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utput
stringlengths 1
1.45k
| input
stringlengths 1
1.6k
| instruction
stringclasses 1
value |
---|---|---|
周昭者字恭遠,與韋曜、薛瑩、華核並述吳書,後為中書郎,坐事下獄,核表救之,孫休不聽,遂伏法雲。 | 周昭,字恭遠,和韋曜、薛瑩、華核一起著寫《吳書》,後擔任中書郎,因犯罪下獄,華核上表援救,孫休不同意,於是伏法被誅。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評曰:張昭受遺輔佐,功勳克舉,忠謇方直,動不為己;而以嚴見憚,以高見外,既不處宰相,又不登師保,從容閭巷,養老而已,以此明權之不及策也。 | 評曰:張昭接受遺詔輔佐皇帝,功勳卓著,忠誠懇切為人正直。卻因為嚴厲而受到忌憚,因為高見而被遠離,既不身處宰相之位,也沒有擔任過太師太保,在普通街巷中從容度日,安心養老罷了,由此可知孫權比不上孫策。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顧雍依杖素業,而將之智局,故能究極榮位。 | 顧雍倚仗一直以來的事業,而將其放入智謀佈局中,所以最後能到達顯赫高位。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諸葛瑾、步騭並以德度規檢見器當世,張承、顧邵虛心長者,好尚人物,周昭之論,稱之甚美,故詳錄焉。 | 諸葛瑾、步騭都因為品德氣度規範嚴謹而被當時人看重,張承、顧邵都是虛心鑽研的學者,喜歡品評人物,周昭的說法,對比很是稱讚,所以詳細記錄在這裡。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譚獻納在公,有忠貞之節。 | 譚獻納在公事上,有忠貞的節操。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休、承脩志,鹹庶為善。 | 孫休、張承修行志向,都素來行善。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愛惡相攻,流播南裔,哀哉! | 但因喜惡而互相攻伐,導致被流放南疆,可惜啊!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是儀字子羽,北海營陵人也。 | 是儀,字子羽,北海營陵人。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本姓氏,初為縣吏,後仕郡,郡相孔融嘲儀,言 氏 字 民 無上,可改為 是 ,乃遂改焉。 | 他本姓 氏 ,起初作過縣吏,後在郡裡任職,郡相孔融嘲笑他,說 氏 字是 民 無上,可改為 是 ,於是就改了姓。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後依劉繇,避亂江東。 | 是儀後來投靠劉繇,到江東躲避戰亂。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繇軍敗,儀徙會稽。 | 劉繇軍隊戰敗,是儀遷居會稽。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孫權承攝大業,優文徵儀。到見親任,專典機密,拜騎都尉。 | 孫權登基掌權,用文辭優美的詔書徵召是儀,是儀到後被孫權信賴倚重,專門掌管機要事務,擔任騎都尉。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呂蒙圖襲關羽,權以問儀,儀善其計,勸權聽之。 | 呂蒙密謀襲取關羽,孫權將此事徵詢是儀,是儀贊同呂蒙的計謀,勸孫權採納其計。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從討羽,拜忠義校尉。 | 是儀跟隨孫權征討關羽,被任命為忠義校尉。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儀陳謝,權令曰: 孤雖非趙簡子,卿安得不自屈為周舍邪? | 是儀陳詞拜謝,孫權命令說: 我雖然不是古代的趙簡子,您怎就不委曲自己作一個周舍呢?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既定荊州,都武昌,拜裨將軍,後封都亭侯,守侍中。 | 荊州被平定後,東吳遷都武昌,是儀被授任裨將軍,後封爵都亭侯,暫時主理侍中。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欲復授兵,儀自以非材,固辭不受。 | 孫權想再授予他以部隊,是儀自以為不是統領軍隊的人才,堅決推辭不接受。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黃武中,遣儀之皖就將軍劉邵,欲誘致曹休。 | 黃武年間,孫權派遣是儀前往皖城到將軍劉邵部下任職,想招誘曹休到來。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休到,大破之,遷偏將軍,入闕省尚書事,外總平諸官,兼領辭訟,又令教諸公子書學。 | 曹休來後,被吳軍打得大敗,是儀被提升為偏將軍,入朝總管尚書事,並管理朝廷外各官員,兼理訴訟事宜。孫權又令他教導眾公子讀書學習。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大駕東遷,太子登留鎮武昌,使儀輔太子。 | 孫權東遷京都到建業,太子孫登留下鎮守武昌,是儀被派留下輔助太子。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太子敬之,事先諮詢,然後施行。 | 太子非常敬重他,有事都先徵詢他意見,然後才實施推行。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進封都鄉侯。 | 是儀被晉封為都鄉侯。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後從太子還建業,復拜侍中、中執法,平諸官事、領辭訟如舊。 | 後來他跟隨太子返回建業,再被授予侍中、中執法,主管各宮事務,依舊兼管訴訟。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典校郎呂壹誣白故江夏太守刁嘉謗訕國政,權怒,收嘉繫獄,悉驗問。 | 典校郎呂壹誣告讒毀原江夏太守刁嘉讒言誹謗國家政事,孫權大怒,將刁嘉收押關進監獄,詳細審問查驗。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時同坐人皆怖畏壹,並言聞之,儀獨雲無聞。 | 當時與此事有關係的人都畏懼呂壹,並都說聽到過刁嘉說了那些話,唯獨是儀說沒有聽說過。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於是見窮詰累日,詔旨轉厲,群臣為之屏息。 | 於是是儀被連續審訊多日,孫權下旨要嚴厲審問,大臣們都為此恐懼沉默。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儀對曰: 今刀鋸已在臣頸,臣何敢為嘉隱諱,自取夷滅,為不忠之鬼! | 是儀回答說: 如今刀鋸已架在我的脖子上,我哪敢替刁嘉隱瞞實情,而自取滅族之禍,成為不忠之鬼呢?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顧以聞知當有本末。 據實答問,辭不傾移。 | 只是為了讓陛下了解這件事的來龍去脈。 他根據實情回答,言辭毫無改變。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權遂舍之,嘉亦得免。 | 孫權就放棄對他的審問,刁嘉也得以釋放。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蜀相諸葛亮卒,權垂心西州,遣儀使蜀申固盟好。 | 蜀國丞相諸葛亮去世,孫權關心蜀國情況,派遣是儀出使蜀國與其鞏固結盟友好關係。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奉使稱意,後拜尚書僕射。 | 是儀作為使節的言行舉止很合孫權心意,後被任命為尚書僕射。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南、魯二宮初立,儀以本職領魯王傅。 | 南陽王孫和、魯王孫霸剛被冊立,是儀以本職任兼任魯王傅。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儀嫌二宮相近切,乃上疏曰: 臣竊以魯王天挺懿德,兼資文武,當今之宜,宜鎮四方,為國藩輔。 | 是儀對二宮地址相距太近不以為然,就上疏說: 為臣私下認為魯王天資卓群勤修美德,文武兼備,現在適宜的安排,是讓他鎮守四方,作為國家的藩籬屏障。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宣揚德美,廣耀威靈,乃國家之良規,海內所瞻望。 | 宣揚美好德行,廣泛顯耀威信,這是國家的優良傳統,天下百姓共同仰望的。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但臣言辭鄙野,不能究盡其意。 | 只是為臣言辭粗疏,不能完整地表達想法。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愚以二宮宜有降殺,正上下之序,明教化之本。 | 我認為二宮應當有所抑制,糾正上下順序,宣明教化根本。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書三四上。 | 他接連上書三四次。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為傅盡忠,動輒規諫;事上勤,與人恭。 | 他作為王傅忠心耿耿,時常加以規勸;對上奉事勤謹,與人相交恭敬。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不治產業,不受施惠,為屋舍財足自容。 | 從不經營產業,不接受別人的施惠,房舍財物能供給日常生活就行。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鄰家有起大宅者,權出望見,問起大室者誰,左右對曰: 似是儀家也。 | 鄰居有人修建大宅,孫權出行望見,問這大宅是誰的,身邊隨從回答說: 似乎是是儀家。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權曰: 儀儉,必非也。 | 孫權說: 是儀儉樸,一定不是他。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問果他家。 | 問之後果然是別人家。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其見知信如此。 | 他受孫權的信任與瞭解到如此程度。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服不精細,食不重膳,拯贍貧困,家無儲畜。 | 是儀衣著不精製,飲食不注重奢華,樂於賑濟贍養貧困之人,家中無什麼儲蓄。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權聞之,幸儀舍,求視蔬飯,親嘗之,對之嘆息,即增俸賜,益田宅。 | 孫權得知後,親自到他家,要求看看他家吃的飯菜,並親口嘗過,對此深為嘆息,當即增加是儀的俸祿和賞賜,增廣他的田地住宅。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儀累辭讓,以恩為戚。 | 是儀多次推辭謝絕,因這種恩惠而心中不安。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時時有所進達,未嘗言人之短。 | 他時常舉薦人才進獻計策,從未說過別人不足。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權常責儀以不言事,無所是非,儀對曰: 聖主在上,臣下守職,懼於不稱,實不敢以愚管之言,上幹天聽。 | 孫權常責備他不談論政事,沒有是非,是儀回答說: 聖明君主在上,為臣盡忠職守,擔心不能勝任職位,實在不敢以愚笨的劣見看法,來干擾陛下視聽。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事國數十年,未嘗有過。 | 他擔任國家公職幾十年,未曾有所錯漏。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呂壹歷白將相大臣,或一人以罪聞者數四,獨無以白儀。 | 呂壹多次誣陷告發將相大臣,有的人竟被他告發有罪達四次之多,唯獨沒有藉口告發是儀。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權嘆曰: 使人盡如是儀,當安用科法為? | 孫權感嘆說: 如果人人都像是儀那樣,還到哪裡去施用律令條文呢?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及寢疾,遺令素棺,斂以時服,務從省約,年八十一卒。 | 等到是儀重病臥床,他留下遺囑要求用一般棺木安葬,穿戴平時衣服入殮,務必節省簡約。八十一歲時去世。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胡綜字偉則,汝南固始人也。 | 胡綜,字偉則,汝南郡固始縣人。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少孤,母將避難江東。 | 他小時候父親就去世,母親帶著他到江東避亂。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孫策領會稽太守,綜年十四,為門下循行,留吳與孫權共讀書。 | 孫策兼任會稽太守,胡綜十四歲,是他門下循行,留在吳地和孫權一同讀書。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策薨,權為討虜將軍,以綜為金曹從事,從討黃祖,拜鄂長。 | 孫策去世,孫權擔任討虜將軍,任命胡綜為金曹從事,跟隨大軍征討黃祖,任鄂縣縣長。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權為車騎將軍,都京,召綜還,為書部,與是儀、徐詳俱典軍國密事。 | 孫權為車騎將軍,以京口城為首府,徵召胡綜回京,任職書部,與是儀、徐詳一同主理軍國機密事宜。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劉備下白帝,權以見兵少,使綜料諸縣,得六千人,立解煩兩部,詳領左部、綜領右部督。 | 劉備出兵到白帝城,孫權因為現有兵少,派胡綜到各縣徵選士兵,得到六千人,建立解煩兵左、右兩部,徐詳兼任左部督,胡綜兼任右部督。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吳將晉宗叛歸魏,魏以宗為蘄春太守,去江數百里,數為寇害。權使綜與賀齊輕行掩襲,生虜得宗,加建武中郎將。 | 吳將晉宗叛吳歸降附魏國,魏國任命晉宗為蘄春太守,距離長江幾百裡處,多次進犯吳國,孫權派胡綜與賀齊輕裝疾行突襲,生擒晉宗,胡綜被加授建武中郎將。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魏拜權為吳王,封綜、儀、詳皆為亭侯。 | 魏國授予孫權為吳王,胡綜、是儀、徐詳都被封為亭侯。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黃武八年夏,黃龍見夏口,於是權稱尊號,因瑞改元。 | 黃武八年夏,有黃龍在夏口出現,於是孫權稱帝登基,因出現祥瑞而更改年號。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又作黃龍大牙,常在中軍,諸軍進退,視其所向,命綜作賦曰: | 又製作黃龍大牙旗,常豎在中軍,各軍進退,都看大旗指向而行動,孫權為此命令胡綜作賦為: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乾坤肇立,三才是生。 | 乾坤初立,天地人因此出現。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狼弧垂象,實惟兵精。 | 天狼星顯示星象,實是表示軍隊精精良。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聖人觀法,是效是營,始作器械,爰求厥成。 | 聖人觀察自然規律,藉此效仿經營,開始製作器械,以此求得成功。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黃、農創代,拓定皇基,上順天心,下息民災。 | 黃帝、神農開創人類朝代,開拓奠定皇家基業,對上順應天意,對下消除百姓災禍。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高辛誅共,舜徵有苗,啟有甘師,湯有鳴條。 | 帝高辛誅殺共工,帝虞舜征討有苗,夏啟在甘地討伐有扈氏,商湯在鳴條攻破夏桀。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周之牧野,漢之垓下,靡不由兵,克定厥緒。 | 周武王在牧野攻破商紂,漢高祖在垓下消滅項籍,如此種種無不依靠大軍,因戰爭才建起功業。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明明大吳,實天生德,神武是經,惟皇之極。 | 光輝耀耀大吳國,有此基業實在是上天降德,神聖威武治理天下,一切都依賴上天法則。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乃自在昔,黃、虞是祖,越歷五代,繼世在下。 | 於是從遠古開始,黃帝、虞舜是開創帝業的祖先,經歷五個朝代,一直傳到今天。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應期受命,發跡南土,將恢大繇,革我區夏。 | 大吳應合運數承受天命,從南國土地發跡,將恢復聖賢大道,使華夏朝代重新交替延續。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乃律天時,製為神軍,取象太一,五將三門;疾則如電,遲則如雲,進止有度,約而不煩。 | 於是遵循天理,設置神聖部隊,取象太一運行,設置五將鎮守三門;行動快速好似閃電,行動緩慢猶如彩雲,前進停止均有法度,精練簡明而不繁瑣。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四靈既布,黃龍處中,周制日月,實曰太常,桀然特立,六軍所望。 | 四靈旗佈列四方,黃龍牙旗矗立中央,旗上繪日月之形,旗名稱作 太常 ,卓然矗立,大軍仰望。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仙人在上,鑑觀四方,神實使之,為國休祥。 | 仙人在上,觀照四方,神靈驅動,為國降下吉祥。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軍欲轉向,黃龍先移,金鼓不鳴,寂然變施,闇謨若神,可謂秘奇。 | 軍隊行進想要改變方向,黃龍旗率先移動,金鼓不必鳴響,在靜默中改變,隱蔽朦朧好似神靈在場,所有行動可謂奇妙神秘。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在昔周室,赤烏銜書,今也大吳,黃龍吐符。 | 昔日武王伐紂,有赤烏銜書顯靈,現在在我大吳國,也有黃龍吐符的徵兆。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合契河洛,動與道俱,天贊人和,僉曰惟休。 | 這都契合《河圖》、《洛書》的卦辭,動輒與天道相和,上天贊同百姓和諧,神簽上顯示這是吉慶。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蜀聞權踐阼,遣使重申前好。 | 蜀國得知孫權稱帝登基,派遣使者前來重修過去結盟友好。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綜為盟文,文義甚美,語在權傳。 | 胡綜撰作盟約,文義很美,其辭記錄在《孫權傳》。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權下都建業,詳、綜併為侍中,進封鄉侯,兼左右領軍。 | 孫權東下建都建業,徐詳、胡綜共同任侍中,晉封為鄉侯,兼任左、右領軍。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時魏降人或雲魏都督河北振威將軍吳質,頗見猜疑,綜乃偽為質作降文三條: | 當時魏國有投降過來的人說,魏國都督河北振武將軍吳質,被魏朝廷猜疑,胡綜於是假造吳質作降書三條: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其一曰: 天綱弛絕,四海分崩,群生憔悴,士人播越,兵寇所加,邑無居民,風塵煙火,往往而處,自三代以來,大亂之極,未有若今時者也。 | 其一說: 國家綱紀廢弛斷絕,天下分崩離析,百姓憔悴苦痛,士人四處流散,兵匪所到之處,城中沒有居民,戰火煙塵紛飛,其狀隨處可見。自從三代以來,天下動亂至極,也未有像今天這種情況。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臣質志薄,處時無方,系於土壤,不能翻飛,遂為曹氏執事戎役,遠處河朔,天衢隔絕,雖望風慕義,思託大命,愧無因緣,得展其志。 | 臣下吳質志向疏陋,處於當前沒有良計,受困於在所生活的地域內,不能翱翔高飛,於是為曹氏參與戰事,遠處河朔之地,與天道隔絕。雖仰慕風範大義,想歸順天命,慚愧沒有機緣,得以施展志向。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每往來者,竊聽風化,伏知陛下齊德乾坤,同明日月,神武之姿,受之自然,敷演皇極,流化萬里,自江以南,戶受覆燾。 | 每每見到來往吳國之人,私下得知吳國風俗教化,知道陛下德行與天地等同,與日月明耀,神武的英姿,乃自然授予,因此推演上天法則,傳揚萬里,自大江以南,家家戶戶蒙受恩澤。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英雄俊傑,上達之士,莫不心歌腹詠,樂在歸附者也。 | 英雄豪傑,得道之士,無不發出衷心的歌詠,以自己歸順得所而愉悅。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今年六月末,奉聞吉日,龍興踐阼,恢弘大繇,整理天綱,將使遺民,睹見定主。 | 今年六月底,敬聞在黃道吉日中,龍躍登基,光大大道,整頓朝綱,將使天下遺民,見到真龍天子。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昔武王伐殷,殷民倒戈;高祖誅項,四面楚歌。 | 昔日武王伐商,殷商軍民倒戈依附;漢高祖誅殺項羽,四面楚歌。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方之今日,未足以喻。 | 和今日形勢比較,都不足以相提。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臣質不勝昊天至願,謹遣所親同郡黃定恭行奉表,乃託降叛,間關求達,其欲所陳,載列於左。 | 臣下吳質無法抑制自己昊天般的崇高志願,謹派我的親信同郡人黃定恭敬地奉上章表,並託付他表明叛降,遠路行來求得上報陛下,其中想表達的內容,載列在下面。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其二曰: 昔伊尹去夏入商,陳平委楚歸漢,書功竹帛,遺名後世,世主不謂之背誕者,以為知天命也。 | 其二說: 昔日伊尹離開夏朝依附殷商,陳平背棄西楚投靠漢朝,其功績記載在竹帛上,留名後世,君主不認為他們是背叛者,而認為他們是知曉天命之人。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臣昔為曹氏所見交接,外託君臣,內如骨肉,恩義綢繆,有合無離,遂受偏方之任,總河北之軍。 | 臣下昔日被曹氏看中而交結,表面是君臣關係相依託,實際上如骨肉至親,情深義重,只有相合而無背離,於是承擔掌管一方的重任,總領黃河以北的軍隊。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當此之時,志望高大,永與曹氏同死俱生,惟恐功之不建,事之不成耳。 | 在這種時候,我志向遠大,發誓永遠與曹氏同生共死,只擔憂功績無法建立、事業無法成就。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及曹氏之亡,後嗣繼立,幼衝統政,讒言彌興。 | 等到曹氏亡故,後嗣繼位,幼王主管朝政,讒言逐漸興起。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同儕者以勢相害,異趣者得間其言,而臣受性簡略,素不下人,視彼數子,意實迫之,此亦臣之過也。 | 同僚們倚仗權勢互相戕害,志趣不同者藉機詆譭挑撥。而臣下我天性簡略,向來不屈服他人,看那幾個小子,內心確實要壓迫我,這也有為臣的過失。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遂為邪議所見構會,招致猜疑,誣臣欲叛。 | 於是我被邪惡的讒言所陷害,招致幼主猜疑,汙衊我打算叛變。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雖識真者保明其心,世亂讒勝,餘嫌猶在,常懼一旦橫受無辜,憂心孔疚,如履冰炭。 | 雖說了解實情之人擔保說明我的心意,然而世道混亂、讒言生效,對我的猜疑仍舊存在,我常常憂慮有朝一日會橫遭無辜之禍,因此十分憂慮痛苦,如踏在薄冰炭火之上。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昔樂毅為燕昭王立功於齊,惠王即位,疑奪其任,遂去燕之趙,休烈不虧。 | 昔日樂毅在齊國為燕昭王立下大功,燕惠王登基後,因猜疑而罷免樂毅的職位,於是他離開燕國到趙國,功業並未因此而損減。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彼豈欲二三其德,蓋畏功名不建,而懼禍之將及也。 | 他豈是想對燕國三心二意,只不過是擔心功業無法建立,而擔心災禍將要來臨。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昔遣魏郡周光以賈販為名,託叛南詣,宣達密計。時以倉卒,未敢便有章表,使光口傳而已。 | 過去我曾派遣魏郡人周光以做生意為名,託付叛降南方的想法,明確表達我的秘密計策,當時因時間倉卒,不敢立即呈上奏章,只是讓周光口頭轉述而已。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以為天下大歸可見,天意所在,非吳復誰? | 我認為天下最終一統已經顯出徵兆,上天旨意所在,除了吳國還能是誰呢?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Subsets and Splits
No community queries yet
The top public SQL queries from the community will appear here once availab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