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utput
stringlengths
0
274
input
stringlengths
0
321
instruction
stringclasses
1 value
淮南、衡山親為骨肉,疆土千里,列為諸侯,不務遵蕃臣職以承輔天子,而專挾邪僻之計,謀為畔逆,仍父子再亡國,各不終其身,為天下笑。
淮南王、衡山王雖是骨肉至親,擁有千里疆土,封為諸侯,但是不致力於遵守藩臣的職責去輔助天子,反而一味心懷邪惡之計,圖謀叛逆,致使父子相繼二次亡國,人人都不得盡享天年,而受到天下人恥笑。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此非獨王過也,亦其俗薄,臣下漸靡使然也。
這不只是他們的過錯,也是當地習俗澆薄和居下位的臣子影響不良的結果。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夫荊楚僄勇輕悍,好作亂,乃自古記之矣。
楚國人輕捷勇猛凶悍,喜好作亂,這是早自古代就記載於書的了。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淮陰侯韓信者,淮陰人也。
淮陰侯韓信,是淮陰人。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始為布衣時,貧,無行,不得推擇為吏;又不能治生商賈。常從人寄食飲,人多厭之者。
當初為平民百姓時,貧窮,沒有好品行,不能夠被推選去做官,又不能做買賣維持生活,經常寄居在別人家吃閑飯,人們大多厭惡他。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常數從其下鄉南昌亭長寄食,數月,亭長妻患之,乃晨炊蓐食。
曾經多次前往下鄉南昌亭亭長處吃閑飯,接連數月,亭長的妻子擔心韓信,就提前做好早飯,端到內室床上去吃。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食時信往,不為具食。
開飯的時候,韓信去了,卻不給他准備飯食。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信亦知其意,怒,竟絕去。
韓信也明白他們的用意。一怒之下,居然離去不再回來。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信釣於城下,諸母漂,有一母見信飢,飯信,竟漂數十日。
韓信在城下釣魚,有几位老大娘漂洗滌絲棉,其中一位大娘看見韓信餓了,就拿出飯給韓信吃。几十天都如此,直到漂洗完畢。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信喜,謂漂母曰: 吾必有以重報母。
韓信很高興,對那位大娘說: 我將來一定重重地報答您老人家。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母怒曰: 大丈夫不能自食,吾哀王孫而進食,豈望報乎!
大娘生氣地說: 大丈夫不能養活自己,我是可憐你這位公子才給你飯吃,難道是希望您報答嗎?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淮陰屠中少年有侮信者,曰: 若雖長大,好帶刀劍,中情怯耳。
淮陰屠戶中有個年輕人侮辱韓信說: 你雖然長的高大,喜歡帶刀佩劍,其實是個膽小鬼罷了。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眾辱之曰: 信能死,刺我;不能死,出我袴下。
又當眾侮辱他說: 你要不怕死,就拿劍刺我;如果怕死,就從我胯下爬過去。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於是信孰視之,俛出袴下,蒲伏。
於是韓信仔細地打量了他一番,低下身去,趴在地上,從他的胯下爬了過去。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一市人皆笑信,以為怯。
滿街的人都笑話韓信,認為他膽小。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及項梁渡淮,信杖劍從之,居麾下,無所知名。
等到項粱率軍渡過了淮河,韓信持劍追隨他,在項粱部下,卻沒有名聲。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項梁敗,又屬項羽,羽以為郎中。
項粱戰敗,韓信又隸屬項羽,項羽讓他做了郎中。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數以策干項羽,羽不用。
他屢次向項羽獻策,以求重用,項羽都沒有釆納。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漢王之入蜀,信亡楚歸漢,未得知名,為連敖。
漢王劉邦入蜀,韓信脫離楚軍歸順了漢王。因為沒有什么名聲,只做了接待賓客的小官。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坐法當斬,其輩十三人皆已斬,次至信,信乃仰視,適見滕公,曰: 上不欲就天下乎?
后來犯法被判處斬刑,同案的十三人都被殺了,輪到韓信,他抬頭仰視,正好看見滕公,說: 漢王不想成就統一天下的功業嗎?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何為斬壯士!
為什么要斬殺壯士!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滕公奇其言,壯其貌,釋而不斬。
滕公感到他的話不同凡響,見他相貌堂堂,就放了他。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與語,大說之。言於上,上拜以為治粟都尉,上未之奇也。
和韓信交談,很欣賞他,把這事報告漢王,漢王任命韓信為治粟都尉。但漢王并沒有看出他有什么特別的才能。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信數與蕭何語,何奇之。
韓信多次跟蕭何談話,蕭何認為他是位奇才。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至南鄭,諸將行道亡者數十人。
到達南鄭,各路將領在半路上逃跑的有几十人。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信度何等已數言上,上不我用,即亡。
韓信揣測蕭何等人已多次向漢王推荐自己,漢王不任用自己,也就逃走了。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何聞信亡,不及以聞,自追之。
蕭何聽說韓信逃跑了,來不及報告漢王,親自追趕他。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人有言上曰: 丞相何亡。
有人報告漢王說: 丞相蕭何逃跑了。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上大怒,如失左右手。
漢王大怒,因為失去蕭何如同失去了左右手。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居一二日,何來謁上,上且怒且喜,罵何曰: 若亡,何也?
過了一兩天,蕭何來拜見漢王,漢王又是惱怒又是高興。罵蕭何道: 你逃跑,是為什么?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何曰: 臣不敢亡也,臣追亡者。
蕭何說: 我不敢逃跑,我去追趕逃跑的人。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上曰: 若所追者誰?
漢王說: 你追趕的人是誰呢?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何曰: 韓信也。
回答說: 是韓信。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上復罵曰: 諸將亡者以十數,公無所追;追信,詐也。
漢王又罵道: 各路將領逃跑了几十人,您沒去追任何人;卻去追韓信,是騙人。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何曰: 諸將易得耳。
蕭何說: 那些將領容易得到。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至如信者,國士無雙。
至於像韓信這樣的杰出人物,普天之下找不出第二人。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王必欲長王漢中,無所事信;必欲爭天下,非信無所與計事者。
大王如果想要長期在漢中稱王,自然用不着韓信,如果想要爭奪天下,除了韓信就再沒有可以和您計議大事的人了。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顧王策安所決耳。
但看大王怎么決策了。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王曰: 吾亦欲東耳,安能郁郁久居此乎?
漢王說: 我也是想要向東發展啊,怎么能夠內心苦悶地長期呆在這里呢?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何曰: 王計必欲東,能用信,信即留;不能用,信終亡耳。
蕭何說: 大王決意向東發展,能夠重用韓信,韓信就會留下來,不能重用,韓信終究要逃跑的。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王曰: 吾為公以為將。
漢王說: 我看在您的情面上,讓他做個將軍吧。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何曰: 雖為將,信必不留。
蕭何說: 即使是做將軍,韓信一定不肯留下。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王曰: 以為大將。
漢王說: 任命他做大將軍。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何曰: 幸甚。
蕭何說: 太好了。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於是王欲召信拜之。
於是漢王就要把韓信召來任命他。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何曰: 王素慢,無禮,今拜大將如呼小兒耳,此乃信所以去也。
蕭何說: 大王向來對人輕慢,不講禮節,如今任命大將軍就像呼喊小孩兒一樣。這就是韓信要離去的原因啊。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王必欲拜之,擇良日,齋戒,設壇場,具禮,乃可耳。
大王決心要任命他,要選擇良辰吉日,親自齋戒,設置高壇和廣場,禮儀完備才可以啊。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王許之。
漢王答應了蕭何的要求。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諸將皆喜,人人各自以為得大將。
眾將聽到要拜大將都很高興,人人都以為自己要做大將軍了。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至拜大將,乃韓信也,一軍皆驚。
等到任命大將時,被任命的竟然是韓信,全軍都感到驚訝。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信拜禮畢,上坐。
任命韓信的儀式結束后,漢王就座。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王曰: 丞相數言將軍,將軍何以教寡人計策?
漢王說: 丞相多次稱道將軍,將軍用什么計策指教我呢?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信謝,因問王曰: 今東鄉爭權天下,豈非項王邪? 漢王曰: 然。
韓信謙讓了一番,趁勢問漢王說: 如今向東爭奪天下,難道敵人不是項王嗎? 漢王說: 是。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曰: 大王自料勇悍仁彊孰與項王?
韓信說: 大王自己估計在勇敢、強悍、仁厚、兵力方面與項王相比,誰強?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漢王默然良久,曰: 不如也。
漢王沉默了好長時間,說: 不如項王。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信再拜賀曰: 惟信亦為大王不如也。
韓信拜了兩拜,贊成地說: 我也認為大王比不上他呀。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然臣嘗事之,請言項王之為人也。
然而,我曾經侍奉過他,請讓我說說項王的為人吧。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項王喑噁叱吒,千人皆廢,然不能任屬賢將,此特匹夫之勇耳。
項王震怒咆哮時,嚇得千百人不敢稍動,但不能放手任用有才能的將領,這只不過是匹夫之勇罷了。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項王見人,恭敬慈愛,言語嘔嘔,人有疾病,涕泣分食飲;至使人有功當封爵者,印刓敝,忍不能予。此所謂婦人之仁也。
項王待人恭敬慈愛,言語溫和,有生病的人,心疼的流淚,將自己的飲食分給他,等到有的人立下戰功,該加封進爵時,把刻好的大印放在手里玩磨的失去了稜角,舍不得給人,這就是所說的婦人的仁慈啊。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項王雖霸天下而臣諸侯,不居關中而都彭城。
項王即使是稱霸天下,使諸侯臣服,但他放棄了關中的有利地形,而建都彭城。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有背義帝之約而以親愛王,諸侯不平。
又違背了義帝的約定,將自己的親信分封為王,諸侯們憤憤不平。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諸侯之見項王遷逐義帝,置江南,亦皆歸逐其主而自王善地。
諸侯們看到項王把義帝遷移到江南僻遠的地方,也都回去驅逐自己的國君,占據了好的地方自立為王。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項王所過,無不殘滅者,天下多怨,百姓不親附,特劫於威,彊耳。
項王軍隊所經過的地方,沒有不橫遭摧殘毀滅的,天下的人大都怨恨,百姓不願歸附,只不過迫於威勢,勉強服從罷了。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名雖為霸,實失天下心。
雖然名義上是霸主,實際上卻失去了天下的民心。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故曰其彊易弱。
所以說他的優勢很容易轉化為劣勢。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今大王誠能反其道:任天下武勇,何所不誅!
如今大王果真能夠與他反其道而行:任用天下英勇善戰的人才,有什么不可以被誅滅的呢?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以天下城邑封功臣,何所不服!
用天下的城邑分封給有功之臣,有什么人不心服口服呢?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以義兵從思東歸之士,何所不散!
以正義之師,順從將士東歸的心願,有什么樣的敵人不能擊潰呢?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且三秦王為秦將,將秦子弟數歲矣,所殺亡不可勝計,又欺其眾降諸侯。
況且項羽分封的三個王,原來都是秦朝的將領,率領秦地的子弟打了好几年仗,被殺死和逃跑的多到沒法計算,又欺騙他們的部下向諸侯投降。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至新安,項王詐阬秦降卒二十余萬,唯獨邯、欣、翳得脫,秦父兄怨此三人,痛入骨髓。
到達新安,項王狡詐地活埋了已投降的秦軍二十多萬人,唯獨章邯、司馬欣和董翳得以留存,秦地的父老兄弟把這三個人恨入骨髓。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今楚彊以威王此三人,秦民莫愛也。
而今項羽憑恃着威勢,強行封立這三個人為王,秦地的百姓沒有誰愛戴他們。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大王之入武關,秋豪無所害,除秦苛法,與秦民約,法三章耳。秦民無不欲得大王王秦者。
而大王進入武關,秋毫無犯,廢除了秦朝的苛酷法令,與秦地百姓約法三章,秦地百姓沒有不想要大王在秦地做王的。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於諸侯之約,大王當王關中,關中民咸知之。大王失職入漢中,秦民無不恨者。
根據諸侯的成約,大王理當在關中做王,關中的百姓都知道這件事,大王失掉了應得的爵位進入漢中,秦地百姓沒有不遺憾的。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今大王舉而東,三秦可傳檄而定也。
如今大王發動軍隊向東挺進,只要一道文書三秦封地就可以平定了。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於是漢王大喜,自以為得信晚。
於是漢王特別高興,自認為得到韓信太晚了。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遂聽信計,部署諸將所擊。
就聽從韓信的謀划,部署各路將領攻擊的目標。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八月,漢王舉兵東出陳倉,定三秦。
八月,漢王出兵經過陳倉向東挺進,平定了三秦。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漢二年,出關,收魏、河南,韓、殷王皆降。
漢二年,兵出函谷關,收服了魏王、河南王,韓王、殷王也相繼投降。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合齊趙共擊楚。
漢王又聯合齊王、趙王共同攻擊楚軍。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四月,至彭城,漢兵敗散而還。
四月,到彭城,漢軍兵敗,潰散而回。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信復收兵與漢王會滎陽,復擊破楚京、索之間,以故,楚兵卒不能西。
韓信又收集潰散的人馬與漢王在滎陽會合,在京縣、索亭之間又摧垮楚軍。因此楚軍始終不能西進。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漢之敗卻彭城,塞王欣、翟王翳亡漢降楚,齊、趙亦反漢與楚和。
漢軍在彭城敗退之后,塞王司馬欣、翟王董翳叛漢降楚,齊國和趙國也背叛漢王跟楚國和解。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六月,魏王豹謁歸視親疾,至國,即絕河關反漢,與楚約和。
六月,魏王豹以探望老母疾病為由請假回鄉,一到封國,立即切斷黃河渡口臨晉關的交通要道,反叛漢王,與楚軍訂約講和。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漢王使酈生說豹,不下。
漢王派酈生游說魏豹,沒有成功。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其八月,以信為左丞相,擊魏。
這年八月,漢王任命韓信為左丞相,攻打魏王豹。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魏王盛兵蒲阪,塞臨晉,信乃益為疑兵,陳船欲度臨晉,而伏兵從夏陽以木罌缻渡軍,襲安邑。
魏王把主力部隊駐扎在蒲阪,堵塞了黃河渡口臨晉關。韓信就增設疑兵,故意排列開戰船,假裝要在臨晉渡河,而隱蔽的部隊卻從夏陽用木制的盆甕浮水渡河,偷襲安邑。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魏王豹驚,引兵迎信,信遂虜豹,定魏為河東郡。
魏王豹驚慌失措,帶領軍隊迎擊韓信,韓信就俘虜了魏豹,平定了魏地,改制為河東郡。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漢王遣張耳與信俱,引兵東,北擊趙、代。
漢王派張耳和韓信一起,領兵向東進發,向北攻擊趙國和代國。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後九月,破代兵,禽夏說閼與。
這年閏九月打垮了代國軍隊。在閼與生擒了夏說。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信之下魏破代,漢輒使人收其精兵,詣滎陽以距楚。
韓信攻克魏國,摧毀代國后,漢王就立刻派人調走韓信的精銳部隊,開往滎陽去抵御楚軍。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信與張耳以兵數萬,欲東下井陘擊趙。
韓信和張耳率領几萬人馬,想要突破井陘關,攻打趙國。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趙王、成安君陳余聞漢且襲之也,聚兵井陘口,號稱二十萬。
趙王歇和成安君陳余聽說漢軍將要來襲擊趙國,在井陘口聚集兵力,號稱二十萬大軍。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廣武君李左車說成安君曰: 聞漢將韓信涉西河,虜魏王,禽夏說,新喋血閼與,今乃輔以張耳,議欲下趙,此乘勝而去國遠斗,其鋒不可當。
廣武君李左車向成安君獻計說: 聽說漢將韓信渡過西河,俘虜魏豹,生擒夏說,新近血洗閼與,如今又以張耳輔助,計議要奪取趙國。這是乘勝利的銳氣離開本國遠徵,其鋒芒不可阻擋。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臣聞 千里餽糧,士有飢色,樵蘇後爨,師不宿飽 。
可是,我聽說 千里運送糧餉,士兵們就會面帶飢色,臨時砍柴割草燒火做飯,軍隊就不能經常吃飽。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今井陘之道,車不得方軌,騎不得成列,行數百里,其勢糧食必在其後。願足下假臣奇兵三萬人,從間道絕其輜重;足下深溝高壘,堅營勿與戰。
眼下井陘這條道路,戰車不能并列行進,戰馬不能排成行,行進的軍隊迆邐數百里,運糧食的隊伍勢必遠遠地落到后邊,希望您臨時撥給我奇兵三萬人,從隱蔽小路攔截他們的糧草,您就深挖戰壕,高筑營壘,堅守軍營,不要跟他們交戰。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彼前不得斗,退不得還,吾奇兵絕其後,使野無所掠,不至十日,而兩將之頭可致於戲下。
他們向前不得戰斗,向后無法退卻,我出奇兵截斷他們的后路,使他們在荒野什么東西也搶掠不到,用不了十天,韓信和張耳的人頭就可送到將軍帳下。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願君留意臣之計。
希望您仔細考慮我的計策。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否,必為二子所禽矣。
否則,一定會被他二人俘虜。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成安君,儒者也,常稱 義兵不用詐謀奇計 ,曰: 吾聞兵法 十則圍之,倍則戰 ,今韓信兵號數萬,其實不過數千,能千里而襲我,亦已罷極。
成安君,是信奉儒家學說的刻板書生,經常宣稱正義的軍隊不用欺騙詭計,說: 我聽說兵書上講,兵力十倍於敵人,就可以包圍它,超過敵人一倍就可以交戰。現在韓信的軍隊號稱數萬,實際上不過數千。竟然跋涉千里來襲擊我們,已經極其疲憊。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