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utput
stringlengths
0
274
input
stringlengths
0
321
instruction
stringclasses
1 value
高曰: 上下合同,可以長久;中外若一,事無表里。
趙高說: 上下齊心協力,事業可以長久;內外配合如一,就不會有什么差錯。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君聽臣之計,即長有封侯,世世稱孤,必有喬松之壽,孔、墨之智。
您聽從我的計策,就會長保封侯,并永世相傳,一定有仙人王子喬、赤松子那樣的長壽,孔子、墨子那樣的智慧。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今釋此而不從,禍及子孫,足以為寒心。
現在放棄這個機會而不聽從我的意見,一定會禍及子孫,足以令人心寒。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善者因禍為福,君何處焉?
善於為人處世,相機而動的人是能夠轉禍為福的,您想怎么辦呢?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斯乃仰天而嘆,垂淚太息曰: 嗟乎!
李斯仰天長嘆,揮淚嘆息道: 唉呀!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獨遭亂世,既以不能死,安託命哉!
偏偏遭逢亂世,既然已經不能以死盡忠了,將向何處寄托我的命運呢!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於是斯乃聽高。
於是李斯就依從了趙高。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高乃報胡亥曰: 臣請奉太子之明命以報丞相,丞相斯敢不奉令!
趙高便回報胡亥說: 我是奉太子您的命令去通知丞相李斯的,他怎么敢不服從命令呢!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於是乃相與謀,詐為受始皇詔丞相,立子胡亥為太子。
於是他們就一同商議,偽造了秦始皇給丞相李斯的詔書,立胡亥為太子。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更為書賜長子扶蘇曰: 朕巡天下,禱祠名山諸神以延壽命。
又偽造了一份賜給長子扶蘇的詔書說: 我巡視天下,祈禱祭祀各地名山的神靈以求長壽。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今扶蘇與將軍蒙恬將師數十萬以屯邊,十有余年矣,不能進而前,士卒多秏,無尺寸之功,乃反數上書直言誹謗我所為,以不得罷歸為太子,日夜怨望。
現在扶蘇和將軍蒙恬帶領几十萬軍隊駐守邊疆,已經十几年了,不能向前進軍,而士兵傷亡很多,沒有立下半點功勞,反而多次上書直言誹謗我的所做所為,因不能解職回京當太子,日夜怨恨不滿。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扶蘇為人子不孝,其賜劍以自裁!
扶蘇做為人子而不孝順,賜劍自殺!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將軍恬與扶蘇居外,不匡正,宜知其謀。
將軍蒙恬和扶蘇一同在外,不糾正他的錯誤,也應知道他的謀划。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為人臣不忠,其賜死,以兵屬裨將王離。
做為人臣而不盡忠,一同賜命自殺,把軍隊交給副將王離。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封其書以皇帝璽,遣胡亥客奉書賜扶蘇於上郡。
用皇帝的玉璽把詔書封好,讓胡亥的門客捧着詔書到上郡交給扶蘇。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使者至,發書,扶蘇泣,入內舍,欲自殺。
使者到達之后,扶蘇拆開信一看,就哭泣起來,進入內室想自殺。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蒙恬止扶蘇曰: 陛下居外,未立太子,使臣將三十萬眾守邊,公子為監,此天下重任也。
蒙恬阻止扶蘇說: 陛下在外,沒有立下太子,派我帶領三十萬大軍守衛邊疆,公子擔任監軍,這是天下的重任啊。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今一使者來,即自殺,安知其非詐?
現在只有一個使者來,您就立刻自殺,怎能知道其中沒有虛假呢?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請復請,復請而後死,未暮也。
希望您再請示一下,請示之后再死也不晚。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使者數趣之。
使者連連催促。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扶蘇為人仁,謂蒙恬曰: 父而賜子死,尚安復請!
扶蘇為人忠厚,對蒙恬說: 父親命兒子死去,還要請示什么呢!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即自殺。
立刻自殺而死。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蒙恬不肯死,使者即以屬吏,系於陽周。
蒙恬不肯自殺,使者立刻把他交付法吏,關押在陽周。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使者還報,胡亥、斯、高大喜。
使者回來匯報,胡亥、李斯、趙高都非常高興。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至咸陽,發喪,太子立為二世皇帝。
到咸陽后發布喪事,太子胡亥立為二世皇帝。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以趙高為郎中令,常侍中用事。
任命趙高擔任郎中令,常在宮中服侍皇帝,掌握大權。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二世燕居,乃召高與謀事,謂曰: 夫人生居世間也,譬猶騁六驥過決隙也。
秦二世在宮中閑居無事,就把趙高叫來一同商議,對趙高說: 人活在世上,就如同駕馭着六匹駿馬從縫隙前飛過一樣短暫。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吾既已臨天下矣,欲悉耳目之所好,窮心志之所樂,以安宗廟而樂萬姓,長有天下,終吾年壽,其道可乎?
我既然已經統治天下了,想全部滿足耳目方面的一切欲望,享受盡我所能想到的一切樂趣,使國家安寧,百姓歡欣,永保江山,以享天年,這種想法能行得通嗎?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高曰: 此賢主之所能行也,而昬亂主之所禁也。
趙高說: 這對賢明君主來說是能夠做到的,而對昏亂君主來說是應禁忌的。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臣請言之,不敢避斧鉞之誅,原陛下少留意焉。
我冒昧地說一句不怕殺頭的話,請陛下稍加注意一些。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夫沙丘之謀,諸公子及大臣皆疑焉,而諸公子盡帝兄,大臣又先帝之所置也。
對於沙丘的密謀策划,各位公子和大臣都有懷疑,而這些公子都是您的兄長,這些大臣都是先帝所安置。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今陛下初立,此其屬意怏怏皆不服,恐為變。
現在陛下您剛剛登皇位,這些人都心中憤慨不平,唯怕他們要鬧事。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且蒙恬已死,蒙毅將兵居外,臣戰戰栗栗,唯恐不終。
更何且蒙恬雖已死去,蒙毅還在外面帶兵,我之所以提心弔膽,只是害怕會有不好的結果。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且陛下安得為此樂乎?
陛下您又怎么能為此而行樂呢?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二世曰: 為之柰何?
二世說: 這可怎么辦呢?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趙高曰: 嚴法而刻刑,令有罪者相坐誅,至收族,滅大臣而遠骨肉;貧者富之,賤者貴之。
趙高說: 實行嚴峻的法律和殘酷的刑罰,把犯法的和受的牽連的人統統殺死,直至滅族,殺死當朝大臣而疏遠您的骨肉兄弟,讓原來貧窮的人富有起來,讓原來卑賤的人高貴起來。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盡除去先帝之故臣,更置陛下之所親信者近之。
全部鏟除先帝的舊臣,重新任命您信任的人并讓他們在您的身邊。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此則陰德歸陛下,害除而奸謀塞,群臣莫不被潤澤,蒙厚德,陛下則高枕肆志寵樂矣。
這樣就使他們從心底對您感恩戴德,根除了禍害而杜絕了奸謀,群臣上下沒有人不得到您的恩澤,承受您的厚德,陛下您就可以高枕無憂,縱情享受了。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計莫出於此。
沒有比這更好的主意了。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二世然高之言,乃更為法律。
二世認為趙高的話是對的,就重新修訂法律。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於是群臣諸公子有罪,輒下高,令鞠治之。
於是群臣和公子們有罪,就交付趙高,命他審訊法辦。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殺大臣蒙毅等,公子十二人僇死咸陽市,十公主矺死於杜,財物入於縣官,相連坐者不可勝數。
殺死了大臣蒙毅等人,十個公子在咸陽街頭斬首示眾,十二個公主也在杜縣被分裂肢體處死,財物沒收歸皇帝所有,連帶一同治罪的不計其數。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公子高欲奔,恐收族,乃上書曰: 先帝無恙時,臣入則賜食,出則乘輿。
公子高想外出逃命,怕被滿門抄斬,就上書說: 先帝活着的時候,我進宮就給吃的東西,出宮就讓乘車。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御府之衣,臣得賜之;中廄之寶馬,臣得賜之。
皇帝內府中的衣服,先帝賜給我;宮中馬棚里的寶馬,先帝也賜給我。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臣當從死而不能,為人子不孝,為人臣不忠。
我本該與先帝一起死去而沒做到,這是我做人子的不孝,做人臣的不忠。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不忠者無名以立於世,臣請從死,原葬酈山之足。
而不忠的人沒有理由活在世上,請允許我隨先帝死去,希望能把我埋在驪山腳下。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唯上幸哀憐之。
只求皇上哀憐答應我。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書上,胡亥大說,召趙高而示之,曰: 此可謂急乎?
此書上奏以后,胡亥非常高興,叫來趙高并把此書指示給他看,說: 這可以說是窘急無奈了吧?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趙高曰: 人臣當憂死而不暇,何變之得謀!
趙高說: 在大臣們整天擔心自己死亡還來不及的時候,怎么能圖謀造反呢!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胡亥可其書,賜錢十萬以葬。
胡亥答應了公子高的請求,賜給他十萬錢予以安葬。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法令誅罰日益刻深,群臣人人自危,欲畔者眾。
當時的法令刑罰一天比一天殘酷,群臣上下人人自危,想反叛的人很多。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又作阿房之宮,治直、馳道,賦斂愈重,戍徭無已。
二世又建造阿房宮,修筑直道、馳道,賦稅越來越重,兵役勞役沒完沒了。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於是楚戍卒陳勝、吳廣等乃作亂,起於山東,杰俊相立,自置為侯王,叛秦,兵至鴻門而卻。
於是從楚地徵來戍邊的士卒陳勝、吳廣等人就起來造反,起兵於崤山以東,英雄豪杰蜂擁而起,自立為侯王,反叛秦朝,他們的軍隊一直攻到鴻門才退去。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李斯數欲請間諫,二世不許。
李斯多次想找機會進諫,但二世不允許。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而二世責問李斯曰: 吾有私議而有所聞於韓子也,曰 堯之有天下也,堂高三尺,釆椽不斫,茅茨不翦,雖逆旅之宿不勤於此矣。
二世反倒責備李斯說: 我有個看法,是從韓非子那里聽來的,他說 堯統治天下,殿堂只不過三尺高,柞木椽子直接使用而不加砍削,茅草做屋頂而不加修剪,即使是旅店中住宿的條件也不會比這更艱苦的了。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冬日鹿裘,夏日葛衣,粢糲之食,藜藿之羹,飯土匭,啜土鉶,雖監門之養不觳於此矣。
冬天穿鹿皮襖,夏天穿麻布衣,粗米作飯,野菜作湯,用土罐吃飯,用土缽喝水,即使是看門人的生活也不會比這更清寒的了。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禹鑿龍門,通大夏,疏九河,曲九防,決渟水致之海,而股無胈,脛無毛,手足胼胝,面目黎黑,遂以死於外,葬於會稽,臣虜之勞不烈於此矣 。
夏禹鑿開龍門,開通大夏水道,又疏通多條河流,曲折地筑起多道堤防,決積水引導入海,大腿上沒了白肉,小腿上沒了汗毛,手掌腳底都結滿了厚繭,面孔漆黑,最終還累死在外,埋葬在會稽山上,即使是奴隸的勞苦也不會比這更厲害了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然則夫所貴於有天下者,豈欲苦形勞神,身處逆旅之宿,口食監門之養,手持臣虜之作哉?
然而把統治天下看得無尚尊貴的人,其目的難道就是想操心費力,住旅店一樣的宿舍,吃看門人吃的食物,干奴隸干的活計嗎?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此不肖人之所勉也,非賢者之所務也。
這些事都是才能低下的人才努力去干的,并非賢明的人所從事的。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彼賢人之有天下也,專用天下適己而已矣,此所貴於有天下也。
那些賢明的人統治天下的時候,只是把天下的一切都拿來滿足自己的欲望而已,這正是把統治天下看得無尚尊貴的原因所在。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夫所謂賢人者,必能安天下而治萬民,今身且不能利,將惡能治天下哉!
人們所說的賢明之人,一定能安定天下、治理萬民,倘若連給自己撈好處都不會,又怎么能治理天下呢!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故吾原賜志廣欲,長享天下而無害,為之柰何?
所以我才想姿心廣欲,永遠享有天下而沒有禍害。這該怎么辦呢?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李斯子由為三川守,群盜吳廣等西略地,過去弗能禁。
李斯的兒子李由任三川郡守,群起造反的吳廣等人向西攻占地槃,任意往來,李由不能阻止。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章邯以破逐廣等兵,使者覆案三川相屬,誚讓斯居三公位,如何令盜如此。
章邯在擊敗并驅逐了吳廣等人的軍隊之后,派到三川去調查的使者一個接着一個,并責備李斯身居三公之位,為何讓盜賊猖狂到這種地步。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李斯恐懼,重爵祿,不知所出,乃阿二世意,欲求容,以書對曰:
李斯很是害怕,又把爵位俸祿看得很重,不知如何是好,就曲意阿順二世的心意,想求得寬容,便上書回答二世說: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夫賢主者,必且能全道而行督責之朮者也。
賢明的君主,必將是能夠全面掌握為君之道,又對下行使督責的統治朮的君主。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督責之,則臣不敢不竭能以徇其主矣。
對下嚴加督責,則臣子們不敢不竭盡全力為君主效命。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此臣主之分定,上下之義明,則天下賢不肖莫敢不盡力竭任以徇其君矣。
這樣,君主和臣子的職分一經確定,上下關系的准則也明確了,那么天下不論是有才德的還是沒有才德的,都不敢不竭盡全力為君主效命了。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是故主獨制於天下而無所制也。
因此君主才能專制天下而不受任何約束,能享盡達到極致的樂趣。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能窮樂之極矣,賢明之主也,可不察焉!
賢明的君主啊,又怎能看不清這一點呢!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故申子曰 有天下而不恣睢,命之曰以天下為桎梏 者,無他焉,不能督責,而顧以其身勞於天下之民,若堯、禹然,故謂之 桎梏 也。
所以申不害先生說: 占有天下要是還不懂得縱情姿欲,這就叫把天下當成自己的鐐銬 這樣的話,沒有別的意思,只是講不督責臣下,而自己反辛辛苦苦為天下百姓操勞,像堯和禹那樣,所以稱之為 鐐銬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夫不能修申、韓之明朮,行督責之道,專以天下自適也,而徒務苦形勞神,以身徇百姓,則是黔首之役,非畜天下者也,何足貴哉!
不能學習申不害、韓非的高明法朮,推行督責措施,一心以天下使自己舒服快樂,而只是白白地操心費力,拼命為百姓干事,那就是百姓的奴仆,并不是統治天下的帝王,這有什么值得尊貴的呢!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夫以人徇己,則己貴而人賤;以己徇人,則己賤而人貴。
讓別人為自己獻身,就自己尊貴而別人卑賤;讓自己為別人獻身,就自己卑賤而別人尊貴。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故徇人者賤,而人所徇者貴,自古及今,未有不然者也。
所以獻身的人卑賤,接受獻身的人尊貴,從古到今,沒有不是這樣的。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凡古之所為尊賢者,為其貴也;而所為惡不肖者,為其賤也。
自古以來之所以尊重賢人,是因為受尊敬的人自己尊貴;之所以討厭不肖的人,是因為不肖的人自己卑賤。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而堯、禹以身徇天下者也,因隨而尊之,則亦失所為尊賢之心矣,夫可謂大繆矣。
而堯、禹是為天下獻身的人,因襲世俗的評價而予以尊重,這也就失去了所以尊賢的用心了,這可說是絕大的錯誤。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謂之為 桎梏 ,不亦宜乎?
說堯、禹把天下當作自己的 鐐銬 ,不也是很合適的嗎?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不能督責之過也。
這是不能督責的過錯。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故韓子曰: 慈母有敗子而嚴家無格虜 者,何也?
所以韓非先生說 慈愛的母親會養出敗家的兒子,而嚴厲的主人家中沒有強悍的奴仆 ,是什么原因呢?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則能罰之加焉必也。
這是由於能嚴加懲罰的必然結果。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故商君之法,刑棄灰於道者。
所以商鞅的新法規定,在道路上撒灰的人就要判刑。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夫棄灰,薄罪也,而被刑,重罰也。
撒灰於道是輕罪,而加之以刑是重罰。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彼唯明主為能深督輕罪。
只有賢明的君主才能嚴厲地督責輕罪。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夫罪輕且督深,而況有重罪乎?
輕罪尚且嚴厲督責,何況犯有重罪呢?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故民不敢犯也。
所以百姓不敢犯法。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是故韓子曰 布帛尋常,庸人不釋,鑠金百溢,盜跖不搏 者,非庸人之心重,尋常之利深,而盜跖之欲淺也;又不以盜跖之行,為輕百鎰之重也。
因此韓非先生又說: 對几尺綢布,一般人見到就會順手拿走,百鎰美好的黃金,盜跖不會奪取 ,并不因為常人貪心嚴重,几尺綢布價值極高,盜跖利欲淡泊;也不是因為盜跖行為高尚,輕視百鎰黃金的重利。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搏必隨手刑,則盜跖不搏百鎰;而罰不必行也,則庸人不釋尋常。
原因是一旦奪取,隨手就要受刑,所以盜跖不敢奪取白鎰黃金;若是不堅決施行刑罰的話,那么一般人也就不會放棄几尺綢布。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是故城高五丈,而樓季不輕犯也;泰山之高百仞,而跛牧其上。
因此五丈高的城牆,樓季不敢輕易冒犯;泰山高達百仞,而跛腳的牧羊人卻敢在上面放牧。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夫樓季也而難五丈之限,豈跛也而易百仞之高哉?
難道樓季把攀越五丈高的城牆看得很難,而跛腳的牧羊人登上百仞高的泰山看得很容易嗎?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峭塹之勢異也。
這是因為陡峭和平緩,兩者形勢不同。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明主聖王之所以能久處尊位,長執重勢,而獨擅天下之利者,非有異道也,能獨斷而審督責,必深罰,故天下不敢犯也。
聖明的君主之所以能久居尊位,長掌大權,獨自壟斷天下利益,其原因并不在於他們有什么特殊的辦法,而是在於他們能夠獨攬大權,精於督責,對犯法的人一定嚴加懲處,所以天下人不敢違犯。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今不務所以不犯,而事慈母之所以敗子也,則亦不察於聖人之論矣。
現在不制訂防止犯罪的措施,去仿效慈母養成敗家子的作法,那就太不了解前代聖哲的論說了。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夫不能行聖人之朮,則舍為天下役何事哉?
不能實行聖人治理天下的方法,除去給天下當奴仆還能干什么呢?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可不哀邪!
這不是太令人悲傷的事嗎!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且夫儉節仁義之人立於朝,則荒肆之樂輟矣;諫說論理之臣間於側,則流漫之志詘矣;烈士死節之行顯於世,則淫康之虞廢矣。
更何況節儉仁義的人在朝中任職,那荒誕放肆的樂趣就得中止;規勸陳說,高談道理的臣子在身邊干預,放肆無忌的念頭就要收斂;烈士死節的行為受到世人的推崇,縱情享受的娛樂就要放棄。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故明主能外此三者,而獨操主朮以制聽從之臣,而修其明法,故身尊而勢重也。
所以聖明的君主能排斥這三種人,而獨掌統治大權以駕馭言聽計從的臣子,建立嚴明的法制,所以自身尊貴而權勢威重。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凡賢主者,必將能拂世磨俗,而廢其所惡,立其所欲,故生則有尊重之勢,死則有賢明之謚也。
所有的賢明君主,都能拂逆世風、扭轉民俗,廢棄他所厭惡的,樹立他所喜歡的,因此在他活着的時候才有尊貴的威勢,在他死后才有賢明的謚號。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是以明君獨斷,故權不在臣也。然後能滅仁義之塗,掩馳說之口,困烈士之行,塞聰揜明,內獨視聽,故外不可傾以仁義烈士之行,而內不可奪以諫說忿爭之辯。
正因為這樣,賢明的君主才集權專制,使權力不落入臣下手中,然后才能斬斷仁義之路,堵住游說之口,困厄烈士的死節行為,閉目塞聽,任憑自己獨斷專行,這樣在外就不致被仁義節烈之士的行為所動搖,在內也不會被勸諫爭論所迷惑。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故能犖然獨行恣睢之心而莫之敢逆。
因此才能卓犖獨行逞其為所欲為的心志,而沒有人敢反抗。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若此然後可謂能明申、韓之朮,而脩商君之法。
像這樣,然后才可以說是了解了申不害、韓非的統治朮,學會了商鞅的法制。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