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utput
stringlengths
1
1.45k
input
stringlengths
1
1.6k
instruction
stringclasses
1 value
少與舅陸績齊名,而陸遜、張敦、卜靜等皆亞焉。
他年少時與舅舅陸績齊名,而陸遜、張敦、卜靜等都在他們之下。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自州郡庶幾及四方人士,往來相見,或言議而去,或結厚而別,風聲流聞,遠近稱之。
從州郡賢士到四方俊傑,都與他相見來往,有的與他交談議論就離開,有的與他結交深厚才分別,他聲名願播,遠近稱頌。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權妻以策女。
孫權將孫策的女兒嫁給他為妻。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年二十七,起家為豫章太守。
顧邵二十七歲時,離家擔任豫章郡太守。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下車祀先賢徐孺子之墓,優待其後;禁其淫祀非禮之祭者。
他到豫章,剛下車就去祭祀前代賢士徐孺子的墳墓,優待他的後人;同時禁止那些不合禮儀過分祭祀的祭奠。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小吏資質佳者,輒令就學,擇其先進,擢置右職,舉善以教,風化大行。
部下吏役中資質良好的,就令他們去讀書,選取先進優異你,提拔他們的職位,以此崇尚推廣教化,使當地風俗大為改善。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初,錢唐丁諝出於役伍,陽羨張秉生於庶民,烏程吳粲、雲陽殷禮起乎微賤,邵皆拔而友之,為立聲譽。
當初,錢塘人丁訁胥出身于軍旅,陽羨人張秉出身於普通百姓,烏程人吳粲、雲陽人殷禮來自低賤家庭,顧邵都提拔他們並與他們親近,為他們樹立聲名。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秉遭大喪,親為制服結絰。
張秉遇到父母大喪,顧邵親自穿著喪服束上麻帶去弔唁。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邵當之豫章,發在近路,值秉疾病,時送者百數,邵辭賓客曰: 張仲節有疾,苦不能來別,恨不見之,暫還與訣,諸君少時相待。
顧邵當前往豫章,臨行前,適逢張秉生病,當時送行的有上百人,顧邵向賓客道歉說: 張仲節生病,苦於不能來與我告別,我也遺憾不能見到他,暫且讓我回去與他辭行,各位稍待片刻。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其留心下士,惟善所在,皆此類也。
他留心下層賢士,以善相待,就像如此。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諝至典軍中郎,秉雲陽太守,禮零陵太守,粲太子少傅。
丁訁胥官至典軍中郎,張秉官至雲陽太守,殷禮官為零陵太守,吳粲官任太子少傅。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世以邵為知人。
世人都認為顧邵能鑑別人才。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在郡五年,卒官,子譚、承雲。
他在郡任職五年,於官任上去世,他的兒子顧譚、顧承。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譚字子默,弱冠與諸葛恪等為太子四友,從中庶子轉輔正都尉。
顧譚,字子默,二十歲時和諸葛恪等同為太子四友,從中庶子轉任輔正都尉。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赤烏中,代恪為左節度。
赤烏年間,他替代諸葛恪擔任左節度。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每省簿書,未嘗下籌,徒屈指心計,盡發疑謬,下吏以此服之。
每次次次閱賬簿,還未下籌計算,只是屈指心算,就能將其中錯謬之處全部找出,手下官員們因此很佩服他。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加奉車都尉。
他被加任奉車都尉。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薛綜為選曹尚書,固讓譚曰: 譚心精體密,貫道達微,才照人物,德允眾望,誠非愚臣所可越先。
薛綜做選曹尚書時,堅持讓位給顧譚,說: 顧譚心思細膩行事慎密,通曉道義,明析微情,才華過人,德行合於眾望,這些實在不是我可以相比的。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後遂代綜。
後來顧譚還是替代了薛綜。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祖父雍卒數月,拜太常,代雍平尚書事。
祖父顧雍去世幾個月後,顧譚擔任太常,接替顧雍兼理尚書事。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是時魯王霸有盛寵,與太子和齊衡,譚上疏曰: 臣聞有國有家者,必明嫡庶之端,異尊卑之禮,使高下有差,階級逾邈,如此則骨肉之恩生,覬覦之望絕。
當時魯王孫霸深受恩寵,與太子孫和抗衡,顧譚上疏說: 為臣聽說有國有家者,必須明確嫡庶的區分,區別尊卑的禮節,使高下有別,等級不能逾越。這樣則骨肉之間的恩情才能產生,斷絕非分的念想。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昔賈誼陳治安之計,論諸侯之勢,以為勢重,雖親必有逆節之累,勢輕,雖疏必有保全之祚。
過去賈誼陳數治國理政的大計,評論諸侯的勢力,認為他們勢力過大,即使是親屬也一定有逆犯名節的弊端;勢力弱小,雖是疏遠之人也一定有保全自身的福祚。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故淮南親弟,不終饗國,失之於勢重也;吳芮疏臣,傳祚長沙,得之於勢輕也。
所以淮南王是漢文帝的親弟,不能永享封國,就因為權勢過重;吳芮是外臣,卻將長沙王位流傳後代,就得在權勢微小。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昔漢文帝使慎夫人與皇后同席,袁盎退夫人之座,帝有怒色,及盎辨上下之儀,陳人彘之戒,帝既悅懌,夫人亦悟。
過去漢文帝讓慎夫人和皇后同席,袁盎撤去慎夫人座位,文帝臉帶怒色,等到袁盎辨析上下尊卑的禮儀,陳述戚夫人成為 人彘 的教訓,文帝怒氣消減,慎夫人也醒悟過來。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今臣所陳,非有所偏,誠欲以安太子而便魯王也。
現在為臣陳述這些,並不是有所偏私,實在是想讓太子安定而使魯王受益!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由是霸與譚有隙。
因此孫霸與顧譚生了嫌隙。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時長公主婿衛將軍全琮子寄為霸賓客,寄素傾邪,譚所不納。
當時長公主的丈夫衛將軍全琮之子全寄是孫霸的賓客,全寄向來行為偏斜,顧譚不能容納他。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先是,譚弟承與張休俱北征壽春,全琮時為大都督,與魏將王凌戰於芍陂,軍不利,魏兵乘勝陷沒五營將秦晃軍,休、承奮擊之。遂駐魏師。
之前,顧譚的弟弟顧承與張休一同北征壽春,全琮當時是大都督,和魏國將領王凌在芍陂交戰,戰事失利,魏兵乘勝攻陷了五營將秦晃的部隊,張休、顧承奮力抵禦,終於阻擋了魏軍的攻勢。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時琮群子緒、端亦併為將,因敵既住,乃進擊之,凌軍用退。
當時全琮的兒子們全緒、全端都是軍中將領,他們乘敵軍被阻擋之機就出兵進攻,王凌軍隊就退卻了。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時論功行賞,以為駐敵之功大,退敵之功小,休、承併為雜號將軍,緒、端偏裨而已。
當時論功行賞,認為阻擋敵軍攻勢的功勞大,使敵軍撤退的功勞小,所以張休、顧承都升為雜號將軍,全緒、全端只升為偏將而已。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寄父子益恨,共構會譚。
全寄父子更為怨恨,一起構陷顧譚。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譚坐徙交州,幽而發憤,著新言二十篇。
顧譚因此獲罪被流放到交州,他幽居發憤,著寫了《新言》二十篇。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其知難篇蓋以自悼傷也。
其中《知難篇》大概是感傷自身的。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見流二年,年四十二,卒於交阯。
他被流放兩年,四十二歲時在交阯去世。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承字子直,嘉禾中與舅陸瑁俱以禮徵。
顧承,字子直。嘉禾年間與舅舅陸瑁都被已禮徵召。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權賜丞相雍書曰: 貴孫子直,令問休休,至與相見,過於所聞,為君嘉之。
孫權賜予顧雍丞相信中說: 您的孫兒顧子直,有美好正直的名聲,等到和他相見,才知道還有超過傳聞,我為您嘉賞。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拜騎都尉,領羽林兵。
就任命他為騎都尉,統領羽林軍。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後為吳郡西部都尉,與諸葛恪等共平山越,別得精兵八千人,還屯軍章坑,拜昭義中郎將,入為侍中。
後來顧承擔任吳郡西部都尉,與諸葛恪等一起平定山越,各率精兵八千人,回軍據守享坑,被任為昭義中郎將,又入朝擔任侍中。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芍陂之役,拜奮威將軍,出領京下督。
芍陂之戰,他升任奮威將軍,出京兼任京下督。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數年,與兄譚、張休等俱徙交州,年三十七卒。
過了幾年,和哥哥顧譚、張休等一同被流放交州,三十七歲時去世。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諸葛瑾字子瑜,琅邪陽都人也。
諸葛瑾,字子瑜,琅邪郡陽都人。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漢末避亂江東。
漢朝末年他到江東避難。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值孫策卒,孫權姊婿曲阿弘諮見而異之,薦之於權,與魯肅等並見賓待,後為權長史,轉中司馬。
適逢孫策去世,孫權的姐夫曲阿人弘諮認為諸葛瑾有奇才,將他舉薦給孫權,和魯肅等一同被作賓客禮待,諸葛瑾後來是孫權的長史,轉任中司馬。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建安二十年,權遣瑾使蜀通好劉備,與其弟亮俱公會相見,退無私面。
建安二十年,孫權派遣諸葛瑾出使蜀國與劉備交好,和他的弟弟諸葛亮都因公事才見面,此外沒有任何私人的會見。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與權談說諫喻,未嘗切愕,微見風彩,粗陳指歸,如有未合,則舍而及他,徐復託事造端,以物類相求,於是權意往往而釋。
諸葛瑾同孫權談論進諫,不曾急切慌張,只是稍微表示出自己的傾向,大略表達自己的想法。如有兩人意見不合,他便放棄正在進行的內容轉談其他話題,慢慢再由其他事情從頭開始,以對相似事情的看法以求和孫權相合,所以孫權的想法也往往能表達清晰。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吳郡太守朱治,權舉將也,權曾有以望之,而素加敬,難自詰讓,忿忿不解。
吳郡太守朱治,是推舉孫權為孝廉的將領,孫權曾怨憤他,但素來敬重他,難於親自啟齒責備他,所以心中憤懣無法疏解。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瑾揣知其故,而不敢顯陳,乃乞以意私自問,遂於權前為書,泛論物理,因以己心遙往忖度之。
諸葛瑾揣摩到其中緣故,又不敢直接表達。就請求用孫權的意思來自問,就在孫權面前寫信,廣泛地闡明萬物的道理,趁機用自己的想法推測分析孫權的思想。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畢,以呈權,權喜,笑曰: 孤意解矣。
寫完後,他將信呈交孫權,孫權大喜,笑著說: 我的鬱悶解開了。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顏氏之德,使人加親,豈謂此邪?
顏淵的德行,是要人更為親愛,難道就是這個意思吧!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權又怪校尉殷模,罪至不測。
孫權又責備過校尉殷模,所定罪名難以預料。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群下多為之言,權怒益甚,與相反覆,惟瑾默然,權曰: 子瑜何獨不言?
朝臣們多為殷模求情,孫權更加憤怒,與求情大臣反覆論爭,只有諸葛瑾默然不語。孫權說: 怎麼只有子瑜不說話?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瑾避席曰: 瑾與殷模等遭本州傾覆,生類殄盡。
諸葛瑾離開座席說: 臣下與殷模等因遭受故土淪陷,百姓流離,生靈塗炭。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棄墳墓,攜老弱,披草萊,歸聖化,在流隸之中,蒙生成之福,不能躬相督厲,陳答萬一,至令模孤負恩惠,自陷罪戾。
離棄祖墳,帶著家中老小,披荊斬棘,前來歸順聖明的教化,在流亡低賤之人中,蒙主公活命之福,不能自我互相督促勉勵,以報答萬分之一的恩德,以至於殷模辜負聖上的恩惠,將自己陷入罪惡之中。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臣謝過不暇,誠不敢有言。
為臣認罪尚來不及,實在不敢多言。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權聞之愴然,乃曰: 特為君赦之。
孫權聽後心中愴然,就說: 我特為您而寬赦他。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後從討關羽,封宣城侯,以綏南將軍代呂蒙領南郡太守,住公安。
後來諸葛瑾跟隨孫權征討關羽,被封為宣城侯,以綏南將軍的身份接替呂蒙兼任南郡太守,駐守公安。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劉備東伐吳,吳王求和,瑾與備箋曰: 奄聞旗鼓來至白帝,或恐議臣以吳王侵取此州,危害關羽,怨深禍大,不宜答和,此用心於小,未留意於大者也。
劉備東征吳國,吳王孫權請求議和,諸葛瑾給劉備寫信說: 突然得知您的大軍從白帝城出軍,有人擔心您的議事大臣會認為吳王侵奪此州,殺害關羽,怨恨深厚,事關重大禍大,不應同意和解,這種思想認識只是從小處用心,沒有留意大的方面。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試為陛下論其輕重,及其大小。
我嘗試為陛下分析其中輕重利害。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陛下若抑威損忿,蹔省瑾言者,計可立決,不復諮之於群后也。
陛下如能抑制威勢,消減憤怒,姑且審查一下我的意見,計謀就能隨即確定,不需向朝臣們諮詢。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陛下以關羽之親何如先帝?
陛下和關羽的親義能比上同漢朝先皇之親嗎?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荊州大小孰與海內?
荊州的大小和天下相比,哪個大呢?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俱應仇疾,誰當先後?
對曹操和孫權都應仇恨,誰先誰後呢?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若審此數,易於反掌。
如果思量權衡這些,作出決定就易於反掌。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時或言瑾別遣親人與備相聞,權曰: 孤與子瑜有死生不易之誓,子瑜之不負孤,猶孤之不負子瑜也。
當時有人說諸葛瑾另派親信和劉備來往,孫權說: 孤人與子瑜有生死不改的誓言,子瑜不會辜負我,就像我不會辜負他一樣。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黃武元年,遷左將軍,督公安,假節,封宛陵侯。
黃武元年,諸葛瑾升任左將軍,督守公安,持節,封為宛陵侯。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虞翻以狂直流徙,惟瑾屢為之說。
虞翻因為狂放耿直被流放,只有諸葛瑾多次為他說情。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翻與所親書曰: 諸葛敦仁,則天活物,比蒙清論,有以保分。
虞翻在給親友的信中說: 諸葛瑾敦厚仁義,效法上天使生靈活命,最近承蒙他直言勸諫,我才得以保全名分。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惡積罪深,見忌殷重,雖有祁老之救,德無羊舌,解釋難冀也。
但我積怨很多犯罪過深,陛下怨恨得很嚴重,雖有祁奚之類的人相救,但我德行不能比擬羊舌氏,是沒有什麼希望被釋放了。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瑾為人有容貌思度,於時服其弘雅。
諸葛瑾為人雍容大度長於思慮,當時的人們都佩服他的弘大雅量。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權亦重之,大事諮訪。
孫權很看重他,凡有大事都要諮詢他的意見。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又別諮瑾曰: 近得伯言表,以為曹丕已死,毒亂之民,當望旌瓦解,而更靜然。
他又另外徵詢諸葛瑾說: 近來收到陸伯言的上表,認為曹丕已死,遭受禍亂的北方百姓,應當一見到我們的旌旗就會瓦解,但他們反而很平靜。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聞皆選用忠良,寬刑罰,布恩惠,薄賦省役,以悅民心,其患更深於操時。孤以為不然。
得知朝廷全都任用忠良之臣,寬恕刑罰,施以恩惠,減輕賦稅徭役,以使百姓愉悅,其中的禍患比曹操時期更為深重。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操之所行,其惟殺伐小為過差,及離間人骨肉,以為酷耳。
孤人認為不是這樣。曹操的行為,恐怕只有殺戮征戰是小過失,談到他離間他人骨肉,只是殘酷而已。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至於御將,自古少有。
至於任用能人,是自古少有的。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丕之於操,萬不及也。
曹丕與曹操比,是遠遠不及的。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今叡之不如丕,猶丕不如操也。
現在曹睿比不上曹丕,正像曹丕比不上曹操一樣。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其所以務崇小惠,必以其父新死,自度衰微,恐困苦之民一朝崩沮,故強屈曲以求民心,欲以自安住耳,寧是興隆之漸邪!
他之所以努力施行小恩小惠,一定是因為他父親剛去世,自己考慮到能力衰弱,擔心困苦的百姓有朝一朝使他勢力崩潰,所以勉強委屈自己來求得民心,想要藉此來安穩自己的地位,哪裡是走向興盛的趨勢呢?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聞任陳長文、曹子丹輩,或文人諸生,或宗室戚臣,寧能御雄才虎將以制天下乎?
聽說他任用陳長文、曹子丹這類人,這些人有的是文弱書生,有的是皇親國戚,哪能駕馭威猛的將領以制服天下啊!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夫威柄不專,則其事乖錯,如昔張耳、陳餘,非不敦睦,至於秉勢,自還相賊,乃事理使然也。
威勢權柄不集中,那朝政就會錯亂背離,就像過去張耳、陳餘,他們並非不想和睦,只是涉及到權勢,就自相殘害,是事理髮展導致這種情況。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又長文之徒,昔所以能守善者,以操笮其頭,畏操威嚴,故竭心盡意,不敢為非耳。
況且陳長文這類人,以前之所以能堅守善道,是因為曹操控制了他們的頭,畏懼曹操的威勢,所以盡心竭力,不敢做惡事罷了。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逮丕繼業,年已長大,承操之後,以恩情加之,用能感義。
等到曹丕繼承父位,年歲已經很大,他延續曹操的步伐,用恩惠網羅他們,所以他們心中感念。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今叡幼弱,隨人東西,此曹等輩,必當因此弄巧行態,阿黨比周,各助所附。
現在曹睿年幼勢弱,只能任人擺佈,這類人必然趁機而巧做姿態,結黨營私,扶助自己依附的勢力。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如此之日,奸讒並起,更相陷懟,轉成嫌貳。
這樣的狀況,奸邪小人必然並起,互相陷害仇視,轉而彼此嫌惡對立。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一爾已往,群下爭利,主幼不御,其為敗也焉得久乎?
長此以往,在下的大臣爭權謀利,在上的君主年幼不能控御,他們的失敗還要等很久嗎?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所以知其然者,自古至今,安有四五人把持刑柄,而不離刺轉相蹄齧者也!
所以知道他們必定失敗的緣故,是因為從古至今,哪有四五人把持國家刑罰權柄,而不離心離德轉相互相撕咬的爭鬥呢?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強當陵弱,弱當求援,此亂亡之道也。
強者會欺凌弱者,弱者會尋求援助,這確是國家亂亡的道理啊!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子瑜,卿但側耳聽之,伯言常長於計校,恐此一事小短也。
子瑜,你只需用心聽著,伯言平日能善於從長遠之處分析問題,恐怕在這件事上的認識有些短淺吧。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權稱尊號,拜大將軍、左都護,領豫州牧。
孫權登基稱帝后,任命諸葛瑾為大將軍、左都護,兼任豫州牧。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及呂壹誅,權又有詔切磋瑾等,語在權傳。
等到呂壹被誅殺,孫權又有詔書責備諸葛瑾等,這些事記載在《孫權傳》裡。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瑾輒因事以答,辭順理正。
諸葛瑾隨即根據事情作了答覆,言辭恭順而事理明確。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瑾子恪,名盛當世,權深器異之;然瑾常嫌之,謂非保家之子,每以憂戚。
諸葛瑾的兒子諸葛恪名盛一時,孫權對他很是器重,但是諸葛瑾常常嫌棄他,認為他不是個保全家業的兒子,經常因此憂慮。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赤烏四年,年六十八卒,遺命令素棺斂以時服,事從省約。
赤烏四年,諸葛瑾在六十八歲去世,遺命要求用不上漆色的棺材,穿上平日的衣服裝殮他,喪事從簡。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恪已自封侯,故弟融襲爵,攝兵業駐公安,部曲吏士親附之。
諸葛恪已經被封了侯,所以他的弟弟諸葛融承襲父親的爵位,並代理軍職領兵駐守公安,部眾將領士兵都親近依附他。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疆外無事,秋冬則射獵講武,春夏則延賓高會,休吏假卒,或不遠千里而造焉。
邊境上如果沒有戰事,諸葛融就在秋、冬之日狩獵,講習武事,春夏時節邀請朋友聚會,並招待休假的官兵,有人不遠千里趕來參加。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每會輒歷問賓客,各言其能,乃合榻促席,量敵選對,或有博弈,或有摴蒱,投壺弓彈,部別類分,於是甘果繼進,清酒徐行,融周流觀覽,終日不倦。
每次設宴聚會諸葛融總是遍問賓客,讓他們各自言明自己的技能,就合併榻床連接座席,衡量能力,擇選對手,有的人喜歡下棋,有的人喜歡摴蒱,投壺弓彈,分門別類。這時鮮甜水果相繼送來,清甜美酒緩緩斟酒,諸葛融本人在其中來往瀏覽,終日不倦。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融父兄質素,雖在軍旅,身無採飾;而融錦罽文繡,獨為奢綺。
諸葛融的父親和哥哥都穿著樸素,即使在軍旅之中,服飾上也沒有華麗配飾,而諸葛融則服飾錦繡,偏愛追求奢麗綺麗。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孫權薨,徙奮威將軍。
孫權去世後,他升任為奮威將軍。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後恪徵淮南,假融節,令引軍入沔,以擊西兵。
後來諸葛恪征討淮南時,授予諸葛融符節,令他率軍進入沔水一帶,攻打西部敵軍。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恪既誅,遣無難督施寬就將軍施績、孫壹、全熙等取融。
諸葛恪被誅殺,孫峻派無難督施寬召集將軍施績、孫壹、全熙等前去攻取諸葛融。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融卒聞兵士至,惶懼猶豫,不能決計,兵到圍城,飲藥而死,三子皆伏誅。
諸葛融突然得知大軍前來,惶恐猶豫,不能定計。大軍來到包圍城池,他飲藥酒自殺,三個兒子都被誅殺。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