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utput
stringlengths 1
1.45k
| input
stringlengths 1
1.6k
| instruction
stringclasses 1
value |
---|---|---|
建安九年,領丹楊太守,為眾所附,至萬餘人。 | 建安九年,孫瑜兼任丹楊太守,眾人前來歸附,部隊擴大至一萬多人。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加綏遠將軍。 | 他被加授為綏遠將軍。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十一年,與周瑜共討麻、保二屯,破之。 | 建安十一年,孫瑜與周瑜共同征討麻屯、保屯,大獲全勝。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後從權拒曹公於濡須,權欲交戰,瑜說權持重,權不從,軍果無功。 | 他後來跟隨孫權在濡須抗擊曹操,孫權想出兵交戰,孫瑜勸孫權應守住眼前局勢,孫權沒有采納,大軍果然無功而返。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遷奮威將軍,領郡如故,自溧陽徙屯牛渚。 | 朝廷升任孫瑜為奮威將軍,依然兼任郡守,從溧陽遷到牛渚駐守。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瑜以永安人饒助為襄安長,無錫人顏連為居巢長,使招納廬江二郡,各得降附。 | 孫瑜任命永安人饒助為襄安縣縣長,無錫人顏連為居巢縣縣長,讓他們招納廬江的兩郡,都得到依附之人。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濟陰人馬普篤學好古,瑜厚禮之,使二府將吏子弟數百人就受業,遂立學官,臨饗講肄。 | 濟陰人馬普勤懇學習,喜好古制,孫瑜對他非常優厚,讓兩個郡府中幾百名將領官吏的子弟跟隨他學習,於是建立學官,置備飲食講堂。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是時諸將皆以軍務為事,而瑜好樂墳典,雖在戎旅,誦聲不絕。 | 當時各將領都將軍務看得最重,而孫瑜卻喜好典籍,雖然身在郡中,但誦讀之聲從未斷絕。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年三十九,建安二十年卒。 | 建安二十年,孫瑜三十九歲時去世。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瑜五子:彌、熙、耀、曼、紘。 | 孫瑜有五個兒子,即孫彌、孫熙、孫火翟、孫曼、孫紘。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曼至將軍,封侯。 | 孫曼官至將軍,被封侯。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孫皎字叔朗,始拜護軍校尉,領眾二千餘人。 | 孫皎,字叔朗,剛開始被任命為護軍校尉,領兵二千多人。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是時曹公數出濡須,皎每赴拒,號為精銳。 | 當時曹操多次出兵濡須,孫皎常常前去迎擊,都號稱精銳之師。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遷都護徵虜將軍,代程普督夏口。 | 後升任都護徵虜將軍,替代程普督管夏口。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黃蓋及兄瑜卒,又並其軍。 | 黃蓋和孫皎哥哥孫瑜去世後,孫皎收編了他們的部隊。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賜沙羨、雲杜、南新市、竟陵為奉邑,自置長吏。 | 朝廷賜沙羨、雲杜、南新市、竟陵為他的食邑,自己設置官屬。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輕財能施,善於交結,與諸葛瑾至厚,委廬江劉靖以得失,江夏李允以眾事,廣陵吳碩、河南張梁以軍旅,而傾心親待,莫不自盡。 | 孫皎輕視財物樂善好施,善於結朋交友,與諸葛瑾關係最好。他將處理過失之事委任廬江人劉靖,江夏人李允負責一般事務,廣陵人吳碩、河南人張梁負責軍旅大事,孫皎對他們傾心相待,他們都竭心盡力。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皎嘗遣兵候獲魏邊將吏美女以進皎,皎更其衣服送還之,下令曰: 今所誅者曹氏,其百姓何罪? | 孫皎曾派兵伺機抓獲魏國邊境守將官吏及美女進獻給自己,然後讓這些人更換衣服並送他們回去,同時下令說: 今日所要誅討的是曹氏,他的百姓有什麼罪?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自今以往,不得擊其老弱。 由是江淮間多歸附者。 | 從此以後,不許攻擊魏國的老弱百姓。 所以江淮一帶的人大多歸附他。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嘗以小故與甘寧忿爭,或以諫寧,寧曰: 臣子一例,徵虜雖公子,何可專行侮人邪! | 他曾因為小事與甘寧大加爭吵,有人勸說甘寧,甘寧說: 作為人臣大家是一樣的,徵虜將軍雖是公子,又怎麼能獨斷專行侮辱人呢?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吾值明主,但當輸效力命,以報所天,誠不能隨俗屈曲矣。 權聞之,以書讓皎曰: 自吾與北方為敵,中間十年,初時相持年小,今者且三十矣。 | 我效忠明主,只當竭盡全力,以報答君主厚遇,確實不能世俗般地屈從無理之人! 孫權得知後,寫信責備孫皎說: 自從我與北方為敵,中間相隔十年了,起初與北方相持時你還年小,現在已將近三十的人。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孔子言 三十而立 ,非但謂五經也。 | 孔子有言 三十而立 ,不只是指學習五經的事。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授卿以精兵,委卿以大任,都護諸將於千里之外,欲使如楚任昭奚恤,揚威於北境,非徒相使逞私志而已。 | 將部隊交給你統領,將重任交給你擔負,在千里之外統領各將領,是想你如楚國任用昭奚恤一樣,在北部邊境揚名立威,不是白白地讓你放縱個人意志。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近聞卿與甘興霸飲,因酒發作,侵陵其人,其人求屬呂蒙督中。 | 最近聽說你與甘興霸飲酒,因酒醉發作,侵犯了他,他請求歸屬呂蒙管轄。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此人雖粗豪,有不如人意時,然其較略大丈夫也。 | 此人雖說粗魯豪放,有不盡人意的地方,然而他總還算是個大丈夫。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吾親之者,非私之也。 | 我親近他,不是偏愛他。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我親愛之,卿疏憎之;卿所為每與吾違,其可久乎? | 我親近愛護他,你卻疏遠憎惡他,你所做的事經常和我相反,難道能長久嗎?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夫居敬而行簡,可以臨民;愛人多容,可以得眾。 | 身處家中待人以敬,行事簡明,就可以治理百姓;親愛他人,多加包容,就能得到民心。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二者尚不能知,安可董督在遠,禦寇濟難乎? | 對此二事都不理解,怎麼能夠率統大軍在遠地抵禦敵人、解救危難呢?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卿行長大,特受重任,上有遠方瞻望之視,下有部曲朝夕從事,何可恣意有盛怒邪? | 你日益長大,特地授予重任,上有遠方瞻望期待,下有將領日夜相隨,怎麼可以隨性大怒呢?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人誰無過,貴其能改,宜追前愆,深自咎責。 | 人誰無過,貴在能改,應追記從前過失,深切地自我責備。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今故煩諸葛子瑜重宣吾意。 | 現特意麻煩諸葛子瑜加以宣示我的想法。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臨書摧愴,心悲淚下。 皎得書,上疏陳謝,遂與寧結厚。 | 寫這封信時,我心中悲切,淚流滿面。 孫皎得到書信後,上疏陳情請罪,於是與甘寧結下深厚交情。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後呂蒙當襲南郡,權欲令皎與蒙為左右部大督,蒙說權曰: 若至尊以徵虜能,宜用之;以蒙能,宜用蒙。 | 後來呂蒙將要攻打南郡,孫權想任命孫皎與呂蒙為左、右部大都督,呂蒙勸說孫權: 如果陛下認為徵虜將軍有這樣的才能,就應該任用他;認為我呂蒙能行,就應該用我呂蒙。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昔周瑜、程普為左右部督,共攻江陵,雖事決於瑜,普自恃久將,且俱是督,遂共不睦,幾敗國事,此目前之戒也。 權寤,謝蒙曰: 以卿為大督,命皎為後繼。 禽關羽,定荊州,皎有力焉。 | 過去周瑜、程普是左、右部都督,一起攻打江陵。雖說大事取決於周瑜,而程普自恃自己是沙場老將,而且都是都督,於是兩人不和,險些誤了國家大事,這正是目前需要警戒的! 孫權幡然醒悟,向呂蒙道歉說: 讓你任大都督,命孫皎做為後續部隊。 後來擒獲關羽,平定荊州,孫皎有很大功勞。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建安二十四年卒。 | 建安二十四年,孫皎去世。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權追錄其功,封子胤為丹楊侯。 | 孫權追記他的功勞,封他的兒子孫胤為丹楊侯。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胤卒,無子。 | 孫胤去世,無子。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弟晞嗣,領兵,有罪自殺,國除。 | 孫胤的弟弟孫日希承襲了爵位,統領軍隊,後因有罪自殺,封地被取消。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弟諮、彌、儀皆將軍,封侯。 | 孫胤另外幾個弟弟孫諮、孫彌、孫儀都官至將軍,被封侯。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諮羽林督,儀無難督。 | 孫諮為羽林督,孫儀為無難督。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諮為滕胤所殺,儀為孫峻所害。 | 孫諮被滕胤所殺,孫儀被孫峻所害。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孫奐字季明。 | 孫奐,字季明。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兄皎既卒,代統其眾,以揚武中郎將領江夏太守。 | 他的兄長孫皎去世後,他就接代孫皎統領部隊,以揚武中郎將身份兼任江夏太守。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在事一年,遵皎舊跡,禮劉靖、李允、吳碩、張梁及江夏閭舉等,並納其善。 | 在官一年,遵循孫皎過去的言行,禮待劉靖、李允、吳碩、張梁以及江夏人閭舉等,並接納他們的長處。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奐訥於造次而敏於當官,軍民稱之。 | 孫奐不善於表達而對事務很機敏,軍隊與百姓都稱揚他。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黃武五年,權攻石陽,奐以地主,使所部將軍鮮于丹帥五千人先斷淮道,自帥吳碩、張梁五千人為軍前鋒,降高城,得三將。 | 黃武五年,孫權攻打石陽,孫奐以當地主人身份,派自己的部將鮮于丹率領五千人先截斷淮河水道,自己率領吳碩、張梁等五千人馬做為大軍的前鋒,迫高城投降,得到三位將領。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大軍引還,權詔使在前往,駕過其軍,見奐軍陳整齊,權嘆曰: 初吾憂其遲鈍,今治軍,諸將少能及者,吾無憂矣。 拜揚威將軍,封沙羨侯。 | 大軍返回,孫權下詔讓孫奐的部隊在前面停下,車駕經過孫奐的軍隊時,看到孫奐部隊軍容齊整,孫權感嘆地說: 當初我擔心他遲鈍,現在他治軍,將領中很少有人比得上他的,我沒有擔憂的了。 任命孫奐為揚威將軍,封為沙羨侯。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吳碩、張梁皆裨將軍,賜爵關內侯。 | 吳碩、張梁都擔任了裨將軍,封爵關內侯。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奐亦愛樂儒生,覆命部曲子弟就業,後仕進朝廷者數十人。 | 孫奐也喜歡讀書人,又命令親兵子弟都讀書學習,後來這些人在朝中做官的有幾十人。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年四十,嘉禾三年卒。 | 嘉禾四年,孫奐四十歲時去世。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子承嗣,以昭武中郎將代統兵,領郡。 | 他的兒子孫承承襲爵位,以昭武中郎將身份接替孫奐領兵,兼職郡守。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赤烏六年卒,無子,封承庶弟壹奉奐後,襲業為將。 | 赤烏六年,孫承去世,無子,孫權封孫承的庶弟孫壹承續孫奐,沿襲舊業擔任將領。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孫峻之誅諸葛恪也,壹與全熙、施績攻恪弟公安督融,融自殺。 | 孫峻誅殺諸葛恪,孫壹與全熙、施績攻打諸葛恪弟弟、公安督諸葛融,諸葛融自殺。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壹從鎮南遷鎮軍,假節督夏口。 | 孫壹從鎮南將軍升為鎮軍將軍、持符節,督管夏口。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及孫綝誅滕胤、呂據,據、胤皆壹之妹夫也,壹弟封又知胤、據謀,自殺。 | 等到孫綝誅殺滕胤、呂據,這兩人都是孫壹的妹夫,孫壹的弟弟孫封又知道滕胤、呂據的計劃,就自殺了。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綝遣朱異潛襲壹。 | 孫綝派朱異潛行偷襲孫壹。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異至武昌,壹知其攻己,率部曲千餘口過將胤妻奔魏。 | 朱異出兵到武昌,孫壹知道他來攻打自己,率領一千多人士兵帶著滕胤的妻子過江投奔魏國。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魏以壹為車騎將軍、儀同三司,封吳侯,以故主芳貴人邢氏妻之。 | 魏國任命孫壹為車騎將軍、儀同三司,封為吳侯,把過去的魏主曹芳的貴人邢氏送給他為妻。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邢美色妒忌,下不堪命,遂共殺壹及邢氏。 | 邢氏容貌漂亮,但內心妒嫉,手下人不堪忍受驅使,於是一起殺了孫壹及邢氏。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壹入魏三年死。 | 孫壹入魏僅三年就死了。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孫賁字伯陽。 | 孫賁,字伯陽。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父羌字聖臺,堅同產兄也。 | 他的父親孫羌,字聖臺,是孫堅的孿生哥哥。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賁早失二親,弟輔嬰孩,賁自贍育,友愛甚篤。 | 孫賁早年父母就去世了,弟弟孫輔還是個嬰兒,孫賁自己撫養弟弟,兩兄弟情義非常深厚。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為郡督郵守長。 | 孫賁做過郡裡督郵、縣長。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堅於長沙舉義兵,賁去吏從征伐。 | 孫堅在長沙舉義兵起事,孫賁辭去官職跟隨孫堅征戰。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堅薨,賁攝帥餘眾,扶送靈柩。 | 孫堅去世,孫賁統領孫堅的軍隊,扶送孫堅的靈柩。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後袁術徙壽春,賁又依之。 | 後來袁術遷到壽春,孫賁又去依附他。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術從兄紹用會稽周昂為九江太守,紹與術不協,術遣賁攻破昂於陰陵。 | 袁術的堂兄袁紹任用會稽人周昂為九江太守,袁紹與袁術關係不好,袁術派遣孫賁在陰陵攻破周昂。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術表賁領豫州刺史,轉丹楊都尉,行徵虜將軍,討平山越。 | 袁術上表讓孫賁兼任豫州刺史,轉為丹楊都尉,代理徵虜將軍,討伐平定山越。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為揚州刺史劉繇所迫逐,因將士眾還住歷陽。 | 後為揚州刺史劉繇所逼迫驅逐,就帶領將士兵卒返回歷陽駐守。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頃之,術復使賁與吳景共擊樊能、張英等,未能拔。 | 不久,袁術再派孫賁與吳景共同進攻樊能、張英等,未能攻克。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及策東渡,助賁、景破英、能等,遂進擊劉繇。 | 等到孫策東渡,援助孫賁、吳景攻破張英、樊能等,於是出兵攻打劉繇。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繇走豫章。 | 劉繇逃往豫章。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策遣賁、景還壽春報術,值術僣號,署置百官,除賁九江太守。 | 孫策派孫賁、吳景回到壽春報告袁術,適逢袁術自己稱帝,設置百官,任命孫賁為九江太守。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賁不就,棄妻孥還江南。 | 孫賁沒有到官,拋下妻兒返回江南。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時策已平吳、會二郡,賁與策徵廬江太守劉勳、江夏太守黃祖,軍旋,聞繇病死,過定豫章,上賁領太守,後封都亭侯。 | 當時孫策已平定吳郡、會稽兩地,孫賁與孫策征討廬江太守劉勳、江夏太守黃祖,軍隊大勝而回,得知劉繇病死,就前去平定豫章,孫策上表任孫賁兼任豫章太守,後封為都亭侯。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建安十三年,使者劉隱奉詔拜賁為徵虜將軍,領郡如故。 | 建安十三年,漢朝廷使者劉隱奉詔任命孫賁為徵虜將軍,依然兼任郡守。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在官十一年卒。 | 孫賁在官十一年,後來去世。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子鄰嗣。 | 他的兒子孫鄰承襲爵位。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鄰年九歲,代領豫章,進封都鄉侯。 | 孫鄰九歲時,代理豫章太守,晉封都鄉侯。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在郡垂二十年,討平叛賊,功績脩理。 | 擔任太守將近二十年,討伐平定反賊,處理政事很有效果。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召還武昌,為繞帳督。 | 朝廷令他返回武昌後,擔任繞帳督。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時太常潘濬掌荊州事,重安長陳留舒燮有罪下獄,濬嘗失燮,欲寘之於法。 | 當時太常潘氵睿掌管荊州事務,重安縣縣長陳留人舒燮因罪下獄,潘氵睿曾與舒燮不睦,想用法治他於死地。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論者多為有言,濬猶不釋。 | 議論的人多為舒燮求情,潘氵睿還是不放過。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鄰謂濬曰: 舒伯膺兄弟爭死,海內義之,以為美譚,仲膺又有奉國舊意。 | 孫鄰對潘氵睿說: 舒伯膺兄弟相爭一死,天下人都認為他們有義氣,作為美談,仲膺過去又有侍奉朝廷的想法。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今君殺其子弟,若天下一統,青蓋北巡,中州士人必問仲膺繼嗣,答者雲潘承明殺燮,於事何如? 濬意即解,燮用得濟。 | 現在您殺害他們的子弟,如果天下歸一,君王北巡,中原士人一定問到舒仲膺後嗣的情況,回答說是潘承明殺死了舒燮,您對此事該怎麼辦?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鄰遷夏口沔中督、威遠將軍,所居任職。 | 潘氵睿要殺舒燮的想法就消散了,舒燮因此而得救。孫鄰升任夏口、沔中督,威遠將軍,在住地任職。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赤烏十二年卒。 | 孫鄰在赤烏十二年去世。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子苗嗣。 | 他的兒子孫苗繼承爵位。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苗弟旅及叔父安、熙、績,皆歷列位。 | 孫苗弟弟孫旅及叔父孫安、孫熙、孫績,都依次取得職位。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孫輔字國儀,賁弟也,以揚武校尉佐孫策平三郡。 | 孫輔,字國儀,是孫賁的弟弟,以揚武校尉身份輔助孫策平定三郡。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策討丹楊七縣,使輔西屯歷陽以拒袁術,並招誘餘民,鳩合遺散。 | 孫策征討丹楊七縣,派孫輔西往駐守歷陽以抗擊袁術,並招誘留下的百姓,聚集散落的士兵。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又從策討陵陽,生得祖郎等。 | 又跟隨孫策征討陵陽,擒獲祖郎等。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策西襲廬江太守劉勳,輔隨從,身先士卒,有功。 | 孫策西往攻打廬江太守劉勳,孫輔隨從前往,身先士卒,立下戰功。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策立輔為廬陵太守,撫定屬城,分置長吏。 | 孫策任命孫輔為廬陵太守,平定安撫所屬縣城,分別設置官員。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遷平南將軍,假節領交州刺史。 | 後孫輔升為平南將軍,持符節兼任交州刺史。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遣使與曹公相聞,事覺,權幽系之。 | 他派遣使者與曹操暗中來往,事情敗露,孫權囚禁了他。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數歲卒。 | 數年後去世。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子興、昭、偉、昕,皆歷列位。 | 孫輔的兒子孫興、孫昭、孫偉、孫昕,都依次取得官職。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Subsets and Splits
No community queries yet
The top public SQL queries from the community will appear here once availab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