上千名军警包围新民党总部大厦,强行驱散静坐女工,并逮捕了30多名新民党党员。一名女工为此跳楼自杀,以死抗衡。之后,韩国国会取消了金泳三的国会议员资格。66名新民党议员因此集体辞职。金泳三被国会除名后,韩国政坛掀起轩然大波。金泳三的政治根据地釜山、马山和昌原等地爆发大规模的示威游行,即导致“维新体制”垮台的“釜马事态”。 1979年10月26日,朴正熙与金载圭和车智澈一起在晚餐上,就“釜马事态”与新民党的问题发生争执。朴正熙和车智澈认为新民党是“釜马事态”的背后主导者,主张逮捕和起诉金泳三。两人将“釜马事态”的发生归咎于情报工作的失误,并责骂金载圭。在现场看到参加游行示威的大部分是市民的金载圭,恼羞成怒开枪杀死了朴正熙和车智澈。“维新体制”就此瓦解。 经济 1961年朴正熙通过政变掌握大权时,韩国经济处在低投资——低生产——低收入的恶性循环之中。20世纪50年代末至60年代初的韩国,经济增长率逐年下降,人口增长过快,失业率高居不下,产业结构也非常落后,第一产业比重过大。1961年,韩国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不足100美元,是当时世界上最落后的国家之一。朴正熙曾说:“当时我感到好像一个被窃空的家或是一个破产了的商行甩给了我,让我去收拾”。为击败北方共产党政权,朴正熙将发展经济当做头等大事。1961年6月,他将主要经济决策部门合并成经济企划院,由一名常务副总理领导,全面负责制定和实施经济发展计划。为监督经济日常运转,他还在总统府设立了经济秘书局。为集中和分配非常有限的金融资源,朴正熙对商业银行进行了国有化,同时组建一批专业化银行如韩国发展银行(1961年)、外汇银行(1967年)等。在他执政的1962-1979年间,韩国年均国民生产总值增速高达9.2%,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从1961年的82美元增加到1979年的1644美元,韩国从一个贫穷的农业国发展成为中等发达国家。 经济开发五年计划 “为果断地纠正因旧政权无能和腐败而造成的社会经济上的恶性循环,实现国民经济的重建和自立增长”,朴正熙于1962年1月正式发布了第一个经济开发五年计划(1962-1966年)。尽管一五计划在制定和实施上都有不少失误,但一五期间韩国经济增长率达到了8.5%,给朴正熙政府和韩国国民极大的鼓舞。此外,朴正熙在此期间摸索到了以政府主导、出口主导、非均衡发展为基本内容的适合韩国国情的开发战略。1968年,朴正熙借鉴西德经济发展经验,不顾各方反对,让郑周永的现代建设修建连接韩国两大城市首尔和釜山的京釜高速公路。两年零五个月后的1970年7月7日,京釜高速全线通车,创下世界高速公路建造速度记录,也为韩国经济腾飞打下良好基础。进入20世纪70年代后,朴正熙把重化工业作为经济发展的重点。1973年1月12日,他在年初的记者会上发表了“重化工宣言”。在第三个五年经济计划期间,韩国建设了浦项钢铁、现代重工等大型企业,成为仅次于日本的世界第二大造船国。在朴正熙汽车国产化的政策倡导下,韩国汽车工业在三五期间实现了国产化,并于1976年1月,开始批量出口。1977年12月22日,朴正熙在首尔奖忠体育馆举行的第十四次韩国出口节上宣布,韩国已经正式迈入出口100亿美元的国家行列。韩国是继日本之后亚洲第二个出口超100亿美元的国家,成为世界出口大国。 新村运动 贫苦农民家庭出身的朴正熙很关心农民疾苦,并希望改善农民生活水平。1969年7月,庆尚北道和庆尚南道发生特大水灾。8月,朴正熙在视察灾区的途中,在庆尚北道清道邑发现一个与众不同的村子神道一里。村子不仅恢复了经济,而且树林茂密,房屋、道路干净整洁。他特意让司机停下车,前去考察。该村从1957年开始实行自治、自筹资金改善农村环境。村子是全村人在灾后合力重建的。神道村的情况给朴正熙留下深刻印象。20世纪70年代,随着韩国工业化的发展,城乡差距不断扩大。为了让韩国农民“过好日子”,朴正熙在1970年4月22日的全国地方行政长官会议上开始推广神道村的自助努力精神,并逐渐在全国范围内开展新村运动。新村运动倡导“勤勉、自助、协同”的精神,通过激发农民的积极性,并配以国家的支持,来改变农村的落后面貌。1979年,韩国98%以上的农户用上了电,村村都建有村会馆,村村通自来水,并根除了霍乱、伤寒等瘟疫疾病。1970-1978年间,韩国农民人均收入从165美元增加到778美元,增加约四倍。其中1974-1977年,农民的人均收入超过了城镇劳动者的收入。 山林绿化 日本投降后,韩国乱砍乱伐现象变得严重。朝鲜战争时期,韩国大片的山林也被损毁殆尽。20世纪50年代,韩国的绿化面积不足现在的9%。1962年,朴正熙将生活煤炭纳入一五计划中,大幅减少了乱砍乱伐的现象。朴正熙政府同时还制定了《林产品监控法》、《山林法》、《水土保持事业法》等。1967年1月,他成立了专门负责绿化和水土保持的政府部门山林厅,并于1967年引进了国立公园制度。1973年1月12日,朴正熙在新年记者招待会上宣布:“我们将制定一个为期10年的国土绿化计划,还韩国一个青山绿水。”1978年,韩国仅用6年时间就提前完成了绿化计划,共植树300亿棵,造林108万公顷,实现绿化420万公顷。世界著名环境学者、美国地球政策研究所所长曾如是评价朴正熙在山林绿化上的贡献:“韩国的山林绿化是世界性的成功杰作,我们同样可以仿效韩国将全世界变绿。朴正熙是这个杰作的总设计师。”1982年,联合国粮农组织在其报告中称:“韩国是二战后在山林绿化方面做得最成功的发展中国家。” 外交 对朝关系 20世纪60年代,朝鲜半岛南北方保持着李承晚时期相互对峙不妥协的对抗状态。但与李承晚的“武力北进统一”政策不同,朴正熙主张通过发展经济实现“胜共统一”。五一六军事政变《革命公约》有关对朝政策的基本点是强化反共体制,实现“胜共统一”。1961年,朝鲜领导人金日成曾派遣朴正熙故友,原贸易部部长黄泰成秘密前往韩国意图利用个人关系和朴正熙早年亲共倾向改善朝韩关系,朴正熙为表示反共决心,防止美国人怀疑,将黄泰成作为间谍处决。1965年,朴正熙提出“先建设,后统一”的主张。通过两个经济开发五年计划的实施,朴正熙有效地提高了韩国的社会、经济实力,改变了朝鲜以往在这些方面的相对优势。60年代后半期,随着韩国派兵参加越南战争,韩美同盟关系得到加强,韩朝关系紧张到一个新的程度。越南战场成了韩朝的第二战场。1968年1月,朝鲜派出31名特工潜入韩国刺杀朴正熙,险些得逞。 20世纪60年代末和70年代初,随着美中关系的和解,朴正熙也相应地调整了对朝政策。1970年8月15日,朴正熙在纪念光复25周年祝词,即“8·15宣言”,中提出要以和平的方式完成南北统一。1971年,南北方通过红十字会进行了首次接触,讨论南北离散家属问题。1972年5月至6月,双方实现了部长级的互访,并于1972年7月4日发表了《南北共同声明》。“7*4南北共同声明”的主要内容包括:不依靠外来势力和在没有外来势力干涉的情况下实现统一;统一应以和平的方法实现,不采取武力行动;作为同一民族应当超越意识形态和制度的差别,促成民族大团结;终止相互武装挑衅和诽谤中伤,制止意外的军事冲突;尽快展开南北红十字会会谈;架设首尔-平壤直通电话;成立南北协调委员会等。 1973年,朴正熙提出了不反对朝鲜加入国际组织和成为联合国成员国的“6·23原则”,试图使南北关系和平化,并在此基础上实现和平统一。经过近10年追赶式发展,从1972年开始韩国的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已经开始显著稳定地高于朝鲜。双方平衡实力的变化使朝鲜开始拒绝进行南北之间的交流。1975年,北越在越南取得胜利后,朝鲜曾试图凭借其军事上的优势在韩国发动革命,对韩国安全构成巨大威胁。1978年,双方红十字会的会谈也被中断。 对美关系 1960年朴正熙通过五一六军事政变推翻民选的第二共和国张勉政府后,美国对朴正熙军政府并无好感。1961年6月13日,时任美国总统约翰·肯尼迪曾明确指出韩国的政治经济形势处于一种没有希望的状态。同年11月,当时担任国家重建最高会议议长的朴正熙出访美国时,美国媒体起初还对朴正熙进行负面报道。不过,朴正熙的反共、反腐和发展经济的理念,很快使肯尼迪和美国改变了对朴正熙的看法。原本对韩国经济失去信心的美国人开始对韩国经济产生浓厚兴趣。访问结束时,美国媒体对朴正熙的访问作出了肯定性的评价。《新奥尔良时报》甚至报道说:“在全世界的革命领导人中,像韩国领导人这样访问中就已经赢得一定支持的很少,包括肯尼迪总统在内整个美国,都将严惩腐败、深谙韩国经济现状的朴正熙评价为一个刚直不阿、具有决断力的优秀领导人。”此次出访,朴正熙为韩美关系的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由于朴正熙在韩日关系、越南战争与美国的一致,朴正熙执政后,韩美关系很快进入了“蜜月期”。1965年6月22日韩日邦交的正常化使东北亚地区的美日韩同盟正式确立。韩国是美国同盟中卷入越南战争最早、最深的国家。早在1961年11月朴正熙首次访美时,他就向肯尼迪表示,如果美国给予承认并提供援助,韩国可以出兵越南。1965年在越南形势急转直下时,时任美国总统林登·约翰逊向其盟国首脑发了20多封亲笔信,拉盟友参战。但只有朴正熙积极表示参加。同年5月,约翰逊派他的总统专机到汉城接朴正熙来美洽谈。5月16-26日,朴正熙以总统身份再次出访美国,受到约翰逊的最高礼遇。约翰逊称朴正熙是“亚洲的伟大领导人”。美国华盛顿市还将5月17日定为“朴正熙总统夫妇之日”。韩国参战越南战争使韩美同盟关系得到进一步的巩固。原本打算撤出驻韩美军的美国打消了撤军计划。作为对韩国参战的补偿,美国为韩国军队武装了现代化的武器,并给予韩国大量的经济、技术援助。1966-1969年,韩国经济的年增长率超过了10% 。 1969年7月,时任美国总统理查德·尼克松在关岛发表宣言,提出新的亚洲政策“尼克松主义”。此后,美国决定将驻韩美军的数量从6.1万人裁减到4万多人,并停止对韩的无偿军事援助。随着美中关系的缓和以及驻韩美军的撤离,朴正熙开始对美国极度猜忌和不信任。感到安保危机的他开始发展自主国防,并试图发展核武器。韩美之间的矛盾也因此加剧。此后,随着韩国放弃核计划,两国关系得到缓和。卡特上台后,美国对韩国国内的民主与人权问题变得更加关注。“维新宪法”的颁布和朴正熙政权对民主阵营的镇压,使韩美关系产生了阴影。1976年10月24日,美国媒体曝出“韩国门事件”,韩美关系因此雪上加霜。1977年3月,卡特宣布将在未来4-5年内全部撤走驻韩美军,使韩美关系降到历史低点。 对日关系 1951年10月,韩日双方在美国的敦促下,开始了邦交正常化的预备性会谈。但前五轮的会谈进展缓慢。朴正熙上台后,韩国政治文化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对日问题上也采取了更为务实的态度。1961年11月12日,朴正熙在以最高会议议长身份访美途中顺访日本。他在机场发表声明说韩日两国应“不计小节,本着相互理解的精神相互合作,以诚意解决问题”。他与时任日本首相池田勇人会唔时表示如果日本在“财产请求权”问题上表现诚意,韩国可以不再对日本要求巨额赔偿。池田勇人表示会尽最大努力帮助韩国。之后,韩国中央情报部部长金钟泌和外务部部長崔德新先后两次出访日本为此进行了两次会谈。1962年11月,朴正熙派金钟泌去东京继续磋商,与日本外相大平正芳达成《金-大平秘密备忘录》。 1964年12月,韩日举行了第七次会谈。由于美国约翰逊政府希望日本取代美国对韩国进行经济援助,双方肯定了金钟泌与大平正芳商定的原则,迅速达成协议。1965年6月22日,韩日双方在经历13年零8个月的谈判后,在日本首相官邸举行《韩日基本关系条约》、《关于旅日朝鲜侨民法律地位和待遇的协定》、《日韩渔业协定》、《日韩关于解决对日财产请求权和经济合作的协定》、《日韩关于文物及合作的协定》等文件的簽署儀式。同年12月18日,双方交换批准书,使条约正式生效,标志着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在《韩日基本关系条约》中,日本没有对其侵略作任何反省,也没有就此对韩国进行任何“赔偿”,双方的历史问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虽然这对韩日关系的发展留下了阴影,但通过与日本邦交正常化,朴正熙从日本得到了大量的经济利益,减少了对美国的依赖,并成功将平壤与东京的关系打入长期的低潮。 进入20世纪70年代,由于“金大中绑架事件”(1973年8月)、“田中狂言”(1974年1月)、“民主青年同盟事件”(1974年2月)和“文世光事件”(1974年8月15日)等事件的发生,朴正熙政府与日本的关系陷入低谷。但后经美国的调停,两国关系有逐渐得到恢复。 其它 为了突破外交孤立,朴正熙政府积极与第三世界国家改善关系。1961-1969年,韩国先后与23个非洲国家建立外交关系,在非洲建交国家的数量超过朝鲜(15国)。20世纪60年代末,韩国已与21个拉美国家建立外交关系,而朝鲜只有古巴一个国家与其建交。1970年,与韩国建立外交关系的国家已经由1960年的20多个增加到145个。 基於共同的反共立場,韩国與中華民國的關係友好而密切,1966年2月15日,朴正熙携夫人陸英修訪問台灣,并與中華民國總統蔣中正舉行會談。2月18日,双方發表聯合公報,重申傳統友誼,同意舉行亞洲自由國家高層會議。1976年12月22日,宋美齡函電蔣經國:「現在美国撰文,不斷對南韓作各種攻擊,大有不打垮朴正熙誓不甘之態度也,倘南韓既被打垮,朝鮮半島落入北韓之範圍,則無異赤劍直對日本心臟」。 遇刺身亡 1979年10月26日,朴正熙和警卫室室长车智澈在晚餐上责难中央情报部长官金载圭在“釜马事态”上工作失误。恼羞成怒的金载圭遂开枪杀死了朴正熙和车智澈 。 1979年11月3日,韩国为朴正熙举行了国葬。时任韩国代总统崔圭夏在朴正熙灵前献上建国勋章。 著作 1961-1963年,朴正熙先后出版了《一个领导人的方法》、《我们国家的道路》和《国家、革命和我》。1970年代,他应《大英百科全书》的邀请,写作了《建设一个国家》(To Build a Nation)。在他遇害的前几个月,朴正熙写作了《韩国的新生——发展的一种模式》。 家族 祖先 朴正熙的家族出自高靈朴氏的直講公派,他是高靈朴氏的第29代子孫: 高祖父:朴英煥(,?-1838年),字華彥,朴世衡()與密陽朴氏之子 高祖母:全州李氏(1786年-1849年),李亨浩之女 曾祖父:朴履燦(,?-1846年),字茂之 曾祖母:,李以貞之女 祖父:朴永奎(,1840年-1914年),字文瑞 祖母:(1840年-1915年),李培植之女 父:朴成彬(1871年-1938年),字和益,通訓大夫、寧越郡守 母:(1872年-1949年),本貫水原白氏、白樂春之女,封恭人 家庭 朴正熙在闻庆小学教书期间,曾经家里牵线和金好南相親结婚,但由于性格不合而离异,两人生有一女儿。1950年8月,朴正熙在大邱师范学校的校友,陆军本部情报局少尉宋在千帮他与自己的表妹陆英修牵线。陆英修是忠清北道沃川地区望族陆钟宽的二女儿。由于朴正熙離婚過,比陆英修大8岁,而且是個軍人,故两人婚事遭到女方父亲陆钟宽的强烈反对。不过两人还是不顾陆钟宽的反对于1950年12月12日在大邱市溪山洞举行了婚礼。1974年8月15日,在光复节庆祝仪式上陆英修被前来刺杀朴正熙的文世光误杀身亡,陆英修被误杀后,朴正熙无意再娶,女儿朴槿惠代母出任韩国第一夫人。 和金好南所生: 長女(,1937-2020):與(本貫清州韓氏)結婚 和陸英修所生: 長女朴槿惠(,1952-):大韩民国第18任总统 次女朴槿姈(,1954-):原陆英财团理事长 長子朴志晚(,1958-):韩国金属复合材料制造公司EG总裁 朴正熙性好漁色,時常由侍衛長掩護外出獵豔,坊間盛傳遭殺害的交際花鄭仁淑所生即為朴正熙之子,但朴正熙否認。與鄭仁淑有關係的政要,包含總統、總理多達26人,最終無法確認。 榮譽 韓國勳獎 : 無窮花大勳章 建國勳章(大韓民國章) (光化大勳章) 壹級 保國勳章 (統一章) 武功勋章(太極章) 国民勋章(無窮花章) 外國勳獎 : 大十字級 : 壹級 : 大十字級柬埔寨王家勋章 : 大軍官級 : : 大十字級
家族 祖先 朴正熙的家族出自高靈朴氏的直講公派,他是高靈朴氏的第29代子孫: 高祖父:朴英煥(,?-1838年),字華彥,朴世衡()與密陽朴氏之子 高祖母:全州李氏(1786年-1849年),李亨浩之女 曾祖父:朴履燦(,?-1846年),字茂之 曾祖母:,李以貞之女 祖父:朴永奎(,1840年-1914年),字文瑞 祖母:(1840年-1915年),李培植之女 父:朴成彬(1871年-1938年),字和益,通訓大夫、寧越郡守 母:(1872年-1949年),本貫水原白氏、白樂春之女,封恭人 家庭 朴正熙在闻庆小学教书期间,曾经家里牵线和金好南相親结婚,但由于性格不合而离异,两人生有一女儿。1950年8月,朴正熙在大邱师范学校的校友,陆军本部情报局少尉宋在千帮他与自己的表妹陆英修牵线。陆英修是忠清北道沃川地区望族陆钟宽的二女儿。由于朴正熙離婚過,比陆英修大8岁,而且是個軍人,故两人婚事遭到女方父亲陆钟宽的强烈反对。不过两人还是不顾陆钟宽的反对于1950年12月12日在大邱市溪山洞举行了婚礼。1974年8月15日,在光复节庆祝仪式上陆英修被前来刺杀朴正熙的文世光误杀身亡,陆英修被误杀后,朴正熙无意再娶,女儿朴槿惠代母出任韩国第一夫人。 和金好南所生: 長女(,1937-2020):與(本貫清州韓氏)結婚 和陸英修所生: 長女朴槿惠(,1952-):大韩民国第18任总统 次女朴槿姈(,1954-):原陆英财团理事长 長子朴志晚(,1958-):韩国金属复合材料制造公司EG总裁 朴正熙性好漁色,時常由侍衛長掩護外出獵豔,坊間盛傳遭殺害的交際花鄭仁淑所生即為朴正熙之子,但朴正熙否認。與鄭仁淑有關係的政要,包含總統、總理多達26人,最終無法確認。 榮譽 韓國勳獎 : 無窮花大勳章 建國勳章(大韓民國章) (光化大勳章) 壹級 保國勳章 (統一章) 武功勋章(太極章) 国民勋章(無窮花章) 外國勳獎 : 大十字級 : 壹級 : 大十字級柬埔寨王家勋章 : 大軍官級 : : 大十字級 : 大十字級德意志聯邦共和國功績勳章 : 壹級 : : 榮譽級(1965年授) : 大十字級 : 大十字騎士級 : 大軍官級國家勳章 : 大頸飾級 : 大十字騎士級 : 大十字級保國勳章 : 颈饰 : 特種大綬卿雲勳章 : : 總司令級 相關影视 第三共和國 (1993年),由李昌煥、李辰洙饰演。 (1995年),由獨孤永宰飾演。 第四共和國 (1995年),由李昌煥飾演。 (2004年) 那时候的人们(2005年),由宋在浩飾演。 第五共和國 (2005年),由李昌煥飾演。 南山的部长们(2020年),由李星民飾演。 註釋 参考资料 参见
Asia 善待動物組織廣告 2012 2012 Harrods 名人義賣熊兒童福利聯盟文教基金會 2013 PETA Asia 善待動物組織 2013 台灣世界展望會:第24屆飢餓30 Hunger Free 2013 PETA Asia 善待動物組織 2013 伊甸公益大使 2013 芭莎設計型動公益 2014 弱勢兒童課後陪讀計畫 2014 Harrods名人熊 2015 SANATO[我是大明星]海綿寶寶 2016 PETA(善待動物組織) 獎項與榮譽 軼事 未服兵役 因患有氣喘、血壓問題,已驗退,確定不用當兵,他曾說「這又不是件多光彩的事情!」 香港身份证 陳柏霖為了見當時的女友Mandy Liue申請了香港身份證,甚至減少了自己的工作,在香港陪Mandy。 确诊COVID-19 2022年5月10日,COVID-19快筛检测呈阳性。
for Love」(三首合為微電影「減嘆日記」) 真人秀 2016 我們相愛吧 (第二季) 2017 花兒與少年 (第三季.冒險季) 2022 極島森林 2023 極島森林(第二季) 配音 2014年 國家地理頻道紀錄片,「熊鷹英雄」配音 舞台劇 出版作品 寫真集 2002 極速青春電視劇同名寫真書 2003 舞川拉麵-陳柏霖19歲創作寫真書 2004 五月之戀電影同名攝影集 2005 Bolin Strike寫真書 公益活動 2003 「世界展望會」關懷貧窮醫療保健公益活動代言人 2003 臺北 Free Show 公益活動代言人 2011 名人公益攝影展 2012 「孔夫子說」公益活動 2012 PETA Asia 善待動物組織廣告 2012 2012 Harrods 名人義賣熊兒童福利聯盟文教基金會 2013 PETA Asia 善待動物組織 2013 台灣世界展望會:第24屆飢餓30 Hunger Free 2013 PETA Asia 善待動物組織 2013 伊甸公益大使 2013 芭莎設計型動公益
1967年3月16日樂蒂因不滿陳厚不忠,單方面申請離婚,其後更捉姦在床,於6月27日正式離婚,只收取象徵式1元的贍養費,女兒撫養權歸樂蒂;4月,樂蒂與兄長雷震及袁秋楓夫婦等人在國泰支持下合組「金鷹電影公司」,拍了《風塵客》及《太極門》兩部武俠電影。 1968年,4月「金鷹」宣佈樂蒂不再擔任合夥人,樂蒂亦宣佈不再拍武俠片。5月2日至9日訪問臺灣,並計畫定居在該地,但因生病而縮短許多行程。12月27日上午,至金鷹公司與三哥雷震相約會面並用晚餐。下午17時於九龍界限街住所傭人喚午睡的樂蒂起床時發現她昏迷不醒,送至伊利沙伯醫院仍回天乏術,享年31歲。同年12月30日於九龍殯儀館出殯,下葬於長沙灣天主教墳場。 醫院做胃液檢驗並無過量的安眠藥,警察在調查後提出,樂蒂並非死於自殺,而是日常採取協助睡眠的安眠藥替代而引起心臟休克而身亡。因樂蒂自小有睡眠問題,又因長年拍戲的壓力須靠安眠藥入睡。 电影 獎項 金馬獎 |- align=center | 1963年 | 梁山伯與祝英台 | 第2屆金馬獎 最佳女主角 | |-
註腳 參考文獻 《古典美人 樂蒂》,黃玥晴 編著,大塊文化,2005-09-07,ISBN 986-7291-62-X 《明月流霞 【絕代佳人——樂蒂】》,熊啟萍 編著,遠景出版,2005-09-26,ISBN 957-39-0768-2 外部連結 樂蒂紀念網 樂儀忘憂 L
第五届:1988年8月5日至10日,在美国加州大学圣迭戈分校举行。 第六届:1990年8月在英国剑桥大学举行,为祝贺著名科学史家李约瑟90寿辰,在香港增设分会场了。 外部链接 中国科技史
第三届:1984年8月20日至25日在北京举行由中国科学院主办。 第四届:1986年5月16日至21日在澳大利亚悉尼大学亚洲研究中心和东方学系主办。会议以"中国的科学技术:过去和现在"为主题,内容包括中国科技史与考古学,以及当代中国的科技政策和科技教育等。还安排了"李约瑟难题--中国为什么没有产生科学革命"专题讨论会和"纪念夏鼐学术讨论会"。 第五届:1988年8月5日至10日,在美国加州大学圣迭戈分校举行。 第六届:1990年8月在英国剑桥大学举行,为祝贺著名科学史家李约瑟90寿辰,在香港增设分会场了。
1986年麻原彰晃去喜馬拉雅山,自稱得到最終解脫。 麻原自稱因得到解脫而獲得超能力,以追求神秘體驗的年輕人為中心,組織急速的膨脹。並且,麻原自稱為「大黑天」的化身,利用該神竭力救濟的形象,讓教義邁向「為達成目的可以不擇手段」。 1987年,從「奧姆神仙會」改名,於東京都澀谷區設立宗教團體「奧姆真理教」。同年11月設立紐約支部。 1989年8月25日,於東京都獲得宗教法人的認證。 被認可為宗教法人後,開始在日本全國各地設置支部和道場。在俄羅斯、斯里蘭卡等外國也設置了支部,開始在大學舉行演講會,並以奧姆編輯部發行出版物,以年輕人為中心開展傳教活動。 1989年時,有大約1萬人左右的信教者存在。 開始進行違法活動 雖然在1988年發生了在家信徒死亡事件,1989年發生了男性信徒殺害事件和坂本堤律師滅門慘案等兇惡犯罪事件,但這些事件並沒有給當時的奧姆真理教帶來嫌疑,如坂本律師被認為有自行離群索居的可能性,故尚未能確定事件的犯罪性質。 1990年成立真理黨,以向第39屆眾議院議員總選舉推舉大量候選人(24人)(全員落選)等奇特的行為獲得了世間的關注,修行的情景被雜誌和電視台報導,知名度逐漸上升。同年5月,為實行香巴拉化計畫試圖進入熊本縣波野村(現阿蘇市),但遭到了當地居民激烈的反對。並且,與此相關的,教團因國土利用計劃法違反事件而受到強制搜查。最終波野村同意以9億2000萬日元買回奧姆真理教5000萬日元入手的土地。成為了奧姆真理教巨大的資金源。以此為契機,幾乎同時期在全國各奧姆真理教的設施附近,廣泛掀起了驅逐運動。 因選舉的結果和全國各地的反對運動,麻原強烈的感覺到自己完全不被社會所接受,並企圖透過包括違法犯罪在內的手段使教團形象上升,得到社會範圍的認知。麻原定1991年為「救濟元年」(教團內部以此作年号使用),使對教團能獲得正面性理解的行動活躍化。麻原開始頻繁出現在媒體上,如接受雜誌的採訪或是進行和名人的對談,電視、廣播也有出演,甚至有上綜藝節目,試圖以宗教家般的言行博取人氣,除此之外還有舉行演講會,對俄羅斯和東南亞各國、非洲各國的訪問和支援活動,大量發行出版物等行為,試圖獲得正面性的評價。以麻原名義出版的著作雖以宗教相關為多,但也有為獲得一般受眾關注的與宗教不直接相關的著作。其中也有登上月內暢銷書榜的作品,似乎有著相當的銷量,但到底是因為與教團無關的一般人的購入的結果,還是為製造熱賣現象或是作為修行的一環而使信徒大量購買的結果,並未判明。也實行了向圖書館的寄贈、送存,麻原的著作等奧姆真理教的出版物現在於日本國會圖書館有收藏。特別是為了獲得年輕的入教者,麻原開始於以年輕人為受眾的雜誌登場,以更高的頻率舉辦著於1980年代末開始的在大學的演講會。因這些活動,教團雖然獲得了一些關注,但也有被媒體嚴厲追查的場面。結果只是獲得了類似“奇怪的群體”這樣的評價。於1992年為在沙林事件後廣泛傳播信息,成立名為“”的電腦公司。以販賣廉價電腦而獲得活動資金,並為對電腦感興趣的年輕人等所熟知。同年他為了取得伊波拉病毒,前往扎伊爾(今刚果民主共和国),最終失敗。 1993年以後麻原不再主動於媒體出鏡,開始計劃惡性犯罪。1994年和1995年發動了大量的惡性事件。其中一些事件使教團開始受嫌疑,警方的監視開始強化。但是,因存在松本沙林毒氣事件後懷疑第一報案人並重點追查等細節,在事後,調查的粗糙受到了批評。另一方面,媒體不斷的進行着關於奧姆真理教的報導。此時奧姆真理教開始試圖強調布施,對退出教團的信徒加強接觸,開始灌輸哈米吉多頓思想。大量進行使用致幻劑LSD的入教儀式。過去的收費是100萬日元,對於沒能進階的信徒大幅度的降價,有教徒以5萬日元的價格接受了入教儀式。全部的出家信徒都受過使用LSD的入教儀式。當時的信徒數量為,出家信徒1300人,包括在家信徒的總信教者有約1萬人。使用LSD的入教儀式麻原自身也嘗試過。在奧姆真理教的宗教設施中建造了單人牢房,把對教團持有疑問的信徒關進單人牢房內,播放麻原的講話錄音,被囚禁的信徒往往變成精神異常。一些剛出家的信徒,發現教團的實際情況和想像中的有很大差距而想要回家時,被數位身強力壯的信徒強行關入單人牢房的情況時有發生。製作了名為“《信徒用決意》”的文件,內容為信徒的行為方針,強調了要把財產布施給教團。麻原以激烈的言論如“不論是哭是喊都要全部搶奪下來”、“剝奪身外之物是偉大的積累功德的事”、“為幫助靈魂的飛躍而剝光”來強硬要求收集資金。這漸漸發展為一系列的針對信徒的監禁、誘拐事件。 麻原的疑心不斷加重,命林郁夫開發了一種使用麻醉藥硫噴妥鈉(被用於刑偵的吐實藥)的儀式,對意識朦朧的受試者詢問對麻原的忠心,疑心加重的麻原不斷的要求林郁夫對行為可疑的人實行這個儀式。並且,麻原命令林郁夫監視每個信徒的行動。信徒甚至被禁止向他人透露自己的工作內容。隨著和社會的傾軋,開始強調教團內部有警察的臥底潛伏。在教團內的自治省,要求信徒互相監視、告密。教團內的疑神疑鬼不斷加重,開始試圖操控記憶。林郁夫開始對信徒使用電擊。因為對被綁架的女性信徒使用硫噴妥鈉後詢問“你為什麼會在這裡”會回答“被綁架來的”,便使用林郁夫開發的電擊機器對其施予100V的電擊。3次电击後收到了效果,女性信徒回答了“不知道”。在事件後,在被救出的信徒中也有其他受過電擊的人存在,其中有些人變得不會寫字或是失去了記憶。 1995年,警方決定對其全國的教團設施進行搜查。提前得知了搜查情報的奧姆真理教幹部為了轉移警方的注意力,決定在首都引發大事件,3月20日實行了地鐵沙林毒氣事件,但是事件2日後的3月22日,位於山梨縣上九一色村(現富士河口湖町)的教團總部設施被實行了強制搜查。從設施中搜查出了沙林等化學武器的製造設備、生物武器設備、散布用的軍用直升機等,奧姆真理教的特殊的真實情況被判明。在此之後,教團的幹部級信徒接連因相應事件的嫌疑被逮捕。1995年5月16日,作為教團代表的松本智津夫(麻原彰晃)於上九一色村的教團設施內被逮捕。 奥姆真理教曾策划“十一月战争”计划,计划原订于1995年11月实施,他们计划在日本国会开幕式上,使用之前购入的军用直升机在东京上空散播有毒气体,包括沙林毒气、肉毒杆菌和VX瓦斯。 麻原的四女松本聰香曾出版《我為甚麼是麻原彰晃的女兒》一書,揭露父親淫亂又奢糜的行徑。她提到,父親有100多名情婦,全是教團幹部或成員,前後至少生了15個孩子,除了財務大臣石井久子是頭號情婦(又被稱為「女帝」)外,更有一支情婦部隊「荼枳尼天」,其成員還得經過女帝審核。書中寫道,女信徒入教時,照片會被送到教團總部,然後依麻原彰晃喜好挑選,入選者將直接由本人面試,並進行「做愛試驗」,而麻原彰晃特別喜歡處女,若符合資格,便能坐享許多特權。更令人髮指的是,麻原彰晃將這種「宗教儀式」稱為犧牲,表示作為最終解脫者,只好幫助少女們提升到更高的境界。而他所謂的神聖儀式,是叫情婦們飲用自己的精液,並以口互傳,還會將她們的陰毛剃下,用瓶子蒐集再貼上姓名。此外,信眾們還會拿麻原的洗澡水煮菜,據傳200cc要價2萬日元(約新臺幣5500元),甚至連他的頭髮、指甲都能被當成聖物販賣 。 破产及分裂 2000年1月18日因教团破产,奥姆真理教被破产管理人要求更改教名为阿雷夫“Aleph”()。 2006年9月15日,奥姆真理教教主、东京地铁沙林毒气事件主谋麻原彰晃死刑确定且不得上诉。麻原彰晃最终于2018年7月6日被执行死刑。 2007年(平成19年)5月,部分被称为上祐派的成员在上祐史浩的带领下脱会,组成完全排除麻原教义的新教会“”()。 2011年11月21日,日本最高法院驳回远藤诚一的上诉,维持原来的死刑判决,这标志着毒气事件案件最后一个成员的审判结束。2012年1月2日,逃亡近17年的骨干成员平田信到警察局自首,涉嫌製造沙林毒氣的女性嫌犯菊地直子,也於2012年6月3日在神奈川縣落網。最後一名在逃的嫌犯高橋克也,於2012年6月15日於東京的一家漫畫網咖落網。 死刑判决和执行 麻原彰晃(原名松本智津夫,63岁)正法数周之后,日本法務省在7月26日上午将涉及此案的另外六名成员問絞。被执行死刑的是林泰男(60岁)、冈崎一明(57岁)、横山真人(54岁)、端本悟(51岁)、丰田亨(50岁)、广濑健一(54岁),所有奥姆真理教犯案死囚,皆已伏誅。 有分析认为,在麻原彰晃的神化和后继团体的报复令人担忧的背景下,法相上川阳子希望通过接连执行死刑,防止不测事态。根据终审判决书资料,教团1989年11月在横滨市内杀害了“奥姆真理教被害对策辩护团”的律师坂本堤(当时33岁)、其妻(29岁)及长子(1岁)一家3口,之后将遗体埋在山中。1994年6月,在长野县松本市内散布沙林毒气,造成7人死亡。1995年3月,在东京3条地铁线路中散布沙林毒气,杀害了13人。冈崎一明和端本悟两人参与杀害了坂本律师一家。林泰男和横山真人直接负责散布沙林毒气。广濑健一和丰田亨在教团内负责武器制造等。分析认为,虽然日本的惯例是同一事件的共犯在同一时间行刑,但法务省考虑到拘置所的空间限制,以及大量行刑可能会招致国际批评等情况,采取了分批行刑的做法。 2019年1月1日,日本东京21岁男子自称报复政府处决13名奥姆真理教核心成员而在涩谷区竹下通撞向行人,导致最少8人受伤,其中1人重伤。 主要犯罪事件列表 ※ 死者為刑事審判認定的死者数。 历年公开信徒数 1985年12月 - 15人 1986年10月 - 35人 1987年2月 - 600人 1987年7月
1986年麻原彰晃去喜馬拉雅山,自稱得到最終解脫。 麻原自稱因得到解脫而獲得超能力,以追求神秘體驗的年輕人為中心,組織急速的膨脹。並且,麻原自稱為「大黑天」的化身,利用該神竭力救濟的形象,讓教義邁向「為達成目的可以不擇手段」。 1987年,從「奧姆神仙會」改名,於東京都澀谷區設立宗教團體「奧姆真理教」。同年11月設立紐約支部。 1989年8月25日,於東京都獲得宗教法人的認證。 被認可為宗教法人後,開始在日本全國各地設置支部和道場。在俄羅斯、斯里蘭卡等外國也設置了支部,開始在大學舉行演講會,並以奧姆編輯部發行出版物,以年輕人為中心開展傳教活動。 1989年時,有大約1萬人左右的信教者存在。 開始進行違法活動 雖然在1988年發生了在家信徒死亡事件,1989年發生了男性信徒殺害事件和坂本堤律師滅門慘案等兇惡犯罪事件,但這些事件並沒有給當時的奧姆真理教帶來嫌疑,如坂本律師被認為有自行離群索居的可能性,故尚未能確定事件的犯罪性質。 1990年成立真理黨,以向第39屆眾議院議員總選舉推舉大量候選人(24人)(全員落選)等奇特的行為獲得了世間的關注,修行的情景被雜誌和電視台報導,知名度逐漸上升。同年5月,為實行香巴拉化計畫試圖進入熊本縣波野村(現阿蘇市),但遭到了當地居民激烈的反對。並且,與此相關的,教團因國土利用計劃法違反事件而受到強制搜查。最終波野村同意以9億2000萬日元買回奧姆真理教5000萬日元入手的土地。成為了奧姆真理教巨大的資金源。以此為契機,幾乎同時期在全國各奧姆真理教的設施附近,廣泛掀起了驅逐運動。 因選舉的結果和全國各地的反對運動,麻原強烈的感覺到自己完全不被社會所接受,並企圖透過包括違法犯罪在內的手段使教團形象上升,得到社會範圍的認知。麻原定1991年為「救濟元年」(教團內部以此作年号使用),使對教團能獲得正面性理解的行動活躍化。麻原開始頻繁出現在媒體上,如接受雜誌的採訪或是進行和名人的對談,電視、廣播也有出演,甚至有上綜藝節目,試圖以宗教家般的言行博取人氣,除此之外還有舉行演講會,對俄羅斯和東南亞各國、非洲各國的訪問和支援活動,大量發行出版物等行為,試圖獲得正面性的評價。以麻原名義出版的著作雖以宗教相關為多,但也有為獲得一般受眾關注的與宗教不直接相關的著作。其中也有登上月內暢銷書榜的作品,似乎有著相當的銷量,但到底是因為與教團無關的一般人的購入的結果,還是為製造熱賣現象或是作為修行的一環而使信徒大量購買的結果,並未判明。也實行了向圖書館的寄贈、送存,麻原的著作等奧姆真理教的出版物現在於日本國會圖書館有收藏。特別是為了獲得年輕的入教者,麻原開始於以年輕人為受眾的雜誌登場,以更高的頻率舉辦著於1980年代末開始的在大學的演講會。因這些活動,教團雖然獲得了一些關注,但也有被媒體嚴厲追查的場面。結果只是獲得了類似“奇怪的群體”這樣的評價。於1992年為在沙林事件後廣泛傳播信息,成立名為“”的電腦公司。以販賣廉價電腦而獲得活動資金,並為對電腦感興趣的年輕人等所熟知。同年他為了取得伊波拉病毒,前往扎伊爾(今刚果民主共和国),最終失敗。 1993年以後麻原不再主動於媒體出鏡,開始計劃惡性犯罪。1994年和1995年發動了大量的惡性事件。其中一些事件使教團開始受嫌疑,警方的監視開始強化。但是,因存在松本沙林毒氣事件後懷疑第一報案人並重點追查等細節,在事後,調查的粗糙受到了批評。另一方面,媒體不斷的進行着關於奧姆真理教的報導。此時奧姆真理教開始試圖強調布施,對退出教團的信徒加強接觸,開始灌輸哈米吉多頓思想。大量進行使用致幻劑LSD的入教儀式。過去的收費是100萬日元,對於沒能進階的信徒大幅度的降價,有教徒以5萬日元的價格接受了入教儀式。全部的出家信徒都受過使用LSD的入教儀式。當時的信徒數量為,出家信徒1300人,包括在家信徒的總信教者有約1萬人。使用LSD的入教儀式麻原自身也嘗試過。在奧姆真理教的宗教設施中建造了單人牢房,把對教團持有疑問的信徒關進單人牢房內,播放麻原的講話錄音,被囚禁的信徒往往變成精神異常。一些剛出家的信徒,發現教團的實際情況和想像中的有很大差距而想要回家時,被數位身強力壯的信徒強行關入單人牢房的情況時有發生。製作了名為“《信徒用決意》”的文件,內容為信徒的行為方針,強調了要把財產布施給教團。麻原以激烈的言論如“不論是哭是喊都要全部搶奪下來”、“剝奪身外之物是偉大的積累功德的事”、“為幫助靈魂的飛躍而剝光”來強硬要求收集資金。這漸漸發展為一系列的針對信徒的監禁、誘拐事件。 麻原的疑心不斷加重,命林郁夫開發了一種使用麻醉藥硫噴妥鈉(被用於刑偵的吐實藥)的儀式,對意識朦朧的受試者詢問對麻原的忠心,疑心加重的麻原不斷的要求林郁夫對行為可疑的人實行這個儀式。並且,麻原命令林郁夫監視每個信徒的行動。信徒甚至被禁止向他人透露自己的工作內容。隨著和社會的傾軋,開始強調教團內部有警察的臥底潛伏。在教團內的自治省,要求信徒互相監視、告密。教團內的疑神疑鬼不斷加重,開始試圖操控記憶。林郁夫開始對信徒使用電擊。因為對被綁架的女性信徒使用硫噴妥鈉後詢問“你為什麼會在這裡”會回答“被綁架來的”,便使用林郁夫開發的電擊機器對其施予100V的電擊。3次电击後收到了效果,女性信徒回答了“不知道”。在事件後,在被救出的信徒中也有其他受過電擊的人存在,其中有些人變得不會寫字或是失去了記憶。 1995年,警方決定對其全國的教團設施進行搜查。提前得知了搜查情報的奧姆真理教幹部為了轉移警方的注意力,決定在首都引發大事件,3月20日實行了地鐵沙林毒氣事件,但是事件2日後的3月22日,位於山梨縣上九一色村(現富士河口湖町)的教團總部設施被實行了強制搜查。從設施中搜查出了沙林等化學武器的製造設備、生物武器設備、散布用的軍用直升機等,奧姆真理教的特殊的真實情況被判明。在此之後,教團的幹部級信徒接連因相應事件的嫌疑被逮捕。1995年5月16日,作為教團代表的松本智津夫(麻原彰晃)於上九一色村的教團設施內被逮捕。 奥姆真理教曾策划“十一月战争”计划,计划原订于1995年11月实施,他们计划在日本国会开幕式上,使用之前购入的军用直升机在东京上空散播有毒气体,包括沙林毒气、肉毒杆菌和VX瓦斯。 麻原的四女松本聰香曾出版《我為甚麼是麻原彰晃的女兒》一書,揭露父親淫亂又奢糜的行徑。她提到,父親有100多名情婦,全是教團幹部或成員,前後至少生了15個孩子,除了財務大臣石井久子是頭號情婦(又被稱為「女帝」)外,更有一支情婦部隊「荼枳尼天」,其成員還得經過女帝審核。書中寫道,女信徒入教時,照片會被送到教團總部,然後依麻原彰晃喜好挑選,入選者將直接由本人面試,並進行「做愛試驗」,而麻原彰晃特別喜歡處女,若符合資格,便能坐享許多特權。更令人髮指的是,麻原彰晃將這種「宗教儀式」稱為犧牲,表示作為最終解脫者,只好幫助少女們提升到更高的境界。而他所謂的神聖儀式,是叫情婦們飲用自己的精液,並以口互傳,還會將她們的陰毛剃下,用瓶子蒐集再貼上姓名。此外,信眾們還會拿麻原的洗澡水煮菜,據傳200cc要價2萬日元(約新臺幣5500元),甚至連他的頭髮、指甲都能被當成聖物販賣 。 破产及分裂 2000年1月18日因教团破产,奥姆真理教被破产管理人要求更改教名为阿雷夫“Aleph”()。 2006年9月15日,奥姆真理教教主、东京地铁沙林毒气事件主谋麻原彰晃死刑确定且不得上诉。麻原彰晃最终于2018年7月6日被执行死刑。 2007年(平成19年)5月,部分被称为上祐派的成员在上祐史浩的带领下脱会,组成完全排除麻原教义的新教会“”()。 2011年11月21日,日本最高法院驳回远藤诚一的上诉,维持原来的死刑判决,这标志着毒气事件案件最后一个成员的审判结束。2012年1月2日,逃亡近17年的骨干成员平田信到警察局自首,涉嫌製造沙林毒氣的女性嫌犯菊地直子,也於2012年6月3日在神奈川縣落網。最後一名在逃的嫌犯高橋克也,於2012年6月15日於東京的一家漫畫網咖落網。 死刑判决和执行 麻原彰晃(原名松本智津夫,63岁)正法数周之后,日本法務省在7月26日上午将涉及此案的另外六名成员問絞。被执行死刑的是林泰男(60岁)、冈崎一明(57岁)、横山真人(54岁)、端本悟(51岁)、丰田亨(50岁)、广濑健一(54岁),所有奥姆真理教犯案死囚,皆已伏誅。 有分析认为,在麻原彰晃的神化和后继团体的报复令人担忧的背景下,法相上川阳子希望通过接连执行死刑,防止不测事态。根据终审判决书资料,教团1989年11月在横滨市内杀害了“奥姆真理教被害对策辩护团”的律师坂本堤(当时33岁)、其妻(29岁)及长子(1岁)一家3口,之后将遗体埋在山中。1994年6月,在长野县松本市内散布沙林毒气,造成7人死亡。1995年3月,在东京3条地铁线路中散布沙林毒气,杀害了13人。冈崎一明和端本悟两人参与杀害了坂本律师一家。林泰男和横山真人直接负责散布沙林毒气。广濑健一和丰田亨在教团内负责武器制造等。分析认为,虽然日本的惯例是同一事件的共犯在同一时间行刑,但法务省考虑到拘置所的空间限制,以及大量行刑可能会招致国际批评等情况,采取了分批行刑的做法。 2019年1月1日,日本东京21岁男子自称报复政府处决13名奥姆真理教核心成员而在涩谷区竹下通撞向行人,导致最少8人受伤,其中1人重伤。 主要犯罪事件列表 ※ 死者為刑事審判認定的死者数。 历年公开信徒数 1985年12月 - 15人 1986年10月 - 35人 1987年2月 -
最早追朔自尧舜禹的五教。尧舜即注重“敬敷五教”。「商契能和合五教,以保於百姓者也」「舜舉八愷,使主后土,以揆百事,莫不時序。舉八元,使布五教于四方,父義,母慈,兄友,弟恭,子孝,內平外成。」五教即五禮,全是家庭之禮。其中"五教" ,就是处理人际道德关系的五种基本规范,即孟子所解释的"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尧舜禹的臣子皋陶兴"五教"、定"五礼"、创"五刑"、立"九德"、亲"九族"。《尚書·皋陶謨》曰:「天秩有禮,自我五禮有庸哉」。因此尧舜禹汤文武周公孔孟之教即是儒教。“尧、舜、禹、汤之执中,与孔子所本于尧舜之执中者,于何见之?见之于庸德、庸言而已。故中字属于理境,而庸字属于行为。讲儒家之学,必须注重伦理,始可见其自契敷五教以来,一脉相承之统系,否则儒家者流出于司徒之官之说,亦不能得其解。”這也是太史公說儒教“祖述堯舜,憲章文武”的原因。 前身 “儒”是春秋时从巫、史、祝、卜中分化出来的、熟悉夏商周詩書禮樂的術士。《说文》:儒,術士之称。何術?"儒"字:左"人"右上"雨"下"而"(鬚意),「需求」一詞本意求雨耕農,上古原為祈雨術士之職司。《法言·君子》:通天地之人曰儒。周朝“重民五教,惟食、喪、祭。惇信明義,崇德報功。垂拱而天下治。”孔子曰:“殷因于夏礼,所损益可知也;周因于殷礼,所损益可知也。其或继周者,虽百世,可知也。”“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周朝的禮儀、典章、制度取於夏朝、商朝,並且發揚光大,是儒者心中理想的制度。诗书礼乐是周朝的王官之学,又称古之四教,周朝贵族的教科书。《国语·楚语上》记载申叔时谈到教育王室公子时所开列的教材即包含了这六部古书。 “教之《春秋》,而为之耸善而抑恶焉,以戒劝其心;教之《世》,而为之昭明德而废幽昏焉,以休惧其动;教之《诗》,而为之导广显德,以耀明其志;教之处,使知上下之则;教之乐,以疏其会合而镇其浮;教之《令》,使访物官;教之《语》,使明其德,而知先王之务用明德于民也;教之《故志》,使知废兴而戒惧焉;教之《训典》,使知族类,行比义焉。”这里的《春秋》和《世》都是史书,《令》是关于时令节日天文历法,比如《礼记·月令》。《语》是指《国语》《家语》,比如传世的《孔子家语》。《故志》是指孔子收入《尚书》中的《仲虺之诰》《汤诰》《大诰》《康诰》《酒诰》《洛诰》之类。《训典》则是《尚书》中的《尧典》《舜典》《伊训》之类。孔子把周朝的王官之学带入民间,儒教就是基于诗书礼乐发展而来的礼教,并经过孔子的传承以及后来历朝圣贤对于五经的阐释不断完善。荀子说“故诗书礼乐之道归是矣。诗言是其志也,书言是其事也,礼言是其行也,乐言是其和也,春秋言是其微也”。儒教以孔子为至圣先师,以昊天上帝为至上神,上帝给人类指派了君和师,让他们来教化、治理上帝的子民。“天降下民,作之君,作之师,惟曰其助上帝,宠之四方。” 商周 根据何光沪的说法,儒教延续自商周国教,是延续了三千年的中国原生宗教。两个朝代都崇拜的至高无上神,称为上帝,即商朝的帝与周朝的天。上帝被认为是商代王室的始祖,他的别称是“上甲”。在商代神学中,自然神和祖先视为帝的一部分,四方風被代表祂的宇宙意志。周族推翻了商朝,天帝成为至高神。商将上帝认定为他们的祖先神,以通过神权主张他们的权力,而周朝则将这一主张转化为基于道德力量的合法性,即天命。在周朝的神学中,天没有单一的世系后代,而是恩赐有德统治者。周王宣称他们战胜商是因为他们爱民德行,而商是暴政,因此被天剥夺了权力。 漢代 汉朝孝武皇帝时定为中国官方统治思想,尊六经立学宫,重视吉礼、凶礼、宾礼、军礼、嘉礼的礼仪制度的建设,被称为经学,或者汉学,漢靈帝詔諸儒正定五經,刊於石碑,為古文、篆、隸三體書法以相參檢,樹之學門,使天下咸取則焉,正式把儒教定為國教,。唐朝制定了《开元礼》成为后代礼仪制度的模范,其中对于如何祭天、祭祖,如何祭孔,都做了详细的、具有法典意义的规定。古代中国人把儒教叫做“圣教”。 宋代 南宋朱熹创建理学,尊四书、重视培养内心虔诚的“孔孟之道”。朱熹的儒教思想体系从天地万物说起,从格物致知入手,落实于人伦日用,道德修养,归结为求仁,成贤成圣。他制定的《白鹿洞书院学规》,同时也是他的施政方针。他用毕生精力注释的《四书集注》,成为宋代以后官方培养人才的标准教科书。理学以及心学又被称为宋学。 近代 晚清進士康有為的力推。康有為曾與弟子梁啓超合作推行短暫的戊戌變法。為了推動變法,康有為將儒學革新改造為孔教,一方面將儒學宗教化,孔子為教主,以凝聚民族精神,另一方面將儒學政治化,凸顯孔子的改革精神,以便推動其變法。康有為曾於《以孔教為國教配天地議》中說:「欲救人心,美風俗,惟有亟定國教而已;欲定國教,惟有尊孔而已。」 康有為在1898年於《孔子改制考》一書中為了其改革的政治意圖,把孔子描繪為一位社會改革家,並尊孔子為「萬世教主」,又把孔子塑造成托古改制的「素王」。他在《孔子改制考·序》中就說「天既哀大地生人之多艱,黑帝乃降精而救民患,為神明,為聖王,為萬民作傳,為大地教主」,由此可見康有為所推的孔教實蘊含著極大的宗教式偶像崇拜意味,有別於較為著重教化、教學的儒教和儒學。 近現代 直到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废止读经,儒教失去了官方思想的地位。民国早年还曾有“打倒孔家店”的运动,到国民政府时期,又重新尊孔,把孔子祭祀列为国家祭祀。1949年国共内战后,中国大陆否定儒家思想,并曾有批林批孔运动,而在台湾则有相反的“中华文化复兴运动”。 儒教思想除了“先王之道”以外,人与人之间的伦理关系也很重要。记录孔子言行的论语当中就有很多关于伦理关系的主张,比方说“孝”、“仁”,生活方式上主张节俭、富贵不淫等等。在性别上,认为男女有别,阴阳互补,传统社会是“男尊女卑”。儒教不主张通过暴力革命来进行社会地位和身份的改变,并且把这看作社会动乱的根源,而主张通过学习文化知识、建功立业的方式,而政府也安排相应的“选贤与能”的制度。 現代 中国大陆在进入改革开放以后,儒教重新逐渐得到重视。儒教至今对很多中国人的思想依然有很重大的影响。儒教也是古代韩国和越南的官方正统思想,现在儒教对韩国、越南以及日本一些人的思想有不可忽视的影响。 在2005年中華人民共和国成立了“儒教研究中心”,國家宗教事務局局長參加了成立中心大會,在2016年,宗教藍皮書中國宗教報告,正式把儒教作为中国的传统宗教加以研究和介绍。但是,中國政府經常提及“五大宗教”(道教、佛教、基督教新教、天主教和伊斯蘭教),现存有宗教团体的只有这“五大宗教”而儒教没有。《宗教蓝皮书·中国宗教报告(2016)》中将儒教的当代复兴问题列于“五大宗教”之后。 儒教經典 儒教經典指的是孔子所“治《诗》《书》《礼》《乐》《易》《春秋》”六经。“自孔子在时,方脩明圣经以绌缪异。”“故书者、政事之纪也;诗者、中声之所止也;礼者、法之大兮,类之纲纪也。故学至乎礼而止矣。夫是之谓道德之极。礼之敬文也,乐之中和也,诗书之博也,春秋之微也,在天地之间者毕矣。”秦始皇"焚书坑儒",据说经秦火一炬,《乐经》从此失传。诠释五经,完备礼制的经学是汉晋隋唐的主流。著名的经学家有郑玄、王肃、孔安国、赵岐、何休、王弼、韩康伯、范宁、何晏、郭璞、孔颖达、贾公彦、徐彦、邢昺、孙奭等。 五经 《詩經》 《尚書》 《仪礼》 《易經》 《春秋》 《樂經》 南宋时朱熹将《大学》、《论语》、《孟子》、《中庸》合为「四书」,“学问须以《大学》为先,次《论语》,次《孟子》,次《中庸》”,朱熹认为古礼不可考,倡导道统之说,自创《朱子家礼》。南宋以来的科举考试重心也转向四书,标志理学成为主流。著名的理学家有周敦颐、程颢、程颐、朱熹、陆九渊、张载、王阳明等。 四书 《大学》 《论语》 《孟子》 《中庸》 儒教礼仪 儒教礼仪包括吉礼、凶礼、宾礼、军礼、嘉礼。“以吉礼事邦国之鬼神示,以凶礼哀邦国之忧,以宾礼亲邦国,以军礼同邦国,以嘉礼亲万民”。吉礼是五礼之冠,主要是对天神、地祇、人鬼的祭祀典礼,以就是“皇天、上帝、社稷、寝庙、山林、名川之祀”。《礼记·祭统》说:“礼有五经,莫重于祭。”按照《周礼·春官·大宗伯》的说法,嘉礼包括饮食之礼,婚冠之礼,宾射之礼,飨燕之礼,脤膰之礼,贺庆之礼。华夏王朝秉承《尚书》华夷之辨之旨,《后汉书》、《晋书》、《宋书》、《南齐书》、《隋书》、《旧唐书》、《新唐书》、《宋史》、《明史》均有礼仪志或祭祀志,以示继承周礼。 吉礼 郊祀礼:天子祭天地,诸侯祭社稷,大夫祭五祀,为天下祈福。冬至祭天于圜丘称郊,夏至祭地于方丘称社,故称郊社,二者分别位于国都南郊和北郊,郊谓大祀,祀为群祀,故亦称为郊祀。王为群姓立社,曰大社。王自为立社,曰王社。诸侯为百姓立社,曰国社。诸侯自为立社,曰侯社。大夫以下成群立社,曰置社。 祀祖礼:祭祖祢與祭天地同爲最重要的祭祀,分爲廟祭與墓祭。 會盟禮:會盟時向神明祝告盟約。 封禅礼:封禅大多在泰山举行,封是祭天,禅是祭地,封禅是一种皇帝受命于天下的典礼。由於三皇之首,天皇伏羲,以木德而被尊為天下共主,木主東方,伏羲府邸泰山,亦被稱為青帝,所謂泰山北斗象征巔峰之意,即源於泰山象征著天下共主、三皇之首、青炎黃白玄、五帝之首青帝伏羲之意,歷代自認功垂千秋之帝王多以封禪祭祀天皇伏羲,向天皇伏羲表功,以更為堅定既壽永昌,受命於天之玉璽所載之愿。以强调帝王君权神授的天子身份。 奠基礼:起源远古时期猎头祭祀习俗,在破土动工前祭祀本土的生灵祈神保佑。 嘉礼 冊封禮:君王分职、授政、任功、册命封爵、封地建國,人臣辭讓、謝恩行跪拜禮。 禅讓礼:为朝代更迭名正言顺,前朝帝王主动设受禅台将天子的地位让出。 践阼礼:天子的就职典礼。 怀子礼:即“胎教礼”。母亲怀子后,目不视恶色,耳不听淫声,口不出敖言,身不行恶事,心不起恶念,能以胎教。 出生礼: 诞生:孩子出生后,如果是男孩就给他玉璋并在门左悬挂木弓,如果是女孩就给她瓦器并在门右悬挂佩巾,即弄璋、弄瓦、悬弓、悬帨礼。 三朝:孩子出生第三天再抱出来,如果是男孩,就行射礼。 满月:滿月酒 百日:孩子出生第三个月末,要选择吉日为孩子剃胎发。但不能把胎发全剪掉,男的留个“角”,女的留个“羁”,或者男的留左边,女的留右边。由母亲带领去拜见父亲与祖父,父亲为孩子取名 周岁:占卜前途,即抓周。 进学礼:學生與老師初見面,先奉上禮物以表尊敬,即束脩禮。 成人礼:儒教文化圈内的成人禮為冠禮。 婚礼:婚礼是非常重要且神圣的礼仪,儒教也不例外,傳統婚禮由三書六禮開始,之後各地婚俗不斷變化且流程繁瑣。 凶礼 丧礼:儒教非常重视葬礼,《礼记》中丧礼的篇目有《丧服小记》、《丧大记》、《奔丧》、《问丧》、《丧服四制》、《服问》、《间传》、《三年问》、《檀弓上》、《檀弓下》、《杂记上》、《杂记下》等十余篇。儒教丧礼制度非常复杂,对于人的行为、态度、饮食、丧服、敛日及丧礼的等级、程序都有详细规定。对不同亲疏关系和社会等级又有不同规定。 荒礼:荒灾時期散利、薄征、缓刑、弛力、舍禁、去几、眚礼、杀哀、蕃乐、多昏、索鬼神、除盗贼 吉禮的甲骨文證據 吉禮可以追溯到殷商時代,根據《尚書》則能追溯到堯舜禹時代,是真正古老的華夏傳統。甲骨卜辭中已見“帝、鬼、巫、褅、雩、蒸、祝”等字。甲骨卜辭所記的商代人崇拜的東西,第一是上帝,其次是日、月、雨、雲、雪、四方、山、水等自然神祇。比如有「丁丑卜,嗔貞:其壬丁宗門告帝甲暨帝丁,受又」。從甲骨卜辭所見,商人求雨的巫術一是焚人祭天,一是用龍參加祭祀。前者焚的是“巫”(上天使者)與“旌”(不祥之人),目的是感動上帝哀憐亢旱而賜雨。甲骨卜辞中的求雨之祭均伴随舞蹈,在甲骨文中有“辛卯奏舞,雨。癸巳奏舞,雨。甲午奏舞雨。”甲骨卜辞记:“庚寅卜,辛卯隶舞雨;壬辰隶舞雨;庚寅卜,甲午隶舞雨”。甲骨卜辞中有大量“贞我舞,雨”,“兹舞,人从雨”之类的文字。在甲骨文中,“舞”写作“丧”或“铤”,像人舞若两袖形。 又有「貞:有鹿?亡其鹿?」在這些卜辭中,「其鹿」的用意是占問是否用鹿來獻祭上帝的意思。 “傩”在商代已有,在甲骨文中写作“宼”。商代甲骨文对四方神的祭祀分为三类,其中就有祓禳。 另如田狩,甲骨卜辭有“戊午卜敖貞『我狩砌禽』”,說明了武乙同帝辛時代舉行次故之多而已。武丁時一次打獵,就捉到了一頭老虎,四十頭鹿,一百六十四頭狐狸,一百五十九頭小鹿。 神职系统 神职人员 儒教是民族宗教和国家宗教,傳統上国家组织、家庭组织、教育機構、宗族组织即為教团组织,神職工作內容主要為祭祀、講學。 天子为国家主祭并由太常辅助,太常主管国家的祭祀礼仪与庙祠陵园,太常属官太乐、太祝、太宰、太史、太卜、太医等。 國子監由祭酒主祭,書院、私塾由山長及塾師主祭。 宗族、家族由家长、族长负责宗祠祭祀的主持。 国家为特定人物建立的专祠,位于都城的由太常寺官员负责祭祀,其他各省由当地官员负责。 祭祀典禮中的禮生,也擔任著祭祀的輔助工作。 祭祀场所 清代皇室祭祀在九壇八廟(除堂子为萨满教祭祀外),贵族阶级都有宗庙,民间家庭则在祠堂、堂屋祭祀。公共祭祀场所有武庙、文庙、书院、城隍庙、土地庙、海神媽祖庙、山神庙等百神庙,还有功臣贤人的专祠包括忠烈节义之士的忠烈祠。 神祇信仰 分為天神、地祇、人神。 大祀三十:正月上辛祈穀,孟夏雩祀,季秋大享明堂,冬至圜丘祭昊天上帝,正月上辛又祀感生帝,四立及土王日祀五方帝,春分朝日,秋分夕月,東西太一,臘日大蜡祭百神,夏至祭皇地祇,孟冬祭神州地祇,四孟、季冬薦享太廟、后廟,春秋二仲及臘日祭太社、太稷,二仲九宮貴神。 中祀九:仲春祭五龍,立春後丑日祀風師、亥日享先農,季春巳日享先蠶,立夏後申日祀雨師,春秋二仲上丁釋奠文宣王、上戊釋奠武成王 小祀九:仲春祀馬祖,仲夏享先牧,仲秋祭馬社,仲冬祭馬步,季夏土王日祀中霤,立秋後辰日祀靈星,秋分享壽星,立冬後亥日祠司中、司命、司人、司祿,孟冬祭司寒 自然神祇 天或称昊天上帝或皇天上帝或天皇大帝、皇地祇、社、稷。 司中、司命、司人、司禄、司寒、风师、雨师、雷师、云师、帝社、先蚕、司令、泰厉、灵星、山林、川泽、马祖、先牧、马社、马步 七祀: 王七祀:司命、中霤、國門、國行、泰厲、戶、竈。 诸侯五祀:司命、中霤、國門、國行、公厲。 大夫三祀:族厲、門、行。
神祇信仰 分為天神、地祇、人神。 大祀三十:正月上辛祈穀,孟夏雩祀,季秋大享明堂,冬至圜丘祭昊天上帝,正月上辛又祀感生帝,四立及土王日祀五方帝,春分朝日,秋分夕月,東西太一,臘日大蜡祭百神,夏至祭皇地祇,孟冬祭神州地祇,四孟、季冬薦享太廟、后廟,春秋二仲及臘日祭太社、太稷,二仲九宮貴神。 中祀九:仲春祭五龍,立春後丑日祀風師、亥日享先農,季春巳日享先蠶,立夏後申日祀雨師,春秋二仲上丁釋奠文宣王、上戊釋奠武成王 小祀九:仲春祀馬祖,仲夏享先牧,仲秋祭馬社,仲冬祭馬步,季夏土王日祀中霤,立秋後辰日祀靈星,秋分享壽星,立冬後亥日祠司中、司命、司人、司祿,孟冬祭司寒 自然神祇 天或称昊天上帝或皇天上帝或天皇大帝、皇地祇、社、稷。 司中、司命、司人、司禄、司寒、风师、雨师、雷师、云师、帝社、先蚕、司令、泰厉、灵星、山林、川泽、马祖、先牧、马社、马步 七祀: 王七祀:司命、中霤、國門、國行、泰厲、戶、竈。 诸侯五祀:司命、中霤、國門、國行、公厲。 大夫三祀:族厲、門、行。 适士二祀:門,行。 庶士、庶人一祀:户或竈。 五方上帝: 中央黃帝含樞紐(配帝轩辕氏,从祀后土、镇星、中宿、日、北辰、北斗) 東方青帝靈威仰(配帝伏羲氏,从祀勾芒、歲星、東宿、雷公、風伯) 南方赤帝赤熛弩(配帝神农氏,从祀祝融、熒惑星、南宿) 西方白帝白招拒(配帝少昊氏,从祀蓐收、太白星、西宿) 北方黑帝汁光紀(配帝颛顼氏,从祀玄冥、辰星、北宿、月、雨師) 九宮貴神: 西北曰青龍、正北曰太一、東北曰太陰、 正西曰咸池、中央曰天符、正東曰軒轅、 西南曰攝提、正南曰天一、東南曰招搖。 嶽鎮海瀆: 五龙: 青龙神广仁王、赤龙神嘉泽王、黄龙神孚应王、白龙神义济王、黑龙神灵泽王(宋徽宗封) 人格神祇 儒教传统的祖先信仰和君主崇拜相互影响,除了人人都供奉祖先外,天子拥有“封神”的权利,太庙内也不仅供奉七庙先帝还配享已故的功臣名将,历代帝王庙也供奉了188位中国历朝帝王和79位历代贤相名将。民间祠堂除了祭祀先祖和灶神也为历代圣贤建庙立祠。 先医 三皇:伏羲、神农、黄帝 配享:句芒、风后、祝融、力牧 东廡:僦贷季、岐伯、伯高、少师、雷公、伊尹、淳于意、华陀、皇甫谧、巢元方、韦慈藏、钱乙、刘完素、李杲 西廡:鬼臾区、俞跗、少俞、桐君、马师皇、扁鹊、张机、王叔和、葛洪、孙思邈、王冰、朱肱、张元素、朱彦修 宋代文宣王陪祀 配享:复圣颜子、宗圣曾子、述圣子思子、亚圣孟子 十哲:費公閔損、薛公冉雍、黎公端木賜、衞公仲由、魏公卜商、鄆公冉耕、齊公宰予、徐公冉求、吳公言偃、陳公顓孫師 東廡:金鄉侯澹臺滅明、任城侯原憲、汝陽侯南宮适、萊蕪侯曾點、須昌侯商瞿、平輿侯漆雕開、睢陽侯司馬耕、平陰侯有若、東阿侯巫馬施、陽穀侯顏幸、上蔡侯曹卹、枝江侯公孫龍、馮翊侯秦祖、雷澤侯顏高、上邽侯壤駟赤、成邑侯石作蜀、鉅平侯公夏首、膠東侯后處、濟陽侯奚容箴、富陽侯顏祖、滏陽侯句井疆、鄄城侯秦商、即墨侯公祖句茲、武城侯縣成、汧源侯燕伋、宛句侯顏之僕、建成侯樂欬、堂邑侯顏何、林慮侯狄黑、鄆城侯孔忠、徐城侯公西葴、臨濮侯施之常、華亭侯秦非、文登侯申棖、濟陰侯顏噲、泗水侯孔鯉、蘭陵伯荀況、睢陵伯穀梁赤、萊蕪伯高堂生、樂壽伯毛萇、彭城伯劉向、中矣伯鄭衆、緱氏伯杜子春、良鄉伯盧植、滎陽伯服虔、司空王肅、司徒杜預、昌黎伯韓愈、河南伯程顥、新安伯邵雍、溫國公司馬光、華陽伯張栻 西廡:單父侯宓不齊、高密侯公冶長、北海侯公皙哀、曲阜侯顏無繇、共城侯高柴、壽張侯公伯寮、益都侯樊須、鉅野侯公西赤、千乘侯梁鱣、臨沂侯冉孺、沐陽侯伯虔、諸城侯冉季、濮陽侯漆雕哆、高苑侯漆雕徒父、鄒平侯商澤、當陽侯任不齊、牟平侯公良孺、新息侯秦冉、梁父侯公肩定、聊城侯鄡單、祁鄉侯罕父黑、淄川侯申黨、厭次侯榮旂、南華侯左人郢、朐山侯鄭國、樂平侯原亢、胙城侯廉絜、博平侯叔仲會、高堂侯邽巽、臨朐侯公西輿如、內黃侯蘧瑗、長山侯林放、南頓侯陳亢、陽平侯琴張、博昌侯步叔乘、中都伯左丘明、臨淄伯公羊高、乘氏伯伏勝、考城伯戴聖、曲阜伯孔安國、成都伯揚雄、歧陽伯賈逵、扶風伯馬融、高密伯鄭玄、任城伯何休、偃師伯王弼、新野伯范寧、汝南伯周敦頤、伊陽伯程頤、郿伯張載、徽國公朱熹、開封伯呂祖謙 宋代武成王陪祀 配享:张良 十哲:管仲、孫武、樂毅、諸葛亮、李勣、田穰苴、范蠡、韓信、李靖、郭子儀 東廡:白起、孫臏、廉頗、李牧、曹參、周勃、李廣、霍去病、鄧禹、馮異、吳漢、馬援、皇甫嵩、鄧艾、張飛、呂蒙、陸抗、杜預、陶侃、慕容恪、宇文憲、韋孝寬、楊素、賀若弼、李孝恭、蘇定方、王孝傑、王晙、李光弼 西廡:吳起、田單、趙奢、王翦、彭越、周亞夫、衞青、趙充國、寇恂、賈復、耿弇、段熲、張遼、關羽、周瑜、陸遜、羊祜、王濬、謝玄、王猛、王鎮惡、斛律光、王僧辯、于謹、吳明徹、韓擒虎、史萬歲、尉遲敬德、裴行儉、張仁亶、郭元振、李晟 儒教的标志 儒教沒有正式通行的标志,以下為較常出現的象徵物。 孔子像:最為普遍的標誌物,古代學堂都有孔子畫像,近代教育場所也常有孔子塑像。 木鐸:出自《論語》「天將以夫子為木鐸」,為古代宣布政教法令時,振鳴以引起眾人注意,召集群眾所用,比喻為宣揚上天教化的人。 鐘:代表禮樂教化。 漢字:除了直接使用「儒」字外,西方文化界曾用「水」、「囍」等漢字符號来作為儒教的標誌。用「水」的出處可能為孔子觀水或孔子為「黑帝水精子」的神話傳說,同時他們認為水是生命之源,也是中國哲學中五行之首。「囍」他們認為這個字代表孔子仁與禮思想,表示人與人之間和樂的相處之道。 麒麟:古代傳說中的神獸,王道、仁政、聖人、祥瑞的象征,據說孔子出生及去世前曾出現。 其他:周子太極圖、八卦等。 儒教服饰 孔子曰:“行夏之时,乗殷之辂,服周之冕”。因此历代华夏王朝的史书都有继承周礼的舆服制。儒教服饰体现了“象天法地”“绝地天通”的信仰,“周之王也,制礼上物,不过十二,以为天之大数也”,通过《周礼》中的天子六服和王后六服等级化而来。天子六服象征天,有三辰昭其明;王后六服象征地,而有五行相生。 儒教历法 儒教历法来自《礼记·月令》。冬至祀昊天上帝,夏至祀皇地祇,孟春祈谷祀昊天上帝,孟冬祀神州,孟夏雩祀昊天上帝,季秋大享明堂祀昊天上帝。除夕送寒气而有大傩之礼。 儒教是否宗教的各種觀點 宋朝觀點 中国宋代以来,常把儒道释三教并称。 唐朝觀點 唐朝《辨惑一》記載:“吳尚書令闞澤對吳主孫權曰:‘孔老二家,比方佛法,優劣遠矣。何以言之?孔老設教,法天以制,不敢違天。諸佛說教,諸天奉而行,不敢違佛。’”敘述了孔子與老子是順應天意而生法,佛家則以佛陀而制法于天。屬於宗派與教派之爭。 明朝觀點 明代末年,利玛窦来华试图通过“驱佛补儒”“合儒-补儒-超儒”“阳辟佛而阴贬儒”“贬佛毁道,援儒攻儒”,修改儒教教义(比如替换上帝概念)以使其基督教化,方便傳教,遂倡儒教非教说。这引起了明朝傳統派士大夫和佛教徒极度不满。崇祯年间《刻辟邪集序》中说:“有利马窦、艾儒略等,托言从大西来,借儒术为名,攻释教为妄,自称为天主教,亦称天学。” 清朝觀點 利玛窦一死,继任者立即认为儒教是宗教,引发礼仪之争,教宗克勉十一世发布教宗敕令《自那一天》绝对禁止中国天主教徒敬天祭孔祭祖。1742年,教宗本笃十四世在教宗敕令《自上主圣意》“禁止传教士对敬天祭孔祭祖问题进行再议,并坚决否定克勉十一世特使Charles Ambrose Mezzabarba的八条变通办法,要求坚决执行《自那一天》禁令。20世纪初,满清还颁布《学务纲要》:“外国学堂有宗教一门,中国之经书即是中国之宗教。学堂不读经,则是尧舜禹汤文武周公孔子之道,所谓三纲五常,尽行废绝,中国必不能立国。” 清末民初觀點 梁启超在《保教非所以尊孔论》中第一个提出了儒教非教说,否定了自己早先在《西学书目表》的儒教说,认为孔子所教“专在世界国家之事,伦理道德之原,无迷信,无礼拜,不禁怀疑,不仇外道”,孔子应与苏格拉底并称,而不能与释迦、耶稣并称,“夫不为宗教家,何损于孔子!”。蔡元培、陈独秀发展了梁氏的儒教非教说,否认孔教是教,但不否认汉武帝之后存在过儒教。陈独秀正告康有为:“吾国非宗教国,吾国人非印度、犹太人,宗教信仰心,由来薄弱”奠定了“中国古代无宗教说”的基础。他们作为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奠基人,获得了五四时期学者的全体支持。1982年崔大华发表于《哲学研究》第六期的《“儒教”辨》以及锦全发表《中国社会科学》1983年第3期的《是吸收宗教的哲理,还是儒学的宗教化?》认为儒学的核心是道德、伦理,因为儒学没有人格神,没有彼岸世界,没有把孔子当作神。儒教不像道教那样可以成仙升天或者像佛教那样讲究来世,也没有西方基督教和伊斯蘭教那样的天国。但這是各大宗教的不同特點,並非宗教的構成要素。而猶太教、瑣羅亞斯德教和神道教也是沒有天國的概念,舊約里甚至沒有“天國”一詞。早期中国原始宗教具有上帝、四岳、祖先等诸神崇拜,儒教承认存在神、鬼,但不关心其世界的事,而将注意力完全放在现实世界,儒家左丘明的左传说“神无福也”,按照儒家历史观,神不是决定战争胜败、国家发展或者衰败等等一系列人间世事的主宰,儒家认为“先王之道”(即周文王、周武王所实施的政策和治国理念)才是保证社会稳定和国家昌盛的根本因素。然而根据出土金文化考古材料,周文王、武王所实行的政策以及当时社会的意识形态和儒家所提倡的“先王之道”有很大的区别,实际上儒家的“先王之道”更像是一种基于西周早中期社会的理想模式。汉武帝以后儒教和其他一些思想流派结合,出现了祭天地、拜孔子、敬祖先等个别中国原始宗教的仪式,不过中国原始宗教的很多内容已经失传(有一些内容保存在道教科仪之中),今天人们只能通过甲骨文、西周金文等出土文献去了解夏、商、周三代的中国原始宗教。儒教虽然和亚伯拉罕诸教有很大的区别,但毫无疑问儒教是东亚古代最重要的意识形态之一。 民國至近代觀點 中華民國總統蔣介石於民國47(1958)年5月25日答美記者羅賓遜電視訪問時,面对記者提问:「基督教義與儒家的倫理學說不是有衝突之處嗎?」明确否定儒家是宗教,僅承認其为哲学思想。这是近代首次的官方表述。〈反攻戰爭是弔民伐罪的革命戰爭 〉:「這兩者之間是沒有甚麼衝突,儒家學說是中國傳統文化的基礎,中國人都繼承了這個偉大傳統,而且都以這個傳統為榮。但是,你要知道儒家思想是一種倫理學說,而不是一種宗教。中國的傳統文化裡,對於人倫關係有豐富的哲理,但是對於神的定義,還是沒有具體的解釋。基督的教義正可以彌補這一缺點。所以基督教義與儒家學說事實上相輔相成,可以共同造成人生更完美的生命。」中華民國教育部國家教育研究院《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承此觀點,解釋「儒教」一詞時不称「宗教」,而只講「儒家」。 1978年底,在中国无神论学会成立大会上,任继愈提出儒教是宗教的论点。1980年起,任继愈发表了一系列文章,正式提出“儒教是宗教”的主张。儒教是教说的第一篇文献是1980年《中国社会科学》第一期发表的《论儒教的形成》,此后就是《儒家与儒教》等论文。儒教是教说的依据是儒家经典神圣化建立了儒教神学体系。神学化的儒家,把政治、哲学和伦理三者融为一体,形成庞大的儒教体系,在意识形态中一直占据着正统地位。儒教的来源,一是殷周时期的天命神学和祖宗崇拜的宗教思想,一是孔子创立的儒家学说。宋代创立的理学标志着儒教的成熟。儒教崇奉的对象是“天地君亲师”,有神灵系统和祭天、祀孔的仪式,儒教的经典是六经,中央的国学和地方的府、州、县学就是儒教的宗教组织,学官就是儒教专职的神职人员;儒教不讲出世,不主张有一个来世天国,而把成贤成圣作为宗教的最高追求;其教义就是宗法制度和宗法思想的神化和宗教化。朱熹对神灵非常虔诚,每遇大事,要向孔子报告;天旱少雨,向山川等神灵祈祷。朱熹的宗教感情,是儒者宗教感情的典型体现和集中代表。人神关系在儒教中的表现,就是天人关系。在儒教中,天是人命运的主宰,人必须顺从天的意志。董仲舒说天有意志,有喜怒,可以赏善罚恶。朱熹在董仲舒的基础上,把天理性化,也把天人性化。认为天又道德的属性——至善,从而使天人一理,天人贯通;对上帝意志的顺从,就表现于对天理的遵守。 何光沪指出儒教的天是佑民、讨罪的天,是有意志有人格的至上神。儒教的政教合一在性质上基本上是和基督教、伊斯兰教一致的。赖永海指出天即上帝是儒家的至上神,天的意志是儒家一切政治、伦理原则根本出发点。以昊天上帝为至上神的神灵系统是儒教的信仰系统。上帝最初乃是上古的祖宗神。宋代儒者把天、理、帝(上帝)等说成同实异名的概念,只是改变了上帝观念,并没有改变上帝是世界主宰的实质。孔子及优秀的儒者,死后都被祀为国家的公神。君主和儒者是尊奉天命治理和教化民众的君和师。宋代开始,儒者们用哲学的理气关系、心性之论,论证仁义礼智之教,忠信孝悌之德,都是天赋予每个人的本性,因此遵守这些原则,乃是自己的本分。儒学本质上就是释经之学。 另一方面,一些學者認為,不僅儒,而且儒家思想本身也是以人為中心的無神論宗教。中國人重視葬禮,重視家族的延續,重視孝道,重視落葉歸根,對祖先的尊敬可以說是一種習慣。當代中國人部分會把宗教等同于迷信,在言行上拒絕接受宗教,因而往往也不認為儒為宗教。 黃進興認為近代儒教是否為宗教之爭,皆執「基督教」作為宗教的基型,以此裁度儒教,然而這種觀念與傳統宗教觀差異甚大,與東漢以來儒、釋、道三教鼎立,可以成為獨立的宗教個體不同。明代以來「三教合一」,因與釋、道二教結成有機體,遂蛻變成民間宗教。1910年刊行的「臺灣舊慣調查會」報告書把儒教定位為宗教,記道:「儒教是孔子及孟子所祖述的古代聖王教義,內容包括宗教、道德及政治,三者渾然融合成為一大教系。」 《臺灣私法》引《臺灣府誌》,列舉玉皇上帝、東岳大帝、北極大帝、天后、五谷先帝、保生大帝、三山國王、水仙尊王、開漳聖王、廣澤尊王、註生娘娘及臨水夫人、五顯大帝、元帥爺、王爺、大眾爺、義民、城隍爺、福德正神、灶君、文昌帝君及魁星諸神皆屬儒教,後來增田福太郎認為臺灣人的宗教是「道、儒、佛三教互相混合而成的一大民間宗教」,就忠實反映傳統的宗教觀念。片岡巖的《臺灣風俗誌》也是承襲這種宗教觀,擴大了日治時期儒教宗教的範疇。日治時期儒教並不局限於民間信仰,1941年《大眾人事錄》〈黃純青〉詞條:黃純青的宗教是「儒教」,1958年的魏清德〈身世報告書〉,自述宗教信仰是「儒教」。黃純青、魏清德都由日治時期橫跨到戰後,宗教信仰都定位為儒教, 1918年八芝蘭公學校(今士林國小)所編的《鄉土誌》,儒教即列為「宗教」之首。 傳統社會儒教往往置於參照座標的原點,其他各教無不悉心揣度與儒教的對應與聯繫,在「宗教」(religion)的概念入主後,陳熙遠認為:儒教竟謫配到「宗教」的邊緣,不僅「儒教」在「宗教」的論域裡逐漸邊緣化,……而且由於避諱傳統「教」字的稱謂有誤導為「宗教」的可能,在現代語彙中,「儒教」更幾乎為「儒學」、「儒家」、「儒道」所取代。 台灣的儒教與宗教 「儒教」一詞不必然是指「宗教」,有時只是指「教化規範」,而其「祭祀行為」亦有宗教性格。日治時期台灣山本曾太郎就指出:儒教是否為宗教?目前學者的研究尚無一致的看法;要斷定儒教是否為宗教是不容易輕下結論的。,山本曾太郎認為儒教是一種「純然的宗教」。 “儒教”是否為宗教的問題之所以為很多人士爭論根源在於“宗教”的定義。一些人支持來自于歐美的以基督教為樣板的“宗教”的定義,由此意義上來説,儒教不是宗教。一些人只是把“宗教”一词當作中國固有的“教化”來理解,由此説來,毫無疑問,儒教也是一種宗教。 不論「儒教是不是宗教」,但《台灣民報》的作者群常拿「儒教」與各宗教作比較,如吳三連說「孔子曰、大同、老子曰、無為而治、佛曰、極樂世界」,是宋代以来的儒、釋、道並論的「三教觀」。 台灣社會雖然是各種宗教薈集之所在,然而還是以閩粵族群的儒教、道教、佛教,及揉和三教的民間信仰等這些傳統宗教最為凸顯。信徒遍及臺灣主流人群的媽祖廟有被歸入儒教,但實則是以儒家思想為基礎並融入了道教乃至佛教色彩的民間信仰。台灣日治時期的宗教分類曾將「人格神」的信仰畫入儒教,因此媽祖信仰亦屬儒教,儒教成為台灣最大的宗教,戰後則將「人格神」信仰歸類為道教或台灣民間信仰,有時亦不承認儒教為宗教,现时有組織的儒教如中國儒教會、中華聖教總會等則承認為宗教團體。儒教中,在一定时期内被公认最有高尚品格的人称作“儒宗”,如曾子、朱熹、二程、王陽明等。 鸞堂信仰 儒教與神道教的關係 日本神道教吸收了儒教的信仰和禮儀。祈年祭、鎮花祭、神衣祭、三枝祭、大忌祭・風神祭、月次祭、鎮火祭、道饗祭、鎮魂祭、神嘗祭、相嘗祭、新嘗祭、践祚大嘗祭、追傩、奉幣均來自周禮的規定。每年4月的神衣祭,在《禮記·月令》中也有“是月也,天子乃荐鞠衣于先帝”的记载。 宋明理學傳入日本后,藤原惺窝以及德川家康的老師林罗山认为神道即尧舜之道,阳明学者熊泽春山主张“以神明之本体为良如”,把“良知”与神道相柔和。山崎暗斋之后,又有荷田春漫、荷茂真渊提倡复古神道,主张以孝道为先,孝父母、敬神和忠于天皇,这显然也是受到了儒教的影响。這些主張「神儒調和」的學者試圖「援儒攻佛」以復興受佛教衝擊的神道教,基本上採取的是工具主義的態度,並未接受其內核(湯武革命的思想尤其被視為危險),對孟子亦加以貶抑而獨尊孔子,預示日本學者後來拋棄儒學擁抱西學的行為;更為激進的國學派思想家則將儒家思想亦視作外來,主張研究《古事記》《萬葉集》《源氏物語》等古書,要求復興未受佛儒污染的純淨的神道思想。 关于孔教(儒家宗教化) 中華之古教曰儒教,與古道教並存,東漢時立宗教之道教;儒教至清代分枝為孔教,孔教分了三家:孔聖會(1909年)、孔聖堂(1912年) 、孔教學院(1930年) 。 近代以来,中国的科技文明和軍事實力逐渐落后于西方国家。中国人为求存图强,发生了戊戌变法、辛亥革命等运动,同时也对儒教产生强烈怀疑,发起了批判。1912年民国成立之后,对是否再将儒教定为国家思想产生了分歧。民国初年以来康有为的孔教运动倡导儒教和国家官僚组织分离,按基督教模式允许人人祭天,允许人人祭孔,因為“自共和以来,教化衰息,纪纲扫荡,道挨凌夷,法守集坏,礼俗变易,盖自羲轩尧舜禹汤文武周孔之道化,一旦而尽,人心风俗之害,五千年未有斯极。”革命人士主张不再尊儒,而康有为、陈焕章等人成立孔教会,呼吁将孔教定为“国教”,并得到大总统袁世凯的支持。后因袁世凯称帝失败,请定国教运动也沉寂下来。但是康陈继续在民间传播孔教,并且还创造了一些宗教化礼仪。与此同时,以学衡派为首的一批认为传统儒家思想通过更新能够适应现代文明的学者,则力图用现代观点重新解读儒家经典,创造“新儒家”。新儒家与康有为和陈焕章的孔教是不同的。 印度尼西亚孔教会 印度尼西亚孔教会发展开始于1900年,当年成立“中华会馆”,潘景赫和陈金山分别担任会馆主席和秘书;中华会馆领袖李金福著《华人宗教》一文,肯定宗教是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孔子学说是华人宗教的精髓。1923年,各地孔教会代表在中爪哇梭罗市举办了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大家一致同意成立孔教总会,设在万隆,后来在1924年正式成立,推选张震益和胡英恭为总会主席和秘书。日本侵占印尼,认为孔教总会反对日本而下令冻结其一切活动。1955年,重新成立了全国性的孔教总会(MATAKIN)。1966年苏哈托军事政变上台后,华文教育被禁止,孔教会转入地下和家庭活动。1972年统计,印尼有300万孔教信徒,占印尼华人的大半。1999年瓦希德当上总统后,孔教会才重新合法。2006年,印尼孔教会重新公开活动,印尼身份证上允许将孔教登记为自己的宗教信仰。2006年,苏西洛总统出席春节活动承诺,在进入改革时代后,要根据宪法精神,解决印尼华人身份地位问题,让华族与所有民族享有同等的权利,让孔教同其他宗教享有同等的地位。 目前,印尼孔教总会在印尼各地设有200个左右的分会——孔教会(MAKIN)。孔教会组织教徒定期以礼堂为主从事宗教祈祷、唱圣歌和学习经书等活动,还开展的活动有华夏传统节日、圣诞日(即孔诞日或孔圣诞日)的祭孔仪式,家庭互助、小孩教育、新人结婚公证和举办婚礼,老人故去的丧礼举办,慈善、赈灾等活动。孔教会出版各种儒家经典以及《孔子圣迹故事》、《孔教圣歌》、《礼仪手册》、《中国文化》等书籍,并制作圣歌碟片、龙和麒麟图案等各种用具和纪念品。由于曾经几十年禁止华文,因此目前出版的书籍几乎全是印尼文,孔教徒希望子女能学会华文,读原版的经书和资料。印尼的孔教徒把曲阜看作“圣地”,希望一辈子至少要去一次。 参考文献 Volume I: The Ancient Eurasian World and the Celestial Pivot , Volume II: Representations and Identities of High Powers in Neolithic and Bronze China , Volume III: Terrestrial and Celestial Transformations
The Oxford Companion to Food. 2nd ed. U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6. Mason, John. Sustainable Agriculture. Landlinks Press: 2003. ISBN 0-643-06876-7. McGee, Harold. On Food and Cooking: The Science and Lore of the Kitchen. New York: Simon and Schuster, 2004. ISBN 0-684-80001-2. Mead, Margaret. The Changing Significance of Food. In Carole Counihan and Penny Van Esterik (Ed.), Food and Culture: A Reader. UK: Routledge, 1997. ISBN 0-415-91710-7. Messer, Ellen; Derose, Laurie Fields and Sara Millman. Who's Hungry? and How Do We Know?: Food Shortage, Poverty, and Deprivation. United Nations University Press, 1998. ISBN 92-808-0985-7. United States Department of Agriculture,
苦一般認為是令人不悅的味道,是強烈及刺激性的味道。純的巧克力、咖啡因、柠檬皮及一些果實是苦的,有些藥物,例如奎寧也是苦的。尤其是苦瓜。 鮮 鮮味是西方文化較少知道的味道,但在亞洲飲食有悠久的歷史。鮮味是穀氨酸的味道,尤其是味精(穀氨酸鈉)是亞洲的一種調味料。它的特点是類似肉的丰富味道,鲑鱼及蕈類的鮮味很濃。肉和其他動物製品都有鮮味。 商業貿易 世界銀行報導歐盟是2005年最重要的食物進口地區,其次是美國和日本。英國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對食物的需求特別明顯,儘管實行食物配給,英國仍然依賴食物進口,這是長期參與大西洋戰役的結果。 食品在全球範圍內進行交易和銷售。食物的種類和可用性不再受當地種植食物的多樣性或當地生長季節的限制。在1961年至1999年期間,全球糧食出口增長了百分之四十。一些國家現在在經濟上依賴食物出口,在某些情況下,這些出口占所有出口的80%以上。 1994年,在貿易自由化戲劇性增長的情況下,有100多個國家成為“關稅暨貿易總協定”烏拉圭回合的簽署國。這包括在世貿組織在執行農業補貼、關稅、進口配額和解決不能雙邊解決的貿易爭端的基礎上,減少向農民支付的補貼。在有爭議的公共衛生和安全理由的基礎上提出貿易壁壘的情況下,世貿組織將爭端提交國際食品法典委員會,該委員會由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和世界衛生組織於1962年成立。貿易自由化極大地影響了世界糧食貿易。 食物分類 基本食物 營養強化食物 速食 功能性食物 天然食物 有機食物 精製食物 加工食物 主食 垃圾食品 慢食運動 潔淨飲食 参考文献 引用 书籍 Campbell, Bernard Grant. Human Evolution: An Introduction to Man's Adaptations. Aldine Transaction: 1998. ISBN 0-202-02042-8. Davidson, Alan. The Oxford Companion to Food. 2nd ed. U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6. Mason, John. Sustainable Agriculture. Landlinks Press: 2003. ISBN 0-643-06876-7. McGee, Harold. On Food and Cooking: The Science and Lore of the Kitchen. New York: Simon and Schuster, 2004. ISBN 0-684-80001-2. Mead, Margaret. The Changing Significance of Food. In Carole Counihan and Penny Van Esterik (Ed.), Food and Culture: A Reader. UK: Routledge, 1997. ISBN 0-415-91710-7. Messer, Ellen; Derose, Laurie Fields
阿童木在《原子大使》第四集中,以配角的身份登場 1952年 3月 - 《原子大使》結束連載 4月 - 《铁臂阿童木》開始連載 1953年 8月 - 最早的杂志附录《铁臂阿童木-阿童木去赤道》(鉄腕アトム アトム赤道をゆく)发行,之后改名为《海蛇島》 1956年 6月 - 光文社發售《铁臂阿童木》最早的單行本 1957年 4月 - 連環畫劇戲劇《铁臂阿童木》開始在東京電視播出 1958年 8月 - 光文社的《手塚治虫漫畫全集》中的《铁臂阿童木》開始發行 1959年 3月 - 富士電視臺拍攝真人版電視劇《铁臂阿童木》,並開始播放 1962年 9月 - 動畫版《铁臂阿童木》開始製作 11月 - 在銀座的山葉大廈召開“蟲製片第一次作品發表會”。实验动画《某个街角的故事》(ある街角の物語)、《推》(おす)与《阿童木》第一集一起播映。 1963年 1月 - 從元旦開始富士電視臺開播日本最早的電視卡通片《铁臂阿童木》(重製版) 9月 - 美國NBC電視臺開始播放《Astro Boy》 1964年 1月 - 光文社開始出版《Capa·Comics》(カッパ・コミクス) 2月 - 《铁臂阿童木》動畫獲得第二屆電視記者獎特別獎 7月 - 電影動畫《铁臂阿童木 宇宙的勇者》在日活院線播映 8月 - “蟲製片影迷會”建立,會刊《铁臂阿童木俱樂部》創刊 12月 - 鈴木出版社出版的《手塚治虫漫畫全集1》的《铁臂阿童木》發售 1965年 10月 - 富士電視節目“名演員一千零一夜”中,阿童木參演 1966年 - 香港麗的映聲中文台(亞洲電視本港台前身)開始播出蟲制版的動畫《原子小金剛》。電視台譯為《小飛俠》。 3月 - 阿童木成为职业棒球队“产经阿童木队”(サンケイアトムズ)吉祥物(之后改名为“-{zh-cn:益力多; zh-tw:養樂多; zh-hk:益力多;}-阿童木队”(ヤクルトアトムズ)) 12月 - 播放電視動畫系列《铁臂阿童木》(蟲製版)大結局《地球最大的冒險》 1967年 1月 - 《產經新聞》連載《铁臂阿童木》(之後改名為《阿童木今昔故事》) 6月 - 《產經新聞》登載《铁臂阿童木的加拿大萬國博覽會遊覽》 1968年 3月 - 《少年》停刊的同時,《铁臂阿童木》結束連載 1969年 3月 - 在《大喜劇》登載了一頁完作品《阿童木的初戀》 1970年 7月 - 《少年雜誌增刊》登載了一集完作品《铁臂阿童木》(阿童木的最後) 1972年 4月 - 《小學一年生》、《小學四年生》開始連載《铁臂阿童木》。《小學四年生》版後來改名為《铁臂阿童木歸來》 1975年 6月 - 朝日有聲雜誌太陽戲劇出版《铁臂阿童木-木》。手塚治虫介紹畫法 9月 - 《文藝春秋Deluxe》上登載了一集完作品《铁臂阿童木》(後改名為《阿童木二世》)。 1976年 2月 - 《朝日週刊》登載了一期完作品《铁臂阿童木與偏差值王國的對抗》
1962年 9月 - 動畫版《铁臂阿童木》開始製作 11月 - 在銀座的山葉大廈召開“蟲製片第一次作品發表會”。实验动画《某个街角的故事》(ある街角の物語)、《推》(おす)与《阿童木》第一集一起播映。 1963年 1月 - 從元旦開始富士電視臺開播日本最早的電視卡通片《铁臂阿童木》(重製版) 9月 - 美國NBC電視臺開始播放《Astro Boy》 1964年 1月 - 光文社開始出版《Capa·Comics》(カッパ・コミクス) 2月 - 《铁臂阿童木》動畫獲得第二屆電視記者獎特別獎 7月 - 電影動畫《铁臂阿童木 宇宙的勇者》在日活院線播映 8月 - “蟲製片影迷會”建立,會刊《铁臂阿童木俱樂部》創刊 12月 - 鈴木出版社出版的《手塚治虫漫畫全集1》的《铁臂阿童木》發售 1965年 10月 - 富士電視節目“名演員一千零一夜”中,阿童木參演 1966年 - 香港麗的映聲中文台(亞洲電視本港台前身)開始播出蟲制版的動畫《原子小金剛》。電視台譯為《小飛俠》。 3月 - 阿童木成为职业棒球队“产经阿童木队”(サンケイアトムズ)吉祥物(之后改名为“-{zh-cn:益力多; zh-tw:養樂多; zh-hk:益力多;}-阿童木队”(ヤクルトアトムズ)) 12月 - 播放電視動畫系列《铁臂阿童木》(蟲製版)大結局《地球最大的冒險》 1967年 1月 - 《產經新聞》連載《铁臂阿童木》(之後改名為《阿童木今昔故事》) 6月 - 《產經新聞》登載《铁臂阿童木的加拿大萬國博覽會遊覽》 1968年 3月 - 《少年》停刊的同時,《铁臂阿童木》結束連載 1969年 3月 - 在《大喜劇》登載了一頁完作品《阿童木的初戀》 1970年 7月 - 《少年雜誌增刊》登載了一集完作品《铁臂阿童木》(阿童木的最後) 1972年 4月 - 《小學一年生》、《小學四年生》開始連載《铁臂阿童木》。《小學四年生》版後來改名為《铁臂阿童木歸來》 1975年 6月 - 朝日有聲雜誌太陽戲劇出版《铁臂阿童木-木》。手塚治虫介紹畫法 9月 - 《文藝春秋Deluxe》上登載了一集完作品《铁臂阿童木》(後改名為《阿童木二世》)。 1976年 2月 - 《朝日週刊》登載了一期完作品《铁臂阿童木與偏差值王國的對抗》 4月 - 《少年Jump月刊》登載了一期完作品《铁臂阿童木銀·塔》
在英國擔任特殊教育需求協調員的人員為校長(Head-Teacher) 特教教育形式 集中式特教班:由特教老師全部擔任所有的教學、學童互動的工作。 合作制班:大部分的時間都由特教老師進行教學工作,少部分時間參加普通班 資源教室:學生大部分時間都在普通班接受教學,但有少時間需要特教資源的時候可以來資源教室獲取相關管道。 普通建教班:將學生直接安置在普通班,以肢體障礙學童常見 床邊教學:針對有嚴重疾病而無法離開家、病床的孩童,進行到府教學來協助其課業發展。 輔助學習方法 五感法 六何法 SQ3R方法 PQRST方法 圖像式思考輔助工具 相關條目 特殊教育學系 融合教育 特教平權 細聽我心聲 台灣特殊教育學校列表 少年矯正學校 外部連結 教育部特殊教育通報網 全國特殊教育資訊網
特殊教育學系 融合教育 特教平權 細聽我心聲 台灣特殊教育學校列表 少年矯正學校 外部連結 教育部特殊教育通報網 全國特殊教育資訊網 教育部國教署特教網路中心 香港教育城 共融資料館 香港教育局特殊教育資源中心 SureStart:Are you looking for childcare? (英語) 中國教育學科站點:关于英国特殊教育管理的个案研究 中国传统文化里的心理卫生思想探析,心理科学
圖像式思考輔助工具是一種將知識、概念或構思表利用視覺方式表達出來的方法,主要用於-{zh:腦力激盪法;zh-hant:腦力激盪法;zh-hans:头脑风暴法}-(brainstorming)過程中,將各人的思想記錄下來,以便將來向其他人重新覆述各人的思考過程,让形象思维跟逻辑思维结合起来。這種方法有以下的特色: 使學習者不會覺得沉悶 幫助回憶 提供動機 引起興趣 釐清資料 幫助組織概念 加強理解 下列為不同形式的圖像式思考輔助工具: 關係式輔助工具 故事板 魚骨圖 因果圖 導引圖
使學習者不會覺得沉悶 幫助回憶 提供動機 引起興趣 釐清資料 幫助組織概念 加強理解 下列為不同形式的圖像式思考輔助工具: 關係式輔助工具 故事板 魚骨圖 因果圖
1974年:秘鲁首都利马发生地震,致6人死亡。 1975年:邓小平复出,开始整顿文化大革命。 1976年:红色高棉颁布新宪法,将柬埔寨的国名更改为民主柬埔寨。 1980年:香港郵政署工潮。 1985年:北京中学生通讯社宣告成立。 1991年:喬治亞軍隊進攻南奧塞提亞首都茲辛瓦利,為期1年多的第一次南奧塞提亞戰爭爆發。 199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与吉尔吉斯斯坦建交。 1999年:中国组建缉私警察队伍。 21世紀 2003年:中国神舟四号载人飞船在环绕地球飞行了108圈后成功返回。 2004年:香港首宗地鐵縱火案。 2005年:美國天文學家-{zh-cn:米高·E·布朗; zh-tw:麥克·布朗}-在帕洛馬山天文台的紀錄中發現太陽系最大的矮行星鬩神星。 2007年:台灣高速鐵路通車營運,為日本新幹線系統首次海外輸出。 2014年:臺灣職棒兄弟象隊正式更名為「中信兄弟」隊。 2022年:哈萨克斯坦前总统努尔苏丹·纳扎尔巴耶夫因应国内抗议活动辞任哈萨克斯坦安全委员会主席职务,结束长达20年的政治统治。 出生 1209年:康瓦爾的理查,神圣罗马帝国皇帝(1272年逝世) 1587年:徐霞客,中国明朝地理学家、旅行家(1641年逝世) 1592年:沙贾汗,印度莫卧儿帝国皇帝(1666年逝世) 1680年:愛新覺羅允祺,康熙帝第五子,恆親王(1732年逝世) 1712年:愛新覺羅弘晝,清朝雍正帝第五子,和親王(1770年逝世) 1767年:讓-巴蒂斯特·賽伊,法國經濟學家和商人(1832年逝世) 1782年:馬禮遜,蘇格蘭傳教士,曾將《聖經》譯成中文,又編《華英字典》(1834年逝世) 1838年:卡米尔·若尔当,法國數學家、工程師(1922年逝世) 1846年:倭铿,德国唯心主义哲学家,1908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1926年逝世) 1855年:金·吉列,吉列公司创始人(1932年逝世) 1874年:约瑟夫·厄兰格,美国生化生理学家,1944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1965年逝世) 1876年:康拉德·阿登纳,联邦德国第一任总理(1967年逝世) 1880年:尼古拉·梅特纳,俄羅斯作曲家,鋼琴家(1951年逝世) 1882年:赫伯特·斯沃普,美国记者(1958年逝世) 1893年:帕拉宏撒·尤迦南達,印度裔美国瑜伽师(1952年逝世) 1900年:荀慧生,中国京剧表演艺术家(1968年逝世) 1902年:羽贝尔·波夫梅西,法國記者,《世界報》創始人(1989年逝世) 1909年:斯蒂芬·克莱尼,美國數學家、逻辑學家(1994年逝世) 1909年:伊萊亞娜,罗马尼亚王国公主(1991年逝世) 1917年:珍·惠曼,美國女演員,1948年獲頒奧斯卡最佳女主角獎(2007年逝世) 1917年:韓美洵,前香港副輔政司(1988年逝世) 1921年:弗里德里希·迪伦马特,瑞士剧作家、小说家(1990年逝世) 1921年:让大公,前卢森堡大公(2019年逝世) 1927年:王天定,臺灣布農族登山嚮導,第一位完成臺灣百岳的原住民(1991年逝世) 1928年:佐勒菲卡尔·阿里·布托,巴基斯坦政治人物,第4任巴基斯坦總統(1979年逝世) 1928年:钱其琛,曾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外交部部长(2017年逝世) 1928年:沃尔特·蒙代尔,美国第42任副总统(2021年逝世) 1931年:阿尔弗雷德·布伦德尔,奥地利钢琴家 1931年:勞勃·杜瓦,美国演员 1932年:赖莎·戈尔巴乔娃,前蘇聯領袖米哈伊尔·戈尔巴乔夫妻(1999年逝世) 1932年:翁贝托·埃可,意大利小說家、文學評論者、哲學家、符號學家(2016年逝世) 1937年:張寶玉,中國航空技術專家(1981年逝世) 1938年:胡安·卡洛斯一世,前西班牙国王 1938年:恩古吉·瓦·提昂戈,肯亞作家、文化學家 1941年:宫崎骏,日本動画導演 1942年:毛利齊奧·波里尼,義大利鋼琴家 1944年:埃德·倫德爾,美國政治人物,第45任賓夕法尼亞州州長 1946年:黛安·基顿,美国电影演员、导演 1947年:马丁·查尔菲,美國科學家,2008年諾貝爾化學獎得主 1949年:张瑞敏,海爾集團创办人 1952年:張光,韓國男演員 1952年:乌利·赫内斯,德国前足球运动员 1954年:朱陸豪,台灣男演員 1956年:陳建一,华裔日本厨师(2023年逝世) 1956年:法蘭克-華特·史坦麥爾,德國政治人物,現任德國聯邦總統 1960年:洪朝豐,香港主持人 1962年:戚美珍,香港演員 1963年:姜文,中國演員、導演 1965年:佐久間玲,日本女性聲優 1965年:維尼·瓊斯,英國電影演員、退役足球運動員 1966年:天野由梨,日本女性聲優 1968年:林琨瀚,台灣職業棒球選手 1968年:卡瑞·因娜芭,美国演员 1969年:孔琳,中國女演員 1969年:林海,中国作曲家 1969年:希亞·溫漢,美國男演員
1月5日是公历(平年)一年中的第5天,离全年的结束还有360天(闰年则是361天)。 大事记 15世紀 1477年:勃艮第公爵查理在南锡和瑞士军队交战中阵亡,勃艮第公国逐渐被法国和哈布斯堡王朝瓜分。 18世紀 1771年:蒙古土尔扈特部在渥巴锡率领下回归清朝。 19世紀 1809年:英國與土耳其簽訂達達尼爾條約,英土戰爭結束。 20世紀 1904年:京剧科班“喜连成”成立。 1912年:中華民國臨時政府於南京舉行內閣第一次會議。 1914年:福特汽车公司宣布推行八小时工作制和最低工资5美元一天。 1919年:安东·德莱克斯勒等极右派人士在慕尼黑成立德国工人党,为后来纳粹党的前身。 1919年:在德國十一月革命中,柏林超過50萬名工人發起总罢工并武装起义。 1929年:南斯拉夫国王亚历山大一世取消宪法,宣布独裁。 1930年:毛泽东写成《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一文,提出“农村包围城市”。 1930年:斯大林领导的苏联政府强行推行农业集体化政策。 1933年:經過多年遊說後,位於美國加利福尼亞州舊金山灣、橫跨金門海峽的金門大橋正式動工。 1946年:国共达成《关于停止国内军事冲突的协定》。 1946年:中华民国暫時承认蒙古人民共和國独立。 1951年:南韓、美國盟軍反攻已被北韓佔領的漢城(今首爾)。 1957年:艾森豪威尔主义发表。 1967年:上海一月风暴,造反派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夺权。 1968年:亞歷山大·杜布切克當選捷克斯洛伐克共產黨第一書記,布拉格之春運動開始。 1974年:中文正式與英文並列為香港法定語文。 1974年:秘鲁首都利马发生地震,致6人死亡。 1975年:邓小平复出,开始整顿文化大革命。 1976年:红色高棉颁布新宪法,将柬埔寨的国名更改为民主柬埔寨。 1980年:香港郵政署工潮。 1985年:北京中学生通讯社宣告成立。 1991年:喬治亞軍隊進攻南奧塞提亞首都茲辛瓦利,為期1年多的第一次南奧塞提亞戰爭爆發。 199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与吉尔吉斯斯坦建交。 1999年:中国组建缉私警察队伍。 21世紀 2003年:中国神舟四号载人飞船在环绕地球飞行了108圈后成功返回。 2004年:香港首宗地鐵縱火案。 2005年:美國天文學家-{zh-cn:米高·E·布朗; zh-tw:麥克·布朗}-在帕洛馬山天文台的紀錄中發現太陽系最大的矮行星鬩神星。 2007年:台灣高速鐵路通車營運,為日本新幹線系統首次海外輸出。 2014年:臺灣職棒兄弟象隊正式更名為「中信兄弟」隊。 2022年:哈萨克斯坦前总统努尔苏丹·纳扎尔巴耶夫因应国内抗议活动辞任哈萨克斯坦安全委员会主席职务,结束长达20年的政治统治。 出生 1209年:康瓦爾的理查,神圣罗马帝国皇帝(1272年逝世) 1587年:徐霞客,中国明朝地理学家、旅行家(1641年逝世) 1592年:沙贾汗,印度莫卧儿帝国皇帝(1666年逝世) 1680年:愛新覺羅允祺,康熙帝第五子,恆親王(1732年逝世) 1712年:愛新覺羅弘晝,清朝雍正帝第五子,和親王(1770年逝世) 1767年:讓-巴蒂斯特·賽伊,法國經濟學家和商人(1832年逝世) 1782年:馬禮遜,蘇格蘭傳教士,曾將《聖經》譯成中文,又編《華英字典》(1834年逝世) 1838年:卡米尔·若尔当,法國數學家、工程師(1922年逝世) 1846年:倭铿,德国唯心主义哲学家,1908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1926年逝世) 1855年:金·吉列,吉列公司创始人(1932年逝世) 1874年:约瑟夫·厄兰格,美国生化生理学家,1944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1965年逝世) 1876年:康拉德·阿登纳,联邦德国第一任总理(1967年逝世) 1880年:尼古拉·梅特纳,俄羅斯作曲家,鋼琴家(1951年逝世) 1882年:赫伯特·斯沃普,美国记者(1958年逝世) 1893年:帕拉宏撒·尤迦南達,印度裔美国瑜伽师(1952年逝世) 1900年:荀慧生,中国京剧表演艺术家(1968年逝世) 1902年:羽贝尔·波夫梅西,法國記者,《世界報》創始人(1989年逝世)
歐亞: 独联体 上海合作組織 歐亞經濟共同體 古阿姆集團 黑海经济合作组织 歐亞聯盟 突厥議會 非洲: 非洲联盟 中非國家經濟共同體(中非) 東非共同體(東非) 西非國家經濟共同體(西非) 南部非洲發展組織(南非) 东非政府間發展组织(東非) 阿拉伯馬格裡布聯盟(北非) 西半球: 美洲國家組織 南美洲國家聯盟 南方共同市場 安第斯國家共同體 加勒比國家聯盟 东加勒比国家组织 中美洲議會 里約集團 北美自由貿易協定 美洲玻利瓦爾國家聯盟 大西洋: 北大西洋公約組織 歐洲安全與合作組織 太平洋: 亞洲太平洋經濟合作會議 太平洋島國論壇 太平洋共同體
區域性國際組織 歐洲: 歐洲聯盟 歐洲委員會 歐洲自由貿易協會 歐洲太空總署 北歐理事會 北歐波羅的海八國 歐洲自由貿易聯盟 三海倡議 亞洲: 亚洲论坛 東南亞國家協會 南亞區域合作聯盟 海灣阿拉伯國家合作委員會 东亚峰会 歐亞: 独联体 上海合作組織 歐亞經濟共同體 古阿姆集團 黑海经济合作组织 歐亞聯盟 突厥議會 非洲: 非洲联盟 中非國家經濟共同體(中非) 東非共同體(東非) 西非國家經濟共同體(西非) 南部非洲發展組織(南非) 东非政府間發展组织(東非) 阿拉伯馬格裡布聯盟(北非) 西半球: 美洲國家組織 南美洲國家聯盟 南方共同市場 安第斯國家共同體 加勒比國家聯盟
影片中大多数的人物,在历史上都是确有其人,例如康莫德斯这个昏君兼暴君,也确实非常热爱角鬥运动,并给自己取名保罗斯,他亲自上场去屠杀长颈鹿和送死的奴隶长达13年,而他的父亲马卡斯·奧里勒斯是罗马史上的明君之一。他也确实有个相似作風的姐姐,在他杀死的大批忠臣,也的確有位名叫麥希穆斯受人爱戴的将军。 配乐 丽莎·杰勒德《我们自由了》(Now We Are Free) 奖项 第73屆奧斯卡金像獎 獲獎: 最佳影片奖 最佳男主角獎:羅素·克洛 最佳服裝設計獎 最佳視覺效果獎 最佳音效獎 提名: 最佳導演獎提名:雷利·史考特 最佳男配角獎提名:瓦昆·菲尼克斯 最佳原著劇本獎提名 最佳攝影獎提名 最佳原創配樂獎提名 最佳影片剪輯獎提名 最佳藝術指導獎提名 第58届金球奖 最佳剧情片 最佳电影配乐 英国电影学院奖 最佳影片 最佳摄影 最佳剪辑
提名: 最佳導演獎提名:雷利·史考特 最佳男配角獎提名:瓦昆·菲尼克斯 最佳原著劇本獎提名 最佳攝影獎提名 最佳原創配樂獎提名 最佳影片剪輯獎提名 最佳藝術指導獎提名 第58届金球奖 最佳剧情片 最佳电影配乐 英国电影学院奖 最佳影片 最佳摄影 最佳剪辑 最佳艺术指导 参考文献 外部連結 2000年英國電影作品 2000年美國電影作品 英语电影 2000年代劇情片 2000年动作片 美國動作劇情片 奴隶题材电影 古羅馬背景電影 羅馬背景電影 西班牙背景電影 英格兰取景電影 摩洛哥取景電影 马耳他取景電影 史诗电影
1995年,在樂天世界遊樂園跳舞而被SM娛樂公司相中,與文熙俊、張佑赫、Tony An(安勝浩)、李在元組成男孩團體H.O.T.。1996年9月7日,H.O.T.發行首張專輯《反對一切暴力》,並在MBC TV熱門節目《》第497集獲得罕見的20分鐘新人曝光,正式出道。H.O.T.出道三個月便取得巨大成功,自此之後一直位居韓國男孩團體的首位(直到2001年5月13日解散為止)。他創作出多首歌曲,如〈希望〉、〈制式愛情〉、〈聖誕婚禮〉、〈我的妳〉、〈祝福〉、〈歡喜〉、〈神秘〉、〈夢中祈禱〉、〈永恆不變〉等等。2001年5月,H.O.T.成員分散不同公司後結束活動。安七炫與文熙俊在首爾新羅酒店召開記者會,宣布續留SM娛樂、展開個人活動並擔任該公司的作曲家和音樂監製。 2001年8月16日,發行第一張個人專輯《北極星願》,獲得Mnet亞洲音樂大獎男子獨唱領域獎。2002年8月21日,發行第二張個人專輯《望情樹》。2003年,與申彗星(神話主唱)、李志勳組成團體「S」,意指「Supreme」,發行第一張專輯《Fr. In. Cl.》。2004年12月31日,參與中國中央電視台元旦晚會的表演,演唱〈吻別〉。2004年,與台灣演員林心如、蘇有朋合作演出電視連續劇《魔術奇緣》。2005年3月4日,回到韓國發行第三張個人專輯《面具》。2005年,經SM娛樂提拔,擔任該公司訓練藝人的理事、創意總監及8,000股認股權。2006年初,與F4成員吳建豪組成團體「Kangta & Vanness」,於全亞洲推出專輯《Scandal》。2007年,與黎萱出演電視連續劇《男才女貌2》。 2008年3月12號,安七炫推出入伍前夕的專輯《Eternity-永遠》,並在3月29日與30日兩天,於延世大學大講堂舉辦告別演唱會。4月1日,他在歌迷與好友的歡送下,進入京畿道議政府306補充兵營服役。他曾在上節目時透露不打算加入藝工隊,希望當一般兵,從中學習。17歲就出道的他說:「我雖然很早就出社會,但卻沒有經歷過平常人的社會生活,希望藉著當一般兵學習」。2009年,因在軍中優異表現,被授予「特級戰士」稱號。2010年2月19日退伍,翌日在首爾舉行首場粉絲見面會,7月24日,在北京五棵松體育館舉辦個人演唱會。 2011年,主演中國的古裝電視劇《帝锦》,飾演皇帝凌宣,是首位外國人身分飾演中國的皇帝角色。 2012年,年初,主演中國的中韓家庭輕喜劇《辣椒與泡菜》開播。2月,與白智英(白智榮)、申勝勛、吉(吉成俊)共同擔任韓國好聲音(The Voice of Korea)第一季導師。並参演韩國電視劇《完美结局Happy Enging》的拍摄,他在劇中飾演“具承載”。12月,參與首部中國的電影《秘密花園》,飾演大明星奧斯卡,與鍾漢良、譚維維合作。 2013年,擔任韓國SBS連續劇《那年冬天風在吹》的OST製作人,並詞曲創作《墨紙》(演唱:Super Junior藝聲)《還有一個》(演唱:少女時代泰妍)。擔任韓國好聲音(The Voice of Korea)第二季導師,指導學生李藝俊奪得冠軍。10月,參加中國戶外旅遊節目兩天一夜 (中國版),與吳宗憲、馬可、張睿、姜超和朱梓驍共同擔任主持人。11月30日,在北京出席“世界好聲音”演唱会嘉賓。 2014年10月27日,與「S」重返樂壇,發行迷你專輯《Autumn Breeze》,安七炫負責整張專輯詞曲與製作。 2014年11月22日與11月29日,「S」三人首次參加不朽的名曲,得到一勝。因為有很好的迴響,所以和李智勛兩人又受邀參加了七次節目(共九集)。 2015年4月6日,獲得SM娛樂10,000股認股權。 2015年8月6日,首爾市長到中國北京宣傳推廣首爾旅遊,安七炫被首爾市長朴元淳授予「首爾名譽旅遊宣傳大使」。 2015年9月20日,和李智勳在東京豊洲PIT舉行兩場歌迷見面會。 2018年2月15日,出演《無限挑戰》的企劃特輯,與H.O.T.成員們在首爾奧林匹克大廳正式合體演出。 2018年10月13~14日,與H.O.T.成員們在首爾奧林匹克主競技場舉辦「High-five Of Teenagers」售票演唱會。 2019年9月20日~22日,時隔一年後再次與H.O.T.成員們在韓國首爾高尺天空巨蛋舉辦演唱會。 音樂作品 H.O.T.時期 ---詳細內容見H.O.T.--- 第1輯:《反對一切暴力》 第2輯:《狼與羊》 第3輯:《復甦》 第4輯:《孩子!》 第5輯:《大愛》 個人韓文專輯 正規專輯 精選專輯 迷你專輯 個人中文專輯 迷你專輯 限定/企劃組合 Group S (Supreme) :安七炫,李志勳,申彗星 Kangta & Vanness:安七炫,吳建豪 OST 影視作品 電視劇 1998年:KBS《學校》 2005年:KBS《愛情中毒》飾演 徐姜旭 2005年:《魔術奇緣》飾演 金修(中韓合拍) 2007年:《男才女貌2》飾演 張偉齊(中韓合拍) 2007年:《丁家有女喜洋洋》飾演 安七炫(中韓合拍) 2011年:《辣椒與泡菜》飾演 宇赫 2011年:《帝錦》飾演
AM. (韓國電影)》飾演 自己 2012年:《秘密花園 (中國電影)》飾演 奧斯卡 2016年:《济公 (2016年电影)》 綜藝節目 2010年:MBC《無限挑戰》7月31日 偶像選秀(上) 2013年:《两天一夜(第一季)》固定班底 2013年7月15日:tvN《現場脫口秀Taxi》 2013年9月12日:MBC《黃金漁場 Radio Star》E344 2015年:《叮咯咙咚呛》 2015年:SBS《Healing Camp》 Ep208 (視頻出演) 2016年7月27日:MBC《黃金漁場 Radio Star》E488 2016年10月28日:KBS2《歌曲之爭—勝負》E02 2016年10月29日:KBS《戰鬥旅行》E25 (和Tony An) 2016年10月29日:JTBC《認識的哥哥》E48 2016年10月31日:JTBC《非首腦會談》E122 2016年11月2日:tvN《周三美食匯》 E90 2016年11月4日:KBS2《歌曲之爭—勝負》E03 2016年11月5日:KBS《柳熙烈的寫生簿》 E340 2016年11月5日:KBS《戰鬥旅行》 E26 (和Tony An) 2016年12月18日:MBC《隱秘而偉大》E3(主人公) 2017年1月13日:tvN《把便利店掏空吧》E01-至今 2017年9月17日、9月24日 :SBS《Fantastic Duo S2》E25-26 2018年2月17日、2月24日 :MBC《無限挑戰》E557-558 六六歌3-H.O.T.篇 2018年5月5日:MBC《意外的Q》E1 廣播節目 2021年7月30日 虎牙tv 深夜電台•希Story 獎項 大型頒獎禮獎項 音樂節目獎項 參見 外部链接 Kang Ta 安七炫的SM官方個人網站 Kang Ta 安七炫的Instagram帳戶 Kang Ta
基本规则 腦力激盪中有四项基本规则。用于减轻成员中的群体抑制力;从而激发设想;并且增强众人的总体创造力。 追求数量:此规则是一种产生多种分歧的方法,旨在遵循量变产生质变的原则来处理论题。假设提出的设想数量越多,越有机会出现高明有效的方法。 禁止批评:在腦力激盪活动中,针对新设想的批评应当暂时搁置一边。相反,参与者要集中努力提出设想、扩展设想,把批评留到后面的批评阶段里进行。若压下评论,与会人员将会无拘无束的提出不同寻常的设想。 提倡独特的想法:要想有多而精的设想,应当提倡与众不同。这些设想往往出自新观点中或是被忽略的假设里。这种新式的思考方式将会带来更好的主意。 综合並改善设想:多个好想法常常能融合成一个更棒的设想,就像"1+1=3"这句格言说得一样。事实证明综合的过程可以激发有建设性的设想。 实施方法 提出论题 在腦力激盪会议前,订好论题是很必要的。提出的论题一定要表述清楚,不能范围太大,而是要落在一个明确的问题上,比如“现在手机裡有什么功能是无法实现,而人们又需要的?”如果论题设的太大,主持人应将其分解成较小的部分,而分别提问。 制作背景资料 腦力激盪背景资料是給予參與者的邀请函中,提供會議背景资料的信件;包含会议的名称、论题、日期、时间、地点。论题以提问的形式描述出来,并且会举一些设想为例作为参考。背景资料要提前分发给予參與者,这样他们可以事先思考一下论题。 选择与会者 主持人要负责组建腦力激盪专家小组,由部分与会者和一位记录员组成。一般来说小组由十来个成员组成比较行之有效。有许多不同的组合方式,但推荐下文列举的组合。 由几个有经验的成员作为项目核心。 几个项目外的嘉宾,要对论题感兴趣。 一个记录员,负责记录推荐的设想。 创建引导问题的一览表 在腦力激盪会议中大家的创造力可能会逐渐减弱。这个时候,主持人应该找出一个问题来引导大家回答,借以激发创造力,比如说:我们能综合这些设想吗? 或是说:换一个角度看怎么样?最好在开会前就准备好一些诸如此类的引导问题。 会议的进行 主持人要负责领导着腦力激盪会议并确保遵循基本规则。一般会议分以下几步骤: 热身阶段,向缺少经验的与会者展示一下这种没有批评的氛围。举出一个简单的论题用腦力激盪法来讨论,比如现在CEO要是退休了会怎样? 或是微软的Windows里哪些内容能加以改善? 主持人宣布论题,如需要再做出进一步解释。 主持人向腦力激盪专家小组征求意见。 如果没有当即提出的设想,主持人提出引导问题来激发大家的创造力。 所有与会者各自说出自己的想法,由记录员做记录。 为表述清楚,与会者往往需要对自己的设想加以详细阐述。 时间到,主持人依照会议宗旨将所有设想进行整理并鼓励大家讨论。 把所有设想归类。 回顾整个列表,以保证每个人都理解这些设想。 去除重复的设想和显然难以实现的设想。 主持人对所有与会者表示感谢并依次给予赞赏。 过程 鼓励参与者把目前不能陈述的主意记录下来迟一点再提出。
如果必须要这种额外资源或技巧,在解决方案的第一部分就必须提出来。 这里需要一个衡量整个过程进展和成功的方法。 贯彻整个解决方案的每一步都必须对小组成员透明,并有责任分配给每一人以便他们在其中担任重要的角色。 在项目还未明朗时,必须有一个共同的决策过程来推进协作努力的成果并对任务进行重新分配。 在重要转折点上,需要有评判标准来决定小组讨论是否朝着最终的答案行进。 在整个过程中需要不断的鼓励,以便让参与者保持他们的热情。 衍化 名义群体法 名义群体法是头脑风暴的一种形式,它旨在鼓励所有参与者在整个过程中拥有均等的话语权。它也被用来鼓励生成一系列的主意。 参与者被要求匿名写下他们的主意,主持人收集这些主意并进行小组表决。表决形式可以简单到只需要举手表示支持即可。这个过程称为提炼。 提炼过后,小组或分组成员可能会重新对位于前列的主意进行进一步的头脑风暴。比如,一个小组可以继续讨论这种产品的颜色,另外一个小组则可能讨论该产品的尺寸,以此类推。每个分小组对列表上的主题讨论后最后整个小组再汇总。一旦小组需要重新评估之前讨论过的主意时,它可能就会被再次提出来。 在试图推进这个方法之前应该在这个过程中对主持人加以培训。小组成员应该处于首要地位,并鼓励参与到整个过程中。像所有团队协作一样,在讨论重要主意之前,需要对小组成员就该方法进行几次实际的培训。 定向腦力激盪 定向腦力激盪是电子腦力激盪(前面已有提及)的一种。它可以人工手动,也可以由电脑完成。当解决空间(即评估办法好坏的标准)已预先设定时,定向头脑风暴是很有效的。已知的评估标准可以用来限制思维过程。 腦力激盪的过程是:发给每个参与者一张纸(或是一个电子表格)并告知问题,每人仅提出一个解决办法,然后把所有的纸张(或表格)随机分给参与者,参与者要权衡他们拿到的那个构思,并根据原始的标准在此基础上提出一个改良的构思。然后再次交换表格,参与者再次提出改进的构思,将此程序重复三或四轮 在实验室中,定向腦力激盪的效率近似于电子腦力激盪的三倍。 独立腦力激盪 独立腦力激盪是在独立的基础上进行的。其一般技能包括:自由写作,自由讲话,词汇联想,以及被称为“蜘蛛网”的一种可以图解想法的可视笔记法。独立腦力激盪在创作中是一种很有效的方法并已被证明比传统的小组腦力激盪更為高级。 问题腦力激盪 这个程序是对问题的集思广益,而非试图找出直接的答案或短期的办法。这一技巧刺激了创造力的产生并促进了个人的参与,因为没有人需要给出答案。这些问题的答案为创立以后的行动计划建立了框架。问题设定之后,则需划分优先顺序,这样才能以有序的方式找到最好的解决办法。另一个腦力激盪的关键是为难题找到一个最佳的评估办法。 对问题的腦力激盪也被称作问题激盪。 总结 头脑风暴对小组交流而言都是一种很普遍的方式。可能它不为创意结果提供明显的益处,但它确是参与者乐于接受的一种有趣行为。 新的头脑风暴种类试图通过添加更多规则克服生产力阻碍现象等障碍,并已被证明比原始的技巧更加高级。这些新方法的效果如何以及它们是否应归类于头脑风暴仍需进一步研究。
Cocceius Nerva,,又譯內爾瓦、教會文獻漢譯尼法王)。他是羅馬帝國安敦尼王朝的首任君主(在位期96年-98年),也是最後一位在意大利半島出生的羅馬皇帝。他也是羅馬五賢帝中的第一位,有「仁帝」之稱。 生平 涅爾瓦出生於義大利的貴族世家,他的祖父受到皇帝提比略賞識,是提比略在卡布里島上的密友之一。涅爾瓦本人則依循羅馬「光榮晉升」的方式從政,在71年與維斯帕先共同擔任執政官,90年與圖密善共任執政官。
涅爾瓦出生於義大利的貴族世家,他的祖父受到皇帝提比略賞識,是提比略在卡布里島上的密友之一。涅爾瓦本人則依循羅馬「光榮晉升」的方式從政,在71年與維斯帕先共同擔任執政官,90年與圖密善共任執政官。 96年9月18日,皇帝圖密善在宮內遇刺身亡;當天夜裡,羅馬元老院便立刻擁立66歲的涅爾瓦為皇帝。由於圖密善對元老貴族施予恐怖統治,因此涅爾瓦就任之後,便宣布對圖密善施以「記憶抹煞」的措施——消毀與抹除一切關於記有圖密善功蹟的石碑、建築、文獻。有鑒於圖密善時代告密風氣的盛行,涅爾瓦以寬和為主,不接受沒有證據的告密,釋放過去被控叛亂的嫌犯並放還他們的財產。 涅爾瓦年事已高,擔心無法羈縻近衛軍囂張的氣焰。97年10月27日,在一次敬神的祭典結束後,涅爾瓦在朱庇特神廟前的廣場向眾人宣佈,他將上日耳曼軍團長官、在軍中具有相當聲望的圖拉真收為養子,並授予圖拉真護民官特權、羅馬全軍指揮權(Proconsulare Maius)。此外,他還提名圖拉真與自己為98年執政官的候選人。這些舉動已在法理上明白表示,涅爾瓦與圖拉真為帝國的共同治理者。
(世界,語言,留言,留言版、討論區,衍生) 高登討論區(香港,集體活動,留言,討論區,衍生) 連登討論區(香港,集體活動,留言,討論區,衍生) 2ch(日本,集體活動,留言,討論區,衍生) 網上描繪(日本,集體活動,繪畫版,衍生) 网络族群文化(亚洲,IM,衍生) 短視頻(世界,Tiktok、Instagram、Snapchat等) 虛擬直播主
网络文化是一種在互聯網上產生的獨有文化。由於網路於全世界流通,各地的自身文化在被「提上」網路予人認識之外,也同時在網上被同化、融合、產生,甚至衍生成現實世界的文化,有些網上文化又會因著本身已經存在的同類演變出來,故此變化和傳送的速度很快。 現代人類文明在網路慢慢流行後續漸被影響,網路風氣有時亦會在社會中以至國際間產生巨大影響,如香港的巴士阿叔事件、冰桶挑戰、韓國歌手PSY的歌曲江南Style、黑人抬棺專業團隊等。 概述 網路文化一詞總括了一切在網路上發展,與現實世界成強調獨立的行為、風格、方法等集合。網路雖為一個共同體,但在各國網域內的虛擬界限內的活動,皆有明顯不同的風格和內容,但它們所體現出來的方法、過程、本質、用途等屬性,其實可能是同出一轍,例如,各國的網域內有著不同的網上語言,它們的出處、取材、用字、組合、用法、意思都不同,但是同類有著溝通、專門表達個人感受、搞笑、在文字中加用數字和符號以達象形或會意的目的、簡短日常語言等效果。 部分网络文化 迷因(Memes) (世界, Youtube、Facebook、Instagram、Twitter、Reddit等,幾乎所有一切, 音樂、飲食、神話、政治、遊戲、電影、卡通、衍生,幾乎所有一切) 火星文 (亞洲部分國家和地區,主要為漢語網路社群,語言,留言,留言版,討論區,衍生) 注音文(亞洲使用拼音、注音、假名的國家和地區,主要為台灣、日本,語言,留言,留言版,衍生) 表情符號(世界,語言,留言,留言版,衍生) 惡搞文化 (世界,次文化、多媒體、同人文化,衍生、轉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