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struction
stringclasses
1 value
input
stringlengths
3
321
output
stringlengths
2
272
将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她就和赵衰等人用计灌醉了重耳,用车载着他离开了齐国。
乃与赵衰等谋,醉重耳,载以行。
将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重耳路过曹国,曹共公没有以礼相待,想偷看重耳的骈胁。
过曹,曹共公不礼,欲观重耳骈胁。
将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共公不听劝告。
共公不从其谋。
将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重耳接受了食物,把璧玉还给负羁。
重耳受其食,还其璧。
将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重耳路过郑国,郑文公没有以礼相待。
过郑,郑文公弗礼。
将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郑国从厉王分出,晋国从武王分出。
郑之出自厉王,而晋之出自武王。
将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重耳离开郑国到了楚国,楚成王用对待诸侯的礼节招待他,重耳辞谢不敢接受。
重耳去之楚,楚成王以适诸侯礼待之,重耳谢不敢当。
将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今天,楚是大国坚持厚待你,你就不要辞让,这是上天在护佑您啊。
今楚大国而固遇子,子其毋让,此天开子也。
将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成王很好地接待了重耳,重耳十分谦恭。
成王厚遇重耳,重耳甚卑。
将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重耳在楚住了几个月,晋国太子圉从秦国逃跑了,秦国怨恨他,听说重耳住在楚国,就要把重耳邀请到秦国。
居楚数月,而晋太子圉亡秦,秦怨之;闻重耳在楚,乃召之。
将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秦国与晋国交界,秦国国君又很贤明,你去秦国吧!
秦晋接境,秦君贤,子其勉行!
将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重耳到了秦国,秦缪公把同宗的五个女子嫁给重耳,原公子圉的妻子也在其中。
重耳至秦,缪公以宗女五人妻重耳,故子圉妻与往。
将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而且,您接受此女为的是与秦国结成姻亲以便返回晋国,您竟拘泥于小礼节,忘了大的羞耻!
且受以结秦亲而求入,子乃拘小礼,忘大丑乎!
将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秦缪公十分高兴,亲自与重耳宴饮。
缪公大欢,与重耳饮。
将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当时是晋惠公十四年秋季。
是时晋惠公十四年秋。
将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十一月,晋安葬了惠公。
十一月,葬惠公。
将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于是秦缪公就派军队护送重耳回晋国。
于是秦缪公乃发兵与重耳归晋。
将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可是民众都暗中知道了公子重耳要回来。
然皆阴知公子重耳入也。
将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重耳在外逃亡十九年最终返回晋国,这时已六十二岁了,晋人大多都归向他。
重耳出亡凡十九岁而得入,时年六十二矣,晋人多附焉。
将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我请求从这时离去吧。
请从此去矣。
将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于是,重耳就把璧玉扔到黄河中,与子犯明誓。
乃投璧河中,以与子犯盟。
将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我不愿和他同列。
吾不忍与同位。
将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秦军包围了令狐,晋军驻扎在庐柳。
秦兵围令狐,晋军于庐柳。
将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壬寅日,重耳进入晋军中。
壬寅,重耳入于晋师。
将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丁未日,重耳到武宫朝拜,即位做了晋国国君,这就是文公。
丁未,朝于武宫,即位为晋君,是为文公。
将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怀公圉逃到高梁。
怀公圉奔高梁。
将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怀公旧大臣吕省、郤芮本来就不归附文公,恐怕被杀,就和自己的党徒阴谋放火烧掉文公居住的宫殿,杀死文公。
怀公故大臣吕省、郄芮本不附文公,文公立,恐诛,乃欲与其徒谋烧公宫,杀文公。
将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而早先曾经想杀死文公的宦者履鞮却知道这个阴谋,想把这个阴谋告诉文公,以便解脱早先的罪过,便要求谒见文公。
始尝欲杀文公宦者履鞮知其谋,欲以告文公,解前罪,求见文公。
将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后来,我跟着狄君去狩猎,你替惠公追踪杀我。
其后我从狄君猎,女为惠公来求杀我。
将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你仔细想想吧。
女其念之。
将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您已经回国,难道就汉有蒲、翟这种事了吗?
君已反国,其毋蒲、翟乎?
将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今天我这个罪人想告诉您一件要事,您却不见,灾祸又将降临到您头上了。
今刑余之人以事告而君不见,祸又且及矣。
将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文公想召见吕、郤,但吕、郤等党徒众多,文公担心刚刚回国,国人可能出卖自己,就隐藏起自己的身份改装到了王城会见了秦缪公,国人全然不知道他的行动。
文公欲召吕、郄,吕、郄等党多,文公恐初入国,国人卖己,乃为微行,会秦缪公于王城,国人莫知。
将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文公的卫兵与他们交战,吕、郤等想率军逃跑,秦缪公引诱吕、郤等人,在黄河畔杀死他们,晋国恢复平静,文公得以返回晋。
文公之卫徒与战,吕、郄等引兵欲奔,秦缪公诱吕、郄等,杀之河上,晋国复而文公得归。
将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秦国还送了三千人做卫士,以便防备晋国内乱。
秦送三千人为卫,以备晋乱。
将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文公还未来得及赏赐完毕,周襄王因弟弟王子带发难逃到郑国居住,于是来向晋国告急。
未尽行赏,周襄王以弟带难出居郑地,来告急晋。
将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介子推也不要求俸禄,俸禄也没轮到他。
推亦不言禄,禄亦不及。
将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惠公、怀公没有亲信,国内外都唾弃他们;上天还没让晋国灭亡,必定要有君主,主持晋国祭祀的,除了国君还有谁呢?
惠、怀无亲,外内弃之;天未绝晋,必将有主,主晋祀者,非君而谁?
将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偷了别人的财物,还说可以是盗贼,何况贪天之功以为己功的人呢?
窃人之财,犹曰是盗,况贪天之功以为己力乎?
将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况且我已经说出了怨言,绝不吃他的俸禄。
且出怨言,不食其禄。
将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母子俩至死没有再露面。
至死不复见。
将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龙已深入云霄,四条蛇各自进了自己的殿堂,只有一条蛇独自悲怨,最终没有找到自己的去处。
龙已升云,四蛇各入其宇,一蛇独怨,终不见处所。
将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我正为王室之事担忧,还没能考虑他的功劳。
吾方忧王室,未图其功。
将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文公就打听介子推的住所,听说他进了绵上山。于是,文公把整座绵上山封给介子推,作为他的封地称之为介推田,又起名叫介山, 以此来记载我的罪过,而且表彰能人。
遂求所在,闻其入绵上山中,于是文公环绵上山中而封之,以为介推田,号曰介山, 以记吾过,且旌善人 。
将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承担弓箭的危难,给我立下汗马功劳,这应受到再次等赏赐。
矢石之难,汗马之劳,此复受次赏。
将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这三次赏赐完了,就会轮到你。
三赏之后,故且及子。
将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二年的春天,秦国军队驻扎在黄河边,将要护送周王回京。
二年春,秦军河上,将入王。
将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周、晋同一个姓,晋国不抢先护送周王回京,而落在秦国后边,就无法在天下发号施令。
周晋同姓,晋不先入王,后秦入之,毋以令于天下。
将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三月甲辰日,晋国就派兵到了阳樊,包围了温,护送周襄王到了周都。
三月甲辰,晋乃发兵至阳樊,围温,入襄王于周。
将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周襄王把河内、阳樊地赐给了晋国。
周襄王赐晋河内阳樊之地。
将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五年的春季,晋文公想讨伐曹国,向卫国借路,卫国人不答应。
五年春,晋文公欲伐曹,假道于卫,卫人弗许。
将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正月,晋军攻下五鹿。
正月,取五鹿。
将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卫侯请求与晋结盟,晋人不答应。
卫侯请盟晋,晋人不许。
将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卫侯住在襄牛,公子买在卫国防守,楚国救援卫国,未能取胜。
卫侯居襄牛,公子买守卫。楚救卫,不卒。
将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三月丙午日,晋军侵入曹都,列举了曹君的罪状,因为曹君不听厘负羁的话,却用乘坐华丽的车子的三百个美女。
三月丙午,晋师入曹,数之以其不用厘负羁言,而用美女乘轩者三百人也。
将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楚包围宋国,宋又向晋国求援。
楚围宋,宋复告急晋。
将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不答应楚国,就是放弃宋国。
不许楚,是弃宋也。
将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晋侯就把宛春囚禁在卫国,并私下答应恢复曹国、卫国。
晋侯乃囚宛春于卫,且私许复曹、卫。
将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楚军也想撤退,得臣不同意。
楚师欲去,得臣不肯。
将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己巳日,他们与楚军交战,楚军战败,得臣带着残兵败将逃走。
己巳,与楚兵合战,楚兵败,得臣收余兵去。
将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当初,郑国曾援助楚国,现在楚国失败,郑国很害怕,派人请求与晋侯结盟。
初,郑助楚,楚败,惧,使人请盟晋侯。
将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五月丁未日,晋文公把楚国俘虏奉献给周王,共有一百辆披甲的驷马车、一千多名步兵。
五月丁未,献楚俘于周,驷介百乘,徒兵千。
将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晋侯多次辞谢,最后才行礼接受了。
晋侯三辞,然后稽首受之。
将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因此,上天把帝王的事业赐给文王、武王,恩泽流传到子孙后代。
恤朕身、继予一人永其在位。
将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晋国焚烧了楚军阵地,熊熊大火几天都未熄灭,文公叹息。
晋焚楚军,火数日不息,文公叹。
将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子玉大败而回,楚成王怨他不听自己的话,只顾与晋交战,于是责备子玉,子玉自杀身亡。
子玉之败而归,楚成王怒其不用其言,贪与晋战,让责子玉,子玉自杀。
将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于是文公才面露喜色。
于是乃喜。
将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壬午日,晋侯渡过黄河向北边回国。
壬午,晋侯度河北归国。
将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因此,狐偃应得首功。
是以先之。
将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晋侯担心自己的力量达不到,恐怕诸侯中有背叛的人,就派人告诉周襄王到河阳打猎。
力未能,恐其有畔者,乃使人言周襄王狩于河阳。
将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会合诸侯国却消灭史弟国。不合礼仪。
合诸侯而灭兄弟,非礼。
将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于是晋国开始建立三行军制。
于是晋始作三行。
将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七年,晋文公、秦缪公共同包围郑国,原因是在文公逃亡路过郑国时郑国对文公不礼貌,以及在城濮之战中郑国援助了楚国。
七年,晋文公、秦缪公共围郑,以其无礼于文公亡过时,及城濮时郑助楚也。
将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叔瞻听说后自杀了。
叔瞻闻之,自杀。
将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您为什么不放弃郑国,与郑结为友好?
君何不解郑,得为东道交?
将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九年的冬季,晋文公逝世,他的儿子襄公欢即位。
九年冬,晋文公卒,子襄公欢立。
将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郑国有人向秦国出卖自己的国家,秦缪公率军去偷袭郑国。
郑人或卖其国于秦,秦缪公发兵往袭郑。
将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襄公元年的春季,秦军路过周都,十分无礼,王孙满讥讽秦国不懂礼法。
襄公元年春,秦师过周,无礼,王孙满讥之。
将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秦军大吃一惊以为郑国已经知道偷袭之事,赶快回国,在顺便灭掉滑国后才班师返回。
秦师惊而还,灭滑而去。
将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于是晋国就攻打了秦国。
遂击之。
将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四月,晋在殽打败了秦军,俘虏了秦国的三员大将孟明视、西乞秫、白乙丙后回到晋国。
四月,败秦师于殽,虏秦三将孟明视、西乞秫、白乙丙以归。
将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三员大将为渡黄河,已经到了船上,看到先轸便磕头道谢,终于一去不返。
秦将渡河,已在船中,顿首谢,卒不反。
将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四年,秦缪公派大军攻打晋国,渡过黄河,拿下王官,在殽山修筑了阵亡将士的坟墓才离去。
四年,秦缪公大兴兵伐我,度河,取王官,封殽尸而去。
将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五年,晋国攻打秦国,拿下了新城,为王官失败报了仇。
五年,晋伐秦,取新城,报王官役也。
将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赵盾代替赵衰主持政务。
赵盾代赵衰执政。
将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太子夷皋还年幼。
太子夷皋少。
将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立善良的人国家就稳固,侍奉年长的人国家就顺利,侍奉先君喜欢的人就孝顺,与旧日的朋友结交就安定。
立善则固,事长则顺,奉爱则孝,结旧好则安。
将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辰嬴被两位国君宠爱,立她的儿子,百姓一定安心。
辰嬴嬖于二君,立其子,民必安之。
将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况且她被两位国君宠爱,这是乱。
且为二君嬖,淫也。
将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贾季也派人到陈国召回公子乐。
贾季亦使人召公子乐于陈。
将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十月,晋国埋葬了襄公。
十月,葬襄公。
将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当年,秦缪公也逝世了。
是岁,秦缪公亦卒。
将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于是,秦国送给公子雍很多卫士。
乃多与公子雍卫。
将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他的后嗣又有什么罪?
其嗣亦何罪?
将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赵盾和各位大臣都害怕缪嬴,又怕被逼迫,于是背弃了迎接的雍,而立了太子夷皋,这就是灵公。
赵盾与诸大夫皆患缪嬴,且畏诛,乃背所迎而立太子夷皋,是为灵公。
将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赵盾为将军,率军攻打秦,在令狐打败秦军。
赵盾为将,往击秦,败之令狐。
将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秋季,齐、宋、卫、郑、曹、许国的国君都拜会了赵盾,并在扈订立盟约,这是因为灵公刚刚即位。
秋,齐、宋、卫、郑、曹、许君皆会赵盾,盟于扈,以灵公初立故也。
将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六年,秦康公讨伐晋国,夺取了羁马。
六年,秦康公伐晋,取羁马。
将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七年,晋国的六卿担心在秦国的随会常常造成晋国内乱,于是假让魏寿余反对晋国投降秦国。
七年,晋六卿患随会之在秦,常为晋乱,乃详令魏寿余反晋降秦。
将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八年,周顷王逝世,由于公卿争权夺利,所以没有向各诸侯国发讣告。
八年,周顷王崩,公卿争权,故不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