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utput
stringlengths 1
1.45k
| input
stringlengths 1
1.6k
| instruction
stringclasses 1
value |
---|---|---|
後遷山陰令,加折衝校尉,督五縣。
|
後升為山陰縣縣令,加授折衝校尉,督察五個縣。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權奇其能,分丹楊為臨川郡,然為太守,授兵二千人。
|
孫權認為他才幹特殊,將丹楊郡分設臨川郡,讓朱然做郡太守,授與兩千士兵。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會山賊盛起,然平討,旬月而定。
|
正值山賊蜂擁而起,朱然率兵討伐,一個月內就全部平定。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曹公出濡須,然備大塢及三關屯,拜偏將軍。
|
曹操出兵濡須,朱然守衛大塢與三關屯,任偏將軍。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建安二十四年,從討關羽,別與潘璋到臨沮禽羽,遷昭武將軍,封西安鄉侯。
|
建安二十四年,朱然跟隨孫權征討關羽,和潘璋另外率軍至臨沮,俘獲關羽,被升為昭武將軍,封為西安鄉侯。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虎威將軍呂蒙病篤,權問曰: 卿如不起,誰可代者?
|
虎威將軍呂蒙病重,孫權問他說: 您如果一病不起,誰能接替您呢?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蒙對曰: 朱然膽守有餘,愚以為可任。
|
呂蒙回答說: 朱然膽識操守超越常人,我認為他可接任。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蒙卒,權假然節,鎮江陵。
|
呂蒙去世後,孫權賜朱然符節,守衛江陵。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黃武元年,劉備舉兵攻宜都,然督五千人與陸遜併力拒備。
|
黃武元年,劉備率兵進攻宜都,朱然率五千人和陸遜合力抵禦劉備。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然別攻破備前鋒,斷其後道,備遂破走。
|
朱然另外帶兵攻破劉備的前鋒,截斷他們的後路,劉備就戰敗逃走。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拜徵北將軍,封永安侯。
|
朱然被任命為徵北將軍,封為永安侯。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魏遣曹真、夏侯尚、張郃等攻江陵,魏文帝自住宛,為其勢援,連屯圍城。
|
魏國派遣曹真、夏侯尚、張郃等進攻江陵,魏文帝親自駐守宛縣,做為魏國大軍的威勢聲援,將軍營連接起來包圍城池。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權遣將軍孫盛督萬人備州上,立圍塢,為然外救。
|
孫權派遣將軍孫盛督領一萬人馬在江洲上設防,建立圍塢,做為朱然的外援。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郃渡兵攻盛,盛不能拒,即時卻退,郃據州上圍守,然中外斷絕。
|
張郃率兵渡江進攻孫盛,孫盛無法抵禦,當即後退,張郃佔據了洲上的防守工事,朱然裡外的聯繫斷絕。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權遣潘璋、楊粲等解圍而圍不解。
|
孫權派遣潘璋、楊粲等前來解救,但無法解除圍困。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時然城中兵多腫病,堪戰者裁五千人。
|
這時朱然城中兵卒大多患上浮腫病,能作戰的士兵僅有五千人。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真等起土山,鑿地道,立樓櫓臨城,弓矢雨注,將士皆失色,然晏如而無恐意,方厲吏士,伺間隙攻破兩屯。
|
曹真等在城外堆起土山,開鑿地道,在城牆邊建置樓架,向城內射箭,箭如雨下,東吳將士都惶恐失色,朱然安然平靜毫無恐慌之態,還在激勵將士,趁敵軍間隙攻破了兩座軍營。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魏攻圍然凡六月日,未退。
|
魏軍圍困攻打朱然紘六個月,仍不撤軍。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江陵令姚泰領兵備城北門,見外兵盛,城中人少,穀食欲盡,因與敵交通,謀為內應。
|
江陵縣縣令姚泰帶兵防備城牆北門,他見外面敵軍兵勢強大,而城中人少,糧食將盡,因此與敵軍聯絡通信,暗中做為敵軍內應。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垂髮,事覺,然治戮泰。
|
將要行動,事情敗露,朱然將姚泰治罪處死。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尚等不能克,乃徹攻退還。
|
夏侯尚等不能攻克,就解除圍困撤軍。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由是然名震於敵國,改封當陽侯。
|
從此朱然聲名威震敵國,被改封為當陽侯。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六年,權自率眾攻石陽,及至旋師,潘璋斷後。
|
黃武六年,孫權親自率軍攻打石陽,等到回軍,由潘璋斷後。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夜出錯亂,敵追擊璋,璋不能禁。
|
夜裡出了差錯,敵軍追擊潘璋,潘璋無法抵禦。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然即還住拒敵,使前船得引極遠,徐乃後發。
|
朱然立即返回駐守抗擊敵軍,使前面船隊得以航遠,才慢慢啟船出發。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黃龍元年,拜車騎將軍、右護軍,領兗州牧。
|
黃龍元年,朱然擔任車騎將軍、右護軍,兼任兗州牧。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頃之,以兗州在蜀分,解牧職。
|
不久,因兗州在蜀國名義下,所以解除州牧之職。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嘉禾三年,權與蜀剋期大舉,權自向新城,然與全琮各受斧鉞,為左右督。
|
嘉禾二年,孫權與蜀國約定日期大舉出兵魏國,孫權親自向新城出兵,朱然與全琮各接受孫權所賜斧鉞,任左、右督軍。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會吏士疾病,故未攻而退。
|
正值將士疾病流行,所以還未進攻就撤軍了。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赤烏五年,徵柤中,魏將蒲忠、胡質各將數千人,忠要遮險隘,圖斷然後,質為忠繼援。
|
赤烏五年,吳軍討伐柤中,魏國將領蒲忠、胡質各率數千士兵,蒲忠據守險要之地攔截,想要斷絕朱然的後路,胡質做為蒲忠的後援。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時然所督兵將先四出,聞問不暇收合,便將帳下見兵八百人逆掩。
|
當時朱然所率的將士先已分開行動,得知消息後來不及聚集,就率軍營中現有的八百人迎面進攻。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忠戰不利,質等皆退。
|
蒲忠交戰不利,胡質等都撤退。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九年,復徵柤中,魏將李興等聞然深入,率步騎六千斷然後道,然夜出逆之,軍以勝反。
|
赤烏九年,朱然再次征討柤中,魏國將領李興等人得知朱然深入腹地,率領六千步兵騎兵截斷朱然後路,朱然夜間出兵抵禦,大勝而歸。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先是,歸義馬茂懷奸,覺誅,權深忿之。
|
起先,已降將領馬茂懷著奸計,事情敗露後被處死,孫權很是怨憤。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然臨行上疏曰: 馬茂小子,敢負恩養。
|
朱然臨行前上表說: 馬茂這小人,膽敢辜負恩寵。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臣今奉天威,事蒙克捷,欲令所獲,震耀遠近,方舟塞江,使足可觀,以解上下之忿。
|
臣今天承奉我朝天威,交戰定能取勝,打算讓我所取得的勝利成果,震驚遠近之地,得以炫耀,讓戰船排滿大江,使其景象壯觀,以消解我朝君臣的憤恨。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惟陛下識臣先言,責臣後效。
|
希望陛下記住為臣之前的話,責求臣有後繼效果。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權時抑表不出。
|
孫權當時壓住朱然的奏表不讓人知曉。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然既獻捷,群臣上賀,權乃舉酒作樂,而出然表曰: 此家前初有表,孤以為難必,今果如其言,可謂明於見事也。
|
朱然捷報傳來,群臣上朝祝賀,孫權才舉行宴飲奏樂,拿出朱然奏表說: 此人前有奏表,我以為很難成功,現在果真如他所言,可說他對於事情發展很有預見性。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遣使拜然為左大司馬、右軍師。
|
就派遣使者任命朱然為左大司馬、右軍師。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然長不盈七尺,氣候分明,內行脩絜,其所文采,惟施軍器,餘皆質素。
|
朱然身高不足七尺,處事待人是非分明,品行修養高潔可貴,他的才華只用在軍事方面,其他方面均顯質樸。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終日欽欽,常在戰場,臨急膽定,尤過絕人,雖世無事,每朝夕嚴鼓,兵在營者,鹹行裝就隊,以此玩敵,使不知所備,故出輒有功。
|
他終日恭謹,常在戰場之上,面對危急情況能沉著穩定,超過常人,即使國家沒有戰事,他也每日早晚嚴整擊鼓,在營中的士兵,都整裝列隊,用這種方法迷惑敵人,使敵人不知如何防備,所以一旦出兵,經常立下戰功。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諸葛瑾子融、步騭子協,雖各襲任,權特復使然總為大督。
|
諸葛瑾兒子諸葛融、步騭兒子步協,雖各自承襲父親的職任,孫權特地又令朱然總為大都督。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又陸遜亦卒,功臣名將存者惟然,莫與比隆。
|
再加上陸遜也去世,功臣名將中還活著的只有朱然,無人能和他相比。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寢疾二年,後漸增篤,權晝為減膳,夜為不寐,中使醫藥口食之物,相望於道。
|
朱然臥病在床二年,後病情逐漸加重,孫權白天為之減食,夜間為他輾轉難眠,又派人派送醫藥食物,絡繹不絕。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然每遣使表疾病消息,權輒召見,口自問訊,入賜酒食,出送布帛。
|
朱然每次派人上表彙報病情,孫權就召見送奏表的人,親自詢問狀況,又賜賞酒食,出去贈送布帛。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自創業功臣疾病,權意之所鍾,呂蒙、淩統最重,然其次矣。
|
創立基業的功臣有人患病的,孫權心中最關心者,呂蒙、淩統最重,其次就是朱然。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年六十八,赤烏十二年卒,權素服舉哀,為之感慟。
|
赤烏十二年,朱然六十八歲時去世,孫權親自穿著喪服哀悼,為之傷感悲痛。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子績嗣。
|
朱然之子朱績承襲爵位。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績字公緒,以父任為郎,後拜建忠都尉。
|
朱績,字公緒,因父親功績做了郎官,後來為建忠都尉。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叔父才卒,績領其兵,隨太常潘濬討五溪,以膽力稱。
|
他叔父朱才去世,他統率叔父的部下,跟隨太常潘氵睿討伐五溪,以膽識勇猛為人稱道。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遷偏將軍營下督,領盜賊事,持法不傾。
|
他升任偏將軍營下督,兼管處理盜賊之事,執法公正嚴明。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魯王霸注意交績,嘗至其廨,就之坐,欲與結好,績下地住立,辭而不當。
|
魯王孫霸留意結交朱績,曾到朱績府衙中,靠近朱績坐下,想和他交好,朱績下地侍立,辭謝不敢承受。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然卒,績襲業,拜平魏將軍,樂鄉督。
|
朱然去世,朱績繼承他的事業,被任命為平魏將軍、樂鄉督。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明年,魏徵南將軍王昶率眾攻江陵城,不克而退。
|
第二年,魏國徵南將軍王昶率軍進攻江陵城,沒有攻克就撤軍了。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績與奮威將軍諸葛融書曰: 昶遠來疲睏,馬無所食,力屈而走,此天助也。
|
朱績在給奮威將軍諸葛融信中說: 王昶遠道奔襲而來,人馬疲弊,馬無糧草,戰鬥力不足而撤軍,這是天助我們。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今追之力少,可引兵相繼,吾欲破之於前,足下乘之於後,豈一人之功哉,宜同斷金之義。
|
現在要追擊他們但兵力過少,您可帶兵做為後援,我想在前方攻破他們,您乘勢從後方進軍,這豈是一人的功勞?應當與斷金之義等同。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融答許績。
|
諸葛融同意了朱績的要求。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績便引兵及昶於紀南,紀南去城三十里,績先戰勝而融不進,績後失利。
|
朱績就率軍跟蹤王昶到了紀南,紀南離江陵城三十里地,朱績在前頭打了勝仗,而諸葛融沒有相繼出兵,朱績後來戰敗。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權深嘉績,盛責怒融,融兄大將軍恪貴重,故融得不廢。
|
孫權好好嘉賞了朱績,非常憤怒地責問諸葛融,諸葛融的哥哥大將軍諸葛恪當時位高權重,所以諸葛融才沒有被廢。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初績與恪、融不平,及此事變,為隙益甚。
|
當初朱績與諸葛恪、諸葛融不和,到了這件事情的發生,雙方嫌隙更深。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建興元年,遷鎮東將軍。
|
建興元年,朱績升任鎮東將軍。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二年春,恪向新城,要績併力,而留置半州,使融兼其任。
|
建興二年春,諸葛恪向新城出軍,要朱績與他併力出擊,卻讓朱績留守半州,讓諸葛融兼任朱績職務。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冬,恪、融被害,績復還樂鄉,假節。
|
同年冬,諸葛恪兄弟被害,朱績又回到樂鄉,持符節。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太平二年,拜驃騎將軍。
|
太平二年,朱績升任驃騎將軍。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孫綝秉政,大臣疑貳,績恐吳必擾亂,而中國乘釁,乃密書結蜀,使為併兼之慮。
|
孫綝總管朝政,大臣們懷有二心,朱績擔心吳國必有禍亂,而讓魏國乘隙進攻,就暗中寫信與蜀結交,讓蜀國做好兼併吳國的考慮。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蜀遣右將軍閻宇將兵五千,增白帝守,以須績之後命。
|
蜀國派右將軍閻宇率兵五千,增強白帝城的守衛,以等朱績後來的消息。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永安初,遷上大將軍、都護督,自巴丘上迄西陵。
|
永安初年,朱績被提升為大將軍、都護督,從巴丘上至西陵。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元興元年,就拜左大司馬。
|
元興元年,朱績就地被任命為左大司馬。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初,然為治行喪竟,乞複本姓,權不許,績以五鳳中表還為施氏,建衡二年卒。
|
當初,朱然為朱治守喪結束,乞求恢復本來姓氏,孫權沒有同意,朱績在五鳳年間上表,請求恢復為施姓。建衡二年,施績去世。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呂範字子衡,汝南細陽人也。
|
呂範,字子衡,汝南郡細陽人。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少為縣吏,有容觀姿貌。
|
他年輕時做過縣吏,容貌出眾。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邑人劉氏,家富女美,範求之。
|
同縣人劉氏,家中富有,女兒美貌,呂範求娶她。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女母嫌,欲勿與,劉氏曰: 觀呂子衡寧當久貧者邪?
|
劉女的母親嫌棄呂範,不想答應這門婚事,但劉氏說: 你看呂子衡肯作一直貧窮的人嗎?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遂與之婚。
|
就讓女兒與呂範成婚。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後避亂壽春,孫策見而異之,範遂自委暱,將私客百人歸策。
|
後來呂範到壽春避亂,孫策見到他覺得他有奇才,呂範就主動親近孫策,帶著一百多門客依附孫策。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時太妃在江都,策遣範迎之。
|
當時孫策母親吳太妃在江都,孫策派遣呂範前往迎接。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徐州牧陶謙謂範為袁氏覘候,諷縣掠考範,範親客健兒篡取以歸。
|
徐州牧陶謙說呂範是為袁術查探情況,說服縣令拷打呂範,呂範的親近門客中的勇敢之人將呂範搶了回去。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時唯範與孫河常從策,跋涉辛苦,危難不避,策亦親戚待之,每與升堂,飲宴於太妃前。
|
當時只有呂範與孫河經常跟在孫策身邊,艱辛跋涉,不辭危難,孫策也將他們視作親人,常常和他們一同進入後堂,在吳太妃面前宴飲。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後從策攻破廬江,還俱東渡,到橫江、當利,破張英、於麋,下小丹楊、湖孰,領湖孰相。
|
呂範後來跟隨孫策攻取廬江,返回時一同東渡長江,大軍行進至橫江、當利,攻破張英、於麋,又順流而下攻取小丹楊、湖孰,呂範兼任湖孰相。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策定秣陵、曲阿,收笮融、劉繇餘眾,增範兵二千,騎五十匹。
|
孫策平定秣陵、曲阿,收編笮融、劉繇的殘餘部隊,給呂范增加兩千士兵,戰馬五十。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後領宛陵令,討破丹楊賊,還吳,遷都督。
|
後來呂範兼任宛陵縣縣令,征討並攻破丹楊賊寇,回軍吳郡,升任都督。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是時下邳陳瑀自號吳郡太守,住海西,與強族嚴白虎交通。
|
當時,下邳人陳王禹自命為吳郡太守,住在海西,與地方豪強嚴白虎勾結。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策自將討虎,別遣範與徐逸攻瑀於海西,梟其大將陳牧。
|
孫策親自率軍前去征討嚴白虎,另派呂範與徐逸到海西進攻陳王禹,將他的大將陳牧斬首。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又從攻祖郎於陵陽,太史慈於勇裡。
|
呂範又跟隨孫策在陵陽攻打祖郎,在勇裡攻打太史慈。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七縣平定,拜徵虜中郎將,徵江夏,還平鄱陽。
|
七縣平定後,呂範升為徵虜中郎將,征討江夏,回師後又平定鄱陽。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策薨,奔喪於吳。
|
孫策去世,呂範奔赴吳郡奔喪。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後權復徵江夏,範與張昭留守。
|
後來孫權再次征討江夏,呂範與張昭留守吳郡。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曹公至赤壁,與周瑜等俱拒破之,拜裨將軍,領彭澤太守,以彭澤、柴桑、歷陽為奉邑。
|
曹操出軍到赤壁,呂範和周瑜等一起抵禦曹操並將其擊敗,呂範被升為裨將軍,兼職彭澤太守,以彭澤、柴桑、歷陽為封地。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劉備詣京見權,範密請留備。
|
劉備到京口城謁見孫權,呂範私下請求孫權扣押劉備。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後遷平南將軍,屯柴桑。
|
後來呂範升為平南將軍,駐守柴桑。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權討關羽,過範館,謂曰: 昔早從卿言,無此勞也。
|
孫權征討關羽,路過呂範官署,對他說: 過去早聽你的話,就沒有現在這樣勞苦了。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今當上取之,卿為我守建業。
|
現在我要往上攻取荊州,你為我守衛建業。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權破羽還,都武昌,拜範建威將軍,封宛陵侯,領丹楊太守,治建業,督扶州以下至海,轉以溧陽、懷安、寧國為奉邑。
|
孫權攻破關羽後返回,建都武昌,任命呂範為建威將軍,封為宛陵侯,兼任丹楊太守。治所設在建業,督領扶州以下至海邊地區,轉調溧陽、懷安、寧國為封地。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曹休、張遼、臧霸等來伐,範督徐盛、全琮、孫韶等,以舟師拒休等於洞口。
|
曹休、張遼、臧霸等前來攻打,呂範督率徐盛、全琮、孫韶等部隊,在洞口用水師抗擊曹休等人。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遷前將軍,假節,改封南昌侯。
|
呂範升為前將軍、持節,改封南昌侯。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時遭大風,船人覆溺,死者數千,還軍,拜揚州牧。
|
當時遭遇大風,船上兵卒溺水而死的有數千人,呂範率軍撤退,被任為揚州牧。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性好威儀,州民如陸遜、全琮及貴公子,皆脩敬虔肅,不敢輕脫。
|
呂範生性看重威嚴儀表,州里人像陸遜、全琮及貴族公子,都注意修飾恭敬嚴肅,不敢輕佻。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其居處服飾,於時奢靡,然勤事奉法,故權悅其忠,不怪其侈。
|
呂範的居處和服飾,在當時是很浪費奢侈的,到他奉公守法,所以孫權喜歡他的忠誠,並不責備他的奢侈。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初策使範典主財計,權時年少,私從有求,範必關白,不敢專許,當時以此見望。
|
當初,孫策讓呂範主管財務賬目,孫權當時年紀還小,私下裡有求於呂範,呂範一定向孫策稟報,不敢擅自答應孫權的要求,當時他就因此事頗有聲望。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Subsets and Splits
No community queries yet
The top public SQL queries from the community will appear here once availab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