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utput
stringlengths
1
1.45k
input
stringlengths
1
1.6k
instruction
stringclasses
1 value
皓每饗宴,無不竟日,坐席無能否率以七升為限,雖不悉入口,皆澆灌取盡。
孫皓每次設宴,沒有不是一整天的,坐席中人不管能否飲酒都以七升為必飲限量,即使自己不能全部喝完,也要被強迫灌完夠數。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曜素飲酒不過二升,初見禮異時,常為裁減,或密賜茶荈以當酒,至於寵衰,更見逼強,輒以為罪。
韋曜一向飲酒不過二升之量,起初他受到特殊禮遇時,孫皓常減少他的酒數,或者暗中賜給他茶水代替酒,及至寵幸衰退,反而更被強迫喝酒,往往因所飲不足量而受懲罰。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又於酒後使侍臣難折公卿,以嘲弄侵克發摘私短以為歡。
另外孫皓在酒後讓侍臣侮辱詰責大臣們,以嘲弄相侵,互相揭短作為樂趣。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時有衍過,或誤犯皓諱,輒見收縛,至於誅戮。
這時誰要有所過失,或者誤犯孫皓之諱,就要遭到拘捕,甚至被斬殺誅死。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曜以為外相毀傷,內長尤恨,使不濟濟,非佳事也,故但示難問經義言論而已。
韋曜認為朝臣在公共場合相互謗毀傷害,內心就會相互滋生怨恨,使大家不能和睦共濟,這並非好事,故此他只是出示難題提問經典的辭義理論而已。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皓以為不承用詔命,意不忠盡,遂積前後嫌忿,收曜付獄,是歲鳳皇二年也。
孫皓認為韋曜不接受皇帝詔命,有意不盡忠主上,於是將他對韋曜前後不滿的嫌隙忿恨積累一起,收捕韋曜投進監獄。這年是鳳凰二年。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曜因獄吏上辭曰: 囚荷恩見哀,無與為比,曾無芒氂有以上報,孤辱恩寵,自陷極罪。
韋曜通過獄吏向孫皓上書說: 囚犯我身負皇恩蒙承愛憐,無人比得上,而自己卻沒有絲毫貢獻來報答主上,辜負汙辱了陛下的恩愛寵幸,自己陷入死罪。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念當灰滅。長棄黃泉,愚情,竊有所懷,貪令上聞。
想到自己將化成灰燼,永棄黃泉之下,心情淒涼苦哀,私下心中有所記掛,故冒犯禁令而呈報陛下。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囚昔見世間有古歷注,其所記載既多虛無,在書籍者亦復錯謬。
囚犯我過去發現世間有古代曆法的註釋,上面的記載有許多虛假而無根據的東西,與經典書籍的記載也有錯謬之處。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囚尋按傳記,考合異同,採摭耳目所及。以作《洞紀》,紀自庖犧,至於秦、漢,凡為三卷,當起黃武以來,別作一卷,事尚未成。
囚犯我尋查考究經傳所記,考核異同,採摭查詢得來的材料,來撰成《洞紀》一書,起自伏羲,直到秦漢,共為三卷,另將自黃武以來,再另寫一卷,此事尚未完成。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又見劉熙所作《釋名》,信多佳者,然物類眾多,難得詳究。故時有得失,而爵位之事,又有非是。
又看見劉熙所作的《釋名》,確實有很多絕妙的地方。然而物類繁多,難得詳細考究,故此不時出現錯誤,而關於爵位一事,又有解釋不對之處。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愚以官爵,今之所急,不宜乘誤。
愚見以為官爵一事,乃目前急宜弄清楚的事情,不應當乖謬失誤。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囚自忘至微,又作《官職訓》及《辯釋名》各一卷,欲表上之。
囚犯我忘記了自己極為卑下的身份,又作《官職訓》與《辨釋名》各一卷,想呈獻陛下。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新寫始畢,會以無狀,幽囚特命,泯沒之日,恨不上聞。謹以先死列狀,乞上言秘府,於外料取,呈內以聞。
新作剛完成,正逢我因無禮行徑受到囚禁獄中的處分,泯沒之日,遺憾不能將它呈獻陛下,謹於臨死之前將這些著述開列出來,懇求陛下告知秘府,讓他們至我家選取,呈獻陛下批閱。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迫懼淺蔽,不合天聽,抱怖雀息,乞垂哀省。
回顧所寫著述擔心因淺陋壅敝,不合陛下旨意,心懷恐懼屏氣止息,懇求陛下降予憐惜加以審明。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曜冀以此求免,而皓更怪其書之垢故,又以詰曜。
韋曜企望以此免除死罪,而孫皓反怪他的奏章有墨汙,故此又以此詰問韋曜。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曜對曰: 囚撰此書,實欲表上,懼有誤謬,數數省讀,不覺點汙。
韋曜回書說: 囚犯我撰述此表,確實想上呈陛下,害怕有所錯誤,反覆檢查閱讀,不知不覺弄髒了它。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被問寒戰,形氣吶吃,謹追辭叩頭五百下,兩手自搏。
遭到詰問心驚膽顫,呼吸急促,結結巴巴說不出話。謹此補加謝罪叩頭五百下,兩手自我抽打。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而華核連上疏救曜曰: 曜運值千載,特蒙哀識,以其儒學,得與史官,貂蟬內侍,承答天問,聖朝仁篤,慎終追遠,迎神之際,垂涕敕曜。
而華核接連上奏營救韋曜說: 韋曜幸遇千載難逢之機,特別蒙受陛下哀憐賞識,憑著他的儒學功底,得以擔職史官,身著宮內侍從官員服飾,承旨應答陛下的詢問,聖明朝廷仁愛寬厚,哀悼死者追思遠人,在迎神之際,垂淚敕封韋曜。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曜愚惑不達。不能敷宣陛下大舜之美,而拘擊史官,使聖趣不敘,至行不彰,實曜愚蔽當死之罪,然臣
韋曜愚昧不明,不能敷陳宣揚陛下大舜那樣的美德,而是拘泥於史官的先例,使陛下旨意得不到表述,崇高的德行不能彰顯,實在是韋曜愚昧淺陋,犯下該死的罪行。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見曜自少勤學,雖老不倦,探綜墳典,溫故知新,及意所經識古今行事,外吏之中少過曜者。
然而為臣勤勉陳說自己愚見,發現韋曜自小就勤奮向學,至老不倦,探究融通墳典,溫故知新,以至於心中熟知古今所發生的重大事件,朝外官員很少有人能超過他。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昔李陵為漢將,軍敗不還而降匈奴,司馬遷不加疾惡,為陵遊說,漢武帝以遷有良史之才,欲使畢成所撰,忍不加誅,書卒成立,垂之無窮。
從前李陵為漢朝大將,軍隊被打敗沒有返回而投降匈奴,司馬遷不加痛恨,為李陵到處說情,漢武帝考慮到司馬遷具有良史的才能,想讓他完成所撰寫的《史記》,故抑制自己的憤怒沒有對他施用極刑,書最終撰成,流傳千古。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今曜在吳,亦漢之史遷也。
如今韋曜在吳,也即是漢的史官司馬遷啊!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伏見前後符瑞彰著。神指天應,繼出累見,一統之期,庶不復久。
先後看到祥瑞徵兆的顯露,神靈的旨意與上天的感應,連續出現,統一天下的時期,大概不會長久。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事乎之後,當觀時設制,三王不相因禮,五帝不相沿樂,質文殊塗,損益異體,宜得輩依準古義,有所改立。
一統大業完成後,當根據時代要求來建立典章制度,三王互不因循舊制禮儀,五帝互不沿襲前朝樂制,內容與形式的選取途經各有不同,增減具體條文體例有別,應當取得韋曜這類人才依據古代原則,對前朝制度有所修改新創。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漢氏承秦,則有叔孫通定一代之儀,曜之才學亦漢通之次也。
漢代承續秦代,則有叔孫通制定新的一朝禮儀,韋曜的才能學識也達到漢代叔孫通的程度。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又《吳書》雖已有頭角,敘贊未述。
又《吳書》雖然已有了頭緒,但敘言、贊論尚未撰就。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昔班固作《漢書》,文辭典雅,後劉珍,劉毅等作《漢記》,遠不及固,敘傳尤劣。
從前班固作《漢書》,文辭典雅,後來劉珍、劉毅等作《漢記》,遠遠不及班固,尤其敘傳部分拙劣。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今年《吳書》當垂千載,編次諸吏,後之才士論次善惡,非得良才如曜者,實不可使闕不朽之書。
如今《吳書》應當流傳千載,按序列入各史之間,後代學者論次評判優劣,非得有韋曜那樣的優秀人才,實在不能補缺這部不朽之書。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如臣頑蔽,誠非其人。
像為臣這樣愚頑淺陋之人,實在不是能勝任這種撰述之人。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曜年已七十,餘數無幾,乞赦其一等之罪,為終身徒,使成書業,水足傳未,垂之百世。
韋曜年紀已屆七十,剩下的人生不多了,懇切希望陛下赦免他的頭等大罪,改判他終身為囚徒,使他完成著書的事業,讓《吳書》永昭後人,流傳百世。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謹通進表,叩頭百下。 皓不許,遂誅曜,徙百家零陵。
謹此奉表,叩頭百下。 孫皓不准許華核的請求,於是殺死韋曜,將他家屬流放至零陵。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子隆,亦有文學也。
韋曜之子韋隆,亦有文采學問。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華核字永先,吳郡武進人也。
華核傳,華核,字永先,吳郡武進縣人。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始為上虞尉、曲農都尉,以文學入為秘府郎,遷中書丞。
他起始為上虞縣縣尉、典農都尉,因為文學入朝為秘府郎,升任中書丞。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蜀為魏所並,核詣宮門發表曰: 間聞賊眾蟻聚向西境,西境艱險,謂當無虞。
蜀國被魏國所吞併後,華核前往宮門前呈表上奏說: 我不久前聽說敵人如螞蟻一樣聚向西蜀境地,西蜀地勢艱險,按理說應當不會出問題。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定聞陸抗表至,成都不守,臣主播越,社稷傾覆。
我又確實得知陸抗的奏章已到,說成都並未守住,君臣遠散,社稷傾覆。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昔衛為翟所滅而桓公存之,今道里長遠,不可救振,失委附之土,棄貢獻之國,臣以草芥,竊懷不寧。陛下聖仁,恩澤遠撫,卒聞如此,必垂哀悼。
從前衛國被北狄所滅而齊桓公使衛國再度存在,如今路程遙遠,不可救援振興蜀國,失去了歸附我國的土地,捨棄了進貢我們的國家,為臣乃草芥之人,私下尚且心懷不寧,陛下聖仁之主,恩澤撫施遠方,猝然聽到這一消息,必定產生傷悼心情。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臣不勝忡悵之情,謹拜表以聞。
我無法抑制悵惘憂傷的情感,謹此呈上奏章讓陛下聽到我的心聲。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孫皓即位,封除陵亭候。
孫皓繼承皇位後,封華核為徐陵亭侯。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實鼎二年,皓更營新宮,制度弘廣,飾以珠玉,所費甚多。
寶鼎二年,孫皓再營造新宮,規模宏大,用珠玉裝飾,花費極大。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是時盛夏興工,農守並廢,核上疏諫曰: 臣聞漢文之世,九州晏然,秦民喜去慘毒之苛政,歸劉氏之寬仁,省役約法,與之更始,分王子弟以藩漢室,當此之時,皆以為泰山之安,無窮之基之也。
其時正是盛夏開始動工,農耕與邊守一起被荒廢,華核上奏勸諫說: 為臣聽說漢文帝時期,九州安寧,過去為秦朝之民的百姓慶幸消除了慘酷的苛政,歸順了寬仁的劉漢王朝,減省勞役精簡法令,人民生活與新的王朝一道重開紀元,分封王室子弟為王侯,作為護衛漢中央朝廷的屏障,在當時形勢下,大家都認為社會同泰山一樣穩固,新王朝定下了無窮的基業。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至於賈誼,獨以為可痛哭及流涕者三,可為長嘆息者六,乃曰當今之勢何異抱火積薪之下而寢其上,火末及然而謂之安。
而至賈誼,偏偏認為可為之痛苦流涕的事情有三大件,可為之長聲嘆氣的事情有六大件,於是說當今的形勢與抱著火在堆積的柴草之下而人睡在上面沒什麼兩樣,大火尚未燃燒起來而認為是平安。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其後變亂,皆如其言。
以後發生的變亂,都如他所預言的那樣。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臣雖下愚,不識大倫,竊以囊時之事,揆今之勢。誼曰複數年間,諸王方剛,漢之傅相稱疾罷歸,欲以此為治,雖堯、舜不能安。
為臣雖說下賤愚昧,不識大體,私下以往日之事,來揣度今日的局勢。 賈誼預言後過了幾年,諸王正值勢力強盛之時,漢朝廷派往的傅、相稱說有病被免職回朝,想憑這樣的局面來使國家得到治理,即使是堯、舜也不能使其安定。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今大敵據九州之地,有大半之眾,習攻戰之餘術,乘戎刀之舊勢,欲與中國爭相吞之計,其猶楚漢勢不兩立,非徒漢之諸王淮南,濟北而已。
如今大敵佔有九州地域,控制全國大多數的民眾,熟悉攻戰的各種方法,利用軍事勝利的既有形勢,故此想定立與中原競爭吞併對方的大計,這好比楚、漢兩方勢不兩立,對方可不僅僅是漢朝的各王侯,如淮南王、濟北王那樣的勢力而已。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誼之所欲痛哭,比今為緩,抱火臥薪之喻,於今而急。
賈誼之所以想痛哭的局勢,比起今日要和緩多了,抱火臥薪的比喻,對今天來說更是急迫。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大皇帝覽前代之如彼,察今勢之如此,故廣開農桑之業,積不訾之儲,恤民重役,務養戰士,是以大小感恩,各思竭命。
大皇帝看到前代的情形是那個樣子,考察今天的形勢是這個樣子,故此廣開農耕蠶桑之業,積蓄無法計量的儲備,撫卹沉重勞役的百姓,積極致力於供養作戰的兵卒,故此人人感恩,個個都想竭力效命。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斯運未至,早棄萬國,自是之後,強臣專政,上詭天時,下違從議,忘安存之本,邀一時之利,數興軍旅,傾竭府藏,兵勞民困,無時獲安。
這種福運尚未降臨,大皇帝就溘然離開人世。自此之後,權臣專政,上背天時,下違眾議,失卻安定生存的根本,追求眼前一時半刻的利益,多次出動軍隊,傾盡府庫儲存,兵士勞頓民眾困苦,沒有一刻得到安寧。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今之存者乃創夷之遺眾,哀苦之餘及耳。
如今存世之人只是身負創傷的孑遺兵卒,困苦哀號的殘餘百姓而已。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遂使軍盜空匱,倉廩不實,布帛之賜,寒暑不周,重以失業,家戶不贍。
於是使得軍用物資乏匱,倉廩府庫空虛,布帛的賞賜,不能兼顧寒、暑,再加百姓失業,家家衣食不濟。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而北積穀養民,專心向東,無復他警。
而北方敵人積糧養民,專心謀取東土,不再有其他需要警備之事。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蜀為西藩,土地險固,加承先主統御之術,謂其守禦足以長久,不圖一朝奄至傾覆!
蜀國作為西邊藩國,地勢險要牢固,加之繼承先主劉備的統治之方,按說它的防禦守備能夠長久,想不到一下子就傾覆社稷。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唇亡齒寒,古人所懼。
唇亡齒寒。這是古人所擔憂的情景。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交州諸郡,國之南土,交址、九真二郡已沒,日南孤危,存亡難保,合浦以北,民皆搖動。因連避役,多有離叛,而備戍減少,威鎮轉輕,常恐呼吸復有變故。
交州各郡,是我國的南部土地,交阯、九真兩郡已經淪陷,日南郡孤立危急,存亡難保,合浦以北地區,百姓都在動搖,藉機一再躲避勞役,很多人叛變作亂,而防備戍守的人員減少,威鎮勢力變輕,常常擔心呼吸間就又發生變故。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昔海虜窺窬東縣,多得離民,地習海行,狃於往年,鈔盜無日,今胸背有嫌,首尾多難,乃國朝之厄會也。
從前海盜窺伺東部郡縣,多次獲得離叛的百姓,熟悉地勢熟練航海,貪得無厭甚於往年,搶掠盜竊一日不息,我們如今腹背受敵,首尾多難,已處於國家朝廷的厄運時期!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誠宜住建立之役,先備豫之計,勉墾殖之業,為飢乏之救。
確實應該停止修建新宮的勞役,先得制定防備敵人大計,勸勉發展墾荒種植事業,作為解救飢寒睏乏的措施。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惟恐農時將過,東作向晚,有事之日,整嚴未辦。
惟恐農時將要過去,春耕生產為時過晚,戰爭發起之日,軍隊裝備與糧草未辦。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若舍此急,盡力功作,卒有風塵不虞之變。當委版築之役,應烽燧之急,驅怨苦之眾,赴自刃之難,此乃大敵所因為資也。
如果捨棄這些急務,卻盡力修建宮室,突然發生意想不到的戰事變故,這才放棄修室築牆的勞役,去應付烽火告警的急需,驅使怨忿困苦的部眾,趕赴白刃相向的戰場,這就是強大敵人可反用來作為資助的局勢了。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如但固守,曠日持久,則軍糧必乏,不待接刃,而戰士已困矣。昔太戊之時,桑谷生庭,懼而修德,怪消殷興。
如果只是固守,曠日持久,則軍糧必定缺乏,不等戰場交刃,而參戰之人已經困頓不堪。 從前商代太戊王時期,桑樹、稻穀生長庭堂之內,心中恐懼故此修養德行,於是怪異現象消除而殷商王朝隆興。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熒惑守心,宋以為災,景公下從瞽史之言,而熒惑退舍,景公延年。
火星軌道掠過心宿之域,宋國認為災難將到,宋景公恭謹聽從瞽史的意見,使火星退回原先的位置,宋景公也因此而延年。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夫修德於身而感異類,言發於口通神明。
自身修養德行就能感化異類,言從口出就能通達神明。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臣以愚蔽,誤忝近署,不能冀宣仁澤以感靈祗,仰慚俯愧,無所投處。
為臣以愚笨閉塞的資質,而錯誤地安置在宮中官署,不能輔翼陛下昭示仁義恩澤以感化神靈,對上對下均感慚愧,無處可以投身。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退伏思惟,榮惑桑谷之異,天示二主,至如他餘錙介之妖;近是門庭小神所為,驗之天地,無有他變,而徵樣符瑞前後屢臻,明珠既覿,白雀繼見,萬億之祚,實靈所挺。以九域為宅,天下為家,不與編戶之民轉徙同也。
退下低頭思量,火星、桑谷的怪異現象,是上天在警告兩位君主,至於其他種種細小的怪異,不過是身邊門庭內小神所為,驗證於天地,沒有其他變化,而祥瑞的徵兆卻先後屢屢出現,明珠既已顯露,白雀繼之現世,萬民的福祚,實際是神靈使其顯露,以九州為宅,以天下為家,並不與編戶之民一同轉移。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又今之宮室,先帝所營。卜土立基,非為不祥。
又今日的宮室,是先帝所造,選擇日期開土立基,並非不吉祥。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又楊市土地與宮連接,若大功畢竟,輿駕遷住,門行之神,皆當轉移,猶恐長,久未必勝舊。
又楊市土地與皇宮相連接,如果浩大工程完畢,陛下車駕遷住,在門前巡行的神靈,都當跟著轉移,恐怕長久下去未必強於舊宮。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屢遷不少,留則有嫌,此乃愚臣所以夙夜為憂灼也。
屢屢遷移又不可,留在舊宮又有忌諱,這正是為臣日益擔憂焦慮的原因。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臣省《月令》,季夏之月,不可以興土功,不可以會諸侯,不可以起兵動眾,舉大事必有大殃。
為臣考察《禮記·月令》,季夏月份,不可興動土木,不可會盟諸侯,不可興師動眾,舉行大事必有大災。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今雖諸侯不會,諸侯之軍與會無異。
如今雖說諸侯沒有會聚,但集合諸侯軍隊與會集諸侯沒有區別。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六月戊己,土行正王,既不可犯,加又農月,時不可失。
六月戊巳日,土星運行正俯照人間,既不可動土觸犯,又加之農忙之月,農時不可錯失。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昔魯隱公夏城中丘,《春秋》書之,垂為後戒。
從前魯隱公夏季修築中丘城,《春秋》記載了這件事,留給後人做鑑戒。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今築宮為長世之洪基,而犯天地之大禁,襲《春秋》之所書,廢敬授之上務,臣以愚管,竊所未安。又恐所召離民,或有不至,討之則廢役興事,不討則日月滋慢。
今日修築宮室是為了萬世的宏大基業,而冒犯天地間的大禁忌,沿襲《春秋》中所說的錯誤行為,廢棄恭敬上天授予的最大要務,為臣以愚拙的管見,私下心中不安。 此外,為臣擔心所要徵召的流民,有的將不來,討伐他們要廢棄工程興起戰事,不討伐他們則他們日益滋生禍患。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若悉併到,大眾聚會,希無疾病。
如果他們全數到來,很難保證這麼多人聚在一起不發生疾病。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且人心安則念善,苦則怨叛。
況且人心都是安定則嚮往良善、困苦則怨恨叛亂。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江南精兵,北土所難,欲以十卒當東一人。
江南精銳兵卒,北方敵軍一向難於對付,想以十個士兵對付我兵一人。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天下未定,深可憂惜之。
天下尚未平定,應深為顧惜他們。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如此宮成,死叛五千,則北軍之眾更增五萬,著到萬人,則倍益十萬,病者有死亡之損,叛者傳不善之語,此乃大敵所以歡喜也。
現在這種狀況等到宮室築成,則死亡叛逃五千人,那麼北方軍隊等於增加了五萬;如果死亡叛逃者達到一萬,則敵人等於增添了十萬。病的人有會死亡的損失,逃的人又會傳出不利我方的話,這正是強大敵人所高興的事情。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今當角力中原,以定強弱,正於際會。彼益我損,加以勞困,此乃雄夫智士所以深憂。臣聞先王治國無三年之儲,曰國非其國,安寧之世戒備如此。況敵強大而忽農忘畜。
如今正值敵我雙方決鬥中原,爭定強弱,正在這個時期,敵方人數增多而我方兵力減少,加之勞苦困頓,這是英雄智士深深憂患的事情。 為臣聽說古代聖明君主治理國家,若無三年的物資儲備,則說 國已不國 ,安定平寧的時代尚且如此戒備,何況敵人強大而我們卻輕視農業忘卻儲蓄。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今雖頗種殖,間者大水沉沒,其餘存者當須耘獲。而長吏怖期,上方諸郡,身涉山林,盡力伐材,廢農棄務;士民妻孥羸小,墾殖又薄;若有水旱則永無所獲。
如今雖然有所種植,但間或被大水淹沒,其餘部分留存的田地還應當去耕耘收穫,而地方官員害怕延誤宮室修建工期,地勢上高的郡縣,驅民深入山林,盡力砍木伐樹,廢棄農耕時務,士人民眾妻兒老殘幼小,墾種土地薄少,若遇水旱災害則永遠一無所獲。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州郡見米,當待有事,冗食之眾,仰官供濟。
州郡現存的糧食,應當留待有緊急情況發生時動用,而吃閒飯不幹事之人,卻還依賴官府供濟。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若上下空乏,運漕不供,而北敵犯疆,使周、召更生,良、平復出,不能為陛下計明矣。
如果上空下乏,漕運供應不及,而北方敵人侵犯邊界,即使讓周公、召公重生,張良、陳平復出,也不能替陛下出謀劃策以救危急,這一點是很清楚的!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臣聞君明者臣忠,主聖者臣直,是以,昧犯天威,乞垂哀省。
為臣聽說君主英明則朝臣們忠心,君主聰睿則朝臣們正直,故此我以忄婁忄婁懇切之心,冒昧觸犯天威,乞請陛下垂憐,省閱我的表章。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書奏,皓不納。
奏表呈上後,孫皓不採納。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後遷東觀令,領右國吏,核上疏辭讓。皓答曰: 得表,以東觀儒林之府,當講校文藝,處定疑難,漢時皆名學碩儒乃任其職,乞更選英賢。
後來升任華核為東觀令,兼任右國史,華核上疏推辭,孫皓答覆說: 收到您的奏章,您考慮到東觀是儒士集中的官署,職當講論考訂文章經籍,處理解決疑難問題,漢代都是著名學者飽學儒士才擔任其中職任,請求改選英明賢能之人擔當。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聞之,以卿研精墳典,博覽多聞,可謂悅禮樂敦詩書者也。
我知道了,考慮到您精研古代典籍,博覽多聞,可說是喜好禮樂篤敬詩書之人。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當飛翰騁藻,光贊時事,以越揚、班、張、蔡之疇,怪乃謙光,厚自菲薄,宜勉備所職,以邁先賢,勿復紛紛。
應當讓您在文翰辭藻上發揮才幹,光大讚頌當世政事,以超越揚雄、班固、張衡、蔡邕之輩,使奇異的人才謙退收斂,厚重的人才菲薄自己,您應當勉力盡職,超越前代賢人,不要再說什麼了。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時倉廩無儲,世俗滋侈,核上疏曰: 今冠虜充斥,征伐未已,居無積年之儲,出無敵之畜,此乃有國者所宣深憂也。
當時府庫沒有儲蓄,世俗風氣越發奢侈,華核上奏說: 如今敵寇充斥邊境,征伐尚未停息,平居無積年的儲存,出戰無應敵的積蓄,這正是治理國家的人所應該深為憂慮的事。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夫財谷所生,皆出於民,趨時務農,國之上急。
財物糧食的產出,都出於百姓之手,緊隨時令抓緊農作,是國家第一等急迫大事。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而都下諸官,所掌別異,各自下調,不計民力,輒與近期。
而朝廷眾官,所掌管的部門各自不同,都向下面徵調勞役,不考慮民眾的承受能力,動輒規定近前迫切的期限。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長吏畏罪,晝夜催民,委舍佃事,遑赴會日,定送到都,或蘊積不用,而徒使百姓消力失時。
地方官員害怕獲罪,晝夜催逼百姓,使百姓放棄農事耕作,匆忙按限期趕赴集合地,定期定數送到京都,有時徵調來的人眾積壓不用,而白白耗費百姓們的精力,耽誤他們農耕時光。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到秋收月,督其限入,奪其播殖之時,而責定送其今年之稅,如有逋懸,則籍沒財物,故家戶貧困,衣食不足。
到了秋收月份,又督責他們限期繳糧納稅。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宜暫息眾役,專心農桑。
既剝奪了他們播種的農時,又督責他們當年的賦稅。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古人稱一夫不耕,或受其飢。
如有拖欠,還沒收他們家中的財物,所以家家戶戶貧窮困苦,衣食不足。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一女不織,或受其寒。是以先王治國,惟農是務。
應當暫時停止各種勞役,專心致力於農桑之事,古人說過,一夫不耕就有人因此受飢,一女不織就有人因此受寒,故此古代君王治國,惟以農業生產為急務。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軍興以來,已向百栽,農人廢南畝之務,女工停機杼之業。
戰爭爆發以來,已近百年時光,農人荒廢了農田的事務,織女停止了機杼的職業。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推此揆之,則蔬食而長飢,薄衣而履冰者,固不少矣。
按此推測揣度,則吃著糠菜還得長期飢餓,穿著單衣還得踐冰踏霜,這樣的人肯定還有很多。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臣聞主之所求於民者二,民之所望於主者三。
為臣聽說君主向百姓求取的有兩件事,而百姓企望於君主的有三件事。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二謂求其為己勞也,求其為己死也。
這兩件事是:要求民眾為自己勞累,要求民眾為自己獻身。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三謂譏者能食之,勞者能息之,有功者能賞之。
這三件事是:能使飢餓者有飯吃,能讓勞累者得休息,能給有功者以賞賜。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民以致其二事而主失其三望者,則怨心生而功不建,今帑藏不實,民勞役猥,主之二求已備,民之三望未報。
如果百姓實現了君主的兩個要求而君主卻讓百姓三個願望落空,則怨恨之心必然產生,國家功業必不能建起。如今國庫所藏空虛,百姓勞役繁多,君主對百姓的兩個要求已經具備,而百姓對君主的三個願望卻未得到回報。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