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ntence1
stringlengths 0
73.2k
| sentence2
stringlengths 0
64.7k
|
---|---|
生平 早年 饶漱石光绪癸卯年十月初五出生于江西省临川县锺岭乡(现抚州市临川区)。早年入读江西省立三师(今抚州一中)。1922年入读上海大学。1923年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1925年转入中国共产党。1927年曾参加上海工人武装起义。四一二事变后,任中共赣东北特委书记。后任共青团浙江省委书记、共青团中央秘书长。1929年调东北,任共青团满洲省委书记,代理中共满洲省委书记。1967年6月1日饶漱石为刘少奇写的证明材料里,以当年共青团满洲省委书记和代理党的满洲省委书记的身份,证明刘少奇在沈阳被捕后,党组织没有遭到破坏,也没有人因此被捕:“我只记得他是因为到沈阳奉天纱厂等候工人党员接头谈话,被敌人把他当作小偷而被捕的。因为敌人未得到刘的其他材料,故刘只在监狱住了十天左右即获释放。” 1930年饶漱石被捕。解放后业已查清,被捕期间并无叛变行为。1931年出狱赴苏联。1932年回国到上海,任上海工人联合会主任兼党团书记,中华全国总工会宣传部长兼秘书长。中华全国总工会上海执行局党团书记、中华全国总工会华北办事处主任。1935年再赴苏联,任中华全国总工会驻赤色职工国际代表。饶漱石精通英语。1936年起先后被派到美国、法国,任中共中央华侨委员会书记,分别参与中文《先锋报》、《救国时报》的工作。 1939年11月与妻子陆璀奉命从美国回国,任中共东南局副书记。1941年1月9日,在皖南事变已经发动、新四军副军长项英和政治部主任袁国平擅自离队的情况下,饶漱石、叶挺领衔以东南局名义向中央发出两封电报,一封电报痛陈敌情:“我江南遵令北移被阻,战况激烈,请向国民党严重交涉。”另一封电报则要求临机处置,以饶漱石代替项英:“项英、袁国平等在紧急关头已离开部队,提议中央明令撤项职,并令小姚在政治上负责,叶在军事上负责,以挽危局。”饶漱石在发给中央的电报所表达决心“我为革命牺牲,固我夙愿”。11日,中共中央和毛泽东致电叶饶,充分肯定了他们的临机处置方案:“希夷小饶的领导是完全正确的,望全党全军服从叶、饶指挥,执行北移任务。”12日,中共中央和毛泽东又连续发来类似上述内容的电报。 饶漱石在皖南事变的突出表现,其后受到重用。任中共中央华中局副书记兼新四军政治部主任。1942年3月,饶漱石接替因工作需要调回中央的刘少奇,为华中局代理书记、新四军代理政委。华中的党、政、军大权交给了饶漱石。饶因自知无领导战争和根据地工作的实际经验,却被委以这样的重任,心里的压力是很大的,他曾有一个电报给中央:“在德的方面我可无愧,但才的方面难于胜任,因此,希望中央速派才德兼备的干部来来帮助我们。”其后陈毅、饶漱石指挥了新四军的军事行动,直到黄花塘事件爆发,中央把陈毅同志调回延安去参加整风。经过黄花塘事件后,中央任命张云逸为新四军代军长,从此张云逸、饶漱石指挥了新四军的军事行动。在新四军后期,新四军的军事指挥是饶漱石为主(参见粟裕关于华东战史的讲话)。1945年7月当选为中共七屆中央委员。 抗日战争胜利后,饶漱石随新四军主力调往山东,担任新四军兼山东军区政委,华东局书记,继续掌握党、政、军大权。1946年初饶漱石参加军调处,派往北京、东北进行国共军事调停工作。 内战期间 1945年11月13日,中共中央决定饶漱石任华东局书记(1945年9月,中共中央决定将山东分局改成华东局,任命饶漱石为华东局书记,陈毅、黎玉为副书记,饶漱石、陈毅、黎玉、张云逸、舒同组成华东局常委会,并把原华中局改成华中分局,也划归华东局领导)。饶到山东不久即去北平参加军调部工作,后又赴东北。1946年10月28日,中共中央书记处任命饶漱石担任中共中央副秘书长兼中央组织部部长,仍兼华东局书记、新四军暨山东军区政委。直到1947年1月才由延安返回山东工作。 部分吹捧饶漱石的文章称饶“领导和参与指挥了”华野的主要战役,包括莱芜战役、孟良崮战役等,捏造了“华东战区”这个名词并称其为“华东战区统帅”。这是违背史实的。事实上,第二次国共内战期间中共和解放军并无“战区”这一编制,涉及军区方面,华东军区和华东野战军司令员均由陈毅担任,华东野战军政委仍然是陈毅兼任,仅华东军区政委这一职务由饶漱石担任。当然在级别上,饶漱石始终是陈毅的领导。饶漱石作为华东局书记,在内战中的重大贡献是与时任华东局副书记兼山东省委书记的康生一起鼓励粟裕向中央军委“斗胆直呈”,此举改变了内战南线战场的全盘战略计划,这是战略层面的一项重大贡献。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共华东局第一书记,兼上海市委第一书记,中央人民政府委员,华东军政委员会主席。1952年初,由于工作疲劳过度,眼面部神经严重痉挛,中央让他到北京治疗。采取了苏联当时新兴的“睡眠疗法”,即服用大量的安眠药使其除坐起吃饭外就是睡眠,一连睡了20天。出院第二天夜第三天凌晨3时左右执意见毛泽东并谈了三个小时。1952年调北京,任中共中央组织部部长。与中组部常务副部长安子文的不团结问题,在中央召开的全国财经会议上和高岗“批薄射刘”问题、在中央组织工作会议上“讨安伐刘”问题等等。高饶事件后,饶从未承认自己反刘,他在自己的两次检讨中,只承认曾对少奇同志在个别问题上有过意见或表示过不满。 1954年夏,因与康生的矛盾,被作为“高饶反党集团”(高岗、饶漱石)主犯,“阴谋家”、“野心家”、“反党分子”,受到公开批判。又因为扬帆、潘汉年的“内奸”问题,饶漱石被认定为“饶潘扬反革命集团”的首犯。1955年3月因被指控和高岗结成反党联盟而被开除出党,1955年4月,又以“饶漱石、潘汉年、扬帆反革命集团头子”的罪名被逮捕。1965年8月,最高人民法院判处饶漱石有期徒刑14年,剥夺政治权利10年。判决书没有提到潘汉年,却说饶漱石包庇了“内奸分子”扬帆和“中统特务分子”胡均鹤,因而判刑14年。1965年9月23日,被假释出狱。文化大革命爆发后,1967年被重新收监。 1975年3月2日病死于监狱,享年72岁。1980年代,潘、扬、胡均已平反昭雪。 1986年8月出版《毛泽东著作选读》两卷本时,在第436条注释中写道:饶漱石在任中共华东局第一书记兼上海市委第一书记期间,“直接领导潘汉年等在反特方面的工作。由于潘汉年被错定为‘内奸分子’,饶漱石主持反特工作中的一些活动被错定为内奸活动,他因此被认定犯有反革命罪并被判刑。” | |- Shu 临川人 中国共产党党员 (1925年入党) 国际列宁学校校友 赤色职工国际人物 新四军将领 中共中央组织部部长 1 饶潘扬反革命集团案 秦城监狱囚犯 中华人民共和国反革命罪罪犯 被开除中国共产党党籍者 |
熙寧變法 注釋 延伸阅读 参考文献 书目 史料文献 脱脱:《宋史》 王铚:《默记》 苏洵:《嘉祐集》 韩维:《南阳集》 陆佃:《陶山集》 郑獬:《郧溪集》 《清江县古迹志》 王安石:《临川集》 欧阳修:《文忠集》 张舜民:《画墁集》 魏泰:《东轩笔录》 曾巩:《元丰类稿》 王称:《东都事略》 彭乘:《墨客挥犀》 严羽:《沧浪诗话》 赵翼:《瓯北诗话》 蔡绦:《西清诗话》 杨万里:《诚斋诗话》 曾季貍:《艇斋诗话》 司马光:《涑水纪闻》 释惠洪:《冷斋夜话》 叶梦得:《石林燕语》 叶梦得:《避暑录话》 孔颖达:《毛诗注疏》 吴曾:《能改斋漫录》 陈瓘:《四明尊尧集》 陈渊:《默堂先生文集》 魏泰:《临汉隐居诗话》 胡仔:《苔溪渔隐丛话》 吴乘权:《纲鉴易知录》 赵汝愚:《宋名臣奏议》 陈邦瞻:《宋史纪事本末》 彭百川:《太平治迹统类》 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 田雯:《古欢堂集集杂著》 杨时:《杨龟山先生文集》 黄庭坚:《豫章黄先生文集》 杜大圭:《名臣碑传琬琰集》 蔡上翔:《王荆公年谱考略》 杨仲良:《皇宋通鉴长编纪事本末》 欧阳修,李逸安:《欧阳修全集》中华书局2001 王安石,唐武:《王文公文集》上海人民出版社1974 孔安国,孔颖达:《尚书正义》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 王安石,王水照:《王安石全集》复旦大学出版社2016 论著 邓广铭:《王安石》三联书店1953 黄仁宇:《中国大历史》台北联经1996 梁启超:《王荆公》上海广智书局1908 王曾瑜:《锱铢编》河北大学出版社2006 刘成国:《王安石年谱长编》中华书局2018 罗根泽:《中国文学批评史三》中华书局1962 袁行霈:《中国文学史》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何忠礼:《宋代政治史》浙江大学出版社2007 余英时:《朱熹的历史世界》,三联书店2004 刘德清:《欧阳修纪年录》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 刘乃昌:《王安石诗文编年选释》山东教育出版社1992 叶坦:《富国富民论-立足于宋代的考察》北京出版社1991 包弼德:《斯文:唐宋思想的转型》江苏人民出版社2017,刘宁译 周予同:《周予同经学史论著选集》上海人民出版社1996,朱维铮编 论文 姜国柱.论王安石[J].社会科学辑刊.1980(3). 顾全芳.评王安石变法[J].晋阳学刊.1985(1). 刘成国.王安石生辰新证[J].江海学刊.2017(5). 刘成国.王安石日常行实疑难考[J].文史.2018(1). 田玉芳.浅论王安石晚年诗[J].社科纵横.2006(4). | 陈邦瞻:《宋史纪事本末》 彭百川:《太平治迹统类》 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 田雯:《古欢堂集集杂著》 杨时:《杨龟山先生文集》 黄庭坚:《豫章黄先生文集》 杜大圭:《名臣碑传琬琰集》 蔡上翔:《王荆公年谱考略》 杨仲良:《皇宋通鉴长编纪事本末》 欧阳修,李逸安:《欧阳修全集》中华书局2001 王安石,唐武:《王文公文集》上海人民出版社1974 孔安国,孔颖达:《尚书正义》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 王安石,王水照:《王安石全集》复旦大学出版社2016 论著 邓广铭:《王安石》三联书店1953 黄仁宇:《中国大历史》台北联经1996 梁启超:《王荆公》上海广智书局1908 王曾瑜:《锱铢编》河北大学出版社2006 刘成国:《王安石年谱长编》中华书局2018 罗根泽:《中国文学批评史三》中华书局1962 袁行霈:《中国文学史》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何忠礼:《宋代政治史》浙江大学出版社2007 余英时:《朱熹的历史世界》,三联书店2004 刘德清:《欧阳修纪年录》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 刘乃昌:《王安石诗文编年选释》山东教育出版社1992 叶坦:《富国富民论-立足于宋代的考察》北京出版社1991 包弼德:《斯文:唐宋思想的转型》江苏人民出版社2017,刘宁译 周予同:《周予同经学史论著选集》上海人民出版社1996,朱维铮编 论文 姜国柱.论王安石[J].社会科学辑刊.1980(3). 顾全芳.评王安石变法[J].晋阳学刊.1985(1). 刘成国.王安石生辰新证[J].江海学刊.2017(5). 刘成国.王安石日常行实疑难考[J].文史.2018(1). 田玉芳.浅论王安石晚年诗[J].社科纵横.2006(4). 侯髓健.王安石字“介”说[J]古典文学知识.2008(2). 王曾瑜.王安石变法简论[J].中国社会科学.1980(3). 李华瑞.王安石变法的再思考[J].河北学刊.2008(5). 张海鸥.王介甫又称介卿、介父[J].阴山学刊.2001(3). 周本淳.〈辨奸论〉并非伪作[J].南京大学学报.1979(1). 王育济.宋代王安石家族及其姻亲[J].东岳论丛.2001(3). 李宗桂.试论王安石的哲学思想[J].四川师院学报.1981(4). 徐洪兴.唐宋间的孟子升格运动[J].中国社会科学.1993(5). 刘成国.宋代尊扬思潮的兴起与衰歇[J].史学月刊.2018(6). 顾吉辰.王安石“三不足”说质疑[J].青海社会科学.1986(2). 潘斌.王安石《周礼》诠释的新义[J].唐都学刊.2016,32(6). 张白山.王安石晚期诗歌评价问题[J].中国社会科学.1980(5). 张涤云.关于王安石使辽及使辽诗的考辨[J].文学遗产.2006(1). 容肇祖.容肇祖同志给姜国柱同志的信[J].社会科学辑刊.1980(3). 汤江浩.词至熙丰体变新-王安石词考论[J].中国韵文学刊.2001(1). 漆侠.王安石的哲学思想[J].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78(3). 寿涌.考王安石嘉祐三年冬入京为度支判官[J].开封大学学报.2008,22(3). 薛磊.“半山体”及其晚唐渊源[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5). 漆侠.再论王安石变法——王安石逝世九百周年[J].河北大学学报.1986(3). 关素华.王安石人性论新探[J].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8,49(1). 蔡罕.王安石治鄞及其四明情怀-从《鄞县经游记》谈起[J].浙江学刊.2011(4). 范立舟.熙丰变法前后王安石形象的变化及其意蕴[J].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2). 邓广铭.关于王安石的居里茔墓及其他诸问题[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3(2). 张呈忠.从《管子·轻重》到《周官·泉府》-论王安石理财思想的形成[J].管子学刊.2017(3). 范立舟.熙丰变法前后王安石形象的变化及其意蕴[J].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57(2). 顾宏义.《邵氏闻见录》有关王安石若干史料辨误[J].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3). 陈东根.欧阳修与王安石嘉祐元年诗歌互赠再议[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44(4). 周本淳.略论王安石苏轼友谊的基础——金陵之会的思考[J].淮阴师专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1(1). 王国巍,陈东根.欧阳修与王安石第一次诗歌互赠之辨正[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41(2). 徐规,杨天保.走出“荆公新学”-对王安石学术演变形态的再勾勒[J].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35(1). 侯步云.王安石《春秋》学思想探究-以《春秋》公案考辨为中心[J].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47(1). 邓广铭.王安石在北宋儒家学派中的地位——附说理学家的开山祖问题[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1(02). 脚注 |- style="text-align: center;" |- |
+ 4) × (5 - 1)这样的计算。 让我们详细地分析一下这是如何完成的: 3和4都是符号,它们将自己放到堆栈中,在这两个命令之后,堆栈将变成这样: 4 3 add是一个运算符,它将堆栈中最上面的两个元素取出(在我们的例子中是3和4)、将它们相加、然后将结果放到堆栈上: 7 下面又是两个符号,它们将把堆栈变成这样(需要注意的是操作仅仅局限在堆栈顶部,下面的元素不受影响): 1 5 7 另外一个运算符sub,从堆栈顶取出两个元素、第二个减去第一个、然后将结果放到堆栈: 4 7 很显然mul同其他两个运算符一样,从堆栈取出两个元素、将它们的乘积放到堆栈: 28 命名变量 上面的例子只是一个古老的逆波兰表示法计算,当然PostScript也使用变量。详细地说就是它有一个字典用来查找所有不是符号的东西;如果查到的话,那个名字下保存的值就会压缩到栈中(或者更应该说是执行——参见后面的内容);找不到就返回错误。将一个变量放到字典中需要使用def运算符,它用一个名字和一个值作为参数,通过在前面使用斜线构建一个名字。因此 /x1 15 def 首先将名字“x1”放到堆栈上、然后是值15、然后执行def,它将从堆栈中取出“x1”和15,并且将15写到字典中“x1”的下面。后面出现的“x1”(注意不要与“/x1”混淆)将会将15放到堆栈而变量并不改变。下面的代码会将x1的值增加2: /x1 x1 2 add def 堆栈运算符 PostScript有几个操作符用于重组或者控制堆栈:复制(dup)、丢弃(pop)和交换(exch)在堆栈顶部进行操作,然而roll旋转堆栈中的某一部分,copy复制某个特定的部分,index允许象数组那样访问堆栈。 处理过程定义 「{」和「}」提供了一些编程的工具。「{」将解释器切换到延迟运行模式,所有的东西甚至是运算符和其他的可执行对象都放到堆栈中,其中一个例外就是「}」,它将堆栈中从「{」开始的所有内容,绑定成一个(匿名)处理过程,然后将它放到堆栈上。 这种结构有几种不同的用途,如子程序定义(匿名程序赋给一个变量)、循环、条件等等: x1 0 eq { 0 } { 1 x1 div } ifelse 这段代码首先使用eq测试x1是否是0;根据结果的不同将真或者假放到堆栈上。在此之后,将两个过程放到堆栈上,然后执行ifelse,它从堆栈中取出三个参数,如果第三个参数是真就执行第二个否则就执行第一个。总之,如果x1是0结果就是0, 其他情况结果就是1/x1。 图形操作 在生成图形的时候,PostScript使用普通的笛卡尔坐标系。 100 200 moveto 300 400 lineto stroke 将“光标”移到坐标点(100, 200)然后画线到(300, 400)。 50 70 moveto 100 200 50 80 100 100 curveto stroke 生成一个从(50, 70)到(100, 100)的立方贝塞尔曲线,控制点是(100, 200)和(50, 80)。 250 250 moveto (Wikipedia) show 在位置(250, 250)使用预先选择的字体画出文本“Wikipedia”,字体选择可以使用例如/Courier findfont 12 scalefont setfont这样的命令串。 图形最初在“用户坐标系”中创建,在复制到确定最后输出的“设备坐标系”之前它们可以进行旋转、缩放或者扭曲等变换。 200 300 translate 45 rotate 将用户坐标系中的内容上移200点、右移300点并且复制到设备坐标系时旋转45度。 字符“%”用来在PostScript程序中表示注释。作为一个通用的约定,每个PostScript都以字符“%!”开始这样所有的设备都会将它解释为PostScript。 参考文献 外部链接 PostScript语言手册第三版(PLR3),以及补充,是事实上规范性文件,根据它的封面颜色通常称为“红皮书”。第一版包括PostScript Level 1,第二版包括称为PostScript Level 2的扩展版本以及Display PostScript的文档,第三版包括PostScript 3(这一版Adobe放弃了名字中的“level”)但是不再包括DPS。 PostScript语言教程与手册是相应的入门图书,根据封面封面颜色通常称为“蓝皮书”。 PostScript语言程序设计是相应的入门图书,通常称为“绿皮书”。 PostScript入门导引介绍PostScript系统入门书籍。 数学图表:几何与PostScript手册—Bill Casselman著。 Thinking in PostScript,1990年Glenn Reid, | 在1990年代,Adobe和微软公司一同开发OpenType,它基本上是Type 1和TrueType格式功能的超集。当打印到PostScript输出设备的时候,OpenType字体中不需要的部分就会被丢弃,驱动程序送到设备的内容与传送TrueType或者Type 1字体完全一样,根据OpenType字体中的外形不同而有所不同。 其他实现 在1980年代,Adobe利润的绝大部分都来自于用于打印机的PostScript实现(称为光栅图像处理器或者RIP)的高昂授权费用。RIP相当昂贵,并且通常只在少数一些特定的硬件上运行。1980年代中期随着许多基于RISC的新平台出现,Adobe经常是在支持新机器方面落后一步。 因此第三方的PostScript实现变得很普遍,尤其是在授权费用是关键症结的低端打印机或者新硬件激发更快速度要求的高端排版设备领域更加常用。一方面,微软公司和苹果公司联合起来努力将Adobe从独霸打印机的位置拉下马,微软公司将它购买的TrueImage PostScript解释器授权给苹果公司,苹果公司将它的新字体格式TrueType授权给微软公司。(苹果公司终止了与Adobe保持一致以及它的打印机使用Adobe公司真正的PostScript的策略,但是TrueType在微软视窗和Macintosh上都成为了标准的outline font。)一些第三方的PostScript的克隆产品仍在广泛使用,尤其是在作为惠普黑白激光打印机标准Phoenix Page的中仍在广泛使用。 许多基本的廉价激光打印机不支持PostScript,它们的驱动程序根本不使用PostScript。当需要在这样的打印机上使用PostScript时可以使用名为Ghostscript的PostScript解释器,这是一个自由软件。Ghostscript使用主计算机的CPU进行光栅化处理、将结果作为一个大幅的位图发送到计算机这样一种方式在非PostScript打印机上打印PostScript文档。Ghostscript也可以在计算机显示器上预览PostScript文档以及将PostScript转换成如TIFF和PNG这样的光栅图形或者如PDF这样的矢量格式。 分辨率非常高的设备,如imagesetter或者CTP platesetter超过2500dpi的分辨率也很常见,仍然需要带有大量内存和磁盘空间的外部光栅图像处理器。许多称为数字印刷的高端激光打印机系统也使用外部光栅图像处理器将容易升级的计算机系统与特定的打印硬件分开。如EFI和Xitron这样的公司专业从事这样的光栅图像处理器软件开发。 作为显示系统的应用 随着PostScript成为打印输出的事实标准,很自然人们也希望将它用来描述屏幕输出。1980年代后期CPU性能的快速提升以及人们对于视窗系统兴趣的逐渐增加,促使人们多次试图开发使用PostScript作为主要的显示技术的显示系统。 使用PS作为显示系统有许多优点,其中之一就是在其他系统上用户不仅仅要为屏幕显示保留位图,而且要为打印机保留Type 1字体,在显示器上使用PS只需要保留一套从而可以弥补这个缺点。另外一个优点是就是允许“dumbling down”打印机。当LaserWriter发布的时候它是苹果公司产品线中功能最为强大也是最为昂贵的机器,这样它就需要相当大的处理能力和内存以在合理的时间内生成高达300dpi分辨率的页面。与之形成对比的是,使用NeXT平台的400dpi打印机根本都没有CPU,相反它是使用计算机的CPU进行页面生成,然后将生成的页面位图传送到打印机。 但是使用PostScript作为视窗系统的一个更为主要的优点是他让用户使用一组图形处理子程序就可以开发桌面印刷和其他大量使用图形的应用程序,在视窗上进行描画的程序同样也可以不经任何转换直接在打印机上描画。传统系统上的桌面印刷应用程序要求程序员在各个平台的图形系统上构建图形用户界面(如Macintosh上的QuickDraw和微软视窗上的图形设备接口(GDI))编辑器,然后编写另外的程序将图形转换成正确的PostScript语言用于打印。这样的工作通常就会消耗项目的大部分编程工作,并且是程序错误的主要来源。 使用PostScript作为显示技术的两个主要的例子是Display PostScript(DPS)和NeWS,它们两者戏剧性地在在哪里应用显示逻辑发生了分歧,在DPS中view系统留给了OS去处理,然而在NeWS上整个显示系统是用用PS写成的并且在一个单一的复杂解释器中运行。 PostScript语言 PostScript是一种图灵完全的编程语言,通常PostScript程序不是人为生成的,而是由其他程序生成的。然而,仍然可以使用手工编制的PostScript程序生成图形或者进行计算。 PostScript是一种基于堆栈的解释语言,它类似于Forth语言但是使用从Lisp语言派生出的数据结构。这种语言的语法使用逆波兰表示法,这就意味着不需要括号进行分割,但是因为需要记住堆栈结构,所以需要进行训练才能阅读这种程序。大部分运算符(其他程序中称为函数)从堆栈中读取变量,并且将运算结构放到堆栈中。如数字这样的符号字面值具有将它们自身副本放到堆栈的效果。 算法 例如: 3 4 add 5 1 sub mul 将执行 (3 + 4) × (5 - 1)这样的计算。 让我们详细地分析一下这是如何完成的: 3和4都是符号,它们将自己放到堆栈中,在这两个命令之后,堆栈将变成这样: 4 3 add是一个运算符,它将堆栈中最上面的两个元素取出(在我们的例子中是3和4)、将它们相加、然后将结果放到堆栈上: 7 下面又是两个符号,它们将把堆栈变成这样(需要注意的是操作仅仅局限在堆栈顶部,下面的元素不受影响): 1 5 7 另外一个运算符sub,从堆栈顶取出两个元素、第二个减去第一个、然后将结果放到堆栈: 4 7 很显然mul同其他两个运算符一样,从堆栈取出两个元素、将它们的乘积放到堆栈: 28 命名变量 上面的例子只是一个古老的逆波兰表示法计算,当然PostScript也使用变量。详细地说就是它有一个字典用来查找所有不是符号的东西;如果查到的话,那个名字下保存的值就会压缩到栈中(或者更应该说是执行——参见后面的内容);找不到就返回错误。将一个变量放到字典中需要使用def运算符,它用一个名字和一个值作为参数,通过在前面使用斜线构建一个名字。因此 /x1 15 def 首先将名字“x1”放到堆栈上、然后是值15、然后执行def,它将从堆栈中取出“x1”和15,并且将15写到字典中“x1”的下面。后面出现的“x1”(注意不要与“/x1”混淆)将会将15放到堆栈而变量并不改变。下面的代码会将x1的值增加2: /x1 x1 2 add def 堆栈运算符 PostScript有几个操作符用于重组或者控制堆栈:复制(dup)、丢弃(pop)和交换(exch)在堆栈顶部进行操作,然而roll旋转堆栈中的某一部分,copy复制某个特定的部分,index允许象数组那样访问堆栈。 处理过程定义 「{」和「}」提供了一些编程的工具。「{」将解释器切换到延迟运行模式,所有的东西甚至是运算符和其他的可执行对象都放到堆栈中,其中一个例外就是「}」,它将堆栈中从「{」开始的所有内容,绑定成一个(匿名)处理过程,然后将它放到堆栈上。 这种结构有几种不同的用途,如子程序定义(匿名程序赋给一个变量)、循环、条件等等: x1 0 eq { 0 } { 1 x1 div } ifelse 这段代码首先使用eq测试x1是否是0;根据结果的不同将真或者假放到堆栈上。在此之后,将两个过程放到堆栈上,然后执行ifelse,它从堆栈中取出三个参数,如果第三个参数是真就执行第二个否则就执行第一个。总之,如果x1是0结果就是0, 其他情况结果就是1/x1。 图形操作 在生成图形的时候,PostScript使用普通的笛卡尔坐标系。 100 200 moveto 300 400 lineto stroke 将“光标”移到坐标点(100, 200)然后画线到(300, 400)。 50 70 moveto 100 200 50 80 100 100 curveto stroke 生成一个从(50, 70)到(100, 100)的立方贝塞尔曲线,控制点是(100, 200)和(50, 80)。 250 250 moveto (Wikipedia) show 在位置(250, 250)使用预先选择的字体画出文本“Wikipedia”,字体选择可以使用例如/Courier findfont 12 scalefont setfont这样的命令串。 图形最初在“用户坐标系”中创建,在复制到确定最后输出的“设备坐标系”之前它们可以进行旋转、缩放或者扭曲等变换。 |
1950年,当欧洲委员会成立,就有了设计一面欧洲旗帜的问题。有很多建议,但一个明确的主题出现了。理查德·尼古拉斯·冯·康登霍维-凯勒奇建议采用他建立的国际泛欧联盟的旗帜,这面旗帜由蓝色的背景、橙色圆形图案和一个红色的十字组成。由于十字象征基督教,这个提议为土耳其否决(土耳其是欧洲委员会成员)。Kalergi则建议在十字旁边增加一个新月以解决穆斯林的反对。另外一个建议则基于欧洲运动的旗帜,它在白色背景上有一个大型的绿色E。另一种设计立足于奥运五环:在蓝色背景上有8个环形,这个设计也未能通过。还有一个提议则是在蓝色背景上有一颗大型黄五角星,但也被否绝,因为它与比属刚果旗帜和历史上德克萨斯共和国曾使用过的Burnet Flag相似。 协商会议把选择缩小到了两种设计。一个是由欧洲学院的创始人,萨尔瓦多·马达里亚加(Salvador de Madariaga)提出的,一个在蓝色背景上的星座形状(星星的位置根据各国首都的位置,用一个较大的星表示委员会所在地斯特拉斯堡)。第二个是前一个的变种,由阿瑟·海茨(Arsène Heitz)设计,用环形排列的星代替了星座。协商会议选择了这个标志,把星的数量定为15个以反映欧洲理事会成员国的数目,并建议理事会采纳。 部长理事会(欧洲委员会的主要决策机构)与大会一致认为,旗帜应该有环形排列的星星,但数量是争论的来源。最终,数字确定为12,并由保罗MG列维(Paul M. G. Lévy)设计了有12个星的旗帜。1955年10月25日,理事会批准了这面旗帜,12月8日正式通过。1955年12月13日,它在巴黎的犬舍城堡公布。 其他版本 | G. Lévy)设计了有12个星的旗帜。1955年10月25日,理事会批准了这面旗帜,12月8日正式通过。1955年12月13日,它在巴黎的犬舍城堡公布。 其他版本 誤解 十二顆五角金星並非一般人所誤解之當初加入歐洲共同體的十二個國家。「十二」是一個完美無瑕的古老象徵,意謂著一年十二個月、耶稣的十二使徒、以及希臘神話中的十二個主神等等,而「圓環」則象徵歐洲各國合作統一。 相似旗帜 参见 歐洲之歌 参考文献 |
Handbook, CRC Press, 2014 at CRC Harry H. Goode, Robert E. Machol System Engineering: An Introduction to the Design of Large-scale Systems, McGraw-Hill, 1957. Derek Hitchins (1997) World Class Systems Engineering at hitchins.net. Malakooti, B. (2013). Operations and Production Systems with Multiple Objectives. John Wiley & Sons. MITRE, The MITRE Systems Engineering Guide (pdf ) NASA (2007) Systems Engineering Handbook , NASA/SP-2007-6105 Rev1, December 2007. NASA (2013) NASA Systems Engineering Processes and Requirements NPR 7123.1B, April 2013 NASA Procedural Requirements David W. Oliver, Timothy P. Kelliher & James G. Keegan, Jr. Engineering Complex Systems with Models and Objects. McGraw-Hill, 1997. Simon Ramo, Robin K. St.Clair, The Systems Approach: Fresh Solutions to Complex Problems Through Combining Science and Practical Common Sense, Anaheim, CA: KNI, Inc, 1998. Andrew P. Sage, | 1957. Derek Hitchins (1997) World Class Systems Engineering at hitchins.net. Malakooti, B. (2013). Operations and Production Systems with Multiple Objectives. John Wiley & Sons. MITRE, The MITRE Systems Engineering Guide (pdf ) NASA (2007) Systems Engineering Handbook , NASA/SP-2007-6105 Rev1, December 2007. NASA (2013) NASA Systems Engineering Processes and Requirements NPR 7123.1B, April 2013 NASA Procedural Requirements David W. Oliver, Timothy P. Kelliher & James G. Keegan, Jr. Engineering Complex Systems with Models and Objects. McGraw-Hill, 1997. Simon Ramo, Robin K. St.Clair, The Systems Approach: Fresh Solutions to Complex Problems Through Combining Science and Practical Common Sense, Anaheim, CA: KNI, Inc, 1998. Andrew P. Sage, Systems Engineering. Wiley IEEE, 1992. . Andrew P. Sage, Stephen R. Olson, Modeling and |
川崎汽船的關麗連絡船起航。 1930年12月25日 - 南朝鮮鐵道在麗水至光州之間開通鐵道。 1931年4月1日 - 麗水面昇格為麗水邑(1邑9面)。 1945年5月 - 川崎汽船的關麗航路暫停營運。 1948年10月 - 国防警備隊在麗水發生暴動,并擴大到順天(麗水-順天事件)。 1949年8月13日(9面) 麗水邑昇格為麗水府。 麗水郡改稱為麗川郡。 1973年7月1日 - 光陽郡骨若面的一部分(松里)編入栗村面(9面)。 1980年12月1日(2邑7面) 三日面昇格為三日邑。 突山面昇格為突山邑。 1986年1月1日 - | 麗水面、召羅面、栗村面、三日面、双鳳面、華陽面、斗南面、南面、華井面、三山面 1917年4月1日 - 斗南面改称為突山面(10面)。 1930年12月20日 - 川崎汽船的關麗連絡船起航。 1930年12月25日 - 南朝鮮鐵道在麗水至光州之間開通鐵道。 1931年4月1日 - 麗水面昇格為麗水邑(1邑9面)。 1945年5月 - 川崎汽船的關麗航路暫停營運。 1948年10月 - 国防警備隊在麗水發生暴動,并擴大到順天(麗水-順天事件)。 1949年8月13日(9面) 麗水邑昇格為麗水府。 |
遊戲 電腦及主機遊戲 哈利·波特與魔法石(遊戲) 哈利·波特與阿茲卡班的囚徒(遊戲) 哈利·波特與鳳凰社(遊戲) 哈利·波特與密室(遊戲) 哈利·波特與火焰杯(遊戲) 哈利·波特:魁地奇世界盃 哈利·波特與「混血王子」(遊戲) 哈利波特:死神的聖物(遊戲) 霍格華茲的傳承 iOS及Android手機遊戲 哈利·波特:巫師聯盟 哈利波特:魔法覺醒 哈利·波特:霍格沃茨之謎 其他 2018年,作者J.K.羅琳允许影迷不以商業作為前提集資拍攝《佛地魔外傳》。拍攝計劃共籌得一萬五千歐元,片長五十二分鐘,這部外傳跟電影的內容沒有重疊,而是整合《哈利波特》系列所提過的佛地魔身世,並填補空白片段。這部《佛地魔外傳》發表僅三天,點擊次數就超過六百萬。 2023年,華納兄弟拍板定案確定正式製作全新的《哈利波特》影集計畫,找來J·K·羅琳擔綱執行製作人,並在HBO MAX平台播出。 | 歷史 1993年,J·K·羅琳結束了婚姻,帶著女兒回到蘇格蘭,仰賴社會福利金養育孩子。為了給孩子更好的生活,她於1995年完成了《哈利波特》第一集草稿,翌年與布魯姆斯伯里出版社的總編輯巴里·坎寧漢()簽下了出版合約。 1997年6月,《哈利波特》系列的第一集《》由布魯姆斯伯里出版社在英國出版,銷量可觀,並且獲得了。學樂集團的編輯亞瑟‧利文()重金買下美國的出版權,於1998年9月1日出版了第一集,《哈利波特》系列正式成為了現象級作品。。 故事概要 《哈利波特》系列的故事背景,建立於現代世界和魔法世界並存的世界觀,以魔法世界惡名昭彰的巫師佛地魔殺害哈利波特的父母詹姆·波特和 莉莉·波特、還是嬰兒的哈利倖免於難作為開端,講述哈利在成長過程中分別在現代世界與魔法世界經歷的事件。 《哈利波特-神秘的魔法石》:在系列首作中,故事起始點為1980年,成為孤兒的哈利被交給姨媽的家庭德思禮一家收養,過著被德思禮一家長期刻薄對待的生活,直至11歲生日當晚,他從霍格華茲學院鑰匙管理者魯霸·海格手中接到校長鄧不利多發出的入學通知,才得知自己的巫師身世並入學霍格華茲。哈利在魔法世界認識形形色色的恩人、教師、朋友、對手、魔法生物,逐漸理解關於父母的往事和佛地魔有意利用魔法石長生不死的事實,與憑依在奎若教授身上的佛地魔對峙,最終魔奎若變成灰燼、佛地魔消失,魔法石則被摧毀,哈利所屬的葛來芬多學院因為哈利和朋友們的表現獲得加分,成為學期末積分最多的學院盃冠軍。 《哈利波特-消失的密室》:哈利在升上二年級的暑假期間認識了服侍魯休思·馬份、為了保護哈利反而激怒德思禮一家的家事小精靈多比,哈利被德思禮一家限制行動時,獲得交好的衛斯理家族出手相救渡過愉快的暑假,好友榮恩·衛斯理的妹妹金妮·衛斯理成為該屆霍格華茲新生,學校則聘雇知名作家吉德羅·洛哈擔任新任黑魔法防禦術教授。由於校園出現「密室將再度開啟」的謎樣留言、接二連三發生校園人士遭石化的事件,連和哈利要好的妙麗·格蘭傑也被捲入危險,迫使哈利和榮恩深入調查此事,從而深入理解學校創辦人之一薩拉查·史萊哲林秉持純血統招生主義的過往、舊名湯姆·瑞斗的佛地魔以日記本操控金妮打開密室釋放蛇妖造成襲擊事件的真相,最終哈利因為鄧不利多飼養的鳳凰送來分類帽,從分類帽取出高錐客·葛來分多寶劍斬殺蛇妖,利用蛇妖的毒牙刺進作為佛地魔分靈體的日記本而令瑞斗的身影消失,金妮則恢復了生命。事後哈利幫助多比獲得自由,洛哈因為被哈利和榮恩揭發盜取他人經歷成書準備消除兩者記憶,反而誤用榮恩故障的魔杖令自己失去記憶住進聖蒙果醫院,葛來芬多學院再度因為哈利和榮恩的表現蟬聯學院盃冠軍。 《哈利波特-阿茲卡班的逃犯》:哈利以天狼星·布萊克逃離阿茲卡班監獄、用魔法教訓羞辱父母的瑪姬姑姑並從德斯禮家離家出走、升上三年級認識新任黑魔法防禦術教授雷木思·路平、催狂魔現身在魁地奇比賽中為契機,深入理解天狼星、雷木思·路平和父母、佛地魔之間的關聯,揭曉彼得·佩迪魯當年出賣了哈利的父母而造成波特夫婦遇害、天狼星蒙冤入獄的實情,結果彼得·佩迪魯逃走、路平的狼人身分曝光被迫辭去教職、天狼星被判處接受催狂魔之吻,讓哈利為了解救天狼星展開行動。 《哈利波特-火盃的考驗》:故事以食死人在魁地奇世界盃尾聲現身襲擊麻瓜成為開端,學校起聘已經退休的正氣師瘋眼穆敵任職黑魔法防禦術教授,霍格華茲、波巴洞和德姆蘭三校參與久未舉辦的三巫鬥法大賽,升上四年級但未報名賽事的哈利意外地和同校但就讀赫夫帕夫學院的西追·迪哥里被選為參賽者。哈利和西追在經歷三項考驗的過程中成為戰友,他還對西追的女友張秋產生好感,然而哈利和西追被捲入了佛地魔和彼得·佩迪魯策畫的陰謀,導致西追遇害身亡、佛地魔得以復活。哈利帶著西追的遺體返回學校,瘋眼穆敵被揭露實為從阿茲卡班監獄逃獄的小巴堤·柯羅奇偽裝,真正的瘋眼穆敵則在受困後獲得釋放。由於小巴堤·柯羅奇未能向魔法部長康尼留斯·夫子及時透露事實便被催狂魔吸走靈魂、加著魔法世界記者抹黑哈利使夫子不願相信佛地魔復活,促使鄧不利多招集鳳凰會成員展開對抗佛地魔的行動。 《哈利波特-鳳凰會的密令》:哈利在升上五年級的暑假期間和表兄達利遭遇催狂魔的襲擊,為了防身違反不得在校外施展魔法的規則,被要求出席魔法部的聽證會。哈利與鳳凰會成員碰面,理解佛地魔的相關情報,在聽證會獲得身為爆竹的阿拉貝拉·費格出庭作證而無罪釋放,鄧不利多的支持者和鳳凰會亦為了對抗佛地魔展開行動。被魔法部派任黑魔法防禦術教授的桃樂絲·恩不里居在學校逐步掌握權勢的獨裁作風,引起校園師生的不滿,哈利和朋友們組成鄧不利多的軍隊(簡稱D.A)私下教導想要學習黑魔法防禦術的學生,妙麗聯繫記者麗塔·史譏令後者撰寫哈利的訪問描述佛地魔復活的真相,刊登在《謬論家》上,造成全魔法圈轟動。鄧不利多為袒護哈利和D.A遭恩不里居迫害下台,哈利和D.A.的成員前往魔法部拯救天狼星,偕同鳳凰會成員對抗食死人,天狼星在過程中遇害身亡,佛地魔親自出現在魔法部和鄧不利多展開決鬥後逃跑。此事讓魔法部真正相信佛地魔回歸的消息,鄧不利多則向哈利透露多年前有關終結佛地魔的男孩降生的預言,至於恩不理居則因為遭人馬擄走留有心理創傷、加著任職霍格華茲校長期間的負面事蹟被全校師生逐出校園。 《哈利波特-混血王子的背叛》:佛地魔在魔法部現身的事件過後,盧夫·昆爵接替康尼留斯·夫子成為新任魔法部長,鄧不利多和哈利說服史拉轟返校擔任擔任魔藥學教授,原先教導魔藥學、曾和哈利的父親有過節的賽佛勒斯·石內卜則成為繼任黑魔法防禦術教授。升上六年級的哈利從史拉轟取得「混血王子」記載魔藥學知識的筆記本,經由鄧不利多的引導理解佛地魔將靈魂分成7份、其中6份藏於分靈體的詳情,決意依照指示破壞佛地魔的分靈體。在食死人闖入學校和校園師生對戰的期間,和哈利長期對立、偕同食死人行動的跩哥·馬份解除鄧不利多的武裝,但無法痛下殺手,最終由石內卜使用索命咒殺害鄧不利多,石內卜坦承自己是「混血王子」的身分便先行離去。事後時任副校長麥教授成為霍格華茲臨時副校長,哈利則決定不返校學習課業,偕同妙麗、榮恩執行摧毀佛地魔的所有分靈體的使命。 《哈利波特:死神的聖物》:佛地魔獲得了魔法部的控制權,鳳凰會成員也為此展開了對策。哈利、榮恩和妙麗,取得鄧不利多生前的遺物。三者潛入魔法部盜走分靈體之一的史萊哲林掛墜盒,造訪高錐客洞期間遭到佛地魔的蛇納吉尼的攻擊,經由銀色母鹿的護法引導找到葛萊分多的寶劍,用它摧毀了史萊哲林掛墜盒,他們還從古靈閣偷走了分靈體之一的赫夫帕夫金杯並前往霍格華茨,理解死神聖物的淵源,破壞赫夫帕夫金杯,同為分靈體之一的雷文克勞皇冠則在哈利三者和馬份、克拉、高爾對峙時,毀於克拉在萬應室用惡魔之火引發的火災。留守在霍格華茨的聯合陣營與食死人展開了大戰,佛地魔指示娜吉妮殺死石內卜,但在石內卜死前將自己的記憶傳給哈利,讓哈利理解石內卜始終忠於鄧不利多、哈利本身即是分靈體之一的事實。哈利在對抗佛地魔的過程一度被後者殺死,靈魂與鄧不利多相會後,選擇重返現實繼續迎戰佛地魔,最終這場大戰以哈利殺死佛地魔、聯合陣營付出犧牲五十多名人力的代價獲勝告終。題為「十九年後」的尾聲描述了倖存者的生活和佛地魔之死帶來的影響。 主題 根据J·K·羅琳於訪談自述,《哈利波特》系列的主題是「死亡」。系列以哈利父母的死亡開始,而佛地魔迷戀征服死亡,不惜一切代價來追求永生。羅琳表示,她能理解為何佛地魔想要征服死亡,因為每個人都害怕死亡。 學者與記者的解讀更多元,有的還包括政治。大致上,對於小說系列主體的解讀有:正常()、壓迫、生存、克服困難、少年成長、學習與恐懼共存等。 靈感來源 1990年,25歲的J·K·羅琳在從曼徹斯特開往倫敦國王十字車站的火車上,彷彿見到車窗外有「一個黑髮瘦弱,戴著眼鏡的小巫師」在對她微笑的形象,自此之後羅琳便開始構思這個小巫師的故事。 羅琳曾公開分享創作《哈利波特》的靈感來源,包括威廉·莎士比亞的《馬克白》、E·內斯比特的《沙仙活地魔》、C·S·路易斯的《納尼亞傳奇》系列、肯尼思·格拉姆的《柳林風聲》等。羅琳也分享過《哈利波特》系列分為七本書的原因,有部分是為了向《納尼亞傳奇》系列(也是七本)致敬。 改編 電影 1999年,羅琳以100萬英鎊將《哈利波特》系列的電影版權賣給了華納兄弟。羅琳擁有系列電影的創意控制權,並與大衛·海曼和大衛·巴倫一起擔任《哈利波特:死神的聖物1》、《哈利波特:死神的聖物2》的製片人。羅琳嚴格要求製作團隊選擇英國和愛爾蘭演員,但是特定角色可以是法國和東歐演員。 克里斯·哥倫布成為了《哈利波特:神秘的魔法石》的導演。《神秘的魔法石》於2001年11月14日上映。同樣由哥倫布執導的《哈利波特:消失的密室》於2002年11月15日上映。哥倫布僅擔任《哈利波特:阿茲卡班的逃犯》的製片人,墨西哥導演艾方索·柯朗接手執導,2003年電影拍攝完成後於2004年6月4日上映。第四部《哈利波特:火盃的考驗》在第三部上映之前就開始製作,由系列首位英國導演麥克·紐維爾執導,2005年11月18日上映。電視導演大衛·葉慈執導《哈利波特:鳳凰會的密令》,電影於2006年1月開始製作,次年7月上映。葉慈也執導了於2009年7月15日上映的《哈利波特:混血王子的背叛》,以及最後一部《哈利波特:死神的聖物》。最後一部的改編電影分為兩集:《哈利波特:死神的聖物1》於2010年11月19日上映,《哈利波特:死神的聖物2》則於2011年7月15日上映。 前傳電影 |
-> 三元三次 -> 二元二次 -> 一元一次 -> 答案 天元術的表示法 天元術利用算籌將高次方程式垂直表示,並逐步消去高次方的數列。以下是現代代數和天元術表示法的比較: ; 天元术方程: 太 四元術的表示法 四元一次方程式 x + 2y + 3z + u = | w z 自乘得: 参考文献 外部連結 上海--巴伐利亚虚拟校园 > 中国历史上的科技创新 > 数学篇 > 从天元术到四元术 --半符号代数的创立 业余数学天地-数学精英-朱世杰 北京科普之窗 > 科学长廊 > 人物 > 发明家 > |
參考資料、注脚 關連項目 清少納言智慧板:與七巧板相似的益智遊戲。 外部連結 『大日本史』列女傳 清原氏 | 生平 清少纳言是歌人清原元辅之女,少纳言或为其父親兄弟的官名。而關於清少納言的母系親屬方面,則一無可考。约生于村上天皇的康保三年(公元966)前后。少时与橘则光结婚,生有一子名橘则长,因则光勇武缺少文化修养,遂即离别。其後,则光供职宫廷,与少纳言以手足相称。正历四年(公元993)前后,出仕于中宫藤原定子,中宫时年十七歲,少纳言则年长十岁。至长保二年末(公元1000),中宫逝世,清少纳言出宫。之後嫁给摄津守藤原栋世,生有一女,其女官名为「小馬命婦」。藤原栋世去世之后,少纳言出家为尼。 17世纪江戶時代的水戶藩藩主德川光圀,曾召集文士用汉文编写了一部《大日本史》,其中關於清少纳言的部分有如下記載: 其中「老而居家」之前的文字,其典出於少納言的隨筆《枕草子》,應為可信;然而老後落魄之說,則典出《古事谈》、《古今著闻集》,此為說話集,多為採摭世間耳語傳聞,故清少納言老後落魄之说未必全然可信。 名称由来 「清少納言」這個稱呼如前述,是依清少納言為女官時的官銜而來。「清」一字應是來自娘家姓氏「清原」。在枕草子一書中,皇后常稱其為「少納言」,至於其因尚無定論。依當時的習慣,常以女官之父、丈夫或兄弟等近親之官銜稱呼,但清少納言的親戚中並沒有擔任少納言之官者。有一說是清少納言在仕宮以前曾有一位中納言官銜的丈夫;另一說則是認為這一官稱乃為皇后所賜。另外,以女官的官品而言,少納言屬於下級至中級之官。 紫式部與清少納言 《源氏物語》與《枕草子》在日本文學史上,被並列為平安時代文學作品之雙璧。撰寫《源氏物語》的紫式部與清少納言為同一時代的人物,兩人也常被一起並稱為平安時代代表性的文學才女。她們同一時間在宮廷中侍奉,而且極可能有一起共事的經驗,但世傳二人交情並不睦。清少納言現存作品中並未提及紫式部,但紫式部日记則曾提及清少納言,並相當赤裸裸地寫下對她的評價: 對於人生的態度,基本上清少納言是屬於「欣賞派」,從身邊的生活點滴的當下,去發掘其中所蘊藏的樂趣與美,以充滿靈性的筆觸記載下來,而較不願去面對人生其他醜惡的一面,故作品中時時單純地流露出愉悅、幸福的樂天情緒。但事實上,這很難說誰是誰非,因為這兩人正好代表了相反的文學面向,展現截然不同的文學性格。清、紫二人對於人生彼此相異之觀照視角,共同豐富了平安時代的文學世界。 传说 传说墓所 |
地理 四姑娘山由四座相连的山峰组成,主峰幺妹峰有“东方的阿尔卑斯”之称,位于东经102.9度,北纬31.1度,是邛崃山脉最高峰。2023年10月,中国自然资源部公布四姑娘山高程数据为6247.8米。么妹峰南侧毗连的有三姑娘峰(海拔5,355米),二姑娘峰(海拔5,276米),大姑娘峰(海拔5,025米)三座山峰。 四姑娘山四座山峰中以幺妹峰攀登难度最大,1981年一支日本登山队完成首登。二峰和三峰属于登山入门级山峰,需具备一定的攀登技术。大峰攀登较为简单。登山者一般以从日隆镇出发,经海子沟或长坪沟前往各山峰的大本营。 “四姑”本来是藏语的音译()。因为恰好有四座山峰,所以后来当地的汉族人错以为“四姑”是汉语,并把这个名字改成“四姑娘”。主峰则命名为“幺妹峰”,为四川话中最小的妹妹的意思。 小金四姑娘山是国家AAAA级风景旅游区。整个景区由双桥沟、长坪沟、海子沟组成。 登山事故 2008年9月,一搜狐网户外频道雇员和一当地向导在骆驼峰遇难。 2009年6月,一中国职业登山向导、攀冰教练入长坪沟后失踪。 2009年7月,一登山者在骆驼峰遭遇落石遇难。 | 外部链接 四川大熊猫栖息地 四川世界遗产 四川山峰 阿坝旅游景点 小金县 汶川县 国家4A级旅游景区 邛崃山脉山峰 |
504 前十個相親數是:(220,284),(1184,1210),(2620,2924),(5020,5564),(6232,6368),(10744,10856),(12285,14595), (17296,18416),(63020,76084)和(66928,66992)……。 (另見和) 历史 320年左右,古希腊毕达哥拉斯发现的220与284,是人类认识的第一对相亲数. 约850年,阿拉伯数学家塔別脫·本·科拉就發現了相亲数公式,後來稱為塔別脫·本·科拉法則。 1636年,費馬发现了另一对相亲数:17296和18416。 1638年,笛卡儿也发现了一对相亲数:9363584和9437056。 欧拉也研究过相亲数这个课题。1750年,他一口气向公众抛出了60对相亲数:2620和2924,5020和5564,6232和6368,……,从而引起了轰动。 1866年,年方16岁的意大利青年巴格尼尼(並非小提琴演奏家、作曲家的帕格尼尼)发现1184与1210是仅仅比220与284稍为大一些的第二对相亲数。 目前,人们已找到了12,000,000多对相亲数。但相亲数是否有无穷多对,相亲数的两个数是否都是或同是奇数,或同是偶数,而没有一奇一偶等,这些问题还有待继续探索。 尋找方法 歐拉法則 對於正整數,,,,。若均為質數,則和是相親數。這個法則能找出符合親和數的數對,但時沒有其他符合的數對。 塔別脫·本·科拉法則 這是歐拉法則的特殊情況:第個塔別脫·本·科拉數。若、和均為質數,則和是相親數。 其他 在目前所有已知的情況下,相親數皆同為偶數或同為奇數。目前不知道一奇一偶的相親數是否存在,但若存在,則偶數必須為完全平方數或其兩倍,且奇數也必須是完全平方數。 目前已知存在7對具有不同的最小質因數的相親數。 在目前所有已知的情況下,相親數皆具有質公因數。目前不知道是否存在互質的相親數。若存在,兩者乘積必大於1067. | 欧拉也研究过相亲数这个课题。1750年,他一口气向公众抛出了60对相亲数:2620和2924,5020和5564,6232和6368,……,从而引起了轰动。 1866年,年方16岁的意大利青年巴格尼尼(並非小提琴演奏家、作曲家的帕格尼尼)发现1184与1210是仅仅比220与284稍为大一些的第二对相亲数。 目前,人们已找到了12,000,000多对相亲数。但相亲数是否有无穷多对,相亲数的两个数是否都是或同是奇数,或同是偶数,而没有一奇一偶等,这些问题还有待继续探索。 尋找方法 歐拉法則 對於正整數,,,,。若均為質數,則和是相親數。這個法則能找出符合親和數的數對,但時沒有其他符合的數對。 塔別脫·本·科拉法則 這是歐拉法則的特殊情況:第個塔別脫·本·科拉數。若、和均為質數,則和是相親數。 其他 在目前所有已知的情況下,相親數皆同為偶數或同為奇數。目前不知道一奇一偶的相親數是否存在,但若存在,則偶數必須為完全平方數或其兩倍,且奇數也必須是完全平方數。 目前已知存在7對具有不同的最小質因數的相親數。 在目前所有已知的情況下,相親數皆具有質公因數。目前不知道是否存在互質的相親數。若存在,兩者乘積必大於1067. 1955年,艾狄胥·帕爾(PaulErdős)說明相親數相對於正整數的密度為0。 参看 相亲数链(交連數) 高合成數 完全數 婚約數 豐數 亏数 梅森素数 |
韓文 (萬曆進士),明朝萬曆十四年進士,官江西建昌縣知縣 韩文 (作家),中国大陆作家,著有《我的美国高中备忘》 | 韓文 (成化進士),明朝成化二年進士,官至明朝戶部尚書 韓文 |
1921年,秦邦宪试图考入荣巷公益工商中学商科,以赚钱贴补家用,但未被录取。后来考取江苏省立第二工业学校(“苏州工专”)学习,接触大量新思想,并加入由严朴与安剑平等人创建的“孤星社”。1924年1月,无锡在外埠读书的学子组成“锡社”,孤星社与之合并,秦邦宪担任苏州委员会负责人。1925年上海发生五卅惨案,当时身为苏州学联负责人的秦邦宪闻讯后,率先在苏州工专举行办了校学生声讨大会,并且率20多所学校的3000多名学生上街举行游行示威。因全身心参加学生运动,秦邦宪劳累成疾,最终只能肄业苏州工专。 1925年9月,他考入上海大学社会学系(一说英语系),师从系主任瞿秋白,并旁听恽代英等老师讲授马列主义理论课。不久,秦邦宪于同年11月,经顾谷宜推荐、高尔柏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当时正值第一次国共合作,上海大学中共党组织决定让秦邦宪赴中国国民党上海特别市党部从事国共合作工作。 参加革命 1926年10月,由中国国民党上海特别市党部推荐、经中国共产党批准,秦邦宪赴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在苏联留学时,按照当局要求,秦邦宪取了俄文名字,中文音译为“博古诺夫”。此后,秦邦宪使用“博古”作为化名。 莫斯科中山大学是中苏关系发展、孙中山与苏联建立联盟的产物,有很鲜明的政治色彩,学校一切工作又是在苏共中央领导下进行,所以中苏两国各自的激烈的政治斗争,都在中山大学有敏锐的反映。列宁逝世后,苏联党内出现斯大林与托洛茨基、布哈林的冲突,缺乏政治斗争经验的中国留学生也不可避免卷入政治斗争。1927年,莫斯科中山大学校长卡爾·拉狄克被解职,副校长米夫还在中国,所以教务长阿古尔代理校长,主持学校工作;这和支部书记谢德尼可夫产生冲突,支持两派的学生也被被称之为“教务派”和“支部派”。由于俄语出色,博古被指派担任向忠发率领的中国代表团翻译,躲避了中山大学内部派系矛盾冲突;也因此結識代表团成员刘群先,两人随后相恋,并于1928年5月在苏联结婚。 1928年初,中山大学少共支部局一些人对学校支部局工作不满。校支部局以无视党的领导为名,给他们扣上了“先锋主义”帽子,并重新改组少共支部。当时博古因没有直接参与学校斗争,加上群众关系很好,得到人的拥护,被举荐为少共支部书记。当时苏联内部的两派斗争在1928年夏達到高峰,因此召开了十天会议,讨论学校支部局的工作,当时苏共区委书记芬可夫斯基压阵支持学校支部局,虽然遭到多数学生反对,但在博古等少数派支持下,仍然通过表决,支持学校支部局工作。会后,因拥护支部局的一派骄傲起来,反对派起名绰号“二十八个半布尔什维克”。 1929年下半年,博古以优越的成绩考取了中国问题研究院研究生,同时还担任校内工人班政治常识教员,党的指导员及教务处翻译。同年底,中山大学开始大规模的“清党运动”,这一运动将很多中国留学生牵扯进入苏联党内矛盾。心灰意冷的博古因此申请回国,并于1930年5月,借道法国,乘轮船回国,抵达上海后,他担任全国总工会宣传干事,从事地下工作。 上海地下党工作 回国后的博古,在上海与王明、王稼祥、何子述等老同学相逢,并讨论当时时局。当时由李立三、向忠发领导的中共中央,崇尚以暴力夺权为主的指导思维,在中共三大上被共产国际纠正。博古、王明因此联名向中央写信反对李立三政策,在共产国际的支持下,王明当选为中央政治局常委、博古担任团中央宣传部长。1931年3月,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中央委员会书记温裕成因贪污而被撤职,次月博古调任此职位。 4月下旬,顾顺章、向忠发相继被捕,上海地下党系统被破壞;9月初,周恩来、王明来到博古住所,告诉博古由周恩来去中央苏区担任书记、王明担任共产国际中国代表团团长,改由博古主持中央工作,博古临危受命。之后决定成立中共临时中央,不设总书记、由博古负总责。中共临时中央政治局由博古、张闻天、卢福坦、李竹生、康生、陈云、黄平、刘少奇、王云程等九人组成;博古、张闻天、卢福坦为常委。同年10月18日,陈绍禹、周恩来相继离开上海,24岁的博古担任中共临时中央总负责人,其领导的中共临时中央政治局,接受共产国际驻上海的代表直接指导,并继续贯彻执行四中全会方针。 当时恰逢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中国的政治形势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如何科学地估计这一形势,制定正确方针政策是中国共产党人面臨的重要任务。但博古率领的中共临时中央,却不能独立地正确地认识并处理这些问题,仍然继续忠实地贯彻执行共产国际的指示。同年12月18日,中共临时中央召开常委会,博古作了发言、起草修改了《中央关于争取革命在一省或数省首先胜利的决议》,于1932年1月9日下发,使得中共临时中央贯彻执行共产国际左倾错误,包括打击地主士绅等中间派、照抄苏联经验、强调城市起义、错误逮捕或批评党员(宁都会议)。 进入苏区与反围剿战役 1932年12月,上海地下党再次遭到破坏。政治局常委卢福坦等被捕变节,致使张闻天、陈云等险些被捕。博古在请示共产国际后,决定整体迁移中央首脑机关进入江西中央苏区。次年1月,迁到中央苏区瑞金,时任福建省委代理书记的罗明接待博古,当博古问到临时中央的指示时,罗明表示没有传达到基层,招致博古的忌恨。博古考虑到迁入后的中央机构繁冗,于是决心合并成立新的中共中央局,由博古担任总负责人。当时恰逢国民政府准备第四次围剿战争,蒋介石亲自挂帅进攻,博古同时召开中共中央局,主张坚守阵地。这一主张遭到了罗明的上书反对,认为民众没有实力抵御长期的阵地战、应当继续游击战,且直言中央局的决议“空洞说教”。博古读后勃然大怒,并起草《中央局关于闽粤赣省委的决定》,指责罗明为主的“机会主义”(罗明主义),并随后开展反罗明路线运动,大量基层和前线干部被牵连撤职,包括张鼎丞、刘晓、邓小平、毛泽覃、谢维俊、古柏等人均被牵连。然而在前线的吃紧,使得没有军事经验的博古只能仰赖朱德、周恩来的前线将领,并最终获得胜利。 因为前四次反围剿战役的胜利,使得博古等人头脑发热,并认为决战的时机已经来临。1933年秋,共产国际派来顾问李德支援中央苏区,基于对共产国际的全心信任,博古放手让他参与军事决策;然而参与过欧洲战场的李德却不了解中国战场的特点,遂与周恩来等人无法合作。同年冬,福建发生以十九路军为骨干的李济深、陈铭枢、陈公培、蒋光鼐的“福建事变”,本当抵御日军进犯的十九路军被蒋介石派去镇压红军,招致部队愤怒,遂成立中华共和国,并与红军将领彭德怀、朱德密切联系。蒋介石遂率中央军抵达福建镇压,当时本用于第五次围剿战役的部队抽调福建,红军部分将领彭德怀建议出兵支援福建。然而当时博古、李德则认为蔡廷锴等人不可信,遂颁布《福建事变与我们的任务》拒绝支援,因此坐失良机。 中国共产党第六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于1934年1月15日─18日在江西瑞金召开。博古当选为中共中央总书记。 长征与陕北 福建事变被平定后,蒋介石重新整理部队,對红军發動第五次圍剿戰爭,由何鍵、陈济棠、顾祝同、蒋鼎文率四路军一百万合围,逐步縮小包圍圈。而李德则主张部队在广昌与国军决战,导致红军损失惨重,前线将领彭德怀与李德发生尖锐对抗,张闻天也激烈反对博古的军事策略,核心领导的冲突已经公开化。1934年5月,博古在瑞金召开中共中央书记处会议,讨论后续战略方针,并确定将主力撤离中央苏区,期间他與周恩來、共产国际軍事顧問李德組成三人團主持軍事決策,因博古等人过于听从李德的指挥,意图与红二、红六军团汇合,却在冲破第四道防线时,使红军在湘江战役中大败,损失三万部队,促使中央红军领导人在12月11日湖南西边县溪镇恭城书院召开紧急会议,会议赞同毛泽东建议,决定部队前往国军防范薄弱的贵州;然而红军将领对于长征的目标并不清楚,行军中的将领们决定攻占遵义后确定。 1935年1月,博古主持遵义会议,会议上博古率先作报告,检讨第五次反围剿战役的军事指挥错误,但主要是客观条件的困难。周恩来随后做副报告,称是军事领导战略战术错误,并主动承担责任。紧接着张闻天作反对中央单纯防御军事路线的报告;随后毛泽东作长篇发言,指出导致第五次反围剿战役失利和大转移严重损失的原因是军事上的单纯防御路线,表现为进攻时的冒险主义、防御时的保守主义和突围时的逃跑主义。随即王稼祥、朱德、刘少奇纷纷赞同。会议召开三日,博古尽管没有完全想通,但基于党性原则,服从大多数意见。最终遵义会议决定取消三人团,由朱德和周恩来为军事指挥者,增选毛泽东政治局常委;博古因此失去中共实际领导权。2月5日,红军进抵贵州毕节林口镇鸡鸣三省村,在这里召开政治局会议,张闻天取代博古担任中共中央总书记。同日下午在威信县水田寨花房子村,博古交出中央委员会的印章、中央政治局书记处的印章与中央书记的条形章、装有中央文件的挑夫担子,交于周恩来再转交给张闻天。作为权力的过渡交接,博古仍任政治局常委。此时的中央书记处的张闻天、毛泽东、周恩来、秦邦宪和王稼祥决定派遣代表赴苏联向共产国际汇报中共中央领导人的变更,2月7日张闻天通知潘汉年与陈云赴莫斯科,俩人分开走,2月9日陈云脱离长征红军出发,2月10日潘汉年也出发。1935年9月中旬,潘汉年与陈云向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王明汇报了遵义会议情况。1935年10月20日,共产国际批准张闻天为中共中央临时总负责人。 博古为人廉正持平,当时三渡赤水中,中层军官对大规模迂回作战不满,林彪因此写信给张闻天,要求撤下毛泽东,换上彭德怀。博古从中做工作,将事情平息下去。8月,中央红军与张国焘红四方面军较量时,毛泽东与张国焘处处相争时,博古始终站在毛泽东一边;9月初,双方的争议已经不可调和时,博古还救出险些死于内斗的叶剑英。10月,中央红军到达陕北吴起镇之后,博古兼任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政府西北办事处主席;他与林伯渠合作,一同治理地区的盐运、赋税问题。他还领导党务委员会的董必武、张云逸、李维汉、王首道、郭洪涛五人小组解决当地肃反问题,释放刘志丹、习仲勋、高岗、马文瑞等一百余人。 抗日战争期间 1936年西安事变爆发后,中共中央在会议后派出代表团,由博古、周恩来、叶剑英三人作为中共代表赶赴西安,三人做出分工:周恩来负责上層统战和群众工作、博古负责党内工作、叶剑英参加西北联军参谋团工作。期间博古引导西安地下党工作、成立陕西省委;并创建“红中社西安分社”宣传舆论,由李一氓负责。红中社不久改名“新中华社”,简称“新华社”,即现在新华通讯社的前身。事件和平解决后,博古在中央政治局会议上作《西安事变的经过与结束的报告》。 1937年2月24日,博古出任中共中央组织部部长。 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后,为实现第二次国共合作,1937年6月,周恩来、博古、林伯渠赶赴上海、庐山,代表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国民党直接谈判,期间博古起草《共赴国难宣言》(《中共中央為公佈國共合作宣言》)、负责对外联络、统一路线和长江中下游地区党建任务。之后被中共中央派赴南京参与国共合作的谈判,并取得成功,期间,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博古担任中共驻南京代表,参与组织恢复重建了南方13省的中共党组织,组建了新四军,营救了被中国国民党方面拘押的大批中共党员和革命群众。1937年12月任长江局委员兼组织部长。 1938年1月11日,博古在武汉创办了《新华日报》,这也是中国共产党第一张向全国公开发行的报纸,它也是中国共产党在南方的舆论阵地前线。1939年1月,因为抗日局面的恶化,博古改任南方局常委兼组织部长。1939年7月,因周恩来在延安骑马手部骨折,送去苏联疗养。同年8月27日至1940年5月31日,博古任南方局代理书记,负责南方国统区的地下党工作。1940年11月,由于国共双方摩擦加剧,中共中央开始陆续迁回南方局,博古此时返回延安;此时,博古与张越霞结婚。 在南京、重庆时,国民政府对《新华日报》的阻拦、恐惧和憎恶留给了博古很深的印象,皖南事变爆发后他希望能够在延安创办一份日报“以便于毫无保留地将我党主张传播到全国全世界”。1941年,中共中央决定将延安《新中华报》与《今日新闻》合并,出版《解放日报》,为中共中央机关报,博古任中共中央党报委员会主任兼《解放日报》社长。1941年5月16日《解放日报》创刊,毛泽东撰写发刊词,头条新闻由博古执笔。1941年11月,由于新华通讯社社长向仲华调动,改由博古兼任。之后他在各大战略区相继建立了总分社,使新华社的组织和业务建设得到发展。1944年9月,新华社发布英文文字广播,使得中国共产党声音首次直接传播至海外。他在任时,修复被破坏的广播发射机、提高通讯技术事业,使得新华社能够收录美联社、合众社、路透社、塔斯社的电讯,加快中共及时了解国际形势。 抗战结束及遇难 1941年5月,毛泽东发表报告《改造我们的学习》,从而揭开了为期数年的延安整风,由于遭到了王明的反对,整风运动逐渐扩大。1943年,整风运动达到高潮,博古作为“教条主义”代表,首当其冲、成为被批评的对象。1945年,中共七大召开后,其兼任的理论性职位和宣传阵地都被迫交出,也未进入中共七大产生的政治局,中共七大選出的44名中共中央委員中,博古和王明排名最后两位,博古儿子后来回忆道,当年父亲难以承受压力曾想寻死。 抗日战争结束后,1946年2月,博古担任政协宪法草案小组委员会中共委员,在重庆参与修改宪法草案;由于国共双方存在重大分歧,王若飞、博古必须回延安汇报请示。同年4月8日,王若飞、博古等中共代表,与叶挺、邓发等一起乘坐美军观察组的C-46运输飞机返回延安,飞机因迷航在山西兴县黑茶山遇雾撞山,史称“四八空难”。空难发生后,中共中央决定将遗体从黑茶山运往岚县机场,再转运延安,当地民众知道此事后,灵柩过处,群众跪伏道上,拦路吊祭,扶棺痛哭,深致哀悼。4月17日,中共中央晋绥分局在岚县机场举行了隆重的公祭。4月18日,由晋绥边区公安总局局长谭政文等人护送,飞机载着遗体抵达延安,当夜中共中央委员轮流坚持守灵。 对于此次“四八空难”的失事原因。中共方面对此次空难一直抱有怀疑,派晋绥公安总局顾逸之前往调查。顾逸之在调查处理后,上报书面报告中,既明确了飞机是因云雾浓重、低空飞行导致撞山起火,也排除了人为爆炸的可疑迹象;也提出了对飞行迷失方向和仪表问题等疑点。当时正值国共和谈时期,只能对外宣称是一起意外事故。周恩来后来说,座机失事是因为国民党特务做了手脚。2003年,《档案时空》发表了《叶挺将军座机失事真相揭秘》一文,称时任军统中美合作所特工队长的杜吉堂临终前陈述,当年他受军统组织策划了此次空难。博古之子秦铁、叶挺之子叶正大、王若飞的儿子王兴、邓发的儿子邓北生等人分头核查这篇报道的最原始出处,但都找不到,又通过各种渠道询问,答案都是根本没有“杜吉堂”这个人。秦铁认为这篇文章漏洞百出:其一,国共会谈期间,双方行动都是透明的,博古等人离开重庆,报纸都有公开报道,国民党一些官员还到重庆机场送行,所以所谓国民党特务刺探到了这一条情报,是无稽之谈。其二,驾驶这架C-47的是美国“飞虎队”的飞行员,国民党特务不会有胆量连美国人也一起害。秦铁认为“四八空难”还是场意外。 纪念 1946年4月15日,中共中央在延安党校大礼堂举行干部大会,悼念被难烈士,大会推选毛泽东、朱德、刘少奇、任弼时、康生、彭德怀、林伯渠、贺龙、习仲勋、徐向前、蔡畅15人为主席团成员,林伯渠主持悼念活动。博古夫人张越霞、邓发夫人陈慧清、黄齐生孙女黄晓芬等烈士遗属参加了悼念活动。19日,延安各界将举行公祭追悼大会和遗体安放仪式,烈士墓地选择在延安城郊王家坪北侧、清凉山下的飞机场旁,修建烈士陵园;延安《解放日报》编辑悼念“四八”被难烈士专刊。 空难后,位于重庆各报纷纷刊登新华社的电讯,报道了王若飞等人空难的消息。重庆《新华日报》刊登中国共产党代表团周恩来、董必武、吴玉章、陆定一、邓颖超联合具名的《讣告》,正式向社会各界报告王若飞等遇难的消息。一时间,重庆中共代表团驻地轮流招待应接不暇的吊唁者。4月19日上午9时,重庆各界追悼王若飞、博古、叶挺、邓发诸先生大会在重庆青年馆举行,大会由李公朴主持,张澜主祭。 1957年,中共中央从党费中拨出100多万元,将延安东关机场的陵园迁至王家坪。1970年,王家坪因建造延安革命纪念馆,四八烈士陵园再迁至李家村。陵园北靠大山,面对延河。主体建筑为六层石阶陵墓台,排列27位烈士墓碑,最上层为王若飞、博古、叶挺、项英、邓发、张浩、关向应、郑耀南墓碑。1992年,又建纪念塔祭。 评价 对于博古(秦邦宪)的评价,因评价者所处的利害关系,往往有不同定论。中国共产党主流史学中,认为他作为中共中央的领导人,因对第四次反围剿战役、第五次反围剿战役中的失败承担领导责任,特别是对共产国际的指使完全服从,使得中共党建和红军遭受重大损失。在延安整风运动中,博古也致歉道:“给党造成这么大损失,我就是再艰苦工作,再做多少工作都弥补不了这个损失。”“各种恶果我是最主要负责人,这里没有‘之一’,而是最主要的负责人。”他的检讨非常深刻,得到与会者的谅解和赞许。党内主流对于他在遵义会议后的贡献,包括国共和谈、新闻机构等贡献则持肯定。中共报业,包括《解放日报》的同事们对博古始终尊敬,没有因为他犯过政治错误而产生厌恶的情绪。博古之子秦铁则表示“历史给他安排的是一个犯错误的角色”,认为他24岁刚从苏联回国,在国共内战中最险恶的局面中承担中共中央领导工作,是不可避免地会犯错误。 从个人性格和做事上,对于博古的评价基本持正。1936年,到达陕北的记者斯诺曾经在《西行漫记》等书中评价道,“在我所见到的中共领导人物中,博古是一位较为风度翩翩,妙趣横生的人物”,“他也是最年轻的政治局委员。他身材略高于一般人,瘦骨磷响,名符其实地瘦得像根钢丝”。“他蓄短发,头顶活像一把硬刷子”。“他反应极快,和周恩来一样思想敏捷,甚至在机灵方面比周恩来更胜一筹”。“他爱打网球,也爱打扑克”。博古遇难后,朱德每逢他的忌日,均招呼博古孩子到中南海吃饭。党内一些干部也私下称赞他“是好人,很有学问”“为人很正直,从来不搞什么阴谋诡计,光明磊落,而且能上能下,服从党的需要”。 著作 《博古文选・年谱》1997年当代中国出版社。 《博古文选》收1925-1944年的59篇文稿。 《博古年谱》是1907-1946年的年谱。 | 上海地下党工作 回国后的博古,在上海与王明、王稼祥、何子述等老同学相逢,并讨论当时时局。当时由李立三、向忠发领导的中共中央,崇尚以暴力夺权为主的指导思维,在中共三大上被共产国际纠正。博古、王明因此联名向中央写信反对李立三政策,在共产国际的支持下,王明当选为中央政治局常委、博古担任团中央宣传部长。1931年3月,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中央委员会书记温裕成因贪污而被撤职,次月博古调任此职位。 4月下旬,顾顺章、向忠发相继被捕,上海地下党系统被破壞;9月初,周恩来、王明来到博古住所,告诉博古由周恩来去中央苏区担任书记、王明担任共产国际中国代表团团长,改由博古主持中央工作,博古临危受命。之后决定成立中共临时中央,不设总书记、由博古负总责。中共临时中央政治局由博古、张闻天、卢福坦、李竹生、康生、陈云、黄平、刘少奇、王云程等九人组成;博古、张闻天、卢福坦为常委。同年10月18日,陈绍禹、周恩来相继离开上海,24岁的博古担任中共临时中央总负责人,其领导的中共临时中央政治局,接受共产国际驻上海的代表直接指导,并继续贯彻执行四中全会方针。 当时恰逢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中国的政治形势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如何科学地估计这一形势,制定正确方针政策是中国共产党人面臨的重要任务。但博古率领的中共临时中央,却不能独立地正确地认识并处理这些问题,仍然继续忠实地贯彻执行共产国际的指示。同年12月18日,中共临时中央召开常委会,博古作了发言、起草修改了《中央关于争取革命在一省或数省首先胜利的决议》,于1932年1月9日下发,使得中共临时中央贯彻执行共产国际左倾错误,包括打击地主士绅等中间派、照抄苏联经验、强调城市起义、错误逮捕或批评党员(宁都会议)。 进入苏区与反围剿战役 1932年12月,上海地下党再次遭到破坏。政治局常委卢福坦等被捕变节,致使张闻天、陈云等险些被捕。博古在请示共产国际后,决定整体迁移中央首脑机关进入江西中央苏区。次年1月,迁到中央苏区瑞金,时任福建省委代理书记的罗明接待博古,当博古问到临时中央的指示时,罗明表示没有传达到基层,招致博古的忌恨。博古考虑到迁入后的中央机构繁冗,于是决心合并成立新的中共中央局,由博古担任总负责人。当时恰逢国民政府准备第四次围剿战争,蒋介石亲自挂帅进攻,博古同时召开中共中央局,主张坚守阵地。这一主张遭到了罗明的上书反对,认为民众没有实力抵御长期的阵地战、应当继续游击战,且直言中央局的决议“空洞说教”。博古读后勃然大怒,并起草《中央局关于闽粤赣省委的决定》,指责罗明为主的“机会主义”(罗明主义),并随后开展反罗明路线运动,大量基层和前线干部被牵连撤职,包括张鼎丞、刘晓、邓小平、毛泽覃、谢维俊、古柏等人均被牵连。然而在前线的吃紧,使得没有军事经验的博古只能仰赖朱德、周恩来的前线将领,并最终获得胜利。 因为前四次反围剿战役的胜利,使得博古等人头脑发热,并认为决战的时机已经来临。1933年秋,共产国际派来顾问李德支援中央苏区,基于对共产国际的全心信任,博古放手让他参与军事决策;然而参与过欧洲战场的李德却不了解中国战场的特点,遂与周恩来等人无法合作。同年冬,福建发生以十九路军为骨干的李济深、陈铭枢、陈公培、蒋光鼐的“福建事变”,本当抵御日军进犯的十九路军被蒋介石派去镇压红军,招致部队愤怒,遂成立中华共和国,并与红军将领彭德怀、朱德密切联系。蒋介石遂率中央军抵达福建镇压,当时本用于第五次围剿战役的部队抽调福建,红军部分将领彭德怀建议出兵支援福建。然而当时博古、李德则认为蔡廷锴等人不可信,遂颁布《福建事变与我们的任务》拒绝支援,因此坐失良机。 中国共产党第六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于1934年1月15日─18日在江西瑞金召开。博古当选为中共中央总书记。 长征与陕北 福建事变被平定后,蒋介石重新整理部队,對红军發動第五次圍剿戰爭,由何鍵、陈济棠、顾祝同、蒋鼎文率四路军一百万合围,逐步縮小包圍圈。而李德则主张部队在广昌与国军决战,导致红军损失惨重,前线将领彭德怀与李德发生尖锐对抗,张闻天也激烈反对博古的军事策略,核心领导的冲突已经公开化。1934年5月,博古在瑞金召开中共中央书记处会议,讨论后续战略方针,并确定将主力撤离中央苏区,期间他與周恩來、共产国际軍事顧問李德組成三人團主持軍事決策,因博古等人过于听从李德的指挥,意图与红二、红六军团汇合,却在冲破第四道防线时,使红军在湘江战役中大败,损失三万部队,促使中央红军领导人在12月11日湖南西边县溪镇恭城书院召开紧急会议,会议赞同毛泽东建议,决定部队前往国军防范薄弱的贵州;然而红军将领对于长征的目标并不清楚,行军中的将领们决定攻占遵义后确定。 1935年1月,博古主持遵义会议,会议上博古率先作报告,检讨第五次反围剿战役的军事指挥错误,但主要是客观条件的困难。周恩来随后做副报告,称是军事领导战略战术错误,并主动承担责任。紧接着张闻天作反对中央单纯防御军事路线的报告;随后毛泽东作长篇发言,指出导致第五次反围剿战役失利和大转移严重损失的原因是军事上的单纯防御路线,表现为进攻时的冒险主义、防御时的保守主义和突围时的逃跑主义。随即王稼祥、朱德、刘少奇纷纷赞同。会议召开三日,博古尽管没有完全想通,但基于党性原则,服从大多数意见。最终遵义会议决定取消三人团,由朱德和周恩来为军事指挥者,增选毛泽东政治局常委;博古因此失去中共实际领导权。2月5日,红军进抵贵州毕节林口镇鸡鸣三省村,在这里召开政治局会议,张闻天取代博古担任中共中央总书记。同日下午在威信县水田寨花房子村,博古交出中央委员会的印章、中央政治局书记处的印章与中央书记的条形章、装有中央文件的挑夫担子,交于周恩来再转交给张闻天。作为权力的过渡交接,博古仍任政治局常委。此时的中央书记处的张闻天、毛泽东、周恩来、秦邦宪和王稼祥决定派遣代表赴苏联向共产国际汇报中共中央领导人的变更,2月7日张闻天通知潘汉年与陈云赴莫斯科,俩人分开走,2月9日陈云脱离长征红军出发,2月10日潘汉年也出发。1935年9月中旬,潘汉年与陈云向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王明汇报了遵义会议情况。1935年10月20日,共产国际批准张闻天为中共中央临时总负责人。 博古为人廉正持平,当时三渡赤水中,中层军官对大规模迂回作战不满,林彪因此写信给张闻天,要求撤下毛泽东,换上彭德怀。博古从中做工作,将事情平息下去。8月,中央红军与张国焘红四方面军较量时,毛泽东与张国焘处处相争时,博古始终站在毛泽东一边;9月初,双方的争议已经不可调和时,博古还救出险些死于内斗的叶剑英。10月,中央红军到达陕北吴起镇之后,博古兼任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政府西北办事处主席;他与林伯渠合作,一同治理地区的盐运、赋税问题。他还领导党务委员会的董必武、张云逸、李维汉、王首道、郭洪涛五人小组解决当地肃反问题,释放刘志丹、习仲勋、高岗、马文瑞等一百余人。 抗日战争期间 1936年西安事变爆发后,中共中央在会议后派出代表团,由博古、周恩来、叶剑英三人作为中共代表赶赴西安,三人做出分工:周恩来负责上層统战和群众工作、博古负责党内工作、叶剑英参加西北联军参谋团工作。期间博古引导西安地下党工作、成立陕西省委;并创建“红中社西安分社”宣传舆论,由李一氓负责。红中社不久改名“新中华社”,简称“新华社”,即现在新华通讯社的前身。事件和平解决后,博古在中央政治局会议上作《西安事变的经过与结束的报告》。 1937年2月24日,博古出任中共中央组织部部长。 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后,为实现第二次国共合作,1937年6月,周恩来、博古、林伯渠赶赴上海、庐山,代表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国民党直接谈判,期间博古起草《共赴国难宣言》(《中共中央為公佈國共合作宣言》)、负责对外联络、统一路线和长江中下游地区党建任务。之后被中共中央派赴南京参与国共合作的谈判,并取得成功,期间,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博古担任中共驻南京代表,参与组织恢复重建了南方13省的中共党组织,组建了新四军,营救了被中国国民党方面拘押的大批中共党员和革命群众。1937年12月任长江局委员兼组织部长。 1938年1月11日,博古在武汉创办了《新华日报》,这也是中国共产党第一张向全国公开发行的报纸,它也是中国共产党在南方的舆论阵地前线。1939年1月,因为抗日局面的恶化,博古改任南方局常委兼组织部长。1939年7月,因周恩来在延安骑马手部骨折,送去苏联疗养。同年8月27日至1940年5月31日,博古任南方局代理书记,负责南方国统区的地下党工作。1940年11月,由于国共双方摩擦加剧,中共中央开始陆续迁回南方局,博古此时返回延安;此时,博古与张越霞结婚。 在南京、重庆时,国民政府对《新华日报》的阻拦、恐惧和憎恶留给了博古很深的印象,皖南事变爆发后他希望能够在延安创办一份日报“以便于毫无保留地将我党主张传播到全国全世界”。1941年,中共中央决定将延安《新中华报》与《今日新闻》合并,出版《解放日报》,为中共中央机关报,博古任中共中央党报委员会主任兼《解放日报》社长。1941年5月16日《解放日报》创刊,毛泽东撰写发刊词,头条新闻由博古执笔。1941年11月,由于新华通讯社社长向仲华调动,改由博古兼任。之后他在各大战略区相继建立了总分社,使新华社的组织和业务建设得到发展。1944年9月,新华社发布英文文字广播,使得中国共产党声音首次直接传播至海外。他在任时,修复被破坏的广播发射机、提高通讯技术事业,使得新华社能够收录美联社、合众社、路透社、塔斯社的电讯,加快中共及时了解国际形势。 抗战结束及遇难 1941年5月,毛泽东发表报告《改造我们的学习》,从而揭开了为期数年的延安整风,由于遭到了王明的反对,整风运动逐渐扩大。1943年,整风运动达到高潮,博古作为“教条主义”代表,首当其冲、成为被批评的对象。1945年,中共七大召开后,其兼任的理论性职位和宣传阵地都被迫交出,也未进入中共七大产生的政治局,中共七大選出的44名中共中央委員中,博古和王明排名最后两位,博古儿子后来回忆道,当年父亲难以承受压力曾想寻死。 抗日战争结束后,1946年2月,博古担任政协宪法草案小组委员会中共委员,在重庆参与修改宪法草案;由于国共双方存在重大分歧,王若飞、博古必须回延安汇报请示。同年4月8日,王若飞、博古等中共代表,与叶挺、邓发等一起乘坐美军观察组的C-46运输飞机返回延安,飞机因迷航在山西兴县黑茶山遇雾撞山,史称“四八空难”。空难发生后,中共中央决定将遗体从黑茶山运往岚县机场,再转运延安,当地民众知道此事后,灵柩过处,群众跪伏道上,拦路吊祭,扶棺痛哭,深致哀悼。4月17日,中共中央晋绥分局在岚县机场举行了隆重的公祭。4月18日,由晋绥边区公安总局局长谭政文等人护送,飞机载着遗体抵达延安,当夜中共中央委员轮流坚持守灵。 对于此次“四八空难”的失事原因。中共方面对此次空难一直抱有怀疑,派晋绥公安总局顾逸之前往调查。顾逸之在调查处理后,上报书面报告中,既明确了飞机是因云雾浓重、低空飞行导致撞山起火,也排除了人为爆炸的可疑迹象;也提出了对飞行迷失方向和仪表问题等疑点。当时正值国共和谈时期,只能对外宣称是一起意外事故。周恩来后来说,座机失事是因为国民党特务做了手脚。2003年,《档案时空》发表了《叶挺将军座机失事真相揭秘》一文,称时任军统中美合作所特工队长的杜吉堂临终前陈述,当年他受军统组织策划了此次空难。博古之子秦铁、叶挺之子叶正大、王若飞的儿子王兴、邓发的儿子邓北生等人分头核查这篇报道的最原始出处,但都找不到,又通过各种渠道询问,答案都是根本没有“杜吉堂”这个人。秦铁认为这篇文章漏洞百出:其一,国共会谈期间,双方行动都是透明的,博古等人离开重庆,报纸都有公开报道,国民党一些官员还到重庆机场送行,所以所谓国民党特务刺探到了这一条情报,是无稽之谈。其二,驾驶这架C-47的是美国“飞虎队”的飞行员,国民党特务不会有胆量连美国人也一起害。秦铁认为“四八空难”还是场意外。 纪念 1946年4月15日,中共中央在延安党校大礼堂举行干部大会,悼念被难烈士,大会推选毛泽东、朱德、刘少奇、任弼时、康生、彭德怀、林伯渠、贺龙、习仲勋、徐向前、蔡畅15人为主席团成员,林伯渠主持悼念活动。博古夫人张越霞、邓发夫人陈慧清、黄齐生孙女黄晓芬等烈士遗属参加了悼念活动。19日,延安各界将举行公祭追悼大会和遗体安放仪式,烈士墓地选择在延安城郊王家坪北侧、清凉山下的飞机场旁,修建烈士陵园;延安《解放日报》编辑悼念“四八”被难烈士专刊。 空难后,位于重庆各报纷纷刊登新华社的电讯,报道了王若飞等人空难的消息。重庆《新华日报》刊登中国共产党代表团周恩来、董必武、吴玉章、陆定一、邓颖超联合具名的《讣告》,正式向社会各界报告王若飞等遇难的消息。一时间,重庆中共代表团驻地轮流招待应接不暇的吊唁者。4月19日上午9时,重庆各界追悼王若飞、博古、叶挺、邓发诸先生大会在重庆青年馆举行,大会由李公朴主持,张澜主祭。 1957年,中共中央从党费中拨出100多万元,将延安东关机场的陵园迁至王家坪。1970年,王家坪因建造延安革命纪念馆,四八烈士陵园再迁至李家村。陵园北靠大山,面对延河。主体建筑为六层石阶陵墓台,排列27位烈士墓碑,最上层为王若飞、博古、叶挺、项英、邓发、张浩、关向应、郑耀南墓碑。1992年,又建纪念塔祭。 评价 对于博古(秦邦宪)的评价,因评价者所处的利害关系,往往有不同定论。中国共产党主流史学中,认为他作为中共中央的领导人,因对第四次反围剿战役、第五次反围剿战役中的失败承担领导责任,特别是对共产国际的指使完全服从,使得中共党建和红军遭受重大损失。在延安整风运动中,博古也致歉道:“给党造成这么大损失,我就是再艰苦工作,再做多少工作都弥补不了这个损失。”“各种恶果我是最主要负责人,这里没有‘之一’,而是最主要的负责人。”他的检讨非常深刻,得到与会者的谅解和赞许。党内主流对于他在遵义会议后的贡献,包括国共和谈、新闻机构等贡献则持肯定。中共报业,包括《解放日报》的同事们对博古始终尊敬,没有因为他犯过政治错误而产生厌恶的情绪。博古之子秦铁则表示“历史给他安排的是一个犯错误的角色”,认为他24岁刚从苏联回国,在国共内战中最险恶的局面中承担中共中央领导工作,是不可避免地会犯错误。 |
1928年初,中山大学少共支部局一些人对学校支部局工作不满。校支部局以无视党的领导为名,给他们扣上了“先锋主义”帽子,并重新改组少共支部。当时苏联内部的两派斗争在1928年夏形成高峰,因此召开了十天会议去讨论学校支部局的工作,当时苏共区委书记芬可夫斯基压阵支持学校支部局,虽然遭到多数学生反对,但在博古等少数派支持下,仍然通过表决,支持学校支部局工作。会后,因拥护支部局的一派骄傲起来,反对派起名绰号“二十八个半布尔什维克”,张闻天为其中之一。 1928年9月,张闻天进入红色教授学院学习。1930年5月19日,张闻天发表《论两条路线的斗争》,文章指出,各国共产党不仅要反对党内的右倾,也要反对党内的左倾。这篇文章被认为是针对李立三与“立三路线”。 第一次国共内战时期 1931年2月,张闻天回到上海,不久担任中共中央宣传部部长。同年9月,成立临时中央,临时中央政治局由博古、张闻天、卢福坦、李竹生、康生、陈云、黄平、刘少奇、王云程等九人组成;博古、张闻天、卢福坦为常委。1932年1月,一二八事变发生后,张闻天受阶级斗争思维模式干扰,指斥十九路军将领是反动的、反革命的“抗日军阀”,提出党的策略是“拥护士兵自动抗日的斗争,而反对他们的长官,利用一切机会揭破这些长官的欺骗”;号召革命的士兵与民众联合起来,把军阀的武装变为民众的武装,甚至认为“要作战胜利必须杀掉他们反动的长官”。 1932年12月,上海地下党再次遭到破坏。政治局常委卢福坦等被捕变节,致使张闻天、陈云等险些被捕。博古在请示共产国际后,决定整体迁移中央首脑机关进入江西中央苏区。1933年1月,张闻天随临时中央迁入中央苏区,任苏区中央局宣传部长、瑞金工农民主政府主席等。 当时恰逢国民政府准备第四次围剿战争,蒋介石亲自挂帅进攻,博古同时召开中共中央局会议,主张坚守阵地。这一主张遭到了中共福建省委代理书记罗明的上书反对,认为民众没有实力抵御长期的阵地战、应当继续游击战,且直言中央局的决议“空洞说教”。博古读后勃然大怒并起草《中央局关于闽粤赣省委的决定》,指责罗明为主的“机会主义”(罗明主义),并随后开展反罗明路线运动,大量基层和前线干部被牵连撤职。1933年2月18日,张闻天在中共中央机关刊物《斗争》上发表《什么是罗明同志的机会主义路线》一文,被认为是具有定调子的作用。此后,博古批判“江西的罗明路线”,张闻天又发表《罗明路线在江西》、《火力向着右倾机会主义》等文章,支持博古的行动。在这些运动中,包括张鼎丞、刘晓、邓小平、毛泽覃、谢维俊、古柏、何叔衡等人均被牵连。 1934年1月,在中共六届五中全会上当选为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2月,在中华苏维埃二大上当选为中央政府人民委员会主席。广昌失守后,张闻天在中革军委一次会议上批评博古、李德等人的军事指挥,开始与他们产生隔阂。1934年8月,中央苏区机关驻地沙洲坝遭国民党轰炸,中央机关被迫搬迁至瑞金云石山。此后,张闻天开始与毛泽东交流、接近。 1934年10月,张闻天参加长征,与毛泽东、王稼祥等同编入军委第二纵队。三人在行军途中多次交流,结成同盟,共同反对博古、李德。1935年1月15日至17日,红一方面军长征途中占领了贵州遵义,於是順道於當地举行會議,地點在遵义城琵琶桥(后改名子尹路,又改称红旗路)东侧87号柏辉章公馆。会议上博古率先作报告,检讨第五次反围剿战役的军事指挥错误,但主要是客观条件的困难。周恩来随后做副报告,称是军事领导战略战术错误,并主动承担责任。紧接着,张闻天在会上作反对中央单纯防御军事路线的报告。随后毛泽东作长篇发言,指出导致第五次反围剿战役失利和大转移严重损失的原因是军事上的单纯防御路线,表现为进攻时的冒险主义、防御时的保守主义和突围时的保守主义。这个发言的提纲是毛泽东与王稼祥、张闻天在先前拟好的。随即,王稼祥、朱德、刘少奇纷纷表示赞同。会议召开三日,最终决定取消原来的三人团(博古、李德、周恩来)领导,由朱德和周恩来为军事指挥者,增补毛泽东为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毛泽东恢复了对红军的指挥权。 2月5日,红军进抵贵州毕节林口镇鸡鸣三省村,在这里召开政治局会议。毛泽东此时对周恩来称“应该让洛甫做一个时期”,于是张闻天取代博古担任中共中央总书记,在常委分工中“负总的责任”。5月12日,张闻天主持会理会议。1935年6月红一、四方面军会师后,张闻天支持毛泽东的北上路线,反对张国焘的南下路线,随军到达陕北。为此,张国焘在另立中央时,宣布“开除”毛周洛博的党籍。1935年12月,张闻天主持瓦窑堡会议。 1936年,红军进行东征、西征,在此期间,张闻天与毛泽东、周恩来等合作,将推进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置于中共的工作重心。12月西安事變发生后,張聞天在保安窯洞主持召開應對事變的會議,在會上毛澤東提出要“審蔣”、“除蔣”,而張聞天主張“不採取與南京對立方針,不組織與南京對立方式”、“盡量爭取南京政府正統,聯合非蔣係隊伍”。最後在斯大林的壓力下,西安事變和平解決。1937年1月,张闻天秘密前往西安,与周恩来、博古等商议办法。 抗日战争时期 中日全面战争爆发后,1937年8月,中共中央在陕西洛川冯家村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张闻天主持会议,并作国内外政治形势的分析报告,提出坚持抗日十大纲领,反对民族失败主义。1937年11月底,王明、陈云、康生由莫斯科回到延安。张闻天主持12月政治局会议,会上,张闻天在会上作了《目前的政治形势与党的任务》的报告。该会议按共产国际还有斯大林的临行交代,改组书记处,增补王明、陈云和康生为书记,实行集体领导。之后,中央决定,由张闻天主党,毛泽东主军,王明主统战,形成三驾马车式格局。1938年,张闻天曾反对毛泽东与江青结婚。 中共六届六中全会后,张闻天实际上从最高领导人的地位上退下,改为负责宣传工作和干部教育,任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兼中央宣传部部长、马列学院院长、西北工作委员会主任、《解放》周刊主要负责人、《共产党人》编辑等职务。1941年皖南事变后,张闻天多次检讨过去的左倾错误。 1942年2月,毛泽东发动延安整风运动,反对主观主义以整顿学风,反对宗派主义以整顿党风,反对党八股以整顿文风,打击以王明为首的国际派,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学习毛泽东思想。其中,“党八股”一词为张闻天首创。期间,张闻天响应毛泽东的号召,到陕北和晋西北农村作了一年多的农村调查,写出了《出发归来记》。1943年3月,张闻天调查结束归来后出席中央政治局会议,在会上中共中央改组,设立中央书记处主席一职,由毛泽东担任,由此确立毛的一元化领导。此后,张闻天任中央组织委员会委员,并从事陕北地区经济发展状况调查、研究国内外形势和主编党内刊物《参考资料》。1945年6月,在延安举行的中共七大上当选为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并担任中央政治研究室主任。 第二次国共内战时期 抗日战争胜利后,张闻天主动要求到东北从事地方工作。1945年10月22日,张闻天与高岗、李富春、王鹤寿、凯丰、陈光、朱瑞等乘坐美军调停小组的飞机前往邯郸,于11月22日到沈阳。此后,张闻天等被派到北满。在陈云主持下,他参与起草并与陈云、高岗联名向中央发出电报,建议东北工作方针应是及早将武装力量和干部分散到广大农村和中小城市,建立巩固的根据地,而不应将注意力过多集中于大城市。12月,张闻天出任中共合江省省委书记。由于当时合江省土匪众多,阻碍交通要道,故张闻天先在宁安县从事社会调查,合江军区司令员方强则化装前往佳木斯。 1946年5月,张闻天到佳木斯正式上任。此后,主持合江地方政权建设、剿匪、土地改革等工作,后又兼任合江军区政治委员。1946年7月3-11日,出席在哈尔滨召开的东北局扩大会议,这个会议通过了《七七决议》。1947年,在东北土地改革运动中,出现了“左”的倾向,发生“扫堂子”等过激行为。对此,张闻天下令合江地区的报纸禁止转载“扫堂子”的经验,并保护合江工商业,起草《在平分土地运动中保护工商业的指示》。 1948年5月,张闻天任中共中央东北局常委兼组织部长,并任东北财政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在此期间,张闻天起草《关于东北经济构成及经济建设基本方针的提纲》,提出“五种经济成分”思想。《提纲》受到毛泽东肯定,并将其转发全党,作为各解放区经济建设的方针。1949年3月,出席中共七届二中全会。4月,调任辽东省省委书记、辽东军区政治委员,组织发展生产、改善人民生活等工作。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 1950年1月20日,张闻天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出席联合国安理会首席代表,因中华人民共和国未取得席位而未赴任。1951年4月,张闻天任中国驻苏联大使。张闻天注意研究國際問題,積極向中央提出形勢分析和政策建議,如1951年提出朝鲜战争第一次停戰談判問題報告,受到中央重視。1954年,与总理兼外长周恩来等出席日内瓦会议。9月,出席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当选第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1955年1月回国,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第一副部长,协助周恩来领导外交工作。1956年9月中共八大上当选为中共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 1959年,张闻天参加庐山会议。7月14日,中共中央军委副主席、国务院副总理兼国防部部长彭德怀给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主席毛泽东写信,信中彭德怀指出了“大跃进”的问题。7月19日,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长黄克诚和中共湖南省委第一书记周小舟发言支持彭德怀。7月21日,张闻天作了三个小时发言,用了更精确的理论术语批评大跃进、人民公社化的左倾错误,主张发扬党内民主,支持彭德怀,张闻天强调应多从思想观点、方法、作风上探讨产生缺点错误的原因,反对不讲条件、不合乎实际的“主观主义、片面性”,“一定要按经济规律办事,不能光凭主观愿望,光凭政治上的要求”,在党内民主作风上,“要造成一种生龙活虎、心情舒畅的局面,才会有战斗力”,为此领导上要“造成一种风气、环境,使得下面敢于提意见”。随后,原本主张“纠左”的毛澤東转而批判“彭、黄、张、周反党集团”,张闻天被毛泽东归类为“右倾机会主义”分子、“彭、黄、张、周反党集团”的重要成员。会议后,“反右倾运动”再次展开,张闻天在全国外事工作会议上被进一步批判,被免去外交部副部长职务。 1960年11月12日,到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经济研究所担任特约研究员,从事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理论的研究。1962年1月,出席七千人大会,担任大会主席团成员。此后,前往江苏、浙江、上海、湖南等地进行社会调查。调查结束后,写出调查报告“集市贸易意见书”。中共八届十中全会上,毛泽东又批判彭德怀、张闻天、习仲勋等。会后,张闻天被剥夺了参加中央一切会议、阅读中央一切文件的权利。此后,又提出“生产关系两重性”理论。1966年10月1日,张闻天参加国庆庆典活动,登上天安门城楼与毛泽东交谈。 文化大革命时,张闻天受到迫害,与彭德怀同遭批斗。1968年5月17日起,张闻天在寓所内被“监护”。期间,张闻天与刘英被隔开。康生为获得对刘少奇不利的材料,派人要求张闻天对刘少奇负责“六十一人叛徒集团”案一事作证,但张闻天顶住了压力。1969年10月24日,张闻天化名张普,与其家人被下放到广东肇庆。九一三事件后,开始撰写一组后来被称为“肇庆文稿”的理论文章,批评极左路线和“文革”的错误,阐述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基本问题的看法。在文稿中写道,社会主义社会的任务,首先就是要发展生产力,“荒唐到把为人民群众物质利益而斗争的原则,也当作修正主义来咒骂,那就是不可容许的糊涂和欺骗!”针对“文革”中打倒一切的做法,他认为,把人民内部矛盾夸大为敌我矛盾,“给党造成极大的危害”。把持不同意见的同志诬陷为“党内资产阶级代理人”,“那更是混淆敌我,是对党的严重破坏”。1972年5月,中共中央决定恢复张闻天夫妇的工资待遇。此后,张闻天多次请求返回北京,但未被批准。1975年8月,张闻天迁居无锡。 1976年7月1日,张闻天在江苏无锡因心脏病猝发去世,終年76歲。1979年8月25日,中共中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召开追悼张闻天大会。 评价 在中国共产党主流史学中,认为他作为中共中央的领导人,为中共立下了汗马功劳,因此对他的评价基本持正。毛泽东在延安时曾经对中央苏区时期的张闻天有过这样的评论:“张闻天在中央苏区是颇有影响的人物。这不只是因为他的地位和身份,还有他本身的因素。”1979年8月25日,中共中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召开追悼张闻天大会,中共中央副主席邓小平致悼词,称张闻天“是我党的优秀党员,是我党在一个相当长时期的重要领导人”。次日人民日报发布的消息称张闻天是“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江泽民1990年8月在给张闻天夫人刘英的信中说:“他对共产主义矢志不移的坚定信念,他的政治家的宽阔胸怀和学问家的谨严风范,他为人民利益而坚持真理、修正错误的崇高品德,他深入实际、实事求是、谦虚谨慎、艰苦朴素的优良作风,永远值得我们大家学习。” 曾任张闻天秘书的何方则将张闻天与陈独秀、胡耀邦相提并论,称赞三人能够“坚持五四运动传统、弘扬科学民主精神”、“能够成为中国人民的先觉和前驱”,并分析三人在党内的惨淡结局均为“中国封建传统的强大”所造成。 对于张闻天的负面评价,除庐山会议后受政治因素的影响外,主要是在延安整风时期。毛泽东在批判王明在十年内战时期的左倾错误时,认为张有责任,且张对承认错误有抵触情绪。毛认为张闻天一事不懂,偏要人家依,不依则打;说张不顾全大局,无自我批评精神。张闻天对刘少奇在1937年批评中央的路线错误相当不满,这也让毛泽东很不高兴。毛认为,在中央仍然存在一些历史遗留问题需要清理,因此有延安整风运动的发动。 著作 《张闻天早年文学作品》1983年人民文学出版社;1919-1925年的包括长篇小说《旅途》剧本《青春的梦》和诗文等。 《张闻天选集》1985年人民出版社,1931-1974年的70篇文稿。 《张闻天文集》共四卷,中共党史资料出版社,共收录268篇文稿 第一卷1990出版,1919-1935年的55篇青年时代到中央总负责人的文稿。 第二卷1993出版,1935-1938年的作为中央总负责人主持日常工作的文稿。 第三卷1994出版,1939-1948年的离开中央总负责人岗位后的文稿。 第四卷1995出版,1948-1974年的庐山会前外交工作,和庐山会后探索社会主义的文稿。 家庭 张闻天18岁时,在父母的包办下与卫月莲结婚。二人共有两个女儿:大女儿张维英和二女儿张引娣。1928年,张闻天在苏联认识了安娜·列昂尼多夫娜·古尔宾斯卡娅,并与之相爱,二人育有一子。1931年张闻天回国后,古尔宾斯卡娅和她的儿子留在苏联,这个孩子于1941年死于战乱。 | 中共中央主要负责人 二十八个布尔什维克、莫斯科中山大学 庐山会议、彭、黄、张、周反党集团 肇庆文稿 注释 参考文献 }} Wen 南汇人 中国共产党党员 (1925年入党) 莫斯科中山大学校友 红色教授学院校友 红色教授学院教师 中华民国大陆时期留苏学生 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总书记 中华民国大陆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人 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学家 中国共产党第六届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委员 中国共产党第六届中央书记处书记 中国共产党第七届中央政治局委员 中国共产党第八届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 中共合江省委书记 中共辽东省委书记 中华人民共和国驻苏联大使 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副部长 中华职业学校校友 |
高麗大學(),簡稱高大(),位於韓國首都首爾特別市城北區安岩洞,是韩国一所私立研究性综合大学。高丽大学创建于1905年,是韩国历史最悠久的大学之一。高丽大学设有16所本科学院和20所研究生院。 高丽大学(Korea University)与首尔大学(Seoul National University)、延世大学(Yonsei University)三校被合称为「韩国大学一片天」(SKY)。 高麗大學長年以來與延世大學共同競技,從高麗大學的觀點來看,稱呼為「高延戰」。 歷史沿革 高麗大學校成立於1905年5月5日,創校初期為私立普成專門學校(사립보성전문학교),“教育救國”為其口號。 1929年因為世界范围内的经济危机經營狀況不佳,于1932年由中央中學校和《東亞日報》共同經營。1932年開始由金性洙擔任校長,在安岩洞6300坪的土地上,開始建設,也就是現在的高大本部。 1944年更名為京城拓殖經濟學院(경성척식경제전문학교)。光復以後,成立了政法學院、經商學院和文科學院而成為綜合性大學,並更名為高麗大學。 2005年5月舉行100週年校慶。 校區 高麗大學在首爾特別市城北區安岩洞及世宗特别自治市各設一個校區,各校區學院(대학/大學)與科系如下所示: 首爾安岩校區 法科学院:法学科 经营学院:经营学科 文科学院:国語国文学科、哲学科、韓国史学科、史学科、心理学科、社会学科、漢文学科、英語英文学科、德语德文学科、法语法文学科、中語中文学科、俄语俄文学科、日語日文学科、西語西文学科、语言学科 生命科学学院:生命科学部、生命工学部、食品工学部、環境生態工学部、食品资源经济学科 政经学院:政治外交学科、经済学科、統計学科、行政学科 理科学院:数学科、物理学科、化学科、地球環境学科 工科学院:新材料工学部、化工生命工学科、建築社会環境工学科、建築学科、機械工学部、电气电子工学部、产业经营工学部 医科学院:医学科 師範学院:教育学科、体育教育科、家政教育科、数学教育科、国語教育科、英語教育科、地理教育科、歷史教育科、电脑教育科 护理学院:护理学科 情報通信学院:电脑・通信工学部 造形学部 国際学部 言論学部 保健科学学院:生物工学部、生物系统工学部、保健环境融合科学部、保健政策管理学部 情报学院:电脑学科、网络国防学科 传媒学部 自由专业学部 世宗校區 2017年有如下學院與科系: 科学技术学院:应用数理科学部、显示器・半导体物理学部、新材料化学科、电脑融合软件学科、电子及情报工学科、生命情报工学科、食品生命工学科、电子・机械融合工学科、环境系统工学科、自由工学部 公共政策学院:政府行政学部、公共社会・统一外交学部、经济统计学部 文化体育学院:国际体育学部、文化遗产融合学部、文化创意学部 Global、Business学院:Global学部、融合经营学部 药学学院:药学科 高延战 高延战是高麗大学和延世大学之间进行的篮球、足球、橄榄球、冰球、棒球等体育对抗赛事,其间也有丰富的校内娱乐活动,由两校轮流负责,于每年的九月举行。两校的啦啦队的声援是其一大特色,青春热血,尽展激情,无不使场馆气氛达到了高潮。另外,高延战闭幕式结束后,学生们纷纷返回高丽大学所在的,此时整个安岩都洋溢着庆典的气氛,大街小巷都在欢呼雀跃。 校長 高丽大学历任校長和总裁如下: 普成学校(普成专门学校)時期 高丽大学時期 | 经营学院:经营学科 文科学院:国語国文学科、哲学科、韓国史学科、史学科、心理学科、社会学科、漢文学科、英語英文学科、德语德文学科、法语法文学科、中語中文学科、俄语俄文学科、日語日文学科、西語西文学科、语言学科 生命科学学院:生命科学部、生命工学部、食品工学部、環境生態工学部、食品资源经济学科 政经学院:政治外交学科、经済学科、統計学科、行政学科 理科学院:数学科、物理学科、化学科、地球環境学科 工科学院:新材料工学部、化工生命工学科、建築社会環境工学科、建築学科、機械工学部、电气电子工学部、产业经营工学部 医科学院:医学科 師範学院:教育学科、体育教育科、家政教育科、数学教育科、国語教育科、英語教育科、地理教育科、歷史教育科、电脑教育科 护理学院:护理学科 情報通信学院:电脑・通信工学部 造形学部 国際学部 言論学部 保健科学学院:生物工学部、生物系统工学部、保健环境融合科学部、保健政策管理学部 情报学院:电脑学科、网络国防学科 传媒学部 自由专业学部 世宗校區 2017年有如下學院與科系: 科学技术学院:应用数理科学部、显示器・半导体物理学部、新材料化学科、电脑融合软件学科、电子及情报工学科、生命情报工学科、食品生命工学科、电子・机械融合工学科、环境系统工学科、自由工学部 公共政策学院:政府行政学部、公共社会・统一外交学部、经济统计学部 文化体育学院:国际体育学部、文化遗产融合学部、文化创意学部 Global、Business学院:Global学部、融合经营学部 药学学院:药学科 高延战 高延战是高麗大学和延世大学之间进行的篮球、足球、橄榄球、冰球、棒球等体育对抗赛事,其间也有丰富的校内娱乐活动,由两校轮流负责,于每年的九月举行。两校的啦啦队的声援是其一大特色,青春热血,尽展激情,无不使场馆气氛达到了高潮。另外,高延战闭幕式结束后,学生们纷纷返回高丽大学所在的,此时整个安岩都洋溢着庆典的气氛,大街小巷都在欢呼雀跃。 校長 高丽大学历任校長和总裁如下: 普成学校(普成专门学校)時期 高丽大学時期 知名校友 金大中,大韓民國第15任總統 金泰浩 (新聞系),韓國「國民綜藝節目」《無限挑戰》的制作人 李明博,大韩民国第17任总统 许政,前韩国国务总理 吴世勳 (法學系學士、碩士及博士學位),现任首尔特别市市长 崔泰源,SK集团会长 成始璄,有「情歌皇太子」之稱的韓國國民級歌手、主持人 金亞中 (言論大學院放送映像學碩士),韩国女演员 鄭麗媛 (新聞放送學學士),韩国女演员 李凡秀 (傳媒學院放送映像學碩士),韩国演员 柳真 (法語法文學系),韩国歌手、演员 洪明甫,韩国足球运动员,前国家队员 |
TV主持政論節目(其中以《少康戰情室》最为知名),并曾在《蘋果日報》著有專欄〈趙少康傳真〉。2021年9月,宣布成立「戰鬥藍」並公布初期加入之72位民意代表名單,累計有72名藍營民代加入,分別為27名國民黨立委,以及來自各縣市的45名議員。 早年與家庭背景 趙少康的父親趙彥民1922年出生於河北省,原計劃到日本留學,卻遇到八年抗戰,轉而投考中央軍校十六期,年齡不夠,只好多報了三歲,后在東北和海南島被共產黨軍隊俘虜兩次,還遭遇過長沙大火,二十多歲就升到了中校處長;但中華民國政府遷台後后再也没有升迁,被调到孫立人成立的裁判組當副指揮官。趙少康父親脾氣很急,十分好鬥,善于赌博,在軍中被叫作「梭哈聖手」,把一干管軍需的人貪汙的錢都贏來,又稱「趙百萬」。 赵少康出生於基隆市,但隨後和母親李蓮貞搬到宜蘭縣羅東鎮。他有兩名弟弟:趙少威、趙少華。其母在林場幼稚園當園長,因而就學於該幼稚園。就讀宜蘭縣公正國民學校兩年後,又隨母親搬到臺南市。其母服事於台灣信義會善牧堂的幼稚园,并当过幼稚园主任。他就讀臺南市東區勝利國民學校、臺南市立金城初級中學。 高中時,赵少康就讀臺灣省立臺南第一中學一學期後,隨母親調職,轉學到臺灣省立臺中第一中學。原是國立臺灣大學農業工程學系水利組,大學二年級轉至機械組。就讀大學時,趙少康受中國國民黨栽培,參加國民黨北區知識青年黨部所設的臺大學生組織「覺民學會」,繼而擔任毕业生联合会主席。大學畢業後,他以獎學金赴克萊門森大學攻讀機械工程碩士,且是中華民國反共愛國聯盟的成員,在海外從事反台獨活動。他以逆滲透膜處理工業廢水之研究獲得碩士學位。 畢業後,回到國立臺灣大學,在農業機械工程學系及農業工程學研究所擔任兼任講師,教授自動控制學。後來升等為兼任副教授並教授高年級及研究生機械保養技術工程等課程。他再到美商Imperial Oil & Grease公司擔任亞洲區經理。 政治生涯 中國國民黨時期 趙少康1981年當選臺北市議會議員,首次參選便以僅次陳水扁的選區第二高票當選,1985年則因陳水扁辭職轉戰臺南縣長而以選區最高票當選連任。後於1987年轉戰臺北縣,進軍立法院,为中國國民黨的少壯派的政治明星,有「政治金童」之稱,一度與同党但不同派系的势力在立法院角力:包括以马英九为代表的改革派,李煥、郝柏村等代表的国民党保守派势力。 1988年初,时任立法委员赵少康等人开始提出要通过为两岸关系立法的形式以规范两岸交往,并迅速提出了自拟草案。1989年2月,法务部公布了第一个《台湾地区与大陆地区人民关系暂行条例草案》,并于1992年7月经立法院三读通过,成为《台湾地区与大陆地区人民关系条例》。 1989年趙少康與王建煊、郁慕明、李勝峰等人成立國民黨的黨內派系「新國民黨連線」,要求民主化,倡議「黨改造運動」,成為一股強大勢力,同年,為了聲援八九學運的學生,發起錄製音乐专辑《歷史的傷口》。1991年6月,趙少康進入郝柏村內閣,担任行政院環境保護署署長。 1992年中華民國立法委員選舉時,在新國民黨連線成員無法獲中國國民黨中央提名下,辭官以無黨籍身份回鍋投入立委選戰,在臺北縣選區一舉囊括23.5萬票,「趙少康旋風」所向披靡,因此造成同選區立委得票數超低猶能當選的奇特景象。由於得票數比該屆立委選舉第二高票多出了一倍,其受選民歡迎的程度,實為台灣選舉史上罕見。在2008年實行單一選區兩票制前,這個得票記錄仍無人能撼,屹立不搖。 新黨時期 1993年3月14日,发生高雄三一四事件,加深其與國民黨主流派的猜忌。4月間,高雄市大社工業區發生氣體外洩事故,趙少康緊急質詢行政院,要求將有汙染的重工業全數遷往雲林縣的雲林離島式基礎工業區。 1993年8月10日,「新國民黨連線」脫離中國國民黨自組新黨。趙少康因曾在各級選舉中展现出強大的魅力與號召力,擔任第一屆新黨全國委員會召集人。 1994年台北市長選舉 在1994年臺北市市長選舉中,趙少康以新黨黨內巨星之姿,參選市長,對手是國民黨的尋求連任的市長黃大洲與民主進步黨知名立委陳水扁。主打「中華民國保衛戰」、新秩序,並將市長選舉拉高到「國家認同」層級。選前民調與陳水扁多次進入誤差範圍,但最終因國民黨候選人黃大洲票源回流,藍營得票正好幾乎平分而棄保失敗,因此吞下1981年參選市議員從政以來唯一一場敗仗。除了在傳統上深藍的大安區和文山區取得小幅領先外,過去與陳水扁市議員時期重疊之松山區與信義區(過去為松山區一部分)小輸約5%、但內湖區及南港區則落後約10%,除了無緣入主市府,也讓國民黨交出了台北市執政權,民進黨首度在台北市執政。不過,趙少康帶領新黨在台北市的六個市議員選區中取得高達11席,占了總體近四分之一而成為議會關鍵力量,其中四個選區的黨籍候選人均以最高票當選,其得票數若在配票得當下更是足夠新黨全數14位候選人當選,為新黨至今取得的最佳選舉成績。 媒體生涯 趙少康參選臺北市市長落敗後,投身媒體工作,后于1996年宣布淡出政治圈。1995年至1996年間,在衛視中文台先後主持《妙論大賣場》、《今夜看台灣》、《名人三溫暖》等談話性節目。 飛碟電台、News98 1999年9月,從張俊宏手中收購台灣全民廣播電台,改為專業新聞台News98,並曾主持該台的新聞節目。 2006年3月,辭去飛碟電台董事長一職,並且完全處理掉自己的持股,但是其妻梁蕾仍持有飛碟一百七十萬股股份。 中國廣播公司 2006年12月23日,與其他友好企業以約新台幣6至7億元成立好聽、悅悅、播音員及廣播人四家公司,總共取得原由華夏投資公司擁有的中國廣播公司百分之96.95%股份;他說,未來他要營造中廣成為一個超越黨派、不沾任何色彩的公共媒體。 2007年1月30日,被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質疑資金來源,除了要求中國廣播公司補件,並表示將會同經濟部投審會、金管會介入調查。 2007年10月24日,宣布辭去中廣董事長和總經理一職,並同時辭去在中廣流行網主持的節目。2009年,他重返中廣,在中廣流行網主持《趙少康時間──吃喝玩樂罵》節目,並復任董事長。 2017年8月3日,台北地檢署重新調查賤賣中廣交易案,董事長趙少康被以證人傳訊,輿論質疑國民黨把價值新台幣57億元的中廣,以新台幣2億元賤賣給趙少康。趙少康堅稱當年是以新台幣2億元買下價值新台幣10億元的中廣媒體部分、並未買價值新台幣47億元的中廣房地資產。 2017年8月9日,《鏡週刊》報導,北檢調查發現,趙少康入主中廣後,卻能免費使用中廣松江大樓等房地,並將林森大樓出租。10餘年來,趙少康享受免費租金及房租收入共約達15億元以上,與趙少康所稱沒有買中廣房地資產完全矛盾。這正是馬英九當國民黨主席時,賤賣黨產中廣給趙少康,是否涉及背信罪的重要關鍵。 其他節目主持 2000年2月25日至2004年12月17日,主持衛視中文台政論節目《新聞駭客》。 2005年至2016年,在凤凰卫视资讯台主持《新闻骇客赵少康》(2007年,改名《骇客赵少康》並拼入《鳳凰觀天下》時段逢周五播出至2010年,改在凤凰卫视中文台播出至2016年)。 2005年11月起,先後主持衛視中文台《超级新闻骇客》與東森新聞台《周六「不」談政治》(「不」字顛倒)。 2006年4月起,原本節目想談美食,後因為又不禁開始談政治,只好改為《週末談政治》。 2008年6月28日,在中天電視台主持全新政論節目《中天骇客趙少康》,代替原来由其好友,資深媒體人陳文茜在該台所主持《文茜小妹大》的部分時段。 本節目於2009年5月5日,被《2100張啟楷新聞現場》所取代。 2010年6月21日,國民黨通過秘書長金溥聰所提人事案:聘中廣董事長趙少康為秘書長特別諮詢顧問。文傳會主委蘇俊賓表示,主要是借重趙少康豐富的選舉經驗,為年底五都選舉提供國民黨選情與輔選諮詢。 2010年9月13日起,每周一至周五趙少康在中天電視台全新政論節目《台灣大論談》担任來宾。 2014年3月19日,經媒體證實,趙少康將於2014年3月31日主重返著名錄影電視政論節目時段,節目名稱《少康戰情室》,於TVBS播放。 2014年12月25日,因國民黨臺北市長選舉慘敗,趙少康自行決定對外宣布將閃電辭去富邦金控的獨立董事職務,該職的總年薪為新台幣786萬元。早前有媒體引述稱趙少康之所以能當富邦金獨立董事是因為臺北市政府擁有臺北富邦銀行(原臺北銀行股份,馬英九市長時期公民股合併)百分之十四點五的股權,加上前市長郝龍斌知道上面的意思而賣面子給他。該職改由張景森接手,他並表示將所有董監酬勞做公益。 2019年4月至5月,赵少康在其主持的政论节目《少康戰情室》中,发表的一系列关于国民党党内初选的言论引发争议。其对深圳富士康員工墜樓事件发表的看法也引来一些中国大陆网友批评。2019年5月30日,赵少康在《少康战情室》中向郭台铭提问深圳富士康员工坠楼事件的发生原因以及之后采取的措施。但他们的对话仍引起一些人的批评。 重返中國國民黨 | 趙少康1981年當選臺北市議會議員,首次參選便以僅次陳水扁的選區第二高票當選,1985年則因陳水扁辭職轉戰臺南縣長而以選區最高票當選連任。後於1987年轉戰臺北縣,進軍立法院,为中國國民黨的少壯派的政治明星,有「政治金童」之稱,一度與同党但不同派系的势力在立法院角力:包括以马英九为代表的改革派,李煥、郝柏村等代表的国民党保守派势力。 1988年初,时任立法委员赵少康等人开始提出要通过为两岸关系立法的形式以规范两岸交往,并迅速提出了自拟草案。1989年2月,法务部公布了第一个《台湾地区与大陆地区人民关系暂行条例草案》,并于1992年7月经立法院三读通过,成为《台湾地区与大陆地区人民关系条例》。 1989年趙少康與王建煊、郁慕明、李勝峰等人成立國民黨的黨內派系「新國民黨連線」,要求民主化,倡議「黨改造運動」,成為一股強大勢力,同年,為了聲援八九學運的學生,發起錄製音乐专辑《歷史的傷口》。1991年6月,趙少康進入郝柏村內閣,担任行政院環境保護署署長。 1992年中華民國立法委員選舉時,在新國民黨連線成員無法獲中國國民黨中央提名下,辭官以無黨籍身份回鍋投入立委選戰,在臺北縣選區一舉囊括23.5萬票,「趙少康旋風」所向披靡,因此造成同選區立委得票數超低猶能當選的奇特景象。由於得票數比該屆立委選舉第二高票多出了一倍,其受選民歡迎的程度,實為台灣選舉史上罕見。在2008年實行單一選區兩票制前,這個得票記錄仍無人能撼,屹立不搖。 新黨時期 1993年3月14日,发生高雄三一四事件,加深其與國民黨主流派的猜忌。4月間,高雄市大社工業區發生氣體外洩事故,趙少康緊急質詢行政院,要求將有汙染的重工業全數遷往雲林縣的雲林離島式基礎工業區。 1993年8月10日,「新國民黨連線」脫離中國國民黨自組新黨。趙少康因曾在各級選舉中展现出強大的魅力與號召力,擔任第一屆新黨全國委員會召集人。 1994年台北市長選舉 在1994年臺北市市長選舉中,趙少康以新黨黨內巨星之姿,參選市長,對手是國民黨的尋求連任的市長黃大洲與民主進步黨知名立委陳水扁。主打「中華民國保衛戰」、新秩序,並將市長選舉拉高到「國家認同」層級。選前民調與陳水扁多次進入誤差範圍,但最終因國民黨候選人黃大洲票源回流,藍營得票正好幾乎平分而棄保失敗,因此吞下1981年參選市議員從政以來唯一一場敗仗。除了在傳統上深藍的大安區和文山區取得小幅領先外,過去與陳水扁市議員時期重疊之松山區與信義區(過去為松山區一部分)小輸約5%、但內湖區及南港區則落後約10%,除了無緣入主市府,也讓國民黨交出了台北市執政權,民進黨首度在台北市執政。不過,趙少康帶領新黨在台北市的六個市議員選區中取得高達11席,占了總體近四分之一而成為議會關鍵力量,其中四個選區的黨籍候選人均以最高票當選,其得票數若在配票得當下更是足夠新黨全數14位候選人當選,為新黨至今取得的最佳選舉成績。 媒體生涯 趙少康參選臺北市市長落敗後,投身媒體工作,后于1996年宣布淡出政治圈。1995年至1996年間,在衛視中文台先後主持《妙論大賣場》、《今夜看台灣》、《名人三溫暖》等談話性節目。 飛碟電台、News98 1999年9月,從張俊宏手中收購台灣全民廣播電台,改為專業新聞台News98,並曾主持該台的新聞節目。 2006年3月,辭去飛碟電台董事長一職,並且完全處理掉自己的持股,但是其妻梁蕾仍持有飛碟一百七十萬股股份。 中國廣播公司 2006年12月23日,與其他友好企業以約新台幣6至7億元成立好聽、悅悅、播音員及廣播人四家公司,總共取得原由華夏投資公司擁有的中國廣播公司百分之96.95%股份;他說,未來他要營造中廣成為一個超越黨派、不沾任何色彩的公共媒體。 2007年1月30日,被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質疑資金來源,除了要求中國廣播公司補件,並表示將會同經濟部投審會、金管會介入調查。 2007年10月24日,宣布辭去中廣董事長和總經理一職,並同時辭去在中廣流行網主持的節目。2009年,他重返中廣,在中廣流行網主持《趙少康時間──吃喝玩樂罵》節目,並復任董事長。 2017年8月3日,台北地檢署重新調查賤賣中廣交易案,董事長趙少康被以證人傳訊,輿論質疑國民黨把價值新台幣57億元的中廣,以新台幣2億元賤賣給趙少康。趙少康堅稱當年是以新台幣2億元買下價值新台幣10億元的中廣媒體部分、並未買價值新台幣47億元的中廣房地資產。 2017年8月9日,《鏡週刊》報導,北檢調查發現,趙少康入主中廣後,卻能免費使用中廣松江大樓等房地,並將林森大樓出租。10餘年來,趙少康享受免費租金及房租收入共約達15億元以上,與趙少康所稱沒有買中廣房地資產完全矛盾。這正是馬英九當國民黨主席時,賤賣黨產中廣給趙少康,是否涉及背信罪的重要關鍵。 其他節目主持 2000年2月25日至2004年12月17日,主持衛視中文台政論節目《新聞駭客》。 2005年至2016年,在凤凰卫视资讯台主持《新闻骇客赵少康》(2007年,改名《骇客赵少康》並拼入《鳳凰觀天下》時段逢周五播出至2010年,改在凤凰卫视中文台播出至2016年)。 2005年11月起,先後主持衛視中文台《超级新闻骇客》與東森新聞台《周六「不」談政治》(「不」字顛倒)。 2006年4月起,原本節目想談美食,後因為又不禁開始談政治,只好改為《週末談政治》。 2008年6月28日,在中天電視台主持全新政論節目《中天骇客趙少康》,代替原来由其好友,資深媒體人陳文茜在該台所主持《文茜小妹大》的部分時段。 本節目於2009年5月5日,被《2100張啟楷新聞現場》所取代。 2010年6月21日,國民黨通過秘書長金溥聰所提人事案:聘中廣董事長趙少康為秘書長特別諮詢顧問。文傳會主委蘇俊賓表示,主要是借重趙少康豐富的選舉經驗,為年底五都選舉提供國民黨選情與輔選諮詢。 2010年9月13日起,每周一至周五趙少康在中天電視台全新政論節目《台灣大論談》担任來宾。 2014年3月19日,經媒體證實,趙少康將於2014年3月31日主重返著名錄影電視政論節目時段,節目名稱《少康戰情室》,於TVBS播放。 2014年12月25日,因國民黨臺北市長選舉慘敗,趙少康自行決定對外宣布將閃電辭去富邦金控的獨立董事職務,該職的總年薪為新台幣786萬元。早前有媒體引述稱趙少康之所以能當富邦金獨立董事是因為臺北市政府擁有臺北富邦銀行(原臺北銀行股份,馬英九市長時期公民股合併)百分之十四點五的股權,加上前市長郝龍斌知道上面的意思而賣面子給他。該職改由張景森接手,他並表示將所有董監酬勞做公益。 2019年4月至5月,赵少康在其主持的政论节目《少康戰情室》中,发表的一系列关于国民党党内初选的言论引发争议。其对深圳富士康員工墜樓事件发表的看法也引来一些中国大陆网友批评。2019年5月30日,赵少康在《少康战情室》中向郭台铭提问深圳富士康员工坠楼事件的发生原因以及之后采取的措施。但他们的对话仍引起一些人的批评。 重返中國國民黨 2021年2月2日,時任中國國民黨主席江啟臣宣布通過趙少康申請恢复中國國民黨黨籍一案,這是趙少康自1993年离开中国国民党(1994被開除销党籍)後重返中國國民黨的第一步,也是自1996年1月底卸任立委25年後重返政壇的第一步。趙少康亦表示,不排除參與2021年黨主席選舉並爭取代表中國國民黨參加2024年中華民國總統選舉。 2月17日,中國國民黨拟增聘六名中央評議委員,趙為其中一名,使其取得參選黨主席的條件之一。 3月24日,因趙表示不会接受聘任,國民黨不再打算聘他為中央評議委員。 4月28日,趙宣布不參與2021年國民黨主席選舉。 9月9日,趙少康於上午召開「戰鬥藍」行動記者會,公布27名立法委員與45名縣市議員作為成員,並發布宣言,宣稱「蔡英文正把台灣帶向危險的衝突邊緣」,且「不惜代價,我們要拿回國家命運的主導權」。 2022年7月22日,傳美國眾議院議長裴洛西8月即將訪台,中共強烈反彈表示,將派出解放軍戰機穿越台灣上空示威。趙少康回應,冤有頭債有主,如果大陸真有骨氣,就把航空母艦開到夏威夷、加州去自由航行,不要只把台灣當出氣筒。 2023年1月1日,趙少康受訪時稱,針對2024年中華民國總統選舉,他一直把自己定義為「救援投手」,若先發投手不願意他才上場,若有比他更適合的人出來,他願意協助他們,希望能促成「夢幻藍」的組合,這樣他就「吾願足矣」。 社會議題 趙少康反對開放「萊豬」及福島縣一帶地區食品進口台灣,有「反核食大將」的稱號。他認為,台灣人特別愛吃豬內臟,因此認為開放含萊克多巴胺的豬隻不可以與當年國民黨開放「萊牛」的決定相提並論。2022年1月,王浩宇發現趙少康於2016年5月分享自己享用「燒烤美國頂級黑牛老饕牛排」的心得,2018年4月則分享享用「千葉天然鮪魚紅肉握壽司」的照片,並盛讚「吃起來有野味」。2022年7月17日,趙少康在社群媒體發文他到壽司店用餐,並表示他不吃生魚片,請準備牛肉火鍋「我喜歡美國牛小排」;此話一便引來網友批評指趙少康雙標,當日趙少康回應一年吃不了幾次,所以吃不進多少萊克多巴胺。隔天趙再發文表示,反美豬和反美牛完全是兩回事。 2021年8月,趙少康質疑國軍4個月義務役不足以應付國防需求。2022年12月27日,趙少康表示「堅決反對延長兵役」,未來國民黨執政一定會把役期改回來。 2023年3月24日,趙少康反對「M136火山布雷系統」軍購案,稱一旦開戰是台灣青年去前線被地雷炸,民進黨跟青年人有仇。 個人生活 趙少康在第一段婚姻育有一子。離婚後,前妻攜子移居美國,與再婚丈夫共同撫養之。她罹癌症去世後,其子由繼父和外婆撫養。 趙少康擔任市議員時,因主持節目《新聞追擊》結識華視新聞記者梁蕾。趙少康結束第一段婚姻後,兩人於1988年結婚,育有一兒(趙大開)一女(趙大方)。 電視節目 出版作品 著作 有聲書 |
193), (197, 199), (227, 229), (239, 241), (269, 271), (281, 283), (311, 313), (347, 349), (419, 421), (431, 433), (461, 463), (521, 523), (569, 571), (599, 601), (617, 619), (641, 643), (659, 661), (809, 811), (821, 823), (827, 829), (857, 859), | 73), (101, 103), (107, 109), (137, 139), (149, 151), (179, 181), (191, 193), (197, 199), (227, 229), (239, 241), (269, 271), (281, 283), (311, 313), (347, 349), (419, 421), (431, 433), (461, 463), (521, 523), (569, 571), (599, 601), (617, 619), (641, 643), (659, 661), (809, 811), (821, |
在1849年,阿尔方·德·波利尼亚克提出了一般的猜想:对所有自然数k,存在无穷多个素数对(p, p + 2k)。k = 1的情况就是孪生素数猜想。 哈代-李特尔伍德猜测 1921年,英国数学家哈代和李特尔伍德提出了以下的猜想:设 为前N个自然数里孪生素数的个数。那么 其中的常数是所谓的孪生素数常数: 其中的p表示素数。 最新进展 2013年5月14日,《自然》杂志报道,数学家张益唐证明-{zh-hans:存在无穷多个素数对相差都小于7000万;zh-hant:「不管任何的、多大的相鄰質數,一定找的到差距小於7000萬的相鄰質數」;zh-tw:「給定任何正整數M,一定找得到相鄰質數P、Q皆大於M,使得P跟Q的差距小於七千萬」;}-,可以用數式表示為 此處「」是第n個質數,「」是質數間隙。 他的工作是對Goldston–Graham–Pintz–Yıldırım的結果的重要改進。張益唐的论文已被《数学年刊》(Annals of Mathematics)於2013年5月21日接受。陶哲軒隨後開始了一個,由網上志願者合作降低張益唐論文中的上限。截至2014年4月,即張益唐提交證明之後一年,上限已降至246。 參考資料 腳注 引用 参见 素数 外部链接 Top-20 Twin Primes at Chris Caldwell's Prime Pages. Xavier Gourdon, | Pascal Sebah: Introduction to Twin Primes and Brun's Constant "Official press release" of 58711-digit twin prime record. The 20 000 first twin |
作為室內配管工程的一環,自來水開始出現於19世紀末期,並在20世紀中葉盛行。 各地情況 中國大陆 早於唐代、宋代,中國於個別城鎮設有自來水管道網絡,以管道引進河溪清水。 宋朝時以「竹筧」作為輸水管道, 可將戶外的泉水引入宅內,用於澆灌、洗漱與飲用。 汴京、杭州、廣州等城市建造大型集中供水工程。1096年時,廣州知州王敏仲在蘇東坡與羅浮山道士鄧守安的共同策劃下,開鑿石槽蓄水,以一萬多條竹子駁接,將泉水導入人工池後再引入廣州城各處,後來因戰亂將這個系統毀壞。 中国大陆境內現代化自來水廠最早始于上海市的杨树浦水厂,该水厂始建于1875年,最早由立德洋行出资修建和维护,供水量少。之後該廠由英商花費白銀18000兩併購,成立英商上海自來水公司。水廠改建濾池過濾,蒸汽唧機出水,並建造有1座總容量682立方米的水塔。該水廠於1883年8月1日,正式開始供水,用水人口約17萬人。後又以電動離心水泵投入運行,实行普装水表计量收费。1937年,該水廠日供水能力達40萬立方米,水廠占地擴大至25.7萬平方米,成為遠東第一大水廠。二戰時被日本佔領,戰後由上海市政府從英商手中接收。 中国大陆现代化意义上最早的城市供水工程則是在大连。1879年由於为解决北洋水师旅顺港供水,由李鸿章主持,1879年开始在旅顺北郊水师营三八里村修建自来水源,工程耗时10年,修建水池1座,管线长度达6180米,可为2万多人提供自来水。在当地居民要求下,附近立有“龙引泉”石碑,石碑于原址保存至今。这一供水工程之后经过不断改扩建而一直使用,但因周边机井数量增加,其投入使用100年后终于枯竭。 1906年,日本开始对大连进行统治后,因建设城市供水工程之需,对大连乃至中国东北的水文状况进行了详细的调查记录,在大连建设了完善的城市供水系统,并在大连修建了大西山水库、龙王塘水库等至今仍在使用并起着重要作用的水库。 旅順自來水工程從開工到供水都晚於上海。除了上海之外,後來的自來水工程皆略晚於旅順。所以近代對旅順龍引泉的定位有這樣的表述:即旅順龍引泉是中國近代城市最早的現代給水工程之一。或者說,旅順龍引泉是政府投資興建的中國現代化最早的城市供水工程。 另外,當自來水在20世紀初引進到成都,也使當地許多送水維生的挑水夫失去工作。 在香港,自來水是由政府部門提供的公用事業,由水務署負責。並在食水加入氟,以減低市民患蛀牙的機會。 在澳門,自來水由澳門自來水公司負責。 日本如此重視飲水安全,是因為曾經歷過水污染的慘痛教訓。1956年,正處於工業高速增長時期的日本,工業廢水未經處理直接排放,造成了震驚世界的水俁病事件。 其實能否直飲關鍵不是水廠而是管道,過去日本使用鉛制水管運輸自來水,容易出現鉛溶入水的問題,近年來日本的自來水管多更新換代成了銅管或不鏽鋼管,防止自來水出廠後受到二次污染。 因此日本自來水是可以直接飲用的。水源、凈水技術、儲存和運輸等各個環節的安全高標準保證了到達家庭的自來水「長期飲用也不會危害人體健康」。 臺灣 台灣新式自來水事業的發展,始於1896年日治時期,台語中稱自來水為「水道水(台羅:tsuí-tō-tsuí)」便是借自日語,1899年日人所興建淡水鎮自來水設施完工,其水取自大屯山湧泉。 在此之前根據台灣總督府製藥局調查發現,台北居民的飲用水源鑿井、河水、掘水與池塘水,其中除部分井水經過地層過濾尚符合衛生外,其餘水質甚差,特別是河水、池塘水更是污穢,因飲水導致疾病叢生。 1896年,淡水支廳廳長大久保利武,特聘丹麥技師漢遜(Emanuel | 在生产消毒阶段,使用改进工艺、活性炭吸附、离子交换树脂吸附方法减少三氯甲烷的前驱物,进而可以减少水中三氯甲烷的数量。 如果不采用臭氧(除成本較高,臭氧亦會與溴化物氧化成致癌物溴酸鹽)消毒,那么可以改进传统的氯消毒:二氧化氯与氯复配使用抑制三氯甲烷生成,提高二氧化氯含量是降低水中三氯甲烷形成量的行之有效的手段。 在使用阶段,醫師建議,除非在自來水加熱前,用活性碳先把氯去除,否則加熱之後就必打開抽油煙機;在浴室洗澡,也要縮短時間注意通風,才能把罹癌風險降到最低。台湾行政院環保署根據環境檢驗所提出專業的研究數據指出:因自來水原水中含有腐植酸等三鹵甲烷的前驅物,在煮開水的過程中會反應生成三鹵甲烷,並在水剛煮沸時達到最高點,此時只要打開蓋子,再讓水繼續煮沸3-5分鐘,總三鹵甲烷的濃度就會迅速降至十分之一以下。 塑膠微粒 美國明尼蘇達大學博士的研究團隊發現全球包括美國、英國、法國、古巴、德國、瑞士、厄瓜多、印尼、愛爾蘭、黎巴嫩、斯洛伐克、烏干達、印度和義大利等14個國家,共159份的自來水中,除了義大利以外有13個國家的自來水都包含顆粒狀與纖維狀、顆粒直徑小於5公厘的微塑膠,其中有81%的自來水包含微塑膠,多數為纖維狀塑膠,纖維狀塑膠可能來源為洗衣服過程中,從衣服上的化學纖維掉落到空氣中造成污染。 常見問題 水管鏽蝕 停水(在颱風季或是其他原因導致原水濁度飆高時,自來水廠有時會關閉進水口,以節省處理淨水成本及避免設備受損) 分區供水(當乾旱或是其他原因導致原水供應不足時) 漏水 水表故障 参考 相關條目 水表 供水 水循環 自然壟斷 霍亂 供水 |
With Love(即《来自北京的爱》,但是片中从头至尾并没有出现过北京)模仿《鐵金剛勇破間諜網》的原名《From Russia With Love》。 DVD封面模仿《鐵金剛大戰特務飛龍》海报(The Living Daylights)。 故事剧情近似《鐵金剛大戰金槍客》(The Man with the Golden Gun)。 主題音樂的舞步,參考自《鐵金剛勇破爆炸黨》(Octopussy)。 向其他電影致敬及電影彩蛋 詹姆斯·邦德系列电影中,當占士邦(007)會見長官M夫人之前,都要由女秘書通報,007有時會送玫瑰或小珠寶給秘書傳情;片中的凌凌漆會見司令前,則送豬肝給秘書補血。 凌凌漆初會女特務,問她在哼甚麼歌曲,她答是《李香蘭》,凌凌漆說不太熟稔,只熟「李香琴」,女特務就說自己的名字正是「李香琴」。凌凌漆笑說那麼李香蘭是她母親了,她笑著回應李香蘭真是她母親。 角色「李香琴」的名字源於《他來自江湖》中飾演周星馳姑媽的李香琴,周星驰很特意的加了句台词:“李香琴我比较熟”。其母「李香蘭」則影射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經常在日本統戰電影扮演中國人的日本國籍演員李香蘭。二人現實上除了名字相近,並沒有任何親戚或結誼的關係,事實上李香蘭是個日本人,本名山口淑子,其義父李鶴翔為之取名李香蘭,沿用為藝名。 凌凌漆問李香琴她母親是否真是漢奸李香蘭,惹怒了她。凌凌漆在任務中途彈奏鋼琴唱出《李香蘭》(由吳國敬代唱),觸動到阿琴內心深處,增加了這位女殺手對凌凌漆的情愫。 凌凌漆中彈後播放色情電影藉以止痛。該片是美國色情電影的經典,1985年推出的《春潮爛漫海棠紅》,又名《曼迪的教育》(Educating Mandy)。片中女優由崔西·羅德茲()擔綱演出,演出該片時僅17歲,因屬兒童色情而在美國被禁。 兩名瀋陽特務使用的必殺技「高熱火焰」,來自于日本著名機器人動畫《-{zh-hans:魔神Z;zh-hk:鐵甲萬能俠;zh-tw:無敵鐵金剛;}-》中的-{zh-hans:胸部火焰;zh-hk:高熱火焰;zh-tw:金剛火焰;}-、-{zh-hans:火箭飞拳;zh-hk:鐵甲飛拳;zh-tw:金剛飛拳;}-及-{zh-hans:光子力飛彈;zh-hk:愛美神飛彈;zh-tw:木蘭飛彈;}-。 凌凌漆初次見到李香琴(袁詠儀飾演)時,她背著小背包在公園餵流浪狗,場景明顯取自袁詠儀所主演之賣座名片《新不了情》。 大鋼牙被金鎗客槍殺時粉身碎骨,只餘下一排假牙,寓意廣東俚語“死剩把口”(即“死鴨子嘴硬”之意,參照《百變星君》)。 最后对决的凌凌漆大战金枪客的凌凌漆气功拔刀,金枪客倒地方式等,明显取自中国大陆何平导演91年的电影《双旗镇刀客》里最后一刀仙对决孩哥场景。 片尾花絮中有两处被刪除的桥段:第一个是凌凌漆在李香琴面前跳S型身段舞诱惑她,香琴不情願地比了讚;另一个是凌凌漆被「箱神」弹飞后,搭計程車回来,还找香琴要车费。 正片最後,升官的達聞西通知凌凌漆調查在太空失蹤的中國間諜衛星;片尾彩蛋中凌凌漆和李香琴在爆炸後的「雷氏廢鐵廠」中深情擁抱,疑似為續集鋪路。 獎項 参见 鐵金剛大戰金槍客 占士邦 李香琴 李香蘭 大內密探零零發 註釋 參考資料 外部連結 1994年香港電影作品 香港喜劇動作片 1990年代喜劇動作片 惡搞電影 粵語電影 香港背景电影 喜劇間諜片 中华人民共和国背景电影 李力持电影 | Love(即《来自北京的爱》,但是片中从头至尾并没有出现过北京)模仿《鐵金剛勇破間諜網》的原名《From Russia With Love》。 DVD封面模仿《鐵金剛大戰特務飛龍》海报(The Living Daylights)。 故事剧情近似《鐵金剛大戰金槍客》(The Man with the Golden Gun)。 主題音樂的舞步,參考自《鐵金剛勇破爆炸黨》(Octopussy)。 向其他電影致敬及電影彩蛋 詹姆斯·邦德系列电影中,當占士邦(007)會見長官M夫人之前,都要由女秘書通報,007有時會送玫瑰或小珠寶給秘書傳情;片中的凌凌漆會見司令前,則送豬肝給秘書補血。 凌凌漆初會女特務,問她在哼甚麼歌曲,她答是《李香蘭》,凌凌漆說不太熟稔,只熟「李香琴」,女特務就說自己的名字正是「李香琴」。凌凌漆笑說那麼李香蘭是她母親了,她笑著回應李香蘭真是她母親。 角色「李香琴」的名字源於《他來自江湖》中飾演周星馳姑媽的李香琴,周星驰很特意的加了句台词:“李香琴我比较熟”。其母「李香蘭」則影射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經常在日本統戰電影扮演中國人的日本國籍演員李香蘭。二人現實上除了名字相近,並沒有任何親戚或結誼的關係,事實上李香蘭是個日本人,本名山口淑子,其義父李鶴翔為之取名李香蘭,沿用為藝名。 凌凌漆問李香琴她母親是否真是漢奸李香蘭,惹怒了她。凌凌漆在任務中途彈奏鋼琴唱出《李香蘭》(由吳國敬代唱),觸動到阿琴內心深處,增加了這位女殺手對凌凌漆的情愫。 凌凌漆中彈後播放色情電影藉以止痛。該片是美國色情電影的經典,1985年推出的《春潮爛漫海棠紅》,又名《曼迪的教育》(Educating Mandy)。片中女優由崔西·羅德茲()擔綱演出,演出該片時僅17歲,因屬兒童色情而在美國被禁。 兩名瀋陽特務使用的必殺技「高熱火焰」,來自于日本著名機器人動畫《-{zh-hans:魔神Z;zh-hk:鐵甲萬能俠;zh-tw:無敵鐵金剛;}-》中的-{zh-hans:胸部火焰;zh-hk:高熱火焰;zh-tw:金剛火焰;}-、-{zh-hans:火箭飞拳;zh-hk:鐵甲飛拳;zh-tw:金剛飛拳;}-及-{zh-hans:光子力飛彈;zh-hk:愛美神飛彈;zh-tw:木蘭飛彈;}-。 凌凌漆初次見到李香琴(袁詠儀飾演)時,她背著小背包在公園餵流浪狗,場景明顯取自袁詠儀所主演之賣座名片《新不了情》。 大鋼牙被金鎗客槍殺時粉身碎骨,只餘下一排假牙,寓意廣東俚語“死剩把口”(即“死鴨子嘴硬”之意,參照《百變星君》)。 最后对决的凌凌漆大战金枪客的凌凌漆气功拔刀,金枪客倒地方式等,明显取自中国大陆何平导演91年的电影《双旗镇刀客》里最后一刀仙对决孩哥场景。 片尾花絮中有两处被刪除的桥段:第一个是凌凌漆在李香琴面前跳S型身段舞诱惑她,香琴不情願地比了讚;另一个是凌凌漆被「箱神」弹飞后,搭計程車回来,还找香琴要车费。 正片最後,升官的達聞西通知凌凌漆調查在太空失蹤的中國間諜衛星;片尾彩蛋中凌凌漆和李香琴在爆炸後的「雷氏廢鐵廠」中深情擁抱,疑似為續集鋪路。 獎項 参见 鐵金剛大戰金槍客 占士邦 李香琴 李香蘭 大內密探零零發 註釋 參考資料 外部連結 |
个人生活 1996年,贾樟柯的第一部作品《小山回家》引起朱炯的注意,两人开始交往,1999年二人结婚。同年,贾樟柯因拍摄《站台》与赵涛相识。由于贾樟柯拍电影常年在外,两人聚少离多,婚姻出现严重危机。2009年,贾樟柯证实已经与朱炯离婚。2011年贾樟柯和赵涛在意大利威尼斯结婚。 贾樟柯2001年开始有第一台DV,在拍故事片之余,开始一个人出去拍纪录片素材。 贾樟柯相信地外文明和外星人存在,并表示自己亲眼在北京目击过不明飞行物:“它自身在自转,然后又有抛物线在往远处飞,就很明显那个东西是在自转,它自己在旋转,我觉得很奇异”。 贾樟柯是山西省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评价 法国《电影手册》评论他的首部长片《小武》摆脱了中国电影的常规,是标志着中国电影复兴与活力的影片。德国电影评论家乌利希·格雷格尔称他为“亚洲电影闪电般耀眼的希望之光”。 电影作品 电影笔记 《贾想1996-2008:贾樟柯电影手记》 (2009年) 《中国工人访谈录:二十四城记》 (2009年) 《贾樟柯故乡三部曲:小武》 (2010年) 《贾樟柯故乡三部曲:站台》 (2010年) 《贾樟柯故乡三部曲:任逍遥》 (2010年) 《问道:十二种追逐梦想的人生》 (2011年) 《天注定》 (2014年) 荣誉 2013年第66届戛纳电影节最佳编剧奖 2014年第11届亚美尼亚金杏国际电影节“杰出艺术成就奖” 2014年第39届国际新现实主义电影节(Leone d'Oro)终身成就奖 2015年第68屆坎城影展導演雙週單元(終身成就獎) 影展评审 2007年第60届戛纳电影节短片及电影基石单元评委会主席 2011年第68届威尼斯电影节地平线单元评委会主席 2014年第67届戛纳电影节主竞赛单元评委 2016年第64届圣塞巴斯蒂安国际电影节主竞赛单元评委 2017年第11届亚洲电影大奖评审团主席 | 影展评审 2007年第60届戛纳电影节短片及电影基石单元评委会主席 2011年第68届威尼斯电影节地平线单元评委会主席 2014年第67届戛纳电影节主竞赛单元评委 2016年第64届圣塞巴斯蒂安国际电影节主竞赛单元评委 2017年第11届亚洲电影大奖评审团主席 主要合作演员 赵涛 王宏伟 韩三明 参考文献 延伸阅读: 外部链接 贾樟柯:《三峡好人》北大点映答问 張旭東著,王欽譯:〈消逝的詩學:贾樟柯的电影〉 (2011) 格非:《世界》札记 汪晖:贾樟柯的世界与中国的大转变 Zhang樟 汾陽人 北京电影学院校友 山西电影导演 山西编剧 中国独立电影 山西作家 中国电影家协会会员 藝術與文學勳章持有人 坎城影展獲獎者 克劳斯亲王奖获得者 福岡亞洲文化獎獲得者 亞洲電影大獎最佳導演得主 金馬獎最佳原著劇本獎獲得者 亚洲电影大奖最佳编剧得主 北京大學生電影節最佳導演得主 山西省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 |
《南國再見,南國》 Goodbye South, Goodbye 1998年 《海上花》 Flowers of Shanghai 2001年 《千禧曼波》 Millennium Mambo 2003年 《珈琲時光》 Coffee Jikou 2005年 《最好的時光》 Three times 2007年 《紅氣球》 Le Voyage du Ballon rouge 2007年 《浮光掠影─每個人心中的電影院》中的〈電姬館〉 The Electric Princess House 2011年 《10+10》中的〈黃金之弦〉 2015年 《刺客聶隱娘》 The Assassin 籌備中:《舒蘭河上》、《我將前往的遠方》(因身體因素,已停拍) 副導演 1975年 《雲深不知處》 1975年 《近水樓台》 1975年 《桃花女鬥周公》 1979年 《悲之秋》 1979年 《早安台北》 Good morning , Taipei 編劇 1975年 《桃花女鬥周公》 1978年 《煙波江上》 Love On A Foggy River 1979年 《秋蓮》 1979年 《早安台北》 Good morning , Taipei 1980年 《就是溜溜的她》 Lovable You 1980年 《天涼好個秋》 Spring in Autumn 1980年 《我踏浪而來》 Lover On The Wave 1981年 《蹦蹦一串心》 1981年 《風兒踢踏踩》 Cheerful Wind 1982年 《在那河畔青草青》 Green,Green Grass of Home 1982年 《俏如彩蝶飛飛飛》 Six Is Company 1983年 《小畢的故事》 Growing Up 1983年 《油麻菜籽》 Ah Fei 1984年 《-{冬冬}-的假期》A Summer at Grandpas 1985年 《最想念的季節》 My Favorite Season 1985年 《青梅竹馬》 Taipei Story 1985年 《童年往事》 A Time to Live, A Time to Die 監製 1991年 《大紅燈籠高高掛》 Raise the Red Lantern 1992年 《少年吔,安啦!》 Dust of Angels 1993年 《只要為你活一天》 Treasure Island 1994年 《多桑》 A Borrowed Life 1995年 《去年冬天》 Heartbreak Island 2000年 《命帶追逐》 Mirror Image 2010年 《第36個故事》 Taipei Exchanges | 2011年 《金城小子》 Hometown Boy 2013年 《看見台灣》 Beyond Beauty - TAIWAN FROM ABOVE 2016年 《日常對話》 Small Talk 2017年 《強尼.凱克》 Missing Johnny 2018年《范保德》Father to Son 2018年 《紅盒子》 father 製片 1991年 《大紅燈籠高高掛》 Raise the Red Lantern 策劃 1992年 《棋王》 King of Chess 演員 1983年 《風櫃來的人》 The Boys From Fengkuei 1983年 《海灘的一天》 That Day, on the Beach 1984年 《我愛瑪莉》 I Love Mary 1985年 《青梅竹馬》 Taipei Story 獲1985年第二十二屆金馬獎最佳男主角提名 1986年 《福德正神》 1986年 《老娘夠騷》 Soul 1997年 《男生女相》 Yang±Yin: Gender in Chinese Cinema 1997年 《侯孝賢畫像》 HHH - Un portrait de Hou Hsiao-Hsien 2010年 《海上傳奇》 I Wish I Knew 2013年 《青春派》 Young Style 電視部分 監製 2022年 《良辰吉時》 相關文獻及學術研究 (按照作者姓氏漢語拼音順序排列,書籍篇章及期刊論文不收入) Assayas, Olivier,2000,侯孝賢,林志明等譯。臺北:國家電影資料館。 蔡佩娟,1993,〈悲情城市〉的論述建構:市場行銷、類型與歷史敘事。輔仁大學大眾傳播學系碩士論文。 陳儒修,1993,臺灣新電影的歷史文化經驗。臺北:萬象圖書。 黃美鳳,1998,侯孝賢電影暨其美學涵意初探。國立中央大學哲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黃婷,2001,千禧曼波電影筆記:侯孝賢的電影。臺北:麥田出版。 林慧婷,2004,記憶、想像與歷史的疊印:電影《好男好女》的真實與虛構。國立政治大學廣播電視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林文淇、沈曉茵、李振亞編,2000,戲戀人生:侯孝賢電影研究。臺北:麥田出版。 呂亭潁,2000,侯孝賢電影風格研究。華梵大學東方人文思想研究所碩士論文。 Shen, Shiao-ying(沈曉茵). 1995. Permutations of the Foreign/er: A Study of the Works of Edward Yang, Stan Lai, Chang Yi, and Hou Hsiao-hsien. Ph.D. diss., Cornell University. ,1990,侯孝賢の世界:臺灣ニューシネマの旗手。東京都:岩波。 田村志津枝,1992,悲情城市の人びと:臺灣と日本のうた。東京都:晶文社。 張世倫,2001,臺灣「新電影」論述形構之歷史分析(1965~2000)。國立政治大學新聞研究所碩士論文。 張瓊云,2001,電影音樂的符號性:以侯孝賢的電影為例。東吳大學音樂學系碩士論文。 相關條目 台灣新電影 台灣電影 吳念真 朱天心 朱天文 陳明章 參考來源 外部連結 Hou Hsiao-Hsien at Strictly Film School Parametric Narration and Optical Transition Devices: Hou Hsiao-hsien and Robert Bresson in Comparison , Senses of Cinema article on the style of Flowers of Shanghai by Colin Burnett 臺灣劇情片導演 台灣電影編劇 臺灣電影男演員 臺灣政治運動者 金馬獎評審團主席 藝術與文學勳章持有人 總統文化獎得主 國家文藝獎得主 行政院文化獎得主 福岡亞洲文化獎獲得者 东京影展获奖者 坎城影展獲獎者 亚洲电影大奖最佳导演得主 金馬獎年度台灣傑出電影工作者 金馬獎最佳導演獲得者 金馬獎最佳原著劇本獎獲得者 台北電影獎得主 长春电影节最佳导演得主 香港浸會大學榮譽博士 國立臺灣藝術大學校友 國立鳳山高級中學校友 廣東客家人 客家裔臺灣人 台灣戰後廣東移民 H 阿茲海默症患者 鳳山區人 X 國立故宮博物院人物 |
A Trip Through Wang Xiaoshuai's Film World 中国电影导演 中国编剧 北京电影学院校友 上海人 Xiao 藝術與文學勳章持有人 中國電影導演協會獎年度導演得主 柏林影展获奖者 金馬電影學院教授 | 早期 1966年,文化大革命爆发,刚出生不久的王小帅便随同父母举家往贵阳,并在那兒学习绘画。改革开放后,在贵阳已生活了十三年的王小帅在1979年遷往武汉,在那裡又生活两年。廓大气派的武汉,给他青春期留下了深刻的记忆。 求学 1981年,王小帅考入北京中央美术学院附中。八十年代初期,中国电影开始全面复苏。在学习美术期間,他逐渐对电影产生了兴趣,因此在1985年中学毕业后便考進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而當时,第五代导演正积极探索中国电影的未来,王小帅也如饥似渴般接触着世界各地的电影。 导演生涯 1990年,毕业后的王小帅被分配到福建电影制片厂工作。1993年,王小帅回到北京決定自筹资金,独自编剧、执导、制片,終於完成了他的首部黑白电影《冬春的日子》。1994年,他帶著影片参加世界各地的多个电影节并获奖。1995年,该片被英国广播公司评为自电影诞生一百周年以来的一百部佳片,也是唯一入选的中国電影。 其後2000年的电影《十七岁的单车》在国际上影响不小。 电影作品 个人生活 前妻是制片人冯郇,两人育有一子王天冉,就读于北京电影学院。2015年5月22日,王小帅与他的女友刘璇(制片人)在北京举行婚礼。 荣誉 2010年2月24日,法国文化部授予王小帅“法国文学艺术骑士勋章”。 参考资料 外部链接 Wang Xiaoshuai at the Chinese Movie |
或 Bibliology),是對於文獻整理、鑑別、編目、收藏、檢索等內容的研究,屬於圖書館學。 | 目录学(英語:Bibliography 或 |
文献 考据学 | 考据学 文本批评 |
文献具有三个基本属性,即: 知识性 记录性 物质性 它具有存贮知识、传递和交流信息的功能。 文献的载体 作为有形载体的文献处于不断的演化之中。目前已知的文献载体包括以下: 古代的载体 甲骨:包括龟甲和兽骨,应用于商代。 金属:应用得最多的为青铜器,即铜与锡的合金,也有少量铁、金银等,流传于先秦时期。此類金屬製品其上的文字稱為金文或銘文。后世政府使用贵金属制作金属文件,以作凭证。 石:以石为载体的文献包括碣、碑、崖刻等,从秦朝到现代都有应用。 竹木:将竹或木头劈成长而窄的竹木片,可用来记录文字,称为竹木简,广泛应用于先秦至三国两晋时期。此外,还有以宽木板作为书写载体的,称为牍。 帛:即丝绸,蠶絲製成,價高耐用,質薄性柔,始见于商,流行于秦汉时期,後為紙取代。 纸:纸最早发明于西汉初年,公元150年左右,东汉宦官蔡伦改进造纸术,到东晋基本取代竹木作為書寫載體的簡牘。 古埃及使用莎草纸、古印度使用贝叶及中世纪欧洲使用羊皮纸。 现代载体 现代的文献根据载体形式分为: 印刷型文献:是以纸质材料为载体,以印刷为记录手段而形成的文献形式,是目前整个文献中的主体,也是有着悠久历史的传统文献形式。它的特点是不需要特殊设备,可以随身携带,随处随时阅读。但存贮密度小,体积大,占据空间大,不便于保存。 缩微型文献是以感光材料为载体,以照相为记录手段而形成的一种文献形式,包括缩微胶卷、缩微平片、缩微卡片等。缩微型文献的优点是体积小,便于收藏和保存,价格便宜等,但阅读需要有较复杂的阅读设备来支持。目前在整个文献中,所占数量较少。 声像型文献是以磁性和感光材料为介质记录声音、图像等信息的一种文献形式。其优点是存取快捷,可闻其声,见其形,易理解。 电子数字型文献是伴随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发展而产生的,以计算机处理技术为核心记录信息的一种文献形式。这种文献存贮容量大,检索速度快捷、灵活,使用方便。电子数字型文献又分为光盘文献和网络文献。 文献的产生方式 中国古典文献产生的主要方式包括文献的产生方式包括“著”、“述”、“编”和“译”四类: | 来源 杜泽逊《文献学概要》 GB/T 3792.1—1983 参见 文獻學 文献检索 灰色文獻 黑色文獻 数据 信息 知识 情报 文書 (職位) |
澳門烹飪吸收廣東的烹飪手法和食材,以及香港、葡萄牙、印度、非洲、東南亞的特色,創製出包括澳門土生葡菜在内的獨一無二的澳門菜。例如,燒臘、-{zh-hans:吐司; zh-hant:吐司; zh-hk:多士;}-、非洲雞、馬介休、葡國雞、沙嗲、咖喱牛肚、鱼肉酿豆腐、猪扒包、鱼扒包、水蟹粥、猪脑面、咖喱鸡捞面等。 澳門人的飲食習慣也是一日三餐。早餐時間,一般在早上7點。早餐內容各人自有差別。一餐簡單的早餐,可能為泡麵、白粥、腸粉、車仔麵、麵包以及咖啡奶茶。星期六日以及不用工作的人會到茶樓飲茶。午餐的時間基本在下午1點到下午2點。因為澳門市街較小,大多數人習慣回家進食。但是也有部分人會到快餐店吃飯。受香港影響,澳門也有下午茶的時間,一般在下午4時半左右,多以車仔麵、多士、豬扒飽咖啡奶茶為主。晚餐時一般都會先來一碗湯,炒菜,蒸魚,也會買現成的燒臘等。由於有部分澳門人晚上工作,有部分人會在晚間食-{zh-hans:夜宵; zh-hant:夜宵; zh-hk:消夜;}-,或許去大牌檔,也會食快餐。在週末或假日,許多家庭只食兩餐飯。在早上11時左右去酒樓飲茶,同時食早餐和午餐。亦有家庭星期日不煮飯,全家外出食飯,此時選擇眾多,有人會食葡國菜、廣東菜、也會享用其他國家的菜式。 2017年11月1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澳門為美食之都。 主辦盛事 澳門先後於2005年10月底、2006年及2007年舉辦2005年澳門第四屆東亞運動會、2006年葡語系運動會及2007年亞洲室內運動會,其中主場館澳門東亞運動會體育館於2005年7月開幕。啟用後附近地基出現沉降問題,而啟用初期館內亦出現過漏水問題。更被審計署揭發「澳門蛋」工程造價大幅超支至近13億元。近年來澳門多項建築亦紛紛動工和落成,如已開幕的漁人碼頭、路氹城金光大道、科學館等。2025年,澳門將與廣東省及香港共同以粵港澳大灣區名義舉行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五届运动会。 此外,澳門每年舉辦的多項節日盛事,其中有: 澳門城市藝穗節 澳門農曆新年花車巡遊匯演 苦難耶穌聖像出遊:二月或三月,聖像巡遊本是南歐的宗教儀式,澳門自16世紀設立澳門教區以來,便一直繼承著此傳統。 土地誕 澳門國際旅遊(產業)博覽會 澳門藝術節:為澳門一年一度的文化藝術盛事 花地瑪聖像巡遊:5月13日,為紀念葡萄牙人最崇拜的花地瑪聖母而舉行的典禮。據說,聖母曾在1917年於葡萄牙的花地瑪顯靈數次。 醉龍節:五月或農曆四月初八,只在很少的地方有慶祝活動,澳門卻是重要的節日。此為漁業行會的傳統節日,漁業人士每年都舉行獨有的醉龍醒獅大會慶祝。 國際排聯世界女子排球聯賽 澳門荷花節 藝文薈澳:澳門國際雙年展 武林群英會 盂蘭節 澳門國際煙花比賽匯演:比賽定位為國際煙花盛事,亦是市民熱衷欣賞的煙花比賽 澳門國際音樂節:每年固定於10月舉行為期兩週的音樂節,進一步推廣澳門旅遊 葡韻嘉年華 澳門媽祖文化旅遊節 澳門美食節 澳門格蘭披治大賽車:為澳門體壇舉行最大型的國際賽事,在東望洋跑道上舉辦 澳门国际马拉松:是澳門最大型的田徑比賽項目,比賽路線包括澳門半島、氹仔島和路環島 幻彩耀濠江 澳門國際影展暨頒獎典禮 澳門國際龍舟賽:為中國傳統的體育文化活動,龍舟競賽在南灣湖水上活動中心舉行 澳門高爾夫球公開賽:賽事在位於路環的澳門高爾夫球鄉村俱樂部舉行 濠江盛汇-澳门汽车、游艇及公务机展览会:为澳门展览规模最大的展览盛会,每年十一月举办 澳門國際幻彩大巡遊 Macau International Trade and Investment Fair:英文簡稱MIF,是一項在澳門舉行的綜合性商業貿易展覽會。 Forum Macao:中國—葡語國家經貿合作論壇(澳門),簡稱中葡論壇。 節假日 澳門一年的公眾假期共有20日,其中包含中國傳統節日、佛教和天主教節日,其中天主教假期大多承襲澳葡政府規定,如聖母無原罪瞻禮和追思節。中国传统节日则在1980年代通过立法确立。在回歸以前,葡國日、賈梅士日暨葡僑日,以及中華民國國慶(雙十節)也曾是公眾假期,但在回歸後則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庆日和「國慶日翌日」取而代之。此外,行政長官在部分特別日子或其前夕會批示特許豁免公務員上班,比如除夕前的下午。 人口 人口分佈 據澳門統計暨普查局資料顯示,截至2018年6月底,澳門的居住人口(含居澳外僱)估計約為658,900人,當中以華人為主,佔總人口的94%,葡萄牙人(包括在澳門的土生葡人)及其他外國人則佔6%。外地僱員(居澳與非居澳)有181,499人,當中主要来自中国内地,其次是菲律宾、越南、香港、印尼等;菲律宾,越南和印尼人主要從事家庭女傭等勞動職業。 居住人口中46.9%為男性,53.1%為女性。女性人口的比例較男性為高,主要原因是外地僱員及來澳的移民當中,女性約佔六成。居住人口年齡中位數為37.5歲,在居住人口的年齡結構方面,0-14歲的青年人口占12.5%;15-64歲人口占77.7%;而65歲及以上的老年人口占9.8%。隨著壽命延長,而出生人數相對較少,澳門跟世界很多國家/地區一樣,人口步入老齡化。2016年,澳門半島的居住人口有約52.2萬人,約佔80.1%;而氹仔的居住人口有約10.3萬人,約佔15.8%;路環居住人口約2.7萬人,約佔4.1%。按堂區分析,花地瑪堂區的居住人口達21.9萬人,佔總數39.6%,其次是聖安多尼堂區,有12.3萬人,佔22.2%。澳門為全球人口密度最高地區,2016年澳門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公里21,400人,其中澳門半島人口密度達每平方公里56,100人;氹仔為每平方公里13,600人;而路環的人口密度只有每平方公里3,500人。人口密度最高的是聖安多尼堂區,每平方公里超過十萬人。 澳門人口發展 語言文字 中文和葡萄牙文是澳門現行的官方文字。語言方面,澳門主要語言是粵語、葡萄牙文及英語,粵語是澳门居民日常生活的通用语言;此外英語在澳門作為商業用語和部分學校之教學語言而流行。文字方面,澳門社會日常使用繁體中文,而土生葡人會以葡萄牙文作主要文字。 語言 粵語(和香港一樣稱「廣東話」)為澳門社會通用語,澳門的官方用語:根據澳門統計局的統計數字,粵語廣州話是澳門的第一大語言(香山方言則為原本本地土著語),83.3%人口的日常使用語言,能夠使用粵語的人口則達90%;粵語在居民日常生活、工作,政府辦公,學校教育,新聞傳媒,文化娛樂中廣泛使用,亦係澳門居住的不同籍貫人士之間的共同語言。 普通話(也稱國語或華語):普通話為澳門的第二大語言;日常生活中使用普通話多為中國大陸新移民,佔澳門人口的5%;澳門人口中約41%都能夠使用不同程度的普通話;而旅遊景點為方便向外地遊客解說,考慮到溝通問題,亦會使用普通話。 閩南語:澳門北區有頗多居民祖籍閩南地區的人能夠使用閩南語交談,因此閩南語在澳門北區可算通行;閩南語是澳門第三大語言,日常生活中使用閩南語者佔澳門人口的3.7%,而澳門人口中則有6.9%能講閩南語。閩南語在澳門的通行亦方便與閩南、臺灣赴澳遊客的溝通(人數僅次於中國內地與香港,居第三)。 英語:英語是澳門第四大語言,日常生活中使用英語的人佔澳門人口的2.3%,多為外國移民,其中以菲律宾人為大宗;而同時,英語作為國際語言,在澳門亦相當流行,總人口中有21.1%能講英語;英語是澳門最主要的商業用語言,澳門的中小學都列英語為必修課,大學亦列英語為第一教學語言;另外,英語亦是澳門華人與不同民族之間的交流用語,甚至澳門華人與葡萄牙人交流時也有使用英語。 葡萄牙語:葡萄牙語是澳門的官方用語,但只有不足1%的居民以葡萄牙語為日常生活使用語言,能夠講葡語的人口亦只有2.4%,是澳門第五大語言;普通澳門華人甚少以葡萄牙語為第一語言。過往如想申請政府工作,懂葡萄牙語較為佔優。但現時葡萄牙語在澳門除政府、法律部門和與葡萄牙有關連的商戶或書店、社區流行之外,葡萄牙語於澳門基本上不甚流行。 土生葡語(Macanese)是由葡文、馬來語、粵語、英文、古葡文以及少許荷蘭文、西班牙文和意大利文混合而成的澳門语言,葡萄牙文叫「巴度亞」(Patuá),曾是澳門土生葡人常用的語言,目前已幾乎絕跡。澳門最後一位以澳門土語創作的土生葡人作家是若瑟·山度士·飛利拉。澳門土生教育協進會於2006年10月與六個葡人社團簽訂合作協議,打算申請澳門土語為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非實物文化遺產。 其他語言:部份印尼、菲律賓、泰國、緬甸等國的移民在日常生活中會活用到其祖國語言與粵語混合的土語,但此類土語尚未形成如同澳門土語一樣有系統的語言。 文字 繁体中文:澳門日常使用繁體中文,亦是澳門官方文字,在澳門教育上最主要教授的文字。與香港相同,粵語(廣東話)在澳门社會上是绝大多数人的母语以及通用语言。 簡體中文:自開放港澳個人遊後,大量中國內地旅客訪澳,因此部分酒店和娛樂場、廣告、提醒標語等都有簡體中文的標示。而在澳門人的部分非正式場合下,例如快速筆記、餐廳下單等會都用到簡體中文。另外,澳门不少学校采用的都是中国内地的简体中文教材,部分学校也允许学生在考试中以简体字作答。 葡萄牙文:大多是澳門的葡裔人口使用,是澳門官方語言,因此政府的官文等都依然使用葡文作主要用字,但是葡萄牙文在華人社會中並沒有很大作用。澳門的年輕一代通常選擇學習英文,葡文次之。不過,近年來華人居民報讀葡萄牙駐澳官方文化機構東方葡萄牙學會舉辦的葡語課程有上升的趨勢,其中又與行政暨公職局從2003年開始不再與澳門理工學院合作,改為與該學會合作舉辦公務員葡語培訓課程有關。 英文:在國際社會上英文是不可或缺的文字,因此許多新一代的年青人都非常著重學習英文;雖然英文不是澳門的官方文字,但很多旅遊設施都會選用中、英兩語作主要使用文字。而澳門政府官方也存在使用英語的例子,尤其用於交通領域上。比起葡文PARE, 宗教 澳門華洋雜處,奉行信仰自由,宗教多元化。由於多數居民為華人,信仰以儒、釋、道及民間神祇為主。澳門華人文化深受中華傳統文化和儒家的道德思想影響。每逢孔聖誕,澳門孔教會會帶領社會各界華人和學校舉行紀念與祭典儀式。至於佛教,位於望廈村的普濟禪院便是澳門早期興建的寺廟建築。而道教所供奉的神祇,如:譚公、洪聖爺、文昌帝君、關帝、北帝、城隍等崇拜都見於澳門。而觀音和媽祖崇拜在澳門特別流行,其建築有明朝成化年間由閩商人興建的媽祖閣廟。 基督宗教方面,天主教澳門教區於1576年1月23日成立,首任主教為賈耐勞(仁慈堂創辦人)。首位華人主教為林家駿主教。由於回歸前大量土生葡人離開澳門,故現時信徒以華人為主。基督新教也是以澳門為踏足中國的第一站,英國倫敦傳道會的傳教士馬禮遜於1807年來到澳門,展開基督新教在中國的宣教歷史。澳門有二間最古老的華人新教教會,分別是中華基督教會志道堂和澳門浸信教會,都有超過一百年的歷史。聖公會維多利亞教區於1849年成立,管轄範圍包括澳門,現該教區已成為香港聖公會澳門傳道地區。另外,中華醫學傳教會於1838年在澳門開辦醫院,是基督新教在中國的第一所綜合性醫療機構。1970年代,地方教會亦見在澳門開展。 此外,澳門亦有不同宗教。例如伊斯蘭教可能在明代以前由波斯商人傳入澳門,其社團組織為澳門伊斯蘭會。巴哈伊教在宣教運動中也選中澳門為傳教地區,在1935年由美國加州傳入,現其社團組織為澳門巴哈伊總靈體會,並作為向中國內地傳教的大本營。另外,新興宗教的國際基士拿知覺協會、日本的神慈秀明會、澳門創價學會等都有在澳門活動,只是規模較主流宗教相對小。 教育 澳門負責教育事務的政府部門是教育及青年發展局。 在澳門,非高等教育包括幼兒教育、中小學教育和回歸教育等。澳門教育機構可分為公立學校和私立學校兩種,當中大部份學校都是私立。政府亦實行免費教育,減輕家庭經濟負擔。政府也提供一些學費,學校用品的補貼給在澳門就讀的學生,政府也補貼在其他國家學習的澳門人以上的補貼。 澳門現有12所高等教育機構:公立的澳門大學、澳門理工大學、澳門旅遊學院、澳門保安部隊高等學校,和私立的澳門科技大學、澳門城市大學、聖若瑟大學、澳門鏡湖護理學院、澳門管理學院、中西創新學院,以及澳門歐洲研究學會和聯合國大學國際軟件技術研究所。 第一所現代高等院校「東亞大學」成立於1981年,所提供的課程當中,較具特色的有博彩管理、體育及運動、中醫藥以及翻譯等。 2013年7月20日起,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正式接管位於橫琴的澳門大學新校區,澳門的行政、立法、司法皆於該地生效。 人物 交通 澳門擁有完善的海陸空交通網絡,來自世界各地的旅客可以選擇不同的交通工具來往澳門。海路方面,澳門設有三個對外客運碼頭,分別是內港客運碼頭、外港客運碼頭和氹仔客運碼頭;而航空交通,位於氹仔東部的澳門國際機場在1995年11月正式營運。自港珠澳大橋通車後,澳門可以經陸路連接位於珠江東岸的香港。另外,外港客運碼頭頂層設有直昇機坪,提供直昇機航線往來香港和深圳。 澳門半島與氹仔之間有三條大橋連接,1974年10月啟用嘉樂庇總督大橋(以當時總督名字嘉樂庇命名,俗稱澳氹大橋或舊大橋)、1994年3月啟用友誼大橋和2005年1月9日啟用西灣大橋,西灣大橋是澳門唯一雙層行車的全天候大橋。此外,蓮花大橋連接路氹城和珠海市橫琴島,為澳門與中國內地連接的第二個陸路口岸。預計2024年,澳氹第四條跨海大橋建成。 2007年,澳門政府計劃興建由澳門至氹仔之海底隧道,原本預計2009年下半年落成,有關計劃已擱置。 2009年,澳門政府落實興建澳門輕軌第一期工程,由關閘至氹仔客運碼頭,設21車站。2019年12月10日,第一期路線氹仔線正式通車,全線由氹仔碼頭站至海洋站共有11個車站,全度為9.3公里。 2021年,澳門道路行車線長度達462.5公里,註冊機動車有247,603輛,汽車密度達到每公里535輛,位世界前列。 澳門陸路主要交通工具為巴士以及的士。當中巴士由兩家巴士營運公司營運,分別是澳門公共汽車股份有限公司及澳門新福利公共汽車有限公司。兩巴士公司採統一6圓車費,持有電子貨幣儲值卡(澳門通)或聚易用+乘車碼可享有車資優惠和轉乘優惠。。的士(出租車)分有以黑色為主色的普通的士和電召的士,載客量為4至7人。起錶價(首1.6公里)19元,以後每240米一跳收2元,停車候客每一分鐘收2元。而昔日澳門的主要交通運輸工具——三輪車,至今已是旅客用作遊覽澳門的懷舊交通工具。 步行系統為交通事務局於2008年完成短途交通系統可行性規劃研究中提到,建議以短途交通系統連接未來的輕軌站和人口量高的地區,並提出「綠色出行」、「公交優先」,鼓勵以步行方式出行,以構建輕軌系統為主幹,公共巴士及的士為基礎,自動步行系統作為輔助的陸路交通;目前已啟用8條大型步行系統。 陸路跨境口岸方面,在連接中國內地方面,經由關閘、青茂口岸及港珠澳大橋珠澳口岸可接連珠海市拱北,另外,在2000年3月啟用之蓮花大橋,接連澳門路氹城與珠海市橫琴島。2018年10月港珠澳大橋通車,讓澳門經陸路連接位於珠江東岸的香港,並透過人工島成為另一個接連珠海市的口岸。值得一提的是,由澳門經陸路前往香港,需要經過珠海市管轄的路段,惟乘客在途中一般無需下車。 海上客運方面,澳門現有三大營運商:噴射飛航、粵通船務、金光飛航,外港客運碼頭及氹仔客運碼頭航點有香港上環港澳客輪碼頭、九龍中國客運碼頭、香港國際機場海天客運碼頭、深圳蛇口、深圳福永港。內港客運碼頭則提供來往澳門與珠海灣仔口岸的航班。 澳門國際機場位於氹仔偉龍馬路,於1995年開始投入服務。澳門政府致力發展機場成為區內低成本航空的營運中心。據機場資料顯示,澳門國際機場2007年全年的客運量達549萬高峰人次,與大陸各大城市、臺灣、東南亞、日本以至澳洲都有航班往來。澳門政府將斥資60億澳門元填海擴建以增加客運量。澳門可經港珠澳大橋或海上客運經海天客運碼頭前往香港國際機場。 澳門航空公司成立於1994年9月13日,主要提供由澳門到中国大陆、臺灣、東南亞與東亞的航線。另曾有以澳門為基地的航空公司──非凡航空經營(2006年12月中旬─2010年3月底)。新港澳碼頭設有直昇機停機坪,提供來往澳門—香港及澳門—深圳的直昇機航線,航程約為15分鍾。氹仔客運碼頭碼頭亦設直昇機坪,唯尚未開放使用。另有直昇機維修站設在路氹連貫公路旁儲水塘側山腰上。 邊境管制 澳門設有關閘邊檢大樓、青茂口岸澳門邊檢大樓、橫琴口岸澳門口岸區、跨境工業區邊檢大樓、港珠澳大橋澳門邊檢大樓等陸路邊檢設施;在外港客運碼頭、內港客運碼頭、氹仔客運碼頭設海路邊檢設施,另外在澳門漁人碼頭和路環碼頭設有僅供乘坐遊艇人士出入境使用的邊檢設施;在澳門國際機場則設有空路邊檢設施。 國際排名 隨著澳門的國際地位急速提升,國際評級機構如世界概況也會統計澳門數據,以下是部分澳門在國際上的排名: 政治及經濟排名 2016年經濟自由度 - 全球37名 2008年獲GaWC评为「适合发展」的城市,同耶路撒冷、热那亚、都靈、马赛、利物浦、斯特拉斯堡、盐湖城、塞维利亚和蒂华纳同級。 GDP(PPP) - 全球第99名(2015年) 人均GDP(PPP) - 全球第3名(2015年) 廉潔指數 - 全球第46廉潔(5.1,2011年) 失業率 - 全球第4名(2.9%,2020年) 超時工作率 - 全球第4高(39.1%) 全球管治指標: 發聲與問責:51.4(108/212,第三級) 政治穩定性:59.6(91/212,第三級) 政府效率:81.0(43/212,第二級) 管理質素:76.2(56/212,第二級) 法治:61.0(87/212,第三級) 反貪:72.5(65/212,第三級,上皆為2007年數據) 健康排名 平均壽命 - 全球第4名(84.51年) 女性总和生育率 - 全球第223名(0.94/女性) 出生率 - 全球第211名(8.88人/1,000人) 新生兒死亡率 - 全球第214名(3.12人/1,000人) 死亡率 - 全球第205名(4.22人/1,000人) 其他排名 通膨率 - 全球第168名(4.60) 淨遷移率 - 全球第37名(3.37人/1,000人) 教育開支 - 全球第148名(2.70%) 二氧化碳排放 - 全球第85名(4.1噸/人) 產電量 - 列第166名(413,700,000千瓦) 耗電量 - 列第123名(4,291,000,000千瓦) 耗油量 - 列第153名(10,680桶) FIFA世界足協排名 - 列第182位(至2017年11月積分65分) 人口密度 - 全球第1名(以地區排名) 備註 参考文献 外部链接 政府 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 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新聞局 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統計暨普查局 澳門特別行政區公共行政的概況 經濟 澳門經貿資訊網 中國-葡語國家經貿合作論壇(澳門) 文化 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文化局 澳門文化中心 指南及資訊 澳門城市指南 澳門年鑑網 | 波爾圖(1997年6月26日) 林雪平(1997年11月29日) 科英布拉(1998年11月30日) 聖保羅(2000年6月19日) 普拉亞(2007年12月4日) 暹粒省(2018年3月27日) 布吉府(2018年5月9日) 胡志明市(2019年8月16日) 巴西利亞(2020年10月22日) 阿瓜格蘭德大區(2022年8月10日) 布魯塞爾(友好協約書)(1991年12月11日) 三藩市(文化備忘錄)(2001年11月2日) 峴港(友好協議)(2006年10月10日) 文化 澳門自開埠以來因為歷史淵源特殊及人文景觀別緻而形成在華南、中國乃至整個東亞地區都十分罕有的文化特色。四百多年來,來自歐洲各地的人都聚居在澳門,澳門無論在飲食、建築、語言上都富有葡萄牙的文化特色。在澳門的舊城區穿梭經常可以發現澳門的特色誌,東方建築及西方建築僅一街一巷之隔,甚至比鄰而立,中式廟宇的前地舖成葡式碎石路,南歐式建築內藏着廣東菜館等現象在澳門都隨處可見。而在漫長的華洋共處歷史中,在澳門更誕生土生葡萄牙菜、土生葡語等東西文明揉合的見證。另外,澳門近年急速發展,地域狹小使得澳門的城市功能分區非常模糊,因此常常形式現代景觀與傳統景觀的衝擊畫像,例如與人來人往議事亭前地商業區一街之隔便是富有傳統市集特色的營地大街;穿過繁華的金光大道後,便是富有南歐海邊小鎮韻味的路環市區。 文化遺產 由於澳門在近代中國與外國聯繫中的重要地位,蘊藏豐富的文化遺產。2005年7月15日,22座建築及8個廣場、前地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的澳門歷史城區。另外,富有特色和歷史意義的建築物亦收錄在《澳門文物名錄》內。澳門旅遊局與文化局曾定2006年為「2006澳門世界遺產年」,並合辦多項文化及促銷活動,藉以吸引各地遊客。 此外,自澳門歷史城區成功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後,不少世遺景點因人為或自然原因受到破壞,例如於2007年建成的中央人民政府駐澳門特別行政區聯絡辦公室大樓(中聯辦大樓)破壞了東望洋燈塔的景觀,至今燈塔仍然受到東望洋山周邊的超高樓工程的威脅,此外,2016年盧家大屋外牆遭受毀壞、2017年媽閣廟火災和聖奧斯定教堂因失修塌頂、西望洋山景觀保育危機,以及大三巴和大炮台等景點因龐大的旅客量而對周邊環境造成破壞和加速世遺景點的老化,反映了澳門政府在世遺保護工作上的缺失。 地方特色 澳門街道名牌,以葡萄牙瓷磚畫藝術為藍本。其藍色和白色的主調,配以中文和葡萄牙文的街道名稱,成為澳門地方特色。 有學者認為,澳葡政府在街道命名中表達了他們權力的運用,強調葡萄牙歷史的光榮時刻以及葡人在澳門的耕耘與貢獻,同時也著力通過街名來紀念那些屬於其體制內的政治人物,以此塑造出葡萄牙管治澳門的政治圖景,另一方面,就在掌權者不斷更迭而成為歷史痕跡的同時,薪火相傳的文化則伴隨著澳門的歷史共同前進,澳門的街名也通過符號的形式把這個小城中西文化的並存和交融體現了出來。澳門有不少名字冗長的街道名稱,在華語地區來說十分罕見。此類街名大多以葡萄牙軍官政要,或歷史人物的名字命名,然後以粵語音譯出來。比較知名的有:沙嘉都喇賈罷麗街、士多鳥拜斯大馬路、爹美刁施拿地大馬路、華士古達嘉馬花園等。另外有部分主要街道原名冗長,市民習慣另取較易記的名字甚至忘記原名。如俗稱新馬路的亞美打利庇盧大馬路、俗稱荷蘭園正街或荷蘭園大馬路的肥利喇亞美打大馬路等。 每朝,澳門的街頭可見到手持可發出「叮叮」聲響的敲擊銅器和手推車的人士行走,向居民收買廢鐵或其他欲棄置的大型傢具。一般居民通常稱此行業的從業員為「叮叮佬」,更曾一度獲視為澳門的「傳統行業」。 飲食 澳門烹飪吸收廣東的烹飪手法和食材,以及香港、葡萄牙、印度、非洲、東南亞的特色,創製出包括澳門土生葡菜在内的獨一無二的澳門菜。例如,燒臘、-{zh-hans:吐司; zh-hant:吐司; zh-hk:多士;}-、非洲雞、馬介休、葡國雞、沙嗲、咖喱牛肚、鱼肉酿豆腐、猪扒包、鱼扒包、水蟹粥、猪脑面、咖喱鸡捞面等。 澳門人的飲食習慣也是一日三餐。早餐時間,一般在早上7點。早餐內容各人自有差別。一餐簡單的早餐,可能為泡麵、白粥、腸粉、車仔麵、麵包以及咖啡奶茶。星期六日以及不用工作的人會到茶樓飲茶。午餐的時間基本在下午1點到下午2點。因為澳門市街較小,大多數人習慣回家進食。但是也有部分人會到快餐店吃飯。受香港影響,澳門也有下午茶的時間,一般在下午4時半左右,多以車仔麵、多士、豬扒飽咖啡奶茶為主。晚餐時一般都會先來一碗湯,炒菜,蒸魚,也會買現成的燒臘等。由於有部分澳門人晚上工作,有部分人會在晚間食-{zh-hans:夜宵; zh-hant:夜宵; zh-hk:消夜;}-,或許去大牌檔,也會食快餐。在週末或假日,許多家庭只食兩餐飯。在早上11時左右去酒樓飲茶,同時食早餐和午餐。亦有家庭星期日不煮飯,全家外出食飯,此時選擇眾多,有人會食葡國菜、廣東菜、也會享用其他國家的菜式。 2017年11月1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澳門為美食之都。 主辦盛事 澳門先後於2005年10月底、2006年及2007年舉辦2005年澳門第四屆東亞運動會、2006年葡語系運動會及2007年亞洲室內運動會,其中主場館澳門東亞運動會體育館於2005年7月開幕。啟用後附近地基出現沉降問題,而啟用初期館內亦出現過漏水問題。更被審計署揭發「澳門蛋」工程造價大幅超支至近13億元。近年來澳門多項建築亦紛紛動工和落成,如已開幕的漁人碼頭、路氹城金光大道、科學館等。2025年,澳門將與廣東省及香港共同以粵港澳大灣區名義舉行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五届运动会。 此外,澳門每年舉辦的多項節日盛事,其中有: 澳門城市藝穗節 澳門農曆新年花車巡遊匯演 苦難耶穌聖像出遊:二月或三月,聖像巡遊本是南歐的宗教儀式,澳門自16世紀設立澳門教區以來,便一直繼承著此傳統。 土地誕 澳門國際旅遊(產業)博覽會 澳門藝術節:為澳門一年一度的文化藝術盛事 花地瑪聖像巡遊:5月13日,為紀念葡萄牙人最崇拜的花地瑪聖母而舉行的典禮。據說,聖母曾在1917年於葡萄牙的花地瑪顯靈數次。 醉龍節:五月或農曆四月初八,只在很少的地方有慶祝活動,澳門卻是重要的節日。此為漁業行會的傳統節日,漁業人士每年都舉行獨有的醉龍醒獅大會慶祝。 國際排聯世界女子排球聯賽 澳門荷花節 藝文薈澳:澳門國際雙年展 武林群英會 盂蘭節 澳門國際煙花比賽匯演:比賽定位為國際煙花盛事,亦是市民熱衷欣賞的煙花比賽 澳門國際音樂節:每年固定於10月舉行為期兩週的音樂節,進一步推廣澳門旅遊 葡韻嘉年華 澳門媽祖文化旅遊節 澳門美食節 澳門格蘭披治大賽車:為澳門體壇舉行最大型的國際賽事,在東望洋跑道上舉辦 澳门国际马拉松:是澳門最大型的田徑比賽項目,比賽路線包括澳門半島、氹仔島和路環島 幻彩耀濠江 澳門國際影展暨頒獎典禮 澳門國際龍舟賽:為中國傳統的體育文化活動,龍舟競賽在南灣湖水上活動中心舉行 澳門高爾夫球公開賽:賽事在位於路環的澳門高爾夫球鄉村俱樂部舉行 濠江盛汇-澳门汽车、游艇及公务机展览会:为澳门展览规模最大的展览盛会,每年十一月举办 澳門國際幻彩大巡遊 Macau International Trade and Investment Fair:英文簡稱MIF,是一項在澳門舉行的綜合性商業貿易展覽會。 Forum Macao:中國—葡語國家經貿合作論壇(澳門),簡稱中葡論壇。 節假日 澳門一年的公眾假期共有20日,其中包含中國傳統節日、佛教和天主教節日,其中天主教假期大多承襲澳葡政府規定,如聖母無原罪瞻禮和追思節。中国传统节日则在1980年代通过立法确立。在回歸以前,葡國日、賈梅士日暨葡僑日,以及中華民國國慶(雙十節)也曾是公眾假期,但在回歸後則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庆日和「國慶日翌日」取而代之。此外,行政長官在部分特別日子或其前夕會批示特許豁免公務員上班,比如除夕前的下午。 人口 人口分佈 據澳門統計暨普查局資料顯示,截至2018年6月底,澳門的居住人口(含居澳外僱)估計約為658,900人,當中以華人為主,佔總人口的94%,葡萄牙人(包括在澳門的土生葡人)及其他外國人則佔6%。外地僱員(居澳與非居澳)有181,499人,當中主要来自中国内地,其次是菲律宾、越南、香港、印尼等;菲律宾,越南和印尼人主要從事家庭女傭等勞動職業。 居住人口中46.9%為男性,53.1%為女性。女性人口的比例較男性為高,主要原因是外地僱員及來澳的移民當中,女性約佔六成。居住人口年齡中位數為37.5歲,在居住人口的年齡結構方面,0-14歲的青年人口占12.5%;15-64歲人口占77.7%;而65歲及以上的老年人口占9.8%。隨著壽命延長,而出生人數相對較少,澳門跟世界很多國家/地區一樣,人口步入老齡化。2016年,澳門半島的居住人口有約52.2萬人,約佔80.1%;而氹仔的居住人口有約10.3萬人,約佔15.8%;路環居住人口約2.7萬人,約佔4.1%。按堂區分析,花地瑪堂區的居住人口達21.9萬人,佔總數39.6%,其次是聖安多尼堂區,有12.3萬人,佔22.2%。澳門為全球人口密度最高地區,2016年澳門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公里21,400人,其中澳門半島人口密度達每平方公里56,100人;氹仔為每平方公里13,600人;而路環的人口密度只有每平方公里3,500人。人口密度最高的是聖安多尼堂區,每平方公里超過十萬人。 澳門人口發展 語言文字 中文和葡萄牙文是澳門現行的官方文字。語言方面,澳門主要語言是粵語、葡萄牙文及英語,粵語是澳门居民日常生活的通用语言;此外英語在澳門作為商業用語和部分學校之教學語言而流行。文字方面,澳門社會日常使用繁體中文,而土生葡人會以葡萄牙文作主要文字。 語言 粵語(和香港一樣稱「廣東話」)為澳門社會通用語,澳門的官方用語:根據澳門統計局的統計數字,粵語廣州話是澳門的第一大語言(香山方言則為原本本地土著語),83.3%人口的日常使用語言,能夠使用粵語的人口則達90%;粵語在居民日常生活、工作,政府辦公,學校教育,新聞傳媒,文化娛樂中廣泛使用,亦係澳門居住的不同籍貫人士之間的共同語言。 普通話(也稱國語或華語):普通話為澳門的第二大語言;日常生活中使用普通話多為中國大陸新移民,佔澳門人口的5%;澳門人口中約41%都能夠使用不同程度的普通話;而旅遊景點為方便向外地遊客解說,考慮到溝通問題,亦會使用普通話。 閩南語:澳門北區有頗多居民祖籍閩南地區的人能夠使用閩南語交談,因此閩南語在澳門北區可算通行;閩南語是澳門第三大語言,日常生活中使用閩南語者佔澳門人口的3.7%,而澳門人口中則有6.9%能講閩南語。閩南語在澳門的通行亦方便與閩南、臺灣赴澳遊客的溝通(人數僅次於中國內地與香港,居第三)。 英語:英語是澳門第四大語言,日常生活中使用英語的人佔澳門人口的2.3%,多為外國移民,其中以菲律宾人為大宗;而同時,英語作為國際語言,在澳門亦相當流行,總人口中有21.1%能講英語;英語是澳門最主要的商業用語言,澳門的中小學都列英語為必修課,大學亦列英語為第一教學語言;另外,英語亦是澳門華人與不同民族之間的交流用語,甚至澳門華人與葡萄牙人交流時也有使用英語。 葡萄牙語:葡萄牙語是澳門的官方用語,但只有不足1%的居民以葡萄牙語為日常生活使用語言,能夠講葡語的人口亦只有2.4%,是澳門第五大語言;普通澳門華人甚少以葡萄牙語為第一語言。過往如想申請政府工作,懂葡萄牙語較為佔優。但現時葡萄牙語在澳門除政府、法律部門和與葡萄牙有關連的商戶或書店、社區流行之外,葡萄牙語於澳門基本上不甚流行。 土生葡語(Macanese)是由葡文、馬來語、粵語、英文、古葡文以及少許荷蘭文、西班牙文和意大利文混合而成的澳門语言,葡萄牙文叫「巴度亞」(Patuá),曾是澳門土生葡人常用的語言,目前已幾乎絕跡。澳門最後一位以澳門土語創作的土生葡人作家是若瑟·山度士·飛利拉。澳門土生教育協進會於2006年10月與六個葡人社團簽訂合作協議,打算申請澳門土語為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非實物文化遺產。 其他語言:部份印尼、菲律賓、泰國、緬甸等國的移民在日常生活中會活用到其祖國語言與粵語混合的土語,但此類土語尚未形成如同澳門土語一樣有系統的語言。 文字 繁体中文:澳門日常使用繁體中文,亦是澳門官方文字,在澳門教育上最主要教授的文字。與香港相同,粵語(廣東話)在澳门社會上是绝大多数人的母语以及通用语言。 簡體中文:自開放港澳個人遊後,大量中國內地旅客訪澳,因此部分酒店和娛樂場、廣告、提醒標語等都有簡體中文的標示。而在澳門人的部分非正式場合下,例如快速筆記、餐廳下單等會都用到簡體中文。另外,澳门不少学校采用的都是中国内地的简体中文教材,部分学校也允许学生在考试中以简体字作答。 葡萄牙文:大多是澳門的葡裔人口使用,是澳門官方語言,因此政府的官文等都依然使用葡文作主要用字,但是葡萄牙文在華人社會中並沒有很大作用。澳門的年輕一代通常選擇學習英文,葡文次之。不過,近年來華人居民報讀葡萄牙駐澳官方文化機構東方葡萄牙學會舉辦的葡語課程有上升的趨勢,其中又與行政暨公職局從2003年開始不再與澳門理工學院合作,改為與該學會合作舉辦公務員葡語培訓課程有關。 英文:在國際社會上英文是不可或缺的文字,因此許多新一代的年青人都非常著重學習英文;雖然英文不是澳門的官方文字,但很多旅遊設施都會選用中、英兩語作主要使用文字。而澳門政府官方也存在使用英語的例子,尤其用於交通領域上。比起葡文PARE, 宗教 澳門華洋雜處,奉行信仰自由,宗教多元化。由於多數居民為華人,信仰以儒、釋、道及民間神祇為主。澳門華人文化深受中華傳統文化和儒家的道德思想影響。每逢孔聖誕,澳門孔教會會帶領社會各界華人和學校舉行紀念與祭典儀式。至於佛教,位於望廈村的普濟禪院便是澳門早期興建的寺廟建築。而道教所供奉的神祇,如:譚公、洪聖爺、文昌帝君、關帝、北帝、城隍等崇拜都見於澳門。而觀音和媽祖崇拜在澳門特別流行,其建築有明朝成化年間由閩商人興建的媽祖閣廟。 基督宗教方面,天主教澳門教區於1576年1月23日成立,首任主教為賈耐勞(仁慈堂創辦人)。首位華人主教為林家駿主教。由於回歸前大量土生葡人離開澳門,故現時信徒以華人為主。基督新教也是以澳門為踏足中國的第一站,英國倫敦傳道會的傳教士馬禮遜於1807年來到澳門,展開基督新教在中國的宣教歷史。澳門有二間最古老的華人新教教會,分別是中華基督教會志道堂和澳門浸信教會,都有超過一百年的歷史。聖公會維多利亞教區於1849年成立,管轄範圍包括澳門,現該教區已成為香港聖公會澳門傳道地區。另外,中華醫學傳教會於1838年在澳門開辦醫院,是基督新教在中國的第一所綜合性醫療機構。1970年代,地方教會亦見在澳門開展。 此外,澳門亦有不同宗教。例如伊斯蘭教可能在明代以前由波斯商人傳入澳門,其社團組織為澳門伊斯蘭會。巴哈伊教在宣教運動中也選中澳門為傳教地區,在1935年由美國加州傳入,現其社團組織為澳門巴哈伊總靈體會,並作為向中國內地傳教的大本營。另外,新興宗教的國際基士拿知覺協會、日本的神慈秀明會、澳門創價學會等都有在澳門活動,只是規模較主流宗教相對小。 教育 澳門負責教育事務的政府部門是教育及青年發展局。 在澳門,非高等教育包括幼兒教育、中小學教育和回歸教育等。澳門教育機構可分為公立學校和私立學校兩種,當中大部份學校都是私立。政府亦實行免費教育,減輕家庭經濟負擔。政府也提供一些學費,學校用品的補貼給在澳門就讀的學生,政府也補貼在其他國家學習的澳門人以上的補貼。 澳門現有12所高等教育機構:公立的澳門大學、澳門理工大學、澳門旅遊學院、澳門保安部隊高等學校,和私立的澳門科技大學、澳門城市大學、聖若瑟大學、澳門鏡湖護理學院、澳門管理學院、中西創新學院,以及澳門歐洲研究學會和聯合國大學國際軟件技術研究所。 第一所現代高等院校「東亞大學」成立於1981年,所提供的課程當中,較具特色的有博彩管理、體育及運動、中醫藥以及翻譯等。 2013年7月20日起,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正式接管位於橫琴的澳門大學新校區,澳門的行政、立法、司法皆於該地生效。 人物 交通 澳門擁有完善的海陸空交通網絡,來自世界各地的旅客可以選擇不同的交通工具來往澳門。海路方面,澳門設有三個對外客運碼頭,分別是內港客運碼頭、外港客運碼頭和氹仔客運碼頭;而航空交通,位於氹仔東部的澳門國際機場在1995年11月正式營運。自港珠澳大橋通車後,澳門可以經陸路連接位於珠江東岸的香港。另外,外港客運碼頭頂層設有直昇機坪,提供直昇機航線往來香港和深圳。 澳門半島與氹仔之間有三條大橋連接,1974年10月啟用嘉樂庇總督大橋(以當時總督名字嘉樂庇命名,俗稱澳氹大橋或舊大橋)、1994年3月啟用友誼大橋和2005年1月9日啟用西灣大橋,西灣大橋是澳門唯一雙層行車的全天候大橋。此外,蓮花大橋連接路氹城和珠海市橫琴島,為澳門與中國內地連接的第二個陸路口岸。預計2024年,澳氹第四條跨海大橋建成。 2007年,澳門政府計劃興建由澳門至氹仔之海底隧道,原本預計2009年下半年落成,有關計劃已擱置。 2009年,澳門政府落實興建澳門輕軌第一期工程,由關閘至氹仔客運碼頭,設21車站。2019年12月10日,第一期路線氹仔線正式通車,全線由氹仔碼頭站至海洋站共有11個車站,全度為9.3公里。 2021年,澳門道路行車線長度達462.5公里,註冊機動車有247,603輛,汽車密度達到每公里535輛,位世界前列。 澳門陸路主要交通工具為巴士以及的士。當中巴士由兩家巴士營運公司營運,分別是澳門公共汽車股份有限公司及澳門新福利公共汽車有限公司。兩巴士公司採統一6圓車費,持有電子貨幣儲值卡(澳門通)或聚易用+乘車碼可享有車資優惠和轉乘優惠。。的士(出租車)分有以黑色為主色的普通的士和電召的士,載客量為4至7人。起錶價(首1.6公里)19元,以後每240米一跳收2元,停車候客每一分鐘收2元。而昔日澳門的主要交通運輸工具——三輪車,至今已是旅客用作遊覽澳門的懷舊交通工具。 步行系統為交通事務局於2008年完成短途交通系統可行性規劃研究中提到,建議以短途交通系統連接未來的輕軌站和人口量高的地區,並提出「綠色出行」、「公交優先」,鼓勵以步行方式出行,以構建輕軌系統為主幹,公共巴士及的士為基礎,自動步行系統作為輔助的陸路交通;目前已啟用8條大型步行系統。 陸路跨境口岸方面,在連接中國內地方面,經由關閘、青茂口岸及港珠澳大橋珠澳口岸可接連珠海市拱北,另外,在2000年3月啟用之蓮花大橋,接連澳門路氹城與珠海市橫琴島。2018年10月港珠澳大橋通車,讓澳門經陸路連接位於珠江東岸的香港,並透過人工島成為另一個接連珠海市的口岸。值得一提的是,由澳門經陸路前往香港,需要經過珠海市管轄的路段,惟乘客在途中一般無需下車。 海上客運方面,澳門現有三大營運商:噴射飛航、粵通船務、金光飛航,外港客運碼頭及氹仔客運碼頭航點有香港上環港澳客輪碼頭、九龍中國客運碼頭、香港國際機場海天客運碼頭、深圳蛇口、深圳福永港。內港客運碼頭則提供來往澳門與珠海灣仔口岸的航班。 澳門國際機場位於氹仔偉龍馬路,於1995年開始投入服務。澳門政府致力發展機場成為區內低成本航空的營運中心。據機場資料顯示,澳門國際機場2007年全年的客運量達549萬高峰人次,與大陸各大城市、臺灣、東南亞、日本以至澳洲都有航班往來。澳門政府將斥資60億澳門元填海擴建以增加客運量。澳門可經港珠澳大橋或海上客運經海天客運碼頭前往香港國際機場。 澳門航空公司成立於1994年9月13日,主要提供由澳門到中国大陆、臺灣、東南亞與東亞的航線。另曾有以澳門為基地的航空公司──非凡航空經營(2006年12月中旬─2010年3月底)。新港澳碼頭設有直昇機停機坪,提供來往澳門—香港及澳門—深圳的直昇機航線,航程約為15分鍾。氹仔客運碼頭碼頭亦設直昇機坪,唯尚未開放使用。另有直昇機維修站設在路氹連貫公路旁儲水塘側山腰上。 邊境管制 澳門設有關閘邊檢大樓、青茂口岸澳門邊檢大樓、橫琴口岸澳門口岸區、跨境工業區邊檢大樓、港珠澳大橋澳門邊檢大樓等陸路邊檢設施;在外港客運碼頭、內港客運碼頭、氹仔客運碼頭設海路邊檢設施,另外在澳門漁人碼頭和路環碼頭設有僅供乘坐遊艇人士出入境使用的邊檢設施;在澳門國際機場則設有空路邊檢設施。 國際排名 隨著澳門的國際地位急速提升,國際評級機構如世界概況也會統計澳門數據,以下是部分澳門在國際上的排名: 政治及經濟排名 2016年經濟自由度 - 全球37名 2008年獲GaWC评为「适合发展」的城市,同耶路撒冷、热那亚、都靈、马赛、利物浦、斯特拉斯堡、盐湖城、塞维利亚和蒂华纳同級。 GDP(PPP) - 全球第99名(2015年) 人均GDP(PPP) - 全球第3名(2015年) 廉潔指數 - 全球第46廉潔(5.1,2011年) 失業率 - 全球第4名(2.9%,2020年) 超時工作率 - 全球第4高(39.1%) |
他在入行前做過建築、當過海員,1968年因一次偶然的機會考入了國泰電影的演員訓練班,正式入行,其藝名「劉丹」正是該訓練班的班主任所改。在電影圈中鬱鬱不得志的他在轉投電視後竟峰迴路轉,先後於1970年代中後期加入丽的電視、佳藝電視和無綫電視,並憑《上海灘》「馮敬堯」一角大紅。由於他曾在長篇電視劇《真情》中飾演燒臘店店主「李標炳」一角深入民心,所以外號「叉燒炳」(劇中李標炳暱稱)。 同時,他曾擔任《射雕英雄傳》戲份極重之「洪七公」一角。劉丹版本的洪七公慈眉善目、非常精靈可愛,是全戲中最討好的角色之一。而劉丹也憑精湛演出,一連演出了1983年、1994年兩版《射雕英雄傳》以及1983年、1995年兩版《神雕俠侣》、總共4個版本的洪七公,為目前該角色扮演者之紀錄保持者。 此外,他也參演過不少經典電視劇,並演活不少角色,包括《過客》的大龍頭人物「李天龍」、《天師執位》的「張天師」、《命轉乾坤》的心腸毒辣富豪「蔣光正」、《十月初五的月光》的澳門賭王「萬世光」、《洛神》的「曹操」、《飛短留長父子兵》的慈父「范光榮」、《亂世佳人》的米商老闆「顧萬齊」、《珠光寶氣》的鑽石公司總裁「孫懷德」(德叔)、《天與地》的維權人士「江兆泉」、《4 in Love》的家電舖老闆「馮志明」(明叔)等,他也曾在麗的電視、亞洲電視、佳藝電視、中國大陸和臺灣等地參與電視劇演出。 他因參演過無線電視大部分的處境喜劇,而被譽為香港電視處境劇的靈魂人物之一。其中包括《香港八一》的「倫伯通」、《真情》的「李標炳」(叉燒炳),在《皆大歡喜》中飾演第一輯(古裝版)的「明憲宗」及第二輯(時裝版)的「王尚」,《畢打自己人》的「王桂生」、《天天天晴》的「朱保」。在《愛·回家》中飾演的一家之主「馬虎」亦為經典之一,形象深入民心。而從2017年至今,他於長篇處境劇《愛·回家之開心速遞》中飾演的「熊樹根」一角,亦廣受觀眾喜愛。 2020年,在《萬千星輝頒獎典禮2019》奪得「萬千光輝演藝人大獎」。 軼事 在媒體訪問中,他透露了留鬚的原因,在1970年代時一位風水大師指剃鬚會影響他的個人氣場。他曾經不信,1978年拍戲時需要他剃鬚,結果即出意外,弄傷腰部,住了半個月醫院,醫生更對他說100人之中只有2人能康復,他是其中1個,非常幸運。此後,所有需要剃鬚的角色他都不會接拍。 2020年,在《萬千星輝頒獎典禮2020》頒發「最受歡迎男角色」時,由胡定欣和馬德鐘頒獎,他們挑選了幾人個演員介紹,講到劉丹時,胡定欣大叫一聲「丹爺」,又講到︰「丹爺由《愛·回家》,馬家做到熊家陪足大家8年啦!」劉丹一度以為自己得獎,於是站起身,場面尷尬。最後「最受歡迎男角色」由張振朗奪得。不過翻查名單,其實劉丹不在該獎的提名名單中,所以整件事相當尷尬。劉丹後來解釋他以為自己需要上台頒獎。 政治立場 他曾於2000年-2007年任香港西貢區議會的委任議員。又於2000年以原名「劉慶基」代表自由黨參加新界東選區的香港立法會選舉,其參選名單得15,000多票,未能取得議席。 演出作品 电影 電視劇(丽的電視) 電視劇(佳藝電視) | 2017年:馬家開飯 2017年:馬家過聖誕 廣告 1999年: 2014年:保心安 2021年:維特健靈 派台歌曲成績 獎項及提名 注釋 參考資料 外部連結 香港電視男演員 香港電影男演員 香港主持人 香港佛教徒 西貢區議員 香港航海人員 無綫電視男藝員 前麗的電視藝員 前亞洲電視男藝員 前佳藝電視男藝員 威海人 香港自由黨成員 |
演藝界情繫玉樹關愛行動大滙演(2010年) 超級遊戲獎門人(2010年) 萬千星輝賀台慶(2010年) 2010年萬千星輝頒獎典禮(2010年) 和味蘇(2011年) 正識第一(2011年) May姐有請(2011年) 細說新馬(2012年) 綜藝節目(亞洲電視) 創業獻光華(1990年) 今夜不設防(1990年) 活力凝聚賀台慶(1991年) 台慶同心創高峰台慶(1992年) 亞琴與亞基(1993年;與麥基) 今夜真情賀台慶(1993年) 1993亞洲小姐準決賽(1993年) 舞台劇 劍雪浮生(1999年首演及2005年重演) 天之驕子音樂劇-飾演孟夫人 廣告 周大福(1989年) 金冠牌絲苗米王(1992年) 線上遊戲《夢之傳說》廣告代言人 SNICKERS 士力架朱古力 獎項 轶事 李香琴年轻时演出的电影角色多为反派(如反派女侠)或偏反面(如尖酸刻薄的富家太太),令人印象深刻。 由于和日本女星李香蘭名字接近,所以容易混淆。其实二者无任何关系。國產凌凌漆中曾经以此作素材虚构一对同名母女。 註釋 參考資料 外部链接 Heung 澳門裔香港人 香港順德人 中國大陸出生的香港藝人 澳大利亚华人 香港粤劇演員 無綫電視女藝員 前麗的電視藝員 前亞洲電視女藝員 前佳藝電視女藝員 香港電影女演員 香港電視女演員 香港佛教徒 香港粤語片演員 香港舞臺演員 | 萬千星輝賀台慶(2009年) 今日VIP(2009年、2010年、2012年) 演藝界情繫玉樹關愛行動大滙演(2010年) 超級遊戲獎門人(2010年) 萬千星輝賀台慶(2010年) 2010年萬千星輝頒獎典禮(2010年) 和味蘇(2011年) 正識第一(2011年) May姐有請(2011年) 細說新馬(2012年) 綜藝節目(亞洲電視) 創業獻光華(1990年) 今夜不設防(1990年) 活力凝聚賀台慶(1991年) 台慶同心創高峰台慶(1992年) 亞琴與亞基(1993年;與麥基) 今夜真情賀台慶(1993年) 1993亞洲小姐準決賽(1993年) 舞台劇 劍雪浮生(1999年首演及2005年重演) 天之驕子音樂劇-飾演孟夫人 廣告 周大福(1989年) 金冠牌絲苗米王(1992年) 線上遊戲《夢之傳說》廣告代言人 SNICKERS 士力架朱古力 獎項 轶事 李香琴年轻时演出的电影角色多为反派(如反派女侠)或偏反面(如尖酸刻薄的富家太太),令人印象深刻。 由于和日本女星李香蘭名字接近,所以容易混淆。其实二者无任何关系。國產凌凌漆中曾经以此作素材虚构一对同名母女。 註釋 參考資料 外部链接 Heung 澳門裔香港人 香港順德人 中國大陸出生的香港藝人 澳大利亚华人 香港粤劇演員 無綫電視女藝員 前麗的電視藝員 前亞洲電視女藝員 前佳藝電視女藝員 香港電影女演員 香港電視女演員 香港佛教徒 香港粤語片演員 |
八达岭是位于北京市延庆区内临近居庸关的一个山峰,最高点1,015米。地处于北京西北。 历史 八达岭最著名的是它的长城。它是中国开放最早的一段长城,也是至今为止保护最好,最著名的一段明代长城。其可行部分全长3,741米。它建于1504年,关城有东西二门,东门额题“居庸外镇”,刻于嘉靖十八年(1539年);西门额题“北门锁钥”,刻于万历十年(1582年)。 萬里長城八達嶺段建於1505年(明朝弘治十八年),東窄西寬,有東西二門,南北兩面各開一豁口,接連關城城牆,臺上四周有磚砌垛口。城牆頂部地面鋪縵方磚,嵌縫密實。內側為宇牆,外側為垛牆,垛牆上方有垛口,下方有射洞。城牆高低寬窄不一,平均高7米多,有些地段高達14米。牆基平均寬6.5米,頂寬5米多,可容五馬並馳或十人並進。 内部交通 索道 地面缆车 八达岭地面缆车线路全长700米,下站始于詹天佑纪念馆对面,上站至南四楼。 滑道 | 索道 地面缆车 八达岭地面缆车线路全长700米,下站始于詹天佑纪念馆对面,上站至南四楼。 滑道 接驳车 八达岭长城图片 参见 八达岭镇 八达岭站 |
1791年:佛蒙特州加入美國,成為美國第14個州。 1797年:第一任美國總統喬治·華盛頓退休,约翰·亚当斯接替他成為美國第2任總統。 19世紀 1837年:由於人口在7年內快速增長10倍,美國伊利諾州簽署城市憲章而讓芝加哥建立城市。 1858年:世界上第一艘鐵甲艦,光榮號鐵甲艦在法國土倫動工。 1861年:亚伯拉罕·林肯就任美國第16任总统,成为第一位来自共和党的总统。 1877年:俄罗斯作曲家彼得·柴可夫斯基作曲的芭蕾舞剧《天鹅湖》在莫斯科大剧院首次演出。 1890年:連接蘇格蘭愛丁堡和法夫的福斯橋正式落成,後來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遺產。 20世紀 1913年:美國勞工部成立。 1917年:美國國會首位女性議員,來自蒙大拿州的珍妮特·拉金就職。 1923年:。 1932年:國際聯盟到上海安排中日兩國停火。 1933年:富兰克林·罗斯福就任美國第32任总统,后来成为美国历史上唯一一位连任四届的总统。 1933年:热河省会承德被日本关东军第八师团川原旅团先头部队128骑占领。 1936年:德国兴登堡号飞船首航,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大的飞行器。 1943年:俾斯麦海海战以日本运输舰队被全歼而结束。 1951年:第一届亚洲运动会在印度新德里开幕。 1961年:敦煌莫高窟與安西榆林窟列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1975年:石油输出国组织第一届首脑会议在阿尔及尔举行,通过《庄严宣言》。 1983年:河南偃师发现商朝城市遗址。 21世紀 2006年: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胡錦濤在全國政協分組討論中提出「八榮八恥」論述。 2009年:国际刑事法院以在达尔富尔战争犯下战争罪等罪行为由,对苏丹总统奥马尔·巴席尔发出逮捕令。 2010年:墨西哥首都墨西哥城正式承认同性婚姻合法,成为拉美最早承认同性婚姻的地区。 2012年:俄罗斯总统大选以普京成功连任而结束。 出生 1394年:恩里克王子,葡萄牙航海家(1460年逝世) 1561年:井伊直政,日本戰國時代武將(1602年逝世) 1678年:韋瓦第,義大利音樂家,人稱「協奏曲之父」(1741年逝世) 1777年:約翰·馬特克斯,美國政治人物(1847年逝世) 1822年:朱爾·利薩茹,法國數學家(1880年逝世) 1859年:亚历山大·波波夫,俄国物理学家(1906年逝世) 1878年:有島武郎,日本小說家(1923年逝世) 1890年:白求恩,加拿大醫生,曾於中國抗日戰爭時期援助八路軍(1939年逝世) 1904年:乔治·伽莫夫,俄裔美籍物理学家(1968年逝世) 1906年:張榮冕,香港教育家及教育行政人員(1985年逝世) 1907年:瑪麗亞·布拉尼亞斯·莫雷拉,西班牙超級人瑞,現任全世界最長壽在世人物 1921年:瓊·格林伍德,英國女演員(1987年逝世) 1925年:保罗·莫里哀,法國鋼琴家、指揮家(2006年逝世) 1929年:伯纳德·海廷克,荷蘭指揮家(2021年逝世) 1932年:米瑞安·馬卡貝,南非歌手,外號「非洲媽媽」,曾榮獲葛萊美獎(2008年逝世) 1933年:尼諾·瓦卡雷拉,義大利前跑車賽和一級方程式車手(2021年逝世) 1934年:萊拉·哈爾梅,芬蘭歌手(2021年逝世) 1938年:阿爾法·孔戴,幾內亞政治家,第3任幾內亞總統 1941年:尤里·西蒙諾夫,俄羅斯指揮家 1941年:西蒙·羅拔臣爵士,佳連沃·本遜董事會前主席 1952年:孫彥軍,中國男演員 1953年:克里斯·史密斯,美國政治人物,現任紐澤西州聯邦眾議員 1963年:野島伸司,日本編劇 1965年:島尻安伊子,日本女政治家、自由民主黨黨員 1965年:保羅·W·S·安德森,英國電影導演 1967年:畢國智,香港电影導演 1967年:黃澤鋒,香港男演員 1968年:基里亞科斯·米佐塔基斯,希臘政治人物,現任希臘總理 1969年:伊能靜,台灣女歌手 1969年:阿德里安·沃纳罗斯基,美國體育專欄作家、記者 1970年:左小祖咒,中國音樂家 1970年:張延,中國演員、主持人 1973年:虞音蓓,台灣新北市傑出學務人員、環保運動者、山野教育家與獨木舟好手(2021年逝世) 1973年:連恩·懷斯曼,美國電影導演 1973年:-{zh-hans:彭妮·莫当特;zh-tw:佩妮·摩丹特;zh-hk:莫佩琳;}-,英國政治人物,現任樞密院議長及下議院領袖 1975年:任泉,中國男演員 | 14世紀 1351年:拉玛铁菩提一世自立为暹罗国王。 1386年:立陶宛大公國大公雅蓋沃獲得加冕成為波蘭國王,開始雅蓋洛王朝的統治。 15世紀 1461年:英格兰兰卡斯特王朝国王亨利六世在玫瑰战争中被约克家族废黜,爱德华四世成为新国王。 1493年:探險家克里斯多福·哥倫布在首次航行至美洲後,搭乘尼尼亞號返回葡萄牙里斯本。 17世紀 1628年:馬薩諸塞灣殖民地获得英王查理一世颁布的皇家特許狀。 1665年:英国国王查理二世向荷蘭宣戰,第二次英荷戰爭爆發。 18世紀 1776年:大陆军带加农炮发动多徹斯特高地爭奪戰,以解波士顿之围。 1791年:佛蒙特州加入美國,成為美國第14個州。 1797年:第一任美國總統喬治·華盛頓退休,约翰·亚当斯接替他成為美國第2任總統。 19世紀 1837年:由於人口在7年內快速增長10倍,美國伊利諾州簽署城市憲章而讓芝加哥建立城市。 1858年:世界上第一艘鐵甲艦,光榮號鐵甲艦在法國土倫動工。 1861年:亚伯拉罕·林肯就任美國第16任总统,成为第一位来自共和党的总统。 1877年:俄罗斯作曲家彼得·柴可夫斯基作曲的芭蕾舞剧《天鹅湖》在莫斯科大剧院首次演出。 1890年:連接蘇格蘭愛丁堡和法夫的福斯橋正式落成,後來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遺產。 20世紀 1913年:美國勞工部成立。 1917年:美國國會首位女性議員,來自蒙大拿州的珍妮特·拉金就職。 1923年:。 1932年:國際聯盟到上海安排中日兩國停火。 1933年:富兰克林·罗斯福就任美國第32任总统,后来成为美国历史上唯一一位连任四届的总统。 1933年:热河省会承德被日本关东军第八师团川原旅团先头部队128骑占领。 1936年:德国兴登堡号飞船首航,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大的飞行器。 1943年:俾斯麦海海战以日本运输舰队被全歼而结束。 1951年:第一届亚洲运动会在印度新德里开幕。 1961年:敦煌莫高窟與安西榆林窟列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1975年:石油输出国组织第一届首脑会议在阿尔及尔举行,通过《庄严宣言》。 1983年:河南偃师发现商朝城市遗址。 21世紀 2006年: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胡錦濤在全國政協分組討論中提出「八榮八恥」論述。 2009年:国际刑事法院以在达尔富尔战争犯下战争罪等罪行为由,对苏丹总统奥马尔·巴席尔发出逮捕令。 2010年:墨西哥首都墨西哥城正式承认同性婚姻合法,成为拉美最早承认同性婚姻的地区。 2012年:俄罗斯总统大选以普京成功连任而结束。 出生 1394年:恩里克王子,葡萄牙航海家(1460年逝世) 1561年:井伊直政,日本戰國時代武將(1602年逝世) 1678年:韋瓦第,義大利音樂家,人稱「協奏曲之父」(1741年逝世) 1777年:約翰·馬特克斯,美國政治人物(1847年逝世) 1822年:朱爾·利薩茹,法國數學家(1880年逝世) |
1947年:迪克·福斯貝里,美國男子跳高運動員(2023年逝世) 1947年:約翰·斯托塞爾,美國電視名人、作家、評論家 1950年:鈴置洋孝,日本男性聲優、演員(2006年逝世) 1954年:中山星香,日本漫畫家 1955年:西普里安·恩塔里亞米拉,布隆迪政治家,第5任蒲隆地總統(1994年逝世) 1959年:延斯·斯托尔滕贝格,挪威政治人物,第27任挪威首相 1967年:厄茲勒姆·圖雷西,土耳其裔德國醫生、科學家、企業家 1968年:盧慶輝,香港男演員 1972年:-{zh-hans:沙奎尔·奥尼尔;zh-hk:沙基爾·奧尼爾;zh-tw:俠客·歐尼爾;}-,美國篮球选手 1978年:郭人豪,台灣演員 1979年:關悅,中國女演員、主持人、歌手 1981年:張萌,中國女演員、主持人 1982年:李岳,台灣主持人、演員、舞者 1982年:談美琪,香港新聞從業員 1982年:妮姆拉·卡爾,印度女演員 1983年:修杰楷,台灣男演員 1984年:Becky,日本女演員 1985年:林德信,香港男歌手 1985年:唐嘉麟,香港饒舌歌手 1985年:若菜光,日本AV女優 1986年:艾力·馬倫斯奧,美國男演員 1986年:弗朗西斯科·瑟維里,美國職業棒球運動員 1987年:凱文-普林斯·博阿騰,迦納足球員 1988年:西蒙·米尼奧萊,比利時足球運動員 1989年:周放,中國女演員 1989年:阿格涅什卡·拉德萬斯卡,波蘭女子網球運動員 1990年:朴草娥,韓國女子偶像團體AOA成員 1991年:妮歌·霍斯,美國時尚模特兒 1991年:造物主泰勒,美國說唱歌手、唱片製作人 1992年:嗣永桃子,日本女歌手 1992年:山姆·班克曼-弗里德,美國企業家,FTX創始人兼執行長 1995年:愛繆,日本女歌手 1995年:傑夫·薩圖爾,泰國男歌手 1996年:本渡楓,日本女性聲優 1996年:克里斯蒂安·科爾曼,美國男子田徑運動員 1997年:Luda,韓國女子偶像團體宇宙少女成員 逝世 190年:後少帝刘辩,东汉废帝、弘农王(176年出生) 753年:高阳公主,唐太宗李世民的女儿(生年不详) 1754年:亨利·佩勒姆,英國政治人物,曾任英國首相(1694年出生) 1764年:菲利普·約克,第一代哈德威克伯爵,英國大律師、法官及輝格黨政治家(1690年出生) 1836年:大衛·克拉克,美國政治家(1786年出生) 1888年:露意莎·奧爾柯特,美國小說家,《小婦人》作者(1832年出生) 1900年:戈特利布·戴姆勒,德國工程師、企業家,汽車的發明者之一(1834年出生) 1930年:阿爾弗雷德·馮·鐵必制,德國海軍元帥(1849年出生) 1932年:蘇沙,美國軍人、作曲家、指揮家,被稱為「進行曲之王」(1854年出生) 1938年:莊士敦,英國外交官,末代皇帝溥儀外籍帝師(1874年出生) 1939年:費迪南德·馮·林德曼,德國數學家(1852年出生) 1942年:林育英,中國共產黨早期領導人之一(1897年出生) 1948年:菊池寬,日本小說家、劇作家、記者(1888年出生) 1950年:阿尔贝·勒布伦,法國政治人物,第15任法國總統(1871年出生) 1954年:卡爾·愛德華,薩克森-科堡-哥達公爵(1884年出生) 1967年:柯达伊,匈牙利音樂家(1882年出生) 1973年:賽珍珠,美國女作家,1938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1892年出生) 1982年:艾茵·蘭德,俄裔美國哲學家、小說家(1905年出生) 1984年:馬丁·尼莫拉,德國神學家、信義宗牧師(1892年出生) 1986年:喬治亞·歐姬芙,美國女畫家(1887年出生) 1986年:朱光潛,中國美學家、文藝理論家、教育家(1897年出生) 1992年:關肅霜,京劇表演藝術家(1929年出生) | 7世紀 619年:中国唐朝公布租庸调法。 16世紀 1521年:葡萄牙航海家斐迪南·麦哲伦率领的探险船队成功到达太平洋马里亚纳群岛中的关岛。 19世紀 1834年:加拿大最大城市多伦多成立。 1836年:墨西哥将军圣塔·安那率领的军队在围城13天之后,成功占领德克萨斯共和国要塞阿拉莫。 1853年:意大利作曲家朱塞佩·威尔第改编同名小说的歌剧《茶花女》在威尼斯凤凰剧院首次演出。 1869年:俄罗斯化学家德米特里·门捷列夫首次提出化学元素周期律,并发表第一张元素周期表。 1898年:清政府派李鸿章、翁同龢与德国驻华公使海靖在北京正式签订了中德《胶澳租界条约》。 1899年:阿斯匹靈獲准上市。 20世紀 1902年:西班牙首都馬德里一間學院師生成立足球俱樂部,後來發展為皇家馬德里足球俱樂部。 1932年:蔣中正出任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委員長 1933年:长城事变:喜峰口战役 1937年:老舍发表长篇小说《骆驼祥子》。 1945年:美国与拉美国家缔结查普特佩克公约。 1945年:德国军队向匈牙利巴拉顿湖地区的苏联乌克兰第三方面军展开大规模的进攻,巴拉顿湖战役爆发。 1946年:中国民主促进会成立 1949年:中国中华全国学生联合会成立。 1950年:中華民國照會聯合國秘書長,退出關稅與貿易總協定。 1957年:英国殖民地英属黄金海岸和多哥兰合并建立迦纳,为英国在非洲殖民地中首个独立的国家。 1967年:斯韋特蘭娜·約瑟福芙娜·阿利盧耶娃,-{zh-hans:斯大林;zh-hk:史太林;zh-tw:史達林;}-的女兒,叛逃至美國。 1991年:香港財政司翟克誠建議大幅增加煙草稅200%。 21世紀 2003年:香港美孚新邨一間銀行發生人肉炸彈案。 2011年:香港爆發反財政預算案大遊行,有示威者堵塞德輔道中,當中113名被捕,是繼六七暴動後捕獲最多人的一次。 出生 1340年:岡特的約翰,英格蘭國王愛德華三世的兒子(1399年逝世) 1405年:胡安二世,卡斯蒂利亞王國國王(1454年逝世) 1475年:米开朗基罗,意大利雕塑家,文藝復興時期的建築師(1564年逝世) 1483年:弗朗切斯科·圭恰迪尼,義大利歷史學家、政治家(1540年逝世) 1495年:路易吉·阿拉曼尼,文藝復興時期歐洲佛羅倫斯人文主義者(1556年逝世) 1779年:安東莞·亨利·約米尼,法國拿破崙時期的將軍及軍事家(1869年逝世) 1787年:约瑟夫·夫琅禾费,德国物理学家(1826年逝世) 1806年:伊丽莎白·勃朗宁,英国女诗人(1861年逝世) 1817年:克雷芒汀,法国公主(1907年逝世) 1831年:菲利普·謝里登,美國陸軍職業軍官、南北戰爭時期聯邦軍將領(1888年逝世) 1865年:段祺瑞,民國時期政治家,皖系軍閥首領(1936年逝世) 1870年:奧斯卡·施特勞斯,奧地利作曲家(1954年逝世) 1871年:羽鳥重郎,日本醫學家(1957年逝世) 1900年:吉娜·西格娜,義大利-法國出生歌劇聲樂家,戲劇女高音(2001年逝世) 1903年:香淳皇后,昭和天皇的皇后(2000年逝世) |
地名 建兴郡,中国古代同名郡 建兴县,中国古代同名县 建兴乡,中国同名乡镇 建興車站,臺灣鐵路管理局屏東線(已廢站) 企业 建興電子,一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Lite-On IT Corporation) 學校 臺南市立建興國民中學,中華民國臺南市一所國民中學 | 建兴 (渤海),渤海国大仁秀(819年-830年),歷時十二年 建興 (高句麗),高句麗的年号 地名 建兴郡,中国古代同名郡 建兴县,中国古代同名县 建兴乡,中国同名乡镇 建興車站,臺灣鐵路管理局屏東線(已廢站) 企业 |
建武 (后赵):后赵石虎(335年—349年),歷十三年。 建武 (西燕):西燕慕容忠(386年) 建武 (南齐):南齊明帝蕭鸞(494年—498年),歷時不足四年。 建武 (元顥):北魏宗室元顥(529年) | 建武 (东晋):东晋元帝(317年—318年),歷時不足兩年。 建武 (后赵):后赵石虎(335年—349年),歷十三年。 建武 (西燕):西燕慕容忠(386年) |
查理曼於814年去世,當了皇帝超过十三年。他被安葬於亞琛帝國自由市的亞琛主教座堂,该城現在處於德國境內。他在生時有四段婚姻及生有三位合法兒子,但只有幼子虔诚者路易存活下來繼承他的帝国。 查理曼是扑克牌紅心K与法国塔罗牌上的人物。 中文譯名 華語中流行的譯名「查理曼大帝」被部份人認為是法文的錯譯,因為法文查理曼的「曼」字()由拉丁语「伟大的」()演变而来,本身已含有「大帝」的意思。 生平 出生與成長 查理曼于742年4月2日出生在法兰克王国埃斯塔勒市一个贵族家庭。 祖父鐵鎚查理是法兰克王国墨洛温王朝的宮相。 父亲丕平三世(矮子丕平)繼任宮相,在教宗的支持下篡位,废黜墨洛温王朝末代國王希得利三世,取而代之,创立了加洛林王朝。查理继任后继续与教宗保持联盟关系。 生母一直与查理同住到老年。死后,被安葬在丕平三世埋骨的圣德尼大教堂里,备极哀荣。 胞妹,早查理几年死于她在其中度过一生的修道院里。 取得倫巴底的王位 丕平在768年病逝後,查理曼與弟弟卡洛曼一世在10月9日分別繼承了法兰克王国的努瓦永和苏瓦松兩片領土。771年12月4日,卡洛曼一世去世,查理將苏瓦松纳入其统治,卡洛曼的遗孀偕同其儿子與部分贵族逃往意大利,投靠倫巴底国王德西德里烏斯。773年,德西德里烏斯入侵教宗国,查理应教宗哈德良一世的请求參戰,並戰勝德西德里烏斯的軍隊;帕維亞於774年6月陷落,倫巴底國王德西德里烏斯被俘。查理取得倫巴底的王位,亦象徵着倫巴底人在義大利的統治的結束及卡洛曼一世剩余勢力的消亡。 擴張至撒克逊人地區 在查理以前,法兰克王国的疆土只限于高卢的一部分,查理通过各次战争,领土几乎扩大了一倍。自从西罗马帝国衰亡以来,欧洲还没有这么广阔的疆土被一个国家控制过。征服的地域有:阿基坦和加斯克涅、整个比利牛斯山脉、直至埃布罗河为止的伊比利亚;从奥古斯塔到普利亚的意大利;萨克森,是日耳曼尼亚相当大的一部分;多瑙河一边的潘诺尼亚和达西亚二省,还有希斯特里亚、利布尔尼亚和达尔马提亚。沿海城市除外;莱茵河、维斯杜拉河、大西洋、多瑙河之间的各部族,主要有维拉塔比人、索拉布人、阿博德里提人和波希米亚人。相当于今天的法国、瑞士、荷兰、卢森堡、比利时、奥地利以及德国、意大利、西班牙的加泰罗尼亚地区、克罗地亚、波希米亚、匈牙利等大部分地区。 公元772年起,查理在三十三年內对撒克逊人发动過八次戰役,將撒克遜纳入到法蘭克王國,爲日耳曼尼亚作為一個政治實體奠下基石。 778年的危機激發了查理的第二部重大律令改革《賀斯塔律令》,這次則產生了789年的《大誥》。這部篇幅長且極重要的文件非常強調神職人員必須服從遵守教會的法規,它大部分的條文都是以被稱為《狄奧尼西歐——哈德良》的教會法規集所收錄的文字為基礎。这部法規集是查理在774年由意大利攜回的,但是查理的律令觸及到更深更廣的內涵,幾乎等於是天主教徒原則的一項宣示,以和平、平等、和諧等等原則,當作轉化社會的基礎。 南征穆斯林西班牙 778年,查理率大军翻越比利牛斯山脉,南征西班牙的穆斯林國家安达卢斯。 779年的郎塞瓦尔峡谷战役中,他的侄子罗兰侯爵反对议和,主和派的盖内隆与敌勾结並將其暗殺,查理率大军返回战场时,发现罗兰和所有同伴都已战死。这次战事被写入法兰西民族史诗《罗兰之歌》。也有指以上是《羅蘭之歌》歪曲的歷史,罗兰侯爵是死於巴斯克人的襲擊。 781年,查理的兒子丕平,接受教宗的膏禮成為伦巴底的國王。查理的父亲丕平三世曾发起過对阿基坦的征伐但不成功,直到查理曼時才成功征服阿基坦,後來卢普斯和胡诺尔德所管辖的省份遂归于查理统治之下。781年,查理让自己的儿子虔诚者路易當阿基坦国王。 东罗马帝國的入侵 查理和君士坦丁堡的關係在787年到788年之間瓦解,东罗马帝國的軍隊在788年底大舉入侵意大利南部地區。巴伐利亚公爵泰西罗的妻子,是早先被查理放逐的伦巴底国王狄西德里乌斯的女儿,想要借丈夫为父亲报仇。泰西罗勾结阿瓦尔人向查理挑战,至787年爆发战争。查理很快就赢得了战争,派伯爵代替泰西罗统治巴伐利亚。 788年底,查理到達雷根斯堡,任命了前妻希尔迪加尔德(Hildegard)的兄弟格洛德(Gerold)為巴伐利亞的總督。789年,他在易北河以東征戰,迫使威爾齊德(Wiltzite)的斯拉夫人投降;這一支斯拉夫人和斯拉夫的奧博特人(Slavic Abodrites)一樣,一直敵視法蘭克。 对阿瓦尔人的战争 阿瓦尔人大約在557年左右迁徙到潘诺尼亚地區(Pannonia,大体包括今天的匈牙利西部和奧地利東部),其勢力在隨後的數十年之間達到頂峰,控制了整個巴爾幹,有眾多的西斯拉夫人附庸。阿瓦尔人在626年进攻君士坦丁堡失敗,其後阿瓦尔分崩離析。 790年,查理派遣軍隊至巴伐利亞抵禦阿瓦尔人,後來意大利部隊在8月底重創了阿瓦尔人,阿瓦尔人在多瑙河兩岸的軍隊棄守潰逃,查理占领了多瑙河中游平原。791年的戰敗引發阿瓦尔的內戰,造成克汗(Khagan)與諸古(jugur)兩位阿瓦尔人領袖的死亡。約在795到796年之間,阿瓦尔人領袖圖頓(tudun)帶領隨從抵達亞琛(Aachen)向查理曼宣降,並且受洗為天主教徒;當弗里烏利公爵艾力克的軍隊在795年進入多瑙河和提薩河之間的克汗宮殿時,沒有再遇到任何抵抗。艾力克公爵將他在克汗宮殿所掠奪而來的寶物送給查理,查理其後將這批寶物轉給天主教會及各地的天主教徒。 792年,驼背丕平和法兰克贵族策划了對查理的暗殺,事败后丕平被監禁在修道院,直至810年去世,伯纳德继承其父在意大利的王位。795年,設立西班牙邊區。在797年及798至799年間,當時巴伐利亞的總督格洛德被殺。802到803年之間,阿瓦尔人因斯拉夫人的威胁而尋求查理的支持。東部的各國區域雖然臣服於查理,但仍然受到當地君主的統治,天主教會在當地並沒有進行主要的傳教活動。另外一支亞洲民族馬札尔人(Magyars),在九世紀(896年)的時候遷移進入該地,他們對西歐地區所帶來的煩惱,並不亚於柔然人對東歐所造成的驚擾。 另外,为了應付维京人的威胁,查理建立了一支舰队。不久维京人領袖戈特夫里德被自己的儿子所杀,维京人的威胁得以解除。 加冕爲帝 799年,羅馬發生贵族叛乱,教宗利奥三世逃出罗马投靠查理。800年,查理率兵进入罗马镇压叛乱,恢复了教宗聖座。800年12月25日,查理曼在罗马聖伯多祿大殿受良三世加冕爲「罗马人的皇帝」,成为西罗马帝国的继承人和天主教世界的保护者。 | 779年的郎塞瓦尔峡谷战役中,他的侄子罗兰侯爵反对议和,主和派的盖内隆与敌勾结並將其暗殺,查理率大军返回战场时,发现罗兰和所有同伴都已战死。这次战事被写入法兰西民族史诗《罗兰之歌》。也有指以上是《羅蘭之歌》歪曲的歷史,罗兰侯爵是死於巴斯克人的襲擊。 781年,查理的兒子丕平,接受教宗的膏禮成為伦巴底的國王。查理的父亲丕平三世曾发起過对阿基坦的征伐但不成功,直到查理曼時才成功征服阿基坦,後來卢普斯和胡诺尔德所管辖的省份遂归于查理统治之下。781年,查理让自己的儿子虔诚者路易當阿基坦国王。 东罗马帝國的入侵 查理和君士坦丁堡的關係在787年到788年之間瓦解,东罗马帝國的軍隊在788年底大舉入侵意大利南部地區。巴伐利亚公爵泰西罗的妻子,是早先被查理放逐的伦巴底国王狄西德里乌斯的女儿,想要借丈夫为父亲报仇。泰西罗勾结阿瓦尔人向查理挑战,至787年爆发战争。查理很快就赢得了战争,派伯爵代替泰西罗统治巴伐利亚。 788年底,查理到達雷根斯堡,任命了前妻希尔迪加尔德(Hildegard)的兄弟格洛德(Gerold)為巴伐利亞的總督。789年,他在易北河以東征戰,迫使威爾齊德(Wiltzite)的斯拉夫人投降;這一支斯拉夫人和斯拉夫的奧博特人(Slavic Abodrites)一樣,一直敵視法蘭克。 对阿瓦尔人的战争 阿瓦尔人大約在557年左右迁徙到潘诺尼亚地區(Pannonia,大体包括今天的匈牙利西部和奧地利東部),其勢力在隨後的數十年之間達到頂峰,控制了整個巴爾幹,有眾多的西斯拉夫人附庸。阿瓦尔人在626年进攻君士坦丁堡失敗,其後阿瓦尔分崩離析。 790年,查理派遣軍隊至巴伐利亞抵禦阿瓦尔人,後來意大利部隊在8月底重創了阿瓦尔人,阿瓦尔人在多瑙河兩岸的軍隊棄守潰逃,查理占领了多瑙河中游平原。791年的戰敗引發阿瓦尔的內戰,造成克汗(Khagan)與諸古(jugur)兩位阿瓦尔人領袖的死亡。約在795到796年之間,阿瓦尔人領袖圖頓(tudun)帶領隨從抵達亞琛(Aachen)向查理曼宣降,並且受洗為天主教徒;當弗里烏利公爵艾力克的軍隊在795年進入多瑙河和提薩河之間的克汗宮殿時,沒有再遇到任何抵抗。艾力克公爵將他在克汗宮殿所掠奪而來的寶物送給查理,查理其後將這批寶物轉給天主教會及各地的天主教徒。 792年,驼背丕平和法兰克贵族策划了對查理的暗殺,事败后丕平被監禁在修道院,直至810年去世,伯纳德继承其父在意大利的王位。795年,設立西班牙邊區。在797年及798至799年間,當時巴伐利亞的總督格洛德被殺。802到803年之間,阿瓦尔人因斯拉夫人的威胁而尋求查理的支持。東部的各國區域雖然臣服於查理,但仍然受到當地君主的統治,天主教會在當地並沒有進行主要的傳教活動。另外一支亞洲民族馬札尔人(Magyars),在九世紀(896年)的時候遷移進入該地,他們對西歐地區所帶來的煩惱,並不亚於柔然人對東歐所造成的驚擾。 另外,为了應付维京人的威胁,查理建立了一支舰队。不久维京人領袖戈特夫里德被自己的儿子所杀,维京人的威胁得以解除。 加冕爲帝 799年,羅馬發生贵族叛乱,教宗利奥三世逃出罗马投靠查理。800年,查理率兵进入罗马镇压叛乱,恢复了教宗聖座。800年12月25日,查理曼在罗马聖伯多祿大殿受良三世加冕爲「罗马人的皇帝」,成为西罗马帝国的继承人和天主教世界的保护者。 801年,查理曼趁著摩爾人內亂無暇顧及邊疆之時,偷襲他們,攻占了巴塞罗那,占领埃布罗河以北地区。 病亡 查理曼的長子小查理在811年去世,于是查理曼在813年9月於亞琛加冕路易一世為皇帝。查理一生都不肯把他的女儿们嫁出去,这一点令人感到费解和猜测。 814年冬,天气相当寒冷,查理曼感染风寒。1月28日,在首都亚琛宫中逝世,时年72岁。查理一生娶过五个妻子。766年娶赫罗特鲁德,生有兒子丕平四世,后因政治和宗教原因解除婚约。(767年-813年)。768年奉母命娶伦巴底國王德西德里乌斯的女儿德西德拉塔,771年离婚,这也导致了773年的意大利战争和其后伦巴底王国的覆灭。771年娶出身于士瓦本的希尔迪加尔德,生有九个孩子,包括——小查理、丕平露·卡洛曼和路易一世。784年娶日耳曼人法斯特拉达,她是一个残暴的人。794年法斯特拉达死,又娶阿勒曼尼族的柳特加尔德,无子女。另外他还有过五个侍妾。 帝国分裂 查理曼死后不久,帝国就出现了分裂。843年,他的三个孙子分家,各自稱王,帝国一分为三。东法兰克王国成了以后的神圣罗马帝国,西法兰克王国成了以后的法兰西王国,中法兰克王国之后则被西法兰克王国和东法兰克王国瓜分。 流行文化 撲克牌上的紅桃K(或稱紅心K),其頭髮向內卷,把劍舉在頭後。最早刻像時,工匠不小心把他上唇的鬍子刮掉了。從此印紅桃國王牌都以此為標本。因而只有紅桃才有沒有兩撇鬍子的國王牌。 查理曼在2018年的遊戲《Fate/EXTELLA LINK》中分別以Saber和Ruler職階登場。 《Fate/Grand |
御賜雙龍寶星(大清帝國) 聖安德列勳章(俄羅斯帝國) 金羊毛騎士團 扎克里皇室勳章(泰國王室) 皇家六翼天使勳章(瑞典) 嘉德勳章(大英帝國) 影视形象 系列电影 新东宝天皇三部曲 明治天皇与日俄大战争(、1957年、演:) (、1958年、演:) 明治大帝与乃木将军(、1959年、演:) 明治大帝御一代记(国宝编)(大藏电影、1964年、演:)※上面的三部曲电影重新编辑版本。 參考資料 參考來源 參考書籍 宮内省臨時帝室編修局 編修『明治天皇紀』(全13冊、吉川弘文館、1968年~1977年)- 明治天皇百年祭記念出版で、『明治天皇とその時代 『明治天皇紀附図』を読む』(明治神宮監修・米田雄介編、吉川弘文館、2012年7月)が刊行された。五姓田芳柳による関連絵画を収録。 第1冊 嘉永5年から明治元年まで ISBN 4642035214 第2冊 明治2年から明治5年まで ISBN 4642035222 第3冊 明治6年から明治9年まで ISBN 4642035230 第4冊 明治10年から明治12年まで ISBN 4642035249 第5冊 明治13年から明治15年まで ISBN 4642035257 第6冊 明治16年から明治20年まで ISBN 4642035265 第7冊 明治21年から明治24年まで ISBN 4642035273 第8冊 明治25年から明治28年まで ISBN 4642035281 第9冊 明治29年から明治33年まで ISBN 464203529X 第10冊 明治34年から明治37年まで ISBN 4642035303 第11冊 明治38年から明治40年まで ISBN 4642035311 第12冊 明治41年から明治45年まで ISBN 464203532X 索引 ISBN 4642035338 註釋 外部链接 開國君主 近現代天皇 幕末人物 山城國出身人物 日本人物神 日本作詞家 勳一等旭日大綬章獲得者 大勳位菊花章頸飾獲得者 大勳位菊花大綬章獲得者 大勳位金尺大綬章獲得者 御賜雙龍寶星獲得者 扎克里皇室勳章獲得者 卡美哈梅哈勳章獲得者 法國榮譽軍團大十字勳章持有人 聖安德烈勳章持有人 嘉德騎士 金羊毛騎士 | 日本 大勳位菊花章頸飾 勲一等旭日桐花大綬章 國外 利奧波德勳章 (比利時)(大綬) 法國榮譽軍團勳章 德意志帝國: 黑鷹勳章 希臘救世主勳章 (騎士大十字) 義大利王國: (騎士大十字) (騎士大十字) 大勳位金尺大綬章(大韓帝國) (葡萄牙帝國) 御賜雙龍寶星(大清帝國) 聖安德列勳章(俄羅斯帝國) 金羊毛騎士團 扎克里皇室勳章(泰國王室) 皇家六翼天使勳章(瑞典) 嘉德勳章(大英帝國) 影视形象 系列电影 新东宝天皇三部曲 明治天皇与日俄大战争(、1957年、演:) (、1958年、演:) 明治大帝与乃木将军(、1959年、演:) 明治大帝御一代记(国宝编)(大藏电影、1964年、演:)※上面的三部曲电影重新编辑版本。 參考資料 參考來源 參考書籍 宮内省臨時帝室編修局 編修『明治天皇紀』(全13冊、吉川弘文館、1968年~1977年)- 明治天皇百年祭記念出版で、『明治天皇とその時代 『明治天皇紀附図』を読む』(明治神宮監修・米田雄介編、吉川弘文館、2012年7月)が刊行された。五姓田芳柳による関連絵画を収録。 第1冊 嘉永5年から明治元年まで ISBN 4642035214 第2冊 明治2年から明治5年まで ISBN 4642035222 第3冊 明治6年から明治9年まで ISBN 4642035230 第4冊 明治10年から明治12年まで ISBN 4642035249 第5冊 明治13年から明治15年まで ISBN 4642035257 第6冊 明治16年から明治20年まで ISBN 4642035265 第7冊 明治21年から明治24年まで ISBN 4642035273 第8冊 明治25年から明治28年まで ISBN 4642035281 第9冊 明治29年から明治33年まで ISBN 464203529X 第10冊 明治34年から明治37年まで ISBN |
生于瓦哈卡州的薩波特克族印第安人农民家庭。曾担任律师。他的身高只有1.46米,是最矮小的國家元首之一。 1847年至1852年,任瓦哈卡州州长。1854年参与推翻独裁者安东尼奥·洛佩斯·德·圣安纳的起义。1855年在新政府中任司法部长和首席法官,制定废除教士与军官特权的《华雷斯法》。 担任總統 1858年,华雷斯出任代总统,并于1861年正式当选总统。在任期間,他在1859年颁布《改革法》,没收天主教会的财产,实行政教分离,驱逐教皇使节和违抗命令的教士,击退英、法、西三国联军的武装干涉,并粉碎法国在墨西哥建立的傀儡帝国,大地产势力和改善印第安人生活条件的措施,促进民族意识的高涨。1864年至1867年,华雷斯领导墨西哥反抗法国皇帝拿破仑三世的侵略并取得成功,并于1867年5月处死墨西哥皇帝马西米连诺一世。 戰爭結束後,他兩次當選總統,曾兴办印第安人教育,镇压退伍军人暴动和波费里奥·迪亚斯將軍的叛乱。他还进行了一些自由主義的社会改革。 | 贝尼托·帕勃罗·华雷斯·加西亚(,;或譯作胡亚雷斯;)是一名墨西哥政治人物及民族英雄,曾擔任總統達五個任期之久,被稱為墨西哥的林肯。 生平 生于瓦哈卡州的薩波特克族印第安人农民家庭。曾担任律师。他的身高只有1.46米,是最矮小的國家元首之一。 1847年至1852年,任瓦哈卡州州长。1854年参与推翻独裁者安东尼奥·洛佩斯·德·圣安纳的起义。1855年在新政府中任司法部长和首席法官,制定废除教士与军官特权的《华雷斯法》。 担任總統 1858年,华雷斯出任代总统,并于1861年正式当选总统。在任期間,他在1859年颁布《改革法》,没收天主教会的财产,实行政教分离,驱逐教皇使节和违抗命令的教士,击退英、法、西三国联军的武装干涉,并粉碎法国在墨西哥建立的傀儡帝国,大地产势力和改善印第安人生活条件的措施,促进民族意识的高涨。1864年至1867年,华雷斯领导墨西哥反抗法国皇帝拿破仑三世的侵略并取得成功,并于1867年5月处死墨西哥皇帝马西米连诺一世。 戰爭結束後,他兩次當選總統,曾兴办印第安人教育,镇压退伍军人暴动和波费里奥·迪亚斯將軍的叛乱。他还进行了一些自由主義的社会改革。 但他在死後僅四年,波费里奥·迪亚斯隨即發動軍事政變奪得政權,建立獨裁統治。 軼事 |
墨西哥国家象征 | 繪有鷹的徽章 |
the United States)上的图案。印章存放在美国国务院,第一次用于1782年。 事實上,美国并未指定一个国徽图案。但纹章正面的图像实际上已经成为经常出现在官方文件或证件上的图案,例如美國护照。本文中出现的彩色版本图案不代表现实中的情况,实际大多数情况和纸张上盖下的图案是单色的。 设计 正面 国徽正面图案的主要形象是象征美国的白頭海鵰(常被誤為是禿鷲),白頭海鵰是力量、勇气、自由和不朽的象征。白頭海鵰的双翅展开(纹章学裡称为「展现」)。左右鵰爪分别抓着象征武力的箭枝和象徵和平的橄榄(参见橄榄枝请愿书),鵰头目视右方。象征「期望和平,但隨時準備好戰爭。」鵰嘴叼着的绶带上写着拉丁文格言“合众为一”()。鵰头上方的象征着拥有主权的新生国家「光环」的蓝色背景裡镶着象征美国最初13个州的13颗五角星。 鵰胸前有一个没有支撑物的盾,使人混淆的是此盾有两个主要与美国国旗的不同之處:其一是上方的蓝色部分内没有星(虽然其他的一些纹章上有;代表美國參議院的纹章上就有13颗星,9·11委员会使用的纹章蓝色部分则有50个有孔的星),其二是不像国旗那样,下方的红白条纹最外面的是白色条纹,而非红色条纹。整个纹章经常被描述为「以蓝色为底色,等分为13个条,白红相间」这个描述技术上是不准确的,因为盾型是不可被垂直等分奇数份;其他类似错误的描述有:「用红色在白色底上等分六条...」。但所有这些描述都指出那条纹代表的是美洲最初的十三个原始被殖民地。 背面 封印的背面主体是一个未完工的金字塔,在金字塔的底部用罗马数字刻着1776年,也就是美國獨立宣言的發表年。在金字塔将要完工的顶端,所谓的上帝之眼观察着一切。上下写着两个铭文::意思是「」。:这是引自维吉尔的《牧歌集》,意思是「時代新秩序」。 意义 1935年後,封印两面均作为美国一美元纸币联邦储备符号使用。 正面符号的意义是明显的—盾是国旗的变化形式,美國國鳥白頭海雕则是广为人知的美国象征。 广为人知的是上帝之眼是文艺复兴时期的经典标志。上帝的全视之眼在基督教圣经中被多次提及。三角型的设计最初是Pierre Eugene DuSimitiere建议的,之後纹章学家William Barton发展了这一设计。在Du Simitière最初的草稿裡,带着全视之眼的金字塔位于两人中间盾的上方。1776年8月20日纹章设计委员会的第一份报告裡描述「饰章裡普罗维登斯之眼放射出扩散到盾及人物的光辉。」 | 原始的印章在1841年因为太旧而更换了。 从最初的开始到现在已经使用了7个印章,这些印章现在可以在位于美国华盛顿的国家档案馆看到。 现在的国徽 国徽正面的图案被作为美国国际协定和美国政府文档的象征而使用。原件存放在美国国务院展览大厅的一个锁起来的玻璃容器内。正式协约需要总统和国务卿签名后,国会批准後盖上这个章。这个章每年大约使用2000-3000次。 外部链接 美国国务院的介绍 The Great Seal 参见 美国国旗、美国国歌 共济会、上帝之眼、金字塔 |
0; background: #f9f9f9; border: 1px #aaa solid; border-collapse: collapse;" |- !日期 !英格蘭王國 !蘇格蘭王國 |- |<center>第12世紀中至1189年 |<center> | rowspan=3 | <center> |- |<center>1189年至1198年 |<center> |- |<center>1198年至1296年 |<center> |- |<center>1296年至1314年 |colspan=2 |<center> |- |<center>1314年至1340年 |<center> | rowspan=9 | <center> |- |<center>1340年至1367年 |<center> |- |<center>1367年至1399年 | cellspacing="0" style="margin: 0.5em 1em 0.5em 0; background: #f9f9f9; border: 1px #aaa solid; border-collapse: collapse;" |- !日期 !英格蘭王國 !蘇格蘭王國 |- |<center>第12世紀中至1189年 |<center> | rowspan=3 | <center> |- |<center>1189年至1198年 |<center> |- |<center>1198年至1296年 |<center> |- |<center>1296年至1314年 |
共同纲领这个词最早来源于1946年政治协商会议通过的《和平建国纲领》,当时中共称之为“共同纲领”,意指国共两党共同遵守之纲领。后来中國共產黨宣称中國国民党撕毁綱領发动内战,故重新起草共同纲领,此即1949年共同纲领。 值得注意的是,由于纲领本身以及《五四宪法》均未规定共同纲领有效期,迄今并无法律条款宣布该纲领失效。但有观点认为,该纲领早在1953年元旦毛泽东提出社会主义过渡时期总路线时即已经在实质意义上失效。 结构 除序言以外,共七章六十条款。 序言 第—章 總綱 第二章 政權機關 第三章 軍事制度 第四章 經濟政策 第五章 文化教育政策 第六章 | 结构 除序言以外,共七章六十条款。 序言 第—章 總綱 第二章 政權機關 第三章 軍事制度 第四章 經濟政策 第五章 文化教育政策 第六章 民族政策 第七章 外交政策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草案整理委员会成员名单 该文件由《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草案整理委员会起草,委员会成员有如下五十一人(排名不分先后): 周恩来、李任仁、章伯钧、罗隆基、胡厥文、王治周、许广平、 严信民、沈志远、李世璋、严希纯、许德珩、谢雪红、苏资琛、 |
爭議 近年来,有学者认为三苗即现在苗族的祖先,唯一的原因是認為今日岜沙的苗族人以麻跟頭髮一起挽髻的做法與《淮南子》三苗人“髽首”相同;但也有学者認為三苗與今之苗族并沒有關係,如陳國均、章炳麟、凌純聲,芮逸夫等學者不認同今日之苗族是來源於古三苗。 有學者認為今日的苗、瑤、黎、彝等少数民族是上古迁于“三危”的华夏平民(三苗)的后裔,他们由三危又迁至大西南,慢慢便形成了一个个小民族。 | 参考文献 古代汉族先民 中国上古部落與部族 |
2019年他参加《澳大利亚人报》主办的“战略论坛”活动并发表演讲,其作為國際現實主義者反對2017年起澳洲一些人和媒體煽動的反中國思維,其認為太多人不肯面對兩項現實. 第一是中國注定成為世界最大經濟體和至少亞洲區的主導者,工业革命打破了人口与GDP之间的联系,少人口國家能靠工業機器對抗大人口國,但随着资本和技术的转移現在各國都有工業力量,全球化恢复了这种联系。现在人口再次成为GDP的主要驱动力,而中国的人口是美国的4倍,世界各國遲早要面對這一現實。 第二误认为中国的技术成就几乎完全靠盗窃西方,但中国的现代技术进步在很大程度上是本土发展的,所以美國的脫鉤戰術不會有效,很可能最後還是科技第一大國。 而澳大利亚外交的灵活性這幾年受到安全部门的影响,是它们在给外交政策定基调。而它们大肆鼓噪的“中国威胁”让澳大利亚过于依赖美国,忽視這兩點事實。媒体也没有履行其社会责任,因为它们没有向自己的受众展示中国及其在全球所扮角色的平衡而客观的图景,中国现在和将来都是亚洲的主要经济实力,任何非亚洲经济力量或军事力量都不可能动摇这一地位。很遺憾“我们设有各个政府部门和内阁,是为了复杂主题带来更好和兼收并蓄的智慧。外交政策的微妙性和灵活性正被一群实际上把持国家外交的安全机构之敵我憎恶所取代”最終澳洲可能犯下戰略型錯誤,無法同時交好中美兩國的平衡位置而得罪中國導致喪失在亞洲的眾多利益,而本世紀經濟增長點無疑是在歐亞大陸而非北美。 2021年9月,在美國、英國和澳大利亞宣佈建立AUKUS三邊軍事同盟後,基廷批評該聯盟,稱“澳大利亞背棄了21世紀的亞洲世紀,而迎合正在褪色的盎格魯世界”。他批評美國將核子潛艦輸出到澳洲,目的是幫助美國,而不是保護澳洲。他表示等到核潛艦造成功之後,已經是舊到該被淘汰的軍備,核潛艦也是在美國建造,不存在技術轉讓,根本不可能達到促進澳洲自身的國防工業的獨立和進步,反而只是讓澳洲成為美軍的的「分隊」,盲目地把國家拖入與自身利益無關的戰爭。基廷繼續批評工黨的反對黨外交事務發言人黃英賢,指責工黨反對黨與自由黨政府串通一氣,歪曲中國的外交政策。 政绩与荣誉 任职财政部長的八年期间,基廷主导并实施了一系列的重大经济改革,给澳大利亚的经济发展产生了长远的影响。这些改革包括,解除对金融市场的管制、货币政策的改革、税制改革,以及废除贸易保护主义壁垒等;他解除了政府对航空、电信等行业的管制,构建了国家权力统治的框架。为此,基廷一直被视为澳大利亚的一位改革派財長。 1991年,在基廷出任联邦总理后,他继续推进一系列的改革措施,包括有组建国家训练总署、建立全国性的退休金计划体系以调整过低的国家储蓄额和低迷的劳动力市场;试图解决澳大利亚长期的失业问题。还有,基廷政府对性別歧视進行立法並进行了审查和修改,正式承认澳大利亚原住民对于土地所有的传统主权。 内政上,他多次提议进行制度改革,以使澳大利亚向共和制的国家靠拢。外交上,基廷一直努力加强澳大利亚和周边亚洲地区国家的关系;他还在亚太经合组织的组建过程和初期运行中,扮演了积极的角色,倡议以区域自由贸易为目的的领导人年会。 | 基廷是工黨的共和派,支持澳洲成為獨立的共和制國家,不再奉由英國君主兼任的澳洲君主為國家元首。他在女王伊利沙伯二世到訪時曾在大庭廣眾扶女皇的腰而被指為對女皇不敬。 2019年他参加《澳大利亚人报》主办的“战略论坛”活动并发表演讲,其作為國際現實主義者反對2017年起澳洲一些人和媒體煽動的反中國思維,其認為太多人不肯面對兩項現實. 第一是中國注定成為世界最大經濟體和至少亞洲區的主導者,工业革命打破了人口与GDP之间的联系,少人口國家能靠工業機器對抗大人口國,但随着资本和技术的转移現在各國都有工業力量,全球化恢复了这种联系。现在人口再次成为GDP的主要驱动力,而中国的人口是美国的4倍,世界各國遲早要面對這一現實。 第二误认为中国的技术成就几乎完全靠盗窃西方,但中国的现代技术进步在很大程度上是本土发展的,所以美國的脫鉤戰術不會有效,很可能最後還是科技第一大國。 而澳大利亚外交的灵活性這幾年受到安全部门的影响,是它们在给外交政策定基调。而它们大肆鼓噪的“中国威胁”让澳大利亚过于依赖美国,忽視這兩點事實。媒体也没有履行其社会责任,因为它们没有向自己的受众展示中国及其在全球所扮角色的平衡而客观的图景,中国现在和将来都是亚洲的主要经济实力,任何非亚洲经济力量或军事力量都不可能动摇这一地位。很遺憾“我们设有各个政府部门和内阁,是为了复杂主题带来更好和兼收并蓄的智慧。外交政策的微妙性和灵活性正被一群实际上把持国家外交的安全机构之敵我憎恶所取代”最終澳洲可能犯下戰略型錯誤,無法同時交好中美兩國的平衡位置而得罪中國導致喪失在亞洲的眾多利益,而本世紀經濟增長點無疑是在歐亞大陸而非北美。 2021年9月,在美國、英國和澳大利亞宣佈建立AUKUS三邊軍事同盟後,基廷批評該聯盟,稱“澳大利亞背棄了21世紀的亞洲世紀,而迎合正在褪色的盎格魯世界”。他批評美國將核子潛艦輸出到澳洲,目的是幫助美國,而不是保護澳洲。他表示等到核潛艦造成功之後,已經是舊到該被淘汰的軍備,核潛艦也是在美國建造,不存在技術轉讓,根本不可能達到促進澳洲自身的國防工業的獨立和進步,反而只是讓澳洲成為美軍的的「分隊」,盲目地把國家拖入與自身利益無關的戰爭。基廷繼續批評工黨的反對黨外交事務發言人黃英賢,指責工黨反對黨與自由黨政府串通一氣,歪曲中國的外交政策。 政绩与荣誉 任职财政部長的八年期间,基廷主导并实施了一系列的重大经济改革,给澳大利亚的经济发展产生了长远的影响。这些改革包括,解除对金融市场的管制、货币政策的改革、税制改革,以及废除贸易保护主义壁垒等;他解除了政府对航空、电信等行业的管制,构建了国家权力统治的框架。为此,基廷一直被视为澳大利亚的一位改革派財長。 1991年,在基廷出任联邦总理后,他继续推进一系列的改革措施,包括有组建国家训练总署、建立全国性的退休金计划体系以调整过低的国家储蓄额和低迷的劳动力市场;试图解决澳大利亚长期的失业问题。还有,基廷政府对性別歧视進行立法並进行了审查和修改,正式承认澳大利亚原住民对于土地所有的传统主权。 内政上,他多次提议进行制度改革,以使澳大利亚向共和制的国家靠拢。外交上,基廷一直努力加强澳大利亚和周边亚洲地区国家的关系;他还在亚太经合组织的组建过程和初期运行中,扮演了积极的角色,倡议以区域自由贸易为目的的领导人年会。 基廷是日本慶應義塾大學,新加坡国立大学和新南威尔士大学的名誉法学博士。 參考 澳大利亚总理 |
控制论与对系统的研究有关,如自动化系统、物理系统、生物系统、认知系统、以及社会系统等等。控制论可被应用于研究包含信令回路的系统。信令回路在这里指,当一个系统的运作改变了它所在的环境,而这些改变又反过来反馈于系统上,并导致系统本身的变化。这种循环最初被称为“循环影响”关系。 参考文献 | 控制论()是探索调节系统的跨学科研究, 它用于研究控制系统的结构、局限和发展。这一论说的提出者,美國電子工程專家诺伯特·维纳在1948年将控制论定义为“以机器中的控制与调节原理、以及将其类比到生物体或社会组织体后的控制原理为对象的科学研究。” 换句话说,这是关于人、动物和机器如何相互控制和通信的科学研究。 在21世纪,控制论的定义变得更加廣泛,主要用于指代“对任何使用科学技术的系统的控制”。由于这一定义过于廣泛,许多相关人士不再使用“控制论”一词。 |
interests, acquisition of all-round capability, and aspiration for progress with each day.” 南开大学的校风是“爱国、敬业、创新、乐群”。 容止格言 容止格言,即镜箴,是严范孙和张伯苓创建南开学校初期所创立的一种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熏陶方式,称之为“镜箴自鉴”。其内容如下: 校钟 1881年,德国赠与清廷一座大钟被李鸿章安置于天津的海光寺,后辗转天津英租界,于1923年南开大学八里台新址落成后被捐赠与南开大学作为校钟,置于思源堂西南的钟亭中。钟面铸有《金刚经》,重达一万三千余斤。1937年日军占领南开大学后,该钟下落不明。战后,张伯苓校长曾致函中国驻日代表团团长商震,希望在日本的掠夺物品集中地搜寻这座大钟,未果。1997年7月,在南开园被日军炸毁60周年之际,南开大学重新铸造校钟,悬在主楼的后广场,学校每逢重要日期都会鸣钟纪念。2005年,曾有一位见证者向媒体披露,日军先将校钟劫到塘沽,后于1940年至1942年间运往日本,在把大钟抬上塘沽仪兴码头的日本货船时有一位工人被大钟砸伤。 行政管理 创始人 南开学校公认的创始人为严修与张伯苓。1929年3月,严修辞世。南开大学召开追悼会,校长张伯苓高度评价了严修的办学功绩,并尊其为南开学校的校父。张伯苓创办南开系列学校并担任首任校长40余年,胡适称张伯苓为“中国现代教育的一位创造者”。 除严修、张伯苓二人外,国民政府教育总长范源濂也曾参与南开大学的筹备、创办,并担任校董会的董事、董事长。 管理者 1948年6月,张伯苓获蔣介石提名担任中华民国考试院院长,鉴于教育部规定国立大学校长不得兼职,故辞去了国立南开大学校长职务。同年9月,张伯苓获聘为国立南开大学名誉校长,改派经济学家何廉为南开大学的第二任校长。 1957年至1969年,化学家杨石先任南开大学第三任校长,是继张伯苓之后任职时间最长的一位校长。1978年2月,臧伯平接替杨石先担任南开大学校长。1979年1月,臧伯平调任教育部副部长后,杨石先复任南开大学校长。1981年10月至1986年1月,经济学家滕维藻出任南开大学第五任校长。1986年1月至1995年8月,中科院院士、物理学家母国光任南开大学第六任校长。1995年8月至2006年5月,数学家侯自新任南开大学第七任校长。2006年5月至2011年1月,中科院院士、生物学家饶子和担任南开大学第八任校长。2011年1月至2018年1月,龚克担任南开大学第九任校长。2018年1月至2022年8月,中国工程院院士、免疫学家曹雪涛担任南开大学第十任校长。2022年8月,经济学家陈雨露担任南开大学第十一任校长。 2016年9月,薛进文在担任南开大学党委书记长达14年后去职,魏大鹏继任至2018年5月,杨庆山继任。 办学经费 自创办之初至1927年,私立南开大学的办学经费主要靠个人、非政府组织的捐赠。其中,来自南洋烟草公司、谭真工厂、徐世昌、李秀山、王仲希、蔡虎臣、袁伯森、阎锡山、陈光远、黎元洪、李炳麟、严范孙、梁士诒、周自齐、王占元、沈庆辉、李组绅、袁述之、靳云鹏、许静仁、金伯平、丁美英、施雷德、何庆成、卢木斋、李兴臣等个人、非政府捐款1274183元,所占比例为84.11%;来自交通银行、交通部共捐赠20047元,占总捐赠数1.32%;洛克菲勒基金会、中华教育文化基金会共捐款220864元,占14.57%。 但1928年以后,随着政局趋稳,政府对教育的控制力增强,私立南开大学的办学资源获取的困境凸显,对政府的依赖也逐渐增强。以1928-1935年间的捐款为例,政府捐赠比例高达31.45%,个人、非政府组织捐赠比例降至18.14%,洛克菲勒基金会、中华教育文化基金会、太平洋国际学会、中英庚款等基金会、学术团体的捐赠达到568450元,占44.67%。经费来源结构的变化引发了张伯苓对南开大学私立合法性的思考,即“政府补助费过多,何名为私立”。 1946年,西南联大解散,南开大学改私立为国立大学,获国民政府拨付重建费用8亿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南开大学延续公立大学建制,办学经费依靠财政拨款。2004年6月,为了推动教育事业发展,校方成立了南开大学教育基金会。2016年10月,校庆期间,校友周海冰、侯莹向南开大学教育基金会捐款1亿元,是建校以来接受的最大一笔校友单笔捐赠。2017年,南开大学公共预算收入668072.97万元,其中:中央财政当年拨付的财政拨款180388.46万元,占27%;教学、科研活动的收入127576.00万元,占19.10%;教学、科研活动之外经营活动的收入298452.51万元,占44.67%;上年结转61656.00万元,占9.23%。2018年9月,1979级校友、物美集团创始人张文中捐款1亿元。 适逢百年校庆前夕,新校区建设、社会捐款增加及天津市财政对“双一流”高校建设的支持,2018年,南开大学总收入74.08亿元,较2017年35.13亿元的总收入增长幅度达110.87%。2019年1月,三名企业家校友向校方匿名捐款1.72亿元。 学校现状 院系设置 南开大学成立时,本着“文以治国、理以强国、商以富国”的办学理念,初设文、理、商3科,后增设矿科。1923年,南开大学共有文理商矿四科。文科分文学系、历史学系、经济学系、政治学系、教育学系、哲学系、心理学系、人类学系;理科分算学系、化学系、物理学系、地质学系、生物学系、天文学系;商科分普通商学系、银行学系、会计学系;矿科不分系。 后历经院系调整和学科发展,目前南开大学实行校、院两级管理体制。设置于八里台校区的专业学院有:数学科学学院、物理科学学院、化学学院、生命科学学院、经济学院、商学院、文学院、外国语学院、统计与数据科学学院、医学院等。设置于津南校区的专业学院有历史学院、周恩来政府管理学院、哲学院、法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汉语言文化学院、旅游与服务学院、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电子信息与光学工程学院、计算机学院、人工智能学院、网络空间安全学院、软件学院、药学院、金融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新闻与传播学院等。 研究机构 除专业学院外,南开大学还设置了多所研究机构,如元素有机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功能高分子材料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农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天津)、陈省身数学研究所、中国社会史研究中心、政治经济学研究中心、跨国公司研究中心、APEC研究中心、组合数学研究中心、东欧拜占廷研究中心、世界近现代史研究中心、公司治理研究中心、滨海开发研究院、跨文化交流研究院、环境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欧洲研究中心、光学信息技术科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虚拟经济与管理中心、实验室信息平台、WTO研究中心、语言研究所、战略环境评价研究中心、药物化学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统计研究院、书画艺术与美学研究中心、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管理创新研究中心、亚洲研究中心、深圳研究院、人权研究中心、核心数学与组合数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等。 南开大学牵头、参与组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协同创新中心、天津化学化工协同创新中心、现代旅游业发展协同创新中心、生物治疗协同创新中心、中国自由贸易试验区协同创新中心、中国抗日战争研究协同创新中心等一批协同创新研究机构。 师生人数 南开大学自1919年建校开始,历经多年发展到1937年全校已有学生429人,教职员110余人。截至2016年12月,在南开大学有专任教师2022人。其中,博士生导师729人、硕士生导师850人,教授734人、副教授824人。南开大学现有全日制在校学生25647人,其中本科生14068人,硕士研究生8231人,博士研究生3348人。 出版刊物 南开大学编辑出版的学术刊物有《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南开学报(自然科学版)》《南开经济研究》《南开教育论丛》《南开管理评论》《离子交换与吸附》《实验室科学》《南开语言学刊》和《文学与文化》等九种。同时,南开大学还编辑出版《南开大学报》。其中,《南开管理评论》在人文社科领域具有极高的学术影响力,被评为“中国最具国际影响力学术期刊”“全国百强社科期刊”等。 排名聲譽 在教育部学位中心2012学科评估中,南开大学29个学科中有20个学科位居全国前十,其中人文、社科、理学等专业排位较高。在武书连发布的2017年中国大学排行榜中,南开大学位列第18名。2016年7月,《自然》杂志公布的自然指数2016新星榜中,南开大学作为全球科研产出增长最快的科研机构,位列中国科研机构的第5位,高校第4位。 在世界范围内,上海交通大学主持的2014年世界大学学术排名(ARWU)将南开大学归入301-400名中。2015年QS大学排名中,南开大学位列第277名,中国大陆高校第10名。2016年由《自然》杂志出版的自然指数(Nature Index),南开大学位居世界第50位,中国第7位。 2018年9月,泰晤士高等教育2019世界大学排行榜中,南开大学排名中国第10位。 校园风物 南开大学占地375.11万平方米,共拥有八里台校区、津南校区、泰达学院三个校区组成,其中八里台校区占地122.50万平方米,津南校区占地245.89万平方米,泰达学院占地6.72万平方米。八里台校区历史最为悠久,迎水道校区、紫金山路校区已经根据安排将土地出让,部分植被移植到津南校区。 八里台校区 八里台校区,因历史悠久和作为学校法定注册地一般也被称为南开大学本部或老校区,位于天津市南开区八里台卫津路94号,与天津大学毗邻。南开大学本部始建于1922年3月,当时由于南开大学原址位置狭小,无法满足教学要求,学校遂改在八里台村北村南公地两段租下400余亩土地建设当时的新教学区。日后因日军侵华战争,绝大部分校舍被毁,至战后南开在天津复校后恢复重建,至今仍然在此办学。2006年10月,南开大学体育中心竣工及投用,是南开大学自建校以来单体建筑面积最大、投资最多的建筑物。南开大学与天津大学共同建设了一座联合研究大厦,横跨两校之间规划建设的大学道。2013年1月,南开大学建筑群被核定为天津市第四批文物保护单位。2019年10月,思源堂被被核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津南校区 根据天津市的规划和天津海河教育园区总体规划中,天津市为南开大学和天津大学各选址、无偿划拨3688亩(约2.5平方公里)土地作为新校区建设用地。2015年9月,位于海河教育园区内的津南校区投入使用,规划建筑面积120万平方米,可以容纳全日制学生21000人。建筑工期始于2013年6月,一期工程2015年9月津南校区启用,金融学院、历史学院、法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医学院等十余个院系师生陆续迁入津南校区,引发了校友对新校区搬迁使南开历史被割裂的担忧。 泰达校区 泰达校区是南开大学的三个校区之一,占地6.72万平方米,位于天津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宏达街23号,其主体为南开大学泰达学院,下设泰达生物技术研究与、泰达应用物理研究院等机构。泰达学院于2000年8月投入使用,是教育部首批17所国家教育教学改革试点学院之一。2015年8月,天津港危险品仓库发生爆炸时曾波及泰达学院,致部分建筑受损。 筹建中校区 | 文化传统 南开大学的象征有校徽、校歌、校训、校钟以及标志性建筑物如南开大学主楼等,而校训、校歌和镜箴(容止格言)被称为“南开三宝”。由于历史悠久,南开大学本身便具有一定的象征意义。 校徽 南开大学校徽包括徽志和徽章。学校徽志为双圆套八角星形,中间是“南开”篆书字样,文字四周是八角星状图像,内环上方为“NANKAI UNIVERSITY”,下方为数字“1919”。学校徽章为毛泽东手书南开大学校名的长方形证章,本科生用徽章为白底青莲紫字,研究生用徽章为青莲紫底白字,教师用徽章为青莲紫底银字。 校歌 南开大学校歌为南开系列学校共享的《南开校歌》,创制于五四运动前夕,1917年5月,在东京的部分南开学生举行茶话会欢迎当时赴日本参加远东运动会的张伯苓校长和南开学校的运动员。会上,留日南开学生张蓬仙提议编写一首让每一个南开人都传唱的校歌,得到张伯苓的赞同。1919年春,张伯苓审定了现在的校歌歌词,曲谱则西方教会音乐中的一首圣诞歌曲的曲调,这支曲谱在19世纪被填上新词并演化为德国民歌《圣诞树》。新生入学时学校便会教授校歌,且每当重大纪念日或活动时,都会播放校歌。 校训校风 1934年,南开三十校庆的纪念会上,张伯苓将“公”、“能”二字定为校训。其中“公”意为无私无我,“能”意为实干苦干。校训全文为“允公允能,日新月异”。“允公允能”,指的是既有爱国爱群之公德,又有服务社会之能力;“日新月异”取意于《易经》“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校训中文标准字体源自1962年4月吴玉如为张伯苓校长夫妇合葬墓碑撰写的碑文拓片,后加以标准化处理。 校训的标准英文翻译为:“Dedication to public interests, acquisition of all-round capability, and aspiration for progress with each day.” 南开大学的校风是“爱国、敬业、创新、乐群”。 容止格言 容止格言,即镜箴,是严范孙和张伯苓创建南开学校初期所创立的一种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熏陶方式,称之为“镜箴自鉴”。其内容如下: 校钟 1881年,德国赠与清廷一座大钟被李鸿章安置于天津的海光寺,后辗转天津英租界,于1923年南开大学八里台新址落成后被捐赠与南开大学作为校钟,置于思源堂西南的钟亭中。钟面铸有《金刚经》,重达一万三千余斤。1937年日军占领南开大学后,该钟下落不明。战后,张伯苓校长曾致函中国驻日代表团团长商震,希望在日本的掠夺物品集中地搜寻这座大钟,未果。1997年7月,在南开园被日军炸毁60周年之际,南开大学重新铸造校钟,悬在主楼的后广场,学校每逢重要日期都会鸣钟纪念。2005年,曾有一位见证者向媒体披露,日军先将校钟劫到塘沽,后于1940年至1942年间运往日本,在把大钟抬上塘沽仪兴码头的日本货船时有一位工人被大钟砸伤。 行政管理 创始人 南开学校公认的创始人为严修与张伯苓。1929年3月,严修辞世。南开大学召开追悼会,校长张伯苓高度评价了严修的办学功绩,并尊其为南开学校的校父。张伯苓创办南开系列学校并担任首任校长40余年,胡适称张伯苓为“中国现代教育的一位创造者”。 除严修、张伯苓二人外,国民政府教育总长范源濂也曾参与南开大学的筹备、创办,并担任校董会的董事、董事长。 管理者 1948年6月,张伯苓获蔣介石提名担任中华民国考试院院长,鉴于教育部规定国立大学校长不得兼职,故辞去了国立南开大学校长职务。同年9月,张伯苓获聘为国立南开大学名誉校长,改派经济学家何廉为南开大学的第二任校长。 1957年至1969年,化学家杨石先任南开大学第三任校长,是继张伯苓之后任职时间最长的一位校长。1978年2月,臧伯平接替杨石先担任南开大学校长。1979年1月,臧伯平调任教育部副部长后,杨石先复任南开大学校长。1981年10月至1986年1月,经济学家滕维藻出任南开大学第五任校长。1986年1月至1995年8月,中科院院士、物理学家母国光任南开大学第六任校长。1995年8月至2006年5月,数学家侯自新任南开大学第七任校长。2006年5月至2011年1月,中科院院士、生物学家饶子和担任南开大学第八任校长。2011年1月至2018年1月,龚克担任南开大学第九任校长。2018年1月至2022年8月,中国工程院院士、免疫学家曹雪涛担任南开大学第十任校长。2022年8月,经济学家陈雨露担任南开大学第十一任校长。 2016年9月,薛进文在担任南开大学党委书记长达14年后去职,魏大鹏继任至2018年5月,杨庆山继任。 办学经费 自创办之初至1927年,私立南开大学的办学经费主要靠个人、非政府组织的捐赠。其中,来自南洋烟草公司、谭真工厂、徐世昌、李秀山、王仲希、蔡虎臣、袁伯森、阎锡山、陈光远、黎元洪、李炳麟、严范孙、梁士诒、周自齐、王占元、沈庆辉、李组绅、袁述之、靳云鹏、许静仁、金伯平、丁美英、施雷德、何庆成、卢木斋、李兴臣等个人、非政府捐款1274183元,所占比例为84.11%;来自交通银行、交通部共捐赠20047元,占总捐赠数1.32%;洛克菲勒基金会、中华教育文化基金会共捐款220864元,占14.57%。 但1928年以后,随着政局趋稳,政府对教育的控制力增强,私立南开大学的办学资源获取的困境凸显,对政府的依赖也逐渐增强。以1928-1935年间的捐款为例,政府捐赠比例高达31.45%,个人、非政府组织捐赠比例降至18.14%,洛克菲勒基金会、中华教育文化基金会、太平洋国际学会、中英庚款等基金会、学术团体的捐赠达到568450元,占44.67%。经费来源结构的变化引发了张伯苓对南开大学私立合法性的思考,即“政府补助费过多,何名为私立”。 1946年,西南联大解散,南开大学改私立为国立大学,获国民政府拨付重建费用8亿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南开大学延续公立大学建制,办学经费依靠财政拨款。2004年6月,为了推动教育事业发展,校方成立了南开大学教育基金会。2016年10月,校庆期间,校友周海冰、侯莹向南开大学教育基金会捐款1亿元,是建校以来接受的最大一笔校友单笔捐赠。2017年,南开大学公共预算收入668072.97万元,其中:中央财政当年拨付的财政拨款180388.46万元,占27%;教学、科研活动的收入127576.00万元,占19.10%;教学、科研活动之外经营活动的收入298452.51万元,占44.67%;上年结转61656.00万元,占9.23%。2018年9月,1979级校友、物美集团创始人张文中捐款1亿元。 适逢百年校庆前夕,新校区建设、社会捐款增加及天津市财政对“双一流”高校建设的支持,2018年,南开大学总收入74.08亿元,较2017年35.13亿元的总收入增长幅度达110.87%。2019年1月,三名企业家校友向校方匿名捐款1.72亿元。 学校现状 院系设置 南开大学成立时,本着“文以治国、理以强国、商以富国”的办学理念,初设文、理、商3科,后增设矿科。1923年,南开大学共有文理商矿四科。文科分文学系、历史学系、经济学系、政治学系、教育学系、哲学系、心理学系、人类学系;理科分算学系、化学系、物理学系、地质学系、生物学系、天文学系;商科分普通商学系、银行学系、会计学系;矿科不分系。 后历经院系调整和学科发展,目前南开大学实行校、院两级管理体制。设置于八里台校区的专业学院有:数学科学学院、物理科学学院、化学学院、生命科学学院、经济学院、商学院、文学院、外国语学院、统计与数据科学学院、医学院等。设置于津南校区的专业学院有历史学院、周恩来政府管理学院、哲学院、法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汉语言文化学院、旅游与服务学院、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电子信息与光学工程学院、计算机学院、人工智能学院、网络空间安全学院、软件学院、药学院、金融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新闻与传播学院等。 研究机构 除专业学院外,南开大学还设置了多所研究机构,如元素有机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功能高分子材料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农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天津)、陈省身数学研究所、中国社会史研究中心、政治经济学研究中心、跨国公司研究中心、APEC研究中心、组合数学研究中心、东欧拜占廷研究中心、世界近现代史研究中心、公司治理研究中心、滨海开发研究院、跨文化交流研究院、环境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欧洲研究中心、光学信息技术科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虚拟经济与管理中心、实验室信息平台、WTO研究中心、语言研究所、战略环境评价研究中心、药物化学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统计研究院、书画艺术与美学研究中心、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管理创新研究中心、亚洲研究中心、深圳研究院、人权研究中心、核心数学与组合数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等。 南开大学牵头、参与组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协同创新中心、天津化学化工协同创新中心、现代旅游业发展协同创新中心、生物治疗协同创新中心、中国自由贸易试验区协同创新中心、中国抗日战争研究协同创新中心等一批协同创新研究机构。 师生人数 南开大学自1919年建校开始,历经多年发展到1937年全校已有学生429人,教职员110余人。截至2016年12月,在南开大学有专任教师2022人。其中,博士生导师729人、硕士生导师850人,教授734人、副教授824人。南开大学现有全日制在校学生25647人,其中本科生14068人,硕士研究生8231人,博士研究生3348人。 出版刊物 南开大学编辑出版的学术刊物有《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南开学报(自然科学版)》《南开经济研究》《南开教育论丛》《南开管理评论》《离子交换与吸附》《实验室科学》《南开语言学刊》和《文学与文化》等九种。同时,南开大学还编辑出版《南开大学报》。其中,《南开管理评论》在人文社科领域具有极高的学术影响力,被评为“中国最具国际影响力学术期刊”“全国百强社科期刊”等。 排名聲譽 在教育部学位中心2012学科评估中,南开大学29个学科中有20个学科位居全国前十,其中人文、社科、理学等专业排位较高。在武书连发布的2017年中国大学排行榜中,南开大学位列第18名。2016年7月,《自然》杂志公布的自然指数2016新星榜中,南开大学作为全球科研产出增长最快的科研机构,位列中国科研机构的第5位,高校第4位。 在世界范围内,上海交通大学主持的2014年世界大学学术排名(ARWU)将南开大学归入301-400名中。2015年QS大学排名中,南开大学位列第277名,中国大陆高校第10名。2016年由《自然》杂志出版的自然指数(Nature Index),南开大学位居世界第50位,中国第7位。 2018年9月,泰晤士高等教育2019世界大学排行榜中,南开大学排名中国第10位。 校园风物 南开大学占地375.11万平方米,共拥有八里台校区、津南校区、泰达学院三个校区组成,其中八里台校区占地122.50万平方米,津南校区占地245.89万平方米,泰达学院占地6.72万平方米。八里台校区历史最为悠久,迎水道校区、紫金山路校区已经根据安排将土地出让,部分植被移植到津南校区。 八里台校区 八里台校区,因历史悠久和作为学校法定注册地一般也被称为南开大学本部或老校区,位于天津市南开区八里台卫津路94号,与天津大学毗邻。南开大学本部始建于1922年3月,当时由于南开大学原址位置狭小,无法满足教学要求,学校遂改在八里台村北村南公地两段租下400余亩土地建设当时的新教学区。日后因日军侵华战争,绝大部分校舍被毁,至战后南开在天津复校后恢复重建,至今仍然在此办学。2006年10月,南开大学体育中心竣工及投用,是南开大学自建校以来单体建筑面积最大、投资最多的建筑物。南开大学与天津大学共同建设了一座联合研究大厦,横跨两校之间规划建设的大学道。2013年1月,南开大学建筑群被核定为天津市第四批文物保护单位。2019年10月,思源堂被被核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津南校区 |
黎春秋(2021年4月-) 行政区划 怀化市下辖1个市辖区、5个 县、5个自治县、1个县级行政管理区,代管1个县级市。 市辖区:鹤城区 县级市:洪江市 县:中方县、沅陵县、辰溪县、溆浦县、会同县 自治县:麻阳苗族自治县、新晃侗族自治县、芷江侗族自治县、靖州苗族侗族自治县、通道侗族自治县 县级行政管理区:洪江管理区 人口 根据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怀化全市常住人口4,741,948人,占湖南省人口的7.22%居第7位,人口密度172人/公里2;男女性别比为106.66比100。按受教育程度分,大学以上文化程度占总人口的5.46%,初中以上文化程度占总人口的58.15%,文盲率4.33%。辖区内共有1,361,512个家庭户,家庭户人口4,585,838人,占总人口的96.71%;家庭平均人口规模3.37人。年龄构成上,14岁及以下人口811,093人,占总人口的17.10%;15-64年人口3,434,567人,占72.43%;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496,288人,占总人口的10.47%。 根据2020年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全市常住人口为4,587,594人。同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4,741,673人相比,十年共减少了154,079人,下降3.25%,年平均增长率为-0.33%。其中,男性人口为2,361,817人,占总人口的51.48%;女性人口为2,225,777人,占总人口的48.52%。总人口性别比(以女性为100)为106.11。0-14岁的人口为928,746人,占总人口的20.24%;15-59岁的人口为2,691,590人,占总人口的58.67%;60岁及以上的人口为967,258人,占总人口的21.08%,其中65岁及以上的人口为728,519人,占总人口的15.88%。居住在城镇的人口为2,164,261人,占总人口的47.18%;居住在乡村的人口为2,423,333人,占总人口的52.82%。 民族 怀化为湖南省少数民族集中分布的地区之一,全市共有少数民族1,832,289人(2010年普查),占总人口的38.64%,少数民族总数居第2位,世居少数民族有侗、苗、土家、瑶和白族。怀化为湖南侗族人口的集中分布地,苗族、瑶族和白族的第2大集中分布地,土家族人口的第3地分布地。 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怀化全市共有汉族人口2,845,777人,占地区人口的61.33%;少数民族1,793,961人,占全省少数民族的27.98%,少数民族人口居湖南第2位;占地区人口的38.67%;中国55个少数民族中有45个民族分布。全市有侗族人口808,155人,占地区人口的17.42%,占湖南全省侗族人口的95.97%,占全国侗族人口的27.28%,为全省侗族人口集中分布地;侗族分布于新晃、芷江 、通道和靖州。苗族725,057人,占地区人口的15.63%,占湖南全省苗族人口的37.73 %,占全国苗族人口的8.11%,苗族人口总数仅次于湘西州;苗族分布麻阳和靖州。土家族162,105人,占地区人口的3.49%,占湖南土家族人口的 6.14%,占全国土家族人口的2.02%,土家族人口仅次于张家界和湘西州居第3位。瑶族71,952人,占地区人口的1.55%,占湖南全省瑶族人口的10.21%,瑶族人口仅次于永州居第2位。白族16,718人,占地区人口的0.36%,占湖南全省白族人口的13.31%,白族人口仅次于张家界居第2位。怀化市人口过千人的民族有回和蒙古族,分别达到4,115和2,045人,人口过百人的民族有壮、满等10个民族。 2020年全市常住人口中,汉族人口为2,837,177人,占61.84%;各少数民族人口为1,750,417人,占38.16%。与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汉族人口减少72,397人,下降2.49%,占总人口比例增加0.48个百分点;各少数民族人口减少81,682人,下降4.46%,占总人口比例下降0.48个百分点。其中,侗族人口减少18,648人,下降2.28%,占总人口比例增加0.17个百分点;苗族人口减少60,461人,下降7.8%,占总人口比例下降0.77个百分点;土家族人口减少7,815人,下降5.54%,占总人口比例下降0.07个百分点;瑶族人口增加4,385人,增长5.92%,占总人口比例增加0.15个百分点。 交通 铁道交通 怀化的发展与铁路大动脉息息相关,有“火车拖来的城市”之称。沪昆铁路、焦柳铁路和渝怀铁路在市区成“大”字型交会。杭长昆客运专线通过怀化市,并设有怀化南站、溆浦南站、芷江站、新晃西站。连接怀化市和衡阳市的怀邵衡铁路已经于2018年12月25日全线通车,连接吉首、张家界的张吉怀铁路于2016年12月28日开工建设,2021年12月开通运营。 公路 由于怀化地处山区,成为了湖南最后一个通高速的地级市,经过近几年的建设,截至2015年,全市高速公路通车总里程达到612公里,居湖南省首位。 境内国道和高速公路有: 209国道 320国道 娄怀高速公路 S7001 怀化绕城高速公路 空港 懷化芷江机场原是二战期间盟军在远东最大的空军基地之一,如今已改扩建成为4C级民用机场,开通至北京、上海、昆明、深圳、福州、西安、海口、三亚等地的航线。 市内往返机场 可在怀化汽车西站乘坐机场大巴 自驾沿G209国道或机场高速(怀芷快速路,在建) 怀化南站乘CRH至芷江站 景点 怀化境内地形以山地为主,植被覆盖率高,自然资源得天独厚。市区的主要景点有中坡国家森林公园和五溪广场。位于靖州的排牙山森林公园和新晃的黄家龚森林公园是省级森林公园。溆浦的思蒙山水、辰溪的燕子洞,通道的万佛山皆是省内著名的风景区。 怀化悠久的历史文化,多民族聚居,加上地理跨度大,赋予了当地较丰富的人文景观资源。通道的马田鼓楼、皇都侗民族文化村,芷江的龙津风雨桥、侗文化城都是感受侗民族文化的好去处。洪江的芙蓉楼、大兴禅寺,中方的荆坪古文化村、黄溪村古建筑群,沅陵的龙兴讲寺是境内古建筑瑰宝。芷江的天后宫是是内陆最大的妈祖庙,洪江古商城见证了中国资本主义的萌芽,是中国唯一保存完好的明清古商城。曾幽禁过张学良将军的沅陵凤凰寺,芷江的抗日胜利芷江洽降旧址、受降坊,溆浦的抗日阵亡将士陵园,辰溪的沅陵区剿匪胜利纪念堂都见证了中国近现代重要历史事件。会同的粟裕故居、溆浦的向警予故居、麻阳的滕代远故居,均是纪念近现代重要历史人物的场所。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教育 高等教育 怀化目前拥有两所全日制本科院校,分别为怀化学院和湖南医药学院,两所全日制高职院校怀化职业技术学院和怀化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社会和成人高等教育主要由怀化广播电视大学、怀化市委党校等承担。 基础教育 排名不分先后 高级中学 怀化市第一中学 怀化市第三中学 怀化市第五中学 | 李晖(2011年6月-2014年7月) 赵应云(2014年7月-2017年12月) 雷绍业(2017年12月-2021年4月) 黎春秋(2021年4月-) 行政区划 怀化市下辖1个市辖区、5个 县、5个自治县、1个县级行政管理区,代管1个县级市。 市辖区:鹤城区 县级市:洪江市 县:中方县、沅陵县、辰溪县、溆浦县、会同县 自治县:麻阳苗族自治县、新晃侗族自治县、芷江侗族自治县、靖州苗族侗族自治县、通道侗族自治县 县级行政管理区:洪江管理区 人口 根据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怀化全市常住人口4,741,948人,占湖南省人口的7.22%居第7位,人口密度172人/公里2;男女性别比为106.66比100。按受教育程度分,大学以上文化程度占总人口的5.46%,初中以上文化程度占总人口的58.15%,文盲率4.33%。辖区内共有1,361,512个家庭户,家庭户人口4,585,838人,占总人口的96.71%;家庭平均人口规模3.37人。年龄构成上,14岁及以下人口811,093人,占总人口的17.10%;15-64年人口3,434,567人,占72.43%;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496,288人,占总人口的10.47%。 根据2020年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全市常住人口为4,587,594人。同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4,741,673人相比,十年共减少了154,079人,下降3.25%,年平均增长率为-0.33%。其中,男性人口为2,361,817人,占总人口的51.48%;女性人口为2,225,777人,占总人口的48.52%。总人口性别比(以女性为100)为106.11。0-14岁的人口为928,746人,占总人口的20.24%;15-59岁的人口为2,691,590人,占总人口的58.67%;60岁及以上的人口为967,258人,占总人口的21.08%,其中65岁及以上的人口为728,519人,占总人口的15.88%。居住在城镇的人口为2,164,261人,占总人口的47.18%;居住在乡村的人口为2,423,333人,占总人口的52.82%。 民族 怀化为湖南省少数民族集中分布的地区之一,全市共有少数民族1,832,289人(2010年普查),占总人口的38.64%,少数民族总数居第2位,世居少数民族有侗、苗、土家、瑶和白族。怀化为湖南侗族人口的集中分布地,苗族、瑶族和白族的第2大集中分布地,土家族人口的第3地分布地。 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怀化全市共有汉族人口2,845,777人,占地区人口的61.33%;少数民族1,793,961人,占全省少数民族的27.98%,少数民族人口居湖南第2位;占地区人口的38.67%;中国55个少数民族中有45个民族分布。全市有侗族人口808,155人,占地区人口的17.42%,占湖南全省侗族人口的95.97%,占全国侗族人口的27.28%,为全省侗族人口集中分布地;侗族分布于新晃、芷江 、通道和靖州。苗族725,057人,占地区人口的15.63%,占湖南全省苗族人口的37.73 %,占全国苗族人口的8.11%,苗族人口总数仅次于湘西州;苗族分布麻阳和靖州。土家族162,105人,占地区人口的3.49%,占湖南土家族人口的 6.14%,占全国土家族人口的2.02%,土家族人口仅次于张家界和湘西州居第3位。瑶族71,952人,占地区人口的1.55%,占湖南全省瑶族人口的10.21%,瑶族人口仅次于永州居第2位。白族16,718人,占地区人口的0.36%,占湖南全省白族人口的13.31%,白族人口仅次于张家界居第2位。怀化市人口过千人的民族有回和蒙古族,分别达到4,115和2,045人,人口过百人的民族有壮、满等10个民族。 2020年全市常住人口中,汉族人口为2,837,177人,占61.84%;各少数民族人口为1,750,417人,占38.16%。与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汉族人口减少72,397人,下降2.49%,占总人口比例增加0.48个百分点;各少数民族人口减少81,682人,下降4.46%,占总人口比例下降0.48个百分点。其中,侗族人口减少18,648人,下降2.28%,占总人口比例增加0.17个百分点;苗族人口减少60,461人,下降7.8%,占总人口比例下降0.77个百分点;土家族人口减少7,815人,下降5.54%,占总人口比例下降0.07个百分点;瑶族人口增加4,385人,增长5.92%,占总人口比例增加0.15个百分点。 交通 铁道交通 怀化的发展与铁路大动脉息息相关,有“火车拖来的城市”之称。沪昆铁路、焦柳铁路和渝怀铁路在市区成“大”字型交会。杭长昆客运专线通过怀化市,并设有怀化南站、溆浦南站、芷江站、新晃西站。连接怀化市和衡阳市的怀邵衡铁路已经于2018年12月25日全线通车,连接吉首、张家界的张吉怀铁路于2016年12月28日开工建设,2021年12月开通运营。 公路 由于怀化地处山区,成为了湖南最后一个通高速的地级市,经过近几年的建设,截至2015年,全市高速公路通车总里程达到612公里,居湖南省首位。 境内国道和高速公路有: 209国道 320国道 娄怀高速公路 S7001 怀化绕城高速公路 空港 懷化芷江机场原是二战期间盟军在远东最大的空军基地之一,如今已改扩建成为4C级民用机场,开通至北京、上海、昆明、深圳、福州、西安、海口、三亚等地的航线。 市内往返机场 可在怀化汽车西站乘坐机场大巴 自驾沿G209国道或机场高速(怀芷快速路,在建) 怀化南站乘CRH至芷江站 |
在汉代,现鄱阳湖水域乃是湖汉水(今赣江)下游平原,西汉时附近番县改为番阳县;东汉将番字加“阝”旁作鄱改称鄱阳县;汉海昏侯封地豫章郡的海昏县亦在此。西汉时跨江南北,称彭蠡湖;东汉时因庐山下有宫亭庙,改称宫亭湖。 那时,长江主泓道在今龙感湖一带,在庐山以北的仅是长江一汊道,当时称为小江。 三国时,彭泽分为南北两湖,长江从两湖之间的地峡上流过。后北湖演化为鄂皖交界的龙感湖、安徽境内的大官湖和泊湖。在鄱阳湖大举南侵之前,低洼的鄱阳盆地上原本是人烟稠密的城镇,随着湖水的不断南侵,至南朝时湖水直抵新建樵舍(今南昌经开区樵舍镇)附近,鄱阳湖盆地内的鄡阳县城和海昏县治先后被淹入湖中,而位于海昏县邻近较高处的吴城却日趋繁荣成江西大古镇之一,因此,历史上曾有“淹了海昏县,出了吴城镇”(“沉海昏,起吴城”)之说。西晋南北朝时仍称彭蠡湖。 约在400年,即東晉後期,长江主泓道移至今九江-湖口一带。江水阻挡了赣江的排水,还倒灌入赣江下游平原,逐步形成鄱阳湖。 隋时因湖水逼近鄱阳山(原名力士山,亦名石印山,后因地名鄱阳县而称鄱阳山。据考,它位于鄱阳县西北的湖中,2016年调查认为是今鄱阳县双港镇长山岛)而名鄱阳湖。另一说因湖水越过松门山直抵鄱阳县附近,故而易名鄱阳湖。还有一说据《中国地名大词典》载,隋朝时期因接博阳山而改称鄱阳湖,地名沿用至今。 到了盛唐時,鄱阳湖面积最大达6000平方公里。 2023年5月10日,鄱阳湖康山蓄滞洪区安全建设工程开工建设。 事件 鄱陽湖老爺廟水域在半個多世紀內,傳出有百餘艘船隻失蹤的案例,連殘骸都找不到,所以鄱陽湖有時被稱做大陸的「百慕達三角」。2013年江西省考古人員首度在鄱陽湖發現沉船遺跡。 1363年鄱阳湖之战在此发生。 这场海战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海战。最后朱元璋战胜了陈友谅。 人文旅游 鄱阳湖流域自古以来是中国经济较为发达的富裕地区,中国历史上很多杰出人物如東漢後期的徐稚、東晉的陶渊明、隋代的林士弘、北宋的刘恕、洪适、南宋中後期的江万里、晚明的朱耷等都在湖区出生成长。这里又发生许多威武雄壮的英雄事迹,如周瑜操练水师、朱元璋与陈友谅之间的鄱阳湖之战、王守仁生擒朱宸濠、太平军“湖口大捷”、李烈钧在湖口发起“二次革命”等。鄱阳湖是古代从北方进入江西的唯一水道。唐代诗人王勃在《滕王阁序》中的名句“渔舟唱晚,响窮彭蠡之滨”,描述的正是鄱阳湖上的渔民捕鱼归来的欢乐情景。 “鄱湖接近长江处,二水相交奇景生;澈液浑流互排斥,浊清界线见分明”。长江、鄱阳湖的汇合处,界线分明,一边混浊,一边清澈,互不相融,可见一条明显的清浊分界线,乃一大奇观,令人惊叹不已。 生态保护 "鄱阳湖畔鸟天堂,鹬鹳低飞鹤鹭翔;野鸭寻鱼鸥击水,丛丛芦苇雁鹄藏"。鄱阳湖是白鹤等珍稀水鸟的重要栖息地。每年秋末冬初,从俄罗斯西伯利亚及中国东北等地,飞来成千上万只候鸟到鄱阳湖越冬,如今,鄱阳湖保护区内鸟类已达300多种,近百万只,其中珍禽50多种,已是世界上最大的鸟类保护区。世界上现有白鹤大约为4000多只。其中90%在鄱阳湖越冬。鄱阳湖是白鹤的世界,水鸟的天堂。 | 多年平均水位12.86米;最高水位22.53米(2020年7月12日零时),超过1998年洪水位22.52m,面积达4070平方公里,蓄水量300亿立方米;最低水位5.90米(1963年2月6日),面积仅146平方公里,蓄水量4.5亿立方米。 2020年7月10日,长江水利委员会水文局发布鄱阳湖湖口附近江段、鄱阳湖湖区洪水红色预警。江西省防汛抗旱指挥部决定于2020年7月11日10时将防汛Ⅱ级应急响应提升至Ⅰ级。与1998年相比,湖区无论是堤防还是抗洪抢险设施设备都有大幅提升。 2023年7月20日11时,鄱阳湖星子站水位退至11.99米,为1951年有纪录以来同期最低水位,鄱阳湖提前进入枯水期,2023年成为有纪录以来最早进入枯水期的年份。 地质地貌 鄱阳湖区第三纪时是一巨大盆地。喜马拉雅运动时,西侧断裂上升为庐山,东侧陷落为鄱阳湖入江水道。第四纪时鄱阳湖区再度下沉。 “高水是湖,低水似河”是鄱阳湖的特征。湖底水道高程自南向北渐降,由海拔12米降至湖口约1米,鞋山附近为-1米,褚溪口低达-2米。 湖区由水道、洲滩、岛屿、内湖和汊港组成: 赣江自南昌以下分4支,主支在吴城与修水汇合,进入湖北部,为湖区西水道;南、北、中3支与抚江、信江均先后汇入湖南部,为湖区东水道。东、西水道在褚溪汇合为入江水道。 洲滩分沙滩、泥滩、草滩3种。沙滩多在水位14米以下,面积约1895平方公里,草滩多在14~18米,面积约1235平方公里。 全湖现有岛屿25处,共41座(中、低水位时多为滩丘),面积约100平方公里。 内湖出现在枯水期,中、高水位时与大水面联成一片,主要分布在东、南、西部; 汊港多分布于入江水道东岸,主湖区北岸和东北、东南湖隅,主要汊港共约20处。 历史变迁 鄱阳湖古称彭蠡泽、彭泽、彭湖、官亭湖、扬澜、担石湖。 古称彭蠡泽,古代彭蠡泽范围大致包括今长江北岸的湖北东部的源湖、安徽西部的龙感湖、大官湖和泊湖等滨江湖泊区,与长江水面相连接。当时长江南岸由古赣江汇注而成的水域也与长江汊道在湖口相通,但湖面面积很小,直至秦漢之时仍仅限于罂子口(今星子县境,東吳晉时古赣江流注彭蠡泽的交汇口)以北至湖口的狭长地带,因罂子口旁有宫亭庙,故称为宫亭湖。西汉后期,彭蠡泽与长江完全分离,江北水域逐渐演变成今江北诸湖,而江南水域则逐渐扩大,演化成今日的鄱阳湖。由于班固在《汉书·地理志》有“豫章郡……县十八:……彭泽,《禹贡》彭蠡泽在西”之语,此后“彭蠡泽”遂指今鄱阳湖。 对于“彭蠡泽”名称的变迁,学者看法不同,有的根据《尚书·禹贡》所载“导漾……东汇泽为彭蠡”,认为古彭蠡泽仅指江北水域,班固之说为附会之言;有的认为古彭蠡泽地跨长江两岸,包括江南水域,今鄱阳湖是古彭蠡泽解体演化而成。 在汉代,现鄱阳湖水域乃是湖汉水(今赣江)下游平原,西汉时附近番县改为番阳县;东汉将番字加“阝”旁作鄱改称鄱阳县;汉海昏侯封地豫章郡的海昏县亦在此。西汉时跨江南北,称彭蠡湖;东汉时因庐山下有宫亭庙,改称宫亭湖。 那时,长江主泓道在今龙感湖一带,在庐山以北的仅是长江一汊道,当时称为小江。 三国时,彭泽分为南北两湖,长江从两湖之间的地峡上流过。后北湖演化为鄂皖交界的龙感湖、安徽境内的大官湖和泊湖。在鄱阳湖大举南侵之前,低洼的鄱阳盆地上原本是人烟稠密的城镇,随着湖水的不断南侵,至南朝时湖水直抵新建樵舍(今南昌经开区樵舍镇)附近,鄱阳湖盆地内的鄡阳县城和海昏县治先后被淹入湖中,而位于海昏县邻近较高处的吴城却日趋繁荣成江西大古镇之一,因此,历史上曾有“淹了海昏县,出了吴城镇”(“沉海昏,起吴城”)之说。西晋南北朝时仍称彭蠡湖。 约在400年,即東晉後期,长江主泓道移至今九江-湖口一带。江水阻挡了赣江的排水,还倒灌入赣江下游平原,逐步形成鄱阳湖。 隋时因湖水逼近鄱阳山(原名力士山,亦名石印山,后因地名鄱阳县而称鄱阳山。据考,它位于鄱阳县西北的湖中,2016年调查认为是今鄱阳县双港镇长山岛)而名鄱阳湖。另一说因湖水越过松门山直抵鄱阳县附近,故而易名鄱阳湖。还有一说据《中国地名大词典》载,隋朝时期因接博阳山而改称鄱阳湖,地名沿用至今。 到了盛唐時,鄱阳湖面积最大达6000平方公里。 2023年5月10日,鄱阳湖康山蓄滞洪区安全建设工程开工建设。 事件 鄱陽湖老爺廟水域在半個多世紀內,傳出有百餘艘船隻失蹤的案例,連殘骸都找不到,所以鄱陽湖有時被稱做大陸的「百慕達三角」。2013年江西省考古人員首度在鄱陽湖發現沉船遺跡。 |
dlob;“红苗”,自称为“蒙西”Hmongb shib;“花苗”或“青苗”, 自称为“蒙冷”Hmongb Lab或“蒙佐”Hmongbnzhuab;“汉苗”,自称为“蒙刷”Hmongb shuab。 据越南1991年的资料,在越苗族有50余万人。他们生活居住范围较广,沿越北越南的河宣、黄连山、莱州、高平、山萝、宜安、高谅、河江、老街、清化、义静、安沛、北太、河山平诸省山区,与其他民族杂居,但不象瑶、倮倮、布依等许多民族那样,苗族明显地、成地区地集中。在共同生活的各民族中,苗族人口数所占的比例要高得多。在越苗族主要集中的地区是:同文高原、黄树腓、封土、兴湖、土庙、奠边、顺州、巡教、沙霸、木州县、北河县、沙巴、铎佐州、姆庚塞州等地区。 在越苗族通常居住在海域800—1700米的高山丛林中, 这里地势险峻,巨石嶙峋、山高涧深,道路狭窄,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多数地区降雨充沛,有雨季和旱季之分。 在越苗族的居住地区并不相连成为一个地带,而常被其他民族的许多居住地区分隔开,但是,各地区的人民,尤其是相毗连地区在宗教和婚姻上仍有一定的联系。 泰国的分布 在泰國北部地區,亦聚居了苗族人,根據2004年的人口統計,當地苗族人口約有12萬人,是當地次於嘎良族的山區民族。他們約於18世紀至19世紀時自中國西南地區遷入泰北地區。主要分布于北部各府, 其中以难府、清迈府、清莱府和达府最多,这4个府的苗族人口占泰国苗族总人口数的75%以上,另外,苗族在碧差汶府、鼓也洛、南邦、帕府、夜丰颂、黎府、甘烹碧、那空沙汪、猜纳、素可泰、乌泰他尼等府也有分布。在泰国北部和中部地区,至少在13个府有苗族居住。如果不包括近年来逃到泰国的老挝苗族,泰国的苗族村寨约有245个。 泰国苗族是该国境内分布地域仅次于克住族的山地民族。泰国苗族同样自称“蒙”,主要有“白苗”——Hmong Njew。也有人认为,泰国苗族还有“红苗”之分。 缅甸的分布 緬甸撣邦亦有世居的苗族人。主要分布在掸邦的果敢区的大水塘、 家地峁、野牛坝、八威、曼洛、八马寨、宋干、麻粟坝、蛇甸坝、嘎门、登尼、莫奈、若开邦等地,他们自称是从贵州迁入缅甸的。 美国的分布 美国的苗族来源于中国南方或者东南亚国家,主要分布于加利福尼亚州、明尼苏达州、威斯康星州和北卡罗来纳州,总数约27万,美国苗族以白苗居多,常用语言有英语、汉语、罗马拼音的苗文、越南语、老撾語等。英文名称为Hmong,代表人物有王宝、布兰达·宋、马咪、苏妮萨·李等。在美国历史上有苗族到达记录的时间是1975年12月,当时有3466个获得美国政府的假释从泰国难民营来美国。从1975年到80年代早期,已有5,204名苗族在美国安家落户。根据美国2010年人口普查,美国的苗族人口近三十万人。 支系 在历史上,苗族曾有过多种分类方法。 按服饰颜色划分,有黑苗、白苗、青苗、红苗、花苗等;按外貌特征划分,有长角苗、歪梳苗、黑蹄苗、长裙苗、短裙苗等;按苗族不同的自称划分,则有“牡(黔东苗语:,)”、“蒙(川黔滇苗语:,)”、“阿卯(滇东北苗语:,)”、“仡雄(湘西苗语:,)”、“带叟(湘西苗语:)”等,据研究,这些自称(前缀除外)都是同源的。 如今比较系统和科学的划分方法是按照方言划分。(苗语方言族群的分布和下文苗语方言的分布不能对等,因为有些地区的苗语已经消失) 苗语湘西方言(湘西方言)族群 西部次方言族群,自称“仡雄(ghob Xongb)”,但通常谦称为“代雄(deb Xongb,deb在苗语湘西方言中有“字辈”的含义)”。主要分布于中国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西部、怀化市部分地区,贵州省铜仁市部分地区,重庆市东南部地区,零散地分布于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在贵州南部、广西北部的部分县市也有零星分布。 东部次方言族群,自称“阿宋(ab Songb)”,谦称“代宋(deb Songb)”。主要分布于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东部,怀化市部分地区。 苗语黔东方言(中部方言)族群,自称“木(Hmub)”或“嘎闹(ghad nes)”。主要分布于中国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广西壮族自治区融水苗族自治县,湖南省怀化市部分地区、邵阳市城步苗族自治县、绥宁县,在越南也有少量分布。 苗语川黔滇方言(西部方言)族群 除滇东北次方言族群和重安江次方言族群以外,都自称“蒙(Hmongb)”。广泛分布于中国贵州省西部、云南省全境、四川省南部、广西壮族自治区西北部,小规模分布于中国重庆市西部,在中南半岛各国以及欧美地区也有大规模分布。 滇东北次方言族群,自称“阿卯(ad Hmaob)”。分布于中国云南省、贵州省西部。 重安江次方言族群,自称“哥摩”,他称“革家人”。分布于中国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黄平县一带,由于历史上与当地的黔东方言族群关系紧张,因此对自己的民族成分提出异议,目前为中国未识别人群。 勉语金门方言族群,自称“金门”。仅分布中国海南省。 姓氏 苗族有两种姓氏,一种是苗姓,一种是汉姓。 苗姓是苗族原本固有的,是用于区分各宗族的标志,主要在苗族群体内部之间使用。由于苗族的古文字已失传,在入户籍时,汉字无法表达苗姓,于是苗族又使用了汉姓,便于对外使用。 苗姓 湘西方言地区苗族的六大苗姓为仡肖(ghob xot)、仡芈(ghob miel)、仡瓜(ghob ghueas)、仡佧(ghob khad)、仡莱(ghob lel)、仡刊(ghob kheat),而六大宗族姓氏下又各有许多分支姓氏。 黔东方言地区苗族只有一部分拥有苗姓,而另一部分苗族实行子父连名制。 川黔滇方言地区,次方言和不同土语特别多,所以苗姓比较复杂。 白苗支系内部有28姓。即“夸叶”、“夸卯”、“夸洛”、“夸让”、“夸挡”、“夸虑”、“夸皆”、“夸杠”、“夸众”、“夸乃”、“夸两”、“夸这”、“夸路”、“夸抓”、“夸告”、“夸巴”、“夸暂”、“夸合”、“夸查”、“夸那”、“夸插”、“夸故”、“夸勒”、“夸耸”、“夸干”、“夸拿”、“夸捏”、“夸策”。 大花苗支系内部则有“卯简”、“卯档”、“卯漏”、“卯蚩”、“卯远”、“卯懒”、“卯鲁”、“卯让”等苗姓。 每一种苗姓都大致有一种汉姓可以相对应,但这种关系并不绝对,两者之间不能对等,所以苗姓一旦失传,是无法根据汉姓来追回的。 汉姓 湘西和松桃苗族的七大汉姓为吴、龙、麻、石、廖、田、杨,此外还有符、滕、陈、尹等不少杂姓。 黔东南苗族汉姓主要有:吴、罗、李、杨、潘、王、雷; 广西融水苗族汉姓贾、韦、梁; 滇东北和川南苗族汉姓熊、陶、王、马、古; 滇东南和滇南苗族汉姓张、吴、李等均为大姓。 这些汉姓,都是随着与汉文化联系的加强,特别是通过清代改土归流,苗民“编户”、“入籍”,才改用和移植汉姓。 語言 苗族人語言的統稱為苗語,屬於苗瑤語族的苗語支。苗語曾有文字,但已經失傳。現時在中國的苗族採用的文字是中國語言單位在1956年10月為中國的三大苗語方言發明的拼音文字,採用了26個基本的拉丁字母作為聲母、韻母及聲調的標示。各地的苗語有不同的複雜程度,但簡單來說,受漢文化影響愈大的地區,其語言的簡化程度及漢字詞使用的程度也愈高。 苗語可以分為以下三個分支: 湘西方言,100万人 黔东方言,200万人 川黔滇方言,300多万人 當中以川黔滇方言最為複雜,又分为川黔滇、滇东北等多种次方言。国外苗族的语言基本都属于苗语川黔滇次方言。苗語的三個分支和瑤族的布努语等语言同属苗語支,而苗語支與瑤語支共同組成苗瑤語系。 歷史 根據各地所流傳有關苗族歷史的傳說,他們的起源都可以上溯至炎黃時代。一般認為九黎民族的先祖蚩尤也是神農的後裔。苗族原居於中國中部,經過數次向南方、西方的大遷徙,20世紀最遠抵達法國、美國。 美国学者研究指出苗族为约在公元前3000年到2500年从西伯利亚迁徙到中国的高加索人。但中国学者普遍不采信此说,认为缺乏确凿证据证明此一说法。 清朝期间,苗族曾多次爆发反对清朝统治的起义,如苗民起义 (1795–1806年)等,19世纪60、70年代,苗民曾在中国湖南等地发起反清叛乱,后为湖南巡抚王文韶平定。 美国在抗共援越时期,也同时在老挝发动了一场鲜为人知的秘密战争,苗族人当时是为美国作战的。战争结束后,大量苗族遭到屠杀,1975年,约10多万苗族人饱受战争之苦,沦为难民而流入泰国。而后,在泰国政府以及有关国际救援组织的帮助下,有6万苗族难民移居美国。 然而有學者指出“蚩尤是苗族祖先”的说法起源自清末的法国汉学家拉克伯里,此汉学家提出“华夏起源于巴比伦,后迁入中国,击败当地土著首领蚩尤,蚩尤属下余众或沦为奴隶,或逃到南方成为后来的苗族”,他的学说被诸多日本学者吸纳,接着又影响了当时留日的中国学者(如梁启超、章太炎等),此观点正式被中国官方组织编写的《苗族简史》收纳于其中,自此苗族历史被人为历史重构完成。 宗教和文化 苗族人多信仰万物有灵的原始宗教,其信仰系统极为复杂,每族不同。苗族的宗教一个特点是具有大量繁杂的宗教仪式、神秘主义、密仪、密轨、传说、太阳历法、咒语、草药,可以说人类早期曾经有过的各种神秘宗教仪式,在苗族的传统风俗里基本占全了。而在苗族自身的文化里,这些宗教仪轨只是为敬祖、驱鬼、拜天、婚嫁等淳朴的生活目的服务。 苗族风俗不仅繁复,并且可以在艰难生存条件下自成体系,维护族内生活秩序的习惯法非常完备,各种生活矛盾的解决方案都可以在苗族习惯法里找到,并在没有文字的情况下可以口舌相传,长期维持一个小规模族群的稳定,这也是他们长期隐居山林而能保持风俗的原因。 同时为了维护这些风俗并做到世代传承,是需要花费大量的金钱和时间的,譬如一身苗族姑娘的服饰费用就相当昂贵,更不用说那些耗费的宗教仪式了,它们对苗族这样以原始农业生产为主要生存手段的部族帮助并不多。这些特点,也使得苗族至今成为最贫穷的几个少数民族之一,但是它居然能存在下来而不解体,且人口数量还是不少,类似的瑶族和畲族的情况就远不如苗族。如果不是得到持续的外部经济支持,那苗族的风俗系统则是非常完美的,这也很难解释它们是自然形成的。 19世纪无数欧洲人进入苗疆,对苗族的风俗发生了极大兴趣,进行大力研究。 苗族的信仰里除了有善神,也有很多恶灵的存在,很多传说中都包括世仇与委屈的情节,将恐惧与仇恨的力量潜在地埋在心底。尽管是以美好的传说故事形式,但它一旦有触发点就会起作用。同时,苗族宗教密仪的精神控制力量也都被完好地保存下来,还包括大量草药学。所以保护苗族的传统风俗的意义非常之大,对揭示早期宗教的作用就是一个博物馆。 滇东北次方言区和海外的苗族有一部分信仰基督教。 知名人物 东丹甘:苗族芦笙演奏家,作曲家 宋祖英(1966年8月13日-):苗族,当代著名歌唱家 宋布蘭(布兰达宋,Brenda | 这里地势险峻,巨石嶙峋、山高涧深,道路狭窄,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多数地区降雨充沛,有雨季和旱季之分。 在越苗族的居住地区并不相连成为一个地带,而常被其他民族的许多居住地区分隔开,但是,各地区的人民,尤其是相毗连地区在宗教和婚姻上仍有一定的联系。 泰国的分布 在泰國北部地區,亦聚居了苗族人,根據2004年的人口統計,當地苗族人口約有12萬人,是當地次於嘎良族的山區民族。他們約於18世紀至19世紀時自中國西南地區遷入泰北地區。主要分布于北部各府, 其中以难府、清迈府、清莱府和达府最多,这4个府的苗族人口占泰国苗族总人口数的75%以上,另外,苗族在碧差汶府、鼓也洛、南邦、帕府、夜丰颂、黎府、甘烹碧、那空沙汪、猜纳、素可泰、乌泰他尼等府也有分布。在泰国北部和中部地区,至少在13个府有苗族居住。如果不包括近年来逃到泰国的老挝苗族,泰国的苗族村寨约有245个。 泰国苗族是该国境内分布地域仅次于克住族的山地民族。泰国苗族同样自称“蒙”,主要有“白苗”——Hmong Njew。也有人认为,泰国苗族还有“红苗”之分。 缅甸的分布 緬甸撣邦亦有世居的苗族人。主要分布在掸邦的果敢区的大水塘、 家地峁、野牛坝、八威、曼洛、八马寨、宋干、麻粟坝、蛇甸坝、嘎门、登尼、莫奈、若开邦等地,他们自称是从贵州迁入缅甸的。 美国的分布 美国的苗族来源于中国南方或者东南亚国家,主要分布于加利福尼亚州、明尼苏达州、威斯康星州和北卡罗来纳州,总数约27万,美国苗族以白苗居多,常用语言有英语、汉语、罗马拼音的苗文、越南语、老撾語等。英文名称为Hmong,代表人物有王宝、布兰达·宋、马咪、苏妮萨·李等。在美国历史上有苗族到达记录的时间是1975年12月,当时有3466个获得美国政府的假释从泰国难民营来美国。从1975年到80年代早期,已有5,204名苗族在美国安家落户。根据美国2010年人口普查,美国的苗族人口近三十万人。 支系 在历史上,苗族曾有过多种分类方法。 按服饰颜色划分,有黑苗、白苗、青苗、红苗、花苗等;按外貌特征划分,有长角苗、歪梳苗、黑蹄苗、长裙苗、短裙苗等;按苗族不同的自称划分,则有“牡(黔东苗语:,)”、“蒙(川黔滇苗语:,)”、“阿卯(滇东北苗语:,)”、“仡雄(湘西苗语:,)”、“带叟(湘西苗语:)”等,据研究,这些自称(前缀除外)都是同源的。 如今比较系统和科学的划分方法是按照方言划分。(苗语方言族群的分布和下文苗语方言的分布不能对等,因为有些地区的苗语已经消失) 苗语湘西方言(湘西方言)族群 西部次方言族群,自称“仡雄(ghob Xongb)”,但通常谦称为“代雄(deb Xongb,deb在苗语湘西方言中有“字辈”的含义)”。主要分布于中国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西部、怀化市部分地区,贵州省铜仁市部分地区,重庆市东南部地区,零散地分布于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在贵州南部、广西北部的部分县市也有零星分布。 东部次方言族群,自称“阿宋(ab Songb)”,谦称“代宋(deb Songb)”。主要分布于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东部,怀化市部分地区。 苗语黔东方言(中部方言)族群,自称“木(Hmub)”或“嘎闹(ghad nes)”。主要分布于中国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广西壮族自治区融水苗族自治县,湖南省怀化市部分地区、邵阳市城步苗族自治县、绥宁县,在越南也有少量分布。 苗语川黔滇方言(西部方言)族群 除滇东北次方言族群和重安江次方言族群以外,都自称“蒙(Hmongb)”。广泛分布于中国贵州省西部、云南省全境、四川省南部、广西壮族自治区西北部,小规模分布于中国重庆市西部,在中南半岛各国以及欧美地区也有大规模分布。 滇东北次方言族群,自称“阿卯(ad Hmaob)”。分布于中国云南省、贵州省西部。 重安江次方言族群,自称“哥摩”,他称“革家人”。分布于中国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黄平县一带,由于历史上与当地的黔东方言族群关系紧张,因此对自己的民族成分提出异议,目前为中国未识别人群。 勉语金门方言族群,自称“金门”。仅分布中国海南省。 姓氏 苗族有两种姓氏,一种是苗姓,一种是汉姓。 苗姓是苗族原本固有的,是用于区分各宗族的标志,主要在苗族群体内部之间使用。由于苗族的古文字已失传,在入户籍时,汉字无法表达苗姓,于是苗族又使用了汉姓,便于对外使用。 苗姓 湘西方言地区苗族的六大苗姓为仡肖(ghob xot)、仡芈(ghob miel)、仡瓜(ghob ghueas)、仡佧(ghob khad)、仡莱(ghob lel)、仡刊(ghob kheat),而六大宗族姓氏下又各有许多分支姓氏。 黔东方言地区苗族只有一部分拥有苗姓,而另一部分苗族实行子父连名制。 川黔滇方言地区,次方言和不同土语特别多,所以苗姓比较复杂。 白苗支系内部有28姓。即“夸叶”、“夸卯”、“夸洛”、“夸让”、“夸挡”、“夸虑”、“夸皆”、“夸杠”、“夸众”、“夸乃”、“夸两”、“夸这”、“夸路”、“夸抓”、“夸告”、“夸巴”、“夸暂”、“夸合”、“夸查”、“夸那”、“夸插”、“夸故”、“夸勒”、“夸耸”、“夸干”、“夸拿”、“夸捏”、“夸策”。 大花苗支系内部则有“卯简”、“卯档”、“卯漏”、“卯蚩”、“卯远”、“卯懒”、“卯鲁”、“卯让”等苗姓。 每一种苗姓都大致有一种汉姓可以相对应,但这种关系并不绝对,两者之间不能对等,所以苗姓一旦失传,是无法根据汉姓来追回的。 汉姓 湘西和松桃苗族的七大汉姓为吴、龙、麻、石、廖、田、杨,此外还有符、滕、陈、尹等不少杂姓。 黔东南苗族汉姓主要有:吴、罗、李、杨、潘、王、雷; 广西融水苗族汉姓贾、韦、梁; 滇东北和川南苗族汉姓熊、陶、王、马、古; 滇东南和滇南苗族汉姓张、吴、李等均为大姓。 这些汉姓,都是随着与汉文化联系的加强,特别是通过清代改土归流,苗民“编户”、“入籍”,才改用和移植汉姓。 語言 苗族人語言的統稱為苗語,屬於苗瑤語族的苗語支。苗語曾有文字,但已經失傳。現時在中國的苗族採用的文字是中國語言單位在1956年10月為中國的三大苗語方言發明的拼音文字,採用了26個基本的拉丁字母作為聲母、韻母及聲調的標示。各地的苗語有不同的複雜程度,但簡單來說,受漢文化影響愈大的地區,其語言的簡化程度及漢字詞使用的程度也愈高。 苗語可以分為以下三個分支: 湘西方言,100万人 黔东方言,200万人 川黔滇方言,300多万人 當中以川黔滇方言最為複雜,又分为川黔滇、滇东北等多种次方言。国外苗族的语言基本都属于苗语川黔滇次方言。苗語的三個分支和瑤族的布努语等语言同属苗語支,而苗語支與瑤語支共同組成苗瑤語系。 歷史 根據各地所流傳有關苗族歷史的傳說,他們的起源都可以上溯至炎黃時代。一般認為九黎民族的先祖蚩尤也是神農的後裔。苗族原居於中國中部,經過數次向南方、西方的大遷徙,20世紀最遠抵達法國、美國。 美国学者研究指出苗族为约在公元前3000年到2500年从西伯利亚迁徙到中国的高加索人。但中国学者普遍不采信此说,认为缺乏确凿证据证明此一说法。 清朝期间,苗族曾多次爆发反对清朝统治的起义,如苗民起义 (1795–1806年)等,19世纪60、70年代,苗民曾在中国湖南等地发起反清叛乱,后为湖南巡抚王文韶平定。 美国在抗共援越时期,也同时在老挝发动了一场鲜为人知的秘密战争,苗族人当时是为美国作战的。战争结束后,大量苗族遭到屠杀,1975年,约10多万苗族人饱受战争之苦,沦为难民而流入泰国。而后,在泰国政府以及有关国际救援组织的帮助下,有6万苗族难民移居美国。 然而有學者指出“蚩尤是苗族祖先”的说法起源自清末的法国汉学家拉克伯里,此汉学家提出“华夏起源于巴比伦,后迁入中国,击败当地土著首领蚩尤,蚩尤属下余众或沦为奴隶,或逃到南方成为后来的苗族”,他的学说被诸多日本学者吸纳,接着又影响了当时留日的中国学者(如梁启超、章太炎等),此观点正式被中国官方组织编写的《苗族简史》收纳于其中,自此苗族历史被人为历史重构完成。 宗教和文化 苗族人多信仰万物有灵的原始宗教,其信仰系统极为复杂,每族不同。苗族的宗教一个特点是具有大量繁杂的宗教仪式、神秘主义、密仪、密轨、传说、太阳历法、咒语、草药,可以说人类早期曾经有过的各种神秘宗教仪式,在苗族的传统风俗里基本占全了。而在苗族自身的文化里,这些宗教仪轨只是为敬祖、驱鬼、拜天、婚嫁等淳朴的生活目的服务。 苗族风俗不仅繁复,并且可以在艰难生存条件下自成体系,维护族内生活秩序的习惯法非常完备,各种生活矛盾的解决方案都可以在苗族习惯法里找到,并在没有文字的情况下可以口舌相传,长期维持一个小规模族群的稳定,这也是他们长期隐居山林而能保持风俗的原因。 同时为了维护这些风俗并做到世代传承,是需要花费大量的金钱和时间的,譬如一身苗族姑娘的服饰费用就相当昂贵,更不用说那些耗费的宗教仪式了,它们对苗族这样以原始农业生产为主要生存手段的部族帮助并不多。这些特点,也使得苗族至今成为最贫穷的几个少数民族之一,但是它居然能存在下来而不解体,且人口数量还是不少,类似的瑶族和畲族的情况就远不如苗族。如果不是得到持续的外部经济支持,那苗族的风俗系统则是非常完美的,这也很难解释它们是自然形成的。 19世纪无数欧洲人进入苗疆,对苗族的风俗发生了极大兴趣,进行大力研究。 苗族的信仰里除了有善神,也有很多恶灵的存在,很多传说中都包括世仇与委屈的情节,将恐惧与仇恨的力量潜在地埋在心底。尽管是以美好的传说故事形式,但它一旦有触发点就会起作用。同时,苗族宗教密仪的精神控制力量也都被完好地保存下来,还包括大量草药学。所以保护苗族的传统风俗的意义非常之大,对揭示早期宗教的作用就是一个博物馆。 滇东北次方言区和海外的苗族有一部分信仰基督教。 知名人物 |
對已婚女性的尊稱。《禮記》:「天子之妃曰「-{后}-」,諸侯曰「夫人」、大夫曰「孺人」,士曰「婦人」,「庶人」曰「妻」。」也就是說諸侯的正室才能稱為「夫人」,庶人的正室稱為「妻」。故稱一般人的妻子為「夫人」是敬稱,相當於用對諸侯的稱謂來稱乎庶人之正室。如:許穆夫人(這「夫人」實際上是諸侯正室之位號,而非已婚女性之尊稱,許穆正是許穆公,諸侯國許國之君主姜新臣,『許』是國號,『穆』是其諡號,而非姓許名穆)、居里夫人、『《射鵰英雄傳》中郭夫人(黄蓉)、《笑傲江湖》中-{岳}-夫人(寧中則)』,但這是近代受西方文化影響之用法,因西方女性婚後改為夫姓,而中國古時此尊稱不是冠以夫姓,而是冠以父姓,因華夏傳統上沒有已婚婦人改夫姓之習慣,其中也只有正室可用(妾只能稱為姨娘,而非二夫人、三夫人......如《紅樓夢》中賈政妾室趙姨娘、周姨娘),如:《紅樓夢》中賈政之妻榮國府主母王夫人。 夫人 | 外交用语,称呼國家元首、政府首腦的女性配偶。如:第一夫人 |
(journal), Winter 2004. Charles George Herbermann, The Catholic Encyclopedia. Science and the Church . The Encyclopedia press, 1913. v.13. Page 598. Thomas Kuhn, The Structure of Scientific Revolutions, 1962. Arthur Jack Meadows. The Victorian Scientist: The Growth of a Profession, 2004. . Science, The Relation of Pure Science to Industrial Research . American Association for the Advancement of Science. Page 511 onwards. Websites For best results, add a little inspiration - The Telegraph about What Inspired You?, a survey of key thinkers in science, technology and medicine Peer Review Journal Science | onwards. Websites For best results, add a little inspiration - The Telegraph about What Inspired You?, a survey of key thinkers in science, technology and medicine Peer Review Journal Science on amateur scientists The philosophy of the inductive sciences, founded upon their history (1847) - Complete Text Audio-Visual "The Scientist" , BBC Radio 4 discussion with |
家庭 王明其父陈嘉渭,字炳森,号聘之,早年自做自卖酱醋,后与人合资开办行店,经营竹木。1929年5月,参加了中共领导的金寨地区立夏起义,并被任命为六安六区赤色互经会主任。红军离开鄂豫皖根据地后,他在家乡以教书为生。1957年5月11日去世。死时王明在苏联没有回国治丧,由国家机关事务局办理,安葬于八宝山革命公墓。文化大革命期间,陈嘉渭墓碑被砸,后重修。王明生母喻幼华,曾任女子学校校长,1930年病故。两人生有二男三女,王明为长子,有一姐二妹一弟。王明继母为黄莲舫,文化大革命爆发后,周恩来派国务院机关事务管理局两人亲自护送她回安徽,1970年去世。 姐姐陈先民,20岁时因病早逝。 妹妹陈觉民,1929年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33年,与鄂豫皖革命根据地列宁小学校长汪惠生结婚,有女儿汪向荣。 妹妹陈映民,又名王营,早年随丈夫吕绍文参加革命,1931年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文化大革命期间受到株连。 弟弟陈绍炜,又名甘宁,参加第一次国共内战,文化大革命期间饱受酷刑,险些丧命。 王明妻子孟庆树,两人感情和睦,育有两子一女。1983年9月5日,孟庆树于莫斯科去世,葬于新圣母公墓。 长女王(陈)芳妮,俄文名季米特洛娃·法尼娘·格奥尔基拓夫娜,1932年1月18日生于莫斯科。1937年父母回国后,由共产国际总书记格奥尔基·季米特洛夫抚养,从未到过中国。1985年1月27日去世。 长子王(陈)丹芝,1939年生于延安。随父母赴苏,后加入苏联国籍。 次子王(陈)丹丁,1945年10月2日生于延安。随父母赴苏,后加入苏联国籍。 相关 王明右倾投降主义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 两个中国 二十八个半布尔什维克 中共中央代总书记 参考资料 延伸阅读 《關於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中共中央委员会,1945年 《中共黨史人物研究的最新進展》劉晶芳、劉振清報導,北京日報2006年6月26日 《晚年周恩來》第一章,高文謙著,明鏡出版社2003年4月初版,ISBN 1-932138-07-2 |- |- 代 莫斯科中山大学校友 中共中央统战部部长 中央人民政府最高人民法院委员 中国共产党第六届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委员 中国共产党第七届中央委员会委员 | 陈绍禹生于清光绪三十年四月初九(1904年5月23日)。1919年,陈绍禹到金寨志诚小学学习,校长李少樵、国文教员詹谷堂对他影响深刻。1920年夏,陈绍禹考入六安的安徽省立第三甲种农业学校。在校学习期间,受五四运动影响,也参加了学生活动。1924年初,安徽省教育厅撤换沈子修的校长职务,改派刘先黎担任校长。虽然大多数学生抗议,但陈绍禹因家境贫寒,对新校长表示支持。1924年夏,陈绍禹毕业后,以六安县第一名的成绩,考入武昌商科大学(今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的前身)预科学习并获奖学金。同年10月,担任豫皖青年学会事务部主任,兼会刊编辑。同年12月,任武昌商科大学安徽同学会会刊《皖光》编辑。 1925年春,陈绍禹参加了商大驱逐校长屈佩兰的运动。同年5月30日后,他在武汉参加支持上海五卅运动的行动,被推选为武昌学生联合会委员、湖北青年团体联合会执行委员兼宣传干事。同年9月,参加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0月,经许凌青和张浩然介绍,参加中国共产党。由于国共合作,同年陈绍禹参加中国国民党,担任国民党湖北省党部宣传干事。 在苏联学习 1925年10月,经江苏省国民党党部秘书长姜长林从中斡旋,陈绍禹由中共湖北省党组织选派到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同月28日,陈绍禹由上海启程。12月25日,抵达莫斯科,被编在中山大学第一班(即由俄语较好者组成的速成班,与张闻天、沈泽民、吴亮平、杨放之等为同学),很快得到该校副校长巴威尔·亚历山大洛维奇·米夫的赏识,并担任了党团支部小组长。1926年9月初,中山大学学生公社改选,陈绍禹当选为公社主席。1927年1月,陈绍禹以米夫翻译的身份,随同联共(布)中央政治局代表团访问中国,并陪同米夫经海参崴坐船,到了广州、上海,武汉等地。4月27日至5月9日,陈绍禹以米夫翻译的身份,参加了中国共产党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会后在党中央宣传部任秘书,兼任党刊《向导》编辑,6月16日在武汉中共中央驻地参加米夫和陈独秀的谈话。 七一五事变爆发后,8月陈绍禹随米夫返回莫斯科,随后到特拉索夫卡向正在过暑假的中山大学学生报告了中国的情况。当时,中山大学学生在联共党内矛盾斗争下,分成了以俞秀松、董亦湘、周达文等人为首,支持代理校长拉古尔的“教务派”;以及以支部局为中心,支持党委书记西德尼可夫的“支部派”或“党委派”。陈绍禹返苏后,支持“支部派”以对抗“教务派”。之后以李剑如、余笃三为首的工人反对派,出面反对陈绍禹。但不久米夫被任命为校长,陈绍禹因此得到重用,成功控制了校支部局,并逐渐形成了以陈绍禹为首的团体,即“二十八个布尔什维克”。 1928年,孙冶方约董亦湘、俞秀松、周达文等人在他房中聚餐,中山大学学生公社主席王长熙向支部局通知此事。陈绍禹据此称这些学生是“江浙同乡会”,是为“反动组织”。向米夫建议由苏联国家政治保卫局调查,并向当时正在莫斯科的中共领导人向忠发作了汇报,十二名学生因此受到波及,被开除党籍、团籍,四人被逮捕。同年,东方共产主义劳动大学的中国班和军事速成班并入中山大学,中山大学改名为中国劳动者孙逸仙共产主义大学,陈绍禹在该校任翻译及联共党史教员。5月,陈绍禹为筹备中国共产党的第六次代表大会作翻译工作,并兼做共产国际交通局的中国交通工作。6月上中旬,在斯大林与中共负责人谈话时担任翻译。6月18日至7月11日,作为米夫的助手和翻译,陈绍禹参加了中共六大。 回国与上台 中共六大之后,中共驻共产国际的代表团团长瞿秋白继续留在莫斯科,在听取学生意见,并到学生中间调查后,认定中山大学不存在“江浙同乡会”。因此,瞿秋白与米夫、陈绍禹等人之间的矛盾开始产生并慢慢激化。1929年,斯大林在苏联发动清党,牵连到中山大学。同年4月,王明回国,任中共上海沪东区委宣传干事(当时沪东区委书记是何孟雄);5月,后调中共中央宣传部任《红旗》报采访员;《劳动》三日刊的编辑。7月下旬,到沪东区委任宣传干事。10月中旬,到中共中央宣传部担任《红旗》通讯员。 1930年1月12日,陈绍禹因出席上海工联会在上海公共租界布置年关斗争的会议而被捕,被关押于提篮桥监狱。因未暴露身份,陈绍禹被捕时是工人打扮,巡捕房和监狱都没有发现他的身份;此外他买通了一个看守帮他送信,地址是中共秘密机关报《红旗》所在地。2月18日,陈绍禹获得释放。但泄露地址此事严重违背中共纪律,《红旗》报社被迫进行转移,陈绍禹因此被中共中央给予党内警告处分。1930年3月,陈绍禹担任中华全国总工会的全总党团秘书、《劳动》三日刊编辑。5月,兼作上海英界电汽车罢工委员会委员,编辑《罢工每日快报》。6月,返回中共中央宣传部任秘书。7月,陈绍禹与秦邦宪等对李立三在6月11日通过的决议案提出了反对意见,指责李立三是托洛斯基主义。李立三非常愤怒,向忠发因此立即宣布撤销了陈绍禹的中宣部秘书等全部职务;此外,中共决定给他留党察看六个月的处分;陈绍禹也随后向李立三写了悔过书。 8月中旬,陈绍禹被调出中央宣传部,下放到中共江苏省委宣传部任干事。9月24日,中共中央召开六届三中全会,陈绍禹表示拥护。11月13日,陈绍禹从夏曦等人那里得知,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十月给中共中央寄来一信,并发来了共产国际东方部向执委主席团写的《关于中国党三中全会与李立三错误的报告》,严厉斥责李立三的决议路线。陈绍禹因此也开始公开给中央政治局写信,反对李立三,并主张召开中共六届四中全会。11月底,抛出题为《两条路线》的小册子。在小册子中,陈绍禹不仅批判了立三路线,还从根本上否定了六届三中全会以后的中央,并要求撤换中央的领导。1930年11月23日,他与刚从龙华看守所释放的孟庆树结婚。同年12月,陈绍禹的老师、共产国际执委兼东方部部长米夫抵达中国。同月16日,在米夫的催促下,中共中央政治局发出了关于取消陈绍禹等人处分的决议。12月25日,陈绍禹被任命为中国共产党江南省委员会代理书记。 1931年1月17日,中共六届四中全会在上海召开。米夫以远东局和中央政治局名义,提议陈绍禹担任中央政治局委员,并补选为中央委员。2月,开始成为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向忠发虽然名义上仍是中共中央总书记,但中共实权已经由李立三转移到了陈绍禹。陈绍禹随后派遣张国焘、夏曦、曾洪易等人到各个中共红军根据地,并在之后产生了新一轮的肃反运动。根据中共官方后来的声称,从此在中共内部逐漸形成了一支以王明为代表的“教條主義”派系(也被称为“共产国际派”);中共指出该派系的主要特点是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把共产国际的指示和苏俄革命经验神圣化,忠实执行共产国际对中共的一切指示。同期的中共另一位领导人張國燾就曾在黨內刊物《實話》第十三期發表文章称“陳紹禹同志等是堅持執行國際和黨的路線的最好同志。” 担任驻共产国际代表 同年4月,由于顾顺章、向忠发相继被捕、进而叛变中共,陈绍禹无法在上海立足,转移到地下工作。10月18日,陈绍禹离开上海;11月7日,抵达苏联莫斯科。1931年11月10日,担任中国共产党驻共产国际代表,之后就以王明为名行事。博古出面主持临时中央政治局,担任中共中央代总书记,继续王明此前否定毛泽东等“建立根据地”、“农村包围城市”和“游击战争”等方针,并剥夺了毛泽东等人的军权。 1932年8月27日至9月15日,王明出席共产国际执委第十二次全会,于9月3日,担任大会主席,主持讨论库西宁和台尔曼的报告,当选共产国际执委委员,之后即开始以共产国际的名义遥控中共中央。1933年11月30日,共产国际执委第十三次全会上,被补选为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主席团委员,当选共产国际出席职工国际党团委员、共产国际执委的拉丁美洲书记处主任(至1936年)。然而随着第五次反围剿惨败,中共与中国工农红军开始进行长征。1935年的遵义会议上,张闻天取代博古总负责政治,会议也恢复了毛泽东的军事指挥权,王明在中共中央的势力开始迅速衰落,也为之后中共清算王明路线奠定了基础。 1935年7月,随着欧洲与中国战场上的变化,共产国际谋求建立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王明开始主笔《八一宣言》草案,并在7月14日,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会议上,讨论通过了他起草《为抗日救国告全体同胞书》。8月1日,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以中国苏维埃中央政府和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的名义,发布了此宣言,并在10月1日,首先刊登在法国巴黎的《救国报》上。 回国参加抗战 1937年11月14日,王明离开莫斯科,11月29日飞机抵达延安。12月,王明出席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作题为《如何继续全国抗战与争取抗战胜利呢?》的报告。王明在这次会议上被增补为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12月18日,王明抵武汉,参与同蒋介石的谈判,但未能达成实质协议。不久,中共中央代表团和中共长江中央局合并,对外为中共代表团,对内为长江中央局,暂以王明为书记;他还兼任党报委员会主席。 1938年2月27日至3月1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上,王明作了《目前抗战形势与如何继续抗战和争取抗战胜利》的报告:但会议在毛泽东等人的坚持下,并没有形成决议。会议决定增补王明、陈云、康生为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会议根据共产国际的意见,实行集体领导分工负责的原则,张闻天仍主持党务等日常工作,毛泽东负责军事,王明负责统一战线工作。会议决定由周恩来、王明、博古、叶剑英组成中共代表团,负责与国民党谈判。由于毛泽东为主的主张已经在全党占统治地位,王明只在局部地区一度产生过影响。 会后,王明被分配到武汉,担任新成立的中共中央长江局书记。他到达武汉后,却未经中共中央同意的情况下发表与中共中央相左的意见,并擅自以毛泽东的名义发表谈话,他就在自己2月27日报告的基础上写了题为《仨月政治局会议的总结》的长篇文章,在党刊《群众》周刊第19期(1938年4月24日出版)上公开发表,把自己的观点当做政治局的意见加以宣扬。1938年5月,毛泽东在延安抗日战争研究会上发布《论持久战》演讲,驳斥当时舆论中的亡国论与速胜论。同年7月,中共中央指点长江局,要求在重庆《新华日报》刊登此演讲稿;王明则以“文章太长,不予刊登”为由回绝。王明在长江局的独断专行、不遵守纪律的行为以及在统一战线问题上过分退让的言论,引起毛泽东、张闻天等中央领导人的不安。3月中央政治局会议后,决定派任弼时去莫斯科,向共产国际汇报中国共产党的情况和抗日战争形势。6月11日,共产国际执委会主席团就中国革命问题作出决议,肯定抗战以来中共的政治路线是正确的。不久,任弼时接替王稼祥,担任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团长;王稼祥准备回国。 1938年9月29日至11月6日,中共六届六中全会在延安举行。会议开始后,王稼祥再次传达了季米特洛夫的赠言,后者要求王明对其行为道歉。毛泽东代表中央做《论新阶段》的政治报告,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命题。会议批评了王明错误,确定了全党独立自主的领导抗日武装斗争的方针和政策。全会确定敌后抗战总的战略部署是“巩固华北,发展华中”。为此,全会决定撤销王明负责的长江局,设立中共中央南方局(书记周恩来)和中共中央中原局(书记刘少奇),东南分局改为中共中央东南局(书记仍为项英);决定充实中共中央北方局,由朱德、彭德怀、杨尚昆组成常务委员会,书记杨尚昆。长江局的撤销,代表中共从组织上克服了王明的影响,王明也因此在中共中央失势,他被要求留在延安工作,担任中共中央统战部部长、中央妇女工作委员会主任等职。会议未开完,他去西安飞重庆,参加第一届国民参政会第二次会议。1940年1月初,王明担任陕甘宁边区文化协会执行委员。2月20日,当选延安各界宪政促进会名誉主席团成员、理事。5月3日,王明在泽东青年干部学校开学典礼上作《学习毛泽东》的讲话。同年冬,中共中央书记处开始组织编纂党的历史文献集《六大以来》,为整风运动做准备。1941年1月,主持召开中央妇委的保育工作会议。但2月初,中共中央决定停办《中国妇女》杂志,遭到王明反对。9月1日,之前他负责的延安女子大学也被撤销,后者与陕北公学、青年干校,合并为延安大学。 延安整风与失势 在延安整风运动中,以王明为代表的“共产国际派”成为了最主要的批判和教育对象。1941年9月10日到10月22日,中央政治局在延安召开扩大会议,讨论反对主观主义与宗派主义问题,以及中共党史特别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的历史问题。会上批评了王明的历史和现实的错误路线。王明不承认错误,坚持六届四中全会路线是正确的。1941年10月3日晚上,共产国际书记季米特洛夫来电,向中共中央提出的十五个问题,包括:在法西斯德国猖狂进攻苏联莫斯科危殆的情况下,中共准备采取什么措施以在中国战场上积极军事打击日本,使日本不可能开辟法西斯轴心进犯苏联的第二战场等。当晚毛泽东找王明沟通此事,但双方剑拔弩张,争吵不息。此后两人作了几次谈话,王明坚持自己对于统一战线、中共中央长江局的观点;毛泽东则表示极为反对。1941年10月8日书记处会议上,王明主张:在国共关系问题上坚持认为一切依靠国民党,反帝反封建要有主有次、要把反帝反封建加以区别。关于统一战线问题,应该组建共同的抗日政权,共同的抗日军队。毛泽东因此和王明展开论争,王明逐条进行反驳或者解释,最后对自己的结论是:“路线是对的,个别问题有错误。”毛泽东在会议结束时宣布:“准备在政治局会议上。对六中全会以前即武汉时期(王明)的错误及对目前政治问题的意见,在政治局会议上说明。” 1941年10月8日,王明开始出现胃出血,之后病情加重。10月12日,王明宣布生病,不能参加政治局会议。10月13日,任弼时代表中央去看望王明与他谈话;10月14日,中组部副部长李富春和傅连暲参加医生复诊,医生提出休息三个月,并送到延安中央医院,由金茂岳担任主治医生。王明提出:休息时不参加书记处工作会议,只参加政治局会议。从此,王明以生病为由,不参加中央的会议与工作,不参加延安整风运动。1941年10月下旬至1942年8月13日,王明在延安中央医院住院治疗扁桃腺发炎引发心脏肥大和杂音以及吃磺胺药治扁桃腺发炎引发黄疸肝炎,王明在回忆录中主张,这是毛泽东为了迫害王明而故意下含汞药物中毒导致;但中共中央专门成立调查委员会调查后,认定是因为使用了药物甘汞导致的医疗技术事故。 1943年1月8日,两名苏联的军事记者看望王明,王明请求使用苏联电台向共产国际报告,声明毛泽东的整风运动是反对列宁主义和苏联,并请求苏联派飞机接其到莫斯科治病。1943年3月,由毛泽东、刘少奇、任弼时三人组成新的中共中央书记处,王明被解除书记处书记、南方工作委员会主任等职位,但仍保留中央政治局委员与中共中央统战部部长职位。1943年5月,共产国际宣布解散。同年7月30日,对王明的会诊结束,认为金茂岳开具的甘汞药物,使得王明出现汞中毒。12月2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给各中央局、分局、各区党委发出《关于研究王明、博古宗派机会主义路线错误的指示》电文,开始对王明历年观点进行整风批斗。 1945年4月20日,中共中央扩大六届七中全会作出了《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正式宣布王明“左”倾路线的错误。当天,王明给中共中央六届七中全会写信,表示同意和“完全服从”、“完全同意和拥护”。6月,王明在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落选中央政治局委员,只是当选中央委员,得321票,在44名中央委员中排行倒数第二(倒数第一是博古)。12月,担任中央政治研究室主任。 1946年6月,中共中央书记处批准在边区宪法研究会基础上成立中央法律问题研究委员会,由谢觉哉为主任委员,王明为副主任委员。1947年1月,成立中央法律委员会,王明任宪法组组长。1947年3月,胡宗南部国军进攻延安,随中共中央后委转移至晋绥边区,与谢觉哉、吴玉章、陈瑾昆、蔡畅等中央法律委员会成员驻山西省临县甘泉村。1948年12月12日,中共中央书记处会议通过《关于中央法律委员会任务与组织的决定》,指出中央法律委员会为在中央书记处领导下,协助中央研究与处理有关全国立法与司法问题之工作机关,由陈绍禹为主任。谢觉哉为副主任。 1949年3月7日,王明在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上发言,颂扬了毛泽东的贡献,但对自己的过往一笔带过。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 1949年6月,中国新政治学研究会筹备委员会成立,王明担任副主席并兼任筹委会主任。同年7月,王明参加中华全国社会科学工作者代表会议筹委会;同年9月21日至9月30日,王明出席在北平举行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当选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国委员会委员。10月5日,王明当选为中苏友好协会总会理事会理事。10月19日,被任命为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法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主任委员、最高人民法院委员。 王明担任政务院法制委员会主任委员时,主持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等法律;并于1950年4月13日,在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七次会议上作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草案的报告。同年6月参加中共七届三中全会,会议在6月9日通过《关于王明同志的决定》,要求王明对其错误反省。10月25日,王明赴莫斯科治病养病,11月抵达莫斯科,直到1953年12月9日返回中国。1954年4月8日,旧病复发后,没有再重新工作。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后,撤销法制委员会,此后王明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内便再没有任何职务。1955年,由于病情恶化,王明再次住进北京医院。1956年1月30日,王明去苏联治病,此后再也没有返回中国。 晚年 1956年8月30日,毛泽东在八大预备会议第一次全体大会上作《增强党的团结,继承党的传统》讲话,谈到中央委员会的选举问题时,选王明等有代表性的犯有错误的同志为中央委员;然而王观澜、傅连暲等代表对王明既不回国参加大会又不认错的态度表示强烈不满。经过中共中央动员,王明连任中国共产党第八届中央委员会委员(得票排名倒数第一);但他已经赴苏联治病,之后也未曾参加任何一次会议。1957年毛泽东访问苏联时,派随团的中共中央办公厅副主任赖祖烈和黄树则去拜望王明,王明虽然盛情招待,但表示已不愿再回国了。 文化大革命爆发后,此前负责给王明寄送钱财的秘书田书元被撤职。数十万字的《王明反革命言论集》也开始编印成册,并出现口号“机会主义头子、苏修代理人、大叛徒”的帽子。王明在国内受到了深入揭批,成了反面典型;王明在国内的家属受到株连,中共中央也和他逐渐断掉联系。但是,中共中央却对他再无作出任何决议,也没有开除他的中国共产党党籍。 1969年,王明撰写《关于中国革命》一书。1971年,王明身患重病,抱病陆续完成回忆录,作为自己与毛泽东40年来恩恩怨怨的一个交代。1974年3月23日,他将自己撰写的文章整理成《中国共产党五十年和毛泽东的叛徒行径》(中译本为《中共50年》)发表。四天后的3月27日,王明病逝於莫斯科,终年69岁。苏联以“共产国际的老朋友”的名义将其安葬在莫斯科郊外的新圣母公墓。 政治主张 共产国际与中共关系 王明有良好的俄语基础与哲学理论水平,长期与共产国际与苏共关系密切。因此他的很多观点及经验都是基于苏联的经验而得出的。1925年,格里戈里·叶夫谢耶维奇·季诺维也夫提出第三时期理论,并在1928年7月共产国际第六次代表大会上提出,主张当时是资本主义总危机集聚发展的时期,并错误地估计了中国革命的形势。王明等因此确立了“在中国打倒民族资产阶级,通过武装暴动夺取全国胜利,建立苏维埃形式的工农政权”的方针,作为指导中国革命的大前提。此主张对于中国工农红军的后期作战构成严重误导,造成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和红军被迫转移的严重后果。。 国共关系 王明重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主张以“抗日”、“降日”划分敌友,在军事部署上主张“一切经过统一战线”。他主张建立全国“统一的国防军,要统一指挥,统一纪律,统一武装,统一供给,统一作战计划”,“由蒋介石统一指挥”。在群众运动和群众组织问题上,他主张到国民政府去登记、立案,取得合法和统一。在军事战略上,反对游击战,主张正规战。在1938年2月27日至3月1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上,王明作了《目前抗战形势与如何继续抗战和争取抗战胜利》的报告,重点阐述这些观点。但王明在长江局的独断专行、不遵守纪律的行为以及在统一战线问题上的言论,遭到毛泽东、张闻天等反对,并因此在六届六中全会上,撤销了王明负责的中共中央长江局。 评价 王明去世后,3月28日,苏联《真理报》刊登王明去世消息,并登一照片和《追悼王明同志》的文章。苏共中央对其评价是“国际共运老战士,中国共产党的著名活动家”,“在筹备共产国际第七次代表大会期间以及在大会以后,王明对制定中国抗日统一战线纲领作出了重大贡献”,“王明是苏联的老朋友,苏中两国人民的友好和合作的积极捍卫者”,“形象将铭记苏联人民的心中”。孟庆树称,王明一生挚爱苏联。 但中国共产党对王明一直持否定态度,特别是在毛泽东时代。王明多被認爲教条主义者、机会主义者。毛泽东评价王明“对自己的事考虑得太少了,对别人的事却操心得太多了”。中國共產黨廣泛認爲,王明在1931年1月到1935年1月期间奉行的「左倾冒险主义」,爲中共的革命事业造成损失。《中國通史》認爲,王明“在政治上,混淆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界限,一切斗争,否认联合”,“在军事上,先是推行冒险主义,后来又变为保守主义和逃跑主义”,“在组织上,实行宗派主义”。王明在1937年到1940年期间对国民党的策略,被認爲是“右倾投降主义錯誤”,片面强调“一切依靠统一战线,一切为了统一战线”,忽视了对群众的积极发动和中共的独立自主性。由于王明在中共党内评价較低,改革开放后的拨乱反正中,尽管中共对历年人物事件进行重新判定,却无人为王明翻案。 在中国共产党党外,对王明的评价也并不高。1977年11月16日,梁漱溟在《一个英雄两个恶人》中,对王明评价极低,“陈绍禹为斯大林主持的第三国际内中国党的代表,其在党内权势高,气焰凌人。我初遇之于武汉,当时他对蒋记国民党的态度忽左忽右,传为笑柄。嗣以政府退守重庆,彼此又聚晤于国民参政会。中共在参政会上所提议案由中共诸参政员一同列名,以陈绍禹之名居首,且由他发言做说明。……陈虽气盛而身躯则短,在参政会场发言,有时或纵身跳跃起来。1946年3月我第二次造访延安时,陈忽来招待处看我,面容消瘦,意兴不佳,自云一场大病初愈。据传说陈遭受党内群众大会斗争也。……陈是否有张国焘那样许多罪恶行为,我不知道,第以其见恶于人者颇深,即以归属于恶人耳。” 著作 《王明选集》五卷本,本庄比佐子编,日本东京汲古书院,1970年至1975年陆续出版 《中国共产党五十年和毛泽东的叛徒行径》,苏联国家政治书籍出版社,1975年出版 《中共五十年》,现代史料编刊社1981年内部翻译出版,東方出版社以內部書(現代稀見史料書系)2004年3月再版 《王明回忆录》,香港哈耶出版社,2009年 |
二者的区别是,BIOS是儲存在只读存储器(EEPROM或快閃記憶體),而CMOS为随机存储器(RAM);BIOS中存储的是程序,而CMOS中存储的是普通信息。 CMOS的內容在斷電會消失。所以,把主機板的電池拆出,便可重置其內容。另外,拆出電池也會重設時間。 擴充程式(Option ROM) 擴充卡如硬碟控制器、顯示卡、網卡可能包含BIOS擴充程式(即Option ROM),為BIOS提供附加的功能。在BIOS啟動作業系統前,Option ROM被BIOS執行。部分內建於主板的裝置(如板載RAID),其Option ROM可能包含在主機板BIOS中。Option ROM通過擴充BIOS的啟動功能。 系統初始化 系統在加電自檢(POST)階段,尋找並執行Option ROM。Option ROM通過BIOS中斷呼叫對硬體進行測試、初始化,並顯示診斷資訊或顯示設定畫面。 供應商 目前全球只有四家獨立BIOS供應商(IBV),曾經的與、Microid Research均被收購,SystemSoft被Insyde Software收購。 ,美國。 American Megatrends,美國安邁科技,目前為全球最大的BIOS供應商。之前被鳳凰科技超過。 Insyde Software,台灣系微公司。 Byosoft,新興廠商,中國大陸的百敖軟體公司。 取代 英特尔於2000年開發出可扩展固件接口(Extensible Firmware Interface),隨後,由业界多家著名公司共同成立统一可扩展固件接口论坛(UEFI Forum),EFI被更名為UEFI,且由UEFI論壇制定新的UEFI規範。 現UEFI正在取代傳統BIOS,且Intel已經於2020年棄用傳統BIOS介面,屆時Intel產品不再支援基於16位真實模式的UEFI CSM(UEFI相容性支援模組)。 參見 可延伸韌體介面(UEFI) 韌體 系微公司 American Megatrends ACPI Aptio VESA BIOS Extensions El Torito 外部連結 Basic Input Output System | BIOS,是在通電啟動階段執行硬體初始化,以及為作業系統提供運行時服務的韌體。BIOS最早隨著CP/M作業系統的推出在1975年出現。BIOS預安裝在個人電腦的主機板上,是个人电脑启动时加载的第一个軟體。 現在,BIOS的作用是初始化和測試硬體元件,以及從大容量儲存裝置(如硬碟)載入啟動程式,並由啟動程式載入作業系統;當載入作業系統後,BIOS通過系統管理模式為作業系統提供硬體抽象。在DOS時代,BIOS為DOS作業系統提供鍵盤、顯示及其他I/O裝置的硬體抽象層。 許多BIOS程式都只能在特定電腦型號或特定主機板型號上執行。早年,BIOS儲存於ROM晶片上;現在的BIOS多儲存於快閃記憶體晶片上,這方便了BIOS的更新。 1980年代,IBM發明了IBM PC,但最初BIOS是IBM PC上唯一不開放的元件,給IBM PC的複製(Clone)帶來了麻煩。隨後COMPAQ複製了IBM PC,Phoenix Technologies等公司亦複製了IBM PC的BIOS部件,可為當時的IBM PC相容機廠商提供BIOS。 統一可延伸韌體介面正在取代舊式BIOS。 操作 系統啟動 當電腦的電源開啟,BIOS就會從主機板上的ROM晶片執行,執行加電自檢(POST),測試和初始化CPU、RAM、直接記憶體存取控制器、晶片組、鍵盤、軟碟、硬碟等裝置。當所有的Option ROM被載入後,BIOS就試圖從啟動裝置(如硬碟、軟碟、光碟)載入啟動程式,由啟動程式載入作業系統。BIOS也可從網卡等裝置啟動。 設定畫面 大約從80386 PC開始,個人電腦的BIOS ROM整合了設定程式(Setup)。主板的CMOS晶片用於儲存BIOS設定值及硬體偵測值。主板上的鈕扣電池用於讓CMOS儲存BIOS設定值,以及電腦在斷電時依然可以讓系統時鐘運作。 現代的BIOS可以讓使用者選擇由哪個啟動裝置啟動電腦,如光碟機、硬碟、軟碟、隨身碟等等。 BIOS韌體 由於BIOS與硬體系統整合在一起(將BIOS程式指令燒錄在IC中),所以有時候也被稱為韌體。在大約1990年BIOS是保存在ROM(唯讀記憶體)中而無法被修改。因為BIOS的大小和複雜程度隨時間不斷增加,而且硬體的更新速度加快,令BIOS也必須不斷更新以支援新硬體,於是BIOS就改為儲存在EEPROM或者快閃記憶體中,讓使用者可以輕易更新BIOS。然而,不適當的執行或是終止BIOS更新可能導致電腦無法使用。為了避免BIOS損壞,有些主機板有備份的BIOS(「雙BIOS」主機板)。現在的BIOS有「啟動區塊」(Boot Block),屬於BIOS ROM的一部份,一開機就會被執行。這個程式會在執行BIOS前,驗證BIOS其他部分是否正確無誤(經由核對和等等)。如果啟動區塊偵測到主要的BIOS已損壞,則可自動讀取USB隨身碟/光碟中的特定BIOS檔案並更新BIOS。主機板廠商/OEM經常發出BIOS升級來更新他們的產品和修正已知的問題。 作業系統服務 BIOS可通過BIOS中斷呼叫為MS-DOS作業系統及MS-DOS程式提供磁碟、鍵盤、顯示等標準服務。通過BIOS中斷呼叫存取視訊硬體非常緩慢,因此,有些DOS程式(尤其是遊戲)通過直接存取視訊硬體提高效率。 現代作業系統僅在啟動時使用BIOS中斷呼叫。 微代碼更新 自P6微架構開始,Intel處理器支援可重新編程的微碼。自K7微架構開始,AMD處理器支援可重新編程的微碼。BIOS包含處理器微代碼更新。微代碼被載入到處理器的SRAM中,所以微代碼更新並不是持久的,需要在每次系統啟動時更新處理器微代碼。作業系統也可以更新主處理器的微代碼。 其他韌體 現代BIOS包括英特爾管理引擎,AMD平台安全處理器和板載Video BIOS韌體。 |
世貿可以指: 世界贸易组织,负责监督成员经济体之间各种贸易协议得到执行的一个国际组织 世界贸易中心,曾是美國紐約曼哈頓的地標,在九一一襲擊事件中倒塌的大樓 | 台中世界貿易中心,位於台中市西屯區,為全臺灣第二座世貿中心。 南紡世界貿易中心,位於台南市仁德區。 |
年号索引大体按照中国传统的朝代分章节,该朝代同时期的其他政权年号列于该朝代之后,并分别以时间顺序排列,使用年數以1年、2年、3年計算,使用不足1年的如漢少帝劉辯的光熹和昭寧,各使用5個月及2個月,也是按1年計算。地方起義勢力使用不足1年的按月數計算。 每一条年号包括年号名称,使用该年号的君主名称,起讫时间和使用年数,其他需要说明的事项,则会在备注中说明。开始和结束时间不明的则使用「?」代替。在年中改元或终止使用年号的,则在年份后按照传统习惯注明农历月份。(農曆用中文數字表示,公曆用阿拉伯數字表示)灰色背景的年号为用其他政权的年号。 漢朝 西漢 新朝及更始 東漢 三國 曹魏 蜀漢 孫吳 晉朝 西晉 東晉 十六國 漢趙 成漢 前涼 後趙 代 前燕 前秦 後秦 後燕 西燕 西秦 後涼 南涼 南燕 西涼 夏 北燕 北涼 南北朝 宋 齊 梁 | 北涼 南北朝 宋 齊 梁 陳 北魏 東魏 西魏 北齊 北周 高句麗 柔然 高昌 隋朝 唐朝 唐朝 吐蕃 于闐 渤海以及東丹和定安 南詔及大理 五代十國 後梁 後唐 後晉 後漢 後周 吳 南唐 吳越 楚 閩 南漢 前蜀 後蜀 荊南 北漢 宋朝 北宋 南宋 遼朝 西遼 西夏 金朝 元朝 |
參見 高合成數 完全數 婚約數 親和數 豐數 | 半完全數 佩服數 X |
502年:蕭衍篡齊,建國號為梁。 523年:六鎮之亂爆發。 529年:查士丁尼關閉雅典學院。 532年-537年:圣索菲亚教堂在东罗马帝国首都君士坦丁堡(今伊斯坦布尔)建成,为拜占廷建筑的代表 534年:東羅馬滅汪達爾。查士丁尼法典完成。北魏分成東魏、西魏兩國 548年:侯景之亂爆發。 552年:王僧辯、陳霸先攻下建康,侯景兵敗被殺。 554年:查士丁尼征服東哥德人,收復義大利及西班牙南部。 557年:陳霸先篡梁,建國號陳 568年:倫巴底人首領阿爾博因率日爾曼聯軍攻入義大利,建倫巴底王國。 570年-632年:伊斯兰教创始人穆罕默德在世。 580年:北周滅北齊,華北統一。 581年:中国杨坚代周称帝,国号隋 589年:隋滅陳,中國南北統一。 6世紀-12世纪:墨西哥建成羽蛇神庙,为美洲最大古建筑。 606年-647年:印度戒日王朝时期,統一恆河流域。 607年:日本建成法隆寺,为世界现存最古的木构建筑。隋煬帝第一次征討流求國,掠一人而返。 608年:第二次征討流求國,寬取其布甲而還。 610年:第三次征討流求國,虜其男女數千人而返。 611年:穆罕默德創伊斯蘭教。 618年:中国李渊称帝,国号唐。 622年:先知穆罕默德逃亡至麥地那,此年即為回曆元年。 630年:穆罕默德的信眾打回麥加,穆罕默德幾乎統一阿拉伯半島。 639年:穆斯林攻入耶路撒冷。 640年:穆斯林攻入埃及。 641年:穆斯林入薩珊波斯。 645年:日本孝德天皇推行大化革新。 651年:伊斯蘭軍攻入波斯,波斯薩珊王朝亡。 660年:唐朝連新羅滅百濟。 661年:穆罕默德女婿阿里遇刺而死,伊斯蘭教分裂為遜尼派和什葉派。 661年-750年:阿拉伯帝国倭马亚王朝时期 668年:新罗联合唐灭高句丽,统一朝鲜半岛大同江以南地区。 690年:武則天篡唐,改國號為周。 694年:摩尼教由波斯人佛多诞传入中国,时称明教 698年:穆斯林入侵迦太基故地,征服柏柏人。 711年:穆斯林渡直布羅陀海峽,入侵西班牙。 724年:穆斯林到達印度河和中國西疆。 732年:鐵鎚查理擊敗穆斯林於都爾,使回教勢力無法深入西歐。 750年-1250年:印度始建奥里萨神庙,为中世纪印度教建筑群,印度北方式神庙的典型 750年-1258年:阿拉伯帝国阿拔斯王朝时期。 751年:唐朝和阿拉伯爆發怛羅斯之役,唐敗,阿拉伯虜將軍,造紙術西傳 755年-757年:中國安史之亂 800年:查理曼加冕,稱為羅馬人的皇帝。 843年:法蘭克王國分裂為西法蘭克、中法蘭克、東法蘭克。 875年-877年:中國黃巢之亂 8世紀-9世纪:印度尼西亚建成婆罗浮屠 9世纪:商羯罗改革印度教。西欧出现商人行会 | 56年:谶纬之学成为中国东汉官方统治思想 92年:中国班固卒。所著《汉书》开创断代史体例 1世紀-3世纪:中亚贵霜帝国时期 1世紀-7世纪:非洲阿克苏姆王国时期 100年:基督教音乐在中亚兴起,先后确立亚美尼亚圣咏,叙利亚圣咏 101年:羅馬圖拉真皇帝率軍滅達契亞,移民該地,為羅馬尼亞的起源。 105年:中国蔡伦改进造纸术。 120年-124年:罗马建成万神庙,为古代圆顶庙之最。 121年:中国许慎的《说文解字》书成。 129年-200年:古罗马加伦把希腊解剖知识和医学知识系统化,创立人体生理解剖学。 164年-190年:中国发明瓷器。 184年:中国张角率众起义,皆著黄巾,史称黄巾之亂。 200年:中國曹操與袁紹以一萬對十萬最終決鬥於官渡,曹操以少勝多打敗袁紹,史稱官渡之戰。 208年:中國曹操與孫權、劉備聯軍以約三十萬對八萬分別對峙於烏林、赤壁,孫劉火燒連還船,亦以少勝多,史稱赤壁之戰。 219年:中国东汉末张仲景卒。撰有《伤寒杂病论》世人奉他为“医圣”。中国东汉末毕岚发明翻车(龍骨水車) 220年:曹丕篡漢,建國號為魏,漢朝滅亡。 221年:劉備稱帝立蜀,史稱蜀漢。 227年:阿爾達希爾一世滅安息(帕提亞),建立薩珊王朝。 229年:孫權稱帝立吳,史稱東吳。 230年:孫吳派軍到夷州掠千人而回。 263年:曹魏滅蜀漢 265年:中国司马炎迫魏帝禅位,建国号晋。 280年:西晉滅孫吳 284年:戴克里先即羅馬帝位,著手恢復秩序。 291年:中国八王之乱起。 292年:戴克里先推行「四帝共治制」。 313年:君士坦丁一世和李锡尼颁布《米兰敕令》使基督教合法化。 317年:中国晋元帝在建康称晋王,史称东晋 320年-540年:古印度笈多王朝时期 330年-1453年:拜占廷美术流行于欧洲和西亚,尤在建筑和镶嵌画上成就突出 |
并不是素数。因此 不是完全数。另外两个错误假设是: 头四个完全数分别是 1、2、3、4 位数,第五个应该是 5 位数。 完全数应该是交替以 6 或 8 结尾。 事实上,第五个完全数 是 位数。 对于第二个假设,第五个完全数确实是以 结尾,但是1588年,意大利數學家彼得羅·卡塔爾迪計出第六个完全数 ,仍是以 结尾,只能說歐幾里得的公式給出的完全數以 和 结尾。卡塔爾迪證明了此結論。此外,還計出第七個完全數137,438,691,328。 对完全数的研究,至少已经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几何原本》中就提出了寻求某种类型完全数的问题。 每一个梅森素数给出一个偶完全数;反之,每個偶完全數給出一個梅森素數,這結果稱為歐幾里得-歐拉定理。到 2018 年 12 月为止,共发现了 51 个完全数,且都是偶数。最大的已知完全數為 共有 位數。 性质 以下是目前已發現的完全數共有的性質。 偶完全数都是以6或28结尾。 而如果存在奇完全數,它在十二進制中必定以1, 09, 39, 69或99結尾。 而如果存在奇完全數,它在六進制中必定以01, 13, 21或41結尾。 除了6以外的偶完全数,把它的各位数字相加,直到变成個位数,那么这个個位数一定是1: → → → → → 所有的偶完全数都可以表达为2的一些连续正整数次幂之和,从到: 每个偶完全数都可以写成连续自然数之和: 除6以外的偶完全数,还可以表示成连续奇立方数之和(被加的项共有): 每个完全数的所有约数(包括本身)的倒数之和,都等于2:(這可以用通分證得。因此每個完全數都是歐爾調和數。) 它们的二进制表达式也很有趣:(因為偶完全數形式均如) 奇完全數 用计算机已经证实:在101500以下,没有奇完全数;至今还证明了,如果奇完全数存在,则它至少包含11个不同素数(包含一個不少於7位數的質因子)但不包含3,亦不會是立方數。一般猜测:奇完全数是不存在的。完全数的个数是否为无限?至今都不能回答。 美國數學家卡爾·帕梅朗斯提出了一個想法說明奇完全數不太可能存在。 奇完全数的部分条件 N > 101500 N是以下形式: 其中: q,p1,…,pk是不同的素数(Euler)。 q ≡ α ≡ 1 (mod 4)(Euler)。 N的最小素因子必须小于。 ≡...≡ ≡ 1(mod 3)的关系不能满足(McDaniel 1970)。 要么qα > 1062,要么对于某个j有 > 1062。 N必须可以写成12n+1,468n+117或324n+81(n为整数)的形式。 N不能被105整除。 N的最大素因子必须大于108,并低于 。。 N的第二大素因子必须大于104,并低于。 。 N的第三大素因子必须大于100。 N至少要有101个素因子,其中至少10个是不同的。 如果3不是素因子之一,则至少要有12个不同的素因子。 如果对于所有的i,都有 ≤ 2,那么: N的最小素因子必须大于739(Cohen 1987)。 α ≡ 1(mod 12)或α ≡ 9 (mod 12)(McDaniel 1970)。 圖查德定理 這個定理說明若存在奇完全數,其形式必如或。最初的證明在1953年由首先證明,1951年巴爾塔薩·范德波爾用非線性偏微分方程得出證明。茱蒂·霍爾德納在《美國數學月刊》第109卷第7期刊證了一個初等的證明。 | 尽管没有发现奇完全数,但是当代数学家奥斯丁·欧尔证明,若有奇完全数,则其形式必然是或的形式,其中是素数。 首十個完全數是(): 6(1位) 28(2位) 496(3位) 8128(4位) 33550336(8位) 8589869056(10位) 137438691328(12位) 2305843008139952128(19位) 2658455991569831744654692615953842176(37位) 191561942608236107294793378084303638130997321548169216(54位) 历史 古代数学家根据當時已知的四个完全数做了很多假设,大部分都是错误的。其中的一个假设是:因为 2、3、5、7 恰好是头 4 个素数,第 5 个完全数应该是第 5 个素数,即当 的时候,可是 并不是素数。因此 不是完全数。另外两个错误假设是: 头四个完全数分别是 1、2、3、4 位数,第五个应该是 5 位数。 完全数应该是交替以 6 或 8 结尾。 事实上,第五个完全数 是 位数。 对于第二个假设,第五个完全数确实是以 结尾,但是1588年,意大利數學家彼得羅·卡塔爾迪計出第六个完全数 ,仍是以 结尾,只能說歐幾里得的公式給出的完全數以 和 结尾。卡塔爾迪證明了此結論。此外,還計出第七個完全數137,438,691,328。 对完全数的研究,至少已经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几何原本》中就提出了寻求某种类型完全数的问题。 每一个梅森素数给出一个偶完全数;反之,每個偶完全數給出一個梅森素數,這結果稱為歐幾里得-歐拉定理。到 2018 年 12 月为止,共发现了 51 个完全数,且都是偶数。最大的已知完全數為 共有 位數。 性质 以下是目前已發現的完全數共有的性質。 偶完全数都是以6或28结尾。 而如果存在奇完全數,它在十二進制中必定以1, |
Sina - Avicenna Avicenna (Ibn-Sina) on the Subject and the Object of Metaphysics with a list of translations of the logical and philosophical works and an annotated bibliography Digitized works by Avicena at Biblioteca Digital Hispánica, Biblioteca Nacional de España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Life & Contribution of Ibn Sina" Авиценна — биография, поэзия, труды о | Anima in arte Alchemiae最有影響力,影響了像博韦的樊尚等中古時期化學家及炼金术士,不過Anawati認為這本是西班牙人寫的,而Declaratio Lapis physici Avicennae filio sui Aboali也認為不是伊本·西那所著。第三本 (The Book of Minerals) 認為是伊本·西那的作品 伊本·西那以亞里斯多德及贾比尔的概念為基礎,將礦物分類為石頭、可熔物質、硫及鹽。Avicennae ad Hasan Regem epistola de Re recta中對煉金術的懷疑較少,Anawati認為是伊本·西那所寫,但是是在較早期,他還不太確定物質之間不可能嬗变時所寫的。 紀念 2018年8月7日,Google在部份國家的首頁以首頁塗鴉紀念伊本·西那的1038歲誕辰。 相關影視 註釋 參閱 通才、神童 伊斯蘭黃金時代 宰赫拉威 海榄雌科:红树林中的一個種,學名Avicenna 穆斯林學者列表 施拉吉特 哲學 東方哲學 伊斯兰哲学 中世紀伊斯蘭世界的科學 外部链接 Ibn Sina - Avicenna |
生于格鲁吉亚巴格達蒂的一個林务官家庭,父親是來自烏克蘭的哥薩克人而母親則是烏克蘭人。学生时期曾参加过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的地下活动。早期诗作带有未来主义色彩。十月革命后的《我们的进行曲》、《革命颂》等诗作歌颂了十月革命,呼吁艺术家同革命结合。1919年后参加《罗斯塔之窗》工作,写诗作画同反对派进行斗争。1924年列宁逝世后,发表长诗《列宁》,表達對其之深切哀悼。曾出访过法国、西班牙、墨西哥、美国等国家,写了《我发现美洲》、《百老汇》等国际题材的诗篇。还写有《臭虫》、《澡堂》等讽刺喜剧等作品。 与同时期另一位著名诗人谢尔盖·亚历山德罗维奇·叶赛宁不睦。叶赛宁说马雅可夫斯基是“为了”什么而写诗,而自己则是“由于”什么而写诗。 1930年4月14日,因爱情失意及受有心人士毁谤等原因而开枪自杀。 死亡 1930年4月12日,马雅可夫斯基最后一次公开露面:他参加了人民委员会关于拟议的版权法的讨论会。1930年4月14日,他当时的情人,女演员维罗妮卡·波隆斯卡娅在离开公寓时,听到关着的门后传来一声枪响。她冲了进去,发现诗人躺在地板上,已经中弹身亡。手写的绝笔信上写着:“给你们大家。我死了,但不要责怪任何人,请不要八卦。死者非常不喜欢那种东西。母亲,姐妹,同志们,原谅我——这不是一个好方法(我不推荐给别人),但对我来说没有别的出路。莉莉——爱我。政府同志,我的家人包括莉莉·布里克,妈妈,我的姐妹,和维罗妮卡·维托洛夫娜·波隆斯卡娅。如果你们能为他们提供体面的生活,谢谢。把那首诗送给布里克斯。他们会整理出来的。”他的绝笔信中还有一部分《未完成的诗》。马雅可夫斯基的葬礼在1930年4月17日举行,约有15万人参加,这是苏联历史上第三大公众哀悼活动,仅次于哀悼弗拉基米尔·列宁和约瑟夫·斯大林。他安葬在莫斯科的新圣女公墓。 马雅可夫斯基是在与波隆斯卡娅发生争执后自杀,他与波隆斯卡娅的恋情短暂而不稳定。波隆斯卡娅爱上了这位诗人,但不愿离开她的丈夫,她是最后一个看到马雅可夫斯基活着的人。但是,正如莉莉娅·布里克在她的回忆录中所说,“自杀的想法就像他内心的慢性疾病, 和任何慢性病一样,病情恶化了,”据波隆斯卡娅说,马雅可夫斯基曾在4月13日提到自杀,当时两人在瓦伦丁·卡塔耶夫那里,她认为他试图在感情上敲诈她,但她拒绝相信他会做这样的事情。 马雅可夫斯基的死成为一个持久争议的问题。绝笔信似乎是在他死前两天写的。诗人去世后不久,莉莉娅和奥西普·布里克斯被匆忙送往国外。从他身上取出的子弹与他的手枪型号不符,他的邻居后来报告说,他们听到了两声枪响。十天后,调查这位诗人自杀的警官自己也被杀,引发了对马雅可夫斯基死亡真相的猜测。这种猜测往往暗指国家部门谋杀的嫌疑,特别是首先是赫鲁晓夫的去斯大林化,后来是开放政策和改革重组,苏联政治家试图削弱斯大林的声誉。据Chantal Sundaram说:关于马雅可夫斯基遇害的谣言仍然广泛传播,这一事实表明,甚至迟至1991年底,还有人催促国家马雅科夫斯基博物馆委托专家,对博物馆中保存的死亡物证进行医学和犯罪学调查:照片、带有枪伤痕迹的衬衫、倒下的地毯以及绝笔信的真实性。[安德烈]科洛斯科夫提出的伪造的可能性,作为一种具有不同变体的理论一直存在。但详细的手写分析的结果发现,绝笔信无疑是马雅可夫斯基写的,还得出结论,证明了“令人不安的因素”在下手时刻的影响 ... , 斯大林曾对此著名诗人高价评论:“马雅科夫斯基过去是,而且现在还是我们苏维埃时代最优秀,最有才华的诗人。” 参考文献 蘇聯詩人 蘇聯劇作家 蘇聯畫家 俄罗斯诗人 | 蘇聯詩人 蘇聯劇作家 蘇聯畫家 俄罗斯诗人 俄罗斯剧作家 未來主義 馬克思主義作家 俄罗斯革命家 俄羅斯馬克思主義者 |
10月26日晚上,驻扎於上海北站的国民革命军第88師第五二四团(团长韩宪元,广东文昌人,黄埔三期步兵科毕业)接到命令要求随师向西撤退。晚10点,第一营营长杨瑞符至团部取得撤退命令,回营下令各连撤退。但随即又被召回团部等候,待团附谢晋元从师部(此时在四行仓库)回来出示师长孙元良手令,命令留下第一營防守四行倉庫,最後孙元良僅留下国民革命军第88師第524團第一營防守四行倉庫。 四行仓库是一座25米高之混凝土建築,原是金城銀行、中南銀行、大陸銀行、鹽業銀行合資建設之倉庫。 战斗序列及装备 国民革命军 第七十二軍第八十八師第二六二旅第五二四团一营 团附,陆军中校 谢晋元 营长,陆军少校 杨瑞符 一连连长,陆军上尉 上官志标 二连连长,陆军上尉 邓英 三连连长,陆军上尉 石美豪(负伤),陆军上尉 唐棣(接替石美豪) 机枪连连长,陆军上尉 雷雄 第一营作为一支加强营最初有接近800人,但经整个淞沪会战的消耗到该次战斗前包括军官只有423人(一说453人)。而在部队从北站转移到四行仓库的过程中人数又降为414人。经过两个月的艰苦战斗,國軍损失了大量原经过德式训练的士兵,基本上20天左右就要补一次兵。守卫四行仓库前夕,88师部队刚好进行了第五次补充,来源是湖北保安团。由于建制对口的关系,补进了524团一营的士兵不少正来自通城保安大队。他们大多来自湖北驻军第五团第一营。湖北方面不愿意将他们训练最好、原與共产党作战的军队送到上海,因此被送到上海的都是些在7月7日战争爆发后招募的尚未完成训练的新兵。 日本海军 上海特别陆战队第十大队 日本海军上海特别陆战队第十大队于8月16日应日海军第三舰队司令长谷川清的增援要求,在佐世保抽调特别陆战队兵力,与第九大队同时紧急编成。 大队长是海兵51期的土师喜太郎少佐,曾任“雾岛”号炮术长。淞沪战役后,又指挥吴第五特别陆战队参加武汉会战,之后任炮术学校教官,高松亲王侍卫,最后任“陆奥”号大佐炮术长,1943年6月8日“陆奥”号爆沉时死亡。 第九、第十大队在8月18日上午乘“摄津”号靶舰及“矢风”号驱逐舰离开佐世保,19日夜间即抵达上海。第十大队有21名军官,506名士官兵,在19日晚上8时许登陆,先任预备队,后来一直在日本特别陆战队战线左翼作战。前一夜日军发现国军撤退,遂于27日凌晨发起追击,第十大队负责闸北左翼,扫荡国军留下的部队或散兵。 战斗经过 自10月26日起,留守倉庫之中國士兵們開始與日軍展開四天拉鋸戰。 10月27日 主力部隊正在馬不停蹄西撤,孤軍固守四行倉庫注定沒有援助。当晚各连分批穿过前线,杨瑞符命令一连去四行仓库,自己带领二连前进。而三连、机枪连和一连第三排士兵无法联络。直到第二日上午9时,他们才到达四行仓库。他们是在随大部队撤退途中,得到有关一营留守四行仓库的消息。謝晉元曾告訴部下:「本軍所奉的命令就是要死守四行倉庫,與最後陣地共存亡。所以這個四行倉庫就是我們四百多人的墳墓,我們全都要戰死在這裡。我們中間只要還有一個人在,就要堅守陣地,和敵人拚死戰鬥到底!」之后他们这种志愿参加“自杀行动”的精神,被蒋称为英勇行为的典范。 早上時分,有关中国军队仍在四行仓库保卫闸北的消息在上海传开。这引起中國童子軍楊惠敏关注。凌晨4点左右她听到枪声便沿苏州河行走,她發現英國士兵向倉庫丟了一袋香菸。英軍告訴楊惠敏,四行仓库裡中国守军要死守。於是她要求附上她自己的紙條,不久後倉庫傳回紙條,說明他們需要彈藥與食物。楊惠敏向上海商會求助,不過對方並不相信。回到住處,到晚上楊惠敏脫下童子軍制服,將一面青天白日滿地紅旗緊緊纏在身上,再罩上制服。 谢晋元将一连沿西藏路部署在四行仓库右翼,三连在左翼交通银行倉庫大楼对面,二连在中央担任四行仓库外围之守备。將士們利用倉庫內之麻袋構建防禦工事,封閉門窗以方便射擊,破壞照明系統以隱蔽部隊。机枪连除以两挺布置在楼顶担任防空其余分配一、三两连完成全营火力网的编成。苏州河北路有原为防御租界内欧美军队的防御工事,但工事的枪眼是向现在中国守军方向开的。为了防止日军利用,中国守军便在其中埋下炸药,后日军进入其中,中国守军引爆炸药而对日军造成伤亡。 守军用仓库内的沙袋、装玉米、大豆和其他货物的麻袋构筑工事。并将楼内电灯全部破坏以便隐蔽,焚烧四行仓库周围房屋。 上午7时,日军上海特别陆战队第十大队开至上海北站,到午后1时开至四行仓库附近。约十名日军接近防御工事进行侦查,很快被击毙。午后2点由第三連排长尹求成带领的一队中国侦察兵与约50名日军交火。之后不久一个连的日军从西侧发动进攻,三连连长石美豪面部中弹但继续指挥战斗直到腿部再次中弹。大约七十名日军进入仓库西南墙根中国军队火力死角,中国守军便爬上楼顶向其投掷迫击炮弹及手榴弹,炸死日军七名伤二三十名。在第一波攻击失败后日军向储有燃料及木材的仓库西区放火。下午5时大火被扑灭。同时日军在闸北进行抢掠纵火。 10月28日 10月28日早晨出版发行的《申报》、《新闻报》、《大公报》、《中央日报》都采用了中央社27日的报道:“闸北我军虽已于昨晨拂晓前大部安全撤退,但此非谓闸北已全无我军踪迹,盖我八十八师一营以上之忠勇将士八百余人,由团长谢晋元营长杨瑞符率领,尚在烈焰笼罩敌军四围中,以其最后一滴血,与最后一颗弹,向敌军索取应付之代价,正演出一幕惊天地泣鬼神可永垂青史而不朽之壮烈剧戏也。”上海租界的外国报纸则提供了不一样的数据。《大美晚报》、《字林西报》、《上海泰晤士报》等先后有150人、800人、200-250人的不同说法。 四行仓库的位置及建筑结构对守军相当有利。四行仓库临近上海公共租界,日军不敢用海军炮火攻击。他们怕炮弹落入公共租界内,因为日本此时尚未準備好同欧美开战。 上午8时,营长杨瑞符召集全营官长及班长讲话鼓舞士气。10时谢晋元与杨瑞符共同视察工事并观察日军动向。当他们在楼顶上时谢晋元发现一队日军沿苏州河北路移动,据杨瑞符回忆,谢晋元拿起一支枪向其射击,当场击毙日军一名。 下午3时开始下雨,四行仓库周围的火逐渐熄灭。日军在西侧与四行仓库远远对射,两小时后日军放弃进攻,但得以切断四行仓库供电及供水。 | 10月30日午夜,谢晋元带领376人分小队,分批通过新垃圾桥,撤入公共租界,约十人在撤退中被日军机枪打伤。谢晋元376人通过北西藏路,撤入东侧公共租界内中国银行仓库。到凌晨2时,所有守军均完成撤退。 11月1日,谢晋元在孤军营接受中外记者采访时,证实“四行堆栈内,除有若干沙袋外,并无如许尸体,我在内士军,共为四百二十名,撤退时为三百七十七人,其中除有十余名已殉难外,余者受伤入医院治疗中”。 這一役,孤軍堅守最後陣地,力戰四日夜,擊退日軍六次圍攻,日軍死約200餘,孤軍傷亡37人,營長楊瑞符少校彈穿左胸,負重傷。 后续 部队撤退后随即宣布与第八十八师汇合,但马上被租界内的英军攔截没收武器并限制自由。部隊馬上被繳械,後被軟禁近4年。这是因为日军威胁:如果让他们离开就要入侵租界。他们被送至公共租界西部意大利防区的胶州路胶州公园隔壁孤军营进行隔离。 10月31日,第一营官兵受到国府嘉奖,各晋一级。谢晋元團附真除上校團長,頒授青天白日勋章,上官志標升為中校團附,機槍連雷雄連長遞升為營長,原營長杨瑞符少校,撤離時負傷住院,已直接歸隊,另有任用。11月17日,国民政府明令谢晋元与杨瑞符获頒青天白日勋章,是勋章自1929年设立以来首次有校级军官获奖。 在他们被软禁期间,上海市民经常探访他们并进行文娱表演。军官为士兵开设了多种课程如外语、数学。《共产党宣言》的中文译者陈望道也经常到营地探望。士兵继续每日进行军事训练并保持高昂的斗志。他们抵住外界的压力坚持升国旗、唱国歌。 1938年8月11日,孤军为纪念「八一一」(1937年8月11日第八十八師自無錫出師向上海),向公共租界萬國商團團長亨培交涉,悬旗三天。8月9日,孤軍營內竪起旗杆。亨培來干涉,先是不許懸旗,後要求將旗杆截短,俾與營內大禮堂屋頂相齊,避免日軍看見,引起麻煩,使工部局為難。翌日,孤軍「八一一」、「八一三」紀念日將臨,而懸旗問題尚未決定,不得已將旗杆砍去數尺,重新竪立起來。8月11日晨6時,舉行升旗典禮,青天白日滿地紅旗飄揚於孤軍營內;四小時後工部局派英格蘭兵300人包圍孤軍營房,派意大利兵400名散布晉元路一帶警戒;又派白俄一隊向孤軍營衝入。萬國商團中國團員吳啟榮事先發覺來告,謝晉元即令第一連負責警戒瞭望塔,第二連分散於大操場:下令不到5分鐘,白俄隊即衝進營房,用機關槍向孤軍掃射,4人死於旗下,伤11人。白俄隊之後退出,同晚10時又來一隊白俄,強將全部孤軍挾入救護車多輛,駛往外灘中央銀行幽禁,谢晋元及孤军對此绝食抗议。上海罷市三天,聲援孤軍,要求將孤軍送回晉元路原營地。是月13日,蒋介石电令中华民国行政院与公共租界交涉此事,后公共租界工部局被迫同意恢复8月11日之前状态,严惩肇事者,抚恤被难士兵,四行孤军可自由悬挂国旗,不受干涉。但經此事件後後,孤軍營內之國旗被收繳,此後只能舉行「精神升旗」。 淞沪会战中方虽然失败,并损失国民革命军近三分之一精锐部队,但它鼓舞中国军民的-{}-士气,并向外界传达中国积极抗战决心。媒体用“八百壮士”来称呼这414名守军,同时《八百壮士歌》被创作出来以激励军民抵抗日本侵略。「中國不會亡,中國不會亡,你看那民族英雄謝團長」《八百壯士歌》在抗戰中唱8年,雖然四行倉庫保衛戰最終並未促使九國公約會議制裁日本。蒋中正期盼的外国援助也毫无进展,欧洲各国除了对日本提出谴责外没有任何实际行动。只有德国和苏联在二战欧洲部分爆发前援助过中国,而德国因和日本同盟,迫于日本压力下于1938年结束了对华援助。 1940年「九一八」,孤軍營何玉湘中士被白俄開槍殺死,高廣雲上等兵被擊傷。失去自由的謝晉元部,組織合作社,生產日常生活用品,還向前線捐獻物資,後因交通不便等原因,折合成現款匯交,宋美齡回信致謝。 守军在“孤军营”中被羁押三年多。后来日本方面声称允许释放这些士兵,但条件是解除武装并以难民的身份离开上海。谢晋元拒绝这些条件。其間他多次拒绝中华民国维新政府(1938年-1940年)及汪精卫政权(1940年-1945年)劝降。 1941年4月24日晨5時許,孤軍營官兵循例在操場集合,列隊早操。點名時,發覺士兵二連下士郝鼎誠、四連下士張文清、尤耀亮,上等兵張國順等4名遲到5分鐘,謝晉元治軍素嚴,當眾予以訓斥。不料郝等早受偽汪精衛政權方面誘騙,趁機下手。在全體跑步時,郝鼎誠乘謝晉元不備,突然拿出身藏的匕首刺向謝晉元面門,隨後在其頭胸等部位猛戳,其余3人也一擁而上,向其左太陽穴及咽喉等致命處狂刺,謝晉元當場倒地。團附上官志標中校見狀趨前援救,也受重傷;兇手當場被附近官兵捕獲,移解上海公共租界當局法辦。謝晉元被刺殺身亡;消息傳出,上海市民悲慟不已,逾10万人参加其葬礼。而三天内涌进孤军军营瞻仰其遗体的共达25万人次。蒋介石和宋美龄也通電悼念 。谢晋元被追赠少将军衔。 1941年12月8日,日本突袭美國珍珠港,太平洋戰爭爆發。12月9日,國民政府發布對日本、德國和意大利宣戰佈告。12月10日,汪精衛政權上海市長陳公博致函孤軍營代團長雷雄,要孤軍全體參加「和平運動」,雷嚴辭拒絕。后日军在占领上海公共租界後,俘获这些士兵。1941年12月28日,日軍數百人突入孤軍營,將孤軍全部押到寶山月浦飛機場拘禁。1942年2月9日,日軍又將他們從寶山押到新龍華游民習藝所,強迫他們挖壕溝,作苦工;因為孤軍反抗,日軍把他們押去南京,關在珠江路老虎桥监狱之俘虜收容所裡;孤軍仍每天抽空由官長率領跑步和體操。日軍將孤軍官長和士兵分開,將士兵50人押去光華門外,60人押去孝陵衛,100人押去杭州;另押解裕溪口和南洋群島各50人;其餘仍關在城內原處,將官兵雜在一起,強迫他們做苦工。1942年11月6日,光華門外孤軍趁着和孝陵衛之孤軍對調時,大部分逃走;他們先到小茅山藏幾天,有的留在當地參加遊擊隊,有的繞道浙江、江西、湖南、貴州,回到陪都重慶。另外三十六名官兵被押至新几内亚作苦工。 “八百壯士”無限悲痛,一致決議鑄造“謝團長紀念像章”。八百壯士孤軍抗戰的事蹟傳開後,全國慰勞總會向他們敬贈了“忠党衛國紀念章”。1944年,“八百壯士”部分倖存者逃出日軍控制範圍,陸續到達重慶,國民政府又特意制發了“忠貞獎章”表彰這些愛國勇士。另外還有“四行孤軍工務社證章”。 抗戰勝利後,從全國各地回到上海有100多名倖存者,在新几内亚作苦工之58人有36人由澳洲政府派軍艦送回上海。约100名该营战士回到上海在四行仓库搭棚为谢晋元守灵。国共内战爆发后,他们大多不愿再战而復员。之后他们當中一些包括女童子军杨惠敏随中华民国政府撤退到台湾。那些留在中国大陆的-{}-士兵,因为是国军士兵,在文化大革命中遭到迫害。 2009年3月7日,中華民國國防部成立專案小組,自巴布亞紐幾內亞迎回海外陣亡將士英靈總牌位,並由中華民國總統馬英九主持春祀。其中包含中華民國陸軍第六十七師二〇〇團吳坤上尉、新30師孔憲章上士、曹友生上士,以及當地從事抗日活動被捕民眾梁有年、陳緯南,共計256位英靈正式入祀圓山國民革命忠烈祠。根據當地新挖掘到的中國廣東民眾死亡紀念碑記載,共有636員死亡,其它受難者尚無下落。201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于墓碑原址建成中国抗战将士和遇难同胞陵园。 居住在台灣的八百壯士當事者,名為厲鼎新,當年為傳令班中士班長,確是當時隸屬當時國軍71軍88師部隊中編制人員。厲鼎新於民國102年(西元2013年)7月21號在花蓮去世,享年九十二歲。 2010年12月16日下午5時,“八百壯士”中的一名倖存士兵楊養正因肺部严重感染及心臟衰竭,在重庆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附属新桥医院逝世。享年九十六岁,媒體稱之為最後一名“八百壮士”。同年,一位名叫杨耀辉的四川老人称自己是八百壮士幸存老兵杨根奎,後被證偽。 戰後士兵自助組織 四行孤軍工業服務社,1947年在民國上海成立的士兵自助組織,當時成員在上海黃浦江大達碼頭從事碼頭貨物搬運的工作。戰後殘存並加入自助組織成員共128人。由謝晉元遺孀凌維誠出面成立。 1947年3月7日,大達碼頭交給孤軍,上海市警察局和上海市公用局的公文記載「茲定三月七日起在大達四五六七八號碼頭服務,對於該碼頭原有工友,仍予登記留用,並改善其生活,整肅其風紀。」服務社在大達碼頭分總務、碼頭、運輸、生產、福利五組,另有一些孤軍自行找到了門衛、車夫、街道清潔工、鐵路警察等工作。」 纪念 道路、公園命名 谢晋元遗体被埋葬在其孤军营宿舍门前小花园内。1947年上海市政府将上海北火车站到四行仓库的满洲路改名为晋元路,将与孤军营一墙之隔的胶州公园改名为晋元公园,并将附近一所中学改名为晋元中学。 虽然谢晋元从未参加过国民政府剿共的军事行动,但他的墓地仍然在“文化大革命”中被彻底破坏。文化大革命结束后,1983年4月16日,上海市人民政府在虹桥万国公墓重建其墓,“表彰他‘参加抗日,为国捐躯’的光辉业绩”。1986年,谢晋元的家乡广东蕉岭为其树立纪念碑,将其母校改名为“晋元中学”。 樓址遭占用 在20世紀,上海四行倉庫原是一家專業物流公司的樓址,在四行倉庫保衛戰中,謝晉元團長和下屬守衛之光復路1號四行倉庫和日軍佔據之光復路195號交通銀行倉庫均屬該公司;上海四行倉庫原經理呂傳良說,「八百壯士的故事就是我們的入職教育」,但多年來公司為紀念「八百壯士」所設置之陳列室一直難獲官方認可。仓库遺址雖然於1985年9月被上海文物保管委員會批准為抗日紀念地,但長期作商場,裝修陳舊,門面不整,其中地下大部分是上海市最大之文具和辦公用品批發市場。1995年,呂傳良在加蓋之7樓一間房內建起「八百壯士抗日陳列室」,最大時才120平方米;這間陳列室是四行倉庫所属之百联集团河岸管理公司自資建立,展品也是公司員工四處募集而來。礙於人手和資金限制,建館以來,只有周五下午開放3小時,由公司員工志願講解。展览厅开放时间是每周五下午1時30分至4時。其余大部分仍被用作仓库,甚至在3楼还有一家保龄球馆。 四行倉庫抗戰紀念館 2015年,隨着官方高調紀念抗戰70週年,商戶集體搬遷,周圍住戶全部拆遷,四行倉庫被按照歷史資料圖還原成1937年原貌;呂傳良之陳列室換成倉庫内3,800平方米之多媒體紀念館,8月13日,在淞滬抗戰78週年之日正式開放。大廳是巨幅謝晉元《與妻書》,左側牆上刻有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2014年9月3日之一段講話,「國民黨軍八百壯士,是中國人民不畏強暴、以身殉國的傑出代表」。 影視作品 四行仓库保卫战期间,许幸之、吴印咸等人曾深入战场一线,拍摄了八一三事变前后的大量新闻资料片,其中他们还将摄像机架在高层建筑上,抢拍到四行仓库保卫战的现场画面。1938年春,许幸之、吴印咸携该批资料赴香港剪辑,制成新闻纪录片《中国万岁》。 1938年4月2日上映,香港中南光荣影片製作,魯司導演的黑白粵語片《八百壯士》,鄺山笑、馮燕萍(即小燕飛)、伊秋水、黃麗絲、曹達華主演,本片加插上海戰事及群眾歡迎八百壯士進入英租界的紀錄片段。 1938年,八百壮士的事蹟被拍成同名黑白电影《八百壯士》 1976年又于台湾被改編成同名彩色电影《八百壯士》。 2005年,为纪念中国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六十周年,中国电信发行了一套主题电话卡,其中一张为四行仓库。 2017年,由管虎執導,以四行仓库保卫战为原型的历史题材电影《八佰》在中国大陆开机。2019年6月,疑因政治爭議取消原定同年7月的上映计划。2020年8月14日,影片开始点映,五天点映票房达2.34亿,同月25日突破10亿票房。 参考文献 引用 来源 淞沪会战健在老兵杨养正返上海祭奠战友 2014-10-10:上官志標,八百壯士檔案整理 2015-05-06 03:10:05 |
在國聯對其他各國實施武器禁運的同時,蘇聯是共和政府主要的援助者,秘密提供共和軍約806架飛機、362輛坦克和1555門大砲。雖然當時史達林簽署過西班牙內戰的不干涉協議,但在1936年10月宣佈「若德義兩國不停止軍援國民軍派,蘇聯將不受不干涉協議的約束」,之後秘密介入其中。由於史達林不希望任何人能從武器形式追蹤到蘇聯的介入,他們對共和軍所提供的武器多是從博物館、世界其他國家生產或是被蘇軍繳獲的武器,不過蘇聯仍提供了如T-26輕型坦克、BT-5輕型坦克、I-15、I-16戰鬥機等當時世界一流水準的裝備給西班牙。蘇聯也派出少數軍事顧問到西班牙,以及組織國際縱隊參戰。內戰期間,蘇聯軍隊總額不超過 700人,但蘇聯的志願軍也經常開著的蘇製坦克和飛機參戰。對於蘇聯的軍備,共和政府則以西班牙銀行的國家黃金來支付,總價值超過5億美金,佔了共和國全國黃金量的三分之二(見莫斯科黃金條目)。1938年,蘇聯自西班牙撤回軍事顧問與志願軍。 墨西哥 不同於美國和拉丁美洲國家,墨西哥公開表示支持共和政府,拒絕遵從法國和英國的不干涉的提議,但相較於國民軍自德義兩國的援助,墨西哥提供共和政府的軍備數量甚少。墨西哥提供2,000,000美元的援助和一些戰爭物質,包括20000支步槍,28萬顆子彈,8門大砲和少數美國製造的飛機,如貝蘭卡CH-300和一些曾在墨西哥空軍服役的軍機。然而,墨西哥最重要的幫助,是在外交部庇護許多來自西班牙的政治難民,其中有許多共和派知識分子和孤兒家庭。 國際縱隊 在內戰爆發後,蘇聯共產國際組織全球50多個國家的志願者,編為國際縱隊(亦稱「國際旅」),前往西班牙與共和軍共同對抗國民軍。成員組成為來自各地(主要是來自英法美,也有來自德義等國家)的社會主義、共產主義和反法西斯份子,其中有不少如阿爾貝·加繆、巴勃罗·聶魯達、海明威、喬治·歐威爾、畢卡索等知名人物,還有當時中國抗日戰爭爆發時前往西班牙的中國人 。在受過基本的軍事訓練後便送往前線作戰,西班牙內戰期間總計約有32,000人參與國際縱隊。在戰爭期間,國際縱隊成員因其高昂鬥志成為共和軍倚重的主力之一。 其他 英法與不干涉協議 內戰爆發後,法國總理莱昂·布鲁姆於7月20日召開會議,做出援助共和政府的決定。由於法國右翼人士的阻礙,直到8月2日才開始輸送軍援的飛機。英國則是内维尔·张伯伦的保守黨因為國內反戰聲浪和擔心蘇聯共產主義的擴張威脅超過德意法西斯主義,不援助交戰任何一方(工党和自由黨則強烈支持共和政府),英國還對法國表示:「若法國援助西班牙政府,當納粹德國與法國交戰時,英國將不提供任何協助。」法國也因此終止對共和派的一切支援,並在同年8月擬定不干涉協議,莱昂·布鲁姆在中止軍援共和政府前曾說過:「歐洲大陸上絕不可以出現『意識形態的十字軍』,這將導致另一場大戰的爆發。」。不干涉協議除了瑞士和葡萄牙外,德意蘇與其他23個國家均簽署同意,但以上三國之後紛紛涉入其中。 美國 美國認為蘇聯參與了1931年的西班牙推翻皇室,因此對新上任的共和政府予以敵視。當內戰爆發後,国务卿科德尔·赫尔下令禁止對西班牙政府的一切武器運售,秉持中立政策,共和政府也因此向蘇聯取得軍備。但美國民間企業卻提供許多交戰雙方的支援,德克薩斯石油提供國民軍350萬噸汽油的運售並提供無限期貸款、通用汽车公司和福特汽车共提供國民軍12,000輛卡車、杜邦公司則販賣許多彈藥給佛朗哥。民間左翼與反法西斯人士也募集金錢援助共和政府。 戰鬥進程 1936年 內戰爆發後,叛軍起初尚且順利,佔領了加的斯、塞維亞、薩拉戈薩、布哥斯等城市,各地叛亂正不斷起事,而共和政府並未下定決心鎮壓。1936年7月19日,共和派的民眾前往馬德里政府中心要求得到武器,抵抗叛軍,總理卡萨雷斯·基罗加左右為難,自己辭職,由迭戈·马丁内斯·巴里奥(Diego Martínez Barrio)取代,之後又由何塞·吉拉爾(José Giral)擔任總理,基拉爾政府下令發送武器給人民,抵抗叛軍。武裝民兵衝入國民軍的蒙大拿軍營(Montana)將參與叛亂的將軍處決,各地民兵也紛紛將叛亂分子逮捕,國民軍領袖之一的曼努埃尔·戈代德則在巴塞隆納被處決;而佛朗哥則搭機抵達摩洛哥,控制了非洲軍團。 7月20日,人在里斯本的桑胡霍將軍,打算前往西班牙北部與莫拉將軍會合並指揮國民軍,但他所搭的飛機卻因為超載而墜落,機毀人亡;實質的指揮權即分為位於北部的莫拉和南部的佛朗哥。時至21日,國民軍已佔領了西班牙西北部的海軍基地,海軍中支持國民軍的軍官皆被忠於政府的水手槍斃,奪取了指揮權並封鎖西班牙沿海,佛朗哥只能選擇用空運將主力部隊非洲軍團送入西班牙。於是佛朗哥向希特勒與墨索里尼求助,希望获得德、意運輸機的協助,兩國隨後答應,開始將非洲軍團輸送至本土。7月26日,法国政府在英国的壓力下宣布在西班牙內戰中保持中立。 時至9月,在與共和派民軍激烈戰鬥後,北部的比斯開省、吉普斯夸省、毕尔巴鄂和圣塞瓦斯蒂安皆落入國民軍手中。在一系列重大军事打击之下,共和国方面于9月4日成立由拉戈·卡瓦列罗为总理的新内阁,取代何塞·吉拉爾。国民军方面,9月21日,在萨拉曼卡的一場會議中,佛朗哥被選為國民軍總指揮 ,而共和軍總司令則是比森特·柳奇。南北兩地的國民軍並無接應,且戰局漸陷入膠著,佛朗哥便決定北上對首都馬德里進攻;10月27日,蘇聯的第一批坦克抵達馬德里,立刻投入戰鬥中,共和軍以許多燃燒瓶和汽油彈抵抗國民軍的德義坦克。11月,國際縱隊參戰、第一批蘇聯飛機抵達馬德里,令國民軍的舊式轟炸機大為震驚、德國兀鷹軍團和義大利志願軍團也相繼抵達、北部的莫拉也開始自佔領的北部南下進攻馬德里,形成南北夾擊的形勢。由於共和軍的拼命抵抗(尤其是大學城),國民軍進展緩慢,遲遲無法進攻馬德里。11月18日,義大利和德國承認佛朗哥政府。20日,長槍黨創始人荷西·德里維拉在獄中被共和派的官員下令處決。 1937年 1937年,國際聯盟於2月22日宣佈禁止外國志願兵介入戰局,而馬德里周圍的激烈戰鬥還在繼續,國民軍和義大利軍在2、3月分別發起科魯尼亞小道戰役、瓜達拉哈拉戰役,企圖切斷馬德里與其他共和軍控制地區之間的聯繫。瓜達拉哈拉戰役中,國民軍遭共和軍的埋伏而戰敗,傷亡6000多人(共和軍也傷亡此數目),共和軍也開始對其他國民軍佔領地區反擊。經過瓜達拉哈拉戰役的失敗,國民軍將注意力轉到北部,而轉將馬德里以包圍戰方式困住(見馬德里戰役)。4月26日,兀鷹軍團發起這場戰爭中最有名的軍事行動—格爾尼卡大轟炸,這是人類史上第一次對不設防城市進行的地毯式轟炸,經過3小時的密集轟炸,西班牙北部巴斯克區的格爾尼卡被徹底摧毀,死傷人數至今一直存有爭議,從2000多人至數十人都有,2天後國民軍佔領此城。进入5月后,共和派左翼組織開始分裂,加泰羅尼亞、無政府主義者、共和軍為各自利益爆發衝突。 巴塞罗那五月事件的冲击在共和国内部激起新一轮政治风暴,5月13日,卡瓦列罗内阁中两位共产党部长辞职,翌日社会党保守派的三位部长也辞职表示支持,至18日卡瓦列罗内阁彻底垮台,胡安·内格林接任。6月3日,國民軍2號人物莫拉死於飛機事故,菲德爾·達維拉(Fidel Dávila)繼任指揮,並進攻畢爾包。7月初,共和軍在馬德里市附近,發起布魯內特戰役,對國民軍反擊,雖然減緩了敵軍的攻擊力量,但共和軍因此傷亡2.5萬人和損失100多架飛機。8月中,佛朗哥開始進攻阿拉貢,發起桑坦德戰役,殲滅與俘虜6萬多名共和軍,這場戰役為國民軍獲得一次戰略性勝利—將西班牙北部納入控制之下,之後開始進攻瓦倫西亞。12月中旬,特魯爾戰役開始。 1938年與1939年 特魯爾戰役是一場決定性的戰役,1938年1月初共和軍順利奪回被佔領的特魯爾,但2月22日又被國民軍奪回,之後國民軍順勢發起重大的阿拉貢攻勢,將共和軍切割並推進至地中海,南北的共和軍被截斷,這對共和軍來說是一次決定性的攻勢。5月,共和國試圖和國民軍求和,但佛朗哥要求無條件投降,戰事便繼續進行。7月,國民軍向南推進,進攻瓦倫西亞;共和軍也為重奪戰略主導權,發起厄波羅河戰役,這場歷時3個月的戰役帶有強烈的決戰性質,雖然共和軍在初期取得了成功,但很快陷入頓挫,最後遭到了決定性的失敗,損失6萬人。1938年9月21日,共和政府宣佈依國聯要求,解散國際縱隊,使士兵回到各個國家,此舉是為了使英法等國解除武器禁運,並使兩國對德義施加壓力,使其撤回志願軍,但毫無效果,而國際縱隊則有少數人留下繼續作戰,政府後來授予他們西班牙公民的身份。 1939年初,共和軍已潰不成軍,佛朗哥的軍隊也南下,陸續打擊加泰羅尼亞鄰近地區,將剩餘抵抗勢力肅清。1月26日,國民軍拿下巴塞隆納。2月27日,英法承認佛朗哥政權;馬德里市在經過長期的戰鬥和轟炸後,防禦能力崩潰,內部的共和軍與國際縱隊少數人激烈抵抗,直到3月28日才投降。1939年4月1日,西班牙內戰結束。 孩童的撤離 隨著戰線漸往北部發展,共和軍開始撤離孩童前往其他國家,如英國、法國、比利時、墨西哥和蘇聯等國家,在西歐國家的孩童多半在戰後回到自己的家庭,但在蘇聯生長的孩童卻受到二次大戰對德作戰影響。國民軍亦有疏散孩童的行動,從戰區將其運到葡萄牙、意大利、德國、荷蘭和比利時的難民集中營。 傷亡與暴行 西班牙的傷亡人數和當中的暴行一直是歷史學家研究的焦點之一,一般認為在戰爭期間至少有5萬人被處決。在安東尼·畢沃爾所寫的書中表示佛朗哥隨後的白色恐怖至少處決20萬人,而紅色恐怖處決了38,000人。朱利葉斯·魯伊茲(Julius Ruiz)認為,在共和區約有37,843人被處死,而在國民軍區則最多有15萬人被處死(包括戰後的5萬人)。塞薩爾·維達爾(César Vidal)提出共和派遇害者約有110,965人。2008年,西班牙社會黨的巴爾塔薩·加爾松展開調查,認為1936年7月17日至1951年12月期間,有114266人被處決或下落不明,其中還有费德里戈·加西亚·洛尔卡被殺害的發現。 必須強調的一點是,交戰雙方在戰爭期間都有戰爭暴行發生,這與這場戰爭強烈的黨派與政治立場對立有關。 國民軍 國民軍在戰後大量削除了有關其暴行的紀錄,在內戰期間曾大量殺害學校的教師、和他們抓獲的平民(如工會人員、非戰鬥人員,或是對共和派的同情者),1936年的巴達霍斯大屠殺是較有名的一例。另外還有對各城市的轟炸行動,如馬德里、巴塞隆那、瓦倫西亞、格爾尼卡以及其他城市。 共和軍 共和軍在內戰中約將55,000名國民軍派人士處決,其中最有爭議的是共和派民眾攻擊天主教教會,神職人員約有7000人被殺害。在國民軍起先發動叛亂時,共和派民眾逮捕許多國民軍將領和右翼保守派民眾,將其殺害、獄中服刑的囚犯也在受到虐待後被處決。馬德里約有11705人因此而死。共產黨員圣地亚哥·卡里略與部屬執行了帕拉庫埃略斯和阿爾多斯附近的屠殺,數千人罹難(包括婦人與孩童),是戰爭期間最大規模的屠殺行動,但是由誰負責此行動也有爭議。另外,共和軍也有對共產黨員的處決行動,安德烈·馬蒂(André Marty)殺害了5000多名國際縱隊的士兵。共产党内的斯大林主义者也殺害了国际纵队内部的部分人士,如亲托洛茨基主义的馬克思主義統一工人黨相關人士,包括領袖安德烈斯·寧。約有6832名神父、修女和僧侶遭到共和派軍民殺害,其中有13名主教、4172名教區司鐸(diocesan priest)、2364名修士和283名修女被殺害 。 後續 共和國失敗的原因 無論是政治還是軍事上,第二共和國在內戰中皆是失敗的;在內戰爆發時,共和政府對壓制暴動猶豫不決,領導人替換了3次,還對己方陣營的官兵無法控管,如巴塞隆納政府無法控制工人聯盟成員,自行武裝與國民軍戰鬥。就內戰初期的形勢,雙方所控制的勢力大致相同,但共和國不但擁有國家銀行的金銀儲備,還控制了主要的工業區:巴斯克地區的鋼鐵與軍工廠以及經濟作物的產地,擁有較強的持久作戰能力。 但在對外求援的過程裡,共和政府受到英法不干涉協定的影響最大,相對於國民軍來自德意兩國源源不絕且依不同的需求提供各項裝備,英法兩個民主國家卻對西班牙的合法政府圍堵武器輸入,共和政府只得選擇蘇聯作為武器來源,但蘇聯與德義的援助方針並不相同,蘇聯主要是希望延長期共和政府的抵抗能力,使英法相繼捲入「反法西斯」的戰爭中,而非求勝。此外,蘇聯對西班牙的共產黨和第三國際給予較大的政治影響力,使共和政府內越來越受其影響。不但在國內打擊其他勢力,還大量使用秘密警察(內務人民委員部)、掠奪民眾财富以求戰爭物資,使共和軍區的民眾越來越反感。除了共產黨外,共和軍中的民主右派、左派也是不斷爭鬥、分裂,意識形態過於混雜。 與以上相對的,國民軍的物資主要是透過佛朗哥和德義代表直接交涉,而非如蘇聯以意識形態的派系來取得。軍事上,國民軍以佛朗哥為最高領袖,特別是在戰局膠著時,他帶領足以影響結果的非洲軍團參戰,使得其領導地位大幅上升,指揮統一;共和政府卻是無法建立完整的指揮體系,各派系軍事領導人各自為戰,還做了許多暴行,嚴重影響了共和政府的聲望。 佛朗哥的統治 戰爭結果的影响對西班牙來說是無比巨大的,從此開啟了長達40年的佛朗哥時期獨裁統治。佛朗哥對所有在內戰中的站在共和派一線的左翼團體與組織展開強力鎮壓與報復行動(頒布政治責任法起訴)。大量共和軍人物被監禁,至少有3萬人被處死。許多人被迫進行勞動,如鐵路建設、填平沼澤、挖掘運河等。另外,約有5萬共和派難民逃往法國,被拘留於集中營,如芬內特集中營(Camp Vernet)與哥爾斯集中營(Camp Gurs)。有12,000名難民被置於惡劣的環境中,還有17,000名難民被關押在哥爾斯集中營,之後大部分左翼人士被移送至西班牙接受政治審判;維琪法國成立後,將其他難民交給納粹德國,最後約有5000人死於德國的茅特豪森-古森集中營。 佛朗哥解散所有政黨,立長槍黨為西班牙唯一合法政黨,也廢止所有民主議會制度,將自己定為國家元首,1947年再簽署《国家元首关于国家元首职位继承法》,擁有指定其繼承人的權力。由於內戰期間少數民族站在左翼共和派一線,佛朗哥取消所有自治區,還有對任何不利於國民軍的組織強力取締,特別是格爾尼卡大轟炸,另外還有施行對工農階級的福利政策。 佛朗哥在戰後開始重建西班牙,二戰爆發後也常以此為理由來推辭德義的軸心國加入邀請,而英國也為賄賂西班牙的中立,給了佛朗哥許多經濟上的援助,因為佛朗哥政權的建立使得在法國東部的德義兩國在法國西部建立一個法西斯政權,對法國來說是三面環敵;若西班牙加入第二次世界大戰,可以切斷英國自直布羅陀、大西洋和地中海前往亞洲殖民地的聯繫以及北非戰場上英軍的補給,西班牙的戰爭資源對軸心國來說也是非常豐碩,內戰期間德義兩國也曾以提高西班牙的採礦權作為軍事支援的補償。 德義也給予許多資源和軍備技術重建西班牙,但佛朗哥一直保持中立,對外打出反共主張,而唯一的軍事行動只有在巴巴羅薩作戰中,派出藍色師志願軍與蘇聯作戰。二戰結束後,由於其法西斯主義的統治,歐美國家曾對西班牙實施經濟制裁,並排擠在聯合國外,佛朗哥便對國內經濟採以自給自足的方式管理,西班牙在國際上孤立了十餘年直到1950年代。 不過,由於其反共的立場,佛朗哥利用美蘇之間的冷戰,借出軍事基地給美國,配合英國的直布羅陀,容许军艦通航從而改善關係。在美國的支持下,西班牙经济復蘇。西班牙与法國的关系也在夏尔·戴高乐1958年上台后改善。 佛朗哥擔任西班牙攝政直到1975年去世,1969年宣佈胡安·卡洛斯為自己的繼承人,胡安·卡洛斯在其死後施行君主立憲制民主改革,結束西班牙的法西斯式獨裁統治,作为反共资本主义国家一员,西班牙在1982年加入北約,1986年加入欧洲共同体。 軍事試驗 德國、義大利和蘇聯均在西班牙戰場上投入新式武器和戰術,並各獲得成果。德國獲得的有:以鬆散式取代翼尖靠攏式的戰鬥機編隊飛行方式、空地協同作戰的進步、以飛機轟炸作為進攻前的火力打擊、Ju 87俯衝轟炸機的使用方式和對陸戰裝備的進一步需求、由於一號坦克已算過時,德軍便以與蘇式坦克交戰的經驗,加緊原有的新坦克開發計畫。義大利在內戰中的收穫並不明顯,僅有對雙翼機的的需求依舊,並未打算淘汰和戰鬥經驗。蘇聯則是因為兀鷹軍團Bf 109戰鬥機的出現,有了對空軍飛機的新需要以及對重型坦克要求的質量提高,以取代不堪使用的T-35重型坦克(儘管T-35並未被應用在西班牙戰場)、測試T-26和BT坦克的性能、雖然蘇軍在內戰中獲得許多經驗,但許多軍官在史達林所發動的大清洗中被處決,導致許多西班牙戰爭的經驗與教訓都遭到了忽視。 大眾文化 西班牙內戰影響了許多國際文學家、藝術家、社會學家和各地反法西斯與左翼人士;尤其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後,更多學者研究其軸心國在西班牙的活動。而來自世界各國的國際縱隊也將自己的經歷寫入回憶錄、戰地記者拍攝當時的畫面,也因此西班牙內戰在國際上有許多衍生的電影、書籍與畫作。 文学作品 《希望》(L'Espoir),安德烈·馬爾羅著。 《向加泰隆尼亞致敬》(Homage to Catalonia),喬治·歐威爾著。 《戰地鐘聲》(For Whom the Bell Tolls),欧内斯特·海明威著。 《狼群之月》(Luna de lobos),胡利奥·利亚马萨雷斯(Julio Llamazares)著。 《風之影》(La Sombra Del viento)、《天使遊戲》(El juego del ángel)、《天空的囚徒》(El Prisionero del Cielo)、《靈魂迷宮》(El Laberinto de los Espíritus)、《風中的瑪麗娜》(MARINA),卡洛斯·魯依斯·薩豐著。 電影 《戰地鐘聲》,英格丽·褒曼與賈利·古柏主演。 《蝶恋花》(La Lengua de las Mariposas),西班牙電影,1999年上映。 《美好年代》(Belle Epoque),西班牙、法國、葡萄牙製作,1992年上映。 《牛的见证》(Vacas),西班牙、美國電影,1992年上映。 《以祖國之名》(Land and Freedom),英國、西班牙、德國合作電影,肯·洛區導演,1995年上映。 《戰爭的消息》(Noticias de una guerra),西班牙電影,2007年上映。 《卡洛斯之旅》(El viaje de Carol),西班牙電影,2002年上映。 《潘神的迷宫》,西班牙、墨西哥、美国合作电影,Guillermo del Toro導演,2006年上映。 绘画和攝影作品 《格尔尼卡》,西班牙藝術家毕加索的名作之一,內容是德國兀鷹軍團轟炸格尔尼卡。 《一名士兵的死亡》(Loyalist Militiaman at the Moment of Death),罗伯特·卡帕的攝影作品,內容為一名共和派士兵中彈瞬間的畫面,但近來研究顯示可能造假。 《西班牙內戰的預感》(Soft Construction with Boiled Beans 或稱 Premonition of Civil War),加泰羅尼亞藝術家萨尔瓦多·达利的超現實主義作品。 《收割者》(The Reaper),加泰羅尼亞藝術家祖安·米羅所繪大型壁畫,1937年於巴黎世界博覽會展出,與畢卡索《格爾尼卡》呼應,此作品現已亡佚。 參見 西班牙波旁王朝 工人自治 格尔尼卡 无政府主义 法西斯主義 代理人戰爭 西方盟國的背叛 注释 参考文献 | 何塞·恩里克·巴雷拉(José Enrique Varela)負責奪取加的斯 卡拉斯科負責巴塞隆納 萨利克特(Saliquet)負責巴利亞多利德 曼努埃尔·戈代德負責巴倫西亞 贡萨洛·德利亚諾(Gonzalo Queipo de Llano)負責塞維利亞 之後,弗朗西斯科·佛朗哥搭乘飛機前往摩洛哥,控制精銳的非洲軍團;桑胡霍將軍則搭機回到西班牙指揮。原先因為右翼各派系的紛爭而無法定下確定的起事時間,直到7月5日,卡爾沃·索特羅被殺後,莫拉將軍才正式將暴動日期定為1936年7月17日。 叛亂消息在內戰爆發前幾天走漏,政府軍逮捕了維爾加斯將軍,並逮捕可疑份子和軍官,有近5000名西班牙人被捕,政府逮捕可疑份子的其中一項依據是看到「有人喊著『咖啡』(Cafe),作乾杯動作」,因為「Cafe」實際上並非指咖啡,而是:「同志們,讓我們加入西班牙長槍黨!」()的意思。 7月17日當天清晨,在摩洛哥梅利利亚的叛軍首先發動叛亂,將6位共和派將軍和一位海軍上將處決;到第2天叛軍已控制摩洛哥的主要城市,而西班牙本土的叛軍也在這段時間先後發動叛亂,內戰隨之爆發。 內戰爆發 外國勢力的介入 在西班牙內戰期間,大批非西班牙公民的外國人參與了戰鬥和軍事顧問職位。弗朗哥領導的國民軍得到德意志政府大量的財政與軍事援助;共和派也得到蘇聯有限的援助,但卻受到英法兩國施行武器禁運政策的阻礙,然而武器禁運的管理並不是很有效,尤其是法國被指責以大型貨輪運輸共和派的軍備(指控往往來自義大利,而義大利本身積極地援助國民軍一派)。各歐洲列強在當時的秘密行動被國際間認為是引爆另一場世界大戰的導火線。對於西班牙內戰,國聯呼籲其他國家保持中立,並試圖抵制各勢力的武器流入西班牙,但成效極低。 國民軍 納粹德國 早在內戰爆發前,德國高層和國民軍領袖已有多次接觸;內戰爆發後,佛朗哥派出特使赴德請求軍援,7月25日與德國航空部長戈林會晤、7月26日見到希特勒,希特勒當天才剛觀賞完《女武神》歌劇,瞭解國民軍的來意後當晚便做出介入內戰的決定。下達三個軍事行動的命令,進行魔火作戰(Operation Feuerzauber),將11架Ju 52運輸機和6架He-51戰鬥機、85名德軍武裝黨衛軍士兵搭上烏薩拉莫(Usaramo)號客輪,運往德軍於西班牙駐紮的摩洛哥,這批航空兵力在轉運摩洛哥的西班牙外籍兵團返回本土參戰上發揮了重要的作用。9月下旬,希特勒再次發布奧托行動(Operation Otto),動員更多士兵和戰爭物資援助佛朗哥。希特勒給佛朗哥的有24輛一號坦克、少量高射砲和一些無線電設備,德軍指揮官亞歷山大·馮·希尔(Alexander von Scheele)也將JU-52改裝成轟炸機。1936年10月時,西班牙約有600到800名德軍士兵。除了空軍外,德國海軍也派出戰艦德國號、舍爾上將號、科隆號和U-33、U-34潛艇進入戰區。 希特勒最大和最後一次的國民軍支援行動是派出兀鷹軍團,自1936年11月開始,他派出了額外的500人部隊,並提供西班牙國民軍92架新型飛機,其中包括在整場內戰中性能最佳的Bf 109戰鬥機。希特勒使兀鷹軍團參戰直到1939年4月戰爭結束。在高峰時期,德國部隊約有12,000人,多達19,000名德國人參與了西班牙內戰。 義大利王國 1936年7月22日內戰爆發之后,國民軍領袖前往羅馬對義大利外交部長卡里亞佐·齊亞諾傳达佛朗哥的軍援請求,至24日墨索里尼正式決定介入,派出12架SM81轟炸機協助佛朗哥運輸非洲軍團至本土。之後在希特勒的鼓勵下,墨索里尼派出部份正規軍參與西班牙內戰,部分原因是因為他不想在國際影響力上低於希特勒。儘管墨索里尼派出比希特勒多的地面部隊,但所提供的戰略資源較其來的少。在戰爭開始的1936年9月,墨索里尼只有提供國民軍68架飛機和幾百支小型武器,而義大利皇家海軍在地中海發揮了重大作用,封鎖了共和國的海軍。義大利之後向國民軍提供重機槍、火砲、飛機、輕型戰車和空軍軍團(Aviazione Legionaria)與志願軍團(Corpo Truppe Volontarie,CTV)兩支作戰部隊。在西班牙的義大利軍約5萬人,並透過輪換與整補,西班牙內戰有超過75,000名義大利士兵為國民軍戰鬥。 葡萄牙 葡萄牙在內戰爆發時雖沒有正式宣戰。但萨拉查的“新国家政权”在对佛朗哥部队进行弹药和物流援助方面扮演了重要角色。 葡萄牙在正常军事冲突中都在进行谨慎的军事参与,其威权政权派遣了达2万人的被称为“维里阿修斯军团”的志愿军进行半官方的支持)。更重要的是提供德義兩國轉入西班牙本土的港口,另外也有將逃往葡萄牙的共和派人士押到國民軍軍部處理。 其他 英国的保守党政府在战争中保持坚定的中立地位,并为社会精英及主流媒体所支持。而极左势力则动员了对共和军的支援。 政府拒绝批准武器的运送,并派遣战舰试图阻挠运送。尽管志愿参与西班牙战争构成犯罪,仍有约4000名英国人参与。知识学界强烈地支持共和军。很多知识分子前往西班牙希望参与反法西斯行动。工党则产生了分裂,其中的天主教成员倾向支持国民军。工党还开除了党内一个要求声援共和军的阵营,但其最终也发出了一些支持保皇派的声音。 羅馬尼亞王國也有以铁卫团(米迦勒军团)的副领袖伊萬·莫塔(Ion Moţa)為首的志願軍加入該陣營,而莫塔本人也在1937年1月13日陣亡。 尽管爱尔兰政府禁止公民参与这场战争,有大约600名爱尔兰志愿军进入西班牙支持佛朗哥。这些被称为“爱尔兰旅”的志愿军追随爱尔兰政治活动家,领袖Eoin O'Duffy。大部分志愿军都是天主教徒,志愿地支持国民军对抗共产主义。 共和派 蘇聯 在國聯對其他各國實施武器禁運的同時,蘇聯是共和政府主要的援助者,秘密提供共和軍約806架飛機、362輛坦克和1555門大砲。雖然當時史達林簽署過西班牙內戰的不干涉協議,但在1936年10月宣佈「若德義兩國不停止軍援國民軍派,蘇聯將不受不干涉協議的約束」,之後秘密介入其中。由於史達林不希望任何人能從武器形式追蹤到蘇聯的介入,他們對共和軍所提供的武器多是從博物館、世界其他國家生產或是被蘇軍繳獲的武器,不過蘇聯仍提供了如T-26輕型坦克、BT-5輕型坦克、I-15、I-16戰鬥機等當時世界一流水準的裝備給西班牙。蘇聯也派出少數軍事顧問到西班牙,以及組織國際縱隊參戰。內戰期間,蘇聯軍隊總額不超過 700人,但蘇聯的志願軍也經常開著的蘇製坦克和飛機參戰。對於蘇聯的軍備,共和政府則以西班牙銀行的國家黃金來支付,總價值超過5億美金,佔了共和國全國黃金量的三分之二(見莫斯科黃金條目)。1938年,蘇聯自西班牙撤回軍事顧問與志願軍。 墨西哥 不同於美國和拉丁美洲國家,墨西哥公開表示支持共和政府,拒絕遵從法國和英國的不干涉的提議,但相較於國民軍自德義兩國的援助,墨西哥提供共和政府的軍備數量甚少。墨西哥提供2,000,000美元的援助和一些戰爭物質,包括20000支步槍,28萬顆子彈,8門大砲和少數美國製造的飛機,如貝蘭卡CH-300和一些曾在墨西哥空軍服役的軍機。然而,墨西哥最重要的幫助,是在外交部庇護許多來自西班牙的政治難民,其中有許多共和派知識分子和孤兒家庭。 國際縱隊 在內戰爆發後,蘇聯共產國際組織全球50多個國家的志願者,編為國際縱隊(亦稱「國際旅」),前往西班牙與共和軍共同對抗國民軍。成員組成為來自各地(主要是來自英法美,也有來自德義等國家)的社會主義、共產主義和反法西斯份子,其中有不少如阿爾貝·加繆、巴勃罗·聶魯達、海明威、喬治·歐威爾、畢卡索等知名人物,還有當時中國抗日戰爭爆發時前往西班牙的中國人 。在受過基本的軍事訓練後便送往前線作戰,西班牙內戰期間總計約有32,000人參與國際縱隊。在戰爭期間,國際縱隊成員因其高昂鬥志成為共和軍倚重的主力之一。 其他 英法與不干涉協議 內戰爆發後,法國總理莱昂·布鲁姆於7月20日召開會議,做出援助共和政府的決定。由於法國右翼人士的阻礙,直到8月2日才開始輸送軍援的飛機。英國則是内维尔·张伯伦的保守黨因為國內反戰聲浪和擔心蘇聯共產主義的擴張威脅超過德意法西斯主義,不援助交戰任何一方(工党和自由黨則強烈支持共和政府),英國還對法國表示:「若法國援助西班牙政府,當納粹德國與法國交戰時,英國將不提供任何協助。」法國也因此終止對共和派的一切支援,並在同年8月擬定不干涉協議,莱昂·布鲁姆在中止軍援共和政府前曾說過:「歐洲大陸上絕不可以出現『意識形態的十字軍』,這將導致另一場大戰的爆發。」。不干涉協議除了瑞士和葡萄牙外,德意蘇與其他23個國家均簽署同意,但以上三國之後紛紛涉入其中。 美國 美國認為蘇聯參與了1931年的西班牙推翻皇室,因此對新上任的共和政府予以敵視。當內戰爆發後,国务卿科德尔·赫尔下令禁止對西班牙政府的一切武器運售,秉持中立政策,共和政府也因此向蘇聯取得軍備。但美國民間企業卻提供許多交戰雙方的支援,德克薩斯石油提供國民軍350萬噸汽油的運售並提供無限期貸款、通用汽车公司和福特汽车共提供國民軍12,000輛卡車、杜邦公司則販賣許多彈藥給佛朗哥。民間左翼與反法西斯人士也募集金錢援助共和政府。 戰鬥進程 1936年 內戰爆發後,叛軍起初尚且順利,佔領了加的斯、塞維亞、薩拉戈薩、布哥斯等城市,各地叛亂正不斷起事,而共和政府並未下定決心鎮壓。1936年7月19日,共和派的民眾前往馬德里政府中心要求得到武器,抵抗叛軍,總理卡萨雷斯·基罗加左右為難,自己辭職,由迭戈·马丁内斯·巴里奥(Diego Martínez Barrio)取代,之後又由何塞·吉拉爾(José Giral)擔任總理,基拉爾政府下令發送武器給人民,抵抗叛軍。武裝民兵衝入國民軍的蒙大拿軍營(Montana)將參與叛亂的將軍處決,各地民兵也紛紛將叛亂分子逮捕,國民軍領袖之一的曼努埃尔·戈代德則在巴塞隆納被處決;而佛朗哥則搭機抵達摩洛哥,控制了非洲軍團。 7月20日,人在里斯本的桑胡霍將軍,打算前往西班牙北部與莫拉將軍會合並指揮國民軍,但他所搭的飛機卻因為超載而墜落,機毀人亡;實質的指揮權即分為位於北部的莫拉和南部的佛朗哥。時至21日,國民軍已佔領了西班牙西北部的海軍基地,海軍中支持國民軍的軍官皆被忠於政府的水手槍斃,奪取了指揮權並封鎖西班牙沿海,佛朗哥只能選擇用空運將主力部隊非洲軍團送入西班牙。於是佛朗哥向希特勒與墨索里尼求助,希望获得德、意運輸機的協助,兩國隨後答應,開始將非洲軍團輸送至本土。7月26日,法国政府在英国的壓力下宣布在西班牙內戰中保持中立。 時至9月,在與共和派民軍激烈戰鬥後,北部的比斯開省、吉普斯夸省、毕尔巴鄂和圣塞瓦斯蒂安皆落入國民軍手中。在一系列重大军事打击之下,共和国方面于9月4日成立由拉戈·卡瓦列罗为总理的新内阁,取代何塞·吉拉爾。国民军方面,9月21日,在萨拉曼卡的一場會議中,佛朗哥被選為國民軍總指揮 ,而共和軍總司令則是比森特·柳奇。南北兩地的國民軍並無接應,且戰局漸陷入膠著,佛朗哥便決定北上對首都馬德里進攻;10月27日,蘇聯的第一批坦克抵達馬德里,立刻投入戰鬥中,共和軍以許多燃燒瓶和汽油彈抵抗國民軍的德義坦克。11月,國際縱隊參戰、第一批蘇聯飛機抵達馬德里,令國民軍的舊式轟炸機大為震驚、德國兀鷹軍團和義大利志願軍團也相繼抵達、北部的莫拉也開始自佔領的北部南下進攻馬德里,形成南北夾擊的形勢。由於共和軍的拼命抵抗(尤其是大學城),國民軍進展緩慢,遲遲無法進攻馬德里。11月18日,義大利和德國承認佛朗哥政府。20日,長槍黨創始人荷西·德里維拉在獄中被共和派的官員下令處決。 1937年 1937年,國際聯盟於2月22日宣佈禁止外國志願兵介入戰局,而馬德里周圍的激烈戰鬥還在繼續,國民軍和義大利軍在2、3月分別發起科魯尼亞小道戰役、瓜達拉哈拉戰役,企圖切斷馬德里與其他共和軍控制地區之間的聯繫。瓜達拉哈拉戰役中,國民軍遭共和軍的埋伏而戰敗,傷亡6000多人(共和軍也傷亡此數目),共和軍也開始對其他國民軍佔領地區反擊。經過瓜達拉哈拉戰役的失敗,國民軍將注意力轉到北部,而轉將馬德里以包圍戰方式困住(見馬德里戰役)。4月26日,兀鷹軍團發起這場戰爭中最有名的軍事行動—格爾尼卡大轟炸,這是人類史上第一次對不設防城市進行的地毯式轟炸,經過3小時的密集轟炸,西班牙北部巴斯克區的格爾尼卡被徹底摧毀,死傷人數至今一直存有爭議,從2000多人至數十人都有,2天後國民軍佔領此城。进入5月后,共和派左翼組織開始分裂,加泰羅尼亞、無政府主義者、共和軍為各自利益爆發衝突。 巴塞罗那五月事件的冲击在共和国内部激起新一轮政治风暴,5月13日,卡瓦列罗内阁中两位共产党部长辞职,翌日社会党保守派的三位部长也辞职表示支持,至18日卡瓦列罗内阁彻底垮台,胡安·内格林接任。6月3日,國民軍2號人物莫拉死於飛機事故,菲德爾·達維拉(Fidel Dávila)繼任指揮,並進攻畢爾包。7月初,共和軍在馬德里市附近,發起布魯內特戰役,對國民軍反擊,雖然減緩了敵軍的攻擊力量,但共和軍因此傷亡2.5萬人和損失100多架飛機。8月中,佛朗哥開始進攻阿拉貢,發起桑坦德戰役,殲滅與俘虜6萬多名共和軍,這場戰役為國民軍獲得一次戰略性勝利—將西班牙北部納入控制之下,之後開始進攻瓦倫西亞。12月中旬,特魯爾戰役開始。 1938年與1939年 特魯爾戰役是一場決定性的戰役,1938年1月初共和軍順利奪回被佔領的特魯爾,但2月22日又被國民軍奪回,之後國民軍順勢發起重大的阿拉貢攻勢,將共和軍切割並推進至地中海,南北的共和軍被截斷,這對共和軍來說是一次決定性的攻勢。5月,共和國試圖和國民軍求和,但佛朗哥要求無條件投降,戰事便繼續進行。7月,國民軍向南推進,進攻瓦倫西亞;共和軍也為重奪戰略主導權,發起厄波羅河戰役,這場歷時3個月的戰役帶有強烈的決戰性質,雖然共和軍在初期取得了成功,但很快陷入頓挫,最後遭到了決定性的失敗,損失6萬人。1938年9月21日,共和政府宣佈依國聯要求,解散國際縱隊,使士兵回到各個國家,此舉是為了使英法等國解除武器禁運,並使兩國對德義施加壓力,使其撤回志願軍,但毫無效果,而國際縱隊則有少數人留下繼續作戰,政府後來授予他們西班牙公民的身份。 1939年初,共和軍已潰不成軍,佛朗哥的軍隊也南下,陸續打擊加泰羅尼亞鄰近地區,將剩餘抵抗勢力肅清。1月26日,國民軍拿下巴塞隆納。2月27日,英法承認佛朗哥政權;馬德里市在經過長期的戰鬥和轟炸後,防禦能力崩潰,內部的共和軍與國際縱隊少數人激烈抵抗,直到3月28日才投降。1939年4月1日,西班牙內戰結束。 孩童的撤離 隨著戰線漸往北部發展,共和軍開始撤離孩童前往其他國家,如英國、法國、比利時、墨西哥和蘇聯等國家,在西歐國家的孩童多半在戰後回到自己的家庭,但在蘇聯生長的孩童卻受到二次大戰對德作戰影響。國民軍亦有疏散孩童的行動,從戰區將其運到葡萄牙、意大利、德國、荷蘭和比利時的難民集中營。 傷亡與暴行 西班牙的傷亡人數和當中的暴行一直是歷史學家研究的焦點之一,一般認為在戰爭期間至少有5萬人被處決。在安東尼·畢沃爾所寫的書中表示佛朗哥隨後的白色恐怖至少處決20萬人,而紅色恐怖處決了38,000人。朱利葉斯·魯伊茲(Julius Ruiz)認為,在共和區約有37,843人被處死,而在國民軍區則最多有15萬人被處死(包括戰後的5萬人)。塞薩爾·維達爾(César Vidal)提出共和派遇害者約有110,965人。2008年,西班牙社會黨的巴爾塔薩·加爾松展開調查,認為1936年7月17日至1951年12月期間,有114266人被處決或下落不明,其中還有费德里戈·加西亚·洛尔卡被殺害的發現。 必須強調的一點是,交戰雙方在戰爭期間都有戰爭暴行發生,這與這場戰爭強烈的黨派與政治立場對立有關。 國民軍 國民軍在戰後大量削除了有關其暴行的紀錄,在內戰期間曾大量殺害學校的教師、和他們抓獲的平民(如工會人員、非戰鬥人員,或是對共和派的同情者),1936年的巴達霍斯大屠殺是較有名的一例。另外還有對各城市的轟炸行動,如馬德里、巴塞隆那、瓦倫西亞、格爾尼卡以及其他城市。 共和軍 共和軍在內戰中約將55,000名國民軍派人士處決,其中最有爭議的是共和派民眾攻擊天主教教會,神職人員約有7000人被殺害。在國民軍起先發動叛亂時,共和派民眾逮捕許多國民軍將領和右翼保守派民眾,將其殺害、獄中服刑的囚犯也在受到虐待後被處決。馬德里約有11705人因此而死。共產黨員圣地亚哥·卡里略與部屬執行了帕拉庫埃略斯和阿爾多斯附近的屠殺,數千人罹難(包括婦人與孩童),是戰爭期間最大規模的屠殺行動,但是由誰負責此行動也有爭議。另外,共和軍也有對共產黨員的處決行動,安德烈·馬蒂(André Marty)殺害了5000多名國際縱隊的士兵。共产党内的斯大林主义者也殺害了国际纵队内部的部分人士,如亲托洛茨基主义的馬克思主義統一工人黨相關人士,包括領袖安德烈斯·寧。約有6832名神父、修女和僧侶遭到共和派軍民殺害,其中有13名主教、4172名教區司鐸(diocesan priest)、2364名修士和283名修女被殺害 。 後續 共和國失敗的原因 無論是政治還是軍事上,第二共和國在內戰中皆是失敗的;在內戰爆發時,共和政府對壓制暴動猶豫不決,領導人替換了3次,還對己方陣營的官兵無法控管,如巴塞隆納政府無法控制工人聯盟成員,自行武裝與國民軍戰鬥。就內戰初期的形勢,雙方所控制的勢力大致相同,但共和國不但擁有國家銀行的金銀儲備,還控制了主要的工業區:巴斯克地區的鋼鐵與軍工廠以及經濟作物的產地,擁有較強的持久作戰能力。 但在對外求援的過程裡,共和政府受到英法不干涉協定的影響最大,相對於國民軍來自德意兩國源源不絕且依不同的需求提供各項裝備,英法兩個民主國家卻對西班牙的合法政府圍堵武器輸入,共和政府只得選擇蘇聯作為武器來源,但蘇聯與德義的援助方針並不相同,蘇聯主要是希望延長期共和政府的抵抗能力,使英法相繼捲入「反法西斯」的戰爭中,而非求勝。此外,蘇聯對西班牙的共產黨和第三國際給予較大的政治影響力,使共和政府內越來越受其影響。不但在國內打擊其他勢力,還大量使用秘密警察(內務人民委員部)、掠奪民眾财富以求戰爭物資,使共和軍區的民眾越來越反感。除了共產黨外,共和軍中的民主右派、左派也是不斷爭鬥、分裂,意識形態過於混雜。 與以上相對的,國民軍的物資主要是透過佛朗哥和德義代表直接交涉,而非如蘇聯以意識形態的派系來取得。軍事上,國民軍以佛朗哥為最高領袖,特別是在戰局膠著時,他帶領足以影響結果的非洲軍團參戰,使得其領導地位大幅上升,指揮統一;共和政府卻是無法建立完整的指揮體系,各派系軍事領導人各自為戰,還做了許多暴行,嚴重影響了共和政府的聲望。 佛朗哥的統治 戰爭結果的影响對西班牙來說是無比巨大的,從此開啟了長達40年的佛朗哥時期獨裁統治。佛朗哥對所有在內戰中的站在共和派一線的左翼團體與組織展開強力鎮壓與報復行動(頒布政治責任法起訴)。大量共和軍人物被監禁,至少有3萬人被處死。許多人被迫進行勞動,如鐵路建設、填平沼澤、挖掘運河等。另外,約有5萬共和派難民逃往法國,被拘留於集中營,如芬內特集中營(Camp Vernet)與哥爾斯集中營(Camp Gurs)。有12,000名難民被置於惡劣的環境中,還有17,000名難民被關押在哥爾斯集中營,之後大部分左翼人士被移送至西班牙接受政治審判;維琪法國成立後,將其他難民交給納粹德國,最後約有5000人死於德國的茅特豪森-古森集中營。 佛朗哥解散所有政黨,立長槍黨為西班牙唯一合法政黨,也廢止所有民主議會制度,將自己定為國家元首,1947年再簽署《国家元首关于国家元首职位继承法》,擁有指定其繼承人的權力。由於內戰期間少數民族站在左翼共和派一線,佛朗哥取消所有自治區,還有對任何不利於國民軍的組織強力取締,特別是格爾尼卡大轟炸,另外還有施行對工農階級的福利政策。 佛朗哥在戰後開始重建西班牙,二戰爆發後也常以此為理由來推辭德義的軸心國加入邀請,而英國也為賄賂西班牙的中立,給了佛朗哥許多經濟上的援助,因為佛朗哥政權的建立使得在法國東部的德義兩國在法國西部建立一個法西斯政權,對法國來說是三面環敵;若西班牙加入第二次世界大戰,可以切斷英國自直布羅陀、大西洋和地中海前往亞洲殖民地的聯繫以及北非戰場上英軍的補給,西班牙的戰爭資源對軸心國來說也是非常豐碩,內戰期間德義兩國也曾以提高西班牙的採礦權作為軍事支援的補償。 德義也給予許多資源和軍備技術重建西班牙,但佛朗哥一直保持中立,對外打出反共主張,而唯一的軍事行動只有在巴巴羅薩作戰中,派出藍色師志願軍與蘇聯作戰。二戰結束後,由於其法西斯主義的統治,歐美國家曾對西班牙實施經濟制裁,並排擠在聯合國外,佛朗哥便對國內經濟採以自給自足的方式管理,西班牙在國際上孤立了十餘年直到1950年代。 不過,由於其反共的立場,佛朗哥利用美蘇之間的冷戰,借出軍事基地給美國,配合英國的直布羅陀,容许军艦通航從而改善關係。在美國的支持下,西班牙经济復蘇。西班牙与法國的关系也在夏尔·戴高乐1958年上台后改善。 佛朗哥擔任西班牙攝政直到1975年去世,1969年宣佈胡安·卡洛斯為自己的繼承人,胡安·卡洛斯在其死後施行君主立憲制民主改革,結束西班牙的法西斯式獨裁統治,作为反共资本主义国家一员,西班牙在1982年加入北約,1986年加入欧洲共同体。 軍事試驗 德國、義大利和蘇聯均在西班牙戰場上投入新式武器和戰術,並各獲得成果。德國獲得的有:以鬆散式取代翼尖靠攏式的戰鬥機編隊飛行方式、空地協同作戰的進步、以飛機轟炸作為進攻前的火力打擊、Ju 87俯衝轟炸機的使用方式和對陸戰裝備的進一步需求、由於一號坦克已算過時,德軍便以與蘇式坦克交戰的經驗,加緊原有的新坦克開發計畫。義大利在內戰中的收穫並不明顯,僅有對雙翼機的的需求依舊,並未打算淘汰和戰鬥經驗。蘇聯則是因為兀鷹軍團Bf 109戰鬥機的出現,有了對空軍飛機的新需要以及對重型坦克要求的質量提高,以取代不堪使用的T-35重型坦克(儘管T-35並未被應用在西班牙戰場)、測試T-26和BT坦克的性能、雖然蘇軍在內戰中獲得許多經驗,但許多軍官在史達林所發動的大清洗中被處決,導致許多西班牙戰爭的經驗與教訓都遭到了忽視。 大眾文化 西班牙內戰影響了許多國際文學家、藝術家、社會學家和各地反法西斯與左翼人士;尤其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後,更多學者研究其軸心國在西班牙的活動。而來自世界各國的國際縱隊也將自己的經歷寫入回憶錄、戰地記者拍攝當時的畫面,也因此西班牙內戰在國際上有許多衍生的電影、書籍與畫作。 文学作品 《希望》(L'Espoir),安德烈·馬爾羅著。 《向加泰隆尼亞致敬》(Homage to Catalonia),喬治·歐威爾著。 《戰地鐘聲》(For Whom the Bell Tolls),欧内斯特·海明威著。 《狼群之月》(Luna de lobos),胡利奥·利亚马萨雷斯(Julio Llamazares)著。 《風之影》(La Sombra Del viento)、《天使遊戲》(El juego del ángel)、《天空的囚徒》(El Prisionero del Cielo)、《靈魂迷宮》(El Laberinto de los Espíritus)、《風中的瑪麗娜》(MARINA),卡洛斯·魯依斯·薩豐著。 電影 《戰地鐘聲》,英格丽·褒曼與賈利·古柏主演。 《蝶恋花》(La Lengua de las Mariposas),西班牙電影,1999年上映。 《美好年代》(Belle Epoque),西班牙、法國、葡萄牙製作,1992年上映。 《牛的见证》(Vacas),西班牙、美國電影,1992年上映。 《以祖國之名》(Land and Freedom),英國、西班牙、德國合作電影,肯·洛區導演,1995年上映。 《戰爭的消息》(Noticias de una guerra),西班牙電影,2007年上映。 《卡洛斯之旅》(El viaje de Carol),西班牙電影,2002年上映。 《潘神的迷宫》,西班牙、墨西哥、美国合作电影,Guillermo del Toro導演,2006年上映。 绘画和攝影作品 《格尔尼卡》,西班牙藝術家毕加索的名作之一,內容是德國兀鷹軍團轟炸格尔尼卡。 《一名士兵的死亡》(Loyalist Militiaman at the Moment of Death),罗伯特·卡帕的攝影作品,內容為一名共和派士兵中彈瞬間的畫面,但近來研究顯示可能造假。 《西班牙內戰的預感》(Soft Construction with Boiled Beans 或稱 Premonition of Civil War),加泰羅尼亞藝術家萨尔瓦多·达利的超現實主義作品。 《收割者》(The Reaper),加泰羅尼亞藝術家祖安·米羅所繪大型壁畫,1937年於巴黎世界博覽會展出,與畢卡索《格爾尼卡》呼應,此作品現已亡佚。 參見 西班牙波旁王朝 工人自治 格尔尼卡 无政府主义 法西斯主義 代理人戰爭 西方盟國的背叛 注释 参考文献 引用 |
channel 受眾/受傳者(Receiver):to whom 效果(Effect):with what effect 香农的信息论模式:信源→编码→信道→解码→信宿 其過程,簡而言之,是發訊者將訊息以語言、文字或其他方式編碼(Encode),再透過溝通渠道傳遞到接受者,由接受者自己解碼(Decode)出發訊者的訊息。以電台這種大眾傳播媒介為例,電台的員工(發訊者)將資訊(如新聞)以聲音加密,透過大氣電波(大眾傳播媒介)這渠道,傳送到聽眾(接受者),聽眾(受眾)在腦海中解讀聲音,從而得到資訊。 这两种模式的共同点是将信息的传递看成单项的过程,而忽略了受众的能动性和信息从接收者反馈给发送者的过程,香农模式注意到了噪音,但将信息传递中社会环境的影响并不是噪音可以解释的。 循环的传播模式 奥斯古德和施拉姆的模式中,每个传播者既是加工信息的人,也是解释和翻译信息的人,他们既传出信息又编辑信息,同时作出理解。这个模式的是针对人际传播的,暗示着传播者互相是拥有平等的传播机会和理解能力,而在社会中许多人的政治地位,文化水平和经济都是有差异的。 徳弗勒的互动模式在香农的基础上而来,不再是单项的传播,将编码和解码换成了发射器和接收器,增加了噪音对传播中每一环节的影响。这个模式更加符合普遍的传播过程,且加深了学者们对噪音的理解。 传播学史 如果将传播定义为信息的传递,那从原始社会以来,人类交流传播这个过程一直在进行。但是传播成为一专门学科是从二十世纪的美國开始的。不少大学在二十世纪中开始成立新闻传播学院,四五十年代正式由施拉姆建立成一门学科,而中国大陆传播学研究则起步更晚,于80年后才开始。 一战后宣传研究的兴起使各国的人们和政府意识到了宣传的力量,广播公司的兴起使得市场研究开始注重于受众的喜好。二战时众多欧洲学者包括卡尔·霍夫兰,保罗·拉扎斯菲尔德,阿多诺等学者也前往美国避难。这些社会科学领域跨学科的学者们后来被美国政府聚集在华盛顿,进行几种类型的传播研究。例如卡尔·霍夫兰等人关于电影说服的研究,拉斯韦尔等人关于宣传内容的研究等等。战后一些曾为传播学做出贡献的学者回到原先的领域,施拉姆则是在战后萌生了创立一个新学科的想法。 传播学是一门非常年轻的学科,在20世纪中期建立。在美国大学里建立一个新的科学领域是一件极其罕见的事件。自1900年左右,即当5个传统的社会科学(经济学、心理学、政治学、社会学和人类学)建立以后,只有极少的新的学术领域能够发展起来。作为传播学学科地位的的确立者,施拉姆确实做出了不可替代的贡献。他于1947年在伊利诺大学创造了第一个传播学院,是世界上第一个具有传播学教授和系主任头衔的人。他在1948年撰写了第一部传播学课程的教科书《现代社会的传播》, 傳播学的分支 傳播可以分為以下幾類: 自我傳播(Intrapersonal communication) 人際傳播 (Interpersonal Communication) 組織傳播 (Organizational Communication) 大眾傳播 (Mass Communication) 對外傳播 (International Communication) 传播史 (Communication History) 网络传播学 (Internet Communication) 传播效果研究:传播学的微观研究,分析如何有效传达信息,控制噪音的負作用。 科技传播学 (Science Communication) 新闻学 (Journalism) 广告学 (Advertisement) 公共关系学 (Public Relations) | 奥斯古德和施拉姆的模式中,每个传播者既是加工信息的人,也是解释和翻译信息的人,他们既传出信息又编辑信息,同时作出理解。这个模式的是针对人际传播的,暗示着传播者互相是拥有平等的传播机会和理解能力,而在社会中许多人的政治地位,文化水平和经济都是有差异的。 徳弗勒的互动模式在香农的基础上而来,不再是单项的传播,将编码和解码换成了发射器和接收器,增加了噪音对传播中每一环节的影响。这个模式更加符合普遍的传播过程,且加深了学者们对噪音的理解。 传播学史 如果将传播定义为信息的传递,那从原始社会以来,人类交流传播这个过程一直在进行。但是传播成为一专门学科是从二十世纪的美國开始的。不少大学在二十世纪中开始成立新闻传播学院,四五十年代正式由施拉姆建立成一门学科,而中国大陆传播学研究则起步更晚,于80年后才开始。 一战后宣传研究的兴起使各国的人们和政府意识到了宣传的力量,广播公司的兴起使得市场研究开始注重于受众的喜好。二战时众多欧洲学者包括卡尔·霍夫兰,保罗·拉扎斯菲尔德,阿多诺等学者也前往美国避难。这些社会科学领域跨学科的学者们后来被美国政府聚集在华盛顿,进行几种类型的传播研究。例如卡尔·霍夫兰等人关于电影说服的研究,拉斯韦尔等人关于宣传内容的研究等等。战后一些曾为传播学做出贡献的学者回到原先的领域,施拉姆则是在战后萌生了创立一个新学科的想法。 传播学是一门非常年轻的学科,在20世纪中期建立。在美国大学里建立一个新的科学领域是一件极其罕见的事件。自1900年左右,即当5个传统的社会科学(经济学、心理学、政治学、社会学和人类学)建立以后,只有极少的新的学术领域能够发展起来。作为传播学学科地位的的确立者,施拉姆确实做出了不可替代的贡献。他于1947年在伊利诺大学创造了第一个传播学院,是世界上第一个具有传播学教授和系主任头衔的人。他在1948年撰写了第一部传播学课程的教科书《现代社会的传播》, 傳播学的分支 傳播可以分為以下幾類: 自我傳播(Intrapersonal communication) 人際傳播 (Interpersonal Communication) 組織傳播 (Organizational Communication) 大眾傳播 (Mass Communication) 對外傳播 (International Communication) 传播史 (Communication History) 网络传播学 (Internet Communication) 传播效果研究:传播学的微观研究,分析如何有效传达信息,控制噪音的負作用。 科技传播学 (Science Communication) 新闻学 (Journalism) 广告学 (Advertisement) 公共关系学 (Public Relations) 媒體素養 (Media Literacy) 傳播生態學 (Media Ecology) 视觉传播学 (Visual Communication) 发展传播学 (Developmental Communication) 健康传播学 (Health Communication) 電腦中介傳播 (Computer-Mediated Communication) 传播学相关领域 |
中国共产党內的省委书记是中国共产党在省的第一领导人(文化大革命期间一度形成的党政合一时期是省革命委员会主任兼任),地位不如直轄市委書記,完整称呼是中国共产党某某省委员会书记,如中国共产党安徽省委员会书记。 省委书记均兼任省军区党委第一书记。不是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的省委书记,通常还会兼任该省人大常委會的主任。 1980年代前,长期称省委一号人物为“省委第一书记”,那时省委书记并不是一号人物。该时期,一个省委员会的领导人,依序为:第一书记、第二书记(有时还有第三书记)、书记(可能有若干个)、副书记(若干人)、候补书记(若干人)。1980年代初起,各省只设书记、副书记,其中书记为一号人物。 現在中华人民共和国一个省的省长,至少均为中国共产党该省委员会排行第一的副书记。省长是省政府的一号人物、负责省内行政的日常工作,省委书记负责党内工作。由于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在一党执政的前提下,省委负责监督政府工作并决定党员干部的人事任免权;所以省委书记仍要比省长权力更大,其任免不经过该省人大,一般由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直接决定、或由当地省委全会的形式选举。但省委书记的候选人从没有被省委全会否决。 当前中共省委,有一名书记、两名副书记(新疆與西藏除外)、十名常务委员组成。 担任过省委第一书记/省委書記职务的著名人物 陶铸(广东省,1955年7月-1965年2月) 华国锋(湖南省,1970年-1971年) 赵紫阳(广东省,1965年2月-1967年3月,1974年4月-1975年10月) 宋平(甘肃省,1977年6月-1981年1月) 胡锦涛(贵州省,1985年7月-1988年12月) 贾庆林(福建省,1993年-1996年) 吴官正(江西省,1995年-1997年;山东省,1997年-2002年) | 省委书记(自治区党委书记、省级市委书记)是中国共产党、越南共产党、老挝人民革命党、古巴共产党各省委员会的首要领导人的称谓。在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作为一级行政区的各道的朝鲜劳动党委员会的首要领导人则為道党委责任书记(),与省委书记拥有类似职权。 中国共产党的省委书记 中国共产党內的省委书记是中国共产党在省的第一领导人(文化大革命期间一度形成的党政合一时期是省革命委员会主任兼任),地位不如直轄市委書記,完整称呼是中国共产党某某省委员会书记,如中国共产党安徽省委员会书记。 省委书记均兼任省军区党委第一书记。不是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的省委书记,通常还会兼任该省人大常委會的主任。 1980年代前,长期称省委一号人物为“省委第一书记”,那时省委书记并不是一号人物。该时期,一个省委员会的领导人,依序为:第一书记、第二书记(有时还有第三书记)、书记(可能有若干个)、副书记(若干人)、候补书记(若干人)。1980年代初起,各省只设书记、副书记,其中书记为一号人物。 現在中华人民共和国一个省的省长,至少均为中国共产党该省委员会排行第一的副书记。省长是省政府的一号人物、负责省内行政的日常工作,省委书记负责党内工作。由于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在一党执政的前提下,省委负责监督政府工作并决定党员干部的人事任免权;所以省委书记仍要比省长权力更大,其任免不经过该省人大,一般由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直接决定、或由当地省委全会的形式选举。但省委书记的候选人从没有被省委全会否决。 当前中共省委,有一名书记、两名副书记(新疆與西藏除外)、十名常务委员组成。 担任过省委第一书记/省委書記职务的著名人物 陶铸(广东省,1955年7月-1965年2月) 华国锋(湖南省,1970年-1971年) 赵紫阳(广东省,1965年2月-1967年3月,1974年4月-1975年10月) 宋平(甘肃省,1977年6月-1981年1月) 胡锦涛(贵州省,1985年7月-1988年12月) 贾庆林(福建省,1993年-1996年) 吴官正(江西省,1995年-1997年;山东省,1997年-2002年) |
文化大革命 文化大革命期間,中國各省和地方行政部門的組織稱為革命委員會,是由群眾組織奪取各級人民政府的權力,組織效法巴黎公社的「大民主」政權機構,委員會的負責人為主任。 現況 中华人民共和国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各省成立省人民政府,行政首长为省人民政府主席,之后改称为省人民政府省长。省长与市长、县长等各级地方行政首长类似,由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通过差额选举产生。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在一定条件下,可提出本级人民政府行政首长的罢免案。 中共中央提出“党领导一切”的治国方针,共产党掌握绝对的权力,省委负责全面的工作,拥有最高的领导权,与省人大、省人民政府、省政协组成“四套班子”;但是,人大没有行政职能,人民政府才有行政职能。因此省委书记是地方行政一把手,省长为省人民政府一把手、地方行政二把手。 现在,全中华人民共和国实际辖有33个省级行政区,包括22个省、4个直辖市、5个自治区、2个特别行政区。省级行政区领导人为第三级公务员,即省部级正职,與国务院各部委正职同級。省长在本级的中国共产党地方委员会中一般兼任常务委员,党内职务多仅次于黨委書記。所以,省长一般兼任中国共产党省級黨委的副书记,“省委副书记、省长某某某”是媒体上经常出现的称谓用法。 注:台湾省未实际统治,不设行政长官。 中華民國 國府遷台之後,中華民國僅存臺灣、福建兩省,由行政院院長提請總統任命省府主席,掌理省政府轄屬的各項政務。兩省政府現在實質上已同裁撤,但由於省政府是憲政機關,未經修憲不得廢除,故名義上「省政府」名稱及「省主席」職銜仍然存在。 1994年12月21日,臺灣省政府改制直選省長,法定任期4年。1998年實施省虛級化方案,臺灣省政府移除地方自治團體的地位,省政府在修法後仍具有公法人之身分,但成為行政院的派出機關,政策制定與人事任命權均由中央政府掌握。2018年7月1日,臺灣省機關預算歸零,所有員額與業務由中央政府相關部會承接,行政院不再派任省政府主席。 國府遷台之後的福建省政府僅管轄金門縣和連江縣部分地區,行政機關於1956年7月實施戰地政務而虛級化,並遷至臺灣省辦公。1992年11月7日,金馬地區戰地政務終止,福建省政府於1996年1月15日遷回金門縣,但省政府仍維持精簡化的編制。2017年1月18日,行政院金馬聯合服務中心接手執行行政業務,省政府主席職位懸缺。2019年起省政府預算歸零,正式歸入行政院業務預算。 臺灣省歷史上僅有宋楚瑜一人擔任過民選省長,其他均為總統任命委派「省主席」,故此宋楚瑜有「台灣省長」的代稱;福建省政府從未舉行過省長民舉,亦無「省長」之職稱。 注:仅列出实际统治的省份。 参见 中国一级行政区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 | 中華共和國 1933年11月福建駐軍發動福建事變,成立中華共和國人民革命政府,轄有4省、2特別市。 中央苏区 中央苏区是中国共产党建立最大的革命根据地,主要位于赣南和闽西地区,1933年秋设有江西、福建、闽赣、粤赣4省,成立省级苏维埃政府,设有相应的党政军机构。 陕甘宁边区 陕甘宁边区是位于中国西北的自治地方,包括陕西省北部、甘肃省东部和宁夏省东部,由国民政府及中国共产党领导管辖。1935年,中共中央将陕甘宁苏区划分为2省、3特区;1937年间,为消除与国民政府的政治对立,取消省、特区的设置,改为分区,行政层级依次是边区、行政区、专区、县,设有相应的党政军机构。分区行政机构称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在其所辖区域内代行省政府的职权,设行政公署主任一人。 解放区 第二次国共内战期间,中国共产党控制区被国统区所分割,出于现实环境的需求,中共政权在省内设立行政公署领导地方政权,管辖区域即是行署区。随着内战形势转变,解放区日益扩大,逐步完成对一省的攻占,并已超出一省范围,于是出现超越省际范围的大行政区。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初期,“行政区”为正式行政区单位名称。在其行政区划体系中,大行政区为一级行政区,省为二级行政区,与省同级的行政区为省级行署区。 文化大革命 文化大革命期間,中國各省和地方行政部門的組織稱為革命委員會,是由群眾組織奪取各級人民政府的權力,組織效法巴黎公社的「大民主」政權機構,委員會的負責人為主任。 現況 中华人民共和国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各省成立省人民政府,行政首长为省人民政府主席,之后改称为省人民政府省长。省长与市长、县长等各级地方行政首长类似,由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通过差额选举产生。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在一定条件下,可提出本级人民政府行政首长的罢免案。 中共中央提出“党领导一切”的治国方针,共产党掌握绝对的权力,省委负责全面的工作,拥有最高的领导权,与省人大、省人民政府、省政协组成“四套班子”;但是,人大没有行政职能,人民政府才有行政职能。因此省委书记是地方行政一把手,省长为省人民政府一把手、地方行政二把手。 现在,全中华人民共和国实际辖有33个省级行政区,包括22个省、4个直辖市、5个自治区、2个特别行政区。省级行政区领导人为第三级公务员,即省部级正职,與国务院各部委正职同級。省长在本级的中国共产党地方委员会中一般兼任常务委员,党内职务多仅次于黨委書記。所以,省长一般兼任中国共产党省級黨委的副书记,“省委副书记、省长某某某”是媒体上经常出现的称谓用法。 注:台湾省未实际统治,不设行政长官。 中華民國 國府遷台之後,中華民國僅存臺灣、福建兩省,由行政院院長提請總統任命省府主席,掌理省政府轄屬的各項政務。兩省政府現在實質上已同裁撤,但由於省政府是憲政機關,未經修憲不得廢除,故名義上「省政府」名稱及「省主席」職銜仍然存在。 1994年12月21日,臺灣省政府改制直選省長,法定任期4年。1998年實施省虛級化方案,臺灣省政府移除地方自治團體的地位,省政府在修法後仍具有公法人之身分,但成為行政院的派出機關,政策制定與人事任命權均由中央政府掌握。2018年7月1日,臺灣省機關預算歸零,所有員額與業務由中央政府相關部會承接,行政院不再派任省政府主席。 國府遷台之後的福建省政府僅管轄金門縣和連江縣部分地區,行政機關於1956年7月實施戰地政務而虛級化,並遷至臺灣省辦公。1992年11月7日,金馬地區戰地政務終止,福建省政府於1996年1月15日遷回金門縣,但省政府仍維持精簡化的編制。2017年1月18日,行政院金馬聯合服務中心接手執行行政業務,省政府主席職位懸缺。2019年起省政府預算歸零,正式歸入行政院業務預算。 臺灣省歷史上僅有宋楚瑜一人擔任過民選省長,其他均為總統任命委派「省主席」,故此宋楚瑜有「台灣省長」的代稱;福建省政府從未舉行過省長民舉,亦無「省長」之職稱。 注:仅列出实际统治的省份。 |
其他 晉王羲之 代表作有《黄庭经》。 褚遂良 虞世南 蘇軾 印刷字體 印刷用的楷體是從楷書發展而成。發明雕版印刷術時,負責書寫和刻製雕版的人就是當時擅寫楷書的經生,楷書因而成為雕刻印刷最早期參照的字體。 電腦字體 中易楷体(SimKai) 随微软Windows操作系统 和Office软件发布。 標楷體 (DFKai-SB (Windows)/BiauKai (Mac OS)) 全字庫正楷體 為中華民國國家發展委員會所製作,若發現BUG也在一段時間後修正。 华文楷体(STKAITI.TTF) 随微软Office软件发布。 Kai Mac | 唐歐陽詢 創歐體 唐顏真卿 創顏體,代表作有《多宝塔碑》、《麻姑仙坛记》。 唐柳公權 創柳體,筆法刚劲有力,代表作有《玄祕塔碑》,與顏真卿齊名,人称「颜筋柳骨」。 元趙孟頫 創趙體 其他 晉王羲之 代表作有《黄庭经》。 褚遂良 虞世南 蘇軾 印刷字體 印刷用的楷體是從楷書發展而成。發明雕版印刷術時,負責書寫和刻製雕版的人就是當時擅寫楷書的經生,楷書因而成為雕刻印刷最早期參照的字體。 電腦字體 中易楷体(SimKai) 随微软Windows操作系统 和Office软件发布。 標楷體 (DFKai-SB (Windows)/BiauKai (Mac OS)) 全字庫正楷體 為中華民國國家發展委員會所製作,若發現BUG也在一段時間後修正。 华文楷体(STKAITI.TTF) 随微软Office软件发布。 Kai Mac OS 简体中文字体 楷體-繁(KaiTi-TC) |
獨立宣言 獨立運動 獨立人士 數學 代數獨立 獨立集 獨立 (概率論) 線性獨立 海軍船艦 獨立級 獨立級濱海戰鬥艦 獨立級近海任務艦 獨立級航空母艦 獨立號 獨立號航空母艦 (CVL-22) 獨立號航空母艦 (CV-62) 交通 航海 航空 | 公路 獨立大道 (華盛頓哥倫比亞特區) 獨立大道 (明斯克) 體育 地名 獨立市 獨立縣 獨立城 地標 獨立廣場 藝術與創意 獨立製作 獨立電影 獨立音樂 |
在春秋战国时属楚国南境,秦时属长沙郡。汉武帝元鼎六年(前111年)始置零陵郡。隋初设置永州总管府,永州、零陵从此一地二名。又因潇水与湘江在城区汇合,永州自古雅称潇湘。 隋文帝统一中国后,按“存要去闲,并小为大”的原则,废除州、郡、县制,实行州、县制。因零陵郡西南有“永山永水”,将零陵郡改置永州总管府。这里所说的郡西南的“永山永水”,指现在的双牌县永江乡一带的山水。自永江乡流入潇水的河流称为永江,也叫“永水”。这一带的山,也就是所谓的“永山”了。从置永州总管府到现在,永州这一地名和行政区划名称,已经存在1400多年了。 地理 概述 永州东连郴州,南界广东连州,西接广西桂林,北邻衡阳、邵阳,地理方位介于北纬24°39′至26°51′,东经111°06′至112°21′之间。南北相距最长245公里,东西相间最宽144公里,土地总面积2.24万平方公里。 地形地势 永州地势西南较高,东北及中部较低。永州三面环山,仅东北部开口,西北有都庞岭、越城岭,东南有萌渚岭、九嶷山,阳明山、紫金山拦腰穿越东西,将全市分成南北两部分:零祁、宁道两大盆地。 永州位于第二阶梯与第三阶梯的交接地带,是南岭山地向洞庭湖平原过渡的初始阶段,永州地表切割强烈,以三大山系为脊线,呈环带状、阶梯式向两大盆地中心倾降。西北、西、西南三大山系,山体巍峨蜿蜒,山峰高达千米以上。都庞岭的峰顶韭菜岭,海拔2009.3米,是境内最高点。东北及中部,丘岗星罗棋布,谷盆相嵌,海拔一般在300米以下。湘江河谷祁阳唐家岭的九洲,海拔63米,是境内最低点。全域相对高差1946.3米,比降达2.7~20%,切割深一般为300~700米,最深达800~1000米。 永州境内地貌复杂多样,以山丘地为主体,平原占14.29%,岗地占17.81%;丘陵占4.51%,山地占49.45%。 水文 河流方面,湘江自西向东穿越零祁盆地,潇水自南至北纵贯全境。全区大小河流733条,多属山区性河流,坡降大、水流急、水能蕴藏量大,年内洪枯变化大,含沙量少。河流分为长江、珠江两大流域,长江流域控制流域面积占全区面积的96.6%,珠江流域控制流域面积占全区总面积的3.4%。 自然资源 永州土地类型多样、质量较好,有宜农耕地500万亩,宜林地2100万亩,连片宜牧地158万亩。永州属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区,植物资源富集,属国家一级保护的植物有银杉、水杉、珙桐、香杉、鐘萼木、苏铁。已查明的野生动物有1000余种,其中有大量的珍稀动物,属国家一级保护的有华南虎、黄腹角雉。永州已探明矿藏有55种,占全省矿种一半,保有储量较多的有锰、稀土矿。永州河流密布,水系发达,河床谷深流急,水能资源蕴藏丰裕,总量达238万千瓦,位居湖南第三。 气候 永州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冬湿冷夏闷热,天气终年湿润,日照较低。1月平均气温6.0℃,7月平均气温28.8℃,年平均气温17.8℃。降雨集中,4-6月降雨量占全年41%,9-12月降雨明显减少。 政治 现任领导 历任领导 市委书记 邹金(1996年3月-2000年12月) 曾庆炎(2000年12月-2008年3月) 黄天锡(2008年3月-2011年6月) 张硕辅(2011年6月-2013年3月) 陈文浩(2013年3月-2016年12月) 李晖(2016年12月-2019年2月) 严华(2019年2月-2021年8月) 朱洪武(2021年8月-) 市长 卞翠屏(1996年4月-1997年月) 王道生(1997年月-1999年9月) 刘爱才(1999年9月-2005年12月) 龚武生(2005年12月-2011年12月) 魏旋君(2011年12月-2013年3月) 严志辉(2013年4月-2014年6月) 向曙光(2014年6月-2015年6月) 易佳良(2015年7月-2017年12月) 赵应云(2017年12月-2019年3月) 何录春(2019年3月-2019年12月) 朱洪武(2019年12月-2021年8月) 陈爱林(2021年8月-) 行政区划 永州市下辖2个市辖区、7个县、1个自治县,代管1个县级市。 市辖区:零陵区、冷水滩区 县级市:祁阳市 县:东安县、双牌县、道县、江永县、宁远县、蓝山县、新田县 自治县:江华瑶族自治县 | 现任领导 历任领导 市委书记 邹金(1996年3月-2000年12月) 曾庆炎(2000年12月-2008年3月) 黄天锡(2008年3月-2011年6月) 张硕辅(2011年6月-2013年3月) 陈文浩(2013年3月-2016年12月) 李晖(2016年12月-2019年2月) 严华(2019年2月-2021年8月) 朱洪武(2021年8月-) 市长 卞翠屏(1996年4月-1997年月) 王道生(1997年月-1999年9月) 刘爱才(1999年9月-2005年12月) 龚武生(2005年12月-2011年12月) 魏旋君(2011年12月-2013年3月) 严志辉(2013年4月-2014年6月) 向曙光(2014年6月-2015年6月) 易佳良(2015年7月-2017年12月) 赵应云(2017年12月-2019年3月) 何录春(2019年3月-2019年12月) 朱洪武(2019年12月-2021年8月) 陈爱林(2021年8月-) 行政区划 永州市下辖2个市辖区、7个县、1个自治县,代管1个县级市。 市辖区:零陵区、冷水滩区 县级市:祁阳市 县:东安县、双牌县、道县、江永县、宁远县、蓝山县、新田县 自治县:江华瑶族自治县 此外,永州市还设立金洞管理区、回龙圩管理区2个由国营农场改制而设立的正县级管理区。 人口 根据2020年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全市常住人口为5,289,824人。同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5,194,275人相比,十年共增加了95,549人,增长1.84%,年平均增长率为0.18%。其中,男性人口为2,753,253人,占总人口的52.05%;女性人口为2,536,571人,占总人口的47.95%。总人口性别比(以女性为100)为108.54。0-14岁的人口为1,214,178人,占总人口的22.95%;15-59岁的人口为3,037,037人,占总人口的57.41%;60岁及以上的人口为1,038,609人,占总人口的19.63%,其中65岁及以上的人口为761,329人,占总人口的14.39%。居住在城镇的人口为2,483,050人,占总人口的46.94%;居住在乡村的人口为2,806,774人,占总人口的53.06%。 根据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永州市常住人口5,180,235人,占湖南人口的7.89%居第6位,人口密度233人/公里2;男女性别比为108.68比100。按受教育程度分,大学以上文化程度占总人口的4.54%,初中以上文化程度占总人口的60.48%,文盲率2.93%。辖区内共有1,424,823个家庭户,家庭户人口5,012,813人,占总人口的96.77%;家庭平均人口规模3.52人。年龄构成上,14岁及以下人口1,075,646人,占总人口的20.76%;15-64年人口3,616,181人,占69.81%;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 488,408人,占总人口的9.43%。 民族 永州为湖南省少数民族人口比较集中的地区之一,人口以汉族为主,少数民族呈大分散小聚居,世居少数民族为瑶族和壮族,永州为中国瑶族人口的主要聚居地之一,也是湖南壮族人口的主要聚居地。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永州汉族人口4,831,376人,占地区人口的90.02%;少数民族535,730人,少数民族人口占湖南少数民族人口的8.36%,居全省第4位,占地区总人口的9.98%;中国55个少数民族中有47个民族分布。 永州为中国瑶族人口的主要聚居地之一。全市有瑶族人口513,831人,占湖南瑶族人口的72.93%,居全省第1位,占全国瑶族人口的19.47%;瑶族占永州总人口的9.57%,占少数民族人口的95.91%,为永州次于汉族的第2大民族。瑶族人口聚居地位于江华瑶族自治县,江华瑶族人口占总人口的80%。永州也是湖南壮族人口集中分布地,全市有壮族人口14,757人,占湖南壮族人口的62.64%,壮族主要分布于江华瑶族自治县清塘壮族乡。 2020年全市常住人口中,汉族人口为4,728,482人,占89.39%;各少数民族人口为561,342人,占10.61%。与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汉族人口增加66,177人,增长1.42%,占总人口比例下降0.37个百分点;各少数民族人口增加29,372人,增长5.52%,占总人口比例增加0.37个百分点。其中,瑶族人口增加16,118人,增长3.16%,占总人口比例增加0.13个百分点。 姓氏 根据资料,永州人口最多的十個姓氏依次是唐、李、陈、张、王、蒋、刘、周、黄、何。全市以双牌县为分界线,呈现北唐南李的分布,北五县唐姓为第一大姓,南五县李姓为第一大姓,第一大姓唐在永州达45万人口,占全市总人口的8%,放眼永州,无乡不有唐,因此古称“永州唐半府”。 经济 永州自古便是华中、华东地区通往广东、广西、海南及西南地区的交通要塞,也是湖南对外开放的重要门户,素有“南山通衢”之称。“距水陆之冲,当楚粤之要,遥控百蛮,横连五岭,梅庚绵亘于其前,衡岳镇临于其后”,镇东北可入中原腹地,控制西南扼广西边陲之咽喉,据东南握广东海滨之通道,故为历代兵家必争之地。是湖南唯一与两广接壤的地区,市区到广州仅500多公里,南六县距广州仅400多公里,是“沿海的内地,内地的前沿”。湘桂铁路、衡柳铁路横贯东西,322、207国道及九条省道在境内纵横交错,永州至广东连州二级公路、湘桂铁路、衡柳铁路、洛湛铁路、衡昆高速公路、邵永高速公路和湘江水道形成区域间的交通枢纽,北可到达华中重镇武汉,北上中原,东出华东。西南向可以直通西南部大各省区,并可从广西北海、防城和广东湛江出海,是中原和华东地区通往大西南的通道。零陵机场已开通北京、长沙、深圳、昆明航线。永州是内地直达两广(广东、广西)、两南(海南、大西南)、两区(香港、澳门地区)的重要通道,我国华南与华北两大经济区的重要结合部,具有明显的双辐射功能。永州市市区座落在潇湘二水汇流处。整个市区分为相对独立的零陵、冷水滩两个区,两区相隔垂直距离17公里,由湘江和永州大道将两城区联接在一起,呈哑铃形框架,构成“潇湘第一城”独特的城市风貌。 文化 永州是一本书,其历史文化底蕴非常深厚。据的最新研究成果表明:舜的开明治国、任人唯贤,柳宗元深刻的惜民爱民思想,周敦颐朴素的唯物主义思想和“出污泥而不染”的高风亮节,“女书”的神秘莫测和瑶文化的千姿百态,以及道县玉蟾岩文物的出土,永州远古文化的出现,无一不丰富中华文化的宝库。永州山水,融“奇、绝、险、秀”与美丽传说于一体,汇自然情趣与历史文化于一身。 九嶷山舜帝陵、柳子庙、阳明山、舜皇山、浯溪碑林、江华瑶城、湘源温泉等已成为新的旅游热点。 2010年8月,當地政府在南嶺附近發現了一個規模比兵馬俑還要大,時間跨度還要長的石像群「鬼崽崽」,粗略點算下約有過萬尊石像。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教育 大学: 湖南科技学院 永州职业技术学院(永州学院) 湖南九嶷职业技术学院(湖南潇湘技师学院) 高中: |
湘 Z | 景观 参见 岳阳市政府·风景名胜介绍 |
Issues Our Course: Peace and Socialism Collection of Brezhnev's 1973 speeches CCCP TV Videoprograms with L. Brezhnev on Soviet TV portal (in Russian) Brezhnev's rules in 14 points by RIA Novosti 勃列日涅夫的家譜 蘇聯英雄 列寧和平獎獲得者 十月革命勳章獲得者 蘇聯共產黨總書記 蘇聯國家元首 冷戰時期領袖 蘇聯元帥 摩爾多瓦共產黨第一書記 烏克蘭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政治人物 蘇聯阿富汗戰爭人物 死于心肌梗死的人 越戰人物 蘇聯第二次世界大戰人物 暗殺未遂倖存者 列昂尼德·勃列日涅夫 汽車收藏家 苏共十九大代表 苏共二十大代表 苏共二十一大代表 苏共二十二大代表 苏共二十三大代表 苏共二十四大代表 苏共二十五大代表 苏共二十六大代表 摩尔达维亚共产党第一书记 哈萨克共产党中央第一书记 第五届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最高苏维埃代表 第三届哈萨克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最高苏维埃代表 第四届哈萨克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最高苏维埃代表 乌克兰共产党第聂伯罗彼得罗夫斯克州委第一书记 勃列日涅夫家族 | 1981发表的《按工厂的汽笛生活》、《祖国之情》两部, 家庭 勃列日涅夫出生在第聂伯罗捷尔任斯克市一个冶金工人家庭。 妻子,维多利亚·彼得罗芙娜·勃列日涅娃(1908年 - 1995年) 儿子,尤里·列昂尼多维奇·勃列日涅夫(1933年 - 2013年) 女儿,加林娜·列昂尼多夫娜·勃列日涅娃(1929年 - 1998年) 女婿,尤里·米哈伊洛维奇·丘尔巴诺夫,1971年与加琳娜成婚。 参考資料 相關條目 勃列日涅夫主义 勃列日涅夫之死 社会主义兄弟之吻 外部連結 Annotated Bibliography for Leonid Brezhnev from the Alsos Digital Library for Nuclear Issues Our Course: Peace and Socialism Collection of Brezhnev's 1973 speeches CCCP TV Videoprograms with L. Brezhnev |
結束服務 雅虎香港原定計劃於2009年3月1日起關閉GeoCities服務,並延長到2009年10月26日才正式執行。。2009年4月23日,雅虎國際也宣布在該年內關閉GeoCities服務,目前已停止接受新用戶申請。 雅虎地球村已于2009年10月26日正式关闭。 随着地球村的关闭,雅虎不再提供免费的网站托管服务。雅虎鼓励用户将他们的帐户升级到收费的Yahoo! Web Hosting服务. 作为对地球村关闭的回应,其他网站托管公司开始为想要找一个新的托管商的站长而竞争,例如,德国的网站托管服务商Jimdo推出了“地球村救生艇”("Lifeboat for GeoCities")服务以鼓励地球村用户将他们的网站迁移到Jimdo ZDNet编辑Rupert Goodwins认为地球村的关闭代表了一个时代的终结,他将地球村描述为“第一个证明在网上流行的东西不一定能赚钱的证据”, 引用互联网和信息安全技术专家Vijay Mukhi的话,批评了雅虎对地球村的处理;Mukhi认为地球村是“雅虎失去的一次机会,如果他们(雅虎)想的话,他们可以把它(地球村)变成Facebook。”的CEO在他的个人Twitter中提出从雅虎手中接手地球村,条件是分享未来财政收入的50%。 參考資料 雅虎 虛擬社群 1994年加利福尼亞州建立 1998年首次公開募股 1999年併購 2019年日本廢除 | GeoCities原來的設計是把伺服器分成好幾個以地球上各個城市為名稱的分站,再配上分區和門牌,就好像真的地址門牌一般。例如:所有和電腦的題材都被組合在“SiliconValley”(矽谷);而所有和娛樂有關的題材都放在“Hollywood”(好萊塢)。這種分類現在已不再採用。 2009年6月,雅虎宣布在2009年10月26日关闭地球村。该站现已經不再接受新用户注册,雅虎公司推荐其用户将他们的网站转移到收费的Yahoo Web Hosting服务。留存的雅虎日本Geocities服務亦在2019年3月停止服務。 歷史沿革 地球村开始于1995年中期,最早叫BHI,是一家位于南加州,营运网站托管建设的小公司。BHI是比华利山互联网(Beverly Hills Internet)的首字母缩写。 该公司创建了自己的网站目录,以网站主题将它们分类在在六个“地区”(neighborhoods)中,这六个“地区”分别是“Colosseum”(羅馬鬥獸場)、“Hollywood”(好莱坞)、“RodeoDrive”(罗迪欧街)、“SunsetStrip”(日落大道)、“WallStreet”(华尔街)和“WestHollywood”(西好莱坞)。1995年中期,该公司决定提供用户(“用户”从那时起叫做homesteader,直译成中文为“宅地主”)在以上“地区”中自建免费主页的能力。聊天、公告板以及其他“社区”的元素之后陆续被加入,帮助其快速发展。1995年7月5日,BHI又加入了新的地区,包括“CapitolHill”(国会山)、“Paris”(巴黎)、“SiliconValley”(硅谷)和“Tokyo”(东京)。至1995年12月,BHI的“地区”数量增加到14个,每天有数以千计的新“宅地主”在地球村注册,每月的页面访问量超过600万。该公司决定专注于建设会员和社区,1995年12月15日,BHI把公司名称以及该服务原有名称“地球页”(GeoPages)改为地球村(GeoCities)。在那时地球村的总部位于比华利山威尔希尔大道9401号(9401 Wilshire Boulevard, Beverly Hills)。 1996年12月其总部迁到加州圣莫尼卡大街1918号三楼(1918 Main Street, Santa Monica, California),在纽约曼哈顿公园大道125号八楼(125 Park Avenue in Manhattan, New York City)也有一间办公室。 长期以来,许多公司,包括雅虎,在地球村上投下许多资金,再加上付费服务的引入,该网站持续增长。1997年5月,地球村在其页面上引入广告,虽然有来自用户的负面反应,但地球村的增长势头依然未变。1997年6月,地球村成为互联网第五大流行网站,当年十月,地球村迎来了它的第一百万位“宅地主”。 1998年六月,为了增加品牌知名度,地球村在用户网页上加上水印。这个水印是一个透明的浮动GIF图像,透过使用JavaScript使自己停留于浏览器屏幕的右下角,其效果很像部分电视台在屏幕上的图像。许多用户认为这个水印影响了他们网站的设计并威胁将转移他们的网站到其他地方去。水印同样导致了浏览器间的问题。但地球村在一个新闻稿中声称公司在水印方面收到了积极的用户反馈。 公司在1998年8月在纳斯达克上市,股票代码GCTY,首次公开发行价为17美元,在上市后股价迅速攀升,最高时超过每股100美元。1999年地球村成为互联网上访问次数第三的网站,仅次于美国在线和雅虎。地球村总部迁到了洛杉矶格伦科大道4499号(4499 Glencoe Avenue,Los |
虚拟专用服务器 专有服务器 主機託管 | 主機託管 叢集寄存 家用伺服器 |
Li力 蓟州人 中国共产党党员 中共唐山地委書記 | 中共唐山地委書記 河北省人民委员会副省长 中共北京市委委員 中共贵州省委书记 |
1958年9月20日,东莞县废除大乡成立人民公社,虎门大乡、北栅大乡、长安大乡及太平镇合并成立虎门人民公社。1959年5月30日,太平镇由虎门人民公社分出,成立太平镇人民公社。同年8月28日分出长安人民公社。长安人民公社于1960年5月并入虎门人民公社,于1961年7月再从虎门人民公社分出。1960年4月至1961年6月,沙田片区、新沙片区、大洲片区划属厚街人民公社。1983年10月,废除人民公社体制,成立虎门区公所,同时将阿娘鞋岛(威远岛)的南面生产大队、北面生产大队、九门寨生产大队、武山沙生产大队划归太平镇管辖。1985年10月4日,经广东省人民政府批准,太平镇和虎门区合并为虎门镇,实行镇管村体制。原太平镇政府驻地改称太平港,为虎门镇人民政府所在地。1998年7月8日,经广东省人民政府批准,撤销新湾镇建制,原新湾镇所属港湾、向东等10个管理区和新湾居委会划归虎门镇管辖。 2015年,中国国家发改委印发《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方案》,虎门镇开展撤镇设市试点,东莞市赋予虎门镇县级管理权限,但不配四套班子,不设街道办。 人口 根據東莞市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公報顯示,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時,虎門鎮常住人口為838144人。 历史冲突 1839年4月,林则徐与邓廷桢及广东海关监督豫坤到达虎门,令英美烟贩在沙角呈缴鸦片。6月3日,通过海水浸化的方式销毁收缴的鸦片,事件被称为“虎门销烟”。 | 历史冲突 1839年4月,林则徐与邓廷桢及广东海关监督豫坤到达虎门,令英美烟贩在沙角呈缴鸦片。6月3日,通过海水浸化的方式销毁收缴的鸦片,事件被称为“虎门销烟”。 1841年1月,英国军队攻破虎门的沙角炮台和大角炮台。2月,英国军队摧毁虎门沿岸防线。1843年,清朝钦差大臣耆英与英国全权公使在虎门签订《虎门条约》。 行政区划 虎门镇下辖:。 |
衡阳郡:治湘西县(今衡阳县渣江镇)。领湘西、湘乡、重安、蒸阳、湘南、连道、益阳、衡阳、新阳、临蒸等10县; 湘东郡:治酃县县(今衡阳市珠晖区)。领酃县、茶陵、梨阳、新宁、阴山、新平等6县; 天门郡:治溇中县(今张家界市慈利县)。领零阳、充、溇中等3县; 昭陵郡:治昭陵县(今邵阳市大祥区),领昭陵、都梁、夫夷、昭阳、高平、新城等6县; 两晋南北朝 西晋,湖南分属荆州、广州 东晋,湖南分属荆州、湘州和江州 南朝宋、齐和梁前期,湖南分属湘州、郢州和荆州 南朝陈,湖南分属荆州、沅州、湘州 隋唐 武德四年置潭州总管府,辖潭州、衡州、永州、郴州、连州、南梁州、南云州、南营州 武德七年改潭州都督府,辖潭州、衡州、永州、郴州、连州、邵州和道州 贞观元年设道,湖南分属山南东道、江南西道和黔中道 广德二年置湖南观察使,湖南之名自此始 五代之楚国 马殷建立楚国 南北宋 荆湖南路 元朝湖广行省 元朝为湖广等处行中书省的一部分 明朝湖广布政使司 明朝时湖南为湖广布政使司的一部分。 清朝湖南省 湖南布政使司 湖南人口一直攀升,直至19世纪,湖南人口过于拥挤并且农民起义的四起。始于中国南方广西、爆发于1850年的太平天国运动(太平天国农民起义或拜上帝教农民起义)传入湖南之后继续沿长江谷地向东深入,但最终是一支曾国藩旗下的湘军开进南京,于1864年镇压了起义。之后湖南保持了相对的安定,直到1910年,出现了众多对抗即将崩溃的清朝的起义。 中华民国湖南省 辛亥长沙起义 谭延闿督湘第一次 汤芗铭督湘 劉人熙代理湖南督军兼代省长 谭延闿督湘第二次 傅良佐督湘 谭浩明南军联帅驻湘 张敬尧督湘,驱张运动 谭延闿督湘第三次,联省自治运动 林支宇 赵恒惕督湘,省长 唐生智省湘,马日事变 鲁涤平省湘,秋收暴動、会剿湘赣苏区 何键省湘,杀害杨开慧 | 桂阳郡:治桂阳县(今桂阳县),领郴县、汉宁、便县、耒阳、阴山、南平、临武、桂阳、曲江、浈阳、含洭等11县。 东汉时: 武陵郡:治临沅县(今常德),领临沅、沅南、汉寿、零阳、孱陵、充县、酉阳、迁陵、沅陵、辰阳、作唐、镡成等12县。 长沙郡:治临湘县(今长沙),领临湘、益阳、罗县、下隽、醴陵、湘南、攸县、容陵、茶陵、安城、连道、昭陵等12县。 零陵郡:治泉陵县(今永州),领泉陵、重安、湘乡、昭阳、烝阳、夫夷、都梁、洮阳、零陵、始安、营浦、营道、泠道等13县。 桂阳郡:治桂阳县(今桂阳县),领郴县、汉宁、便县、耒阳、阴山、南平、临武、桂阳、曲江、浈阳、含洭等11县。 西汉与东汉四个郡所属县只有武陵、长沙略有变化。 三国时: 武陵郡:治临沅县(今常德),领临沅、龙阳、汉寿、沅陵、黚阳、酉阳、镡城、沅南、迁陵、舞阳等10县。 长沙郡:治临湘县(今长沙),领临湘、攸、下隽、醴陵、刘阳、建宁、吴昌、罗、蒲沂、巴陵等10县。 零陵郡:治泉陵县(今永州),领祁阳、零陵、营浦、洮阳、永昌、观阳、营道、春陵、泠道、应阳等10县。 桂阳郡:治郴县(今桂阳),领耒阳、便、临武、晋宁、南平、郴等6县。 后增设: 衡阳郡:治湘西县(今衡阳县渣江镇)。领湘西、湘乡、重安、蒸阳、湘南、连道、益阳、衡阳、新阳、临蒸等10县; 湘东郡:治酃县县(今衡阳市珠晖区)。领酃县、茶陵、梨阳、新宁、阴山、新平等6县; 天门郡:治溇中县(今张家界市慈利县)。领零阳、充、溇中等3县; 昭陵郡:治昭陵县(今邵阳市大祥区),领昭陵、都梁、夫夷、昭阳、高平、新城等6县; 两晋南北朝 西晋,湖南分属荆州、广州 东晋,湖南分属荆州、湘州和江州 南朝宋、齐和梁前期,湖南分属湘州、郢州和荆州 南朝陈,湖南分属荆州、沅州、湘州 隋唐 武德四年置潭州总管府,辖潭州、衡州、永州、郴州、连州、南梁州、南云州、南营州 |
aspect) 指必须在经济上有利可图。这有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只有经济上有利可图的发展项目才有可能得到推广,才有可能维持其可持续性;二是经济上在亏损的项目必然要从其他盈利的项目上获取补贴才可能收支平衡正常运转,由此就可能造成此地的环保以彼地更严重的环境损害为代价。 可持续发展强调三要素协调发展,促进社会的总体进步,避免一方面的受益以牺牲其他方面的发展和社会总体受益为代价。 社會 由於人口和財富的激增,地球自然資源無法滿足人類的需求,人與自然的矛盾更加突出。因此必須禁止那種不顧子孫後代而任意糟蹋自然資源的行為,並建立一個可持續發展的社會。而可持續發展的社會应具備以下特征: 不僅實現代際正義,更要實現代內正义,即當代一部份人的發展不應損害另一部份人的利益。 經濟與社會的發展要符合地球生態系統的動態平衡的法則和資源可持續利用的原則。 改變不合理的资源消耗式的消費模式。 解決全球的貧窮問題,窮人的生活品質有所提高。 地球環境惡化得到抑制並得到根本的改善。 在平等公正和尊重國家主權的前提下解決國際爭端,以對話代替對抗。 依靠科技進一步解決可持續發展中的主要問題。 建立節約資源型﹑環境友好型的社會。 目标 可持续发展目标(,简称SDGs)是聯合國的一系列目标,这些目标于2015年底替换千年发展目标。这些目标将从2016年一直持续到2030年。这一系列目标共有169项具体目标。 变革世界的17个目标 可持续发展目标呼吁所有国家(不论该国是贫穷、富裕还是中等收入)行动起来,在促进经济繁荣的同时保护地球。目标指出,消除贫困必须与一系列战略齐头并进,包括促进经济增长,解决教育、卫生、社会保护和就业机会的社会需求,遏制气候变化和保护环境。 文化 公元前241年,秦·吕不韦主持编纂《吕氏春秋·义赏》中提到:“竭泽而渔,岂不获得?而来年无鱼;焚薮而田,岂不获得?而来年无兽。诈伪之道,虽今偷可,后将无复,非长术也。” 参见 可持续发展目标 綠色生活 素食主義 环境保护 環境教育 | 循環經濟 紫色经济 生態現代化 綠色建築 水力發電 工業生態學 增长的极限 地熱能 自然环境 自然 綠色大學 可维持产量 可持续性创业 里約環境與發展宣言 Population Matters 参考资料 參考書目 周兆祥,《綠色思想》(1989) 周兆祥,《綠色政治》(1988) Rita Yi Man Li, 2011, Building Our Sustainable Cities, |
ze2) vs 謝(ze6) 口語中出現英語詞,如:Fanny(fan1 ni2);有時還可能出現高平調,如:燕梳(yin3 so1,insurance) 日常生活會出現的語詞,如:前門(cin4 mun2)、眼鏡(ngaan5 geng2)、油條(jau3 tiu2)、鹹魚(haam4 jyu2)、前年(cin4 nin2)、公園(gung1 jyun2)、空地(hung1 dei2) 在廣州話中,「咗」有時被省略而聲調向前影響,如:食(咗)飯未呀?(sik2 faan6 mei6 a3,吃飯了沒?) 形成複合語時,中平調、低昇調、低平調也會發生變調來達成文法功能,如:影相(jing2 soeng2)vs 相片(soeng3 pin2)、發燒友(faat3 siu1 jau2) vs 朋友(pang4 jau5) 在型態為「動詞-目的語」的複合語,目的語名詞發生聲調變化,而且複合語的意思時常可能產生難以預測的轉變,如:捱夜(ngaai4 je2,熬夜)、開會(hoi1 wui2)、走路(zau2 lou2,逃跑) 還有一些完全無法預測變調的例子:講笑話(gong2 siu3 wa2) vs 講大話(gong2 daai6 wa6,說謊)、琴行(kam4 hong2) vs 銀行(ngan4 hong4) 變音 變音會發生語意或文法上的改變。 AAB型疊字詞,如:立立亂(laap6 laap2 lyun6,雜亂的) 疊字形容詞、加了「哋」的動詞、或疊字狀聲詞,如;紅紅哋(hung4 hung2 dei2,有點紅的)、明明哋(ming4 ming2 dei2,有些瞭解)、□□聲(sa4 sa2 seng1,雨聲) 表示短時間或短小的動詞疊字,特別是省略了「一」的疊字詞,在詞首發生聲變音,如:試試(si2 si3,試一試)、問問(man2 man6,問一問) 同上,『形容詞+「一」+形容詞』的疊字詞省略中間的「一」,如:平平(peng4 peng2,非常便宜)、甜甜(tim4 tim2,非常甜) 還有類似的『「一」+名詞+「一」+名詞』省略的說法,如:一句句(jat1 geoi2 geoi3,一句一句) 名詞作為容器量詞使用時保持原來的聲調,如:一盒朱古力(jat1 hap6 zyu1 gu1 lik1,一盒巧克力)vs 呢個盒(ni1 go3 hap2,這個盒子) 文白異讀 粵語存在文白異讀現象。一般認為粵語文讀音出現的頻率不高,沒有高度異化的文讀音。最常見的形態是以白讀音-eng韻母取代文讀音-ing韻母(如命/釘/聽/嶺白讀-eng,文讀-ing)。其他文白異讀聲母如:近(gan6)代/遠近(kan5)。 也有觀點認為粵語文白異讀很普遍,持此觀點者如葉煥峰等學者,認為粵語知徹澄母轉謂端透定母,影晓匣-{云}-以不同程度分化成非敷及零聲母,王黃不分、因欣不分。對于粵文白異讀很少的傳統認識,可能由於粵語的語音存古程度被嚴重低估,甚至被認為是宋代官語語音化石;另一方面也可能跟京蘇粵白話文運動有關。而且大部分廣韻所分之三等字皆无介音,如東冬鐘合韻,支脂之合韻,魚模虞部分合韻,痕欣文眞韻開合不分,先仙合韻,刪山合韻等等。可見粵語因其發展方向幾乎不斷簡合而少繁化。 粵語止攝支之脂韻文白二讀,遇攝魚模虞韻文白二讀,當中四、死、企、無均有文白二韻: 止攝三等開口呼于齒音皆讀成[i]: 遇攝于特定子音讀成白讀音。 拼寫方案 關於粵語的拼寫,詳見粵語羅馬化方案(粵語拼音或粵語羅馬字)。當中較常用的有1970年代開發的教育學院拼音方案、1993年開發的香港語言學學會粵語拼音方案等。 用詞特點 保留古漢語用詞 粵語保留相當多的古詞古義,粵語獨特的存古特點可以反映於其語音、 詞匯到句法結搆,其中一部分會自然用於書面語,而且具有某些罕見於其他方言的古漢語形構遺存——一些南方語言如滬語雖同有保留古代常用詞,但相對較少且受官話影響更甚。現代粵語仍然有較高使用單音詞的傾向。一些被粵語使用者視為通俗的字辭可在古籍中找到來源。值得注意的是,古漢語與南亞語系在上古漢語時期已經發生了接觸和相互影響,上古漢語當中接近三成詞彙被認爲是東南亞來源、超過二成詞彙來源不明。 保留古南越語成份 現代粵語中仍然含有南越語的底層成分,多表現在辭彙方面,在語法上也有一些遺存。現代粵語跟現代壯語在日常用語上接近或相同的常用詞有不少,基於表層語言中同義異形詞的存在被認爲是粵語的侗台語底層詞而非借自侗台語的借詞,這樣的詞在廣州話的《廣州話詞典》中可辨認得出超過200個。目前粵語這些在古漢語文獻中沒有記載過的詞彙約有20%。 吸收外來詞 早在唐宋此時期廣東(省城)得益於海上丝绸之路繁盛,大批外商湧入,單常年聚居在廣州的外商有十多万人,在內城蕃坊指定居留,包括南亞人、波斯人、阿拉伯人等,當時的粵語就開始吸收部分外語,如冚唪唥(全部)、邋遢(肮脏)、巴闭(嚣张)等。 到清代(含英治香港)至近代,外來語主要來自英語,廣州粵語及香港粵語(港式粵語)中吸收外來詞特別多,影響著廣東境內的粵語區。這些外來詞很多是漢語北方話沒有吸收的,如「士多」(store),北方話中說「小卖部」;有的是北方話吸收了但譯法不同,如漢語北方話中的「沙-{}-拉」即是在粵語中帶有入聲的「沙-{}-律」;不少外國人名在粵語中的譯法,亦與漢語北方话有很大差別,如第43任美國總統George Walker Bush在華北漢語中翻譯成「布-{}-什」,中華民國國語文譯作「布-{}-希」,香港粵語則把他翻譯成圓唇的「布-{}-殊」。這些中文名,必須用當地語言發音,才與美國英語原音接近。 相較而言,普通話翻譯容易將英語词尾的清輔音插入元音构成开音节,因為普通話沒有[-m][-p̚][-t̚][-k̚]。而粵語則容易复辅音中的一个辅音省略,如lift(升降機)有時寫作粵語字「𨋢」(⿰車立,讀lip),讀音將ft淡化為一入聲尾音,而英语中的s等则通过插音构成开音节。 從1980年代開始,不少粵語外來詞,隨著香港、珠三角等粵語區與中國其他地區交流更加頻繁,漸漸進入了漢語北方話,例如「巴-{}-士」(bus)、「貼士」(tips)、「蛇gwe1」(Scare:驚嚇、恐懼) 等等。有時,這些詞被漢語北方話吸收的時候發生失真,如粵語「搭的」(乘搭的士的簡稱)被漢語北方話當作「打的」吸收。其中一個原因就是漢語北方話無法模仿粵語的[-m]韻尾,比如「搞掂」變成「搞定」。 而粵語曾從漢語北方官話借來一些用語。比如粵語表示憤怒之時,有個口語語匯“call-now-yeah”,其實是來自漢語北方官話的「可惱也」(或「可怒也」)。 香港粵語中經常直接使用英文單詞,比如,「文件夾」通常用file(讀若「faai1 lou2」,有文具店會寫成「快勞」);男警員或男老師稱作「阿sir」(讀「sir」時變為圓唇的 /sœː˩/ ,有人會寫成「阿蛇」,另有粵音字「瀡」);女警叫「Madam」(讀「咩- 」);女老師叫「Miss」(讀「搣時」,有人會寫成「蜜斯」);工作加班稱為「開OT」(源自英語 Overtime)等等。雖然不少英文發音會音譯成漢字,但香港人不時會直接以英文字詞表達,如「感覺」用feel代替,也沒有相關漢字表述該讀音。值得注意是,由於粵語沒有[-l]這個韻尾,feel往往會讀成[fiu̯˥],[ɫ]讀成[u̯]韻尾,fax讀成 加重尾音(feck史機)。這種港式英語、中英夾雜的地道用法在香港十分流行,而且在廣東省粵語區中也在逐漸增多。 語法 粵語語法與普通話的區別主要體現在詞句順序、虛詞、副詞、部分形容詞、助詞及其放置方式上,複雜而不可缺或的語氣助詞也是粵語的一個特色。儘管粵語與普通話在這些語法方面上有明顯差別,但主體語法基本相同,都是主-謂-賓式語言,都屬於分析語,總體仍有60%以上相似之處。 倒裝 定語後置 一些粵語詞組習慣將修飾詞放在中心词後面,相對於普通話而言是倒置的詞序。例如 這種語法常见于侗台語族各語言。漢白語族中除官話以外的其他各語種也有類似的構詞方式,但不佔主要地位。另外文言中也有定語後置語法。粵語的這種語法可能是上古漢語殘留,也可能源於臨近的侗台語族。 狀語後置 粵語通常将修飾動詞、形容詞的副詞放在被修飾詞後面,有時甚至放在句末,放在前面則不合語法,如「-{食多啲}-」不能說成「多食啲」。例: 间接賓語後置 當動詞同時帶兩個賓語時,间接賓語通常放在句子最後,中間由直接賓語隔開,即「動詞+直接賓語+间接賓語」。如: 同素逆序詞 粵語有不少詞彙的字序都跟普通話相反,屬於傳統倒裝說法與當代說法之差異,例如: 補語否定副詞前置 粵語否定副詞「唔」在作補語時,通常放在動詞之前: 近二三十年來,受標準漢語的衝擊,粵語也逐漸吸收了一部分標準漢語補語否定副詞後置的文法。 趨向動詞 粵語趨向動詞的用法與普通話有別。在普通話趨向動詞不能直接接受詞的情況下,粵語趨向動詞仍可直接接受詞。 | 不同於官話,粵語見組(見、溪、群、疑母)與曉母字不論洪細音,聲母多不顎化,今讀、、、。 韻母 元音 粵語元音有長短元音a的對立現象,有些著作將長短a標作//和// ,但亦有一些人士認為長a和短a之間存在音值差別,據此質疑粵語長短元音對立的觀點。粵語長短元音對立現象跟壯語長短元音對立現象本質是完全相同的,長短元音之間都存在音值差別,並不是單純的時長差別。 韻尾 粵語包含[]、[]、[]、[]、[]、[]6種輔音韻尾,前三種為鼻音尾,後三種為塞音尾(稱爲入聲);另外各種粵語拼音方案亦把複韻母的第二個元音如[]、[]、[]等作為元音韻尾處理。 聲調系統 粵語一般有8至10個聲調。中山石岐粤语在所有粵語中最少,因其特殊不分上下入声而只有6個;東莞粵語次之,只有8个;多數粵語方言有9個聲調;勾漏粵語和平話方言有10個聲調。標準粵語有9個聲調,6至7個固定調值,按照「平上去入」的命名方法,這9個聲調分別為陰平、陽平、陰上、陽上、陰去、陽去、上陰入/高陰入、下陰入/低陰入、陽入。上陰入和下陰入由陰入按韻母短長分化出來,所以將上陰入和下陰入分別稱為陰入和中入其實是錯誤叫法,此等調名會令人誤以為入聲同時三分。一些粵語方言的陽入也按韻母短長分化成兩個,從陽入中分出上陽入與下陽入,共計四個固定入聲調,如勾漏粵語、四邑粵語等。 粵語詞彙和語流中有一些固定的變調,如「局」字,在詞尾時會固定地變讀成一個調值為35的上揚型變入聲,不屬於固定聲調中的任何一個。因此若計變調,粵語的聲調數目通常可達14至15個。 <span style="font-size:smaller;">注釋: 表中數字表示聲調調值; 表中所列均為單字固定聲調,不包括變調(如廣州話詞彙和語流中調值為35的變入); 資料參考來源:《第11屆國際粵方言研討會論文集》 聲調變化 粵語的聲調變化分成連續變調與變音(morpho-phonemic change)。主要發生在複詞或疊字詞,一般來讀低音域(主要是低降調)的第二音節會轉為高昇調。 連續變調 連續變調不改變語意或文法。 家人稱呼,如:爸爸(baa4 baa1)、媽媽(maa4 maa1)、弟弟(dai4 dai2)、太太(taai3 taai2) 表示親切感的接頭語「阿-」與表示通稱的「老-」,如:阿陳(aa3 can2) vs 陳(can4)、老謝(lou5 ze2) vs 謝(ze6) 口語中出現英語詞,如:Fanny(fan1 ni2);有時還可能出現高平調,如:燕梳(yin3 so1,insurance) 日常生活會出現的語詞,如:前門(cin4 mun2)、眼鏡(ngaan5 geng2)、油條(jau3 tiu2)、鹹魚(haam4 jyu2)、前年(cin4 nin2)、公園(gung1 jyun2)、空地(hung1 dei2) 在廣州話中,「咗」有時被省略而聲調向前影響,如:食(咗)飯未呀?(sik2 faan6 mei6 a3,吃飯了沒?) 形成複合語時,中平調、低昇調、低平調也會發生變調來達成文法功能,如:影相(jing2 soeng2)vs 相片(soeng3 pin2)、發燒友(faat3 siu1 jau2) vs 朋友(pang4 jau5) 在型態為「動詞-目的語」的複合語,目的語名詞發生聲調變化,而且複合語的意思時常可能產生難以預測的轉變,如:捱夜(ngaai4 je2,熬夜)、開會(hoi1 wui2)、走路(zau2 lou2,逃跑) 還有一些完全無法預測變調的例子:講笑話(gong2 siu3 wa2) vs 講大話(gong2 daai6 wa6,說謊)、琴行(kam4 hong2) vs 銀行(ngan4 hong4) 變音 變音會發生語意或文法上的改變。 AAB型疊字詞,如:立立亂(laap6 laap2 lyun6,雜亂的) 疊字形容詞、加了「哋」的動詞、或疊字狀聲詞,如;紅紅哋(hung4 hung2 dei2,有點紅的)、明明哋(ming4 ming2 dei2,有些瞭解)、□□聲(sa4 sa2 seng1,雨聲) 表示短時間或短小的動詞疊字,特別是省略了「一」的疊字詞,在詞首發生聲變音,如:試試(si2 si3,試一試)、問問(man2 man6,問一問) 同上,『形容詞+「一」+形容詞』的疊字詞省略中間的「一」,如:平平(peng4 peng2,非常便宜)、甜甜(tim4 tim2,非常甜) 還有類似的『「一」+名詞+「一」+名詞』省略的說法,如:一句句(jat1 geoi2 geoi3,一句一句) 名詞作為容器量詞使用時保持原來的聲調,如:一盒朱古力(jat1 hap6 zyu1 gu1 lik1,一盒巧克力)vs 呢個盒(ni1 go3 hap2,這個盒子) 文白異讀 粵語存在文白異讀現象。一般認為粵語文讀音出現的頻率不高,沒有高度異化的文讀音。最常見的形態是以白讀音-eng韻母取代文讀音-ing韻母(如命/釘/聽/嶺白讀-eng,文讀-ing)。其他文白異讀聲母如:近(gan6)代/遠近(kan5)。 也有觀點認為粵語文白異讀很普遍,持此觀點者如葉煥峰等學者,認為粵語知徹澄母轉謂端透定母,影晓匣-{云}-以不同程度分化成非敷及零聲母,王黃不分、因欣不分。對于粵文白異讀很少的傳統認識,可能由於粵語的語音存古程度被嚴重低估,甚至被認為是宋代官語語音化石;另一方面也可能跟京蘇粵白話文運動有關。而且大部分廣韻所分之三等字皆无介音,如東冬鐘合韻,支脂之合韻,魚模虞部分合韻,痕欣文眞韻開合不分,先仙合韻,刪山合韻等等。可見粵語因其發展方向幾乎不斷簡合而少繁化。 粵語止攝支之脂韻文白二讀,遇攝魚模虞韻文白二讀,當中四、死、企、無均有文白二韻: 止攝三等開口呼于齒音皆讀成[i]: 遇攝于特定子音讀成白讀音。 拼寫方案 關於粵語的拼寫,詳見粵語羅馬化方案(粵語拼音或粵語羅馬字)。當中較常用的有1970年代開發的教育學院拼音方案、1993年開發的香港語言學學會粵語拼音方案等。 用詞特點 保留古漢語用詞 粵語保留相當多的古詞古義,粵語獨特的存古特點可以反映於其語音、 詞匯到句法結搆,其中一部分會自然用於書面語,而且具有某些罕見於其他方言的古漢語形構遺存——一些南方語言如滬語雖同有保留古代常用詞,但相對較少且受官話影響更甚。現代粵語仍然有較高使用單音詞的傾向。一些被粵語使用者視為通俗的字辭可在古籍中找到來源。值得注意的是,古漢語與南亞語系在上古漢語時期已經發生了接觸和相互影響,上古漢語當中接近三成詞彙被認爲是東南亞來源、超過二成詞彙來源不明。 保留古南越語成份 現代粵語中仍然含有南越語的底層成分,多表現在辭彙方面,在語法上也有一些遺存。現代粵語跟現代壯語在日常用語上接近或相同的常用詞有不少,基於表層語言中同義異形詞的存在被認爲是粵語的侗台語底層詞而非借自侗台語的借詞,這樣的詞在廣州話的《廣州話詞典》中可辨認得出超過200個。目前粵語這些在古漢語文獻中沒有記載過的詞彙約有20%。 吸收外來詞 早在唐宋此時期廣東(省城)得益於海上丝绸之路繁盛,大批外商湧入,單常年聚居在廣州的外商有十多万人,在內城蕃坊指定居留,包括南亞人、波斯人、阿拉伯人等,當時的粵語就開始吸收部分外語,如冚唪唥(全部)、邋遢(肮脏)、巴闭(嚣张)等。 到清代(含英治香港)至近代,外來語主要來自英語,廣州粵語及香港粵語(港式粵語)中吸收外來詞特別多,影響著廣東境內的粵語區。這些外來詞很多是漢語北方話沒有吸收的,如「士多」(store),北方話中說「小卖部」;有的是北方話吸收了但譯法不同,如漢語北方話中的「沙-{}-拉」即是在粵語中帶有入聲的「沙-{}-律」;不少外國人名在粵語中的譯法,亦與漢語北方话有很大差別,如第43任美國總統George Walker Bush在華北漢語中翻譯成「布-{}-什」,中華民國國語文譯作「布-{}-希」,香港粵語則把他翻譯成圓唇的「布-{}-殊」。這些中文名,必須用當地語言發音,才與美國英語原音接近。 相較而言,普通話翻譯容易將英語词尾的清輔音插入元音构成开音节,因為普通話沒有[-m][-p̚][-t̚][-k̚]。而粵語則容易复辅音中的一个辅音省略,如lift(升降機)有時寫作粵語字「𨋢」(⿰車立,讀lip),讀音將ft淡化為一入聲尾音,而英语中的s等则通过插音构成开音节。 從1980年代開始,不少粵語外來詞,隨著香港、珠三角等粵語區與中國其他地區交流更加頻繁,漸漸進入了漢語北方話,例如「巴-{}-士」(bus)、「貼士」(tips)、「蛇gwe1」(Scare:驚嚇、恐懼) 等等。有時,這些詞被漢語北方話吸收的時候發生失真,如粵語「搭的」(乘搭的士的簡稱)被漢語北方話當作「打的」吸收。其中一個原因就是漢語北方話無法模仿粵語的[-m]韻尾,比如「搞掂」變成「搞定」。 而粵語曾從漢語北方官話借來一些用語。比如粵語表示憤怒之時,有個口語語匯“call-now-yeah”,其實是來自漢語北方官話的「可惱也」(或「可怒也」)。 香港粵語中經常直接使用英文單詞,比如,「文件夾」通常用file(讀若「faai1 lou2」,有文具店會寫成「快勞」);男警員或男老師稱作「阿sir」(讀「sir」時變為圓唇的 /sœː˩/ ,有人會寫成「阿蛇」,另有粵音字「瀡」);女警叫「Madam」(讀「咩- 」);女老師叫「Miss」(讀「搣時」,有人會寫成「蜜斯」);工作加班稱為「開OT」(源自英語 Overtime)等等。雖然不少英文發音會音譯成漢字,但香港人不時會直接以英文字詞表達,如「感覺」用feel代替,也沒有相關漢字表述該讀音。值得注意是,由於粵語沒有[-l]這個韻尾,feel往往會讀成[fiu̯˥],[ɫ]讀成[u̯]韻尾,fax讀成 加重尾音(feck史機)。這種港式英語、中英夾雜的地道用法在香港十分流行,而且在廣東省粵語區中也在逐漸增多。 語法 粵語語法與普通話的區別主要體現在詞句順序、虛詞、副詞、部分形容詞、助詞及其放置方式上,複雜而不可缺或的語氣助詞也是粵語的一個特色。儘管粵語與普通話在這些語法方面上有明顯差別,但主體語法基本相同,都是主-謂-賓式語言,都屬於分析語,總體仍有60%以上相似之處。 倒裝 定語後置 一些粵語詞組習慣將修飾詞放在中心词後面,相對於普通話而言是倒置的詞序。例如 這種語法常见于侗台語族各語言。漢白語族中除官話以外的其他各語種也有類似的構詞方式,但不佔主要地位。另外文言中也有定語後置語法。粵語的這種語法可能是上古漢語殘留,也可能源於臨近的侗台語族。 狀語後置 粵語通常将修飾動詞、形容詞的副詞放在被修飾詞後面,有時甚至放在句末,放在前面則不合語法,如「-{食多啲}-」不能說成「多食啲」。例: 间接賓語後置 當動詞同時帶兩個賓語時,间接賓語通常放在句子最後,中間由直接賓語隔開,即「動詞+直接賓語+间接賓語」。如: 同素逆序詞 粵語有不少詞彙的字序都跟普通話相反,屬於傳統倒裝說法與當代說法之差異,例如: 補語否定副詞前置 粵語否定副詞「唔」在作補語時,通常放在動詞之前: 近二三十年來,受標準漢語的衝擊,粵語也逐漸吸收了一部分標準漢語補語否定副詞後置的文法。 趨向動詞 粵語趨向動詞的用法與普通話有別。在普通話趨向動詞不能直接接受詞的情況下,粵語趨向動詞仍可直接接受詞。 並列動詞體 粵語可以用兩個並列動詞構成一個動詞體,把「緊」、「咗」、「完」、「過」、「下」加在兩個並列動詞中間。現代標準漢語必須把相應詞或對譯詞放在單一動詞的前面或者後面。如粵語「休下息」,現代標準漢語作「休息一下」。 「有」+動詞 粵語廣泛使用「有」+動詞的語法結構,表示強調。 量词用作定冠詞 粵語量詞可直接加在名詞之前作句子成份,量詞之前不需要指示代詞或數詞限定,起到類似於冠詞的語法作用,类似英语中的"the"或法语的"le"/"la",例如: 量词替代指属助词 粤语习惯用量词替代指属助词如“的”“之”等,但这样的量词在句子中起的作用仍然是指示物品所属的。 副詞句 在比較句法中,粵語是「你高過佢」,而北京話會說“你比他高”。类似的例子还有:「你大過佢」、「你瘦過佢」,粤语這种語法是比較貼近古時的漢語語法,在閩南語也有相同的句式,如「你較媠伊」。近年來,由於受標準漢語影響,這情況也出現改變。「你比佢大」、「阿哥比阿妹高」這種北京話的語法,也逐漸被粵語吸收。在一些副詞上,如「先」字,粵語亦習慣把其放在動詞之後,例如「你先走」在粵語要說成「你行先」。 語氣助詞 語氣助詞在粵語語句情貌的表達上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不可缺或。粵語語氣助詞豐富,用法複雜,有單式、二覆疊式、三覆疊式和多覆疊式等形式: 單式 二疊式 三疊式 多疊式 做晒㗎啦吓嘩/㗎啦啊嘛:「已經做完了,是吧?」带半信半疑意味。 代表音 廣州口音是約定俗成的、國際承認的粵語的代表音,大多粵語字典以廣州音為準。廣州以粵劇、粵曲等傳統藝術長期保持廣州話的代表地位,1970年代開始,香港粵語(港式粵語)受到由何文匯博士提倡的粵語正音運動影響,是故部份詞彙的發音已經偏離廣州話,與廣泛的珠江三角洲粵語系地區的發音脫節。至1970年代末以後,香港粤语流行曲、影視娛樂強勢影響廣東地區。民間的香港口音(即港式粵語)跟廣州(廣府)口音並無明顯分別,只是在語感上有少許差異,因兩地在不同社會體制下沿用不同的習慣語彙,用詞有所不同,以及兩地教學改革所導致。香港粤语较为显著的是,将开头声母鼻音/n/唸作舌邊音/l/,針對近年來香港年輕人所谓「懶音」增多的現象,香港的一些大學教授發起了粵語正音運動,以何文匯主張的讀音取代,現時通用的讀音,此主張受到廣東及香港的粵語學者反對。有些粤语方言和广州話较為接近,如廣西南宁,以南宁白话為代表,與西關口音的廣州話高度相似,虽然粤语字典还将一些字,注音为同音字,如“九”与“狗”字,“旧”与粤语量词“嚿”字。但现在的粤语这些字的发音已经明显不同“九”[gæu2]“狗”[gau2],“旧”[gæu6],大嚿的“嚿”[gau6],總體與廣東廣府方言片區(即廣府話)相似度高達90%,除少數俚語不同外,兩地方言交流完全不存在問題,欽廉方言與邕潯方言靠攏;而广东台山的四邑方言、廣西東部、廣東西部的勾漏方言、廣東西南部的高陽方言、海南的儋州方言,以及珠江三角洲東側的莞寶方言,则同广州话口音差异较为明显。 書寫系統 粵語使用者在正式場合裡普遍使用二十世紀初興起的官話白話文書寫系統,該系統的語法、詞彙與現代漢語在北方官话基礎上形成的書寫體相符,與粵語自身的語法、詞彙差別很大,存在「文」、「言」脫離現象。由於自小接受官話白話文教育,人們基本上能包容這種「文」與「言」間的相互脫離現象,如同五四運動之前人們普遍習慣文言文一樣。當用粵語朗讀官話白話文的時候,人們一般不會完全按照字面來讀,朗讀者習慣上會根據粵語語法、詞彙及用語調整字面文句,用粵語複述出來。這種「文不對言」的現象跟官話白話文興起之前漢語北方話使用者或者朝鮮語、日本語使用者習慣於使用文言文所造成的「文」、「言」脫離現象相似。 不少大眾媒體為貼近民眾,會在行文中加入大量粵語固有詞彙。部分雜誌會採用粵語白話文書寫系統,如實按照粵語語法及用語書寫,不懂粵語的中文使用者不容易看懂這種粵語白話文。報紙則會採取折衷方法,主要行文都是以官話白話文書寫,但在對話和引言中,會使用粵語白話文書寫粵語口語對白,令文章更為生動,並避免在翻譯成官話白話文時出現失真。 因粵語白話文書寫會用到大量粵語獨有的粵語漢字,這些字在BIG5系統(由臺灣資策會建立的正體字系統)或使用簡化中文(GB18030)的電腦字符系統中沒有收錄或收錄不全,利用上述系统書寫粵語非常不便。為解決粵語的電腦文字處理問題,香港政府制定了一個香港增補字符集,收錄了常用的粵字和其他BIG5擴增漢字約5000字左右,如「-{啲}-」、「-{嘅}-」、「-{攞}-」、「-{揸}-」、「-{嘢}-」、「-{冚}-」等等。在最新一版的增補字符集中,進一步收錄了一些所謂的「粗口字」。此做法受到某些人的質疑,因為粗口被認為是社會道德禁忌。香港政府表示收錄「粗口字」的目的是為方便警方錄取口供時使用。這套增補字元集基本上解決了粵語白話文的電腦處理問題,大部分粵語口語文句都可以錄入電腦。 由於不是所有電腦都裝有香港增補字符集,粵語使用者在網上討論區等非正式場合,在沒辦法輸入粵字的時候,又或是不便輸入的時候,會折衷以英文的「o」代替口字旁,寫成「o的」、「o既」、「o野」、「o左」、「o甘」來代替「啲」、「嘅」、「嘢」(「也」)、「咗」(「徂」)、「咁」(「恁」)這類粵字,甚至把口字旁去掉,寫成「的」、「既」、「野」、「左」、「甘」;有時也會英文代替,如用英文字母「D」或「d」代替發音相近的「啲」,用英文字母組合「ge」代替發音相近的「嘅」。中國大陸,特別是廣西地區的粵語使用者,由于中國大陸教育系统并不教授粤语,因此基本上对粤语固有字词的了解近乎空白,傾向於使用北京话借音字書寫粵語,書寫比較混亂。而广东的教育系统虽然也不教授粤语,但广东和港澳的民间交流非常广泛频繁,不少广东粤语使用者因此接触到粤语固有字词。 字詞辨析 佬——男人;大佬〈大哥〉、細佬〈小弟〉 婆——女人;老婆〈妻子〉 公公——外祖父 婆婆——外祖母 老頭(常寫作老竇)——父親 老母——母親(但是現代一些廣東話中稱老母被視為髒話和不尊重) 畀——給 有很多日常的用詞會被人所講出,然未必懂寫之。例子,如下: 參見:粵語字列表 騎呢——形容別人衣着打扮突兀或舉止笨拙失禮。 |
后期 在20世纪30年代和40年代,福斯特成为英国广播公司电台的著名播音员,又主张个人自由和刑法改革, 并通过撰写文章和签署信件来反对审查制度。二战期间,他接受英国广播公司印度分社访谈制作人乔治·奥威尔(1941至1943年)的委托,进行每周书评。1937年获得本森奖章。 福斯特是个同性恋者,但只有密友知晓,不向公众公布,终身未婚。他与已婚警察鲍勃·白金汉(1904–1975)长期保持着伴侣关系。福斯特还将白金汉和他的妻子梅二人都拉入他的圈子,其中包括《倾听者》的作家和文学编辑J.R.阿克利、心理学家W.J.H.斯普洛特,以及作曲家本杰明·布里顿。与福斯特有联系的其他作家还包括克里斯多福·伊舍伍、诗人齐格弗里德·沙逊,以及住在贝尔法斯特的小说家福雷斯特·里德。 从1925年直到1945年3月90岁的母亲去世,福斯特一直与母亲一起,住在萨里郡阿宾格·哈默(Abinger Hammer)村的西哈克赫斯特别墅(house West Hackhurst)裡,直到1946年9月离开。 他的伦敦住所,从1930 到1939年,位于不伦瑞克广场26号,此后租住奇西克(Chiswick)阿灵顿公园大厦(Arlington Park Mansions)9号,至少到1961年 1961年4月跌倒后,他在国王学院度过了在剑桥的最后一年。 1946年1月,福斯特被选为剑桥大学国王学院的荣誉研究员。1947年4月,他抵达美国,开始为期三个月的全国公众阅读和观光之旅,于6月返回东海岸。 1949年,他拒绝骑士身份,1953年接受名譽勳位。82岁时,他写了最后一篇短篇小说《小伊伯》(Little Imber)。这是一个科幻故事。据他的朋友理查德·马昆德说,福斯特晚年对美国的外交政策持强烈批评态度。这也是福斯特一直拒绝将他的小说改编为电影的原因之一,因为他认为拍电影难免会要接受美国的资金。 85岁时,威廉·戈尔丁护送他前往威尔特郡的乡村朝圣,那里启发他创作了最喜欢的小说《最长的旅行》。1969年,他被授予功绩勋章。1970年6月7日,福斯特因中风,在沃里克郡考文垂的长期伴侣白金汉的家中去世,享年91岁。他的骨灰与白金汉的骨灰混在一起,然后撒在考文垂火葬场的玫瑰园里,靠近华威大学 私人生活 福斯特很小時已肯定自己是同性戀者,更因此於1913年開始寫作《莫瑞斯》。但福斯特由於英國當時的氣氛(王爾德的審訊於福斯特16歲時舉行)而終生沒有說明,而他的性傾向也是在他死後因《莫瑞斯》的出版才廣為人知。 福斯特最長久的一段感情是與警察鲍勃·白金汉(Bob Buckingham,1904–1975)的關係;兩人於福斯特四十多歲時認識,而當時白金汉已結婚。雖然如此,福斯特和白金汉仍來往甚密,最后也是死在白金汉的家中。 著作 福斯特一共著有六部小说: 《天使不敢涉足的地方》(Where Angels Fear to Tread,1905) 《最长的旅行》(The Longest Journey,1907) 《看得见风景的房间》(A Room with a View,1908) 《霍华兹庄园》(Howards | Nest House),一住到1893年,在那里留下了童年美好的回忆。这里就是他的小说《霍华德庄园》的原型。由于其历史和文学价值,该建筑被列为一级保护建筑。 1887年11月5日,福斯特父系的一位叔祖母玛丽安·桑顿(废奴主义者亨利·桑顿之女)去世时,8岁的福斯特继承了8,000英镑(2017年约合99万英镑)。这笔钱足以维持他的生活,使他此后得以專心寫作。 少年时,福斯特就读于肯特郡的坦布里奇学校();这是一所公学,在这里的经历使他以对英国“公学”十分反感,認为这种学校训练出来的学生“体格发育好,头脑也比较发达,但心灵全不发达”。这所学校的剧院以福斯特命名,虽然他在这里并不愉快。 从1897年到1901年,福斯特就读于剑桥大学国王学院。在这里他加入了一個秘密社团劍橋使徒(正式名称为剑桥交谈俱乐部)。他们秘密会面,讨论哲学和道德问题。亦与新实在论哲学家穆尔和古典学者狄金逊()交往,生活在一种自由主义、怀疑论、崇拜南欧和古代文明的文化气氛中。在《最长的旅行》的开头,就写了福斯特剑桥大学时期的娱乐活动。《霍华德庄园》的施莱格尔姐妹在某种程度上是基于瓦内萨·斯蒂芬和弗吉尼亚·斯蒂芬姐妹。 他在劍橋使徒裡的许多朋友又組成了英国文学史上著名的布卢姆茨伯里派,福斯特在1910到20年代,也是其中一员。該派强调爱、同情、敏感、美的创造和享受、追求知识的勇气,实际上是流行在上层知识分子中间的人文主义精神。 大学毕业后,他与母亲一同到欧洲大陆旅行。他们搬到萨里郡的韦布里奇,在那里他写了六部小说。 福斯特是同性恋。1906年,他爱上了一个17岁的印度穆斯林,他的拉丁文学生,赛义德·罗斯·马苏德,后来就读于牛津大学。马苏德的友谊观更为浪漫、诗意,与福斯特不断的爱情誓言混为一谈。 1914年,他与古典主义者高斯沃西·洛斯·迪金森(Goldsworthy Lowes Dickinson)一同造访埃及、德国和印度。这时,他只有一部小说尚未完成 福斯特反对基督教,但不反对宗教精神。他是一名良心拒服兵役者,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在埃及亚历山大港担任英国红十字会的首席搜寻员(寻找失踪军人) 他通常压抑自己的欲望,但在1917年驻扎埃及时,他与一位伤员“失去了他的可敬”。 1920年代初,福斯特第二次造访印度,担任德瓦斯的摩诃罗阇杜科吉拉奥三世的私人秘书。《提毗山》(The Hill of Devi)一书是他对这一时期的纪实描述。从印度回到伦敦后,他在1924年完成了最后一部小说《印度之旅》,并因此获得詹姆斯·泰特·布莱克纪念奖。他还编辑伊丽莎·费伊(1756–1816年)来自印度的信件,于1925年出版。福斯特之後不再想寫異性戀故事,而因社會歧視又不能出版同性戀故事,所以再沒有寫小說。 后期 在20世纪30年代和40年代,福斯特成为英国广播公司电台的著名播音员,又主张个人自由和刑法改革, 并通过撰写文章和签署信件来反对审查制度。二战期间,他接受英国广播公司印度分社访谈制作人乔治·奥威尔(1941至1943年)的委托,进行每周书评。1937年获得本森奖章。 福斯特是个同性恋者,但只有密友知晓,不向公众公布,终身未婚。他与已婚警察鲍勃·白金汉(1904–1975)长期保持着伴侣关系。福斯特还将白金汉和他的妻子梅二人都拉入他的圈子,其中包括《倾听者》的作家和文学编辑J.R.阿克利、心理学家W.J.H.斯普洛特,以及作曲家本杰明·布里顿。与福斯特有联系的其他作家还包括克里斯多福·伊舍伍、诗人齐格弗里德·沙逊,以及住在贝尔法斯特的小说家福雷斯特·里德。 从1925年直到1945年3月90岁的母亲去世,福斯特一直与母亲一起,住在萨里郡阿宾格·哈默(Abinger Hammer)村的西哈克赫斯特别墅(house West Hackhurst)裡,直到1946年9月离开。 他的伦敦住所,从1930 到1939年,位于不伦瑞克广场26号,此后租住奇西克(Chiswick)阿灵顿公园大厦(Arlington Park Mansions)9号,至少到1961年 1961年4月跌倒后,他在国王学院度过了在剑桥的最后一年。 1946年1月,福斯特被选为剑桥大学国王学院的荣誉研究员。1947年4月,他抵达美国,开始为期三个月的全国公众阅读和观光之旅,于6月返回东海岸。 1949年,他拒绝骑士身份,1953年接受名譽勳位。82岁时,他写了最后一篇短篇小说《小伊伯》(Little Imber)。这是一个科幻故事。据他的朋友理查德·马昆德说,福斯特晚年对美国的外交政策持强烈批评态度。这也是福斯特一直拒绝将他的小说改编为电影的原因之一,因为他认为拍电影难免会要接受美国的资金。 85岁时,威廉·戈尔丁护送他前往威尔特郡的乡村朝圣,那里启发他创作了最喜欢的小说《最长的旅行》。1969年,他被授予功绩勋章。1970年6月7日,福斯特因中风,在沃里克郡考文垂的长期伴侣白金汉的家中去世,享年91岁。他的骨灰与白金汉的骨灰混在一起,然后撒在考文垂火葬场的玫瑰园里,靠近华威大学 私人生活 福斯特很小時已肯定自己是同性戀者,更因此於1913年開始寫作《莫瑞斯》。但福斯特由於英國當時的氣氛(王爾德的審訊於福斯特16歲時舉行)而終生沒有說明,而他的性傾向也是在他死後因《莫瑞斯》的出版才廣為人知。 福斯特最長久的一段感情是與警察鲍勃·白金汉(Bob Buckingham,1904–1975)的關係;兩人於福斯特四十多歲時認識,而當時白金汉已結婚。雖然如此,福斯特和白金汉仍來往甚密,最后也是死在白金汉的家中。 著作 福斯特一共著有六部小说: 《天使不敢涉足的地方》(Where Angels Fear |
Mother and Son 1957 Rose Macauley The Towers of Trebizond 1958 Anthony Powell At Lady Molly's 1959 安格斯·威尔逊 The Middle Age of Mrs. Eliot 1960 Rex Warner Imperial Caesar 1961 Jennifer Dawson The Ha-Ha 1962 Ronald Hardy Act of Destruction 1963 Gerda Charles A Slanting Light 1964 Frank Tuohy The Ice Saints 1965 Muriel Spark The Mandelbaum Gate 1966 Christine Brooke-Rose Such, and Aidan Higgins Langrishe, Go Down 1967 Margaret Drabble Jerusalem The Golden 1968 Maggie Ross The Gasteropod 1969 Elizabeth Bowen Eva Trout 1970 Lily Powell The Bird of Paradise 1971 納丁·戈迪默 A Guest of Honour 1972 约翰·伯格 G 1973 艾瑞斯·梅鐸 The Black Prince 1974 劳伦斯·达雷尔 Monsieur, or the Prince of Darkness 1975 Brian Moore The Great Victorian Collection 1976 约翰·班维尔 Doctor Copernicus 1977 约翰·勒卡雷 The Honourable Schoolboy 1978 Maurice Gee Plumb 1979 威廉·戈尔丁 Darkness Visible 1980 约翰·马克斯维尔·库切 Waiting for the Barbarians 1981 萨尔曼·拉什迪 Midnight's Children;保罗·索鲁 The Mosquito Coast 1982 布鲁斯·查特文 On the Black Hill 1983 Jonathan Keates Allegro Postillions 1984 J·G·巴拉德 Empire of the Sun;安洁拉·卡特 Nights at the Circus 1985 Robert Edric Winter Garden 1986 Jenny Joseph Persephone 1987 George Mackay Brown The Golden Bird: Two Orkney Stories 1988 Piers Paul Read A Season in the West 1989 詹姆斯·科尔曼 A Disaffection 1990 威廉·波伊 Brazzaville Beach 1991 Iain Sinclair Downriver 1992 Rose Tremain Sacred Country 1993 Caryl Phillips Crossing the River 1994 阿兰·霍灵赫斯特 The Folding Star 1995 Christopher | of Honour 1972 约翰·伯格 G 1973 艾瑞斯·梅鐸 The Black Prince 1974 劳伦斯·达雷尔 Monsieur, or the Prince of Darkness 1975 Brian Moore The Great Victorian Collection 1976 约翰·班维尔 Doctor Copernicus 1977 约翰·勒卡雷 The Honourable Schoolboy 1978 Maurice Gee Plumb 1979 威廉·戈尔丁 Darkness Visible 1980 约翰·马克斯维尔·库切 Waiting for the Barbarians 1981 萨尔曼·拉什迪 Midnight's Children;保罗·索鲁 The Mosquito Coast 1982 布鲁斯·查特文 On the Black Hill 1983 Jonathan Keates Allegro Postillions 1984 J·G·巴拉德 Empire of the Sun;安洁拉·卡特 Nights at the Circus 1985 Robert Edric Winter Garden 1986 Jenny Joseph Persephone 1987 George Mackay Brown The Golden Bird: Two Orkney Stories 1988 Piers Paul Read A Season in the West 1989 詹姆斯·科尔曼 A Disaffection 1990 威廉·波伊 Brazzaville Beach 1991 Iain Sinclair Downriver 1992 Rose Tremain Sacred Country 1993 Caryl Phillips Crossing the River 1994 阿兰·霍灵赫斯特 The Folding Star 1995 Christopher Priest The Prestige 1996 格雷厄姆·斯威夫特 Last Orders, and Alice Thompson Justine 1997 安德鲁·米勒 Ingenious Pain 1998 Beryl Bainbridge Master Georgie 1999 Timothy Mo Renegade, or Halo2 2000 查蒂·史密斯 《白牙》 2001 Sid Smith Something Like a House 2002 强纳森·法兰森 修正 2003 Andrew O'Hagan Personality 2004 David Peace GB84 2005 伊恩·麦克尤恩 Saturday 2006 戈马克·麦卡锡 The Road 2007 Rosalind Belben Our Horses in Egypt 2008 塞巴斯蒂安·巴里 The Secret Scripture 2009 A·S·拜厄特 The Children's Book 2010 Tatjana Soli The Lotus Eaters 2011 Padgett Powell You and I 2012 Alan Warner The Deadman's Pedal 2013 Jim Crace Harvest 2014 Zia Haider Rahman In the Light of What We Know 2015 Benjamin Markovits You Don't Have to Live Like This 2016 Eimear McBride The Lesser Bohemians 2017 Eley Williams Attrib. and other stories 2018 Olivia Laing Crudo 2019 Lucy Ellmann Ducks, Newburyport 2020 Shola von Reinhold Lote 参考来源 英國文學獎 以人名命名的奖项 1919年建立的獎項 爱丁堡大学 |
明穆宗朱载坖在诸多史料被误记的名稱 | |
共产国际下属组织 青年共产国际(1919年-1943年) 赤色职工国际(1920年-1937年) 共产主义妇女国际(1920年-1930年) 赤色体育国际(1921年-1937年) 国际工人救济会(1922年-1935年) 国际赤色济难会(1922年-1941年) 农民国际(1923年-1939年) 国际列宁学校(1926年-1938年) 反对帝国主义大同盟(1927年-1935年) 国际革命作家联盟(1927年-1935年) 共产国际国际联络部 共产国际远东情报局 领导人 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主席 季诺维也夫(1919年-1926年) 布哈林(1926年-1929年7月19日) 莫洛托夫(1929年7月19日-) 季米特洛夫(1933年-1943年) 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副主席 德米特里·扎哈罗维奇·曼努伊尔斯基 | 莫洛托夫(1929年7月19日-) 季米特洛夫(1933年-1943年) 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副主席 德米特里·扎哈罗维奇·曼努伊尔斯基 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总书记 瓦西里·科拉羅夫(1922年-1924年) 奥托·威廉莫维奇·库西宁 共产国际国际联络部部长 奥西普·皮亚特尼茨基(1922年6月11日-1934年8月) 米哈伊尔·阿布拉莫维奇·特里利塞尔(1935年8月-) 鲍里斯·尼古拉耶维奇·梅立尼科夫(1935年-1937年) 国际影响 注释 参见 第一国际 第二国际 第四国际 苏联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国际部 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 第五国际 左翼国际组织列表 反共產國際協定 參考文獻 外部链接 周恩来:共产国际和中国共产党 俄罗斯学者对共产国际与中国革命关系研究的新进展 政党国际 |
作曲家史提芬·果林斯·福斯特 作家愛德華·摩根·福斯特 | (勃兰登堡),德国勃兰登堡州的一个市镇 |
格陵蘭 格陵蘭的主要港口是努克(努克港,)。 挪威 挪威本土中的港口有希尔克内斯()及瓦爾德 ()。在弗拉姆海峽對面的斯瓦巴群島也有朗伊爾城()。 俄羅斯 俄羅斯在北冰洋的不同海域中也有許多的港口: 巴倫支海上的摩爾曼斯克()。 白海上的阿尔汉格尔斯克()。 喀拉海上的拉貝特南吉()、萨列哈尔德 ()、杜金卡 ()、伊加爾卡()及()。 拉普捷夫海上的季克西()。 东西伯利亚海上的佩韋克()。 生物 北冰洋的瀕危物種有北極熊及鯨,此地方的生態系很脆弱,變化很慢,因此要從破壞中復原也很緩慢。獅鬃水母在北冰洋水的數量很多,條紋錦鳚是锦鳚科中唯一生存在海中的物種。 北冰洋除了浮游植物以外,其他的植物很少。浮游植物是海洋中重要的一部份,在北冰洋的數量相當多,也提供了河流及太平洋和大西洋上洋流中的養份。在夏天時,白天會持續約半年,因此浮游植物可以長期進行光合作用,可以快速的繁殖,不過在冬天也會有半年沒有陽光,因此浮游植物很難獲取到足夠的陽光。 天然資源紛爭 礦藏、天然氣、魚及夏季航道也會出現在北極海。美國、俄國、加拿大、丹麥、挪威均在北極海的不少部份聲稱擁有領土,各國屢就北極控制權發生爭議。但沒有國家可證明其大陸架伸延到北極,國際法規定北極不屬於任何國家。 2007年8月2日俄羅斯北冰洋勘探小組周四乘小型潛艇,將裝有俄羅斯國旗的容器,放到北冰洋底宣示主權。 | 俄羅斯在北冰洋的不同海域中也有許多的港口: 巴倫支海上的摩爾曼斯克()。 白海上的阿尔汉格尔斯克()。 喀拉海上的拉貝特南吉()、萨列哈尔德 ()、杜金卡 ()、伊加爾卡()及()。 拉普捷夫海上的季克西()。 东西伯利亚海上的佩韋克()。 生物 北冰洋的瀕危物種有北極熊及鯨,此地方的生態系很脆弱,變化很慢,因此要從破壞中復原也很緩慢。獅鬃水母在北冰洋水的數量很多,條紋錦鳚是锦鳚科中唯一生存在海中的物種。 北冰洋除了浮游植物以外,其他的植物很少。浮游植物是海洋中重要的一部份,在北冰洋的數量相當多,也提供了河流及太平洋和大西洋上洋流中的養份。在夏天時,白天會持續約半年,因此浮游植物可以長期進行光合作用,可以快速的繁殖,不過在冬天也會有半年沒有陽光,因此浮游植物很難獲取到足夠的陽光。 天然資源紛爭 礦藏、天然氣、魚及夏季航道也會出現在北極海。美國、俄國、加拿大、丹麥、挪威均在北極海的不少部份聲稱擁有領土,各國屢就北極控制權發生爭議。但沒有國家可證明其大陸架伸延到北極,國際法規定北極不屬於任何國家。 2007年8月2日俄羅斯北冰洋勘探小組周四乘小型潛艇,將裝有俄羅斯國旗的容器,放到北冰洋底宣示主權。 2007年8月11日加拿大宣稱將會在北極興建兩座軍事設施,以宣示加國在北極的主權。次日,丹麥派遣一支由科學家組成的探險隊前往北極冰層,展開歷時1個月的考察任務,以尋找有關丹麥擁有北極地區主權的證據。 環境議題 北冰洋的冰正在漸漸減少,多年來在北極上空的臭氧層也有季節性的破洞。北冰洋冰的減少會使地球的反照率下降,可能在全球暖化上有正回授的效應。研究發現北冰洋在2040年時會完全沒有浮冰,是人類歷史中頭一次出現這樣的情形。 北冰洋溫度的提高會造成大量的融冰水進入北冰洋,也許會破壞全球的溫鹽環流,可能會造成全球氣候的嚴重影響。 若北冰洋浮冰減少及海平面上昇到一定程度,在水域上的氣旋(例如2012年北極海強烈風暴)效應會變大,海水也可能會破壞河岸上的植物(例如馬更些河的三角洲),风暴潮也會更強烈。 其他的環境議題和北冰洋的放射性污染有關,例如俄羅斯卡拉海的放射性廢料及冷戰時在新地岛的核试验等。此外,2012年夏天時殼牌石油計劃在楚科奇海和博福特探戡原油,環境組織為了保護附近居民及野生動物,以及北冰洋的溢油事件提出訴訟。 参考文献 参见 北极 东北航道 西北航道 |
孟浩然(),字浩然,號孟山人。唐代襄州襄陽(今湖北襄阳)人,又称孟襄阳,盛唐時期著名詩人,屬於山水田園派。孟浩然因隱居於鹿門山,後人稱他孟鹿門、鹿門處士,与王维并称为王孟。 生平 唐玄宗在位時,开元十五年(727年)冬,孟浩然赴京尋求仕官之途,次年應考進士未成。王維曾經向玄宗推薦孟浩然,孟浩然的一句詩“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讓玄宗不滿,失去了在朝廷任官的機會。 开元十七年(729年)孟浩然漫游吴越。开元二十年(732年)回到襄阳。 开元二十二年(734年)再度入长安。韓朝宗十分欣賞孟浩然,於是邀請他參加飲宴,並且向朝廷推薦他,孟浩然因為與朋友喝酒而錯過了與韓朝宗的約定。 开元二十三年(735年)浩然游蜀。 开元二十五年(737年),张九龄为荆州长史,招致幕府。不久,仍返故居。 开元二十八年(740年),王昌齡遊襄陽,访孟浩然,相见甚欢。适浩然病疹发背,本來將要痊癒,因為縱情飲酒,食鲜疾发逝世。 著作 孟浩然的诗歌绝大部分为五言律詩,题材大多關於山水田园和隐逸、旅行等内容。他與王維、李白、張九齡交好,继陶渊明、谢灵运、谢朓之后,开盛唐山水詩之先声。知名詩作有《秋登萬山寄張五》、《過故人莊》、《春曉》等篇。 孟浩然的诗与王维齐名,並稱「王孟」。现通行的《孟浩然集》收诗263首,但其中有他人作品。 评价 李白对孟浩然极为崇拜,曾作数诗赠年长自己十二岁的孟浩然,最著名的一首是《赠孟浩然》:“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醉月频中圣,迷花不事君。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 | 孟浩然(),字浩然,號孟山人。唐代襄州襄陽(今湖北襄阳)人,又称孟襄阳,盛唐時期著名詩人,屬於山水田園派。孟浩然因隱居於鹿門山,後人稱他孟鹿門、鹿門處士,与王维并称为王孟。 生平 唐玄宗在位時,开元十五年(727年)冬,孟浩然赴京尋求仕官之途,次年應考進士未成。王維曾經向玄宗推薦孟浩然,孟浩然的一句詩“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讓玄宗不滿,失去了在朝廷任官的機會。 开元十七年(729年)孟浩然漫游吴越。开元二十年(732年)回到襄阳。 开元二十二年(734年)再度入长安。韓朝宗十分欣賞孟浩然,於是邀請他參加飲宴,並且向朝廷推薦他,孟浩然因為與朋友喝酒而錯過了與韓朝宗的約定。 开元二十三年(735年)浩然游蜀。 开元二十五年(737年),张九龄为荆州长史,招致幕府。不久,仍返故居。 开元二十八年(740年),王昌齡遊襄陽,访孟浩然,相见甚欢。适浩然病疹发背,本來將要痊癒,因為縱情飲酒,食鲜疾发逝世。 著作 孟浩然的诗歌绝大部分为五言律詩,题材大多關於山水田园和隐逸、旅行等内容。他與王維、李白、張九齡交好,继陶渊明、谢灵运、谢朓之后,开盛唐山水詩之先声。知名詩作有《秋登萬山寄張五》、《過故人莊》、《春曉》等篇。 孟浩然的诗与王维齐名,並稱「王孟」。现通行的《孟浩然集》收诗263首,但其中有他人作品。 评价 李白对孟浩然极为崇拜,曾作数诗赠年长自己十二岁的孟浩然,最著名的一首是《赠孟浩然》:“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醉月频中圣,迷花不事君。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 |
堂兄:韓弇,韓雲卿之子。進士及第,朔方節度請掌書記,得秘書省校書郎,累遷殿中侍御史。貞元三年(787年)卒,時年三十五。後其女嫁與李翱。 生平 韓愈自稱是漢代諸侯韓王信的後裔,父韓仲卿。韓愈出生不到幾歲,母親過世,三歲喪父,受大哥韓會(即十二郎韓老成之伯父兼養父,韓老成被韓愈二哥韓介过继给韓會)撫育,隨兄長為官轉徙長安、韶州(今廣東韶關)等地。後韓會病逝韶州,隨嫂鄭氏護喪返回河陽。後又避難宣城(今安徽宣城),與侄韓老成,同由鄭氏撫養成人,情逾手足。 韓愈至七歲才開始讀書,十三歲能寫文章,自言“前古之興亡,未嘗不經於心也,當世之得失,未嘗不留於意也”。唐朝貞元二年(786年)赴長安應試,無門第資蔭,三試不第。贞元八年(792年)古文家陸贄、梁肅知貢舉,韓愈曾多次交遊梁肅門下,好寫古文的韓愈,因此得以中进士。應吏部試,又三次不中,憤慨之餘稱「為考官所辱」,打算求船東下。貞元十一年(795年),三次上書宰相,希得薦舉而不得。 貞元十二年(796年),汴州宣武軍亂,隨宣武軍節度使董晉赴任,擔任「觀察推官」。期間與孟郊相識交游,李翱、張籍入其門下。董晉卒,改任武寧節度使張建封屬下「節度推官」。張建封死,遷居洛邑。 貞元十七年(801年),經由李翱引薦給陸慘,獲得薦選,任國子監四門博士,貞元十九年(803)前,著《師說》。貞元十九年(803年)任监察御史,因關中旱災,上《御史臺上論天旱人饑狀》,糾彈國戚京兆尹李實,遂贬阳山令,深受百姓愛戴,百姓甚至以「韓」字,為兒取名。這一年侄子韓老成去世,寫《祭十二郎文》。 永貞元年8月(805年)憲宗即位,大赦天下,韓愈改任荊州江陵府法曹參軍,韓愈甚感失望,寫下「棲棲法曹掾,何處事卑陬」。 元和六年(811年)任國子博士,作〈進學解〉,受裴度賞識,擢為禮部郎中。815年隨裴度-{征}-淮西,因功擢任刑部侍郎,並作〈平淮西碑〉。因碑文內容推崇宰相裴度,實際作戰平定淮西的李愬,妻子是唐安公主女因而控訴韓愈所作碑文不實,李愬的屬下石孝忠推倒碑文,唐憲宗只好命段文昌重撰碑文。 轉任刑部侍郎时,元和十四年(819年)正月,因反對唐憲宗迎接釋迦牟尼佛佛骨而被贬为潮州刺史(今廣東潮州)。 往潮州路上,已經生病的愛女也因為不堪路程折磨而病死,韓愈傷感不已,來到了藍關(今陝西藍田)時,大雪紛飛,韓愈見到姪孙韓湘(傳說韓湘就是八仙之一的韓湘子)。不禁再三嗟歎道:「吾為汝成此詩。」詩吟:「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貶潮陽路八千;願為聖明除弊事,肯將衰朽惜殘年!雲横秦嶺家何在?雪擁藍關馬不前;知汝此來應有意,好收吾骨瘴江邊。」 到了潮州之後,韓愈用心治民興學、又藉以工抵債釋放奴婢,與潮州大顛和尚成為好友。後來在潮州又寫《祭鱷魚文》,往河裏扔了一豬一羊,然後組織百姓獵殺鱷魚,往河中倒入生石灰、硫磺等,據聞鱷魚就此絕跡。事實上,後來宰相李德裕、宋朝陳堯佐在潮州時,看見鱷魚仍在;鳄鱼一直到明代才彻底绝迹。韓愈卒後,當地乃建韓文公廟供奉。 在潮州任內,韓愈上表懺罪謝恩曰:“臣以狂妄戆愚,不識禮度,陳佛骨事,言涉不恭,正名定罪,萬死莫塞。陛下哀臣愚忠,恕臣狂直,谓言雖可罪,心亦無它,特屈刑章,以臣為潮州刺史。既免刑誅,又獲禄食,聖恩寬大,天地莫量,破腦刳心,豈足為謝!”並陳述邊地困境,希冀憐憫之心:“臣所領州,在廣府极東,過海口,下惡水,濤瀧壮猛,難计期程,颶風鱷魚,患禍不測。州南近界,漲海連天,毒霧瘴氛,日夕發作。臣少多病,年纔五十,髪白齒落,理不久長。加以罪犯至重,所处遠惡,憂惶惭悸,死亡無日。單立一身,朝無親黨,居蠻夷之地,與魑魅同群,苟非陛下哀而念之,誰肯為臣言者?”表進,敕令改任袁州(今江西宜春)。 唐穆宗即位後,奉旨回京,歷任國子監祭酒、兵部侍郎、吏部侍郎、京兆尹兼御史大夫等職,是人稱其為「韓吏部」 長慶四年(824年),八月因疾告假。十二月二日(西曆12月25日),於長安靖安里的家中與世長辭,享年五十七 。贈為禮部尚書,謚為文。 寶曆元年(825年),三月葬於河陽。 宋元豐元年(1078年),神宗追封為昌黎伯,並從祀孔廟。 身後 當時伽藍四萬所,僧尼二十六萬五千餘人,王公與士民花費過多金錢且盲目迷信佛教的風氣,一度對唐朝造成頗大的經濟壓力,雖然韓愈曾有逼迫所有僧侶還俗的言論,但事實上他並不完全反佛,所以他也不避諱與僧人應酬唱和,如潮州大顛、三平義中師徒。他也反對道教對仙丹的迷信,要人們食用丹藥,說因此“杀人不可计”(然而他在自己的詩作《又寄周隨州員外》卻提到“金丹別後知傳得,乞取刀圭救病身”、和他有交情的白居易的詩作《思舊》也提到“退之服硫黃,一病訖不痊。”),但並不是針對道家思想。韓愈以“道統”自命,三十六歲時已經“而視茫茫,而髮蒼蒼,而齒牙動搖”(〈祭十二郎文〉),晚年有“落齒”詩:“去年落一牙,今年落一牙。俄然去六七,落勢殊末已”。後來在長安城南興建過豪宅,也有絳桃、柳枝等妓,能歌善舞。長慶四年(824年)敬宗即位,同年十二月韓愈因病去世,年五十七。 妻子出身范陽盧氏,二子,长子韩昶官至检校户部郎中兼襄州别驾,娶京兆韦放女,大中九年去世,享年五十七;次子富平令韩州仇,有一女为李汉妻,一女为蒋系妻。 韓愈去世後,〈韓文公墓誌銘〉是由其生前指定的高徒皇甫湜撰寫,李翱令作行狀。 现在河南焦作孟州市西虢乡韩庄(传为韩愈老家)修建有韩文公墓。广东潮州市潮州韩文公祠是中国大陆现存保存最完整历史最久远的纪念韩愈的专祠。臺灣屏東縣內埔鄉的昌黎祠(韓愈廟)是臺灣唯一主祀韓愈的廟宇。 1976年,韓愈身後評價在臺灣產生「誹韓案」,學者於《潮州文獻》說韓愈死於花柳病,被韓愈後人控告誹謗成案,引起論戰。 文學 古文成就 韓愈文章以排斥佛老,闡明儒家之道為宗旨,著作有《師說》、《送董邵南序》、《原性》、《原道》、《諫迎佛骨表》、《進學解》、《送窮文》、《柳子厚墓誌铭》、《馬說》等文章。韓愈也被後世稱為“唐宋八大家”之首。 詩作 《左遷至藍關示姪孫湘》 主張 韓愈主張「文道合一,明道為主」,柳冕首先提出(文以載道),周敦頤首先寫出(文以載道)四字,宣揚儒道,攘斥佛、老,「破駢為散」,反對六朝以來的駢文文風,主張恢復三代兩漢自然質樸的文體,「言貴獨到」,「詞必己出」,要「文從字順」。 韓愈主張思想復古、文學復古,以復古道為目的,復古文為手段,而所謂道,是指儒家的道。韓在繼承的基礎上亦有所創造和革新,主張學古文“師其意不師其辭”“唯陳言之務去”。 領導古文運動 貞元、元和年間,韓愈和柳宗元開始寫作古文,由於有理論有創作,故有成就。韓愈有自信,百折不回,又善宣傳,廣收門徒,遂形成聲勢浩大的社會運動。 韓愈繼承前人之經驗,意志堅強,大力提倡古文。正如李漢「昌黎先生集序」說:「時人始而驚,中而笑且排,先生益堅。」他既有理論,又有優秀作品示人,得到李翱、皇甫湜、張籍、孟郊等文友和後進支持,故能領導古文運動。 宋明理學的先驅 儒學在魏晉南北朝以來,受佛道兩教大盛所影響,漸漸失去統治地位。韓愈本身主張復古,反對佛教。為儒教爭取統治的地位,以代替佛教或道教統治的地位。為後來宋明理學產生了先驅作用。韓愈在他的道統傳承的說法中把孟子說成孔子的繼承人,並認為聖人之道在孟子以後失傳,使孟子在道統中具有了與孔子同等的地位,這就把孟子的地位大大提高了。影響到後來宋明理學的學者把《孟子》一書列入四書,使孟子在中國文化中的地位真正提高起來。而另外在宋代《大學》被尊為四書之一,獲得了儒家重要經典的地位,而闡揚《大學》其實在韓愈已經開始。 詩歌 其诗有论者以为可以列李白杜甫之后,居全唐第三。韩诗以文为诗,以论为诗,求新求奇,有气势,对纠正大历诗风起到了一定作用,对宋诗产生了较大影响。王安石以韩愈《荐士》评孟郊诗反過來評韓愈本人:“横空盘硬语,妥贴力排奡”,概括其诗风。葉燮論韓詩:“韓愈為唐詩之一大變。其力大,其思雄,崛起特為鼻祖。”赵翼《瓯北诗话》云:“诗家好作奇句警语,必千锤百炼而后能成。如……昌黎之‘巨刃磨天扬’、‘乾坤摆雷硠’等句,实足惊心动魄,然全力搏兔之状人皆见之”。他的代表作有《南山诗》、《调张籍》、《听颖师弹琴》、《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春雪》、《晚春》等。 墓誌 韓愈亦善寫墓誌銘,是時“长安中争为碑志,若市买然。”韓愈文名日盛,達官貴人常求其為先人撰墓誌銘,潤筆之金甚高,韓愈亦來者不拒。司马光《颜乐亭颂》一文指出,韩愈“好悦人以铭志,而受其金”。韩愈寫一篇《谢许受王用男人事物状》,润笔費用是“受马一匹,并鞍、衔及白玉腰带一条”。《谢许受韩弘物状》記載曾收得韓弘致贈的“絹五百匹”,相當於四百貫錢,而時韓愈一個月的薪水只有二十五貫錢,當官反成副業。部分“諛墓”之作,在當時頗受譏斥。其友劉叉故意取其黃金數斤而去,-{云}-:“此諛墓中人得耳,不若與劉君為壽。”元代王若虚说:“韩退之不善处穷,哀号之语,见于文字。”又说:“退之不忍须臾之穷。” 尊儒反佛 元和十四年(819年)正月,唐宪宗要将凤翔法门寺的釋迦牟尼佛佛骨迎至宫中供养三日,崇佛之风再次兴起,舉國若狂,有人“焚顶烧指,百十为群,解衣散钱,自朝至暮,转相仿效,惟恐后时”。韩愈上《諫迎佛骨表》(《论佛骨表》)谏阻天子迎佛骨,認為“佛本夷狄之人”,佛教自外于天下国家,让佛教凌驾于儒学之上,有被同化为夷狄的危险,且佛徒灭弃封建伦常,“口不言先王之法言,身不眼先王之法服,不知君臣之义、父子之情”、“子焉而不父其父,臣焉而不君其君,民焉而不事其事”。同時韩愈還认为,佛教耗费大量财富,加重了百姓负担,且信佛的皇帝沒有好下場,“唯梁武帝在位四十八年,前後三度捨身施佛,宗廟之祭,不牲宰,晝日一食,止於菜果,其後竟為侯景所兵逼,餓死台城,國亦尋滅。事佛求福,乃更得禍。由此觀之,佛不足信,亦可知矣。”他主张“人其人,火其书,庐其居”,将佛骨“投诸水火,永绝根本,断天下之疑,绝后代之惑”。憲宗聞之大怒,將處以極刑,裴度、崔群力救道:「愈言訐牾,罪之誠宜。然非內懷至忠,安能及此。願少寬假,以求諫爭。」帝曰:“愈言我奉佛太過,猶可容;至謂東漢奉佛以後,天子咸夭促,言何乖剌邪?愈,人臣,狂妄敢爾,固不可赦。”於是贬其为潮州刺史(今廣東潮州)。 評價 文起八代之衰 蘇軾在《潮州韓文公廟碑》盛稱其“匹夫而为百世师,一言而为天下法,是皆有以参天地之化,关盛衰之运。”“独韩文公起布衣,谈笑而麾之,天下靡然从公,复归于正,盖三百年于此矣。文起八代之衰,道济天下之溺。忠犯人主之怒,而勇夺三军之帅。此岂非参天地,关盛衰,浩然而独存者乎?”,并作詩稱讚韓愈:“公昔騎龍白雲鄉,手抉雲漢分天章。天孫為織雲錦裳,飄然乘風來帝旁。下與濁世掃粃糠,西遊咸池略扶桑。草木衣被昭回光,追逐李杜參翱翔。汗流籍湜走且僵,滅沒倒景不可望。作書詆佛譏君王,要觀南海窺衡湘。歷舜九嶷弔英皇,祝融先驅海若藏,約束蛟鱷如趨羊。鈞天無人帝悲傷,謳吟下招遣巫陽。犦牲雞卜羞我觴,於粲荔丹與蕉黃。公不少留我涕滂,翩然披髮下大荒。” 蘇洵稱讚韓愈文章“如長江大河,渾浩流轉”。 韓退之所撰寫《祭十二郎文》與李密的《陳情表》、諸葛亮的《出師表》並列為中國三大抒情文之一,南宋謝枋得《文章軌範》引用安子順之說:“讀《出師表》不哭者不忠,讀《陳情表》不哭者不孝,讀《祭十二郎文》不哭者不慈。” 章學誠稱韓愈的碑誌文是「心識古人源流,隨時通其變化」(《文史通義‧墓銘辨例》)。 茅坤说:“世之论韩文者,共曾称碑蒜;予独以韩公碑文多奇崛险谲,不得《史》《汉》叙事法,故于风神处或少道逸。”(《唐宋八大家支钞·论例》) 錢仲聯:“韓愈的散文,氣勢充沛,縱橫開合,奇偶交錯,巧譬善喻,或詭譎,或嚴正,具有多樣的藝術特色。” 毛泽东1936年在保安会见愛德加·史諾时说:“学校里有一个国文老师(袁吉六),学生给他起了个“袁大胡子”的外号。他嘲笑我的文章,说它是新闻记者的手笔。他看不起我視为楷模的梁启超,认为他是一个半通不通的人。我不得不改变我的文风,去钻研韩愈的文章,学会了古文的措词。所以,多亏袁大胡子,今天我如果需要的话,仍然能够写出一篇过得去的古文。”晚年毛泽东读欧阳修《新唐书·李汲传》时写下批语:“韩愈文集,为李汲编辑得全,欧阳修得之于随县,因以流传,厥功伟哉。” 裂道与文以为两物 | 韓愈繼承前人之經驗,意志堅強,大力提倡古文。正如李漢「昌黎先生集序」說:「時人始而驚,中而笑且排,先生益堅。」他既有理論,又有優秀作品示人,得到李翱、皇甫湜、張籍、孟郊等文友和後進支持,故能領導古文運動。 宋明理學的先驅 儒學在魏晉南北朝以來,受佛道兩教大盛所影響,漸漸失去統治地位。韓愈本身主張復古,反對佛教。為儒教爭取統治的地位,以代替佛教或道教統治的地位。為後來宋明理學產生了先驅作用。韓愈在他的道統傳承的說法中把孟子說成孔子的繼承人,並認為聖人之道在孟子以後失傳,使孟子在道統中具有了與孔子同等的地位,這就把孟子的地位大大提高了。影響到後來宋明理學的學者把《孟子》一書列入四書,使孟子在中國文化中的地位真正提高起來。而另外在宋代《大學》被尊為四書之一,獲得了儒家重要經典的地位,而闡揚《大學》其實在韓愈已經開始。 詩歌 其诗有论者以为可以列李白杜甫之后,居全唐第三。韩诗以文为诗,以论为诗,求新求奇,有气势,对纠正大历诗风起到了一定作用,对宋诗产生了较大影响。王安石以韩愈《荐士》评孟郊诗反過來評韓愈本人:“横空盘硬语,妥贴力排奡”,概括其诗风。葉燮論韓詩:“韓愈為唐詩之一大變。其力大,其思雄,崛起特為鼻祖。”赵翼《瓯北诗话》云:“诗家好作奇句警语,必千锤百炼而后能成。如……昌黎之‘巨刃磨天扬’、‘乾坤摆雷硠’等句,实足惊心动魄,然全力搏兔之状人皆见之”。他的代表作有《南山诗》、《调张籍》、《听颖师弹琴》、《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春雪》、《晚春》等。 墓誌 韓愈亦善寫墓誌銘,是時“长安中争为碑志,若市买然。”韓愈文名日盛,達官貴人常求其為先人撰墓誌銘,潤筆之金甚高,韓愈亦來者不拒。司马光《颜乐亭颂》一文指出,韩愈“好悦人以铭志,而受其金”。韩愈寫一篇《谢许受王用男人事物状》,润笔費用是“受马一匹,并鞍、衔及白玉腰带一条”。《谢许受韩弘物状》記載曾收得韓弘致贈的“絹五百匹”,相當於四百貫錢,而時韓愈一個月的薪水只有二十五貫錢,當官反成副業。部分“諛墓”之作,在當時頗受譏斥。其友劉叉故意取其黃金數斤而去,-{云}-:“此諛墓中人得耳,不若與劉君為壽。”元代王若虚说:“韩退之不善处穷,哀号之语,见于文字。”又说:“退之不忍须臾之穷。” 尊儒反佛 元和十四年(819年)正月,唐宪宗要将凤翔法门寺的釋迦牟尼佛佛骨迎至宫中供养三日,崇佛之风再次兴起,舉國若狂,有人“焚顶烧指,百十为群,解衣散钱,自朝至暮,转相仿效,惟恐后时”。韩愈上《諫迎佛骨表》(《论佛骨表》)谏阻天子迎佛骨,認為“佛本夷狄之人”,佛教自外于天下国家,让佛教凌驾于儒学之上,有被同化为夷狄的危险,且佛徒灭弃封建伦常,“口不言先王之法言,身不眼先王之法服,不知君臣之义、父子之情”、“子焉而不父其父,臣焉而不君其君,民焉而不事其事”。同時韩愈還认为,佛教耗费大量财富,加重了百姓负担,且信佛的皇帝沒有好下場,“唯梁武帝在位四十八年,前後三度捨身施佛,宗廟之祭,不牲宰,晝日一食,止於菜果,其後竟為侯景所兵逼,餓死台城,國亦尋滅。事佛求福,乃更得禍。由此觀之,佛不足信,亦可知矣。”他主张“人其人,火其书,庐其居”,将佛骨“投诸水火,永绝根本,断天下之疑,绝后代之惑”。憲宗聞之大怒,將處以極刑,裴度、崔群力救道:「愈言訐牾,罪之誠宜。然非內懷至忠,安能及此。願少寬假,以求諫爭。」帝曰:“愈言我奉佛太過,猶可容;至謂東漢奉佛以後,天子咸夭促,言何乖剌邪?愈,人臣,狂妄敢爾,固不可赦。”於是贬其为潮州刺史(今廣東潮州)。 評價 文起八代之衰 蘇軾在《潮州韓文公廟碑》盛稱其“匹夫而为百世师,一言而为天下法,是皆有以参天地之化,关盛衰之运。”“独韩文公起布衣,谈笑而麾之,天下靡然从公,复归于正,盖三百年于此矣。文起八代之衰,道济天下之溺。忠犯人主之怒,而勇夺三军之帅。此岂非参天地,关盛衰,浩然而独存者乎?”,并作詩稱讚韓愈:“公昔騎龍白雲鄉,手抉雲漢分天章。天孫為織雲錦裳,飄然乘風來帝旁。下與濁世掃粃糠,西遊咸池略扶桑。草木衣被昭回光,追逐李杜參翱翔。汗流籍湜走且僵,滅沒倒景不可望。作書詆佛譏君王,要觀南海窺衡湘。歷舜九嶷弔英皇,祝融先驅海若藏,約束蛟鱷如趨羊。鈞天無人帝悲傷,謳吟下招遣巫陽。犦牲雞卜羞我觴,於粲荔丹與蕉黃。公不少留我涕滂,翩然披髮下大荒。” 蘇洵稱讚韓愈文章“如長江大河,渾浩流轉”。 韓退之所撰寫《祭十二郎文》與李密的《陳情表》、諸葛亮的《出師表》並列為中國三大抒情文之一,南宋謝枋得《文章軌範》引用安子順之說:“讀《出師表》不哭者不忠,讀《陳情表》不哭者不孝,讀《祭十二郎文》不哭者不慈。” 章學誠稱韓愈的碑誌文是「心識古人源流,隨時通其變化」(《文史通義‧墓銘辨例》)。 茅坤说:“世之论韩文者,共曾称碑蒜;予独以韩公碑文多奇崛险谲,不得《史》《汉》叙事法,故于风神处或少道逸。”(《唐宋八大家支钞·论例》) 錢仲聯:“韓愈的散文,氣勢充沛,縱橫開合,奇偶交錯,巧譬善喻,或詭譎,或嚴正,具有多樣的藝術特色。” 毛泽东1936年在保安会见愛德加·史諾时说:“学校里有一个国文老师(袁吉六),学生给他起了个“袁大胡子”的外号。他嘲笑我的文章,说它是新闻记者的手笔。他看不起我視为楷模的梁启超,认为他是一个半通不通的人。我不得不改变我的文风,去钻研韩愈的文章,学会了古文的措词。所以,多亏袁大胡子,今天我如果需要的话,仍然能够写出一篇过得去的古文。”晚年毛泽东读欧阳修《新唐书·李汲传》时写下批语:“韩愈文集,为李汲编辑得全,欧阳修得之于随县,因以流传,厥功伟哉。” 裂道与文以为两物 吳虎臣《能改齋漫錄》卷十謂荊公“不以退之為是”。 韓愈說自己反對閹黨,“日與宦者為敵”,但是貞元十三年,韓愈曾作〈送汴州監軍俱文珍序〉,對宦官俱文珍歌頌備至。後來又作《順宗實錄》,對俱文珍亦多加褒辭。魏了翁嘲笑他“韓公每是有求於人,其詞輒卑諂不可據”。 韓愈善寫“谀墓”之文,清初顾炎武在书信中评他:“韩文公文起八代之衰,若但作《原道》、《原毁》、《争臣论》、《平淮西碑》、《张中丞传后序》诸篇,而一切铭状概为谢绝,则诚近代之泰山北斗矣;今犹未敢许也”。 张耒论韩愈“以为文人则有余,以为知道则不足”(《韩愈论》)。 朱熹指责韩愈“裂道与文以为两物”(《读唐志》)。 章太炎说:“韩对死生利禄之念,刻刻不忘:登华山大哭,作《送穷文》,是真正的证据。”韩愈登华山,“度不可返,乃作遗书,发狂恸哭”,最後被华阴县令救下。 周作人對韓退之則不以為然:“講到韓文我壓根兒不能懂得他的好處”,“總是有舊戲似的印象”,“但見其裝腔作勢,搔首弄姿而已”。他在《秉烛谈谈韩文》又說:“假如我们不赞成统治思想,不赞成青年写新八股,则韩退之暂时不能不挨骂,盖窃以为韩公实系该运动的祖师,其势力至今尚弥漫于全国上下也”、“如有人愿学滥调古文,韩文自是上选”。 治宋學之首 钱锺书《谈艺录》认为:“韩昌黎之在北宋,可谓千秋万岁,名不寂寞矣。”又說“古来薄韩者多姓王”。 陳寅恪在《論韓愈》中論及韓愈排斥佛教,“呵抵釋迦,申明夷夏之大防”。 錢穆:其排釋老而返之儒,倡言師道,確立道統,則皆宋儒之所濫觴也。嘗試論之,唐之學者,治詩賦取進士第,得高官,卑者漁獵富貴,上者建樹功名,是謂入世之士。其遯跡山林、棲心玄寂,求神仙,溺虛無,歸依釋老,則為出世之士……獨昌黎韓愈氏,進不願為富貴功名,退不願為神仙虛無,而倡言乎古之道……此皆宋學精神也,治宋學者首昌黎,則可不昧乎其所入矣。 陳來認為韓愈和他的弟子李翱提出的復興儒家的基本口號與發展方向,確乎是北宋慶曆時期思想運動的先導。韓愈在他的道統傳承的說法中把孟子說成孔子的繼承人,把孟子的地位大大提高,影響後來宋明理學的研究。 名句 业精于勤而荒于嬉,行成于思而毁于随。 ──《進學解》 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 ──《师说》 道之所存,師之所存也。 ──《師說》 今夫平居里巷相慕悦,酒食游戏相征逐,诩诩强笑语以相取下,握手出肺肝相示,指天日涕泣,誓生死不相背负,真若可信;一旦临小利害,仅如毛发比,反眼若不相识,落陷阱,不一引手救,反挤之,又下石焉者,皆是也。 ──《柳子厚墓志铭》 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師,師不必賢於弟子;聞道有先後,術業有專攻,如是而已。——《師說》 軼聞 韓愈的畫像多半將他畫為有著美髯、戴著紗帽的男子,然而據沈括《夢溪筆談》(卷四)所記,韓愈其實是位肥胖且寡髯的男子,而現在的形象其實是與五代十國時的韓熙載搞混了。因為韓熙載諡號文靖,江南人稱呼他為韓文公,而韓愈亦被尊稱為韓文公的關係。” 五代时人陶穀《清異乡錄》载:昌黎公逾晚年頗親脂粉,故可服食;用硫磺末攪粥飯,啖雞男,不使交,千日,烹庖,名 火靈庫 ,公間日進一隻焉,但是,始亦見功,終致絕命。 與孟郊齊名的詩人賈島在赴試時,嘗騎一驢趕路,於路上突詩興一發,做得一詩句:「鳥宿池邊樹,僧推月下門」。然而不知要用「推」字為好,抑或是「敲」字為佳,於是在驢上做動作。正在思惱時,正遇韓愈出巡,而賈島不知此事,渠之驢竟走至隊伍之間,於是被韓愈的護衛捉拿,而後被押帶到韓愈暫宿的驛所訊問。韓愈問賈島:「為何衝撞本尹?」島回:「大人,下生實不知大人出,於做一詩,正琢磨用字,因而失禮,望大人恕罪!」愈:「是何詩句?」島:「大人,學生做『鳥宿池邊樹,僧推月下門』,不知欲用『推』字,或為『敲』字,甚為苦惱,故此失禮。」韓愈思忖良久,回曰:「做『敲』字佳矣。『推』表有盜竊之意,是罪矣。故以『敲』字甚好」。成了「推敲」一詞的來源。 参考文献 延伸閱讀 川合康三:〈游戏的文学——以韩愈的“戏”为中心 〉. 何沛雄:〈宋代古文家的“尊韩” 〉. 唐朝御史大夫 唐朝京兆尹 唐朝潮州刺史 貞元八年壬申科進士 |
Eastern)產生。 1912年4月15日,泰坦尼克號撞上冰山沉沒,並有1514人喪生。 1919年,美國的NC-4成為第一架飛機橫渡大西洋(雖然有兩次降落至小島及大海,亦有在水面上滑行幾百英里)。 1919年後期,由阿爾科克與布朗(Alcock and Brown)駕駛的英國飛機成功成為第一架飛機不停站橫渡大西洋。(由紐芬蘭島至愛爾蘭島) 1921年,英國人成功駕駛第一架飛艇橫渡北大西洋。 1922年,葡萄牙人成功駕駛第一架飛艇橫渡南大西洋。 1927年1月7日,第一個成功的跨大西洋電話打通。 1927年,查爾斯·林白成功完成第一個個人不停站橫渡大西洋的航程。(由紐約至巴黎) 1932年,阿梅莉亞·埃爾哈特成為第一位獨自飛越大西洋的女飛行員。 1952年,安·大衛遜(Ann Davison)成為第一個女性單獨地駕船航行橫渡大西洋。 1980年,成為第一個人類划船橫渡大西洋。 1994年,Guy Delage成為第一個人類游泳橫渡大西洋(由佛得角至巴巴多斯)。 1998年,成為第一個人類游泳橫渡北大西洋,而只在亞速爾群島停留一星期。 1999年12月3日,成為第一個女性划船橫渡大西洋(由加那利群島至瓜德羅普),過程花了81日及距離4767公里。 經濟 大西洋成為鄰近國家的發展及經濟不可或缺的一部份。除了其主要的跨大西洋航運及交通路線外,大西洋在大陸棚的沉積岩亦有豐富的石油蘊藏量。大西洋亦有世界最豐富的魚資源,而且特別集中在大陸棚周圍。主要海產有鱈魚、黑線鱈、無鬚鱈、鯡魚和鯖魚。產量最多的地區有紐芬蘭大淺灘、加拿大新斯科舍的暗礁區域、美國鱈魚角的喬治海岸(Georges Bank)、巴哈馬淺灘(Bahama Banks)、冰島附近水域、愛爾蘭海、北海的多格滩與福克蘭淺灘(Falkland Banks)。其他海產如鰻、龍蝦、鯨亦有大量產量。這些因素集合起來極其提高了大西洋的巨大商業價值。因為油污(Oil spill)、海洋廢棄物(marine debris)及在海洋燃燒有毒廢棄物對海洋環境的威脅,多樣的國際條約受到議定以減少部分污染。 其他 大西洋海底大部分的海岭都隐没在海底3000米以下,只有少数山脊突出洋面形成岛屿。大部分的岛屿集中在加勒比海的西北部。当年哥伦布错把北美洲当成了印度,因此给他们取了一个十分不恰当的名字“西印度群岛”。传说中大西洋底下有沉沒的亚特兰提斯文明。 大西洋奇特的“S”型海岸线还触发了德国气象学家魏格纳的灵感,使他大胆的提出了著名的大陸漂移學說。 油气田 墨西哥湾油田、北海油田 发生在大西洋的战争 日德兰海战 日德兰海战;1916年5月31日─6月1日)是英德双方在丹麦日德兰半岛附近北海海域爆发的一场海战。这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最大规模的海战,也是这场战争中交战双方唯一一次全面出动的舰队主力决战。 德国計劃以弗朗茨·馮·希佩爾海軍中將率领的5艘戰鬥巡洋艦為主力的戰隊,引誘戴维·贝蒂海军中将率领以6艘戰鬥巡洋艦及4艘無畏艦為主力的英國戰隊進入公海舰队所設的陷阱。 但德國的計劃由於德國海軍密碼被破譯,英國本土舰队同時出動。 希佩爾海军中將與贝蒂海军中将交鋒的結果以希佩爾海军中將擊沈2艘戰鬥巡洋艦及主動撤離而結束第一回合。 舍尔海军上将與希佩爾海军中將匯合後,贝蒂海军中将主動撤離並成功將公海舰队引向由杰利科海军上将指挥的英國本土舰队,雙方合共超過250艘軍艦在北海激戰至日落。 英國本土舰队希望在另一日早上繼續戰鬥,但公海舰队最後選擇避戰。 这场战役的结果比较特别:一方面,舍尔海军上将率领的德国公海舰队以相对较少吨位的舰只损失击沉了更多的英国舰只,从而取得了战术上的胜利;另一方面,杰利科海军上将指挥的皇家海军本土舰队成功地将德国海军封锁在了德国港口,使得后者在战争后期几乎毫无作为,从而取得了战略上的胜利。 敦刻尔克撤退 敦克爾克戰役,又稱敦克爾克大撤退,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一部份,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欧洲大陆的一次战略性撤退。納粹德国機械化部隊瓦解法国馬其諾防線後包抄英法盟軍。盟軍撤至敦刻尔克後(法国东北部靠近比利时的港口),為了避免被德軍圍殲,執行了在當時最大規模的撤退行動。撤退過程中,英國的皇家空軍與德國空軍爆發激烈空戰,最終英國仍得以動員各種大小船隻將大部份的部隊撤離歐洲大陸。 這次大規模的撤退行動成功挽救大量人力,並成為四年後反攻的根本之一。但是聯軍的所有重型裝備都遺留在欧洲大陸,使得英國本土的地面防衛嚴重不足。由於許多地勤人員無法及時返回英國并進行備戰,導致在不列颠空战初期,英國空軍飽受战斗机妥善率不足的困擾。 诺曼底登陆 諾曼地戰役發生在1944年,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中西方同盟國軍隊在歐洲西線戰場發起的一場大規模攻勢,是代號大君主作戰的一部份。這場戰役在1944年6月6日展開,是目前為止世界上最大的一次海上登陸作戰,近三百萬士兵渡過英吉利海峡前往諾曼地。 在諾曼地戰役中作戰的盟軍主要由英國、美國及加拿大組成,但在搶灘完成後,基本上自由法軍及波蘭軍也有參與這場戰役,而當中的士兵也有來自比利時、捷克斯洛伐克、希臘、荷蘭和挪威。 入侵諾曼地在登陸的前一天晚上展開,空降兵乘滑翔機降落、進行大規模的空中轟炸、海軍軍艦砲擊,而兩棲登陸戰則在當地時間6月6日早上6:30開始。在登陸前,“D-Day”的軍隊主要部署在英格蘭南部沿海地區,尤其在樸茨茅斯。 重要港口 相關 参考文献 引用 来源 本條目大部分內容,來自公眾領域網站https://web.archive.org/web/20010302140751/http://oceanographer.navy.mil/atlantic.html (dead link)。目前可以通過 Internet Archive https://web.archive.org/web/20020221215514/http://oceanographer.navy.mil/atlantic.html 瀏覽。 本條目的免責聲明,包括其作為公眾領域資源的狀況,存於以下的網路資源: https://web.archive.org/web/20020212021049/http://oceanographer.navy.mil/warning.html%E3%80%82 外部連結 LA Times special Altered Oceans Oceanography Image of the Day ,來自Woods Hole海洋地理學院 Océano Atlántico: Ecologia Hoy , 海洋生态 NOAA In-situ Ocean Data Viewer 海洋觀測資料繪圖與資源下載 Oxígeno en el Atlántico, 大西洋中的氧气 Ambiente Ecológico , 自然环境 | 以上潮汐方向有向東西間的變動發生。 气候 大西洋及鄰近地區的氣候受到表面水溫、洋流及風影響。因水的比熱容高的關係,海濱氣候與內陸氣候比較溫和及較少極端變化。大西洋的降雨可以由沿岸天氣資料猜測而水溫則可以由氣溫大致估計。大氣中的水分主要由海洋的蒸發而來。氣候區依緯度改變,最暖的氣候區由北大西洋伸延至赤度;最冷的氣候區則在高緯度地區,並受海冰覆蓋。洋流擔當了氣候控制的角色,把冷水及暖水帶到其他地區。風在洋流上吹會被變冷或變暖,並影響鄰近地區。例子如墨西哥灣暖流,幫助暖化不列顛群島及西北歐洲。冷的洋流則引致加拿大東北岸(即紐芬蘭大淺灘地區)及非洲西北岸大霧。通常風會帶水分及冷或暖空氣到陸地。在北大西洋的南部會形成颶風。向北美的颶風在離岸500米的平均波長是1000。 歷史 大西洋在各大洋中為最年輕的。證據證明大西洋在一億三千萬年以前因盤古大陸受到海床擴展分裂而產生。在人類最初定居在大西洋沿岸的時候,大西洋就受到廣泛探險。早期知名的探險家有維京人、葡萄牙及克里斯托弗·哥倫布。在哥倫布之後,歐洲探險大大加速,新的貿易路線相繼產生。大西洋因此成為歐洲與美洲間的主要動脈(稱為跨大西洋貿易(transatlantic trade))。為數眾多的科學探索由此开展,最知名的為挑戰者號科學考察(Challenger expedition),其他亦有德國“流星”號考察(German Meteor Expedition)、哥倫比亞大學的拉蒙特-多爾蒂地球觀測所及美國海軍的水文局(hydrographic office)。 以下是大西洋近期的重要事件。 1492年,克里斯托弗·哥倫布在巴哈馬某處登陸。 1858年,第一條跨大西洋電報電纜由西場(Cyrus West Field)生產,但快速失敗了。 1865年,第一個成功的跨大西洋電報電纜由大東方號(SS Great Eastern)產生。 1912年4月15日,泰坦尼克號撞上冰山沉沒,並有1514人喪生。 1919年,美國的NC-4成為第一架飛機橫渡大西洋(雖然有兩次降落至小島及大海,亦有在水面上滑行幾百英里)。 1919年後期,由阿爾科克與布朗(Alcock and Brown)駕駛的英國飛機成功成為第一架飛機不停站橫渡大西洋。(由紐芬蘭島至愛爾蘭島) 1921年,英國人成功駕駛第一架飛艇橫渡北大西洋。 1922年,葡萄牙人成功駕駛第一架飛艇橫渡南大西洋。 1927年1月7日,第一個成功的跨大西洋電話打通。 1927年,查爾斯·林白成功完成第一個個人不停站橫渡大西洋的航程。(由紐約至巴黎) 1932年,阿梅莉亞·埃爾哈特成為第一位獨自飛越大西洋的女飛行員。 1952年,安·大衛遜(Ann Davison)成為第一個女性單獨地駕船航行橫渡大西洋。 1980年,成為第一個人類划船橫渡大西洋。 1994年,Guy Delage成為第一個人類游泳橫渡大西洋(由佛得角至巴巴多斯)。 1998年,成為第一個人類游泳橫渡北大西洋,而只在亞速爾群島停留一星期。 1999年12月3日,成為第一個女性划船橫渡大西洋(由加那利群島至瓜德羅普),過程花了81日及距離4767公里。 經濟 大西洋成為鄰近國家的發展及經濟不可或缺的一部份。除了其主要的跨大西洋航運及交通路線外,大西洋在大陸棚的沉積岩亦有豐富的石油蘊藏量。大西洋亦有世界最豐富的魚資源,而且特別集中在大陸棚周圍。主要海產有鱈魚、黑線鱈、無鬚鱈、鯡魚和鯖魚。產量最多的地區有紐芬蘭大淺灘、加拿大新斯科舍的暗礁區域、美國鱈魚角的喬治海岸(Georges Bank)、巴哈馬淺灘(Bahama Banks)、冰島附近水域、愛爾蘭海、北海的多格滩與福克蘭淺灘(Falkland Banks)。其他海產如鰻、龍蝦、鯨亦有大量產量。這些因素集合起來極其提高了大西洋的巨大商業價值。因為油污(Oil spill)、海洋廢棄物(marine debris)及在海洋燃燒有毒廢棄物對海洋環境的威脅,多樣的國際條約受到議定以減少部分污染。 其他 大西洋海底大部分的海岭都隐没在海底3000米以下,只有少数山脊突出洋面形成岛屿。大部分的岛屿集中在加勒比海的西北部。当年哥伦布错把北美洲当成了印度,因此给他们取了一个十分不恰当的名字“西印度群岛”。传说中大西洋底下有沉沒的亚特兰提斯文明。 大西洋奇特的“S”型海岸线还触发了德国气象学家魏格纳的灵感,使他大胆的提出了著名的大陸漂移學說。 油气田 墨西哥湾油田、北海油田 发生在大西洋的战争 日德兰海战 日德兰海战;1916年5月31日─6月1日)是英德双方在丹麦日德兰半岛附近北海海域爆发的一场海战。这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最大规模的海战,也是这场战争中交战双方唯一一次全面出动的舰队主力决战。 德国計劃以弗朗茨·馮·希佩爾海軍中將率领的5艘戰鬥巡洋艦為主力的戰隊,引誘戴维·贝蒂海军中将率领以6艘戰鬥巡洋艦及4艘無畏艦為主力的英國戰隊進入公海舰队所設的陷阱。 但德國的計劃由於德國海軍密碼被破譯,英國本土舰队同時出動。 希佩爾海军中將與贝蒂海军中将交鋒的結果以希佩爾海军中將擊沈2艘戰鬥巡洋艦及主動撤離而結束第一回合。 舍尔海军上将與希佩爾海军中將匯合後,贝蒂海军中将主動撤離並成功將公海舰队引向由杰利科海军上将指挥的英國本土舰队,雙方合共超過250艘軍艦在北海激戰至日落。 英國本土舰队希望在另一日早上繼續戰鬥,但公海舰队最後選擇避戰。 这场战役的结果比较特别:一方面,舍尔海军上将率领的德国公海舰队以相对较少吨位的舰只损失击沉了更多的英国舰只,从而取得了战术上的胜利;另一方面,杰利科海军上将指挥的皇家海军本土舰队成功地将德国海军封锁在了德国港口,使得后者在战争后期几乎毫无作为,从而取得了战略上的胜利。 敦刻尔克撤退 敦克爾克戰役,又稱敦克爾克大撤退,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一部份,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欧洲大陆的一次战略性撤退。納粹德国機械化部隊瓦解法国馬其諾防線後包抄英法盟軍。盟軍撤至敦刻尔克後(法国东北部靠近比利时的港口),為了避免被德軍圍殲,執行了在當時最大規模的撤退行動。撤退過程中,英國的皇家空軍與德國空軍爆發激烈空戰,最終英國仍得以動員各種大小船隻將大部份的部隊撤離歐洲大陸。 這次大規模的撤退行動成功挽救大量人力,並成為四年後反攻的根本之一。但是聯軍的所有重型裝備都遺留在欧洲大陸,使得英國本土的地面防衛嚴重不足。由於許多地勤人員無法及時返回英國并進行備戰,導致在不列颠空战初期,英國空軍飽受战斗机妥善率不足的困擾。 诺曼底登陆 諾曼地戰役發生在1944年,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中西方同盟國軍隊在歐洲西線戰場發起的一場大規模攻勢,是代號大君主作戰的一部份。這場戰役在1944年6月6日展開,是目前為止世界上最大的一次海上登陸作戰,近三百萬士兵渡過英吉利海峡前往諾曼地。 在諾曼地戰役中作戰的盟軍主要由英國、美國及加拿大組成,但在搶灘完成後,基本上自由法軍及波蘭軍也有參與這場戰役,而當中的士兵也有來自比利時、捷克斯洛伐克、希臘、荷蘭和挪威。 |
參考文獻 外部連結 NOAA In-situ Ocean Data Viewer Plot and download ocean observations The Indian Ocean in World History: Educational Website Interactive resource from the Sultan Qaboos Cultural Center The Regional Tuna Tagging Project-Indian Ocean with details of the importance of Tuna in the Indian Ocean.. Detailed maps of the Indian Ocean The Indian Ocean | 印度洋西南以通过南非厄加勒斯角的经线同大西洋分界,东南以通过塔斯马尼亚岛东南角至南极大陆的经线与太平洋联结。印度洋的轮廓为北部为陆地封闭,南面則以南緯60度為界,與南冰洋相連。 印度洋的主要属海和海湾是红海、阿拉伯海、亚丁湾、波斯湾、阿曼湾、孟加拉湾、安达曼海、阿拉弗拉海、帝汶海、卡奔塔利亚湾、大澳大利亚湾、莫桑比克海峡等等。 印度洋有很多岛屿,其中大部分是大陆岛,如马达加斯加岛、斯里兰卡岛、安达曼群岛、尼科巴群岛、明打威群岛等。留尼汪岛、科摩罗群岛、阿姆斯特丹岛、克罗泽群岛、凯尔盖朗群岛为火山岛。拉克沙群岛、马尔代夫群岛、查戈斯群岛,以及爪哇西南的圣诞岛、科科斯群岛是珊瑚岛。 水文学 流入印度洋的大河有赞比西河,阿拉伯河,印度河,讷尔默达河,恒河,布拉马普特拉河,朱巴河和伊洛瓦底江等等。印度洋的洋流主要被季风控制。它有两个较大的环流构成了主要的流型,一个是在北半球的顺时针环流;另一个是赤道南部的逆时针环流。但是在冬季的季风期间,北方的环流会逆转方向。 气候 印度洋大部分位于热带,经常有熱帶氣旋产生。於十月至隔年四月有強烈東北風吹拂,五月至十月則有盛行南風及西風。阿拉伯海上強烈的季風為印度次大陸帶來了降雨,南半球的風大多溫和,但模里西斯附近的暴風雨卻十分劇烈。 經濟 资源 印度洋石油极为丰富,波斯湾、红海、阿拉伯海、孟加拉湾、苏门答腊岛与澳大利亚西部沿海都蕴藏有海底石油,於沙烏地阿拉伯、伊朗、印度及澳大利亞西部的近海地區開採碳氫化合物,據估計,世界上40%的海上開採石油來自印度洋。波斯湾是世界海底石油最大的产区。 海水上层浮游生物很丰富,盛产飞鱼、金鲭、金枪鱼、马鲛鱼等,鲸、海豹、企鹅也很多。棘皮动物中多海胆、海参、蛇尾、海百合等。海生哺乳动物中儒艮是印度洋的特产。波斯湾和斯里兰卡岛盛产珍珠。此外,植物有各种藻类及各种红树林。 交通运输 印度洋的地理位置非常重要,是沟通非洲、欧洲和大洋洲的交通要道。向东通过马六甲海峡可以进入太平洋,向西绕过好望角可达大西洋,向西北通过红海、苏伊士运河,可入地中海。航线主要由亚、欧航线和南亚、东南亚、南非、大洋洲之间的航线。印度洋的海底电缆多分布在北部,重要的线路有亞丁—孟买—马德拉斯—新加坡线;亞丁—科伦坡线;东非沿岸线。塞舌尔群岛的马埃岛、毛里求斯岛和科科斯群岛是主要的海底电缆枢纽站。沿岸港口终年不冻,四季通航。 主要港口 印度:加爾各答、清奈、孟買 斯里蘭卡:科倫坡 南非:德爾班和理查兹湾 印尼:雅加達 澳大利亞:費利曼圖市 周邊國家及地區 下表列出印度洋周邊的國家及地區(領地以斜體標示): 非洲 亞洲 大洋洲 主要海域,海峽及海灣 下表列出印度洋主要海域,海峽及海灣: 阿拉伯海 波斯湾 红海 阿曼灣 亚丁湾 曼德海峽 嘠奇灣 坎贝湾 保克海峡 孟加拉灣 安达曼海 马六甲海峡 莫桑比克海峡 大澳洲灣 曼納灣 參考文獻 外部連結 NOAA In-situ Ocean Data Viewer |
有些朝代會設立左、右丞相(根據皇帝的方向),其地位根據不同朝代對「左尊」或「右尊」而不同。例如先秦時代文官尊左、武官尊右;在漢時期,以右丞相為主相、左丞相為副相;到隋唐兩宋隨周為「左尊右卑」;元朝依蒙古人習俗也以右丞相高於左丞相;到明初洪武時則恢復以左丞相為正職、右丞相為副職,但後廢除了丞相制度。 北京大学历史系副主任祝总斌教授认为,宰相必须拥有议政权和监督百官的执行权,两者缺一不可。首先是进宫谒见皇帝,共议国家大事。宰相对政策(行政、财政、军事、民族等)和人事这两方面的大事必须出谋划策,辅助皇帝最后确定下来(包括对皇帝的错误意见进行谏诤)。其次是在经过皇帝与宰相商议,形成决定之后,还得由宰相监督百官执行。这里包括百官执行后的考课,以及由此奏行的黜陟、赏罚等。古代官吏和后代学者往往重视第一个条件,而忽视第二个条件,从而造成宰相称谓上许多混乱。祝总斌认为两汉的宰相是固定的,始终是三公,尚书台长官不是宰相。魏晋南北朝宰相始终是尚书台或尚书省的长官,而中书监、中书令和门下侍中不是宰相,尽管他们也是在某些方面或某个时期权力极大。明朝和清朝的殿阁大学士权力发展到参与议政,职掌票拟,因而他们一般也被誉为宰相,但在制度上始终无监督六部百官执行之权,所以并不是宰相。 沿革 宰相最早起源于春秋时期。最早见于《韩非子·显学篇》:“故明主之吏,宰相必起于州部,猛将必发于卒伍。”战国时期,宰相的职位在各个诸侯国都建立了起来,春秋戰國時期列國宰相有齊國下卿管仲與上大夫晏嬰、趙國上卿藺相如、秦國相邦呂不韋等代表人物。 秦朝时,宰相的正式官名为丞相,由李斯擔任。汉朝与秦朝相仿,一般稱為丞相(金印緺綬,綬紫青色),只是如果称为「相国」(金印綟綬,綬似綠似紫)的话,地位更高一些,并以御史大夫为副职。漢初立國,刘邦以萧何為丞相,其後升任相國。汉武帝时,起用了一批儒生当丞相,处理日常行政事务,而政务中心则转到了内廷。宰相的职权逐渐转移到了尚书台长官的手中。汉哀帝改丞相为大司徒,东汉由司徒、司空、太尉,號稱三公,共同执政,權臣則多稱「大司馬」。汉献帝建安十三年(208年),复置丞相,由曹操担任。 除了朝廷的宰相之外,由於漢朝採用封建與郡縣並行制(也稱作郡國制),因此在地方層級上有許多封國(諸如中山國、北海國、趙國等),行政區地位相當於郡。雖然封國的君主為各諸侯王,但只是傀儡,實質的長官,是皇帝派遣的「國相」,因此王國的國相,實際上相當於郡的太守。此外,各郡国内还有许多县侯的封国,侯國的國相,在品级上則相当于县令、县长。 魏晉时,丞相或相国多为权臣自命建立霸府政治,成为了一种篡位夺权的手段,一如曹魏的司馬氏專權和東魏的高歡、西魏的宇文泰。偏安政權蜀漢立國以來所任丞相也只有诸葛亮一人。南北朝制度多变,皇帝所与议论政事或委以机密者,即是宰相,官名有中书监、中书令、尚书令、侍中、仆射或将军。其位最尊、权最大者则为录尚书事。 隋朝時,隋文帝楊堅創立三省六部制,三省长官内史省的内史令、门下省的纳言、尚书省的尚书令合稱為宰相。唐改内史省为中书省,内史令为中书令,纳言为侍中。唐太宗時諫臣房玄龄官至司空兼領尚书左仆射,為當時尚书省實際长官。唐高宗后,不置尚书令,以副职尚书左右仆射为尚书省长官,除中书省长官中书令和门下省长官侍中外,以他官加“同中书门下三品”者才是宰相;玄宗开元后,加衔称“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简称同平章事。 宋朝的尚書令和中書令為虛置,以同平章事、侍中为宰相正式官名,以参知政事为副,兩者同議政事,輪流知印、押班、奏事,合稱「宰執」。从汉朝至唐朝,天子待宰相之礼,逐渐降级,宋太祖废“坐论”之礼,使宰相站立答話,其地位大降。元丰改制,恢复唐朝的三省制度,但三省长官虚设,以副职代之,设宰相二人,首相称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郎,次相称尚书右仆射兼中書侍郎;另设门下侍郎、中书侍郎、尚书左右丞为副相。政和时,改左仆射为太宰兼门下侍郎,右仆射为少宰兼中书侍郎。靖康间复改为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郎、尚书右仆射兼中書侍郎。南宋建炎间,再改宰相官名为尚书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代表人物秦檜,副相为参知政事。乾道间又改为尚书左、右丞相,多兼枢密使,统领军政,代表人物如文天祥。 大蒙古國仿效漢制,設立中書省為行政機關,耶律楚材在窩闊台汗時期擔任中書令,位居中書丞相之上。元朝建立後續以中書省为政务中枢,主官中书令由皇太子兼领,不常设,下为中书右左丞相,为常设长官,再下为平章政事,副职为右左丞及参知政事,合称“宰执”。各地設有行中書省作為朝廷的派出機構,長官為行省丞相。 明初亦设中书省,长官为左右丞相,不设中书令。洪武十三年(1380年),太祖藉由胡惟庸案,罢中书省,废丞相,由天子亲决国政。宰相制度和三省制度遂废。后皇帝以不胜庶政之繁,设正五品的内阁大学士协理文书。后內阁职位渐重,但大学士有宰相之实,却无宰相之名,权力受到一定限制,称辅臣,居首者为首辅,如严嵩、張居正。 清沿明制,不设立真正的宰相职务。雍正时设军机处,内阁成为闲曹,沒有品阶的军机大臣行宰相职责,但没有独立的行政权力。清代习惯上称授正一品殿阁大学士为拜相,但无正式宰相名份。清朝末年,清政府仿效日本改革政治制度,成立以总理大臣为首的责任内阁,取代大学士和军机大臣。 在所有的官职中,宰相的变化最多,这是由于君主既需要宰相帮助办理政事,又担心宰相的权位过重,危及自身的权力。明清以后的大学士及军机大臣虽有宰相职责,辅助皇帝,但实际上只是皇权的执行者,没有独立决策权力。虽有大学士和军机大臣专权的情况发生,但他们的权力只是来自君主的信任,而非制度本身,相对下地位并不稳固。 與皇權的衝突 很少大有為的皇帝能長期忍受權力過大的相權。因此相權在中國歷史中不斷的被裁減。其中較顯著的變革有三個時期: 漢武帝設內廷作為政務中心,逐漸架空以丞相為首的外廷。 隋代正式确立三省制;三公取消开府,成为彻底荣誉头衔。 明太祖洪武十三年借胡惟庸案廢中書省和丞相,集君權與相權於一身。 歷代稱謂表 中国的宰相在歴代王朝有不同的稱謂。下表是詳細參照。 近代 受到日語影響,今日時常稱君主制國家的各大臣雅稱為「相」,如財務大臣稱財相、外交大臣稱外相、法務大臣稱法相等。政府首長則稱為首相,甚至是直接稱「宰相」,「擔任政府首長」為「拜相」,即得自「宰相」之名。 参考文献 参见 |- | 中國宰相列表 丞相 相国 国相 首相 西汉丞相、相国、大司徒列表 司徒/司空 太尉/大司馬/大將軍 | 「宰」原為「罪人在屋下執事者」,後引申為宰制的意思。「宰」有控制、掌握之意。「相」是「目接物」,故「相」又有「交接扶助」之意。 商朝时「宰」为貴族家中的管家,是管理家务和奴隶之官;周朝有执掌国政的太宰,也有掌贵族家务的家宰、掌管一邑的邑宰。「宰」,亦管「宰殺」牲畜以祭祀,实已为官的通称。因古時祭祀為頭等大事。 「宰相」二字联称,始见于《韩非子·显学》,但只有辽代以为正式官名,其它各代所指官名与职权广狭则不同,而且名目繁多。唐朝宰相人數與名目最多,有三省長官的中书令、侍中、尚书左仆射、尚书右仆射,还有同中书门下三品、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参与(议、豫)朝政、参知政事、同掌机密等等。漢代丞相以一或二人為相,唐代的宰相以多人合議制為相,還有許多軍人節度使獲得宰相的頭銜,是為使相,但為榮譽職,無實權。 有些朝代會設立左、右丞相(根據皇帝的方向),其地位根據不同朝代對「左尊」或「右尊」而不同。例如先秦時代文官尊左、武官尊右;在漢時期,以右丞相為主相、左丞相為副相;到隋唐兩宋隨周為「左尊右卑」;元朝依蒙古人習俗也以右丞相高於左丞相;到明初洪武時則恢復以左丞相為正職、右丞相為副職,但後廢除了丞相制度。 北京大学历史系副主任祝总斌教授认为,宰相必须拥有议政权和监督百官的执行权,两者缺一不可。首先是进宫谒见皇帝,共议国家大事。宰相对政策(行政、财政、军事、民族等)和人事这两方面的大事必须出谋划策,辅助皇帝最后确定下来(包括对皇帝的错误意见进行谏诤)。其次是在经过皇帝与宰相商议,形成决定之后,还得由宰相监督百官执行。这里包括百官执行后的考课,以及由此奏行的黜陟、赏罚等。古代官吏和后代学者往往重视第一个条件,而忽视第二个条件,从而造成宰相称谓上许多混乱。祝总斌认为两汉的宰相是固定的,始终是三公,尚书台长官不是宰相。魏晋南北朝宰相始终是尚书台或尚书省的长官,而中书监、中书令和门下侍中不是宰相,尽管他们也是在某些方面或某个时期权力极大。明朝和清朝的殿阁大学士权力发展到参与议政,职掌票拟,因而他们一般也被誉为宰相,但在制度上始终无监督六部百官执行之权,所以并不是宰相。 沿革 宰相最早起源于春秋时期。最早见于《韩非子·显学篇》:“故明主之吏,宰相必起于州部,猛将必发于卒伍。”战国时期,宰相的职位在各个诸侯国都建立了起来,春秋戰國時期列國宰相有齊國下卿管仲與上大夫晏嬰、趙國上卿藺相如、秦國相邦呂不韋等代表人物。 秦朝时,宰相的正式官名为丞相,由李斯擔任。汉朝与秦朝相仿,一般稱為丞相(金印緺綬,綬紫青色),只是如果称为「相国」(金印綟綬,綬似綠似紫)的话,地位更高一些,并以御史大夫为副职。漢初立國,刘邦以萧何為丞相,其後升任相國。汉武帝时,起用了一批儒生当丞相,处理日常行政事务,而政务中心则转到了内廷。宰相的职权逐渐转移到了尚书台长官的手中。汉哀帝改丞相为大司徒,东汉由司徒、司空、太尉,號稱三公,共同执政,權臣則多稱「大司馬」。汉献帝建安十三年(208年),复置丞相,由曹操担任。 除了朝廷的宰相之外,由於漢朝採用封建與郡縣並行制(也稱作郡國制),因此在地方層級上有許多封國(諸如中山國、北海國、趙國等),行政區地位相當於郡。雖然封國的君主為各諸侯王,但只是傀儡,實質的長官,是皇帝派遣的「國相」,因此王國的國相,實際上相當於郡的太守。此外,各郡国内还有许多县侯的封国,侯國的國相,在品级上則相当于县令、县长。 魏晉时,丞相或相国多为权臣自命建立霸府政治,成为了一种篡位夺权的手段,一如曹魏的司馬氏專權和東魏的高歡、西魏的宇文泰。偏安政權蜀漢立國以來所任丞相也只有诸葛亮一人。南北朝制度多变,皇帝所与议论政事或委以机密者,即是宰相,官名有中书监、中书令、尚书令、侍中、仆射或将军。其位最尊、权最大者则为录尚书事。 隋朝時,隋文帝楊堅創立三省六部制,三省长官内史省的内史令、门下省的纳言、尚书省的尚书令合稱為宰相。唐改内史省为中书省,内史令为中书令,纳言为侍中。唐太宗時諫臣房玄龄官至司空兼領尚书左仆射,為當時尚书省實際长官。唐高宗后,不置尚书令,以副职尚书左右仆射为尚书省长官,除中书省长官中书令和门下省长官侍中外,以他官加“同中书门下三品”者才是宰相;玄宗开元后,加衔称“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简称同平章事。 宋朝的尚書令和中書令為虛置,以同平章事、侍中为宰相正式官名,以参知政事为副,兩者同議政事,輪流知印、押班、奏事,合稱「宰執」。从汉朝至唐朝,天子待宰相之礼,逐渐降级,宋太祖废“坐论”之礼,使宰相站立答話,其地位大降。元丰改制,恢复唐朝的三省制度,但三省长官虚设,以副职代之,设宰相二人,首相称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郎,次相称尚书右仆射兼中書侍郎;另设门下侍郎、中书侍郎、尚书左右丞为副相。政和时,改左仆射为太宰兼门下侍郎,右仆射为少宰兼中书侍郎。靖康间复改为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郎、尚书右仆射兼中書侍郎。南宋建炎间,再改宰相官名为尚书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代表人物秦檜,副相为参知政事。乾道间又改为尚书左、右丞相,多兼枢密使,统领军政,代表人物如文天祥。 大蒙古國仿效漢制,設立中書省為行政機關,耶律楚材在窩闊台汗時期擔任中書令,位居中書丞相之上。元朝建立後續以中書省为政务中枢,主官中书令由皇太子兼领,不常设,下为中书右左丞相,为常设长官,再下为平章政事,副职为右左丞及参知政事,合称“宰执”。各地設有行中書省作為朝廷的派出機構,長官為行省丞相。 明初亦设中书省,长官为左右丞相,不设中书令。洪武十三年(1380年),太祖藉由胡惟庸案,罢中书省,废丞相,由天子亲决国政。宰相制度和三省制度遂废。后皇帝以不胜庶政之繁,设正五品的内阁大学士协理文书。后內阁职位渐重,但大学士有宰相之实,却无宰相之名,权力受到一定限制,称辅臣,居首者为首辅,如严嵩、張居正。 清沿明制,不设立真正的宰相职务。雍正时设军机处,内阁成为闲曹,沒有品阶的军机大臣行宰相职责,但没有独立的行政权力。清代习惯上称授正一品殿阁大学士为拜相,但无正式宰相名份。清朝末年,清政府仿效日本改革政治制度,成立以总理大臣为首的责任内阁,取代大学士和军机大臣。 在所有的官职中,宰相的变化最多,这是由于君主既需要宰相帮助办理政事,又担心宰相的权位过重,危及自身的权力。明清以后的大学士及军机大臣虽有宰相职责,辅助皇帝,但实际上只是皇权的执行者,没有独立决策权力。虽有大学士和军机大臣专权的情况发生,但他们的权力只是来自君主的信任,而非制度本身,相对下地位并不稳固。 與皇權的衝突 很少大有為的皇帝能長期忍受權力過大的相權。因此相權在中國歷史中不斷的被裁減。其中較顯著的變革有三個時期: 漢武帝設內廷作為政務中心,逐漸架空以丞相為首的外廷。 隋代正式确立三省制;三公取消开府,成为彻底荣誉头衔。 明太祖洪武十三年借胡惟庸案廢中書省和丞相,集君權與相權於一身。 歷代稱謂表 中国的宰相在歴代王朝有不同的稱謂。下表是詳細參照。 近代 受到日語影響,今日時常稱君主制國家的各大臣雅稱為「相」,如財務大臣稱財相、外交大臣稱外相、法務大臣稱法相等。政府首長則稱為首相,甚至是直接稱「宰相」,「擔任政府首長」為「拜相」,即得自「宰相」之名。 参考文献 参见 |- | 中國宰相列表 丞相 相国 国相 |
湖泊 河流 三湘四水 “三湘四水”是“三湘”和“四水”两个概念的合称,大致包括了当今中国湖南省的全部范围,所以它常被湖南当地人作为对該省的代称。 其中: “三湘”是对中国湖南省主要土地区域的总称,通常也用“三湘大地”来代指湖南省。关于“三湘”的具体所指现众说不一,主要有以下三种: 是指:漓湘、潇湘和蒸湘。(分别指湘江的三段流域。湘江上游流域称“漓湘”,潇水汇入至蒸水汇入一段流域称“潇湘”,蒸水汇入后至洞庭湖一段流域称“蒸湘”) 是指:湘南、湘西和湘北。 是指:湘潭、湘乡和湘阴。 但一般第一种说法被认为最可靠,赞同的人也最多。 “四水”则是对流经湖南境内的四条大的长江支流的总称,包括: 湘江 资江 沅江 澧水 | 全省以中、低山与丘陵为主,面积约为14.9万平方公里,占70.2%;岗地与平原约为5.2万平方公里,占24.5%;河流湖泊水域面积约为1.1万平方公里,占5.3%。本省东、南、西三面山地环绕,中部和北部地势低平,呈马蹄形的丘陵型盆地。西北有武陵山脉,西南有雪峰山脉,南部为五岭山脉(即南岭山脉),东面为湘赣交界羅霄山脈,湘中地区大多为丘陵、盆地和河谷冲積平原,除衡山高达千米以外其他均为海拔500米以下,湘北为洞庭湖、与湘、资、沅、澧四水尾闾的河湖冲积平原,地势很低,一般海拔50米以下,因此,湖南的水系呈扇形状汇入洞庭湖。 最高点位于炎陵县境内的酃峰,海拔2115米。湖南海拔超过2000米的山峰有六座,另外五座为石门的壶瓶山海拔2099米,桂东的齐云山2061米和八面山2042米,城步的二宝顶2021米和道县的韭菜岭2009米。 地形分布格局 武陵山脉位于湘西北角,属湘鄂山原的一部分,海拔1000米左右。山地地势大致从西北向东南渐降。澧水的源流与支流多发源于西北流向东南,成为平行状水系注入干流,最后转向东北方向流入洞庭湖。 湘西北的雪峰山脉地势较高,南端高达1500米左右,主峰苏宝顶海拔1934米。雪峰山脉为资江与沅水的分水岭,贯穿于湖南西部,成为湖南西部地区交通的主要屏障。 湘南边缘山地属五岭的一部分。一般海拔在1000—1500米左右,为长江与珠江水系的分水岭。山间盆地较多,谷地为交通要道。南岭山地,山体大,延伸长,山势高。 湘中大部属湘中丘陵,台地广布,一般海拔在200米—500米之间,红岩盆地众多,主要盆地有衡阳盆地、株洲盆地、长沙盆地、永兴茶陵盆地和攸县盆地等,均为红岩盆地,盆地沿河区域常有河流冲积平原,为人口密度较大的地区与农业区。从形态上看,湘中丘陵的起伏与高度不完全一致,丘陵的顶部比较平坦。衡山位于丘陵台地之上,主峰祝融峰海拔1290米,为中国名山五岳之一的南岳。 湘北为洞庭湖湖积冲积平原,海拔大多在50米以下。河流、湖泊分布广,堤垸众多。一般的堤垸边缘的位置较垸心高,土壤以粉沙壤土或轻粘土为主,土壤肥沃,为重要产粮区。 主要山峰 水文 |
郴州地区方言众多,本土汉语方言为湘南土话、贛語和客家话。但後来外來的西南官话的使用範圍越来越大,在郴州市城區扎根,以至於有人把郴州官話簡稱為“郴州話”。湘南土话的分布区域与西南官话的分布区域在郴州境内有所重叠,形成了独特的双方言区。湘南土话是郴州名副其实的第一大语言,分布在郴州的大多数城镇和绝大多数乡村,以对内交流为主,湘南土话在郴州各县境内的口音差异很大。另外,湘南土话不仅与西南官话完全不同,与湖南省内占主导的湘语也无法互通。郴州位于中国南北要冲,历来接纳了众多不同地方的外来移民。西南官话在郴州市城区和部分城镇占主导地位,为对外使用,成为郴州境内各种方言使用者相互交流的主要工具。外界所谓的“郴州话”其实只是郴州市城区所使用的西南官话。此外,客家话分布在郴州东南部的汝城等地。郴州的瑶族使用勉语(瑶族语言的一种)。 经济 2017年郴州的GDP为1227.2亿元。 2019年郴州市GDP完成1230.8亿元 增幅居全省第13位。 交通 铁路:京广铁路、京广高速铁路 公路:、、、、,,, 航空:郴州北湖机场 旅游 郴州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之一。境内有国家AAAAA级旅游区——东江湖风景旅游区、道教中的天下第十八福地苏仙岭景区,以及万华岩、飞天山、王仙岭、仰天湖、便江等风景名胜。 郴州也是中国温泉之城。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名人 友好城市 拉雷多市(2002年9月1日) 注释 参考文献 延伸阅读 外部链接 郴州市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湖南地级市 | 自秦以来,郴州建置历朝更迭,曾设置郡、府、军、州等。项羽“徙义帝于郴”,赵子龙大战桂阳郡,洪秀全屯兵郴州,史志皆有记载。西汉元鼎四年(前113年)置桂阳郡,辖郴、临武、南平、耒阳、桂阳、阳山、阴山、曲江等11县。唐开元二十三年(735年),改桂阳郡为郴州。宋乾德元年(963年),设郴州军。1949年11月25日,成立郴县专区。1950年11月,更名郴州专区,辖10县。1967年3月8日,专区改称地区。1994年12月17日撤销郴州地区,设立地级郴州市。 唐宋文人王昌龄、杜甫、韩愈、刘禹锡、秦观等,均在此留下了脍炙人口的诗文。 地理 郴州位于湖南省东南部,东界江西,南邻广东,是湖南省的南大门。郴州的地貌复杂多样,以山丘为主,岗平相当,水面较少。山地、丘陵面积约占总面积的近3/4。地势东南高西北低,东南部以山地为主体;西北部以丘陵、岗地、平原为主。 郴州分属长江和珠江两大流域,三大水系,即赣江、湘江和北江。境内河流发育,成放射状密布。集雨面积大于100平方公里的河流62条,大于1000平方公里的河流6条。 气候 郴州市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大陆性较强。四季分明,平地丘陵区的冬夏季长而春秋季短。山区则冬季长,而春、夏、秋季短。平地丘陵区,由冬入春和由春入夏,则南方早于北方2—4天。市区多年平均于3月上旬入春,5月上旬入夏,9月底10月初入秋,11月底12月初入冬。春季降水量是一年最多的季节,占全年降水量的37.3%。日照时数220—290小时,日照时数呈南少北多的分布特征。春季气候最显著的特征是开春早,气温回升快,降水丰沛,多阴雨及冰雹大风。夏季气候炎热,易发生盛夏干旱,也易出现暴雨洪涝,由于平均海拔高度在400米以上,因而丘陵区和山地与相邻市相比,透出凉爽的特点。山区的凉爽气候特征则更加突出。郴州市的秋季主要是以秋高气爽天气为主,日照强,降水少,晴日多,易发生秋旱,少数年份秋雨绵绵伴有寒露风。冬季气候的特征是少严寒,雨雪少,气温比邻近市要高。一年中,最冷的月份是1月,平均气温为6.5℃,最冷时段常在小寒前后和大寒前后。最热的月份是7月,平均气温为27.8℃,最热时段常在7月下旬至8月上旬。随着春季来到,气温在3、4月迅速升高。盛夏之后,气温随之下降,尤其是秋分过后,9-12月,每月降低5℃之多进入冬季。 政治 现任领导 历任领导 市委书记 梅克保(1995年4月-1999年2月) 李大伦(1999年2月-2006年5月) 葛洪元(2006年5月-2008年11月) 戴道晋(2008年11月-2011年12月) 向力力(2011年12月-2015年3月) 易鹏飞(2015年3月-2021年3月) 刘志仁(2021年3月-2022年3月) 吴巨培(2022年3月-) 市长 龙定鼎(1995年5月-2000年3月) 周政坤(2000年3月-2003年12月) 戴道晋(2004年3月-2008年11月) 向力力(2008年11月-2011年12月) 瞿海(2011年12月-2016年12月) 刘志仁(2016年12月-2021年5月) 吴巨培(2021年5月-2022年3月) 阚保勇(2022年3月-) 行政区划 郴州市下辖2个市辖区、8个县,代管1个县级市。 |
娄底市第三中学 娄底市第四中学 娄底市第五中学 娄底市第六中学 娄底市第七中学 娄底市第八中学 娄底市春元中学 娄底市蓝圃学校 娄底市楚英学校 名人 友好城市 上海市静安区(1984年12月9日) 拉姆西市(2005年11月17日) 安贝格-苏尔茨巴赫县(2005年8月12日) 伊甸园市(2009年3月27日) 洛代市(2012年12月6日) 佛山市(2013年7月29日) 图册 注释 参考文献 外部链接 | “娄底”这一地名首次出现在清朝康熙十二年(1673年)编纂的《湘乡县志》,宋朝时期名为“楼底”,后雅化为“娄底”。而据娄底本地民众的说法,娄底因地处“娄星和氐星交相辉映之处”而得名。不过有学者对此有不同看法,学者刘道锋认为娄底一名起源于“垴底”,后因地名雅化而易为“娄底”。“垴底”意为小山底下,而娄底市区主要街道乐坪街原本也为一座小山头,符合地形特点。 明、清属长沙府、宝庆府。1914年属湘江道,1922年直属湖南省。1950年初,东部属益阳专区,西部属邵阳专区。1952年属邵阳专区,1968年属邵阳地区。1977年,析邵阳地区北部置涟源地区,地区行政公署驻蓝田镇。1978年,地区行政公署迁娄底镇,1980年,娄底镇改设娄底市(县级)。1982年,涟源地区改名为娄底地区。1999年1月,撤销娄底地区和县级娄底市,改设地级娄底市;原县级娄底市改置娄星区。 地理 娄底市位于湘中腹地,东经110°45′40"-112°31′07",北纬27°12′31"-28°14′27"之间,西部和西南部属湘西山区;东部属湘中丘陵区,地形起伏平缓。东部涟水自西向东注入湘江,西部资水由南向北汇入洞庭湖。东邻湘潭市、长沙市,南傍衡阳市,北接益阳市,西南与邵阳市毗连,西北与怀化市接壤。 气候 属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全年平均气温16℃-17.3℃,年平均日照时间1538小时。 政治 现任领导 历任领导 市委书记 余英生(1999年7月-2000年4月) 张建功(2000年4月-2003年3月) 蔡力峰(2003年2月-2008年1月) 林武(2008年3月-2012年12月) 龚武生(2012年12月-2016年3月) 李荐国(2016年3月-2019年12月) 刘非(2019年12月-2021年10月) 邹文辉(2021年10月-) 市长 刘云柱(2000年4月-2005年6月) 林武(2005年6月-2008年3月) 张硕辅(2008年4月-2011年6月) 易鹏飞(2011年6月-2015年3月) 李荐国(2015年4月-2016年3月) 杨懿文(2016年3月-2021年4月) 曾超群(2021年4月-) 行政区划 娄底市下辖1个市辖区、2个县,代管2个县级市。 市辖区:娄星区 县级市:冷水江市、涟源市 县:双峰县、新化县 此外,娄底市还设立以下经济管理区:娄底经济开发区、万宝新区。 人口 根据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娄底全市常住人口3,785,627人,占湖南人口的5.76%居第11位,人口密度467人/公里2;户籍人口4,323,497人,占全省户籍人口的6.11%;人口净流出量537,869人,占户籍人口的 12.44%;男女性别比为106.32比100。按受教育程度分,大学以上文化程度占总人口的6.08%,初中以上文化程度占总人口的62.53%,文盲人口仅占3.20%。辖区内共有1,091,256个家庭户,家庭户人口3,631,452人,占总人口的95.93%;家庭平均人口规模3.33人。年龄构成上,14岁及以下人口726,941人,占总人口的19.20%;15-64年人口2,681,995人,占70.85%;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376,691人,占总人口的9.95%。 根据2020年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全市常住人口为3,826,996人。同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3,784,634人相比,十年共增加了42,362人,增长1.12%,年平均增长率为0.11%。其中,男性人口为1,960,551人,占总人口的51.23%;女性人口为1,866,445人,占总人口的48.77%。总人口性别比(以女性为100)为105.04。0-14岁的人口为861,343人,占总人口的22.51%;15-59岁的人口为2,226,697人,占总人口的58.18%;60岁及以上的人口为738,956人,占总人口的19.31%,其中65岁及以上的人口为565,860人,占总人口的14.79%。居住在城镇的人口为1,796,776人,占总人口的46.95%;居住在乡村的人口为2,030,220人,占总人口的53.05%。 民族 娄底以汉族人口为主,少数民族散居。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娄底全市共有汉族人口3,778,014人,占地区人口的99.86%;少数民族5,219人,仅占地区人口的0.14%,为湖南省少数民族人口最少的地区居第14位;中国55个少数民族中有33个民族分布。娄底过千人的少数民族有苗和土家族2个,分别为1,670和1,332人,占地区少数民族人口的比例达到32%和25.52%;居第3位的少数民族侗族有681人,占少数民族人口的13.05%。其余30个少数民族总人口1,536人,占地区少数民族人口的29.43%,其中回、瑶、壮、布依、满和蒙古6个民族人口均在百人以上,其余24个民族人口在10人以下。 2020年全市常住人口中,汉族人口为3,809,635人,占99.55%;各少数民族人口为17,361人,占0.45%。与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汉族人口增加33,472人,增长0.89%,占总人口比例下降0.23个百分点;各少数民族人口增加8,890人,增长104.95%,占总人口比例增加0.23个百分点。 交通 铁路 |
)以及“美国公民自由联盟”(American Civil Liberties Union ): 阿拉巴马州(所有性别,2000美元/年罚款) 阿拉斯加州(1980年废止) 亚利桑那州(2001年废止) 阿肯色州(2002年由法院宣判无效) 加利福尼亚州(1976年废止) 科罗拉多州(1972年废止) 康涅狄格州(1971年废止) 特拉华州(1973年废止) 哥伦比亚特区(1993年废止) 佛罗里达州(所有性别,500美元罚款,最高60天监禁) 乔治亚州(1998年由法院宣判无效) 夏威夷州(1973年废止) 爱达荷州(所有性别,5年到终身监禁) 伊利诺斯州(1962年废止) 印第安那州(1977年废止) 爱荷华州(1978年废止) 堪萨斯州(同性间,1000美元罚款,最高6个月监禁) | 在美国很多州,这个法律不再是强迫实施的了或非常有选择性的实施。这些少见的判决在法令全书中通常被引用为对同性恋的歧视。 2003年废止前的各州法律 美国各州和领土在2003年废止法律前的处罚,根据由“兰姆达立法防卫和教育基金”(Lambda Legal Defense and Education Fund )以及“美国公民自由联盟”(American Civil Liberties Union ): 阿拉巴马州(所有性别,2000美元/年罚款) 阿拉斯加州(1980年废止) 亚利桑那州(2001年废止) 阿肯色州(2002年由法院宣判无效) 加利福尼亚州(1976年废止) 科罗拉多州(1972年废止) 康涅狄格州(1971年废止) 特拉华州(1973年废止) 哥伦比亚特区(1993年废止) 佛罗里达州(所有性别,500美元罚款,最高60天监禁) 乔治亚州(1998年由法院宣判无效) 夏威夷州(1973年废止) 爱达荷州(所有性别,5年到终身监禁) 伊利诺斯州(1962年废止) 印第安那州(1977年废止) 爱荷华州(1978年废止) 堪萨斯州(同性间,1000美元罚款,最高6个月监禁) 肯塔基州(1992年由法院宣判无效) 路易斯安那州(所有性别,2000美元罚款,最高5年监禁) 缅因州(1976年废止) 马里兰州(1999年由法院宣判无效) 马萨诸塞州(被解释为不适用于私人行为,2002年) 密歇根州(15年监禁,法令由Wayne法院判决,但是状况不清楚) 明尼苏达州(2001年废止) 密西西比州(所有性别,10年监禁) 密苏里州(只对同性适用,1000美元罚款,最高一年监禁,一个上诉法院解释这个法律不适用于自愿的行为,但是这个判决不是全州有效) |
1831年:波兰国王尼古拉一世被国会废黜,参见波兰君主列表。 1871年:法属印度获准选举成立自己的普通议会及地方议会。 1881年:爱迪生和贝尔成立。 1890年:娜丽·布莱完成绕全球一周旅行,历时72天6小时11分14秒。 1892年:古迪逊公园球場开始建立,成为埃弗顿的主场。 1896年:《火車進站》上映 1900年:。 20世紀 1901年:。 1910年:真纳成为60人的印度立法会的“孟买穆斯林成员”。 1911年:中国第一部专门刑法典颁布。 1912年:袁世凱及各北洋军阀將領通電支持共和。 1919年:国际联盟成立。 1922年:颜惠庆任中华民国代总理。 1924年:第一屆冬季奧林匹克運動會開幕典禮於法國上薩瓦省夏慕尼的白朗峰山腳舉辦。 1924年:28个国家成立世界动物卫生组织。 1938年:《文汇报》在上海创刊。 1939年:雷菲克·賽達姆任土耳其总理。 1941年:在中国抗日战争期间,日军在河北省潘家峪村屠杀了1237名村民,史称潘家峪惨案。 1942年:二战:泰國向美國及英國宣戰。 1947年:菲律宾航空C-47A-25-DK航班坠毁,残骸在柏架山被发现。 1949年:頒發第一屆艾美獎,以表揚美國電視工業中的傑出人士和節目。 1949年:在第一次以色列选举中,大卫·本-古理安当选总理。 1953年:。 1955年:苏联与德国正式结束战争状态。 1960年:苏联正式结束劳改营系统。 1971年:乌干达将军伊迪·阿明发动军事政变,推翻总统米尔顿·奥博特的统治。 1981年: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案(四人幫)審結。 1984年:中英举行关于香港主权移交第八轮谈判雙方更換代表團團長,中方代表團團長由周南接替姚廣擔任,新任英國駐華大使伊文思代替退休的柯利達出任英方代表團團長。 1988年:任苏里南总统。 1990年:哥倫比亞航空052號班機空難 1993年:保罗·施吕特任丹麦首相。 1996年:台湾绿党成立。 1999年:中国台北市,台北市公娼自救会解散。 1999年:哥伦比亚发生里氏6.0级,造成至少1000人死亡。 1999年: 21世紀 2001年:韩国腐败防止委员会成立。 2003年:三通:第一架飛抵中國大陸機場的台灣客機起飛。 2004年: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发射的火星车机遇号在火星的子午線高原成功着陆。 2004年:喬治亞總統米哈伊·薩卡希維利以源自於500年前的旗幟設計取代三色旗為新的喬治亞國旗。 2005年: 2005年:比尔与梅林达·盖茨基金会给予7.5亿美元的捐赠。 2011年:受突尼西亞茉莉花革命的影響,埃及爆發大規模示威並觸發革命,該日被示威者稱為「憤怒日」。 2015年:菲律賓發生馬馬薩帕諾衝突,造成特種警察人員44名殉職,14名受傷。 2016年:香港受寒潮影響,香港教育局歷史上第一次宣布幼稚園和小學停課,中學繼續上學。 2019年:巴西一家礦業公司在米纳斯吉拉斯州的的大壩倒塌,造成至少150人死亡,182人失踪。 出生 1477年:布列塔尼的安妮,布列塔尼女公爵和法兰西王后(1514年逝世) 1627年:罗伯特·波义耳,爱尔兰自然哲学家、化学家(1691年逝世) 1640年:威廉·卡文迪许,英国政治家(1707年逝世) 1736年:约瑟夫·拉格朗日,意大利数学家、天文学家(1813年逝世) 1739年:夏爾·弗朗索瓦·迪穆里埃,法國將領(1823年逝世) 1759年:-{zh-hant:羅伯特·伯恩斯; zh-hans: 罗伯特·彭斯}-,苏格兰诗人,《-{zh-hant:友誼萬歲; zh-hans:友谊地久天长;}-》作詞者(1796年逝世) 1841年:约翰·阿巴斯诺特·费舍尔,英国军事家(1920年逝世) 1843年:赫尔曼·阿曼杜斯·施瓦茨,德国数学家(1921年逝世) 1860年:加藤高明,日本政治人物,第24任日本首相(1926年逝世) 1874年:威廉·索默赛特·毛姆,英国作家(1965年逝世) 1880年:譚延闓,中国国民政府主席(1930年逝世) 1882年:維吉尼亞·吳爾芙,英国作家、女权主义者(1941年逝世) 1885年:北原白秋,日本童謠作家、詩人(1942年逝世) 1886年:威廉·富特文格勒,德国指挥家(1954年逝世) 1890年:韩复榘,中华民国军事将领(1938年逝世) 1905年:默爾·祖弗,美國職業橄欖球運動員(1969年逝世) 1908年:謝東閔,臺灣政治人物,第6任中華民國副總統(2001年逝世) 1913年:黄华,曾任中国外交部长兼国务院副总理(2010年逝世) 1917年:伊利亚·普里高津,比利时化学家、物理学家,1977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2003年逝世) 1918年:蘇春濤,臺灣教育工作者,童謠《妹妹背著洋娃娃》的作曲者(2003年逝世) 1919年:張瑛,香港演員(1984年逝世) | 1924年:28个国家成立世界动物卫生组织。 1938年:《文汇报》在上海创刊。 1939年:雷菲克·賽達姆任土耳其总理。 1941年:在中国抗日战争期间,日军在河北省潘家峪村屠杀了1237名村民,史称潘家峪惨案。 1942年:二战:泰國向美國及英國宣戰。 1947年:菲律宾航空C-47A-25-DK航班坠毁,残骸在柏架山被发现。 1949年:頒發第一屆艾美獎,以表揚美國電視工業中的傑出人士和節目。 1949年:在第一次以色列选举中,大卫·本-古理安当选总理。 1953年:。 1955年:苏联与德国正式结束战争状态。 1960年:苏联正式结束劳改营系统。 1971年:乌干达将军伊迪·阿明发动军事政变,推翻总统米尔顿·奥博特的统治。 1981年: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案(四人幫)審結。 1984年:中英举行关于香港主权移交第八轮谈判雙方更換代表團團長,中方代表團團長由周南接替姚廣擔任,新任英國駐華大使伊文思代替退休的柯利達出任英方代表團團長。 1988年:任苏里南总统。 1990年:哥倫比亞航空052號班機空難 1993年:保罗·施吕特任丹麦首相。 1996年:台湾绿党成立。 1999年:中国台北市,台北市公娼自救会解散。 1999年:哥伦比亚发生里氏6.0级,造成至少1000人死亡。 1999年: 21世紀 2001年:韩国腐败防止委员会成立。 2003年:三通:第一架飛抵中國大陸機場的台灣客機起飛。 2004年: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发射的火星车机遇号在火星的子午線高原成功着陆。 2004年:喬治亞總統米哈伊·薩卡希維利以源自於500年前的旗幟設計取代三色旗為新的喬治亞國旗。 2005年: 2005年:比尔与梅林达·盖茨基金会给予7.5亿美元的捐赠。 2011年:受突尼西亞茉莉花革命的影響,埃及爆發大規模示威並觸發革命,該日被示威者稱為「憤怒日」。 2015年:菲律賓發生馬馬薩帕諾衝突,造成特種警察人員44名殉職,14名受傷。 2016年:香港受寒潮影響,香港教育局歷史上第一次宣布幼稚園和小學停課,中學繼續上學。 2019年:巴西一家礦業公司在米纳斯吉拉斯州的的大壩倒塌,造成至少150人死亡,182人失踪。 出生 1477年:布列塔尼的安妮,布列塔尼女公爵和法兰西王后(1514年逝世) 1627年:罗伯特·波义耳,爱尔兰自然哲学家、化学家(1691年逝世) 1640年:威廉·卡文迪许,英国政治家(1707年逝世) 1736年:约瑟夫·拉格朗日,意大利数学家、天文学家(1813年逝世) 1739年:夏爾·弗朗索瓦·迪穆里埃,法國將領(1823年逝世) 1759年:-{zh-hant:羅伯特·伯恩斯; zh-hans: 罗伯特·彭斯}-,苏格兰诗人,《-{zh-hant:友誼萬歲; zh-hans:友谊地久天长;}-》作詞者(1796年逝世) 1841年:约翰·阿巴斯诺特·费舍尔,英国军事家(1920年逝世) 1843年:赫尔曼·阿曼杜斯·施瓦茨,德国数学家(1921年逝世) 1860年:加藤高明,日本政治人物,第24任日本首相(1926年逝世) 1874年:威廉·索默赛特·毛姆,英国作家(1965年逝世) 1880年:譚延闓,中国国民政府主席(1930年逝世) 1882年:維吉尼亞·吳爾芙,英国作家、女权主义者(1941年逝世) 1885年:北原白秋,日本童謠作家、詩人(1942年逝世) 1886年:威廉·富特文格勒,德国指挥家(1954年逝世) 1890年:韩复榘,中华民国军事将领(1938年逝世) 1905年:默爾·祖弗,美國職業橄欖球運動員(1969年逝世) 1908年:謝東閔,臺灣政治人物,第6任中華民國副總統(2001年逝世) 1913年:黄华,曾任中国外交部长兼国务院副总理(2010年逝世) 1917年:伊利亚·普里高津,比利时化学家、物理学家,1977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2003年逝世) 1918年:蘇春濤,臺灣教育工作者,童謠《妹妹背著洋娃娃》的作曲者(2003年逝世) 1919年:張瑛,香港演員(1984年逝世) 1925年:鍾愛理遜,前香港市政局議員(2021年逝世) 1928年:-{zh-cn:爱德华·谢瓦尔德纳泽;zh-tw:愛德華·謝瓦納茲}-,苏联、喬治亞政治人物,第2任喬治亞總統(2014年逝世) 1929年:陳慶雲,中國有機化學家(2023年逝世) 1933年:柯拉蓉·艾奎諾,菲律賓政治人物,第11任菲律賓總統(2009年逝世) 1937年:安热-费利克斯·帕塔塞,中非政治人物,第5任中非共和國總統(2011年逝世) 1938年:石之森章太郎,日本漫畫家(1998年逝世) 1938年:松本零士,日本漫畫家、動畫家(2023年逝世) 1942年:戎殿新,中国经济学家(2004年逝世) 1942年:尤西比奧,葡萄牙足球员(2014年逝世) 1944年:朱耀明,香港牧师 1945年:周梁淑怡,香港政治家 1945年:陳欣健,香港演員 1948年:吴霭仪,香港執業大律師、前香港立法會议员 1951年:胡紅玉,香港政界人物 1952年:劉鶴,中國政治人物,現任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副總理 1955年:岩谷徹,日本電子遊戲設計師,《小精靈》的原創設計者 1956年:尤里·涅斯捷羅夫,俄裔比利時數學家 1957年:安迪·哈里斯,美國政治人物、醫生,現任馬里蘭州聯邦眾議員 |
前期 (赤壁之战前) 劉備 關羽 張飛 趙雲 诸葛亮 陳到 糜竺 孫乾 簡雍 徐庶 伊籍 陳震 中期 (赤壁之战至诸葛亮死前) 劉備 諸葛亮 關羽 張飛 趙雲 黃忠 魏延 龐統 法正 馬超 蔣琬 費禕 董允 王平 姜維 沙摩柯 吳懿 射援 劉禪 吳班 龐羲 楊儀 劉邕 關平 關興 馬良 馬謖 李嚴 馬岱 殷觀 馬忠 張翼 廖化 霍峻 孟達 劉巴 鄧芝 來敏 杜瓊 張嶷 楊洪 李恢 黃權 賴恭 賴雄 尹默 雷銅 吳蘭 許靖 射堅 習珍 習禎 張存 何宗 向舉 程畿 姚伷 李邵 李朝 杜祺 陰化 呂乂 楊顒 龔祿 孟琰 龐林 文恭 張裔 孟光 呂凱 後期 (诸葛亮死後至蜀汉滅亡) 劉禪 蔣琬 費禕 董允 王平 姜維 夏侯霸 廖化 張翼 陳祗 黃皓 諸葛瞻 董和 | 蜀漢(221年5月15日-263年12月23日),國號為漢,後世通稱蜀漢、蜀國、蜀或季漢,共歷二世二帝,享國祚約43年,是中国历史上三國時期西南方其中一個國家。220年,魏王曹丕迫使漢獻帝「禪讓」而稱帝,改國號為「魏」,東漢正式滅亡。221年,漢中王劉備於成都以漢朝宗室身份稱帝,宣布承繼漢室,國號仍為「漢」,企圖與北方的曹魏分庭抗禮。222年,劉備傾國之力進攻由孫權領導的東吳政權,報復呂蒙白衣渡江,偷襲荊洲,史稱「夷陵之戰」。吳軍主帥見劉備將部隊駐紥在山林中,又正值盛夏,於是採用火攻,蜀漢軍隊大敗。223年,刘备去世,谥号「昭烈皇帝」;太子刘禅继位,由丞相諸葛亮实际主政。诸葛亮主政期間,繼承劉備遺志發動五次北伐,期望攻佔隴西、克復中原;诸葛亮于234年去世后,姜维又发动了十一次北伐,均遭到魏軍阻擋而未能有進一步的進展。263年,曹魏攻入蜀地,劉禪投降,蜀漢滅亡。 國號 刘备以延续漢朝的正朔尊称国号为“漢”,有時自稱「季漢」。魏晉政權皆不承認蜀漢政權承繼漢室、國號為「漢」,以其主要領土古稱蜀地而稱之為「蜀」,使「蜀」成為其俗稱。蜀漢為曹魏所滅亡,晉又取代魏國,陳壽著《三國志》(蜀漢出身,蜀漢滅亡後仕西晉)為保持政治正確,承認魏、晉為東漢獻帝以後之正統皇朝,正文敘述上不稱「漢」;同為曾出仕蜀漢的李密在《陳情表》中稱呼蜀漢為「偽朝」;《資治通鑑》稱之為「漢」。後來歷史為将其區別于西漢和東漢,稱之為「蜀漢」、「季漢」。 歷史 劉備統治时期 東漢末年,群雄割據,漢景帝後裔劉備經過幾十年的征戰終於取得半個荊州,后发动益州之战攻取劉璋治下的益州,又在汉中之战成功从曹操手中奪取漢中,於219年自封漢中王。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劉備巩固后方后,荆州守将关羽认为时机成熟,出兵北伐曹操,于樊城之戰前期大败曹军,并围困樊城。但在220年,孫權背盟偷襲荊州,关羽被迫撤军,后在麥城之戰兵败被杀,关羽兵败荊州失守使刘备元气大伤。同年曹丕逼漢獻帝禪讓,當時流傳獻帝遇害的消息,劉備遂於221年在成都稱帝,封軍師諸葛亮為丞相,並設立漢高祖太廟,合祭漢朝皇帝,以汉室宗亲的身份承继漢祚,國號仍为「漢」,稱「東漢」為「中漢」,而刘备称帝后这段时期稱為「季漢」。 同年,劉備以為關羽報仇的名义,親自發兵討伐孫權,意图夺回荆州,然大將张飞在戰爭前不幸被部下張達、范彊刺殺,後來更于222年夏季被陸遜在夷陵之戰中打敗,最終只得退守白帝城。劉備於223年四月駕崩,諡號為昭烈帝。皇太子劉禪繼位,由託孤大臣諸葛亮、李严扶助朝政。诸葛亮立即与东吴修好,恢复聯吳抗曹的政策,自蜀滅前,双方从此再无争战。 諸葛亮主政时期 刘备死后,刘禅年幼,诸葛亮实际掌控蜀漢实权,开府治事,休息养民,完善制度和法律,蜀汉的国力得以从夷陵之战的大败中恢复过来。 225年,諸葛亮平定南中多郡的叛乱,并利用降服南中少数民族部落,削弱李严的势力,解決蜀漢的後方問題。蜀汉此后的三十多年历史中,内外几乎只有对曹魏作战一个焦点,少有出现魏吴两国政变、叛乱等情况。 228年,諸葛亮率領大軍出漢中,開始第一次北伐曹魏,却在街亭战役中失败,并不得不依法处斩对此负有重大责任的參軍馬謖。 229年,吴王孙权称帝,并派使者入蜀。蜀汉众臣多认为孙权僭号,应该讨伐,但诸葛亮认为一旦与东吴交兵,就难以分出胜负,只会让曹魏得利,眼下应该与孙吴结盟抗魏,并非问责孙权僭号之罪的时候,于是派使者庆贺孙权登基,并接受孙权待灭魏之后平分天下的约定,但蜀汉使者邓芝也对孙权指出灭魏以后两国仍将一战。 之后诸葛亮继续北伐,但多次因补给线太长、粮草不济被迫撤军,北伐始终无法获得重大成效,其中在建威之戰後進佔原屬曹魏的武都、阴平两个郡。234年,諸葛亮於第五次北伐中病故於五丈原。 刘禅統治时期 諸葛亮死后劉禪开始收回軍政大權為己用,另交由蔣琬、費禕、董允等重臣接手执掌朝政。大将军蔣琬数次派出姜維等率军对曹魏进攻。246年蔣琬死后費禕掌权,不主张过多军事进攻。同年董允去世,刘禅开始寵信宦官黃皓和寵臣陳祗,令朝政開始變壞。費禕253年遇刺身亡。 大将姜維在247年開始北伐,一開始用兵規模皆不大,而費禕死後253年姜維取得蜀漢軍事大權開始對曹魏大規模用兵至262年最後一次北伐,甚至一度年年大規模征戰,严重消耗蜀汉国力,人民也困苦不堪。 姜維讨厌宦官黄皓擅权,曾上书刘禅要求处死黃皓,黄皓得知后也预谋废姜维立阎宇,朝中大臣诸葛瞻、董厥等也對姜維多次伐魏收效甚微感到反感,上书刘禅要求召还姜维为益州刺史,夺其兵权。姜維惟有避居陇西沓中屯田,內外產生嚴重分歧,汉中门户大开。而當時曹魏實質掌權者司馬昭得知蜀漢朝中狀況後決定伐蜀。 263年八月司馬昭派征西將軍鄧艾、中護軍諸葛緒和鎮西將軍鍾會率三路南下,開始魏滅蜀之戰。漢中被破,鍾會軍雖被从沓中赶回来的姜維擋於劍閣,但鄧艾率軍偷襲涪城(今绵阳市),蜀漢江油守將馬邈見魏軍突然出現,慌亂中只好投降魏軍。鄧艾繼續往成都進攻,擊敗斬殺防守的衛將軍諸葛瞻。十一月,劉禪接受大臣譙周意見,帶領成都中的文武百官出降,蜀漢正式滅亡,另一方面姜維則詐降鍾會,打算利用鍾會野心搧動他謀反造成魏军内亂再稱機杀死钟会夺取军权复国,但因事敗,與鍾會一同死於魏軍之中。 疆域 蜀漢主要佔領益州,共分為二十二郡,擁有一百三十一個縣國,劉備於建安十三年(208年)赤壁之戰後始得荊州的南郡部分及长沙、武陵等荊南4郡。建安十九年(214年)入蜀取得益州,明年與孫權議定平分荊州,219年劉備於漢中之戰打敗曹操得汉中郡。至建安二十四年(219年)時,共轄有2州21郡1屬國。同年孫吳擊取荊州而喪失南郡、武陵郡、零陵郡3郡,诸葛亮北伐曹魏取得武都郡、陰平郡2郡,分割設置數郡。蜀漢滅亡以前,計轄有1州22郡,以下為約262年蜀漢所設置的郡縣,一般會將它分為三個區域: 劉璋故地 由劉備在214年打敗劉璋得來,為蜀漢主要郡地,包括: 蜀郡,秦已設置,領有五縣 成都縣(蜀漢首都)、繁縣、江原縣、臨邛縣、郫縣 梓潼郡,刘备分廣漢郡設置,領有五縣 梓潼縣、涪縣、漢德縣、漢壽縣、白水縣 廣漢郡,西漢設置,領有五縣 雒縣、什邡縣、綿竹縣、新都縣、陽泉縣(蜀分綿竹縣置) 東廣漢郡,蜀漢時分廣漢郡設置,領有四縣 郪縣、德陽縣、五城縣、廣漢縣 汶山郡,東漢時設置,領有八縣 汶山縣、湔氐縣、都安縣、綿虒縣、平康縣、蠶陵縣、廣柔縣、白馬縣(蜀置) 巴郡,秦已設置,刘璋于201年分巴郡設置永寧郡,蜀漢保留,領有四縣 江州縣、墊江縣、臨江縣、枳縣 巴西郡,最初由刘璋于201年从巴郡中分设,領有七縣 閬中縣、西充國、南充國、漢昌縣、宣漢縣、安漢縣、宕渠縣 巴東郡,於216年,東漢分巴郡設置固陵郡,蜀漢時改為巴東郡,領有六縣 永安縣(原魚復縣)、朐忍縣、羊渠縣、北井縣、漢單縣、巫縣 涪陵郡,於201年,東漢分巴郡設置,領有五縣 漢復縣、涪陵縣、漢平縣、漢葭縣、萬寧縣 犍為郡,西漢設置,領有五縣 武陽縣、南安縣、僰道縣、資中縣、牛鞞縣 江陽郡,於221年,蜀漢分犍為郡設置,領有三縣 江陽縣、符縣、漢安縣 漢嘉郡,東漢設置,原為蜀郡屬國,於221年,蜀漢改為漢嘉郡,領有四縣 漢嘉縣、徙縣、嚴道縣、旄牛縣 北方守地 進攻曹魏而得來,包括: 漢中郡,秦已設置,219年劉備於漢中之戰打敗曹操得來,領有五縣 南鄭縣、褒中縣、沔陽縣、成固縣、南鄉縣 武都郡,西漢設置,諸葛亮第三次北伐從曹魏處奪取,領有六縣 下辯縣、河池縣、沮縣、武都縣、故道縣、羌道縣 陰平郡,東漢設置,原名廣漢屬國,曹魏時改為陰平郡,諸葛亮第三次北伐從曹魏處奪取,領有二縣 陰平縣、平廣縣 南中之地 南中之地,設庲降都督,包括: 朱提郡,東漢設置,原名犍為屬國,於221年,蜀漢改為朱提郡,領有五縣 朱提縣、南廣縣、漢陽縣、南昌縣、堂狼縣 越巂郡,西漢設置,領有十一縣 會無縣、邛都縣、卑水縣、定苲縣、臺登縣、安上縣、新道縣、潛街縣、三縫縣、蘇祁縣、闡縣 牂柯郡,西漢設置,領有七縣 且蘭縣、談指縣、夜郎縣、毋斂縣、鄨縣、平夷縣、廣談縣 雲南郡,於諸葛亮南征後,分建寧郡、永昌郡設置,領有七縣 雲南縣、梇棟縣、青蛉縣、姑復縣、邪龍縣、楪榆縣、遂久縣 興古郡,於諸葛亮南征後,分建寧郡、牂柯郡設置,領有九縣 句町縣、宛溫縣、漏臥縣、賁古縣、漢興縣、進乘縣、西豐縣、西隨縣、鐸封縣 建寧郡,西漢設置,原名益州郡,於諸葛亮南征後改為建寧郡,領有十六縣 味縣、存馬邑縣、母單縣、同瀨縣、牧麻縣、穀昌縣、連然縣、秦臧縣、雙柏縣、俞元縣、修雲縣、滇池縣、同勞縣、同井縣、勝休縣、建伶縣 永昌郡,東漢設置,領有七縣 不韋縣、永壽縣、比蘇縣、南涪縣、巂唐縣、哀牢縣、博南縣 政治 蜀漢政律《蜀科》由諸葛亮、法正、劉巴、李嚴、伊籍所編列。後來,劉備逝世,繼位的劉禪幼小,政策多由諸葛亮所主持。以法家思想为主导,在朝內制定八務、七戒、六恐、五懼,訓誡大臣; 當時實行安撫百姓,展示法度規範,約制官職,嚴格遵從權制,廣開誠心,公平行事。做到盡忠益的人雖有錯,必定賞賜;犯法怠慢的人雖是親屬之人,但都懲罰。如能順從懲罰,雖重罪仍會得釋;巧言令色的人,雖輕罪仍會受重罰。而且刑政雖嚴峻,但都無人怨恨。 诸葛亮的治国取得了很大的成果,即使是连年对曹魏作战,在诸葛亮在世时,蜀汉的经济仍然得到了较大的发展。袁準评价为“亮之治蜀,田畴辟,仓廪实,器械利,蓄积饶,朝会不华,路无醉人。”正因为诸葛亮清廉而公正,并能使得百姓安居乐业,生活富足稳定,百姓对诸葛亮极为爱戴,陈寿称之为“至今梁、益之民,咨述亮者,言犹在耳,虽甘棠之咏召公,郑人之歌子产,无以远譬也。” 諸葛亮死後,蔣琬、費禕、董允等都繼續諸葛亮的政策;後來劉禪寵信寵臣陳祗、宦官黃皓,開始相信鬼神之說,朝政漸下;儘管如此,至蜀漢滅亡為止,國家政風仍算清廉,官吏約四萬人。有学者认为蜀汉灭亡与官吏数目太多有关。 蜀漢政治中,在劉備、諸葛亮的經營下,人才多能發揮己用,最初起兵的麾下、荊襄舊部、蜀中降將,在劉備、諸葛亮等人的協調下得以事才任用,荊州舊部與劉璋下屬降將;有能者多能位居要職。 如法正成為僅次於諸葛亮的謀士,蜀中舊將的李嚴;劉備稱帝後任尚書令;在劉備逝世後出鎮江州,後更遷為驃騎將軍,其後由於延誤軍機而招致流放,然其子李豐仍受諸葛亮任用,並未因此有所偏廢。又如吳懿,劉備定蜀後任討逆將軍;稱帝後遷為關中都督;建興八年任左將軍,諸葛亮過世後,陞至車騎將軍,並擔任漢中的防務總指揮,其族弟吳班,官位常僅次於吳懿,後主世,任驃騎將軍。黃權於劉備領益州牧時任治中從事。又如董和、李恢等亦受劉備、諸葛亮重用。諸葛亮治事期間,不僅提拔荊州舊部的蒋琬、魏延、费祎、楊儀等,亦大加重用蜀中人才;文如董和、董允父子,武如王平、張嶷、張翼、馬忠等如是,縱如降將的姜维,亦受到諸葛亮的重用,其後更成為蜀漢後期北伐的重要將領。 其人才可謂兼容並蓄,不論荊襄舊部、起兵之初的麾下、蜀中舊將、魏國降將等,皆能依照其能力擔任相應的職務。蜀漢後期亦有不少人才,武將如霍峻之子霍弋、句扶、柳隱及羅憲等,皆為一時之選。 軍事 蜀漢將士,在劉備在位最盛時期(未失荊州時)約有十六萬至二十萬之間。至蜀漢滅亡,仍有在籍將士十萬二千人。 蜀漢的對外戰爭多向曹魏發動,前期最著名是諸葛亮北伐與後期最著名姜維北伐。 然而姜維的北伐卻間接導致蜀漢壓力加劇,國力日漸下滑,人心厭戰,以致蜀漢重要據點缺乏士兵固守。 蜀漢內部政局較東吳及曹魏平和,除夷陵之戰及諸葛亮南征之外,鮮有內亂或向東吳方面發起攻擊。 蜀漢精銳部隊 白耳兵 西涼鐵騎 無當飛軍 經濟 214年,劉備入蜀後,巴蜀地區財政混亂,劉巴提出鑄直百錢(直百五銖),平衡物價,解決問題。當中五銖錢與直百錢並用,錢面有鑄字「直百五銖」、背有「好右有為」,為犍為郡所鑄,從中知道蜀鑄錢不只在一地。 而蜀漢的收入有田租,但暫未有實例;鹽鐵對蜀漢有不錯的利潤;,而南中金、銀、丹、漆、耕牛、戰馬、蜀錦等貢品,令蜀漢軍費有所供給,國家富裕,為諸葛亮北伐提供物資;另有其他收入沒有記錄。另一方面,支出包官俸、軍糧、賞賜等,至蜀漢亡時,官府仍有金、銀各二千斤。 劉備入蜀後,藉著戰國時代李冰所開的都江堰所提供的充足水利,不斷增加耕地的灌溉面積;後至諸葛亮北伐時,為了防護都江堰而任命的督堰官人數已有一千二百人之多,足見其灌溉農業規模之大。諸葛亮在保山市法寶山下設有諸葛堰。在漢中增築山河堰,成都重築九里堤。蜀漢由於地形上山地較多,除了較主要的灌溉農地以外,幾乎沒有興修水利、屯田的必要,遠不及魏、吳,雖然有督農的官職,但只設在與魏國接壤的前線漢中郡。蜀中雖不缺糧,但受限於地理限制,在與魏國作戰時補給線往往較魏國長;諸葛亮第五次北伐時,曾在魏地屯田,只為解決運糧問題。而至姜維時,他亦在沓中種麥,但主要作用是避開黃皓。至蜀漢亡時,官府仍有四十多萬斛米糧。 三國中,蜀漢在絲織業最為興盛,以蜀郡為盛產地,稱為「蜀錦」。蜀漢設立專門的錦官製造蜀錦,甚至諸葛亮北伐的經濟來源都嚴重依賴蜀錦,此外蜀錦亦多用以外交禮物及賞賜。漢亡之時,官府藏有錦、綺、彩、絹,各二十萬匹,在當時是十分驚人的數目。井鹽也是蜀地特產,為蜀漢其中一項重要工業。另有開發天然氣。三國時期的商業不太發達,一是由於生產量減少,人民多以物易物;二是由於金屬貨幣不流通;三則是由於割據的局面,商人不能遠行。當中,魏、漢因對立而沒有發生貿易;與東吳則貿易頗多;蜀漢因地處西南,所以鮮有對外域進行貿易。 人口 蜀漢全盛時期擁有三十多萬戶(未失荊州時),人口約一百萬,為三國中最少。 汉昭烈帝章武元年(221年),在籍户口分别为二十万户与九十万人,经诸葛亮治蜀,至蜀漢亡时(263年)共有1082000人 ,其中户数二十八万, 民数九十四万, 带甲将士十万二千, 官吏四万, 當中蜀郡擁有戶口最多。 社会 因地處著名產茶的西南地區,所以飲茶的風氣甚盛,足以代酒,因此飲酒之風不及魏、吳。民間亦有拜祭鬼神,諸葛亮死後,劉禪初期不與立廟,百姓仍在路上祭祀。朝廷中,蜀漢後期,劉禪聽信黃皓巫鬼之說,最後間接令蜀漢被曹魏入侵。 重要人物 |
孙据:县侯,孫靜曾孫 孫幹:亭侯,孫靜曾孫 孙闿:亭侯,孫靜曾孫 孫堅族孫 孙桓:丹徒侯,孫河三子 孙韶:建德侯,孫河侄子 孙楷:临成侯,孙韶長子 孙越:建德侯,孙韶次子 鄉侯 孙松:都乡侯,孙翊子 孙邻:都乡侯-214年,孙贲长子 孙苗:都乡侯,孙邻长子 亭侯 孙贲:都亭侯,孙羌长子 大臣:62位 縣侯(一等侯爵) 徐琨:廣德侯-200年代 徐矯:廣德侯 徐祚:廣德侯、徐矯之弟 步騭:广信侯-211年、臨湘侯-229年 步協:臨湘侯-247年 步玑:臨湘侯 贺齐:山阴侯-216年 潘璋:溧阳侯-219年 陸遜:华亭侯-219年、婁侯-220年、江陵侯-222年 陸抗:江陵侯-245年 陸晏:江陵侯-274年 呂蒙:孱陵侯-220年 呂霸:孱陵侯-220年 呂琮:孱陵侯,呂霸之兄 呂睦:孱陵侯,吕霸之弟 諸葛瑾:宣城侯-220年、宛陵侯-222年 诸葛融:宛陵侯-241年 周泰:陵陽侯-220年 周邵:陵陽侯 周承:陵陽侯,周邵之弟 朱然:西安乡侯-220年、永安侯-222年、当阳侯-223年 施绩:当阳侯-249年 吕岱:都乡侯-220年、番禺侯-226年 吕凯:番禺侯-256年 全琮:阳华亭侯-220年、錢塘侯-222年前 全怿:钱塘侯 張昭:由拳侯-221年、婁侯-229年 張休:婁侯-236年 呂範:宛陵侯-221年、南昌侯-228年前 呂據:南昌侯-228年 滕胤:都亭侯-221年、高密侯-256年前 滕牧:高密侯-264年,滕胤族弟 朱桓:新城亭侯、嘉興侯-222年 朱異:嘉兴侯-238年 朱治:毗陵侯-222年 朱才:毗陵侯-224年 朱琬:毗陵侯 孫邵:陽羨侯-222年 韩当:都亭侯-222年、石城侯-223年 韩綜:石城侯-226年 蒋壹:宣城侯-222年 徐盛:芜湖侯-224年前 徐楷:芜湖侯-224年 顧雍:醴陵侯-226年 顾济:醴陵侯-243年 顾裕:醴陵侯、顾济之兄 芮玄:溧阳侯-226年前 潘濬:劉陽侯-229年前 潘翥:劉陽侯-239年 朱據:雲陽侯-229年 朱宣:雲陽侯,朱據之孫 諸葛恪:都乡侯-234年、陽都侯-252年 丁奉:都亭侯-252年、都乡侯-252年、安豐侯-255年 全尚:都亭侯-252年、永平侯-253年 文钦:谯侯-255年 陸凱:都乡侯-255年、嘉興侯-264年 濮阳兴:外黄侯-256年 何洪:永平侯-264年 何邈:永平侯 何蒋:溧阳侯-264年 何植:宣城侯-264年 陆景:毗陵侯-264年后 张悌:山都侯-279年 虞汜:余姚侯 诸葛诞:寿春侯 鄉侯(二等侯爵) 沈珩:永安乡侯 周胤:都乡侯-229年 是儀:都亭侯、都乡侯-229年 陈表:都乡侯-236年 钟离牧:都乡侯-236年 張承:都乡侯 張震:都乡侯-245年 全吴:都乡侯 亭侯(三等侯爵) 步阐:西亭侯-247年 韦昭:高陵亭侯-264年 華覈:徐陵亭侯-264年 骆统:新阳亭侯 谷利:都亭侯—215年 陈脩:都亭侯-220年 陆胤:都亭侯-258年 陆式:都亭侯 魯淑:都亭侯 鲁睦:都亭侯 程咨:亭侯-229年 全绪:亭侯-253年 文雍:亭侯-256年 凌封:亭侯 凌烈:亭侯,凌封之弟 干统:都亭侯 關內侯 黄柄:关内侯-229年 周鲂:关内侯 列侯 諸葛直:亶洲將軍—231年 陈永:侯 王氏三人:列侯,王夫人之弟 獲諡的大臣 宰輔名列 首輔 孫邵(王相) 顧雍(丞相) 陸遜(丞相) 步骘(丞相) 朱据(丞相) 諸葛恪(太傅兼領大將軍) 孫峻(丞相兼領大將軍) 孫綝(丞相兼領大將軍) 濮陽興(丞相) | 何蒋:溧阳侯-264年 何植:宣城侯-264年 陆景:毗陵侯-264年后 张悌:山都侯-279年 虞汜:余姚侯 诸葛诞:寿春侯 鄉侯(二等侯爵) 沈珩:永安乡侯 周胤:都乡侯-229年 是儀:都亭侯、都乡侯-229年 陈表:都乡侯-236年 钟离牧:都乡侯-236年 張承:都乡侯 張震:都乡侯-245年 全吴:都乡侯 亭侯(三等侯爵) 步阐:西亭侯-247年 韦昭:高陵亭侯-264年 華覈:徐陵亭侯-264年 骆统:新阳亭侯 谷利:都亭侯—215年 陈脩:都亭侯-220年 陆胤:都亭侯-258年 陆式:都亭侯 魯淑:都亭侯 鲁睦:都亭侯 程咨:亭侯-229年 全绪:亭侯-253年 文雍:亭侯-256年 凌封:亭侯 凌烈:亭侯,凌封之弟 干统:都亭侯 關內侯 黄柄:关内侯-229年 周鲂:关内侯 列侯 諸葛直:亶洲將軍—231年 陈永:侯 王氏三人:列侯,王夫人之弟 獲諡的大臣 宰輔名列 首輔 孫邵(王相) 顧雍(丞相) 陸遜(丞相) 步骘(丞相) 朱据(丞相) 諸葛恪(太傅兼領大將軍) 孫峻(丞相兼領大將軍) 孫綝(丞相兼領大將軍) 濮陽興(丞相) 陸凱(左丞相)、萬彧(右丞相) 張悌(丞相) 大司馬 呂範 朱然、全琮(分領左右大司馬) 呂岱 滕胤 施績、丁奉(分領左右大司馬) 范慎(太尉) 陸抗 诸葛靓(《晋书》记载) 軍事 吳軍以舟師為主,步兵次之。孫吳水軍發達,在濡須口和西陵設有水軍基地,在侯官(今福建閩侯)設有造船廠。其所造名為「長安」的戰船,可載士兵千餘人。其精銳軍隊有車下虎士、丹陽青巾軍與交州義士等。孫吳還有設有山越兵、蠻兵、夷兵等少數民族部隊。由于比较特殊的社会政治环境,孫吴除了有世兵制外,还有世襲領兵制。各将领所領軍隊算是其部曲,軍隊除了服从中央指挥参与战役,但还要为其将领提供其它耕种杂役等。在將領死后軍隊須繼續聽令將領之子或其弟等繼承者。 經濟 由於吳據處江南,而這一帶在三國時還是人煙不稠密之地,孫權一登位後就設置農官,實行屯田。由於地處海邊,吳國在造船和鹽業都相當發達,甚至遠超曹魏,同時海上貿易亦有所興起。單是所生產的船隻,高度已達五層,動輒可載數千人。 |
孫輔,堂兄,字國儀,孫羌次子。 孫暠,堂兄,字伯?,孫靜長子。 孙瑜,堂弟,字仲異,孫靜次子。 孫皎,堂弟,字叔朗,孫靜三子。 孫奐,堂弟,字季明,孫靜四子。 孫河,族兄,字伯海,孫堅族子。 孫香,族兄,字文陽,孫堅族子。 孫桓,族侄,字叔武,孫河三子。 孫韶,族侄,字公禮,孫河侄子(賜姓孫,將他列名孫氏家族祖譜之中)。 表親兄弟 徐琨(亦是徐夫人的生父) 吳奮 吳祺 后妃 謝夫人,正室,謝煚之女,謝承之姐。 徐夫人,正室,徐琨之女,孫登之養母。 步夫人,妃嫔,追赠皇后,生有孫魯班、孫魯育二女。 潘皇后,皇后,生孫亮。 王夫人,妃嫔,追諡大懿皇后,王盧九之女,生孫和。 王夫人,妃嫔,追諡敬懷皇后,生孫休。 袁夫人,妃嫔,袁術之女。 趙夫人,妃嫔,趙達之妹,為中國最早記載的女畫家,也是蚊帳的發明者,有針絕、機絕、絲絕三絕之稱的才女。 仲姬,妃嫔,生孫奮。 谢姬,妃嫔,孙霸子孫基和孫壹的祖母,应是孙霸的生母。 史书没有记载孙登、孙虑及孙权次女的生母,她们可能不在上述后妃之内。 子女 子 長子:孫登,黃龍元年(229年)被立為太子。諡號宣太子。 次子:孫慮,官至鎮軍大將軍,封建昌侯。 三子:孫和,赤烏五年(242年)被立為太子,後被廢為南陽王。孫亮在位時被賜死。追諡文皇帝。 四子:孫霸,封魯王。後被孫權賜死。 五子:孫奮,歷封齊王、章安侯,孫皓在位時被殺。 六子:孫休,吳國第三位皇帝,諡號景皇帝。 七子:孫亮,吳國第二位皇帝,後被廢為會稽王、候官侯,在前往封地途中自殺(一説被毒殺)。 女 孫魯班,字大虎,孫權長女,先配周循,後配全琮。 孫氏(待考),孫權次女。劉纂妻,早卒。 孫魯育,字小虎,孫權三女,先配朱據,後配劉纂。 孫氏(待考),滕胤妻。 养子 凌烈,凌统长子。凌统死时只有数岁,被孙权接到宫中抚养。长大后领父兵。封为亭侯。 凌封,凌统次子,与兄一同被抚养。兄凌烈犯罪被免官后,袭其爵位、士兵。 孫子 孫皓,吳大帝孫權之孫,孫和子,為吳末帝 藝術形象 戲劇 / 電影 麗的電視本港台電視劇集《三國春秋》(1976年):由胡枫飾演孫權。 香港邵氏电影《神通术与小霸王》(1983年):由邓伟豪飾演孫權。 亚洲电视(ATV)《諸葛亮》(1985年):由徐正运飾演孫權。 香港亞洲電視電視劇《諸葛亮》(1985年):由吴仕德飾演孫權。 歌仔戏《孔明三气周瑜》(1990年):由唐美云飾演孫權。 香港中国长河影业公司《神通》:由马景飾演孫權。 湖南广播电视台電視劇《孙权轶事》(1993年):由徐晓东飾演孫權。 中國中央電視台電視劇《三國演義》(1994年):由恽浆铮(女)饰演少年孙权,吳曉東飾演成年孫權。在日语版《三國演義》中由鸟海胜美为少年孙权配音,小杉十郎太为成年孙权配音。 中國電視劇《東方小故事之添字得驴》(1994年):由高原飾演孫權。 台灣華視電視劇《三國英雄傳之關公》(1996年):由李興文飾演孫權。 電影《诸葛孔明》(1996年):由彭志义飾演孫權。 電影《一代枭雄曹操》(1999年):由彭志义飾演孫權。 中国中央电视台电视剧《武圣关公》(2004年):由李东桥飾演孫權。 電影《赤壁》(2008年)/ 電影《赤壁:決戰天下》:由張震飾演孫權。 台灣民視/八大電視電視劇《終極三國》(2009年): 由修杰楷飾演。 中國電視劇《三国》(2010年):由鄭偉(少年)、張博飾演孫權。 中國電視劇《廉石传奇》(2010年):由罗嘉良飾演孫權。 香港無綫電視電視劇《回到三國》(2012年):由敖嘉年飾演孫權。 中國電視劇《武神赵子龙》(2016年):由贺刚飾演孫權。 中國電視劇《大軍師司馬懿之軍師聯盟》(2017年):由丁海峰飾演孫權。 電影《新解釋·三國志》(2020年):由岡田健史飾演孫權。 周顯揚执导電影《真·三國無雙》(2021年):由卢展翔飾演孫权。 動漫作品 真三國無雙系列 / 無雙OROCHI系列(光榮公司開發,菅沼久義配音) 蒼天航路(王欣太) 火鳳燎原(陳某)、火鳳燎原外傳小說《伯符》(王貽興):設定為山無陵之義弟、義姐夫為司馬懿、劉大之得意弟子,於孫策討伐嚴白虎時帶領「敗將」成員徐盛和潘璋協助孫策,並於孫策攻下會稽時以「江東二喬」以脅迫喬老爺歸順孫策,其後二喬被迫分別下嫁於孫策和周瑜,晚年因孫登在狩獵時神秘中箭而死,間接釀成二宮之爭。 三國志(橫山光輝) 三國志 三國演義 《BB戰士三國傳》 《SD高達世界 三國創傑傳》 参见 二宮之爭 孙陵 注释 参考文献 引用 书目 《三國志‧吳書‧吳主傳》 《史傳所見三國人物曹操劉備孫權之研究》吳玉蓮著,文史哲出版社印行,1989年4月 《吳大帝孫權與南京》明孝陵博物館編,2012年1月 延伸阅读 |- style="text-align: center;" |- |- |- style="text-align: center;" | 元好问:「孙郎矫矫人中龙,顾盼叱咤生云风。」 郝经:「東漢之衰,孫權承父兄之烈,尊禮英賢,撫納豪右,誅黄祖,走曹操,襲關侯,遂奄有荆颺,今年出濡須,明年戰合肥,嶷然勢常北向,而以守爲攻,稱臣於魏,結援於漢,始忍勾踐之辱,終爲熊通之譖,保據江淮,奄征南海,卒與漢魏鼎峙而立,先起而後亡,非惟智勇足抗衡,亦國勢便利然也。」(《續後漢書》) 胡三省:「當方面者,當如呂岱;委人以方面者,當如孫權。」(《資治通鑒注》) 朱元璋:「君臣之间,以敬为主。敬者,礼之本也。故礼立而上下之分定,分定而名正,名正而天下治矣。孙权盖不知此,轻与臣下戏狎,狎其臣而亵其父,失君臣之礼。」(《明太祖宝训》) 罗贯中在《三國演義》有詩贊曰:「紫髯碧眼號英雄,能使臣僚肯盡忠,二十四年興大業,龍磐虎踞在江東。」 孙承恩:「仲谋强明,委任才智。听言能断,业乃鼎峙。倍义负汉,屈身事曹。传世四君,霸图亦消。」(《文简集·卷三十八》) 王夫之:「于是而知先主之知人而能任,不及仲谋远矣。」「于子瑜也、陆逊也、顾雍也、张昭也,委任之不如先主之于公,而信之也笃,岂不贤哉?」(《宋论·卷一·太祖》) 朱彝尊:「想當日周郎陸弟,一時聲價。乞食肯從張子布?舉杯但屬甘興霸。看尋常談笑敵曹劉,分區夏。」(《滿江紅 吳大帝廟》清·朱彝尊 ) 呂履恆:「仲謀才志擬難兄,江左開基事竟成。仇國稱臣緣底急,同盟歸妹卻相傾。南邦文武材何在,東鄂江山跡已更。惟有遺宮傳避暑,古苔荒草對孤城。」(沈德潛.《清詩別裁集(下冊)》) 王懋竑:「至权时,张昭、张紘虽见尊礼而不复任用,昭且几不免,而翻竟以窜死,惟顾雍、潘濬辈从容讽议,得安有位。陆逊有大功,而以数直谏愤恚而卒。周瑜、鲁肃幸已早死,不与陆逊同祸,而亦恩不及嗣。有所爱重者,惟吕蒙、凌统、甘宁、周泰辈,以视策万万不逮矣。其保有江东者,以有吕蒙辈为之用,得其死力,而其不能廓大基业,窥中原者,亦以此。」(《三国志集解》) 赵翼:「至孙氏兄弟之用人,亦自有不可及者。」「以人主而自悔其过,开诚告语如此,其谁不感泣?使操当此,早挟一‘宁我负人,勿人负我’之见,而老羞成怒矣!此孙氏兄弟之用人,所谓以意气相感也。」 王鸣盛:「孙权称臣事魏已久,及黄武元年春大破蜀,刘备奔走,势愈强盛,则魏欲与盟而不受,九月魏兵来征,又卑辞上书求自改悔,乞寄命交州乃随,又改年临江拒守,彼此互有杀伤,不分胜负。十二月又通聘于蜀,乃既和于蜀,又不绝于魏,且业已改元而仍称吴王。五年令曰北虏缩窜,方外无事,乃益务农亩,称帝之举,直隐忍以至魏明帝太和三年,而后发,反覆倾危,惟利是视,用柔胜刚,阴谋狡猾,史评以勾践相比,非虚语也。」(《三国志集解》) 何焯:「老悖昏惑,吴亡不待皓而决。」 李慈铭:「三国时,魏既屡兴大狱,吴孙皓之残刑以逞,所诛名臣,如贺邵、王蕃、楼玄等尤多。少帝之诛诸葛恪、滕胤,皆逆臣专制,又当别论。惟大帝号称贤主,而太子和被废之际,群臣以直谏受诛者,如吾粲、朱据、张休、屈晃、张纯等十数人,被流者顾谭、顾承、姚信等又数人,而陈正、陈象至加族诛,吁,何其酷哉!自是宫闱之衅,未有至此者也。」(《越缦堂读书笔记》) 許南英:「大江東去走征帆,憑弔吳峯日色銜。金粉江山初得主,英雄兄妹迥非凡。劉曹並世能分據,瑜亮同時不信讒。遺廟尚存王氣盡,秋風蕭瑟響松杉。」(《吳大帝 其一》 清末近現代初·許南英)「紫髯碧眼亦威嚴,破虜生兒自不凡。兄壽不長天意在,母懷徵異月華銜。薄情竟絕金刀婿,奇計能燒鐵鎖帆。王氣至今猶未歇,石頭城外石巉巉。」(《吳大帝 其二》 清末近現代初·許南英) 蔡东藩:「黄祖本无才智,而孙坚死于祖手;孙策又不能亲复父仇,命为之,势为之也。坚阻于命,策限于势;至权承父兄之业,用瑜蒙诸将,一出再出,方举黄祖而枭夷之,春秋之义大复仇,如孙仲谋者,其固不愧为令子乎?曹操谓生子至如孙仲谋,若刘景升诸儿,与豚犬等,原非虚言。」「孙权承父兄遗业,任才尚计,史谓其有勾践遗风,乃内宠相寻,晚年益愦,废长立幼,乱本已成。」(《後漢演義》) 盧弼:「竊謂有勾踐之志則可,無勾踐之志則終爲奴虜而已,南宋其已事也。仲謀操縱其間,以江東而抗衡大國承祚,方之勾踐其信然矣。」(《三國志集解》) 柏杨:「孙权是中国历史上最可爱最有人情味的皇帝之一。」 李宗吾:「他和刘备同盟,并且是郎舅之亲,忽然夺取荆州,把关羽杀了,心之黑,仿佛曹操,无奈黑不到底,跟著向蜀请和,其黑的程度,就要比曹操稍逊一点;他与曹操比肩称雄,抗不相下,忽然在曹丞相驾下称臣,脸皮之厚,仿佛刘备,无奈厚不到底,跟著与魏绝交,其厚的程度也比刘备稍逊一点。他虽是黑不如操,厚不如备,却是二者兼备,也不能不算是一个英雄。」 毛泽东:「孙权是个很能干的人。」「当今惜无孙仲谋。」(《毛泽东读古书实录》)「天下无所谓才,有能雄时者,无对手也。以言对手,则孟德、仲谋、诸葛而已。」(《讲堂录》) 張作耀:「孫權暮年多有失誤。一是廢立失度,並寵太子孫和與魯王孫霸,最終釀成‘二宮之變’,動搖了國之根基;二是立幼子為儲,為權臣亂政提供了歷史平台;三是誅殺大臣,罪流無辜;四是迷信異兆,崇信鬼神。」(張作耀.《孫權傳》) 金春澤:「夫欲滅吳蜀而一天下者,曹操也,欲討曹操以興復漢室者,劉備也,欲保守江東,未嘗敢有幷天下之志者,孫權也,未嘗敢有幷天下之志而强爲大言以自壯者,又孫權也。觀於孫策之謂權曰,擧江東之衆,决機於兩陳之間,與天下爭衡,卿不如我,擧賢任能,各盡其心,以保江東,我不如卿。知權莫如策,其所期,固不越於江東,周瑜薦魯肅,權問計,肅曰,漢室不可復興,曹操不可卒除,爲將軍計,惟有保守江東。其謀臣之計,亦止如此。嗟夫。權誠自量,而惟以江東爲意,則率周瑜、魯肅之徒,佐劉備討曹操,以定天下。身爲功臣之首,奉藩江東,世世稱孤,豈不名正理得,其身安樂,而權之慮不及此者,誠謂若是,則不能復爲大言也。是以曹、劉角立,而權於其間,反覆不常,或破曹或侵劉,或稱臣於曹,或連和於劉,其計未嘗素定而已。然坐江東而爲大言,則又自若也。觀於其所論三臣之言,亦可知已。其言曰,公瑾雄烈, 胆略兼人,遂破孟德,邈焉寡俦。子敬与孤燕语,便及大略,孟德率数十万众,水陆俱下,独劝孤呼公瑾付任,后虽劝我借玄德地,一短不足以损二长。孤常以比邓禹也。子明果敢有胆,筹策奇至,图取关羽,胜于子敬,又曰,子敬云,帝王之起,自有驱除,羽不足忌,此子敬内不能办,外为大言耳。权以区区才智,割据一隅,与数三谋臣,图议国事,其本末略具于此。夫以曹操之彊,刘备之义,关羽之勇,萃于一时,而权之臣,破孟德则为功,取关羽则为能,劝借玄德地则为短,是其势,岂不杰然特立于天下哉。而乃又以鲁肃驱除之说为大言,此所以未尝敢有幷天下之志。而其后有称臣、连和之事,亦其势然也。然权方且责人之大言,而权之大言又甚,其比鲁肃于邓禹是也。禹之初见光武曰,愿明公延揽英雄,务悦人心,立高祖之业,救万民之命。只此数言,与肃何如也。安有英雄之士,遇人主于草昧之间,而其所献计,乃曰汉室不可兴,曹操不可除。夫成大业者,举大名,未知吴之君臣所举何名。而肃而为禹,谁不为禹者,然且自谄其臣,而身欲为光武以自壮。则此权所以不肯佐刘备定天下也。”(《北轩集》卷8, 史论, 孙权三臣之论) 成大中:“孙权之获关羽也,宜用曹操法,待以上宾,享以美姬珍羞,而尽除其爪牙,则入圈之虎,安所用其猛哉。必自愧死尔。不然,数其罪而纵之,羽岂能去哉。羽自刎于吴纛之下也。乃获便杀之,由积畏之也。正自露吾之拙,而成彼之名也。曹操肯为此耶。使羽名烈,至今与日月争光者,权实成之也。故从古杀俊士者,适足成其名也。祢衡尚然,况关羽哉。”(《靑城杂记》卷4 醒言) 家庭 先人 孫武,有說他是孫堅和孫權的祖先。 孫國,字明元,高祖父 孫躭,字玄志,曾祖父 祖輩 孫鍾,祖父。 孫旃,字子之, 孫鍾的兄弟。 外公外婆 吳煇,外公。 父母輩 叔伯 孙羌:是孙權伯父,东汉末年人物。 孙静:东汉末年长沙太守孙坚之弟,孙策、孙权之叔。孙坚初起义军时,孙静集合乡里及宗族子弟五六百人作为孙坚的基础队伍。 舅親 徐真,孫策姑丈,父親孫堅之妹夫。 吳景,孫策舅父,母親吳夫人之弟。 父母 孙坚 父親,孫權稱帝後追諡為武烈皇帝, 受袁術命令攻擊荊州劉表,在追擊其部將黃祖之時,遭到呂公伏擊戰死。 吳夫人 母親,孫權稱帝後追諡為武烈皇后 兄弟姊妹 兄弟 孫策 長兄,東吳奠基者,孫權稱帝後追諡為長沙桓王 孫翊 三弟,丹楊太守,性格驍悍果烈,有孫策之風 孫匡 四弟,举茂才,早逝。 孫朗 五弟,庶出 姐姐 孫氏,嫁給曲阿人弘咨,有子弘缪(一说是孙) 孫氏,女儿陈氏为潘濬子潘秘妻,也有陈氏是孙权乳母女的说法 妹妹 孫夫人,嫁刘备,三国演义中称孙仁,戏剧中称孙尚香 異姓兄長 周瑜(吴夫人命其以兄事之) 親族兄弟 孫賁,堂兄,字伯陽,孫羌長子。 孫輔,堂兄,字國儀,孫羌次子。 孫暠,堂兄,字伯?,孫靜長子。 孙瑜,堂弟,字仲異,孫靜次子。 孫皎,堂弟,字叔朗,孫靜三子。 孫奐,堂弟,字季明,孫靜四子。 孫河,族兄,字伯海,孫堅族子。 孫香,族兄,字文陽,孫堅族子。 孫桓,族侄,字叔武,孫河三子。 孫韶,族侄,字公禮,孫河侄子(賜姓孫,將他列名孫氏家族祖譜之中)。 表親兄弟 徐琨(亦是徐夫人的生父) 吳奮 吳祺 后妃 謝夫人,正室,謝煚之女,謝承之姐。 徐夫人,正室,徐琨之女,孫登之養母。 步夫人,妃嫔,追赠皇后,生有孫魯班、孫魯育二女。 潘皇后,皇后,生孫亮。 王夫人,妃嫔,追諡大懿皇后,王盧九之女,生孫和。 王夫人,妃嫔,追諡敬懷皇后,生孫休。 袁夫人,妃嫔,袁術之女。 趙夫人,妃嫔,趙達之妹,為中國最早記載的女畫家,也是蚊帳的發明者,有針絕、機絕、絲絕三絕之稱的才女。 仲姬,妃嫔,生孫奮。 谢姬,妃嫔,孙霸子孫基和孫壹的祖母,应是孙霸的生母。 史书没有记载孙登、孙虑及孙权次女的生母,她们可能不在上述后妃之内。 子女 子 長子:孫登,黃龍元年(229年)被立為太子。諡號宣太子。 次子:孫慮,官至鎮軍大將軍,封建昌侯。 三子:孫和,赤烏五年(242年)被立為太子,後被廢為南陽王。孫亮在位時被賜死。追諡文皇帝。 四子:孫霸,封魯王。後被孫權賜死。 五子:孫奮,歷封齊王、章安侯,孫皓在位時被殺。 六子:孫休,吳國第三位皇帝,諡號景皇帝。 七子:孫亮,吳國第二位皇帝,後被廢為會稽王、候官侯,在前往封地途中自殺(一説被毒殺)。 女 孫魯班,字大虎,孫權長女,先配周循,後配全琮。 孫氏(待考),孫權次女。劉纂妻,早卒。 孫魯育,字小虎,孫權三女,先配朱據,後配劉纂。 孫氏(待考),滕胤妻。 养子 凌烈,凌统长子。凌统死时只有数岁,被孙权接到宫中抚养。长大后领父兵。封为亭侯。 凌封,凌统次子,与兄一同被抚养。兄凌烈犯罪被免官后,袭其爵位、士兵。 孫子 孫皓,吳大帝孫權之孫,孫和子,為吳末帝 藝術形象 戲劇 / 電影 麗的電視本港台電視劇集《三國春秋》(1976年):由胡枫飾演孫權。 香港邵氏电影《神通术与小霸王》(1983年):由邓伟豪飾演孫權。 亚洲电视(ATV)《諸葛亮》(1985年):由徐正运飾演孫權。 香港亞洲電視電視劇《諸葛亮》(1985年):由吴仕德飾演孫權。 歌仔戏《孔明三气周瑜》(1990年):由唐美云飾演孫權。 香港中国长河影业公司《神通》:由马景飾演孫權。 湖南广播电视台電視劇《孙权轶事》(1993年):由徐晓东飾演孫權。 中國中央電視台電視劇《三國演義》(1994年):由恽浆铮(女)饰演少年孙权,吳曉東飾演成年孫權。在日语版《三國演義》中由鸟海胜美为少年孙权配音,小杉十郎太为成年孙权配音。 中國電視劇《東方小故事之添字得驴》(1994年):由高原飾演孫權。 台灣華視電視劇《三國英雄傳之關公》(1996年):由李興文飾演孫權。 電影《诸葛孔明》(1996年):由彭志义飾演孫權。 電影《一代枭雄曹操》(1999年):由彭志义飾演孫權。 中国中央电视台电视剧《武圣关公》(2004年):由李东桥飾演孫權。 電影《赤壁》(2008年)/ 電影《赤壁:決戰天下》:由張震飾演孫權。 台灣民視/八大電視電視劇《終極三國》(2009年): 由修杰楷飾演。 中國電視劇《三国》(2010年):由鄭偉(少年)、張博飾演孫權。 中國電視劇《廉石传奇》(2010年):由罗嘉良飾演孫權。 香港無綫電視電視劇《回到三國》(2012年):由敖嘉年飾演孫權。 中國電視劇《武神赵子龙》(2016年):由贺刚飾演孫權。 中國電視劇《大軍師司馬懿之軍師聯盟》(2017年):由丁海峰飾演孫權。 電影《新解釋·三國志》(2020年):由岡田健史飾演孫權。 周顯揚执导電影《真·三國無雙》(2021年):由卢展翔飾演孫权。 動漫作品 真三國無雙系列 / 無雙OROCHI系列(光榮公司開發,菅沼久義配音) 蒼天航路(王欣太) 火鳳燎原(陳某)、火鳳燎原外傳小說《伯符》(王貽興):設定為山無陵之義弟、義姐夫為司馬懿、劉大之得意弟子,於孫策討伐嚴白虎時帶領「敗將」成員徐盛和潘璋協助孫策,並於孫策攻下會稽時以「江東二喬」以脅迫喬老爺歸順孫策,其後二喬被迫分別下嫁於孫策和周瑜,晚年因孫登在狩獵時神秘中箭而死,間接釀成二宮之爭。 三國志(橫山光輝) 三國志 三國演義 《BB戰士三國傳》 《SD高達世界 三國創傑傳》 参见 二宮之爭 孙陵 注释 参考文献 引用 书目 《三國志‧吳書‧吳主傳》 |
孙吴,可以指: | 孙吴县,中華人民共和國黑龙江省黑河市所辖的县 |
唐吴,南朝齐时,唐寓之在钱塘建立的政权 李吳,隋末李子通在江都建立的政權 杨吴,五代十國的十國之一,又稱“南吳” 吴越国(907年-978年),五代十國時期的十國之一,由錢鏐所建 朱吴,中国元朝末年朱元璋建立的政權,后改稱「明」 張吳,中国元朝末年張士誠建立的政權 越南朝代 吳朝,越南朝代名,由吳權所建 地名 吴,吴国、吴郡地域的概称,大致相当于今太湖平原(长江三角洲)一带 吳地,今中国江浙一带 | 唐吴,南朝齐时,唐寓之在钱塘建立的政权 李吳,隋末李子通在江都建立的政權 杨吴,五代十國的十國之一,又稱“南吳” 吴越国(907年-978年),五代十國時期的十國之一,由錢鏐所建 朱吴,中国元朝末年朱元璋建立的政權,后改稱「明」 張吳,中国元朝末年張士誠建立的政權 越南朝代 吳朝,越南朝代名,由吳權所建 地名 吴,吴国、吴郡地域的概称,大致相当于今太湖平原(长江三角洲)一带 吳地,今中国江浙一带 吴郡,汉朝至隋朝時的行政区划,治吴县 吴州,南梁时的行政区划,治吴县 |
。 交通 、过境。 成昆铁路:小月舊站、尹地站、元謀西站 人口 2020年第七次人口普查结果,元谋县总人口(常住人口)共有201,510人,城镇人口82,471人(占40.93%),乡村人口119,039人(占59.07%)。共有男性103,821人、女性97,689人,性别比为106.28。0—14岁人口共34,215人(占16.98%),15—59岁人口共133,835人(占66.42%),60岁及以上人口共33,460人(占16.60%),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共24,160人(占11.99%)。大学专科学历及以上人口有14,190人,15岁以上的文盲有3,765人,占15岁以上人口的2.25%。 2004年,总人口为206,528人。 资源 土地资源 全县可耕地面积463,078.6亩,土壤分为棕壤、黄棕壤、红壤、燥红壤、紫色土、石灰土、冲积土、盐土、水稻土九大土类,14个亚类,25个土属,51个土种。在9个土类中,自然土壤占总面积的85%,农业土壤占15%。海拔2,300-2,400米的阳坡为紫色土,冲积土分布在河流两岸,水稻土多分布于低海拔地带。 气候资源 元谋盆地属燥热河谷区,气候干燥炎热,光热资源充足,是种植亚热带作物的好地方。境内农作物复种指数为158.7%,盛产水稻、玉米、小麦、花生、蚕豆、薯类等作物,特别是冬春早熟蔬菜,可种植品种丰富,全国仅有。现有热带亚热带经济作物香蕉20,000亩,龙眼10,000亩,甘蔗、芒果、西瓜、荔枝、枣类、咖啡、核桃、酸角等19,000亩,且种植面积每年都在递增。反季花卉以生长周期短,花期长,生产成本低的优势占有市场,主要有非洲菊、康乃馨、玫瑰、情人草、满天星及芦荟、仙人掌等9类152个品种,产品销往广州、上海、成都、西安等大中城市。 | 交通 、过境。 成昆铁路:小月舊站、尹地站、元謀西站 人口 2020年第七次人口普查结果,元谋县总人口(常住人口)共有201,510人,城镇人口82,471人(占40.93%),乡村人口119,039人(占59.07%)。共有男性103,821人、女性97,689人,性别比为106.28。0—14岁人口共34,215人(占16.98%),15—59岁人口共133,835人(占66.42%),60岁及以上人口共33,460人(占16.60%),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共24,160人(占11.99%)。大学专科学历及以上人口有14,190人,15岁以上的文盲有3,765人,占15岁以上人口的2.25%。 2004年,总人口为206,528人。 资源 土地资源 全县可耕地面积463,078.6亩,土壤分为棕壤、黄棕壤、红壤、燥红壤、紫色土、石灰土、冲积土、盐土、水稻土九大土类,14个亚类,25个土属,51个土种。在9个土类中,自然土壤占总面积的85%,农业土壤占15%。海拔2,300-2,400米的阳坡为紫色土,冲积土分布在河流两岸,水稻土多分布于低海拔地带。 气候资源 元谋盆地属燥热河谷区,气候干燥炎热,光热资源充足,是种植亚热带作物的好地方。境内农作物复种指数为158.7%,盛产水稻、玉米、小麦、花生、蚕豆、薯类等作物,特别是冬春早熟蔬菜,可种植品种丰富,全国仅有。现有热带亚热带经济作物香蕉20,000亩,龙眼10,000亩,甘蔗、芒果、西瓜、荔枝、枣类、咖啡、核桃、酸角等19,000亩,且种植面积每年都在递增。反季花卉以生长周期短,花期长,生产成本低的优势占有市场,主要有非洲菊、康乃馨、玫瑰、情人草、满天星及芦荟、仙人掌等9类152个品种,产品销往广州、上海、成都、西安等大中城市。 水能资源 境内年降水量15.22亿立方米,地表水年径流量2.67亿立方米。有常流河17条,季节河40条,年过境水量16.02亿立方米。水能理论蕴藏量达89,485千瓦,可利用量11,715千瓦,占13.1%。盆地富水块地段下水储量丰富,年地下平均径流量0.36亿立方米,可开发利用地下水200万立方米。热水塘、摩词温泉流量稳定,水温37℃-44.5℃,素有“神泉”之称。 矿产资源 矿产资源可露天开采的较多。已探明贵金属有黄金、铂、钯、铑等,其中铂、钯矿为中至大型矿床。有色金属有铜、铅、银、镍、钻、钨等,其中,小月旧的铂、铜、镍矿为中型矿床。黑色金属有磁铁矿、褐铁矿、菱铁矿、镜铁矿等,大部分为中小型矿床。非金属矿有云母、石英、石墨、石膏、蓝晶石等,其中,石膏、石英为中型矿床,另有褐煤、草煤、泥煤等可做燃料。建材用石料有白色花岗岩、红色花岗岩、大理石储量较大。砂矿有金沙江的砂金,龙川江的石英河沙则尤为丰富。 生物资源 |
语言学家认为Babil这个名字是对一更早城名的模仿。黑茨费尔德(Herzfeld)写过在古伊朗境内的伯尔(Bawer),Babil这个名字可能与Bawer有关系。大卫·洛尔(David Rohl)则认为起初巴比伦相同于埃里都。《圣经》中《创世記10:10》说:寧錄Nimrod是巴别(巴比伦)的最初建立者。琼·奥特兹(Joan Oates)在她书里的把巴比伦译作“上帝的通路”,已不再被现代学者接受。 在公元前十九世纪左右,美索不达米亚平原南部的大片地区被亚摩利人所占据。亚摩利是来自北方黎凡特地区的游牧部落。他们是闪语族人,和生活在巴比伦尼亚、亚述的阿卡德人一样。但是前者原本不是农民,他们采取着半游牧的生活方式,圈养羊。随着时间的流逝,亚摩利谷物商人崛起,在美索不达米亚平原南部的几个城邦建立了自己的王朝,最著名的有伊辛、拉尔萨、艾什努那、拉格什与后来的巴比伦。 经典的年代测定 科泰夏斯称自己能够接触到来自巴比伦档案馆的手稿。这些手稿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286年在位五十年的国王贝尔斯(Belus)建立巴比伦的年代。狄奥多罗斯与乔治·辛斯勒(George Syncellus)的年代表引用过他的话。另外的年代数据来自于辛普利丘斯(Simplicius)。他记载卡里希尼斯在公元前四世纪时旅行到巴比伦,然后发现楔形文字泥板上最早的天文观测记录比亚历山大大帝于公元前331年征服巴比伦早1903年。331年加上1903年等于2234年。公元前2234年可以作为巴比伦建立的年代。伯诺索斯(Berossus)提出了另外一个相近年代。他根据普林尼(Pliny)提出在巴比伦进行的最早的天文观测比希腊的浦洛纽斯(Phoroneus)时代早490年,也就是公元前2243年。拜占庭的思特凡努斯(Stephanus)写道巴比伦的建立比特洛伊之战的年代(公元前1229年,由米蒂利尼的赫拉尼库斯提出)早1002年,也就是说巴比伦的建立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231年。这些年代都把巴比伦的建立定位在公元前二十三世纪。可是在近几个世纪破译楔形文字以来,人们并没有发现与这些经典观点(后楔形文字)相符的楔形文字记录。 古巴比伦时期 公元前2006年,埃兰人入侵两河流域,摧毁了阿卡德人和苏美尔人建立的乌尔第三王朝。第一个巴比伦王朝由一个名叫苏穆-阿布阿摩利酋长于公元前1894年建立。他宣布从邻近的城邦卡扎鲁(Kazallu)独立,以幼发拉底河河畔的巴比伦城为首都。从那时起,美索不达米亚就被称为“巴比伦尼亚”,那里所有居民都被称为巴比伦人。亚摩利人和苏美尔人、阿卡德闪族人不同,他们不是美索不达米亚的土著人。他们来自西边的土地,是半游牧的闪族入侵者。公元前21世纪到公元前20世纪期间,美索不达米亚北部古亚述帝国强大的国王们干预亚摩利人控制美索不达米亚南部的阿卡德语城邦。可是在亚述人把他们的注意力转向殖民小亚细亚之后,亚摩利人终于开始取代南部的土著统治者。 巴比伦控制着周围一小片领土,一直被笼罩在更加古老,更加强大的城邦的阴影下,例如亚述、以栏、伊辛和拉尔萨。大约是一个世纪后,它成为汉谟拉比的短命王朝的首都,情况才发生了变化(于公元前1792年到公元前1750年之间)。汉谟拉比因把巴比伦尼亚的法律编纂成汉谟拉比法典而闻名于世。这对法学思想有着深远的影响。 汉摩拉比用武力统一了两河流域后,建立了一个中央集权的专制国家。他个人集宗教、军事、 行政、司法和水利建设等各种大权于一身。为了更有效的统治自己的国家,他颁布了著名的《汉摩拉比法典》。法典共282条,刻在一块高2.25米的黑色玄武岩石柱上,是迄今发现的最早完备成文的法典。 在汉谟拉比统治后,整个美索不达米亚平原南部被称作巴比伦尼亚。平原北部在几个世纪前就已经被亚述统一。在汉谟拉比死后,他的帝国迅速瓦解。这个亚摩利王朝对面积大幅度缩水的巴比伦尼亚进行统治,一直维系到公元前1595年。在这时候,属于印欧语系的赫梯人从小亚细亚入侵。 在赫梯人劫掠巴比伦之后,从古伊朗西北部扎格罗斯山脉涌来、早已定居于此的加喜特人,将赫梯人掠走的巴比伦主神马尔杜克的神像夺回,将其与加喜特王族的守护神舒卡穆纳(Shuqamuna)同等供奉,并就此开始统治巴比伦,领导一个王朝。这个王朝持续了435年,一直延续到了公元前1160年。巴比伦城市在这期间改名为柯瑞狄尼阿什(Karanduniash)。 可是加喜特巴比伦最终成为了他们美索不达米亚同胞——北部的中亚述帝国(公元前1365年——公元前1053年)和东部的埃兰——的附庸。在加喜特时期,这两个强权经常干涉、劫掠或控制巴比伦。在公元前1235年,亚述王图库尔提-尼努尔塔一世继承了巴比伦的王位,成为第一个统治这里说阿卡德语的美索不达米亚土著人。 据估计,巴比伦在公元前1770年到公元前1670年和公元前612年到公元前320年是世界上最大的城市。它可能是第一个人口突破二十万的城市。据估计,它城市面积最大时大约在890至900公顷之间。 到了公元前1155年,在亚述人和以栏人持续的侵略下,加喜特人失去了在巴比伦的控制权。然后一个说阿卡德语的美索不达米亚平原南部本土朝代第一次统治了这块地区。可是巴比伦国力羸弱,是亚述的附庸。它无能的国王无力阻止来自国外的西闪语族移民者进入、开发巴比伦尼亚——公元前11世纪移民者由阿兰人、苏特人(Suteans)构成,公元前10世纪主要是迦勒底人。在公元前十一世纪后期阿兰人短暂地统治过巴比伦。 亚述时期 贯穿整个新亚述帝国时期,巴比伦尼亚在亚述持续的统治下或者間接控制下。在亚述的辛那赫里布统治期间,巴比伦尼亚经常出现暴动,由迦勒底酋长麦若达赫·巴拉丹二世领导,与以栏人结盟。在巴比伦城被彻底摧毁后,暴动才被镇压下去。在公元前689年,它的城墙、寺庙和宫殿被夷爲平地,瓦礫被抛到早期巴比倫南部邊境処一片被稱爲“阿拉圖(Arakhtu)”的海域中。這種對宗教中心的摧毀,震驚了大衆。而幾年之後,辛那赫里布在向尼斯洛神(Nisroch)祈禱時,被自己的兩個兒子謀殺,也被認爲是遭到了神明的天譴。辛那赫里布的亚述继承者萨尔哈东火速重建古老的城市,在这里加冕,每年都在此居住一段时间。萨尔哈东死后,巴比伦尼亚留给他年长的儿子——亚述王子沙玛什顺乌金统治。沙玛什顺乌金在因巴比伦民族主义变得狂热后,在公元前六百五十二年对他的哥哥兼主人亚述巴尼拔发动了内战。亚述巴尼拔在尼尼微统治着国家。沙玛什顺乌金得到了臣服于亚述的民族的帮助,包括以栏人、迦勒底人、两河流域南部的苏特人和在两河流域以南沙漠居住的阿拉伯人。 巴比伦又一次被亚述人围攻,它的盟友突然垮掉,在饥荒中投降。亚述巴尼拔髒化这个城市,庆祝了一个和解仪式,但不冒险与主(Bel)“握手”。一个名叫坎达拉努的亚述总督受到信任来统治这个城市。在亚述巴尼拔死后,亚述帝国因为一系列的小内战而开始解体。亚述-埃提尔-伊兰尼、辛-舒姆-利希尔和最后的辛-沙-里施昆三个亚述国王接连统治。可是,巴比伦民族主義者最后像许多其他近东族群一样,利用亚述内部混乱的状态,趁机脱离了亚述的统治。随后亚述帝国被民族联盟推翻了,巴比伦人见到了另外一个神圣复仇的例子。 新巴比伦迦勒底帝国 在迦勒底国王那波勃来萨的统治下,巴比伦终于摆脱了亚述的统治。他与基亚克萨雷斯——米提亚人、波斯人、斯基泰人、西米里人的国王结盟,在公元前612年到公元前605年之间摧毁了亚述帝国。巴比伦因此成为了新巴比伦帝国的首都(有时且有可能被错误地叫做迦勒底帝国)。 随着巴比伦恢复独立,建筑工程的新纪元随之而来。那波勃来萨的儿子尼布甲尼撒二世(公元前605年——公元前562年)把巴比伦打造成古代世界的奇迹之一。尼布甲尼撒二世下令全部重修帝国的庭院,包括重建七曜塔(Etemenanki ziggurat)和建造伊什塔尔城门——环绕巴比伦周围的八个门中最壮丽的一个。柏林帕加马博物馆拥有伊师塔门的重建版。原来的伊师塔门只留下了地基和散落的砖。 尼布甲尼撒也对空中花园(古代世界的七大奇迹之一)的建造有功。传说他为了思乡的妻子安美依迪丝(Amyitis)而建造了这个花园。它是否存在存有争议。尽管德国考古学家罗伯特·考德威(Robert Koldewey)的发掘被认为发现了它的地基,许多历史学家不同意它的位置,也有些历史学家相信它与亚述首都尼尼微的花园混淆了。 迦勒底人的统治没有持续多长时间。人们不清楚涅里格利沙与拉巴施马尔杜克是迦勒底人还是土著巴比伦人。最后一个统治者那波尼德(公元前556年—公元前539年)和他的儿子摄政王伯沙撒是来自哈兰的亚述人。 波斯夺取巴比伦 在公元前539年,新巴比伦帝国在俄庇斯之战(Battle of Opis)中被波斯国王居鲁士二世击败。巴比伦著名的城墙确实是刀枪不入,只有通过城门或者通过幼发拉底河才能进入。幼发拉底河在厚实的城墙下面退潮。河流流入和流出处都配有金属大门,防止有能力潜水且能够游到大门的入侵者。居鲁士(或者他的将军)制订了一个利用幼发拉底河进入城市的计划,命令多批部队停留原地,等候指令。一直等到巴比伦人全国性节日的夜晚(普遍认为是《但以理书》第五章里伯沙撒王的宴会),居鲁士部队改变幼发拉底河上游的河道,导致幼发拉底河水位下降到男人大腿中部高或者全干。士兵通过河道在墙下方行进。波斯军队占领了城市内部的外围区域,因此市中心就很容易拿下了。希罗多德详尽地描述了这一历史事件。《希伯来圣经》里的文章也提到了。居鲁士下达法令,允许俘虏回家,包括犹太人,允许俘虏在耶路撒冷重建聖殿。 在居鲁士和后来的波斯王大流士大帝统治下,巴比伦成为了第九辖区的首府(南方是巴比伦尼亚,北方是亚述)。它同样也是学习和科技进步的中心。在波斯阿契美尼德期间,古巴比伦的天文和数学的艺术重获新生,繁荣发展。巴比伦的学者完成了星座图。这个城市是波斯帝国——当时已知世界最强大的势力的行政首都。它在这个地区扮演了长达两个多世纪的重要角色。许多已经做出的重要的考古发现让人对那个年代有了更好的理解。 早期波斯国王尝试去维持马尔杜克的宗教仪式。但是到了大流士三世时期,过高的赋税和频繁战争的制约导致巴比伦主要圣地和运河的破败,也导致了周围区域的分裂。叛变频繁地发生。在公元前522年(尼布甲尼撒三世),公元前521年(尼布甲尼撒四世)和公元前482年(贝尔-史玛尼(Bel-shimani)和沙玛什-俄日巴(Shamash-eriba))土著巴比伦人国王短暂地恢复了独立。可是这些叛乱相对很快地被镇压下去。巴比伦的城市和领土被波斯人稳固地统治了两个世纪,一直到公元前331年亚历山大大帝的到来。 希腊化时期 公元前331年,波斯帝国阿契美尼德王朝最后一任国王——大流士三世在高加米拉战役中被古马其顿希腊统治者亚历山大大帝击败。当年十月,巴比伦沦陷于年轻的征服者。这次侵略的当地记述指出亚历山大的统治不扰民。 巴比伦在亚历山大的统治下恢复了作为学问与贸易中心的繁荣。但亚历山大在公元前323年死于尼布甲尼撒的宫殿,随后,他的将军们——继业者瓜分了他的帝国。然后战争持续了数十年,巴比伦又处在纷争的中心。 不断的动荡几乎掏空了巴比伦城。一块公元前275年的泥板记载巴比伦的居民被运送到塞琉西亚。这里在建造一座宫殿和以古代名字埃萨吉拉(Esagila)命名的庙宇。随着此次驱逐出境,巴比伦城市变得无足轻重了,尽管在超过一个世纪后,它的圣殿里仍在举行献祭仪式。到公元前141年帕提亚帝国接管这片地区时,巴比伦城已经被彻底废弃了。 波斯萨珊帝国时期 在帕提亚人及后来萨珊波斯人的统治下,巴比伦(和亚述一样)作为波斯帝国的行省度过了九个世纪,直到公元650年。它一直拥有着它自己的文化和人民。这里的人说着各式各样的阿拉姆语,一直认为他们的家乡是巴比伦。他们文化产物的例子经常能够在巴比伦的塔木德,諾斯底曼底安宗教(Gnostic Mandaean religion)、东仪基督教(Eastern Rite Christianity)与摩尼教里找到。基督教在公元一、二世纪来到两河流域,阿拉伯伊斯兰征服前,巴比伦是景教的一个主教的所在地。 穆斯林的征服 在公元七世纪中叶,扩张中的阿拉伯帝国侵略、移民两河流域。伊斯兰化时期随之而来。巴比伦作为一个行省而被同化。尽管阿拉姆语和景教至今尚存(但更多地集中在伊朗北部的亚述人中),但是两者最终被边缘化。曼达主义(Mandeanism)的境遇也差不多。人种上土著的两河流域人、说东阿拉姆语的迦勒底天主教和亚述景教成员直至今日仍然认同巴比伦人/两河流域人/亚述人的身份。 《圣经》的叙述 《创世記》10:10说:位于示拿(Shinar)的巴别(巴比伦)是以力Erech、阿卡德和甲尼(Calneh)的邻居。 巴比伦贯穿整部《希伯来圣经》(大部分稱為「迦勒底」),包括巴比伦之囚。它也在几部预言书里占有突出位置。在巴比伦失去政治中心地位许多个世纪后,《新约启示录》提到了它。一些学者认为天启文献用它来指代罗马帝国。 考古 巴比伦的遗址由许多土墩组成,占据着一块长约两千米,宽约一千米的长方形区域,由北向南延伸。遗址西面边界与幼发拉底河接壤,另一面边界是古代城墙。起初,幼发拉底河大致将城市一分为二。这在这个地区很常见。但是河流改变了它的河道,因此遗址原来西边部分的残骸现在被淹没了。位于河流西边的城墙有部分尚存。有几个遗址土墩更加重要。 它们包括 科尔俄撒(Kasr)——也叫做城堡王宫。它是新巴比伦那波帕拉萨尔和尼布甲尼撒的七曜塔所在地,位于遗址中心。 阿姆兰·伊本·阿里(Amran Ibn | 到了公元前1155年,在亚述人和以栏人持续的侵略下,加喜特人失去了在巴比伦的控制权。然后一个说阿卡德语的美索不达米亚平原南部本土朝代第一次统治了这块地区。可是巴比伦国力羸弱,是亚述的附庸。它无能的国王无力阻止来自国外的西闪语族移民者进入、开发巴比伦尼亚——公元前11世纪移民者由阿兰人、苏特人(Suteans)构成,公元前10世纪主要是迦勒底人。在公元前十一世纪后期阿兰人短暂地统治过巴比伦。 亚述时期 贯穿整个新亚述帝国时期,巴比伦尼亚在亚述持续的统治下或者間接控制下。在亚述的辛那赫里布统治期间,巴比伦尼亚经常出现暴动,由迦勒底酋长麦若达赫·巴拉丹二世领导,与以栏人结盟。在巴比伦城被彻底摧毁后,暴动才被镇压下去。在公元前689年,它的城墙、寺庙和宫殿被夷爲平地,瓦礫被抛到早期巴比倫南部邊境処一片被稱爲“阿拉圖(Arakhtu)”的海域中。這種對宗教中心的摧毀,震驚了大衆。而幾年之後,辛那赫里布在向尼斯洛神(Nisroch)祈禱時,被自己的兩個兒子謀殺,也被認爲是遭到了神明的天譴。辛那赫里布的亚述继承者萨尔哈东火速重建古老的城市,在这里加冕,每年都在此居住一段时间。萨尔哈东死后,巴比伦尼亚留给他年长的儿子——亚述王子沙玛什顺乌金统治。沙玛什顺乌金在因巴比伦民族主义变得狂热后,在公元前六百五十二年对他的哥哥兼主人亚述巴尼拔发动了内战。亚述巴尼拔在尼尼微统治着国家。沙玛什顺乌金得到了臣服于亚述的民族的帮助,包括以栏人、迦勒底人、两河流域南部的苏特人和在两河流域以南沙漠居住的阿拉伯人。 巴比伦又一次被亚述人围攻,它的盟友突然垮掉,在饥荒中投降。亚述巴尼拔髒化这个城市,庆祝了一个和解仪式,但不冒险与主(Bel)“握手”。一个名叫坎达拉努的亚述总督受到信任来统治这个城市。在亚述巴尼拔死后,亚述帝国因为一系列的小内战而开始解体。亚述-埃提尔-伊兰尼、辛-舒姆-利希尔和最后的辛-沙-里施昆三个亚述国王接连统治。可是,巴比伦民族主義者最后像许多其他近东族群一样,利用亚述内部混乱的状态,趁机脱离了亚述的统治。随后亚述帝国被民族联盟推翻了,巴比伦人见到了另外一个神圣复仇的例子。 新巴比伦迦勒底帝国 在迦勒底国王那波勃来萨的统治下,巴比伦终于摆脱了亚述的统治。他与基亚克萨雷斯——米提亚人、波斯人、斯基泰人、西米里人的国王结盟,在公元前612年到公元前605年之间摧毁了亚述帝国。巴比伦因此成为了新巴比伦帝国的首都(有时且有可能被错误地叫做迦勒底帝国)。 随着巴比伦恢复独立,建筑工程的新纪元随之而来。那波勃来萨的儿子尼布甲尼撒二世(公元前605年——公元前562年)把巴比伦打造成古代世界的奇迹之一。尼布甲尼撒二世下令全部重修帝国的庭院,包括重建七曜塔(Etemenanki ziggurat)和建造伊什塔尔城门——环绕巴比伦周围的八个门中最壮丽的一个。柏林帕加马博物馆拥有伊师塔门的重建版。原来的伊师塔门只留下了地基和散落的砖。 尼布甲尼撒也对空中花园(古代世界的七大奇迹之一)的建造有功。传说他为了思乡的妻子安美依迪丝(Amyitis)而建造了这个花园。它是否存在存有争议。尽管德国考古学家罗伯特·考德威(Robert Koldewey)的发掘被认为发现了它的地基,许多历史学家不同意它的位置,也有些历史学家相信它与亚述首都尼尼微的花园混淆了。 迦勒底人的统治没有持续多长时间。人们不清楚涅里格利沙与拉巴施马尔杜克是迦勒底人还是土著巴比伦人。最后一个统治者那波尼德(公元前556年—公元前539年)和他的儿子摄政王伯沙撒是来自哈兰的亚述人。 波斯夺取巴比伦 在公元前539年,新巴比伦帝国在俄庇斯之战(Battle of Opis)中被波斯国王居鲁士二世击败。巴比伦著名的城墙确实是刀枪不入,只有通过城门或者通过幼发拉底河才能进入。幼发拉底河在厚实的城墙下面退潮。河流流入和流出处都配有金属大门,防止有能力潜水且能够游到大门的入侵者。居鲁士(或者他的将军)制订了一个利用幼发拉底河进入城市的计划,命令多批部队停留原地,等候指令。一直等到巴比伦人全国性节日的夜晚(普遍认为是《但以理书》第五章里伯沙撒王的宴会),居鲁士部队改变幼发拉底河上游的河道,导致幼发拉底河水位下降到男人大腿中部高或者全干。士兵通过河道在墙下方行进。波斯军队占领了城市内部的外围区域,因此市中心就很容易拿下了。希罗多德详尽地描述了这一历史事件。《希伯来圣经》里的文章也提到了。居鲁士下达法令,允许俘虏回家,包括犹太人,允许俘虏在耶路撒冷重建聖殿。 在居鲁士和后来的波斯王大流士大帝统治下,巴比伦成为了第九辖区的首府(南方是巴比伦尼亚,北方是亚述)。它同样也是学习和科技进步的中心。在波斯阿契美尼德期间,古巴比伦的天文和数学的艺术重获新生,繁荣发展。巴比伦的学者完成了星座图。这个城市是波斯帝国——当时已知世界最强大的势力的行政首都。它在这个地区扮演了长达两个多世纪的重要角色。许多已经做出的重要的考古发现让人对那个年代有了更好的理解。 早期波斯国王尝试去维持马尔杜克的宗教仪式。但是到了大流士三世时期,过高的赋税和频繁战争的制约导致巴比伦主要圣地和运河的破败,也导致了周围区域的分裂。叛变频繁地发生。在公元前522年(尼布甲尼撒三世),公元前521年(尼布甲尼撒四世)和公元前482年(贝尔-史玛尼(Bel-shimani)和沙玛什-俄日巴(Shamash-eriba))土著巴比伦人国王短暂地恢复了独立。可是这些叛乱相对很快地被镇压下去。巴比伦的城市和领土被波斯人稳固地统治了两个世纪,一直到公元前331年亚历山大大帝的到来。 希腊化时期 公元前331年,波斯帝国阿契美尼德王朝最后一任国王——大流士三世在高加米拉战役中被古马其顿希腊统治者亚历山大大帝击败。当年十月,巴比伦沦陷于年轻的征服者。这次侵略的当地记述指出亚历山大的统治不扰民。 巴比伦在亚历山大的统治下恢复了作为学问与贸易中心的繁荣。但亚历山大在公元前323年死于尼布甲尼撒的宫殿,随后,他的将军们——继业者瓜分了他的帝国。然后战争持续了数十年,巴比伦又处在纷争的中心。 不断的动荡几乎掏空了巴比伦城。一块公元前275年的泥板记载巴比伦的居民被运送到塞琉西亚。这里在建造一座宫殿和以古代名字埃萨吉拉(Esagila)命名的庙宇。随着此次驱逐出境,巴比伦城市变得无足轻重了,尽管在超过一个世纪后,它的圣殿里仍在举行献祭仪式。到公元前141年帕提亚帝国接管这片地区时,巴比伦城已经被彻底废弃了。 波斯萨珊帝国时期 在帕提亚人及后来萨珊波斯人的统治下,巴比伦(和亚述一样)作为波斯帝国的行省度过了九个世纪,直到公元650年。它一直拥有着它自己的文化和人民。这里的人说着各式各样的阿拉姆语,一直认为他们的家乡是巴比伦。他们文化产物的例子经常能够在巴比伦的塔木德,諾斯底曼底安宗教(Gnostic Mandaean religion)、东仪基督教(Eastern Rite Christianity)与摩尼教里找到。基督教在公元一、二世纪来到两河流域,阿拉伯伊斯兰征服前,巴比伦是景教的一个主教的所在地。 穆斯林的征服 在公元七世纪中叶,扩张中的阿拉伯帝国侵略、移民两河流域。伊斯兰化时期随之而来。巴比伦作为一个行省而被同化。尽管阿拉姆语和景教至今尚存(但更多地集中在伊朗北部的亚述人中),但是两者最终被边缘化。曼达主义(Mandeanism)的境遇也差不多。人种上土著的两河流域人、说东阿拉姆语的迦勒底天主教和亚述景教成员直至今日仍然认同巴比伦人/两河流域人/亚述人的身份。 《圣经》的叙述 《创世記》10:10说:位于示拿(Shinar)的巴别(巴比伦)是以力Erech、阿卡德和甲尼(Calneh)的邻居。 巴比伦贯穿整部《希伯来圣经》(大部分稱為「迦勒底」),包括巴比伦之囚。它也在几部预言书里占有突出位置。在巴比伦失去政治中心地位许多个世纪后,《新约启示录》提到了它。一些学者认为天启文献用它来指代罗马帝国。 考古 巴比伦的遗址由许多土墩组成,占据着一块长约两千米,宽约一千米的长方形区域,由北向南延伸。遗址西面边界与幼发拉底河接壤,另一面边界是古代城墙。起初,幼发拉底河大致将城市一分为二。这在这个地区很常见。但是河流改变了它的河道,因此遗址原来西边部分的残骸现在被淹没了。位于河流西边的城墙有部分尚存。有几个遗址土墩更加重要。 它们包括 科尔俄撒(Kasr)——也叫做城堡王宫。它是新巴比伦那波帕拉萨尔和尼布甲尼撒的七曜塔所在地,位于遗址中心。 阿姆兰·伊本·阿里(Amran Ibn Ali)——位于遗址西面,高达二十五米,是最高的土墩。这是埃萨吉拉的遗址,一座马杜克的神庙,带有各献给伊亞(Ea)和拿布(Nabu)的圣地。 胡梅拉(Homera)——一座位于西边被染红的土墩。大部分希腊化遗址在这。 巴比勒(Babil)——位于遗址北边尽头,约有二十二米高。从古至今,这里的砖一直遭到盗窃。尼布甲尼撒的宫殿就建在这里。 遗址土地的使用可以追溯到公元前三千年晚期。在巴比伦第一王朝时期,也就是公元前二千年早期,土地使用到达一个高峰。该千年晚期的加喜特巴比伦王朝时期,土地使用又达到高峰。不幸的是,在巴比伦遗址几乎没有发现那个时期的遗迹。首先,该区域的地下水位在过去的时间里极大地上升。目前标准的考古方法无法获取早于新巴比伦帝国时期的遗物。第二,新巴比伦国民对城市进行了大规模重建,导致大量早期遗迹被摧毁或无人知晓。第三,城市大量的西半部份位于幼发拉底河水下。第四,巴比伦在发动叛乱抗拒异族统治后被人劫掠了很多次,最著名的是公元前二千年赫梯人和以栏人以及公元前一千年新亚述帝国和阿契美尼德帝国的劫掠。最后,人们一直在大规模挖掘遗址的建筑材料。 关于早期巴比伦的知识必须从其他地方发现的铭文获得,例如乌鲁克、尼普尔与哈拉顿(Haradum)。而新巴比伦的信息可从遗址挖掘和古典文献得来。巴比伦被一些古典历史学家描述过,甚至被访问过,包括科特夏斯、希罗多德、昆圖斯·庫爾提烏斯·魯福斯、斯特拉博与克来塔卡斯。这些记录不一定精确,带有一些政治谎言,但仍然提供了重要的信息。 在1811-12年和在1817年,克劳地亚斯·詹姆斯·里奇进行了对巴比伦第一次有记录的发掘。在1827年,罗伯特·米格那短暂地发掘过遗址。威廉·洛夫特斯在1849年访问此地。 奥斯丁·亨利·莱亚德在1850年短暂停留期间进行了一些探测,然后就放弃了。费尔尚斯·菲涅尔和居里什·奥佩尔从1852年到1854年深度发掘了巴比伦。不幸的是,他们大部分工作的成果因为木筏失事而沉入底格里斯河。 亨利·克莱思维克·劳林森和乔治·史密斯在1854年短暂地在此地工作。下一次发掘-主要的一次由霍尔木兹德·拉斯萨姆代表大英博物馆进行。工作从1879年开始,一直进行到1882年。遗址上发生的大规模盗掘刺激了这次发掘的发生。拉斯萨姆通过大规模发掘搜寻文物,出土了大量楔形文字泥板和其他发现物。那些年代普遍存在的狂热发掘方法对考古环境造成了严重破坏。 来自德国东方学会由罗伯特·考德威率领的团队在巴比伦进行了第一次科学考古发掘。这项工作在1899年到1917年间每年都进行。一直到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工作被打断。主要挖掘的力量集中在马杜克神庙上及其与之连接的游行道路和城墙。数以百计的泥板和上述的伊师塔门被运回德国。 在1956年海因里希和在1962年施密德代表了德国考古协会进行了进一步工作。伦曾的工作主要与希腊化剧院有关。施密德的工作主要与七曜塔神庙有关。 在更近的时间里,白甘米尼代表都灵中东和亚洲发掘中心和伊拉克意大利考古科学协会对巴比伦遗址进行发掘工作。在1974年一个季度的发掘标志着这项工作的开始。随之他在1977年进行了一次地形的调查。焦点在澄清复查德国老数据时产生的疑问。在十年后,白甘米尼于1987年到1989年返回了遗址。这次工作专注于巴比伦蜀安娜城区艾莎拉和尼努尔塔神庙周围区域。应该指出的是在巴比伦修复期间,一些发掘和空间的清理由伊拉克国家遗址和遗产组织完成。考虑到这个国家过去几十年的情况,考古活动的发表为人所理解地达到了最低谷。 重建 1983年,萨达姆·侯赛因开始在旧遗址上重建城市(因此,文物和其他发现物现在可能在城市下面),投资修复和新建建筑。他模仿尼布甲尼撒在许多砖刻上他的名字。一条频繁出现的铭文如下:“这由萨达姆·侯赛因建造,他是尼布甲尼撒的后代,荣耀伊拉克。”这使人想起乌尔的七曜塔。此塔每一块砖被印上“乌尔纳姆,乌尔之王,建造了南那神庙。”在侯赛因倒台后,这些砖成为藏品,受人欢迎。废墟的修复行为中止。他也在废墟的入口放置了他自己和尼布甲尼撒的巨型画像,把游行通道一条大型古代石头大马路和巴比伦之狮一个约有2600年历史的黑石雕刻支撑住。 在海湾战争结束后,萨达姆想要在一些古代废墟上建造一座现代宫殿;它被建造成为一座金字塔风格的苏美尔七曜塔。他把它命名为萨达姆山丘。在2003年,当伊拉克战争开始时,萨达姆已经准备好开始建设一条穿越巴比伦的缆车线,而该项目因局面失控而终止。 在2006年4月份发布的一篇文章说,联合国官员和伊拉克领导已经计划好修复巴比伦,让它成为一个文化中心。 |
市辖区:宣州区 县级市:宁国市、广德市 县:郎溪县、泾县、绩溪县、旌德县 人口 根据2020年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全市常住人口为2,500,063人。同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2,532,938人相比,十年共减少了32,875人,下降1.3%,年平均增长率为-0.13%。其中,男性人口为1,284,677人,占总人口的51.39%;女性人口为1,215,386人,占总人口的48.61%。总人口性别比(以女性为100)为105.7。0-14岁的人口为340,992人,占总人口的13.64%;15-59岁的人口为1,594,425人,占总人口的63.78%;60岁及以上的人口为564,646人,占总人口的22.59%,其中65岁及以上的人口为451,105人,占总人口的18.04%。居住在城镇的人口为1,520,484人,占总人口的60.82%;居住在乡村的人口为979,579人,占总人口的39.18%。 民族 全市常住人口中,汉族人口为2,483,613人,占99.34%;各少数民族人口为16,450人,占0.66%。与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汉族人口减少37,094人,下降1.47%,占总人口比例下降0.18个百分点;各少数民族人口增加4,219人,增长34.49%,占总人口比例增加0.18个百分点。 经济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2000年以来,宣城经济发展较快。根据宣城市统计局的数据,宣城2010年地区生产总值为525.7亿元,比上年增长15.0%。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88.5亿元,增长4.6%;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248.2亿元,增长23.3%;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189.0亿元,增长10.6%。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生产总值为21028元。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18.1:43.5:38.4变化为16.8:47.2:36.0,二三产业比重比上年提高1.3个百分点,工业化率由上年的34.5%提高到38.4%。 在2010年12月29日中国共产党宣城市第二届委员会第八次全体会议上,宣城市政府这样评价宣城市在过去五年间(即“十一五”时期)的发展成就: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宣城市人民生活水平也有了很大提高,但贫富差距就不断扩大。在宣城市区内,许多家庭都拥有至少一辆车,部分家庭则拥有两套甚至以上的住房。在市区中心,商业、服务业较为发达,行人、车辆众多,主干道在高峰时段甚至会出现堵车现象。而在本市下属的农村,许多人依然贫困,一些人甚至住在破旧不堪的危房中。 农业 宣城由于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一年四季分明,雨热同期,雨量较为充沛,有利于农业生产。但由于宣城市的农业机械化水平比较低,这一优势并没有得到充分发挥。2010年,宣城粮食总产量134.5万吨,增长0.6%。 2010年宣城完成造林面积10.29万亩,退耕还林面积2.14万亩,森林抚育经营19.75万亩,森林覆盖率达55.0%,比上年提高0.1个百分点。全年肉类总产量19.8万吨,比上年增长0.5%。禽蛋产量4.7万吨,增长2.7%。奶类产量1000吨,增长2.0%。全年水产品产量 9.8万吨,增长4.1%。全年新增有效灌溉面积1.1千公顷,新增节水灌溉面积0.34千公顷。年末农业机械总动力207.4万千瓦,比上年增长4.9%;农用拖拉机达到5.4万台,下降0.8%,联合收割机达到3342台,增长3.3%。 工业和建筑业 宣城市的工业基础薄弱,长期积累下来的一些工业基础也在抗日战争中损失殆尽。建国后,宣城工业发展起步较晚,但速度较快。2010年,宣城市工业总产值首次突破1千亿元人民币大关,其中,重工业实现增加值218.7亿元,同比增长28.2%,轻工业实现增加值70.0亿元,增长29.4%。虽增幅明显,但政府在注重发展工业的同时却忽视了对环境的保护,导致全市空气质量下降,河流受到不同程度污染。 2010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963.1亿元,比上年增长49.6%;实现利润总额46.8亿元,比上年增长98.6%;产成品库存38.5亿元,比上年增长9.4%。全市规模以上工业经济综合效益指数达245.73,比上年提高55.75个点,为本市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的历史最高水平。 主要工业产品产量中,橡胶零件及附件增长108.1%,塑料制品增长67.9%,精制茶增长68.8%,发电量增长167.1%,机动车(汽车)零配件增长40.6%,钢材增长85.7%,铜材增长19.4%,铝材增长29.4%。 宣城市的建筑业,尤其是房地产业近年增长较快。2010年该市全社会建筑业增加值46.4亿元,比上年增长11.3%。三级及以上建筑企业完成房屋建筑面积718.5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17.4%;竣工面积312.8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4.7%。批评者认为,房地产业的高速发展引发了投机炒房活动,使该市房价过快上涨。 交通 公路 铁路 合福客运专线 商杭客运专线 宣杭鐵路 皖贛鐵路 镇宣铁路(规划中) 民航 芜湖宣州机场 方言 宣城原本方言为吴语宣州片宣州小片,但是由于对外交流和江淮官话区移民导致宣城的对外的方言变成了江淮官话,只有部分家庭内部方言依然为吴语。 物产 宣城物产丰饶。南湖银鱼、水阳河蟹、水东蜜枣、广德毛竹板栗、宁国山核桃,以及以敬亭绿雪、涌溪火青为首的绿茶系列,皆属地方土特名产,而其中尤以宣纸、宣笔、旌德三麻、绩溪蚕丝、徽墨、唐代“宣州红线宣纸毯”、宋代“宣城诸葛笔”、明代“宣城木瓜”、“宣城雪梨”扬名华夏。如今“水东琥珀枣”、“敬亭绿雪茶”、“郎溪瑞草魁”、“宁国黄花云尖”、“泾县红星宣纸”、“绩溪梅花白厂丝”,在国内外均有一定名气。2004年宣城被授予“中国文房四宝之乡”称号。宁国授予“中国山核桃之乡”、“中国元竹之乡”称号。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名胜 謝朓樓 敬亭山国家森林公园 太极洞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位于该市东部的广德市。 教育 合肥工业大学宣城校区 | 现任领导 历任领导 市委书记 张学平(2000年12月-2003年5月) 方宁(2003年6月-2008年2月) 高登榜(2008年2月-2011年12月) 童怀伟(2011年12月-2013年2月) 姚玉舟(2013年2月-2016年8月) 韩军(2016年9月-2018年1月) 陶方启(2018年7月-2021年5月) 孔晓宏(2021年5月-2022年12月) 李中(2022年12月-) 市长 方宁(2001年1月-2003年10月) 高登榜(2003年10月-2008年2月) 虞爱华(2008年4月-2012年8月) 韩军(2012年8月-2016年9月) 张冬云(2016年9月-2019年8月) 孔晓宏(2019年8月-2021年6月) 何淳宽(2021年6月-) 行政区划 宣城市现辖1个市辖区、4个县,代管2个县级市。 市辖区:宣州区 县级市:宁国市、广德市 县:郎溪县、泾县、绩溪县、旌德县 人口 根据2020年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全市常住人口为2,500,063人。同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2,532,938人相比,十年共减少了32,875人,下降1.3%,年平均增长率为-0.13%。其中,男性人口为1,284,677人,占总人口的51.39%;女性人口为1,215,386人,占总人口的48.61%。总人口性别比(以女性为100)为105.7。0-14岁的人口为340,992人,占总人口的13.64%;15-59岁的人口为1,594,425人,占总人口的63.78%;60岁及以上的人口为564,646人,占总人口的22.59%,其中65岁及以上的人口为451,105人,占总人口的18.04%。居住在城镇的人口为1,520,484人,占总人口的60.82%;居住在乡村的人口为979,579人,占总人口的39.18%。 |
Subsets and Splits
No community queries yet
The top public SQL queries from the community will appear here once availab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