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struction
stringclasses
1 value
input
stringlengths
3
321
output
stringlengths
2
272
将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八月,匈奴入侵上郡。
八月,匈奴入上郡。
将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三月十九日,大赦天下,赐予百姓爵位一级,中二千石的官员和诸侯国的相都赐爵为右庶长。
三月丁酉,赦天下,赐爵一级,中二千石、诸侯相爵右庶长。
将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五月九日,发生了地震,早饭时又有地震。
五月丙戌,地动,其蚤食时复动。
将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七月二十九日,出现了日食。
七月乙巳,日食。
将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八月,任命御史大夫卫绾为丞相,封为建陵侯。
八月壬辰,以御史大夫绾为丞相,封建陵侯。
将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郅将军率兵出击匈奴。
郅将军击匈奴。
将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命令内史郡不得用粮食喂马,要把马匹收归官府。
令内史郡不得食马粟,没入县官。
将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由于当年收成不好,禁止天下百姓不到一年就把当年收获的粮食提前吃完。
为岁不登,禁天下食不造岁。
将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三月,匈奴入侵雁门。
三月,匈奴入雁门。
将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发生了严重的旱灾。
大旱。
将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后元三年十月,发生日食和月食,太阳和月亮连续五天都是红色。
后三年十月,日月皆食赤五日。
将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太阳呈现紫色。
日如紫。
将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月亮横穿天庭。
月贯天廷中。
将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二十七日,孝景皇帝去世。
甲子,孝景皇帝崩。
将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放出宫女,让他们回到自己家里,免除他们终身的赋税和徭役。
出宫人归其家,复无所与。
将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三月,封皇太后的弟弟田蚡为武安侯,田胜为周阳侯。
三月,封皇太后弟鼢é为武安侯,弟胜为周阳侯。
将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等到主父偃提出建议,诸侯王的势力才衰弱下来,终于国家得到了安定。
及主父偃言之,而诸侯以弱,卒以安。
将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孝武皇帝是孝景帝的中子,他的母亲是王太后。
孝武皇帝者,孝景中子也。母曰王太后。
将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孝景七年,栗太子被废为临江王,胶东王被立为太子。
孝景七年,栗太子废为临江王,以胶东王为太子。
将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孝武帝即位之初,尤其注重对鬼神的祭祀。
孝武皇帝初即位,尤敬鬼神之祀。
将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而皇上也十分崇信儒家的学术,招纳有才学的人,赵绾、王臧等人就以有学问而被封为公卿,他们想效法古代建议天子在城南建立宣明政教的明堂,并作为诸侯朝见天子的地方,他们草拟的巡狩、封禅、改革历法服色的计划还没完成。
而上乡儒术,招贤良。赵绾、王臧等以文学为公卿,欲议古立明堂城南,以朝诸侯。草巡狩封禅改历服色事未就。
将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六年后,窦太后去世。
后六年,窦太后崩。
将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第二年,皇上初次来到雍县,在五畤进行了郊祭。
明年,上初至雍,郊见五畤。
将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当时皇上请到一个神君,将她供奉在上林苑中的蹄氏观。
是时上求神君,舍之上林中蹄氏观。
将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宛若就在自己的家里供奉她,后来很多人去祭祀。
宛若祠之其室,民多往祠。
将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武帝即位后,就用厚礼将她延请至宫中立祠供奉。可是只听到她说话的声音,却看不到她的人。
及武帝即位,则厚礼置祠之内中,闻其言,不见其人云。
将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李少君是已故深泽侯推荐来管理方术之事的。
少君者,故深泽侯入以主方。
将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他到各处游历,靠着方术广交诸侯。
其游以方遍诸侯。
将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人们听说他能驱使鬼物,还能使人长生不老,争相赠送物品给他,因此他有很多的金钱、丝织品、衣服和食物。
人闻其能使物及不死,更馈遗之,常余金钱帛衣食。
将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李少君凭借着善于方术,擅于巧妙地猜度隐盖的事物,说中人的一些隐私。
少君资好方,善为巧发奇中。
将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有一次,李少君见到皇上,皇帝藏有一件旧铜器,问少君。
少君见上,上有故铜器,问少君。
将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随即察看铜器上所刻的字,果然是齐桓公时代的器物。
已而案其刻,果齐桓公器。
将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安期生是仙人,能来往蓬莱山中,他只见跟他的道术相合的人,不合的人就隐匿不见。
安期生仙者,通蓬莱中,合则见人,不合则隐。
将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过了很久,李少君患病死去。
居久之,李少君病死。
将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于是天子令太祝在长安东南郊建立他说的这种祠坛,常常依照薄诱忌的方法祭祀。
于是天子令太祝立其祠长安东南郊,常奉祠如忌方。
将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天子允许了,命太祝依照这种方法领祀于谬忌奏建的泰一坛上。
天子许之,令太祝领祠之忌泰一坛上,如其方。
将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天子命令祠官依照这个方法领祭,在谬忌奏建的泰一坛旁边祭祀。
令祠官领之如其方,而祠于忌泰一坛旁。
将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为此,赐给诸侯白金,示意这吉祥的先兆应合于天地之意。
赐诸侯白金,以风符应合于天地。
将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常山王有罪被废黜,迁于房陵,皇帝就封他的弟弟为真定王,以延续对其祖先的祭祀,并把常山设置为郡。
常山王有罪,迁,天子封其弟于真定,以续先王祀,而以常山为郡。
将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第二年,齐人少翁凭借通鬼神的方术觐见皇上,皇上最宠爱的王夫人死了,少翁用方术在夜间招来王夫人及灶神的形貌,天子从帷帐中看见了王夫人。
其明年,齐人少翁以鬼神方见上。上有所幸王夫人,夫人卒,少翁以方术盖夜致王夫人及灶鬼之貌云,天子自帷中望见焉。
将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又过了一年多,少翁的方术越来越不灵验,神仙一直没有到来。
居岁余,其方益衰,神不至。
将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在此之后又营建柏梁台、铜柱及承露仙人掌等。
其后则又作柏梁、铜柱、承露仙人掌之属矣。
将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等巫师生病的时候,就派人问神君。
及病,使人问神君。
将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于是天子的病好了很多,亲自去甘泉宫祭祀,病就完全好了。
于是病愈,遂幸甘泉,病良已。
将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神君中最尊贵的是泰一,辅佐叫大禁、司命等,都跟随着他。
神君最贵者太一,其佐曰大禁、司命之属,皆从之。
将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有时去有时来,来的时候就有飒飒的风声。
时去时来,来则风肃然也。
将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天子举行了除灾去邪的仪式,然后进入室中。
天子祓,然后入。
将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神君所想要的东西说出来后,就交与下面办理。
所欲者言行下。
将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神君所说的话,皇上命人纪录下来,命名为 画法 。
神君所言,上使人受书其言,命之曰 画法 。
将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这些事都很隐秘,不为世人所知。
其事秘,世莫知也。
将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第一个纪元年称为建元,第二个季元年因有长星流光的天瑞,称为元光,第三个纪元因在郊祭时捕获了独角兽,称为元狩。
一元曰建元,二元以长星曰元光,三元以郊得一角兽曰元狩云。
将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于是天子驾车东行,依照宽舒等人议定的办法,在汾阴高丘上立后土祠,皇帝亲自望后土而拜,与祭祀上天的礼仪一样。
于是天子遂东,始立后土祠汾阴脽上,如宽舒等议。上亲望拜,如上帝礼。
将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这年的春天,乐成侯上书举荐栾大。
其春,乐成侯上书言栾大。
将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康王去世后,别的姬妾的儿子被立为嗣王。
康王死,他姬子立为王。
将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康后听说文成将军已死,自己想讨好皇上,便派栾大靠着乐成侯的关系求见皇上谈论方术。
康后闻文成已死,而欲自媚于上,乃遣栾大因乐成侯求见言方。
将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等到看见栾大时,皇帝大为高兴。
及见栾大,大悦。
将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又认为康王仅仅是个诸侯,不值得给予方术。
又以为康王诸侯耳,不足予方。
将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神人尚有肯来或不肯来的可能。
神人尚肯邪不邪。
将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于是皇帝叫他试验小方术,他表演了斗棋,让这些棋子自己互相碰击起来。
于是上使先验小方,斗旗,旗自相触击。
将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过了一个多月,栾大就得了四个金印,佩戴天士将军、地士将军、大通将军、天道将军印。
居月余,得四金印,佩天士将军、地士将军、大通将军、天道将军印。
将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近来黄河泛滥,从水边高地淹到广阔的平原,修堤的劳役不能停息。
间者河溢皋陆,堤繇不息。
将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易经·乾卦》说的 飞龙 ,是说君主居于王位; 鸿渐于般 ,是说渐渐地达到磐石似的安定。
《干》称 蜚龙 , 鸿渐于般 ,意庶几与焉。
将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赐予栾大甲等第宅,僮仆千人,并把天子所坐的车子,不用的车马、帷帐、器具充满了他的家。
赐列侯甲第,僮千人,乘舆斥车马帷帐器物以充其家。
将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天子还亲自到五利将军的府第。派去慰问和询问他所需物品的使者,络绎不绝于道路。
天子亲如五利之第,使者存问所给,连属于道。
将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于是天子又刻 天道将军 的玉印,派使者穿羽衣,夜晚站在白茅上,五利将军也穿羽衣,站在白茅上来接受此玉印,表示他不是臣子。
于是天子又刻玉印曰 天道将军 ,使使衣羽衣,夜立白茅上,五利将军亦衣羽衣,立白茅上受印,以示弗臣也。
将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于是五利常在家中夜晚祭祀,想使神仙下临。
于是五利常夜祠其家,欲以下神。
将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以后他就整治行装,往东入海,寻求他的师傅去了。
其后治装行,东入海,求其师云。
将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这年夏天六月中,汾阴有个叫锦的巫师,在魏脽后土祭坛界址旁边为民家祭祠,看见地上隆起形状像弯钩一样,就扒开土地来看,结果得到了一只鼎。
其夏六月中,汾阴巫锦为民祠魏脽后土营旁,见地如钩状,掊视得鼎。
将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官吏又把这件事报告给了河东太守胜,胜就将此事上奏于天子。
吏告河东太守胜,胜以闻。
将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到中山的时候,天气晴热,有黄云覆盖在上方。
至中山,晏温,有黄云盖焉。
将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回到长安时,公卿大夫纷纷议论请求尊奉宝鼎。
至长安,公卿大夫皆议请尊宝鼎。
将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今年丰收了,却尚未举行祭祀酬拜地神,鼎为什么出现呢?
今年丰庑未有报,鼎曷为出哉?
将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黄帝一共造了三个宝鼎,象征天、地、人。
黄帝作宝鼎三,象天地人也。
将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每逢遇到圣主鼎才出现,以后鼎迁于夏、商,周德衰,宋社稷亡后,鼎就埋没隐藏而不见了。
遭圣则兴,迁于夏商。周德衰,宋之社亡,鼎乃沦伏而不见。
将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现在鼎到了甘泉,光辉和润,有如飞龙变幻,承受的吉祥会无穷无尽。
今鼎至甘泉,光润龙变,承休无疆。
将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只有受命统治天下的帝王,才能心知天意,所做的事情合于上天的德行,这个鼎应进献于宗庙的祖先,藏于甘泉天帝的宫廷,以符合明显的瑞应。
惟受命而帝者心知其意而合德焉。鼎宜见于祖祢,藏于帝廷,以合明应。
将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前往海上寻求蓬莱的人,都说蓬莱不远,而不能到达的原因,大概是因不曾看见仙山上的云气,于是皇帝派擅长望气的官员协助观察云气出现。
入海求蓬莱者,言蓬莱不远,而不能至者,殆不见其气。上乃遣望气佐候其气云。
将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汉代的圣君应在高祖的孙子或曾孙。
汉之圣者在高祖之孙且曾孙也。
将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以前封禅的有七十二王,只有黄帝能上泰山封禅。
封禅七十二王,唯黄帝得上泰山封 。
将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黄帝时有一万诸侯,神灵得封的占七千。
黄帝时万诸侯,而神灵之封居七千。
将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中原地区的五座是华山、首山、太室、泰山和东莱山,都是黄帝时常游息和神仙相会的地方。
中国华山、首山、太室、泰山、东莱,此五山黄帝之所常游,与神会。
将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恐怕百姓反对他的神仙之道,所以坚决斩杀反对鬼神的人。
患百姓非其道,乃断斩非鬼神者。
将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黄帝到雍县郊祀上天,住了三个月。
黄帝郊雍上帝,宿三月。
将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以后黄帝在明廷迎接上万的神灵。
其后黄帝接万灵明廷。
将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寒门就是现在的谷口。
所谓寒门者,谷口也。
将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鼎铸成后,有垂着须髯的龙从天上下来迎接黄帝。
鼎既成,有龙垂胡髯下迎黄帝。
将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其余的小臣不能上,都抓着龙须不放,龙须被拔落,黄帝的弓也掉下来。
余小臣不得上,乃悉持龙髯,龙髯拔,堕黄帝之弓。
将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就任命公孙卿为郎官,派他向东前往太室山迎候神仙。
乃拜卿为郎,东使候神于太室。
将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命祠官宽舒等筹建泰一祠坛,祭坛仿照薄忌所说的泰一坛的形式,一共分为三层。
令祠官宽舒等具泰一祠坛,坛放薄忌泰一坛,坛三垓。
将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泰一坛所用的祭品,和雍县的祭祀并无二至,再加甜酒、枣子、干肉一类的东西,杀一头牦牛,作为俎豆牢具礼器中盛着的祭品,而五帝只有用俎豆盛着进献的祭品和甜酒,五帝坛下的四面,连续祭礼随从的群神和北斗。
泰一所用,如雍一畤物,而加醴枣脯之属,杀一牦牛以为俎豆牢具。而五帝独有俎豆醴进。其下四方地,为餟食群神从者及北斗云。
将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祭祀用的牛是白色的,祭祀的时候要把鹿放在牛的肚中,猪又放在鹿的肚中,然后浸泡在水里。
其牛色白,鹿居其中,彘在鹿中,水而洎之。
将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祭祀泰一神的司祭官员穿紫衣和绣花的衣服,祭祀五帝的祝官的礼服颜色要严格遵照五帝所属的颜色,祭日神要穿赤色衣,祭月神要穿白色衣。
泰一祝宰则衣紫及绣,五帝各如其色,日赤,月白。
将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早晨祭日神,夜晚祭月神,行拱手礼;而祭拜泰一神则遵照雍县的郊祀礼。
朝朝日,夕夕月,则揖;而见泰一如雍礼。
将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祭祀用的礼服是黄色的。
而衣上黄。
将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那天夜晚出现了美丽的光彩,到了白天,有黄色的云气上升,与天空连成一片 。
是夜有美光,及昼,黄气上属天。
将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命令太祝掌管秋天和腊月间祭祀。天子每三年郊祭一次。
令太祝领,秋及腊间祠,三岁天子一郊见。
将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为兵事而祷告时,太史手捧灵旗指向所要征伐国家的方向。
为兵祷,则太史奉以指所伐国。
将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五利将军谎称见到他的老师,实际上他的方术已穷尽,多数不能应验。
五利妄言见其师,其方尽,多不雠。
将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这年冬天,公孙卿在河南恭候神灵,说在缑氏城上看到仙人的脚印,有一种像野鸡的动物,在城上走来走去。
其冬,公孙卿候神河南,见仙人迹缑氏城上,有物若雉,往来城上。
将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求仙人之道如果不稍微放宽延长些时日,神仙是不会来的。
其道非少宽假,神不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