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utput
stringlengths 1
1.45k
| input
stringlengths 1
1.6k
| instruction
stringclasses 1
value |
---|---|---|
仁分兵騎別攻圍寧。
|
曹仁另派部隊前去圍攻甘寧。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寧告急於瑜。
|
甘寧向周瑜告急。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瑜用呂蒙計,留淩統以守其後,身與蒙上救寧。
|
周瑜採納呂蒙的計策,留下淩統鎮守後方,自己與呂蒙往上游救援甘寧。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寧圍既解,乃渡屯北岸,剋期大戰。
|
甘寧的圍困解除後,周瑜軍隊便渡江駐守在北岸,定好日期與曹仁軍隊大戰。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瑜親跨馬擽陳,會流矢中右肋,瘡甚,便還。
|
周瑜親自策馬上陣,被亂箭射中右胸,傷勢嚴重,只好退回。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後仁聞瑜臥未起,勒兵就陳。
|
後來曹仁得知周瑜臥床未起,便率兵上陣出戰。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瑜乃自興,案行軍營,激揚吏士,仁由是遂退。
|
周瑜於是勉勵自己起身,帶傷巡視軍營,激勵將士勇氣,曹仁因此只好撤軍。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權拜瑜偏將軍,領南郡太守。
|
孫權任命周瑜為偏將軍,兼任南郡太守。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以下雋、漢昌、劉陽、州陵為奉邑,屯據江陵。
|
將雋、漢昌、劉陽、州陵封給他做為食邑,駐紮據守江陵。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劉備以左將軍領荊州牧,治公安。
|
劉備以左將軍身份兼任荊州牧,治所設在公安。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備詣京見權,瑜上疏曰: 劉備以梟雄之姿,而有關羽、張飛熊虎之將,必非久屈為人用者。
|
劉備前往京口謁見孫權,周瑜上奏說: 劉備以梟雄的姿態,且有關羽、張飛熊虎般的猛將,他一定不會長久屈於人下為人所用。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愚謂大計宜徙備置吳,盛為築宮室,多其美女玩好,以娛其耳目,分此二人,各置一方,使如瑜者得挾與攻戰,大事可定也。
|
我愚見認為現在最好的計策是把劉備遷到吳郡安置,大舉為他修建華麗的宮室,多給他一些美女及他喜玩的東西,以此滿足他的耳目享受,再把關羽、張飛二人分開,各安置在不同的地方,派遣像我這樣的人限制他們,讓他們與我們一同進攻,大事就能平定了。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今猥割土地以資業之,聚此三人,俱在疆埸,恐蛟龍得雲雨,終非池中物也。
|
現在遷就他割讓土地來援助基業,讓這三個人聚在一起,又都身處邊疆戰場,恐怕是蛟龍得到雲雨,終究不是安於池中之物了!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權以曹公在北方,當廣攬英雄,又恐備難卒制,故不納。
|
孫權考慮到曹操在北方,應當廣泛招攬天下英雄,又擔心劉備並非一時制服得了的,所以沒有采納周瑜的建議。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是時劉璋為益州牧,外有張魯寇侵,瑜乃詣京見權曰: 今曹操新折衄,方憂在腹心,未能與將軍連兵相事也。
|
當時劉璋做為益州牧,北面有張魯為賊寇侵擾,周瑜就到京口拜見孫權說: 現在曹操剛受挫折,正憂慮自己內部動亂,未能出兵與您對陣作戰。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乞與奮威俱進取蜀,得蜀而並張魯,因留奮威固守其地,好與馬超結援。瑜還與將軍據襄陽以戚操,北方可圖也。
|
請允許我同奮威將軍孫瑜一起出兵攻取蜀地,得到蜀地後再吞併張魯,然後留奮威在那裡固守,以便與馬超互相成為援助,我再回來與您一起佔據襄陽攻打曹操,這樣北方就得以謀取了。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權許之。
|
孫權同意這一說法。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瑜還江陵,為行裝,而道於巴丘病卒,時年三十六。
|
周瑜返回江陵,準備行裝,然而路過巴丘時即發病去世,年僅三十六歲。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權素服舉哀,感動左右。
|
孫權身著素服親自哀悼,感動周圍人。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喪當還吳,又迎之蕪湖,眾事費度,一為供給。
|
當週瑜靈柩運還吳郡時,孫權又前往蕪湖迎接,舉辦喪事的所有費用,全都提供給他。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後著令曰: 故將軍周瑜、程普,其有人客,皆不得問。
|
後來又頒佈諭令: 已故將軍周瑜、程普,他們家的田客,都不能要他們納稅服役。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初瑜見友於策,太妃又使權以兄奉之。
|
當初周瑜被孫策視為好友,孫策的母親又讓孫權以尊奉兄長之禮對待周瑜。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是時權位為將軍,諸將賓客為禮尚簡,而瑜獨先盡敬,便執臣節。
|
那時孫權位處將軍,眾位將領及賓客對他只行簡單禮節,只有周瑜最先對他表示尊敬,對孫權行臣子禮節。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性度恢廓,大率為得人,惟與程普不睦。
|
周瑜詼諧疏闊,寬宏大量,很得人心,只與程普不相和睦。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瑜少精意於音樂,雖三爵之後,其有闕誤,瑜必知之,知之必顧,故時人謠曰: 曲有誤,周郎顧。
|
周瑜年少時曾致力於鑽研音樂,即使在飲酒三爵之後,彈奏者如有差錯,他也必定聽得出來,聽出來就會回頭望一望,所以當時有人編出歌謠: 曲有誤,周郎顧。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瑜兩男一女。
|
周瑜生有兩男一女。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女配太子登。
|
女兒許配太子孫登。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男循尚公主,拜騎都尉,有瑜風,早卒。
|
兒子周循娶公主為妻,擔任騎都尉,有周瑜的風範,很早就去世了。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循弟胤,初拜興業都尉,妻以宗女,授兵千人,屯公安。
|
周循弟弟周胤,起初被任為興業都尉,娶宗室女子為妻,統管一千士兵,駐守公安。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黃龍元年,封都鄉侯,後以罪徒廬陵郡。
|
黃龍元年,被封為都鄉侯,後來因犯罪流放廬陵郡。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赤烏二年,諸葛瑾、步騭連名上疏曰: 故將軍周瑜子胤,昔蒙粉飾,受封為將,不能養之以福,思立功效,至縱情慾,招速罪闢。
|
赤烏二年,諸葛瑾、步騭聯名上疏說: 已故將軍周瑜之子周胤,昔日蒙受主上誇讚,受封為將軍,他不能延續這一福澤,心中思念報效國家,盡忠竭力,以至於放縱自己各種貪慾,招致刑罰。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臣竊以瑜昔見寵任,入作心膂,出為爪牙,銜命出征,身當矢石,盡節用命,視死如歸,故能摧曹操於烏林,走曹仁於郢都,揚國威德,華夏是震,蠢爾蠻荊,莫不賓服,雖周之方叔,漢之信、布,誠無以尚也。
|
為臣們私心認為昔日周瑜深受陛下寵信,在朝時是心腹重臣,出戰時是勇猛將領,受命出征,總是身先士卒,親自上陣,忠心耿耿,視死如歸。所以能在烏林攻破曹操,在郢都趕走曹仁,彰顯國家的威勢和陛下的仁德,聲威震動四海,愚昧的荊蠻地區也全都歸服。即使是周代的方叔,漢朝的韓信、英布,實在也不能超過他。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夫折衝扞難之臣,自古帝王莫不貴重,故漢高帝封爵之誓曰 使黃河如帶,太山如礪,國以永存,爰及苗裔 ;申以丹書,重以盟詛,藏於宗廟,傳於無窮,欲使功臣之後,世世相踵,非徒子孫,乃關苗裔,報德明功,勤勤懇懇,如此之至,欲以勸戒後人,用命之臣,死而無悔也。
|
能夠打敗敵人拯救國家的大臣,自古以來的帝王沒有不看重他們的,所以漢高祖的封爵誓詞中說: 縱使黃河細如衣帶,泰山小如條石,封國制度長存,流傳至子孫後代。 用丹砂書寫申明誓詞,舉行隆重盟誓儀式,將誓詞藏於祖廟,讓它永遠流傳,要使功臣後人,世世代代延續,不僅他們的子孫,甚至於很久以後的後人,報答和表彰臣下的功德,殷勤懇切,到達極點,其意在於以此勸戒後人,使那些用生命報效國家為國立功的臣子死而無悔。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況於瑜身沒未久,而其子胤降為匹夫,益可悼傷。
|
更何況如今周瑜去世不久,而他的兒子周胤被降為平民百姓,這就更加令人感傷。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竊惟陛下欽明稽古,隆於興繼,為胤歸訴,乞匄餘罪,還兵復爵,使失旦之雞,復得一鳴,抱罪之臣,展其後效。
|
我們認為陛下處事英明,借鑑古人,能使斷絕的封爵重新延續,因此才為周胤求情,請求赦免他的罪過,歸還他的部隊,恢復他的爵位,使久未鳴叫的公雞重新打鳴,使身負重罪的臣子重新能繼續報效國家。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權答曰: 腹心舊勳,與孤協事,公瑾有之,誠所不忘。
|
孫權回答說: 我的心腹舊臣,與我合力共事,公瑾是其中之一,實在對他無法忘懷。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昔胤年少,初無功勞,橫受精兵,爵以侯將,蓋念公瑾以及於胤也。
|
昔日周胤年少,起初並無功勞,平白無故地統管一支軍隊,封賞爵位做了將領,就是感念公瑾的功績而恩賜他的後代。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而胤恃此,酗淫自恣,前後告喻,曾無悛改。
|
而周胤卻倚仗這些,縱情酒色,為所欲為,前後多次警告勸喻他,而他依然不改。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孤於公瑾,義猶二君,樂胤成就,豈有已哉?
|
我與公瑾的友誼,與同你們二位一樣,期望周胤有所作為的心意,怎麼有終點呢?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迫胤罪惡,未宜便還,且欲苦之,使自知耳。
|
鑑於周胤罪惡過重,不適宜立即恢復官爵,而且還應讓他吃些苦頭,使他明白過去。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今二君勤勤援引漢高河山之誓,孤用恧然。
|
現在你們二位真誠地援引漢高祖的封爵誓詞,孤人感到慚愧。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雖德非其疇,猶欲庶幾,事亦如爾,故未順旨。
|
雖然我德行不可與漢高祖相比,但還是想努力和他類同,這事也是這樣,所以沒有采取你們的建議。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以公瑾之子,而二君在中間,苟使能改,亦何患乎!
|
做為公瑾的兒子,加上你們二位從中說情,如能改過的話,還有什麼可憂慮的呢?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瑾、騭表比上,朱然及全琮亦俱陳乞,權乃許之。
|
諸葛瑾、步騭的奏疏剛呈上去,朱然和全琮也上奏替周胤說情,孫權就同意了他們的請求。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會胤病死。
|
恰逢周胤病死。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瑜兄子峻,亦以瑜元功為偏將軍,領吏士千人。
|
周瑜的侄兒周峻,也因為周瑜的元勳之功做了偏將軍,統管士卒一千人。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峻卒,全琮表峻子護為將。
|
周峻死後,全琮上奏請任命周峻的兒子周護為將軍。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權曰: 昔走曹操,拓有荊州,皆是公瑾,常不忘之。
|
孫權說: 昔日打走曹操。佔據荊州,都是公瑾的功勞,我永遠不會忘記。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初聞峻亡,仍欲用護,聞護性行危險,用之適為作禍,故便止之。
|
起初得知周峻去世,也曾想任用周護,聽說周護的秉性言行不好,用他作官等於在製造禍亂,所以我停止了這一做法。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孤念公瑾,豈有已乎?
|
孤人懷念公瑾,豈有止境嗎?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魯肅字子敬,臨淮東城人也。
|
魯肅,字子敬,臨淮郡東城人。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生而失父,與祖母居。
|
他生下不久父親就去世了,和祖母一起生活。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家富於財,性好施與。
|
家中財產豐厚,性格頗愛施捨。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爾時天下已亂,肅不治家事,大散財貨,摽賣田地,以賑窮弊結士為務,甚得鄉邑歡心。
|
當時天下已經大亂,魯肅不管理家事,大量散發家中錢財,標價出賣田地,致力於救濟窮人結交士人,深得當地百姓歡心。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周瑜為居巢長,將數百人故過候肅,並求資糧。
|
周瑜做居巢縣縣長,率領幾百人有意去拜訪魯肅,並請求資助糧食。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肅家有兩囷米,各三千斛,肅乃指一囷與周瑜,瑜益知其奇也,遂相親結,定僑、札之分。
|
魯肅家有兩倉米,各三千斛,他就指著一倉給周瑜,周瑜就更加知曉他的奇特,就與他交好親近,其情誼有如公孫僑、季札一樣。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袁術聞其名,就署東城長。
|
袁術得知魯肅的名聲,就任命他為東城縣長。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肅見術無綱紀,不足與立事,乃攜老弱將輕俠少年百餘人,南到居巢就瑜。
|
魯肅見袁術沒有綱紀法度,不足以和他共謀大事,就攜帶族中老弱之人和有俠氣的青少年一百多人,南往至居巢投靠周瑜。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瑜之東渡,因與同行,留家曲阿。
|
周瑜率軍東渡長江,魯肅與他同行,將家屬留在曲阿。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會祖母亡,還葬東城。
|
正值他的祖母去世,便將靈柩送歸東城安葬。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劉子揚與肅友善,遺肅書曰: 方今天下豪傑並起,吾子姿才,尤宜今日。
|
劉子揚與魯肅交情深厚,他寫信對魯肅說: 現在天下豪傑並起,憑你的資質才幹,尤其適合現在的天下情勢。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急還迎老母,無事滯於東城。
|
你應該趕快回去接走老母親,不要滯留東城。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近鄭寶者,今在巢湖,擁眾萬餘,處地肥饒,廬江間人多依就之,況吾徒乎?
|
如今鄭寶這個人,在巢湖擁有一萬多部眾,地處富饒地區,廬江郡許多人都前往依附他,何況我們這些人。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觀其形勢,又可博集,時不可失,足下速之。
|
看他的狀況,還會聚集更多的部眾,機不可失,你應該迅速到那裡去。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肅答然其計。
|
魯肅聽從了他的勸說。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葬畢還曲阿,欲北行。
|
安葬祖母后就返回曲阿,魯肅想要北往巢湖。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會瑜已徙肅母到吳、肅具以狀語瑜。
|
適逢周瑜已把魯肅的母親接到吳郡,魯肅便把想要投靠鄭寶之事詳細得告訴周瑜。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時孫策已薨,權尚住吳,瑜謂肅曰: 昔馬援答光武雲 當今之世,非但君擇臣,臣亦擇君 。
|
當時孫策已去世,孫權還駐守吳郡,周瑜對魯肅說: 昔日馬援答覆光武帝說過, 如今形勢,不僅君主可以選臣下,臣下也可以選擇君主 。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今主人親賢貴士,納奇錄異,且吾聞先哲秘論,承運代劉氏者,必興於東南,推步事勢,當其歷數。終構帝基,以協天符,是烈士攀龍附鳳馳騖之秋。
|
現在吳主親近賢人志士,接納任用有奇才之人,況且我聽說古代哲人的神秘說法,承受天命替代劉氏者,必定從東南地區興起,推算曆數觀察形勢,最終會奠定帝王基業,與天命相符合,也正在東南。現在正是有識有志之士歸附英傑之時。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吾方達此,足下不須以子揚之言介意也。
|
我剛體會到這個道理,你不需將劉子揚的話放在心上。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肅從其言。
|
魯肅聽從了他的勸說。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瑜因薦肅才宜佐時,當廣求其比,以成功業,不可令去也。
|
周瑜就向孫權舉薦魯肅的才能適合輔佐濟時,認為應當廣泛招攬這樣的人才,以成就帝王的功業,而不可讓他們離去。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權即見肅,與語甚悅之。
|
孫權立即召見了魯肅,同他交談後很是高興。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眾賓罷退,肅亦辭出,乃獨引肅還,合榻對飲。
|
各位賓客告退後,魯肅也告辭出來,而孫權卻單獨將他留下來,兩人合榻飲酒。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因密議曰: 今漢室傾危,四方雲擾,孤承父兄餘業,思有桓文之功。
|
孫權就與魯肅秘密商議: 現在漢室傾覆,四方動亂不休,我繼承父兄創立的基業,希望成就齊桓、晉文那樣的功業。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君既惠顧,何以佐之?
|
既然您對我青眼有加,請問依靠什麼計策助我成功?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肅對曰: 昔高帝區區欲尊事義帝而不獲者,以項羽為害也。
|
魯肅回答說: 昔日漢高祖耿耿忠心想尊崇義帝而無所成就,這是因為項羽謀害義帝。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今之曹操,猶昔項羽,將軍何由得為桓文乎?
|
現在曹操,就像過去項羽,將軍您怎麼可能成為齊桓公、晉文公呢?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肅竊料之,漢室不可復興,曹操不可卒除。
|
以魯肅看法,漢朝廷已不可復興,曹操也不能一下子就能除掉。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為將軍計,惟有鼎足江東,以觀天下之釁。
|
為將軍考慮,只有據守江東,以觀察天下局勢變化。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規模如此,亦自無嫌。
|
天下局勢如此,這樣做也不會招來嫌猜忌恨。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何者?
|
為什麼呢?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北方誠多務也。
|
因為北方正是多事之秋。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因其多務,剿除黃祖,進伐劉表,竟長江所極,據而有之,然後建號帝王以圖天下,此高帝之業也。
|
您正好趁這種變局,剷除黃祖,進而征討劉表,橫跨長江以南所有地盤並盡力佔據,然後稱帝建號以謀取天下,這正如漢高祖建立基業啊!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權曰: 今盡力一方,冀以輔漢耳,此言非所及也。
|
孫權說: 我現在盡一方之力,只是希望輔佐漢室而已,你所說的不是我能力所及。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張昭非肅謙下不足,頗訾毀之,雲肅年少粗疏,未可用。
|
張昭責備魯肅不夠謙虛,對他有些讒言,說魯肅年輕氣盛,粗魯疏狂,不可重用。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權不以介意,益貴重之,賜肅母衣服幃帳,居處雜物,富擬其舊。
|
孫權不將他的話放在心上,反而更加看重魯肅,賜給魯肅母親衣服、帷帳及家中日用物品,使魯肅家中如過去一樣富有。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劉表死。肅進說曰: 夫荊楚與國鄰接,水流順北,外帶江漢,內阻山陵,有金城之固,沃野萬里,士民殷富,若據而有之,此帝王之資也。
|
劉表死後,魯肅勸說孫權: 荊楚之地與我們吳國相鄰,順水而往可達北方,外連江、漢,內裡有山陵阻隔,有堅固的城池,萬里土地肥沃,百姓富足,如果佔據這塊地盤,就是奠定建立帝王之業的資本。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今表新亡,二子素不輯睦,軍中諸將,各有彼此。
|
現在劉表剛剛去世,兩個兒子向來不睦,軍中將領也因此各自依附。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加劉備天下梟雄,與操有隙,寄寓於表,表惡其能而不能用也。
|
再加上劉備是天下梟雄,與曹操有嫌隙,寄身在劉表那裡,劉表嫉妒他的才能而不加以重用。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若備與彼協心,上下齊同,則宜撫安,與結盟好;如有離違,宜別圖之,以濟大事。
|
如果劉備與劉表的兒子們齊心協力,上下同心,我們則應該安撫他們,與他們交好結盟;如果他們之間有所背離,我們就應另外圖謀,以成就自己的大事。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肅請得奉命吊表二子,並慰勞其軍中用事者,及說備使撫表眾,同心一意,共治曹操,備必喜而從命。
|
我請求奉命前往荊州弔唁劉表的兒子們,並慰勞他們軍中主事的將領,還有勸說劉備安撫劉表的部下,同心合力,一起抗擊曹操,劉備一定樂於聽從。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如其克諧,天下可定也。
|
如果這件事處理得當,那天下就能平定了。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今不速往,恐為操所先。
|
現在如不加急趕往荊州,恐怕讓曹操趕在前面了。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權即遣肅行。
|
孫權隨即派遣魯肅前往。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到夏口,聞曹公已向荊州,晨夜兼道。
|
魯肅趕到夏口,得知曹操已出兵荊州,日夜兼程。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比至南郡,而表子琮已降曹公,備惶遽奔走,欲南渡江。
|
等到魯肅趕到南郡,而劉表的兒子劉琮已經投降了曹操,劉備驚懼惶恐逃走,準備南渡長江。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肅徑迎之,到當陽長阪,與備會,宣騰權旨,及陳江東強固,勸備與權併力。
|
魯肅徑直去迎見劉備,到當陽長阪坡,與劉備會面,向劉備宣示了孫權的意圖,還表達了江東的強盛鞏固,勸說劉備與孫權齊力抗曹。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備甚歡悅。
|
劉備很是欣喜。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時諸葛亮與備相隨,肅謂亮曰 我子瑜友也 ,即共定交。
|
這時諸葛亮正跟隨著劉備,魯肅對諸葛亮說 我是你哥哥的朋友 ,兩人隨即相結交。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Subsets and Splits
No community queries yet
The top public SQL queries from the community will appear here once availab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