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struction
stringclasses
1 value
input
stringlengths
3
321
output
stringlengths
2
272
将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于是各郡国都修筑街道,修建宫观和名山上的神祠,期望天子驾临。
于是郡国各除道,缮治宫观名山神祠所,以望幸矣。
将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皇帝到了甘泉,为了将在泰山举行封禅,先将这一特别事件祭告泰一神。
即至甘泉,为且用事泰山,先类祠泰一。
将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封禅典礼由于很久没有举行了,几近失传,没有人知道它的礼仪,儒生们就采取《尚书》、《周官》、《王制》等书上所记载的望祭、射牛的事情作为封禅的仪式。
封禅用希旷绝,莫知其仪礼,而群儒采封禅《尚书》《周官》《王制》之望祀射牛事。
将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皇上于是命令儒生们练习射牛,草拟封禅的仪式。
上于是乃令诸儒习射牛,草封禅仪。
将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天子既已听了公孙卿和方士的话,黄帝以上的封禅,都会引来一些能与神仙相通的怪异之像,所以想仿效黄帝接见神仙人蓬莱方士之法,让自己的德行高于世俗,与九皇相媲美,又采用儒家的说法来文饰外表。
天子既闻公孙卿及方士之言,黄帝以上封禅,皆致怪物与神通,欲放黄帝以尝接神仙人蓬莱士,高世比德于九皇,而颇采儒术以文之。
将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皇上把封禅用的器物给儒生们看,儒生们有的说 这和古代不同 ,徐偃也说 太常诸生所行的利益不如鲁人好 ,周霸会集儒生计划封禅的事情,皇帝便贬退了徐偃、周霸,罢黜了这些儒生,全都不予任用。
上为封祠器示群儒,群儒或曰 不与古同 ,徐偃又曰 太常诸生行礼不如鲁善 ,周霸属图封事,于是上绌偃、霸,尽罢诸儒弗用。
将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询问山上的人,山上的人不说;问山下的人,山下的人也不说。
问上,上不言;问下,下不言。
将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接着东行登上泰山,山中的草木还没有长出叶子,就派人把石碑运上山,立在泰山的顶峰。
东上泰山,山之草木叶未生,乃令人上石立之泰山颠。
将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齐人上疏谈论神怪奇方的人数以万计,可是都没有效验。
齐人之上疏言神怪奇方者以万数,然无验者。
将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公孙卿拿着使者符节,曾先去名山等候神仙,到了东莱,说在夜间看见一个人,身长数丈,等靠近后就不见了,只看到他脚印特别大,像禽兽的脚印。
公孙卿持节常先行候名山,至东莱,言夜见一人,长数丈,就之则不见,见其迹甚大,类禽兽云。
将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皇帝听说有人看见了大脚印,不相信,等到大臣中有人说到老人时,则又深信是仙人。
上既见大迹,未信,及群臣有言老父,则大以为仙人也。
将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四月,皇帝回到奉高,皇帝考虑儒生和方士议论的封禅,各人的说法不同,都不符合常理,难以施行。
四月,还至奉高。上念诸儒及方士言封禅人人殊,不经,难施行。
将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乙卯那天,命令任侍中的儒生头戴白鹿皮帽,穿上插笏的官服,举行射牛仪式。
乙卯,令侍中儒者皮弁荐绅,射牛行事。
将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祭天用的祭坛宽一丈二尺,高九尺,祭坛下面放着封禅文书,书的内容是秘密的。
封广丈二尺,高九尺,其下则有玉牒书,书秘。
将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这些事都禁止外传。
其事皆禁。
将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丙辰日,在泰山脚下东北角的肃然山举行了祭地仪式,和祭祀后土的礼仪相同。
丙辰,禅泰山下址东北肃然山,如祭后土礼。
将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用江淮一带出产的有三条脊骨的茅草作为神灵的荐席,用象征五方的五色泥土填满祭坛。
江淮间一茅三嵴为神藉。五色土益杂封。
将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兕牛、族牛、犀、象之类都不使用。
兕旄牛犀象之属弗用。
将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封禅祭祀的地方,夜晚都似乎有亮光出现,白天有白云从祭坛中升起。
封禅祠,其夜若有光,昼有白云起封中。
将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我德行浅薄,不懂得礼乐。
维德菲薄,不明于礼乐。
将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到了梁父山,然后于肃然山祭地。
至于梁父,而后禅肃然。
将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免除博县、奉高、蛇丘、历城四个地方的徭役,不缴纳当年的租税。
复博、奉高、蛇丘、历城,毋出今年租税。
将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凡我经过的地方,免除监外执行的劳役。
行所过毋有复作。
将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这时奉车都尉霍子侯突然患病,当日就去世了。
奉车子侯暴病,一日死。
将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五月,皇帝回到了甘泉宫。
五月,返至甘泉。
将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这年秋天,有颗光芒四射的星出现在东井。
其秋,有星茀于东井。
将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第二年冬天,皇帝前往雍县郊祀五帝,回来时,以拜谢祝祷的仪式祭祀泰一神。
其来年冬,郊雍五帝,还,拜祝祠泰一。
将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寿星一再出现,显示天下安宁,灿烂光明。
寿星仍出,渊耀光明。
将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这年春天,公孙卿说在曾在东莱山看到仙人,那位仙人好像说 要见天子 。
其春,公孙卿言见神人东莱山,若云 见天子 。
将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随后来到东莱,停留了好几条,什么也没看见,只看到了大的脚印。
遂至东莱,宿留之数日,毋所见,见大人迹。
将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这年干旱,皇帝再无出巡的合理理由,便在万里沙祷祀,经过泰山时进行了祭祀。
是岁旱。于是天子既出毋名,乃祷万里沙,过祠泰山。
将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皇帝派两个将军率兵堵塞河道的决口,使河水迁徒,从另外两条河道流过,恢复了大禹治水时河道的原貌。
使二卿将卒塞决河,河徙二渠,复禹之故迹焉。
将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从前东瓯王敬鬼,寿高一百六十岁。
昔东瓯王敬鬼,寿至百六十岁。
将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于是皇帝命令越巫建立越式祠庙,只有祭台,没有祭坛,用来祭祀天神、上帝、百鬼,用鸡骨卜问吉凶。
乃令越巫立越祝祠,安台无坛,亦祠天神上帝百鬼,而以鸡卜。
将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而且仙人都喜欢住在阁楼上。
且仙人好楼居。
将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然后又建造通天台,把祭祀用的器具放置台下,准备招来仙人。
乃作通天台,置祠具其下,将招来神仙之属。
将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夏天,有芝草生在斋房中。
夏,有芝生殿防内中。
将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第二年,征伐朝鲜。
其明年,伐朝鲜。
将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为此,命令天下的百姓隆重地祭祀灵星。
其令天下尊祠灵星焉。
将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春天,到达鸣泽,然后从西河返回。
春,至鸣泽,从西河归。
将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顺江而行,从寻阳出发,到达枞阳,经过彭蠡,沿江祭祀了这些地方的名山大川。
浮江,自寻阳出枞阳,过彭蠡,祀其名山川。
将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四月中旬,到达奉高县,举行封禅大典。
四月中,至奉高脩封焉。
将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皇上想在奉高县附近修建明堂,却不知道明堂的制度。
上欲治明堂奉高旁,未晓其制度。
将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明堂图中有一殿,四面没有墙壁,用茅草盖顶,四周有水沟相同,环绕宫墙的是复道,上有楼,从西南进入殿堂,被称作昆仑道,天子从这里进入,拜祭上天。
《明堂图》中有一殿,四面无壁,以茅盖,通水,圜宫垣为复道,上有楼,从西南入,命曰昆仑,天子从之入,以拜祠上帝焉。
将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到元封五年举行封祀,就在明堂的上座祭祀泰一、五帝,高皇帝的灵位设在对面。
及五年脩封,则祠泰一、五帝于明堂上坐,令高皇帝祠坐对之。
将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之后,皇上又登上泰山,在山顶举行秘密祭祀。
而上又上泰山,有秘祠其颠。
将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在泰山上燃火,山下也都燃火相应。
泰山上举火,下悉应之。
将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天子亲自到泰山,在十一月甲子朔旦冬至那天,去到明堂祭祀上天,不举行封禅。
天子亲至泰山,以十一月甲子朔旦冬至日祠上帝明堂,每脩封禅。
将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皇帝恭敬地拜谢泰一。
皇帝敬拜泰一。
将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十一月乙酉,柏梁台发生火灾。
十一月乙酉,柏梁灾。
将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有去到渤海,想以望祀遥祭蓬莱那样的仙山,希望能够前往仙人所在的异域。
临渤海,将以望祠蓬莱之属,冀至殊庭焉。
将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方士多说古时帝王有建都甘泉的。
方士多言古帝王有都甘泉者。
将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东面是凤阙,高二十多丈。
前殿度高未央,其东则凤阙,高二十余丈。
将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北面挖了一个大水池,池中的渐台高二十余丈,池名叫泰液池,池中有蓬莱、方丈、瀛洲、壶梁,类似海中的神山、龟、鱼之类的石刻。
其北治大池,渐台高二十余丈,名曰泰液池,中有蓬莱、方丈、瀛洲、壶梁,象海中神山龟鱼之属。
将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还建立神明台、井幹楼,全都高五十余丈,楼阁间连接着车道。
乃立神明台、井干楼,度五十余丈,辇道相属焉。
将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这一年,西伐大宛。
是岁,西伐大宛。
将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丁夫人和雒阳虞初等人用方术祭祀,在祭祀时乞请鬼神加祸于匈奴和大宛。
丁夫人、雒阳虞初等以方祠诅匈奴、大宛焉。
将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皇上便命令祠官将熟牛犊进献五畤,五帝食所用颜色的祭品,用木偶马代替小马充当祭品。
乃命祠官进畤犊牢具,五色食所胜,而以木禺马代驹焉。
将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祭祀名山大川用小马的,也全部用木偶马代替。
及诸名山川用驹者,悉以木禺马代。
将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其他的礼节和原来一样。
他礼如故。
将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有的方士说 黄帝时建造五城十二楼,目的就是在执期等候仙人,称为 迎年 。
方士有言 黄帝时为五城十二楼,以候神人于执期,命曰迎年 。
将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皇上还穿上黄色衣服,亲自依礼祭祀上天。
上亲礼祠上帝,衣上黄焉。
将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天子便命令准备祭祀用具,来到东泰山,看到东泰山矮小,与它的声名不相称,就命祠官依礼祭祀,不举行封禅大典。
天子既令设祠具,至东泰山,东泰山卑小,不称其声,乃令祠官礼之,而不封禅焉。
将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夏天,皇上便回到泰山,举行五年一次的封禅典礼,礼节和原来的一样,还增加了在石闾山祭地的礼仪。
夏,遂还泰山,修五年之礼如前,而加禅祠石闾。
将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之后五年,皇帝又到泰山封禅,回来途中还祭祀了常山。
其后五年,复至泰山脩封,还过祭常山。
将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薄诱忌还奏请修建了泰一和三一、冥羊、马行、赤星五座神祠,由祠官宽舒按规定的时间举行祭祀典礼。
薄忌泰一及三一、冥羊、马行、赤星,五,宽舒之祠官以岁时致礼。
将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至于像八神等神和明年、凡山等其他著名山川的神祠,天子经过时就祭祀,离去后就停止。
至如八神诸神,明年、凡山他名祠,行过则祀,去则已。
将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当今皇上封禅,此后十二年再来回顾,会祭遍了五岳、四渎。
今上封禅,其后十二岁而还,遍于五岳、四渎矣。
将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而公孙卿这些等候仙人的方士,还以巨人脚印来当借口,却没有效果。
而公孙卿之候神者,犹以大人迹为解,无其效。
将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从那以后,方士谈论祭祀神仙的更多了,可是效果如何,是可以看到的。
自此之后,方士言祠神者弥众,然其效可睹矣。
将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我进入寿宫侍祠听到祭神的祝祠,观察研究方士、祠官的言论,于是坐下来按照时间顺序叙述自古以来从事祭祀鬼神的事情,具体地揭示它的表面现象和内在的实际情况,后来有见识的人,应该能从这里看到当时的情形。
入寿宫侍祠神语,究观方士祠官之言,于是退而论次自古以来用事于鬼神者,具见其表里。后有君子,得以览焉。
将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殷契的母亲名叫简狄,她是有娀氏的女儿,是帝喾的第二个妃子。
殷契,母曰简狄,有娀氏之女,为帝喾次妃。
将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契长大后,辅佐禹治水有功。
契长而佐禹治水有功。
将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契被封在商地,赐姓子氏。
封于商,赐姓子氏。
将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契去世后,他的儿子昭明继位。
契卒,子昭明立。
将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相土去世后,他的儿子昌若继位。
相土卒,子昌若立。
将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曹圉去世后,他的儿子冥继位。
曹圉卒,子冥立。
将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振去世后,他的儿子微继位。
振卒,子微立。
将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报丁去世后,他的儿子报乙继位。
报丁卒,子报乙立。
将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报丙去世后,他的儿子主壬继位。
报丙卒,子主壬立。
将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主癸去世后,他的儿子天乙继位。这就是成汤。
主癸卒,子天乙立,是为成汤。
将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成汤为此写了《帝诰》一书,向帝喾报告迁都的情况。
汤始居亳,从先王居,作帝诰。
将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葛伯不祭祀鬼神,成汤首先征讨他。
葛伯不祀,汤始伐之。
将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善言听得进去,道德才会进步。
言能听,道乃进。
将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阿衡想求见成汤而没有门路,于是就去给有莘氏做随嫁的臣仆,他背着饭锅砧板,借着谈论烹调滋味的机会向成汤进言,劝说他实行王道。
阿衡欲见汤而无由,乃为有莘氏媵臣,负鼎俎,以滋味说汤,致于王道。
将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成汤于是就任用他管理国政。
汤举任以国政。
将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他从北门进城时,遇见了商汤的贤臣女鸠和女房,于是写下《女鸠》、《女房》,述说他离开夏朝重回商都时的心情。
入自北门,遇女鸠、女房,作女鸠女房。
将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不听从命令的,就进我的罗网吧。
不用命,乃入吾网。
将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当时,夏桀推行暴政,荒淫无道,诸侯昆吾氏又作乱。
当是时,夏桀为虐政淫荒,而诸侯昆吾氏为乱。
将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我惧怕上天,不敢不去征伐。
予畏上帝,不敢不正。
将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夏王耗尽了国家民力,窃夺整个国家的资财。
夏王率止众力,率夺夏国。
将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我们宁愿和你一同灭亡!
予与女皆亡 !
将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希望你们和我一起来奉行上天降下的惩罚,我会重重地奖赏你们。
尔尚及予一人致天之罚,予其大理女。
将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如果你们违抗我的誓言,我就要惩罚你们,概不宽赦!
女不从誓言,予则帑僇女,无有攸赦。
将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商汤于是进攻忠于夏桀的三㚇,缴获了他们的宝器珠玉,义伯、仲伯二臣因此写下了《典宝》,说明这是国家的固定财产。
汤遂伐三嵕,俘厥宝玉,义伯、仲伯作典宝。
将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伊尹向报告了这次战绩。自此,诸侯都表示臣服,商汤登上天子之位,平定了天下。
於是诸侯毕服,汤乃践天子位,平定海内。
将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否则,我就对你们严加惩办,那时不要怨我。
予乃大罚殛女,毋予怨。
将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他们在东边治理长江,在北边治理济水,在西边治理黄河,在南边治理淮水,四条重要的河道都被他们治理疏通好,百姓才得以安居乐业。
东为江,北为济,西为河,南为淮,四渎已修,万民乃有居。
将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他们三位都对民众有功,所以,他们的后代才能够建立国家。
三公咸有功于民,故後有立。
将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先王的教诲,可不能不用来勉励自己!
先王言不可不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