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utput
stringlengths 1
1.45k
| input
stringlengths 1
1.6k
| instruction
stringclasses 1
value |
---|---|---|
劉備領荊州,以濬為治中從事。 | 劉備兼領荊州,任命潘濬為治中從事。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備入蜀,留典州事。 | 劉備進入蜀地後,留下潘濬主管荊州事務。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孫權殺關羽,並荊土,拜濬輔軍中郎將,授以兵。 | 孫權殺了關羽,吞併了荊州,以潘濬為輔軍中郎將,授予部隊。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遷奮威將軍,封常遷亭侯。 | 升任他為奮威將軍,封爵常遷亭侯。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權稱尊號,拜為少府,進封劉陽侯,遷太常。 | 孫權稱帝登基,任命潘濬為少府,晉封為劉陽侯,升任太常。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五谿蠻夷叛亂盤結,權假濬節,督諸軍討之。 | 五溪蠻夷叛亂聚集,孫權授予潘濬符節,督領各軍前往討伐。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信賞必行,法不可幹,斬首獲生,蓋以萬數,自是群蠻衰弱,一方寧靜。 | 他有功必賞,法令不容觸犯,斬殺俘虜的反叛者,有上萬之數。從此各蠻夷部落勢力衰弱,當地獲得安定。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先是,濬與陸遜俱駐武昌,共掌留事,還復故。 | 昔日,潘濬與陸遜一同駐守武昌,一起主管留守事務,平叛回來後依然如此。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時校事呂壹操弄威柄,奏按丞相顧雍、左將軍朱據等,皆見禁止。 | 當時校事呂壹操縱權柄威勢,上奏審查丞相顧雍、左將軍朱據等人,他們都被他拘禁起來。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黃門侍郎謝厷語次問壹: 顧公事何如? | 黃門侍郎謝瞇在言談時問呂壹: 顧公的事怎麼樣?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壹答: 不能佳。 | 呂壹回答說: 不會好的。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厷又問: 若此公免退,誰當代之? | 謝瞇又問: 如果顧公被罷免職位,誰能接替他?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壹未答厷,厷曰: 得無潘太常得之乎? | 呂壹沒有回答謝瞇,謝瞇說: 該不會是潘太常身處此位吧?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壹良久曰: 君語近之也。 | 呂壹很久才說: 您說的相近了。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厷謂曰: 潘太常常切齒於君,但道遠無因耳。 | 謝瞇對他說: 潘太常常對您恨得咬牙切齒,只是距離遙遠對您沒有辦法罷了。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今日代顧公,恐明日便擊君矣。 | 他如今接替顧公,明天恐怕就會對付您了。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壹大懼,遂解散雍事。 | 呂壹很是恐懼,就停止了對顧雍的審查、軟禁。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濬求朝,詣建業,欲盡辭極諫。 | 潘濬請求入朝覲見,要回到建業,想要極力傾言勸諫孫權。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至,聞太子登已數言之而不見從,濬乃大請百寮,欲因會手刃殺壹,以身當之,為國除患。 | 到建業後,得知太子孫登已經多次勸說而孫權都不聽從,於是潘濬宴請群臣,打算借聚會之機親手用刀殺掉呂壹,由自己一人承擔罪責,替國家除去禍患。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壹密聞知,稱疾不行。 | 呂壹暗中得知這一消息,稱病不參加宴會。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濬每進見,無不陳壹之奸險也。 | 潘濬每次進朝拜見孫權,都陳述呂壹的奸詐險惡。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由此壹寵漸衰,後遂誅戮。 | 因此呂壹的恩寵逐漸衰退,後來終於被誅殺。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權引咎責躬,因誚讓大臣,語在權傳。 | 孫權引咎自責,也因此責備朝臣們,其言辭記在《孫權傳》中。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赤烏二年,濬卒,子翥嗣。 | 赤烏二年,潘濬去世,兒子潘翥承襲爵位。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濬女配建昌侯孫慮。 | 潘翥的女兒嫁給建昌侯孫慮。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陸凱字敬風,吳郡吳人,丞相遜族子也。 | 陸凱,字敬風,吳郡吳縣人,是丞相陸遜同族兄弟的兒子。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黃武初為永興、諸暨長,所在有治跡,拜建武都尉,領兵。 | 黃武初年,陸凱是永興、諸暨縣長,所在職位都有政績,被任命為建武都尉,統率部隊。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雖統軍眾,手不釋書。 | 雖說他帶領兵眾,但手不離書本。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好太玄,論演其意,以筮輒驗。 | 喜歡研讀揚雄的《太玄》,評價推衍該書含意,用蓍草占卜就會應驗。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赤烏中,除儋耳太守,討朱崖,斬獲有功,遷為建武校尉。 | 赤烏年間,陸凱任儋耳太守,討伐朱崖,斬俘敵軍有功,被升任為建武校尉。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五鳳二年,討山賊陳毖於零陵,斬毖克捷,拜巴丘督、偏將軍,封都鄉侯,轉為武昌右部督。 | 五鳳二年,陸凱在零陵征討山賊陳毖,斬殺陳毖順利告捷,擔任巴丘督、偏將軍,封爵都鄉侯,轉任武昌右部督。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與諸將共赴壽春,還,累遷蕩魏、綏遠將軍。 | 他與將領們一同趕赴壽春作戰,回軍後,被升為蕩魏、綏遠將軍。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孫休即位,拜徵北將軍,假節領豫州牧。 | 孫休稱帝登基,陸凱被任命為徵北將軍、持符節兼任豫州牧。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孫皓立,遷鎮西大將軍,都督巴丘,領荊州牧,進封嘉興侯。 | 孫皓被扶立為帝,陸凱被升任為鎮西大將軍,督管巴丘,兼任荊州牧,晉封嘉興侯。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孫皓與晉平,使者丁忠自北還,說皓弋陽可襲,凱諫止,語在皓傳。 | 孫皓與晉國議和,使者丁忠從北方返回東吳,勸說孫皓可以攻襲弋陽,陸凱諫言阻止孫皓,其言論記錄在《孫皓傳》。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寶鼎元年,遷左丞相。 | 寶鼎元年,陸凱被升為左丞相。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皓性不好人視己,群臣侍見,皆莫敢迕。 | 孫皓生性不喜歡別人看自己,各位大臣侍奉朝見,都不敢違揹他的意思。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凱說皓曰: 夫君臣無不相識之道,若卒有不虞,不知所赴。 | 陸凱勸孫皓說: 君臣之間沒有互不相識的道理,如果突然發生意料之外的事情,大臣們都不知您會前往何方。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皓聽凱自視。 | 孫皓任憑陸凱看自己。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皓徙都武昌,揚土百姓溯流供給,以為患苦,又政事多謬,黎元窮匱。 | 孫皓遷都武昌,揚州地區百姓要逆流供應武昌用度,百姓都以此為苦,再加上當時政事頗多失誤,百姓貧窮匱乏。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凱上疏曰: | 陸凱上疏說: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臣聞有道之君,以樂樂民;無道之君,以樂樂身。 | 臣下聽說有道的君主,用愉快事情使百姓歡悅;無道之君,用愉快事情使自己歡心。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樂民者,其樂彌長;樂身者,不樂而亡。 | 使百姓歡樂之人,愉悅會更長;使自己歡心者,不能真正取得歡樂只會滅亡。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夫民者,國之根也,誠宜重其食,愛其命。 | 百姓,是國家的根本,實在應當重視他們衣食,愛惜他們的生命。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民安則君安,民樂則君樂。 | 百姓安定則國君安穩,人民愉快則國君歡愉。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自頃年以來,君威傷於桀紂,君明闇於奸雄,君惠閉於群孽。 | 自近年以來,國君的威信被桀、紂般的暴行減損,國君的聖明被奸惡的野心人物遮蔽,國君的恩惠被小人們的行徑掩蓋。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無災而民命盡,無為而國財空,辜無罪,賞無功,使君有謬誤之愆,天為作妖。 | 沒有天災但百姓的生命窮盡,無所作為但國家的財庫空虛,懲罰無罪之人,獎賞無功之人,使得國君有過失之處,上天也為顯出災禍。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而諸公卿媚上以求愛,困民以求饒,導君於不義,敗政於淫俗,臣竊為痛心。 | 但各公卿大臣獻媚國君求得恩寵,困擾百姓以求富有,誘導國君陷之於不義,敗壞朝政擾亂風俗,臣下暗自為之痛心。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今鄰國交好,四邊無事,當務息役養士,實其廩庫,以待天時。 | 現在與鄰國結交友好,四方邊境沒有戰事,應當致力停息徭役養育將士,充實國家財庫,等待天賜良機。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而更傾動天心,騷擾萬姓,使民不安,大小呼嗟,此非保國養民之術也。 | 卻去傾擾不斷更改上天旨意,騷擾百姓,讓天下不得安定,大人孩子都呼喊哀嚎,這實在不是保國養民的辦法。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臣聞吉凶在天,猶影之在形,響之在聲也,形動則影動,形止則影止,此分數乃有所繫,非在口之所進退也。 | 臣下聽說吉凶之事對於天意,就像影子要靠形體才能顯現,迴音要有聲音才能被聽到,形體移動那影子跟著移動,形體停止則影靜,這種情形的運數有它內在關聯之處,而不是依靠言語來決定進退。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昔秦所以亡天下者,但坐賞輕而罰重,政刑錯亂,民力盡於奢侈,目眩於美色,志濁於財寶,邪臣在位,賢哲隱藏,百姓業業,天下苦之,是以遂有覆巢破卵之憂。 | 昔日秦朝之所以丟失天下,只是因為獎賞輕微而刑法嚴重,政令刑法錯亂,百姓的財力都供給君主奢侈耗盡,君主被美色迷昏雙眼,志向也被財物所消耗,奸邪臣子在位掌權,賢明智慧之人隱居深藏,百姓戰戰兢兢,天下感到痛苦,就有了覆巢之下破卵的擔憂。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漢所以強者,躬行誠信,聽諫納賢,惠及負薪,躬請巖穴,廣採博察,以成其謀。 | 漢朝之所以強盛,因為君主親身踐行誠信,聽從諫言接納賢才,恩惠普及山中普通百姓身上,親身延請隱居山穴之人,廣泛採納眾人意見,時常考察社會民俗,以此成就自己的謀略。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此往事之明證也。 | 這都是過去明確驗證的。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近者漢之衰末,三家鼎立,曹失綱紀,晉有其政。 | 近代漢代衰微,三國鼎立,曹魏政權失去綱紀,晉朝就代替它的統治。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又益州危險,兵多精強,閉門固守,可保萬世,而劉氏與奪乖錯,賞罰失所,君恣意於奢侈,民力竭於不急,是以為晉所伐,君臣見虜。 | 再加上益州地勢險要,兵力精良強大,閉關固守,可保守萬世基業,但劉禪的給予與奪取交錯悖亂,賞賜與懲罰失去公平,國君對奢侈之事恣意妄為,民力在沒有緊急大事時卻被消耗枯竭,因此受到晉國的討伐,君臣都被俘虜。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此目前之明驗也。 | 這些是近來之事明確驗證的。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臣闇於大理,文不及義,智慧淺劣,無復冀望,竊為陛下惜天下耳。 | 臣對於大道理愚昧不明,文辭不能完好地表達心意,智慧淺薄,不再有所奢望,只是私下為陛下可惜天下罷了。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臣謹奏耳目所聞見,百姓所為煩苛,刑政所為錯亂,願陛下息大功,損百役,務寬蕩,忽苛政。 | 臣下謹奏自己看到聽到之事,百姓所受到的煩擾苛刻,刑政所受到的破壞錯亂,希望陛下能停止無功的大事,減少繁雜勞役,致力於寬和施惠,取消苛政。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又武昌土地,實危險而塉確,非王都安國養民之處,船泊則沈漂,陵居則峻危,且童謠言: 寧飲建業水,不食武昌魚;寧還建業死,不止武昌居。 | 另外,武昌的土地,實在危險而貧瘠,不是可以定都並安定國家養育百姓的地方,在船上漂泊則會沉沒漂流,在高地上居住又會險峻不安,況且有童謠說: 寧飲建業水,不食武昌魚;寧還建業死,不止武昌居。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臣聞翼星為變,熒惑作妖,童謠之言,生於天心,乃以安居而比死,足明天意,知民所苦也。 | 臣下聽說翼星發生變化,火星出現怪異徵兆,童謠所說,實出於上天之意,於是用安居來比較死亡,足以顯明天意,也能瞭解百姓困苦所在。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臣聞國無三年之儲,謂之非國,而今無一年之畜,此臣下之責也。 | 臣下聽說國家沒有三年的儲備,就不能稱為國家,而如今卻沒有可用一年的積蓄,這都是臣子們的責任。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而諸公卿位處人上,祿延子孫,曾無致命之節,匡救之術,苟進小利於君,以求容媚,荼毒百姓,不為君計也。 | 而各位公卿的職位居於人上,優厚的爵位俸祿傳承給子孫,竟都沒有為國獻身的節操,匡救時弊的辦法,只是一味給國君進獻小利,藉此求得國君的歡心,荼毒天下的百姓,這並不是君主深遠考慮的。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自從孫弘造義兵以來,耕種既廢,所在無復輸入,而分一家父子異役,廩食日張,畜積日耗,民有離散之怨,國有露根之漸,而莫之恤也。 | 自從孫弘創制義兵以來,農事耕種逐漸廢馳,部隊所在再無經濟上的輸入,而將一家父子分散去服不同的勞役,官府供應日益增長,國家積蓄逐漸耗盡,百姓有親人離散的怨忿,國家有大樹露根的趨勢,卻無人來體恤這種情況。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民力困窮,鬻賣兒子,調賦相仍,日以疲極,所在長吏,不加隱括,加有監官,既不愛民,務行威勢,所在騷擾,更為煩苛,民苦二端,財力再耗,此為無益而有損也。 | 百姓處於竭力窮困之時,只好變賣兒女,而各種賦稅徵收仍不斷催促,他們的疲憊已到了極點,所在地方的官吏,對這樣情況不加以庇護和修正,再加上部分監官不僅不愛護百姓,反而倚仗權勢騷擾所轄地區,當地百姓更感到煩憂苛刻,人民受著這兩方面的困苦,財力一再損耗,這是沒有益處只有損害的制度。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願陛下一息此輩,矜哀孤弱,以鎮撫百姓之心。 | 希望陛下全部罷免這些官吏,憐憫孤苦弱勢的百姓,以此來安定撫慰百姓之心。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此猶魚鱉得免毒螫之淵,鳥獸得離羅網之綱,四方之民襁負而至矣。 | 這就像魚鱉能夠脫離有毒螫的深潭,鳥獸得以逃脫捕捉它們的羅網,這樣四方百姓就會扶老攜幼前來歸附了。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如此,民可得保,先王之國存焉。 | 如此以往,百姓可以得到愛護,先王創建的國家也能長存。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臣聞五音令人耳不聰,五色令人目不明,此無益於政,有損於事者也。 | 臣下聽說沉溺於音樂使人聽事不敏,沉溺於色彩使人眼見不明,這些東西朝政沒有益處,卻有損於治國之事。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自昔先帝時,後宮列女,及諸織絡,數不滿百,米有畜積,貨財有餘。 | 自昔日先帝手上開始,後宮嬪妃加上織造女工,人數不滿一百,但糧食有儲備,財物有富餘。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先帝崩後,幼、景在位,更改奢侈,不蹈先跡。 | 先帝崩逝後,幼、景繼位,變得奢侈起來,不沿著先帝的腳步走。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伏聞織絡及諸徒坐,乃有千數,計其所長,不足為國財,然坐食官廩,歲歲相承,此為無益,願陛下料出賦嫁,給與無妻者。 | 我聽說宮中織造女工和徒坐無事的女子,就數以千計,計算她們的工作,不足以為國家增加財富,反而白白享用官廩糧食,年年如此,實在沒有益處。希望陛下選出她們給予嫁妝,嫁給那些無妻之人。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如此,上應天心,下合地意,天下幸甚。 | 這樣,上順應天意,下合百姓心意,是天下的大幸事。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臣聞殷湯取士於商賈,齊桓取士於車轅,周武取士於負薪,大漢取士於奴僕。 | 臣下聽說殷湯王從商賈中選拔人才,齊桓公從馬車伕裡選拔人才,周武王從樵夫中選拔人才,大漢朝從僕從中選拔人才。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明王聖主取士以賢,不拘卑賤,故其功德洋溢,名流竹素,非求顏色而取好服、捷口、容悅者也。 | 聖明的君主按照賢德的標準選拔人才,不拘泥出身的卑賤,故而他們的功德廣大,名垂青史,他們並非追求外表而選取那些服飾出眾、巧言善辯、外貌出眾之人。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臣伏見當今內寵之臣,位非其人,任非其量,不能輔國匡時,群黨相扶,害忠隱賢。 | 臣下看到現在宮內受寵之臣,他們所處的職位都不得其人,這些人沒有能力擔負職位帶來的責任,不能輔佐國事匡救時弊,反而結黨營私互相勾結,陷害忠良遮蔽賢能。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願陛下簡文武之臣,各勤其官,州牧督將,藩鎮方外,公卿尚書,務脩仁化,上助陛下,下拯黎民,各盡其忠,拾遺萬一,則康哉之歌作,刑錯之理清。 | 希望陛下挑選文武大臣,令他們各自勤於職務,在外鎮守的州牧、督將,朝中的公卿、尚書,勤於修治仁德教化,上助陛下治國,下救百姓困苦,各盡自己的忠心,補救陛下萬一的過失,這樣,則頌揚天下太平的歌謠就會出現,擱置刑罰不用的盛世就會到來。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願陛下留神思臣愚言。 | 希望陛下注意考慮臣下的不當之言。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時殿上列將何定佞巧便辟,貴幸任事,凱面責定曰: 卿見前後事主不忠,傾亂國政,寧有得以壽終者邪! | 當時朝中將領何定諂媚逢迎,受寵專權,陸凱當面斥責他說: 你看前前後後那些侍奉君主不忠誠,傾覆國家禍亂朝政之人,有哪一個能得享長壽的?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何以專為佞邪,穢塵天聽? | 你為什麼專門幹那些奸佞邪惡的壞事,堵塞君主的視聽?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宜自改厲。 | 應當自我勉勵改正。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不然,方見卿有不測之禍矣。 | 否則,會看到你有無法預料的災禍!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定大恨凱,思中傷之,凱終不以為意,乃心公家,義形於色,表疏皆指事不飾,忠懇內發。 | 何定十分痛恨陸凱,考慮著中傷陸凱。陸凱始終不以為意,一心為國家辦事,正義之氣流於神色,上表上疏都直接指責國事不作諱飾,忠懇之言都發自肺腑。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建衡元年,疾病,皓遣中書令董朝問所欲言,凱陳: 何定不可任用,宜授外任,不宜委以國事。 | 建衡元年,陸凱病重,孫皓派中書令董朝詢問他有什麼想說的話,陸凱陳述說: 何定不能重用,應該授予他京城以外的職務,不應當把朝廷大事託付他。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奚熙小吏,建起浦裡田,欲復嚴密故跡,亦不可聽。 | 奚熙是個小官,但在浦裡建起自己的田園,想恢復嚴密的舊跡,也不可信任。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姚信、樓玄、賀卲、張悌、郭逴、薛瑩、滕脩及族弟喜、抗,或清白忠勤,或姿才卓茂,皆社稷之楨幹,國家之良輔,願陛下重留神思,訪以時務,各盡其忠,拾遺萬一。 | 姚信、樓玄、賀邵、張悌、郭逴、薛瑩、滕脩以及我同族弟弟陸喜、陸抗,他們有的清廉正直忠誠勤奮,有的才能資質卓越過人,都是國家的棟樑,朝廷的賢能的輔佐之人,希望陛下對他們加以留意和考慮,向他們詢問時務,讓他們能盡忠職守,補正陛下萬一出現的過失。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遂卒,時年七十二。 | 隨後陸凱去世,時年七十二歲。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子禕,初為黃門侍郎,出領部曲,拜偏將軍。 | 陸凱的兒子陸禕,起初是黃門侍郎,出朝到京外統領軍隊,被任命為偏將軍。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凱亡後,入為太子中庶子。 | 陸凱去世後,他入朝做了太子中庶子。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右國史華核表薦禕曰: 禕體質方剛,器幹強固,董率之才,魯肅不過。 | 右國史華核上表推舉陸禕說: 陸禕體質剛健,才能突出,意志堅強,有統領軍隊的才能,魯肅也不能超過他。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及被召當下,徑還赴都,道由武昌,曾不回顧,器械軍資,一無所取,在戎果毅,臨財有節。 | 等到被徵召正當東下時,徑直返回京城,途經武昌時,甚至不曾回頭,器械軍資,無一拿取。他在軍事上果敢剛毅,面對錢財也能堅守節操。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夫夏口,賊之衝要,宜選名將以鎮戍之,臣竊思惟,莫善於禕。 | 夏口,是敵軍進攻我國的要塞,應當精選名將前往鎮守防衛,我暗自思量,沒有誰比陸禕更合適。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初,皓常銜凱數犯顏忤旨,加何定譖構非一,既以重臣,難繩以法,又陸抗時為大將在疆埸,故以計容忍。 | 當初,孫皓常常憤恨陸凱多次冒犯自己的尊嚴違背自己的旨意,加上何定不止一次的構陷陸凱,既考慮到陸凱是朝廷重臣,難以將他繩之以法,又因為陸抗當時是鎮守邊疆的大將,因而考慮再三還是繼續容忍。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抗卒後,竟徙凱家於建安。 | 陸抗死後,孫皓最終將陸凱全家遷移到建安。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或曰寶鼎元年十二月,凱與大司馬丁奉、御史大夫丁固謀,因皓謁廟,欲廢皓立孫休子。 | 有人說寶鼎元年十二月,陸凱與大司馬丁奉、御史大夫丁固謀劃,趁著孫皓拜謁祖廟時,準備廢掉孫皓扶立孫休的兒子。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時左將軍留平領兵先驅,故密語平,平拒而不許,誓以不洩,是以所圖不果。 | 當時左將軍留平率軍為先鋒部隊。因而將這個計劃暗中告知留平,留平拒絕且不同意執行這一計劃,但發誓決不洩密,因此他們的謀劃沒有取得結果。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太史郎陳苗奏皓久陰不雨,風氣回逆,將有陰謀,皓深警懼雲。 | 太史郎陳苗上奏孫皓說天陰很久但不下雨,風氣迴旋逆行,將會有人暗中有所圖謀。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予連從荊、揚來者得凱所諫皓二十事,博問吳人,多雲不聞凱有此表。 | 孫皓深為警惕和戒備。我接連從荊州、揚州來的人那裡得到陸凱上諫孫皓二十件事的奏章,廣泛詢問吳國之人,多數人說沒聽說陸凱有這些奏章。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又按其文殊甚切直,恐非皓之所能容忍也。 | 又閱讀奏表,發現其中文辭很是耿直急切,恐怕不是孫皓所能容忍得下的。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或以為凱藏之篋笥,未敢宣行,病困,皓遣董朝省問欲言,因以付之。 | 有人認為是陸凱將奏章藏在小竹箱裡,不敢直言上奏。病重時,孫皓派董朝前來探省詢問他想說的話,陸凱才把這些奏章委託給董朝。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Subsets and Splits
No community queries yet
The top public SQL queries from the community will appear here once availab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